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地质工程勘察论文 1各种成因不良土质的工程地质特性 1.1杂填土以及膨胀土 杂填土按照成分可以分为建筑垃圾土、工业垃圾土以及生活垃圾土。杂填土是由于人们活动造成的无规律积累物形成的,它具有厚薄不一、成分多样、颗粒不均匀、孔隙较大松散的显著特点。膨胀土具有失去水后收缩、遇到水变膨胀的特性,属于黏土。具有高度的塑造性,是部分地质工程勘察中的地基方案选择。 1.2饱和粉土和饱和粉细砂 饱和粉土和饱和粉细砂的特点有:结构松散,在静载作用力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但是在地震力或是振动力的作用下超孔隙水压增大,颗粒之间的作用力降低,土中排水不畅时可以使土悬浮,产生液化沉陷导致土的承载能力下降或地基发生失稳状态。应对于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程度和液化层分布范围进行查明。 1.3软弱黏性土 软弱粘性土是湖沼相和相泄湖海相三角洲的结合沉淀物,它在第四纪后期形成的软弱性土具有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渗透性弱以及沉降稳定时间长的显著特点。 2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地基方案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沉陷影响、减轻膨胀土的胀缩性、消除黄土的湿陷性、防止沉降量过大及不均匀沉降的产生、防止剪切破坏使地基失稳、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 2.1杂填土和膨胀土 杂填土一般是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原土压实。杂填土一般不宜采用天然地基,但在填筑年代超过5年后,性能稳定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均会达到一定的密实度。此类地基在采取上部结构刚度的措施和加强基础措施后,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其地基承载力应根据其它原位测试手段或载荷试验取得。对于局部厚度较小的杂填土,可采用表层压实法、重锤夯实法、换土垫层法或将填土挖除,将基础直接置于稳定的土层上。对于深度较大的杂填土,可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或强夯法处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当厚度不大时可挖除回填好土,对于厚度较大的生活垃圾不宜采用强夯法、表层压、换土垫层,应当采用桩基础。由于膨胀土质具有失去水后收缩,遇到水变膨胀的特性,因此影响膨胀土质的重要因素即是含水量。对于膨胀土质需要调查当地的区域水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分析土质的含水量不同压力作用下土质的自由膨胀率和土质的膨胀率,最后确定地基土的膨胀等级。根据当地的区域水质条件、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处理地基的膨胀力,保持地基不受变形的影响。对需要处理的膨胀土,要考虑到地下水位以及湿陷程度对膨胀土的影响。在地下水位深、膨胀土较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地基土的上部,对基础进行浅埋工作,减小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当膨胀土的厚度在2m~1m,膨胀土处于地表3m~2m之间时,可以采用全部挖出膨胀土的方法,挖出膨胀土后进行砂土或者灰土黏性土的替换。当膨胀土埋藏很深并且土质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物的要求时,使用桩基础的方法解决。换土垫层方法用来处理膨胀土埋藏较浅并且土质厚度很大的情况。 2.2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 当处理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地基土时,要根据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等级以及建筑物的特性进行综合确定分析,不能一接触液化场就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比如,可以不采取任何消除液化措施的是丁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和丁类建筑物的中等液化场地,对于丁类建筑物的严重液化场地需要进行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丙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和丁类建筑物的中等液化场地也需要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丙类建筑物的严重液化场地需要进行全部消除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此外也需要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乙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需要进行部分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或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那些全部需要消除液化沉陷的场地,在处理深度时要保持处理深度高于液化深度的下限,通过改善排水条件或增加土地的密实程度,可以有效的处理液化的地基对碎石桩进行振冲挤密或振冲置换时消除超孔隙水压以及增加土地密实程度的有力措施,还可以选用强夯法灌浆法对土地密实程度进行加大处理,在使用桩基础时可以将桩端降到液化程度以下来稳定土层。 2.3软弱黏性土 面积不大的或是埋藏不深的软弱粘性土可以进行挖掘处理或是采用基础加深的措施。对于厚度很大的软弱粘性土可以采用灰土桩垫层换土法,对于宽度小的基础可以选用条形地梁跨越。排水固结法可以作用于不含水砂层的软弱粘性土。 2.4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是地质工程建设中最优选用的地基种类。在地质工程建设中遇到天然地基时,需要结合基础形式以及地基的上部结构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天然地基的每层土层的地基承载能力以及物理力学指标有很大的差异,天然地基的土质都是经过沉积循环后成层出现的,首先要做到把上部承载能力强的土层当成天然地基的支持力层,然后对其下部卧层土层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看看能否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当天然地基下部卧层土层的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承载力的要求时,为了加大厚度,需要对基础进行浅埋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冻土的深度小于支持力层土层的厚度。对基础进行加宽处理可减少上部结构的天然地基单位承载能力需求。地基的边坡稳定性、地基的变形程度、地基的承载能力是选择天然地基的三个必要条件。在地基土的质地比较均匀、地基土的压缩性小、地基土的承载能力高时,在保证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就可以保证地基的边坡稳定性以及地基的变形程度。 3结论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要在充分分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基础上,根据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充分利用天然地基的优势,在天然地基无法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再对几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合理的地基方案。 作者:常德峰 单位: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地基方案选择研究 1各种成因不良土质的工程地质特性 1.1杂填土以及膨胀土 杂填土按照成分可以分为建筑垃圾土、工业垃圾土以及生活垃圾土。杂填土是由于人们活动造成的无规律积累物形成的,它具有厚薄不一、成分多样、颗粒不均匀、孔隙较大松散的显著特点。膨胀土具有失去水后收缩、遇到水变膨胀的特性,属于黏土。具有高度的塑造性,是部分地质工程勘察中的地基方案选择。 1.2饱和粉土和饱和粉细砂 饱和粉土和饱和粉细砂的特点有:结构松散,在静载作用力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但是在地震力或是振动力的作用下超孔隙水压增大,颗粒之间的作用力降低,土中排水不畅时可以使土悬浮,产生液化沉陷导致土的承载能力下降或地基发生失稳状态。应对于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程度和液化层分布范围进行查明。 1.3软弱黏性土 软弱粘性土是湖沼相和相泄湖海相三角洲的结合沉淀物,它在第四纪后期形成的软弱性土具有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渗透性弱以及沉降稳定时间长的显著特点。 2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地基方案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沉陷影响、减轻膨胀土的胀缩性、消除黄土的湿陷性、防止沉降量过大及不均匀沉降的产生、防止剪切破坏使地基失稳、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 2.1杂填土和膨胀土 杂填土一般是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原土压实。杂填土一般不宜采用天然地基,但在填筑年代超过5年后,性能稳定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均会达到一定的密实度。此类地基在采取上部结构刚度的措施和加强基础措施后,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其地基承载力应根据其它原位测试手段或载荷试验取得。对于局部厚度较小的杂填土,可采用表层压实法、重锤夯实法、换土垫层法或将填土挖除,将基础直接置于稳定的土层上。对于深度较大的杂填土,可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或强夯法处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当厚度不大时可挖除回填好土,对于厚度较大的生活垃圾不宜采用强夯法、表层压、换土垫层,应当采用桩基础。由于膨胀土质具有失去水后收缩,遇到水变膨胀的特性,因此影响膨胀土质的重要因素即是含水量。对于膨胀土质需要调查当地的区域水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分析土质的含水量不同压力作用下土质的自由膨胀率和土质的膨胀率,最后确定地基土的膨胀等级。根据当地的区域水质条件、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处理地基的膨胀力,保持地基不受变形的影响。对需要处理的膨胀土,要考虑到地下水位以及湿陷程度对膨胀土的影响。在地下水位深、膨胀土较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地基土的上部,对基础进行浅埋工作,减小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当膨胀土的厚度在2m~1m,膨胀土处于地表3m~2m之间时,可以采用全部挖出膨胀土的方法,挖出膨胀土后进行砂土或者灰土黏性土的替换。当膨胀土埋藏很深并且土质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物的要求时,使用桩基础的方法解决。换土垫层方法用来处理膨胀土埋藏较浅并且土质厚度很大的情况。 2.2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 当处理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地基土时,要根据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等级以及建筑物的特性进行综合确定分析,不能一接触液化场就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比如,可以不采取任何消除液化措施的是丁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和丁类建筑物的中等液化场地,对于丁类建筑物的严重液化场地需要进行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丙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和丁类建筑物的中等液化场地也需要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丙类建筑物的严重液化场地需要进行全部消除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此外也需要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乙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需要进行部分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或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那些全部需要消除液化沉陷的场地,在处理深度时要保持处理深度高于液化深度的下限,通过改善排水条件或增加土地的密实程度,可以有效的处理液化的地基对碎石桩进行振冲挤密或振冲置换时消除超孔隙水压以及增加土地密实程度的有力措施,还可以选用强夯法灌浆法对土地密实程度进行加大处理,在使用桩基础时可以将桩端降到液化程度以下来稳定土层。 2.3软弱黏性土 面积不大的或是埋藏不深的软弱粘性土可以进行挖掘处理或是采用基础加深的措施。对于厚度很大的软弱粘性土可以采用灰土桩垫层换土法,对于宽度小的基础可以选用条形地梁跨越。排水固结法可以作用于不含水砂层的软弱粘性土。 2.4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是地质工程建设中最优选用的地基种类。在地质工程建设中遇到天然地基时,需要结合基础形式以及地基的上部结构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天然地基的每层土层的地基承载能力以及物理力学指标有很大的差异,天然地基的土质都是经过沉积循环后成层出现的,首先要做到把上部承载能力强的土层当成天然地基的支持力层,然后对其下部卧层土层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看看能否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当天然地基下部卧层土层的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承载力的要求时,为了加大厚度,需要对基础进行浅埋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冻土的深度小于支持力层土层的厚度。对基础进行加宽处理可减少上部结构的天然地基单位承载能力需求。地基的边坡稳定性、地基的变形程度、地基的承载能力是选择天然地基的三个必要条件。在地基土的质地比较均匀、地基土的压缩性小、地基土的承载能力高时,在保证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就可以保证地基的边坡稳定性以及地基的变形程度。 3结论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要在充分分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基础上,根据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充分利用天然地基的优势,在天然地基无法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再对几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合理的地基方案。 作者:常德峰 单位: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水文地质监测和工程勘察的结合 一、存在的问题 水文地质监测一直没有获得工程实践中相关各方的足够关注和重视,因此才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水文地质监测不达标引起的问题不仅会对工程勘察质量造成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也会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水文地质监测长期不受到重视,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比较低下,尤其是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很缺乏,不仅如此,相关从业人员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这进一步限制了水文地质监测水平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从业人员虽然技术水平还可以,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很难跟上水文地质监测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从业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团队意识较差,难以形成完整的团队体系;此外,水文地质监测的配套设施和技术比较落后,没有及时吸收和消化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并且缺乏相应的安全监测体系,缺少科学的管理体系。以上因素归结起来,地质水文监测观念的落后和技术的缺失使得水文地质的监测缺乏有效的保障,从而造成各种问题。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监测体系不系统,使得水文地质监测缺乏政策性保障,也就是说,水文地质监测离制度化、标准化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 二、强化措施和途径 由于对水文地质监测的不重视,施工时,对建筑物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水文地质预分析,导致工程完工后,很多建筑物地基出现下沉,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可见,强化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监测非常有必要。下面就具体的措施和途径进行介绍。 1岩土层水文地质的监测 水文地质监测的要求是变化的,不仅与环境有关,也与物象有关,因此,勘察人员在勘察前,应该对当地的环境和物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为此,应该查看当地的水文地质历史相关资料,熟悉对水文地质会产生影响的各类状况。对建筑物和岩土层的相关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且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并且以监测评估结果为蓝本,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制定一个完整严密的预案。后期工程施工时,必须以这个预案的内容为施工参考,同时,根据后期工程施工的变化,及时对工程施工作出行之有效的修正,并以预案为蓝本,对这些修正进行危害性的预测,提出防治措施。 2水文地质监测的因素 水文地质的监测和评价不应该片面地开展,而应从各方面入手,具体来说,既应该考察勘察点的具体情况,也应该对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科学有效地预测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的损害,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实际勘察时,勘察人员应该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深入的测量,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最真实全面的数据,从而为设计人员制定科学的有预见的施工方案提供保障。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密切关注工程施工的变化对地下水位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来说,施工的操作流程、当地的降水量以及施工点渗水量都应该做好勘测和记录,并且对这些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隐患。 3水文地质监测和工程勘察的结合 工程人员要深刻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进行水文地质监测时,不能只凭理论知识选择监测材料,而是应该结合监测点的实际水文地质特征和工程项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监测材料,从源头上降低监测结果出现误差甚至错误的可能性。此外,水文监测设备的选择要符合工程勘察设备的共通之处,两种设备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不能互相矛盾。 4建立完备的监测规章体系 制定水文地质监测的规章体系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但又是一项必须开展的工作,因为它关系到工程勘察体系的正常运转和整体效益。水文地质监测体系赋予水文地质监测法理上的依据,使其成为一项必要而且重要的工作,从而使得工程方自觉地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水文地质监测中。建立制度体系时,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规范性规定:设备要求、人员要求和方法要求。 5明确监测任务 本着水文地质监测工作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监测人员在进行监测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具体来说,要充分评估监测内容的有效性,目的的合理性和方法的科学性,少走弯路。同时准备好全套的监测工具,不得有遗漏,实际操作时,要注意安全性。任务开展时,相关人员都必须严格服从上级的管理和调配,接受考核;定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6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水文地质监测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的偏低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与水文地质监测的长期不受重视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对水文地质监测工作的不利影响,必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素质一般的监测人员是不利于水文地质监测行业的进步的。为了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必须注重专业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人员素质的提高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举办技能培训班,举办员工交流会,定期考核,邀请专家开展知识技能讲座,举办员工技能大赛。 三、结束语 长期以来,水文地质监测一直没有引起业内的足够重视,致使其发展步伐比较缓慢。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中,我们必须重视并有效开展水文地质的监测,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质量,才能确保城市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科学有效地开展水文地质监测工作将是今后工程勘察的重点攻坚方向。强化水文地质监测的制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和引进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者:刘建军 单位:四川绵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1.岩土工程中勘察水文地质的方式、要求 1.1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要求 水文地质勘察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区别地下水的类型。通常岩土工程的勘察重点主要是分析地下水类型不同的话,分别对于建筑物以及岩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而且应该重点分析岩土工程在地下水出现动态变化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不良后果,然后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②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岩土工程勘察的资料信息只有完整、真实、可靠的情况下,才可以准确发现岩土工程中关于水文地质方面的问题,进而采用有效的加固措施。③需要综合评估、分析。应该完美结合点面和时空,准确分析暂时和永久、特殊和普通、区间和区域,抓住有效的信息进行评估、推导结论。 1.2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问题 1.2.1深入分析 低下水的成分岩石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地下水,而地下水的成分纯度对于整个岩土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会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全面、仔细分析地下水的成分,而且结合地下水成分分析结果提出改善水质质量的一些可行性建议,使水文地质可以更好的满足施工要求。其次,应该合理预测岩石工程可能会受到的一些危害,然后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1.2.2注重岩土工程 当地的自然条件工程选址地区的自然条件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等,其中水文特征主要应该分析是气候特征以及环境湿润程度;地形地貌主要需要观察地形是否出现冲沟,地形是否开阔、平坦。同时,应该仔细勘察、分析隔水层以及含水层水质,重点应该观察其是否会影响到岩石土勘察工作。 1.2.3重点分析 地下水水位线以下建筑物的地基情况地下水会在一定程度上腐蚀钢筋混凝土,对这个地区地下水的腐蚀性能可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耐腐蚀的性能,更好的防止抗酸性水对其的腐蚀。同时,着重分析地层表面的膨胀岩石、岩石断层岩石(具有风化性)等这种类型岩石的地下水,这样可有效防止地面岩石突然发生土层残积、软化或崩解等危险。其次,应该深入分析、客观评价夹杂在基础和地基之间压缩层的中间松散细砂,避免出现流砂或者潜蚀等现象。如果工程场地介于承压水以及地基中间的话,应该全面分析承压水破坏开挖后地基的程度,然后决定是否有必要加强地基的加固措施或防护措施。如果基坑是因为水位太高才开挖的情况下,应该进行富水试验或者渗透试验。 2.地下水对于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危害 2.1因为地下水位升降造成的危害 人为因素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5月份、6月份一般是农民插秧种水稻的农耕季节,这时农民们就会根据农耕作物需要抽取地下水对农田进行灌溉,从而为秧苗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又比如,若某地区属于干旱地区的话,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水资源都是来自于地下水;又或者由于上游水资源被堤坝拦截了一部分,下游无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这样也会需要抽取大量的地下水,从而使地下水位下降。但是,地下水位下降到某个程度的话,很容易引发一些地质性的巨大灾害,比如地面坍塌、地裂等,还可能会导致水资源枯竭,降低水质质量等。这样的话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石土体的稳定性,也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日常生活。 2.2地下水动力压力造成的危害 一般在自然条件下并不会感受到岩石勘察中地下水的动力压力,这种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岩土工程以及人体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增强建筑物的抗侵蚀能力。但是,如果是由于人为因素打破了地下水平衡,会大大增加动水压力,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岩土工程,影响程度较轻的话可能会导致各种膨胀性的岩石出现明显的膨胀或者收缩;影响程度较重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管涌、流砂等严重的工程危害。水文地质问题会直接影响整个岩土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为了尽量避免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应该在岩土工程施工前采用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全面勘察岩土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深入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尽可能避免发生水文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提高岩土工程的建设效益。 作者:罗诗俊 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的问题及分析 一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工程建设,也可能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这不仅包括自然条件方面,也包括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的升、降,地下水流动等运动性能对工程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地下水的腐蚀性化学性能也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承载力下降 当建筑物的基础位于非饱和土中时,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土的抗剪强度(c、φ)下降,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会使土的有效重度(γy)减小,亦必然导致地基土承载力下降。 2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 在饱和土中时,土中的总附加应力等于土体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之和,地下水位下降使土的孔隙水压力减少甚至消失,使土体产生压缩,从而形成地面沉降,对其附近的地面建筑物安全构成影响。 3饱和地基土的震(振)动液化 当地基土中存在饱和砂土层时,在地震、机械振动等作用下,饱和砂土地基会产生液化现象,地基承载力骤减而影响上部建筑物安全,这也是地下水和不利影响之一。 4地下水渗流对地基土的强度及稳定影响 当地下水从水头高处往水头低处运动,在含水层中形成渗流,渗流能带走地基土中细小颗粒,对地基土的强度及稳定性均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上部建筑物的安全。 5地下水运动对基坑安全的影响 基坑开挖施工时,基坑内降水引起坑内、外水头差,导致坑壁水压力增大,使支护结构的受力增加,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坑内外水头差亦会使地下水向坑内渗流,会引起基坑壁开裂坍塌,或引起基坑底涌土开裂,影响基坑安全。 6地下水对地下室等地下构筑物抗浮的影响 地下水渗入基坑会对底部密封的地下室等地下构筑物产生浮力,如施工前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不够详细、准确,会对地下水产生的浮力估计不足,设计桩基或锚索的抗拔力不够,会导致地上楼层低矮,建筑自重较轻处的地下室产生不均匀上浮,造成结构受损等严重事故发生。 7地下水的腐蚀性对地下水构筑物的影响 当地下水某些化学成分含量过高时,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及钢铁构件和器材会产生酸性侵蚀、二氧化碳侵蚀、氯盐侵蚀、盐类结晶侵蚀等化学侵蚀作用,破坏混凝土基础,地下室等地下结构,危害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二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存在问题的防治措施 1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准备 在水文地质工作开展之前,要先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地质构造以及水文、气候作详细的了解分析。并对场地含水层的分布状况、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深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作初步了解。 2明确水文地质工作的要求 在工程勘察中,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来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不仅要详细了解工程建筑设计资料,充分了解建筑物的构造类型,而且要特别搞清楚建筑物基础、地下室等地下结构、构筑物的埋藏深度和规模,尽早发现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利因素,根据工程设计在工程勘察任务中明确水文地质工作要求。水文地质工作的每项调查、测量和试验,及其成果参数均应有的放矢,服务于工程建设,这样才能同时提高工程勘察与工程建设的质量。 3水文地质工作必须严格依照规范进行 如今水文地质工程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有成熟的水文地质技术规范和标准以供工作中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应该熟习相关规范和标准,在工程勘察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水文地质工作,准确完满地完成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任务。 4准确进行现场水文地质调查和测量、试验 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需现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测量、试验。工作中应该采用精确计量工具,准确测出场地地下水数据,并在水文地质试验中准确采集、记录数据,为下一步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打下基础。 5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与公式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在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中,除了对地下水情况实地调查、测量外,很多水文地质参数需通过试验后计算求得,应根据现场地下水及含水层类型、试验装置情况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与计算公式,通过正确计算所得的参数可在工程建设地下水防治设计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勘察是不可或缺的,在工程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水文地质条件来讲,其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不仅包括自然因素,同时也包含人为因素,因此在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水文地质工作,对影响工程建设的条件和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保证水文地质工作成果的实效性,以此提高工程勘察及工程建设的质量。 作者:杨志明 单位:深圳市岩土综合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 一、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地下水位升降带来的危害 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位呈季节性变化,随着雨季水位上涨,旱季水位自然下降,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变化称之为水位变化。自然变化和人为因素是影响地下水位升降的诱因。自然变化是地区性和幅度较小性的,然而人为因素下的水位变化的幅度往往会大于自然变化。当这样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对岩土工程造成损害。主要有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危害、地下水频繁升降引起的危害等类型。 (1)水位上升引所引起的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因素为主要因素,如:建筑施工、生活废水渗透。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如:降水、气温等,地质因素,如:含水层颗粒大小、岩体岩性水平变化等。但水位变化通常是由几种因素综合引起的。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1)土壤含水量变高,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变强。2)斜坡、河岸,易发生滑移、掉落的水土流失现象,甚至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3)破坏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岩体原有结构,使之强度降低。4)引起坚硬的岩石变得软化、膨胀、抗剪强度下降。5)引发流沙、管涌等现象。6)低下洞室充水,基础上浮,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2)低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危害在生活生产中,大量抽取低下水,修建水库、水坝,需要截夺下游的地下水等,都是引起低下水位降低的原因。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1)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影响建筑物和岩土体的稳定性,威胁人类的安全。如在清河门地区修建水库,下游出现地裂的现象。2)引发地下水源干涸、水质劣化等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3)粉砂、粉土层中的土颗粒极易受到冲刷,将其冲走,破坏土壤结构。 (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带来的危害当地下水位频繁升降时,膨胀性岩土将产生不均匀的膨胀变形,且其膨胀收缩往往反复发生,由于岩土的膨胀幅度逐渐变大,就会导致地裂,并破坏建筑物。同时,地下水位频繁升降会将土层中胶结构物—铁、铝等成分带走,影响原有的岩土结构,会使土层变得疏松、软化、空隙变大,进而含水量变多,强度下降。给岩土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因而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对于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不宜选择在地下水位变动频繁的地区。 2.地下水动力作用引起的危害 在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然而工程活动影响了地下水的自然平衡,动水压力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岩土体的应力和变形产生变化,也能破坏土体结构与土体稳定。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就会引起流沙、管涌、基坑涌突等现象,造成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由于阜新地区有许多矿区,这些危害可能会导致矿难的发生。 二、岩土的水理性质 建筑物的稳固性也受到岩土的水理性质的直接影响。水理性质主要是指岩土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同时,所展现出来的特殊性质,影响着岩土的强度和稳定,也可能导致形变。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有:软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给水性、膨胀性。其中软化性通过软化系数来表示,以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来表示;透水性是通过抽水试验或渗透试验得到透水性参数。 三、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 在工程勘察过程中,通过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来评估地下水含量状态和地下水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同时参照水文采样的数据对建筑物可能会发生的状况进行模拟,从而得到改进、预防方案,并增加建筑物的强度。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很容易缺少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作业的危害。然而在一些水文地质比较复杂的地区,由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到位,缺少对水文地质所引发的问题和评价,往往会发生水文地质引起的岩土工程的破坏,凸显出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尤为重要。 1.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考虑的问题有: (1)工程勘察中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体和建筑物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危害加以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 (2)明确相关水文地质问题,为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选型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 (3)勘察中不但要清楚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更要明确分析工程活动中的人为因素对地下水天然状态和条件的影响和变化,以及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反作用,以达到防治的措施。 (4)从工程的方向,按工程受地下水作用和影响,得出不同条件下该重视的水文地质问题。水文地质测试工作和地下水监测工作,是为水文地质评价提供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在工程勘察中要落实好。 2.阜新市水文地质条件 结合阜新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应注重一些特殊的问题。其中阜新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如下。结合上述水文地质条件,在阜新地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应注意: (1)埋藏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应根据水文资料和地基基础所处的地下水环境评价地下水对于钢架结构和混凝土的腐蚀性。 (2)对于选择软质岩石、强风化岩石、残积土、膨胀土等岩体为地基基础的工程地区,其地下水类型是基岩裂隙水,应评价地下水活动对岩体的具体有害作用。 (3)在地基基础压缩层内含有松散饱和的粉细砂和粉土层,地基基础施工可能引起水头差变化时,应根据阜新地下水动水压力变化的资料,推断可能产生的潜蚀、流沙、管涌等。 (4)当基础下部有含水层的时候应该注意承压水头压力突出冲坏基坑底板,所产生的突涌的可能性。 (5)着重评价岩土体和建筑物受地下水的影响,推断将会发生的岩土工程的危害。 (6)着重评价含水地层的渗透性和含水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自然降水,是否会引起土体的沉降和地面塌陷,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 四、结束语 地下水是岩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勘察中地表基础工程环境容易受到岩土的水文特性的影响。水文地质评价在工程勘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工程勘察水文地质的评价工作做好,不但能使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还能使岩土体的潜在能力得到利用。清楚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提高水文地质评价和危害的防治,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工程安全施工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 作者:滕险峰 单位:阜新市引白工作办公室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问题分析 一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问题分析 1缺乏认知 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的特点在于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在工程建设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时候却未能被人们重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工程勘察工作只重视岩土工程条件方面的调查工作,而在水文地质方面,仅仅是虚以应对工程勘察规范要求而简单展开,并粗略工作,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工作内容粗浅 在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中,因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重,没有依照工程建设设计要求来开展水文地质工作,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量小,采取的工作方法落后,自然不能很好的深入调查水文地质情况,也就不能正确进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 3缺乏水文地质分析 水文地质具有特殊性,如果在工程勘察中未能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未能掌握岩、土地层的透水性及富水性等水理性能,以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等条件情况,未能按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水文地质试验以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工程勘察成果就不能正确评价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与施工有很大害处,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只有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总结,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 二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工程建设,也可能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这不仅包括自然条件方面,也包括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的升、降,地下水流动等运动性能对工程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地下水的腐蚀性化学性能也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承载力下降 当建筑物的基础位于非饱和土中时,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土的抗剪强度(c、φ)下降,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会使土的有效重度(γy)减小,亦必然导致地基土承载力下降。 2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 在饱和土中时,土中的总附加应力等于土体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之和,地下水位下降使土的孔隙水压力减少甚至消失,使土体产生压缩,从而形成地面沉降,对其附近的地面建筑物安全构成影响。 3饱和地基土的震(振)动液化 当地基土中存在饱和砂土层时,在地震、机械振动等作用下,饱和砂土地基会产生液化现象,地基承载力骤减而影响上部建筑物安全,这也是地下水和不利影响之一。 4地下水渗流对地基土的强度及稳定影响 当地下水从水头高处往水头低处运动,在含水层中形成渗流,渗流能带走地基土中细小颗粒,对地基土的强度及稳定性均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上部建筑物的安全。 5地下水运动对基坑安全的影响 基坑开挖施工时,基坑内降水引起坑内、外水头差,导致坑壁水压力增大,使支护结构的受力增加,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坑内外水头差亦会使地下水向坑内渗流,会引起基坑壁开裂坍塌,或引起基坑底涌土开裂,影响基坑安全。 6地下水对地下室等地下构筑物抗浮的影响 地下水渗入基坑会对底部密封的地下室等地下构筑物产生浮力,如施工前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不够详细、准确,会对地下水产生的浮力估计不足,设计桩基或锚索的抗拔力不够,会导致地上楼层低矮,建筑自重较轻处的地下室产生不均匀上浮,造成结构受损等严重事故发生。 7地下水的腐蚀性对地下水构筑物的影响 当地下水某些化学成分含量过高时,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及钢铁构件和器材会产生酸性侵蚀、二氧化碳侵蚀、氯盐侵蚀、盐类结晶侵蚀等化学侵蚀作用,破坏混凝土基础,地下室等地下结构,危害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三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存在问题的防治措施 1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准备 在水文地质工作开展之前,要先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地质构造以及水文、气候作详细的了解分析。并对场地含水层的分布状况、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深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作初步了解。 2明确水文地质工作的要求 在工程勘察中,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来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不仅要详细了解工程建筑设计资料,充分了解建筑物的构造类型,而且要特别搞清楚建筑物基础、地下室等地下结构、构筑物的埋藏深度和规模,尽早发现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利因素,根据工程设计在工程勘察任务中明确水文地质工作要求。水文地质工作的每项调查、测量和试验,及其成果参数均应有的放矢,服务于工程建设,这样才能同时提高工程勘察与工程建设的质量。 3水文地质工作必须严格依照规范进行 如今水文地质工程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有成熟的水文地质技术规范和标准以供工作中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应该熟习相关规范和标准,在工程勘察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水文地质工作,准确完满地完成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任务。 4准确进行现场水文地质调查和测量、试验 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需现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测量、试验。工作中应该采用精确计量工具,准确测出场地地下水数据,并在水文地质试验中准确采集、记录数据,为下一步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打下基础。 5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与公式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在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中,除了对地下水情况实地调查、测量外,很多水文地质参数需通过试验后计算求得,应根据现场地下水及含水层类型、试验装置情况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与计算公式,通过正确计算所得的参数可在工程建设地下水防治设计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勘察是不可或缺的,在工程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水文地质条件来讲,其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不仅包括自然因素,同时也包含人为因素,因此在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水文地质工作,对影响工程建设的条件和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保证水文地质工作成果的实效性,以此提高工程勘察及工程建设的质量。 作者:杨志明 单位:深圳市岩土综合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铁路隧道工程勘察地质环境论文 1关于隧道工程地质的勘察方式 为了准确掌握隧道区工程地质特点、水文地质环境、不良地质情况,对围岩状况进行级别分段,为隧道工程的建设与设计提供科学的工程地质资料与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地质勘察基于遥感判释运用了隧道工程地质调绘、地质钻探、高密度电物探法、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检测、抽水与压水试验、瓦斯检测等多种方式予以综合勘察。 1.1隧道工程地质调绘地质调绘的方法主要包括追索法与路线穿越法,对工程整个地质单元与隧道区两部分控制地质体与不良地质。与以往的方法进行比较,打破了调绘范围的限制,让调绘内容更细致、更准确。通过调绘方式,能够查明岩堆、危岩、软土、瓦斯、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在隧道中部发育的岩溶管道水水流方向。隧道工程的地质调绘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地质钻探由于隧道区域地层与岩性变化的多样性,进行地质钻探时需要布置多个钻孔,加大钻孔分布范围。钻探方式主要是采用金刚石或合金钻进,一部分煤系地层地带的岩石粉碎,采用的是无水反循环钻进工艺。钻孔的深度除有特殊要求的钻孔外,都应当深入隧道设计标高2m~3m以下。钻进岩芯采取率要求破碎岩层与强风化层不小于50%;完整基岩不小于80%;覆盖层不小于50%。钻探钻进过程中,仔细测定地下水位,并及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岩土分层、地下水位、钻进速率、水的颜色等。利用详细与具有代表性的钻探方式,隧道洞室围岩的岩性与整体情况能够直观显示;利用钻孔实施抽水、钻孔声波测试、压水测试、煤层瓦斯检测等一系列工作,以定性与定量两方面为隧道围岩的分段与分级带来有效的地质依据。 1.3高密度电物探法若存在钻探方式难以查证的地质,则能采用高密度电物探法,物探仪器为拥有我国先进水平的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究的WGMD-1型高度探测系统,方法是用α排列方式予以高密度数据采集,采用国际水平的Surfer软件与RES2DINV软件进行二维电阻率成像反演。能够准确判断地质情况,改善隧道工程施工的危险性,降低严重社会问题的发生率,有时还能避免路线更改,从而节约建设项目的投资资本。 1.4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测井以及探测岩石波速因其隧道区域地层岩性多样化,地表风化程度严重,钻探取芯能力弱,岩芯大多为碎块、砂状以及块状。地质人员大都是通过人为因素来判断岩石风化程度,很少客观判断岩体基本质量,未能科学划分隧道围岩类型。因而,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测井以及探测岩石波速技术逐渐被应用。地震勘探仪器采用的主要方式为折射波法,通过定性划分结合定量指标的整体分析,确定了岩石风化情况与隧道围岩类型,该方式更为合理,更具创新特色。 1.5抽水与压水检验方式若隧道区域属于条带状岩层组成的山岭,其水文地质单元更加复杂,含有较多含水单元与隔水层,其透水性与含水单元具有较大差异。为了能检验出准确的洞身段各岩石的裂隙性与透水性,准确预判隧道涌水量,于钻孔施工结束后分别实施抽水与压水试验。抽水及压水试验使用的是自制提桶与专业高扬程空气压缩机抽水与压水设施,其中提桶抽水试验应用于地下水位浅的地段,空气压缩机抽水和压水设施应用于地下水位深或不存在地下水的岩层内。并且还对一些钻孔实行了将抽水与压水相整合的试验,以便同单一试验进行对比。 1.6瓦斯检验对专门施工的ZK11钻孔,采用一套煤管、一套瓦斯解吸仪、两个取样瓦斯灌予以瓦斯检验,其具体方法为:在钻孔钻遇煤层后,下采煤管采煤同时迅速装灌后封闭,5min内进行解吸,获得现场瓦斯解吸量,最后采用图解法算出瓦斯耗损量,二者相加即为煤层瓦斯逸出量。该方式简易可行,结果接近实际情况,具有相对开拓性。 2关于工程地质环境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在建设长隧道、深埋隧道以及大隧道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问题,不仅会对工程工期与造价造成影响,还会给隧道的施工与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下述对影响隧道工程的几种地质环境作了探讨。 2.1软土地基在湖相与滨海相等古地质环境中,软土大都沉积在相对停滞与相对运动迟缓的水环境内,此类沉积软土颗粒细软、土质软弱、孔隙度大、含水量高、容易形成蠕变、凝聚力小几乎可以被忽略。在这种地质条件上建设隧道,必须考虑工程的地质问题。 1)该地质土性较软,受到隧道重负荷时容易发生沉陷,从而厚度发生改变,形成不均匀沉陷,导致隧道内衬砌等结构发生形变; 2)隧道结构会受软土蠕变的影响,及时进行支护与衬砌有重要作用; 3)软土一般存在于地下还原环境中,微生物作用容易形成甲烷气体,聚积在软土层孔隙内,隧道挖进时工作人员可能会受甲烷气体的危害,若遇到火源还可能引起爆炸。建设隧道时,对于软土地基,长度不长的隧道应采用盾构穿越更为简易;然而长度过长的隧道,因其软土的蠕变特点,会形成超量切削,导致在隧道盾构掘进的前端会出现蠕变凹槽,如果软土层厚度不够,容易使得上方活河水与海水大量潜入隧道。因此,在海域上存在众多沉积软土地带时,借助盾构穿越软土层,必须充分重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2.2砂卵石层地基在多样化地质条件如平原、河流、滨海、盆地中,会存在不同成因的砂卵石沉积层。各地砂卵石层的结构由于沉积时受到古地质地理环境的影响,各结构间存在差异。砂卵石层的沉积韵律和颗粒级配受到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砂卵石层危害隧道工程的几个方面主要是: 1)因为隧道施工排水,使得周边砂层的机械塌陷与管涌; 2)砂层涌入会引发丰富地下水; 3)砂层地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不规则沉陷,为隧道带来安全隐患; 4)砂层内夹杂的大块卵石,影响盾构施工,严重时会卡住刀片。采用沉管法在湍急河流的砂卵石层中建设隧道,容易使沉管下砂层形成冲刷,损害沉管隧道。 在厚砂层上建设隧道时,要注重下述几点: 1)抽水起始水位降低引发地面沉降、冲刷、潜蚀; 2)进行大量抽水后,水位降低迟缓,产生压力水头,极易使得下方的大量砂层溃入; 3)下方存在相对隔水层时,因为上方隧道抽水降低水压,下方高压水汇合;4)透水层凸起,形成众多越流向上补给,影响隧道运行。 2.3碳酸盐岩地层在分布有可溶碳酸盐地层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化作用,作用结果为在地表上形成奇特山峰,地下形成多个洞穴与通道。活跃在洞穴和通道中的喀斯特水包括孔隙水与裂隙水等,存在不同的特点。喀斯特水有五个对立统一的特点,具体包括: 1)独存与半独存的管道水流和拥有统一水力相关的地下水力面与扩散流同时存在; 2)不含水岩体与含水岩体同时存在; 3)非承压水流同承压水流之间互相变换; 4)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同时存在; 5)非均质含水性和均质含水性复杂变化。在喀斯特化地层中,具有相当明显的三相流,即是气体、固体、液体三相物质混合形成的三相流。三相流具备一个重要特性,泥砂等固体流与水等液体流是不能被压缩的,而气体能被压缩,受压气体还会发生多种变化。 3结语 区域地质断裂与大型滑坡体等区域地质条件严重影响铁路线路的安全。本文通过采用地质勘察方法对隧道区域的地质环境予以全面系统的深入分析研究,监测隧道结构收敛变形情况,对隧道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研究隧道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围岩介质环境,得出了隧道山体开裂原因与围岩稳定性研究结论,希望能为复杂地质条件的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作者:张志远单位:山西省地勘局二一四地质队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地质工程勘察作用下的工程设计论文 1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人员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足够的重视,在撰写地质勘察报告的时候,只是以之前的数据为参考,而不是对参考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就导致勘察报告涉及的技术参数不是很准确,从而影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第二,地质勘察人员只是重视报告的理论性和专业性,而忽略了实用性,这就使得工程设计人员在阅读报告的时候产生的巨大的难度,影响了设计的结果,而且地质勘察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就增加了工程的成本,也为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第三,地质勘察工作前期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地质勘察工作是具有一定的周期的,等到报告的时间截止了,才匆忙提交报告,这就影响了地质勘察报告的可靠性,为后期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导致工程存在了安全隐患。第四,地质工程勘察的管理比较混乱,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在整个地质勘察工作中,技术管理工作也做的不到位,使得形成的报告非常不规范,一些工作人员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面对重大的工程时,不能够及时的处理相关的问题,直接降低了勘察报告的质量,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第五,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够根据勘察的具体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够充分考虑实际的情况,导致勘察报告质量降低。第六,很多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够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使得勘察的结果具有很大的误差,大幅度的降低了勘察的精度,而这些误差没有被及时的发现,从而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很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产生巨大的威胁。第七,地质勘察人员缺乏标准意识,在工作中不重视文字的校对,不能够规范的进行数据的表达以及公式的使用,在数据单位、计量单位、符号、专业术语等方面也不够规范,这些直接降低了勘察报告的质量,从而影响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2提高地质工程勘察工作质量的措施 针对以上总结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基本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的规范地质勘察工作的相关规程,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所有的工程项目在进行设计和施工前必须要严格的地质勘察工作,如果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不能按照规程执行,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从而为整个工程造成安全隐患。另外,为了规范地质勘察工作的行为,要建立相关的行业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地质勘查工作按照规范执行,从而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与完善地质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地质勘察以及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此外,要对工程项目采取全程监理的原则,做好工程项目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的监督评价。这样就能够使得地质勘察工作逐渐趋于规范化,提高其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其次,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要尽量使用一些高新测试技术,这样得到的数据信息就比较真实,然后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与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够确保工程设计中参数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再次,要对地质勘察的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在勘察工作单位的内部实施轮换岗位的制度,这样就能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座谈会或者讲座的方式,拓展勘察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要规范管理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行为,逐渐培养他们标准化的意识,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开展绩效考评,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培养地质勘察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防护工作做的到位,从而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安全性。 3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首先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可以获取工程所需的各项参数,从而保证了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并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因此,要不断完善地质勘察工作的规范,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以提高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作者:杨虎 邱洪亮 杜祥波 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工程地质勘察是为查明工程建筑中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数。因此,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整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一项工程是否能够顺利的去建设。本文主要对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 引言 我国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的要求也随之而逐渐增高。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地质工程勘察,因此,地质工程勘察在一项工程施工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而言,为一项工程的施工的技术支持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同时,其工作的完美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项工程是否达到了合理性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仍旧留有些许不足或者问题的地方,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去对我国的地质工程勘察技术进行不断的调整、改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的发展速度提供更完美的保障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 1.目前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也随之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然而与一些国外相比较更为先进的技术而言,我国的地质工程勘察技术在相对程度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1.1地质工程勘察的工作、设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较高的重视意识。地质工程勘察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是工程建设中进行地质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准确的数据在相对程度上可以更加完美的保证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可实现性。但是相对较多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人员在撰写地质勘查报告时,并没有去详细的分析参考资料,往往都只是参考之前的数据,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地质勘查报告之内所涉及的各类技术参数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准确性,同时地质工程勘察的工作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过程中,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比较严重,进而导致地质调查报告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足够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设计师提供的数据分析不准确,进而导致设计施工方案不具备足够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施工的顺利性。 1.2地质工程勘察的设计人员与地质勘测的工作人员之间的缺乏必要的沟通。设计人员与勘察的工作人员缺乏沟通便会导致设计人员不能最大限度的完美的利用地质调查报告,而相反调查人员也不能按照设计师的需要去进行调查,双方人员不能够完美的配合,在很大程度上便会导致人力、物质资源以及财务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导致地质勘察工作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完全的显示出来。而且,地质勘查人员只是对报告的理论性以及专业性加以重视,并没有考虑报告的实用性,便会导致设计人员在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去做设计的时候在相对程度上会产生较大的难度,进而会导致最终的设计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1.3地质勘查的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以及标准意识。在地质勘查工作中不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根据工程所建设区域其所不同的地质条件去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应对措施,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工程所建设区域实际的情况,进而导致地质工程勘察报告不具备相对程度上较高的质量。而且,很多地质勘查人员在工作中对文字的校对没有足够的重视意识,在很多时候不能够更规范的对数据进行表达,同时不能正确的对公式进行使用,从而便会导致数据单位、计量单位、符号以及专业术语等不能够做到规范,进而导致勘察报告的质量降低,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 2.地质工程勘察对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的重要性 地质工程勘察对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意义。在每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前期,相对程度上良好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个工程项目开展、建设的顺利性。如果前期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将会对后期的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地质工程勘查工作主要是对水文条件、土质状况、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等各项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从而得到综合的、科学的、有效的数据信息,进而对整个工程项目中相对出现可能性较高的问题进行更加综合的分析,同时制定出相对程度上更加具备完美性、可行性的工程设计方案,更好的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以及顺利性,进而保证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地质工程的勘察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勘察区域的地形地貌资料、水文资料、地质条件资料、遥感图片资料以及地震记载的资料等各项资料进行详细的收集;其次,完成工程所建设区域的测绘工作并且进行详细的地质水文调查;第三,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勘探;然后对相关的因素进行测试并且得出综合的测试结果,最后整理成地质勘察报告。 3.总结 地质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地质工程勘察作为一个工程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地质工程勘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工程整体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想要保证地质勘查工程设计、施工的质量,那么地质工程勘察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便是保证其自身工作的质量,其次通过更加详细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进而去获得工程所需的各项技术参数,从而去保证工程设计的准确性以及施工的安全性、顺利性。因此,在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中,要严格的遵循各类规范,进而提高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作者:丁建丽 单位:河北省煤田地质勘查院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的作用 摘要:地质工程勘察是判断工程设计是否可行的有效手段,地质工程勘察的有序开展是合理控制施工进程的基本方法。因此,这里就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以促进地质工程勘察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 引言 地质工程勘察作为工程设计的关键,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中的有效开展,能够提高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为建筑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今我国地质工程勘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有序进行。因此,地质工程勘察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1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1.1选址勘察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地质工程勘察的选址勘察在大型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址勘察可以判断拟建场地的实际地址条件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用地的条件是否符合,并通过水文特征、地址结构等拟建场地自然物理条件对技术经济和工程地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选址勘察有序、高效的开展,可以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施工速度和安全性得以提升,避免恶劣地质条件对建筑施工造成影响。 1.2初步勘察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地质工程勘察的初步勘察是对地质报告已经选定的建设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初步勘察主要是对建筑项目类型、施工规模、基础形式、建筑高度等地质因素进行的全面性勘察。初步勘察目的是为了有效避免所选建设场地的地质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造成较大影响,并为建筑工程的总体平面布局和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案提供参考依据[1]。初步勘察还能有效发现建筑选定用地存在的不良地质,并对不良地质进行分析,从而科学合理地制订工程防治方案。 1.3详细勘察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地质工程勘察的详细勘察能够为施工图纸设计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资料。详细勘察能够准确获取工程设计所需各项技术的具体参数,为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地基加固、基础设计等方面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依据,科学,合理设定不良地质防治方案。详细勘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如何发挥地质工程勘察作用 2.1规范地质勘察市场行为 规范地质勘察市场行为首先需要对地质工程勘察的具体工作进行规范,使地质勘察人员按照具体操作规范进行勘察。可见,工程设计和施工有效开展的前提均是地质勘察工作。只有将地质工程勘察的每一环节认真落实,才能使工程设计和施工得到安全保障,有效避免因工程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造成工程项目存在安全隐患,给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地质工程勘察规范化的基础是地质工程勘察行业规范的建立,因此,想要使地质工程勘察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地质工程勘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达到相应标准。 2.2引进高新地质工程勘察技术 地质勘察单位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使地质工程勘察过程中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准确,信息分析更加详细、深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参考依据。勘察单位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严格按照技术操作流程进行各项勘察工作,勘察工作具有周期性,勘察单位想要在短时间内提供给施工单位一份全面性、可靠度高的勘察报告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勘察报告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导致施工后期需要进行大幅度改动。 2.3提高地质工程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 地质勘察单位通过实施内部轮换岗位制,能够提升地质勘查人员对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设计人员真正有效利用勘察报告,而非把其当成一份参考资料。内部轮换岗位制度也可使地质勘察人员了解设计人员对于勘察报告的实际需求,使地质设计人员、地质勘察人员进行良性沟通,使地质勘察人员的勘察报告有助于设计人员有效阅读,从而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地质勘察单位也应定期组织地质勘察专业的相关活动,例如邀请地质勘察专家进行地质勘察专业讲解,拓展地质勘察人员视野,提升地质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对地质勘察人员勘察行为进行规范,使地质勘察人员形成标准化意识,严格按照勘察规范进行实际勘察工作,促进地质勘察工作高效开展。地质工程勘察单位要对地质勘察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考评,充分调动地质勘察人员工作积极性,培养地质勘察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地质勘察人员在开展各项勘察工作时,能够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保证人身安全。 3结语 地质工程勘察有效落实,能为建筑工程设计环节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有序开展,避免因地势环境因素造成施工受阻。地质勘察能够提供详细的地质环境参数,使工程项目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更加精准,从而为工程各项施工环节的有效开展提供最大保障。在实际勘察中,应该有效落实各项勘察工作的具体规范,促进地质工程勘察的有序开展。 作者:陈辉 单位: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工程勘察工作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内容;问题;应对策略 1前言 由于现阶段对于工程勘察工作大多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造成了在工程勘察中往往忽视了水文地质勘察,这是一项极大的隐患。由于水文地质勘察与工程地质勘察同样重要,并且由于两者相互的影响,对于基础工程的使用以及耐久等具有较强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忽略,很少将水文参数等进行勘察,或者都是进行象征性的工作。由于水文地质条件非常特殊,因此如果不能在勘察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就会导致基础设计中忽略这部分问题,最终导致建筑基础在地下水等的作用下,对建筑的使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观测、勘察以及试验,来掌握施工区地下水的形成、运动特征以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等信息,以便于进行利用或者排除地下水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勘察中,我们往往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视为象征性的工作,因而导致了大量由于地下水而导致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使勘察和设计工作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水文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1)对地下水与建筑物和岩土体的作用和影响进行重点评价,并对其影响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不同,查明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3)在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以及其在天然条件下影响的基础上,对人为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的变化影响等情况进行预测; (4)从工程角度按照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情况不同,分别对下列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价: (5)对于那些以膨胀土、强风化岩、软质岩石以及残积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基础持力层可能产生的涨缩、崩解以及软化等影响作用。 (6)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粉土、粉细砂等情况时,应对其可能产生的管涌、流沙以及潜蚀情况进行预测。 3工程勘察试问地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不彻底 由于水文地质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在工程勘察阶段就掌握详细的水文地质特性,以及其他如富水性、透水性等水理性能参数,此外还要对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时进行掌握,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如果工程勘察结果与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不一致,会给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极大的还出,给建筑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2工作内容粗浅 在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充分意识到重要性,并未按照工程建设设计要求来进行水温地质条件的勘察,不仅采用了错误的工作方法,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量也小,就造成了水文地质调查情况不准确,导致后期无法对其进行正确评价。 3.3缺乏足够认识 由于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技术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大多人都未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很多勘察工作过分重视岩土工程条件方面的勘察,而忽略了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仅仅是应付了事的检查根本无法彻底勘察出水文地质条件,没有意识到水文地质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常见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4.1明确工程勘察水温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应对下列几方面水文地质勘察内容进行明确,具体为:(1)地貌形态、地貌成因以及地貌各单元之间的关系;(2)地形、地貌、地下水情况以及含水层分布情况;(3)地质构造中的泉井、褶皱以及断层。 4.2选择恰当的勘察方法 现阶段共有五种水文地质的勘察方法,分别是监测法、实验法、测绘法、物探法以及钻探法,勘察人员应根据水文地质情况的不同,合理进行选择。 4.2.1监测法 监测法主要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来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并通过反馈的水质、水文、水位以及水量等数据,来完善水文地质勘探的信息。 4.2.2实验法 实验法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室外试验和室内试验,其中室外试验主要包括:流向测定、流速测定、弥散试验、连通试验、压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放水试验以及抽水试验等;而室内试验则主要包括对地下水文条件的模拟、分析以及测定,以及对岩石力学性质、岩石侵蚀机理以及岩石含水层颗粒成分的分析和鉴定等内容。 4.2.3测绘法 测绘法是指按照一定比例尺要求,对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测量与描述,形成地址测绘图件,并总结出地下水的形成与运动规律。水文地质测绘是一种最基础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同时也是全部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 4.2.4钻探法 钻探法基于物探法和测绘法的基础上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探测含水层的水量、水质、层次、构造、水文、厚度以及岩性等参数。大多情况下使用钻探法,可以采取以探测法为主,探采结合的方式。 4.3加强学习工程勘察方面的相关规范 随着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大规模开展,相关部门于近年来下发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以指导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现有人员具有足够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对于标准规范掌握的情况却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的学习力度,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完成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 4.4加强对地下水的调查工作 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的核心就是调查地下水状态。因此,我们应先明确调查目的,设定合理的调查标准,其次是明确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化规律、确定地下水位、地下水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升降幅度等。 5结论 总之,为了保证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的准确性,我们一定要对其常见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通过明确工程勘察水温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选择恰当的勘察方法以及完善水文地质勘察评价体系的方式,保证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要保证建筑日后的使用安全性。 作者:余鹏飞 单位: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大队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解析 1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开展岩土工程工作,如果没有对水文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很容易出现由地下水导致的基础下沉或者建筑物开裂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会给建筑物的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为了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从而保证岩土工程的效益,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地下水可能对岩土体和建筑物造成的不良影响,预测地下水的危害,预先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 2)不同的建筑物对桩基础有不同的要求,在工程勘察之前了解建筑的桩基础的要求,从而针对性地探究水文地质问题对建筑可能造成的影响。 3)不仅要考虑到正常情况下地下水文情况,还要考虑到地下水文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 4)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a.了解当地地下水文情况对地下桩基础混凝土的腐蚀性,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抗腐蚀措施。b.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受地下水文情况的变化较大,在这样的岩土体上进行岩土工程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土质在受水文情况的影响下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现象。c.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d.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e.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5)深入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考虑到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岩土体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岩土工程在设计之前需要了解选址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包括近几年来最高地下水位、最低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水位变化的趋势,由此确保地下水位不会频繁变化以及上层岩土体的稳定性。 2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 水文地质情况是岩土工程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之一,极易给岩土工程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考虑到水文地质情况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地下水动水压的变化、地下水位升降的变化以及地下水位频繁升降都会对岩土工程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降低这些不利情况带来的经济损失,消除安全隐患。 2.1地下水动水压引起的危害 自然情况下地下水动水压是保持在平衡状态的,此时不会给地面上的岩土工程带来任何的问题。但是一旦地下水动水压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岩土工程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影响地下水文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如地表压力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人为大量抽取地下水等。受到地壳变动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旦地下水压突然增大,地下水的应力可能超过上层岩土体的强度,在上层岩土体不稳定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管涌、基坑突涌、流砂等灾害。而这些灾害的发生对于岩土体上的岩土建筑来说基本上是毁灭性的,因此在设计勘察和施工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地下水水压的变化,确保岩土工程的稳定性。 2.2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引起的危害 人为大量抽取地下水、降雨量急剧下降等因素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而这种变化通常对于岩土工程的影响是负面的,因为会影响岩土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会使得上层岩土体得不到足够的支撑,如果岩土体的强度不够,土质较为疏松,岩土体上的建筑工程就会出现下沉、塌陷的现象,带来了安全隐患。而如果地下水水位持续上升,岩土体在水的浸泡下可能会发生软化、崩解、胀缩等现象,水位上升过快时还会导致流沙或者管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在设计岩土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地下水位可能发生的变化,尽量选择岩土体更为稳定的区域施工,从而避免地下水位上升或者下降对岩土工程带来的不良影响。 2.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引起的危害 对于岩土工程来讲,地下水位的频繁升降引起的危害更大,也更需要加以重视。水位在频繁上升和下降时,容易导致岩土发生不均匀的收缩膨胀,上层岩土体的稳定性会逐渐降低,最终肯定是会影响到地面上建筑物的稳定性的。同时由于地下水位的频繁升降,上层岩土体中铝、铁等金属元素以离子形式进入水体之中,土壤由板结变为疏松,整体的承载能力也削弱了,这样整个岩土体上的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考虑到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引起的危害远远大于其他地下水文情况的变化,在岩土工程选址时要尽量远离地下水位不稳定的地区,这样才能促进建筑物使用寿命的提高。 3岩土工程中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的要求 考虑到岩土工程中勘察水文地质工作的质量如果得不到保证,其后果是具有毁灭性的,因而岩土工程中勘察水文地质问题需要了解相关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内容。水文地质条件资料的收集不仅仅要依靠已有的资料,还需要实地进行勘测,确保数据的科学有效性,需要勘测的内容主要有降水量、地下水位日常变化规律、蒸发量等,另外还需要考虑地下含水层的深度和厚度,地下水的流动方向、类型、水位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地下水上层的岩土体的稳定性,因而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就是要熟悉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内容,了解各种可能对岩土工程带来影响的地下水文条件变动的因素,对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收集一切施工地质下的水文条件变动数据,对水文条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预测并且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只有充分重视岩土工程施工之前的地质水文勘察工作,对勘察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有清醒的认识,勘察工作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4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每年都会新增大量的建筑面积,但是岩土工程开展之前的地质水文勘察工作却大多流于形式,这就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所以,为了延长岩土工程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在施工之前对地下的水文地质情况做深入了解,分析地下水文地质情况可能对岩土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要积极制定防治措施,以便于将地下水文地质可能对建筑物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作者:乔旭俊 单位:山西省地质勘察局二一二地质队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的地位及内容研究 摘 要: 水文地质勘查是岩石工程建设项目的必要环节,特别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指标参数直接关系到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着重分析水文地质勘查在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地位,分析其在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并阐述水文地质勘查的具体勘察内容。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 水文地质勘查; 岩土; 地下水 岩土工程勘察范围之广,不仅包括岩土本身的物质勘察,还包括水文地质的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在建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水文地质勘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际现场施工表明,水文地质的因素制约着岩土工程的质量。运用先进的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评估,对勘察结果进行客观分析研究,判断岩土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对岩土工程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施工有着重要参考意义,是岩土工程的理论依据,成为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原动力。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笔者研究及工作实践经验,重点对岩土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的地位及内容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1. 水文地质勘查的概念 水文地质勘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构成环节,主要研究水文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影响作用。主要是在前期的水文地质基础数据前提下,使用适当的比例进行科学验证,运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和仪器设备对水文地质指标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探究影响水文地质勘查结果各个环境因素,分析水文地质各个参数变量对整个岩土工程的影响程度。 2. 水文地质勘查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 2.1 水文地质勘查影响建筑的基础埋深 建筑物在地基的埋深的程度与水文地质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基的打入的深浅,都是依据前期的水文地质各个参数的数据分析,进而推断地基的深浅数据,选择符合地基的合理埋深范围的指标。掌握水文地质的动态数据,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判断建筑物在地下的埋深尺寸。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地基设计中,勘察出准确的静态地下水位。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埋深必须在地下水位的上面,但也存在着特殊的建筑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地基的基础埋深必须符合客观的基础埋深的区间范围,那么建筑物埋深位置必须低于于地下水位,这就要求在施工前期采用先进手段进行降低水位,保障建筑物的埋深位置处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深度。此外,岩土受到地下水流经会降低土壤的硬度,容易出现软化的岩石层,这些软化的土壤易出现岩石干裂的情况,对建筑物的地基埋深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必要的水文地质的勘察,保障建筑物的埋深处在最良好状态的岩石层上。 2.2 水文地质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地下水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水位高低起伏不平稳的水文现象。高水位和低水位都是制约着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土壤都有其的酸碱平衡,才能维持土壤的稳定性和坚硬度,然而当水位升高时,这种岩石的平衡会被地下水打破,地下水丰富的可溶性的盐物质会对建筑材料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的基础承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水位上升造成的暗河积水,更易致使建筑材料出现裂缝缺陷。当水位降低时,地下水本身承载着对建筑物的压力就会减弱,建筑物的基础水压降低,造成地基下沉,建筑物凹陷,岩石层中的土壤固有的颗粒和粉砂分散流失,对建筑物的基础建筑材料的基础结构受到破坏,这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巨大的威胁。 2.3 水文地质影响建筑工程的支护效果 地下水动力循环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在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的多种作用下,处在一种平衡的水动力循环状态,然而当受到人才因素的影响,这种平衡将被打破,给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例如,在受到人口激增的时代背景下,地产商对土地的开发有限,土地的使用权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s,因此必须采取加高楼层的方式进行建筑物的高结构的建造。而楼层越高越需要更深的地基,则会采取抽水或者垂直开挖的降低水位的方式,这种严重破坏地下水动力的人为手段,极度造成地下水所处的地质环境发生质变,地下岩层出现空心等土壤结构,这降低了岩土工程的后期建设的质量,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的内容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3.1 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勘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客观勘察,是水文地质勘查的最基本的内容,为水文地质勘查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基础性的保障。自然地理条件的勘察内容多样,层次鲜明,涵盖面积广,主要涉及施工环境的方方面面,例如气候特点、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特征等。气候特点主要勘察内容为气象特征,施工区域的气候分布为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还是温带,大气湿度热度的指标参数,风向指标风速情况。水文特征主要指的是周边水系数量,地下水位置特点、流向、流速等。地形地脉勘察内容为岩土工程所在位置的地形平原、高原特征,地貌被侵袭程度,地形冲刷效果,地形堆积形态。 3.2 地质环境 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勘察内容为地质环境的勘察,主要由地质特征、基底构造、岩石性质、新构造运动、第四系厚度控制等内容构成。分析岩土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分析岩层的对水作用的抗压能力,并测定岩层的腐蚀程度,有效的判断岩土工程的建筑物的耐久性。 3.3 地下水位情况 由于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重大,水位直接关系着建筑物地基稳固性。地下水位是水文勘察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的升降特点,水位变化趋势,周边岩石环境的水补充作用,地下水在岩土的排泄情况,勘察地下水最高水位和最高水位的历史特点,并分析造成高低水位的具体历史原因。每个岩石层面的物质性质不同,地下水蕴藏程度不一致,水类型和水流速的变动差异也是水文勘察的内容。动态水位分析,对岩土工程的基底调整有指导性的意义,及时的等基底建设进行改进和调整。在地下水的勘察中,针对不同的地质水系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可通过钻孔、探井的方法测定水位;同时在测定水位时,主意测定的时效性,需要在静止的地下水位测定一定的时间,分析地下水的渗透情况和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3.4 含水层、隔水层情况 含水层和隔水层是水文勘察内容重点之一,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地基结构的层次和稳固性。含水层、隔水层的勘察主要有以下的内容:各个含水层的埋深条件和埋深水位,主要水层的厚度分布和水位情况,各水层的地下水的类型和流速流向及水位动态情况。在现场的地质水文勘察中,注意结合岩土工程的建筑材料的对水的敏感度,科学合理应用地下水的渗透系数,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和周边的地理环境,着重分析各个水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并据此判断指导岩土工程的材料设计。 3.5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主要方式通过抽水试验。在岩土工程的际试验中,选取准确的岩层样本,岩心的选择尽量保证其完整的岩心,在试验过程,注意岩心的测试受到客观因素干扰,避免造成岩心破裂和污染。抽水试验要经过多次试验过程,通过三次对地下水减低深度,最终讲深的位置与建筑设计的埋深程度一致,测量时使用统一的测量仪器设备,达到统一的测定口径。抽水试验结束后,及时补充水位,恢复水位上升后进行必要的测量。同时,采用软化方法,判断岩石对地下水的软化程度。由于岩石的受力情况与岩石的干燥程度呈现正比关系,用软化的办法对岩石层面的耐风性、耐水性、透水性的指标参数进行测定,保证水文地质参数测量工作数据准确性和科学性。 4. 结束语 水文地质勘查作为岩土工程勘察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勘查质量的高低会对岩土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性构成严重影响。这就要求广大地质工作者除了要明确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的地位外,还应对其勘查内容充分掌握,这样一来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地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应用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地理环境变化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便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能够进一步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时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势在必行,成为有效解决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文本就高山峡谷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应用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其有关的核心技术与行之有效的问题处理方法。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地质环境日益复杂,给部分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对相关的专业勘察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而为能够有效的解决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问题,需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察工作及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制定周密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案,以便于从勘察效果及技术人员安全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加以有效解决。 一、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 1.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 因为高山峡谷地区较为特别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峡谷区域的上面多以砂石土为主,呈现出一定的散落性,峡谷地区的下面部分多是些碎石之类的土质,这就导致了在高山峡谷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实施,同其他土质类型的地区比较有着显著的差异,常有多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这里以云南某峡谷地区为例,峡谷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环境和自然条件,因为峡谷区域的上方主要以砂石土为主,而区域的下方多以碎石为主,这样的地质特点就必然会导致该区域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其他地貌类型的地区具有明显的不同,在峡谷区域实施岩土工程勘察之前必须要对该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长时间的分析整理,比如该地域的地表温度、冻土层深度、气候条件、降雨量等,将勘察区域的地质构成以及土层的性质、分布、成因进行详细细致的分析总结,还要对当地的地下水等状况做出深刻的分析与研究。 2.复杂地质条件下主要勘察技术方法 (1)地质测绘 地质测绘工作能够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对实际的地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地质构造及地理环境的分析,来对岩土层的基本情况及岩土层的基本分布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够井然有序的顺利进行。地质策划对图表及数据信息要求较高,需将存在岩土勘察风险的区域及时的进行标注,同时要按照岩土层的实际风化程度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以便于使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2)岩层的钻探 岩层钻探工作需要的机械设备较多,在实际的钻探过程中为能够进一步保证钻探质量。首先需选用DPP-100型车装钻机进行打孔工作,在确保孔壁结构稳定后可使用30型台式钻机进行下一步的钻探工作。此时应采用回转钻进的方式来提高孔壁的结构强度。而后要进行粘土性岩芯的采取工作,其采取率应保持在90%以上。砂土层的岩芯采取率则应保持在75%以上,以便于更好的对各岩土层的基本状况观察。最后要做好岩土层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变化记录。通过信息与采样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3)原位测试试验的进行 在该测试进行过程中需选用原装液压静力触探探头进行数据的收集。在信息采集完成后需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分析,而后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梳理与整合分析。在此过程中,需选用标准落锤进行自由落体试验,其中落锤的动力及速率较为重要,需将速率使用保持在每三秒一次,同时落锤动力要能够在试验过程中确保一致,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原位的测试实验。为能够进一步提高试验效果,可在试验过程中选用动力触探的方法配合以上试验进行,从而使其更为准确的分析出岩土层的风化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岩土工程勘察的室内试验 岩土工程勘察需模拟外部岩土勘察环境进行。以便于更为有效的解决在复杂地质条件中岩土勘察工作所面临的相关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的方式,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与处理方案,继而有效的提升岩土工程勘察的安全性。受实际情况的影响,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常需采用评价与分级的方式来选用不同的测试标准。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要首先对图层的物理性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后要做好地质环境的测定,利用压缩试验来对岩土的实际压缩性进行分析,此时便可有效的利用岩土压缩性来解析实际的水质情况,在得到相关的试验数据后即可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信息及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 1.垫层法 垫层法是较为基础的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对于浅层地基处理效果较好。同时在黄土地区该方法也较为适用,继而被称之为水坠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需进行坑基的挖掘工作,在确保其能够挖掘到预期设计深度后,可进行基坑的佯装的工作。而后要做好砂层厚度的控制,其基本厚度需按照实际的坑基环境而定,通常需控制在25cm左右。以此需确保坑基内的砂层能够与坑基挖掘深度保持一致,在查验合格后,需进行注水平齐工作。最后要需选用强度较高的钢叉进行砂层的搅拌工作。如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砂层沉实的情况,则需在深度15cm的位置重新进行搅拌工作。 2.强夯法 强夯法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通过夯锤下落阶段而产生的物理重力来提供较高的冲击力,此时在与传播介质的接触过程中,即可在冲击波的作用下使基土振实。此时基土结构强度的增加便使其能够更好的实现岩土层的夯实。从而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其基本的承载能力,同时也进一步确保了土层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实际的压缩性。土层压缩性的降低能够使沙土振动液化现象的发生概率也随之降低,此时便可达到最佳的地基处理效果。该方法操作便捷,同时适用性较强,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使用,使其在成本与效果两个方面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结语 驮拥刂侍跫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危险性极高,一旦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遇到自然灾害及落石、滚石等情况,即可威胁到相关专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能够有效的掌握不同的地质地基处理方法,同时也需在勘察工作进行过程中做好岩土层研究,以便于更好及更为迅速的完成相关工作,从而保证勘察质量与相关人员的基本安全。 地质工程勘察论文:浅谈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摘 要:在工程勘察的活动中,水文地质是重要的工作环节,是后续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基石,也是后续工作如工程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等的重要参考依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所得的数据结果在整个工程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以此来提高工程方案设计的正确性,也能够有效地节省工作时间,避免出现方案设计失误的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活动中还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防止由于对当地水文地质环境的不了解而出现的意外情况。据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水文地质在对于工程勘察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以此引起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的注意,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重要性研究 前言: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下环境中的地下水,地下水属于岩石层的一部分,勘测情况可能会对工程建筑的稳固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当地环境水文地质情况的研究和掌握,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因此,水文地质是整个工程勘察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尤其是在针对各个参数的勘测上需要做到准确无误,以此来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工程勘察是开展工程活动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水文地质勘察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为整个工程方案建设提供参考,形成或支持或否定的意见。 1.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 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实施之前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在工程勘测中没有做好水文地质勘测工作将会对工程建设埋下安全隐患,降低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而若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对工程周边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度的勘察,并且依据勘察结果对工程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做出相应的评价,以此评价作为工程方案设计的相关依据,就能够有效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即使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1]。 1.1地下水分布以及环境周围水质情况 地下水是水文地质勘测的重要因素,需要充分了解工程周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具体包括地下水的含量和距地表的距离。此外,还需要针对工程建设是否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程度,怎么应对这种环境变化等等相关问题进行检测、预估、探讨。另外,工程建设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和废水,而这些成分是否会渗透到地下水之中,引起地下水的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也需要列入考虑范围。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地下水是否对埋藏在地下水位的地基内的钢筋有腐蚀作用,以及所选的地基是否在软质岩石,因为这些因素对工程的基石建设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测时,并不仅仅是针对建设地点的勘测,要对相当范围的周围环境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得出相应的数据,因为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的变化也是有所联系的。针对这些勘测情况得出的数据一定要准确,以保证后期工程建设的质量。 1.2岩土勘测情况 岩土也是地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岩土结构以及颗粒大小等特性很容易对工程建筑的稳固性产生影响,岩石结构的脆弱性容易对工程建筑造成一定的危害。在预估到这些可能出现的危害之中,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防止这些危害的发生。此外,还需要关注到岩土水理性质,在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下,岩石的强度、硬度、透水性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可能对工程建设的稳固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五种 :崩解性 ;软化性 ;透水性 ;给水性 ;胀缩性[2]。崩解性是指,岩土在与地下水发生作用后,岩土的硬度发生变化,岩土结构的离散性增大;软化性是指岩土遇水,强度降低,容易产生岩土风化;透水性是指岩土能够使得地下水的渗透程度,与岩土颗粒大小有关;给水性是指岩土对于地下水的储存量,以此作为建设的排水参考数据;胀缩性是指岩土遇水后颗粒的厚薄程度发生变化。 2.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的重要性研究 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查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岩土工程周边的水文地质进行仔细的勘察而有些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忽视对工程周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然而,在整个工程勘察活动中,水文地质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勘测内容,事实上,工程地质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的。水文地质勘测活动能够对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工程建筑的稳固程度,节约了工程建设时间和建设资金,提高了经济效益。 2.1影响工程稳固程度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中声也下水是最影响工程质量最易破坏工程结构稳定性的一个外在环境因素。地下水是自然环境中变化比较大的因素,天气状况,土壤以及施工等等都会使得地下水水位、水质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将会对工程建设的地基产生影响,地基是与地下水接触最为紧密的一个部分,受地下水状况影响比较大,而地基又是整个工程建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关乎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水平。而由地下水的变化引发工程地基的变化是多样的,比如,地下水的升降会对建筑的稳定性能产生影响,比如,地下水位下降就有可能会造成地面的沉降,进一步造成工程建筑的塌陷,如果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影响建筑所处h境的湿润程度,与其发生发应,出现腐蚀等化学反应。不仅仅是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建筑地基的稳固程度造成影响,地下水水质在发生变化时也会对地基的牢固性产生影响,比如,地下水的性质发生变化有可能与建筑材料产生反应,出现腐蚀情况,造成工程建筑的坍塌[3]。 2.2提高工程勘察有效性、全面性 在过去的工程勘察报告中,出现了由于对水文地质勘察不重视,或者勘察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因为这种忽视,也造成了一部分工程建设出现坍塌事故,造成了人身伤害,延长了工作时间,降低了经济效应。因此,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可以明显 看出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作用。简单地说,工程勘察是主要针对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状况进行测绘、勘探测试,并提供相应成果和资料的活动,其中,地形地貌因素的变化性是相对比较小的,变化所需时间是比较长的,然而,地质水文是其中变化幅度比较大的内容,也是在整个工程勘察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地质水文勘察数据、评价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内容,为工程方案建设的制作和改进提供相应的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检测工作在工程勘察有着重要的作用,水文地质检测数据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勘测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要提高对水文地质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相关技术勘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勘测能力,落实水文地质勘测工作,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勘测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国内石油化工技术进展探索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阻碍其顺利进行。这些问题渗透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各个方面,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包括普通大众的共同努力来找到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 1.1石油化工行业技术革新缓慢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石油化工的技术,石油的提炼和加工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但是现行的一些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并不科学合理,存在一些技术落后的问题,年头久远的生产设备得不到维护和更新,令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技术的发展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那么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新型环保型的石油化工技术手段将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定理。我国目前的一些技术手段和仪器器材都与发达国家先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是制约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1.2我国石油化工业的管理监察力度不严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管理过程中,有些石油化工企业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的监察力度不严,没有做到定期的管理和监察,这样不仅仅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出现问题得不到发现和解决,那么安全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更加不可能保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有序的进行下去。我国的石油资源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也会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1.3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问题是所有石油化工企业和单位工作生产的重中之重,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中国的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并没有成文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管理条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方案”等法律和法规,甚至对于一些施工单位内部的有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注意事项和施工标准都很不明确,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担忧的就是,对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施工人员并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这种无组织的管理更加是谈不上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施工了。 1.4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石油等化工产品的生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石油化工行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但是发展石油化工必定会对资源造成浪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对于地球来说都是不可逆转的伤害。我们发展了经济,却以失去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代价。这是我国目前发展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最艰难的问题。 2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问题的措施和展望 2.1政府鼓励支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从科技的层面上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必须革新石油化工产业的技术手段,让技术的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鼓励科研工作者研发环保又节约能源的石油化工技术,让石油化工行业健康积极的发展。 2.2做到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范化 一个明确的科学有效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制度,并且制定出明确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施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职责,并且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来激励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只有这样责任到人,将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实现施工单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施工的发展和经营。 2.3建立健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章制度 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某些领域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有些领域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是很模糊的,这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来说,无非是找到了可乘之机。要想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听取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执法必严。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石油化工技术创新与展望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需求的能源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石油化工方面更是如此。再利用这些能源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危害环境,而且在这些能源利用方面说应用的技术还并不是特别高,所以整体能源利用率并不高。所以在当前能源面临枯竭,和环境破换牙那种的情况下,如何减少污染和提高利用率是当前首要考虑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行业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对在环境和资源问题下石油化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对我国在相关方面的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唤醒行业内对于这些问题的重视,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资源环境;石油化工;创新展望 在我国目前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较高,但是在我国相关行业内,由于石油化工技术较为复杂,需要的工艺也比较困难,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现今的技术。在面对现在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损害严重等问题,在还是有化工行业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进行改革过程中要将可持续发展做为核心,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于环境保护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在我国相关方面的改革已经展开,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完成这一目标。 1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状况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基本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我国对石油化工行业相当重视,并且不断地推出了许多的政策来促进行业的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开始建设石油化工行业的时间将较短,所以在这一行业还没有取得比较大的成果。我国这一行业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开始进入到起步阶段,所以目前的发展情况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但是由于技术相对落后,所以在生产同样的产品时往往会使用更多的资源,这样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因为同样的原因使得大量的废弃排放到自然中,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现在阶段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已经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现已收到一定的成效,而且还在不断地通过改革改善石油化工行业在发展中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下石油化工创新研究结果 因为国家已经意识到在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已经在相关的科研机构展开了对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原有技术的革新。已经获得一定的成果,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在就对我国现已取得的成果进行简单的描述。第一种是无污染石油生产技术的的改革,现在已经研究出一种可以减少石油生产污染物的技术,避免使用原来较为落后的技术,不仅使石油纯度变高,而且还有效的减少了污染情况的发生。第二种是芳烃新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优化对二甲苯的生产工艺将原有的催化剂替换,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也可以减少污染情况的发生。对二甲苯是在有机化工方面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在农药与医药方面均有着大量的应用。三是在碳氧化合物烯烃的生产中运用,转化合成代替原有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现象的发生还可以生产出其他产品,这样就可以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除了上述技术之外还有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优化、等离子涂层阻尼特性技术等,通过对与这些技术的优化创新,使整个石油化工行业不断进步,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我国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3对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在未来的展望 我国在石油化工技术创新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想行业继续向无害化发展的话就还需要通过对相关技术的优化来逐步实现,不断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能源浪费比率等等。因为我国在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不足,这已经是我国在发展相关行业中的首要问题,所以我国应该在进行寻找新的石油储藏地的同时还要大力进行代替资源的研究,通过对新型资源的开发和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于石油资源的依赖。例如我国的煤炭储量相当丰富,通过研究使用煤炭代替石油资源就是很好的方法。但是目前这一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且在进行相关研究时,要注意控制生产时的污染请情况,保证不会有过多的废物排放。在未来的生产技术优化中,减少排放或无排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内容。这一内容简答来说就是如何大幅提升资源的利用,在满足行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要想实现这一技术就要通过使用原子经济性概念来实现这一想法,这一概念的意思就是将原料所有原子都转化为所需要的产物,通过这样的转化就可以实现无废物排放的想法。 4结语 在面向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双重挑战之下,石油化工行业必须要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质排放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对与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通过对于新技术、新方式、新材料的应用,在不断的创新下,才能使整个行业不断进步,在满足行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创建出更加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作者:赵云 张文君 单位: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北天集团生产部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烯烃厂机动部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智能工业及石油化工技术变革论述 摘要:本文针对智能工业与石油化工技术的变革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首先阐述了石油与化工的现状,提出了智能工业为目标的变革措施,从空间维度和分布式应用两方面对技术框架进步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在工艺过程中无线化和无人化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智能工业;石油化工;技术变革 石油化工工业的转型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主要因为石油石化工业受到新能源革命和页岩气技术以及化学反应工程新变化的影响。有关碳链变化的工业是石油化工工业的本质,石油化工就是对新物质和新应用进行创造和发展,石油化工技术的变革真正开启了新能源材料、新结构和功能材料的时代。 1石油与石化工的现状 将原油和天然气从陆地或海洋的油井中进行提取,然后利用各种方法将其运输到炼油厂。之后炼油厂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对原油和天然气进行处理。蒸馏是整个工业处理过程的核心[1]。CDU和VDU是蒸馏的两个进程,其中将有价值的馏分和汽油从原油原料中提取出来是CDU的主要目的。炼油厂裂解的原料就是石化行业应用的材料:天然气的组成部分就是提取出的石脑油和丁烷。更轻和更宝贵的部分是通过对重油分子进行裂解得到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解是两种分解的过程。当前全球提出的100%新能源计划是最大的挑战,石油化工工业传统的框架将会被全电动和太阳能汽车所改变,因此石化可能会被新能源全面代替,新能源将会成为能源新的提供者者,而将在非传统能源方面集中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如经过创新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2技术框架的进步 2.1空间维度的进步 目前从空间上来说。石油化工行业要从人类居住的核心区迁移到非适合人口生活的边缘区域,这是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2]。同时海上或陆地上的油井要从传统获取原油过度到对原油产品进行制造的方向。石油化工技术进步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微型化的石化工业生产的过程,这个生产过程也是与地球表面的分布具有联系。反应过程空间尺寸的缩小受到纳米技术对催化反应贡献的影响,这也从侧面说明石化企业要从技术上对自己的工业空间进行重新设计。新石油石化工业空间的形态就是垂直工厂,当前的油井都是将陆地或者海洋内部的原油向陆地表面和海平面上进行提升,但是在未来要在陆地内部和海洋底部直接实验整合石油反应过程的目标,因此石油工厂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地球表面上是不应该出现的。根据当前的开采技术相应的油气资源乐意在页岩层上进行获取,但是未来相应物质成份的转化可以直接在地下进行。其本质就是将转化与获取的过程融合在一起。 2.2分布式的应用 石油石化工业趋管线化是改变当前油气管线在地球表面遍布的一种必然趋势。所谓的管线就是支撑流体力学服务的系统,如果转化物质的过程在产油区本地进行,则会大大降低对管线的依赖程度[3]。从保护环境的方面来说,输油管线也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污染源,所以管线化的实现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环境的保护。 3工艺过程的无线化和无人化 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基础结构的主要代表形式就是工业无线化,无人工厂和机器人服务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都是由无线化来完成的。本文主要是对无线网络如何覆盖全工艺的过程以及普及无线应用如何用创新的商业模式进行促进这两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无线网线技术的演进速度对无线网络服务外包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并不是用简单的投资回报问题就可以说明的[4]。传统工业企业自身无法实现运营无线工业网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工业企业的本质是在有线通讯的基础上进行建立的,其在管理理念和应用创新方面没有积累有关无线化工艺过程的知识,对于处理无线化所产生的数据的能力也不具备。在传统的概念中就存在无人工厂,但是随着智能工业框架的发展对于当前各种技术挑战带来的需求无人工厂的本身已经无法使其得到满足,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概念中无人工厂主要是工业过程完成以后预置管理流和过程控制流的总称。但是在智能工业的框架中,需要对面向定制和迅速响应服务的系统进行建立,传统的无人工厂模式对于这种实时的影响过程难以使其实现。在无人工厂模式为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管理平台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模块化的功能来实现的,其不同工艺过程的安排和实施的共线或则制造平台化主要多是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的。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对新能源的利用越来越重视,而石油化工传统的框架将会受到新能源利用的巨大冲击,因此石油化工的技术框架也要进行变革和进步,如对纳米技术进行利用、对垂直工厂进行建造以及分布式的应用等,另外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化工的工业过程也会逐渐实现无线化和无人化,而且当前的石油石化工业对环境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这些都加快了石油石化工技术框架的转型,因此石油石化工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环境决定的。 作者:赵云 单位: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北天集团生产部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石油化工技术论文 1中国石化工业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相关要求,还有效的保障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从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起步得比较晚,而且其生产工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得人们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到其中。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03年年底,我国的原油加工量已经达到了3亿吨,在全世界原油加工中排行第二位,而在其他产品,比如树脂、乙烯、橡胶等产品中,其生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十。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这就使得其人均占有率比较少,因此还是无法满足现代化人们日常生活的相关要求。为此我们就应该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改进,进而满足现代化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相关要求。石油化工的范畴主要是以石油及天然气生产的化学品品种极多、范围极广。石油化工原料主要为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各种石油馏分和炼厂气,以及油田气、天然气等。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从烯烃出发,可生产各种醇、酮、醛、酸类及环氧化合物等。 2石化工业技术新进展 目前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传统的石油化工技术的基础上,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改进,这不仅使得石油化工生产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而且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生产工艺当中,人们在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改进,从而使其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1顺丁橡胶技术 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顺丁橡胶技术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合成橡胶生产技术中应用得最为成熟的一种。近年来,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顺丁橡胶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就在其原本的生产工艺上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尝试不采用终止剂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工,这样急速使得合成橡胶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在对该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就使得顺丁橡胶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了我国石油化工采用的发展。 2.2丙烯腈技术 生产丙烯腈有多种方法。如环氧乙烷法。乙炔法、丙烯氨氧化工艺、Petrox氨氧化一再循环工艺。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丙烯腈技术,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取得了大量的工业化成果,特别是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复合萃取精馏新工艺,新型空气分布板、丙烯氨分布板、PV型旋风分离器,负压脱氰等技术在丙烯腈装置上应用成功。随着市场上对丙烯腈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丙烯腈生产技术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扩能减排、工艺优化和催化剂研发等方面。但新的生产方法如丙烷氨氧化法和Petrox氨氧化一再循环工艺也将成为丙烯腈生产原料多元化趋势中的又一亮点。 2.3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是芳烃之间相互转化的一种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来调节苯、甲苯、二甲苯和C9芳烃之间的供求平衡关系。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各种工艺的工艺过程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专利催化剂上。也就是丝光沸石、ZSM-5沸石及HAT系列这三种催化剂体系。在国内已经研制成功了ZA系列和HAT系列等六个牌号的甲苯歧化催化剂,其中ZA23和ZA290催化剂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同类催化剂处于先进水平,ZA292、ZA294在当今催化剂领域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属目前国际领先水平的催化剂是HAT2095和HAT2096。 2.4聚丙烯技术 在我国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长速度最快,自1996年起,总产量超过聚氯乙烯成为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通用合成树脂品种。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连续聚合装置投产,其中仅1997-1999年即投产了10套,增加生产能力83×104t/a。在成套技术开发方面,具备了自行设计环管聚丙烯装置的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成套技术。目前,上海石化建成的20万吨/年工业装置采用了第二代环管聚丙烯技术,作为实验装置并进行了气相聚丙烯催化剂、醚类高活性新型催化剂和聚丙烯新牌号的开发。我国研究开发聚丙烯催化剂的历史已有40多年,先后研制成功的催化剂有常规TiCl3、络合型催化剂、高效催化剂,高效催化剂已工业化的主要有N型催化剂、CS型催化剂、DQ型催化剂,等等。近年来,石油化工技术的研究开发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也推动石油化学工业持续发展,同时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化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只有立足于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使中国的石化工业立于不败之地。 3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现代化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石化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因此我们在对其化工技术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就要在原生产技术的基础之上,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改进,这样不仅使得石油化工采用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保障,还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竞争,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石油化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进而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相关要求。 作者:杨鹏 单位:哈尔滨石油化工设计院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国内石油化工技术进展探索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阻碍其顺利进行。这些问题渗透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各个方面,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包括普通大众的共同努力来找到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 1.1石油化工行业技术革新缓慢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石油化工的技术,石油的提炼和加工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但是现行的一些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并不科学合理,存在一些技术落后的问题,年头久远的生产设备得不到维护和更新,令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技术的发展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那么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新型环保型的石油化工技术手段将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定理。我国目前的一些技术手段和仪器器材都与发达国家先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是制约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1.2我国石油化工业的管理监察力度不严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管理过程中,有些石油化工企业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的监察力度不严,没有做到定期的管理和监察,这样不仅仅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出现问题得不到发现和解决,那么安全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更加不可能保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有序的进行下去。我国的石油资源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也会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1.3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问题是所有石油化工企业和单位工作生产的重中之重,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中国的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并没有成文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管理条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方案”等法律和法规,甚至对于一些施工单位内部的有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注意事项和施工标准都很不明确,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担忧的就是,对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施工人员并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这种无组织的管理更加是谈不上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施工了。 1.4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石油等化工产品的生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石油化工行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但是发展石油化工必定会对资源造成浪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对于地球来说都是不可逆转的伤害。我们发展了经济,却以失去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代价。这是我国目前发展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最艰难的问题。 2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问题的措施和展望 2.1政府鼓励支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从科技的层面上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必须革新石油化工产业的技术手段,让技术的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鼓励科研工作者研发环保又节约能源的石油化工技术,让石油化工行业健康积极的发展。 2.2做到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范化 一个明确的科学有效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制度,并且制定出明确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施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职责,并且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来激励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只有这样责任到人,将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实现施工单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施工的发展和经营。 2.3建立健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章制度 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某些领域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有些领域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是很模糊的,这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来说,无非是找到了可乘之机。要想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听取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执法必严。 作者:宫艳波 胡毓婕 单位:鹤岗市清华紫英力农化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石油化工模块化施工技术探讨 1模块化施工的特点 (1)模块化施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工厂化预制,其施工条件的优越性是现场施工无法比拟的,良好的工装设施,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有很大的益处。(2)模块化施工可根据安装顺序进行流水作业,同时工厂、现场大部分作业可同步进行,极大地缩短施工工期。(3)模块化施工可大量减少施工资源和材料、设备在现场的占用时间,有效地加大了现场作业空间,创造了良好的作业环境,保证了施工工期。(4)模块化施工尽可能地做到地面组装,减少了高空作业,有效化解了高空施工带来的安全、质量、降效等方面的风险。(5)模块化施工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创造了便利条件。(6)模块化施工要求设计图纸提前送达、设计标准统一、设计质量高,这样既加快了设计交图进度,又减少了后期现场变更工作量。(7)模块化施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综合、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它涵盖了吊装、运输一体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及施工专业化的许多工作内容,同时也延伸了吊装、运输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范围,提升了项目标准化建设的水平,促进了专业化施工的发展,也是项目建设节能降耗的一种有效途径。 2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模块化施工现状与案例 2.1模块化施工现状随着石化装置规模的大型化,于工程建设方对工期、质量及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块化施工已成为确保项目按期、高标准建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由于起重、运输机械的超大型化,构件、设备加工制造能力的快速发展,实施模块化施工的客观条件越来越成熟,模块化施工由过去单一材料的装配方式变成了多专业复合式的模块组合安装。由于建设环境、项目管理模式等不同,石化建设项目的模块化施工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为基本模式,施工单位接到图纸后,根据现场作业环境、施工进度安排,自行安排预制,将单根构件做成片或框架,这种模块较为简单,一般不超过三个专业的结合,如塔器在吊装前,安装完劳动保护构件、附塔管道、保温结构;管廊分段预制时将结构框架和管道固定在一起等。第二种为单体模式,对装置中某一个部分或某一个单体进行模块化设计,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如加热炉的模块化施工,整个加热炉按多个模块在制造厂预制好,然后运到现场组装。第三种为集成式功能模块,这种模块将一个小型装置或装置中某一个单元的所有相关专业在预制厂或制造厂全部装配成型并调试后,运到现场只进行简单的固定安装碰头即可投入使用,目前这种施工模式在国内应用较少,而在国外许多大型石化企业和工程公司已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建设模式,如由多个功能模块组装而成的海上作业平台、小型天然气液化处理装置集成模块等。 2.2石化项目加热炉模块化施工案例国内石化建设模块化施工由最初的施工单位独自设计制作,发展为由设计部门牵头多方协作,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下面仅以石化项目加热炉施工为例,反映模块化施工的发展过程。 2.2.1案例一2007年,在某施工现场重整装置四合一炉辐射炉管施工中,施工人员采用模块化流水作业方式,使施工质量、工效得到极大提高,见图1。 2.2.2案例二2012年,在某石化炼油二期改造180万t/a加氢处理装置改造项目的两台加热炉施工过程中,采用模块结构形式,制造和施工合理分工,保证了模块化施工的顺利进行。 2.2.2.1反应加热炉依据厂区运输通过条件,反应加热炉(方炉)主体结构通过管架的最低高度只有4.5m,这是本模块化施工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将加热炉分为:辐射室模块一(2件)、辐射室模块二(2件)、辐射室模块三(2件)、集合烟道模块(1件),见图2。这7件模块均为长方体,长度14m、高度2.5m,宽度约3.2m,最大质量14t(辐射室模块一),最大安装标高10.7m(集合烟道模块)。施工中,在加热炉基础完工后,将预先制作的模块根据安装标高由低至高的顺序分别运到现场,使用200t汽车吊依次安装,模块与模块之间使用螺栓连接。模块组装完成后,最后进行内部炉管的安装及耐火隔热块施工。 2.2.2.2分馏进料加热炉分馏进料加热炉(圆炉),直径8122mm,高度31300mm,整个加热炉共分为26个模块,见图3。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炉底柱脚及环梁分为3个环型模块,现场安装就位后拼接成环型,在拼接好的环梁上安装两块半圆型炉底板模块。(2)辐射段筒体分为8个弧型模块,在炉底板上依次安装,拼接成一个整体。辐射段筒体安装完成后,进行内部隔热块及炉内附件的施工,并在胎具上将炉管预制成4个弧型模块,待内部隔热保温施工完成后成块吊入安装(见图4),各块炉管模块安装完成后,仅需两道焊口即可完成整个辐射段炉管的安装。炉管安装完成后,拼装辐射段顶部结构。(3)安装好对流段框架,开始吊装对流段模块。对流段模块有4个(见图5),其箱体结构长6.4m、宽3.5m、高3.2m,模块内部管板、炉管及隔热安装均在厂家完成,运到现场后分块吊装安装,然后焊接各模块之间的炉管,并与辐射段炉管通过转油线连接在一起,这样整个炉管得以贯通。总共只有12道焊缝需要现场焊接。(4)对流段模块安装完成后,安装加热炉的热烟道系统,热烟道系统也是预制好的模块,现场只需吊装此模块就位,然后用螺栓连接即可。在整个分馏进料加热炉施工过程中,最大安装模块质量约30t,最高安装高度为31.3m,使用吊车最大吨位为300t。 3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模块化施工存在的问题 (1)项目建设条块分割,各自独立,没有形成总体规划。在20世纪末以前,我国工程建设的结构模式是横向分割,勘探、设计、制造、施工、试车等单位分属不同的建设主体,虽然从本世纪初开始出现了部分纵向整合的建设主体单位以及诸如EPC、PMC等先进的管理模式,但即便是这些纵向整合过的单位,因组建时间较短,多数设计人员仍然不太熟悉施工,对便于模块化施工的结构形式综合考虑不足。(2)制造厂家受自身利益驱动,加之其多数技术人员对现场施工也不太熟悉,使得结构设计更多的是考虑方便制作,而对现场的施工条件未给予足够重视,甚至出现由于结构形式考虑不周使得现场工作量和难度不但没有减小、反而增加的情况,增大了建设成本。本文介绍的某石化项目加热炉模块化施工由于前期在业主的组织下,经设计、制造、施工各方针对现场模块施工多次对接沟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3)物资供应方一味考虑自身便利,致使到货次序混乱,出现先安装的后到、后安装的先来的情况,增加了现场施工准备工作量;而且由于到货的部件长时间不能安装,也使得施工现场场地被长期占用,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本文介绍的加热炉模块化施工由于对现场到货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协调,甚至仔细到掌握每一件梯子、平台的到货情况,所以保证了现场整体施工安装有序进行。(4)设计、制造、施工三方结合不够,对模块化施工认识深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模块化施工的优势。本文介绍的加热炉模块化施工由于充分结合了施工现场,以现场安装便利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较好地发挥了模块化施工的特点。(5)由于近年来物价指数上涨,造成施工成本不断增加,特别是人工成本上涨极快,施工定额的更新跟不上市场价格的变化。模块化施工相对于现场散件安装节省了大量的现场作业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作业风险,但是还需要尽快出台和完善模块化施工统一、标准、可接受的费用定额,否则由于设计、采购、制作、安装费用的分配不均或不合理会影响模块化施工的工作进程。 4实施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模块化施工的途径 4.1模块的组装原则(1)稳定性原则。框(块)结构、集合多专业的结构一般优先组装,易成框的片结构为其次,尽量减少高空组对片结构。(2)可施工性原则。综合考虑吊装能力(以自有吊车为主)、运输能力、道路通过能力、结构形式、施工场地(包括预制厂的加工能力)等条件。(3)综合效益原则。总体效率优先,如按照现场安装次序到货等。 4.2模块化设计要真正实现模块化施工,仅仅从制造、施工角度来考虑是难以做到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决定了装置布局、结构型式、采购的原材料种类,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衔接关系、连接方式和后续的开车工作等。因而决定模块化施工的主要因素是模块化的设计、标准化的采购,首先必须从基础设计开始,来确定设计“可模块化”结构需要达到的基本条件:(1)工程项目的可施工性研究与周边的地理环境条件结合,找出适用于模块化施工的条件,主要是考虑道路通过能力、吊装能力、设计成大型模块的可能性等。(2)实施模块化施工时,在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都能满足要求。(3)对于模块化施工已达成一致意见,设计、采购标准适用于模块化的施工。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将模块化施工程序纳入到设计管理的一个主要部分去执行和完成。例如,将一个化工装置的不同单元进行模块化设计,增加其“集中度”,调整支撑的结构体系,使建造后便于长、短途运输和吊装;将管道工程的调节阀组统一为一个标准尺寸,便于“橇装”出厂;将系统管廊钢结构、附属管道工程和电气、仪表工程等进行模块化,改变目前的结构型式,形成在工厂内制造“管廊”的主体结构;将支撑部分进行分解,便于运输和吊装等。近年来在中石化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许多建设项目中,明确提出了模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施工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在项目建设中也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和思想,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加热炉模块化施工。目前应用在石化行业的加热炉,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模块化预制、现场组装的程度,从最初的加热炉对流室的模块化,发展到炉体和钢结构的联合模块化、炉管的模块化供货等。这些进步大大加快了工程的建设速度,也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现场的操作环境,更加有利于HSE的管理。 4.3模块化施工的保障措施大型模块化施工对于运输、吊装能力的要求较高,石油石化行业大型施工企业随着近年来起重、运输装备的配置更新,基本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石油化工建设中已推行十年的大型设备吊装、运输一体化管理办法,也有力地保证了模块化施工的顺利实施。关于模块化施工的制造能力,以现有的结构、管道的工厂化预制能力而言都是可以达到的,只要根据项目规模要求,建设以模块化施工为条件的大型预制工厂,特别是可灵活拆卸组装的工厂化车间,就具备了适应模块化施工的最有效手段。此外,预制场地到安装现场的运输通过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国内新建的许多大型项目,一般都有极好的运输通过能力。 5结束语 模块化施工是目前国际工程建设的一种发展趋势,特别是海上钻井平台等都大量采用了模块化预制技术。目前国外许多工程公司在石化装置施工中,已设计开发出以单元为模块的集合模块化施工技术,代表了模块化施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方向。 作者:岳敏单位: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浅谈石油化工技术创新与展望 摘要: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企业首先是考虑利益。由于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长时间的积累下环境问题出现了集中爆发趋势。对于石化工业而言,不仅面临着资源开采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开采必然会对已有环境造成破坏,如何将破坏降到最低,实现发展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是石化工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面向资源和环境的石油化工技术创新与展望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资源和环境;石油化工技术;创新与展望 石化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在新时期我国石化行业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规模上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某些方面在世界名列前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化行业还有提升改进的空间。体现在产品结构与经济效益方面。需要企业继续努力。 1石化行业创新的方向 (1)清洁油气生产工艺的创新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强,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油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油中重油成分也越来越高。常规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清洁油生产技术要求。基于此,新技术工艺重点在于提升油品的性质与重油转换的能力。(2)催化材料与工艺集成新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集成会带来集成新石化催化技术。如中石化,以新催化材料研发为核心,集成工艺创新,技术创新方面有化学品芳烃,烯烃,绿色选择氧化。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二甲笨在医药,溶剂,农药方面都有广泛用途。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传统生产方法中,催化剂选择的是丝光沸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甲笨高选择性制备。制备出的新材料成功开发了新的工艺技术。在工艺创新方面,有甲笨选择性歧化与面含歧化组合[1]。(3)烯烃生产技术作为重要的大宗化学品,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是催化裂解或者是蒸气裂解,其采用的原料主要是石油。而新的工艺则主要是碳四烯烃转化,合成气转化,甲醇转化等。其中裂解工艺是利用有酸性与独特选择性的分子作为催化剂,将炼厂中富含烯烃的产品选择性转化。 2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趋势 当前我国的石油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在相应上升,供求不平衡性导致了对外依赖程度增大,对于国家安全十分不利。能源缺乏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要解决此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新的资源勘查力度,寻找规模大而质量优的新资源。另一方面要从传统陆地资源向海洋资源方向发展。除过石油资源外,还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增强能源可替代性。从多个方面入手,减少能源对外部能源的依赖程度,从而保障国家安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可以考虑到煤化工技术。在煤化工行业已经取得并有一定发展成效的有煤制油,制烯烃,制天然气,煤制二甲醚及二乙醇等。与传统石化行业相比,煤化行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煤化行业要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到技术研发工作中,研发重点在于资源利用的效率高,带来的经济效益好,清洁绿色无污染其次是替代能源开发与利用,作为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发展与应用前景也是十分广阔。其自身优势体现在质量好,清洁环保,高能效。我国天然气消费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所占的比例将会持续上升。除过天然气之外,页岩气生产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再者,需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如生物质化工。生物质能优点体现在容易获取,存在较为普遍,清洁,可以循环利用。生物质能源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在部分国家生物质能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生物质能源经过了数十年发展,开发与利用的技术手段呈现出了多样化特征。但是就总体水平而言,不仅与发达国家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本来的开发水平就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技术商业化与成熟度还不够。国家在此方面要给予一定支持,政策,制度,资金,立法等,从多个方面来推动生物质能商业化发展。开发生物质能源并将其产业化,对于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有重要的作用[2]。绿化化工发展。石化行业存在高消耗与高排放的同时,技术创新速度也较快,发展潜力巨大。石化行业的发展未来重点在于环保方面,实现绿化石油化工的目标,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二者共同发展。要将污染从源头上消除,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将成本降下来,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对于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事后要开展环境恢复工作,避免传统方式下,只开发不保护,以破坏换发展的方式。 3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面对着环境与资源两方面的挑战,对于石化工业而言,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朝着绿色无污染方面迈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技术作为绿色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从原料多无化方面来考虑,避免能源结构单一。在面对环境与资源问题上,需要多方合作,协同创新,从材料、产品、技术方面入手从而带动行业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作者:车娟文 郑楠 单位:陕西长之河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石油化工技术论文 一、学院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项目选取缺乏适应性 专业核心课程项目的选取大多来源于大型石化公司生产岗位,校内的生产实训装置与大型石化公司生产一线装置相比较,差距太大。导致工作任务项目化在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有很多任务根本无法实施,最终导致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又回到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2.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并不是拿到了“高级工证”或“技师证”就属于“双师”型教师。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师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但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理论功底较扎实,但由于从教时间短,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绝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了解不深,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准,对教育教学技艺应用不够熟练。 3.企业参与度不足 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基于企业,而企业本身并没有较好地参加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来。目前的校企合作只局限于把企业的生产能手、技能专家等召集到一起讨论课程的开发,往往忽略了课程的实施环节。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另外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对项目化教学的支持也不够。有些任务的实施是需要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的,但往往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学生进不了工厂。 4.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多需要倒班,有些工厂离市区还很远。一些毕业生下不去、扎不深、留不住、难干好,跳槽现象较严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职业岗位分析 从近几年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6类:一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从事化工生产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30%。二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化工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0%。三是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如,工作在企业或公司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5%。四是产品的销售、售后的技术服务等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五是产品的开发、科研、制图等工作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六是行政管理和个体、其他等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学生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相关工作。如,操作与维修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从学院对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这可以看做是社会对高职高专化工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应。 2.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是学生未来做好所从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可能做好职业工作。化工行业对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包含: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及其他的相关能力。(1)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化工仪表、仪器的操作及使用和计算机的操作等。基本的实验能力及设计能力,要求理解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处理生产中出现的事故,一定的维修化工设备的能力等。具体的项目是:化工现场的操作、工艺流程编制实施、工艺参数的调整规范、紧急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技术改进等。(2)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判断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3)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4)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及社交能力。能将工程设计转变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小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本领,并能自觉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务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关系与纵向领属关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新疆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构建出适合化工生产特点,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校企共育、教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1)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炼油化工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图1)。(2)教学环节安排。第一学年进行职业基本素质能力培养,在学校主要进行英语、计算机等职业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通用技术知识的学习。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开展模拟训练和实训,并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在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实习、就业、工作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化工专门技能。(3)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做到“四合一”,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结合,教室与实训室整合,以及教师与师傅配合等。从而强化学生石油化工生产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企业与学校在石油化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融合。 三、实施效果分析 总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每所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通过对石化行业特点的分析,结合新疆石油石化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规律,通过实施“校企共育、教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环境育人三年不断线”的办学特色。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成为新疆化工行业高素质、强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毕业生除获取毕业证书外,还获取了一项或多项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在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同行及社会的高度认可。 作者:付梅莉单位: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石油化工技术进展思路 1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我国的炼油工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技术发展起来的,基本上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要,有的产品还有出口。我国的石化工业在引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近年来也自行开发了一些工艺技术并在工业上得到推广应用,能够生产国内市场所需要的石化产品。在石油化工方面,也开发了一批新技术。乙烯裂解技术20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了CBL-工型炉和SH-工型炉两种新型裂解炉技术。CBLI型炉采用2-1型炉管、新的稀释蒸汽注人技术和二级急冷技术。90年代又发展出CBLn、m和W型炉技术,在辽化、抚顺建设了4万口aCBD且裂解炉,在燕山、辽化建设了6万口aCBIrlll、CBL-W型裂解炉,投入运行后,已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正在开发10万口a大型裂解炉技术。丙烯睛成套技术发展的丙烯睛技术包括MB系列催化剂和成套工艺技术。MB-系列催化剂获得了国内外专利,一代一代的新催化剂还在不断开发中。聚丙烯成套技术包括催化剂和聚丙烯聚合成套技术。采用这套技术建成了长岭、武汉、九江、福建、济南等7套7万口a和大庆10万口a聚丙烯生产装置。并已相继开车成功,产品质量高,成本低,投产后成为企业的效益增长点。稀乙烯制乙苯/苯乙烯技术将催化裂化干气中的稀乙烯直接与苯烃化生产乙苯。催化剂活性好,耐杂质能力强,原料干气可不精制或简单精制,从而降低了装置投资。此项技术开辟了乙苯原料的新来源。同时,还开发了负压脱氢制苯乙烯技术,在大连建设的稀乙烯制乙苯/苯乙烯工业装置即将开车。顺丁橡胶成套技术包括DMF萃取蒸馏生产丁二烯、乙睛法生产丁二烯、丁二烯聚合技术。迄今为止,国内所有顺丁橡胶生产装置都是采用国产技术建成的。采用镍系催化剂,溶液法连续聚合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指标已达国际同类橡胶质量水平。通过技术攻关,燕山石化顺丁橡胶装置的能耗、剂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开发出多种新牌号。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探索性研究有许多新的进展。在催化技术、化学工程新技术、生物工程和功能高分子等重点领域,开设了一批研究课题,有的已取得进展。例如非晶态合金催化新材料、异丁烷一丁烯烷基化、生物法正构烷烃制二元酸、茂金属催化剂等等。目前,正在抓紧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探索研究,以寻找新技术的生长点。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阻碍其顺利进行。这些问题渗透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各个方面,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包括普通大众的共同努力来找到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 2.1石油化工行业技术革新缓慢。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石油化工的技术,石油的提炼和加工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但是现行的一些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并不科学合理,存在一些技术落后的问题,年头久远的生产设备得不到维护和更新,令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技术的发展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那么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新型环保型的石油化工技术手段将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定理。我国目前的一些技术手段和仪器器材都与发达国家先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是制约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2.2我国石油化工业的管理监察力度不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管理过程中,有些石油化工企业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的监察力度不严,没有做到定期的管理和监察,这样不仅仅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出现问题得不到发现和解决,那么安全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更加不可能保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有序的进行下去。我国的石油资源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也会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2.3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问题是所有石油化工企业和单位工作生产的重中之重,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中国的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并没有成文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管理条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方案”等法律和法规,甚至对于一些施工单位内部的有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注意事项和施工标准都很不明确,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担忧的就是,对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施工人员并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这种无组织的管理更加是谈不上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施工了。 2.4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严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石油等化工产品的生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石油化工行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但是发展石油化工必定会对资源造成浪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对于地球来说都是不可逆转的伤害。我们发展了经济,却以失去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代价。这是我国目前发展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最艰难的问题。 3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问题的措施和展望 3.1政府鼓励支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从科技的层面上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必须革新石油化工产业的技术手段,让技术的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鼓励科研工作者研发环保又节约能源的石油化工技术,让石油化工行业健康积极的发展。 3.2做到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范化。一个明确的科学有效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制度,并且制定出明确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施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职责,并且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来激励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只有这样责任到人,将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实现施工单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施工的发展和经营。 3.3建立健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章制度。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某些领域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有些领域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是很模糊的,这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来说,无非是找到了可乘之机。要想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听取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执法必严。结语: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石油化工工作经验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参考。 作者:宫艳波胡毓婕工作单位:鹤岗市清华紫英力农化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石油化工技术中膜分离技术研究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这种情况促使人们对于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石油的提炼,能够制造出丰富的用品,而且跟石油有关的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了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好,相关部门就应该对石油化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并将膜分离技术应用在石油化工技术当中,进而增加石油化工业的生产效率。膜分离技术就是通过在纯气体介质条件下或者纯液体介质条件下进行介质的分离,膜分离技术对比传统的分离技术具有精度高、分离效率大的特点,进而在工业生产中被大力应用,而且应用的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石油;化工技术;膜分离技术;研究 引言:膜分离的研发是在上个世纪初期的时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膜分离技术开始进行广泛应用,并且迅速崛起。其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膜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特性,对物质进行分离,而且膜分离技术能够应用于很多行业的生产中,而且通过这种技术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分离质量,节约能源,环保。在石油化工技术中应用膜分离技术能够提高石油分离的效率,而且还能够节约在石油分离过程中使用的资源、能源,为石油化工企业带来了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使我国的石油产业能够持续发展。 一、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发展的基础阶段是上世纪5O年代,该时期主要是对膜分离技术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到了上世纪60年代至7O年代,膜分离技术已经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80年代为拓展深化时期,逐步提高了工业化的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水平,拓宽了应用范围,加大了对尚未实现的工业化膜分离技术的开发力度,开拓出了更多现代化新型的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膜分离技术发生过程一般不需要从外界加入其他物质,达到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多数膜分离过程没有相变发生,其消耗的能源较低。 2.膜分离技术实现了分离与浓缩、分离与反应,大大提高了反应的效率。 3.在温和条件下,膜分离技术比较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 4.膜分离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不仅适用于病毒、细菌以及微粒等有机物或者无机物的分离,还能应用于许多特殊溶液体系的分离,比如沸物的分离。 5.膜分离技术中的膜组件十分简单,能实现连续操作,比较容易与其他分离过程和反应过程耦合,能实现自控、维修以及扩大的目的;另外膜具有高度的灵活调节性能。 现如今发展的膜分离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膜分离过程中会出现浓差极化和污染等问题,大大缩短了膜的使用寿命。通过常规方法不能体现分离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时,膜分离过程会显示其特有的优势,通过与常规分离过程相耦合为一个单元来运用,能大大提高反应的效率。 二、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技术中的应用 (一)膜法水处理 在天然气勘探、开采、运输、加工以及石油化工生产加工等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不同等级的水,也需要处理不同种类的废水。因此将膜分离技术应用至此,实现成本低、水质稳定、工艺流程标准的各种用水需求。 1.海水的淡化 由于我困石油资源多数处于沙漠和深海区域,在开采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用水一直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勘探和开采成本高,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等,十分不利于石油的生产。因此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此,反渗透装置流程简单、装置集成度高、比较容易运输和使用等,将其安装在海上平台,提高了海水淡化的效率,有效的缓解了上述问题。 2.油田回注过程用水处理 我国有很多油田都会使用二次采油或次采油工艺,经过脱水处理后的原油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非常多的废水。为了确保石油开采井附近的地质保持稳定,以及能够继续进行生产,就必须用高压水泵将水向地下层进行回注,等到回注完成后,在对其进行再次使用,进而提升了对水的利用,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说,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技术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好的。 (二)膜法处理有机废气 有机废气是石油化工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废气中的有机物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数具有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均有危害。部分有机物已被列为致癌物,如苯、多环芳烃、氯乙烯、乙腈等。由于VOCs的危害,西方发达国家均颁布法令对VOCs排放进行控制。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对工业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回收利用。传统的回收技术有冷凝法和炭吸附,冷凝法是最简单的方法,炭吸附法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方法。有机气体膜分离是一种高效的新型分离技术,其流程简单、回收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利用膜分离技术还可以防止冷凝法遇到的问题,如:冷凝低浓度和低沸点VOCs时而导致的低回收率;冷凝器需定期去霜;保持低冷凝温度的高额费用等问题。 (三)膜法脱除天然气中的水蒸气 目前用于脱除天然气中水的分离方法以甘醇法吸收为主,20世纪80年代大庆天然气公司从意大利CTIP公司引进8套天然气脱水装置都采用三甘醇吸收法。在深冷、浅冷等装置中也都采用注入乙二醇的方法来防止天然气中水在冷冻过程中凝结冻堵管线。虽然甘醇脱水法具有高自动化,操作方便、脱水效果好等优点,但此法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甘醇耗量大,增加了天然气加工的成本。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引起了天然气脱水工艺的巨大变化,大大降低了成本,据报道,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较大的气体工厂中,安装了一套膜处理系统来代替现行的胺处理和乙二醇脱水装置,该系统不需要旋转设备,操作亦无人看管。为开发这一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兴技术,天然气研究所与国内有关单位合作,于1990年开发展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在引进的100甘醇脱水工厂进行了现场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气经膜分离处理后,露点降较大,最多可达17℃。 (四)膜法脱除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 由于开采的天然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这些气体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商品的质量,还会形成酸液加快装置设备的腐蚀,导致设备、管线投入成本十分巨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脱除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十分有必要。膜分离技术应用于酸眭气体的处理,因其方便灵活、适应性强、处理成本低等优势,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另外膜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重量轻、占地少、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结语:通过上文中的叙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在石油化工技术中应用膜分离技术能够提高石油的分离效率,提高分离精度,节约资源能源,还能够对环境进行保护,因此,我们应该对膜分离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将其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使石油化工产业能够长期发展,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膜分离技术的优点非常多,使用设备占地小、分离过程稳定性好、相关人员操作简单、对环境有着保护作用等等,因此,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可以大力的进行使用和推广,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探索国际石油化工焊接施工技术发展水平、动向和趋势 【摘要】基于国际焊接技术发展史,本文着重从焊接材料、设备以及工艺等角度,对国际石油化工焊接施工技术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我国石油化工焊接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国际上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国际 石油化工 焊接施工技术 发展趋势 为了满足和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现代焊接施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它是以现代工业作为载体的重要技术。就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重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而石油化工焊接施工技术的核心材料为钢材,目前,钢材的基本性能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焊接材料的质量也已经得到了提升。近年来,全球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深刻变革,焊接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焊钢,非铁金属以及非金属的焊接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它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1 国内外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焊接理论研究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有相当一部分焊接技术已经与世界接轨。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国内的焊接技术总体水平以及在各个产业的应用远远落后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我国的焊接结构应用比例远远不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焊接结构应用广泛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的焊接结构产量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焊接结构用钢量仅仅占到钢材产量的四分之一,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次,我国的焊接技术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距离全面实现焊接技术的自动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常规意义上的焊接工艺水平相对滞后,虽然一些企业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器材,但这远远不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其次,国内的焊接材料质量非常不稳定,品种相对单一,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焊接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我国的焊接工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需要将钢材视为焊接对象的主体,主要产品仍旧需要与传统产业的结构相适应。 2 石油化工焊接施工技术 就国内的石油化工焊接施工技术而言,该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总体焊接水平十分相符,手工电弧焊仍旧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而新产生的TIG焊目前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由于石油化工产业的焊接施工技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激光焊接、等离子焊接技术并没有得到应用。对石油化工焊接技术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化工容器、化工装置以及管线现场拼装焊接是石油化工焊接工程的主要特点,石油化工焊接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焊接位置的随机性非常强,这些特点决定了手工电弧焊在石油化工领域仍旧具有相当大的应用空间。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在国际以及国内的石油化工施工领域,手工电弧焊占到的比例均达到了一半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在西方一些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焊条的产量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与手工电弧焊的应用息息相关,反观我国,焊条的产量仍旧居高不下,焊条渣系采用的仍旧是上世纪中叶从前苏联引进的,品种非常单一。而工业发达国家所采用焊条的牌号以及系列则呈现出了多元化态势,这些焊条的性能多样,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各类产品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焊条。当然,由于焊条的牌号不同,各自的价格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国际焊接技术较从前得到了很大程度地进步,其正朝着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方向高速前进。我国在此领域也不甘落后,相继开发了铁粉焊条、重力焊条等一些列特种焊条,并相继在石油化工焊接施工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在最近几年,重力焊条普遍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该种类型焊条的药皮中被放入了铁粉,这大大提升了熔敷效率,如果与一些机械化焊接设备进行协调配合,将大大超出手工电弧焊的工效。目前,重力焊条已经在石油化工焊接施工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其具有广阔的可利用空间。而铁粉焊条的优势在于其耗电量少、熔敷效率高,这些优势对改善焊条的工艺性能十分有帮助。基于此,西方国家把对铁粉焊条的研发和应用作为重点项目工程。而E5028和E5018铁粉焊条的应用,预示着焊条产量将能够充分满足当今工业的生产需求,而在石油化工施工中,铁粉焊条同样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高效焊条的应用,改变了当今世界工业产业的格局,更使得石油化工焊接施工技术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弧焊发电机在直流弧焊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此类焊机由于具有噪音大、高耗电量的劣势,已经基本被西方国家所淘汰,在上个世纪的美国,动焊机就已经被应用到了各类工业产业当中。此外,国内焊机的技术指标相对较低,其水平只相当于国外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焊机的发展。现如今,由于电子逆变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电子器件被不断地研发出来,自从人类步入了21世纪,国际的电焊机已经朝着全电子化控制的方向发展,弧变电源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逆变技术,就现在的形势而言,不论哪一种焊接设备都与电子控制技术息息相关。电子弧焊机具有动态反应时间及时、焊接稳定、控制性能好、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而其重量仅仅是传统焊机的10%-20%。这些优势都奠定了电子弧焊机在电焊机领域中的牢固地位。此外,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正试图开发管式逆变焊机,从而取代常用焊机,以弧焊变压器为核心的交流焊机,也已经被众多新型焊机所取代,而在国内,弧焊发电机仍旧占据着主体位置,但整体来说,我国弧焊机的整体发展趋势是良好的。 埋弧自动焊,成本低、效率高以及质量稳定是此类焊接技术的最主要特点,时至今日,埋弧自动焊仍旧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石油化工施工领域里,利用埋弧自动焊可以制造一些化工装置或化工压力容器,在最近一段时间,埋弧自动焊已经朝着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而带极埋弧焊的效率尤为突出,效率要比其他焊接技术高出三到四倍,西方一些国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双带极埋弧焊技术,其熔敷效率可以达到每小时60千克,这是任何焊接技术都不能比拟的。 3 总结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工业领域的技术革命引领着工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也已经涉足于高技术领域,就石油化工焊接施工技术而言,其在工业产业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更显现出其高技术特征。石油化工在我国属于传统产业,而提升焊接施工技术水平,可以有效保障石油化工产业的正常生产维护以及基本建设。对此,我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发出新的焊接施工技术,与石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满足社会的需要。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石油化工技术论文:石油化工技术发展趋势初探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物质,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国石化工业的现状和主要技术进展为基础,阐述了包括基本有机原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绿色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在内的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化工;能源;发展趋势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石油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中之重,其对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如何更好的发展石油化工技术,从而提炼出更好的油气,从而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对石油化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我国能源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意义重大。 二、中国石油发展现状 对于中国石油的开端有几种说法,如果以1921年乙烯生产工业化作为石油化工的开端,世界石化工业已走过80年历程。80年来,特别是从60年代开始,石油化工异军突起,以乙烯等基本有机原料为基础,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三大合成材料迅猛发展并形成庞大的现代产业。经过50多年努力,我国石化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步伐加快,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到了2000年,在世界石油化工生产能力排序中,我国的乙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别列第7、第5、第1和第4位。 三、主要技术进展 我国先后开发成功了具有白主知识产权的乙烯裂解技术、聚丙烯、顺丁橡胶、SBS、丙烯睛、乙苯/苯乙烯、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睛纶等成套技术,其中SBS、甲苯歧化、聚丙烯高效催化剂等技术已转让到国外。目前,国内石油化工装置生产所需的催化剂,85%以上已立足国内,甲苯歧化、二甲苯异构化、乙苯脱氢、丙烯睛、环氧乙烷、长链烷烃脱氢、聚丙烯、聚乙烯、合成氨等一批重要催化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丙烯睛技术 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丙烯睛技术,取得一系列工业化成果,特别是M}系列催化剂和CT-6催化剂,UL型流化床反应器,复合萃取精馏新工艺,新型空气分布板、丙爆氨分布板、PV型旋风分离器,负压脱氰等技术均在丙烯睛装置上应用成功。 2.顺丁橡胶技术 自60年代开始,我国独立白主地开发了包括镍系聚合及丁烯氧化脱氢在内的顺丁橡胶成套技术。 3.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 国内先后研制成功了ZA系列和HAT系列6个牌号的甲苯歧化催化剂,其中Z-3和Z-90催化剂达到80年代国际同类催化剂先进水平,Z-92, Z-94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HAT-095,HAT-096属目前国际领先水平。 4.乙烯裂解技术 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发成功SIB 1, CBL-工、II , IIIW型裂解炉,并成功地实现了工业转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期国际水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重大装备国产化金奖等多项重大奖励。 5.SBS和洛聚丁苯技术 采用铿系催化剂,开发了具有白主知识产权的SBS和溶聚丁苯成套技术。采用此技术分别在燕山和巴陵G.w化建设了万吨级SBS生产装置并向国外进行了技术转让。 6.聚丙烯技术 在催化剂方面,先后研制成功常规T iC13催化剂、络合型催化剂、高效催化剂,已工业化的高效催化剂主要有N型催化剂、CS型催化剂、DQ型催化剂,等等。N催化剂的制备技术获得中国、美国、日本等多国专利,并转让到美国,建成了生产装置,产品应用于世界上多种聚丙烯工艺。 90年代后期,我国开发了具有白主知识产权的两步法睛纶成套技术,包括:丙烯睛水相悬浮聚合、NaSCN快速一次溶解、湿法转向高速纺丝技术,解决了聚合釜、换热器、过滤器等工程放大和第二单体替代等问题,开发了差别化新品种。 7.聚脂技术 通过研究聚酷酷化、缩聚反应机理和工艺技术,建立了工艺过程和反应器数学模型,开发出整套工艺技术软件。采用低温、低压酷化工艺,新型高效浮阀塔分离乙二醇和水的工艺技术,乙二醇蒸汽喷射真空系统技术和乙二醇全回用等工艺技术,使装置运行稳定,并保持低能耗和低原料消耗;在关键设备的设计研制方面也有所创新。 8.石油化工催化剂生产技术 开发成功了一系列石油化工催化剂,包括:丙烯睛催化剂、环氧乙烷/乙二醇催化剂、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乙苯脱氢催化剂、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丁辛醇催化剂、苯配催化剂、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聚乙烯催化剂、聚丙烯催化剂、合成氨的耐硫变换催化剂、蒸汽转化制氢催化剂、氨合成催化剂,等等。上述催化剂性能优良,达到同期国际水平,已在工业装置上推广应用,使我国石化生产装置所需催化剂85%以上立足国内。 四、石油化工发展的趋势 1.基本有机原料 基本有机原料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开发采用廉价原料的新工艺路线。 基本有机原料生产中,原料占总成本的70%以上。改变原料技术路线,利用价格较低廉的原料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途径。 (二)装置继续延大型化方向发展。由于工艺和工程技术的成熟,使工艺装置实现了大型化。例如,单套乙烯装置的规模已达100万吨/年以上。 (三)改进催化剂,提高选择性和收率仍是重要发展方向。bP,Shell等著名大石化公司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丙烯睛、环氧乙烷/乙二醇等新催化剂,使催化剂的收率和选择性不断提高。最新一代的丙烯睛催化剂的收率已经达到80%以上。 2.合成树脂 (一)催化剂仍然发挥先导作用。目前齐格勒一纳塔催化剂和茂/单中心催化剂均处于发展态势。茂/单中心催化剂的开发重点一是继续实现技术的工业化,开拓需求量大的通用产品市场;二是探索更便宜的非茂单中心催化剂。 (二)工艺技术不断创新。气相法聚乙烯冷凝、超冷凝技术继续推广应用。 3.合成橡胶 (一)新工艺与新技术不断涌现 弹性体改性与分子设计技术是合成橡胶领域技术发展的主流。 (二)主要品种向高性能化和功能化发展 丁苯橡胶在合成橡胶中仍占主导地位,溶聚丁苯橡胶将逐渐成为丁苯橡胶的发展重点。 (三)弹性体改性技术仍是发展的重点 弹性体改性技术是在现有合成橡胶品种基础上开发新品种的重要手段并且弹性体改性技将继续成为合成橡胶技术开发的热点与重点。 4.合成纤维 (一)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装置大型化,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佳化。大型生产线的柔性化,为开发品种增加了灵活性;而小规模生产装置通过开发高附加值的特殊产品实现利润的最佳化。 成纤聚合物的非纤应用研究开发受到更多的重视,已成为开拓市场、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 (二)品种发展趋势 无论在数量、质量和品种方面,产业用合纤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涤纶、丙纶。 5.绿色化学技术 保护生态环境,消除环境污染,将是21世纪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采用“环境友好”技术,实现’‘零排放”,已经成为石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可以预期,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关注,绿色化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6.信息技术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石化工业渗透,使石化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在石化科研设计、过程运行、生产调度、计划优化、供应链优化、经营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己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对石油化工的产业升级产生了重要影响,预计本世纪这种影响还将继续深化并对石油化工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五、结束语 回望20世纪,石油化工脱颖而出,获得了重要成就并成为关注的焦点。展望21世纪,一系列石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将推动世界石油化工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石油化工虽然发展了80余年,却仍然是朝阳产业,加人WTO以后,中国石化工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的石化技术将产生巨大的动力。我们应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步步为营,为实现我国从石油化工生产大国到石油化工科技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 侯祥麟,1912年4月4日生,广东汕头人。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4年12月去美国,就读于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系,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石油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他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重要奠基人,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位德才兼备、贡献突出、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堪称炼油科技的泰斗。 选择化学 爱国抗日信念坚 侯祥麟上小学时,意义深远的“五四”运动爆发,他读中学的时候,战火燃烧到了汕头,社会一遍混乱,学校被迫停课。极为重视子女教育的父亲,为了侯祥麟的学业,决定让他去投奔当时正在上海做生意的二哥,到上海去读中学。于是1925年冬天,还不满14岁的侯祥麟被大人送上了赴上海的轮船,独自一人远离父母和家乡。刚到上海的时候,侯祥麟去外滩公园玩,看到公园门口立个一块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还有印度警察把门,这种场景让少年侯祥麟愤怒之极,牢记终生。 1928年,侯祥麟进入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此时侯祥麟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喜欢上了进步刊物,先是喜欢看邹韬奋主编的(《生活》杂志,后来《生活》被迫停刊后,又改了名字重新出版,多是宣传抗日救国的内容。此外侯祥麟还阅读了大量的左翼作家的小说和翻译过来的俄罗斯名著,视野越来越开阔。 中学时代的侯祥麟就开始对化学非常感兴趣。侯祥麟喜爱的化学教师叫倪怀祖,有一次倪老师讲课时讲到了原子核,说原子核中蕴藏着巨大能量,如果能释放出来将会产生极大的威力。侯祥麟听到这里非常兴奋,他开始幻想着自己将来要去研究原子弹,用原子弹来对付日本侵略者。后来,侯祥麟才真正搞清楚,原子核是物理学,并不是化学,但当时因为倪老师是化学老师,他自己就以为一定是化学内容。虽然是少年的一时幻想,但这个幻想却让他迷上了化学,并决心把研究化学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 1931年,他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他刚刚迈进大学校门,“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国难当头,作为入学才几天的燕京新生,侯祥麟满腔激情地投入到抗日爱国运动中去。他和同学们南下请愿,要求出兵抗日,通过募捐方式筹备资金,为抗日前线的战士买了一万顶钢盔。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侯祥麟有一个从江西来的同学,常常给他讲红军为穷苦人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原先以为红军专门杀人放火的侯祥麟听了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红军的印象。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侯祥麟又从图书馆里看到美国共产党主办的英文杂志《NewMasses》(新群众),上面刊登了有关红军的报道,特别是红军长征开始之后的一些报道,让侯祥麟钦佩不已。随着日军的渐渐逼近,侯祥麟的大学学业也将完成。侯祥麟的毕业论文选择的是关于活性炭的题材,因为抗日战争中,为了对付日本人的毒气炸弹,需要大量的防毒面具,而防毒面具中少不了活性炭。当时中国的活性炭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原料是椰子壳,但是当时的椰子壳太少,壳太硬,难以满足需求。于是侯祥麟就尝试用撖榄核代替,经过试验,他发现橄榄核做出的活性炭吸附能力不错,最后,他把研究结果写成了论文。 大学毕业的侯祥麟考取了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他工作以外花很多时间来读马列的书籍。一次侯祥麟在圣约翰大学图书馆偶然发现《资本论》和《反杜林论》的英译本,还有列宁的部分著作,侯祥麟喜出望外,开始借阅。他认清了只有坚持马列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肩负民族危难、抗日救国的政党。 1938年,侯祥麟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不久,经同学介绍侯祥麟到学兵队干部培训班当化学教官,负责讲授毒气的成分和制造原理。 毅然回国 投身事业为祖国 1944年,党中央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为了培养造就自己的科技干部队伍,指派一批党内的技术骨干出国深造,侯祥麟作为其中的一员远渡重洋,来到美国。1948年他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后在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做研究工作。在美国的6年时光中,他不仅学好了自己的专业,还和其他几名赴美党员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留美科协”,新中国成立后,“留美科协”中的300多名科学家和学者先后回国,绝大多数成为我国各个学科的开拓者或带头人,“留美科协”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先立一功。 1950年,侯祥麟回国。回国前夕,侯祥麟花费大量积蓄购买了一批科技书刊和资料,共装了13箱带回来。后来那批图书资料,全部捐给了石油科学研究院图书馆。回国之后,侯祥麟的工作日程更是排得满满的,他的一句名言成为许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对于落后了世界先进水平几个世纪的新中国来说,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手中的时间又太少,他们要做的,是补上前面几代人欠下的“债”,让中国的科技水平站到一个不落人后的新起点上,这样的历史使命,怎能不让他们“只争朝夕”呢? 侯祥麟在清华大学燃料研究室做研究员,他们一边建设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一边招兵买马,组织科研队伍。燃料研究室重点搞人造石油,搞了费托法水煤气合成催化剂、煤的低温干馏、页岩油精致,以及降凝剂、添加剂等。1952年清华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化工系改成石油系,1953年在石油系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管理总局和清华大学协商决定停办燃料研究室,把专职科研人员调往中国科学院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侯祥麟作为燃料工业部派出的代表毅然前往,负责组织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的炼油科研工作。1954年回北京,先后在石油管理总局和石油部任职,一直担任炼油及炼油科技的领导和管理工作。1955年,中国科学院仿照苏联模式成立了学部,侯祥麟被选为第一批技术科学部委员。侯祥麟在技术科学部一直担任常委,也是石油研究所(大连)学术委员会委员。石油工业部于1955组建,侯祥麟任技术司副司长。因为没有找到大油田,天然气原油产量不多,而增产石油的任务紧迫,所以,从炼油处到科技司,侯祥麟主要工作是抓页岩油、合成油生产,从页岩干馏炉改进,费托合成炉改进,催化剂、产品加工,到煤低温干馏及焦油利用等,为此侯祥麟经常去东北的几个厂,抚顺石油一厂、二厂搞油页岩干馏生产煤焦油,三厂搞页岩油加氢,锦州西石油五厂搞煤炭干馏生产煤焦油,锦州石油六厂搞水煤气费托合成生产合成油。侯祥麟到这些厂检查工作,与抚顺一厂、二厂的同志研究炉型改造,改进了干馏炉炉型、布料器、储热器等,使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侯祥麟与科技司的同事研究讨论几件事,其中之一是要扩大生产能力,必须再找一些油页岩矿。另外,侯祥麟还想进一步搞煤炼油,这就需要好的煤炭资源。 石油化工技术论文:石油化工塔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根据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对所用混凝土施工进行热工计算,针对计算结果,明确施工工艺,并委托混凝土试配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超过22℃; 提出材料计划,各种技措材料应提前制作;明确施工方法以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 一、工程概况 某石油化工厂塔区承台及基础,承台共分三个部分,共计混凝土1700余立方米,最大承台混凝土量675立方米,最大截面10.75m×2m。最小截面6.2m×1.8m;承台顶14个塔基础,其中环形基础6个,其余为圆形基础; 承台及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采用P.042.5水泥,混凝土中掺加12%水泥用量的UEA。钢筋保护层厚度为:底部150mm,其它部位为50mm; 承台底部及顶部配筋为Φ22@100及Φ22@100,侧壁横筋为Φ14@200;±0.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91.87m。承台底标高-2.45m。 二、现场准备 现场障碍物处理,场地平整;临时道路和施工用水、用电线路的敷设;保证施工现场的用水10L/S,用电量300KW;施工机具、材料、构件等进场并保证其使用功能; 三、主要施工方法 1、 施工程序: (委托商品砼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及振捣(试块制作)混凝土养护质量验收 2、施工方法: (1)、 配合比委托 向搅拌站委托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要求混凝土缓凝时间延长4小时。 (2)、混凝土泵布管 A、混凝土浇筑时的水平、垂直运输一律采用混凝土泵。 B、 混凝土泵车采用混凝土固定泵,固定泵设于塔区南侧10轴处,混凝土泵的排料量为20~60m3/h。 c、泵管的布置必须先达到最远浇筑地点,在浇筑过程中逐渐拆除,以避免泵管堵塞。 D、泵管的前端安装软管,以便来回摆动。 E、水平管每隔5m用钢脚手架作支架固定,以便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 F、管道接头卡箍处不得漏浆。 G、混凝土的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 H、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并用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砂浆进行润滑,确保混凝土的输送顺利。 I、 泵送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应立即反泵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送,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经常保持充满水。 (3)、混凝土工程 A、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a、 在模板、测温管、螺栓固定架、钢筋支架上划好分层浇筑标志,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0mm; b、测温管固定完毕,测温管必须保证下面封死,上面塞紧。测温管选用φ48薄壁钢管制作; c、预埋螺栓固定牢固并经检查(质检员)合格,螺栓丝口抹黄油并用塑料布包紧; d、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 e、检查钢筋及模板的截面尺寸是否正确(质检员),支撑是否牢固(技术员)。 f、进行各种机器(机具、设备)的试运转工作,并做好记录,保证施工机器具的正常运行。 B、商品混凝土进场检查: a、有厂家提供的使用区段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及水泥、砂石、外加剂的材质证明及复检报告,并报监理审查; b、 进场混凝土必须随车提供混凝土出厂记录,载明出场时间、强度等级、数量、出机塌落度,以防止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搅拌厂出错; c、混凝土进场卸车前进行塌落度检测,对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在现场实行二次添加减水剂,由现场技术员确定添加数量,并在该混凝土出厂记录上记载; C、混凝土浇筑 a、浇筑顺序:混凝土每个承台沿长度方向从一侧向另一侧连续浇筑,要求保证8m3泵车每10min供应一罐,每小时48m3混凝土。 b、浇筑厚度:考虑至水泥初凝时间,混凝土浇筑每层不得超过500mm。 c、 混凝土自由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时必须采用串桶或溜槽。 d、混凝土浇筑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器直径53mm,棒长529mm。振捣时振动棒垂直插入混凝土中,快插慢拔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充分提出混凝土表面,并使混凝土密实。 e、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予埋螺栓、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f、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1-2小时用粒径10-20mm卵石均匀铺撒在混凝土表面,刮平、拍实,并用木抹子收光拉毛、最后压光。 D、混凝土试块制作 a 、混凝土试块模具必须符合要求并不得少于8组; b、试块制作组数每100m3不得少于1组标准养护试块及一组同条件试块。 E、混凝土养护 a、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高达到初凝即覆盖塑料薄膜一层,严禁浇水,其上覆盖草垫子,厚度必须保证210mm以上,最上面覆盖彩条布一层,边角压实,确保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养护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测温确定,但不得不少于14天。 b、 养护期间,控制表里温差不超过25 oC,否则应采取增加保温层厚度的措施来保证内外温差在25 oC以内。 c、 覆盖材料的拆除时间根据测温情况由技术管理人员确定,否则不准擅自拆除。 F、混凝土的测温 a、在承台顶部和承台侧面底部留设测温孔,顶部测温孔沿纵轴线处分布,测温孔深度1.2米;底部测温孔在承台两侧分布,深度0.5m。测温孔分布见附图2。管的上中下部位与附近钢筋焊牢,管底部封堵死,防止水泥浆侵入,管顶部高出基础顶面50mm混凝土施工之前应用塑料包裹严密,避免零星砼将测温管堵塞。 b、测温要求:对混凝土温度的测定应不少于20天,1-3天测温间隔时间为6h,以后每4h测温一次,以便随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测温人员必须固定按两班倒,设专人专责,按时填写测温记录,绘制测温曲线。 c、 测温工具:电子测温仪、普通温度计。 四、技术措施 1、正式浇筑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试运转试验,检查各种机械性能是否正常,计量检定符合要求,否则不得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遇输送泵不能正常使用,应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车进场,确保混凝土的正常浇注; 2、混凝土振捣工应严格执行工艺要求,现场有关人员应按要求做好记录,并加以保存以便追溯。质检员旁站监督,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的准确性。对混凝土浇注厚度超厚的现象及时制止; 3、施工前必须做好充份的技术准备,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及混凝土浇灌通知单制度,在浇灌通知单签发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浇注卡,相关人员全部在岗,脱岗按违纪处罚; 4、施工前,对混凝土的生产厂家提出原材料温控的要求,对进场的混凝土定时、定人进行检查、测温,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前满足施工工艺计算要求; 5、交接班人员必须连续作业,换人不停机,确保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 6、提前三天与气象部门联系好天气变化情况,避免雨天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施工。 7、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⑴ 掺加泵送缓凝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⑵ 保证混凝土罐车必须保证每10min供应一罐,确保混凝土浇注连续进行。 ⑶ 混凝土浇筑前设专人(质检员)进行踏落度检测及温度测量,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小于22℃。每班至少4h测一次,并作好记录。 ⑷ 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必须保证不大于500mm,采用平板振捣器,待最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20-30min后进行二次复振。 ⑸ 塑料薄膜覆盖搭接严密,防止水份蒸发。 ⑹ 保证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差不大于25oC。
施工方案论文:都柳江2号特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及温度裂缝控制 [摘要]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合理的人力资源组织安排,科学的工艺流程,环保的施工理念,是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保证,并且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施工成本,保证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方案 裂缝控制 一、工程概况 都柳江2号特大桥,主桥上部构造为90+170+90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主墩采用双肢等截面矩形空心墩。 本桥共有4个主墩承台,承台截面尺寸顺桥向长16m×横桥向宽15m×高4m,采用c30混凝土,单个承台混凝土体积960m3,钢筋总数量约104吨。 二、准备工作 (1)由项目总工对技术员和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2)安排好人力资源配置计划。(3)保障主要材料供应。(4)保障机械设备配置供应 三、施工方案 1.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1)原材料优选及技术指标。原材料为厂家入围产品,并且经过试验室抽检合格,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2)配合比设计思路及优化。都柳江2#的大桥承台体积大(960m3/个),混凝土输送方量集中,为防止混凝土早期水泥水化热快、绝热温升高,配合比设计原则上遵循:都柳江2#特大桥施工设计要求,公路桥涵jtj 041-2000规范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超过350kg/m3)。外掺料粉煤灰选用30%最佳掺量,符合gbj 146-90《粉煤灰混凝土运用技术规范》。在混凝土分层浇筑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过早产生工作“冷缝’,聚羧酸外加剂缓凝时间选择18~24个小时。在配合比设计思路上采用“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聚羧酸外加剂),优化配合比。因浇筑承台面积大,对混凝土泵送性能、扩展性、坍落度、坍损等性能要求高:坍落度设计18~22cm,30min无坍损,1小时坍损不大于5cm,扩展度不小于40cm。在监理工程师的旁站,通过大量的试配和配合比优化,得到最佳的配合比。 2.施工方法 (1)按桥涵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基础处理。(2)模板安装。承台模板采用2×1.6m大块组合钢模板,经过施工放样后精确拼装,上下采用φ20螺栓连接,纵横采用3米长φ20钢筋焊接在承台主筋及桩基钢筋上,并穿过螺栓孔进行内拉,防止承台模板的整体位移,底脚采用水泥砂浆封底并调节平整度至设计高程。模板安装前必须打磨干净并涂刷脱模剂。(3)钢筋加工及安装。承台钢筋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逐一在加工场加工成型,分类存放,通过人工或机械运到现场安装绑扎,并注意预埋墩身钢筋和劲性骨架预埋件。(4)冷却管的加工安装。按设计进行冷却水管的埋设,冷却水管接头采用焊接。浇筑混凝土前,对冷却水管的接头、弯头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并做通水实验,确保管道不漏水,不松动且整体通畅。冷却管采用φ20钢筋定位及加固,确保管道位置稳定且符合设计要求。(5)混凝土浇筑。都柳江2号特大桥承台截面尺寸顺桥向长16m×横桥向宽15m×高4m,为了确保浇筑混凝土后散热均匀,采取连续分层浇筑。将承台分为4个面,按1~4的方向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上下层浇筑的搭接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小时,确保混凝土无施工冷缝现象出现。承台内部每个面由4名工人配备两套70振动器,负责该片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另配备2名工人负责安装窜筒及布料操作,配合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承台顶配备6人负责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拆接。(6)混凝土的振捣。①分层浇筑时,宜采用二次振捣的工艺,排除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去表面浮浆,减少混凝土表面骨料沉降收缩裂缝。②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的泌水,应给予排除,不得在有泌水的混凝土表面再浇筑混凝土。③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插捣的间距不大于振动棒长度的1.5倍。振动棒离模板需保持50-100cm的间距。振捣混凝土拌和物要做到快插慢拔,防止快拔振动棒时在混凝土内部留有孔洞。加强振动排除混凝土内部的空气,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振捣混凝土时,要使振动棒上下抽动,以使混凝土上下振捣均匀。④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掌握好振捣时间,时间过短,混凝土振不密实。振动时间过长,混凝土的粗骨料下沉,砂浆中的轻浮物质上浮到混凝土表面,会发生离析现象。以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气泡和浮浆不再下沉为宜。⑤混凝土振捣完成一段,用铁锹摊平拍一段,便于混凝土表面的抹面和收光。同时,采取二次收光,有效地保证混凝土表面不会出现凝结收缩裂缝。 四、混凝土温度控制 本桥主墩承台块体尺寸为16m×15m×4m体积为96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了控制温度裂缝,有必要进行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水化热温度的测量。除需对材料、工艺预先充分考虑外,还应对早期的混凝土温度场进行监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 测试方法是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并用电位差计测量各传感器不同时段的电位差,换算成对应的温度,以便随时掌握混凝土内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指导现场的养护工作。 该承台混凝土一次浇注完成,为了有效的监测不同位置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及其变化情况,在混凝土浇注前在承台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整个承台竖向布设3层,横向布置3排,每排设3个温度测点,每排布置13个测点,另设周边气温点2个、冷却水温点2个。每个主墩承台共埋设温度测点43个。 混凝土温度测试频率:浇筑完成后开始初读数。开始3天每隔2~4小时观测一次,之后每隔4~8小时观测一次,直至拆除模板前。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材料温度的控制 (1)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2)对混凝土的“源头”进行监控。(3)混凝土养护措施 五、应急措施 1.电力故障。承台施工时提前与当地供电部门取得沟通,确保电力供应的正常;同时做好备用发电设备的检修及柴油等材料的储备。 2.机械设备故障。对拌和输送设备进行检修,混凝土罐车、吊车等随时待命,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3.异常气候。对气象预报进行跟踪;沿承台四周搭设支架,覆盖棚布,预防下雨。 4.设置应急小组。 施工方案论文:绿色施工方案 摘要: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绿色 施工 1 环境影响 1.1 场地环境保护 1.1.1 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土壤情况提出对策,采取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1.1.2 施工总平面布置首先应考虑利用荒地、劣地、废地或已被污染的土地。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占用场地应紧凑,尽量节约施工用地,如果现场场地狭小,应选择第二场地堆放材料。材料堆放、加工以及工人宿舍等临时用地应尽量利用废地、荒地。 1.1.3 施工中开挖的弃土,有场地堆放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尽量利用原土回填,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挖出的弃土暂时无法回填利用的,应堆放在安全的、专的用的场地上,同时进行覆盖保护。 1.1.4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于地表径流或风化引起的场地内水土流失(如保护表层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围墙边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绿化或摆放盆花,美化环境,防止土体流失。 1.1.5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雨水管道、地表径流和空气带来的杂质、颗粒所产生的沉淀物污染环境。 1.1.6 对不可再生利用的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要求,防止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 1.1.7 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和危险性废物堆放场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工程,防止土壤被污染。 1.1.8 对施工期间破坏植被,造成裸土的地块,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施工结束后,再恢复其原有植被或进行合理的绿化。 1.2 大气环境保护 1.2.1 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降尘等保护措施。 1.2.2 规划市区的施工现场,混凝土累计用量超过100立方米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设置砂浆搅拌机,机棚必须封闭,并配备有效降尘防尘装置。 1.2.3 水泥和其它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保管,使用过程中要有防护措施。 1.2.4 施工现场裸露地面要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对大面积的裸露地面、坡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用覆盖或固化的降尘措施。 1.2.5 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及时分拣、回收和清运现场垃圾。垃圾清运应按照批准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消纳场所倾倒。高层或者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应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或者采用容器吊运。 1.2.6 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作业施工。 1.2.7 在采用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 1.3 噪声影响 1.3.1 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的要求,将噪声大的机具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1.3.2 对搅拌机、空气压缩机、木工机具等噪声大的机械,尽可能安排远离周围居民区一侧,从空间布置上减少噪声影响。 1.3.3 施工现场应选用能耗低、性能好、技术含量高、噪声小的电动工具。 1.3.4 打桩施工时不得随意敲打钻杆,施工噪音控制在85db以下,且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 1.3.5 机械剔凿作业使用低噪音的破碎炮和风镐等剔凿机械。夜间(22:00~6:00)、午休(12:00~14:00)不得进行剔凿作业。 1.3.6 对混凝土输送泵、振捣棒、木工棚、,包锯、钢筋加工场等强噪音设备,要采取降噪防护措施:①施工中混凝土振动棒、手动电锤、锯等机具,通过时间安排上减少噪声影响;②现场混凝土输送泵应设置隔音棚遮挡,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③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减少噪音的排放;④模板加工的木工棚采用全封闭房间,门口挂降噪屏(工作时放下,起到隔音的作用),窗户用降噪屏封闭;⑤现场进行钢筋加工及成型时,将钢筋加工机械安放在平整度较高的平台上,下垫木板,并定期检查各种零部件,如发现零部件有松动、磨损,及时紧固或更换;⑥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模板、脚手架支搭、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⑦根据噪音防治需要,将外脚手架满挂密目安全网,并在结构施工楼层设置降噪围档;⑧施工现场界内应设置噪音监控点,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噪声值不应超过国家或地方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噪音一旦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3.7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保噪音标准(分贝)日夜施工要求的不同,应合理协调安排分项施工的作业时间: 1.4 水污染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对暴雨径流、生活污水、工程污水等不同来源的工地污水,采取去除泥沙、去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 2 材料与水资源 2.1 材料节约 2.1.1 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 2.1.2 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2.1.3 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 2.1.4 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 2.1.5 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对租赁的周转材料依据施工周期,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租赁单位。 2.1.6 要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可再利用的材料。 2.1.7 比较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计算材料消耗量,提高节材率。 2.2 水资源节约 2.2.1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用水管理,尽量做到回收重复利用; 2.2.2 制订计划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比较实际施工用水量与定额计算用水量,按预算用水量下调10%为施工阶段总用水量; 2.2.3 水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水措施,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节水措施的实施,提高节水率; 2.2.4 生产、生活要推广节水型水龙头和使用变频泵节水器具,实施有效的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3 施工场地文明,人员安全与健康 3.1 场地文明 3.1.1 施工现场的环境必须保证员工生理、心理健康,保持文明洁净、整齐有序。 3.1.2 工地大门、围墙、密目式安全网及建筑物外立面悬挂物规范、清洁、美观。 3.1.3 材料、构件、料具、机械按审批方案中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现场材料堆放按种类、规格堆放整齐,并挂标牌、危险品分类存放,有保护措施。 3.1.4 办公区域和生活区域因地制宜设置绿化。 3.2 人员安全 3.2.1 工程项目施工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应按照地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条件。 3.2.2 施工现场应按照《项目安全管理手册》要求,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3.2.3 制订严格的防护措施: 3.3 卫生防疫 3.3.1 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管理规定,建立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并制定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灾发疾病应急预案; 3.3.2 生活区应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3.3.3 办公室、食堂、宿舍、浴室等整洁干净,无污染、无异味,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 3.3.4 施工现场制定卫生急救、卫生防疫措施,若施工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所在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应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进行调查处理。 施工方案论文: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方案论述 1城市繁华路段占道勘察前期需要思考的问题 1.1调查繁华路段每个勘察钻孔的交通流量、道路指示标志现状 地铁、高架桥、隧道等勘察孔位间距通常为30~50米,钻孔平面布置按照双线对称或“Z”字形在道路上分布。调查每个钻孔所处地段的交通流量特点及道路指示标志,制定不同的钻探方案,以对交通运行产生的影响最小为宜。比如,特别繁忙地段的钻孔可安排多台钻机在节假日或周末交通流量较小时进行突击作业;路口地段的钻孔钻探前,还要考虑其他方向的车辆通过路口左转时围挡对其影响,调整好围挡的方向,避免阻碍车辆通行;同时对于临近路口处的钻孔还要考虑所占车道是不是属于特殊车道,比如左转、调头、应急车道,必要时需配合交警另开辟行车道作为临时特殊道路通行。 1.2调查行人通行密集区钻孔的现状 繁华路段的行人通行密集区一般处于路口斑马线上,如果在此位置有勘察钻孔,那么搭建围挡时一定尽量少占用斑马线,给行人留出足够的通行空间,必要时,可将钻孔位置稍作调整;还要安排专人提醒路过市民避免围观作业区。 1.3特殊天气作业区安全保障及夜间警示标志设置 地铁、高架桥、隧道等勘察孔深通常为50米,钻机一个白天无法完成一个钻孔的钻探工作,在特殊天气或夜间时,钻探工作区始终处于行车道上,此时加固作业区围挡的连接部分和设置好警示标志就十分必要。特殊天气主要是指大风,因为勘察作业围护区属临时占道,每个作业区平均两天就会移动到下一孔位,保证围挡稳定主要是靠围挡底脚与地面的摩擦和两围挡之间的铁线连接,当大风来临时,应使用重物压稳围挡底脚,使用铁线把围挡和钻机连接起来,防止围挡向作业区外侧倒塌;夜间需做好围护区警示标志,在作业区来车方向的100米处设立爆闪灯和导流限速警示牌,围护区围挡外侧粘贴反光条,并在围挡前方靠来车方向放置一排隔离锥筒。需要注意的是,摆放的各种警示标志也要保证其牢固。 2城市繁华路段占道勘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钻探区域采用铁质围挡围护,围挡之间必须使用铁线连接,相邻两片围挡的底脚交叉放置,每个底脚必须使用重物压稳,如果采用钻杆等圆柱形物体压底脚时,必须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带风晃动围挡而使钻杆滚落;必须防止地面钻探工具一端伸出围挡外;必须防止不使用的短圆柱形工具滚出围挡外。 (2)围挡占道宽度为一排机动车道,具体宽度依据地面虚实白线确定,搭建围挡时围挡底脚外侧禁止超越两侧的白线。 (3)作业时,钻探人员搬移钻杆或者其他长状物体时,禁止在围挡上方超过围护区外侧划弧搬移。 (4)当天未能钻探完毕的班组夜间须安排工人巡视自己钻机的安全警示标志是否正常闪亮和牢固,围挡是否牢固;围护区无工作人员时遇特殊天气,应及时安排人员返回围护区检查。 (5)钻探人员进出围挡过马路时,要严格遵守国家交通规则,禁止阻碍交通和影响他人出行。 (6)禁止钻探用水和泥浆流出围挡外侧,彩条布要满铺作业区。围挡周围卫生必须保持时刻干净。 (7)钻探多余泥浆禁止倒入市政管线的维修井内和绿化带及其他公共场所。 (8)在道路上作业时,机组成员应随时观察过往车辆状态是否正常,有异常或者有大型挂车通过时,需停止作业,待它们通过后才可继续作业。 3结束语 笔者亲自参与组织沈阳市数条地铁、一环快速路和二环快速路改造、过街天桥工程等城建设施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深知进行城市繁华路段勘察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把因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思考得面面俱到,整理出一套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才能确保勘察工作顺利开展,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通过勘察人的努力,力争使勘察工作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道美丽风景。 作者:刘升传 宋富荣 单位: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综述 1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 1.1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时,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建设生产和生活设施,然后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其中还包括对桥桩、墩柱以及桥面等具体建设;最后是回填土方工作,在施工完毕后还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 1.2在进行拱桥工程施工时,在完成施工准备工作后,要预制拱波的尺寸和质量,在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时,要进行基坑降排水施工,然后再进行底板、洞身浆砌石墙以及拱波安装等施工建设;最后是回填土方工作,在施工完毕后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在施工时,还要按照行下后上以及先主后次的施工程序。 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1施工前要由技术人员编写详细的施工方案,还要绘制相关的开挖图,将其交由监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再开始施工。在开挖前,先要进行降排水工作,要能够保证在旱地进行开挖工作,基坑底面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对基坑开挖时严禁扰动和破坏基底土壤。施工完成后要安排监理人员进行现场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建筑物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土方除了按要求留作回填的部分外,其它土方需要按要求运至弃土点。用于回填的土方堆放在边坡即可。在开挖边坡时,如果遇到地下渗水或出现粉砂土情况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疏导。 2.2按照设计来确定回填土料,制定回填方案,并将其交由监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开始回填施工。用于回填的土质不能包含杂草、石块、淤泥、冰雪以及腐烂物等杂物,而且不用使用冻土块进行回填工作。建筑物浇筑完毕后,还需要经过监理工程同意,在对底部的杂物、积水等进行清除后,才能进行回填施工。要对回填土的含水量等参数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填土工程要能够符合建筑物的施工进度,采用分层回填、均匀上升的方式进行。还要分层夯实,而且每层的厚度要限制在30cm以内,层与层间的接缝要错开,分层处理完成后,都要经过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处理。采用小型机具或人工来完成回填土的压实工作,紧靠建筑物不超过2cm,对于墙后填土,先要对墙背以及伸缝进行清理和整修。还要控制好回填的速度,回填完成后由管理工程师验收。 3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除 对于模板的制作,首先要根据构件特点进行模板以及支撑设计,模板和模撑要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才能避免发生变形和沉陷现象,然后再算出所需要模板和模撑的数量,在现场加工厂进行加工。要保证模板内侧面的平整,接缝紧密,不能发生漏浆现象。安装时要严格按照由下而上的安装方法,安装完成后要检查部件的牢固性。如果在浇筑砼时出现松动和变形现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和修整。在进行模板拆除工作时,要按后装先拆的顺序进行操作,严格按照强度控制规定,在保证砼表面美观的同时要避免较大的振动和碰伤。 4钢筋的制作和安装 对于钢筋的制作和安装,要经过监理部门的检验。在加工钢筋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清洁、除污、除锈处理;按要求确定钢筋的数量、尺寸、级别,在计算下料的长度时,还要考虑到钢筋弯曲时的延伸率值,一次性切断钢筋的数量要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为了方便工作,处理后的钢筋要按规格、级别和类型分别堆放。可以采用绑扎和焊接法对钢筋进行接长处理。对于止水带设施的安装要谨慎,在其附近浇筑砼时,振捣器不能触及止水带。对其模板进行拆除工作时要仔细,不能损坏止水带。在砼浇筑后的12—18小时内进行洒水养护,由于砼所用的种类不同其养护时间也不同,而且在干燥的气候条件养护时间要超过28天。 5桥身将砌块施工 5.1要选择新鲜、坚硬的石料作为施工材料,石料不能有裂纹和剥落层,使用前要将其清洗干净,按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石料。 5.2混凝土和水泥砂浆作为砌石体的主要胶结材料。 5.3开挖挡墙基础要按要求进行,完成后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检验。只有当砌体的抗压强度要达到2.5Mp后,才能进行上层砌石工作。需要采用铺浆法进行砌筑工作,在铺砌前要先对石料洒水,让石料表面充分吸收水分。在砌筑工作完成后的12—18小时内进行养护工作。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性,要将面积较大的一面向下,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敲击和摇动。如果在雨天施工就不能使用过湿的石块。要用细砂作为勾缝砂浆的材料,在勾缝前,还要对其槽缝进行清洗,而且要保持缝面的湿润度。 6总结 在制定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时,一定要做好雨季施工技术措施,并针对其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施工方案。要安排专门人员协调施工中所发生的矛盾,还要加强对施工的指导、监督和检验工作,从而使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得到保障。 作者:邢艳春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水利局 施工方案论文:高层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施工方案分析 摘要:随着建筑产业的发展扩展,钢结构施工产业模块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建筑需要稳定的市场进行发展,优化钢结构施工标准,对高层建筑工程体系进行优化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工程经济发展逐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快速发展,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标准,根据钢结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高钢结构施工水平。本文将针对钢结构施工标准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有效解决钢结构施工方案的方法,提高钢结构施工水平。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方案 引言 高层建筑结构分为两种,依照高层建筑层级进行区分,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确定抗震功能标准,确定防火模块水平。分析钢结构模块的施工方案,按照建筑施工使用功能,对建筑高度、抗震性进行设计分析,研究不同建筑结构的设计体系。通过对比分析,对建筑结构施工体系,施工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建筑工程模块下,施工的方案,从建筑高层结构设计中,分析钢结构施工方法。 一、高层建筑钢结构内部施工方案设计的分析 1.钢结构材料的耐火处理 在建筑施工中,钢结构伴有重要角色。钢结构应用在各种建筑中,但是性能差距不同,实现的建筑作用不同。例如,钢结构因金属性质,具有较高的传导性作用,耐火性价差。对钢结构耐火性质进行加工处理,逐步提高钢结构化学性能,提高钢结构的花型耐性和坚固性,满足高层钢技术结构的需求。对钢结构的耐火性质量的更新,提升高层建筑的应用效率,确保钢结构的整体工作技术效益。 2.高层建筑模块的协同作用 在高层建筑中,各个工作模块相互协同。例如,在土建工作中,钢结构的设备应用安全需要采用各种仪器进行测量,通过技术部的标准值测量,确定工作需求的标准。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殊性,合理的排定施工周期,确定钢结构施工的开展方案。对施工测量仪器进行准备和微调处理,满足建筑工作的整体需求。在建筑施工中,需要根据建筑统一要求确定钢结构计量标准的应用,切实满足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建筑给工程钢结构的施工。 3.钢柱的定位 在建筑钢结构中,对钢柱的定位是重要环节。通过对钢结构轴的定位,确保进场施工的宽窄度,方便建筑施工现场内外材料的装配,保证工程模块的正常开展。在钢柱长段设计中,需要根据钢结构运输模块进行协同作用,满足柱子所需要安全的标准,及时进行轴线定位,确定轴线的可控标准,保证柱子安全模块的有效性,提高柱子安全的应用价值。依照建筑材料规范标准,合理的对高层建筑进行标准验收,对不同模块建筑区域的钢柱长度进行限制。在翻样下料中,制作模块,对焊缝伸缩变形中确定可行负载模块的标准,对模块进行合理的优化,提高压缩变形的应用效益。在钢柱翻样中,需要对不同的设计长度进行控制,这是需要控制设计误差的。为了有效的提高下料长度、确定设计长度,降低设计误差,逐步提供啊上下节刚截面的控制标准,确保钢柱编号,积极配合安装。在钢柱内部进行焊接,确定溶解电渣模块的开展必要性。逐步提升钢柱的应用效益,确保钢结构满足高层建筑的施工需求。通过对钢柱施工标准的高要求,提高建筑高程钢结构施工效益,对不同的模块进行不同标准安全工作,对钢柱长度进行误差控制,对焊缝伸缩模块进行变形控制,对竖向负载荷模块进行优化,逐步提升压缩变形工作的各种效益标准。在建筑施工中,采用柱子偏差处理是必要的。根据不同高层对建筑施工模块的需求,根据设计模块标高及西宁预先安装模块,完成协同作用,切实满足现有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需求,进而提升建筑标高的优化标准,提高建筑设计的需求要求,满足高层钢结构施工标准。 4.钢架的选择 早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框架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设计H性钢结构,确保钢柱结构施工的协同性提高框架梁的刚性和韧性。逐步提高框架、梁钢结构施工模块的协同作用,保证框架施工体系的完整。加强框架钢结构设计的编号分析管理,提高钢结构设计顺序的合理效益。为了有效提供啊框架结构、梁柱连接位置的设计,采用悬臂梁的结构设计,将上下翼缘与钢柱结构相互连接,采用透明熔接的方式,对腹板进行贴角焊缝处理。 5.焊接在钢结构施工中的作用 在钢结构施工中,焊接技术对钢结构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根据焊接收缩变形标准,对钢结构进行预估分析,经过理论公式计算,确定积极收缩范围,确保加工模块的正常校正,提高翻样下料的精准度,加强对钢结构无缝焊接的准许控制管理。采用全熔透焊接技术,提高工作整体效益,确保和焊接定位的端点,确定另一端焊接定位的距离。对腹板采取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理,充分利用钢结构设计焊接中的摩擦系数,提高高层钢结构承压力,提高螺栓的承压强度,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系数,合理的配合摩擦适应度确保高强度螺栓的连接效果,保证孔位精准度的合理性。 二、高层建筑设计钢结构的优化 采用计算机电脑技术设计和计算,分析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刚性度,利用钢结构施工工作的优势,采用混凝土对楼板厚度进行分析,确定在模块中楼板钢梁协同作用的标准。通过计算平板标准可知,这样的楼板设计不安全,钢梁的使用量较高。因此,需要采用钢料和混凝土协同的楼板进行设计。通过设计计算,确定需要配比的钢筋量,确定栓钉量,保证混凝土钢筋和钢结构的协同作用,节约楼层钢梁的使用量,提高楼宇保温作用,提高楼层钢结构的覆盖面积,实现钢结构施工的优化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程建筑施工中,常常使用钢结构施工设计方法,通过优化钢结构设计中的钢梁、钢柱、钢栓、钢架,确定钢结构中的钢焊接标准。分析高层建筑物钢结构优化方式,对钢结构材料的耐热性、保温性进行技术改良,提高钢结构与混凝土之间的楼板灌浇技术,稳定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案,提高高层建筑施工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提高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认识,确保高层建筑钢结构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逐步提高钢架构施工方案,提高钢结构技术手段,实现对钢结构高层施工的合理应用。 作者:银华渝 单位: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桥梁工程施工方案与造价控制研究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迅速提升的今天,工程项目建设高度发展,桥梁工程建设水平日益提升,工程造价控制也取得了相关进步。在桥梁工程项目中,施工预算方案关乎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控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这两者还与成本管理密切相连。如何有效处理施工方案与全面管控工程造价已成为桥梁建设人员探讨和研究的主要议题。 关键词:桥梁工程 施工方案 造价控制 研究思考 现阶段,随处可见桥梁工程,且设计风格迥异。桥梁工程具体指现场勘测、工程设计、施工与维修保养等多个环节的统一。现代桥梁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的大力开展,为充分利用空间,合理规划,桥梁建设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桥梁的用途和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承载显著加重,加大了桥梁设计和造价控制难度。 一、桥梁施工方案涉及的内容 1.施工预算。 对桥梁工程而言,在实际施工过程,工程预算编制一般包含下述内容:待落实设计图纸后,负责造价编制工作的人员一定要走进施工现场,开展实地勘察,掌握水文地质条件、明确交通道路等内容,参照现场勘查结果,联系图纸设计标准,合理编制组织设计,全面彰显施工图纸。审查通过施工方案后,工程预算人员可以此为参考,依托造价设定原则、设定工程量计算标准等,形成预算结果后实施审核、装订。由此可知,在桥梁工程中,预算编制工作较为复杂,并关乎着预算方案对比,决定着工程造价控制。 2.筑岛围堰施工与钻机平台构建。 随着桥梁技术的提升,大江大河施工愈发增多,对于此类工程而言,钻孔灌注桩通常为施工基础结构,施工工艺相对繁琐,工程施工一般会消耗较多的资金。在具体的建设环节,为缩减建设成本,在造价编制环节,若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较为简单,且工程基础以及下部结构均不深,则应依托筑岛围堰方案开展工程施工,该方法相对简单,可保证施工进度,并可降低施工难度,全面控制工程造价。 3.施工便道和便桥。 场内运输道路作为联系、沟通每一个加工厂、各个仓库与全体施工对象的纽带,它是桥梁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缩减道路修建费用,全面保障车辆安全,在设计施工便道以及编制便桥方案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水文状况,参照交通道路等条件,尽可能依托现场早前建成并使用的道路进行改造,摊铺简易路面,若不要求搭设便桥,则无需再搭设便桥,最大限度地缩短便桥搭设长度,这是因为便桥造价较高,且远远超出便道造价。 4.陆地以及水上运输。 桥梁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应用较多的水泥、沙子等,由此可知,原材料的规划设计在桥梁施工中占据关键位置。在实际施工环节,原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密切影响着工程质量,还会对造价控制产生相关影响。综合来说,为顺利实现施工该目标,要求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全面控制工程材料损耗,科学编制材料运输工作,制定合理的组织计划。运输组织计划通常应满足下述标准:运输距离简短、运输工作量较小、运输频率少、尽可能保证直达工地、高效装卸、便于运转、有效利用现存的交通条件,控制临时运输设施建设。水上运输与陆上运输相比,其运输成本通常较低,经济可行,编制施工方案时,尽量毗邻大桥建造临时码头,对于桥位附近存在码头的,则应充分利用。 二、造价控制内涵与现实意义 在桥梁工程中,造价统一、规范管理指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达到造价最低化控制。旨在通过工程造价控制来节省工程资金,提高利用率,缩减各项开支,有效弥补施工错误,达到高效管理,为施工以及建设单位创造丰厚的效益。随着新材料的涌现与人工成本的提升,桥梁工程建设需要消耗更多的资金,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一方面,应深入探索工程造价;另一方面,针对各个牵扯造价问题的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和统一控制,借助完善的控制体系,全面保障经济效益,促进桥梁工程的有序开展。 三、桥梁造价控制策略 1.强化设计管理。 在桥梁工程中,无论哪一个施工环节,都应有效完成工程造价计量工作。落实投资决策工作后,应强化设计管理,这是工程造价的关键。在实际施工过程,监理单位管理不仅可为建设质量提供保障,而且还能提升建设速度。为强化工程造价控制,则应在前期准备阶段,依托监理体制来增加管理的科学性,通过监督增加设计的可行性,达到有效控制目标,实现科学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可观的建设效益。同时,还应利用限额设计充当设计制度,不断提升造价控制水平,综合比对不同的方案,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方案,有效利用工程资金。 2.仔细审核设计图纸。 着手施工操作前,建设单位应协同施工以及设计单位,针对施工图纸展开会审,评判施工图纸是否可行、便捷和经济,及时纠正施工图纸的不足,尽可能施工准备阶段完成所有变更工作,降低后期工程变更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3.提升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在桥梁施工阶段,为全面控制工程造价,需要重视现场施工管理,提升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监督施工单位有效控制材料代用,严抓超负荷用工等问题,依照施工图纸合理施工。若一定要进行变更,则要求提前准确计算账目,只有这样,方可花钱。当出现工程变更后则应有效计算因工作量调整所引发的费用更改,为规避出现事情堆积如山的现象,应明确工程造价,全面把控工程项目费用。另外,在结算环节,为防范账目不一致问题,建设单位应约束施工单位认真记录,其中应格外注意隐蔽工程签证问题,重视现场签证管理。由于桥梁工程普遍存在着结算问题,一旦出现该问题,将会带来巨大损失,而现场签证不完善是引发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4.重视各环节的控制,以细节为切入点。 在桥梁施工阶段,应重视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施工标准满足国家要求,质量监督应依据国家设立的原则规范开展,桥梁施工应依托技术规范正确操作、严格控制质量,只有以细节为切入点,着重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方可全面保障工程质量。 5.增强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桥梁施工阶段,为改善桥梁质量,提升施工效果,面向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施工人员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为实现该目标,则应围绕施工人员有计划性地开展技术培训,严格考核,切实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可及时解决施工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另外,施工人员还应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具备鲜明的成本意识,以此来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四、结语 综上可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关乎着桥梁建设经济成果,决定着桥梁的使用效果。因此,工程造价人员应全面落实工程造价工作,依托实际情况,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规范设定施工方案,科学编排施工进度,认真遵守规范程序,积极践行,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切实提升施工安全,缩减工程成本,节省建设经费,进而保证桥梁施工方案可行,确保造价控制合理。 作者:王俭俭 单位:启东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施工方案论文: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分析 1.歇马隧道总体的布置以及隧道的线型施工方案 该隧道的地址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线路的总体走向的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到一系列因素,比如隧道沿线的地形和地貌以及地质和水文等等方面的因素,所以,选择隧道地址时必须要合理的进行线路平剖面的调整,从最大程度上让该隧道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安全,还能节约成本,质量可靠。首先,在进行歇马隧道线型的施工的过程中,从隧道的平面线型设计这方面来分析,隧道在进行设计时,要尽量保证平面线型布设的标准,在多种方案中要把分离式隧道方案优先采用,如果采用小净距或双连拱隧道,能够节约大量进行洞外相关工程施工的成本,那么就可以采用小净距或连拱的隧道方案进行施工。其次,隧道纵断面设计除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外,还考虑了隧道内交通条件、行车安全、防灾救援等因素,特别是对于施工排水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时采用1.6%/2020m及-0.8%/2410m的人字坡,从而达到改善施工条件、运营环境的目的。 2.歇马隧道建筑限界的施工以及隧道内轮廓的施工 在隧道的设计中,该隧道在进行左、右两条线路的设计时需要采用分离式双洞单向三车道这一隧道方案,保证这两条隧道的间距为65~30m,并且要在出口地段设计为小净距隧道。这一隧道除了出口段在曲线上外,其余地段的隧道都在直线上。其次,在进行隧道纵断面的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比如隧道内的交通条件和行车安全以及防灾救援等因素,尤其是对于如何解决施工排水的问题,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隧道纵断面的设计时需要采用相应规格的人字坡,这样才能改善施工条件和运营环境。要注意的是,隧道主洞及隧道内其他各种洞室的建筑限界都要满足施工规范的条件和要求,并且要保证隧道内各项设备和建筑限界的距离,不能对其出现侵占的现象。隧道内路面要保证为-1.5%的单面横坡,为了保证隧道净空断面的施工不受路面横坡变化的影响,在施工时要采用绕旋转轴整体旋转的方式。要保证以建筑限界为基础来进行隧道内各洞室的内轮廓的施工,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衬砌结构的各种特性,一是受力特性、二是围岩变形特征、三是装修、工程造价以及安装各种营运管理设施的要求等等,在进行主隧道、紧急停车带以及车行横通道的施工时要采用三心圆断面的形式,在进行人行横通道的施工时采用两心圆断面的形式,在进行隧道内变电所的施工时采用单心圆断面的形式。 3.歇马隧道洞口的施工 在进行隧道洞口的设计时,除了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外,还要考虑到一系列的相关因素,一是洞口工程与周围景观的方面,要保证其与地形地貌能够协调,二是要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和高边坡的地段,三是在隧道外形上最好设计为洞门型式,这样可以形成综合全线景观,还有就是对于人文要求以及环境保护等等。最后,在设计隧道洞身的方案时,要采用新奥法,在施工的初期采用锚网为支护手段,并配合钢拱架的利用。在设计方案中,要根据地质的情况和结构的耐久性等因素,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仰拱超前于拱墙施作,并且拱墙要进行一次性衬砌然后及时封闭成环。 4.隧道洞身结构的施工 在进行歇马隧道洞身的施工时,有两个步骤,一是初期的支护施工步骤。在进行施工之前,要按新奥法的施工原理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在施工初期进行洞身支护的时候要以锚、网、喷这些设施为主要的支护手段,并且还要利用超前支护和钢拱架这些手段作为保障,在进行洞身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并且要随时进行支护参数的记录,这样在进行综合考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埋置深度以及结构跨度时能够运用这些参数和工程类比法这二者的结合进行施工方案的拟定。首先是系统支护的施工。第一,隧道的拱部以及隧道的边墙都要采用Φ22药包锚杆,并挂设钢筋网来形成组合受力的体系,这样可以根据地层岩性确定支护锚杆及钢筋网的参数,在进行喷混凝土的施工时要采用湿喷技术。第二,要进行洞身结构的加强支护。在Ⅲ级围岩地段进行施工时要采用全环格栅钢架加强支护。在进行Ⅳ级围岩地段的施工时要采用I16全环型钢钢架。在进行浅埋与偏压及围岩较破碎地段进行施工时要采用I20b型钢钢架,此时拱部要采用准42小导管或者准108大管棚进来进行加强支护。二是二次衬砌施工的步骤。施工前要考虑地质情况和结构的耐久性的因素,注意全隧在进行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都要采用有仰拱钢筋混凝土来进行全环衬砌,并且要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施工中要进行拱墙的一次性衬砌,然后要及时将其封闭成环。二次衬砌施工的方法采用整体式模板台车进行施工体的整体浇筑。在进行二次衬砌的灌筑时需要在隧道的拱顶预留充足的压浆孔,然后对衬砌背后进行充填注浆的施工,这样可以保证二次衬砌与初支壁面密贴。在整个洞身结构的施工中,除了明洞以及削竹式洞门地段需要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外,其余的像暗洞这些普通的地段都要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另外要注意衬砌的安全性,在交通发达的地段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加强衬砌结构,另外还要注意地质情况,如果出现围岩较差的地段,进行衬砌施工时要向较好地段延伸10m作为工程的过渡地段。 5.小结 本文首先说明了歇马隧道总体的布置以及隧道的线型施工方案,然后说明了歇马隧道建筑限界的施工以及隧道内轮廓设计的施工,接着说明了歇马隧道洞口的施工,最后说明了隧道洞身结构施工方案。。隧道的施工要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在遵守一般的施工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具体工程具体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科学有效,符合实际情况。 作者:周华阳 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桥梁施工方案研究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已有的桥梁悬臂施工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当前较为流行的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的桥梁悬臂施工技术解决方案,突破了以往常规的桥梁悬臂定性施工的限制,可应用于多数桥梁悬臂施工方案中,解决了桥梁悬臂对于特定场地的应用限制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悬臂技术;桥梁施工;方案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以及“互联网+”等国家方针政策的不断提出和落实,对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部每年都为这类基础的项目、设施投入巨大的资金支持,在这些项目和设施中,桥梁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经过多年的桥梁施工建设之后,桥梁各方面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技术经验,桥梁的悬臂施工技术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总体上来说,桥梁的悬臂施工技术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几方面:操纵方便、施工快捷、成本低廉。目前,有关桥梁悬臂技术施工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多数都是现存的一些成熟技术的探讨。本文针对目前已有的桥梁悬臂施工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当前较为流行的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的桥梁悬臂施工技术解决方案,突破了以往常规的桥梁悬臂定性施工的限制,可以应用于多数桥梁悬臂施工方案中,很好地解决了桥梁悬臂对于特定场地的应用限制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1悬臂技术核心问题 所谓的悬臂技术即桥梁在施工的过程中的所有相关的悬臂浇筑设备,它的主要构成部分分为:主桁架、模版体系、锚固体系以及走形体系、挂吊部分、拉伸操作系统。其旨在提供一个可自由移动的模版架构,使用悬臂吊挂在悬臂梁上后,逐渐循环工作,以此来完成全部工程梁体的浇筑。桁架的主要目的是承重作用,模版体系由内部模以及外部模共同组成,内部模通过滑梁来进行移动,而外部模则通过侧边和底边模来进行移动和滑行。悬臂系统的走形部分通常利用特殊的滑轨来作为模版,通过电动机械来进行牵引。常见的桥梁悬臂系统分为桁架式、侧拉式以及滑动式几种类型,而桁架式又可细分为菱形桁架式、多弓弦式,侧拉式可分为三角侧拉和滑动侧拉等[2]。桥梁悬臂施工因其独有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应用范围较广,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底梁始终不会变形,效率和施工精度都很高,一般的桥梁悬臂系统如图1所示。 2工程实例分析 以南宁某桥梁为例,其大跨径的连续刚架构部分的布局为“55m+110m+55m”,混凝土的刚度为C55型,桥墩高度为55m,其箱梁构造为单箱室梁体,并采取多向的预应力支撑方式,桥墩结构如图2所示。连续的刚架构桥梁设计为超静定的结构,几何线形较为理想,与自身的设计关联度较大,与此同时更对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措施有较强的联系,箱梁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重量、光照以及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而对于墩体的收缩等因素依赖性较强,会因此而产生纵向的挠度,同时也会使悬臂的端部线形发生轻微改变,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如何控制施工节点并适度地调整梁底标高来成功获取预期的结构线形,是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3]。图2桥墩结构图2.1总体布局方案悬臂浇筑方式的施工理念,是将所有梁划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逐个、分次序进行浇筑,且位于主桥墩两侧的部分对称,而且重量以及长度均相匹配,在混凝土浇筑时仍要对称的进行[4]。位于主桥墩上的部分可通过支架进行浇混凝土,侧边有长度适宜的非平衡区域,也可以进行现浇混凝土,剩余的所有部分通过悬臂的方法来进行浇筑,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后的合拢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侧边、中间、后边的顺序进行,由于悬臂的挂篮为沿桥体方向移动的钢板,且梁的高度是变化的,因此挂篮的底部、侧向以及内部模板均呈分离状,可便于依据所设计的结构尺寸来进行调节。2.2施工控制措施在桥梁的悬臂浇筑过程中,出于稳定性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主桥墩、箱梁需利用临时的支架来形成T型的结构,并在合拢之后拆除所搭建的固定转接架构。以南宁某桥梁施工的具体过程为例,支座为可移动型的橡胶材质,即所谓的铰链,在此情况下的施工可能因悬臂自身的不平衡浇筑而引起悬臂倾斜及破坏[5]。因此,为确保整个施工期间的安全,要对悬臂部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可通过采取在主桥墩顶部的橡胶支座方向上增设刚性支座的方式来实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条件允许,也可通过精轧螺纹钢将支座与主桥墩连接为一个整体部分,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演变为临时的刚性架构,但从竣工后长远的使用方面来看利大于弊。 3桥梁悬臂混凝土浇筑施工细节分析 通过泵送的方式在各梁部分的悬臂之间实现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且坍落度务必控制在15~20mm之间,当施工现场的温湿度、运输方式以及具体浇筑的速度发生变化时,也能相应做出调整。3.1悬臂载荷性能设计在进行悬臂的载荷性能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到载荷基座的长度是由悬臂浇筑的最长段决定的,桥体的宽度以及箱梁的界面构型均决定了悬臂的横断面的具体布局方式,当桥体的横断面仅为一个箱时,通过一个挂篮便可完成施工的全过程[6]。当箱梁为多箱形式时,为保证悬臂施工过程的灵活性以及安全性,也可通过使用多个挂篮来协同施工。悬臂载荷的设计,需按照1kPa左右的均等重量来计算模板的重量,而模板的全部重量又包括侧方、内部、底部以及端部模板等,在模板具体的尺寸规定之后,需进行详细、准确的计算。而对于模板各部分的重量,包括千斤顶、油泵等以及最大混凝土重量在内的所有部分,也需在模板的尺寸规定之后来进行悬臂载荷的计算和设计,并尽可能通过5倍振动器的量程来作为悬臂底架的振动力实施方案,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载荷,应按2kPa左右的标准来进行计算[7]。3.2悬臂实际载荷性能评估由于悬臂主要的承重结构为底部平台方向的下部梁,而其附近的下横梁又具有较强的刚度,因此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已将锚杆固定于浇筑好的混凝土箱梁上,如果此时施加8~10t左右的预应力便可将锚杆紧固。位于后下部的横梁尚未引起严重的变形,因此布置多个测点是不必要的,但位于前下方的简易横梁以及纵梁,由于其挠度变化非常大,为便于测量,还需在测点处放置刚性测杆,且杆顶端要超出箱梁顶部适当高度,此种测点方式的放置,对于反映前端横梁以及纵向横梁的变形程度具有重要意义[8]。 4试验论证 试验过程采取新安装挂篮方式对桥梁悬臂进行整体性能测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试验前一定要对主桁架等部件进行特定的预应力试验,这是后续一系列试验的基础部分,旨在避免因非弹性模量的失准而引发的整体变形以及其他不安全事故。最后对比内部控制以及线性控制两种桥梁悬臂性能解决方案的优劣程度。本试验的相关参数以及试验结果见表1~2。通过上述两组试验可知:在向悬臂施加相同的载荷系数的重量时,基于内部控制的荷载方案中的载荷能力和时长相对于线性控制的荷载方案中的各项参数,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每组悬臂载荷的计算误差结果均在合理范围之内,进一步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的悬臂载荷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9,10]。 5结语 本文首先以南宁某桥梁为真实案例,通过对悬臂载荷原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归纳了当前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的若干核心问题。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的桥梁悬臂荷载解决方案,并通过试验来进行分析,将基于内部控制的荷载方案中的载荷能力和时长与基于线性控制的荷载方案的各项试验参数进行比对,得出前者在悬臂浇筑施工领域中的优势,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的荷载方案的可行性。 作者:黄兴强 单位:广西长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现浇砼渠道衬砌工程施工方案 一、模板制作 施工中采用活动模板浇筑,活动模板的结构、尺寸和立模方式如下。一套活动模板(浇筑单数块)共包括:侧挡1对(用以控制砼块的宽度、厚度及固定仓板两端)、仓板3块(30×150标准钢模板,用以容纳砼浆,以便振捣)、拉杆2根(用直径16圆钢或普通角钢焊成“[型]”、内撑1根(侧挡顶端内撑,10×10木枋与仓板等长),侧板2块(其宽度与衬砌厚度相等,放置在渠底和渠顶)、1.5m×3.5m防渗用土工膜1块(作为仓板内衬),挡料板1块。浇筑双数块时,侧挡模板孔与浇筑单数块模板有区别,其他均同。 二、砼的拌制和运输 砼采用机械拌和,一台拌和机控制400m渠段。砼运输采用1t翻斗车,利用溜槽入仓。左侧混凝土的运输搭设栈桥(搭设栈桥前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指导书,以保证荷载及安全要求),运送途中不得使混凝土发生分离、漏浆、严重表面泌水等现象。一般情况下,拌和好到入仓时间不能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运送中如发生分离现象,则应在浇筑地点再拌和一次。运送混凝土时,如遇降雨或日光强烈,应加覆盖。溜槽内壁用铁皮包面。所有运输工具,使用完毕后,均应冲洗干净。连续运转时,每8h用水冲洗一次。 三、砼浇筑 施工顺序为先浇齿墙,后浇渠坡。先浇筑的齿墙作为渠坡浇筑时的支承,便于渠坡的浇筑。齿墙分段连续浇筑;渠坡则分块跳仓浇筑,先浇单数块,后浇双数块。(一)立模。1.齿墙利用标准钢模板做侧模,常规做法,齿墙顶预埋一定数量的钢筋头,支立渠坡模板时用;立膜时注意对土工膜的保护。2.渠坡两边的侧挡-侧挡拉杆-渠底侧模-仓板内衬-第一块仓板-压梁-挡料板。(二)入仓振捣。1.齿墙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常规浇筑方法。注意边角处要振实。2.渠坡浇筑边坡时,将拌好的混凝土利用溜槽倒入仓板内,随倒随平,使浆与骨料均匀分布。待装至一块模板的高度后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至出浆为止,再安设第2块仓板使板缝合好,上下齐平,在压梁与仓板之间用木楔固定牢靠。如此,继续入仓振捣,直至第3块活动模板用完。至此即拆除第一块模板,清理干净,随即安设在最上部,继续浇筑。以此类推,直至浇完。(三)收面。渠坡浇筑,在浇完后即拆去压梁和仓板,整平表面,开始收面。齿墙浇筑,在振捣完后即可开始收面工作。做好渠道衬砌混凝土的收面工作,可以降低糙率,提高过水能力,增强防渗效果,延长使用时间。因此,收面工作是浇筑中重要的工序,必须十分注意。收面工作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光滑,无石子外露,无蜂窝麻面。收面应在混凝土浇筑完后,立即用原浆收面,不得另拌砂浆上面。收面的工序是:先用长木泥抹粗抹一遍,使表面平整,稍停,再用铁泥抹细抹一遍,最后待大量水分蒸发后,再用铁泥抹压抹一次,直至达到密实、平整、光滑。(四)拆模。压梁和仓板在浇筑完后,即可拆除。侧挡最好在混凝土初凝后拆卸。拆模必须小心,不可扰动混凝土的结构。所有模板拆卸后,要立即整修,清除附着物,然后平放保管,以备再用。(五)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和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渠道衬砌板,结构较薄,外露面大,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故派专人负责,切实作好。养护方法:在混凝土面上覆盖湿草帘、湿芦席。一般在正常气温下,混凝土浇筑后12h左右,即开始养护。养护的时间随水泥品种、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如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至少养护10~14d;用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或有掺合料的水泥,则应养护14~21d。养护过程中应勤洒水,经常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此外,适量采用塑料薄膜养护,即在混凝土面上覆盖塑料薄膜,为混凝土造成一个保温、保湿环境,从而使混凝土得以充分养护。每幅塑料薄膜应能将敞露的混凝土全部表面覆盖严密,其四周要压严,以保持膜盖内的凝结水不会蒸发。(六)低温保护措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9月中旬为初霜期,故在低温时用塑料薄膜苫盖混凝土面。 作者:朱晓东 单位:宁夏西吉县水务局 施工方案论文:浅谈服务区施工方案与质量保障 【摘要】针对目前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创建工程的施工方案,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质量保障措施,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方案,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采取最具效用的质量保障措施,来提高工程作用于实践的效果价值。 【关键词】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方案;混凝土灌注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创建工程,是优化交通运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水平。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创建工程的施工建设效果并未完全发挥出来。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入手,即在明确控制建设要求的情况下,找出优化质量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是缓解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交通运输压力的关键,研究人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以促进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平。 1工程概况 贵州省2016年温泉等十四对服务区创建工程的SJSG-3标段,施工建设涉及的工程内容包括:51台车牌识别摄像机、2.7万m电源线、116套客流摄影机、视频管理服务器11台,卡口管理服务器12台、硅芯管1.4万m、广播控制系统软件16套、AP热点114台、交换机100台、触摸式查询信息一体机22台。经勘查分析,工程项目施工用地具有面积分散、总平面组织难度大以及运营进出车辆较多特点,给实际施工建设带来了极大难度。尤其是在服务区创建工程的卡口工程与室内工程,指挥便捷度差,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创建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控制力度,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效果。 2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方案分析 在本工程施工中按以下步骤进行:本工程实施期间,将与土建等工程交叉施工[1]。所有服务区室内条件基本一致,施工时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室外卡口进出口形式分为无引道(敞开式)和有引道,无引道(敞开式)的车道应增加一个摄像机,并增大摄像机角度,以保证摄像机覆盖整个车道,例如,晴隆服务区的出口、新寨服务区的出口、三穗服务区的出入口、上堡服务区的出入口等,其余有引道的车道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以晴隆服务区为例,由于服务区入口卡口设置于入口右侧绿化带,出口卡口设置于维修房左侧,具有出口开口较大,因此,工程施工设计人员应安装两台摄像机来实现完全覆盖[2]。如图1~2所示,为晴隆服务区入口与出口情况。以本工程项目的基础工程与接地工程施工方案为例,设计人员先要确定混凝土基础施工工序的流程,如图3所示。此施工设计内容,应在图纸中体现每项工序要在监理单位监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操作。而后,就可着手进行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的设计控制[3]。对于服务区创建工程的基坑开挖作业,其位置应以施工测量的中心桩作为基准,并结合基础外箱与土质条件来确定基础开挖尺寸。对于处在松软土质与填方地带,应适当增加坑口尺寸,以为支模与拆模作业提供便利。而处于坚硬土质或是填方地带,无需设置模型版,即按照基础外形尺寸进行挖坑处理,仅将模型版作用于露出地面部位[4]。在设计支模型板的过程中,要按照基础外型尺寸进行制作控制。即按照受力条件差异确定型板厚度,并将木质材料控制在25~30mm范围内,钢制材料控制在2~3mm范围。为保证模型板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灌注混凝土重量、侧面压力以及施工荷重等可靠承接功能,应控制好模型版拼缝的严密性,且表面不存在污泥与干涸水浆问题。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案,要求施工人员复查基坑标高、位置以及类型,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即施工采用的关注混凝土材料强度,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配合比、水灰比等控制目标。实际工程建设要采用连续灌注方法,即利用电动震荡器等机械设备,保证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与振捣作业的密实效果。这里的震捣器要在每一位置上延长震动时间,以避免混凝土灌注作业出现下沉与气泡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灌注混凝土作业时,施工方案还要求制作混凝土试块,即根据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来控制其作用质量及稳定性[5]。而拆模及基础养生方案,则要求在混凝土结构强度环境下的表面与棱角,不会因为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如建设过程出现了蜂窝、麻面与露筋问题,则要利用钢丝刷对其进行清除,并采用1:2或是1:2.5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处理。在基础养生方面,施工方案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不能少于7d,而存在缓凝型或是结构对抗渗效果具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其养护则不得少于14d。此过程,灌注控制的混凝土材料应为:商用混凝土,即需按照厂家提供的水泥、石子以及砂子等材质检验报告,来进行优化控制。 3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3.1设备、材料供应及运输。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化控制,应从材料与设备入手。即通过选择具有久远生产历史、企业管理严格以及品质优良的知名产品,作为设备与材料的优先选用对象。为提高此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效率,相关人员应遵循项目经理编制的统一采购计划与要求[6]。如表1所示,为创建工程主要材料与设备采购计划表。此外,工程合作的供应商要在合同中体现安全可靠的运输方案,并以分批、分次状态,按时、按要求的抵达施工建设现场。而后,监理单位还要结合施工设备材料的类型,派遣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来对运至的材料与设备使用状态与性能效果进行检验,以为后续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保障。3.2机电工程安装。当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所需机电工程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后,安装工作的开展应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单位工程共同组成,并根据工序流程要求来进行作用质量控制。故,施工质量控制人员应从工序质量等安装工序系统过程,来进行机电工程的安装控制。这样一来,创建工程机电系统的安装作业,就能以高稳定性、高质量控制工作效率状态,作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工程项目环境[6]。3.3施工方法控制。方法的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要素、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制定适用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法的制定必须要以确保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杜绝偷工减料,随便随意。3.4施工环境控制贵州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环境的控制是指: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根据工程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对环境的控制将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结合,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避免不利环境对工程的影响[7]。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工程的施工方案,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设计使用要求,来制定落实策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控制施工环境、施工方法、机电工程安装以及设备、材料供应与运输等,来提高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效果。于此,服务区创建工程就能以高稳定性与耐久性的状态,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全面发展进程。 作者:石曦 单位:贵州中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PHC管桩施工方案选择分析 1工程概况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潭校区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其中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5.75万m2,其中3栋高层建筑(教工周转房)为剪力墙结构,高度为52m,并设地下室一层埋深6.5m,采用冲孔灌注桩;13栋学生公寓,六层,高度为22m,无地下室,框架结构,基础采PHC500-100-AB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4400kN。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工程地质情况为:?细砂:饱和,呈松散~中密,层厚为7.70~12.30m;②淤泥质土:饱和,软塑~流塑状,层厚1.90~4.8m;③粉质黏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硬塑状为主,层厚为2.7~-2.9m;④细砂:饱和,稍密~密实,层厚4.10~9.40m;⑤淤泥质土:饱和,软塑~流塑状,层厚3.1~9.0m;⑥细砂:饱和,密实,层厚0.7~9.3m,⑦粉质黏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硬塑状,厚1.5~10.30m;⑧全风化花岗岩:厚2.0~5.2m,⑨砂块状强风化花岗岩:饱和,岩石风化强烈,厚1.9~24.3m;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岩石风化强烈,较软岩厚1.2~11.4m;輥輯訛中风化花岗岩:较硬岩,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Ⅲ级。 3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持力层的选择问题 该工程基岩埋深达48m,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分析及建筑物性质,设计桩端持力层拟选用全风化花岗岩⑧层或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⑨,但桩基必须穿过三层细砂层,且砂层厚度较大,在试沉桩过程中无法穿透,形成“钢板砂”效应,出现了桩头爆裂、断桩、打不下去等情况。经专家论证综合对比分析,采用如下处理方式:(1)高层建筑基础,建议采用冲孔灌注桩。(2)多层建筑基础,建议:①采用AB型管桩;②桩端持力层取第⑤细砂层,施工时按进入持力层和贯入度双控;单桩承载力取值适当降低使用;第⑤细砂层厚度小于4m时,管桩应穿过该土层进入强风化花岗岩;③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沉降变形验算,下卧淤泥质土层变形模量可取ES0.2~0.4;④局部位置沉桩有困难时可采取引孔措施。施工情况分析:经专家论证后的施工方案,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但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的特殊性,引孔、补桩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工期有一定的影响。考虑整个校区建设分为四期,一期工程对工期要求可以适当放宽。所以,综合考虑工期和经济两方面,决定采用此施工方案。 3.2现场施工情况 前期部分施工情况:190#和213#桩头爆裂、258#和194#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278#和200#断桩、6#桩头爆裂(见图1)。初步分析前期施工因采用60#锤和72#锤,按福建省标准规范规定为保证桩身质量总锤击数应控制在2000锤以内。而现场总锤击数小于2000击39根,占70.9%;总锤击数大于2000击16根,占29.1%。总锤击数过多,导致桩身质量问题无法保证,产生断桩、桩头爆裂等结果。现场施工情况经专家论证会后,增加采用80#锤,现场施工情况显示:(1)80#锤穿层能力远比72#锤强,试桩位置在细砂⑤最厚位置(约13m)总锤击数为694锤、1409锤、1531锤及2378锤,桩头位置仅轻微损伤,说明80#锤穿层能力远比72#锤强且总锤数大幅减少。在合理控制落距的情况下,总锤击数在2000以内,桩身质量是可以保证的。(2)因为试桩要求本着充分了解土层,坚持参数从严的原则。未来的正式工程桩施打时,参数会适当放宽以确保成桩率;(3)确定施工标准如下:72#锤总锤数大于1800、最后三阵贯入度不大于5cm及连续3m每米锤数不小于200锤,配合补桩;80#锤总锤数大于1400、最后三阵贯入度不大于8cm及连续3m每米锤数不小于150锤,配合补桩。 3.3管桩的施工工艺要求 合理的设计需要标准而规范的管桩施工工艺得以实施。本工程在管桩施工过程中经过经验分析,得出以下施工工艺经验,锤击PHC管桩过程中应严格施工。本工程桩型选用PHC500-100-AB桩,沉桩方式采用锤击法沉桩,桩锤选用80#柴油锤(冲击体质量8.0t),冲程2.0~3.4m(尽量采用重锤低击法),贯入度控制100mm/10击。(1)PHC管桩进场沉桩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检查桩身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桩身强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现场堆放和吊装时应严格按规范和图集要求的方法执行。(2)桩帽和送桩器与管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桩锤与桩帽、桩帽或送桩器与桩顶之间应加设弹性衬垫厚度应均匀,且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在打桩期间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和补充。(3)沉桩应确保桩锤、桩帽或送桩器与桩身在同一轴线上。第一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3%;沉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当桩尖进入坚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4)上下节桩拼接成整桩时,宜采用端板焊接连接。焊接前应确认管桩接头质量合格,上下端板表面应清理干净,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点~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拆除导向箍再分层对称施焊。现场焊接可采用手工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层数宜为3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且根部必须焊透,焊接质量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5)打桩时应采用重锤低击法。结合本工程土层情况,采用重锤低击可提高锤击贯入效果,降低桩身锤击应力,减少桩身损伤。 3.4PHC管桩施工与地质勘察报告的应用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2],但不是绝对的依据,因为勘察点布置和选取并不是全部。本工程显示在管桩施工过程中地质勘察情况只是一个施工参考,不是绝对的依据,不能完全依赖或者按照勘察地质情况施工。 4PHC管桩与灌注桩的经济技术比较 经造价咨询公司计算分析,三栋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灌注桩(冲击钻)与PHC管桩相比造价增加854.07万元;低层建筑中持力层上提至⑤层细砂层与全部进入第全风化花岗岩⑧层或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⑨相比造价减少679.05万元。即灌注桩的造价高于管桩;同时,合理的选择桩基持力层也非常重要。PHC管桩在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每年都有上千万根应用到工程中。但是,沉桩阻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土质结构、埋入持力层深度、桩数、桩距、施工顺序等;断桩、沉桩困难、爆桩头、沉桩困难等工程事故经常发生,造成的经济和工期损失难以估量,分析其原因有地质的原因、有施工技术的原因、同时也有PHC管桩本身的原因。灌注桩与PHC管桩相比造价相对较高,施工相对容易(一般在30m内如此)。但是在相同断面及相同桩长的情况下其桩端承载力往往低于预制桩,这是因为在灌了混凝土后拔管过程中挤压力有了一定的释放,相应桩摩擦力减弱。同时,桩端阻力也因挤压力的释放而有所递减。 5结语 综上,在PHC管桩设计过程中持力层的选择很重要,要结合工程地质、周边建筑桩型、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标准要求进行;PHC管桩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PHC管桩厂家都应在现场监督,确保规范施工。 作者:葛翠方 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施工方案论文:悬索桥锚碇沉箱基础施工方案 摘要:以大连南部滨海大道工程锚碇沉箱基础施工为依据,阐述海上悬索桥锚碇沉箱基础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为海上悬索桥锚碇基础选型及施工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海上;悬索桥;锚碇沉箱基础;施工方案 1工程简介 大连南部滨海大道东起金沙滩东侧的金银山,向西跨越星海湾,在高新园区填海区登陆,全长约10.36km。在经过星海广场时,线路垂直于广场中轴线,并将主桥主跨中心设于广场轴线上。线路距离星海广场百年城雕1000m。主桥为双塔三跨地锚式悬索桥,跨度布置为180+460+180=820m。桥塔采用“门”式框架混凝土结构,塔高112.31m,由塔柱和上下横梁组成。锚碇采用重力式沉箱基础,沉箱尺寸为69m×44m×17m,单个沉箱重约26000t,为国内最大沉箱基础。锚碇基础大沉箱设计尺寸为69m×44m×17m,共150个舱格,其中底板厚1.0m,外壁厚45cm,隔墙厚30cm,舱格尺寸为4.26m×4.04m,沉箱隔墙顶部下卧3.0m,最外侧舱格维持设计高度。本工程共需预制大沉箱2个,单个沉箱混凝土方量约10400m3,钢筋用量约1128.23t,重约26000t。锚碇沉箱底面尺寸为72.0m×47.0m(包括沉箱趾),基床顶面每边比沉箱底面尺寸超出3.0m,为78.0m×53.0m,四周按1∶1坡比放坡至底面。根据设计要求,基床底部需开挖至强风化岩面,同时基床厚度不得低于1.5m。东侧锚碇基床底标高施工中由设计及地勘单位根据实际开挖土样共同确定,基床厚度超过10m;西侧锚碇基床按设计要求厚度为1.5m,实际地质中局部区域存在溶洞及海沟,海沟处要求挖至强风化岩层,然后用骨料填满。基床抛石变更为50~200mm骨料,沉箱安装后,采取升浆措施,以消除基床沉降量。 2施工工艺 2.1基槽开挖。利用GPS基准站和GPS测量系统相对坐标系以及测量控制软件,对挖泥施工进行总体测量控制。东、西锚碇基础基床沿桥梁纵桥向设置船地建立网格,在每个船地再次进行纵横向分条形成小网格,小网格纵向为5m,横向为2m,每个小网格就代表抓斗开口尺寸。把已经分好网格的全部挖泥区位置图连同开挖设计轮廓线输入电脑,利用测量控制软件控制,用于挖泥施工。其中西侧分五个船地进行施工,东侧分六个船地进行施工。挖泥船纵向上由南向北,横向上由西向东依次对每个单位施工区域进行挖泥施工。东西两侧同时施工,分别配备挖泥船和泥驳。挖泥采用“横移挖宽,纵移挖长“的方法进行。挖泥船移位一次的作业宽度为挖泥船自身的宽度;挖泥船每次前移长度即船的纵移宽度等于挖斗的一次向前开挖的长度。每一挖泥区开挖前,应根据所挖基槽的宽度和挖泥船宽计算该基槽横向几次开挖。深基槽、泥层厚部分需分层挖泥,以免泥土塌入已挖基槽。每层深度控制在2m以内,为控制好基槽底标高和基槽平整度,最后一层挖泥需控制抓斗下落深度和岩层的硬度,其中深度不高于-16.5m,岩层要到强风化岩(承载力不小于1000kPa),一直挖到挖不动为止。2.2基槽炸礁。(1)钻孔:在船上确定的孔位处下钻钻孔。下钻前用水砣或套管量测岩面标高,根据水位与设计孔底标高计算钻孔深度,当钻孔深度达到要求时,吹清孔内碎碴提钻,用水砣测量套管内的孔底标高,如达到设计标高进行装药。若出现塌孔现象需再次下钻使成孔达到要求的标高。(2)装药:当成孔深度达到规定要求,按设计要求药量进行连续装药。(3)联线起爆:根据不同距离控制最大齐爆药量,视现场的施工情况,单排或多排起爆(放炮)一次。采用串联法联接,尾端接两发电雷管引爆。在移船前应仔细检查联线有无错、漏接,确认无误后将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船只撤至安全区,炸礁船撤出距爆区150m外发出起爆信号起爆。2.3基底抛石。为了便于升浆,西锚碇基床抛填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进行升浆,为防止漏浆,每个施工区域间采用铺设双层土工布作为施工隔断,抛填顺序由中间到两边,对于溶洞及海沟位置,先抛填骨料找平。将每个分区的分区的抛石范围根据方驳甲板装载石料长度尺寸再分成若干条状区域,通常分条宽度小于方驳装载石料长度4.0~6.0m。采用装载有反铲挖机的600t自航式甲板驳施工。拖轮拖带抛石方驳在定位方驳引导下驻位于指定抛石区域,定位方驳吨位不小于600t。测深仪测出方驳舷外水深,反铲挖掘机按指挥人员指引在方驳一侧船舷外指定位置抛石,抛石指挥人员应勤问水位,用水砣勤测水深,直到抛石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为止。本船位抛石达到设计要求顶标高后,方驳向另一侧移动,移船位置2.0m,重新测量,继续抛石施工。本条抛石完成后方驳移至下一分条,直至本施工区域全部完成。基床验收时测量船按规定的网格测量,测量间距5.0×2.0m,测量水深与设计断面校核后,确定局部需补抛的位置,由方驳加反铲重新定位进行补抛,直至全部合格。根据经验西侧锚碇基床预留5cm沉降量。2.4基底整平。整平导轨用φ90钢管加工而成,单根长度12m。导轨沿码头轴线方向布设,整平时向导轨两侧各加宽0.5m,共计整平宽度为48m。据此宽度设计布设5排导轨,每排导轨间距为9.6m。整平刮道采用两根槽钢I12对扣而成,其长度12m;并在刮道中间利用小浮鼓吊浮,以减小刮道挠度,同时起到标志作用。潜水员按轨道顶面标高,用刮道进行粗平。刮道粗平完毕后,进行整平导轨的复测工作,然后再进行一遍刮平、细平工作。2.5锚碇沉箱基础托运安装。在船坞注水前,利用缆绳将沉箱与船坞两侧系船柱连接,以限制沉箱横向移动,防止沉箱碰撞坞墙。综合考虑沉箱起浮跳跃高度(沉箱起浮过程中,由于沉箱与底胎之间存在粘结力,沉箱脱离底胎的一瞬间,可能会出现“跳跃”现象)及沉箱趾部与坞墙距离(10.5m),为防止沉箱起浮瞬间碰撞坞墙,带缆时,缆绳不能绷紧,要保证有5m左右的富余伸长量。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分阶段进行注水起浮作业,如表1所示。沉箱拖运采用“四点三拖+两傍拖”形式,根据拖运沉箱需用拖带力,配备主拖轮1艘,功率7200hp,最大拖带力78.5t;4艘辅助拖轮,每艘功率3600hp,最大拖带力45t,总拖带力满足拖运要求。大沉箱拖运到现场之后,以预先安放好的小沉箱为依托,利用拖轮对大沉箱进行粗定位。粗定位完成后,通过600t吊船上的卷扬机和拖轮配合对沉箱进行细定位,直到达到安装要求为止,如图1所示。2.6基床升浆。锚碇基础结构需要平衡由主缆传递至锚碇的斜向力,故沉箱基础与基床之间需要足够的水平抗拉力。因锚碇基床的厚度和面积特别大,致使基床升浆总量很大,无法一次升浆完成,必须对基床进行隔断分块分次升浆。东锚碇基床采用预制空心方块进行隔断,隔断竖向布置4道,使基床形成5个独立的分块单元,升浆时依次分别对各分块进行升浆。 3结语 沉箱基础作为重力式锚碇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能为跨海大桥或其他离岸较远、水深较深的悬索桥锚碇结构形式提供参考。锚碇结构作为地锚式悬索桥的主要受力结构部分,平衡主缆传递的拉力。主缆拉力主要由缆索系统、钢桁架梁及桥面系、二期恒载以及营运期间作用在桥梁上部的动荷载。锚碇基础为主缆力提供水平及竖向平衡力,另锚碇沉箱基础重量巨大,故对基底有较强的要求。 作者:马振民 梁磊磊 单位:中交二公局二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TRD搅拌墙施工方案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温州市域铁路SS1线一期工程SGSG13标段范围内明挖区间的TRD水泥土搅拌墙结构进行专项施工方案的分析析。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TRD搅拌墙搅拌墙;施工方案;问题;措施 1工程概况 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SGSG13标段范围为明挖区间区间,起讫里程为:DKDK39+700~DK41+231.97,全长15311531.97m(明挖隧道13581358m,路基区间173173.97m)。。本标段位于市龙湾区永强机场TT1航站楼北侧至南荡村段航站楼北侧至南荡村段,地势平坦开阔,地面高程2m~3m,大部分施工区域为农田大部分施工区域为农田。本标段明挖区间基坑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主要采用地下连续墙、TRD搅拌墙搅拌墙、重力式水泥土挡墙等等,搅拌墙主要有850850mm和650650mm两种两种,85050mm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墙深2121.5m~26.5m,650650mm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墙深1313m~19m,水泥含量2525%,膨润土含量55%。850850mm厚墙内插HNHN700×300型钢型钢,650650mm厚墙内插HNHN500×200型钢型钢,型钢间距00.7m、0..9m、1..0m不等不等。拟建工程区内大范围分布深厚层软土土,其具有易触变性、高压缩性、强度底等特性,工程性质差。 2施工总体部署 2.1TRD搅拌墙施工准备工作 ((1)对TRD搅拌墙施工场地的准备搅拌墙施工场地的准备。在TRD搅拌墙施工现场中场中,为了保证其设施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应做到以下几点点:第一,做到“三通一平”。不仅要对围护中心线内侧1515m范围内的所有障碍物进行清除围内的所有障碍物进行清除,而且在施工前还需要对TRD工法桩机施工轴线内的障碍物进行清理法桩机施工轴线内的障碍物进行清理,保证施工范围内没有较大的石块较大的石块、混凝土块等。第二,确保桩位放样的准确。第三三,对于水泥的选购,应选择那些质量稳定、信誉好的水泥厂家家。对所使用的水泥还需试验室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用。第四,对堆放的水泥应采取防潮、防雨的措施,禁止使用受潮受潮、变质、过期、结块的水泥,同时,储存能够满足施工需求的适量水泥的适量水泥。第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开挖灰浆池的位置浆池的位置,并通过水泥砂浆抹面来达到防水处理的目的。第六第六,动力、照明线应该符合规范的要求分开架设,且须有专业的电工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业的电工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2)水电准备水电准备。根据实际施工的规模和设备配置的情况,对施工场地内所需的供电量进行计算并确定对施工场地内所需的供电量进行计算并确定。另外,设置变压器以及配电系统压器以及配电系统,使施工给水管和供水源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完善。((3)主要机械设备的配备主要机械设备的配备。根据市域铁路SS1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SGSG13标段工期要求标段工期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拟采用1台TRD-TRD-Ⅲ桩机以及1台灰浆搅拌机进行施工台灰浆搅拌机进行施工。((4)技术准备技术准备。首先,由项目部测量队对线路控制桩点进行交接并复测行交接并复测,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做出合同工程测量控制网设计网设计,并报业主、监理进行审批。其次,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熟悉设计资料员熟悉设计资料、图纸以及合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等内容容,根据其内容,组织编制有关实施性作业指导书、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以及施工技术交底的作业指导书以及施工技术交底。另外,通过对所有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以及技术培训等行操作规程培训以及技术培训等,使得作业人员操作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所提高技术水平都有所提高,进而为工程施工质量、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提供了保障。 2.2总体施工顺序 根据工区进度安排及场地条件,我标段拟采用1台TRD-Ⅲ桩机进行施工桩机进行施工。首先对二工区一期进行施工,由基坑西侧从JLJL37封堵墙位置向标段终点方向JLJL44施工施工,待基坑西侧施工完毕后工完毕后,TRD-RD-Ⅲ桩机移动到基坑东侧从JLJL44位置向封堵墙位置JLJL37方向施工方向施工,按照相应的施工的顺序进行施工。 2.3施工工期计划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5年5月8日,DKDK40+586586~DK40+906段(一期一期):开始时间为2015年5月8日日,结束时间为2015年8月17日日,计划工期100天。 3TRD搅拌墙施工方案 3.1TRD工法搅拌墙施工质量措施 在TRD工法搅拌墙施工前工法搅拌墙施工前,应该对TRD桩机进行维护和保养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设备应由专人进行负责操作人进行负责操作,上岗前,还应该检查设备的试运转以及其性能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对于搅拌墙施工场地的布置,应全面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全面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尽量减少设备搬迁和移位位,确保连续性施工。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工,禁止定位钢板移位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现挖土机在清理沟槽土时槽土时,因碰撞导致定位钢板跑位,则需要立即重新放线。同时时,禁止使用受潮水泥以及过期水泥,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浆液的配置液的配置。除此之外,桩位放样误差要控制在2㎝以内以内,深度差要控制在++10㎝以内以内,墙身垂直度误差不应超过墙身长度的11%。3.2TRD工法搅拌墙施工中常遇问题及处理措施 3.2.1喷浆阻塞的问题 造成喷浆阻塞的原因造成喷浆阻塞的原因:(11)制浆池清渣不及时以及滤网破损损。((2)水泥受潮结块水泥受潮结块。处理措施:((1)加强对设备器具维修保养和对设备器具的检查养和对设备器具的检查,对容易损坏的器件要定期更换。((2)提高施工现场临时仓库的防潮提高施工现场临时仓库的防潮、防雨等条件。3.2.2速度失稳的问题。造成速度失稳的原因造成速度失稳的原因:((1)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不规范。((2)由于设备本身的速度控制系统有严重的不足由于设备本身的速度控制系统有严重的不足。处理措施:((1)机具设备达不到技术要求标准的禁止进场((2)搞好岗前培训工作工作。3.2.3喷浆不足的问题。造成喷浆不足原因造成喷浆不足原因:((1)输浆管出现外压输浆管出现外压、弯折、漏浆等情况((2)输浆管道过长输浆管道过长,使得沿程压力损失增加的原因((3)注浆速度快度快,提升速度慢。处理措施:((1)理顺管道并及时进行检查理顺管道并及时进行检查,清除沿程压力清除沿程压力,当发现漏浆点时应该及时进行补漏,如果漏浆严重严重,则应停机换管((2)布置制浆池时布置制浆池时,应靠近桩位。当遇到不具备施工场地条件时具备施工场地条件时,可以适当合理的调整泵送压力((3)协调提升与喷浆速度提升与喷浆速度。3.2.4钻进困难的问题。造成钻进困难的原因造成钻进困难的原因:遇到地下障碍物、密实的粘土层或密实的粉沙层等密实的粉沙层等。处理措施:((1)需要及时停机和移位需要及时停机和移位,当障碍物被排除之后物被排除之后,再重新开机;((2)当遇到障碍物又深当遇到障碍物又深,且难以清除的时候除的时候,应该与设计以及有关单位及时进行联系,协商处理措施措施;((3)改进钻头改进钻头,适当注入清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通过TRD搅拌墙在工程中的运用搅拌墙在工程中的运用,可以看出TRD搅拌墙较传统桩基搅拌墙较传统桩基、地连墙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精度高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在施工中大大提高了开挖后基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型钢还可以回收,进行重复利用,有较好的经济性较好的经济性,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从而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了有利保障。 作者:白文波 单位: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直升机救援施工方案设计及应用 摘要:文章对海宁开元名都大酒店直升机救援悬挑平台的施工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施工中的难点,设计了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总结了施工中的具体操作,旨在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救援悬挑平台;施工方案;方案设计;应用 海宁开元名都广场酒店项目工程位于嘉兴海宁市,城南大道以北,东靠海宁大道。工程总用地面积26666m2,总建筑面积15041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0996m2,地下建筑面积49146m2。拟建酒店由50F主楼以及2F~4F商业裙房组成。建筑总高度245m,最上面为桅杆高16.3m。地下2层,局部3层。酒店主塔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部分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类别属丙类。悬挑面积将近48平方,悬挑面积大,施工高度高,操作难度大,工序危险性高。 1施工难点 本工程直升机救援场地悬挑部位的施工,外挑长度不是很长,梁截面尺寸也不是特别大,施工难点在于楼层高、操作不便、危险因素大,需重点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及施工时间。为保证施工安全,方便施工在主楼50层(即悬挑部位下一层)需搭设防护棚,防止扣件、钢管、模板等物体坠落。架体临边部位需布置安全网和安全平网,架体底部需满铺毛竹片以此保证整个作业环境处于封闭状态。 2方案设计 为保证施工安全,主楼屋面层计划先对主体结构内的部位进行施工,养护,然后施工悬挑部位。根据主楼实际情况和折叠式升降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爬架只能使用至47层,47层至主楼屋面层将搭设悬挑式脚手架,保证主楼屋面层主体结构内部位施工的安全。为不影响二次施工的悬挑部位施工,需拆除悬挑式脚手架,本方案只针对悬挑部位的施工[1]。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和安全角度考虑,先施工完成主楼机房层,然后对安全不利的悬挑部位进行施工。由于主楼屋面层需分两次施工,所以需留置水平施工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水平施工缝将留置于靠近柱边受力不利位置,需根据设计院要求对施工缝处进行加强处理。悬挑部位浇捣混凝土前需对施工缝处凿毛处理,为加强施工缝处防水效果,混凝土浇捣前需放置刚性止水钢板[2]。设计总体工序为:①在结构层施工时需提前预埋U形锚固螺栓以及钢丝绳拉结孔洞;②悬挑部位施工之前必须完成下面防护棚;③安装悬挑钢梁,搭设底部钢管,铺设毛竹片,注意留设槽钢吊装孔;④安装斜拉结的钢丝绳,铺设安全平网;⑤利用塔吊配合安装下撑槽钢,安装时需要注意在临边周边搭设钢管维护,施工从中间向两边进行;⑥承重架搭设,临边悬挂安全网。(出于安全考虑,本处部位施工由外架工完成,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承重架操作工进行指导);⑦模板铺设(为减少后期修补工序提高表观质量,全部采用新模板,确保此处部位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⑧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捣(混凝土通过塔吊吊装,从中间向两边进行浇捣);⑨养护,拆模。注意整个施工过程需对安全维护实时监测,操作人员需佩戴安全带,悬挑部位下方西面所有区域禁止施工、通行,拉上警戒带。施工前对各班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3方案实施 3.1材料的选择。钢管包括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和连墙杆等;钢管选用选用外径48mm,壁厚3.5mm(计算时取48×3.0)。脚手板和脚手片时采用的毛竹片,主筋不得缺少或断裂、无发霉、腐蚀。槽钢选用10号槽钢,使用时要求表面不得存在塌角、腿扩及腿并等有害的缺陷,不得有显著的扭转。使用前严格检查,保证槽钢截面形状的有关参数的数值、允差值[3]。3.2构造措施。立杆支承在18#工字钢上,其承载力均能满足受力要求,立杆接头的对接方式为扣件连接。且其构造应满足以下规定:首先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采取交错的方式来布置,且要保证两根相邻立杆接头不能在同步内,同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需在高度方向上错开50厘米左右,各个接头的中心到主节点间的距离不能超过步距的三分之一。对于剪刀撑的构造来说,设计其构造的时候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剪刀撑的宽度要保持在4跨左右,但是最少不能低于6米,斜杆的倾角需要保持在45度或60度,若倾角是45度,则剪刀撑跨越立杆数量不能高于7个;若倾角是60度,则剪刀撑跨越立杆数量不能高于5个。并且要注意在架体的四周以及内部纵横向,需要在每6到8米处从底到顶来设置竖向的剪刀撑,并且要在架体底部、顶部及竖向间隔不超过8米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将剪刀撑固定,固定的位置为横向水平杆相交杆的伸出端,也可固定于立杆上,但要注意旋转扣件中心线与主节点之间要超过150毫米;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保证模板支架的四边都有竖向的剪刀撑,并且中间每四排立杆的地方要设置一道纵横向的竖向剪刀撑,从底到顶需要连续设置[4]。3.3搭设及拆除安全技术措施。设计人员需认真设计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监督施工人员由中间向外侧浇捣,保证均衡受载;保证施工过程中荷载不能超过设计的荷载,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办法,如不在支架上放置钢筋材料等;并在浇筑过程中,加大监督人员的监督力度,检查支承情况,如果存在下沉和松动情况需要立即解决。模板支架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签字记录[5]。拧紧扭力矩未达到要求的扣件必须重新拧紧,直至满足要求。3.4安全措施。悬挑部位施工前必须做好U形锚固螺栓、拉节点等相关预埋件的埋设,确保定位准确。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确保材料质量和数量。采用2米×5米的安全网。同时筋绳应该进行纵横的设置,并且要满足一定的相邻筋绳间距要求,安全网上的结点需要牢固,并伸出边绳1米左右,使得施工人员在进行网与模杆间的绑扎工作。施工顺序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执行,模板支架搭设及拆除必须严格按照方案执行,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施工质量控制。3.5检查和验收。模板支架搭设完毕后应由施工员和质量员进行自检,经监理验收合格形成记录后方可使用。模板支架验收根据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检查现场实际搭设情况与方案的符合性。节点的连接可靠,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矩应达到40-60N•M。自检时应按规范进行抽检。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钢管、扣件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必要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模板支架验收后形成记录,记录表式按照如下省标《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规定表格。3.6应急预案。在施工进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紧急事故应对办法,一旦发生事故需立刻停工整顿,如有伤亡需及时处理安顿。要把人员安全放在工程之上,优先考虑人员的安排,对于发生事故的部门进行整治,找出问题根本所在,必须在完全处理排除隐患之后才可以开工。加强对工程的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尤其是涉及到人员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具要进行重点排查,除在设备上进行有力支持外,需要人员具备高强的素质和技能,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施工必须要放在首位,加以重视[6]。 4结束语 文章分析了海宁开元名都大酒店直升机救援悬挑平台的施工方案,并在总结了实际的应用方法,以期能够为其他工程施工人员提供参照意见。 作者:盛黎麟 刘华林 钱剑 单位: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方案探讨 1透层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且范围越来越广,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已经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在这种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我国的各行各业也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比如说道路建设部门,他们也在追随者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升高而不断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道路建设的每一步施工工程,以期能够追上这种急速发展的步伐。1.1作用与适用条件1)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2)符合下列情况,应浇洒透层沥青:a.沥青路面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b.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c.粒料的半刚性基层上必须浇洒透层沥青。1.2一般要求1)凡是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都应喷洒透层油。2)透层油沥青的稠度宜通过试验确定,对于表面致密的半刚性基层宜采用渗透性好的稀透层沥青;对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粒料基层宜采用软稠的透层沥青。1.3透层质量控制要素1)掺配比例。透层内煤油含量过高会造成三个不利影响:a.沥青含量过低,影响透层的粘结作用和防水作用。b.没有挥发的煤油随雨水流失,污染当地环境。c.煤油价格高,提高了生产成本。煤油含量过低,稠度大、粘度高,不利于渗透,因而残留于基层表面,这些浮油由于煤油的存在而软化点较低,将会在结合层间产生不良影响。因而,煤油稀释沥青作透层时,煤油的比例要适中。在能够渗透一定深度的基础上,煤油尽可能少,最终比例和洒布量以路用试验结果为标准。煤油掺配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掺配比例与基质沥青标号和基层密实情况相关。达到相同的渗透深度,沥青标号越高,煤油掺量就越低;基层越密实,煤油掺量就越高。2)粘度。粘度是透层施工工艺控制指标。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当粘度处于8~12s范围时,透层油的粘结作用、防水作用及渗透深度均较好。由于煤油掺配量很难测出,而粘度试验非常容易,所以通过粘度指标来控制煤油掺配比例。当粘度值大于12s时,说明透层油粘度大,沥青含量大,煤油掺量低,当粘度值小于8s时,说明透层油粘度小,沥青含量少,煤油掺量高。 2封层的施工技术 2.1作用与适用条件 1)封层的作用:一是封闭某一层起着保水防水作用;二是起基层与沥青表面层之间的过渡和有效联结作用;三是路的某一层表面破坏离析松散处的加固补强;四是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要临时开放交通,防止基层因天气或车辆作用出现水毁。封层可分为上封层和下封层;就施工类型来分,可采用拌合法或层铺法的单层式表面处治,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沥青面层上铺筑上封层:a.沥青面层的空隙较大,透水严重。b.有裂缝或已修补的旧沥青路面。3)需加铺磨耗层改善抗滑性能的旧沥青路面。 2.2一般要求 以往,我们认为最为合理的道路路面就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为它耐磨抗压,使用周期长,还能解决以往路面凹凸不平的特点,但是随着我们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容易破碎等缺点后,我们就在竭力的去寻找一种既有延展性又有耐磨性的路面施工技术,最后我们发现沥青这种物质当被使用到路面建设上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需求。 3结论 目前,对于一些实适用性比较强的公路,比如高速公路来说,都会对其进行沥青路面透层施工的建设,因为在原本的沥青路面上面加上透层路面的铺设不仅会提高公路的耐热性,还可以整体地提高公路的路面强度,对于路面的整体性来说有很好的的美感。但是虽然对于添加了沥青路面透层的沥青路面会减少一些行驶车辆对公路的损坏,但还是不能完全的去避免一些大型机器对路面的损坏作用,由此就要进行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方案的再补充和铺设工作。当连续添加了沥青路面投产的沥青路面公路受到大型承载机车的碾压时,它的一些部分透层面可能会因为局部所受的压力过大而产生了透层面部上的损伤,由此就需要去进行公路的铺设技术工作的提高。以往的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方案的施工工程就是把原来的公路破损部分进行剔除,然后把路面剩余的残渣作为工业废料进行处理掉,但是现在又开发了一种路面施工技术研究,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把原来的路基残渣利用起来,还引入了多种稳定剂,使该再生的混凝土路面不仅能够达到原来的路面强度,甚至还会比原来的路面更抗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 作者:宋华 单位: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交通工程论文:谈交通运输工程规划设计与布置 1设计要点分析 1.1规划设计重难点 (1)有轨运输站场的设计是1560平台整体规划的一个重难点,它是整个交通系统能否形成运输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即要注意轨道线路及道岔的合理布局,又要考虑其与混凝土拌和楼、材料运转站台等周边布置的相互协调,还要考虑与无轨运输方式的配合,并预留有合理的发展余地,以适应运量高峰期时的需求。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规划:①对1560平台、1#、2#施工支洞等交通要道进行统一规划,对洞内外无轨运输、有轨运输进行合理布置,构建两个相对独立又协调统一的运输子系统,使得列车运行调度通畅,即可环向运行,又可按标段分别从1#、2#施工支洞进出。②1560平台车站按各标段向洞内运料强度设计,只允许进料列车到站作业,且作业时间初期不大于40min,高峰期不大于16min,因而轨道线路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速车辆周转,并且各线路之间要能实现在平台内相互连接。③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有轨运输的轨道、道岔、信号设备等硬件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2)1560平台场地狭小、空间有限,但功能需求全面且综合性强,相关设施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有序衔接和综合交通体系的运营效率[1]。因而如何有效利用空间、合理构建布局,从功能上加强各交通方式间的相互衔接,成为规划设计的又一重难点。规划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①为满足工程施工的混凝土供应,拌和楼需具备无轨罐车和有轨罐车同时接料的功能。②拌和楼下的轨道布设应同时具备有轨列车材料装卸、混凝土罐车接装拌和料、车辆待装停放和机车车辆列检的条件。③为满足交通工具之间的有序衔接,平台内需设置有轨、无轨平交道口,为有轨和无轨车辆混合运行提供保障。④为方便材料的周转及存放,材料库房的选址应同时满足有轨车辆和无轨车辆运输材料的方便。 1.2有轨运输设计要点 (1)1#、2#施工支洞内均布置两条股道,可实现双向通车。从而,有轨运输与1560平台组成一个环形双线的线路。(2)考虑到施工期间行车计划的实时性较强,轨道和道岔布置充分遵循行车组织机动灵活的原则。有轨运输站场区共布置6股轨道,①、②股道为混凝土运输线,③、④股道为停车、检修线,⑤股道为行车线。其中①、②、③股道可直接进入1#拌和楼,③、④、⑤股道可直接进入2#拌和楼。⑥股道为材料运输线,通过道岔与⑤股道连接。所有股道均可向右不折返地进入1#施工支洞,向左不折返地进入2#施工支洞,各股道之间可实现在平台内相互连接。由1#、2#施工支洞出来的机车车辆均可通过交叉渡线和道岔不折返地进入任何股道。(3)为了解决2#施工支洞进口与高线公路夹角过小,有轨车辆难以直接进入2#施工支洞的问题,在2#施工支洞口处增设一处轨道交通洞,城门洞型,长45m,洞内设双股轨道。(4)由于使用的单位较多,有轨运输量大,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计算机联锁信号系统和无线移动调度通信系统。 1.3其他设施设计要点 (1)高线混凝土系统设两座拌和楼,分别用于有轨和无轨运输混凝土。(2)为便于现场协调、管理,平台内需设置一座现场办公区。由于场地有限,通过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将办公区架空布置在4股平行轨道顶部,采用钢结构跨线高架平台,现场办公设施布置在高架平台之上。(3)平台规划范围内共设有轨、无轨平交道口6处,每处平交道口均设置预警装置,为有轨车辆和无轨车辆联合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2规划布置方案 2.1跨线办公楼 由于空间有限,通过充分利用地下、地面、地上的不同标高层空间,改善和优化整体空间结构。办公楼采用高架跨线,底层架空,下设有轨运输线四条,扩大基础设置在轨道线间。办公楼总计规划办公室80间,设计为四层钢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承重构件为钢梁、钢柱,墙体为200厚水泥空心砖,楼板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轨道运输系统(1)轨道结构:钢轨采用43kg/m钢轨,轨距900mm,道岔采用6号单开道岔和交叉渡线道岔,道岔区采用木岔枕,岔枕采用Ⅱ类油枕;区间轨道按木枕整体道床设计,道床混凝土现浇,扣件采用70型扣板式扣件。(2)整个轨道信号采用计算机联锁系统,联锁系统的人机界面由两台操作表示机构成,显示屏上显示1560平台全貌,所有道岔、信号灯和轨道占用情况一目了然。操作表示机由CAN总线连接至两台联锁机,负责所有的信号处理和逻辑联锁。(3)无线移动调度通信系统采用900MHz自集群通信系统,整个系统由调度管理中心台,对讲机、车台和隧道无线转发机组成。对讲机、车台和中心台之间可以任意完成群呼、组呼和点呼。高线混凝土系统高线混凝土设两座拌和楼,并配套设置试验养护室和外加剂房,采用砖混双层结构,下部为养护室和外加剂房,上部为办公区。拌和楼底下各有一股轨道通过,其中1#拌和楼以有轨运输混凝土为主,2#拌和楼以无轨运输混凝土为主。物资运转站点物资材料运转站台为施工物资无轨运输向洞内有轨运输的中转站,并具备一定的存储能力。平台内设两处物资材料运转站台,紧邻高线公路与轨道布置。跨越材料运输线和存料场布设跨度13m的16t龙门吊,用于吊装设备和周转材料。库房材料仓库用于储存机械零配件、小型工具及日常消耗材料,布置在高线公路与轨道之间。集中制浆站两个自动化集中制浆站均架空布置在轨道之上,架空高度确保有轨车辆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其制浆能力可达24m3/h,储灰能力1500t,为四条引水隧洞堵水、固结、回填灌浆提供浆液保障。公共停车场为方便接送上下班施工人员,在跨线办公楼前设置公共停车场一处,面积为170m2。给排水、排污、供电、照明等配套设施给水选用生活 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沿管道设阀门井、水表井及消火栓;排水系统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场内主排水沟通过横向排水沟与边沟相接;排污系统由明敷埋地管道、化粪池和检查井组成;供电采用一台800kVA箱式变压器进行;照明系统采用路灯和高杆灯照明相结合,外侧公路采用路灯照明,站场中心区采用高30m高杆灯照明。 2.2交通组织优化 进行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站区的规划不仅要解决内部存在的交通压力,更要通过良好的交通组织,理顺站区周边的交通流线[2]。由于东引1#、2#支洞施工单位多、车辆多、交通情况复杂,容易造成堵车等交通安全问题,为确保交通安全畅通,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行车干扰,无轨运输实行交通管制,1#施工支洞设置单向单车道,为进洞通道,许进不许出;2#施工支洞设置双向双车道,为进洞或出洞通道,可进可出。有轨运输采用两个相对独立的运输子系统:1#施工支洞铺设双股股道,主要为1#、2#引水隧洞有轨运输服务,可进(左股道)可出(右股道),并设一组交叉渡线实现双方向行车;2#施工支洞铺设双股轨道,主要为排水洞、3#引水隧洞有轨运输服务,可进(左股道)可出(右股道),并增设两组交叉渡线实现双方向行车。 3结束语 1560平台系统是一个集房屋建筑、有轨、无轨运输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场内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交通运输站场,是工程施工中物流、调度、监控、指挥、协调的基地。由于场地狭小,设计难度偏大,本文通过充分利用空间、合理构建布局、优化交通组织等方式对1560平台进行了规划设计与布置探讨,平台建成运营之后,设计功能基本实现,满足了多家单位协同施工的需求,确保了施工期间通畅的有轨及无轨运输条件,为类似工程中综合性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提供了规划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交通工程论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大部分是在地下操作,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安全问题和技术问题,如果其施工不当,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地质变化问题,对周边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我国主要的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已建立了工程监测预警体系,并加以实施。工程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建设,实现工程的安全化管理。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的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 1.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的内容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工程监测要全面掌握整个工程的变化,迅速及时的评价工程的安全状态,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工程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工程周边环境、周围地质和工程支护结构体系三大类。工程监测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对建筑物、地下管线、市政桥梁、地表和市政道路的监测,其中建筑物是必须监测的,要确保建筑物无沉降、倾斜和裂缝,以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工程监测支护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明挖法及竖井施工支护结构、盾构法隧道结构和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监测。在此项监测中,要监测初期支护竖井井壁净空收敛、支撑立柱沉降和倾斜等情况,盾构法隧道结构中管片衬砌拱顶沉降情况,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拱顶沉降、净空收敛、底板隆起、中柱沉降等情况。工程监测周围地质主要是对岩土体、地下水监测,尤其是对地下水位的监测[1]。 2.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 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分级 依据国家对可以预警的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预警级别的划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的工程监测预警体系。例如,北京、上海把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级别作为工程监测预警。香港利用预警值、告警值和管理值作为工程监测预警。目前,在大多数的城市则是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成熟做法、风险等级、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由小到大可分为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红色为最高警级[2]。 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分类 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监测综合预警、监测数据预警和工程监测预警。第一,监测综合预警。监测综合预警是通过全面分析某个监测项目的位置分布、预警等级情况和监测数据预警点数量之后再进行的预警。监测综合预警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真正的监测预警,因为它能够很好的反应因监测数据超标而造成的工程监测项目的不安全程度大小,也可防止因监测数据预警点多,而无法掌控工程安全性的现象发生,避免给工程施工造成麻烦。第二,监测数据预警。监测数据预警主要是在某监测项目某监测点的实测数据超过了预先给定的预警值的情况下发出预警。监测数据预警只是因监测数据超标而发出的单一数据预警,是工程监测所有预警的基础,对监测项目或监测对象的安全状况不能全面的反应。第三,工程监测预警。工程监测预警是指在根据监测综合预警以及巡视预警得到的结果,来预测与判定工程监测对象或项目或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预警级别。 工程监测预警与监测综合预警、监测数据预警相比较而言,它是一种意义完整、真正考虑工程危险状态和工程安全隐患的预警,同时它也是建立在各种检测数据和巡视信息基础上以确保工程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为目的的工程预警。工程监测预警的管理主要是对监测预警的红、橙、黄和蓝色四警级的管理,监测预警的红、橙、黄和蓝色四警级是实现工程预警管理策略的主要依据。确定工程监测预警的等级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监测项目的预警类别、预警等级、预警数量与工程风险等。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施工经验,通过综合分析所得预警的数据、现场会商和专家论证之后再综合判定其工程预警级别。 3.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的管理 3.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管理模式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体系中,工程监测预警实施的是三级分层管理模式,即建设管理层、现场监管层和监测预警实施层。建设管理层主要包括建设主管部门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现场监管层主要包括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的现场工程安全咨询机构;监测预警实施层主要包括土建施工单位、监测单位等。三者之间互相监督,有利于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体系的完善[3]。 3.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管理内容以及流程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方面,工程监测预警的管理内容主要有预警信息上报、响应、处置和消警等内容。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信息的上报、响应及处置。预警信息的报送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送达的时间、速度和单位均不一样。红色预警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到建设主管部门和工程相关参建方单位负责人,其余的则酌情而定:蓝色监测预警报送的时间是确定时起一天内,报送到施工、第三方监测和设计单位;黄色监测预警报送的时间是确定时起四小时内,报送到施工、第三方监测、设计和建设单位业主代表;橙色监测预警报送的时间是确定时起一小时内报送,报送到施工、第三方监测、设计和建设单位。相关单位在接到预警信息之后要根据警情加强监测、巡视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消除警情。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的消警。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确定在预警期间工程自身或环境风险的事故没有发生,并且已结束监测预警处置的情况下没有发生次灾害,可申请消警,然后由监理或工程安全咨询机构对其进行评定决定能否消警。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监测预警消警时,应坚持谨慎可靠的原则,对于无法判定的监测预警不允许消警。消警以后,对于工程的监测指标和监测安全状态仍要继续跟踪[4]。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监测预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根据工程监测预警内容,可以将其分为监测数据预警、监测综合预警和工程监测预警三类,其中监测数据预警是所有预警的基础,工程监测预警是真正考虑工程安全状态的预警。工程监测预警的管理主要是三级管理模式即建设管理层、现场监管层和监测预警实施层,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预警信息的上报、响应、处置和消警。 交通工程论文: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管理措施 交通工程是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工程设施,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因此交通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合理性的特征,只有具有了建设规模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后,才能使建设出来的交通符合社会的发展。 1交通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1.1交通工程的概念 交通工程就是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工程建设。 1.2交通工程的特点 1.2.1规模合理性。交通工程是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工程设施,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因此交通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合理性的特征,只有具有了建设规模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后,才能使建设出来的交通符合社会的发展。 1.2.2 系统性。公路工程交通设施标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大,交通是全人类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交通的建设程度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交通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多个社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只有把社会的各个系统调动起来才能实现交通工程的最终目的。 1.2.3 配套性。配套性主要是指交通工程系统的标准,除了在本系统内相互配套以外,还须与公路沿线设施的其他标准配套,如监控、通信、收费等系统与管理机构、房建设计等标准的配套,已有系统功能的发挥。 2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 2.1 交通流理论研究 交通流理论是用物理与数学的定理、方法,定量地描述交通流特性,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对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国内对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没有从纯数学、物理学 角度入手,而是结合具体交通 问题开展工作,取得 了一些成果。 东南大学用穿插理论研究环形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同济大学用冲突点法研究十字路一口的通行能力。交通部公路研究所结合路口信号控制,建立了交通平滑离散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在研究灯管路口通行能力的过程中,研究了路口直行车队的车辆跟驰模型、路口自行车行驶状态的流体力学模型与通行能力计算公式。近年来,研究了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开发了高速公路交通仿真程序。 2.2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交通规划是研究在一定土地使用条件下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应的平衡关系。我国过去编制交通规划,实际上是拟定道路网规划,且以定性分析为主。自引进 了交通工程学以后,编制交通规划,名符其实的是拟定包括场站在 内的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规划,且以大量占有数据的定量分析 为主。自80年代初开始,应用美国50年代提出的UTPS,先后对天津、徐州、上海、北京等30多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编制交通规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做某些修改、 标定参数、编写计算程序。值得一提的是东南大学对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做了有益的改进,并提出了动态多通路交通分配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对交通预测提出多角度预测理论与方法,提高了中、长期预测的可信度。 与此同时,北京工业大学开辟了交通枢纽规划新领域,提出了客运枢纽规划原理与选址方法 货运枢纽规划原理与选址方法。西安公路学院提出了用总量控制法编制公路网规划。 2.3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理论研究 交通安全是涉及人身生命和国民经济损失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自1979年成立以来,把道路交通安全做为自己恒定的研究方向。多年来,他们以人的因素为主体,综合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条件,用路者的条件,车辆条件和交通环境等诸多因素,揭示了一些产生交通事故的机理和规律。所见到的成果有 交通安全灰色评价方法道路交通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性研究危险路段的判定与改善交通工程心理学多角度预测交通事故的方法等。 2.4交通系统分析与交通管理技术 在交通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使交通渠化、交通 管理需双向控制的思想,并明确提出交通综合治理的口号。渠化是变无序交通为有序交通的一种技术双向控制是指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交通设施的功能的同时,兼控交通需求,否则交通管理无法奏效交通综合治理是指运用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的理论科学地治理交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工作。 2.4.1 自1979年起,在全国公路上建立 了11 262个间隙式交通调查点和183个连续式交通调查站。系统地观测公路交通量、车速、交通组成等数据。在上海、北京、哈尔滨、福州几个城市盯街道上建立交通观测站,监测城市道路的交通变化规律。 2.4.2 制定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规范修订了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2.4.3 在大中城市和高速公路上,广泛应用标志、标线等交通管理技术。北京、深圳等城市采用了交通 区域控制。 2.4.4 北京、深圳等城市采用了交通区域控制。 2.4.5 在交通管理部门,推广了计算机交通事故管理系统。 2.5 交通设施设计理论与方法 道路是最主要的交通设施,如何使道路符合行车规律,如何使道路 满足用路者的旅行需求,如何使道路勘测设计自动化,一向是广大道路交通工程人员追求的目标。 “ 七五 ” 期间,国家做为重点攻关课题研究了公路设计CAD,取得了一批成果。目前,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院和 部分省市交通设计院,以及有关院校都有公路设CAD软件,可用计算机从事道路设计。 在设计理论方面,北京工业大学提出了道路线形设计新理论。旧理论以满足汽车行驶要求为出发点,静止地分析 问题,孤立地设计新理论是以满足用路者的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动态的分析问题,强调协调设计。 3交通工程的管理措施 3.1 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首先,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其次,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分析更加快捷、准确。另外,学习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工程要建立竞争机制,要求养护人员要有竞争意识,具备全方位养护能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要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3建立完善的交通工程监督制度 不断的更新交通工程管理的理念。要使新的管理方式更加有效,可以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工作方式和办事程序改变,增强各个环节的连接。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经验及信息技术的互动,将交通工程市场监督好,提高其管理水平。 4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设事业将蓬勃发展,同时国家鼓励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进入交通建设领域。交通部将加大工程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使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高速、科学的现代化城市交通。 交通工程论文:论概述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 1 安全设施的分类与作用 交通安全设施对于在道路中保障行车安全、减轻安全事故风险,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安全设施系统应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等多种功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信号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等。 1.1 护栏 按其在公路中的横向位置,可分为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再就是设置于桥梁上的护栏。护栏的作用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或碰撞路侧构造物或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并保护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从护栏的结构来看,主要分为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和缆索护栏。由于波形梁护栏的防撞性能、变形特点、养护成本和美观性等因素,在我国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较多采用波形梁护栏的型式。 1.2 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是为了维护公路结构、保持公路安全畅通不可缺少的公路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对公路使用者来说具有指路、警告、禁止或者传达指示情报的功能。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指路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和指示标志。交通标志从支撑型式上可分为单柱式、双柱式、单悬臂式、双悬臂式、门架式和附着式。 1.3 交通标线 交通标线是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出行诱导和信息服务的,可作为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的补充,也可单独使用。 1.4 隔离栅 隔离栅的作用是阻止人、畜进入公路或其他禁入区域,防止非法侵占公路用地。隔离栅从结构型式上分为刺铁丝隔离栅和焊接网隔离栅,其立柱也分为钢立柱和混凝土立柱。 1.5 防眩设施 防眩设施既要有效地遮挡对向车辆前照灯的眩光,同时也应满足横向通视好、能看到斜前方,对驾驶员心理影响小。防眩设施在型式上主要分为防眩网和防眩板。 1.6 轮廓标 轮廓标是由其反射器呈现的视线诱导效果而起到指示作用,根据安装位置可分为附着式和柱式2种。 1.7 活动护栏 活动护栏是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便于特种车辆在紧急情况下通行和一侧道路施工封闭时临时开启放行的活动设施。其特点是正常情况下具有隔离性能,在临时开放时能快速、灵活的移动。活动护栏国内采用较多的型式是插拔式、伸缩式和填充式3种。 2 安全设施各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 2.1 波形梁护栏 波形梁护栏的施工主要是在路侧和中央分隔带,护栏立柱的施工方法采用打入法和埋设法。两种方法各有其优越性,也各有其适用场合,打入法适合于土质路段,埋设法适合于石质路段和桥头位置。从施工角度考虑,打入法比较优越、方便,所用设备简单、投入少,而从日后养护角度考虑,则埋设法合理。 以打入法为例,其方法如下。 (1)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很关键的工序,立柱间距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挂板的速度和质量,测量人员要认真熟悉施工图纸,纵向以桥梁、中央开口带等为基准,横向以路缘石为基准进行放样,确保测量定位准确。 (2)打入立柱 打入立柱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按定好的位置把立柱准确打入,边打边调整垂直度并注意高度。现场质检人员要重点检查其高度和垂直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立柱,要及时进行调整。 (3)挂板 立柱打完后,对于具备挂板条件的路段要及时挂板,挂完板后调整线形,拧紧螺栓。 2.2 交通标志 (1)测量定位与基础开挖 标志的测量定位要以里程桩和路缘石为基准,遇到特殊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当位置确定后,要按照图纸给定的尺寸开挖基坑,基坑挖好后要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根据经验,基坑一次不能挖的太多,要根据浇筑进度安排,否则遇到下雨天会造成塌陷。 (2)支模浇筑 基坑挖好验收合格后,应尽快支模浇筑。支模前应先将绑扎好的钢筋笼及预埋件放入基坑内牢固定位,不能预先绑扎的钢筋笼应在基坑内现场绑扎,上述工作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此项工作一定要控制好连接法兰盘的位置和标高,并做好螺栓的包封,防止损坏。 (3)立柱挂标志板 基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安装立柱并挂板,对于单柱式标志可以先把板提前安装到立柱上,然后再把柱安装到基础上。对于大的标志,只能是先安装立柱再挂板。安装时要注意立柱的垂直度及板面与路面纵向夹角,同时要掌握好标志侧边缘与路肩的水平距离、下边缘与地面的垂直距离。 2.3 交通标线 (1)测量定位 根据图纸以中央带路缘石或路侧路缘石为基准放样打水线,保持横向线间距,纵向线和空的尺寸,出入口标线及局部导流线要注意放样的线形顺畅。 (2)清扫刷底漆把要划线的路面清扫干净并刷上底漆。 (3)划制标线底漆干燥后,用划线车将熔化好的涂料(热熔反光型)划制道路面上。划线时要注意料的温度,料温过高会使玻璃珠下沉,料温过低会使玻璃珠粘接不好易脱落,这样都会影响反光效果。要根据涂料的使用说明和当时气温及时调整料温。 3 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管理措施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不可抗的因素和路基、面工程等的影响,施工和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必须全盘考虑,科学管理。 3.1 建立安全机构: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由工程的项目经理带头,在每个施工队设立安全管理负责人,责任到人控制好每一作业组和安全员的工作。 3.2 健全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条例,对于不利于安全的行为进行控制。建立安全施工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建立安全施工培训制度,各个部门作业人员在施工前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和取得相关施工许可证件后,才能入场施工。对于普通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工种变更安全和转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普及教育,重点学习《安全操作规范》,并将这些教育的效果落实到位,及时进行监督和调整。 3.3 安全预防:提前进行事故预防,保证人员和材料都能处于安全状态。发现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时提醒并制止;检查材料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或更换材料;对场内的安全设施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安全布设,如当作业区处于左侧车道时,将施工标志牌立于右侧路肩,并将相关的交通标志摆设或设立在作业区的前面适宜处,提前告知道路使用者前方正在施工的信息;在夜间施工时,应及时增补夜间照明和频闪灯等警示作用的设备。 3.4 控制成本: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具有周期性长、复杂等特点,本身耗费的成本巨大,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相当重要。 4 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 交通标志施工要点:标志工程的特点是布点分散,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施工前应特别注意需要到现场结合图纸进行实地踏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应重点关注标志桩号、版面设计内容与实际是否相符,标志设置后有无视线干扰,设置位置处有无高压线(会影响吊车工作),标志基础预留预埋情况(特别是附着在桥梁上的预留基础),线外路网指路标志情况等。 4.2隔离栅施工要点:1)隔离栅设置在公路地界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位置冲突,宜事先由土建单位用全站仪放出公路用地界,然后再进行隔离栅的定位。2)隔离栅既是高速公路与外界的分界线,又是与外界的连接线,故应保持与外界环境相协调。3)在隔离栅安装前,应进行地形处理,将隔离栅附近地面适当整平,将杂物、杂草等清除干净,并整平、夯实。对地形起伏地段,要将地面修整成一定坡度的斜面,将隔离栅顺坡设置。 结束语: 总之,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公路经济效益、保障行驶安全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因此,要根据工程特点、难点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实施专业化的工程管理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顺利投入使用的基本保证,通过本文描述了我对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如有不足,望请指正。 交通工程论文:关于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规模, 交通工程的招投标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尽管交通主管部门采用种种措施来规范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然而由于市场开放程度空前、工程项目繁多、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等等因素, 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反思,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交通工程;市场招投标;思考 一、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在交通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招投标时,严格履行相关的规定,切实遵守相关程序,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招标的基本特点就是公开、公正、公平,通常情况下,在经过激烈的竞争以及严格的审之后,我们能够筛选到真正符合要求的参建单位与供应商。一般情况下,招投标的透明性可以比较效地避免黑幕交易以及****行为,最终也可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二)以合理价格获得最佳工程项目 公开集中竞标能够让大量的投标人充分开展竞争,在满足项目基本要求的前提情况下,可以让招标人能,以合理价格获得最佳工程项目,确保投资的合理使用以及节约资金,在最大程度上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三)增强竞争意识 招投标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参与投标单位与供应商的竞争性,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增加科技投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来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投标走形式,存在不正当交易 有些单位不愿意招标或想方设法规避招标,有的项目从招标程序上看,从招标到开标都能按规定操作,表面上投标单位谁最终评分值高,谁就中标,看不出任何破绽,然而其中却隐藏这“明招暗定”的现象。既要得到工程,又要把得到的工程看似合法化,只有在私下活动,最终在招标中自然中标。虚假招标是以内定中标人的方式,实施形式上“合法”而实际上却违法的招标行为,包括“领导指令交易”、“权钱交易”、“关系交易”、控制评标(评分标准、评审过程、评委人选、实施差别待遇等)。对包括按法律规定采取必须的招标方式确立合同关系的项目,有的将项目化整为零,分别与多家承包人进行关系和金钱交易;有的直接就与施工企业单独谈判或者议标缔约;有的作为某一合同的补充合同与合作方达成利益共享的默契等。 (二)程序不规范 参与招投标的各类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出于各自的利益的不同,参与招投标的各个单位或部门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在招投标过程中常常避开规范的运作规程,进行各种暗箱操作。 1.招标单位在招标前已确定了中标人,就会运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这一意图贯穿于整个招标过程。比如:招标单位其实已经就确定了一家意向单位,于是招标方就根据意向单位的企业特点、报价及施工技术方案、获奖情况等要素,设置一系列有利于意向单位中标的评标办法、评标指标。 2.投标单位为了能中标而赚取利润,会用尽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投标单位为了使自己“合法中标”,就私下串通几个投标单位为其“陪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方之间“陪标”。这些陪标单位要么将标书制作的很粗糙、要么根本就不按照招标书的要求进行编写、要么就是连投标资质都达不到,甚至做出明显开标后是废标的资料等等情况。自然地,这些投标单位很随意地就被淘汰。 3.同时,招标人在选择招标机构时也是煞费苦心,那些不听话的,不能充分贯彻执行招标人意图的的招标机构肯定不能选用,这样的话,招标为了不得罪招标人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得不为实现招标单位的愿望,投其所好,充分理解和贯彻招标单位的想法; (三)地区或者行业垄断 根据笔者的经验,部分地方对外宣称是公开招标投标,但是部分招标单位考虑到评标困难较多(尤其是在参与单位较多时),往往只会选择几家自己熟悉的单位参加投标活动,例如本行业的单位、本地区的单位或者特殊关系单位等等,甚至出现了某几家单位“轮流坐庄”的奇怪招投标现象。 (四)招标单位长期无偿占用投标单位资金 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单位通常会用投标保证金的名义对投标单位收取较大数额的押金,并约定在投标结束之后归还给投标单位。但是招标活动时间较长,程序复杂,往往导致招标单位长期无偿占用投标单位资金,特别是些BOT项目,业主往往是按投标保证金的最上限收取,无形中增加了投标单位的资金负担。 (五)评标不公正 在招投标过程中,评标不公正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评标办法要求技术标的比例高于50%,但是因为技术标的评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曾经出现过部分评标小组暗中操纵评分,一致给某个投标单位高分或低分,使其得标或者失标。 (六)挂靠现象普遍 我国建设市场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提高了施工单位的投标资格,因此,部分施工队伍为了中标常常会挂靠高一级施工企业;部分没有施工资质的施工队挂靠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挂靠问题常常导致中标项目的施工质量低劣,一旦出现问题,被挂靠单位和挂靠大内之间相互推诿责任,严重影响问题的解决进度。 三、完善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存的主要对策 (一)重视教育,构建自律机制 首先,强化相关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把思想道德意识转化为持久且坚定的信念,并在工作中认真践行。其次,构建自律机制,组织相关人员尤其是干部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尤其是强化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普法宣传,利用法律的威慑力和自身的约束力构建自律机制。 (二)完善制度,创新监督方式 由于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还不可能达到高度自觉的境界,加之现有的制度和规定本身还不够完善,使一些意志不够坚定的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从而使得国家的法规和制度难以贯彻落实,给违法、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不仅要建立一套有效保证招投标制度落实的管理机制,而且要从根本上改革和创新监督机制和制度,以斩断****滋生的根源,达到源头治理的效果。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与司法部门建立共同预防职务犯罪的联合协调制度,发挥检察部门的监督职能。二是成立招投标监督小组。从建设项目的立项报批、勘查 设计到招投标资格预审、编制标底、开标评标、定标,实施全过程监督,并详细规定监督人员的职能及行使职能的特殊权力。三是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纪检监察派驻制。 (三)规范招标,构建约束机制 在整个招投标过程当中,必须严格保证资格预审、评审细则符合相关要求以及评分标准的保密、评标的公正合理。具体而言,首先,确保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实施资格预审,评分细则、评分标准;其次,保证评标场所、编标地点地临时选定以及评标人员的临时抽选。最后,禁止携带任何通讯器材进入封闭场所;禁止编制标底的工作人员、招标评标的工作人员与投标人或者投标中介人员进行私自、单独地接触;禁止未经允许把封闭场所内的任何资料私自带出场外。 交通工程论文:交通工程与环保绿色交通的思考及实施对策 1、交通工程现状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道路通车里程和交通车辆也逐年增加,尤其科技进步、信息化畅通、人口的发展、私家车与日俱增、客车超员、货车超载、拥挤,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们带来了出行的困难,更有甚者,造成交通事故屡屡不断,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交通工程已成为人们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交通拥挤就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于是就有了扩大路网面积这个随之而来的解决方法。路网面积的拓宽,大大占用了空地面积,减少了人们可利用空间。又加速了道路的早期破坏而达不到正常使用年限,从而增加了国家用于道路的大修和建设资金。 1.1道路标准达不到规范要求。我国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大多数为双向四车道,现在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亟待加宽改造。 1.1.1对路线交叉公路通往市(县)级以上城市或其它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的主要公路和通往重要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公路相交时,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1.1.2对直行交通量较大的公路相交叉时,在不考虑交通转换或地形条件适宜时,宜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 1.1.3对市县级以下公路间的交叉时,在不考虑交通转换或地形条件适宜时,宜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事实上,绝大多数相应等级的公路都没有达到以上要求。规范规定:一级公路仅在对通行能力影响不大的局部路段,可修建少量平面交叉。但应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设施;二级(相当于)公路应尽量减少平面交叉:中央分隔带断口,一般情况下以每2公里设一处为宜。这些指标很多地方没达到,平交道口比比皆是,有的只隔几百米.甚至几十米。这一问题,不但影响车辆的运行速度,而且带来严重的事故隐患。 1.2沿线设施不健全。沿线设施特别是安全设施,对交通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规范中规定一级公路中间带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和必要的防眩设施;桥梁与高路堤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相应路段没有设置,即便有,交通标志标线也年久失修或者倾倒地面。如果不健全或设置不当,其危害可想而知。我国大多数省市的交通标志是由交通部门设计、施工,而由交警部门使用管理,所以在一些设置方案上往往出现矛盾,往往因双方的出发点不一样而引起意见不一致,影响标志标线的正确运用,造成事故隐患。1.3驾驶人员素质低。长期以来,社会上总会有一些驾驶员,有的没有经过正规培训,驾驶技术低,对交通规则不熟悉,遇到紧急情况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为了取证,有的人请上一餐饭局甚至花钱买来驾驶本,有的出租车司机受利益趋动,空车时在路上慢逛,寻找客源,随意停车、掉头。拉上客后超速行驶、抢道、占道时有发生。加之部分农用车也上路跑运输致发生不该有的事故发生。 1.4拆迁不到位。新建公路的选线原则是近村不进村,尽量避开输电、油、气等管线,尽可能减少与大型建筑物的冲突。但旧路和城市道路拓宽改建.引起拆迁是不可避免的。较难解决的是个体户建筑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力下,拆一半,留一半等着钱拿到手着再拆下一半。 过去搞拆迁,由国家或省市级政府下达统一的补偿标准,具体执行时一般按红头文件往下推行,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拆迁工作也市场化了。2001年11月1日国家新实施的《房屋拆迂管理条例》中规定:拆迁的货币补偿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评出的价格要达到被拆迁户的满意才能执行。现在公路建设资金的方式一般是高速公路、收费路由业主统一办理,其它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公路,国家出主体工程费,拆迁占地由地方解决。但受地方资金不足的影响,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往往出现所谓钉子户,就是不拆。这样就出现了路面局部变窄,视线或能见度不够等不安全因素。 2、交通工程与环境保护。 无论在城市、还是工矿甚至乡村,交通涉及到了多方面的环境污染,车辆的噪声污染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车辆的增加,为了满足其出行的需要,交通道路得到了增多,但是也给人们带来的苦恼的噪音污染问题,这就难以避免交通工程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 2.1交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2.1.1造成环境污染有两个“敌人”: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主要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是车辆噪音污染和城市交通建设施工所带来的噪音污染。前者是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请提高,出行工具不断现代化,造成车辆数目大幅度增长。后者是由于居民越来越大的交通出行需求和日益拥挤的交通出行不便所致。城市、工矿、道路网越来越频繁的加快建设,导致交通建设施工噪音越来越大、污染越来越浓、越来越频繁。这种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1.2路网的进一步建设,也使城市中的居民生活用地的进一步减少,这也是交通工程对环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1.3在城市以外的交通建设,也面临着越来越多和环境的冲突。城市外环境是一个相较城市环境更加自然的环境体。因此也更容易受到人为影响。所以,在道路,铁路,桥梁、工矿建设上,城市外环境面临着更多的破坏。野外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3、绿色交通 随着日趋高峰的交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污染,绿色交通的概念应运而出。绿色交通是为了降低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资金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系统。通过这些理念达到和谐、有机统一: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 2.1绿色交通是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概念,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效益、效能和效果。 2.2通过绿色交通思想,可以进行实施城市、工矿、乡村交通建设中噪音减少的相应举措,划分施工时间,控制施工噪音分贝,降低噪音污染。对于车辆噪音污染,尽量把路网规划远离居民区集中的地方。对于车辆尾气的排放,进行限制标准测试。 2.3尽可能合理规划用地,给居民创造一 个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2.4对于城市外交通建设,在可能条件下采取高架措施,利用绿色交通的概念,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到保持生物和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对改善环境有一个相对有效的帮助,也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交通工程建设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交通工程论文: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造价措施的探讨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北京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地铁,是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最早的城市。目前,我国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大约有30座,其中北京市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总长有865km;天津市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总长有564km;上海市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有972km;广州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有728km;南京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有543km。我国其他大中型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也处于不断的增加当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大中型城市迫切需要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来缓解城市越来越多大的交通压力,同时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环保”的优点,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国内外众多城市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轨道交通不但能够极大地缓解巨大的城市交通压力,还能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但从2000年起,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工程造价过高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已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相关建设企业的高度重视。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成了3条地铁线,平均造价高达5~7亿元/km,相比之下,我国的劳动力和建筑材料价格都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要低的多,但是我国的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却要比其他国家和地区高很多。 迫于城市交通的巨大压力,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急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但因为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太高,就形成了这些城市想建设轨道交通但又负担不起成本过高的局面。据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城市蓝皮书》显示,我国有34座城市的人口在百万以上,其中有11座城市人口在200万以上,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34座,其中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1座,规划一共需修建2200km轨道交通线路,如果交通线路按每公里花费5.5亿人民币的造价估算的话,一共就需要12100亿元工程建设资金,由于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总量有限,工程建设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各方面的建设资金不能得到及时的回转,我国根本无法长期承受和支持如此巨大的资金花费,所以说,造价过高已成为阻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结构分析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普遍过高的情况,通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认真分析,研究出了城市交通工程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土建工程(包括拆迁工程、建筑设计、前期工程等)造价约占50%~55%;技术生产设备的购置、安装及保修费用约占50%(机车车辆占13%~17%、轨道占2%~7%、车辆段停车场占5%~6%、通信信号占10%~12%、牵引供电占7%~10%、其他占1%~4%)。从中不难看出,工程造价主要花费在土建工程和技术设备方面,所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就是降低土建工程费用、提高技术设备生产水平,即通过施工前对建设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定其规模的大小,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优化施工方法结构,提高建筑设备的利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的目的。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造价进行综合分析,可知轨道交通工程造价过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预测客流量偏高、列车编组偏长、机电设备利用不科学、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车站建设空间过大及车站比较密集等,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过高的主要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行车密度,对此可以提高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水平,尽量缩短行车间隔,实行小编组高密度,缩短列车的编制长度,减小车站的占用空间,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 1、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网的规划,充分利用交通资源 (1)城市轨道交通路线都集中于城市中商业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有时候不得不拆迁其他建筑物来建设轨道交通工程,而昂贵的拆迁费用也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比如拆迁北京地铁复八线平均花费接近1.0亿元/km,占工程总造价的16%,明显偏高。所以一定要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路线的规划工程,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线路走向、车站、路口、建筑物、以及车辆段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交通路线与这些因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把建设造价控制在城市财力情况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减少不必要的拆迁,避免重复建设等极度浪费的投入,形成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良好互动。 (2)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时,要合理设计停车场的布置,注重主变电所与控制中心等重要资源对城市交通线路的共享,根据人流量的多少和运营功能的要求来设置车辆段和停车场,确保交通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增加造价。因此,要以整个轨道交通路线网为基础,合理制定与建设能力相当的建设标准,并完善交通联络线,使多条交通线路能够协调共享车辆段和停车场等资源,还要对车辆运营检测设施进行统一的编制,减少车辆段规模,以达到充分利用交通资源、节省整体造价的目的。 合理制定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 (1)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基础是做好客流预测、控制建设规模,它对确定工程规模、工程造价和技术标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地铁设计中经常采用的预测方法是四阶段法,这种方法理论上虽然比较成熟,但对于某个具体项目进行预测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要根据整个轨道交通线路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预测结果进行合理的修正。从目前的设计标准来看,高峰断面客流对工程建设规模的影响较大,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络的逐步完善及换乘点的增加,每条交通线路的客流预测值都要高于实际的高峰断面流量值。因此在设计轨道交通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远期的高峰断面流量预测值,使预测的客流量与实际流量基本吻合,使车站的规模、间距和车辆的编 组长度符合客流的实际需要,尽量减小轨道交通建设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2)由于地铁线路区间断面要比车站断面小很多,地铁车站的平均工程量大约是区间地铁工程量的10倍,所以,地铁车站的造价往往高出线路区间的造价很多,因此,降低地铁工程造价的关键就是控制好地铁站的建设规模。车站的功能并不是让旅客停留休息的,而是供旅客集散的场所,所以它应该具有简洁、方便旅客进出的特点。建设单位应正确考虑车站的主体功能,减少车站的商业和社会服务功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控制好车站的建设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3、加大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力度 (1)前些年,受我国科技发展的限制,我国主要通过进口来购置地铁技术设备,价格非常昂贵。大量的建设工程实践表明,过分追求国际先进水平,大量采用国外的技术设备,不仅极大地增高了工程造价,还增加了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对此,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加大轨道交通技术设备的自主研发力度,自己设计生产出实用的技术设备,把设备国产化率保持在最高水平,就可大大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 (2)根据我国研发技术的实际情况,不能过快地追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运营初期,客流量会逐步的增长,如果过快地追求技术设备的现代化,不但会增加造价成本,还会出现设备维修频率增加、运营初期功能过剩的不足。比如有些城市要求地铁设置环控门,而设置环控门对列车控制和车辆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应地提高了造价,性能价格比不高。目前,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设有环控门的地铁也不普遍,对此可以缓建或不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虽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且运行费用高,但其社会效益非常好,在缓解城市巨大的交通拥挤压力以及城市之间的旅客运输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结构还不是很完善,但可开发空间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的规划结构,制定合适的建设标准,严格控制住建设规模,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设备的国产化率,从根本上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轨道交通建设还要遵循“量力而行、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质量和数量,使其在我国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交通工程论文: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交通工程基础设施项目不断的增多,交通工程的建设规模也逐年增大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是交通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呢? 一、交通工程的主要特征 交通工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交通建设工程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部分工程跨行政区域、涉及专业多、原材料多、结构形式多样、工艺工序复杂、常常交叉施工、地质条件多样、工程难题较多等特点。 2、交通工程具有显着的天然的垄断特性和公共属性。其天然垄断性体现在使用方的出行必须依赖于相关的交通工程;其公共属性体现在当地的所有群众都是潜在的使用者,而且使用者具有个体不确定性的特点。 3、交通工程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产品,其卖方(生产方)由《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0]第279号)(以下简称“条例”)第一章第三条所规定的“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的五大责任主体组成;买方是使用该交通工程产品的人民群众。当前交通工程产品的支付方式主要有:1)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审定的收费年限许可;2)车辆年费转移支付;3)全部或部分财政性资金等,则其产品价格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买方的个体不确定性,买方事实上不具备产品的议价能力和工程质量的产品验收所需的专业判断能力,同时考虑到交通工程产品的天然垄断性和公共属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事实上同时扮演了“买方代表”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 二、加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 1、大力推行现代工程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督水平,推进精品工程建设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工程建设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五化要求,大力推行现代工程管理,着力加强特大桥梁和特长隧道工程、高填深挖段高边坡、特殊地质路段等关键工程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二是充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信息采集和管理、远程监控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突出以信息化引领质量监督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对质量安全形势的分析研判能力,继续实行分片区挂钩负责制、差别化管理、明查暗访、隐患约谈等监查手段和监管机制,强化监督抽检,不断提高对质量安全工作指导水平;三是坚持典型引路和精细管理两手抓,全面推行施工要精、监理要严,管理要科学的精品工程建设理念,确定一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或标段为精品典型示范工程,通过召开创精品工程质量管理现场会着力推广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措施和精细化管理手段,通过在全省开展抓典型、树样板、创精品工作,以点带面,促使我省高速公路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稳步提升,涌现出一批精品工程。 2、明确监督工作重点在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参建各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看看体系是否完整和健全。加强工程现场基本管理,加大对监理、施工及实验检测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现场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根据要求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建立信誉档案,对从业人员的无序流动进行有序管理。 要严把工程监理工作关,抓好监理工程师及驻地旁站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管理工作的控制能力,监理人员的工作做得到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与坏,因此监督监理工作是监督工作最首要的任务。 对关键工序、重点部位、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为重点,有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实体、工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通病问题,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项及监督抽查活动。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哥哥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实行“三检”制。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施工单位质监部门专项质检员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人员没有签字,监理人员要拒绝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持续加强平安文明工地建设,努力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安全发展理念,严格目标考核,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在各从业单位、管理单位中建立自上而下、相互制衡的目标考核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健全和完善安全投入、监管机制,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扎实推进桥隧工程风险评估制度、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以及施工安全检查评价和“平安文明工地”考核评价工作,促进各从业单位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台账和高墩大跨桥梁的安全生产动态考核台账,构建隐患全面排查、桥梁和隧道重点动态考核的安全隐患监控体系; 三是建立预警机制,强化事先预防。建立项目、单位、现场全方位的安全预警机制,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单位、建立保障措施、开展预警演练,提高防范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强化宣传 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夯实安全基础。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在全行业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舆论氛围。 4、加强试验检测行业管理,进一步提高数据真实性,严厉打击造假行为 试验检测管理的工作重心从市场培育转到规范与培育并重、更加重视规范上来,按照加强监管、提升素质、进退有序的思路,切实解决好市场秩序乱、能力水平低的问题,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竞争有序、运行高效的试验检测管理新格局。严厉打击数据造假、编造报告的违规行为,切实提高试验检测数据真实性,切实发挥好试验检测在质量安全管理中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交通工程论文: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 摘要: 在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讨代建制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对于进一步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收益,加快我国现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培育、完善和发展我国代建制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造价;集成化 一、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涵 1.1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涵义 工程全过程是指建设工程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覆盖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策划决策阶段的项目策划、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项目融资方案分析、项目不确定性分析;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方案比选、概预算编制;招投标阶段的标段划分、承发包模式及合同形式的选择、标底编制;施工阶段的工程计量与结算、工程变更控制、索赔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竣工结算与决算等。 全过程造价管理哪,是对工程进行全程造价管理,以达到控制工程投资的目的。同时,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具有不确定性工作,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事项发生,因此,需要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计划与控封贡少。 1.2全过程造价管理阶段的划分 根据工程的实施进度及管理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可将建设工程的阶段划分为策划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审核阶段。建设工程项目始于策划决策阶段的项目策划。在项目策划基础上,建设工程需要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投资估算,通过编制估算文件对拟建工程所需投资预先测算和确定。从费用构成来看,估算内容包括从筹建、施工直至竣工投产所需的全部费用。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项目投资决策立项后,控制建设工程总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阶段。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建设工期、工程质量、施工和使用安全、环保水平等,直接决定施工成本的投入。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采用方案竞选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招标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推行限额设计动态跟踪控制造价等。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对工程造价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招投标阶段形成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或招标控制价、投标书、中标通知书以及合同等,都是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做好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对于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施工阶段是实现建设工程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在施工阶段,由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变更、索赔、工程计量方式的差别以及工程实施中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使该阶段造价管理难度加大,容易产生各种纠纷,因此,,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工程达到竣工条件进行验收,是项目实施阶段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建设成果进入生产使用阶段的标志。所有建设工程项目都要及时组织验收,进行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最后阶段,有效控制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对建设工程造价最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代建制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 代建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全过程造价管理主要是指轨道交通工程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且本文在讨论过全程造价管理的同时,将同时考虑到各个阶段的全要素造价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与全要素的集成化管理[v8]。全要素造价管理是指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要素进行的全面综合管理。除建设工程自身建造成本外,工期、质量、安全及环保等目标的实现,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进而对工程造价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打破仅考虑建造成本的传统做法,将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及环境成本纳入造价管理体系中,对于合理缩短工期、提高质量水平、保证建设及使用安全、提高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代建制下全过程与全要素集成化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2.1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最终成本的影响仅次于策划决策阶段。作为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虽然费用一般只占工程总投资的2%-4%,但本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35%-75%。在设计阶段,并不只是由业主和设计单位来管理工程造价,除政府和行业协会外,造价咨询单位也是重要的管理主体。造价咨询单位通过为业主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加强业主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并进一步建立设计与施工间的桥梁。当实施建设工程总承包时,工程总承包单位也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由于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安全和环境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各方管理主体应贯彻全过程造价管理思想,优化设计方案,初步制定各项技术、经济措施,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在最适宜的水平。 2.2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确定建设工程承包价格、形成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主要阶段。招标阶段的标段划分、承发包模式及合同形式的选择、标底的编制或招标控制价的确定、投标报价的确定、合同价的确定都是建设工程市场价格形成的主要过程。在招投标阶段做好工程造价管理,能够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招投标阶段,各有关主体均参与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无论是业主方的招标公告、投标单位编制的投标文件,还是评标标准,都应充分反映出对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环境等全要素造价管理的内容,政府制定的招投标管理办法也应明确对这方面的具体要求。 2.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实体的形成阶段,也是建设工程费用发生的主要阶段;是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安 全、环保等目标实现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设计变更与索赔、工程计量与结算等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在这一阶段,各有关主体都有各自的工程造价管理任务,承包单位是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者,其施工方案应包含确保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环境等目标实现的各项措施,并严格实施。业主方通过设计单位和监理、咨询单位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其中,设计单位主要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控制,监理、咨询单位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计量与结算进行严格审查与管理。 三、代建制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的约束机制 3.1约束机制的内涵 按经济学和管理学定义,“约束是指对被约束对象的行为加以规范,使其符合一定的方向,并将其限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作为一种反向激励,是指政府投资单位为了克服委托关系中代建单位的机会主义或与其他单位进行串谋等问题,对代建单位进行有效监督,运用法律、制度和道德等多种手段抑制代建单位纯粹追求自身利益,激励代建单位努力工作。在发挥代建单位积极性方面,激励和约束制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激励制度离不开约束制度,没有约束制度的激励措施就好像没有监督的权利,会引发代建单位纯粹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投资单位的利益;同样,约束制度也离不开激励制度,离开了激励制度的约束措施就会缺乏动力,直接后果就是降低甚至丧失造价管理的效率。所以,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应双管齐下、互相协调配合,使代建单位的行为选择与政府投资单位的利益最大化达成一致。但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必须适度,约束过度则激励不足,而激励过度必然约束不足,如果两者都过度则必然会消耗过多成本,应将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维持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3.2代建制下造价管理约束机制的基本内容 (1)约束机制的构建原则 代建制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的约束机制原则主要包括: 1)依法监督原则。应严格依法执行合同权利义务的约定、市场机制的建立,行政府监管机构应认真履职责和界定清晰监管方式、公众的监管渠道以及人大的监督程序等。 2)过程控制原则。对代建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该实行全过程的监管。即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的所有阶段这一全过程。 3)独立公正原则。严格杜绝“同体监管”,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使监管机构不受利益驱使和干扰影响。 4)注重效率原则。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共享监督信息,互相协调配合,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力量。 5)责任追究原则。任何参与方应为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当而承担责任,保证权责对等,严格执行问责制。在代建制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约束机制主要解决代建单位对工程的操作规范问题。由于工程规范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外部约束的配套,又需要代建单位内部约束的完善,因此,本节拟从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两方面来建立全方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代建中造价管理的约束机制体系,以有效防止代建单位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从而有效地进行造价管理。 (2)外部约束机制 外部约束机制来自代建单位的外部,控制和监督是其核心,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单位的法律约束和监督约束。各约束方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具有高度资产专用性的公共产品,为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保障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制定了((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法规及政策,从制度上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代建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政府投资工程的一种管理方式,必然应该遵守上述法律法规对代建参与各方行为的约束,否则将受到惩罚。因此,代建双方的法律约束机制即为这种借助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威慑力来规范代建双方行为的约束力,该机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其它约束措施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交通工程论文:论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管理措施 交通工程是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工程设施,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因此交通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合理性的特征,只有具有了建设规模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后,才能使建设出来的交通符合社会的发展。 1交通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1.1交通工程的概念 交通工程就是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工程建设。 1.2交通工程的特点 1.2.1规模合理性。交通工程是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工程设施,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因此交通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合理性的特征,只有具有了建设规模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后,才能使建设出来的交通符合社会的发展。 1.2.2 系统性。公路工程交通设施标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大,交通是全人类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交通的建设程度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交通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多个社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只有把社会的各个系统调动起来才能实现交通工程的最终目的。 1.2.3 配套性。配套性主要是指交通工程系统的标准,除了在本系统内相互配套以外,还须与公路沿线设施的其他标准配套,如监控、通信、收费等系统与管理机构、房建设计等标准的配套,已有系统功能的发挥。 2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 2.1 交通流理论研究 交通流理论是用物理与数学的定理、方法,定量地描述交通流特性,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对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国内对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没有从纯数学、物理学 角度入手,而是结合具体交通 问题开展工作,取得 了一些成果。 东南大学用穿插理论研究环形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同济大学用冲突点法研究十字路一口的通行能力。交通部公路研究所结合路口信号控制,建立了交通平滑离散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在研究灯管路口通行能力的过程中,研究了路口直行车队的车辆跟驰模型、路口自行车行驶状态的流体力学模型与通行能力计算公式。近年来,研究了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开发了高速公路交通仿真程序。 2.2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交通规划是研究在一定土地使用条件下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应的平衡关系。我国过去编制交通规划,实际上是拟定道路网规划,且以定性分析为主。自引进 了交通工程学以后,编制交通规划,名符其实的是拟定包括场站在 内的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规划,且以大量占有数据的定量分析 为主。自80年代初开始,应用美国50年代提出的UTPS,先后对天津、徐州、上海、北京等30多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编制交通规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做某些修改、 标定参数、编写计算程序。值得一提的是东南大学对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做了有益的改进,并提出了动态多通路交通分配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对交通预测提出多角度预测理论与方法,提高了中、长期预测的可信度。 与此同时,北京工业大学开辟了交通枢纽规划新领域,提出了客运枢纽规划原理与选址方法 货运枢纽规划原理与选址方法。西安公路学院提出了用总量控制法编制公路网规划。 2.3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理论研究 交通安全是涉及人身生命和国民经济损失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自1979年成立以来,把道路交通安全做为自己恒定的研究方向。多年来,他们以人的因素为主体,综合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条件,用路者的条件,车辆条件和交通环境等诸多因素,揭示了一些产生交通事故的机理和规律。所见到的成果有 交通安全灰色评价方法道路交通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性研究危险路段的判定与改善交通工程心理学多角度预测交通事故的方法等。 2.4交通系统分析与交通管理技术 在交通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使交通渠化、交通 管理需双向控制的思想,并明确提出交通综合治理的口号。渠化是变无序交通为有序交通的一种技术双向控制是指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交通设施的功能的同时,兼控交通需求,否则交通管理无法奏效交通综合治理是指运用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的理论科学地治理交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工作。 2.4.1 自1979年起,在全国公路上建立 了11 262个间隙式交通调查点和183个连续式交通调查站。系统地观测公路交通量、车速、交通组成等数据。在上海、北京、哈尔滨、福州几个城市盯街道上建立交通观测站,监测城市道路的交通变化规律。 2.4.2 制定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规范修订了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2.4.3 在大中城市和高速公路上,广泛应用标志、标线等交通管理技术。北京、深圳等城市采用了交通 区域控制。 2.4.4 北京、深圳等城市采用了交通区域控制。 2.4.5 在交通管理部门, 推广了计算机交通事故管理系统。 2.5 交通设施设计理论与方法 道路是最主要的交通设施,如何使道路符合行车规律,如何使道路 满足用路者的旅行需求,如何使道路勘测设计自动化,一向是广大道路交通工程人员追求的目标。 “ 七五 ” 期间,国家做为重点攻关课题研究了公路设计CAD,取得了一批成果。目前,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院和 部分省市交通设计院,以及有关院校都有公路设CAD软件,可用计算机从事道路设计。 在设计理论方面,北京工业大学提出了道路线形设计新理论。旧理论以满足汽车行驶要求为出发点,静止地分析 问题,孤立地设计新理论是以满足用路者的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动态的分析问题,强调协调设计。 3交通工程的管理措施 3.1 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首先,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其次,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分析更加快捷、准确。另外,学习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工程要建立竞争机制,要求养护人员要有竞争意识,具备全方位养护能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要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3建立完善的交通工程监督制度 不断的更新交通工程管理的理念。要使新的管理方式更加有效,可以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工作方式和办事程序改变,增强各个环节的连接。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经验及信息技术的互动,将交通工程市场监督好,提高其管理水平。 4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设事业将蓬勃发展,同时国家鼓励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进入交通建设领域。交通部将加大工程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使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高速、科学的现代化城市交通。 交通工程论文:交通工程试验检测现状与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建筑规模日趋扩大,而且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对建设工程进行工程监理工作,而试验检测不仅是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试验检测工作不仅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还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很重要的技术保证。 我国交通工程试验检测现状 试验检测工作不仅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在交通工程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交通基础建设工程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试验检测机构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目前全国拥有综合甲级以及专项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80多家,具有乙级资质和丙级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有1000多家,各种从业人员数十万人。当前我国正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期,“十一五”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的建设工作,因而试验检测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我国的试验检测体制需要不断创新。但在目前的试验检测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例如交通工程人才不足,试验检测持证人员严重不足,而专业内的领军人物、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更是不足。与此同时,试验检测市场还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1] 我国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3.1试验检测人员的数量、质量不足 我国近几年来虽然培养了大量的试验检测人员,但是并非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从事试验检测工作,许多试验检测人员或者从事管理性的工作,或者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此外,试验检测人员还存在总体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具有高等学历和高等职称的高素质人才不多,许多试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强,有一部分试验检测人员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践经验,很难完成试验检测工作。 3.2试验检测市场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目前现行的试验检测市场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不相适应。试验检测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不仅缺乏活力,而且运行机制老化,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办事,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试验检测人员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意识,此外,试验检测机构没有独立性,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经常受到内部和外部财务、商务或其他方面的压力,试验检测结果受到干扰,不具有公正性。 3.3封闭落后的试验检测信息与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全省各个试验检测机构之间缺少相应的信息沟通渠道,而且也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信息传输系统,相应的管理部门不能随时随地的掌握各个试验检测机构的及时信息、试验检测的数据以及现场的工程质量的动态,与此相对的,各个试验检测机构也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法律、法规以及试验检测标准、规范的更新信息,各个检测单位之间的资源不能进行共享。[2] 3.4我国现有的试验检测机构与交通工程试验检测规模不相适应 虽然我国目前拥有足够规模的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但有一部分实验室处于半瘫痪状态,这主要指的是一些施工单位的中心实验室和一些地方单位的小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需要。 解决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4.1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各地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试验检测人员不仅人员不足,而且素质也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没有专业素质较高的高水平的质检人员队伍,交通工程的质量就很难得到提高。为此,要加强对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整体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素质,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首先是继续加强对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上岗技能培训;其次是对对于已经从事试验检测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后续教育,例如与交通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试验检测规定的学习,对试验检测新标准、新规范的学习等等;最后,对于从事特殊的试验检测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在实际的试验检测工作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监督工作。此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4.2各级部门领导加强重视,加强监管力度 各级部门的领导要对试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试验检测网络,加强对试验检测机构的指导工作,对于大型试验检测设备的购买和布局提出全局性的指导性的意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工作人员和试验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配置。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质量检查机构和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为提高我国交通工程质量提供充实的保障。此外,还要进一步明确省市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对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职责和检查职能,在行政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式。各个试验检测机构还要强化自身内部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试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还要坚持“质量第一,数据为准”的工作方针。试验检测机构在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工作人员不能徇私情,尽量不要受到行政干预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坚持公正的工作立场,实事求是的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科学、合理的评价,要充分体现试验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3加强试验检测机构之间的试验比对工作 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通工程的质量。针对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出现的某些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不适用于国家现行质量标准的状况,各个试验检测实验室之间要加强互相之间的比对试验。在进行实验室比对试验时,由一个组织单位准备相应的基准试样,然后再将基准试样分发给各个参与单位,按照已经给定的试验操作指标进行操作试验。然后将实验的结果送交组织单位进行 统计分析,最后确定各个试验检测机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进行比对试验,可以对试验检测机构的试验环境、试验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水平以及试验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查,比对试验是衡量试验检测机构技术水平高低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更能确定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能够保障试验检验工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现行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还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正视。在当今时代,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因而,作为控制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作为检验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唯一有效手段,试验检测工作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如何利用试验检测提高工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想解决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完善的试验检测管理体系,还需要加强对试验检测工作的监督,促使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交通工程论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前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专业性要求极强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轨道交通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成为了现今的研究课题。 二、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已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概述 1965年北京开始建设全国第一条地铁线路,至今,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杭州等13个城市相继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超过30座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轨道交通线路。至2020年全国规划地铁总里程将达6100km。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需要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交通体系,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各大城市迫切需要修建轨道交通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而轨道交通又以其具有“能力大、快捷、安全和环保”等优点,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看,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节能、舒适、占地少等特点,对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社会效益大。但从2002年起,工程造价过高的问题已引起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高度重视,审批项目明显放缓,造价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轨道交通造价过高,形成了多地城市发展轨道交通,但在经济上负担不起的局面。目前我国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122座,其中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近40座,计划至2015年前后规划建设96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线路总长2500多km,按照每公里造价近6亿元人民币估算,需要建设资金超1.5万亿元。这对我国目前仍处于财政收入总量有限,各方面建设资金缺口很大的状况来说,是难以承受和长期支持的。可以说,不解决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把工程造价降下来,轨道交通建设大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就很难实现。 三、轨道交通建设控制造价的原则 1.采用适当的设计标准 轨道交通工程应采用适当的设计标准,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讲究经济实用、安全可靠。设计质量的高低,设备的选型,材料的选用都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定要把工程建设设计概算降下来,而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可分阶段实施,不必一步到位,防止出现功能过剩,同时也加大了设备维修工作量。 2.建设规划要详细周全 轨道交通规划应纳入并服务于城市的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应的交通规划,要与城市地面交通配合,还需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协调。工程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和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这样既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筹措,又有利于带动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同时还可以组织稳定的客流,提高后期的运营收入。 3.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要提高 根据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造价分析,一般情况下,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占总造价的45%~50%。因此,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程度的高低对工程造价具有极大的影响。我国早期轨道交通工程的设备多以进口为主,造价很高。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通信设备国内完全可以解决,信号系统也可由国内厂家与国外合作生产加以解决,牵引供电,95%以上的装备都能达到国产化,中国南车、北车的研发技术对整车的制造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国产化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工程造价降低了约1/3。采用国产化设备,可以大幅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行成本,还可以为轨道交通设备生产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4.推行合理的造价控制方式 建立全国统一的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和配套定额,全面推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GCG103-2008)》,限额设计,尝试新的计价体系。推行公开、公平、合理的招投标体制,都能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工程造价。 四、影响造价的因素 据建设工程流程划分,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工程实施阶段各有影响造价的不同因素。 1.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因素有建设标准的确定、线路敷设方式及用地规划及融资成本等。 2.设计阶段的主要因素有采用的建设和技术标准、征地拆迁赔偿标准、土建工程规模、机电设备选型及设计费用等。 3.工程实施阶段的主要因素有招标概算的确定、工程建设管理费、征地拆迁及管理费、工程变更设计、材料设备费及运杂费等。 五、控制造价可采取的措施 1.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必须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做好近、远期规划。在规划线网的基础上,对批准立项建设的具体轨道交通线路走向、车站分布等进行勘察设计,避免在没有线网规划的情况下,匆忙开展新线建设。 采用适宜的建设和技术标准,控制工程建设规模 做好客流预测是开展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的基础,设计中通常采用“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该预测方法虽然理论上较为成熟,但针对具体项目预测的客流量,还应结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情况进行合理修正,使预测的客流量基本接近实际,便于确定宜采用的建设和技术标准,在满足近、远期发展要求的条件下,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3.提高设计质量是降低投资的关键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影响久远。其设计过程通常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施工图 设计,应保证各设计阶段概预算的合理性 (一)选择最适宜的敷设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的敷设方式通常包括高架线、地面线和地下线3种。不同的敷设方式其工程建设费用差别很大。地面、高架、地下土建工程造价比约为:1:1.8:2.5。线路敷设必须结合城市建设及发展规划、区域功能、路网规划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佳的敷设方式。 (二)选择最佳线路平面位置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成后要改建或扩建较困难,因此,其路网规划、车站及其出入口的设置,必须着眼长远、力求科学合理。车站位置的确定,首先应满足最大客流要求,并充分考虑与城市各类建筑相协调、相结合,再以此为基础做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位置的确定,要保证既能满足客运交通增长的需要,又能符合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减少拆除、迁移和影响既有建筑及地下管线等。 (三)确定最佳线路的纵断面 在选择、确定线路纵断面方案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情况,施工难易程度,沿线地形、管线资料,并结合城市长远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因素,予以综合确定。设计时,不但要认真做好纵断面的选线,还要增加横断面的选线设计。对不同地段要进行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确保线路纵断面的设计质量。 (四)确定最佳的工程施工方法 地下结构设计宜采用信息化设计法,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制度,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力求施工简便、经济合理,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选择车站围护结构形式,区间合理采用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等施工。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因其作业环境特殊,设计要求极高,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因此,要做好轨道交通的控制造价的难度也较大,需要参建各方在决策规划和工程实施等阶段,吸取国内外已有轨道交通城市的经验,统一思想、加强协调,充分运用科学的现代化项目管理方法,方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交通工程论文:分析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距离逐渐拉近了,而生活距离的拉近就需要具有良好的交通作为最基本的条件,可以说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完善,交通情况也不断地得到发展,由过去简单单条交通发展到立体式的交通并且逐步实现了交通体系与交通管理自动化,为交通工程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交通工程配套性科学技术视频监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交通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交通工程的建设速度,把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高速、科学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成为交通体系与交通自动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1 交通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1.1 交通工程的概念 交通工程就是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工程建设。 1.2 交通工程的特点 1.2.1 规模合理性。交通工程是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工程设施,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因此交通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合理性的特征,只有具有了建设规模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后,才能使建设出来的交通符合社会的发展。 1.2.2 系统性。公路工程交通设施标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大,交通是全人类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交通的建设程度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交通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多个社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只有把社会的各个系统调动起来才能实现交通工程的最终目的。 1.2.3 配套性。配套性主要是指交通工程系统的标准,除了在本系统内相互配套以外,还须与公路沿线设施的其他标准配套,如监控、通信、收费等系统与管理机构、房建设计等标准的配套,已有系统功能的发挥。 2 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从古代我国就发明了马车,而且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所以,我国古代的交通工程是闻名于世的。但是随着种种的原因我国的交通工程落后于西方发达的国家,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美国成立交通工程师协会,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初期主要探讨有关减少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等问题,而交通工程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1980年上海市才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 虽然我国对公路交通工程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对交通工程的规划、管理、设计、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制造、施工规范;在高速公路监控、通信、收费系统与实施方面,对控制方式、收费制式、设备的布置、管理的软件及少量硬件设备的开发等已经达到了实用阶段,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还存在许多的不走之处,主要表现在: 2.1 由于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对起步晚,在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上没有相对严格的标准。在交通工程的设计初始就未对现场地势进行认真勘测,易出现设计脱离现场实际的现象。 在按设计图纸施工完成后,才发现其弊端,而必须对其重新变更施工,就会相应的增加工程量而且在部分工程中发现,交通工程的设计标准完全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交通工程的使用价值。 2.2 在交通工程的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不科学的弊端。交通工程是全人类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它的使用状况是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全的,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交通工程的经营部门与管理部门不能协作统一,致使交通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例如,高速公路经营部门目前正在建设一套主要用于收费、养护、路政工作的电子监控设备,但是由于归属部门不统一,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设施的重复建设也会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 2.3 交通工程设施没有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交通设施是保证交通畅通安全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只要具有了良好的交通设施就会保证交通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交通设施建设相结合,但是我国的交通设施就没有与科学技术很好的相联系,其主要表现在:首先,交通设施没有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设施。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就会对交通情况进行时时检测、快速控制、排障、诱导等措施来减少交通的违法行为。其次,子共享资源在交通设施中应用较少。电子信息共享功能可以避免因有雾、雪、冰、雨等恶劣天气或发生交通堵塞排队等情况时,不知前方多少公里发生什么情况及如何应对的弊端,为交通的参与者及时提供正确的信息来保证交通的畅通。最后,交通设施缺少与不规范。虽然我国近几年的交通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交通的通行能力也提高了,种类也扩大了,但是我国的交通设施的设计及使用还有许多的不足,一是限速标志少且不规范。二是限速标志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大型桥梁、陡坡、弯道等复杂路况下,缺少警告性限速或禁令性限速标志,形成安全隐患节点。 3 交通工程的改进措施 可以说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交通的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不断地得到提高,就拿我国的公路建设速度来说,我国的公路建设总长度逐年地不断增加,而且国家也不断加大对交通设施资金、技术的投入比例,在我国的交通工程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的交通工程的弊端,从而进行有效的改正。 3.1 交通工程应该具有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是一具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我们在进行交通工程建设的时候要根据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来进 行建设,我们只要把握住这种交通工程设施的标准体系,使交通工程从静态的交通安全设施到动态的监控技术,使交通工程的建设标准与国家国际的标准相一致。我们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体系进行交通工程设施的施工及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通工程的使用价值。 3.2 交通工程应该具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是解决当前我国的交通不畅的主要手段之一。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是交通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在进行交通工程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前的经济状况和人口比例进行建设,并且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地质地貌,并且要把长远的目标放在首位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规模地不假思索进行交通工程建设。 3.3 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交通工程的联系,使交通工程应用先进的技术。我们要改变我们以往的单靠人力资源的作业模式,我们要积极地吸引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交通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建立无缝隙电子监控、检测、摄录及信息传输系统,完善电子情报板等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完善交通工程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交通管理科技化、智能化、规范化是提高交通工程的效率,强化管控力度的硬件基础。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不断地完善,它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发展我国的交通质量,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我国交通工程的发展。 交通工程论文: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的投资控制浅析 【论文关键词】城市轨道 交通建设 投资控制 【论文摘要】本文概述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发展情况和建设内容,简要说明前期工程的内容、特点和投资情况,着重分析前期工程投资控制的现状,并据此提出若干解决对策,达到前期工程费用合理可控的投资目标。 1 引言 1.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型城市的交通状态日趋严峻,车辆堵塞已经成为城市的发展瓶颈,由此引发了能源损耗、大气污染和效率低下等各类社会经济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化解上述城市症状,各个城市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而占据一席之地。经过多年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形成以地铁作为主导,轻轨作为辅助,单轨、直线机电、磁悬浮等进行补充,而多种类型并存的交通体系。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化解城市交通堵塞,引导区域发展和客流流向,受到各个大中城市的极力推崇。目前,全国已有30余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者筹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新建总里程近2500公里,总投资达上万亿元。除北京、上海、深圳等老牌地铁城市外,苏州、无锡、宁波、南昌、昆明、南宁、石家庄、大连、青岛等城市也加入了地铁俱乐部之中。 1.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于专业繁多、技术复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究其建设施工而言,主要阶段及其工作内容包括前期工程、土建工程、机电工程、设备工程、轨道工程、装修工程、绿化工程等;并在所有工程最终完工之后,全线进行联合调试、试运行和试运营等。 从上述建设施工阶段能够看出,前期工程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始发站,只有前期工程完成具备条件之后,才能进行最重要的土建工程施工。土建工程完工之后,方可提供机电工程施工条件和设备工程安装界面,为后续的轨道工程、装修工程等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2 前期工程简述 2.1 前期工程内容 前期工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名词概念目前并无清晰的定义,更多源于工程建设之中约定俗成的说法。前期工程的功用主要为后续土建工程创造施工条件和工作界面,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顺利建设。 前期工程的具体内容随着城市和线路的差异而略有不同,但其核心内容相对统一,一般包括:建(构)筑物保护、管线保护、管线拆除、管线改移、临时用地及地上物拆除、交通导改、临电接口、临水引入、商业补偿等工程或事务。 2.2 前期工程特点 与房屋建筑或者市政工程的前期内容相比,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规模较大,通常长约20至40公里,多为地下和高架工程,穿越多个行政区域,在城市中呈带状蜿蜒布设。鉴于上述情况,其前期工程的特点如下: 一是涉及专业繁多,情况极其复杂。常见专业如:道路交通、房屋建筑、桥梁通道、河道湖泊、铁路、高速公路、给水、雨污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有线电视、广播、园林绿化等。 二是随同线路走向呈现带状分步,跨越多级行政辖区,如区政府、街道办、居委会等。由于各级政府指导方针和工作力度不一,前期工程的协调统一的难度极大,致使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速度不一,有的区段施工热火朝天,有的区段则是寸步难行,从而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进展。 三是涉及众多权属、管理和使用单位,致使前期工作进展缓慢,难度倍增。如B市前期工程粗略统计即有20余家权属和使用单位,如园林局、交通局、自来水公司、污水厂、电信公司、有线电视公司、铁路局、公路局、河湖处、公园、收费停车场、公交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等不一而足。 四是多为地下工程,施工拆改难度极大,由此波及的周围居民数量较多。前期工程的施工方案需要慎重对待,保证科学合理,并在施工期间尽力减少环境影响和妥善处理居民关系,创造和谐的施工局面。 五是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工期影响极大。有的线路因为前期工程没有打开局面,一拖再拖,轻松影响工期数月甚至半年之久,为轨道交通项目如期竣工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2.3 前期工程投资 前期工程包括数十项工作内容,每项工作的费用均是价值不菲,少则数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整条线路的前期合计费用更是非常高昂。综合分析多条线路的投资情况,前期工程投资所占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的比重为10%左右。 如B市地铁9号线长约16.5公里,全线基本属于地下线路,建设周期约为5年,静态投资约为110亿元;动态投资约为128亿元。其前期工程包括临时用地和地上物拆除、交通导改、市政道路破复、空洞勘测、管线改移、既有建筑物加固、既有线及既有管线加固、商业补偿、河道改移等,总体费用约为16亿元,约占动态投资的 12.5% 。 3 前期工程投资控制现状 3.1 行业垄断保护,进入机制僵硬 在现有建设管理模式之下,前期工程涉及的专业多为垄断性行业,如电力行业、燃气行业、园林绿化、热力行业、交通导改、自来水公司、雨污水厂等。上述行业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经济考虑,通常成立了自有或下属的施工队伍,由其负责本行业的专业工程的施工和维修养护等。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沿线施工时,不可避免地触及上述前期专业需要进行拆除或者改移等。由于行业的垄断保护,导致外围的施工单位进入机制僵硬。同时,内部的施工单位将会想方设法阻止外围单位进入,如设立行业许可证,强行上岗培训、设置验收障碍,拒绝接收管理等,致使外围单位即使勉强进来施工也会无法验收使用,从而造成工期延误和项目投资浪费。 3.2 权属指定承包,价格谈判困难 前期工程的发包承包模式杂乱无序,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部分行业的权属单位尚能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在行业内组织招标投标工作并确定中标人;更多的权属单位则为无论投资大小均是直接指定承包单位,由其统一负责前期专业工程的拆除改移等。 鉴于权属单位及其下设施工单位的强势介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程价格几乎缺乏有效的谈判定价制度。一个前期工程,多由建设单位向权属单位报请处理方案,并在多方协调之后方能通过,然后再由权属下设施工单位自由报价。由于建设单位处于弱势,价格谈判非常困难,往往虚有其表,无法有效地降低前期工程的投资成本。 3.3 缺乏统一标准,清单组价随意 前期工程由于专业众多,加之各个专业和各权属单位之间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如工程量清单编制依据不同,工程量计算规则或者列项不同,费用或费率标准不同,定额依据不同等,造成工程量清单编制和组价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无法达到标准化的投资控制目标。 如同为管线的同等规模检查井,有的专业按“座”统一列项,按照建筑工程定额组价计算;有的专业则是分为几个分部分项工程(土方、混凝土、钢筋)等分别列项,按照市政工程定额组价计算。从列项、数量和组价计算过程分析,不同专业同一项目的精度和组价的合理性可见差异,部分同类项目的最终价格竟然相差数倍,严重影响了前期工程的投资精确性。 3.4 设计施工一体,扩大前期费用 依据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程情况分析,设计和施工往往由一家行业内部的单位统一负责实施。设计施工一体化本意在于进行设计优化降低施工成本,然而由于行业的垄断属性,此举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前期工程的投资费用。 由于前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均由一家单位或者具有关联关系的单位实施,在缺乏有效监督和控制的情况下,设计单位通过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增加措施项目或者随意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等,以使施工单位获得了不当的超额利润,致使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蒙受了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3.5 过程支付失控,结算存在问题 前期工程由于相对土建工程而言,其费用金额相比较小,从而其计量和支付过程的监督和审查相对较弱。此外,由于权属单位的默认或者支持,下设的施工单位往往在关键环节挟持建设单位,要求拨付多少款项之后方能继续施工,从而造成计量和支付过程失控。 前期工程的结算同样存在大量的问题,一是结算资料混乱,各项报告和证据之间缺少有效的支持关系;二是工程数量的计算数据胡乱编制,虚报水份巨大;三是设计变更没有依据,没有发包人或监理人的许可,设计图纸可以随意修改;四是现场洽商单杂乱无章,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归档,普遍缺乏当事人的签字或者日期,或者事后补签;五是一些结算资料事后补充,与现场情况不符,经不起推敲;六是索赔理由无法成立,索赔程序和时效处理不符合同约定。 4 前期工程投资控制对策 4.1 打破行业垄断,加强市场竞争 前期工程应当参考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的管理模式,打破行业垄断,消除进入壁垒,如此方可引入行业之外的强大施工队伍,促进行业技术水平和施工水平的提高,淘汰技术落后或者实施成本高的工艺工法,从而保证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打破行业垄断,进入的施工单位数量大增,将会进一步地加强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届时前期工程的投资控制将会变得合理可行 4.2 引入投标机制,价格合理可行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3号)第七条规定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程,每个专业动辄数百万元,即使不足200万元,但因满足第(四)项3000万元的要求,依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组织招标投标工作。通过引入投标机制,施工单位通过一定范围的竞争,报价将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合同履行时将更具有生命力。 4.3 编制前期定额,统一费用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单位,为能统一各条线路的前期工作费用标准,促进同一时期的同类项目的价格基本相当,可以组织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前期工程实施单位编制企业定额,纳入各类前期专业,分门别类地编制定额细目。 同理,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工程经验和其他费用标准,组织人员测算各类前期专业的费用项目,如不同情况下的措施费用(夜间施工费用、二次搬运费用、设备进出场费用、成品保护费用等等),特殊的机械台班费用,材料消耗水平,以及各类专业的造价指标等,便于宏观控制前期工程的投资合理性。 4.4 规范设计施工,强调履约检查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前期工程无疑具备良好的实施条件,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研究相应的管理方案,从而从制度上规范设计和施工一体化的行为。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程的各方参建单位均应加强履约检查,按照约定处理合同事宜。施工单位应当遵循合同约定,依据一定的程序提请设计变更、索赔、调整合同价格等,即要追逐企业利润,也应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4.5 加强结算审查,配合审计稽察 前期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日常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避免事后补签,同时建立各项资料台账,保证结算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前期工程的结算资料审查工作,对于不满足规范标准的报告资料不能放行,对于不满足合同约定的前期工程费用不能批准,切实做好前期工程的结算审查,尽力压缩结算中的虚报水份,保证前期工程投资的真实、科学、合理等。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由于关系重大,各级审计和稽察工作随同项目建设同期进行。前期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主动配合审计和稽察机构,对前期费用的计量、支付、结算等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解释澄清,并应按照审计和稽察结果清算前期工程投资费用。 5 结论 前期工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重要环节,所占投资费用的比例相对较高。为了有效控制前期工程的投资费用,解决目前杂乱无序的状况,需要建设行政部门、权属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通过打破行业垄断,引入招标投标机制,编制前期定额和费用标准,规范设计施工行为,加强结算审查等系列措施,逐步达到前期工程费用合理可控的投资目标。 交通工程论文:开展交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 在交通建设项目审计过程,我们经常发现工程竣工决算超概(预)算的现象,超概(预)算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变更多,而变更常常较大幅度地超出原设计和审计人员的逻辑分析,审计人员怀疑有虚假变更,但变更手续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签字,审计人员对于护坡、边沟、交通工程等一些可视工程量的真实性可以根据实地测量进行审核,但对于隐蔽工程变更的真实性、必要性就很难审核,因为无法取得充分和准确的审计证据。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了对交通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实时的跟踪审计。这里所说的跟踪审计不是一般的意义上的全过程审计(开工前财务收支审计、建设期间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也不是指对审计决定(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后续审计。而是由出资人(代表国家出资的单位)派出审计组(或社会审计组织)到施工现场对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所进行的工程建设(施工预算、施工组织、现场施工、工程计量、工程计价、工程变更和变更单价、工程结算、财务收支等)全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审计监督。 一、 跟踪审计试点情况 我们先后对长潭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株洲航电枢纽工程、长沙霞 凝港二期工程等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试点,其中长潭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已审计完毕,其余的跟踪审计项目仍在进行过程中。现将长潭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跟踪审计的情况介绍如下: 湖南省长沙至湘潭高速公路为京珠高速公路的一段,起于长沙市区东北牛角冲互通,止于湘潭马家河,主线全长44.76公里,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7.5m,路面宽度24m,路面类型为水泥砼路面。该路始建于1994年7月,1996年12月建成通车。 长潭高速公路通车以后交通流量很快就超过了原设计的流量,且大吨位车辆快速速增长,货运车辆普遍严重超载,导致道路病害严重,由此引起行车速度降低、通行能力下降、交通事故发生率增加,以及养护成本上升。对此,我厅经组织专家论证和报经省政府批准,决定对长潭高速公路路面进行改造,并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对该项目的工程结算进行了跟踪审计试点。 长潭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结算跟踪审计的范围为沥青路面加铺、路基防护、桥涵加固、路面防排水处理、交通工程、旧路处治、附属工程等。该路面改造工程结算(建安部份)最终核定为350,337,620元,通过对工程施工预算、工程变更、计量支付和工程结算全过程跟踪审计,共核减40,350,645元。具体分步审核结果如下: 1、施工阶段预算审核: 该工程的几个主要合同(1、2、3、4标)价格都是通过招标确定的,审计是工程已开工近2个月时才进场,因此,只对后续工程预算进行了审核,预算合计送审金额11,063,108元,审定金额为9,572,008元,核减金额1,491,101元。 2、 施工阶段变更令审核: 该项目变更令合计送审金额100,094,605元,审定金额为65,773,864元,核减金额34,320,742元。 3、 施工阶段计量支付及结算审核: 该项目计量支付及结算合计送审金额354,876,422元,审定金额为350,337,620元,核减金额4,538,802元。其中: ① 建安工程计量支付合计送审金额352,941,047元,审定金额348,461,165元,核减金额4,479,882元。 ② 交通维护工程计量支付合计送审金额1,935,375元,审定金额为1,876,455元,核减金额58,920元。 在该项目跟踪审计中,我们将管理审计的理论运用到项目管理中。审 计组对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计划工程预算成本、已完工程预算成本、已完工程实际成本三大关键指标实行动态控制,及时分析、预测出现预算超支和计划滞后的情况,从而加强了建设项目事前预测评价和事中控制。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审计过程中,我们督促建设单位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计量支付程序,坚持先审计后付款和“一支笔”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审计组对每一个隐蔽工程和每一道工序都要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对每笔计量支付和变更工程的单价和数量都要实行严格审查,从而确保了工程成本的合法、真实和准确,有效地控制了工程投资。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为42216万元,竣工决算反映的工程造价为378,054,670.69元,节约投资44,105,329.31元。 该项目计划工期为一年,2003年5月29日开工,2003年11月29日恢复通车,2003年12月28日完成扫尾工程,实际工期7个月,比计划工期提前5个月竣工。工程质量经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站检验评定为“优良工程”。 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这次跟踪审计比普通的事后审计具有明鲜的优越性。审计组通过现场的实时监督和对计量相关资料的严格审查,确保了工程计量和计价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特别是有效地防止了隐蔽工程上的虚假变更和高估冒算等问题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程审计的质量,并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在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长潭高速公路的跟踪审计的经验,得到了厅领导的充分肯定,李安厅长指示,今后所有在建或新建的重点建设工程都要实行跟踪审计。为此,我们制定了《湖南省交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交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制度成为一种长效机制。 二、 主要作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与支持是搞好跟踪审计的重要前提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对此,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一开始都多少感到有些迷感和不解,会提出种种理由拒绝、阻扰审计工作。有的提出交通部合同范本中没有审计签字程序,有的提出概算中没有审计费预算,还有的认为会影响工程进度等等。长潭高速公路改造工程跟踪审计进点时就遇到过上述类似问题。为此,我厅分管工程建设的詹新华副厅长在一次现场办公会议上明确指示,开展跟踪审计是厅党组的决定,是加强造价控制的新举措,各方面必须积极配合。正是由于厅党组和主管厅领导强有力的支持,该项审计试点工作终得以顺利开展。 (二)加强审计前培训和宣教,提高全体工程建设者的认识是搞好跟踪审计的重要保证 跟踪审计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建设单位、监理、承包商都不熟悉。因此,在对某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之前,有必要组织各参建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培训内容主要是《审计法》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规定、《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署2003年3号令)、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交审发〔2000〕64号)和《关于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交审发〔2001〕62号)等,上述这些法律法规都对跟踪审计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培训和宣讲,使广大参建人员认识到跟踪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投资控制,更加公正、合理、准确地对工程造价进行鉴证,这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同时,通过审计认定后,建设单位可以大胆地计量支付,相应的加快了工程结算速度,确保了施工单位合法的工程款的及时收回和民工工资的支付,这样促进了工程进度的加快,对施工单位提高效益也是有利的。长潭高速公路改造工程跟踪审计就是很好的证明。 至于审计费用问题,虽然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2号文《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中没有明确审计费这一项目内容,但在国家财政部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中,待摊投资允许开支“审计费用”,按物价部门的收费政策计算,高速公路投资较大,审计基数和核减额也会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就是按物价部门现行的标准计算审计费,也可以满足社会审计组织完成跟踪审计任务的。而对于业主来说,支付的审计费相对于节约工程造价来说是完全合算和必要的。 (三)实行审计项目招标制度,是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目前行政审计人员普遍较少的情况下,为了做好跟踪审计工作,更多的时候是要借助社会审计组织的力量。如何选择好的审计队伍,确保其依法依规、公正廉洁地实施审计同样成为搞好这项工作的重要环节和课题。为此,我们制定了《湖南省交通审计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湖南省交通审计项目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把工程审计招标的起点定为概算超过1亿元或审计费估算价超20万元的审计项目。通过招标选定社会审计组织,由出资人(代表国家出资的单位)委托其实施跟踪审计。 为规范审计行为,加强审计本身的监督,我们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明确,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人员泄露秘密、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损害出资人利益,影响工程造价和质量,委托单位应将情况通报其行业管理协会和资质资信登记部门,并列入“黑名单”通报全省交通系统,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凡列入“黑名单”的社会审计组织五年内不得进入我省交通系统从事审计业务。同时规定,社会审计组织对签署的鉴定意见和提交的审计报告必须承担审计责任。审计结果与国家审计等监督机关复核结果存在差异时,社会审计组织应无条件出面作解释工作。如果因社会审计组织的过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审计组织应依法予以赔偿。 (四)跟踪审计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手段 审计工作的深度、广度、时间直接牵涉到审计成本的大小,这也是必须综合考虑的。如果面面俱到,则审计成本较大,审计力量也恐不及。因此,在审计合同(协议)书中,应明确跟踪审计工作的范围、重点和时间安排。从我们实施的情况来看,路面表层以下的隐蔽工程和变更工程应是审计工作的重点,每个施工现场应派两人以上的审计人员全过程实时跟踪,而路面表层以上的可视工程次之,可只在计量时进行审计。审计组不必参加质量验收工作,但要查阅质量检验资料,只对合格和合格以上的工程进行计量。也不参加工程招投标,但可以审查标底、评标报告等有关资料,对招投标的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有效性有权发表意见。 (五)做好审计结果沟通和协调工作,是按好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 在跟踪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审计组与建设单位、监理方、施工承包商之间的不同意见,若协调不好,就影响工作。 我们的做法是,由出资人单位(审计委托单位)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跟踪审计工作。对于建设单位、监理方、施工承包商之间协商不成的一般问题,由出资人单位(审计委托单位)审计部门负责人负责协调,重大问题和涉及宏观管理方面的问题由出资人单位(审计委托单位)主管领导召集审计、工程管理、计划、财务等部门开会研究解决。 (六)建立严格的审计程序,是搞好跟踪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 跟踪审计程序非常重要,跟踪审计应遵循监督而不替代管理职责的原则,坚持在建设单位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再监督。我们开展跟踪审计是按下列程序进行的: 1、审计组(含社会审计组,下同)进点前应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式、程序、审计组人员分工及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并考察施工地点,确定工作驻点。 2、审计组进点后应独立租用方便到现场监督的工作驻地,并自备交通工具,以旁站、巡查、测量、试验等方法对工程施工量进行全过程现场审计监督。 3、凡监理处对承包商(供应商)进行计量验收时,必须通知审计组同往;验收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计组四方在验收单上签字。 监理单位对承包商(供应商)进行质量验收时,不必通知审计组;审计组只查阅质量检验证书,承认合格工程以上等级的计量。 4、审计组收到建设单位签字的承包商计量支付申请后,专业造价工程师应逐项审核,提出核定数量和价款。若申报数量与审计现场验收记录不符或计价不准确时,专业造价工程师可修改计量支付文件,并编制审计签证单(审计记录),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审计人员三方在签证单上签章认可。 5、审计组负责人只在最后审核无误的计量支付文件上签章。该计量支付文件报建设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后交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手续。 6、发生工程变更设计时,若需新定工程结算单价,先由施工单位申报,监理签证,工程管理部门审查后再交审计组审定。建设单位根据审计组审定的单价作为变更工程单价。 7、审计组对已完工的合同规定建设内容的单项工程应出具单项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建设单位在留足质保金的前提下,根据审核报告办理工程价款结算。 8、建设中期审计组应向派出(委托)单位出具一至两次投资控制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 9、全部工程基本完工且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时,审计组应出具全部工程建安投资部份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 10、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单位意见时,一般采用当面交换意见、当面签字确认的方法,如果当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应采用书面交换意见的方法进一步协商;被审单位收到征求意见函后必须在十个法定工作日内反馈意见,未反馈意见的视同默认;审计组对被审单位反馈的意见应认真研究,认为反馈意见正确的要相应修改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认为反馈意见不正确的可以签署审计意见或出具审计报告,但应在附注中说明此事。 11、审计派出(委托)单位根据审计组出具的审计报告下达审计意见。委托单位如发现审计组出具的审计报告明显存在不合法、不公正、不完整或报告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应要求其纠正。审计组应认真纠正并对纠正后的审核报告负责。 三、跟踪审计比一般事后审计的优点 (一)跟踪审计与事后审计最大的区别在审计人员能及时地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审计,确保了审计对路面表层以下工程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监督,大大提高了交通建设项目的审计质量。 (二)由于变更工程的单价由审计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审定,确保了变更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准确、合理、合法,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变更工程的造价。 (三)有利于监理工作。试点项目的监理单位认为,在现场验收工作中增加一层监督,使监理单位领导对基层监理人员的工作感到放心一些。以前对工程造价实行事后审计,监理处工作人员在工程完工后还要向审计组作较长时间的解释工作。实行跟踪审计,工程完、审计也完,有利于监理人员及时投入新的工作。 (四)有利于维护竞争有序的交通建设市场。目前,有的交通建设项目中标价只相当于标底的60-70%,理论上肯定会要亏本。为什么有的施工单位敢于以低价投标,主要指望并且实际上只有通过工程变更才能赚到钱。这对于其他一些施工企业明显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自由竞价投标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实行跟踪审计,对变更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增加了一个监督环节,这不仅对节约投资和廉政建设工作大有益处,而且也抑制了低价抢标的现象。 (五)由于事后审计对隐蔽工程结算存在的疑点只能先询问(质疑)建设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建设单位因为已经签字认可,肯定对自己的行为要作种种解释和辩护,审计本来是审计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变成了与建设单位扯皮,跟踪审计可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六)跟踪审计不仅能及时纠正工程预算、工程结算和变更等影响工 程造价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审计组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的道德风范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威信,制止和防范工程计量、计价的虚报与冒算,从长远意义看,这才是跟踪审计为出资人的投资控制作出的最大贡献。 (七)跟踪审计是将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环保审计等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交通建设项目中,有利于提高交通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四、目前跟踪审计面临的困难 虽然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第二十三条明确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和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但没有可操作的具体审计准则,其他工程管理法规中又没有相应的规定,实际开展实时跟踪审计的项目很少,导致工程管理部门和各参建单位一时难以接受,所以开展此项工作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较多。如果要全面推行跟踪审计,国家政策上应当进一步加以倡导,审计署要制定跟踪审计的具体准则,交通部在交通建设项目合同范本中增加跟踪审计的相关条款,在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中增加基本审计服务费预算的规定。只有这样,此项工作的才能全面顺利地开展起来,真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交通工程论文:试论高等学校交通工程类专业英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交通工程 专业英语 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从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已显露出逐步重视专业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趋势。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必须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关工作部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 目前许多大学本科院校普遍重视基础英语学习,专业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在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的推动下,各所大学本科院校都积极开展外语教学建设,推出一些双语教学课程。从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已显露出逐步重视专业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趋势。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则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置于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加入世界相关组织和参与国际交流的大形势下,为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关工作部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 一、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要求 既然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是以英语讲解交通工程专业知识,那么,对教师的要求就与普通英语和普通交通工程专业课对教师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区别。目前国内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没有任何任职资格标准。所以,学校在选拔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时,产生良莠不齐现象。虽然,教学大纲中要求专业英语课应由专业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是由专业教师担任,多数学校则是由一般英语教师担任。一般英语教师很少精通专业知识,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知识很难讲深讲透。概括地说,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交通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其次必须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这也是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了解交通工程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并且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 第二、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比较高的水平,即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或者说,受过严格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这是从事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最起码的条件。一句话,教师必须有条件在授课过程中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全程教学。 第三、如果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具有在英语语言国家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在教学中现身说法,通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则可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独立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材要求 专业英语课程对内容和教材的要求就不能局限于用英语念原文,中文翻译意思,中文讲解难点,这样就很难与专业课程区分开了。 第一、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是越新越好,内容力争追赶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热点。鉴于此,我认为,大学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一或大二的基础课教材,而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四或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第二、大学本科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兼顾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的关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锻炼出一种能够终生受用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原文教科书或著作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本学科发展的动态、新的学说、方法和理论。 第三、如果有可能,教育部可以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各个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指导纲要,以便于各个高校做好专业外语教学工作。 三、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学生的要求 有些学校过于强调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的通过率,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学习成果没有硬指标要求,并且课时安排越来越少,个别学院甚至将其安排成选修课。高层教学管理层面上的目标不明确,导致制度和措施上的不重视,大大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的学习习惯,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的实际需求在上文中已有所表述,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必须是一种较之传统课堂更活泼、更互动、更实用、更专业,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的课堂。这样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新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材的选择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交通工程专业的业英语教学应该是选择原版英语教材,聘用在英语语言国家留学的教师进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采用双向传递方式,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一言堂”为和谐交际式的“多言堂”。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说,不应简单地看教师在课堂上说了多少或说多少遍,更应当看重学生用英语表达了多少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交通工程论文:试析交通工程预防难点之探究 论文摘要 交通工程因工期长、工程量大,面临诸多预防难点,把预防职务犯罪融入交通系统各个环节之中,不断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的针对性、有效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交通领域职务犯罪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认为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重大工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构建重大工程“嵌入式”专项预防制度,有效解决了专业性强、施工期长、风险环节多等预防难点,推动重大工程廉洁运转。 论文关键词 交通工程 嵌入式 专项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不仅能够起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职务犯罪。交通工程因工期长、工程量大,面临诸多预防难点,把预防职务犯罪融入交通系统各个环节之中,不断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的针对性、有效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交通领域职务犯罪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应着力构建重大工程“嵌入式”专项预防制度,有效解决交通工程专业性强、施工期长、风险环节多等预防难点,推动重大工程廉洁运转。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展开预防: 一、运用科技手段实施监管 一是集聚监管资源。结合项目特点,项目实施勤政廉政约谈制度,参建单位承诺项目农民工工资、质量与安全及廉政保证制度。对于项目建设规模大、标段多的工程,明确项目举报途径,规定每月固定日期,项目施工单位对监理组、指挥部进行书面评价,避免其他网络反映。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法人管理、企业自检、社会监理”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在引进中介检测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率先取消业主代表、采取远程评标、推行廉政约谈的基础上,突出构建“制度+科技”的质量监管体系。二是突出现场监管。全面落实工程标后监管,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约考核;同时,强化科技手段运用,建设工程管理平台,助力项目信息交流,安装现场可视系统。统一安装脸谱识别系统,确保现场施工、监理单位管理和技术力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强化一线排查。严格隐蔽工程的检查和见证取样送样制度,充分利用第三方检测技术力量,加强现场施工检查力度,各单位工程到位检查率、功能性试验到位检查率达100%,强化工程质量要素管理,加强对人员配备、机械到位和物资材料供应的管理监督。四是构建包保体系。强化从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质量责任追究落实,及时查处资质挂靠、弄虚作假、违法分包等严重不良行为。严厉查处现场履约能力差、质量控制不力的单位,构筑工程质量监管的包保体系,打造高效精品工程。全面实施交通工程交竣工廉洁性评估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延伸和创新交通运输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通过“零容忍”实现“零风险”。 二、紧扣重点环节进行监督 原有的预防机制和预防方式,重在现场检查和宣讲教育,无法透过现象发现深层次存在的问题,预防效果不太理想。“嵌入式”监督机制重在对易发职务犯罪突出节点的监督,通过把握突出节点,完善事前监督体系,让重要管理岗位的干部干成事,不出事。一是专家嵌入施工现场进行工程质量监督。从审计、工程质量监督、住建等行业选调16名专业人员,组建“廉政之路”预防监督员队伍,不定期随机抽取预防监督员实地查看施工现场,抽查工程项目资料,从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等角度提出意见,并就“质量、工期、安全”等问题对项目负责人进行提问,项目负责人现场进行解答。注重抓早抓小,对于发生的细微问题及时处理,将可能发生的渎职、失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零容忍”的态度实现“零查处”的目标。共开展活动11次,提出意见35条,促进监督单位及时反馈并整改。二是预防人员嵌入关键结点进行信息掌控。检察院预防干警及时收集工程建设单位曾建工程、资金支付、押金管理、项目经理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发放反馈问答卷、工地随机调查、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工程情况进行监督,了解预防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工地设立廉政举报箱,对重点人员进行风险谈话,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共收集基本信息10条,发放问答卷600余份,开展调查4次。三是检察长挂钩重点工程进行定项预防。将院领导定向联系重大工程项目专项预防和重大工程“嵌入式”监督机制有机结合,通过检察机关院领导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嵌入式”监督机制工作的开展。8名院领导全部挂钩重大工程,及时了解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转情况,查找工程建设管理中制度上的漏洞,梳理其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风险源点。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预防对策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职务犯罪风险防控。 三、围绕工程质量开展预防 通过逐步推进“嵌入式”监督机制,加强各重要环节的监控,实现减少、避免工程质量事故,形成重大工程管理人员不想贪、不能贪的良好环境,推进全市工程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规范流程,强化信息备案。工程项目启动后,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流程的要求,在各个关键接点时期内将信息报送预防部门备案,并对信息真实性负责。预防部门共接收廉政合同备案42份,收集工程变更性信息3条,排查风险源点5个,预防部门根据工程建设情况,明确预防工作重点,制定一定时期内的预防工作计划,建立台账资料,并根据备案的信息部署下一步专项预防工作。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作配合。重点工程专项预防涉及部门和行业众多,必须明确责任、分工协作,才能形成预防合力。通过联防联控座谈会和联席会议的形式,在工程建设初期,明确各方预防责任,签订《廉洁工作责任书》,施工方保证工程质量,承诺不向相关人员行贿,建设方和监理方保证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并预缴廉政保证金,各方保证配合支持开展预防工作。三是抓住关键环节,强化预防成效。紧紧抓住重大工程建设中易发腐败的关键接点,集中预防力量,深入分析研究职务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对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及时启动预防调查机制,运用预防建议的方式,帮助建设单位堵漏建制,防范职务犯罪发生。去年以来,共开展预防调查8次,通过务实深入的预防工作,使重点工程建设的各方切实感受到预防工作的成效。 四、运用多种形式实施防控 检察人员将建立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库和参建企业档案,详细记录工程信息,深入防范职务犯罪,对全过程实行常态化监控,同时开展案例分析、廉政约谈、现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一是运用行贿查询,做好资格准入。建议工程承包方在审核承包商、供应商工程资质过程中,通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审核其诚信资质,预防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共接受相关查询500余次。二是深入案发单位,做好警示教育。联合交通、住建等建设管理单位,依托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将项目实施各重点环节纳入监督,掌握项目实施情况,管理工程设计、施工等环节,降低腐败风险。组织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参加看守所警示教育;先后在涉农领域、国土系统召开案例剖析会,协助案发单位研究预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三是运用多种形式,做好廉政教育。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工作团、检察长宣讲团宣讲,加强法律政策的宣传、解释和教育,帮助理清一些认识误区和是非界限,共开展宣讲活动15场次,受教育单位20多家,受教育人员2000余人。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发放预防职务犯罪宣传资料,“一封廉政信”;编撰以廉政格言、典型案例为内容的廉政刊物,定期向工作人员发放;深入建设工地、建设办公场所举办预防职务犯罪知识巡展。 最后,笔者认为,重大工程“嵌入式”监督还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实践证明职务犯罪高发频发的领域在重点工程。交通工程建设由于资金流量大,建设周期长,参建人员多,全过程充满诱惑,需要管理人员时刻绷紧质量、安全、廉洁三根弦,需要加强个人思想防范意识,对外来诱惑通过内心防线抵制,克服补偿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等职务犯罪易发心理,筑牢不敢腐的底线意识,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二是制度上着力严密防范。首先是制度设计,结合交通工程特点,继续在工程招投标、工程变更、标后管理等方面借鉴相关经验,堵塞可能发生职务犯罪的一切漏洞。其次是分权制度,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再次是监督制度,任何一项制度执行时需要有相应的监督制度,失去监督的制度必然滋生腐败,是最可怕的。最后是公开制度,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三是管理上力求科学精细。交通工程涉及高额投资,在项目管理时,抓住工程招投标、规划设计、原材料控制、工程质量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专项预防,细化预防内容和措施,确保工程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四是预防上注重抓早抓小。对重点工程开展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最好手段是以“零容忍”的态度实现“零查处”的目标。对于发生的细微问题及时处理,将可能发生的渎职、失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交通工程论文:关于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特色探讨 论文关键词:交通工程 专业特色 就业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状况的探讨、各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及学科优势的总结,阐述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就业提出如何实现该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路。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化,专业特色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交通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所有其他学科一样,都面临着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考验。深入探讨专业特色,能确立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有效激发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开拓精神,达到最终提升专业素质的作用;同时对专业特色的研究也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利于专业的不断完善以及与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紧密结合。 二、专业特色内涵 所谓特色,《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可以说,特色就是区别于其他事物或者优于其他事物的表征。所谓专业特色,就是一个专业的建设,在某一方面或整体的实力、声誉明显区别或者优于其他单位的表现。就内涵而言,专业特色至少涉及了三个层面:一是知名度;二是相对优势的实力;三是相对稳定的特色模式。创建专业特色,就是立足校情、发扬优势,创建出该专业的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他院校,或优于其他院校在该领域的实力、声誉的表征的总和。形象地说,就是其在交通工程某一发展方向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三、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发展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专业是伴随着汽车工业和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汽车运输的发展,车辆行驶速度提高,车流量增大,导致交通秩序混乱,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繁等现象。为了研究、解决交通中出现的新问题,产生了交通工程学,并逐渐形成一整套体系,包括交通特性、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与环境等内容[1]。 在我国,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交通工程学从无到有,已经在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交通监控、交通安全等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我国交通工程方面已经建立学术和研究机构培养专业人才,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渐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和公路网规划理论,研制开发了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技术,充分发展并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将现代新理论、新技术与交通工程理论相结合,发展和完善了交通工程专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高速发达、交通负担却很沉重的城市里,如何正确进行交通预测和规划,搞好交通管理和控制,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最终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急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利用交通工程专业中的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工程设计等知识可有效地疏解交通困扰的问题,为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帮助,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现代化工具[2]。在未来的许多年内,交通工程专业的发展必将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从事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数量将是剧增的,因此交通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光明的;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由于不断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这直接导致了就业竞争激烈的局面。如何在就业竞争中突显本专业的竞争优势,是目前我们对专业特色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交通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它所包括的学习内容多,涉及面广,这既是此专业的一个优势,又是此专业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目前在我国,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高校并不多,全国只有63家,而且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但通过调查交通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并不是本专业工作,他们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同样工作,工作中未突出其专业特色,因此研究专业特色具有创新性和必要性,而将专业特色的研究应用于教学中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四、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特色发展的探讨 1.交通工程专业与相关专业相比的专业特色国家教育部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进行的最新调整中,将交通运输类中原“交通运输”、“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三个专业归纳为新的“交通运输专业”;原“交通工程”、“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和“道路交通防治工程”三个专业归类为新的“交通工程”专业;并确定“交通运输”与“交通工程”互为相近专业[3]。通过对湖南省内开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分析,交通运输偏重于交通运输组织、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交通工程偏重于交通系统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以及智能交通信息技术,均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除此之外,交通工程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在基础课程的设置及专业发展方向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由于交通工程研究的内容广泛,几乎涉及道路交通的各个方面,并不断外延至很多其它方面的学科,主要有:汽车工程、运输工程、人类工程、道路工程、交通规划学、环境工程、自动控制、应用数学、电子计算机等,同时它还与多种学科相互渗透。于是,在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中,便会出现同一工作性质的部门容纳了多个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同一种工作,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如何在行业中突出自己的优势,这便需要我们在本科学习当中突出专业特色的培养,不但要求学生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更提倡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点,侧重培养某方面的素质,包括该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2.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交通工程专业特色交通工程专业包括信息技术、运输技术设备、组织管理学以及其它工程技术的内容。因此,培养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必须采用厚基础和不同专业化方向的培养模式。只有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再辅以专门化的方向,才能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实上,要充分发扬交通工程的专业特色,就要充分拓宽其专业适应面。只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才能达到厚基础宽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对国内知名院校进行广泛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调研,在深入湖南交通运输领域的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所进行详细的人才需求方向及能力调查,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本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便是各个学院正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发展特色,确定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对交通规划、管理、控制及安全设施、设计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施工、交通控制系统开发、交通管理与组织以及交通安全分析的宽专业的交通工程技术人才。该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专业建设积极主动地适应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交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 (2)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建设要反映出交通运输领域对该专业的共同要求,从而构建专业知识平台,真正从大交通上拓宽专业面,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 3.不同学校交通工程专业的特色 目前国内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将专业培养方向与学校的专业特色及优势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并根据其所在地域特点,利用区位优势促进交通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发展方式有如下三类: (1)依托土木工程学科,以城市的发展为契机进行专业建设。此类学校交通工程专业主要依托城市的优势区位及地区交通迅速发展的机遇,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利用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平台,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管理、信号控制方面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2)依托道路工程专业,以全国公路网的建设为机遇促进专业发展。此类学校交通工程专业以国家道路网畅通计划的政策为导向,以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为特色,培养具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规划、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知识及相关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3)依托汽车机电专业的优势,以人、车、路的发展为动力进行专业建设。此类学校交通工程专业为了适应当代交通科学的发展,通过学科交叉与渗透,在交通流理论和交通网络流理论中引入大量有关环境、安全、信息、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培养了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规划、安全管理控制及道路规划与设计方面的人才[4]。 各学校通过注重构建专业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达到扩大学生宽口径就业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该专业就业的竞争优势;而专业培养方向更是以专业就业预测和规划为依据,符合社会和交通结构的发展趋势,也促进了各校交通工程专业的特色发展。 4.不同学校交通工程专业的特色 我国城市公路交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发展的基础上,本世纪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公路主骨架及其交通支持保障系统的实施工程已全面展开,交通工程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面临严重短缺,这为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就业市场。 城市、公路交通不论是对整个国家,还是对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多功能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工程,有别于我国传统的道路建设,现有道路工程专业技术队伍面临知识结构的更新,并对培养道路工程建设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道路工程设施设计、道路工程施工及监理方面是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就业方向。在保证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框架的基础上,突出此方向就业的个性发挥很重要,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牢固掌握与道路施工建设有关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试验操作,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感官认知和实际应用能力;参加施工单位实习,在实际工作中找差距、求锻炼,积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在道路施工建设中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他们不仅能参与道路设计与施工,还能将交通设施设计、交通安全等方面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有利于道路建设质量的提升。 先进国家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表明,城市道路以及区域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将永远滞后于汽车数量增加对道路空间的需求,随着现代化进程,交通事故、交通堵塞将愈演愈烈。运用先进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于交通控制与管理,致力发展智能化交通体系是解决交通需求问题的最佳切入点,也是我国交通行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交通现代化、智能化进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比例将在今后逐年增大,这也势必对本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关注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动态;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和运用;参与教师在交通规划与控制方面的课题,对当前的交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此方面的科技立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性和创新性。 有关统计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类物资流通量急剧膨胀,物流产业持续以每年20 %的速度迅速增长,并保持上升趋势。现代化交通系统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和保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对当今交通系统技术的完善、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交通与物流相互之间有机地促进与渗透,交通物流管理方面也将为交通工程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就业选择。虽然有了市场的需要,但作为毕业生应该在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这需要学校与学生共同努力发展本专业的特色。作为校方应该设置具有自身师资特色的课程,并且积极建设各类实验室,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基础知识,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加强某方面的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力,发扬自己的专业特色。 五、结语 研究交通工程专业特色的现实意义是,一方面能促进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实践模式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专业特色须依托于该校的师资优势、特色教学和特色实践模式;由于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研究其专业特色,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能有效地推动该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特色形成后,能推进该专业的建设,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更具有就业优势。 交通工程论文:浅析高等学校交通工程类专业英语教学 摘要:从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已显露出逐步重视专业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趋势。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必须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关工作部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 关键词:交通工程 专业英语 能力培养 目前许多大学本科院校普遍重视基础英语学习,专业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在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的推动下,各所大学本科院校都积极开展外语教学建设,推出一些双语教学课程。从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已显露出逐步重视专业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趋势。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则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置于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加入世界相关组织和参与国际交流的大形势下,为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关工作部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 一、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要求 既然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是以英语讲解交通工程专业知识,那么,对教师的要求就与普通英语和普通交通工程专业课对教师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区别。目前国内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没有任何任职资格标准。所以,学校在选拔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时,产生良莠不齐现象。虽然,教学大纲中要求专业英语课应由专业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是由专业教师担任,多数学校则是由一般英语教师担任。一般英语教师很少精通专业知识,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知识很难讲深讲透。概括地说,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交通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其次必须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这也是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了解交通工程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并且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 第二、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比较高的水平,即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或者说,受过严格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这是从事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最起码的条件。一句话,教师必须有条件在授课过程中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全程教学。 第三、如果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具有在英语语言国家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在教学中现身说法,通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则可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独立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材要求 专业英语课程对内容和教材的要求就不能局限于用英语念原文,中文翻译意思,中文讲解难点,这样就很难与专业课程区分开了。 第一、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是越新越好,内容力争追赶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热点。鉴于此,我认为,大学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一或大二的基础课教材,而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四或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第二、大学本科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兼顾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的关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锻炼出一种能够终生受用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原文教科书或著作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本学科发展的动态、新的学说、方法和理论。 第三、如果有可能,教育部可以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各个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指导纲要,以便于各个高校做好专业外语教学工作。 三、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学生的要求 有些学校过于强调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的通过率,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学习成果没有硬指标要求,并且课时安排越来越少,个别学院甚至将其安排成选修课。高层教学管理层面上的目标不明确,导致制度和措施上的不重视,大大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的学习习惯,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的实际需求在上文中已有所表述,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必须是一种较之传统课堂更活泼、更互动、更实用、更专业,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的课堂。这样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新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材的 选择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交通工程专业的业英语教学应该是选择原版英语教材,聘用在英语语言国家留学的教师进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采用双向传递方式,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一言堂”为和谐交际式的“多言堂”。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说,不应简单地看教师在课堂上说了多少或说多少遍,更应当看重学生用英语表达了多少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交通工程论文:交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探究 摘要:在交通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其中财务工作作为交通工程项目的重要管理内容,对交通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效益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要做好工程内部预算的编制及审查工作,完善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等。 关键词:交通工程 财务管理 现状 策略 0 引言 公路施工企业作为靠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来获取效益的部门,在新的时期对公路施工企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世界经济的变革以及我国公路行业的变化,产生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生存环境,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加强交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1 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现状 1.1 交通工程项目的收入确认 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公路施工企业要在得到监理确认,由业主签发的工程计量支付证书时确认收入。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监理确认的计量支付证书,多数情况下不能够定时的获取,而且支付证书上的计量收入数很多时候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工程的实际工作量,从而造成了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以后收入确认不准确,与已经使用的成本不搭配,使得交通工程项目的报表不能够反映出当期的实际损益,影响了交通工程成本分析与决策的执行。 1.2 交通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分包工程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企业在交通工程项目中标以后,把工程交给项目部进行管理,通过项目部将工程分解后,交到企业内部的各支施工队伍以及外部协作的施工单位。项目部在做出这些成本核算的时候,根据内部各个施工队与外部协作施工单位的单项工程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定期的进行各种费用支出的汇报,然后由项目部进行最后的汇总。机械费用的核算和控制。根据项目的机械台班汇总表给出的实际台班数及运输单的汇总数,结合各合同或内部制定的台班与运输单价,计算出当期实际发生的机械费。期末,将实际发生的机械费用与计划成本相比较,找出差异原因及可控成本点。 施工所用材料费的核算与控制。在材料入场以后,由材料部门做好收料单的填制,定期做好材料单的汇总以及材料入库单等工作。在及时的进行发票开具的情况下,根据入库单、发票、由财务部门做好及时入账工作;在发票开具不及时的时候,月底,由材料部门根据合同单价计算并编制入库单,送交财务部门入账,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一估价入库,下月初,用红字做相同分录冲减。 人工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财务部门根据用工合同及各单位上报的人员考勤计算出当月的人工费预提入账,实际结算时冲回预提费,人工费的控制的目的是,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条件下,加强施工单位工资总额的有效管理。落实定员定编,精简机构,最大程度上降低非生产人员数量;全面推进施工技术变革,不断提高施工的科学化水平。 1.3 交通工程项目部成本考核 当前,企业对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大多数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很少有企业会进行财务内容的准备;考核工程项目的经营效绩,也按照工程的质量、绝对利润数或收入利润率,较少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否到位作出全面的考虑。这样就造成了部分标价高的交通工程,在考核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优势,造成了企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考核不够科学,影响了施工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交通项目工程中标或者投标之前,施工企业要到工程项目所在地去仔细的考察当地的人工费用价格、施工材料价格等等。 1.4 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合同办理和执行 当前交通工程施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招投标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而竞相压低价格,以实现低价中标;公路施工企业决策管理层一些领导人和现场作业管理层负责人缺少较强的合同管理意识,谈判签订施工合同时缺少财务部门的参与;没有仔细阅读与施工单位签署的施工合同就开始施工,使得施工的过程中频繁的返工、待工或出现超合同建设的情况,导致经济纠纷甚至诉讼的产生,给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 提高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效果的策略 2.1 做好交通工程项目内部预算 为了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利润收入,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做好经济核算工作,具体而言,首先合理的制定工程预算,其次,做好预算的审查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公路施工企业不再通过等、要的方式包揽工程,现在全国普遍实行的是项目招标的方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施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倘若公路施工企业不重视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工作,财务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将会进一步增加成本支出,降低利润,企业的生存将会更加艰难。由此可见,合理的编制预算是公路施工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2.2 提高施工合同管理的力度 合同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公路施工企业管理财务的关键工作之一,这是因为公路施工工程需要巨额支出,并且在质量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购买各种各样的材料,租借相应的机械设备,以上购买以及租借任务都需要通过签订合同,才能顺利的完成。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合同双方需要对其条款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具体的规定双方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从而保证了合同双方的协作关系,其中,对于需要附加量化清单的内容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在签订的时候不能马虎、草率,防止出现疏漏,为以后的合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签订合同以后,必须严格根据合同条款进行操作。有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签订合同只能对自己造成一定的束缚,从而影响了工程的施工效率,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只有签订合同,才能在交易的过程中,保证公平合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单方面随意抬高价格或增加数量的问题,减少了纠纷现象的发生。只有合理的签订合同,才能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2.3 定期对项目部责任成本落实做出检查 工程中标后,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公路施工企业不能等到整个工程完成后再进行成本核算,而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纠正问题,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项目部的实际开支情况与预算计划是否存在差异。二是施工材料的具体采购与消耗工作,比如,采购材料是否根据计划执行,是否有领导为了自身利益,盲目购入材料;材料出入库的相关手续是否完整,防止手续不全造成的账目虚假现象的产生。三是分包工程的清算工作。 2.4 完善交通工程项目的内部财务控制 为了保证公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制定一套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工作依据制度有序进行。与此同时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及时的发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并作出及时的改正和补救,加大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每位职工的财务管理意识,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发挥财务监督管理作用。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浅析全球化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西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经济的全球化直接推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用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教育领域是全球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高教研究的一种新兴学术研究范式。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旨在通过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为经济组织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方案,必须也必然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整个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不仅表现在人才定义与观念、使用与流动、竞争与评价、环境与待遇的国际化,更突出地表现在人才素质与培养的国际化。本文着重探究全球化理念在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理论与实践。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管理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新型管理人才。人类社会需要管理,管理需要科学,管理科学业已成为信息社会促进经济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定量研究组织的决策、运营与管理模式规律,其研究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工具性两个特点,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是院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经济全球化亚需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其一人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必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其二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是高教领域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选择;其三全球化管理理念是适应管理革命和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和培养价值由均衡、渐进、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创新型转变的客观需要。 人才队伍靠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素质由培养模式决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培塑全球化战略理念、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略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二、全球化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特征与面临实际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给该专业的受教育者制定一个培养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培养方案。这一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该专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且规定了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征,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特征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为管理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相比专业型人才,要求具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具有更高的管理、组织、执行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拓展能力。 二是人才素质要求与国际社会趋同。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高信息敏感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运作水平与能力等,这业已成为国际通行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的衡量标准。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要求走向国际化。具体体现在:目标认同国际化,能否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体制的多样化,例如方兴未艾的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正成为拔尖人才的成才渠道;课程设置综合化,更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手段现代化。另外,还有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人才培训的国际化等。 (二)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根源 当前,在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问题。总体而言,一是专业设置与分类不规范,二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三是培养模式“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一是以学术标准设置的课程模式应对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矛盾。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多是“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模式。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对学生毕业后的多元社会工作环境和角色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方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二是工科主导的培养取向与管理型研究生实用价值要求的矛盾。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横跨经济、管理、数学、系统、信息、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专业。但诸多院校把它截然列为工科专业或文科专业,而不是回归管理学这一社会科学的学科本质,单方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实践平台和浓厚的管理实践环境氛围。管理实践、实习环节少,实施困难.管理型人才对研究生能力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有较多的管理实践活动,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课时、经费、场所等因素的限制,造成管理人才以课程式的学习和考试型的评价为主,造成与管理实践相脱离、理论学习多、管理实践少甚至缺乏的局面,管理学硕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科化,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本科教育某种程度上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和理论层次的简单提升。 四是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高与院校符合要求的导师少的矛盾。管理型人才需要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双重核心素质,其培养对导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导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导师具有丰富的社会管理经历和经验,但现实中这种学、管兼修的“双师型”导师十分匾乏。 三、全球化视野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战略实施 (一)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针对国际化视野下现代化建设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管理型应用人才。具体要求是;一是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二是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本领域内有较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是要具有综合的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可从事专门管理工作,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四是具有扎实的创新能力.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求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更需要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二)模式选择 一是确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创新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成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体系。“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注重能力”主要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内容和重点。在培养对象上,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上。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适应的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两主三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导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是构建“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专业、专业大类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在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上,设置若干个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坚持学术标准和应用标准的统一。“综合性”是指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与素质构成的综合性,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掌握系统思维与分析能力。“学习型”指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与技能.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是辨证统一的,倡导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变化中的管理实践的进行互动。 三是实施“学习+管理+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借鉴“双元制”模式,即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社会和院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这种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亦可借鉴CBE模式,即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管理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四是推进教学体系改革优化。首先是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是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为核心,重点突出信息社会管理特色。要用全新的观点重新审视课堂理论、具体实践与人员素质的关系,对培训教材按照社会实际需要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调整。其次是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研究生培养统一标准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系统理论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实现从“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导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方法的转变。再次是学习方式改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改变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到各种部队管理实践中,实现学与用的互动。 五是注重“三大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训练体系包括科技竞赛、社会调查、学术活动、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等。一是社会实践。深人企业、社会,进行同本专业方向有关的调查、分析与实践活动;二是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要求研究生担任1 ~2门课程的助教或主讲任务,并规定一定的学时数。这是培养研究生、提高业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三是科学研究实践。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内容。包括参加学术报告、文献检索、撰写学术论文和参加导师课题或项目等。尤其要实施以学位论文为中心的质量监控。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解决管理实际间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要着力把握四个阶段:一是开题报告,二是实证研究或现场实习,三是论文撰写,四是组织答辩。 六是打造高素质的“学管型”师资队伍。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型导师队伍。要求导师既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换言之,既能做导师教授,又能做高层次的管理者,避免“理论型人才培养管理型人才”的现象。为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方式上可以采取“送、下、带、引”的方式:“送”就是选拔部分导师出国或到兄弟院校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管理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导师;“下”就是让部分导师下到社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重点是有理论基础而社会管理经验相对缺乏的导师;“带”就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就是从其它实力较强的院校、社会机构引进优秀人才,或直接从社会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实践领域聘请既有丰富管理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专家担任兼职导师。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浅析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 论文关键词:科学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功能 论文摘要:本文从认知、生产力、社会变革、生态调节和经济五个不同的方面描述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发挥的有利作用加以阐述,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动因之——科学技术,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新的方法;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然而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其主要功能包括: (一)认知功能 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面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就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认知功能的体现。 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现律。成为了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旧的习惯势力,宏扬理性、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并且往往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全面提高人类智能状况,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创造条件;再次,在科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生产力功能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逐步成为了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马克思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极其深刻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产力功能。 (三)社会变革功能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科学技术变革社会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变革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且它还是其他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或迟或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当然,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可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在这里,科学技术的作用就在于给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再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日益巩固。 (四)生态调节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使用这些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当然,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加强社会的改造和管理、严格立法、执法,实行综合治理,才可能有效地解决。 (五)经济功能 在当代,科学技术作为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以自身的功能为社会服务并影响社会,最主要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带来了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科技进步不仅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改变了整个经济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及资源和资金的配置,从而导致经济结构中最主要部分—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日益高级化。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还是由劳动力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或者由粗放式到集约式经济形态及其结构的转变,都是由科技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促成的。 基于上述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研究方向,通常简称为STS。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防止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可以说,科学技术在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具有广泛性,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制约和促进。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但是勿庸置疑,每个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深刻的影响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浅析全球化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西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经济的全球化直接推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用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教育领域是全球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高教研究的一种新兴学术研究范式。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旨在通过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为经济组织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方案,必须也必然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整个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不仅表现在人才定义与观念、使用与流动、竞争与评价、环境与待遇的国际化,更突出地表现在人才素质与培养的国际化。本文着重探究全球化理念在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理论与实践。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管理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新型管理人才。人类社会需要管理,管理需要科学,管理科学业已成为信息社会促进经济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定量研究组织的决策、运营与管理模式规律,其研究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工具性两个特点,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是院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经济全球化亚需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其一人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必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其二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是高教领域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选择;其三全球化管理理念是适应管理革命和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和培养价值由均衡、渐进、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创新型转变的客观需要。 人才队伍靠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素质由培养模式决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培塑全球化战略理念、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略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二、全球化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特征与面临实际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给该专业的受教育者制定一个培养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培养方案。这一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该专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且规定了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征,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特征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为管理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相比专业型人才,要求具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具有更高的管理、组织、执行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拓展能力。 二是人才素质要求与国际社会趋同。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高信息敏感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运作水平与能力等,这业已成为国际通行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的衡量标准。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要求走向国际化。具体体现在:目标认同国际化,能否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体制的多样化,例如方兴未艾的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正成为拔尖人才的成才渠道;课程设置综合化,更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手段现代化。另外,还有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人才培训的国际化等。 (二)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根源 当前,在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问题。总体而言,一是专业设置与分类不规范,二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三是培养模式“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一是以学术标准设置的课程模式应对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矛盾。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多是“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模式。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对学生毕业后的多元社会工作环境和角色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方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二是工科主导的培养取向与管理型研究生实用价值要求的矛盾。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横跨经济、管理、数学、系统、信息、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专业。但诸多院校把它截然列为工科专业或文科专业,而不是回归管理学这一社会科学的学科本质,单方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实践平台和浓厚的管理实践环境氛围。管理实践、实习环节少,实施困难.管理型人才对研究生能力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有较多的管理实践活动,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课时、经费、场所等因素的限制,造成管理人才以课程式的学习和考试型的评价为主,造成与管理实践相脱离、理论学习多、管理实践少甚至缺乏的局面,管理学硕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科化,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本科教育某种程度上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和理论层次的简单提升。 四是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高与院校符合要求的导师少的矛盾。管理型人才需要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双重核心素质,其培养对导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导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导师具有丰富的社会管理经历和经验,但现实中这种学、管兼修的“双师型”导师十分匾乏。 三、全球化视野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战略实施 (一)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针对国际化视野下现代化建设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管理型应用人才。具体要求是;一是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二是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本领域内有较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是要具有综合的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可从事专门管理工作,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四是具有扎实的创新能力.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求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更需要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二)模式选择 一是确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创新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成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体系。“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注重能力”主要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内容和重点。在培养对象上,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上。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适应的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两主三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导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是构建“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专业、专业大类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在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上,设置若干个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坚持学术标准和应用标准的统一。“综合性”是指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与素质构成的综合性,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掌握系统思维与分析能力。“学习型”指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与技能.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是辨证统一的,倡导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变化中的管理实践的进行互动。 三是实施“学习+管理+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借鉴“双元制”模式,即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社会和院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这种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亦可借鉴CBE模式,即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管理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四是推进教学体系改革优化。首先是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是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为核心,重点突出信息社会管理特色。要用全新的观点重新审视课堂理论、具体实践与人员素质的关系,对培训教材按照社会实际需要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调整。其次是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研究生培养统一标准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系统理论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实现从“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导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方法的转变。再次是学习方式改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改变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到各种部队管理实践中,实现学与用的互动。 五是注重“三大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训练体系包括科技竞赛、社会调查、学术活动、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等。一是社会实践。深人企业、社会,进行同本专业方向有关的调查、分析与实践活动;二是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要求研究生担任1 ~2门课程的助教或主讲任务,并规定一定的学时数。这是培养研究生、提高业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三是科学研究实践。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内容。包括参加学术报告、文献检索、撰写学术论文和参加导师课题或项目等。尤其要实施以学位论文为中心的质量监控。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解决管理实际间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要着力把握四个阶段:一是开题报告,二是实证研究或现场实习,三是论文撰写,四是组织答辩。 六是打造高素质的“学管型”师资队伍。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型导师队伍。要求导师既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换言之,既能做导师教授,又能做高层次的管理者,避免“理论型人才培养管理型人才”的现象。为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方式上可以采取“送、下、带、引”的方式:“送”就是选拔部分导师出国或到兄弟院校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管理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导师;“下”就是让部分导师下到社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重点是有理论基础而社会管理经验相对缺乏的导师;“带”就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就是从其它实力较强的院校、社会机构引进优秀人才,或直接从社会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实践领域聘请既有丰富管理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专家担任兼职导师。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浅析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 论文关键词:科学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功能 论文摘要:本文从认知、生产力、社会变革、生态调节和经济五个不同的方面描述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发挥的有利作用加以阐述,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动因之——科学技术,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新的方法;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然而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其主要功能包括: (一)认知功能 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面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就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认知功能的体现。 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现律。成为了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旧的习惯势力,宏扬理性、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并且往往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全面提高人类智能状况,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创造条件;再次,在科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生产力功能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逐步成为了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马克思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极其深刻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产力功能。 (三)社会变革功能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科学技术变革社会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变革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且它还是其他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或迟或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当然,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可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在这里,科学技术的作用就在于给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再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日益巩固。 (四)生态调节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使用这些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当然,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加强社会的改造和管理、严格立法、执法,实行综合治理,才可能有效地解决。 (五)经济功能 在当代,科学技术作为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以自身的功能为社会服务并影响社会,最主要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带来了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科技进步不仅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改变了整个经济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及资源和资金的配置,从而导致经济结构中最主要部分—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日益高级化。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还是由劳动力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或者由粗放式到集约式经济形态及其结构的转变,都是由科技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促成的。 基于上述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研究方向,通常简称为STS。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防止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可以说,科学技术在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具有广泛性,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制约和促进。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但是勿庸置疑,每个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深刻的影响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 摘 要:本文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为基础,以1990~2000年各领域发表文章的关键词检索统计为依据,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的阅读与比较,回顾了20世纪最后十年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和特征,对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重点就热点问题的形成、热点问题内容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它将对我国21世纪初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主体及资助主体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比较分析 一般认为,国外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丛林,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是初创、重建发展和繁荣三个不同阶段。二者的起止时间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却有很大差异。时间上,国内研究要比国外晚20-50年;内容上,国内基本上是在学习引进西方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丰富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并带来管理方式新的变革,给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1]。随着理论研究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旧的领域在逐渐淘汰,而许多新的领域已诞生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出现时间、热点形成的原因也在不断变化。 1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可以看出国外对管理科学的理解与我国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解比较一致。它主要是指通过吸收、改造、转换其它学科如运筹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管理科学其它两个领域提供合适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3]。 1.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本文首先通过因子分析[4]和其他有关资料,选定了有代表性的59种国外期刊;然后通过关键词检索的方法统计了1990年-2000年这些期刊被SCI和SSCI收录的全部论文[5]。 从总量来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其次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论;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工业工程等领域论文数量相对少得多(见图1)。出现上述研究格局是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70年代,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管理的效率,这些领域一贯以来都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资助。而工业工程、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则更多的被从工程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如果得不到新的学科的支持和工具的改造,其研究力量则会逐渐变弱。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所有领域的论文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2年,论文数量增长最快,随后就进入一个平均量比较平稳的增长时期。论文数量增长最快的领域有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和运筹与管理。而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仍将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 图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1.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在考察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时,本文综合了四个方面的材料:一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认定的18种期刊;二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针对重要管理学术期刊进行的调查结果;三是2000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四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根据这些材料,确定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44种专业性学术期刊。 本文通过关键词检索,对所有这44种期刊在1994年到2000年间被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6]。 从总量来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其次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和复杂性研究则在20篇以下,尚未成为主流(见图2)。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且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系统论的产生在国外已经有一个世纪之久,虽然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但在与管理问题相结合方面,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持续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产生;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在解决新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问题时,得到了检验和新的发展。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评估技术增幅最大。最近三年,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组织理论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可以预见它们仍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领域。此外,大部分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都不是很平稳,落差比较大,可能是由于受到诸如政府政策、资助环境的影响太大,这对于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剔除掉这些影响,我们还发现,1996年和1999年分别是研究论文数量增长的波峰期。由此在没有更长时间序列资料作为实证的情况下,推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周期大体上是3年。这也提醒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资助机构,在制定资助计划时应该最少覆盖3年以上。 2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的比较分析 “研究热点”反映着某一个时段内,学术界对于一些特定问题或领域的关注程度。对于理论研究来说,这一关注程度指标同样可以用这一领域内的情况或相关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反映。热点问题是随着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变迁的。 根据热点问题形成的来源不同,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来源于实践的热点和理论发展自身形成的热点;根据热点持续的时间长短,热点问题可以分为持续的研究热点、前一段的研究热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根据热点问题的地域差异,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国外的热点问题、国内的热点问题和共同的热点问题。 图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2.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的主流领域有惊人的同一性。 领域 国外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 运筹与管理 随机多目标问题及算法、生产系统的调度优化、网络冲突分析和资源罪优分析、交互式组和优化、金融/保险市场的定价模型 决策与对策理论 多目标决策、不确定性方法、神经网络、多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决策问题、风险和微机决策分析 组织理论 组织变革与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组织的影响 管理系统工程 系统分析方法、模拟技术 评估技术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造、评估技术在项目投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应用 工业工程 并行工程、供应链、人因工程 信息技术与管理 面向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开发的全面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可扩展数据库模型 复杂性研究 混沌理论、量子理论和复杂策略的模仿 2.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的社会实践中来,并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起我国理论界与决策界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我国1994-2000年的重要研究论文和最近3年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软科学》的全部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热点见表2。 表2: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领域 国内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人性假设及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 运筹与管理 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多重运输调度算法、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决策与对策理论 实际管理问题的决策模型、群体决策(委员会决策)问题研究、决策准则、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公共选择的方式及决策规则的选择、可拓学在决策中的应用、事元、物元分析与决策过程、博弈分析 组织理论 组织结构、组织变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术的组织再造、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最优控制、网络计划技术、灰色系统与灰色理论、系统效能分析、系统模拟与仿真方法 评估技术 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模糊评判、数据包络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风险评估、具体对象的效益与竞争力等指标的评估 预测技术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糊预测、数据包络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预测、遗传算法 数量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计量模型、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要素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业工程 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产调度模型、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评价、质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系统的抓钩排序问题 信息技术与管理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模式与安全研究、组织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 复杂性研究 灰色系统、集对分析、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混沌理论、非线性复杂经济系统 2.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通过分别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见表3)。 可以看出,管理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和运筹与管理是国内外共同的主要研究内容。持续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这些领域。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是国外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预见,受国外的影响,国内未来3-5年内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大量出现。 表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内容的比较 国外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 我国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 决策与对策理论 信息技术与管理 组织理论 管理系统工程 运筹与管理 预测技术 信息技术与管理 评估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 运筹与管理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差异比较大,即使是共同的热点问题,研究侧重点也不同。如线性规划,国外的重点是随机多目标优化问题[9],而国内的重点是传统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算法和应用;此外,在热点问题的形成来源来看,国外基本上来源于管理实践和其他学科的启示上,而国内则更多的是应用国外理论结合我国国情来解决管理问题(见表4)。 表4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类型 问题 特征说明 国内外共同的热点问题 线性规划、优化理论、决策模型组织结构、组织学习、系统分析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并行工程、电子商务[10]、数据挖掘 经典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在与实际管理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研究的共同重视。 国外热点问题,国内尚未成为热点问题 复杂性研究[11]、供应链与价值链、知识管理、虚拟组织、绩效评估技术、复杂决策问题的博弈分析、风险管理 在前沿的研究问题上,国内要落后于国外。 国外非研究热点,国内为研究热点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敏捷制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评估指标体系 国外前些时候的研究热点,在国内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所以成为研究热点。 此外,在其他方面的差异还包括: (1)知识管理、复杂性研究[12]等国外研究热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则引入的时间不长,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13]。 (2)对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和行为理论、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等国内外研究成果日益减少的领域,如果不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加以改造,将难以继续引起学术理论界的重视。 (3)国内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所以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在国内不会成为热点,但其应用研究在国内还有前景。 (4)在信息技术与管理、决策与对策理论等领域,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差距最小。 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比较的启示 (1) 研究的主流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或者说,这些新技术、新的时代特征给管理研究主流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 (2) 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有些研究领域要逐渐被淘汰,像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同时也会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如复杂性研究和电子商务等。这就要求国内研究主体要跟踪最新研究动向,培养发现研究热点的敏感性。 (3) 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来自管理实践的需要,即问题导向,注重技术和可操作性。这要求国内研究主体更多地关注管理实践,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4) 国内的研究热点普遍地落后于国外,但也有自己领先的领域,如工业工程。 (5) 国内的资助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热点问题的资助,因为研究热点与管理实践联系得最紧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实践中产生效益。特别是那些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其所在领域将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6) 国内研究热点的形成,基本上有两个前提:一是国外已经是研究热点,国内研究主体加以介绍和引入,结合国内实际,形成研究热点,如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二是国内出于国家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大力推动而形成研究热点,如复杂性研究。 (7) 从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管理科学基本上处在借鉴应用的阶段,根据中国的管理实践提炼出自成一体的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不多。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浅析全球化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西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经济的全球化直接推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用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教育领域是全球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高教研究的一种新兴学术研究范式。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旨在通过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为经济组织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方案,必须也必然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整个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不仅表现在人才定义与观念、使用与流动、竞争与评价、环境与待遇的国际化,更突出地表现在人才素质与培养的国际化。本文着重探究全球化理念在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理论与实践。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管理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新型管理人才。人类社会需要管理,管理需要科学,管理科学业已成为信息社会促进经济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定量研究组织的决策、运营与管理模式规律,其研究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工具性两个特点,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是院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经济全球化亚需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其一人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必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其二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是高教领域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选择;其三全球化管理理念是适应管理革命和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和培养价值由均衡、渐进、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创新型转变的客观需要。 人才队伍靠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素质由培养模式决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培塑全球化战略理念、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略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二、全球化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特征与面临实际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给该专业的受教育者制定一个培养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培养方案。这一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该专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且规定了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征,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特征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为管理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相比专业型人才,要求具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具有更高的管理、组织、执行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拓展能力。 二是人才素质要求与国际社会趋同。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高信息敏感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运作水平与能力等,这业已成为国际通行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的衡量标准。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要求走向国际化。具体体现在:目标认同国际化,能否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体制的多样化,例如方兴未艾的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正成为拔尖人才的成才渠道;课程设置综合化,更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手段现代化。另外,还有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人才培训的国际化等。 (二)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根源 当前,在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问题。总体而言,一是专业设置与分类不规范,二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三是培养模式“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一是以学术标准设置的课程模式应对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矛盾。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多是“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模式。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对学生毕业后的多元社会工作环境和角色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方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二是工科主导的培养取向与管理型研究生实用价值要求的矛盾。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横跨经济、管理、数学、系统、信息、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专业。但诸多院校把它截然列为工科专业或文科专业,而不是回归管理学这一社会科学的学科本质,单方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实践平台和浓厚的管理实践环境氛围。管理实践、实习环节少,实施困难.管理型人才对研究生能力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有较多的管理实践活动,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课时、经费、场所等因素的限制,造成管理人才以课程式的学习和考试型的评价为主,造成与管理实践相脱离、理论学习多、管理实践少甚至缺乏的局面,管理学硕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科化,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本科教育某种程度上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和理论层次的简单提升。 四是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高与院校符合要求的导师少的矛盾。管理型人才需要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双重核心素质,其培养对导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导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导师具有丰富的社会管理经历和经验,但现实中这种学、管兼修的“双师型”导师十分匾乏。 三、全球化视野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战略实施 (一)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针对国际化视野下现代化建设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管理型应用人才。具体要求是;一是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二是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本领域内有较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是要具有综合的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可从事专门管理工作,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四是具有扎实的创新能力.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求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更需要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二)模式选择 一是确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创新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成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体系。“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注重能力”主要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内容和重点。在培养对象上,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上。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适应的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两主三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导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是构建“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专业、专业大类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在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上,设置若干个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坚持学术标准和应用标准的统一。“综合性”是指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与素质构成的综合性,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掌握系统思维与分析能力。“学习型”指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与技能.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是辨证统一的,倡导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变化中的管理实践的进行互动。 三是实施“学习+管理+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借鉴“双元制”模式,即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社会和院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这种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亦可借鉴cbe模式,即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管理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四是推进教学体系改革优化。首先是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是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为核心,重点突出信息社会管理特色。要用全新的观点重新审视课堂理论、具体实践与人员素质的关系,对培训教材按照社会实际需要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调整。其次是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研究生培养统一标准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系统理论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实现从“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导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方法的转变。再次是学习方式改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改变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到各种部队管理实践中,实现学与用的互动。 五是注重“三大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训练体系包括科技竞赛、社会调查、学术活动、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等。一是社会实践。深人企业、社会,进行同本专业方向有关的调查、分析与实践活动;二是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要求研究生担任1 ~2门课程的助教或主讲任务,并规定一定的学时数。这是培养研究生、提高业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三是科学研究实践。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内容。包括参加学术报告、文献检索、撰写学术论文和参加导师课题或项目等。尤其要实施以学位论文为中心的质量监控。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解决管理实际间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要着力把握四个阶段:一是开题报告,二是实证研究或现场实习,三是论文撰写,四是组织答辩。 六是打造高素质的“学管型”师资队伍。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型导师队伍。要求导师既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换言之,既能做导师教授,又能做高层次的管理者,避免“理论型人才培养管理型人才”的现象。为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方式上可以采取“送、下、带、引”的方式:“送”就是选拔部分导师出国或到兄弟院校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管理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导师;“下”就是让部分导师下到社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重点是有理论基础而社会管理经验相对缺乏的导师;“带”就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就是从其它实力较强的院校、社会机构引进优秀人才,或直接从社会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实践领域聘请既有丰富管理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专家担任兼职导师。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浅析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 论文关键词:科学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功能 论文摘要:本文从认知、生产力、社会变革、生态调节和经济五个不同的方面描述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发挥的有利作用加以阐述,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动因之——科学技术,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新的方法;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然而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其主要功能包括: (一)认知功能 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面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就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认知功能的体现。 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现律。成为了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旧的习惯势力,宏扬理性、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并且往往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全面提高人类智能状况,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创造条件;再次,在科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生产力功能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逐步成为了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马克思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极其深刻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产力功能。 (三)社会变革功能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科学技术变革社会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变革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且它还是其他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或迟或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当然,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可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在这里,科学技术的作用就在于给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再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日益巩固。 (四)生态调节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使用这些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当然,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加强社会的改造和管理、严格立法、执法,实行综合治理,才可能有效地解决。 (五)经济功能 在当代,科学技术作为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以自身的功能为社会服务并影响社会,最主要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带来了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科技进步不仅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改变了整个经济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及资源和资金的配置,从而导致经济结构中最主要部分—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日益高级化。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还是由劳动力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或者由粗放式到集约式经济形态及其结构的转变,都是由科技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促成的。 基于上述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研究方向,通常简称为sts。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防止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可以说,科学技术在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具有广泛性,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制约和促进。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但是勿庸置疑,每个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深刻的影响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关于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国内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技能成为我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为了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校发展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国内高校的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管)专业建设中的普遍问题,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协调发展的几点方案。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信管;协调发展;学科建设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概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科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科学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首先发展起来,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在国内,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风险管理等这些领域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它们仍是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领域。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点专业之一,目前全国有五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它又是~个年轻的新专业,其教学内容与课程如何设置,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校信管专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近1000人,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研究过程。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信管专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和不足。 2.1学科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学科方向:现有的四个研究方向,优势特色不明显,缺少优势特色学术方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②学科队伍:学科梯队成员职称和学历偏低,硕士生导师人数少,成果水平不高,获奖层次低,没有国家级奖励。 ③科学研究: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缺少国家级课题,横向课题少,科研经费略显不足,发表高水平国家级论文或检索论文数量不多。 ④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研究生招生不景气,招生生源和途径单一,梯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次数少,与国内外学术机构联密切。 2.2专业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尚不充分,本专业教师职称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科学历年轻教师较多。在教师队伍方面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等结构尚欠合理,低职称教师数量偏多。由于年轻教师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受到了影响。 ②课程建设方面:受师资队伍高职称教师比例低的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 ③教学和科研研究方面: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忙于教学与学历提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项目与成果缺乏。 3如何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方案研究 3.1学科建设方面要采用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人,激励和考核并用,重在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创建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对外影响。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同时,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一批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中应用并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进一步重视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广泛吸引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①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选送有潜质和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逐步形成适合学科发展,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 ②积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队伍成员要跟踪学科前沿,积极申请国家级课题。 ③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④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和加强学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我校讲座教授,进行讲学,共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派出人员去国内外著名学校进修提高。 ⑥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完善学科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学科实践基地,为学科队伍成员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舞台,使教师更了解经济社会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3.2专业建设方面。 ①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专业培养方案既要求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也要有其灵活性,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毕业生动态反馈调整完善培养方案,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应侧重考虑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拓宽基础,扩大口径,同时还应有地域特色。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是否合理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看,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还不很合理,还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引进外校高学历人才调整学缘结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③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跟随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硼究生论文选题方向与研奔趋势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进行检索并统计,根据检索结果对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归集出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的方向,并指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研究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与研究趋势,有利于了解管理科学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追溯学科前沿与研究动态,为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选题方向 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随着新型电能、智能交通、公共交通更多的投入,居民的日用出行等成本会随之增加,低碳产品意味着制造业低碳制造、农业低碳种植等也会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低碳成本增加终会作用在消费者身上。这说明受低碳经济的影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将会选择低碳管理作为研究方向。通过研究,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综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迅速,研究热点不断涌现,现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同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研究热点和趋势与专业设置有待进一步协调,科研与实践的结合还很薄弱,社会效益有待研究等。此外,基于主题词榆索对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分析尚存在一定的局限,特别是针对特定的研究领域,选用不同的主题词会现不同的论文数量,统计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剖析 [摘 要]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其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去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外,还需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和协调。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来达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综合素质 一、改革背景 现如今,人才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我国国家如今也在实施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可以说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作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和能力,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现阶段,我们国家基本完成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然而,在教育特色和人才特点上仍不具备鲜明的特点,并不符合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程中,需要明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针对社会的服务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树立自身的特色来发展教育。作为省部共建的地方性大学,其服务的宗旨和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因而,大学就应当以发展地区经济,服务地方社会为己任。面对全球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如何才能够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说,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战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具备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上具备着较高的需求,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后备人才。在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下,该专业不能够满足过去仅仅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需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自身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数理能力等进行提升和扩展。 二、研究现状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一级学科,其自身具有着独特的学科特色和研究价值,为此,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和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其人才培养和学科的长远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 林敏、熊向阳(2008)认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其学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以及包括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因此,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体系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创造能力进行剖析和具体的实践,来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具体的实践能力。他们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所处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当前学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其在实践能力中所存在的不足。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进度同科研进度的相互统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同时对教师的能力进行提升,扩展教师的能力,丰富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优秀的教师资源从而教育出更多优秀学生。在提升教师能力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养,使得学生的教育能够立足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基础上,加强丰富社会经营和实践。 2.教学质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需要切实关注由于入学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学生成绩差异,并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多元成才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对学生成才抱有信心,尤其是注重精英技能人才的培养,其次,在课程设计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再次,高校要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充分发掘企业在学科教学中的资源优势,在课程设计中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实现学科与企业的良好合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而企业有经验工作人员可也以到高校进行讲解。 3.学校需要针对学生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制定更为灵活的课程规划,教育者需要客观认识到不同入学方式下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客观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在教师引导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将全面贯彻成才教育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的优秀人才。 4.同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学习成绩差异,并根据教学实际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优化,增加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丰富教学内容,在成绩评价、专业能力评估中不断创新,从而使人才培养机制更为完善。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与未来的社会发展改革方向一致,突出应用型人才特点,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增加实践类课程,以此突出教学特色,形成“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生分类发展、错位竞争的新形式,使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尤其以分类培养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源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塑造优秀教育的品牌效应。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能力和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和举办一定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活动,例如学术讲座以及社团活动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渠道的扩充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国内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技能成为我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为了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校发展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国内高校的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管)专业建设中的普遍问题,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协调发展的几点方案。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信管;协调发展;学科建设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概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科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科学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首先发展起来,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在国内,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风险管理等这些领域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它们仍是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领域。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点专业之一,目前全国有五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它又是一个年轻的新专业,其教学内容与课程如何设置,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校信管专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近1000人,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研究过程。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信管专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和不足。 2.1 学科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学科方向:现有的四个研究方向,优势特色不明显,缺少优势特色学术方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②学科队伍:学科梯队成员职称和学历偏低,硕士生导师人数少,成果水平不高,获奖层次低,没有国家级奖励。 ③科学研究: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缺少国家级课题,横向课题少,科研经费略显不足,发表高水平国家级论文或检索论文数量不多。 ④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研究生招生不景气,招生生源和途径单一,梯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次数少,与国内外学术机构联系不密切。 2.2 专业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尚不充分,本专业教师职称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科学历年轻教师较多。在教师队伍方面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等结构尚欠合理,低职称教师数量偏多。由于年轻教师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受到了影响。 ②课程建设方面:受师资队伍高职称教师比例低的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 ③教学和科研研究方面: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忙于教学与学历提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项目与成果缺乏。 3如何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方案研究 3.1 学科建设方面要采用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人,激励和考核并用,重在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创建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对外影响。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同时,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一批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中应用并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进一步重视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广泛吸引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①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选送有潜质和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逐步形成适合学科发展,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 ②积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队伍成员要跟踪学科前沿,积极申请国家级课题。 ③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④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和加强学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我校讲座教授,进行讲学,共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派出人员去国内外著名学校进修提高。 ⑥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完善学科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学科实践基地,为学科队伍成员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舞台,使教师更了解经济社会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3.2 专业建设方面。 ①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专业培养方案既要求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也要有其灵活性,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毕业生动态反馈调整完善培养方案,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应侧重考虑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拓宽基础,扩大口径,同时还应有地域特色。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是否合理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看,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还不很合理,还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引进外校高学历人才调整学缘结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③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跟随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面向BI A3.0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 摘 要: 管理类研究生的分析能力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分类和非线性预测与决策问题的解决能力。本文研究了管理类研究生支持向量机预测与决策实验教学的设计、实验课题的选择,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 BI A3.0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生培养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商务智能与分析(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BI A)与大数据相关的分析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在工业界及学术界变得越来越重要。来自于Bloomberg商业周刊的报道(2011)显示,97%的超过1亿市值的公司使用了商务分析技术。据麦肯锡全球机构预测,到2018年,仅美国一年就会面临14到1万人的深度分析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约有150万数据分析经理的缺口[1]。 “智能”一词自20世纪50年代被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人员提出并沿用至今。而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被企业界和学术界熟知。自2008年大数据的一系列论文在NATURE上发表,大数据分析技术已被应用到从文本、计算机日志、传感器、社交媒体等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低密度、要求快速处理的大数据。BI A经历了BI A1.0,BI A2.0和BI A3.0的演进。他们分别对应面向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基于web的非结构化数据、基于移动及传感器的非结构化大数据。因此,BI A3.0是面向大数据分析的新兴领域。 BI A3.0面向大数据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它涵盖了电子商务及营销智能、电子政务及政治2.0、科学与技术、智慧健康、安全及公共安保等方面。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大数据分析,例如统计学习、序列及暂时挖局、空间挖掘、过程挖掘、网络挖掘、web挖掘、基于列的数据库挖掘、内存数据库、并行数据库、云计算、Hadoop、Mapreduce,文本分析,例如静态NLP信息抽取、主题模型、问答系统、选项挖掘、情绪及影响分析等。除此之外,还包括web分析、网络分析、移动分析等大的技术分析方面。因此,BI A3.0是未来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和研究热点。 BI A3.0的发展和应用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I A聚焦于理解、解释、战略并服务于组织。一些学科对BI A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 然而,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对于商务分析技术及大数据的发展来说较滞后。虽然大部分学校针对学生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一些BI A课程,例如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随机过程、应用统计学、矩阵分析、Matlab、现代管理分析技术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面向大数据的BI A3.0的研究及应用来说尚有差距,缺乏系统性和前沿性。因此,面向BI A3.0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急迫性。 1.教学研究的内容及实践内容 围绕如何培养面向大数据及BI A3.0数据分析及研究能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借鉴国际国内针对从BI A1.0到BI A3.0的知识体系及技能相关的教学改革,注重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内涵。 (1)教学研究的内容 ①对国内和国际当前的面向BI A3.0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及技能进行梳理。 ②对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梳理,调研面向BI A3.0大数据分析的具体能力和层次要求。 ③结合国际国内面向BI A3.0的知识及技能体系与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的研究方向,提出面向BI 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目的与要求。 (2)实践内容 通过设计与理论相配套的课程实验、研讨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及时追踪研究热点,使得实践环节成为提高研究生BI A3.0创新和研究的推动器,同时也提高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教学及实践改革的目标 (1)教学目标。通过建立面向BI 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使得研究生掌握BI A3.0的基本知识体系、知识网络、基本研究能力,并最终培养研究生掌握面向BI A3.0的创新能力。 (2)实践目标。通过培养学生面向BI A3.0的实践技能,培养研究生面向BI A3.0的实践能力,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借助计算机的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收集能力。 3.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面向BI 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本课题将要解决如下问题: (1)如何划定面向BI A3.0的分析及计算机技能。面向BI A3.0的分析及计算机技能涵盖的面十分广泛,本校管理类研究生所依附的学科方向及研究重点决定了这些技能需有选择地纳入。因此,需要解决具体纳入哪些分析及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2)如何结合研究方向与BI A3.0的应用。培养面向BI A3.0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目的是将BI A3.0大数据分析应用到具体的研究方向。物流、市场营销、工程管理、运营管理等方向的研究需要将这些领域的知识和BI A3.0的应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4.拟采取的方法 (1)借鉴国内外先进的BI A3.0教学教改经验。对国际和国内BI A3.0相关的教学教改文献进行分析,并参加相关的国际国内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2)对本校管理类研究生现状及改革反馈进行调研。通过以往教学实践的总结、专家学者的讨论、课题组集体研究的方式,调研适合本课程体系服务学科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与手段。 (3)对企业界进行调研发掘BI A3.0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界进行调研,发现潜在的BI A3.0应用方向。通过这些方向的发掘弥补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 自2008年NATURE发表的一系列大数据相关论文,到2012年,美国《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再到2015年,我国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针对大数据分析的BI A3.0是十分前沿的。本项目将本校管理类研究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和BI A3.0发展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具有前沿性、现实性和急迫性。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国内外高校现行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以国内外部分高校为情报源,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现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逻辑推演方法等从多方面分析国内外各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点、异同点及存在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经验,提出适于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自国内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首次招收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以来,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逐步发展与完善,截至2015年,全国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已多达289所。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管理、经济和、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科学交叉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现今社会仍面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不对称的“尴尬”状况,所以,让管理科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实践相一致变得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期望进一步揭示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性,对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2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划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科学、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工程方法及社会科学知识,结合信息技术,对人员、物资、设备、技术、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各种系统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此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体系划分在国内外略有不同,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3国内外典型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3.1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比较 通过查阅国内外高校官网资料及相关文献,整理综合得出表1所示的国内外典型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比,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近年来,国内外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均趋向于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学校综合实力或院校特色的不同,致力于培养全面或专业人才,课程特征总体都贴近现实,考虑到社会需求,注重社会实践,但国内高校仍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子;在考核方式上,国外高校较之国内高校更加多元化,国内高校对学生考试成绩较为看重。故国内高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仍有很大完善和发展空间。 3.2国内一般院校与“985”、“211"高校的比较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各高校官网信息,综合分析得出表2所示的国内一般院校与“985”、“211”高校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比较,“985”、“211”高校在经费投入、教学设备、学术交流等方面较普通高校有着较大优势,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对普通高校起着引领的作用。“985”、“211”高校放眼于国外高校,积极学习国外优秀经验,为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积极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3国内重点综合类大学与同层次财经类高校的比较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的专业类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国内一般偏理工类大学多把管理科学与工程划为工科,对于财经类院校或偏管理类一般把管理科学与工程划为管理学门类。对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国内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学科培养模式有两个显著特点:(1)重点综合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更注重编程技术的教学,偏工程应用,重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以此为发展重点方向;(2)财经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注重管理类知识的教学,偏财经应用。此外,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会略有不同。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注重农林信息的教学,偏农林信息应用。 4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分析 4.1学科范围广,但不深入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管、农、工、理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交叉性的学科特征导致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概念及其关系没有明确的界定,像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情况,外加教学时间的限制,导致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出现“范围广,不精”的误区。 4.2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离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社会需求对其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通过我国部分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大多数学校与企业缺乏一定的交流与沟通。社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的需求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我国高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实践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学校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以致人才市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供需”不等,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4.3教学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平台建设起步较国外晚,由于教学经费及师资、学术交流上的限制,导致大多数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设备不齐全,或存在功能单一、运行封闭、低效性等诸多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4教学模式单一 通过与国外高校对比,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课程较国外高校更为看重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模式较单一,不能很好地践行实施“多元化”目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一定力度。而国外高校大多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设置实践课时和课外实践课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5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认知度、认可度不高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即该学科学生既学习管理类知识,又学习计算机技术。这是一个学科优势,然而,却也形成了一个“误导”疑惑,不同的高校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专业根据学校侧重点不同设置在不同的学院,有的设置在管理学院,有的设置在信息学院,还有的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故导致大家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认识存在一个普遍的困惑,到底它是属于管理还是属于技术呢?再者,企业招聘时,也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产生了疑惑,有的企业甚至没听说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可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在社会上很低,很不利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5关于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5.1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应以社会需求为基准,结合发展环境,科学定位,加强学生对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故建议各高校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下所属专业特色,打造不同的专业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科的知识创新与科学定位。例如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可以医学信息系统或企业信息管理等为特色,培养具备管理与专业知识的实践性人才。同时,各高校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要求其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课外专业书籍,增加学生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5.2与时俱进 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起步慢,使得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其研究问题和研究背景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对称问题也需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故建议各高校积极与社会企业、业内专家及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多举办一些学术交流会或实训讲座,把握最新研究进展,用最新的知识与技术来进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完善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校方,要想拓展学生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视野,就得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技术与经验,引进新思想、新理念。 5.3加大教学平台建设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知识涉及计算机技术,因此很多课程要求我们实际上机操作,并要求设置一定时间的实践课时,因此加大教学平台建设,保障教学设备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故建议如下:(1)作为校方,学校须得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国外高校进修,或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并为其提供一定补助;再者,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时,继续进修博士学位或者积极参与实践项目。(2)作为学院或者相关负责人,须得积极争取政府和学校资金,建立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室,像沙盘模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高质的教师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设备。 5.4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网络信息一体化,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要求,故建议各高校可以通过积极发展MOOC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化教学模式。实现网络化教学与课堂式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网上共享教学资源,还可以节省老师的备课时间,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还通过MOOC网络资源实现学生在宿舍也可以上课。其次,建议各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内平台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同时不断跟进企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的需求,进而培养出企业优秀的管理人才。最后,不断加强师资建设,通过企业调研丰富教学经验,充实教学内容。 5.5脚踏实地,注重宣传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科学体系不断完善,培养出来众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现今国内高校普遍上存在一些共有的问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知名度不算高,最近几年就业竞争激烈,但政府和各大高校对外交流时,积极宣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正确阐述该学科下各专业的定位和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公众和各企业提供正确的视听,尽量消除之前的“误导”疑惑。同时,也建议各高校积极设立该学科相关比赛,通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打开一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6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全球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将有很大的需求,但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现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欠缺之处,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较不明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略有偏离、教学平台建设有待加强、教学模式较单一等方面,不论在外部环境还是各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研究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动因之――科学技术,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新的方法;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然而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学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重要;我们将从认知,生产力、社会变革、生态调节和经济五个不同的方面描述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阐述科学技术在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功能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其主要功能包括: 一、认知功能 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面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就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认知功能的体现。 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现律。成为了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旧的习惯势力,宏扬理性、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并且往往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全面提高人类智能状况,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创造条件;再次,在科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生产力功能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逐步成为了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马克思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极其深刻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产力功能。 三、社会变革功能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科学技术变革社会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变革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且它还是其他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或迟或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当然,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可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在这里,科学技术的作用就在于给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再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日益巩固。 四、生态调节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使用这些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当然,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加强社会的改造和管理、严格立法、执法,实行综合治理,才可能有效地解决。 五、经济功能 在当代,科学技术作为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以自身的功能为社会服务并影响社会,最主要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带来了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科技进步不仅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改变了整个经济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及资源和资金的配置,从而导致经济结构中最主要部分―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日益高级化。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还是由劳动力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或者由粗放式到集约式经济形态及其结构的转变,都是由科技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促成的。 基于上述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研究方向,通常简称为STS。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防止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可以说,科学技术在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具有广泛性,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制约和促进。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但是勿庸置疑,每个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深刻的影响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变生产面貌和人的生活条件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令人信服地为客观实践所证明。“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两句名言已成为人们所日益能够接受的真理。我们看到人类如何跨入浩瀚的宇宙,又如何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创造宝贵的人造物质,改变大自然的雄伟创举和成百倍地提高社会生产力。这一切都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 摘要: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对建筑行业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建筑施工等各个单位要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希望能为今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控制措施;城市建设 1概述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加快。在城市的建设中,建筑工程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建筑业既迎来了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除了技术、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这些因素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进行科学而又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有效地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现阶段,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在建筑工程施工数量增加的前提下,很多施工企业对于质量的要求有着松懈的趋势,导致建筑施工质量隐患出现,如果建筑施工过程当中不能对施工质量进行及时的管理与控制,势必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社会当中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阻碍社会的进步。文章对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2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方面 第一,管理层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发挥决策作用。管理团队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决策工作人员在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要分配好工作,同时还要监督各个岗位人员执行任务的情况。部分管理工作者没有意识到自身责任,未能将施工现场工作做好统一,管理无层次感,未能及时地统计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数据资料,也会降低工程的质量。第二,监理工作人员。监理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监督的作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协调施工现场各项工作。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导致偷工减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出现擅自修改施工工程程序等情况,降低施工质量,施工现场难以把控。第三,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技术能力以及素养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技术人员属于被管理对象,因此施工技术要具备基本的工作素养,认真面对工作、处理好每一道施工工序对控制建筑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施工技术方面 第一,建筑过程中,施工单位未能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会影响施工质量,加上施工单位技术落后,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因素,容易受到时间以及时空等方面因素影响,增加施工难度;第二,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我国目前的施工企业当中,很多施工团队的具体操作人员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务工人员,这类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往往都是通过传统工艺的传承而来的,虽然在普通施工环节的质量上基本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但是对于某些现代化的施工环节而言难免出现纰漏。利用机器人测量方式,施工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这一方面的知识,很难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直接因素,由于采购人员没有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导致使用材料的耐性与韧性不符合施工质量的要求,直接影响施工技术的有效发挥。 2.3技术质量方面 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科学技术,大部分施工单位采购高新设备,对提升施工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现代建筑行业涉及诸多专业,每一项专业要求的技术、施工顺序以及空间布局等均有严格和不同的要求,施工单位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整体性问题,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建筑施工单位对管材施工有较多特殊的要求,因此就很容易出现技术质量方面的情况。 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问题,现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其具体的解决措施。详细介绍如下: 3.1强化管理 3.1.1提高管理层人员优质管理意识。科学合理的建筑管理是开展工程管理工作的前提,第一,高层人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树立正确的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意识,领导人员组成小组积极地了解工程情况,完善工程建筑的每项工作。一定要增强对成本的控制工作,从而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有效控制成本。而施工单位同时也要注重成本控制,一定要重视成本控制意识,减少施工环节中关于成本的浪费问题,做好每一个月的成本预算和统计,减少和杜绝资源浪费,保证建筑工效益;第二,做好各项建筑施工协调工作,优化资源利用率,确保工程分包,确定各个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积极与各个部门交流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等方面的问题,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时刻跟进每一项目的进度。合理协调管理制度,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降低人为失误;第三,要根据时代变化以及实际情况更新管理方式,加强建筑相关人员的管理以及技术水平的培养,注重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做好各个位置的监督工作,实现有效监督及质量控制。同时创新人员管理方式,使得人才管理多样化,从各个方面增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完善人员管理制度。3.1.2加强工程的监理工作力度。重视监理工作,监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发挥较为关键的监督以及协调的作用,关系到工程达标等问题,同时也体现工程管理有效性。建筑施工监理工作中,依靠监理工作人员高度责任心,不仅要意识到监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完善监理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以此开展监理工作,确保监理工作完成质量,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而监理工作一定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程序走,充分发挥其自身监理,分析和总结监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规定和实际情况给予解决对策,保证监理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稳定,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可通过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监理团队,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对于材料质量管理与控制而言,一般有三个程序:第一,在采购时一定要对施工材料的批号等内容进行考虑,保证施工材料符合施工要求,另外对施工材料的硬性质量进行抽样检测,保证施工材料的整体质量;第二,在施工材料投入使用之前对其进行第二次抽样检测,并且根据施工当中的实用性进行分析;第三,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对材料的质量进行第三次判断,遇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一定要及时地汇报并且更换。3.1.3加强人员的管理,培养人员素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开始之初从设计到施工直到完工,均需要相关人员完成,因此建筑相关人员要增强自身责任心以及交流能力。建筑行业质量控制方面,管理人员不能忽视员工培训等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与整个工程质量优良有着直接的联系,最大化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控制施工质量,增强其专业知识,给予学习平台,鼓励其不断进修,不仅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对个人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激励制度,增加工作人员上进心,促进建筑企业发展。 3.2健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制度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基本,而目前关于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要求每一环节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走,相关部门做好监督工作。第一,建筑企业管理部门要对管理制度实行优化,确保各个环节做到有章法,不会再出现混乱的场面,保证工程质量;第二,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管理制度,对项目实现综合分析,合理安排工作,落实每一个管理项目,保证我国建筑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3.3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质量控制,做好施工方案是基础。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期间,管理人员需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具体表现为:第一,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各种资料的管理,对相关管理条例、管理标准、管理法规等信息资料需做好准确,同时做好施工图纸、施工文件、竣工验收等报告的存档;第二,管理人员应对具体的施工方案做分阶段编制,将其交由专业人员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经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在编制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应遵照有关标准要求开展,以合理化、规范化完成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管理;第三,管理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施工方案的实用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选取最佳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充分满足建筑施工要求,建立一支高效、技术能力强、懂管理的过程项目管理团队。 4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对促进国内各种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起到重要作用,而工程质量控制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核心阶段,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是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得以安全、顺利完工的关键手段。分析建筑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后,提出相关措施,实现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为建筑行业长远、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方俊乐 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建筑工程管理与工期管理研究 摘要: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工期管理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施工效率、影响着整体施工的施工质量、决定着整合资源配置的效果,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自身对相关管理技术知识的理解,立足于当前工程建设中施工工期管理的实际,结合当前相关管理技术发展的内容,详细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工期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并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工期管理水平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希望能对其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措施 施工建设进度和施工工期管理的成效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整体工程效益,是关系到工程建设的管理成效的一项重点,也是实现成本控制,有效整合资源配置的重要管理内容。因此研究解决施工工期管理相关问题对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施工工期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增进工程效益 制定合理工期计划指导施工建设,能够有效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投资,合理管理施工建设效率,从而实现对整个施工建设项目整体效益的有效控制[1]。 1.2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增进管理成效 当前多数建筑工程建设施工都是在依据施工工期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质量管理以及阶段性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因此依据较为全面的施工工期计划进行施工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建设质量,增进管理成效[2]。 1.3有效整合资源配置、实现成本控制 通过科学的资源整合和有效的施工计划安排,能够对工程建设的施工形成较为全面的部署,优化相关资源配置,从而有助于整体建设上的成本控制。 2施工工期管理的主要问题 2.1工程计划未能合理安排施工工期 往往在一些中小型建设项目上,由于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制订了较为紧张的工期安排计划。从而造成了工程计划中施工工期远远不能满足建设施工需要的问题,不能形成有效的施工工期管理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3]。 2.2项目招投标工期设置不严格 在进行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过于侧重工程造价和施工质量的规定,没有重视对工程工期的有效设置和控制,以至于存在工程工期设置的不合理问题。 2.3施工单位拖延工期 在一些中小型建设项目上,由于施工单位施工进度问题导致工期拖延的状况尤为明显,其原因在于缺乏系统性的施工工期管理,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4施工工期进度计划缺乏有效监督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工期计划监督,也会产生工程建设计划不能落实到位的情况,以至于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成效。 3增进施工工期管理成效的有效措施 3.1引入CPM系统进行整体管理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借鉴当前高效的项目管理手段,进行全要素的整体性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鉴引入CPM系统进行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性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引入CPM系统,即是通过关键路径法,来模拟整体工程管理计划,将其转化为直观的网络图方内容,这有助于实现对日程管理和相应的工程工期管理进行专业的关键路线法分析。并且通过所转化的工程工期结构网络图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要素分析,形成基于网络图方法的动态系统分析,及时有效地在施工过程中调整工期管理措施。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展进行实时数据更新,采用单一时间估计法,避免了多重进度时间估计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工程工期管理的精准度,总体上可以提高施工工期管理的水平。 3.2借助PERT网络分析法 在当前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条件下,可以利用工程管理软件,借助PERT网络分析法进行施工工期管理,这是一项能够应用在多种施工工期管理环境下的管理技术方法。PERT网络分析法,即计划评审技术,是对于任务网络的综合计划评审方法。在施工工期管理中借助PERT网络分析法,是将整体的工程施工项目模拟为一个整体的任务网络。而PERT网络分析法则指利用网络分析的方式制定计划和形成对计划日程进行评判的综合管理技术。在整个任务网络中,不单是将及每一道施工工序的相关要素进行简单的串联,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网络,进行一定的数据评估,设定为互相关联的相关要素值,进行综合性网络化评判。这样就能依据施工过程中各要素完成情况,协调整个施工计划中各道工序的具体执行内容。通过计算机实时模拟技术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进度、资金等要素,从而形成高效的施工工期管理,加速整个施工工期进度。在现代化施工工期管理的编制和分析上,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建筑工程工期管理的应用技术手段[4]。 3.3落实项目进度甘特图管理 甘特图管理即是借助项目甘特图方式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措施的方法。甘特图即横柱图。作为一项进度管理辅助工具,横柱图能够使得管理者能够非常清晰直观地观察和管理项目进度,并直观了解掌握项目投入建设的情况,进一步评估项目工作进度。而甘特图管理,即是基于横柱图这样的项目进度反映模式而设定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借助甘特图管理模式,管理者可以将施工工期管理划分成各个具体施工部门的工作时间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形成活动列表化管理,核算各个具体施工部门的工作任务起讫点。这样有助于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将责任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各负责人,从而有效落实工期管理责任,形成具体问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做好针对施工工期的相关管理工作,应对影响施工工期管理的主要问题。针对施工工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管理计划,并且结合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方法,落实施工工期管理任务。通过高效的施工工期管理来实现对施工效率的提高,增进施工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成效,通过整合资源配置,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在今后的管理技术发展探索上,通过引入CPM系统、应用PERT网络分析法、应用甘特图管理法,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工期管理水平,增进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质量。 作者:杨万根 单位: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危机管理意识下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摘要: 本文针对危机意识管理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如何进行和做好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危机管理意识;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危机管理意识是施工管理制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处理好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施工的总体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当中有效地构建危机管理意识,减少施工当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是确保施工总体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必须得到建筑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危机管理意识的定义 意识是一种抽象概念,他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一些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管理者具备何种程度的危机意识,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说危机管理意识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管理部门需要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对危机意识的重视程度,并且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使危机意识能够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内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但是在一些建筑单位当中,由于管理部门对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缺乏完善的危机意识管理机制,因此,使得危机意识管理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没有起到积极作用,长此以往,使得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市场竞争力相对落后,所以如何加强危机管理意识,是提高建筑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物质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关键。 二、危机管理意识的特点和作用 1.危机管理意识的特点 危机管理意识能够作为管理学当中的一门独立管理科学,针对各种突发性的危机情况能够做到有效的抵制和化解,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过程当中,管理单位需要高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外界的影响因素,做好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危机意识管理,在危机意识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坚持经济性原则,合理地选用危机管理技术,使其能够高效地发挥作用。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当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危机管理意识,那么就能够将施工过程当中的危险因素减到最少,对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并且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最多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问题,保证建筑施工活动能够协调有序的展开。 2.危机管理意识的作用 2.1能够确保施工单位的施工问题解决 有效地运用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帮助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各种施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对未知的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且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或者更近一步来说,当危机情况发生时,危机管理意识能够为险情提供一定性的救援方案,从而使施工过程当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所以说危机管理意识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施工步骤非常多,各种不可预见性因素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也不尽相同,这就容易使施工人员造成对不可预见性问题的忽略,从而为突发情况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隐患,那么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有效地引入危机管理意识。尤其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地运用危机管理意识,确保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最大化地保证施工的质量,是确保相关企业取得一定市场地位的必由之路。 2.2确保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有效地运用危机管理意识,是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危险管理意识能够针对这些威胁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将危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安全。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如果在前期工作当中没有有效地运用危机管理意识,那么就会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这就为后期的人们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建筑施工单位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益保障,但是这些利益一定要取之有道,不能够以牺牲工程质量作为代价而获取利益,因此有效地利用危机管理意识,对建筑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保障,是确保工程后期使用质量安全的关键。 2.3解决施工过程当中资源浪费现象 在建筑施工活动当中,如果能够确保施工管理人员合理地利用危机意识,那么就会有效地降低建筑施工活动当中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本身的质量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建筑项目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借助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对建筑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最大化地降低危险的发生概率和资源的浪费现象。 三、危机管理意识当中的问题 1.管理人员对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建筑活动当中如何有效地引入危机管理意识,建筑管理人员对其重视程度是关键,然而在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当中,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危机管理意识加以高度重视,这就导致了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活动当中的应用范围较窄,不利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从而影响建筑企业市场地位的提高。 2.缺乏沟通和监督管理 在一些建筑工程企业当中,管理人员缺乏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并且不能够对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上述现象不利于危机管理意识的有效运用。因为缺乏沟通和监督管理,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从而在运用危机管理意识的过程当中往往不能够符合实际。 3.缺乏危机意识管理范围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危机意识管理过程当中,良好的氛围是管理的基础,然而由于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缺乏沟通,不能够使施工人员充分融入危机意识管理的过程当中,因此降低了危机意识管理的进度,不利于单位当中的每个员工将危机管理意识落入到内心当中。 4.危机管理意识体制不完善 在进行危机意识管理的过程当中,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关键,能够对管理活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确保管理单位进行更好的危机预测和处理。但是在一些建筑企业当中,并没有将危机管理意识体制进行有效完善,对各种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不及时和不到位,影响了危机管理意识工作的正常展开。 四、如何做好危机管理工作 1.有效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为了确保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在建筑工程活动当中发挥最大的效用,那么就需要积极地展开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意识培养,对于施工当中的安全隐患应当提高敏感度,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要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应对。尤其针对施工的管理者来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危机管理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地开展危机意识的教育培训工作,能够使全体工作人员将危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为在建筑活动当中,许多危险因素都是人为造成的,施工的操作不规范或者对某一个具体环节的疏漏都会降低工程的质量,从而威胁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危机意识管理教育工作的展开,是为了从思想上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重视程度,并且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将各种危险事故扼杀在摇篮当中。 2.加强沟通和监督管理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来说,沟通是确保每道工序能够有效协调完成的关键性因素。只有确保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的人员形成良好的沟通,才能够确保技术交底工作和工程质量保障工作做到最优。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基层的工作人员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有助于其将自己最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同时加强监督管理,更有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使其存在一定的约束性,避免由于工作人员放松导致危机事故的发生。 3.培养良好的管理氛围 对于安全意识的管理人员来说,监督管理的过程需要创造管理氛围,确保管理文化的建设。任何一位施工人员都需要尊重,尊重是最起码的人格保障,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给施工人员带来最起码的尊重,能够有效地加强施工人员的融入感,使其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 4.完善危机意识管理机制的建设 为了有效地确保危机意识管理工作的展开,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根本保障。比如说危机预警机制,能够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当中,在危机意识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有效地利用当今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进行及时地分析和处理。在监督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效的收集行业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出容易引发危机的因素,促使自身危机管理能力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 结语 对于现代的建筑工程来说,一般具备较大的规模,并且施工环节的复杂性也不断地增加,如何确保避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那我就需要有效地落实危机管理意识,将危机管理意识最大程度地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当中。 作者:郭亚莉 单位:河南省银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探讨 摘要: 随着社会化信息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已经成功运用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建筑工程管理也不例外。但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信息技术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建筑工程管理运用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旨在推动信息技术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被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当中。 关键词: 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0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建筑工程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增加了建筑工程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建筑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实时管理目标 建筑物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建筑物是不可移动的,具有非常明显的固定性特征。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围绕建筑物进行施工,当需要某些施工设备的时候,需要及时了解该施工设备是否处于闲置状态,以及该施工设备目前存放在何处等等。这就需要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配合,但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还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协调。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之后,项目管理人员就可以实时掌握各种管理要素的动态,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加快工程进度[1]。 1.2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达到多样化管理要求 建筑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建筑环境和建设条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建筑工程管理方式会随着建筑工程的实际进程而不断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管理的难度。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之后,可以随时对工程施工环境进行统计汇报,便于工程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工程进度,从而有针对性的改变管理方法,加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灵活性,即便有突发事件产生,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也能够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1.3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满足全程管理需求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一般施工工期都比较长,施工范围比较广,由于主要是露天作业,施工环境受到天气影响比较大,这都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要想对建筑工程进行全民统一管理,几乎不可能实现[2]。但是利用信息技术之后,能够根据施工条件的变化快速的调整管理方案,让管理人员能够对工程的全过程充分把握,有利于缩短工程进度,减少工程成本,增加工程效益。 1.4高效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管理目标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规模比较大,项目管理人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例如,某个分项目出现了突发情况,急需更多的人力资源,但是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与其他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并且一次协调成功的概率不大,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之后,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掌握整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实现人力、物力、材料的最大化利用,不仅保证了项目的实施进度,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2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的问题 2.1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上存在局限性 首先,建筑工程管理受到部分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建筑工程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其次,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部分环节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不仅没有提高管理效率,反而阻碍了管理的进程;最后,对于信息化软件的开发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有时相关软件的开发速度落后于建筑项目的发展速度。在上述因素的制约之下,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只融入了建筑行业的某些领域,无法做到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 2.2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深入应用速度缓慢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当中,对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还要求其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手段。但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通常不具备实际的应用技能,大多数管理人员都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全面了解,更不要说熟练应用了。因此,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信息技术快速应用到工程管理全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2.3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标准不一 要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就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做后盾。但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标准不一[3],没有形成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方式会因为不同的地区产生明显差异,甚至有些建筑企业为了减少开支,没有引进信息化技术设备,导致信息化技术很难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此外,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比较大,进一步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面应用。 3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的建议 3.1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统一性 由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管理流程特殊化的特点,因此,在工程立项及招标环节中需采取批量定额的方式,造成管理系统过于复杂、庞大,必然会导致定额增加,因此,如何提升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成为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关注的重点。在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所获取的信息能够为管理机构提供重要的工程成本核算参考数据,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也会牵涉到不同的管理细节,这必然要求在建筑管理工程应用信息技术时充分考虑不同部门的管理需求,改善工作管理流程,更为科学、合理地监控不同部门的进度及质量管理力度,构建全新建筑工程管理环境。 3.2吸收任用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信息技术改革 上文已经提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型人才导致信息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建筑工程必须加快专业化人才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并演示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增加老职工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其次,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化人才,为建筑工程管理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建筑工程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奠定人才基础。 3.3推动信息技术的层次化应用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不同的部门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时,需要按照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内容,对信息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以便该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符合不同部门的实际要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多层次化应用。此外,为能够了推进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各个部门必须将相关管理信息实时传送到共同的交流平台,完成信息的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管理平台。 3.4促进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应用的适应性 建筑工程的种类很多,公路建设、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都属于建筑工程的范畴。但是这些不同种类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例如,公路建设受天气变化和交通情况的影响比较大;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受建筑周期的影响比较大,而且这两种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对环保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信息技术不适应建筑工程的种类,或者不能根据不同建筑工程进行相应调整,不但不利于工程管理,反而成为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绊脚石。因此,应该在信息技术中设置不同的参数,工程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种类进行选择,满足建筑工程多样化的实际需要。此外,还需要缩短工程周期,减少成本开支,增加企业收益,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及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实时信息,平衡成本与工程进度的关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4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时代,各行各业想要在这个信息技术改革中得到发展,首先需要实现管理方式的信息化。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建筑工程行业更是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在引入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将其与实际充分结合,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耿霄 单位:烟台市游泳训练中心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而课程体系构建对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十分重要;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最后获得的能力,依据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按照反向原则设计课程。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建筑工程管理;课程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代表了一种能力结构,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课程体系构建对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十分重要。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应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能力要有相应的课程来支撑,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要对实现能力结构有确定的贡献;使学生完成课程体系的学习后就能具备预期的能力结构。 一、课程体系构建设计思路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介公司等单位,培养具备有建设工程招投标策划、投标报价、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承发包及项目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最后获得的能力,依据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按照反向原则设计课程。 (一)课程设置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再通过对大量校企合作单位的调研,归纳整理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具体的岗位职业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根据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提炼出岗位核心能力为:工程项目审批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设计图纸管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与管理。然后根据能力确定所需的课程,通过仔细筛选,认真分析,选定专业核心课程. (二)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确定主要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要分析就业迁移岗位和未来发展岗位,由专业选修课来承担这些岗位所具备的能力;这些岗位也包括了学生自己按个性设计的未来发展岗位,所以选修课数量设置的较多,保证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建设特色 (一)反向设计课程体系 反向设计是根据建筑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学生毕业要求,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通过学院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结合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发展要求,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目前最紧缺且需求量最大的主要是土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技术管理人才,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概预算、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各类专业人才;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理论及工程管理知识。因此得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项目代建等方向。“需求”既是设计的起点也是终点,对建筑市场用人需求的准确把握,既保证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完整性,也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高度一致性。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选课制度 课程体系构建中设置的较多的选修课,是为保证推行学院实施的“完全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度。这种选课制度首先允许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或其他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学习方向,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决定每学期的学习量,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生选择不同的授课老师、上课时间等,改变被动接受的地位,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良性运转。而学院准备推行的职业导师制,在指导学生适应这种灵活弹性的学习制度,了解学习的内涵,告知如何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构建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克服选课的盲目性等方面,会起到必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各自的学习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进度,逐步达成目标,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 (三)基于全过程的实习安排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采取开放式办学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过程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实习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认岗,入校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始业教育,通过讲座报告的形式了解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在校内学习岗位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职业基本能力后,由学校安排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认知,了解企业办公场所,与工作有关的岗位进行初步接触,了解岗位工作大致内容和工作流程,请企业人员进行具体讲解,使学生逐步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为跟岗,在校内学习岗位核心知识,初步具备职业专项能力,由教师根据学生已具备专项能力分配任务,要学生带着任务在企业进行跟岗学习,并在跟岗结束后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岗位需学习掌握的知识、能力,通过回校继续学习锻炼;第三阶段为顶岗,在校内学习完岗位核心知识以及拓展知识后,在企业进行顶岗工作,使学生最终形成就业所必须的岗位职业能力,实现就业的办学目标。 三、结语 建筑业用人需求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也在不停的调整变化中,成果导向教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管理行业调研及本专业学生历届的跟踪调查,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而且围绕着工程管理人员岗位任务和能力要求,会不断深化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继续优化课程体系。 作者:吴秋水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价值研究 摘要: 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具体应用进行阐释,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关键词: 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对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升级和优化,其能够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将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效益发挥到最大。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尚未对信息技术进行普及应用。建筑工程负责人要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升级和变革,以达到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效果。 1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环节。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质量管理和施工进度管理难度比较大,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不确定因素。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质量和效益。 1.1对整体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满足了现代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诉求。其能够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立足于全局对建筑工程管理项目进行具体实施和规划,并对其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和升级,确保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经济预算、资金控制和监工监控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整体效益的提升。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以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核心任务为背景,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模型进行构建,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质量[1]。 1.2有利于信息系统的构建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在建筑企业内部系统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对传统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实现建筑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建筑公司要注重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构建,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为背景,对原有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局化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有效缓解了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实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决策质量。 1.3降低管理成本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费用和资金比较多。其一直是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对采购环节进行落实,最大程度降低了建筑工程管理成本。例如,应用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建筑企业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双方贸易便利度,同时,也增加了建筑企业的选择空间,有效节约了原材料采购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信息技术实现了双方交易的透明化,有利于建筑市场的正当交易和公平竞争,实现了对建筑工程管理采购环节的优化。建筑工程负责人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大型设备、现场施工和合同等进行管理,并对其进行控制,最大程度实现了建筑工程的标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成本[2]。 2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建筑企业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建筑企业都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部分规模比较大的建筑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并实现了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共享。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很多建筑企业开始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模式进行构建,使建筑企业能够借助信息化和网络化平台,实现建筑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 2.2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开始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但是人们对信息化程度的认知仍然比较模糊。当前,很多人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实现网上接发邮件和网上交易就是信息化管理。但是,其并未应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工作流程、资源、工程成本和项目风险等进行评估和预测,导致建筑企业并未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很多建筑企业负责人认为,信息管理会使建筑工程管理过程更加繁琐,导致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热情度并不高。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很多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仍然比较落后,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进行全面实施。 3加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比较复杂,其涵盖范围比较广,涉及到的施工要素和工程管理要素也比较多。例如,建筑工程前期需要进行招投标工作和图纸设计等,其中涉及到很多繁杂的管理要素和数据计算。建筑企业要结合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对一体化信息系统进行构建。同时,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施工规划、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人员管理等,都加大了建筑工程整体管理难度。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中涉及到的相关要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对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将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建筑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建筑企业提供广阔的信息化管理空间。 3.2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其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企业要注重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实现整个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相互协作,进而实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其涉及到的合同和相关要素等进行信息化评估和管理,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升级和优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也受到企业发展的制约。不同建筑企业都有其各自的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模式,建筑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特性和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诉求,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确保其与建筑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建筑工程管理目标相契合,以达到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和应用效果。 4结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负责人要打破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思维局限性,将新型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成谷南 单位: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基建科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提升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全面改革发展背景下,加强对房屋建筑领域的改革就较为重要,只有这一领域的改革得到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管理水平及房屋质量的提升。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层面因素的影响,就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成为建筑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经济作用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实际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详细分析,最后探究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优化策略实施。通过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要求也有着提升;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工程管理的质量,才能有效保障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施工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阻碍,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对保障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经济作用分析 1.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管理过程中,能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从整体上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为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就需在施工的管理质量水平上着手,从自身的管理上加以改善,这样才能使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1]。通过实现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对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另外,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建筑施工的质量对外观以及具体的使用功能层面也有着影响,能对建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的功能多样化呈现以及舒适度的保障有着积极意义。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层面的加强,就能对整体的建筑质量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课题。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经济作用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的管理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就能有助于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从经济作用发挥层面来看,能够促进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2]。施工质量的管理是房屋建筑工程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通过在质量管理的环节得到了有效加强,就能对整体的房屋建筑的管理得以强化。能对具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性的发现,从而有利于使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这就在整体管理目标高效化实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再者,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进行强化,能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加强。房屋建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影响,在质量管理层面的加强,也是对整体施工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通过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有效保障,就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得以加强。这就需要能在具体的施工中,将施工的技术以及操作和工艺等得以充分保障,从多方面加以考虑,这样才能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另外,通过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能够在经济效益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效益。在施工的管理层面得到了加强,就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3]。具体管理中,通过监督管理的加强,就能对材料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的应用规范性得到保障,这样就能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从而在管理的整体水平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成本方面也能得到有效的节约。 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低 从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的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的质量是建筑后续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基础,只有从管理质量上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建筑的安全使用[4]。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意识层面还比较薄弱,不能严格按照具体的程序开展施工,这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材料、设备的管理还没有有效加强。由于在材料管理上没有得到加强,就会使得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材料是施工中的基础性材料,其自身的质量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机械设备是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有着促进作用的工具,如果在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完善,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工程管理质量,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以及运行的稳定性,才能真正的有助于工程的管理效率水平提升,对其加强管理就尤为重要。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管理,以及受到施工人员的影响,没有注重材料的应用质量等。这就对整个施工的质量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房屋建筑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够,这就造成了管理过程中很难达到实际的要求。从而就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问题。 2.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涉及的内容众多、干扰因素复杂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在实际的管理上有着很大的难度,主要就是因为施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以及受到的干扰因素也比较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就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管理发展有着阻碍[5]。其中在人为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增添难度。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工期一般较长,涉及的内容环节较为多,因此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具体施工过程中,在对工程的综合性管理上还没有得到加强。例如,为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中对工期进行压缩压缩,对材料、设备的应用不符合涉及要求等。由于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在建筑施工的数量上也比较多,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且施工市场的膨胀给施工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施工中有的企业为能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在材料、设备的应用上着手,没有注重材料的整体质量。还有的是对工期进行的缩短,用尽量短的工期完成项目建设从而降低建设成本,这就造成了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3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还体现在环境层面。在这一方面就主要有自然环境以及内部的环境。从自然环境层面来说,主要就是自然天气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如水文、地形等方面的因素。这都会对实际的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着影响。而在内部环境方面,主要就是在进行管理中的模式和方法的不科学;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制定一套适合自身条件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程序,也未能从具体出发,针对每项工程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细则,从而造成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水平比较低下。 3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优化策略探究 3.1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分析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要能实现全面化,这样才能有助于管理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全面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是将每项管理的责任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对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化实施。通过全面化的工程管理,就是实现网络管理模式,也就是将管理的所有职能,都能够归入到这一网络管理的模式当中实施管理,从而在管理的目标上得以有效实现。由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对整体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通过全面管理的措施实施,就能够将管理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性的消除。全面管理的有效实施也能对质量管理的方法得到有效优化,从而在质量管理效率水平上能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管理模式就和传统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将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理念,在每个管理环节加以融入的,在每项管理的环节都能够对质量管理的标准加以严密的实施。 3.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项目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层面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诸多的影响因素都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就要能在人的管理下得以实现[6]。房屋建筑的项目中,只有将人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才能真正的保障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人员之间良好的协调、沟通,将管理各个环节、层次的情况能及时了解,才能为提升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有相关制度支持,这样才能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实施中,所面临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复杂化的,这就要能够在现场的各个方面都要得以充分重视,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将体系中的管理责任得到明确化,对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制度实施都要能在可操作性上得以加强。从这些方面得以重视,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还要能注重分包单位优选模型的建立上得以重视,在管理上进行强化。还要在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等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第三,将质量控制融入到管理体系中。具体的施工就要能和质量管理体系紧密的结合,通过自身化的标准建设的加强,来保障实际的管理目标实现。在管理中对设计的质量以质量标准要能得以明确化,要能够在质量标准的指导下,对工程管理的目标加以促进。房屋建筑施工单位方面,也要能够在质量预控以及自检机制的建立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将质量和安全层面的管理得以保障。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加强,还要能注重对材料方面的有效管理。施工材料是整体房屋建筑质量保障的基础内容,只有在施工材料上得到了保障,才能有利于实际的管理水平提升。这就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要能在材料采购人员的管理层面进行强化,以及注重职业道德的素养培养。对施工材料的选择要选择有着良好信誉的厂家,并要将市场的材料调研工作得以有效完善,充分注重材料采购的质量。最后就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测的相关工作。 4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愈来愈复杂的建筑工程、竞争越来越大的建筑环境,通过在优化管理水平,在具体管理中要善于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才能有效保证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才能有助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黎冠威 单位: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规划建设办公室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全面改革发展背景下,加强对房屋建筑领域的改革就较为重要,只有这一领域的改革得到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管理水平及房屋质量的提升。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层面因素的影响,就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成为建筑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经济作用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实际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详细分析,最后探究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优化策略实施。通过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要求也有着提升;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工程管理的质量,才能有效保障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施工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阻碍,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对保障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经济作用分析 1.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管理过程中,能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从整体上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为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就需在施工的管理质量水平上着手,从自身的管理上加以改善,这样才能使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1]。通过实现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对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另外,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建筑施工的质量对外观以及具体的使用功能层面也有着影响,能对建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的功能多样化呈现以及舒适度的保障有着积极意义。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层面的加强,就能对整体的建筑质量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课题。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经济作用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的管理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就能有助于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从经济作用发挥层面来看,能够促进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2]。施工质量的管理是房屋建筑工程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通过在质量管理的环节得到了有效加强,就能对整体的房屋建筑的管理得以强化。能对具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性的发现,从而有利于使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这就在整体管理目标高效化实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再者,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进行强化,能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加强。房屋建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影响,在质量管理层面的加强,也是对整体施工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通过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有效保障,就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得以加强。这就需要能在具体的施工中,将施工的技术以及操作和工艺等得以充分保障,从多方面加以考虑,这样才能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另外,通过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能够在经济效益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效益。在施工的管理层面得到了加强,就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3]。具体管理中,通过监督管理的加强,就能对材料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的应用规范性得到保障,这样就能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从而在管理的整体水平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成本方面也能得到有效的节约。 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低 从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的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的质量是建筑后续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基础,只有从管理质量上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建筑的安全使用[4]。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意识层面还比较薄弱,不能严格按照具体的程序开展施工,这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材料、设备的管理还没有有效加强。由于在材料管理上没有得到加强,就会使得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材料是施工中的基础性材料,其自身的质量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机械设备是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有着促进作用的工具,如果在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完善,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工程管理质量,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以及运行的稳定性,才能真正的有助于工程的管理效率水平提升,对其加强管理就尤为重要。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管理,以及受到施工人员的影响,没有注重材料的应用质量等。这就对整个施工的质量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房屋建筑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够,这就造成了管理过程中很难达到实际的要求。从而就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问题。 2.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涉及的内容众多、干扰因素复杂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在实际的管理上有着很大的难度,主要就是因为施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以及受到的干扰因素也比较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就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管理发展有着阻碍[5]。其中在人为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增添难度。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工期一般较长,涉及的内容环节较为多,因此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具体施工过程中,在对工程的综合性管理上还没有得到加强。例如,为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中对工期进行压缩压缩,对材料、设备的应用不符合涉及要求等。由于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在建筑施工的数量上也比较多,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且施工市场的膨胀给施工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施工中有的企业为能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在材料、设备的应用上着手,没有注重材料的整体质量。还有的是对工期进行的缩短,用尽量短的工期完成项目建设从而降低建设成本,这就造成了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3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还体现在环境层面。在这一方面就主要有自然环境以及内部的环境。从自然环境层面来说,主要就是自然天气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如水文、地形等方面的因素。这都会对实际的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着影响。而在内部环境方面,主要就是在进行管理中的模式和方法的不科学;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制定一套适合自身条件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程序,也未能从具体出发,针对每项工程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细则,从而造成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水平比较低下。 3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优化策略探究 3.1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分析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要能实现全面化,这样才能有助于管理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全面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是将每项管理的责任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对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化实施。通过全面化的工程管理,就是实现网络管理模式,也就是将管理的所有职能,都能够归入到这一网络管理的模式当中实施管理,从而在管理的目标上得以有效实现。由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对整体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通过全面管理的措施实施,就能够将管理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性的消除。全面管理的有效实施也能对质量管理的方法得到有效优化,从而在质量管理效率水平上能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管理模式就和传统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将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理念,在每个管理环节加以融入的,在每项管理的环节都能够对质量管理的标准加以严密的实施。 3.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项目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层面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诸多的影响因素都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就要能在人的管理下得以实现[6]。房屋建筑的项目中,只有将人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才能真正的保障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人员之间良好的协调、沟通,将管理各个环节、层次的情况能及时了解,才能为提升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有相关制度支持,这样才能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实施中,所面临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复杂化的,这就要能够在现场的各个方面都要得以充分重视,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将体系中的管理责任得到明确化,对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制度实施都要能在可操作性上得以加强。从这些方面得以重视,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还要能注重分包单位优选模型的建立上得以重视,在管理上进行强化。还要在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等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第三,将质量控制融入到管理体系中。具体的施工就要能和质量管理体系紧密的结合,通过自身化的标准建设的加强,来保障实际的管理目标实现。在管理中对设计的质量以质量标准要能得以明确化,要能够在质量标准的指导下,对工程管理的目标加以促进。房屋建筑施工单位方面,也要能够在质量预控以及自检机制的建立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将质量和安全层面的管理得以保障。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加强,还要能注重对材料方面的有效管理。施工材料是整体房屋建筑质量保障的基础内容,只有在施工材料上得到了保障,才能有利于实际的管理水平提升。这就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要能在材料采购人员的管理层面进行强化,以及注重职业道德的素养培养。对施工材料的选择要选择有着良好信誉的厂家,并要将市场的材料调研工作得以有效完善,充分注重材料采购的质量。最后就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测的相关工作。 4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愈来愈复杂的建筑工程、竞争越来越大的建筑环境,通过在优化管理水平,在具体管理中要善于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才能有效保证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才能有助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黎冠威 单位: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规划建设办公室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 摘要: 论述了建筑工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信息化管理的一般步骤,从组织管理系统和管理思想等方面,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 0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建筑行业就朝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方向发展,但是大多数建筑企业并没有将信息化应用到日常管理中,致使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处于低级阶段,大多数企业依然处于手工操作。所以建筑企业就必须要不断更新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将信息化管理技术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快速提高。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建筑工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工程的日常管理中只有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本身具有个别性、复杂性以及流动性之特征。所以施工前就要制定详细合理的计划,让企业对人力、财力及物力等各方面做好互相配合、协同合作,确保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公司具有系统性与专业性,涉及到多个范围,主要包含施工成本、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合同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所以,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而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能够开发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能够从工程管理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让建筑工程管理尽量少走弯路。同时合理利用法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组织等相关信息,能够为管理人员施行决策提供帮助与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处理与储存相关的管理信息,实现信息的变换与处理,通过数字化、电子化的传输信息,从而让获取信息更为快捷便利,提高信息透明度。最后采用工程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更加有效的控制建筑企业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 2建筑工程管理对信息化的应用 2.1信息化管理的一般步骤 实施信息化管理并非简单的采购相关软硬件设备,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就要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组织与管理信息化管理方案,转变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选择项目的管理软件等等,这些问题并非小问题,是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乃至涉及到每一个细节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整个信息化管理的失败。 2.2组织和管理 1)虚拟动态联盟。 实施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必须要以科学的管理组织作为保障,首先要明确整个建设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部门或者单位,确定好单位或者个人在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与智能分工,必须要求专人对信息化管理工程进行负责,要制定、绘制出信息的分解图以及和信息化有关的信息流程图等等,每一个用户要依据自身的权限及岗位责任履行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彼此的分工和协调配合。这样就通过网络平台形成一个功能健全的虚拟项目管理组织,尤其是现实的管理组织平稳运转。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虚拟动态联盟管理内容主要包含了设定与调整虚拟组织。不同的网络平台设定组织的方法不同,但是在解决方法上存在一致性。 2)管理流程。 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各个成员企业能够快速集成与协调完成工作。但是动态联盟具备时效性特征,即一个联盟存在着一定生命周期,对整个周期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为识别市场机会、选择合作伙伴、设计联盟模式组织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完后的清算与解散。 2.3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1)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思想。 管理信息化就是收集施工过程中各种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与分析,为管理人员制定控制目标提供依据,主要包含了进度、质量以及投资几个方面的目标,坚持工程项目的施工状态,同时为制定决策提供参考。这种管理方式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工程思想及科学管理措施,辅助各个管理成员管理工程项目,该管理系统包含了系统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多种知识。依照管理系统把这几个部分划分成: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以及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四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均和系统的总数据库之间密切相连,而且数据库还和各个子系统间进行数据传递与数据交换,同时还必须要被总控制模块进行统一管理。在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中投资、质量以及进度几个方面存在矛盾又辩证统一关系。施工时不但要满足质量高标准的要求,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一旦投资增大就可能会延长工期。因此要能够满足高质量要求,就需要降低因质量因素而造成各种返工,尽可能缩短工期,这样才能够有效防止出现因返工产生附加费用,防止后期产生各种维护费用。同时要加快项目进度,一定会增加费用,提高投资,还可能会降低施工质量的要求。从图1来看,需要控制的三个目标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关联,所以施工过程中就要综合考虑,要互相协调。通过这种手段与保障,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由此可见四个子系统是互相联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进度控制系统。 进度控制即为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对整个工程进度进行规划和安排,要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相比较,这样才能够检查二者之间的偏差。如果有偏差,就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纠偏,确保按照计划完成进度。其中进度控制包含了各种内容,综合起来主要有:编制和分析整个工程的计划施工进度;从施工现场收集实际进度;比较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依据比较结果综合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制定出完善措施,从而实现有计划调整进度,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3)质量控制系统。 质量控制是工程实施阶段主要控制的三大目标之一。从各种实践情况来看,建筑工程要具有可靠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必须要依靠工程质量才能够实现。因此要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要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建筑工程的设计主要划分成了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中质量控制必须要设定总体目标,之后在此基础上设定分目标,从而形成一个质量目标体系,这也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对设计目标进行控制,设计的成果才能够符合设计原则、规范要求以及技术标准。而且工程设计才能够经济适用,才具有一定先进性,同时才能够确保设计图具有准确性与正确性。 4)投资控制系统。 从建筑工程自身来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资属于主要的控制措施,也是控制三大目标的重要因素。而控制整个项目投资就是对预算进行编制、审查,从而确定出承包、竣工以及结算几个过程的费用。事实上,在施工过程中承建人就是按照施工的进度与工程量对款项进行计量和支付,一旦超出支出现象,就要立即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各种费用必须要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将施工中实际产生的费用控制在项目的总概算之内。而且控制施工项目的投资还要依据动态控制原理,按照规划流程实施控制,其中动态控制即为主动控制的常用方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偏差,让目标对象接近计划值。 5)合同管理系统。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筑事业就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招投标制度,承包合同以及施工监理制度,并且这些制度的应用在工程工期、质量以及限制造价方面获取了良好效果。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下,合同管理走上了正轨。从整个项目管理角度来看,有效管理合作能够为控制进度、投资以及控制质量等打好基础。合同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主要涵盖了制定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以及接触合同等各个方面,也包含了处理与合同相关的纠纷,对合同的实施进行监督等。其中制定合同就一定要从四个原则入手,一定要满足法律、等价交换、国家计划以及互利协商等各种原则。所谓变更合同就是合同涉及当事人签订合同,还没有来得及履行以及履行所有合同之前,合同双方通过协商而达成了一致的认识,从而成为了增减、变更或者修改合同中的主体或内容,并且双方达成了新协议。解除合同就是双方按照法律规定,还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前,双方经过协商而达成一致,提前终止了合同协议。合同纠纷即为履行合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理解合同存在歧义而发生争执。 3结语 建筑工程企业要健康发展,就要和时代要求相接轨,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发挥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并且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内部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合作,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以及业务控制水平,促进建筑企业快速发展。 作者:郭华 单位:山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价值工程与建筑工程管理探析 摘要: 价值工程从工程施工的准备到实施,准确把握了并分析了在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环节中的实际使用“功能”与“成本”相关建设因素,通过合理利用资源,达到以最低建筑成本实现建筑必要功能的目的,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本文探讨了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价值工程;建筑工程;管理 1引言 所谓价值工程,是通过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研究对象的成本、功能等,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合作,从而提高研究对象应有的价值与管理技术方法。价值工程的实施应当以满足使用者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重点针对研究对象的功能进行了探讨,以提高研究价值创造性,因此,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价值工程概述 价值工程是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种管理技术。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V、功能F和寿命周期成本C等三个基本要素,通常写为V=F/C,所述的“价值”是指作为某种产品(或作业)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的比值。价值工程是就某个具体对象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分析评价和改进,有了对象才有分析的内容和目标,对象如产品、工艺、工程、服务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等。价值工程的核心在于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其中的功能是指对象能够满足某种要求的一种属性。价值工程是以集体智慧为基础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要求组织科研、制造、设计、采购、管理、供销以及财务等各方面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来参加,组成具有合理智力结构的集体。为了发挥各方面、各环节的人员知识、经验以及积极性,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求达到产品价值要求。价值工程强调不断改革和创新,开拓新构思和新途径,获得新方案,创造新功能载体,从而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实现绿色环保,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效益。 3价值工程的原理分析 3.1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实施的总体原则在于是否会影响国计民生,因此需要优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及其价值潜力。在普通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中,价值工程的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分析的方式使产品获得价值。价值工程是有组织进行的,能够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生产成本相对于产品的价值、功效等方面的关系如以下公式:价值=产品功能/生产成本。必须在经济活动中,仔细分析并研究工程设计相关技术的经济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工程价值评估,及时发现各施工阶段是否具备改进的潜力,从而避免成本的增高或功能的不足,给用户带来使用困难。 3.2工程设计的价值分析 在用户购买产品的过程中,要求满足所需的功能要求,而价值工程的应用扩大了实际工作范围,价值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而价值工程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技术部门常常忽略对成本的考虑,而一味地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造成了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3.3节约生产成本 我国的建筑工程中,长期以来都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作为重点的管理内容。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应当注意以确保工程质量作为基础,才能够充分应用成本控制节约原则。而在价值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应当在各施工段的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设备方面的投资,从而降低成本,通过合理分析功能与成本关系,提高工程项目的价值系数。 3.4改善管理,提高素质 具有高水平的管理机构,应当能够自如应用价值工程,用以控制项目的成本,在价值工程的组织活动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利用价值工程促进员工团结起来并发挥集体力量,运用集体智慧将质量管理融于价值工程管理,正确、合理地应用价值工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4.1应用要点 (1)规划设计工程项目的开始是根据工程的初步设计才得以实现,因此设计是其施工的最关键因素。利用工程价值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可以避免因为设计的不合理和不科学导致最后建筑出现质量问题,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多个方案的选择,然后根据施工项目的需要和各种因素的集中考虑,选择最具价值的设计方案。(2)施工材料与设备器材的选择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是施工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其投入也是最大的部分,而施工材料的成本投入与建筑的完工质量是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为此,通过价值工程,实现了建筑工程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来选择最优的工程材料和设备器材,从而平衡成本投入与建筑质量之间的关系,达到两者的共赢,促进企业的全面更好发展。(3)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保障施工质量最关键的部分,也是一个周期较长且涉及的人员、物资和管理最复杂的阶段,在这个过程需要建立一定的施工制度来规范施工建设的过程,而价值工程可以有效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进行最优选择,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的质量,同时还能加快施工的速度,为施工企业提高生产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从而加快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2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4.2.1施工准备阶段 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分析施工方案,对工程项目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再向业内其他企业借鉴先进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经验等,力争对自己的项目资源配置、施工能力、技术水平有个正确的、科学的掌握。注意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和功用要求,合理制订方案,对施工方案进行价值工程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制订可行的施工方案,再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根据提高价值的途径,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 4.2.2施工组织设计阶段 价值工程应用于施工组织阶段,具体体现在施工管理方面。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利用多种类型资源与技术,实现较强组织性活动的开展,具体包括施工转场方式、施工队伍选择和工程财务活动。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于对各个工程的内容的功能、价值两方面进行双重分析,通过建筑工程价值与过程的合理分析,合理控制企业工程造价,降低生产成本。在施工管理阶段,价值工程的具体表述模型是:V=T/S其中:T为相关施工项目目标成本;S为施工项目现时成本;V是具体的施工项目价值率。而当V<1时,则表示目标成本低于现时成本,此时代表建筑工程企业没有对其相应施工项目进行系统分析与管理,或者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如果V≥1,表示现实成本等于或低于目标成本,代表企业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其计划范围之内,因而利于企业的发展。 4.2.3施工实施阶段 进入施工实施阶段,除了继续要不断优化和修改施工方案,还要从实际情况入手,降低材料、人工、机械等成本,因为到了这一阶段,功能性因素已基本确定,所以主要从成本控制入手。在一般的工程施工中,主要需要的材料包括钢筋、砂石、钢管、水泥模板等,因此将其作为功能成本的分析对象。假定其中一种材料,有三家供应商入选,分别为供应商A,供应商B,供应商C,将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实力、运输距离以及售后服务作为它的评价要素。在这里需要进行资料搜集,对上述评价要素进行打分,运用价值系数法进行施工方案选取需要计算的各类系数:功能系数=分部分项工程得分/施工项目总得分公式成本系数=分部分项工程预算成本/总预算成本公式价值系数=分部分项工程功能系数/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系数计算出分部分项的价值系数,依据各价值系数分析,判断需要进行改进的对象,分析情况如下:当价值系数(v)>1时,考虑到该分部分项工程存在多余的功能,是否可以进行缩减以减少项目的成本;当价值系数(v)<1时,考虑该分部项目成本过大,需要进行缩减成本的改进;当价值系数(v)=1,或者偏离很小时,考虑到该分部分项工程比较合理。 5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因为所涉及的内容较为繁多,其各个阶段均会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而通过应用价值工程,不仅能够优化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结构与功能,同时还从根本上节约了成本投入,提高了工程质量,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发展。 作者:赵玮 单位:广州新世界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建筑工程管理改革调研分析及改革 摘要: 本文通过走访陕西省建筑行业/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对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得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需求;改革调研 为了摸清咸阳市乃至陕西省建筑业的基本情况,掌握建筑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专业设置的职业面向、就业岗位和培养规格,清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找出现有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点和不足,为大力加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内涵建设工作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及毕业生的调研,分析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人才需求情况、人才的岗位分布、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找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和教学体系设计的思路,增强职业标准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性,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1建筑行业现状 1.1行业现状 近两年,我国建筑业发展受到经济下行和宏观政策调控的压力,比较低迷,但从2015年起,通过政府推进国家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我国“一路一带”项目、“亚投行”成立等契机,为我国建筑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未来中国建筑业不仅要在国内继续扮演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角色,更要借助中国投资海外的契机,打入国际建筑市场。在国家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下,我国建筑业未来的走势不仅健康平稳,而且一定能继续呈现上升走势。 1.2企业现状 陕西省共有6413户建筑业企业(进入我省住建厅统计系统),从业人员136.16万人,其中农民工占80%;注册建造师7.77万人,占比5.7%;小型项目管理师约为5.4万人,占比仅有4%。以上数据表明陕西省建筑业从业人员中技术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大量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及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无学历人员,建筑业从业人员很多没有受过培训,也无职业资格。截至2015年,咸阳市共有711家资质内建筑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从业人员约16.1万人。仅从调研企业及项目管理层人员的不完全统计,学历结构比例分析,研究生学历占6%,本科学历占30%,大专学历占30%,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14%。 2区域发展优势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的西咸新区,随着西咸新区的建设发展及大西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西咸新区目前已将46个总投资额达1186亿元的项目列入今明两年开工计划,分别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片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范例等领域,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0亿元。建筑业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专业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以尽快提高建筑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质水平,适应未来本地区高标准建设的挑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会借助西咸新区的发展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建筑企业调研情况分析 3.1调研表分析 我们向83家建筑企业和项目部的102名员工下发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调研表”,用以调查建筑企业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培养目标、毕业生能力、课程体系、证书要求四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 3.1.1培养目标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102名企业员工(含毕业生)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认可。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工程招投标及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工程质量及安全、造价控制及成本、建设工程资料及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1.2证书要求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建筑十二大员中,建筑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让他们从事“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及“资料管理”的工作。这一结果应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进一步明晰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发挥借鉴作用。 3.1.3毕业生能力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建筑类企业更看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能熟练掌握“施工组织和进度管理能力”、“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及“施工质量、安全标准、规范的查阅和检验能力”、“绘制与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及“社交礼仪和社交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与CAD制图能力”、“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能力”等。除此以外,企业还在“外语能力”“、工程监理的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常用材料应用与检测能力”、“建筑招投标和合同的编制及管理能力”等方面要求一般了解。 3.1.4课程体系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现开设16门专业课程中,企业认为“很重要”和“重要”的课程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工程制图与识图”及“建筑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及“工程测量技术”及“顶岗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这9门课程和1个教学环节应作为该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和重要的教学管理过程。 3.2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预期 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专业岗位竞争能力增强,行业/企业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应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转换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服务意识等等,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各方面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环境和新形式的挑战。 3.3行业/企业对就业人员能力的要求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第一,要有建筑识图的能力,能了解建筑物的构造;第二,应具备各建筑材料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同时能利用一些材料检测设备检测材料的性能来把握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第三,应具备建筑测量能力;第四,应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能合理把握工期、正确调动人力物力,使得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利润最大化;第五,应具备基本的力学与结构知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能力等。 4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改革的建设思路 4.1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应修订现有的人才培养定位,以质量员、安全员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岗位,以资料员、施工员为拓展岗位,参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研究制定本专业的核心岗位能力需求及相应的学习领域。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的不完全统计,建议该专业每年招收100人。 4.2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基本合理,只从课程重要程度来看,建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应将《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测量技术》、《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成本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这十门课作为专业核心课。降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重要度,但应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3专业教学模式方面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建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中贯穿“三个基于”的教学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基于岗位职业标准”和“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各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以项目的实施过程指导教学,选用各工作过程对应的工作岗位,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使专业课均围绕同样的“项目”背景,推进各课程的教学进程。为学生将所学各专业知识能够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运用,为接下来的企业顶岗提供能力保障。 4.4专业师资与教学条件配置方面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实施双带头人制度;通过培训研修、企业锻炼、经验交流、技术研发等多种途径,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打造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校内实训场地、设备、环境及校外实习条件的建设,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努力新增更多的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推行合作教师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之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加强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在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工学结合优质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 作者:陈妮 雷海涛 许方伟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建筑工程管理重点与难点 摘要 建筑工程的管理除了兼顾到建筑的施工阶段的建造目标,成本、工期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之外,从业主的角度考虑还需要综合很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从业主角度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有助于全方位地促进建筑建造目标的实现。首先分析了业主角度的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然后研究了业主角度的建筑工程管理重点与难点,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业主角度的建筑工程综合管理方法。 关键词 业主角度;建筑工程;管理重点;难点 0引言 建筑工程的管理本身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当前很多研究都着眼于施工阶段,分析了施工阶段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的管理。然而从业主角度出发的建筑工程管理比施工阶段的要更加复杂,也更加重要。业主需要全面考虑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以及各个阶段的众多参与人员,还需要兼顾项目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此既有必要从业主的角度,对建筑工程的管理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1业主角度的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 从业主的角度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有着与一般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不同之处。进行业主角度的建筑工程管理需要考虑到业主的基本职能以及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综合考虑业主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特点。 1.1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一般所称的建筑工程管理仅仅集中在建筑的施工阶段,讨论的主要是针对于建筑的施工阶段各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然而由于建筑工程的业主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建筑的施工阶段,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前期决策、设计、承发包,以及后期的运营等各个过程。这些过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建筑的决策阶段影响到了后期的项目的社会、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而建筑的设计阶段则是决定了施工过程中的总体依据。施工过程中的建造质量以及安全性,也将对最终的建筑实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后期的运行效果。因此从业主的角度考虑的建筑工程的管理重点与难点,必须兼顾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从一个全过程的角度去进行建筑的管理。 1.2建筑工程的管理包括了各相关参与者 进行建筑的工程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人的管理。而从建筑业主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管理的不仅仅是本公司的人员,而要同时对建筑的设计、施工、监理、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等各个相关参与者进行管理。建筑的各方参与者,都有着自己的建造目标和建造利益诉求,在各个阶段上都需要进行配合协作,这些多方参与者的协调,都需要通过业主来完成,而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的管理难度,这也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以及合同的方式,保证多方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共同努力,实现业主的预期建造目标,是业主需要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3建筑工程的管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建筑工程的管理从本身特性上来说,就是一个十分复杂和综合性的过程。从业主的角度来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尤其如此。除了考虑上述的全寿命周期的过程,以及各类参与人员之间的协调安排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对于风险的控制,对于环境的考虑,对于各类政策和社会情况的考虑等。这些多方面的因素都共同决定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以及最终建造成果的好坏。建筑工程的建造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如何综合有效地对这种因素进行管理,是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业主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2业主角度的建筑工程管理重点与难点 如前所述,从业主的角度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各方的参与者,同时也要兼顾到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各类社会、经济、环境上的风险,综合实现建筑工程的建造目标。从这一角度考虑,建筑工程的管理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四点。 2.1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是对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各类参与者的重要约束手段,通过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能够明确地用书面形式与建筑的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各方进行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约定。首先能够帮助业主方更好地规避风险,同时也能帮助各参与方明确自己的工作,最后也能够更好地辅助各个参与方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行合同的管理,要做好合同的制定、评审以及管理等三个方面。在合同的制定方面,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合同文件范本,对相关的责权利进行规定,抓住合同中的核心和重点部分,即那些风险较大的或是工程比较复杂的合同,并寻找到分担和降低风险的方法,通过加强对合同订立相关部门,如工程成本部门、设计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的管理。在进行合同的签订之前,要加强对于合同的评审工作,保证确认无误了之后才能进行签订。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要全过程地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各相关单位能够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履行义务,如果发生了工程变更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变更证明材料的搜集,作为后期的依据。 2.2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 从业主的角度进行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需要兼顾到建筑的前期决策以及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的管理。研究表示,建筑工程的前期决策以及设计方案对建筑工程的成本的影响达到了70%以上。因此从业主的角度进行建筑工工程的成本管理,要着重加强对于建筑的决策和设计方案的选择,同时通过技术交底和施工过程中的沟通等方式,加强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更好地保证施工单位能够理解设计意图,同时更好地节约施工成本。进行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业主首先在决策阶段就应该考虑到整个建筑的成本预算,综合考虑建筑周边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需求。在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等方式,保证设计单位在完成建造意图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后期的施工成本。而在施工阶段的综合管理,业主单位需要与监理单位相互配合,实现对于施工单位的监管。通过合同的方式,对施工单位的成本节约行为提供奖励。总之,业主角度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多主体的综合性的管理。 2.3工程的技术管理 从业主角度进行的工程技术管理是综合到建筑的后期运营和销售的整体效果。而建筑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仅仅着眼于建筑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技术的选择上,而业主的工程技术管理则是要将营销理念转化为工程技术标准,然后按照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招标,从而保证建造出来的建筑能够符合后期的运营和销售的要求。因此针对于业主角度的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需要着眼于全寿命周期的需求,从最后的运营和销售的角度考虑,从决策和设计阶段就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从而通过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案的选择和施工组织设计,最终将其实现。而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需要兼顾到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从技术方面来讲,就是通过不断引入四新技术,提高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将新技术与原有技术相互结合,同时加强技术操作人员的水平,更好地掌握技术的操作要领与方法,更好地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2.4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 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也是业主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建筑工程的管理,要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技术、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各方面的风险。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持续的周期比较长,且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多,因此可能遇到的风险就更大,从业主角度进行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是进行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防止项目的风险事项发生,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必须进行项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寻找到可能使项目产生损失的风险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概率,从而更好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并需要根据相应的风险,对其进行防范。业主可以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及早地发现可能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预定的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量,以减少项目的损失。当风险事项确实发生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风险的应对和处理,通过合理的方式及时化解风险,保证工程后期的正常运作,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在阶段性计划调整过程中,要加强对近期风险的预测,并纳入近期计划中,同时要考虑到计划的调整和修改会带来新的问题和风险。项目结束时,应对整个项目的风险,风险管理进行评价,作为以后进行同类项目的经验和教训。 3结语 业主角度的建筑工程管理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管理,需要兼顾到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以及各类参与人员,同时要综合考虑到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业主需要从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工程的技术管理以及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等方面,综合实现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促进建筑行业的高效发展。 作者:张神固 单位:厦门火炬集团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要坚持绿色环保、节能、降低能耗为理念,作为工程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严格规范绿色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同时,提高建筑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度,这样对于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管理队伍应该聘请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完善培训激励制度,这样才能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的整体水平,帮助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在社会中不断被大众认可,使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我们要坚持绿色环保、节能、降低能耗为理念,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绿色建筑的高质量高标准。加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绿色建筑倡导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能够节约能源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已被国家认可。 1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奥运会的举办促进了我国建筑以绿色建筑为主,申奥成功后在国内绿色建筑掀起了建设行业的热潮。在这股建设热潮中“绿色建筑、科技建筑”成为了主要的建筑理念。在2004年我国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组织实施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这直接推进绿色建筑的技术成果的不断发展。2005年12月建设部颁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6年3月建设部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随后国家颁布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要点》。2007年9月建设部友印发关于《绿色施工导则》,在《绿色施工导则》里面对绿色施工的概念、核心理念、四新技术等要求进步完善,这为后续颁布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做了很好的铺垫工作。随着国家对于绿色建筑的逐步完善,使很多房地产的开发商们更加重视绿色建筑的开发,也能为开发商的楼盘增加建筑卖点。但是在其中有很多开发商他们主要看重的是“绿色”这个噱头,能真正将绿色落实到整个开发的项目中企业非常少,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严把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政策法规保障不完善 首先,我们从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建设进行分析,现有的《节约能源法》、《建筑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在规定中虽然对一些建筑节能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发挥强制力的条款有所欠缺,很多条款比较模糊并不具体,一些条文过于原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和可操作性。在条款中关于绿色建筑施工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缺乏对违反绿色建筑施工的惩罚措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显得比较粗放。这样是很多建筑企业以绿色为幌子,继续采用高耗能材料来施工。其次,在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中缺乏严谨的奖惩制度。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对奖励和处罚机制进行规定,特别在奖罚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执行法规,针对绿色建筑节能效益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支撑。 2.2缺乏完善可行的评估体系 专业完善可行的评估体系能够促进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有序发展。我国虽然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但是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很多技术评价仅仅适用于民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单体,缺乏适用于复杂性的建筑中。因此,现阶段的评估体系过于简单单一,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对于单个体系的衔接效果不达标。由于单个体系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导致矛盾频发,这样严重影响绿色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3欠缺科学的管理水平 首先,传统型的工程管理人才比较多,缺乏绿色建筑专业行的管理人才。很多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这部分人习惯了以前的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因此,由于这部分管理人员对于绿色建筑工程专业管理知识的缺乏,其在专业管理技术水平上很难符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导致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不理想。其次,绿色建筑专业施工人才比较少。很多施工人员他们对于绿色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缺乏,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强,对绿色建筑施工的相关规范不了解,致使绿色建筑管理的具体任务目标不能很好地落实到施工中。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违反绿色建筑工程操作的现象频发。 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对策 3.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首先,我们人力资源的结构要进行优化,对各种资源要根据施工生产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如果结构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将导致生产能力不能根据最少资源达到有效发挥,这样的情况必然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其次,我们要优化总量的投入,结构合理的状态下需要根据工程总量的要求投入。因此,劳动力配置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种。作为项目经理要根据施工计划和劳务合同,按照工程的需需要,对接收到劳务承包队派遣的作业人员,通过优化配置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 3.2激励、竞争、约束、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建设一流工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竞争、约束、监督机制,这样的施工队伍才是一流的。我们在人才选聘的过程中,要采用竞争机制让人才竞争上岗,这样才能引进优秀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使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竞争机制的运用能够改变建筑企业的工作作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激发全体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3安全施工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采取安全维护与防范危险为主,在施工中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保证周围环境质量。建筑施工过程中尽量实施封闭式的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相邻的建筑物可能造成的损害,应该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与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息息相关,安全施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让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才能有效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3.4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建筑行业发展 首先,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根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对企业资质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于达不到绿色建筑工程要求的建筑企业,不予审批。将强过程控制管理,全程进行评价管理。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规定。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要不定期的完善相关制度,这样才能建立完整的绿色建筑管理评估体系。同时,作为绿色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等职能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在工程建设各个相关重要阶段执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并审查节能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效果,保证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到位。 4绿色施工管理中实践体会 由于项目规模以及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现阶段的绿色施工不能形成标准化管理模式,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分析和利用现有绿色施工经验成果,来提升建筑行业绿色施工的整体水平。目前,绿色施工主要在土建结构施工领域运用较多,没有形成施工总承包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很多建筑企业对于绿色施工创新力度关注度不足,绿色施工管理相关人员的投入不够,所以,政府需要对采取绿色施工的建筑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这样才能提高各个建筑企业对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关注度。 5结语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现阶段的绿色施工在推行过程中略显不足,很多建筑企业没有采用国家规定的“绿色方式”运用到整体施工中去,更没有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帮助建筑企业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能够全程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绿色建筑施工,保护我们周围环境降低能耗。 作者:刘洋 单位: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建筑工程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 如今,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以来,我国的整体经济状况也在迅速的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建筑行业也抓住了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环境改革这个时机,在逐步稳健发展着。虽然在这个方面因素的支持下,建筑行业得以发展,但是建筑行业也必须做好当一切外力都不存在时也能持续发展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建筑工程管理的方向把握住机会,不能只有强大的外表,必须打好根基,从内部管理入手,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业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强大。接下来,本文就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因素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建筑管理;影响因素;对策及分析 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对建筑工程也逐渐重视起来,各方面的投入都在逐渐增加,然而,这其中也常常暴露出各方面的问题,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而出现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的现象,甚至有违章的不良操作。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给我国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带去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即使是对建筑项目本身也会带来经济损失。所以我国的建筑行业应该加大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管工作,以保障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这也是对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负责人的态度。 1如今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的监管制度存在缺陷 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是现如今建筑行业一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个完整的监管制度首先应该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而其数量必须满足整项工程的需要。然而在我国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总是存在为了减少成本而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的现象,这与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是直接挂钩的。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管理人员的数量不足和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管理的疏忽。所以管理者的数量和管理者监管不到位是影响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现在普遍存在的管理者数量或质量不达标是管理工作上的一大问题。 1.2施工进度控制不合理 一个施工队伍是否专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取决于它的整体进度的情况,如果一支队伍能够做到高效、高组织性、高纪律性,那么它所建造的工程必定是高质量的。现在的建筑施工队伍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比如人员的安排不合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过低,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差,各专业协调配合欠缺,这些都会造成整体工程进度的减慢,还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造成完工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施工进度过慢会导致工程的实际费用超过预算,后期不能高质量完工,施工进度过快的话可能会造成分部分项施工的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最终导致整项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这会对居民或者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甚至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1.3管理人员的意识相对薄弱 不管是什么事物,它的现在的状态和今后的发展都是与人的意识密不可分的,如果与这个事物有关的人本身是不重视它甚至是排斥它的,那么这个事物能够得到好的发展的几率也是很小的。建筑工程也是如此,如果它的管理人员不是从他的思想上重视认真负责的对待它,对最新的相关科技也呈现不重视的态度,排斥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去接受和学习它,一直坚持固有的方式方法,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导致工程进度跟不上时代潮流,管理工作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整个管理工作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状态,不能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 2改善和提高管理质量的解决措施 2.1建立健全管理工程的监管制度 我国的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国外的管理制度上借鉴和引用,用科学化的管理在节省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比如,国外现在的可视化管理方式非常有效,也非常普遍。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利用很先进的IT系统对需要管理的内容用清晰的形式进行表现。这样的方式首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原有繁琐的管理模式带来的麻烦,节约时间成本;其次是让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个组织想要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一套合理的工程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监督管理体制的制定和使用必然是要一定的时间和财力投入的,但是一旦完善好体制,接下来的管理工作的实施就有了保障。由此可见,完善的管理体制对我国建筑事业的意义重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也不容小觑。 2.2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合理的控制施工进度的关键是成立一支优秀专业的施工队伍,在建筑工程发展的新时期,旧时期的施工队伍已经不能适应现今建筑工程发展的新要求了。现在,一支高效率的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应对高节奏的工作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除了对人员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以外,人员的分配问题也是关键,这就涉及到管理层人员和施工人员两方面了,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有管理的素养,要求管理者能够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以达到高效率工作的状态。第二,劳动者本身也应该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主动进入适合自己的环境和工作内容中去。掌控好了整体的施工进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行业的水平。 2.3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 首先是在选择管理人员的环节,应该进行严格的笔试和面试,在这过程中,除了对其理论知识的要求以外,还必须对其主观的认识有一定的要求。他必须能接受新技术和新管理方式的,而且有主动学习的热情,不能固守已有的老套管理制度,要勇于创新。主观上也要有努力的欲望,这样才能贯彻和落实好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使所有的建筑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加快项目的进程,使我国建筑事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高度。 3结论 建筑工程管理的负面因素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解决的难度非常大。虽然是这样,但我们只要认真分析每个问题的细节,逐个突破也是能够做到的。本文是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和总结了一些问题和弊端,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筑工程是一项关乎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如果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能发展的越来越好的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会提升一个新的层次。综上所诉,我们只有完善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超波 单位:清徐县房管局
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篇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目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网络用户出现在社会上。在大学里,计算机实验室也成为了一个经常去的地方。计算机文化、知识转移、应用知识和技能发展在大学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工程管理对工程水平和工程管理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而,重视并强化各大学的公共工程系的管理水平,提高公共工程系的技术水平,对确保现代教学工具的顺利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所高校都会有许多高质量的人才,优秀的研究人员,而且还设有高质量的实验室,配备拥有高专业水平的实验教师。大学实验室不仅是教授和学生进行实践的学习场所,也是大学和学院培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智力的地方。这也是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进行研究和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所以,增强各高校工程系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是全方位提升教学、科研和计算机质量的重要措施。这对巩固中国的知识霸权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某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正版软件购买问题 有各种各样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会被安装在计算机机房里。除了某些类型的机房管理,大部分软件都是盗版软件。其中一个原因是盗版软件在我国的流行度很高。目前,不使用盗版软件的人比较少,所以不能没有机房;另一个原因,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工程部的建设经费比较有限。如果只是更新硬件和升级机房的费用就已经很多了,更不用说购买正版软件的费用了。工程部通常需要安装至少三十或四十种不同类型的应用软件,以满足各方的需求,并根据需要在不同时间安装新软件。这些软件就算是一千元的,这里也要花三万元或者四万元。但是如果你能花费大量的费用在机房里正常使用这些软件,这也是十分值得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软件会不断升级,可能不再需要为最初的几次升级支付额外的费用,以后的更新还需要支付更多的钱;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软件的使用都会受到用户的制约。比如,在计算中心不可能有超过九百台计算机使用同一套软件。在一个好的情况下,一套软件可以由五十台计算机共享,大约二十套软件需要花费七十万美元。此外,有些软件只能由一台电脑使用,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成本,可以建造大型机房。一旦软件被删除,这些资产就一文不值了。不像电脑硬件,它可以用于其他目的来充分发挥热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水平和技能尚待提升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位很低。许多人认为实验室技术员的职位是一篇无聊的文章。机房的管理大部分时间都较为简单,一般有关门、打扫卫生、打开几台电脑。机房管理事实上包含了很多实质性的内容,需要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虽然大部分工程人员现在都可以完成这些工作内容,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务必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工程经理会给你这个观点。首先,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思考,去做,去满足现状;其次,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有注意到对这些人的额外培训,而且从来没有系统和实际地进行过培训,以改善所有管理人员的业务运作。 (三)管理人员缺乏项目管理知识 虽然在很多时候,我们也使用了相应的项目管理方法。比如,很多建立或改造实验室的项目都是按照项目管理的过程和步骤开展的,主要是因为学校层面对这些问题有较高要求,可以说是被动地应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通常情况下,工程部门的经理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思想。在领导阶层,他们主要会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常会重视与外部员工的沟通,而忽略了与内部员工的沟通;员工对所有的领导力决定都不感兴趣关于态度,我认为做决定只是领导力的问题,与后面的员工无关。然而,传统的工程部经理也缺乏积极的主动性、整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这使得整个部门在许多情况下仍然缺少凝聚力。整个部门没有正确的绩效管理机制,考核方法较为单一。一般只会在年底或工作结束时进行没有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也没有鼓励下属内在工作动机的具体措施评估。此外,领导者只是让员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他们想要做的事情。 (四)机房环境管理不当 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由于机房内计算机和交换机数量较多,此类电子元件长时间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对机房的温度和湿度有着一定要求,通常情况下,温度范围是20℃~25℃,湿度则控制在45%~68%范围内,并且要求机房内部定期清扫干净,没有灰尘。机房受到季节因素影响,温湿度也将随之变化,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潮湿炎热,因此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机房电子设备正常运行。而且机房设备频繁使用,来往的师生数量多,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灰尘杂质,受到静电因素影响,会吸附大量的灰尘,如果清理不及时则会导致电子元件受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计算机房的用电安全至关重要,应该依据标准控制计算机工作电压为220V,上下波动幅度为10%,频率则是50Hz,上下波动不超过5%。机房应该选择专用的防静电地板,并配备可靠的节地装置,避免漏电事故出现,创设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但部分高校受限于资金问题,不仅软件更新频率缓慢,配套的硬件设施也不完善,缺乏专人定期清理计算机机房环境,由于管理不当不可避免的埋下一系列问题。 三、某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优化对策 (一)计算机机房环境优化对策 1.机房的环境卫生。电脑一般都会有很高的卫生要求,在机房里不能有大量的灰尘,因为灰尘会对电脑硬件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电脑的性能。另外,也会影响老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计算机是一种高级商品,具有很高的价格。每个学校的计算机数量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在学生进入机房时,必须穿专门为机房设计的鞋套或鞋子,以便保持机房的清洁。如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价格也下降了很多。学校的机房开始对外开放,也不再要求学生必须穿鞋套,因为每次进入机房都换鞋本身就十分耽误时间。此外,电脑室也不像以前那样几台电脑。现在电脑的数量十分充足。如果几十位学生一起上课,大家一起换鞋是非常不现实的。而且现在机房基本上是关闭的,如果有同学不注意个人卫生,气味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尤其是在夏天,天气特别闷热,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过,机房的卫生问题仍然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隐患。总的来说,在计算机框架中有很大的差距。灰尘很容易进入机架并堆积,这就会严重影响硬盘的安全使用,会给电脑内存和其他硬件造成风险。所以,为了加强对机房卫生的管理,我们应该每天打扫地面,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这样才能保持室内清洁。只有让机房始终都保持清洁的状态,我们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灰尘对电脑的影响[1]。 2.机房的温度以及湿度。我们需要保证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正常的范围,这样才可以让计算机长期保持正常的运行,为教师和学生在计算机上工作创造合适的环境。如果机房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CPU和显卡的稳定性,导致机房经常停机;温度过低有时会导致引擎无法启动。如果机房的湿度过高,会造成硬件损坏,可能接触不良的情况;如果湿度太低或者空气很干燥,很容易产生静电并损坏机器。因而,我们务必做好散热通风的工作。在机房里安装空调。在潮湿的天气里,空调的吸水功能会被激活,以减少计算机的老化,保持室内环境的干燥,而且,学生要禁止带食物和饮品进入机房。这是确保大多数计算机部件能够适应特定的温度和湿度而不影响正常操作的唯一方法。此外,由于人流量很大,我们需要打开更多的窗户,让空气流通,以确保室内空气质素,并保障机房工作人员的健康。 (二)各高校机房的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1.防盗。由于学校的公共机房是学校安置的计算机数量最多的地方,相应的服务器在需要的时候就会配备[2]。因此,确保机房的安全特别重要。首先,必须加强防盗措施。机房必须配备防盗网和窗户。必须在机房内小心设置屏幕和服务器。电源电缆、鼠标电缆和键盘电缆(包括网线电缆和数据线)用编织线连接,并锁在主盒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机房可配备红外监控系统,随时监控公共机房,并定期检查,确保正常运行。在暑假、寒假和国定假日期间,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必须派人看守计算机实验室,以防计算机实验室被盗,并对学校造成严重破坏。 2.防火。在大学的实验室里,强静电接线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管理者务必提升电气安全管理,丰富学生的电气安全教育知识,严格禁止接线。定期检查防爆设施,对空调设备进行大范围的改造,对于除尘和照明设备,也要尽快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否则,小的设备故障也可能会损坏设备,大故障则可能会导致火灾,给人员和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经常检查电路是否堵塞或者是泄漏,短路或线路是否有老化。值班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在白天检查电线的质量,晚上下班前关掉主电源。因故障和过载而出现老化问题的线路、开关和插头必须及时更换,防止危险发生[3]。因为计算机房间里的很多电线都会经过地下管道,所以如果出现被水浸泡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地面管道破裂,导致爆炸和人员伤亡。因此,需要经常检查空调的运行情况,以避免空调出现故障,使冷凝器不通畅,堵塞在地下管道当中。高校的实验室必须配备消防安全设施,务必安排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作为消防安全人员。为工程部提供的消防设备应该定期查看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工程部经理需要定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参加消防的实战演习,并学习怎样正确使用消防设备,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学校管理者或计算机机房的负责人应组织教师和学生安全撤离机房,保持秩序的离开,平时也要注意控制原发火灾,不让火灾蔓延,保证财产安全。为了工程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机房里的电线很复杂。机房里的一些电线挂在地板上,经常被压在桌子底下。有时候,教室里的学生和老师没有注意到,他们会踩到或绊倒,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日常的机房管理工作中,经理需要常常检查这些电脑的各种电线系统,保证电线外部完好无损,并可以正常使用。当检测到电线出现问题时,必须及时处理,避免在连接计算机时发生安全事故[4]。没有普通的安全问题。每个机房经理都需要有高度的领导意识和责任感,并时刻记住机房的安全问题,以确保安全。 (三)计算机机房管理的优化措施 1.强化机房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1)深入挖掘和提高工程部工作人员的项目管理意识,让他们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同时逐步完善工程部管理方法,科学规范。 (2)通过建立信息基础,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管理实验室的各项事务,采用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让管理者能够掌握使用相关管理工具和软件的方法,同时填写完整的工作日志信息,包括员工的轮班工作记录[5]。 (3)倾听老师和学生在实验后反映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建立合理的信息沟通渠道,如果老师和学生可以使用机器反馈模板,就可以提高老师和学生的满意度。 (4)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为了提升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水平,应该建立相较于完善的管理制度,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升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成效。对此,高校可以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一支专门的机房管理队伍,促使后续计算机教学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可以基于互联网来推动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高效采集和传播优势,保证信息安全性,以此来实现人员行为规范化,有效提升计算机使用效率和机房管理水平[6]。(5)加强计算机机房的维护管理。计算机机房维护是一项长期工作,直接决定了计算机设备是否安全、正常使用,应该始终保持一个正常运行状态,因此需要高校高度重视计算机机房维护重视程度。设置计算机机房维护日志,记录下故障信息和处置对策,对于频发的故障快速处置有着积极作用。因此,需要提高计算机病历日志建立重视程度,依托于实践经验来强化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对于后续相关工作开展同样有着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另外,也要做好计算机数据维护方面的相关工作,定期升级计算机病毒数据库,增强计算机的病毒防御能力,打造安全的计算机运行环境。 2.加强绩效管理,进行绩效考核 (1)进行绩效考核,提高个人的绩效指标。对于机组而言,需要对机房的建造和政策操作进行评估[7]。绩效评估是实验室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项目负责人会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项目启动后的半年向学校提交入学申请,而计算机实验室的运行是基于学年的。通过对施工项目运行结果的评价,工程部可以了解哪些工程做得好,哪些工程没有做得好,从而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以后的施工和开发。此外,学校将奖励各部门做好机房建设和运行工作,加大对实验室工资的投入,加大对实验室运行和维护的投入,优先实施今后的项目[8]。此外,学校将优先考虑那些在项目建设中表现出色的关键人员,他们将以职业头衔、优异表现和年度考核的形式进行评估。 (2)培训管理人员,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培训,能够增加管理者的计算机知识,有效强化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部门和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计算机部门的培训需要计划和长期的需求。它不是为个人准备的,而是为所有的员工准备的。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邀请专业人士前来授课,介绍电脑或其他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并组织相关的业务活动,向国内外高等院校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人们的精力,降低人们的情绪,影响同事之间的合作,并会大幅降低日常工作效率。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互相帮助,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效率[9]。此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最直接的激励方法是,一个人可以从他的工作效率中受益,而他的工作效率越高,他的回报就越大。所以我们不应该觉得自己想要吃一个大锅。我们应该做得越来越少,做得越来越好。目前在工资结构中所做的工作不应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应与评估结果挂钩,以便每个工程师经理都有动机做得更好[10]。 3.抓好团队建设,形成高绩效团队 为了提高机房的效率,我们还需要注意建立机房管理团队,增强每个成员对团队的信任度,增强责任心。因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务必由项目组合力完成,所以鼓励项目组成员也成为提高项目进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团队成员的激励机制一般包括:分配适当的工作任务、良好的人际关系、用团队文化精神激励员工的意愿、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等。团队合作的意识可以创造一个融洽的工作环境。团队合作的高绩效主要表现在完成工作时的高隐性理解力、持续学习的能力和灵活适应环境的能力。团队合作的关键是成员要相互信任,建立坚固的信任桥梁,合作伙伴只有做到绝对的信任彼此,新成员才能相对真诚,相互鼓励,交流意见,形成民主决策的氛围,并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共同努力。合理化配置管理和维护人员,有助于提升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水平。因此,所吸收的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应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依据实际需要合理化配置资源。同时,对于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调整到合适岗位,为管理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活力同时,更好的满足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需要。 四、结语 以一所大学的机房作为切入点,本文全面的分析了机房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一)为了提高机房的运行质量,首先要充分部署机房的详细卫生、安全内容;其次,做好硬件维护和配置工作。 (二)从三个方面提高机房的管理效率:一是将项目管理的科学理念推广到机房建设和运行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加强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方式;第二,加强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从管理层那里寻求利益;第三,正确处理不利的环境条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在工作中提高绩效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评估绩效。正确的观念、融洽的同事关系、积极的激励和适当的培训将都有助于提高绩效。 作者:吴健 尹婷 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篇2 0引言 起初建设高校计算机机房的最终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服务,为此,高校计算机机房在后期的维护以及软件的优化更新都应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首要考虑因素标来入手,例如双语教学中,高校会在计算机机房中安装两种语言的同类软件,但是软件安装过多会导致系统卡顿,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直线下降。为此,如今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机房中逐渐引入使用云端软件平台,平台通常在单机的环境下使用。由于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落实以及我国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门槛也在不断提升,我国不同高校也全部开启学生扩招等政策,为了可以培养更多综合性较强的人才,计算机机房的研究力度也不断加强,并为了培育出全方面的人才,为师生提供环境更为出色的场所。但从近些年高校计算机机房的实际应用状况可知,高校计算机机房在建设期间,无论是前期的规划还是后期的完善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与精力。 1云端软件平台分析 1.1云端软件 目前云端是计算机系统与虚拟内存之间互联的关键媒介,云端软件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教课所需的软件安装至云端虚拟内存当中,这样教学所学的教学软件便不会占据计算机的内存,师生也可以利用云端软件来自由使用教课软件。 1.2技术原理 简单来说,云端软件所运用的虚拟化技术与本质软件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此过程中会使已经安装的软件投放至计算机系统当中,师生也能通过此方式来体会到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且对不同软件的操作也得到了满足。本文的研究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没有及时引用云端软件,例如计算机机房中引入了软件A,那么系统中所有与之相关的文件将会集中在一起。如若开启读写操作,系统中所含的数据会自动储存至相关分区中,具体关联图如图1所示[1-2]。(2)云端软件平台B在引入的过程中处于未激活的状态,将软件B通过云端的虚拟化流程以后,将软件B其中所含的注册表等数据进行分离,最后存放至云端中。如果软件一直没有激活时,储存在云端中的所有数据会自投射至计算机系统当中,并没有占用计算机系统的空间。但是在使用软件B的器件,无论是进入系统哪个环节,系统都将自动认定为这是UN在的,储存系统也没有出现读写操作这一步骤[3-4]。(3)云端软件平台B在引入期间处于隐藏状态下。在云端软件平台的隐藏下,软件B不会继续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及文件管理系统,而需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软件B中的信息时无法进行查看的,软件B就好比在计算机系统中凭空消失一般。 2怎样才能在高校计算机机房中部署云端软件平台 综上所述,云端软件的核心运行理念就是将虚拟化软件储备至云缓存文件当中,而计算机系统中并不存在这些软件,但计算机系统被启动以后,云缓存文件中所有的软件均会被投射至计算机系统当中,师生可以正常使用软件来开展课程教学。因此,云端中可以安装多个不同的软件,只要每个软件不被激活,正常使用的过程中是不会发生影响,传统高校机房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均得到了有效解决,具体部署方案如图2所示[5]。通常来说,云端软件在高校计算机机房中的部署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硬盘长期处在空间封闭的状态下,内存应按照实际情况来降低,通常为5G到6G之间;②计算机系统中应时刻将计算机中的D盘作为主要缓存盘,且给予大量的硬盘空间;③虚拟软件安装过程中,应提前将硬盘划分出一个E区,把虚拟软件或者镜像文件全部储存至一个特定的区域内;④F盘应适当放逐,最大的用处给学生提供方便;⑤计算机所含的硬盘还原设置应当十分简易,在利用BIOS进行还原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⑥Windows系统应安装在计算机的C盘当中,并确保所有的驱动以及杀毒软件可以正常运行,在此过程中对于病毒可以及时查找并发现。在此期间需要注意,杀毒软件的自动升级模块应给予关闭,并有效的安装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此外,高校计算机机房确定使用虚拟机以后,应合理安装相应的系统;⑦将云端软件安装至计算机系统当中,所需缓存的数据应安装至D盘,此操作是为了日后的安装以及导入,像输入法等软件都会自动跟着系统进行启动。剩下所有的软件将会自动被设置成隐藏,通过此种方式来使计算机的速度得到提升;⑧系统中安装BIO后,要反复进行测试确保可有效产生作用;⑨母机制造完成以后,通过适当的测试来确定系统可以正常运行;⑩将设置完成后的计算机进行整体克隆,并实时监测,如系统运行正常,整体部署活动也就完成。从上述安装部署步骤来看,虽说计算机系统中含有相同软件但版本不同,虽说如此,但没有全部激活之前是可以正常运行的。假如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稍不在意激活了一个版本,但还是想使用另一个版本,首先将激活后的版本隐藏,再去激活想要运行的版本,这种方法不会导致系统出现错乱[6-7]。 3高校计算机机房云端软件的应用与维护 3.1企业版云端 高校机房在运行过程中,要想确保云端软件有效运行,应从校园网络方面下手,以校园网为基础来构建相对的服务器,将企业版服务器在机房内安装,这样机房计算机中所缺乏的软件都会导入至服务器当中,软件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云端也会将所有的软件科学划分。如果在上传的过程中部分软件没有上传至云端房中,那么在后期的云端软件使用期间也会产生相应的云端版。首先,将IP地址有效安装至服务器端口,并明确端口码;其次,再决定使用企业版云端软件时,应先在内部将服务器打开,先确保师生在使用校园网期间可以自由出入,后在校园中查阅资源下载。在这期间,如果服务器中含有云端软件,那么在想使用的情况下,只需下载相应的客户端就可以顺利运行,使用过程也因此更加便捷,而且在机房中国的有效性与可用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8]。 3.2云端系统的应用优势 高校如若合理的将现代化管理理念以及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在计算机机房中,并以此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成为了当下主要措施。云端软件的运行理念主要是虚拟化技术,通过此技术来为软件平稳运行提供平台,不但软件解压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在使用期间重装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所诞生的系统垃圾也少之又少。为此,高校计算机机房中应用云端软件平台的优势如下:①安装时间,高校计算机机房在安装软件期间计算机可能会频繁重启,而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为电脑出现故障并自行开始操作,因失误操作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电脑出现问题以后就必须针对计算机实施格式化操作,然后在重新安装所需使用的软件。以Photoshop软件为主要案例,以往安装时会耗损大量的时间成本,但是受云端软件的影响,计算机在安装软件是利用技术分装来使软件得到承包,而且师生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进行操作均会自动储存,教学工作进展不会受到任何影响;②安装空间,传统高校机房在课堂中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一些软件会自动产生垃圾而占用计算机的内存。此外,软件在安装或者使用过程中均会自动产生大量的无用软件,虽说这些文件并不占据计算机内存,而且会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下降,师生在课堂中的使用十分频繁。而云端软件在使用期间,软件的卸载、安装均不会在计算机中产生任何的垃圾文件,只需使用云端的一键删除功能就可以将其中的文件进行删除。从上可知,高校机房应用云端软件,不但可以使计算机的整洁性得到保障,而且不会给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带来负担;③有效预防病毒,高校计算机机房主要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使用,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会频繁插拔U盘,而这些移动硬盘很有能会捆绑木马病毒。而这些病毒在进入计算机后,很容易感染系统内部,长期以来,可能会导致整个机房系统瘫痪。而云端软件平台技术的应用,可以预防木马病毒,在安装或者卸载软件期间不会出现任何病毒,而且云端软件的整体体系均处在比较安全的环境当中;④保护数据信息,高校计算机机房是面向于全校师生使用的公共场所,使用机房来进行操作的人数较多,而每个人对于计算机操作的水平均不一致,如果无法对数据进行合理保护,可能会出现计算机系统彻底瘫痪的问题。基于此,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云端软件的应用功不可么[9]。 3.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正确良好的操作习惯可以避免计算机出现损害,使用寿命也会得到提升。因此师生在明白云端软件的重要性后,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使用习惯。在云端软件技术平台投入使用以后,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技机房的检修与日常维护,对其检修的过程应及时记录。此外,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对于计算机良好的操作习惯与行为,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10]。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积极维护机房维护制度,确保学生在使用设备学习的过程中爱惜机房设备。例如,C盘应当少储存软件、少下载游戏等。 4结语 总体而言,高校计算机机房中安装云端软件平台,不但可以使系统与数据科学分离,而且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不会下降。高校计算机机房中云软软件的应用在革新优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此外,软件卸载与安装等计算机操作也更加简易,师生在试用期间只需要依靠激活以及隐藏就可轻松实现安装卸载。在我国未来高校发展期间,相关部门人员应更加重视云端软件平台未来的发展,这样不仅会促使云端软件平台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高校教育发展,为我国培养优质人才做努力。 作者:冯玉丽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篇3 0引言 科学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采取更为科学、高效的计算机机房管理方式,解决当前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计算机使用效果,是当前一个热门课题。作为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虚拟化技术有助于实现对计算机机房的科学高效管理,极大地减少了漏洞,能有效确保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性和运行的高效性。 1虚拟化技术 1.1虚拟化技术的概念 虚拟化技术能够区分和模仿计算机的不同模块,实现硬盘储存的虚拟化,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全部技术功能性变化。通常来说,仅仅一个操作系统就能够实现用户在多个子计算机用户端上进行操作,实现对信息文件的集中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 1.2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类型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解决高性能物理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性问题。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产能过剩或者过度老化的物理硬件和软件设备,则能够应用虚拟化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进而充分利用资源,避免出现信息化资源浪费的问题。当前,较为常见的虚拟化技术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虚拟储存等,如VPN等虚拟化网络技术,体现了虚拟化技术在当前计算机技术中的有效应用。 1.2.1硬件虚拟化 硬件虚拟化技术,是将计算机设备的硬件设施进行虚拟化,促使虚拟化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与真实计算机相同的操作功能,构建起虚拟化模拟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通过应用硬件虚拟化技术,构建起完整的计算机数据和计算机管理体系,常见的包括虚拟记忆使用、虚拟中央处理器的完整寄存器以及虚拟设备的使用状态。 1.2.2储存虚拟化 储存虚拟化技术,是将计算机的实际储存空间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空间,实现桌面显示虚拟化逻辑空间视图与相关信息技术数据的关联,常见的包括网络储存虚拟化和储存设备的虚拟化方式。 1.2.3网络虚拟化 网络虚拟化技术,是将局域网络和专用网络进行虚拟化处理的技术,从而实现对计算机中所有信息数据、软件等的统一化管理,也能够使用户在不同地点、区域连接相应的网络,获取资源信息,应用网络虚拟化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简单、方便的网络连接服务。局域网虚拟化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将大型物理局域网络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小型局域网的形式,同时确保虚拟网络能够与不同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将区域网络拓展至整个虚拟局域网。当前,专用网虚拟化是指将各种计算机通过专用网络进行有效的连接,能够极大地减少网络信号的干扰,保证信息安全。这种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计算机管理工作岗位更为简单、便捷。通常在公共机构中大多会应用专用网虚拟化技术,以此能够更好地提高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更好地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1.2.4桌面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在提升计算机桌面的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现桌面虚拟化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服务器管理,通过使用服务器能够实现多个桌面操作系统的创建,并在终端服务器上构建虚拟桌面协议,将其放至终端设备,使得用户在登录时,仅仅使用用户名和密码即能完成虚拟化的请求。这种方式下,仅需要有效记录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在其他移动设备登录相应的系统,且由于所有用户的桌面系统均得到了数据中心的同意托管和管理,能够实现所有用户的无差别使用。 1.2.5文件虚拟化 文件虚拟化是指应用虚拟化技术将多个计算机中的文档数据统一至一台计算机,便于用户检索信息。应用文件虚拟化技术,无须登录多台计算机进行重复操作,仅需要一台计算机就能够实现对所有文件的检索,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2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应用虚拟化技术的优势 2.1有效节约成本 将虚拟化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机房管理,能够有效节约成本,确保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的安全性。同时,能够优化配置计算机机房中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促使其发挥效用,避免浪费资源,从而降低计算机机房中购买和维护设备的成本。通过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应用虚拟化技术,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的实际使用需求,开展统一化的管理,避免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进行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等,影响计算机的使用性能,或威胁计算机的安全性,造成机房损失等。这对降低计算机机房管理中的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1]。 2.2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上的重组,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来优化系统,能够减轻计算机的负荷,显著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避免因计算机卡顿等而影响学生操作,对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在机房管理中,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教师能够实现对所有子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从而避免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或者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 2.3提升对计算机系统操作的灵活性 在计算机机房中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够提升计算机机房管理效率和计算机操作的灵活性。教师只需使用一台计算机,就能够控制整个机房中的所有电脑设备,学生根据安排好的位置,输入学号和密码进入教学系统开展学习,教师能够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操作过程。且在虚拟化技术下,计算机系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这使得计算机系统在应用上更加灵活,学生操作更加便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2.4有利于资源共享 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能够通过应用网络虚拟化技术和文件虚拟化技术,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 3当前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计算机类型众多,维护难度大 计算机机房的设备较多,且分不同批次购买,不同的计算机无论是在系统还是在配置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确保实现对整个计算机机房科学、有效的管理,需要对不同的计算机类型、系统等进行分类管理。此外,由于受到技术和工作人员能力的限制,难以准确识别所有计算机类型,导致在计算机设备管理中往往会出现较多问题,影响了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和修理,进而影响了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投入成本。 3.2计算机系统存在老化、混乱 在开展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中,保证机房内部环境的干净、整洁是基本内容,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维护计算机系统,确保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性能,但是在当前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对计算机系统管理的重视,计算机系统的老化和混乱等问题较为严重,极大限度地影响了计算机的使用性能,降低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当前,在计算机机房的内部管理工作中,由于计算机类型种类较多,各个计算机的配置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难以有效、全面地维护很多计算机系统,无法保证所有计算机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使得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多问题,甚至会影响学生对操作计算机的兴趣[3]。 3.3计算机病毒感染 计算机病毒感染是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计算机机房管理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使用U盘或者其他类型储存器存储教学内容和交换数据,因此可能会出现感染病毒问题,影响局域网络的正常使用。一旦病毒入侵,将可能会对整个局域网内的计算机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出现文件丢失、系统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导致进一步增加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给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3.4学生操作不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有更大的需求。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或者缺乏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或者操作失误等,也可能会删除电脑中的一些配置文件,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变化,计算机出现故障问题,进而使得计算机系统或硬件受到损伤。在传统计算机机房管理中,除了硬件出现问题时更换外,针对系统的问题,一般采用卸载、修补缺陷或者安装程序等方式,这些操作都需要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更多采用的是系统还原的方法。但是由于每张还原卡对应的底层配置和功能存在差异,可能会经常出现掉线、传输不正确等问题,造成每次维修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4]。 4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应用虚拟化技术的策略 4.1实现对多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 在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版本的计算机需要在不同系统中运行,才能确保良好的兼容性和使用性能。为了解决此问题,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上安装虚拟化极速验机系统,构建虚拟化计算机体系,并在虚拟化计算机体系中安装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需求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在虚拟计算机系统中,每个操作系统都是独立运作的,互不影响,可以实现版本与系统间的自由转换。在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中,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够更好地配置计算机机房中的资源,促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更好地满足不同教育、科研要求下对操作系统的差异化需求,促使计算机机房管理更加高效,同时能够极大地减少计算机机房的设备设施投入的财务成本与工作量。另外,针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卸载、修补缺陷或者程序安装、系统还原等问题,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多台电脑的同时控制,在计算机重启后均可将学生在使用中下载或者添加的文件还原至原始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且避免存储过多内容而造成计算机卡顿等。 4.2网络实验管理中应用虚拟化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虚拟化技术在网络实验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极大地提升了网络实验的直观性,实验参与人员有了更直观的全新的体验,有助于加深印象和记忆。在网络实验构建虚拟化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虚拟网卡和虚拟交换机的关注,从而构建起更为有效、科学的局域网络,为网络的顺利运行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在此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系统环境安全性的重视,确保各种系统不会受到外部问题的影响,一旦出现相应的问题,需要及时检查和分析原因,并采取更有条理的方式开展网络系统安全维护工作,减轻对系统的不良影响,免受不安全风险因素的干扰。此外,在网络实验室中应用虚拟化技术,可以为学生搭建起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登录相应的账号,进入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有助于学生高校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所需的技能与知识。例如,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通过应用VPN技术,能够让学生在任何场所中登录校园专用网络,进入校园网搜集相应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得校园计算机资源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运用。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虚拟计算机开展相应的学习,模拟计算机机房管理情况,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继续进行相应的改进。 4.3实训平台管理中应用虚拟化技术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可以借助虚拟化技术搭建实训平台,利用实训平台开展实践教学。例如,网络安全及其系统、网络和操作系统维护等实践教学内容与模拟场所,能够让学生同时独立开展实验,互不干扰,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加强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与消化。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够转变传统理念,确保计算机系统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保持高效的运行状况,增强学生在实践实训中的体验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对计算机信息数据和文档的储存,将相应的数据与信息存储至管理员的计算机系统,便于实现科研实验数据信息的独立和共享,用户只需要模拟虚拟计算机的数据结构文件,就能实现对文件的复制和转移,更有利于保存和共享数据[5]。4.4病毒防御中应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病毒防御是一项重点工作。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遇到病毒感染问题,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有效防护,确保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安全性,避免病毒对计算机的运行造成影响,从而保障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安全性,同时能够确保计算机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便于合理配置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合计算机系统,便于学生使用各种软件系统,提高学习效率。 5结束语 在正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计算机机房管理是一项重点工作。传统计算机机房管理存在较多问题,难以满足当前计算机的实际使用需求。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多方面的管理,为计算机机房提供全面的管理方式,提高机房管理效率,通过系统管理、网络实验室管理、实训平台管理以及病毒防御中应用虚拟化技术,在实现高效管理,确保计算机的正常有序运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柯艺德.云桌面技术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2):158-159. [2]李鹏.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机房管理中云桌面技术的运用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2):5-6. [3]王佳君.基于“云计算”虚拟化技术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实验室构建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11):222-224. [4]周仁刚.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5):290-292. [5]何春莲,李志勇,胡元.桌面虚拟化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7,15(6):125-128. 作者:黄纪烨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智能制造论文:迎接智能制造新时代 装备制造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作为实体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竞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为当今国力之根本。从“互联网+”到“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的智能化转身,是当下国家大力推进实体经济、“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一带一路”等倡议,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关键。 泰富海洋工程装备(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富海工”)是泰富重装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其正在投资建设的“泰富港机及海工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占地2200亩,制造基地所追求的智能化、数字化、物联网化,以及全新的商业新模式。此基地位于中国高端装备较为集中的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基地建成后,泰富海工将成为我国该行业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工厂、中国乃至世界高端装备制造的标杆和先进制造的引领者。 目前,装备制造行业的“智能制造”需重点关注两个方面:装备制造各环节的“智能化”和“物联化”。装备智能与物联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智能制造的主流发展趋势,不仅将带来生产力的解放,更能释放出新的经济能量,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乃至不同行业带来深度影响。泰富在夯实现有企业技术基础的同时,也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开展了自己的探索。 变定制制造为流程智造 泰富港机及海工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陆域面积约145万平方米,按照功能布局,该基地分为七大板块,包括科研数据中心、联合厂房、移动厂房及调试坪、高端装备展示、超大件装配及模块组装、保税仓库、码头作业区。厂房建筑集成将运用绿色建筑、水源热泵空调、光伏发电等绿色环保节能技术,按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建设。 在基地的设计上突出智能、数据驱动与物联化,结合绿色、新能源等新技术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科研数据中心,其内部中央控制中心是整个基地的智慧中心,可对基地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从产品下料到零部件加工、焊接、涂装、检测、装配、调试、展示、体验、发运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还将重点建设涵盖柔性制造及柔性生产线、智能化实时测控、智能化物流和零库存控制、信息化生产管理、大型机器人焊接单元的智能制造系统,以及辐射数字化研发创新平台、ERP系统平台、集团财务管控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及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企业管理门户的智能信息管理体系,创新性地变“制造”为“智造”, 并且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生产出一体化紧凑型高效装卸船设备、适应海上作业的高度稳定性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卸船系统等一系列先进产品。 “物联协同”实现平台运维 现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日渐成熟,滴滴打车、ofo等共享经济概念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在装备行业领域内,通过物联网手段实现机器、人、原材料以及产品的联通正逐渐成为主流。泰富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在工厂内各实体和产品之间建立物联网通信系统,将实现企业和产品的平台化运维。基于泰富现有战略布局,目前除湖南湘潭制造基地外,泰富在天津临港、安徽蚌埠、湖北沙洋等地都建设有产业化制造基地,各制造基地在智能化主旋律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协同系统的建设,将充分实现各基地内部和基地之间协同制造,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以港口机械、海洋工程装备、散料输送等大型成套系统设备为主的产品体系,其精细化、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为泰富实现产品物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产品物联和制造协同的有机结合,将有效助推泰富平台化运维模式的实现,对企业建设具有实时感知、业务预测、信息反馈和智慧决策智能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智能服务”助推商业创新 装备制造行业特别是大型装备制造行业普遍面临着设计、制造、施工、服务相互分割及集成性差的现象,资金运转很难灵活开展。泰富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由制造型企业向制造综合服务型企业的转型,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到系统配套服务提供商的模式转变。这为泰富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同时也槭谐∠钅康目展带来了复合挑战。 伴随着物联网的普及,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的出现,原有行业内产业链上下游单一的业务模式将发生变革。以港机大型成套系统产品为例,其智能化和物联化的转型将使其运维方式更加多样,效能共享和效益分割将成为可能。通过与金融手段的结合,融资租赁这一装备行业现有主流金融模式将得以动摇和创新。 同时,伴随着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普及,人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将逐渐往产业链两端延伸,泰富集团的工作重心也将向服务化转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泰富集团内部,由服务带来的数据等无形资产价值将会比生产设备来的更为重要。 主动适应海工装备发展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中国制造2025》将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成本优势,中国已经具备承接国际海工产业转移的条件。2012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就提出,未来1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是:在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上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面对机遇与挑战,泰富集团顺势而起,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2015年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省市等多个重大专项,被工信部授予“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称号。 2014年,泰富成功晋级“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并跻身“湖南民营企业百强”第14位。 “全球布局”实现国际化转型 近两年,泰富一直在抓紧布局“一带一路”,2016年11月,泰富与南亚国际分销商SDN.BHD.签订了马来西亚巴生港项目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通过当地合作伙伴帮助,泰富第一个国际化战略项目落地巴西。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在“走出去”的路上劈波斩浪,国际订单纷至沓来。纵观全球,泰富先后与上海鼎信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为其印度尼西亚项目提供斗轮堆取料机;与巴西SYNERGY集团累计签订2.3亿美元合同;与塞拉利昂签订7.08亿美元的弗里敦伊丽莎白二世港口改建工程合作协议;与印度签订Haldia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印尼签订东南苏拉威西散杂货泊位港口工程EPC总承包项目。 此外,依托“互联网+”, 泰富正在努力围绕高端装备交易,建设具有行业前瞻性的“中国国际高端装备交易服务创新中心”项目。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线上整合,围绕高端装备推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助推企业转型。循着“中国制造2025”的路线,泰富不断地在渤海之滨开疆拓土,快速发展。 智能制造论文:工业大数据是智能制造基础 我国工业正显现积极信号。国家统计局日前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利润增长9.8%,比9月份快2.1个百分点。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安全、边缘计算、大数据等七大产业密切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和传感器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控制技术,后期发展空间巨大。边缘计算、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将智能制造的数据共享互联,建立起网络化的大环境。W络安全保证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安全。 在信息为王的经济发展时期,数据所到之处必然会触发全产业链的创新与变革。谁利用“大数据”的思维,谁就能赢得主动,赢得先机,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大数据就是打开未来通道的最权威与最科学的依据。数据与数据的聚核,所迸发出来的价值或将激活万亿产值。 智能制造将带动全产业和全领域的传感器应用和发展,从而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同传统的智能化工厂不同,智慧工厂将实现工程技术、生产制造、生产供应和销售的全流程智能化;同时,还将带动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建筑、智能移动设备和智能产品领域的快速发展。 基于此,霍尼韦尔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大可认为,先进制造业、先进物流交通是今后五年投资的重点,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500亿美元。据了解,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到7500亿元,在智能交通、车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已形成一批成熟的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和商业模式。 IIoT推动全球制造业转型 物联网(IoT)无疑是近两年来在科技产业界被讨论最多的热门话题,这个名词在消费性应用市场或许有大部分仍是天马行空的想像,以及因为业务模式刚起步、而显得有些“虚无飘渺”的商机,但是在工业应用领域,物联网却有一个更清晰的轮廓与更具实质性的内涵。 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预测,所谓的“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市场规模到2020年可望达到1510亿美元的规模,2015到2020年间的复合平均年成长率(CAGR)为8.03%;而推动该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相关半导体与电子技术的进步、云端运算技术的发展、IPv6标准化以及全球政府的政策推动等。藉由实现工业自动化技术以及智慧工厂概念,IIoT将是推动全球制造业转型的关键。德国提出的“工业4.0”──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为其中的大规模策略之一,其他如美国、中国与印度等世界制造业大国,也各自拥有试图利用智慧科技来提升制造业效率、扩展营收规模与全球影响力的类似举措。 布署工业物联网所需的硬件技术其实都已经就绪,关键在于将这些硬件结合在一起、搭配适合不同应用之软件,以实现高效率智慧工厂的整体性解决方案;而由于工业物联网也包含电网架设、大量资料运算分析与传输,相关方案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也缺一不可。此外,标准化以及一个能让其他产业链参与者共同合作的平台,会是其永续发展基础。 在制造业、IT产业与IC产业都具备丰富经验以及完整产业生态的台湾,可说拥有抢先掌握全球工业物联网商机的得天独厚条件;不过传统制造业者想转型智慧工厂,往往会因为不熟悉IT领域技术而不知该从何着手;有意切入工业物联网领域提供相关服务的IT业者,需要寻找能满足相关应用需求的最新软硬体技术与市场趋势;IC厂商要在工业物联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则得从平台化的概念着手,以提供客户完整的解决方案。 机器人自动化市场越来越大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工业机器人也迎来了顺势发展的良机。不过以往看到生产车间的机器人大多是独臂侠,而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将会根据专业化研发出分工明确的机器人,并且与3D打印、工业VR等充分结合,形成相互协作、共同分享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 中国制造2025 》,新形势下工业领域势必会采取一系列动作。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以六轴多关节机器人为最,占总体销量的46.2%。预计未来几年将会维持30%以上的高增长率。当然这离不开现在的传统工业所处的转型阶段需要智能技术的力量加以推动,由此衍生巨大的需求空间。又加之如今的消费机器人有下行趋势,有商家纷纷瞄准工业机器人行业,里应外合对手遇“冷”,种种条件都适于其发展。 面对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来说,中国企业若想突出重围还得靠先进的技术来填补自动化生产线的空缺。尤其是汽车及电子行业。随着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机器人的自动化市场也越来越大。 现在所谓的工业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Manipulator,就是一个工业机械臂,没有手,更无关乎智慧。而要想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则必须发展心灵手巧的双臂机器人和多臂机器人。那么怎样的机器人才算得上心灵手巧?最简单的就是双臂机器人,就像人一样工作,但是作为一个智能机器人来讲,可以仿造动物界的多臂多足。包括全工位的双臂机器人,一个机器人可以做八个工位的工作,是不是有种八爪鱼的既视感呢。 换言之,心灵手巧就是智能引擎的代名词,正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工匠精神及“私人定制”,这就不是生产线上输出的了,而是一个智能中断和CPS网络控制器以及云制造平台综合的、有智能和柔性动作的机器人,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制造。如此看来,如果所流水线的兴起将工业制造推向程序化,提高了效率,那么具有柔性机械手和心灵手巧的手臂的机器人将真正实现智能化制造,这不仅仅助推制造进入“分享经济”,更是机器人发展历程的一次重大突破。 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 当前,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正风起云涌。但信息化与智能化到底该如何融合?大数据又与制造业有何关联? 对此,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瞬在论坛上给出回答:工业大数据是“智能”的来源,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韩亦瞬解释,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核心都离不开工业大数据。在美国,离散型制造积累的应用前景是最被看好的,甚至排在政府服务、通讯传媒领域之上,流程型制造业的潜力也排在银行业、健康服务之前。 在德国,无人工厂只是表象一部分,德国工厂已经可以做到两家竞争对手合作研发,甚至车间互换、共享,画地为牢的圈子、界限被打破,这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大数据是智能化的来源,未来制造企业的运营过程,或者说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都将由大数据串联起来。”韩亦瞬称。 他以知名工程机械三一重工和私人定制工厂青岛红领为例。前者已经建成了5000多个维度、每天2亿条、超过40TB的大数据,可以及时监测每台机器的运转受损情况等,提前做好主动服务。单单依靠其国内20万台设备,甚至可以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研判的重要依据。后者则探索了私人定制的C2M、M2B等模式。 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副主任陈晨也表示,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初级的大数据能让企业进行基础统计分析,这样对降本增效、新建业务模型有很大的好处。企业既可以做减法,依靠数据对标,减掉制造环节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可以做加法,例如拓宽业务渠道。而高级的工业大数据应用,则可以让企业先知先觉,开始做乘法、除法,比如预先判断企业的生产运行,以及整合供应链等。 工业大数据分析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支撑未来制造智能化的重要方向。加强大数据方法论的研究,开发出可以用于制造过程分析的工具和使用软件,才能真正推动制造技术的进步。 智能制造论文:实现智能制造 需走好这几步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 “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国家战略,均旨在构建自身的智能制造体系,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从而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同一个目标 不同的实践路径 在综述当中已经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工业4.0”的翻版,不过在实践目标上,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物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有着异曲同工之意,其目标都是要实现工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就是从传统的工艺体系转型到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虽然三者实践的目标大同小异,但是工业化程度和工业基础的不同,还是决定着三者之间要采取不同的实践路径。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都是企业推动,政府采纳,然后上升到国家战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推进过程,而“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推动,企业实施,一个自上而下的推进过程。 从实践层面来讲,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而“中国制造2025”是站在应用端和制造业本身,以应用需求为引领。这样就可以更大限度地弥补自身在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的差距,以一种特色发展之路缩小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们与欧美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是现实存在的,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在智能制造推进实施过程中一定是先发展技术吗?不是,对于我们来说一定是先解决应用需求,通过应用牵引技术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中国制造2025’是基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来牵引技术的发展。这样能够缩短我们在技术研发上的时间周期,与我们现阶段制造业的现状相匹配。”刘功效如此解释道。 “机器换人就实现了智能化”是一个伪命题 采访中,宁振波多次强调“机器换人就实现了智能化”一定是伪命题。智能系统的基本特征可以由20个字来概括: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以及学习提升。在他看来,机器换人其实就是换的生产一线的工人,而有数据显示,实际上在一线生产岗位上机器能够换掉的工人数量不到全部的10%。智能制造一定是囊括了产品研发、工艺、生产、交付、管理以及服务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说智能制造是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转型,而不仅仅体现在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方面。 对此,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也谈到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智能化意味着机器自己就可以判断和处理工艺流程,它能进行逻辑思维的自主判断;而自动化则是每一次都精准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自动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智能化能够提高工艺水平。 其实智能制造能力的形成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首先要做到自动化,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发展信息化,然后通过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再发展数字化,最后才能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如果一开始就想要实现智能化,将是不切实际的,逐步完善、迭代升级的过程一点是要有的。”西克中国市场总监崔丽丽对本报记者如此说道。 那么,又要如何理解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呢?他们之间仅仅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吗? 宁振波认为,自动化是生产智能化的基础,而数字化是产品研发智能化的基础。之前提到,机器换人是实现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然而数字化成为研发智能化的基础又要如何去理解呢? 其中就涉及到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三维模型的建立是难点,基于产品模型,再完成工艺设计,由于是三维模型,工艺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做仿真分析,最后根据工艺将产品生产出来。这一过程就是产品建模,仿真分析;工艺,仿真分析;制造过程,仿真分析;实验,仿真分析的过程。当有三维模型深入其中的时候企业就开始具备智能基因了。 另外,关于自动化、底只、智能化之间的关系,刘功效认为,三者既有可能是递进关系,也有可能是平行关系。因为既可以单独来讲某一个发展阶段,又可能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这都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去解决实际需求。实现智能制造的五个关键步骤 智能制造的完成在于工业基础和能力。目前,随着我国在产品技术、工业技术、产业规模以及基础核心产业等方面快速提升和发展,我们开始具备实践智能制造的基础条件。虽然整体上与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开始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 前面已经提到,智能化的实现一定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不会立竿见影,也不会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工业基础硬实力之外,还需要在众多软实力方面下功夫。 第一步,要转变观念,形成正确认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由于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不够深入,制造企业可能存在盲目建设的情况。宁振波表示,现在企业更多的不是缺技术,而是缺意识。长期形成的以短期利益驱动为导向的功利思想导致有些企业还在想着能够做小事,挣大钱,这种思想在智造转型过程中是行不通的。 另外,作为传感器厂商,德国西克在实践以及与客户企业的沟通合作过程中也有这方面的认识。西克中国市场总监崔丽丽表示,前些年,由于对“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炒作显得过于热情和激进,从而导致不管是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想着建立智能工厂或者向“工业4.0”方向靠近,好像沾到了边,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先进制造企业。实际上,这种发展是不现实的。 其实,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短期的投资并不能马上兑现。不过在崔丽丽看来,这也许是智能制造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吧,就是从一开始的一哄而上,然后到慢慢趋于理智,最后到能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产业和技术的迭代升级。 第二步,加快国产工业软件研发速度以及在制造业当中的更新换代步伐。有人曾谈到在智能制造时代,国产工业软件任重而道远。而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中,工业软件作为使能工具是衡量企业软能力的重要部分,而软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代名词。 关于这种软实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是指软件对机器或系统的感知进行分析、处理、决策优化,通过连接物理、人、信息系统并发现隐性规律,从而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达到机器与人的协同。 不过目前,在众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还是被国外软件所占据,关键核心工业辅助设计、工业流程控制、模拟测试等软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外企业软件。就像宁振波所提到的那样,过去由于中国在虚实结合方面缺乏相应的工业软件支撑,导致我们只能依靠国外软件进行产品建模,这其实是导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深层原因,所以说智能制造的关键之处还是在于自主研发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第三步,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在智能制造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之前也提到,智能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以及学习提升,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在于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挖掘处理。 目前,由于受到大多数制造企业生产设备不高、信息孤岛和系统应用封闭普遍存在等技术层面的限制,导致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机制,进而制约着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流程以及服务模式的改进和创新。与此同时,工业领域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挖掘处理过程较其他行业来说更为复杂,需要更完善、更先进的技术水平予以应对。 采访中,崔丽丽表示,“工业4.0”有别于3.0的最大的一个方面就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基础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国外有一种观点就是可以把“工业4.0”简单地理解为精准的数据管理。 另外,崔丽丽还提出了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问题。今后,随着企业智能化水平的越来越高,这势必将成为行业内无法回避的难题。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建立数据交换主权安全认证体系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体系当中可以将相关技术协议、数据安全和所有权问题进行清晰定义,明确界限。 2016年2月在德柏林成立的“数据空间协会(Industry Data Space Association)就是这样一个以建立数据所有权,使用权规范,以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在网络空间的传输交换的安全性为目的的非营利第三方技术机构。 而SICK作为此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前瞻性地为未来的数据世界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控制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四步,构建和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针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都做了众多工作。在国家层面,已经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指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在企业层面,以英飞凌为例,去年英飞凌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英飞凌智能制造管理联合实验室”, 双方将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充分利用各自的经验、技术和资源致力于智能制造领域。 苏华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对于中国制造本身而言,标准建设还有待完善。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合作主要是希望给国家在智能制造标准建设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同时撰写出一些有关智能制造管理的白皮书。” 第五步,产业生态建设必不可少。采访中,无论是英飞凌还是西克都提到了行业生态的打造和建设问题。英飞凌提出的“与中国共赢”战略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是助力“中国制造2025”;第二是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第三是积极参与中国新兴市场的发展,包括智慧家居、智慧城市、高级辅助驾驶、智能交通等,为新兴市场提供一些英飞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第四就是积极搭建生态圈,希望与更多的企业一起成长。 另外,目前西克正在推进的第一个项目是――APP Spaces,其有自学习的功能。是西克去年提出的基于工业4.0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该平台包括第三方、可编程的产品,将来智能传感器应该都可以被编程,这样一来其可以连接可编程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集成商,OEM客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属于他们自己的软件系统。同时,该平台在将来还可以满足客户千变万化的应用需求,所以说这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除了企业自身积极推进的生态圈建设之外,囊括装备制造企业、通信设备制造商、电子信息制造商,软件企业、工业自动化公司、系统集成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参与,组织建立跨行业涵盖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推广和系统集成等功能在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也是推进行业生态建设的很好尝试,这样可以促进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此外,在智能制造的推进过程中,还需要完善技术转化与转移的畅通机制,同时构建成熟的人才培养、公平交易以及诚信环境体系,不断改善和提升中国智能制造推进实施过程中的制度环境。 智能制造论文:智能制造工程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众多的领域中进行了应用。因此,本文主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结合形成的新型智能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业中应用为例子,主要就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业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业;基本介绍;应用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介绍 1.1 概念 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等众多学科的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对于人类进行智能模拟,最终对于机械或者是其它领域进行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控制,这种技术就是人工智能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比如:对于机械等进行智能化控制,可以在遗传编程、信息图像、语言等各个方面进行应用。 1.2 特点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第一,性价比高。我们以智能制造业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智能制造业一方面在运行中需要对于大量的数据信息等进行计算,分析等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对于运行的过程进行有效化监控。应用以往的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应用人工智能后,需要应用较小的成本,就能实现智能化控制与分析。第二,具有可靠性的特点。人工智能是在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基础形成的新型高端技术类型,可以在全过程控制中保障智能制造业的安全。第三,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光纤、电缆、网络信息、计算机等众多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有利于其进步与发展。 2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业中的应用 2.1 对于自动化控制流程的简化 在智能制造业中进行产品的生产操作比一般产品要复杂,尤其是对于操作流程的控制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有关的操作人员只需要应用网络操作智能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对于操作平台的全过程智能自动控制,一方面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另一方面使得系统对于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提前判断,进行必要的安全规范处理。如图1所示。 2.2 对事故和故障的及时处理 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业中进行应用,可以对于事故和一些故障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处理,最终保障智能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种应用方式的特点在于,有效的弥补了传统监测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建立起了动态化的监测网络系统,对其生产中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其质量的功能进行了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我们应用智能技术中的模糊理论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刀具状态识别模型,建立起有效的监控参数和刀具状态之间的模糊关系,对于我们今后对于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应用有重要的启示。但是,这种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应用中对于这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进,提高其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刀具监控的水平,提高智能制造业的质量,实现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2.3 对产品设计的优化 以往的制造业设计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设计出众多的样品,一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经历、金钱,最终成型的产品也不一定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而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设计中进行有效的应用,其可以对于设计工作建立起网络化信息模型,并且对于设计出的产品在网络上进行生产过程应用仿真,有效了解设计出的产品具有怎样的缺点和不足,在网络模型平台中进行有效改进,再次进行应用生产过程仿真,大大提高产品设计的质量与水平,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对于产品进行了优化设计。 3 结语 对于人工智能与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挑战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与应用实践情况,最终可以在今后生a中有效应用这项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智能制造论文:中国制造2025下“智能工厂”建设的分析 【摘要】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已有序推进,宁波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批试点城市,在“中国制造2025”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主要以宁波汽配业为例对宁波制造企业智能工厂的建设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在建设智能工厂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智能工厂 建设 建议 一、引言 面对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新工业革命浪潮,由于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没有掌握制造的核心材料、设备及工艺,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的工业2.0时代,仍然徘徊在价值链的低端。互联网引导下的新工业革命使得企业必须改变传统制造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建立专业、高效的智能制造工厂或者将资源聚焦到产品的前端创新研发和后端用户服务以有效支撑企业走向低碳、智能、创新发展,占据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掌握发展主动权。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就是为了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而弱转变为大而强,由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实现中国经济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推动的转变。 2016年8月,工信部、中国工程院、新华社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宁波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试点城市,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宁波制造业有着扎实的基础,制造业产业格局清晰,宁波作为试点城市,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利用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着力推进智能经济。 二、国内外智能工厂建设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德国政府于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了“工业4.0”战略。该项目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核心是连接,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目的是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连接在一起。德国在推动工业4.0这一国策时将重点放在智能工厂上,这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分不开。德国拥有强大的设备和机床制造能力,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推动智能工厂这个项目,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德国工业界的整体实力,对于整个制造产业链(信息技术、生产物流管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科技产品的科研和开发、3D技术、复杂工业过程的管理技术和电子嵌入式系统技术等)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同时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如表1) 美国政府战略推动创新,积极实施“再工业化”实现美国的先进制造。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自2009年起,美国政府出台《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并先后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集中力量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力图打造一批具有先进制造能力的创新集群。 美国的先进制造,主要是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来实现智能制造,着力发展纳米技术、生化科学,在信息、材料、能源、控制等工业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着力发展高级智能制造,总得来说美国先进制造主要有一下特征:(1)继续发展前沿科技,并利用先进技术对现有传统技术M行改造;(2)在关键技术领域保持绝对的领先,在制造业利用先进技术,如先进传感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和智能化工厂等;(3)前沿科技相互交叉,催生新技术并发展新技术的新兴市场;(4)制造方式更加的低碳、智能、柔性化,体系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日本推行的特色工业4.0,其突破口是人工智能。它的一大特色是通过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探索来解决劳动力断层的问题,而其首先应用的领域就是工业化生产线。如本田公司通过对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采用及改良,大幅缩短生产线,建成了世界上最短的高端车型生产线。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加大了对3D打印机等尖端技术的财政投入,计划实施“以3D造型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革命”的大规模研究开发项目,开发世界最高水平的金属粉末造型用3D打印机。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在2015年《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希望通过“互联网+”,实现产业结构改革和效益的增加,跻身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完成三步走战略。(如图1所示) 浙江省针对《中国制造2025》,自2013年开始,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城市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智能工厂建设上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今,宁波市已与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制造企业西门子公司开展对接洽谈,全面打造智能工厂。智能工厂将先在一些电器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试点,到2016年10月,宁波市将启动智能工厂的整体设计方案,5000多家中小型电器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将尝到智能工厂的“头口水”。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高端化设备也将得到大幅度应用。 目前,宁波制造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一大共同特点是:通过进口或自行研发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各种信息汇总系统及软件来实现生产流水线的少人化。以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许多都能通过各类软件或系统的运用来高效率地解决。就目前宁波制造企业建设智能工厂的大体情况来看,ERP系统以及仓库管理系统等这类基础性的信息系统已经较为普及。除去这些基础性的信息系统之外,其他更新、更高端的信息系统如条码系统,也在企业内部人才不断地向外学习并自行研发中得以逐渐发展,并在各制造企业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宁波在《“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中立足国际,以建成国际一线制造业创新体系为目标,在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关键基础件、专用装备、光学电子、汽车电子、专用集成电路等8大细分行业,打造一批千亿级企业,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上有着表率作用。 江苏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5个重点领域,着力做好高端装备创新建设、质量品牌建设、智能制造工程建设,加速健全智能工厂实现制造业国际化、绿色制造。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群,在2015年《中国制造2025南京实施方案》,其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七大类14个重点领域,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产品),加快产业化步伐,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三、宁波“智能工厂”发展现状 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下,宁波制造同样面临挑战。成为试点城市后,宁波将探索4种产业培育模式:“产城融合+要素聚集”、“需求牵引+定制推广”、“民营经济+开放协同”、“基础技术+平台服务”。 制造业是宁波的支柱性产业,2015年宁波实现工业总产值16700亿元,其中规模上工业总产值13757亿元,2016年宁波实现工业增加值3766.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799.1亿元。分企业类型看,规模以上大、中、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4.1%和5.0%。分经济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7%和13.3%;私营企业增长7.1%;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0%,外商投资企业增长5.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3886.2亿元,增长4.1%,其中出货值2816.9亿元,下降1.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93.8亿元,增长30.5%,实现利税总额1746.9亿元,增长18.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宁波工业在近几年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 从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宁波高端制造业和节能环保制造业占总体工业增加值比重较轻,且在固定资产投资上,第三产业投资额度同比上涨16.5%,第二产业投资额度下降2.1%,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泳费支出2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613.7亿元,增长14.3%,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32.0%,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结构趋新趋优,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484.5亿元、1153.7亿元和1319.9亿元,分别增长10.4%、9.1%和11.1%。可以看出,近年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幅较大,但国有企业增幅较小。 四、宁波建设“智能工厂”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1)高端装备制造对外依存度高。目前,宁波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随着制造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宁波制造企业开始大幅度投入,采购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一些企业已经与外资企业协同开发,但是仍未掌握核心技术,宁波较多制造企业集中在较为低端的工业生产,关键零部件如自动变速器、发动机控制系统等都由外资企业所掌握,这就造成宁波制造企业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价格的局面。 (2)缺乏长期充足的资金支持。在《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中提到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支持。企业在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需要资金投入以扩大生产,技术开发、设备购入以及核心技术都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对高端设备和技术的投入短期内对于经济利润没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这就需要政府对高端设备和技术进行研发。 (3)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宁波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及智能制造发展的要求,宁波市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人才供给出现明显短缺。现今,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普遍缺乏积极性,考虑更多方面因素,众多企业对于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校企合作结果不尽人意,合作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单一。 (二) 建议 (1)引入高端制造装备并掌握核心技术。宁波市政府可以资助企业自身开发或从国外引入高端材料和制造设备,同时为其配备专业的研发团队,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关注和结合目前国际上已有的技术,在技术专利上不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但又能保证拥有该项技术的同时有新技术的支撑。从而改善工业原材料普遍存在的产品质量低、或者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以及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原材料情况进行调整,而造成的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低的状况。 (2)保障充足有效的资金投入。企业应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筹集充足的资金,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技术和质量吸引外资流入,或是与政府项目进行合作,从而在品质上进行强有力的推广和宣传,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张。同时,政府应支持企业围绕智能工厂开展管理经营模式创新,应当对制造企业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全面投入和支持。另外,企业应该从自身实力出发,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合理投入资金至相关产业链,实现产出和资金投入的正比增长,实现有效的资金投入和利润的增长。 (3)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实行“开放式创新”。企业发展应当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树立强烈的创新理念,转变仅仅依靠人力的传统生产模式,努力构建成本更低廉、产能更迅速、质量更稳定的无人化工厂,简化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以技术优势带动品牌优势,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采取创新优化的管理经营手段,例如将层级式组织结构转换成扁平式组织结构,减少因管理流程中繁复的手续所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 (4)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真正技术研发还是在人的身上,这是企业发展的隐形竞争力。我国的工业结构中,大型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总体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大,高质量产品创新能力都需要提升。社会环境中,青年人、大学生嫌弃黑脏乱,工业企业中招工困难,高素质人员缺乏,社会对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评价低,直接影响工业企业的质量提升和效益提升。因此,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企业可以加强与周边各高校的合作,建立起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同时,加大内部员工培养力度和招聘优秀人才相结合,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也是不可忽视的的关键一环。 五、总结 宁波自2015年被设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已整一年,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上以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为突破点、以自主创新为发展手段,在生产总成本、产品上市周期和企业管理都有优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对资金、人才和政策的缺乏,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联合,以一定的手段得以解决。《中国制造2025》下智慧制造的目的和对智能工厂的建立都可以达成。 智能制造论文:智能制造经济新动能中的财务管理探究 [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咋舌。智能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更加普遍,人们对智能产品需求越来越多,且对于智能技术的先进性、稳定性等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就目前的现状来讲,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了。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新技术改革的核心内容,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要想在智能技术的发展方面有所突破,打造智能经济新动能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智能制造经济新动能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十分关键的,今天我们就对智能制造经济新动能中的财务管理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制造;经济新动能;财务管理 当今,电子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智能信息技术在个人消费、工作、医疗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电子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难以突破创新的问题。人们对一些智能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电子产业开始有了浓厚的兴趣。这促进了新兴智能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为了能更好地促进电子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目前的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深入了解并想出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经济新动能。无可置疑,新经济动能必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智能制造更好的发展,财务规划管理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1智能制造当前遇到的挑战 智能制造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已到了一定的程度。为了找到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必须对当前市场进行分析,找出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想出对策应对,为智能制造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通过调查分析,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 11内部因素 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供应能力不足。产品制造多于产品创造。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电子产业核心技术依然处于一种急需外来核心技术支持的阶段。创业创新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完善。现在是数字信息时代,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对于创业创新支撑体系的依赖性高,而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使得消费大众对电子产品的了解和反馈有一定的阻碍。为了生活便利,人们经常在应用市场下载一些新研发的应用软件,但有的智能硬件在各类应用市场的云端服务层存在数目众多、组织混乱、标准不统一,且存在生态化碎片等问题,制约了智能软硬件的持续升级开发。此外安全性、兼容性、可靠性、标准模糊等问题仍然存在。 12外部因素 传统智能制造产业供给侧和应用侧的互动不显著,重要行业领域在信息化应用中供给方与应用方缺少良性互动。高端产品供应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这些都会阻碍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提高高端产品的供应能力。 2经济新动能的发展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从通信工具、家电转化为智能衣物、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智能产品,这就是智能制造中的新动能。所以要注重这些新兴智能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打造经济新动能,开创新空间。 第一,引进高水平的智能科研人员。人才是技术发展的核心,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新型的创造性人才,打造新的智能产品来满足人们对新型智能产品的需求。新型智能产品更快地更新换代,智能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地提供新动能,相辅相成。 第二,注重经济新动能的探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要深入了解。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投其所好,创造出所需要的智能产品,开创经济发展新领地,抓住发展要点,把握好商机,打造经济新动能,智能产业的发展才会更有前途。 3经济新动能中的财务管理思路 31财务管理权利要有效分散 由于机构庞杂,权力的过于集中,会导致权力滥用、管理片面、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关系着整个行业的命脉,所以财务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权力的有效分散。只有权力有效分散了,各种权力之间才能相互制衡,才能保证管理工作中少出纰漏,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且权利的有效分散,利于财务管理的决策,经过各个管理职位上人员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的财务决策,不仅降低了策略失误的可能性,而且集思广益,利于财务决策的统一性及可操作性,避免决策片面化。所以必须妥善处理好财务管理权力的集中与有效分散。 32财务管理中实现财务与业务的统一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保证财务和业务的统一。两者只有保持同步,才能促进新动能经济的和谐。所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实现财务和业务的统一,只有以此为前提条件,经济新动能的发展才会有前途,智能产业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33提高财务信息效度,提高预算准确性,增加经济效益 根据以往的经验,预算准确性对企业财政收入有显著正影响,财务信息效度对预算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所以我们对于财务信息的记录、整理、核对等一系列工作都要认真对待,提高财务信息的效度。执行过程中如遇市场环境改变、国家政策调整等,预算要及时调整偏差,财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有效机制,规范企业各种生产经营行为,将其所有经营行为都纳入科学化管理的轨道上,在经营管理、资金监控和物资调配等方面实现同步控制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 34财务管理中投资聚焦重点应用领域,推动产业整体发展 对于投资重点应用领域,我们要另辟蹊径,重点推动一些基础好、潜力大的应用的发展,使得这些应用快速普及,先行示范,带动智能技术的整体发展。并在这推动过程中形成一种标准,使得其他的应用也带动发展,进而逐步标准化、规范化,直至促进电子产业整体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电子产业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的。在此过程中,财务管理的资金投入的比重十分关键。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依经济发展的风向及公司全局性的战略决断,财务在重点应用领域的投资的把握与运筹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管理得当,投资到重点应用领域的项目会为经济新动能的打造制造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些物质基础,我们加大在新动能方面的资金投入,快速壮大新动能经济,从而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4结论 智能化的到来使得电子产业的发展进入了“调速换挡期”,智能化转型孕育着发展的新动能经济。发展新动能经济的重中之重则是财务管理的新思路的突破。我们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电子产业才有希望。所以,我们要合理进行财务管理,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对应的策略,促进电子产业的转型,打造智能技术l展的新动能。需要财务管理对新动能技术各个环节分配合理,对于重要的环节、领域要加大资金分配。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新动能发展的速度才能快速提升。所以经济新动能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讲究方式方法。也就是以上所说财务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智能制造论文:苏州“智能制造”人才现状与培养发展对策 [摘要]制造业要素供给的巨大变化,使苏州对发展具有要素集约效应的“智能制造”有迫切需求。库卡机器人、发那科、微软苏州研发中心、绿的谐波等20余家企业的调研表明,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外,还须具备以下能力:①精通专业技术;②极强的多领域理解力和沟通合作能力;③极高的人文素养和认知境界。苏州在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中,已形成了“姑苏领军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人才层级,人才高地已初现雏形,但对于“智能制造”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端复合型人才,以及创新创业人才供给仍然捉襟见肘。因此,苏州应通过创新政府资金资助方式,加强长三角与国际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完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打造人才乐业环境等措施,有的放矢地培养、吸引、留住“智造”人才,使人才服账罩荨爸窃臁薄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才调研;苏州;问题与对策 人才资源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力量之源。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联盟”,还是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都将变革的方向瞄准了代表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产业。苏州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制造业要素供给已发生巨大变化,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约束都相继出现,已经进入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实现发展的新阶段,苏州对发展具有要素集约效应的“智能制造”有迫切的要求。“智能制造”正在重塑人们既有的生产、生活模式,对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苏州已有人才数量、技能与素质是否能满足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如何培养、吸引、留住“智造”人才,使人才服务苏州“智造”,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1 “智能制造”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通过智能机器与人的协作,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在制造过程中的体力与脑力劳动。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机、3D打印、无人驾驶、智能物流、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是目前智能制造已涉及的发展领域。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1万亿元左右,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20%。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供给模式产生巨大冲击,人才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迫切需要加速对接。 课题组对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ABB上海公司、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微软苏州研发中心、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易程(苏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除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扎实的基本功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须具备以下能力:①精通专业技术。专业技术作为支撑智能制造专业化分工的手段与条件,是智能产品升级和智能技术体系的创新要求。②极强的多领域理解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比如服务机器人行业,会是人工智能+互联网+机器人硬件等多领域的交集,同时能懂这三方面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需要不同背景的人才共同协作,因此要求相关协作人员具有极强的多领域理解力和沟通合作能力。③极高的人文素养和认知境界。智能制造,是为了探索人类自我认知和极限、人和机器的关系、机器和机器的关系……并以此来重新定义各种产品和技术的实现方式和路径。智能产品,本质是其设计者认知能量层次的外化,需要超越纯逻辑性的思维和内涵。 2苏州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发展现状 自2007年启动 “姑苏人才计划”以来,苏州人才总体呈现出“量质齐升”态势。目前,“姑苏领军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人才层级已逐渐成型。苏州市统计局的《苏州市2014 年人才发展状况简析》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苏州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达 21204 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 13661万人,高技能人才 4663 万人,高层次人才 1553 万人。从职称看,高层次人才中,苏州拥有正高职称的有4300 人、副高职称的有61100 人;从学历看,博士10500 人,硕士 93200 人,分别同比增长 162%和 203%。截至 2014 年年末,入选省“双创人才”累计达 501人,连续八年位列全省第一;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累计达 157 人,处于江苏省领先水平。此外,苏州不仅建设了生物纳米园等近20个产业园区、63家省级以上科技孵化机构,还建成苏州科技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中科院纳米所、医工所等重大创新载体。这些平台的构建,吸引了大批高技能高层次人才集聚苏州。从科技成果看,截至 2014年年末,苏州全市累计有3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科技进步奖 28 项,技术发明奖4项。 3“智能制造”视角下市场凸显的苏州人才问题 31制造业人才“需求大”与“招聘难”形成强烈反差 《苏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苏州制造业人才需求旺盛。以2013年一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为例,制造业人才需求占苏州人才总需求比重基本维持在63%以上。然而,与人才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制造企业人才缺失现象严重,苏州市统计局的《2014年苏州企业人才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企业人才招聘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用人难。调查显示,制造企业人才缺失比重为618%,其中,390%的企业存在短期性人才缺失,98%的企业面临长期性人才缺失。从缺失工种来看,熟练可操作性技工缺口最大。(2)留人难。2014年年末苏州企业用工总人数为288万人,新招录员工79万人,离职人数59万人,离职率达170%。其中,制造业离职率最高,达256%。(3)招人难。多数制造企业反映招人难。从主要原因看,有约737%的企业认为求职人员中缺少受过培训、具备技能和经验的人员;约462%的企业认为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认为可供选择的求职人数减少、求职人员的专业知识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企业分别占到414%和335%。 。 32先进制造业岗位人才紧缺 先进制造业因处在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多数企业正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结构性调整,人才需求的重点正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未来人才需求方面以中高端技术类与综合管理类岗位为主。《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所涉及的9大产业中,先进制造业有五大产业被列入紧缺人才目录。目录将岗位紧缺指数分为“1~5”五个等级,其中“5”等级为紧缺度最高的急缺岗位。在2016年《目录》中,先进制造业的新一代技术产业中,自动化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岗位,紧缺程度均为“5”。而人才紧缺的原因中排名前两位的是“市场上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数量少”(39%)与“专业对口领域的人才数量少”(31%)。 33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急迫 随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苏州制造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工作经验的人才需求相当急迫。《苏州市人力资源市场2016年第三季度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的职业供求情况分析显示,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需求量为266341人,比重为3833%,求职数为183240人,比重为2904%,求人倍率为143,在所有职业中求人倍率最高。如果按技术等级分类,从职业资格五级到一级、从初级到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需求与求职都呈现技术等级越高,人数越少、求人倍率越大,供求关系越趋于紧张的情况。求人倍率增加最多的是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类别,比二季度增加了217。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最多的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增加了058。可见,高级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34中高端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 埃摩森研究院2015年苏州中高端人才招聘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204家苏州企业中(被调研的企业既包括近几年新成立的创新型企业,也包括有数十年历史的传统企业),约70%的受访企业表示都有中高端管理人才招聘的需求,且人才需求集中在复合型人才,即专业技术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有37%的企业急需懂技术、懂管理的中高端人才;34%的企业急需懂市场、懂管理的中高端人才;42%的企业急需懂技术、懂市场的中高端人才;32%的企业急需懂管理、懂资本运作的中高端人才。但受访企业几乎都表示面临中高端人才招聘渠道不畅,市场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此外,报告还显示,在中高端人才关注的五大行业中,互联网行业是最被关注的行业,占比达到16%。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的大力推进,苏州互联网・游戏・软件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备受瞩目,其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电子・通信・硬件行业因是与互联网产业紧密相关的行业,在吸引中高端求职者中,仅次于互联网行业,占比达13%。 35创新创业人才与北上广等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在创新驱动的诸多要素中,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是核心要素。苏州人才高地已初现雏形,但与北上广等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其中之一,就是创新类人才占比偏低。苏州的人才结构,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构成中,创业类人才居多,创新类人才比例偏低。有三组数据可以说明:①在苏州已立项资助的共544个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中,仅22个是创新类;②在公布的2014年省“双创计划”引才名单中,苏州有98人入选,其中,创新创业类共78人,78人中创新类为21人,创业类达57人;③在苏州157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中,创新类为28人,创业类为95人。其中之二,从城市能级角度看,苏州的政策、资源等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还不够,在产业环境、产业规模等方面,与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人才创业首选度还不够高,这从姑苏领军人才的创业经历可以看出。在立项的500多个创业人才(团队)中,约70%的人才(团队有在其他地方的创业经历(其中,20%来自北京,27%来自上海,6%来自广东)。主要原因是,苏州的创新创业综合环境与北上广深相比有差距,产业内的企业多处于成长期,组织架构尚不完全,职业发展空间、薪资水平等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 4苏州“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41创新政府资金资助方式,激发技术人才价值 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模式”,使人们调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便利程度远超过去,也使提供智慧和创意的人力资源上升为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苏州政府通常采取资助项目和企业的方式,激励企业家参与苏州经济改革。然而,这种传统的资助方式,获利的多是项目中介人员和企业主,从而挫伤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依靠智力资源的智能制造领域来说,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成为项目资助的主要获利方之一。因此,苏州政府应顺应时展新特点,创新项目资金资助方式,使实施项目的技术人员能从中直接受益。比如,鼓励企业采用众包方式,借贷“大众智慧”,这种项目资助方式,可以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项目实施人员的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使项目实施人员直接从中获益,从而可以激发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 42加强长三角区域人才开发与协作,打造跨^域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期,长三角地区同样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苏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应抓住历史机遇,依据“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共谋发展,通过人才招聘、培养、交流、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的人才开发与协作工作。通过建立人才资源区域开发协作机制,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建立多渠道、多层次、长期稳定的跨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关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式,与长三角地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等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提升苏州人才平台的质量层次,形成多类型跨区域的长三角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43集聚国际优秀人才,提升苏州人才国际化程度 国际人才有四个判断标准:①是否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②是否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③是否具有较强创造价值的能力;④是否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随着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苏州应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培养一批符合四项标准的国际优秀人才。一方面,苏州应该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或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领军人才,实现苏州人才集聚从“量”向“质”的转变。另一方面,苏州应引进国外培训机构,拓展境外人才培养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与海外高水平教育机构进行国际化合作,培育具有国际化素质的本土人才。同时,苏州还应探索国际化人才管理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从而推动苏州人才国际化程度的提升。 44以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组织实施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性人才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引擎,对智能制造的发展起到引领和驱动的作用。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应瞄准世界高端产业水平,组织实施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实施智能制造业重点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中,以产品设计、技术验证、专用设备及新工艺研发等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培养大批技术研发、设计、工艺、工程、检测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加强本地高校与制造业相关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类学科专业建设,适度超前培养人才,在智能制造企业中设立一批 “工程创新训练中心”。进一步加强企业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系统培养大批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关键领域的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 45依托本市智力资源,完善智能制造人才自主培育体系 人才引进和培育是人才建设的两条重要途径,通过人才引进解决苏州智能制造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通过人才培育,搭建苏州智能制造人才层次梯队。苏州应依托本地知名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创新创业中心、科技园区的研发资源,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和输送基地,自主培养一批智能制造高端人才,以人才高地造就产业高地,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结构的优化;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创办多类型社会化培训机构,开办各类智能制造人才培训班,建立“智能制造工作室”等人才培养平台;依托苏州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研究专长,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苏州产业发展要求的各级各类智能制造人才,从而为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源保障。 46加强政府精细化管理职能,打造“智造”人才乐业环境 继续发扬苏州服务型政府职能,尝试国际化模式,建立一套服务智能制造人才发展的工作机制。在“崇文、融和、创新、致远”城市价值观的指引下,尊重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在科学领域的自由研究及个人的特殊禀赋和个性,改革科研评估体系过分强调“短、平、快”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等方式督促用人单位建立现代化人才管理机制,为智能制造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创业环境。通过“国际精英创业周”和“赢在苏州”等创新创业活动,邀请海内外“智造”业高层次人才与创业资本、创新载体、创业团队等智造业要素进行有效对接,促进智能制造优质科技成果在苏州实现产业化。探索国际化人才管理制度,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完善国际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提升苏州的文化软实力,构建丰富、多元、相融的文化氛围,提高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对苏州的融入度和认同感,努力打造苏州 “智造”人才安居乐业大环境。 智能制造论文:智能制造体系架构探究 摘 要:在我国建设“工业4.0”的大背景下,新一次的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制造模式的典型代表,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提出,就收到了学术界和工业企业的广泛重视。但是现阶段工业界并没有建立起非常成功的智能制造体系,主要原因是对于智能制造内部原理的研究并不透彻,同时对于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把握不准。本文立足于智能制造体系的本质,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外智能制造体系架构的研究,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该体系发展的趋势。 关键字:智能制造体系;整体架构;功能特征;柔性化 1 前言 智能制造是最新的制造模式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制造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对外操控机器人的动作,完成产品的制造和加工。该系统属于一种开放性的体系,原料、信息和能量都是开放的。智能制造是新世纪制造业振兴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实现制造业跨越的必经之路。 2 智能制造系统研究现状 2.1 智能制造系统内涵分析 智能制造体系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率先提出的,主要包含只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两部分。总体来看,智能制造体系指的是应用集成工程的思想,通过制造软件专家系统、机器人视觉和控制等先进技术,最终达到智能装配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能够在人工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完场生产任务。智能制造的目的是人的脑力活动转化为制造机器人的智能化思维。智能化制造体系的物理基础是智能化机器人,所必需的设备包括智能加工机床、工具和设备的智能化输送平台以及装配设备等。 2.2 智能制造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智能制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之后,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研究中心,分别是美国、欧洲和日本。最初的内涵指的是智能机床,智能机床能够完场熟练机械师操作普通机床完成的所有功能,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后来的智能制造概念得到发展和延伸,进而形成了一种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日本于1990年完成了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智能制造工厂,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同时具备视觉的触觉功能。相对而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九十年代后才申请成立了第一个智能制造国家级项目。在理论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分析、智能化单元制造与控制、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 智能制造的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它是制造技术发展,特别是制造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是自动化和集成技术向纵深发展的结果。然而,虽然智能制造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然而却难以得到工业界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同时近几年关于智能制造系统新理论方面的研究遇到了瓶颈,其问题在于智能制造系统的体系架构尚未研究透彻,同时对于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没有比较好的掌控。 3 智能制造体系架构研究 3.1 智能制造体系整体架构分析 智能制造的总体架构自下而上包括业务层、运作层、功能系统、功能单元、支撑技术五个层次。智能生产线各个层次间相辅相成,联系密切,其中系统以需求订单为输入,以信息系统为核心,集成自动化上下料等多个子功能系统,以基本功能单元及支撑技术为依托,推动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正常运作,实现大批量产品定制及个性化客户服务的目标,从而最大化地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其中各个层次的内容及构成如下:(1)系统业务层:即系统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大批量定制产品及个性化的客户服务。(2)系统运作层:主要包含精益化、数字化和敏捷化等最新技术。(3)功能系统层:设备预警,优化加工参数,监控生产的全过程,精度检测的在线实现,最终通过信息技术系统进行集成。(4)功能单元层:此部分承担设备和加工装备的信息传输,使用传感网络和通信网络技术。(5)支撑技术层:系统设计技术主要有传感技术和模块化技术,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系统,安全维护和设备及信号的有效识别。 3.2 智能制造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能制造想要完全提出人工干预,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机器自主控制与分析,就需要建立一个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管理网络,通过该网络完成产品的设计、装配制造直至仓储物流的全过程控制,其中还包括问题产品和故障设备的自动处理和维修。但是现阶段我国制造装配企业在各个制造要素的互联互通方面存在不小问题,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体系各功能单元之间横向、纵向集成通讯、端口到端口的信号传输。数据格式、通讯协议和语言识别等基础性的内容还没有完全解决。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的融合,各功能单元之间的通讯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人机交互、设备与设备之间、生产制造和仓储物流之间的信息交互都是困扰智能制造体系构建和发展的一大难题。 4 智能制造体系发展趋势分析 4.1 智能制造体系柔性化发展方向分析 智能制造体系的柔性化方向石油柔性智能装配引发的,基本的基本思路为:柔性装配的研究层次从上到下分为柔性工装、柔性工艺规划和柔性车间调度。主要涉及的研究思路包含结构优化设计、工装驱动数据自动生成、装配顺序划和分配方法研究以及智能调度技术。柔性化发展是基于只能装配生产线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产品,所提出的新型发展方向。这其中可变参数和柔性调度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4.2 智能制造体系精益化发展方向分析 精益化的研究发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智能制造环境下的自适应快速换模技术;(2)设备自诊断、自适应和自修复技术所组成的全员设备维护技术;(3)生产流程自动化的3P技术,该技术能够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在设计和工艺研究等源头环节中进行降低;(4)均衡混流生产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对生产计划的合理规划以及现场动态调整和调配等智能制造手段进行的。 4.3 智能制造体系敏捷化的发展方向 敏捷化主要有以下连两个研究方向:首先,对于客户订单变化的快速响应是只能制造的一大特点,通过前期客户需求的调查,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神经网络等算法对客户的订单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并拟合相应的相应曲线,得到响应基本函数,然后优化设计生产关键因素,最终大幅度减少客户需求响应的时间。其次是对于功能单元的设计和配制。在使用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时候,需要对参与生产的各要素(包括软件设计、硬件要求和工艺流程设计等)归类的功能模块划分。在功能划分之后组建各自成体系的模块单元,并配置相应的算法,以达到提升智能制造体系柔性化和可重构性的目的。 5 结语 工业时代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现在的工业4.0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是智能化和远程控制,重点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技术,最终实现产品加工的更高层次的自动化。本文通过对智能制造体系的深入分析,认为我国虽在在该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智能化的本质和原理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未来建议在智能制造柔性化、精益化和敏捷化方面开展研究。 智能制造论文:智能制造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机器换人” “一些地方式地推进‘机器换人’,认为这就是智能制造,这是一种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在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中指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同时,智能制造也是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是今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然而,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乃至试错。 在徐晓兰委员看来,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智能制造并不排斥人工,例如人机交互技术就是工人与机器实现协同生产。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只是代替了一些简单、繁重、危险工序中的人工;服务机器人可在居家养老、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等难题。总的来说,智能制造或机器人并未对社会就业率带来较大影响。 与此同时,机器人正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是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自身发展离不开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其催生的新产业生态更可吸纳大量劳动力。例如,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产品的国内外需求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将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智能装备和产品,也将是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演进的重要抓手,可创造大量工作岗位。我国只有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发展窗口期,才能真正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 徐晓兰委员提出了几点措施建议:一是正确认识智能制造的深刻内涵。任何新技术、新产业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挑战。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前瞻性和颠覆性技术的研究,要不断深入探讨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对制造业发展的深刻影响,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 二是分业施策优化产业规划布局。下大力气突破材料、核心零部件、生产工艺、系统集成、工业CPS(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sysicalSystems)等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针对不同产业环节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 三是打造制造业强国要标准先行。加快推进制造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形成以标准带产业、产业促标准的良好发展格局。 四是加强智能制造人才体系建设。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库,健全一线科研、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推进分类侧重培养,从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等方面培养各领域专业人才。 智能制造论文: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系统 摘要:认为当前亟需泛在信息制造技术,使生产制造过程在广度上实现互联互通,在深度上实现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为此,提出了一种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系统及相关技术群,实现制造资源的网络化互联,信息资源的语义化表达和制造服务的自组织运行。此外,还指出如何实现多种数据流的混合传输,如何实现异构信息的集成与互操作,以及如何面向复杂时空关系建立抽象模型,是需要解决的挑战性问题。 关键词: 智能制造;网络化制造;工业控制网络;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服务化 制造I经历多年发展,企业内部业务分工日趋明确,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领域,即纵向生产管理控制和横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根据ANSI/ISA 65[1]和IEC 62264-3[2]的定义,纵向生产管理控制可以概括为3个层次:经营决策、计划调度和生产控制;横向产品生命周期涉及4个领域:产品设计、工程实施、生产运行和产品服务。随着自动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上述不同领域和层次逐渐形成了相应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其中计算机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制造执行系统(MES)、数据采集与监测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以及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在内的计算机辅助系统(CAX);网络包括互联现场设备、控制器、传感器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以及企业管理所需的以太网和互联网等[3]。 然而,种类繁多的系统和网络造成了以下两方面问题: (1)在广度上,部分网络虽然实现了少数系统的互联互通,但是企业内部仍然存在大量信息孤岛,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系统与系统、人与系统之间还无法建立起广泛的互联,信息无法在企业内部高效地流转; (2)在深度上,数字化制造的发展,虽然初步形成了信息空间的概念,但是信息空间还未能实现与物理制造空间的深度融合,无法根据物理空间的需求,主动提供数据、应用和服务。 综上所述,当前制造业企业亟需广泛、深度互联的基础,纵向上打破系统之间的壁垒,横向上打通信息与物理的隔阂,实现跨层次、跨领域的业务集成,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敏捷性。 与此同时,随着芯片制造、无线宽带、射频识别、信息传感及网络业务等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信息网络已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合人与人、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的现实物理空间与抽象信息空间,并向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方向演进[4]。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泛在网络是指在预订服务的情况下,个人和/或设备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以最少的技术限制接入到服务和通信的能力[5]。泛在网络可以将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深度融合,其服务能够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方式,实现在任意时间、地点,任意的人、物都能顺畅地通信,获得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显然,泛在网络的相关理念、技术和方法有助于解决制造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了泛在信息制造技术的概念:泛在信息制造技术是以泛在网络为基础,以泛在感知为核心,以泛在服务为目的,并以泛在智能拓展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性、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技术[6]。 泛在信息制造技术为解决制造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将物理制造空间中跨层次、跨领域的物理制造资源映射到信息空间,从广度上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人、制造设备、生产过程的泛在互联互通;在深度上实现制造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按需提供主动的智能制造服务。因此,泛在信息制造技术的提出符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 1 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 系统的架构 根据泛在信息制造技术的内涵,基于该技术的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系统应当要满足以下3方面的功能需求。 (1)制造实体网络化:分布式物理资源接入、数据感知和信息传输,要求系统具备网络化能力; (2)信息资源模型化、语义化:多尺度、异构虚拟资源的统一组织,要求虚拟资源的形式是模型化的,并且具备丰富的语义; (3)制造能力服务化:支持多种应用业务协作式运行,需要系统为不同的业务提供核心服务。 为此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系统的4层架构,包括:泛在化感知层、全互联制造网络层、语义化信息集成层和服务化制造应用层。 首先,网络化是泛在信息化制造系统的本质特征。针对制造系统网络化的特殊需求提出了两层的网络架构,其中泛在化感知层实现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现场物理资源泛在接入、感知,在此之上全互联制造网络层使现场级传感网、控制网与企业级管理网、互联网实现扁平化、对等化互联。 其次,模型化是信息空间的虚拟信息资源统一组织的必要形式,语义化是异构模型能够跨层次、跨领域集成的核心。一方面,模型化是信息资源集中组织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语义化是模型能够进行跨层次、跨领域异构集成的核心。针对这种需求提出了语义化信息集成层,基于模型化和语义化手段,实现跨层次、跨领域虚拟信息资源的统一组织、集成和管理。 最后,服栈是制造物理空间与虚拟信息空间实现集成的技术手段。制造服务聚集在信息空间根据具体业务特点,按需进行组合,实现制造应用的动态自组织。因此,针对系统服务化的需求提出了服务化制造应用层,为具体的制造应用业务运行提供核心服务。 2 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 系统的支撑技术群 图1所示的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系统的架构需要相应技术群才能支撑其系统特征。本节分别总结了各层相应的技术群。 2.1 面向泛在化感知的无线传感网 技术群 面向泛在化感知的无线传感网技术群是指实现工业现场传感器、控制器、生产设备接入、感知和控制的一系列无线传感技术[7]。作为泛在信息化制造系统中虚拟信息空间与物理制造空间的接口,该技术群一方面从物理制造空间获取数据并映射入信息空间;另一方面接收信息空间的指令,完成对物理制造过程的控制。如图2所示,该技术群具体包括两方面:物理资源接入技术[8]和物理过程感知技术[9]。在资源接入方面,包括面向多种协议的物理资源即插即用技术,即根据协议类型、设备类别、生产流程等信息动态适配多种网络协议,为资源构建逻辑链路,满足其通信关系。在感知方面的主要支撑技术包括智能传感器技术[10]和以无线射频识别(RFID)为代表的智能识别技术[11]等。 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支撑下,工业现场的信息泛在化感知和设备可移动运行促进信息流转,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信息―物融合深度。此外,无线传感网模块化、可重构、即插即用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底层系统对可组合性的需求,实现协作运行。 2.2 面向全互联制造网络的组网与 传输技术群 面向全互联制造网络的组网与传输技术群是指实现工厂全覆盖,管理和控制业务混流传输,并提供安全可靠保障的一系列组网与传输技术。作为泛在信息化制造系统中完成网络化互联的核心,该技术群基于互联网的传输控制协议(TCP)/互联网协议(IP)架构实现对工厂管理网络、控制网络、传感网络进行全面互联,并与互联网集成,实现无缝信息传输。如图3所示,该技术群的组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当前现场传感网、设备网采用的专用传输协议的IP化设计[12],具体包括针对嵌入式设备的IP 协议裁剪技术、针对嵌入式设备的低开销IP 协议实现技术、面向完整和裁剪后IP 的多协议适配和转换技术和轻量级IP 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技术;二是信息流混合传输服务质量(QoS)保障技术[13],具体包括面向扁平网络的实时流交换传输技术、面向异构网络的资源动态认知与管理技术和面向混合业务流的流量控制技术。 上述技术群通过IP化手段,实现网络扁平化,同时提供混合传输保障机制,实现了不同业务的按需服务。 2.3 面向时空动态制造信息资源的 语义化集成技术群 面向时空动态制造信息资源的语义化集成技术群是指实现制造业中跨层次、跨领域的海量、异构信息资源语义化描述、存储、集成、组织与管理的一系列技术群[14]。如图4所示,该技术群主要包括3个方面。首先,底层网络中信息资源如原始数据等,其质量不高,存在大量错误、不完整或多余的原始数据。因此,需要采用数据清洗技术、过滤技术、压缩技术和消冗技术等,处理质量较差的原始信息资源,保证其正确性[15]。其次,泛在信息化制造系统中大量跨层次、跨领域信息资源不具备统一的格式。因此,采用数据建模等语法转换技术对多种语法格式的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处理,保证信息的语法一致性[16]。最后,异构信息资源只有具备统一的语义,才能实现语义级互操作性,直接被跨层次、跨领域的应用业务访问和使用[17]。因此,采用语义转换技术,对模型化后的信息资源进行语义标注,构建统一的语义模型。 在上述技术群支撑下,跨层次、跨领域的虚拟信息资源实现了模型化、语义化组织与管理,在统一层面上根据上层应用业务的特点,为其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 2.4 面向制造业务的服务化技术群 面向制造业务的服务化技术群是指一系列实现物理/虚拟资源服务化封装、注册、查询、组合、部署与管理的技术,以模块化、服务化的模式,完成制造应用的动态自组织[18]。如图5所示,该技术群主要分为3类:一是服务的封装和注册技术,是指采用服务化和虚拟化手段,将各种资源进行服务化封装,并在服务库中完成注册[19];二是服务的查询与组合技术,是指根据应用业务的需求,在服务库中查找合适的服务,并根据规则进行组合[20];三是服务的部署与管理技术,是指将服务部署到具体的软硬件资源上,并根据具体的业务要求对服务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测、控制与调度,满足共享资源上不同业务的运行要求。服务化首先将软、硬件资源抽象为简单的计算、存储、传输等基本服务,在此基础上,根据服务的组合规则,将基本服务组合为复杂的诸如加工、控制、监测、诊断、设计等服务,并且在面向具体业务实例化之后,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应用需求。 正是在服务化的这种特性支撑下,系统能够以开放的、可扩展的方式集成多种服务。并且能够随着业务的需求变化动态组织相应的服务,使得系统功能具备可演进性。 3 实现泛在信息化制造 面临的技术挑战 3.1 异构动态网络环境下,多流混合 传输的路径规划与流量控制 泛在信息化制造系统的全互联网络基于IP将传感网、控制网、管理网互联构成扁平化的异构传输网络,实现控制、管理和知识流的混合传输,但控制流传输需要保障实时性、可靠性,管理流和知识流传输需要保障吞吐量和带宽利用率,管理人员的移动性使得网络拓扑和知识流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综上所述,针对控制、管理和知识流不同的应用需求和负载特征,同时考虑工业物理网异构和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构建针对时延、可靠性、能耗、带宽利用率等混合关键性指标的网络资源调度策略和控制方法,是泛在信息化制造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之一。 3.2 工业多维、异构信息资源的集成 与互操作 泛在信息化制造需要构建跨域、跨层的统一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体系,但设计域,实施域,运行域,维护域涉及多维异构的信息资源。一方面信息格式不同,既有结构化的生产数据、控制指令、设计模型等,也有非结构化的声音、图像、文本等信息;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含义不同,各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等工艺知识,热学、力学等结构知识和电子、电气等自动化知识。因此,如何构建可集成、互操作的统一信息模型是泛在信息化制造面临的又一技术挑战。 3.3 面向制造物理空间复杂时空 关系的抽象与建模 泛在信息化制造系统的关键是信息空间能够准确对物理空间进行抽象与建模,以实现信息与物理的深度融合。制造物理空间生产过程具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并且时空特性耦合性强,如描述流程工业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通常采用动态偏微分方程来构建相关的机理模型。而传统意义上,信息空间的建模和抽象过程多面向离散事件以及解耦的多变量关系,显然无法实现对制造物理空间连续物理过程的抽象和建模。因此,面χ圃煳锢砜占涓丛拥氖笨展叵担信息空间如何进行描述、抽象和建模,是泛在信息化制造面临的一大技术挑战。 4 结束语 当前,在中国相继推出“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代表传统力量的制造业,还是代表新兴力量的互联网界,都在积极探索中国制造的创新模式,如何寻找到符合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泛在信息化制造正是在制造业内部需求拉动,外部ICT使能技术推动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符合当前技术、政策发展趋势的智能制造创新模式,因此开展泛在信息化制造相关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工程研发与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能够切实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和自主创新等。 智能制造论文:智能制造与中国产业的变革 中国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各种问题,以前由于我国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缺乏核心技术,生产基本靠人,低成本的优势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近些年,在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等多方面的制约下,我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家的竞争威胁。加上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崛起,转型升级成了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改革,德国、美国纷纷提出了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改革主题。而中国《中国制造2025》已完成初稿,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应首先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次紧跟改革脚步,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逐步成为技术导向型的生产企业。 《智慧城市》:什么是促使我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必然因素? 侯炳辉:一方面,中国传统制造业属于粗放式经济,生产主要靠人来完成,即使在很多年前中国制造就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但总体来看还偏向低端制造的范畴,无法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从能源消耗源还是环境层面上来看,传统制造业都不得不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的智能制造转型。 作为工业最核心的问题,制造业的重点是高端制造业。中国虽然每年出口大量数控机床,但都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级的数控机床仍需要进口,这就造成了进口数量少,但花费钱却较高的局面。在我看来,这归根结底在于技术没有跟上,而工业智能化力度不够是造成这种尴尬境地的最根本诱因。此时就需要考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就回到了工业4.0的主题上。 《智慧城市》:我国为何会提出工业4.0的规划? 侯炳辉:多年前智能制造、工业信息化的内容对于中国传统制造业来说是陌生的。但现如今为什么开始提出工业4.0的主题,并将其作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德国作为率先提出工业4.O战略的国家,已经开始践行工业改革之路;第二,此前我国工业相对落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重视智能化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未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工业融合,工业4.O将会成为一个连接人与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信息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等一系列活动。 《智慧城市》:在中国版工业4.0下,哪些传统制造业将首先被改造? 侯炳辉: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得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重创,但德国受到的影响就相对少了很多。根本原因,其实主要是由于德国的基础很扎实,因此才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 多年后的今天,以强大的工业基础为特征的德国经济提出工业4.O的理念,强调“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实质上是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我国在工业方面,无论从发展水平、核心理念还是发展内容上来看都与德国制造业改革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版工业4.0其实应称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把信息化的技术完全渗透融合到工业里面去,并且将智能制造“嵌入”到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 传统制造业哪些是要先被改造?目前我国ERP管理系统已经十分成熟,但在芯片、传感器这样的短板方面,应该作为重点发展目标以及未来我国制造业的投资方向。此外,国计民生部分,譬如医疗、食品行业也是短板的其中之一。 比如今年年初在互联网上被炒得十分火热的日本抢购马桶盖事件。中国消费者不远万里从日本背回来马桶盖,但最后发现还是中国制造,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尴尬的局面? 这主要是有产品质量和人两方面的原因。我国制造业水平相较日本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一段距离,技术水平跟不上,而在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松下公司合作制造的这种马桶盖是按照日本标准的要求制造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宁愿花着昂贵的机票钱,也要不辞辛苦从国外背回马桶盖的原因。所以,如果企业要想持续地运行下去,就不得不从自身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使得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相反,人的问题就复杂了许多,当前有很多人更看重短期利益,这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逐渐提高人们的意识。 《智慧城市》:中国的制造企业该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达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侯炳辉: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那么对于国际上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制造业该如何抓住这一时机实现战略转型?其实,由大到强,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目标,需要每个制造企业共同努力。 然而在实现的道路上,就难免会遇到阻碍的因素。这里主要有三点:一是企业中的浮躁;二是思维艺术;三是改革会存在风险。 当前在很多企业中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浮躁现象。这里的浮躁是包括信息化界的浮躁。此前企业里只要一提到ERP系统,可能就认为它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任何问题,而没有把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思维艺术指的是实现工业4.O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将多方面人的思想集中在一起,无论是从事政治方面还是技术方面,大家一定要有统一的观念,一致将制造业改革作为产业升级发展的主要内容。 那么,企业该如何走智能化的道路?在此建议要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性就是企业对于自身怎样转型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定量则是指如何具体实施,通过哪些步骤进行转型。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模型,然后通过不断试验来调整。 因此,企业的信息化道路应该是问题导向型,当问题发生时,利用倒推找寻问题的关键以及缺失的环节。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大系统”,信息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对于开放式的复杂系统,解决问题时就不能靠单纯的逻辑思维或者形象思维,也不能单方面由领导或者技术人员决定。最好的方法就是企业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集中各部门相关人员去协同。改革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规划,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靠“四个全面”的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智能制造论文: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平台建设探索 摘要:根据广东智能制造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工程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电子信息技术的特色和优势,围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设置,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保障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一个与广东智能产业深度融合的,强应用重创新的专业实验平台。 关键词:智能制造;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实验平台建设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我国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竞争背景下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广东省作为国内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基地,也对接印发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针对广东省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的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创新驱动,智能化升级改造需要国际领先水平人才的引进和高等院校实战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面向广东智能产业的深度融合设置的。其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需要针对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过程、工业产品智能化等领域的薄弱环节,以“机器智能”为方向,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企业,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培养具有智能系统开发与设计、智能装备的应用与工程管理能力;能在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从事智能系统的是开发与设计、应用于维护、运营与管理的“厚基础、强应用、能创新”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1专业实验平台建设思路 面向智能制造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依据《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工业产品、制造流程智能化升级改造的任务,从智能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中提取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建立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机器智能”为方向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为核心,以项目、科技竞赛、紧密对接企业协同创新为手段,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工程实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询检索资料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团队里具有工程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并让学生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重点。立足华软学院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现有的平台优势,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完善支撑体系,优化验教学资源配置,建设一个能够与广东智能产业深度融合的阶梯形层次化实验平台。 2实验平台建设内容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实践平台的建设要依据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突出面向智能制造工程实践为特色,按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建立阶段化、层次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1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面向智能制造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是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是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特色专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还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为基础,其次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如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与电子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数据结构、数据库与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最后是专业方向类课程,也是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制造业基础软件中的嵌入式软件、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工业机器人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知识获取模式识别;数据通信与网络;嵌入式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嵌入式应用开发;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技术,完成系统集成,并配合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完成电子工艺实习、技术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和综合项目实验,并在工程应用中实施的能力。 2.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依据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电路基础、信息与控制基础、嵌入式技术、机器智能系统五大模块开展不同学习阶段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类、专业实训类、综合创新类。 1)基础类实验注重开设与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相结合的精品实验项目,并逐步提升基础实验课时的比例。从实践中启发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培养,如收集信息查找资料、制定工作计划步骤、从基础理论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及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和评估工作结果的方法。培养学生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2)专业实训类实验主要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及方法独立解决行业领域内的任务和问题并能够评价结果的能力。如智能传感应用项目,人工智能技术实验项目,知识表示与推理项目,计算智能项目,专家系统,多智能体系统;机器人项目,如最小机电系统组成,如何完成对电机的控制;利用单轴或双轴控制平台实现基本搬运装配作业。 3)综合创新类实验注重培养学生从理解问题域开始,获取数据和知识、开发原型智能系统、开发完整智能系统、评估并修订智能系统、到整合和维护智能系统六个阶段构建智能系统。如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包括产品设计加工、智能生产调度、智能工艺规划、智能机器人、智能测量等;直角坐标机器人实现码垛搬运、多关节串联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实训等。 4)科技竞赛、与企业协同创新,通过观察记录待智能化升级的工厂生产过程,发现定义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证据检验假设、发表结果、建构理论等实验过程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创新的方法,团队协作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如嵌入式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以及针对自动化生产线的嵌入式工业控制系统设计;针对原材料制造企业的集散控制、制造绦屑成应用;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的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应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加工、船舶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制造、轻工家电、医药制造等行业的应用。 2实验教学保障 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平台建设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建设为核心,结合目前学院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资源,仪器设备共享共建的原则,系统化筹备购置。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要针对智能系统设计开发和机器人应用,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学习应用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应用和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ABB Robot Studio。基于“探索者”机器人系统控制实训箱Rino-MRZ02(包含履带机器人、双轮自平衡机器人、5自由度机械臂、6自由度机械臂等) 可以开展的项目有:利用启发式算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模糊数学理论对工业产品设计进行性能模拟、运动分析、功能仿真与评价;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自学习、自组织构造产品加工过程新能参数预测模型。利用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多智能体系统进行感知、并对环境的改变进行解读、动作进行规划和决策;利用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模糊逻辑集中式解决生产调度多目标性、不确定性和高度复杂性的问题,寻求最优规则,提高调度的速度;利用蚁群算法、遗传算法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进行问题分解、彼此协商、任务指派、解决冲突。 履带机器人可开展电机控制实验;运动控制实验;HD轨迹控制实验;无线通信实验。双轮自平衡机器人呢可开展自平衡模块实验;倒立摆算法实验;双轮载具运动实验。6自由度双足机器人可开展双足运动控制实验;步态规划实验;双足平衡实验;机构改装实验。5自由度机械臂可开展机械臂运动控制实验;颜色分拣实验。可扩展为8自由度双足机器人、轮腿式机器人等技能提高类课程设计。 通过ABB公司的机器人仿真软件RobotStudio进行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功能设置、二次开发、在线监控与编程、方案设计和验证的学习。 3结束语 智能制造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所以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要把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装备、智能系统中的应用和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作为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重点,更要让实验平台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外,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实践。 智能制造论文:维尚家具智能制造助力无人生产 规模定制 2016年9月,在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尚家具)第五分厂正式开业之际,维尚家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全屋家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在今年6月份入选“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全国家具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维尚家具董事长李连柱介绍,维尚家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包括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家居电商华南配套中心建设项目以及第五分厂。该项目有三大突出亮点:以需求端驱动生产和服务(C2B),实现“客户需要什么,企业就设计什么、生产什么”的服务导向型发展模式;发展低成本柔性化生产技术(大规模定制),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建立企业“大规模家具设计定制生产系统”,有效解决个性化定制与标准化批量生产这一突出矛盾;建设新居网互动开放式设计平台(O2O),提高消费者购买体验。 从人力成就的“制造”到机器人手臂铸就的“智造”,维尚家具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用互联网的思维做定制家具,目前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10多个一线城市拥有近百家直营店,在全国400多个城市拥有加盟店800多家。 打造“o人化”车间 维尚家具五厂从仓库到车间只有不多的工人随着装有“电子看板”的裁板机紧张工作。从车间到仓库都只看到板材,却没见到任何一件成品或半成品的家具,偌大个车间,竟然工人寥寥几个,干活的都是机器人。 只见所有板材分门别类摆放在仓库不同层架上,巨型机器人根据电脑发出的指令存取板材,整个仓储中心容量达1.8万个货位,可同时生产满足1.8万个客户需求。而这样大型的仓库储备却仅需2天即可实现存货更新一番。 这么多的板材同时生产、存放,是如何做到与客户订单一一对应的呢?原来,开料切割板材的时候,生产员工会根据显示屏上发出的“指令”调整板材位置。而在完成板材切割后,员工会从显示屏左下角的一大版二维码贴纸中,按顺序撕下贴在对应的板材上。在下一个流程中,这些二维码将成为板材的“身份证”,决定其何去何从。 维尚家具五厂占地总面积203亩,总建筑面积约19.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0亿元,日产能可达30万~40万件、年产值约60亿元。采用了最先进的互联网化的开料、封边和CNC钻孔等设备,车间信息化进一步升级,全新引入RGV线,配置大量的机器人手臂以及全自动立体库货位17926个,真正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厂房采用先进的链条刮板高大吸尘器,大大提升了环境健康。维尚家居致力于将五厂打造成为家具行业工业4.0的典范,务实推进互联网+,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在指尖上定制家具 买家具还要自己跑商场?维尚家具旗下品牌――维意定制帮你省下一堆麻烦:只需在微信上找到维意定制,就能免费预约专业设计师,为你定制家具。10000套家居案例随便挑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设计,维意定制还拥有全国设计研发中心,实时研发采集全国5000名专业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各种户型风格、功能的设计方案任消费者挑选。 定制家具的生产除了有完美的设计方案,更要有专业而强大的工厂和技术的支持。维意定制用最智能制造的思维来定制家具,保证家具定制更快更省更专业。全线引进德国西门子, 德国豪迈(世界领先木工机械)生产设备,配合自主研发的虚拟生产系统,实现智能制造。维意定制配置大量的智能设备,板材饰面、封边等工序全部由机器人进行统一操作,让家具达到高标准要求;同时减少板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磕碰伤,从源头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智能机器手利用三维坐标精准控制钻孔位置和深度,定位可以精确到毫米,再也不用怕买的家具尺寸有误差。 很多人都说定制成本高,价格贵。维意定制智能开料机,能对板材进行最大化利用,大大减少原材料的浪费,让定制家具再也不是少数人的专享。国内普遍的加工设备,在同一块板材上只能做相同的尺寸的切割。将近30%以上板材无法完全利用,剩下大量余料,造成成本浪费。而维意定制,利用自主研发的开料软件,能在同一块板材上,做不同尺寸的切割。近90%的利用率,大大节约了板材成本。 买家具麻烦,最担心的就是装修好了之后家具迟迟没有进场,从而影响到搬进新家的时间。引进RGV线,成功实现材料全自动输送,大大减少了家具制作工期。智能立体仓按不同类别、时段自动分配进出货,超高速运转加速你的家具智造。 信息技术破解规模定制难题 过去,个性化需求与大规模生产似乎无法同时存在,如何实现低成本的规模化定制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家具行业。 然而,维尚采用了独有的信息化技术,打破定制必然高价的固有判断,解决了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难题。 “一个设计方案出来后,基本上每一块板材的数据都有了。”李连柱说道。事实上,在客户参与完成设计方案后,这些设计方案都转化成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被传送到维尚家具的订单中心。 收集到大量数据之后,订单系统会将所有的订单进行分解、重新合并。例如,将所有订单中对某一板材的需求合并在一起,用同一块材料的不同部位来生产。采用这种方式,板料基本能被各个部件填满,即使是边角料也能被有效利用。据了解,维尚家具生产材料的利用率比传统家具生产的利用率高3%,生产效率是传统家具制造企业的7到8倍,出错率大幅降低。 此外,在传统家具制造过程中,需要员工向机器输入指令,让其运作。这种方式,对员工的技术与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维尚则将“人指挥机器干活”变成了“机器指挥人干活”。它采用条形码应用系统、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技术,无论是开料,还是打孔,加工设备与设计系统都实现无缝对接,工人只需要根据电脑提示操作即可。 智能制造论文:两化融合主战场 继续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十八大作出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继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从世界总体发展进程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的工业化模式,把信息化的先进成果和理念融合到工业化中,充分发挥其“提质增效”这一倍增器的作用。 新形势,新动力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两化融合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引擎”,这是对两化融合重要性的定论。但是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更是日新月异,因此跟几年前相比,两化融合的环境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发展条件和动力发生深刻变革。 首先,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围绕抢占制造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两化融合发展迎来新空间。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为代表,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对高端制造业进行再调整再布局,以打造国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再放眼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供给结构优化需求迫切,对两化融合发展提出新需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投资出口放缓等挑战,“十三五”时期亟须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改善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于此同时,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成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的重要力量,给两化融合发展带来新支撑。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制造业加速渗透融合,工业云、工业互联网、智能设备逐步成为制造业发展新基础,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新趋势,融合创新、系统创新、迭代创新、大众创新等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力。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衍生话题,那就是工业领域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对两化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工业信息系统逐步从单机走向互联、从封闭走向开放,为网络安全威胁向其加速渗透提供了条件,工业领域面临的信息安全形势日益紧迫,急需加速完善工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可见,我国两化融合工作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通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推进两化融合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谋划、提早布局,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融合路径,把握发展方向,实现重点突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即使其他行业有巨大的发展,对中国这样一个制造大国来讲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从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来看,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业已成为我国两化融合工作的最主要抓手和突破口。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所指出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认为,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是要认真重视和抢抓的机遇,这也是所说的制高点问题。还有一个切入点的问题,或者说主攻方向,那就是智能制造。在之前两化融合的基础上把智能制造抓在手里,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将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可以有效带动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服务化发展,并促进产品和技术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空间布局和制造业内部结构等四个方面的优化升级,能够逐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持续平稳发展,是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并有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所以,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两化融合工作的主战场和核心目标,是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而这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这一顶层设计中也可见一斑。 顶层出台,行动落地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于2016年10月12日正式印发,是未来几年我国两化融合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纲领。 根据《规划》,到2020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双创”体系更加健全,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比2015年提高约12,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达30%,比2015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 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体系不断完善――“双创”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双创”服务平台体系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资源和服务在线化、平台化和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新型生产模式在重点行业广泛普及――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0%,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引领制造业高端化的重要模式,制造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趋向扁平开放; 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态成为新增长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 智能装备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智能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新型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显著提升;支 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立――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工业软硬件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逐步成为智能制造关键应用基础设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更安全的网络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 2016年12月26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部署了2017年重点工作,智能制造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和主线。 会议指出,要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各项工作,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 会议具体要求抓好六方面的工作,其中前两项工作都直接与两化融合有关。 其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细化落实“1+X”体系目标任务,重点组织实施30项重大标志性项目。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抓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两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实施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大力拓展重大技术装备及工业“四基”应用。 其二是深化制造I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专项。着力打造“双创”平台,支持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一批“双创”服务平台。夯实融合基础和安全支撑,实施“芯火”创新计划和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出台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指导意见,绘制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 而从工信部各司局2017年的重点工作来看,智能制造也是焦点所在。 规划司:围绕“七个一”体系化深入推动“中国制造2025”。做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任务推进和31项部规划宣贯、实施、评估等工作。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协同推进五大工程实施,通过标志性项目促进关键突破。 财务司: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积极争取资金。优化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模式,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长期稳定资金保障。 装备工业司: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遴选90个左右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编制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导意见、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电子信息司: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智能传感器、智能工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智能装备系统,积极推进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信息化与软件服务司:深入落实国发〔2016〕2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业应用示范,支持建设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综合验证试验床。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四基”建设,建设和完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平台,培育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信息物理系统(CPS)参考模型等重点标准研制工作,逐步完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标准框架。 后台支撑,前端裂变 智能制造更多的是在管理和生产环节通过企业信息系统与运营系统的融合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从而打破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是企业的内部行为,侧重后端支撑。但是,要想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大目标,仅仅依靠“后端”的智能制造肯定不够的。 企业在“前端”面对消费者和市场竞争时,还需要辅以新的理念和新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提倡推广智能制造的同时大力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也就是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制造”跟工业互联网有着本质的不同)。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从而形成叠加效应和聚合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助推“中国制造2025”。 根据国发〔2016〕28号文,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强化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夯实融合发展基础,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经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一项核心工作是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的建设。国发〔2016〕28号文要求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实施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汇聚众智,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技术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优化,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开放“双创”平台聚集的各类资源,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合作,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已不再是一个企业的行为,将消费和研发真正结合起来,针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不同特点构建“双创”平台,是促进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化融合的必要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在介绍2017年工作思路时表示“将开启大企业‘双创’新局面”:统筹部署,加快实现“到2018年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的发展目标。成立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推动制造业“双创”领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政策文件,明确大企业“双创”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战略路线图和重点任务。支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推动开展“双创”成效及水平评估、测试验证、产融合作等第三方服务。 新的形势,新的需求,新的挑战,两化融合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其中,协同推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制造”,后端和前端同时发力,可以更快更有效更健康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 智能制造论文:罗克韦尔自动化:智能制造从互联企业开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段话。 智能制造将成为我国工业领域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方向。 融合IT与OT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日前在北京拉开其全球路演的序幕,议题聚焦在“如何打造互联企业并实现智能制造”上。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鲍博文(Bob Buttermore)认为:实现智能制造要从打造互联企业开始。 他说:“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有三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新兴市场的中产阶层增长导致的消费品制造走高、劳动力红利的消失导致技能填补需求的提升以及全球化的需求对生产效率需求的拉动。于此同时,技术更新迭代日新月异,企业互联成本迅速降低,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融合不断深入,计算和数据无处不在,为企业决策提供关键性支撑。所以我们看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将智能制造作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但这一战略的落地与实现需要互联企业或者说信息化企业的支撑与助力。信息化可以显著优化企业流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业务水平,运营稳定,网络安全,生产改进,决策优化,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全球竞争力。” 在鲍博文看来,实现互联企业的核心要务就是将信息技术 (IT) 与运营技术(OT) 融合。以往,这些职能各司其职,彼此独立。如今,IT 与 OT 融合成为工I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能够帮助企业采集、分析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可指导行动的信息,从而创造切实的业务成果,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可持续性。 互联企业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中国制造企业将其人员、生产流程和资产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业务价值。举例来说,食品生产商可以通过实施互联企业来提高多个工厂中多条生产线的整体设备效率。制药公司可实现产品序列化,从而满足行业法规的要求。矿业公司可以分析其矿石产量,而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则能够利用互联企业对油井井口进行优化。 四步进阶 那么如何打造互联企业呢? 作为一家全球制造商,罗克韦尔自动化也面临相同的挑战。通过亲身践行,罗克韦尔自动化总结了一套互联企业四阶段执行模型:评估与计划、安全与升级、数据与分析以及优化与协作。 企业首先对现有资源(比如IT和网络基础设施、自动化系统和设备、安全规章以及技术能力)和需求进行评估,设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并进行蓝图规划。其次看看能不能实现IT基础设施和OT基础设施的智能互联与整合,实现信息与控制一体化,从而确保整个系统能够在安全、可靠、高效的情况下运行能。然后需要研究如何利用数据转化为信息,利用信息转化为企业决策,这样的公司往往可以在竞争力方面远远地超过其同行。最后就是通过信息化来增强企业协作能力。在一个智能制造、互联企业的环境下,协作成为可能,基于丰富的数据信息,企业可以实现7×24小时的实时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根据经验,一个成功的互联企业生产效率每年能够提高5%左右。当然,这需要企业拥有世界级的合作伙伴及生态系统。 世界级生态 在路演期间,罗克韦尔自动化与中国橡胶和轮胎行业的领先供应商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为人民币 1 亿元的战略性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在橡胶和轮胎领域合作开发信息和自动化机械技术、机械安全应用,并共同开展全球市场营销。此次合作有助于软控提高效率并降低服务成本,助力公司通过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 “软控和罗克韦尔自动化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着数十年的成功合作基础。我们紧密合作,探索智能机械和信息化方面的创新制造技术。我们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软控成为世界领先的集成橡胶和轮胎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鲍博文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明确了 2017 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求进,并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政府规划,将继续削减煤炭和钢铁等重工业的过剩产能。但由于产能过剩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相继出现,提高生产率和全球竞争力对中国企业来说变得极为重要。所有这些趋势都表明实施智能制造势在必行,而这正是罗克韦尔自动化的优势所在。我们深知中国工业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将借助我们的全球项目经验为他们提供价值。”
机械设计论文:机械设计技巧挑战的思考 机械设计的基础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是钟表时代,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是蒸汽机时代。机构学的发展,出现了曲柄滑块原理的内燃机、汽轮机和水轮机等,实现了将柴油和汽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原煤的化学能经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水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这些技术发展进程中,诞生了机械设计课程。机械设计包括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设计三部分内容。机械原理讨论机构的设计、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机械零件部分讨论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和耐磨性等设计方法,并且介绍机械的结构设计。机械系统设计部分讨论机械系统的动平衡、速度波动调节以及系统方案优化设计等。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以上述三部分内容为基础,对产品设计进行改进或革新。 1.机械原理。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是机械原理的核心内容。常用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蜗杆结构、摩擦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机构的演变或创新方法有:机构的组合、机构的演绎、机构的逆向设计以及新原理的应用等。机构组合是常用的设计方法,通过不同类型机构组合或者同类型机构的组合,得到实现运动轨迹的新组合机构。机构的演绎是通过改变机构的运动副、构件几何设计、机构的变结构等方法,获得新的机构设计。机构的逆向设计,常用主动构件和输出构件互换、增加或减少自由度数即原动件数,来获得新的机构设计方案。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常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来分析,以获得运动轨迹、加速度和跃度的变化曲线。机构的创新设计是机械产品创新的基本内容,也是对产品在较大程度上的革新。 2.机械零件。机械零件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机械零件部分介绍的是各类通用零部件,包括连接零件、传动零件、轴系零部件以及弹簧、机架和导轨等。连接零件有螺纹连接、销、键和花键、过盈连接、胶接、焊接和铆接等。传动部分有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摩擦轮传动等。轴系部分有轴承和轴的设计,其中轴承有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空气轴承、电磁轴承和静电轴承等。机械零件的设计是针对零件的失效形式来进行的。首先由实践确定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然后选择零件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以抵抗其失效形式,再依据相应的设计理论提出设计准则和设计公式,最后是设计零件的所有结构尺寸。另一方面,机械零件是物化的产品,其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性设计也是关键方面。机械零件的创新设计方法有变结构的设计、组合设计以及采用新原理的设计等。 3.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产品越来越复杂,组成机械产品的零件个数越来越多。机械系统的传统设计内容有动平衡、速度波动调节和分系统之间的匹配等。机械子系统的设计,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的设计。在计算技术发展后,针对系统层面出现了系统优化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和系统摩擦学设计,并且在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随着生态设计、全寿命周期设计、维修设计和自动化设计的发展,基于系统分析和计算仿真的设计软件包日益增多。经典的设计内容都可以由软件包来完成,然而对于新材料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及其系统设计,仍需要理论和实验的应用基础研究,以获得设计准则和相应的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机械工程高等教育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落后于欧洲的第一次产业革命200余年。因此,我国的机械工程科学与技术距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的载人航天、高速铁路和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推动了机械、电气、信息和材料等学科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学科的技术整合,以新的系统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然而,我国的工程教育历史较短,仍有待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与产品设计面临的挑战有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观、新的科学原理带来的挑战等。 1.新材料带来的挑战。人类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类利用和制造材料的历史。随着人们对石头、铜及其合金、铁及其合金、半导体材料的制造和使用,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和半导体时代。在上个世纪末,智能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例如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光敏材料等,机敏材料正得到更多的应用。在量子力学基础上出现的新智能材料,将为机械产品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作为机械产品设计工程师,要时刻关注智能材料的进展及其制备技术。纳米材料作为一种介观尺度的材料,已在纳米润滑添加剂方面得到工程应用。另一方面,材料的成本与市场供应也是产品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内容。新材料的发展与研制,为机械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设计选择,也同时使得以前不可实现的产品功能得以实现。生物材料及其仿生技术是新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设计师应关注这一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制造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为人们的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新的产品。 2.信息科技带来的挑战。从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诞生开始,人们就进入了信息社会。计算技术的软件、硬件和系统技术,作为20世纪的标志性进展,以此为阶梯,人们开始了信息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信息技术使得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地信息及时传递与互享共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习惯等。毫无疑问,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对机械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设计进行了彻底的变革。产品的设计涉及功能、结构、外部界面、用户界面和成本五个方面。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很多,例如前苏联学者G.S.Altshuller提出了创新问题解决方法。无人车间、无人制造工厂不再是人们的向往,而是已经成为现实。信息技术已经提供了虚拟战场、3D虚拟电影、虚拟产品模型、虚拟产品装配等一系列产品和相关的技术。机械制造的核心,机床已经是计算机控制的可编程设备,机械制造过程也已经是柔性的可变制造系统的生产线。可以预见,信息技术不仅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手机和无线网络等,也将提供虚拟的生活体验,例如虚拟的蹦极、虚拟侏罗纪公园等。信息科技对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变革不会比电气化革命带来的少,而且更加深刻、更加深远。机械设计工程师要学习新的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用其革新机械产品的设计、机械制造过程和管理过程。 3.智能科学带来的挑战。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与技术的时代,生命的基本特征就是智能与生长。智能科学的发展与信息科学密切相关,也可以说是以信息科技为基础的。简单智能产品,例如冰箱、空调等,已成为商用产品,而且新的更高智能程度产品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公园导游系统、空中管制系统等产品已具雏形,随着信息处理的高度智能化发展,这些 信息管理系统也需不断地升级。1956年到1961年可以说是AI研究的形成时期,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IBM公司开始了AI的早期研究。1961年到20世纪80年代是AI成长期,80年代是其快速发展期,80年代后人工智能技术步入实用化成熟期。取得了国际象棋、口语识别、机器视角和专家系统等研究成果。 4.生态环境带来的挑战。随着生产的规模扩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严重,伴随出现的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在今天的生产发展阶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更加突出。为了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必须从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到产品回收循环利用的全周期,考虑产品的环境绿色性。产品供应链的全球化、网络化与节能设计,是新世纪机械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新问题。机械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环境友好性。从材料选择来说,应采用材料种类更少的设计方案;从计算参数设计来看,应提高功能参数与质量之比,更大程度地发挥材料的性能;从结构设计来说,应尽可能地循环利用报废机器的零件,或者通过最低成本的再制造,然后循环利用零部件;在功能设计来说,应尽可能发挥产品的设计构思,提供更多、更便捷、更低成本的功能实现方案。如此等等,在整个产品设计阶段贯彻生态设计的理念,为保护自然环境和最大效能利用资源做出努力。 小结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必需解决新发展的挑战,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科学与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将是长期面临的新问题。机械设计的发展是个动态的吐故纳新过程,只要我们睁开眼睛、敞开胸怀,以前期的机械机构设计、结构设计、强度和刚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和摩擦学设计等知识为基础,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机械设计论文:机械设计加工问题的研究 0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对机械加工与设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机械的加工与设计不仅需要提高其工作效率,也要在高效率工作下,严格保证其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加工与设计人员需要做好严格的生产与检验工作。在机械加工与设计之前做好详细的考虑,保证机械生产与加工每个步骤有序完成。并采用现代技术降低损耗,高质高量的完成生产。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要恐慌,积极应对,在机械开展工作之前应该做好备案,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努力生产出最优产品。 1中小型机械加工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加工与设计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是操作人员的操作问题,有可能是机器的磨损等问题。机械设计师应该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本文对中小型机械设计与加工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1.1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操作误差:机械加工与设计的整个操作流程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因此应该引起关注。在机械加工与设计时不可避免的总会出现实际操作与标准操作之间的差距。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人为的原因,而是因为机械的老化或工艺系统受力情况等原因造成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机械设计与加工正常操作,提高产品质量,应该在机械工作之前,做好预估,虽然这样在实际工作之前,还是难免有误差,但是在做好预案的前提下出现的误差会降到最小,机械设计加工数据也会更准确。产品变形:在机械设计与加工时操作过程中还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产品变形的问题。产品的变形是因为机械大小、位置、性质等原因发生的变化。关于产品的变形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机械产品加工过程中,会有强大的内力将其吸住进行加工,但是当工作完成之后,卡爪会放下加工后的产品,形成冲力,造成产品的变形;二是机械产品在进行热处理后,因为其物理特性,很容易出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情况;三是机械在进行加工操作时,因为其本身的误差造成的产品变形,但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提前预案,控制误差,减少可能造成产品变形的因素,如使用高质量的加工器材减少造成产品变形的可能性。 1.2产品质量方面易出现的问题 材料选择上:机械设计与加工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材料选择的好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才能过硬。如果材料选择质量较差,那么在机械设计与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较大,影响整个加工生产,影响产品的质量。机械设计与加工的材料的选择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材料的硬度,另外一方面是材料的耐加工性。如果材料的硬度不够,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耐用,如果材料的耐加工性不强,那么在加工的过程中极容易造成产品的变形。如某加工厂在材料的选择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材料的铸造性能,结果材料在加工中,因为熔点较高,结晶温度过大,造成产品难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达标,给加工厂造成巨大损失。质量监管上:在机械加工与设计中,应确保零件质量的完好无损,若在机械设计加工之时,零件质量不能保证,不能正常完成工作,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是无用的,甚至延误整个工期,造成整体系统性能效率的降低,让机械产品的使用年限大大的降低。在机械设计与加工时应注意塑性的材料其产品很容易变形,因此造成切割质量产品表面不够光滑,而硬性材料因为其硬度过于大,因此在切割时容易出现细碎;在机械产品冷却之后进行加工也可能出现组织结构变形的问题,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粗糙、不光滑。因此,在在机械加工时应严守质量问题,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光滑的,寿命周期长的。 1.3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机械设计与加工市场同样如此,也应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价格低、质量好的产品,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机械设计与加工应不断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扭转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加快产品生产速度,从而在市场中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而被认可。 2中小型机械设计与加工问题解决措施 虽然在中小型机械设计与加工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问题的出现必有其原因,因此工作人员应勤于在机械设计与加工之前做好预案,出现问题时做好总结,以提高机械设计与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的保证。 2.1机械设计与加工操作问题具体办法 模拟实验:在进行大批量产品生产之前,可进行试验模拟,观看模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早做打算,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在生产过程中才能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降低损耗。新型的机械产品开发也能够使用这样的模拟实验,强化新型机械的设计理念,提高机械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从而生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通过模拟,找好问题的所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设置合理参数:机械设计与加工中,需设置合理的参数,合理的参数的设置能够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表面光滑,时间耐用。参数的科学设置直接关系到机械工作中切削的深度、速度、时间等问题,因此在机械开展工作之前,应首先确定好削割的时间、速度、深度等数值,从而保证机械的精细化作业。利用处理工具:机械加工设计中,需科学的使用处理工具,根据生产的产品与机械的工作选择合适的处理工具,加快产品生产的进度与精度。如在机械加工不能触及的地方,可选择小刀等精细工具进行加工,从而保证生产的产品精细,精准。 2.2机械设计与加工产品质量问题解决办法 谨慎选择材料:在机械设计与加工之前,应做好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得好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的难度,降低生产的消耗,从而提高整个的劳动效率。在材料的选择上应主要从材料的加工性能、切削性能、热处理性能几个方面做重点考虑,并结合实际的生产需要选择不同质地的生产材料,为不同的机器选择不同的材料,这样在保证机械设计与加工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是达标的。定期保养设备:机械设计与加工中所使用到的设备应定期保养,保证机械正常作业。如清理机械周围的碎屑,使用中注意机器散热、定期进行维护等。如有部分机械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出声响,运转不顺畅,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润滑剂加快机械的运转,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延长其寿命。例如有某工厂的机械设备应使用时间过长,热度极速上升,影响使用寿命,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其工作人员使用润滑剂对设备进行了冷却,从而延长了刀具使用的寿命,降低了生产中的损耗。 2.3机械设计与加工致力于提高新技术 着力于提高生产技术:在整个机械设计与加工中,其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根本,因此厂家应着力于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开拓新的技术理念,加强机械生产效率的监管,致力于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可优化整套机械设计与加工设备,大力弘扬机械设计加工工艺的推广,让整个的产品设计符合市场的需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提高设计水平:机械设计与加工是一项高精准化作业,也是一项复杂的劳动,不断的提高其精准度,提高其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机械设计与加工的主要目标。不断提高机械的设计水平从而让机械根据已设定好的统一标准进行作业,提高整个工程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如在开展机械设计加工之前,有固定的组织机构进行商讨,制定出一整套的产品生产 计划,并让机械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生产,从而保证生产出来的质量上乘。 3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中小型机械设计与加工过程中,首先认真对待材料的选择,其次,致力于劳动生产技术的提高,使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生产;再次使用处理工具,处理机械处理不了的问题;设置参数,确定切割深度、切割时间等;定期对设备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行模拟实验,将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预案,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采取以上措施,强化中小型机械设计与加工的精准度与工作效率,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机械设计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绿色设计法 1.绿色设计的内涵 在机械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到产品在使用废弃后的回收利用性以及可拆卸性。(2)绿色设计法提出了生产企业与产品设计者应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主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对于大型或大量的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在加工生产这些产品的同时,还应在可能的范围内,主动承担产品的回收与再次利用的义务。(3)在人类资源日益枯竭,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新时期背景下,绿色设计法是对传统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创新与改良,体现了人们对环境及资源的重视,以及对整个机械产品设计学科认识的深化。 2.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 2.1绿色材料的选择与管理 绿色材料即可回收、可再生,且对环境污染较小、低能耗的材料。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应首先选用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与零部件,并尽量避免选用有辐射性、有毒或有害的材料。要求所用材料能够有利于回收、再利用、再制造或易于降解,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业在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上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还应当尽量减少所选用材料的种类,从而降低产品在废弃后的回收成本。例如:模具材料的绿色程度对最终产品的绿色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通过舍弃过往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处理的方法,而改用物理方法实现防腐与脱模;选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镍磷镀代替电镀铬;用不锈钢材料来加工防腐模具来代替电镀的方式等等。 2.2拆卸性设计 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多数只是考虑到产品的可装配性,而较少考虑到产品的拆卸性。绿色设计中着重要求将拆卸性作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中,产品结构设计评价的一个重要准则,从而使产品在报废以后,能够对其零部件实现高效且不加破坏的拆卸,以便有利于材料和零部件的重新利用与循环再生,进而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的目的。拆卸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应实现产品零件的多功能性,从而降低应拆卸零部件的数目以及拆卸时的工作量;第二,应避免在设计时,对有相互影响的材料进行组合,尽量避免零部件的污损;第三,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应减少零件的多样性,并努力向着零件的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 2.3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指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产品各零件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回收处理方法和回收费用等问题。可回收性设计一般包括两种途径,即零部件的再利用和原材料的再循环,在当前鉴于材料再循环的困难与高昂的成本,因此较为合理的可回收性设计应重点突出零部件的再利用。可回收性设计的主要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尽量使用可重新利用的材料;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例如可再生材料、易回收材料以及无毒无害材料等;对于已使用过的零部件进行再加工和翻新等措施。 2.4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 在对机械制造业中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应与传统的成本分析有所区别,在绿色产品设计的初期,即综合考虑到产品在回收、再利用上的性能。因此在作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时,必须考虑到产品拆卸、污染物替代、特殊产品相应的环境成本以及重复利用成本等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应在每一次设计选择时进行,以便于设计出的产品更突出绿色环保性,且成本更低。 2.5绿色产品的设计数据库 绿色产品的设计数据库应详细包括了产品寿命周期中与经济性、环境性等相关的一切数据,如材料成分、各类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数值、材料的自然降解周期、人工费用以及机械制造中装配、销售和使用所产生的附加数量与环境的影响值等等。因此绿色产品的设计数据库对了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 2.6绿色产品的包装设计 对绿色产品的包装设计,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应材料最省,即绿色产品的包装在满足销售、保护以及提供充足信息功能的前提下,所适应材料应最少且文明适度的包装;其次,应尽量选用可回收或易于降解,且对人体无毒害性的包装材料,例如使用EPS、聚乙烯产品等在大自然中易于自然分解且不会污染环境的材料;最后,所选用的包装材料应易于再循环和回收利用,通过再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的包装,从而提高包装物的生命周期,有效降低包装废弃物的出现。 3.总结 在我国加入WTO以及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的新时期背景下,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绿色设计应重点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并充分体现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从而在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和质量等要求的基础上,近可能的设计出更加简洁、完美和长久的产品。 机械设计论文: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稳健设计和模糊设计 这种设计主要是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不管是在制造的时候,还是在使用的时候,当结构参数发生变化的时候,或者是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发生老化的时候,还能保证产品的性能稳定。 稳健设计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设计出来的产品的质量,从而减少损失。伴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设计和制造出来质量比较好,成本也比较低廉的产品逐渐受到设计人员的关注。稳健设计已经逐渐的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很好的工程方法。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参数的随机性能和其他先关性能,采用稳健设计解决一些因素的不稳定性,从而推理出相关运算方法。 并且利用一些能够看得见的动态三维图形等建立系统,通过精确的数据运算,找出稳健设计的最优解。模糊设计主要是在设计中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设计的机构也在逐渐的变大,设计中出现的变量越来越多,空间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些变量中存在很大一部分的模糊现象,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精确的描述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产品特点。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设计出来的产品的绿色程度,这是其主要的目标。设计出来的产品在满足的环境目标的要求之后,还不能降低其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绿色设计一般也可以叫做环境设计,还可以是生态设计。对于传统的机械设计产品而言,设计者主要是根据设计出来的产品的性能,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成本等这些指标进行设计。 很少可以到这些产品后期的维护、拆卸以及回收等,在淘汰一些废弃的产品的时候,要没有顾及到这些产品对于环境方面的影响。这些产品在生产制造出来之后,尤其是利用完毕之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合格的拆卸,也没有挖掘其可以回收的性能,这样就导致一些有害物质侵蚀到生态环境中去,严重污染了环境,对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绿色设计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所进行的产品设计,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从产品的制造到产品的使用,直到产品利用完毕,其中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其中还强调了产品的开发阶段也依据生命周期的观点进行分析。绿色设计的基础是传统设计,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补充和调整。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已经开始实行绿色标志的认证这样一个制度。要求设计出来的产品在不危害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生产运作,这些绿色产品才能保证生态环境不会遭受到破坏,不断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数量。 机械设计论文:机械设计教学革新思考与实践 一、前言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结合现有科技成果,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和使用性的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涉及到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工艺、材料及处理、机械结构、机械产品维护及管理等机械工程领域的多种创新。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与历来对于机械创新教学研究重视不够有直接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迫切而主要任务[1-7]。 二、存在问题探讨与分析 在指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中总结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创新思维不足。该专业在二年级、三年级主修与机械创新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扎实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创新设计必备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压缩、实践机会较少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学习这些课程主要是应付考试,对这些基础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并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的较少。 2.过度依赖计算机辅助软件,物理样机设计经验欠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机械创新设计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主要表现在基于CAD软件的创新设计、虚拟设计[8]。机制专业的学生主要掌握的CAD软件有两类:一类是二维设计软件,如AutoCAD,另一类是以三维建模为基础的大型CAD/CAM软件主要有Pro/E,UG,Solidworks等。一般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自学和课堂学习等方式基本上掌握了这些软件。但是大部分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虚拟样机相关绘图和建模技巧上,以绘出漂亮的图形为目的。由于对机械设计的理论掌握不够加上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去了解物理样机设计过程,在开始接触机械创新设计时,会过度依赖这些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不能将虚拟设计与物理样机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机械创新设计的本质还应归结到机械本身,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虚拟样机技术只是辅助设计的一个手段,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物理样机机械设计。在创新设计中应该坚持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并重的原则。 3.缺乏实际项目锻炼。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参加生产实习的核心在于通过某一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封装入库完整等环节的实习,使学生初步熟悉机械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工装[9],是学生全面、综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但是现在由于课时压缩等多种原因,本科生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其创新能力的锻炼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与创新设计所要求的能力差距还较大。由于没有接触实际的项目锻炼,学生对于机械设计的流程、要求以及机械创新设计的具体需求了解不多,导致学生学到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无法完全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制约机械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在教学工作中对创新设计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施。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激发创新思维。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讲授,结合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机械创新设计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成就等多种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结合起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并积极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思考再创新,为下一步机械创新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开设文献查阅课程,培养学生文献综述能力,通过查阅专业书籍、学术期刊、专利、企业产品手册和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了解国内外对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市场需求。 2.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研究并重。虚拟样机技术集成和综合了可运行机械设计的环境:包括各种仿真工具、分析工具、控制工具、设备和组织协同工作的方法等[10],可以改善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动态仿真再到整机结构优化的各个阶段。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建立零件的模型,进行虚拟装配,并检查零部件的装配间隙和干涉,应用分析软件对样机进行运动仿真并对关键部件进行校核、计算。及时发现错误,优化结构,可以方便地更改模型,从而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方案、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机械创新设计需求为主导进行技术学习的思想,虚拟样机技术的学习应该结合机械设计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具体要求。课程注重对虚拟建模、虚拟装备、运动仿真和优化设计等各个阶段进行综合培训,同时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安排相应的设计实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对其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具体应用的思考。在虚拟样机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要同时加强学生对物理样机创新设计能力的培训,从加工图纸绘制、非标件加工、标准件选购到样机的装配和调试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并且根据所设计产品的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进行试验。样机试验也是一门科学,根据培养进度应适时开设《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详细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对比试验等科学的试验方法以及方差分 析、t检验等数据统计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方法。通过合理的试验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参数,修改样机结构,对虚拟样机的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直至产品定型。 3.指导学生申请或参与相关项目。在具备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吸引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教师主持的相关科研项目,从基础设计工作做起,逐步了解和熟悉项目的论证、设计和运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组成团队申请校级、市级或者自治区级的大学生创新设计项目,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立项、方案设计到具体的技术创新设计和产品设计都由学生亲自参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查阅文献提出设计任务并通过可行性分析明确设计的功能目标;然后,进行团队讨论,根据成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发挥创造思维确定总体设计方案;下面进行团队分工,依据个人所掌握的不同的创新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虚拟样机创新设计,做出三维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和结构优化,与此同时不断对总体方案进行修正;接着,团队合作完成物理样机加工、装配、调试和试验改进工作;最后,完成整个机械创新过程。 4.校企联合培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经过参与项目锻炼后,学生对整个设计流程有了切身体会,同时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具备了进行创新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安排实习机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到工厂一线去了解企业和社会对创新设计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并进一步了解企业创新设计流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也使得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有利于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械人才。 四、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和分析,通过对教学改革的思考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样机与虚拟样机并重等四点解决方案,还需要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对方案进行补充和验证。期望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论文:机械设计材料选择和应用 机械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是一个产品具有先进性、适应性的依据和基础。其材料的选择也是在机械设计环节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材料选择的重要性,探讨了材料具体选择和应用,提出了经济性、集约性与使用性能的兼顾统一的材料选择建议。 关键词: 机械设计;材料;经济;使用 1引言 机械设备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断改变着现代社会,实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便利性,效率提升。机械设备的材料直接影响其工作的有效性,使用寿命等,是整个机械设计之初最为关键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机械工程材料,可以实现机械的正常工作。目前,国内标准件在生产和加工工艺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标准件的材料在热处理等环节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因此需要有国外的进口,由此可见材料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进行相关机械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实现材料选择科学合理。 2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机械设备向着大型、微型的极限方向发展,其材料的重要性开始越发重要,由于国内的加工工艺的限制,很多机械在向着大型和微型方向发展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机械设备工作性能,当机械材料强度达不到使用要求的时候,一些机械设备的工作范围将大大缩小。同时随着这些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家开始更多关注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一些机械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产出影响,因此在选择机械材料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构建建材的环保性,降低机械材料对周边操作人员的影响。 3材料具体选择和应用 3.1实用性考虑 在进行机械设计机械材料选择的时候,第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材料的实用性,是否满足机械工作性能的要求,需要更加机械设备需要承受的工作性能进行相应的材料处理,例如在材料的热处理,加工切削,实现其内应力,硬度、韧性、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处理,以达到材料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同一类零件在安装在不同位置的时候,所承受的外向应力是不同的,需要对其进行的处理也是不同的,在选择相关的材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实用的具体情况。 3.2载荷的考虑 在相关机械设计中,需要对其承受的载荷进行有效计算[1]。这种计算的主要目的就是选择合适承载能力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配,因为承载能力过强,材料的加工成本较大,选择这一材料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大,不利于机械的成本降低,提高设备的价格竞争优势,但是当选择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弱的时候,材料在机械设备中的使用将大大受到影响,其设备的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可能经常性的出现一些机械事故,影响机械的正常使用。因此在进行材料载荷的考虑时,需要重点关注相关载荷的估算,选择与估算结论相匹配的材料,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性和使用性的统一。 3.3环保性的考虑 实现机械设备的环保性是实现相关设备具有长期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也加大对工业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力度,因为机械材料的热处理等环节可能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需要在进行机械设计的时候,删去一些不必要的热处理,这样可以降低企业在进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降低企业能耗,这些都是需要在进行机械设计的时候重点关注机械设备在材料上不必要的一些工艺流程,这样可以达到环保性的考虑。 3.4低毒性的考虑 一些机械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样直接影响机械设备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选择材料的低毒性,例如镍元素就是一种工业中有毒的金属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避免这种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就算是必须使用这种有毒的金属材料,需要在与人体产生接触的区域进行有效表面处理,降低有毒金属材料对操作人员的人生伤害。 3.5回收性的考虑 随着现代集约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注重材料的可循环使用[2]。金属材料在国内储量相对是有限的,需要我们进行可循环的使用,然而不同金属材料进行混合之后,再进行回收将出现一定的难度,由于现代材料学的研究发现,不同金属元素的混合将出现不同硬度、韧性、耐磨性等特征,所以有更多的材料选择的不同金属元素的混合,以增强其使用性能。这样也给材料的可循环使用带来的麻烦,因此需要在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在没有必须选择混合金属材料的时候,就需要单一金属材料,这样可以保证其今后的回收性。 4材料选择和应用的建议 (1)兼顾经济与使用性能的统一。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的设备进行有效的估算,对其需要承受的载荷进行充分的推算,这些推算的结论为选择材料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因为材料性能远远超出使用上限的时候,将大大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造成材料选择的浪费,企业在生产这种材料的时候成本将大大提高,需要考虑其材料的经济性与使用性能的统一,只要满足机械使用要求的材料性能即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材料的经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兼顾集约性与使用性能的统一。现代社会的集约化发展趋势不断明显,需要企业也实现粗放型发展战略的转变,实现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材料选择需要体现集约化的要求,不选择那些没有实际应用性的性能,因为这些用不着的性能只能增加材料的加工、处理的成本,这样就需要不断在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上考虑材料的使用性能保证。只要可以实现材料使用性能的有效保证,可以大大降低材料的加工、处理的集约化发展。省去、兼并多余的加工工艺。 5结语 机械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品,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3]。在设计环节中,机械材料的选择是其实现其功能的基础,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兼顾经济性、集约性与使用性能的兼顾统一,实现材料选择和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 机械设计论文:分析机械设计形式的改革 1、现代设计方法 1.1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i,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运算准确、逻辑判断功能强等优点,通过人机交互进行的处理,完成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1)由于可以存储大量的设计信息和设计经验。可以帮助缺乏设计经验的新手顺利完成工作。(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结合起来形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进行产品设计、市场预测、生产、制造和销售等一系列工作。以企业的最高效益为目标,综合对人力、物力和时间各种资源进行最有效的利用。(3)还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缩短设计周期,增强市场竞争力。(4)设计人员不仅能在很短时间里给出多种设计方案,分析比较后获得最佳设计方案:还可以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得到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造性工作。 1.2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就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规格产品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产品进行分析后,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的功能模块。然后通过对模块进行组合就可以组成不同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其目的主要是以尽可能少的模块种类和数量构成尽可能多规格的产品。模块化设计不仅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还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1.3并行设计。并行设计工程叉叫同步工程或集成工程,主要并行的设计产品以及各种制造和支持过程的系统化方法。机械产品的设计采用串行设计的缺点主要在于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等到上一环节结束后才能进行后一环节,设计不仅改动量大,而且产品的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采用并行设计的核心在于要打破内部各个单元界限,建立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协同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等。 1.4机械系统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就是一种利用系统的观点进行产品的一系列设计的方法。设计过程包括计划、外部系统设计、内部系统设计以及制造销售阶段。传统设计注重内部系统设计,其重点主要在于改善零件或转自一些子系统的特性,但是很少考虑对于个零件之间或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系统设计要根据系统原则,综合研究内部外部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各予系统之问的相互作用,使整个系统的功能表现为最佳状态。 1.5机械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是把设计的实际工程问题的模型转化为相应的模型,然后运用最优化设计理论,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借助计算机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最佳设计方法。近年来,优化设计常结合一些其他方法。形成新的优化设计方法。如和模糊化设计结合,形成模糊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可靠性优化设计。除此之外,还有可靠性设计、机械动态设计、疲劳设计、反求工程、摩擦学设计以及创造性设计等。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设计方法也在不断改善。 2、现代设计方法翻新研究 2.1创新设计原则。生态效益最好原则要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选择污染较低的材料。避免使用有毒有害以及有辐射的材料。这是由于在产品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求产品对周围环境要满足“零污染”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机械产品品质的保证要通过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来体现。产品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耐磨性均要满足设计要求,对于一些重型机械,要保证有一定的自锁和保险装置,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2经济效益最好原则。经济最佳性要从设计以及制造两方面考虑,设计上要选用正确的材料,保证合理的原理方案:制造上要保证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设计的产品不仅要满足客户的功能要求,还要保证成本低廉。 3、机械创新设计技术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实用性以及创造性的机械装置。机械创新设计技术和机械系统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设计等构成现代设计方法学库,吸收了邻近学科有利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是有待开发的一门新的设计技术方法。随着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认识科学、思维科学以及人脑研究的发展,机械创新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认识科学、思维科学、设计方法学等已经为创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创新设计的研究及发展有助于解释人类的创造思维机理,还可以促进一系列科学的发展。实现专家系统及智能工程创新设计要求能为发明创造机械和改善现有机械性能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创新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改善生产生活中现有机械产品的性能,包括技术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经济型;二是要创造设计出新的产品,以满足生产生活的新需要。创新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探索机械产品创新发明的机理、模式及方法,将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程式化、定量化。 4、结语 总之,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适应市场的需求,需要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这就需要大力加强创新设计方法的学习和研究,使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机械设计论文:机械设计方法及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系统引入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越来越多,实现同一种技术功能所具有的功能载体和技术手段也很多,因此,现代机械系统设计工作者若使自己设计出的产品能立足市场,除要求机械系统能实现预期的功能外,还应使设计出的机械系统满足物美价廉、运行可靠、操作方便、对环境污染小等一系列要求。设计者只有通晓机、电、液等各种综合技术,才能设计出性能价格比优良的机械系统。 1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machinedesign),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2现代机械设计的特点 现代机械种类很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但从实现系统功能的角度上看,它主要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及控制系统等,每个系统叉可根据需要继续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现代机械设计有其鲜明的特点,即不但要求设计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物流技术、各零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计算,而且还需融通多门科学知识,如创造性工程、美学,仿生学、控制论、机械电子学、价值工程等,使设计出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3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兴学科能充分运用计算机高速运算和快速绘图的强大功能为工程设计及产品设计服务,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设计绘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开发的速度和精度,使得科技人员的{慧和能力得到了延伸。CAD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物质基础;软件系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核心,它决定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形成了CAD系统。汁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 1)建立数学模型:一般机械零件基本都有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对没有数学模型的则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 2)设计程序框图:程序框图根据手工计算的步骤来没计; 3)用高级语言编制程序:根据程序框图来编程; 4)程序调试:程序编好后,先仔细检查源程序,然后将其输入汁算机进行试算,再对程序适用范围的边界、转折点进行试算,要求与手算结果完全吻合。 4系统化机械设计方法 现代机械设计已突破传统的机械设计只注重机械产品单纯能实现预期功能的要求,使机械设计向自系统化、信息化,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机械系统设计及其控制技术把原有机械产品的眭能、功能以及制造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甚至使原有的机械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所以机构产品的系统化设计及其控制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机械][业的有力措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响,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然而,产品的设计,尤其是机械产品方案的设计手段,则显得力不从心,跟不上时展的需要。目前,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绘图、设计计算、加工制造、生产规划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初见成效,而产品开发初期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却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系统化设计方法将没计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设计的任务要求到实现该任务的方案或结构)进行层次划分,拟定出每一层欲实现的目标和方法,由浅入深、由抽象至具体地将各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设计过程系统化,使设计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易于设计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实现。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籽设计看成由若干个设汁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并具有层次性,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即可实现没汁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在系统化机械设计过程中,为使设计工作更为科学合理,常把一个机械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相联系的比较简单的子系统,可使设计和分析比较简便。根据需要和可能,各予系统还可再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依次分解,直至能进行适宜的殴计和分析。系统分解时就注意以下几点: 分解数和层次应适宜。分解数太少,子系统仍很复杂,不便于模型化和优化工作,分解数和层次太多又会给总体系统的综合造成困难;2避免过于复杂的分界面。应尽可能选择在要素间结合枝数(联系数)较少和作用较弱的地方;保持能量流、物料流和信息流的合理流动途径。通常机械系统工作时都存在着能量、物料和信息3种转换,它们从系统输入到系统输出的过程中,按一定的方向和途径流动,既不可中断,也不可紊流,即使分解成各个子系统,它们的流动途径仍应明确和畅通;了解分系统分解与功能分解的关系与不同。系统分解时,每个系统仍是一个系统,它把具有比较密切结合关系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其结构组成虽稍微简单,但其功能往往还有多项。而功能分解时,是按功能体系进行逐级另懈,直至不能再分解的单元功能。 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异地协同设计与制造,以及从用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设计、加工、装配、成品这一并行工程的实现成为可能。但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实现产品方案设计效果的三维可视化。为此,不仅三维图形软件、智能化设计软件愈来愈多地应用于产品的方案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超媒体工具也在产品的方案没汁中初露锋芒。 目前,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正朝着计算机辅助实现、智能化设计和满足异地协同设计制造需求的方向迈进,由于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能够达到上述目标的方案设计工具软件。因此,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是综合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网络技术等各方面的领域知识,以产品方案没计为方向。 机械设计论文:机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我校以前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是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在教学上以传统的经验型手工设计为目标,老师逐步讲解,学生机械僵硬地模仿,课程设计被误解为仅仅是翻手册、套公式,甚至有的学生一味参看其他的减速器设计,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图解法。设计说明书照葫芦画瓢,对自己所设计的东西具体由哪些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的参数和形状如何,这些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运动关系如何等了解很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同时,在课程设计期间,往往是很多班级同时或相继展开,造成设计教室、手册紧张,不仅严重影响了设计进程,而且影响了设计效果,甚至有的学生为赶进度,胡编设计数据。这些现状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很不适应,与当前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知识要更新,设计手段要先进,因此,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研究 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整合,探索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施方案,并完成2008级机制班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教学实践。同时,考虑机制、模具、汽车、机电方向的不同,选择适合不同方向的综合设计题目,以设计对象为主线,尝试在综合课程设计中引入机构运动演示,要求学生用计算机仿真验证机构运动设计的合理性[4],尝试在综合课程设计中引入机械方案创意设计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运动方案进行模型拼装创新实验,验证机构运动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机械基础设计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把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时间由原来的分开设计整合为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题目选择范围加大,同时增加设计时间,激励学生对这类题目产生较大的兴趣,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差不多每人都提出一到几种运动方案,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挑出最佳方案后,由各组确定自己的最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通过这些创意设计活动,可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改革课程体系综合设计手段,加强CAD、CAM、CAE等技术应用[5]。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因而受到了制造厂商、科研机构、大学、公司的极大重视。其中ADAMS是美国MDI开发的非常着名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尝试以ADAMS为工具,让学生对自己设计出的机构进行建模与仿真,真实地仿真机构的运动过程。改革设计手段,将给课程设计赋予新的活力。 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的实践及应用 1改革设计题目,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机械CAD能力、综合应用与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是新世纪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素质。因此,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训练主线则是以典型机械系统设计为内容,并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两课程设计贯通,由根据设计要求到机械运动方案及其运动与动力设计(即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再到机械系统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设计(即装配图及零件工程图的设计),从而形成一条加强机械系统设计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的设计训练主线[6]。使学生经过原理方案的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的设计、结构设计等过程,加深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认识,加强设计中的工程意识,培养综合创新设计的能力。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实践,但两门课程设计合在一起的课程设计指导书还很少见[7]。因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编写了适合于本科机械类的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指导书,指导老师可根据不同方向教学班次选用设计题目。 2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指导时,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要有所区别。在选题方面,提倡设计能力较强的同学选择指导书以外的题目。在指导方面,对这些同学应适当增加设计的难度和深度。方案设计时重点是要把握创新点[8]。在方案分析过程中,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设计目标,要求学生至少提出3种可行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其优点与不足。然后确定出设计者认为最优方案作为本次课程设计方案。最后对此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其运动过程和运动尺寸的确定,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设计直至计算。 3引入虚拟样机技术进行机构分析 虚拟样机技术又称为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受到了制造厂商、科研机构、大学、公司的极大重视。其中ADAMS是美国MDI开发的非常着名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基于贯彻实施培养卓越工程师思想,在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中引入ADAMS软件对插床导杆机构、冲压机构、摆动式运输机机构、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等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自动绘制刀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自动绘制曲柄受到的平衡力矩曲线图等,能通过后期处理绘制最大动态剩余功曲线图,使曲线结果清晰、精确。导杆机构动态仿真时,观察在各位置时所对应曲线含义,加深对课本关于机构有关运动学、动力学相关参数优化设计的理解。ADAMS软件还能对机构采取参数化建模,学生可以通过输入机构不同原始参数,进一步比较不同结果。与过去用图解法或自编程序法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相比,利用计算机对机械进行辅助设计,实现了教学创新,学生普遍反映用ADAMS软件进行课程设计快捷、方便、直观,课程设计能达到满意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修改设计对象 在实际工程应用领域中,推荐采用的大多数齿轮减速器都是采用硬齿面。随着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在齿轮行业,特别是随着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的成熟,加工设备的完善,硬齿面齿轮减速器已经成为齿轮减速装置的主流,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而软齿面齿轮减速装置有被逐步淘汰的趋势。因此,应结合实际,采用硬齿面齿轮减速器设计的题目来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由于硬齿面齿轮减速器的设 计与实际结合紧密,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9]。与此同时,有关硬齿面齿轮设计的资料无法从现有资料中直接利用,这迫使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询问老师,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从改用硬齿面齿轮减速器设计结果来看,整机的重量减轻、体积缩小,使用材料大幅减少,相应的造价也随之下降。这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进步给生产实际应用带来的巨大影响。 5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型设计 以往的课程设计以教授传统的经验型设计为目的,学生总习惯于照搬指导书,一般是教师逐步讲解,学生机械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的设计中,教师应只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并列出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去查资料、翻手册,培养他们对信息及数据的归纳和整理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草图设计和装配图设计即机构设计阶段是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困难,失误较多的阶段。在《机械设计》课堂上重点讲解的都是基础理论,很少涉及结构方面的知识,而影响结构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此阶段,指导教师应悉心指导,多进行正确和错误结构的分析比较,另外要引导学生抓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整体设计的概念。 机械设计论文:关于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五步创新教学模式探析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教学模式 接受 体验 发现 研究 创造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关系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体验、发现、研究和创新相结合的五步创新教学模式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较好的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一流人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的创新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直接为生产一线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对高职院校而言,仅仅做几个实验和一次课程设计是远远不够的。2006年在对机制0507/08班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试探性的进行了创新教学改革,现将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1五步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接受教学为主,教师讲学生听,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改变这一方式,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倡导接受、体验、发现、研究和创新这一环环相扣,与实践结合极为紧密的五步创新教学模式。 1.1接受 接受就是指在处理基本理论教学时,要明确学生应接受哪些知识的问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对其初步的感性认知是五步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接受也就是老师应重点讲解什么内容的问题。传统的重点在于因而不在于果,重视每一个公式、每一个论点的推导,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创新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就必然不能再一成不变的逐点讲解了。应只讲其结果而不讲其原因,以节省课时,然后尽可能多地进行实例分析,讲清机构的运动、特点和应用。 在对机制0507/08班试探性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带现有模型和教具,在课堂上分析其运动和特点,并引入与之相应的实用简单机械,分析说明再此处利用该机构的优点,并尽可能多的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 1.2体验 体验是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体验所学机构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通过对各种简易机械进行机构分析,加深学生对各种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与应用取得更深的认识。在接受教学的基础上,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机构按下面的表格进行分析: 该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例分析中若有N名学生的结果完全相同,则这些学生作业成绩X=100—30×N。实例分析要求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并分析该机构用在此处的优点,能否用其它机构代替等。 1.3发现 发现是指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对简易机构的分析,发现其中设计不当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或通过对生活和生产的观察与思考,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两到三份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而发现的一些需要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分析报告,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喜欢观察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一切创造和革新的前提。 1.4研究 研究是指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再深一步研究讨论,提出改进或设计方案。在实施中,首先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需要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分析报告进行集体讨论,找出其中适合学生进行改进和设计的方案,然后以自愿的形式自行分组,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进或设计方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每位同学最少参加一个小组。设计方案不仅仅是纯机械的,大多数是机、光、电一体化,甚至纯电子的设计,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利用所学、所知、或通过查阅资料所得的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5创新 创新是指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好的、可行性高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和模型制作2。组织讨论、评比学生研究后提出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从讨论结果中选出几个经过讨论、改进、可行性最大的设计方案,以小组成员为主干,全班学生为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方案的初步设计和模型制作。 2选择性实施后发现的问题和改进设想 2.1改进评分标准。提高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的程度 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好多学生在初期还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但当需要花费比较大的精力或遇到一点困难时,就不能即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因老师督促学生的手段较少,导致能按要求完成的学生仅有十几名。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老师约束学生最有力的手段。依据我院制定的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的评分标准,就算平时成绩为零分,学生也能及格。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的惰性心理。为了提高老师对学生的约束力,提议如图1对我院制定的评分标准加以改进。增强课外作业成绩,消除惰性因素,促使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2.2应加强实验和现场教学的管理 学生对实践兴趣极高,管理不好就无法进行教学。因而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并积极寻求其他老师和师傅的帮助,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分析 表2反映课程结束后,本班与未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机制0505/6班的教学效果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因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问题,没有完全按照上述的教学步骤完成试点教学,但教学效果有较为突出的体现。 4未来展望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产教研的进一步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在兴趣小组的基础上,保持与每一位成员的联系合作,不管其位于何地,从事怎样的职业,担任什么样的职务,都要以老师为主线,保持畅通的联系与合作。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兴趣小组所研究课题的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也会越来越贴近实际,必能吸取更多的老师、学生和企业的参与。此时,在学院的帮助与支持下,可以创建与之相适应的相关产业,从而实现招生、教学、研究、制造、销售、就业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促使高职院校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 机械设计论文:基里隆一级电站水力机械设计 摘要:基里隆一级电站是柬埔寨最大水电站,1968年建成,在正常发电20个月后损坏于战乱。根据中柬双方达成的协议,中电技以投资、修复、经营方式,对基里隆一级水电站进行修复。本文对基里隆一级电站修复工程水力机械设计进行了回顾,对主要机组设备、辅助设备的选择及布置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机电设计 水力机械 水力发电设备 辅助设备 水力监测系统 柬埔寨 湄公河 1概述 基里隆一级电站位于柬埔寨王国西南部,湄公河盆地边缘,距离首都金边约120km,距离柬重要港口城市磅逊(西哈努克城)约110km,其厂房及升压站紧邻4号公路。 基里隆一级电站原为南斯拉夫在1968年提供资金和技术建成,水库最大库容980万m3,装机容量2×5.0MW。该电站在正常发电20个月后损坏于战乱。此后近30年里,虽几经努力但一直未能实施修复。目前大坝基本完好,引水钢管局部遭严重破坏,厂房和机电设备完全损坏,厂坝公路年久失修,到金边的110kV输电线路仅存少许塔架。 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CETIC)组织专家对基里隆一级电站枢纽工程和输电线路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和充分论证。历经近1年的合同谈判,CETIC与柬埔寨工业矿产能源部(MIME)和柬埔寨国家电力公司(EDC)于2000年7月28日在金边正式签署了《实施协议》和《购电协议》。根据协议,CETIC以投资、修复、经营(BOT,Build,Operate,Trans/fer)方式,对基里隆一级电站进行融资、修复、建设、拥有、运营和维护,在电站特许经营期(自电厂商业运营日起30年)结束后,将该电站无偿移交柬埔寨政府。 电站原厂房和机电设备已完全损坏,主厂房里的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进水阀装置、桥机以及辅助设备已无修复价值。经研究决定,主厂房在原厂址新建,所有水力发电设备,包括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进水阀装置、桥机以及辅助系统的所有设备,都进行重新设计配置。电站主要参数为:装机容量2×6MW,额定水头363.00m,保证出力3.812MW,年发电量0.6419亿kW·h,年利用小时数5349h。 2机组设备简介 2.1水轮机 水轮机选用CJA734-W-136/2×12.5型双喷嘴冲击式水轮机,主要参数为:额定水头363.00m,额定流量1.95m3/s,额定出力6220kW,额定效率89.78%,额定转速600r/min,飞逸转速1080r/min。水轮机为卧轴冲击式,主要特点如下: 1)水轮机转轮装于发电机轴上,依靠摩擦传递扭矩,顺时针旋转(从发电机向水轮机看)。两个直流喷管分别由机壳和机壳小盖支承,喷管前装有Φ450直管并通过Φ650/Φ450分流管与Φ650伸缩节及球阀相连。 2)喷管喷嘴口处装有偏流折向器,通过连杆机构与折向器接力器相连,接力器与调速器油压系统相连。偏流折向器与喷针的位置没有协联关系,在正常运行时不与射流接触,也不参与水轮机小波动调节,始终保持在全开位置,只在事故停机时投入,切断水流。 3)机组正常运行时,各工况的调节是依靠喷针运动来实现的,喷针的调节作用是由喷针接力器油压操作实现的,喷针接力器操作油管与调速器油压系统相连。喷针的开度指示由喷针反馈系统完成,从喷管内引出的恢复杆通过钢丝绳及连杆与调速器电反馈装置相连,电反馈装置向调速器发送位置信号。 4)在机壳上与喷管射流相反方向装设反向制动喷嘴,制动喷嘴由DN80液压操作阀控制,停机时作机组制动用,液压操作阀油源引自调速器油压系统。 2.2水轮发电机 水轮发电机为SFW6000-10/2130型3相凸级同步发电机,采用卧式、密闭自循环空气冷却结构,主要参数为:额定功率6MW,额定容量7.5MVA,额定电压6.3kV,额定电流687.32A,额定转速600r/min,飞逸转速1080r/min。 发电机由定子、转子、主轴、导轴承、飞轮、空气冷却装置、油水管路等部分组成。定子机座为整体卧式结构,发电机轴为转子磁轭与主轴锻造为一体的实心轴结构。水轮发电机组为两支点结构,两个导轴承分别位于定子两侧,轴承瓦为筒式巴氏合金轴瓦。轴承润滑采用外循环方式,在主厂房内每台发电机组上游侧布置有外循环供油装置。空气冷却器两个,布置在发电机下面机坑中,冷却水管为T2铜管穿片结构。 2.3调速器 调速器选用武汉三联水电控制设备公司生产的CJWT2/1-4.0型微机调速器,额定工作油压4.0MPa。 CJWT型调速器是专为多喷嘴冲击式水轮机设计的,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在总体结构上,调速器为电气柜、机械柜、油压装置三位一体组合式,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布置及运行维护。 2)从控制原理上看,每个喷针接力器和折向器接力器各采用一套全数字式机械液压系统独立控制,取消了传统的机械协联、凸轮及复杂的连杆机构,结构大幅简化。 3)机械液压系统采用全数字液压技术,以电磁球阀作为电液转换元件,静态无油耗,抗油污能力强。 4)油压装置设自动补气阀组,提高了整机自动化水平。 5)电气部分以可靠性极高的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所有PLC本体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30万h。 6)采用交直流双路电源供电,互为备用,无扰切换。 7)具有电手动调节功能及自动容错功能。 2.4进水阀 为保证水轮机安全可靠运行、机组检修时切断水流及机组调节系统失灵时保护机组,每台水轮机前装设有进水阀。进水阀为双面止水卧式球阀,采用接力器油压操作,球阀型号为QF500-WY-65,公称直径Φ650mm,设计压力5.0MPa。球阀上、下游侧分别设有检修密封和工作密封,活动密封环采用钢管的压力水操作。2套进水阀共用一套HYZ-1.0-4.0油压装置,额定油压为4.0MPa。 3辅助设备 3.1技术供水系统 技术供水系统主要用户是发电机空气冷却器和导轴承油冷却器。供水系统采用水泵集中供水方式,水源取自下游尾水,在主厂房右端水机副厂房下游侧设有取水池,通过联通管与尾水渠相连。设置KQL100-160型供水泵3台,其中1台备用,布置在供水设备室内。水泵出口设有自动滤水器,滤水器有自动排污功能,经过滤后的水由供水总管引至各用户。水泵采用轮换工作制,每台水泵配置1台软启动器,整个系统采用PLC控制。3.2高压气系统高压气系统主要供调速器油压装置和球阀油压装置用气,供气压力4.5MPa。设有2台SF-0.5/45型空压机和1只1m3、4.5MPa储气罐,空压机出口设有气水分离器。储气罐出气管上设有压力控制器,自动控制空压机的启停,整个系统采用PLC控制。 3.3透平油系统 透平油系统主要供机组轴承、调速系统和球阀操作系统用油。设有2只5m3透平油桶、1台KCB-55型齿轮油泵、1台LY-50型压力滤油机和1台ZJCQ-2型透平油过滤机。系统运行为手动操作。 由于本电站机组为小型卧式水轮发电机组,设备用油量较小,同时主厂房仅有一层,油管布置会影响厂房内的交通及美观,因此,主厂房内不设供排油管路。在油处理室设有活接头,机组设备供排油时,用软管与用油设备相连接。 3.4水力监测系统 水力监测系统包括全电站监测和机组段监测两部分。全电站监测项目有水库水位、拦污栅后水位、拦污栅前后压差及电站引用流量。根据购电协议要求,水库水位测量设有2套2311LT型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其中1套为主用,1套为备用(冷备)。拦污栅后水位测量设有1套2311LT型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在首部值班室设置1台SXJ水位监视仪,水位信号通过串行口通信方式传至电站中控室。电站引用流量监测采用UF-911型超声波流量计。机组段监测项目包括分流管进口压力、喷管压力、尾水位、冷却水压力和示流、水轮机和发电机振动、摆度等。水力监测系统中的主要量测项目均同时设有变送器,并与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相连。 3.5起重机 电站最重起吊件发电机转子重24.2t,起吊梁重3.5t。主厂房内设1台起重量32/5t,跨度14m电动双钩桥式起重机供机组安装、检修使用。由于电站主厂房在原厂址新建,利用原电站叉管及支管,机组间距已定。本电站机组为卧式水轮发电机组,容量由原来的5MW增加至6MW,机组设备尺寸加大,机组间距明显偏小,发电机转子抽芯极为困难。为控制大车运行速度和主钩起升速度,确保发电机安装检修的安全,起重机的大车运行机构和主起升机构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变频器采用三菱原装进口设备。 4厂房布置 电站主厂房为地面式,在原厂址新建,利用原电站叉管及支管,机组间距维持10.29m不变。主厂房净长32.85m,净宽14m(机组中心距上游柱边9.05m,距上游柱边4.95m)。电站最高尾水位高程?92.00m,据此确定主机间高程?95.00m,机组安装高程(机组中心线)?95.84m。主机间内上游侧布置有调速器、球阀装置和油压装置,下游侧布置机旁盘。左侧为安装场,长约10.4m,主要考虑机组大修时布置发电机转子、定子、水轮机转轮、机壳等。 主厂房右侧水机副厂房内布置有透平油罐室、空压机室、技术供水设备室。电气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左侧和下游侧,左侧副厂房内布置有中控室、继电保护盘室、通信室、电气试验室、低压配电室等,下游侧副厂房内布置有6kV中压配电盘、励磁变压器、厂用变压器及柴油机室等。 5结束语 基里隆一级电站修复工程是我国第一个B0T项目,2001年4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2002年5月完工并投产发电。基里隆一级电站的修复对促进柬埔寨战后经济发展,增进中柬双方友谊,以及对我国全方位对外贸易格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设计论文:论应用CAD技术的现代机械设计 论文关键词:机械设计;CAD技术 论文摘要:在机械设计中引入CAD技术,可以解决机械企业中重复性设计多、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难题,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1 CAD技术的发展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的设计与分析,达到理想的目的,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一种技术。自1950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诞生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航空航天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产品的设计效率飞速地提高。现已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和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集于一体。 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命运的研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产品的设计工作决定着产品75%的成本。目前,CAD系统已由最初的仅具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的CAD系统发展成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CAD系统(ICAD)(Intelligent CAD)。21世纪,ICAD技术将具备新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以提高新时代制造业对市场变化和小批量、多品种要求的迅速响应能力。 以智能CAD(ICAD)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技术、智能活动是由设计专家系统完成。这种系统能够模拟某一领域内专家设计的过程,采用单一知识领域的符号推理技术,解决单一领域内的特定问题。该系统把人工智能技术和优化、有限元、计算机绘图等技术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使计算机参与方案决策、性能分析等常规设计过程,借助计算机的支持,设计效率有了大大地提高。 2 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优点 通过实际应用三维CAD系统软件,笔者体会到三维CAD系统软件比二维CAD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零件设计更加方便 使用三维CAD系统,可以装配环境中设计新零件,也可以利用相邻零件的位置及形状来设计新零件,既方便又快捷,避免了单独设计零件导致装配的失败。资源查找器中的零件回放还可以把零件造型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2.2 装配零件更加直观 在装配过程中,资源查找器中的装配路径查找器记录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若装配不正确即予以显示,另外,零件还可以隐藏,在隐藏了外部零件的时候,可清楚地看到内部的装配结构。整个机器装配模型完成后还能进行运动演示,对于有一定运动行程要求的,可检验行程是否达到要求,及时对设计进行更改,避免了产品生产后才发现需要修改甚至报废。 2.3 缩短了机械设计周期 采用三维CAD技术,机械设计时间缩短了近1/3,大幅度地提高了设计和生产效率。在用三维CAD系统进行新机械的开发设计时,只需对其中部分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而大部分零部件的设计都将继承以往的信息,使机械设计的效率提高了3~5倍。同时,三维CAD系统具有高度变型设计能力,能够通过快速重构,得到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 2.4 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由于机械产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同时采用CAD CIMS组织生产,机械产品设计有了新发展。三维CAD技术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如优化、有限元受力分析、产品的虚拟设计、运动方针和优化设计等,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同时,大型企业数控加工手段完善,再采用CAD/CAPP/CAM进行机械零件加工,一致性很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1 零件与装配图的实体生成 3.1.1 零件的实体建模。CAD的三维建模方法有三种,即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和实体模型。在许多具有实体建模功能的CAD软件中,都有一些基本体系。如在AutoCAD的三维实体造型模块中,系统提供了六种基本体系,即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环状体和楔形体。对简单的零件,可通过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将其分解成若干基本体,对基本体进行三维实体造型,之后再对其进行交、并、差等布尔运算,便可得出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 对于有些复杂的零件,往往难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使组合或分解后产生的基本体过多,导致成型困难。所以,仅有基本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机器零件三维实体造型的要求。为此,可在二维几何元素构造中先定义零件的截面轮廓,然后在三维实体造型中通过拉伸或旋转得到新的“基本体”,进而通过交、并、差等得到所需要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 3.1.2 实体装配图的生成。在零件实体构造完成后,利用机器运动分析过程中的资料,在运动的某一位置,按各零件所在的坐标进行“装配”,这一过程可用CAD软件的三维编辑功能实现。 3.2 模具CAD/CAM的集成制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行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从人工设计和制图到CAD/CAM/CAE,制造业正向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方向发展。同时,模具CAD/CAM技术、模具激光快速成型技术(RPM)等,几乎覆盖了整个现代制造技术。 一个完整的CAD/CAM软件系统是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的。如三维绘图、图形编辑、曲面造型、仿真模拟、数控加工、有限元分析、动态显示等。这些模块应以工程数据库为基础,进行统一管理,而实体造型是工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3.3 机械CAE软件的应用 机械CAE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工程数值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强度设计评价与寿命预估、动力学/运动学仿真等。CAD技术在解决造型问题后,才能由CAE解决设计的合理性、强度、刚度、寿命、材料、结构合理性、运动特性、干涉、碰撞问题和动态特性等。 4 CAD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4.1 图形交互技术 CAD软件是产品创新的工具,务求易学好用,得心应手。一个友好的、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可以开拓设计师的思路,解放大脑,让他把精力集中到创造性的工作中。因此,智能化图标菜单、“拖放式”造型、动态导航器等一系列人性化的功能,为设计师提供了方便。此外,笔输入法草图识别、语言识别和特征手势建模等新技术也正在研究之中。 4.2 智能CAD技术 CAD/CAM系统应用逐步深入,逐渐提出智能化需求.设计是一个含有高度智能的人类创造性活动。智能CAD/CAM是发展的必然方向。智能设计在运用知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知识的设计仓库,及时准确地向设计师提供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和帮助,智能地支持设计人员,同时捕获和理解设计人员意图、自动检测失误,回答问题、提出建议方案等。并具有推理功能,使设计新手也能做出好的设计来,现代设计的核心是创新设计,人们正试图把创新技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应用到CAD技术中,用智能设计、智能制造系统去创造性指导解决新产品、新工程和新系统的设计制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工程和系统有创造性。 4.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CAD中已开始应用,设计人员在虚拟世界中创造新产品,可以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检查设计效果,可直接操作模拟对象,检验操作是否舒适、方便,及早发现产品结构空间布局中的干涉和运动机构的碰撞等问题,及早看到新产品的外形,从多方面评价所设计的产品.虚拟产品建模就是指建立产品虚拟原理或虚拟样机的过程.虚拟制造用虚拟原型取代物理原型进行加工、测试、仿真和分析,以评价其性能,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和成本、外观等,基于虚拟样机的试验仿真分析,可以在真实产品制造之前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降低产品成本.虚拟制造、虚拟工厂、动态企业联盟将成为CAD技术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随着协同技术、网络技术、概念设计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利用基于网络的CAD/CAPP/CAM/PDM/ERP集成技术,实现真正的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已成为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设计论文:关于多媒体教学在机械设计制造课堂的实践 论文摘要:多媒体因其声像并茂,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从目前大学院校多媒体教学环境来看,多媒体机械设计专业教学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相关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专业课 机械设计 对策 对大学院校而言,培养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门人才,就要着眼于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已完全在各种教学中展开。机械设计教学更多注重的是空间、理性、科学和前沿,多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的需要。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终结性评价,不受学生的欢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多媒体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视觉单一模式互动向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模态发展,转变为空间概念。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丰人。 1多媒体机械设计教学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育在我国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规模上来讲,都达到了空前。然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培养人才的质量。客观地讲,当前大学院校机械设计教学其中最突出的教学矛盾就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具体地讲还在在以下问题。 1 1被动接受新技术的应用 因为种种原因,个别老师对多媒体教学缺乏深刻认识,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费时费力费工不讨好,是花架子,好看不管用,心里不同程度存在排斥心理,导致对多媒体教学模式不愿意做出更多的学习和没有兴趣,不愿意尝试,更不说付出努力和付出辛苦。这种心态,直接导致了多媒体教学质量不高。 1.2变“人灌”为“电灌” 个别授课老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把以前的“黑板加粉笔”变成“电脑加屏幕”,在教学方法上看起来全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在教学手段上仍然沿用了旧的教学模式,没有起到把多媒体手段引入机械设计教学课堂的初衷。这种盲目、机械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不能真正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还会给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反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其实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老师对教学效果的认识不足,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 2实现机械设计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可能性 根据目前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机械设计教学改革,推广实施多媒体教学模式,并通过改革全面提高机械设计制造教学水平和广大学生的机械设计实际综合应用能力的条件基本具备,而且也具有实现这一转变的可能。 (1)对机械设计制造教学的重要性各方已达成思想共识。广大院校领导和老师对推进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都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并已尝到甜头,干劲更足。同时,学生普遍要求和接受机械设计课堂更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些因素,为我们机械设计的多媒体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随着教育投资的增加,教学信息化设备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这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教学信息化建设,硬件设备得到了普遍加强,有些甚至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大学院校普遍都建设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为计算机和校园网上学习机械设计课程提供了硬件技术条件。 (3)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机械设计制造教学软件已逐步配套。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各方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和技术设计了机械设计课堂教学软件和个人自学辅助软件,为推动以机械设计的多媒体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软件支持。 3积极应对机械设计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促互长的统一体。对教学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整合。整合是网络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研究的核心问题,整合后网络信息技术将成为整个课程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工具。对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层面的一些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注意解决。对教学中是否应用,如何合理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确保教学效果的落实才是最根本。 (1)根据机械设计教学的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把多媒体教学引入机械设计课堂,从手段上来讲,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较为真实的教学环境,如果过多使用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教学效果如何,并不是说多媒体手段越多效果越好。多媒体教学,从某个层面来讲,是体现的人机。对话,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是最好的沟通手段。如果在教学环节中,授讲老师过多应用多媒体,就会使课堂教学成为老师对电脑的操作和学生观看演示的过程,这样的话,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就会受到了扭曲,这也违背了教学的规律。 (2)适度取材,注重多媒体课堂的“人文关怀”。多媒体本身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引入机械设计教学的,其本身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要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就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作为教学的主导方,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机械设计教学时,面对海量的信息,必须结合各方实际快速作了抉择,通过其他手段表现出更多的亲和力和学生的可接受性,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模式与传统模式充分交融。多媒体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然而,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在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完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机械设计教学中,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只能是充分利用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做到张弛有度,互促互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机械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机械设计制造教学改革的重点,机械设计制造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使机械设计制造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应体现机械设计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在技术上应是可操练,可实现和易操作的,应充分强调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改革的突破口是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在多媒体环境下,我们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结合教学需要,保留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良部分,充分发挥新旧两种机型模式的优势,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高,这才是根本。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成效十分显著。 机械设计论文:关于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五步创新教学模式探析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教学模式 接受 体验 发现 研究 创造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关系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体验、发现、研究和创新相结合的五步创新教学模式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较好的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一流人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的创新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直接为生产一线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对高职院校而言,仅仅做几个实验和一次课程设计是远远不够的。2006年在对机制0507/08班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试探性的进行了创新教学改革,现将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1五步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接受教学为主,教师讲学生听,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改变这一方式,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倡导接受、体验、发现、研究和创新这一环环相扣,与实践结合极为紧密的五步创新教学模式。 1.1接受 接受就是指在处理基本理论教学时,要明确学生应接受哪些知识的问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对其初步的感性认知是五步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接受也就是老师应重点讲解什么内容的问题。传统的重点在于因而不在于果,重视每一个公式、每一个论点的推导,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创新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就必然不能再一成不变的逐点讲解了。应只讲其结果而不讲其原因,以节省课时,然后尽可能多地进行实例分析,讲清机构的运动、特点和应用。 在对机制0507/08班试探性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带现有模型和教具,在课堂上分析其运动和特点,并引入与之相应的实用简单机械,分析说明再此处利用该机构的优点,并尽可能多的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 1.2体验 体验是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体验所学机构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通过对各种简易机械进行机构分析,加深学生对各种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与应用取得更深的认识。在接受教学的基础上,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机构按下面的表格进行分析: 该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例分析中若有N名学生的结果完全相同,则这些学生作业成绩X=100—30×N。实例分析要求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并分析该机构用在此处的优点,能否用其它机构代替等。 1.3发现 发现是指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对简易机构的分析,发现其中设计不当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或通过对生活和生产的观察与思考,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两到三份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而发现的一些需要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分析报告,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喜欢观察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一切创造和革新的前提。 1.4研究 研究是指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再深一步研究讨论,提出改进或设计方案。在实施中,首先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需要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分析报告进行集体讨论,找出其中适合学生进行改进和设计的方案,然后以自愿的形式自行分组,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进或设计方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每位同学最少参加一个小组。设计方案不仅仅是纯机械的,大多数是机、光、电一体化,甚至纯电子的设计,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利用所学、所知、或通过查阅资料所得的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5创新 创新是指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好的、可行性高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和模型制作2。组织讨论、评比学生研究后提出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从讨论结果中选出几个经过讨论、改进、可行性最大的设计方案,以小组成员为主干,全班学生为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方案的初步设计和模型制作。 2选择性实施后发现的问题和改进设想 2.1改进评分标准。提高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的程度 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好多学生在初期还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但当需要花费比较大的精力或遇到一点困难时,就不能即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因老师督促学生的手段较少,导致能按要求完成的学生仅有十几名。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老师约束学生最有力的手段。依据我院制定的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的评分标准,就算平时成绩为零分,学生也能及格。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的惰性心理。为了提高老师对学生的约束力,提议如图1对我院制定的评分标准加以改进。增强课外作业成绩,消除惰性因素,促使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2.2应加强实验和现场教学的管理 学生对实践兴趣极高,管理不好就无法进行教学。因而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并积极寻求其他老师和师傅的帮助,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分析 表2反映课程结束后,本班与未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机制0505/6班的教学效果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因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问题,没有完全按照上述的教学步骤完成试点教学,但教学效果有较为突出的体现。 4未来展望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产教研的进一步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在兴趣小组的基础上,保持与每一位成员的联系合作,不管其位于何地,从事怎样的职业,担任什么样的职务,都要以老师为主线,保持畅通的联系与合作。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兴趣小组所研究课题的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也会越来越贴近实际,必能吸取更多的老师、学生和企业的参与。此时,在学院的帮助与支持下,可以创建与之相适应的相关产业,从而实现招生、教学、研究、制造、销售、就业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促使高职院校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
通信工程论文:论网络通信工程的信用与发展 一、网络通信工程在传输技术上的应用 随着EDFA的商业化,利用WMD的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能力,以及ASON的宽带容量和敏捷性,在结合ASON和WDM的方式,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强大功能更加齐全的网络一体化。在目前,个人用户进入因特网和有线电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Modem、ASDL和HFC等,企业用户采用LAN接入,以SDH接入传输网等接入方式,根据不同宽带用户的需求利用ADM提供灵活的接入口。目前通信工程传输所采用的技术是MSTP,是一个多业务的传送平台。ATM和MPLS技术都涵盖其中,还包含以太网和RPR技术。根据客户的要求利用MSTP来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 二、讨论网络通信工程发展趋势 (一)从技术上面分析 在90年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在这时期是发展迅速的时代。以光纤传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中心,在发展方向多倾向于高速和多媒体通信方面,由于现在广泛普及了模拟信号数字化计划的应用,现在的语音,视频等系统的模拟信息通信可以和以往的单独的计算机数据通信想结合,在单一化的通信体系方面,使电话、传真和广播电视和计算机通信相结合。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技术作为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在90年代初有很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数据,文字。语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事实。数字网络(ISDN)技术在综合业务上已经成熟。多种包括绞线对电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有线和无线信道,同轴电缆、光缆、地面微波和卫星信微信道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的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信息,跨越了时空限制。因特网通信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单机的通信技术上因特网结合了WAN、LAN等,是目前世界上覆盖率范围最广、规模最大、通信节点数最多的全球性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普及率随处可见。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拓宽技术领域 在新的发展领域方面,通信技术将不断开辟新的道路。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通信技术也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在实现网络传播速度方面,通过光的高速传播以及宽带光的转接节点的交换这一流程。在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时间的节约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计算机云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也很广阔,计算机的应用功能更加广泛。比如:以后在解析癌细胞可以通过云技术,基因图的定序,将DNA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其次,在未来的推广和普及方面物联网技术也将更加渗透,在提升整体社会的工作效率以及社会的安全性方面,可以通过对“物”融合一定的技术,如射频识别技术。以便更加便捷人们的生活。 (三)更全面的服务趋势 通信工程将在未来的发展进一步拓宽网络通信技术的服务范围。为了可以促使3G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完善的基础上,不管是在移动手机的服务内容和范围,还是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内容方面,都要进一步的拓宽发展道路。在计算机网络服务方面才,随着速度越来越快,也将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安全性能,将服务程序做的更好,在服务形式上也将追求多样化,在更加精细的服务内容下不断满足不同需要的人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更加净化服务的环境,在服务内容上实现成人和青少年的区别对待。随着通过相关计算机识别功能,技术上的普及和发达,保证青少年在接受服务内容的安全性。让不良网络内容远离青少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少年的网络犯罪有着积极作用。手机无线网络服务也使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丰富。人们通过进行无线电子商务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频繁,将更加便捷和安全使用手机无线电子商务活动。在相关程序上也会不断的完善。其次,在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借助手机进行各种视频会议和活动的几率不断增加。在技术性服务方面为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不少的现代化需求。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结语 因此,在未来的生活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创新,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科技信息方面不断的更新,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在为以后的文化和科学的传播,信息咨询乃至人们生产、工作和生活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新闻通信,创造了一系列的通信条件。通信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不但能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还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具有两全其美的双赢意义! 通信工程论文: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分析 一、浅谈促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因此,在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有效选择信息、筛选信息,获得有用信息,让信息帮助行业决策就显得极其重要。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基于这一/:请记住我站域名/社会现状而被提出来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集成服务即通过集成化的方式,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将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从而综合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信息与数据。由此可见,构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迫在眉睫,它的建构不仅有利于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也对改善企业决策的准确度等方面有极大的作用。 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建构需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 实现通信项目管理集成化需要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因为在通信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可视化的目的。而这一目的的达到就应有准确的坐标、时间、空间等立体维度信息的获取,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决策,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规划应用等。那么,达到这一效果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构建空间信息的空间基础数据框架,从而使获得的信息更好地加工成数字地图产品。同时,要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制定数据共享政策。真正确保所获信息的有效利用,提高各个方面的工作效率。 三、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建构需要核心网络平台的建设 核心网络平台的建设是指在网络环境支持下,通过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等环节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在页面上的运行。简单来说就是构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的网站,从而有利于地理信息的快速搜索,以及信息的交互查询与表达;这样就有利于更快捷、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也能在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过程中,及时通过信息的比较来获取新的信息与挖掘潜在信息。建设核心网络平台的最终目的即解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来解决设备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专业应用领域中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使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真正达到服务企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构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需要建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要使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真正实现集成服务,那就有必要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空间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综合多种方式与技术,使海量信息得到海量存储及采用元数据提取方式,让获得信息的终端更加高效化。而这一切的实现少不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它们在信息的获取、选择、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符合构建核心网络平台要求的一个主要举措。另外,建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也有助于信息的增值管理,使有关部门能轻松地从众多信息之中获得有用信息,并挖掘信息深处所潜藏的资源。 五、实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最终实现除了要有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核心网络平台构建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综合运用其他多种技术。诸如海量存储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等;只有综合多方面的技术才能最终使来自各渠道的信息得到系统式处理。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使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随时查询、调取与利用,使任何复杂的、海量的信息在此真正实现集成。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使分布式的信息得到升华,使每一个有效信息转化成让人容易掌握、理解的资料。 六、结束语 现代社会是一个越来越趋向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要在海量的数据之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通信工程作为,!一个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促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进一步加快尤显必要,因为集成服务是促使信息获取更快速、更便捷、更高效的一大法宝。相信在大家的一致奋斗下,促使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进一步发展将近在咫尺。 通信工程论文:浅论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 从客观的方面来说,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要想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由于硬件设备和技术都达到了较为先进的水平,因此可以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进行良好的控制,甚至可以超越过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我国现有的标准来看,与国际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超这段距离,需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也就是要在监理方面下功夫。这也是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观点。本文就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进行一定的讨论。 1 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 工程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它既不是工程承包活动,也不是工程发包活动。监理单位只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客户提供高智能监督管理服务,以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管理的需要。由此可见,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来说,监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够起到非常重大的积极影响。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用一定的监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以及不同的工程质量情况,进行不同的监理工作,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2 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的发展趋势 2.1 引入工程监理缓解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不足 解决施工现场管理和检查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对隐蔽工程和关键环节的监控。建设单位通过与监理单位的合理分工,点面结合地做好各个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的协调管理工作,达到量质并重完成工程任务的目的。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来说,在将来的发展趋势中,需要引入一定量的工程监理,从而缓解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不足。从现有的一些情况来看,很多的建设单位,虽然能够较好的应对工作,但由于管理人员不足,就没有办法更好的进行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因此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长此以往,会在将来的发展中埋下一定的隐患。为了尽早的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逐渐的引入工程监理,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在长期的坚持以后,就会慢慢地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逐渐的,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就会变得充足。 2.2 引入工程监理弥补管理人员在某些专业管理上的知识不足 通信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技术人员出身,虽然精通相关通信专业技术,但对整体项目建设缺乏系统的管理经验,特别是移动通信的配套工程,如机房土建、地网建设、电力引人等接近土木工程类的分项,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企业只能实施粗放式的管理,弱化了对整体项目的管理效果。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也为居民和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一定的问题。在工程监理方面,很多的管理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上,有很大的不足,这就使得在工作当中,会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同时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绩,我们需要引入工程监理弥补管理人员在某些专业管理上的知识不足,从而避免在工作中埋下隐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居民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的必然需求。 2.3 引入工程监理促进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建设 在多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企业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管理措施和方法,包括工程规章制度、工程操作细则、工程报表系统等,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来说,引入工程监理,能够良好的促进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将来的发展中,相信还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的地区在引入工程监理的过程中,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略了本地的实际情况,完全的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管理体系,导致对本地的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这样的案例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并不少见。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本文建议应该从实际的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建设移动通信工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引入工程监理,不能盲目,要将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有时候某一个细小的因素对整个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会起到较大的影响。要在实际的操作中,要良好的把握住尺度。 3 现阶段实施移动通信工程监理的建议 3.1 如何选择监理单位 选择监理单位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一个信誉较差的监理单位,将会对整个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本文认为,参与项目建设的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要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在监理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项目管理的优势,与业主共同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和监理措施,帮助通信企业建立标准化的建设管理模式,带动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所有的监理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要想良好的进行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就必须在人员的配备上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3.2 现阶段移动通信工程监理的范围和内容 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来说,范围和内容是两个核心的要求。在范围方面,需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有些工作人员对范围非常的模糊,导致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差错。这就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明确移动通信工程监理的范围能够在将来的发展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在监理的内容中,需要做到涵盖量较广。很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认为工作内容较少,虽然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也导致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没有对移动通信工程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不仅引起了社会的不满,还在很多的人群引起了不良的影响。从客观的方面来说,完全违背了工作的规则。因此,需要按照固定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 3.3 怎样合理授权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是不同法人的平等关系,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监理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应当是施工现场的唯一管理者。合理授权对于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来说,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工作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虽然只是获得了一小部分成果,但是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相信在将 来的发展中,合理授权会发展的更加完善。 4 总结 本文对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进行了一定的讨论,无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我国现阶段的移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监理的确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对居民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在将来的发展中,还会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群,因此,在现今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这样才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突破。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在将来,相信能够彻底的解决。 通信工程论文:浅论移动通信工程管理 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和项目的五种过程的交错关系,我们结合通信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模式,分阶段的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中的关键点,再分析保证成功管理各个关键点的方法,才能把管理方法转化为标准化方式。 1.关键点标准化方案制定的原则分析 我们应该分阶段分析、确定各个阶段的关键点和关键点标准化方向,更重要的是利用项目管理的分析工具,制订和找到实施方法,来实现项目关键点的标准化管理。 1.1锁定项目干系人的需求 项目干系人是企业的顾客,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用户在垄断经济时期,作为弱势的一方,开始只能被动的接受网络、服务、资费政策。但是随着垄断被移动通信市场打破,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多个移动运营商,多个移动通信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分析来选择使用哪个网络。而移动通信行业是一个规模效益型企业,不论使用的用户多少,网络基础建设投人、服务网络投人成本都是巨大的,而随着用户的增多,每个用户能够的建设成本和服务成本将会迅速下降,因此同样的网络覆盖效果、同样的网络容量,随着承载的用户增多,企业的利润将会成倍增加。因此网络建设中,顾客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项目干系人,政府也是项目干系人。 1.2满足项目干系人需求的标准化方法 一是制定项目建设申请、批复的流程。在移动通信行业中,由于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工程建设中需要依靠技术人员选择建设项目内容、制定建设方案。而技术人员的期望和真正的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往往非常不一致。 因此新的流程即需要将市场、财务部门、工程建设部门均纳入到项目建设中来,共同进行项目建设的决策。 二是选择科学的决策分析模型。引人多个部门参与决策后,还需要解决决策判断无法量化的问题。在以往的决策中,感性的分析充满决策过程,往往是根据当事人的工作经验、当前的了解来决策,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只能在项目投产后,根据投产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估。只能是事后评估,无法预防投资风险。决策的标准化需要能建立可量化的分析决策模型,提供数据,帮助相关的部门来决策。根据这一目标,从项目需求收集阶段即要收集话务量分布、覆盖现状、网络容量现状、网络利用率等数据,经过一定的模型计算,筛选出其中用户最关心,受众面最广、投资效益有保障、能提高网络安全运行程度的建设内容,在投资中重点保障。 2.计划阶段的关键点标准化方案制定原则 因为项目批复、概预算核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流程和规范,在计划阶段关键点主要是工程实施计划安排。制定的原则总结如下: 2.1总结工程在实施各阶段的工作特点 移动通信工程虽然专业性较高,但如果将工程分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项目中,在每个阶段均具有相仿的工作内容。如果将先根据施工经验,列出各个项目在各阶段共同的工作内容,便为细化各个项目的计划安排打下了基础,如再在施工细节中完善和分类,就可以制作出实施模版了。 2.2科学的分配各个工作内容的时间 工程即使分类了,但由于每次的工程量、工程内容都不尽相同,同样的工作内容在不同的项目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也相差很远,关联关系也大相径庭,因此合理的分配在每个工作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多数时候需要依靠经验来完成。为了弥补工程管理人员经验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可以规范一下工程分配时间上所需进行的必要调查、讨论、分析过程,明确调查范围、参加讨论的人数和分析的要点,依靠固有的流程要求来减少工程管理人员出错的可能性,也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分配时间上的科学程度。 2.3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模版和要求制定后,并不能一成不变。应该赋予工程管理人员修正、调整的权利。不断的完善模版和要求。在每项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发掘管理上的共同点,将共性的内容纳人到模版和要求中去后,在下一次计划安排时,就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工程安排。更合理的完成各项组织工作。 2.4明确分工界面和服务条款 在计划阶段要明确施工各单位的分界面和服务要求,这样才能合理的调配资源。 3.实施阶段的关键点标准化方案制定原则 3.1建立沟通的时间计划 在工程管理中,一般可以采取开工程协调会、定期工程进度通报、不定期电话沟通等方式来传递工程中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通告进度完成情况。各种沟通方式的效果优缺点不同,全方位的有效沟通需要结合各种方式。但是对于不同的工程管理人员喜欢的沟通方式可能不尽相同,那么时间计划就是避免工程人员采用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方式来沟通。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确定每次工程协调会的时间、通报时间、约定电话沟通方式,提高沟通效率。 3.2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发挥不同的沟通方式的优势,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向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明确规定各种沟通前需要提供的信息内容、规范沟通内容的格式,可以提高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效率。 3.3及时通报沟通结果 沟通后必须将信息反馈给相关的人员,根据计划阶段确定的分工界面,将沟通结果分别传递到相应的人,是保证项目问题得以解决、项目计划得以实现的必要的工作。 4.收尾阶段的关键点标准化方案制定 项目执行完毕后,需要对项目是否达到可行性研究中预计的结果进行评估。应当避免评估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标准化工作的必要一环就是科学的评估项目。针对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技术上的评估、经济效益上的评估、费用计划使用上的评估。建立的评估体系就是要在这三方面对项目进行总体回顾。也需要建立这三方面的评估模型。 5.移动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 移动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要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即形成了施工企业负责实施安全管理、监理单位对安全监督和政府对安全监管,从而保证通信建设市场领域的安全生产。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改进市场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监理单位的介入,对施工现场 安全生产进行时时的监督管理,改变以往政府被动的安全检查方式,从而提高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移动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缺少不了监理单位的参与,监理工程师是既懂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又懂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士,有能力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消除,从而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了国家公共利益。 通信工程论文:对光纤通信工程中光缆线路敷设研究 光纤通信是光信号载波频率,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光通信系统使用多个光缆作为传输线。在光纤的光的形式来传输信号,分别在发送端装有成电子信号的光信号的光发射机,接收端的线从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还原光接收机。在传输过程中,光信号中继放大首先转化为电子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转变为光信号,再行继续传播。 1、光缆线路建设阶段 光缆线路施工和试验的光纤通信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缆传输性能,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通信质量;为主干,光缆线路投资占大多数的整个系统投资;此外,电缆障碍的准确定位和快速修复,是设备故障排除是困难的,所以在光缆线路施工中各环节,应该很好的组织,严格管理,满足施工标准和规范。光缆线路建设分为以下阶段进行:1.线路施工准备(路由复测,光缆配盘与预留,施工仪器、工具的准备;2.光缆线路敷设;3.光缆线路接续与成端;4.光缆线路测试与竣工验收。 2、路由复测 施工单位接受工程施工任务后,首先必须进行路由复测。所谓路由复测是由施工单位组织的,以业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的实地考查与测量。路由复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核对施工图纸,考查实际施工现场是否与图纸相符;2.实地考查图纸设计的施工措施的可行性及施工难度,为制定工程施工计划提供资料;3.丈量实际路由的地面距离,为光缆配盘提供根据。 复试如果发现在建筑环境与设计环境的变化,或由于施工条件或其他原因必须改变设计图纸,由施工单位提出具体方案。如改变线路敷设方式,改变,仍需报原审批的批准。路由复试,最终应提供以下信息:复试后检查施工图纸,图表应包含明确的铺设路由,每个长;提供了一个屏障的位置和机械敷设安装导轮装置的位置;电缆接头点的地形,交通和环境条件。 3、光缆的检验、配盘与搬运 光缆的检验 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对运到工地的光缆进行检验。检验分核对、外观检查和性能测试三步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一个单一的盘电缆产品质量检验证书,其规格,编程,是否长度和订货合同,工程设计要求。概述外观检查:检查电缆托盘包装损坏,然后打开检查电缆护套有无损坏,电缆的一端包好,填充型光电缆填充满,在-30℃~+50℃软膏,不应该是硬化或滴。包装严重损坏或电缆护套有损坏的光缆,目视检查应详细记录。概述性能测试:测试应测试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一般使用光时域反射(光时域反射仪)测试。金属护套电缆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10000Ω公里,通用电缆对地绝缘故障检测器测量。 外观检查发现问题的光纤电缆桥架应作为性能指标的测试检查点。对不符合要求的电缆不能用于建设,这是一般的缺损的修复应与合格后方可使用。打开电缆端检查,应检查电缆头端,并在视盘醒目标记,一般应结束在鞘结束不显红色,说一个端到端的,绿板,使建筑识别。单电缆盘检查,应恢复的电缆的一端密封包装,光盘包装。 4、光缆盘的搬运与放置 为避免光缆在搬运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当光盘移动一段距离,用卡车叉车卡车运送,不允许长时间视神经盘沿地面滚动。在移动的距离,也必须被标记上的箭头方向板轧制,没有反向滚动。需要改变方向的光盘,应该是在托盘垫一个平板,板插在轴孔,直杆,直杆转动轮与电缆的方向。必须在地面倾斜的方向倾斜,和垂直放置,下木材表面垫,和制动。电缆桥架小砧板应保留为电缆敷设只能被删 5、光缆敷设的规定 1.电缆的敷设的静态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弯曲半径应不小于20倍;2.光缆敷设牵引力应不超过允许的张力80%,瞬时最大牵引力不超过允许的张力是100%,主牵引添加在电缆的加强成员;3.为了防止牵引过程中牵引力和牵引反电缆受损,结束之间应加上旋转;4.铺设光纤电缆,光纤电缆必须被释放和保持松弛电缆盘上述弧。电缆敷设过程应该是不扭转,是严格禁止的,小喘振现象,不低于要求的急转弯半径;5.电缆铺设机械牵引,牵引,根据长度的地形,牵引张力等因素,合理选择集中牵引,中间辅助牵引或分散的牵引模式;6.机械牵引拖拉机牵引速度在1~20米/分钟,调节是无级调速。可调整张力大小,当牵引力超过设定值时,能自动报警和自动停止牵引;7.铺设光缆,必须严格的组织,服务命令,牵引过程中应该有良好的联系方式;8.电缆铺设完成,应检查纤维好,电缆的一端应密封防潮处理,不是水。 6、光缆线路敷设应注意的问题 6.1要注意光缆线路标志设置工作。光缆线路沿地面标记应注意的问题是:墙和通过标记是不准确的,郊区与复杂的土地稀缺,并缓解运动段施工场地限制标志不明显,迁移的新路线标志设置不及时,线路分支办公室没有迹象。在地下和其他电缆或管道位置错开脆弱的问题领域建立了识别标记。 6.2要避免在光缆线路是堆放杂物和安全间距不足建筑脚手架等。严禁在光缆线以上的地面堆放杂物,防止垃圾或垃圾焚烧;此外,还可防止和光缆线路的安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但由于建设过程的疏浚土表面崩溃所造成的损害的光缆线路。 6.3防止大型施工机械施工造成的损伤。认真及时做好大型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登记,完全控制的大型建筑机械经营和趋势,深入细致地对经营者的跟踪宣传工作。严格控制在光缆线路近空间距离是不够的,也没有采取实际可行的保护措施,使用大型机械进行各种施工作业。杜绝了光缆线路安装上述混合机,钻孔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 6.4要注意做好各类工程施工有可能影响光缆线路安全的预防工作。大型工程施工中预防的重点是:开工前期和扫尾中的相关配套施工。 6.5要严防施工方不按承诺进行施工的问题。严防的重点是:已有过较好配合的施工队伍,自认为对规定要求都很清楚而进行的擅自施工;施工已结束,施工方再次进行的零星施工;工程施工完毕,又进行某些改进性的施工;工程因故停工,未到约定开工时间对方自行开始施工;施工方使用协议约定中禁止使用的机械或施工方法;施工方在超过协议约定的施工区域进行施工;施工方不按协议约定采取保护光缆安全措施进行施工。 结语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通信业务的迅猛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光纤通信技 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信息产业基础的通信网建设,尤其是光纤通信网的建设规模与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通信工程论文:对通信工程中无线区的设计探讨 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对网络的依赖也在逐渐加大。移动通信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然而由于通信工程中无线区的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所以加大对无线区的设计优化有着很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质量指标确定 基地台向移动台及移动电话中心提供双向通道。基地台和移动台之间以无线形式传输,基地台作用的范围称为无线区。它们构成的双向通道中,移动台发射、基地台接收的链路称为上行线,基地台的发射、移动接收的链路称为下行线。由于基地台的发射机输出功率大, 移动台发射功率小,必须采用平衡措施来平衡它们之间的发射功率才能完成双向通信。 在移动通信中除了信号的损耗与衰落之外,还存在有大量的噪声与干扰。由于移动台的流动性带来了移动台分布密度的随机性,噪声与干扰有时比有用信号电平高出几十分贝之多,不仅会使通信质量降低,而且还可能造成通信中断,在无线区设计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接收机可用灵敏度 接收机灵敏度表征了雷达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准确测量接收灵敏度对于预估雷达作用距离有重要意义。它表示在仅是接收机内部噪声的情况下,为达到规定的话音质量指标所必需的接收机输人端信号功率的最低值,一般分为基地台可用灵敏度和移动台可用灵敏度。工程上规定以满足接收机音频输出信纳比为12dB时的输人信号电平作为设计指标。 (2)快衰落和人为噪声引起的恶化量 移动通信中存在着多径传播效应及人为噪声,为达到只有接收机内部噪声条件下的同样话音质量,须增加接收信号的电平。多径传播对快速运动着的移动台会引起信号的快衰落,这种快衰落的信号听起来好像是声音颤动。对于静止的和缓慢移动的移动台,多径传播在无线区内造成一些信号很低的“小洞”,对低功率的手持机,这种“小洞”会使得话音听起来很嘈杂。以上情况对移动台造成的影响都可能引起噪声的增加导致各自的恶化量不同。所以要依据不同的话音质量等级分别得到移动台需要的恶量和基地台需要的恶化量。 (3)满足通信概率指标需要的系统余量 通信概率是指移动用户在服务区范围内从中心到边缘的任何地点实现符合话音质量等级要求的通话成功概率,一般以边缘通信概率为依据。移动通信的无线信号随位置和时间呈对数正态分布。 二、设计方程 移动通信常常在快速移动中进行,这不仅会引起多普勒频移,产生随机调频,而且会使得电波传输特性发生快速的随机起伏,严重影响通信质量。故移动通信系统须根据移动信道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 设计无线区就是要找出自基地站向各个辐射方向上与基地站相距一定的点,并计算在该点上接收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最低可用信号功率。或者移动台在该点发射时,到达基地站天线处基地站接收的信号功率大于或等于最低可用信号功率。为了保证双向的通信距离、话音质量及上下行通信概率相等,必须设法使上下行的系统余量相等。 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多信道共用技术,在一个无线小区内,同时通信者会有成百上千,基站会有多部收发信机同时在同一地点工作,会产生许多干扰信号,还有各种工业干扰和认为干扰。归纳起来有通道干扰、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多址干扰等,以及近基站强信号会压制远基站弱信号,这种现象称为“远近效应”。在移动通信中,将采用多种抗干扰、抗衰落技术措施以减少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 三、无线区半径的确定 1、无线区半径确定的条件 无线电波的损耗是由工作频段、天线高度、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的。通常以奥村电波传播模型LM为基础进行计算。适用的条件是频率在150~l,500MHz,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10m,基地站台天线高度为30~200m,无线区半径d为1~200m,适用环境是准平坦地形、建筑物平均高度大于15m的城市。无线网络设计一般按以下流程分析不同业务区的小区覆盖半径,规划目标区域基站建设规模。具体流程为先对不同目标业务区域无线覆盖需求分析,确定不同业务链路预算参数并通过链路预算求取最大允许路径损耗,再通过电磁环境测试结果,获得校正的无线传播模型,然后依据无线传播模型和最大允许路径损耗计算小区覆盖半径和小区覆盖面积最后计算基站建设规模和载扇数。 2、无线区半径设计 无线覆盖规划中,需要基于系统负荷初始规划值通过小区覆盖半径的预测来求取小区的覆盖范围,以进一步计算目标区域的基站建设规模。对于上行无线链路,可通过链路预算分析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以进一步预测小区的覆盖范围。在确定的阻塞概率和覆盖概率需求下,不同业务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取决于用户间的干扰水平、移动台最大发送功率、基站接收机灵敏度,穿透损耗等因素。其中干扰水平随着接入用户数量也就是负载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在网络规划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业务类型,需采用不同的干扰余量来调整链路预算,其他因素相对稳定,链路预算中的取值可依据各种业务最苛刻的要求来决定。 对于下行无线链路,小区内所有用户共享同一功率资源,依据系统负荷和用户地理位置分布动态地分配发送给每一用户的下行功率。此外由于多径传播的原因,下行信道不可能通过正交码完全区分,而且,相邻基站的干扰也随机地变化,这就意味着在不同传播环境下,不同部分的信号功率将被处理为干扰,系统的总体干扰水平难以评估。工程建设中,由于基站发送功率和系统的总体干扰随机地变化,很难与上行链路一样分析下行链路不同业务的链路预算,其覆盖范围也无法给出准确的表达式。另一方面,工程测试和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无线覆盖主要为上行链路受限。因此,无线规划小区覆盖范围可由上行链路的覆盖半径确定,下行链路的覆盖效果主要通过无线规划软件的仿真来分析。 结 语 移动通信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通信技术,本文对移动通信无线区的一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适用于公用和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随着多媒体服务与应用的广泛推广,移动通信在速率、服务质量、无缝传输等方面的局限性也将日益显露出来,势必需要带宽更宽的无线系统,所以移动通信的下一步必定是走向容量更大、速率更高、功能更强的4G,以在移动环境中支持高清晰度视像和其它宽带多媒体业务与应用。 通信工程论文: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石。大学的创新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只有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才能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自从国家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始,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是各个学校都在关心的话题。已有许多研究从创新的概念、创新的方法、创新在高校中的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许多有益的结论[1-5]。通信工程专业由于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更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作为一位通信专业教师,作者无力在创新的基础问题上进行分析,而是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个具体方向,总结一下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通信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各种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手段不断更新。同时也要求学生毕业后能不断跟踪新技术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即具有创新性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基于此,各高校都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高校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由于开展创新教育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没有体现在对学校、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往往是呼声高,行动缓。现有的教学方案和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彻底改革,课程教育仍然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考试成绩而轻能力培养。对通信工程专业而言,即使是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过渡到动手能力培养都需要在设备和人力方面大量投入,更不用说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2.许多创新的做法又在重复应试教育的老路。许多高校对通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采取的手段,一般是组织参加各级电子设计大赛、创新比赛等,追求的是获奖的等级和数量,涵盖面也只是学有余力的部分所谓的好学生,而非着眼于所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回归到以成绩论英雄的老路上去。这与我们历来过于功利的评价方法是一致的。这种成王败寇的实践方式,更着眼于眼前的收益,而非创新能力的积淀,与目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十分相容,其对全体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益处还有待商榷。 3.对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在大学生的培养中,除智力因素外,自信、勤奋、热情、好奇心、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能力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6]。其中,兴趣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源泉。我国的学生从小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一切服从于考试,兴趣、个性早就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到了大学,如果仍注重用名次、获奖的方式来衡量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来启发、引导、培育其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就会沦为空谈。 4.大多数学生的能力离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一些通信企业诚恳地反映,目前通信专业的学生,知识落后,综合能力差,创新意识淡薄。一般需要1~2年的再培养才能逐渐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而这一两年的实践培养本应该是在学校四年期间完成的。这说明我们在大学的教育中实践和能力的培养环节应该要大力加强。大学培养通信工程人才的目标就应该是合格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师,而不是仅仅会得高分的各种考试能手。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索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有方法外,应增加旨在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参与的、不以最后的成败为评判标准的培养环节,从少数精英式学生的培养,扩大到所有学生的参与。根据目前学生考试能力强、探索精神差的特点,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轻松的环境,根据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探索性的实验和开发中。培养的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探索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参加比赛并获奖只作为培养的自然结果。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应体现在毕业后用人单位的评价、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中。毕业后的学生应像法国高校毕业的工程师一样,除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本行业宽广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立即参与到各种技术开发中而不需要中间的环节。从近几年的创新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宽容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以成败论英雄。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通信工程相关专业课程不断增加,学生学习任务越来越重。考虑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再次增加额外的许多工作,如再以最后的成绩、获奖等为目标,会使许多同学感到压力倍增,产生畏惧情绪。因此,如何营造宽容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帮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2.以兴趣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兴趣是人最好的导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丁肇中教授在山东大学访问期间,曾有学生问他成功的关键,丁教授的回答就只有两个字:兴趣。如果我们以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探索精神,就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其自身的创造意识,从而最大程度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这方面有许多例子可以作证。乔布斯辍学后选修自己喜欢的书法课,造就了后来mac丰富多彩的字体和令人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知识能力,拓宽知识面。从高中阶段即开始的文理分科教育,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受影响。大学中的专业过于细分,学生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如,普通学生无法完成一篇有条理的技术报告,对控制学科的相关内容了解也甚少。在贯穿四年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如快速准确检索资料的能力,了解研究进展和获取相关技术支持的能力,撰写产品开发各阶段相关的规范文档的基本能力等。 4.努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和相互学习能力。传统的的教学方式一般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认真学习教科书就可以应付。但目标在于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新教育却需要学生的相互沟通协作,并在团队协作中快速提升自身的水平,在讨论和相互学习中获得灵感。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沟通协作和相互学习的平台,通过在自主学习中锻炼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通过相互协作、批评、沟通、辩论等环节,深层次激发学生原始的创新意识和思想火花,逐步恢复学生在儿童时期就具有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培养一支能够指导学生的教师队伍。一支合格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一直以来,由于对教师的考核偏重于论文,许多教师,特别是新加入的年轻教师,比较专注于前沿的理论研究,对产品开发、系统设计等缺乏兴趣。前沿的理论研究尽管创新性极强,但和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有一定距离。在学生急需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开发能力方面,这些教师无法提供必要的协助。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高校都是如此。所以,着力培养一支可以在学生的创新教育中作为坚实后盾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从两年前开始在我校通信专业尝试建立自由探索平台,为所有有兴趣的通信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在轻松和谐的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建立的自由探索平台是一个高水平的综合实验室,配置了各种高中低端测试设备和各种软硬件开发平台,配置了各种必要的工具、元器件,使学生在一个实验室中即可以完成种类繁多的各种设计。平台向所有通信专业学生开放,从一年级学生简单的小电子设计题目,到二三年级学生结合课程的设计,再到四年级比较高水平的、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开发项目都可以支持。最为重要的是平台的管理模式。平台实行开放式管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写出申请报告,在指导教师组成的顾问团审核通过后即可进入平台。审核的标准是学生确实想利用平台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并不以最后能成功地开发出什么样的系统或设备为标准,即使仅仅想熟悉某种开发系统的申请也会获得批准。要求学生定期写出规范的进展报告,只要是在利用平台提供的条件,就允许继续使用。参与到平台中来的学生定期组织讨论,互相交流取得的进展,遇到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改变原来的团队组成,以期更好地完成原来的设想。当然,这些活动逐渐形成制度,主要由学生自己组织。为了支持学生的自由开发,组织了专门的由具有系统开发经验的教师组成的顾问团。顾问团平时并不干涉各研究小组的进展,以便鼓励学生的自由创新精神。到学生有需要时,却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极广。本文仅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讨论目前的问题,提出改进的一些方法,并实践一种具体的自由探索平台方案,希望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发展,摒弃以获奖加分为目的功利性激励政策,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平台建立后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先后有几十个小组进入。尽管不以获奖为目标,却培育出了各个级别的许多奖项。其他的同学也都以兴趣为导向,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这还仅是个开始,平台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资金来源等各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希望在近期将这个平台完善,使之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信工程论文:通信工程专业特色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规划 引言 我国通信行业在近些年发展迅速,特别是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领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比较快的行业。通信行业正在经历着“面向设备”到“面向服务”的转型,实现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同时,通信设备的开发与维护正在从分散式走向集中式,通信行业运营商的运行维护管理方式与通信技术的组织化管理都向网络集中式管理发展。这就要求通信技术人员必须对整个通信基础网络有全面的了解,对设计的网络设备管理的软件开发有综合的实践能力。 通信行业发展趋势给大学通信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课程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当前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已经从硬件为主发展成了“软硬”结合,“硬件软件化”已经成为通信行业一个比较流行的行业术语,例如下一代网络中的“软交换”技术就是通过软件方式来实现原来交换机中本来由硬件实现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功能,这种转换大大降低了通信成本。通信软件的开发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出于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通信领域中很多以往通过硬件才能实现的功能现在正在向软件实现过渡。与硬件相比较,软件运行速度和效率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更要求通信行业的软件开发人员要有扎实的软件知识基础。 根据近些年通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从事通信软件开发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这一形势,通信专业软件综合实践课程的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就业反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馈的信息来看,学生通过单一的软件实习所获取的软件开发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现有的教学体系中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暑期,在内容上只是c/c++和java面向对象课程体系的延伸。这种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软件综合能力,但是对于整个大学四年来说缺乏连贯性,与其他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出现了脱节。因此,为了使软件综合实践课程在通信专业课程设置中起到纽带的作用,并让通信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在通信软件的实践环节有一个不间断的学习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建设有通信专业特色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各个高校教学改革中都在加大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但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发展。这一点在通信专业的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中较为明显。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缺乏连贯性 从部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调研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中该专业软件实践课程都是从大学二年级暑期开始,在内容上多为c/c++和java面向对象等课程体系的延伸。在近一个月的软件综合实习课程后,许多学生已经开始对软件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随后的大学三年级,通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重点又集中在硬件处理。例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这些专业课与二年级暑期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直接的关系。学生软件方面的兴趣没有得以延续,所具备的编程能力缺乏用武之地。而在三年级下学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与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对软件编程的兴趣已经逐渐淡化。这种软件实践环节连贯性的缺失最终导致学生缺乏用程序解决通信相关领域技术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与通信行业发展脱节 近些年通信领域迅猛发展,通信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比如物联网相关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等通信领域的新型技术在传统的实践环节中都没有涉及到。相比之下,旧的实践内容如综合业务数字网等相关技术都已经淘汰。如果实践内容仍然停留在旧的教学体系的水平上,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通信领域对通信人才的要求。 显然,旧的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理念发展的今天,通信专业的软件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良好的通信软件课程体系对于大学教育中通信专业学生软件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性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目前通信专业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贯穿大学的前三年,由浅入深的实践体系。其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将所学软件相关课程与实践教学部分结合起来,带动相应的专业课程建设,并根据当前通信行业的需要设置实践课程内容,使通信专业本科生在就业前就能通过实践方面的课程具备一定的软件设计和编程能力,以便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将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的教改重点是对课程设置做适当调整,使得软件方面的实践环节有连贯性。 大学第一年主要以基础课为主,为了使学生尽早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原有的教学体系中设置了程序设计语言c/c++,但课堂上机仅32个学时。对于大部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大一新生来说,32个学时的上机学时远远不够。因此,该课程体系将程序设计实习c/c++设置在大一暑期,学生可通过3周时间的暑期实习熟练掌握这门编程语言,为日后的java面向对象语言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部分作为软件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编程语言的认知程度,并且培养软件设计的兴趣。 大学二年级通信软件方向的专业课程包括面 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和计算机网络,这两门课程对通信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近些年通信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就业点。因此该课程规划在暑期实习中设置了两个方向的实习内容,一个是用c++实现ns2的网络模拟仿真技术,另外一个是java方向的网络模拟仿真和基于b/s模式程序设计。第一个方向的内容主要是一年级c语言实践课程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大一所学的c语言课程和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有一个实际应用的过程,同时也为大三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打下基础。因为c语言在计算机与通信硬件的信息交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底层的程序设计都是使用c语言来实现的。另一方面,java技术近几年在通信领域,尤其在一些嵌入式通信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嵌入式机顶盒。另外比较流行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也是基于ja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va语言。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接触了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再加上二年级开设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已经具备了java编程的能力,因此在大二暑期实习中的java方向的网络模拟仿真和基于b/s模式程序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深入实践的机会。这一阶段的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通信软件设计的驾驭能力。 通信专业大学第三年开设的专业课较多,主要课程有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和数据库软件工程。学生在这些课程中都可以通过前两年所具备的软件设计能力完成课程的实践任务。在大三暑期软件综合实践中该课程规划安排了socket网络通信程序设计(java)和通信系统课程设计(c++)。这也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过程,使得学生对软件设计的应用更加具体化。这一阶段的软件综合实践体系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就业形式及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大学第四年的毕业设计做准备。对于那些对软件感兴趣或是愿意将来从事通信软件设计工作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实践课程将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有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体系不再只针对某一个课程设置实践内容,而是将大学前三年所有软件相关的课程形成一个整体来建设,使通信软件的实践有连贯性。通过软件综合实践体系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程序设计的动手能力,并且带动了软件相关的其他课程建设。 三、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信专业学生的软件能力直接影响到通信行业的发展。因此,本科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软件实践能力的培养。良好的通信软件综合实践规划有助于将整个专业相关课程关联起来,使得对学生在通信方向的程序设计能力有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对通信软件设计的整体把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通信工程论文:浅析通信工程中项目的管理与应用 1 设计院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某单位是一家拥有先进技术与设施的甲级设计院,上百名设计人员不仅可以从事工程设计和专业开发的研究,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尤其长期与运营商及通信工程公司合作,逐步设计并参与项目管理工作,也试着开始推行项目管理机制,由于长期受职能管理模式的影响,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1 人员归属和部门职责分配不同使得人员无法方便地流动和灵活 使用,因而经常出现人员需求不均的矛盾,人员的忙闲程度大不同。 1.2 对项目按专业分工太细,无法按工作流程分割,造成信息交流困难,人员协作不畅,流程运作复杂。 1.3 工作量无法量化,靠经验估计,每个人的估计尺度差别很大,工时统计非常不准确,无法对成本进行核实。 1.4 不能有效分解工作流程, 工作难以落实到人, 经常出现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 1.5 组织结构决定项日负责人(项目经理)其对部门负责,其对项目的管理缺乏足够的权力。 从设计院角度来看,其从事的众多业务都具有非常突出的“项目式”特点,项目管理理论以及众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此类业务,较为实用的就是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组织生产,但是往往限于管理模式现状,很多设计院还是主要以项目为对象的职能化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层面操作上也采用了一定的项目管理的运作,但由于核心思想不是项目管理的思想,尝试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在运作形式和内容上与项目管理的要求差距很大,也不完善,因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效率。同时暴露了一系列上面说列的问题。因此寻求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的落地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2 设计院工作的项目管理特点体现 “项目”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理解,它的内容宽泛,包罗万象,就像行业专家所说,“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设计院的生产工作,就是有大大小小的项目所构成。项目的特点在设计院工作中具有一致性。 项目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特点。项目有明确的开始和结间,当确定的目标达到后项目就会终止,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设计院的工作任务就是为工程提供工程设计产品,对于任何一个工程来讲,都具有特定的起始和截止时间,对于设计工作来讲,作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对起始和截止时间的要求会更高。基于工作对象的不同,每件设计产品均具有其独特性。 项目具有临时性的特点。项目都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项目开始时组建项目团队,随着项开展,项目团队的成员和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项目的临时性并不意味着项目持续的时间短,项目的生命期一般包括项目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五个过程。 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项目一旦确定,其目标就是明确的,项目的目标可以比较准确的出来。设计院的项目成果就是设计文件,在每个设计委托接受之时,就是项目目标的确定。项目的目标一般界定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等要素,其中项目的范围、时间和成本为项目的主要部分。 3 设计院工作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 设计院是人才汇集的地方,主要是以人为主经营管理模式,设计院人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目前设计院一般采用的是职能式管理,生产管理按专业部门进行精细化划分,与项目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如果实施项日管理,需要经过长期耐心的培训,让广大员工尤其管理层的项目管理思想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否则关于项目管理观念很难接受。 设计进行项目管理运作,可以充分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水平的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平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设计院实行项目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通过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规范人员的项目管理动作,弥补项目管理知识和观念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强制行执行,才能有利于项目管理在设计院中的强力推行。 项目管理中蕴涵着的先进的管理思想,要求设计院进行一系列管理变革。设计院进行项目管理的推行,不仅需增加项目管理思想意识, 更应该改变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以适应项目管理的要。单纯追求工具的完美和高标准的人员素质是做不好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的变革是顺利实现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4 设计院开展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的变革 当前设计院的组织结构及工作特点 目前设计院都是按照职能管理设立管理部门,按照一定管理幅度划分相应管理层,以致形成典型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和部门协作的工作模式。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4.1 组织结构呈现以金字塔形状, 基层由生产部门和各种职能部门 构成。生产部门按照相应专业进行划分,专业间具有明确的分工界面; 职能部门以工作性质进行划分,负责不同的职能管理。 4.2 组织成员对组织部门领导负责, 下级组织部门对上级管理者负 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总经理负责; 4.3 各部门共同提供产品与服务。由于项目涉及多专业配合,因此设计院的很多工作需要部门间进行协作, 容易形成部门间沟通障碍,尤其涉及责任认定时,容易造成扯皮情况发生。 5 项目管理下设计院的变革要求 项目管理的思想要想在设计院中落地开花,组织结构的改革势在 必行,可能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5.1 组织架构的改变将是设计院走向项目管理的必经之路。 归根结底,任何一个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来源于人的阻力。人的阻力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组织架构、制度以及大家普遍认可的现状。改变现状,就将改变很多人的利益,牵扯大家的工作分工、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或者一定时间上让人无法接受或者理解。守旧的观念和原有的组织模式与项目管理的要求又存在比较大的矛盾冲突,因此,要想实现项目管理的顺利执行,寻求组织架构的改变,形成适应项目管理要求的管理模式成为必然。 5.2 机构的变革必须辅以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改变。 机构的改变如果说改变的是人的观念的问题,那么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改变将是规范人的行为的问题。机构改变了,人的观念扭转了,如果不辅以良好的制度约束,流程规范,再好的模式也不能有效运转。 因此机构的改变,配合良好的制度流程管理是设计院迈向项目管理成 功的重中之重。 5.3 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也是成功实行项目管理转变的一部分。 经过多年的发展,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长期沉浸于职能化管理的模式下的人来讲,理念与知识的冲突显而易见,企业进行良好的项目管理运转,在观念接受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让广大员工不仅接受项目管理,而是逐步进行学习项目管理,参与项目管理,进而实现项目管理。对企业来讲,实行项目管理体制,也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企业的项目管理进程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尤其是像通信设计院这种长期按专业职能划分的管理模式下,改革的任务非常重。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认清改革的阻力,辨别矛盾根源,掌握好改变的方向, 注意改革的节奏,将管理改革和战略规划结合起来,将改革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同事借助信息系统的力量,强化管理,促进改造。保持设计院上下频繁的沟通与信息反馈,在长期的、持续改善过程的逐步树立实施项目管理。 论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分析 中国通信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市场的逐渐放开,在通信建设市场当中的竞争不断的得以加剧,然而通信企业工程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在当今社会,通信工程在经济市场竞争当中如何有效的迎接挑战,适时的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和工期以及安全控制,而且对于企业自身的人力和财力以及物理都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进一步将通信工程成本进行有力的控制,从而能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更好的为企业创造物质发展条件。根据通信工程自身的特点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将成本风险进行最大化的减小是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通信工程项目成本做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 一、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内容 通信工程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不仅能够有力的节省通信工程对于成本的整体投资,而且对于通信工程的整体管理质量也可以进一步的给予提高,然而在通信工程成本控制过程当中,笔者认为所需要进行控制的主要内容具有以下几点: (一)人工费用成本控制 通信工程参加人员需要支领的各种费用统一叫做人工费用成本,具体包括基本工资、额外奖金、福利津贴、劳动保障费用等。改进传统的根据通信工程预概算得出的人工定额单价。通信工程单项的人工费用,以人工定额单价为基础,整体考核通信工程单项人员的编制、工作时间、工资标准以及通信工程所在地的劳工费用行情,详细研究预算的人工费用同实际支付的人工费用之间存在的不同,使用科学的数据解析这个模式,并且要做到迅速更正不足,确定符合实际的成本控制目标,把这部分资金用在工程外人员的开销费用或者是工程重要工序的奖金。 (二)预测的设施材料费用成本 在通信工程材料费用成本控制中,主要是通过对相关材料、设施以及材料运费等各个方面的控制。在整个通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成本的三分之二,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将通信工程材料费用作为整个工程成本的重点分析对象。在预测设施材料费用的过程中,针对主要材料、补充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同时结合市场发展状况,对相应的价格、运费以及供货地进行实地考察。在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预测设施材料费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设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避免因材料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及性能。 (三)施工及其的费用成本控制 在二十一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型机器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还直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通信工程在日常施工的过程中,各种新机器陆续的投入,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成本费用。而通信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基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在机器操作的过程中,无法形成确切的工作模式,机器的折旧以及使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在通信工程承包控制中,能够将机器的相关费用考虑进去,以便从根本上确保工程的成本控制质量。 二、通信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工程当中对于项目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不仅和共层施工秩序有着相连的关系,而且与今后的使用质量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生活具体的施工当中,由于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通信工程的质量遇着直接的影响,笔者分析认为在诸多影响因素当中其主要有以下几个详细方面: (一)单位领导重视不够 通信工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企业领导将重点多半是放在了整体工程质量方面,然而对于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通常都认为是财务部门应当负责的事情,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通信工程的造价管理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而且,现今社会经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予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对数企业的领导层人员对于工程的技术以及承接单位比较重视,然而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上面没有达到统一的共识,直接导致企业出亏损的现象。 (二)工程成本预测 在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成本预测是指相关人员依据工程的规模、技术要求以及人工等各个方面,对所需开销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而在实际预测中,财务人员只对工程施工中能够看得到的进行预测,对于一些未知因素很难进行把握,这样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成本投入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工程施工中,极容易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 多数施工单位在通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成本控制,通常是对工程的整体成本进行总结,很少对成本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成本升降,则直接造成现实费用与预计成本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施工单位的下一个通信工程中的成本预测,往往是以上一个工程预测为依据,一旦一个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今后的管理与发展。 三、完善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途径 针对通信成本控制实施的进一步完善,不但可以有效的将工程成本进行降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工程的整体管理进行全面完善,将工程质量进一步得以有力的全面提高。在其具体的完善过程环节当中,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针对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具体实施: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21世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人才的竞争。通信工程企业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基于通信工程自身具备的技术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计算机进行辅助,而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工程的成本,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在其加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在通信企业日常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作为其管理中的核心部门,在负责企业日常营运的同时,还直接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由此就需要通信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能够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使其在形成的过程中,结合着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计算机的相关数据,将各个部门的人员信息进行分析总结,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其次,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现场工人的指导,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最后,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在提高员工工程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其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工程中。 (二)严格控制采购流程 在严格控制采购流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采购人员应结合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在采购的过程中坚持“货比三家”的采购模式,在考虑采购价钱的同时,还要结合着材料的质量,确保采购的材料“货真价实”。其次,采购工作进行时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规划原则; 二是现势原则; 三是实用原则; 四是科学原则。采购通道的选取,要保证稳定供货关系的情况下将供货通道进行扩展。通信工程的机器设备要从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工厂选取,数量较大的材料采购要以超标采购的形式进行供货。最后,通信企业还应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并将其落实在采购中的各个环节中,确保采购工作顺利的进行。与此同时,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严禁“拿回扣”,“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现,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三)加强工程管理 加强工程管理,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完善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而在其加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工程每个环节管理,使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严禁相关人员为了赶工期盲目的增加人数。最后,针对各种施工机器的操作,相关部门应派遣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避免违规操作出现机器损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做好成本预测,加强前、中期成本控制 成本预测就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一定时期或一个成本项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通过预测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为选择最优计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包括预测工、料、机费用;预测施工方案引起的费用变化;预测辅助工程费、大型临时设施费、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预测成本失控的风险等。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侧,即可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钓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己基本定局,纠正的可能性和幅度都不大。将项目的总成本目标逐个细化,落实到施工班组,使成本管理自上而下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参与工程施工的部门、个人从第一道工序起就注重成本管理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对业绩定期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关于控制通信工程成本控制与全面发展通信工程相协调的研究 (一)人员整体的调配成本问题与控制通信工程成本问题相结合 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机械设备和仪表正确合理地使用,并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测试方法、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和仪表。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及仪表的校正。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二)加强环境控制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 如果想要对于环境控制环保进行有效的加强控制,笔者认为想要解决这一点,工作人员必须要从基础着手进行。共组人员需要全力加大宣传力度,将人们的觉悟和认识进一步给予全方位的提高,在其思想意识当中将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全国各地都有通信工程项目,各不相同的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由于环境因素各不相同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有着各方面的区别,在通信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很多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时间都比较长,而且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所以,在具体的施工实践当中,需要根据工程技术环境和劳动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等具体实际情况当中的条件和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极为重要的是施工现场,应当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严格杜绝野蛮施工和违反相关规定的施工,对于施工器材需要保持堆放有序以及道路通畅,全面有效的确保工程质量,创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 (三)重视整体工程质量,树立企业的信誉转贴于 通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当中,对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的给予全面加强,在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识当中需要加强明确成本意识。利用成本控制管理当中的优越性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引导,将其工作有效的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内容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通信工程的成本进行更好更加全面的控制,对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总而言之,电信行业当中的主要核心是通信工程,对通信工程做好成本控制可以有效的促进电信行业的有序正常发展,而且与网络计算机的发展也有着紧密的直接的联系。所以,在通信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就需要相关部门将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将整体工程质量进一步得以全面有效的提高,使得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使用过程当中。 通信工程论文:试论通信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理公司参与项目管理的这种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建设方都有强烈的意愿聘请监理公司,因为实现工程高质量完工,同时控制工程的建设进度与投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而建设监理公司恰好具备了这些优点。因此监理业务在工程建设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监理业务中,通信工程监理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和理论体系,同时通信工程的实际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监理队伍呈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的成果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通信工程监理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通信行业监理公司承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工程的施工期内,并且他们主要监督是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这就使监理业务提供的服务面缩小,而不能扩展到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中去。然而工程的决策阶段与实施阶段都是工程监理所要监督的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有很多监理业务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仅仅对通信行业设备安装工程或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做出一些评审意见和建议,所以,工程监理业务在工程建设投资决策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通信监理业务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工程项目中的法人责任制有了进一步完善,对工程项目投资的效益也越来越被投资方所看重,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因此,工程监理的业务将会在工程前期决策阶段内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与发展。所以,监理公司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改变以前只以施工监理为主的模式,而要向工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位进行全面发展。从监理的发展方向来看,监理将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等阶段进行全程管理,同时这也是通信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监理企业的工作从工程监理转向项目管理,它工作的范围也将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工程的设计、质量监理、招标、采购、外部联络等施工过程等应该实现监理的全面管理,它们工作的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监理进入项目管理中,不但可以使运营商从项目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还可以使工程的效益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业主与运营商的双赢。所以工程监理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能更好的为业主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而通信监理行业也应该顺应形势,不断完善体制建设和管理体系,培养自身人员的提高竞争意识服务理念,在发展中接受挑战,在挑战中不断壮大自己。 三、通信工程监理的模式 1. 传统监理模式 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由不同单位来做是传统模式的主要内容。这种模式的程序是:首先业主委托工程师作出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对项目进行评估,接着再进行设计,等设计完成后,则通过招标来选择承包商,承包商与业主签订施工与设备供应合同,接下来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分别签订分包和材料合同,紧接着开始组织项目施工。在这些程序中工程监理只能负责施工阶段的质量和安全控制。 传统模式沿用时间长,管理方法为人们所熟悉,各项程序也已经发展成熟。但是项目由设计到招标再到建设所用的时间长,因此项目的总投资及工期会难以控制,这就导致开始投资大、管理费用高、管理工作复杂等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有关人员就会互相推诿,给协调各方面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急需建立一种专业机构模式来满足通信运营商的要求。从而使通信运营商得到高的效益。 2. pm监理模式 工程项目的监理企业与业主签订合同,并且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组织实施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这种模式称为 pm模式。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监理工程师可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项目准备和实施阶段,招标、采购、施工、竣工验收以及试运行等方面都是监理工程师要为业主提供的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1)能使业主利用监理单位的经验缩短施工总工期;(2)能使项目的总成本降到最低;(3)工程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业主管理能力薄弱时也适用此种模式。 3. pmc监理模式 工程监理企业与业主签订合同,在完成pm模式所有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完成项目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管理风险与经济责任也要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一部分,这就是所说的pmc模式。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对业主的服务工作要更细致。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建设的项目与规模越来越大,而在通信建设领域内,各个专业的的交叉点更是复杂,技术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因此,在通信工程建设时,业主更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监理工程师来给予帮助,从而在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勘察、设计与施工管理、后期移交等方面取得很有效的效果。使业主在项目建设中能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pmc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缩短工期。监理公司在项目管理中可以使项目的部分工作阶段发包,这样可以使整个工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获得最大的效益。(2)节省投资。监理公司可以在工程还没发包之前,在市场中对将要用的材料、设备调研,根据调查材料与设备的市场情况,购买有可能涨价或短缺的材料、设备,这样就为业主节省投资。(3)协调管理,促进各方工作顺利完成。在通信建设领域内,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承论文联盟//包商负责施工,而通信监理公司的介入就是协调和管理这两个机构的工作。从投资前期到工程建设期,一直到工程竣工。如果在这期间,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之间因为某些因素发生争执,此时通信监理公司可以从中调和缓冲和调解,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所以,由于运营商面对的各色的工程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厂商,鱼龙混杂,因此通信工程监理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其优点,使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能够统一协调、减少存在的矛盾、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控制质量、提高效果。 虽然pm与pmc模式出现比较晚,但是相对传统的模式而言,它们代表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最新的发展趋势。因此,通信工程监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社会需求来选择监理的模式。总而言之,业主的期望,市场的需求,外部的呼唤,监理企业内部的要求,都显示pm和pmc模式是符合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要求的,所以,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将沿着这些模式走出一条为业主全方位服务的新道路。从而使工程建设健康的向前发展。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已经跻身通信工程建设领域,并且成为了它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而且它还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论、业务对象、业务范围以及法律赋予它的义务与权利,同时随着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慢慢接近,它最终会作为业主的代表来管理项目。 通信工程论文:未来智能通信工程系统化改造的趋势 有线通信模式基本上被无线通信所取代,通信运营商在建立基础设施阶段采取了各种高科技技术,这样方便了操作人员对通信设备的操控要求,并且实现了现代化通信系统的优化改造。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通信系统必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及设备也更加复杂化。因此,深入研究通信工程智能化改造的趋势及发展方向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通信工程系统化改造的主流趋势 改革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通信通常改造的根本动力。与传统通信系统相比,智能通信工程的建设难度更大,其在升级改造过程中运用到的科学技术极为复杂。正式由于这种复杂的改造过程,才让智能通信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从目前行业趋势的发展角度来看,通信工程系统化改造的趋势如下: 1、设备复杂化。通信工程引用的设备更加复杂,这说明智能通信模块的功能越来越多。除了常见的通信设备外,无线通信设备将成为未来通信的新型构成,高科技设备不仅信号传递性能强,在抵制外界因素干扰方面也有较强的性能。 2、操作自动化。用户在操作通信系统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编制相应的程序代码输入到操作系统中,利用程序代码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操作自动化发展趋势提高了通信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小了人工操作面临的诸多困难。 3、功能多样化。智能通信功能的多样化表现在:一是系统自身具备的功能,如:对数据信息的自动收集及处理,对外界干扰因素的防御功能等;二是通信用户有更多的功能可以选择,如:语音、文件、数字、视频等不同的信号方式。 4、成本最低化。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是节约国家资金的方式,尽管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通信工程建设,但企业应将项目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才能实现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方便以满足信号传递的要求。 二、智能通信工程改造需注意的问题 鉴于智能化发展是未来通信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企业在制定工程改造方案时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以免工程改造后给用户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破坏了通信系统结构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了运营商正常的经济收入水平。从实际改造情况看,通信工程系统化改造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1、技术问题。通信工程是一项技术性要求严格的项目改造活动,无论是设计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在改造期间都要掌握技术运用情况,尽可能采用先进的通信科技服务于工程改造。如: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建立多功能的数据传输模块。 2、系统问题。不仅要建立智能化通信系统,还要对系统功能的发挥创造有利的平台,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用户对通信工程改造的运用要求。如:企业在制定工程改造方案期间,要对其配备相应的维护方案,特别是对通信系统常见的故障问题要及时处理。 3、安全问题。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也是考虑的重点,近年来很多用户在传输信息时会出现窃取、盗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用书传递信息的安全性,也会破坏整个通信系统运行的效率。因此,智能通信工程改造必须注重信息的安全传输,避免外界因素对信号传递的干扰。 三、基于红外通信技术的智能系统 目前,符合红外通信标准要求的个人数字数据助理设备、笔记本计算机和打印机已推向市场,然而红外通信技术的潜力将通过个人通信系统(pcs)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的建立而充分显示出来。由于红外连接本身是数字式的,所以在笔记本计算机中不需要调制解调器。便携式pc机有一个任选的扩展插槽,可插入新式pcs数据卡。pcs数据卡配电话使用,建立和保持对无线pcs系统的连接;扩展电缆的红外端口使得在pcs电话系统和笔记本计算机之间容易实现无线通信。由于pcs、数字电话系统和笔记本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标准的红外端口实现的, 所以pcs数字电话系统可在任何一种pc机上使用,包括各种新潮笔记本计算机以及手持式计算机,以提供红外数据通信。 而且,由于该系统不要求在计算机中使用调制解调器,所以过去不可能维持高性能pc卡调制解调器运行所需电压的手持式计算机,现在也能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红外通信标准的开发者还在设想在机场和饭店等地点使用步行传真机和打印机,在这些地方,掌上计算机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外设而勿需电缆。银行的atm(柜员机) 也可以采用红外接口装置。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红外技术将在通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数字蜂窝电话、寻呼机、付费电话等都将采用红外技术。红外技术的推广意味着膝上计算机用户不用电缆连接的新潮即将到来。由于红外通信具有隐蔽性,保密性强,故国外军事通信机构历来重视这一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四、智能天线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智能天线能用于很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以提高系统性能。未来专用移动通信网将向公众移动通信网方向发展,或者说二者之间关系更加密切。还应注意:移动通信蜂窝小区正在向微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站距将更小,分布也更广泛,波束跟踪也更需智能化、实时化,基站配置也将更灵活,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技术将在改善地面电波传播质量和降低成本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智能天线的使用,不论在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例如集群系统、无线本地环路,还是在公众蜂窝系统,一改控制信道的发射方式——由全小区(或全扇区或全无线区)范围内的辐射为跟踪性的极窄波束辐射,全区内同频可以多次复用,从而形成了智能无线区(智能小区、智能扇区)的新概念。因为智能天线具有跟踪功能的固有性,无需通信系统另设“定位功能”,从而使采用智能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产生了“智能切换”的又一个新概念。而且,智能天线的应用也降低了成本。目前国内在公众移动通信系统中虽然使用了性能优良的单极化全向天线antel bcd-87010、单极化定向天线antel rwa-87027、双极化天线dps60-16 rsx和先进的遥控电子倾角天线mtpa890-d4-rxy-z。 智能天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时,主要用于基站的发和收。应该承认,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应用智能天线的难度较大,其原因在于移动的多用户、电波传播的多路径等因素造成了信号动态捕获与跟踪的难度,所以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中智能天线应用较晚,而无线接入系统尤其是固定式无线接入系统却较早应用。智论文联盟//能天线工作于tdd双工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时,可以把上、下行链路的加权系数统一。但在上、下行频率不同时,即采用fdd双工方式时,则下行链路的加权系数在上行链路的加权系数基础上,还需作适当处理。智能天线有望用于移动市话,以改善其频率配置的难度和提高网络的容量,以及提高网络的抗干扰能力。 五、结论 总之,未来智能通信工程系统化改造要引进不同的科学技术,同时在通信设备上也要及时更新调整。对于智能通信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运营商也要及时制定处理策略加以控制,这样才能保证通信工程作用的最大发挥。 通信工程论文:未来铁路通信工程系统化改造趋势分析 结合国外通信行业的发展状况,发达国家的铁路通信工程基本达到了自动化运行的水平,各种先进的高科技设备运用甚广。此外,国外积极设计系统化的通信方案,促进了铁路交通运营期间的信息传递活动,降低了列车人员及地面调度人员的运行交流。尽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但未来效仿国外对通信工程实施系统化改造也是必然的趋势。 一、铁路工程改造期间存在的问题 铁路工程改造的难度极大,这是由于工程建设所涉及的面域广阔,后期改造运用到的设备种类繁多,要求铁路规划人员从多个角度考虑选址问题。设计单位在规划期间未能深入研究铁路的结构特点,导致工程选址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铁路通信工程选址过程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1、标准方面。工程地址的选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既要符合铁路未来生产运输的要求,还应该注重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实际改造活动中,设计人员偏重于铁路结构的优化调整,更多考虑的是铁路整体运行的便捷性。铁路通信工程在改造期间,通信设施的设置点不合图纸标准,如:基站、直放站等具体位置不明确,随意建设破坏了地面的原始环境。 2、线路方面。路径是铁路通信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其包括站内、站外路径两方面。站内路径选址问题表现在空间区域的规划上,铁路内道路线条设计不合理,现有的地面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铁路运输站点内容的线路规划不当。站外路径选址的弊端主要是工程位置与村庄、公路等相互交叉,这些都会影响到后期通信工程改造的顺利进行。 3、作业方面。根据我国铁路工程改造选址要求的规定,工程选址要符合:接近信号中心,进出线方便。设计单位在工程选址中没有考虑到日后施工的难度系数,所选的地址偏远且运输距离大。这种情况既影响了通信设备的安装设置,也减弱了铁路设备接收数据信号的灵敏度,不利于铁路通信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列车人员的信号传递效率。 二、通信工程系统化改造的两大趋势 未来铁路通常工程实施全面改造升级,能够为铁路交通提供综合性的保障系统。借助于铁路通信平台,地面调度人员可及时掌握列车的行驶状态,及时检测到肯能发生的异常信号。随着高速度铁路改造项目的实施,通信系统对维护铁路交通安全的作用更加明显。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铁路通信工程坚持系统化改造是不可避免的。系统化改造的两大趋势: 1、性能最优化。对铁路通信工程进行系统化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保证通信传输的正常进行,只有通信工程的功能得到改善,才能满足系统化改造的要求。因而,性能最优化是通信改造的最基本原则。如:工程单位必须要确保通信系统在信号传输、定位监控、信息转换等方面功能有所改善,才能正式参与工程建设。 2、科技最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通信工程改造的核心要素。只有把最先进的科技运用于通信工程改造,才能建立多功能、高效率、低投资的通信平台。科技最高并非要求铁路通信功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工程单位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让通信科技运用到铁路改造中发挥作用。 三、无线接入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的进展,不仅要求铁路通信网具有更强的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通信功能,以适应高速列车通信的需求,而且要以铁道部的全程全网的优势全力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及经营与中国电信业务范围一样的电信业务,参与同中国电信的竞争,使旅客和网络覆盖区的广大用户方便地享受信息的服务。比如随时随地的提供铁路客货运输资讯信息、订购火车票等服务,在列车就能享受语音、传真、数据、视频、移动通信及internet等服务。不过,铁路现有的通信网络设施庞大而落后,这是目前该网络发展的最大障碍。 铁路通信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向着与公用网相融合的方向,并达到与公用网的统一。从而使得用户无比是在运行中的列车上,还是在铁路网的覆盖区域均能够通过铁路通信网进行如同办公室一样方便的信息交流,如进行电话联络,宽带的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接入internet等。而要满足这一要求,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远远不够,gsm(r)和现行的cdma技术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惟有第三代的cdma技术才可能担当起这一重任。因此,铁路通信网的无线接入部分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必须是朝着第三代cdma的方向。 四、新型铁路传输技术的运用 随着铁路列车向高速化与准高速化方向的迈进,为保证有效的人机控制和提高运输效率,要求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技术构成先进的铁路通信网。铁路通信工程系统化改造运用的传输技术包括: 1、sdh传输技术。sdh是取代pdh的新数字传输网体制,主要针对光纤传输,是在sonet的标准基础上形成的。它把信号固定在帧结构中,复用后以一定的速率在光纤上传送。sdh是在电路层上对信号进行复用和上下。当带着信号的光纤通odf(光纤分配架)进入adm 时,信号必须通过o/e转换和设备上的支路卡才能下成2mb/s的基本电信号,并经过通信电缆和ddf(数字配线架)接到用户接口或基站bts(基站收发信机)。 2、atm网络传输技术。atm是一种基于信元的交换和复用技术,即一种转换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它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输声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每个信元有53个字节,开头的五个字节为信头,用以传输信元的地址和其他一些控制信息,后面的48个字节用以传输信息。利用标准长度的这种数据包,通过硬件实现数据转换,这比软件更快速、经济、便宜。同时,atm工作速度有很大的伸缩性,在光缆上可以超过2.5gbps。在网络传输中,为了使多个用户共享高速线路,通常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3、mstp传输技术。mstp依托于sdh平台,可基于sdh多种线路速率实现,mpls包括l55mb/s、622mb/s、2.5gb/s和10gb/s等。一方面,mstp保留了sdh固有的交叉能力和传统的pdh业务接口与低速sdh业务接口,继续满足tdm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mstp提供atm 处理、以太网透传、以太网二层交换、rpr处理、处理等功能来满足对数据业务的汇聚、梳理和整合的需求。 4、rtk gps网络传输技术。随着gps无验潮测深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传统电台数据链的传输模式已不能满足长距离r论文联盟//tk作业的需要。而网络rtk技术则是利用网络来取代uhf电台进行数据传输,它传输距离远,信号稳定,抗干扰性强,已成为数据链传输的新宠。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是在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gsm是一种使用拨号方式连接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利用现有通信网的设备,通过在gsm 网络上增加一些硬件和软件升级,形成一个新的网络逻辑实体。 五、结论 综上所言,通信系统是铁路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工程项目在选址规划方面还存在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后期铁路通信系统功能的发挥。新时期铁路通信系统化改造方案已经制定,工程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完善通信系统功能。 通信工程论文: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前言 作为通信网的物理平台,传输网承载着各种各样的业务。只有传输网络得到良好的建设和发展才能保证通信网络实现更加灵活、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服务。因此,传输网络的建设成为了当前各大运营商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处。这些年来,以ip为代表的宽带数据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用户量大量增加,导致了传统的sdh承载技术已经逐渐落后,渐渐地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用户的使用要求。 1在通信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传输技术的特点 1.1传输产品的外型趋于小型化 小型化,是指传输产品的外型一般偏小。比如:当前的信号延伸类传输产品、光纤收发器等都已经能够做到只有巴掌那样的大小,有的甚至更小。同时,一些速率比较低的光传输的设备和以太网传输,不管是pdh或是sdh制式,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单板化。大多数传输产品的高度不会比2个u大。 传输产品外型的小型化一方面降低了制造商的材料成本,相应的运输费用也减少许多,从而给厂商提高传输产品的性价比提供了一定的成本空间。另外,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由于部分产品可以直接在远端挂在建筑物的墙壁上进行使用并进行远端的监控,因此,扩容或者延伸站点可以不用增加机房建设,这便使得建设周期大大的缩短了,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1.2传输产品的功能更加全面 传输产品的多功能是指实现了多个业务的传输。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输产品把小型化当成研发的基础,已经能够将过去由不同的、独立的设备传送的信号以及实现的一些功能都集成到一台传输设备中。这样不仅提高了传输线路的利用率,同时也使占用的光缆芯数得到了有效的减少。传输产品的多功能化的几个突出优势: (1)以前有的设备只能单纯地用于信号的传送,而实现传输产品的多功能化后便同时具备了直接的接入功能。传输产品的多功能化一方面使设备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也使得传输设备具备了一些增值业务的实力。另一方面,使得过去一些比较分散和孤立的边际用户可以方便的接入网络,克服接入成本太高的问题。 (2)多功能化的传输设备融入了以太网的信号传送和业务的接入功能,运营商只要有经营的执照,而且具有传输的网络,就能够很方便地传送互联网的信号,还可以开展ip电话以及adsl宽带的接入业务。这两项业务都有着强大的市场潜力。传输产品的多功能化吸引了许多通信设备的制造商参与其中。当前,我国仍然以gsm为移动通信的主流。在通信的建设投资中,一方面要加强站点和设备的扩容,另一方面,还要着重拓展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和范围。因此,达到边际网的要求的基站是通信建设投资的重中之重。减少和消除通信信号的覆盖盲区,尽可能地实现无缝覆盖是网络边际建设站点的主要目的。而传输产品的多功能化则为保证建设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因此受到几大运营商的广泛喜爱。与此同时,在传输产品多功能化的影响和带动下,基站制造商也逐渐开拓了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道路。把基站建设得小巧和实用,一些设备只要挂装便可投入使用,免去了再建机房和铁塔的麻烦。 1.3一体机的广泛应用 目前,一体机的技术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方面,集成各种相同速率的单板机于一体,让多个设备同居于一框,方便进行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在供电方面,则实现了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2种方式。 当然,这些传输设备并不仅是进行简单的物理组合,而是通过一套完整的管理和监控的系统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另外,还可以在非常重要的路由上面进行备用系统的设置,这样就能及时地实施倒换的控制。sdh制式的传输设备能够将不同速率的传输和接口板卡混插于一框,其提供的速率是在2mbps和2.5gbps之间进行选择,而且必须根据使用的需要进行选择。一体机不仅能够任意的分插,也可以用分插的技术来分配电路。随着监控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局域环网和容量不大的本地环网的组建也逐渐变得更加方便。 当前,城域网、接入网、本地网等是国内传输产品的需求主流,这些市场能够吸收所有成熟的传输技术,并且非常鼓励新兴的技术和实用产品不断的研发和应用。一体机的产品可以给出一些传输资源比较优化的分配方案,许多技术更先进的一体机还能够预留出升级的方案。这样不仅使得建网的成本得到大大的降低,而且可以缩短以后升级和扩容时用于建设和改造的时间。这是由于,对可以预留升级的方案的部分一体机来说,只需要增加一些传输或接口插板,或者是通过将原来较低速率的插板换为速率较高的插板后,再进行系统软件的参数调配,便能实现扩容和升级。预留有升级方案的一体机甚至不需要厂家人员的到场参与,直接由运营商自己便能在现场完成。 通信工程论文:独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在就业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如何区别于学术型本科院校及技能型高职高专院校,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独立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1]。我院通信专业自开办以来,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大力探索特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成绩。 1、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的精神,参照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2],大胆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经验,我们构建了符合学院实际、特色鲜明的基于“平台+模块”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模块是指专业能力模块,通过“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学习,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服务型人才。 通识教育平台主要包括传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电子及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平台主要包括通信专业基础及专业必修课程,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是为适应市场和就业的需求,在学习和掌握通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于通信领域某一专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院通信专业有射频技术和通信网络两个专业能力培养方向,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教学方式改革 2.1 理论与实验合一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我们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理论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电子线路cad及仿真、c语言程序设计、eda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合一教学方式,即学生在实验室上课,主讲教师同时负责理论与实验教学,在同一课堂上主讲教师讲完某个理论知识点后,学生马上动手做相关实验,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改善了教学效果。 2.2 课件与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采用电子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结合教学内容,利用ppt、matlab、flash等多种软件代替了原来大量的板书,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表现方式有机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使教师可以集中精力传授教学内容。因为电子教案在课前已经放到教学辅助网站上,学生可以下载打印,所以节省了学生大量的记笔记的时间,课前可以根据教案复习,在课堂上可以专心听讲,提高听课效率。同时,我们认为,电子教案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手段的一个必要的补充,所以我们也没有完全抛弃黑板,教师有时可以在黑板上完成一些公式和例题的推导,在这些方面黑板教学有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促进教和学之间的交流。 3、教学模式改革 数字信号处理与现代通信原理两门课程实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是现代通信原理的教学模式改变很大:先对主要通信技术的知识结构进行简单讲解,然后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及验证性实验,并提交自学总结;最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主要通信技术的详细讲解,完成综合性系统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批改学生作业、答疑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平时和学生的交流来看,有目的要求地强迫学生预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4、考试方式改革 在考试方法改革中,主要思想是转变应试学习为研究性学习,转变注重考试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转变计算能力为知识应用能力,并有利于优秀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和发挥[3]。目前,高频电子线路、现代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工程应用很强的课程,均采用半开卷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侧重学生综合能力及分析能力,淡化计算技巧,强调原理、概念与方法,即允许学生带一张a4纸进考场,学生可以在a4纸上归纳总结所有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实行半开卷考试,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归纳课程核心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生从应试学习模式转为素质培养模式。 5、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为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方式,通信电路实验室首先拿了一个实验进行开放完成的试点,通过收集学生意见及总结,目前,“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 、“现代通信原理”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等课程实验均采用开放式教学[4],以学生预习?自选时间和自主做实验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为辅。为此,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指导书,并且将示波器等重点仪器的使用方法印成卡片,每个实验位置放一份。学生做好预习才能准许进实验室,老师不讲解只辅导答疑和检查结果,学生基本都能完成实验内容。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促进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开放性实验时间内,如果有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则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实验时间对相关课外内容进行学习,例如电子制作或进行其它科研项目等。通过推出一系列的实验自主学习模式后,近年来,我们通信专业学生在全国和广西区大学生电子制作竞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 6、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通信专业这几年来的教学改革与探索,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各种特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并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通信专业应用服务型人才。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浅析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中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特点,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校企合作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办学质量。本文从校企合作意义出发,对移动通信技g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通信 技术 校企合作 一、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通信技术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和操作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少涉及到实际操作,使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屡屡碰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从宏观发展到了微观,而校企合作办学就是其中一种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手段,校企合作办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产学研三合一的重要载体。校企合作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在实际应用当中,加强学生锻炼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如今通信行业飞速发展,导致对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都大大增加,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扩大企业招聘渠道,提高人才优势,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对学校而言,通过与企业的接触,可以及时了解社会中各行业的发展状态和人才需求,拓宽办学视野,明确教学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构筑科学、适时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就业前景,解决通信技术行业人才短缺的情况,提升就业率,实现双赢局面。 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1、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实验室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专业优势、工业环境、人才需求、发展战略等因素的研究,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合作教学模式,依托现金的通讯技术和工程能力,模拟真实的局域性运行环境,实现专业型的工程教育,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实践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融合,提升自身能力,初步锻炼工作能力,改进校方教学体系,获得设备上的优惠政策和教育资源,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合作的课程体系。随着通信行业迅速发展,职业教育更加需要贴近企业,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建立合作的课程体系可以充分借鉴企业的实际培养方式,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各自的优点和特色,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整合通信行业中数据、传输、通信等关键点,建设实际应用的教学体系。积极鼓励师生从课本转向实践,为职业性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3、建立校外实验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有效保证校企合作的实行,改善教学硬件条件,提高办学能力,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工作流程模式。通过校外实验基地的建立,企业每年给教师及学生提供至少一个月的上岗实习机会,可以使学生熟悉企业的工作制度,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锻炼自身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办学能力,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基础。 4、建立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通信行业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对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现如今通信教育行业的师资力量虽然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和锻炼实践能力才能紧跟时展,提高教学能力。校企合作中可以通过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聘用技术能手到学校教学、校方对在职教师进行进修、岗位实践等方式,打造具有高水平、高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使之成为通信技术行业的教学骨干,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提供学生上岗实习的机会。通过为学生提供上岗实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正式岗位实践,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强度,感受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可以有效的为学生的能力和经验积累做好平台。企业可以在上岗实习的过程中挑选企业需求的合适人才,提前给学生提供毕业后上岗资格,为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人才吸纳提供参考。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育深化改革,教育者们对于校企合作模式和研究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校企合作模式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其专业性、实践性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校方在合作中深化了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脱离旧有的传统理论性教学模式,培养了更多高素质人才,企业也大大减少了人才短缺的情况,第一时间为企业本身提供了有上岗能力的人才。合作中应不断深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通信行业动手能力强、了解企业工作流程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以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基站建设与维护中“TD-LTE单站基站建设”为例,提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将信息化技术贯穿整个教学实施环节。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设计 通信技术专业 课程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强化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信息化技术手段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当前,在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已经或多或少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但是更多的是把“黑板+粉笔”嫁接到“PPT+投影仪”上,授课方式依然是“满堂灌”,“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内涵没有深入到教师的内心。此外为了提高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建立真实的实训场地,但是真实教学情境中的活动进行也被时间、空间、资源所局限。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各项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这个局限,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教学设计依据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本任务教学内容、课程要求及学生特点,提前预设适合的课堂教学流程。好的教学设计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多种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本文以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基站建设与维护学习情境二任务1“TD-LTE单站基站建设”为例展示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本次教学设计的授课对象为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现代通信系统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等,能够为本门课程提供学习基础,适应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方式。但是,他们对于基站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意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强,更乐意接受信息化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为了便于课程开展,我院通信技术专业成立了校企专家为核心的建设团队,详细分析工作岗位要求,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依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明确教学难点。如图1所示。 本课例中,TD-LTE基站是4G移动通信网中用于连接用户和核心网的重要网元,其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和移动用户的业务体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站点勘察和设备安装步骤多,过程复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数据配置过程抽象,难以理解,不易掌握,容易导致配置过程出错,所以上述内容是本例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教学重点为站点勘察,教学难点为设备安装与数据配置。 二、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TD-LTE单站基站建设”技术,本课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实施过程由七个教学环节组成,依次为:课程引入―任务分析―站点勘察―设备安装―数据配置―运行测试―考核评价。教学设计同时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u估”六步法,教学体系完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自学 在课前教学阶段,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平台课前学习任务单,即收集4G技术提供的业务,从而提高学生对LTE单站基站建设的感性认识;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单的情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备课和开展课堂教学,并按照强弱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传帮带分组”,有效地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上因困惑而产生抵触情绪。 (二)课中导学 在本课例中,为了完成“LTE单站”的基站建设,按照其典型工作过程将任务分解为:课程引入、任务分析、站点勘察等七个教学环节,如表2所示。 我们从多角度考核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1.根据各教学环节知识点的评价标准,开发了形式多样的习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自我检测,完成知识目标考核。 2.小组代表展示LTE单站基站建设成果,简述步骤及问题;教师点评各组的汇报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完成技能目标的考核。 3.引入企业评价方式,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按照企业6S生产规范对学生完成素养目标的考核。上述考核结果最终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个人素质综合评价表以及评价量规雷达图,系统根据结果给出寄语,并指出学习提高的方向。 此外,教师也可以统计分析全班的学习状况,及时作出教学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后助学 在课后的教学中,利用课程资源平台开展多元学习方式,巩固和加强学习成果。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巩固本次课的重难点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拓展教学模块”完成课后拓展任务的学习。另外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专家还可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能及时解决问题。 三、教学效果反思 “启发与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本课例中通过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带着问题结束课堂教学,将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校园之外,学会预习、复习,做好课堂笔记,做好学结,教师也设计了相应的检查方式。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教育教学新的活力,极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摆脱了传统式的“一支笔、一张板”的方式。在本课例中,将“虚拟技术、Flash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得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动态过程可视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了“LTE单站基站建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教学效果的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案探新 摘 要: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对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于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提前做好市场分析,做好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与学习,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来对学生进行对口教育,以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在走向社会岗位以后,更快的融入工作,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案;探新 一、当下高职高专通信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教学方法传统而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于现代化的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的课堂上,老师仍旧占据着主体地位,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而学生始终在专业化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完全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生机与活力,而且,学生们对这些枯燥而乏味的通信技术也不能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备受煎熬,再加上老师也不注重学生实践性的练习,这与现代社会的需要严重脱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许会取得高分的好成绩,但却不能与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不能达到企业需要的标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是教学方向不明确。我国当前的高职通信技术教学却不尽人意,老师的教学方向依旧是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不去顾及市场的变化,没有职业性,方向不明确,是在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努力,并没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模式。 三是缺乏师资力量。要想培养出专业化的学生,就必须要配备专业化的老师,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因为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师资力量建O不够,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没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只能按照书本知识进行笼统的讲解,不能与企业发需要、社会发展及市场竞争相结合,也不能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经济的变化,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与职业岗位脱轨,根本达不到教学的实效性。 四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通信技术是一门现代化的技术,是当今生产、生活中离不了的一项高新技术,因此,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外,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学以致用才是目的,但就当前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学生听的却是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教学在“一言堂”中结束,学生学不到实用性的东西,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根本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失去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本质。 二、校企合作方案探究 (一)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建设 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出发,根据通信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链职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从职业分析的角度入手,以培养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建立通信技术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和评价标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课程体系的建设,以通信行业产业链的数据网络、程控交换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网络岗位群为核心,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课证相互融通”的通信技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实行,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校外顶岗合作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每年至少一个半月以上的顶岗实习机会,同时为专业教学的教师提供一个月以上的企业实习机会,以了解岗位发展的状况以及最新的技术和要求。高职院校定期与通信企业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生产性的实训基地,集生产、销售、维护于一体的通信产品的产业链,为学生提供有真正意义的产品研发岗位、销售岗位、维修岗位的实训环境,同时为教师的科研立项提供实验环境,更为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科研项目的研究提供便利。要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重点的位置,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实践创设环境和机会,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验岗位实践。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要以企业正式员工来看待,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岗位能力要求,这对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十分有利。学校可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岗位初步培训后,按照岗位要求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训,企业可给予学生相应的实习补贴和福利待遇。一般来说,对于岗位实习的补贴标准可参考企业的试用期和非试用期标准来给予。在合作企业批准的情况下,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以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各种岗位的要求,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参考。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高数与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有机融合研究与实践 摘 要 通过分析学情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影响高等数学与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融合的因素,结合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探索解决的对策,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通信技术;高等数学;有意义学习理论 1 引言 高通信技术专业是门复合型专业,包括通信、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内容,旨在培养掌握通信技术基本理论,具有通信系统运维、通信设备安装调试基本技能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知识点大多依赖数学理论作为支撑。以“服务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开设高职数学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广大数学教师、专业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共识[1]。 本文从学情及课程设置方面分析影响高等数学为通信技术专业服务的原因,并结合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探索解决的对策。 2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学情分析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一般都开设了电路基础、信号与线性系统等与高数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倍感压力,原因在于本应助力于专业学习的高等数学课程却成为专业学习进程中的拦路虎。为此,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研究对策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事情。 基本情况调研 以笔者所在的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通信技术专业开设的系列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涉及的高数知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都以数学为基础,数学作为上位知识,专业课作为下位知识。倘若学生不能分辨这种具有上下位关系的新旧概念和命题的异同,则新的有意义的学习就不能出现[2]。 为了获得数学与专业融合程度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对学院2011、2012级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142人以及2014级通信技术专业在校生56人共计198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别如表2、表3所示,表3调查结果见图1。 调研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本专业约90%的毕业生从事与通信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数学与通信专业关系很密切,同时也认为专业课难学难懂,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专业课里涉及的数学知识多、深、难。在校生则觉得数学和专业知识关系不大,并且日后工作不一定能用得上,因此,学习数学课时积极性不高。经过笔者近3年的探索与调研,总结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几个原因。 1)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习惯问题。部分高职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或者学习成绩不佳才进入高职学校学习,他们智商正常,欠缺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据调研发现,很多高职生的家庭教育就是不太让人满意的,因此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尽如人意。同时,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不少学生渐渐随波逐流,不再追求积极上进。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0%的学生会在上课时做笔记,约50%的学生能听懂一半的课堂讲授知识,只有约17%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复习,能在草稿纸上进行反复演算、作图、推导的是极少数。通信技术专业本身就是有一定学习难度的专业,所涉及的大部分专业知识都与电路、计算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数学又是其根本,若不花时间来预习、复习、演算,上课时能真正理解的知识就会十分的有限。因此,如何从学习习惯的改善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2)高数课程设置情况与专业课学习问题。近年来,在理论够用原则的驱使下,各大高职院校对数学等基础课进行了系列改革,提高了对数学的要求,同时缩减了数学教学的课时。这就加剧了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使得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内容和应当精讲细讲的内容一笔带过,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3]。 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从第一学期开设的电路基础到第五学期开设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首要的先修课程就是高等数学。据统计结果显示,学院通信技术专业14级在校学生的高数成绩优秀率仅为2.1%,合格率为60%。专业课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时有点儿吃力,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专业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师会根据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此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比较高;到了专业课学习阶段,由于课程内容的难度有所上升,并且所需数学知识也越来越艰深,专业课教师无法给学生讲授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这就导致专业课的学习进入举步维艰的状况,很多学生到了这一阶段学习热情骤减,学习质量急剧下滑。 3 高等数学与通信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对策研究与实践 高数课如何与专业课融合的问题存在已久,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都进行了大量的课程改革。就高等数学而言,教学改革从压缩内容发展到模块教学;就通信技术专业课而言,教学改革引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但二者的课改都是分别独立进行,相互没有很好地融会贯通,因此对于通信技术专业学生来说改善不大。成功的教学改革离不开成熟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就高数与通信技术专业的融合进行了一系列课改探究实践。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教育心理学家。他在吸取其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西方传统的学习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人的学习特点的共同缺陷,提出以确认人的学习特点为前提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并将其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有机结合[4]。 奥苏伯尔所说的有意义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其实质在于在以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起非人为性的和实质性的联系[5]。这种联系强调的有两点,一是“非人为性”,二是“实质性”,在专业学习领域中可以认为是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正在学习中的新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起来的因果、主次、递进、并列等逻辑上的联系,并且能够用平实的语言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述。 如在学习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奇异信号的内容时,在学生已掌握的导数、积分等数学知识与单位冲激信号的形成与特点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当这种逻辑联系建立并稳固之后,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单位冲激响应与系统函数之间的傅里叶正反变换的关系,这样的学习就算是“有意义”的。 高数与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无论是高数课还是通信技术的专业课,教师设计课改的初衷是美好的,但为什么学生参与度不高,效果不好呢?很多教师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课改原因归咎于学生,认为是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自控力不强等原因造成。作为教学一线人员,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课改的问题。因为作为教改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任何改革都必须从学生的关切点、焦虑点和争议点出发[6]。 1)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增强学习动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入学时已经具有了各自独立的想法,是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的个体。奥苏伯尔认为要进行有意义学习,首先,学生得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关联起来的心理准备状态[2]。虽然情感因素不会直接影响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提升,但是情感因素当中的学习动机、坚持态度的强弱都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情感因素,增强学习动机,是教学改革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新的学是建立在原先的学习基础之上,人们总是利用原先的学习来促进后续的学习,而后续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原先的学习[2]。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即学生学过了哪些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 据调查发现,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安排的36学时的高数学习是无法满足学生后续知识学习要求的,经过高数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反复研究后决定,在36学时的高数教学中,讲授函数、一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这些基础理论,称之为“基础模块”;另在第二学期开设专业的通信数学36学时,讲授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积分变换等与通信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专业数学,称之为“专业模块”。同时,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引入数学实验的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良教学方法,从多个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专业问题。 3)利用信息化技g,促进高数与专业的融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后,接下来思考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数学的思想。传统的板书加PPT教学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高数与专业的融合,可利用MATLAB、Simulink等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推出的科技应用软件,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7]。如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在讲解工程上用得较多的“调制”的概念时,首先利用软件观察原信号的频谱F(w)的波形,接着观察已调信号的频谱波形,从仿真结果来看,已调信号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的线性平移,即将原信号的频谱图左右各平移到中心的位置上,图形由一项变成两项。这样学生先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调制的本质就是频谱的搬移,为接下来的理论讲解奠定基础。最后从数学公式上分析调制的实现方法,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将数学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工程实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4)系列课改实践效果。笔者在学院从学生情感因素、高数与专业课课程设置、利用信息化技术等方面进行高数与通信专业融合的系列课改探索,从学生的高数成绩以及部分专业课成绩的统计情况来看,课改达到预期目标,如表4、表5所示。 4 结束语 笔者结合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在通信技术专业进行了近3年的高数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从高数课程的设置到专业课程的调整,做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专业课成绩逐年见长,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课改成效明显。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分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关键。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了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依据【教职成10号】文件精神,“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主要立足省会经济建设,以学院发展为依托,以通信技术专业为研究重点,对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进行探讨。 一、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高供更大空间,经友好协商,通信技术专业先后与河北通信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分公司、珠海经纬天地通讯有限公司、石家庄华政恒通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河北分公司等通信企业达成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科学技术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等方面的校企合作协议。在合作意向中,校企双方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本着“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培养与需求”等平衡共融问题,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的优化。 从省工经联近期举行的重点行业信息会上获悉,2015年前三季度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省会骨干通信企业仍是创收创利大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反映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做职业教育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因地制宜。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提供指导意见,并针对课程的设置进行详细分析,去掉理论性强的课程,融入技能性强、入职职员应具备素质培养的课程,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以增大学生求职的竞争优势。 针对老师们多是直接从院校毕业、实践经验不足的实际特点,我们通过两种方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一、请进来。将企业的能工巧匠聘请到课堂,将真实的工作项目融入到课程中,教师随班“跟读”。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外聘教师和教师们一起探讨课程内容的设置,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通信专业基础》、《通信工程概预算》、《基站工程》等,指导制作校级精品课《移动通信应用技术》、《通信工程监理》、《基站工程》,为进一步完善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实内容。二、走出去。选派年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职顶岗实习。教育不能闭门造车,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一支过硬的专业教学团队,通信技术教研室定期安排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全职实习。截止目前,通信技术专业全部教师都已实现累计2年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们都能做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企业员工的专业培训,监督并指导学生实习。一段时期以来,不仅在授课上,学生反映效果良好,而且在参与国家级比赛时也有不俗表现。2015年和2016年参加“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荣获高职组的优异成绩。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而企业在相应的培训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平台加以辅助。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是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现有的实训条件是有限的,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已有的优势资源――硬件设备进行学生的实训,既可以节约办学成本,又保证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发展与晋升的起点更高。在“大唐杯”的比赛中,模拟软件和实操涉及的硬件设备是由合作企业免费提供的,并且企业选派指导教师与我们的教师一起全程参与指导练习和比赛。 三、与河北通信建设公司、珠海经纬分别成立“通建班”、“珠海经纬班”等定向冠名培养班。学生在校期间,除基础n外,其他专业课均有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和实践指导。授课时多采用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并带学生到项目现场实际调研,指导学生实操。 在大三阶段,学生们在通过企业对员工的资格培训及考试后,能参与到公司所承担的项目中的基站督导、通信客服、传输工程师、网络优化等岗位,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岗位专用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在校期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230人;输送合格毕业生88名。 在通建公司的走访过程中,企业和我们强调了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问题。良好的职业素质伴随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中。在学生时期,专业教育和课程设置中应当需要灌输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样的学生才能在象牙塔的安逸生活中有意识的锻炼自己,从而在实习和就业时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学生素质不合乎企业用人标准,人才培养就会脱节,校企合作的主体失去了培养意义,更谈不上长期合作了。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人本”的基础上,经济价值也体现在高素质的员工身上。无论哪个企业都希望拥有技能过硬、品质优良的高素质员工,热爱企业、奉献企业,首先就要了解企业。2015级学生军训期间,珠海经纬天地通讯有限公司安排工作人员,慰问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感受到专业以后发展的美好前景,和来自企业的人文关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客观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我们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和人事管理者入校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参与教师技能培训、考核;参与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校企合作实现了社会资源与教学资源紧密结合,由企业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场所,使教学能够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采用校内外实习、实训相结合的训练手段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企业对教学改革和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作用。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 本文从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出发,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思路,进而提出了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和优化的方案,并提出构建课程结构体系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0引言 通信技术专业是我院电子信息系的一个主打专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确立高职课程结构体系是关键。如何构建一个体现高职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 1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1.1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思路,科学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的新型课程体系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 基本原则 1.2.1 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课程结构体系时,一定要开展社会调查及对就业岗位作具体分析,提炼出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并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2.2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3 以能力为本,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并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要保证实践教学有足够的时数,实践教学时数占教学总学时数一半以上。 1.2.4 体现“工学结合”思想,按岗位需要设课,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岗位的针对性,积极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同时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并结合考取岗位证书设课。还应积极推行“多证书”制度。 1.2.5 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时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成立由院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教学计划修订工作,使产学结合切实得以落实。 1.2.6 倡导创新,办出特色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提倡“独立思考,成功实践”,根据本专业生源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办出特色。 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优化 2.1 合理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本专业培养的是能适应我国电信及信息技术发展需要、能从事通信技术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通信设备安装、调试、检测、维修、营销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选修课分为人文类选修课和专业类选修课。文化基础课的开设主要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专业主干课和实践课是课程结构的核心,主要使学生具备扎实够用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文类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专业类选修课主要是延伸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拓宽就业面。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图见附表。 2.1.1 公共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在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小。其中主要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政治理论等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 2.1.2 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这类课程在专业课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如“数字通信”、 “光纤通信”等核心课程是按照通信行业基本岗位技能要求设置的;同时设置了“通信工程概预算”等通信线路工程方向的课程,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思想;设置“电子工程制图”和“电路分析”以保证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需求;设置“计算机通信网”和“通信常用软件”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宽度;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提高学生获取本专业外文知识的能力;“电信企业市场营销”课程是针对“电信客户代表”岗位设置的,可以适应本专业女同学就业此岗位的特殊需求。 2.1.3 专业选修课程 这类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方向化、模块化思想,强调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强化专业新技术教育,照顾学生跨专业就业需求,关心学生在专业及职业上的进一步发展。“铁路专用通信”、“铁道概论”、“轨道信号控制”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知识的了解,为部分学生就业于铁路企业相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电信新技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了解本专业技术发展、应用前沿与趋势,提高学生知识广度;“科技信息检索”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应用各种工具获取本专业知识的能力;“电子商务”课程增加了学生新型商业事务处理能力。 2.1.4 公共选修课程该类课程所占比重较小,但对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及社交及求职礼仪具有重要作用,该类课程有 “美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2.1.5 实践课程本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时数的50%,这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环节,并增加特色实训课程的措施强化了专业训练、主干课程、素质教育、实践训练,使学生能真正动手,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多样,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军训、毕业实习、、校内实习、毕业设计等。 2.2 强调职业素质核心,加强全面素质教育制定教学计划时,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三方面考虑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发挥政治课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好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毕业前一学期我们还专门增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及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等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德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实践。充分发挥学院党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的积极作用,开展健康、丰富、活泼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构建课程结构体系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支撑课程体系实施的基本前提,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深造,不断完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提倡教师考证,尽快取得通信设备调试工证书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准。笔者认为,在高职教师的培养体制上,也应进行开放式建设,如让专业课教师一边实践工作、一边理论教学,通过实践完善理论,以理论来指导和促进实践。 3.2 加强精品课程、优化教材建设按照学院课程改革及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本专业精品课建设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以本专业副教授为负责人,邀请电信企业专家参与建设的院级精品课“光纤通信”获得学院立项,目前该项目正按计划有序进行中。本着“选优用优”的原则,优先选用国家级重点教材、精品课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在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的同时积极开发新教材。力争70%以上的专业课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本院还鼓励老师与通信企业家合作编写教材,与计算机网络公司专家合作开发项目,并编写了实验实训指导书。 3.3 改革教学方式,实行弹性教学高职教育突出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构建一个良性的通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就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改革教学方式,实行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亦应有的放矢,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来源和具体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实行分层教学。 利用本专业拥有较多、较好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的优势,把以往只在课堂中讲授的教学内容搬到实验实训室或企业生产现场中进行。让学生一边听理论讲解,一边观看并学习操作演示,一边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练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内容由抽象难懂变得形象具体,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落实了对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光纤通信” 、“数字通信”等课程逐步开展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索,扭转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和强行灌输的不良倾向。同时大力提倡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研发网络课程;改革和完善考核方法和内容,在部分课程中增加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现场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3.4 加强校内外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环境、条件和基地建设是落实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根据专业建设的需求,一要积极建设“校内研究型”、“校外实习型”、“产学研紧密结合型”等多层次、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二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几年来学院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数字传输、程控交换等多个实验实训室;并与企业联合建设了“西安联通校内移动通信基站”和“西安铁通校内电话机房”两个运营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为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完全真实的环境和条件;又与中国铁通陕西渭南分公司、中铁电化局西安通信信号工程处两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两个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拓宽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 3.5 改革课程要求,推行“多证书”制度为了贯彻“工学结合”思想,学院推行“多证书”制度。本专业新教学计划将通信行业“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我们结合考取“光纤通信设备调试工”、“程控交换机整机检验工”、“无线电设备调试工”三个岗位证书,设立了“光纤通信”、“交换技术”、“移动通信”三门专业核心课,并对这些课程规定考证要求,可以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顺利开展。本专业还通过“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通信网”三门课程,对学生获取“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做出了考证要求,初步构建起了本专业的认证体系。 综上所述,通过对通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研究,首先是发现重点应放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其实质就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由此形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和谐一致的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其次就是诸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一系列构建课程结构体系的保障措施上,只有真正落实各项措施,才能保证课程体系的优化构建,才能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及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要求的通信专业技术人才。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以工学结合为主线进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以工学结合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是培养高技能通信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必要性,讨论了通过校企联合进行课程置换,基于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 关键词:工学结合;通信技术;教学改革 0 引言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通信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为主导的通信产业链不断扩大,伴随3G网络的全面铺开,“三网融合”的不断提速,我国通信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 通信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各企业在通信运营、终端软硬件产品生产开发、销售、维修及通信服务部门的相关岗位对高技能人才有很大需求,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理应在企业大有用武之地。但是由于许多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远低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许多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因难以招到合适的人而虚位以待,形成了“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局面。 究其原因,是由于学校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有脱节现象。学校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已经跟不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仅是表面原因,而在高职教育中采用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才是深层次的原因。以学科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它不像本科教育那样重视学科性和学术需要,而是在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为导向,来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市场不断分化组合的今天,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必须和企业技术发展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工学结合模式正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的一种培养模式。 西安邮电学院是一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色的学校,行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近年来,围绕通信技术专业,积极探索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的课程改革,千方百计缩短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差距,通过校企联合进行课程置换、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改革、以项目任务驱动进行教学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我校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 1 校企深度联合,进行课程置换 目前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普遍存在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偏重理论教学而实践训练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与高职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目前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合作,在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特长,与企业的现有资源进行课程整合,选择适用的课程内容,采用课程置换的形式将专业课程全部或部分置换为“职业教育课程”。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立足于企业的实际需求,知识结构紧跟最新技术发展,采用来源于企业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边学习边做项目,通过做项目掌握相关的知识及项目的开发过程,让学生及时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衔接,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随着电信业从话音通信时代走向信息、多媒体通信时代,网络的体系架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全IP的业务融合网络成为业界一致的认识,IP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宽带移动通信、IPTV等新兴网络的核心技术,因此,各通信类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注重于TCP/IP协议族中各层协议的理解与编程实现,对实验环境要求较低,而通信技术专业则强调通信大系统的概念,强调在现代通信网络系统架构下,计算机通信网以及TCP/IP技术所处的地位,各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在通信网中所起的作用。利用我校2007年与中兴通信学院合作成立的NC联合教育中心,并参考思科、中兴数据网络认证考试CCNA、ZCNE、CCNP、ZCSE等内容,开发了适合通信技术专业的数据网络课程,置换原来的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充分利用我校与中兴通讯的联合实验室和西北授权培训中心,由获得中兴通讯数据网络产品授权培训的讲师进行授课。在教学内容设计时,适当地缩小了对TCP/IP各层协议的分析,而增加对各种数据网络产品的介绍。在强调数据网络产品工作原理的同时,增加对思科、华为、中兴等业界主流厂家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的性能、原理、配置等的介绍。这样使学生能尽快地熟悉各种数据网络产品,并且能够进行配置、操作,缩短了企业用人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随着3G移动网络在我国的全面铺开,3G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但由于实验设备条件等的限制,学校的移动通信课程仍然以2G系统为主,3G较少涉及,这样造成了学校教育远远落后与企业需求,学生毕业后还要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才能胜任工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对已开设多年但主要由教师课堂讲授的移动通信课程进行了改革。通过与邮电通信技术公司合作,校企联合开发了3G移动通信系统运行维护课程,并和原有的移动通信课程进行置换,课程内容包括GSM/GPRS模块、3G技术基础知识、WCDMA、CDMA2000、TD-SCDMA三大标准,共五大模块,具体的课程内容则是基于工作过程选择确定的。 2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步骤为: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岗位需求归纳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制订学习任务。基于工作过程以下以3G移动通信系统运行维护课程为例介绍。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从分析高职高专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介绍了通信类专业英语现存的问题并作了简单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有: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材内容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教学方法传统且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作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主要有:改变学生的观念,编写实用性更强的教材,增加职业场所工作情景的专业英语应用的模拟实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水平。 【关键词】专业英语 通信工程 教学改革 一、高职高专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既懂文化知识又有职业技能,可从事各行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1]。 另随着国内外商业、技术交流日益增多,接触外籍客户或外文资料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职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具备进一步学习、理解国外先进技术、把握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及趋势,以便胜任企业的各种工作岗位,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而适用于正式工作场合的专业英语,注重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强调在现代工作环境的综合语言能力。《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400个专业英语词汇。”因此,高职院校在完成基础英语教育的前提下,应当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保证学生基本具备在中国环境下处理各种可能遇到的涉外交际能力。 二、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现状及对策 1.课程定位 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多是国内发达地区的通信类企业。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企业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主要表现为新技术、新设备、 新产品的引进,或者是我国自主研发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出口及推广等方面,这都需要既精通通信技术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学好专业英语对高职工科类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2]。 2. 课程现状 但是在高职高专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不合理 现有教材很少涉及专业英语本身的基础知识,仅仅是专业文章甚至是简单的科普文章的拼凑,课外参考资料少,教材内容片面陈旧,教学重点大多停留在解释专业术语、难句和语法上,忽略了学生毕业后对专业英语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反映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缺乏听说环节,没有工作现场的模拟实训,脱离了专业英语课程的本质,忽视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应用环节,学生学起来很费力,效果差。 (2)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方法老套单一,忽略了语言教学的特点。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缺乏互动性,课堂气氛沉闷,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有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活动完全遵照教材设计和执行,只注重专业词汇的记忆和文章的翻译,没有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实践练习,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 (3)专业英语教师的水平 困扰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工科专业英语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过硬的英语基础,而且要掌握针对高职工科类学生讲授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两全不能齐美,要么教师英语基础好但专业知识不过硬;要么专业知识深厚但英语发音不标准。此外,缺乏实际的实训项目和良好的教学方法也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改进方法 1.转变学生的观念 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教师在上第一次课的时候可结合教材的目录,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的作用、地位、特点等,再结合专业技术领域的现状,让学生明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其次,从学生密切关注的就业前景来分析专业英语在企业招聘过程中的重要性。再次,让学生明白在撰写毕业论文、参加企业培训或者实习报告上,专业英语也是极其有用的工具。再次,教师可以带学生到一些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人才市场去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让学生亲自感受到英语的重要性。 2.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 由于高职学生是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英语教材应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既要概括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力求与主流技术、最新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英语环境下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教师可将现在热门的专业技术作为专题讲解,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前沿技术和最新动态,也可将学生工作中用到的产品、设备的英文说明书,英文界面的软件及帮助文档等作为教学素材。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差,自控能力弱,自学能力弱,为了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授课内容上,不一定必须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教师可以自拟其它的与专业技术有关的主题,尤其是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技术的介绍。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比如在记忆专业单词时,教师可以制作像幼儿识图卡片那样带有图形、中文、英文的幻灯片,采用图形和单词并茂的形式,增强学生对单词的感官印象和记忆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4.教师能力的培养 专业英语对任课教师自身素质要求很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基础英语水平,全面的通信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要经常通过互联网检索学习最新的前沿技术,积极关注本学科专业技术、科研成果的国际发展动态。经常去研发型企业参与需求分析设计或者到制造类企业了解生产实践中的管理、设备的使用维护,参阅最新的产品手册,从而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了解行业现状及用人单位对英语的需求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到课本和实际不脱节,教授的知识更加贴合工程实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有所用。在教学经验方面,专业英语教师要经常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观摩授课过程,吸取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课程的组织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四、总结 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得到大力推进,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得到了教育机构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重视,尤其通信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要求通信专业英语也要跟得上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要求专业英语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另外,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基础比较低,学习积极性低。这些现实对我们专业英语教师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要求我们必须多分析,多思考,多努力,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有就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中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革 摘 要 通信技术课程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特点,针对课程理实结合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单一、职业技能与岗位脱节等问题,基于四阶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且以职业技能竞赛岗位为向导,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铁道通信;实训实习基地;技能竞赛;课岗对接;通信技术课程 1 引言 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新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将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一分为二,其中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面向铁路运营维护及铁路施工、城市轨道交通等企业,掌握铁道通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铁路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施工、技术改造等工作的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专业的核心是课程,通信技术课程在本专业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导论性[1]。目前,铁道类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通信课程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现有教材的内容很难追踪最新发展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存在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结合不紧密的状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2];虽然校企合作逐步深入开展,但基于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尚处于探索之中。由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探索理实一体化方法势在必行。 2 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岗位的课程目标分析 铁路院校通信技术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运营类(铁路局及城市轨道等)和施工建设类(中铁及中铁建等)企业岗位,工种为通信工程;运营类从事铁路通信设备(通信线路、传输、接入、数据通信、调度通信、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电源及机房环境监控等)日常维护、检修,施工类从事铁路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另外,在专业培养中还需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图1) 总体设计 随着高职高专招生制度改革,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的单独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4月基本录取完毕,录取至入学这5个月时间就成为学生从高中转向大学学习的关键期。由此,如图1所示: 第一段,利用通信技术网络资源共享课,引导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段,利用认识实习期间走进企业,感知铁路通信专业的特色和企业文化,通过教师引导确认兴趣切入点; 第三段,利用专业实习,深入企业,熟悉通信工岗位工作(包括施工与运营); 第四段,利用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竞赛进行现场锻炼,使学生深刻了解岗位规范,熟练岗位技能。 用这四个阶段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工学结合的实现。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及行业特色,采用“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四阶一体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过程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以此作为核心,专业核心课程实现“教、学、做合一”。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实践与体验中,锻炼和培养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考核评价核心。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维化,充分体现课堂考核与企业评价结合,教师和自我考核相配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融合。主要通过记录学生参加二课活动,参加国家、省内、院内的各种竞赛活动来计分,计分原则参照学生手册。 3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导向的课程改革 技能竞赛导向 由于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既切合生产实际,又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其在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年大赛都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这也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3]。对应铁道院校通信技术课程的技能大赛有全国铁道通信专业竞赛“华为杯”数据通信赛项、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以及国赛“4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等。 赛项分析 “华为杯”数据通信赛项主办单位是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该赛项的设置参考了2015年铁路总公司“数据通信”竞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主要设备及竞赛环境,此竞赛环境模拟了整个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实体环境。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覆盖了企业交换路由的所有内容,并且兼顾了云计算及综合布线技术。国赛“4G全网建设技术”项目紧密结合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及铁路移动通信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通过竞赛充分考查选手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进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职业道德。同时吸引厂商积极参与。 竞赛作用 首先,竞赛不仅促进了学生对通信技术(尤其是铁路通信技术)的深刻理解,而且加强了铁路院校通信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 其次,使得铁路通信技术课程确立了能力目标和具有铁路特色的技能方向; 最后,通过企业的参与加强了校企间的融合,同时加强了铁路类院校通信专业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为形成高标准化的铁路通信教学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课岗对接一体化教学 职业行动能力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课岗对接是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职业行动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指标[4]。专业能力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方法能力重点在于岗位实践,社会能力重点在于职业体验,三者相互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皆可在课岗对接中得到有效提升。对于铁路特殊工种,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实训方式尤为重要。 首先,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与运维单位和施工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保障通信技术课程正常教学的进行。选定与路局培训基地,在建的施工项目作为课程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其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制定相应政策和签订相应协议,包括实训基地能够接纳的实训项目、内容、时间、接纳学生数,双方的责任、义务、期限等。其管理按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必须建立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基地应按照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进行要求,由带队教师负责统一管理,所在单位现场兼职教师负责教授分派学生相关实习实训内容。实习实训结束后,应由考核小组对实习实训学生及教师进行综合考评。 最后,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聘请企业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工程师、技师及以上资格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加大对兼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明确专业教学要求,熟练运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4 小结 文中从铁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通信技术的教学改革方案开展深入思考,提出基于四阶一体的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技能竞赛引导和课岗对接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学得到”“用得到”,毕业之后真正成为企业通信岗位“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技能人才。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通信技术专业高职―本科“3+2”衔接课程体系研究 摘 要:为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建立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实施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则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核心,必需按照五年一贯的思路构建“专本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本文基于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了“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从学生就业出发,构建了“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使两个阶段既有序衔接又相对独立,以达到培养“本科素养+职业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 一、通信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项目背景 2015年,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22号),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在“专升本”和“对口升学”政策框架内研究探索适合职教体系建设的人才选拔方式,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吉林省教育厅决定2015年继续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省属本科院校之间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制定《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实施方案》。依据《方案》,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和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联合申办高职-本科“3+2” 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 二、“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 (一)明确衔接的逻辑起点。高职学生入学起点较低,文化基础较本科学生差,但在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因此当前现状是就业率较高,但就业层次低,岗位迁移能力差。而“本科教育更注重学科的系统理论教育,本科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岗位面向选择性大,就业层次高,岗位迁移能力强,但专业技能弱,实际操作能力弱”。 (二)明确衔接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就业定位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作为合作的高职院校,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工程公司、通信设备工厂、厂矿企业、通信运营商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能从事通信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养护、工程施工与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工作岗位主要是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生产一线技术与工艺管理人员以及技术能手。而本科院校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培养面向通信企业,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综合布线及数据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技能,具备研究开发通信系统的初步能力,能从事生产工艺操作控制及管理、技改、研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胜任数据通信工程师、现代交换工程师、通信网络现场工程师、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程师、通信勘察设计师、通信软件工程师等岗位工作的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两所院校属“同类”而“不同层”。 对高职学段和本科学段的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和分层,3年高职学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2年本科学段着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要求比高职人才有更宽的理论基础和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明确课程衔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各省开展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试点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都已认识到课程的有效衔接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能简单地将课程衔接理解为知识上的准备和技能的延伸,将本科和高职学段的课程体系进行简单的叠加;不能把高职学段学习作为本科学段的“预科”阶段,使高职教育出现回归学术化状态的趋势。总结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文化基础课程脱节。本科课程的设置多数是在学科体系下完成的,与高职相比,更注重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高职学段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训教学、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学时的50%以上,基础课程设置相对较少,造成高职学生毕业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高等数学、英语等课程在本科的学习感到吃力。(2)专业课程重复或雷同。高职学段和本科学段的很多专业课程内容相似,有的甚至连课程名称都一样。这样会造成教学内容上的重复,严重浪费教学资源及教学时间。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持续学习。(3)培养目标的不同影响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就业岗位的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的。作为本项目的高职学校是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主要的就业面向岗位是铁路信号的通信。且根据合作的方案,专科阶段有就业可能,因此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必然开设一些针对铁路通信的课程及教学内容。而本科阶段的就业面向与铁路完全不相关,因此在一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矛盾。 三、通信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制定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不是简单的“3+2”的学历嫁接,既要体现“分段培养”,又要整体设计两个阶段的课程体系,使之平稳衔接,即对接院校要按照五年一贯的思路整体设计重要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有序衔接,便于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因此,要有效实施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整合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的实施策略和衔接机制高职阶段及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都从“综合素质+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三方面进行设置。 (一)高职阶段。课程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课程,一般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及素质拓展课程,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二)本科阶段 课程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课程,一般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职业技能课程,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四、衔接课程体系与以往课程体系的比较及特色 “高职本科衔接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原有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有序调整。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构建“专本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按照五年一贯的思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按照本科的理论知识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学中做、做中学”的特色,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整体设计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衔接。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高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强实践,让学生建立职业概念;本科课程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内容衔接。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避免高职和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高职和本科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高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本科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阶段进行中级培训,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本科阶段进行高级(技师或工程师)培训,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体系既有序衔接又相对独立。在本课程体系中,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包含铁路通信必需的核心专业课程,但作为限选内容,削减部分教学内容和学时,以铁路就业岗位够用为标准,同时设置另一限选内容与本科阶段有序衔接。在教学计划中将此部分集中内容安排在第五学期。具体执行过程中,根据专科阶段当年的就业形式灵活选择。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 要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深入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内涵建设。从通信技术行业主要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完成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通过全程岗位实习,实现学生专业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岗位实习;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一、通信企业岗位需求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提速,4G网络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工程建设人员、网络优化人员、移动商务和移动增值服务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量会逐步提高。业内专家估算,4G正式启动之后,每年直接增加的移动通信行业就业机会在100万人以上,吉林省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通信行业优质人才尤其匮乏。工信部出台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意见,将培养移动通信人才作为紧缺人才,列入“十二五”信息产业人才规划[1][2]。 二、构建“双元四段式”工学交替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显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主要职业类别为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业务人员。通过对吉林省地区同类行业和企业的调研发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工程建设、网络维护、移动商务和移动增值服务软件开发四个方面。依据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以及工作实施过程中对应的工作任务,形成“专业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为主线的“双元四段式”工学交替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主要开设常识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并注重通过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建立行业视野,指引学生学习方向。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二、三学期,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技能,每学期前10周要求学生熟悉专业必备理论、掌握基站勘察设计、开通、运行及调测等基本技能,后8周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开展阶段岗位实习。第三阶段为专业技能培养阶段,教学安排在第四、五学期,前10周在校内通过仿真的形式针对网络优化、数据通信进行专项技能的培养,后8周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岗位实战。第四阶段开展综合技能培养,让学生在企业进行一个学期的岗位实践,以准员工的形式参与岗位生产,并能够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熟悉行业及岗位标准,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国家教学资源库 专业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进行专业职业技能分析,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面向的工程建设、网络优化、移动商务和移动增值服务软件开发三个岗位(群),包括以三个岗位群为中心的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通信工程督导、通信工程监理、移动网络测试、移动网线优化、移动应用开发等岗位。确定三个岗位(群)的核心课程:“基站建设与维护技术”“通信工程制图”“通信工程监理”“网络规划与优化”“网络组建与应用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专业与企业密切合作,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制定课程建设目标和课程标准,并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开发通信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完成的资源库可满足学生开放式实训、中高职衔接课程模块化定制、社会在岗与岗前人员培训,同时为开展专业毕业生终身教育提供保障。 四、课程的运行与实施 (一)“1+3+3”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 “1”是“一个规划”,即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通信人才为目标,根据行业发展制定专业未来发展规划;“3”是面向“三大领域”,即以运营商、设备商、第三方通信公司等三大领域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促进专业与企业的双向交流,提升专业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3”是针对“三个岗位(群)”,工程建设、网络优化、移动商务和移动增值服务软件开发三个岗位(群)展开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二)“深度校企融合,全程岗位实习”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深度校企融合的基础上,在整个3年6个学期的培养过程中,第1学期作为专业认知阶段,以企业文化与岗位认知为核心,开展专业教育和专业认识实习,进行职业规划,拓宽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兴趣。第2~5学期作为技能培养阶段,以岗位素质为核心,将课程分为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岗位实习两个阶段,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出发,通过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逐步达到通信行业对岗位的需求标准,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真实岗位的实习发掘自身的特点和从事某岗位的优势,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实现工学交替。第6学期作为综合技能培养阶段,以岗位综合技能为核心,在企业岗位进行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实现由学生到准员工的转换,培养学生合格的岗位从业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1.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建设仿真教学情境 在校企合作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引进合作企业真实项目和岗位训练项目,教学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认知规律,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素养的提高随着课程的教学进程逐层递进。 2.以企业实训环境为平台,开展岗前实训教学 努力创建校内有企、企内有校、互动双赢、开放合作的办学环境,校企双方共建教学基地。软件建设上,引进通信岗位标准,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革;硬件建设上,校内以校企共建的准通信实训环境、校外以合作企业的实训环境为平台,建设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3.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主体,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依托“教学能力、工程能力”的“双师型”队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教、学、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精心筛选教学项目、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4.坚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开放实训室对教学的引领示范作用 开放式实训室不仅能够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课内教学[3],而且能够补充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的不足,教师仅负责创设任务情境、布置和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再配合相关的教学活动。总体上,开放实训室能够模拟企业通信工程项目、满足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需求、考取认证需求以及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需求[4]。 五、实施二级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质量保障 第一,发挥网络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每学期学生都可以在学院统一组织安排下对本学期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教务处根据评价数据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作为教学改革和研究的依据。教师也可以登录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了解评价结果,以便改进教学。 第二,坚持学院、分院两级督学评价。学校教务处专门为每个分院配备督导、分院外聘督导、专职督导,全面系统的对分院每位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与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座谈研讨,传授教学经验。 第三,提倡同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施分院同行教师听评课制度,由分院教学院长牵头,教务科组织实施,专业教师互相听评课,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作为年度评优及下学期派课的依据。让辅导员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管理,这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秩序都有很大帮助。 第四,跟踪课堂教学状态。分院学生会及学习部定期填写《课堂教学反馈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学习风气、教学条件、教学设备运行情况反馈给分院教务科,使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实时了解教学运行状态,实施有效的管控[5] 。 总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专业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岗位技能提升明显。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出来,围绕三个岗位(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通过校内学习和校外岗位实习方式结合实现学生与准员工的无缝对接,学生学到的技能即是职业岗位上用到的技能。“深度校企融合,全程岗位实习”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二至五学期都开展一次岗位实习,可以实现多个岗位的企业实践,解决了技能培养和环境的限制问题。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基于CDIO理念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就业市场对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掌握主流工程化移动通信专业技术无疑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国内外的很多大学展开了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CDIO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产业对能力的要求,以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采用CDIO教学方法,不仪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协调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CDIO“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完全适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 本文主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项目化设计。 一、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在讲授时,实训环节往往就是让学生上机实现书上的示例,没有与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术及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联系起来。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内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普遍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囚此,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难以很快融人现代IT企业的运作。 囚此,国内高职院校需要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工程化改造,逐步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并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训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国内一些工程学院和软件学院积极开展了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和实践,其中最重要的实践之一是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eeive)、设计(Design)、实现(hn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纠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从2011年开始,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建设方面全面启动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其中,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以CDIO先进理念为指导,开发课程 课程设计依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依据CDIO教学理念十二条标准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本课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真实项目开发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个人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系统构建能力为宗旨,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的“一体化项目学习”课程。 2.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 课程及相关课程体系都以真实项目来驱动知识的学习。通过小型真实项目(二级项目),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一体化的大型项目(一级项目),完成整个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的学习,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之间有机衔接,二级项目是一级项目的一部分。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NET开发模块课程链路以“计算机技术系网站”作为该方向的一体化项目,为完成该一体化项目,依据网站开发的流程,知识逐渐递进的关系划分为以下5个项目“计算技术系网站”――网站前台设计项目;“计算技术系网站”――数据库设计及数据库操作项目;“计算机技术系网站”――基于C语言的数据库操作项目;“计算机技术系网站”―― 动态网站项目;“计算机技术系网站”――服务器部署项目。 3.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 课程的教学系统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面向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整体水平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以促进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要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系统的元素设计。 4.以行动为导向,优化教学 课程学习以学生学习小组形式进行,一般3~5人,学生入学第二学期自由结合,一直到毕业该组同学都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出现,一起进行课程考核,一起完成课程项目、学期项目、毕业项目等等。通过小组形式的学习,学生的团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及专业技术等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 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加强,学习兴趣显著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专业能力明显提升。以此为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发现运行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体系。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摘 要 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办专业对于解决在校学生的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以及就业时的学有所归起到积极作用。其中校企双主体管理是合办专业成功的关键,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合办专业成功的基石,专业课程实时改革、教学方法实时更新和企业配置一线资深工程师任教是合办专业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双主体管理;双主线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 通信行业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蓬勃发展,时至今日通信行业的现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为迅猛,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1G到4G的传输速率的提升,技术升级速度越来越快,设备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功能越来越多。然而,与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老化、滞后,导致通信行业亟需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而企业也为获取技能型人才付出了大量培训时间和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与中兴通讯开始了合作办学,探索“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 (一)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建设 2010年6月,学校与中兴通讯确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依托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坚持“三融合一分享”,共建企业冠名学院“中兴通讯NC学院”,实行企业主导的校企双主体管理机制。三融合一分享是指设备融合、师资融合、教学融合和中兴通讯全国就业资源的分享。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企业主导的校企双主体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如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实习就业等方面充分保障企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校企双主体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1.树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教育理念 在专业上,NC学院坚持服务型专业建设。服务型专业建设是“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核心目标,明确了办学的核心目标是为行业企业提供主动、有针对性的全面服务,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人力资源帮助,从而实现行业对合作办学专业的高度认可,有效提升本专业校内地位及区域行业影响力。服务型专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服务型专业是对专业教学的深度改造,解决企业订单班无法支撑专业发展的长期性、宽口径要求;二是服务型专业是以企业群支撑合作专业发展,真正实现了面向行业的按需培养;三是服务型专业的核心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岗位能力需求、企业发展需求和职业素养需求。 2.制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针的指引下,在学校“校企合作实质化”和中兴通讯“将企业岗前培训前移至大学”的办学理念共同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进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托中兴通讯这一强大的企业资源平台,利用中兴通讯学院企业大学完备的专业课程培训体系,致力于将企业岗前培训前移到大学,即把中兴通讯企业培训课程引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体系中,与现有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大学教育中直接、高效地获得中兴通讯学院的企业培训,利用实训基地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职业成长过程,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在专业技能方面,课程设置充分考虑移动通信技术行业热点及对应人才需求,分析和构建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岗位群,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代之以新的内容。在职业素质方面,企业全程负责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由专职的职业导师负责实施相应的教学活动。职业素质课程包括了准职业人导向训练、职业定位与发展、求职能力训练三大部分。通过职业素质课程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职场礼仪风范。 (三)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课程改革 1.新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选用优秀新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保证了教育部对文化课程教学的要求。专业技术课教材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体现了工学结合,并根据行业的技术发展每年对专业课教材进行优化和修订。目前校企合作开发的专业课教材为9本,分别是《GSM移动通信技术》《IP网络技术》《SDH光传输技术与应用》《EPON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WCDMA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基站工程》《LTE 移动通信技术》。这些教材的结构为模块化形式,通常分为基础篇、任务篇、工程篇和发展篇。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专业课的讲授上,推行的是“MIMPS教学法”(内置项目教学法)和工程师自主教学法。“MIMPS教学法”共分为五个环节:M代表的是模块化,I代表的是分层-交织,M代表的是任务驱动,P代表的是研究型实训,S代表的是自我评价。模块化是依据通信行业的岗位职责,以任务模块的方式组织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分层-交织即实训的能力要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知识模块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交织于实训中;任务驱动是推动学生快乐地学习,以任务形成学习小组,完成实训操作,总结交流学习成果;研究型实训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计划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达到提高技能的同时完善个性,形成良好职业素质的目的;自我评价是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全方位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工程师自主教学法是所有课程中均要求工程师采用自主项目教学,利用工程师在行业内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形成个人授课的特长,在完成现行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利用其中20%~40%的课时进行相关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工程师教学内容均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追溯、可控制。工程师自主教学内容通过电信行业能力竞技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为工程师经验的积累与传承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与中兴通讯总计投资2000多万元共同建设9个技术方向的四个多媒体实训室,其中包括120余台计算机组成的三个多媒体教学平台、1300多万元的通信实训设备和仿真教学软件。实训设备包括光传输方向、无线方向、数据方向、宽带接入方向、电信工程实施方向;仿真教学软件包括GSM、WCDMA、TD_SCDMA、CDMA2000、LTE及4G全网建设等方向。几乎涵盖现代通信全部主流和热点技术,完全模拟真实的现行网络运行环境。目前包括光传输实验室、数据通信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和电信工程实训室,实验实训项目开放率100%,实训基地设备完好率98%以上,设备运转正常,满足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需要。同时,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通过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经常跟企业联系,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在生产单位实习的指导教师,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教师和学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和解决学生实习及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人员共享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五)师资队伍建设 移动通信专业的师资为“双师型”混编师资队伍,其中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校教师承担,专业课由来自行业一线工作的资深工程技术人员承担。企业的技术人员均为通信行业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他们长驻学校,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行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每年的寒暑假这些负责专业课的讲师要回到公司进行新技术学习和新设备的调试培训,使得他们所讲授的专业知识内容与行业的需求紧密对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已建成结构合理梯队完善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3名,其中移动通信专业校方带头人具有教授职称、博士研究生学历,有30年的高校教学工作经历,现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教学与研究;移动通信专业企业带头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有26年的通信企业工作经历,5年高校教龄,曾获中兴通讯“年度优秀督导”、中兴通讯学院“优秀培训师”等称号。 (六)招生、实习、就业管理 打造高质量就业保障体系是实习、就业管理的核心,而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是检验就业保障体系优劣的硬指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共同招生,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入学就按职业人培养。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岗位认知和职场定位,而在顶岗实习开始时,所提供的就业企业资源充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技能水平,结合就业指导教师的建议,挑选自己满意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 二、“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果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设立五年多时间,教学和实践成果显著。截至2015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总计招生700余人,目前在校学生260人。学生就业完全由企业负责,采取的是企业安置就业方式,学生初次就业率为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5%以上。对于在工作过程中有岗位变动需求的学生,企业给予二次就业安置服务。学生毕业时月薪80%超过4000元,工作2~3年的学生月薪达到7000至10000万元。 毕业生主要从事通信行业网络优化、网络调测、系统联调、工程管理、网络工程、售前工程师等岗位。目前绝大部分毕业生均在国内各地区通信行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并深受用人单位好评。部分2011级和2012级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工程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受到通信行业企业的认可。 三、“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体会与思考 (一)建立企业主导的双主体管理机制是“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培养的人为企业所用,让企业满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最为了解,最有发言权,所以在创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中,学校在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就业等主要环节上均保障了企业的主导地位。实践证明,这样才能使“校企一体化”模式有根本性的突破。因此,高职院校应大胆放手真正做到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 (二)企业教学团队入驻学校是“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成功的前提 企业组织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组成教学团队入驻学校当“老师”,与学校教学团队共同参与培养人才的全过程。这样既能使企业教学团队增强“以企业为主导”的责任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还能充分发挥企业工程技术人才这一教学资源优势。他们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可以随时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素质等,有利于师生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实训基地办在校内是“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成功的基础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通信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机房、基站的设备、设施均承载着各种实时业务,不允许出现中断。因此将课堂搬进机房和基站不现实,这样就需要将机房和基站搬进课堂,给学生提供能够实现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学习平台。通信系统的设备十分昂贵,只有具有实力的企业才能承担起设备的投入,所以寻找合作企业时要考察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程度,也要考察企业的整体实力。 (四)实习、就业管理是“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成功的保障 实习、就业作为高职教学环节的出口是考量“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否做到了学以致用和学有所归的重要参数,社会、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是其直接反映。实习、就业的管理质量高也会直接影响到招生工作,对于刚出校门走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采用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是有效的措施。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ICT技术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 摘要:结合通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当前高职宽带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及前景进行了分析,指明高职院校应该依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符合ICT职业岗位的宽带通信技术专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 一、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发展背景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是IT信息技术与CT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ICT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融合应用产业。从产业技术角度来说,ICT产业是IT产业和电信产业的跨界竞争引发的技术创新和相互融合;从产业构成角度来说,ICT产业是应用导向的信息服务业;而从更广义的经济模型角度考虑,ICT产业则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以新应用模式、新商务模式为核心竞争,以社会化和行业化服务为价值目标的新型产业,由于ICT产业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又被称为“第四产业”。[1]总体来说,ICT产业是一个技术不断融合、应用不断衍生的新型产业。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概括了信息通信技术高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社会创新2.0的互动与演进。互联网+通信,将成为通信新未来,是通信改革的机遇。虚拟运营商、宽带运营商和铁塔公司,让电信化渗透各行业实现移动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为全国手机用户提供智能生活的入口。[2] 二、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随着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趋势。通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加速了IT与CT技术融合,运营维护成本的缩减又促使电信运营商维护中心上移至省会。因此,通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代维取代了传统专业网维护。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应该打破传统的通信网中数据通信网、传输网、移动网等专业岗位定为思想,深层次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现代通信综合代维岗位的技能培养为重点,对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通过调研通信相关企业,结合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代维企业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报告,回访毕业生并对其就业岗位进行归纳和分析,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定位在: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与设计三大职业岗位,另外还服务于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及调测,电信业务营销等职业岗位。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通信行业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维护、测试调试与工程施工能力,面向移动通信领域,能够胜任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和调测,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设计以及电信业务营销等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措施 探索ICT产业变革形势和新技术发展趋势,依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符合ICT职业岗位的宽带通信技术专业。根据产业调整完成专业设置改革,形成与产业技术进步对接的课程体系,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 1.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面向市场调整改造供过于求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重新构建反映ICT技术发展的宽带通信专业。高职院校应本着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类别、质量和数量的具体要求,从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入手,结合地方的资源特点和学校的学科优势,建设有发展前景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 2.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传统计算机网络专业已不能满足ICT发展技术需求,网络技术必须与通信技术整合,将相关的IT课程整合嵌入到CT通信专业课程体系中,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3.通过真实应用驱动实施教学改革。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从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某个工作过程分析入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改课程过程当中,注重课程教学设计要素的普适性,为了确保教改课程实施的成功率,对教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设计了教改课程实施的过程资料,使教改课程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以工作过程和项目化教学作为教改的主线,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教学方式趋于“教学做”一体,教学考核更注重过程考核,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分组学习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4.建立专业教师新技术知识更新机制。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双师队伍建设是跟踪行业前沿技术的保证,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或通过参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实训管理工作熟悉企业,体验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并通过参加实际工程项目锻炼工程实施能力。另外,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不断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 5.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创新。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构建“校中有企,企中有校”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做”合一。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内涵建设,整合企业资源,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为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坚实的支撑。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衔接,完善与技术理论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选择合作企业,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6.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从学生开学到学生毕业全程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后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再通过职场体验熟悉实际工作岗位具体要求和基本素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接着再进行工作过程导向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再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培训结果和前期学习结果,选择职业岗位,最后顶岗实习,实现零距离就业。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和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核心。[3]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贴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增强专业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目的。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通信技术专业全程全网综合实训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通信技术专业具有技术综合、实践性强的特点,一个工程往往需要多方面知识,针对这个难题,本文对现有实训教学环节进行研究,对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践环境的搭建、改造和完善,结合我校现存的实际教学问题,针对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特点,提出一套全程全网、系统化的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通信技术专业;全程全网;综合实训;研究;实践 随着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及工程实训、实践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实际发展,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对当前的教学与实践环节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积极意义。 一、通信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源于一线的教学环境来开展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步被提出;部分高职院校相继投入很大的资金去引进新型实训教学设备,以满足高职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像2009年我校先后投资了750万元建成了一个集“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与综合技能训练”多功能一体化的通信综合实训中心,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可以开展WCDMA无线网络、WCDMA核心网络、光传输、程控交换等技术的系统原理与设备配置的培训与教学任务。通信综合实训中心是按照一个小型通信局(站)的规模建设,由光传输、程控交换、宽带综合接入、3G WCDMA移动通信、电源等部分组成,设备包括接入层、汇聚层、核心交换层的各种通信设备,技术包含了程控交换、光传输、xDSL、数据通信、3GWCDMA移动通信等主流通信技术,架构理念是以通信网络主流技术为核心,整合接入网、汇聚网、骨干网“全程全网”的通信综合实训架构,以3G WCDMA为主要架构,构建程控交换平台、光传输平台和3G WCDMA移动通信网络平台三个互通的平台,主要提供电话网、3G移动通信网、光传输以及接入网等业务的教学和培训。这种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为用人单位提供了适应实际需求的各项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训项目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在实训操作间内进行软件数据配置的操作,基本上没有给学生对通信硬件设备动手操作的练习。 (2)在进行每个实训项目的时候,需要提前给出相应的数据脚本,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灵活处理能力的培养。 (3)在上一门课程的实训项目时,只是对该门课程对应的设备进行操作,而没有把多个设备在联网的条件下开展实训项目。 (4)在目前实训条件下开展的实训项目缺乏网络运营概念,对各设备间的联接和联调没有开展训练,没有将设备的效能和利用发挥到最大。 我们将针对以上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革,提出“通信技术专业全程全网综合实训”的概念,就是希望能改变目前高职院校相关课程实训项目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综合性的实训教学方案,提升实训教学的效果。 现有的实验、实训环境下,难以提高学生的通信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我校现有与通信运营商应用的主流设备一致的通信设备实训实验室及各主干的专业实验室,承担相关课程的实训实验任务。在现有独立的实验、实训环境下,学生可将学到的部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但与通信企业要求毕业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跟现代通信网的全程全网或互联互通的精髓相离较远。这样,学生通过实验、实训后,可以掌握相关技术的实践技能,但还不能贯穿通信网的各个环节,对通信网的整体认识还不足,离达到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训教学目的还有差距。 二、通信技术专业全程全网综合实训平台的搭建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了相关一线教学人员到相关企业及学校参与调研、行业培训等专家研讨会,了解国内该课题研究情况和实际情况;参加国内外组织的相关专业培训,了解该课题的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组织相关人员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及相应调整;同时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对本项目进行指导。 在广泛的调研分析结果基础上,我们为我校的通信技术专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组网方案,将现有独立的交换、传输、无线、电源等设备,通过光纤传输把相关设备连接起来,搭建出一个与实际电信网络一致的本地网,构建通信技术全程全网的综合实训平台(硬件环境),见图1通信技术全程全网综合实训平台。在该平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设置综合性的实训内容,建立从课内实践、单项实训以及综合实训到企业项岗实习的实训体系,从“单一”项目的实验向“综合”实训转变,以适应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图1通信技术全程全网综合实训平台 通过通信技术全程全网综合实训平台,我们设计了为期两周时间的实训课程,具体开设的实训项目如下: (1)项目一:认知实训,包括的子项目有:核心网HLR9820系统介绍;核心网MSOFTX3000系统介绍;核心网UMG8900系统介绍;综合通信实训室网络介绍。 在这些实训项目中,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要对全程全网综合实训涉及到的设备进行比较好的认识;还要每位学生准确地用绘图软件描绘出设备之间连线,包括中间的配线架DDF、ODF以及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并且要动手操作插拔、更换设备上的一些单板。 (2)项目二:验证实训,包括的子项目有:核心网HLR基本数据上机实训;核心网HLR本局数据上机实训;核心网HLR与核心网对接C/D/Gr接口;核心网HLR移动/用户数据实训上机;核心网MSOFTX3000基本数据配置实训;核心网MOFTX3000 本局数据配置上机实训;核心网MSOFTX3000 UMG8900对接Mc接口上机实训;核心网MSOFTX3000和HLR信令数据对接上机实训;核心网MSOFTX3000 MGW和RNC对接IU_CS接口上机实训;核心网UMG8900基本数据配置上机实训;核心网UMG8900对接RNC数据上机实训。 通信技术专业全程全网综合实训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这些实训项目,我们让学生比较好地了解单个设备的数据配置及调试。 (3)项目三:综合对接调试实训,包括的子项目有:UMG8900、MSOFTX3000数据配置;C C08程控交换数据配置;移动接入网、移动核心网的光传输点对点数据配置;移动核心网光传输环型组网数据配置。 通过这些实训项目,我们让学生比较好地了解全程全网设备的数据配置及调试。 三、通信技术专业全程全网综合实训的意义 我们通过利用我校通信技术综合实训室现有的设备,把C C08设备通过光传输设备的点对点或环型组网形式与移动通信设备搭建一个全程全网的网络,并要求学生完成固话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话音通信,实训项目要求是按照难度而进行递进的,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 在“通信技术全程全网综合实训”的平台上,我们为12电子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的班级设计了为期两周时间的实训课程,通过这些实训课程的开展,学生把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认识和把握“全程全网”的精髓,提高了通信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具体体现如下: (1)改变了学生对设备硬件动手不够的问题; (2)改变了学生全程全网认识不够及利用不同的传输设备灵活组网的问题; (3)提高了学生对全程全网设备整体数据配置规划及整体软件数据调试的能力。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介绍变电站施工设计中的一些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施工 组织设计 1 项目概述及特点 1.1 概述 本次招标a标包括主控楼及通讯楼、220kv屋外配电装置、综合楼、消防小间、站区道路。处于xx至xx公路北侧约200m的岗地上,进站道路引接于xx与砂乡公路,长180m。 自然 标高26—35m(黄海高程系,下同)整平标高为31.2m,站区采取有组织排水。 施工电源:采取永临结合方式,本变电所站10kv所用点备用电源在工程开工前提前建成,引至变电站站区,作为施工单位施工电源。 施工水源:本站φ150管径的正式供水系统作为施工水源在开工前引至站区内。 1.2 特点 1.2.1 架构基础及各类设备基础较多,间距较小。局部基础地面位于回填土之上。 1.2.2 各类设备支架安装工作量较大,工期紧,土建与安装需紧密配合。 1.2.3 本标段建(构)筑物多,交叉作业多,各工种整体流水作业较为复杂。 2 施工总体布置 2.1 施工布置的原则 2.1.1 本变电所内电气布置很紧凑,场内可用的临时设施用地较少,施工布置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空地,以不占或少占永久设施用地为原则; 2.1.2 充分利用地形和区域条件,合理布局,既要有利于生产、易于管理,又要便于生活,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环境保护等规定,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设施尽量靠近施工现场,而生活和仓库等设施靠后布置。 2.1.3 按合同规定做好防洪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划,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临时设施周围开挖后的边坡。 2.2 水、电、风及通信 2.2.1 供水:施工用水考虑采用抽水机抽取右江河水。在变电站附近的?184.5m高程处建容积为20m3的蓄水池,ф50mm供水管接至主要施工用水点。 2.2.2 供电:由于甲方提供的工地变电所距离本工程施工场地较远,而本工程项目用电量较少,本工程施工考虑自备2台30kw和1台50kw的柴油发电机组根据施工需要供电。发电机房设在变电站?184.5m高程平台的空地上。 2.2.3 供风:本工程石方开挖量较少,爆破钻孔计划采用手风钻,采用4台jwg-3/7柴油移动式空压机供风。 3 施工准备工作 3.1 组织准备 3.1.1 如宣布我局中标,我们将立即在局内进行施工前动员,按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的原则,组建项目经理部,确定管理运行机制。合同文件签订后,由项目经理部及时组织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进场,保证在合同文件规定的时间内正式开工。 3.1.2 成立由一位副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负责本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确保本工程优质、快速、安全完成。 3.1.3 做好职工 教育 工作,按照劳动力需用计划,分批组织各工种人员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做好质量、安全、防洪、防火、文明施工和遵纪守法教育。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严格持证上岗。 3.2 技术准备 3.2.1 熟悉合同,全体管理人员在开工前集中学习,认真研读本工程合同文件,领会合同精神,认真履行合同; 3.2.2 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及图纸资料,领会设计意图,澄清所发现的设计问题; 3.2.3 备齐本工程所需的规程、规范和标准(所需规程、规范和标准见前述),按监理工程师和我局iso9002标准体系文件要求备好各种有关施工记录表格; 3.2.4 现场实测实量,复核工程量,按施工的难易程度,编制实施性的施工技术措施; 3.2.5 进行试验工作,对砼、砂浆的原材料进行试验检验工作,通过试验确定砂浆和砼配合比等; 3.2.6 技术准备工作坚持做到:准备项目齐全,执行标准准确、内容完善齐备、超前计划布局及时指导交底,重在检查落实。 3.3 物资准备 3.3.1 资金准备:根据工程所需投入足够的流动资金。 3.3.2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好各种材料、施工设备的进场时间,落实材料供应来源和运输措施,确定材料仓库和堆放的面积、地点。 3.3.3 材料进场按我局iso9002质量体系文件的采购程序和贮存程序执行。各种材料除应有出厂合格证外,还要按有关规定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使用。 3.3.4 设备进场后要做好安装、调度、保养,一些常用的配件要有一定数量储备以便及时更换,保证各种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4 施工部署 4.1 220千伏屋外配电装置 基础土方开挖采取人工开挖,按规范要求进行放坡,土方就近堆放,及时回填。220kv屋外配电装置构架基础施工按轴线拟采取分三段施工,以便于模板的周转,具体施工段划分如下:1轴-4轴为一施工段;5轴-8轴为二施工段;9轴-10轴为三施工段。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工种进行流水作业。架构及设备支架基础为杯型基础,模板均采用18mm厚木夹板,钢管支撑,杯口吊模。在一施工段进行的同时进行本标避雷针安装,以便场区内及时形成避雷体系。混凝土浇筑采用四台机动小翻斗负责水平运输,人工翻揪入模。220kv屋外配电装置构架基础施工完毕,经检验符合要求后进行环型杆及钢构架安装,安装时采用一台25t汽车吊吊装,两台经纬仪控制环形杆位置及垂直度。 4.2 主控楼及通讯楼、综合楼施工部署 主控楼及通讯楼为连体结构,施工同时进行。综合楼在主控楼及通讯楼结构完毕后进行。通讯楼、综合楼砖混结构,主控楼框架结构。预制板安装采取搭设斜道,人工运输的方法。主控楼梁、柱、板一次浇筑成型,通讯楼屋面为全现浇。基础及上部结构模板均采用18mm厚木夹板,钢管支撑。在各个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与安装的良好配合是使整个工程能够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完成的关键,这样就要协调好土建与安装的关系,控制好各项安装工程的插入点,土建与土建之间,土建与安装工程之间,安装与安装之间做到协调配合,有条不紊。主要建筑物施工时,我们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拟采用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结构,后围护及装修施工,以主体施工为先导,分部分项工程紧随其后,有序组织交叉作业。 5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5.1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5.1.1 所有设备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支线架设在过道处要采用安全保护措施; 5.1.2 现场配电室设置在合理的地点,并有可靠的防护装置,室内配电屏上各配电线应编号,并标明用途标记,配电室内应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 5.1.3 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且安装端正、牢固; 5.1.4 配电箱、开关箱必须防雨、防尘、保持箱内干净,并且有门、有锁、均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5.2 施工机具安全防护措施 5.2.1 所有机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制度,并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接零保护,手持电动工具、潜水泵必须单独安装漏电保护器,且灵敏可靠; 5.2.2 乙炔发生器必须有回火防止器、保险链、保险装置必须灵敏可靠,使用合理,各类气瓶应有明显的色标和防震圈,并不得在露天曝晒; 5.2.3 机械设备安装后,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 总结 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将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抽查,针对上一次检查出的不足之处作重点检查,确保工程安全高效的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FIDIC下施工组织设计与审核 [摘要]fidic是在编制招标文件、投标以及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国际通用的、权威性的文件。在国际工程的投标中,一般要求投标人提交一份施工初步进度计划,这个计划实际就是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对确保工程的安全及三大控制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满足进度控制目标条件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审核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施工方案 资源配置 合同工期 临建设施 安全环保 工作场地 一、国内施工组织设计与fidic合同条件下施工进度表的关系 依照fidic合同第8.1款,承包商在接到工程师开工令之后的28 d内,应递交一份完整详细的施工进度表,由工程师批准。每份进度计划应包括:承包商计划实施工程的次序;每个指定分包商工程的各个阶段;合同中规定的检查和检验次序和时间;一份施工方法的说明文件 。除非工程师在接到进度计划后21 d内通知承包商该计划不符合合同规定,否则承包商应依照此进度计划履行义务。这里的施工进度表所履行的功能和包含的内容通常与国内施工组织设计一样。 二、fidic合同条件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需注意的因素 1.要重视施工组织部署和施工方法的选择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方法的选择必须通过工程条件、工程经济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比较,选择出既经济又适用的施工方法,这样既可以综合工期,又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首先,要配备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确定适应工程施工所需要的现场管理体系。其次,要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第三,对一些工程量大、占用施工工期长、施工技术复杂、在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施工过程,需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要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及优势。第四,要提出分阶段的劳动力投入计划、施工机械的进出场计划、材料及半成品进场计划等。 2.掌握准确现场资料 依照fidic合同第4.10款在基准日期之前,雇主应向承包商提供雇主掌握的一切现场地表以下及水文条件的有关数据,包括环境方面的数据,以供其参考。雇主同样应向承包商提供其在基准日期后得到的所有数据。承包商应负责对所有数据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只要可行(考虑到费用和时间),承包商应被认为已取得了可能对投标文件或工程产生影响或作用的有关风险、意外事故及其他情况的全部必要的资料。在同一程度上,承包商也被认为在提交投标文件之前已对现场及其周围环境、上述数据及提供的其他资料进行了检查与审核,并对所有相关事宜感到满意。 要认真研究工期、质量、工艺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大胆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要因地制宜,靠加大企业自身的改革力度等措施来保证业主的工期和质量,要真正做到少投入、高效益,使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在工期、质量、工艺上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要为降低工程造价做出更大的贡献。 3.要合理的安排工期,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 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控制工期、建设项目的规模、结构、资金提供情况,制定出一个优化的进度计划,不仅要明确重要节点的完成日期,有时候对复杂的施工过程,还要排出详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并明确承包商依照fidic合同第4.21款进度报告规定提交进度报告。并按照第8.1款【工程的开工】的规定接到通知后28天内承包商应向工程师提交详细的进度计划。当原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或承包商的义务不符时,承包商还应提交一份修改的进度计划。 除非工程师在接到进度计划后21天内通知承包商该计划不符合合同规定,否则承包商应按照此进度计划履行义务,但不应影响到合同中规定的其他义务。雇主的人员应有权在计划他们的活动时依据该进度计划。承包商应及时通知工程师,具体说明可能发生将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使合同价格增加或延误工程施工的事件或情况。工程师可能要求承包商提交一份对将来事件或情况的预期影响的估计,和(或)按第13.3款【变更程序】提交一份建议书如果在任何时候工程师通知承包商该进度计划(规定范围内)不符合合同规定,或与实际进度及承包商说明的计划不一致,承包商应按本款规定向工程师提交一份修改的进度计划。 4.施工现场的平面规划 施工平面图的规划和布置,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但却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且决定着预算中的直接费用,所以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可以避免出现土方调配无序,运进运出,材料的一搬再搬,施工设施反复搬迁等问题。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可以降低土方往返运输等浪费现象;可以降低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可以减少临时性建筑物的修建费用。本条要根据fidic条款4.10、4.13、4、15合理的进行编制。 5.制订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节能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为了达到工程既定的质量、安全等目标,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其次要制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技术保证措施。根据fidic条款4.8、4.9 4.21 8.3进行编制。主要的根据fidic条款4.8安全措施承包商应该:(1)遵守所有适用的安全规章;(2)注意有权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的安全;(3)付出合理的努力清理现场和工程不必要的障碍,以避免对这些人员造成伤害;(4)提供工程的围栏、照明、防护及看守,直至竣工和按照第10款【雇主的接收】进行移交;(5)提供因工程实施,为邻近地区的所有者和占有者以及公众提供便利和保护所必需的任何临时工程。 三、fidic合同条件下审核需注意的问题 1.审核内容应全面,并突出重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专项方案审核; 2.要在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工作中应得到全面落实总承包方及分包方的责任; 3.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合同履行情况; 4.施工方案审核与计划优化相结合,提出合理化建议; 5.重视安全、质量措施与生产技术审查相结合原则; 6.注重经验总结、沟通交流和听取专家的意见。 7.审核好施工组织设计要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在工程开工前才能把好施工监理的头一关,为业主尽到应尽的责任。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提高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是控制工程投资与质量的有效措施 【摘 要】施工组织设计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提交的技术文件,是衡量施工管理水平与经营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如何才能编制出高质量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来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与工程质量。重点从突出重点、注意调查研究、科学经济的施工管理方法、设计效果指标和技术经济分析,预留调整余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编制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工程投资;施工技术措施;工程质量 “十一五”期间,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和全国一样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车总里程突破3400公里,截止2012年底达到4000公里。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高速公路建设从平原微丘区、浅山区进入跨越深山区,工程造价也从十年前的平均每公里4000多万元增长到1亿多元。大部分项目出现超概现象。特别是临时工程和设施部分超概现象特别突出。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之大、成本之高,技术之复杂的特性尤为明显。同时其专业分工细,协作面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不仅需要现代化科学技术,而且需要现代化科学管理。要对施工活动实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作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提交的技术文件,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依据,是准备、组织、指导施工和编制施工计划的基础。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是从工程的全局出发,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和当时的具体条件,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的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个主要因素后,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资源消耗等作出的科学而合理的安排。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实施的质量是衡量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与经营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应突出重点、注重调查研究、应用先进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并使其制度化,科学地组织实施。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目前设计单位重技术,轻经济;重结构安全,轻施工案设计普遍存在。如何才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高质量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根据笔者近几年的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要突出重点 1.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指对工程施工所做的总体设想和安排。一般在初步设计阶段施工方案就确定下来了,但在施工图设计中还要在初步设计施工方案基础上,根据批准机关的审查意见,重新提出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方案,来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的先决条件。在编制过程中,要努力优化施工方案,以达到经济可行。 2.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的设计目的是解决各施工项目的作业顺序和充分利用时间的问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遵守合同签定的或上级下达的施工期限,对工期较长的大型项目,可根据施工情况,分期分批进行安排。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施工平面图设计 施工平面图是以整个施工管理范围为对象的平面设计方案,它是加强施工管理、指导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依据。通过施工平面图设计,为主体工程提高工效,革新技术,保证质量、安全生产、降低成本以及文明生产创造条件。它的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都很强,是施工组织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4.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工期,降低成本,安全生产,攻克技术难点而采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措施。因此,应在组织和技术上(重点在组织上)挖掘潜力,制定措施,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注重调查研究 1.自然条件和经济调查资料 ①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和气象条件;②当地筑路材料、劳动力和能源的分布情况;③对外交通运输现状;④沿线居民点、厂矿企业、其它工程建设的分布情况。 2.工程设计文件 除了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表外,还应详细了解:①各项工程的结构型式和细部构造特点;②各分项工程的工程数量及其分布情况;③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与构件、成品的数量和规格;④个别工程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3.各种定额及概算(预算)资料 例如:设计采用的预算定额(或概算定额),施工定额、沿线地区性定额、预算单价、工程概算(或预算)的编制 据等。 4.施工时可能调用的资源 ①劳动力数量及技术水平;②施工机具的类型和数量;③外购材料的来源及数量;④各种资源的供应时间。 5.施工技术资料 常规的资料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操作规程、施工安全作业规程等。此外,还应收集施工新工艺、新方法、操作新技术以及新型材料、机具等资料。 其它资料指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环境保护条例、上级部门对施工的有关规定和工期要求等。 三、采用科学、经济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 1.施工组织设计在总体施工方案安排上,应采用系统管理方法,确定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使其科学、合理、经济。应十分重视各专业分工范围和交叉施工、相互配合协调,特别是业主直接分包的工程,应给予统筹部署。从而使施工组织设计得到高质量的实施,各项目标得到实现。 2.施工方法的设计,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预制装配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确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快速施工、平行作业,对于复杂的工程应通过网络计划找出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全面平衡人工、材料的需用量,力求实现均衡施工。 3.制定严格的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其关键是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标准化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保证“五化”管理的正常运转,实现质量目标的全面控制。 4.精打细算,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从管理上应建立健全材料进场的验质验量制度、存贮管理制度、计量搅拌制度、限额领料制度等。其次从技术上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替换材料技术。降低机械使用成本,采取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发挥机械效率的措施。目前定额工资与社会实际工资存在背离现象,因此,降低人工费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用工。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要提高机械化、工厂化,标准化施工的程度;另一方面要正确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制定分配、激励、约束等制度,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 5.在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设计中,应重视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组织管理方法,组织学习培训,规划科学试验,促进各项目标的实现。 四、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重视设计效果指标的计算和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技术经济分析应围绕质量、进度、成本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对方案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优选方案,作出决策,付诸实施。 五、留有余地,便于调整 由于影响施工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执行时必然会出现未能预见到的问题。这就要求编制时力求可行,执行时又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调整、补充,因此,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留有恰当的调整余地。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的对策,第二部分则重点研究了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的对策,从施工进度、成本、安全、质量、人员五个方面出发做出了深刻而详细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人员参考意见,以保障公路桥梁施工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对策 1引言 公路桥梁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进步。公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是其主要的部分,施工单位结合设计方案统一的协调规划施工工作,严格控制施工管理中的进度安排、成本、安全、质量、人员等,从而保障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2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的对策 2.1确定施工模式及操作手段 在路桥项目建设过程当中,项目施工的程序安排是需要对多个项目内容进行周密的考虑后制定的,需要严格注意施工的条件、技术工艺、成本等问题。制定投资费用小且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按照具体的施工条件来制定施工方案,控制好建设成本。 2.2控制施工工期 制定好完善的施工方案后就需要依据施工方案来核算施工的建设周期以及各个施工环节所需要的施工期限。建设工期的长短决定着总体建设项目的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安排好工程期限,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配合与协作,对施工工期、材料、设备等进行科学的安排。在安排的过程当中考虑天气因素,为工人安排好科学健康的工作时间,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施工进度。 2.3施工组织平面布置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整个施工的大平面做出详细的布置,合理的规划,在平面上进行货物运输以及人员流动,做好平面布置工作能够避免货物出现反复搬迁和人员出现拥堵现象,这样能够保障工程施工的效率。 2.4编制运输计划 在公路桥梁建设过程当中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输路线,首先选择最短的路线,其次是要考虑路线是否通畅便于运行,最后要考虑运输的次数。在综合的考虑这三点之后,选择出最合适的路线,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资金,加快施工的进度。 3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的对策 3.1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进度管理对于保障公路桥梁工程按时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控制好进度的话就会拖延工程施工的期限,因此需要控制好进度安排。从公路桥梁施工的整体出发,制定出符合实际规定的进度安排,并将这个进度安排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标准。首先在工程开始之前对各个生产要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工程进行的图纸、方案、设备、材料、人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和财务分析,保障每一环节之间进度的优化与控制。其实是要严格的检查各个环节是否按照计划安排进行施工,检查每一小部分的衔接是否顺利,施工计划是否跟上,如果有没有按照规定完成的需要加快进度按时完成,否则就会影响下一环节的工程进度。最后由于公路桥梁施工涉及众多部门,因此需要安排好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做好协调工作,以按时完成工程。 3.2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公路桥梁施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需要把握好节约的原则,对工程施工的整体、各个环节等做好成本控制。做好对人员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其他成本的管理,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各个施工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材料的选择与购入等、设备的租赁与维修保养等做出详细的计划,并做好记录,严格控制各方面的费用。 3.3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问题是公路桥梁施工当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测制度,保障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首先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讲座等形式提高施工人员的认识。其次是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完善安全风险体系,对于施工工程当中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及时的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最后要定期的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重点检查施工需要的大型设施和材料。 3.4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公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注意施工的质量,首先是施工材料的质量,保障材料符合施工标准,由专业的人员购买材料,保障材料的精良。其次是施工的质量,也就是保障施工工序的技术,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施工,避免违章行为的出现,对施工的图纸资料、技术工艺等进行质量检验。最后在公路桥梁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的提出并修改。 3.5施工人员管理措施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技术水平薄弱,技术操作能力较差,导致公路桥梁施工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就会容易出现不当操作导致失误。其次是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实际的规定时间来进行施工,导致工程任务无法正常交工,导致整体的工程进度受到影响。最后是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对自己负责的工程不认真对待,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对人员的管理,首先针对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问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加强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其次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来吸引高素质的施工人员,组建高效的施工队伍,保障养施工水平。针对施工人员没有按时完成进度或是不认真负责工程施工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来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效率,对于工作做的好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不认真对待工作,不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的人员给予批评、处罚或是辞退。 4结束语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物质条件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公路桥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建设出更加便利的公路桥梁成为重点。而公路桥梁的施工是一项庞大而又繁琐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具体分析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 作者:黄重庆 单位:徐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浅析 摘要:本文结合项目实例,对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作了总结,重点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现场总平面布置、施工导流等内容进行了介绍,通过加强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探讨,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完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桥梁工程作为我国交通建设工程的典型代表,并且建设标准的高要求与建设环境的特殊性质备受行业重视,而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还能提升施工效益,是实现桥梁工程有效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湛江市桥梁工程施工为例,对其进行了具体说明。 1项目实例 军港大道工程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市政管线工程(雨水、污水设计)、交通工程、照明工程、景观工程等。项目路线总长1.25km,其中麻斜海大桥路线长464.8m,采用桩基础,上部结构为30m小箱梁,设计速度为40km/h,红线宽度28m,双向6车道。项目工程可批复估算总投资为2.05亿元,其中建安费用约1.05亿元,计划工期为9个月。本项目桥梁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较好地完成了工程施工内容,具体如下所述。 2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2.1坚持统筹性的原则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统筹性原则是基于工程施工整体性而言的,如在麻斜海工程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时,施工单位在充分分析交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工程长度、填土、挖方、枢纽互通数量、管涵数量、桩基数量等进行了规划,并根据招标文件与结合交通部所颁发的相关规范进行了设计,同时在设计时,对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采集数据信息,以及根据施工实际的地质环境,可以在制定出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的同时,确保施工可按日期规定顺利完成。 2.2保证高质量的工程施工 基于工程的特殊用途、所处环境的分析,只有高质量的桥梁工程,才能满足交通运输安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质量内容都是在施工组织设计初期阶段就已确定的内容,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人为、非人为的影响,很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完全实现,因此,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施工单位必须要在施工设计阶段就应当设计好各种施工预案,以确保施工质量。麻斜海桥梁工程主体施工方法在确定时,就已做好了各类预案,并通过施工行为的合理性,实现了对施工质量的保障。如在桩基钻孔时,要保证水头压差,防止坍孔;基坑开挖由低向高分级进行,加强对开挖断面的观察,以防止塌方;高大机械施工、吊装,需保证基底有足够的强度、宽度,防止向路面侧倾斜等。 2.3保证低成本 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会对成本进行科学的规划,但进入到实际施工阶段后,由于多种影响因素的存在,施工组织设计对成本的要求与标准很难全面实现,为此施工单位要在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施工效益。 2.4提高新技术的运用 桥梁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典型代表,在施工技术上的进步,不仅能够在工程质量、效益上有所展现,还能在工程的功能性发挥上有所提升,因此,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在分析工程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如在麻斜海工程施工过程中,就应用了正循环钻机成孔、水下浇注混凝土、支架现浇法等新工艺,施工效果非常理想。 3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3.1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 (1)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工作。首先,应在召开工程开工前的各级技术和生产会议上,自上而下的将施工组织设计逐级进行交底,并对其内容、施工的关键工艺和有关的保证措施、技术质量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组织群众在施工工区、队及班组中进行讨论。其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原则,督促计划部门制定出严密的施工计划,并且各施工工区均应下达施工计划,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分解。(2)施工总体部署。①根据桥梁工程的工程量多少,及结构复杂情况确定工期,分解施工工序,以将整个桥梁工程按施工顺序分解开,同时对整个工程分工作面,分段流水施工,比如:桩基施工可以一台桩基为小组,总体分批人、材、机实施独立的一个工作面施工。②桥梁工程本着先下部结构、后上部结构的施工顺序进行作业,桥梁板可在桩基工程开始后进行预制与养护,这样可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工期。③建立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落实管理职能分工,以此控制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 3.2现场总平面布置 现场临时设施是直接为工程施工现场服务的,它的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桥梁工程进度与成本,因此,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首先,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及现场准备、现场踏勘的情况,布置生产及生活区,同时布置好电力线路供水管道和场内交通。其次,施工材料堆放地点应接近现场,以便及时取用,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减少临时设施搭建。另外做好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的布置,并设立警示标志,同时运用辅助工具,如CAD等软件画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3施工导流 施工导流是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内容,良好的施工导流能保证工程建设不对河流生态环境,以及原有交通秩序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施工导流要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予以进行。如在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单位就针对施工导流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投入,具体为:(1)进行道路中分带位置主线某一桥墩的基础及下部施工、第14、15跨梁板架设,以及桥面系施工和匝道11#墩基础及下部、第10、11跨上部现浇与桥面系施工时,可封闭主线设临时主线,以满足交通需求。(2)支架施工期间,可临时封闭匝道,在匝道上搭设门洞支架和施工平台,同时可在支架上满铺木板,挂设防落网,两侧需外加宽1m平台,门洞净宽4m、桥下净高5m,并用水马将两车道改道成单车道,以保证交通安全。 3.4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施工效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要求,做好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益。 3.5质量保证与安全生产 质量保证需明确其施工质量目标,即质量优良、工期一年、安全无事故,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种质量保证制度,如自检、互检、专检、工序交接制度、分项工程验收制度、质量奖惩制度、材料进场合格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员工思想教育、组织保证措施、技术管理措施、经济奖罚措施等,并强化实验室建设,并获得临时资质认证,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另外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包括成立安全机构、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各类人员安全知识培训、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落实、贯彻国家和上级各项安全生产法规、政策、指令、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4结语 总之,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关系到工程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工期管理等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是工程人员多年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的体现。因此,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并由技术负责人和经济负责人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从而提高桥梁工程施工的科学性。 作者:苗伟刚 单位:湛江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数量日益增加,为保证工程经济效益,需做好造价控制工作。工程前期规划中,施工组织设计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采用科学的组织设计可对工程进行统筹与规划,保证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为此,本文就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相关概念,其次就其具体影响进行阐述,然后基于此提出造价控制措施。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工程造价,这两个指标也是检验工程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需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进行管控,避免资金浪费。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加强成本管控,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并提高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所在。 2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工程造价概述 水利施工组织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投标以及签订承包合同的重要技术文件,是依据规划设计的相关要求对工程现场进行合理规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各项工艺指导性文件的编制工作。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①施工方法与技术组织措施,也就是施工方案;②施工进度计划编制;③施工现场的平面布设;④人力物力资源的布设,并且为施工用水、用电以及运输等问题提供解决对策。工程造价从施工角度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需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确定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在完成建设任务产生的建设费用的总和。 3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建设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工程量较大,工程位置偏远。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易受外部环境的限制,为此,需做好造价控制工作,保证经济效益。(1)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基础单价计算以及项目单价分析都必须将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基础,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方案比选,保证方案的可行性。①材料费是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投资中占据的比例约为50%及以上,其中运杂费与工程地方的交通条件、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和选用的运输工具密切相关[1],为此需广泛收集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的材料价格,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计算运输距离,对于不同供应方式下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为经济的方案。②土石方、基础处理工程单价计算过程中,因为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岩石级别低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此需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进行单价分析。③混凝土运输。水平运输以及垂直运输在运输方式上运输方案的合理性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进度、造价均有很大影响。所在,在确定混凝土运输方案过程中,必须满足现有工期要求,节省运输费用,将混凝土运输等影响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对运输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列入塔机、门机运输使用的栈桥塔搭建费用等,汽车运输的施工道路修建费用等。(2)施工进度加护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施工进度计划体现了各项施工活动的时间点,也是投资、劳动力使用、设备调度、物资供应的计划编制的直接依据。若施工进度计划不合理,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工期滞后,也不利于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的监督管路。对此,正确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是保证各项工程以及建设项目可以保质保量如期完工的关键。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较多,易引发造价变化。在编制计划施工进度时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建设进行科学部署,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保证工程生产有序[2]。同时,需对工程投资资金、劳动力、设备资源、施工材料等进行合理规划,在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的情况下,缩短工期,在工期逐渐趋于计划时,施工成本就会有所降低。(3)施工总布置。施工总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施工场内外交通、施工现场布设密切相关,具体包括施工辅助企业和其他生产辅助设备,如仓库战场、生活福利设施、供水水电通风系统等,需对各单位进行协调,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设。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内容较多,专业多种多样,且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其中,临时工程占据比例最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辅助企业、仓库、转运站的位置,并确定适宜的道路标准、路面结构、场内外运输、工厂、生活建筑、料场等,对施工现场布设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减少施工场地的占地面积,减少征地费用,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策略 4.1熟悉造价定额,掌握工程实际资料 没有完备的基础资料,组织设计条款易偏离施工组织方向,因此需深入了解现场的相关情况,全面掌握勘测基础资料,熟悉工程造价定额内容,确定施工方案。例如某生态发展示范区供水工程,管道类型较多,铺设工作中的土方开挖量较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因为对于工程现场不熟悉,勘查资料匮乏,DN500球墨铸铁管的5km多范围内均按照土方开挖单价进行计算。初步设计阶段因为勘查资料较为全面,进行实地调查,管道铺设范围内因为开挖80cm以下均为石头,在初步设计阶段部分工程量必须按照石方爆破价格进行计算,这样就造成管道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费用增加。若不能提前了解造价定额,掌握现场勘查地质资料,易造成投资增加,也会造成决策失误。 4.2加强对施工各项目的成本核算和科学管理 施工各项目的成本核算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举措。若没有对工程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严格监督,那么在施工过程中成本分析以及控制的价值就不能体现。因此,需加强施工各工序、各项目的成本核算以及管控工作。在进行核算时,需依据施工组织设计,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将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出的成本数量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旨在控制造价,若差异较大,则需分析产生原因,加以控制[3]。同时,需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保证施工作业的有序实施,完后工期控制计划,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工程造价与工期关系如图1所示)。对于工程造价来说,成本的合理控制和准确核算至关重要,但是也只有在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协调各方,做好造价管理和成本核算。 4.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控制造价 因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会发生多种突发状况,而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若不及时控制则会影响施工进度,紧急处理也会增加成本。因此,在进行造价管理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对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合理推测,编制应急预案。在实际施工时也需依据施工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建立动态管理系统,对工程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另外,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函和进步,在管理中需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例如,在管理工程中可引入云技术,对施工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录入、分类和集中管理,也具备自动化的应急解决功能,确保工程造价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成为其控制造价的重要途径。在设计各阶段施工方案都应围绕质量、工期、成本三个方面进行方案比选,利用工程造价的数据来指导设计,采用最优的设计方案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整个工程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杜金娜 单位: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必要性 摘要: 在土建施工管理中,施工组织设计是宏观性的具有战略部署指导作用的重要环节,对于土建施工全过程的安排,技术方案的选择,工程进度计划以及各种组织保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重要性 1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土建工程的项目内容,施工条件,地理位置等来进行工程概预算,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顺序,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始终遵循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例如正式施工时应该先进行平整场地,铺设管网,修筑道路等全场性工程及可供施工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然后再进行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再比如新建雨水沟和雨水管线,要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2)科学性的原则。根据土建施工项目工程量的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科学配置施工要素,组织专业化的施工队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上科学合理地布局尤为重要,合理规划办公场所、生活场所、作业场所,对于材料堆放和机械停放的空间布局要安排得当,做到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充分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3)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机、物、财的科学合理配置。对于单个构筑物的施工顺序,既要考虑空间顺序,也要考虑工种之间的顺序。工种顺序考虑的是时间上的搭接的问题,它必须做到保证质量,工种之间相互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工作面,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落实季节性施工的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质量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从各方面制定了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在落实质量方针上,坚持构建精品工程,实现主体工程零缺陷,坚持科学标准的项目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坚决杜绝工程质量等级事故,坚决杜绝重大不良影响事件的发生。(2)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安全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安全至上,以人为本。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有着明确的安全目标,坚决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坚决杜绝一切人为因素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包括机械设备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都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贯彻落实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督促。(3)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环保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文明施工,绿色施工。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重视质量和安全,更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贯彻落实污染源控制达标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的要求,将作业场所的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等污染降到最低,确保作业场所和办公、生活场所卫生清洁、整齐有序。(4)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效益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节约资金,提高效益。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效益最大化,为企业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随时跟踪资金动向,降低投资风险,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挖掘技术领域一切可节约投资的环节,提升管理效益。(5)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工期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合理安排,确保工期。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土建工程工期目标完成的前提。由于土建工程施工作业周期长、露天作业多的特点,因此受季节性和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施工组织设计在安全进度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工期的因素,将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施工项目安排在有利的天气进行,将受天气影响较小的项目安排在雨季或冬季进行,只有这样精心组织,科学设计,才能确保土建施工项目按期完工。 3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几点事项 (1)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时,要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制定施工方案时,注意根据土建项目的地区条件,合理选择方案,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应选用能连续作业的机械,减少台班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要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改善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为新技术的推行创造有利条件。(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在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土建施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要及时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不可因出现一些问题而怠工,延误工期。(3)提倡文明施工,绿色施工,重视施工的目标控制。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做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材料和资源,注意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倡文明施工和绿色施工,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将扬尘、噪声以及污水的排放降到最低,使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目标控制得以实现。 4总结 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提高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确保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可靠,也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创造更多潜在的社会效益,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提倡的。 作者:徐晓忠 单位:百盛联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探索 1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在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促进下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就当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十分科学的、合理的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那么对于工程的施工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就当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承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为支撑,是不利于工程的竞争的。所以,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仅有利于施工单位在投标的过程中占有有利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好的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更有利于实际的施工应用。因而,对于当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的编写范本 由上述可知,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性。所以,加强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在此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的编写范本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为提高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水平而做出一些贡献。 2.1准备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来说,首先就要做好设计编写前的准备。而要做好准备工作,就要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多个方面的勘察,其勘察的主要目的就是收集比较精确的基本资料,包括施工所在地的地形、气候情况、水文情况等,凡是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的资料,都要尽可能的进行收集。 2.2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 2.2.1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招标文件、预算定额、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承包合同、工程招投标文件、地质勘探报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二是依据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新工艺及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三是依据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对建筑施工现场有关规定。 2.2.2工程概况 与其他建筑等工程一样,水利水电工程的概况也主要是对所要进行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结构等进行详细的说明。 2.2.3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 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要保持在三通一平的水平上;然后,水利水电工程中设计的相关技术要做好技术核查以及安全施工教育等工作;最后,对于整个工程中人员、物资以及施工技术中所需要的机械的调动,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调节。 2.3施工总体部署 该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施工组织、施工规划,每一个部分下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详细的说明。 2.4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 施工中总进度安排在整个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中属于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对水利水电工程其直接作用的一个部分。因此,对这一部分的编写必要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所有的施工项目,就时间问题上做出合理的安排。2.5拟投入的劳力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拟投入劳力和主要施工机械直接关系着施工总进度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必须就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总进度的安排情况,对劳力以及施工机械做出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安排。水利水电工程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研究涉及的方面是很多的,而以上仅仅在只是笔者对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上述研究也比较浅显。因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促进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水利水电领域的相关人士还要共同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索。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中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不仅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有序施工,同时也有利于水利水电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再加之我国水利水电领域对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实际的应用。所以,在今后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水利水电工程的多个角度,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水平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刘振楠 单位: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五工程处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论文 1施工组织设计 1.1施工组织设计作用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作用是为了能够合理解决整体建设项目各个环节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合理的阐述,把整个项目建筑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庭院室外配套工程进行有效连接和管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宏观定性的管理措施,是一个建筑工程最重要的战略部署,对工程项目具有指导性,通过对建筑物蓝图规划、整体部署、选定施工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及相关资源计划安排、各种组织保障措施等的空间布局,形成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性纲领文件。不论是哪类工程,均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科学施工。其作用表现为:为主管部门编制建设计划提供依据;为编制单位工程组织设计提供依据;确定设计方案可能性;为物质技术供应提供依据;为施工单位编制施工计划提供依据;保证施工准备顺利。 1.2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一定要按相关设计性文件各技术要求进行,并结合工程对象实际条件,提出综合文件。工程编制的内容包括:编制参照的依据、科学有效的方案部署、工程进度和计划安排、工程情况内容概述、施工人员与机具设备计划、现场临时设施等。要想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就需要依据各项数据,依据的条件有:工程施工及招投标文件和工程设计相关文件;建设当地地质、地形、气象、地下水位的工程勘察和资料;项目建设有关法规及行业标准;企业自身组织机构构架;与工程有关的资料源供应;国家现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施工企业自身正在执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行政部门批准文件及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要求;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有关规定。 1.3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做到开工前进行,通过编制、审批等手续,达到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标准要求,这个过程虽然复杂,但却影响结算各个环节。审批程序要由项目经理进行编制,技术负责人要签字,同时通过填写报审表,项目经理签字确认后,上报相关监理单位待审批,这个流程必不可少。 2设计变更及技术联系单 一项工程签证需要详细、准确,通过记录现场情况及所产生的费用,把握整体投入情况,也为工程后期结算及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更是为了变更设计流程提供原始材料,要想科学的掌握第一手资料,施工管理相关人员就要深入施工现场,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查取证,拿到第一手材料,并详细记录,报请建设单位进行签证。 3质量保证资料 3.1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分类及主要内容 (1)设计阶段资料:这个阶段是工程开始前的筹备,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初步设计、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等资料,通过资料的提交获取工程施工资质。(2)项目提出筹备阶段的资料:这些材料主要由项目建设的申请报告、上级批复文件、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施工、监理合同及有关责任主体的资质证书等构成,这是施工组织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材料。(3)勘探阶段资料:对施工当地进行环境、地质、水文等的勘探调研及报告等材料,这是合理施工的前提条件。(4)施工及验收阶段资料:这个阶段的资料较为复杂,包含内容较多。一是由垂直度观测、建筑物定位、沉降观测和设备安装测试资料构成的测量资料;二是由使用的水泥、钢材等复检报告,砂、石、钢筋焊接件检验报告、焊材合格证、成品、半成品合格证及设备合格证等构成的实验材料;三是由开工报告、材料代用单、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联系单、图纸会审、事故处理报告及会议记要等组成的文件材料;四是由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表、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表、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构成的检查评定资料;五是由基坑验槽记录、桩基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竣工图编制说明构成的隐蔽工程竣工材料。 3.2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注意的问题 (1)要根据事实说话,做到客观准确,不能隐瞒真相,更不能弄虚作假。(2)总承包单位应及时向分包单位征集相关材料,做为工程质量保证的证据资料,按照质量保证资料建档要求,进行合理保管。(3)质量保证资料是一定要做到前面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建筑物施工时,及时整理,及时性是做好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收集的前提条件。需要根据工程量、批量等情况,及时完整地收集有关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时,一定避免应付和突击。 4隐蔽工程记录 隐蔽工程也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总造价比重非常大,隐蔽工程是随施工过程发生的,要想合理预算出投入来,非常困难,所以在进度中,就需要做好对隐蔽工程的记录,为隐蔽验收提供证据,记录要准确、仔细、可靠。一般施工单位隐蔽验收记录均由带队工长填写,报请现场负责人、质检员、现场代表及监理师,共同签字,完成对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 5工程资料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5.1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只有不断加强现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才能确保资料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这是充分保证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的关键。在施工中,不断完善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现场考核,明晰职权,一岗比责,把责任落到人头,本着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做好相应资料管理工作,日常进行必要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上级部门批准的材料要及时移交,避免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 5.2完善资料管理制度 对施工现场的相关技术资料,一定要按国家、企业、行业或地方标准要求科学填写,保证字体清晰、内容完整、填写规范,对那些决定性工程施工,一定要记录精准,关键部位和关键节点施工的时间、责任人、发生的情况等要如实填写、完整记录,为工程竣工决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者,对资料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要负全责,施工单位要严格挑选可靠的资料员,通过业务培训提高对资料管理制度的掌握,以制度为标准做好资料管理;通过深入现场了解生产一线对工程实体验收情况,增加实战能力。 6结束语 总之,编制工程资料预算对施工整体进度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保证预算内容准确、可信,同时不断加强与现场联系互动,取得完整资料,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最后结算科学、合理。 作者:白丽 单位:商南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1复杂性。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情况下是由众多的单项工程所组成,所以较为容易产生施工干扰,其与一般性的土木建筑工程相比,难度要大很多,并且容易受水文条件、地形条件以及地址条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和复杂性。 2针对性。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大多以单个工程为对象,因此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其组织设计的内容需要满足工程项目业主、设计以及监理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于施工标准的规范要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动态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对施工工程总体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应充分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所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动态管理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1施工导流设计。 作为一个系统性问题,施工导流设计需要对施工建筑设计、施工总进度以及总布置的导流程序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也同样也会对坝址的选择和水工建筑布局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总进度设计和工程预算设计。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其与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作出考虑,特别是其与谁规律的适应程度。因为在通常情况相下,改变水规律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无法对水规律作出改变,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增强施工导流的适应性。因此,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主体环节,应对施工导流设计中的截流、封堵、拦洪及蓄水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并根据渠道自身水流规律,对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混凝土工程设计。 混凝土工程设计主要有建筑物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以及水流渠道混凝土工程,主干渠道的混凝土施工工程采用的是渠道衬砌的方式,进行现浇和部分预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渠道衬砌的过程中,注意对防水、防渗漏和防冻方面的控制,保持高水准的施工质量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组织施工设计中,可以根据工程施工技术条件和施工规模的不同,通过集中设置混凝土生产系统的方式,对渠道和建筑施工进行混凝土供应。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建筑物来说,可以采取单设置独立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对其进行混凝土的供应。 3施工工艺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工艺设计主要包括施工顺序、方法以及技术,其中施工技术作为施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在施工技术满足技术性及经济型要求时,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施工工作。其研究的主体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现有条件下,如何对某个时段或期限内的施工工作量进行合理制定。(2)如何实现施工导流和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的有效结合,从而确保建筑物施工的技术性。根据施工计划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预算。在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得以有效保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设计和管理。 4施工进度设计。 施工进度设计的任务是为了对各项施工活动进行时间规划,应保证施工进度依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进行设计,并严格按照施工工期对项目时间做出计划性的控制。施工进度包括编制施工依据、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主要工程的工期控制以及关键施工工序的指标控制等内容。另一方面,在进行施工总进度编制时,应做到重点与非重点的兼顾,对于关键性的工程施工项目,应对施工人员及机械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及平衡性。对于临时建设项目和主体工程项目而言,应依据工程特点首先列出主要施工项目并对其工程施工量进行计算,从而绘制出施工进度表并进行定期考察。 5施工布置。 施工布置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阶段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根据项目施工工程的特点、施工规模以及施工条件,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所涉及到的交通运输、仓库运输以及给排水管线进行平面化和程度化布置,从而保证施工工程合理有序进行。 三、施工组织设计间的相互关系 1施工进度与施工强度的关系。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只有在对施工强度有一个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才能根据施工强度及制定出施工进度计划,并在施工进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施工强度的控制。通过施工强度和施工进度计划的结合,继而制定出合适的工程强度指标。 2施工方法与施工导流之间的关系。 对于施工导流控制程序的研究,需要有恰当的施工方法作为保障。施工方法选择的正确性,会一定程度上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产生影响,所以应在施工导流控制程序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施工制度。 3施工强度与现场布置的关系。 施工强度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其中受交通运输、材料供应情况以及施工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影响较大,以上因素要充分与现场配置做好协调,才能达到施工强度的要求。 作者:陈武 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青山水库管理局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1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在工程项目中,签订合同之后,将明确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提出于合同承包中,全面总结了这些因素,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施工方案。在工程承包合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投标书。只有经过了监理工程师的审核以及双方的共同协调,才可以修改和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订立相关的合同,因此,在工程承包合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对施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但是因为它还可以发挥承包合同的作用,那么就有着更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指导工程结算,施工方案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同一工程如果采用了差异化的施工方案,就会有着不同的工程量和造价。而在工程投标报价中,需要计算实际工程量,并且套用单价,那么在确定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 其次,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对工程索赔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如果业主没有将施工条件提供出来,如施工图纸、施工场地等,就违反了相关的约定。如果业主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依据施工方案或者施工进度来进行,那么就需要双方进行讨论和协调,这样才可以施工。如果因为这些因素对施工工期造成了影响,施工企业可以向业主索赔,包括工期索赔和经济索赔两个方面,施工组织设计是索赔的主要依据。在施工全过程中都需要应用到施工组织设计,它有效集合了技术、经济以及管理和合同等,它除了作为合同文件之外,还是一份详细的施工计划。因此,监理工程师就需要对其严格监理,对其实施情况严格监督,并且对于承包商变更和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的行为也需要严格控制,如果对施工组织设计擅自修改或者变更,就违反了相关的约定。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过去通常是从技术角度上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较少,如施工方案、临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合同履行的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有机综合技术、经济、合同和管理,因此就需要增加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发展方向是项目管理规划。在项目管理规划内容方面,依据我国的相关规范要求,如果将项目管理规划替代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就需要保证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能够满足。在对项目管理规划进行编制和管理时,需要严格依据相关规范来进行,这样才可以促使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且可以有效接轨于国际惯例。在招投标时期,需要按照这些方面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1)业主需要提供的条件,因为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施工组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需要对承发包双方义务进行规定。虽然业主应尽的义务已经在工程承包合同文件中规定了出来,但是施工组设计规定的业主义务却更加的详细和全面,如施工图、施工场地的提供、水电供应、材料设备等,并且还需要将施工条件提供的时间、地点以及数量等给全面说明出来,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并且日后索赔起来比较的方便。 (2)在工程分包方面,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工程分包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承包商分包,另外一种则是业主分包,我国法律严格限制了工程分包。对于承包商分包,需要保证业主允许,并且说明于投标书中,并且分包工程的所有责任都是由承包商承担的;因此,承包山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被涵盖于施工组织设计中。在招标文件中需要声明业主分包工程,在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不被包括在内的,但是需要将业主分包工程的具体情况给列出来,如交工验收时间、进出场时间等等,这样可以更好的监控分包商。(本文来自于《江西建材》杂志。《江西建材》杂志简介详见。)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施工组织设计已经成为合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中标以及中标之后的盈利情况,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施工企业要跟随时展的潮流,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将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本文简要分析了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张鹏 单位: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铁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论文 在铁路项目实施阶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及动态调整,是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1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定义 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在项目实施阶段,由建设单位编制,用于工程招标以及指导后续项目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当工程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拟定改进措施或修订方案,按照建设程序要求,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项目建设的各项目标,如总工期目标、年度投资目标等。 2工程概况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线路全长1269km,是我国第一条一次建成1000km以上的大能力运煤铁路通道。本项目线路途经山西、河南、山东三个省份,全线划分为4个段落建设指挥部,分别为山西吕梁指挥部、山西安泽指挥部、河南指挥部、山东指挥部[6-7]。安泽指挥部管段线路全长299.5km,起讫里程DK310+800—DK578+875(南吕梁山隧道中心—太行山隧道进口)。主要工程数量:隧道58座,总长145.247km(占管段长的48.5%);桥梁129座,总长55.954km(占管段长的18.7%);车站8座(其中改建1座),铺轨659.75km(单线),制、架梁3137单线孔。 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用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遵循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本文不再赘述。 3.1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 工程实施中建设单位应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控制性工程加强动态管理,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并根据建设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要求。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情况,建设单位应在每年6月和12月上报铁路建设主管部门。安泽指挥部每季度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根据现场情况,不定期召开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专题会。通过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对管段内重难点工程、铺架工程进行动态调整,并采取有效纠偏措施,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有序实施。 3.2控制性及重难点工程的动态调整 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过程中,随着工程建设进展及客观条件的改变,控制及重难点工程与一般性工程会相互转化,一般性工程可能转化为控制及重难点工程,控制及重难点工程也可能转化为一般性工程。同时,随着工程建设进展,有时会产生新的控制及重难点工程。 3.2.1一般性工程转化为重难点工程实例干阳沟隧道全长8463m,设计为单洞双线,全隧设进口、1#斜井、2#斜井3个工区5个作业面组织施工(出口地势陡峭,不具备设置工作面条件),关键线路为进口—1#斜井对打段。本项目2010年4月份开工建设之初,干阳沟隧道并未列入重难点工程,故未引起建设单位关注。随着该隧道施工的展开,隧道进口揭示地质情况与设计相比较差,为砂质黄土与黏质黄土互层,且隧道渗水量较大,实测约500m3/d。在2011年下半年建设单位进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时,发现一般性工程干阳沟隧道关键线路工期严重滞后,可能影响后续铺架施工。鉴于该情况,建设单位将该隧道纳入了重难点工程管理,并经原铁道部工管中心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同意,在原关键线路进口—1#斜井间增加0#斜井(长191m)[8]。采取上述措施后,有效化解了该隧道工期风险。 3.2.2新增控制性工程实例管段内新增控制性工程实例有隧道无砟轨道工程、长子南至平顺段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工程等。2013年6月份,铁路总公司对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无砟轨道铺设范围进行了调整,安泽指挥部管段铺设无砟轨道的隧道由6座调整为36座,无砟轨道总长度达到了231.074km(单线)。隧道无砟轨道成为管段内新的控制性工程。受此影响,管段内铺架完工日期由2014年5月30日延长至2014年6月30日,通过合理压缩调试及验收时间,管段内工期满足全线总工期要求。2012年下半年,原铁道部将长子南至平顺段(三站两区间总长91.72km)确定为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将该段原计划开通日期由2014年12月31日提前到2014年3月31日,由此长子南至平顺段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成为管段内又一新的控制性工程。为了确保综合试验段节点工期,现场强化了资源配置,站前、站后工程均增加了冬期施工措施并成立了相应冬期施工技术攻关小组,以确保试验段按期开通。 3.3铺架工程安排与调整 3.3.1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铺架安排情况管段内设辛堡、长子南两个铺架基地,负责管段内的铺架工程。铺架线路示意如图1。图1铺架线路示意由图1可以看出,管段内铺架段落自南吕梁山隧道(出口)起始,至太行山隧道(进口)终止。管段内2个铺架基地,均采用单机双向铺架。其中:辛堡铺架自辛堡站起始,先往小里程方向铺架至南吕梁山隧道(出口),然后调头经太岳山隧道铺架至范家山隧道(进口);长子南铺架自长子南站起始,先往大里程方向经跨太焦线特大桥铺架至太行山隧道(进口),然后调头经发鸠山隧道铺架至范家山隧道(进口);两个铺架基地在范家山隧道(进口)会合。管段内铺架作业规划见表1。 3.3.2铺架工程的几次动态调整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围绕铺架这条主线,进行相应动态优化调整[9-10]。1)辛堡铺架调整:辛堡铺架需利用既有南同蒲线铁路进行路料运输,因南同蒲线辛堡站2012年8月份才完成站改并开站,故辛堡铺架开始时间由2012年3月6日调整为2012年9月7日,推迟了6个月。为了确保总工期及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铺架方式由原来的单机双向铺架改为双机单向铺架,即多投入了一套铺架设备,辛堡站往大、小里程同步进行铺架作业。2)长子南铺架调整:长子南站往大里程铺架受跨太焦线特大桥连续梁施工进度滞后的影响,对长子南铺架线路进行了相应调整,即先往大里程方向铺架至跨太焦线特大桥30#墩连续梁处,然后调头往小里程方向铺架,确保了总工期及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同时,为了确保综合试验段工期,待具备往大里程方向的铺架条件后,再增加一套铺架设备进行铺架作业。长子南铺架亦由原来的单机双向铺架调整为双机单向铺架[11]。3)铺架会合点调整:因控制性工程太岳山隧道工期滞后,同时范家山隧道施工进展较为顺利,辛堡、长子南两铺架基地会合点由范家山隧道(进口)调整为太岳山隧道(进口),化解了控制性工程太岳山隧道的工期风险,确保了项目总工期。管段内优化调整后的铺架线路。 4结语 本文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安泽指挥部管段为例总结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经验,概括如下: 1)既要重视对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同时也要兼顾一般性工程。既要避免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建设情况恶化,也要防止一般性工程转化为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指挥部通过工程周报制度,动态监控工程进展,同时在每月对施工单位进行月度考核时,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2)要善于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纠偏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如对工期滞后的干阳沟隧道增加斜井作业面,辛堡、长子南铺架作业的动态调整,都有效地规避了工期风险,同时保证了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 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以铺架为主线,统筹安排各项工程施工。指挥部管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对铺架工程的几次动态调整、优化,就凸现了铺架这条主线。 4)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可以引导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方向。如管段内长子南至平顺段设为综合试验段后,铺架作业中的桥梁混凝土湿接缝、无缝线路单元轨节锁定焊面临冬期施工,由此向现场技术人员提出了相应冬期施工技术攻关课题。 5)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可以进一步理清管段内工程建设管理重点。随着工程建设推进,管段内站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站后工程正掀起施工高潮。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分析,目前指挥部管段建设管理的重点已由站前无砟轨道、铺架工程转向站后四电及房建工程。铁路工程建设是一个规模庞大、系统复杂的工程。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安泽指挥部的实践经验表明,要有效地推进铁路工程建设,抓好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是一项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 作者:贾彦斌 单位: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与项目管理论文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缺陷而出现的主要问题 1.1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有些施工单位工程开始施工了还没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导致土(石)方反复挖掘运输,机械设备、人员的需求没有合理计划,进场的材料胡乱堆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施工没有保障措施,造成机械降效、人员闲置、材料严重浪费的现象。 1.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不切合工程实际。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监理单位、甲方联合检查,临时让资料员或施工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导致编制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具体人员施工情况、工程管理、机械设备、各类建材不够了解,再加上临时安排,时间十分仓促,而胡编乱造。 1.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差。有些施工单位不懂得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写一些各个分项目的施工工艺、随便画一张项目施_[平面图、在墙上编个工程进度网络计划表,就意味着施工组织设计就编制好了。 1.4有些单位领导只重视技术,而往往忽略造价。很多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只片面重视工程施工中各分项工程技术环节的问题,缺乏全面考虑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工作内容,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工程在竣工结算的时候,缺少技术资料而受到经济损失。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工程施工安全运行的重要性,施工单位要从全局出发,认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条件来拟定施工方案,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合理进行现场布置和设备展开;把设计与施工、技术与效益、前方与后勤、施工单位全局活动与具体施工组织等环节联系起来;把整个工程施工中的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工程各阶段、各个分项目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做到各单位、各部门相互密切配合,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优质、低耗、高效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对建设项目整体投资有一个良好的控制,应该从整个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开始,严格按施工程序、从面到点进行全面有控制。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和特点 2.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掌握的三个原则:一是结合工程实际原则;二是权威性原则:也就是在工程备料、配备机械设备及实施的施工方法中,要严格执行经过审批的施工准备工作文件;三是优中选优原则:凡编入文件的各种施工方案,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2.2施工组织设计可分为总体和单体两种。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实施建设项目总体战略部署,对工程建设项目起到总体控制作用。而单体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对单一工程项目施工的战术安排,对工程建设项目起重要作用。 2.3工程施工过程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从工程开工破土起,随着施工的全面展开,资金就要不断地陆续投入。就资金的用量而言,施工阶段所需资金最大。施工阶段是最复杂的阶段,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阶段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现场工程实体的施工进展。因此,开工以前的各项工作,比如规划、设计以及招标等一些有关的前期工作做得如何,这些工作都要在施工阶段主观或客观地接受考验,前期各准备工作中隐藏的问题会大批地涌现出来。因此,在施工阶段,若不能较好地处理各项问题,工程项目的整个质量就很难保证,施工进度就会减缓而延误工期,项目费用投资就会失去控制。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要点 3.1熟悉工程概况。因为建筑工程有它各自的特点,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它特有的使用功能,所以就有不一样的结构特点和装饰特点,不同的建筑面积、层高、施工工艺及材质。有些作用相同的建筑工程,在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标准和建筑等级上也有差异。常常会受天气、不可抗力、地质、水文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熟悉工程的概况,做到心中有数。 3.2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3.2.1设计蓝图接到后,要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记录好76CHUANGXINKEJI2014.08图纸会审资料,留下存档以备用。 3.2.2组织人员、机械、工具,并组织部署施工现场。 3.2.3组织施工所需材料进场,做好原材料取样、试验及砼、砂浆配比工作。 3.2.4做好施工抄平放线工作,提前做好破土开挖的准备。充分、具体的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还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3.3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效益的关系 3.3.1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预算定额指的是规定消耗在质量合格的单位工程基本构造要素上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它是计算建筑工程、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这里所讲的基本构造要素,主要指的是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预算定额按工程基本构造要素规定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消耗数量,以满足编制施工图预算、规划和控制工程造价的要求。预算定额是编制地区单位估价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结算、施工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编制概算定额、编制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依据和基础,目前施工企业中机械装备、合理的施工工期、技术工艺、劳动人员的组织为各个分部分项工程消耗量编制的基础。 3.3.2工程造价与施工组织设计二者关系密切。施工组织设计所涵盖的内容:工程概况、现场条件分析、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工艺要求、工期计划等。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措施及工程预算指标。为了保障工程质量,满足甲方使用及T期要求,仍需控制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完善施工方案和技术工艺。 3.3.3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制工程造价中也是极为重要的根据。施工单位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安全、技术质量、材料设备、财务计划和工程造价的部门人员需认真熟识图纸、实地勘察,研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工程造价人员一般都属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小组成员,这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所决定的。因此,在企业内部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懂政策、还要懂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也会避免T程决算中的经济纠纷。 4、结论 一个编制得较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在工程施工中得到贯彻,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安排各个施工环节,使复杂的施工过程有条理地按科学程序进行,也就必然能使建设项目取得好的指标。因此,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它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邵彩霞 单位:尉氏县规划建设局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1在工程投标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2)主要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3)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4)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7)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9)其他应说明的事项;(10)施工组织附表: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附表二: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附表三:工程管理曲线;附表四: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附表七:临时用地计划表;附表八: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附表九:合同用款估算表。 2在工程投标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注意的要点 2.1对投标文件的研究认真分析招投标文件及图纸资料,对施工现场的勘察资料,做好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2进行施工布置,制定切合可行的施工方案组织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安排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主持工作,统一管理,总体协调。设置临时设施,调试机械设备,勘察施工场地,筹措施工准备,为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对于施工现场临时施工驻地的设置应结合现场踏勘资料情况科学设置,不应设置于危险区域,如滑坡体周围、泥石流冲击区域、受洪水侵蚀区域等。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劳动力投入计划、机械进场的时间安排及材料采购计划,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的紧凑性。通过工程进度计划来制订工程施工方案,对进度中的大工程、耗费时间长、技术要求综合且比较重点的施工过程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施工方案。重点注意对于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写应该经多个部门的审核,按照程序分阶段、分部门逐项进行审核,且要编制详细的计算书,对于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专家组的共同审定,确定最终的专项施工方案,项目中标后能够指导现场的具体操作。2.3关于工程中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是施工进度计划。根据企业的人力、物力、机械化程度计算出工程合理的施工工期,与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比较、调整,编制时要比要求的工期略有提前,但不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在竞标中可提升竞争力。遵照工程实际,了解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组织状况、到位资金配比,编制出最可行的工程进度计划,并制定工期的保证措施,使得招标方相信在承诺的工期内能够按时完成。2.4制定可靠的质量目标明确的质量目标与工期目标一样,是业主评定和审核投标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保证工程质量是工程的前提,也是业主追求的首要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按照招标文件中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来制定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指导整个施工过程。 3在工程投标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1)工程施工企业往往对项目的经济性较为重视,致使投标单位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2)编制人员一般是去照搬照抄之前类似的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进行实质性编写,致使施工组织脱离实际。(3)参与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和施工经验不足,未能对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策划与设计,与工程实际脱节。(4)投标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背离脱节,互相响应欠缺,从而使最优的施工方案未实施,使成本降低无法在预算中即刻反映出。(5)投标时间紧促,编制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方案,所编制的内容技术陈旧、工艺落后,从而无法体现高劳动效率、节约成本资源的作用。(6)相应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真正的指导和控制实际施工。 4在工程投标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的策略 (1)更新单位管理人员的落后理念,组织合理的人员梯队,建立专业的、适应新形势的施工组织编制小组,充分认识到投标施工组织设计这一环节为投标成败的关键。(2)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行业规范。通过该规范标准来对企业进行推广使用,并加强该规范标准顺利执行的延续性。(3)考察现场是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决定因素,对工地积极调研,获取工地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充分了解;详细记录水电状况、劳动力资源、当地材料储备以及取弃土场方位等,从而完成工地现场的合理规划,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最直观的信息。(4)加强编制人员人才队伍建设,现场施工人员经验应丰富,熟悉各种施工工艺、工法,且对各类计算机工程制图软件应熟练掌握。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评审专家关注的焦点,紧扣招标项目的新、特、难等关键点,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凭借自己的技术、设备、管理等优势,制定三大目标(质量、进度、安全),提出可行的施工方案。(5)让施工组织设计跟投标报价紧密结合,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关系到投标的报价。通过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三大关键点中的成本来决定工程报价,用技术经济分析来评剖报价。(6)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充分运用本企业优势来响应招标文件的需求,这样才能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实践中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更具有指导性的工程文件,为项目中标后现场施工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作者:徐红 单位:甘肃路桥飞宇交通设施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管理论文:对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更多的是关注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政府为了有效地加快城市建设,要对园林绿化的进程进行有效掌控和管理,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环境。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园林绿化,因此,园林绿化的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对园林绿化工程进 行严格的监管,为市民提供一个绿色、环保、生态的优美环境。 1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科技人员没有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技术准则和规范,使得某些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2)管理与运行机制上存在很大问题,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园林发展需要,其直接后果就是与生产部门和应用部门形成一条龙渠道。 1.2 对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认知度不够 对于一个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企业,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好园林绿化工程,确保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当前,我们很多从事园林绿化的企业,对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认知度不够,缺乏程序化、技术化的管理手段,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质量[1]。 1.3 绿化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个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企业是否能做好绿化工程管理工作,还要看这个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否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园林绿化企业的管理机制都不够完善,很多时候会导致园林绿化施工的管理出现问题,例如盲目性、随意性的施工问题,甚至会违反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造成工程质量大幅度下降。 2 提高绿化工程管理的措施 2.1 增强工程管理意识,构建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一个好的园林绿化企业,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得工作充分细化,进而增强管理人员工程质量管理的良好意识,进而保障工程有效并稳定推进,使得管理目标顺利达到[2]。从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着手,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做到垂直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执行企业的管理任务,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2 加强园林绿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园林绿化的建设很复杂,涉及很多的内容,这就需要是有专业的人员来保证园林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园林绿化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的提升其管理水平。园林绿化企业要牢固确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加强园林绿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2.3 切实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规划管理 绿地对于城市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合理开发和使用绿地,在进行建设前必须经过合理规划,将绿化的发展建设纳入到城市的整体建设当中。要严格控制已有规划的绿地或绿化园林。最后在工程验收和后期养护的过程中都需要相关部门予以支持,严格按照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标准进行管理[3]。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园林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园林绿化工程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在提高重视度、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增强工程管理意识,构建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等方面多做工作,这就使得行业内外必须共同努力,为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只有针对园林绿化问题积极做出改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管理论文:对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措施分析 1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园林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到蓬勃发展的阶段。提高园林工程建设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全民族园林工程建设知识,已成为中华民族奔向小康社会的必然。而园林工程建设又是集建筑学、植物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这就对园林工程建设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 是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园林工程是一种独特的工程建设,它不仅要满足一般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要求,还要满足美化环境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塑造出与建筑融为一休的园林景观工程,从而满足人们对实用性、美观性、观赏性的需求。下面就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进行探讨分析。 2 园林绿化工程独有的特点 2.1 部分实施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 园林绿化工程的部分实施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色彩植物、花卉,树木草皮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它是源于林业与其他各种植业的特殊行业。 2.2 需要进行长期养护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 ,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长势,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这就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料投入。 2.3 追求工程的艺术美 如果说,任何建筑都讲究美观的话,那么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方面则更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格外美的感受。而这一点在某些设计部位可能难以达到,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 2.4 工程量分散 除大的公园建设项目外,一般来说,园林绿化工程均作为建筑配套附属工程出现,其规模较小而且工程量分散不便于监督管理。处于这样的情况,有两种现象较为普遍。一是少数人认为园林绿化工程不会出大乱子,大不了死几棵树,把投资控制到不合理的程度,主张谁的标准低谁中标,给工程质量管理留下了严重隐患,更使监理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二是工程量小而分散、战线长,往往使工程监理顾此失彼,容易使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单位乘虚而入,钻空子,做手脚,极难控制工程质量。上述现象对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从目前看是必须面对的一种挑战。 3提高管理水平对策 3.1 遵循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城市不同的特点,制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化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系统,作为指导城市的各项绿化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应考虑以下因素: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同的城市对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园林绿化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城市性质、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如:北方城市应多考虑防风带的建设,南方的城市要以遮阳降温为主等。 (2)综合考虑,全面安排。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绿地的基础上搞好城市的普遍绿化,要与工业布局、居住区详细规划、公共建筑分布、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 (3)均衡分布,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不同的绿化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时,应注意将公共绿地均匀分布,做到点、面相结合,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使各类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最大功效。 (4)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城市在园林绿化规划布局方面都很强调形成理想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并且有的城市建立了三级绿化系统,即市内小型绿化系统、市内环绿化网、市外环绿化网。将城市三级绿化系统与城市规划的远景目标相结合,城市规划应给城市园林绿化留下充足的空间和发展余地,从而减少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漏洞,不影响城市的总体发展。 3.2 运用科学园林绿化管理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目标性、主观性和非程序化等特点。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有先进合理的方法。在目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当中,德尔菲法和多阶段决策方法是最为常用的两种园林绿化管理方法。 (1)德尔菲法是在专家会议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背对背式的专家咨询法。这种方法克服了专家会议法的许多弊病。比如,由于崇拜权威而导致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不能得到很好地发表和采纳;还有,出于某些到会专家的自尊心原因,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的专制行为。最近几年,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中,许多园林工作者把德尔菲法引入到现实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较好的效果。 (2)多阶段决策法。它也叫动态规划方法,是由美国数学家贝尔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用以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方法。所谓多阶段决策问题是指一个决策问题包含若干个阶段或子过程,决策者需在每一个阶段做出选择,以使整个决策过程最优的一类决策问题。多阶段决策法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它的应用能够使园林绿化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得以合理的解决。 3.3 规范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既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引导城市园林绿化的政府行为,还是一种鼓励公民参与的社会运动。它的制定一方面要具有综合性、权威性、前瞻性、阶段性、区域等特征。另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区域规划;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来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系统要充分反映城 市园林绿化发展和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符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要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基石。 3.4 转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点是梳理关系,管理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从而构筑起上级政府管理的,下级政府不管,条管的,块不管,但以块为主的格局。同时,对块与块、块与条边界模糊的领域建立一种磋商和协调机制。 4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技术陛、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既要掌握工程原理,又要具备现场施工实际经验、专业技术、现场管理、并不断反思回顾总结经验进行二次创作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很好地把园林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参号眭,休闲娱乐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美观、舒适、自然和谐、经济实用的优秀园林作品。 工程管理论文:新时期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 【摘要】维修工程管理是确保高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新时期,要在正确认识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工作难点的基础上,探索维修工程管理有效途径,提高维修工程质量,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校;维修工程;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多,后勤各种配套、维修与改造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度增长。加之,近一时期以来,原材料等物资价格上涨迅猛,维修工程资金的投入量比过去增加较大,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高校的维修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教学、科研顺利进行, 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提高与加强维修工程工作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管理好维修工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7页)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 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四)加大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工程审计是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的重要环节,审计既可监督施工单位,又可监督建设单位,在维修工程管理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要把重点放在结算审计工作上,工程竣工后,严格细致地计算监督工程量、套价、取费等,是否按合同执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工程价款控制在最低标准,从而达到控制维修工程资金投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1.1将创新理念应用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当中 创新理念不是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针对实际情况以及应用现状对其进行优化。通过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使其具有创新性、适用性,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1.1.1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化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电力工程管理常用的总承包模式存在的问题,其首先要对总承包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通过优化理论以及创新理念对其进行改进,以此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保障投资主体的经济利益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1.2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优化内容分析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最早出现的承包工程管理模式,其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为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电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通过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商和建立单位共同完成电力工程的建设任务。通过总承包施工管理模式使施工承包方承担工程电力工程施工责任,并接受建立工程师的监督、管理。通过这样的模式使施工过程的各项责任、职责明确,以促进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但是随着电力工程施工市场的逐渐完善,这种传统的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胜任现代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其一方面由于监理单位对项目介入深度不够,造成其仅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缺乏对电力工程决策、设计阶段的涉及,影响了工程投资的决策与控制。因此,现代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必须对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此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电力工程管理总承包模式的分析,现代电力工程企业应参照其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创新性,对总承包模式进行优化,促进创新理念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的应用。首先,投资主体应强化对监理公司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宏观控制职能,以监理公司的专业性降低工程项目投资主体造成的决策问题。另外,电力工程投资主体还应加大电力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的介入深度,从设计阶段及委托监理公司进行监控,有效提高投资的经济性及工程的规范性。同时通过监理公司及设计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作用,促进施工过程具体实施情况对设计的优化,减少设计变更带来的费用增加。通过对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各参与方的职权结构、项目介入深度及其职能的优化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同时通过对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化促进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1.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1.2.1以成本管理战略指导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以成本管理战略指导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电力工程投资、施工企业必须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综合考虑成本问题,以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促进工程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的实施。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成本控制的全局性、长期性、竞争性,以促进低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 1.2.2以组织机制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应以机制的创新为基础,创新组织机制、创新管理制度,以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促进管理工作的实施。通过组织机制的创新使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具有持续的动力。通过组织结构的整合优化,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组织机制的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现代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还应体现在突出资金管理上。强化对资金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使资金管理工作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紧密的结合,促进电力工程管理中资金运行、动态管理、规范化资金流程控制的实施,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效果的提升。 2.全过程、全要素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2.1规范项目成本管理 在电力项目工程管理中,规范项目成本管理,要求电力工程管理人员转变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理念为现代的项目成本管理理念,注重项目成本管理手段多元化。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要项目成本管理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动态控制原则,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在客观上要求项目成本控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二是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工程成本控制涉及到各个部门,与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是密切相关的,成本控制目标的达成依赖于每一个人的努力。 2.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在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电力施工管理人员是电力项目工程施工的关键。电力项目施工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电力工程建设企业而言,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电力工程建设企业应定期开展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电力工程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电力工程项目管工作服务。其次,还可以在各类电力专业院校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2.3完善施工管理流程 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要完善项目组织结构,进而完善施工管理流程。解决直线制组织结构弊端的方向之一就是有意识的压缩组织结构的层级,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一方面减少了信息传递层级,可以将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控制在一个最小的幅度范围之内,另外一个方面组织结构扁平化也增强了决策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流动,决策层可以及时的把握项目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项目员工也能较好的领悟和执行决策层的意见。 2.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提高安全施工的项目管理与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管理电力工程安全施工。二是加大安全设施投入,以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设备和管理水平。三是落实各项安全工作的到位。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特别是对新工人或转岗 的工人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做到持证上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人生安全。 综上所述,现代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方面是为了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现代电力工程投资主体与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保障的关键。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需要投资主体与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多家单位通过相关的分工合作、综合分析以及职权明确来实现的、系统的管理工作,其是现代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首要工作,是关系到电力工程造价、质量等多方面的关键。因此,现代电力工程投资主体应以自身意识的提高来促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投资主体为牵头,实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此为保障投资主体的经济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作者:瞿成 工作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如东县供电公司 工程管理论文:对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我国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为顺应社会发展,水利行业应积极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确保水利行业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稳步前进、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同时顺应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实效性。但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水利行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对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才能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完善及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 1 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资源匮乏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针对水污染、干旱及洪涝等水灾害进行水土保持、水资源调配及监控、检测等预警防范工作,因此要求给予支持的信息资源设计范围宽、层次深。但由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管理信息化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1.2 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停留在初期阶段,管理信息化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1.3 信息应用环节薄弱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建立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共享及业务信息数据处理工作之上。造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环节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信息资源开发限制及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同时也包括水利工程及水利行业中信息技术的限制。由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及系统存在重复开发、实用性低、规范性差、功能过于简单以及开发成本高、利用率低、不易于维护等弊端,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应用环节异常薄弱。 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社会的发展使管理信息化成为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利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2.1 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涉及面广、牵扯层次深,为适应现代化、科技化的社会环境,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及智能平台,将水利工程相关数据、文档、信息以电子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及通信,以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及资料能够得到统一的保管及处理,同时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宽带网络的融合统一。 2.2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以便于系统对洪涝、干旱等灾害进行预测、监测及分析,同时通过卫星接收数据,对降雨、水情等进行科学分析及预测。防灾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勘探、预测洪涝、干旱、降水等情况,以便于及时了解灾情动态,并对受灾程度及灾情发展趋势进/:请记住我站域名/行分析,从而及时制定相关抗洪、防旱措施,最终避免灾情造成的损失,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2.3 建立水质监控、检测系统 水质监测系统的建立,通过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及应用,其输出形式采用了多媒体报警信号的方法,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实现科学监测水质的必要基础设施。 2.4 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 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应确保其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发展性。也就是说,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要在确保海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可循环利用以及海河流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利用水资源优化系统以及平衡水资源供需情况模型,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水资源工程布局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分析出最为符合该地区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调配办法,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 结束语 伴随当前社会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利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为减少水灾害及水污染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及水利行业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雄厚物质基础设施、完善改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实壮大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最终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我国水利行业的首要任务。因此,积极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工程管理论文:强化工程管理避免工程审计风险 1工程结算方面 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调整办法执行;②施工单位领用甲供材料数量及扣除。需跟竣工审定结算书和竣工图中的量要反映一致,在以往审计中,往往出现竣工图、材料领用表和结算书中的量存在出入的情况;③临时设施费用的分摊;④其他费用的支出要合理。尤其是建设项目法人管理费的支出情况,每次都是审计重点,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其主要审查的还是支出的合理性。比如:购买办公用品、计算机、耗材等,需要同对方签订买卖合同;会议费的支出,要有会议通知、会议纪要等支持性文件,绝对不能出现虚设会议通知,虚列参会人员,建立“小金库”的情况出现;且餐费、办公用品、耗材、会议费等的支出是否超出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 2消除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过程审核控制现场过程造价控制工作是国际上大型工程通行的造价控制方式,即委托专业造价咨询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段化造价管理的一种造价控制方法,将工程造价管理关口前移至实施阶段,将造价管理中的结算事后把关改变成事前、事中控制,以保证造价管理的及时性、真实性、控制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达到了合理确定造价、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同时,也起到复核监理审查的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管理、工程技术等综合知识,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的业务培训,提供管理人员交流的机会,学习其他单位先进工作的经验,通过鼓励先进,惩罚职业的败坏等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不受不良社会现象的干扰,坚持原则,不贪不占,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水平高,凝聚力强的工程建设管理队伍。 3结束语 造成审计风险的根本原因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直接原因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是消除审计风险的基础保证。 工程管理论文:论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 如何识别环境因素及分析环境工程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科学、系统及全面的观测,使得重大环境因素的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困难,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软指标比较多,而硬指标却比较少,使得在目标与指标的落实执行时,各个方面,包括机构、资金、职责、方法、监督检测手段及必需的程序文件等主观条件不能很好地与实施细则进行协调配合,落实配套,达成基本一致。 1.2 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缺少专业的优秀的技术人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严峻的挑战。环境工程在我国还没有引起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并且它也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深入去了解,所以从传统意义上讲,它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在全国各大院校中,境工程专业化的培养还极少,所以环境专业化方面的人才更是鳞次栉比。并且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完善,也没有很好的岗位培训的机会提供给环境工程方面的在职人员。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都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有所妨碍。 1.3 没有大力加强宣传力度,间接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4 对环境管理意识的缺乏,以及站网和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低。人们没有形成这方面的相关意识,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危机,但同时,政府与社会并不高的监督力度,也成为了我们这一问题的刽子手。很多制度只是虚有其表,例如一票否决制度;环境保护工作一般化管理多,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不够;这些制度通常或是与我们的制度背道而驰,或是远远地脱离了我们生活的预定轨道,在实际的实施中,操作性也极差。 2 强化环境工程管理控制的措施 2.1 提高广泛的意识,充分调动资金储备。在现在这个与环境相关的工作还没有被我国人民深入地了解与认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引导和促进改变观念,由小及大,以保证环境工程工作更好地、更高效地落实。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们始终贯彻从实际出发,去了解、分析问题,于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制定高标准、高质量的管理体制,让环境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高层次的生活标准,以此得到相关管理层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2.2 要注意充分地将管理体系与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将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作为模板和依据,为实现环境的综合治理寻求到方法和途径。 2.3 建立并完善环境工作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通过如制定环境工程工作管理规定、试验工作管理规定和实验室(试验网站)管理规定等。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处的环境资源,使条例法规人文化、明确化和具体化,并且可操作性强。同时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工作人员指定的具体计划,结合合理的策划,高效地精确地完成工作。当项目被有关部门批准后,一定要按照计划实施,且应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考核和评审。计划的相关信息,包括任务完成的情况,任务执行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以及任务目前的状况对今后工作的影响等都要记录并输入有关的决策文件中,供环境管理部门和人员做为决策用的重要依据。 2.4 充分地将管理体系与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相结合。作为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着实被赋予了名副其实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2.5 从国情出发,加强学生队伍的团队建设,大力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加强各专业、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储备专业技术力量,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环境工程培训,提高人员环境保护认识。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就是这个问题的主人,鼓励职工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我们可以通过奖惩条例更加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 2.6 尽一切努力去大力宣传一切信息,例如开设专门的网站宣传试验站网和实验室的工作、能力,在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的同时,扩大环境工程工作的影响力,推广先进成熟的经验和成果。 3 加强与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要达到管理的真正目的,就要求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组织机构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管理职能,假使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环境,那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完善工作环境。 3.2 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参照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为环境的整体治理找到有效的政策与措施。 3.3 在对现行的环保制度进行评估的同时,扩充环保体系的内容,将合理的要求及制度都充分地收入其中,征求民意,筛选意见。对于尚未完善以及不符合标准的制度予以完善和修改,并废除阻碍环保工作开展的制度。尽一切力量将管理体系和现行的环境管理制相结合。 3.4 实施资源的优化配制,将管理体系和工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有效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格管理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将企业清洁生产的计划与对策纳入 到环境管理体系中,并对其进行严格地督促与监督。 3.5 管理体系要和国家及地方环保的工作重点相结合,确保环境的治理能按计划进行。 3.6 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要和政府的行政管理相结合,现在很多部门、行业、各级组织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管理水平都没达到要求和标准,因此很多法律、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还需要借助行政的手段来落实完成。 3.7 管理体系要和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相结合。作为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的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相结合才能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政府要对其各部门的直属组织进行直接控制,但其具体部门应有所属具体的部门企业等完成,以此来达到政府的间接控制。环境工程管理在建立和运行一个管理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这个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转,环境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以及它的有效实施才能得以保证。为此必须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去保证实现各项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对我国的未来发展举足轻重,但是目前在我国还并没有给与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这除了各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外,对环境工程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不够深入以至于没有形成一套适用的、而又被各方接受的可以在工程项目上应用的管理办法成为了另一个重要却被忽视的原因。因此,加强环境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是相当重要并且刻不容缓的。 工程管理论文:谈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水价缺乏定价机制 虽然我国很早出台了《水利产业政策》,在水利产业政策中明确了水价的定价机制,即用成本加成计价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水管部门或水利企业不能按照测算审批的成本水价计收水费,一般实际的水价只是成本水价的40%左右,水价收费太低,这样导致水管单位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因此其价格的制定不能完全按照商品的定价方法来进行,同时也不能得到的补贴,它是由国家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的,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使我国大部门水管部门均处于亏损。 1.2水利工程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 由于水利部门对资金的管理不清,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往往缺乏资金,很多新的水利工程不能开工,同时一些已有的水利工程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即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也仅仅是为了政绩,而由于自身管理水平的低下,因此对建造的工程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存在重在建设轻视管理的管理误区。 1.3缺乏水利工程建设的远见性 在对水利工程修建时,其目的只是简单的关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一方面,这样就会限制水利工程的效用发挥,不能使其最大化效用。如一些水库在建设过程和设计时,往往只会关注与水利工程的枢纽方面的建设或蓄水方面建设,而忽视了水利工程的渠系配套的建设,造成渠道淤积,致使每到放水季节,“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2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2.1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水利管理部门是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为了管理好水利工程需要从水利管理部门做起。首先要提高水利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水平,使他们在处理日常工作时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在对员工基本素质进行强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水利管理部门之间的问题,如水利管理部门责任主体不明确,职权不分等问题。针对水利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将具体的任务分交给各部门,这样通过增强各个部门的奖励来促使他们更多更好的完成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进度,可以建立专门的进度追踪,对于工作完成状态和遇到问题及时汇报,按照上级指示积极完成工程监督和管理问题,由上级和人事主管部门进行共同评价、核定、并根据相应结果给予鼓励和惩罚。 2.2形成合理的水价,强化计收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日常维护需要费用,故水利工程的供水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了考虑水管企业的经营和方便人们的用水,对工农业用水要区分对待。为了照顾农民,对农业用水要只收取成本价即可,而不能赚取额外的利润;而对于非农业用电,水价要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 2.3加强水利工程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目前的水利部门很多处于亏损,因此水利工程的融资显得困难,同时由于水利行业的特殊性,需要的财政扶持才能继续发展。为此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水利工程的融资,如发放无息贷款、低息贷款甚至是贴息贷款,同时也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综合开发水利工程。以保证有足额资金对水利工程进行定期有效的养护和维修,使水利工程能正常有序的运转。以此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4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其中人们思想的转变尤为重要。虽然我国水利过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水利部门员工仍然存在一些旧的思想和观念,在处理问题时还是继续等靠,在处理问题时没有远见性也不能顾全大局。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摆脱以往陈旧思想,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管理人员的思想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 工程管理论文:基于电子自动化实现工程管理 摘 要: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效率等目标的综合性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 高效; 管理;电子标签 引言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应用于管理,这就是国外当前广泛推行的所谓管理自动化系统。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来自动调节和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对于项目工程来说,就是解决工程实现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例如方案决策,计划编制,生产的物质、技术准备,材料供应,质量控制,产品销售,财务核算,情报处理等问题,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的效果,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一般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加速工程的完成和社会销售情报的交换和处理过程,及时根据需要制定与调节计划,第二,根据经济预测选择最优的方案决策,按消费要求的质量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一.电子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一)物流工程自动化管理系统 电子标签是一种被称作“射频识别”的技术,简称RFID(Radio Frequency ID)。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非接触、无需光学可视,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需人工干预、适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等诸多优点,可以轻松满足信息流量不断增大和信息处理速度不断提高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它信息含量大,可以根据需要实时更改,简化了物流的中间环节,缩短了物流人工操作时间,其准确性和快速性越来越得到行业的认同。 物流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射频识别系统,主要是输出和读入电子标签2)进货物识别系统,主要功能是根据电子标签读写器读取的电子标签上的信息,能正确判断出货物的相关信息,并可将这些信息与仓库物流中心管理系统进行交互;3)立体库货物的自动存储、提取,根据指令使机械手、轨道输送机将货送出;4)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分为:系统管理、出/入库管理、订单管理、发货计划、报表管理、查询、异常物流、数据维护及帮助。 (二)高速公路自动化电子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往往代表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国家的发展情况,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和收费制度,保证运输的畅通无阻。我国已规划建设了基本的高速公路网络,但目前主要采用停车收费的形式,这种收费方式使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大大下降。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即集计算机、信息、电子通讯等众多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自动化电子收费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将会保持车速的连续性、减少交通延误,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自动化电子收费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使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装置通过无线通信与安装在收费口的收费装置进行信息交换,根据车载装置中保存的与收费相关的数据(车辆类型、账户信息等),即时计算并征收通行费用。电子收费系统用户的缴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预先支付,另一种是事后支付。两种方式均需预先建立用户的账户信息,并存储于中心处理器。 (三)医疗机构电子自动化信息系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成为目前社会上比较大型的公益机构,是否能够高效运行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诊断环境,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行有效的医学分类管理,解决远距离管理、观察、诊断和交换医疗信息的问题。 (四)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系统 水利工程主要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如果不能有效管理,整个国家都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二.电子自动化系统工作原理 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1)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2)顺序控制;(3)报警时间处理和操作记录;(4)实时过程数据,图形或数据方式显示;(5)过程变量趋势显示;(6)生产数据模型图及动态数据更新;(7)维护管理;(8)数据库管理;(9)报表处理。为了实现自动化功能,具有工业控制能力,电子自动化一般工作于较强的网络。系统工作时通过生产现场的设备层、控制层与信息层的集成 ,实现控制与管理的数据通讯与共享;通过开发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控制软件,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监测能力随着网络的扩展而自然延伸,直至实现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异地远程监测与维护。 三.总结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子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推动了管理的高效运行。目前应大力增加管理计算技术成套设备的生产,并逐步推广使用容量更大的更加迅速精确的电子自动化系统,采用配套的外围设备,逐步消除各计算系统效率上的不协调,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的程度和控制的准确性,扩大最优决策和最优计划的范围,提高报告资料传递和使用的系统性和系统功能的可靠性,更好地选择技术设备及其机能工艺的系统配置,设备进一步向定型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王晓虹,女,江苏省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教研室讲师。 工程管理论文: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个人总结 两年来,在委党组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主动履行岗位职责,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现简要汇报如下: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在学习方面,主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政治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按照委机关的统一安排,比较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通过学习,增强了共产主义信念,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明确,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也消除了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对党在新形势下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政治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二是突出法律法规的学习。20__年10月,到委重点办工作后,为尽快理清工作思路,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我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先后认真学习了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建筑法》、《招投标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增强了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三是突出业务知识的学习。作为转换岗位的一名工作人员,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新工作、新岗位的需要。为此,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主动积极的自学专业知识,虚心请教领导和同事,对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退让,力求吃透弄清,比较快的掌握了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开展、完成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注重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知识,适应了办公自动化的需要。 二、扎实搞好本职工作,主动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方面,按照处室的岗位职责要求和领导的具体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做好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委领导、处室领导一起多次现场勘察,落实20__、20__年重点工程项目;认真对工程进行拆迁摸底,熟悉掌握工程规模,确定工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和有关处室一同编写了新建项目和整治改造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参与了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审查,办理委管工程的施工图审查、规划许可证、质量监督、开工许可证等前期手续;编写了近40项重点工程的施工、监理招标文件,完成了招投标的报名、资格审查、开标等工作。 二是做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20__年至20__年,我办负责了多项委管工程的具体建设、施工任务。作为建设单位代表,我主要负责重点工程施工管理、现场协调、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社会协作、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项工作。首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多次深入现场,掌握了解工程情况,从质量进度等环节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相关单位做出整改和调整,召开了多次工程调度会,明确工程进度质量责任,严格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其次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工程协调和服务工作。作为建设单位代表,在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的直接指挥和参与下,急工程所急,想工程所想,做好了相关的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组织召开了相关的工程协调会,解决了部分问题;另一方面针对一些难点和重大问题,主动协调,努力解决。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与相关单位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协调工作,几次甚至十几次地前往有关单位谈判协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同时,把管线综合与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解决了供电、电信、天然气、上水、排水、通讯等管线的迁改和敷设问题,做到了管线综合、布局合理、工序顺畅,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较好地服务和有力地协调保障。两年间,共负责了安宁594#路拓建工程、安宁582#路拓建工程、安宁519号路、593号路拓建工程、351-1号、412号路拓建工程、工林路拓建工程、定西南路拓建工程、酒泉路老街(光华宾馆~卷烟厂)拓建工程、大沙坪南支路拓建工程、建工中路拓建工程、永昌路南段拓建工程、正宁路拓建工程、城关黄河大桥北匝道拓建工程、马滩南河道清淤工程、武威路南口改建工程、刘沙公路整治工程、战备路整治工程、金城路拓建工程、龚家湾北街拓建工程、柳敦路拓建工程、146#路改建工程、瓶颈路口及港湾式车站改造工程、瓶颈路口及港湾式车站改造工程等23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具体现场施工管理、协调工作(其中工林路拓建工程等16项现已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三是做好重点项目的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加强兰州市重点工程的管理,规范重点工程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按照委领导的安排意见,本人通过网上查找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办法,进行了《兰州市重点工程管理规则》等8个管理规则的资料搜集工作,在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后,现已草拟出《兰州市重点工程管理规则》等8个管理规则的草案,做好了出台兰州市重点工程有关管理规则的基础准备工作。同时,结合重点项目 建设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处室负责人的指导下,整理编制出了:兰州市重点工程招标资格审查表、标段划分表、中标统计表、工程进度表、问题汇总表、工程检查表、工程综合管理表、工程付款一览表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管理表格,使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做到情况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为领导及时掌握建设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是做好服务工作。在做好主要工作的同时,本人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解决好重点项目建设与社会单位、市民群众有关问题、矛盾,在诸如方便市民出行的交通组织、避免施工扰民、道路沿线单位留置路口、接上水、排污水等细节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热情接待、耐心解释、用心排忧的态度,做好服务工作,得到了有关单位和市民群众的肯定,也树立了委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同时,我还负责本处室的内勤工作,做好了文件收发、文件草拟及各项资料收集整理及其他内勤内务工作,及时编撰写了近30个委管工程的单项工程简介,多次撰写了各级领导的检查汇报材料和与兄弟城市的交流材料,较好的为领导和同事提供了服务。 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加强廉洁自律,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在廉洁自律方面,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先后学习了中央、省、市各级纪委全会报告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增强了廉政意识。二是坚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遵守省、市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正确行使自己权力,时刻警示自己,防微杜渐。三是严格遵守本部门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在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实事求是,严格把关,不签人情字、不办关系事,不推诿扯皮,不谋取私利。四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攀比,做到严格管理自己、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思想上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群众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过去两年,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和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对新知识、新理论涉猎的较少,学的不透;二是工作中开拓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重点工程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还没有理出好的思路;三是具备了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但在把握全局,宏观综合管理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面对近年来越来越繁重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会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主动支持配合领导,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和拟任岗位的要求,加强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新的知识和理论,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二是加强开拓进取意识,不断拓宽观念,理清思路,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正确把握处理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和矛盾,提高全局观和宏观管理能力,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管理论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革新 1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建议 1.1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机械记忆、被动模仿,这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的上课方式,多采用灵活的、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如研讨课、讲座课、案例分析课等,并多采取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网络多媒体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双语教学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改革传统的教学实践内容,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经验与直观判断来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大学生自己有机会去深入学习与思考。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玛·卡门教授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可见,工程师的重要品质在于其创造和创新能力。在大工程的背景下,创造和创新能力更是成为工程管理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方面,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以使学生能够在自身个性和兴趣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发展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1.2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管理学科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融合多学科的成果。因为面对复杂的现代工程系统,工程师不可避免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不是仅有狭窄的技术知识背景就能胜任的,解决现代工程问题要求工程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把被学科割裂开来的工程再还原为一个整体。这就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知识背景,以有利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将工程伦理学,工程社会学,工程哲学等课程整合到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地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因此,在工程管理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要实现人文类课程,经济类课程,法律类课程在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比例,而且应该将工程伦理、工程史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哲学、法律等课程纳入到必修课程体系中,在授课过程中要能够与工程课程相整合,与工程技术相联系。同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矫枉过正,因为复合型人才是以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复合,不能过分强调通才的培养而忽略专业知识的传授。工程管理教育的目标仍应是培养专业人才,但要扩大适应面,以适应社会需要及应付各种变化的需要,实现从单一型专业人才到复合型通才的转变。 1.3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工程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意味着实践,工程管理教育所培养的人都是要去解决实践问题的。但长期以来,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工程管理教育也走上了学科化、学术化的道路。不能否认,工程管理教育的科学化使过去以经验为基础的工程管理教育向前管理迈进了一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工程管理教育可以忽视工程管理实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工程管理教育需要回归工程的本来涵义。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要面向工程更加重视学生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过于注重课程自成体系,求全,求深,忽视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等倾向要加以认真改革,防止工程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面向工程,回归工程,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重塑教育观念,要面向工程对各类学科进行有机的重组,进行跨学科教育。只有这样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才能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也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工程界乃至社会的需求。 1.4“习而学”教学模式 理论知识是实践活动的准备和基础,学习遵循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和规律。但是,从工程学科的特点来说,人的认知规律却并不绝对服从于这个次序,因为工程实践活动本身具有不依附于科学知识的独立性。对于工程学科的学习来说“,情境化”的认知方式更符合学习者的特点。对这个问题,我国着名工程学家茅以升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着名的“习而学”模式。所谓“习”,是指在现场作业,其主要任务为修习技能及培养工程意识,但同时也要学习相关理论;所谓“学”,是指在课堂作业,其主要任务是修学理论,但同时也要修习相关技能。他认为“:学的对象是理论,习的对象是实践。因此在学习里应求其统一。“习而学”是对“学而习”传统模式的彻底改革。工程管理教育的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如何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设置顺序如何安排?这都是工程管理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实际的问题。茅以升先生的“习而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异于人们惯常思维的课程设计思想,即主张:为了遵从工程教学的特性,实践教学可以放在理论教学的前面,专业课程也可以在基础课程前面设置。它的精髓在于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本质特征是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化:先习后学,再习再学,实习与理论相结合。“习而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强调习学交替,“习而学”模式给我们打破传统的课程论思想、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改革和设置课程提供了方法论上的依据,提供了新的对策与思路,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工程管理教育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科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解决路径。 2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的改变, 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也应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工程管理技术是实践性科学,如何将学生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这需要我们每一个高等工程管理教育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 工程管理论文:ISO9000在软件工程管理的应用 杨挚 ISO9000系列标准及软件质量认证 近年来,国际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质量管理标准当属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公布的ISO9000系列标准,这一国际标准发源于欧洲经济共同体,但很快就波及美国、日本及世界各国。到目前为止,已有70多个国家在它们的企业中采用和实施这一系列标准。中国对此也十分重视,也采取了积极态度。一方面确定对其等同采用,与其相应的质量管理国家标准系列GB/T19000;同时积极组织实施和开展质量认证工作。计算机软件行业自然也和其它领域一样被席卷进去。 ISO9000系列标准如此迅速地在国际上广为流行,其原因主要在于: 1)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驱动。无论任何产业,其产品的质量如何都是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中间商十分关注的问题。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质量方面的竞争。ISO9000系列标准客观地对生产者(也称供方)提出了全面的质量管理要求、质量管理办法,并且还规定了消费者(也称需方)的管理职责,使其得到双方的普遍认同,从而将符合ISO9000标准的要求作为国家贸易活动中建立互相信任关系的基石,并且在国际贸易中,把生产者是否达到ISO9000质量标准作为购买产品的前提条件,取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被人们当作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ISO9000系列标准适用领域广阔。它的出现最初针对制造行业,但现已面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这包括: (1)硬件:指不连续的具有特定形状的产品,如机械、电子产品,不只是计算机硬件。 (2)软件:通过支持媒体表达的信息所构成的智力产品。计算机软件当然属于其中。 (3)流程性材料:将原料转化为某一特定状态的产品。如,流体、粒状、线状等,通过瓶装、袋装等或通过管道传输交付。 (4)服务:为满足客户需求的更为广泛的活动。 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 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和术语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 新版ISO9000族标准对比现行的1994版而言,具有以下的特点。 1.面向所有组织,通用性强。新版ISO9000族标准适用于所有的产品类别、所有的行业和各种规模的组织,总之,新版标准面向所有组织,通用性很强,将成为适用范围最广的国际标准之一,表现在: (1)新版标准消除了1994版对硬件产品制造业的偏向性。 2000版标准巧妙地采用了“产品实现”、“动作控制”、“过程的测量和监控”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等词汇和要求,消除了行业的偏向性,对非制造业贯彻ISO9000族标准所带来的方便是不容置疑的。 (2).为特种行业制定行业附加要求奠定了共同的基础。有些行业确有其特殊性,2000版本标准允许在ISO9001基础上增加行业特殊要求的条款。这样既能使所有组织的质量体系基本要求具有一致性,又确保行业特殊要求的适用小性。已有软件.通讯.汽车.等行业都已用此方式制定各自的行业特殊要求。 (3)。‘‘允许裁剪“的规定使2000版ISO9001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到1994版ISO9001/9002/9003/三个保证摸式的标准户群。三个保证没摸式的差异都在第7章产品实现过程中,2000版ISO9001,1.2允许对第7章要求中不影响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不及组织责任的标准条款进行裁剪,从扩大了ISO9001标准的适用范围,又获得”以一顶是三(三个质量保证摸式),减少标准数量的功效。 (4)。考虑了小型企业的适用性。2000版标准保留了大小企业都是必要的条款,有的还进行强化,对小型企业可能不太上适合的具体要求则进行弱化。使2000版ISO9001标准的通用性更强了。 2.确立八项原则,统一留念理念。 3.鼓励过程方法,操作性强。2000版标准的修订采用了过程摸式,提倡用过程方法来识别和建立体系。 4.强化关键:领导作用。 5.自我评价测量,突出改进。 6.关心各相关方,利益共享。 ISO9000系列标准原本是为制造硬件产品而制定的标准,不能直接用于软件制作。后来曾试图将ISO9001改写用于软件开发方面,但效果不佳。于是,以ISO9000系列标准的追加形式,另行制定出ISO90003标准。这样,ISO90003就成了用于“使ISO9001适用于软件开发、供应及维护”的“指南”。不过,在ISO90003的审议过程中,日本等国曾先后提出过不少意见。所以,在内容上与ISO9001已有相当不同。ISO90003(即GB/T19000.394),全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三部分: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 制定与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 1)强调质量并非在产品检验中得到,而是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ISO90003叙述了需方和供方应如何进行有组织的质量保证活动,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软件;规定了从双方签订开发合同到设计、实现以至维护整个软件生存期中应当实施的质量保证活动,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方法和步骤。 ISO90003的核心思想是“将质量制作入产品之中”。其实道理是很明显的,软件在完成编码以后,不论花多大的力气用于测试,提高质量都是有限度的,更不必说需求规格说明存在的问题常常是测试无法发现的。事实上,软件产品的质量取决于软件生存周期。 2)为把握产品的质量,ISO9000要求“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使软件产品达到质量要求,ISO90003要求软件开发机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首先要求明确供需双方的职责,针对所有可能影响软件质量的各个因素都要采取有力措施,作出如何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决定。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规定其职责和职权,使之责任落实到人,产品质量真正得到控制。 3)ISO9000标准要求证实:“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能力”。质量认证是取得这一证实的有效方法。产品质量若能达到标准提出的要求,由不依赖于供方和需方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对生产厂家审查证实后出具合格证明。显然,如果这一认证工作是公正的、可靠的,其公证的结果应当是可以信赖的。正确实施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自然会在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指导消费者选购产品,提高质量合格产品企业的声誉,以及节省社会检验大量费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生产企业为了达到质量标准,取得质量认证,必须多方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其中,企业负责人的重视以及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4)ISO9000标准还强调“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改进”。贯彻ISO9000标准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许多工作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所能奏效的。即使已经取得了质量认证也不能认为一劳永逸而放松质量管理。实际上认证通常以半年为有效期。取得认证之后尚需接受每年1~2次的定期检查,其目的在于促使企业坚持进 行质量改进。 工程管理论文:移动通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三星SGH-I908E产于2008年5月,中央处理器主频为624MHz,内存16G,操作系统为WINDOWS-MOBILE,摄像头为500万像素,具备3G功能。在此操作平台上,OFFICE文档可以自由地编辑和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远程传输,为野外施工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公平台,而500万像素的摄像功能可以提供拍照或视频进行隐蔽工程或特殊施工路段的远程监控和取证,实现即时传输。 智能手机在野外测量方面,中铁五局的俞琳老师在安卓和WIN-DOWS-MOBILE操作平台上成功开发出了轻松测量系统,其功能非常强大。目前,轻松工程测量系统已经开发到V4.0版本,是一款免费软件。为满足不同系统的需求,它分为四个版本,一个运行于电脑上“轻松工程测量系统”,一个运行于PPC手机上的“轻松工程测量系统掌上版”,一个是运行于诺基亚及普通手机上的“Easy.jar”,一个是运行在安卓系统手机上的EasySurvey。四个软件可相互共享参数,手机版、安卓手机版和掌上版也可以在手机上输入参数,具有操作简便和集成度高的优点。四个版本均有以下的9项功能:1、可同时计算整条线路的中桩或边桩的坐标,支持不限数量条线路;2、可以解算任何复杂线型及立交匝道,包括C型,S型、卵型、回头曲线等;3、可以计算与中线非正交交叉的特殊点位的坐标;4、平面反查功能,输入已知点坐标可以反算出对应的桩号和偏距;5、可以计算路面范围内任意点的高程6、支持断链。7、坐标正算功能。8、后方交会功能。9、批量计算结构物角点坐标计算功能。除以上9项功能之外,四个版本的软件还有自己独有的功能:一、电脑版特有功能:1、附和导线坐标计算功能。2、主点参数计算功能。3、曲率计算功能。4、绘制横断面功能。二、掌上版特有功能:1、可以保存现场测量的数据,实现无纸化测量。2、可以计算桥台锥坡。3、隧道轮廓计算功能。4、连接全站仪测量功能。5、隧道断面超欠挖检测功能。三、安卓版特有功能:1、可以保存现场测量的数据,实现无纸化测量。2、隧道轮廓计算功能。3、连接全站仪测量功能。四、手机版特有功能:1、可以计算桥台锥坡。2、隧道轮廓计算功能。 三星SGH-I908E手机提供的第二个强大功能是GPS定位,普通的车用导航功能我们就不提了,我所推荐的第二款软件是GPSUTIL_V2.0版,它的特点是搜星速度快,显示经纬度、海拔、速度,是一款很强大的搜星工具。由于手机GPS的定位系统是基于民用定位系统的模块,其测量精度有限。软件设计者为提高定位的精确度,提供了五个参照点的坐标作为基点进行定位,这就给我们公路测设前期的选线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大家知道,公路工程初期的选线工作首先是在地形图上进行的,参加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交通管理部门,没有专业的GPS全站仪,在线路走向确定之后,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在这个阶段,智能手机提供的GPSUTIL卫星定位系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方便的功能。GPSUTIL2.0版软件的主界面如图3所示。 GPS卫星信号连接成功后,我们可以将纸上定线的地形图输入手机,然后从软件的“地图”中载入,根据地图上的精确位置选取五个参照点,最少能不低于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参照点,参照点确定后,导航功能正式启动,我们根据导航系统的指导,很快找到图纸所示的精确位置。 在智能手机的操作平台上,我国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水平相对落后,尤其在公路工程的应用软件的研发方面还没有引起业界人员的足够重视,殷切希望公路工程的软件开发者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填补高性能智能移动通讯终端这方面的技术空白,为工程一线的技术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软件,使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本文作者:王宏斌、杨旭超 单位:汝州市公路管理局) 工程管理论文: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 论文摘要:近年来,电网建设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然而有的基层供电企业,由于电力基建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学、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管理资质等弊端,本文根据工作经验对此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工程管理;对策 根据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基建项目将面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招标,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摆在所有基建企业面前。电力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各方面都迫切需要树立全球经营化思想,从管理理念上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广大电力基建施工企业推进了项目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对当前电力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一)电力基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虽然任何一种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都要经过一个改革、尝试和总结的过程,但是往往因为改革力度不够、没有大胆的尝试、没有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而使得基建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有待改进。 (二)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基建工程中,一方面是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不负责任、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存在惯性思维、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而使管理成为一句口号,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管理办法的实施没有到位,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三)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果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基建工程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或其本身空有理论而没有管理经验,更有甚者既不具备管理理论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这样的管理必然会给基建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四)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发生各种合同纠纷、合同违约屡见不鲜,其直接原因就是盲目签订合同、不合理签订合同以及合同本身不完善存在歧义或漏洞,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相互隐瞒欺骗,在履行合同时钻法律空子偷工减料。 二、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在基层供电企业的重要性 (一)08年,中国南方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造成数以千亿的巨大经济损失让人难忘。其中,电力设施直接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大面积的铁路运输停运、通讯中断、厂矿停产等,市政和事业单位难以开展工作、居民生活不便。由此可见电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而电力基建设施却是电力生产传输和一转换的平台。 (二)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而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基层供电企业作为电力基建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单位,在电力基建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电力供应的重大责任。基层供电企业的工作目标是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其前提是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其手一段是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 三、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基本思路 基层供电企业强化基建工程管理,重在分析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基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使基建管理在有条有理、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探索完善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重在从源头抓起,将一切可能的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做到狠抓实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二)加强对基建工程合同签仃履行的 管理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合同恰好是这三者的纽带。因此合同管理在电力基本建设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基建工程的参与单位必须树立有效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签订合同必须在法律的引导下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履行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体现法律的强制性。须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情况及与合同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统计分析,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原因、责任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提高一合同履约率。 (三)严格时基建管理人员资质 认定的措施基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具有实干精神,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纸上谈兵、只说不做现象。在管理人员任命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严防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不良之风的滋生。对不具备管理资质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撤换,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人员给予处罚。 (四)加强电力工程成本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关键在于控制项目前期工作的成本,即项目规划 和设计方案时的成本控制。项目负责人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可以具体从组织、经济和技术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五)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第一,施工中的管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案施工,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监督。 第二,电气装置试运行管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上作。在试运行时及时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使电气装置的试运行符合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电气装置试运行后通过验收移交使用单位,施工单位在保修期内要做好质量跟踪服务工作。 第三,施工进度控制。电力施工企业的进度控制任务,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来控制施工进度。进度计划的编制应视项目的特点和施工进度控制的需要,编制深度不同的控制性、指导性和实施性施工的进度计划。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目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三个目标之间既存在着矛盾的方面,又存在着统一的方面,在对工程管理中,首先应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求得尽可能快的速度,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供电企业只有强化并大胆创新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才能打造精品工程清白工程,为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服务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工程管理论文:论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级各类工程的建设,为工程管理造就了有力的现实根基。同时随着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程项目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对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必然需要更上一个台阶。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必须强化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把握工程建设的实质,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挖掘工程管理的特征与重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工程管理服务,提高其管理水平,从而在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建设需求的同时,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工程管理的哲学内涵 (一)管理哲学的核心思想 工程管理哲学主要是基于对人与工程管理之间联系的思考,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人类以自然为基础,为提高生活水平,而进行的社会改造活动。工程哲学主要是在辩证思维、生态观、价值观等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为了协调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从而达到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规范工程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企业效益。 管理哲学不仅强调了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有效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的水平,同样重视管理中的人性关怀。在哲学视野中的管理工作,需要从客观工程建设的主体—人的方面去考虑,需要做到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人员的价值,提高工作人员的创造性,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二)基于哲学方向的工程管理 基于哲学方向的工程管理,不仅包括工程建设方面,同样也涉及到工程管理的范畴,它属于两者的交界面。在哲学视野下的工程管理主要是指以哲学思想作为管理指导思想,让科学的世界观、辩证观、价值观等融入工程管理的内涵,形成哲学与工程管理的和谐统一,以哲学作为指导,引导工程建设实践。 二、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 (一)在哲学生态观的指导下,保障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工程项目也相继建设,然而由于在该时期,国家旨在发展经济,从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很多项目的建设都是以环境的影响为代价得到发展的。从长远角度考虑,以影响生态环境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是不会长久稳定的。同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涌现了许多新型环保理念,例如: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环保思想等。在哲学生态观指导下的工程管理同样也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保障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工程对生态的危害性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工程管理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主导作用,优化工程建设资源的配置,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环保经济、绿色建设。 (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关注工程建设中人员的发展 在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中,人员是决定其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需要重视人员的价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人员的核心作用,做到充分关怀涉及到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关人员的需求,从人员的长远发展考虑,对建设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另外,还需要从建设人员切实关心的利益问题去考虑,设置相关的激励制度及奖赏策略,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对人员有效管理的同时,表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提升工作的积极性,能够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三)从辩证观的方向,权衡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新时期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与技术支撑,也引来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高速发展期;然而哲学辩证观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因此在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要求我们全面看待时展的机遇,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等重要理念的指导下,权衡工程建设的利弊得失,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理性发展,切忌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扩大工程建设的规模,必须考虑到建设风险等各方面的因素,将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放置到为广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上来,进行合理的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完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四)从发展观的角度,与时俱进,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在哲学视野中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项目管理人员也要跟随时展的步伐,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引进新型的管理技术,全面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不仅要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同时还要规范资金及资源的使用范围,根据工程建设状况,合理规划资金来源,在项目投资等方面针对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充足的考虑,同样还需要不断丰富科技水平的创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普遍而言均为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因而为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需要不断创新建设技术,做到与时俱进,进而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为各种大型项目工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但同时项目工程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生态方面,严峻的环境形势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强烈的警示,且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因此,为了加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充分考虑生态与建设的和谐统一,必须探索基于哲学思想下的工程管理,在保护环境、可持续、和谐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实施工程建设,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工程管理论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愈加突出;水利事业的地位决定了水利基础设施重要性。因此,如何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水利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就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做一下分析探讨。 抓好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进取争先、自谋发展意识不强,就会妨碍工程管理,束缚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要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各管理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做到有管理房屋、有办公设备、有规章制度、有经济实体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再次,要加强对财务的监管工作。管理单位必须有财务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最后要认真学习水法规,进一步落实水利工程管理措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应在水法规的正确指引下,广泛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大坝注册登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投入政策和水利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等,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项目法人制是龙头,是核心,如果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其它建设管理工作也将无法深入开展。我们认为,落实好项目法人制,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目前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不同组建项目法人。二是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在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应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项目的各项审批工作。三是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人员配备,不仅专业齐全,而且人员素质要高,有经验。 开展好建设监理工作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通过监理的有效工作,从而保证投资方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通过监理的监督,来保证承包商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合同的严肃性。我省的水利建设监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好发展,监理人员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增长和提高,各项监理制度也正在不断完善,监理制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监理人员老化、素质低、机构不完善、项目法人对监理工作不重视等。 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学习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熟练掌握并通晓建设监理法规体系。通过学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通过学习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时间、因空间、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式,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通过学习经济知识,能够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准确地对概预算和工程结算进行分析审核。 其次,监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监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理工程师要真正起到工程施工现场重要管理者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监理公司还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专业齐全的优势,增添必要的检测、试验设备,拓宽服务范围。 三是“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推行“小业主,大监理”除了监理单位自身的努力外,最关键的是业主必须转变观念,充分 相信和利用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优势和业务专长为工程建设服务。 四是建议水利部尽快出台监理规范、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的示范文本。还要出台监理取费标准、监理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监理工作的规范动作,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促进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水利水电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已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规范了招标投标行为,加大了监督管理的力度,保证了招标投标工作质量。今后招标投标工作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限制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目前一些招标单位为保护地方的施工企业,排斥所辖地外的优秀施工企业,而多采取邀请招标,搞“暗箱操作”,严重破坏了招标工作“三公性”。因而采取公开招标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二是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在前一段的招标工作中曾出现过标底泄露和评标专家泄露等不正常现象,给招标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和大力度做好保密工作,同时,对违法违纪人员要进行查处,并给予响应的纪律处分,以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制定先进的评标办法。要积极吸取外行业和外省的先进经验,改进我省现有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 逐步完善水利建设中介服务组织、规范市场,促进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我省水利建设市场中的咨询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目前,水利建设市场中仅有监理服务体系形成的较完善,其它如造价咨询、招标投标咨询等方面的中介组织基本上是空白,造成了项目法人单位和施工企业需要这方面服务时还只能找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有许多不便,同时也不利建设市场规范运行。因此,应完善水利建设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议水利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制度等,规范中介组织的服务与管理。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建设项目质量 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分工负责的局面。加强质量监督工作,一方面是强化各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建立了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各阶段验收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鉴定意见,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参加处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不仅要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而且还要检查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及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及运行状况,树立起质量监督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是加强项目稽察检查和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对质量监督作用,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专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执行稽察检查使命。同时在稽察方式上,要借鉴国际体育组织“飞行药检”的成功经验,稽察组行动时不提前通知,到现场取得检测数据后,迅速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要向全社会公布水利工程质量举报电话,使群众发现的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工程管理论文:浅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 论文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国有资产 核算与管理 问题与建议 论文摘要 国有资产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认真分析了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 国有资产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基础。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定与发展。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理念逐步更新,但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还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特别是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方面有着很多不足,我们要细致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意识淡薄。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都存在“重视购置而忽视管理”的现象。在2007年,财政部对所有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实施了全面的核算,虽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规范,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不力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完全改观。究其原因,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缺乏知识的学习,导致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2.核算不规范。A.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核算不准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房屋、设备与传导设施等,这些资产在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经历了相当长的建设期,特别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当前,造成国有固定资产形成前核算不准确的主要因素是临时工程费与临时设施费处理的不当。B.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后核算不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国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上有缺陷,有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没有足额提取折旧,不但容易形成成本费用的降低,而且还会导致国有固定资产净值与实际不符,这就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效益。C.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不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后续投入包括资本性投入和费用性投入,但是这两种投入账务的处理方式不同,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这两种投入的界限不清楚,为了简便,就把数额大的作为资本性投入,数额小的就作为费用性投入,这种不规范的核算导致对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失去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3.管理手段落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规模逐步增大,有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虽然引进和利用了国有固定资产的财务软件,可是并未真正发挥该财务软件的效能,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使用流水号进行登记,很明显,这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为适应日益提高的管理要求,需要有一套新的管理模式。通俗地说,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想随时了解某一种设备的数量、存放地及金额,或者是领导想根据设备的现状更换设备,只凭原有的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没办法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这就体现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手段的落后。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改进的建议 1.增强意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首先要增强其意识。要树立正确的国有固定资产的采购意识,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来采购国有固定资产,并且要建立相适应的制度来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从而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整合;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施统一管理、科学分配、合理规划,切实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领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要明确责任,建立自我的约束机制,从而有效避免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虚置和悬空现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人员要增强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国有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国有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使用、维护、报废等程序要细致处理,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状况要及时地实行财务处理,认真做到帐表与实际相符。 2.规范核算机制。基于目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形势,要想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要建立项目业主责任制,把原来的临时工程里的部分项目,如办公楼、招待所、车库、环境工程、水情测报系统作为国有固定资产实行管理。在工程项目立项中要把管理所必备的设施、养殖、环境治理、旅游等资金列入主体工程的投资中,全面考虑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管理水利工程变为经营水利工程,从而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3.加强管理手段。要真正提高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水平,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要对本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行彻底的清查,把家底搞清楚,做到帐实相符;要依据国有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结合本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建立一套明细账目,并根据明细账目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从而确保国有固定资产的报表数据真实准确,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汇总。在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构建一套管理系统,这样可以让各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实行操作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信息互通,大大提高了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工程管理论文:浅谈公路施工企业改制后的项目工程管理 【论文关键词】公路施工 企业改制项目 工程管理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交通公路事业正在迅速发展,以公路项目工程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制已经形成,完善项目经营责任制、成本核算制,切实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工作的重点落实到项目管理上,是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公路建设行业取得重大成就.就是推行项目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以质量取得市场.以质量兴业。 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是公路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公路工程企业要进行各项体制改革包括进行股份制投资,实行总承包方式,采用FIDIC合同条款及ISO一2000系列标准进行质量保证和管理.安全方面执行国际劳工组织公约.造价改革等都需要落实到项目上.且必须配套进行,如果有一项改制不适合.必不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公路工程项目能量是竞争实力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实力就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公路项目管理的能量和竞争实力要体现在项目的各个要素的组合和运行上.最根本是要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上。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取得经济效益.运用管理的手段实现利润.达到积累.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项目管理需要市场.要面对市场.研究市场.寻找市场.没有市场的需求,项目是不存在的。公路建设市场涉及很多社会关系.涉及到各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l,项目管理是专业性生产单位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如经营管理、技术管理人才。没有一批得力的人才.项目是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2,公路项目管理要有自主性。企业要自主经营.项目要自主管理.要立足自身的实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才是项目管理成功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项目管理要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强化自身管理.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和模式.采用现代化管理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应有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才能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施工项目管理 现代企业机制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要按市场法则运行.是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作为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更需加强自身的项目管理。 l,建立项目经理部。 要求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分离以强化作业管理赋予项目经理一定权限.负责施工项目管理。企业要为项目管理的资源配置提供市场性服务.使内部管理市场化。 2,建立相应的财务,人事,分配和施工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应在企业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根据工程项目的市场实际情况确立项目部内的质量、进度、成本核算和安全保障制度。 3、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企业的经营方式是履约经营、规模经营、多元经营,项目管理层来说是生产经营也是履约经营要按合同条件约束项目管理全过程。加强合同管理按合同办事以合同规范行为,强化索赔意识提高索赔水平保护好自身的合法利益。 4、以施工项目管理为重点实现科学管理。 规范施工项目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体系构成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加强组织建设 项目经理是企业委托全权负责项目管理的核心人物,是项目实施最高责任者和组织者,在项目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项目经理应具有政治、知识、能力和体质等各方面合格的素质。经过严格的培训取得执业资格的,从实际工作考验证实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员授权担任。 (2)强化项目管理,改善组织结构。 强化作业层,组织实现市场化的弹性用人制度。项目部不一定是一层固定的管理层次,也不是固定组织结构,所有劳务向社会需求。 (3)实行施工项目资源配置市场化。 项目内所需劳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专业技术人员在优先使用内部资源外.面向市场寻找需求,这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使得项目部减轻负担,精干机构集中精力进行施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工程技术管理。 把重点放在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六个方面。 ①合同管理:在规范强化招标行为的基础上,大力推行FIDIC条款。执行现行合同法加强合同签订的可靠性和合同执行中的变更管理,掌握运用索赔技术,充分发挥合同在市场履约经营中的作用。 ②质量管理推行国家标准(ISO一2000)的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各个项目工程的特点,建立本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扎扎实实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项目管理重点转移到产品质量上来。 ③进度管理.在加强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编制工程总计划采用网络计划组织流水作业。绘制”S”形曲线图以便定期检核计划执行情况或进行调整以利于科学决策和动态管理,以利实现项目合同工期控制主观随意性。 ④成本管理应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要求,加强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成本计划和成本动态控制严格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各个环节努力在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基础上降低实际成本以增加经营利润。降低成本必须通过设计技术组织措施事先规划以组织管理措施为主。降低成本的重点应放在材料费用上降低材料费应利用市场减少材料的购进成本。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科学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利用本利方法分析工程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成本进行控制,把成本分析作为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成本分析寻找和克服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⑤安全管理应同质量一样放在施工项目管理的首位。它涉及到安全目标的实现.是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安全思想意识.健全安全组织即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以及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安全管理中引进风险管理技术,参加劳动保险以转移风险减少损失。 ⑥信息管理除企业建立信息中心外,项目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上下及对外联络。 四.充分发挥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规划作用施工组织总设计,是指导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管理目标。也是业主和上级管理部门检查、考核的依据在编制时除应有针对性外.还应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其内容必须满足深度的要求,核心内容应突出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控制的需求重点.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资源规划计划,施工平面图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和技术经济指标为完成目标任务应采取的保证质量技术组织措施。安全保护技术组织措施。控制和保证工程进度的措施,环保措施文明施工措施降低费用措施等。 工程管理论文:试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农村经济 小型水利工程 效益 管理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修建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很有必要。由于农村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修建和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政府投入力度不够、农业发展落后、权利责任划分不清、效益不高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解决措施,详细阐述了小型水利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规划、修建、管理和改善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时期,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的生产水平。水利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修建小型水利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1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一般来说,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出现在农村,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涉及到小型的沟、渠道、大坝、桥涵、水库和水井等方面。这些设施主要是靠当地农民集体投资或贷款兴建的,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不及时,效率低 由于近年来农民个体户的独立经济意识较强,忽视集体利益,在水利工程管理上盲目用水,圩堤上乱垦乱种现象屡禁不止。由于水利工程管理粗放,不注重工程维修,导致损失严重。不同领域的生产进度也不一样,各自领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需要而随意截流,挖沟、放水,把水利建设原有的线路搞的支离破碎,从而削弱其自身的供水功能。还有一些农民在地里私自打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这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还有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1.2 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思想普遍存在 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支出控制比较紧,当地政府对于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资助不多。虽然国家近段时期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可是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局的原因而无法启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还需要请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大部分都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而工程在完工后的管理和维修经费却没有得到保证,这不利于工程的正常运行。 1.3 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增多,水利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急需大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前的很多水利单位人员冗杂,人力资源分配缺乏科学,工作效率低下,应当精简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大力引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水利工程的技术力量。另外,企业应该重视对水利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主要针对上面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可以把他们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采用专业维修或个人承包的方式来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另外,为了使小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水利效益,我们还应该做好水利设施的配套工作。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水利的特点,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使他们的工程效益达到最大。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小型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2 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只有大量的工程投资才能完成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这需要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共同投资。为了适应当前水利事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修理,还要增加新的水利工程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不仅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还需要政府对其实现行政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了避免农业专用资金被贪污或挪用,需要项目主要负责单位及时向政府汇报资金支出情况和项目的进度,使政府下拨资金运用透明化。 2.3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引进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对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有计划的安排人才去进一步深造,以更好的为水利单位工作。不断的鼓励在职人员自主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技术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主攻方向,同时能顾全大局,承担相应的工作。 3 总结 为了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我们必须要建立符合水利工程管理规律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运营体制。这个管理体制必须要有清晰的职能划分和明确的责任义务,还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水利单位的维修部门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化。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经济命脉,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型水利水利工程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也就是今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要注重人才利用,加大水利工程的管理费用投资,对水利工程实现合理化管理。 工程管理论文: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 论文摘要:系统剖析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存在的种种弊端,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构建了“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考试模式,并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对于高等院校同类课程考试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专业课程 考试改革 教学质量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集技术、经济、管理、法规四大方面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该专业课程普遍具有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密切结合的特点,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操作技能性知识更新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成绩既难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与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程度,同时也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作者结合多年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传统考试模式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重新构建了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考试模式,并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专业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 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主要模式。授课教师、学生对此都是比较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种考试模式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但却存在如下一些弊端: (一)很难全面地考核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模式大都是:考试时间为两小时,试题常见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计算等,答题方式为笔答。由于受考试时间、命题形式限制,传统考试内容不能涵盖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主要知识点,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大量的操作性知识很难体现在试卷上。 (二)无法客观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受考试形式的限制,很难考核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更难以实现。 (三)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课程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其考试结果仅作为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了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多阶段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重点教授、解惑,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阻碍了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性 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对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严格规定,加之有些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等原因,任课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期末考试形式来“规范化”的授课,甚至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因其无法体现在期末闭卷考试的试卷上,而放弃讲授。有些在本专业领域有很深学术造诣的优秀教师也因受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限制而不能将自己掌握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学风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学生不是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而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以追求高分数为目的来学习专业课程。因为考试是否通过和分数的高低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而且是获得奖学金、评优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据。由于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限性,学生只是关注那些期末要考试的内容,按照期末考试的答题方法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注重平时学习,经常缺课、抄袭作业,只是在期末按照任课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去重点突击,而考完试很快就把临考突击记忆的东西忘了。可见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构建“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是作者经过研讨确立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所谓“全程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阶段性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分阶段地检验学生对每个教学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期末临考前的重点突击。通过阶段性考试检验学生对各阶段课程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重点教授、解惑。 所谓“多样化”,是指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大纲要求和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又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 所谓“复合型”,是指采用复合形式最后评定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要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考试得到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能力的各种考试、考核成绩与课堂提问、专题研讨、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专业课程的最终成绩。 (二)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构建 按照上述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笔者构建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对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专业课程考试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涉及到课程讲授的所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必须实现多样化,以不同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与环节 根据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笔者设计的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和环节,除了期末闭卷考试之外,还包括:开卷考试、上机操作、撰写课程论文和课程综述与学习体会等。 3.专业课程成绩构成与评定方法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无论采取何种考试模式,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最终指标都只能是课程成绩。为使课程成绩能够最大限度地全面、客观、公正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及创造能力,笔者设计了复合式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占60%70%;阶段性开卷考试占10%一20%;上机操作占5%;撰写课程论文占5%一10%;作业占5%;课程综述和体会占5%;平时考核占5%~10%。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为了探讨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新的考试模式,笔者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估价”三门专业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例如,2005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际采用的考试形式和环节包括:期末闭卷考试(2小时)、上机操作(3次)、阶段性考试(3次)、撰写课程论文(3000字以上)、课程综述和学习体会(2000字以上)。该课程学习成绩构成及其比例为:期末闭卷考试60%;上机操作5%;撰写论文5%;作业(本课程留有40多道较为综合性的课后作业)1%0;课程综述5%;平时考核l5%。 从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使学生不仅注重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成绩更好的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也包括考试形式、命题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师生互动与沟通,将考试不仅仅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仅仅是一种考试模式的改革。而实际考试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对考试改革的态度。只有任课教师在主观上愿意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能发挥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模式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任课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对因实施考试改革给教师增加的额外工作量给予一定报酬,对实施考试改革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表彰。通过政策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推进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试模式的多样化 各类课程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形式,提倡考试模式多样化。笔者认为.上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的新模式对于工科专业课程考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对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文理科类专业课程可能借鉴意义不大。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提倡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化,要“因课施考”,不能搞一刀切。 (三)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致使学苗质量下降,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数量 居高不下。因此,有人认为通过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降低期末考试占总分的比例,可以降低不及格率。其实,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实施多阶段、多样化考试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使高校师生从单纯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既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是教师的命题难易程度和评分宽严标准问题。实施考试改革同样存在控制适当的不及格率的问题,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四)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目前,各高等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学督导组的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和学生网上评教三个方面。因评教范围和目的原因,前两种评教的结果对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多大影响;而第三种评教因参与评教的学生多,其评教结果要形成学科范围内的排序,对教师影响很大。如果按现行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对于实行考试改革的教师来说,很可能因平时对学生要求严厉,考试前不给划重点,个别学生认为平时成绩评定不公平等原因,而获得不公正评价。因此,要使教师真正投身于考试改革之中,还应改革现行评教方法。如:降低每学期学生网上评教的影响,适当组织每届毕业生离校前对教师的评教等。 五、结束语 实施课程考试改革是当前高等院校坚持教育的科学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构建全新的课程考试模式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当然.课程考试改革是一项十分严肃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科学、认真的探讨和扎扎实实的工作,笔者决心和广大同行一道,不断完善和深化课程考试模式,通过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符合当代和未来祖国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建筑结构论文:探析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变得更加注重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这是由于基础设计是房屋建筑整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就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进行概述,然后提出了加强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主要措施,最后提出了关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几点建议,旨在与广大同仁交流。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各样的建筑一夜之间在中华大地拔地而起。房屋建筑功能的完善、造型的独特以及方方面面的因素,造成房屋建筑的设计变得日益复杂。基础设计作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加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探讨,不仅为有效提高房屋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房屋建筑经济适用性的挑战提出了核心的观念和思路。 一、概述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房价的调控力度,与人们的房价期待值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人们的购房意愿并没有因此而消退。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安居乐业,就应加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力度,尤其是房屋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基础结构的设计与上部结构的设计作为主要的设计内容,通常采用概率极限状态法作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房屋建筑的上部结构主要是为了满足房屋结构自身重量,以及房屋使用者及其家居设备等荷载的竖向静力作用与地震力、风压力的水平荷载的动力作用下产生的作用力,因而在设计时主要从房屋建筑结构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等方面进行,而房屋建筑的静载作用通常从上往下传递,地震作用又是经过基础传递到结构上部,为满足房屋上部结构和下部地基条件,通常把基础结构作为其结构形式。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因而作为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时应在整体设计方面抓大放小,以刚柔相济的方式进行协调,通过设置多道防线,从而打通重要环节,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注重设计人员专业设计水平的提升,尽可能确保房屋建筑在满足一般功能的同时满足客户的需要。 二、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建筑现场施工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难以保证不出现问题。因而应认真分析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好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设计结构平面图时通常将抗震设防烈度这一因素考虑的不够周密,尤其是砌体结构模型建造时没有直接设计,而是采用了结构软件进行设计,并对整体与具备的受压问题考虑的不够全面; 二是在设计屋顶结构图时,应尽量符合客户的要求,在结构形式、板配筋、钢筋大样示意图等方面的设计上往往是难以整体的视角、全局的观念进行,导致设计的意图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 三是在绘制大样详图时,由于建筑详图设计不合理,导致大样详图的绘制出现误差,从而导致尺寸与建筑物不符; 四是绘制楼梯样图时,经常会出现挠度控制不当的情况,楼梯梁梁下的净高度难以满足建筑的需要,楼梯梁上下位置就难以得到统一。 五是在设计地基基础时,由于不注重混凝土的标号,混凝土耐久性不达标,基础配筋的设置与最小配筋率相关要求不符,重复使用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对基础图构造的定位不精准,导致基础设计不实,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主要措施 (一)注重结构平面图设计 在绘制和设计房屋建筑结构平图时,若房屋建筑所处地的抗震设防烈度是6度,则应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并基于与相关抗震措施相符的原则下,不必使用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由此可见,就砌体结构而言,不必使用结构软件进行建模,可直接设计,但还是在设计时应该注意整体和局部受压的相关问题;若房屋建筑所处地的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甚至更大,那就必须使用结构软件进行建模。 (二)做好屋顶结构图设计 由于近年来各地"平改坡"的呼声较为严重,为符合客户需要,目前很多房屋建筑大都采用坡屋面的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主要有梁板式与折板式,若建筑板的跨度较大且 建筑平面不规则,屋脊线的转折和屋面坡度复杂,因而基于此种坡屋面大都选择梁板式。反之,则采取折板式。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这两种板都是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为有效抵抗拉力,应拉通部分或全部板负筋。板厚度应根据构件而定,通常不低于120mm,并在梁板折角处布置钢筋大样示意图。 在设计屋坡面板时,为确保施工操作人员更好的理解图纸,应采取大样详图与剖面示意图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因而作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空间感,就房屋建筑的整体构造做到心知肚明。以整体的视角掌握房屋建筑结构大局,以细微的设计体现其实用价值,坚持这一设计理念,所设计的图纸方能使施工技术人员一目了然的明白设计者的意图。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屋面起坡会导致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过高度,因而在设计时就应与门窗顶相结合设置圈梁,从而降低墙体计算高度。 (三)加强大样详图设计 建筑详图是否准确无误是绘制大样详图的基本前提。绘制大样详图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在原有建筑详图的基础上进行;二是在以前做过详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与绘制。并在绘制大样详图时,应在确保建筑外形不变的原则下,尽可能的设计合理的结构以便于施工,并且不管是标高或是外形,在尺寸方面必须与建筑协调一致。 (四)强化楼梯样图设计 在绘制楼梯样图时,应注意楼梯板挠度的控制,楼梯梁梁下的净高度必须满足建筑要求,确保楼梯梁位置上下层互相统一。若局部不符合则应采用折板楼梯,并注意折板楼梯钢筋,尤其是内折角处应断开并分别锚固,从而预防局部应力的集中,注意楼梯板的宽度和梁下净空要求,如果是首段梯板,应充分考虑基础带来的沉降,并在必要时设置梯梁。 (五)做实基础设计 在设计基础时,应注重混凝土标号的选择,并确保与结构耐久性要求相符。基础配筋必须确保与最小配筋率相关要求相符,条基交接处的钢筋设置必须选用标准图或详图,且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能重复利用,并注意基础宽度的调整。若局部墙体的局部荷载较大也应就基础宽度进行调整,对于基础图中的构造柱,若定位不明确应进行精准定位。 三、优化设计的相关建议 (一)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进行合理优化 当房屋建筑多层结构刚度均匀时,才能应用底部剪力法;当房屋建筑结构底层框架附带混合结构且厚度较薄时,应注意考虑塑性变形带来的集中性影响。这是由于底层的框架结构只含抗震墙,因而底层的框架混合结构剪力的分配不能根据一般的框架抗震墙进行计算,而选用"双保险"的方式进行计算,抗震墙承担所有剪力,框架根据刚度比例承当一定的剪力。在进行刚度技术时,框架刚度不产生折减,抗震墙产生折减,通常折减至刚度的20%到30%,并考虑到由于地震作用而形成的倾覆力矩造成底层框架中的附加轴力。不能用简单的单向板的计算方法来代替连续板的计算方法。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避免在荷载计算中发生错误:漏算、少算荷载或荷载的折减不当,建筑物的实际用料与计算结果不符。 (二)从抗震要求出发,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 多层砌体住宅一般采用横墙承重结构体系和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沿平面做到尽量对齐,沿竖向做到上下连续;房屋的尽头和转交的位置不宜设置楼梯间;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对于钢筋混凝土多、高层结构的住宅,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于来自平行于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能够更好的各自承担;框剪体系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连接的可靠性。 总之,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作。作为设计人员,做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是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在设计工作中做好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的提高房屋建筑的功能,从根本确保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进而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结构论文:浅议高职院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建设 [摘 要]建筑结构是高等职业院校工民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文就精品课程内涵的分析,对高职院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对高职学生培养的质量,高职学生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要淡化基础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强化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教育部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决定实施“质量工程”,而其中第一项内容就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了使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能顺利、有序地开展,教育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建筑结构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工民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 1 精品课程与高职院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21世纪初提出的概念,精品课程要体现出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规划用五年时间建成拥有数千门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结构课程面向工民建专业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影响大。该课程在工民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房屋建筑及相关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另外,它又是学生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对高职学生来说,《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包含了砼结构、砌体结构等内容,它有着抽象的结构计算理论,烦琐的构造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高职院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进校之前对计算机的把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另外,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职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考级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改革,是高水平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标志之一,也是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 以“五个一流”为核心,把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院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建设要以“五个一流”为核心:就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以适应相应层次的优秀教材和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和以科学规范管理体制为保障的。这是集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科研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 精品课程首先要有一批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成果显著的主讲教师。教育部在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首先提出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工民建专业教师是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建筑结构教师的课程观、课程研制水平、课程决策权力和课程改革的态度等是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必须按照“双师型”师资梯队打造。形成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组成的兼职教师、专业主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主讲教师必须通过国内外研修、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与教科研等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和动手能力。充分利用高级工程师这一兼职教师资源,使课程内涵有序、完整、层次清楚、目标明确;来自一线的技术骨干和高级技师主要负责施工实训讲授与指导,使教师和学生能获取真实的经验。对于青年教师,要切实施行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假期挂职锻炼和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 “一流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方面应充分体现“必需为先,够用为度”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强化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同时,要加强与企业专家座谈,参观大型工程建设,从中了解现代建筑结构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新技术,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的教学中,坚持使教学内容与国家最新规范接轨。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流的教学方法”要求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筑结构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抽象知识多,为适应课程的特点,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首先,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里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能真实再现;基于网络的课后教学:利用丰富的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与复习提供方便。电子课件(包括教学计划、教案)、网页课件(包括视频、动画、案例与施工图片、模拟练习、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网上答疑系统、课堂教学录像等),学生可以实现网上自主学习和模拟练习。同时通过网络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聊天室、邮件、网上留言实现答疑;实训教学:注重体现岗位情境。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一般到工地上走马观花就算完成了。现在,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一个仿真的施工工地,让学生接受最真实的现场教学。 “一流的教材”要求坚持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在自编教材工作中,应针对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加工,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块,以真实的施工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结合真实的施工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同时实现教学内容与“双证书”结合,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获得。课程内容里融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以适应本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3 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内容必须以建筑生产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项目模块和训练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价标准,构建“建筑结构”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有力推动“建筑结构”课程的深层次改革与发展。 建筑结构论文:论述建筑结构类型与设计 摘要: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安全应用的基础。因此,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他专业来进行设计。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建筑结构设计,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文章作者对建筑结构的类型及其结构设计进行了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类型;结构设计 引言 建筑结构是一个建筑物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基础,结构设计是建筑物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变化不断的大千世界里,大多数的事物都是依靠骨骼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等级较高的事物骨骼结构相对来讲就较为复杂,对于建筑物来讲也是如此。建筑结构造型及内容等方面,皆是依靠其骨骼存在的,由建筑结构承载着整体载重。犹如不同的生命事物有着其专属的骨骼构造,建筑物也尤其独特的建筑结构。我们在注意建筑结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稳定性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要注重其结构类型,可以这么讲,在建筑结构没有类型的情况下,其空间是完全缺失的。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无论是在使用性能、空间构成、类型选择及结构形式等问题上都会具备该建筑物的独特个性,但建筑物的主要构成单元:基础、墙体或柱、楼地面、屋顶、楼梯、门窗都是由这六种因素构成的。除此之外,通常建筑物还包括阳台、雨棚、散水等其他的装饰及配件等单元。 住宅建筑结构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照建筑施工方法将其分为现场浇制和预先浇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类型和预应力结构等。通常的情况下,从建筑所选用的结构墙体原料上划分为:砌体结构比如,砖混结构、砌块结构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钢结构等; 从建筑受力体系上划分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等。接下来针对常常使用的载重系统类型进行相关论述。 一、砌体结构 在我国的多层住宅建筑当中砌体结构是被大范围选用的剪力墙结构形式。通常会运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屋面板作为楼、屋面结构层,以竖向的方式承载建筑构件采砖砌体。砌体材料通常有:普通粘土砖、多孔砖、普通混凝土小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等。 一般砌体厚度有以下几种:370 毫米、240毫米、190毫米、120毫米。通常情况下人们将 370 毫米厚度的墙体叫做“三七墙”、240 毫米厚的墙叫做“二四墙”。建筑工程当中当厚度高于或者等于240毫米的话会使用承重强,对于低于240毫米的墙会当做非承重墙。承重墙被划分为纵向承重墙和横向承重墙,它们各自承载建筑上层荷重及纵横方向来的地震力。外墙所发挥的承重应当会受到密切的关注,非承重墙只是承载了自身重量是不需要承载上层结构载重的,所以可以当做隔墙来运用。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 通常框架都是由拌、柱及梁组合而成。框架的特征是其巧妙的灵活特性,具备充裕的空间,非常便于日常运用。在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楼板中大部分使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框架相互间的填充墙大多数运用的是比较轻质的砌体墙。因一些框架结构的柱截面非常大, 不适合对家具进行布置,这样将严重影响着室内空间的运用,在之前的住宅建筑中使用也是非常少的。有效结合框架结构的特征,在今后的住宅建筑当中逐渐浅显出——异形柱框架轻型住宅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跟其他传统结构对比来看, 异形柱框轻住宅具备了一下方面的特征:t形边柱、十字形中柱、l形角柱组成框架受力体系,其柱间填充墙与体壁同厚,在室内不会有柱楞的形成,使用起来比较便捷。填充墙选用轻质保温隔热材料,由于墙体变薄,远远比砌体结构面积大很多。在今后的多层及高层建筑住宅当中,异形柱框轻住宅结构体系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将有着非常大的使用空间。 三、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实际上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的一种,承担水平地震荷载,这种水准的水平荷载对于墙柱都会形成水平剪切力,枞横方向墙体构成的剪力墙结构其抵抗外侧向力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其刚度性能高,空间综合性较好,非常方便用户的使用及对房间进行布置。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高,可是其存在的劣势是建筑结构自重较大,预应力剪力墙结构通常能够进行大空间住宅布局,在很多的高层住宅当中将大范围的运用剪力墙结构形式。这个时候,在进行室内空间分隔的时候需要使用预制的轻质隔墙。 怎样促使建筑结构达到相关的准求及标准呢?在这个问题上就要讲到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通常被划分为整体设计和部件设计。 整体设计包含了建筑结构体系的挑选、柱网的布置、梁的布置、剪力墙的分布,基础的选型等。 整体设计通常划分为主体和基础两个单元来展开。设计工作者依据建筑的特性、高度、 重要程度、该地区的抗震设防列度、风力状况等因素来挑选最佳适合的结构体系。是选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支结构、筒体,还是巨型框架,都需要根据具体方面的要求来挑选。 通过对建筑主体结构内力预算以后,主体结构底截面内力就成为进行基础选型及计算的关键性材料依据。在进行内力计算的时候通常能够缩减平面体系,但是在特殊的时候一定要选用空间受力体系来计算。但是不管如何,内力计算都是对柱、梁、板、墙(剪力墙)和块体这五种部件来进行的结算。这就是说,开展建筑结构设计之后,一定要开始进行部件的设计。梁柱通常可以当做是细长的杆件,内力状况跟计算系统一定要相吻合。单向板可以简单的运用简单的单位宽度梁来计算,双向板计算理念是较为成熟的,异型板的计算就变得较为复杂化,争取可以避免。针对单片的剪力墙,通常将其当做薄壁柱取近似值,有的时候需要兼顾到翼缘的影响力;针对筒体结构的剪力墙一定要选用空间力学来进行计算。 当下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使用的设计方法大都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其产生的作用效应s一定要比结构抗力r小,建筑结构设计一定要满足其强度及位移条件。内力计算使用的力学模型通常为弹性模型,需要兼顾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时候,通常将运用弹性模型计算得出的内力乘以调整系数。 手算跟计算机计算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计算模型等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结构计算量非常巨大,运用手动计算的时候很难做到面对巨大工作量的前提下计算出精准的数字。手算工作效率较低,受力体系通常会被简化为平面力系,但是伴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建筑结构复杂化程度提升,手算已经显然不能够满足当下的需求,为此,计算机与手算对比有着显著地优势,有效展现出计算机的独特优势,开展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内力计算,就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结构计算程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满足人们居住需要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到减少作用效应,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减少工程造价,以便于从整体上节省建筑投资。运用高质量、高性能、高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因建筑结构计算在建筑工程中起着极为关键性的影响力和作用,所以运用轻质、高强建筑材料,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讲有着质变的意义。 建筑结构论文: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需求不断增多,城市中的建筑的高度不断加高,形态也愈加复杂,建筑的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也越来越显得重要,抗震设计也趋于多样化。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从业经验来和大家探讨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分析几大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因素,并且简单介绍抗震设计的主要的趋势。 【关键词】:设计趋势;建筑工程;抗震性能 我国地处于多地震带的区域,东部连接太平洋地震带,而南部邻欧亚地震带,整个地震区域分布广泛,活动的频度较高、范围较大,在全球范围内是遭受到地震灾害颇为严重的一个国家。由此也可知到,处于地震带上的相关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的问题,是目前处于地震带上城市再建建筑的时候应该关注的。 一、建筑结构中的抗震的设计理念 现实生活中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强,而且不可以准确的预测的外部力量的作用。目前,采用的计算方法大都还是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形式的计算方法,所以如果想要获取更精确的抗震的结论还需一段研究时间,在建筑的实践过程中,设计的工程师提出了这一理念“建筑抗震设计”。这种设计的理念主要依赖于工程概念,就是在原本有助于结构的抗震力提升的基础之上,采用顺应工程的客观规律跟建筑本质的措施,从而对建筑设计的对象来展开宏观的控制工作。所以结构的抗震的设计普遍结合于综合性的概念设计、结构措施以及测量计算等一整套细节工程。概念的设计重点的强调了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候,应该合理的选择施工场地,把握结构建筑体系化、能量输入点、刚度分布的合理性、房屋整体的体型美观度以及构件的递延性等各个方面,从基础细节的方面消除建筑里的各个抗震薄弱的环节,还要加上一定技艺的计算和建筑构造措施,从而使得房屋的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以及安全可靠性。 二、设计过程中影响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的几大因素 (1)抗震设计的标准化 目前,建筑的结构中对相关的抗震的设计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国家针对各个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来展开的初步预测工作,从而进一步确定各个地区最基本的设防性能的强度。设防性能的强度的确定一直都是设计抗震的标准的主要的参考凭证,也就是说只有使抗震的烈度的测量预测愈加精密、准确,这样才可以确保抗震设计愈加的科学性、标准化、正确度。另外一方面,建筑的施工单位就需要按照抗震设计的一切标准和工程项目开发商对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的主要要求,展开抗震设计的工作,强化建筑物的抗震设的计烈度目标的实现力度,从而确保设计烈度正比于建筑物的抗震的性能,并且反比于建筑的工程的成本造价。 (2)抗震设计的合理性 抗震的设计其实主要就是针对建筑工程的结构物体系实施最科学、最合理的设计的规划,并且选择最适合的工程施工的建筑物抗震措施,从而确保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抗震的性能,在建筑物在受到地震灾害威胁时能屹立不倒,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一般的情况下,高层的建筑物相比于普通的建筑而言,对抗震的设计标准有着更高的规定、要求,大多会选择所谓的“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也就是剪力墙结构作为高层的建筑物的首选的结构类型。这些类型的建筑物工程结构的强度比较高,在强烈的外力的作用条件下,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维持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平稳度,从而获得的抗震效果异常高效、明显。总而言之,建筑物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划的合 理性,基本上确保了建筑物工程优质的抗震的性能。 (3)建筑物施工质量的合格度 在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整体的施工的质量对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及性能有直接的影响,被地震的强烈振幅波及影响,建筑物稳固度偏低,从而很难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建筑物的整体的施工质量及其合格度,精致的规范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强化质量的管理、监督与检验的工作的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的安全性能。 三、建筑抗震设计趋势分析 (1)以位移为基准的结构抗震 我国目前实行的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设计者普遍是以承载力作为基础的一种设计方法。也就是用线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位移、内力;用组合的内力来验算构件截面值,让建筑物的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建筑物位移限值主要是使用阶段的要求的标准,同样也是为了对建筑物非结构的构件加以保护;结构的延性和耗能的能力是通过构造的措施获得的。为了可以实现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目标,第一步就必须要研究简单建筑结构(例如框架及悬臂墙)的各种构件变形跟配筋间的关系,实现按变形要求进行构件设计;进而研究整个结构进入弹塑性后的变形与构件变形的关系。这就要求除了小震阶段的计算外,还要按大震作用下的变形进行设计,也就是真正实现二阶段抗震设计。 (2)分析材料参数随机化的抗震模糊可靠程度 这一方法主要以结构的整体性能为出发点,摒弃以前那种对结构抗震安全可靠度的一种研究依据:仅仅考虑荷载程度的不确定性,忽视其他的各类影响因素,综合性地结合各种影响因素的建材变异性能,了解地震烈度随机性与其等级界限随机性跟模糊程度对结构抗震安全可靠度的主要影响。这一方法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在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可靠度评估这一方面,还可以用在指导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这一方面。 (3)建筑结构中针对隔震与消震的抗震设计 想要将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上升到一定的层次,隔震与消能减震这一类的抗震工作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有着特殊的应用功能。耗能元件及其体系可错开地震动卓越周期,进而避免共振引起的破坏、损失,降低了地震振动感应以及风振影响。 这里提及的隔震,其实就是隔离地震,也就是说在建筑物的基础结构跟上部结构间加上一层隔震层,将房屋跟基础结构相隔离,隔离地面运动能量向建筑物的传递,从而减弱房屋结构经受的地震作用力,进而使得地震时发生理想化现象,那就是建筑物仅仅轻微发生运动和变形现象,确保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及人生财产安全。消能减震使地震输入到建筑物的能量一部分被消能部件所消耗,一部分由结构的动能和变形能承担,以此达到减少结构地震反应的目的。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人类对各种建筑构筑物具有的抗震减震的性能标准越来越精准,使得“延性结构体系”在建筑工程之中的应用日渐拘谨、局限,因此传统的建筑抗震的结构理论跟体系已经满足不了基本的建筑设计的要求了。因为隔震消能和各类减震的控制结构体系相比那些传统的抗震体系来讲,有着独特的且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将来的建筑工程结构里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阻尼器在消震与隔震的设计技术中应用而生,而且阻尼器的性态已通过在最大风荷载和最大地震下的足尺试验得到验证;另外,提高结构的阻尼,采用高延性的构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减轻地震的作用力。 【结语】综上所述,研究建筑物结构中各种抗震的设计方法,结合各国所有的大地震对社会、国家、人民造成灾害以及损失的实际经验,使得全球的地震的工程学者跟设计人员都获得了一致的见解:经济与安全是衡量建筑物结构中抗震设计合理、科学性的主要因素。 建筑结构论文:高层建筑结构爆破震动效应及安全分析 摘 要:在我国城乡改造建设中,时常会面对拆除建筑物的难题。往往这些建筑物都是结构完整、可破坏性较低,除此之外就是这些将要拆除的建筑物处于其他高层建筑结构周围,这时候我们一般选用的是定向爆破的手段。但是定向爆破会在爆破初期产生巨大的震动,这不仅会扰动地质结构,还会对高层建筑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就爆破对周边高层建筑物的影响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层建筑;爆破震动;安全距离 1 爆破震动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爆破震动的问题一直存在于工程当中,也一直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其难度往往存在于对周边高层建筑的影响。它的涉及范围也是相当的广泛。包括有结构力学的研究、岩石力学的研究、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冲击动力学的研究、损伤力学的研究、爆炸力学的研究等等,所涵盖的面很大,在考虑其对建筑物的影响的同时就要顾及这些附加因素的影响。在爆破中,每次选择的埋设炮眼不同、炸药药量不同、埋设方法不同都会改变爆破震动带来的效果。这对高层建筑物也会有很多危害。 1.1 爆炸震动对高层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炸药在埋设在岩层中,起爆的瞬间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这样的能量会使岩层朝不同的方向飞出,使得周边的岩层产生扰动,这个扰动会以波的形式向周围所有的方向辐射出去。在理论研究中,我们会将这样的形式以质点的运行轨迹表现出来。比如质点的初始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等参数指标。在传播一段时间后会以波形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周边高层建筑物在受到外力波的作用下,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扰动,这样的扰动程度以波的传播距离和大小为依据,当波的能量大,高层建筑就会波动的幅度较大,当波传播的距离较远,且传播的能量较小,高层建筑物受到的扰动就相应减小。 高层建筑物的地基一般的埋深比普通的建筑物要深,对于土的厚实度方面要求也相对比较高。在地基建设初期,会使用夯实机不断的夯实地基土层以达到密实的效果,但是在受到爆破震动的影响下就会使地基基础受到影响,使得土层出现松动的现象,情况较轻时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如果受到的影响很大,还会出现塌陷的现象。 1.2 爆炸震动对高层建筑物伸缩缝的影响 高层建筑物在设计之初就会充分考虑到建筑物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设计人员就会在施工中有目的性的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以便对建筑物起到柔性保护。但是在受到了爆炸震动的影响后,由于地基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建筑物就无法发生正常的沉降,整个高层建筑还有可能出现整体的偏歪。这时候早前设置为保护建筑物的施工缝都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在爆炸的时候,岩石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在短时间不会迅速的散发出去,会继而影响周围的建筑物。在高层建筑中,受到地基温度升高的影响,会产生许多的危害。导致材料受到不同温度的影响会出现变形、失效。混凝土在受到高温后,会失去很好的抗压能力。钢绞线在受到高温时会失去原有的抗拉强度。还有些预应力材料受到高温会有能量损失的现象发生。材料的变形就会引起整个结构出现变形,施工缝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功能。 1.3 爆炸震动对高层建筑物受力的影响 在爆炸震动对高层建筑物的影响中,最不可逆的就是建筑物的受力上发生了改变。高层建筑结构在受到爆炸震动的作用下,受到弯扭应力是很常见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使周围的土质结构在受力上重新分布,由于高层建筑物在刚度上是整体性的,基本上没有柔性基础作为保障,设计中的假设阶段也没有对结构产生弯扭荷载有一定的考虑,致使结构在原先受拉压荷载的同时还要承受弯扭荷载的影响。在很多的受力结构上,本来受到轴心受压的构件,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变成偏心受压。另外还有构件受到了弯扭组合的作用,使得结构极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2 如何降低爆破震动对高层建筑物的影响 2.1 加大施工投入力度 在爆破时,我们可以选用较之前量少的炸药,并采取少量多次的爆破方式。虽然这样的爆破会增大成本的开支,也会带来诸多的不方便,但是这样可以很有效的对爆破外产生的影响合理的把控。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多选择耐久度较好的材料,在最可能发生弯扭变形的地方,选择材料上要尤为注意。也可以再高层建筑物 外围设立地下隔离墙,以阻挡外来能量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2.2 设计中考虑多方面因素 现如今,很多国家的建筑施工规范中都有提及结构受到弯扭变形的偶然性,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弯扭组合对结构物的严重影响,对以往设计为轴心受压的时候,适当的考虑偏压的作用,其中包括大偏压和小偏压两种。在加强高层结构物的设计中,增加刚性结构外还要设置一些柔性基础结构,起到抵御外界荷载的作用。 2.3 控制爆破效果 在爆破震动中产生大能量的波,会是周边的高层建筑物发生小幅度的位移。为了控制爆破震动对结构物的影响,事先要对结构物作位移测量,观测好高层周围的地质情况,来确定高层建筑物较为可靠的破坏标准。这个标准就包括建筑物附近地质的情况、建筑物与震动的破坏关系等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地面传播震动的快慢、强度,预测地面震动强度与爆心距。最为重要的是在源头上改善这些危害。要充分考虑到爆破时炸药的用量,和设计爆破孔的选择,以及制定出爆破震动的安全距离,通过这上面的方法减少爆破产生的危害以及控制震动对高层建筑物的影响。 3 考虑高层和震动之间的关系 对于结构自身的频率也要进行测算。当高层建筑物的频率与爆破震动传递过来的频率较为相近时,结构物受到的影响就会增大,我们要人为的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避免高层建筑物出现剧烈的震动。在利用波的相关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就是,当爆破震动产生的波传递到高层建筑物时,建筑物本有的波形会与震动的波形汇合,如果两个波形都出在波峰(波谷)的状态下,结构物就会随着震动发生共振的现象。当两列波处于波峰碰波谷的情况时,相互的能量就会抵消,产生不出任何的效应。为了保护高层建筑结构,技术人员就要尽可能的将两列波的波峰、波谷错开,一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 在爆破地点与高层建筑物之间设立多个震动检测站,对传递过来的能量作出初步的估算,好让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可以采取措施降低传递过来的能量,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 结语 爆破震动会对高层建筑产生很多的危害,但是这些危害的程度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降低。本文中对爆破中产生的震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震动在传递后对高层建筑物结构的危害也具体进行了说明,重点是文中提出了改善这一现状的方式方法,目的就是最大可能的降低震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 建筑结构论文:关于建筑结构及减震技术的探讨 摘 要:建筑工程是恒久的话题,古代的土木建筑,现代的石制材料的房屋和楼房建筑等结构,在给人带来方便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其它的麻烦和困扰,例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本文立足于基本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的情况分析讨论了建筑结构中减震的结构和相应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减震;相关材料 1 建筑结构的含义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建筑结构建筑结构中常见结构受力体系类型及施工方法:(1)混合结构:砖混或砖木块材砌筑墙体、梁柱钢接而成的受力体系,预制柱、梁、板装配;现浇混凝土柱、梁,预制板;全现浇钢筋混凝土。(2)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墙,现浇混凝土柱、梁,现浇板剪力墙结构:全装配大板;内浇外挂;全现浇。 建筑结构的影响因素:机械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建筑机械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和水泥搅拌中使用的器具;而且机械质量的好坏会最终关系整个施工质量的结果。即使原材料的质量通过了严格的监测过程,但是如果没有精确地加工机械器具,也是会浪费原材料,造成残缺的次品,阻碍了建筑工程项目。所以,高质量的材料加工机械不仅要求原材料的质量标准,而且需要加工器具的保证。因为,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命脉。 2 关于地震 2.1 地震的概念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往往会伴有破坏性。通常来讲,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剧烈运动时产生并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在能量释放过程中会造成地表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2.2 现实情况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而且大多数地震都需灵敏的仪器才能测量到,而人能直接感知的也就大约占1%左右。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区分布广大,地震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这就要求结构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而传统的结构抗震是依靠结构自身的抵抗能力,让建筑物基础固结于地面,但地震反应的特点是由底向上逐渐放大,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必须加大构件的截面,这样既造成了较多的材料消耗,也使建筑物自重增大,得不偿失。隔震和耗能减震是建筑结构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所谓隔震就是立足于“隔”,利用专门的隔震元件,以集中发生在隔震层的较大位移为代价,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使建筑物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增加了“隔震与消能减震”的相关内容,说明我国正日益重视隔震与耗能减震技术与理论的研究,并致力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2.3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原理 由震源产生地震动,通过传播途径传递到结构上,从而引起结构的震动反应。通过在不同阶段采取震动方法控制措施,就成为不同的积极抗震方法。大致包括: (1)震源消震消震是通过减弱震源震动强度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方法,由于地震源难以确定,且其规模宏大,目前还没有有效可行的措施将震源强度减弱到预定的水平。(2)传播途径隔震隔震是通过某种装置将地震与结构隔开,其作用是减弱和改变地震动时结构作用的强度和方式,以此达到减少结构震动的目的。隔震方法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两种。(3)反应主动减震主动减震是根据结构的地震反应,通过地震系统地执行机,主动给结构施加控制力,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 这种积极的结构抗震方法与传统的消极抗震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 (1)能大大减小结构所收得的地震作用,从而可减低结构造价,提高结构抗争的可靠度。(2)能大大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保证非结构构件不受地震破坏,从而减少震后维修费用。(3)隔震、减震装置即使震后产生较大的永久变形或损坏,其复位、更换、维修结构构件方便、经济。 2.3.1 设计原理 隔震设计是指在房屋底部设置由橡 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力,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即通过隔震层的大变形来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减轻地震破坏程度,使建筑物只发生轻微运动和变形,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隔震一般可使结构的水平地万方数据震加速度反应降低60%左右。典型的橡胶垫隔震减震器是一层橡胶一层钢板的多层反复重叠,并在其中心部位钻孔,安放铅芯棒所组合而成的装置。我国较成熟的隔震支座包括中硬度橡胶隔震支座、低硬度橡胶支座、滑板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等。 其它隔震方法:(1)铅芯橡胶支座这样就使支座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在风荷来和制动力等常见载荷作用下保持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但强地震发生时,装置柔性滑动,体系进入消能状态。(2)滚珠(或滚轴)隔震有自复位能力的;有加铜拉杆风稳定装置;横向油压千斤顶位的。另外,还有加消能装置的,消能装置有软消能杆剪,铅挤压消能器,油阻尼器,光阻尼器等。(3)滑动支座隔震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相互滑动的滑板。风载、制动力或小震时,静摩擦力使结构固结于基础上;大震时;结构水平滑动,减小地震作用,并以其摩擦阻尼消耗地震能源。 2.3.2 产生的作用 隔震能使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以避开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明显地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使上部结构处于正常的弹性工作状态。隔震体系抗震措施简单明了,还能降低房屋造价,而且震后修复方便,震后只需对隔震装置进行必要的检查更换,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隔震与消能减震的设计步骤 隔震方案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高度和层数、最大高宽比、结构类型、场地等因素。隔震技术对体型基本规则的低层和多层建筑比较有效,对高层建筑的效果不大。 3.1 确定隔震层位置 隔震层宜设置在结构第一层以下的部位,橡胶隔震支座设置在受力较大的位置,其规格、数量和分布根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不宜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 3.2 隔震支座的选型、布置 由上部结构计算出每个支座上的轴向力,确定出每个支座的直径,进行隔震支座的平面布置,隔震支座布置时应力求使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一致。 建筑结构论文: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研究 摘要:对建筑结构实施科学的检测和加固,首先必须了解火灾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的机理和破坏作用。建筑结构加固前的检测十分重要,它可以避免加固中的盲目性。修复加固设计应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要注意被加固构件的节点构造和施工方法,保证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共同工作并考虑加固对建筑物总体应力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研究 一、火灾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了解火灾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的机理和破坏作用。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加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掺和料、外加剂等用水和,硬化而成的人工石。它在火作用下的机理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表面受火处温度升高比内部快,内外温差引起混凝土开裂。火灾时,混凝土中各种水分迅速汽化,体积明显膨胀,冲破障碍迅速逃逸,导致强度下降;第二,水泥石受热分解,使胶体的粘结力破坏,出现裂缝,表面发毛、起砂、呈蜂窝状、出现龟裂、边角溃散脱落等现象;第三,骨料和水泥石间的热不相容,水泥石受拉,骨料受压,导致应力集中和微裂缝的开展。破坏的程度取决于温度升高的速率、最高温度和火作用持续的时间:当温度低于500℃时,浇水冷却的混凝土强度低于自然冷却后的强度,而高于600℃时,浇水冷却后的强度高于自然冷却后的强度。火对钢材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原子热振动加剧并扩散,产生软化,到一定程度后可抵消硬化的影响。高温时,原子间的结合力也有所降低,从而增加滑移变形,减少了抗滑能力。在1400℃时,钢筋进人液态,失去了抵抗荷载的能力。火灾时,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对光圆钢筋的影响比螺纹钢筋更为突出。火灾对砌体的作用由砖块材质和砂浆性能决定,砂浆的弹性模量比砖的弹性模量小,热膨胀比砖大,因而在高温受压时产生比砖块更大的横向变形。 二、建筑结构的灾后检测 建筑结构加固前的检测十分重要,它可以避免加固中的盲目性。但是,通过检测所作的鉴定只能大概地确定结构的现状。为此,鉴定检测工作必须尽可能多的调查、实测,以便对结构的现状作出较客观的判断。鉴定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现状的检测、抗力的验算和加固的建议。 发生火灾后,首先应由业主会同消防、设计、质检等部门对建筑物受损情况进行调查及检测,主要内容应包括:火灾温度,结构材料性能,受损结构外观及变形情况等。 三、建筑结构的加固和修复 (一)火灾损害分类 ①轻度损害:在局部范围内的表面损害,边沿剥落和产生裂缝;②中度损害:结构部件没有塑性变形,但有严重的截面损害以及钢筋强度降低;③在单个建筑部件和结构范围中的严重损害:承重构件部分或完全失去作用,但不致倒塌;④化学损害:目前最重要的情况是聚氯乙烯燃烧气体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 (二)受损构件的修复加固 1.基本原则 修复加固设计应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要注意被加固构件的节点构造和施工方法,保证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共同工作,并考虑加固对建筑物总体应力变化的影响。 2.确保施工质量 由于修复加固的构造及施工方法与正常建设时不同,故必须强调精心施工,确保质量。如某一框架梁用“加大截面法”修复加固,要求在原构件表面外包5cm左右一层混凝土,施工难度较大,需采用专门的施工设备和工艺,如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或用人工插捣等。 (三)结构加固方法 1.各种结构加固方法的原则 铲除损坏的混凝土,必要时加钢筋来保证结构部件具有完全的承载力,按照需要的尺寸用相应的混凝土给截面复原,加固可采用置换、绕丝、粘钢和粘玻璃钢等方式。对于不影响结构部件的承载能力的轻度损害,只要铲除松弛的混凝土部分,再进行填补,作好混凝土表面,以保证钢筋不受锈蚀。火灾区混凝土在受热后因水泥石收缩变形而产生的内应力和由于火灾升温、降温阶段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温度应力等,使其烧伤区内微观结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微细裂缝,降低混凝土强度,增大其三塑性变形。为确定混凝土被破坏的程度,采用超声脉冲法进行了烧伤深度的检测,采用拔出法辅以钻取混凝土芯样,对梁、柱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对于能够造成结构承载能力降低的中度损害,应小心地铲去损害的混凝土层。这种混凝土层从火烧的颜色即可看出,不必对其强度作精确的调查,而火烧颜色因混凝土组成和达到的温度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受损的混凝土呈储红色存留的,混凝土表面最好利用喷砂清洗干净并弄粗糙。如果钢筋强度降低,需要置放附加钢筋。最后用相应强度的新混凝土给截面复原。新、旧混凝土之间必须有良好结合,钢筋必须有良好结合,并且握裹力强,另外采用粘结钢和玻璃钢结合的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根据结构部件的不同,大多采用喷射混凝土或者模板浇注。严重损害应该根据现场情况个别处理,常常需要局部加固或拆掉重建。 2各类建筑部件的加固 (1)柱子的加固 一般是采用安放圈套进行的,圈套尺寸的选择应保证能有足够地方放置附加钢筋,并能顺利浇灌混凝土。圈套大都做成模板,柱子较高时可分节制作,加固时小心谨慎地铲去全部受损松弛的混凝土,保证柱子中不留内部裂缝,必要时采取加支架等安全措施。柱子的加固还应按照应力要求放置附加钢筋,要采用细钢筋做箍筋,布置密度要大。 (2)梁 尤其是板梁大多总是在下侧被烧损,即火灾损害主要在受拉区。由于混凝土层剥落,常使钢筋外露,加固时应加必要的附加钢筋。在铲除松弛受损的混凝土层后,再将附加筋放置到梁上,保证附加钢筋的良好锚接。另外在梁上应优先采用喷射混凝土。在板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混凝土覆盖层不能保持住;二是下面的钢筋可能外露,在一些地方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不存在任何联接。这两种情况下都应高度注意钢筋的强度,要配置足够的附加钢筋。对砌体等其它建筑构件的加固也应按类似的方法进行。 建筑结构论文:建筑结构减隔震及结构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的抗震方法 地震是由于地面的运动,使地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因而在结构中产生内力、变形和位移。经过简化后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即一次次的震害分析进行修正、补充,得到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及破坏形式,提出了一些建筑物抗争的计算方法及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1、概念设计的一些原则 1)总体屈服机制。例如强柱弱梁。 2)刚度与延性均衡。砌体结构中为提高延性设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个较弱的框架。 3)强度均匀。结构在平面和立面上的承载力均匀。 4)多道抗震防线。 5)强节点设计。 6)避开场地卓越周期区。 2、在此基础上作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其分析方法主要有:①地震荷载法;②振型分解法;③动力时程分析法。现在还发展了push-over法、能力谱等方法。抗震设防目标也从单一的、基于生命安全的性态标准发展到基于各种性态,强调“个性”设计的设计理念。 3、传统抗震方法的缺点与不足传统抗震结构主要利用主体结构构件屈服后的塑性变形能和滞回耗能来耗散地震能量,这使得这些区域的耗能性能变得特别重要,而一旦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这些区域产生问题,将严重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严重破坏,由于破坏部位位于主要结构构件,其修复是很难进行的。 由于传统抗震结构是以防止结构倒塌为目标,其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结构(构件)的延性,以往的许多研究也注重于提高结构(构件)的延性方面,却忽略了对结构损伤程度的控制。 4、传统的抗震方法在提高结构性能方面有较多困难。 传统抗震结构的耗能能力主要依赖于主体结构的延性。既要求主体结构强度高,又要求延性好,很难实现。 1)框架结构许多研究者推荐强柱弱梁体系作为最合适的抗震框架体系。该体系可将地震输入能量分散在结构的许多部位耗散掉,甚至可以控制塑性铰出现的顺序与部位,延性对于使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中保存下来固然很重要,但这些预期的塑性铰区在中等程度的地震中也会产生,延性也同时应被看作是一种“破坏”。后期修复费用也很高。 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抗侧刚度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小,其总的水平地震作用也大等特点,常见的震害一般来说为墙面的斜向裂缝或是底部楼层的水平施工缝发生水平错动,当底部屈服后,剪力墙的抗侧作用就很小,且剪力墙的耗能也基本集中与底部塑性铰区域,上部墙体对抵御强震无显著作用。而且剪力墙要承担一定的竖向荷载,因此底部的破坏也十分难修复。 3)框架-剪力墙结构从抗震概念设计来说,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了多道抗震防线。有框架和墙体组成的抗震结构中,框架的刚度小,承担的地震作用力小,而弹性极限变形值和延性却较小。整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墙体很快超过自身的较小弹性极限变形,出现裂缝,水平承载力下降,此时框架尚未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平抗力;墙体开裂后,框架承担的地震力增大,同时由于结构刚度的变化,地震作用效应也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是剪力墙还是框架,都是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损伤坏后的修复工作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花费也不小。 二、减振、隔震和振动控制的现状鉴于上述传统抗震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并在全部了解地震引起结构震动的全过程。 由震源产生地震动,通过传播途径传递到结构上,从而引起结构的震动反应。通过在不同阶段采取震动方法控制措施,就成为不同的积极抗震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四点: ①震源消震消震是通过减弱震源震动强度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方法,由于地震源难以确定,且其规模宏大,目前还没有有效可行的措施将震源强度减弱到预定的水平。 ②传播途径隔震隔震是通过某种装置将地震与结构隔开,其作用是减弱和改变地震动时结构作用的强度和方式,以此达到减少结构震动的目的。隔震方法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两种。 ③结构被动减震被动减震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或附加子结构吸收和消耗地震传递给主结构的能量,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被动减震方法有耗能减震,冲击减震和吸震减震。 ④反应主动减震主动减震是根据结构的地震反应,通过地震系统地执行机,主动给结构施加控制力,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 结构隔震、减震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开始于60年代,7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很快。这种积极的结构抗震方法与传统的消极抗震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能大大减小结构所收得的地震作用,从而可减低结构造价,提高结构抗争的可靠度。此外,隔震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控制传到结构上的最大地震力,从而克服了设计结构构件时难以准确确定载荷的困难。 ②能大大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保证非结构构件不受地震破坏,从而减少震后维修费用,对于典型的现代化建筑,非结构构件(如玻璃幕墙,饰面,公用设施等)的造价甚至占整个房屋总造价的80%以上。 ③隔震、减震装置即使震后产生较大的永久变形或损坏,其复位、更换、维修结构构件方便、经济。 ④用于高技术精密加工设备、核工业设备等的结构物,只能用隔震、减震的方法满足严格的抗震要求。 (一)、隔震 1、基地隔震 1)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用于隔震装置的橡胶垫块,可用天然橡胶,也可用人工合成橡胶(氯丁胶)。为提高垫块的垂直承载力和竖向刚度,橡胶垫块一般由橡胶片与薄铜板叠合而成。 2)铅芯橡胶支座这样就使支座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在风荷来和制动力等常见载荷作用下保持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但强地震发生时,装置柔性滑动,体系进入消能状态。 3)滚珠(或滚轴)隔震有自复位能力的;有加铜拉杆风稳定装置;横向油压千斤顶位的。另外,还有加消能装置的,消能装置有软消能杆剪,铅挤压消能器,油阻尼器,光阻尼器等。 4)悬挂基础隔震 5)摇摆支座隔震同原理还有踏步式隔震制作,用于细高的结构物,如烟囟、桥墩、柜体筒体建筑物等。 6)滑动支座隔震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相互滑动的滑板。风载、制动力或小震时,静摩擦力使结构固结于基础上;大震时; 结构水平滑动,减小地震作用,并以其摩擦阻尼消耗地震能源。 为控制滑板间的摩擦力,使之满足隔震要求;在滑板间可以加设滑层。目前常用的滑层有:涂层滑层(聚氯乙烯)、粉粒滑层(铅粒、沙粒、滑石、石墨等)。 2、悬挂隔震悬挂隔震使将结构的全部或大部分质量悬挂起来,是地震动传递不到主体质量上,产生较小的惯性力,从而起到隔震作用。悬挂结构在桥梁、火电厂锅炉架等方面有大量应用。著名的43层香港汇丰银行新大楼采用的就是悬挂结构。 悬挂结构悬杆受力较大,须采用高强钢,而高强钢忍性差,在竖向地震作用时易拉断。为减小竖向地震作用,可在吊点设减震弹簧,并配合使用阻尼器。 3、隔震应用的注意事项: 1)隔震实际上会使原有结构的固有周期演唱,在下列情况下不宜采用隔震设计: ①基础土层不稳定; ②下部结构变性大,原有结构的固有周期比较长; ③位于软弱场地,延长周期可能引起共振; ④制作中出现负反力; 2)隔震装置必须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这样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强震发生时,装置柔性消震,体系进入消能状态。 3)隔震装置能使结构在基础面上柔性滑动,在地震来时这样必然会产生很大的位移。为减低结构的位移反应,隔震装置应提供较大的阻尼,具有较大的消能能力。 4、隔震体系的优点: 1)明显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从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结果及美国,日本建造的隔整结构在地震中的强震记录得知,隔振体系的结构加速度反应只相当于传统结构(基础固定)加速度反应的1/3——1/10.这种减震效果是一般传统抗震结构所望尘莫及的。从而能非常有效地保护结构物或内部设备在强地震冲击下免遭任何毁坏。 2)确保安全。在地面剧烈震动时,上部结构仍能处于正常的弹性工作状态。这既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结构,确保居民在强地震中的绝对安全,也适用于某些重要结构物和重要设备。 3)减低房屋造价。从汕头,广州,西昌等地建造隔震房屋得知,多层隔震房屋比传统多层隔震房屋节省房屋土建造价:7度区节省3——6%,8度区节省8——14%,9度区节省15——20%.并且安全度大大提高。 4)抗震措施简单明了。抗震涉及的对象从考虑整个结构物的复杂的不明确的抗震措施转变为只考虑隔震装置,简单明了。结构物本身与一般非地震区的做法无疑,设计施工大大简化。 5)震后修复方便:地震后,只对隔震装置进行必要的检查更换。而无需考虑建筑结构物本身的修复,地震后可很快恢复正产生活或生产,这带来极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筑结构论文:新型高层建筑结构与材料的抗震分析和设计探讨 一、前言 高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市区地价日益高涨,促使近代高层建筑的出现,电梯的发明更使高层建筑越建越高。宏伟的高层建筑是经济实力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宣传效应,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自从1886年世界上第一栋近代高层建筑——美国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homeiurancebuilding,10层,高55m)建成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高层建筑不仅在材料和结构体系上逐渐多样化,而且在高度上也有大幅度增长。而一次又一次地震灾难及教训,警示人们:防震减灾任重道远,刻不容缓。 从上个世纪开始,各国的专家、学者对抗震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进入90年代,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提到各国建筑设计的历史日程。特别是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其以上的地震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0%),高层抗震设计设防更是工程设计面临的迫切的任务。作为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高层建筑抗震分析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材料的选用和结构体系问题在地震多发区,采用何种建筑材料或结构体系较为合理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高层建筑中常采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筒体等几种体系,这也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但国外,特别地震区,是以刚结构为主,而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几混合结构却占了90%.如此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国内外都还没有经受较大的考验。钢结构同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优越的强度、韧性和延性,强度重量比,总体上看抗震性能好,抗震能力强。 震害调查表明,钢结构较少出现倒塌破坏情况。在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核心筒体系,因其比钢结构的用钢量少,又可减少柱子断面,故常被业主所看中。混合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内往往要承受80%以上的震层剪力,有的高达90%以上。由于结构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值为基准。但因其弯曲变形的侧移较大,靠刚度很小的钢框架协同工作减小侧移,不仅增加了钢结构的负担,而且效果不大,有时不得不加大混凝土筒的刚度或设置伸臂结构,形成加强层才能满足规范侧移限值; 此外,在结构体系或柱距变化时,需要设置结构转换层。加强层和转换层都在本层形成刚度而导致结构刚度突变,常常会使与加强层或转换层相邻的柱构件剪力突然加大,加强层伸臂构件或转换层构件与外框架柱连接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因此在需要设置加强层及转换层时,要慎重选择其结构模式,尽量减小其本身刚度,减小其不利影响。 唐山钢铁厂震害调查资料统计参数结构形式总建筑面积(万?)倒塌和严重破坏比例(%)中等破坏比例(%)钢结构3.6709.3钢筋混凝土结构4.0623.247.9砌体结构3.0941.220.9在高层建筑中,应注意结构体系及材料的优选。现在我国钢材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建筑钢材的类型及品种也在逐渐增多,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尽可能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src)、钢管混凝土结构(cfs)或钢结构(s或),以减小柱断面尺寸,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超过一定高度后,由于钢结构质量较轻而且较柔,为减小风振而需要采用混凝土材料,钢骨(钢管)混凝土,通常作为首选。工程经验表明:利用钢管混凝土承重柱自重可减轻65%左右,由于柱截面减小而相应增加使用面积,钢材消耗指标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近,而工程造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降低15%左右,工程施工工期缩短1/2.此外钢管混凝土结构显示出良好的延性和韧性。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震害说明,在钢骨混凝土构件中,采用格构式的型钢时,震害严重,采用实腹式的大型型钢或焊接工字钢的,则震害轻微。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若用钢骨混凝土构件,建议使用后者。 三、关于新型结构与材料的探讨和应用 3.1脊骨结构(inestructure)特别适用于具有高大门厅、空旷地下车库,顶部阶梯式的高层建筑。脊骨结构根据建筑布置条件可由支撑、外伸框架或单跨空腹梁构成,可采用全钢或钢筋混凝土组合体系。由于抗侧力构件沿高度连续,避免了薄弱楼层,有利于结构抗震,保证刚度和稳定的抗侧力构件是高层建筑的脊骨,包括竖向构件抵抗由倾覆力矩引起的轴力及由对角支撑或刚性连接的构件或抗侧力的墙组成剪离膜(shearmembrane),一个脊骨结构包括位于建筑外端少数钢、混凝土或组合巨型柱,这些柱不应影响各楼层的使用。 巨型柱由支撑、空腹桁架或刚性连接的外伸框架梁连接成为一个脊骨结构,以下是脊骨结构组成的几个要点。 1.为了有效的抗倾覆力矩及剪力,脊骨结构应当是上下贯通的。 2.为了有效的抗倾覆力矩,巨型柱相距越远越好。 3.脊骨结构主轴应与结构主轴相重合。 4.楼板结构应能直接将楼层荷载传到巨型柱以提高抗倾覆能力。 5.脊骨结构在平面上包括的面积应能提供良好的抗扭刚度,否则应附设周边框架。 6.剪力膜(空腹梁、支撑、刚性连梁及作为脊骨的竖向构件)应不影响地下空间(车库)并应与建筑设计相适应。 3.2剪力膜的三种型式: 1.带支撑框架(bracedframe),巨型柱由跨过多层的对角支撑连在一起。 2.带外伸框架的支撑筒体(bracedcorewithoutriggerframe)。 3.单跨空腹梁(freeaingvierendeels)。不论是风力控制或地震力控制的高层建筑,脊骨结构体系都是非常有效的。可用于20层至100层的高层建筑。在国外,脊骨结构已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应用。如:美国费城53层的拜耳大西洋塔楼(bellatlantictower)采用全钢脊骨结构和56层的米尼亚波里斯(mieapolis)的西北中心(northwestcenter)大楼具有多层次阶梯形屋顶是采用组合巨型柱脊骨结构。 3.3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复合材料,由于钢纤维阻滞带基体混凝土裂缝的开展,从而使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等较普通混凝土显著提高,其抗冲击、抗疲劳、裂后韧性和耐久性也有较大改善。钢纤维对基体混凝土的增强作用随着纤维的体积含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在工程实际中,纤维含量有一定限值,超过这一限值,用一般方法搅拌、成型就有困难。对于一般常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其体积含量建议取1.0%-2.0%,长径比建议取值。应用于一些结构部位(如柱梁节点、柱子、扁梁柱节点、桩基承台、屋面板、转换梁、筏形基础等)。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框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相比,结构的延性提高57%,耗能能力提高130%,荷载循环次数提高了15%,在框架梁柱节点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代替部分箍筋,既改善了节点区的抗震性能,又解决了钢筋过密,施工困难等问题。钢钎维几何参数参考范围表3钢纤维混凝土工程类别长度(mm)等效直径长径比一般浇注钢纤维混凝土20~600.3~0.930~80钢纤维混凝土抗震框架节点35~600.3~0.950~80 四、结语 经济和安全的关系,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技术政策。从长远观点看,如何从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现状及国际高层抗震设计发展的趋势出发,探求一种新型的结构与材料的应用,应该成为地震区高层建筑发展的新方向。 建筑结构论文:试论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施工技术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清水混凝土 模板体系控制 施工技术 论文摘要:本文是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具体工作实例,主要介绍了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监控对策.并重点阐述从模板体系的设计、制作、安装到混凝土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表面缺陷修补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等相关问题作出了相应的阐述和分析。仅供参考。 所谓清水混凝土系一次成型混凝土,通常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直接应用于房屋民用建筑工程的比较少。 清水混凝土结构有着诸多优点,如:省去了装饰阶段的二次抹灰工序,避免了大面积抹灰空鼓、天棚脱落(经常有这样相关报道)等通病,材料节约、经济环保.施工质量效果好,符合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成为建筑节能市场上的亮点。 1 工程实例概况 某大厦为两座现代化高层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42276.2m2,地下2层,地上19层,总高度79.8m,主体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 整体质量达到优质工程标准。要求所有结构成型为清水混凝土,对模板设计和混凝土施工要求高。 2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清水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在普通结构混凝土验收标准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质量标准: 轴线通直、尺寸准确;棱角方正、线条顺直;表面平整、清洁、色泽一致;表面无明显气泡,无砂带和黑斑;表面无蜂窝、麻面、裂纹和露筋现象;模板接缝、对拉螺栓和施工缝留设有规律性;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 3 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 为做好施工预控工作,必须认真分析清水混凝土面层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和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上述缺陷。 清水混凝土表面缺陷主要为表面平整度、轴线位置不满设计要求、表面蜂窝、麻面、有气泡密集区,表面缺损,非受力钢筋露筋。小孔洞、单个气泡等;混凝土内部缺陷主要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质量差,造成混凝土内部架空和孔隙率偏大的缺陷,内部缺陷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时清除。 4 模板工程控制 4.1方案审查要点 (1)清水混凝土施工用的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不允许有一点变形,以保证结构物的几何尺寸均匀、断面的一致,防止浆体流失; (2)选用的模板材料要有很高要求,表面平整光洁,强度高、耐腐蚀,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 (3)对模板的接缝和固定模板的螺栓等,则要求接缝严密,不允许漏浆; (4)模板设计要充分考虑在拼装和拆除方面的方便性.支撑的牢固性和简便性,并保持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整体拼装后的平整度; (5)根据构件的规格和形状,建议配制定型模板,以便周转施工所需; (6)模板制作时应保证几何尺寸精确,拼缝严密,材质一致,模板面板拼缝高差、宽度应≤1mm,模板间接缝高差、宽度≤2mm;模板接缝处理要严密,建议模板内板缝用油膏批嵌外侧用硅胶或发泡剂封闭,以防漏浆,模板脱模剂应采用吸水率适中的无色的轻机油; (7)严格控制模板周转次数,周转3次后应进行全面检修并抛光打磨。 4.2模板工程方案选择 为实现清水混凝土的目标,初步模板体系确定为钢木组合大模板。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公司的施工经验,地下室及裙房选择竹胶板木楞骨模板体系,采用12mm厚1220mm×2440mm竹胶板作为面板,50mm×100mm方木及48mm钢管为楞骨,48mm钢管、自制蝴蝶夹、14mm对拉螺栓作为加固系统;标准层剪力墙、柱采用钢木组合大模板(12mm厚竹胶板作为面板、6号槽钢为辅龙骨、10号槽钢为主背料),剪力墙采用16的高强全丝螺杆为加固系统。 梁、板模板同地下室,以48mm钢管搭设的整体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墙柱的水平支撑及梁、板的垂直支撑系统。 4.3柱模板支设要点对±0.00以下混凝土柱模通用性、互换性较差。 采用12mm厚高强度覆膜竹胶板作面板,50mm×100mm方木作楞木兼拼口木,以48mm钢管作为柱箍,柱截面尺寸≥700mm时,增加对拉螺栓拉结加固。±0.00以上混凝土柱模通用性、互换性较好,采用定制可调截面钢大模支设。 ①截面尺寸≤650mm的柱采用双管柱箍中间加设坡口木楔紧固,柱高3m以下范围内柱箍的间距≤400mm,柱高3m以上范围内柱箍的间距≤500mm。 ②截面尺寸≥700m的柱,采用脚手管作柱箍紧固,柱高3m以下范围内柱箍的间距≤400mm,柱高3m以上范围内柱箍的间距≤500mm,在枝中加设+14mm(外套+25mmpvc管)对拉螺栓,柱外侧四角双向均加设保险扣件,对拉螺栓布置间距同柱箍。 5 混凝土施工全过程控制 5.1原材料、配合比控制要点 新拌混凝土必须具有极好的工作性和黏聚性,绝对不允许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原材料产地必须统一,砂、石的色泽和颗粒级配均匀。 在材料和浇筑方法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坍落度和水灰比,本工程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控制坍落度为(150±10)mm,尽量减少泌水的可能性。 同时控制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1.7%,初凝时间不超过6h-8h。 重点审核商品混凝土厂家制定清水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生产方案,生产过程中检查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子、碎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 5.2清水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 检查落实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现场组织措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合理调度搅拌输送车送料时间。逐车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分层厚度不30cm;振捣方法要求正确,不得漏振和过振;可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减少表面气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第二次待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再振捣,而顶层一般在0.5h后进行第二次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保证深度在5cm-10e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一般为5min-10min左右。 5.3清水混凝土养护控制要点 为避免形成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减少表面因失水而出现微裂缝,影响外观质量和耐久性,抓好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 现场要求清水混凝土构筑物的侧模在48h后拆除,模板拆除后其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用草垫或草包铺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6 结语 此大厦清水混凝土主体工程,经过细致周密的方案设计,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一次成型,阴阳角方正、顺直,棱角挺拔,分格缝宽窄深浅一致、边线顺直,装饰图规整,墙体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一致,主体工程被评为优质结构,为今后类似的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 综上所述,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得到了使用方的认可。 建筑结构论文:论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 [摘要]本文围绕高层建筑结构,总结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以及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和各种体系相对应的方法,为实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 剪力墙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4.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1.框架-剪力墙体系。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剪力。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呈弯剪型。剪力墙的设置,增大了结构的侧向刚度,使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减小,同时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显著降低且内力沿竖向的分布趋于均匀,所以框架-剪力墙体系的能建高度要大于框架体系。 2.剪力墙体系。当受力主体结构全部由平面剪力墙构件组成时,即形成剪力墙体系。在剪力墙体系中,单片剪力墙承受了全部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剪力墙体系属刚性结构,其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剪力墙体系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有一定的延性,传力直接均匀,整体性好,抗倒塌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能建高度大于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3.筒体体系。凡采用筒体为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体系统称为筒体体系。筒体是一种空间受力构件,分实腹筒和空腹筒两种类型。筒体体系具有很大的刚度和强度,各构件受力比较合理,抗风、抗震能力很强,往往应用于大跨度、大空间或超高层建筑。 三、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1.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基本假定 (1)弹性假定。目前工程上实用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均采用弹性的计算方法。在垂直荷载或一般风力作用下,结构通常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这一假定基本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但是在遭受地震或强台风作用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位移,进入到弹塑性工作阶段。此时仍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和位移时不能反映结构的真实工作状态的,应按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进行设计。 (2)小变形假定。小变形假定也是各种方法普遍采用的基本假定。但有不少人对几何非线性问题(p-δ效应)进行了一些研究。一般认为,当顶点水平位移δ与建筑物高度h的比值δ/h 1/500时, p-δ效应的影响就不能忽视了。 (3)刚性楼板假定。许多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方法均假定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无限大,而平面外的刚度则忽略不计。一般来说,对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采用这一假定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对于竖向刚度有突变的结构,楼板刚度较小,主要抗侧力构件间距过大或是层数较少等情况,楼板变形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结构底部和顶部各层内力和位移的影响更为明显。可将这些楼层的剪力作适当调整来考虑这种影响。 (4)计算图形的假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整体分析采用的计算图形有三种:①一维协同分析。②二维协同分析。③三维空间分析。三维空间分析的普通杆单元每一节点有6个自由度,按符拉索夫薄壁杆理论分析的杆端节点还应考虑截面翘曲,有7个自由度。 2.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分析方法 (1)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方法很多,由于采用的未知量和考虑因素的不同,各种方法解答的具体形式亦不相同。框架-剪力墙的机算方法,通常是将结构转化为等效壁式框架,采用杆系结构矩阵位移法求解。 (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受力特性与变形状态主要取决于剪力墙的开洞情况。不同类型的剪力墙,其截面应力分布也不同,计算内力与位移时需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剪力墙结构的机算方法是平面有限单元法。此法较为精确,而且对各类剪力墙都能适用。但因其自由度较多,机时耗费较大,目前一般只用于特殊开洞墙、框支墙的过渡层等应力分布复杂的情况。 (3)筒体结构。筒体结构的分析方法按照对计算模型处理手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等效连续化方法、等效离散化方法和三维空间分析。 等效连续化方法是将结构中的离散杆件作等效连续化处理。一种是只作几何分布上的连续化,以便用连续函数描述其内力;另一种是作几何和物理上的连续处理,将离散杆件代换为等效的正交异性弹性薄板,以便应用分析弹性薄板的各种有效方法。具体应用有连续化微分方程解法、框筒近似解法、拟壳法、能量法、有限单元法、有限条法等。 等效离散化方法是将连续的墙体离散为等效的杆件,以便应用适合杆系结构的方法来分析。这一类方法包括核心筒的框架分析法和平面框架子结构法等。具体应用包括等代角柱法、展开平面框架法、核心筒的框架分析法、平面框架子结构法。 比等效连续化和等效离散化更为精确的计算模型是完全按三维空间结构来分析筒体结构体系,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空间杆-薄壁杆系矩阵位移法。这种方法将高层结构体系视为由空间梁元、空间柱元和薄壁柱元组合而成的空间杆系结构,这是目前工程上采用最多的计算模型。 建筑结构论文:建筑结构中主要裂缝成因分析与治理探讨 【论文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 产生 治理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建筑施工积累的经验,对由于地基沉陷引起的裂缝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产生的原因,然后结合相关工程案例对裂缝的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耐久性较好的结构体系,但是由于混凝土是由各种不同材料性质组成的混合体,其匀质性较差,抗拉强度较低,又有膨胀收缩、徐变等特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设计不周、施工粗糙、使用不当等原因,致使混凝土构件与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给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有些裂缝则危及结构的安全,甚至造成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和倒塌。 1.地基沉陷引起的裂缝 1.1 裂缝产生 通常我们都认为地基土层在自重的作用下压缩已稳定,因此,地基沉降的外因主要是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其内因是土由三相组成,具有碎散性,在附加应力的作用下土层的孔隙发生压缩变形,引起地基沉降。 1.2 治理措施探讨 (1)结构方面措施 1)采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如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孔砖等,以减轻墙体自重。 选用轻形结构。如可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结构和各种轻型空间结构等。工业厂房屋盖的重量较大,可将过去常用的大型屋面板外加防水屋盖改成各种自防水预制轻型屋面板,重量可减轻许多。减少基础和上覆土的重量。可采用空心基础、薄壳基础、无埋式薄板基础等自重轻,回填土少的基础形式,以及用空地板代替厚填土以减轻基底压力。 2)加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l/h 2.5;设置封闭圈梁和构造柱。圈梁设置在基础顶面,顶层门窗上方。地震烈度8度地区应每隔一层加一道圈梁,甚至层层设置圈梁。圈梁应设置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宜在平面内连成封闭系统。圈梁的宽度等于墙厚,高度不小于120mm。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纵向连续浇注,一次完成以形成整体结构。构造柱应设置在外墙四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其钢筋与圈梁连接成整体。 3)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应力,设置地下室。以挖除的地下室空间的土重抵消部分甚至全部建筑物的重量,达到减小沉降的目的;改变基底尺寸,使不同荷载的基础沉降量接近,减轻不均匀沉降值。 (2)施工方面措施 1)保持地基土的原状结构。粘性土通常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尤其是高灵敏度土,基槽开挖时,应避免人来车往破坏地基持力层土的原状结构。必要时,基槽开挖深度保留200mm左右的原状土,待基础施工开始时再挖除。如果坑底已扰动,可先铺一层中粗砂,再铺卵石或碎石压实处理。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建筑物各部分荷载差异大时,施工顺序安排应先盖高楼、荷载重的部分,后盖低层、荷载轻的部分,这样就可以调整部分沉降差。 3)注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在己建成的轻型建筑物附近,不宜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以避免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在进行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挖深坑修建地下室时,应注意对临近建筑物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拟建的密集建筑群内如有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物,桩的设置应首先进行。 2.施工技术引起的裂缝 2.1 裂缝产生 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分布位置:现浇楼板混凝土穿透性龟裂;现浇楼板混凝土预留孔洞的放射性裂缝;墙体混凝土上部裂缝。 (1)楼板拆模过早或拆模后再次支撑未作同条件混凝土试块或不依据同条件混凝土试块达到设计强度100%就提前拆模,但拆模后又承受不了荷载就可能造成顶板混凝土开裂;此时利用支撑对此种情况的混凝土楼板进行局部受力往上顶,因为是局部支点,而且是人为掌握支顶力度无法确定支力大小,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此支撑支顶过力而使楼板混凝土出现裂缝。 (2)楼板底模和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不够 作者总结,存在下面的原因时均能造成楼板底模和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不够的结果,同事使得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未进行模板强度计算;支撑间距和龙骨间距大于经过模板计算的施工方案间距;支撑或龙骨的材料规格小于经过模板计算的施工方案的材料规格;立向支撑的接头缝、支撑与龙骨接触缝、大小龙骨接触缝、小龙骨与竹胶板接触缝因有缝隙而不实;立向支撑接头轴心不直,且无拉杆或拉杆无效。 (3)泵送混凝土布料杆安放处未设附加支撑 混凝土布料杆本身重量和布料杆系统中混凝土的重量形成的荷载均承压在布料杆4条腿的4个支点上,在送混凝土时布料杆受混凝土输送泵压力冲击的影响,使得布料秆的4条腿支点经常出现2条腿受力的状态,此时的现浇板混凝土强度均未达到设计强度,所以此开间楼板混凝土很容易产生裂缝。 2.2治理措施探讨 (1)模板的支撑、大小龙骨材料规格和间距必须通过模板强度计算确定,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 (2)与竹胶板接触的小龙骨厚度必须加工得一致、准确,以确保与竹胶板接触紧密。 (3)在确保按施工方案设置支撑的拉杆以外,尽可能采用无接头支撑和顺百古撑,如使用有接头支撑,必须确保两半段支撑的轴心基本一致,且必须保证接头缝隙密实,并在接头部位必须设置双向拉杆,并将拉杆端头与墙顶实,确保有接头的支撑受力后轴心不弯曲。 (4)楼板混凝土开盘前必须将支撑、上下端接头缝、大小龙骨交接缝用木片等物塞实。 (5)将泵送混凝土布料杆安置在每层的固定房间,将布料杆的四个支脚位置固定,在每次顶板施工放线时,弹好固定位置的4个十字线(十字线长不小于1米),将十字线处单独增设支撑,并在每次布料杆吊放时将4个支脚处增铺不小于50mm厚、200mm宽的木垫板,并与十字线对正。此作法是预防混凝土布料杆因泵送压力冲击造成单支脚受力致使楼板开裂的有效方法。 (6)为防止楼层吊放物料的冲击集中荷载造成楼板混凝土开裂,在每楼层基本固定的吊放物料的房间楼板模板下,在原有支撑数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临时性支撑,待上一楼层吊放的物料分散使用或使用完成后,再将此支撑拆下倒往其它部位周转使用。 结 语 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有十余种类型,其特点和形成规律也各不相同,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裂缝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主要因素,也有次要因素,因此分清主次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给出科学正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对症下药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筑结构论文:浅谈建筑结构加固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时代的脚步正在的不断迈进,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都市建筑物拔地而起。而且城市中一些早期的建筑物,虽然还未到使用的年限,却早就已经不堪重负了。或者是已存在的建筑物,因为各种缘故,需要改变现有的受力的现状,甚至需要改变内部的空间结构,为了延续原有建筑物的价值,那就需要采取一些建筑措施,在我们这行业称之为——建筑结构加固。 【关键字】建筑结构加固 【引言】早期的建筑物有木结构的,砖混结构的,现在建筑物有混凝土结构的,因功能性的问题,例如改建、接建、增加荷载等,或者是因出现质量的问题,例如混凝土的强度不足,钢筋配筋不够,灾后的补修等,都需要进行建筑的结构加固。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建筑物,应根据构筑物、建筑物的不同情况,从而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方案的确定要遵循安全、快捷、经济、施工方便的原则,只有这样,建筑物、构筑物的加固工程才能够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份优秀的加固方案,具体体现在它的施工作业方便、经济效果好、加固质量高、施工技术先进等四方面的特点。但是对于不同的加固对象,方案中则需要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加固的一些基本的方法。根据对加固对象的区分,其基本的方法如下: 1 地基基础的加固: 1.1 增加补充锚杆桩; 1.2 地基的置换; 1.3 外部的支撑等 锚杆静压桩是一种沉桩方法,就是利用原基础的底板或桩基的承台及上部的结构传递来的重量,作为压桩的反力,通过预埋的反力架、千斤顶、锚杆等压桩设备,将相应桩段从压桩孔处压入到地基土中,然后将桩与桩基承台或基础底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使新的桩基与原来建筑物的基础共同承担荷载,从而提高加桩区域的承载力,达到减少或阻止沉降的目的。锚杆静压桩与其它的基础加固或者托换的技术相比又具有施工时无噪音、无振动、设备简单、移动灵活、操作方便、施工所需空间小等特点。施工单位利用锚杆静压桩新技术的特殊工艺,充分的利用其特点,改进桩材、桩型、压桩设备,并将其应用到高层建筑中桩基托换和加固中,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为那些高层建筑病害的工程桩加固提出一种更方便、更经济、更有效、更合理的加固方法。 2 混凝土的结构加固的基本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分为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两种方法,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的条件和使用时候的要求来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2.1 直接的加固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2.1.1 增大截面的方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的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就可以增加截面的有效的高度,从而扩大截面的面积,从而提高构件的正截面抗弯、截面刚度和斜截面抗剪,最终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2.1.2 置换混凝土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的方法相近,而且加固后并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是同样存在施工的作业时间长的缺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的强度偏低或者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的构件的加固。 2.1.3 外包型钢加固的方法 外包钢加固就是把型钢或者钢板包在被加固的构件的外边,外包钢方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一般是采用湿式外包法,也就是采用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把型钢与被加固构件相互粘结成一个整体,加固好后的构件,由于受拉或受压钢截面的面积大幅提高,因 正截面的承载力和截面的刚度大幅度提高。该法也称之为湿式外包钢的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方便,现场工作量小,但是用钢量较大,而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的高温场所;适用于那些使用上不允许显著的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而且又要求大幅度提升原有构件的承载力的混凝土的结构的加固。 2.1.4 粘钢加固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外部粘钢加固的方法,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的区段(正截面的受拉区、正截面的受压区或者斜截面)的表面粘贴钢板,这样就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而且施工方便。该法发施工速度快、现场无湿作业或者仅有抹灰等少量的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十分小,而且加固之后对原来的结构的外观和原有的净空无显著的影响,但是加固的效果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胶粘的工艺与操作的水平。适用于那些承受静力作用而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者受拉构件的加固。 2.1.5 碳纤维加固的方法 碳纤维加固修补结构的技术是一种采用新型的结构加固的技术,它是利用树脂类的粘结材料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表面上,从而达到对结构及构件加固补强的目的。这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的梁、板、柱的抗剪、抗压、抗弯加固,材料自重轻所以不增加结构的荷载;强度高,能够灵活地用于种类加固的设计,柔韧性好,不受结构外形的限制,抗高温、抗腐蚀、抗震性、抗蠕变好。碳纤维是高科技的材料,最早应用于航天工业的领域。碳纤维加固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高强高效、不增加构件的自重和体积,而且耐腐蚀性好等优势。碳纤维布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主要是采用配套胶粘剂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的表面,从而起到结构补强和抗震加固的作用。 2.2 间接的加固法分以下几种: 2.2.1 预应力水平拉杆的加固方法 2.2.2 预应力下撑拉杆的加固方法 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1)植筋技术;(2)托换技术;(3)裂缝的修补及混凝土表面的处理技术等等。 3 砌体结构的加固的基本方法 砌体结构的加固方法也分为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两类方法 3.1 直接加固的方法 建筑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摘要:钢筋混凝土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在当前,钢筋混凝土技术是无法替代的,对于超高层建筑,重要市政工程等建筑工程来说,熟练运用钢筋混凝土技术才能克服困难,实现工程要求。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好坏是整个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笔者将在本文探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在质量方面的要求也不能降低。随着房屋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钢筋混凝土技术这种成本低廉,取材方便,耐久性强,可塑性强,强度好,形变小,整体性能优异,施工速度较快的建筑方式被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大量运用,对于房屋建筑的施工以及投入使用起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1模板设计与施工 钢筋混凝土建筑模板是临时性的结构,按照建筑要求进行设计,制作完成后,使混凝土构建依照规定的结构,位置,形状,尺寸成形,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准确。末班要承担自重和处于其上的重量负荷。末班工程的作用是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做保证,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末班设计的质量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因此在进行模板设计时,要依据国家标准甚至是更加严格的企业标准进行设计与施工,保证末班的强度和刚性,模板的安装和拆解要简便易行,能够多次使用,周转使用,操作迅速,体系牢靠,使用时极其稳定。进行模板施工前,首先要对图纸进行研讨,要做到熟悉图纸以及相关技术要求,掌握建筑物结构的形状、尺寸以及环境条件,制定方案设定立模和支撑的程序,以及与钢筋扎在一起,混凝土后续浇筑等工序的前后顺序和配合,避免各个工种之间干扰对方操作。模板建设起来之后,要对模板的位置的尺寸进行校正。垂直方向使用矫正工具———垂球进行校正,水平方向使用钢尺测量方式进行校正,各方向校正两次以上,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1]。 2钢筋安装 首先要保证钢筋材料优质。材料的优劣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在采购钢筋材料时要保证材料达到工程标准,为工程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采购所得钢筋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需要进行抽样检验,检测其机械性能以及成分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各种型号的钢筋的配置要科学合理,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材料的配置要符合要求,对建筑结构的刚性,强度以及最终工程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施工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对图纸和设计极为了解,在进行钢筋安庄大街时要注重钢筋间距和排列方式。如果在建筑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要保证变更后的条件符合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求,工程建设人员要充分论证设计变更是否符合要求,才能进行变更。在建设过程中,钢筋的级别差异会导致钢筋的玩够,使用长度和搭接长度都有所区别,需要依据钢筋不同型号的成分和性能进行完善的、合理的设计。 3钢筋制作 首先要合理安置钢筋材料以及钢筋半成品材料,对于半成品的分类和保存,要做好安置和维护工作,避免半成品出现锈蚀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钢筋在使用之前,一般都会存在表面锈蚀情况,合格的钢筋产品锈蚀情况不严重,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清理,保证表面清洁。为了确保钢筋半成品质量并且降低钢筋的浪费,提高钢筋利用率,要在钢筋制作时采用焊接方式进行接头。建筑现场严格控制钢筋和钢筋半成品的质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对于浇梁板的构造以及弯起的钢筋,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保护工作,禁止踩踏,避免造成不符合要求的形变。所有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钢筋都需要附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严厉杜绝不合格钢筋进场使用。对于钢筋的指标,尺寸,位置,要沿革与设计图纸进行核对。总而言之,钢筋材料的品质,出现的位置,施工经过要严格依照设计要求进行,不可有任何偏差,如有偏差,要立即进行整改。 4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施工流程和施工要求进行。①在基坑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建筑材料合格。对于模板,钢筋,混凝土的标号和质量要进行抽验,并做好记录,验收结果经过技术人员认可并经过技术领导审批过后,才能够投入施工,杜绝因为材料质量带来的安全隐患。②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处理好模板情况,清理模板中的垃圾,减少模板中的杂质和积水,才能进行浇筑。基础施工面要清洁,否则会造成建筑不问。③混凝土调配的比例要符合比例要求,从而控制好混凝土的最终强度。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足够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的刚性符合质量要求。浇筑基础部位时,要特别注意钢筋所处的位置,以及连接位置的强度,防止在浇筑过程中造成钢筋移位以及偏斜,发现偏差产生时要及时进行校正。轴线标高要保持在筑基智商,经过严格检查,检车合格后可以拆模。混凝土试块要搜集,并且妥善保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根据试块进行追溯,找到问题所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2]。 5混凝土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在2h之内要保证气温高于15℃,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并浇水,养护混凝土,保证混凝土表面湿度,从而实现水泥水化作用。进行浇水养护的时间段中,无论是何种标号的水泥都不能少于一个星期,对于添加了其他矿物质或者添加剂的混凝土,所需水化时间更长,一般为两星期以上,不同品种的水泥的养护时间不同,要根据水泥的水化状态进行合理判断。尽量采用不透气,不透水的薄膜进行混凝土养护,将混凝土表面用薄膜包裹密封,做到不失水,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养护效果。一般建筑上层的钢筋采用较细的钢筋,不需要过多负重,因此钢筋强度没有那么高,这种钢筋在施工中不好操作,容易发生形变。如果马凳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会让负筋得不到保护,导致人员直接踩踏到负筋上,使负筋出现各种问题。在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采用悬挂法,防止负筋变形导致的楼板裂缝问题。 6结语 我国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关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技术重点,对各个环节,各种材料,各种施工过程都进行严格的管控,各个部门紧密协调配合,落实技术要点,提高施工的质量,从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减少质量事故发生,为国计民生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建筑结构论文: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摘要: 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同时阐述了优化建筑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举措。旨在明确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与工程造价间的关系,通过因素分析提出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案,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回报效益。 关键词: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工程造价;关系 1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建筑施工水平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社会建筑的需求也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重视建筑结构的安全和性能。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也就是市场的需求变化,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使得相应的工程造价成本支出也更高,因此需要分析和明确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造价的关系,通过高效和高性能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有效控制其产生的工程造价成本,实现对整体工程项目经济控制的最终目的。 1.1功能性差异 建筑结构设计存在功能性简单和复杂的差异所在,建筑工程的功能性差异是造成工程造价结果变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通俗的说,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建筑物功能性要求的不断提升,才使得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也越发的复杂,因为简单的建筑结构难以满足人们越来越复杂的功能需求。但是功能的完善和扩充是在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上进行的,复杂的功能需求意味着建筑结构设计的难度也更大,相应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更多,根据设计完成的实际施工项目也更加的困难和复杂,投入的施工人员和完成的施工任务量也更多,这些多出来的施工内容无不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施工成本投入,这也是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施工单位为了在成本投入增加数额和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寻找一个平衡点,通常会采用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方案来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调节,这样既能够保证满足对建筑功能性的需求,同时还能维持较低的成本投入,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效益,经济性更强。 1.2抗震性能需求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性指标任务,必须要在满足当前建筑抗震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建筑内部的格局布置。结合当前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实例来看,对称性较好、结构较为简单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更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不与建筑结构的复杂性有所关联,反而是在简单的建筑结构中抗震举措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时,一般都会采用更加简单化的建筑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立面不应当采用较大的缩进结构,或者是竖相抗侧力构建连续性不强的结构。这项抗震标准会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工程造价费用的高低,根本原因是工程造价控制在简单且规则的建筑物施工中进展的更为顺利,对于结构复杂且规则性不强的建筑而言,存在实际施工花费超过工程成本预算的问题,因此说结构复杂且规则性不强的建筑的工程造价更加的难以控制。 1.3层数与高度 由于建筑建设施工本身要求的不同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建筑物的层数与高度存在多种区别,一般来说,我国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的不同,将建筑物分为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所要遵循的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也有所差异,使得不同类型建筑结构设计的结果也不一致,因此造成最终的建筑工程造价也有所不同。如果碰到建筑高度设置趋于两个类型建筑物的临界点的情况,比如某建筑的实际层数、高度只是略微小于该类建筑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的上限值,此时应当按照更高一级的建筑标准规范来进行该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这就意味着会增加该建筑的成本造价,使得该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成本高于该类建筑内的其他建筑,因此在进行建筑层数和高度设定时,应当注意合理的控制层数与高数设计数值,避免出现这种趋于临界点的情况。 1.4平面结构形式 建筑的平面结构形式的选择会影响建筑物外墙的长度,而建筑物外墙的长度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规则的平面结构在增加建筑墙体长度的基础上还会增加建筑结构施工的难度,使得建筑内部的管道、线路铺设以及材料使用等方面的成本支出费用增加,因此造成了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增大。在不影响建筑面积的情况下,应当合理的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并且进一步的简化建筑物的外形结构,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的控制。 2优化建筑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举措 2.1科学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现代先进施工技术与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建筑的抗震设计的重点在于抗震载荷量的设定,同时抗震载荷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造价的结果,因此,科学的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优化建筑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说来,科学的抗震设计应当将抵抗侧向力结构设计作为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点环节,同时建筑物抗侧力结构的造价会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加,这就意味着设计人员进行抗震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抗震载荷量,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指标,既保证满足基本的建筑抗震要求,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成本揉入,比如房屋的结构体系、构建延伸性等都要综合考量,对于建筑物内涉及到的较为薄弱的环节也要计算的清楚、明白,确定最为合适的抗震设计标准,实现和保障抗震结构的设计既合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投入。 2.2合理的结构形式 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确定和选择更加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目前,建筑结构中应用的最为先进和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是框剪结构,该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能够运用不同的、多种的形式来配合结构主体的功能性,进而实现更好的抗应力作用,进一步的提高和保障建筑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以民用建筑设计为例,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时,应当根据改建筑物所属的建筑类型,确定相应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确保建筑物的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要高于短肢剪力墙的等级。同时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在进行平面布置时,适当的降低和减少短肢剪力墙的使用量,因为减少短肢剪力墙的使用量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钢筋的使用数量,意味着节约了一定程度的施工成本,实现了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需要主义的是,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结构优化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因此在选择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时,要结合该建筑物所属的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更好的判断和选择建筑结构形式,在保障建筑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控制和适当的降低建筑造价成本。 2.3钢材使用比例降低 钢材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特别是在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当中,较大的钢材需求意味着较高的成本投入。目前,我国钢材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处于一个波动状态,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时,由于钢材价格的变动,使得工程造价的家国存在不准确或者有误的状况,也就是说,建筑工程造价直接受到建筑钢材需求量的影响。因此可以在保障建筑稳定性和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钢材的使用比例,通过减少钢材的使用比例强化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同时,钢材使用率的下降意味着在钢材存储、运输等方面投入的费用支出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人员应当在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设计荷载以及其概念设计等,使得整个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达到最优状态,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更好的控制。 3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多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之中,不仅要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还要讲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造价进行有机的结构,充分考虑到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保障建筑构件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
地质灾害论文:基于气象因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研究 摘要分析了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建设原则、目标及工作流程,并针对基于WebGIS的灾害预警报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气象因素;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WebGIS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常见灾害发生的地域广、频率高,具有较强的破坏性。研究表明,除地质构造及人类活动外,气象条件也是形成地质灾害的一大原因,暴雨或连续降雨常常是触发地质灾害的直接因素。因此,如何通过对雨情的监测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概述 目前,在气象部门的协助下,许多地区的国土资源部门都相继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灾害的风险预报是指在收集和集中监测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质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等可能对社会经济、群众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提前风险预报,并为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及广大民众提供应对的措施和指导。气象监测(特别是雨量监测)系统和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组成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在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 1.1预警报系统的建设目标 预警报系统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时效高、预警报信息内容全面且准确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和灾害地区群众的减灾措施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信息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已获取的大量气象探测和灾害性天气监测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报服务平台和流程,根据决策服务的要求,提供连续无缝隙的地质灾害预警报信息[2]。 1.2预警报系统的工作流程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和预警报系统2部分组成。启动气象信息收集、地质灾害信息收集以及信息自动生成等模块后,通过实时监控雨情,一旦降水因子达到相应的监测指标,系统即可在决策中心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并在确定信息后,利用短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按照预警等级对特定部门及相关群众警报信息。 2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组成及实现 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灾害信息的汇集及预警平台是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气象监测系统具有雨情报汛、预警等功能;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则包括预警、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功能[3]。要实现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高效稳定的应用平台 高效稳定的应用平台为整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应用平台依赖于完善的数据信息、高科技的硬件设备、成熟的先进软件环境及规划合理的结构设计 数据库是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核心部分,除实时采集和的雨量数据、预报雨量数据、雷达图、卫星云图和台风信息等气象数据外,当地行政区域图、区域地理信息及区域内的群众信息等,都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系统应由用户界面、后台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EAI)、后台管理应用核心构件群、WebGIS组件、应用服务器平台及其他系统组成。先进、灵活、适用的软件架构符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以构件化设计为核心,实现事件触发、数据驱动、参数设置的开放可行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管理平台。 2.2科学合理的灾害等级划分 灾害等级的划分关系到预警报启动的决策、预警报信息的范围及对象等,在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中,需要给予特别的重视[4]。依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地质灾害预报等级标准,预报等级可分为5级:一级为可能性很小;二级为可能性较小;三级(注意级)为可能性较大;四级(预警级)为可能性大;五级(警报级)为可能性很大。从预警报系统的角度分析,一级和二级灾害没有实际预警意义,预警工作由三级开始启动,应围绕三至五级地质灾害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3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预警预报系统将为防灾减灾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因此,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和权威性,安全是系统设计的关键[5-6]。首先,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安全的问题;其次,注重系统的整体维护是延长系统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此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联系均以特定的接口程序来实现,当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或相关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会出现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在系统的运行中,应保留详细的操作日志,出现问题可以查明错误原因,及时恢复,并为系统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3小结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须参考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建立顺畅的信息链,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即时的、权威的、人性化的信息指导,将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地质灾害论文:道施工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 1.研究内容 1)结合承德市在建的山岭公路隧道如伊次梁隧道、茅荆坝隧道等,对隧道施工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特别是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如软弱不良地质段、突水等情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2)物探方法(主要指地震方法)及相应的先进仪器在隧道地质灾害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3)隧道灾害治理方法:根据对公路隧道施工前方的地质预报,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特别是对于公路隧道地质灾害的避免方法,以减小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2.本课题的创新点和研究必要性 隧道工程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是选择正确施工方法与支护方式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施工方法和支护方法的正确选择是隧道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的途径。 随着物理探测技术及仪器的发展,采用先进的物理探测技术,结合以前已经应用的种种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形成新的综合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提高地质超前预报的准确性,已经非常必要和可能。并且,综合测试预报方法已经在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得到初步尝试,在公路隧道施工工程中应用却还不常见。同时,原有的物探方法(如声波探测,浅层地震探测等)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应用时占用较长的时间和预报距离较短等,没有得到施工单位的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将结合承德市在建公路隧道工程,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将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仪器T202(TuelSeismicPrediction)测试仪器应用于公路隧到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并进行全面的地面与洞体内的地质分析,形成公路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综合方法,减少物理探测方法占用施工时间,并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给出正确的施工和支护方法,为公路隧道经济快速施工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3.研究技术路线 依据公路隧道的地质条件,拟采用全面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路线,即全面隧道施工地质灾害超前预报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河北省内公路隧道灾害发生的形式及传统处理方法 a)根据河北省已建及在建的公路隧道,调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产生的形式,分析灾害的发生原因及现行处理办法。详细了解施工单位对于工作面前方地质状况估计的原有方法及效果,以及对于不良地质段产生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及效果。在调查基础上,对这些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中适合推广的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b)对近年内国内外的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超前预报方法及超前支护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2)公路隧道洞区主要不良地质分析与宏观预报 主要包括如下工作: a)深入的隧道地面地质调查 b)隧道地质条件分析 c)宏观预报 在隧道所在地区地面地质详细、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隧道地质条件分析,宏观预报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不良地质体的成因、性质、类型、位置和规模。 d)长期超前地质预报 在宏观预报的基础上,应用T探测和地面地质体投射法等技术手段,对隧道围岩不良地质体进行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 e)短期超前地质预报 在长期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运用掌子面编录预测法和不良地质前兆预测法等技术手段,对隧道不良地质体进行短距离超前预报。预报距离一般为掌子面前方15~30米以内。 3)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临近警报 在长期、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应用施工地质灾害的一系列监测、判断技术手段,对可能发生的施工地质灾害及时发出临近警报。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塌方地质体性质鉴定和监测技术 主要包括:断层破碎带和岩溶陷落柱等塌方不良地质体性质的鉴定和区分技术,涌水量、岩爆等的监测预报技术。 b)施工地质灾害能否发生的判断技术 这是施工地质灾害警报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也是第二步的工作。主要包括:塌方、突泥突水等重大施工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一系列判断技术。 4)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理方法 通过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对公路隧道施工前方不良地质段提出正确的开挖支护方法及相关超前处理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系统总结利用综合探测技术对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预报与防治技术。 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运用T(TuelSeismicPrediction)探测应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 ①探测距离一般为掌子面前方300~500米,最大可达1500米;但有效预报距离仅为掌子面前方100米。 ②最高分辨率为1米3的地质体; ③预报不良地质体位置的精度可达90以上; ④预报不良地质体规模的精度可达85以上。 2)地面投射法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①有效预报距离可达掌子面前方150米,最高分辨率为1米地质体; ②对不良地质性质的判断,精度一般可达到基本正确; ③对不良地质位置的判断,精度一般可达以上90以上; ④对不良地质规模的判断,精度一般可达85~90以上。 3)短期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预报不良地质体的性质基本正确,预报位置的精度可达95以上,预报规模的精度可达90以上。还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围岩类别。 地质灾害论文: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作者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2.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2.2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2.4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地面塌陷发生的规律: (1)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2)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3)松散盖层较薄且以砂石为主,其底部粘性土层缺失或甚薄(一般不足1-2米)的“天窗”地段;(4)岩溶地下水的主迳流带或岩溶管道上;(5)具有潜水和岩溶水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6)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7)岩沉吟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带,或受排水影响强烈的降落漏斗中心及近侧地段;(8)临近河、湖、塘地表水体的近岸地带;(9)岩溶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低洼地带。 2.5 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如: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铁道、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开挖,亦经常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土壤侵蚀、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岩爆、泥石流、荒漠化以及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等灾害。人工滥伐森林资源,也造成土壤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并导致洪灾的加剧发生。人工爆破也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 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如下: 一是诱发速度快。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是诱发灾害面广。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例如由于生物资源———森林的破坏,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影响的是区域性环境恶化,诱发区域性旱涝灾害,以至引发全球性荒漠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升温效应,对气候及地质灾害诱发作用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三是灾害损失巨大,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目前估 计地质灾害损失每年约500亿元,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数倍至数百倍。1998年洪灾损失2000多亿元,死亡1432人,其中不少损失是通过地质灾害而产生的。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 3.1 主要的施工技术标准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如抗滑桩)、复杂性(如抗滑桩+锚拉+挡板+冠梁)和多样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桩,亦可采用挡土墙),以地下工程施工为工艺特点,因此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 (2)各类工业与民用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与基础、深基坑、高切坡、地基处理、基础病害工程防治等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和岩土工程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04); (4)各类交通建设中所涉及的边坡、滑坡、危岩、塌陷和沉降等工程防治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 3.2.1 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 (1)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 (2)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3.2.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3.2.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l)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②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4、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地质灾害论文:对小型煤矿采动影响区房屋地质灾害特征与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按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将矿井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其中0.3Mt/a及以下的矿井称为小型矿井,俗称“小煤矿”。与大型煤矿相比,小煤矿多地处煤层稀薄地带,尤其当小煤矿在急倾斜煤层开采或开采工艺不合理时,易引起地表沉陷、开裂破坏,严重时出现突陷,造成采空区内大批的建筑物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大型煤矿开采后的剩余煤炭量逐渐增加,剩余煤炭同样影响国家煤炭的储量。若因煤层垮落而不将其开采出来,势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因此小型煤矿的存在具有其必要性。本文研究区地处原有老矿区,以采老矿区边角煤为主,采区范围内存在有大矿老采空区,采动会引起老采空区“二次沉陷”问题。 1 九二煤矿开采区概况 1.1 地质概况 九二煤矿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境内,区内有小煤矿九龙岗二公司,属淮南矿区煤层赋存边缘地带。经几十年的开采沉陷,矿区及周边地形有了很大变化,塌陷不断形成许多塌陷区。该矿井田东部有断层F7、F8,煤层平均厚度3.5m,煤层倾角平均为70°,为急倾斜煤层。 1.2 开采概况 经过整合技改后的九二煤矿主要可采煤层有7层,目前主采N3和S6煤层,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4m,煤层倾角平均为70°,为急倾斜煤层,采用小碴假顶采煤法,工作面用风镐和手镐落煤,人工攉煤,根据煤层厚度不同工作面分别采用木支柱和摩擦支柱铰接顶梁支护,机械回柱,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2 房屋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通过走访采空影响区周边居民,拍照、测量和填表等方式获得房屋受损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对照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5月26日颁发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划分出开采影响区房屋受损程度。 根据采空影响区135户房屋受损情况调查整理和分类显示,位于采动区盆地边缘的居民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涉及面积为118448m2,主要表现为沿煤层开采方向的房屋和地表裂缝发育明显。以九龙岗镇利民村的房屋为例:受拉伸变形影响显着的有65户,受压缩变形影响显着的有42户,受拉伸和挤压变形显着的有28户,大致的点位分布范围是向西为受压变形显着,向东受拉变形显着,于两者之间的房屋是受拉和受压都比较显着的,房屋破坏比较严重。房屋墙体裂缝主要为“东西走向”,地面裂缝主要为“南北走向”,且大致为“南偏西45°”,这与煤层开采方向相吻合。其中,有部分房屋出现“正(倒)八字”现象,房梁与墙体分离现象,这些现象多出现在门头,窗台;房屋墙体呈“菱形”等现象,大部分裂缝及裂隙从地基发育,经墙体、窗口门洞延伸至房顶。由于压缩引起地面鼓起,拉伸引起地基出现裂缝。 从受损建筑物和地裂缝产生的时间上来看,由于该矿区历史开采时间比较久远,存在有老采空区,建筑物和地面有老裂缝存在。但大多数裂缝是近半年时间产生的,这与该矿的井下开采时间和烈度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判定为新裂缝是由井下煤层开采引起的。 3 煤矿采动因素分析 由于在急倾斜煤层开采条件下,开采沉陷将引起地表形成塌陷槽和大面积的地表沉陷、开裂破坏,严重时会出现突陷,会造成区内的建(构)筑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所以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的九二公司矿井,在缺少地面实际监测资料情况下,采用开采沉陷预计方法对已按计划开采的采掘工作面,根据其地质采矿条件,选用适当的预计函数、参数,预计出受此开采影响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定量分析采空区地表及建筑物是否受九二公司井下开采沉陷影响及影响程度。 3.1 开采沉陷预计 依据井下测绘及调查结果,对目前采掘工作面迎头位置最靠近矿井东边界,同时也是有可能造成地面建筑物损害的的N3槽煤层-195m水平(240m水平)上三道采场,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沉陷预计。预计结果显示:井下开采所引起的地面沉陷涉及面积为118448m2,其最大下沉值为1.6m。沉陷过程中的最大拉伸变形值为+5.12mm/m,地面最大水平移动为+240mm,最小水平移动为-203mm,走向主断面上的最大正曲率变形值为+0.14mm/m2、最大负曲率为-0.26mm/m2,倾斜方向的最大拉伸水平变形值为+2.4mm/m,压缩水平变形值为-1.2mm/m。综合地面显现特征调查结果,参照《规程》中对砖混、土筑的建筑物破坏等级标准,对建筑物受损的数量和损害程度进行分类统计,见表1。 4 其他地质灾害因素分析 4.1 九二矿区区域构造因素 九二矿原有的区域构造形态对采空区沉陷有直接影响。淮南煤田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南亚带的北缘,东与新华夏系郯城一庐江断裂反接,西连周口凹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凹陷。由于原九龙岗矿开采下部A、B、C组煤层,经几十年的开采塌陷,地形有了很大变化,因此会不断塌陷形成许多塌陷区。 4.2 矿区老采空区因素 现有九二矿的采煤工作面是在原有工作面的基础上二次开掘形成的。原采煤工作面在开掘的过程中已经对当地的地质构造造成破坏,形成塌陷区。二次开掘使得原来已经稳定的塌陷区的地质构造再次发生破坏,形成二次塌陷,因此现有的塌陷区面积较广,破坏程度较严重。 4.3 房屋建筑结构和地基稳定性因素 由于九二煤矿地处原报废矿区,当地大多数房屋采用“砖木”结构建造,并且多建造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砖木”结构建筑成本较低,但稳定性较差。采煤工作面进行作业时,地下的扰动会延伸至地表,不稳定的“砖木”结构对此反应灵敏,主要表现为房屋地基开裂,裂缝穿过墙体延伸至屋顶,或者墙体呈“拉扯”状裂缝。 从区域地质资料可知,调查区内地质构造较简单;调查区内地基土组成较简单,从本次钻探揭示岩土层可以看出,场地内上部松散层主要由粘性土(上部杂填土除外)组成,下部为二叠系煤系地层(煤岩、粘土岩、砂岩等),整体看土层分布稳定。松散层成因上主要为冲洪积成因,主要为更新统临泉组粘性土,其强度高(fak=240~280 kPa),变形性较小(Es=14.0~16.0Mpa),作为建筑场地是适宜的,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上部建筑稳定造成明显影响。 4.4 边坡稳定性因素 在研究区西侧由于采空塌陷形成东高西低的地形特点,人为形成一个边坡,据现场测绘的沉陷区剖面图量算,塌陷坑边坡坡度大约在5°左右。依据《工程地质手册》中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对于土质边坡允许坡度值如表2: 从研究区边坡坡度及场地内地基岩土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特点可知:研究区内边坡坡度较小(小于5°),且地基土主要为强度高(С值为70kPa、Ф值为28°)、压缩性低的老粘土,经分析计算,塌陷坑边坡是稳定的,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其上建筑物产生拉裂变形。但随着采空塌陷进一步发展,坡度逐渐变大,同时由于地表水下渗会对岩土体产生软化作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岩土体发生侧向蠕变。 4.5 熔岩构造因素 由于在研究区内不存在明显的 碳酸盐岩,且上部松散层厚度较大(通常大于20m),调查区内不存在岩溶塌陷的危险性。同时由于岩土体赋水性较差,且由于煤矿长期疏干水,地下水位较低,不会产生地面沉降的危险。 5 结束语 5.1 对小型煤矿开采区域因,急倾斜厚煤层开采导致了较大范围的地表变形,采动影响区房屋的变形损害主要由西侧的矿井开采因素所致;采动影响区内其他地质灾害特征不够显着。地质勘探及外围地质调查表明,房屋受损区的地下为煤系地层,不具备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条件;上部的土层厚度较薄且全部为变形性较小强度高的塑性粘土,不具备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引起的地面沉降。 5.2 针对小型煤矿开采环境的复杂性,只进行损害后的技术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起不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应在小型煤矿开采区域加强老采空区及周边地面和建筑物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并在可能会造成塌陷破坏的区域设立警示线或警示标志。如果损害达到严重程度时,应及时考虑拆除搬迁。 地质灾害论文: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及其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多种学科领域,从比较简单的、单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统发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并向多媒体GIS、智能化、三维、虚拟现实及网络方向发展,新兴的地理信息系统将运用专家系统知识,进行分析、预报和辅助决策。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从专业开发工具的组成结构上,可以归纳为集成式GIS、模块化GIS、组件式GIS和网络GIS等几个主要类别;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地质灾害评价和管理、地质灾害的危险度区划评价和GIS与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的进展态势。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集成式GIS 模块化GIS 组件式GIS 网络GIS 地质灾害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是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和地球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与新技术学科,它是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信息工程与现代地学理论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系统、地图的可视化和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处理的数据是具有地理特征和表征地学现象之间空间关系的属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采集、存储、管理、检索、查询、分析、显示和输出多种数据[1,2],进行数据维护与更新、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3]等。 地理信息系统,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4]:(1)专题信息系统,它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特定的专门目的服务,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和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等。(2)区域信息系统,主要以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的信息服务为目标,可以有不同的规模,如加拿大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和我国黄河流域信息系统等。(3)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它是一组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地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对地球表层人文经济(包括人类工程活动)和自然资源及环境多种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与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 近年来GIS应用系统发展迅猛,GIS工具软件版本也不断更新升级,比较鲜明的发展动向有[5]:(1)各GIS软件工具厂商在优化性能的同时,重视发展Internet 上的GIS;(2)更换开发语言和开发模式,更换或扩展到Windows NT 平台;(3)在空间数据库管理方面,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仍是GIS 软件追求的目标;(4)除了属性数据外,人们也希望图形数据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或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5)理论研究方面,时空数据的处理及其三维或四维GIS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6)为了进行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各国都制定了空间数据的交换格式;(7)元数据(Metadata)的记录、处理与标准也是GIS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8)对GIS软件影响较为深刻的技术还有组件对象模型(COM),软件厂商已由原来向用户提供系统转为提供对象类型库或ActiveX控件。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目前已出现了大量的GIS系统专业开发工具。从这些专业开发工具的组成结构上,可以归纳为集成式GIS、模块化GIS、组件式GIS和网络GIS等几个主要类别[6]。 (1) 集成式GIS 集成式GIS指集合各种功能模块的大型GIS系统软件包。ESRI公司推出的Arc/Info,Genasys公司的GenaMap, MapInfo 公司的MapInfo,AutoDesk公司的AutoMap,Maptitude[7], MapGIS, MapEngine[8], TitanGIS等都是集成式的GIS开发工具。集成式GIS系统的优势是各项功能已形成独立的完整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输入输出功能、空间分析功能、良好的图形平台和可靠性能,缺点是系统复杂、庞大和成本较高,并且难于与其它应用系统集成。 (2) 模块化GIS 模块化GIS系统是把GIS系统按功能划分成一系列模块,运行于统一的基础环境中。Intergraph公司的MGE是具有代表性的模块化GIS系统。模块化GIS系统具有较强的工程针对性,便于开发和应用。 (3) 组件式GIS 组件式GIS是随着近年来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潮流。组件式GIS具有标准的组件式平台,各个组件不但可以进行自由、灵活的重组,而且具有可视化的界面和使用方便的标准接口。组件式GIS平台的核心技术是Microsoft的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简称COM)技术[9],新一代组件式GIS大都是采用ActiveX控件技术来实现的,如Intergraph 公司推出的Geomedia,ESRI公司推出的MapObjects, MapInfo公司推出的MapX,中科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开发的ActiveMap, 北京灵图公司开发的三维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VRMap等。这类GIS系统提供的是为完成GIS系统而推出的各种标准ActiveX控件和类型库(Type Library),使GIS系统开发者不必掌握专门的GIS系统开发语言,只需熟悉基于Windows平台并且支持ActiveX控件技术的通用集成开发环境,了解组件式GIS各个控件(包括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就可以实现GIS系统。所以,组件式GIS在系统的无缝集成和灵活方面具有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方向。 (4) (4)网络GIS(Web GIS)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随着电信网、有线电视网、Internet三网融合步伐的加快和第二代Internet技术的日趋成熟,Internet正日益成为信息化社会人们联系、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Internet技术改变着世界。戈尔所倡导的“数字地球”概念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Internet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它把多维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计算技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网络技术等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系统。GIS的网络化应用趋势已成为必然。Web GIS 是指基于Internet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又称为因特网GIS(Internet GIS)。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地理信息系统发生了质的飞跃,对传统意义上的GIS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导致了Web GIS时代的开始。以单机或局域网为操作平台的工作模式终将被Internet 操作平台所取代。 利用这种新方法,从WWW的任意一个节点,Internet的用户都可以浏览到Web GIS站点上的地理数据,制作专题图件,进行空间查询检索以及空间分析,地理数据的概念已经扩展为分布式、超媒体特点的、相互关联的数据,使GIS进入千家万户。终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共享、使用各GIS服务商或政府机构提供的空间信息、应用服务。通过一个简单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经过复杂的专业GIS分析产生的简洁、直观的结果。可以交互式访问动态更新的地图网址,在Internet网上完成单机系统常见的各种基于地图的GIS信息查询功能。另外,Internet与组件对象模型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了基于分布式组件模型的Web GIS。空间数据库供应商在服务器上存储数据的同时,根据数据元的格式安装操纵该数据的控制,用户在网上可调用不同的控件和数据,在本机或某个服务器上进行分布式组件的动态组合和空间数据的协同处理与分析,完全实现远程异构数据的共享。 已经有一些公司推出了Web GIS,如AutoDesk公司的MapGuide,MapInfo公司的MapInfo ProSever,Intergraph公司的GeoMedia Web Map,ESRI公司的MapObjects Internet Map Sever for AcrView等。已经推出的Web GIS是利用现有的GIS软件通过CGI或者Sever API构造的过渡产品,随着组件式GIS的发展和分布式对象Web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的Web GIS将是基于COM/ActiveX或CORBA/Java技术开发的分布式对象GIS系统。 3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国内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研究国土和城市规划、地籍测量、农作物估产、森林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管理[4]和矿产资源勘查[10]、潜力评价及开发[11]等众多领域。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灾害评价和管理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建立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管理系统[12,13,14],管理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显示并查询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信息,评价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质灾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减轻和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15,16]。戴福初等利用GIS对香港地区的滑坡灾害进行历史滑坡编录,分析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态和静态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滑坡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和危险区域划分[17]。 (2) 地质灾害的危险度区划评价 由于各种地质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地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在收集大量的基础地质环境资料前提下,利用GIS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有效地处理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预测指标[18],运用恰当的数学分析模型[19,20,21],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的划分,从而为地质灾害的管理及防治和预警决策提供依据。 (3) GIS与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 GIS与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中,GIS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管理时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专家系统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专家知识和空间目标的事实推理判定灾害的危险度[22]。二者的结合将使专家经验得到推广,减少野外和室内手工作业工作量,使区域地质灾害的动态管理成为可能。 4 结语 (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多种学科领域,从比较简单的、单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统发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并向多媒体GIS、智能化、三维、虚拟现实及网络方向发展,新兴的地理信息系统将运用专家系统知识,进行分析、预报和辅助决策。 (2)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从专业开发工具的组成结构上,可以归纳为集成式GIS、模块化GIS、组件式GIS和网络GIS等几个主要类别。其中组件式GIS在系统的无缝集成和灵活方面具有优势,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方向。 (3)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尤其在地质灾害评价和管理、地质灾害的危险度区划评价和GIS与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方面进展很快。 地质灾害论文:喷播植草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水库库区 地质灾害 灾害治理 喷播植草 防护技术 三峡水利枢纽 论文摘要:针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的特点,结合实例对喷播植草防护技术的特点、主要功能、方案选择、施工工序进行介绍,并对其效果及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1 概 述 岩土边坡工程改变了自然边坡现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今天,边坡工程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强制性的。其中边坡植被防护作为岩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圬工护坡。边坡植被防护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类技术:①阶梯植被;②框格植被;③穴播或沟播;④喷播植草;⑤植生带;⑥绿化网;⑦土工网垫等。 本文将结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经验,重点论述喷播植草防护技术在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2 喷播植草防护技术的特点 喷播植草是利用液态播种原理,将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和色素等按一定比例配水混合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后喷射到边坡坡面的防护技术。由于其施工简单、速度快,造价低且草籽成活率高,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3 喷播植草防护边坡的主要功能 喷播植草作为边坡防护措施,将极大地改善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主要功能是对岩土边坡浅表层进行防护,通过对浅表层边坡的加固从而达到防止雨水冲刷、控制水土流失、保持边坡稳定的作用。 3.1 边坡加固作用 (1)深根的锚固作用。植物的垂直根系穿过坡体填土,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土层上,能起到锚杆的作用。乔本科、豆科植物在地下0.75~1.50 m深处有明显的土壤加强作用。 (2)浅根的加筋作用。植物根系在土中错综盘结,使边坡土体在其延伸范围内成为土与草根的复合材料,稳定边坡表层土体,起到护坡的作用。 3.2 植被的水文效应 (1)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植物通过吸收和蒸发边坡土体内的水分,降低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有利于边坡土体稳定。 (2)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降雨是坡面冲刷的重要原因,降雨时植草对边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从而抑制面蚀及沟蚀,减小边坡土体的流失。 3.3 改善和美化环境 植草可使被破坏的环境逐步恢复,并能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净化空气;植草形成的绿化带,与周边环境更协调,与自然更接近,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特点及要求 (1)三峡库区在蓄水及运行过程中水位变化频繁,水位变幅大; (2)受当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沿江地质灾害治理区域大多土质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3)采用喷播植草防护的边坡坡比为1∶2~1∶ 3.5,坡度能满足喷播植草的要求,无需采用网垫等其他额外加固措施; (4)施工工期短,时间要求严格; (5)要求边坡尽快形成抗冲刷能力; (6)工程位于城镇,对景观、绿化要求高; (7)成坪后不需要专门的养护,形成稳定生物群落并自然生长; (8)边坡面积较大,应尽量降低成本,节约投资。 5 符合库区灾害治理工程特点的喷播方案针对库区灾害治理工程特点及要求,采用了以下的喷播方案。 (1)选用在三峡库区能广泛生长的草种。采用豆科和乔本科草种混播,提高耐贫瘠能力。根据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以小冠花为主,以中华结缕草、两耳草、紫花苜蓿等为辅的4种草种混播。 草种以小冠花为主是因为小冠花具有以下特点:①生长年限长,其寿命可达50 a以上;②根系发达,持久性强;③覆盖速度快,覆盖度大,每株当年覆盖面积平均0.7~0.9 m2;④绿色期长,枯草期短,在南方为四季常绿草种;⑤耐贫瘠、耐寒、耐高温、高抗病虫害;⑥水土保持效果显著;⑦对不同气候及土壤的适应性强。 由于小冠花耐水性较差,在水位变幅区降低小冠花草种的比例,相应增加其他辅助草种比例,以提高植草的耐水性。 (2)增加黏合剂、木质纤维素、保水剂、复合肥等喷播材料用量,并覆盖无纺布,使草籽在喷播后立即在土壤表面形成较强的抗冲刷能力。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较多采用土石方回填,边坡为碎石土质边坡,为确保草籽在初期能顺利成活并生长,增加了黏合剂、木质纤维素的用量以确保草籽在边坡上可稳定附着;增加保水剂、复合肥的用量以确保草籽在生长初期的养分及水分的充足供应。 (3)采用多草种混播,提高耐水性、增强抗病、抗虫害能力,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 (4)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化配方,降低成本。 (5)在边坡满足喷播植草要求后立即施工,边坡清理与喷播植草同时进行,清理一块喷一块,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满足工期的要求。 6 喷播施工 6.1 施工所需设备、材料及人员组成 (1)喷播机:容器容量为50加仑; (2)草籽:为中华结缕草、两耳草、紫花苜蓿、小冠花4种混播; (3)添加剂:黏合剂、饱水剂、木质纤维素、复合肥; (4)无纺布; (5)便携式汽油泵及连接汽油泵与喷播机容器的水管; (6)施工人员组成:清理边坡2人,喷播技工4人。 6.2 喷播工序及技术要求 喷播工序为:清理并平整边坡混合草籽并喷播铺盖无纺布养护。其中清理并平整边坡、混合草籽并喷播、铺盖无纺布3道工序可同时交叉进行,以缩短工期。 各工序技术要求如下。 (1)清理并平整边坡。在防护范围内要清除杂物,并对边坡进行平整,使边坡达到喷播的要求。根据喷播机喷播面积对坡面进行划分并做好标记,防止混喷及漏喷。 (2)混合草籽并喷播。将草籽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置好,依次加入并混合搅拌30 min,然后均匀喷至坡面,为保证喷播均匀,在坡面上先喷2/3的混合液,余下部分重新加满水后复喷一次至附着均匀即可。 (3)铺盖无纺布。覆盖无纺布是对喷播植草的初期养护,在草籽未萌发前可起到防冲刷、保水、保温的作用。无纺布应采用铁丝或竹钉固定,四边用土压好,防止风吹开。 (4)养护。在草籽萌发前期,应根据土壤湿度的变化多浇水,保证种子萌发所需水分,在种子发芽后,根据发芽情况适当浇水至其自然生长,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至此,养护工作基本完成,只需定期清除杂草即可。 7 工程效果及经济、社会效益 (1)由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边坡的喷播植草可迅速完成,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仅为圬工护坡的10%~20%。 (2)喷播植草所用附加材料大多数为易分解材料,对环境无污染;且植草边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能美化城镇景观。这是传统圬工护坡所不及的。 (3)喷播植草在坡面平整后即可进行,且多种工序可混合一次完成,施工简便、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所需施工人员较传统的圬工护坡大大降低。 (4)喷播植草在施工后3~5 d即可陆续发芽,在良好的保湿条件下,两周植被覆盖率可达90%以上,植株高可达5~15 cm,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较稳定的生物群落,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工期,且后期维护工作量小。 综上所述,喷播植草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边坡防护方法,在堤防工程、塌岸防护工程、滑坡治理工程等的浅表层边坡防护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质灾害论文:谈青山河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治理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地质灾害 灾害成因 灾害治理 论文摘要:通过水文地质分析和理论计算,揭示了青山河地质灾害的内在和外部成因,总结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最佳治理方案,经过实施,遏制了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为地质灾害治理作了成功的探索。 青山河位于铜绿山矿南露天西侧,由南向北流入大冶湖,流域汇水面积7~8 km2,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为间歇性小溪,最大瞬间洪水流量为6.44 m3/s,最高洪峰水位为23. 13 m。该河中下游距南露天矿采场约50 m,属喀斯特地貌, 1980年代开始产生沉陷、塌坑现象。 随着南露天开采境界增大,深度加深及周边抽取地下水,特别是进入20世纪末,周边小井采掘深度越来越深,每年汛期,洪水决堤、漫坝,从塌坑灌入溶岩,造成采矿的极大隐患。铜绿山矿及当地政府对该河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治理,但由于对地质灾害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不够,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灾害的发生。 进入21世纪,矿里组织技术人员作了大量地质勘察工作,研究塌陷规律,总结历年来的经验教训。2003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青山河地质灾害治理批准列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财建【2003】530号),矿山配合投入相当资金,为探究更有效遏制和治理青山河地质灾害创造了条件。 1 地质灾害的成因 1.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青山河及矿区地层为三叠系大冶群的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岩浆岩为燕山早期第三次岩浆侵入形成的石英闪长岩。岩浆岩除环绕大理岩残留体外还沿层间断裂带侵入与大理岩发生接触。接触带为断裂活动持续叠加的部位,进一步发育为接触破碎带。青山河中下游长约1000 m区域的喀斯特地质构造与矿区破碎大理岩相连,是矿区岩溶的补给源。区域内5~10 m厚表层土下为较破碎碳酸盐岩体,主要由大冶群第5, 6, 7个岩性段的大理岩组成。 第5岩性段(T. dy5)岩石呈黄-褐黄,略带色,层面缝合线较稀疏,胶结构较紧密,性脆而坚硬。 第6岩性段(T. dy6)层面缝构成,胶结紧密,性较脆而坚硬。 第7岩性段(T. dy7)层理较闭合,胶结紧密,性脆且坚硬。 青山河矿区大理岩岩溶裂隙含水量的分布范围与-500 m标高以上的大理岩残留体相一致。含水岩自风化带以下的深度至少超过200 m,与大理岩风化破碎的发育深度相一致,沿接触带与围岩裂隙含水层无严格分界线。 青山河靠近南露天流域,岩溶发育,以岩溶裂隙为主的地下水与西南边坡相连为径流通道,在洪水期,南露天坑涌水量突然增大,涌水量达168 m3/h,压力0. 01~0. 06MPa。 1.2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演化 青山河地质灾害有其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是其深刻的内部原因及特殊的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 2. 1 流域岩溶裂隙水流的渗流及塌陷机理青山河岩溶区域地表层5~10 m冲积土层,下为较破碎大理岩,从工程勘探资料可看出,有一定数量的大小溶洞分布且与南露天相连。区域近似地构成了多孔介质中变形场、渗流场、温度场以及多场耦合作用的模型。假设土层和岩层为饱和与准饱和的多孔介质,固体颗粒不可压缩,水是可压缩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热质在固、液介质中传导,对流为主。 3场全耦合模型的控制方程由考虑渗流与热应力影响的静力平衡方程;考虑岩体骨架位移与温度影响在内的可压缩流体的渗流连续性方程;以及热传导、对流及热、液、固耦合的能量守恒方程构成。应用奥地利岩石工程软件FINAL进行有限元分析。土层、岩层的参数及边介条件分别见表1、表2。 分析结果表明,在3场耦合的作用下,水分迁移、固体颗粒运动而引起不均匀沉降,沉降点在域中心段比边界多25%,沉降量中间为16. 9 mm,两边为12. 9 mm,水头呈梯度降低。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理论计算,证明了以下事实: (1)青山河岩溶区域因采矿尤其是露天采矿使地下水位从地表下1 m降至-20~-90 m,呈漏斗梯度分布; (2)常年经历干旱—大气补水—干旱的循环,导致表土层、岩层沉降—有限恢复—再沉降,同时,土体岩体颗粒被渗流场的水不断地运走,形成溶洞空区,逐渐破坏岩体平衡,形成垮落带,深部断裂带形成后,靠近地表开始形成弯曲带; (3)由于区域岩体为较破碎风化的大理岩,又有地表水渗透,使岩体C、φ值迅速下降,加速垮陷,弯曲带也成为断裂垮落带,诱成地表沉陷、塌陷等地质灾害。 1. 2. 2 塌陷区地质灾害的演化 青山河流域原是一派山青水秀的田园景色。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露天向海平面标高以下剥离日渐加深,南露天西南帮地下涌水逐渐加大。青山河出现小范围塌陷,主要集中在以公路桥为中心左右约200 m的河床附近,有时出现崩堤。汛期洪水灌入岩溶后,增加了南露天的涌水量。铜绿山矿在河床及塌陷区采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害损失。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方面,周边小矿井无序开采,形成许多未充填新空区,损坏原有治水设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急速下降,加剧地表塌陷程度,扩大塌陷区范围;另一方面,流域内许多不规范的小选厂,随意在河床筑坝栏水取水,尾砂浆又排入河床,造成河堤破损,河床淤塞,过流量大为减少,汛期洪水决堤、漫坝从塌陷坑流入岩溶,给露天及井下采矿造成极大威胁,不仅严重制约矿山正常安全生产,而且植被破损,影响环境保护,还引起复杂的工农关系问题。 2 地质灾害治理的探索 2.1 传统治理的历程及误区 知道塌陷区与采矿排水的对应关系后,对小范围的塌陷一般采用简单的抛石回填,对河堤也是简单地恢复,对塌陷严重的河床采用或石填、或钢砼、或钢板直铺,最后用钢板河床。结果每年投入巨大,收益甚微,未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进入21世纪后,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对塌陷区危害的严重性、长期性认识不足,抱有侥幸心理; (2)对塌陷区产生的发展规律研究不够,认为只要回填扎实,将河堤做牢固就一劳永逸; (3)治理方法单一,没有综合性措施; (4)对乱采乱挖、乱排乱放制止不力。 2.2 治理方法 2. 2. 1 水泥帷幕注浆堵水方法 离南露天西南帮永久性开采境界50~100 m,长约500 m处,布置两排钻孔,孔径DN100,孔深100~200 m,注浆配合比为水∶水泥∶砂=0. 7∶1. 0∶0. 5,水灰比尽量取小值;注浆压力控制在2. 5~6. 0MPa;每孔水用量为1. 5~8. 0 t。在破碎第5岩性段约150 m长段,孔距由15~20 m改为10 m,注浆水泥改为加入高标号425华新水泥,缩短初凝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同时加入添加物料,改善提高堵水效果。经钻孔取样,胶结凝固构造面岩石渗流作用明显减少,露天涌水基本停止,只有少量渗流现象;塌陷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到10m左右。治理效果较明显。 2. 2. 2 清理小矿井和充填空区 1996年后,个体业主西南有数个小矿井,无序开采,采矿量逐年增加,采掘深度逐年加深,形成不填充空区、破坏水泥幕墙防水设施,大量抽排地下水,流域地下水位又降至-45~-100 m,又多次大范围激活了塌陷地质灾害。南露天坑地下涌水增大,曾2次造成淹设备停产事故,洪水漫坝冲毁农田,损失很大。2003年,矿山与地方管理部门达成共识后,对小矿井进行清理,充填空区,对渗透层进行封堵。 2. 2. 3 桩基钢砼连续槽式河床及其它治理方法 青山河河段、公路桥100多米长是塌陷重灾区。河床、河堤常常毁坏,是洪水灌入岩溶的重要途径,也是治理重点。人工砼河床一层又一层, 1990年,甚至采用钢板焊制人工河床,都不能阻止地质灾害发生。1998年,在公路桥两侧各100 m范围内,采用桩基钢砼连接槽式人工河床,桩挖至基岩深1 m内,并对桩基溶洞用砼充填筑实。 钢砼连续槽式人工河床设计成连续箱梁,保证了结构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通过洪水能力大大提高,又不影响发生塌陷时的回填,大大减少了洪水灌入岩溶。 汛期时,应全面检查青山河堤完好性、淤塞、塌陷等情况;修整河堤,疏通河道,回填塌陷坑。回填时,先用大块石料,再铺设土夹石碾压,最后用500~1000 m粘土覆盖并碾压实。有条件的地方,应植树恢复植被或复垦。 2. 2. 4 治理成果及遗留的问题 2005年5月,治理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发挥了效能,连续2年南露天减少排水电费约100万元以上,减少工农赔偿费30万元以上。整个汛期保证了采矿正常生产、安全生产,没有发生洪水漫坝、塌陷大范围复活,洪水灌入岩溶的现象。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制止了水土流失状况,大片农田已复垦耕种,达到了治理的目的。 但是,极少数个体业主因利益驱动,仍有偷采、无序开采治理区地下矿藏,人为破坏地下治水设施现象时有发生;在治理区内私自办小选矿厂,乱排乱放,人为破坏地表治水设施的行为并没彻底制止;比较系统的检查监测系统尚未建立,如地下水位、水压、径流量等数据采集等。 3 结 论 (1)青山河塌陷区的形成是由区域特定喀斯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采矿采动与抽取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的发生频度和危害程度与采动对裂隙破碎渗水带破坏程度、抽取地下水深度、区域内河床畅通与完好程度、大气降雨强度有直接关系。 (2)帷幕注浆,人工河床、河床加固与疏通、塌陷区回填夯实、植被恢复,地下采空区充填与裂隙封堵等工程措施综合运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降低危害程度。同时,应加强对塌陷区的管理,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处罚人为破坏违法违纪行为。 (3)建立塌陷区科学检测和预报制度。塌陷区内按水压、水位梯度设置检测井,定期或不定期检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加之对塌陷区域地物地貌异常现象分析,作出科学而准确的预报,及时采取技术、管理和工程措施,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 (4)只要该区域继续采矿、大量抽取地下水,青山河塌陷区复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青山河地质灾害的预防、预报和治理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而有意义的挑战。 地质灾害论文:三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景观保护与建设 一、前言 作为世界著名的山地河流峡谷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历来所具有的景观品质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高山峡谷;二是急流险滩;三是层峦迭嶂,植被丰富;四是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动人的民间传说”。尽管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景观品质中的急流险滩已不复存在,但代之而起的高峡平湖却产生了一种新的景观效果。因此,长江的三峡闻名遐迩并未因三峡大坝的修建有所减弱,相反却因它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利工程而更加声名远扬。但作为中国最繁忙的水上交通要道,长江三峡同时又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长江三峡大坝蓄水发电以来,由于库区水位升高而产生的水力侵蚀作用和每年实行的“蓄清排混”出现消落带而产生的地质影响,三峡库区原本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得到了加倍的关注与治理。为了确保安全,国家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治理予以了高度重视,拨款对其进行了专项治理,专家学者们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充分论证,并对从宜昌到重庆的长江两岸约600公里河岸的危岩滑坡地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施工队伍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工程治理。 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1990年至2005年,地矿部、水利部、三建委、国土资源部等,拨出专项资金对三峡地质灾害问题开展了专项研究,先后进行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等数十项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共查获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崩塌滑坡404处,总体积29.36亿立方米,查获泥石流沟90条,并对其中26个重大崩滑体进行了详细勘查,对库区查获的崩滑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预测分析,划分了不稳定库段;《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共查获175米以下崩滑体1302处(含原地矿部“七五”查获的崩滑体),总体积33.34亿立方米,对规划为工程防治的有30个崩滑体;国土资源部完成了三峡库区的20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查出了库区20个县(市、区)所辖范围内(包括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点5384处,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3891处,崩塌(含危岩)617处,不稳定斜坡668处,泥石流沟85处,地面塌陷88处,地裂缝33条;完成了库区19个县(区)地质灾害调查,建立19个县级监测站,初步建成群测群防监测预报网;完成了三峡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建成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对三峡地质灾害进行了治理。 尽管三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解决库区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交通安全起到了不容质疑的积极作用,但目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地方未达到治理效果,有的地方治理效果不明显,而更多的情况是,在治理过程中,人们忽略了对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造成了某种程度的破坏,使三峡的景观品质大受影响,正在削弱对游人的吸引力。根据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下面对三峡地质灾害治理中对景观造成的影响或破坏作一个分述。 1.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对人文景观产生的不利影响 奉节县城在长江边上,地处长江三峡入口。此地不仅有举世闻名的白帝城,还有颇富神韵的奉节古城,其景观主要是通过前清时的旧城墙体来体现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奉节县城陆续兴修了许多火柴盒似的新式建筑,但由于古城墙还在,因此,从长江上过往的游人,还能从奉节城墙、伊斗门等景观点上感受到这座古城的历史文脉(受江水冬夏落差的影响,从长江江面上望去,奉节老县城的古老城墙,冬季可看到三级,夏天涨水时,可看到一阶)。新城规划兴建后,奉节形成了顺着长江一字排开的城区格局,由于县城整体上仍建在不稳定的"地质博物院"上,存在着地质欠稳定的状况,为确保建筑稳固安全,奉节县城沿江修建了许多挡墙、堡坎,这些挡墙、堡坎既无工程美学意义,又无人文景观价值意义,从某种角度说,极似一块一块的补丁嵌在了奉节新城的长江边岸上,严重地破坏原有的景观效果。 2.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性影响 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对稳定该地段的地质安全、治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方面,的确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从1995年开始,由国家地矿部牵头,苦战4年,投资近亿,专锁危岩。经过6年的跟踪监测表明,危岩趋于稳定。在施工技术方面,研究了多种方案,抓住危害性最大的临江226×104立方米的危岩体,针对其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采用了诸多工程措施,如:对底部煤层采空区做混凝土承重阻滑工程(键),以防止上部危岩体进一步不均匀沉降变形和滑动;对上覆陡崖危岩体和顺层蠕滑体,进行预应力锚索加固,其中陡崖部位锚固,采用1000kN、2000 kN、3000kN三种量级的锚索,上小下大,上防倾倒,下防滑移;对控制层间滑动的软弱夹层,进行混凝土回填加固;对整个陡崖斜坡,进行挂网锚喷;对较大裂缝设置防雨盖板;对雷劈石滑坡进行地表排水处理;对猴子岭斜坡做防冲拦石工程,以防T0一T6、T7等缝段陡崖崩石入江危害航运。根据变形监测资料,变形量大部逐渐变小,有的先出现与长期蠕变方向相反的微量变形后再趋于稳定。为掌握崩滑体变形动态,指导防治工程施工,检验防治工程效果,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还布设了较为完整的三维变形监测体系,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监测和计算机数据处理。 然而,在采取稳定危岩地段的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却较少考虑景观因素,使巫峡链子岩地段出现了许多铆桩、防滑桩、大面积混凝土喷铆形成的灰白坡面,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给三峡的自然景观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不得不又投入巨资营造景观。 白帝城边坡处置存在这样的问题更为严重。为了解决高达30米的消落带对白帝城边坡的侵蚀,防止这一地质条件不佳的山体出现滑坡,有关部门沿坡体建起了混凝土框架格,以保护坡体。但每到夏季“排混”之时,水体下落,就使整个边坡灰白色的混凝土骨架和黄色的泥土暴露无遗,从自然景观角度言,这类防护工程与山体上部郁郁葱葱的绿色树林形成鲜明的反差,从人文景观角度言,防护工程与树丛掩蔽中的粉墙黛瓦古建筑极不协调,使白帝城景观遭到破坏。 万州太白岩公园地处万州城区的顶端,该园是当地的风景名胜区,古树繁茂,林木荫翳,但却是一个危岩地质地段。其岩体脚下,就是盘绕城区的城市道路和人烟稠密的万州城区,如果发生垮塌,其损失必然很大。为了城区的安全,有关方面对其先后进行了两期危岩治理,尽管考虑了其风景区的景观要素,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治理效果在某些方面也不令人满意。特别是铆固岩体的工程措施,使许多岩体出现了肿疱似的混凝土“铆钉”,有碍观瞻。还有一些山岩加固工程,基本上未考虑当地形势与环境,硬性的矗上一根或数根水泥混凝土立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地质灾害治理,确实破坏了风景名胜区景观,使风景名胜古迹变成了建筑工地。 三、推动三峡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的景观保护与建设 就一般地质灾害的治理而言,其目的是十分单纯的,那就是确保安全,防止或延缓地质灾害的发生。但对于风景名胜区而言,地质灾害的治理应有更深一层的目的,那就是不仅要防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同时,在治理过程中,还应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破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防止自然或人文景观受到破坏,是地质灾害治理的目的本身。因为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品质,是其所以为风景区的根本,它决定着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关系着旅游区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资金流,决定着景区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景区的“生命线”,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景区与保护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告诉我们,地质灾害的治理,在许多情况下,其目的就是保护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 1.创新观念,实现三峡地质灾害的治理与景观保护和建设的有机结合 实现三峡风景名胜区中地质灾害的治理与景观保护和建设的有机结合,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即:在三峡风景名胜区的地质灾害治理中,既把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视为地质灾害的防止工作的目的,同时又将其视为一种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所谓保护,是指在治理地质灾害的过程中,不仅应将地质灾害发生段当作治理对象,同时还要将其当作保护对象,这种保护,不仅包括该地质段的外形与地貌,同时还应包括该地质段的色彩、植被,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关系。所谓建设,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当不可避免会发生地质景观段的破坏时,在治理思路上就应考虑通过某种工程措施、生态手段和艺术手法,在外观上兴建起能较好地遮掩治理中产生的工程痕迹;二是指通过生态手段或艺术的手法,从景观的外形到其色彩上,建设起一种“仿自然”、“近自然”景观,或者建设起一种“类原生自然景观”、“近原人文景观”,将灾害治理时产生的工程痕迹减少到最低限度。 2.长江三峡地质灾害的治理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和建设 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在三峡地质灾害的治理中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资金状况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注重与环境协调的地质灾害治理 这类地质灾害的治理强调的是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因此在治理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灾害点的地理环境(从地形、地质、地貌而言)、自然环境(从生态植被而言)、历史文脉特色(从人文景观与历史传说而言),必须将灾害治理点作为整个三峡大环境的一部分来思考,并将其融入其中。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要使灾害治理点与周围景观环境协调,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第一,削弱式。这种地质灾害治理方式,强调的是对地质灾害治理点对周围景观环境破坏的削弱,也就是说,除了必须完成地质灾害治理需要达到的安全效果之外,在景观的保护上,体现的是治理工程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基本相融,使人们在不经意间,难以查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本身的存在。这就要求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的时候,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取与周围环境色彩相类的材质,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外形上,要与周围的地形地貌相近,在绿化植物乔、灌、草的种植上,要选用与周围环境相同或类同的植物物种。例如,在对危岩的治理上,为了防止危岩从悬崖上掉下来,施工人员往往通过给危岩钻铆的方式来加固的危岩,这就会使岩石上出现混凝土钉帽,留下较重的工程痕迹,如果在色彩上采用与本岩体相类的混凝土,在造型上将这种钉帽制作成与本体岩相近的状态,使其成为如自然状态的不规则多面体人工塑石,就可以达到削弱工程痕迹的目的,使人难以发现这种工程的施工痕迹。 第二,融合式。这种地质灾害治理方式,不掩饰灾害治理工程点本身的存在,但同时却并不强调地质灾害治理点的存在,它要实现的目的是使地质灾害治理点与周围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地质灾害治理点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相互依存,产生互动生辉的景观效果。例如,如果对链子崖地质灾害治理时,采用融合式治理,将防滑桩和挡墙在色彩上处理成与周围景观相类的色彩,在造型上也建成与周围山体、岩体、崖体相仿的不规则多面体,就可以补救原治理对景观造成的破坏,产生工程治理景观与周围环境景观互相融合的景观效果,使游人难以从中发现地质治理给景观带来的破坏。 2.注重地质灾害点治理景观建设 这种地质灾害的治理强调的是对景观的建设,即,通过地质灾害的治理,使灾害治理点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在原景观的基础上建设出新的景观,但这种景观给人带来的视觉与感受效果只是原景观基础上自然延伸或进一步丰富的部分,而非生硬的插入。其主要方式为强势景观建设法和人文优化建设法。 强势景观建设法。所谓强势景观建设并非资金投入的强势,也非景观色彩与造型的强势,而是一种景观建设质量的强势,即:通过这种景观建设,使地质灾害治理能与当地景观的特质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与当地景观自然生成、有机结合之一部分。强势景观建设法的特点,决定了在进行其地质灾害治理和景观建设时,设计与建设者必须研究此种地质灾害治理与景观建设的主体趋向是什么?如果强调的是自然景观,则必须从当地自然景观的特质出发,考虑其自然景观的诸多要素进行强势景观设计与建设,如果强调的是人文景观,则必须从当地历史文脉的展示出发,溯流追源,发掘人文要素,进行强势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以奉节新县城临长江边的诸多边坡为例,由于当地并无天然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一地带的开发强度很大,已形成了其特有的人文景观,因新城的建设,片面强调其现代化,因此,古城风韵已荡然无存,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历史文脉,强势景观建设法无疑只能以当地历史文脉的展示为景观建设的出发点,实行因势造景,在进行挡墙建设时,不仅要稳固边坡,而且还应通过边坡的景观建设来美化其古城的人文风韵,并适当增大绿色植被,达到既美化景观又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效果。针对这些边坡大都是高边坡的特点,首先,在边坡的第一层面,修建3至5米高左右的奉节古城墙;然后,在第二层面,兴建紧接城墙之上的、具有川东品味与特征的吊脚楼;最高处是移民搬迁过程中兴建的现代建筑。三个层面的景观建设,穿越三个时代,城墙喻示古代,吊脚楼表表徵近代,方盒式建筑展示的是城市的现代风格。于是古城风韵,尽在此景观建设之中。在三个层面的相接处,可种植色彩淡雅的绿色景观植物,从景观角度言,可从视觉上分隔三个层面,从生态角度言,可通过这些植被的种植,固化边坡、调节气候。 人文景观凸显法。人文景观凸显法是针对历史文化景区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景观破坏而提出的一种弥补性景观建设方法。它也是通过景观建设中历史文脉的凸显,来削弱工程治理的工程痕迹、强化景观所在地历史人文景观的一种方法。在进行人文景观凸显建设时,无论景观设计、材料选择或者图案展示,都必须充分考虑景观点所在地的内涵特质,并以此为据,进行景观的建设与创作。正如萧默先生所言:“文化的表层是物,即人类一切劳动包括艺术劳动的物化形态;中层是心物结合,体现为各种规范制度、法律法式或法则以及艺术创作方法等;深层的即心,即属于这一文化整体的社会群体心态,包括群体的伦理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宗教感受情、审美趣味,它离物较远,却是在精神的物化过程中决定物的根本。”人文景观点作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当属文化的表层“物”与文化的深层“心”的有机统一,其景观特点与要素首先表现在“精神的物化过程中决定物的根本”上,使人在对此景观的欣赏中,感悟到这一景观点所展示出的当地历史文脉、民风民俗、审美情趣、心理情感等。 按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奉节白帝城边坡的景观再建,在设计上就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文景观的设计,应体现白帝城的历史文脉;二是白帝城边坡地形的特点;三是有利于这个边坡的地质安全,也就是说作为艺术建筑的景观建设不能影响边坡的稳固,相反,这个景观建设不仅能给人带来美感和文化享受,而且从工程本身来讲是有助于工程的安全与稳定的。此景观之所以定名“白帝凌空”,是基于白帝城的历史文脉,据史书记载,西汉末年,公孙述占蜀为王,筑城自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升,公孙述借此称白帝,改称名为白帝城。而“白帝凌空”的景观,就从历史文脉的角度反映了这一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意义。在原交叉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下,镶嵌进轻质蜂孔装饰砖,从结构的安全角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治理工程,减少江水对边坡侵蚀,增强其稳固性;从生态角度分析,具有减小噪声的效果。在图案景观方面,腾空飞升的白龙与祥云相依,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配之以白帝城城墙、绿化植被,与紧联一体的白帝山和远处耸峙的夔门呼应,从而产生了特有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观魅力,使历史记载与传说中跃然边坡景观之上,不仅削减了工程对景观点的坡坏,而且形成了新的景观点。夏秋旅游旺季,难道不能给南来北往的三峡游客以强烈的吸引力?因此,这样的景观建设,不仅具有景观意义,同时也具有三峡文化意义,必将给人们留下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 地质灾害论文:平坝县某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摘 要:该建设项目位于平坝县城南面,目的是为了预防和避免该拟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以及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保障拟建项目安全,开展拟建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该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结合工程特点对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相关研究结论对于该建设场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建设用地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1 工程概况 该建设项目位于平坝县城南面,规划用地1705.12m2,建筑占地面积964.3m2,为一栋4-5层建筑,无地下室,总建筑面积3525.37m2。本次研究在认真收集了评估区有关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查明了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结构、岩土类型、水文地质特征、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人为工程活动特征等地质环境条件。 2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2.1 评估范围 根据该拟建项目占地范围,对建设中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外围地质灾害可能对该工程本身产生危害的影响范围,结合拟建工程特征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确定自征地边界适当外沿。由此所圈定的范围为评估范围,其面积约为0.004km2。 2.2 评估级别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拟建平坝县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属一般建设项目。评估区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工程活动强烈。据此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类型为中等复杂。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的划分标准,确定该拟建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3 地质环境条件 平坝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1℃,雨量充沛。评估区位于平坝县城南面,乌江流域羊昌河水系支流槎头河上游,评估区附近地表水体大部分已被城市规划建设活动破坏。经现场调查,评估区北面有一面积约500m2水塘,常年积水,该地表水体溢出自北向南流经评估区,调查时流量1.0l/s。 评估区地貌类型为峰林谷地,评估区位于平坝宽阔谷地内,地形平坦。最低点位于北面水塘,标高1264.33m。最高点位于场地内,标高1265.10,最大相对高差0.77m。 评估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和三叠系下统安顺组(t1a): (1)第四系(q):主要为第四系残积层及杂填土,残积层为黄色、黄褐色粘土夹碎石及黑色淤泥,分布于整个场区,厚度一般0~5m,结构紧密,呈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状。杂填土分布于场地北东面,主要为碎石,厚度0-1m。 (2)三叠系下统安顺组(t1a):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白云岩,区域厚度200-300m。 查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无断裂构造发育,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t1a)薄至中厚层白云岩,地层产状为300 地质灾害论文: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分析 摘 要:九寨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区,由于非常特殊的地质条件等原因,以及剧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规模宏伟的北西西向、北北东向的活动断裂带,正因为其地质条件因素非常奇异,所以在使九寨沟成为人间仙境的同时,也让九寨沟也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因此九寨沟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就成为九寨沟景区内一项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九寨沟 地质灾害 特征 分析 1 景区地质构造背景 九寨沟景区的大地构造区域地质背景(如图1)是处于喜、燕、印期的大型造山运动时期,其碳酸盐岩形成的岩片发生在志留系至三叠系,有构造形成的褶皱也是形成于志留系至三叠系,至中晚更新世,在景区的造山作用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上,与九寨沟景区相邻的地区的地质构造发生急剧的抬升,又加上气候变的越来越冷,于是就在景区内产生了复式山谷冰川,其规模在九寨沟的造山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角峰、冰斗悬谷都基本形成在九寨沟景区海拔3500~4000米的高山上;冰川u谷都基本形成在海拔3500m左右以下,三舍驿张家沟、日则沟、黄龙沟、干海子沟、三岔子沟、则查哇等,由于冰川的退缩,在河谷中形成多道较完整的冰碛堤,如九寨沟的长海冰碛堤、熊猫海冰碛堤,形成诺日朗、高瀑布、珍珠滩瀑布的冰碛平台。此外,斜坡重力流水堆积形成的倒石堆及洪积扇等,在陡峭的山崖下及主沟的交汇部位,叠加在早期的冰碛洼地积水增多,范围增大,从而提高了这些高山湖泊的观赏性,铸就了九寨沟。 到了晚更新世,地壳仍在隆升,冰川规模相继减弱,使景区的地貌形态垂直分带性更加明显,发育树枝状山谷冰川,沿前期形成的u谷往前推进,同时进一步刨蚀和改造前期冰碛地貌,发育各种冰蚀地貌。冰碛物叠加在早期冰碛物之上,在冰川主沟谷上保留了两期冰川期形成的遗迹。主要分布于3500~3900米的地区。在晚更新世早期末,景区内东西向的断裂开始活动,使断裂南盘上升加剧,而北盘隆升相对较弱,强烈的差异升降作用加剧形成了九寨沟的地貌格局,为后期九寨沟景区内的成景作用创造了条件。到地质时代的晚更新世末期,九寨沟景区的气候逐步转暖,九寨沟的斜坡重力流水作用开始出现,在白水河的河谷,草海的东岸、扎如沟、镜海,河床的冲积物出现,且比现在略高8-10米。在较陡的u谷及支沟中,崩塌和泥石流作用也随之出现,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坡洪积扇及倒石堆把主河道堵断,高海拔的湖泊也伴随生成,例如五彩池、下季节海、五花海等。与此同时,众多峰丛和溶洞在冰川地区由于岩溶作用出现,地表风化作用强烈,流水进一步深切河谷,形成景区沟深谷狭的峡谷地貌。 全新世时期,5000米以上才有雪线形成,以冰川和冰斗等形式为主的现代冰川只在雪宝顶出现。景区内构造活动时有发生,各种风化作用如岩溶作用和流水切割作用等进一步加强,改造成型的已有景观,同时形成新的景观。而全新世以来的岩性风化作用、流水作用等地表风化作用进一步塑造已有的雏形景观,使其更形象、更完美,从而形成现今景区内九寨沟闻名遐迩的旷世美景。 依据漳腊水准而得出的结论,地壳平均每年抬升9毫米,侵蚀基准面的海拔逐步下降,地面以下的岩溶作用有所强化,高震级地震出现的同时地壳上升,伴随着倒石堆、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 滑坡(landslide) 九寨沟景区的河谷地区容易产生滑坡(landslide)灾害,常见于荷叶、树正、隆康、镜海、金铃海、五花海、季节海、悬泉、长海,常伴随着岩崩、古泥石流堆积扇、倒石堆和断层破碎带产生,基岩滑坡的情况比较少见。根据针对滑坡地区地貌的研究,各个大型沟谷谷坡地区容易出现滑坡,而在沟谷源头地区、河流上游古冰碛物存在地区相对而言滑坡较少。从规模的角度划分,中型、小型滑坡比较常见,而大型滑坡相对较少。长海滑坡、隆康滑坡、荷叶滑坡、五花海北端滑坡、诺日朗瀑布的南侧滑坡等为主要的滑坡,其分布多与断裂活动有关,但亦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位于诺日朗的滑坡体:在镜海和诺日朗瀑布右侧山坡的三角地区,属于基岩的顺层型滑坡类型。长50-80米、宽40-60米、高达20米的垄岗出现在沟 谷谷坡之上。后壁的下方有宽8米、长20米的小型平台,其上可见顺层滑动的痕迹。据查最新一次活动距今180年。 位于五花海的滑坡体:这个沿基岩面运动的松散型滑坡出现在孔雀河的西侧谷坡之上。长达350米、底部宽300米、高达260米、约厚20米,滑动的面积达52 500平方米,体积约为105万立方米。据查最新一次活动距今180年。 3 崩塌(eboulement) 崩塌(eboulement)是九寨沟景区内比较多的灾害。主要的分布地区为鹰爪洞沟、隆康、日则沟、悬泉沟、原始森林、长海、园海子、绿海子、则查梁子等。这些地区的裂隙、节理明显,裸岩比较破碎,加上没有植被的保护,最终形成倒石堆。九寨沟景区里典型倒石堆有:熊猫海的右侧处,倒石堆底部大于70米,高达五十米,其锥面的坡度为38度,在稳定性性方面对海子景点和公路栈道造成危害;树正瀑布景点以上地区的无名海,倒石堆高达200米、底面大约为150米,其锥面坡达35度,由于公路修建造成其局部锥基脚的活动等。 4 泥石流(debris flow) 泥石流(debris flow)为九寨沟景区内最为发育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为一种挟持有大量泥、沙、石块等的特殊流体。九寨沟的泥石流与冰川地貌有很大的相关性,根据九寨沟冰川地貌分布的一般特征,大规模的一次冰川活动,会形成多级终碛堤、侧积堤地貌,底冰碛在九寨沟沟谷里铺垫出地形的骨架,从而造就海子的雏形,在终碛堤前端,由于地形较陡,易被后期冰水、流水的向源侵蚀作用改造成陡坎,形成冰碛平台,冰碛平台不易被改造,为后来的层湖叠瀑景观奠定基础条件。经过多期冰川退缩消融后,加之本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壳差异抬升明显,地震较多,其后的边坡崩塌、泥石流甚至大树倒跌等因素使得格档式的地形不断发展。泥石流经常在季节性河谷中出现。从泥石流的形成环境、规模、性质等角度划分为活动性古泥石流、坡面性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三种类型。 4.1 古泥石流(ancient mud flow) 古泥石流(ancient mud flow)是该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的遗迹,常见于主沟、支沟交汇地段,因古老泥石流的堆积作用而形成。九寨沟景区内有16处古泥石流,三角形、扇形及其扇裙是其常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没有分选性,磨圆程度比较差,分层纹理不明显,仅存在单元结构,一般由泥、砂、砾混乱堆积而形成,随坡向而发展。古泥石流的堆积物可能在大量流水进入的情况下再度发展为泥石流。 4.2 坡面性泥石流(slope debris flow) 坡面性泥石流(slope debris flow)共24处,广泛存在于永竹段到九寨沟沟口公路的沿线及九寨沟沟谷流域。由于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降低了由杂乱的洪积物和松散残坡积物组成的边坡的稳定系数,甚至毁坏了地表的植被而引发坡面泥石流。沿斜坡下滑的一种粘稠固液混合体是由雨水和松散堆积物而形成的,一般具有形成于杂乱的洪积物和松散堆积物较多的斜坡上,并且在滑坡底部容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4.3 活动性沟谷泥石流(active gully mud) 活动性沟谷泥石流(active gully mud)的特点为形成时间较短,突发性较强,势力强大,破坏力较强。其发生时间一般在降雨充沛的雨季和冰雪融化的时候,一般在出现在有水流或者有季节性水的河谷中,并且多有第四纪杂乱的洪积物和松散堆积物。 下季节海子的泥石流:位于诺日朗瀑布南方5000米处下季节海的西岸,在该沟的沟口有面积较大的古老泥石的流堆积扇,而且近期的泥石流活动有比较深的切割作用,因此形成宽9-14米、深4-5米的沟。据访查,1976年松平地震波及引起岩崩,并发生大规模泥石流。1983-1984年相继发生多次。泥石流为粘稠性泥石流,容重2.1-2.2t/m3,冲出石块最大直径3m,一般在15-20cm,流量142m3/s。后由于在沟道中修了谷坊坝和排导槽,得到了根本治理。 5 地震灾害(earthquake) 景区里的构造地震比较多。从四川省阿坝州的地震监测中心资料(1995年前)分析,九寨沟景区里发生大小地震共51处,震级在二级到三级。据历史记载以来,大于5级的强震就达7处之多,震源深度在12~15km。1748年5月2日,塔藏、羊峒出现地震4次,造成树木、房屋倒塌;1960年11月9日,松潘漳腊6.75级地震,震源深度5km,震中烈度九级,受灾面积1500km2,造成地裂缝、山体垮塌、滑坡、房屋倒塌;1976年8月16、22、23日,松潘小河相继发生7.2、6.7、7.2级三 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别为15km、10km、22km,综合迭加烈度9度、震中烈度8度,波及九寨沟县、文县、北川等地,造成日则沟林场住房多处裂隙,宽约20cm以上,观音岩器皿翻倒、砖石开裂、房屋梭瓦、新修公路垮塌,黄龙烟囱倒塌、园墙裂开、倒塌、山滚石、塌方等。地震灾害虽然没有造成灭顶之灾,然而由其造成的裂隙发育、岩石碎化,地面以下岩溶增强甚至地下管道连接起来,导致地表水转入地下,终将破坏现在水循环的系统甚至影响景点景观。从最近的观测数据分析,接下来的几年是中国地震的高发期。特别要注意漳扎镇因大修土木建筑(宾馆、饭店等)而诱导地震的发生。 6 结论 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区,由于非常特殊的地质条件等原因,以及剧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规模宏伟的北西西向、北北东向的活动断裂带,正因为其地质条件因素非常奇异,所以在使九寨沟成为人间仙境的同时,也让九寨沟也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常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四种类型。 因为其复杂的地质背景和气候特征,九寨沟实质上是处在地质灾害多发地段的脆弱风景名胜区。所以分析研究该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显得十分必要。 地质灾害论文:地质灾害的评估以及防治策略探究 一、引言 众所周知,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还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地质灾害是可防可控的,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治策略,就能够将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地质灾害评估是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控的基础性工作,正确的评估地质灾害的类型、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能够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文章探讨分析地质灾害的评估内容、原则、方法,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地质灾害的评估原则 地质灾害的评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地质灾害的损失评估。为了达到更好的评估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相关的原则为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从全局出发原则。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评估的作用,在进行评估工作之前,应该从全局出发,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做好评估的每一项工作,使评估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2、突出重点原则。在评估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全面考虑相关因素,分清楚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对于重点区域应该加强评估工作,全面掌握该地区的地质信息,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正确的采取防治策略提供合理依据,更好的发挥评估工作的作用。 3、注重科技创新原则。地质灾害的评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运用,所以,在评估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各种科学技术的运用,以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促进评估工作更好的发展。对于地质灾害频发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大力度,全面掌握这些地区的地质信息。同时,为了促进地质灾害评估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以更好的促进地质灾害评估的发展,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 三、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 1、调查野外地质环境。这是进行评估最基础性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的调查。在进行野外调查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遗漏任何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疑点。同时,野外地质环境调查也要结合当地的生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层次的进行调查。例如,评估地区如果要建住宅小区,应该将重点放在工程地质条件上,重点调查该地区是否有危害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条件,例如,是否存在软弱夹层,是否存在溶洞,降落柱等不良地质问题。此外,还要评估周围的地形地貌,重点在地形高差和能形成不良地质作用的地貌类型上。又如,如果评估地区将要修建公路或铁路,那么重点工作应该放在线路两侧一定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上面,对其进行全面仔细的调查。为正确评估地质灾害和开展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2、收集地质环境资料。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评估,就得掌握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资料,具体包括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物探、地震、构造等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尽可能的详细和全面,并力求准确。同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还应该进行鉴别,提高资料的准确性,确保地质灾害的评估质量和评估水平。 3、划分地质灾害类型。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完成后,应该对调查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认真分析,并根据相关的资料,对地质灾害进行正确的分类,确定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在确定地质灾害种类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灾害种类进行正确的划分,包括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水文条件、建设规划等内容。例如,如果评估区的高差比较大,采取建设措施的时候容易形成高边坡,并存在着松散的堆积物,这样的区域容易出现滑坡、边坡滑塌等地质灾害。而如果评估区的地貌比较复杂,沟壑比较多,沟壑的坡面或者沟中存在着松散的堆积物,并且当地的地形高差比较大,当地的降水比较集中,那么该地区则比较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果评估区的地势比较平坦,本身已经形成人工深基坑,高边坡,并且基坑边坡存在着松散的岩层,那么该区域容易发生基坑边坡滑塌、滑坡等现象。总而言之,在类型划分的时候,应该全面考虑相关因素,以便为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策略的采取提供依据。 4、评估地质灾害危害性。确定地质灾害的类型之后,正确评估其危害性是选择恰当防治策略的关键内容,因此,一定要正确评估出不同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在评估地质灾害危害性的时候,要综合和全面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发生时可能给人、财、物带来的损失等,做到评估适中,既不偏高,也不偏低。如果危害性偏高的话,容易造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浪费,而如果偏低的话,可能会使相应的防治工程安全性不足,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当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不能发挥相应的防治效果。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 当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防治策略。具体来说,为了更好的防治地质灾害,应该采取以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1、落实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当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确定之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采取恰当的防治策略,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在选择防治策略的时候,应该坚持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主次有别的原则,并将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结合起来,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 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坚持安全有效、经济适用原则,既达到防治地质灾害的目的,还保证防治方案的科学合理,尽量降低成本,以提高防治的综合效益。主次有别是指在采取防治策略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危害的大小,应该将主要的财力、物力放在防治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上面,不能主次不分。在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的防治上面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尽量降低其危害性,对于危害性较小的地质灾害,应该做到投入适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还应该将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结合起来,对于需要永久防治的地质灾害,应该建立永久防治措施,保证周围的安全,避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而对于无需永久防治的地质灾害,可以采取临时措施进行防治,这样既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还能够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进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效益。 3、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策略包括预防、监测和治理,应该优先考虑预防措施,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则,提高评估人员的责任感,提高评估质量,也能够防治地质灾害。 五、结束语 总之,地质灾害评估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性工作,对更好的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评估原则,按照评估方法,做好评估的每一项工作,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尽量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以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地质灾害论文:浅谈兰州市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摘要:在深入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兰州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育规律。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滑坡类型以混合式、中层、小型黄土滑坡为主,崩塌类型以人为黄土崩塌为主。区内滑坡、崩塌呈带(片)状分布,多在特定的岩土体中,集中分布于人为活动强烈的地段,而且分布因地貌而异。兰卅『市泥石流以小型、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其沿河岸呈线状分布,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联。地面塌陷属于开采煤矿、人防工程、采砂洞和回填不当引发形成的,造成以点状分布的地面塌陷。 关键词:兰州市;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律 兰州市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是我国地形第一阶梯一青藏高原向第二阶梯一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每年因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1/4。经调查统计,自1949年以来,兰州市地质灾害已造成660多人死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7.56亿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兰州市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境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009年5月16日下午,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的2万余方黄土将小区内4号楼2个单元的楼体全部摧毁,30余户居民受灾,8人被埋压,除成功救援生还1人外,其余7人遇难。因此,深入研究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成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的迫切任务。 国内学者在兰州市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在兰州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配合下,开展完成了全市各县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结合城市建设进行了境内十余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和设计工作。本文在深入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兰州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育规律,以对兰州市科学防治地质灾害起到指导作用。 1、地质灾害概况 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达754处,其中滑坡181处、崩塌102处、不稳定斜坡236处、泥石流沟218处、地面塌陷17处(图1)。由此可见,兰州市的地质灾害以斜坡变形破坏为主。即以崩塌、滑坡灾害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泥石流灾害,也与崩塌、滑坡的关系较为密切。 在地域分布上,在兰州市所辖的8个县区中,永登县的地质灾害数量位居首位,这主要与该县大面积的黄土丘陵区分散居住的村庄一致,小规模的崩塌、滑坡为主;城关区、七里河区的地质灾害数量也较高,这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相对于地质环境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的皋兰县而言,地质灾害相对发育程度较低。 2、滑坡、崩塌灾害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1 滑坡、崩塌类型 2.1.1 滑坡类型 兰州市滑坡分布面广,密度高,规模较大,活动性强,各类滑坡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统计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兰州市的滑坡在物质组成上以黄土滑坡为主,在力学性质上以混合式为主,牵引式滑坡次之,在滑面埋深上以中层滑坡为主,在滑体规模上以小型为主。下面以滑坡物质组成分类为主,对区内滑坡进行分别阐述。 ①黄土滑坡。黄土滑坡,其滑坡体主要由各类成因的黄土及次生黄土组成。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南、北部河谷ⅳ级阶地前缘(图3)及各沟谷台地前缘和黄土丘陵区。 该类滑坡平面形态多呈半椭圆形或簸箕状,规模一般较小,滑坡体滑动面较陡,多呈规则的圆弧形。滑动面往往位于黄土层内或者位于黄土与下伏基岩的接触面。其中部、后部由黄土的垂直节理演化而成。滑坡后壁高差悬殊,小者仅数米,大者超过15 m,滑坡规模以小型为主,多以浅层滑坡居多。 ②黄土一红层滑坡。黄土一红层滑坡,其滑体由各种成因的黄土和古近系、新近系砂砾岩、砂岩、泥岩共同组成。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城关区皋兰山、西固南山和西柳沟以西地带,多为切层滑坡,主要发育在具有高陡临空面的斜坡地段,平面上呈舌形或半圆形,其形态较为完整,具有“圈椅状”地形和双沟同源现象,并保留有滑坡平台。滑动面多为较陡的弧形。滑坡规模以巨型、大型为主,并以深层滑坡居多。 ③堆积层滑坡。堆积层滑坡,其滑坡体由各种成因的残积、坡积物组成。主要形成于基岩出露地带。该区域山体坡度较陡,残坡积物厚度较小,一般2-5 m,若遇大雨或暴雨,堆积层即可突然发生滑动,滑坡前兆特征不明显。该类滑坡规模较小,多为浅层滑坡。如发育于老狼沟老滑坡体上的三号滑坡系滑坡堆积体的再次滑动。 ④基岩滑坡。基岩滑坡,其滑坡体由较坚硬的层状、层块状岩石组成。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基岩分布地带,大多发生在古近系砂砾岩、砂岩和前新近系地层。滑坡往往分布在斜坡临空条件好,冲沟发育,地形陡峻的地段。滑坡规模较大,主要分布于皋兰山南部、八盘峡西南侧、阿干镇、窑街一带。 2.1.2 崩塌类型 兰州市崩塌共有78处,按物质组成分为黄土崩塌和基岩崩塌,两者分别为66和12处;按动力成因分为自然崩塌和人为崩塌,分别为21处和57处;按运动形式分为倾倒式崩塌和滑移式崩塌,分别为58和20处。下面以崩塌物质组成分类为主,对区内崩塌进行分别阐述。 ①黄土崩塌。黄土崩塌主要发生于河谷阶地前缘及黄土丘陵区的高陡斜坡地带。黄土崩塌的起始运动形式为倾倒式或滑移式。兰州市高陡斜坡坡脚往往有人居住,一旦崩塌发生,便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八里镇陆家台潜在崩塌(图4)。 ②基岩崩塌。基岩崩塌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基岩出露的南北两山红层出露地带和基岩出露的青白石东部,白塔山至砂井驿、七里河区、西固区南部山区、红古区窑街一带,如阿郎公路崩塌、红古崖崩塌及享堂峡潜在崩塌等(图5)。 区内基岩构造节理和卸荷裂隙非常发育,在外动力作用和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岩体在中下部被剪断,发生倾倒式崩塌,其最初的运动形式多为滑移式,如享堂峡崩塌。部分崩塌发育在人烟稀少的基岩山区,成灾几率较低,但大量的崩塌体堆放于沟道及山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威胁沟道下游及沟口城镇、村庄、厂矿、重要交通干线及市政工程设施等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2 滑坡、崩塌分布规律 ①滑坡、崩塌呈带(片)状分布。兰州市滑坡、崩塌分布呈带、成片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伏龙坪、皋兰山北侧山坡、靖远路的王宝宝城、五一山、徐家坪、阿干镇、徐家湾、扎马台、达家台、八盘峡两岸、享堂峡和七山地区。如皋兰山滑坡群、五一山滑坡群、伏龙坪滑坡群、华林坪滑坡群、阿干镇滑坡群、窑街滑坡群等。 ②滑坡、崩塌体在特定的岩土体中分布。兰州市崩塌、 滑坡主要发育在黄土状粉土、新近系砂泥岩、砂砾岩地层中,其它地层中较为少见。在本次调查的崩塌、滑坡主要分布于上述地层中,皋兰山群变质岩地区分布较少,主要为风化的残坡积层形成的滑坡,数量很少,约占滑坡数量的2%。 ③集中分布于人为活动强烈的地段。兰州市各类地质灾害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经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削坡建房活动极为强烈,该区由于削坡、排水等人为因素引发的滑坡、崩塌密集;另外兰州市中南部西果园、达川、青白石一带由于人类采砂及阿干镇、窑街采煤塌陷区引发的山体滑坡极为强烈。 ④滑坡、崩塌的分布因地貌而异。地形地貌是滑坡、崩塌发育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地形平坦宽阔,即使其它因素存在,滑坡崩塌灾害也不会发生,但如地形陡峭、破碎,沟壑密度大,滑坡崩塌则容易产生。斜坡坡度和坡高是滑坡、崩塌产生的基本条件。据调查资料分析统计,斜坡坡度在30°左右,坡高在100-200 m,容易产生滑坡灾害。另外黄土斜坡上大量发育的串珠状落水洞、陷穴等黄土溶蚀地貌,有利于降水人渗,增加坡体自重,降低抗滑力,引发滑坡崩塌发生。 3、泥石流类型及分布规律 3.1 泥石流类型 泥石流是兰州市最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共发育218条泥石流沟。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分为泥流和泥石流,以泥石流为主,达139条;按流域形态分为沟谷型和山坡型,以沟谷型为主,达168条;按规模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以小型为主,共108条,其次为中型,为86条。下面以泥石流物质组成分类为主,对区内泥石流进行分别阐述。 3.1.1 泥流 泥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流,其固体物质主要由0.05 mm以下的黏粒和粉粒组成,偶夹石块和圆砾,其含量一般不超过固体物质总量的10%。 兰州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黄土广泛分布,重力侵蚀及面蚀作用较强,地形切割较强,泥流较为发育,主要分布于兰州市中北部及东南部的黄土丘陵区,这些区域植被稀疏,泥流灾害较为发育。各泥流沟横断面多呈“v”字型,沟谷平面形态多呈扇状或长条状,泥流规模为中型和小型。按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分为以中、低易发居多,沟口洪积扇相对不发育,主要以下切为主,危害方式主要为冲蚀和淤埋。 3.1.2 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兰州市中部的南北两山基岩出露地带,如雷坛河、城关区的青白石东部、白塔山至砂井驿(图6)、西固、红古区的大部分地段。各沟谷横断面多呈“v”字型,流域平面形态多呈长条状或树冠状。泥石流规模以中型和小型为主,巨、大型次之。泥石流暴发频率约每年2-3次至几十年1次。泥石流以冲毁危害为主,淤埋危害次之。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来源于沟岸崩塌、滑坡、沟道松散堆积物及开矿、采石等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弃土废渣。泥石流搬运巨石的能力较强,巨石粒径一般1-4 m,最大粒经可达6 m。区内泥石流以沟谷型为主,易发程度以中易发为主。 3.2 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兰州市泥石流的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制约,显示出以下的分布规律。 3.2.1 泥石流沿河岸呈线状分布 兰州市处于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河、雷坛河流域内,泥石流沿黄河及其支流呈线状分布,沿南部分布有阳洼沟、黄峪沟、大金沟、元托冒沟等30多条泥石流,类型以泥流为主,泥石流次之;沿北部分布有大砂沟、咸水沟和西峡口沟等50多条泥石流沟,以泥流为主,泥石流次之。其次在雷坛河上游两岸泥石流呈带状分布,尤其是阿干镇一带的发育密度达到3条/km,类型以泥石流为主。另外在湟水河北岸和大通河两侧也分布有泥石流沟道。 经统计,兰州市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集,使整个兰州市处于地质灾害包围之中,在市区内汇水面积大于0.3km2的252条沟道中,有94条沟道就是灾害较严重的泥石流沟道,每2-5年就会暴发一次规模较大的泥石流灾害,若降雨量充沛每年甚至发生数次。近40年来,兰州市泥石流累计带来的泥沙约有数百万吨,平均每年冲积到市区内的泥沙就有数万吨。 3.2.2 泥石流分布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联 兰州市城区建设、修建公路、采煤、采砂、采石等人类活动日趋活跃,在建设活动中的弃土、废渣直堆积于沟道中,遇大雨或暴雨,促发泥石流暴发。区内表现明显的主要有两个区域,其一是阿干镇一带采煤造成地面沉陷,滑坡、崩塌频发,加剧了该区的泥石流;另外在修建兰临高速公路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弃土,给西果园沟增加了充分的固体物质。在修建柳忠高速公路和土地开发利用中,大量弃土堵塞大浪沟,引发泥石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发生在2006年6月16日临晨3点的老虎沟泥石流,就是一次典型的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当时,位于老虎沟沟道内的煤炭北山林场蓄水池决开一个大口,400多m3的水瞬时沿沟道下泻,推动沟道内的泥沙,形成泥石流。由于排导渠被堵塞,泥石流未能及时排泄到黄河中,致使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北滨河路上。 4、地面塌陷类型及分布规律 地面塌陷属于开采煤矿、人防工程、采砂洞和回填不当引发形成的。造成以点状分布的地面塌陷,如东岗街道小街住宅区、范家湾、咬家沟等3处地面塌陷均属于人防工程在地下水、地表水作用下,引发形成的地面塌陷,其暴发周期不明显,但是最近几年,暴发频率有增加趋势。而煤矿矿区地面塌陷则与采矿强度、回填力度等有直接关系。 境内窑街煤矿、阿干镇煤矿是历史采矿和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老矿业基地,历史上的乱采乱挖、无序开采及建国后的大规模开采,使矿区地质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如窑街煤矿已经大面积采空造成地表严重沉陷,已形成长1780m、宽1050m、面积达1.76 km2的椭圆状沉陷区,大部分地段整体塌陷幅度达5-20 m,地表裂缝纵横交错,陷坑、陷槽大量分布,山体严重破碎,同时塌陷造成区内4个村4000多间房屋不同程度开裂变形,大部分房屋已成为危房而不能居住,一些企事业单位因此而被迫拆迁。阿干矿区陷坑、裂缝也不断发展,滑坡、崩塌不断形成,加之大量堆积的弃土、渣石,为沟谷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同时大量泥沙的输入,造成矿区段雷坛河10余km河床不断淤高,其淤积速率每年达0.1-0.25 m,阿干镇防洪堤高已由六十年代4.0-4.5m降低至目前不足2.0m,而大量泥沙向下游推移,不断淤积下游河床,不仅使矿山存在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也加大了雷坛河泥石流暴发频率,对其下游乡镇、公路、农用设施及兰州市七里河区部分城区构成严重危害、威胁;矿区陷坑、裂缝不断发展,2005年2月18日新增塌陷面积1025 m2,使185户200多间房屋受到影响,变形开裂。地面塌陷也成为煤矿企业与当地政府、群众的矛盾焦点,冲突不为发生。 另外,早期采砂、开挖窑洞、防空洞等隐蔽工程、工程遗留物分布地带,规模均属于小型,最大不足0.1 km2。 5、结 论 ①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 ②兰州市的滑坡在物质组成上以黄土滑坡为主,在力学性质上以混合式为主,牵引式滑坡次之,在滑面埋深上以中层滑坡为主,在滑体规模上以小型为主。兰州市崩塌按物质组成分以黄土崩塌为主,按动力成因以人为崩塌为主,按运动形式以倾倒式崩塌为主。区内滑坡、崩塌呈带(片)状分布,多在特定的岩土体中,集中分布于人为活动强烈的地段,而且分布因地貌而异。 ③兰州市泥石流按物质组成以泥石流为主,按流域形态分以沟谷型为主,按规模以小型为主。泥石流沿河岸呈线状分布,分布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联。 ④兰州市地面塌陷属于开采煤矿、人防工程、采砂洞和回填不当引发形成的,造成以点状分布的地面塌陷。而煤矿矿区地面塌陷则与采矿强度、回填力度等有直接关系。 地质灾害论文:喷播植草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论文 关键词:水库库区 地质灾害 灾害治理 喷播植草 防护技术 三峡水利枢纽 论文摘要:针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的特点,结合实例对喷播植草防护技术的特点、主要功能、方案选择、施工工序进行介绍,并对其效果及 经济 、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1 概 述 岩土边坡工程改变了 自然 边坡现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今天,边坡工程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强制性的。其中边坡植被防护作为岩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圬工护坡。边坡植被防护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类技术:①阶梯植被;②框格植被;③穴播或沟播;④喷播植草;⑤植生带;⑥绿化网;⑦土工网垫等。 本文将结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经验,重点论述喷播植草防护技术在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2 喷播植草防护技术的特点 喷播植草是利用液态播种原理,将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和色素等按一定比例配水混合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后喷射到边坡坡面的防护技术。由于其施工简单、速度快,造价低且草籽成活率高,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3 喷播植草防护边坡的主要功能 喷播植草作为边坡防护措施,将极大地改善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主要功能是对岩土边坡浅表层进行防护,通过对浅表层边坡的加固从而达到防止雨水冲刷、控制水土流失、保持边坡稳定的作用。 3.1 边坡加固作用 (1)深根的锚固作用。植物的垂直根系穿过坡体填土,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土层上,能起到锚杆的作用。乔本科、豆科植物在地下0.75~1.50 m深处有明显的土壤加强作用。 (2)浅根的加筋作用。植物根系在土中错综盘结,使边坡土体在其延伸范围内成为土与草根的复合材料,稳定边坡表层土体,起到护坡的作用。 3.2 植被的水文效应 (1)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植物通过吸收和蒸发边坡土体内的水分,降低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有利于边坡土体稳定。 (2)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降雨是坡面冲刷的重要原因,降雨时植草对边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从而抑制面蚀及沟蚀,减小边坡土体的流失。 3.3 改善和美化环境 植草可使被破坏的环境逐步恢复,并能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净化空气;植草形成的绿化带,与周边环境更协调,与自然更接近,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特点及要求 (1)三峡库区在蓄水及运行过程中水位变化频繁,水位变幅大; (2)受当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沿江地质灾害治理区域大多土质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3)采用喷播植草防护的边坡坡比为1∶2~1∶ 3.5,坡度能满足喷播植草的要求,无需采用网垫等其他额外加固措施; (4)施工工期短,时间要求严格; (5)要求边坡尽快形成抗冲刷能力; (6)工程位于城镇,对景观、绿化要求高; (7)成坪后不需要专门的养护,形成稳定生物群落并自然生长; (8)边坡面积较大,应尽量降低成本,节约投资。 5 符合库区灾害治理工程特点的喷播方案针对库区灾害治理工程特点及要求,采用了以下的喷播方案。 (1)选用在三峡库区能广泛生长的草种。采用豆科和乔本科草种混播,提高耐贫瘠能力。根据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以小冠花为主,以中华结缕草、两耳草、紫花苜蓿等为辅的4种草种混播。 草种以小冠花为主是因为小冠花具有以下特点:①生长年限长,其寿命可达50 a以上;②根系发达,持久性强;③覆盖速度快,覆盖度大,每株当年覆盖面积平均0.7~0.9 m2;④绿色期长,枯草期短,在南方为四季常绿草种;⑤耐贫瘠、耐寒、耐高温、高抗病虫害;⑥水土保持效果显著;⑦对不同气候及土壤的适应性强。 由于小冠花耐水性较差,在水位变幅区降低小冠花草种的比例,相应增加其他辅助草种比例,以提高植草的耐水性。 (2)增加黏合剂、木质纤维素、保水剂、复合肥等喷播材料用量,并覆盖无纺布,使草籽在喷播后立即在土壤表面形成较强的抗冲刷能力。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较多采用土石方回填,边坡为碎石土质边坡,为确保草籽在初期能顺利成活并生长,增加了黏合剂、木质纤维素的用量以确保草籽在边坡上可稳定附着;增加保水剂、复合肥的用量以确保草籽在生长初期的养分及水分的充足供应。 (3)采用多草种混播,提高耐水性、增强抗病、抗虫害能力,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 (4)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化配方,降低成本。 (5)在边坡满足喷播植草要求后立即施工,边坡清理与喷播植草同时进行,清理一块喷一块,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满足工期的要求。 6 喷播施工 6.1 施工所需设备、材料及人员组成 (1)喷播机:容器容量为50加仑; (2)草籽:为中华结缕草、两耳草、紫花苜蓿、小冠花4种混播; (3)添加剂:黏合剂、饱水剂、木质纤维素、复合肥; (4)无纺布; (5)便携式汽油泵及连接汽油泵与喷播机容器的水管; (6)施工人员组成:清理边坡2人,喷播技工4人。 6.2 喷播工序及技术要求 喷播工序为:清理并平整边坡混合草籽并喷播铺盖无纺布养护。其中清理并平整边坡、混合草籽并喷播、铺盖无纺布3道工序可同时交叉进行,以缩短工期。 各工序技术要求如下。 (1)清理并平整边坡。在防护范围内要清除杂物,并对边坡进行平整,使边坡达到喷播的要求。根据喷播机喷播面积对坡面进行划分并做好标记,防止混喷及漏喷。 (2)混合草籽并喷播。将草籽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置好,依次加入并混合搅拌30 min,然后均匀喷至坡面,为保证喷播均匀,在坡面上先喷2/3的混合液,余下部分重新加满水后复喷一次至附着均匀即可。 (3)铺盖无纺布。覆盖无纺布是对喷播植草的初期养护,在草籽未萌发前可起到防冲刷、保水、保温的作用。无纺布应采用铁丝或竹钉固定,四边用土压好,防止风吹开。 (4)养护。在草籽萌发前期,应根据土壤湿度的变化多浇水,保证种子萌发所需水分,在种子发芽后,根据发芽情况适当浇水至其 自然 生长,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至此,养护工作基本完成,只需定期清除杂草即可。 7 工程效果及 经济 、社会效益 (1)由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边坡的喷播植草可迅速完成,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仅为圬工护坡的10%~20%。 (2)喷播植草所用附加材料大多数为易分解材料,对环境无污染;且植草边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能美化城镇景观。这是传统圬工护坡所不及的。 (3)喷播植草在坡面平整后即可进行,且多种工序可混合一次完成,施工简便、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所需施工人员较传统的圬工护坡大大降低。 (4)喷播植草在施工后3~5 d即可陆续发芽,在良好的保湿条件下,两周植被覆盖率可达90%以上,植株高可达5~15 cm,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较稳定的生物群落,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工期,且后期维护工作量小。 综上所述,喷播植草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边坡防护方法,在堤防工程、塌岸防护工程、滑坡治理工程等的浅表层边坡防护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质灾害论文:物探方法在煤矿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1针对煤矿地质灾害危害与类型的研究 1.1针对煤矿地质灾害危害的研究 煤矿地质灾害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煤矿区采空区的上方出现地面塌陷或沉陷,极有可能造成地面裂缝、房屋倒塌、公路与桥梁断裂、地面的建筑物出现斑裂,不仅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可再生使用,而且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二是由于煤系地层的破坏,大量地下水深入到矿井内部,这些矿井水中含有大量岩粉、煤粉等,经过水解与氧化等反应处理,矿井水具有较高的酸性,这种类型的矿井水渗入到地下水中,不仅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影响矿区居民的生活饮用水的安全。 1.2针对煤矿地质灾害类型的研究 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泥石流、瓦斯突出、地面沉陷、地面塌陷、滑坡、突水、矿山水土流失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影响着煤矿生产活动的进展,而且严重危害着矿山群众的正常生活。 2针对煤炭地质灾害的特征研究 煤炭地质灾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物探方法应用到煤矿地质灾害的勘查中,主要利用地下介质层的密度、电性、弹性、放射性等一系列物性差异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对于没有开发的煤层,地层一般呈现出完整性与成层性,在小区域中同一个地层的电性差异较小,且顶底板与煤层的岩性差异为稳定波阻抗界面,其弹性波的反射条件较好;二是对于被开发的煤层,其煤层在空间中的连续性被突破,当采空区被空气与坍塌物质填充且地下水含量较少时,采空空间中的电阻率高于围岩区,当采空区被谁与坍塌物质填充时,采空空间中的电阻率低于围岩区;三是煤矿采空区为段系发育时,有助于氡气的聚集,因此在采空区的上方覆盖层里可以轻松检测到氡值异常,氡值的不一致,不仅有效反映了地下地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而且有效指示煤矿采空区的塌陷等发生地质灾害的范围、区域、强度、性质。 3针对物探方法在煤矿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物探方法在煤矿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瞬变电磁法,即以电磁感应基本原理为基础的物探方法之一,主要运用接地线源或者不接地回线向着地下发送一次场,在发送一次场的间歇阶段里科学测量地下介质感应电磁场的电压伴随着时间产生的变化,进而根据感应电磁场的衰减曲线的特点,合理判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电性、产状与规模,进而有效解决采空区、陷落柱、断层等一系列地址问题。 二是高密度电法,即直流电阻率法。其依据是地下介质里的导电性存在差异,通过向地下提供直流电,运用点阵式方法布置电极,采样观察与研究电场空间的分布规律,根据实际测量的视电阻率的断面状况进行处理、计算、分析,进而有效圈闭异常、划分地层、明确冒裂带。 三是三维与二维式的地震方法,即凭借自身的高分辨率、高信息量、精确的空间归位以及信噪比。并有效结合勘查对象的地球物理特质、煤矿极为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得最精确的地质灾害勘察结果。 四是由于煤矿开采使得地下地质体所具有的横向连续性特征遭到破坏,岩层中包含的氡元素的聚集与运移作用出现异变,运用相应的技术设备可在地表测量氡值是否异常。氡射气元素向煤炭采空区运移并在采空区聚集,使得地表与采空区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氡异常区。所以通过科学测量地表中氡元素的含量,有助于明确并圈定煤炭采空区的范围与位置。依据氡气异常情况下的峰值状态,同时可以明确岩溶陷落柱的范围与位置。这是因为地下氡气经过裂隙、构造、地下水的搬运逐渐由深部向着地表迁移,因此科学测量氡气的含量可以间接性地反映地下地质体中裂隙系统的真实状况,同时可以科学观察与分析并研究裂隙系统的连通性、开启度、破碎度,对于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程度的指示作用。且随着地下温度的逐渐升高,煤矿岩层中的氡元素析出量出现规则性的增加。所以,在新时期通过地面同位素的测氡技术,有助于科学推算地下火源的温度与明确地下火源的位置。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物探方法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但由于采矿方法与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再加上管理模式与体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近些年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引发了一些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强化对物探方法在煤矿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研究,有助于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论文:基于气象因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研究 摘要:分析了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建设原则、目标及工作流程,并针对基于webgis的灾害预警报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气象因素;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webgis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常见灾害发生的地域广、频率高,具有较强的破坏性。研究表明,除地质构造及人类活动外,气象条件也是形成地质灾害的一大原因,暴雨或连续降雨常常是触发地质灾害的直接因素。因此,如何通过对雨情的监测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概述 目前,在气象部门的协助下,许多地区的国土资源部门都相继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灾害的风险预报是指在收集和集中监测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质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等可能对社会经济、群众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提前风险预报,并为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及广大民众提供应对的措施和指导。气象监测(特别是雨量监测)系统和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组成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在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 1.1预警报系统的建设目标 预警报系统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时效高、预警报信息内容全面且准确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和灾害地区群众的减灾措施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信息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已获取的大量气象探测和灾害性天气监测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报服务平台和流程,根据决策服务的要求,提供连续无缝隙的地质灾害预警报信息[2]。 1.2预警报系统的工作流程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和预警报系统2部分组成。启动气象信息收集、地质灾害信息收集以及信息自动生成等模块后,通过实时监控雨情,一旦降水因子达到相应的监测指标,系统即可在决策中心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并在确定信息后,利用短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按照预警等级对特定部门及相关群众警报信息。 2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组成及实现 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灾害信息的汇集及预警平台是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气象监测系统具有雨情报汛、预警等功能;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则包括预警、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功能[3]。要实现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高效稳定的应用平台 高效稳定的应用平台为整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应用平台依赖于完善的数据信息、高科技的硬件设备、成熟的先进软件环境及规划合理的结构设计。 数据库是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核心部分,除实时采集和的雨量数据、预报雨量数据、雷达图、卫星云图和台风信息等气象数据外,当地行政区域图、区域地理信息及区域内的群众信息等,都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系统应由用户界面、后台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eai)、后台管理应用核心构件群、webgis组件、应用服务器平台及其他系统组成。先进、灵活、适用的软件架构符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以构件化设计为核心,实现事件触发、数据驱动、参数设置的开放可行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管理平台。 2.2科学合理的灾害等级划分 灾害等级的划分关系到预警报启动的决策、预警报信息的范围及对象等,在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中,需要给予特别的重视[4]。依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地质灾害预报等级标准,预报等级可分为5级:一级为可能性很小;二级为可能性较小;三级(注意级)为可能性较大;四级(预警级)为可能性大;五级(警报级)为可能性很大。从预警报系统的角度分析,一级和二级灾害没有实际预警意义,预警工作由三级开始启动,应围绕三至五级地质灾害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3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预警预报系统将为防灾减灾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因此,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和权威性,安全是系统设计的关键[5-6]。首先,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安全的问题;其次,注重系统的整体维护是延长系统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此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联系均以特定的接口程序来实现,当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或相关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会出现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在系统的运行中,应保留详细的操作日志,出现问题可以查明错误原因,及时恢复,并为系统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3小结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须参考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建立顺畅的信息链,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即时的、权威的、人性化的信息指导,将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地质灾害论文:浅谈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另外提出了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优化集成的基础和优化原则。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现状;发展趋势 一、概述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任务为监测地质灾害时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等,最大程度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数据。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当前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多是围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的。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技术现状 (一)常规监测方法技术趋于成熟,设备精度、设备性能都具有很高水平 目前地质灾害的位移监测方法均可以进行毫米级监测,高精度位移监测方法可以实现0.1mm精度。 (二)监测方法多样化、三维立体化 由于采用了多种有效方法结合对比校核,以及从空中、地面到灾害体深部的立体化监测网络,使得综合判别能力加强,促进了地质灾害评价、预测能力的提高。 三、新技术新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激光扫描、光纤应变分析等技术相继不同程度的应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监测中。而光纤应变分析技术之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处于刚刚起步阶段。botdr是目前国际上近几年才发展成熟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起初应用于航天领域,发达国家相继应用于电力、通讯、工程等领域的应变检测和监控。工程领域主要应用于桥梁、大坝、隧道等大型基础工程的安全监测和健康诊断,并取得了很多成功应用的经验;在日本,开始将botdr技术应用于边坡工程的变形监测中;我国工程领域引入botdr技术相对较晚,目前主要应用于桥梁、隧道等构筑工程的变形监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三峡水库区巫山开始将botdr应用于滑坡监测。与常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相比,botdr技术具有多路复用分布式、长距离、实时性、精度高和长期耐久等特点,通过合理的布设,可以方便的对目标体的各个部位进行监测;由于其具有很好的技术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竞相研发的课题。 四、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发展趋势 (一)高精度、自动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 光学、电学、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给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的研究开发带来勃勃生机;能够监测的信息种类和监测手段将越来越丰富,同时某些监测方法的监测精度、采集信息的直观性和操作简便性有所提高;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提高远距离监测数据信息传输的速度、准确性、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同时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成本,为地质灾害的经济型监测打下基础。 监测预测预报信息的公众化和政府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以及国家政府的地质灾害管理职能的加强,灾害信息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公众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地质灾害信息,学习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知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可通过所信息,了解灾情的发展,及时做出决策。 (二)新技术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的融合: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资料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采样技术的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将向二维、三维采集系统发展;通过加大测试频次,实现时间序列的地质灾害监测。 智能传感器的发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低造价的地质灾害监测智能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逐渐改变传统的点线式空间布设模式;由于可以采用网式布设模式,且每个单元均可以采集多种信息,最终可以实现近似连续的三维地质灾害信息采集。 五、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优化 (一)问题的提出 监测方法的适应性:对于各种监测方法所使用的监测仪器设施,均有各自的应用方向和使用技术要求;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灾种、类型其使用技术要求(包括测点布设模式、安装使用技术要求等)不同。 地质灾害发展阶段:对于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同发展阶段所适用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施各异,监测数据采集周期频度不同。 监测参数与监测部位:实践证明,一方面,不同的监测参数(地表位移、深部位移、应力、地下水动态、地声等)在不同类型的灾害体监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优势;另一方面,同一灾害体不同部位的监测参数随时间变化趋势特点并不相同,即存在反映灾害体关键部位特征的监测点,又存在仅反映局部单元(不具有明显的代表性,甚至是孤立的)特征的监测点。因此,监测参数和监测部位的优化选择,是整个监测设计工作的基础。 自动化程度:决定于设备的集成度、控制模式、数据标准化 程度和信息方式。 经济效益:决定于地质灾害的规模、危害程度、监测技术组合、设备选型等因素。 (二)优化原则 监测技术优化原则:针对某一类型地质灾害,确定优势监测参数和监测部位,进行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优化组合,使监测工作高效、实用。经济优化原则:首先,不过于追求高、精、尖的监测技术,而应选择发展最为成熟、应用程度较高的监测技术;其次,对于危害程度较大的大型地质灾害体,可选择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监测技术方法,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维护,对于危害程度低,规模小的灾害体,可选择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的宏观监测技术,由群测群防级人员进行操作。 六、结束语 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只有充分把握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正确把握技术开发的方向,只有充分掌握地质灾害的物质组成、动力成因类型、变形破坏特征、外形特征、发育阶段等因素,依据不同监测技术方法的应用特点,做好监测技术的优化工作,才能保证监测效果,同时,应以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地质灾害监测和技术开发。
工程造价类论文:浅议完善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方法 浅议完善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与世界接轨,并正式加入wto,这个现实既充分肯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又给中国的建设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市场经济巨轮以更快的速度前进。同时,也给我国各行各业已形成的各种既有体制格局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影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在所难免。 1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铁路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所进行的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和符合政策及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目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铁路建设工程“失控”或“失真” 目前,大型铁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价由国家发改委审批,而组织初步设计、确定铁道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条件、概预算、资金筹措、外资统借统还等职权都由铁道部的职能部门行使,项目建设实施则由铁道部委托给铁路局或专门组织的项目法人作为建设单位进行,运营则在项目所在铁路局。因而无人对投资项目的筹资、建设、经营、偿债和取得资本回报全过程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导致概算编制者、审批者、执行者之间职责不清、权益不明。审批者有权决定概算,但不对概算负责;执行者无权审定概算,但要对概算负责。因此,编制的概算很难切合实际,形成审定概算层层“砍”一刀,而实施过程层层“超”。其次,项目业主没有落实到企业法人实体,投资约束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为了争项目,有意压低投资估算,以便顺利立项,使项目成为“钓鱼”工程。因此,在传统基建管理体制下,建设工程造价不能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2铁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体系还存在漏洞,对勘察设计质量控制不严;同时由于目前对设计优化没有有效的奖励机制,不利于设计工作的精益求精。受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铁路建设立项项目增加,开工建设时间比较集中,项目建设周期相较过去大大缩短,同时也缩短了勘测设计周期,这也为设计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同时,在目前大规模铁路建设背景下,铁路勘测设计还未建立“储备”制度,往往使勘测设计的时间不充分,这就造成本来可以勘察准确的地方,由于时间限制不能准确。铁路技术标准的提高为设计工作增加了困难,一些工程的技术标准尚不明确,对于工程使用寿命中的关键性指标还缺乏严格的可量化的技术标准。 1.3计价依据和计价模式不科学。定额指标不合理。定额本质应该是一种消耗量指标,即只含量不含价。但是由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价格长年不波动,因此为了使用方便我国铁路实施的定额一直是既含量又含价的,即实际上是一种单位估价表。这种定额的表现形式一直沿用至今。但随着我国市场价格的放开,这种定额的表现形式己经越来越不符合实际的需要。虽然铁路工程定额所定期各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信息,但这种的价格信息仍然不能摆脱其统一性,只不过是从统一的单位估价表换成了统一的工程价格信息。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各地的建材价格、工资水平差异甚大,全国采用统一的定额指标作为计价依据并不合理。同时,由于工艺标准的提高和专用设备的投入提高了工程造价,导致原有概算指标的不适用。 1.4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目前铁路工程已经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度,目前的招标工作多数实行最高限价和下浮率制,投标人要想中标很难自主报价;最高限价和下浮率制极大的减小了招标人的风险,而最高限价是根据量价合一的定额计算出来的,当招标人提供的最高限价和下浮率不合理时也很难通过招标过程中的竞争机制来修正价格,不合理的工程价格给建设管理单位的投资控制带来困难,又给施工单位带来潜在的亏损,并有可能影响到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 此外,与国际接轨后,铁路工程造价管理还面对以下问题,一是铁路工程定额定价问题。目前,铁路工程概预算定额中采用"量""价"合一的半管制定价方式,这样今后很可能会被外国承包商认为与"公平贸易原则"、"市场准入原则"相矛盾,将视为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而引起争端。 二是铁路工程招投标的评标问题。我国《招标投标法》在标底的规定中采取了国际惯例,即"隐示"招标人可以不编制标底,但也明示若编制标底,则应对其保密,并在评标时参考标底。随着不断与国际接轨,我国工程价格水平将会随着国际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一方面,我国原有的人工费低的优势将会丧失;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的开放,可能会使工程材料及设备、工器具价格降低。若再加上先进的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外国承包商极有可能按其个别成本报出低于招标单位成本线的低价,若我们仍按现行成本计算办法不承认其低价,外国承包商可能会因援引"非歧视原则"而引起贸易争端。 2针对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应对措施 2.1铁路工程概预算定额真正做到"量"、"价"分离,使之成为工程消耗量的基准 在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基准上,科学地确定工程消耗量,并使之上升为国家标准。在定额体系上,鼓励施工企业编制企业内部定额。企业定额的优点在于方便投标报价和便于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控制。企业定额的编制方式,在现阶段可在国家基本定额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的生产力进行调整,至于企业定额是采取"量"、"价"合一,或是采取"量"、"价"分离,由企业自行决定。 2.2改变招投标体制,全面推行低价中标的国际惯例 在铁路工程招投标中,应全面推行低价中标的国际惯例,取消原招投标评标办法中的综合打分评标制度。全面推行低价中标的国际惯例,首 先要完善法制环境,建立承包商信誉体系。我们不仅要重视价格形成的交易阶段,同时,各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也要重视合同履行阶段的价格监督。要实行严格的履约担保制度,使违约的承包商及任意拖欠工程款的业主得到处罚。承包商如想在竞争中占优势,就必须在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的同时,把精力放在"苦练内功"上,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实行规模经济战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使施工成本真正降下来。 2.3在工程价格体系中,建立市场经济计价模式 应尽快在铁路建筑市场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制订符合国际惯例的铁路工程招标文件范本。在招标时,由招标方提供工程量清单,各投标单位根据自己的实力自主报价,业主择优定标,以工程承发包合同的形式使报价法定化。合同实施过程中如出现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不符合的情况或工程量发生变化时,应据实变更索赔及调整支付。 2.4充分发挥造价工程师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造价工程师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能否建立起应有的专业地位,体现着国家的法制化和专业化的管理程度。目前,建设部颁布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的通知》,使工程造价管理从此有了独立的专业地位,工程咨询机构以独立的法人资格参与造价管理,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签署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建议今后应从法律上规范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中造价工程师的独立职能,明确其权利、义务,在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资质认证中加入企业应拥有从业造价工程师人数等硬性条件限制。同时,在设计资料、投标报价文件上,以及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工程预结算文件上,必须有造价工程师本人签字并加盖执业章,否则一律无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理论性病中的综合性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当前铁路建设管理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结合国际形势,进一步完善机制,与国际接轨,加强管理,改进铁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铁路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工程造价类论文:略论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 1、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1.1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建筑工程管理中,往往仅重视生产和技术,而忽视了对成本的关注,在施工过程中不对成本加以控制,导致竣工结算时超出预算,难以弥补。我国建筑工程还没有将技术、生产、成本等各要素有机联系起来,还没有将其全部纳入施工管理。 1.2工程造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模式影响,很多企业造价管理人员仍采用定额价格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管理、技术消耗等与市场价格脱节,造成企业报价不准确,因此,企业的管理及技术消耗优势不能在投标价格中很好地体现出来。虽然部分企业已采用了新的工程造价模式,但因企业没有能力编制自己的定额,新的工程造价模式流于形式,达不到控制造价的效果。 1.3不能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监控 建筑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因各自独立工作,造成工程资源的浪费,工程造价得不到合理控制。如建筑单位在立项时,一般凭经验,缺乏科学的论证,对工程造价的估算往往不够准确。监理单位受建筑单位委托,负责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但监理单位一般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设计阶段因缺乏造价控制,往往会造成设计方案过于保守或投资过高。并且,因不参与工程决策,监理单位一般将工作重点放在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上,很少考虑工程造价,因此,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1.4缺乏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评价体系 缺乏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评价体系,对已完成工程的好的经验不能很好的保存下来,造成工程资源的浪费。宝贵的经济技术数据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企业难以形成适合的报价体系,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1.5施工单位的报价不准确 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对工程造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投标报价不准确,将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失控。造价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缺乏详细的调研等,往往会影响施工单位报价的准确性。此外,存在部分施工单位虚报工程造价的现象,将工程的复杂项目虚报价格,对定额项目高套定额等。 2、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和施工管理的策略 2.1严把施工质量关,避免经济损失 保障施工质量是施工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施工企业的重要责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建筑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这给建设单位带来了机遇,但如何在众多的建设单位中脱颖而出,质量是最关键的,只有保障了工程质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建设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减低劳动和物资成本。 2.2在施工设计环节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方案是工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设计环节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基础性环节。进行工程设计,要经过充分的考察和调研,综合分析比较各种施工方案,从中选出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优组合。同时,要注重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尽量降低工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尤其要考虑机械设备的使用、施工方式的确定及施工现场地下水位情况,这些都是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2.3严格管理现场签证,尽量减少纠纷 现场签证是证实施工遇到特殊情况的书面手续。因施工过程各环节工作复杂多变,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取得特殊情况的证实材料是非常必要的,避免竣工结算阶段的不必要纠纷,增加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希望用尽量少的投资获得尽量高的效益,而施工单位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希望获更高的收益,利益双方容易产生纠纷,从而影响工程造价。因此,建设单位要加强对签证的管理,严格控制签证范围,现场签证要力求及时、准确。 2.4严格进行验收,避免增加成本 验收工作是建筑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建筑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工程的验收,如果质量等问题不能在验收前被发现,施工单位不会负责,将增加建筑单位不必要的成本。 3、结语 施工管理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和保障,施工管理不但决定工程质量和效率,还影响工程造价。要以控制工程造价为目标,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处理质量、造价和工期之间的关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造价控制,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工程造价类论文:论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理论与方法等也开始了全面的变革。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涌现了很多优秀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他们先后提出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至此,我国的工程建设期的造价管理也逐渐发展成熟,这意味着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同国际管理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关键词】造价管理;发展趋势;管理水平 1.工程造价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 工程造价的管理最初的最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这个时间在英国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的细化,这种项目专业管理细化的需求诞生了工料测量师(quantity surveyor一 qs)——这一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19 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尝试着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推行招投标承包制,而招投标承包制要求处于主要地位的工料测量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后和开工前进行工料的测量和估价,同时也要根据设计出的图纸计算出项目的实物工程量,汇编后即得到工程量清单。这就是工程预算诞生的标志。至此,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1868年,英国在皇家批准下,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作为最大分会之一的工料测量师分会,它的成立,是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成立之初,工料测量师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开工前预测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而对于在设计阶段项目所需的投资额还无法进行准确的预算。这种造价管理方式使得工程实际造价成本过高,投资额不足,从而不能按设计阶段预定目标完成工程。为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造价工作开始把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考虑在造价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把技术经济综合地运用到造价管理中,于是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评估和重视工程项目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应运而生了,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工程造价管理在理论、方法论与实践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各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先后都逐渐开始了自己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认证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都大大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各国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综合阶段。以英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为主,在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促进下提出了“life cycle costing 一 lcc” 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工程项目投资评估与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论。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当时也为这一先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完善而付出了许多的努力。随后,以美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为主,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 一 tcm)”,这一概念和理论涉及工程项目战略资产管理和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为推动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发展,还在这一方面开展了很多的研究和探讨,也在全面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立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2.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建国后,我国现代工程造价管理开始起步并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与发展,在全面引进苏联的造价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并先后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关于编制工业与民用建设预算的若干规定》、《基本建设工程设计与预算文件审核批准暂行办法》等等。这些法规文件的内容基本确定了概预算在工程建设中所处于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另外,这些文件也明确规定了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的不同的时间段内也必须编制各种概算或预算;这些文件还对工程建设预算制定的编制原则、概预算文件的内容、编制方法和审批办法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工程建设制定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等。从1958年到1967年,工程概预算定额管理逐渐被削弱,甚至最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造成了造价设计无概算、工程施工无预算、工程竣工无决算现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不断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造价管理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先是1977年重建了国家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接着1983年成立了国家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后来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随后在1988年将国家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从国家计委划归到了国家建设部,成立了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在此阶段,国家颁布了大量的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和工程项目财务与经济评价的方法、参数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自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后,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实践都大大加快了步伐。国内的许多高校和学术科研机构开始逐渐介绍、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理论与方法等也开始了全面的变革。传统的“量、价统一”的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涌现了很多优秀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他们先后提出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至此,我国的工程建设期的造价管理也逐渐发展成熟,这意味着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同国际管理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3.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工程造价管理从不同的角度看,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是不一样的,工程造价管理有着不同的含义。结合特点,根据工程造价的含义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解释,这两种含义准确的涵盖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从投资人或业主角度定义,工程造价管理就是投资人或业主对建设项目投入资金的管理。就是指预期要支出,或是实际已经支出的为进行某工程建设所投入的全部固定资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由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形成的,这所有的费用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就是说从投资者这一角度出发,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工程投资费用,从这一层含义上来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投资来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从决策阶段开始。 第二种:这种含义是从承包商、供应商、勘察设计市场等项目的供给主体的角度来说,从这种含义来说,工程造价指的是建设工程的承发包价格。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学术委员会把这种含义的造价定义为: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者实际使用在土地,材料和设备,技术、劳务及承发包市场等,交易中形成的建安工程造价与其它用于建设的价格。从这个角度定义的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作为其交易对象,通过招投标这一程序,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完成一项建设工程所需花费(预期花费与实际花费)的费用总和。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以价格为基础构成的。 工程造价类论文: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如何优化 [摘要] 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与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接下来探索如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法律法规、从业人员素质、与行业资讯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造价管理 问题 对策 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管理的发展不断加深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日臻完善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中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如何对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优化管理与控制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造价的简称,指的是建设项目(单位工程)的建设成本,即是完成一个建设项目(单位工程)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及其它相关费用。其中,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费用是指建设单位支付给从事该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单位的全部费用;设备费用是指按照建设项目设计文件要求,建设单位购置或自制达成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和新扩建项目配置的首套工具及生产家具所需费用;工程建设其它相关费用则指由建设项目支付的其它费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在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投入合理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建筑项目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理确定和有效管理控制造价,是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其基本内容包括: 1、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其他支配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科学确定设备工器具的购置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其他基建费用的构成。 2、在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构成和水平的基础上,在设计、建设各阶段正确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并使前者有效控制后者,后者充分补充前者。 3、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在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使得建筑工程实际投资不超过批准的造价限额,使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确保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二、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1、 确保人力、物力、财力与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有效缓解建筑工程投资中由于供需而产生的矛盾。 2、 合理加快建筑工程建设施工速度,确保基建工程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增强建筑投资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 通过有效管理、控制工程造价,合理规划建筑建设的总规模,起到有效遏制工程项目重复与盲目建设的行为。 4、 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并确保建设项目质量,从而有效减少施工后期使用维护经费。 5、 有效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经济核算与其他经济技术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增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效能。 三、 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灵活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受到计划经济定额管理的影响,除了国家相关部门会制定一定的定额外,很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也往往会设定一定的定额。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市场中,工程价格实际上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波动的。其次,在工程定价这一过程中,参考的计价资料也一般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标准,其他地区的价格资料往往较难反映到建筑定价过程中,换句话说,这种定额无法较为真实地反映建筑工程市场的地域差异。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强。然而,我们看到,如今采用的这种凸显“计划性”建筑工程造价方式,并不利于建筑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 2、 工程招标管理缺乏科学性 工程价格指的是建筑工程单位产品的基本直接费用,其包括合同价款、追加合同价款以及其他款项。其中,合同价款指的是按合同条款约定完成全部工程内容的价款。 实行招投标的工程应该通过建筑工程所在地招投标监管机构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定价。所以,依照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概预算定额等与造价相关的资料所编制的标底价是建筑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其对竣工决算具有指导性作用。如今,建筑工程项目大致采用招投标的形式,然而招投标制度还不完善,对 规定应当的某些工程不实行招标,这一制度较为明显地体现出现有的建筑工程招标管理缺乏科学性。 3、造价工程管理相关体系尚不完善 造价工程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健全有效的行业法律法规。至今为止,我国在工程造价领域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期规范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然而由于工程造价市场发展的迅速,已出台的条款已不能满足行业现实发展的需求。这些略显陈旧的相关条文不仅不能在规范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发展上起作用,甚至会阻碍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二,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管不到位。在建筑工程的监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行政管理“九龙治水”这一多头管理的现象,职权不清、权责不明。 4、 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若想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造价师这一职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西方国家,工程造价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它更是一项艺术活。然而,就目前我国造价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发展形势来看,确实不容乐观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我国现有的造假是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在管理机构遇到工程预算、编制与审核的问题时大都依靠工程定额来进行,这一过于简单、陈旧的方式,自然无法满足当今市场经济下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新要求,从而导致无法很好地展开后续施工工作的监管。其次,部分造价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无法抵抗不法利益的诱惑,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四、 有效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分析 1、 提供与完善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 以往的政府管理方式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计划性”太强,缺乏对整个造价过程的动态性、整体性分析,长此以往,我国的造价工程必将失去发展主动性。要想深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转以往的政府管理方式为行业管理。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充分发挥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辅助行业内人员转变工程造价管理的固化发展理念,让他们自主投入到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大潮中。 2、 提高造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如今的建筑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市场上对其的要求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的从业者对于经济法律、建筑工程合同和招投标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极其缺乏。然而,造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又是极其重要的,因此,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3、 加强法制化管理与监督 要规划造价管理过程,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进行工程造价市场改革,让建筑工程造价完全进入市场化法制阶段,健全一系列相关的法律的约束,使工程造价的每一环节都有法可依,最终形成统一化、规范化、有序化的市场工程建筑体系。 工程造价类论文:浅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方法及管理 摘要:建筑工程预算是否合理往往对建筑工程建设双方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建筑工程预算作为建筑工程造价不可或缺的文件,若工程预算不合理、不准确,那么势必会对国家建筑资金的有效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方法及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问题;对策 引言 建筑工程预算是指为得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中央、地方规定的定额、费用取费标准,对建设过程中总体费用进行评估,并对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变动情况进行估算的过程。建筑工程预算是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确定项目投资计划,招投标,结算,制定施工合同等十分重要。 一、影响建筑工程预算的多方面因素 1、客观因素 1.1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不健全 主要是预算人员在进行定额预算时,由于对项目情况,建设水平,地区差异等了解不透彻,造成预算出现偏差,同时市场的瞬息万变,市场材料,人力价格成本也随之变化,往往造成定额预算跟不上步伐,导致取费标准出现偏差。 1.2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工程预算 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工程造价的比重很大,预算中对材料费用的估算主要是依据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随着工程的推进,材料价格随之出现波动,也将影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 1.3设计变更影响工程预算 建筑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变动,由于工程预算是按照施工设计来进行评估的,施工计划的变更也将影响工程预算。 1.4工程预算方法影响工程预算 不同的预算方法得出的预算数据是不同的,当前我国工程预算大多采用静态预算方式,主要参考工程量清单进行预算,这种预算方法相对落后。 2、主观因素 2.1定额项目错套 工程预算过程中,预算人员由于工作细节原因,往往会出现定额错套的情况,将不同价格标准的材料错套。 2.2工程量估算误差 实际工作中,预算人员由于对工程没有详细考察,对实际工程量出现误判,造成工程量估算失误;甚至部分预算人员受利益驱动,在工程量统计上弄虚作假,导致统计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存在巨大差距。 二、建筑工程预算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缺乏正确的意识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建筑企业在工程预算上有着许多错误意识,认为建筑工程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认为建筑工程预算仅仅是控制费用的手段;还有些建筑企业认为工程预算就是经营计划,认为只要做好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那么就意味着将建筑工程预算工作做好了。这些错误的思想均表明很多建筑企业对工程预算意识的错误性,这便会造成工程预算问题的出现,甚至会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2、没有建立有效的动态预算管理。 2.1预算编制方法落后,没有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一方面,工程预算管理中,信息系统建立不完善,预算人员无法获取及时的预算信息,另一方面,预算方法落后,导致预算结构发生偏差。 2.2预算编制欠缺准确度 由于地区间,行业间规定不同,部分承担设计和施工的企业对情况了解不透彻,导致在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及编制规定上出现误差。 2.3材料价格管理不严 一是由于编制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导致材料价格管理混乱;二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预算几个与竣工结算价格出现差距。 3、预算人员专业素质差 对我国建筑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人员专业素质都相对较差。特别是某些中小型的企业,因为管理者不够重视工程预算,在任用相关人员方面,随便由其它部门调取人员组成预算部门。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员在预算工作上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并且也不能对预算技巧予以熟练掌握,进而无法对企业完成预算目标起到帮助作用,从而使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此外,预算人员专业素质差也表现在其无法对市场动态予以及时掌握,进而准确的分析数据资料。他们无法专业的对工程设计图进行分析,并作出预算数据,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 三、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有效对策 1、树立正确的意识 众所周知,意识往往能够决定人的行为,因此, 筑企业只有切实的将正确意识树立起来,才能够充分的确保将建筑工程预算工作做好。首先,建筑企业的管理层以及领导层应当将正确的意识树立起来,要尽快的认识到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并非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要认识到建筑工程预算工作与经营计划并非等同,只要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将这些问题意识到,才可以使得建筑工程预算受到应有的重视。与此同时,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要深刻的认识到预算管理有助于资金使用率的有效控制,而且可以将大量的资金为企业节省下来,这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其次,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部门乃至企业的全体员工,均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意识,借助于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使员工正确的认识工程预算工作,从而将建筑工程预算工作做好。 2、实施动态管理机制 由于外界的环境以及市场均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如果不变,那么便会将不同的程度的影响带给整体建筑工程,因此,在建筑工程预算工作中,必须及的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如果外界市场中的相关费用诸如设备费、人工费、材料费有变化发生时,建筑工程预算人员要切实的按照市场的动向,来实时、动态的变更工程预算的定额。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建筑工程预算人员要按照不同的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然后与地域差异以及建筑工程的实况等相结合,对建筑工程预算作出进一步完善,以便于将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建筑企业创造出来。建筑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机制必须要时代的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性,综合性的考虑当前的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等影响因素,积极的采取配套措施,以便于将最好的工程预算编制出来。 3、提升相关人员综合素质 对某些工作人员而言,需要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素质。对某些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等不过关的人员,一定要对其从事预算活动的内容进行限制。此外,还需对高素质人才加强培养,目前的预算工作,除了要招聘技术人才,同时也注重培养员工,在对技术人员予以吸纳的同时也注重强化员工的水平和技术培训,通过开展一些培训课程使员工素质得到提升。当然,还需对员工进行适当鼓励,让他们能自觉参加到自学活动中去,通过自身努力使自身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为工程预算管理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4、开展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预算工作的监督与校审 可通过阶段性的工作评定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另外,还应积极的拓宽员工再培训、再提升的机会。在校审中我们应确认阶段工作的重点,制定完备的校审程序,明确在预算环节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监督与校审人员,应通过有效的激励、严格的制度规范他们行使监督权力。 5、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和分析,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和分析,每个预算执行控制主体在预算执行结束后,都要对预算执行结果写出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出现偏差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预算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下期预算执行的措施。在预算考核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制度与标准,严格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将预算执行结果与考核兑现挂钩。对预算执行先进单位要进行表扬,以鼓励先进;对预算执行落后单位要进行批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建筑企业的预算工作中仍然有着许多不足存在,如果建筑企业没有看到预算工作中的弊端,没有尽快的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那么必然会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负面性影响,并且还会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筑企业应当立足于工程预算的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可行的解决策略,从根本上加强工程预算工作,以便于节省建设资金,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工程造价类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招投标的管理 摘要:建筑工程投标是工程造价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中属于事前控制的主要阶段,它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投资控制和工程结算都很重要。工程项目项目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这些不确定因素还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投标的控制问题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招投标;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成为建设者重要问题。通过招标竞争机制选择承包商,使工程价格逐渐形成合理机制。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社会劳动水平,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控制,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现状 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在招标单位编制标底的合理性、准确性、考虑到潜在的风险性等,现行的招标清单特征描述关乎着计价的整个支撑。熟悉图纸、了解现场、掌握地质勘质资料、建筑规范等。避免因图纸或者资料的原因为今后突破合理的工程造价留出缺口。 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主要体现招标文件关要求、合理的清单计价、必要的措施项目费用等。新的计价赋予造价工作的侧重点,结合图纸有力保证投标竞争报价的合理性,注重在实施过程中对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 二、建筑工程中招投标的重要性 随着招标制度的不断完善,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首要任务是建设高效的招标制度,从实施的工程实际出发(工程质量要求、现场管理控求、工程变更、工程结算要求、总承包管理单位要求等),均须列明在招标文件内。在招标制度使得实际操作更加具备规范化。通过项目招投标的运用实施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我国现阶段招标工作采用的是工程清单的计价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营制度。 三、提高招标单位咨询质量 提高咨询质量应实施专业人员自校、项目负责人复核、技术负责人审核的三级质量控制程序,即三级质量控制流程,针对咨询项目的专业及特点,选择合适的咨询人员进行相关的造价服务。对于图纸与设计说明不符及实施现场特殊性等情况均应与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时通沟,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解决相关存在的问题,杜绝对造价产生不利的因素。注意对工程材料信息价格的收集和积累,新颖建材等层出不穷,特别是装饰材料和安装材料品种繁多,价格不太好掌握,除了依据造价信息期刊外,还要建立好询价材料价格体系,保管好询价依据,保证咨询成果的合理性。 四、应对工程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标风险措施 实物工程清单的实行统一的招标标准,形成规范管理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首先,实物工程量清单招标最明显的特点把投标的双方都推向市场。体现了市场在投标重点重要性。在传统的模式中,工程中竣工后可通过单价对工程造价进行调节,降低投标的风险指数。现在,一旦中标,工程造价就不能再进行调整,风险自行承担。 1.尽快制定企业定额 企业定额又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企业定额有利于建筑提高工程的报价水平。因此,建筑企业要完善管理水平,使企业稳定发展。 2.重视投标策略研究 实行工程清单招标,建筑企业的投标策略需要做出调整,不能像传统方法进行盲目投标、盲目降价。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施工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降低企业的报价标准。确保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解读相关文件,了解项目工程的施工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对工程建设出现的危险要做好评估。在施工过程中对图纸要进行审核。查看其中有没有遗漏的项目。保证利益的最大化。 3.重视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建筑企业必须要依靠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带动工程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使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使用新的技术,不断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建筑工程招标控制造价的有效措施 1.科学合理地编制标底 建设单位要拟建工程投资地鼠的标准。有条件的建设单位要自行编制标底,没有条件单位要找有资格的单位代编。标底编制要符合市场要求,确保标底编制的质量,把 工程标底控制下合理的范围中。 2.确定合适的发包方式 建设单位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确定适合的方式控制工程造价。不管采用哪种招标,都要采用合理的竞争机制,使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能获得一定的利润,确定合适的价格。经过实践证明,在制定工程造价时往往都是偏高的。 3.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 实行合理招标制度,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招标文件,使招标工作更加规范。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管理思想,做到公平公正。维护工程造价中在市场竞争中的合理性。 六、建筑工程投标控制造价的有效措施 1.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施工单位在参与投标,要充分了解招标单位的文件和内容,管理人员要仔细审查图纸,对存在有疑问的地方要向建设单位进行查询。 2.核对工程清单 核对工程清单在招标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投标报价时,没有对招标书中的工程清单进行核对,只注意工程清单的造价问题。造成工程质量和清单不符,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施工单位要按照工程量来计算综合单价,在分析工程报价要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方法,当工程数量增多时工程报价会成上涨趋势,当工程数量变小时,工程报价会相应的降低,如果工程计量不准确对报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真实、合理是反应工程招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严格执行工程招标制度。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消除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有助于建筑产品质量的提升,建筑企业要结合综合效益全面考虑,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工程造价,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造价类论文:浅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整个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需要,合理、正确、有效的控制及管理建筑工程造价,已经成为工程造价工作者应该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现状及意义,然后探析了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措施 工程造价是反映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综合指标,合理确定和全面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对工程建设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造成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工程造价的认识不深,管理不力。在设计阶段伊始,对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够,设计概算的编制不能按所处环境及时间范围内的设备材料进行有效的分析预算;对设备、材料价格的浮动因素预测不准;在施工过程中,劳务设备材料等影响因素变动对预算的影响;在合同签定时,对工程特点、工期长短,结合客观情况确定合理的包干系数不符合市场规律。因此,要更好地适应市场,将工程建设完全交予市场来调控,必须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1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现在实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是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完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制度,其主要表现在国家直接参与工程造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存在将主要精力投入在预算与结算上的普遍问题,着重于计算细账,反而是事倍功半,未达到控制的目的,也没有实现管理的目标。“三超”现象频频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情况严重影响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的金额大小可以直接判定建筑工程的投资消耗资金的大小。 2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贯穿并影响项目建设的决策、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同时在建筑企业的工程运营期间,合理的造价控制能够极大的减少工程资金的消耗,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建筑单位带来无与伦比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有助于施工单位对人力、财力、物力等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化企业结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单位所积极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经济效益,怎么才能将最低的资金投入来获取最大的、最让人满意的价值回报,是每一个人都会积极考虑的问题。从这一根本上采取相应合理的资金消耗计划,能够更好促进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建筑项目前期的造价控制普遍被建设单位忽视,重点过多的投入在施工阶段,如施工图的预算审核、工程结算款等。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普遍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对建筑工程的合理投资与效益管理都有严重的影响与困扰。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往往忽视工程造价管理及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3.2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不够,未能做到成本的合理节约,未能实际结合经济与技术问题,未能及早发现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甚至造成无法弥补,以及相关其他问题导致的成本不可控制状况。 3.3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系统不完整,各环节未能紧密相扣,如投资预算、设计概算、合同价等分别、各自管理,未能紧密相连。报价与经营管理人员未能很好的进行沟通,管理细节上存在漏洞,导致工作人员只能通过社会平均水平完成各自的工作。 3.4建筑企业未能形成科学的评价管理系统,缺乏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导致企业缺失合理的报价体系,直接影响了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建筑物的完成,珍贵的经济技术数据也会随之消失,从而使企业丢失了能够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3.5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对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这些法律逐渐不能满足造价管理更高水平的需要,仍需进一步完善。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控制与管理现状复杂多变,以往的内容已经不能涵盖工程造价的方方面面,这就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可依的情况。法律法规的欠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真实、有效、合理控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6造价控制管理忽视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到现在要求工程投资做到事情预测和事中控制。但是就目 来看,大多数的做法是把造价控制重点放在了施工阶段,对于设计则没有足够重视。这种轻经济中技术、轻决策重实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提高。 3.7没有健全的工程造价资讯机构。近年来,一些工程造价的相关资讯机构正在迅速发展,但是目前管理制度部完善,配套的设施也不健全,所以各种资讯 机构也很难执行下去,这就要求重视资讯机构的设置。这样才能保证资讯机构按照规定办事,确保工程造价管理的公正性,促进招投标工作的有序进行。 4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4.1加快工程造价市场化进程,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在计价方法上,实行量价分离原则,这符合国际上习惯采用的fidic(土木工程建设合同条件)的要求。这种计价方法的优点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量是由发包方提供的,工程量的测算由发包方完成,投标单位不用再次计算;可以保护承、发包双方的合法权益,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发生变化,工程造价也作相应变化,把双方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有利于发包对项目投资的控制;对于工程计价中的利润,应以社会平均利 润为标准,考虑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工程供求关系由企业决定利润水平。 4.2改变造价费用结构和计费方式改变目前的造价费用构成和计费程序,将间接费等需要按照规定取费程序计取的费用计入综合单价中,同时将实体性费 用与措施费用分开,以利于各企业采取新工艺、新材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措施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 4.3改革造价咨询部门机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让行业协会真正成为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中坚力量;对各类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脱钩改制,借鉴国外造价咨询企业的先进经验,提供咨询企业实行合伙制,变有限责任为无限责任,解决目前国内大多数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政企不分、责任有限的状况;尽快制定工程造价咨询业的专责任赔偿方法,以解决目前国内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信息的不良现象,增加咨询机构的责任风险,以提高咨询企业的信誉、公正性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态度;拓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服务面。在建设项目的施工、监理中,由造价咨询机构委派具有造价工程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或施工、监理单位内部具有造价工程师资格的专业人员参与项目的投资控制、施工管理、合同管理4.4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工程造价管理必须由法律的保障和规范,工程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各阶段都要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制度可遵循,工程造价管理应渗透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可操作的行政法规,在当地建设市场为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利用地方规章有 效地保护了施工企业的利益。 4.5建筑工程造价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一个关键是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因此,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与设计人员进行密切的沟通与配合,及早并及时的对工程项目进行相关的合理对比分析,及时反应造价信息,必要时要联合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的讨论与验证,以便做出合理的预算。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过程与工程预算都要遵循国家的标准设计,以促进工业化水平,加速工程进度的脚步等。 4.6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除少数拥有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外,绝大多数是持预算员资格证书的人员,这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低、经验少、专业知识缺乏,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 对造价工程师的培训,应逐步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自己的定额,在编制投标报价时,才能正确掌握材料价格、机械使用费、劳务市场价格及市场行情,才能对市场的走势作出预测。 5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化,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既要两手抓又要一手硬。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建设单位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发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优势,注意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设周期中的各种信息,与市场紧密相连,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积极有效的调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工程造价类论文:浅议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摘要: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能促进优化设计,准确地编制投资估算,保证估算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把造价控制在建设单位同意的限额内。同时,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能把建设项目的投资用在各工程项目、各单位以至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在各投资项目之间进行均衡而合理的分配,能使建设单位的投资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 关键词:土建工程 造价 管理 控制 在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的今天,土建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是施工企业保障经济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使土建工程施工企业能够以工程造价为指引开展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一、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土建工程的管理体系,并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逐渐的发挥作用。随着改革近几年的各种土建承揽建设项目的飞速发展,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大发展下,加强工程造价控制,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土建工程的造价管理,能够促进优化设计,准确的编制投资估算,保证估算可以起到控制造价的过程。把造价保持在建设单位同意的限额内。同时,土建工程造价的控制,能把建设项目的投资费用在各工程项目、各单位以及各部分项目工程之间,在各个投资项目之间进行均衡而合理的分配。能使建设单位的投资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控制成本费用,有利于我国建筑业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1、实行项目目标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运用预测与决策方法、目标管理方法、量本利分析方法和价值工程方法等。首先,各个职能部门( 包括预算、测算、计划、财务等) 应严格按项目成本控制的要求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其次,应着重分析和论证项目的投资目标,确定周密的成本计划和目标;再次,完善有关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包括计量验收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原始记录和统计制度、成本核算分析制度以及完善的目标责任制体系;最后,考虑制约项目目标的影响因素( 如工程合同条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条件、场地、图纸变更),深入分析工程的功能,根据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确定哪些功能是必要的,哪些功能是过剩的或不必要的,以便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保证必要的功能。并在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对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纠偏,确保目标的实现,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2、 加强各部门的协作管理 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实行分阶段由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制定造价政策又涉及财务、税务、物价、统计等相关部门,因此,要加强各部门的协作管理。首先,造价管理部门在承包商内部应处于造价管理的核心地位,其他各部门应与其密切配合;其次,各有关部门应严格审查建设项目开工前和年度计划中的建设资金,加强和规范总概算的编制和管理,发挥总概算对工程投资的控制作用,从而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投资,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最后,建设施工管理单位应认真执行造价部门的规定,造价部门应对执行定额的单位进行抽查监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3、 重视土建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是指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造价预测开始到工程竣工,实际造价的确定和评估整个建设期间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一个建设工程项目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必须在各个阶段对各种造价因素进行正确计算,详细分析,然后进行严格的控制。 (1) 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价,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含量和适用性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多方案比较及综合评价,得出是否投资的结论性意见。 (2) 应以设计阶段为重点进行造价控制。大量的事实证明,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因为设计方案一旦确定,施工单位只能按图施工,节约投资的途径就很有限了。一般设计费用占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费用的1%,但是这1% 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5%。我们应在 设计阶段进行主动控制,优化设计,详细交底,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变更与索赔。 (3) 积极推行以工程量清单报价为主要模式的无标底合理低价中标方式。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建立在充分完善市场和工程担保制度基础之上的国际通用计价方法,也是无标底合理低价中标的主要计价模式,是我国招投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推行。 (4) 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控制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要严格控制来自施工方的工程子目内容变更、材料的变更、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无特殊情况坚决不作设计变更。如确需变更,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加强材料、设备的管理。 (5) 重视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审核。重点是对施工单位所完成且合格的工程进行量的计算、复核,套用相应的定额,并对取费基础、费用定额的正确使用、调价方法和手段进行审查,同时,对变更签证、索赔以及不可抗力所引起的造价的增减进行审核,做到严格、公平、合理,从而保证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 4、 加强合同管理 随着加入wto,我国工程的管理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建设单位首先应该完成的课题就是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在国际上,业主通常会选择有经验的咨询公司来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非常完备,以防止施工单位进场之后借用各种理由变相索赔。一旦签订了合同,就明确了工程承包方和发包方之间的关系,也就明确了工程造价。为了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要把招投标和合同签订中的主要环节有效的衔接起来,排除两者之间的矛盾。 5、加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 以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需求为切入点,根据目前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系统可分为数据、估算、清单等五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的协调开发: (1) 建立工程造价的数据库,对已经具备的数据库将相关的造价数据等存储备份加以利用;建立可供单方造价和工程量造价的指标库,指标库要求具备多项功能,例如查询、对比、分析等。 (2) 工程量清单系统,工程量清单系统具备招标清单、投标报价、标底文件、洽商变更、索赔管理以及竣工结算等功能,在利用手工方式录入和编辑相关的工程资料造价信息进入工程量清单系统之后,可作为工程招标编制、标底编制、投标编制、洽商编制、工程索赔以及竣工结算的依据资料。 三、小结 总之,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才能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工程造价类论文: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日益增高,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各个参与方来说都显得特别重要。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就是要贯穿整个施工周期,对于建设中各个环节都实施科学的造价控制,本文从工程的决策阶段、施工阶段到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我国对于工程造价的政府管理机构一直以来都是分散的,分别由投资、建设和审计等不同部分进行管理,而且部门间的联系沟通也有所不足,因此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就被分割成了几个部分进行,没法进行统一的控制管理,这也是造成一些项目的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五个重要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析。 1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这个阶段是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中,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提交工程项目建议书,并且进行立项可行性研究,再进行投资预算的编制,最后制定详细完整的设计任务书。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进行的任何一项的投资决策,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以及完工交付使用后的经济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是一个决定性的阶段。所以要在这个阶段做好工程的造价控制就必须首先将项目法人制度落实到位。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都要在各项资金的运作,以及在债务偿还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还要建立与之对应的配套措施,最好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理方共同设立监察组,对项目进行严格的造价管控。其次,在进行市场分析的时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尽量防止项目投资决策上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尽量考虑可以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工程项目。第三就是对于工程项目的一些外部条件,例如地质条件,施工的水电、运输等方面的保障等,都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使得预算编制更加科学以及更具可操作性。 2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这个阶段是进行工程项目总价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设计费用占到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对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却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力。所以项目的设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就是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进行规划安排,包括了资金和技术上的规划。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的造价。 3 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招投标阶段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管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招投标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资格的严格审查,如果有暗箱操作等现象出现,招投标的目的就完全无法达到了。在标底管理上也要特别注意,保证其准确性,在保密的工作上要多花精力,尽量避免泄密的情况。 在评标方法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工程的报价、工期以及竞标企业的信誉和施工的经验等,在正式评标时,技术上的优势要进行优先考虑,务必做到评选过程的公开透明。又因为在招投标的文件或者是合同方面不够准确和严密,因此在工程结算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一些纠纷。我们在这些文件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工作,并且在施工的预算标底的编制上要尽量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原则。对于各个参与竞标企业的投标书也要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在招标答疑的时候就要对可能发生的一些纠纷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前预防。拟定合同也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措辞,尽量防止出现一些因为细枝末节的遣词造句的错误造成的争议或者纠纷。 4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进行项目施工的阶段,造价管理必须伴随每一个施工的环节。在这个阶段,是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最后形成的重要部分,当然,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来说也是最复杂、最困难和影响因素最多的一个阶段。除了其它的建设相关的费用外,大部分的资金都被用于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造价管理对于参与施工的各个相关单位来说都是极为重要和有益的。不仅使得业主方降低了成本,也使得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规范,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方面,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在进行施工的组织规划方面要尽量使其达到最优化组合,从经济和技术等角度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案。二是如果在施工中间,出现了任何的变故,比如说施工材料的变更或者地质条件的变化、设计变更等等,造价工程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充分了解变化的具体原因,以及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及时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变化造成的费用增加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进行对整体的造价目标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还要出具相关的分析报告给业主方。三是对于施工材料而言,要严格对其规格和质量进行控制,并且随时跟进其使用量和价格的情况。四是资金的使用计划要合理。不能让施工的过程中发生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施工的进度受到影响,必须保证资金的充足,而且也要尽量的降低利息,尽量少占用资金,使得资金的筹措上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五是月报资料的复核问题,施工企业要将月报资料为业主方整理好。 5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就是承包商依照合同的要求以及设计文件的规划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并且在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对其进行价款结算。这个审核过的结算是非常重要,对于工程的造价核定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所以对于竣工结算的问题要认真对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一是对于工程量进行准确严格的审核。这道程序是竣工结算中最为重要的,但同时也是最为复杂和繁琐的一个过程,在审核的过程重要按照竣工图以及相关的设计变更和施工的现场,并且依据相关的定额要求的工程量的计算方法进行逐一的审核,尽量避免出现施工企业虚增工程量并以此来增加工程造价的行为。二是对定额的套用是否恰当或者准确进行严格的审查,在审查中药将所有的分项工程罗列出来,审查其与定额单价是否一致,并且其相关的规格和名称、计量单位等与单位估价表是否相符。关于换算的单位问题,最主要的是审查其单价的换算与定额的规定是否相符,然后对其单价换算过程是否正确要进行审查。三是对各项费用开支在标准上是否与定额允许的相符进行审查,还有是否与相关的工程造价政策相符。 6 结论: 总之,进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并不一个简单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几乎包含了工程从立项开始的每一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都是不能有所松懈的。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对于投资收益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进行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和竣工结算等工序中都要对其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依据相关的造价规定和造价目标开展科学严密的施工建设,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工程造价类论文: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若干思路探讨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企业效益和工程建筑质量,对于进行研究探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出几点意见,供探讨。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测;控制;降低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是多年来我国工程造价领域一直思索和关心的问题。 目前,我国要求改革公路养护投资方式,全面推行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然而现有的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是很难适应这种改革要求的。因此,应尽快研究出一套满足养护市场化改革需要的养护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下面仅就造价工作中的成本预测、成本控制,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目标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 1 科学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工程开始之前进行成本预测,对于提高工程造价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 施工主材料的经费预测 工程造价人员要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其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第三,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 1.2 施工过程中的变性因素引起的经费变化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其次,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变性因素,如临时设施的搭设、工地的迁移等因素还需要在造价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预留经费,以备不时之需。 1.3 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对气候的分析等等。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 多方联动,实现造价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2.1 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处、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所以他不是一经济实体,应对处整体利益负责任,同理应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2.2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我局“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2.3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这种控制是基于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精减,包括:人工费控制。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材料费的控制。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首先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其次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并且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4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2.5 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攻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合同管理者的任务是非曲直天天念合同经,在字里行间攻的机会与守的措施。总之,成本预测为成本确立行为目标,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成本管理了,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应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实践上全面展开,扎实有效地把这些工作开展好。 以上,只是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不成熟思考,推行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达到利润最大化,还须从施工实际出发,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效益性的原则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严格按照目标成本的制订、控制程序,充分挖潜,认真决策,发挥造价部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工程造价类论文:论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摘要: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设计、施工、结算三个阶段分析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建议。 关键词:造价;电力工程;控制 1 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投资浪费和项目“三超”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这两年,拟建和在建的输变电建设项目很多,无论是在水电站、火电厂的配套工程还是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上,都存在着忽视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象,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造价的增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工程造价的控制,则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建设、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从设计、施工、结算三个环节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 2 设计阶段 从设计技术经济角度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需从可研、初设和施工图三个阶段做起。 (1)可研阶段。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搜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提出最优方案。最优方案不仅在技术上要先进、可行,而且在经济上要合理。一般来说,先进的技术方案劳动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在电力建设项目中,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0%~50%,在设备设计与选型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生产的设备,尽量立足国内。 (2)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控制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主要是对工程中设备、材质的控制。为此,初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工程量应以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设计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在初步设计限额中,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增强工程造价意识,严格按照限额设计所分解的投资额和控制工程量以及保证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力求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内。为鼓励、促进设计人员做好设计方案选择,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设计中,实行设计招标,促进设计人员增强竞争意识,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克服和杜绝方案比选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及经验主义。例如,某电力工程,初设概算为800万,预算为1040万,工程结算为1082万,经分析主要是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工作不够深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施工工艺的重大设计变更,使预算大大超出了概算。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一定要认真搜集、调查、分析、研究工程资料,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技经人员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 (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实行经济核算、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进度拨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工程决算的基础资料,因此,设计人员应主动深入现场了解情况,争取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技经人员应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沟通,例如,某变电站土建工程,由于技经人员的疏忽,施工图预算中落掉了变电站大门的费用。经工程管理人员的审核,及时对预算进行了补充。 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地处理造价、工期、质量三者关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由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就是承包合同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支出,并将实际支出值与造价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而后作出分析及预测,对各种干扰因素加强控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切合实际。 另一方面对于相当多的工程现场更改较大,加上技术人员与技经人员的脱节,导致更改部分造价无法控制,而使结算价超出合同价甚多。比如,有些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土方开挖量大,先外运再回填,结果往往要增加工程造价的5%左右。因此,在现场施工中,管理人员要实事求是地从控制造价的角度来审查施工方案,以提高施工签证的准确率。同时,对隐蔽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标明被隐蔽部分、项目和工艺、质量完成情况;如果被隐蔽部分的工程量在图纸上是不定值,还要标明被隐蔽部分的几何尺寸或原始数量,而不在签证中简单地签写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以免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生矛盾,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准确的依据。 4 工程结算 工程决算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对建设单位来说,要精打细算,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单位而方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通常多报结算。以增加工程造价。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工程决算审核实际上是双方技术能力的较量。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子目的组成内容和套用规定、工程造价的计算程序,而且还要掌握三者的编制原理、内在联系,唯此在应用中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此外,技经人员还应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既能对现场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可对签证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质疑。另外,造价人员还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经常下工地了解现场情况,掌握工程动态。 5 结语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投资效益。随着我国造价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造价工程师制度的推行,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将使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地位更加重要。 工程造价类论文: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参与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 提要为使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的整个建设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本文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及后评价等阶段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公正、合理地确定造价,准确地反映工程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全过程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工程造价咨询是一项经济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投入产出比大的知识智力型服务。在工程建设市场领域,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作为接受委托,专业提供建设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咨询服务的中介单位,既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也直接充当业主和承包商的顾问和代言人的重要角色。为公正、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价格真实可靠,准确反映工程的价值,保障业主、承包商均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一、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 投资估算对项目投资的决策及成败十分重要。它是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筹集资金和合理控制造价的主要依据,也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接受委托参与编制投资估算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估算指标的搜集。在搜集估算指标过程中,既要注重历史数据,也要根据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对这些数据进行修正、补充与完善,充分体现指标的现实性、实用性、全面性。 (二)投资估算的编制。在编制时应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及防范的措施。同时,还要避免高估冒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拟建项目一经决策,设计阶段便成了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5%以上。因此,控制好设计阶段的造价至关重要。咨询单位应督促造价工程师主动参与到设计工作中,使设计人员具有造价意识,充分运用价值工程等理论来降低工程造价,力求设计方案在技术先进的条件下做到经济合理。这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应贯穿于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即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为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招投标与施工阶段 (一)项目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在约束各方的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投资方资金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参与招投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招标文件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是双方签订合同的依据,也是竣工结算处理索赔的依据。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非常严密、准确,每一项都要详细写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具有招投标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应代业主编写、招标公告(书),制定资格预审条件、评标细则,进行资格预审,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企业等,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编制工程量清单时要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2、加强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办理工程结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的主要依据。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业主的委托下应做好甲乙双方所签订合同有关造价部分条款的咨询,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楚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尽量减少发生造价条款争议的可能。在合同签订后,要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同时建立技术档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 (二)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施工阶段应做到“严”、“细”、“准”。“严”是严把变更签证关。由于签证是对施工过程的记录,也是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索赔的依据,因此参与项目工程造价监管的造价咨询单位应严格把关,防止施工单位巧立名目、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结算时搞突击的现象发生。“细”是造价咨询人员工作中要认真细致,对于可以描述清楚的尺寸、部位、数量要认真地进行记录,必要时可以依靠照相、摄像等手段帮助,防止结算时错算。“准”是造价专业人员准确地审查月报、签证数量、索赔价款,尽可能在最终结算时少留活口。例如,包干费用已包含二次搬运费的,有关材料的二次搬运费就不可再重复签证,同时,对于预算中已有的项目不得重复签证。建议业主可建立项目造价控制责任人制度,由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对项目造价控制(管理)负责,在跟踪管理的同时,没有该责任人签名的签证不得结算工程款,同时负责对工程付款进行控制,防止工程款超付。 三、竣工结算与后评价阶段 竣工结算是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工作,也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投资人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目前,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竣工结算环节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是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在审价报告中分析影响工程价款的原因、审核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如何控制修正工程造价的相关内容。为了防范审核风险,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落实好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咨询单位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对工作底稿逐级复核,从而真正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后评价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一次综合性评价,也是对该项目上造价控制的总结。一般说来,造价咨询单位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数据资料的积累、分析和整理归类。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投入使用经历了较长的周期,产生了大量有关工程造价的数据资料。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对待大量有关工程造价的数据资料,通过与实际的联系分析、筛选,总结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因素。有条件的还可建立相关数据库,为今后做好其他工程的造价控制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重视合理的建议。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充分重视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分析造价控制如何在各环节做到有效衔接、如何有效防范价格风险等,真正达到工程造价由被动控制向主动控制转化的目的,并防止出现“三超”现象。 (三)加强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后评价阶段进行自我总结经验和分析自身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总结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效控制、全面管理造价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分析自身在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之处,找出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总之,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使得我们的造价管理(控制)工作做到有始有终。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工程建设的各有关主体应转变观念,顺应工程造价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为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创造条件,发挥好工程造价咨询对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促进建设工程市场的健康发展。 工程造价类论文:关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及管理 论文关键词:全过程服务 造价控制 造价管理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工程项目全过程中造价成本控制不力的现状,本论文重点分析讨论了在全过程中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服务分别由投资主管部门、建设、设计、审计等部门负责,同时也就被孤立的分割在各个部门和系统,相互间无联系,更无一独立的造价控制责任体,也就成为许多项目投资失控的主要原因。本论文主要从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等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进行分析,以期和同行分享,共同推进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水平。 2.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2.1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设计是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工程项目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效益显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大,控制效果显著。二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效率高,投入产出比大。因此,此阶段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协助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方案优选,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竞选比较、技术经济分析,可以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既能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能降低工程造价的技术方案; ②严把设计投资审核关,在设计会审时对合理的质量目标下超出投资的设计问题提出造价审核意见; ③充分调查分析市场上主要材料、设备的用途、功能及价格,了解建设单位的实际需求,使主要材料、设备的选用及采购更趋经济实惠。 2.2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阶段是建筑产品的需求者经过招标活动确定产品的生产者,并签订承包合同的过程,此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招标文件、评标原则与方法、承发包模式、合同计价方式、合同价格以及合同条款等内容。 (1) 评标办法的选择 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评标办法。深圳市目前施工招标中有5种常用评标方法,每种评标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招标人根据项目的不同,认真选取评标方法,这样,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深化、细化设计图的审核,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 ①设计图纸作为拟建工程的技术条件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依据,是工程技术质量的保证,是工程量清单准确率的保证。勘察与设计的深度和正确度,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正确性,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 ②招标文件编制需要十分细致全面,它是后续签订合同的依据,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2.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将工程设计图纸变为物质形态的工程实体,需要集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各种资源。虽然在这个阶段节约造价的可能性较小,但浪费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仍然十分重要。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需要从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 ①组织措施:是指从投资控制的组织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例如,落实投资控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投资控制人员的任务、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改善投资控制工作流程。 ②经济措施:从全局考虑,如检查投资目标分解的合理性,资金使用计划的保障性,施工进度计划的协调性。另外,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程的预测还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取得造价控制的主动权。 ③技术措施:不同的技术措施往往会有不同的经济效果,因此,运用技术措施纠偏时,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后加以选择。 ④合同措施:合同措施在纠偏方面主要指索赔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造价工程师在发生索赔事件后,要认真审查有关索赔依据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索赔计算是否合理等,从主动控制的角度出发,加强日常的合同管理,落实合同规定的责任。 2.4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结算阶段造价控制属于事后控制,对于已经成为事实的项目的审核更需要造价人员认真细致的对待,为了能准确、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使结算工作顺利进行,在结算审查中应注意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审查承包人是否按照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招标人要求的承包范围完成工程建设,承包人完成的项目是否竣工验收合格,是否存在甩项工作。 ②核定施工工程量,核定施工工程量是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的关键。由于工程量的计算多并且繁琐,容易造成高估冒算。因此,一是要重点审核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二是要重点审核容易混淆或有漏洞的项目。 ③审查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在审查设计变更时,除了有完整的变更手续外,还要注意工程量的计算,对计算有误的工程量进行调整,对不符合变更手续要求的不能列入结算。 ④审查项目单价套用。主要审查工程所套用单价是否与工程应执行的合同及定额标准相符,工程结算所列各分项工程清单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计算单位是否一致。正确把握定额套用,避免高套、错套等问题。 2.5 积极推进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 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根据科学的依据,结合投资理论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专业、综合、科学的方法,在达到工程最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取得最佳投资效益,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提高工程造价效益,即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最终使项目实际结算总造价控制在批复的概算内。 3.结语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贯穿于项目设计、招投标和建设施工、竣工结算各阶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对造价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把控制建设项目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工程的各阶段之中。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努力参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从而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发挥专业人员应有的作用。 工程造价类论文:试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摘要】如今,为了实现投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工程造价在各行业的应用已是十分广泛。而水利工程周期长、投资高等特点使得水利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提出了深刻思考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所以,本文就水利工程前期的投资、决策与设计,中期的招投标与施工,后期的竣工与验收三主要阶段进行一一探讨,以求出一套可行性强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案。 【关键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造价控制;方案 如今,为了实现投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工程造价在各行业的应用已是十分广泛。其中,水利工程造价在水利行业的运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水利工程有着周期长、投资高、易受自然与地质环境影响等特点,使得水利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有着一定的易变性,需要水利工程的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各个环节的动态,随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措施。所以,如何有效且科学地使水利工程收益最大化,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提出了深刻思考及挑战。而本文就水利工程前期的投资、决策与设计,中期的招投标与施工,后期的竣工验收三个主要阶段进行一一探讨,以求出一套可行性强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案。 1 水利工程前期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1.1 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关系着后期阶段能否有效地进行控制,所以,造价人员必须要对技术、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最优方案,以便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造价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认真调查清楚工程项目实质所需的资源及环境要素的基础之上,并对所调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第二,在水利工程项目投资预测前,必须收集好有关工程材料采购地、主要材料与设备及其价格、施工用水与用电设备等基础资料。 第三,根据相关的行业资料及国家、政府的规定,进行有效的市场预测与投资估算,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一些必要依据。同时,在完成相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后,例如,对工程的风险性进行分析时,要确定项目的主要风险源及抗风险能力,水利工程造价人员要根据市场预测和投资估算进行项目决策。 最后,为了防止盲目投资,在进行决策时,通常采用“集体决策制”,或投资方、决策人与专家组三者相结合的决策方式。 1.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要注意技术、经济、实际与设计的关系。而如今已是市场经济,所以为了实现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建设单位要与设计单位积极配合,避免出现设计和施工脱节,或施工时出现大量设计变更等问题。因此,为了控制好设计阶段,一般有这三个方向需要注意。 首先,利用设计招标形式选择采用先进技术、工程造价低的较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其次,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对初步设计的总图方案及单项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评价,选取相对合理的方案。 最后,在整个设计阶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贯彻“先做预算,再计划”的方针,实行限额设计,并杜绝一些设计过程中“不算账、不计划”的不良现象。 2 水利工程中期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2.1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所以在招标阶段,施工合同中必须明确可操作性强、清晰明了、有制约性的,且与价款、责任、义务等有关的法规条款。 其中,施工价款合同包括了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可调单价合同。为了招标的公正与严肃性,一般工期短、规模小的施工项目,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工期长、规模大的施工项目,宜采用可调价格合同。而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条款包含了本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一经签订,一般不允许随意更改。但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突发情况多样而不确定,想要完全不出现变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条款就约定了在发生这类情况后的工程价款处理与结算的方式。 在施工期间,工程造价控制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工程款拨付的控制。所以,为了维护双方利益,保证资金在工程上的及时供应,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工程款拨付方式条款应该是在总合同价款控制前提下的多节点进度款控制,明确规定进度款的提交、核定、拨付时间。 2.2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工程阶段所占时间最长的阶段,而工程投资也主要发生 在施工阶段。所以,为了避免投资的浪费,除了要求建设单位方加强对工程造价合同管理,注意工程结算管理,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上的问题。 一是,工程造价材料费的价格的举足轻重,占总的工程预算费的70%左右,为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施工合同中的材料用量确定材料价格。 二是,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易变性,一旦设计时不注意,很容易出现设计变更。所以,施工之初,一定要严把设计关。如果实际情况需要设计变更;那么,在变更时,一定要有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代表共同签字后方可执行,且要尽量使设计赶在施工之前(有些设计变更不是要有批复才行吗?)。 三是,规范施工阶段的现场签证管理,做到随做随签。同时,为避免给今后竣工结算时带来不利影响,签证时一定要有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的共同签宁后才生效(因为有批复概算的制约,有一些签证是否也需要批复?)。 四是,招标方要与承包商、供货商签定相关合同,或预留足够的风险费用(现在水利工程计价中有一项叫暂列金额,是否等同于此费用?)等措施来实现最低化回避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风险。 3 水利工程后期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在水利工程竣工与验收阶段,施工单位往往会有投机倒把的侥幸心理,过于夸大工程量与工程难度,将一些莫须有的工程量加入最终的结算,或是对同一项目进行重复结算。这时,造价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依照施工合同办事,认真审查图纸与核实实际工程量,根据先前收集的工程资料及竣工资料正确计算工程造价,进行工程结算;同时,必须要合理套用定额或选用单价,注意费用性质,完成对工程竣工验收阶段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4 总结 总之,只有对水利工程实施全面的造价控制,整体上把握工程情况,才能达到造价管理控制的最终目的。而随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地不断改革,水利工程造价的管理也已开始朝着国际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只要重视工程建设前期投资决策与设计,把握实施中期的统筹规划,认真仔细后期的工作,对水利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与管理,一定会使得水利工程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工程造价类论文:浅谈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摘要】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仍然停留在对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上,而对项目前期投资决策、设计、招标等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不够重视,也没有有效的造价控制方法,这说明对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国有资金和以国有资金为主的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本文将对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控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的管理在当前的政府投资城市市政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的五个阶段:即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通过工程造价的控制,相应形成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标底价、承包合同价及竣工结算价,这些造价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作用关系。要切实控制好工程造价,对各环节都要重视并有所侧重。本文简要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与策略。 1 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普遍存在重后期轻前期的现象。项目工程造价投资若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不但会使国家资金流失,而且有可能出现廉政问题,所以,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在项目立项初期,虽然有专业的投资咨询机构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但都流于形式,没有从项目的实际要求及对本地区有利的角度去论证,造价控制仍停留在对项目实施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往往不顾及造价指标或考虑不周全,施工图设计阶段也仅仅只从技术及安全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从经济角度进行设计,这样设计的结果往往会增大投资额;在招投标阶段,评标时间仓促,有时甚至在开标的前几个小时才随机抽取评标专家,这些专家有时连招标文件也没有详细阅读就进行评标,且大部分是就技术标进行评审,报价方面往往是按投标单位总报价来进行评定,而没有对主要项目的单价是否在合理报价范畴或者是否按照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计算及编制进行评审,如果投标单位故意调整部分严重偏离正常价格水平的项目单价或不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一旦他们中标,势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虽然严把工程造价结算评审关,能为节约政府投资建设资金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初期决策、设计、招标在内的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不够重视或没有有效的造价控制方法,仍然会在实施阶段普遍存在工程造价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严重困扰着项目投资效益。为了保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故应大力提倡开展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通过工程项目的前期投资决策、设计、实施、结算等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解决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等顽症。 2 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策略 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对建设工程整个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一、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是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总投资的限额。可行性研究不仅要评价项目是否可行,更重要的是对方案进行优化论证。投资估算必须准确且能满足限额设计和控制概算的要求。初步设计概算必须控制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范围内,设计概算不允许突破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因此,决策阶段必须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第二、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执行设计标准正确理解和运用设计标准是做好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前提,各类设计部门制定与执行相应的不同层次的设计标准规格,对于提高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各专业在保证工程使用功能及用户对建设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按分配的造价限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使工程造价不突破造价限额。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价值工程理论,使项目以最合理的成本达到最大最佳效果。 第三、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在招投标过程中,首先要对招标文件工作内容等进行研究确定,通俗的说,“就是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严禁预算资金外增项,超投资,同时,应做好标底的编制复核、审查及分级管理工作,严格审查招标程序。在评标过程中,既要考虑投标总报价的合理性,又要详细评定其中主要项目的单价及各项主要材料计算的合理性。 第四、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在技术措施及合同措施这两方面进行挖掘,寻找通过设计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对主要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分析此项目的主要支出项目造价,统计初步成本,可以更好地把握好政府项目投资的控制,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结合项目实施当时当地现场情况,对不合理及超指标的设计提出修改或变更意见,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或重复的开支,节约财政资金。以上做法有利于政府在控制过程中,树立自身良好的管理形象,从更大的方面来讲,可以为国家节约相关一部分的支出,为建设祖国付出一份力。 第五、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竣工结算阶段是整个投资项目阶段的重点,是全过程控制的最后环节,是防止承包商虚报冒领工程款的总把关环节,要严把质最关,防止经济损失。结算工程成本要以招标承包合同内的工程内容及工程技术要求为主,严把工程计量关。 其中,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变更、差异等引起的索赔进行控制,是控制项目施工阶段投资的有效途径。科学控制与审核索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引起的索赔。 承包商如果遇到了现场条件以外的外界障碍或条件,就可以相应地延长工期并得到相应的赔偿,但不包括利润。在审核中,要注意相关索赔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赔偿的条件,若属于承包商可预见的因素,可排除在外,拒绝赔偿。 (2)项目变更引起的索赔。 项目变更引起的索赔要分清责任,如属于承包商为采用先进工艺而发生的费用,由他们自己承担,该部分费用不予赔偿。 (3)物价上涨引起的索赔。 对于因物价上涨,使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不断增长,引起工程成本的增加的索赔,应按合同的相关条款执行,如果合同上没有具体的规定,要按国家已的有关条文规定执行。 (4)工期延误索赔。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是因为施工单位原因引起的工期延后,给业主带来经济损失,业主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承包商进行索赔,由承包商支付误期损失赔偿费。 3 总论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就是为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政府职能部门对工程建设从科研开始经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调试、竣工投产、结算审计等的整个过程、围绕工程造价所进行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我们只有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才能对工程造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控制。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解析 【摘 要】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对电力工程实施和保证施工质量作用重要。本文分析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必要性,对当前安装与施工配合中的问题做阐释,对如何加强配合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 随着电力施工技术的提高,对电力工程协调与配合度的要求也相应提升。安装和土建施工为电力工程的两项重要任务,在施工中的配合如何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效果。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度,有利于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1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间的关系 从工程角度而言,土建施工是独立的、具备自身特征的专业,按上层建筑的需求与特点设计基础,促使建筑的最大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电力工程职责为承担生产和输送、分配,电力安装与线路铺设等都与土建施工相关,为电力安装建造建筑物有电力工程特点,因此土建施工中按电力工程特点展开设计,并按安装需要进行施工。土建工程为电力工程组成内容,相比电缆工程与变配电工程等电力工程组成部分,土建施工为独立的工种,并非从属电力工程,其专业性体现在为安装提供达到需要的设计和施工。 2 安装和土建施工配合的重要性 2.1 电力工程衔接基础要求 电力工程中,安装与土建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任务,两者有独立性,土建施工在安装工程前,安装工程要在完成土建施工上全面开展;同时,该过程需要两者间顺利衔接。土建施工完成和质量达标,安装才能实施,安装任务效果如何和上一项目土建施工有着重要联系;只有加强两者的相互配合度,才能保证整个任务上达到不同项目之间的顺利衔接。 2.2 避免安装问题的要求 电力安装在电力工程中位置重要,对工程建设有着明显影响,安装出现问题,必将造成工程的重大损失。加强安装相关项目间的配合度,对保证工程质量有重要意义。土建施工是和安装工程相衔接的项目,严格保证和安装协调,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效果。 2.3 提高施工质量基本保证 施工质量提高需施工技术提高,后者和施工各环节协调程度有着重要关系。保证相关项目间的配合度,才能实施现代化技术,保证实施效果的提升。加强安装和土建施工衔接间的配合程度,保证实施先进技术,最终实现电力工程的质量要求。 3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配合的技术分析 3.1 进行安装前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安装设计人员对土建设计提出要求。土建施工前,安装人员应与土建技术人员相互协同,对电力与土建二者施工图纸展开审核,避免遗漏或者差错。电力安装人员深入学习施工图纸,深入了解施工进度和相应技术,特别对柱和梁等屋面连接全面掌握,将之和电力安装方法核准和校对,确保电力安装适应土建施工状况。土建施工前,准备好电力安装所需配件,并做好预埋件与管道准备。 3.2 主体结构与砌体施工阶段 (1)主体结构施工。第一阶段需完成的工作是放线,其中包括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对电梯等大型设备,根据其尺寸与位置放线;开关、插座与照明灯盒等进行放线;排水管预留洞位置与尺寸,按照其放线预留各孔洞木盒。第二阶段主要是管道铺设、放置与加固预埋构件,根据第一阶段完成放线铺设给排水管道与穿梁管道套管,预埋插座线管和弱电线管等电线管。第三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工艺和质量的检验,发现遗漏应及时修补,没固定好的应到位,还要和土建做交接,土建工作人员检查钢筋,符合要求后,再浇捣混凝土。 (2)主体砌体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完后,浇灌混凝土硬度与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土建工程应放线与拆模,然后砌体工程施工,要求安装施工人员对砌体施工进度准确把握,和土建施工密切配合,完成墙身等工程施工。电气安装部分应分成三个阶段工作。 第一阶段进行的工作是安装人员检查预留孔洞尺寸与位置,查看是否正确,以免砌体完成后要重新打开调整;检查预留水管与线管,查看是否通畅,采取措施保护半成品,有效制止砌体施工中,垃圾或砂浆进到管道内,堵塞管道。进行第二阶段,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和土建工程相配合,对各种孔洞预留好。最后第三阶段,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按图纸要求在开槽处把水管与线管、配电箱等铺好。主体与砌体施工中,土建施工人员应和电力安装人员交接好各施工阶段的工作。建筑工程中,各专业工种间的配合与协调很重要。 (3)土建技术人员施工中应做好接地网施工,并指导与监督。在工艺与材料上,对电力工程控制其质量,使接地电阻达到要求。土建人员与电力安装人员应准备好电气设备和接地网连接,做好主控楼和各配电间准备工作。接地网安装中,土建人员标记好接地网接地桩,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采取有效技术解决。接地网施工中,加快主控室与配电间施工,按电气安装人员要求,做好电气设备与电缆坑施工,各辅助工作像电缆固定件等确保准确性。安装与调试一次设备时,经电气安装人员指导,做好电缆施工,保证电缆符合安装规范。 3.3 装修阶段的相互配合 土建工程结束前,施工人员与放线员应对隔墙线与水平线进行核实,保证施工准确性,通过操作人员检查后,根据水平线与隔墙线,确定灯具与开关的位置和标高,明确预埋管等位置。对土建工程抹灰前,根据墙面线与水平五十线,来检查预留孔,确保和施工设计、规范吻合,通过检查合格后,再大规模使用。检查暗配管路,并堵好与扫通。抹灰中应对贴门和收口工程重视,使收口光滑与保证平整水平,应避免大敞口现象,对金属框架连接好与接地,用开口锯建立内部稳盒在隔墙板与保温板件,不要出现横向槽口,提高槽口准确性。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应和土建工程人员有效沟通,喷浆或涂料粉刷完后,安装灯具,此过程应保护土建成品,不要破坏墙面。 3.4 智能电气配合施工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配合中基础施工很重要,为对建筑予以完善,确保基础建设上营造更舒适和安全的环境。首先进行弱电安装时,确保有装饰工程的其他土建工程完全实施方可开展,智能控制室和消防工程需确保安全设备像防静电板等完成后方可开展。电梯工程是建筑重要内容,施工前确定尺寸与相关设备位置,土建人员对不同建筑,根据要求展开井道尺寸与电梯的设计工作。 4 总结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实施,电力工程提高施工质量上要求加强各环节间的协调性,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积极意义。土建施工和安装为电力工程的关键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度,对电力工程建设有着显著的影响。安装与土建施工在道路上、施工程序中与技术人员配合上还有一定问题,今后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在道路上和场地的协调度。提高各施工程序的配合,注意具体施工中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简述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和水平上也得到了较快提高,新的结构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该与建筑结构和施工的特征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相互配合,为工程进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 电力工程 安装 土建施工 配合 前言 我国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随着许多新结构、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工程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我们应该合理的优化现代的土建建设工程与电力安装的配合,从而减少其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一、进行电力工程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阶段,对于土建的设计,电力安装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对技术提出自己的要求。在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之前,进行电力安装的技术人员会与土建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一块儿对土建和电气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防止发生差错或者遗漏,电力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对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对于土建施工的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于柱、梁,屋面以及地面的连接方式和具体做法,与自己准备的电气安装的方法进行校对核准,使其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适应,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施工阶段用到的零配件以及预埋管道和配件准备好。建筑工程施工中,土建工程及电力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建工程与电力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直接性影响了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随着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新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越来越重视工程施工中各个项目环节的配合。尤其是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的配合,是当前工程建设中重要研究课题。探究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显的尤为重要。 1、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设计配合工作 电力工程及土建施工设计阶段,电力设计人员要和土建施工设计人员相互配合,人员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并要针对自身的工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关于其他项目要求。比如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配电箱安装时,需要在施工方案中进行反映,同时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土建施工设计人员要重视施工方案提出的技术措施,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补充,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施工之前,安装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重视方案提出的技术要求。而施工人员在土建施工期间,需要充分考虑电力工程的安全,如预埋固定件,要相应留置预埋孔,精确计算梁柱与配电箱、线路、暖通等电力设备之间的关系,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和土建施工良好配合,在施工期间有效衔接。 2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阶段的配合工作 (1)土建施工中,重点是安排放线工作,主要包括预留固定件,预留排水管、暖通设备的位置,根据电梯设备尺寸,对相应位置进行放线。需严格按照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对开关、插座、配电箱及线路等位置合理安排,并做好相应标记,电力安装人员可根据施工人员做好标记进行安装;但在此期间,安装人员需考核标记位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各管线位置和尺寸,制定各管线木盒并放置各孔洞。在铺设管道时,需放置预埋构件并加固,按照已完成各管道放线工作,预埋各电力设备。在施工中,需重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墙体完成之前,进行电力安装工程,避免破坏防水层。电力工程安装时,需重视数量、尺寸、位置,重视安装期间出现的各个数据,尽量配合土建施工。电缆施工时要一次完成,避免出现返修现象。同时要严格检验施工工艺和质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修补,保证各设备安装严格固定,并做好与土建工程的交接工作,土建人员严格检查钢筋质量,当各工作达到标准后,有效浇筑混凝土。 (2)在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比如在电线管敷设工作时,要结合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根据混凝土施工顺序和进度,分层次敷设工作,当电线管敷设中没有遵守施工工艺,会对电力工程安装的后续工作造成影响,并影响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进度。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位置尺寸,配合土建施工,避免破坏钢筋。土建施工中,电力人员做好施工监督工作,尤其是已完成的电力安装工作,特别是管道、开关等位置严格监督,避免损伤。当损伤管路后,要及时修复,电力管理人员要定时检查,避免出现遗漏。而在管线集中地方,会有混凝土裂缝产生,当预埋管线有较大密度时,与敷设走向一致,会产生楼面裂缝。电力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避免践踏,预防保护层脱落和钢筋弯曲,并加强管线部位的管理,使用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裂缝。比如为了减少对楼面的踩踏,施工人员可增设临时跳板,分散应力水平,增加钢筋小马凳,减少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次数。而施工期间尤其是混凝土振捣中,要由专业电力安装人员检查管道的完整性,避免混凝土振捣中使管道震裂,并要做好预埋管件的维护保养工作。清水混凝土有着十分光滑的表面,安装期间的准确性会影响混凝土表面,为了保证土建工程和电力安装良好配合,需切割管口,确保管口光滑,并要保证套管平整水平和长度要符合土建施工要求。 (3)在完成结构施工中,当混凝土强度和硬度完成满足要求后,土建人员需进行拆模和放线工作。因此,当土建施工完成后,将垃圾清扫完成,并将砌体位置线进行放好,按照砌体位置,检查孔洞和管线的正确性。并要对土建砌体进行跟踪,没有出现遗漏现象。同时要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没有正确的方案会影响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 二、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安装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需做好变电站接地网施工,并有效指导和监督技术。在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时,要严格控制电力工程质量,保证接地电阻合格。土建施工人员要与电力工程安装人员要做好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并要做好主控楼及各配电间的连接准备工作。在接地网安装时,土建施工人员要将接地网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当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要采取相应技术解决。 在接地网施工期间,要加快主控室和配电间施工,并按照电气安装技术人员要求,做好基础电气设备和电缆坑的施工工作,同时各辅助工作如电缆孔、电缆固定铁件等也要保证准确性。在安装和调试户外一次设备时,要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电缆各方面施工,保证各电缆工作符合电气安装规范,与施工方案相符。 三、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装修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工程抹灰之前,需确定电力安装的位置,检查预留孔,保证施工规范和设计一致,准确性合格后可投入使用。当涂料和喷浆工作完成后,在安装电力设备时,要保护土建成品,避免破坏墙面。并且电气器具在安装完成后,要有效保护,避免出现污染。建筑工程的内装修会影响施工质量,在完成施工后可对墙面进行装饰,当部分施工会对装饰层造成破坏时,要首先完成然后进行墙面工程。当发现损伤时,要及时补救。 结束语 总之,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工程有序的开展,电力安装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的深入了解,并且在施工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而使得整个安装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安装任务。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新时期电力工程安装技术应用探讨 摘要:在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当中,安装技术能够正确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本文主要介绍了新时期电力工程安装技术的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工程;安装技术应用 一、电力工程电气安装的原则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建筑工程,其都离不开电力工程建设工作,而电力工厂建设的关键在于电气安装环节。也就是说电气安装效果和质量将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总结目前电力工程建筑来说,电气安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全局性原则,也就是说要能够严格依据设计图纸,以全局的观念去审视建筑的电气安装工作;其二,专业性原则,电气安装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任务,需要专业化的施工人员去开展;其三,安全性原则,电气工程归根结底是一项安全系数较低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否则将造成难以设想的后果;其四,效能性原则,也就是说电气设备的安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电力的有效供应,如果这一点都难以实现的话,将难以发挥其电力工程的作用。其五,严谨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开展电气安装的过程中,时刻保证高度谨慎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安装,从而从根本上实现电气安装工作的有效性,安全性。 二、工程概况 某电力工程线路全长23.76km2,杆塔85基,导线采用LGJ-120mm2钢芯铝绞线,单回路设计。工程起点为××35kV变电所,途经××乡、××乡、××乡地段,至××35kV变电所。在该工程线路施工过程中,经过的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好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1、基础施工 1.1复测分坑 通过经纬仪和测尺,利用正倒镜法、三角高程量法、视距测量法对设计部门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等设计资料进行现场复测,对现场丢桩的进行补测定位,然后根据设计基础尺寸在现场进行分坑。 1.2基础开挖 基础开挖的施工采用以下方法:土方以人工开挖为主进行施工。石方以凿岩机和手工打孔相结合,硝胺炸药爆破后再开挖、修整。泥水坑开挖采用抽水机排水,挡土板对坑壁四周支撑加固的措施进行。流砂坑的开挖采用板桩支挡或混凝土护管的方法。灌注桩采用钻机打孔的施工方法。开挖的基础坑必须做好安全措施。基础开挖工程质量要求如下:基础开挖时,杆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坑操平。杆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为+100mm以上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铁塔现浇基础坑,其超深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混凝土杆基础、铁塔预制基础、铁塔金属基础等,其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在+100~+300mm时,其超深部分应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若不能用土或砂、石夯实处理时,按设计要求处理,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按铺石灌浆处理;当坑深超过规定值在300mm以上时,其超深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当杆塔基础坑超深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夯实后的耐压力不应低于原状土。当无法达到要求时,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基础开挖应减少破坏需要开挖以外的地面,并注意保护自然植被。 1.3基础浇制 现浇基础用人工绑扎钢筋,使用钢模板制模,遇特殊形状部分用特殊加工的专用模板。模板的支撑制作(见图1),采用承托框架吊装模筒,模筒四边设支撑点固定于坑中,以保证模筒根开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地脚螺栓的固定,采用特殊的模具固定于模筒中。浇筑时,现浇混凝土基础主要以搅拌机搅拌为主,人力搅拌为辅进行浇制,人工下料,捣固以柴油机振动棒或手拖绞磨振动棒;基础养护采用人工浇水养生。在温度5℃以下采用聚氯乙烯薄膜养护。 基础浇筑施工质量要求如下: 杆塔现浇基础混凝土严格按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现浇基础所用的水泥、砂、石和钢材必须经选点取样试验,由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做质量鉴定和确定配合比后才能使用。基础混凝土中严禁掺入氯盐,不同种类、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对受潮结硬变质水泥严禁使用。钢筋表面应洁净,其表面的浮皮和铁锈以及油污、油漆、泥巴等应清除干净。代用、搭接和弯钩符合有关规范要求。预制混凝土基础构件,不得有裂纹、露筋和足以减低强度的蜂窝,麻面等;预制混凝土基础构件和现浇基础构件应分别制作试件三件,作抗压试验之用。其养护及试验方法按有关规程规范。铁塔基础的地脚螺栓在铁塔安装带上双帽后,螺牙露出不小于3~5牙为宜。现浇基础拆模后,各部分尺寸允许误差如下:断面尺寸≮-1%;主柱倾斜<1%,基础相对地脚螺栓的距离(包括对角线)<±2‰;同一基墩的同组地脚螺栓间距<±2mm;地脚螺栓与柱边缘的距离为<±5mm,地脚螺栓露出墩面的高度为<+10mm,-5mm;基础与中心线的扭转≤5′;基础露出地面<±50mm(不包括防沉层和斜面);不允许出现超标的裂纹、蜂窝、狗洞及崩角,阶梯、墩面要平整。 1.4基础回填 拆模或预制件埋设合格后,及时申请验收检查并进行回填。回填质量要求如下:将坑内积水排除;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每层约300mm;须有300~500mm防沉层;如为石坑,应以石子与土按3:1掺和后回填夯实。 2、安装、组立杆塔 本工程的铁塔组装,根据地形条件的限制,双面挂线窄基塔可以采用吊车整基吊装,其他类型铁塔计划采用现场散装的办法进行。在安装前首先要进行材料的清点和验收,根据材料的规格型号、钢号、数量、安装位置及顺序排列,采用塔上小抱杆提升材料进行安装。安装时要满足下列要求:螺丝的穿入方向: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主材接头螺丝由角钢里向外。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不得有空隙。螺母紧好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单螺母者不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者允许和螺母相平。承受剪切的螺栓,其丝不得位于连接构件的剪切面内。需加垫的螺丝,每端不宜超过两个,交叉构件在交叉处留有空隙者,应装设相应厚度的垫圈或垫板。为了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要求杆塔连接螺栓必须全部紧固一次,在紧线后,须把所有杆塔构件螺栓全部紧过一次。对铁塔顶部至下导线以下2m之间的全部单帽螺栓应逐个加防松措施,以防止螺栓松动而造成一些不良的现象出现。 所有杆塔构件应按图纸进行组装,组装后的各部分的尺寸必须保证正确无误。若组装困难或安装不上时,应先检查原因,并通知有关部门,不得任意乱切乱割,以保证工程质量。特别是在加工厂试装时,要认真执行,不符合的要严禁使用。铁塔组装完毕后,要重新将各连接螺栓紧固一遍,然后清理现场,完成本工序,杆塔组立后其允许偏差见表1。 3、架线工程 3.1放线 放线工序是架线工程中的控制工序,在本工程中,人们采用先放一条避雷线和一条钢丝绳,紧后一条避雷线后利用钢丝绳和滑轮顺避雷线放其余三根导线和一根避雷线。采用机动牵引,放线时,牵引速度要均匀,避免时快时慢,有利于放线和牵引配合。沿途要布置人员跟踪,避免导线出现打折,出现“老鼠耳”的状况,若出现此情况无法补救的,要剪断后采取爆压连接。直线杆上,安排好工作人员,使导线安全、顺利地过滑轮。导线过滑车前,牵引必须停止,采用人工牵引逐根过滑轮。 3.2紧线 根据施工技术设计的要求,布置好地锚及临时拉线,采用机动绞磨紧线。准备工作时,要检查所用机械及器具是否正常、良好,并由专业人员操作。牵引钢绳是否完好可靠,滑轮是否转动灵活。做好代表档的弧垂监测,按施工设计要求的安装标志及弧垂观测仪。牵引速度要均匀,指挥系统要畅通,导线紧到将至设计位置时,牵引系统要放慢速度,听从弧垂观测点的指挥。紧线时,任何人员不得站在导线及牵引钢丝绳下;地面指挥及工作人员都不得站在牵引钢丝绳的内角里。耐张杆上的工作人员,按要求做好各项安全措施,不得站在内角里。导线经杆上画印后,要徐徐放下至地面组装,控制速度不得太快。地面组装好后,挂上瓷瓶,并绑牢好通知指挥人员指挥紧线。在紧线的全过程中,各处的地锚要有人监护,若发现有异常,则立即通知指挥人员暂停工作,妥善处理后再继续工作。紧线后应重新检查导线的弧垂,不满足要求时,必须进行调节。 4、附件、接地线安装和交叉跨越 4.1附件安装 导线、避雷线紧好,不要立即进行附件安装,特别是悬垂线夹的安装,要待导线、地线物理特性变化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工作中,要保证直线杆悬垂瓷瓶的垂直,避免由此影响工程质量及改变杆塔的受力特性,螺丝紧接要牢固。跳线的松弛度要统一,并沟线夹要按设计要求布置,满足设计要求。杆上工作完成后,要清理杆上遗留物和瓷瓶上的污积物,使工作面美观、整洁,保证工程质量。 4.2交叉跨越 本工程交叉跨越较多,对被跨越物的保护方法主要采取已架线的中导线和左边线绑扎毛竹。跨越电力线路、高速公路、二、三级公路,另行编写施工方案,并提前与相关管理部门联系取得同意。采取的施工措施与线路架设相同。跨越10kV及以下低压线路,均采取白天停电,晚上恢复送电。停电手续提前到供电部门办理。对跨越通讯线,则在跨越交叉点上方用两条毛竹按图2方法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尽可能的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安装的水平和质量,就需要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协调,为安装工作提供相对有力地环境条件,立足于现阶段的国情和施工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对安装技术的各种细节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和特别关注。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新时期电力工程安装技术应用探讨 【摘 要】电力系统中设备安全施工过程是复杂程度较高的系统性工程。在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确保工程质量。本文对电力工程安装技术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施工;安装技术;技术应用 引言 电力工程中,设备安装属于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由于电力安装工程属于系统性强、复杂程度较高的工程类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整体电力工程影响较大。电力工程安装技术的应用,促进施工过程中都依据技术标准和要求施工,从而保障施工质量。 1 电力工程项目的流程及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电力工程项目流程 电力工程项目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立项、设计、招投标、土建施工、设备调试等。每个环节的目的与任务不同,所以每个环节所做的工作也不同。例如立项环节,立项就是建立项目,必须经过许多方面的分析与假设才能确定这个项目建立的可行性,因此,在立项环节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该项目是否建设。设计环节就是设计部门经过一些有关的取舍与实地考察绘制出该项目的蓝图。招投标是将所有的计划变成实际的关键过程。土建施工则是为电力设备提供了运作的平台,如厂房、设备间等。所有环节都是靠收尾环节来检验,如果试用正常,就表示该项目成功建设。 1.2 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难于做到统筹兼顾,各种漏洞和薄弱环节的存在在所难免,这就更需要管理层给予安全管理重要性足够的重视、以及深刻的认识。实际施工管理中,事故时有发生、监督策划等工作并未发挥出自身作用,导致施工项目备受影响、得不到顺利开展。 (2)流程中的缺陷问题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部、财务部、业务部等主要部门彼此之间若缺乏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各种分歧就会产生,在职责交叉的不利情况下,就会给施工带来诸多困扰,极大程度上对整体施工工程进展造成影响。 (3)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项目合同意识和效益理念,基础知识及成本造价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导致不能有效控制预算,在具体采购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工程造价预算。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安全措施的方式与应用还是比较机械,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比较粗浅和表面。一些施工人员重复着简单的体力劳动,甚至对常用的预防控制方法一无所知,严重缺乏安全意识。 2 电力工程安装技术应用 2.1 配管及配线的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前,关于配管材料的材质选择,要进行严格审查以达到国家标准,对于那些管身有锈迹且被腐蚀过的钢管,一定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影响了质量。Pvc管材质量方面,要选择有阻燃性能、且满足技术方面要求的材料。管材的管径要以设计图为标准进行定制。在接地施工时,要严格根据要求进行。为了保证管制的煨弯半径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且避免管壁壁身留下清晰地褶皱,管制一定要用专业的管弯设备仔细的进行煨弯。薄壁的钢管要用丝扣整齐排列的连接,切忌用熔焊焊接。 施工时,关于金属管中穿线问题,一定要在穿线前,为保证整体平滑,把管口的毛去掉,给管口戴好护口,并把金属管和装线盒匹配好。对于砖墙暗敷的配线管,一定都要随墙埋入,埋入砼的深度一定要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 安装时,导线和电缆所用的阻燃材料很重要,要严格赛选,在选择导线和电缆时,要先考虑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然后再考虑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管内的导线也是有要求的,不仅在数量上要控制在一根到十根之间,而且管内的导线禁止有接头。接头在保证接头处不会有裂痕、加渣时,用压接工艺进行连接。电缆线头在包扎时,一定要仔细、密实,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除此之外,电压导线和电表导线只有支流的回路和接地线可以连接在一个管内,其他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和不同电表量程的导线是不可以连在一起的。设备安装 工作人员要严格核对接线网排除误接线的情况,在制作保护屏过程中上二次电缆头时注意防止无意破坏电缆线的绝缘层,保持高可靠性的屏蔽层接地;电缆尽量在打把后进行接线,电缆最好单独分开,尽量避免捆扎在一起,以方便后期的电缆运行维护。安装电力设备后,要及时清除干净变电箱、盒内的脏物。铺设电线管时,在连接金属管丝扣或通过中间接线盒时,其连接处不能焊跨接钢筋,追忆保持足够的焊接长度,防止出现“点焊”和焊穿管子等不良现象;管口插入箱与盒内的长度要保持一致;钢管也要达到起码的接地接零要求;工作人员在导线的穿线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背扣或打结现象,导线连接防止采用劣质压线帽,更不能出现不焊接现象。避免导线弯曲扭劲及管内导线接头现象,严格标示导线色标;紧密包扎,保证工序到位。另外,工作人员不能将排线、开关和二次线缆等直接装在吸顶灯上。装存吊顶板上的吸顶灯要制作相应的固定框,需要接地的灯具罩壳要做好接地工作。在进行以上这些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时,工作。 2.2 变压器本体及其附件安装 第一,瓦斯继电器安装问题。在变压器安装过程中,为保证在瓦斯继电器中能够汇聚油箱内部产生的气体,让其顶盖沿瓦斯继电器方向应该存在一定的升高坡度,一般为1.5%左右,这样才能保证瓦斯保护的正确动作,同时,还能使得工作灵敏度有所提高。 第二,安装套管注意问题。套管引线的定位螺母注意不要装反,避免出现套管接头运行时的放热缺陷,这是由于电头与引线连接不良所造成;保证良好的顶部的密封,防止变压器线圈烧损,以及由于不良密封造成的进水受潮等问题;为避免高压放电在套管运行时产生,应该将套管末端接地处理。 第三,有载调压开关安装问题。a. 切换装置的位置保持和操作机构的档位指示的一致性。保证分接开关与操作机构联结过程中,在进行正反转调压时,切换瞬间至操作机构动作完成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当存在不同的两个方向所数的格数情况时,应该按照切换开关为准,调整电动机构用差数的一半进行;b.有载调压开关安装具有灵活、牢靠、无卡阻现象产生,少许涂润滑脂在转动摩擦部位处理;c.冷却器及其油道在进行冷却器安装时,应该进行合格绝缘油冲洗操作。保证校核油泵的转向的正确性,有油泵的冷却器在转动时,应该防止进气或者渗油,保证转动时没有异常噪音、过热现象。d.对于小胶囊油位计的结构的油枕分析,注油过程中保证先从油表内进行,通过用手排掉小胶囊内部空气,为保证油表正确显示,应该将油表的油位放在最低位置;e.胶囊式油枕安装过程中,应该检验胶囊是否存在漏失情况,漏气可由0.1kg/cm2气压进行。应该尽量避免胶囊发生扭曲或皱折问题。F.安装压力释放阀过程中,释放阀所承受静油压力保证不大于其动作压力,所以,从油枕的最高油位到压力释放阀顶部的距离往往不应该大于2m。 2.3 电力设备调试 对所安装的电力设备进调试,是保障其安装质量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调试工作主要有绝缘电阻测试及保护跳闸试验。电力设备的绝缘电阻测试是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对于大量的遥信、遥控、遥调信息,为确保遥信、遥测等信息接线及保护回路自动化设备等环节的正确性。在设备投运前应结合继电保护做实际的传动试验。保护装置和监控装置调试完成以后,应进行整体联合试验及带实际一次设备的操作试验,各信号灯指示应正确无误。保护跳闸试验是应将线路装设的所有保护及重合闸相互配合做联合试验,要求每一直接带断路器跳闸出口的继电器进行跳闸试验,以检验出口回路到断路器操作回路之间接线的正确性。 3 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严格落实工艺规范,确保工程质量,从而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整体水平。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探析 摘要:电力工程安装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和其他施工项目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和土建施工开展过程可互相影响。在开展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中,应结合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特征,通过有效技术措施完成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的配合施工,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正常、安全、优质完工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电力工程的安装工作,它与土建工程的施工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预留一些孔洞,便于电力安装工程的施工。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和水平上得到了较快提高,新的结构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与建筑的结构特征以及施工的方式相结合,运用适当措施,使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水平得到有效配合。 一、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关系 自建筑工程角度分析,土建施工是完善而独立的、具备自身技术特征的专业,可按照上层建筑应用需求及特点展开基础设计,促使上层建筑的最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电力工程主要职责是承担电能生产与输送并加以分配,电力设备安装及线路铺设等均与土建基础施工密切相关,而为电力装置安装建造的建筑物常具有电力工程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应按照电力工程相应特点展开针对性设计,并按照电力工程安装需要展开施工。土建工程属于电力工程重要组成内容,然而相比于电缆工程、变配电工程、机电安装等电力工程其他组成部分,土建施工是比较独立的施工工种,并非是从属于电力工程,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为电力工程安装提供符合需要的专业设计与施工。因此,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具有各自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同时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二、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重要性 安装施工是电力工程安装中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环节,主要涉及电气安装专业、土木建设与给排水建设等项目,若施工时只对某一工种给予重视,势必会对整个工种施工过程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本工种或专业工作也通常无法做好;即使短期内不会给其他工种造成明显影响,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而言极为不利,常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蒙受巨大损失。如某施工单位在开展一办公大楼建设时,在前期土建施工过程中只着重于市政大楼整体构造的一体性,而未充分考虑电力工程安装中的电缆走向问题,导致在电缆线路铺设时与大厅构造建设发生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导致该施工项目工期延误了一个月,同时也造成了50万的直接与间接性经济损失。因此,在展开建筑施工时,必须对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给予充分重视,为建筑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基本保证。 三、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相应技术分析 1、进行电力工程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主要由土建、给排水、通风采暖、电气安装等项目之间相互配合组成,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对其中一个项目比较重视,那样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会对施工的成本、质量以及周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应该重视施工项目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土建工程的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相结合。 在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阶段,对于土建的设计,电力安装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对技术提出自己的要求。在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之前,进行电力安装的技术人员会与土建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一起对土建和电气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防止发生差错或者遗漏,电力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对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对于土建施工的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于柱、梁,屋面以及地面的连接方式和具体做法,与自己准备的电气安装的方法进行校对核准,使其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适应,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施工阶段用到的零配件以及预埋管道和配件准备好。 2、主体结构和砌体工程施工的阶段 2.1主体结构的施工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放线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对空调排水管的位置进行预留,对于电梯等一些大型的设备,应该根据它们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放线,还要对空调排水管的位置进行预留;开关面板、插座以及照明的灯盒以及配电箱的位置进行放线;排水管道预留洞位置和尺寸,按照他们的放线尺寸预留出各个孔洞的木盒。在第二个阶段主要就是进行管道铺设,对预埋的构件进行放置和加固,根据在第一个阶段完成的放线工作铺设给排水的预埋管道以及穿梁的排水管道套管,预埋弱电线管以及插座线管等开关或照明的电线管。第三个阶段主要就是对前面两个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遗漏应该及时修补,没有固定好的应该固定到位,还要与土建做好交接手续,土建工程的工作人员要对钢筋进行检查,全都符合要求之后,再对混凝土进行浇捣。 2.2在主体砌体工程的施工阶段 在主题的结构施工完成之后,浇灌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之后,土建工程就应该放线和拆模,然后开始砌体工程的施工工作,要求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应该对土建砌体施工的进度进行准确把握,与土建施工进行密切配合,完成墙身等管道工程的施工工作。在进行电气安装的部分也应该分成三个主要的阶段进行工作: 首先,第一个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就是电力的安装人员应该对预留孔洞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正确,以免在砌体完成之后还要重新打开进行调整;要对预留的水管以及线管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通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半成品进行保护,有效制止在砌体施工的过程中,垃圾或者砂浆进入到管道内部,使管道堵塞。其次进行第二的阶段,电气安装的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配合,对于各种空洞应该预留好。最后进入第三个阶段,电气工程的安装技术人员应该按照图纸的要求在墙身的开槽处将水管以及线管、开关的面板盒、配电箱等铺设好。主体以及砌体的施工中,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与电力工程的安装人员将每一个施工阶段的工作交接好。在建筑工程中,各个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协调不容忽视。 3、在装修阶段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在土建工程完工之前,土建的施工人员以及放线员应该对隔墙线以及水平线共同进行核实,使施工准确性得到保证,通过电气操作人员的检查之后,根据水平线和隔墙线,对于灯具以及开关的位置和标高进行确定,对于预埋管路等位置进行明确,对土建工程进行抹灰开始之前,要根据墙面线以及水平五十线,检查预留孔,应该确保与施工设计和规范相互吻合,通过检查确定合格以后,再进行大规模使用。还要对暗配的管路进行检查,堵好、扫通管路。在抹灰过程中应该对贴门、收口工程加强重视,使收口的光滑和平整水平得到有效保证,应该避免出现大敞口的现象,应该对金属的框架做好连接和接地的工作,利用开口锯在隔墙板和保温板之间建立内部联系的稳盒,最好不要出现长距离的横向槽口,对槽口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的技术安装人员应该和土建工程建设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在喷浆或者涂料粉刷完成之后,对灯具进行安装,在此过程中应该有效保护土建的成品,不要使墙面受到破坏,在电器等器具安装完成之后,应该有效地保护,以防它们被污染。 内部装修以及墙面施工的工程对于施工的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完成之后装饰墙面,如果施工对装饰层有所损伤的话就应该完成墙面施工之前就进行施工。所以,施工过程中,应该仔细地检查在土建的施工过程中预埋预留工作以及管道畅通的水平,一旦发生损伤的现象,应及时补救,如果墙面工程的施工完成之后进行打洞和凿孔,出现的痕迹就会非常严重。通过很多的工程实践表明,土建施工工程和电力的安装工程之间进行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工程的了解,积攒一定的施工经验,在施工中树立起荣誉心和责任感,把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划分,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4、智能电气建设中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中基础施工十分重要,然而为对建筑工程予以完善,在确保工程基础建设质量之上为人们营造更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展开智能电气建设时,仍需和土建施工展开密切配合,且智能电气需经充分调试与审核才可应用。首先,在进行弱电线路安装时,应确保含装饰工程在内的其他土建施工完全实施后才可开展,尤其是智能控制室与消防工程施工需在确保相应安全设备如防静电板等完工后才可开展。电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内容,施工前需确定电梯尺寸及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而土建人员对于不同建筑物,应根据相应要求展开电梯设备、井道尺寸的设计工作。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和水平上得到了较快提高,新的结构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该与建筑结构和施工的特征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相互配合,为工程进行提供帮助。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电力工程安装节点措施之我见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了人们生活与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力节点工程在电力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更为重要,随着电力节点工程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与节点工程密切相关。对于电力节点工程来讲,节点安装是尤为重要的,直接关系着人们生活与生产的正常进行。本文将对电力工程安装节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节安装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节点;措施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得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带动科技的发展,形式各样的高科技产品逐渐出现,并逐渐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在高科技领域,电力工程成为研究重点,并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电力工程的发展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情况,还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社会的安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在电力工程中,必须保证节点安装的准确性,并提出具体的节点安装应对措施。 一、节点安装的重要性分析 自从二十一世纪以后,电力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迈向成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的正常进行已经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支撑,是一切生产与生活的基础,为了扩大电力资源的应用,电力部门在不断地对电力资源进行研究与应用深化,逐渐实现电力事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保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电力工程中,电力设施的运行非常重要,关系着潮流的最终走向与分布,若运行时出现问题,那么潮流走向与分布也会出现问题,发生转移现象。此情况会对继电与自动装置的使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电力设施的管理工作,否则将会造成继电保护装置失去应有的效果,使得电气设备受损,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与破坏。在大量的建筑实践中证明,在进行电气工程施工时,建筑施工人员要与电气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配合,使得节点安装准确。节点安装工作较为重要,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要对工程的整体与细节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责任心。 二、节点安装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首先,电气设计人员经验匮乏。对电气进行设计的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对电气设计规范进行全面且详细的了解,有时候理解上无法与规范要求的统一。电气工程的工期较为紧张,设计人员缺乏经验,缺少对节点的详细部分设计,各个参与设计的部门责任不明确。对电气进行安装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安装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意识较为薄弱。在对电气进行安装时,使用的员工没有持有特种工种职业合格证书,有的甚至雇佣临时工,这些人无法充分理解设计图纸所表示的含义,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懂得看设计图纸,无法独立进行节点安装工作。另外,很多承建单位缺乏对节点安装工作的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缺乏管理制度,没有将工作中的责任进行具体化,使得电力工程安装节点质量无法达到标准。 其次,电力工程安装人员的责任感不强。由于电力工程安装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施工人员的责任感不强,无法遵守安装工作的相关规范,意识薄弱,违规乱纪的行为经常出现,对电气安装规范不重视。尤其是对电气进行预埋时,工作人员没有担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得预埋过程质量问题出现,严重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进行,给施工增加了难度,最后导致工期延误。 最后,电气穿线与预埋出现脱节问题。对电气进行预埋时,是由承建单位的施工人员进行完成的,而对电气进行穿线时,是由电工来完成。预埋工作时,会留有预留洞口、分线盒以及对线的走势进行确定,然后再进行穿线工作,因为两项工作是由两个部门完成的,因此当预埋工作完成后,电工无法进行良好的穿线工作,无法正确找到预留洞口、线的走向,这就需要两者进行工作时充分配合。在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电气施工人员会对需要预留的洞口等位置进行告知,但是很多时候土建人员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预留,使得电气施工人员进行配电箱安装时出现挤压现象,使得电气施工美观性受到阻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也受到影响,安装与使用同时受到影响。可见,电气穿线与预埋工作连续性的重要性。 三、电力工程安装节点措施 电网建设一直是我国电力部门所重视的,要做到抓实与抓紧,要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安装的质量与安装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对建筑进行电气施工时,要事先看好施工图纸,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对电气设备的防雷功能进行设置,与此同时,还要对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进行检查,要完全满足设计的标准与要求。对于需要埋在地下的电管,埋设时要做好防腐工作,这是提高其使用质量与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另外,还要对管头进行处理,将其封闭好。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气安装材料、安装工艺、安装系统以及安装的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很多新的工艺与设备出现,对于设备、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电气工程的造价,因此要想降低工程的造价,慎重对材料、设备等进行选择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在对电气工程进行节点安装工作时,要由单位中的管理人员带头,根据时间节点的要求,将安装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职责落实到各个班组以及各部门,使得各部门之间互相进行监督,协调工作。使得各个部门都能够履行应负的责任,电气节点安装的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体现出合作的优势。另外,还要将电力工程节点安装工作与各个部门的本职工作的考核结合到一起,将节点安装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使得人人都具有工作的指标,都具有质量责任。 在对电力工程节点安装时,要实施全面的项目经理责任制,此制度可以加快电力工程的施工速度,还可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在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强化管理时,应该以每周为一个节点,每个电力工程的项目经理都由领导进行直接的管理以及权利的给予,当工程出现问题时,项目经理有权利对工程中的问题进行纠正与解决,监督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严格对电气安装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不可以有怠慢以及推诿的现象发生。首先,在进行电气工程时,要选择具有合格证的材料与设备,进行电气穿线时,管内的电线不可以有接头现象出现,对管内的导线进行检查,要完全符合安装标准的要求,避免出现重复施工的现象而造成经济上的不必要损失。项目经理有权利根据施工情况进行人员的调遣,要将工作的执行力度提高,另外还应该具有对员工进行质量考核的权利。 对开关和插座的安装要求:对同排的开关与插座进行安装时,要在预设的高度内进行。在墙体粉刷前对线盒进行安装时,位置要选择距离墙面一定高度上,这样可以使墙体进行粉刷后不会出现凹凸现象,在墙体粉刷结束后,要确保线盒四周的严密性。对照明灯具的安装要求:对照明灯进行安装时,要确保安装距离高于地面的二点四米。对地面的电管安装要求:对电管进行埋设工作时,要尽可能的避免电管出现交叉现象,埋设后要对管材进行固定处理,防止踩踏出现破坏现象。若电管出现踩踏破坏现象,即使完成了穿线的工作,也要进行重新的施工。因此保证电管出现踩踏破坏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变化。对于建筑工作来讲,电力安装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视安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整个电气工程的质量。在电气安装过程中,节点安装技术是每个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要不断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技术。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探析 【摘 要】电力工程安装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和其他施工项目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和土建施工开展过程可互相影响。在开展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中,应结合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特征,通过有效技术措施完成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的配合施工,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正常、安全、优质完工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电力安装工程、排水工程与采暖通风工程等,电力安装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项目重要组成内容,和其他诸多项目有多方面关联,尤其是和土建施工关系密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若某施工部分或某工种发生问题,将会给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过程造成重大影响,严重时可引发重大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视各施工项的协调与配合,是顺利完成整个施工过程的必要条件。 1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关系 自建筑工程角度分析,土建施工是完善而独立的、具备自身技术特征的专业,可按照上层建筑应用需求及特点展开基础设计,促使上层建筑的最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电力工程主要职责是承担电能生产与输送并加以分配,电力设备安装及线路铺设等均与土建基础施工密切相关,而为电力装置安装建造的建筑物常具有电力工程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应按照电力工程相应特点展开针对性设计,并按照电力工程安装需要展开施工。土建工程属于电力工程重要组成内容,然而相比于电缆工程、变配电工程、机电安装等电力工程其他组成部分,土建施工是比较独立的施工工种,并非是从属于电力工程,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为电力工程安装提供符合需要的专业设计与施工。因此,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具有各自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同时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2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重要性 安装施工是电力工程安装中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环节,主要涉及电气安装专业、土木建设与给排水建设等项目,若施工时只对某一工种给予重视,势必会对整个工种施工过程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本工种或专业工作也通常无法做好;即使短期内不会给其他工种造成明显影响,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而言极为不利,常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蒙受巨大损失。如某施工单位在开展一办公大楼建设时,在前期土建施工过程中只着重于市政大楼整体构造的一体性,而未充分考虑电力工程安装中的电缆走向问题,导致在电缆线路铺设时与大厅构造建设发生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导致该施工项目工期延误了一个月,同时也造成了50万的直接与间接性经济损失。因此,在展开建筑施工时,必须对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给予充分重视,为建筑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基本保证。 3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相应技术分析 3.1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在准备阶段的配合施工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电力安装工程设计人员应对土建设计工作提出自身要求。在展开土建施工前,电力安装技术人员应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协同起来,对电力施工图纸及土建施工图纸共同展开审核,避免有遗漏或差错出现。同时,电力安装工程人员应深入学习土建工程施工图纸,全面、深入了解土建施工工程进度与相应施工技术,特别要对柱与梁等地面及屋面的连接方式予以全面掌握,并将之与电力工程安装方法展开校对与核准,确保电力工程安装方法适应于土建工程施工状况。在展开土建施工前,应准备好电力工程安装中所需配件,做好预埋管道、预埋件准备工作。 3.2 电力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配合施工 在展开土建施工时,应按照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进度相应要求与流水作业顺序,逐步展开预埋件预留工作,这对于电力工程安装工作极为关键。在这一阶段,电力工程安装预埋通常分为三阶段:(1)土建结构中搭设模板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工程为放线工程,包括合理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根据电梯等大型设备的位置与尺寸进行放线,同时应根据配电箱、照明灯盒、插座及开关面板等位置展开放线;按照排水管道尺寸及位置进行放线,并对孔洞进行合理预留。(2)底筋与沉梁铺设完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展开管道铺设,对所需预埋构件进行合理放置并给予充分加固,按照上一阶段放线工作展开给排水预埋管道、穿梁排水管道等的铺设工作,同时做好弱电线管、插座先关等照明或开关电线管的预埋工作。(3)封模前阶段。这一阶段需对前两个阶段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展开检验,当发现遗漏时应及时给予合理、有效修补,同时应做好与土建施工的交接。土建施工负责人员应全面检查钢筋,确保各处均与相应要求相符后才可展开混凝土浇筑工作。 3.3 电力工程设备安装阶段的配合施工技术 在施工中土建施工应和电力工程安装加强配合,在完成墙体防水前展开电气设备安装,防止电气安装过程中破坏防水层,导致建筑物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渗漏现象。同时,应一次完成电缆穿墙管布设,防止返工或返修现象。由于土建施工一旦返工,防水处理难度会大幅增加,因此土建施工人员应在图纸上标明孔洞位置,同时由土建施工负责人员与电力工程安装人员核对图纸,以免遗漏。对于图纸中相应要求,应将接地措施予以及时完善,若需展开接地装置安装时,应将之和底筋展开焊接,同时利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记。若条件允许,在施工中应对沟槽予以充分使用,优先完成接地极和接地干线工作。 3.4 智能电气建设中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中基础施工十分重要,然而为对建筑工程予以完善,在确保工程基础建设质量之上为人们营造更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展开智能电气建设时,仍需和土建施工展开密切配合,且智能电气需经充分调试与审核才可应用。首先,在进行弱电线路安装时,应确保含装饰工程在内的其他土建施工完全实施后才可开展,尤其是智能控制室与消防工程施工需在确保相应安全设备如防静电板等完工后才可开展。电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内容,施工前需确定电梯尺寸及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而土建人员对于不同建筑物,应根据相应要求展开电梯设备、井道尺寸的设计工作。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复杂、专业性强的过程,需要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及通风采暖等诸多在相互配合下展开施工。在展开项目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完成不同工种间的配合施工,加强协调与管理,从而促使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问题分析 摘要: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针对施工方法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特点而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电气安装的配合工作。电力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对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对于土建施工的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于柱、梁,屋面以及地面的连接方式和具体做法,与自己准备的电气安装的方法进行校对核准,使其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适应,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施工阶段用到的零配件以及预埋管道和配件准备好。 关键词:电力 工程 安装 土建 配合 正文: 1.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中,电气设计人员对于土建设计提出一系列技术要求,如开关柜的预埋;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固定件预埋等等,这一系列的要求都应该反映在土建结构的施工图中。进行土建施工之前,电气安装人员迎合土建施工人员一起审核电气和土建的施工图纸,防止发生遗漏和差错,另外,电气施工人员应学会看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掌握土建施工方法和进度计划,特别是柱、屋面、地面、梁的做法以及相互连接的方式,还应仔细核对自己准备实施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适合这一项目的土建施工。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加工制作以及备齐土建施工阶段的预埋管道和零配件,以及预埋件。 因为土建施工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并且要求十分严格,返修和返工会造成极大的材料、能源、经济损失,而且,对土建工程系统当中的二次防水系统也会有所损伤,进而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这就需要电气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图纸及相关施工要求,对电缆以及保护管进行预埋。另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基础固定件预埋,电气人员应和土建人员积极配合,检查钢管和预留空洞的尺寸、数量、轴线和标高等数据是否和图纸要求以及技术要求相符合。总而言之,在基础施工的阶段,电气人员应积极主动地监督、配合土建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有安排、有方法、有计划地进行施工工作。 2.对结构工程的配合工作 电管暗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电气安装中处于关键地位。而且,对电管暗敷的要求极为严格,必须按照步骤和要求进行,特别是浇筑混凝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相互配合工作。 2.1 进行桩基工程的配合工作 部分建筑物有桩基工程的,普遍情况下的防雷接地体都会使用内主筋, 在接桩破桩后, 一定要做好防雷接地的引出工作。普遍采用40*4 的镀锌扁钢引出。 2.2 进行柱和梁的施工配合工作 在不同环境下,电气工程的施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在进行浇制柱和梁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暗配管法施工。而且,开关盒、穿线管等安装必须在浇制混凝土前实施。 2.3 进行混凝土浇制的配合工作 在浇制混凝土前,应根据相关要求和图纸把管子及线盒装到指定位置。若电气设备和钢筋网在位置上发生相冲突,可将钢筋进行整理,待到电气设备完全安装就绪后,再根据要求,将钢筋的位置适当的进行调整。如有需要,可在相应位置捆绑一些钢筋。 2.4 进行楼板和地面的配合工作 对于室内全部地面管线以及接地线,一定要在浇制完混凝土地面之前铺设好。而且,开关柜、开关箱、地脚螺栓预埋等基础框架都应安装完成。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灯头盒、接线盒要和模板密合,与此同时,要用纸团将盒子内部填满。 2.5 进行墙体砌筑的配合工作 第一点,电气设备要和柱上的标高线一致。第二点,在进行配管时,必须保证电气设备相关管线的设置保持垂直或者水平。第三点,在同一房间里,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保持一致。 2.6 进行滑模施工的配合工作 所谓的混凝土滑模施工,就是在施工现场连续进行混凝土的浇制工作,施工时的配合工作大致和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配合类似,但是,电气人员必须提前将管子锯好、弯好,准确制定各种预留埋件的尺寸,并随着浇注高度不断增加,逐一配合施工工作。 3.在主体砌体工程的施工阶段 在结构施工完成之后,浇灌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之后,土建工程就应该放线和拆模,然后开始砌体工程的施工工作,要求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应该对土建砌体施工的进度进行准确把握,与土建施工进行密切配合,完成墙身等管道工程的施工工作。在进行电气安装的部分也应该分成三个主要的阶段进行工作: 首先,第一个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就是电力的安装人员应该对预留孔洞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正确,以免在砌体完成之后还要重新打开进行调整;要对预留的水管以及线管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通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半成品进行保护,有效制止在砌体施工的过程中,垃圾或者砂浆进入到管道内部,使管道堵塞。 其次进行第二的阶段,电气安装的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配合,对于各种空洞应该预留好。 最后进入第三个阶段,电气工程的安装技术人员应该按照图纸的要求在墙身的开槽处将水管以及线管、开关的面板盒、配电箱等铺设好。主体以及砌体的施工中,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与电力工程的安装人员对于每一个施工阶段的工作交接好。在建筑工程中,各个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协调不容忽视。 4.对装修阶段的配合工作 土建工程砌筑隔断墙前应和放线员以及土建工长把隔墙线和水平线重新核实一遍,因其是电气人员设置管路预埋位置以及各开关插座、灯具的标高、位置的重要依据。在进行抹灰工作前,电气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墙上的墙面线、50 线把电气工程所预留的全部孔洞设计按照要求和规范重新核实查证一遍,待确定合格后,将箱盒逐一安装好。再把所有的暗配管路检查一遍,然后打通管路,穿上带线,最后堵好管盒。 进行抹灰工作时,要配合土建箱盒收口以及配电箱的贴门脸,箱盒抹灰收口要平整光滑,决不允许出现留大敞口。做好防雷的均压线和玻璃幕墙、铝框架、金属门窗的接地连接。还应配合土建进行外墙保温板和轻质隔板的安装工作,在保温板与隔墙板内稳盒和接管时,应该使用开口锯,尽可能的不开横向长距离槽口,并且要保证开槽的尺寸精确无误。电气施工人员应该主动积极与土建人员联系,待涂料或喷浆刷完之后安装照明器具。进行照明器具的安装工作时,电气施工人员必须要保护好土建成品,避免弄脏墙面。待安装完电气器具后,土建人员修补墙面或喷浆时,必须要保护好电气器具,避免污染器具。 5.对智能电气的配合工作 虽然基础工程的配合工作很关键,但为了能够更加完善建筑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同样重要。因此,智能电气非常需要和土建人员以及施工方面密切的配合。而且,这一类电气须经过长时间的调试和审核后才能使用。安装弱电线路必须在完成其他土建工程后才能实施,也包括装饰工程。特别是对于智能控制室以及消防工程的施工, 必须首先完成防静电板一类的安全设备。与此同时,吊顶、墙面粉刷等各种装饰工程也须尽快完工。另外,电梯工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电梯的相关设备位置、尺寸都必须确定好。土建人员必须对不同建筑按照要求进行井道尺寸和电梯设备的设计。 6.结语 每栋建筑物的内装修与施工质量和墙面工程都有直接联系,对于电气内线的安装虽然应该在完成墙面装饰后进行,但是,所有可能损害装饰层的施工都应该在还没有进行墙面装饰抹灰工程时完成。电气内线的安装工作必须事先认真核对土建施工的预留工作、预埋配合是否有遗漏,暗配管路是否有堵塞,以便于进行内线遗漏安装。若等到结束墙面工程后再凿孔打洞的话,会使墙面留下不易修补的痕迹。我们必须要做好电气安装工作的协调配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关于电力工程安装节电措施的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力工程不同环节的用电特点及线路中易出现的高耗能情况,并针对安装过程提出了调整线路功率因数、安装节能设备等节电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功率因数;节电措施 1 概述 随着生产与生活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电力工程的建设变得必不可少。电力能源的浪费是目前能源浪费中较为严重的一部分。在能源紧缺、浪费严重的大环境下,电力工程节电措施的实施更是非常重要。电力工程的建设不仅要严格执行其安全标准,更要在此基础上实施尽可能多的节电措施来降低能源的损耗。本文从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的布局、电力设备的选取及电力安装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节约电能的几点措施,旨在满足生产或生活用电需要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电能的损耗,尤其是工程建设完成后,在长期的使用中,对电能的节约具有重大的 意义。 2 电力工程安装节电措施的研究分析 2.1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及安装位置的确定 电力工程的安装要准确地选取变压器的位置,如果工程建设地点附近有高压输电线路,在施工地点可建设变电所,要使其地点最大可能地接近负荷中心。根据电力安装工程的大小并结合用电量等选取多个地点建设变电所。 变压器的选择要考虑实际用电情况,选择合适容量的变压器,既不能造成容量过大使过多的电能浪费,也不能过小使电力设备在稍有过载时就烧毁变压器。在对容量进行计算时要以负荷为依据,若负荷是相对平稳的,供电的单台变压器一般选取85%的负荷率,若负荷是周期性有较大波动的,变压器的选择则要考虑负荷在波峰时适量地过载,最后确定容量。 2.2 降低无功损耗 无功损耗是供电线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供电企业的线路功率因数大多较低,无功损耗的情况也较多。电力工程的建设中应考虑采取适当措施来提高功率因数,将无功损耗降到最低来节省电能。要提高功率因数,一是可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如在供电线路中安装电力电容器可较大提高线路的供电因数,二是在电力工程建设时合理设计电线线路布局,规划好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安装。当企业用电负荷较为集中时,需要较大的补偿电容,高低压混合补偿将极大地提高功率因数,若企业的用电负荷较为分散,则可采取低压补偿的方式,在分散用电处安装低压电容器能有效地节约电能,降低无功损耗。在用户的输电线路上并联移项电容器后,电路前方线路的无功电流会明显的降低,因为移项电容器并联到电路后产生的超前电网线路电压容性电流与用电设备产生的滞后电网线路电压感性电流产生补偿效应,从而降低了能耗。在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时要尽量靠近变电所低压母线侧。 电力工程中线路的自身电阻发热导致的热能损耗也形成了功率损耗,在电力施工中,配电箱与低压箱的回路线路应设计为直线线路,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不得超过200m,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同时可设计加大导电线路横截面积。 2.3 降低中性点电位过高的损耗 电力工程的安装中极易出现中性点电位过高的情况,电路中三相负载不平衡的情况不仅容易使中性点电位升高,而且容易使电路出现火花,产生危险。当三相负荷长期地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对整个配电网络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变压器等电力设备极易受到损坏,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甚至增大高次谐波对电网产生的影响。当中性点电位升高后,电流也随之增大,电能也相应地产生了不必要的损耗,因此在电力施工中要尽量使三相负载平衡。在三相上均匀安装单项用电设备或者对用电负荷进行分类。配电变压器出口的电流不平衡度要低于10%,总之保持电网三相负载平衡是电力安装中节约电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2.4 节能设备的使用 在电力工程安装中使用节能型设备也是一项重要的节电措施。电动机是供电企业常用的动力型设备,对于运行中的电动机,负载若经常在40%以下应予以更换或者安装电动机空载运行的限制性装置。当电动机根据用电特点经常在轻重负载交替的状况下运行时,其运行效率非常低,造成的电能损耗也较为严重,对于这种状况可安装自动转换节电器,电动机在较轻负载运行时的功率因数会相应地提高,电能也会得到较大的节约。电动机的容量大小要根据负载的特性进行选择,应尽量选取节能型系列的电动机,使电能得到 节省。 配电变压器的合理选取也是电力节能的重要途径,若变压器的运行负载长期处于较低较轻的状态,其多余的容量则会形成电能的浪费。在电力工程安装中可设置两台不同容量的变压器并联运行,在实际的用电中,根据用电量的大小可切换两台不同容量的变压器,减少空载运行的情况,降低能量损耗。也可推广使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根据实际用电量进行增压或者减压。节点干式变压器是一类具有节电、维修简便等显著优点的变压器,选用其作为配电变压器不仅可在负荷超过其容量时不易烧毁,而且其设计特点可使磁通量从接缝通过,减少激磁电流,降低能耗。 电焊机是一种常用的电力设备,相对来说可控硅整流焊机是目前制作成本较低的一种类型,其用电单位可大量地节约电能,是相对低耗能的用电设施,加之间歇性的其运行特点,在电能节省上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应用先进科技产品降低电气设备的电能消耗,内部串联电抗器再与调压器和消除谐波线圈并联的节电装置是一项较新的多功能节电装置。该装置利用电磁平衡来调整电压的稳定性,内部的调压器可使电压一直处于合理值,保持了相应的平衡度。同时该装置可调节自身的相序电感量和电磁交换,能使电压及电流的不平衡度低于2%,极大地平衡了三相电压,避免了电压不平衡与电流不对称产生的环流,也就避免了环流产生的能源消耗。该装置同时可利用自身磁力作用,对电动机的电流产生抑制,一般可将电流降低到电动机额定电流的2~3倍,节约了电能损耗。线路在输电中产生的高谐波也能通过此装置进行抑制,其内部并联的线圈一般可抑制高达50%的谐波,抑制了高谐波就避免了变压器因涡流产生的热量耗能,达到了节约电能的目的。电路及电机绕组的铜耗随着高谐波及高频电流的增加而增加,降低了高谐波后线损较大程度地减小,在较长的输电线路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另外电压和电流的瞬间变动也通过此装置得到了平衡,磁性材质和相应的结线方式使该装置对用电设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设备在更加稳定的状态下运行,突出绿色环保的效果。 3 结语 当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加剧。电能资源越来越呈现紧张的态势,电力工程安装中节电措施的实施可有力地缓解这一状况。电力工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低功率因数设备,同时也有如变压器等轻载或过载的电力设备的使用,加之负载不平衡的情况较多,输电工程中电能空耗的情况也较为严重。因此在电力工程的安装过程中,可分别从这些环节入手,实施相应的节电措施,从基础的电力工程安装中抓起,不断地应用节能措施,同时不断地探索有效地节能途径,致力于达到良好的电力能源节约的效果,使发展不仅取得经济效益,也兼顾了社会效益。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火力发电厂土建与电力工程安装的配合 摘要 现阶段的火力发电厂施工建设项目一般都具有建设工期较短、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比较复杂等多个特点。而且在施工作业阶段,往往土建以及采暖通风和电力安装等施工作业相互穿插交错。电气安装工程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相关电源安设进户以及明暗管道的具体铺设和其他建筑的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设工作等。本文主要结合在发电厂施工建设时,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如何做好其电力工程之间的安装配合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土建工程;电力工程;电气安装;探究与讨论 现阶段,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用电量需求逐渐加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我国的水能源开发有限,因此我国发电的主要形式仍是火力发电。因此做好火力发电厂的施工建设工作,对保障和稳定我国的电力需求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1 电力工程在施工作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的是,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之前,必须依照一定标准,生产加工以及准备好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所需的预埋件以及各种元器件和预埋管道工作。而且对项目工程进行具体设计前,相关设计人员应就实际的工程设计等方面提出一些具有专业性的要求。此外,在土建工程施工作业之前, 土建施工人员应同电力安装作业人员一起对土建施工建设以及相应的电力安装的具体图纸进行认真的检查与审核,以有效的避免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设计遗漏或者出现差错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电力安装作业人员应对土建工程的实际设计图有着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对其具体的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实现与土建施工作业的有效配合。 2 土建同电力安装的具体配合施工作业阶段 2.1主体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 放线阶段。在这个环节之中,要依据一定标准规划好工程建设中的排水管道的实际预留洞的具体位置,并对参照放线尺寸的大小预留好相应的孔内木盒;做好这个环节之中的配电箱以及照明灯盒等位置处的放线工作;做好对空调以及排水管和电梯等大体积设备的预埋件以及放线位置确认工作。 做好相应的管道铺设工作,同时对预埋构建进行相应的加固。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依据放线过程中具体流程以及步骤,做好相应排水管道的预埋铺设以及辅助的套管预埋工作;做好空调排水管以及辅助设施的套管预埋工作;做好开关以及照明和插座线等处的电线管道的预埋工作;做好相应防雷接地网的具体焊接工作;做好施工作业过程中,部分机械设备的预埋件的巩固加实工作。 做好相应的检查以及验收工作。在这个环节当中,其主要工作是对上述两个环节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与审核,对于那些在上述两个环节之中有遗漏的要及时的填补上,没有依据一定标准进行相应加固的,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固。同时也要做好和土建施工作业的具体交接手续。并对以后土建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某些原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钢筋、管道等。土建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作业时,相关的机电安装人员应对其进行实时的跟踪与监督,以确保电力工程在预埋件这一环节中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与此同时,也随时做好同土建施工作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以便在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中,能够确保预留件工程的顺利实施。 2.2主体工程作业的三个基本阶段 安装人员应对工程施工建设中预留孔洞的具体位置以及尺寸大小进行相应的检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有效避免日后返工作业;对施工作业时预留出的水管以及线管进行相应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通畅,此外也做好其相应半成品的辅助保护措施,以确保在日后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砂浆以及垃圾流入排水管道而导致管道阻塞现象的发生。 安装人员应参照施工图纸,做好日后土建施工作业过程中所需孔洞的预留工作,比如配电箱的预留洞等。 安装人员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墙身开槽以及与其相应的墙身内部埋设管道的铺设工作,同时也要依据一定流程与标准做好其内部相应配电箱以及开关面板盒的安置工作。此外在主体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相关安装作业人员应同土建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 3 电气安装人员同土建施工作业人员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在工程施工作业以及电气设备的实际安装阶段,土建作业人员以及电气安装作业人员应做好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以实现对整个发电厂工程建设以及电力安装的技术指导和实时监督。 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材料这两个方面,不论是土建作业人员还是电气安装人员都应做好相应的检查与审核工作,以确保在工程建设中接地电阻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土建人员应偕同安装人员应做好相应设备以及接地网的连接准备工作。 3.1施工前期配合 在项目工程的施工作业前期,土建人员应偕同安装人员对工程作业中基础设施定位及其相应的技术数据已经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安装人员要依据施工现场土建设施的实际施工尺寸,来科学、合理的对其位置进行布置,并对所需铁件以及相应的电缆护管进行预埋铺设工作,以便在日后的吊装作业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其设备进行持续吊装作业。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不部分大型设备的租赁以及使用时间。此外安装人员还应偕同土建人员做好设备的安装工作,以有效的避免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因安装不到位而导致预埋铁件以及电缆护管的铺设不合理。 3.2施工后期环节中的配合工作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在进行二次电缆控制以及相应的电力和电缆铺设完工之后,土建人员应及时协助安装人员对重要电缆处的出口进行相应封堵处理以及加盖作业。以有效避免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老鼠或者是其他动物对电缆造成咬损破坏。此外在对各主控室以及配电间室内部的照明设备进行安装时,安装人员应同土建人员就某些作业细节进行认真交底。并对土建工程在实施砌筑隔断墙作业之前,将隔墙线同水平线的具体位置认真检查核实一遍。 4结论 在施工作业阶段,往往土建以及采暖通风和电力安装等施工作业相互穿插交错。电气安装工程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相关电源安设进户以及明暗管道的具体铺设和高层建筑的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设等。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关于电力工程安装节点措施的探究 【摘要】电力节点的安装工作对我国的建筑事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节点安装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本文就节点的安装措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通过对当前电力节点的安装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了定对措施,提出了几点意见,仅供同行业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电力工程;安装节点措施;建筑工程 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科学事业的稳步提高,各种高新技术被开发与应用到各方各面的实际生活中工作中。电力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内的核心课题之一,同时也是现今的高新科技领域内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向电子技术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一样,从一定的范围内将,电力工程发展的程度,也决定了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国民的生活安定。正因如此,电力工程的安装节点措施成为了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电力工程的安装节点重要性阐述 电力是生产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的基础物质,当今社会,对于电力的使用途径正在不断的研究、发展和深化,电力事业的自动化发展影响着国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正常的生活。在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潮流的走向和潮流的分布是不会起变化的,但是一旦发生了故障,潮流的走向以及分布就会发生变化。会对安装自动的装置和继电的保护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对这种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控制,就很容易导致继电保护设施的拒动和误动以及电气装置的运行异常等问题发生。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系统稳定性的损坏。工程的施工实践证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配和是十分重要的,要将配合的工作做好,作为电气的施工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场时间经验以及对工程整体结构的了解,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具备高度责任感。 二、电气工程的安装节点容易出现的问题 (1)设计人员缺乏相关经验 设计单位的电气设计技术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对设计的规范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或者是理解的规范不统一,由于工期紧张等问题,致使节点详细部分的设计缺少,图纸的设计过程中有部门不明确的作法存在。承建企业负责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没有高标准的素质,并且质量意识薄弱。有的没有电工的电工的特种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有的临时性的雇佣电工来参加安装工作。这些工人不能很好的将设计图纸的内涵领悟出来,更有甚者连图纸是什么都不知道,都看不懂,根本就没有能够实施电气安装的专业技能。还有的承建单位对电气工程安装人员的管理力度欠缺,就让负责土建的施工单位单位管理,其结果通常情况下都是只代而不管,无法达到电气工程安装的质量标准。 (2)电气安装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责任感 电气安装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责任感,缺乏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视工程的安装建设规范如儿戏。在电气的预埋过程中没有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致使下一道工序的建设困难度增加。 (3)电气穿线与电气预埋工程的脱节问题 预埋施工由承建方的施工人员承担建设,穿线施工由方的电工来完成建设,预埋线管预留洞、分线盒以及走向优势根本无法找到,有的线管施工时打圈梁被阻塞,这样就势必会导致一系列的“暴力”施工行为发生。电气、土建两专业的配合程度不好。电气预埋的施工人员让土建施工人员预留出来的洞,而土建的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致使很多的配电箱在安装时出现挤砖现象的发生,这样既没有达到美观的要求,也不能够满足使用方面的要求,给安装与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具体的应对措施 为了抓实和抓紧电网建设,确保项目的建筑质量、进度和安全,根据施工图纸按要求做好防雷及电气的姐弟设置。并且要及时的检测接地电阻,使其符合设计的要求。凡是埋在地底的电管必须要做防腐蚀处理,要将管头封堵好。安装时由于材料多、设备多和系统多,所以,其价格高低就直接的影响到工程安装价格的高低,因此,将材料的价格控制住是降低工程造价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应该由单位的负责人带头,按照时间节点层层落实各班组、各岗位人员挂钩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责。要将电力工程的节点安装工作与本职额工作同考核、同检查、同布置,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指标的工作形势。 全面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是电力工程安装进度加快的有效手段。应根据以一周为一个节点来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每一个项目经理都直接由领导来管理,有权利对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直接的决策权。项目经理应当及时的解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将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监管制度抓好,不能够推诿和怠慢,应当严格的检查导线、开关、插座等有关电器和配电箱等。首先就应当先把没有合格证明的材料和设备用于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在穿线管里面的所有导线都不可以有接头存在。应对管内的导线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导线的质量和安放的正确,避免因返工而带来经济损失。工程的项目经理有权利直接分配、安排和调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部门的任何一个员工,应坚决的将执行力度提上来。如果不允许这样那么也应该赋予项目经理考核所有员工的权利。 开关和插座:同排的开关和插座高度不应该超过预先规定的高度。在墙体还没有经过粉刷的时候,安装的线盒应当高于墙面一定距离,确保在墙体经过粉刷后不会出现凸出或凹陷的情况,而且在墙体粉刷完毕后,线盒的四条边不应该出现空隙。照明灯具:在灯具安装结束以后,灯具的离地距离不可以低于2.4m。地面的电管:地面的电管敷设应当尽量的减少电管的相互交错。管材应当用水泥等粘结剂固定起来,避免出现踩破情况的发生。如果管材被踩破,即使是已经穿线完毕也应当重新施工。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电气工程的安装项目与此同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的安装工作是建筑安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安装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该作用不仅表现在当下,还对工程施工后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在施工的过程中,电里工程的节点安装施工的方法和技术是每一个电气专业技术人员都应该具备的能力,除了要了解国家相关的规范和规定以外,还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施工方法,只有如此做才能够切实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电力工程安装中与土建施工的配合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是简述了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的基本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充分做好电气安装的施工配合。根据本人从事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以供同行们的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土木工程;电力安装 我国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随着许多新结构、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工程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我们应该合理的优化现代的土建建设工程与电力安装的配合,从而减少其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1电力安装中出现问题带来的影响 在电力工程中,安装施工是最复杂困难的环节,包括了土木建设、给排水、电气安装专业等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某工种只考虑本身的工作,势必影响整个工种的施工,而且本专业或工种的工作也难以做好。即使在某个阶段,某一个工种受其他工种的影响不大,而且完成了任务,但将给整个工程施工带来巨大损失,这种损失不仅限于工期上,有时会造成经济或质量上的损失。所以,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电力安装工程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施工项目必然发生多方面的联系,尤其和土木工程施工的关系最为密切。 2电力工程安装的主体结构以及砌体工程施工阶段 2.1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根据土建浇捣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预埋预留配合工作,这是整个电力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在这阶段,电力安装工程的预埋一般分三个阶段完成:①土建结构的模板搭设完成阶段;②沉梁及底筋铺设完成阶段;③面筋完成及封模前阶段。 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完成放线工程,有给排水管道预留洞的位置、尺寸的放线及按照放线尺寸预留各孔洞木盒;照明灯盒、开关面板插座、配电箱等位置的放线;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电梯等大型设备预埋构件等尺寸、位置的放线。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管道铺设及预埋构件的放置加固,是按照第一步的放线做好给排水预埋管道的铺设及穿梁排水管道的套管预埋;空调排水管的套管预埋;照明、开关、插座线管以及弱电线管等电线管的预埋;防雷接地网的焊接;大型设备预埋构件的加工固定等。 在第三阶段主要是检查前面两个阶段的施工质量及工艺,对于遗漏的要补上,没能固定的要固定,同时做好与土建的交接手续,随后土建检查钢筋都符合要求后,浇捣混凝土。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机电安装人员必须时时跟踪,以保证预埋工程的完善性。并时刻与土建施工人员保持联系,以便在土建施工到位时能够及时预留到位,保障预留工作的顺利。 2.2主体砌体工程施工阶段 结构施工完成后,当混凝土的硬度及强度达到要求后,土建便会拆模、放线进行砌体工程施工。 第一阶段必须在土建清扫完垃圾及放好砌体位置线以后才能按照砌体位置校核出在结构预埋阶段所预埋孔洞、管线的正确性。 第二阶段必须掌握土建详细的砌体进度才能跟踪到位,不会落下任何孔洞。 第三阶段是砌体工程中最需配合的阶段,在此阶段如果土建不能给出完整的平水线和打出灰饼,电力安装工程将无法按图纸尺寸做出任何工程。没有正确的平水线直接导致开关、插座面板的高度无法按图纸施工,同时也将导致安装后的高度参差不齐。 4电力工程施工阶段及设备安装阶段 (1)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会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对整个变电站的接地网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方面,要把质量关,确保接地电阻合格。并且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配合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户外各电气设备、进线和母线构架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以及做好主控楼、各配电间的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 (2)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接地网四边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在电气测试人员发现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方便电气安装技术人员采取延伸接地网或其它的技术措施来解决问题。另外,对于此类隐蔽工程还应在施工过程中主动邀请工程监理到现场查看,直到整个地网施工结束后在得到监理的认可下方可进行掩埋工作,例如:在广西藤县的太平变电站和蒙江变电站的技改工程中,由于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未能及时提醒,土建施工人员在没有工程监理到现场查看接地网的情况下,自行进行掩埋,最终遭到工程监理的质疑,造成工程的延误。相反,因土壤土质的问题使广西梧州市儒岩变电站接地网出现接地电阻不合格时,由于土建施工单位对接地桩的标识了如指掌,为后来采取的技术措施创造有利条件。 (3)在基础施工阶段前期,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会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户外杆坑的定位和掌握各杆坑的技术数据。 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各条水泥杆长度的不同,合理安排各杆的杆位,必要时要求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作出整改,务求使双方的工作量减少,以免影响工程进度。 (4)在接地网施工的同时就应加快主控室和各配电间的施工,并根据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好户内电气设备的基础和电缆坑的施工,以及做好、预留电缆孔、预埋电缆固定铁件等辅助工作,提早为电气设备进入配电间设置通道。这样有利于让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遇上下雨或暑热天气时可以进入室内继续工作。另外,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安装、调试户外一次设备时,土建施工应该及时地进行户外电缆坑和主控室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的施工,电缆坑的施工应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电缆坑排水坡度,电缆支架的制作和接地电阻符合有关电气安装规范,检查支架的标高、位置、尺寸、数量用材规格等方面是否与图纸一致,为下一步的二次设备安装做好准备。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工作点,保证施工进度能按计划进行。 5结语 总的来说,工程施工实践表明,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工程有序的开展,电力安装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的深入了解,并且在施工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而使得整个安装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安装任务。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浅谈电力工程安装中节电措施的途径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网络的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电网重要组成元件之一的变压器,其数量也在激增。本文对电力安装施工现场中通过对各环节用点情况进行分析与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节电措施。 关键词: 电力安装; 提高供电线路功率; 节电的措施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约占全部工作时间的35%~65%,从而浪费了电能不但能缓解回家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部分有功功率与大量的无功功率。同时也是企业自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准确地确定变压器位置 当工地附近有高压电网输电时,可在工地附近设降压变电所, 将电能从 10kV或 6kV降到 380/220V,其位置尽可能接近负荷中心。 变电所有效供电半径不超过 500 m。大型工地可根据用电情况分设几个变电所供电,尽可能缩短低压线路长度,减少电压损失,从而节约电能,降低投资。 2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在选择变压器容量时,既不能选得过大,以致设备容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并造成能量损失;也不能选得过小,以致当用电设备略有增容或电动机略有过载时,致使变压器过分发热或烧毁。 变压器容量应根据计算负荷选择。对平稳负荷供电的单台变压器, 负荷率一般取 85%左右, 对昼夜或季节性波动较大的负荷供电的变压器, 其容量和台数应考虑运行合理, 并可在高峰时适当过载运行, 对短时负荷供电的变压器要充分利用其过载能力。 一般工程用电大体分为动力和照明两大类,还有的分为照明、电动机和电焊机三大类。从我公司多年改造经验中证实,下述两种公式计算变压器的容量, 比较切合实际。 式中: 施工设备所需视在容量,kVA: 全部电动机额定容量之和,kW; 全部电焊机额定容量之和,kVA; ( 1.05―1.10 )――容量损失系数; 电动机需要系数 ( 含有空载运行影响电量因素), 电动机10台以内时, 取 台时, 取台以上时,; 电焊机需要系数,电焊机 3 一 l 0台时, 10台以上时,: 电动机平均功率因数,施工最高取0.75~0.78 , 一般取 O.65~O.75 : 电动机效率,平均在0.75~ 0.9 之间,一般取0.86。 求得施工用电设备容量之后,另加 10%照明用电,即是所需供电设备总容量; 。 根据施工用电经验得知,如果在一个计算公式里,同时采用1.05 1.10和两个系数,一般所选用的配电设备容量偏大,因此不宜同时使用这两个系数。 3提高供电线路功率因数 一般企业供电线路功率因数普遍偏低,据调查,平均都在0.6左右,甚至更低。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一方面可以从加强施工用电管理提高变压器、电动机的负载率,科学规划,尽量使供电线路布局趋于合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应采用必要的无功功率补偿设备,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功率因数。在供电线路中采用电力电容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补偿容量可按下式确定 : 式中: 补偿前企业自然平均功率因数角的正切 值 : 补偿后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年平均有功负荷系数,一般取 0.7~o.75 。 对于用电负荷分散及补偿容量比较小的企业,一般采用低压补偿方式较合理,低压电容器分散在车间补偿,能够减小配电设备容量及线路的截面,降低电能损耗。对于用电负荷比较集中且补偿容量比较大的企业,宜采用高低压混合补偿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功率因数, 将无功损耗降低到最低点。 4 平衡三相负载 电力安装工程中,由于单相、两相负载比较多,加上乱接电源现象严重,造成供电线路三相负载不平衡,使中性点电位升高,严重时, 设备金属外壳都会对地放电,产生火花。这从用电安全来说是不允许的;从节电角度来说,由于中性点电位升高,造成了中性线电流过高和中性线电能损耗。在施工中为了达到三相负载平衡,应将单相用电设备按照负荷性质均匀分配到三相上,使各相的负荷尽量接近,做到三相负载趋于平衡。 5 采用节能型用电设备 5.1从配电变压器考虑 变压器长期过轻载运行,通常称为“大马拉小车”,变压器的容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运行效率低,增大了损失率从而浪费了电量。电业部门节电措施中规定变压器负载率小于 30%,则需要更换容量较小变压器,以充分利用设备和提高功率因数。 在条件允许的地方,最好采用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在负荷较低时切除一台变压器,以减少线损。或把生产用电、生活用电与照明分别用不同的变压器供电。这样可以在轻载的情况下,将一部分变压器退出运行,减少变压器的损耗。 5.2 从电动机考虑 异步电动机是企业常用的动力设备,也是需供给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有些企业,电动机所需的无功功率甚至高达总功率的70%左右。因此,电动机的容量应根据负载特性和运行状况合理选择,应选用节能产品,如Y系列节能电动机。Y系列全系列效率加权平均值为88.265%,较J02系列提高0.41%,按近年来产量计算,估计每年可节约电能一亿度,从而节约了电动机运行的电费支出。 对正在运行的电动机,如负载经常低于40%,则应予更换。对空载率高于60%的电动机,应加载限制电动机空载运行的装置。 建筑工地使用的电动机,经常处于轻重载负荷交替或轻载负荷下运行,功率和效率都相当低,能量损耗都比较大。“ Y一”自动转换节电器能提高电动机在轻载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和效率,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 5.3 从电焊机考虑 电焊机是一种常用的低压电气设备,由于间断性工作特点,有很大的节电潜力。 目前,用可控硅整流焊机代替旋转式直流焊机,从制造厂来说, 可以节省大量原材料,节省制造工时费用,降低成本。从使用单位来说,可节省大量电能,减少电费支出,提高经济效益。上海电焊机厂研制的可控硅代替引燃管,以焊机初级电流为 330A,负载持续率为 10%,利用率为40%计算,每台每年可节电1400度。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消除噪音,改善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应大力普及。 6 结 论 综上所述,节约能源必须从基础抓起,一项工程从设计选型到施工,必须时时考虑到节能。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还要不断地探索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结合技术改造措施,电力安装工程中的节电效果还是很可观的。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简述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摘 要:电力工程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是简述了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电力安装 我国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随着许多新结构、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工程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我们应该合理的优化现代的土建建设工程与电力安装的配合,从而减少其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1 电力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带来的影响 在电力工程中,安装施工是最复杂困难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若某工种只考虑本身工作,势必影响整个工种的施工。即使在某个阶段,某一个工种受其他工种的影响不大,而且完成了任务,但将给整个工程施工带来巨大损失,这种损失不仅限于工期上,有时会造成经济或质量上的损失。所以,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力安装工程是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施工项目必然发生多方面的联系,尤其和土木工程施工的关系最为密切。 2 电力工程安装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由电力设计人员对土建设计提出技术要求。土建施工前,电力安装技术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电气施工图纸,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电力技术人员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校核自己准备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和这一项目的土建施工相适应。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和备齐土建施工阶段中的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 3 电力工程安装的主体结构以及砌体工程施工阶段 3.1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根据土建浇捣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预埋预留配合工作,这是整个电力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在这阶段,电力安装工程的预埋一般分三个阶段完成:①土建结构的模板搭设完成阶段;②沉梁及底筋铺设完成阶段;③面筋完成及封模前阶段。 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完成放线工程,有给排水管道预留洞的位置、尺寸的放线及按照放线尺寸预留各孔洞木盒;照明灯盒、开关面板插座、配电箱等位置的放线;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电梯等大型设备预埋构件等尺寸、位置的放线。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管道铺设及预埋构件的放置加固,是按照第一步的放线做好给排水预埋管道的铺设及穿梁排水管道的套管预埋;空调排水管的套管预埋;照明、开关、插座线管以及弱电线管等电线管的预埋等。在第三阶段主要是检查前面两个阶段的施工质量及工艺,对于遗漏的要补上,没能固定的要固定,同时做好与土建的交接手续,随后土建检查钢筋都符合要求后,浇捣混凝土。 3.2 主体砌体工程施工阶段 结构施工完成后,当混凝土的硬度及强度达到要求后,土建便会拆模、放线进行砌体工程施工。电气安装施工员必须掌握土建的砌体进度,从而与土建密切配合做好墙身管等工程的施工。电气安装工程一般分3个阶段完成:①拆模后土建清扫、放线阶段;②砌体施工阶段;③砌体批灰前施工阶段。 第一阶段,电力安装人员检查预留孔洞位置、尺寸是否正确,避免砌体完成后重新打开砌体修整管洞;检查预留的线管、水管是否通畅,同时做好半成品的保护措施,防止砌体施工中砂浆、垃圾等进入管道并阻塞管道。第二阶段,电气安装施工人员要配合土建预留好各种孔洞。第三阶段,电气安装人员要按图纸的要求于墙身开槽铺设墙身水管、线管及安装户内配电箱、开关面板盒等。 在主体砌体工程施工中电力安装施工员要与土建施工员做好每个小阶段的交接工作。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不能忽视的。 3.3 土建施工和电气安装人员协调的重要性 工程施工阶段及设备安装阶段,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会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对整个变电站的接地网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方面,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接地电阻合格。并且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配合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户外各电气设备、进线和母线构架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以及做好主控 楼、各配电间的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接地网四边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在电气测试人员发现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方便电气安装技术人员采取延伸接地网或其他的技术措施来解决问题。另外,对于此类隐蔽工程还应在施工过程中主动邀请工程监理到现场查看,直到整个地网施工结束后在得到监理的认可下方可进行掩埋工作。 3.4 施工前期的配合 在基础施工阶段前期,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会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户外杆坑的定位和掌握各杆坑的技术数据。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各条水泥杆长度的不同,合理布置各杆的杆位,必要时要求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作出整改,务求使双方的工作量减少,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同时加紧做好其他户外电气设备(如断路器、电容器等)的基础施工,并预埋好电缆护管和铁件,以利于日后吊装设备时能进行连续吊装,尽可能地减少租用大型机械设备的工作天数。 3.5 后期的相互配合 在电气安装中后期,土建施工人员应主动与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在二次控制电缆和电力电缆敷设完毕后,土建方面应立即协助电气工作人员对关键电缆出口进行封堵并在电缆坑上加盖板。在安装主控室和各配电间的照明灯光部分之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交底。明确在土建工程砌筑隔断墙之前,应与土建施工员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电气人员将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的位置及确定各种灯具、开 关插座的位置、标高。在土建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50线)、墙面线(冲筋),将所有电气工程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查对核实一遍,待按图纸对所有灯光线路进行敷设完毕后,将箱盒稳固好,并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由土建施工人员对管路和箱盒进行抹灰。当电气器具已安装完后,土建修补喷浆或墙面时,一定要保护好电气器具,防止器具污染。 4 电力工程安装工程的施工收尾阶段 通常在电气设备安装进入尾声阶段时,电气安装联同土建施工人员对电气设备的基础设施进行预验收检查。针对因设备安装时造成基础设施的损坏和其他土建施工方面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修整,包括做好对主控室和配电间以及对整个设备区进行亮化工作,配合好电气安装工程的验收工作。 5 结语 总的来说,工程施工实践表明,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工程有序的开展,电力安装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的深入了解,并且在施工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而使得整个安装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安装任务。 电力工程安装论文: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摘 要: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中,电力工程在施工环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影响也是越来越广泛,与建筑工程中诸多项目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土建施工,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必要和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有效配合。为了更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需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文章就探究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土建工程及电力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建工程与电力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直接性影响了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随着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新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越来越重视工程施工中各个项目环节的配合。尤其是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的配合,是当前工程建设中重要研究课题。探究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显的尤为重要。 1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设计配合工作 电力工程及土建施工设计阶段,电力设计人员要和土建施工设计人员相互配合,人员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并要针对自身的工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关于其他项目要求。比如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配电箱安装时,需要在施工方案中进行反映,同时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土建施工设计人员要重视施工方案提出的技术措施,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补充,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施工之前,安装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重视方案提出的技术要求。而施工人员在土建施工期间,需要充分考虑电力工程的安全,如预埋固定件,要相应留置预埋孔,精确计算梁柱与配电箱、线路、暖通等电力设备之间的关系,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和土建施工良好配合,在施工期间有效衔接。 2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阶段的配合工作 ①土建施工中,重点是安排放线工作,主要包括预留固定件,预留排水管、暖通设备的位置,根据电梯设备尺寸,对相应位置进行放线。需严格按照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对开关、插座、配电箱及线路等位置合理安排,并做好相应标记,电力安装人员可根据施工人员做好标记进行安装;但在此期间,安装人员需考核标记位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各管线位置和尺寸,制定各管线木盒并放置各孔洞。在铺设管道时,需放置预埋构件并加固,按照已完成各管道放线工作,预埋各电力设备。在施工中,需重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墙体完成之前,进行电力安装工程,避免破坏防水层。电力工程安装时,需重视数量、尺寸、位置,重视安装期间出现的各个数据,尽量配合土建施工。电缆施工时要一次完成,避免出现返修现象。同时要严格检验施工工艺和质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修补,保证各设备安装严格固定,并做好与土建工程的交接工作,土建人员严格检查钢筋质量,当各工作达到标准后,有效浇筑混凝土。 ②在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比如在电线管敷设工作时,要结合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根据混凝土施工顺序和进度,分层次敷设工作,当电线管敷设中没有遵守施工工艺,会对电力工程安装的后续工作造成影响,并影响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进度。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位置尺寸,配合土建施工,避免破坏钢筋。土建施工中,电力人员做好施工监督工作,尤其是已完成的电力安装工作,特别是管道、开关等位置严格监督,避免损伤。当损伤管路后,要及时修复,电力管理人员要定时检查,避免出现遗漏。而在管线集中地方,会有混凝土裂缝产生,当预埋管线有较大密度时,与敷设走向一致,会产生楼面裂缝。电力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避免践踏,预防保护层脱落和钢筋弯曲,并加强管线部位的管理,使用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裂缝。比如为了减少对楼面的踩踏,施工人员可增设临时跳板,分散应力水平,增加钢筋小马凳,减少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次数。而施工期间尤其是混凝土振捣中,要由专业电力安装人员检查管道的完整性,避免混凝土振捣中使管道震裂,并要做好预埋管件的维护保养工作。清水混凝土有着十分光滑的表面,安装期间的准确性会影响混凝土表面,为了保证土建工程和电力安装良好配合,需切割管口,确保管口光滑,并要保证套管平整水平和长度要符合土建施工要求。 ③在完成结构施工中,当混凝土强度和硬度完成满足要求后,土建人员需进行拆模和放线工作。因此,当土建施工完成后,将垃圾清扫完成,并将砌体位置线进行放好,按照砌体位置,检查孔洞和管线的正确性。并要对土建砌体进行跟踪,没有出现遗漏现象。同时要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没有正确的方案会影响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 3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安装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需做好变电站接地网施工,并有效指导和监督技术。在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时,要严格控制电力工程质量,保证接地电阻合格。土建施工人员要与电力工程安装人员要做好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并要做好主控楼及各配电间的连接准备工作。在接地网安装时,土建施工人员要将接地网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当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要采取相应技术解决。 在接地网施工期间,要加快主控室和配电间施工,并按照电气安装技术人员要求,做好基础电气设备和电缆坑的施工工作,同时各辅助工作如电缆孔、电缆固定铁件等也要保证准确性。在安装和调试户外一次设备时,要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电缆各方面施工,保证各电缆工作符合电气安装规范,与施工方案相符。 4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装修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工程抹灰之前,需确定电力安装的位置,检查预留孔,保证施工规范和设计一致,准确性合格后可投入使用。当涂料和喷浆工作完成后,在安装电力设备时,要保护土建成品,避免破坏墙面。并且电气器具在安装完成后,要有效保护,避免出现污染。建筑工程的内装修会影响施工质量,在完成施工后可对墙面进行装饰,当部分施工会对装饰层造成破坏时,要首先完成然后进行墙面工程。当发现损伤时,要及时补救。 5 结 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之间的配合工作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因此,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配合工作,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准确划分各工作,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农业专业论文: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黑龙江省的地域特点,对农业昆虫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 一、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农业昆虫学是农学专业的基础课,兼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质,在农学类专业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本课程主要讲授昆虫学的基础科学知识,内容包括各种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方式、发生规律、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护农作物获得丰产丰收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型也发生了转变。目前,用人单位对农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化和社会需求,根据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特点,加强农业昆虫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是农学类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出一流的高等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保证。 二、具体做法 1.注重教材选择,优化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本科专业设置由细化转向加强基础,缩短学时,拓宽口径的改革。因此,如何在较少的学时情况下保证农业昆虫学的教学质量,是农学类专业教学所面临的挑战。选好教材以及做好对教材课程体系的优化是农业昆虫学教学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农学专业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采用彩万志等主编的《普通昆虫学》和李云瑞主编的《农业昆虫学》两本教材,均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材,内容多且深。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最全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点,了解最新的学科进展情况,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精心组织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地域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达到知识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首先,注重农业昆虫学基础科学部分的教学。由于农学专业没有昆虫学科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然,解决生产中害虫防治的实际问题,更多的则是依靠运用昆虫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因此,昆虫学基础科学部分的教学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的原则,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将《普通昆虫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至第三篇合并为一个章节,即昆虫体躯构造与功能,授课时联系生产实践讲授昆虫的外部和内部构造与功能,力求将这部分内容讲细讲透彻。例如,不同类型口器的昆虫,其危害症状不同,应根据昆虫的危害症状有针对性的选择农药种类和施用方法;利用昆虫的触角,可区别害虫的雌雄,如果诱虫灯下诱到的害虫多是雌虫尚未达到产卵的程度,那么及时预报诱杀成虫就能减少产卵量,降低为害,这在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上是很有用处的。对于昆虫生物学特性的章节,有选择的讲授昆虫的生殖方法、生活史及习性;昆虫分类章节,重点讲授农业上常见昆虫的分类特征,包括对农作物有益和有害的种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农作物昆虫。对昆虫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掌握温度对昆虫的影响,了解其他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将农业昆虫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放在农业昆虫学各论中,结合具体的害虫进行讲授,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在农业害虫的防治原理和方法章节中,以害虫综合治理(IPM)理论为基础,引入害虫可持续治理理念,解决环境污染、农产品残留等安全问题,结合成功防治农业害虫的典范讲解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和生动性。 其次,灵活讲授农业昆虫学各论部分的内容。由于农业昆虫学各论内容庞杂,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因此,我们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对有关章节进行调整,形成了以地区主体作物为特色的害虫群落系统。我们将某种作物害虫作为一个单元来讲授,先讲授某种作物害虫的种类,然后讲授重要害虫的群落特征,之后再阐述优势种种群的发生为害特点,最后在害虫为害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某种作物害虫的综合治理技术。这样授课的效果显着体现在两点:第一,使农田生态—害虫群落—害虫种群—综合治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非常便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学生学习效果显着;第二,将害虫的发生为害与综合治理联系在一起,既符合现代害虫综合治理的理念,又可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因为,害虫的综合治理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生物化学、作物学、栽培学、气象学、土壤学、耕作学等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相联系,在课程授课中注重将上述学科的知识与昆虫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利用作物自身的外部形态、内部生理生化特点、作物栽培措施、栽培制度、农事操作等措施,来分析害虫—植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条件,减少害虫的危害。此外,授课时及时补充害虫变化的新动态,做到与时俱进。如搜集整理关于美洲斑潜蝇、烟粉虱、白粉虱等害虫的资料,补充到授课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 2.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讲课是一种艺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使教学效果好,就必须精心设计授课内容,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及讲稿,在语言表达上力求做到简练、准确、富有趣味性。改革之后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讲授昆虫学基础知识部分时,昆虫分类章节中,某些害虫的特征较繁杂,学生不易记忆,如在讲课过程中引用一些谚语、经典事例等,教学效果会很显着。例如,在讲到“弹尾虫”的特征时,我们引入了“善跳弹尾目,腹节 不过六;基部有腹管,跳器在端部”的例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和记住。在讲授各论部分时,挑选2~3种重要虫害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其余的虫害安排学生自学,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制PPT课件讲解,最后由教师总结补充。如此,学生从一类害虫的危害症状特点到学习此类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从重点剖析此类害虫的发生危害原因到举一反三的学习其他类害虫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己查找文献和总结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整个农业昆虫学授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媒体的授课形式,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物、录像、电影等方式,利用其图像、声音和动画效果体现昆虫的各种形态及生命活动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物质依附和基础支撑,实验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整体科研能力,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社会和地方需求,农业昆虫学的实验教学逐渐向农业生产实践型转变,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利于毕业生的就业要求。首先,改变教学模式。以往的实验课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完成实验项目内容,对作业以外的实验内容不重视,甚至不做,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出现应付现象。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学手段的革新。实验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弥补了板书、挂图、标本残缺、标本数量不足等方面的缺陷,显着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其三,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分析实验结果、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其四,为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提升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我们在实验中增设了昆虫学教学实习。要求学生到温室、田间采集昆虫标本,室内鉴定,识别害虫危害症状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着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身观察和掌握这些昆虫的基本形态、习性、危害状况等,弥补了以往单一室内实验教学的缺点。改革之后的实验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对农业昆虫学学习的兴趣,也训练了学生在农业昆虫学实验技术方面的扎实功底,为今后从事农业昆虫学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综合素质 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能否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将平时成绩、实验、期末笔试成绩按照10%、20%、7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中,作为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成绩。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自制理论PPT的质量和查阅资料的丰富度;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使用能力、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巧、编制和使用检索表的能力、鉴别农业昆虫种类的能力、综合性实验设计的能力,一般采用开卷或实物考试法;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害虫综合治理方案的设计及害虫的防治措施等内容。改革之后的考试评分方法,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 教改之后的农业昆虫学教学实践表明,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了学习激情,提高了自主、创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地提高和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起到了初步的改革成效。相信通过我们今后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将新的教学模式试行和推广到其他农学类学科,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农业专业论文:浅析农业职业教育应走出专业设置的误区 论文关键词: 农业职业教育;误区;改革途径 论文摘要: 农业职业教育要走出专业设置的误区,就要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出发,充分认识三农问题,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实习基地建设,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目前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专业改造的误区 农业相对效益较低,使农业职业学校或学院的涉农专业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弱势,为了追求生存、发展,多数学校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老专业改名、新专业设置,目的是为了吸引生源。但忽略了与之配套的相关改革,改造后的专业大多数换汤不换药,新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实习基地数量少、规模小,甚至没有,专业课教学依然存在“实验室养猪、黑板上种田”的现象。 2、教学环节的弊端 专业变化快,课程设置跟不上步伐,征订教材教师参与少,教材与实际需要和学生能力脱节,学生水平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教师水平评价仍然是传统的方式(教案的规范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程度、领导的印象等),使工作缺乏推动力,教师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导致教师队伍新技能欠缺或技能熟练程度不高,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技能训练不到位。 由于上述原因,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又缺乏特色和职业能力,毕业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新名称、新专业在招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快就被扼杀在摇篮中,生源又会陷入困境。 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1、充分认识三农问题 众所周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转移在政策上给与诸多照顾优惠,使其待遇有所改观,但我们看到大中城市大多选择发展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况且城市本身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在与城市富余劳动力的竞争中多处于劣势,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仍然是城市的贫民阶层,低成本、低风险的土地将成为农民生存的最后保障,况且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最终也只能靠农民自己,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是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并带来机遇。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未来农业将成为一项新型产业,同样也要求造就新一代农民来改革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农业发展趋势表现在由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向优质高产高效,产品系统转向名、特、优、稀、新、少,林果牧渔各业及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发展工厂化基质栽培技术,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的走向。以上各项战略均对农村从业人员的种类布局、技术结构和能力的层次规格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低、优秀科技人才奇缺、信息渠道不畅通阻碍着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效益的提高。职业教育应密切关注“三农”需要,实施全面的、多元化的专业和培训,同时加强与之相配套软硬件建设。抓住机遇,以优质“产品”迎接挑战。 2、走出一条“凭实绩体现质量,以质量创造品牌,以品牌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招生”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 (1)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学校应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构建与当地人力资源开发相适应的课程新体系。该体系应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能力需求,自制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强调适用、够用,突出实用性、体现地方化、模块化和现代化。设置区域性或乡土性专业课程,组织编写适合地方特色的实用教材。结合实际增减课程,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手册及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新形势的能力。 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教材的选择要依靠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专业教师。至少有内行教师和德才兼备的人员参预订购教材事宜。 (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如果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就等于丧失了办学生命力,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客观真实的环境,增加学习接触实际技能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业务能力。 突出“应用性”的 教学内容。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应削枝强干、删繁就简,体现知识能力的“岗位针对性”。教学过程强调结论和应用,教学重点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用”,加强基础专业技能训练、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内容。 (3)启用教学能力评价模式。评价机制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至关重要。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更是教师能力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指标。把学生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删减当前的理论考试,把单独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教学水平的测试方式。有说服力的评价指标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上将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教、学、做”相结合的理论课堂,将实训基地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要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这样既对学生实行了“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使学生所学习的理论和掌握的技能融为一体;又对教师完善自身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无论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起到推动作用。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无论是改造老专业还是设置新专业,教师能力欠缺是改革的最大障碍。育人先育师,教师的专业培训,应当成为专业建设的前提,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新专业建设相匹配,新专业才具有生命力。 学校体制、政策对能力的发挥和积极性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学校应以实绩作为能力标准、待遇标准。取缔效益甚微的岗位和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一劳永逸的待遇,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奖罚制度,建立、健全鼓励扶持政策,使全校职工个个有压力,人人有动力。 支持、鼓励实训基地建设中教师技能的创新、名特优品种的引进、示范、试验。农业受天时、地利的影响明显,允许一二次的失败,鼓励教师大胆实践、探索、创新。支持、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指导专业户或自办实体。以实体和专业户的效益、学生能力展示评价教师能力,并作为评选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依据。奖励应倾向于技术含量高、难度大、艰苦、能力要求高、对学校发展影响大的工作和岗位,真正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全体职员的工作热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鼓励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寒暑假期,在节假日深入各行业一线参加生产、管理实践活动。经过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积极采取引进人才、校企联合等完善师资队伍。 (5)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农业职业教育要办好,就要确立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加大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自己的实训基地上依靠它的技术优势、人员优势,建立一套与专业对口、科技含量高的实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有所练,学有所得。而且该实体能对外营业,效益可观,使基地具有较高的示范性和较强的辐射功能,以此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走出了一条“凭实绩体现质量,以质量创造品牌,以品牌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招生”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 农业专业论文:浅析农村中职学校农业类专业适应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方法改革 论文摘要: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多年来为当地农村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职业学校新的课题。 一、农村中职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来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向第二、三产业方向倾斜,第一产业的农林牧专业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甚至被裁掉。有的学校虽然保留了部分农业类专业,但学生的目标是升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将来有利于谋求一个好的职业,没有把服务农业放在首要的人生目标。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30万人(包括农民技术员),与农业人口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己超过千分之四,这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相称。农业科技人才的大量短缺与培养科技人才过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即便这样,很多中职学校仍把重点放在对初中毕业生的培养上,这就加大了培养的局限性,培养的数量捉襟见肘。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说学习目的的偏离,培养的质量更值得怀疑。 二、农村中职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优势 (一)地里位置的优势。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大都地处农业生产前沿,与农业生产能近距离接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职业学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农业生产的动态,可以有目的的进行指导和服务。在遇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典型的、普遍的、共性的问题时,可以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综合治理,还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办学经验的优势。 职业学校基本上是从农业技术中学转轨而来,有着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对农业人才培养上,可以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初中毕业生成为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还可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农民,使其掌握先进的科学生产知识。 (三)师资力盆的优势。 就目前而言,很多农村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教师占专业教师的20-25%,有的学校这个比例还大。他们大都是八十年代为职业学校定向培养的师资力量,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厚的感情,农业科技知识比较扎实。 三、农村中职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措施 (一)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针对目前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科技人才的现状,职业学校要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农村留得住、能创新、有作为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不但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精通,还要熟知相关专业知识,要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多面手。在实施教学上,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可以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甚至鸡舍猪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从感性认识上强化训练。与此同时,更新旧观念,不断传播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使学生置身于农业科技前沿,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头脑。加强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农村中职校在培养初中毕业生的同时,还应把培养人才目标对准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这些农民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渴望知识,学习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在职业学校深感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在校生少的同时,有一个庞大的农民队伍急需培训和学习。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苦于无门,不知道去什么地方请教,职业学校恰恰是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桥梁,完全可以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农民。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学校也只有重新对培养目标定位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职业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农业类专业逐渐萎缩、招生困难、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都制约了农业类专业的发展,从而失去了农村中职校生存的根基。将培养人才目标定位在农民这个群体上,学校将在农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会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 职业学校沿袭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显然背离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真谛,职业教育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不能把学生埋在书本里,实行开放式教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培养目的的定位为多种多样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能。培养在校生时可以采取动态的教学过程,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让他们自己制定农业生产的一个小环节,并付诸实施,教师则针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这样以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针对农民的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农业类专业包涵了农林牧等专业,不同的行业生产也各不相同,比如从事种植生产季节性较强,而从事养殖生产的季节性就差一些。随着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行业的细化程度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农民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既要从基础知识上强化,又要在专业技能上提高。从培训时间上看,种植类专业可以在农闲时集中进行培训,而养殖类专业可以利用下午或者晚上的时间进行。从培训层次上看,可以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后经考试合格后发培训证书:可以注册中职学籍,采取学分制的形式,修满学分即可毕业,享受中职生待遇;可以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按照中央电大学习包的要求,有步骤、系统地进行学习,最后按课程所修学分毕业。 因此,农村中职校在培养模式上要有突破、有创新,不能把眼光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要看的更远,只有采取多种形成是培训,才会有更多的培养对象,职业教育才有活力。 (三)培养方案的制定。 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确定后,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一定要有针对性,既要考虑到农民群体特征,又要考虑到个性发展;既要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又要有前沿的专业知识。培养方案可以以学习包的形成发给每一个学员,让他们有目的的去学习,在学习以前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想做什么,方向的确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业专业论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而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近年来宁夏各地的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业产业化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比较好的组织形式。不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不得要领。 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关系十分密切,好像一对孪生兄弟,不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组织就发展不起来;没有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难以推进。从宁夏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哪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专业合作组织就发展得好。反过来也是如此。 (一)只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有机组合起来,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够满足龙头企业的需要。龙头企业依靠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的原料,一般都不会成功。所以,许多龙头企业要自己建设原料基地,搞“反租倒包”。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就破解了这个制约因素。专业合作组织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安排农户生产,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养殖小区,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既降低了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打交道的高额成本与合同不能兑现的风险,又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较好地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目标。 (二)只有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国外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和国内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实践都说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都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民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不会提出也不会出现专业合作组织。只有当农民的生产变为商品生产,农产品成为加工企业的原料,或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时,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取得较高回报,才出现了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组合,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的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能适应这个要求,专业合作组织就应运而生了。我国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为农户提供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某一个农产品生产,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在技术、资金、信息、储运、购销等方面开展合作的组织。它与龙头企业直接挂钩,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发展趋势并自觉推动农业产业化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发展加工或销售龙头企业。没有龙头企业,就没有农业产业化。当龙头企业建立后,马上就出现了原料供不上、原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这个时候,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就成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唯一选择。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有序地带进农业产业化运行轨道,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又解决了龙头企业原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把龙头和龙身紧密联结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之,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近年来,宁夏制定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突出龙头带动,狠抓项目落实,区域布局初见成效。特别是4个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基本形成以(中)卫(中)宁为核心,辐射固原、石嘴山的枸杞产业带;盐(池)同(心)灵(武)滩羊及灌区杂交肉羊肉牛产业带;以吴忠、银川为核心的奶牛产业带;以宁南山区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各地依托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同时,我们也感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完善组织、创新机制、自主管理、共同受益”的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上档次、上水平。切忌部门直接介入管理,与民争利,一统就死。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大力推广“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民”模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组织”,需要“能人”去领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党委把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党员在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作用。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党员带头,以产业为依托,组建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抓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二)完善运行机制。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下几种机制。一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组织除了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外,还要按照一定比例向农民返还一部分流通或加工环节的增值利润,实行二次分配。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实行股金分红,坚持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黄沙窝村奶牛合作社与夏进乳业公司的利益联结,就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这个合作社建设了标准化的奶牛养殖园区,夏进公司在园区投资建了挤奶站。入园区的农户按统一要求和标准饲养奶牛,机械化挤奶,统一售奶。由于牛奶质量好,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鲜奶价格每公斤比市场价高1毛钱,夏进公司每收一公斤鲜奶还给合作社返利8分钱。牛奶质优价高,使社员增加了收入;公司返利使合作社实现了创收。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利益联结方式。此外,还有企业优惠提供良种,派出技术员指导,在产品市场价格下跌时按照保护价收购等利益联结方式。不管哪种利益联结方式,前提条件是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受法律保护。二是民主的管理机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制定章程、制度,规定合作组织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社员大会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避免农民受到损失。三是积累机制。有条件的合作组织要设立公积金、公益金、风险保障金,具体提留比例和社员分配方案,要通过社员大会决定。四是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专业合作组织要建立监事会,作为内部的监察和监督机关。要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严防共有财产流失或浪费。 (三)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领导人的培训。专业合作组织能不能有效运作和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合作组织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特别是理事长素质的高低。所以,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理事长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合作组织的原则、管理办法、运行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知识;使他们懂得正确处理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关系、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做好积极引导、热情服务的工作。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形式要活,渠道要宽。只要能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带动农户,促进生产,扩大农产品销路,不管是什么形式出现、采用何种方式联合,都应予以鼓励,积极引导。鼓励科技特派员、农民经济人、专业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依托村级组织的组织优势、农技部门的技术优势、基层供销社的经营优势加快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建在村一级,可以建在乡镇一级,也可以建在县、市一级。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大了,还可以组成商会。专业合作组织要不断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着力提高合作组织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引导同一产业的专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商贸企业进行联合,组成经济实体或行业协会,迅速把产业规模做大。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主体是农民,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做到组建自由,进退自由。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积极引导而不强制推广,热情服务而不包办代替;既要加快发展,又不能搞成“一阵风”。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的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看到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激发更多的农民组建或者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要教育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民遵守章程规定,正确行使权利,尽到义务;引导他们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按标准生产,按合同履约,使已经建立的合作组织得到巩固、提高,健康发展。 三、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既有发展的问题,也有巩固提高的问题,但主要是发展问题。社会各方面都要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完善政策,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个新事物,正处在发展之中,还很不成熟。它最终要发展成企业性质的组织,或者办成企业。但现在还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公益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合作组织。因此,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对专业合作组织在税收、工商登记、土地占用等方面,应像发展民营企业一样给予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应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工商部门要统一登记注册办法,减化登记程序和手续,并减免手续费。金融部门要采取扶持政策,优先为合作组织贷款。对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营活动,应按农民自产自销、自买自用对待,不收税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上也适用于专业合作组织。自治区要在支农资金、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安排上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扶持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关系,保证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一是发展合作组织与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建立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之上,决不能侵害农户的经营自主权。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过去统的一层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一定经济实力,为农民服务和统的功能发挥得比较好;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不发挥作用。要继续办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其为全村农户服务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专业化生产的农户服务。三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首先要鼓励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规范,通过抓典型,进行规范。 (三)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邓小平同志讲过农村体制改革的两个飞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表明第二次飞跃已经开始。党委管农村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当前,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关立法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领导,放到重要位置,提上议事日程,务必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群众认识到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这条路非走不可。早走比晚走更有利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民增收。要运用典型引路,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组织观摩活动,召开经验交流会,把县、乡和一些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带到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好的地方和办得好的合作组织去参观学习。各级农业、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经贸、供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强大合力。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建设探讨 摘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建设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工程类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和举措,旨在促进我国农业工程类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农业服务意识 “农业工程”这一概念是由20世纪初美国学者提出来的,1963年美国农业工程学会对农业工程学科的定义是“一门应用物理科学与生物科学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特殊的工程科学”。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在对农业工程的定义不断进行归纳总结。近年来,随着对农业工程内涵的不断加深和拓宽,对农业工程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农业工程与生物科学的融合是国际农业工程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农业工程教育紧随世界农业工程教育改革的脚步,农业工程教育目标也由原来的“深窄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转变为综合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从而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农业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教育为例,提出了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建议和举措,旨在促进我国农业工程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应义斌等非常全面地总结了目前我国的农业工程教育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新兴学生生物学及相关的交叉学科大量涌现,冲击着传统学科;其次是我国农业已经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由传统经营方式向着产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要求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具有工程专业技能,还需拥有农业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统筹规划和沟通能力;再次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农业工程面临着来自工科类院校的竞争,尤其是在招生和就业上存在困难,导致办学效益低、投入少开支大。可见,我国农业工程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2013年更是锁定农业科技。这些文件中多次提到农业工程方面的问题,并明确地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表明了国家对农业科技尤其是农业工程方面技术的关注和支持。因此,我国农业工程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二、我国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现状与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苏联模式影响,中国的农业工程学科发展不够全面,对它的“综合性、边缘性”认识不足,专业划分过细,形成了窄深型的专业体系。虽然后来有所调整,但目前学科间的交叉度仍旧不够。同时过于强调课程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体系缺乏综合性,不利于学生探索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认识视野,使得农业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再加上我国特有的轻农思想,学生选择这个专业方向往往并非心甘情愿,从根本上缺乏为“三农”事业服务的意识。同时,为了迎合就业,农业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又大多偏重于工程类专业,导致学生们关于农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掌握本应该具备的农业科学方面相关的知识。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教育探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在下设的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工程上都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包括农业水利工程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相关的工程类本科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等,这些相关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都能直接进入对应的农业工程类硕士点进行深造。本着立足西北、放眼全国的方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工程类人才,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以及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创新实践乏力等问题日益凸显,从而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由于地处杨凌,学生缺乏与其他高校在校生的有效沟通,以致没有形成全面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尤其是上述偏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对所学专业认同感低,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不强,毕业后进入农业工程类学科继续深造的意愿不强。针对以上 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引导学生树立为农服务的意识。就当前而言,涉农专业的就业情况确实难尽人意,尤其是涉农的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看到其他高校相近专业的学生能比较容易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时,经常会有抱怨,且因为这些工作的就业环境相对舒适,从而一心向往这些工作,进而引导学校往这些纯工程类的靠近,就出现上文所提的低不成高不就现象了。尽管如此,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将来必将会有更多的选择,这个可以从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工程类专业的就业情况看到,例如美国的john deere、日本的yanmar等,都是很不错的世界著名企业,但前提是学生得有为农服务的意识。因此,可以从学生一进校门就给他们灌输为农服务的意识,通过合适的方法让他们对农业有个正确的认识。 2.优化课程设置,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扩大,有计划设置了新兴专业,调整、改造、拓宽原有学科专业结构,例如从我校目前的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整体来看,有机械制造,也有电子电信计算机等,但缺少一个中间的连接过渡专业:自动化专业。同时使专业向综合方向发展,对农业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增强人文社科类的教育,优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同时,专业课可以多开一些农业和生命生物方面的课程,从而有望实现专业课的综合化。此外,还可以增设涉农专业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选课平台。 3.以教学团队为依托,改革教学方法。教育需要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考虑到人才培养有不同的需求,例如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可以通过整合教师资源,组建“研究型”、“工程应用型”两个不同特色的教学团队,并采取多种措施,同时提高两个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为农业工程类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师资保障。“研究型”教学团队可主要由科研能力强、科研项目多的高水平教授和青年教工组成;“工程应用型”教学团队,可主要由实践能力强、技术推广水平高的教授、副教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办学力度,建立学生双导师制,与企业联合培养,并通过以工程应用为核心的训练和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完善校内转任教师到相关产业或领域一线学习交流,以及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建设“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同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目前,灌输式知识传授方式在众多高校占有较大比例,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单调死板。实践证明,这种知识传授方式不利于培育人才培养。为此,改革教学方法就成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互动性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应用。从工程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式、自学讨论式、问答式、角色换位式等多种既有明确目的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充分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倡导自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捕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也在积极地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改革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希望以上几点探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多的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的发展。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民族班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民族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出发,指出创建差异化的民族班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并在民族班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材建设与课程设置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疆;农业经济管理;民族班;教学体系 一、引言 农业一直是新疆的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农业产值比重也一直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新疆“大农业”的产业结构特征客观上需要较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更加凸显了培养少数民族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因而与全国各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生源总体处于萎缩状态相反,新疆各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规模较大,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重相对较高。新疆高校设置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系统的农业基础知识与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同时掌握农业经济管理基本方法与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用于满足各类农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等工作的需要。但目前多数高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没有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设置差异化的教学体系,民族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与汉族班基本趋同,导致民族班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影响了少数民族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因而亟待改革与创新。 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民族班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根据对新疆多所高校的调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是借鉴内地高校的经验,没有体现新疆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多数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名义上存在少数民族与汉族之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太大区别,一些对少数民族来说学习难度很大的课程如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等依然保留在课程体系中。这种局面不仅增加了民族学生的负担,而且影响了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少数民族农业经济管理适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缺乏专业师资队伍 各高校虽然分别制订了民族班与汉族班的教学大纲,也对民族班的教学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严格贯彻执行。多数教师既担任民族班教学任务,又担任汉族班同一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同一课件与同一教学大纲。担任民族班教学任务的教师对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理解能力缺乏足够了解,对授课内容与讲课速度也没有做相应调整,严重影响了民族班教学效果。大多数教师也不懂民族语言,一些重要术语与关键问题很难准确向学生传达。 3、缺乏民族班专用教材 尊重差异、求同存异,是社会主义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材建设的重要原则,但目前市场上鲜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编写的教材。以塔里木大学农业经济学课程为例,不管是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采用的教材都是华中农业大学王雅鹏教授编写的《现代农业经济学》教材,其它高校也大多采用钟甫宁、孔祥智、李秉龙等知名学者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一是内容上对少数民族学生偏难,二是未能体现新疆农业这一区域特色,让民族学生很难理解与吸收。多数高校的《西方经济学》也统一采用人大版教材,对绝大部分民族学生来说同样太难。 4、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民族班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实体背景材料,学生走向田间或企业从事观察、试验的机会较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二是在民族班课堂教学中强调现代教学的共性较多,关注文化差异性较少,这是导致民族班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PPT,PPT虽然有利于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但对民族学生来说,由于其汉语言水平相对较低,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经常出现观看PPT与听老师讲课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改革思路 1、加快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的集中表现,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民族班的课程设置首先需要考虑少数民族学生语言差异、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结合新疆社会对少数民族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根据“加强基础,突出重点,提高能力”的原则进行。具体思路一是适当减少课程数量,压缩课内总学分,降低民族学生学习压力。同时适当删减一些纯理论性且难度较大的学科,或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民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汉语水平与学习能力进行选修;二是以农业经济学作为主线,借鉴经济学专业与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经验,增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且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同时有必要增加各学科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提高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 2、重视专业师资力量培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对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需求的了解与把握则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据本校民族学生的数量有计划地引进或培养一定比例教师,要求这些教师既具有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具有长期从事民族教学与管理的实践经验,用于专门负责民族班的教学与管理,从而避免忽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差异、教学与管理方式民族班与汉族班趋同现象。由于新疆高校民族学生中大多数是维吾尔族,因而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引进或培养一批既懂汉语又懂维语的教师,开展双语教学。 3、编写适用于民族班的专用教材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民族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适用于民族班的专用教材,尊重不同文化,承认相对差异,是当前国际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是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思想,因而编写适用于民族班的专用教材是实行差异化教育的前提。农业经济管理是涵盖农业、管理与经济三大学科的宽口径专业,包含的课程相对较多,加上民族学生相对较少,教材适用范围受限,因而民族班专用教材的建设存在明显的成本过高问题,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民族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和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共识的特征,应重视基础知识与中国文化背景的介绍,同时在汉族班的基础上降低难度,形式上尽量做到图文并茂,以便于民族学生自学。 4、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结合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民族学生的培养目标,选择适合民族学生发展的科学教学模式,是提高民族班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少数民族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当务之急。民族班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师生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特点,并以此作为提升其教学质量的一大基础。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下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一是PPT教学与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事实上,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适合民族学生特点,对一些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的理论推导改用板书形式更好,因此在以PPT教学为主的前提下,有必要适当穿插一定课时的板书教学。二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让教师成为与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伙伴。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中抽取部分相对容易的章节让学生自学自讲或相互讨论,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欧阳金琼 刘春风 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专业市场创新发展 1产业集聚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 1.1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之新的组合”,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引入一种新的产品(产品创新);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市场创新);获得一种新的原料(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组织和制度创新)。可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使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从一种或若干种新设想(或新概念)发展到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而技术创新的实施,必然要求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和制度安排的调整及变动;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实现,也总是要求原有市场的深化或者新需求的创造。因此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互动的。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利益内部化等,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还在技术进步的形成和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需要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和制度诱导。同时,技术进步能诱导相应的制度创新。知识和技术确立了制度创新的上限,缺乏技术进步内涵的制度安排即使可调动经营主体经营积极性,也毕竟难以维持持久的生命力[1-2]。 1.2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系统 产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从而促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带来直接的“集聚效应”和间接的“基础效应”。“集聚效应”的产生原因如下:第一,生产的集聚意味着资源在特定的区位集中。这有利于产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企业协作网络和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从而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创造条件;第二,生产的集中意味着资金在一定区域里集中,而资金的集聚、固定资产的积累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三,生产和资源的集中意味着信息和服务在一定的区位的集中,导致信息成本的节约,提高交易效率;第四,生产的集中还意味着人力资本在区位的集聚。间接的“基础效应”主要是指区域经济的一般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从而给企业生产活动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一般地,间接的“基础效应”是随着资源的集聚而产生的,而“集聚效应”的发挥又依赖于“基础效应”的扩张。因此,产业集群促进分工与专业化发展,加快创新的速度[3-4]。产业集聚将使企业加速学习过程,使知识创造和扩散更加快速而高效,强化了知识的“溢出效应”;产业的地理集中还有利于吸引专门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积累人力资本,并强化人力资本的外在效应,从而使整个区域里平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溢出效应是与距离成反比的,创新的知识从原创者扩散到产业区里的其它人员,从人力资本要素扩散到其它生产要素,从核心企业到相关企业,从支柱产业到配套相关产业。其报酬递增的作用,产生巨大的聚集作用,吸引区外其他企业迁来。而更多企业的聚集,有利于建立一个区域创新系统,使创新条件更加完善。由此,产业集聚与创新二者形成良性循环。 2对广东陈村花卉产业的实证研究 广东省顺德市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陈村镇为中心的花卉专业市场。陈村花卉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相互促进,形成了包含企业、事业单位(如大学、研究机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区域创新网络,促进了区内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了花卉产业的竞争力。 2.1陈村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陈村镇地处广东省顺德区北部,总面积50.9km2,户籍人口7万多人,流动人口5万多人,素有“岭南千年花乡”和“中国花卉第一镇”之称。该镇花卉种植面积达1500多hm2,花卉种植户超过10000家,拥有大小花场近6000个,2007年花卉产值4.92亿元人民币。这里荟萃了世界名花异卉,花卉种类已由过去以盆桔、盆景、荫生观叶植物为主约2000个品种,发展到传统花卉和时花、仙人球、洋兰、菠萝等高档花卉并举约60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国内和世界各地。花卉出口占据广东花卉出口总量的1/2、内地花卉出口总量的1/4。为推动花卉业走上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国际化贸易道路,1998年,陈村镇政府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原则,以陈村原有的1200hm2花卉种植基地、已有的花卉企业和每年一届的迎春花市为基础,运用“利用高科技,建立大基地,发展大生产,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花卉产业化发展战略,成立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投入巨资筹建陈村花卉世界产业园区。陈村花卉世界规划面积670hm2,目前已开发面积400hm2。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荷兰、泰国、菲律宾、港澳台等1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的花卉及相关企业共600多家在园区设立花卉生产、研发、销售机构,引入资金达30多亿元,年交易额近20亿元,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庭院树、盆景和棕榈科植物的交易市场,有着中国最大的洋兰种苗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年宵花批发和零售市场,占据着广东省花卉进出口70%以上的份额。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国际盆景园艺赏石交流中心、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最近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陈村花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兰花生物科技园、盆景大观园、综合批发市场、佛山古玩城。经营的主要园艺产品有:种苗(种子、种球、种头)、盆花、盆景、观叶植物、兰花、绿化苗木、园艺设施、园艺资材等等,同时还云集有一批园林工程企业和奇石、根雕企业,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在配套服务上,建设了花卉研发、贸易、物流、会展、信息、培训等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平台,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快捷的花卉贸易及物流服务、专业化的会展服务、强大的信息资讯服务、高效的花卉培训推广服务,形成特有的多样化优质服务体系。 2.2陈村花卉产业的制度创新 陈村花卉产业制度创新主要有四点:第一,专业市场组织形式的创新。陈村花卉业的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积极有效的推动,实现了“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和“市场企业化”的组织形式创新。由陈村镇政府对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决策、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由镇政府专门成立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对陈村花卉世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开发、招商引资、日常管理和配套服务。一方面避免了小生产分散经营的弊病;另一方面也克服政府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市场的低效率缺陷。第二,“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经营体制创新。陈村花卉世界采用“政府搭台,花商唱戏,带动周边”的经营模式运作。公司经营市场、市场带动农户的“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的花卉产业化经营模式,十分适合当地花卉业的生产力水平和行业特点,是传统花卉产业现代化的一条好路子。在产业区里,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龙头)主要进行各种配套服务,花卉世界园区内的600多个花卉企业(龙身)主要进行各种花卉产品的生产、营销、进出口贸易,带动了周边的6000多个花场和1万多个农户(龙尾)生产经营。这种模式使龙头、龙身、龙尾各自从事最具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使整个价值链的效益达到最大化。第三,从企业内部管理转向供应链管理,发挥中间性组织的优势,实现管理创新。在传统的观念上,企业往往会通过扩大自身的规模或进行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来获取范围经济,但这会带来机构臃肿,反应迟缓等“大企业病”,增加了组织管理费用。而陈村花卉世界产业配套较完整,企业没有必要进行“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生产经营,可以把视野从企业内部转向整个产业区的供应链,只选择其中有核心竞争力的某一个或少数几个环节进行经营,并和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来取得分工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由于园内企业地理接近,可以通过信任和契约来进行合作,整个产业区成为一个大的中间性组织,提高了产业竞争力。第四、创新了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发挥区域品牌的效应。园区内不仅产业链配套完整并得到延伸,同时,还形成了多样化配套服务体系,园区引进了物流公司、包装公司、植物检疫站、进出口贸易公司、公共汽车站,并设立了物业管理部、财务室、宣传部、展览部、旅游开发部、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花卉综合批发市场、休闲会所、度假区、大型停车场、展览中心、阅览室等。这样一来,园区附近的中小企业和花农可以获得廉价的公共产品供给。他们在经营上,可以减少对专用性资产的投入,分散了经营风险,享受了区域品牌的效应;在管理上,可以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决策迅速、反应灵活,充分享受了分工网络的优势。 2.3陈村花卉产业的技术创新 陈村花卉产业技术创新主要有三点: 第一,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与产学研结合。陈村花卉世界吸纳了中山大学、仲恺农学院、深圳农科中心、广东花卉研究中心、美国维生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台湾今日景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有研发能力的世界一流花卉公司进驻,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基地。由于陈村花卉世界是竞争能力强、带动面广、出口创汇多的花卉业龙头企业,可以集中区域网络内人才、资金、科研设备等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技术辐射源,带动区域内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覆盖,广东省科技厅因而在此设立了广东省农业(花卉)科技创新中心,专门从事花卉核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推广、培训咨询和信息集散等工作,从而在组织制度上、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上充分保证了创新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产学研结合。例如:陈村花卉世界与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花卉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高档花卉快速繁殖研究”、“金桔抗寒基因转移的研究”等专项课题研究,基本摸清了对花卉危害面积较大的一些主要病虫害(如苏铁灰蝶、兰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并通过有关人员现场指导花农提高花卉的品质。今日景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兰花快速繁殖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并取得成功,成为市场的著名品牌,加快了洋兰的国产化进程。国际著名公司美国维生公司带来了新品种开发与种子种苗繁育的新理念。 第二,陈村花卉世界提供人才培训、信息服务,有利于技术扩散与应用。陈村花卉世界建立了“花卉世界网”和《花卉世界快讯》等媒介,宗旨是“关注行业动态,把握市场脉搏,展示企业风采,促进产业发展”,为广大企业和有关人士提供花卉专业信息服务;陈村重视专门人才的培训,建立了园艺职业技能鉴定站,可给成绩合格学员发给初、中、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公司还经常利用各种花事活动的机会举办各种讲座和研讨会,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三,通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促进产业区技术交流。顺德花卉协会是全国最先成立的县级花卉行业协会,它承担了产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制定和推广行业标准;与国内及世界各地的花卉业协会和客商进行联络与合作;组织外出参展和外出考察;主办花卉商品展和招商合作洽谈等重要职责。协会是企业和政府的纽带,有利于树立陈村花卉的良好形象、保护成员共同利益,有利于促进陈村花卉业技术交流。通过对陈村花卉产业案例的剖析可以看出,通过发展专业市场,建立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现代农业竞争力。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工程专业技术职务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全省农业工程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体系;农业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对象及评审范围;农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程序;答辩的有关问题;外语及计算机要求;评审材料的有关问题等进行讲述,包括了部分直属事业单位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等,具体资料请见: 四川省农业工程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中级评审委员会设在省农机局,负责全省农业工程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部分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高级职称每年评审一次,中级职称每两年评审一次。现将我省农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及相关政策作简要介绍。 一、全省农业工程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体系 四川省农业工程科技干部管理工作由省人事厅、省职改办领导,省农机局人事处负责管理工作。省农机局负责组织评审全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直属事业单位、受委托(市、州、县)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部分直属事业单位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向农业部和省经委推荐、初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市、州农机局负责评审本地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及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向上级推荐正高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部分县负责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 二、农业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对象及评审范围 根据四川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川I职改[2000]37号文件精神,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干部职工根据条件可以申报任职资格;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干部身份的(工人、农民及其他无确定身份的各类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其他系列已取得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均可以按文件要求申报评审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评审范围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产品储运与加工、农业环境工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与整治、农村能源工程等六个专业。凡从事上述专业的技术推广、使用管理、科技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培训、技术监督、安全监理等的中级技术人员,只要符合有关申报条件的均可申报评审农业工程高级工程师职务。 三、农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 担任工程师职务具备博士学位二年以上,或硕士学位四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五年以上,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或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或省优秀专家称号的获得者.或获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贡献者,或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或省部级星火奖一等奖项目的评分贡献者,或公开出版本专业著作一本(五万字以上)等,均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其它申报条件可参照川1人职(1998)15号文件。 四、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程序 农业工程高级技术职务申报程序:由本人向单位人事部门提出申请,经单位同意后,按省农机局当年下发的有关申报文件要求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信息表》,提供其它有关材料,经单位领导审核,写出推荐材料送市(州)职改办、农机局审查签章后报省农机局审查、评审。个体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向当地县(市、区)职改办申请,经审查签章后报省农机局。 五、答辩的有关问题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申报人员必须参加答辩:不具备规定学历;虽达到规定学历但非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未达到规定任职年限;越级晋升:评委会及专业组根据评审需要要求答辩的人员,均需参加答辩。答辩重点了解申报人员掌握有关专业学识水平、该职务要求的基本技能以及本专业国内外动态等.并通过答辩核对有关情况。答辩结论为:优秀(有效期三年)、合格(有效期一年)、不合格(不能参加本次评审)。 六、外语及计算机要求 外语条件按照川I职改办(1999)53号文件执行,农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外语等级分为:正高A级、副高B级、中级C级等,该文分别规定了外语免试、暂不作要求、考试必须合格及降低一个等次要求的各种条件。外语考试的有效期:A级4年,其余均为3年。考试不合格者.先评后补人员可作为下一年度考试前评聘职务的依据。 计算机条件按照川I职改(2000)9号文件执行。农业工程系列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分别为高级A等,中级B等,初级C等。有效期:A、B级5年,C级4年。文件提出了各等级对计算机知识的主要要求及免试和暂不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的人员范围。外语、计算机条件掌握,申报人员可根据自身条件参照以上文件执行对应的政策规定。免试人员、先评后补人员需提供相关的材料(如身份证)及证明,并由所在单位和市、州人事职改部门加盖鲜章。 七、评审材料的有关问题 申报人员必须报送材料如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份;《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信息表》一份;单位综合推荐意见、任现职以来业务自传各l5份。上报的评审材料必须真实、可靠、无误。论文著作一至二篇(独著或第一作者);成果证书、获奖证书;最高学历证明、外语成绩证明、计算机成绩证明、现任职资格证明复印件各一份;业绩贡献公示。 单位综合推荐意见和个人任现职以来业务自传的内容应当包括被推荐人的基本情况、政治表现、工作态度、技术水平、主要业绩等,要求观点明确,文字在1000字以内.由推荐单位负责撰写并加盖公章。 为使申报材料内容详实地反映申报人员学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平时应加强业务、技术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对本人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多写论文、讲稿,并积极向有关科技期刊投稿。单位领导和管理者在项目管理、获奖人员安排上有必要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摘要: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社会需求为指针,对高校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复合土地流转政策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理论、模拟、实训、实践”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为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 1绪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客观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指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部署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在这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推动下,为了更好的发挥当代农业学科办学优势,各农业高校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设计、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知识和技术;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能力、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但是如何将上述方面教学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工作结合,培养适应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专业多方面复合型应用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2.1现有的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学历亟待提高 据权威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一线农机研发、维修、经营的从业者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不足1/2,具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骨干力量绝大多数集中在省级机关单位,基层从业者学历普遍偏低,理论知识严重匮乏,知识储备量难以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1]。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向一线生产实践倾斜的课程体系。 2.2教学课程效果质量需要提升 主观方面,因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性和动手性有着严格的要求,除应合理安排必要的专业实习以外,因为教学任务多,教学时间紧张,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的安排不尽如人意,对教学效果有所削弱。客观方面,由于技术性强,机械化水平要求高,对于不思进取,学习观念差强人意的学生缺乏条例标准,这无形中就把教学课程课堂化、形式化、应试化,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懂与学不懂一个结果的现状,使学生一旦走向工作岗位,无法将书本知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以实践。 2.3学生业余文化专业实践性有待提高 现有的学生第二课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文化体育类活动为主,专业实践创新活动相比较少,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接触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实践的人数较少,不能满足众多学生对接触生产实际的要求,且由于扩招速度过快,师资力量积累成长不足,致使指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能接地气、针对性、实效化。 3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3.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以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为基础,培养适用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与机械化程度。以改进传统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方法为基础,培养大型先进农业机械的设计型人才与应用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装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强化通才教育为基础,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3.2突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特色 在土地流转政策下,紧跟新政策、新形势、新方向、新装备的新要求,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为基础,突出以农业机器运用管理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地域特点和经济条件,立足于平原区大中型农业机械配套和半山区小型农业机械开发,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特色。加强通才教育,突出科学基础、文化基础、农业工程技术基础及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宽基础教育的特色[2]。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突出具有鲜明的未来大规模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能力与技能训练的特色。 3.3增强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性 通过积极与农机生产农业合作社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师生动手实践能力接地气工作,在生产实践中锻炼提高,并结合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理论创新;通过开展机械创新大赛,生产技能大赛,就业锤炼工程等活动,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为保证教学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4.1修订培养方案 以“应用”为原则,以“实际操作”为要素,结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代要求,完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与设计型2类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 4.2完善课程体系 加强教材与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是实践指导理论的情况下,构建“理论、模拟、实训、实践”四位一体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努力促进课程设置的对象化、实效性、接地气,并在授课过程中增加现代化授课形式,研究出版统一教程,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数。 4.3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改善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设备的投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科研基地的建设,并大力投入使用,使广大在校学生能够在全部真实的环境中检验每一阶段的学习质量,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效果。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基层挂职锻炼、延长毕业设计时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严把毕业设计通过标准、积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及机械创新大赛等多种渠道,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与校外企业、农机生产合作社及相关部门有机联合,形成长效合作机制。通过采取课堂上书本教学与安排课下参加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在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提供良好的平台,还能为企业及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4.4明确考核机制 以培养应用型和设计型“双型”人才为宗旨,通过教学秘书统一排班、记录,加大院系领导听课制,提高学院领导班子的职能作用。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准、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法能力和个人协调性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更新专业设备,保证师资队伍,改革考试制度,不断加大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各项教学环节的学分考核比例。 4.5重视管理制度 加强教师理论与实践授课环节的检查指导,实行青年学生导师制,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接地气,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加强科研立项与管理,以科研促进教学,并努力构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科研制度。 4.6壮大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应该采取内强外聘的手段,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整体提高本校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技能。从而,逐步建设一支严格锤炼、师德高尚、教风优良、实际操作经验丰富、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积极聘请其他高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家学者、培训机构资深讲师等高端人才为专业顾问,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合理、灵活的工作时间和授课方式,在建立长效协作的基础上,就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形成共识,从制度模式上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5结论 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认识和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高校在进行这种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设置的时候,要给学生树立敢于动手的意识,提供勇于实践的机会,增强职业规划的方向,确立人生目标,从而使广大学生提高对本专业的兴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提升就业率的目的。 作者:付大平 王军政 王景立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农业专业论文: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农业发展论文 一、改革农业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农业专业分养殖和种植两个方向,专业课程内容较多,而且很多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识记。课堂教学如果仅靠教师口头传授理论知识,或划出重点让学生机械记忆,这种“为教学而教学”的传统模式与具有实践特点的农业专业教学是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比如在农业专业生物学《细胞的分裂》的教学时,传统模式中教师往往是利用黑板作图或借助图片展示细胞分裂过程的图例。这些做法不但会消耗教学时间,而且作图的精确性与图片展示的局限性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并且静态的展示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制作成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每一个动态过程,辅以教师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 二、营造农业专业浓厚的专业氛围 专业学习是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的根本区别,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与教师的讲授辅导。在学生、教师、学习时间等这些影响学习主要因素外,良好、浓厚的专业氛围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好的氛围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专业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专业氛围建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宿舍、实训场地等空间类的各个宣传阵地,精心设计符合农业专业宣传或展示的图片、标语、代表人物、行业信息等,让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处处体现出浓厚的农业特色。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农业专业的专业特点布置教室。比如将教室内的盆摆绿色植物换成观赏类蔬果植物;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培育绿色植物布置教室。学生在充满专业特色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专业。 三、加强农业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偏低,而且就业的稳定性差。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是为创业打基础的意识,促进其就业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创业能力教育也是职业学校教育价值的体现,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有着重大意义。加强农业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将创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教学内容中去,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要摸索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方法,包括知识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典型报告等;再次,鼓励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并指导学生关注农业创业热点,帮助学生处理难点,理清创业思路;最后,学校和教师还要逐步完善农业专业学生创业基地,开发校内农业实训基地供学生创业尝试,解决学生创业起步难的问题。总之,中职农业专业作为职业教育中的新兴一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职业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将为社会培养优秀专业人才作为自我的奋斗目标。改革传统观念,探寻真正适合农业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李谢颖 农业专业论文:浅析高校开设休闲农业专业可行性 一、高校开设休闲农业专业的必要性 1.休闲农业自身发展需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农业发展定位,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新形式,农业正在由单一提供农产品转变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发展旅游文化等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休闲农业借助创意产业理念,融入农业生产生活。随着我国农业转型和新型农业系统的构建,休闲农业实践为我国农业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渐成趋势。休闲农业的蓬勃兴起急需专业类人才的培养与之相匹配和适应。 2.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迅速兴起,使得我国社会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全面发展,并在21世纪初向发展型目标迈进。在今后数十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中国人民对包括休闲、观光等在内的自我个体现实需要将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然而,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必须具备其它几个重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的政治目标。这一点无疑已有确切的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这一政治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撑;其二是社会休闲文化的发展认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对外融合的推进,休闲意识不断地与国际接轨,休闲文化积累丰厚,有着极为丰富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并且与中国的传统哲学、伦理道德、审美观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休闲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势必得到空前的发展。 3.传统农业专业调整改造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农业发展学科,培养不同程度的农业专门人才,而且对已经设置的学科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重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和转变过程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但是,以往的改革大多为数量和内容上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专业为中心的高校培养模式,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践和发挥,导致学生实际工作适应能力较差。在西方,高校农业类专业口径较宽,涵盖体系比较完善,不同的专业课程之间相互渗透,课程所学知识与实际农业发展水平和应用紧密相连,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学到全面、新颖的农业专业发展现状和将来发展趋势。 二、休闲农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内容分析 1.理论教学方面。如何将休闲教育与农业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各式休闲教育在我国已经蓬勃开展起来,比如休闲体育教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经济学等等,而休闲农业教育的发展比较滞后。相对于大陆的休闲农业教育,台湾之所以发展休闲农业教育比较好,是因为随着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熟悉休闲农业的管理、经营及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现实工作。有效的将休闲学科教育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不仅仅要从理论上增加休闲学科的相关内容,加深对休闲产业的理解和认识,还要从实践的角度认识发展休闲产业的目标和要求,使得学生从思想的高度对休闲产业学科有一个系统、全面、详细的了解,同时,对休闲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趋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真正实现通过体验式的教学环节实践这一积极、动态休闲方式的学习,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农业课程学习意识,为将来步入休闲农业管理这一领域打下认识与技能的准备。农业专业课程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国内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还需要深入地联系经营、管理理论,实现农业课程的休闲化特点转变。这也是实现高校农业课程开放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需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简单的说教教育逐渐的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仅仅从理论上理解所学知识,更从实践的高度去认识所学内容。 2.实践教学方面。休闲农业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内容的根本出发点,应该全面地服务于学生身心对于专业的发展需求,从实践出发,突破以知识灌输为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专业技能,把握知识前沿理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与就业本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依据休闲教育的需要,休闲农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应以休闲教育的相关知识为主体,实践课的内容则首选休闲特征和体验特征突出的休闲农业模式和典型的地区为体验基地。因为只有广泛参与休闲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充分的“休闲体验”过程中,不断感悟休闲、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与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和休闲观,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休闲农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设计。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即讨论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休闲农业教育课程新体系的建立必须从学校农业教育、休闲教育整体的角度去考虑。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休闲农业体验纳入到农业学科课程的改革中去思考。体验类项目的教学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所以,课外和校外时间都被纳入到休闲教育的视野中。休闲农业学科的课程设置可分为多层次:(1)低年级(大一至大二)阶段以开设常规型教学课,课程内容以农业学科教育、休闲教育课程、经营、管理理论学习为主。具体课程可根据授课时数前后相继,衔接安排,也可平行安排整体推进;(2)三、四年级则主要开设综合活动课,内容按照实践要求、结合学生爱好为依据,这一改变使得高校农业教育得到拓展,给学生留下更大的发挥和学习空间;(3)鼓励课堂内部知识向实践的转化,积极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使得传统以学生为辅逐渐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指导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积极性。 4.休闲农业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休闲农业专业课程的重点是介绍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同地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的特点、休闲农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各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休闲农业方面的管理等等。 三、结论与建议 休闲农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培养大量的休闲农业专业人才作保障。增设休闲农业专业是农业自身发展、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休闲专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建议国家和地方有关教育、农业部门和高等院校尽快采取措施,把握机遇,科学论证,为休闲农业及其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休闲农业走向生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做出贡献。 作者:常伟 罗剑朝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专业论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可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各教学环节中,教学实践环节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科技、社会的滞后尤为严重,此方面的教学改革是当前该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罗攀柱等[1]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作了大量的研究。崔宁波[2]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吉洁等[3]探讨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并针对当前招生、就业等环节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李茜等[4]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力视角,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财务能力的建议。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调查表明,全国范围内经济管理类教师中,31.2%的教师没有专业实践经历,78.6%的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5]。根据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现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1通过产学研结合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性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强调“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3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的思想”。产学研结合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具体要求。世界各国的著名高校在产学研结合这一环节上都做得相当成功,我国在这方面也在逐步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企业不断增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的不断丰富,但农业的经营思想和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农林高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加强科研和教育的双向交流。开办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尽量加强教学与生产实际、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使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农业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现状及缺陷。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目的。 2007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对本科实验实践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是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加大专业硬件投入,要求担任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师积极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加强与有关企业联系及合作,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培养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2通过社会实践和科研学术活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实践性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训、科研实践、情景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5个阶段。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学术活动能将不同阶段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性研究。 2.1教学活动组织环节 (1)学生自由组成4~5人的团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自由选题,并撰写申请书。申请书按照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格式,分为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路线、创新性和经费预算。由于具有社会实践的功能,申请书中增加了技术可行性和风险性分析这部分内容。 (2)申请书以作业形式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根据申请书的情况审批后,组织相关学生团队进行讨论。好的项目争取和相关企业、村委会等部门取得联系,然后进行类似实习的方式推进该研究活动。 (3)各团队针对申请书研究内容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并在期末面向全体同学进行答辩。答辩过程中其他学生每人至少提一个问题,从而达到双向互动的目的。 2.2教学活动效果分析 从这几个学期的教学效果来看,此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领导力均有很大好处。专业与社会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模拟实践活动,由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性,加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目前由于条件所限,实践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这就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出现。因此,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性教学应当与相关的农业企业、农业生产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相关部门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在教学中,可以借鉴东北农业大学的经验,即“班村共建”的措施。东北农业大学最初是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个班级和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对接,学生通过义务支教、担任村主任助理、为村委会建网站、办信息报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推广到全校百余个班级,成为该校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载体。 3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1通过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当前社会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具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方面,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培养:(1)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应重视概率论与统计等基础课的开设,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财务及统计软件,熟练分析各种规律,迅速生成报表,并撰写报告。(2)增强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各种创业模拟活动,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3)增强学生全球化观念。专门对这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既可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还能培养学生全球化观念,把自己放在全球农业经济中来思考和观察问题,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2通过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无论是进入相关的农业企业、还是进入政府部门,或者作为大学生村官,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非常重要。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阶段,其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通过一些做义工和慈善等活动,增强学生个人责任感,最终达到通过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心理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院校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要: 农业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是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农业院校培养的法学人才对填补农村法治人才真空、提供农村发展外源型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业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着法学教育的通病,同时又面临基础不扎实、培养目标模糊等困境。本文将基于对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农业院校法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改革 一、农业院校法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目标 中国法学教育在学历上由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构成,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一个以法学学士、硕士、博士为主,法学专科教育为辅的多层次高等法学教育体系逐渐成熟。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下,中国法律业蓬勃发展,各大高校为顺应时代潮流纷纷设立法学专业,农业本科院校也不例外。当今绝大多数农业本科院校均设立了法学专业,虽然体现了其全面办学、综合发展的宗旨,但农业院校多为综合性大学,且多以涉农专业为主,在法学专业方面难以像中国政法大学之类独立设置的政法院校般投入大量的资源,加之师资不足、办学经验浅薄、学院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难免会产生专业基础不扎实、培养目标模糊的问题。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如下四种:普通型法学人才、应用型法学人才、研究型大学人才和精英型法学人才。不同等级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可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较于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郁的综合类、政法类高校,农业院校应扬长避短,依靠自己的学科优势,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农业院校优势学科基础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为新农村的建设服务。 二、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法学专业教学实践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等农业院校的法学专业,由于创办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实践教学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对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为了实现农业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有农业院校优势学科基础知识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各高校近年来都在致力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目前,农业院校法学专业一般实践教学方法有:课堂模拟练习、真实案件、模拟法庭等,其中模拟法庭的应用较为广泛。这里以模拟法庭为例,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来揭示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模拟法庭是指精选典型案例,由学生扮演其中角色,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模拟法庭审判全过程。正如美国法律哲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所说“如果一个人只是一个法律的工匠,只知道审判程序之规程和精通实在法的专门规则,那么他的确不能成为第一流的法律工作者。”此教学方法的目的就在于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的理解,增强对法条的运用和把握,熟悉法律文书制作,锻炼辩论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二)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1.实践课程课时偏少教育部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将法学专业的课程划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三部分,其中专业课部分又分为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以法理学等十四门核心课程为基础形成了中国法学教育统一的课程设置,而大量的实践性课程却被排除在外。因此,实践性课程设置不合理和课时偏少的问题亟待解决。 2.实践教学主体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对实践教学之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很多学生只是把模拟法庭当成任务一样机械地去完成,根据准备好的剧本照本宣科,使得模拟法庭完全沦为走过场式的表演。另外,由于案件中角色特定化的原因,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角色,导致其他边缘角色的同学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得不到充分的锻炼。除此之外,部分老师也只是把模拟法庭当做教学成绩的证明和点缀,做指导时态度不够严谨认真、应付了事,最终使得模拟法庭形同虚设。 3.制度建设亟待加强由于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很多指导老师对模拟法庭的总结、反馈只是象征性的加以分析与评价,不能真正起到查漏补缺、逐步完善的作用。而且在案卷归档、设备保管、场地使用等各环节都缺乏规范的管理,有必要尽快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规整。 三、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的“厚基础”是指应扩大基础课教学内涵,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完美结合,以及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的“宽口径”就是力求按大一学科设置学科基础课,力求课程门类多种多样,拓宽教育者的专业知识面。具体到法学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上,“厚基础、宽口径”就是应当重视十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因为专业核心课程是面向2l世纪、适应经济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实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是法科学生应当系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专业理论和知识,是本科法学人才达到一定专业水平的基本保障,是各高校本科法学教育的最低要求。然而,根据各农业院校网站披露的资料,一些农业院校法学专业仅将三大国际法课程列为选修课,有的院校甚至将全部核心课程列为选修课。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直接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具备法律人独立人格等问题,与法学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相背离,也不利于学生独立从业。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改革 1.科学安排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应当符合认识的规律,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真知。当前各农业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先理论法学后应用法学,先公法后私法等主张。在此错误认识的指导下,很多高校在大一就设置了法理学、法制史等史论性课程,而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实用性法律却在大二才设立。如此,学生在没有法律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就去学习法律思维,导致入门难、易失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等问题。实际上,民、刑法和诉讼法作为一切法律的基础理论,其理念和方法处处都彰显着法理,而法理则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应用型法律的学习和运用。因此,学校应当将民、刑法和诉讼法等应用性法律课程的设置提前,将法理学、法制史等史论性课程设置在大二,让学生在对法律条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法律思维,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实际法律运作和具体法律现象的兴趣,更为老师们实践课程的安排提供了便利。 2.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所谓法律职业技能,就是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运用运用所掌握的必要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进行法律实践操作的能力,包括法律解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与技术、证据运用技术、法律文书制作技能等等。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应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从事法律实践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应当加强课堂技能训练,增设专门的法律事务性课程,如社区法律咨询、模拟法庭、专题辩论等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成为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合格法学人才。 3.增设专业实践性课程法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而现今法学教育界的通病就是重理论、轻实践,为了弥补“实践”的短板,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都设置了如上文提到过的模拟法庭、毕业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但都流于表面,收效甚微。因此,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增设刻不容缓,如备受英美法系推崇的案例分析和诊所式法律教育。案例分析即通过给出一定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依据一定法律知识自主地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能锻炼其综合分析、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诊所式法律教育其特点在于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际运用,其运行通常以真实案例为课堂教材,有课堂教学和案件两部分组成。课堂教学是在老师的辅导下,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提问和反馈进行。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案件获得事实和法律上的认识与判断,除培养其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能很好地提升法学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案件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深入社会去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法律咨询并负责案件的全过程。此方式虽然带给学生极大的压力,但也能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司法实践经验。这几种实践性课程不仅弥补了现有课程的不足,还能以其趣味性和灵活性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是仅靠一支笔、一张嘴,满堂灌、一言堂的填鸭式理论教学形式,上课只管讲而不理会学生有没有在听、听不听得懂;有的教师讲课时完全按着自己的想法来,课本形同虚设,使得学生在上课时常常不知所以,一步落后则步步落后,难以跟上老师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内容死板、重灌输轻启发、重书本轻实践,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农业院校的法学专业教学也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因此应当多多增加课堂互动,例如本课中由学生选定课题再做汇报的方式,这样可以引导大家积极思考,集众之所长拓宽对同一热点问题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式,在一开始就分好固定的小组,安排一些实践性质的任务,如送法下乡:若干队员分为一队,各个小队在一个村子里进行活动,宣传的方式可以采用讲座、宣讲、串户等方式。在向农民宣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尽己所能对农村中的弱者提供法律援助,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积累了实践经验,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还有“送法进社区”、“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等方式。 作者:江虹 张贵梅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技术服务专业群建设 1把握立足点 近年来,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我院深化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加强中高职衔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畜牧兽医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为核心,以职业教育对接现代生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为标杆,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之间的依赖和促进,形成合力促进涉农专业群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涉农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专业群建设,力争3年内实现我院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专业群的“3821”目标,即三项成果、八化标准、两个成为、一个引领。三项成果是制定一个专业对接产业链标准,建设一个示范基地,完善一套监督评价体系;八化标准就是按照标准国际化、农业现代化、流程规范化、模式创新化、管理精细化、操作自动化、过程信息化、成品安全化的标准,建成一个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教、学、做”生态循环示范实训基地;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性生产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引领现代种植、养殖业新业态。 2抓住关键点 2.1组建职教集团由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与相关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有关职业院校共同组建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教集团,借助职教集团平台,构建职业教育对接现代生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协同创新破解职业教育对接现代农业产业的壁垒,寻找服务三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突破口,为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永州现代农业高科园建设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2创新培养模式借鉴国外农业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涉农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构建“六同步”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综合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即对接服务三农与优化涉农专业同步、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同步、大专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同步、学校专业培养与企业上岗培训同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同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同步。 2.3重构课程体系涉农各专业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对接一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照职业岗位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活动模块”形式,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相融相通的涉农专业群课程体系,着重探索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岗证课”融合的课程结构,真正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群与岗位群、职业(企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校企合作开发了6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园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开发了3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2.4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依托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搭建“教师、学生;基地、企业”互通互动教学资源平台,创建移动化数字课堂,开展涉农专业群微课、慕课的探索,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式数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现由教师主导到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转变;将教学环境由教室延伸到生态养殖场、企业的生产真实现场,打破教学、实训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形成“校中场数字化,做学教一体化”的开放互动的空间教学新模式。近年来,共开发慕课3门、视频课程5门,开发课程数字资源包9个;与洞口职业中专、溆浦职业中专等学校合作,畜牧兽医专业“专递课堂”2014年6月已通过省教育厅立项,现正在建设中。 2.5提质示范基地投资1200万元对原来的生态养殖基地进行智能化提质改造,借鉴本香和烟村模式,建设“猪—禽—鱼—沼气—果—蔬—花卉”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实训基地,按照“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猪肉深加工—肉食品连锁专卖—有机肥生产”生猪产业链,自主生产特色品牌、安全放心的猪肉。2014年12月,智能化养猪和养禽生产线已通过验收,2015年初可投入经营化生产。届时,可年出栏种猪和商品猪25000头,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提质改造后每头猪比传统养猪多增收143元。 2.6提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培养和示范基地的优势,构建“学、研、产、训、推”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争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年产值上亿元,年培训农村各类人才2000多人,推广先进技术50项以上,指导周边地区种植、养殖户300余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100多项,更好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提升引领点 3.1校企合作紧密进一步加强2013年10月30日,由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在永州隆重召开。目前,集团有加盟单位56家,其中高职院校7所、中职学校6所、企业43家。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教集团成立以来,以项目合作和专业建设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和就业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集团优质资源的示范辐射效应和专业的品牌带动功能,通过基地示范、技术引进、信息服务,引进技术3项,开展技术服务项目11项,专利1项,开发企业生产标准3个,广泛开展现代畜牧养殖职业技术培训,培训人数2014人次,进一步推动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湖南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推动湖南省职业教育和畜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 3.2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永州职院立足生猪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平台,邀请相关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和科研院所组建职业教育科研联盟,共同研究现代安全生猪产业养殖的新方法、新技术,提高生猪产业的价值,打破畜牧兽医专业与生猪养殖企业对接和深度融合的瓶颈,革新了职业院校传统的科研模式,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涉农专业群教师主动深入中小企业,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与企业共同申报应用技术研究项目32项,获得专利1项,2014年我院合作参与湖南恒惠集团《舜皇山土猪资源综合利用湖南工程技术中心》和湖南永州异蛇科技有限公司《珍稀蛇类繁育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均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湖南省发改委立项建设。 3.2课程标准进一步贴近生产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专业,课程标准需要对接企业最高标准。与本香、唐人神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在建设现代生猪产业示范基的同时,促使企业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开发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企业标准、行业资格标准、本香模式本土化标准等,大大更新了专业和课程建设。 3.4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创新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出符合湖南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涉农专业人才,协同推进涉农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创新,构建开放互动“六同步”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 3.5实训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为了提高生猪养猪现代化程度,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办学质量,学院投资1200万元对原来的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提质改造,新建智能化配怀舍、分娩舍、保育舍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舍各1栋,总建筑面积约7000m2,采用水泡粪、自动喂料、母猪群养、全年恒温、垂直预热通风、信息化管理等先进工艺,常年存栏基础母猪1000头。实训基地经过提质改造,将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应用到生产和教学中,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能够更及时地了解生猪生产新动态,学到最新的养猪技术,同时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生产指标在原来基础上将大大提高,配种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成活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每头母猪多交保育猪4头以上,每头母猪将多增收1000~2000元,同时可减少劳动力8人,每年节约成本24万元;实训基地改造对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6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项目实施以来,开展了扶贫和致富各种培训30余期,培训课程涵盖了畜禽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治、辣椒大棚栽培技术、绿色食品生产等,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016人次,培养农村致富能手113人,带动周边203个种养大户,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121次,发送技术资料11000余份,达到了为永州地区农户提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理念和基本技能,并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永州地区农户尽快致富的目的。 作者:于桂阳 刘俊琦 郑春芳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群建设 一、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浅入深,先基础再综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随教学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加深递进和拓展延伸,以整体、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环境科学概论和环境监测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夯实学生基本能力把握,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特色课激励学生提高应用素质能力,挖掘环境规划与将管理专业教育课内涵拓宽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体系,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教学系统性,优化课程群教学模式。本课程群既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内容,也有实践性强的实验内容,在教学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与才能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上来,建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课程体系,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教学系统性。 2.突出课程群实践定位,通过调整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优化实践体系,强化教学过程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重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故突出了课程群的实践定位,通过调整实验内容和优化实验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知识理解提出问题实际操作总结分析实习应用深化学习的路子。 3.以科研带教学,积极指导与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中指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复合生态体系。这突出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课程组老师依据地域特色和科研基础,积极指导与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课程群框架 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是农业与环境科学的交叉,主要研究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防治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以宏观层面的农业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强化“农业与环境监测”、“农业环境评价与管理”等基本理论,结合农业、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相关知识,系统地打造以保障农业环境安全为核心的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教学组织上,加强主干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联结、递进与层级关系,减少重复与交叉的内容。课程群建设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增加教学效率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中的特色办学为目的,通过将相关的课程科学地整合,产生新的课程群,从而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强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方面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包括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6门课程。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和环境检测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综合特色课,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监测实习课程是本专业的实践基础技能培养必修课。课程整合优化后,将系统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基本技能为着力点,技术应用为主线,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教学,利用环境监测实验分成模块化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以知识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的做法,突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建立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的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本专业课程群建设条件 石河子大学于2003年开设“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并列为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生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技术方法,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已经积累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2010年环境监测课程被评为校级一类课程。在该课程的推动下,教研室逐步加强和改革环境监测相关课程的建设。2011学年教研室教师所授本科生课程《生态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环境研究法》被评为石河子大学优质课程。因此,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可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创办出颇具特色的农业环境教学。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相关理论与实践技术不断更新。 四、本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环境监测课程体系较健全,但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均按照环境专业人才共性能力培养为主,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理论还不够突出和系统,亟待课程系统整改,主要问题有:(1)教师对各课程内容及特点不够熟悉,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或脱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配套,未与教学资源与条件有机结合,课程之间不能融会贯通,教学案例与实例启发性及与课程联系性不强。(2)课程组教师单打独斗,谈不上学生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学生由课程学习获得的能力系统连贯性不强,学期分散授课后教师仅强调本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未融合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3)环境监测课程实验和实习内容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优化,但对学生仅注重实验及实习结果,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不能突出学生个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能力提高。(4)学生创新能力仅依靠教师个人指导,没有发挥相关课程及课程组老师的指导优势,忽略了学科及教师优势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局限了学生思维。因此,本专业应针对环境领域共性职业能力(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评价方法)分析的课程群平台设计,课程群建设以“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创新提高”为主线,以“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必修课程作为课程群建设的理论支撑主体,以“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监测实习”为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支撑主体,结合农业环境保护类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能力分析,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要求,选择相关课程,以“环境规划与管理”选修课程为专业方向拓展核心课,从而为基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需求,实现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就业相结合。 作者:王开勇 樊华 张凤华 杨乐 潘旭东 庞玮 单位:石河子大学 农学院资环系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类院校包装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一、基础特色与定位 普通高校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发展到今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不再是难点。重点在于如何结合学校特色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开展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许文才教授就提出过“设有包装工程专业的高校应结合本学校的优势和专业特色明确定位,按人才培养目标合理修订培养计划,把教育改革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设置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时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酿酒工程专业。拥有“畜产品加工”国家级特色优势学科专项资助实验室、“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品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乳制品研究”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畜产品加工”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中日政府合作项目“益得”乳品实验厂。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和畜产品安全生产等5个二级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是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内蒙古畜产品加工研究会挂靠在本院。因此,结合我区特色乳品肉品产业以及我校优势食品加工与检测,包装专业定位为食品包装。课程设置以包装工艺为主线开展设置,强调食品包装新材料研究、包装与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包装贮运、包装容器及包装机械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也是历经曲折,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2008年召开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召开。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和6位副理事长、副秘书长,教育部包装工程专业指导分委员会领导,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与教师共同对专业建设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依托食品大学科方向是正确的,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相关的优质学科资源,凝练包装工程自身专业特色,建设好这一学科交叉性很强、应用面极广的工科专业。”因此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包装材料、运输包装、包装工艺与设备、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食品及其它相关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物流、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模块设置为了更好地实现我校包装工程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在科课程设置上,我校采取了模块设置方案。将本科阶段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专业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拓展课程、学科基础教育拓展课程、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专业教育拓展课程、通识教育实践、学科基础教育实践、专业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12个模块。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累计60学分,学科基础教育拓展课程要求学生在7门可选课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8学分。同样学生可以根据爱好与侧重点不同在通识教育拓展课程中社会科学拓展课程最低选学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学4学分,秉承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以食品安全为主要目标,所有课程围绕设置。专业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模块(表3)设置了10门必修课程,是本专业最基础的专业课程,涵盖食品、机械、材料、艺术设计、结构设计等基础课程总计28.5学分。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模块中(表4),除了7门核心课程外,还包括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含论文或设计),生产实践实习达22学分。将生产实践教学放到了核心地位。其中课程设置涉及食品包装、包装工艺、食品包装材料检测、结构设计、印刷装潢、食品运输过程等。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模块(表5)设置21门共计46.5学分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方向选择至少17.5学分相关课程。加大了食品相关课程,涉及乳肉农产品等课程共计10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模块(表6)设置课程10门其中材料类4门。同时要求学生跨专业拓展课程学修4学分。在该模块本专业拓展课程最低学分要求8学分。课程涵盖面较广泛,学生可以根据爱好自由选择。总体来说,模块设置中,学生除了必修课程外,选修课程力度加大、门数增多、选择机会增加,学生可以根据偏好自由拓展课程。这样对学生知识面拓展,新技能新知识掌握有很大的好处,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题组设置为了符合学生拓展要求,同时根据我院师资特色及课程设置特点,设置了四个课程组。(1)食品科学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食品包装安全学、包装管理学、包装防伪技术、包装物流技术、食品工厂设计、食品物性学;(2)包装材料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食品包装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功能高分子、包装材料学、包装辅助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及复合材料、智能包装学;(3)结构与艺术设计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包装印刷、包装测试技术、包装设计、包装CAD、广告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环境学、包装工艺学、包装动力学、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基础;(4)工程机械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包装机械、食品机械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食品制冷技术、运输包装学。课程组由组长统一负责,定期召集本组教师研讨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及试题研讨与审核,建立听课制度互相学习督促。当然也不仅限于组内交流,更多学科需要交叉讨论。如食品包装机械课程就需要涉及食品物性、材料特性、机械基础、包装工艺等多学科交叉。课程组是分散与集中的统一,分散便于相近课程教师共同探讨授课内容,集中又便于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在包装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各个高校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着,都在力争将包装工程专业办好办强。在农业类院校中如何办好包装工程专业也是农业类院校思考的问题。在食品安全、食品包装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内蒙古农业大学结合本校农业特色,结合本区特色农产品,对包装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将包装工程专业定位于食品包装。因此课程设置上偏重于食品安全,课程设置均结合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包装工艺展开。希望能够办出有特色的包装工程专业。诚然,我们的办学还有不足,还需要探索前进。因此将些许的成绩与大家分享,共同探索包装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为包装专业做大做强而共同努力。 作者:孙文秀双全董同力嘎李莉武玲玲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专业化土地流转论文 1仙踪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农户土地流转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由于农民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了解的缺失性和延后性,使他们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甚至是错误认识。其表现就是: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并存在被动流转,这就增加了流转过程中的风险和矛盾。 1.2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转租给亲戚朋友不签订流转合同的情形很常见。土地流转的行为不规范,不利于土地后续的流转,对土地流转规模、速度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农民作为流转市场的主体,对于市场并不了解,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薄弱,致使土地不能大量迅速流转。 1.3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整如今,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和农业大型机械的普及应用。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城镇的大转移。但对农民来说,土地、粮食是他们的命根子,不断上涨的生活费用和有限的租金,使他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地不愿流转,对土地流转后生活的保障有着很多的顾虑,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积极性不高。 1.4土地流转进程不平衡我镇耕地主要分为山坡旱地和水田,水田因为能够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适宜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因而受到承包大户的欢迎,土地流转率提高;而旱地因为可种植作物种类受限,不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土地流转率就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率更低;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其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率便比较高。 1.5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不发达,失地农户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当今,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因素影响,其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资金缺乏,经验不足,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滞后,推动规模化流转的效果不明显。而农户只关心租金的多少,对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经营效果好坏漠不关心,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土地流转失败。 2加快仙踪镇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服务“三农”是基层政府的基本职责,因此地方政府领导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搞好土地流转调查研究。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经营观念,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增强农民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可急功近利,不能因追求政绩而做了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要打好基础,顺其自然,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2.2加快建设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机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目标确定为建立健全农地市场,实行农地有偿转让制度和土地投资补偿制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土地有法、有序、高效的流转。 2.3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保障水平还很低,土地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很高,所以必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更有利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这就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建立以社会救济、养老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合作医疗六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2.4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土地流转对于优质田地和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田地可以给予流转双方较少的优惠政策;而劣质田地和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则给予流转双方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土地流转。政府及时了解掌握农户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接受需求和转让需求,优化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具体环境,保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2.5加大对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培育,并促进它们与农民组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我镇鼓励社会各界有资金、有实力的人士,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投资农业、经营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并给予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经常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引领现在农村发展的领头羊。农民可以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形式加入组织或企业成为股东,也可采取公司加农户形成统一体,让农民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利益共同体,你富即我富,让农民体会到土地流转的好处,带动更多农民主动流转土地。 土地流转在目前阶段,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政府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不宜强力推动。在这样的条件下,土地流转需要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还因为土地流转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土地经营规模不断创出新高,也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 作者:陈敏单位:含山县仙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工程杂志》2014年第五期 1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尽管从2011年开始,学院启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过去两年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西藏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与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1学生主观学习的意愿不强,专业课学习效果不理想西藏自治区从2006年开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改革,专科毕业生不再计划分配,2007年开始除部队生源外,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也不再计划分配,均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但这种改变并没有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就业本领。2012年西藏自治区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使西藏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这种政策一直持续至今。西藏自治区区内毕业生就业基本上都寄希望于每年的西藏高校毕业生公开考录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学生毕业后进企业或其他单位就业的意愿较低。由于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与专业相关不大,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不够重视,专业课程学习较差。 1.2实训实习教学条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差距为了较好地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就需要实训场地、实习基地。目前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加上学校所处的西藏林芝地区食品加工企业较少,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获得严格和广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训练和技能的应用[2]。 1.3学科基础比较薄弱西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仅10余年的时间,专业教师也仅有11人,学科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学院学科带头人建设薄弱,虽然学校下文任命了学科带头人,但至今还没有出现在西藏和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带头人,所有这些都影响着学科建设和发展,直接影响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和发展。 2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紧密结合西藏的种养殖与加工结构,以最大程度服务于地区经济为目的,以创新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为特色,对食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调整[3]。通过这次课程体系调整,力争使课程更贴近于学生,更符合西藏食品工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西藏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努力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德、智、体、美和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适应西藏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具备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检验与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技能[4]。能在质监、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卫生防疫机构、科研院所等部门及相关企业工作。从事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5]。使学生毕业时具备食品研发、食品加工、食品保藏和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基本能力。具有在食品企业、食品质量管理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及国家机关中从事食品研发、生产、管理、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通过专业技能训练,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 2.2确立主干课程原来的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较多,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归纳出专业的核心内容,培养的学生在专业上没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6]。针对这一问题,教学计划调整的核心就是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质,经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多次调研与探讨,确定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理化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畜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粮油加工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和食品包装学13门课程为西藏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的主干课程。 2.3调整教学课程西藏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基层公务员。其中部分人员会到西藏各地区工商、质监、药监、农牧和粮食等系统从事与食品专业相关的工作,少数学生会到食品企业就职。西藏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和专业培养要求,在座谈征求意见及全体专业教师专题讨论的基础上,对专业课教育做了相应的调整。一是削减了部分工科学时,如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均由以前的80学时降到了64学时。二是优化了部分课程设置,如将农产品原料学和畜产品原料学两门课程合并成了食品原料学,课时由以前的共96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64学时。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门课程合并成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课时也由以前的112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64学时。三是减少了人才培养学时总量。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总学时由2012级的2727学时降低到了2013级的2567学时。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3教学方式改革和探索 3.1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7]。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从两年前仅有《食品生物化学》等极少数课程利用多媒体上课到目前80%以上的课程均由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2实行双线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实行“学院行政-教研室-教师线”和“学院党总支-辅导员-班主任线”双线管理,第1条线主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第2条线配合学校“两课”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培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深厚的国家感情及民族感情。努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两年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学术活动,到目前为止学院共有两队选手获西藏自治区“成才杯”三等奖,1对选手获国家“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3.3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比例增大2012年至今,学院争取到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个,新到位实验室设备价值200余万元,实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实验开设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实验开设过程中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如在畜产品加工学课程中就开设了畜产品加工综合实验、乳制品加工综合实验以及蛋制品加工综合实验。在食品工厂设计中开设了工厂设计实验、工厂制图实验。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开设了特殊人群食谱设计、个人食谱设计、不同阶段人群食谱设计、营养学调查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3.4毕业实习改革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采取了大学生创新实验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近两年通过国家级、自治区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占毕业学生总数的50%左右。对于没有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学生,教研室采取了关口前移,提前安排部署,在第7学期开始的时候便给学生指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便于学生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避免第8学期毕业论文实验与毕业就业实习冲突。 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西藏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双师型”教师不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将两者融合于教学过程的能力[8]。为了切实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各门课程和教学环节中去,克服运作逻辑上存在的脱节现象,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懂教育、通实践的教师队伍[9]。在过去两年中,教研室充分利用西藏自治区实训项目,积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名教师取得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资格,11名教师深入到林芝地区乳品企业进行了实践实训,提高了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室老师基本上都成为了“懂教育、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5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10]。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由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现有的校内实习基地已不能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需要,学生实习更多地依赖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对于培养适应西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年来,学院先后与林芝地区贡布乳业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西藏分中心等多家单位达成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协议。特别是林芝地区贡布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学院学生校外实习和教师实践实训的重要基地。为学院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结束语 教学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西藏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但离社会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学生动手能力和动手机会不足等问题。未来将继续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不断探索,以服务西藏地方食品工业发展和西藏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来修订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从而为西藏食品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辜雪冬马长中杨林池福敏薛蓓张国强罗章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农业专业论文:农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完善 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农业工程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课程涉及广泛。在具体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1问题式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先由教师提问,学员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问与答”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设置难易兼顾的问题进行讨论,当学员无法回答时,则应进行引导。该方法简单实用,有利于加深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可以作为基础教学形式融入到其它教学方法中。 1.2比较式教学方法从农业工程设计的目标、功能、技术要点等方面来看,相似的案例不在少数。通过选取一些相似案例,分析它们之间不同点,在比较中鉴别各类方案的优劣及其内在原因,可以激起学员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各种工艺方案的特点及适用性。 1.3案例式教学方法农业工程领域的问题往往呈现复杂性和综合性,适合开展案例式教学。采用该教学方法时,由教师提供案例并提出问题,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教师点评。该方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将学员的隐性知识外显或把显性知识内化,有利于加深学员对重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充分挖掘并提升学员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 1.4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通常情况下,无法经常将课堂搬进农业工程现场。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让学员足不出课堂就能体验到工程现场一样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将农业工程建设过程制成照片或视频给学员观看,给学员以直观体验,从而丰富课堂内容,使学员印象更加深刻,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除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以外,还有探究式、直观式、延展式、跳跃式等新型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往往互相融合,组合使用,采用模块化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 农业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有密切关系。教师应积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 2.1替代式教学策略该策略是由教师设立学习目标并安排教学,属传统教学策略。适用对象主要是自学能力一般的学员,适用的教学科目主要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环节。优点是教学推进快、效率高;缺点是学员自主思考时间少,学习深度不够。 2.2自主式教学策略该策略是让学员自己设立学习目标,自主安排学习。适用对象主要是自学能力较强的学员,适用的教学科目主要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环节。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先让学员自学,然后重点对自学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讲解。 2.3评价式教学策略该策略是给予学员自我肯定的教学策略,具有广泛适用性。教师通过对学员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调动学习热情,增强进取心,对学习起到催化促进作用。 2.4合作式教学策略该策略是由小组学员共同设立学习目标,互相配合,联合开展学习。主要适用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一些实验环节。优点是可以发挥学员间的互帮互助精神,促进问题的解决;缺点是当出现分歧时容易产生内耗,降低学习效率。 2.5认知学徒式教学策略该策略是让学员在现实中观察教师活动,并通过模仿进行主动学习。优点是学员可以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并在学习中得到教师有力的支持,缺点是过分偏重于实际操作且难以大规模培养人才。其主要适用于农业工程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农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在农业工程一线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后续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5]。进一步优化农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提高学员运用农业工程技术来解决农业生产具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业综合生产力,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作者:尤滨乾金雪江裴新华单位:海宁市新能源技术服务站斜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农业专业论文:职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南方农村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总数逐步攀升,毕业生就业率同比有所提高[6]。《2011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透露,2011年广东高校毕业的本专科应届毕业生达35.4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6.36%;本专科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4.93%,较2010年增加约1.67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4.10%,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95.60%。广东普通高校一级学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详见表2。表中显示,2011年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较为理想,其中,在本科毕业生中,农学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最高,为95.37%。但在专科毕业生中,农学(农业)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93.93%,仅比哲学和法学等专业略高,可见广东专科层次农学(农业)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并不理想。笔者通过对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表现如下五个方面:1.就业率情况与调查。2009-2012年公布的《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资料有关统计显示,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2009年有毕业生516人,初次就业率为92.25%;2010年有毕业生571人,初次就业率为91.24%;2011年有毕业生742人,初次就业率为93.76%[7]。2.就业去向与调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资料有关统计显示,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然发生变化,体现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和比例有逐步下降的发展态势,到东部沿海大中城市以及返乡创业的比例则不断提高。详见表3。3.就业意向与调查。为更好地了解、掌握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愿望的具体情况,笔者深入对广东2009年以来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情况分别如表4、表5和表6所示。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在中、西部农村等边远地区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较少。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都选择在国家机关、企业及事业等单位解决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求稳的基本心理及行为。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首次就业薪酬大多处于1500—3000元之间。从总体上来看,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标准方面相对比较适中。4.就业满意度与调查。笔者共设计了五项调查选项,即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并不高(见表7)。5.就业途径与调查。通过跟踪调查2009—2011届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校园招聘、亲朋介绍、网络报刊、自我推销以及自主创业等(见表8)。其中,校园招聘排在首位,其次为亲朋介绍、网络报刊、自我推销,而自主创业为最低。根据《2011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资料显示,2011年,全省毕业生中,只有1253人选择自主创业,其中本科生559人,专科生694人。这表明,全省毕业生的创业率只有0.35%。通过统计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依然还比较单一,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积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创新教育不够,也没有很好地发挥推荐顶岗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因此,怎样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创业人数和就业质量,拓展就业途径、发挥实习实训基地在就业方面的重要渠道的作用,是我们今后必须高度重视和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综上统计显示,好的方面表现在广东高职院校在农业专业设置方面正在日趋改进和完善,部分非农业类高职院校已开始增设涉农业专业。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比如怎样加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提高他们对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进一步拓展就业途径等,都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及探讨。 二、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存在问题 (一)竞争力不够强通过以上对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现状调查可见,广东高职院校存在农业类专业数量偏少,甚至两所农业类出身的学院涉农业专业合在一起也才15个,而且,农业类专业近几年来招的学生数量也偏少,势必出现广东高职院校对农业类专业科研投入不足,整体教研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够强等现象。更何况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本身起步比较晚,多为原来的农业干部培训机构调整或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成立,社会知名度并不高,加之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不同,在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曾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实在不行上高职。因此,必然造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就是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根源性问题。 (二)就业率比较低社会发展的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在今后几年内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10]。高职院校教育作为国家培养高学历、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而开设的教育类型之一,其往往注重专业技术和技能素养的培养。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与人才需求出现错位,加之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存在一定的偏差以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偏见等,不少毕业生没有到真正发挥动手能力优势的工作岗位上,就势必造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口率普遍较低。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35.4万人,就业率94.93%。而高职类农学专业毕业生总数为865人,就业率93.76%,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1%,比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低1.84%,相对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来说,这种就业率是较低的。 (三)服务有待完善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首先,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依然没有形成。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协调联系不够顺畅等突出问题。其次,毕业生就业指导水平有待提高。就业指导于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就业指导与服务仅局限于实习阶段,没有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要求差距还比较大。指导工作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对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不够,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还不强[11],特别是高职农业类专业就业指导理论几乎空白。再次,一些就业服务机构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职能和作用,而只能被动地接受上级就业服务部门的指令,并没有形成就业服务与管理的良性互动[12]。另外,就业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就业服务信息仅停留在网上,没有完全形成网上人才市场体系。 (四)质量有待提高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从量的方面来看,首先,考虑薪资因素。薪资越高,说明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其就业质量就越好。其次,考虑就业单位的性质及层次、规模及知名度等。一般而言,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实现就业,就表明其工作能力越强,就业质量越高[13]。从质的方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岗位发展前景。岗位发展前景越好,就业质量就越高。二是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率越高,说明毕业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被用人单位的认可度越高,也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符合社会的需求,相对来说其就业质量就越高[14]。三是岗位适应度。适应度越高,表明综合能力越强,就业质量越高。通过对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2009—2011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在国家机关、事业(国企)单位等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步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非公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正逐年增多。总体上看,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是,部分毕业生还没有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象大量存在;毕业生自我创业意识依然较为淡薄;社会用人单位片面追求人才高消费的现象难以杜绝等等[15]。 三、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提高就业率对策 (一)增强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有效地引导农业专业学生转变指导就业的观点,认识自身所处的就业环境,认识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好的职业;引导他们摆脱专业不对口的思想认识和束缚,不能简单地强调其专业技能及知识,还要不断增强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需要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引导他们切实把用人单位的根本需求同自身的能力水平有机统一在一起,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应当理性及切合实际。同时,开展农业类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联合办学,有效整合和利用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及潜力,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育,切实解决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的实际困难,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教育“量身定做”、“订单培养”等目标与任务。 (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强调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和实力增强,在追求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发展,打造教育品牌[16]。作为培养实用型高职人才为主的高职农业类专业,就必须要立足广东实际,瞄准行业发展的变化,以就业服务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为主,努力打造专业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就业率提高。 (三)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采取多元化、多角度与多层次的有效途径,科学规划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和就业服务等为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网络,全面开展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的指导及服务等工作,可以聘请专业就业服务机构、专家、成功人士、政府部门负责人或企业负责人等,为他们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同时,加强农业专业类高职院校与农、林、牧、渔等主管部门的横向交流合作,以弥补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整合各种就业资源,为毕业生搭建便捷、优质、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互利共赢,促进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四)提高就业的质量农业专业类的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农业专业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实现就业打好基础。同时,要不断培养、锻炼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牢牢把握选择就业的主动权,进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就业及需求。 作者:张志玲单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
工程项目论文: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分析 【摘要】工程监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业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在与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监理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如果没有危机感,不提前思考我们的业务转型、发展战略和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监理企业的发展前途不可想象。 【关键词】工程监理 项目管理 关系 分析 工程监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业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在与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监理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我国监理起步较迟、定位较低,管理水平低,缺乏国际监理经验,缺少健全有效的体制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且对这种新兴业务还缺乏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仍然有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目前,监理行业尚可维持,入世之后,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勘察、设计、施工企业的改制,都会对我们监理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如果没有危机感,不提前思考我们的业务转型、发展战略和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监理企业的发展前途不可想象。 一、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过程中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综合协调是无法满足业主要求和期望的。其主要过程是:收集各方面信息,汇总并制定一份连贯、一致的计划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现场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计划,加强控制,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及目标确定。为保证总体目标实现,必须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细化,分解到各相关单位、部门或人。确定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对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由综合管理部门收集信息,分析、调整、控制,以各子项目的目标实现保证总体目标实现。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及过程控制。工程项目从项目建议书批准之日起就应抓进度管理,确定各种项目可完成时间,分析各活动之间依赖关系,确认过程所需时间、制定进度计划,调整和控制进度的变化,控制项目进度计划特别是复杂大型的工业建设项目,绝不能仅控制承包商的施工进度,而应控制影响工程项目的全部进度。如设计,对外谈判签约,设备、材料采购,能介质供应,生产人员、技术、物资准备等等。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投资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工程项目诸过程。根据资源需用计划及价格测算所需资金,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分配到各单项工程和各项工作之中。从工程项目设计开始就应严格控制,限额设计,并通过控制设计变更减少承包商的索赔,达到投资控制的目标。 5、质量管理。确定工程项目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定期评价总体项目进展情况,以提高各相关单位、人员满足质量标准的信心,跟据实际情况分析与质量目标的符合性,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导致不满意情况发生的因素。 6、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地使用各种人力资源,发挥相关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通过组织确定分析角色、责任和相互关系。及时补充急需人员,裁减冗员,开发个人或组织的进取心和技能。 7、沟通信息。确保及时正确地产生、收集、、储存和最终处理项目信息,是工程项目所必须的联络方式,任何一个信息疏漏或沟通不及时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进展。要建立信息编码体系、信息沟通计划及执行情况检查制度。 8、采购管理。工程项目所需物资、设备采购品种多,数量大,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必须对采购工作加强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决定何时购何物,确定潜在来源,然后询价、招标、签订合同,督促按时、按质、按量及时供应到位。 9、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要懂得如何识别风险,分析和应对风险,及时调整对策,使正面事件影响扩大,把负面事件影响减到最小。 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特点 要承担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任务,项目管理公司要全满足业主的明示和潜在的需求。因为工程项目是一种固定产品,各个项目均有不同特点和要求。该产品的形成过程是一种特别复杂的过程,所以要有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人管理、协调、监督该生产过程,从而使产品达到优质,满足用户需求。 (1)独立性。工程项目管理单位虽然是非投资方,不负责筹借资金,但所有建设过程均应按一定规律、国家法规去运作,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执行,为客户服务,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和干预,认真细致地履行职责,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使工程项目经得起历史检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灵活性。一个工程项目受各种条件制约和影响,必须有灵活机动的思维方式,面对实际,及时处理,任何定式思维都无法适应项目的千变万化的需要。 (3)系统性。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使用,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能运用系统工程理论,随时平衡各种条件,调整各方关系,不因一个小的变更而影响整体工程的进展。真正的项目管理公司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和模式,使项目管理单位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结果商品化。 三、当前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差距及原因 推行工程监理制,其本意就是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也就是对业主委托的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策划、管理、监督工作。 虽有部分监理企业承担了些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大多数监理企业距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相差很远。为什么工程监理企业与原始构思相差甚远呢?有如下几点原因: (1)监理企业定位及政策不符合推行监理制度的初衷。监理制度的推行本意是改革原有建设管理模式,推行现代化的管理项目理制,在计划经济影响仍十分顽固的情况下,项目业主不肯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放权。 (2)目前监理企业良莠不齐,形式各异。有挂靠的,有出资质的,有低 价抢业务的,也有视监理工程为儿戏的,等等,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影响。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公司承担全过程管理不放心。凡大型工业项目,业主方都要织一套班子来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智能人才进监理公司无法发挥作用。长此以往,除少数有利的监理公司外,都将被社会所淘汰。 (3)尽管有些监理企业承担了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也基本上局限于施工队伍的“三控,二管,一协调”,大都不承担前期科研和采购工作,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有差距。 (4)多数监理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适合项目管理的人才,尤其是经济、商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足。缺乏项目经理,双语人才,市场调研人才,方案设计和审查专家,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人才,融资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惯的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 (5)由于对监理企业定位的影响和企业间不公平竞争,不仅人员素质低,结构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管理企业。 四、监理公司走向项目管理公司的几个问题 (1)高水平的建设监理公司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建设部在2003年2月以建令[2003]30号文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文中指出: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变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以及规范市场管理的需要,是有关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加快和国际接轨的需要,是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的建设监理公司本身的定位就应该是为业主方服务的项目管理公司。 (2)关于项目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这几个字,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个是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即由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一直到项目完成和进行项目后评价,另一个指工程实施过程中某一方的项目管理,如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和承包商方的项目管理,在国外一般说到“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均指业主方的项目管理。 (3)建设监理公司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发展成为项目管理公司。虽然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上业主方将工程项目的全部或大部分管理交由项目管理公司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上述对项目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的讨论可以看出,项目管理公司是我国比较有实力的建设监理公司的发展方向。 每一个项目都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每一个项目的领导者必须要注意他的项目是如何同其他的项目产生相互联系并注意相互协调的。只有定位准确,抓住机遇,研究一些中国国情下的特殊的问题,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结合我国蓬勃发展的建筑市场,监理企业才会进一步壮大,最终将发展成为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 工程项目论文: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沟通管理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社会正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焦点。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割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高效、全方位的服务。电子政务工程是一个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政府、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过程,是为了实现高效、透明、规范、便捷的电子化内部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提高政府竞争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投资。电子政务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相当的难度,在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会涉及众多的项目干系人,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良好的信息沟通非常重要。沟通是在人、思想和信息之间建立连接,是进行项目各方面管理的纽带,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根据沟通的基本原则,结合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有效的沟通管理体系,保持顺畅的沟通渠道,能够极大地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2.把握项目沟通的基本原则 很多人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中也知道去沟通,可效果却不明显,总是不要到位,由此引起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关键是没有正确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开展项目沟通必须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2.1准确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沟通中所传递的信息本身必须是准确的信息,不能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信息;二是沟通中所使用的语言和信息传递方式必须能被信息接受者所理解,使其能够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思想。 2.2完整性原则。指信息的完备性和沟通的完全性。沟通中所传递的信息应该是足够和充分的,不能够留下很大的信息缺口,信息的发送者需要努力为对方提供信息,以保证二者之间的完整性。同时,要通过沟通管理确保所有应该得到信息的人或组织都能够适时、全面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2.3及时性原则。众所周知,任何信息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有效期,信息一旦过时,就会毫无价值,失去了指导决策的作用。因此,要使人们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从而做出决策和行动,必须保证项目沟通的及时性。 2.4强制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通过项目沟通获得必要的决策信息以后要立刻采取正确的行动。因为,项目沟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采取必要的行动,如果没有必要的强制性就会使沟通成为无休止和毫无价值的“争论”,从而使得项目沟通失去指导行动的作用。 3.建立项目沟通管理体系 有效的沟通能在各种各样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干系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具有不同文化和组织背景、不同技能水平以及对项目执行或结果有不同观点和利益的干系人联系起来。要实现有效沟通就必须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沟通管理体系。项目沟通管理包括为确保项目信息及时且恰当地生成、收集、、存储、调用并最终处置所需的各个过程。在完整的沟通管理体系中,一般包括沟通规划、信息、绩效报告、项目干系人管理等过程。 3.1沟通规划。沟通规划的核心是确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和沟通需求,制定项目沟通管理计划,包括确定哪些人是项目干系人,他们对于项目的影响程度如何,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信息、何时需要信息、如何传递给他们。沟通规划首先要识别项目干系人。项目干系人是指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可能受项目实施或完成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个人和组织。识别干系人是识别所有受项目影响的人员或组织,并记录其利益、参与情况和对项目成功的影响过程。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早期就识别干系人,并分析他们的利益、期望、重要性和影响力,对项目成功非常重要。随后可以制定一个策略,用来接触每个干系人并确定其参与项目的程度和实机,以便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正面影响,降低潜在的负面影响。其次进行项目沟通需求分析。该项工作涉及到对确定沟通需求所需要的信息收集、加工以及对项目的信息需求的全面决策。 3.2信息。信息是向项目干系人即时地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项目干系人可以即时地收取和共享信息。项目信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如召开项目工作会议、书面文档、项目简报、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网上交流等等,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沟通技巧。同时,需要确定信息的责任人,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任务。 3.3绩效报告。绩效报告是一个收集并项目绩效信息的动态过程,包括状态报告、进展报告和项目预测。项目干系人通过审查项目绩效报告,可以了解组织为了达到项目的目标是如何使用资源的,这些资源的状况和对项目的贡献。随时掌握项目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分析项目的发展态势,即时掌握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4项目干系人期望管理。项目干系人期望管理就是为满足干系人的需要而与之沟通和协作,并解决所发生的问题的过程。管理干系人期望涉及针对项目干系人开展沟通活动,以便影响他们的期望,处理他们的关注点,并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中,做好问题日志或行动日志可以确保对问题有统一认识,进一步促进沟通。当有任何需要沟通的问题时,项目干系人都可以在项目问题日志上登记,同时要求项目负责人每天都阅读问题日志,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根据问题的紧急性和潜在影响,明确地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类,为问题解决方案中的每项行动制定责任人,并设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日期。 4、结束语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中的沟通管理就是项目干系人之间传递和沟通信息的过程,对于项目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电子政务工程项目涉及单位多,实施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影响面广,因此根据沟通基本原则,建立沟通管理体系,灵活运用沟通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建设,早日发挥社会效益。 工程项目论文:分析土木工程项目的作用 一、项目的开展 (一)项目的组织同济大学的SITP由校学生处负责,具体由各学院学工办负责实施,其主要工作是项目组织,召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项目组织程序如图1,具体包括:学工办定期向专业教师和学生征集项目(题目);学工办将征集到的项目汇总、分类,然后向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并选择项目,然后与提供项目的教师沟通,自选项目的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学工办召集专业教师组成评审小组,评议各项目组学生代表的申请答辩,确定入选项目后提交至学校学生处,由学生处最终决定和公布资助项目名单;指导教师通过网上财务系统监督资助经费的使用,学生报账时需要教师认可签字。项目的层次分为市级、校级和院级,一般是资助力度递减,而项目数递增,但也可根据情况特殊对待。(二)项目内容由专业教师提供的项目一般都是其科研内容的一部分,具有较好的资金保障和一定的研究基础,通常还有研究生作为导师助手协助指导,项目的新颖性和科技水平也都经过一定的前期论证,是SITP的主要来源。但是,在设计SITP内容时应该注意其与研究生毕业课题的区别,主要有:(1)技术难度适中。过高的技术要求不仅让学生无法按时完成,而且容易造成学生的“挫败”感。笔者曾以《新型混凝土气渗性检测方法》为题指导一组SITP,该课题有全套的自制新型装置,具有很多试验数据积累,已有研究生以此为题完成毕业论文。但由于测试中混凝土试样内部的湿度很难控制且对结果影响很大,同时对装置使用的操作要求也很严格,所以学生获得的测试数据稳定性较低,最终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虽然学生通过大量试验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混凝土渗透性、相关测试方法以及水泥石微观结构的许多知识,但作为一个研究项目仍留下一些遗憾。(2)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参与SITP也是培养其专业兴趣的过程,如果项目的趣味性很强,则对吸引学生选择该专业具有积极作用,笔者所指导过的多数本科生后来都报考了目前并不热门的建材专业研究生。此外,对项目本身来说,趣味性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对那些还没有明确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来说,如无兴趣爱好,也很难要求其认真完成很专业的研究项目。 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计算机知识在“轻舟”项目的参赛规定中有一个项目展示环节,在项目答辩和考核过程中要求采用动漫、动画等新颖的多媒体形式来表达,因此,学生在作品的logo设计和试验演示等过程需要充分展示各自的计算机技术,不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了许多新的计算机软件,其精心制作的各种电子成果不仅为项目增色不少,而且也是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获的最好展示。(二)专业知识项目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项目实践活动中能使学生及时发现和弥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为获得所用原材料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能,学生必须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进行试验操作,稍有偏差就会得到与其所获资料内容不符的结果。因此学生常常不得不反复试验,有的还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按照规定制备样品交由专业测试部门来完成。正是在此反复的试验和选择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得到了强化。(三)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开展SITP最核心的目的之一,学生对此做足了功课,得到的锻炼和收获也不少。由于知识领域的局限性,学生最初的设想都显得简单和直观。例如:在“轻舟”项目中,学生最早提出的创新点是“特别的外观设计”,通过各种颜料和图案的搭配实现独特的轻舟外观。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加了新颖的结构设计,采取了防水性的特殊材料预处理方法和与传统“涂抹”方式不同的“喷射”施工方法等,从而显着提升了技术含量;在设计一种多功能的吸声、保温和抗暴“聚苯颗粒—水泥”材料时,学生最初也只想到从外形和颜色变化方面突出创新性,后经教师的指导,选择了容重梯度变化的复合结构设计来提高多种功能的性能;在提高材料防水性方面,指导教师提出采用表面防水剂、水泥渗透结晶材料和表面涂覆沥青等多种选择方案,学生经过思考选择采用油漆涂刷表面,认为这样既可防水,又达到了装饰效果,而且所用材料也容易获得。但教师则认为,用油漆会堵塞这种多孔性材料的表面孔隙,影响其吸声作用,而且采用的有机类材料在野外很容易老化,失去功能,学生最终选择采用有机硅防水剂,可以在粗糙的多孔材料表面形成“荷叶露珠”的效果,在获得防水功能的同时又保持了材料孔隙的贯通。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动手能力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对材料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轻舟成型前先要制作坯模,其长度8米左右,学生用聚苯泡沫块雕刻而成后再粘贴、组装,每位组员都要参与“精雕细琢”的手工制作;轻舟成型时,“轻舟”队员分成“称料组”、“搅拌组”和“施工组”,工作中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如涂抹水泥浆时需要施工组各成员同时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以便在统一的水泥水化进程下保障船体结构的均匀性;在最终的打磨、修饰环节,由于扬尘很大,各组成员分批轮番上阵。在整个“水泥轻舟”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切身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五)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对独立完成项目活动的总结工作没有经验,将SITP项目活动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和资料整理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材料,对多数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小的挑 战。通过整理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提升了学生的文字表达和论文撰写能力。(六)社会交际能力项目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很多材料在传统市场上不容易购得,学生需想方设法自行采购原材料,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如通过与生产或供应厂家的沟通,以及其后的一系列商务活动,学生能了解到很多与专业有关的商业操作规则,也提高了与商家等的沟通能力。(七)英语水平参加SITP活动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如出国参加专业比赛、翻译英文资料、比赛中用英文展示相关内容等环节,以及基本英语交流应用、撰写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等。学生通过SITP活动感受了英语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热情,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显着提高。 三、结语 笔者根据指导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土木工程材料专业学生参与SITP项目的体会,认为在大二至大三的学生中开展该活动比较合理;项目选题技术难度应适中,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选择一定数量的重点项目对推动该活动的开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通过SITP活动,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英语水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有显着提升。 工程项目论文: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1 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例如:沈阳某公司承建的太阳广场,由于对项目的融资风险估计不足,投入工程款2800万元,因甲方(香港某公司)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被迫停工,使乙方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特别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风险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 2 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3 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在我国承建非洲某国公路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因技术条款中忽略了铺路砾石的强度指标,施工中不得不进口砾石,工程成本大幅度提高,导致工程严重亏损。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例如在FIDIC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了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配。如果业主的合条件与FIDIC合同条件不同,应进行逐条的对比研究,分析业主为什么要修改这一条,是否隐含着风险。 3.2 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期延误等,这些都属于可计量风险的范畴。FIDIC红皮书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已由第三版的1个分条款增加为5个分条款,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3.3 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 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3.4 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动乱、政变、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 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3.5 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 析。 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 除进行工程、设备、人身事故等保险外,还应通过保险机制减轻风险损失;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合理控制风险费。 工程项目论文:谈某工程项目管理及项目成本控制的若干问题 施工项目管理在该项目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 项目成本控制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笔者结合某工程实际浅谈项目管理及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1.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针对该项目的特点, 克服困难, 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 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 加强项目部内 部管理, 对该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 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 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 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该项目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该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该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 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该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 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0?, 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 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 是一种相互结合的关系, 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 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 必须结合该工程特点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 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 该工程施工环境复杂, 外部因素对工程影响大, 不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设备, 要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及时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 (3)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 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 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 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4)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 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 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2.该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 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 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 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 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 人是第一要素。该项目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 分调动项目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这也是该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 是/ 目标分系统0?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 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0?及资金, 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 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 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生分析, 搞好责任成本管理, 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 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 该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进行项目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 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保证了该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真正做到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 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 在于降低项目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项目经理部在对该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 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3.1 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 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 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 注意了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 能力, 使可能性变为现实; 另一方面要从该工程实际出发, 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3.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 亦称/ 三全0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 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 成本控制人人有责。项目成本的全过程 控制工作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 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3 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 成本控制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 即动态控制, 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 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 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3.4 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 目标的设定和分解, 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 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 评价目标和修正目 标, 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即PDCA循环。 3.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 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 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 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 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 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 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4.1 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 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 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 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 以降低工程成本; 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 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 处理施工赔偿问题; 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 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 合理调度资金; 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 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4.2 技术措施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 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 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3)严把质量关; 杜绝返工现象, 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4.3 经济措施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 减少窝工浪费; 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 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劳动纪律, 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 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2)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 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 节约采购费用; 合理堆置现场材料, 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 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 合理使用材料, 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 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 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4)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 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 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 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 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5.结束语 通过对咸阳市同德路(广西第二招待所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分析我们认为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 才能控制项目成本; 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 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成败的关键只在于认真二字, 只要以铁的决心去推行, 就一定能圆满完成项目管理的任务。 工程项目论文: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它的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因此,如何做好电气工程的项目管理至关重要。 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1.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对电力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电力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逐渐向法人企业转变,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服务质量和开拓市场就成了电力企业(供用电施工企业)搞好经营管理的主题。但电力企业的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效益,能否在电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与一般项目管理一样,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就是由一支项目团队执行一定的规程、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做出一定的经济分析、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满足或超越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完成既定的电力供应与安装任务的全过程。成功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对项目团队、所执行的规程、所做的经济活动分析、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工作流程(程序文件)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1.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目前,在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企业实施电气工程项目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通常认为项目管理就是把工作任务分发给各部门间或相关人员,然后设想他们将取得预期的进展,结果导致许多项目的拖延;或者是有一个目标和大致的计划,但没有具体的执行方法。部分电力企业,还停留在那种项目管理无序的状态,企业硬软件管理不规范、器具材料的现场摆放严重杂乱,更谈不上用计算机来进行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也有部分企业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部署,各部门的进度要求不明确,直接增加了由于配合不好造成的时间延误。一个项目的进度如不进行科学管理,任其自由进展,势必延长工期,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如若盲目追求进度,不顾一切地赶工期、抢进度,又势必加大成本、影响质量,给项目留下无穷隐患。 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内容所有电气工程项目像一般项目一样都涉及时间、成本与质量性能这三个因素。不同的项目,对项目的三大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电气工程项目对三大目标都要同时兼顾,全面平衡。并且要使这三大目标最佳地实现,还要特别注意安全控制。2.1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阶段的进展程度和项目最终完成的期限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保证项目能在满足其时间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其总体目标。项目进度管理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即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和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也是如此,而且更强调安装与生产同时,要尽量减少动能转供的停歇时间。 2.2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是确保项目及其交付结果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的过程。当前,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在电力企业中更是如此。一个线路跳闸,都能导致大面积停电,给电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这就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施工企业有必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挖潜力。尤其是项目部管理,在施工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保证项目各阶段的输出结果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项目小组应在项目实施之前就制定一份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完整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必须有组织上的保证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其中主要是责任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质量达到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目标。 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前,针对可能影响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必须对各个施工环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严格控制,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至施工过程中,推行施工现场技术员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正常的工程技术秩序,把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放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项目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技术工作业务上。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案施工,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检查、监督。根据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设质量管理点的原则,并设专职质管员负责。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由质检员、技术员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动态信息给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对异常情况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信息传递给有关施工实体或人员,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闭环信息网。 2.3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就是要通过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监视实际成本执行情况,对照成本计划找出正负偏差及原因,运用各种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使项目在达到客户要求(如质量、工期等)的同时实现项目的目标成本。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通常是通过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来实现的。项目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它贯穿在电气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之中。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如下:①增强职工降低成本的意识。电力企业一线生产人员或外包单位是电力施工生产的直接参加者,是直接成本控制的主体,只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直接成本降低了,电气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才会有大的提高。因此,只有调动一线生产人员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强调施工人员的自主管理;使职工形成一种人人讲成本,人人讲效益的新观念,才是抓成本管理应该抓住的最关键的环节,才是找到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点。②项目工程目标成本管理基本数据的建立。项目工程目标成本管理基本数据包括从项目工程总目标成本、人力资源分配、材料的消耗、实际成本。这些基本数据的建立,就能为我们预测、决策及制定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2.4电气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工作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最终完成项目目标的保证。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离不开加强检查监督、强化基础工作、落实安全责任三个环节。就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它贯穿在从签订 施工合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平面设置等施工准备工作阶段,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活动全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电气施工企业,搞好施工的安全管理,保护员工在施工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设备、物资不受损坏,不仅是管理的首要职责,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没有安全的施工条件,也就没有施工生产的高效率。3结语毫无疑问,二十一世纪将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希望。电力企业需要通过向管理要效益,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项目管理无疑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也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选择。 工程项目论文: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下面仅就工作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三方面引以阐述。 1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工、料、费用预测 ①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包住。 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费,在混凝土实际操作中要掺一定量的外加剂等。 ③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1.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 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1.3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 混凝土拌合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两线,高压进洞等,也需根据实施性施组作好具体实际的预测。 1.4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大型临时工作费的预测应详细地调查,充分地比选论证,从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1.5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小型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 1.6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 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 2)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 3)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 4)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 5)对气候的分析。 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围绕成本目标,确立成本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此,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有: 2.1节约原则 节约就是项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 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来达到节约。 2.2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包括两个涵义,即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 1)项目全员控制 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如果认为成本控制仅是负责预、结算及财务方面的事,就片面了。 2)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3)目标控制原则 目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它是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4)动态 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成本控制过程应遵循“例外”管理方法,所谓“例外”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那些不经常出现的问题,但关键性问题对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影响重大,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属于“例外”的情况通常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要性:一般是从金额上来看有重要意义的差异,才称做“例外”,成本差额金 额的确定,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差异占原标准的百分率。差异分有利差异和不 利差异。实际成本支出低于标准成本过多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它可能造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给后续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作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种是造成质量低,除可能带 来返工和增加保修费用外,质量成本控制还影响企业声誉。 2)一贯性:尽管有些成本差异虽未超过规定的百分率或最低金额,但一直在控制 线的上下限线附近徘徊,亦应视为“例外”。意味着原来的成本预测可能不准确,要及 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控制能力:有些是项目管理人员无法控制的成本项目,即使发生重大的差异, 也应视为“例外”,如征地、拆迁、临时租用费用的上升等。 4)特殊性:凡对项目施工全过程都有影响的成本项目,即使差异没有达到重要性的地位,也应受到成本管理人员的密切注意。如机械维修费的片面强调节约。在短期内虽可再降低成本,但因维修不足可能造成未来的停工修理,从而影响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3寻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3.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处、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所以他不是一经济实体,应对处整体利益负责任,同理应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3.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经济措施管制工程成本包括: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再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 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考虑奖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从经济的角度管制工程成本还包括对参与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措施。 3.4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我局“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3.5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攻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合同管理者的任务是非曲直天天念合同经,在字里行间攻的机会与守的措施。总之,成本预测为成本确立行为目标,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成本管理了,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应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实践上全面展开,扎实有效地把这些工作开展好。 工程项目论文:通信工程项目监管方式探究 传统的管理模式做到了三方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随着现代通信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和建设项目内容的越来越多样,传统管理模式也突显出了一些缺点:(1)建设单位无法掌控项目进行的全过程,对工程问题的思考缺乏宏观性、战略性和整体性,对项目的决策活动参与较少;(2)信息收集和加工技术落后,无法对项目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估,管理效率低;(3)很多管理人员就是项目本身的投资者和开发者,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造成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低;(4)监理单位负责的工作范围大多集中在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不能保证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Contractor)模式是指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完全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行工作,并保证承包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造价等各方面,使工程顺利进行并完成。总承包单位可以使用自身的设计施工团队完成项目,也可以分项承包完成。EPC模式的优势:1)把设计、采购和施工三个方面在统一的整体框架下结合起来,有助于项目协调配合高效进行;2)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采购与施工之间的衔接问题,减少施工方案在安全性、技术性和实用性之间的矛盾问题;3)降低了工程项目的造价,总承包商在设计方案时就考虑预算降低,在采购时通过交流更变,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4)总承包商对项目有了整体的规划,能有效的控制资金,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5)业主所承担的项目运作费用和风险都有所降低,业主、总承包商和监理单位各方职责分明,能促使项目顺利进行。EPC模式的缺点:1)总承包商包揽了整个项目运作,业主对承包商的依赖程度很大,业主缺乏了对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决策力量;2)工程费用和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总承包商承担的责任更大,承包价格也会有所上升,增加了项目的整体费用;3)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过大,如果没有合理的调控和预防,很可能给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失。 PMC(Project ManagementContractor)模式是指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后,由业主承包给信誉好、经验多、技术硬的项目管理单位,管理单位对项目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运行阶段)进行项目管理。这是一种由管理层对项目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PMC模式的优势:1)PMC管理单位代表了业主的身份,对项目进行整体管理,增强了业主对项目进行过程的控制;2)PMC管理范围较广,所含内容比传统的管理模式多样,对项目进行整体性规划管理,有利于整个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3)业主通过和管理单位签订一些节省投资资金就给予相应奖励的合约,可以促使管理单位在满足工程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业主节省项目投资,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程费用和盲目投资;4)PMC管理单位承包项目管理工作,可以精简管理层次,也减少管理机构中一些低效重复的设置。PMC模式的缺点:1)EPC承包商承担的项目风险仍然很大;2)工程增设了管理层,对此增加了工程的管理费用;3)对PMC管理承包单位的要求较高,不能掉以轻心。 IPMT(Integrated ProjectManagement Team)模式是指建设业主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通过合作协议,双方组成一个管理团队对项目进行管理。这里的一体化指的是管理过程、项目目标、机构和人员分配的一体化。该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科学专业的项目管理方式,体现出了组织者之间的分工合作的关系。IPMT模式的优势:1)业主的项目管理团队规模缩小,减少了工程管理费用;2)业主通过少量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控制,花费的精力较少,业主可以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上;3)业主作为投资方加入项目管理中,减少管理层次,信息沟通方便,管理流程更简练;4)业主和项目管理单位通过合作,可以共享各自的资源,利用各自的优势,达到双赢,使工程顺利完成。IPMT模式的缺点:1)要求业主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之间的协调性高,信息交流要频繁,意见不一时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工程进程;2)业主作为投资方,拥有的权利较大,管理团队中可能出现权利分配不均现象。 PMT(Project ManagementTeam)模式是指业主方本身的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进行管理,实行“项目经理”制。管理团队中业主方占据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其他剩余的一般由临时聘用的人员担任。PMT模式的优势:1)业主把握着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控制,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核心业务上;2)业主方面的项目管理固定班底,通过工程实际的经验的积累,可以反复利用,实现项目建设资源的优化;3)PMT是业主投资项目的唯一管理机构,可以很大程度的简化管理流程,并且能增强项目各方之间管理、监督和协调的关系。PMT模式的缺点:1)管理团队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经验和能力不足,对难度较大的工作无法完成;2)项目管理内容繁多,工作范围广泛,对一些指挥性和协调性大的宏观工作需要监理单位和承包商的协调配合。 上述几种不同的管理模式都体现了管理的知识和要素,不同的项目管理体现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工程过程中,要根据业主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项目本身的主客观条件,选用合适的管理模式,也可以使几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同时使用。总的管理目标就是为了使工程有效高益的完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通信单位的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吸取新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教训,提高对项目的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论文:浅论关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探讨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目前非常紧迫任务。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与坏,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获取生存能力,需要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施工企业市场全面开放,全面施行招投标,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已经很小,施工企业要想创造效益,现实的途径是强化内部管理,挖掘企业潜在效益,必须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一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预定的计划,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指导与监督工程施工的进度。成本控制是以避免浪费、增产节约为原则,追求经济有时效性,还能控制工程项目的开支在规定的标准与原定的计划内; 成本控制还能保证项目的盈利,因此加大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力度,对企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对于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否贯彻落实工作,工作是否进行得顺利,思想认识都对其有重大的影响。思想认识不足的体现主要有:注重工程的经营开发、而轻视轻项目的风险;重视增加收入、而忽略了节省开支;成本控制的工作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某个部门的事情;成本控制的工作只停留在语言上,没有实践;成本控制管理过于严厉,影响了员工的利益等思想,这些认识都能使成本控制在管理上的执行力减弱,导致成本控制在管理执行上的效率不高与效果不佳。 (二)轻视事前预测环节工作,计划制定不到位,成本控制目标欠缺细化 企业不进行事前成本预测及成本计划,使得成本控制没有目标,管理存在随意性。不按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实际的成本控制中无法细化到分项工程及主要成本控制点上,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 (三)控制措施的执行力不强 在工程进行前,缺少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规划与预算,工程中标之后,也未依据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做好调查研究的工作,对成本进行规划与测算。在工程进行中,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执行力与监督力均不高,不按照生产计划与定额控制成本进出的数量,并且在选取材料供应商时也不按照程序招标,采购的材料也缺少足够的市场调查。 (四)奖罚力度不强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能得到落实,主要是因为没有把工程项目的责、权、利结合,而且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关于成本控制的管理部门,不能明确工作职责。奖罚不按照规定执行,奖励的力度薄弱,处罚的力度也不强,没有很好的激励与约束的作用,致使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 三、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对成本控制的思想认识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里,提高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是必须的,因此企业的各个部门与全体员工应达成共识。并且应有效解决成本控制在管理工作上的开发及项目风险关系,让员工意识到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管理同企业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企业共同参与对成本控制的管理。 (二)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 发挥成本控制职能确保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确保执行力贯穿全过程。首先,实施项目成本预测,可以为施工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编制项目成本计划提供依据;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计划和成本管理目标;再次,目标成本的制定细化分解到各分项工程,按照成本核算的内容细化成本控制目标,依据施工计划将成本目标分解到基层施工组织,编制项目部费用收支控制明细表,以落实相关的成本控制责任和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工程项目论文: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问题的研究 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成本核算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机构成了成本管理系统。组织好成本核算,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各部门经济责任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拟对目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作一粗浅研究,以求对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归集和分配费用而确定的费用承担者。 1)、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的原则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内容、施工生产的特点、生产费用发生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有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不起来,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脱节。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要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划分的过粗,把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合并起来,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不能反映独立施工的工程实际成本水平,不利于考核和分析工程成本的升降情况;当然,成本核算对象如果划分的过细,会出现许多间接费用需要分摊,增加核算工作量,又难以做到成本准确。 2)、成本核算对象划分的方法1)、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大型主体工程(如发电厂房本体)应尽可能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3)、同一工程项目,由同一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工程量较小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3、工程成本明细帐的建立成本核算对象确立后,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制,为集中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应按每一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以便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二、成本项目的含义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项目划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每项费用都有其特定内容,也都有与其他费用相关之处,熟悉这些,对成本核算非常重要,仅以人工费项目为例:人工费项目包括直接从事建安工程施工的工人的工资及自工地仓库运料至施工现场的运输工人工资等内容,但不包括材料采购人员、施工机械上人员及材料到达工地仓库以前的搬运、装卸工人工资等。 三、成本核算程序 1、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以确定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2、将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负担。 3、将每个月应计入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工程成本。 4、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以确定本期已完工程成本实际成本。 5、将已完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 6、结转期间费用。 四、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为了按照用途归集各项费用,划清有关费用的界限,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应设置"工程施工"、"机械作业"、"辅助生产"、"间接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 1、"工程施工"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应按工程项目或单位工程设置二级科目;间接费用项目应通过"间接费用"科目归集并分配;该科目贷方记录已完工程成本。 2、"机械作业"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应按承包工程和机械类别设置二级科目;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其他业务支出"和"专项工程支出"等科目的费用。 3、"辅助生产"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专项工程等生产材料物资、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构件现场制作、固定资产清理、风水电供应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机械作业"和"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的费用或成本。 4、"间接费用"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现场性费用支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核算人员往往把握不住这点,比如,工资分配时,把所有的工资都计入本科目。 五、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及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 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的管理与清查盘点制度、内部价格制度及内部稽核制度 2、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 1)、计划(经营)统计部门:编制预算及内部结算单价,按成本核算对象确认当期已完工程的实物工程量和未完工程情况,编制工程价款结算单,及时同业主和分包单位进行结算,。 2)、劳动工资部门制定项目用工记录、统计制度,收集班组用工日报表,建立项目用工台帐,编制职工考勤统计表、单位工程用工统计表。编表时,要符合如下公式:职工人数X日历天数=各项目(生产)用工工日之和+非生产用工工日+各类休价日 3)、物资管理部门:搞好计划采购,建立材料采购比价制度,按经济批量采购,降低存货总成本;建立健全材料收、发、领、退制度,做好修旧利废工作,耗料注明工程项目或费用项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平衡和检修维护,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机械设备运输记录和机械费用的分配资料。 4)、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成本核算的中心,全面组织成本核算,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参与制定内部承包方案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开展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分析。 六、费用核算与分配工程成本核算,就是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根据有关资料,通过"工程施工"科目进行汇总,然后再直接或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总的原则是: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的需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项费用的核算方法如下: 1、人工费的核算劳动工资部门根据考勤表、施工任务书和承包结算书等,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财务部门据以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 采用计件工资制度 的,费用一般能分清为哪个工程项目所发生的;采用计时工资制度的,计入成本的工资应按照当月工资总额和工人总的出勤工日计算的日平均工资及各工程当月实际用工数计算分配;工资附加费可以采取比例分配法;劳动保护费的分配方法同工资是相同的。 2、材料费的核算应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成本项目,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所耗用的材料,应先分别通过"间接费用"、"机械作业"等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到相应的成本项目中。 材料费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1)、凡领用时能够点清数量、分清用料对象的,应在领料单上注明成本核算对象的名称,财会部门据以直接汇总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项目; 2)、领用时虽然能点清数量,但属于集中配料或统一下料的,则应在领料单上注明"集中配料",月末由材料部门根据配料情况,结合材料耗用定额编制"集中配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3)、既不易点清数量、又难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可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本月实际消耗量,然后根据核算对象的实物量及材料耗用定额编制"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4)、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按实际领用数量和规定的摊销方法编制相应的摊销计算单,以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应摊销费用数额。 3、机械使用费的核算租入机械费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对象;自有机械费用,应通过"机械作业"归集并分配。其分配方法如下: 1)、台班分配法。即按各成本核算对象使用施工机械的台班数进行分配。它适用于单机核算情形。 2)、预算分配法。即按实际发生的机械作业费用占预算定额规定的机械使用费的比率进行分配。它适用于不便计算台班的机械使用费。 3)、作业量分配法。即以各种机械所完成的作业量为基础进行分配。诸如,以吨公里计算汽车费用。 4、其他直接费的核算其他直接费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 5、间接费用的核算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以人工费为基础将全部费用在不同类别的工程以及对外销售之间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第一次分配到各类工程成本和产品的费用再分配到本类各成本核算对象中。分配的标准是,建筑工程以直接费为标准,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标准,产品(劳务、作业)的分配以直接费或人工费为标准。 七、工程成本的计算企业应在期末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按照预算定额规定的工序,折合成已完部分分项工程量,再乘以该部分分项工程预算单价,以计算出期末未完工程成本。 利用公式: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已完工程成本。 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成本的均衡性问题施工的过程分三个阶段,人、材、物的投入也有其不同,每个阶段的成本核算也都有其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注意这些。 1)、筹建期存在的问题施工项目在筹建期间是一般是没有产值的,费用除计入固定资产及福利费以外,其余一般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工程开工后分期摊入成本。也就是说,成本费用在当期不体现,这样可以避免工程项目在筹建期就出现人为亏损的现象。 2)、正常施工期存在的问题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费用发生,发生的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属于未完工程性质的,应计入相应科目核算,如果来年开工后,有可靠的价款收入,则当期发生的费用不予结转,待开工后一次或分期结转,否则直接计入当期成本。 3)、收尾阶段存在的问题正常施工期应对收尾的费用予以充分估计,通过预提费用计入成本,这样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后亏,也能保证工程尾工阶段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2、分包工程核算问题分包工程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种是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作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与自营工程相同;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与自营工程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只不过它讲的是总体成本,属于临建部分的需要摊销,属于主体部分的要与自营工程同步进行,体现出分包工程利润。在实际工作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项的支付为依据,而不是采取应收应付制,造成成本不均衡,而且分包工程的利润体现在自营工程之中,无法直观反映二者各自的经营成果,与整个核算体系相分离。 3、成本口径差异问题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过预算成本来衡量实际成本的节约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径有许多不同。 1)、预算上的施工管理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如会计上的管理费用,期末转至当期损益。该项费用只与时间相关。 2)、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中的劳动保险费与会计核算中管理费用—— 劳动保险费相对应;其他间接费用项目中的临时设施费与会计核算有所不同,会计上通过"临时设施"科目归集临时设施费用,并通过"工程施工——其他直接费"科目摊销。 3)、因为预算与会计是两个不同体系,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总是存在的一些差异。 4)、预算上没有的项目,实际中可能发生的费用。 九、成本核算与项目管理的关系目前,水电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点多、战线长、分布面广,项目上的分权管理已经造成工程局一级管理机构宏观上不同程度上的失控。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成本信息失真现象还普遍存在,所以,在用道德、舆论及监督机制约束项目经理行为的同时,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目标成本是预计收入与目标利润的差额,对于企业而言目标利润率应达到同类企业水平,才不至于落后。对于工程项目而言,目标利润只有达到工程局所要求的水平,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强调的是有为而治,而不是问题出现了才去补救。 十、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必须明确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运用它所提供的一些数据来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才是它的目的。 2、必须明确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 3、必须提高财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成本核算人员不仅对成本很专研,而且要掌握施工流程、工程预算等相关知识。 4、必须提高财务人员地位,参与成本决策,使企业一切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 工程项目论文: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有利于产生好的效应,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文章将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进行探讨。 一、影响建筑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投标成本,指工程投标阶段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发生在施工项目部成立之前。因此,项目部对此无法控制。第二部分是施工成本,指从项目部成立直至项目完工结束前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本文只探讨项目部对施工成本的控制。 (一)施工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前提。要求项目部进行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其中,全员控制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防止出现人人无责、人人不管的现象,全过程控制就是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阶段连续进行成本控制,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疏漏,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科学合理性 施工组织设计既是全面安排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也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它对加强项目施工的计划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克服施工中的盲目混乱现象,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编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成本的高低。 (三)施工队伍的选择与管理 项目部所属各施工队直接担负着工程施工,施工队伍质量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成本的控制水平。 (四)材料费的控制 在施工成本中,材料费占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70%。因此,材料费节余将极大地降低施工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项目部在釆购大型结构、施工钢材及各种配件、低值易耗品时,无计划的采购现象比比皆是,有的采购计划非常随意,控制权完全掌握在项目经理及采购员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另外,有些项目部不掌握合理的价格信息,而买入大量的高价材料;釆购人员大多是项目经理信得过的人,对材料的质量标准知之甚少,甚至购买不达标的材料,更为严重的是有的采购人员暗箱操作,抬高材料价格,索要高额回扣,直接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在材料保管方面,不但堆放零乱,变质锈蚀严重,而且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在材料的领用方面,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想领什么就领什么,想领多少就领多少,多发的材料就丢弃在工地上;对机械配件的领用通常不加审查,坏了就换,没有人去修复。因此,控制材料费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 (五)机械费用的控制 对于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的工程项目,机械费用在施工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机械费用的高低。 (六)其他影响因素 主要有:工程质量控制水平,由于项目部自身原因造成施工质量问题而返工,将增加材料消耗,影响工程进度,造成经济损失;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如果因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伤亡事故,项目部将会被罚款甚至停工或被清理出场;项目变更索赔,这一工作稍不细致就会加大成本支出;在竣工决算阶段,若不严格把关,列入不该支出的费用,或因建设单位欠账,项目将不断催讨债务而增加差旅费等开支,同样会增加施工成本。 工程项目论文:论设计阶段的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摘 要:投资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得当,就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整个项目投资控制的先导,具有前瞻性和规划性。因此,本文重点探讨设计阶段的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关键词: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设计 一、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现状 投资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自然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然而目前许多项目单位的业主所重视和强调的都是施工图设计以后的投资与造价控制,采用公开招标、最低价中标的手段,同时采用加强工程竣工决算、加强工程变更管理、竣工审计等多种手段控制工程预算和造价,对设计阶段控制造价不够重视,存在一些问题。 (一)项目单位对设计阶段投资控制重视不够,招投标流于形式 很多项目管理单位的主管部门严重忽视工程设计,随意选择设计单位,而不采用设计招投标的程序。有的单位虽然有设计招标,但在招标工作中忽视工程造价指标,只注重追求建筑面积、建筑造型和占地面积等广义性指标,却很少认真审查和核算具体的工程造价指标。他们错误地认为,造成工程投资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施工管理不善以及料、工、机等价格上涨,因此自然就对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过分强调,对施工图预算、结算与决算的审查过度重视。 (二)设计过程中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不够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和优化设计,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保证投资始终处于监控中的有力措施。限额设计要求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阶段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优化设计就是在充分满足设计限额指标的基础上,开展多方案优化设计。在这两个过程中,项目单位应积极配合设计单位,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资金来源和工程应达到的使用目标,激励设计单位开展限额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二、优化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一)工程设计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度 招标制度能够激活工程设计阶段在投资控制管理上的自主性,因而在设计阶段便应引入竞争机制,以竞标形式促进设计方案的优化。以技术先进、安全适用、造型新颖、节约投资、经济合理作为衡量设计方案的基本标准。通过设计招标,不仅可以减少设计费用,更主要的是可以使设计单位主动运用价值工程理论降低工程造价,设计上既追求新的、更为合理的方案,同时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中标后的方案再进行技术设计阶段的招标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招投标范围不但包括技术内容,还包括成本内容,综合评判出最为经济的方案和最为经济的结构。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设计人员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项目投资控制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中去。 (二)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建立对设计单位的激励机制 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建设单位应积极配合设计单位,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资金来源和工程应达到的使用目标,向设计单位下达限额没计的标准,以便设计单位及时开展限额设计。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而工程设计的实质就是对工程的功能进行设计。限额设计工作完成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或咨询机构开展设计方案优选,在限额设计的基础上,对各部分项目再次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优化设计。 (三)大力推广实行设计阶段监理 现阶段,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中心是在施工阶段,而其重点工作仅局限于对施工质量、进度的控制,这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设计质量对投资控制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监理对投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由业主授权的监理单位来承担。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依据设计监理合同,作为独立于业主和设计单位的第三方开展工作,依据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和国家工程建设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等对工程设计进行跟踪、控制和检查;通过收集类似建设工程投资数据和资料,协助业主制定建设工程投资目标规划;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协调和配合设计单位力求使设计投资合理化;审核概(预)算,提出改进意见,优化设计,最终满足业主对建设工程投资的经济性要求,既节省了投资,又缩短了工期。 设计监理在我国作为新生事物,还尚未普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监理将逐步显示出其在控制项目投资、保证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得到发展和壮大。 (四)积极推行建设项目前期设计全过程咨询 目前,业主对建设项目采取的咨询形式只是对设计阶段成果进行评审。这种形式虽然由来已久,但由于其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加之评审者临时参与,短时间内难以确切把握工程实际,特别当工程实际问题超越评审人的经验时,往往起不到对设计的监督作用。因而需要开展项目前期设计的全过程咨询。同时,应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积极聘请国内外行业专家组成项目技术委员会或工程顾问专家组,为解决项目重大技术问题和优化工程设计出谋划策,以此来优化设计、控制投资。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在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涉及面广,难度很大。因而只有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统一思想,协同努力,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才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至关重要。而作为设计方案的主体,设计单位的责任也极为重大。只有加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开展设计招标和监理,加强对项目各阶段的审查,从而优化工程设计,才能有效而合理地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 工程项目论文:浅谈如何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工程款支付行为的监督 近年来查处的建筑领域的腐败贪官,大多都存在在支付工程款过程中收受贿赂的行为。为什么在支付工程款过程中极易发生行贿、受贿行为呢?笔者认为工程款支付行为随意性大是重要原因。 工程款支付行为随意性大,易导致二方面的问题。一是拖欠工程款情况非常普遍,据资料显示,截至20__年底,全国已竣工的工程共拖欠工程款1755.8亿元,其中政府拖欠占百分之三十以上;二是违规预付工程款,如20__年5月因严重质量问题被爆破的“腐败楼”——温州中银大厦,在只完成60工程量的情况下,建设单位中国银行温州分行就已支付了3500多万元给项目经理,占工程总费用的90。 笔者认为拖欠工程款问题和超进度预付工程款问题与建筑领域的腐败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加强对工程款支付行为的监督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对工程款支付行为加强监督的必要性 1、工程款支付行为权力集中,易导致权力寻租。 当前,工程款支付决定权大多都是集中在建设单位“一把手”一人手上,普遍存在“一把手”想支付多少则支付多少,想何时支付则何时支付的问题,使得建筑公司、项目经理不得不搞好与单位“一把手”的关系。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息一般在7‰(月利)以上,我们可以依此估算一下,一个5000万元的工程,工程款分10次支付,如果每次支付都推迟一个月,也就是5000万元工程款都推迟了一个月支付,对于建筑公司、项目经理来说,直接经济损失就至少是5000万元×7‰=35万元,而由此可能导致的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进一步引起的间接损失就无法计算了。所以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都宁愿将这35万元用于打点关系上,甚至有些地方形成了“潜规则”,即支付了多少工程款,则按一定比例给多少的回扣。 2、工程款支付行为缺乏监督,会严重影响工程招投标的公平性。 由于在招投标一开始,各建筑公司、项目经理就要将以后需用来“打点关系”的费用计算在成本内,或要考虑工程完工后却不能及时拿到工程款等因素,所以,在不少地方由于拖欠工程款问题严重,工程公开招标只有那些和建设单位“一把手”或地方领导有特殊关系的项目经理才敢参与投标,甚至有的工程因公开招标多次无人报名,于是就顺理成章地转为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 二、监督工程款支付行为的难点 1、资金到位情况难以监督,易给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找到理由。 一是初期资金到位情况难以监督。《江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建设工期不足一年的,到位资金不得少于合同价的50,工期超过一年的不得少于30,招标人应当提供银行出具的到位资金证明。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配套建设资金往往难以按要求及时到位,部分政府工程建设初期资金严重不足,有的项目甚至在根本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这对于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来说难以监督。二是后续资金来源情况难以监督。有些工程由于资金不足,就约定工程款在一年后或更长时间以后支付,但资金来源不明确,或虽明确资金来源但并不可靠。而纪检监察机关对建设单位有无负责地筹集后续资金则难以监督。 2、工程款支付没有确切日期,提前或推迟支付的随意性较大。 目前,不少工程款支付合同约定的并不是确切的支付日期,如“完工验收合格后半年内付清”或“余款在一年内分二次付清”等类型的约定都是没有确切的支付日期的。一是没有确定支付的年月日,二是没有明确何时支付多少。按这种约定,只要是在约定期内,既可在最早的一天全部付清,也可在最后的一天付清;或在最早的一天付少量,最后的一天付大部分。而这些不同看似合理,但以前面分析的5000万元的工程为例,对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影响却是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利润差额! 3、对工程款支付行为的限制条件不明确,支付随意性较大。 一是对建筑公司、项目经理权力方面,没有规定建筑公司提供了哪些工程进度证明材料,则有权利要求支付工程款;二是对单位“一把手”或工程款支付审批人义务方面,没有限定支付工程款必须具备有哪些证明材料等条件。 4、纪检监察机关不便随时掌握工程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难以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监督。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对建设工程的监督往往停留在对工程招投标环节的监督上,对招投标结束后的环节,特别是工程款支付环节则很少涉及了。由于没有专门的文件或其他规章制度来规定建设单位要将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有关情况定期报纪检监察机关,所以纪检监察机关也就不便随时跟踪所在地区所有建设工程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如果工程支付环节出了问题,则往往是贪污、受贿等性质的问题了,能采取的措施则属事后监督了,而这往往已造成了较大损失。 5、缺乏明确的追究责任的依据。 一是由于支付行为尚未规范,则支付行为是否违反规定就没有充分的依据;二是没有专门的责任追究的规定,则追究责任应追究到何种程度缺乏依据。 三、对工程款支付行为加强监督的对策 如何加强对工程款支付行为的监督?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完善制度着手,并强化责任追究,以进一步规范支付行为,合理限制工程款支付权力。 1、建立并严格落实资金到位情况审查制度。 资金到位情况和来源情况会直接影响工程款的支付。应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取得符合规定的资金到位情况审查证明,方可实施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实行审查制度有利于监督部门掌握资金情况,加强监督,防止以后建设单位有意以资金不到位为借口拖延支付期限。 2、实行后续资金及时到位责任制。 对建设工程资金未全部到位的,建设单位必须在招标前就明确后续资金的来源,并由单位负责人出具后续资金及时到位保证书,保证后续资金及时到位。实行后续资金及时到位责任制,一方面可以增强单位负责人保证后续资金及时到位的责任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脱离实际、硬上项目做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行为发生。 3、实行工程款代管制,使工程款与建设单位相分离。 要在工程招投标前就将工程资金与建设单位相分离,由财政部门或相应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代管,从一开始就防止工程资金与建设单位 财务资金混淆不清。实行工程款代管制,使工程资金到位情况、支付情况一目了然,可以有效防止发生挪用挤占的行为。 4、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款支付日期应是确定的,具有可监督性。 合同是工程款支付行为的主要依据,要尽量减少合同中的机动因素,以限制工程款支付行为的随意性。所以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款支付日期必须是确定的。支付工程款主要分两种,一是预付工程款,二是完工结算后支付。不管预付还是完工结算后支付,合同中的支付日期都就应是确定的,包括两方面,一是支付日期是确定的;二是到了支付日期应支付多少金额是确定的。这样才具有可监督性,是否拖延支付或提前支付才有据可循。 5、明确支付条件,规范支付行为。 要防止不该支付时支付或预付,应该支付、预付时却不支付、预付的行为发生,就必须对怎样的条件下可以支付工程款、应该支付工程款都加以明确、细化。主要是对应提供哪些证明材料加以明确,如工程进度审计证明、工程质量证明等。 6、建立重要信息向纪检监察机关告知或备查制度 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工程的重要信息,就无法对工程款支付行为实施有力的监督。要求重要信息报纪检监察机关备查,一是对资金到位情况和后续资金来源情况,包括有关部门的证明,特别是后续资金及时到位保证书进行备查;二是对工程款支付合同进行备查,以便在支付行为发生时检查是否符合支付合同的约定;三是每次支付行为发生后,建设单位应将支付情况告知纪检监察机关并将有关支付条件的证明材料报纪检监察机关备查。 7、严格执行转账支付制度,杜绝现金支付行为。 目前仍然存在部分用现金支付工程款的行为,不利于预防腐败,一定要杜绝现金支付行为。 8、完善责任追究办法,强化责任追究。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追究对象,要把掌握工程款支付决定权的人特别是建设单位一把手列为责任追究的重点对象。二是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违反规定的,不管是否产生损失都应追究党纪或政纪责任。三是明确追究程度,对违反规定导致了损失的则应从重处理。 工程项目论文:分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 摘 要: 从整个通讯工程项目管理当中,系统管理集成服务的建设是一种从决策支持、核心网络平台建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决策层建设方面对如何实现通信工程的信息化和综合集成化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系统的实现方法及特点,以期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化;信息化 1.引言 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发展趋势,对于通信工程项目当中实行集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案。使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把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来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消息。同时,在建立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人机综合研讨厅的方法实现信息的综合集成,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及优点 2.1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就是依据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综合考虑通信工程项目从发起到拆除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要素相互关系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项目各参与方的协调和整体优化而采用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要取得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全面的项目管理,这个全面性至少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项目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项目对象的全体。(2)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3)项目管理应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的管理。忽略任何方面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项目管理至少是三维结构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的各职能工作,各参加单位,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融合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信息技术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基础,合适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保证。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要求在项目的发起阶段就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多重约束条件进行系统的考虑,明确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之间的影响和依赖关系,为之提供合适的沟通和协调平台,通过利用完善的信息技术形成动态的高效率的项目组织,全面实现业主的要求,达到令业主满意的最终目的。 2.2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优点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有以下优点:(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有力地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进行整体优化,充分发挥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的潜力,在保证项目顺利完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参与方都能从中获利。(3)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同时通过同时参与的各企业的交流和配合,保障了设计和计划的可靠性和最优性,缩短了工期。 在通信工程建设业中推广实施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可以加快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效果、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将导致工程建设业中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变革,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 3. 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从前孤立的、阶段化的项目管理模式造成了目前的工程管理实践中的“舍本逐末”现象。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各阶段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种意外事件在所难免。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工程项目某个具体活动上,专注于处理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种“症状解”做法在开始时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意外事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被视为是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人们普遍认为既然工程项目管理中意外事件不可避免,那么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应付各种事件的能力。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各种具体事件的处理上,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无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导致了更多所谓的突发事件,恶性循环作用在不断的增加。这种关注于各种事件本身的做法是造成目前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阶段分离脱节,工程质量低劣,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这种“舍本逐末”做法是无法适应工程项目发展需要的,只能使突发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做法是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根本解”的存在,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上,集中在各种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上,从全局对项目执行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进行集成化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要关注各具体活动之间、各参与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各子过程之间的衔接环节进行管理。 4. 通讯项目系统的建设要求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应用海量存储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一系列技术,针对分布式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信息,提供专业的分析模型库,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应用与时间、对象属性相关联的一致、集成的中央数据仓储技术,支持复杂的、任意的查询方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OLAP)。该阶段是信息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用户在此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数据型信息资料,而是将信息全面升华得到的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增值,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本质性的飞跃。 5. 通讯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 通讯项目系统建设信息化的总体功能中其各项功能的设置是按照结构进行整体部署,并结合公司的个性化需要而进行功能规划的。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项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涉及内容有立 项管理、预算管理、任务管理(工作流管理)、物资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文档管理等。系统与知识管理平台、信息门户、OA都进行了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 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上该系统发挥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效应,尤其在项目计划、流程配置、流程监控、基站建设和OA流程集成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下从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 项目计划管理。 在项目公司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在项目任务书下达后进入项目计划阶段,在信息系统上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模板,自动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 (2) 流程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收尾阶段,在每个阶段根据项目专业类型的不同又包含许多工作子流程,而每个子流程又包含多个辅助流程,各类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流、控制流的数据传递。在工作流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实现了流程配置灵活化、流程驱动自动化、工单派发自动化、管理人员待办工作自动提示。 (3) 基站建设。 基站建设流程是公司最为复杂的一类工程项目,它涉及到建站需求、现场勘查、建设审批、选址、选址合同、初步设计(规模和预算)、审批、开始建设(引电、土建、铁塔、无线基站四个单项的协同)、启动传输工程、发货、施工、完工、运维部门配数据开通。信息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可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具体包括基站建设WBS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 (4) Portal集成。 企业信息门户(Portal)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信息集成及信息化管理的集成门户,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和数据都能通过企业Portal进行直接处理与访问,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Portal的集成包括了单点登录和业务流程的集成,工程管理业务的待办工作直接在Portal中进行提示,并能直接进入系统进行业务处理。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问题及策略 一、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地下建筑工程传统施工方法缺陷 现阶段地下建筑工程主要是采用传统施工方法为主。由于地下建筑结构具有结构复杂、空间面积以及空间深度比较大等特点,因此,传统的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缺陷,主要表现为当建筑工程的钻孔桩施工出现变化时,对深基坑的维护和养护工作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建筑施工环境的保护,各大建筑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深基坑施工结构中的支撑加以稳固。总之,传统施工方法在对地下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下施工空间。由于地下空间的施工受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场地等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地下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努力克服传统施工方法的缺陷。 2.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渗漏 地下建筑工程作为城市建筑发展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大多数地下建筑结构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渗漏现象。渗漏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地下建筑工程的性能和质量,而且还会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每年都有大部分底线建筑工程出现渗漏问题,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做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防渗漏工作成为了各大建筑施工单位共同关心的问题。 3.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材料问题 建筑施工材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性能。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的不断出现,给我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当建筑施工单位在对建筑场地进行开挖时,土方会因为开挖设备以及开挖环境的因素,导致人工开挖效率极其低下。同时,由于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对墙梁和墙板之间的连接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这些地方没有做好相关的预留预埋工作,那么就会给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伴随着逆作法施工的推行,各大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妥善处理。比如对施工材料的运输、储备以及使用等,都会严重地影响地下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地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相关对策研究 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对我国城市建筑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新时期,伴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也需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意识 在现代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许多施工单位对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各大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地提高安全施工意识。每一个建筑施工单位都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安全施工的原则,对地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分析和预测。同时,各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地安全施工培训。通过对相关施工技术的培训,提高各大建筑施工单位的整体能力。只有不断地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做好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 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是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地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因此,各大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正式施工之前,要充分地做好施工组织和设计工作。比如,对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要运用到的安全检查技术进行严格地把关,对各种新型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施工标准进行检测,从而保障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包括的环节非常复杂,需要各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各个部分进行严格地把关。尤其是施工图纸的设计,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进行层层把关和有效监督,才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隐患。 3.落实地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责任制度 安全施工责任制度的落实对地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随着地下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其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落实地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责任制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施工前期、施工中期以及施工后期。1)施工前期在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各建筑施工单位要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办理地下建筑工程开工进驻手续。同时,在正式施工时,建筑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负责人员以及工程监测情况进行现场交接,将具体的施工方案落到实处。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确保各种施工材料进行配送完毕,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正常施工。2)施工中期在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要对具有很高防水要求的工程区域做好闭水测验,以确保地下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负责人还要对地下建筑工程中的各个工种进行及时地监督并加强管理。同时,建筑施工单位还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定期对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监督,方便企业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此外,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指派质检员对建筑工地的施工组织、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管理等,及时的做好记录。3)施工后期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竣工后,建筑单位应该对整体工程进行一次性检测,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并无质量问题。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 4.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思想素质也会对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产生影响。由于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复杂结构的特点,因此,各大建筑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思想素质。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人员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定期举行相关技术培训。例如对民工进行岗前培训,尤其是对民工的施工技能要做好相关的培训,才能够保证地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劳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比如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架设作业、对汽车的驾驶等。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关合格证书之后,才能够正式上岗。施工人员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才能够提高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关系着我国建筑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该积极地正式自身的不足,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施工经验,从而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和有效降低经济损失。 作者:金芳华 单位: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刚柔结合的防水施工 摘要:结合某地下室工程实际,对地下建筑工程应用刚柔结合的防水施工工艺进行简介。 关键词:地下室;刚柔结合;防水 0引言 某地下室工程,地下1层地上3层,地下室面积5500m2,桩基础,基坑底标高-8.35m。地下水丰富。该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级为I级,防水设计为刚柔结合的防水体系:底板和外墙砼采用结构自防水,砼抗渗等级为S8;柔性防水为2m+2m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地下室底板长度达97.2m,砼采用间歇式无缝施工,即在后浇膨胀加强带两侧砼浇筑完毕后立即浇筑后浇膨胀加强带部位砼。后浇膨胀加强带设在底板中间部位。后浇膨胀加强带及外墙与底板交接处施工缝的防水处理采用钢板止水带和BW止水条。 1刚性防水施工 1.1 防水砼施工 1.1.1 配合比确定。 ①原材料:某牌42.5普硅水泥;中砂,细度模数2.4;碎石:粒径1~3cm;膨胀剂:UEA-H型低碱高效膨胀剂;泵送剂:LNC-51;粉煤灰:I级粉煤灰。 ②配合比:经试配、调整,确定底板,外墙砼配合比。 1.1.2 浇筑工艺。 底板砼采用“斜面分层,自然流淌,连续推进,一次到顶”的施工方法。在后浇膨胀带划分的分块区域内集中浇筑,每个分块区域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砼斜向分层厚度为0.4~0.6m,按1.5~6的坡度斜向推展。振捣时下层砼垂直于浇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层砼振捣自上而下,严格控制振捣的间距和时间。墙体砼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0.50m。后浇膨胀带砼浇筑前清除垃圾、水泥浮浆,剔除松动的石子,用水冲洗充分湿润。砼要细致捣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1.2 刚性防水细部构造 1.2.1 地下室外墙模板对拉螺栓采用止水螺栓。 1.2.2 各种穿墙管均采用防水套管。 1.2.3 后浇膨胀加强带和施工缝防水节点。 ①底板、外墙后浇膨胀加强带两侧各设1道400宽钢板止水带。 ②地下室外墙均生根于底板周边的上返梁,外墙与底板上返梁交界处水平施缝设在梁顶标高上200m处,在浇筑墙砼前剔除浮浆,并在墙截面中间设BW止水条用钢钉固定。 1.2.4 桩头防水节点。 桩头的防水处理是地下防水中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该工程采用刚柔结合延长渗水路线的办法确保防水质量。作法为:沿承台周边扩大300mm,承台底标高下返400mm范围内浇筑C30S8抗渗砼,其顶面铺设三元乙丙卷材并上返桩头50mm。桩头处涂刷赛柏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防水材料。 2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施工 2.1 施工程序 基层检查清扫、修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粘贴底层三元乙丙粘贴面层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搭接处涂刷聚氨酯封边检查、修理验收铺贴油毡纸保护层施工砼保护层 2.2 防水层施工 2.2.1施工要点。 ①该工程底板模板采用砖模,在砖模所有转角处及砖模与底板垫层交界处均用砂浆抹出圆角。施工前将基层清理干净,铲除异物。 ②基层应充分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现场简易方法为:将1m2卷材平坦地铺在基层上,静置3~4小时,掀开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 ③基层含水率符合要求后,对特殊部位做防水附加层,如阴阳角、后浇膨胀带、施工缝等部位铺贴宽600mm卷材附加层。 ④底层与面层三元乙丙卷材均采用满铺法施工。先把卷材退卷在基层上,按铺贴位置要求试铺,裁剪度量好尺寸后将卷材的一端对折于另一端,将搅拌均匀的基层粘接剂同时均匀地涂刷于卷材和基层表面,约10分钟,待粘接剂基本上不粘手时,将卷材平整地贴合在基层上,并再将卷材另一端对折于铺贴好的一端,以同样的方法进行铺贴。铺贴卷材时,要自然铺贴,不可将拉力施于任何方向上。 ⑤防水卷材搭接部位,用配套溶剂(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等)擦洗,涂搭接胶,晾干后(手摸略粘但不拉丝,一般在10分钟左右),将搭接部位粘牢、压平,并用橡皮锤仔细砸一遍。 ⑥在面层三元乙丙铺贴完后,清理并擦干净卷材的搭接部位,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封边,宽度150mm,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 2.2.2 卷材搭接要求。 ①卷材长边接宽100mm,短边搭接宽150mm。 ②同一层相邻2幅卷材铺贴时,短边搭接错开1500mm以上。 ③上下两层卷材禁止垂直铺贴,且搭接缝错开1/3幅宽。 ④地下室外墙铺贴双层卷材接长时,采用交叉接法接缝,上层卷材接缝位置盖过下层 150mm。 2.2.3 重点部位细部做法。 ①穿墙套管部位。卷材铺到距预埋管根部20mm处地方,保证该部位周边的卷材与外墙面贴紧无空鼓、翘边,涂刷聚氨酯封边。再在管根和管根周围向外延伸200mm范围内满涂2mm厚聚氨酯,管根到伸出管根250mm长的管壁上也满涂2mm厚聚氨酯。 ②底板砖模顶部卷材临时保护。铺贴于底板砖模上的卷材,要待外墙砼完毕并干燥后,方可继续向上铺贴,这段时间卷材的防护对于保证卷材防水质量相当重要。具体做法为:将卷材搭接部位平铺于砖模顶部。在平铺于砖模顶部的卷材上用石灰砂浆砌3皮实心砖。 2.3 保护层施工 防水卷材验收合格后,在底板平面卷材上用条铺法铺贴一层油毡,粘结剂用三元乙丙配套粘结剂,防止砼保护层施工时破坏卷材。然后浇筑50mm厚C20细石砼。贴于砖模的立面卷材上满涂一层粘结剂,然后均匀撒上一层干燥的粗砂,抹2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3结束语 该工程地下防水已施工完3年,历经了两个丰水期的考验。地下室内墙面干燥无任何湿渍现象,完全满足使用要求,防水效果良好。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研究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地下建筑工程建设的行业特点,指出我国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地下建筑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前景辉煌。同时建议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给以适当的扶持。 关键词 地下建筑工程 产业化 发展研究 1地下建筑工程的行业特点 与同属土木建筑工程的桥梁、道路、土石方、房屋建筑等地面设施相比,地下建筑工程建设有其独特的方面。 1.1地下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地下建筑工程位于地层中或江、河、湖、海,由于所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多样性,使用一般手段很难调查明白。通常用于描述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各项重要指标和参数在延续的介质中却往往是不连续的,有时会是非常离散的状态。加之地层的原始状态和由于工程实施而引起的动态变化十分复杂,难以建立起准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物理数学模型,因此结构的受力、变形和位移等解析计算结果只能起到定性的指导作用或参考比较。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给工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营和满足工程设施的使用功能,在工程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及时地修正原来的设计。而且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勘测手段的使用和依照工程经验的判断显得尤其重要。 1.2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生产劳动组织具有高度专业化水平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作业场面小、环境条件差、地质影响大、工序流程多等特点。尤其在工期非常紧迫、对工程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施工组织的难点颇多。施工现场围绕着开挖、支护、构筑三大基本作业和人、机、碴、料、水、电、风、气八个要素,组成了多个作业循环,多条物流线。因此施工组织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求科学配置,统一指挥,优化组合,动态管理,使之达到时间和空间的高度协调,人和物的有机结合,进而才能实现安全、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手段如统筹学、概率论、优选法和电脑技术等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都会有比较大的作用。再就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对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特殊的要求。它需要能够适应特定的空间和环境又能够满足效率要求的机械和工具;它需要能够达到防水、防潮、抗腐、耐蚀而又不会造成地下环境污染的工程材料。 2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产业化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在形成我国交通网络,改变我国水利资源条件及油气能源储备等方面地下建筑工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它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安排较多人员就业。国家在交通和能源建设方面对地下建筑工程有着巨大的需求,具有特别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和繁荣这个产业是国家振兴和富强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 如国内并没有形成规模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专用设备的生产厂家,在组织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时往往要搞所谓的“机械选型配套”,其实就是把用于一般矿山开采和路基土石方挖运的设备拿来塞进隧道,要不就是以高价从国外买进施工生产线。这种残缺不全的现状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应该尽快改变以促进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大量的专用的机械设备和专用的工程材料需要我们自己去组织开发。不然会严重阻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隧道及地下工程从单一的施工建筑领域带到产业化的路子上来。那种闭门造车式的“技术研究”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更代表不了这个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只会走入“死胡同”。 3地下建筑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及其辉煌的前景 国家快速发展的计划和目前发展形势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巨大需求。我国已有和正在修筑轨道交通的大城市近十五个,正在规划和设计轨道交通的大城市有七个,在未来15年内有修建城轨交通的愿望和打算的城市则更多,初步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会达到2500公里~3000公里,其中半数以上为地铁。正在不断推进和已部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会开创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史上的新篇章,规划中的西线方案可能会有多条数十公里长的输水隧洞以及出现单座上百公里长的输水隧洞。加上其它水利电力开发、输送和储存油气、煤炭和矿山开采及市政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的规模非常可观,堪称世界第一。由此可知,我国快速持久的经济发展将会给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地下建筑工程虽是个老的建筑行业,但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来看,它却是个有光辉前景的新兴产业。我国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和设计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只有少数大城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而大多数城市还没有起步。国内在这方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有专业水平的设计咨询企业,覆盖能力远远不够,所以地下建筑工程的研究、设计和咨询业是大有可为的。 国家及政府应对地下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给以适当的扶持。国家应将地下建筑工程作为一个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的产业来发展,制订有利于这个产业发展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国产化。国家还应出台政策对相关行业、企业和单位进行改组整合,以有利于形成若干大的建设产业集团,实施专业化管理,避免恶性的无序竞争。地下建筑工程事业的前途虽然光明远大,但它毕竟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很难留住人,尤其是高级人才。国家教育部门和机构应高度重视各个土木院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基本建设事业输送新的力量。 总而言之,机会空前,时不待我,作为建设者应当抓住目前的良好机遇,为加快实现隧道及地下工程产业化而努力。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浅谈地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实践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工艺,并对施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措施 1、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作用 1.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1.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后浇带留设方案 某工程地上十六层,地下一层为人防工程,框剪结构。地下工程为筏板基础,厚1000mm外墙壁厚350mm,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底板为55.3m x 19.25m,长方形平面,属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长度较长,设计图中在建筑物中部20-22轴设置了一道横向施工后浇带,板带宽1.2m,从筏基至主体顶层层层设置,而且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上。 3、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措施 3.1模板支设 后浇带堵头模板支设因钢筋较密,若采用木模几何尺寸难易确定,支模困难,固定不牢,跑模,漏浆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后浇带断面不准,支、拆模板困难。浆液流入后浇带内难以清理。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决定采用钢丝网堵头模板支设方法,根据后浇带的位置在垫层上弹出后浇带位置线。钢筋绑扎后确定出钢丝网模板的宽度,制作成型钢焊接骨架,外包2层钢丝网网片模板。将网片安装在后浇带预定的墨线位置上与混凝土内钢筋焊牢,解决了以往木工支模、拆模困难,又不牢固的现象,而且防止了混凝土漏浆缺陷。 3.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 (2)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砂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 (3)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3.3为保证混凝土后浇带内的处理措施 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终凝前,用压力水(水呈雾状),清除后浇带内浮浆、碎片及基础钢筋,冲洗干,以免日后水泥砂浆凝固难以清除。 3.4施工缝的处理 对于后浇带两侧,可以使用钢筋支架进行隔离,这样可以避免在灌注过程中出现跑浆。混凝土的比例要保持在0.42左右。在灌注的过程中,要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对在灌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在灌注完成后,需要添加塑料薄膜进行保护,并及时的清理周围的杂物,保持灌注环境的清洁整齐。在进行后浇带灌注前,及时的清理周边的建筑垃圾,并用水清洗混凝土表面以及钢丝网中的生锈,变形等部分。在浇筑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3.5预防外界水侵人底板后浇带的措施 (1)为防止外界水(施工养护水、雨水、基坑外地下水)从侧面及两端流入带内,在后浇带两端底板以外,各增设两个60× 60CM集水井,用砖墙围成挡土墙,砌筑高度与基坑外回填土高度相同,墙外侧面抹水泥砂浆,并在井内各设一台潜水泵随时排除带内积水。 (2)为防止地下水渗入带内,底板钢筋绑扎前后浇带位置在垫层上附加二层高分子卷材,宽度每边加40cm,这种方法既防地下水渗入,又便于板带内水泥浆、垃圾的清理工作。 3.6后浇带浇筑 (1)不同类型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本工程为伸缩施工后浇带,设计固定视先浇部分混凝土施工后60d才能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2)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清理带内水泥浆及垃圾,底板钢筋应调整,除锈,保证板下口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然后用清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积水。 (3)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浇筑应精心振捣,采取二次振捣二次压实抹光的方法,使混凝土内实外光,不出现裂缝。 (6)后浇带浇筑后应及时覆盖草包,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4、地下工程外墙壁垂直后浇带施工措施 (1)墙壁垂直后浇带位置的设置与板底后浇带位置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宽度相同。 (2)堵头模板在墙壁内外钢筋之间用定制的双层钢筋网片模板封头,钢筋外侧按保护层厚度的要求用木条封边,待模板固定牢固位置尺寸准确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与振捣方法均与底板浇筑方法相同,在这不一一阐述。 5、施工注意事项 (1)浇筑混凝土前须检查钢丝网模的加固和支撑是否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的要求。 (2)后浇带内的清理和施工缝冲毛处理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应派专人掌握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一般白昼初凝时间3-4h,夜间5-6h)以便选择最佳时间进行冲洗。 (3)冲洗水应及时排出集水井,用水泵将其排出室外排水系统。 (4)若施工缝冲毛局部不理想,可采用人工凿毛,但要掌握时间(一般为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二天)。 (5)后浇带应使用补偿收缩的混凝土灌实,采用二次振捣,二次压实抹光的方法,以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因收缩而开裂。 6、几点体会 (1)钢丝网模板封堵竖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允许有少量水泥浆外漏,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用压力水冲洗施工缝及清除浮浆、碎片后,能保持施工缝表面粗糙、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加强,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的整体性。 (2)解决了用木模板堵头方法支模拆模困难、人工凿毛费工费时的现象,故后浇带及施工缝的处理宜采用钢丝网模板堵头的方法。 (3)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后宜采用临时保护措施,防止杂物、污水等进入后浇带内,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 (4)在后浇带施工中,各工序应严格把关,按设计、规范、规程进行操作,只要措施得当,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5)本工程竣工至今,经过了室外和地下水位的考验,未发现后浇带处有渗漏、开裂现象,说明上述措施是可行的。 7、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则制度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施工人员的按照。通过设置按照后浇带来实行模块化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施工进度,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问题及措施探讨 【摘要】考虑到房屋需求的发展和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率,除了向上层发展外,向下发展也是方法之一。我国当前的地下建筑施工技术还有很多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阐述了地下建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地下施工技术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问题;措施 引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建设规模日益增大。然而,我国的城市面积却是有限制的,因此在竖直方向上发展建筑规模是现代城市发展无法扭转的趋势。目前在世界上,向天空发展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有了一定成就,继续往上发展出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因而我们可以着眼于建筑空间向下发展,这为城市未来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仅使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还给城市的交通、绿化建设省出了许多空间。 1、地下建筑工程的概述 1.1 地下建筑工程的概念 所谓的地下建筑工程,通常指的是建造在地下或者水体以下的建筑物的统称。在我国,地下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市政建设地下工程、地下交通运输工程等。比如: 地下管道、地下隧道等。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存在不同类型的地下建筑工程,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地下建筑分类 按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可分为:①工业建筑。包括仓库、油库、粮库、冷库、各种地下工厂(车间),以及火电站、核电站的地下厂房等。②民用建筑。包括各种民防(人防)工程(人员掩蔽部、指挥所和通信枢纽、救护站和地下医院等),一些平战结合的地下公共建筑,如地下街、车库、影剧院、餐厅、招待所和物资贮存仓库,以及地下住宅等。③交通运输建筑。包括铁路和道路隧道、城市地下铁道、运河隧道和水底隧道等。④水工建筑。包括水电站地下厂房和附属洞室,以及引水、尾水等水工隧洞、电缆洞和调压井等。⑤矿山建筑。包括各种矿井(竖井和斜井)、水平巷道和作业坑道等。⑥军事建筑。包括各种永备的和野战工事(筑城)、屯兵和作战坑道、指挥所、通信枢纽部、人员和武器掩蔽所、飞机和舰艇洞库、军用油库、导弹发射井,以及军火、炸药和各种军用物资仓库等。⑦公用和服务性建筑。包括给排水管道、热力和电力管道、输油和煤气管道、通信电缆道,以及一些综合性的市政隧道等。 1.3 地下建筑工程的特点 城市地下建筑工程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施工特点主要有:(1)建设周期长,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大,比如:地铁的建设一般在3到5年,甚至更长,施工的队伍多为农民工,流动性大;(2)建筑工程环境对安全影响大,地下建筑工程受到岩土环境和地面环境影响很大;(3)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差,地下建筑工程大多是在空气差、供气不足、粉尘大及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施工的,环境较为恶劣。 1.4地下防水建设 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而在地下建筑的建设中更是尤为重要。从小看这个工程关系到建筑的使用环境和卫生条件,大的看来这是决定整个地下建筑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的关键元素。地下建筑一旦出现渗水现象,就会对整个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造成破坏,如果无法及时阻止渗水,很有可能造成整个地下建筑的报废。 2、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下结构出现裂缝 建造地下建筑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极高,如果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性达不到要求,就很可能因为内部结构失衡和无法承受敷在压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而在施工中,一些外部因素如温度、地形、施工方法、气候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在施工中要格外注意。 2.2 传统施工方式不足 当前地下建筑工程大多是采用传统施工方式。因地下建筑结构复杂、空间面积及空间深度较大等特点,应用传统施工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当建筑工程的钻孔桩施工发生变化时,对深基坑的维护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护好建筑施工的环境,必须强化深基坑施工结构的加固工作。即传统施工易收到环境、施工空间、地质等方面影响。 2.3 地下发生渗漏 地下建筑工程是城市规范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但地下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地下水渗漏的问题。如果渗漏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拖累施工进度,使工程无法按期完成,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地下建筑日后的使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麻烦。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地下渗漏的防范和处理。 3、地下建筑安全施工的相关措施 3.1 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 当今市场上存在大大小小的建筑施工单位,而大部分单位并不重视地下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许多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发生事故,无法良好的应对。因此施工单位要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原则,提前分析和发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做好应对方案。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保证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2 积极做好工程设计工作 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建立在工程设计基础上的,但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施工之前必须做好施工组织和设计的准备工作,比如: 相应的安全检查技术、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检查。 3.3 建立并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度 安全制度对地下建筑施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1)施工前期,在动工之前要先取得相关的资格证,落实管理和施工的交接制度,做好责任负责制。(2)施工中,要随时对施工第一线的现场进行闭水测验,以免发生渗漏。其他的工程质量检验工作也要随时跟进。(3)施工后期,要对工程进行整体的检查,查看各部位是否协调运行良好。 4、地下建筑的防水施工方法 4.1 外防外贴法 外防外贴防水法,即在底板垫层上铺设卷材防水层,并在围护结构墙体施工完成后,再将立面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贴在围护结构的外墙面,然后采取保护措施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这款防水施工方案其优点是随时间的推移,围护结构墙体的混凝土将会逐渐干燥,能有效防止室内潮湿,但当基坑采取大开挖和板桩支护时,则需采取措施,以解决水平支撑部位影响地下室堵漏的问题。 4.2 外防内贴法施工 外防内贴法是在底板垫层上先将永久性保护墙全部砌完,再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在永久性保护墙和底板垫层上,待防水层全部做完,最后浇筑围护结构混凝土。这款防水施工方案是在施工环境条件受到限制,难以实施外防外贴法而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地下建筑堵漏施工方法。 4.3离壁式衬砌防水施工 防水施工方案除在围护结构的混凝土墙体及其内表面采取防水措施外,为达到地下建筑堵漏施工要求,再在主墙内侧增设1道离壁式内墙。该地下建筑防水设计方案虽属多道设防并有利于排水,但存在造价高,围护结构墙体不易得到充分干燥,以及较难确保柱、墙混凝土接缝部位的水密性等问题。 5、结语 地下建筑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又要的意义,其作用无可替代。积极有效的改进地下建筑施工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国民生活质量的有力手段。地下建筑工程在施工中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安全施工”的施工原则,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切实的提高安全意识和水平,有针对性的在施工中布置安全设备,定期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思想素质,让地下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发挥到最大,为城市的和谐、健康、安全作出贡献。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防水质量的控制措施 【摘要】在防水措施各个环节中,防水混凝土在施行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细节的疏漏,也正是这些疏漏才轻易导致工程渗漏水的出现,为了控制工程质量,应从源头抓起。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地下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防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本文就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平面尺寸一般比较大, 目前在设计中一般都不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 而是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混凝土的早期干缩和结构不同部位的沉降差问题。 1、后浇带的设计 (1) 后浇带设计原则。后浇带的设计中, 计算时应将总的温差和收缩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温差和收缩期间, 把结构分成长度尽量小的若干段, 使之能有效地减小温度和收缩应力; 在施工后期, 将这些段浇筑成整体, 再继续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和收缩。这两部分温差和收缩应力叠加后应小于混凝土的设计抗拉强度, 这就是利用后浇带控制裂缝开展并达到不设永久伸缩缝的目的。 (2)后浇带的分类及保留时间。后浇带设计可分为沉降后浇带与伸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主要是为防止基础沉降时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而设置的, 它应保留至主体结构完成后1 个月后再进行施工; 伸缩后浇带主要是为防止混凝土后期的各类收缩以及温度变形而设置的, 其间距可为30~40m, 它应保留到两边混凝土浇筑完2 个月后再进行施工。 (3)后浇带的形式及宽度。后浇带的宽度设计应考虑方便施工, 避免应力集中, 使其在混凝土浇筑后承受的第二部分温差及收缩应力分布得较均匀, 故其宽度可取800~ 1000 mm。在后浇带的各种形式中, 我们应考虑:T 字缝支模简单, 但抗渗线路较短; 企口缝、V 型缝施工复杂, 但抗渗线路延长, 界面结合较好。 (4)后浇带的钢筋处理及支模。对于伸缩后浇带处钢筋, 可采用搭接接头, 也可采用直通加弯的形式, 以消除混凝土因温度胀缩、干缩等引起的变形影响。对于沉降后浇带, 一般采用先搭接留出焊接位置, 待结构沉降基本稳定后, 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再焊接的方法。多数后浇带往往兼有伸缩缝和沉降缝作用, 考虑这两种变化, 后浇带中的钢筋以采用搭接贯通或先断开, 后期再焊接贯通的方法为佳, 另外还应附加长度为500 mm的钢筋。后浇带的支模可用插板留出缺口以通过钢筋, 较简便的可用细铁丝网片或快易收口网进行封堵, 以适应各种后浇带形式。 (5)后浇带的防水处理。后浇带的设置应选择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 并应尽量避开地下水较多的地方。后浇带处需增设卷材防水附加层, 提高抗渗能力。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底板混凝土通常是大体积混凝土。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施工应注意下列问题: (1)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 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2)掺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坍落度和粘塑性。可掺2. 5%BC- 1 型高效缓凝型减水剂, 其减水率为15 %~ 20 %,缓凝时间6~ 8 h。 (3)严密组织施工, 防止混凝土浇筑“冷缝”。 (4)分层振捣, 一次浇筑厚度小于500 mm。浇筑混凝土前, 对混凝土操作工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操作要点。浇筑时, 定区分段循序渐进, 一次到顶。 (5) 二次抹压, 闭合混凝土初期出现的裂缝。浇筑后2~3 h, 开始进行表面处理, 先按标高用刮尺刮平, 初凝前用木抹子打磨, 待混凝土收水后, 再用木抹子施以二次抹压搓平, 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养护。 三、地下室外墙施工 地下室的外墙是混凝土墙。混凝土墙支模定位时要使用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的止水片处理不当, 也会形成渗漏通道, 造成地下室外壁渗漏。为保证质量, 施工程序如下。 (1)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搅拌混凝土。 (2)按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振捣。 (3)防水混凝土底板应连续浇筑, 不得留施工缝。底板与墙体间必须留施工缝时, 应留在墙体上且高于底板300mm 以上处, 同时采用止水钢板、橡胶止水带等防水措施。 (4)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施工缝内的杂物一定要清理干净; 施工缝表面的浮石、浮浆要去掉并凿毛, 用水冲洗干净; 施工缝处先浇筑1 层30~ 50 mm 厚的、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或半石混凝土, 然后再浇灌上层混凝土; 加强施工缝止水带及预埋套管等处的振捣, 确保混凝土密实。 (5)对防水套管及对拉螺栓上的防水圈的焊接质量要严格检查, 焊接药皮应全部除掉, 并做渗油试验, 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施焊。 (6)确保止水带的位置要准确并固定牢靠, 不得位移。 (7)模板拆除以后, 要在对拉螺栓周围的混凝土上凿出一个直径50 mm、深20 mm 的小坑, 然后沿混凝土根部割掉对拉螺栓, 最后用1s2 水泥砂浆把小坑修补平整, 外刷1道防水沥青, 再抹1 道水泥砂浆。 (8)施工组织设计要按钢筋的配置和截面大小, 采取有效振捣措施, 对钢筋密、截面小的结构应优先考虑细石混凝土, 保证施工质量。 四、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质量控制 1、在防水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必须进行严格而有力的监控, 才能保证地下室的防水质量。(1)在做柔性防水层施工时, 必须使混凝土基层表面平整、清洁、干燥, 基层表面不得起砂、起皮或有其它突起物; 柔性防水层表面不得有翘边、开口、开裂、空鼓等现象。(2)外墙模板的对拉螺栓一定要焊上止水片。为了有效堵塞可能形成的渗水通道, 除了在对拉螺栓中部焊上止水片外, 在两端也同时焊上止水片, 则防水效果更好。(3)对于穿墙的管道, 一定要在其进入墙体的中部位置焊上止水钢板。为了有效地保护钢筋, 防止锈蚀,迎水面防水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一定要得到有效地保护。(4)为了阻止钢筋的引水作用, 底板所有钢筋均不能接触混凝土垫层, 外墙中为固定墙内钢筋骨架而设置的支撑筋不能直接顶住模板。 2、在防水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经过计算后确定的方案进行浇捣, 避免产生“冷缝”而形成渗水通道。(1)为保证防水混凝土的密实度, 浇筑时必须使用机器振捣, 并注意不能漏振、欠振, 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强度发展较慢, 其养护时间要比普通混凝土更长。在常温下, 混凝土初凝以后, 就应浇水养护, 并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持续时间不少于14 d。(3)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模板不宜过早地拆除,否则, 极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内伤, 形成意想不到的渗水通道, 影响抗渗能力。 结束语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优劣,除取决于优良的设计、材料的性质及配合成分以外,还取决于施工人员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对施工中的各主要环节(如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养护等)均应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规定。施工人员应树立保证工程质量的责任心,对施工质量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思想重视、组织严密、措施落实、施工精细,健全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及工序检查制度,并充分发挥业主、监理、政府监督机构的质量管理职能和责任。只有这样层层把关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才能不断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变得愈发重要。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揭示了未来我国的地下建筑工程的发展前景,并展望了未来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以及交通阻塞等,这些均给人们的居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由此,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变得愈发重要。 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作为施工的前期环节和主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城市地下建筑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和评价,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施工技术包含两方面内容:施工方法及具体的施工手段。我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由开挖技术、支护技术以及施工辅助技术共同组成。 (一)开挖技术 我国地下建筑工程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等施工技术,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1.明挖法 明挖法是从地表开挖基坑或堑壕,修筑衬砌后,用土石进行回填的浅埋隧道、管道或其他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的总称。其主要施工技术有地下连续墙、盖挖法以及沉管法等。 (1)地下连续墙:是在基础中沿轴线开挖深槽,放入钢筋笼,再用混凝土浇筑筑成墙壁的一种施工工艺,在软弱的冲积层、密实的砂砾层及岩石的地基中均可施工。 (2)盖挖法:是指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分顺做和逆做两种,其中逆做施工较难。由于施工安全,占地少,且对居民生活干扰少,盖挖法在城市地下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沉管法:是预制管段沉放法的简称,在水下隧道施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施工是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沉入水下设计位置修筑水下工程。 2.暗挖法 在我国,大量的线性地下空间均是以暗挖法作业的。其中在隧道设计施工技术中有两项关键技术:一是适合于软土(岩)地区的盾构法;二是适合于硬土(岩)地区的矿山法(及TBM法)。 (1)矿山法:矿山法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用钻眼爆破方法开挖断面二修筑隧道及地下工程。 (2)TBM法: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山法逐渐被TBM法取代。TBM法即掘进机法,它主要应用于挖掘隧道、巷道及其它地下建筑,它相比于矿山法,具有施工更加安全,掘进效率高以及施工质量好等优点。 (3)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城市地铁施工,它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并且施工中不影响地面交通及地下管线等设施,无噪音污染。但新型盾构的设备昂贵,而且盾构施工对断面尺寸多变区段适应能力差。 (二)支护技术 支护技术主要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和建筑环境下采用的用以加固围岩和地基的技术措施。它与开挖技术通常是相辅的,目前,在地下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支护技术有:管棚支护技术、锚喷联合支护技术及托换技术。 (三)施工辅助技术 1.岩土加固技术 (1)冻结法:是在不稳定含水地层中修建地下工程时,借助人工制冷手段加固地层和隔断地下水的特殊施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地铁施工。 (2)SMW技术:即新型水泥搅拌桩墙,具有对周围地层影响小、施工噪音小、无振动、工期短以及经济性好等优点。 2.防水技术 防水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及关键技术之一,我国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构造防水盒材料防水,从形式上可分为:水密性防水、泄水型防水和混合型防水。 3.环保技术 城市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自然、社会两方面)带来影响,这些影响会给产能过剩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环保技术愈发重要。地下建筑工程环保技术分为计算分析技术、试验监测技术、施工控制技术及污染防治技术。前两者是环保技术的基础,后者是其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它们四者是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 三、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1.重视TBM和盾构机的引进、消化、应用和开发。 2.大力发展浅埋暗挖技术、沉管技术以及一些施工辅助技术,使得施工更加自动化、省力化、高速化和经济化。 3.逐渐将各种来挖技术结合起来,使得施工更加迅速。 4.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及施工环境,开发新的施工工艺及环保新材料。 5.牢固树立和坚持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原则,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可能技术手段,适应于地下工程未来的大型化、深层化、综合化、复杂化等发展趋势。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论地下建筑工程与消防安全设计 【摘要】: 更多还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城市土地的利用是越来越紧张,城市建筑现在的特点是向高空和地下开发,而地下建筑火灾是仍然是世界上面临的困难之一,地下建筑火灾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如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旅馆,餐厅,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地,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复杂。由于造成群死群伤的高概率是由于地下结构和环境因素的不容易撤离导致的,又有烟囱效应等火灾危险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源,切实做好地下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 【关键词】: 地下建筑 消防设计 耐火性能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地面建筑 自动喷水系统疏散出口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利用地下建筑的势头是非常繁忙的,地下建筑火灾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如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旅馆,餐厅,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地犹如雨后春笋,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地下建筑已开发利用三种类型: 第一,原来的地下战备建设的防空洞,隧道。 第二,原有的地下建筑。 第三,在新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的消防安全,存在更大的火灾危险性。相同的地面建筑,内部可燃物多材料,而且用火,用电频繁,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如在1992年,浙江省人防工程安全检查不完全统计,该省已开发利用的地下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其中杭州市投入使用的七十多个,居浙江省发展之首。尤其是像宝石大型地下工程施工,这整个大面积在国家都是是数一数二的。与地面建设有区别的是地下建筑只存在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大量的热量不能够透过窗户和别的空隙排出建筑并且吸收进新的空气以降低温度。因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比在地面上的建筑火灾疏散更困难,扑救难度更大,时间更长了,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从国内外多次火灾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如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皇十字”地铁车站火灾,死30人,伤10人;1988年9月巧日,南昌市福山地下贺易中心发生特大火灾,扑救了17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48万余元;1987年4月14日,湖州市城南人防工程因违章存放电石而发生爆炸,死3人,伤4人,损失30万元。我国人防工程消防安全检查情况表明,目前国家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要求的仅占少数。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有:一是内部装饰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材料。大部分地下公共活动场所,尤其是对外营业的餐厅、歌舞厅、商城都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进行装修,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杂,大大增加了地下建筑的火灾因素。二是安全疏散出口少、距离长,且无应急疏散的指示。一些地下公共娱乐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日。如某市一个地下歌舞厅,花了近二百万元作了装修,室内吊顶、墙壁采用木料装饰,地面铺设晴纶地毯,舞池周围均用了三夹板分隔包厢,占地2田多平方米,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通向室外的长达100多米的走道上也没有设置安全疏散指示灯.三是没有防火分区。一些地下建筑不仅延伸距离长于1《X助米,且面积大于80以)平方米,加上内部又是由一个个小空间相连、没有防火分区;有的虽名义上作了一些防火分隔,但分隔物的耐火性能差,一旦着火,也很难控制火势的蔓延。四是电力线路敷设不规范,消防电源没有可靠保证。一些地下建筑的照明电源不落实,电线乱接乱拉,部份潮湿场所选用的电线及敷设方法不符合防火要求,极易发生电器火灾。五是防排烟设施不配套,自救能力十分薄弱。现使用的地下建筑大都仅有空气调节的通气系统,防排烟的功能.基本上没有。一些新开发的地下建筑,使用大量的塑料泡沫墙纸、墙布和晴纶、羊毛等装饰面料,火灾时的发烟量及毒性会明显增加,加之多数地下建筑没有设置和固定灭火系统,一且发生火灾很难扑救处理。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下建筑在设计、改造、施工中没有按照《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执行,没有严格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对此,对地下建筑进行消防安全设计十分有必要。 1、控制可燃装饰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耐火性能。地下建筑从本身结构而言,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一般能够满足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但人为的大量可燃物装饰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整体的耐火性能。 2、有阻火措施的,也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 3、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 4、设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烟具有使人中毒、缺氧、高温灼伤、降低视线等危害,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木材在3的度时,其发烟量为较高。地下建筑中可燃物平均重量多达2(X)千克/平方米以上,而本身的排烟能力又很差,因此防排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限制可燃材料数量的同时,严禁采用燃烧时发烟量大、毒性大、氧指数低的材料;二是要根据使用面积,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或利用工程通风及空调系统进行排烟;三是要提高建筑筑的消防安全由此可见,内部可燃材料装修增多,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时. 5、严格防火防烟分区。除影剧院、丙类以下的库房其防火分区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使用面积不应超过中以)平方米,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可扩大一倍。一些地下建筑内大空间连通几个小空间的,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之间,分隔物耐火极限达不到要求或穿越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没结构、构造及设施的防排烟效果,准确计算排烟量。 6、提高地下建筑的自救能力。根据规范要求,使用面积大于3的平方米的商场、旅馆、医院等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使用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应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城区中的地下建筑消防给水可直接利用市政给水管网,但水压应满足建筑中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少于10米,否则要增设临时加压设备。室内消防用水流量计算应为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及水幕系统的流量之和.按每个10一15升/秒流量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自动报替系统的选型应适应不同的场所,尤其要注意地下防潮的要求,一般宜选用离子感烟或光电感烟探测器。与此同时,还应根据地下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可嫩的类别,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在不同部位配置轻便灭火器,以满足扑灭初起火灾的需要。 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过程中,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少,城市建设者已经把目光转向地下空间开发,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但是一旦发生火灾,复杂的地下公共建筑,通风不畅,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决定了火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消防安全系统并且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地下建筑火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地下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应用和制定方面发展的比较缓慢,现行规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各类地下建筑的迅速发展。在目前形势下,我们的文献记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地下建筑实际需要的许多功能,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建立我们系统的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建筑设计人员会采取更科学合理,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消防安全战略,更有利的保证了地下工程施工和消防安全,从而更加有力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作为建筑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建筑消防设计上的困难,研究更好的防火设计,因为地下建筑火灾的安全设计是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党的思想,而对人员的安全的漠视。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努力的基础上的规范,良好的设计,设计人性化。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探讨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各个大城市的建设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城市正在向着高空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地下空间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所以在这方面受到了普遍重视和发展。对于地下建筑的建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解决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技术。虽然在各类地下建筑工程的使用方向不同,因而建造的方式也各异,但是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有效的技术和措施处理好防水的问题。只有做到不漏水才能发挥其正常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的寿命,若是处理不好就会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地下防水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工作,关系到建筑能否安全使用。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地下防水技术更为重要。所以做好防水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就防水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 前言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对于建筑物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防水技术更是经受着考验。所谓地下建筑是指全部或部分埋在地下的建筑物,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受到地下水条件的影响,如果地下工程防水技术不当,那么地下水有可能深入到建筑结构的内部,进而使钢筋生锈或地基下沉,更严重的会导致构建物被淹没,危害建筑物的安全。所以,要确保地下建筑物的稳定与使用安全就一定要重视防水技术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地下防水技术的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结构自防水的问题 从工程结构的需要来看,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修建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将周边围护起来,形成一个保护结构。因此在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其结构自防水的环节,尤其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一环节很难达标,分析原因主要是有几个方面:一方面,虽然确保了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但是忽略了混凝土会产生裂缝的情况,更没有解决的措施。所以主要的缺陷表现在随着抗渗性能越好以及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则单位所需要的水泥就越多,导致水化热升高,进而混凝土的收缩量加大,由此混凝土产生了裂缝,也就破坏了混凝土的结构自防水功能。另一方面,混凝土的质量不过关,以致墙体和底板不够密实,逐渐形成了渗漏的水孔道。而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加热的温度、控制的时间等其他条件要求不严格,或是混凝土一次性放入的原料过多,没有进行分层分段的浇筑,振捣力度不够或振捣配合的不好,进而漏振导致混凝土不密实。 1.2混凝土结构变形缝处理不当 地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需要适应变形,所以根据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需要设置变形缝,而且针对变形缝的处理方式大都采用附贴式的橡胶止水带或者埋入式的橡胶止水带。从大量的建筑施工实践来看,只是通过设置橡胶止水带来处理变形缝,不易实现密封防水和适应变形的相关要求,因此经常在变形缝时有漏水现象。尤其在埋入式的橡胶止水带固定之后,浇筑混凝土时会“走形”这样一来根本就起不到止水的作用。而且混凝土与止水带的结合不够密实,容易出现缝隙,进而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另外,橡胶止水带接头一般在施工现场使用冷粘结的处理方法,导致接头的强度非常低,易变行张开。虽然有些工程,对变形缝处采取了多道防水措施,但是由于施工过程要求不严谨,质量不保证,最终还是有漏水的现象发生。 1.3 其他施工过程不当 在含水和松软的地层中和建筑物密集的区域,构建地下建筑工程或是高层建筑的深层基础建设工程经常使用地下的连续墙作为围护的基础或是围护结构。然而,由于墙面较粗糙,所以对于要求较高的建筑工程需要作二次的堆砌工作,即在紧贴的内壁再建一定的混凝土墙,然而在地下的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因为措施不到位,管理不严格,也会导致漏水。可能的原因有:在挖掘的过程中精度不够,渗水的通道较短,或街头的处理不好,新老的混凝土没有接合好,进而造成渗漏,还有可能是浇筑连续墙的混凝土时,如果有土体的坍塌,埋在混凝土中,就会在墙体上形成孔洞,进而导致渗漏。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研究 2.1提高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 提高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是防水技术的重要一步,结构自防水技术的的关键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确保混凝土的密实以及浇筑时控制技术,保证混凝土不产生裂缝。由于普通的防水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收缩开裂现象严重。所以,研究开发了新型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原理是在普通水泥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或直接使用膨胀性能的水泥直接拌制形成的。目前,已有许多地区的地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采用了这一新型材料,大量实践证明,补偿收缩混凝土能够达到非常理想的防渗、抗裂的效果。同时,以加强带取代温度伸缩缝,可以实现连续浇筑百米以上的地下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从而减少了混凝土接缝,有利于防渗漏。 2.2附加防水层 地下建筑工程大多在迎水的方向上设置附加防水层,主要有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或者是水泥沙防水层,它的作用就是补偿、增强结构的自防水功能,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防水线。 2.3变形缝的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出现的变形缝会影响建筑质量,所以应该使其具有密封防水、适应变形和方便施工等性质。变形缝的形式通常有:粘贴式、附贴式橡胶止水带以及埋入式橡胶止水带。从实践证明,以上的几种变形缝都不十分理想。对于防水技术,最重要的就是以防为主、多道防线并并存的策略。同时为了实现变形缝的功能要求以及密封防水,可以采用复合式的止水带来处理变形缝,即首先在变形缝部位、现浇凝土中间部位埋入橡胶止水带,然后再在缝端部应用双组份聚硫橡胶嵌缝,能收到较好效果。 2.4施工缝的处理 地下建筑工程采用围护结构,在现浇混凝土时很可能会留下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缝是防水技术最薄弱的环节,若是处理的不得当,很容易出现渗漏水的情况。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注意将施工缝留在便于施工处理而且结构受力较小的部分。通常所说的施工缝有阶梯缝、平直缝、凹缝、凸缝这四种,可以在施工缝中预先填埋一些膨润土橡胶止水条或橡胶止水条等。还可以加入一些复合型的材料,如遇水会发生膨胀作用的物质,即复合型橡胶止水条或抓丁橡胶,遇水会膨胀橡胶复合在一起,抓丁橡胶的强度较高、弹性较好而能起到支承作用,遇水膨胀橡胶遇水产生膨胀,从而起到止水作用。 2.5穿墙管的防水处理 地下构建物的穿墙管较多,如果处理不当会很容易将水引到构建物内部,所以在防水技术上不能忽略穿墙管的处理。此处用到的防水技术主要有两种:其一,在穿墙管中间缠绕一圈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并在管根部嵌填双组份聚硫橡胶。其二,在穿墙管与墙之间的间隙喷射发泡填料,该发泡填料在使用前是液态,喷射于间隙后便发泡,膨胀度极大。实践证明,适合应用该方法处理穿墙管,防水效果好而且操作简便。 3.结语 地下建筑防水技术涉及面较广,有方方面面的应用,这就对设计和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中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建设,确保地下构建物的施工质量,这也是保证整个建筑的防水质量,更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国外防水的优点相结合,取长补短,设多道防水,以达到防水的目的。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中的绿色照明技术问题探析 [摘要]绿色照明是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的国家环保局提出来的,此后便传播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绿色照明是指以提高照明效果、节约用电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的照明设计与控制方法。地下建筑同地面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不能天然采光,主要依靠人工照明。长久以来的地下照明都是沿用地面照明的技术标准,导致照明效能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照明技术越来越好,照明效能逐渐得到有效利用。 [关键字] 地下建筑;绿色照明;现状;技术 1、地下建筑工程中绿色照明的现状 1.1和地面建筑相比较,地下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无法天然采光,而是主要依赖人工的照明设施。地下建筑的照明具有使用时间长、照明度高、可靠性高的特征,但是地下的潮湿性往往会对照明设施和线路等产生较大的影响。长久以来的地下照明设计都是沿用地面照明设计,不能很好地利用照明效能,地下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中,不但对工作效率有影响,更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会产生视觉疲劳、头昏眼花、神经衰弱等不良徵状,严重阻碍了地下建筑发挥自身的经济效益。所以,推广绿色照明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节约电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还能够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2照明质量在地下照明设施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涉及诸多因素,具有复杂性。长期以来,照明设计都是以照明度、均匀度、显色性、立体感等物理量作为实际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照明设计不再单单只对数量指标有要求,更得考虑人对于舒适度的要求。不同的色彩和亮度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大小和不同形式的灯具,在不同的方向和层次上的利用,可以产生渲染地下建筑功能、烘托环境氛围的功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所,甚至是在不同的情绪条件下,都会对照明体现出各不相同的感受。所以,提高照明设施的舒适度是至关重要的。 2、地下建筑工程中绿色照明技术措施 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都要求我们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能因循守旧,只是照抄照搬前人的成果或者是只做表面上的修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知识水平就会裹足不前,永远都停留在现有的程度上。从事地下照明研究和设计的人要到实践中去,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了解地下建筑的规模、性质、特点以及要求,了解用户的真实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切身的体会,设计出与以往不同的照明设计,实现绿色照明。 2.1选择采用高光效的光源 在近几十年来,照明产业在光源产品上有了比较显著的改进,正朝着高显性、高光效、长寿命、低价格的方向发展。改进产品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就是气体放电发光产品,这种气体放电发光产品有高压与低压之分,高压型的气体放电发光产品称为高气压放电灯,主要有荧光高压汞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几种,而低压型的气体放电发光产品则称之为低气压放电灯,主要有低压钠灯和荧光灯两种,以荧光灯为其主要代表。近些年来,由于金属卤化物灯具有寿命长、光效高等突出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荧光灯也因为在其寿命、光效、显色性等方面的不断改进,荧光灯的品种得到不断发展,近乎每十年就会有一个新的荧光灯产品诞生。这一系列的发展和改进,使得荧光灯提高了寿命,由原来的1000小时增加到了24000小时;光效也得到了突破性的提升,从28Lm/W提升到104Lm/W;显色性的指数提高到了85以上,用于高显色性场所的专用荧光灯的显色性指数已经达到了95至98,光效是651Lm/W。例如我们在地下商场的照明设计中,当空间高度比较低的时候,主要光源就来自于荧光灯,在荧光灯的基础上再配以功率较小的金属卤化物灯作为次光源;当空间高度足够高的时候,就只需要使用250W以上的金属卤化物灯作为主要的光源即可。 2.2选择使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所谓无功功率,就是指在有电容或者电感的电路中,每半个周期之内,把电源能量变为电场能量或磁场能量存贮起来,然后,再释放,之后又把贮存起来的电场能量或磁场能量再次返还给电源,如此反复,就只是发生能量间的转换,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能量消耗。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是为了改善电网电压的质量,降低线路和功率的损耗,减小设备的容量等。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是农村电网以及城市电网的改造建设中进行低压无功补偿的首选装置,在工矿、煤矿等地下建筑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有不少的厂家都研制开发出了各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这些装置也适用于地下建筑,是地下建筑工程中绿色照明的一种新兴产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具有配电盒补偿双重功能,可以有效节约初投资。大型地下建筑工程中的绿色照明就可以通过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来改善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充分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2.3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的照明电器 照明电器主要包括镇流器、触发器、灯座、电容和保护装置。其中,镇流器的选用是地下建筑工程中绿色照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措施,镇流器又有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之分。当地下建筑以荧光灯作为主要光源的时候,电子镇流器相较于电感镇流器来说有其自身的优点:①节能。电子镇流器一般情况下多使用20到60khz的频率来供给灯管,让灯管的光效比工频提高大约10%左右,并且电子镇流器自身的功能消耗低,使灯输入的总功率下降了大约20%,具有更好地节能效果。②输出光通量和输入功率稳定。高品质的电子镇流器的稳压性能很好,当遇到电压、电源的偏差很大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功率恒定的光源,稳定逛的照明度,有助于节能性的提高。③噪音低。高质量的电子镇流器的噪音可以低至35db以下,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感觉不到这种噪音的存在。④功率因数高。25W以上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荧光灯,它的功率因数在0.95以上。⑤没有频闪。电子镇流器是等发光更加的稳定,消除了频闪,这样便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视觉分辨率,降低由于长时间工作所带来的的视觉疲劳,有助于视力的有效保护。⑥灯管的寿命得以延长。高品质的产品对灯管的影响不大,损害小,使灯管更加耐用,延长其寿命。⑦起点可靠。灯管预热后,一次起点就能成功,避免多次起点。⑧可以调光。高效荧光灯搭配上可调光的电子镇流器,能够实现2%至100%的大范围调光。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电子镇流器都有以上所诉的各种优点,只有设计优良的高品质产品才会有这些优点。 3、总结 当前,建筑照明的工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建筑设计与建筑设备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早已不光是作为人工光源为地下工程建筑提供助力,同时还是改善地下工地生活、工作环境以及节约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当前地下建筑工程中的绿色照明技术在适用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存在,例如:缺乏考虑照明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不利于对照明方案的评价分析;照明设计对方案的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考虑不足,影响设计效率和照明工程正常发挥作用,并且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等。还需要相关人员和部门引起相当的重视,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实践操作为准绳,努力将该项技术的使用进行推广和升华。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某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 要】 大型地下建筑施工由于其施工环境的复杂,其施工技术难度也比较大。本文通过对大型地下建筑基本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分别从工程的前期勘察,地下工程土方开挖及维护,工程后期的控制参数的测量和监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某市大型地下活动中心工程施工实例分析,对大型地下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地下建筑施工技术开挖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资源的短缺,许多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建筑越来越多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由于地下环境的复杂,因此其施工技术类型与施工难度较地上建筑都有很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对于地下大型建筑的安全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大型地下建筑基本施工技术介绍 2.1 工程前期的勘察 对于地下大型建筑的施工而言,施工前的地质、地形以及位置勘察都是非常重要的。地质勘察主要是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探测,通过地质勘察的结果来设计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地形以及工程位置的勘察对于过程的施工方案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地形以及过程位置的勘察,可以计算地下工程施工对地面及地面建筑的影响值,设置合理的施工参数。在大型地下建筑施工开始前,地质勘察和地形位置的勘察都是必须的,地质勘察的范围一般都要超过要进行范围的三倍以上,最终的勘察结果都要得到《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并且在工程正式开始前都要有《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2.2 地下工程的土方开挖及维护 土方开挖及其工程围护是地下过程的主要实施阶段,这一过程的实施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方案说明》来进行。对于不同的地下工程,其土方开挖的过程以及围护的方式都不一样,这是由于其地质构造以及施工位置等决定的。但是,一般来说,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边开挖边围护,并且必须设计合理的开挖步骤。一般地下十几二十米深的地下工程大约要分五到六步进行土方开挖。地下工程围护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除了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之外,还一定要考虑建筑在地下的隔水,保证基坑安全。 3、某市大型地下活动中心工程施工实例分析 为方便居民生活,某市决定在市中心路附近拟建一大型地下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分为三层,一层为大型地下商场,二层、三层为地下停车场。拟建基坑南北向长约120m,东西向宽约50m,开挖面积约为6000m2,周长约为340m,开挖深度为17.5m。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1 地下活动中心位置及其地质勘察情况 本工程与闹市区紧邻,南侧为两栋五层酒店、北侧为广场,活动人员多,周边环境较复杂。建设单位委托市勘察研究院对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形成了具体的勘察报告。施工单位根据勘察报告及周边环境设计了施工方案和支护方案。 3.2 具体施工要求 (1)灌筑桩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桩位测量放线:根据现场坐标基准点及高程基准点测出桩位中心,打入定位桩。锅锥钻机就位:移动钻机,使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再找平垫实,使机座周正水平。使桩位偏差 钢筋笼制作与安放: 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在现场分节制作,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焊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点焊加固,钢筋笼制作符合设计要求外。制作好的钢筋笼,即进行逐节验收,合格后挂牌存放。钢筋笼孔内安放:钢筋笼在孔口焊接,两段笼子应保持顺直,同截面接头不得超过配筋的50%,间距错开不少于35d。钢筋笼焊接完好后,应缓慢下放至孔内,严禁猛提猛墩,隔4米在钢筋笼四周均匀设立3个水泥保护块,钢筋笼下放至预定位置后,应在孔口固定,以防其上窜或下沉。 下导管: 1)导管的选择:采用螺纹接头连接的导管,其内径Φ250,底管长度为4m,中间节长度一般为2.5m,导管管身应无破损,接头丝扣保持良好。 2)导管下放:导管在孔口连接应牢固,设置密封圈,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定沉放,避免卡挂钢筋笼和刮撞孔壁,灌注前应保证导管底端距孔底0.5m距离。 砼灌注: 原材料试验:原材料主要有钢筋、商品砼。进场的钢筋须有质保单,并按规范规定分批做抗拉、冷弯等性能试验,商品砼须有相应的质保书,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下砼灌注:灌注前,计算出砼灌注初灌量。施工中要保证灌注初灌量,灌注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砼面,并做好砼灌注记录,灌注砼接近桩顶标高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灌量,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试块制作:标准养护按一桩一组,同条件养护共3组;为便于给土方开挖时判定砼的强度提供依据。 起拔护筒:砼灌注结束后,即起拔护筒,并将灌注设备机具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2)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钻孔和锚杆制作: 钻孔前先放线定位,保证土钉位置正确,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钻孔深度要比设计深度多100mm~200mm,以防止孔深不够。锚杆应由专人制作,接长应采用帮条焊,为使锚杆置于钻孔的中心,应在锚杆上每隔2000mm设置定位托架一个;钻孔完毕后应立即安插锚杆以防塌孔,为保证非锚固段可以自由伸长,可在锚固段和自由段之间设置堵浆器,并用PVC管套住自由段。 注浆: 孔内注浆用M15水泥砂浆,采用压力注浆,掺入水泥用量7%的膨胀剂。注浆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裂和堵塞,接口处要牢固,防止注浆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注浆管应随锚杆同时插入,采用干成孔作业,灌浆前封闭孔口。注浆前要用水引路润湿输浆管道;灌浆后要及时清洗输浆管、灌浆设备;灌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张拉工艺;在灌浆体硬化之前,不能承受外力或由外力引起的锚杆移动。 喷射混凝土: 钢筋网应在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钢筋网片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时应不出现移动。钢筋网片采用φ6@200×200绑扎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为200mm。喷射混凝土为细石混凝土,厚度为100±20mm,强度等级为C20;为加强支护效果,在喷射时掺入3%的速凝剂。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通过实验确定,骨料粒径不宜大于12mm;喷射混凝土作业,应事先对操作手进行培训,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水灰比和质量能达到要求;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和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应自上而下,喷头与受喷面之间的距离宜控制在0.8m~1.5m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但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一方后再侧向喷填钢筋的另一方,防止钢筋背面出现空隙;为保证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规定值,可在边坡上垂直插入短的钢筋段作为标志。在喷射混凝土初凝2h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此后应连续喷水养护5~7d。喷射混凝土强度可用100mm×100mm×100mm试块进行测定,制作试块时应将试模底面紧贴边壁,从侧向喷射混凝土,每批至少留取3组试件。 3.3 地下活动中心监测要求 根据设计文件以及建筑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在地下活动中心施工过程中,对于具体的工程变形提出如下要求:地面建筑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20mm;活动中心土方开挖及回筑阶段,导致的地面及地面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10mm;活动中心墙体变形曲线的曲率半径R≥15000m;相对变曲≤1/2500;由于建筑物垂直荷载(包括基础地下室)及降水、注浆等施工因素而引起的活动中心前提外壁附加荷载≤20kPa;由于打桩振动、爆炸产生的震动引起的地面变形峰值速度≤2.5cm/s。 3.4 地下活动中心施工成果 根据具体的设计方案对活动中心土方开挖及围护工程进行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安全问题,并且对地下活动中心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实时的监测,在过程施工最终结束后,进行了最终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所有变形以及工程要求指标全部合格,工程质量良好。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防水措施的探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需求的不断增长,地下工程在整个建设项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地下工程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防水工程应遵循的原则主要针对实例中的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防水措施作出了相关的阐述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防水措施 1地下防水工程的重要性 地下防水工程在实际的应用中是为了解决地下室防水和基础渗水而采取防水性设计和施工。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施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防水的软性材料,即卷材进行施工,如App、SBS等防水卷材;一种是结构性的防水设计,即采用防水的混凝土进行施工。为了保证建筑的地下部分正常使用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对地下部分采用防水工程来做好预防工作;否则下部分一旦出现渗水一则会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一则会影响整个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对其进行处理还需要耗费后期维护的费用。 同时防水工程是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具备的一个应有的功能,此功能从小处看是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卫生条件,从大处看还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无论是那种建筑形式其地下室和地下部分都不能出现渗水现象,因此地下防水工程对建筑工程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 2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工序为基坑开挖—基层混凝土施工—保护墙施工—铺设防水卷材—铺设油毡层—浇筑混凝土—侧墙施工—外墙防水卷材铺设—外墙卷材保护墙—回填。通常来说当前实际工程中采用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主要有3种: 2.1外防内帖施工法。外防内帖施工法是先在底板垫层砌筑完毕保护墙,而后在保护墙及垫层上粘贴防水卷材,待防水层完全做好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此种方法适合用于施工环境条件不利,不利于外贴法施工时的最常用方法。 2.2外防外贴施工法。此种施工方法是在底板垫层上直接铺设防水卷材,然后对保护墙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在保护墙的外面铺贴防水卷材,与外防内贴施工法相比,此种方法可长久的保持室内的干燥,这是因为保护墙因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得干燥,进行对室内有一定的吸湿性。此种施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在进行基坑开挖时,须采取较多的支撑措施来保证防水工程的顺利完成,加大了防水工程的工作量。 3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 3.1混凝土配合比 (1)本工程采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388k~m3。 (2)砂采用细度模数为2.3,含泥量小于3%,泥土含量小于2%的中砂。 (3)石子采用5-35mm粒径,含泥量为0.5%,拟块含量为0.4%的碎石。 (4)外加剂采用EC一1高效防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的3%。 (5)为减少水泥水化热,掺入适当的粉煤灰,级别不低于二级,本工程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的12%。 3.2混凝土施工工艺 (1)基础底板混凝土。基础底板混凝土属于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本工程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底”的施工方法。该方法能较好适应泵送工艺,避免经常拆卸输送混凝土管道,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并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 (2)墙体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每次浇筑厚度应控制在0.5m左右,每次浇筑墙体长度不大于30m,浇筑时应保证连续性,振捣密实,养护到位。 3.3质量保证措施 (1)配合比控制。本工程底板和外墙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35,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为42.5MPa;本工程石子量大粒径控制为35ram,吸水率不大于15%;砂采用中砂,砂率控制为38%;为减少水泥水化热,水灰比控制为0.45。 (2)混凝土坍落度。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搅拌站设专人管理,测定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测两次,以解决坍落度过大或多小问题。并且采用低坍落度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现场实测值控制在(120+20)him;当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出现离析,必须退还搅拌站进行二次搅拌;当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因为底板是在夏季高温施工,在泵车上覆盖湿草袋并及时浇水,以防止坍落度损失过大。 (3)防止出现冷缝。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合理的分段分层施工,分层厚度为O.3m,分层的接头时间间隔不超过2h,施工中交接的临时结合的竖向缝,要互相错开。 (4)混凝土振捣。根据泵送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条浇筑带前、后布置二道振动器。前道振动器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的密实;后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5)防水混凝土施工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严格控制振捣的间距和时间。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将混凝土捣实至表面呈现浮浆、不冒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振捣时间为10:30s,避免漏振、少振和超振。 (6)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大体积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两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尺端往回浇,另外加强二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可以集中排除。 (7)混凝土养护。由于夏季天气炎热,采用覆盖浇水养护,并且应在混凝土浇捣完毕12h内完成,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养护期间应密切关注内外温差,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C,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大气的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C 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 4.1自防为主的原则 砼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一种防水做法。这类工程,工序简单,工期较短,造价较低,且能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高层建筑地下防水,基本采用三道设防,即砼结构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层+灰土辅助防水层。而结构自防水是抗渗漏的关键。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防水砼,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PNC属于硫铝酸钙砼膨胀剂,除具有膨胀功能外,对砼还有显著的早强、增强、低温硬化、抗渗、防冻害、抗硫酸盐等性能。砼配合比的设计与普通砼相同,水泥用量应不小于300Kg/m3,要优先选用不低于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盐水泥。加料程序与普通砼相同。PNC的掺量要制作专用工具,专人负责,误差要小于0.5%,搅拌时间,用强制式搅拌机时比普通水泥砼延长30秒钟以上;用自落式搅拌机时,要延长1分钟以上,搅拌时间的长短,以搅拌均匀为准。砼的运输、震捣与普通砼施工一样。但是对于自防水砼更要注意震捣密实,不能漏震。浇注完后应加以养护,及时用草帘覆盖。砼硬化后,要有专人负责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如出现蜂窝孔洞,可把松散地方剔除,精心处理后,再用掺PNC的砂浆或细石砼修补好。 4.2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 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工程围护结构的迎水面上粘贴防水卷材或涂刷涂料防水层,然后做保护层,再做好回填土和地面防水,达到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施工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1)严把材料关,俗话说“材料是基础”,对材料要保证:材料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的质量抽检必须合格而且有出厂合格证和准用证。 (2)精心施工,施工包括管理和操作两个方面。施工管理主面应做好交底,跟踪检查要旁站监督及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返工。操作方面军要按交底的要求和施工顺序进行,注意找平层要清刷干净,基层处理剂应涂刷均匀,使用的防水卷材道数、厚度应符合标准,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不应小于100mm相邻两幅应错开1/3幅宽,不得有扭曲和褶皱。收口和细部处理应符合要求,完工后检查合格应及时做保护层和回填土。 5结语 地下室防水技术已经是建筑地下室施工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本工程在采用该项技术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定进行,对建筑的一些细节部分进行了重点的处理,在工程结束后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本工程地下室无一处透水现象,防水效果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想保证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防水混凝土施工,同时对建筑的特殊部位进行着重处理。 地下建筑工程论文:浅析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 【摘 要】近年来,带地下室、地下车库的建筑工程已经屡见不鲜,但这些地下建筑工程也面临着不少施工难题,尤其是对防水技术的高要求。本文结合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的特点,对地下建筑工程关键部分的防水技术进行了介绍,以确保地下建筑防水的可靠性。 【关键词】地下建筑;关键部位;底板;外墙;防水技术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城市建设用地相对紧张。因此,地下建筑的建设也就越来越多。地下建筑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难题,但是地下建筑的防水问题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施工难题。地下建筑一旦防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将会影响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地下建筑建设方应对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予以高度重视,必须制定周密的设计方案和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防水技术。 1、地下建筑防水特点 地下建筑的类型分掘开式和掘进式两种。两者的防水技术基本相同,只是在技术细节上略有差异。本文以掘进式地下建筑的防水技术为研究对象。 掘开式地下建筑多见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如人防地下室、地下库房、地下商场等。掘开式地下建筑又分为单建式和复建式两种,单建式地面不建其他建筑,复建式则有建筑。 单建式地下建筑防水比复建式地下建筑多一个顶板防水界面。复建式是建在地面建筑下面的,故顶板防水比较简单,其他五个面防水做法两者没有区别。 在地下水丰富的南方地区,单建式建筑还必须考虑抗浮问题。 地下建筑的防水技术措施一般采用混凝土自防水和附加材料防水两者相结合的形式。混凝土自防水的做法,是指利用混凝土自身的防水特点作为第一道防水层,也是最为保险的防水措施。附加防水材料有卷材和涂料,附加材料要做在迎水面才能起到好的防水效果。 2、地下建筑关键部位防水技术 2.1 地下建筑底板防水技术 地下建筑的底板,在掘开式地下建筑中是结构受力的重要部分,对人防地下室更是如此。一方面,要承受一部分建筑的部分结构荷载;另一方面地下水的反作用力,在战时遭炸弹攻击时还要承受爆炸的冲击力,故一般地下建筑的地板都比较厚,钢筋混凝土板厚都250mm以上。底板比较厚对防水比较有利。底板的防水一般构造做法:在浇注底板混凝土之前先要把附加防水材料这道工序做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混凝土底板施工。 对面积大的地下建筑,底板在施工时需要设施工缝或变形缝。施工缝是底板防水的重要部位,通常的做法是在设施工缝处放置钢板止水带,并辅以聚合物防水砂浆,能够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见图1) 图1 施工缝(变形缝)大样图 2.2 地下建筑侧墙防水技术 掘开式地下建筑侧墙的防水与底板方法类似,地下建筑侧墙施工场景。由此可以看到侧墙的防水采用了防水卷材,使用粘合剂贴于墙外侧,为了保护防水卷材不被破坏,卷材敷设完成后又做砖砌护墙。 2.3 地下建筑顶板防水技术 顶板防水技术与底板类似,所不同的是工序与底板正相反,先做好混凝土结构层,然后再做防水层。防水层上部用细石混凝土按1%找坡,其作用是避免土壤中的水在顶底上部积存滞留,保证顶板的防水效果。 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地下建筑的上部做水景的情况,此时不能只靠地下建筑的顶板承受上部水池的防水,而应该在做水池时做好自身的防水(见图2)。 2.4 管道穿过外墙的防水技术 掘开式地下建筑管道穿过墙壁、顶板、底板的节点处,是防水的重点部位。 图3给排水管道穿过墙壁时的施工场景。在所有地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都必须严格遵守管道(水管、电管、风管)穿过墙壁及顶板、底板时要预埋套管的规范。严格禁止事后在壁板上凿孔洞,其原因是事后凿孔洞一则破坏建筑的结构,二则不利于防水。套管的大小取决于管道的大小,套管在中间部位焊有止水钢板,钢板呈圆形状。套管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墙体钢筋上。 图3中看出,管道穿墙节点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防水系统,除了穿墙处需要做套管外,还要在建筑外部设置检修窖井,窖井内设集水井,及时排除窖井内的积水。套管穿墙在安装管道时,要在套管与管道之间填充防水材料,可以使用油膏麻丝或防水泡沫膨胀剂填充,以避免外部水的渗入。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主要从分阶段选题、加强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实施综合指导、巩固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把握毕业设计过程、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来分类,可以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学术型人才致力于认识世界、发现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1]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正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培养过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土木工程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一、分阶段选题,加强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始,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和毕业设计方向,按照自己的意愿更好地完成选题,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选择毕业设计类型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多个专业方向,其中以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为主。专业方向不同,毕业设计选题也有不同的类型。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两种类型。工程设计型毕业设计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或者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也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结构内力、变形、强度计算;施工图的绘制等,并熟练掌握工程设计软件的应用。施工技术与管理型的毕业设计可用以下实际工程作为选题:高层民用建筑如商店、旅馆、办公楼等,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大型深基坑施工等。设计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单位或分部工程概预算、与施工方案有关的图纸等。有条件的也可安排专题研究,如项目的质量、投资控制、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等。道路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公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两种类型。因此,在此阶段,给出了不同专业方向的选题类型(见表1),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按照学生的选题类型安排指导教师。 2.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选题 按照上一阶段学生选题的意愿,让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布置学生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调研,学习与设计内容有关的知识,初步完成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同时指导教师应向教研室上交所指导的学生的设计题目,详细汇报课题的背景、功能、实现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并集体讨论,进行修正。 3.深入了解选题,最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学生通过查阅工程设计资料、走访和调研实际工程,对所选设计题目做初步了解后,认为不感兴趣、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可以重新与指导教师商定毕业设计选题。此外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或就业签约单位的实际工作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致的,也可以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更改。 此阶段完成以后,选题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了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实施综合指导,巩固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为了弥补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上的偏差,由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设计方向的专家组成综合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全程毕业设计综合指导。综合指导既可以按照毕业设计的内容分阶段进行集体讲授,也可以采取每周在固定时间深入毕业设计教室、网上互动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咨询和指导。采取综合指导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保证毕业设计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巩固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高质量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总体目标。 三、把握毕业设计过程,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1.细化毕业设计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既具综合性,又有深度、难度。因此在设计进度安排上,逐项细化,制定出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在设计过程中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施工技术管理类毕业设计为例(见表2),包括毕业实习在内,设计基本完成需要16周,具体细化为12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 2.组织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主要由学生对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与总结。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下一步设计。中期答辩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指导教师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3.严格考勤制度 学院安排了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对在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严格考勤制度,并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考勤。一方面确保了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现场考勤可以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也是对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考核。学院还规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次数,要求把每周到毕业设计教室指导的时间安排上报给学院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做完整记录。指导中,对所发现的学生设计上的错误和改正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 四、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真实体现毕业设计水平 1.组织毕业设计检测 毕业设计检测工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视,减少抄袭的现象。检测系统的结果并不代表抄袭的认定结果,只作为给出最终认定的一个参考技术手段,因毕业设计出现重合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最终的结果仍要由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来进行人工认定。毕业设计的抄袭检测采取“学生个人自查、文责自负为主,指导教师检查为辅,校院系抽测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抽查比例为每个专业学生随机抽查15%,随机学生由教务处确定。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必须进行检测,合格后给予认定成绩及推荐评审。凡未通过认定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修改合格后,可以进入补答辩环节。对文字重合率超过70%(含70%)的,按抄袭作弊处理,不能进入补答辩环节。为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规定教师指导的学生在检测中出现未通过的,不能参与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选,并需对学生的抄袭情况提出书面说明,随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一同归档。通过检测反映出了学生设计说明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端正了学术风气,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2.规范自评与互评 自评中,指导教师要综合评定学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的完成情况,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参考资料和外文资料、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的态度等给出指导成绩。 互评在答辩小组之间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答辩小组成员评阅其他答辩小组参加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按设计完成情况和设计质量给出评阅分数,并写出书面评阅意见;同时根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就有关理论、基本概念和设计中的内容,准备出难度不同的答辩问题。评语、分数、问题于答辩前交答辩小组。对于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差两个等级以上的学生,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检查,确定最终评审成绩。 3.严格答辩过程与成绩评定 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小组,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秘书。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统一答辩要求,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评审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其他学生分配到各小组参加小组答辩。在整个答辩过程中为确保公正、公平,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评阅设计的基础上,参考评阅教师拟定的问题。答辩时,要对每个学生提出质询,听取学生回答,然后按标准无记名投票评分。 答辩成绩按学生自述、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由每位答辩委员(或成员)打分的平均值确定。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之和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每个答辩组的优秀率一般不超过15%,优良率一般不超过50%。 五、 结语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立足天津及周边地区,以培养城市建设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在强化毕业设计的技能训练中,通过分阶段选题、实施综合指导、把握毕业设计过程、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不断探索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新方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利用企业的经费、场所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的技术课题,提高毕业设计的实践性;[2]结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竞赛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毕业设计信息化体系,包括查阅毕业设计资料平台、师生网上交流平台等。总之,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不断改进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为了使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能对实际工作起到良好的过渡衔接作用,针对毕业生走出校门后面临的工程实际问题,以当前工程设计行业中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成果要求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选题的范围和方向、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等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毕业设计实施环节和评价体系的教改及实施方法。实践表明,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能很好地体现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要求,建立与工程实际要求相一致的毕业设计成果考核指标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毕业生工程素质、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面向工程实际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还是与实际工作过渡的重要阶段,已经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当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工程单位工作节奏日趋加快,传帮带的传统已经难以实现,使得毕业设计这个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对于毕业生来说变得非常重要,[1,2]甚至具备了部分“就业前期培训”的职能。[3]毕业设计过渡阶段的特点决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实施和评价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次,必须要面向工程实际。 自2009年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来,参与该计划的高校在教学目标、模式、课程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4,5]类似于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起步较早。德国是最早以工程应用为导向教学理念的国家,[6]美国针对工科人才培养制定了ABET EC2000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日本建立KIT工程设计教育的目标。[7]在毕业设计方面,国外毕业设计都针对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获得真正的工程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奠定基础。 从同济大学和美国奥本大学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学院联合毕业设计过程可以看出,国外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偏重于工程应用,国内教学则更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工程应用,国内高校在与社会的合作、与同行的交流上,呈现出一定的半封闭性。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大学主要围绕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与工程实践接轨的选题研究却不多,[8,9]开展相关毕业设计选题研究非常重要。 当前,国内大学在结构设计指导方面已有的研究较多,相关的论文和指导参考资料也多,但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计算部分,而设计图纸是毕业设计的重要成果,诸如设计深度要求、规范化要求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和指导参考资料零散,[10]指导教师的要求往往比较模糊,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不仅影响了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也直接导致其结果与工程实际脱节严重。因此,在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中立足于以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基于校企合作、通过团队合力,进行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一、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改的主要任务 笔者承担了江苏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高校“产品”――毕业生为对象进行回访调研,将他们走出校门后面临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和方向的研究对象,结合校企合作,进行需求分析;通过毕业设计实施环节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把握毕业设计作为与实际工作连接的过渡阶段的特点,体现了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要求。经过论证,确定了以下主要任务: 第一,探索毕业设计选题与毕业生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选题的范围和方向。 第二,整理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设计深度和规范化的要求,明确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的要求,使设计成果能达到或接近工程实际要求的水平。 第三,基于校企合作,结合教改实践,建立与工程实际要求相一致的毕业设计成果考核指标和方法,初步形成面向工程实际的评价体系。 二、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 1.实施思路 (1)通过面向工程实际实施毕业设计选题,形成学术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施工技术型以及工程现场管理等涵盖土木工程专业过程的各类选题。 (2)通过校企合作,重点研究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设计深度和设计规范化等问题。 (3)通过完善目前的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评价机制,初步建立了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 2.实施方法 (1)调查研究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土木专业毕业生工作去向,毕业后从事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和面临的主要工程实际问题。引入产业过程中的需求分析技术进行选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选题范围和方向。 (2)对当前工程设计行业中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成果要求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提炼,形成了毕业设计中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设计深度要求以及规范化要求。 (3)以当前工程实际的要求为基准,主要从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两方面对设计成果建立考核与评价体系,重点对设计图纸的考核指标和方法进行细化与量化。 3.实施过程 (1)以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为对象,将他们走出校门后面临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和方向的研究对象,通过需求分析,进行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选题库建设。在具体实施环节上,土木工程主要分为设计和施工两个方向。施工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较少,而且容易停留在简单方案和进度计划等较低层次,计算、绘图的工作量偏少。事实上,实际施工中存在大量的模架设计、安全计算分析等技术工作,也是很好的毕业设计课题。调查发现,毕业工作后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见图1),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碰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规范不熟悉、读图能力差等(见图2)。 (2)通过与第一线的资深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展“走出去”研究。通过校企团队合力,完善目前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了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 (3)针对当前毕业设计图纸、参考资料匮乏的现状,本研究专门编写了《样例图集及解说》方面的教参资料,详细阐明了施工图层次的设计深度要求,对图纸规范化和细节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说,可供学生模仿学习,同时起到了规范毕业设计图纸的作用。 三、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优势和效果 本研究通过与工程实际要求进行接轨,减少了作为过渡阶段的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偏差和错位,为最终实现“无缝对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提供了基础;同时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通过探索研究,明确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和方向,从一开始就将毕业设计引入到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来,为最终实现本科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第二,通过对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实施环节的研究,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三,通过对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的研究,指导了毕业设计成果考核的细化和量化工作。 第四,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设计,培养了快速适应工程单位工作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第五,本研究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对于指导教师也有促进作用,可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工程实际需要,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与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对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要求相适应。 四、结语 本研究形成的毕业设计选题、设计实施、评价体系等成果,着重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地方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通过编写与图纸相关的教参资料,对最重要的设计成果之一的图纸进行了规范。 本研究通过吸收工程单位资深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成员,组建了“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具备了与工程单位双向交流的条件,可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强调了校际、校企师资共享,使得本研究成果“走得出去”,克服了毕业设计实践性不强的缺点。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摘 要: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专业水平、同学们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及答辩环节进行教学改革,且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收集、分析设计资料、、制定建筑方案、结构计算、制图及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次全面的锻炼。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2、3 ]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题目单一,选题不能联系实工程实际。 第一,设计的结构体系单一,指导教师往往规定学生设计何种结构体系,往届设计多为框架结构体系,其它结构体系的设计学生很少接触,这就制约了学生的视野,在以后的工作中同学们会碰到各种结构体系,在走入工作岗位后上手慢。所以,以往的毕业设计题目不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需求;第二个方面,毕业设计大多以上部结构设计为主,对于岩土及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基本为空白。第三,指导教师选题不能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毕业设计题目很多都是从网上或往届照搬或改动某些数据而成,同学们在设计中往往出现设计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或者翻阅历届毕业设计作品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第四,设计中重施工图,轻计算过程,重建筑、结构设计,轻施工组织设计应用部分。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及知识结构的完整化。我院绝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要从事施工及管理工作,学生离校前没有掌握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就满足不了工程建设对土木工程人材的需求。 2.设计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今年各规范陆续更新,教材没能及时更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沿用旧的规范和法规,只是口头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应用中要翻阅新的规范及法规,因此,在设计中,学生对最新的专业设计规范、专业标准图集、专业构造手册熟悉较少,也不愿花时间去翻阅这些设计资料,设计时大多数学生套用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甚至于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有错误也盲目套用,不能仔细研读相关设计规范中的内容及专业标准图集,造成学生的设计成果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用于工程实践。 3.学生缺乏设计的主动性与创新型。 毕业设计是本科课程最后一个阶段,同学们面临不同的情况: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有的学生忙于考研复试,也有的学校确实对这些学生放宽了政策,导致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缩短。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如此大的毕业设计,学生积极主动完成毕业设计的信念就大打折扣,更没有时间对毕业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缺乏主动性与创新型,甚至有些学生照搬照抄往届或同届毕业设计,使毕业时间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4.毕业答辩往往是走过程。 毕业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它能反映学生设计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能力及设计创造能力,如果不重视毕业答辩工作,就会良莠不分,好学生得不到认可,不认真做设计或照搬照抄往届的设计结果的学生得不到批评和惩罚,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1、毕业设计的题目符合培养目标和工程的需要 我院在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改变了以往教师自编题目或网上下载题目的传统做法,指导教师去各大设计院找一些实际工程设计资料,在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的指导下整理成即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难度和工作量适宜,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毕业设计就是一次真正的实际工程,增加认真度。对于想偷懒的学生也没有例子可照搬照抄,对于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可以拿真正的工程实例进行设计,这样选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构筑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院针对这种情况鼓励和提供条件让这些教师到设计院、施工单位兼职,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讲授每门课程时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每周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流,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不能解决的邀请设计院专家进行答疑,每组间的交流能扬长避短,使指导教师的水平更上一台阶。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信心。 3、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型 努力摒弃学生照搬照抄往届毕业设计的陋习,培养学生创新的萌芽及兴趣,让学生觉得毕业设计是自己的事情,增加主动性。对平时表面主动积极的同学给予加分或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同学们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创新,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想出至少两种方案,进行演讲报告,评选出优秀作品,培养创新意识。 4、严守答辩关 答辩是考核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比较重视的一个环节,指导教师及评委都应严格把关。我们的做法是:首先,由指导教师评价毕业设计质量及是否达到了毕业的要求,若合格,准予答辩并给出成绩,否则,进行二次答辩;其次,由评阅小组评阅,合格者准予答辩并给予成绩,否则,进行二次答辩;最后,由答辩委员会据答辩表现给予答辩成绩;三则最后进行组合就是该同学的最后成绩。在毕业答辩环节,随机抽取所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学生的十分之一进行外审;其次,专家、教师组成若干个答辩小组,学生抽签确定在哪个小组进行答辩,摒弃以往由指导教师担任答辩专家的情况。并且明确告之学生答辩不及格,即为毕业设计总评不通过。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提高了学生对答辩的重视程度,也打破了学生靠老师人情过关的侥幸心理。 三、总结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一项较复杂又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水平、学生投入时间的多少,还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程、课程设计密切相关,需要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既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广泛接触工程实际,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新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探讨 [摘 要]毕业设计是大学生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总结,是紧密联系科学理论,培养大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学科专业,其毕业设计在理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建设性的管理对策。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毕业设计 管理模式 土木工程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本科教育阶段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用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体现。 本文就从分析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为新建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各个专业而言,其基本目的都是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完成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初步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综合性的方法把过去学习中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为系统的文本理论。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个实践环节。它是对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单个课程的课程设计或实习往往侧重某课程或某专题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则是在所学全部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各种专业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题目选择、设计内容的基本框架和思路、试验、资料查找和整理、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等诸多工作。通过这些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从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到完成一个工程实际问题的理性知识的转变。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综合性得以实现的条件就是社会实践,所以,实践性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二个重要特点,社会实践是理论知识发挥社会功效的必然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在学校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毕业设计的题目大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和试验等,学生通过结合自己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使自己的工程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相对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课程。其它理论课程学习一般是以专业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授学生本课程体系要求的系统知识,这种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方式进行。相反,毕业设计则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已学知识来相对独立地完成所给的任务。可见,独立性是大学生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需要协调其它专业或学科,但土木工程专业仍然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学科,不同工程之间千差万别,每个学生做不同工程的设计题目就体现了不同工程的差别。 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必须通过大学所学知识、专业实习实践、试验制作、资料收集整理、文献查阅等,对需要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土木工程专业创造性还体现在学生要面对各种不同工程条件和各种潜在的影响,来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案,解决不同工程的实际问题。 三、传统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四、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五、结语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大学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设计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初步熟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实际工程诸多环节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要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是对大学阶段理论学习的全面总结,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它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重要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可代替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导师制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为了培养符合建筑市场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介绍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可行方法——导师制,详细说明了其可行性和优点,并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科教育的最后学习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导师制;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三年多学习成果、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全面、综合的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导致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人数增多,相对而言,指导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的精力相对减少。同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还要找工作和备考研究生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普遍下滑。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当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1]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其毕业设计既不同于理论教学,也不同于设计部门的工程设计,[2]本文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一、导师制的可行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普遍推行导师制,导师制可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3] 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材料、力学、结构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这一过程与研究生阶段学习十分相似,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选课题、查资料、做设计到处理数据,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相似性说明,将研究生教育阶段普遍运用的导师制引入到具有相似特点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是合理可行的。 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实施导师制,一名教师辅导固定的几个学生,可以避免出现班建制中教师精力有限,对学生辅导广而不精的现象。 二、导师制在毕业设计中的优越性 1.有利于系统训练,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导师制使学生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课题,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设计时间相对延长,从而使学生早着手、早准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因为有毕业设计这一目标,会有意识地加强对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作用的充分发挥 根据教学安排,土木工程专业从大三暑假开始有较多的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将这两次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导师或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把实习阶段获得的知识直接运用到毕业设计中,既可以避免以往学生在实习期间无目的、走过场的情况,又可以拉近学生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减少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尤其是建筑设计部分异想天开的做法。 3.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大学的课程安排决定了师生之间很少有机会近距离的交流接触。实施导师制,不论是实习期间还是毕业设计期间,导师与学生都是面对面的交流。由于一名教师只负责指导几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和薄弱之处都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在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后,下次指导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审查。在不断的接触中,导师的人格、品德、治学态度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的榜样。 4.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大部分指导教师不仅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还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实施导师制,在导师给研究生上课或布置任务时,许多本科学生主动来听讲,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研究生学习、生活,并参与到研究生团队的科研活动中去,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 5.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实施导师制,导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介绍学生去单位实习;导师可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追踪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使毕业实习和设计的过程成为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的过程。这样对于学生来讲,解决了实习机会难找的困境,增加了可靠的就业机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从学生的实习与设计中了解学生的工作态度,避免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另外,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方案和措施 1.确定合适的实施导师制的时间 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大三学期末开始实施导师制,因学生在本科教育的前三年,以积累基础知识为主,过早实施导师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际作用有限;选在大三期末,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形成一个体系,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统一。 2.按学生的不同层次划分毕业设计小组 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按专业课成绩划分层次,然后由每个层次中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实现学生在毕业设计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探讨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模式 从本科生三年级末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四年级时为小组的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指导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一般由老教师牵头2~3名教学年限不同的教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一个大组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导师往往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不可能及时为学生解疑答问,因此可以尝试某个阶段以一个教师为主,多个其他教师同时兼职指导的模式,使学生知识结构得以向多方面交叉渗透。采用这种方式,导师之间可以彼此协调,既能保证及时解答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不会耽误导师的其他教学活动,还能实现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优势互补。 4.探讨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几个毕业设计小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教学,定期交流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研讨氛围,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小组成员间互相学习、补充、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使学生最大化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进程中,同时指导教师可以对各个学习环节进行观察、调控和指导,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5.采取毕业设计中期答辩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期中检查答辩时,由不同组的导师共同参与,这样既模拟了毕业答辩的场景,又丰富了教师检查学生设计成果的视角,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结论 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位置。近两年,山东科技大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中从三年级期末开始实施导师制,这对提高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导师制这一措施将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专业技能提供有力保证。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总结论述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做法。 关键词: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对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的一次大练兵,也是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工作预演。可以说,毕业设计是连接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的一条纽带。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当中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目的,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1]。近几年来,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现象,因此本人总结了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法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影响 高等院校扩招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公立院校招生名额有限,民办独立学院成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另一途径。独立学院全部办学经费自筹自支,故招生人数较多,教师人数配备相对较少,导致师生比例失衡,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质量,是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因素之一。 1.2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就业的不公平,社会风气不正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好坏与找工作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学习很差,工作却不错;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不管毕业设计质量如何,学校都得让其毕业;个别情况还出现花钱买毕业设计论文的现象,这些情况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造成极坏的影响。 1.3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投入不足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相对教师比例增大,对毕业设计指导不得不外聘教师来完成。有的教师科研教学任务较重;有的教师有自己的公司,做买卖搞经营;导致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有的教师专业应用水平较薄弱,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加上责任心不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毕业设计上,这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1.4 客观外界因素对学生影响 毕业设计阶段刚好是某些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黄金时间,迫于就业的压力,学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有的学生为了能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不得不屈从于一些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实习的不合理要求;还有考研的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抽出时间参加考研复试等等,这些现象打乱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1.5 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有差距 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学校里完成,与外界联系较少,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较少,设计内容相对实际工程简单,导致用人单位反映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不高,若被聘用,需要单位培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工作,这样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能力的锻炼有限,这也是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足的原因。因此要解决单位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学生没有单位要的尴尬局面,必须在毕业设计阶段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加强校企合作[1]。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意义 建议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不是在学校里做,而是在和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招投标造价部门、监理单位等去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应是实际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采取“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形式[1]。学校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把企业单位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租用企业办公室,增添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购买规范图集及专业参考书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1]。采取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中与其它各专业配合及与外界关系协调处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学习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的紧迫感。另外,通过联合培养,可以使学校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情况,企业单位也能够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学生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好毕业设计与学生找工作或去单位实习相矛盾等问题。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监督、检查和促进作用。 2.2 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与选择 根据目前已签署了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总工或主要技术负责人依据现有的在建工程项目协商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考虑到学生没有更多的实践经历和经验,“真题真做”的方式既要保证所做工程内容完成时间,又要保证质量。因此毕业设计题目要尽量考虑那些建筑规模(面积、层数)相对较小(7000m2以下,六层以内),结构形式比较单一,结构构件布置较规则的建设项目;对于较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考虑拿出其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以保证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针对选好的项目,指导教师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工程监理等几个方面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采取“公布题目,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做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某个方面的兴趣,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知道以后要从事的工作内容)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院系从宏观上根据对选择每个题目的学生人数,实践基地设备配备情况,师资力量情况进行调控,尽量达到均衡合理,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 2.3 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毕业设计每个题目的指导教师由学校自有教师和负责该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或总工校外指导教师担任,采取“联合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解决校内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校内指导教师应该具有多年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副高级以上职称,“双师型”的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内容的理论指导;校外指导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中级以上职称,负责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与外界的沟通能力。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强,严谨,认真,具有创新精神,这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 2.4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的控制 2.4.1 提高认识,积极准备。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学生可以把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验证,使其更加完整和系统,从而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运算、绘图、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熟悉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规范和工程概预算定额,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有了这方面的认识,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教师和学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和题目的选择应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完成。学生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后,要搜集熟悉相关资料,对所要做的工程内容和使用的规范尽可能多的了解;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查阅规范、手册、图集的能力,为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做准备[2]。 2.4.2 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并及时监督检查。指导毕业设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除了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求他们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指导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进度等基本要求。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任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应针对实际项目的特点,讲授这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设计计算方法。项目开始后,教师应每天坚持定期到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指导过程采取“多环节”的指导方法[2],即指导教师指导一部分,学生做一部分,指导教师检查一部分。只有当指导教师检查认为学生这部分工程内容完成的没有问题了,才允许学生做下一部分的工作内容。如此循环,直到全部毕业设计内容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指导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所做的工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及早知道自己的工作有无原则性错误,避免前功尽弃,延误工期。如果由于学生某些计算内容错误,反复地修改,造成完成任务进度缓慢,老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加班加点,保证满足实际工程进度要求才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进行当中,涉及到与其它专业配合、交圈的地方,由单位总工或负责人出面协调处理,保证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成果准确无误,确保工程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与其它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了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认识。 2.4.3 对毕业设计成果的严格考核。毕业设计成绩按100分计,60分以上为合格。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如下:由指导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占40分,毕业答辩成绩占60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及企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达到及格分数24分以上方可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小组成员由学校指导教师和聘请的总工或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每个答辩小组里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1人,单位总工或技术负责1人。毕业答辩时,先由学生自我介绍毕业设计成果10分钟左右,接着答辩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计算书所完成的内容和绘制的设计图纸进行提问,学生对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答辩老师根据学生仪态,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等情况进行评分。 3 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从2007年开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经过几年教改经验不断的摸索与总结,使得我院毕业设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由于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真题真做”方式[1],使同学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实际工程的训练,最后的设计成果完全达到了工程项目实施的合格标准。在2007~2013年期间,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吉林省土木建筑协会联合主办了五次吉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在竞赛中,我院学生共获一等奖11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5名的好成绩。这充分说明了实施的教学改革方案对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成功的。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而重视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毕业设计模式,完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做好毕业设计选题、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都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检验。基于CDIO理念,以“大工程观”和“全寿命周期”为主线,以学科交叉与专业综合为基础,开展基于团队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采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期为推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CDIO;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综合性、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有关工程应用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素质及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充实和提高。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内容涵盖设计、施工、维修养护、管理等方面。近年来,毕业设计在适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毕业设计的基本模式却仍停留在“一师多生、一师多导”的层面,毕业设计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缺乏企业界的深度参与、指导与评价。归根结底,毕业设计的改革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突破原有禁锢,更需要实质性地创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如何发挥土木工程专业“大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专业特点,使毕业设计选题更贴近工程实际,充分体现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是毕业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模式,采取基于团队的毕业设计模式和校企合作的指导方式,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直接从事着解决土木工程设计、建设、管理、服务等工程实际问题的工作,工程系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基于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进行的。 (一)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理念 CDIO教育模式和方法是近年来国外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对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越来越受教育界的关注、重视和研究。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等4所工程技术类大学发起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计划。以全寿命周期为主线和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以获取工程能力和经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素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CDIO模式教学主张用产生于真实环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由此支持并鼓励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式的学习、拓展性学习、案例学习和项目学习。CDIO模式重视学生的观点和体验,让学生在项目开发和讨论中获得经验,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3]。CDIO教育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毕业设计正是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的重要而关键环节。基于CDIO模式的毕业设计改革,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案例呈现设计题目,营造设计需要解决的环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执行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活化。 此次毕业设计改革,采用“设计院模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内容实施,充分体现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的毕业设计理念。 (二)基于团队的毕业设计模式 立足于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和理念,以大工程观和全寿命周期为毕业设计的基本主线,构建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使人际团队能力培养和工程系统能力培养在毕业设计中得以体现。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选定符合毕业设计的工程项目,从学校2011届和2012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班中遴选15位毕业生组成毕业设计团队,分成6个专业方向组(每组2~3人),即项目可研组、路线设计组、路基路面组、桥涵组、隧道组、概算与施工组织设计组(如图1所示)。团队各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共同开展项目设计工作,完成基于团队合作下的毕业设计项目训练,全面锻炼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人际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专业综合素养。 图1 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毕业设计改革分组设计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紧密围绕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综合性、工程性、系统性、团队性”的规律和要求,开展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强化企业工程师的参与及合作。引入“双导师”指导制度,即由学院骨干专业教师和来自工程设计、施工及科研和管理单位的知名高工、技术人员组成指导教师组,共同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通过企业导师的参与,推进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的改革,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保持与工程界同步,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到技术的进步,体会到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此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组采用“毕业开题+2周一次团体汇报+中期大检查+毕业设计答辩”的过程管理,从毕业设计开题到毕业设计答辩整个过程,始终坚持邀请工程界知名专家和一线工程师参与,让毕业设计选题更贴近工程实际。学生通过汇报并与知名专家和企业导师交流,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工程设计与建造的本质与要义,实现了教学到工程,理论到实践的对接,获取工程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素养。 三、结语 基于CDIO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传统方式相比,让学生得到了更为全面的锻炼,正如答辩评审专家们所言:该毕业设计改革形式新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和对项目的全局把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成果突出,大胆进行了新型路面结构的设计和理论探索,应用先进的空间三维计算软件Midas进行设计验算,在一定程度上走在了设计院的前面。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体现出选题真、任务实、模式新的特点,同时积极探索了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强调企业工程师的参与及指导,使毕业设计更贴近工程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通过基于团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改革效果显著,为毕业后较快适应工作需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推进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跟踪管理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 摘要:通过五年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笔者总结了一套毕业设计质量跟踪管理的实施细则。具体做法是:结合工程实际,师生选题双向选择;利用产学研基地,提高指导教师工程经验;专业负责人牵头,组建毕业设计过程监督检查组,落实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具体环节是:毕业设计开题必须在完成建筑方案后进行;毕业设计手册必须按要求如实填写;毕业设计全过程一路跟踪;依据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评价记分积累,采取分级答辩的机制;答辩成绩的形成必须相对科学。 关键词:质量跟踪管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实施细则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房屋建筑方向的毕业设计一般为具体功能的房屋设计,如高层住宅楼设计、办公楼设计等,主要侧重建筑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计算。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就业、管理松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甚至毕业设计作假、抄袭等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1]。 一、影响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1.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的影响。就业市场的双向择业及其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直接干扰了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上与学生就业应聘和考研面试冲突,而多数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就业应聘或者研究生入学面试,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不少学生毕业设计态度不端正,毕业设计形同普通的作业,对教学进度不以为然,以致不够用心研究,到最后采取抄袭往届毕业设计或虚拟数据等方式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导致毕业设计工作量过小或质量偏低等现象[2]。 2.组织管理者精力投入不足的影响。在高校管理者的眼中,考研率、就业率往往比毕业设计质量重要得多,因而毕业设计大多数只是进行表面形式的检查工作,如设计手册填写是否符合要求,字数是否足够,设计文件是否归档,等等,缺乏对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检查,这是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的影响。由于高校偏重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数量、科研到款数额、获奖项目等指标,导致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有限,不能至始至终的全过程指导,学生有问题找不到教师,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更有甚者是“博士带硕士、硕士带学士”的现象时有发生。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没有起到主导作用[3]。 二、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1.协调毕业设计环节与外部因素的关系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学生对于就业应聘、考研面试比较重视,而对于毕业设计重视不够,不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因此,适当增加毕业设计环节的时间,并且根据教学进度相应地提前进行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2.提高教学管理和选题水平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单位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毕业设计管理实施细则。其次,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实际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选题的深度应为学生所能够完成,避免选题过深、题目过大使有的学生无力完成。 3.学科实力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支撑。学科专业实力强大可以有力地支撑学生的选题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加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基础建设,形成强大的科研教学的实力,为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 三、保证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通过五年的毕业设计实践,笔者总结了一套毕业设计质量跟踪管理的实施细则,经过实施,效果良好。具体做法如下。 1.结合工程实际,师生选题双向选择。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局,题目必须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水平,有利于学生参与工程设计。对于已确定施工单位或将在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单位的具体工程题目。首先要求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在第七学期确定设计题目,然后通过毕业设计选题宣讲会,宣讲准备好的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题。宣讲会以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师生相互沟通双向选择,确定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和设计题目。一方面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和相关的设计题目,另一方面增加设计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 2.利用产学研基地,提高指导教师的工程经验。指导教师获取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的途径有:①鼓励指导教师参加建造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尽快取得执业资格并到相关企业单位注册,通过具体实践,积累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经验。②充分利用产学研基地,有计划定期委派青年教师到设计院所参与具体工程实践。③聘请相关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青年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3.专业负责人牵头,组建毕业设计过程监督检查组,落实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在第七学期选完题目以后,进入第八学期,对毕业设计质量控制进行跟踪管理,具体环节是:①毕业设计开题。开题报告必须在建筑方案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撰写,展现出最得意的、与众不同的特色。指导教师必须在开题前对所指导的每名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审核,保证学生在第2周末开题会上取得好的成绩。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制作PPT,展示自己的开题报告及相关材料,并进行5分钟的讲述和5分钟的答辩。由五名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和答辩、开题报告的撰写情况打分,综合平均分数作为本环节的评价,满分10分。②毕业设计手册填写。毕业设计手册必须按学校制定的撰写规范要求填写,相关要求可在毕业设计开始的第一周内,由专业负责人进行逐条讲解指导。指导教师必须逐个检查所指导的学生的设计手册的填写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亲自签字。③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要求指导教师每周必须与学生面对面辅导答疑至少两次,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设计进度情况做好记录,作为学生设计态度评价的依据。集中考勤与学校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的检查工作相配合,提前一周进行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的检查。前期检查在第3周末进行,主要检查建筑方案形成过程的草图、说明书形成的草稿及其指导教师审核批阅的痕迹、设计手册的填写,检查评价满分为10分;中期检查在第9周末进行,主要检查结构计算过程的草稿和结构施工图形成过程的草图及其指导教师的审核批阅的痕迹、检查评价满分为10分;后期检查在第15周末进行,主要检查建筑施工详图和结构施工详图完成情况、设计手册的填写、成果文件的形成情况和指导教师的审核签字情况,检查评价满分为20分。在后期检查的同时,进行学生答辩申请工作。学生在完成经过指导教师审核签字的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设计手册、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的电子版)后,经专业负责人验收后,学生提出申请答辩,亲自在申请答辩登记表上签字生效,取得答辩资格。④依据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评价记分积累,采取分级答辩的机制。检查结果评价记分标准:指导教师对学生设计过程记分20分;开题及开题报告记分10分;集中讲座记分15分;集中考勤记分15分;前期检查记分10分;中期检查记分10分。后期检查记分20分。黄牌警告:在中期检查后,累积积分低于40分者;红牌罚下:在后期检查后,累积积分低于60分者;后期检查未合格者(低于12分)。分级答辩:若要获取优秀的成绩,其资格为累计积分必须大于等于86分者;若要获取良好的成绩,其资格为累计积分75~85分者;若要获取中等的成绩,其资格为累计积分不低于60分者。⑤答辩成绩形成。答辩分组进行,每组答辩委员5人,具体组成为:负责建筑方面问题1人,负责结构方面问题2人,负责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题签答辩1人,负责计算说明书及手册质量方面1人。采取答辩委员分别打分合计后算术平均值为答辩成绩。(优秀的成绩大于等于90分,良好的成绩是80~89分,中等的成绩是70~79分,及格的成绩是60~69分,不及格的成绩是小于60分)。答辩委员必须做好答辩准备工作,提问时要注意自己的负责范围,主要围绕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提问,公正准确地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在答辩未结束前和最终成绩公布前,任何人不得随意告知学生的成绩。关于题签:答辩题签不少于150个,每个题签一道题。答辩题签公开,在设计开始时将题签发给学生。答辩时每名学生抽取2个题签作答。答辩时始终允许学生旁听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这个权利是不能被剥夺的,这也是公开答辩的重要环节。当然,旁听学生必须保证答辩的会场纪律(不得讲话、手机必须关机、答辩时不得随便进出答辩现场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题目多样化改进对策分析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不少高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和完成质量主要依赖专业教师教学过程的问题,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多样化的改进对策,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与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以更充分地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并讨论了各对策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改进对策;创新实验;联合指导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填鸭式”的课程学习,毕业设计过程要求学生更加自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扩展、加深,这就要求学生阅读较多的相关专业文献、规范,因而毕业设计过程是培养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最好时机和途径。然而,目前毕业设计往往轻设计过程而重结果,不管学生有没有认真做毕业设计,只要在毕业设计结束前按时提交设计文件,一般都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在这样的毕业设计培养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答辩前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应付,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方法,学生没有通过毕业设计学会文献检索和阅读方法,如学生对所设计工程类型的发展研究现状了解不充分,对设计任务的重点、难点不甚了解,对自己所做设计采取的措施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开题报告主要内容相似度较高,等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初衷落空,究其原因在于除了学生和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以外,年复一年的假设工程项目供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模式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步。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高校无力采取与对研究生论文进行管理相似的措施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质量审查,而往往采用不定期抽查的管理方式,对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各教学院系和专业教师,特别是后者,但往往人情关系、师生关系、绩效考核等因素导致对毕业设计的评阅和答辩的把关不严。受教育者在用人机制不完善的社会条件下,容易出现只要一纸文凭、不求真才实学的现象,对教学质量的需求缺乏足够的动力。[1]由于保证就业率的需要和管理还不够精细的原因,高校往往不能提供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面信息,一般只提供课程学习成绩证明、获奖证明和荣誉证书;而等到毕业设计阶段的成绩公布时学生早已与用人单位签约,或早已被研究生培养单位录取,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大打折扣。 为更加便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高校应提供毕业生参加科研活动包括毕业论文等情况的证明,使得毕业生信息对于用人单位更透明和更易掌握,这同时也是对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激励措施。作为高校的服务对象,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在人才需求上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性,[2]高校应主动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这些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避免同质化竞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对毕业设计可以采取的主动改革方式有: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以及毕业论文与科研立项、创新实验一体化,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支持和引导师生在高校设计的运行范围内互动;以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与相关活动为核心对教师和学生提供足够的向心力,优化毕业设计开展的环境,避免个别师生由于对教学环境的失望而产生厌教厌学倾向或偏离该范围,如图1所示。 图1 开展多种类型毕业设计(论文) 一、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 由于师生比的关系,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精力有限,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往往由指导教师拟定,缺乏足够多的工程实际背景,历年题目相似度较高,造成学生对设计任务缺乏新鲜感和产生脱离实际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高,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不足,只求通过答辩,得过且过。此外,部分学生也要求参加拟就业单位的试用性质的实习,以更早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获得好的发展,并且事实上脱离了教师的指导,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找工作和报考公务员等事务不能专心完成毕业设计,这些都导致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在生产项目的高峰期、攻坚期,生产单位十分需要毕业生参加项目,求贤若渴;而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在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帮带下往往能够迅速掌握相关岗位工作技能,且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强度。项目有需要的生产单位和优秀的高年级实习学生之间相互存在用人与实习工作需求,具有潜在的合作可能,有部分生产单位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了到本单位实习学生的作用,有的单位更是要求签订了工作协议的毕业生提前到单位上班。 因此,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对期望到生产单位参加实际项目工作以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因势利导,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使毕业设计教学顺利进行和保障完成质量。 二、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 在传统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中,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相互独立,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满足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很难考虑与其他课程设计之间的连续性、互补性,局部独立性、片面性较强,全局系统性、整体性较差,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得不到良好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训练,不了解不同课程间的前因后果,工程设计整体观模糊。在做毕业设计的初期,学生需要了解毕业设计,收集、分析设计资料,还有学生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对以前做的课程及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复习与学习,无形中就压缩了毕业设计的总时间,分散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扩展、加深的精力。 同时,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毕业设计中,部分学生面对设计任务感到题目太大,无从下手,缺乏主动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基于学习的迁移理论,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始终围绕同一个工程案例展开,以此为学习、扩展和加深的立足点、出发点,得到连续、系统、整体的专业训练。例如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中,学生练习并掌握了某一类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在毕业设计中则要求学生对同一路段进行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即在相同的交通量、气候和土基等条件下,加深对沥青路面结构类型、材料类型和结构组合设计的认识。 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联合开展期间,必须保证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见面次数,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直至撰写、修改和定稿,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层层把关,引导学生统筹合理地安排时间,以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学生也必须严格按毕业设计的写作要求独立完成写作过程,尽可能减少和消除抄袭。 三、毕业论文与科研立项、创新实验一体化 以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为例,在国家实施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科技兴交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行业背景下,实施和参与科技活动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强调本科办学目标定位要从教学研究型转向研究教学型,认为科学研究是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反映文化、科技的最新成果,是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前沿的基本条件,也是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高校都大力提倡并要求教师要从事科研,强调要把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这无疑是有益的,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但高校的科研活动仅仅是以教师作为主体。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有的高校将这一计划作为学风建设的措施之一,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尽管该计划以学生为申报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项目的执行往往忽略了科研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须性和重要性,在根本上未摆脱教师讲授科研成果,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理论基础不够全面、可用于创新实验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等。 在创新实验中,往往由于学生没有专门的时间,只能挤占课余时间进行文献检索学习和实验,而参加创新实验又要求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课程,另外,课程学习、课程设计、考研、找工作等又使得学生很难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因此难以保证创新实验的实施。对参加创新实验的学生,允许他们以创新实验项目的内容为基础申请做毕业论文,可以从时间和精力上保证创新实验项目的完成。如中山大学在第二课堂由科研课题组负责指导本科生的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并与毕业论文相结合。[3] 与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相比,大学生创新实验、科技立项项目完成时间短、经费少,且本科生参加实验需熟悉和掌握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操作规程等较多内容,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应以理论研究为主,了解和参加实验过程为辅。同时为保证大学生能切实完成创新实验计划,在该计划项目的申报中宜要求申报人除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外,还应选修一定的课程以夯实科研基础,如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的学生应选修“水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如何参加和开展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公共选修课程。由于执行创新项目的主体是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对于这些科研道路上的新人,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该选择以其目前所掌握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科研方法为出发点的课题。 四、各改进对策的综合比较分析 显然,上述前两种毕业设计改进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一种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能胜任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等工作。因此,尽管上述改革方式可能使毕业生的培养方向差别化,毕业生可能具备不同类型的专业素养,但仍然是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 对原部属院校等行业特色优势明显的高校,与生产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有利于保持和加强与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好高校潜在教学资源,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形成教学特色。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可以直接接触生产实际,具有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势,但往往易受生产项目内容和生产单位实际用人需要的限制,学生参加工作内容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定一致,学校和生产单位联系沟通工作量大,且学校教师指导难度较大。 毕业论文与科研立项、创新实验一体化有利于将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工作相结合,发挥科研骨干的长项和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但存在学生培养训练周期短、教学工作量大、难度大的问题,适合教学科研团队或承担了科研项目的年轻教师开展该项工作。 相比之下,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无论对师生还是高校而言都更易实施,在面临题型多样化选择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参加该类毕业设计,但它无法防范部分学生潜在的逃避、懒散应付毕业设计的倾向,尤其对学习成绩优异且喜爱探索性活动的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挑战性不足而难以挖掘其学习潜力。 对三个改进对策还需进行如表1所示的综合比较分析,表1仅为初步分析,还应经实验后加入选题学生数量、实施后培养效果等的分析,并对各因素分配权重系数后计算综合得分。 五、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毕业设计采取题目多样化的策略,对如何毕业设计的参与者是更加广义上的“选题”。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督、导结合,实现以导为主提供了建议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探索与创新 摘要:结合多年指导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经验,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从毕业选题、时间安排、过程管理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对毕业设计团队模式进行深化改革。研究表明,将团队指导模式引入毕业设计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而且提高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效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教改实践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锻炼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反映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水平和高校教学质量,实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随着土木工程专业口径拓宽和工程技术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质量要求。[1,2]本文探索和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在组织形式、设计选题、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一、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现状 1.毕业设计选题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面相对狭窄,题型单一,深度不足,且以“命题式”的设计题型居多。比如,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的毕业设计一般为多层框架结构和单层工业厂房,学生很少接触其他结构体系的设计,这就制约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不出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另外,设计中对土木工程各方向的内容分配不合理,往往是重结构、轻建筑和施工组织设计,对道桥和地下工程设计的内容较少。设计题目大多不是根据实际工程来命题,对设计结果无法校核、论证,且多年来题目类型相同,内容大同小异。[3,4]这使得学生普遍感到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脱轨,缺乏工程实践意义,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多数高校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而在这学期,找工作的学生忙于参加招聘会和面试,不能认真静心地做毕业设计;考研的学生在准备研究生面试和复试时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有些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忽视了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将四年所学知识综合化和整合化的唯一机会,在毕业设计时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忙着手,对最新的专业设计规范、专业标准图集、专业构造手册熟悉较少,完全依靠教师的指导,被动性设计表现明显,学生在设计中体会不到设计成就感,导致其重视程度、设计热情下降。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问题 在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指导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毕业设计环节的生师比过高,有些高校甚至高达10∶1。很多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缺乏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这就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比如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涉及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指导教师必须精通这些专业知识才能高质量地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同时,教师要兼顾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有限,很难对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和监控到位,致使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设计进度严重滞后,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4.毕业设计成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在大学期间,土木工程专业除了学习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有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但这些课程和实践环节均局部独立,片面性较强,缺乏全局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多以点状形态记忆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问题,缺乏大土木观,工程设计整体观模糊,这使得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既不能分析具体工程问题,又不能校核论证设计结果,只能照搬结构设计范例,依赖结构设计软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设计成果远远达不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有些学生不能按照设计进度进行设计,毕业设计前期松松垮垮,而后期通宵作战,导致毕业设计内容不完整,深度不足,设计水平不高,甚至出现了计算书前后矛盾以及计算书和设计图纸自相矛盾的情况。 二、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 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是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以实际工程和科研项目命题,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确定毕业设计中实施团队指导的相关具体方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毕业团队指导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团队选择内容全面、结构体系丰富的课题,学生在设计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对土木工程多个专业方向知识均有汲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形成研讨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补充、启发,全体团队成员的素质得到发展,共同进步,这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多名教师共同指导,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2.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 指导教师团队组建时要综合考虑教师的学缘结构、学科专长和年龄结构,教师之间学科交叉合理,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老中青教师搭配组合。团队负责人一般由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当,在选题、设计成果考核等重要环节以及学术方向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团队教师起培养、指导、协调和组织作用。其他成员一般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尤其要吸收青年教师加入团队,根据其学科专长与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5]指导团队既分工又合作,不同专业和方向的教师全程参与指导,根据进度和设计内容分阶段负责。在团队中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 3.学生团队的构建 根据课题规模和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毕业设计团队学生人数。学生团队组建应基于双向选择原则,教师要对团队的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做初步阐述,让学生对课题有所了解。在组建学生团队时可以同专业,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应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尤其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进入团队。团队组建后,应选一名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协调组织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团队的研究进展、实验组织和人员协调工作。 三、深化毕业设计改革 针对以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常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1.毕业设计选题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土木工程专业职业要求,选题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与地方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合作选题,根据学生团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情况进行“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尽量避免“假题假做”,通过对比设计成果和现有工程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或者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整理成为既能满足毕业设计要求,又有一定科研性及学科前沿的综合性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选题时,注意给课题适当添加自由发挥空间,旨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提前安排 为了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一方面将部分学生在大三时就吸引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提前接触科研项目,开拓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设计做好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将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提前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展,增加了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指导教师详细介绍课题的工程背景、研究背景、具体内容和预期成果,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收集资料,查阅参考文献,分析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出研究思路和设想,完成科研实践和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早介入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缩短学生毕业设计适应时间,减少起始阶段的盲目性。 3.加强团队管理 过程管理是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关键。所有指导教师对毕业生的开题、阶段性检查、中期检查、答辩进行互相把关,互相促进。重点从以下几点做好过程管理: (1)团队指导教师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实行值班制,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得到教师指导;团队负责人关注试验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阶段总结。 (2)制定有效的团队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建立良好的师生信息传达和反馈渠道。 (3)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教师不能选择硬性压制和忽略不问,而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积极创新来解决问题。 (4)开设毕业设计讲堂。针对毕业设计中涉及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由相应的教师以毕业设计讲堂的形式进行专题讲解,丰富毕业设计指导形式,提高毕业设计学习效果。 (5)集体评图。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教师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图纸要求和统一评图标准,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很大程度上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可以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4.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毕业生 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既解决了高校办学资源匮乏问题,又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人才。常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毕业生,建立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工程师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团队。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校企节能减排材料研发中心和校企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以实际工程为设计课题,设计结果可以对比校核,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意识和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热情。[6,7]在联合指导过程中,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师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制定校外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校内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毕业设计成果,并对阶段性问题进行解答。 四、实践效果 经过三届毕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常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已逐渐规范和完善了毕业设计创新团队的教学模式,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明显改观。通过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构建,毕业生整合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了工程实践应用能力,锻炼了科研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各专业和方向的教师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不同专业课程教师对相关课程的认识得以深化,加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团队指导模式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独立学院在组织毕业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通过毕业设计前统筹安排、按学生的就业方向分组、全过程与业界密切合作、结合工程实践进行选题、有效的过程控制措施、改进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较好地解决了独立学院在毕业实践环节组织中面临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校企合作;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综合训练。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独立学院工科专业在毕业实践环节的组织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毕业环节时间长、任务重、综合性、实践性强,对教师要求高,需要投入的师资力量大。然而不少独立学院自有师资数量有限,经验不足,难以独立承担毕业设计的任务;毕业设计环节在时间上与母体学校冲突,母体学校的师资几乎全力以赴投入到自身的毕业设计环节中,难以兼顾;毕业实践环节要求每人一题,选题困难也是常见的问题。因此,不少独立学院的工科专业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 至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最初两届学生也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环节。但是事实证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学生毕业前没有经过系统的、与实践接轨的训练,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也对土木工程专业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环节 的做法表示质疑。为达到培养工程师[1]的目的,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在毕业实践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一、统筹安排,提前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对理论课程、课程设计、实习与毕业设计综合考虑,注重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好毕业设计相关预备知识点的学习与相关能力的训练。 建立实践基地与业界专家库,加强与业界合作。为了突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解决独立学院自有师资数量不足、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土木工程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业界的联系。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还实现了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此外,学院建立了业界专家库,吸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在设计、施工、造价等相关领域具有专长且热心本科教育的业界专家。这一措施为安排业界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答辩提供了保障。 毕业环节之前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至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过完寒假后正式展开 。为了让学生能利用寒假期间有的放矢地做好准备,土木工程系在年前完成分组工作。首先由每个组的带队教师介绍本组的任务、要求、特色,以及与具体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和以往学生的就业情况等,引导学生根据已联系或拟联系的就业岗位以及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别。此外,各组还布置复习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查找文献资料、熟悉相关资料和规范、熟悉相关软件、联系实习单位等任务,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 二、充分利用业界和母体学校资源,开设多个毕业设计组 (一)开设多个毕业设计小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大多以结构设计为主,辅以建筑设计或简单的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设计。这种做法对学生结构受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然而并不是毕业设计唯一的选择。作为在省内本二批次招生的本科专业,至诚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施工企业为主,占总人数的50%左右;此外到设计、基建管理或房地产、造价咨询、检测等企业就业的各占10%左右。其中施工、房地产、造价咨询单位对学生的工程估价或成本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希望他们在懂技术的同时能有很好的经济意识和工程概预算能力。由于与母体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在毕业设计环节上采取以施工相关方向为主的策略,不仅能有效避免与母体学校在培养层次和师资上的冲突,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师资,而且能切合自身的培养目标,缩短学校与学生工作岗位的差距。 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学生就业方向,采用学生自主报名形式,对土木工程专业在毕业环节进行分组,分别是: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标报价、毕业论文。近几年来的分组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选择毕业设计形式,其中选择施工组织和工程投标报价的约各占50%,只有考取研究生、公务员等少数学生选择毕业论文形式。 (二)对各小组配备指导教师 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充分发挥独立学院体制灵活的优势,合理利用自有教师、母体学校教师、业界工程师或业界专家,并考虑各组不同的特点为各小组配备指导教师。 对人数较少且母体学校也有相应组别设置的毕业设计组,由母体学校共同组织。如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公路工程设计组,将学生编入对应的母体学校毕业设计组,适当增加指导教师人数,并指定自有带队教师全程跟踪,负责联系、服务及组织工作。在没有影响母体学校教学组织的情况下,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也有利于自有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需要集中指导的人数较多的组,则由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独立组织,通过聘请母体学校教师、与企业合作等方法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如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标报价组采用与省内知名企业 合作方式开展毕业设计。每组的指导教师由本系选派的专业教师和企业选派的工程师团队共同组成,双方各指定一个负责人,企业方负责人优先选取有高校工作经验的人员。在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各有侧重与分工。本系教师负责选题、相关理论、程序步骤、纪律等把关工作;企业指导教师负责提供合适的工程资料及对工程惯例、规范等实践的把关工作。 论文组则由母体学校具有硕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教师进行指导,由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参加实习或到实验室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有针对性地辅导。 三、慎重选题,确保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充分训练 毕业设计选题是否恰当,关乎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的成败。在选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选题重复,不能做到每人一题;题目过大或过小,导致不能按期完成或工作量不饱满;题目陈旧过时,不符合工程实际;题目涉及面太窄,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等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土木工程系在省内高校和业界做了深入的调研工作,一方面向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高校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寻求工程界的支持。此外,在毕业设计环节分多个组、与企业合作也对扩大选题范围、结合实际选题方面有很大帮助。 以建筑结构设计组与工程投标报价组为例,介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情况。结构设计组选题由母体学校组织,分为:教学楼、综合楼、旅馆、高层办公楼、高层商住楼多个不同的小组。结构形式涉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有的组还要求进行结构隔震设计等。建筑结构组的毕业设计从建筑方案做起,由建筑学和建筑结构两方面的教师合作指导。由于组数多,给学生提供的参数不一样,且每个学生所做的建筑设计方案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能保证每人一题。在工作内容上,包括建筑总平面、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自选)设计;结构基础、框架、楼梯、楼(屋)面板的受力分析及设计。要求提交手绘图纸、计算机绘制图纸、手算计算书、电算结果等。工作内容丰富,工作量饱满。 投标报价组的选题中取自造价咨询公司以往做过的实际的工程项目。由于有企业支持,采取真题假作的形式,题目数量多、切合实际且能每届更新。3~5名学生共用一套图纸,并对每位学生设定不同的参数。任务主要包括工程量核对与计算、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工程计价、交互审核等。还要求学生结合施工方案的编制,总结在计量、计价、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并撰写报告。设计过程既包括手算,也包括电算和上机计价操作等。 四、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实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各阶段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2]。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在毕业设计环节组织上相对缺乏经验,指导教师来源不一,构成较为多样,部分学生主动性有待提高,这些都使得独立学院在毕业设计管理和过程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做好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在管理机制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教学与管理两条线,全系动员共同做好毕业设计组织工作 独立学院外聘的教师往往热衷教学和对学生的辅导,却不擅长教学管理。实际上毕业环节的教学管理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此本系参与毕业设计的人员除了指导教师外,还有学院尚不具备辅导毕业设计资格的年轻教师、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等。年轻教师参与到母体学校组织、或有业界专家参与的毕业设计组,主要负责该组的联系、服务与过程控制工作,并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增长经验;教学秘书负责在本系设组的指导教师的考勤与联系、服务工作;辅导员负责学生考勤、维持纪律,以及对缺勤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既加强了毕业设计管理上的人员投入,使各组的过程控制都在掌握之中,也为自有师资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明确进度安排,实行毕业答辩环节准入制度 将毕业设计任务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进度安排与要求。在每个阶段开始前,先以上课的方式集中讲解本阶段的任务、要求、关键问题,在该阶段结束时及时验收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在每个阶段,对不符合进度要求的学生予以警告,当有3个以上阶段进度不符合要求时,取消该生毕业设计答辩资格。 (三)对学生考勤,推广实施可追溯的过程记录制度 以工程投标报价组为例,在毕业设计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对计算书等过程文件作专门记录,在辅导结束时,在记录本上当天完成的内容下方签名。提交时将教师签名的页面折起。在每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教学管理人员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获得的签名次数、两次签名间所完成的内容、记录本书写情况和修改记录、正稿与草稿的对应情况等,来判断学生的出勤情况、是否存在突击、是否及时检查修改、完成过程的独立性等。对缺勤次数多的学生予以警告、扣分等处理,直至取消毕业设计资格。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效地杜绝了考勤时冒名顶替,或者个别学生应付点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侥幸心理。即使是不够自觉的学生,也能较踏实、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记录本作为毕业设计资料上交,一方面成为记录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依据;另一方面,给学生签名也能反映指导教师的出勤情况。在辅导结束时签名,客观上要求辅导教师不能早退,在一定程度上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督促与制约。 师生双方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能促进师生间相互信任与认可,给下一届学生树立了较好的榜样,同时也有利于与母体学校和业界的良性互动及在业界形成良好的口碑。 五、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务部门都对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统一管理和质量把关[3-4]。但是由于教务部门本身并不参加毕业设计的具体管理,独立学院不同的专业在专业特点和毕业环节的组织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由各系自主制定毕业环节成绩评定方法,教务部门予以把关和审批的方法更切合实际。至诚学院所推行的重心下移、对各系实施类似“事业部制”的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系的主动性,有利于基层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专业特色的形成。 经过分析,土木工程系认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主要考察3个方面的内容:成果完成的独立性、上交书面成果的质量、对理论的把握程度及思维、拓展能力。考察方式为过程跟踪、成果评阅和组织答辩。该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方法有如下4个步骤。 (一)评价成果完成的独立性 成果完成的独立性由教学管理组打分和答辩组打分共同组成,见式(1)所示。 α=0.7α1+0.3α2(1) 式中:α为独立完成程度系数,取值介于0~1之间,完全独立完成的为1,找或抄袭完成的为0;α1为教学管理组给出的系数,取值介于0~1之间;α2为答辩组根据学生对自己所提交成果的熟悉程度,对学生完成成果的独立性所打的分值,取值介于0~1之间。 教学管理组根据学生的考勤情况、平时进度快慢、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计算方法见式(2)所示。 α1=0.3β1+0.4β2+0.3β3(2) 式中:β1由考勤次数折算;β2由各阶段进度分折算;β3由学生之间互相打分结果折算。三者的取值均介于0~1之间。通过同一个小组的学生相互打分,反应学生内部对各自完成独立性的认可程度,也为了解课余时间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抄袭等现象提供线索。 (二)计算成果质量分值 上交书面成果质量的分值由指导教师组确定,在答辩前给出成果质量分值X1。由于毕业设计在指导上采取答疑并辅以集中讲解的方式,教师轮流值班针对不同阶段的逐个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该专业并没有要求指导教师独立给出评阅成绩。而是通过事先制定完善的评分标准,指导教师分工评阅,并集中商讨完成本组学生成果质量评定。对成果质量的评分标准根据各组要求提交的成果有所不同。涉及成果的完整性、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设计深度、逻辑性、计算准确程度、图纸表达情况及绘图质量、设计说明书等文字内容的表达情况、是否满足要求的形式等。此外,考虑到虽专业毕业设计任务重,相关的图纸、参数多,前期没有参与指导的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评阅,因此没有安排非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三)考察学生理论基础与综合能力 通过现场答辩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与综合能力。该专业对毕业答辩非常重视,答辩委员会由本校教师、业界专家共同组成。答辩组从两个方面打分:一是进一步考察学生对自己所提交的成果的熟悉程度,分辨是否存在找、抄袭、依葫芦画瓢的情况,对学生完成成果的独立性打分,得到α2;二是对书面所不能反应出来的问题,如对毕业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掌握的深度、灵活运用与独立思考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得到该项成绩X2。 (四)成绩汇总与大组答辩总成绩计算 成绩汇总与大组答辩总成绩计算见式(3)。 X=α·X1+X2(3) 式中:独立完成程度系数α与书面成果质量分值是相乘的关系;X1的分值介于0~80之间;X1的分值介于0~20之间。计算出总分后,对拟评优秀与小组答辩有疑问的学生,最后再进行大组答辩,以慎重给出优秀与不合格的成绩。 出勤只代表“出工”,并不能代表成果质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将考勤次数折算成分数计入总分的方法不合适。 通过考勤发现问题,并着重在答辩或阶段性成果质量考核中确认学生成果完成的独立性,将独立性系数与成果质量得分相乘评定成绩有助于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鼓励独立思考与自主完成。 六、结语 毕业实践环节对培养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独立学院在组织毕业设计中存在一定难处,但也有资源丰富、机制灵活等优势。土木工程专业针对毕业设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实践证明:通过确定以施工相关方向为主、以其他方向为辅的方针,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不仅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适应学生就业的多方向需求,而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全过程与业界的密切合作能有效缓解师资不足,扩大选题来源提高选题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统筹安排、全系动员、创新过程管理和成绩评定方法等能很好地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管理。 总之,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安排上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生就业特点,切实做好过程管理,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分析了毕业设计的必要性以及现在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并从毕业设计选题、过程控制及突出专业特色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土木工程;质量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毕业前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训练,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对本科四年来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检验,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独立性较高、完成质量较好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中,接受新的挑战。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之一。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该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最接近实战的一次演练。目前,“回归工程实践”的理念在许多一流工程大学的教学改革中慢慢体现,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也逐渐加大。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土木工程近几年的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例达到了2:1,其中包括大约75学时的专题研讨、150学时的项目设计和3个月的毕业设计。国内各大工科院校也基本在大四下学期停止了新课程的传授,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主。 一些国家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授予一定的学衔,如建筑师、农艺师、摄影师等;而我国把毕业设计成绩作为授予学士学位的主要依据,各个学校的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很多高校在招收硕士研究生时,不但要求理论课的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同时还要求其毕业设计成绩达到良好以上。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实践环节的成绩,重视其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但是近年来,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学生不重视、过程拖沓应付、设计质量不高、甚至抄袭等不良现象。所以,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 3.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我校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其土木工程专业也是以道路与桥梁方向为主。笔者从事了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结合专业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3.1 选题的问题 为了避免毕业设计的抄袭与重复,现在许多高校要求毕业设计题目要达到一人一题。但是大学四年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毕竟有限。以桥梁工程为例,截止本科毕业,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简支梁桥、板桥的设计过程,专业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结合结构力学等知识独立完成连续梁桥、拱桥等的设计过程。由于桥型少,学生数量多,要达到绝对的毫不重复的一人一题是比较困难的。 3.2 学生的因素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四年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一学期学生面临着人生中的许多重要选择。有的学生选择考研,学期伊始,考研分数陆续出炉,分数较高的同学需要准备研究生复试。其他学生开始着手找工作,投简历。很多学生报考公务员,复习、考试、面试等各个环节无疑在时间上与毕业设计产生了冲突。 毕业设计与理论教学环节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相对严格的固定时间和考勤,很多时候依靠学生自身的计划性展开。由于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对毕业设计不重视,造成了学生前松后紧的设计状态,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3.3 教师的因素 随着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高校扩招,致使学生数目不断增加,造成了毕业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比例更加紧张。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年每个指导教师平均指导学生8人左右。如果每次指导一个学生需要30分钟,那么教师每次的指导总时间大概在4个小时左右。教师还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时难免被动。 4.毕业设计的改革方法 针对上述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特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4.1 毕业设计题目多元化 指导教师加强与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工程一线单位的联系,多了解工程动向,取得实际工程的第一手资料。设计题目来源于实际工程,提高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每个学生分到的题目中,对应的地质资料、跨径等都有所不同,解决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选题面狭窄的问题,能够真正做到一人一题。此时如果选择“真题真做”,不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达不到要求,同时设计时间也不允许。因此,在有限的毕业设计时间内,选择重要的设计环节,既让学生达到了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的目的,同时又不会对实际的设计工作产生困扰。 部分指导教师有科研项目,有些毕业生可以参与到项目当中去,选择论文类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目前,这种选题还仅适用于小范围的学生。 4.2 突出专业特色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直观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仿真计算分析能力。 4.2.1具有一定的手算能力。在手算的过程中,对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公式的灵活运用,同时也为后面较好地运用专业软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4.2.2至少初步掌握一种专业计算软件,如桥梁工程中常用的“桥梁博士”、“Midas”等。从模型的建立、计算到数据的提取都能较为熟练,并且对比手算和电算的结果,能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4.2.3能够使用“AutoCAD”等专业绘图软件绘图。图纸是工程的语言,必须清晰、合理、全面的对工程进行表达。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识图能力,而且需要有较高的绘图水平。 学生具备了以上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字编辑的能力,不但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4.3 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 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就业、升学的前提下,指导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过程督导作用。 4.3.1首先在毕业设计初期,建议学生对指导教师给出的计划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修改。 4.3.2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固定的指导时间。指导教师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进展情况,并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记录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 4.3.3充分利用目前丰富的网络平台加强平时的交流。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留各种联系方式,如手机号、邮箱地址、QQ号等。笔者每年都会利用QQ成立“毕业设计交流群”,这样的方式直接快捷,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与同学及教师进行探讨,实现了师生互动,加快了毕业设计的进度,提高了效率。 5.结束语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毕业设计对于本专业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叙述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是将传统的计算方法与软件计算相结合,突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是毕业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通过过程控制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毕业设计效率和质量。 总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学一线的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和探索,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特色,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针对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不足问题,结合指导毕业设计的体会,提出了毕业设计在科学选题、过程管理及指导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民办高校 ;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指导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1 ]。同时也是学生进入土木工程的设计、 施工、 管理和科研领域的开始[2 ,3 ]。由于学校类型和层次不同,因此,毕业设计应具有基本质量要求和层次特征,对于民办高校,要面对现实,采取措施,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1 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较差、指导教师经验缺少,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 ,2 ]。还有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学生重视不够、时间投入少等问题。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基本上不做任何工作,而到了后期,存在着严重的抄袭情况;有的学生到了结束时,根本拿不出来一份象样的毕业设计成果。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学生的知识面偏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等等。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还是停留在建筑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结构计算书和设计说明等四大内容基础上。此外,还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毕业设计选题不当,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假题假做或假题真做,缺少实际工程背景,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需要学生分析的客观资料不多,对学生要求过低等,没有在设计内容的深化和范围的扩展上进行探索,通常是指定学生按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完成结构计算、细节设计、图纸绘制等,占据了训练过程的主要时间,而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从立项、 基本资料收集、 方案比较的前期工作到施工可行性分析、 实际经济指标考核等后期环节重视不够,对与相关工程的配合了解甚少,因而对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是不足的[3 ]。因此,目前,民办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十分堪忧。如何办证毕业设计质量,采取过硬措施是当务之急。 2 着力打造毕业设计的基础条件,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2.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之本. 教师是教学质量之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将直接到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 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工作,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高低,实践技能的强弱,直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努力建设一支既能传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城建学院一直努力探索和追求的课题。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提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住建部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如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2)支持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各类工程实践;3)要求青年教师每人必须参加至少一个学期的企业挂职锻炼;4)从企业引进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来充实教师队伍;5)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经常查阅现行规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善于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2 指导教师科学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 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第一步,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一半。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是由指导教师下达的,对教师来说,毕业设计选题是一项艰苦的准备工作,如果选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完成设计的积极性就不会高,这样就很难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此对毕业设计选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题目应基本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工程设计、施工的发展水平。指导教师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收集相关资料,对相关的工程问题应尽可能多的了解,仔细斟酌后再定题,并且在第七学期期末任务书要与学生见面,好让他们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其次,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结合实际工程。如综合楼、商住楼、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课题,这类课题虽然不大,但覆盖的知识面广。其三,为了与工程实际联系得更紧密,可以采取“真题真做”或 “假题真做”的方式,或建立校外毕业设计基地,把学生放到生产实践单位去做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如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湖南大学等已有这方面的尝试[4 ]。其四,选题要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不拘一格选题,因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分配范围很广,所以毕业设计题目不应仅限于设计题型,可尽量选择与学生就业方向较近的题目(选题时已有学生找好了工作),这样将增强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设计任务书的布置,不但要考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培养学生适应各种工作的技能,因而设计任务书中应针对具体题目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概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做不同的设计要求,借此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技能。 2. 3 学生做好知识准备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 通过大学前三年半的学习,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在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很多的课程设计、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诸多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由于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对本专业的工程技术问题多以点状形态记忆,对土木工程的全貌缺乏认识。要把学生点状的知识连成线、形成面、构成体,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有较为完整的概念,毕业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过程。在毕业设计准备阶段,1)要求学生做好知识的准备:即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认真参加毕业实习,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动态及土木工程设计、 施工、 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2)能力的准备:要逐步培养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树立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习惯。3)做好选题准备,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兴趣爱好,选好毕业设计课题。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 3 建立毕业设计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指导 3.1 开题指导. 对这一环节的控制主要是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开题检查。在毕业设计前段,学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所选课题的建筑、结构、施工组织等部分进行初设计即对这几个部分要做什么、怎么做胸有成竹,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应先由指导老师审核设计方案,学生设计方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参加开题报告。由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时由学生介绍方案特点、水平及效益情况,教师帮助分析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另外学生必须回答老师提问,考察学生毕业设计准备情况,根据学生情况与会教师给出分数,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得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学生建筑设计方案一旦最终确定,指导教师将其记录在案,学生据此开展毕业设计,未经指导教师许可,不得进行原则性修改,以防学生抄袭。 3.2 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与指导. 方案设计确定以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分为建筑专业设计、结构专业设计、施工组织等几个步骤交叉进行。这是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主要环节,要求指导老师每天到毕业设计室进行指导,随时答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返工,并适时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主要是讲解设计技巧和工程项目设计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建筑设计完成后,再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中间检查,主要检查设计进度和结构设计质量,交叉审查学生设计的第一版建筑图纸,指出设计中的问题和不足,启发学生找出修改的方法并由指导老师审查学生拟定的结构方案和措施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经济适用和技术先进。只有通过建筑和结构相互衔接达到共识后,才能转入结构计算和结构图绘制。在结构设计中,指导教师及时审查和帮助确定结构计算简图,指导计算方法的选取。建立学生考勤制度,由学生自己完成每周的进程检查,教师核查,并结合完成的实际情况给出评语,以供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提供依据。院系质监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若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或指导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3.3 最后把关. 在毕业答辩前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审查,只有审查合格后毕业设计的学生方可参加毕业答辩。并建立责任追查制度,对原则性错误,指导老师要负责任。 4 合理评定成绩,激发学习热情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由三部分构成:指导老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及答辩评分。其中指导老师评分可根据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毕业设计进行情况、图面质量、业务水平、创新能力、遵守纪律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评阅老师主要从专业审图师的角度去评分。答辩评分主要根据答辩小组对学生所设计的课题提一些相关问题,考查其设计成果是否为个人所为,考查学生对新规范、新标准的熟练程度,能否解决不同工程背景的一些实际问题,设计是否有创意等。根据学生答辩的情况由评委老师综合给出评定成绩。答辩时,教师提问后要当众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正确与否的解释,一来可促进教师严谨治学,二来给学生打分时避免盲目性;当众点评可避免印象分,保证了答辩成绩的公平、公开、公正。点评时,老师尽可能多的予以鼓励,使答辩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结语 毕业设计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训,学生对设计、施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为毕业后从事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研究、 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不断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训练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问题;改进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在已修完相关专业课程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环节,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质量决定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状况,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目前存在的常见问题 1.1学生思想不重视,积极性不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大四最后一学期进行,这个阶段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 仍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自然不足。找到工作的学生感觉毕业设计成绩的好坏对以后的工作影响不大,所以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所设计内容兴趣不高,无法提高学习热情,自然就无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2毕业设计题目单一,与实际脱节。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部分以工程设计居多,多数设计题目为宾馆、教学楼、图书馆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型式过于单一、深度较浅,较少涉及钢结构、高层建筑和大跨空间结构设计。基础形式仅局限在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复杂的基础型式基本没有涉及。计算方法仍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如底部剪力法、D值法等。这都导致毕业设计与现在迅猛发展的工程实际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难以适应以后的实际工作。 1.3师资不足,水平有限。近年来学生人数的增长较快,而教师引进相对较慢,造成师资不足,毕业生人数是指导教师的十倍多,造成一名教师要指导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另外,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以外,大部分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有的教师还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这些都使得教师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2改进措施 2.1 合理选择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对毕业设计而言,应尽量选用教历长,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但实际情况是青年教师占较大的比例,教学经验不足,无实际工程经验。这就带来矛盾。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即让一名老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也能锻炼青年教师。 也可引入校外指导老师,由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校外指导老师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工程意识有较大的提高,校外教师还可以在就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对青年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2.2优化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可以直接来源于设计院的工程实际,拿来“真题真做”。目前高层项目比较多,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个高层结构的设计,基础形式也可以选用现在常用的筏板基础,不要随波逐流都做独立基础。将毕业设计与生产服务密切联系起来,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让学生了解目前施工现场实际的经验和规程。这样对于将要走入工作岗位的同学是很有利的。 2.3重视设计过程。 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分为设计、文档撰写及成果整理三个阶段,规定每个阶段的时间和学生应完成的工作。学生在开题时就应做好进度计划,指导教师按进度计划进行阶段检查并打出阶段成绩。特别是对基础较差、进度较慢的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的指导和进度检查,并详细记录,以督促学生完成设计任务。 在毕业设计中,有一些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完成的质量决定了整个设计的质量。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来说,结构布置、计算模型的选取、框架计算中的计算简图、内力组合和结构的抗震设计等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指导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指导力度,在本阶段设计开始前针对设计过程中的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结合实际工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点评,先不做讲解,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学生对这些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2.4规范答辩过程。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环,组织答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答辩时应重点考核学生计算内容的完整程度、计算结果的准确率、结构设计步骤的掌握程度、图纸的绘制质量、图纸表达是否准确合乎标准规范等。在提问时,应注重学生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现行主要规范的熟悉程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辩成绩与平时的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毕业设计,从严要求。可适当增加二次答辩人数比例,对二次答辩中仍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学生要坚决不予通过答辩。也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这样即可以避免印象分与人情分,也可以借鉴专家丰富的实际经验,请专家从实际工程的角度检验毕业设计,为日后的毕业设计积累经验,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结语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学生从学校教学阶段向实际工作之间转换的最好锻炼机会,是进入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领域的开始,也是为将来独立工作进行职业准备。在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情况下,保证毕业设计任务的时间,同时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从毕业设计的选题、进度、考核评定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力争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案改革探索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内容既不能照搬原来中专的模式,也不能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压缩饼干式的处理,而应该是在原有中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方案的重新设计与改革,吸取中专教学中成功的经验,革除原有设计方法中的弊端,使其向实用性方向发展,向施工现场的实际靠拢。 关键词: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现场工作的特点,突出人才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毕业生既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也必须以“实用”为主旨,突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毕业设计内容既不能照搬原来中专的模式,也不能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压缩饼干式的处理,而应该是在原有中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方案的重新设计与改革,吸取中专教学中成功的经验,革除原有设计方法中的弊端,使其向实用性方向发展,向施工现场的实际靠拢。现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就高职高专教学中的毕业设计方案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传统毕业设计的不足 结构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定型的设计程序,形成了标准设计,被大家广泛选用。从设计目的和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设计的各种建筑物应该朝着更美观、更大方,造价更低廉,结构更新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大量地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这些要求对于高职高专类的毕业生来说,限于其所学知识的程度,几乎没有推陈出新的可能,只能照搬前人的经验,这样在毕业设计中只能是照猫画虎,甚至是抄袭,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首先,从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高职类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进行结构设计与当前土建类多数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不相适应的。他们分配到现场以后,主要是搞工程的施工,对正确识读图纸、测量操作技术、实验技术要求较高,而对结构设计的内容很少涉及。从实用的角度讲,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结构设计的意义不大。 其次,在现场施工中会经常搭建一些临时设施。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质量与进度,必须将临时结构设计得安全、合理、经济,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质量效益的目的。而这些工作依靠已经掌握的力学知识和有关规范基本上已经能够胜任。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要求,应该在培养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的高职人才上下工夫,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从实用性和训练性出发,改原有的结构设计为施工设计,才合乎以应用为主旨的要求。 三、施工现场的特点及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一)现场施工的特点和施工设计的特点 施工现场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施工设计的复杂多变性。施工设计具有数量多、形式多、随机性大的特点,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转 施工设计的数量多是指施工中不可预计的临时工程很多。现场的地形地貌是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案、工艺必须合理地、因地制宜地选择才能保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费用最低、进度最快、施工最安全。施工设计的形式多是指现场临时设施的种类多,可供选用的材料多。例如,桥梁施工中用到的现浇膺架、模板、支墩、抱箍、导梁、便道、防洪设施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可用的材料种类不一,有木材、钢材、混凝土、万能杆件、六四式军用梁等,这些都必须做出合理的选择。施工设计的随机性大,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施工方案,合理地确定施工工艺。 (二)现场工作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基于以上特点,对于未曾在现场工作过的学生来说,进行临时结构的设计相对而言是较困难的。如果在毕业设计中将临时结构的设计原则、方法、检算项目加以练习,重点熟悉各种规范的套用和各类参数取值等内容,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如果再把毕业设计内容与毕业实习的内容结合起来,效果肯定会更好。例如,在桥梁实习工地看到施工单位采用的是甲方案,学生在自己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采用乙方案,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二者的优缺点,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还能使其熟练掌握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当然若能扩大设计范围,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就会一改毕业生到现场后茫然无知的状况,使其能够很快地适应现场工作。 四、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方案的改革思路 1、设计对象以工程实际招投标的最小标段为设计对象。设计内容包括标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人员、材料、机械的供应和组织,多种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顺序,进场道路设计与施工,场地布置,质量安全措施等);个别小型临时设施的结构验算;施工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评价等。 2、设计所提交的资料根据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一般应包括标准格式投标书一套(含施工组织设计的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小型临时设施的结构设计计算书;工程量计算清单;该标段中个别单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特殊工程施工方案等。 3、具体设计安排。因一个标段包含内容较多较杂,若由一人完成困难较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量将若干人员编为一组,分工合作,各有侧重,最后形成完整的毕业设计。 4、毕业答辩。答辩时既要考查每个学生自己的工作成果,又要考查他对自己所属小组整个标段工作的完成情况的了解程度,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改变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而改革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使其向实用性发展,向施工现场靠拢,尽可能与现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材料设备相结合。只有这样,土木工程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才能够迅速适应现场,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经济与管理浅谈 【摘 要】当前的建筑领域要抓住对建筑经济和企业管理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理、规范、优化作为建筑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好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对建筑工程经济学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应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施工中药严格做好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 1.1.基本建设 固定资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为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的物资资料。使用年限;单位价值。 基本建设:建筑、购置、安装固定资产的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 1.2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决策、设计、施工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全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编审项目建议书:轮廓设想和立项先导、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环保、外部协作条件等、编审设计任务书:进一步落实技术、经济指标可靠性,建设条件等、编审设计文件: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标准;建设地址;总投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建设:施工准备;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决算。 1.3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 生产的单件性:用途;材料、结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生产的流动性:产品固定;严格的施工顺序;生产者及工具流动、生产过程具有综合性: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单位多、受气候等条件影响大:露天操作;影响因素多:设计变更、资金、物资供应。生产过程不可间断:合理组织,统筹安排;时间不间断,空间不脱节、生产周期长:大量占用人、财、物;资金时间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和等值的计算 资金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变化。通货膨胀;承担风险;货币增值:投资,储蓄。 2.1利息与利率 利息是因为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I;利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和本金之比,i。 单利: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不把先期计息周期中的利息累加到本金中去。利息总额与借贷时间成正比。 P为本金,F为本利和,n为计息期数。 复利:在计息期内每一计息期计算一次利息,并把这一期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次计算利息的本金。 2.2现金流量图 项目(方案)在寿命期内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序列。 水平线表示项目的寿命周期(时间坐标),时间可用计息期数或具体日期标记。垂直箭线表示现金流量大小,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流量大小与线长成比例。对同一笔资金,借贷双方现金流量相反。 3.建筑经济项目管理 3.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要让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在施工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达到监督施工质量的目的,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工程的承接、调研、施工材料的选购、施工生产工艺的操作等。在工程施工时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1.2PDCA循环的应用。PDCA循环,是确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其中,P等于计划,是确定为达到预期的各项质量目标,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提出作业技术活动方案;D等于施工,即进行质量计划目标和施工方案的交底,落实相关条件并按质量计划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和方法展开作业技术活动;C等于检查,首先是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其次是检查实际的施工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A等于处理,即对检验中发现偏离目标值的纠偏及改正,包括应急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途径。 图1PDCA循环上升图 3.1.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方式 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质量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3.2工程项目策划 工程项目策划是指项目业主或策划人员根据业主投资设想与总目标要求,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项目建设活动的整体策略进行运筹规划,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 3.2.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主要环节 投资机会研究、投资方案构思、目标设计、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 图2项目累计投资及其影响曲线 3.2.2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重要性 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意义:项目构思和项目目标的确立可解决项目的方向性问题。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具有的全局性影响。 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作用:构思工程项目系统框架、形成项目的竞争优势、决策保证作用、项目计划的依据、预测的作用、项目管理创新作用。 3.3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3.3.1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项目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可以根据内部承包合同确定目标的成本。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做好每月、每季度的计划,并计算出成本投入和利润来作为控制施工过程中生产成本的依据。 3.3.2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全体人员参与。全员成本管理不仅要在思想上加强成本费用节约意识,而且要在制度上加以强化。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另一方面是完善相关责任制度。要把项目的成本目标逐项分解到各项目班子、项目成本工作人员及全体职工中,让每一单项工程都要降低成本费用标准,每一项工作要制定费用标准,节奖超罚,用制度来培养和强化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和制度约束来达到人人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增强成本控制增长和促进成本降低的观念。 3.3.3科学管理成本信息化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项目部管理好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的必要手段。要使成本项目管理良好,可以适时的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随着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的不断增加,各部门要处理的信息就增加,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成本管理能够使其方便快捷,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3.3.4建筑企业具体成本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 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项目进行策划、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实现项目的最优化。虽然项目的决策阶段所需投入费用很少,但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设计阶段的成本 设计阶段的成本包括项目方案设计成本、计划成本、招投标成本、管理成本和施工前准备的成本。这阶段对成本的影响很大,设计的项目直接影响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 (3)施工阶段的成本 施工阶段的成本是房产开发项目建造过程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开工前准备费用、施工成本和竣工验收成本。该阶段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方面多,影响广泛,受市场和政策影响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房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4.结语 建筑经济与管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好坏,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两者密不可分,要不断的做好建筑企业的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工作,为建筑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探讨建筑经济与管理 摘要: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竞争不断激烈,建筑经济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久发展,必须要加强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有效利用企业资金,推动企业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本文首先从宏观上论述建筑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分析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涵以及目前国内建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求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建筑经济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 引 言 建筑经济是指建设领域关于建设项目的经济方面的预测、决策、实施、分析以及评估等活动,其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推动以及建筑企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建筑经济的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了建筑经济作用的发挥,有关人员必须重视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发挥建筑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建筑经济的意义 从建筑经济的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公有建筑经济以及私营建筑经济。公有建筑经济主要是一些具有国有成分建筑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推动力量是非常庞大的。私营建筑经济与公有建筑经济相对应,它是中国建筑经济在摸索中深化的结果,是国家实行“允许集体和个人兴办建筑业”政策的具体实施。目前,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建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并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 私营建筑经济和公有制建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具有深化建筑经济改革的重要作用。建筑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建筑,仍然主导着建筑经济的发展,但很多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灵活、包袱沉重、权责不清、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公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经济的引入则有效地遏制这一现象,维持整个建筑经济的平衡。此外,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建筑市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总之,公有制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体建筑经济市场的和谐。 2、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操作中,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融资不足 建筑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融资方面拥有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建筑行业具备资金投入特别大、工期特别长、生产的产品造价特别高的特点,在人们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建筑业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资金的问题又将困扰着企业,因此会再次向银行征求帮助,促使这个过程成为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在最近的几年,国家又对建筑的企业进行了调控的政策,使得融资变得比原来更加艰难,银行在此基础上也对企业的贷款提高了相应控制力度,使得建筑的资金更贴近黑暗的边缘。 2.2预付合同制造成资金严重短缺 在现在的一些建筑企业中,为避免银行的贷款问题,实施了预付款的形式。就是在施工的工程中,从施工前开始预付一直到竣工结束后,项目的投资估算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总体的价,有时,在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很可能有超过总造价一半的情况发生,这么庞大的预付金额使得建筑的企业拥有太大的压力。 2.3盲目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迅速,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规模下,已经达不到新时展的脚步了,所以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基础下,就要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能跟随其行进速度。因此,如果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出现了特别大的危机时,盲目的实现大规模建设流程,不去按照施工前的计划流程进行施工,到最后就会使得资金的困境急剧扩大。 2.4资金调控力度不够 在我国,绝大地区的建筑企业,都是在施工的环节中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资金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完整的使用计划,以及合理的安排,导致资金不能有效地周转,生成了消极的影响,这样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回收,严重地影响了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的技能也具备得很少,对于资金没有优化配置的意识,并且不能够合理地使用,从而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的后果。 3、加强经济管理,完善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管理是指建筑企业为了实现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总称。由于建筑经济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最终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因此,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另外,由于建筑工程往往是长期的、是复杂的且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在建筑经济管理中,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要对全过程实施成本的控制;要对全体员工实施成本的控制;要让开源节流相统一;要对于成本目标的风险实施分担的举措。 3.1加强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 建筑经济管理活动应当与建筑工程相结合,做好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工作,其中主要是指成本的内容控制工作。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要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过程,要在施工成本上全面地进行控制,并且制定科学又全面的资金管理和控制体系,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体系下,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以及管理。想要使得施工全过程协调控制,就要注重各个分环节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施工的质量和工程的成本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施工的成本控制体现在了几个方面,分别为成本、质量和进度。让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让返修的情况极少发生,对于资金的费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施工的进度上,要以计划工期为基础,按计划完成或者提前完成,使得成本降低,资金减少。所以,要制定合理并且科学的控制计划,让利润最大化得到保障。 3.2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应该合理地计划其资金的多少,要以企业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用货币计算的形式体现其资金消耗的程度。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影响资金的成本包括人工的直接费用、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设备等等很多方面的使用费用和直接的费用。只有对资金做出最大的经济利益,才能够将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完成其时效性。 3.3做好全过程建筑经济管理工作 建筑经济管理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实施,有关企业必须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开展情况,实施全过程经济管理模式。首先,做好施工前的计划。要在施工之前的阶段进行计划性的合理方案,让对于施工前的合同进行签订和审查程序,让规划能够详细地制定。其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施工的工具以及顺序合理地制定方案,为了追求完美,应该在每个环节中都制定不同的方案,通过相关部门的探讨制定出最终的方案开始施工。其二要进行公开的招标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其公平公正,分包商和施工的负责人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确定最优质的方案。其三在施工时具备的所有情况都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环节都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方案,估算预期能够得到的经济效益,以预期的估算为目标,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频繁发生。 其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前计划好的预期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要对于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成本的预算来进行,这样就可以使得资金的使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分步做到:把资金尽量集中起来管理,从而加强建筑施工的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材料和设备都要层层把关,杜绝浪费的发生。在施工人员上加大素质培养,让成本控制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施工的现场要重点的管理,让安全隐患减少,同时控制住了项目成本的风险。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随机根据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不同程度的预防,让完善的策略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力求让风险呈现最低的形态。 3.4加强队伍建设工作 目前建筑经济领域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可通过下列途径来缓解人才不足。第一,成立建筑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队伍,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人员;第二,与科研单位、高校、咨询机构密切合作,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第三,加快人才培养,应在高校相应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中增设建筑经济专业方向,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以解决后备人才的不足;第四,举办短训班或专题讲座,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4、结束语 从宏观上分析,目前我国的建筑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私营建筑经济与国有建筑经济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使得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微观上来看,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浅谈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的模式简称EPC模式。在建筑工程EPC模式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合同、造价等方面的管理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基础。本文分别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合同、造价等方面探讨EPC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等问题。 一、建筑工程EPC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方向。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所建工程的基础,如果所建的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合格,那对这个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和发展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建筑方和总承包方的管理重点,同样也是做好建筑工程经济和管理的方向。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做好建筑工程经济和管理必须重视的工作,如果总承包方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就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到建筑工程进度和质量,这样机会增加该建工程的成本。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 3.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 从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的结果来说,不仅直接和建筑方的投入生产和收益有联系,也关切着总承包方的收益。因此,当下总承包方按照不同建筑工程的特点,分别从建筑材料的采购、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进度严格控制,以控制建筑工程建筑过程为主线,最终达到对整个工程进度控制,从而做好建筑工程经济和管理,为总承包单位增加经济收益。 4.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建筑方和总承包方就所建工程的工作是通过合同方式来确定的。如果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就会减少合同的数量,从而减少建筑方和总承包方的工作。不仅可以发挥总承包的管理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减少建筑方的组织管理工程。因此,建筑合同的管理不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进度,而且也会关系到总承包的经济管理。 5.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较其他几个方面更直接的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在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的材料、机械使用设备、劳务人员的成本都关系这建筑工程的成本的增加,这就需要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是直接建筑工程成本的主要手段,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方向。 二、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模式)下经济管理与发展的内容 在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是关系这建筑方和总承包方成本和收益,因此这些管理工作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和发展的具体内容。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方面非常多,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关系体系。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建筑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在岗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机制、工程质量落实到所有岗位的机制。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工作中,总承包方的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该建工程的特点,指定具体的质量管理方法,并且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自检,保证建筑能一次性通过质量管理检测机构的检测,这样不仅免去了工程返工或者维修,能够满足建筑方的质量要求,而且提高建筑工程的进度,从而为总承包方就该建工程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实现了更好的建筑工程经济管理。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控制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方需要向总承包提供法律上规定的一切关于安全的条件,比如供水、供电、供热、供通讯等方面,保证满足施工单位能安全生产的条件。在建设方和施工方签订合同时,不得违反安全生产的法律,指定总承包单位使用的威胁安全施工方面的机械设备、防护设备、消防设备等。在建筑工程法规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必须对建筑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负全部管理责任。因此,建筑工程总承包必须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前和过程中,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中主要包括:对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技能能方面的教育;对施工生产使用的施工生产工具进行检验和管理;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于有利的安全生产管理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于不利于安全施工生产管理的给予相应的惩罚。通过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能够系统的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 3.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控制 在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中,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是很重要的,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保证建筑工程的合同预计时间精良提前完成。首先要现场施工人员认真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安排的各个专项工程、检验批的进度管理。只有严格的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进度安排,做到建筑工程进度的过程控制,落实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劳务人员的及时供给进度。 4.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控制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工程索赔过程中,合同变更的索赔占工程索赔的分量是最大的。如果有利于施工总承包的索赔,那就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的合同管理。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同时严格要求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记录、管理合同文件,同时加强合同文件的审查和分析,确认可以做这些合同文件对工程变更索赔和工程费用的调整的依据。 5.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包括工程造价的初步设计、设计、决策等阶段,包括工程的投资预算、设计预算、施工预算、施工材料预算、施工机械设备预算等方面。要求建筑工程总承包要准确把握市场的材料、劳务人员、机械等价格的变化,做到“量价”分离,尽量减少施工不必要的开支。建议建筑工程总承包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严格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方面,做到有利于建筑工程建筑经济管理和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过程中,建筑工程总承包需要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等方面做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这些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合同、造价等方面都关系这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和发展。建筑工程总承包通过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度控制体系、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体系、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来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 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摘要:成本管理控制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本文根据工作中的实际经验,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地分析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成本管理与控制事前控制目标成本 过程控制 降本增效事后 检查总结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高、大、难、新工程与日俱增,同时,各类业主对设计、实物工程质量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以往的粗放式管理受到严竣的挑战,因此,必须客观地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创新管理模式, 落实“安全、质量、资金、成本、工期”五个统一管理精细化,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树立成本、进度、质量的系统管理理念,,将企业的成本、进度、质量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 任何一项管理模式都依托于具体的实施措施,落实精细化管理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整个分公司一盘棋,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创新,树立全员参与成本控制意识,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紧紧围绕“丰产丰收,增收节支”的经营思想,不断丰富载体,有计划地召开经营管理研讨会、项目成本管理研讨会及各业务科室培训会,集思广益商讨经营管理规划和实施办法,宣传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知识,规范月经济活动分析会流程,加强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指导和服务,细化各岗位成本控制责任,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奖优罚劣。同时强化全员安全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的意识,组织摸底检查项目经济管理基础工作,利用生产会披露检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建立项目成本预警机制,确保动态控制,真正做到先算后干,边算边干,努力化解经营风险,有效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助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注重事前成本控制,合理确定目标成本 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直接影响到分公司生产经营的水平,这就体现出分公司整体的前瞻性管理的重要性。分公司加大事前成本管理力度,拟任项目经理参与任务开发、合同谈判,以发包人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与工程量表、工程的性质和范围、价格条件说明和投标须知等为基础,结合调研和现场考察所得的情况,根据企业自己的定额、市场价格信息和有关规定,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配置资源,合理地计算和确定承包该项工程的投标价,防止盲目投标,减少投标费用,提高中标率,减少项目投标发生的各种费用开支。 工程中标后,把好合同审核签约关,坚持合同评审制度,各分管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对合同分头把关,熟悉合同条款,掌握利弊因素,有效规避风险,抓住合同盲点,努力实现增收。同时,与项目经理签定项目承包责任状,明确规定承包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效益、资金到位等经济指标,制定奖罚依据,确定项目成本管理指标和责任,并层层落实到各个岗位,减少工程竣工决算时的损失,争取更高的收益。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实现降本增效 施工过程中涵盖了多项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点,这就需要施工过程中积极挖潜,实现每个分项管理效果最强化。 人工费的控制方面: 施工项目结合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工程施工队伍的需求,提前做好劳力人员的策划,公开招标选择分包方,并对其队伍的信誉、综合实力等方面进行考察、评审,权衡确定劳务分包队伍,同时精心培育“黄金队伍”进行长期合作,做到有序流动、规范清除。 签定劳务分包合同时,细致地琢磨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内容,无论是平米包干,还是执行定额合同,均应将相应的工作内容表述完整,避免结算时出现纰漏,使分包项目出现重复计算,增加人工成本的支出。 同时,制定详细的《施工项目部任务单、劳务费结算管理实施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职责,做到任务单的签发、下达及时;实际完成工程量的签收及时;传递及结算及时;任务单要按序编号实行一单一结,结算单要以作业队为单位进行结算,结算金额与所结任务单相符,按月汇总装订及时,跨月任务单不准结算。明确每张任务单的工程项目内容必须是一个房号的工程项目内容,不准一张任务单出现两个或多个房号的工程项目。对未完成的分项及多家分包队伍交叉的分项要进行完成的分划及扣减。同时对零用工的计取也应经过工地预算员的严格审核,以避免重复支出。 设备、材料费用的控制方面: 根据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设备材料管理,分公司及时修订出台《机械设备管理和租赁实施细则》、《周转工具管理办法》、《物资管理细则》等文件,明确责、权、利,加大惩罚力度,堵塞管理漏洞。在大宗材料订购过程中实行公开招标,多方对比,要求供应商必须两家以上,使其具有可比性、可控性,以利于我们选择出性价比高的供应商,有效地降低材料采购费用。坚持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作业队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杜绝没有收入的支出,把返工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加强对周转工具、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做到谁使用谁维修保管,谁丢失损坏谁赔偿。周转工具按计划时间进场防止出现进场后闲置不用产生租赁费,也防止发生因计划不周出现停工待料情况造成延误工期。闲置不用的周转工具及时办理退场手续,工具停租要与出租方办理《设备工具停租确认通知单》,结算手续已清的办理《设备材料采购、租赁合同终结单》,双方签字,回避风险,不留后患。针对施工特殊情况及时与供方取得联系,对在场的周转工具实行断断续续的间隔报停。如奎山项目施工房号因受高压线影响处于干干停停状态,为了降低费用、减少支出、控制成本,项目部权衡利弊,细算经济账,节约租赁费支出38000元。另外在基坑回填、混凝土浇注前,周转工具管理员都要会同房号工长进行实地验收,确认周转工具清理干净时才可回填或浇注,把节支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提高周转率,降低使用成本,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有效促进了“增收节支”理念的普及,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 安全、技术等方面: 施工中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认真落实安全理念及《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手册》,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全生产承诺书》,做到安全生产以日促月,以月保年,确保实现安全生产,避免安全事故无谓的开支。 坚持科技降本,科技兴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施工方法,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变更增减和不可预测的情况变化是难免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增强索赔意识,做好索赔的基础工作,如各种索赔资料(如工程补充预算、变更指令、各种签证、实物拍照、声、相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要齐全,该对方签字的一定要签字。做到索赔有依据。研究索赔技巧,有理有利有节地洽谈,争取最大索赔额。注意索赔时效,及时做好索赔工作,避免超时效而得不到索赔。必要时,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公司的正当权益。 严格执行资金使用计划审批制度,将有限的资金统筹协调合理使用,提高防范资金风险意识,高度关注业主资金状况,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有效的规避风险。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狠抓项目成本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管理,并通过对比模块分析功能,及时了解经营过程成本盈亏状况,有效校正经济运行偏差,动态掌控成本管理状况。同时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充分揭示当前成本所处的位置和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抓住降低成本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实现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标,保证生产经营稳健运行。 加强事后检查和控制,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工程竣工后,及时办理工程决算,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指定专人负责和业主沟通,加强决算及催款力度,如发现有坏帐可能时,立即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与业主协商签订还款协议,明确还款计划及时间,随时做好诉讼准备,避免扩大损失。 工程竣工决算后,项目管理者应对整个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掘成功经验,剖析问题和不足,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提供参考经验。财务、审计部门应根据项目承包责任状对该工程结算资料和施工成本、项目绩效情况作详细审查、评价,对盈亏原因进行分析,奖优罚劣,大大鼓舞职工士气。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建筑企业,我们要积极寻求更多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从竞标开始到工程竣工,每个环节都按成本控制的程序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施成本管理和控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应对激烈地市场竞争的挑战,为实现公司“十二五”奋斗目标,唱响“企业兴、职工富、打造和谐河北四建”主旋律奠定基础。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项目经济管理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摘 要:我国的建筑业迅速发展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的经济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工程造价的经济管理和控制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和误区,就此本文将进一步阐明建筑项目经济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及其目前的现状,并且根据多年经验和多方学习研究,提出工程经济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项目;经济管理;成本控制;现状问题;阶段性;控制方法 一、建筑项目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多业内人士都是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工程造价最低,但是国内仍然存在工程项目过程造价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力的状况。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更侧重于工程的预决算,忽略了工程造价的过程管理和控制,而工程的预决算会因工程造价的特性影响到工程过程中的实际造价。 针对以上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建筑工程在经济管理上还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并因此造成工程造价成本增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的局面。以下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阐述,以便于更好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 1.1 工程相关人员的工程经济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某些工程经济管理相关人员,无形之中还是不能摆脱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并没有充分理解到经济管理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造成对工程的经济管理意识淡薄。 1.2 目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在如今的社会中任何有关经济的活动,都是建立在集管理和责任于一体的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而对于建筑工程中的经济管理也不除外。进行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职责所在,以便在发生意外或变故时,能够进行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 1.3 忽略了工程施工中的工期成本的经济问题 建筑工程中的工期成本,即在工程施工期间各个阶段、各个项目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工期成本往往会被忽视,通常会盲目的对工期进行修改。无论是提前工期还是延迟工期,或是工期内的任何变故,都会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 1.4 对于工程施工质量重视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通过实践证明质量和成本之间是一种统一辩证的关系,所以作为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这种关系。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的做到,“质量与成本两者兼顾”,不要因注重工程的质量而忽略了对工程的经济管理,亦或是一味的追求低成本而忽略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此都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 二、建筑项目阶段性的成本控制 2.1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比例不大,一般只占建安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的好差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多少。合理科学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10%.但在工程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任意提高安全系数或设计标准,而对经济上的合理性考虑得较少,从根本上影响了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例如:某高层住宅每层电梯井走廊仅十多米的距离,其间又无防火分区,就设了三只消防箱,而按消防规范要求,只要两支水枪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即可。这种设计不合理,造成了一定浪费,显然是对工程的各种经济指标不够重视。因此,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扩初设计阶段对项目经济的影响达70 -%95%,实际上,当扩初设计批复之后,存在的技术问题、费用问题都很难解决,因此必须重视扩初设计,以避免“先天不足”。 2.2 招标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应按合同内容明确协议条款,对合同中涉及费用的如工期、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约定。在签定的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通过谈判,争取得到有利于合理低价的合同条款。同时,正确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索赔的因素,对索赔要有前瞻性、有效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此外,应争取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得到适当转移、有效分散和合理规避,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是减少工程风险损失和赔偿纠纷的有效措施。 2.3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阶段,是招投标工作的延伸,是合同的具体化。加强施工控制,就是加强履约行为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产业是随着国家住房分配供给体系的改革而产生的。虽然与基建项目具有共性,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三超”现象,但“三超”的超额必须由企业的赢利来弥补,如果控制失衡,会使企业经营亏本。 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4 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根据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认真审核工程款。以政策为依据,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工程量,落实联系单签证费用,使审核后的结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 三、成本构成要素的控制方法 3.1 人工成本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3.2 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3.3 机械成本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用占总价5%左右,由于机械台班市场价格往往比定额台班价格高,而导致实际机械费用支出超出预算成本。因此,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防止事故发生,对节约机械费用,提高施工企业效益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我公司对一些施工项目的实践,节约机械费用有以下方面的措施: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做好协调组织工作,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利用效率;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与经济利益分析 摘要:建筑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在适应动态变化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就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与经济利益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字:质量管理;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科中成长最快的一个分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在应付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把项目管理和战略管理一样将起关键作用,已成为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 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原因与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发展,建筑市场不断地变化,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建筑业将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考验和全面挑战。业主的需求越来越苛刻,垫资、压价的幅度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建筑业的利润越来越低,有的项目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亏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有可能危及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出来。这时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认真研究市场,把企业项目管理纳入战略发展规划的范畴,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好企业内所有的工程项目,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应对策略 1、加强合同管理 (1)合同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核心。由于项目所涉及到的合同数量多,合同之间以及合同各条款之间关系复杂,因此有必要将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进行规划。 (2) 项目经理部要从项目的整体利益出发,根据总包合同要求将合同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并在工程技术、计划合约、财务资金、质量管理、材料供应、劳动安全等部门之间建立健全有效的合同信息流动和管理机制,同时各部门要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系统地积累各种资料,为计划合约部门准确地编写索赔报告、合理进行索赔提供有力的证据。 (3) 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分包合同,项目经理部一定要在保证真履行工程总包合同前提下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项目经理部要安排专人负责合同执行情况的资料收集与信息反馈。确保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达到项目经济效益的整体最优. 2、加强计划管理 工程管理的诸多内容当中,进度计划管理是重点,是核心,抓住了进度计划管理,就等于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纲。工程管理的很多内容都是围绕着进度计划管理来进行的。在利用项目管理系统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时,以工程施工工序作业为实体,加上完成该作业需要的时间因素,如工期、开工时间、完工时间、以及和其它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构成了最基本的施工进度计划。1)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施工过程的合理施工顺序和组织施工的原则,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对一个工程从开始施工到工程全部竣工,确定其全部施工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安排和相互间配合关系。进度计划编制的内容和步骤一般为: (1) 根据施工预算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2) 确定每工产量定额,计算时间定额。如果 企业己编制有本企业的产量定额,则可根据工程情况作适当调整后套用。 (3) 确定劳动量及施工天数根据确定的产量定额及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劳动量,根据劳动量及计划配备的在该分项工程上的工人人数计算施工天数。 2) 资金使用计划 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将对施工信息的搜集、整理纳入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规章中,逐级岗位落实责任,每天专人负责填写记录各工种、各工作面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情况,当天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及当天的材料消耗量等报表数据,逐日汇总录入计算机,既便于项目管理层通过计算机及时掌握项目每天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通过日积月累,形成该工程项目各分项、各部门的工料消耗及施工工效的综合记录。这些记录是反映该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和真实成本的数据,是对该项目进行评价总结的基本依据,是本企业在这一地区承接实施后续工程极具价值的珍贵数据,是企业在工程承包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立于不败的“密集"。本工程编制成本计划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施工图预算,将外包工程进行适当调整3) 指定施工组织计划 管理制度是组织为保证其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对例行性活动应遵循的方法、程序、要求及标准所作的规定,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及上级部门的规定,制定的内部法规。 首先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由项目经理部编制的,用于组织和指导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 4、加强材料管理 在施工项目成本组成中,材料成本所占的比重达到60--70%,显然,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提高企业材料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对于控制施工项目成本、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保证工程质量管理 现今我国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已普遍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要求己不仅仅局限于安全、牢固,并且要求能够满足消费者在适用、美观、舒适、安全等方面的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工程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建筑市场生存下去的关键。而且低质量的建筑产品由于要增加因返修、加固等工料的消耗,也会增加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项目满足要求的质量。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在市场上树立一个好的企业形象,最终形成企业的品牌效应。6、确保工期控制 一般来说 ,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如停工、窝工、返工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且成本最低的最佳点。 三、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扎实开展各项活动,促进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通过项目管理,使所建工程达到质量好、工期短、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树立起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另外,项目管理搞的好也可以节约成本,企业就可以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利于项目管理推行,从而能使企业获得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摘要】资金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企业的管理中,资金的正常运转,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让一个企业永续发展,那就需要良好的企业管理和资金保障措施。建筑工程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尤其重要,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资金问题是企业的灵魂,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方面出发,来探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高 建筑工程施工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工程的顺利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有效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还可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设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一般的工程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不够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能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控制的好坏。有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却忽视了管理水平的增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措施以及措施的制定过于单一,过于表面化,普遍存在着制定目标成本和按照经验成本降低率编制成本计划等,忽视了该工程的工期要求、施工条件和现场环境等要素,致使成本核算、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企业效益难以保证。 资金使用效率低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制度不能跟上快速变化的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随意开支和资金滞留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内部的资金管理却引发内部矛盾的深化。 困难回收款项大且多 施工单位的应收款项,大部分都是以资产负债的形式列出来。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对业主的调查了解不够,往往是工程竣工后,业主的资金还未能按时到位。二是施工企业垫资承揽工程,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却不能很好的回收。 解决资金管理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控制生产成本,降低造价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取得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企业也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建筑工程涉及到的范围广、环节多,所以管理起来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系统。 合理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1、降低人工成本。通过科技的提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人数量,缩短工期。2、降低机械使用费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定时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正常运行,避免出现人待机或者施工滞留的现象。3、选取合理的材料,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 加强内部管理利用综合优势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的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工程管理经营的风险,降低和减少资产减值的因素,避免随意开支,多头开户,营造良好的工程施工氛围和环境。现代建筑工程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金融机构网络平台,可在线监控资金流向政策,可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管理成本,又可以加强内部管理。 大中型的企业还可以利用综合利用管理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有计划的全面的管理。例如施工组织的网络化管理、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个人施工的动作法管理、施工程序的流水作业法管理等。 总之,要实行有效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分析控制核算成本上,要做到精细到位。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能有效控制生产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控制资金风险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现在,很多施工企业普遍采用垫资的方式来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但是这往往带来了财务风险。垫资款项容易造成退欠款,并且会给财务管理带来难以收回的资金问题。垫资款是产生拖欠款的充分条件,为了避免大面积的拖欠款的产生,就需要在控制垫资款上下工夫。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项目的时候,需要对要求垫资的单位,详细的了解,并且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才可以得以实施,从而降低资金方面的风险,确保资金的按时到位。 在资金方面,还可以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资金杠杆,从而降低和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和成本。从长期的经验来分析,银行是一个强大的血库,企业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就需要达到最佳的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考虑资金的介入方式,使得自有资金的比例得到合理调整。同时,企业还要加强自身的信誉和诚信建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使得建筑企业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利用信息资源降低成本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消息渠道,建立一个全面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及时和充分的了解当前市场行情,包括人工成本、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工程任务相关的市场调整和变化,并且随时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和金融信息。 建立市场信息调查反馈系统有以下几个方法:1、建立国家金融政策和市场信息反馈系统2、建立收集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的建议和措施系统3、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这样及时了解国家和行业的动态,从而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最后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招投标是建筑企业获得业务的主要途径,在投标的形式和方式上,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不能为了中标而不顾建筑工程企业的利益和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企业投标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来获取中标的最好途径,比如,建设单位是希望时间短还是质量好还是其他方面,然后对症下药,这些都需要建筑工程管理者有前瞻性思想,避免损害经济效益的事情发生。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资金管理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因素。资金是企业活动经营的血液,也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所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职能,并且加强监督和控制资金的流向,减少资金和账目无法回收的风险,就可以不断加强建筑工程企业的资金管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最终的经济效益。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挑战,想要不被市场淘汰,就要加强财务管理,本文从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强有力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实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等六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进行论述,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国是竞争性行业,数量众多,进入门槛较低,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为承接工程,存在相互之间压低报价,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本。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对施工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的安排使用资金,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资产的增值,实现最大收益。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全球经济都还处于低迷的状态,可以说,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强化财务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呢?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财务集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但没有现代化信息手段,财务集中管理如同空中楼阁。 目前,很多建设集团都在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建筑企业应该着力打造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起统一的网络平台.并统一会计政策、核算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等,另外要与有关银行合作.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远程管理集团各成员单位银行账户建立“网上银行”,集团公司领导和有关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对内部各公司账户进行及时审查、监督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对每笔资金的流向做到心中有数,使全集团财务状况一目了然,堵塞经济管理中的漏洞。 给建筑施工企业制定一个科学而有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当前社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管理最佳选择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现代激励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呢?它是首先给企业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它是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它能够让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行为都以这个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以确定财务管理目标而开始,以目标实施做为指针,以目标是否完成来评价考核。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确定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显得极为重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规律来完成。只有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才有现实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加强财产管理。坚持每季度清查一次,清查结果报公司总经理审阅.对财产的购置、用途、维修和报废,统一由综合管理部门管理。实现财务审计部与综合管理部门各有一套完整的帐目,确保国有财产的不流失。 完善建筑施工企业采购管理采购时必须签订采购合同, 同时送一份至财务部备查:采购物资到达时,采购部必须及时通知仓库,仓库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同送货人核对物资的名称、型号、数量等是否与实物、供应商的送货单相一致,并开具物资入库单,一份送财务,一份连同供应商的送货单送交采购部;当实物与采购合同和供应商的送货单有出入时,仓库必须当场查出不一致的地方.并通知采购处理,经采购部同意后.方可在送货单上签名.以作为欠款依据,未经采购部同意而签单的,所发生的损失将由签单人负责。采购部在处理有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在供应商的送货单上按照处理后的情况修改过来。方可移交财务:仓库必须按照实际收到的物资开具人库单。若收到的材料在数量、规格,质量等方面与合同、发票不符.财务部门应按规定办理部分拒付或全部拒付手续,材料仓库应对所到材料暂时另行代管。并在备查簿中予以记录。财会部门根据有关材料总账,对仓库明细账进行控制监督。月末财会部门材料总账与仓库明细账进行核对,帐与实物数量进行核对。 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财务管理人员并指定主管会计。企业财务部门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对财会人员实行统一任用.持证上岗,重点委派。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该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的力度,通过坚持不懈的后续教育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发展我国的经济提供会计保障。 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规范建筑业市场针对施工企业工作流程,要注重抓好以下环节的工作:一是承揽项目投标阶段,要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管理,严格按招投标程序操作,使施工企业的运营真正向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向迈进。二是项目中标签定合同后,施工企业的财务主管部门在开工审批之前,要严格审查开发商、建设单位的资金来源,严格执行有关建设资金先专户存储后开工建设的审批制度,力争使资金来源与投资规模相符合.对没有资金或资金没到位的不予开工,杜绝垫付资金现象。 是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按照《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对不能按进度及时拨款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旋丁企业垫付的资金按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给予补偿.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机会平等,维护其合法经营的权益。四是建立并严格执行建筑业决算清算制度.以保证施工企业的资金回笼。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它综合管理有关资金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分配等方面的财务活动。上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由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所决定的。我们正确处理建筑施工企业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有效地使用各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维护财经纪律,促进增长,节约、增收节支,努力完成各项财务指标,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服务。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相关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其产品――建筑物也是社会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论述了建筑工程管理环节中建筑产品的经济属性,并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层经济动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经济学;相关性;分析 建筑产品与其他物质部门生产的产品在实物形态、功能目的、价值形态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独有的复杂性,这些复杂性也客观上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所以,如何准确把握建筑产品的特性,是工程建造者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关键。 一、建筑产品的特性及其经济属性 建筑产品与一般工业产品不同,它是建筑经济活动和建筑生产活动的客体,具有产品固定性、多样性、体型庞大、价值高、用途局限、社会性等特性。此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因社会习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产品还会呈现装饰风格以及结构造型的不同。建筑产品一旦建成,就会成为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筑产品与一般工业产品最重要的不同就是,建筑产品具有资产和资本的功能,也就是建筑产品的经济属性,资产是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而资本代表建筑产品的价值形态。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价格与价值以及流通与消费的问题。 (一)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 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因此,我们将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分为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经济寿命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而停止使用的寿命,主要包括城市改造的拆迁活动。技术寿命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报废时的寿命,包括结构损坏、功能退化等原因造成建筑产品无法继续使用。随着建筑技术的逐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寿命的影响越来越小,大多数建筑产品在达到其自然破坏的年限之前,都已经被拆除或者改作他用。 (二)建筑产品的价值与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建筑产品的价值形态则表现为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收益价值。使用价值,是产品满足某种需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产品用于交换其他产品表现出来的价值。此外,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具有资本和资产的功能,所以它还具有收益价值,并通过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来表现。目前,人们在购买建筑产品时,除了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外,还会考虑是否能够收回投资并获取一定的收益。 建筑产品的价格包括生产价格和流通价格。通常,建筑产品的价格指产品的生产价格。在对建筑产品进行研究时,要认真分析建筑产品的价格特点。与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具有个别计价以及供求双方直接定价的特点。 (三)建筑产品的流通与消费 流通过程中,建筑产品不仅实现了使用价值,同时也实现了收益价值和交换价值。建筑产品的流通主要有租赁和出售两种形式,具有区域性、分解性、反复性等特点。对于建筑产品的消费,则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公共性的特点。 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缺乏有力监督 目前,在一些基层单位的工程项目普遍缺乏有力监督,致使这些企业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随意变更设计,具体表现在对工程项目的计价标准、总体规划等在不经监督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进行肆意更改,造成工程造价控制的困难。 (二)未对合同进行有效监管,存在工程进度款拨付比例较高的现象 有效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拨付,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降低经济损失。例如一电力工程,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按照工程量的进度的90%拨付进度款。由于该工程量仅仅经过现场监理的复核,而未经过审核部门的核准,在现实结算过程中,费用的核减率超过了10%,如果按照90%支付进度款,那么就无法在经济上对施工单位进行控制,不仅延误工期,还增加了成本。 (三)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决策随意性较大 一些单位在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核实的情况下,擅自更改项目设计,造成了许多“三边工程”。例如一单位原本计划建造单位培训大楼,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将工程项目改为商务酒店,提高了装修的档次,造成工程造价的失控。此外,建筑监管部门监管职能的缺失也是部分建设单位决策随意性较大的主要原因。 三、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相关性分析 博弈论是目前经济学研究的前沿方向,各个领域都在加紧对博弈论的研究。而博弈论对建筑工程管理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博弈论是一种研究行为主体间相互作用以及均衡状态的方法,它打破了个人孤立策略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更加注重在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分析。该方法能够帮助建筑工程的活动主体分析市场竞争中各竞争者的决策依据,指导其获得理想收益。博弈论说明了利己与合作之间的矛盾,合作会促使两者的情况更加优化,但是由于二者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常会出现不好的结果,也就是著名案例“囚徒的困境”。 (一)工程管理中的博弈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顺利进行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建设单位都是最好的局面。但是,由于二者目的的不同,建设单位追求资金的有效利用,施工单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常出现一些问题引发“囚徒困境”。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一方面可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建设的需要,在保证施工单位适度获利的基础上,及时拨付工程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降低施工单位的利润,尽量压低工程价格,并拖欠工程款。 影响施工单位的因素很多,但其最终表现可以归结为两类:消极怠工和积极施工。消极怠工,会降低施工单位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积极施工,工程质量提高,施工进度加快,但势必增加其生产成本。通过博弈双方支付矩阵(表一),我们可以发现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博弈中,建设单位的最佳选择是拖欠工程款,施工单位的最佳选择是消极怠工。 施工单位 积极施工 消极怠工 建设单位 及时付款 合格工程:工程款+利息 不合格工程:工程款+利息(机会成本)+节约的成本 拖欠工程款 合格工程+利息或是资金机会成本;工程款-工程成本-利息 不合格工程+利息或是资金机会成本;工程款+节约的成本-工程成本-利息 (二)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合作的继续进行,就需要在博弈过程中进行适度的改变,来达到最佳效果。一方面,约定双方同时最优的同盟协议。如果在博弈过程中出现不遵守同盟协议的情况,那么背叛的一方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以此通过外部力量的强制执行将二者带出“困境”。另一方面,改变收益矩阵,保持囚徒的个人最优选择与集体最优选择一致性。 结语: 寻求经济学理论与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性,有利于我们借助经济学原理,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注重二者的结合,发挥学科优势,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相互关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的满足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筑业也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密集型转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保证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顺利施工以及工程整个周转资金的顺利流通,所以通过加强工程中的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中,经济与管理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作为工程相关人员要能够正确的看待经济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是一门建筑企业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其包含建筑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对于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要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在工程实践中,要有效的将工程的管理应用到工程的经济之中,而工程经济的实现要以工程的管理为基础才能够得以实现。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经济和管理分别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进而阐明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相互关系 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建筑经济与管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资金周转以及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有效运转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也能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建筑工程中,经济与管理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作为工程相关人员要能够正确的看待经济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是一门建筑企业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其包含建筑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对于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要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在工程实践中,要有效的将工程的管理应用到工程的经济之中,而工程经济的实现要以工程的管理为基础才能够得以实现。本文将阐明建筑工程中经济与管理的相互关系,并有效说明经济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任务和具体范畴。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任务,是通过对建筑产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以及施工中过程等的技术分析,从而进行对建筑基本建设投资、建筑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建筑工程定额及预算等做出相应的设计和计算。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有效性,是建筑工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需彻底深入的了解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任务,以便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转。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是研究建筑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的综合性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概述、工程施工风险及评估、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并且同时对建筑工程的方案和预算进行有效的评价。其实,建筑工程的经济与管理是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其具体范畴涉及的方面很广,在整个工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 构成建筑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的组成因素。 建筑业间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而建筑工程的经济与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计,在整个工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个建筑工程必须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项目管理配套设施,这是完成建筑工程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具体的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的组成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2.1 建筑工程中相关人员的配备。 无论何时,懂得经营、懂得技术的相关人员是不可缺少的,是整个工程施工 的主体。工程的经济与管理需要配备技术相关人员、经营管理相关人员以及经济管理相关人员等等,大到工程的项目经理,小至付出劳动的劳力工人,如此才能让工程顺利开工。 2.2 建筑工程中施工所需材料的配备。 建筑工程中的每个程序间都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对于工程中所需材料的配备也需相关管理人员的精心编制才可以进场的。在选材料时首先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材料的不同规格进行选择,对于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的同时,保证材料借个的合理性,并且实现安排好材料的进场等相关事宜。只有经过精心策划和编排使得工程资金周转开来,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井然有序的进行,从而有效的控制整个工程的成本,并且为工程的高质量施工做好了提前准备。 2.3 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配备。 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建筑工程中的大部分施工是由机械设备来完成,有效并合理的配备好工程施工时所需的机械设备,能够做到有效的加快工程施工的速度和质量。同时还要编排好何种不同阶段所需设备的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如此有助于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从而有利于对建筑工程中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 2.4 建筑工程中项目资金的配备。 建筑工程所需的支出费用是很高的,因为建筑工程本身就具有工期长、程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工程中项目资金的配备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管理费等其他费用。由此不难看出,工程中项目资金的配备是整个工程最为根本的一个条件,资金的配备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后才可实现工程项目的资金配备的。 3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进行经济与管理的有效措施,即是有效合理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并降低工程的成本造价同时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要将建筑工程的有效经济管理作为工程完美竣工的重中之重。针对于建筑工程的特点及各个阶段的不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对工程的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3.1 切实的提高成本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制度。 在工程施工前,就要充分提高成本意识,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对工程造价的预算,并以此确立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在通过相关管理人员的分析和探讨后,对工程的目标成本进行详细的整理,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制度。如此方便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以保证实际支出的与目标成本的一致性。 3.2 施工过程中,分工明确,建立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 工程中的项目成本控制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建立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是事项工程项目成本有效管理的有力保证。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即是,实现“专岗有专人,专人有专责”保证每个岗位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并以此来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3 有效控制工程施工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应从工程中的每个阶段做起,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一般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四个时期进行抓起,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有效地措施,来实现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包括施工前对于工程项目的成进行预算的管理、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的买进的成本管理及施工后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等,所以要想有效控制施工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就要有效的优化工程组织,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由此来尽量缩短工期进而降低项目施工的成本。 建筑工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在当今的各行业中占有很大的经济优势,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有效前提是,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各个不同阶段的成本造价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此在保证工程高质量的同时,切实的降低工程中的项目成本造价,来获取建筑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经济与管理存在着辩证而统一的关系,项目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工程的经济又可以应用到工程的管理之中。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对于企业本身效益乃至社会的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建筑市场的经济研究与施工企业管理 【摘要】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兴起只是近十几年来的产物。它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逐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建筑市场的蓬勃兴起,将极大地推动我们的工程建设的步伐,尽快地培养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施工队伍来。 【关键词】建筑市场;经济研究;施工企业 深化建筑企业的改革,促进我国建筑业稳定发展,是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引入,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形成。本文试图应用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建筑市场的内在规律,探讨对我国建筑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以供建筑企业管理者参考。 1、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组成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业处于国家指令性计划向投标招制过渡的阶段。在当时来说,实行招标投标制的建筑市场只是个雏形, 主要存在的间题有许多建筑市场尚未开放,仍以实行指令性计划的承包方式为主,名义上实行投标招标,实际上大多仍按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建设单位利用建筑市场呈买方市场的有利条件,只顾眼前利益, 无科学根据地压低标价,不合理地缩短工期,施工单位为了得到工程合同,过份夸大和渲染自己的施工实力,有些正承担国家指令性计划工程的施工单位,为在其它招标工程中能中标,不合理地将国家指令性计划重点工程的国家统配物资转用到其它投标工程中,作为投标的优厚条件,从而使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受损。 在国家指令性计划状态下,建筑业与外界的关系,严格说来不能构成市场关系,它呈现了一种僵化的硬性摊买的关系。实行招标投标制的最件下,市场买卖双方平等,双向有互选的权利,双方都注重质量。市场内实行公平竞争,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竞争的建筑市场。可以说,全面实行招标投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下开放型建筑市场的必要条件, 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从理沦上说,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规律相适应的。 2、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特点 建筑市场的生产能力是由诸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工艺水平、企业全员素质、资本有机构成、施工人数等因素所制约, 在建筑市场基本完善条件下企业竞争胜利的标志是中标。施工人数是由市场容量调节下自动变化的。在施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宏观调节,就须先对该时期内,整个建筑业施工能力增长情况进行预测, 作为主观调控的数据。表现为建筑市场的购买力一投资的来源分为国家贷款、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个人或企业筹资买商品房三大类。国家贷款的投资额是根据国家经济三大平衡关系( 即财政、信贷、物资)确定的;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仍以企业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关系为根本依据。这两类投资额对建筑市场来说是先有确定性投资,再要求施工能力与其匹配。在决定今后某时期内,某部份投资投入时点时, 就应把建筑市场承受能力因素也作同步考虑。第三类购买力作为独立因素,其资金来源是社会上的流动消费资金,对国民经济财政和信贷平衡无破坏作用;该资金数额可以通过宏观引导和调节筹集, 受建筑市场影响相对大些;该资金的投入市场可以对我国部份商品的供需矛盾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当建筑市场的供需关系是供远大于需情况下,将该资金引导到建筑市场,使购买力转移,可以缓解各自商品市场的供小于需的矛盾。 3、施工企业管理特点 施工企业管理直接关系人员的安全以及施工的质量,所以,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加强施工企业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企业自律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在需要,是实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要认识到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大力加强企业内部建设,理顺内部机制,强化自律意识,及时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2)制定并组织实施施工企业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其活动中行为要求的准则,也是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道德准则与法律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职业道德有着事前防范功能的优势。各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建设行业的特点,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目标,主动建立企业自身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人力推动职业道德准则的组织实施工作。从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力度入手,使职业道德准则成为企业及全体员工自觉遵循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规范。 (3)建立完善企业自律约束机制。企业自律工作的着力点在于落实。企业内部要建立自律工作数据平台。对遵守自律管理制度、格守职业道德、坚持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基础性信息进行搜集、整合。要完善自律的奖惩机制。通过网站、企业报刊等企业媒体平台及时公布自律工作开展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联动,对经营活动中模范遵守自律管理制度的市场参与者予以表扬,对违反自律管理制度的市场参与者予以警示;要注重与协会、与政府沟通协调,增强从全局上对企业自律管理约束,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施工企业管理新方式 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方面,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具备以下3个因素:①对项目的认知: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将项目进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组, 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有利于对项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②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协同环境: 通过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部门、各参与方对自身的职能以及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认识, 有利于分工合作。③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和反馈及时, 有利于实施有效控制。具体来说, 信息技术在以下方面可发挥其作用。 4.1 工程管理方面 (1)投标。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 (2)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图; 网络计划,丰富的、准确的信息,先进的分析方法,是决策、计划的前提。现在的许多网络计划,往往编的时候不是通过很准确的计算,仅凭经验,过程控制也只是针对几个大的节点,甚至是否科学也不得而知,相应的资源配置计划也不清晰; 钢筋翻样; 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 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等。 (3)过程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 质量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监控;统计报表等。 (4)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材料、设备配置; 合同管理; 图纸管理。 4.2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涉及财务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办公信息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作用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对于大量的信息沟通、交换及共享的需要来说,无论哪种形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应该包含办公过程所需要的信息的沟通、交换、共享等基本功能,需要建设一个高可扩充性、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网络通讯平台。 4.3 企业管理数字化 企业管理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各子系统间密切协作,使各个业务部门都能及时、准确地查阅所需的相关信息, 从而使企业达到“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工作简单化、发现问题及时化、成本核算科学化”的目的。 5、结束语 在宏观调控中,为完善建筑经济市场机制,应考虑社会大市场基本同步趋于完善,并在该市场机制条件下,进行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宏观调控。同时,我们应加强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浅谈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木工程建筑的不断兴修,关于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经济管理问题也不绝于耳,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调控,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最大限度的实现低成本的经济管理又保证相对安全方式成为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个人多年时间工作经验,就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经济管理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 工程经济工程造价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企业形象的窗口、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平台,更是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源泉。因而需要企业拥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机构。在完善的管理模式下,不断提高管理的优越性,为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周转等方面能够有序的运转着。同时正确处理经济与管理的关系,做好成本管理,合同价的管理,从而获得项目投资的最佳效果。 1、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招投标及工程合同,价值工程,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预测和决策,建筑企业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监理,房地产经济与开发经营,线性规划在管理中的应用。建筑工程经济总论、建筑产品价格、成本、利润、价值原理及应用、资金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投资方案评价与选择、建筑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及经济核算、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项目资金筹措、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后评价、项目经济评价以及价值工程等。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具备的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套完善项目管理配套设施是完成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重要基础。其需要具备以下几点项目管理因素: 2.1.工程项目各种管理人才配备:主要有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经理管理人才、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各工种技能人才。 2.1.1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负责工程项目内部行政管理、人事安排,工程投标、工程项目商务谈判及有关工程项目决策事宜,它直接对企业负责。 2.1.2项目经理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执行者。负责项目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安排、项目各工种技能施工人员安排、项目资金及材料计划、项目施工进度执行,它直接对工程项目负责。 2.1.3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是项目施工中各工种配备的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各专业的技术、质量监督以及对各工种施工人员的管理,它对项目经理负责、工程质量负责。 2.1.4各工种技能人才是项目施工各工种施工专业人才。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每道工序落实、质量把关,它对项目经理负责、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工程质量负责。 2.2项目资金配备:分为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工程项目施工的根本条件。资金使用前期主要采购工程各种材料用量大;中后期主要有人工费、项目管理费、零星材料费等,资金用量较小。 2.3材料配备:是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组织、材料进场计划实施过程。只有对材料组织做到周密、详细有序安排,材料进场计划做到精、准、及时,施工中材料的合理化利用,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资金周转到位发挥最好的作用。 2.4施工机械配备:完善的施工机械配备能有效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有效克服工程施工难度并控制人工费成本。 可见,管理人才为项目工程管理的主导者。资金、材料、施工机械配备为项目工程的根本条件。他们共同配合影响着工程项目工期、质量、安全生产。 3、正确掌握成本管理的特性,提高经济效益 正确处理建筑工程管理的三大控制要素――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中崭露头角的重要举措。其中对成本的控制,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水平。因而需要正确认知成本管理的特性。 3.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性。 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需要正确控制“跑、冒、漏、滴”的现象,对于项目管理中的PDCA循环是一个过程管理,它讲求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全过程管理。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就是项目在什么时间实施了哪些工序,以及这些工序实施的同一时间的汇总。这需要有对项目工序的细化、明确的进度计划,才能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必须掌控管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建筑施工企业先掌握了较低水平的管理技能后,才有可能掌握更高一级的管理技能。因此,正确做好PDCA循环管理,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性做到合理、规划化。 3.2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的便利性。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过程管理的。通过信息系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现各业务口工作的顺利交接,提高了项目部各部门的合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4、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控制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一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建筑工程造价包括一个工程项目所需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及其他的相关费用。它是工程承包合同上的合同价。通过招投标,由投资方和施工单位共同认可的因市场而形成的市场价格。工程造价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建筑工程各阶段依次形成的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项目决策投资估算阶段。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基础,其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高低的基础。投资估算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控制目标。需有一定的预测和浮动,投资一定要估计充足,特别是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一定要考虑充分,留有余地。 4.2工程设计阶段。拟建项目一经确定后,工程设计就成了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初步设计基本确定了工程建设的规模,编制出的设计概算确定了工程建设的最高限额,施工图完成后,编制出的施工预算初步确定了工程计划价格。确定合理的工程计划价格,可以通过设计招投标竟选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功能和价值分析,将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紧密结合,优化设计方案,节约工程成本,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4.3.工程施工阶段。实行招投标制,制定合理的标底,用以衡量投标者的报价,对投标者的报价进行严格审查,选出中标者并谈判商定合同价,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控制材料、构件的价格选择,控制施工单位的索赔,合理掌握进度款的支付,以达到对工程造价实际值的有效控制。 4.4.竣工结算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是建筑施工合同履行中的重要环节,竣工结算是反映工程全部造价的经济文件,它直接关系到工程款的拨付和承发包双方的经济利益。这个阶段重点要加强对施工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工作,规范双方的市场行为。竣工决算是通过造价咨询机构严格的审计程序审查竣工决算(工程实际造价)。 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管理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建筑工程成本降到最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5、建筑工程中的合同管理 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最终目的是签定工程承发包合同。其中对合同价的执行与监督管理是承发包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工程结算是合同履行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款拨付和承发包双方的经济利益。工程合同可以约束承、包双方行为,协调双方关系以求各自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充分利用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并加强对合同价、工程支付与结算方式的规范管理,保证合同全面、准确、严密、有效和严格执行,强化承发包双方合同意识,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的控制,获得项目投资的最佳效果。 6、结束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建立一套先进、高效的管理系统,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站住脚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形式的推行,使企业员工积极性得到发挥,企业运行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项目成本得到控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论建筑安全管理与其潜在经济效益 【摘要】一个施工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只有生产安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有保障;只有施工安全了,施工企业才有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与潜在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安全生产;现状;经济效益 1 概述 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工程,其特点是产品固定而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周期长,涉及面广,工程样式多,又是露天作业,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而且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不稳定,使建设工程施工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高风险的行业就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因此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建设工程的生产行为意义重大。 安全生产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前提。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对人、机、物料、环境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 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安全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研究和分析建筑安全经济问题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建筑行业推行安全法规,实施安全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根据理论研究和大量安全事故分析,发现管理的落后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水平在管理制度、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节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现分析如下: 2.1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第16条的规定,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几乎完全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建设单位(业主)承担的责任非常有限。作为业主代表的监理单位按《建筑法》的第四章规定,从法理上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总是不承担监督管理责任。导致业主和监理单位一般只注重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问题,而对施工过程的人员、机械等安全问题则认为是施工企业内部的事,很少参与管理。事实上,安全事故与图纸设计质量、施工进度要求、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项目技术难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仅仅由于施工单位管理疏漏造成,而是与项目前期策划及施工准备的缺陷、施工过程的抢进度赶工期、恶意拖欠施工企业资金造成安全投入不足等原因有很大关系。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建议由业主和监理单位承担部分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责任,使安全生产活动时刻处于政府安检部门监管之下,从而调动建设各方重视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2 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指标不健全,安全检查执法力度有待改进。 我国对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估主要由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打分的方法进行。这种安全检查的方式具有被动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只能静态地反映某一特定时刻的安全施工状况。 “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得分,不能充分反映出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业绩,企业间的安全状况也缺乏横向可比性。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能充分反映建筑企业安全业绩的指标体系。再有,我国安全执法检查的方式还存在许多不足:许多地方流于形式;很多地方领导出于对自身政绩的考虑, 对于安全事故总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使安全事故记录与管理缺乏权威性和真实性;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严重;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得到及时严厉的惩处;安全责任事故的法定损失赔偿标准偏低,“私了”现象普遍。这些都严重干扰我国建筑安全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2.3 市场经济杠杆和调节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法制建设的滞后,市场经济杠杆对建筑企业安全业绩未能发挥各种的调节作用。建筑市场安全制约机制不健全, 建筑企业仍不重视安全业绩,工伤保险制度推行缓慢, 加上险种单一保费高昂,理赔困难,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3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潜在经济效益 以下是两个实例分析 3.1 劳保用品与机械设备在质量上的优劣差别比较。实例分析:在建筑工地上常常发现产品质量不一的劳保用品和机械设备,例如,有的安全网片每片需花40元,而有的一片仅需18元。毫无疑问,18元一片的安全网质量差,这不仅表现了一部分商家投机取巧,迎合施工单位的心里,而且表现了一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不顾职工的安危,而购买价格低廉的劳保用品。殊不知这些劣质用品周转率低,材料消耗大,不仅造成总成本的增加,而且,极易带来各种各样的生产隐患和事故,最终由于处罚和赔偿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如上述18元一片的安全网,在使用时一个工地尚未完工,就变得残缺不全,全部报废。由此可见,购买质量较好的产品,乍看安全投资较大,但经久耐用、质量可靠、安全有保障。不仅会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而且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3.2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与工程经济效益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举例,2008年11月15日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的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发生地铁施工基坑塌方事故,导致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正在路面行驶的约有11辆车辆陷入深坑。这一事故导致死亡21人,24人受伤(截止2009年9月已先后出院),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2010年11月15日下午,由上海市静安区建设总公司总承包,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外墙施工的上海市中心静安区胶州路728号一幢正在进行外部修缮、28层高的教师公寓燃起大火,最终导致58人不幸遇难。事故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诸如此类的工程安全事故几乎每天都有报道,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企业人心惶惶,停业整顿,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处理善后事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讲还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谈?相反,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不少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连续多年无事故发生,这对施工企业来讲又何尝不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是一种管理科学到位,重视员工利益的表现,它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提高与亲和力的增强;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此,无形中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从生产设备的投入和安全文明生产的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可见重视安全生产不仅不会是一个多余的投入,反而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安全生产条件下,职工的安全,健康得以保障,这对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自身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之,不重视安全, 不能确保安全所造成的损失是惨痛的,也是不可估算的。因此,正确认识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把安全生产看成是潜在的效益,象抓经济效益一样抓安全生产工作,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 4 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济效益的对策 4.1 安全需要投资,安全也有成本。 安全投资包括两方面:1)安全事故发生后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2)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所需要的投资。实践证明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采取亡羊补牢式的安全措施以及投入远大于为防止安全事故而提前进行的安全投资。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了有效的施工安全措施,就可以防患于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未来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对安全的管理”而不是“对事故的调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是减少损失、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4.2 建筑安全投资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但应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考虑提高建筑安全投资量。 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总体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2.1 完善硬件设施,从本质上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方式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并对症下药,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适当提高安全投入,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 4.2.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条例,通过制度约束不安全行为,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安全意识,并培训其安全生产主人翁态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将安全生产作为业绩考核的重头戏,与收入挂钩,激发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2.3 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理念,改变旧思想旧作风,从超前性、预防性和根本性上思考解决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新途径,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2.4 建立宏观与微观并存的建筑安全事故动态控制系统,避免同类安全事故的重复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4.2.5 努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环境。 5 结语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同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离开安全生产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必将适得其反、事倍功半,也根本谈不上效益。追求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必须建立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基础之上。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建筑经济与管理论文:市场经济下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与发展 摘要: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市场经济下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筑机械设备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管理对策 一、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一)设备管理安全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出现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弱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流失;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素质下降;设备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机械设备疏于维修保养,机械设备档案资料缺失,由机械设备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种种迹象表明,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放松设备管理,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失,给整个建筑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 设备管理经济效益现状 机械设备不仅是施工工具,同时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经济实体。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备在发挥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应产生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因片面强调工程管理,强调施工技术和施工 进度,对施工机械的更新和设备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致使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拼设备、吃老本现象,最终造成大批机械设备早期损坏、老化或提前报废。建筑设备繁杂、管理分散,在调配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造成重复投入,降低了企业投入回报、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三)设备管理技术水平现状 机械管理技术人员没有经过对专业性很强的机务管理工作的系统培训,设备管理人员几乎成为项目调遣的劳务机构。机械设备原始资料使用状况没有一目了然的记录,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网络技术没有使用。 1、从技术层面来讲:机械设备陈旧,技术状况下降;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高低不一;修理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保养困难;配件质量好坏不一。 2、从管理层面来讲: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二、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 改革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 将大中型设备集中管理,建立设备租赁公司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实施项目体成本考核的重要条件。形成设备租赁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和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生产条件多变等特点,只有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才能够适应这些特点的要求,才能降低建筑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①设备实行集中租赁管理后,可进一步加强对设备的专业化管理,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②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可对设备实行合理的调配与调度,加强宏观控制能力,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可减少重复配置和设备闲置,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能。③可以减少原材料和能源、配件消耗,减少修理费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④可进一步统一各分公司管理队伍,压缩管理层次,减少修理车间和仓库的数量,合理配置资源。鉴于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具有严格、规范、标准等特点,加上较强的技术支持,如果能加强服务意识,将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事实上,企业内外的租赁市场如不能进一步发展,就很难深化建筑企业的改革和真正推行项目成本管理,因此组建真正意义上的设备租赁公司是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如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在组建自己的设备租赁分公司的同时,以资产为纽带,采取多种经济形式,通过产权划转、托管、租赁、单机承包、融资和入股、职工持股等形式搞活经营管理机制,就能进一步激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推动设备管理的发展,为深化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体制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装备、安全使用、服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率,为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搞好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机械设备管理的台账档案;②机械设备标识;③机械设备的组织;④机械设备租凭;⑤施工设备的保养、维修;⑥设备的安装、拆卸、运输;⑦机械设备的停用管理;⑧机械设备的报废批准。 (三)强化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机械设备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管理的运行机制。②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管理经营决策。③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计划与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管理。④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控制管理技术。⑤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使用管理技术。⑥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润滑管理技术。⑦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保养管理技术。⑧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备件管理技术。⑨建筑施工现场设备更新改造完好管理技术。⑩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常用油料完好管理技术。 (四)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建筑机械设备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建筑机械设备是科学管理设备发展的需要,根据对机械设备租赁企业业务构成、租赁市场模式的分析,针对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的实际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机械设备租赁管理系统,能提高机械设备租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建议创立以下几个模块:电子商务、设备管理、租赁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建筑机械设备的运用可以完善设备的基础资料、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可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可以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本文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并对现在市场经济下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的新思路、新方法阐述了一些意见,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和建筑企业的成长,必将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出现,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每个企业都要积极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才能使企业效益更上一层楼。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试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与企业聘不到高级技能型人才矛盾的关键。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际,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看法。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革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内容、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是建立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参照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修订而成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设计的项目少、且往往以理论设计为主,毕业实习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设计制作为辅,应用性不强。 (二)安排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编排在某些课程的实验中,且课时量严重不足,实训场所、师资力量缺乏,一个教师需要同时指导几十名学生实验、实训,教师讲解、演示几乎占用了一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学生只能模拟教师重新验证一遍。 (三)重视程度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具体表现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随意性。多数实践项目的考核,都是与相关的课程一起综合评定完成的,实验、实训成绩比例通常不足课程成绩的一半。因实践场地受限、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对实践课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学生有没有操作、操作过程和结论有没有错误,教师难以辨别,只要学生上了实验课,实践考核就算通过。实践考核成为学生最容易通过的项目。 二、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确立了“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测试技术,电路设计与pcb技术的制作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维护技术”等三项专业核心技能。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以核心技能课程为主线,设置专门的实践技能课程,设立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训、电子测量与技能训练、现代电子设备维修、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autocad、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实践技能课程。 在实践技能内容的安排上,将实践内容分配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等几个层次,建立一个与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从基础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 改善、更新原有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实验室,增加电子仪器设备的品种;新建电子工艺设计制作实训室、电子综合实训室、创新实验室;开发仿真实验室,优化校内实践教学的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场所。 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步步高、广州瑞通千里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电子类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以缩小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加快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进程。 (三)实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改革 1.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将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设计实训转化,如将“串并联电路分流、分压关系的验证”改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日关灯电路的测试”改为“日光灯的安装与测试”等;大幅度增加实训项目内容,如“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印制板的设计与制作”、“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等。这些实训项目的改革,强化的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 2.改革实训主导地位。从“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动手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变革为“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以专业知识的转化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为目的,鼓励学生实训过程的多样化、实训结果的规定性和独创性结合。如:在“稳压电源电路设计、制作”的实训中,只给出“将220v/50hz交流电压变换为输出6v稳定直流电压”要求,由学生自我完成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制作。学生可以采用分立元件设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设计;可以是固定的6v直流电压输出、也可以是包括了6v的可调直流电压输出;可以是先仿真再进行实物制作,也可以直接进行实物制作;可以采用万能板安装制作,也可以自制印制电路板后、再进行安装制作。不拘一格的实训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的结合。对于较复杂的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本领;即复杂的实训设计制作项目,先运用protel、autocad、multisim7等软件进行设计仿真,得出最佳结果时再进行实际制作。通过“电脑设计-仿真-改进设计-制作-完善-创新”这种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缩短设计制作的时间,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提高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制定好各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40%总课时),加大设立实训项目,合理安排实验、实训项目,使实践教学内容来自于课程理论,但又有所突破。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完成实训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采用开放实训场所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场所,完成自己设想的项目或需要巩固的技能知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电子竞赛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电子竞赛,使学生在竞赛前的培训和竞赛过程中,巩固和升华电子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社会团体-电子协会为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电子知识讲座、电子作品小制作、电子产品维修、学生优秀电子作品展、获电子竞赛奖励学生的经验交流等活动;不定期地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行阶段性讲课、讲座或实训指导,注重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利用假期让学生去校外电子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辅导,学生在电子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大大缩小了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实际的衔接、扩展。 多方位、多渠道的实践教学,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进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毕业之后的就业率。 (四)实践成绩评定的改革 采取实践教学单独考核、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竞赛成绩列入考核(创新考核)、实践项目和实训报告综合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使之对实践课教师和参加实践课程的学生都起到促进、提升的作用。 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实训项目的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逐个现场操作测试评分。实训报告考核的主要内容:条理是否清楚,实训的内容、测试方法、实训结论、改进创新方法等是否齐全。创新考核是指根据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电子竞赛的情况(完成情况、获奖名次等),进行不同的加分。 三、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一)教师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践性课程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近年来,我院教师编写出版的实践性教材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ultisim7.0仿真设计、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等;其中,由我院教师主编的实践性教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入选为国家级“十一”规划教材,并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获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全国电子信息类高职高专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和江西省的各类电子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得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学生参加江西省及国家级各种电子竞赛获得多项奖励:其中12人获得一等奖、25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2次获团体三等奖,1次获团体第3名。 (三)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由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好、专业素质高,使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结束语 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实。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机械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根据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机械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机械工人的要求也从机械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非电类机械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改革。 1 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2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 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机械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比如,针对数控类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数控机床的定位系统,讲解数字电路中数模、模数的转换;针对汽车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汽车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器的功能。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片、投影,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校园网络上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精品试卷、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引入eda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使理论分析得以验证。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以阐述和验证。在课堂讲解内容涉及需要实验演示电路时,调用事先建立的eda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得到,借助eda技术,可以方便观察;二是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机械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具体是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在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按照abcd级制度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3 结语 机械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是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械类专业 电工与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太适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论述了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阐明了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大学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由理论知识走向实践应用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性质的课程[1],同时它是一门与机械设备控制紧密相关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大学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典型数字电路及应用等内容[2][3],基本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畏难情绪,普遍认为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学懂[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现今该门课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应用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对其知识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 1.教学改革意义 1.1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各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护,以及其它与机械产品相关的工作。从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要求方面考虑,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意义突出。 1.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5年,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对于在就业岗位上很难用到或根本用不到的知识点应该有所删减,这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中在工作需经常用到的重点内容。 1.3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单元划分成学生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4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也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理论基础决定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减少以及高考招生比率的逐年升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高中阶段理论课程基础越来越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整体下降,让他们学习理论性过强的、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用到的知识,是对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不负责任。 2.教学改革目标 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熟悉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界限,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与提高,达到基本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完备,同时突出机械设备中电动机控制和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2.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达到以知识应用为目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碰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 2.2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喜爱学习,如此方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抛砖引玉,从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现有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出发,讲解了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重点讲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当然,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共同努力。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1、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微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相应领域的技术革命。电力电子技术是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电路图和波形图较多,实践性强。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开创出一条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1]下面就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本人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2、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制作有特色的课件 多媒体课件不能将课本的内容用ppt直接投到屏幕上,采用这种课件对教学是无益的。要将、文、声、像以及视频等融合为一体,在备课时充分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把自己课程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总结等写入ppt,插入必要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原理的flash动画演示,精心设计每一张多媒体课件的页面,制作有自己特色的多媒体课件[2]。让学生在听课的中对教材中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在讲授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时,该电路结构相对较复杂,利用多媒体将电路图和工作波形图同时分解为几部分,将每一部分的电路图和相应的工作波形图放在一张图片中,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进行处理,在讲授时,电路图中的电压电流路径用醒目的箭头象形地表示出来,同时工作波形中的该物理量的波形也进行动作,并将该知识点的重点用文字写在图开的边上。通过教师的控制,分节演示,使图中的路径动画和波形动作同步,从而给学生以感官上的综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合刺激,同时可以节省板书与绘图的时间,扩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能生动地展示各种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力电子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是培养理论联系实、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实实践教学改革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一重要环节。学生要认真完成基本实验,巩固实验基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安排,学生必须完成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如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研究、基本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验证等基本实验。通过这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熟悉整流、斩波、变频和逆变的相关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校现在已淘汰传统的分立元件实控制柜,采用浙江天煌教学仪器公司的“电力子与电力传动实验台”。我们采取的措施有:将实装置介绍及实验要求挂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站,提供基本操作示范录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同时鼓励学生参教师的科研活动和实验室建设。实验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①要求实验内容全,包含各类半控、全控型功率开关器件和pwm控实验;②融合相关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拖、计算机控制)的综合实验;③分层次设置实验,使生可自行搭接和组合设计,以便将其扩展成新实;④学生的实验活动建立在自主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提高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3]。毕业设计的题目不求过大过难,但要使学生能真正明白其工作原理并能亲自动手制作出可行的实际电路。如以布置一个利用单片开关集成调整器芯片设计一个简单电源的题目。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的芯片资料及典型应用电路,用protel画出原理图并仿真,仿真结果正确后再要求学生排版生成pcb电路,然后再利用刻板机或自己刷板子制作出实际的线路板,把所需元件焊接完成后再进行测试,直至输入输出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毕业设计论文通常涉及元器件购买、电路板加工与制作、测试分析等费用开支,没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及实验条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应讲好绪论课并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双语教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意识,讲好绪论这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丰富的图片、录像等感性材料来说明电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使学生明白他们在课堂上将要学的看似“枯燥”的电路图,波形图及公式推导在工程实践中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由于电力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半导体器件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每隔不久便有一个新飞跃,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站在全系统的高度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把知识点分得过细、缺乏联系转变为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应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本科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部提出的在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是全球经济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双语教学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将双语教学运用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传授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应用英语学习的机会。双语教学施行之初,学生往往会不适应,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和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初学者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5、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措施应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我校对开设该课程相关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中要及时更新和补充目前工程应用中真正用得到的主流技术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该课程的相关科研实践中来,科研与教学共同进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应用的广泛和深入,该课程的改革也一样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各种各样的探讨和方法也会不断涌现。因此,围绕学生,追寻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前沿,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激发其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浅析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教育系统工程 空中乘务专业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本文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经过岗位分析,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之后论述了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引言 教职成[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所以建设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我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建设行业发展需求为己任,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人才市场需求,铸造建筑特色的专业品牌。作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值连年提高,其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对楼宇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维修、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面向行业就业,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配备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从而构建适合建筑行业需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出发,根据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好准备。 1.专业定位。在建筑行业,一方面智能家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的技术性能尚处于开发改良阶段,调研表明毕业生主要去向在电子产品设计、样机制作、调试维修、生产线产品制程技术指导、质量成本控制等岗位。依据“工学结合”关于职业教育能力目标培养的理念,针对这些专业工作岗位,将其工作过程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产品方案选择、电路原理设计、控制编程、电子线路制作、调试、测试、文件编写等。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要面向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应用第一线,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维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具有扎实的电子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具有电子线路设计与产品制作工艺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建筑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作为建筑行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采用“411”模式,即第1~4学期完成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各专项技能的训练,第5学期通过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证训练等综合课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养的全面形成。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视理论前沿新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拓展,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构建虚拟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通过真实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维修、技术服务等能力逐步形成。 三、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我们重点从改革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专业设置,结合往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反馈信息,以及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竞赛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加强pcb制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smt技术工艺,因此结合专业定位和企业岗位实际调研制订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在专业课程中设置针对电路分析、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编程与调试、测试测量等技能的教学,以及积累电子产品工艺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如电子产品表面贴装(smt)工艺、pcb制板等内容。针对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软硬件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测试,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课程,共26门专业课程,其中4门集中实训课,占总学时60%以上。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电子cad、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单片机应用设计、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试训练、顶岗实习等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在专业知识技能拓展方面开设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集成电路应用、高频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vb程序设计、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等课程。在课程的微观教学设计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形成能力,掌握知识。例如在《单片机应用设计》课程中从开发仿真到模仿真实产品项目开发,在电子产品开发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单片机开发、测试工具设备、加工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开发的组织形式将学生分组,为学生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实践教学环境构建。为满足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配置专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和电子材料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主要承担表面贴装(smt)加工工艺实训、pcb线路板制作工艺实训和电子线路应用实训。配备的设备有:数控电路板雕刻机、热转印线路板制作机、腐蚀机、沉铜器、手动焊锡膏丝印机、真空吸笔、再流焊机、放大镜和热风拆焊台等加工与返修设备。通过实践培养pcb板制作、smt贴装等工艺技能,另外可满足教科研和学生课外兴趣制作项目中的电路板加工。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主要承担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配备有计算机、单片机和fpga实验箱、仿真软件(proteus),可使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测控应用电路设计和编程在计算机仿真软件环境中得以验证,从而加速产品开发和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可支撑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电子cad、单片机应用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等课程。另外该实训室是教学科研项目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课外兴趣制作的主要平台。电子材料室主要支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储备电子元件材料,库存系列阻值的电阻、电容、二三极管、ic芯片、及各种接插件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特色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以专业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设计管理经验的积累为目的,为教学提供实践环境,注重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角色的转变,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搭建通向企业职场的桥梁。 3.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保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模式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素质的养成。因而我们注重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工程项目实践以及教科研等方面的进修、培训、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的调研和专业定位,合理地选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构建了适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从岗位工作过程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各类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通过率达到96.61%,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2010、2011两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论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信息 电子 技术在汽车中的大规模应用,研究了汽车维修行业应加强维修技术人员对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关键词:汽车维修 信息电子技术 技工 0 引言 随着汽车 工业 的飞速 发展 ,汽车维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维修从机械与电器的简单维修发展到电、机、光、液一体化的复杂高科技维修,而这些都是基于信息电子技术之上的;二是从过去的国有汽修 企业 单一经营到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 经济 成分的 现代 汽修企业经营;三是在用工与报酬上已经改为择优招聘、多劳多得的方式。面对以上变化,汽修技工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汽修行业的维修技术需求与发展水平,找出关键——强化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维修领域的应用——解决汽修实际问题,成为自己的专长;企业择优录用,实现顾客、企业、员工的三赢。因此,在汽车修理行业应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1 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目前,汽车信息电子技术化已经被公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信息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信息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8年,平均每辆车上信息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 计算 机的数量已经达到53个甚至更多,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中来。 汽车信息电子产品可为两大类:①汽车信息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总成控制、底盘和车身电子控制、舒适和防盗系统;②车载汽车信息电子装置,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 网络 等。具体汽车电子各分系统的构成如下示意图。 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电子技术尤其是总线结构的发展。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以上事实分析可知,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已经大量使用,作为新时代的汽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新兴的信息电子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汽车维修领域发挥更大力量。 2 对汽修技工进行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汽修技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同车型故障不同;同一车型不同时期的故障不同;同一故障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反映不同。要诊断和排除故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汽车的设计,制造是经过很多专家共同研究试制改进到定型制造出厂的,是集体指挥的结晶;而维修时则是一个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行为。加上维修单位,没有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要在简陋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相当过硬。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就成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现在就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进行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可行性的讨论。 首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电控汽车是汽车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因此,汽修技工必须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会用电子计算机查找维修资料、检测故障代码、寻找故障排除的手段、网上技术咨询和网上修车等。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新兴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尤其是结合修车查找资料等网上作业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这样迅速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实际维修效果。比如下载某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可见,对汽修技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要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些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培训。 ecu是 英文 单词组合缩写,意为“电子控制单元”,简要的说就是车载电脑。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大都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就叫“ecu”,简单地说,ecu由微机和外围电路组成。而微机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元。所以ecu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把各种检测器或者传感器采集来的各种信号(比如进气量,项位角等)进行相应的模拟/数字技术处理通过总线传送到单片机(或ecu)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程序控制与数据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指定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加大节气门开度)。 现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发动机上应用ecu,在其它许多设备上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模式转换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调节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模块对其进行控制。运用修车的现场实例加以指导与讲解,经过事实检验,学习效果相当好。 再次要具有对故障的综合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汽车电控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 电子 控制系统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模块。它能够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下来,同时起动相应故障运行模块功能,使有故障的汽车能够被驾驶到修理厂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调出故障码,快速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因此,从安全性和维修便利的角度来看,汽车电控系统都应配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依据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合相应的解码器,方便的查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而不在单单依赖原始经验积累。因此,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经由邯郸北方汽车维修总校教具模型开发部提供自主研发的bf8系列智能电控汽车模型40套(涵盖欧、美、日各大主流车系),又有完好的汽车整车30余台供学生实践所用,学员的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大大提高。 3 追踪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以汽车安全系统电子技术改进汽车安全性能的 发展 为例,看看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年平均增幅达到25%以上。杜邦汽车最新调查表明,大部分用户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安全气囊和abs有望成为标准配置。visteon的研究也表明: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renesas对中档轿车的研究揭示:国外1996年就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置,从2002年起国际上已经将两个乘客测知座椅、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到2006年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将增加到4个,传感器系统更是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冲撞检测能力并提高乘车的稳定性,从而有可能构成统一的安全气囊 网络 。 由此可见,以信息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已经甚至更快的步伐在改变着传统的汽车行业,已经大大提升了汽车的各个方面的性能。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电子技术目前已经在汽车领域大面积推广使用,未来会发展更快,针对汽车维修人员技术含量不高的现实,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以追踪高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了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维修 企业 的整体实力,为了实现更好的个人理想,努力实现顾客、企业、人员的三赢局面都依赖于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因此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方法新探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客观分析传统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阐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在电子技术专业课中的应用实践,并进一步表明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中所占的优势。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高中阶段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差异性越来越大,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然而,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仍分成三大模块,即文化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实训课模块。很明显,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划分明确,内容相对独立,有利于学校统一安排课程及教学管理,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人为地割裂开来,具体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分裂。即一般情况下,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际操作,而且理论学习在教室进行,实训操作在实训基地进行。有时甚至授课者也被分离开来,理论由一部分教师承担,实训由另一部分教师承担。教学实践证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否则,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多年的电子专业课教学中不断探索,发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学习专业课的最佳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任务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它引入现代培训理论,强调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加强了学生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克服了课堂教学的抽象枯燥的缺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过程。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文化课基础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而定性的理解能力和模拟能力较强,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很容易接受。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 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简单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检测、扩音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制作、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等不同教学项目,在各项目中又分为若干任务。每一个任务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其中,扩音机电路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 制作与调试涉及各种放大电路的内容,知识点多,难理解,实践性强,是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项目。下面我以扩音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中的任务一:共射放大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为例,谈谈“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电路的特点,能熟悉掌握电路的组成,整个任务安排在电子实训室进行,所有的理论和实践均围绕制作与测试这个任务展开。 具体实施步骤: 1.分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6人1组,焊接电路,小组成员由教师按能力和水平搭配,并选出一位学习能力强并善于组织的学生为组长。 2.分析、焊接共射放大电路 首先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分析出电路工作原理,老师总结并作补充。接着老师进行规范的符合工艺的示范操作,然后强调电路手工焊接的顺序及注意事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规范操作,完成对共射放大电路的焊接,使学生对于共射放大电路各部分都有了一个完整的熟悉。 3.测试共射放大电路 老师在学生中间,从学生操作中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理论知识的缺陷,及时纠正学生在电路性能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学生在测试过程时碰到问题要及时解答,以避免因问题的堆积而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现象。 4.分组竞赛 组内成员先单独思考,再讨论交流,为充分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增强荣誉感,让各小组之间产生竞争,评出优胜小组,同时测试的过程也是考核学生的过程,教师组织测试的计时赛,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总结提高 学生写一篇共射放大电路制作与调试过程的实习报告。 6.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内容包括时间安排、活动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成果的创新和不足等。 四、“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1.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动手教学,可以促使老师编写校本教材,将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或选用理论与实践配套教材,以满足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要求。 2.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实训教学,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更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所必备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它将激发教师不断学习新论文联盟//知识,使自己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实践证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重在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如何在理论教学时精讲、如何在示范操作时精讲、如何在反馈纠正时精讲、如何在理论教学时渗透实践操作的要点、如何在实践操作教学时强调理论知识等,都值得我们不断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转贴于论文联盟 //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探析 摘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大部分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正确测量电子元器件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能,所以本文以万用表测量电子元器件为例,来探讨怎样上好专业课,从而掌握实践课的操作技巧。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践操作;创造价值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要以实践为主,让学生不断总结操作经验,从而掌握实践操作技巧。 一、掌握基本专业理论来指导实践 专业课教学离不开实践,而实践要靠专业基础理论来支撑,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有较新的教学理念、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电子技术内容。在平时的备课时要把先进教学理论、实用的技能及采用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自己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握住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不是长篇大论,做到精讲精练。中职学校要加强基础课的教学,课程教学必须服从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为依据。改变教学方式,以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教授学生知识,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如:在电子技术学科当中有用仪表测量电子元器件的内容,在讲解该内容时,教师要把电子元件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讲精、讲透。同时,有必要讲解一些仪表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如电压表、晶体管测试仪等仪器的正确使用,然后指导学生可以自己先寻找一些有关电子元件测试及相关仪器使用的资料。这样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师此时再向学生授课并进行实践操作,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会比较快,而且其掌握的知识也比较牢固。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专心、细心、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坚持刻苦练习,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自己动手创造能力,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系统学习”是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了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好这门学科。当然,理论的讲解要由浅入深,知识要一点一点地积累,因为他们毕竟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比如:在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时,可以先把构成放大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元件的作用向学生讲解清楚,再向学生讲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该知识点。比较系统地学习一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在专业理论的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有了一定的、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往往会举一反三,发挥他们的自身特点及创造能力。在学校如果学生的理论基本功掌握扎实,那么他的实践能力就会非常强,他们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在学习中以及在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及求知的欲望,激发他们去探索新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中职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而电子专业课特点是操作动手能力要强,所以正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就以这个作为切入点,多多以实践为主。一方面中职生往往不重视对理论学习,教师可以把相关操作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做成动画形式或一种游戏形式进行直观教学。比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时,可以把输入的交流信号和输出的被放大的交流信号以动画的形式,通过PPT演示出来。测量电子元件时,可以把测量的步骤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动画资源在网络上可以找到,教师也自己动手亲自做,教学效果更突出、更直观。电子元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器设备性能的好坏,对其进行检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测量时要经过几次循环的重复操作才能正确判断出元器件的好坏。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操作意识和意志,经过反复磨炼才能在操作中摸索出事物的规律,从而找出测量的技巧,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实践操作时必须遵守操作规范,培养其养成勤劳、认真、一丝不苟的操作精神,实践来不得半点虚假,而且必须有耐心。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教学注重的是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也是以实践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也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才能抓住操作的关键,总结经验从而掌握实践操作技巧。 三、加大专业课在实训室操作强度 电子技术这门学科在不断发展,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其发展。我们中职学校在这门学科上的教师要时时关注其发展水平,并跟上其发展速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穿插一些最新的电子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至于一走出校门就是落后的技术。所以学校的实训设施要基本保证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因为企业是生产的前沿,其技术水平也是最前沿的技术。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学生在实训基地的操作力度,使其掌握相应操作技巧,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的需要。教师教学的一切出发点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掌握一定技能的一线劳动者。这就要求教师也应该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比如笔者学校在讲解电子技术课时,基本都是在实训室进行,尽量模拟企业真实的环境,所有的实训项目都与企业的真实产品相对接,使学生在实训时就有如在企业现场操作一样的感觉。为加强技能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和理论知识有关的小制作,如:手机电源充电器,小电风扇、小扩音机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实际的电路相结合,从而更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当然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教材的选用也非常关键,在选用专业教材时,教师尽量选用最新、实用的教材。在实训方面争取做到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及编写实训指导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更符合企业的要求,更具有实用性,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和企业技术人员把它编写成项目式教学内容,把全书的知识点分成几个项目,每个项目要尽量和企业相关的产品相对接,使学生既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又掌握了该知识在实际当中的具体应用。这样,既充实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相关技能。 四、通过企业实践增强技能 中职学生面对的主要是一线岗位,而电子技术专业从事的是电子电器类工作,其相关的技能熟练程度,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过硬的技能是将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身价值必备的“能量”。而电子技术专业特点需要的就是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去实际操作,那么,在电子行业都离不开电子元件,通过企业实践掌握其应用及具体的操作过程。同时为了上好专业课,教师可以聘请一些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为专业课的顾问,通过他们来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来如何掌握测量电子元件的技术,从而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能接近企业的需求,更能掌握最新的专业发展及电子测量技术。比如:最新SMT技术、最新电子元件、最新焊接技术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要掌握新知识。教师与专家、技术人员要根据学校的情况及专业的具体特点,不断研究实践,及时增减教学内容,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把最新的教学内容尤其实践操作技巧补充进来,并及时开发出适合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实训课的课时,增加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机会,每个学校可以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增加专业选修内容。比如笔者学校把电器维修、机床电气维修等教学内容作为选修内容,拓宽中职学校专业方向和学生就业方向。专业课教学尤其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要从课堂讲授型向实验实训型转变、向企业实践转变,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从被动接受理论方式向项目型和任务型转变,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深入企业。比如:学生到电子企业去实践时,亲自感受企业是怎样用仪器去检测电子元器件,工人师傅有什么样的技巧,有什么快捷简便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电子专业的学习兴趣。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也飞速发展,以前老式的电子制作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及学生要定时深入企业,了解最先进的专业测量与制造技术。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既可以使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有更大的提高,也可以使学生的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同时也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中职学校是为他们输送合格的操作劳动者。中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校企两者的利益是共同的,这样,企业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企业实践。教师通过与企业接触,知晓了哪些教学内容是教师必须交给学生的,哪些是最新的电子制作工艺,哪些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及学生培养的针对性。总之,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培养其专业特长。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要相互配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到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孙广江 单位:辽宁辽阳市第一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 摘要: 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关于中高职衔接的政策背景出发,利用文献检索分析法对中高职衔接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从安徽省实际出发,探讨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 一中高职衔接发展的政策背景 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设置的大批中等专业学校是构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开始,职业教育开始兴起,中央就对中高职衔接工作从政策层面进行了引导与布置,制定了相应的文件与法律法规。主要纲领性的文件有: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对优先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第一次提出从中等职业学生中招收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开创新文件。1994年7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领》实施意见第一次提出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要相互衔接,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提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199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势明确了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指出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和其他教育沟通、协调发展,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工作。1999年10月,《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由省招办统一择优录取。对招收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其文化课和职业技能水平应由省级招生部门单独组织考试,并确定具体的录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畅通了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学习的上升渠道。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就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 二中高职衔接研究基本情况 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对中高职衔接研究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中高职贯通”、“中高职一体化”、“中高职教育”、“中高职教课程衔接”、“中高职协调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字段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中高职衔接研究第1篇文献是2000年8月,上海职业教育研究所许英发表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探索》。此后10年间关于中高职衔接研究处于低潮阶段,每年的教学研究文献趋于零,自2011年开始,中高职衔接的文献逐渐增加,这点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密切相关,即《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的颁布,中高职衔接实施进入活跃期。图1是2000-2015年中高职衔接研究文献分布基本情况。从相关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尽管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发展很迅速,职业教育的在校生的规模很大,但是实际情况是中高职衔接还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从中职升高职的比例一般都处于5%以下,这个数据与职业教育的规模是不适应的,中高职衔接研究涉及的主题包括:(1)衔接模式:对口高考模式、5年一贯模式、“分段贯通(3+2、3+3等)”衔接模式;(2)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衔接、中职与高职学历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职业前教育与职业后教育衔接、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学历教育衔接;(3)专业名称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教育部2010版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高职教育专业名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04版)、应用型本科专业名称(教育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4)课程体系衔接: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衔接、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实践课程体系衔接、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衔接;(5)教学与考试评价衔接:课程标准的研究衔接、中高职教学评价一体化、职业资格标准体系;(6)人才规格的衔接:中低端技能型人才与高端技能型人才定位培养规格衔接; 三安徽省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衔接实际 (一)安徽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设置基本情况 根据统计资料,我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74所,其中,政府举办的28所,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23所,企业举办的7所,民办的16所。另外,有23所本科院校举办高职高专教育。[1]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工业、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材料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及煤化工业及生物技术工业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之一,是支撑安徽省电子信息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点。我省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90202)实际布点44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校生规模55430人。根据目前高等职业学院招生的主要通道:第一是自主招生(约占招生数字的40%),第二是高考招生(约占55%),第三是对口招生以及技能优胜晋升(约占5%)。根据中国教育报最新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中等职业学生的升学比例由2010年的9.19%上升到2014年的15.32%。根据调研,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招收的中职毕业生的比例大致在5%左右。而中职毕业生通过高职教育继续上升到本科的几率更低。 (二)安徽省电子技术专业应用专业中职设置基本情况 我省现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091300)中等职业教育资格的学校共87所。安徽省布点分布如图2所示,合肥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办学专业设置数量大市。[2]由于存在接受与信任危机、吸引力危机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招生危机是存在的,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成为专业发展的重要考虑的问题。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 安徽省中职生上升渠道不畅,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招收到的中职毕业生比例在生源的10%左右。即使这样,通过高职两年的培养,来源于中职生通过专升本继续发展的几率很低,几乎接近零。整体在规模上可以说是高职教育的点缀,影响面小,中职生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不理想。目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1)相对于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生,中职生在精神面貌、纪律性、基础知识面、基本技能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偏低;(2)中职课程体系中的文化素质课程的设置(学时比例、课程内容的扎实性)难以满足高职对数学、外语的基本要求,学生的文化基础偏弱,高职学习的适应性降低;(3)长期以来中高职的管理模式的差异,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成体系,中职与高职割裂,缺乏交流;(4)专业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断层,课程内容的层次性、深度、广度缺乏合理设置;(5)中高职课程标准不统一、课程评价缺少区分度与层次性;(6)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不成熟,平台+模块+创新创造的结构不完善,课程的一体化体系尚未研究与探索;(7)中高职各自专业办学都有自己的方向和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各有各的特点,定位差异性较大,衔接的裂隙较大;(8)中职专业人文素质平台教育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需求;(9)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行业企业类型复杂,不同类型的企业岗位特点各异,具体岗位工作任务差异化明显。各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与合作或面向企业的性质、产品与设备相关。(10)教材问题,由于中高职分属不同学历阶段的专业人才培养,各自具有自己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重合度、层次性、深度以及知识大广度上没有进行科学的衔接,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课程教学都存在一定的不协调;(11)中高职现有的课程体系一般是基于公共课-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模块构建的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不明晰。 作者:李双喜 游平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电子工程学校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调研、探讨,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的实施从师资队伍配置、实验实训条件、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设计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0引言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使命,在党和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以娄底职院骨干校建设为契机,我们组织团队研发了一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制订了相关保障措施。 1课程体系构建 1.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及流程 通过分析企事业单位电子技术类专业岗位群和实际工作任务,根据技术技能复杂程度,整合三大核心技能模块,构建基础课程通用化,专业技能模块化,核心课程项目化,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职业资格取证替代课程考核结果的“项目导向、课证融通”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按照“分层次、项目式、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的课程。 1.2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务转化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所设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成图如图1所示。遵循“识岗—协岗—顶岗”的职业技能递进培养路径构建实践教学系统。统筹考虑、系统设计课内实践、集中实践、独立实践课程,按照由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习得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有机衔接,构建清晰的课证相融、训赛相通、产学相长的实践教学体系。 2课程体系实施的条件 2.1教学团队结构及配置要求 总体要求:教师配备标准:生师比应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18:1。专业负责人不仅要有企业工作经历,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很强的课程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主讲教师及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专业对口,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应达到30%以上,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应达到2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到90%。兼职教师要求:聘请3名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专业背景应与本专业相适应,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30%以上;逐步提高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的比例;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达50%。 2.2实践教学条件 与相关企业合作,基于理、实一体,便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学院组建了一个既可用于平常实验实训,又可用于生产性实验与实习的电子实训中心,包括PCB设计与制作、单片机与EDA实训等共15个专业实训室,同时还在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联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3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3.1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据课程特点,分别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的课程资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锻炼学生的技术技能,为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3.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突出技能主体地位,企业参与,多方联动,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考核评价制度与方案,形成以“四度”为核心的学校、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参与的多元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作者:刘理云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调研、探讨,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的实施从师资队伍配置、实验实训条件、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设计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0引言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使命,在党和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以娄底职院骨干校建设为契机,我们组织团队研发了一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制订了相关保障措施。 1课程体系构建 1.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及流程 通过分析企事业单位电子技术类专业岗位群和实际工作任务,根据技术技能复杂程度,整合三大核心技能模块,构建基础课程通用化,专业技能模块化,核心课程项目化,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职业资格取证替代课程考核结果的“项目导向、课证融通”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按照“分层次、项目式、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的课程。 1.2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务转化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所设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成图如图1所示。遵循“识岗—协岗—顶岗”的职业技能递进培养路径构建实践教学系统。统筹考虑、系统设计课内实践、集中实践、独立实践课程,按照由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习得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有机衔接,构建清晰的课证相融、训赛相通、产学相长的实践教学体系。 2课程体系实施的条件 2.1教学团队结构及配置要求 总体要求:教师配备标准:生师比应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18:1。专业负责人不仅要有企业工作经历,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很强的课程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主讲教师及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专业对口,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应达到30%以上,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应达到2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到90%。兼职教师要求:聘请3名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专业背景应与本专业相适应,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30%以上;逐步提高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的比例;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达50%。 2.2实践教学条件 与相关企业合作,基于理、实一体,便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学院组建了一个既可用于平常实验实训,又可用于生产性实验与实习的电子实训中心,包括PCB设计与制作、单片机与EDA实训等共15个专业实训室,同时还在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联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3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3.1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据课程特点,分别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的课程资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锻炼学生的技术技能,为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3.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突出技能主体地位,企业参与,多方联动,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考核评价制度与方案,形成以“四度”为核心的学校、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参与的多元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作者:刘理云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实践 【摘要】 在这个科技时代里,电子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而人才作为电子行业发展的保障,加大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要想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的电子化技术人才,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就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创新及实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 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要想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就必须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的意义 中职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好坏关系到了人才培养效果。就目前来看,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没有结合电子技术专业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忽视实践,进而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脱节。电子技术专业是一门研究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在电子技术专业中一味的强化理论教育是很难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此,要想培养出专业的电子化技术人才,就必须对教学进行创新,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强化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及实践策略 2.1教学观念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很显然,这种观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1]。 2.2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探索知识,主动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如,在学习电压、电流的测量的时候,我将班上的48名学生分成8组,给每组学生发一块MF—47型万用表,让学生进行电流、电压的测量,我先将相关要注意的事项向说声说明,然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学生测量完成后,我将万用表进行拆卸,让学生观察万用表的内部结构,在学生了解之后,再进行组装。为了更好地方便学生掌握万用表的拆卸与组装,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万用表的拆卸与组装演示;在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进行操作,我则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给与指导,为学生解疑答惑。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图文并茂,声色兼备的效果,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的知识,让学生感受电工电子专业知识的好处。 2.3开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学生的理论知识来更好地指导企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学校就应当重视校企合作。学校要根据电子技术专业来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企业,与企业建立联盟的关系,让企业去企业中实践学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让学生熟练的操作电子设备。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在学校选取优秀的人才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实现双向发展[3]。 2.4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尽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的重要。专业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能力。故此,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首先,对现有教师必须进行专业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能力,强化教师的教学责任,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次,要对象引进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保障。另外,学校还可以向企业聘请那些专家向教师进行专业教育,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拓展教师的眼界,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作为教师自身,更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解答,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有助于培养专业的电子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而人才培养效果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联。故此,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必须加大教学改革,重视实践,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要积极地开展校企合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李春来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增高,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轨道,应用电子技术产业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经济增长。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创新一个新方向会让行业焕然一新,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我国应用电子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产业发展中应用的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 创新;电子产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用 应用电子技术是支撑电子产业的主要技术,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创新在各行各业都是被推崇的,创新同样是电子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我们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电子产业包括了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等各种行业。创新使应用电子技术提升,带动电子行业日益发展,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所以,研究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对于电子产业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此,我们做出了初步的研究。 1电子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电子产业规模很大,经济效益不错,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新的特点,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产业优势不明显 在电子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应用电子技术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产业就像阶梯一样的特点。但是在我国,电子行业却还是不够专业化,没有特色,都是贴别人的标签。在这种消极的情况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越来越不受重视,没有量化的生产导致生产要素和人力成本不断提高,根本无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状态,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断降低,只能以求薄利多销,却还是日渐减少获取盈利。另外,基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原材料供应和生产商也让我国的电子行业收到了极大的冲击,约束了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1.2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在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过于依赖政府,政府对科研的投入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的不足,电子产业不像别的行业容易有赞助商,大部分的资金还是依赖政府支持,可是政府拨出的经费并不足以维持应用电子技术的不断研究,核心技术相对缺失,所以容易止步不前,在这种状态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二是,在科研人员方面,虽然在电子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但科研人员却有所减少,中国的高学历科研人员稀缺,有一些专业的还会选择出国,导致中国在应用电子技术高科技技术研究开发区域还不完善。 1.3改造升级力量不够 电子行业属于高、新、尖技术的行业,虽然在世界的电子产业中,中国生产规模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并没有去深入的研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缺少创新的意识,想通过快节奏获取成效,直接套用别人的模型,又因应用电子技术关键元器件发展相对落后,我国几乎不能创新出可以与世界顶尖设计相媲美的产品。加之电子产业的主流技术不断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给中国的科研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不可否定,要去加快研究的进程,加快升级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1.4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水平跟不上,自主创新意识不够,严重影响电子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以前大不相同,生产日趋规模化,产品日渐具有个性化。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拥有自身的技术和过硬的品牌。但就目前看来,我国在电子产业的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开发上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企业普遍引进国外的技术,换个方式就推出市场,换汤不换药,根本没有自己的创新成果,导致国人越来越对自己的产品失望。中国电子产业应当意识到这个问题,要去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并自主创新。 2创新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应用的策略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是电子产业发展的动力,为了克服我国电子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困难,推动我国电子产业发展和不断提高,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2.1提高领导的重视 为了促进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努力。在努力创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过程中,领导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只有领导重视了这个问题,某些方案和决策才可以更快速的实施。所以,领导自己也要具有创新意识,深入其中,鼓励和支持创新。一般这类领导,指的是教育类和政府类的领导,领导支持了,所开展的研究项目和实施项目才会得到重视。领导除了在思想上支持外,行动上也应该支持。如果领导能够多投入一些科研基金,研究工作就会得到更好地进行。 2.2推动人才队伍的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俗话说:无米难为炊,光有理论不能让从业人员全面发展,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一些创新的课程,使从业人员掌握更多的能力,积累自己的知识。在真正从事这个行业时,便会得心应手,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要领。天才始于勤奋,努力才会有回报。 3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项目各阶段的应用 创新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技巧,谋划电子产业项目来源于市场需求,实现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 3.1项目起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掌握了应用电子技术常用的专业知识并熟练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项目做出专业的方案,才能做出专业的项目设计。 3.2项目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是进行系统的强化工作。用实际的方法展现专业的创新知识。通过这阶段的工作,对专业的固有思维会改变,实现项目的成果可以使用创新的方法,学会处理突发状况,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3.3项目完成阶段 这是项目的最后评价阶段,创新不可或缺。创新的在专业知识上突破,汲取他人意见,取其精华,提高项目成果的市场需求、时效性和规模经济效益。 4结语 总之,应用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有些问题存在,可这正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时候,不要害怕挑战,要积极的面对,找出市场获利的关键。只有不断调查市场,把握关键,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推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步,是电子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高忠杰 单位:滁州市自来水公司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初探 摘要: 中职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转型,对于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笔者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谈谈如何做好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 关键词: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现状;措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核心是与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就现在来看与其相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无论是生产或者是生活,包括教育、交流、商业处处都在呈现着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这样的社会现实无疑对掌握一定的电子专业技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无疑给能够培养此类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带来发展的机遇。中等职业学校是能够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中等学校,它能够满足那些在中考中成绩不理想、想继续学习或者获得一技之长的学生的需求。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整个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很多人又重新把目光瞄准了职业教育,尤其是热门专业备受关注和追捧,电子技术专业作为热门专业之一也是如此,下面笔者就这一专业的发展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电子技术专业现在在有些中职学校被发展成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这给电子技术专业赋予了更广泛的学习内容。就目前来看,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依然保留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子设计与装配、单片机原理与维护等基本课程,还增加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维护、网络技术等新课程。目的是培养能够掌握一定的电子技术技能的从事生产或者维护的一线工人。当前中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既反映了传统学科课程的特色,也在顺应时展的潮流与需求,体现了学科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而从学生学习状况来看,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导致到毕业时间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部分学科知识难度太大,这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相对困难;有些学科专业知识陈旧,导致使用效果大大降低;学生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保证,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在就业问题上。所以,针对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二、应该采取的方法和举措 学生是衡量学校专业教学最好的标尺,就业是中职学校吸引学生最好的依据。据此,作为中职学校来说,针对当前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的状况,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来不断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足于时代潮流,办出特色和水平 当前中职学校的发展环境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之间的竞争依然很激烈,生存和发展问题依然是每所学校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句话反映了中职学校办好专业教学的努力方向。作为每一所中职学校来说,时代的发展已经赋予电子技术专业更丰富的内涵,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正在把我们的社会带入一个新的高度,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产业越来越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专业要立足于现实需求,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二)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 教育本身应该是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既需要教师的教也需要学生的学。作为电子技术专业来说,其中有大量的知识是涉及物理学科的,知识抽象且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从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中考中没有达到普高建档线的学生,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基础较差,且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尤其是主动学习的意识是比较欠缺的。针对这样的学生情况,教师要结合专业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一定的调整,尤其是要做好知识之间的衔接,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足必要的铺垫,这样学生的畏难心理才可能减弱。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调节课堂教学流程,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容易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用心了,教师教起来才可能更省心 (三)重视知识之间的整合 电子技术专业现在所用的教材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有些内容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教师要有潮流意识,紧跟时代前沿,及时把一些新知识和新理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保证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要立足于学生扎实掌握基本技能这一现实需求,对于有些知识要进行大胆的整合,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同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四)以就业为导向,打造“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并以此确定办学目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新型人才。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教育教学理念,电子专业可以围绕电子技术操作技能、制作技术和电子产品维护技能等方面组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及实训活动,并且要制订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改革方案,还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这样有利于中职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实践应用,更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还要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有效合作,增加实践教材科技含量,不断优化课程,打造“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需要。 (五)多种途径改善实践环节 中职教育的最终发展方向是要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电机技术专业也是如才。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据此,中职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环境,尤其是学生的实践教学条件,及时更新设备,满足学生现实发展需求。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努力拓宽学生的实践环境,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总之,时代的发展赋予了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更高的发展使命,电子技术专业要立足于学科特点,密切结合当前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保持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不断地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从师资建设、课程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作者:李昭阁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职教中心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生特点,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本文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生专业和职业能力需求,根据高职生特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浅谈其教学改革。 1存在问题 1.1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且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了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目的和意义,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1.2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方法,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导致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1.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生学习特点。 2改进措施 2.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简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职业岗位需要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将课程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内容。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然而在实践中,只有专门从事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对于高职生而言,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而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应予以删减。 2.2加强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电工电子技术是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对专业还不够了解,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同后续课程的联系。教学内容应满足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2.3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高职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讲解,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务必使学生掌握。 2.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容的充放电等,若合理巧妙地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实物模型、幻灯片、投影以及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学改革形势,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理论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使理论得以验证。比如,对于一些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概念需要通过实验阐述和验证。在讲授需要实验演示的电路时,可利用事先建立的仿真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具有3个优点:(1)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到,借助仿真技术可以方便观察;(2)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再到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3)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 2.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但是,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无法了解具体工作流程。为此,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首先,教师提出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自己动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训练相关技能。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互,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相关,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实践教学场所应按照职业环境来布置,突出职业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促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2.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强调学生能力考核,实现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与之相对应的考核也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考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闭卷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方式,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不同内容采用不同考核形式,如基本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实训技能考核采用项目任务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操作情况,综合评定实验实训成绩;平时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使学生全程参与,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上来,可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比例,具体为: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改革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部分考核可按照A、B、C、D级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考核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教师调整教学方式。 3结语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以后的改革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袁凤男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技学院
计算机本科论文: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现代社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素质的基本要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成为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水平,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展,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提升学生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及教学意义 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需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去想象,敢于自己动手。高等教育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首先,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课,目的在于向学生普及大学教育中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必备的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其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应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学习新的技术对解决新的问题所带来的新的思路方法的能力;第三,计算机基础最终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习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简单介绍、Office办公软件(主要为Word、Excel、Powerpoint)应用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等。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高校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学生加以部分实践练习。采取类似的教法未能使学生较好的学习此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容易弱化学生动手能力,不易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传、帮、带”的作用。怎样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是教师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之一。 (二)授课侧重点不明确,与专业脱节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过分专注于对计算机知识的讲解,容易与学生专业脱节,往往忽略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使用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授课侧重点不明确,给所有专业的学生制定一样的教学大纲及计划,完成的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并未注重学生所学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未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存在质疑,眉毛胡子一把抓,出现“学了就忘,考过就忘”的局面。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实践环节不足 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环节是关键,对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践课大都是由教师先讲,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的完成。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学理论课依然凌驾于实践课之上,实践环节弱化且实践时间相对不足,未能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形成较为科学的匹配。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对知识点的理解才能更加融会贯通,才能学以致用。 (四)缺乏合理的考核方式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目前很少有高校出台专门的考核体系,考核方式欠佳,仅仅是通过试卷、机试的形式决定学生成绩的优劣。结合我校来说,虽然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但是仍然没有突出考核的应有作用,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考知识还是考能力界定模糊;教师和学生难以通过考核结果真正认识学生所具备的实际水平,也影响了学生后续学习、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索 自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积极寻找和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经历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理念的过程,成立了“计算机基础研究中心”。当前,本人认为工作重点应转向深化教学过程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是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方法和对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改变“教师多讲,学生少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取“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新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使用计算机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单靠课堂书本教学是不好培养的,而要靠大量的动手实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由“教师多讲”向“教师精讲指导下的学生多练”转移,通过教师的正确说教和学生大量上机实践是学好这门课的基本保证。对于计算机基础课这类实操性较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Word表格相关操作问题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个体或分组制作课程表或学生信息表等这些既熟悉又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经典案例上来,比如对单元格的合并是怎么操作?表格当中涉及到一些数据的简单计算该怎么进行?课程表中斜线表头该怎么设置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突出专业特点,明确教学侧重,求同存异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需要培养出具有不同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要以应用为目的。深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加强与学校各专业的交流,结合专业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达成共识。积极参与学校各专业教学改革,与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校召开的教育教学研讨会议、教学例会等及时互动交流,使教学侧重点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不同的专业间开展起来,围绕应用型确立教学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进而体现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重要,而且强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所学专业,也就是培养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更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结合财会类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把Excel电子表格作为此类教学的侧重,新闻类专业我们可以把Word排版作为此类教学的侧重等,在教学案例素材方面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案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效果是核心。能力的提升,实践是关键。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学生上机实践,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把握,提高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更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难问题,达到在“做中学”。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明确课程总课时数,突出实践环节,理论、实践课课时比例为1:2为宜,与此同时理论课、实践课应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调配。在实践课前学生应明确本次实验的任务目标、要求等,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带着项目进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采取模块化的方式,深刻领悟实验要领,这也是我校应改善的重要环节。例如在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中,设计一个案例,先让学生直接上机操作,如有一些不熟悉的功能操作,可提问教师寻求针对性的讲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提升操作深度与难度,尽量杜绝学生练习教师示范内容,应让学生举一反三,对相同知识点,能够制作出不同内容的作品,使之别出心裁,培养创新意识。 (四)课程实训考核,巩固知识,并学以致用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的提升是目的。应具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高度实用性是其他基础课程难以达到的,基于此应改变我校传统的考核方式,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进行转变。对此进行课程的集中实训考核是很有必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图文混排、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数据表操纵,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动态效果展示等。可合理分配课时,如期末制定8课时时间,让学生全面理解并综合应用课程所学知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单独制定考核计划,定时完成任务,以解决考核问题,最后通过PPT汇报,教师给出考核成绩。不仅能考核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的能力,还能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通过现场答辩汇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以此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进而实现学以致用。 作者:洪涛 张富强 计算机本科论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论文 1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1.1没有充分利用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科 目前财经类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大都效仿理工类院校,普遍没有将计算机专业的工程特性与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更没有突出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这使财经类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具有竞争优势。 1.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课程结构和体系,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出于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考虑[4],一些难度大、应用面小的理论课程都纳入课程体系中,如离散数学、编译原理和汇编语言等,课程体系“大而全”,学生学的“杂而不精”,课程的设置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而实践训练不足,偏重学科建设而应用技能不足”的现象,使学生毕业后感到没有学到什么真东西,其知识泛而不专,无法学以致用,没有形成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 1.3师资队伍缺少工程能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 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职业实践经验,技术更新滞后,而计算机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技术更新较快的专业,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致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 2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在财经管理类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中,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创新创业实践,从知识体系更新、增强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实际技能的应用为核心,选择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实用技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学校充分利用财经类优势学科,突出交叉学科特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企业经济管理的情况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人才。 2.2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应充分利用财经类优势学科,让学生在主修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辅修财经管理类的主干课程,建立一种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项目设计的进程为主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财经管理类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三大部分组成。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基础,又重视培养学生在职场上所需的技能应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经历项目构思与设计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达到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3教学模式 2.3.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坚持“基于项目的课堂教学”原则,讲解课程中的各知识点在项目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3.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突出课内、课外实践并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构建“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课内实践以单元实验为基础,使学生巩固每个知识点。课外实践以课程设计为目标,在开课初期就把课程设计的综合项目布置给学生,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分阶段完成综合项目。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我们在课程教学初期(基础知识理论授课完成后),从企业引入资深专家给学生讲解目前Java语言的应用现状、应用前景及Java编程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布置实践项目(课外完成),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既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分析能力。另外,我们还通过组织校内的技能大赛、大学生全国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2.4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能力,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一方面,可以建立校企深度协作关系,每年选派骨干教师,以技术员身份去企业参加项目研发,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教师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及创新创业实践过程的指导,本校专职教师负责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课外辅导。 2.5学生学业评价 研究制定一个课内教学与课外创新创业成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要实行多元化,增加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既知晓在知识体系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功,又能清楚不足,找到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使考核评价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明灯。 3结语 将财经类院校的自身特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相融合,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特色专业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学生素质、师资力量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惯性延续等因素的影响,这个目标的实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确定培养目标后,应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完善培养体系及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作者:李凌霞 齐景嘉 郭瑞波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计算机本科论文: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探索 1选拔与培养 1.1选拔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 有的学生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遇到科研困难就没有动力,坚持不下去。学习的内动力源于其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加入科研团队的学生应该最有学习激情,最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为此,我们在初期就应该对学生的能力、基础和素质进行考查,选拔出一批有强烈科研探究兴趣的优秀学生进行培养。 1.2全面而坚实的培养 对学生的培养以提高其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为目的,但本科生初始接触科研工作时通常会比较茫然,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初期的引导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入门。我们认为这里的培养不仅应该包括技能方面的训练,还应该包括观念的改变,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另外应该特别注意资料的总结、传承和共享,这样后续的学生学习效率、上手速度会越来越好。 1.2.1专业技能的培养 实践证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最好从低年级的本科生中就开始寻找培养目标。因此,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早期不要以论文和技术为重点,要以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设计课题的能力为目标。学生初始会茫然无措,希望老师可以指定详细而具体的小任务,这时不能只给一个大题目,否则学生会觉得无法上手,没有成就感。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循序渐进。前期会给初步选拔出的学生统一安排入门练习,每一项练习都会有详细的参考资料、步骤指导、进度要求;开始的练习会主要面向编程、基本算法、相关研究领域基础知识,可以借鉴ACM编程训练的方法[4];后期会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进度、研究兴趣等作相应调整,鼓励学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递进而规范的密集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在这些练习中逐渐进步,逐渐成长,可以迅速打牢根基。这种过程会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带来很强的成就感。 1.2.2端正思想和态度 不同于其他工作,科研需要厚积薄发,探究者要耐得住寂寞,投入精力钻研。有的本科生初始接触科研时,比较浮躁,希望速成。这时应对学生正面引导,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努力充实自己。要成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可以尝试隔绝及正面榜样作用。比如建立一个单独的实验室,让学生少受外部浮躁气氛的影响;另外,高年级同学成功的案例,也会给他们以激励;树立个人和先进小组典型,为学生的学风建设提供一批身边看得见、学得了的榜样。 1.2.3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因材施教,多和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很多学生往往重视知识,忽视批判性思维,大部分都不敢或不会提出创新性思路。孙学军老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文献的技巧,要求他们寻找并提出这些文献存在的缺陷,以创新性思路为标志,提高学生对最新进展的眼光和悟性。对基础好、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大力度培养,可以让他们尽早从一个小的课题入手,独立进行信息调研、资料查阅、方案设计等,促进这类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鼓励其进行创新思索。方案得到肯定、实验平台顺利搭建、,看到科研成果会让这些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给他们更多参与科研的自信,提高了参与热情。对于基础差一些但态度认真的学生,前期可以让其循序渐进地进行入门强化训练,阅读和分析文献,撰写综述,锻炼基本功,使其逐步具备开展科研的能力;我们尝试安排团队里的这类学生做偏工程类的课题,这类课题易上手,很快可以看到成效,一个小项目的成功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同时,要了解对不同的学生最有吸引力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对科研探索有浓厚兴趣,就需要着重培养这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锻炼其科研创新的能力,帮助其寻找到科研兴趣点。还有的学生目标是就业,与企业对接的科研项目、对其就业有帮助的技能的吸引力则要强的多。青年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尽可能为不同学生创造机遇,做到教学双方的互利共赢。 2科研团队建设 2.1严格的进度检查与研讨班的规范管理 中国学生大多习惯被动学习模式,很多时候并不适应源于自主性的自我管理与学习探究。为了激励学生有足够的动力获取新知识,以及确保整个科研团队的高效有序运行,适度的外部施压和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对科研团队成员的学习工作进度进行严格的进度检查,建立常态规范的研讨班制度。平时的学生管理可以有多重形式,比如常态的周小结、阶段性的研讨班汇报、邮件组即时通信工具等的信息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多听学术报告等。在这种固定而常态的沟通过程里,成员们可以比较分析,找出差距,同时又能相互激励、相互督促,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充分调动科研的积极性,促进整个团队科研水平的提升。当学生的工作有阶段性成果想向大家展示时,我们会安排时间召开研讨班,一学期中每位同学至少要作一次报告。研讨班上,成员们可以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逐渐学会如何着手进行调研、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等,这些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2走出去、请进来,交流的重要性 对于刚起步、基础比较弱的课题组,为了打破僵局,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派学生出去交流——根据需要和可能,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去外校或研究所交流参观、毕业实习等,在交流的同时,提升能力。这对学生有较大的激励作用,丰富的研学经历会是学生就业或读研的有利筹码。除此之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会让学生多走出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和外面的学习研讨班,认清自己的局限,调整努力的方向,开阔学术思路,并经常性地邀请一些校内外专家来团队介绍相关学科前沿信息,在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的同时,也可以扩展青年教师的交际圈。 2.3淘汰机制与奖励制度 保持适度淘汰,这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责任意识。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留在团队中,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态度端正、优秀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比如可以适当地提高其补助的额度,优先配备各种实验设备,鼓励其、申请专利及各级项目,资助其出去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实习等。另外,每年可以在团队中树立典型,给予其精神上的鼓励以及适度的物质奖励。完善的奖励制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 3目前的成效 本科生科研选拔培养方案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效果。团队的研学风气良好,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对教师个人而言,则增加了科研助力,可以更高更新的视角去统筹安排科研队伍的科研工作,节省出精力去争取更多科研课题,从而促进整个科研团队的积极良性运转。目前,团队中本科生同学结合其科研实践,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已经获得2014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全国一等奖、第三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2014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全国三等奖等众多奖项。 4结语 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互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一套指导本科生科研的选拔及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多途径宣传吸引学生、选拔培养、因材施教指导。今后,我们将在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 作者:童晶 单位: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计算机本科论文:医学专业本科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探析 1现有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目前,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计算机网络、Office软件(含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软件及常用软件等。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包含了对计算机软硬件及发展史的介绍,计算机网络涵盖了计算机通信的一些基本原理,都属于偏理论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上以教师讲述及展示为主,也就是传统的lecture based learning,学生动手操作不多,但可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后面几章的内容则需详实地介绍相应软件的初、高级功能,通常是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一些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发现、思考所学软件的应用,这个过程也可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 2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1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来自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在高中已经进行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基础学习,以北京为例,北京的高中学生都需要参加信息技术科目的会考考试,而在该科目中已经包含了计算机基础、Office软件、多媒体及网络的应用,编程基础等,相比之下,大学计算机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扩展很多,但在深度及学科应用上有专门的涉及。因此,部分北京的孩子可能对一些课程节次上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此时,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并养成一个不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可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这会让周围的同学有一种误解,怂恿、影响一些同学同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特别的,部分同学觉得前几节的内容对他们自己来说比较简单,就错误地认为这门课也比较简单,从而导致后面的内容也习惯性的不听,但实际上那些内容他们可能接触的并不是很深,最终导致计算机课程成绩的不佳。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同学可能在初、高中时代并没有接受较完整的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因此,他们反而会感觉计算机课程非常难,这部分同学需要从最基本的操作教起,相同的问题,他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另外,部分同学由于刚从家乡来到北京,在性格上可能还比较内向,小心翼翼,从而不愿意与教师多沟通。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折射了教学上的一个问题:尚没有合理的计算机入学分班制度。分班制度的建立还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编写针对不同水平的教材,对不同等级分班实行不同的教学策略等,这就需要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研究。 2.2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现有的主流教材的主要内容还是涵盖在常用软件的操作使用上,虽然大学教材在内容深度和应用上相比高中信息化课程更进一步,但是在内容扩展上还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我们也参考了国外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材,感觉国外教材在内容上突出了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以及软件工程(含编程)的使用,国内大学教材的内容跟国外高中的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课程的内容非常相似。这也间接反映了国内外在大学课堂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差别,国外由于已有较好的高中的计算机素质教育,因此,在大学的课程中,更偏向实际应用系统应用的相关理论,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质,从而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及系统。另外,我们的教材中还没有涵盖在医院现行应用比较多的HIS、PACS等系统的相关理论及操作,因此,学生也还不能直接从课堂上了解医院信息系统的原理及使用,如果以后可以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可能对今后学生的发展更有益处。 3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 目前,虽然计算机课程同英语一样都属于公共基础课,但是两者的地位差距比较大,计算机课程未来的发展也可以参照目前英语课程的模式。(1)英语课程一般在上课之前都会先有一个分班考试,而分班考试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基础的学生,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可以进入快速班,可以学习更有难度的课程内容,而基础差的则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适当的教学,从而易于学生接受。而计算机的课程也可以参照这个思路,上课之前先进行分班考试,从而分成快速班和基础班,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授课内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2)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还在于英语四、六级的存在,并且直接与本科学位挂钩,因此,英语在基础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而计算机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要求,但实际上,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NCRE)已在国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很多年。根据我们课程内容的设置,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二级都是可以报名的,比如一级中的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计算机基础及Photoshop应用,二级中的MS office高级应用。如果能够鼓励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后报名计算机等级考试,且在课程上也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有一定的涉及,这样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能够获得一个国家认可的等级证书,可以更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踏实地学习,最终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准之上。 4结束语 未来的医院必定走向信息化及智能化,优秀的计算机素质将是未来医护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之一。这需要教师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深化育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增强为社会培养所急需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医学本科生的计算机素质全面提高。 作者:景斌 赵相坤 董建鑫 李海云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计算机本科论文:中职本科计算机专业论文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1、工学结合,构建课程体系 分析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角色,开展广泛调研,科学合理的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跟据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以往的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对大连、沈阳、鞍山等省内城市的IT企业和市场需求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及企业对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要求,中职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即要参照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教材选取,也要根据学院特色和相应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以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根据社会、市场、企业的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设置课程系统、并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努力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懂技术的专门人才。 2、依据专业就业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中职学校本教育是以实践应用能力为本的教育模式,要以实践应用化为原则,这也符合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点。但实际上是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同学都不能胜任本专业的相关工作,甚至连组装电脑、安装系统都不会,office办公自化也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有选择的调整教学内容,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即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大学生实习、实训、下企业实践的机会。接近未来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积累了工作经验,实现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机制的紧密衔接。中职本科学生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就要强,才能在就业中具有竞争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适当减少或削减学时,而动手操作的课程要尽可能的多开,强化C++、Java等课程,增开ASP、Oracle、Apache、C#、等课程。也可以分方向教学,加开英语班、日语班等。因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多在软件公司,接触外文的机会相对要多,应该提高计算机专业外语水平。 3、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人才 学不在多而在于精,学院即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某一方面专项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编程语言可能有多种,但对于他来说只要精通一种就足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当然是多多益善。鼓励支持学生多参于工程设计及各种技术大赛。比如动漫制作、手机编程、系统开发等专业技能竞赛。竞赛的形式很多,即可以是个人赛,也可以是小组赛,近年来,通过技能大赛,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勤奋出成绩,技能走天下“,学习技能热情高涨,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即提升了个人能力也获得了相应的行业认证证书,为日后的就业也增添了一份法码。 4、加强就业培训实习环节,应对市场挑战,提高就业竞争力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桥梁,实施校内校外联合办学,学中做和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检验教学成果,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中职本科是四年制,而且大部分在中职学校的时候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大一大二的时候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大三或大四则是应偏重校外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去完善和提升自己。实习的过程,就是一次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人格完善的过程。了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从开始的浮燥到心态的稳定,学会服从,学会收敛,学会遵守规则。 二、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主体,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中职学校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足,如果按照常规的四年制本科教学方式学生及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即要有雄厚的文化知识,又要掌握专业技术,还要讲究教学方法,不但能做学生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的朋友、师傅。 三、总结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就业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的根本所在。所以中职学校本科学校需要改变原有的专业教学模式,以市场用人机制为导向,以就业为最终目的,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学生实践学习基地,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适应就业的需要。 作者:孟庆伟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本科论文: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1背景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除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还应该突出应用。改革重点在两个方面:计算机原理的教学和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利用计算机”和“解决问题”这两点为主线展开。当代计算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可以多角度使用,它可以像汽车一样,通过简单操作来驾驭;也可以像数学原理或公式一样,需要懂得原理才能深度使用。对计算机多层次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首先应该定位于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不能只将计算机作为低层次工具开展教学。面对“利用计算机”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从计算机原理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定位并非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而是真正将大学计算机回归到大学数学、大学英语同样基础性地位的过程。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展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强大能力,就涉及到如何抽象问题的计算特性,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课程设置的调整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必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内的课程体系有很大不同,应用型大学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当前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学生进校时的个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学生进校后应进行一次摸查,对确实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其他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指在统一教学指导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不同专业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计划的缜密分析,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访谈沟通,特别是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对计算机科学的依赖,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分为社科人文类、理工类、经管教育类、大农类等4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重点强调某些内容,这是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分类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不仅体现在课程讲授,也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2.2理论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现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设计好自己的课件,课件要丰富多彩,同时在内容组织上要合理生动,有吸引力,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而对于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采用渐进式案例教学,每一部分内容设置两个案例,让问题复杂程度从简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驱动,以渐进式案例教学为线索,以服务专业应用为目标,在高度浓缩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3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就更为重要。实验应注重对已有知识的验证,突出对未理解未掌握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探索,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2.3.1对于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实验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组装一下,最后让学生去设计一个方案———配置一台具体的计算机。 2.3.2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则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是让学生使用实验平台,每个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练习题,这些是必须提交的,学生是必须完成的,同时每次实验都设计了思考题和实验相关知识,配置了综合学习与拓展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向更深层次拓展。 2.3.3针对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同时配备一些虚拟实验,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做,这些虚拟实验兼顾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考虑到与现行教学内容的关联,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培养基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计算意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将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以及专业知识以有效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技术途径。这部分实验可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3结语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广受关注,改革的思路不尽相同,也不乏有建设性的理念和措施。笔者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尝试,分类教学和案例教学收到较好效果。这些改革的实施将全面培养本科生和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有效提升本科生的学术意识,掌握牢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使他们在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中,能够自学和自主应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终生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环境和任务变化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作者:陈兴梅 庄锁法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计算机本科论文: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思索 一、引言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最后阶段,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查。因此做好本科毕业设计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质,对毕业生以后的就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过快等因素的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下降,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二、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现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大体可以分为:理论、软件和硬件。实际上学生的毕业设计多是做软件或硬件的,做理论的不多,即使做理论也要求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编程验证。设计涉及的方面一般有:网页设计;网页编程;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网络设计、搭建、调试和维护;网络安全;单片机及自动控制等。这些设计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包括软件开发方法、算法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编写、程序调试等。如何通过这样的训练来真正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过快等因素的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下降,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毕业设计就难以得到提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的选题不够合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先决条件。每年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多是与上一届大同小异,不少学生都会选择做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学生之所以选这些系统来做,也是因为这些系统的实现从技术上来讲其实是大同小异的,系统的实现方法在许多计算机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已经成型的论文也颇多,到时候学生可以把界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把别人的论文稍加修改就成了自己的论文。但这些题目毫无创新性可言,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帮助不大。 2.学生思想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 学生大多认为毕业设计仅是一种形式,对自己的正常毕业以及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没有丝毫影响,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和公司面试,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精力甚微。毕业设计的时间与考研初试、复试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准备考研,而不是做毕业设计,往往都是临近答辩时,才匆匆忙忙,东拼西凑,草草完成,甚至出现严重的抄袭想象。以这种心态和这样的方式写出来的论文,质量当然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3.指导教师的选择不当和责任感不强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晚,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十分稀缺,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没有这些实践体会,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部分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目的认识不足,责任心欠缺,对学生疏于指导。学生本来就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不足,再加上指导老师疏于管理,毕业设计质量下滑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4.对毕业设计的监管有所欠缺 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监管不够到位,对指导老师的要求不够明确。检查是大多基于学生和指导老师填写的各种表格和文档,指导老师没有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起到监管和指导的作用,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随之任之。这种方法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起不到监控的作用。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取决于指导老师的评定和答辩。由于本科生数量过多,答辩任务很重,导致答辩的时候,把关不严。这势必造成学生的侥幸心理,觉得不好好做毕业设计也能通过。如此欠缺的监管制度,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自然不佳。 三、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毕业设计可以反映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毕业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针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解决。 1.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选择。第一,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第二,课题的选择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第四,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多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第五,学生除了在导师提出的课题中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外,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自己实践中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 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根本措施应当是加强学生教育,使学生引起重视。其实多数高校和指导教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都深有体会,但具体实施起来总觉得效果不如想象中好,关键是在于“循循善诱”几个字。要经过耐心教导,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任务,也是为了对自己四年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是对个人责任心的一次考验,从而端正了态度,主动性大大提高。在毕业设计之前做一些专门针对毕业设计如何开展的专题讲座。 3.加强过程监控,改革评价体系 通常学院对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所作的工作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监控。如果学生不是自己做的毕业设计,又在答辩前熟悉了别人给设计的东西,单从答辩环节有时很难看出。开题报告完成以后,就进入了漫长的实际设计过程。要增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督促机制,防止学生偷懒。其一,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其二,可引入现在一些软件公司常用的做法,要求学生写周报,让学生每周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果或碰到的困难做一次记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时报佛脚,不做设计只写论文的情况发生,又使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有案可查,增加了对毕业设计评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这种过程监控实际上既对学生加强了管理,也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力度。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需求分析报告的质量、系统设计报告的质量和中期检查的结果等均列入毕业设计评价之内。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要围绕培养目标,在大学前三年就下手,让学生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程序编制、程序调试等实践能力。另外在制度上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实施过程监控,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做好各项制度保证,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顺利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提高高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水平。 计算机本科论文:本科生院计算机教育革新途径 一、大学本科生院发展背景与意义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基础和核心任务之一。本科生院是大学专门负责管理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教学与管理机构。本科生院(College)发端于历史悠久的意大利的大学住宿学院制(如博洛尼亚大学、帕维亚大学等),发展于英国的大学学院制(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成熟于美国的综合大学学院(如哈佛学院、耶鲁学院等)。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对于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近年来,为了加强本科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有些大学开始陆续成立本科生院,如浙江大学(2008年)、中南大学(201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等。大学本科生院的建立对于我国高校深化本科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本科教育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建设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本科生院的建设必然带来一系列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进行相应的专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高水平计算机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就成为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建设目标及发展思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于2010年启动,2011年5月正式挂牌运行。成立本科生院是哈工大本科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改革,是为加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哈工大本科生院定位是:面向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强化本科教学管理,建设哈工大本科生阶段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体系,整合本科教学资源,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哈工大本科生院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教育改革与创新,建立具有哈工大特色、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创新型本科教育体系,推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统一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整合全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提高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服务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高素质本科毕业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哈工大本科教育品牌。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我们将发展思路确定为:强化大学范围的本科教育,整合全校教育资源,加强本科教育体制改革、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建设和优化,从本科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与过程、教育参与者、教育资源与管理、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政策等方面全面加强学校的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基于课堂学习与基于项目学习相结合、专业教育与跨专业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跨国/跨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创新型本科教育模式。 三、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案 基于哈工大的办学定位、优良传统与人才培养特色,本科生院提出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致力于培养“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与领导力的高素质毕业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带头人、工程领军人和政府机构领导人培养后备人才。在此人才培养目标引导下,哈工大本科教育将结合以理工科为主体的特点,在以原有专业教育为主型的基础上,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结合的精英教育模式。四年制本科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与选修课、面向大类领域的公共课程、面向学科的专业课程、高年级的跨专业选修课等;并补充基于项目的学习、国际交换学习、文化素质教育等环节。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数理基础教育、基于项目学习的创新能力培养、外语与国际化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跨专业教育7条主线。为了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哈工大针对尖子学生,提出了两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科学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工程领军人培养计划,以期望集中全校优质教育资源,以较为特殊的培养模式,在优势专业或领域专门培养部分拔尖精英人才。 四、本科生院的教育改革新措施 为了实现本科生院提出的发展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本科生院2011年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本科教育改革新措施。主要包括: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创新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健全本科生院组织机构,完善本科教学管理及运行机制;构建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哈工大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综合改革,实现科研优势转换,加强专业教育及课程体系建设;推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实施“大学生外语与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促进本科教育国际化;加强英才学院建设,实施科学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工程型领军人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构建实验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平台建设一体化体系;加强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建立以认证为牵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同时,配合本科教育改革,哈工大制订与出台了一系列本科教育的改革政策及管理办法。 五、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优势与传统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本科生院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相同步,也在积极探索本科生院体制与机制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改革新思路。事实上,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哈工大计算机专业成立于1956年,同年在国内首批招收本科生;1958年开始培养研究生。目前,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地位;在2003、2007年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列全国第五名;2010、2011年,进入上海交大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计算机学科前100名;2011、2012年,在ThomsonRouter的ESI计算机学科排名中进入世界前1%。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哈工大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一贯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教育,形成了一系列优良教育传统。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与教学指导思想,培养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教育体系,先进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目标导向与能力驱动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一流师资及教学团队,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与教学成果,精英学生“三三”育人模式高水平的实验环境及条件保障,浓厚的学院文化等。 六、新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在已有的专业教育优势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本科生院的教育体制、机制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与新举措,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改进措施。 1.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哈工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和未来国际化人才竞争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国际化、领导力”创新拔尖人才的目标。 2.教育模式。积极推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3.课程体系。通过国内外调研,明确提出了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并制订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修订计划。 4.理学基础。进一步强调加强理科数学基础训练,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5.教学方法改革。继续深入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实施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面向问题求解的大作业、累加式考试等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为主的教与学方法。 6.专业导论课。针对本科生入门教育,进一步改进计算机专业导论课,强调计算机科学技术体系、计算思维、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与思维方式。 7.专业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重视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实施“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分层次实验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8.基于项目的学习。推行大一年度创新项目、大二课程设计项目、大三综合设计项目与大四毕业设计项目,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训练,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研究实验室做科研,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与素质。 9.教育国际化。从课程体系、教师、英语授课、国外原版教材与课件、学生留学/游学等方面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外语和国际化的能力。 10.科学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英才学院合作,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本科、硕士、博士贯通的培养计划,把部分尖子学生培养成科学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 11.工程领军型人才培养。实施工程领军人培养计划,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通过与一流IT(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把具有突出的工程技术和综合领导素质的优秀生培养成未来工程领军人才。 12.个性化培养。为了强调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多种专业方向与课程、自主学习空间、个人成长途径、导师的选择等等。 13.基于认证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出台《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方案(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等教学质量白皮书,建立先进的、基于认证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计算机教育质量。 14.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与国际评估。巩固已有的计算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实现人才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并进一步争取开展国际专业评估。 15.教育改革政策与激励机制。结合学校及本科生的教育改革政策及管理办法,针对计算机教育具体情况,补充必要的教育改革政策与激励机制,促进形成教师“重教、思教、善教、乐教”,学生“重学、思学、善学、乐学”的新风尚与和谐氛围。 七、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结合笔者的多年工作体会,本文给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1.教育改革目标。不论我们如何进行大学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都应该以人为本,以“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一流人才”为最高目标,而不应为了改变而改革。 2.精英教育模式。关于精英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流教育、精英素质、领导力培养”应该是精英教育所要追求的境界。 3.本科教育重点。在当前形势下的本科教育阶段,应该把教育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素质、基础、能力、实践、个性、国际化”等方面,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坚实基础,而不可只因师而教。应该认真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成才途径与条件,按规律实施有效的教育。 4.教学与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学习重视教中学,新兴的基于项目学习强调做中学,二者皆重要,应结合之。对于计算机专业教育而言,做好基于项目的学习更为重要,尽管可能更加困难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许多知识与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5.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虽然有不少教育专家不同意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研究型大学,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对尖子生进行专门的拔尖人才培养不失为一条可选的教育模式。在培养拔尖人才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进行分类与个性培养,可以培养出学术型、工程型、复合型等拔尖人才。就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十分密切的计算机专业而言,上述各类人才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十分重要。 6.高水平师资及教学投入。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力、经济条件的改善,已开始有一批高水平人才进入一流大学从教,但许多大牌教授对本科教育投入不足,要想真正做到教师“重教、思教、善教、乐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通过观念、认识、机制、制度与政策等方面的进步来改善这一状况。 7.优势转换。研究型一流大学应该将其科研优势转换到教学中,倡导“为了培养人才而进行研究”的新风气,提高一流大学的研究型教学水平,培养出“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一流人才。对于计算机专业教育而言,通过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对于教育的优势转换。 8.教育质量保障。教育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我国一流大学应该努力改善教学投入状况,提高师生的积极性,使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从监督控制为主的强迫式阶段,逐步过渡到以认证评估为主的引导式阶段,使教育质量管理能够事半功倍,提高效率。为实现教育质量评估的国际化,有条件的大学可以开展教育质量国际评估,促进我国大学教育的深层国际化。计算机专业应该在教育及质量保障体系国际化方面走在前面。 计算机本科论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重知识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与培养模式亟待改革。积极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夯实教学团队、强化实践环节,打造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较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构较为科学的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建立较为科学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就是使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能力突出、个性鲜明;“宽口径”就是加强通识教育,使学生有很强的多行业适应能力和宽广的就业前景;“重实践”就是使毕业生通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具备在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和岗位就业的专业实践能力;“求创新”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坚持整体优化、学科融合、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原则[1],充分体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养过程。突破思维定势,改革传统的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色,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提升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为目标,构建较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优化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计算机学科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教学模式和手段缺乏多样性、教学资源缺乏实用性等问题,按照计算机专业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为标杆,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的授课、实践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优化,融合各课程的内容,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2],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理解课程间的连续性。 (一)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 对各核心课程的安排顺序、授课内容、授课重点、授课计划等按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大纲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整合,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弃旧扬新,使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相适应。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遵循以“教为主导,学为主题”的授课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采用综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设计[3],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将课堂讲授与参与式、提问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相糅合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 利用Web教学服务平台、FTP服务平台、实验教学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核心课程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在线指导。在这些平台上提供了各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从“授前、授中、授后”三个环节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另外,为了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可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教授、博士开展新技术论坛,介绍国内外学科前沿及最新技术,这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认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夯实师资培养,通过“科研引领教学”创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要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 (一)组建核心教学团队,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 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形成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在职称、学历、年龄、教学经历、科研能力等方面自然形成梯队形式,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团队业务素质 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加强校企合作,选派中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实践经验技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满足本科生“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营造“以科研促教学”的学术氛围 积极引导教师树立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教学的发展观念,组织教师参与新教材编写;教师紧跟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4],促使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性,增强教学的深度和拓展教学的广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将自己的科研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并吸纳优秀学生进实验室,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团队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做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评优、评奖活动,增强了优秀“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壮大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同时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满足对“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团队梯队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基于课程体系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四、强化实践教学,推进“过程式多元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5],采取“过程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法,建立“课程实验、实验课程、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科研训练、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课外实践,让实践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仅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这是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将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互为补充,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课程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坚持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除了课程实验外,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行实践教学单独设课,开辟新实践领域,扩大综合型实验的比例,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相配套,通过预习报告、讲解演示、上机实验、分析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的方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重视实习和实训环节,实行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的多元式实习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第三,将科研训练、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贯穿到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第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增强学生的业务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实际生产生活领域的工作做充分的训练与准备。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融合重构 对于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实验内容由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等四个各具特色的模块组成。各模块侧重点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接受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基础型实验重在加强对本课程内的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设计型实验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综合型实验充分考虑课程间的可融性,渗透多个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研究型实验是培养部分学生以科研项目为支撑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实习环节的双轨交叉 把实训实习工作进行分解,分成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等几个环节,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双轨交叉。通过校外短期见习开阔学生视野,在见习中理解专业理论和技术,增强实践动手意识。通过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专家进入学校,利用学校开设的大实践课程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校内单项实训,增强学生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通过校外综合实训和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和应用部门,在校外实训和实习导师的指导带领下,完成完整的项目设计和应用部署,增强学生完成综合项目和应用的能力。 (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课内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推行学科竞赛制度化,创新训练常规化,支持学生参加机器人、智能车、电子设计、创新创业等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主持或参与学校、省厅、教育部和企业创新创业类等科研课题,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6],注重对学生过程式的培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过程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法,通过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模块化实验内容重构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通过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施行校内校外双轨交叉式实习实训教学,建立“课程实验、实验课程、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能解决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脱节的矛盾,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以“项目+竞赛”驱动的创新训练模式,形成“实战”性的项目开发,形成“以赛促学”和“学以致用”的学习氛围,通过本科生进实验室及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结语 课题组通过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夯实教学团队、强化实践环节,探索创新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并在实践中检验各项举措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获得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作者:陈付龙 罗永龙 郭良敏 孙丽萍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本科论文:本科计算机导论教学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导论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模式上都需要进行改革。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且适应应用型人才特点的培养要求。然后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计算机学科的理解和知识应用。最后采用过程化考核和立体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人才;过程化考核;立体化考核;应用能力 1概述 作为信息共享和交流沟通的平台,“互联网+”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当今时代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的形式、教学的内容、教与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等都得到深入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既能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又具有较强的系统开发与维护、软件开发与测试、网络规划与管理以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等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以及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开发与应用的工作。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的一个入门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领学生步入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方面新的技术、新的应用也在不断涌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导论的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在“互联网+”平台的助推下,通过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在全面了解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升专业素养。 2丰富教学内容,跟踪学科最新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 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内容在保持全面介绍计算机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平台上计算机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并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适当拓展以下教学内容。2.1云计算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强了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功能,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云计算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计算机资源进行分配,比如通过拍卖的方法分配资源,云资源的拥有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拍卖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此外,不同企业和组织构建的云可以组成联邦云,通过联邦云实现资源的协同利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讲解云计算的实现思想、系统架构、主要的云计算系统以及云计算的最新应用等[1],引导学生建立合理、高效、协同使用计算机资源的思想,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2.2大数据大数据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实现共享,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潜在的有价值信息,对大数据的合理使用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医疗大数据可以通过不同医院诊治某种疾病的分析,得到诊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提高诊疗效果;通过大数据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诊疗。对交通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针对不同的交通情况合理设置交通管理方法以及提高公共交通安全等。大数据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2]。因此,通过大数据的基本原理、主要应用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学科发展、提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2.3人工智能及其最新发展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通过研究人类感知、思维与推理能力特点,构造出模拟人类智能的机器和系统推动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综合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神经科学等学科知识,其中计算机技术在人工智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异常迅速,从简单的智能家电向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3],虚拟现实更是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高新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机器设备的越来越智能化使得人们可以从各种艰苦和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智能机器人也可以弥补人工劳动力的不足,智能机器人逐步升级到通过情绪感知与人类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一个很好的展望和期待。2.4计算机应用技能计算机学科的大学新生和其他专业大学新生知识背景相同,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有部分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办公软件和程序设计语言,很多学生对办公系统软件和程序设计软件了解不多。办公软件是计算机学科学生学习的一个必备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而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学科学生将来主要的开发工具,在学科入门阶段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加深对本学科的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内引领和课外指导多种形式对上述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对此部分知识很好地掌握和运用。 3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互联网+”环境下,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教学模式和手段得到了不断创新。根据当前教育的时代特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导论的教学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计算机导论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比如,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操作系统的知识后,在课外指导学生对具体的操作系统进行实践。这样通过学生课外自学、教师辅导等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课内理论知识的理解。3.2知识学习与探索相结合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到教师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小组、竞赛小组以及科研开发小组中去,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学科前沿讲座。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方向,提高动手能力。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使得活动的参与方便和快捷。3.3教师教学与企业专家相结合对教学任务进行模块化教学,理论部分内容学校教师授课为主,实际应用相关部分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授课。在校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而企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专业入门课程开启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实践传授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3.4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互联网可以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导论课程学习相关资料放到网络上供学生下载学习,比如上课的课件、视频以及探讨题目等;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进行学习[5,6];再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做到及时解疑释惑。 4考核过程化和立体化,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互联网+”环境下,加强过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研究、坚忍不拔的精神。传统考核手段是期末考试,属于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对于计算机导论来说,试卷的题目往往趋于知识浅层次的考核,对于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核不够,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考核,部分学生期末通过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可以督促学生及时掌握授课内容、并且达到熟练运用。过程考核中,既要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又要进行实际动手能力考核,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过程考核中可以将授课内容设置为不同的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考核,每次单元考核成绩纳入总评成绩,期末进行综合考试。此外,课外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也纳入考核范围,使得学生在课外学习中真正投入精力,取得收获。鼓励学生考取行业内国际知名企业相关应用能力证书,获得证书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通过上述措施,既对课内学习进行了考核又对课外学习进行了考核,既对理论学习进行了考核又对知识的运用进行了考核,实现了学习考核的立体化。 5结论 “互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一方面将计算机学科相关的最新技术和应用融入到课程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引领学生步入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殿堂。 作者:王辉 刘云翔 李文举 周兰凤 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本科论文: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2015年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转型首要是课程改革,本文针对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进行了现状和问题分析,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估和实验实训建设等多方面探讨高校转型过程中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内容,对新形势下计算机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转型;教育改革;计算机教育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中的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本科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生产一线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资源短缺,教育与需求脱节等。大力推进高校转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转型发展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性医学院校将完成由医学学历教育型向应用技术型和医学职业类型的转变,根据所服务的的区域和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改革的具体步骤,实现医学技能教育服务于社会需求的回归。其转型涉及高校的管理体系、专业体系、课程设计以及教师结构等,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就是其转型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内容,本文重点关注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现状和转型改革的内容及策略。 1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现状及问题 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是医学院校的基础性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医学院校的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辅助性应用等。目前,根据国家教育大纲的要求,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主要包括3个大的方面: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办公自动化应用为主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和以计算机数据存储与管理为主的计算机数据库应用教育。其教学对象以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为主,还包括部分研究生教育。其教学形式为传统课堂和实验的集中教学。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教育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不断出现不足和问题,尤其是在医学院校转型改革的过程中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包括:计算机教学以教师为主、以教学大纲内容为主,没有体现医学院校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需求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赶不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很多医学院校在讲WindowsXP操作系统的时候Windows10已经推出;课程内容单一,所有专业内容一样,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医学影像专业需要较多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知识,健康管理专业需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以考试和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为目标,不关心所学内容与自己专业的结合度和自己专业的未来需求。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计算机课程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基础性课程,计算机技能也是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基础性技能,更是更好的学习、实施医学技能的辅助,医学院校要实现转型改革,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高校转型改革过程中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改革 高校转型工作在全国试点型的实施,医学院校转型也在逐步展开。鉴于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现状,其转型过程中的课程改革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改革、以未来计算机技能需求为指导的教学内容多样化改革、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建立新形式下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实验实训与未来应用的衔接。 2.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高校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医学院校由学历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型,其转型改革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改革转型的实现以未来实际医学工作中的技能需求为培养目标,实现针对性教学。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以国家教学大纲内容为主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更多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为主导、以学生未来技能需求为内容改革组织课程。课程改革理念的转变具有主导性是改革的基础。 2.2教学内容多样化改革医学生未来工作中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包括基础性技能(如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和办公自动化内容)和多样化的应用(如医学影象专业学生需要计算机图像处理技能,医学管理专业需要地信息系统技能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个性化技能需求)。高校转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势必要求计算机教学改革实现内容的多样化。多样化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广泛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培养和专业性的、小范围的定制教学上。朱婷婷在“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中指出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的办公模块,医院信息系统模块和应用模块的多样性组成。 2.3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高校转型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技能性教育成为主导,而传统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差别,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讲授式教学难以适用。实现多样化教学是高校转型过程中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之路。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在线学习、虚拟网络学习共同体等新型教学形式的出现,也使计算机多样化教学成为可能。 2.4建立新形势下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和分析是教学改革实施的验证和辅助。教学效果评估可以指出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目标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合理、过程是否严密和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面镜子。高校转型下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得到了扩充,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这也给计算机教学效果评价带来了挑战。适用计算机教学转型就要建立新型式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包括:传统的卷面考核,技能应用实践验收考核,学生学习氛围调查分析、自主学习跟踪考核等。要设置具体、全面的考核量化指标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5加强实验实训高校转型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教育成为主导,计算机技能培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计算机课程的实践环节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加强实验实训被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3结语 高校转型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是解决高等教育存在问题的必然之路。计算机课程是医学院校的公共基础型课程,也是现代社会人人都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人人都离不开计算机,作为未来的医务相关工作者更应该结合自身需要了解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能。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如何才能实现由学历教育到应用型教育的转变成为计算机教学研究的新问题,本文分析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高校转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估等多方面探讨计算机改革的内容,其研究对高校转型过程中计算机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作者:赵慧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公共基础学院 计算机本科论文: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思维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实施该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一、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中,开展创新思维教育与培训已得到普遍重视,而且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已经接受过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教育起步晚,水平低,开展的成效也不够理想,在进入大学前的教育几乎没有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怎样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把创新能力培养真正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其中,创新思维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大部分都是理工科的一系列课程和专业方面的课程,一般注重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各学科领域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要求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也要具有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制作网页,有了素材,也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但是却制作不出令人满意的网页,就是因为缺少形象思维方面的能力。 二、创新思维概念 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以线性思维为基础,综合抽象思维、移植思维、形象思维等传统思维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1]。创新思维具有以下特征:独特性与新颖性;多向性;现实性;灵活性。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提到大学生创新培养,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专业实践、竞赛实习等形式。确实,目前计算机本科教学中都有比较完整的一套实践课程体系,例如我校(北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模式就包含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其中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这些实践的进行大部分都在高年级才开始,而且有些项目只有少数的学生参与,所以我们现在急需一种在低年级就能进行,学生能普遍参与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仅在课外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内一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到创新,教师往往会想到通过在实验室,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际上,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中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尊重学生对讲授知识点的分析、质疑和探索的能力,培养和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学生用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向传统知识挑战。 (二)CDIO教育模式的渗透近年来,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世界几十所大学展开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的意思是构思(con-ceive)、设计(di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提倡“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2]。我们也可以把CDIO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应用课堂所讲授的知识点构思和设计任务,再去实现。 (三)调整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创新能力的特点以及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和敏捷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主动性,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例如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本人在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上课讲解的例题和实验课上做的实验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有些学生认为这些示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那么就在讲解完示例后,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让他们自己提出一个用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能够完成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示例。 (四)培养团队创新思维目前,不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还是各种科技竞赛的参与,都是以团队为单位,所以在课堂中就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学习小组,无论是理论课堂的发言讨论还是实验课堂的实验调试验收都以组为单位进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创新精神。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使学生间形成优势互补,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创新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例如课前的提问就以组为单位进行,这样不仅能提高更多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营造创新思维教学氛围营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上课前几天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请学生自己设计程序的解决思路,在上课的开始几分钟可以对布置的任务讨论,小组之间分析比较,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也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好能联系身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要学习的新知识新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使他们更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创新思维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这样就给任课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研究教学过程的设计,合理分配课堂有限的时间,保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强化教师队伍,改善教学设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本科学生,就必须有一支工作在一线课堂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有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教学的培养方案,还要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我院在实验教学设施方面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实验室有软件实训室,硬件实验室,教师实训室,网络工程室,网络仿真实验室,软件基础实验室,网络存贮及服务实验室,计算机图像实训室,设备台数近3000件,并且这些实验设备长期向学生免费开放。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大幅度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并且尽可能的把实验课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己走进实验室,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调整考试考核制度作者在课堂中常对学生说“重要的不是学会某一个知识点,重要的是要学会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当你遇到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能想到用什么样的知识去解决它。”如果学生真正的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那么他所学的知识才真正的有了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创新性。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潜力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怎样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培养,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对于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以表扬和赞赏,课堂中要带动大多数的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当今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的特殊性,鼓励学生把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带入到课堂,互动交流探讨。对于教师来说,不要害怕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想法更加超前,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探讨应该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考试考核方面,教师应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我院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这方面的考虑,不仅要有传统的卷面考试形式,而且很多课程提高了平时成绩的比例,就是要在考核方面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激励机制。 四、结束语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和教育学系教授斯腾伯格说“: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曾有人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目前,国家急切需要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高校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主要阵地,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模式,人人都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所以就要求有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旨在希望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能有更加长期稳定良性的发展。 作者:范忠诚 薛曼玲 单位:北华大学 计算机技术学院 计算机本科论文: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摘要因特网的普及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取各类信息。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利用海量知识库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成为在校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高校本科生信息表示与获取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 本科生 信息素养 信息能力 综合素质 0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因特网快速、便捷地进行很多活动,如办公、购物、娱乐、学习等。2011年5月,美国国际数据公司一项名为“数字世界”的调查显示,2010年全球将产生1.2 Zetta字节的数字信息。①在这个信息富足、数据泛滥的时代,高校教育如何抓住机遇,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与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根据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②“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指人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信息素养的概念源于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其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③④⑤⑥ 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讨论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能力”,探索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培养,并具体总结归纳了一些该专业大学生在信息表示与获取等信息能力中应掌握的方法、工具与相关软件。下面我们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针对本科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问题,从数据获取能力和信息表示与加工能力两个方面,论述该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一些基本信息能力。 1 数据获取能力的培养与常用工具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有目的地、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资料不仅可以强化和丰富课堂学习的效果,还是课外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必要的调研手段。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数据获取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利用因特网和各高校现有电子资源,快速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获取相关论文、专利、软件展开。下面分类总结一些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及工具软件。 1.1 搜索引擎的使用 重点是学术搜索引擎的使用。学术搜索引擎的特点在于所搜索的资源以学术论文、国际会议、权威期刊、学者为主,常见的学术搜索引擎有: (1)Google 学术搜索:Google 学术搜索主页的邀请口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该搜索支持按作者搜索或按标题搜索,支持特定题目最新研究进展的搜索和特定出版物内论文搜索,结果可排列出文章的不同版本以及被其它文章的引用次数。2006 年1月,搜索扩展至中文学术文献。 (2)Scirus科学搜索引擎:Elsevier科学出版社开发的免费网络检索引擎,提供基本检索(Basic Search)和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两种界面。 (3)Arnetminer:面向科研评价领域,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工程研究室开发完成,它侧重作者信息的检索和挖掘,适用领域专家和科研评价搜索。 (4)Libra计算机学术搜索: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范围的免费搜索引擎,适合跟踪某学术研究领域的兴起与发展,查询知名学者、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还有CNKI Scholar学术搜索、读秀学术搜索以及由NEC研究所建立的CiteSeer学术搜索等。 1.2 数字图书馆的使用 充分利用所在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包括馆藏资料的获取、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学位论文、电子图书等。 (1)中文数据库。常用的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2)外文数据库。常用的数据库有:①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由ELSEVIER公司出版,收录了1800余种电子期刊,涵盖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十余个学科。② SpringerLink 电子期刊数据库,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收录了490多种期刊,覆盖了医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等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3)电子图书。①超星图书馆,目前最大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提供阅读,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数十万册电子图书。②SpringerLink 电子期刊数据库,提供20多种世界知名科技丛书,共2000多卷。此外,读秀学术搜索和CNKI Scholar学术搜索等也提供电子图书服务。 1.3 专利的搜索与获取 (1)Google Patents ,英文界面,支持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方式,可搜索到超过国内外7百万项以上的专利,提供海量专利和商标数据免费下载。 (2)中国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文界面,涵盖1985年9月10日以来公布的中国专利信息,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可浏览到各种摘要、说明书全文及外观设计图形。 此外,不同国家的专利搜索还有USPTO美国专利搜索、欧洲专利搜索、加拿大专利搜索、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专利搜索、日本专利英文版、韩国专利搜索等。 2 信息表示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以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为例,熟练掌握日常的文字等编辑与处理,例如: (1)文档结构图的使用。文档结构图是一个由文档各个不同等级标题组成的独立窗口,用于显示整个文档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安排。通过使用文档结构图,便于快速浏览和定位文档内容。 (2)公式编辑器的使用。包括:①采用word 2003自带的公式编辑器;②采用MathType等非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 (3)表格的编辑与处理。包括:①表格的设计,其中,三线表以其形式简洁、功能分明、阅读方便而常被使用;②表格的绘制,即Word 中的“绘制表格”功能;③与Excel 2003等软件结合运用等。 (4)目录的使用。尤其当文档较长、文字较多时,文档编辑离不开目录生成、目录更新、域更新等相关操作。 (5)参考文献的使用。包括:①正确表示参考文献,了解各类文献类型和标识的相关规定,如GB 3469、GB7714;②能以交叉引用的方式在正文中编辑、修改、更新参考文献。 此外,应灵活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附件“记事本”软件。记事本是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小巧简单又频繁使用的文本编辑器。它不仅可以简单的文字编辑工作,还可在没有编程环境下,阅读或编写一些小程序,如MATLAB的M文件、C或C++的源程序文件,均可在记事本中打开与编辑。 2.2 图像、语音等软件的使用 除各类专业的图像与语音编辑软件外,Windows操作系统自身就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图像或声音编辑工具,例如系统中“附件”-“画笔”,和“附件”-“娱乐”-“录音机”等。 2.3 软件设计与开发辅助工具的使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在学习了数据结构、面向过程的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与C++等语言课后,已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应掌握一些软件设计与开发相关的辅助工具。 (1)掌握快速设计用户操作界面的技巧。例如,Microsoft Visio中“软件”-“Windows XP用户界面”、Microsoft Visual C++、Microsoft VB、MATLAB等可视化程序开发软件也提供了类似功能。 (2)掌握面向对象技术中类的相关表示。例如,通过Visio进行UML建模的能力训练。与之类似的其它UML建模工具还有Rational Rose和PowerDesigner等。 (3)掌握各类流程的表示方法。例如:Visio中“流程图”-“基本流程图”和 “流程图”-“数据流图表”的绘制技术。 3 结束语 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培养目标,而且是每个信息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生存能力。尽管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我国大学生信息能力标准、方法与相关体系会相继出台,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 计算机本科论文: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章针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研究和探讨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誉为是“近代最深刻的技术革命”,其应用已遍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生活等几乎所有领域,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各行业对网络管理、网络建设、网络应用技术及开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网络技术人才显得尤为紧迫。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涉及大量错综复杂的概念与新技术,在教学中容易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与当前技术脱节,实验环节薄弱等问题,教学改革十分必要。本文对我院在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加以总结,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和建议供大家探讨。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的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网络相关科学研究目标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第一层次是现代社会人才都应该具备的,不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适当培训甚至自学就可达到。第二、三层则需要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主要针对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在培养、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应以第二层次为主要目标。目标定位后,具体措施就该围绕目标展开。 2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紧跟技术前沿。网络课程教师不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为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针对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我院提倡建设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还要通过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目前,网络工程系已有80%以上教师取得了业界著名的网络厂商认证,如CCNA、RCNA、CCNP和CCAI等。授课教师还经常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参与实验室建设和一些公司企业的网络工程项目。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习到主流和先进的实用技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首先,应该根据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大纲的制定应为课程教学目标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基础理论知识已经比较成熟,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应兼顾基础知识与新兴技术。如当今网络体系结构的工业标准是TCP/IP,而OSI参考模型只要介绍其特点和对学习网络体系结构的意义即可。再比如X.25、帧中继等目前已基本淘汰的技术可在教学中一带而过,适当增加FDDI、无线局域网、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当前热门技术内容。其次,要注重教材建设,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教师可以自行编写教材,也可以选择已出版的优秀教材。英文版教材如Andrew S.Tanenbaum的《Computer Network》,该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经典教材,在国内外重点大学的网络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该书的中文版也已出版。国内的优秀教材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目前已出第5版。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了后者,该教材知识结构合理并有一定深度,例题和习题丰富,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现代网络发展的新技术。 4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4.1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 多媒体技术集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形式多样,使用灵活,信息量大。教师应利用一切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动画可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工作原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例如可将数据在各层的封装和解封、CSMA/CD工作原理、TCP三向握手等抽象内容制成动画演示出来,既生动形象,又易于理解和掌握。 4.2利用各种工具软件辅助教学 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各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了解和掌握各层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格式和字段内容十分重要,如果不清楚这些就无法真正理解各层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但是这些内容抽象枯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可借助Iris或Sniffer等一些工具软件辅助教学。可用其捕捉包并分析各种包结构,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MAC帧、IP包、TCP报文段等各种协议数据单元的结构和内容,理解和掌握不再困难。 4.3重视案例教学法 学习计算机网络要学会解决网络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培养跟踪、学习网络新技术的能力。计算机网络课不应是单纯的理论课或应用课,而应是理论、工程与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在内容安排上,不仅应重视网络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的阐述,也应重视网络工程构建和网络应用问题的分析,使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反过来可更加深入的理解基础知识,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单纯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其感受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优秀的学生不但要学好教师讲授的内容,还应该有自己的好想法,甚至能给老师提改进意见。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并思考学生的意见,给学生一定的施展空间并启发和引导。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提出过的或当前热点关注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走出课堂去调查和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讲解,其他同学讨论,老师点评。这样积极有效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5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作补充,我们开发了多媒体互动网络学堂,教师可在网络学堂论坛布置作业,提供一些优秀学习资源,为学生答疑等,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共享。我们还建立了网络课程QQ群,学生和老师可以在群里进行交流和探讨,不但方便快捷还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5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应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1建设优良实用的网络实验室 良好的实践环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实现培养网络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合理实用的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我们购置了思科和锐捷的网络设备以及SUN服务器和工作站等,建立了网络集成实验室、网络编程实验室、系统管理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不但能够满足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验要求,还可满足更复杂的科研需求。使学生们有真正的动手机会,能够更好地做到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5.2利用虚拟网络实验平台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一般都存在经费有限的问题,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改造往往很难及时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即便实验环境很优越,学生做实验也受到时间和地点的诸多限制,而虚拟网络实验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用虚拟机Vmware,学生在一台计算机上就可以组建虚拟的局域网,完成虚拟机与主机、虚拟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安装各种操作系统、服务器架设和开发及测试的实验。使用Packet Tracer或Boson Netsim可以支持大量的设备仿真模型如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络设备、服务器、各种连接电缆和终端等,配置命令和界面同真实设备几乎完全一样。利用虚拟的网络实验平台,学生可随时进行各种网络实验训练而不必担心网络设备的损坏,可以迅速搭建虚拟网络并配置和调试,还可以一个人完成较复杂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真实实验结合虚拟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3调整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各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验室条件来设计实验内容和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内容不应仅依附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它同理论课程一样为教学目标服务。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应该科学合理,多关注和借鉴一些厂商认证培训的实验项目,在制定实验内容时,要注意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实验内容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网络基本原理实验,如使用Iris或Sniffer分析网络协议;网络集成类实验,如网络线缆的制作及测试,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VLAN的配置与管理,配置路由协议,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生成树协议,网络的设计与规划等;网络管理类实验,如对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及管理,IIS服务器的配置及管理,Apache服务器的配置及管理,FTP、DHCP、DNS等服务的配置和管理,用户和权限的管理等。如果安排实验内容较多,可将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网络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 6成立网络技术小组 成立网络技术小组,吸收对网络技术感兴趣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教师布置题目,小组成员独立或合作解决,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小组定期活动,汇报自己的阶段性收获和心得,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网络技术小组学生在近两届思科网院杯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中都晋级决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网络技术小组不但给有网络专长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带动和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热情。从近两年就业反馈情况看,参加过网络小组的毕业生在业务能力、职位和薪水方面都更有优势。 7鼓励考取职业资格认证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考取网络职业资格认证。由于目前认证考试种类繁多,必须选择社会认可程度较高和有一定含金量的认证,如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等。取得证书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在考取认证的学习过程中把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已有很多学生获得了各类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知识和自信,为今后就业增添了砝码。 8结束语 经过几年来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最受我院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学习计算机网络已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也应该更加紧密的结合实际,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创新,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计算机本科论文:民办本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VB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民办本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出发,结合本人近20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民办本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引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思路和理念,旨在有效提高民办本科院校VB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算法;实例分析;计算机等级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VB程序设计是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学校也不例外。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民办公有本科院校,该学院的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科学生全部必修VB程序设计,并且要求学生通过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且与学位挂钩。本人所教授班级学生每年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均名列全院前茅,受到该院学生和教师的好评。今年在首次实行的由学生选择任课教师过程中,出现了“涨停版”状况,在短短的十分钟内,选我所授VB课程的学生人数爆满,导致后面很多想选修我的VB课程的学生没能选上,事后这些学生私下问我:“如果没选上我的VB课,能不能到我的课堂听课?”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很大,学生的认可是最高的奖励!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民办本科院校的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 1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学好知识的必要条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它不但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问,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铭记在学生的心目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所以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种程度甚至比他的知识水平还重要。这是我的个人看法。要想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有爱心、肯奉献、有责任感和心胸宽阔的人。具备以上特点,再加上渊博的知识,则具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现在的大多数学生虽然都是独生子、娇生惯养、相对比较自私,但他们很聪明,很活跃,很有正义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很强。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是积极向上的,有进取心,想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给家长、朋友、老师以及社会一个完美的答卷。只是自制、自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老师的监督和帮助。这个时候因为离父母较远,每天接触的长辈除了老师还是老师,老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有很多学生愿意找他们喜欢的老师交流,甚至做知心朋友。学生喜欢的老师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一点确定无疑。那么,一旦学生喜欢上这个老师,他们就愿意接受这个老师给他们传授的知识,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现在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和多年以前不同,甚至有很大变化:当学生需要老师做长辈的时候,老师就好像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当学生需要老师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放下老师的架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甚至可以争论的面红耳赤。当学生需要老师做他们的严师,督促他们学习和上进的时候,老师就是一个有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一名会生存、会做人、会获取新知识的人,这也正是当今高等院校培养本科生的目标。 2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也就是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不能有其他事情可做,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所谓的“一俊遮百丑”,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政府也正在努力改变现状,但因为社会竞争激烈以及人口众多,一时还难以改变。正因为如此,家长也是为了孩子今后的生存考虑,不得不督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其他方面的教育等上了大学再说。这就给高等院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是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其次是学生认为在大学里不用刻苦学习。因为在中学阶段学习很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校为了升学率,学生为了考大学,甚至有中学教师给学生一种误解: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导致学生上大学后不爱学习,认为没必要再学习了,因为学习毕竟是一件很苦的脑力劳动。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我们的高校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也就是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结合实际状况,首先一个有价值的人一定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不管是民营企业家,还是公司里的老板、董事长或者CEO,其次,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也就谈不上更强的能力,这是一般的道理。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有价值、有作为的人,如果没有知识的的储备,没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那他就很难达到目的。最后,学习无止境,学习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学做人、学做事,学习别人的好经验,等等,就像北京大学学生侯东说的:“学习不单纯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调配资源,善于处理一些环境影响并最终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 3采用适合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1) 消除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畏难情绪,给足学生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VB程序设计是一门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概念,也就是学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但计算机语言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基本操作是固定的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熟练掌握,而且效果显著。而计算机语言要通过思考、推理和判断才能给出正确的算法,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并用程序设计语言把它正确地表达出来。难度要比操作大得多。很多学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时,最难的就是入门这一关,特别是民办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不习惯采用计算机解题方法,甚至觉得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太难学了,简直像天书。他们更习惯于日常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打消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畏难情绪,给他们信心和希望,告诉他们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难学,任何事情都是一样,只要努力认真用心去做了,都能做好,包括老师本身,也不是天生就会程序设计语言的,也是一点一滴学出来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想把一瓶酱油(简称a)和一瓶醋(简称b)交换一下,交换后,原来装酱油的瓶子,现在装醋;原来装醋的瓶子,现在装酱油,问:我们应该怎么操做才能实现呢?学生会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很快就给出答案:先拿来一个空瓶子(简称c),再把a瓶子里的酱油倒入空瓶,然后把b瓶中的醋倒入原来装酱油的a瓶中,最后把倒入空瓶中的酱油倒入原来装醋的b瓶中,就完成了酱油瓶和醋瓶互换的任务。这个问题不就是程序设计中的两个变量交换值的道理吗!一个变量a=1(酱油),另一个变量b=2(醋),现在要把a和b的值进行交换,(相当于把酱油和醋互换)则需要引用第三个变量c(相当于空瓶),先用c保留变量a的值(把酱油倒入空瓶),即c=a,再把变量b的值给a(把醋倒入酱油瓶),即a=b,最后把c的值给b(把空瓶中的酱油倒入醋瓶中),即b=c,则完成了a,b两个变量值的交换。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有很多内容是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相似的,很好理解和掌握,相信同学没有学不会的内容。 (2)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程序设计大门 在介绍VB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一定完全按照指定教材内容组织的顺序给学生讲解,因为教材本身就是一种参考书,教师可以根据大纲要求,把教材内容经过仔细研究、斟酌、提炼、总结和归纳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知识内容,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展现给学生。如VB控件部分的内容不必在开始时全部讲解,结合实际情况,用到哪些控件再详细的介绍那些控件。首先把窗体、文本框、命令按钮和标签控件介绍给同学就足够使用了,因为窗体是VB程序设计的基石和容器,所有VB的其他控件都放在窗体中;文本框可以用来作为输入和输出界面;命令按钮用来激活代码的运行;标签用来注释。至于其他控件,如图片框、列表框等等可以在后面介绍到数组的时候,作为数组输出界面时再陆续介绍。总之,介绍的内容以实际应用为主,有应用的需求就介绍,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会更佳。 在介绍VB的语句语法时,不要急于求成,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再介绍相关的语法规则和语句内容,以问题驱动内容的进展。如设计一个加法计算器,用来求出n个数的和。如果n的值较小,如n=2可以直接把两个数相加,但如果n=20或n=50的时候,如何实现这些数相加呢?方法很多,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循环语句来实现,引出循环的概念、语句和语法规则。 对同学们容易出现的一般性错误,尽量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语句的含义。因为学生出错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语句的含义。例如,开始使用VB赋值语句的时候,很多同学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把赋值和被赋值对象写错位置。如把x的值赋给y,写成x=y,其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把赋值号“=”理解成数学里面的等号“=”了;同样的错误还有,把文本框1中的内容赋给变量a,表达成text1=a。针对这种错误,我们就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借钱”这件事情来举例说明,如名字为x的人向某人y借了500元钱,前提是y一定有500元钱(y=500),我们可以用式子x 在讲解程序设计算法的时候,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和判断,最后推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先用自然语言分析和阐述正确的算法,然后再用VB语句描述出来,要把分析和表达的全部过程展现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和判断,最后再把初步写出的VB程序放在VB环境中调试和运行,验证算法是否正确。特别强调的是,有时需要故意设一些陷阱,让学生跳进去,也就是程序不要一气呵成,正确无误。故意留出一些关键性的,容易犯的错误,运行结果出来,发现错误时,学生会很惊讶,在分析的过程中,觉得应该不会出错,怎么最后结果不正确呢?这个时候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思考几分钟,再慢慢引动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想出解决办法,最后教师再给出正确答案。 归根结底,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最好能够把如何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传授个学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小之以情,动之以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慢慢的学生也就走进了VB这个新知识的大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适时地出现一些幽默的句子或片断,也会让学生觉得VB程序设计的课堂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学习的热情也就随之而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4结束语 民办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项复杂和持久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今后我们还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机制。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程应用 1全面审计法 全面审计是对工程造价的使用合理性判断的重要方法,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常常由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组成。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对建筑工程组成认识不足,只对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进行严格审计,从表面看,审计对象选择较为准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工程项目应采取不同审计方法,但都要做到审计全面,不能片面的认为,除了主体工程外,其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小,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认识。例如在对某大型超市工程审计时,停车场虽然是建筑工程非主体工程,但如审计人员粗心大意,认为停车场所占的投资比例较小,忽略对停车场部分的审计,将对整个工程审计产生一定影响。在审计前,审计人员必须了解该大型超市建筑基本情况,并对工程项目所占资金比例情况进行分析,此外,还必须到工程现场实地查看,对比资料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例如,审计人员发现该大型超市的停车场面积与设计图纸面积存在明显差异,那么,应加强对停车场工程造价分析,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立即移交相关机关处理,确保建设资金有效利用。 2价差审计法 建筑工程一般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材料及设备的价格浮动,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常常在价格上做手脚,套取工程投资资金。为了确保投资资金的有效利用,工程审计部门应加大对工程造价价差的合规性进行重点审计,在审计时,主要对价差调整方法及调整系数进行重点审查,审查其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约定,并找到依据。例如,某机械设备制造厂建设项目设备主要由施工单位进行采购,工程竣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采购的机械设备已不能满足目前运行需要,需要采购新的设备进行替换,施工单位就向建设单位提出价差补偿问题。在进行机械设备审计时发现两种设备之间确实存在价差,审计人员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设备价差中包含了综合单价中的所有子项目,除了补偿设备价差外,新采购的机械设备与旧的机械设备在运行方式和技术水平方面都十分相似,只是在材料的可靠性上存在一些差异,通过查看投标文件,对于其中的人工、机械、材料没有作为计算基础进行考虑,而施工单位的设备价差中包含了此部分内容,这就与施工合同中的约定不响应,为此,审计人员将不符合施工合同约定的费用给予扣除,费用多达60万元。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价差计算准确性的同时,还需对计算的合理性的审计。 3工程量复核审计法 工程量是施工单位结算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是施工单位完成的所有工程量都是可以计价的,只有符合施工合同要求的部分才予以计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设计任务越来越多,造成设计质量的不断下降,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差。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审核时,应加强对工程量的准确性进行严格审计。例如,在对某大型超市停车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该项目存在管理混乱现象,工程招标投标存在问题,工程造价不实。停车场的开挖、回填土方工程占工程总投资的34%,投资将直接对大型超市建筑工程投资产生影响,由于土方开挖、回填工程单价较高,是施工单位最容易存在问题的地方。因此,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停车场土方开挖、回填工程量内容的审计,经审计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很多虚方,需对原设计图纸进行重新核算。经重新核算,发现土方工程量造价多结算188万元。 4工程结算审计 项目竣工后,工程造价审计人员一般需要对工程结算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工程量的计量过程是否存在重复计量及其它不合规计量等,特别是对工程的隐蔽工程的计量情况,现场无法进行查看,只能依靠设计图纸和现场签证作为审计的依据,同时,审计人员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尽可能收集更多的原始资料,论证隐蔽工程的计量是否真实可靠。例如,在对某高速公路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时,其中存在一项设计变更,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与原勘测资料不符,需对地质进行重新勘测,某高速公路设计院将设计变更通知上报高速公路主管部门后获得批复,审计人员发现,设计变更与工程结算资料主要工程量一致。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更,需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将原地质中的淤泥换填为块石,由于换填部分为隐蔽工程,无法对换填情况进行查实,只能根据建设方、监理单位的现场签证作为结算和审核依据。审计人员为更进一步查实该计量是否合理,便对监理日志认真查看,发现监理日志中记录有换填块石的工程量,经审计人员认真分析,施工单位所报工程量与监理日志上记录的工程量存在差异,就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日志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施工单位存在重复计量,且重复计量的工程量较大,经审计人员核算其工程造价多700多万元。因此,在审计工程造价时,应多角度,多方位查证有关支撑材料,并对支撑材料进行对比,以论证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确保工程投资的高效利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审计是一项需认真对待的工作,审计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全面覆盖,认真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计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加强对隐蔽工程资料的收集和对比,确保隐蔽工程的计量准确,合理,同时,做好审计的相关记录,不断地积累审计经验,提高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投资资金的高效利用。 作者:孙杰 单位:青岛兰德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初探 一、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占有率偏高的问题 相较事后审计工作,跟踪审计在成本和资源占有率方面明显偏高。由于工程造价跟踪需要投入的审计人员多、审计环境复杂,且在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都比事后审计工作的量偏低。因此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中能否配置足够的审计资源,将直接影响到跟踪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与审计质量。为此应加强对计量相关资料的严格检查,以确保工程计价和计量等审计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提高审计的质量,充分发挥出跟踪审计在控制工程造价和促进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2、人员素质问题 对跟踪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是两个有所区别的学科专业。工程造价审计工作需要以掌握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为主的造价员、工程师为主,而财务审计工作则要求以审计师和注册造价师为主。在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中,既需要两个专业的紧密结合,也需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在跟踪审计中不存在技术上的死角,从而有效控制和避免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的发生。因此,对跟踪审计的在业务上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促使其更新观念、更新知识,通过不断掌握新的技术与方法,能更好对从事到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工作当中。 3、风险不确定性问题 工程造价工作中的风险问题,主要是指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没有意识到被审计工程造价存在的错误与弊端,或者在相应的造价核算与审计单位业务中出现差错而没有被防止或纠正的情况下,采取不适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或者发表了与实际不符的审计结论,从而受到利害关系人的指控,甚至会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相比传统的事后型审计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各方面建设信息不对称而影响到审计结论错误的风险,更有利于审计人员能对工程造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与纠正。然而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自身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其中一些本不应被审计人员所承担的风险,也会因为跟踪审计工作的进行,很难摆脱被要求参与到工程管理中的困扰,并往往会相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同时,审计人员对工程项目长期跟踪审计的过程中,所接触各类诱惑的机会也会加大,个别审计人员往往会因为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在造价审计工作上的不力,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的选择与强化 1、运行模式的选择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运行模式上的选择,除应当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外,还需结合审计的有效资源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据相关资料表明,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80%~90%,而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有70%以上。建设项目各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与多次计价过程的关系。项目建设中越靠前的阶段对工程造价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在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跟踪造价审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对审计运行模式的选择时,应尽量优先选择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模式,如因审计问题或审计职责权限等方面的因素而采用的阶段跟踪审计模式,也应当力求将跟踪审计所介入的阶段能尽量提前,从而充分保证审计监控的力度,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控制,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2、对跟踪审计工作的强化 (1)高素质的造价审计人员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要求,既要求造价审计人员能够具备解决审核项目工程造价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也能够协调和处理各方面关系和各专业间的联系,并熟悉施工流程和施工规范,具有较强的市场观念,从而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的准确、客观与公正。为此,应采用高素质的造价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科学严谨、公正公平的跟踪审核。 (2)推行复审制度 为降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审计风险,并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应对需审核项目采用一级审核、三级复核的制度。即通过工程造价人员审核后,再由项目负责人复核,并最终由技术负责人终审的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中的风险,确保审计结论的真实、可靠和有效。 (3)采用适宜的审计方法 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是融合了工程、经济、财务、技术、法律和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的统一运用,并通过国内外众多的建设工程造价审计部门与造价审计人员,在长期的造价审计的实践以及研究中,进行不断创新与总结而发展起来的方法体系。通过在跟踪审计运行模式中对审计方法的合理与科学的应用,能有效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控制与确定。常用的审计方法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标准图审核法、对比审核法等,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 三、总结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巧性、知识性和政策性都较强的工作,加强工程的跟踪造价审计不仅能极大的节约投资成本,还是遏制当前不良腐败现象和犯罪的重要手段。为此,需加大对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的支持与建设的力度,通过对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的有效应用与研究,以不断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跟踪审计工作的水平,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控制,进而推动整个建筑工程行业能沿着良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 作者:徐凤珍 陈昉 单位:宁波中冠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探讨 面对自2008年上半年以来的金融风暴,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国务院提出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方案,这其中大部分将投入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项目中,投资规模之大超过以往的历次内扩。如何更好的对这类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实行监管成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成功的案例,跟踪审计受到社会公众的瞩目、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建设单位的欢迎。但实际开展跟踪审计的项目目前并不很多,跟传统的竣工后聘请社会中介咨询单位进行竣工结算审计相比,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传统的竣工结算审计中,审减金额或审减率是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主要标准,但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它不仅控制了工程造价,而且还进行了监督评价和咨询建议,这不仅解决了事后审计的“马后炮”问题,而且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有利于廉政建设。 一、传统的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监管模式 1.政府无法实现有效监督传统的竣工结算审计,建设单位有权自行选择中介机构进行竣工结算的审计,而作为投资主体的政府是无法实现对审计过程、审计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由于目前的现实情况,还很难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因此,结算审计基本上是一种事后审计,作为工程的投资者,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后一个知道“三超”结果的。 2.结算审计尺度不统一各个中介机构由于资质不同,组成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同,对定额的理解不同,造成了同一个项目,不同的中介结构所出具的工程造价的报告书不同。工程造价的审计与一般的财务审计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工程造价是审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方妥协的结果,无法用一个绝对的数值来衡量审计结果的精确性。三方需要协商、需要妥协的地方越多,那么该审计结果的弹性就会越大。 二、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法规依据 根据《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第二十三条“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为全过程跟踪审计提供了法规依据。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审计机关纷纷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施办法也相继出台,全过程跟踪审计已成为趋势,为跟踪审计的项目选择划定了初步的范围。 三、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切入点的选择 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在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根据我国目前现有的工程造价审计力量和现行的建设工程建设程序来看,一般有这样几个切入口,一种是在项目立项阶段,也就是在可行性报告批准以后;一种是项目的设计阶段,即从项目的初步设计开始;还有一种是项目招投标完成后,进入项目的实际施工阶段。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通常可划分为策划、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决算等阶段。“跟踪审计”的含义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住在建设工地,像监理工作一样,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实施监督,从有效性角度来看这种安排无疑是最好的,但从审计绩效来看,鉴于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这种方式会大大提高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效率,所以只有把握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变全天候的跟踪为“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关键控制点一般放在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等几个环节,对于前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决策环节,一般认为跟踪审计投入的绩效并不可观。因此,目前操作性比较强的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为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 四、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选择 1.设计环节 设计的方案形成及实施阶段是跟踪审计的重点之一。众所周知,在工程成本费用中,设计费只占工程造价的1%~3%,而其对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50%~70%。长期以来,我国的设计行业普遍存在重设计、轻经济的现象,设计人员在方案选择过程中,过多的注重方案的前瞻性和功能性,容易忽略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另一方面,对结构设计出于安全考虑,尽量取上限的安全系数,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项目的投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应结合专业知识,主动地分析设计的经济指标,向设计人员提出可行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及时提出一些设计没有想到的或需明确的问题,以弥补设计图纸深度的不足,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明确设计要求及功能要求后,跟踪审计人员应就控制工程造价提出自己的建议,具体包括:不同方案的造价对比表、建筑指标参数控制情况(例如:层高、檐高、跨度等影响工程类别的指标)、建材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其他可控费用等等,这些都要形成书面建议书,作为整个跟踪审计报告的一部分。 2.招投标环节 根据建设部第107号部令《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招标工程一般采用固定单价的合同形式,这就形成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提供标的的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的合理性界定的问题,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投标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的合理性界定。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企业定额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消耗定额以及市场价格,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充分考虑风险,自主报价。也就是说投标人的投标依据是以企业定额为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消耗量定额为辅。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在招投标环节中,应作为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存在,而不应作为标的的编制单位,只有让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机构存在,才有可能对中介机构以及投标单位提供的综合单价的合理性作出界定。合理的综合单价是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前提。在招投标过程中,作为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应加强对标的编制机构中该工程暂定费用的合理性考查,如一些项目措施费用,实际拟使用品牌的价格调查等。 3.施工环节 施工阶段是各造价咨询单位实施跟踪审计操作最多的一个阶段。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目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都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形式。在实施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工程变更、隐蔽工程的工程量以及综合单价执行情况的审计。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图纸会审的参与、施工月报表的审核、相关材料的价格咨询、形象进度的取证(现场拍摄、丈量、记录等)、隐蔽资料的会签、变更方案、措施费用的审核、索赔及反索赔涉及费用的认定、月度跟踪审计报告的撰写等等,尤其是有关隐蔽工程的取证拍摄、签证会签及变更方案与措施费用的审核。一般来说,施工单位都是按图施工,质量控制及进度控制由监理、质检部门负责,而隐蔽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在竣工结算时往往因做法、厚度等引起量价争议,所以在跟踪审计中进行适时取证、会签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措施费用也是可控的,施工方的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措施费用发生的必要性、合理性要严格加以审核,切不可根据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时的暂估费用一概而论。 4.结算阶段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结算时应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即清单项目单价为固定单价,属不可调单价,工程量则可按实际完成量调整。因此在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结算阶段,造价跟踪审计人员的关键工作是核准和复算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如果工程量清单报价中的工程数量不包死,应尽可能按竣工图纸等资料重新计算工程量,而不仅仅是计算增减工程量,因为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数量不一定十分准确。如属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工程项目,均需由设计院、监理、建设方三方确认及审核,并按照标底的编制方法计算出该项目的单价,然后对比中标价与标底的下浮比例对该项目的单价进行下浮调整,确定项目的结算单价。 5.项目的后评价阶段 工程完工后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单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与控制工程造价有关的工作,那就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总结。其目的是通过对建设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的全部过程、环节的分析,总结在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各阶段的失误,找出引起各阶段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制定和修改一些管理措施,使建设方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工程的概算指标体系,通过一个个建设工程使之不断地完善,分析各阶段的失误,找出引起各阶段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制定和修改一些管理措施,使建设方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不仅全面提高了工程的概算指标体系,而且也提高了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也使得造价控制工作有始有终。 五、结语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非常复杂,但实行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一种创新机制。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仍然是新的课题,应积极努力地建立管理制度、定额体系、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之间的系统,使这种创新机制对政府投资工程实施全过程严格、科学的造价管理,具有实际意义和操作的可能性。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电力工程造价审计策略 摘要:在当前国内生产领域之中,电力资源乃是确保工业生产顺利进行所极其倚重的能源。对于国内电力企业而言,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之中,如若不能实现对成本的科学规控,则将直接导致企业成本的攀升。本文以当前国内电力工程造价审计活动中暴露出的相关不足为研究切入点,以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审计;策略 自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启改革开放的大幕之后,国内经济以及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实现了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会经济建设活动与工业生产领域对于电力这一绿色能源的极度倚重。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内电网工程大规模兴起。不过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电力工程整体实施情况以及实施进展来看,其中工程造价审计方面所凸显的不足尤为引人注目。 1现阶段国内电力工程造价审计活动中暴露的相关不足 (1)欠缺精准的信息搜集。如若审计从业人员未能在审计过程之中实现精准的信息搜集,则极易导致审计失真的情况出现,进而直接造成工程预算存在缺口或者是预算超标问题的出现。造成前述问题的原因在于:负责进行审计的相关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显著的不足,未能给予工程审计活动中遭遇的各类问题给予合理的应对,亦或是在遭遇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措施不当。还有就是,部分从事审计活动的人员未能给予一些细节问题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进而导致预算失真的情况出现。[1]此外,因不同施工企业未能实现信息共享,进而加大了审计从业人员搜集相关信息的难度。(2)审计单位没有严格遵循审计标准的要求与范式。一些施工企业在对待审计标准的态度上,存在着漠视的态度。因而造成参与电力工程施工的相关单位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互,进而为相应的审计活动带来负面影响。还有就是,部分审计人员未能沟通到位,因而易于引发审计失真的问题出现。(3)外部市场价格变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任何工程的实施均需要采购人员实现进行用于工程施工的相关施工材料选购以及专业施工队伍的遴选,不过从市场价格变动角度来看,前述工程施工要素均会受到外部市场供需关系的直接影响,因而使得审计人员只能依凭自身的经验加以标价处理,如此极易导致预算同实际成本开销产生出入。(4)未能给予电力工程中的隐蔽性造价问题以足够的关注。从施工角度来看,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之中,极易遭遇此前未曾预料到的情形,如线路电缆的铺设长度超过预期设想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审计人员必须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工程设计图纸的角度来看,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信息难以实现全面的呈现,因而会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挑战。(5)施工变更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从电力工程施工实践的角度来看,部分产权单位在准备不充分以及未能对投资额度给予科学规划的情况之下,匆忙启动施工项目,同时,因前期规划欠缺科学性与全面性,因而会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之中,为应对不足而对施工整体规划不断进行调整,如此也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2电力工程造价惯常出现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1)确保审计信息的全面搜集,避免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对于工程审计从业人员而言,其必须注重对自身职业素养的针对性提升,进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审计信息的全面搜集,规避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同时,工程审计从业人员应当秉承勤勉的工作态度,对所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以便确保工程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与准确性。[2](2)审计应当严格遵循审计标准的范式要求。对于审计单位而言,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规章的要求,并依法组织对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对于工程审计过程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施工企业加以认真整改。同时。电力企业必须注重内部职业伦理教育,以便使审计从业人员形成较高的职业伦理意识,自觉践行自身的职责。(3)注重对电力工程施工材料等因素的价格规控。审计单位应当给予询价环节以足够的重视。从实践角度来看,在这一环节之上极易引发问题,面对问题的出现,审计单位必须给予正确、科学、审慎的对待,以便实现对所出现的问题的效度化解决。在组织招标过程之中,招标单位应当规范招标流程,避免出现标底泄露、虚假招标等情况,以便依托科学、规范的招标活动,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规控。除此之外,审计单位应当对易于引起市场价格变动的相关因素加以密切关注,以此实现对价格后期走势的精准预判。(4)给予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之隐蔽性造价问题以足够的关注。所谓的隐蔽性造价问题,通常是指难以事先加以预防和规避,且不易被发现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造成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的提升。为规避此类问题,审计单位应当组织专人,对电力工程的设计施工图纸加以认真分析,以便从中找出可能引发隐蔽性造价问题的部分,并以此为准据,帮助施工设计人员实现对图纸的完善处理。另外就是,工程审计从业人员应当实地深入施工现场,以便通过实地审计的方式,实现对隐蔽性造价问题的精准排查。(5)提升监督力度。基于确保工程审计活动实效性的考虑,审计单位必须对工程进行全程审计跟踪,以便通过这样的形式,避免任何一个施工节点出现问题而造成工程整体造价成本的提升。此外,在从事电力工程审计的过程之中,工程审计从业人员应当注重所采取的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以便以此实现提升审计活动效度的提升。(6)注重强化工程设计管理力度。电力企业应当在组织招标之前,应当采取设计招标的形式进行,从而做到能够依托自身生产实际相出发。同时,藉由技术招标中对相关技术门槛的设定,使招标活动更具指向性。此外,电力企业亦应当在选标过程之中,对投标方案加以科学遴选。 3结束语 作为电力工程审计单位以及相关的审计从业人员而言,在从事电力工程项目的审计活动之中,应当注重所采取的审计方法的科学性,并在日常工作之中注重对自身审计知识与审计技能的不断提升,以此实现对审计活动实效性与精准性的保障。除此之外,作为电力企业而言,必须给予审计单位以实时监督,以此促进审计从业人员能够以规范、严格的工作态度投身于电力工程的审计活动之中。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程造价审计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合理的把控工程项目施工资金,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工程质量与进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通过对工程造价审计施工量风险进行简要的介绍,进而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特点以及防范对策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特点;防范对策 1引言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步伐。工程造价审计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不仅能够确保工程建筑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而且还能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能够在高质量的前提下顺利完工。然而,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简要介绍工程造价审计风险 2.1简要介绍工程造价审计 在开展工程造价审计的过程中,专业的工程审计人员必须要在遵循国家以及建筑行业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通过专业的工程审计技术对建设工程相关的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审验以及检查。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审计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即分组计算法、标准图审计法以及全面审计法。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内容主要强调是五审并举,其主要是从“工程、财务、效益、质量、管理”五个方面进行着手,从建筑工程立项到建筑工程项目决算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进行全面的控制,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真实性。 2.2工程造价审计风险 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规章条例已经将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被明确的规定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未按照建筑施工工程相关的审计要求,造成建筑工程造价结论缺乏一定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同时相关的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并未提出具有正确性以及合理性的审计意见,从而引发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由于建筑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存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结果与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对工程造价审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建筑工程造价风险,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润。 3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特点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审计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其不仅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工程的进度。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审计职业的风险以及审计工作的风险,工程项目建设中审计职业的风险主要是由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下面我们将对建筑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做出简要分析。 3.1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具有一定客观性 由于工程造价审计所涉及的建筑工程项目内容相对比较多,并且数据资料相对比较繁琐。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建筑工程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存档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误差现象,虽然这些误差能够通过人为主观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这些误差却无法进行彻底的消除。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相关的审计人员一旦未能进行全过程项目工程建设的参与,通常不会发现这些误差现象,从而就会引发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同时,由于这些风险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2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通常情况下,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明显的显示出来,主要是在建筑工程设计结论与工程预算存在着明显的误差之后。出现这种结果主要包括多方面因素,工程造价审计每个环节都会造成工程造价审计误差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讲,工程造价设计风险的普遍性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相关造价的影响因素而造成的。而工程造价设计影响因素又包括多个方面内容,比如说,施工人员数量失真、工程假设质量评估的公正性、工程结算资料的准确性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制度等诸多方面内容。这些因素不仅会对工程造价的审计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概率。因此,在进行项目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环节进行把控,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造价审计的可靠度。 4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4.1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了解 在未进行工程造价审计之前,相关的审计人员就要对项目工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为工程造价审计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然而,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审计工作所要了解的工程项目内容包括设计变更、工程预算以及施工量等等,同时审计工作也要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以及掌握,其中包括企业的管理体系、综合实力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内容,从而才能确保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 4.2为工程造价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外部因素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可靠度。只有在规范的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下,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才能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全面掌握建筑工程相关信息,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进行准确的把控。除此之外,工程造价审计单位必须要加强与被审单位主体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得到其配合与支持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因此,相关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可靠性。 作者:封聪慧 单位:河北帝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科技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项目管理也被提出了较高要求。工程造价审计是项目顺利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它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中了解工程造价审计的意义,介绍了当前工程造价审计的基本现状,重点探究了项目管理中工程造价审计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项目管理;积极影响 0引言 现如今,工程建设市场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完善,市场持续发展的同时,工程项目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工程项目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项目管理,就要相应的开展造价审计工作。科学、合理的造价审计不仅能够降低工程成本,还能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优化工程质量。 1项目管理中了解工程造价审计的意义分析 1.1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全过程实施造价审计,参与项目施工的全体员工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工作意识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各部门间施工领导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互相帮助、共同协商、共同交流,实现团结施工。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地完成同一工程项目,施工效率自然会提高。 1.2有利于增强管理能力 我国工程建设的起步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并且建设经验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项目管理方面,因此,强化项目管理能力是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在项目管理中实施造价审计,有利于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控制造价,实现最低成本、最高效益。与此同时,施工环节能够有效优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会相应增强[1]。 1.3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实施造价审计,将施工建筑材料合理应用,充分发挥材料使用价值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建设资源的不平衡使用和过度浪费,同时,还能合理调整施工进度。造价审计的合理实施,能够在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 2工程造价审计的基本现状 2.1审计过程较复杂 一方面,建筑工程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工作范围较广、工作难度较大,无论是材料采购、项目规划,还是工程施工,都需要进行全面的项目管理,从中能够看出,造价审计的工作内容也会相应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建筑工程在项目施工中实施承包制,项目承包后会增加造价审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2]。 2.2审计人员工作水平较弱 工程造价审计之所以未能顺利开展工作,主要原因之一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较弱、专业知识含量较少,同时,审计人员对造价审计的认识较淡薄,忽视了造价审计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因此,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参与度较低,当遇到施工问题时,审计人员不能及时应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大多数审计人员上岗资质较低,无证上岗、缺证上岗现象普遍存在,聘用这样的人员担任审计一职,造价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提高[3]。 2.3审计机构协调性较差 造价审计要想取得明显的工作效果,需要优秀审计单位以及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全程参与,只有获得审计工作者、审计单位的帮助,才能获得全方面的审计信息,实现信息的优化整合、细致分析、合理分配。但是,实际上审计机构间的协作配合性较差,施工单位、承包单位等部分独立运行现象显著,并且各部门独立工作时经常低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机构在缺乏协调配合的基础上独立开展工作,造价审计工作远远不能达到预期,关于审计机构间协调性差这一问题,值得施工单位广泛关注[4]。 3项目管理中工程造价审计的积极影响 3.1造价审计的具体应用措施 3.1.1应用于设计阶段 在当今建筑市场背景中,项目决策缺乏相关专业单位以及政府的支持和意见性引导,项目造价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利于项目实现优化管理和系统性管理。在项目设计阶段应用造价审计,即在设计期间严格控制并管理项目造价。首先,选择设计计划时,应利用招标形式进行设计选择,确保所选设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次,为了实现良好的项目管理效果,提高应用设计的工作质量,既可以应用限额规划方式,也可以应用标准规划方式,应用这两种方式将设计造价置于上阶段的投资估算中。最后,支持项目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些许费用,有利于调动规划部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利于促进项目资金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与此同时,能够促进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优化项目质量。 3.1.2应用于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需花费较大成本,该阶段的造价审价工作理应优化,施工阶段的造价审计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当造价审计涉及施工项目变化时,此时审计工作应全面、具体展开。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根据书面凭证进行拨款,同时,应有监理负责人签字,从而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5]。 3.2造价审计的积极影响 3.2.1加强预算编制合理性,有效控制成本 要想促进造价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首先施工单位要合理控制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确保预算编制成本能够迎合社会市场价格变动需要以及工程量计算。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水平变化较大,大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这样的建筑市场中,为了成功中标将标底价直线降低。部分管理理念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弱的建筑企业所实施的预算编制在指导成本控制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且指导效果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价审计能够优化预算编制质量和水平,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编制具备科学性之后,将其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以预算编制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促进施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利润空间,同时,提高施工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与此同时,开展造价审计工作时,项目投资单位实施造价审计,能够对施工单位的项目成本以及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进行及时、全面监督,并且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通过控制施工总成本,提高投资单位的投资数量。上述工作完成后,项目施工单位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原有的设计要求和预算规划,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和有效管理,从而促进项目施工工作顺利进行[6]。 3.2.2施工图预算合理控制管理变更 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应重点控制施工图阶段的施工工作,与此同时,尤为注意施工变更的管理。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变更中已有的控制要求,全面分析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投资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变更情况,以此确保施工工程的规范性和优质性,强化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造价审计从经济角度出发强化控制施工企业的变更管理,因施工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加现象能够被有效遏制[7]。 3.2.3工程量清点提高了工作质量及技术 合理审计工程量清单,能够及时迎合预算编制中已要求的工程量计算。与此同时,能够强化管理施工技术性、先进性以及测量放线等工作。工程量清单的计价审计工作不仅会提高所计算工程量的准确性,减少计算失误,还能根据图纸要求按计划进行工程施工,避免出现工程量过多或者过少等现象,与此同时,能够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成本。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部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应用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的造价审计经验,加强管理施工技术,合理控制测量放线等工作。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建筑项目施工成本的优化,能够实现成本目标的合理控制。例如,在建筑工作中进行土方挖掘时,根据实际外挖掘需要,选择适合的施工方式,并根据合同规定的工程量要求,施工部门应合理控制施工量。优化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适量挖掘土方,这不仅会减少挖掘成本,还会降低运输费用,促进施工单位实现利益最大化[8]。 3.2.4有利于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造价审计工作在当今的工程建设市场中,这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使项目管理再次提升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建筑施工单位也会相应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以及工作责任感。为此,建筑施工单位会有针对性的为审计人员组织系统性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以及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这有利于促进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项目管理目标及时实现、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优化项目管理环节。 4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审计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积极开展,它符合现阶段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它能促进施工单位健康发展。从以上的论述中可知,项目管理中实施造价审计工作能够促进建筑项目有序运行,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产生积极影响,它不仅会降低项目施工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者:陈艳 单位: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建设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探析 摘要:作为对建筑行业影响深远的变革,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将大大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新的模式需要各方进行实际探索并逐渐学习和总结,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造价;审计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含义介绍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重点是清单,具体而言是指由招标单位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费用、税金等信息的清单,投标方在进行工程项目投标时根据该清单内容、招标要求如期完成要求。不仅如此,投标方需要在综合考虑招标方的要求之外,还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自主报价,在新型的市场定价模式之下签订最终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工程量清单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融合了现代管理审计理念,将一些新的审计观念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之中,进而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性和经济性,并且便于各方对于工程项目作出客观、独立和公正的评价。 2.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模式比较 在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建筑项目工程造价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定额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和税金等。其中定额直接费用的计算是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具体规定,用该直接费用乘以当地费用定额的费率,再加上工程材料的价差,得出的结果作为工程造价。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之下,招标方提供的招标文件及清单和具体需求才是工程造价的最终决定因素;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工程现场的实际施工进度、签证变更和施工完成情况以及企业定额和风险因素。将二者直观对比发现,工程量清单模式和定额计价模式在确定工程造价时程序不同。定额计价模式中,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宏观政策和地区具体规定,这种做法使得最终的工程造价趋向于整个社会的平均价格,因此带有强烈的政府行政干预色彩。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则集中体现了企业自身的价格标准,明确以企业定额为核心,较好地反映了企业的诉求,是一种靠市场竞争来决定价格的竞价机制。因此,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才是建设工程造价审核工作的发展趋势,代表了建筑工程造价领域的市场化方向,是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重点。 2.1定额特点不同 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以及投标人按照市场竞价规律来竞标是工程量清单模式最大的特点,国家统一工程量计算和消耗定额的做法打破了地区和部门之间的项目划分和计算准则方面的封闭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统一。企业定额仅仅表示企业在某一工程实体建设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的数量,并不代表价格,而是综合考虑了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等因素之后进行的成本计量手段,充分展示了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改变了量价合一的定额制度。 2.2价格来源不同 建筑产品的规格和造价波动比较大,其形成过程经过了人工和机械的有序合成。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各种人工单价、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价格能够得到反映,并且动态变化形成信息网络服务体系,该体系能够收集和汇总各时期的价格信息和价格指数,为各投标商制定投标价格提供实时有效的价格。 2.3招投标形式不同 工程价格属于《市场法》中市场调节价的范畴。以招投标方式为核心进行竞争定价是我国工程价格形成的主要形式。价格改革的不到位使得定额标准无形中限定了投标活动中标底的存在,将标底作为中准价,在此基础上做一定浮动来判定有效标。工程量清单改变了套定额取费的办法,使得企业能够以合同形式自主确定费用。 3.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 3.1审计依据变化 工程量、定额、市场价、合同、承包商施工水准等是定额计价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依据,工程量清单模式的审计也参考这些依据,但是具备更加鲜明的如下特点: (1)定额作用弱化:工程量清单模式不考虑“套用定额”正确与否,合同双方都需要受到该工程清单计价的约束。 (2)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成为关键因素:由于由施工单位的自身定额确定清单单价,因此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措施就是衡量清单竞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3)合同约束加强:传统的工程合同的报价往往与竣工结算价格相差很大,价格弹性太大是合同约束条款不够的结果。清单模式的工程价格相对而言是刚性的,约束作用明显。 3.2审计内容变化 清单模式下的审计内容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1)招投标成为工程造价最核心的环节,对招标文件的审计和工程量清单的审计都大大加强。(2)施工过程和竣工结算阶段均增加了新的内容。 4.工程造价管理 在工程建设全过程都需要实施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大致分为4个阶段:招标投标阶段、签订施工合同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和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4.1招标和投标阶段 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总体性纲领文件,招标文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合理的招标文件能够良好地反映双方的意愿,进而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相反,存在缺陷的招标文件会给之后的各个环节带来纠纷和麻烦,有可能引发索赔问题,使得工程造价超过预期,违背招标初衷。 4.2工程量清单和评标阶段 审查投标文件的忌讳是只看总体造价而忽略各分项造价。总体报价符合要求不代表着各分项符合报价要求,总体报价最低也不代表分项报价最低,总体差距不大也可能分项差距巨大。某些投标单位会在变化较小的项目上压低报价,而在工程增量变化较大的项目上提高单价,这种情况会增加结算总价。对于此类不平衡报价情况需要进行认真地分析比较,同时需要投标人进行解释和澄清,给出各分项的单价分析和计算依据。对工程量变化较多的单价需要重点研究,区分报价高的子项目和报价低的子项目。 4.3签订施工合同阶段 施工合同是工程量清单模式下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是实施造价控制的重点。施工合同能够约束工程造价,阐述了在工程量变更的时候如何调整综合单价。合同中需要明确规定工程数量变更是否在合同约定范围之内,同时需要对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此外,工程造价管理者需要积极介入施工合同,体现对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权。 4.4工程实施阶段 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十分过硬的经济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以此来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的规定。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结构成本的投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同时对工程造价有重要影响,当达到结构安全边际点时,结构成本的投入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前提下,又减少了工程的造价。所以,控制结构成本必须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控制的重点是减少无效的结构成本,既满足功能要求又满足结构规范、成本合理的要求。成本控制是全过程的,重在事前计划、管理、控制,在设计中应避免不加节制地提高层高,设计超大面积的外窗以及外立面的繁复装饰等现象。此外,通过指标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限额设计指标,形成控制设计,使成本与工程项目相配合。经过结构设计的合理对比、分析、计算、控制了这些楼座的钢筋及砼含量,在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了工程成本。例如在某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施工中,该项目的地上成本指标经过多次测算后,工程指标统计数据见表1。一般而言,工程实施阶段砼、钢筋总量的变更较大。对地上面积5个楼层的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的单方都控制得较好。工程规模变更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同时在重点监督之下,工程的地上部分、地下车库的实际成本与预算统计相差在2%以内,这充分体现了清单模式在工程实施阶段的运用效果。 4.5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作为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恰恰是工程洽商漏洞最多的环节。部分洽商项目没有实施、经过核减的项目没有通过洽商或者洽商工程量远超于实际工程量等问题都有可能会出现。因此,竣工结算阶段一定要仔细认真,发现隐蔽验收记录,按照竣工图纸和变更记录来重新校准工程实际完成量,这样才能最终做好工程造价的审计和控制工作。 作者:孙宗艳 单位:双鸭山方圆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审计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影响 摘要:工程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计算,使工程中的所有花销都在预算范围以内,以确保投入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工程审计的参与度较低,往往只是在工程竣工时期进行最终结算,却没有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工程造价经常超出预算,给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论述审计在工程造价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审计工程造价问题控制措施 工程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工程量的变更,使工程在合理合法的环境下顺利开展,从而有效的保障建设单位的基本权益。工程审计在工程的各个阶段都不容忽视,理应受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并且积极主动的配合审计工作,使工程审计工作得以快速、高效的完成,为自身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现存问题 1.1施工方案缺乏合理性 施工方案是建设工程项目时所采用的规范标准,里面详细规定了工程建设中必备的所有施工要素,包括施工材料、设备、技术,以及在不同环境施工时采取的应急策略,可以说,施工方案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方案通常由施工单位来制定,在施工之前,方案设计人员将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实施严密的管理和控制。可是很多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没有让审计人员参与进来,也没有根据当地的市场价格选择材料,再加上设计人员大多不是财会专业的人才,无法正确的评估工程成本,导致工程造价与工程预算存在巨大的偏差,在工程后期常常因后续资金不足而延误工程进度,甚至会使整个工程停滞不前,而材料的计算失误还会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使得工程竣工结算的难度显著增长。 1.2施工阶段管理不当 建设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项资源的投入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准确的数据,这些工作都应通过工程审计来实现,如果没有审计人员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就无法对工程所有项目的支出作出精确的统计。而且在施工阶段工程量偶尔会发生变化,工程造价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审计人员会根据工程量的变化适时调整数据,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相反的,如果没有审计人员核实记录工程量,就不能得到真实的造价。此外,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谎报材料价格,如果没有工程审计人员来监督施工单位的行为,就会使建设单位蒙受损失。 1.3工程结算资料不实 竣工结算是在工程竣工后对工程中发生的所有经济行为进行统计、核查与计算,这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作,需要工程审计人员耐心、细心的核对资金和票据,保证每一笔支出都有相应的票据支持。这些票据以及其他的结算材料都是由施工单位提供的,如果施工单位隐瞒或更改票据资料,就会影响到最终的工程造价。由于工程审计人员在施工阶段缺乏参与,因此无法知晓审查资料中的错漏之处,这给施工单位以可乘之机,他们常常会伪造工程量,更改材料价格或是捏造不实票据,导致工程竣工结算出现严重的失误和偏差。 2工程审计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控制措施 工程审计在建设工程中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项目前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下面将分别介绍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具体的控制措施。 2.1项目前期和设计阶段审计是前提 工程项目前期审计人员应检查参与招投标的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施工单位的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工程要求,审查招投标文件资料是否合法、齐全,招投标流程是否真实、规范,彻底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舞弊行为,确保招投标的公正、公平、公开,使工程项目在合理合法的环境下顺利实施。审计人员还应主动与中标单位共同完善方案细节,针对当前材料市场环境选择最佳性价比的材料,使施工方案符合最大经济性。 2.2施工阶段审计是重点 (1)落实审计责任制度。 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经济活动较多,不容易受到控制,因此审计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将审计工作进行细分,每个审计人员都负责不同的项目,减少审计工作的交叉和资源的浪费,使审计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确保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在严密的监督控制之下,避免审计项目的遗漏。审计人员要与施工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每笔资金的流向,在发现资金去向不明时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防止资金的无故流失。 (2)保证工程进度。 审计人员应保管好票据,同时在每个月末核对一次票据,每张票据都要有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签字,否则将视为无效票据。在核查票据时应检查成本与预算是否一致,如果发现二者存在差异,应立即与财务人员一起查明原因,并将原因进行标注。由于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庞大,往往需要划分成许多个施工段,在每个阶段施工完毕后审查人员都要将该阶段的施工情况呈报给建设单位,附以票据和资料,使建设单位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以保证建设资金的持续注入。 (3)严格遵守设计方案。 审计人员应随时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以防施工单位随意施工,胡乱增加工程量而影响工程造价。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发现必须要更改工程量,审计人员必须对变更的工程量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工程量的变更是否合理,将意见呈交给建设单位,经其同意后才能变更设计方案。审计人员还要将变更后的工程成本进行计算,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工程的成本造价。 2.3竣工验收审计是关键 首先,应做好工程量的管理。工程量作为竣工结算的基础数据,在根本上影响了工程造价,同时也决定了工程审计的效果。工程量的计算方式复杂,应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与施工各项资料为依据,对图纸设计与实际施工进行对比,准确核算工程量。在确定工程量准确后,核查工程材料费用支出情况,并将关键环节与分项工程作为核点,确定各材料用量、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实际,并做好不同用料之间价格区别的管理。其次,隐蔽工程管理。隐蔽工程是需要重点审查的项目,工程审计人员需要仔细检查隐蔽工程是否真实存在,施工技术和材料与施工单位上交的报告是否相符,杜绝施工单位胡乱捏造工程,增加工程量这类现象的发生。最后,工程结算书管理。审计人员应就工程名称、定额编号、定额套用以及规格等进行确定,尤其是定额套用计价时,应明确定额工作内容与所用材料情况,保证工程套用定额的合理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审计能够严格的控制工程造价,减少工程中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工程审计应该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发挥其最大化的作用,将工程造价降到最低。审计人员应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对工程项目实施严格的监督和审查,监督施工单位的一切行为,并向建设单位汇报工程的实际情况,同时仔细核查工程中的票据资料,在工程量发生变化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将工程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程伟强 单位:东莞市常平镇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对策探析 摘要: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安装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环节非常多,施工工序也十分复杂,所以必须加强对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在安装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正常使用。此外,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时间比较长,要想进一步提高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做好工程的进度管理,其中造价审计的作用得到凸显。通过科学的造价审计能够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呈现良性发展,促进建筑工程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中各个领域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中任何一种经济行为都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建筑工程领域也同样如此。建筑安装工程中实施科学的造价审计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1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概念 在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如何对建筑安装工程实施卓有成效的综合性管理业已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经理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作用必然会引发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建筑工程的实践中,造价审计可以起到降低建筑工程综合成本、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的综合性功效。所谓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指的就是立足于建筑安装工程技术应用的角度,对其投资活动的真实可靠性、合法规范执性、实践成效性等项目,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与法律规范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公证的一系列活动的概述。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检查评估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核算与实际业已完成项目投资的真实情况与合法的程度,同时对建筑安装过程中资金的运作、原材料的采购、工程预算等诸多环节予以督查,并对督查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如虚列工程项目款项、套取项目投资资金、虚报资金支出、高估并冒领预算资金等行为予以查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主要的内容涵盖了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设计概算审计、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审计、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合同价审计、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审计、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结算审计等方面。 2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问题 2.1审计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健全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多元化利益的格局。建筑企业想要通过使用先进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则希望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安装工程项目的监管部门则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这也反映了当前不同部门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着眼点,进而做出不同的造价审计结果,这就导致造价审计风险的出现。所以,部门利益的分化现象是导致造价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市场经济为了能够调节这一现象,必须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 2.2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式之一,所以人们必须重视并推行建筑安全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是造价审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所以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造价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审计实务能力,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尺度。不过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都不能够满足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效率不高,审计的质量也不能达标。造成这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我国审计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同时没有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使之出现财务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能力欠缺,对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了解等问题,影响到审计的质量。 2.3传统审计方法无法满足现实环境的需要 随着建筑安装工程实践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项目审计工作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指的是造价审计包括很多环节,例如,财务收支的审计、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等,这些环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且深度大。外部环境指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有些审计人员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使用非法手段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这就导致造价审计工作中出现伪造信息、徇私舞弊等现象,极大地增加了造价审计的风险。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造价审计方法,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环境的需要来创新审计方法。通过上面的分析结果我们能够看出,伴随着利益主体的多样化,造价审计风险呈上升趋势,为了避免造价审计风险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不断创新造价审计方法来满足现实的审计需要。不过当前建筑安装工程单位还没有认清这一点,依然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效果可想而知,这对于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3完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对策 3.1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必须建立并完善审计风险防范体系。通常情况下,建筑安装工程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而且施工时间普遍偏长,这就增加了造价审计的难度,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造价审计,建议在工程中使用全过程造价审计方式。作为安装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对工程中的资金流向、人力资源的分配、工程设计的规划与落实等环节进行谨慎的审计,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伪造签证、提供虚假信息等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所以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是审计部门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3.2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所以为了能够保证造价审计的质量就需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例如,要想做好变更签证工作,审计人员就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合同是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本,所以审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合同,这也是做好变更签证工作的基本前提。第二,造价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审计人员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来进行,这也是做好变更签证工作的基本保证。第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推动审计工作前进的基本动力。为了能够不断完善我国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为审计部门提供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3.3创新审计方法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安装工程造价审计也应该引入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现阶段出现的各种审计问题不断创新审计方法。例如,作为审计部门可以引进CAD制图技术来保证审计的准确性,提高工作的效率。此外,还应该把审计方法积极地用于审计实践当中,同时从审计实践当中总结出审计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审计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安装工程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不断健全审计风险防范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塑造健康、稳定的安装工程造价审计发展环境。 作者:钟素琴 单位:淮安市清河区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方法 摘要:工程造价审计属于工程审计的范畴,一般是对单位或单项工程的造价进行审核,它的审计过程和决算编制过程有些类似,一般由造价工程师来完成。工程造价审计意义重大,既有利于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还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还可推动招标承包制的展开。不仅如此,经过造价审计,有利于加强基本建设的事前监督和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因此,确保审计工作正常开展,是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对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进行详细叙述,并给出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希望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审计;方法 1.工程造价审计概述 工程造价审计在工程项目的具体运行中,可以督促企业制定降低成本的计划,有效地杜绝计划外项目,使所有项目在合理的预算内实现综合平衡。同时,造价审计还能对建设规模和设计标准进行合理控制,遏制高套定额、重算多计的工程价款,防止任意扩大成本开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控制与监督的作用,对工程造价的每一细节进行合理审计,最大限度的节约工程成本。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有全面审计法、分组计算审计法、标准图审计法、对比审计法和筛选审计法。 2.审计方法及特点 2.1全面审计法 全面审计法指的是,按照国家或者行业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顺序,逐一地对所有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中不合理的预算花费,审计工作的完成质量高于其他审计方法,差错被减至最小,有效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对于那些施工要求较高,预算较紧张,成本范围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来说,采用全面审计法,可以满足相应的需求。但该方法也有很大的缺点,由于审计对象较多,审查较细致,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需要大量时间来完成审计工作。综上所述,全面审计法比较适合那些工程量较小,工艺相对比较简单,信誉度较低的单位的工程项目,而对于信誉度较高,工程项目过于复杂的项目采取其他审计方法更加合理。 2.2分组计算审计法 分组计算审计法指的是在遇到分项工程时,可以把相近的具有一定联系的项目工程分到一组,这样一来,原来的整个工程就被分为多个具有类似审计过程的小组,在计算每一小组时,可选取其中一项进行计算,而余下的小组内其他工程则可通过类似的审计法则进行推算,大大简化了审计过程,有效降低了审计工程量,同时,审计质量也能满足要求,是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加快审计速度的好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较紧迫,工程量较大,工程项目较复杂,施工单位信誉度较高的情况。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审查质量相对不如全面审计法,不适用于对工程造价审计要求较精确的工程项目,同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失误,比如,被分入同一小组的工程由于实际情况不能采取同样的审计法则进行类推等。但总体来说,分组计算审计法还是一种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法,适用范围较广。 2.3标准图审计法 标准图审计法指的是对于那些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进行工程施工的项目,可以先对编制预算造价进行审计,然后再按照标准图纸来对造价进行审计,这样一来,可将两次审计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检查出工程造价的不合理之处。这种方法有效保证了审计的质量,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还能大大缩短审计所用时间,易于审计部门定案。但同样,这种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只能适用于按照标准图纸进行施工的工程项目,适用范围较小。但由于建设工程行业在向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标准图纸将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因此,该种方法在以后或许能得到更多的使用。 2.4对比审计法 对比审计法指的是运用已经审计过的其他类似的工程造价与该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审计的办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即两工程的审计所用到的计算法则以及两工程的特点均有很大的相似度。该种方法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施工图相同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有差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对异同部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和处理,对于施工图部分,可采用对比审计法进行审计的工作,而对于不同的部分,则需采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第二种是两工程的设计大体相同,但二者的建筑面积不同的情况,此时应该按照工程的建筑面积之比与工程量之比保持一致的原则进行审计的工作,将两工程的造价审计结果进行对比,看结果是否有较大差异。如果差异较大,说明拟审造价有问题,应重新进行造价审计,如果结果差异不大,则表明审计工程造价是正确的,可以采用。 2.5筛选审计法 筛选审计法指的是利用建筑工程在具体分项如各个单位工程量和造价等在数值上差异不大的特点,将各个工程量、用工等作为标准化的要素,并注明其适用条件,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时,即可直接运用已经标准化的数据来进行审计工作,从而大大简化了审计过程,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此种方法可以在建设住宅时采用,或者当现实情况不符合采取全面审计法的条件时,也可用该种方法代替。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缺点,当对审计质量要求较高时,不应采取此种方法。 3.结语 工程造价审计对于建设单位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缩短建设工期,减小工程造价,提升工程质量,节约建设资金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有着显著地作用。不仅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被批准,工程造价审计相关人员也会越来越专业化,相关工作越来越与国际接轨,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不断走向成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本文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几种方法做了逐一论述,通过罗列它们的优缺点,来让人们对工程审计的方法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作者:曹康 单位:四川华宏装饰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防范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幅度的增长,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建筑工程建设的投资愈来愈多,甚至有膨胀泛滥之态,使得建筑工程建设屡屡出现烂尾楼增多、工程建设施工进度推延、工程施工款项难以回收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不严谨,没有系统的工程造价审计体系;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认识不足。文章就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进行相关的阐述,探究防范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相关方法策略,以便工程建设单位能更好地进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工程造价审计,既是一种对工程建设项目监督和审查的管理手段,也是对工程建筑项目投资金额合理分配以及工程投产成本监控的有效方法。工程造价审计,即是审计机关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所花费的所有款项进行监督、核实与评估。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即是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费用进行审计时,由于判断有误或者出现审计错误而造成对工程造价审计所产生的风险。工程审计风险是伴随着整个工程造价审计整个工程的,如果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过大,会对整个工程施工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审计风险,防范审计风险带来的经济隐患。下面,笔者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进行相关的分析。 1当前我国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现状 1.1工程造价审计所提供的材料风险 这种审计材料的分析,主要就是相关工程造价材料存在缺漏、不真实情况或者是出现造价数据重叠等情况。基础的审计材料不完整、不正确,得出的审计结果自然不准确,审计人员也因此面临审计风险。 1.2国家有关工程造价审计政策法规风险 国家审计政策风险,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国家关于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编写的不明确或者体系流程不健全,审计中出现的难点疑点众多,使得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存在风险;二是审计人员对于国家工程造价审计政策解读不清楚,而存在的审计风险。 1.3审计单位内部的审计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审计风险 审计单位没有一套完整的审计管理体系,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不能按照规范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很容易会被上级的意志所左右,使得审计不正规,出现审计风险。 1.4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专业水平不足,业务经验缺乏 一般情况下,进行工程造价审计,都需要审计人员能秉承公正、客观、负责任的心态进行审计,但是有时候,某些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的审计技能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在某些上级压力下,出现人情审计或者审计不全面,从而使得工程造价审计存在大风险。 1.5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利益上存在差异对工程造价审计造成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工程利益上存在差异意见时,即工程建设单位为了节约工程造价成本,而施工单位为了获得高额施工费,他们对工程造价材料各执一词,对审计人员进行造价相关数据交代时,双方都存在很大的自我片面性,而审计员根据双方提供的不健全材料进行审计,自然很容易出现审计错漏,存在审计风险。二是,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利益意见相同时,为了双方获利,双方私通,串通造假各项工程造价材料数据,而审计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事故,责任便由审计方负责。 1.6工程造价审计各部门之间协调存在的风险 这种协调风险,可由内外风险组成,即审计单位内部各审计部门协调和审计单位以外部相关联单位进行审计协调的风险。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审计单位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一致,没有恒定的审计标准,存在审计差异多造成的审计风险;外面风险就是,审计单位与银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政府行政单位之间在审计造价中业务水平不一、专业标准不一致形成的风险。 2提升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防范的方法策略 ①工程建筑单位要建立一套完整可靠的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从工程图纸设计、工程材料购买、施工质量、工程竣工验收等,对工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确保工程造价审计时,获取完整可靠的审计材料。②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提前的可行性预测,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投资预算有所把控,预测的内容有整体工程项目投资预算、施工人员是否能如期完成工程建设、政府对工程造价是否会审批、所购进的建筑材料是否能满足要求等,通过全面的事先预测分析项目可行性,减少后续工程审计风险。③在工程造价审计中,审计人员尽可能让自己处在主动地位,主导控制审计进展,同时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使得审计工作高效精确。④工程审计单位要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审计风险防范模式,这种模式旨在综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注重审计的真实性与质量,让审计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⑤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采用动态审计进行审计。动态审计工程造价,可以对工程造价分阶段审计,如工程施工前进行相关审计、工程施工中进行造价审计、工程竣工后进行审计,这样动态分期审计既能实时跟进项目建设进展,对项目进行有效监督,另外,更有利于审计人员能够客观正确的进行每个阶段的审计,防止审计材料疏漏以及各种审计造假行为。⑥审计单位应该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要充分的明确内部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让审计过程更加通顺无障碍。⑦审计人员要提升本身审计专业技能,多参加磨练,增加审计业务经验;同时,还应该时时关注各种动态审计政策,对国家审计法律法规通读并理解透彻,提升自身应变能力,能恰当地处理审计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事故,减少审计隐患。⑧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工程造价审计规章制度,让审计单位与各个相关工程造价单位能互通顺畅,减少审计各种障碍。 3结语 总而言之,减少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提高审计风险防范,需要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全力配合,审计单位人员高水准的审计技能以及相关政府机关单位的通力协助。 作者:刘生凤 单位:新疆广汇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国内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研究 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就是根据相关部门所规定的石油工程项目材料损耗的程度以及收费标准对某一项是有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随着石油工程的不断扩大,其工程造价也呈现了逐年增高的趋势,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地问题,造成了石油工程项目严重的投资膨胀。 1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内容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对石油工程造价审计提出了更加规范和精细的要求。石油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贯穿于整个石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需要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计算,因此,加强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各个阶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项目决策阶段 石油工程的项目决策阶段主要包括工程施工成本的预算以及签订施工合同,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施工成本预算的审计和施工合同的审计两个阶段。 1.2前期论证阶段 石油工程的前期论证阶段主要是对工程的设计进行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预算项目是否完整,保证不出现错列、漏列或者多列的情况,同时还要对预算造价的合理性进行审计,审查预算成本是否超过了投资的额度。通过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审计,可以有效地实现石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保证可项目工程实际的技术性、完整性以及资金的合理分配。 1.3工程施工阶段 石油工程施工阶段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对工程质量的审计、对投资进度的审计、对款项支付的审计以及对安全管理的审计。审计人员在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该优先选择工程项目中的重点施工阶段、重点施工部位以及重点因素进行严格的审计。 2目前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石油工程项目在工程决策、工程施工、竣工结算等方面的工程量比较大,存在的突发状况比较多,所以导致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仍然还存在的着大量的问题,审计管理制度、人员配备以及技术方法上仍然具有很大的弊端,这就使得石油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1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 我国并没有颁布一套系统的关于石油企业审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目前仅有的关于审计的法律和制度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如今的审计工作中,同时一些条文规定不够明确,对于某些财经行为难以进行具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判断,这就对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关于石油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培训机构,在石油企业内部也缺乏对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培训,甚至一些石油企业的审计人员是由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临时任命的,连基本的审计知识都不具备,这就对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3工程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 目前我国一些石油企业知识在工程竣工之后才开始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对于项目前期论证阶段、项目决策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缺乏必要的造价审计工作。而一些石油企业虽然在前期论证阶段、项目决策阶段以及工程施工阶段进行了工程审计,但是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审计上面,对于工程造价的审计工作难以真正地落实。 3结束语 针对石油工程资金消耗量大、投资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石油企业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的重视,完善企业内部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的管理制度,加强石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审计,努力发挥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的优势,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王铁楠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论文 1建筑工程中造价审计常用方法 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改革刚刚实施,原有的定额计价方式正逐渐向建筑工程量的清单计价方式转变,并全面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这也使得对建筑工程中造价真实性的审计工作难度在不断的加大。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1.1采用全面进行审计工作法 根据国家或建筑行业的预算定额进行编制或根据施工现场的先后顺序进行全面的审查工作。它的计算方法与所编制的施工图在预算上基本相同。且运用此种审计方法能够减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误差,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这种全面审计法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比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工程量较小、施工的工艺也比较简单,技术力量不足与信誉度较低的企业。 1.2采用标准图对比审计法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可以适当的利用标准图或进行施工采用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的建筑工程项目。首先要集中审计力量,进行编制标准化的预算,并以此来作为审计的标准。在施工中按照标准化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或采用通用图纸进行施工的工程项目,在地面以上的结构中基本相同,可以集中审计力量。对预决算造价进行详细审查,并作为标准化图纸中的标准造价,而对于不同的设计与部分来说可以进行单独地审查工作即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标准图审计方法能够有效地缩短审计时间,取得的实际效果也比较好。但是这种审计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它适用范围比较小,只能适用于采用标准化图纸进行施工的建筑工程。 1.3采用分组审计的方法 将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划分成不同的组,并将存在一定联系的项目分成一组,再进行审计工作,计算出一个小组中某一个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在利用建筑工程量之间中存在的联系进行计算,推断一组中其他几个建筑工程量,此种方法能够快速完成工程量,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审计方法。 1.4采用筛选审计的方法 建筑工程虽然在建筑面积与高度上存在不足,但是在各个部分的工程量与造价的数值上变化并不大,审计人员将过去在审计工作中的数值进行整合,并注明所适用的建筑。这样层层筛选,被筛选下来不进行审计工作,而没有被筛选下来的就要进行详细的审计工作。在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中运用筛选审计法能够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的速度,更好地让审计人员发现存在的问题。 1.5采用重点审计抽查的方法 在面对工程量较大且建筑工程造价较高而建筑的结构又比较复杂的建筑工程时,要明确建筑工程的重点部位,及时采用全新地施工工艺与新型的建筑材料,抓住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审计工作。 2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方法 2.1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审计工作 制定审计计划是提高审计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满足机构中内部结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审计工作也在全面推广中。在建筑工程的结算审计中,需要协调好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甚至需要借助外部专家与咨询机构的力量才能完成审计工作。所以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制定严格的计划而任意发挥,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所以审计组要制定出详细的审计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中的内容进行审计工作,将建筑工程项目细化,让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明确审计的目标,了解项目合同的期限,保证项目工程分工的稳定。此外由于审计项目的对象呈现多样性,所以在进行审计工作中要及时调整审计计划,争取项目时间安排的主动权。另外由于一些建筑工程的特殊性,使得建筑材料与设备都需要外购,所以对于此类要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资源与价格,缩短采价时间。 2.2确保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对建筑工程进行审计工作涉及到了建筑工程的开发商与承包商双方的利益,所以不论是从哪一方来说,如果对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存在质疑,就会对咨询机构的公信力与权威度产生影响,这样所审计出来的结果就很难得到开发生与承包商的确认。另外由于一些机构中在承接一些较小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审计权利通常是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所以就没有内部之间的复核,对外也都是由一人进行联系等,均会造成承包商与委托方对咨询机构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2.3明确审计目标,充分进行论证 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人员要明确审计的目标,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审计来明确建筑工程的真实造价,通过对比投资额来揭露由于招标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合同签订中的不合理、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善等现象所造成地浪费。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全过程的各项资料,在充足的审计证据资料的基础上,做出谨慎的评价。 2.4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造价工程师进行较小的审计项目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详细审计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是对于一些工程量较大的项目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进行详细审计不仅没有必要,还不符合现代化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建筑工程的造价编制与造价审计工作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造价编制工作是比较全面的,而造价审计工作则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抽样审计工作。进行抽样审计工作也并不是随意进行抽样的,不仅要遵循科学地抽样方法,还应当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5制定建筑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报告,签证审计定案表 在建筑工程的造价审计环节中,签证审计定案表是十分重要的,在控制管理的难度上也是最大的。一些建筑工程由于在签订施工合同的过程中,合同编制不严谨,施工现场的管理也存在问题与手续不全等原因,都给建筑工程的竣工结算阶段带来了影响。此外由于开发商与承包商是站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就使审计签证工作往往很难达成一致,最终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审计周期延后,造成违约的现象。 2.6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地跟踪审计工作,才能真正地解决建筑工程造价中资料虚假的现象,才能让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如实的反映出实际施工情况,减少项目工程造价审计的风险。 2.7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健全审计信息数据库 对于委托中介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项目工程来说,要加强审计质量的检验,对于不符合审计质量与不合格的中介机构来说要严格进行处罚,并驱逐出建筑项目的审计市场中,确保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机构能够具有高水平与高素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好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方法,是确保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确保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的投入,促进建筑工程造价设计工作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 作者:李彦婷 单位:佛山益康置业有限公司
网络类论文:网络工程类的状况及特点 作者:李恒波 乔荣爱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 从网络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案例教学有以下特点: 1.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内容丰富并非常注重于实际应用。但在学习阶段,学生一般无法去做真实的网络项目,而在专业学习中仅靠做实验无法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网络应用。学生无法切身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就会迷茫、吃力、枯燥。而案例教学模拟的网络环境,有具体的场景,实际的需求,会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通过完成一个案例,能够让学生具有收获感和成就感。同时,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然后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个具体的网络案例需要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再利用所学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需求。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无法进行有效的师生交流,教师不能很好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先就一个案例进行仔细分析,然后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师生间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示。这就调动了师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 4.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不像以前做实验那样按照实验大纲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完成,面对一个案例,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弄清楚需求是什么,该采用什么技术来满足这个需求,然后自己动手去实现,在实现案例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问题,还要通过查阅资料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自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网络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关键性问题 案例是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3]。网络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总分结构的综合性案例。案例教学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如果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只是生搬硬套,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效果。结合前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多样化的现状和特点,必须将分散的专业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各门课程不能各自为阵,要站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角度去设计本门课程的案例。网络工程专业的案例设计思路应该是:首先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能够囊括各门专业课的总体案例,而各门专业课的案例,应该是这个综合性案例的子案例。各个子案例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如图1所示。 1.明确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建立跨课程的综合性总体案例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性网络应用人才。鉴于网络多样性、复杂性,网络工程开设的课程也是多样性的,涉及网络设备、网络服务、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所有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站在网络整体角度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必须建立跨课程的、涉及网络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总体案例。这要求全体教研室人员、任课教师参与其中。这样的综合性总体案例并不是哪一门课可以独立完成的,每门专业课只能完成其中的某个部分,虽然其他部分暂时不能完成,但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网络工程这一整体概念,并能知道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在网络中的具体位置和应用范围。这样的综合性总体案例设计非常重要,它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的迷茫,避免“管中窥豹”。学生每学习一门专业课,都很清楚这门课在网络工程专业中的定位,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激发对其他未学课程的热情。当所有课程都结束后,这个总体案例也全部完成了,这时学生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网络工程的整体含义。 2.每门课程精心设计案例,并作为子案例融入总体案例之中不同的专业课程在设计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案例要能够作为子案例很好地融入专业的总体案例中,明确本课程的地位,并要兼顾已学和未学的专业课程,建立内在联系。其次,子案例要具有综合完整性,能够覆盖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第三,案例要具有真实典型性。所设计的案例应取材于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感觉到能够学以致用,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4]。并且案例应是网络中普遍应用的并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能够体现网络应用的普遍规律。第四,案例应该具有可考核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考核可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如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对所有案例解决方案进行分析,集体打分。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个好的案例,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实施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5]。为确保教学效果,我们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状况专门设计了一整套实施方案,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1.精心准备在介绍案例之前,教师必须首先知道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接下来要全面了解该案例的核心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并考虑如何讲授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引入案例,案例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性思路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案例一般要多久才能完成,教师必须能够掌控整个案例的实施过程。 2.学生分组教师要事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平衡,不能把学习程度好的学生都分到一组,也不能把较差的都分到一组。一般情况下5人为一组,并由学生选出组长配合教师工作,负责组内部的分工协调等。组成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重组。学生分组非常重要,要确定组的成员之间能够很好地在一起进行分工合作,坚决避免有的同学闷头做,而其他同学无所事事的现象。 3.初步分析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将案例材料发给每组讨论,再对案例进行简单介绍。每个小组内部要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由组长交给教师,教师根据每组不同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并引导方向。这一步的主体是学生,要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在不同的组之间走动,掌握讨论的情况,也可以适当参与讨论。在点评每组解决方案时,应指出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并给予启发性的引导,但不能直接告诉该怎么做。同时对于正确的地方要适当肯定和表扬,激发学习兴趣。#p#分页标题#e# 4.解决方案每组学生根据上一步教师的建议再次讨论并修改和完善解决方案,确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后开始实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步全部是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再参与学生的讨论,也不需给出建议,只需在各组之间进行观察,掌握情况即可。学生如果在这一步仍有错误,可以在后面案例总结的时候进行改正。 5.评比考核这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考评。做完案例后,每组由组长向全体同学简要介绍其案例解决方案,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就该解决方案提出问题和建议并集体给出成绩。这样,每组成员不但可以知道自己的解决方案的对错,还了解了其他组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6.案例总结经过师生共同对每组案例解决方案的分析和讨论,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可以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但也许还有不足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共同总结出一个完整的、合适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标准的答案。这一步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如果在这一步存在多种不同的但又都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教师必须告诉学生每种思路和方法的优劣,明确最佳的方案。 7.案例完善每个班级的案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分析和总结该班案例教学的情况,对案例不断更新和完善。 案例教学取得的效果 网络工程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后,经过不断的完善,总结了一套适合专业特色的案例,并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如下。 1.解除了学生对专业的困惑学生从最初的专业课就开始接触到这个总体案例,虽然当时只能完成其中和该课程相关的子案例,其他案例还不能去做。但学生从这个总体案例看到了未来,知道自己学完所有专业课程后,就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案例,从而了解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广博,无形中也增加了对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渴望。学生不再因为课程繁多找不到方向而迷茫,很少有人再向教师咨询诸如网络工程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毕业后能做什么,现在学的这门课有什么用,是不是只要学好某一两门课程就可以了。因为学生在这个总体案例中了解了网络工程专业要掌握的知识和能解决的问题。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具体和典型的案例,学生了解了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仅仅从教材上获取知识,更多的是主动在课下去查找、阅读和学习相关资料。例如在进行Web服务器负载均衡案例时,学生们充分讨论,拿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的在防火墙上实现负载均衡,有的在交换机上实现,有的在服务器上实现,有的在DNS服务器上实现。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特点,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案例教学生动活泼,学生既独立思考,又积极和教师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教材,学生听,师生之间交互不多。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评比考核阶段有的学生为了说明自己解决方案的优越性,需要引用资料反复和教师论证。积极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6],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不能再只凭大纲和教材讲课,必须了解各种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才能够设计出好的案例。其次,针对案例解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从容解决。第三,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非本课程知识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分析和点评。 网络类论文:创建网络工程类教学体制 作者:马慧 张志立 单位: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虽然传统高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课程设计与市场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企业看中的是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精英型网络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岗位职责掌握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的网络施工保障、网络运行维护、系统安全运维等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和维护网络工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及安全维护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能较好地组织网络工程施工工作、网络运行维护工作、信息系统安全部署和维护工作,具有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模型根据企业对于网络工程师职位能力要求,把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划分为三种能力:核心能力(完成本职工作、考核目标的能力)、专业能力(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能力)、基本能力(确保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合岗位基本要求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网络应用,网络设计与信息安全。 构建多类型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现今大多数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讲到某个原理或方法时就开设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按照这种模式开设的实验课往往不成体系且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时占实验总课时的比例至少应达到30%,同时加大学生自主性实验的开设比例。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制定了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实训包括课程实训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实训在开设课程的学期最后一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训一般在相关课程学完后,在最后一门课开设的学期最后一到二周进行。为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这个平台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实验平台不仅要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绝大数开设实验的课程都应有一定数量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2)该实验平台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3)为了实现各专业的交叉融合,该实验平台既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室或校级、省级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4)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 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缩短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我们实施了“4-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传统4年的课程设置压缩到3年完成,最后1年时间所有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针对某个岗位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战能力。根据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与我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为学生定位五个岗位:网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与信息安全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个岗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在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立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建立院级创新基地。院级创新基地由学院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成立,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在研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2)校级的创新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有学校单独建设,也可校企共建,这类实训基地应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关键在于基地应采用企业运作模式,建有与企业对应的机构,这可以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基地,教师参与生产过程管理与产品开发,学生职业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参加生产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3)校外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向学生无偿或优惠提供实习岗位,并为学校教师提供高新技术技能培训。同时,企业也将学校部分教师纳入其人才库,为推广企业的先进技术或设备积累了丰富的无形资产,优秀学生可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利润。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都要在实训基地完成。 打造多种创新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实践教学既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既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等,又包括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竞赛(如电子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创新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可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创新,提高竞争力。创新平台既可以由学校建立,也可以借助一些外挂项目。学生可以在以下几种创新平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1)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与校级研究机构;2)教师的科研项目、社会活动项目;3)校级,院级各种创新培育基地;4)大学生科技立项研究项目。 依托岗位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主要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通过跟岗或顶岗来实现。通过以上三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职业人或社会人,缺乏相应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到企业中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了保证学生跟岗顶岗的质量,应选择企业资质较高、软硬件设备配置齐全、性能较好、企业信誉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企业合作数量应该达到一定规模,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岗位跟岗顶岗实践。四个平台与四种能力相互对应且相辅相成。在实验教学平台上,也可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初期培养。在生产性实训教学平台上,也可以继续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激发竞争能力并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初期培养。在创新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岗位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竞争能力的培养。#p#分页标题#e# 基于“职业岗位”,通过四大平台培养学生四种能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但体现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按照能力递增、工作技能由简到繁的进度安排,既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又遵循教育规律。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集中培养学生的职位核心工作能力,极大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岗位竞争能力。 网络类论文:网络工程类教学体制探析 作者:杨瑞君 刘云翔 陈颖 瞿彬 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于工程化理念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核心在于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主,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推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分析 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人们积极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尤其是面向工程实践的一线工程师人才。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校企合作研究、产学研结合研究等几个方面。国内外不少大学的众多院系加入了CDIO全球工程教育改革组织,采纳该组织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阶段性的工程内容为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理念,将工程教育视为一系列的服务性工程产品制造过程,并以层次化的架构来组织师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一定的创新性工程教育。国内外相关的基于CDIO的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仍在反复修正和继续完善中。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者大都认同“既要遵循本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又要突出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一般都是根据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实际,科学设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体现本科教育的厚基础与岗位技能的有机结合。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一些教改方案中,主要包括了合理制定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打造课外科技创新平台营造实践创新氛围、实施职业技能考证,强化岗位应用技能和职业技能培养、搭建实践教学与创新平台、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实施产学研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些措施和建议,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述了适合各自学校或院系的发展思路和教改理念。部分研究者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内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明确实践教学的基本定位;实践教学与学科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进行有机结合,改造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课内培养与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拓展学生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空间;校内与校外共建进行有机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整体性培养与个性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实施因材施教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和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后,国内绝大多数大学都在积极实施卓越计划,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实践效果来看,卓越计划的确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各高校在卓越计划实施中,不少高校对于工程化理念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考虑到人才的多样性,决定着不同类型的人才质量,所以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人才,即不同类型的人才都有卓越。有研究者认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各自不同的使命和责任,都应该能够在各自的层次和领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应该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引导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鼓励办出特色。“卓越计划”提出的“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理念,事实上也强调了各种类型的高校,应该在具有优势特色的专业领域,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在不同类型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上追求卓越。所以,同样的理念在不同层次的高校中去实施,其内涵必定有较大的差异,工程化理念基础上的人才培养也应是各有特色和各自错位发展。综上,可以看到,基于工程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国内外部分高校在积极探索,但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阶段,还有较多内容需要加以深入探讨、详细论证,更重要地是如何将研究成果能更好地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文所述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基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一直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085工程为引领,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按照学院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试运行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重构方面做出尝试。 工程化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意义和方法 通过把工程化理念引入到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对于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将促进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同时促进专业和外界,尤其是信息产业界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有利于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其次将促进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结构的改革,不断增加实践课程,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促进实践教育环节的增强,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教学,尤其是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实践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再次可以促进本科生科研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鼓励本科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创业,在保障制度上进行一定的探索。同时可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通过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证书计划等方式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时,遵循几个重要的原则,也是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原则,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实行滚动式推进,理论研究领先,在提出理论假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框架设计后,开展行动研究,检验、丰富、发展、推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把理论假设转化为新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研究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将逐步试点,在具体的某些年级某些班级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初步的试运行,观察、分析、评价和论证前期研究成果的具体落实情况,通过不断的验证和实践,逐步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坚持专业发展特色的原则,专业将坚持自己的特色发展,力争实现不仅与上海本地兄弟院校,而且与国内同类型大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错位发展。基于此,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时,采取的研究方法将不拘一格,充分采取适合专业发展和能够促进教学改革的科学方法,即:深入的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文献分析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理论研究包括系统钻研实践教育、实践教学、职业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体系构建和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同类专业在实践教育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先进成果,坚持特色基础上,合理引入成功的理论、方法和相关制度、成果等。专业将研究适合本学院需要的科学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工程化的理念,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将在专业内进行一定的试行,在试行中不断进行论证、完善和总结。构建面向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将逐步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基地,通过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不断扩充教改的内容,力争使实践教学能与理论教学能有机结合。#p#分页标题#e# 工程化理念下构建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工程化的理念应该贯穿到整个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中。 1突出工程化的特色网络工程专业在大量企业、行业协会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征求各方意见后,不断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整与修订,突出“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网络工程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专业学习不断线”、“外语学习不断线”、“实践环节不断线”和“素质教育不断线”,以适应网络工程领域对应用技术型人才提出的高要求。首先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分析和引入网络工程各类型工程项目的内容,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完善中注重学科的整体性以及应用性,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具备了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学实践中,拓宽教学内容,注重工程实际项目的引入,采用“平台加柔性化模块”的教学架构,通过搭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平台,以及可选的专业课柔性化模块,体现出培养应用人才的定位。再次专业技能培养中,注意不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让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展开,紧跟计算机学科的最新发展,精选教学和实验内容,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学生在4年的大学中,专业技能逐步得到增强。 2形成1个主线3个层次5个模块的框架结构网络工程专业在创建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时,坚持“课内外贯通、校内外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工程化理念,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分解,尝试建立“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主线”,是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一条主线;“三层次”,是指将学生的能力由低到高分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强化技能三个层次;“五模块”则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不同环节的特点,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课程设计模块、企业实战项目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强调实践各模块的衔接与循序渐进。 3突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实践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在构建体系时,应更多地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体系尤其是师资建设的内容。教学目标体系建设:实践是对理论的验证、深化和提升,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在基本技能和职业技术技能方面,具备了从事网络工程及相关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同时注重在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理念等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作风。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包括有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外实习等。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不断调整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块,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量,尝试改变实践教学法,按照学生从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的接受过程,分别进行相关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强化技能的训练。网络工程专业常规实践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网络工程专业基于对对历年来采取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梳理,尝试对实验类模块进行整合与重构,将原来的实验内容进行精选、合并和补充,按层次结构分段设出基础型实验、专业提高型实验、实训创新型实验。比如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管理、路由交换技术、协议分析与测试这几门主干课程的实验部分,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内容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重叠,这就需要不仅仅在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进行合理的和科学的整合,更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将这几门课的实验部分,按照网络工程专业的内在特点和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层次结构,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整理,整体重构出科学的实验模块,具体可以在实验内容、实验类别、实验适应阶段、实验的前后承接次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并进行试行,及时进行相关论证。网络工程专业按照发展要求重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如下表所示:教学条件体系建设:在实践体系中,教学条件的改善越来越显其重要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条件、二是师资力量。硬件条件包括有专业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联合工作室。硬件条件的改善,往往需要数年的建设和积累,通常网络工程专业应该具备有有“网络安全实验室”、“网络协议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网络程序设计实验室”、“网络基础实验室”等,且应该在课余时间面向所有学生免费开放,并配有专业辅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工程实践场所和实践时间。网络工程专业要突出工程化理念来建设硬件条件,就必须建设较多的校内外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尽量能在大2下学期开始,直到大4毕业前,都可以进入到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不仅锻炼专业技能,而且提升就业竞争力。企业学习(实习)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体系时应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完善现有的培养方案,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课程或环节)、入选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主要面向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企业或研究单位。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培养基地。 师资力量的改善,更需要专业进行长期的队伍建设,师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在工程化理念下,应该重视师资的网络工程行业专业工程背景,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立“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其一线工程知识背景,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或者从企业聘请工程师来学校兼职教师,或派遣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等。这将有助于将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的科研项目成果直接带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方面,可以较大比例的采取校企合作的题目,大大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缩短从学生到工程师的培养时间。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科学研究成果用于专业实践教学,使专业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为培养高水平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条件。#p#分页标题#e# 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在严格执行学校和学院制定的相关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措施的基础上,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制定适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实施细则。从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制、实践教学实验室、基地的日常运维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来说,要突出工程化的培养理念,还应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编著适合专业自身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类教材,出版的教材绝大部分是围绕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型教育特点,有效支撑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教学评价体系建设:评价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质量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严格检查和审核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内容,注重过程管理。综上,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5个方面,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条件体系的构建,将大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结论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与工程化教育相关的先进理念,基于工程化理念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基础为核心、以实战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形成合理的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善和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将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企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构成,将形成基础性、应用性、开放性、实战性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类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分类案例教学 作者:吴结 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与时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1]能有效地减轻存在高度抽象基本理论内容课程的教学难度,特别是对于面授课占时较少的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来说,更是一种多快好省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构建及其质量是案例教学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笔者结合开放教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一直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类案例教学方法(包括分类案例库的建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分类案例教学实施流程 (一)预期学生情况分析对学生情况的事先了解是案例库构建及案例分类的关键性一步。三年来,我们坚持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广东电大校本部)课程学习前的预期学生情况分析。首先在新生入学前后发放调查表,摸清学生的职业、入学前学历、兴趣爱好等背景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本专业本科学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中小学教师,二是特殊教育教师,三是企业管理人员(其他)。实践表明,不同来源背景的学生,对课程案例需求或兴趣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 (二)计划型案例库的建立在未正式开课之前,根据预期学生情况分析以及专业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要求,提前收集、整理一批案例建立起计划型案例库。案例库划分为问题评审型、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应试备考型四个子案例库,[2]所选案例充分兼顾预期学生背景类型的不同需求或兴趣,并依此在前三个子案例库下建立二级案例库,即在每一个子案例库下根据中小学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其他)不同学生来源再划分为三个二级案例库。应试备考型案例库则立足于考试实战应用,精选历年考试案例,并根据课程考试重点内容配备相应的案例。 (三)现有学生情况分析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有较多流失或转学等变动情况,所以有必要对本学期实际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是及时把握学生整体情况,了解其学习需求,使整个案例库保持动态性,增强其教学适应性。 (四)实施型案例库的建立在对现有学生情况分析基础上,修改计划型案例库,形成本学期实施型案例库。实施型案例库为可应用性案例库,其所纳案例充分体现了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与时效性特点。实施型案例库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保持动态调整。 (五)已分类案例的具体运用四个子案例库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或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应用侧重。由于电大开放教育面授课时间安排较紧,所以一般着重于问题评审型案例(给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方案);非面授课期间则侧重于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期末复习阶段主要讲解应试备考型案例。 (六)案例应用效果的评估在每一学期计算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前一周,在课程论坛上发动学生对所学习的案例进行有效性评估,学生参与评估的情况计入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学生终结性案例考试成绩也是案例应用效果的一项重要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学期计划型案例库的修改依据。 二、分类案例库建设及其实施效果 以开放教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为例,该课程分类案例库从2004年春季学期开始建设,目前共收集有案例42个,见表1。在三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分类案例库显示出如下教学效果: (一)互动性强主要利用网上讨论课、课程论坛和小组讨论三种形式,策划组织若干案例,并培育和发展案例讨论的冲突过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启发和激励、相互作用和协作的互动关系。特别是把有着相同背景的学生组成案例学习小组,大大提高了案例学习的互动质量。[3] (二)适应性强分类案例库的建设,能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案例来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生学习需求,增强了与其工作实际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分类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中,始终保持动态性调整状态。此外,通过案例评估,使得案例始终与学生的需要或兴趣保持动态一致。 (三)学生更便捷地理解与掌握重难点知识分类案例库中案例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与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容保持高度一致,即优先选择与课程内容中理论性强、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相关的案例,以便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案例分析中较容易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四)学生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在案例库中占较大比重,但都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以角色身份讨论分析后提出决策方案,或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课本没有直接提及的决策方案。通过这种案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促进,另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五)学生应试能力有所提高在大量的问题评审型、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训练基础上,再针对性地开展应试备考型案例学习(包括对历年试卷案例与案例解题要求的讲解),使学生更容易做到触类旁通,降低了应试难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案例库建设的工作量较大由于考虑了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生学习需求,在把所有案例分组成四个子案例库的基础上,有时对于某一知识点还要同时设计出几个二级案例,所以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工作量非常大。所做的初步措施是发动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供一部分案例,经过甄别选择后纳入案例库。目前,正考虑利用电大系统优势,在远程教学平台建立网上分类案例库,围绕案例库组织全省课程任课教师开展分类案例网上教研。 (二)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有的学生应试心理较重,不太注重除应试备考型案例之外的其它类型案例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专门设立案例成绩,综合了学生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情况,其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15%。计算方法是:案例成绩=案例学习的参与质量(40%)+案例学习材料的撰写情况(40%)+提供案例学习反馈意见的情况(20%)。 (三)分类案例教学实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分类案例教学实施在预期学生分析、现有学生分析、评估三个环节上必须依赖学校有关部门和辅导员的协助。如预期学生分析需要在开课前一个学期着手进行,电大学生又是业余学习性质,所以必须依靠辅导员发放和收集调查表。但由于这完全属于教学个体行为,不存在利益机制,所以有时出现辅导员配合不积极的情况,造成学生信息收集不及时,影响了计划性或实施性案例库制定质量。目前,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争取分管辅导员的系办公室支持,并与辅导员保持较密切的个人联系。#p#分页标题#e# (四)分类案例教学实施范围还有局限分类案例教学实施范围目前还只是在省校本部实行,其应用效果还没有得到更广泛的检验。为此,当务之急是利用网络搭建分类案例库应用平台,抓紧建立和充实网上分类案例库,利用课程论坛、网上讨论课、网络直播课等形式,发动市县电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讨论。 网络类论文: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估的价值 作者:司娟 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以来,各种文学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的陆续的建立起来,网络文学空前繁盛。“网络”这个特殊的存在让所有的“声音”、“文字”都有了一个平等的、公平的、自由的发表机会,使得文学逾越了被“精英”和“权威”掌控的文学话语权,尽管网络文学繁荣发展的背后还有着作品良莠不齐、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是它的兴起让原本神圣的文学走下了高高在上的神坛,打破了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在网络文学中的评论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文学人类学对于业界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实践,文学人类学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研究突出的成绩之一。而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学已经毋庸置疑的遭到了巨大的威胁,就是网络文学。现代传媒的革命性发展,网络文学应运而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学就坐以待毙,叶舒宪先生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从人类学的角度开启在知识全球化阶段文学研究的空间和美好前景,本文就讨论了现今文学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论中的重要性。 一、文学人类学和网络文学 1.文学人类学 文学人类学即从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相关与互动着眼,是首次系统地专门研讨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关系的理论专题,是文学和人类学两种学科的边缘交叉性科目。顾名思义,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从文学视野来研究人类学,用文学来充实人类学;二是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自1970年以后,随着全球知识化的发展,从文化背景着眼,考察文学,或者考察文化现象等都成为文学人类学的范畴。事实上,我国的文学人类学尽管已经有所发展,但是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其所面临的问题和课题都很多。由于我国研究文学人类学的学者都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因此造成知识结构失衡、理论知识不全面。 2.网络文学 实际上,网络文学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定义,其简单说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文学方式。但是很多专家对于网络文学还存在着质疑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种文学根本不是文学,本体空置、主体缺省、空间虚拟,根本不符合“文学”的规范。然而,这种质疑并没有阻止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自1995年我国出现本土的网络文学网站,十几年了已经达近千个,发表原创作品约8亿多。网络文学的存在表明,传统的文学经过互联网的这种特殊媒介的传播,在一定阶段内影响了很多人的写作和阅读习惯,从一个新的角度、视野给人们提供了全面认识文学的机会,包括文学的功能、本质等等。 二、网络文学评论的局限性 尽管网络文学蓬勃发展,但是文学界对这一新兴的文学方式却态度冷淡,并不十分热衷。文学评论界一边哀叹传统文学生不逢时、日渐衰败,另一边却对被称为“文化快餐”的网络文学嗤之以鼻,不予评论,即使评论,也仅从文学的角度对其百般刁难,将其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并且不重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所处的大环境、阶段不同,只一味的指责网络文学其中的肤浅和浮躁。然而,网络文学并不是全无经典的作品,必须要经历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成就经典,并且还要看某个阶段的文学特点。例如,陶渊明的诗作在当时根据评论标准《诗品》仅列二流作品,莫扎特的音乐也仅仅是流行,并未到广为传播的境地。以此来看,网络文学尽管发展迅速,但实际仅十余年间,某些专家就断定其不会出现经典还言之过早。有些评论也只是一边倒,认为网络文学不属真正文学的范畴,但是并不能这样简单的就将其否定为非文学。李敖称其为厕所文学,陈村称其为卡拉ok,更有甚者说其是文字泡沫。但是其实网络文学跟传统的文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其的方式不一样,传播的方式不一样,都是为读者提供阅读素材,很多的网络文学,都是在网下写好了传至网络上的,即网络只是文学的表现工具;另一方面就是笔者可以不用担负过多的重任和局限于身份,超越名利进行自由写作。拘泥于现有的角度对网络文学做出种种的否定和否决,更多的是对新事物的恐惧和对旧事物要消逝的担忧,更显示出网络文学评论的主观的、人为的视野的狭隘。 三、文学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论中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网络文学而言,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其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其创作特点及文本特征;二是对其创作现状进行文学价值评定,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预测;再者就是探讨网络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网络文学的兴起,正是文学传统与革命的差异的体现,表明我们的文化正在发生着变迁。因此,对于网络文学进行评论时应当考虑文化、文学所处的大环境,应该站在人、人类的高度来研究和评论网络文学。文学人类学就是从人类的高度上认识和评论网络文学的。 无论是从文学的视野看人类还是从人类的角度看文学,都必须要对人类和文学有着透彻的研究。而我国的文学研究方面着重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甚至少数民族及外国的文学,基本没有网络文学,这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不可否认上述文学都有着让人们探索的渊源,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同样的,网络文学同样能够成为人们研究现代的文学特点、状态和文化变革的重要对象。 据可考证的文献记载,我国文学最开始的传播方式是人们文学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论中的重要性司 娟(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 要:文学人类学真实的把握了人类学与文学、知识全球化的关系,从人类学和文学的相互作用方面入手,解析了自20世纪以后文相互用口、用手、用肢体来传播,直至五千年前传说中的仓颉造出文字,才有了现在所谓的传统文学,如果稍稍的深入研究一下网络文学,就会发现,现代的网络文学似乎在某种意义上回归了最初的传播方式的特点,自由——每个人都有话语权,超越了权利和名利。那么,这是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呢?研究网络文学是一种对文学的重视,是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大环境下的“自视”,这明显要比“后视”和“他视”更为重要。首先,网络文学虽然传播广泛、速度快,但是由于其发表方便,量大,很容易也会像最初的口头传播一样消逝在网络的海洋里。及时的对它进行现行研究,肯定要比它成为历史时像现在对甲骨文的研究一样要容易的多的多,并且更能从研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到我国文化的变迁和革命。#p#分页标题#e# 其次,只有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够坚持比较文学的人类学的基本原则。正确的认识我国的文学、文化,才能够尊重其他的文化,欣赏其他的文化,才能够有真正的文化自由;再次,只有正确的自视,才能够在全球知识化的趋势下保证我国的文化不被其他文化侵蚀。从人类学的高度出发,我们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还要看到其潜在的文化侵蚀和文化殖民。在全球知识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但是只输入不输出,那么早晚有一天,我们所为之骄傲的文化会彻底的化为虚无。在研究网络文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较为直观的看到文学上对文化变迁的实际反映。专家们认为庸俗的例如拯救世界或者拯救人类的英雄小说,虽然比较落入俗套,但是其中的不同情节却反映出了儒家文化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换句话说就是体现出了在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和人性特点。这个简单的例子表明,运用人类学的视野能够看到更多深层次的含义,能够以更公正、更宽容的态度对待网络文学,对其进行评论、研究。 四、总结 通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我们应该摆正对于网络文学的态度。不能因为它对传统文学的威胁而不屑一顾,更要看到它的优势和真实的表现出的一面,毕竟网络文学宽待所有的文学内容,不强制、不打压、不屏蔽,有充分的自由和话语权。综上所述,文学人类学能够以其视野的优势公平、宽容的对待网络文学、评价网络文学。我们应该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文化大环境以及文化的变迁有所了解研究,这也是文学人类学重视网络文学的问题所在,是文学人类学的实际意义和动力所在。 网络类论文: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比较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提出关于网络教育的几个观点,期望促进网络教育,实现全球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研究 前言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人们却普遍认为优质资源匮乏,内容集成度低,针对性不强,希望建立更多优质、高效的专业资源库,一次性获得更多资源。笔者通过分析70多个国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网站,收集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论文120多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对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进行了分析。 一、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态势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实施开放课程资源项目,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16年把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超过几十亿用户从中受益。在MIT的号召下,哈佛、卡耐基•梅隆、耶鲁、UC伯克利、英国开放大学等世界各国高校也竞相开放了其课程。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各个教育层次的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几乎所有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据统计我国建成4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1000多门大学视频公开课、2800多门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内三大MOOC联盟组织:2012年5月组建,30所上海高校加入上海课程共享中心。2013年10月9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联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OpenOnlineCourses)联盟在深圳大学成立,56所高校加盟,分布于全国40个城市,广东省18所高校。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全国高校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首批10门“985工程”高校课程在2014年5月下旬陆续开课。 二、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比较 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依托于网络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来自两方面:高校研发或商业开发。国外典型的平台:BlackBoard、Moodle、Sakai、WebCT、Claroline、ATutor、Learningspace、Dokeos和CoSE等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集成了网络教学需求的主要模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研究表明:国外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与评价,如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国内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如用户和课程的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往往需要注册、付费、获得授权才能登陆、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公共门户网站和普通高校往往是免费登陆,通过查找学院、课程等栏目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三、国际开放课程联盟 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是全球网络教育的门户网站,了正式大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由使用、复制、翻译和编辑,禁止商业利用,联盟不授予任何学位或证书。虽然国外网络公开课早在2002年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语言障碍,一直没有实现较快发展,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知名字幕公司,给这些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配上中文字幕,各大网站专门推出名校公开课频道,才使得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流行。联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日历、讲义、阅读材料、作业、考卷等文本资料,部分大学提供讲课视频和音频资源。使用Google浏览器可以在线翻译英、法、德、日、西班牙等语言,按语义、语言或来源搜索,可以快速找到电气信息类课程。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其宗旨为“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 四、国内外公共门户和高校网站资源 自2011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上线以来,提供首批20门课程供学习者共享,2013年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免费开放,可以按课程名称、作者、学校检索。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网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提供了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名师、教材、课件、微课程等数字资源。网易、新浪和搜狐等公共网站开设了名校公开课,网易将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视频课程翻译后上网,提供电气信息类60多门课程,支持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开放了国家级电气信息类课程246门。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提供完整的视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门户网站链接《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课程,除介绍专业理论、实验知识外,还设置了特色栏目:科学名家生平、教学顾问、实验演示、自学材料、网络交流和学生优秀小论文等。 五、清华教育在线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在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中,可以按教育类型、地区、学校或学科查询课程,国内30个省、市的250余所高校提供了电气信息类课程达2345门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了230多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数字系统、电力电子、机器人和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方向课程,占2000门开放课程总数的11.5%。根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个学科门类共设置92个专业类,电气信息类包含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共4个专业类,占总专业类4.3%。由表一看出,电气信息类开放课程门数占总开放课程门数比例是6.5%,高于平均开放课程水平。 六、国内外部分电类网络课程内容比较 在英、美等国高校中,电气信息类偏重电能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侧重于信息类。国外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体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除基本电路理论外,还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强调电磁学—电路理论—电子学—数字系统的有机联系。②强调基础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重点是理解电路。开设与电路交叉学科的课程,与现代先进技术接轨。③强调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国内的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基本按照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系统三门课程顺序讲解,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采用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设计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内容独立分散,实验项目多,但缺乏综合性、创新性。 七、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比较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文本、PPT、XLS、PDF、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国内网络课程资源开放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检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在线论坛、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和虚拟软件库等。国外网络课程资源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注重学习进度的安排,重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通常采用BBS、在线答疑、E-mail等手段,或将Blog、Wiki、Facebook、SecondLife等软件引入网络教学领域。结语有关网络教育的研究可分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就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做了一些比较和分析,提出以下一些观点:(1)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异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区域、语言的限制,因人而异的国际远程网络教育成为现实。(2)国内外使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查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网络课程。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存在差别:相比较而言,国外课程注重融合、注重实用、注重更新;国内课程注重历史性、系统性和完整性。(3)纵观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情况,教育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随着我国高校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强网络教育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建设基于合理开放、共享规范的组织体系,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作者:张福阳 张灿 熊莉君 单位:.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中文系 南昌大学图书馆 网络类论文: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论文 一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开设网络营销课程的高校在网络营销教学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一是仍以“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营销的教学过程中,丰富贴切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案例分析不仅能使理论内容得以深化,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网络营销的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网络营销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缺少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有余,实践不足”。二是现有许多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基本没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参与互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比重偏小,这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用这种方式来继续培养,那么学生只会死记书本上的理论,而很少能做到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被市场所接受,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这就促使高校必须结合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调研和分析 国内同类院校网络营销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研讨针对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方案,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建立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的网络营销课程知识体系,满足当今网络营销发展潮流和社会对工科类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随着电子商务技术、多款电子商务平台投入使用、网上商城、网上商店、网上直销、物流技术等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多种网络营销策略得以广泛应用,网络营销的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从最初以搜索引擎优化、企业网站建设、网络广告、邮件列表等应用能力为目标,到新网络工具(博客、微博、新闻组、讨论组、微信等)广泛应用。销售前这个阶段,网络销售工具、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和应用环节的重要基石。 (2)探索 由传统授课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变、课堂集中教学向网络化教学方式转化、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创综合性、设计性和课外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研究建立 以网络课程、师生教学平台为核心的共享网络教学平台,广泛收集教学案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奠定基础。 (4)探索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机制 研究加强课堂、实验环节的具体措施,建立科学、全面、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和手段。实现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全面考核,考核更为科学、全面、公平公正。 (5)编写符合教学需要的配套教材 从培养学生网络营销实践应用能力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将知识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引导式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和应用结合、从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学实验,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本项目以全面课程建设为宗旨,主要进行教学模式研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方式、建立教学共享资源、提供网络辅助平台、编写教材等方面进行探索。本研究以提高学生网络营销基础知识和先进技术水平为依托,锻炼学生网络营销实践能力,探索我校网络营销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跟踪国内网络营销课程发展动向,以全面课程建设为宗旨,研讨针对我校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方案,探索和改革我校网络营销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对提高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作者:吴昊梁春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络类论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 1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 1.1高职设计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1.1.1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环节,实践和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分开的。例如:传统园林CAD的教学方法就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先逐一讲解命令,然后示范操作,最后留作业让学生上机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讲练分开,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无法融合一体。老师上课吃力,学生对讲解枯燥的命令很反感,课后自己练习又感觉无从下手。这样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怕学情绪,教学效果差。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习惯被动接受,缺少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创造性差。 1.1.2教学过程没有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例如: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生迫切想知道他们所熟悉的园林小品、园路、植物景观的画法,而传统的园林CAD的教学方法往往从机械零件图开始入门,学生掌握的都是零散的命令、方法和知识,其结果是课程学完了学生却仍然不知道怎么设计绘图,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3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 高职设计类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注重教会学生设计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仍处于从属位置,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后续支持。 2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教学优势 2.1教学资源丰富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各种媒体素材,包括视频、动画、课件、讲义等,这些教学资源远远超过教材与教师所能提供的资源。 2.2沟通无障碍,信息反馈及时 一些高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QQ”、邮箱等,学生只要有问题,就可以通过这些通讯技术与教师随时沟通。通过网络,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为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2.3学习自主性 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偏好选择学习内容,更容易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选择的、高效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3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3.1采用创设情境,仿真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注重学生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因此,专业课程在实施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目前,到实习基地和相应企业进行实训仍然受到包括实训内容、实。例如在《园林建筑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仿真实习环境,可以直观、科学地展示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措施的效果,实时、直观地显示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操作流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仿真系统,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根据经典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在仿真的情境下,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协作、竞争等来完成实践任务,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3.2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学习(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例如:《园林建筑设计技术实验》等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发放自学提纲,提供相关参考学习网站)自行查阅与实验课程相关的文档和与相关资料(包括讲义、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录像等)进行自学,实验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诱导启发,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归纳整理后进行讨论,同学之间可进行效果评价,教师最后可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实现自主学习。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个性化的知识建构,还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信息及成果,培养合作意识,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3基于网络资源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此种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引导、指导的作用,又要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就目前资金紧张状况而言,硬件条件很难满足开展网络化教学的需求,但是如果把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和传统教学交替混合使用,网络化教学还是可以实现的。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方式多样,教学效果好。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面向班级群体进行教学,利用网络面向个体、小组、小群体进行指导,便于因材施教,这样优生更优,差生进步更快。绝大部分课程都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有限的教学时空与无限的网络资源融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实时地调出一段操作过程的视频、一个实际案例或一个实验的虚拟动画,用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讲清楚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演示,可以使教学更生动具体,而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共同刺激下,提高了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因此,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4模式构建,实例分析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应使得多媒体和网络成为一种工具,一个课堂,一个教学途径,一个实现交互式教学的平台,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下面以学院《园林建筑技术》课程为例说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课程的构架、内容、特点等,以及如何实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园林建筑技术》课程的设计有学习指南、课堂讲解、情境模拟、仿真实践、在线测试、网络资源、网络答疑等环节。 4.1学习指南 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学习建议等,方便学生了解本门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时分配,以使学生更好地安排学习进度。 4.2课程学习 其中课堂讲解部分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划分6个学习情境,按任务展开教学。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任务—导入—设计技能讲解—练习(情境模拟,在线测试)—实训(仿真实践,在线测试)等环节,整个课程学习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其中,课堂讲解环节,可以适时插入教学视频、技术操作视频、实例展示等内容,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讲清楚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演示,使教学效果更生动具体;情境模拟部分有20个训练素材,学生可以选择训练项目进行自我训练,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交流;仿真实践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仿真实训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初学者实践经验不足、实习基地少、人数多等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园林建筑工作过程的流程、规则、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器物库、场景库、材料库等逼真的3D模型库,根据不同场景设计,设计的效果能利用三维视图多角度观察。该软件还可以应用于学生日常实训和各阶段考试,学生的创作成果可交由老师评分和评语。 4.3网络答疑 网络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师生可以通过QQ、邮箱、论坛等形式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4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包括相关网站、相关视频、课程课件、讲义、行业信息、参考书籍、学生实训实录等补充资源,供学生课外学习。这样便于因材施教,使好生更优,差生进步更快。总之,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师通过改良教学模式,可以创设一个求知、探究、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驱动学生去主动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认真设计,并在设计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作者:王颖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生态学系 网络类论文:略说网络的地震相分类 1方法实现与测试 为了建立地质模型,在该剖面上共采集了25个岩石样本,并在实验室中测量了岩石的纵波速度与密度等物性(曾凡平等,2009),测量结果所示.取各成因相的纵波速度均值和密度均值计算对应的纵波波阻抗值.对比各成因相的纵波波阻抗值,可看出内滩最低、外滩和礁基次之、礁核最高,而台地介于礁核和外滩之间.地震模型基于露头写实以及地质解释结果,并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建立了地震波阻抗模型,运用褶积的方法计算出了对应的合成地震记录,用以验证及测试本文所提出的地震相分类方法.为了方便,试验省去了时深转换的环节,直接建立了时间域的地震波阻抗模型.波阻抗模型大小为200×300的网格,深度间隔为1ms,CDP间隔为10m.对应的合成地震记录采用主频为30Hz的雷克子波,并加入了5%的高斯随机噪声.地震属性笔者根据地震属性对地质体反应的敏感性和符合率较大的原则,选择了8种地震属性作为地震相分类的基础数据,包括: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绝对距离、欧式距离、互相关距离和相似系数.是根b计算出的地震属性结果.分类模型的构建及训练由于没有类似的研究成果作参照,无法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设定地震相分类贝叶斯网络的先验信息(初始网络结构和网络参数).因此,在网络结构训练前,仅定义了网络节点,将其作为初始网络结构,而在网络参数学习前,将各节点参数的条件概率分布表均设定为均匀分布,作为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的初始网络参数.由于礁基、内滩和外滩的波阻抗差异小,在地震上较难区别,因此在实验中将礁核和礁基合并为生物礁,把内滩和外滩合并为生物滩.为了区分台缘背景沉积中的单层内部的随机噪声和层序界面对应的地震相,实验中将台地分为内部均匀沉积和层序界面两类地震相.因此,以礁核、生物滩和台缘背景沉积这3种成因相组合为最小划分单元,试验将地震相的类别数最终确定为4个:1类为生物礁,2类为生物滩,3类为台地1-内部均匀沉积和4类为层序界面.由于各种地震属性的数值大小及值域范围都1147不同,考虑到基于离散变量的贝叶斯网络算法容易实现,故在样本数据输入评价模型之前,均对其进行了离散化处理.本次试验的离散化规则为:根据地震属性的值域范围分成5个区间,按照其数值从大到小的规则将其编号(1(大)~5(小)).选择模型中的部分典型区域按照所属的沉积相类别编号,逐一提取对应区域的各地震属性值,并对其进行整理,最后将结果用于贝叶斯网络的结构训练和参数训练.贝叶斯网络的训练采用了K2算法,该算法将同时完成结构和参数训练.结构训练的结果所示. 2地震相分类 本文所选用的评价方法为全局联合树推理算法,a为地震相分类的类别结果,分别显示了各类地震相的分布范围,与地质模型相比,其整体分类结果较好.其中1类(生物礁)和2类(生物滩)的地震相分布与地质模型总体比较吻合,3类(台地1-内部均匀沉积)和4类(层序界面)的分布范围也较准确.b~8e分别为1类(生物礁)、2类(生物滩)、3类(台地1-内部均匀沉积)和4类(层序界面)地震相的概率值分布图.但是,还要注意到a中白色框的部分与地质模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可能是由于1类(生物礁)太小或者由于周围生物滩的影响,地震波对于部分生物礁相的响应不好造成的.对比地震模型、地震属性和地震相分类结果,以及各地震相的概率分布图发现,虽然a~5c,5g和5h中地震属性较好的反映了地震相的分布形态,中强幅值与礁滩的分布也较吻合,但是也有d~5f成为了地震属性进行地震相分类的干扰因素.这是因为d~5f所表示的地震属性对剖面中沉积相的变化不敏感所致(所得各类别概率值接近于均匀分布).若在地震相分类前进行属性优选,剔除如d~5f对分类结果具有负面影响的地震属性,按照节所述方法,重新对地震相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的分类结果如所示.分类结果相比,分类结果的精度有了提高.但是在未进行属性优选的情况下,本研究所得到的地震相分类结果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依然得到了准确性较高的地震相分类结果.究其原因,就是在网络参数的训练过程中,由于地震属性与分类的不相关性,造成该地震属性的分类概率值接近于均匀分布,自动降低了不利于地震相解释的地震属性对于地震相分类结果的负面影响,且不需要任何人工的干预. 3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震相分类方法,并以巴楚一间房组台缘生物礁-滩沉积体系的典型露头剖面所构建的地质模型为例,描述了地震相识别过程中贝叶斯网络的建模、学习和分类的步骤,并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与现有的确定性地震相分类方法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经过实例数据的测试,证明本文所建立的地震相分类方法是可靠的,为地震相分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方法;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输出分类的结果,原则上将概率值最大的类别作为待分类样本所属的类别,分类结果的概率分布即是分类的可靠性评价;通过引入先验信息,降低了对训练数据样本分布的过度依赖,并且提高了分类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智能地完成了各地震属性权值设定;当某些地震属性结果对地震相分类不利时,该方法可自动降低其对分类结果的负面影响;在地震相分类过程中,由于不需要人工干预,因而更客观可靠.由于时间有限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提出的地震相分类方法仅对理想地震数据进行了应用,对于实际数据的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深入研究.致谢:本研究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焦养泉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作者:顾元朱培民荣辉曾凡平海洋单位: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网络类论文:关于艺术类大学生网络创业构想 1.研究背景 由于培养过程中办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封闭、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条件不足、师资质量参差不齐等盲目扩招带来的问题,导致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这些现实迫使我们反思当下设计教育的弊端,正视学生自主就业创业的意愿与需要,寻找设计教育与社会、市场、行业和创业接轨的途径,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资助信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2011TJK293)革创造条件。 2.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特征 就大学生创业活动来说,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除了有着与其它专业大学生同样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专业特性,最为明显的有以下特征 2.1实践性强,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联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强调实践性,往往以所创作的产品项目直接面对消费人群,或跟进企业项目、或自主成立设计公司。这些项目以短、平、快为特点,虽然容易见成效,但还需要通过指导把握市场运作内在规律,以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形成良性循环。 2.2创新性强、附加价值高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也是艺术设计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业的根本。在相当多的创业活动中,他们都以独特的视角去演绎各自的生活态度和观点,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在市场同质化的今天,成为创新经济的新动力,也为创业者带来更高的回报。 2.3.应用涉及面广在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一般最直接的选择是发挥他们的专长,比如绘画、雕塑等美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也有直接利用其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如各类产品创意、室内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拓展开来,只要是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都可以产生创意和设计,甚至带来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说其创新创业潜力是无穷的。分析表明,充分发挥高校资源的集约优势和专业研究能力,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特征,研究和建设将专业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网络创业平台,来提升高校学生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自身发展和定位打下实践基础;逐渐实现创业创新的常态化,提高创业成功率,为大学生创业成果从概念到市场化转换提供整体支持和服务,这一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3高校网络创业平台现状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作为市场改革的先行者,在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根据社会发展及就业形势变化,较有成效的建设了一批立足于高校的网络创业平台。其从性质上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以本校创业学院为依托的网络创业平台,鉴于资金、资源的问题,这一类平台相对较少,其中有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作为国内网络创业学院的首批创建者,已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创业平台。这类高校网络创业平台涉及面较广,拥有创业动态、创业教育、创业课程、创业导师、创业项目、创业指南等模块,每个模块均下设数个子模块。另一类为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等依托企业,针对高校大学生共同联合建立的网络创业平台,这类平台在资金、资源和技术上都相对充裕,社会影响力较大。目前,全国共有不超过7个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依托社会资源建立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此类网络创业平台一般以强有力的主办单位作为后盾,所以在网站建设、信息资源、社会联动、平台推广、创业项目级别等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以国内最大的网络销售平台-淘宝网为例:阿里巴巴集团2009年的联合教育部、银行联手推出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这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大学生C2C创业服务网站,这个创业平台将作为一个子频道直接镶嵌在淘宝网上[2]。对支持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推动网络商务人才成长,促进高校学子就业创业有相当大的贡献,其覆盖范围广、门类多、资金资源充足和品牌效应,在创业实践上与单纯的高校创业平台甚至其他市场创业平台相比有绝对的优势。综上所述,无论是高校自主开发的网络创业平台,还是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主办的网络创业平台,在近几年都发展迅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也有所不足:首先,在网站建设方面,并没有得到各大高校的充分重视,在平台建设、信息、社会联动、平台推广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其二,这些高校网络创业平台均以经济、管理等专业为依托,基本没有针对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指导;其三,多以程式化创业为主,忽略创新,更忽略了就业这一根本目的,没有通过平台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形成指引;其四,这些网络平台虽有良好的创业能力专业指导,但缺乏与常规教学活动结合的培养模式的创新;最后,大部分的创业实践受益的只是少数学生,不能解决大多数学生创业实践的问题。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的成长需要明确方向,从专业特性出发对大学生创业和就业过程进行贴身指导,将创业创新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将创业目的由压力性、生存型向兴趣型、发展型转变,将创业过程由项目型、阶段性向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转变。 4网络创业平台建设构想 根据对国内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感受,我们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的构建有了以下构想: 4.1基本理念创业教育包含着三层目标:第一层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learntounderstandentrepreneurship);第二层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learntobecomeanentrepreneurial);第三层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learntobecomeanentrepreneur)[3]。创业平台同样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构建,以达到如下目标: 4.1.1用足政策、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国家政策,校内、校际、校外资源相结合,通过高校更好的集约、使用这些政策,使之落实到实际创业项目中; 4.1.2建立完整的创业指导机制。针对学生缺乏市场认识与经验的问题,全方位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完善的创业前、中、后服务与支持; 4.1.3打造实战式的创业环境,课堂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创业平台,将创业活动纳入课堂教学,专业教师介入就业教育和指导,使教学更具有实战性,达到教学与创业就业的双赢; 4.1.4构建可操作性强,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创业平台。个体、团队、企业等都尽可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各自所需,让尽量多的同学都能有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同时,开放性的平台管理也可不断加强各方面资源的整合;从各自分散的创业模式到通过创业平台集中多种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4.1.5专业团队与综合团队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各校优势和各地经济需要,各专业可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创业平台,提供共享服务与指导;也可组建多专业综合团队,利用各专业集成优势,吸引企业参与,提供更多机会,汇集更多人才; 4.1.6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相结合。各团体和个人进驻该平台均为开放式的,可在各自空间自由信息,但在交易、评审环节严格创业,针对性的进行扶持;另外,一旦通过评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创业项目和创业者以全方位的扶持和指导。 4.1.7创业模式多样化。专业和兴趣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校课程学习相结合,长期项目和短期开发相结合,自主开发和社会项目相结合,达到创业模式的多样化。 4.2创业平台基本架构网络平台主要从创业三层体系来进行构建。 4.2.1了解创业部分由首页动态、专业学习指南、创业信息、创业政策、创业案例、校友联谊会等板块综合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信息,分析市场动态,创业案例,通过沟通了解创业现状,从而了解创业的基本内容,明确自身定位,为系统的创业学习做好准备。 4.2.2学习创业知识部分由以下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分散在不同的板块,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环境。1)教育板块:内容包括创业教育网络课程,课程资料库,教学管理和评价,艺术设计学生课程作业展等部分组成,以促进校内课程建设与改革。2)学生频道:创业求助,学习心得、个人网络教程,以老带新、个人积分制度、下载频道等部分组成,构成包围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创业创新知识学习渠道;3)教师频道:包括教师成果展示、互动空间、个人教程等,将专业教师的特长带入网络平台,进行充分展示,同时也为及时进行创业辅导提供方便。4)资源板块:汇集各艺术设计类专业资源,包括文章、作品、研究、调查等;5)外部系统:则由专家频道和企业频道组成,包括企业讲坛、设计讲坛、成果评价、专业研究、行业研究、网上创意集市等,学习了解设计和创业的专业知识,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最新趋势,为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4.2.3创业经营部分创业经营是学生的弱项,需要各方面更多的扶持与指导,内容应该包括以下环节:1)项目系统:可将企业、教师、学生项目出来,供同学们选择,竞争;2)项目评价: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专家评价等;3)项目辅助:政策分析,经济经营知识,项目策划撰写,初期成果展示,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交易及投资等方面组成;4)项目运行:项目跟踪信息库,导师记录,互助平台,合作召集或项目问题;5)项目总结:阶段成果会,网上网下展会,月度或年度优秀创业项目评选,电子期刊、杂志等,形成阶段成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推广,带动创业氛围的形成。 5总结 高校需要客观面对当下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教育目标,利用自身资源及专业优势,进行高校网络创业平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一方面满足大学生创业的要求,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的能力的、能够在各种岗位进行创、就业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研讨高校网络创业平台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作用,与时俱进,与市场紧密结合,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理论体系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和理论价值。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跟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需要。 作者:谭杉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网络类论文:网络信息资源数据挖掘类型和应用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急剧增长,网络信息过载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然而,目前中英文搜索引擎均存在查准率、查全率不高的现象,这种现状无法适应用户对高质量的网络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网络信息服务迅速兴起,原有的网络信息处理与组织技术无法赶上这样的发展趋势。网络信息挖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网络信息检索、信息服务领域的热点之一。 网络信息的数据挖掘不仅包括对网页内容本身的挖掘,也包括其链接模式,以及用户访问、存取、浏览、、操作等操作行为、访问行为所产生的信息的挖掘。有效地研究、挖掘、利用网络信息可以增强网站的吸引力,有的放矢地吸引用户群,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一、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放置在英特网上能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信息集合。网络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农业、生物、化学、数学、天文学、航天、气象、地理、计算机、医疗和保险、历史、法律、音乐和电影等几乎所有专业领域,是知识、信息的巨大集合,是人类的资源宝库。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与传统文献相比有较大的差别。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一下特点: 1、数量大,类型多传播范围广。网络信息类型多样,有文本、数据、图像、图形、声频、视频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内容既有高质量的信息,也有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有个人信息也有在政府信息。最为特殊的是各种非正式信息被广泛生产与传播。 2、网络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信息安全缺乏保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和色情泛滥成为网络的三大痼疾。为防止有害信息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3、网络信息资源分布零乱无序,信息更新快,寿命短,管理相对困难。信息自由,来源广泛,内容混杂,质量不一,控制也比较困难。 4、以网站为信息活动的单位,以网页为信息和收集的单元。 5、信息利用水平取决于网站软硬件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网络信息提供方式是以网站为基点并可在网站间灵活链接的信息服务网。 6、网络创造了多层次的信息交流模式,全面反应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网络和传播功能。 二、数据挖掘的语言 数据挖掘语言有助于数据挖掘系统平台的标准化,推动数据挖掘应用的发展。数据挖掘语言根据功能和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数据挖掘查询语言、数据挖掘建模语言、通用数据挖掘语言。 (一)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 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由数据挖掘原语组成。数据挖掘原语用来定义一个数据挖掘任务,通过查询的方式实现与数据挖掘系统通信,获得所需信息。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主要有五种基本的数据挖掘原语定义:任务相关数据原语、被挖掘的知识的种类原语、背景知识原语、兴趣度测量原语、被发现模式的表示和可视化原语。DMQL是基于这五种数据挖掘原语设计的查询式语言,类似于SQL语言的语法,因此很容易与SQL关系查询语言集成,很容易从关系数据库中挖掘知识信息。MSQL是另一个数据挖掘查询语言,由Imielinski和Virmani提出。它使用了类似于SQL的语法和SQL原语,为了规范规则产生和规则选择,提出了被称作GetRule和SelctRule的原语。 (二)数据挖掘建模语言PMML 数据挖掘建模语言PMML全称预言模型标记语言(PredictiveModelMarkupLanguage),是对数据挖掘模型进行描述和定义的语言,使数据挖掘系统在模型定义和描述方面有法可依,各种数据挖掘系统可以共享模型,又可以在应用程序系统中间嵌套数据挖掘模型,不需要独自开发,就能使数据挖掘达到深度挖掘的目的。预言模型标记语言PMML是一种基于XML的数据挖掘建模语言,利用XML描述和存储数据挖掘模型,使用标准的XML解析器对PMML解析,可以得到预计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类型。PMML2.0主要由:标题(header)、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数据流(dataflow)、挖掘模型(miningschema)、数据转换(DerivedValues、Statistics、Taxonomy、Normalization)、预言模型(TreeModel、NaiveBayes、GeneralRegression、RegressionModel、Sequences、GeneralStructure、AsscocationRules、NeuralNetwork、CenterandDistributionbasedClustering)、模型组合定义(ensemblesofmodels)、选择和联合模型和模型组合的规则(rulesforselectingandcombiningmodelsandensemblesofmodels)、异常处理的规则(rulesforexceptionhandling)等九个部分组成。对于复杂的数据挖掘任务,由多个数据源和数据挖掘模块,需要在各个模块之间交换结果,预言模型标记语言PMML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这种灵活的模型交换能力和数据格式转换能力,并实现模型与数据和工具部分分离。因PMML是基于XML的数据挖掘建模语言,适合部分学习、元学习、分布式学习的数据挖掘应用程序。 (三)通用数据挖掘语言OLEDBforDM 通用数据挖掘语言OLEDBforDM是2000年3月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数据挖掘语言,目的是为数据挖掘行业提供一个业界标准。OLEDBforDM综合了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和数据挖掘建模语言PMML的特点,既能定义模型,又能作为查询语言与数据挖掘系统通信,进行交互的和特殊的数据挖掘,实现了数据与模型真正分离。OLEDBforDM是一种基于SQL预言的协议,扩充了SQL语言语法,可以轻松地与关系型数据库集成,可以将不同的数据挖掘算法嵌入数据挖掘应用程序。OLEDBforDM为了更接近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定义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数据挖掘模型(DataMiningModel,DMM):DMM像数据库中的关系表,但是它包含了一些特殊的列,这些列被数据挖掘中的数据训练和预言制定使用。DMM既可以用来创建预言模型,又可以产生预言。标准的关系表用来存储原始数据而DMM存储被数据挖掘算法发现的模式,对于从事WEB挖掘的开发人员,DMM所有的结构和内容都可以用XML字符串表示。 预言联接操作(PredicationJoinOperation):预言联接操作类似于SQL语言中的连接操作,在一个训练好的数据挖掘模型和输入数据源之间映射一个连接查询,将能得到符合需求的预言结果。这个预言结果通过OLEDB的行集合或者ADO记录集(recordset)发送到消费者应用程序内。OLEDBforDM模式行集合(SchemaRowsets):OLEDBforDM模式行集合用于特殊目的模式行集合允许消费者应用发现临界的信息,例如:可利用的挖掘服务、挖掘模型、挖掘列和模型内容等。 三、网络信息挖掘的类型 根据挖掘的对象不同,网络信息挖掘一般可分为三类:网络内容挖掘(Webcontentmining)、网络结构挖掘(Webconstructmining)和网络用法挖掘(Webusagemining)。 (一)网络内容挖掘 网络内容挖掘是指从网络的内容/、掘内容挖掘语言。的关系表用来存储原始数据,据挖掘任务,数据/文档中发现有用信息的过程。网络信息资源类型众多,目前WWW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主体,Internet出现之前的Gopher、FTP、Usenet资源逐渐隐藏到WWW形式之后,但这些资源仍可以通过Web进行访问。然而除了大量的人们可以直接从网上抓取、建立索引、实现检索服务的资源之外,一些网络信息是“隐藏”着的数据,如由用户的提问而动态生成的结果,或是存放在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或是那些私人数据,它们无法被索引,从而无法提供对它们有效的检索方式。以上是从网络信息源的角度探讨,若从资源形式看,网络信息内容是由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元数据等等形式的数据组成的,因而我们所说的网络内容挖掘将是一种多媒体数据挖掘形式。 (二)网络结构挖掘 网络结构挖掘是从WWW的组织结构、Web文档结构及其链接关系中推导知识。主要是针对Web潜在的链接结构,通过网页链接找到隐藏在页面之后的链接结构模型。网络结构挖掘的目的是发现Web和页面的结构及其蕴含在这些结构中的有用模式,对页面及其链接进行分类和聚类,由此获得有关不同网页间相似度及关联度的信息,有助于用户找到相关主题的权威站点,并且可以通过浏览权威网站企业可以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信息,了解一些著名的大型企业的发展动态。还可以发现Web文档自身的结构,这种结构用于用户的浏览,也利于对网页进行比较和系统化。 (三)网络用法挖掘 通过网络用法挖掘,可以了解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所具有的意义。网络内容挖掘、网络结构挖掘的对象是网上的原始数据,而网络用法挖掘则不同于前两者,它面对的是在用户和网络交互的过程中抽取出来的第二手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网络服务器访问记录、服务器日志记录、浏览器日志记录、用户简介、注册信息、用户对话或交易信息、用户提问式等。 四、网络信息的数据挖掘的应用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不断的普及应用,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海量的数据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网络信息挖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网络信息挖掘,可以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竞争对手、供求、客户等有关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改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网络信息挖掘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例如: 1、科学研究。随着先进的科学数据收集工具的使用,如观测卫星、遥感器、生物信息技术等,所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无能为力,网络数据挖掘作为一种强大的智能型自动数据分析工具得以广泛应用。 2、市场营销。利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顾客购买取向和兴趣的信息,从而为商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金融投资。由于金融投资的风险很大,在进行投资决策是,更需要对各种投资方向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挖掘可以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处理,找到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学习得到的模式进行合理的预测。 4、产品制造。数据挖掘对产品数据的分析,有助于对改进产品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提出信息的更高效的控制模式,从而为制造厂家带来更多的回报。 5、教学管理。如远程教育中的网络资源发现,分析教学网站的结构组织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规律、教学评价等。教学评价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传统的定性与定量教学评价存在许多问题。将数据与挖掘这种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教学评价之中,可以提高教些评价技术水平,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6、Internet或其他通信网络管理等的应用。 下面主要介绍网络信息挖掘在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和竞争情报中的应用。 (一)网络信息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网络信息挖掘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络,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电子商务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数据挖掘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由于Web的易用性、实用性,它很快占据了网络信息主导地位,目前已经成为使用最为广泛、最有前途的信息传播技术。电子商务中产生的数据有其自身的特点,把数据挖掘技术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机结合,选用适合电子商务数据的挖掘方法,可以提供数据挖掘的效率,让数据挖掘更好地为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是以网络技术和Web数据库技术为支持的,其中,Web数据库技术是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Web数据库的发展成为新的热点和难题。Web数据库能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有机结合。客户是数据挖掘研究的对象之一,它能发现客户的共性和个性、必然和偶然、独立和关联、现实和预测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可以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如客户消费的心理、能力、动机、需求等作出比较客观的统计和准确的分析,为电子商务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电子商务组织管理者必须通过访问网络最新和最准确的信息,对产品、客户、合作伙伴和进程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近年来,电子商务站在企业商贸领域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网络信息挖掘主要用于商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分析,以辅助制定市场策略,还可以用来分析购物模式,预测销售行情等。 2、网络信息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主要应用 (1)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 销售商可以获知访问者的个人爱好更加充分地了解客户的需要,根据各个细节市场,甚至是每一个顾客的独特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了使网络信息挖掘技术更好地应用,商家必须记录访问者的特征及条款特征。当访问者访问某网站时,有关访问者的数据便会逐渐积累起来。 (2)发现潜在客户 对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来说,了解、关注在册客户全体是非常重要的,但从众多的访问者中发现潜在客户群体也同样非常关键。如果发现某些客户为潜在客户群体,就可以对这类客户实施一定的策略,使他们尽快成为在册客户群体。在对客户访问记录的挖掘中,利于分类技术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潜在客户。先对已经存在的访问者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三种:新来访者、偶然来访者和常客。对于新来访者,通过分类发现,识别出这个客户与已经分类的老客户的一些公共属性,从而对这个新客户进行正确的归类。然后根据归类判断,决定是否要把这个新来访者作为潜在的客户来对待。 (3)挽留老顾客 二八定律表明企业80%的业务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而向新客户进行推销的花费要6倍于向现有的客户进行推销的花费。通过Web数据挖掘,可发现什么样的顾客群在网站上购买了什么商品,哪些是网站的忠诚客户,以便对其进行个性化营销和人性化关怀。 (4)延长客户的驻留时间 为了使客户在自己的网站上驻留更长的时间,就应该了解客户的浏览行为,知道客户的兴趣及需求所在,动态地调整Web页面,以满足客户的需要。通过对客户访问信息的挖掘,就能知道客户的浏览行为,从而了解客户的兴趣及需求,并根据需求动态地向客户推荐页面,提供特有的一些商品信息和广告,以使客户能继续保持访问站点的兴趣。 (5)改进站点设计 站点上页面内容的安排就如超级市场中物品在货架上的摆设一样,把具有一定支持度和信任度的相关联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有助于销售,利用关联规则发现可以针对客户动态调整站点的结构,使客户访问的有关联的文件间的链接能够比较直接,让客户更容易访问到想访问的页面。网站如果具有这样的便利性,就能给客户留下较好的印象,增加了下次访问的几率。对Web站点链接结构的优化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通过对Web日志的挖掘,发现用户访问页面的相关性,从而在密切联系的网页之间增加链接,方便用户的使用。二是通过对Web日志挖掘,发现用户的期望位置。如果在期望位置的访问频率高于对实际位置的访问频率,可考虑在期望位置和实际位置之间建立链接,从而实现对Web站点的优化。 (6)电子商务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就向客户推荐商品或提供信息来引导客户购买什么商品。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其他客户的信息或此客户的信息,模拟销售人员帮助客户完成购买过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荐的形式包括向客户推荐商品,提供个性化的商品信息等。推荐系统具有如下作用:(1)将浏览者转变为购买者。有时人们只是看看网站的内容而没有购买的意思。推荐系统可以帮客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愿意买的商品。(2)增加交叉销售。基于用户已经购买的商品,推荐客户购买一些相关的商品。(3)建立忠诚度。客户往往愿意到那些最能满足自己需求的网站购物。 3、实例:顾客行为模式分析 由于数据挖掘技术一般不是在线创建模型,因此首先要将诸如会员基本信息、会员在线消费文档、会员在线行为文档\服务器认证日志等所有的相关数据从服务器上下载下来,并按照以下步骤处理这些数据。 (1)数据聚合与过滤 在这一步中,从不同的文档聚集所有数据汇成一组基本数据记录,在聚集的处理过程中,这些信息中有错误和漏掉的部分都需要得到修正。例如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遇到购买为零时会导致空白,因此需填充缺省值来处理空白。然后将与该模式无关紧要的栏消去。例如,消去顾客的ID栏,因为它自始至终对于顾客行为模式没有任何作用。 (2)数据整合 预处理过的数据才可被挖掘工具进行整合。要注意数据挖掘工具只能处理数字,因此文字数据就要提前处理转化出来。不同的数据挖掘工具可能采用不同的挖掘技术,如有的可利用遗传算法,有的则可采用神经网络技术等等。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会因为数据整合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别。以下是两个实例,表4-1是提取和过滤过的会员数据,表4-2是分析的顾客行为模式。 (二)网络信息挖掘在网络广告分析中的应用 网络广告是指在Internet站点上的,数字化格式的各种经营性广告。网络广告一般是指多媒体广告,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传递多种感官的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感受商品或服务。这种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广告形式,将大大增强网络广告的实效。 对于网站来说,它必须意识到一个成功的网络广告不仅仅找到一个业主,为它放上一个超链接这么简单,要想让广告主看到成效、增加宣传费,除了网站要完善自身建设,扩大用户群外,还应主动向广告主提供用户信息,由于点击广告的用户基本上是对此产品有兴趣的潜在顾客,因此,广告主也愿意付出较高的费用。网站要想长期大量的而拥有广告主的投资,利用数据文件技术为广告主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至关重要。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应用,文件算法的日趋成熟,都为网站提供这种服务创造了条件。 网络信息挖掘技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数据准备、挖掘操作、结果表达。就数据准备而言,网络广告主所需的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户的背景信息,这部分信息主要来自于用户的登记表;而另一部分数据主要来自于用户的点击流,这部分信息主要来自于用户的行为表现。人们在访问某网站的同时,便提供了个人对网站内容的反馈信息:点击了哪一个链接,在哪里浏览时间最多,用了哪个搜索项、总体浏览时间、个人姓名和住址等。所有这些信息都被保存在一个数据库中,生成大量的记录文件和登记表,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充分了解用户的喜好、购买模式,不仅可以使网站设计出满足不同用户群体需要的个性化网页,增加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广告主提出行之有效的广告方案,实现商家渴望的个性化市场营销。在数据准备阶段一定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这是数据挖掘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即使对于同一个问题,也肯定有多种算法。目前有很多厂商正在开发专门用于网站挖掘的软件,可以根据网络用户浏览广告时留下的个人信息,利用基于数据挖掘的概率知识库和模糊知识库,对信息进行概率分析,通过对广告访问者潜在的信息特征进行模糊划分,判断哪些网络用户是本产品的真正客户,而不是一般性的浏览访问者,从而为厂家组织生产和商家营销计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利用网络数据挖掘,广告主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用户信息,有的放矢地发送广告。可见网络公司在已有的条件下,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无论是对自身发展还是个广告主的宣传都是有利策略。当然,数据挖掘技术并不能包治百病,要想获得最佳的网络广告效果,不仅与网络广告投放的位置,所选网站的日常浏览量,广告自身的视觉效果等密切相关,还有许多其他的影响因素。而且,就数据挖掘而言,也不应把它看得过分神秘,认为只要有了一个数据挖掘工具,就能自动挖掘初所需要的信息,能更好地进行企业、商业运作,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要想真正做好数据挖掘,工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还需要对企业、企业业务的深入了解和数据分析经验。无论是企业还是网站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必须有些数据挖掘方面的专家,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在同其他部门协调,才能做到量身定做广告。 (三)网络信息挖掘在竞争情报工作中的应用 1、网络信息挖掘在竞争情报工作中的作用 竞争情报是指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信息。互联网为竞争情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网络信息挖掘工具很难获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随着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企业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谁忽视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谁就已经失去了领先的机会。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有两个重要方面,就是获取竞争对手和客户的信息。随着互联网在企业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从网上可挖掘的企业信息越来越多,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网络信息挖掘技术的实现流程来看,网络信息挖掘不仅仅是像网络信息检索那样只是把符合查询要求的记录返回给用户,这样得到的结果集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包括很多不相关信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网络信息挖掘不仅能够从WWW的大量的数据中发现信息,而且它还能发现权威站点、有重要价值的“隐藏”信息,并且能够监视和预测用户的访问习惯,这对于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网络信息挖掘在竞争情报搜集和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在企业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从网上可挖掘的企业信息越来越多,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通过网络信息的数据挖掘可以从大量完整、彼此关系不明确的敏感信息中找出隐含的和事先未知的有用信息,揭示数据内在的复杂性,帮助情报人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获得更多的、更有价值的竞争情报。 (1)充分获取、开发和利用竞争对手和客户的信息 网络信息挖掘不仅能够从Web的大量的数据中发现信息,而且能够发现权威站点、有重要价值的“隐藏”信息,并且能够监视和预测用户的访问习惯、购买行为,发现顾客购买模式趋势。 (2)挖掘Web日志记录来发现用户访问Web页面的模式 通过分析和研究Web日志记录中的规律,可以识别电子商务潜在客户,增强对最终用户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质量,并改进Web服务器的性能。 (3)网络信息挖掘在反竞争情报子系统中的应用 反竞争情报子系统是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竞争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低估竞争对手搜集竞争情报的能力势必导致企业失去已有的竞争优势。Web站点是企业与外界进行交流的窗口,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获取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信息源,因此,对它进行监控是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竞争情报的重要途径。在竞争情报计算机系统中,可以充分利用Web挖掘技术,通过运用分析访问者的Ip地址、客户端所属域、访问路径分析等Web监控技术、统计敏感信息访问率等方法实现对竞争对手的防范,以达到识别竞争对手保护企业敏感信息的目的。 结论 网络信息挖掘是网络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是指在大量训练样本的基础上,得到数据对象间的内在特性,并以此为依据在网络资源中进行有目的的信息提取。网络信息挖掘是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不断的普及应用,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海量的数据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网络信息挖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网络类论文:网络期刊的分类及特点 一、什么是网络期刊 网络期刊称为电子出版物、网上出版物。就广义而言,任何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皆可称为网络期刊,涵盖通过联机网络可检索到的期刊和以CD-ROM形式发行的期刊。现在网络期刊已经进入第三代,和iebook电子杂志一样,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 网络期刊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者,此外,还有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是一种很享受的阅读方式。电子期刊延展性强,未来可移植到PDA、MOBILE、MP4、PSP及TV(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个人终端进行阅读。 二、网络期刊的分类与特点 网络期刊,论坛或博客时代下,采用论坛技术或博客条件,制作的精美而有针对性的网页,可定期而连续更新,形成主题或内容或风格的相关性,亦可称之为“电子刊物”。这种电子杂志只能保存网页,往往体积虽不大,但页面幅度满屏,甚为不便,网页防御木马病毒技术很薄弱。但网络期刊,从投稿、编辑出版、发行、订购、阅读、读者意见反馈...全程均完结于网络环境。这是目前大部分网络期刊的局限性。 网络期刊,最终方向是以电子邮件为传送方式的互联网络信息服务,或免费或有偿。因近年电子信箱技术崛起,造成电子邮件产业化,网联工具产性一次大爆炸性革命。因此,电子报这种资讯工具,可直接传递至手机等用户终端机器,网络刻板传输的感觉,大大为邮件灵活的穿透性所覆盖。手机直接链接各大门户网站,手机登陆网络,一种新的“时尚秀”应运而生——手机电子报、掌上订阅虚拟期刊。 网络期刊,另则可指媒体平面刊物——直接的网页和网站。无须复杂而漫长的传统印刷过程,周期比传统报刊杂志更精细更准确快捷,而且网页编辑直接命意网站称谓,网刊地位突出而风格专业。出版周期短,信息速度传递快,无纸化操作避免了印刷发行投递等环节,投稿编辑发行订阅阅读的全程,网内完成。有的电子期刊,收稿到被阅读,时间之短,穿透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及因特网,实现高速跨越,其传播速度非常惊人。 网络期刊,逐步形成网络检索功能。读者通过网络检索期刊,获取网络期刊资源,不受时空限制,检索途径多样——网站引擎检索和图书馆目录检索等等。自然语言与智能检索,突围到篇名、关键词、作者、全文等任何一个入口词为代表的信息点,多半或全能地检索到目标,途径丰富,效率惊人。 网络期刊,嫁接了多媒体功能。网刊,当前多是多媒体合成期刊,动态效果,影像声音动画插入,丰富性生动性活泼性,不可同日而语,况且能制作或订阅特殊化,可谓姿彩斑斓。网络期刊,其咨询稿件来源,跨越了时间空间限制,作者、出版者、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直接,论文作者可以异地万里提交稿件,和编辑商榷。电子期刊的进化,大为改变了文化生活方式的主动性和交互性。网络电子期刊,逐渐成为主流媒体,旺盛的生命力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著作权法、网络版权纠纷层出不穷、用户问、问题及时解答、期刊稳定性问题、网络传递问题、保存寿命问题、联机电子收藏、永久电子存档等等。 网络类论文:网络技术发展对人类交往方式的影响 摘要人类交往方式总是受历史条件制约,交往方式不断变迁。网络时代下,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给交往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产生了网络交往方式。文章主要从人类交往方式的类型、形式、特点及本质角度探讨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并从正反两面总览网络技术带给人类交往方式的具体变化。 关键词网络技术;交往方式;网络交往 交往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存在方式的一种体现。人类之间的交往方式总会受历史条件制约,网络技术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影响了人类的交往方式,继而引发了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甚至改变着人类自身的发展。以人类交往方式的改变为切入点,理清并反思网络技术对于人类交往方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类交往方式的历史进程 1.1何谓交往方式 交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连接方式,还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存在方式、发展条件。交往过程离不开交往主体、客体以及交往媒介。交往媒介也称为交往方式,它联结着主体与客体,是达成交往目的的手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交往方式总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社会性。人类交往方式难以超越一定时期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制约而独立存在,是为历史性;人类交往方式总是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不断发展、创新,是为社会性。 1.2人类交往方式的历史变迁 人类交往方式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而交往方式的变迁,其标志就是交往工具的变化。“正如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标志一样,人类交往工具的变革也可以看做是交往方式变革的历史标志。”[1]结合人类历史演进,可以将人类交往方式的变迁根据不同交往工具划分如下。语言的运用。在语言出现之前,人们以面对面的肢体动为交流方式,难以实现信息有效传达。语言的产生不仅是人类交往史上的革命性进步,更是区别于动物的一大标志。文字的出现。文字进一步发展了交往方式,弥补了语言的缺陷,保存了更多信息。这种以符号为载体的交往方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了文明的传承。但传播速度慢是其缺陷。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是以文字基础,使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突破了范围及数量的限制,进一步传播了文明。而印刷品在有效传播的同时却受到保存方式及受众文化修养的限制。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以电报、电话、电视等为载体,较之传统交往方式,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前所未有地打破了人类交往在时空上的局限,缩短了人类交往的距离。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渗透,推动社会交往各领域、各阶段、各层次的广泛进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它自身具有超现实、超地理区域、超时间概念特点。 2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 2.1网络技术影响下人类交往方式的体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把交往区分为两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交往是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则包括文化、价值、艺术及意识形态的交往等。物质交往占据人类社会生活基础地位,一切社会关系都受其制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方式涵盖了物质交往以及精神交往。网络交往中的物质交往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上。人们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交易,网上交易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上订餐、购物、买票等各类形式的拓展使物质交往的范围愈加丰富。跨越地理局限,人们可以买到世界范围内的产品,也可以将产品卖向世界。人们可以实现实物购买及虚拟购买,促进经济发展。网络交往中的精神交往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流上。网络技术的发达带来了丰富的沟通工具。不仅仅是微信、QQ等聊天工具,还包括各类学习网站、在线课程等,网络技术为人类的精神交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来源。网络交往中的信息交往突破了以纸张、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传统方式,而代之以最快捷的网络方式。网络上的各类信息传播不再受限于时空,网络时代将人的交往推向了普遍自由的广泛交往。 2.2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的形式 得益于强大而丰富的网络技术的支持,人们有不同的交往工具可以自由选择。一般而言有: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络寻呼、社区软件及网络游戏等。首先,电子邮件是网络交往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电子邮件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快速便捷、交往对象广泛、信息涵盖全面以及安全。借助它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络用户联系。其次,网络论坛及公共交流平台也是常见的交往形式之一。包括bbs、贴吧、天涯等在内的网络论坛,人们通过版面讨论和发表文章来进行交流,集合相同兴趣点,加强心理认同感。公共交流平台则涵盖博客、微博,国外的推特、脸书等,人们可以分享生活、观点并相互交流。第三种是即时网络聊天。网络聊天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主要手段,它比以往电话通信更为方便,实现了低廉、便捷的交往。通过聊天时的图片、音视频的分享使人们的交流达到了极致体验。 2.3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的特点 交往主体广泛化。网络交往中,每个人既是交往主体,也是信息传播者。美国学者埃瑟•戴森曾指出:“网络会使人性和人类的多样性得到张扬。”[2]人们在网络上各抒己见,而不受社会地位、职业、性别、地理位置等社会背景的限制,也不受熟悉与否的制约,主体之间广泛而平等。交往形式虚拟化。不同于以往以语言交谈为载体的交流,网络主要以电脑字符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都是一定的符号,一切都以一种虚拟的交流方式进行。交往手段的虚拟化带来信息的迅速传播,但过度依赖交往手段虚拟化会出现弊端。交往效率迅捷化。首先,网络交往主体广泛;其次,网络技术的发达可以使交流主体想要传递的内容可以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网络交往是一切交往方式中最能够突破各类限制的、最广泛的交往。所有的交流主体可以看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糅合了多方面的功能,使所有内容传播效率迅捷化。 2.4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的本质 披着虚拟形式外衣的网络交往,其本质仍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网络交往方式的虚拟性工具并不能否认人类交往的现实性,传播内容仍源于人类社会。网络上的信息虽被虚拟的符号代替,其内容依然是人类思维、意识活动的体现,其彰显的仍是人的社会性。[3] 3网络技术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的反思 3.1网络技术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的正面影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任何人在网络空间都可以发挥主体意识,可以在新型的交往方式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塑造新的社会形象,建立新型社会关系。其次,开拓了交往主体的视野。海量信息、高效传播、高速获取,人们在网络时代可以就各类信息与网上各种观点、思想进行交流,从而拓展视野,展现个性。第三,满足了人类物质及精神需要。网络技术为满足人们需要提供了手段和途径。它首先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方式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还提供了各类生产、生活、学习的信息需要,更提供了各种交往平台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第四,建立多样社会关系。网络交往摒弃了现实中制约人交往的社会地位、身份等因素,交往主体可以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技术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发达的交往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反过来,交往方式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交往媒介及工具的更新换代,促使人类交往从“个人交往”迈向“普遍交往”,推动社会经济大融合。政治上,网络交往可以促进民主化。网络问政、政务公开、微博问政等网络参政议政方式扩大了政治参与、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精神文化上,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等精神层面的信息实时集聚、分享。网络时代下的人类较之以往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养料。 3.2网络技术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的负面影响 虽然网络技术带来众多益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沉溺网络,违反道德法律乱象等等,继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沉溺网络。一是过度依赖网络手段获取信息。盲目接受网上信息,对于冗杂信息不加分辨。一些毒害信息广泛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长此以往,民众的思想和精神世界逐渐被网络别有用心的人引导,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4]二是某些不良价值观信息广为流传。某些信息、人群为博取关注度无所不用其极,一些在过去根本不会被关注的人却在网络时代因无下限行为而人尽皆知,如凤姐、郭美美等人,其行为展示出的价值观会误导大批年幼的网民。三是过度沉溺网络游戏等虚拟性的行为。部分人已然将虚拟世界当做现实世界,集中表现在沉迷网络游戏,难以回归正常生活,继而引发各类社会问题。违反道德法律的现象频现。网络技术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的便捷度,却让不道德行为得以广泛迅速传播。首先,网络交往方式的丰富便捷,却由于在匿名状态下完成而导致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出现。其次,由于虚拟性,网络主体容易自身道德失范,现实生活被隐藏得不好的一面在网络上却肆无忌惮地暴露出来。最后,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道德除了融合之外也存在冲突,对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观念产生冲击。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交往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其中利弊各有,要一分为二看待。网络技术在长足发展、造福人类同时,必须采取相应规范和解决措施。网络技术的应用及交往主体都是人,故而必须以人为本,从技术、伦理、精神等多层面对其规范引导,正确处理好人与网络、社会与网络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技术为人类造福! 作者:刘璐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类论文: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对比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比较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提出关于网络教育的几个观点,期望促进网络教育,实现全球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研究 前言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人们却普遍认为优质资源匮乏,内容集成度低,针对性不强,希望建立更多优质、高效的专业资源库,一次性获得更多资源。笔者通过分析70多个国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网站,收集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论文120多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对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进行了分析。 一、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态势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实施开放课程资源项目,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16年把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超过几十亿用户从中受益。在MIT的号召下,哈佛、卡耐基•梅隆、耶鲁、UC伯克利、英国开放大学等世界各国高校也竞相开放了其课程。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各个教育层次的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几乎所有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据统计我国建成4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1000多门大学视频公开课、2800多门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内三大MOOC联盟组织:2012年5月组建,30所上海高校加入上海课程共享中心。2013年10月9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联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OpenOnlineCourses)联盟在深圳大学成立,56所高校加盟,分布于全国40个城市,广东省18所高校。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全国高校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首批10门“985工程”高校课程在2014年5月下旬陆续开课。 二、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比较 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依托于网络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来自两方面:高校研发或商业开发。国外典型的平台:BlackBoard、Moodle、Sakai、WebCT、Claroline、ATutor、Learningspace、Dokeos和CoSE等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集成了网络教学需求的主要模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研究表明:国外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与评价,如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国内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如用户和课程的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往往需要注册、付费、获得授权才能登陆、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公共门户网站和普通高校往往是免费登陆,通过查找学院、课程等栏目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三、国际开放课程联盟 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是全球网络教育的门户网站,了正式大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由使用、复制、翻译和编辑,禁止商业利用,联盟不授予任何学位或证书。虽然国外网络公开课早在2002年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语言障碍,一直没有实现较快发展,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知名字幕公司,给这些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配上中文字幕,各大网站专门推出名校公开课频道,才使得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流行。联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日历、讲义、阅读材料、作业、考卷等文本资料,部分大学提供讲课视频和音频资源。使用Google浏览器可以在线翻译英、法、德、日、西班牙等语言,按语义、语言或来源搜索,可以快速找到电气信息类课程。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其宗旨为“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 四、国内外公共门户和高校网站资源 自2011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上线以来,提供首批20门课程供学习者共享,2013年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免费开放,可以按课程名称、作者、学校检索。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网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提供了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名师、教材、课件、微课程等数字资源。网易、新浪和搜狐等公共网站开设了名校公开课,网易将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视频课程翻译后上网,提供电气信息类60多门课程,支持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开放了国家级电气信息类课程246门。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提供完整的视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门户网站链接《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课程,除介绍专业理论、实验知识外,还设置了特色栏目:科学名家生平、教学顾问、实验演示、自学材料、网络交流和学生优秀小论文等。 五、清华教育在线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在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中,可以按教育类型、地区、学校或学科查询课程,国内30个省、市的250余所高校提供了电气信息类课程达2345门次,开放国外课程门数及比例见表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了230多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数字系统、电力电子、机器人和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方向课程,占2000门开放课程总数的11.5%。表一清华教育在线境外大学开放电气信息类课程门数及比例根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个学科门类共设置92个专业类,电气信息类包含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共4个专业类,占总专业类4.3%。由表一看出,电气信息类开放课程门数占总开放课程门数比例是6.5%,高于平均开放课程水平。 六、国内外部分电类网络课程内容比较 在英、美等国高校中,电气信息类偏重电能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侧重于信息类。国外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体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除基本电路理论外,还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强调电磁学—电路理论—电子学—数字系统的有机联系。②强调基础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重点是理解电路。开设与电路交叉学科的课程,与现代先进技术接轨。③强调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国内的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基本按照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系统三门课程顺序讲解,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采用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设计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内容独立分散,实验项目多,但缺乏综合性、创新性。 七、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比较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文本、PPT、XLS、PDF、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国内网络课程资源开放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检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在线论坛、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和虚拟软件库等。国外网络课程资源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注重学习进度的安排,重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通常采用BBS、在线答疑、E-mail等手段,或将Blog、Wiki、Facebook、SecondLife等软件引入网络教学领域。 八、结语 有关网络教育的研究可分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就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做了一些比较和分析,提出以下一些观点: (1)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异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区域、语言的限制,因人而异的国际远程网络教育成为现实。 (2)国内外使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查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网络课程。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存在差别:相比较而言,国外课程注重融合、注重实用、注重更新;国内课程注重历史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纵观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情况,教育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随着我国高校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强网络教育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建设基于合理开放、共享规范的组织体系,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网络类论文: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不同阶级表达意见的平台。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将当下已有的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分为三类:与思想政治教学配合的舆情教育类课程、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课程“网络舆情理论与实务”、以技能为导向的舆情调查与分析课程,并初步探究各课程的现状。 关键词:舆情;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课程建设;舆情人才 1.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的定义及分类 舆情广义上指社情民意,网络舆情一般被认为是人们对于某客观事实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在当下社会,网络已成为各个群体交流的平台,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它针对跨专业、跨学科学生,主要培养学生分析舆情事件及舆情走向的能力,搜集处理数据的技术以及使用新技术报道新闻的能力。目前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与思想政治教学配合的舆情教育类课程。此类课程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配合开展,对象为全体学生,也可单独设计针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一般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或者其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教育课程,对象为全校学生。此类课程中网络舆情相关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具体为当时的时事热点等内容,学院辅导员或政治学院专业教师负责教授。以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为本科阶段新闻专业学生设计的舆情教育课程为例,此类课程体系为养成性舆情教育课程,内容分三个板块:舆情基本教育模块、业务技能中的舆情教育模块、理论知识中的舆情教育模块。此类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在三个模块中加强关于舆情的内容,及与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的理论相关和讨论等环节。 (2)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课程“网络舆情理论与实务”。该课程为新闻院校新闻新媒体相关专业设计的专业课程,面向全日制本科学生。该课程站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视角,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一般被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进行,课程性质为新媒体新闻实务方向的选修课。学生将学习对社会热点事件分析的方法,数据分析和搜集以及危机公关的相关知识。 (3)以技能为导向的舆情调查与分析课程。第三类课程体系以为政府舆情管控部门、舆情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公司等专业从事舆情监控的岗位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针对在本、专科院校学生,主要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舆情事件的能力,同时配合人文学科的学习。 2.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的现状 (1)与思想政治教学配合的舆情教育类课程。思想政治课是全国高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对于大多数高校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很“鸡肋”,学习热情并不高。这与部分老师讲课方式比较死板,课堂上的活跃度低等因素有关。 (2)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课程“网络舆情理论与实务”。该课程是新媒体新闻采写编评系列课程的延伸,课程建设依托了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这一强大的资源共享平台。该课程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三部分。理论课有三个专题:网络舆情生成演变机制研究专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专题、政府形象重构专题。实验课由两个综合型实验组成,实验课的性质为专业提高型综合实验,其开设目的是为了辅助和深化理论课程的讲授。 (3)以技能为导向的舆情调查与分析课程。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分析工作日益成为政府、企业常规性工作,社会对专业性舆情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合格的舆情人才,特意做了广泛的数据分析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舆情信息工作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政治素养、实践经验等。为此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创建了舆情调查与分析专业,2009年面向专转本的同学,招收了第一批学生,2010年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招收了第一批四年制本科学生。经过四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舆情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目前舆情调查与分析专业设置了八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同时也体现专业性和实践性,并以此与其他专业进行区分。 作者:乔雪颜 翁书婧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水利管理论文: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和管理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促进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进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保证播种插秧时的供水,还可以起到防老抗旱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施工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供同行业的研究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 农田灌溉 施工 管理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和农田灌溉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来说投资是比较小的,另外还可以得到国家的大额补助。如果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建筑物的等级应该在五级或者五级以下,一般来说这种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是比较低的。但是这种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缺乏一定的质量监控,另外,因为工程的规模比较小,很难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所以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是不达标的。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科技应用严重脱节 现代水利发展到了今天已经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管理工作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据相关统计,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转化的科技成果非常少,甚至只占到了实际措施的20%到30%,与其它行业相比属于较低的水平,随着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逐渐加深,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推行先进科技的前景非常乐观。对于一些干旱非常严重的地区,农业生产几乎完全依赖于灌溉,所以先进科技手段在农田水利灌溉建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体制普遍不健全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规范,优秀的工程计划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对于农田灌溉有利的水利体系很难形成。各地的水利建设部门应该针对这种情况积极的推进相关组织机构的建设,国家在建设与管理上进行大力的扶持,我国的很多农村经济并不是很发达,很少有资金会投入到水利建设中来,因此很多相应的建设并没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果没有配套的资金管理体制,再加上找不到适合不发达地区的水利建设制度,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不会落到实处。 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1.管理措施 1.1在建设中狠抓重点,做好相应的规划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事先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在水利建设中如果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这个总体规划的关键点应该放在建设方向的确定上,只有明确了建设的重点才可以将建设的方向定下来,进而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对规划进行重点选择的时候要想到水利工程的具体环境,对需要改进的项目进行确定,通过对重点项目的实施使水利建设得到推动,进而更好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国有很多干旱地区,这些干旱地区的干旱现象非常严重,对于区域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对抗旱水源工程狠抓,使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更好的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建设。 1.2扩大投资 水利建设资金应该哦在区域内做到合理的分配,对现有的工程进行积极的维修和改造,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一定的保证。在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的政府也应该加强行政领导,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在建设中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的想象发生,要建立起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还可以在重点工程的建设中建立起监察团队,保证专项资金可以落到实处。 2.关于农田水利建议的一些建议 2.1推广新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是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相应的水利建设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及时的解决农民的困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如果要使农田水利建设发挥出高效、高产的作用,就应该多依靠新技术与新方法。 在现阶段“湿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高效节水。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对水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粮食的高产得到保证,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广泛节水的一种经济体系。2)保护地下水。这种灌溉体系可以使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一些农药失效的情况得到相应的改善,对水源的改善有效的保持,同时还使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得到了保持。3)改善水质。国家与人民意志在关注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这种节水体系可以为农民提供标准的、安全的生活用水。与以往的农田灌溉系统相比,这种灌溉系统更适合用于冲击平原中,比防说我国新疆的一些冲击平原,属于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这种灌溉体系在这些地区的建设主要是利用了当地的塘、洼地等,将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主要利用了植物的生长作用的原理。 这种技术使农田中的磷、氮含量得到了保持,结合了国外的成功经验,经过这种系统净化后的水更加洁净环保,水质与灌溉标准是非常符合的,这种节水系统探索了节水的新出路,是油田灌溉的一次有效的创新。 2.2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如果要重视水利工程的技术开发,那么 ,我们首先要注重人的开发。据农业用水协会的相关人士介绍,水利施工人员在上岗前一定要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保证施工建设人员的素质可以促进施工建设的开展。要定期选拔人才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深造,搞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岗位的需求,还可以选拔相应的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建立一些关于水利项目建设的技术培训班,增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另外,还要及时的更新施工建设人员的知识面,拓宽相关人员的视野,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对于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职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2.3在管理上实行问责制 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使监督制度得到相应的完善,将工作内容细化,将相应的监管计划制作出来。将监管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落实下来,相关的人员就应该对管理责任进行分担,如果是在谁的管理范围中发现了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严格杜绝监管人员“放水”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的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保证工程建设的效果与质量。对于管理方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好总体的规划,使资金的使用额度得到多角度的开发,使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拓展出全新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农业用水协会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协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渠的畅通,对于村镇的用水矛盾给予了相应的解决。 水利管理论文:分析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现状 解决方案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指出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着重介绍了改变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监管,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运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已解决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其建筑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成为了水利建筑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管理模式落后、质量监管不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一、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管理模式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针对所在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的方法保障,更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并且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但是反观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与国外水利建筑行业相比,国内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制约了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管理的方法不得当,对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思路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业的发展。 (二)质量监管不力 加强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影响着工程的长远使用功能。然而,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中,质量监管不力是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更是整个国内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得当,不能根据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监理等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玩忽职守、偷工减料以及工程监理监督不力等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相对较差,影响着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缺乏制度保障 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缺乏相关的制度性保障,是制约水利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安全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少漏洞,安全事故频发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反映出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相关人员对这方面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如何改善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一)改变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质量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创新的管理模式,因而相关的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多创新,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国内外现金管理方式的引进和学习。及时紧跟水利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把握好水利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热点,及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质量监管 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本行业所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核心问题,影响质量监管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方面的因素,更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监管能力是提高我国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不仅要注重工程质量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盈利,既要重质量,又不能忽视效益,两者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在进行工程监管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质量监管,是兼顾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根本。管理者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要采取动态的成本控制手段,实时检测工程的成本去向,工程的施工进度,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第二,也要注重管理者自身管理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更是把握工程施工大局的重要载体,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在处理工程施工突发情况时有条不紊,并且能在工程监管方面方法得当,提高效率。因而,企业在派遣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时要注意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察。 (三)完善管理制度 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有利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障。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关系着水利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水利建筑企业要建立一个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加强对管理制度的研究,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平台,从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员工工作业绩考核模式、奖惩措施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方面优化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水利建筑行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工程监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从创新能力、工作思路等方面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我国水利建筑业的规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国水利建筑业的长足进步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水利管理论文: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 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然而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由于受到水毁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导致溃坝、放水洞(闸) 毁坏,造成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损毁严重。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 组) 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这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 2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 世纪50、60 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 ~ 50 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 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 程项目的难度。 4 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 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 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 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完善工程管理措施,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研究 1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1) 做好总体规划,狠抓建设重点 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有明确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利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对建设方向的确定,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确定下来,然后再对一些次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规划重点工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区域环境,以确定目前急需改进的工程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推动水利建设,才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对要开展的大型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先设立示范基地,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的效果,在示范基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示范性演示,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很多省份早已建立了节水示范基地、水保示范基地、冻土研究示范基地等。这些基地建设有利于基层单位参观和考察,对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广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2) 扩大投资 为了合理地分配水利建设资金,做到区域内的平衡、和谐建设,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可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扩建和改造,以保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调动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村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以节省人力资金,避免出现由于资金短缺使得一些重点工程一直的延误下去。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并在重点工程依情况设立监察团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资金账目总结,保证资金使用方向有迹可循。 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1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 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 (2)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 水位的动态平衡。 (3)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新疆阿瓦提县的阿克苏河冲积平原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组成河漫滩地、河心滩、河曲极为发育,其上多古河道,形成众多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及河间洼地,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类似于这些的西部河滩洼地就是建设“水利湿地”的重要资源。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 结束语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帮助农村地区更好的进行农田的浇灌和饮水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在各个农田灌溉区域修建水库、水电站和塘坝等蓄水或者引水的工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水利管理论文:水利建设质量管理控制的意见 一、加强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意识在当前的形势下,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使施工与管理人员能够有章可循,而且还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实践中可以看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复杂、任务繁重,因此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全面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意识。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来提高施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 2、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应当放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即图纸设计、施工原材料准备以及部分分项工程施工等,每个环节都要加强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①要学会审查工程项目设计图纸,这是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第一环。施工图纸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依据和基础,因此施工之前应当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充分了解图纸设计意图。同时,还要将图纸与会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谓会审,并非简单地对图纸有无差错进行审查,更重要的是要权衡其会不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实践中,由于水利建设工程施工流程非常的复杂,为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可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②要对施工原材料、成品或者半成品的质量加强管理与控制。施工原材料、成品以及半成品的质量优劣,将会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强监控。实践中,不仅要对进入现场的实物加强监管,而且还要对质保书进行认真的检查,尤其要保证其规格、型号以及性能等,与设计要求一定要相符,并且还要对水泥、钢筋以及各种防水材料进行重复试验,对于那些很容易出现碎裂、潮湿、变形以及受污染的施工产品,在运输、存放以及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当加强监控与管理。 ③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水利建设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施工建设项目,因此实践中会将其合理地进行分项,通过对每个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来保证整个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在保证施工原材料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应当放在规程、规范以及规定施工质量控制上,即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和解决,不可拖延处理。 ④对于关键、薄弱部分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水利建设工程的关键、薄弱部分主要决定于工程对象以及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比如框架结构梁、柱部位以及混合结构砌体的安装等,都是关键部位。所谓薄弱环节,主要是指新工艺和施工技术应用的环节,因为是首次施工应用,所以施工质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对于那些比较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也应当加强控制,比如轴线或钢筋位移、混凝土施工缝以及渗漏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加强对关键部位以及薄弱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结语 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仅关系着该工程项目的质量,而且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管理论文:谈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水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乎到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是人类在社会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脉。而当前水力资源又非常有限,尤其在我国,水力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散布的十分不均匀。洪水泛滥及长期干旱不下雨对于人类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会使得社会因此而发生混乱,变得不安定。所以,我们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措施对天然水进行良好的控制与改造,要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消除各种不良弊端的发生。 1.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1.1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改革开放前,水利工程体系不完善,蓄水工程少,排水工程多,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亟待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由于受当时的技术、资金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且经几十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水利投入机制不健全 一是投资量的不足,长期以来,国家投资重点是大型骨干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是投入分配中的短板,再加上历史欠账多,县级财政无力投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失去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支点;二是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除水利外,还有国土、发改委、农开办等部门,但基本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工程规划及布局上缺乏整体考虑,建设投资标准也很不一致,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内容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难度大。 1.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 工程管理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报酬低,维修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 2.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改革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体制。改革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体制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支持、水管站指导、农民用水户自主管理的体制;二是政府支持、水管站和农民用水户监督、专业经营者管理的体制。 2.2建立稳定的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投入机制。要解决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投入机制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我们必要先理清一些相关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投入的理念,再确定思路,进而建立相互促进的良性投入机制。 2.3小农水工程建设与管理需立法保障。由于小农水工程建设、维护与管理涉及部门多,建设时间长,还直接涉及到农民的参与问题,因此我们建议用3年左右的时间制定一部专门的小农水法律进行管理。 2.4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者素质。水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定期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合格者发放岗位证书,管理者一律执证上岗,科学调度管理。 2.5.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要讲究经济效益。充分挖掘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内在潜力,如:水库塘坝要在“水”上作文章,大力实施水面立体开发模式,逐步形成水保小流域形式的“山上植树,水边养禽,水面养鹅,水中养鱼,蓄水种稻。”的良性生态链。同时,要加强水费收缴力度,增加管护资金,确保长效管理,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 2.6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程度,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是基本农田稳产高产的基本保障,是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3.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3.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3.2工程设施管理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3.3经费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3.4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 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4.强化保障措施 4.1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逐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现自主管理、民主管 理和良性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4.2依法规范推进改革。各级特别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确认办法和经营方式,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宜股则股,不搞一刀切。 4.3健全服务体系。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纳入基层水利服务范畴,改革后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享受政府基层水利的公共服务。要形成乡镇、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结合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位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排涝等公益性服务水平。 4.4增强依法治水意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用水、依法管水,自觉接受水行 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服从防汛抗旱调度,不得擅自更改工程功能,特别是必须确保蓄水工程安全和防洪安全。 4.5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监督考核。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纳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考评范围,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结束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质量控制,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以确保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从而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使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优质工程。同时也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效益。 水利管理论文:谈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水价缺乏定价机制 虽然我国很早出台了《水利产业政策》,在水利产业政策中明确了水价的定价机制,即用成本加成计价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水管部门或水利企业不能按照测算审批的成本水价计收水费,一般实际的水价只是成本水价的40%左右,水价收费太低,这样导致水管单位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因此其价格的制定不能完全按照商品的定价方法来进行,同时也不能得到的补贴,它是由国家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的,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使我国大部门水管部门均处于亏损。 1.2水利工程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 由于水利部门对资金的管理不清,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往往缺乏资金,很多新的水利工程不能开工,同时一些已有的水利工程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即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也仅仅是为了政绩,而由于自身管理水平的低下,因此对建造的工程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存在重在建设轻视管理的管理误区。 1.3缺乏水利工程建设的远见性 在对水利工程修建时,其目的只是简单的关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一方面,这样就会限制水利工程的效用发挥,不能使其最大化效用。如一些水库在建设过程和设计时,往往只会关注与水利工程的枢纽方面的建设或蓄水方面建设,而忽视了水利工程的渠系配套的建设,造成渠道淤积,致使每到放水季节,“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2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2.1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水利管理部门是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为了管理好水利工程需要从水利管理部门做起。首先要提高水利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水平,使他们在处理日常工作时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在对员工基本素质进行强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水利管理部门之间的问题,如水利管理部门责任主体不明确,职权不分等问题。针对水利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将具体的任务分交给各部门,这样通过增强各个部门的奖励来促使他们更多更好的完成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进度,可以建立专门的进度追踪,对于工作完成状态和遇到问题及时汇报,按照上级指示积极完成工程监督和管理问题,由上级和人事主管部门进行共同评价、核定、并根据相应结果给予鼓励和惩罚。 2.2形成合理的水价,强化计收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日常维护需要费用,故水利工程的供水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了考虑水管企业的经营和方便人们的用水,对工农业用水要区分对待。为了照顾农民,对农业用水要只收取成本价即可,而不能赚取额外的利润;而对于非农业用电,水价要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 2.3加强水利工程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目前的水利部门很多处于亏损,因此水利工程的融资显得困难,同时由于水利行业的特殊性,需要的财政扶持才能继续发展。为此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水利工程的融资,如发放无息贷款、低息贷款甚至是贴息贷款,同时也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综合开发水利工程。以保证有足额资金对水利工程进行定期有效的养护和维修,使水利工程能正常有序的运转。以此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4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其中人们思想的转变尤为重要。虽然我国水利过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水利部门员工仍然存在一些旧的思想和观念,在处理问题时还是继续等靠,在处理问题时没有远见性也不能顾全大局。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摆脱以往陈旧思想,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管理人员的思想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 水利管理论文: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浅议 【摘 要】基层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但总体数量多,我们不可忽视其质量。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一、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国家的有关规定 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三、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级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工程的弊端。 4.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工程也不例外。 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水利管理论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也逐渐兴起。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而质量好坏是和施工直接挂钩的。在水利工程中,进行管理是必须做的工作。管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活动,需要运用一些手段来完成任务,不管如何去做,必须在为他人着想的前提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制度、机制不健全 大型水利施工企业一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技术人员也很齐全,施工装备优良,同时还有较多的有经验的员工,但由于不少企业的体制机制仍然沿袭旧的模式,缺乏创新。致使很多水利工程企业项目管理责任制很不完善,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大大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同时,经营机制落后、缺少资金、管理费用过高、激励机制不健全,工程技术人员又缺乏创新精神,同时制度和机制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项目管理责任制还不完善,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大大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使许多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科学的要求相距甚远。 1.2 安全管理不到位 任何工程的施工都必须充分重视安全问题,在我国的部分水利建设工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永远是施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现有的安全管理教育大多都停留在理论上,不能结合水利项目实际和从业人员专业特点来进行培训,形式陈旧,不分层次的进行培训,满足不了各种阶层管理者的教育需求。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工程建设的重点,特别是水利工程,一旦工程出现了状况就会涉及到多方面,因此,水利工程应该时刻将质量放在首位。当前,很多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普遍不高,工作态度较懒散,认识不到工程安全的重要性,这些都助长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将安全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点,例如可以通过挂条幅等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建立起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等资格审查制度,并依法对进行行政处罚,从而确保工程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1.3 质量意识比较淡薄 质量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质量问题关系到工程的根本,是工程存在的本质性问题。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施工事故,归其原因主要是质量意识淡漠。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的严格程度不够;在内部管理上制度不够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在对建材材料的把关上没有切实负起责任;因工期所迫而肆意加快进度,不按照建设的程序施工等,一方面是因为施工工期所迫,迫于对工程进度的要求,而随意的压缩施工的工期,另外一方面对施工的质量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把关不严,施工管理的意识较差。这都有可能造成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与质量意识淡漠有重要关系。另外,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1.4 人员素质能力比较低 受过去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很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过分重视企业及其各部门职能,虽然有些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但是因成本、质量、进度等条件限制,再加上有些项目管理人员不具备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术以及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快速发展。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1 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监督体制 首先,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应该是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施工质量监督控制部门应该把监管的重点施工质量控制上,而不是片面地放在施工进度上;同时,要明确监督不是对哪个环节的监督,是对施工各个环节、各个工序的监督和控制,要确保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保证各工序的规范施工;其次,施工质量监督控制要“掷地有声”。要做到及时的责任追究,要做到“有问题,必追究,既追究,必落实”。要建立以领导小组为中心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如果现场管理的某个环节除了问题,要根据管理制度,严格追究管理人员和负责领导的责任,要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的认识,让他们带头遵守现场管理制度,确保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要做到追究到具体的施工团队、施工人员,要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以严格的制度控制来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2.2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属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其个人责任感、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均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每一个施工环节均需要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更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时常关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出现,了解并熟悉后应用到管理工作当中。针对管理责任方面,根据权、责和利结合的基本原则,明确每一个责任人的管理工作,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完善绩效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进而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2.3 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制度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 施工企业要建立关于施工安全生产制度的公告栏,便于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其制度;要公开施工单位的违章行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等通过这些措施以保证施工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制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加强施工管理。 水利管理论文:探索研究水利工程代建制的合同管理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 代建工程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单位,要根据国家及行业各项规章制度和代建合同,并结合自身建设管理经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工程招标管理办法》、《工程合同管理办法》、《工程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等,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做到有章可依。首先由代建单位将制定的工程分标方案及招标计划、招标方式等报送建设单位批准后,由代建单位按批准的招标计划进行各个项目的招标工作。各项目的招标过程严格按照招标管理办法执行,具体流程如下:①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组织编写招标文件;②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查;③报建设单位批准;④按建设单位的意见确定招标文件;⑤由招标发售标书、进行投标人的资格预审,并组织开标、评标工作;⑥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将评标报告推荐的中标人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发中标通知书,进行合同谈判。合同签订的流程如下:①经招标确定承包人;②代建单位、承包人协商起草合同草稿;③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项目责任人签字审查;④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转送相关部门、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依次会签和审定;⑤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按审定意见,修改合同草稿,将修改后的合同文本报建设单位审批;⑥建设单位审批后,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按审批意见修改合同草稿,并将修改后的意见反馈给承包人,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形成正式合同文本;⑦由建设单位授权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与承包人法人签订合同,加盖公章,合同正式生效。 2实施合同的动态管理和变更管理 工程的结算主要实施量价分离的管理模式,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上报进度报表,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由代建单位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量审核,再由代建单位合同管理部门进行价格审核。由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将审定金额报送建设单位批准并付款。在项目进行中,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结算情况与合同进行实时对比,对项目的结算情况实施进行监控,当某项结算金额与工程的进展速度相比异常时,马上原因分析,及时控制,确保将投资控制在合同范围之内。对于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变更问题,需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执行,并对变更所涉及的费用及时进行审核,以避免日后纠纷。变更流程如下: (1)对于不涉及原设计原则,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经济运行,不影响整洁美观,且不增减或增加较少预算费用(5万元以下)的变更事项,例如图纸尺寸等差错更正、原材料代用、图纸细部增补详图、图纸间矛盾处理澄清问题等,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四方(代建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商定变更方案,并办理工程变更现场办公记录(以记录工程量为主)和工程变更技术核定单(以记录技术变更为主),由设计单位出具相应的设计变更通知。涉及到费用变更的,由变更单位随后将变更单价及上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审核后交由代建单位合同部门审核后列入进度报表中结算。 (2)对于工程内容有变化,但还不属于重大变更的项目,预算费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由申请变更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组织相关单位审核,并经代建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如设计单位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申请有不同意见(不同意变更或提出不同变更方案),可提出书面说明报至代建单位,代建单位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和领导研究确定最终方案。并将经过监理单位、代建单位审核的变更单价等审核变更结果报建设单位备案。 (3)对于变更原设计原则,变更系统方案,变更主要结构、布置等变更项目,由申请变更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组织相关单位审核相关方案和费用,经代建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及有关人员或专家讨论研究通过,并经上级部门同意或设计审查部门审批通过后,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 3及时正确处理各项索赔事宜 由于发包人未能按招标时承诺的时间交付施工用电、施工道路等,或者由于招标人未能按合同约定提供承包人招标人需采购的设备,或者由于水文气象条件改变、设计变更、地质等原因造成承包人未能按原有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增加或减少了资源投入,都将造成索赔的发生,因此,在招标文件中要对所能提供的各项条件进行慎重考虑,执行过程中确保所承诺条件按时提供,并严格控制变更。若有索赔事件发生,要及时处理,做好现场的签证审核工作,及时界定清楚原因,按照合同原则,分清责任,合理补偿。 4结语 代建制作为新兴的建设管理模式,主要是要解决好建设单位、代建单位的权利界限,既能使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实时掌控,又最大限度地给代建单位授权,让其在工程建设期真正以项目法人的身份开展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避免建设单位对工程的过多干预造成工程建设程序繁琐,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代建单位则要结合工程实际,协调好与建设单位及各承包人的关系,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的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从而节约建设资金、保证工期、控制投资。 水利管理论文:论如何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造价管理 全过程控制 有效性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造价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建设资金的充分利用,节约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本文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使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引言 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水利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这就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有效的造价管理能够降低水利工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的全过程管理、全成本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建立,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的情况,缺少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在前期投资过程中所制定的决策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造价管理工作的源头,如果前期的决策阶段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后期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投资决策和具体工程项目没有实现有效结合等问题,使得工程建设周期被人为延长,增加了项目回收风险。[1] (二)项目设计阶段 在水利工程的项目设计阶段,有的设计部门没有考核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设计概算与审批预算出现了较大差距,而且由于设计缺少严谨性,设计深度不够,使得工程在运行中出现不少问题,需要进行后期修改,在后期修改中又都需要经过审批,这就延长了工程竣工周期。此外,有些设计单位过分强调设计档次,造成工程预算严重超标,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远远高于设计概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 (三)工程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在项目施工中,有的企业为了中标而压低价格,以低价中标,而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不断飙升,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这些施工企业不得不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从而增加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材料管控的意识不强,乱用材料物资,增加了材料使用量,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不断上升。 (四)计价方法不科学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利用定额预算确定直接费用,按取费标准计算各种间接费、税金和利润等,然后再进行相应调整,最终计算出工程项目造价。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这种计算方法就存在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因为同种材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产地都有不同的价格,需要结合具体的行情进行成本计算,而且目前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不统一,缺少规范性,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二、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建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改革,维护建筑市场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理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协调联动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编制可行性强的投资决策 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面临着不同的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因此在制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细致的考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并且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估算,做好风险预期,降低项目风险性,确保项目资金能够顺利回收。在确保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工程项目造价方法,认真审核投资估算,对于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严格审查,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要注意加强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实现经济、技术与设计的有机统一,建设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要进行积极配合,以防出现设计和施工不相符的情况发生。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要多采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并且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个过程中要依据限额进行可行性方案设计,降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费用和造价相差很大的情况。 (四)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购买原材料、工程设备、工程用地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施工阶段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影响只占到10%左右,但是整体工程的主要投资和后续工作都和施工阶段紧密相连。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合同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还要做好施工过程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杜绝施工中的人为浪费现象。 (五)工程后续阶段的造价管理 许多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阶段就放松警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会松懈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工程造价成本。同时,有些造价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存在着重复结算等情况,使得工程造价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应当严格依据图纸进行工程量核算,通过项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构建工程管理联动体系,使之形成一种合力来提高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质量,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有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造价。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到最后的竣工决算都要做好造价管理,保证工程项目能够充分体现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工程投资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水利管理论文: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举措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是创造企业良好信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项目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必须以质量体系为依托,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手段和资源。要实现施工项目达到优良等级标准,必须实行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质量管理。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材料、机械、技术、环境,事前对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 1.1人的因素 一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好坏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和操作者。施工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就要根据竞聘上岗来选择年富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根据工程特点、规模组建项目经理部,代表企业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项目经理是本项目的最高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各种组织机构,如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等,确定各机构或各部门的负责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项目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研究施工图纸,编制好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然后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质量保证措施;编制好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和详细的用工、材料、机械需求计划。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如政治思想学习,质量、安全、纪律、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这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最基本的前提。 1.2材料因素 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具体有形物,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工程质量和建筑产品的寿命。因此,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材料采购计划,健全和完善材料采购、使用制度。选择信誉高、规模大、抗风险强的物资公司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供应方,并与之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明确材料的规格、数量、价格和供货期限,明确双方的职责和处罚措施。材料进场后,及时通知业主或监理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试验,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或产品给予退货或降级使用,并做好材料进货台帐记录。对入库产品应做好明显标识,标识牌应注明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吨位、产地、入库时间和拟用工程部位。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钢筋、水泥等做好材质跟踪调查记录,避免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混入使用,确保工程质量。 1.3机械因素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专业化、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机械种类的数量、型号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强。因此要求我们根据工程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配置合理的施工机械,并正确管理和使用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实行人机固定,机械维修保养责任制,实行持证上岗操作制度,建立机械设备的台帐记录和档案制度,实行机械定期维修保养制度,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消耗,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延长机械寿命,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4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水平是一个企业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对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都是有利的。因此要认真研究工程项目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认真审查施工图纸,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技术方案。项目部技术人员在熟悉、掌握施工工艺的条件下,向各个施工班组和各个作业层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层层交底,层层了解,层层掌握。项目部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先进的实验检测设备,要求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认认真真地检查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在工程施工中还要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进行施工。对所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发明创造,为优秀人才发明创造提供便利条件。 1.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春夏天的暴雨、冬天的大雪和冰冻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特别是对室外作业的大型土方、混凝土浇筑、基坑处理工程影响更大。因此要求项目部多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联系,收听有关天气预报,收集有关水文气象资料,了解当地多年的汛情,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另外,当地群众干扰施工也是造成施工进度滞后的相当重要的原因。为了抢进度,保证计划工期内完工,必然要进行加班加点,或采取其他赶工措施,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些工序的工程质量检测不到位,少检或漏检现象的发生,这样就保证不了工程质量,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2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指按照施工合同确定的项目开、竣工日期和分部分项工程实际进度目标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按计划目标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既要编制总进度计划,还要编制年度、季度、月、旬、周季度计划,并报监理批准。目前工程进度计划一般是用横道图或网络图来表示,并将其张贴在项目部的墙上。工程技术人员按照工程总进度计划制定 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使用计划,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各工序的施工进度记录,编制施工进度统计表,并与总的进度计划相比较,做到平衡和优化进度计划,保证主体工程均衡进展,减少施工高峰的交叉,最优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综合效益和工程质量。如发现每道主体工程的工期滞后,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抢工、改进技术方案、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等,来调整工程进度,确保工程总进度。 3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经理部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多少。成本管理的直接表现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材料消耗,减少故障成本等,这些在相应施工要素或其他目标管理中均有所表现。由此可见,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焦点。项目经理部在成本管理方面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以控制成本、降低费用为重点,认真研究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技术比较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根据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并分解落实到各成本控制单元,降低固定成本,消灭非生产性损失,提高生产效率。从费用构成方面考虑,首先降低材料费用。因为材料费用是建筑产品费用的最大组成部分,一般占总费用的60%~70%,因此,加强材料管理是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采购材料时,除了要求材料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外,降低材料价格也是关键因素。因此多联系几家供货单位进行质量、价格比较,选择既满足质量要求,又使得价格较低且合理的单位供货,并签订供货承包合同。项目部材料主管部门做好材料的验收、入库、出库台帐记录,项目部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核算材料预算量和工程实际耗用量进行比较,及时找出原因,堵塞漏洞,控制施工成本。其次,降低机械使用费,合理安排使用机械,提高机械使用率和工作效率,杜绝机械闲置浪费。再次,降低人工费,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制定劳动责任制和适当的分配制度与奖励制度挂钩,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 4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与企业的信誉和效益紧密相连。因此需由项目经理任组长、专职安全员牵头任副组长,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定安全生产奖罚制度,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生产小组进行检查、考核,并在项目部进行张榜公布。同时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特殊工种的技术人员,如机械操作工、架子工、电工等进行岗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进口设备,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操作规程。对机械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项目部和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防火、防盗、防触电等安全警示、警告牌,并配备一定量的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尽可能地将某些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水利管理论文:新型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一、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1、公共服务性。当前农村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项目,主要功能是使某一区域的老百姓免受洪涝或干旱之苦,是政府为满足老百姓生产需要和增加老百姓抗灾能力而 发动群众修建的工程,这些工程大都建于八十年代以前。 2、利益共享性。当前农村水利工程,每一个都有一定的影响区域。对该区域而言,水利工程能让他们人人受益。而且水利工程让所辐射区域受益的同时,往往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 的人的利益。对不同水利区域间的人来说,相互间的利益一般不会相互干扰。 3、非价格性。这类工程往往都是由政府出资,发动老百姓出工出力来修建的,具有纯公共品的特征。由于其公共品属性,其价值难以市场化,因此往往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想让商家投资修建不太可能,至少纯从公共品的角度看不太可能。这样的工程由政府出资修建后,也只能由政府来管理。不过由于具有非价格性,而管理和后续的维修又有不断上升的成本,一些地方政府觉得这是负担,随后就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这类工程的存在,进而导致很多水利工程疏于管理而遭破坏,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当前中国农村水利工程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很多工程已丧失其应有的功能,而老百姓当前似乎也不太关注这个问题,当地政府也往往懒于过问。 二、引进现代化管理,恢复农村水利工程功能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大都建于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也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模式,所以和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格格不入,进而导致了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上必须走现代化道路,引进现代市经济管理的一些理念,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社会特点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恢复水利工程功能,为广大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抗灾保障。 1 明确管理上的权责利 当前的管理上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水利工程的权责利不明确,一个地方的水库该由谁负责?要负责哪些内容?出了问题有什么责任?管理者能收获什么利益?这些在当地政府行政中完全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实际的操作。鉴于此,当务之急是,当地政府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明确各地水利工程辐射区域,确定责任人管理内容,必要时应专设一个管理岗位,从当地农民中聘一名农民兼作管理员,并让水利工程辐射区域的老百姓集体监督。政府每年对管理员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核发绩效工资。说到工资,有政府多,每个水利工程聘请一名农民兼作管理员,需要的人工成本一年也不会很多,政府每天的接官员可能觉得这又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事实上,一个乡镇里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待经费中适当省一点就足以满足全乡镇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工成本。当然,这只是一种管理方式,一些地方根据实际还可以探索其他更好的管理模式。 2 建立运行耗费补偿制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关于公共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就其功能和性质而言,毫无疑问是公共服务产品性质的,因此对其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维修保养成本等,政府应当有相应的补偿制度。 3 建立管养分离制度,避免腐败滋生 对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充分调研,科学设岗定岗,确定管理人员编制。同时将维修和保养的业务从管理内容中剥离出来,在运行中如果需要维修保养,公开向社会招标。当然,与此同时,当地财政应当建立专门的水利工程维修账户,确保专款专用,以保障水利工程维修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广大农民利益不受损。这样管养分离后,能有效避免管理人员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发生,减少了腐败空间。这样的体制下,当维修项目在进行时,管理员就成为一个监督员,对维修工程质量负有连带责任。如此一来,管理员必定监督维修施工方认真施工,从而确保质量。 4 因地制宜进行市场化管理 某些水利工程如稍大型的水库,如果交通等基础条件具备,可考虑将整个水库外包给个人作养殖之用,外包条款中明确包含水库的管理,更要明确当有公益性的取水需要时以公益优先的内容。在维修上,超过一定金额的维修由政府承担,小额的维修可纳入承包范围。承包人可以在水库中发展养殖业等合法业务以赚取利润。这样的方式管理水利工程,可以减轻财政负担,也可使工程管理变得更有质量,因为承包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会把水库给管好。某些地方新的水利工程如果有市场发展潜力,也可以引进社会投资,由社会投资修建并在适当年限内可以凭工程获取利润。 三、结语 以上关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二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坚持这些原则进行改革,新农村水利工程必将重新焕发光芒,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水利管理论文:谈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的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主的管理方式盛行起来。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性的调整,保证它的整体性能。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涉猎到不同的行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进行着转型,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现代的自动化管理过度。与传统的人工管理相比,现代化管理加强了重点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也加强了非工程型建设。灵活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相关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方法以人工管理为主,即把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把传统的通信技术、机电设施作为基本手段,依靠人工测绘,完成工程建设管理的图表绘制、数据采集,依靠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控制水利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及时水情和工情调度指令。到9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只作为一种额外的辅助工具,进行通信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工作,由于普及的力度不够,计算机技术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2 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措施 2.1 工程管理 工程项目的管理是管理工作最核心的环节,具有很高的相关技术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大致上包括工程应用、工程养护、工程维修、工程观测和工程防洪。 水利工程作为河川径流的调节器,与河川径流联系紧密,并且两者都具有复杂多变性。然而,由于季节和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河川径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也会在相应的范围内变化。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应用,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利工程的检测是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最基本的工作类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化具有不稳定性,有时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有时则会变化无常,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测,及早地发现问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国家相关的水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排查出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做好防洪除险工作,降低洪水带给人民和国家的损失,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2 计划用水 水利工程是蓄水系统,它为生产建设储备水源和调度水源。相关的部门在用水前,依照水源的情况、水利工程情况、生产用水情况,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做好输水、引水和调水工作。编制的用水计划,要因地制宜,形式简单,操作方便。 渠系测水是灌溉地区实行计划用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源的浪费,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测水工作能够验证用水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效地调控水量,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可以改进用水计划,使用水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水源从水利工程引向灌溉区的时候,在渠道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部分损失。因此,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比如说实施轮灌、改善灌水技术、严格控制水量、增设渠道防渗措施等等。 为了确保用水计划的合理性,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地制宜,根据灌溉区的特点进行灌、排和盐碱地的改良工作。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要综合分析水分、气候和农作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要素的因果联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农业的增产。 2.3 组织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为了协调用水单位的利益关系,要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并实行群众性管理,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相关的部门要依据上级的指示,健全、完善水利工程的组织机构,打造一个专业技术强、管理效率高、道德素质高的管理团队,做好各项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管理。管理团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素养,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制度,在用水管理、经营管理中发挥潜能。 3 结论 总而言之,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保证了水利工程的整体性能,通过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及早地找出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相关的部门制定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措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水利管理论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策略分析与探索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带来的空气污染 各种车辆行驶和机械作业,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而车辆在作业时将会排放大量尾气,释放大量扬尘,使空气的纯净度受到污染;同时在运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洒水,如果不充分或不及时洒水,在地面干燥的时候,就会产生扬尘,造成空气污浊。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空气的主要途径。 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带来的水污染 生活和生产污水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所造成的水污染的主要两个途径。地面水质受到生产和生活污水的严重影响,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污染,而可悲的是农村很多部门在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在没有妥善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就把所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向河道内直接进行排放,严重污染了河道内的水质,而且常常出现随意倾倒生活污水的现象,在有些地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甚至无人管理。许多农民往往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任意进行放水和开挖,以及堵坝和截流,造成破坏渠道和水线的现象出现,时间久了,它们的供水功能就会失去,而农民为了灌溉,就会在农田区域内开始进行打井,致使大量的地下水被浪费,严重流失了水资源。 2 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2.1 针对空气污染问题采取的可持续运行管理举措 要把防治和控制空气污染的工作做好,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为达到烟尘污染的减少或消除,需要把相应的净化尾气设备,安装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机械和车辆上,使车辆排放的尾气得到净化,降低尾气污染,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同时还要把消烟和除尘设备安装在各种燃油的工程机械上;其二在工程区域范围内,需要严格的限定燃烧物,对那些产生污染气体的各类物质,坚决避免焚烧,有效防治空气的污染;其三需要妥善的处理建设和运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如修路和造田时运用弃渣来进行,既有利于污物的妥善处理,又有利于修路和造田,避免了占有河道和耕地。对于那些无用处的弃渣,也要坚决避免随意倾倒;其四是恰当处理生产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产人员的生活垃圾最好以袋装来处理,这样有利于垃圾的集中、处理和清运。 同时对生产人员防护身体进行积极的宣传和督促,确保其人身安全和健康。 2.2 针对水污染问题采取的可持续运行管理举措 国家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是处理水污染的依据,在水资源的处理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执行,以排放的总量和污废水浓度达标为底线,相关部门需要把生产废水和机械废油以及生活污水等进行妥善处理,首先需要经过粪池处理生产人员的生活污水,不可直接进入农田作物之中,在处理达标之后,向农田之中进行排放;其次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和过滤生产废水和机械废油,或是进行隔油沉淀废水,用作其它用途或进行排放;最后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约束管理在农村随意打井灌溉的行为,坚决制止农民随心所欲的进行开挖和堵坝以及截流,把保护好沟渠当做大事来抓,确保沟渠的灌溉功能能够实现永久,使开采地下水的情况能够有效的得到避免,发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功效。 2.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固体物及粉尘污染问题的可持续运行管理措施 相关的弃渣规划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有序堆放和重复利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依据,为了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随意倒放弃渣的行为应该坚决的制止。在修路和造田时,可以巧用弃渣,使占有河道和耕地的情况被有效的避免;采取有效措施,对运输车辆中的材料散落场地或道路的情况进行消除,并安排专人及时清扫场地和道路;统一清运生产人员产生的袋装生活垃圾,确保生产人员的人身和健康保护工作。 2.4 强化全体人员的环保意识,定期加强环保培训 使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自觉贯穿环保细节,是建立在环保意识和观念较强的基础之上的,水利管理部门应该运用以下三个有效的举措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进行提高。 首先,加大宣传环保知识和重要性的力度,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深深的扎下环保的理念,把环保真正切实的贯穿于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之中;二是水利部门还可采取邀请环保相关专家定期为员工做环保讲座,把一些必要基本的环保知识传授给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开展环保工作提供方便条件,实现环保理念和工作实际的完美结合;三是大力推行环保责任制,对环保工作进行有效的分解,使每一个具体的部门和个人都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实现环保责任的层次落实,在思想观念真正重视环保工作, 同时结合一定的奖惩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环保工作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警示和惩罚那些把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以及忽视环保工作的部门或人员。 3 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强化维护和管理已有的水利工程,是确保人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合理有序进行,工程的经济效益能够长期充分地得到发挥的最有效途径。 3.1 安全管理 强化宣传《水法》的力度,注重抓好防止水利工程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加强管理涵闸和倒虹吸,以及渡槽和生产桥等工程的配套设施。 3.2 资料管理 工程管理需要具备齐全的施工规范和相关专业标准以及法律等资料;分项建档设计图纸及文件和施工记录,以及检测结果和竣工验收报告等;妥善保存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 3.3 设施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实现按等级造册,并把工程分布图绘制出来,并分类进行排列,采取重点工程挂牌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重点管理,按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使当前的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得到保障;强化和培训全体水利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知识,并需要把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的进行完善,把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活动积极的开展起来,促进设施管理工作。 3.4 经费管理 把维修养护工程的合理费用标准制定出来,以受益 面积和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合理的征收收益单位与受益者相应的费用,以维护工程;遵循建设和管理以及受益一条龙的原则,把经费用好,使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做实。 3.5 资源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具备长期性特征,因此,应充分的运用发展的视角来规划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注重培养选拔后备人才,有计划和按步骤地采取合理措施派人出去深造;对职工在职学习给予积极鼓励,推动职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切实做到发挥增值和保值基层水利人力资源的作用;采取适当分工现有水利技术人员的政策,从而使每个人能够充分的明确自己业务的主攻方向,培养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以及农田水利的专业人士;同时,注重培训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工作,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从而使农田水利建设能够跟上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发展的步伐,真正的能够促进已有的和正在建设的以及规划之中的项目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为人们造福。 4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可持续性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任重而道远,相关的水利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具备团队精神,积极的努力配合,在对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遵守的前提下,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经验和探究活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探寻出更加有效的途径,确保生态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出力献策。 水利管理论文:乡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1小型水利工程的设施陈旧老化 受当时科技与文化以及技术水平认识的影响,我国农村现有的一些水利工程均建成于20世纪60-70年代(以全国范围内来说,我国甚至有1/2以上的地区基本上没有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这些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标准低,由于认知局限性以及规划局限性,所建成的供水工程设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设施配备不完善、分布凌乱、布局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不牢固等,况且时隔几十年,有些设施也严重出现灌溉淤塞,老化、损坏等现象,导致现如今的水利工程效率低下、农田灌溉面积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等的问题。 2兴修水利工程少,水资源利用低 在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占比也在逐年的增加,但这些项目以及资金安排都主要集中在大型骨干工程以及防洪保安的工程安排上,对于农村小型的水利工程的投入依然不足。有一部分要依靠群众自己解决,而百姓总是认为这些水利工程的设施归国家或者是一些水利部门管,与己无关。 而相关水利管理部门因为资金不到位并没有对农村小型水利放在行程当中。正是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导致水利灌溉工程的渠道工程以及水库设施等的维护工作难以执行,进一步导致了农田灌溉的沟渠水资源被严重的渗漏浪费。本就不坚固的水利设施,在遭到这样的渗漏,使得水利工作发挥的效率不足,进而农业的收成不好,导致新农村经济建设无法完成。而且在节水技术方面的推广以及节水政策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其低下。 3水利工程管理滞后 自生产公有制转变为生产私有制以来,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因为生产的所有东西归自己所有,这大大的增强了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而相反的集体观念相对淡薄,在水利工程上面的反应就是:只知道用水,却不曾想过去如何的蓄水与管理水资源。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由于当时的政策以及制度的原因,水利建设管理的管理权限。责任制度以及利用效率不够明确,造成了建设、管理、用水的严重脱节。虽然说水利工程建成后,不少农民从中获益,但愿意去管理去维护的确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受益者都是使用意识强烈,管理维护意识淡薄,不但不愿出钱出力去维护,部分农民甚至认为,农田水利建设是公益事业,管护工作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而且还随意挖沟、圈塘,违反水利、防洪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水利工程的效益和管护造成严重的危害。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1概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业占对我国经济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完善建筑工程的定额核算工作以及改革补充定额和定额换算的方法,需要对工作量计算、套用定额单价以及费用进行严格审核,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提高。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而且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同时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也在往规范化的道路不断发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新材料、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引起定额缺项,而且在补充定额和定额换算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随着补充定额和各种换算的不断地出现,如果操作人员不进行仔细的检查,容易导致补充定额和换算等方面出现问题。在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处理是一项要求非常高,而且过程比较繁琐的核算工作,这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人员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还需要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例如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建筑工程知识。在工作过程中,负责工程造价的预算人员经常会出现更替的情况,新加入的预结算人员在工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容易导致员工在计算费用、套用定额以及计算工程量等方面出现差错,这样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还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要想解决目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要员工意识导致预结算审核的重要性,细化预结算审核的各项工作,促进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提高。 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基本内容 3.1工作量计算审核 在计算工程量时常常会出现误差,其包括负误差和正误差两种,负误差是指在依据理论尺寸来计算工程量的实际数值,一旦出现某些遗漏,就容易出现误差。因此在对建筑工程量进行审核,需要足够熟悉设计图纸,然后要严格依据设计要求的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正误差是指在地基开始挖掘之后,施工人员实际开挖的数值比设计图标注的数值要小,但是在实际测量时还是依据设计图的数值来计算,因此产生了误差。例如凸显在地面的建筑物,室内铁道、地沟以及设备基础等设施占用的数值没有被扣除。对于容易弄混审核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建筑工程,要防范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同时对使用范围有出入的分项工程要仔细进行审核,例如地基的高度要超过3.5米等。如果遇到与设计图纸的标注的数值有较大出入的部分要进行多次审核,施工单位有时候不按照图纸进行建设,甚至存在部分审核施工单位不是依照签证的基本内容进行实施,因此需要审核的有关人员多进入施工现场,细致调查,才能获得有效信息,确保各类计量的准确度。 3.2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 目前工程造价计量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合法性等特性,无论何人运用工程造价的数量标准、计量内容以及测量形式均需要按规定进行执行,不能任意进行降低或者提高,而且在审核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对套用定额单价的各项计量进行仔细审核;其次要仔细观察项目内容与名称与设计图纸的基本要求是否相同,例如断面强度、形式等方面;最后要观察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存在重复计量的情况。例如在预制构件中的铁件、沥青卷材防水层以及给排水设施等方面要进行仔细调查,才能避免出现重复计算。 3.3费用的审核 工程费用的计算会因为地域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其具体计算的结果要以施工所在地的规定为准。在审核过程中,主要调查费用定额是否能区分装饰灯、修缮、安装、工程性质土建等方面,同时还要调查工程运用的费率和招标文件、施工合同、造价部门的相关文件、工程的类别是否相同。 4完善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措施 4.1做好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的增加会引起建筑工程造价的提高,因此将工程量计算结果进行仔细审查,可以保证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准确性。其内容包括审核建构筑物、专业设备材料表、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设计图纸等方面是否存在差错,审核过程中尤其要检查工程量是否存在漏算、错算、重算等情况。同时在审核时也要其他的分项工程进行常规性的审查,主要检查计算方法和计算工程量的尺寸信息是否正确。例如在装饰灯、修缮、安装、工程性质土建等方面。确保在日常经济管理活动中,每一项计量的合理性,应该拟定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量计算计划,同时财务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做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4.2细化工作内容 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进行仔细审核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在审核过程中,每项计量数据都和资金息息相关。一旦出现预结算审核失误,就容易引起资金流的问题。为了促进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提高,工作人员要细化每项工作,不仅要审核主要计量部分,也不能忽略小细节,这样才能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准确度。例如将财务部门上交的支出记录和生产部门提供的造价要求进行对照,以便可以具体分析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在哪一部分容易出现差错,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好的管理,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 4.3完善工程量计算准则 工程量的正确性与工程造价预结算的质量息息相关,要想提高计算工程量的准确度,就需要完善工程量的各项计算准则。施工单位编制的决算,经常在隐蔽交叉部位多算工程量。例如在设计图中,柱和梁衔接的地方,通常会把梁的数值加到柱侧面的数值当中。而当次梁和主梁进行相交时,常常会把次梁的数值加到主梁侧面的数值当中。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工作人员是以柱和梁的具体尺寸为标准的,没有减去两者相交的数值,这样不仅会增加了工作量,还会提高工程造价。因此预结算审核人员要严格遵守计算准则,从而获得正确的计量结果。 5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预结算审核是施工单位为了降低资金投入、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调控方法。经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进行细致的审核,找出计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做到有效控制和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造价。 作者:胡美勤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建筑工程造价审核项目应用 1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造价审核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对整个工程的造价的审核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有很多的建筑企业,这些企业对现在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的审核并没有应当的重视,在工程造价的方面的审核制度也不够健全,又的甚至都没有相关的审核制度活着是建立了一种表面的审核制度,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公司的制度上,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并没有得到相关的工程造价的审核。于是这种流于形式的工程造价审核制度的流行导致了现在很多的工程造价审核的工作只是在形式上存在,并没有相关的明确的人员与职责去真正的实施。这样的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没有相关的规定也很容易在进行审核的工程中出现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出现,这就对工程的建设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影响。此外,还有在很多的企业对这种工程造价的审核的不重视会引起的在审核中的不规范,没有程序性,在审核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行为。如在审核中会对送审的资料进行变更和改写,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工程造价审核的可信度和实用意义,这对企业来说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增加工程造价,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不良的影响。 1.2工程量的虚增 在工程的造价的审核过程中,因为审核的程序的不规范性会导致所送审的资料与实际的资料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工程的隐蔽行为或者是对工程量进行重复的计算,更有甚者会将一部分的工程进行增加来使工程量出现虚增的现象。 1.3高套定额 建筑行业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的新材料和新的设计不断的涌现,这就是工程造价出现了定额缺项的现象。很多的建筑的施工方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高套定额的安家来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这种行为就造成了整个工程造价的攀升。 1.4关于合同 在建筑的双方对其所签订的合同还存在重视度不够,尤其对于小规模的建筑工程来说,合同的签订过于草率,很多的条款说明都不够明确,所以所签订的合同并没有有效性。同时也没有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很好的履行,从而使施工过程与合同的要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2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在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现在的工程造价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对现在的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的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现在的工程的造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工程造价的审核的全面性和准确度。这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工程造价的审核过程中的应用: 2.1规范而全面的工程造价的审核制度 工程造价的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比较多,业务的范围比较广泛,情况也比较多样。所以在建立的审核的规章的制度是要对全部的工程的造价的控制进行方法的分析。在制定审核的制度的时候要对项目工程的规模和结构来对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在制定工程造价的审核制度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对工程的仔细的检查对合同的条款进行严格的检查其相符性。根据所签订的合同做好相关的合同的条款。经过验收合格后进行到审核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编制工程与所送审的资料的符合程度。保证审核的资料的准确真实和全面。审核人员再对一些的没有数据资料库的对象进行工程造价的审核的时候,审核的人员需要对实际的工程和市场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根据考察的现状来建立一个新产品的产品造价资料库。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的时候要做好对专业人员的配合和协调,根据相关的制度也要求来进行审核。 2.2尽量的防止在工程量的计算方面出现差错 再对全过程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时候,可以对企业的执行的计价的标准进行了解,对所签订的合同来对建筑的工程中的定额计较你相关的工程的费用的规定来进行执行。在对造价的审核中首先要做好审核的价格的指数和各种的费用以及换算的系数进行核实,同时要对差价的调整进行审核。要注意在审核过程中的特殊的费用和计算的程序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要对各种费用的计算的技术进行留意。对于较大的建筑工程,在竣工的时候需要结算的科目非常的多,这就审核的过程来对整个过程来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在审核的时候要对各种的项目的进行仔细的计算工程量,这就防止计算的失误的现象的出现,审核就很可能出现很多的不准确的现象。 2.3对定额、材料和签证的全面的控制和审核 在建筑的施工的过程中,很多的施工的单位往往被一些工程的项目中的利益的驱使和诱导,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可以采取很多的不正当的手段来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比如重复性的套现定额,采取使工程量虚增的方式以及高套定额的方式。这些手段都是不符合我国的法规和很多的相关的规定的行为,于是我国的相关的部门要严格控制这种行为的发生,严加管制和惩罚。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的全过程的造价进行控制的方式和方法就要求相关的审核人员要对这些的材料定额和签证这些方面做好严格的审查。审核人员对施工企业递交的预算书要做好审核的程序,首先要对招标的文件进行认真的查看,对施工双方的合同以及协议进行认真审核,根据这些内容来选择定额的方法。然后对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对图纸中对应的各项的预算的条目进行逐个的核对,检查图纸的条目是否与定额的内容相符合。对签证单进行核实的时候要对签证的原因进行仔细认真的核实,对那些因为施工方有意多件算的费用和因为施工方的单方面问题失误而导致的费用都要做好划分,将那些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费用进行去除。最后要对施工单位的竣工图进行认真的审核,要核对好竣工图与联系单的内容的相符性,如果情况允许审核人员还要亲自的去现场进行查看和审核,从而判定实际情况与竣工图的符合的程度。 3结语 在建筑的工程建设中,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审核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造价的审核中的每个环节都与建筑的成本和资金的投入具有非常的重要的关系。如果审核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审核,那就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企业资金的流失。因此,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要想使企业能够加快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需要在工程的造价方面做好全面的审核,对工程的全过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不放过任何的细节和每个环节的质量,使审核的工作更加的全面和有效。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庄璇 单位:厦门集结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建筑工程造价审核项目控制应用 1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造价审核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对整个工程的造价的审核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有很多的建筑企业,这些企业对现在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的审核并没有应当的重视,在工程造价的方面的审核制度也不够健全,又的甚至都没有相关的审核制度活着是建立了一种表面的审核制度,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公司的制度上,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并没有得到相关的工程造价的审核。于是这种流于形式的工程造价审核制度的流行导致了现在很多的工程造价审核的工作只是在形式上存在,并没有相关的明确的人员与职责去真正的实施。这样的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没有相关的规定也很容易在进行审核的工程中出现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出现,这就对工程的建设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影响。此外,还有在很多的企业对这种工程造价的审核的不重视会引起的在审核中的不规范,没有程序性,在审核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行为。如在审核中会对送审的资料进行变更和改写,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工程造价审核的可信度和实用意义,这对企业来说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增加工程造价,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不良的影响。 1.2工程量的虚增 在工程的造价的审核过程中,因为审核的程序的不规范性会导致所送审的资料与实际的资料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工程的隐蔽行为或者是对工程量进行重复的计算,更有甚者会将一部分的工程进行增加来使工程量出现虚增的现象。 1.3高套定额 建筑行业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的新材料和新的设计不断的涌现,这就是工程造价出现了定额缺项的现象。很多的建筑的施工方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高套定额的安家来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这种行为就造成了整个工程造价的攀升。 1.4关于合同 在建筑的双方对其所签订的合同还存在重视度不够,尤其对于小规模的建筑工程来说,合同的签订过于草率,很多的条款说明都不够明确,所以所签订的合同并没有有效性。同时也没有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很好的履行,从而使施工过程与合同的要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2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在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现在的工程造价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对现在的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的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现在的工程的造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工程造价的审核的全面性和准确度。这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工程造价的审核过程中的应用: 2.1规范而全面的工程造价的审核制度 工程造价的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比较多,业务的范围比较广泛,情况也比较多样。所以在建立的审核的规章的制度是要对全部的工程的造价的控制进行方法的分析。在制定审核的制度的时候要对项目工程的规模和结构来对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在制定工程造价的审核制度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对工程的仔细的检查对合同的条款进行严格的检查其相符性。根据所签订的合同做好相关的合同的条款。经过验收合格后进行到审核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编制工程与所送审的资料的符合程度。保证审核的资料的准确真实和全面。审核人员再对一些的没有数据资料库的对象进行工程造价的审核的时候,审核的人员需要对实际的工程和市场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根据考察的现状来建立一个新产品的产品造价资料库。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的时候要做好对专业人员的配合和协调,根据相关的制度也要求来进行审核。 2.2尽量的防止在工程量的计算方面出现差错 再对全过程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时候,可以对企业的执行的计价的标准进行了解,对所签订的合同来对建筑的工程中的定额计较你相关的工程的费用的规定来进行执行。在对造价的审核中首先要做好审核的价格的指数和各种的费用以及换算的系数进行核实,同时要对差价的调整进行审核。要注意在审核过程中的特殊的费用和计算的程序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要对各种费用的计算的技术进行留意。对于较大的建筑工程,在竣工的时候需要结算的科目非常的多,这就审核的过程来对整个过程来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在审核的时候要对各种的项目的进行仔细的计算工程量,这就防止计算的失误的现象的出现,审核就很可能出现很多的不准确的现象。 2.3对定额、材料和签证的全面的控制和审核 在建筑的施工的过程中,很多的施工的单位往往被一些工程的项目中的利益的驱使和诱导,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可以采取很多的不正当的手段来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比如重复性的套现定额,采取使工程量虚增的方式以及高套定额的方式。这些手段都是不符合我国的法规和很多的相关的规定的行为,于是我国的相关的部门要严格控制这种行为的发生,严加管制和惩罚。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的全过程的造价进行控制的方式和方法就要求相关的审核人员要对这些的材料定额和签证这些方面做好严格的审查。审核人员对施工企业递交的预算书要做好审核的程序,首先要对招标的文件进行认真的查看,对施工双方的合同以及协议进行认真审核,根据这些内容来选择定额的方法。然后对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对图纸中对应的各项的预算的条目进行逐个的核对,检查图纸的条目是否与定额的内容相符合。对签证单进行核实的时候要对签证的原因进行仔细认真的核实,对那些因为施工方有意多件算的费用和因为施工方的单方面问题失误而导致的费用都要做好划分,将那些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费用进行去除。最后要对施工单位的竣工图进行认真的审核,要核对好竣工图与联系单的内容的相符性,如果情况允许审核人员还要亲自的去现场进行查看和审核,从而判定实际情况与竣工图的符合的程度。 3结语 在建筑的工程建设中,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审核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造价的审核中的每个环节都与建筑的成本和资金的投入具有非常的重要的关系。如果审核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审核,那就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企业资金的流失。因此,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要想使企业能够加快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需要在工程的造价方面做好全面的审核,对工程的全过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不放过任何的细节和每个环节的质量,使审核的工作更加的全面和有效。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庄璇 单位:厦门集结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建筑工程造价论文 一、现阶段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1)设计图纸 工程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必须结合工程所处的实际情况,例如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以及民族风情等来进行图纸的设计。同时,选择施工方案以及具体施工所需设备、施工技术等方面时,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方案的比对。所以,在进行设计之前,作为设计方其必须与建设方做好各项所涉及工作内容的沟通,并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多套方案,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方案的比对,最终选择最优方案,这样做能够降低由于方案不合理推倒重来引发的经济、人员等方面的浪费。 (2)生产能力 从建筑行业的角度上来说,此处所指的生产能力因素其涉及到三个方面,即: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体力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等)、设备以及劳动的对象。人是开展一切活动的主体,所以其也成为了生产能力的主要判定因素之一,很显然只有一支真正具备专业素质以及操作能力技术的队伍,才能保证后期工程的使用质量,必须注重人在一个整体活动中的主体力量,激发主观能动性。设备,是大型施工场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设备的使用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的耗费问题,所以在选择施工设备的过程中必须对当地施工条件加以综合考量,综合众多因素进行选择,例如型号、承重、技能参数等等。 二、造价预结算审核要点 针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能够影响到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因素相对较多,现将相关的要求以及原则进行如下说明。 (1)准确计价 想要做好计价的前提,是对市场进行一个全面且系统的了解,这个了解包含常用软件、使用材料、材料在不同时间段的价格变动、费率变化等等。对于建筑项目来说,直接影响其消耗费用的因素就是材料,其所需材料众多,例如水泥、石灰、砂石、木材、钢筋管等等,所以对于这些必要性的因素必须加以综合分析,并对所使用材料的购买合同进行签订,以避免商家恶意提高价格的问题,同时对于送货的地点时间、运输的方式等加以说明作为附加条件。 (2)中期付款需符合合同要求 对于施工项目的中期控制,需要有合同作为判定相关工作内容履行情况的标准,所以必须强化合同管理。同时,做好合同管理需要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体系包含诸多内容,即:合同自身所具备的属性、支付的相关记录、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变更问题以及具体的执行步骤和执行情况等等。最终,确保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执行审核时,需要有重点、分主次的进行审查,所涉内容:招标的文件、结合施工实际条件进行签订的合同,检查其是否和预期所计算的结算有出入。 (3)借助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快捷性、多样性、系统性优势,已经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而建筑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复杂性、内容量大,加之结算审核工作内容复杂,所以无论是单价还是工程量都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造价情况。而这些工作内容,往往都是借助人力,但是人为操作由于疏忽难免增加主观失误的风险,失去计算的准确性。所以,新时期背景下建筑行业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降低认为操作的失误率,提高审核效果。 (4)提升人员素质 在执行预结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人员掌握专业且系统的知识来执行相关工作。同时,此类人员还要对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常识有所掌握,所以对于这一类工作人员的要求就会相对严格,以保证不同情况之下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预结算工作是需要重点把握的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最终项目的造价以及多方施工所能够取得的效益。从以上内容来看,相关人员以及部门借助于对预结算工作的查验,将本来已经存在的隐患进行了控制和改善。所以,由此来看项目管理必须坚持做好预结算审核工作,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作者:马晓亚 单位:河北大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明显正在持续扩大,人们越来越注重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在工程造价管控过程中,工程预结算审核是不容轻忽的,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急需相关企业采取措施来加以处理。文章将详尽阐述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来探析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解决方法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开展过程中,建筑企业首先必须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相应的要求,然后才能合理管控好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不仅与建设项目的内容有着密切关联,而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建筑企业的管理情况也会对工程造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撑持,故要想确保工程造价更加合理,那么就应该认真做好预结算审核工作,以此来管控好工程造价。 1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 1.1工程施工材料价格不实 在工程造价中,工程材料与工程造价有着紧密的关联。工程材料的价格通常是指该地区的市场价格,然而材料的预算必须依照其实际价格来完成,这时就会出现工程材料价格不实的情况。比如在水利工程标底审核过程中,由于该领域新型材料产品的销售具有垄断性,致使腐败现象频繁出现,材料的真实价格一般无从得知,这样施工单位就能够获取到庞大的利润。 1.2审核凭证不可靠 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中,工程资料凭证欠缺以及材料不可靠是时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频繁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着审核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记录比较随意,故难以起到其相应的功用。工程签证的流程非常繁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彻底落实下来,进而致使签证并不具备相应的权威性。比如在某道路工程结算审核中,现场签证的具体内容是添入一定量的早强剂,然而早强剂的整体使用量必须是通过多次计量才能得出的,且合理的签证应该只会记录下运用早强剂的路段范围。 1.3虚报工程量 在工程造价预结算中,时常出现谎报工程量的情况,其一般是通过人为增大工程量所引起的,对于那些隐蔽工程,其工程量的具体情况是很难查核的,故因此成为谎报工程量的主要方式。例如,在大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中,建设方与施工方合伙串通,对竣工图纸进行随意修改,从而谎报工程量,以此来谋取更多的利益。 2解决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有效策略 2.1认真管控好材料价格 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由于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占据着较大的份额,故材料费的管控是不容轻忽的。在材料的审核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务必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根据图纸里面的要求,认真核查工程材料的数目、规格;(2)结合该区域的相关文件、规定,以此来制定出适宜的材料价格;(3)审核材料价格的时候,务必审查其是否与当前市场的具体价格保持一致,且其中是否涵盖有运杂费以及采保费。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大型项目,由于其项目施工时间普遍偏长,故材料价格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这时就需要结合施工进度的相关要求来分布确定材料的价格,以此来促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水平有所提升。 2.2预结算审核合理编制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由于其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工作内容,故其编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编制过程中,要想确保编制愈加合理,那么则需要综合考虑到合同文件的具体内容与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在业务稳定的前提下可进行固定预算编制的选择。[1]在改进和完善预结算编制时,要不断优化审核的内容与形式,这样工程造价的管控将会变得更加容易。现阶段,预结算审核的方法通常涵盖有筛选审核法、分解对比审核法、计算审核法及重点审核法等。在选用审核方法时,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考虑到土木工程建设的具体状况,这样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才能圆满完成。 2.3促使造价审核员工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工程造价审核工作的好坏与审核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紧密相关,故要想做好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那么就应该注重审核工作人员的培养。如果审核人员在正式工作时未能接受到专业的业务培训,那么他们可能还无法彻底适应这份工作,这种现象对于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而言是不利的,且无法将造价审核的效用最大程度展现出来。故相关部门非常有必要针对审核人员展开相应的素质培训活动,并采取各种激励机制,以此来促使审核人员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进而避免违纪违规行为的出现。 2.4避免出现工程量虚报的情况 工程审计人员要积极收集、熟悉各种文件、合同、图纸、数据、变更资料等,从而使工程审查做到有理有据。[2]其次,审核人员还需要多多外出,到工程施工的现场进行审查,进一步核实项目的具体工程量,如果在审查过程中找寻出一些问题,则应该立刻告知相关负责人员。同时,工程审核人员还需要熟悉建设工程的各项情况。在确保自己具有熟练计算工程量的能力之后再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3]。 3结束语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当前,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审核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促使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持续提升,这样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确保预结算审核的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准,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作者:谢玉津 单位:罗源县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中心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要点探究 摘要: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是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常激烈化的当前,唯有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才可以在市场经济当中抢占发展空间,也才能够为建筑企业赢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然而,从当前状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预结算的审核中仍有诸多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 从当前形势来看,很多企业、单位为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通过高套定额单价、多计工程量以及巧立名目的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工程造价,一方面带来资金浪费问题,另一方面给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控制埋下了隐患。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针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进行阐述。 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具体内容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重点是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范围、工作量、定额套用以及相关费用的计算实施审核,并在准确的工程施工图及竣工图前提下,根据招投标文件、工程合同及其补充协议、会议纪要、项目经济签证、设计变更、施工记录、隐蔽工作验收记录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来实施审核。 1.1促使工程项目范围得到明确 先按照工程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图明确本建筑项目的工作范围,例如:作好总包和分包单位工作范围的划分、各个专业承包单位(如自来水、电力)与总包单位施工范围的划分等等,避免施工方没有多报或者重报的问题,保证建设方、施工总包及各分包单位的利益。 1.2审核工程量 在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计算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起到基础地位的作用,同时该项工作有工作量大、复杂、繁琐的特点,是一项难度系数极高的事情,其所得数据结果关系到工程预结算审核的精准性。审核人员必须熟悉工程图纸,特别是对图纸中的建筑、结构设计说明、各个大样节点图、设计变更等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做详细的了解;并根据甲乙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的有关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要求实施复核,然后按照建筑项目的实际状况加以改进和调整,保证工程量复核工作的实事求是。通常情况下,工程量的计算可以存在一定范围误差的,但这一误差必须保证在有关规定所允许的范围内。 1.3审核定额套用 工程定额套用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审核的准确性,起到主导的作用,务必做到以下几点:1、查看其套用定额项目名称及工作内容是否和设计图纸及相关施工工艺流程具有一致性,保证套用定额的准确性;2、严格审核定额换算项目换算过程是否准确,如:材料及人工消耗量、材料种类及标号换算是否正确并符合实际等;3、关注造价管理部门实时公布的定额补充文件,对文件中的补充定额或消耗量调整及时掌握。 1.4审核费用计取 工程取费需要按照本地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单位的文件资料、招投标内容以及项目施工合同进行确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工程类别、劳保等级、税金的计取,需要确认与施工合同相关规定是否一致;2在审核工作中,应看费率计算是否准确并且清晰,针对存在下浮率的工程项目,应该在结算审核过程中特别检查计费过程是否下浮,一些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明确规定的不可竞争项目(如安全施工费、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等),需认真核查取费是否正确;3、一些采用固定总价或固定单价合同的项目,需要详细了解施工合同中风险费用的包干范围(比如:是否包含人工费、市场材料价浮动、不可抗力等),当施工过程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时,便于判定如何取费;4、关注造价管理部门实时公布相关费用定额的政策性调整文件,对文件中的费率调整及时掌握。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工作要点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其中包含了筛选法、计算审核法、对比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以及全面审核法;然而,不管应用何种审核方式,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工作中不管应用了哪一种审核方式,都应集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对建筑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娴熟的掌握工程清单计价规范的具体要求以及计算原则,并对所有施工图纸进行了解,熟悉现场施工的具体状况。与此同时,在对工程量进行计算时还应保证它和招标资料具有一致性。工作人员在对招标控制价格进行审核时,需要尽量使其和市场状况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既有助于市场竞争,又可以确保工作质量的原则来开展工作。所以,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定额以及费率套用方式,还要对市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关键部件及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实时把握,应该全面考虑市场价格,然后再进行计算。其次,针对中期付款审核,要重点注意根据合同规定开展工作,并严格依照合同付款节点、付款方式以及付款比例来批复工程款,然后审核并控制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防止在签证及变更过程中存在随意性的问题。此外,实际工作中,还应对工程造价进行事中管理,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合同管理保持高度的重视,同时还应注重合同起草、合同谈判以及合同签订等问题,并尽量使合同内容详细而全面,从而为日后的结算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再次,工作人员在结算审核过程中需要重点审核工程结算,看其与招投标文件及工程施工合同相关细则是否一致。并且,施工方所报送文件的准确性、完整度,项目工作量、费用的计算是否无误,原设计图纸未完成工作是否被扣掉,甲方提供材料的数量是否存在不足的问题,工作现场出现的各种费用是否按照要求计算等,也是工作人员应该重点审核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及相关算量软件(如广联达、神机妙算等)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减轻了审核人员的工作负担,特别是在钢筋算量、结构工程量、套价计算方面完全可以替代手工计算,值得广大造价审核人员的借鉴、使用。最后,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预结算审核工作,一方面和经济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还和施工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这就对审核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专业技能角度来看,工作人员要十分熟悉工程变更单价的定价方式,可以准确确定出工程变更方式,并对每种施工材料实际价格进行了解,熟悉施工图纸以及具体施工技术。此外,在开展审核工作时,要到施工现场进行查看,保证所掌握信息的准确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能够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它一方面是针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进行计算以及审核,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效率及其质量所进行的审核工作。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将来的工作过程中一定防止在审核上出现不应有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应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工作改善,最终使审核工作质量及其效率得到切实提升。 作者:王庆旺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如今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重要性正不断突显出来,其对于建筑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能够为企业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消耗,而要做好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那么深入探究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相关问题和对应举措,这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将详尽阐述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策略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其系统性较强,需要建设项目部门协同完成,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预结算造价出现较大偏差,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资金链断裂,或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建筑业需加大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力度,推进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的综合培训,确保工程造价审核人员能够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提高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准确性。 1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概况 概况:(1)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是一个广义概念,当阶段和场所出现变化时,其含义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它具有大额性、个别性、差异性、动态性、层次性、兼容性[1]。在进行工程造价工作时,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图纸以及相关规范来展开,从而精准计算出各项费用;(2)工程预算。工程预算主要是对那些未施行项目的收支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计划。该工作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其能够为工程招投标报价以及工程造价提供一些基础信息数据;(3)工程结算。工程结算是指根据承包合同与完成工程量,施工企业可向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造价清算经济文件的办理。[2]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时间普遍偏长,且必然会耗费掉大量的资金,故要想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妥善处理好资金问题,那么就应该做好工程结算工作;(4)审核。工程造价审核过程通常涵盖有工程的量、价及相应的取费等内容,主要是为了确保这些内容更加真实、有效。 2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出现的问题 2.1建设过程资料缺乏内控制度 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中,采集到的工程实施资料、数据愈真实、精确,那么预结算的结果将愈接近实际投资额或承发包价。然而在工程的整个建设周期各阶段中,往往会不尽人意,出现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如:图纸设计不详、施工现场地质条件与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不符、人为的随意改动设计意图等等变更事件,造成工程造价发生变化。企业内部对变更事件观念淡薄,缺乏重视,未设置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严格审核凭证资料或材料不真实,造成了一些原始资料存在着偏差、数据不够精确,及现场施工记录不完善,无法达到预结算造价参考作用,。这种情况对于工程的造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工程也可能会因此而延期,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发生资金链中断的情况,进而工程项目无法正常完工。 2.2审核人员综合素养明显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结算审核造价人员越来越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如理论功底薄弱、常用老眼光、老办法看待新问题、专业技术不精、查处问题不透,缺乏科学技术等综合素养明显不高,各种审核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审核事业的发展。 2.3施工企业本身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各类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企业在向招标方展示施工资金整体计划时,一般是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这种方式。工程量清单均采用综合单价形式,综合单价中包括了工程直接费、间接费、管理费、风险费、利润、国家规定的各种规费等[3]。其是根据技术和经济指标、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等报价自行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承揽到该施工任务,会不惜一切代价已低于成本价格来报价,围标、串标或曲解合同,严重扰乱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市场秩序,迫使履行合同中发生纠纷、违约等现象,造成工程造价预结算存在一些不合常理的费用。 3预结算审核问题的应对策略 3.1加强企业内部审核制度 要想确保审核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且具备较高的效率,则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审核制度,不断挖掘出审核机制在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功用,并在各企业内部灌输合理的预结算审核理念。同时,企业还需要在预结算编制中融入新时代元素,合理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工作,从整体层面上展开预结算管理。相关企业管理者还需要与审核人员多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记录好审核制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精髓,以此来确保审核工作能够圆满完成。 3.2促使造价审核员工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审核人员的素质对于审核工作能否完成以及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是具有极大影响的,甚至可以说,审核人员的综合素养决定了审核工作的成效。要想确保审核人员具备较高的素养,则应制定相应考核制度,选用适宜的审核工作人员,让专业人士、高素质人才来从事审核工作,同时,也需注重审核人员的工作经验,对于那些经验极为丰富的工作人员,企业要给予重视。其次,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得愈加迅速,该行业的发展进程也非常快,故对于审核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会变得愈来愈严格,故应该针对审核人员展开相应的培训活动。同时,相关企业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审核人员掌握到更多新型知识,使他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最后,还需要不断增强审核人员的尊法守法意识,以此来避免审核人员违纪违规现象的出现。 3.3不断改进项目管理制度 完善制度是强化管理的重中之重[4]。要想妥善处理好工程预结算审核的诸多问题,则非常有必要改进管理制度,制定出各种合理的规范体系。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行为,进一步将责任彻底落实下去。杜绝招投标过程,施工企业随意压价、抬价、围标、串标的现象发生,建立投标人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对企业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追究其责任。另外,建设企业的材料采购人员应时时关注建筑市场行情,了解市场各种材料价格变动趋势,以防施工企业虚报工程材料价格,以此来督促企业做好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管理离不开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撑持,承发包各方要想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那么就需要注重预结算审核。现如今,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关企业非常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预结算审核工作能够正常完成。 作者:李爱珠 单位:福建诚正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要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建筑工程行业中,由于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技巧性、专业性和知识性,使得其在该行业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相关人员要掌握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不断充实自己该方面的知识,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使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现状、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审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结算 开展预结算工作是保证建筑工程造价合理的方式之一。因此,作为造价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预结算工作的基本原则、方式、审核范围了解的非常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资金不会因为个人私利等原因而浪费,保证了企业的利益和建筑工程的质量。 1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现状 1.1错套定额问题 错套定额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定额项目的错套,简单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举个例子,在进行预结算时,可能有些单位或者个人会错套楼梯的对应项目,把和楼梯相连的板结构层的面积也算在其中,导致预结算增多;其次是高套定额项目,在进行套定额时,只想增加造价,弄错事实,不遵守相应的规则进行计算,举个例子来说,在对建筑进行施工时,现场采用的是机械挖土,但在结算时却套用人工挖土,弄错事实。 1.2材料价格和实际不一致 在建筑行业中,导致工程造价偏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材料价格的虚报。举例而言,首先,在购买材料时,用最低的价格买质量最差的材料,在汇报时却报告的是该材料的最高价格,这种现象也会导致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使建筑的施工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其次在对材料进行价格调整方面,只增不减,同样质量的材料的价格甚至比市场价格高出了许多,导致虚报价格的情况时有发生。 1.3虚报工程量 首先是工程项目的虚设,在进行结算时把还没有进行施工的项目在放入结算项目中,还可能对一个项目进行二次结算,举个例子来说,一些不易发觉的小项目如基建工程项目中的复打桩子项目,就经常进行二次结算;其次是一些分项目工程,在计算时比实际的工程量多,举个例子来说,在对外墙贴面砖进行结算时是600平方米,但实际的外墙贴砖只有400平方米,这类情况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中是很普遍的存在,特别是一些比较隐蔽的工程,实际情况不得而知,所以造价虚报了也可能发现不了;然后是运用工程联系单进行造假。一些企业会运用联系单进行造假,把不利的内容清除掉,只把有利于乙方的内容留下来,致使工程造价比实际情况高。最后是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如在对墙体的工程量进行计算时,要扣除掉门窗的面积,因为门窗的面积会另外单独计算,如果计算工程量时不扣除,就出现了重复计算的情况。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 2.1明确预结算的范围 首先,在对预结算的范围进行确定时,要收集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工程合同、招投标文件、竣工图等文件,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施工要求、设计特点、编制说明等进行,经过仔细分析后再确定。在审核过程中,施工图纸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施工图纸是进行预结算的主要依据,所以要对图纸有很好的把握。其次,在审核工程结算过程中应对工程现在进行勘察,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有很好的把握,将施工图纸与现场情况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一致,如果发现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图纸不一致时,要取消施工图纸与现场情况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对施工现场进行查看是非常有必要的。 2.2审核工程量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的不断进行,工程造价的价格也随着工程量的增加在不断增加。所以,对工程进行预结算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施工设计图纸,遵守工程量计算规则,对已施工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其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要根据相关规定确定工程量的计算范围,如明确签证单位工程量的合理性,工程量的计算方式是否合理等。第二,一方面,在进行审核时要保证计算的单位统一。在平时结算过程中就要规定使用的单位,以免在审核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保持对工程量计算口径的一致性,查看有没有漏算、错算等情况的发生,尽量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2.3工程实施阶段的审核 第一,根据相关的资料,对材料和设备的费用进行审核,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成分是设备和材料费用,且这些费用占所有费用的50%以上。所以,对材料价格的计算必须要严格控制,以便日后可以更好的结算。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工作,掌握市场价格变动的规律,才能更好的管理价格。第二,如果施工项目需要进行变更,需要相关的书面审核材料,确定之后再进行施工。 2.4审核建筑工程的各项费用 由于各个地区的规定,材料价格、经济情况等方面的不一样,所以,建筑工程中有关费用方面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当地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合同,确定相关的费率。在进行审核时,要注意工程的性质、相关文件的时效性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十八大后,市场价格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对材料价格进行核算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价格,做到尊重事实,有理有据,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的发生。 3分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审核方法 3.1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对施工图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核实;其次是根据企业的相关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确定审核的方法。 3.2审核方法 在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进行审核的方法主要有5种,分别是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联合会审法、对比审核法和对比分析法。就全面审核法而言,由于其结果的准确性高,审核面比较广泛,被广泛的使用到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中,但其缺点是其工作量相对而言比较大,因为其要对预结算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就重点审核法而言,这个方法主要以全面审核法为基础,对比较重要的预结算部分专门进行审核,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相关预结算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复审工作中,因为在复审时再使用全面审核法会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就联合会审法而言,这一方法一般应用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工作中,因为这种方法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对预结算进行联合的会审,发现原来的预结算问题,在根据会审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根据问题对相关方面进行修改。就对比分析法而言,主要应用于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在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中,进行两两对比,发在预算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把标准立项的批文和建筑的规模进行对比,把工程设计图纸和实际工程量进行对比,找出相关的问题,判断预算是否够精确。就对比审核法而言,主要应用于建筑要求比较全面和精准的工程中,进行审核的建筑工程和以前的工程相似。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区,用途和标准,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指标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有不符合的部分,要展开相应的审核工作。 4结束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最基础的一步,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进行预结算审核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审核方面的工作,选用合理的方法保证预结算的实用性,为企业的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作者:陈晨 单位:福建顺健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摘要:预结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的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问题,并对预结算工作进行完善。所以,建筑工程的目标能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工程预结算工作的完成。预结算工作的本质在于优化配置建筑工程,保证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质量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建筑企业和单位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信息。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 建筑工程预结算主要是对建设施工项目所需要的材料、资金、人工等方面的消耗进行核算,是建设工程施工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的预结算工作做得很好,那么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保障,一个工程的预结算基本可以反映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但就目前而言,建筑工程的预结算工作并不理想,所以,怎样提高建筑工程的预结算工作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结算审核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结算审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工程造价的结算审核时,要运用正确的审核方法,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核算速度。在进行工程造价结算之前,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结算时也不会慌了手脚,在结算时遇到了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审核人员还需对送审工程的施工图纸、相关文件进行分析,保证合同符合规定,对结算价值进行审核。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时间长,数量大,所以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多次预结算,所以工作人员要合理的选取相关的方法,在保证预结算的质量的同时,减少预结算工作人员的负担,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全面审核法 就全面审核法而言,由于其结果的准确性高,审核面比较广泛,审核质量高,审核细致被广泛的使用到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中,全面审核法主要是以建筑工程造价的图纸为基础,再根据项目承包合同等文件,对建筑项目的费用进行审核,但其缺点是其工作量相对而言比较大,因为其要对预结算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 2.2重点审核法 就重点审核法而言,这个方法主要以全面审核法为基础,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审核范围的不同,重点审核法主要是对比较重要的预结算部分专门进行审核,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相关预结算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工程较大、费用较高的建筑工程中,保证审核工作的显著性。 2.3对比审核分析法 对很多建筑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同一地区的建筑工程项目,如果他们施工单位的标准、结构基本相同的话,那么他们的工程造价差距也不会太大。根据这个经验,我们可以对要进行预结算的工程进行分析,找到和这个施工工程项目相似的建筑工程项目并探索其需要的工料消耗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分析各个子目录的工程项目,再制定相应的指标,找到不符合消耗指标规律的项目,分析其分析。对比审核法有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是单方造价指标划分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比较同一个项目每平方米的造价金额,然后在判断建筑工程造价过程中的项目造价是否准确;其次是按照比例进行划分,主要是根据工程作业所需费用占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的比例划分相关的审核指标;然后是工料消耗指标的划分方式,这个主要根据每平方米需要消耗的水泥、钢筋等进行比例的划分;重来最后一个是专业投资比例划分方式,这种方式和第二个昂视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暗战比例进行划分,但这个方式主要是按照排水,电气照明灯专业投资占真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总金额的比例划分。 2.4分组计算审核法分析 分组计算审核法就是划分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项目,再分别对每组的数据进行预结算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其审核速度快,工作量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分组审查时,由于其分组的方式不同,查询的内容也会由于分组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该方法可以对同一组别中其他类型的项目进行分析。 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方案 3.1具体工作流程 第一步是审核准备工作。首先,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工作之前,部门负责人要对项目情况后组建项目组有所了解,选派的审核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关的施工工艺很熟悉。其次,组成人员熟悉相关的技术资料之后,要将现有资料与送审目录进行很对,查看报送是否一致,如果发现有文件缺失要及时与负责人联系并按要求发送缺件函,以避免造成审核工作延期。 3.2审核实施工作 在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后,为了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并确保审核的质量,在审核时还要注意几个问题。(1)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部分和分项工程内容的审核工作。在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进行审核时,进行审核的工作人员要对真个施工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对各个定额进行分析,特别关注各个定额项目包含的内容,防止一些企业或者单位在一些子项目进行重复的造价申请,导致建筑工程的造价过高的问题出现;(2)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进行审核。建筑工程的工程量与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量造价成正比例关系,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量造价随着工程量的增多而增多,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是否有错算、漏算、重算的问题出现。另外,一些企业或者单位在计算工程量是会对一些尺寸或者面积进行重复计算,所以,在进行预结算时,也要注意这方面的工作;(3)对建筑工程项目工程签证进行审核,。由于签证等文件的时效性,很多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项目经济定额了解较低,所以,在进行审核时对这方面的问题要重点把握;(4)对建筑工程材料价格进行审核。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而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价格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着变化。就目前而言,很多建设单位的部分建筑材料都会由建筑方委托施工单位直接进行购买,所以,在这其中购买的材料差价主要是建设方承担。而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预结算审核时,要对材料价格进行重点的审核,防止价格虚报的情况发生。 3.3复核和实施工作 (1)项目负责人对初步结果进行二级复核。复审小组在校核记录单上列出校核出的问题,交原审人员修改,修改后再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签字认可;(2)技术负责人对形成初步工程造价报告进行三级复核。出具征求意见书,征求财政负责人相关意见。 3.4发审核意见后相关工作 (1)发出初审后与财政负责人及时联系并预约双方解释时间;(2)与财政复核人员沟通后,根据财政评审中心的相关意见记录后进行修改;(3)与评审中心人员共同商讨设计图纸存的问题及主要材料价格的商定,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根据财政评审中心的相关反馈意见,原审人员修改,再进行二审、三审,定稿。 4结束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来说,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结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很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在建筑工程还没有进行施工到施工结束,预结算工作一直要进行下去。所以,预结算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江婷 单位:福建顺健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探析 摘要:做好预结算审核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审核内容包括工程合同的审核、工程图纸的审核以及各种工程费用的审核。对于审核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本论文针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环境中,建筑企业要获得较高的利润,就要要控制好工程项目的投资,工程造价预结算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建筑工程单位的工程造价人员在进行预结算审核工作中,所有的工作都要按照审核原则进行,采取相应的审核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资金浪费的现象。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质量的提高,工程投资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随着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也有所提高,由此建筑企业就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重要作用 1.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有助于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率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对工程工程量的审核,要在预算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程量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整理和计算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与工程预算的准确度有着直接相关性。在对工程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就需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计算规则展开,而且还要确保计算符合工程实际需求,以确保预结算结果准确。 1.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有助于提高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关乎到施工质量的主要元素包括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施工中所运行的各种设备以及参与施工的的所有工作人员。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关乎到各项工程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需要在工程建设中对各项元素都进行审查,要避免重复计算现象存在,以确保建筑工程预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1.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有助于强化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关于定额套用的审核,是核对图纸设计中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的工程施工。在审核工作中,审核定额换算的目的在于,保证换算内容的准确,不会有误差产生。在换算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法要合适,避免由于换算方法不当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受到影响。在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文件中针对预结算审核工作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对于工程费用的提取、费率计算结果都要进行审核,以保证取费准确,费率避讳存在误差。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现存问题 建筑市场的运行速度加快,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建筑企业要在行业市场提供经济利润,就需要控制好资金消耗量,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地,其中做好预结算审核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具体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2.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建设中,材料的资金消耗占有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中,材料市场价格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建筑工程建设中消耗大量的材料,如果对材料的使用量没有很好地控制,就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失[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如果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或者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材料价格谎报的问题,就会导致工程造价不准确。 2.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是各种设计图纸混淆 建筑工程建设要按照施工图中的具体流程展开。除了施工设计图之外,还有竣工图所记载的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施工图和竣工图之间所存在的差别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没有认真区分,依然会是两者之间存在混淆,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就会出现不符合工程实践的现象,导致建筑工程造价预审核结果存在误差。 2.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对建筑材料的使用量没有准确预计 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单位为降低成本,就会引进先进的材料和技术。目前的建筑市场各种材料琳琅满目,各种价位都有,质量不一。这些材料如果没有明码标价,就会对工程造价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计划构建材料与实际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在价格、质量上不相符合,就会影响审核工作质量,导致审核误差。 2.4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未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进行造价评估 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业主控制成本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就必然会产生工程造价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现象。一些业主还会虚增作业量、虚增工程项目、在对工程项目定价中超过了规定的标准,这就必然使得预算的工程建设成本高于实际的成本,很难保证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准确度。比如,分项工程的墙面建设中,外墙贴面砖共为600平方米,结算的时候计算为80平方米,其中就必然有隐藏工程。 3解决方案 3.1提高审核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对于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就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当然对审核工作人员也具有很高的素质要求。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人员要具备职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素质也要相对较高。特别是工程建设中变更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对工程量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对于定价方法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对建筑材料的市场运行态势以及所需要的材料价格准确地分析,做到货比三家。审核工作人员要有能力对变更的类型予以确定,在清单计价中要按照规定执行,特别是在建筑工程合同中所涉及到的付款内容的审核,需要审核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才可以保证审核工作质量。 3.2对建筑工程图纸的审核要准确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图纸是重要的建设依据。工程建设中会产生各种文件资料,其中图纸是重要的参考资料。要做好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就要对工程不同阶段的图纸设计进行明确解读,从而提高审核质量。当进入到施工环节,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计价方法都会有不同,需要参考的设计图纸也会不同,就需要做好建筑工程图纸的审核工作。要对设计图纸有明确的分类。做好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包括图纸的设计内容,图纸所属施工环节等等都要合理分析,据此详细地审核工程建设中资金使用情况。 3.3强化审核建筑材料的价格 预结算审核工作中,材料价格的审核是重点工作内容。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市场价格不断地变动着,给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预结算审核工作造成的影响,就要对工程造价的内容进行调整,以合同中无法调整的条款作为重点审核对象。对于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的价格定位,可以采取平均材料信息价的方法审核材料的价格。 3.4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通过运行计算机系统完成 信息时代,在对工程造价审核中,就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合理运用,以保证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高效有序地展开,且提高审核工作质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主要的因素就是工程量计算。在工程量计算中,通过运行计算机系统,可以使审核的工作量降低,同时还可以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率,由此使得审核质量和审核效率都有所提高,图1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软件系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在目前的行业市场中要持久稳定地发展,就需要对工程成本予以有效控制,做好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严格的审核,可以避免在控制工程成本的时候产生不合理支出,还可以加快工程资金的周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对推进建筑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非常有利。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筑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全国GDP数据中,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就意味着,做好建设工程竣工后的结算审核工作,就能够非常客观地反馈出财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削减项目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采用合理的建设工程结算审核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围绕这个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结算审核方法工程造价措施 我们所说的工程造价结算审核,通常是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根据项目的投资金额进行认真的审核,并最终概括出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的所有财务状况。追求严谨性是造价结算审核的基本原则,客观地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在出现财务问题的时候,就能迅速地解决危机,顺利地开展相关的造价工作。 1基本概述 1.1审核工程量 检查正负误差是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量审核的最重要的任务。第一,要确保计算范围不出现错误;第二,明确限制范围;第三,确保在计算和图示这两方面的尺寸上要有一致性。此外,要通过调查建筑项目的有关情况来进行签证凭据的审核工作。并要认真的设计好施工现场的通知书,但一定不能造假,否则会对施工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在审核期间一定要展开细致的研究,以此能够让审核出来的结果更具科学性。而且一定要切记,决不允许出现只要有签证就不经审核立刻给予计量的情况,这样才能够防止不合理的开支证明。 1.2套用单价 (1)套用定额单价的造价审核工作。首先,一定要做到工程的名称、内容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其次,要保证重复套用的情况不会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发生;(2)换算定额单价的造价审核工作。第一,当中所提出的要求;第二,对换算结果要明确一个有效的范围,而且也要明确主次关系,并要挖掘主要内容;第三,要保证所采用的换算方法的科学性、正确性,这样的话才不会让换算单位的结果出现差错;(3)补充定额单价造价审核工作。首先,采取科学合理的定额编制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结果不出现错误。其次,采取合理的方法,以此确保材料结算价格不会出现差错。 1.3取费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一定要遵守所在地区造价管理部门所规定的相关内容。并在审核费率方面,一定要根据发包商和承包商所签署的合同来进行确认,并且不要自己随意确定价格;第二,一定要认真检查审核取费文件,看看其是否还具备一定的时效性,这样的话才能够防止一些人想通过已经作废的文件来获取审核费用的做法;第三,保证执行取费、费率计算、价差调整材料表分别满足工程性质,审核结构以及文件规定。 1.4结算审核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审核人员一定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并要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的最新进展,这样才有利于审核人员把握好施工动态,明晰操作流程,以此保证施工人员所上交的资金数据能够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第二,如果在工程造价预算期间出现内容不是很明确的编制说明,结算审核人员一定要第一时间和施工企业取得联系,并做详细的沟通。如果需要的话,还必须要给予施工企业详尽的项目资料。第三,如果在某一个环节上,结算审核人员无法与建设和建筑单位形成统一认识的话,这时可以邀请所在地区的仲裁部门帮助解决。 2面临的主要问题 (1)造价数据、资料不完善。施工人员在报价的时候不遵守有关工程造价结算的相关规定,而且并没有清晰的反映出在资金的投入上所存在的问题,因此,不完善的造价信息便随之出现。(2)造价数据、资料的内容有误。施工人员所给的报价资料无法与现实情况保持一致。比如,报价目录与实际内容无法形成一致,明明报价资料在前者里显示的是隐蔽性质,但实际情况却变成了材料申请记录;(3)造价资料的编制时间不确定。建设项目施工从开始到结束,造价资料的编制时间无法与实际进度同步,在资料整理阶段,始终不能和工程进展的详细时对号入座;(4)竣工图纸和施工资料无法合订。通常是允许永存竣工图纸的,不过施工资料在内容上比较多,如果想要保存,顶多也就50多年的时间。正是因为保存时间的差异,所以一般要求要把施工资料和竣工图纸分别进行装订;(5)签章不符合要求。第一,在一些建筑项目中,档案并不是通过负责人的允许才签的名,而像这样类似的资料并不具有有效性;第二,在签名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例如,应该交给项目负责人签字的文件却交给了技术负责人;第三,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员对此项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在签字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圆珠笔,这在规定上是不符合要求的;(6)所编制的竣工图不符合要求。第一,很多人员并不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去进行项目竣工图纸的编制;第二,施工期间一旦碰到难题,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竣工图纸进行更改;第三,审核人员在进行审核期间,通常都会根据改动之后的竣工图纸来进行核对,由于没有在改动处做出标记,导致不能有效地分辨出哪些地方是重新进行编制的。 3主要的方法 竣工结算的审核方法应依据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进行,根据合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审查方法。除非已有约定,竣工结算应采用全面审查的方法,严禁采用抽样审查、重点审查、分析对比审查和经验审查的方法,避免审查疏漏现象发生。(1)采用总价合同的建筑工程。应在合同价的基础上对设计变更、工程洽商以及工程索赔等合同约定可以调整的内容进行审核。拥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是全面审核的优势所在。重点在于不会出现较大的结算误差,审核质量能够得到足够的保证。不过,全面审核的工作量非常的大,一旦预算能力无法达到要求,则很难胜任审核工作,而只能去审核那些工程量较小的项目;(2)采用单价合同的建筑工程。应审核施工图以内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依据合同约定的方式审核分部分项工程价格,并对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工程索赔等调整内容进行审核。在审核项目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要把那些带有复杂的审核过程,并且成本较大的工程视为审核的重点项目,而在审核期间一定要带有足够的针对性;(3)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的建筑工程。应依据合同约定的方法审核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以及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等内容的工程成本,并审核酬金及有关税费的取定。 4主要措施 (1)审核结算的递交程序和资料的完备性:①审核结算资料的递交手续、程序的合法性,以及结算资料具有的法律效力;②审核结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相符性;(2)审核工程量的准确性。要对工程量的数据进行不断的检查和核对,并且要确保在施工期间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能够和施工图纸相吻合。(3)必须按合同内容进行核算。涉及到工程量清单招标数据,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进度,选择合理结算方式。例如,采用固定单价的合同,必须按投标单价编制结算文件;涉及工程变更的合同,必须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调整。合同内容简明易懂、条理明确、结构合理和理据充足,合法合规。(1)审核与结算有关的各项内容。①建设工程发承包合同及其补充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②施工发承包合同范围以外调整的工程价款;③实际施工工期与合同期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及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④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工程量及单价;⑤工程变更、索赔、奖励及违约费用;⑥发包人单独分包工程项目的界面划分和总包人的配合费用;⑦规费、税金、政策性调整以及材料差价计算;⑧其他涉及工程造价的措施。 5结束语 建设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方法是一项复杂且严谨的工作,如果想做好,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要求从事造价工作的人员认真努力,刻苦钻研,发现结算审核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 作者:沈燕红 单位:漳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核风险控制 摘要:新建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做了修订与完善,相比以往的规范,有了很大改进与提高,根据目前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相关规定,在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应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而这也就要求对清单计价项目工程造价审核,将转变为财政性投资工程造价审核形式。文章从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常见的审核风险、降低风险的措施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核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而在工程造价审核中,由于采用了新的工程量计价控制模式,使得工程造价审核的风险逐渐增多,而且在现行的审核中还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工程量清单项目叙述不清、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以及工程变更较多较大等,这些问题均影响了工程造价审核。因此,重视工程项目造价审核风险,并注重风险控制,有助于提高工程造价深刻水平。 1目前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 1.1编制工程量清单阶段的审核风险分析 (1)叙述工程量清单项目不清晰。 按照最新版的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相关要求和规定,需要描述清楚工程量清单中的每一个项目,并做特征性描述,同时也包括对项目工作的具体表述,主要包括项目实施中所需的材料数量、型号、质量要求,以及施工参数、技术参数等,为的是方便投标人按照项目特征进行报价。但是目前不少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未对项目做特征性描述,只是简单的罗列,使得投标人在审阅工程量清单时,对选用何种规格、种类与技术参数存在不同理解,增加了工程审核的危险[1]。 (2)工程量计价清单中项目设置不科学。 在建设工程量计价清单上的项目,其划分有着规范的模式,以及对应的工作内容,但是部分招标文件中,将工程量清单上的内容分解掉,违背了工程清单计价规则,可能增加工程造价审核风险。另外,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也是工程量计价清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在投招标前,应全面、详细制定设计图纸,且要保证深度,用来编制工程量清单。但是部分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图纸设计工作不到位,往往在项目实施后还未能提供施工图纸,或图纸深度不够,如果以此为图纸编制的依据,则必然会使得工程量清单出现问题,增加财政性资金投资工程造价审核风险。 1.2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核中的风险分析 (1)过大的工程量变更增加工程造价控制难度。在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深度不够或设计图纸本身不完整,使得工程量清单编制中出现不少问题,因为和工程实际偏差比较大,使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出现的变更比较多。另外,还有一些单位在利益驱使下,随意变更工程,增加了工程造价审核的风险。 (2)虚假的工程资料,增加了工程造价。在对工程进行特征性描述时,要求所提供的资料是真实的、完整的、准确的,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人员缺乏职业精神,常常出现资料失真。 1.3工程清单结算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招标文件,不同的合同限定口径,在文件中不得调整,也不得随意调整。如果随意评估工程量,会出现重复计算或高估的问题。重复套定额、高套定额等,会将低价分项套在高价分项上,而在一些定额中,可能出现重复套定额问题[2]。最后一个问题,是材料价格过高时,如果一些材料商故意提高材料价格,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签证时,材料价格已将运杂费和采保费包括在内,可是在结算过程中,又加上了运杂费、采保费,特别是部分装饰材料,报价可能出现过高的问题。 2降低工程造价审核风险的策略分析 2.1高度重视工程量清单编制与审核中的风险 由于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编制与审核过程中的风险较多,所以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建设单位,均应高度重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审核。根据是求是的原则,要如实编制工程量造价;第二,根据工程实际进行工程量造价编制,避免出现较大误差;第三,对于业主委托的单位,需要确保资料完整性,保证审批手续过关,积极做好复核工作,有条件的工程可并做好复核工作,如果条件许可,则应道现场进行复测,确保工程竣工图的真实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结算造价编制表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准确性[3]。 2.2加强对材料价格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比如钢筋、水泥,而且用量非常大,所以材料价格也成为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材料价格是影响工程量结算造价的重要因素。降低工程造价,也需要加强对材料价格的重视和控制。而加强工程材料的控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材料价格的和材料市场供应的研究,尤其是对价格走势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掌握材料价格波动的因素,合理确定材料采购时机,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2)价格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定期全文主要建材与设备价格信息,以供施工单位参考[4]。另外,还应重复利用财政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结算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和开发适合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审定的材料价格数据库,在工程量清单编制和审核过程中,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真正控制。 3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核风险控制措施 3.1重视项目投资估算工作 为了提高对工程造价审核风险控制的效果,施工单位应重视项目投资估算工作,对于项目投资估算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加强对造价审核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方法。计算方法;第二,应该编制正确的、科学的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为投资决策和初步设计编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5]。 3.2严格执行限额设计 财政性投资项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必须执行限额设计,将限额设计始终贯穿在项目设计的各个极端,并利用价值工程对财政性投资项目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和比较,最终使财政性投资项目的工程项目在初始设计阶段,实现有效、合理控制。 3.3完善工程项目变更流程,并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水平关系到工程造价,加强合同管理,并完善工程项目变更程序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审核风险。为此,需要加强对合同执行的审核力度,提高合同管理控制效果。对于财政投资审核人员,应积极了解和学习合同,了解并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计算机构业务人员系统培训,注重提高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办事效率[6]。另外,在财政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上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出台投资项目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切实做好建设资金预算的编制、监督、管理等工作,控制工程造价的审核风险。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项目工程越来越多,而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审核,是一项专业性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工程造价的审核,同时也因为它是政策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工作。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审核人员具备较强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同时也需要工作人员熟悉各个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各项工作,在审核中多利用知识与技术,实现对工程造价审核的全面控制。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要点 摘要:现阶段工程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对于促进工程造价合理性,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效益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这一问题研究过程中,结合笔者自身的相关工作情况,对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的要点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要点 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工程造价概算需要对工程造价概算审核的特征进行有效考虑,保证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效果。同时,在进行审核过程中,部门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否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对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工程造价概预算的审核工作,对工程造价概预算进行有效审核,对其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有效分析,选择有效地方法进行审核,从而保证概预算工作更加合理,使其在工程建筑行业中,真正发挥作用。 1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对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过程中,明确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对于工程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明确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发展目标,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的发展和进步[1]。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能够更好地控制工程概预算工作,保证投资计划更加合理,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在进行概预算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审核,能够降低概预算出现的误差,实现对资金的合理、有效分配。第二,概预算审核工作的加强,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从而提升了工程造价编制水平和效果。第三,在进行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降低工程建筑成本,是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加强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能够将先进技术与经济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工程造价成本降低目标,促进设计方案的创新发展。第四,现代化工程建筑规划更大,耗费的资金更多,工期更长。有效的工程造价能够对项目建设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进行审核,能够有效减少资金缺口,对资金实现最优化控制目标。第五,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能够保证资金有效落实,并对工程设计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发现,从而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促进工程项目建筑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特征 本文在对工程造价概算审核工作特征分析过程中,以福州市工程造价概预算情况为例。结合本人工作经验来看,本人认为,在进行机电安装工程中,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具有较强的委托专业行为。 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是一种委托行为,并不具备行政、司法特征。随着我国工程造价机制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筑行业市场处于一种不断完善的态势,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对工程造价概预算进行有效审核,成为工程投资控制的专业化行为。在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过程中,由专业化机构进行审核,保证工程造价概预算符合实际需要,坚持以节约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为工程概预算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提升工程项目的可实施性[2]。 (2)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在进行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概预算工作过程中,体现出了审核工作的专业性。在进行审核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投资策划、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内容进行有效地财务评价,并对工程概算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考察工程造价是否符合需要,是否真正实现了降低成本的目标。在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过程中,必须依托专业技术知识,能够对造价工作进行有效审核,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进行审核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立足于客观立场,完全从客观角度对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进行审核。 (3)体现出工程造价概预算的审核特点。 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的关键在于“审”,是对相关计划的一种有效评估。在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过程中,要注重对工程造价概预算的结果进行审查,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编制的计划是否满足实际需要,进行有效评估。在进行审核过程中,“审”需要突出客观立场,能够以独立的地位对工程造价概预算情况进行评估,从而保证工程造价概预算符合实际工程建筑发展需要。 3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要点探析 通过上文所述,我们明确了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的特点,这样一来,在进行实际审核过程中,就需要突出特点,把握要点,从而促进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具有更好地效果[3]。根据我国下达的相关文件得出福州市预算审核工作有以下几项要点: (1)加强市场监管。 根据下达的文件,应当在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过程中加强对于市场的监管,要根据上一年中评估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且要开展造价咨询信用综合评价等工作,领导层是否对这一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的最终效果。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建筑行业领导要密切关注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以“诚信”态度,客观、公正地对待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保证概预算审核工作具有较为稳定的审核环境。同时,要注重对这一工作建立有效地监督、审查机制,对于违反规定的审核工作人员予以处理,从而使审核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认真地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除此之外,在对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时,领导层要起到协调作用,能够对各个部门进行有效协调,更好地促进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审核目标。 (2)加强审核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从现阶段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发展情况来看,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审核工作人员自身。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效果,必须注重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之能够认真负责地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首先,培养审核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使其能够站在客观立场,认真、负责地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其次,注重提升审核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使之具备较强的专业化素质,在进行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最后,审核工作人员要注重拓展自身知识范围,对工程造价、法律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更好地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的审核。 (3)应当完善计价依据,保证审核依据充分、准确。 在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过程中,适应建筑业营改增的需要,应当逐渐完善计价依据,按照增值税的计价依据来进行税金的计算,并且调整相应的费用定额等等。除此之外,审核资料是否完整、充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审核效果。对此,在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对必要材料进行有效收集,能够对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组织设计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为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获得资料后,要注重对资料进行充分、有效地分析,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能够公正、公平。除此之外,在进行审核过程中,要注重采取有效地审核工作方式方法,对资料进行合理分析,例如工程造价概预算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是否合理、计价模式是否正确等。在进行审核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提升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效果和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的特征,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效果。在实际审核过程中,需要领导层对这一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审核工作人员能够具备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并采取有效地审核方法,更好地进行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 作者:邓志伟 单位:福建顺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对造价控制的应用 摘要:筑工程是一项投入很大而且回收期较长的工作,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审核全过程控制意义重大,造价审核不仅是保障施工阶段各个环节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围绕当前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对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全过程造价审核 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背景环境下,国内市场经济也日益繁荣,尤其是在国民经济中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近些年来更是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但是,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好坏与水平的优劣,而建筑工程施工行业能否继续保持着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把控。 1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1.1全过程造价控制内容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政府以及行业对建筑造价审核也越来越重视。而建筑造价审核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成果,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确保工程的投资效益。关于其相关控制管理内容,基本涵盖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环节,总体上可归纳为项目决策、施工设计/准备以及现场施工、工程结算等,可以说它是一个相对系统化的动态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就是基于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而实施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准备工作实施完毕之后就是承发包、施工、调试、竣工、投产、决算、后评估等。 1.2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常见的问题 1.2.1过多忽视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环节 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造价审核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关键点,但是当前国内许多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领域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包括各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建筑工程企业等,其内部关于工程造价审核的理解与认识缺乏科学化,其所制定的造价审核制度也是模糊不清、机制缺失,许多施工企业所设计的施工规划方案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进度。 1.2.2定额套用问题、合同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以及关联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在业内关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如果不加以规范,将会频繁出现一系列不可控制的问题与矛盾,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定额套用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定额缺项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所以也就造成了许多建筑工程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投机取巧,利用这个现有的漏洞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基于此也就相应产生了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主要还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所要涉及的内容繁多,特别是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审核,其几乎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末,正是因为如此,强化合同管理控制效力也凸显的比较关键,也是必要措施之一。但是,在实际中,部分建筑行业中的投资方在和建造方合作的时候,对于合同管理及其内容的制定并不是很重视,也就造成了在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合同义务无法履行的现象。 2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关于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应用 2.1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审核机制 前面也提到了这一点,当前在国内许多建筑工程项目开发及其成本控制方面,过多的忽视对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再加之部分施工单位以及施工管理人员的造价审核意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及工程施工质量。基于此,通过全面规范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制度,以及其中的各环节操作程序,能够进一步强化这种项目全过程造价的管理控制,进而有效保障了造价审核有序开展、进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分析方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包括规模、结构),细化成本管理中的各个子项目成本,科学分析审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事项。 2.2从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审核 决策阶段通过对多个投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和确定投资方案的过程,是建筑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基础阶段,其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大。(1)重视决策阶段的估算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进行研究,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对可行性报告的研究和工程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对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的造价有着纵览全局的作用,合理的确定造价是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以及顺利开展后续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决策阶段的投资评估应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设计方案不仅需要有技术基础,同时也要求经济的合理性。所以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市场多方面因素确定工程的规模和工程标准,尽可能做到全面、合理、准确,避免出现高估的情况。(2)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例如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水电路状况、材料设备的采购地、价格、已建的类似工程的资料以及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等等。对项目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研究和论证,对各种方法和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情况下以“效益至上”为原则,在降低工程造价上多下工夫,最终通过综合性分析、考虑作出准确的投资决策,同时也有助于整体上提高项目全过程造价的全面控制。 2.3控制定额签证和材料方面的审核 本环节的重点工作就是强化对项目审核材料的把控力度,例如在工程建筑项目施工之前,项目负责单位/施工部门需要在施工准备阶段编制好施工合同,根据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规范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文件。所有的工程项目施工材料需要根据工程施工所规划的图纸来进行核实,包括各项目的预算以及各项目施工现场考察、测量等,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检查并判断施工单位所送审的材料是否与实际工程施工所需相符合,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工程造价审核材料的真实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审核签证单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仔细核实签证原因。此举的目的就是规范明确工程双方的责任分担,如果某个项目仅仅是因为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失误而造成并产生的成本费用,那么该部分费用应当属于不符合规定之外的费用,在合同中要坚决去除,同时也包括一些施工单位主观上有意多计算出来的成本费用。 3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审核是工程造价的重点内容,也是是保障建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其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不仅仅是对整个建筑工程审核和估算的控制,也是完善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的一种监督手段,在今后的施工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视,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唐婉 单位:秦皇岛市北戴河第三建筑公司 工程造价审核论文: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步骤及审核方法 摘要: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做好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对建筑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分析,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以有效提升工程预结算审核的水平,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步骤;审核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项目不断增加,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利润水平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工程造价管理当中,预结算审核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加强对预结算审核的研究,严格遵循审核流程,采取合理的审核方法,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1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步骤 (1)做好预结算审核前的准备工作。 在预结算审核开始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预结算审核创造良好条件,保证预结算审核的顺利进行。预结算审核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收集工程造价相关的图纸,在所有图纸齐整且无误之后,对工程施工图纸、合同条款等进行全面了解,所有的相关内容要熟悉并掌握,确定预结算审核涉及的内容,比如土建、设计变更等等,制定合理、科学、全面的审核计划,有效避免预结算审核出现无序、遗漏等问题。 (2)做好审核方法的选择,严格审查相关内容。 在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中,工程建设规模、施工方法、施工企业以及工程造价预结算质量等都有所差异,其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适用的方法也有所差异,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理的审核方法,提高审核效率,确保审核结果的准确、可靠。同时,在审核过程中,还要充分明确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内容,确保预结算审核的全面、有效,具体审核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审核工程量。在工程量审核中,一要明确计算范围,不同的项目其工程量是有所差别的,比如基础和墙身、混凝土的柱高、主梁与次梁以及梁和柱等;二要清楚限制范围,比如满堂脚手架的费用,必须在建筑物高度超过3.6m时,顶棚装饰才需要满堂脚手架;而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支模超高增加费是可取的;三是工程尺寸审核,确保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相符,以免工程量计算过多;四是现场签证审核,保证签证的真实、有效、完整,预防出现不实际开支。其次,审核定额套用。定额套用是影响工程造价预结算的重要因素,在定额套用审核中,一要对定额项目名称、内容进行审核,比如构件名称等,确保与图纸标准保持一致;二要对工程重复套用情况进行审核,比如属于工程范畴的给排水设施在给排水工程中重复套用等。第三,审核人材机价格。在工程造价预结算中,人工、材料和机械占据着较大比例,仅材料就能够达到60%~70%,人材机价格审核是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重点所在。在实际审核中,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对比市场价格与报价,来判断工程造价中人材机价格是否合理,避免发生不实际支出。第四,审核费用。在费用中,定额取费的费率是根据当地的相关文件、轨迹以及招标文件、合同来确定的,在费用审核时,需要对取费文件时效性、执行取费表与工程性质的相符性以及费率计算准确性、价差调整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审核,对于有总价或费率下浮的工程,还需要注意审核变更、新增项目是否进行同比下浮调整,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准确性。(3)做好预结算审核的收尾与处理。在预结算审核完成后,还需要将审核资料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同时与编制单位进行意见交换,结合工程概况、施工情况等进行分析讨论,避免审核失误,提高预结算审核的准确性。 2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其消费的各种物资数量较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计价,这就给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带来了一定困难。在预结算审核中,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审核效率,也可以保证审核质量,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在全面了解施工图纸的基础上,根据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各种文件,包括定额标准、承包合同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等等,对建筑工程工程量、费用和定额单价进行一一审核的一种审核方法。全面审核法的优点在于保证审核质量、审核较为全面、审核效果可靠等,但由于全面审核需要大量的工作以及较长的工作时间,其审核效率相对较低,通常只被应用于投资额度较低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当中。 (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的审核对象是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中的重点环节,将不重要的环节忽略不计,来减少审核工作量,提高审核效率。从审核开展过程来看,重点审核法与全面审核法基本相同,主要的不同点就是审核范围,就建筑工程预结算造价来说,重点审核法的审核对象主要有基础工程、砖石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门窗幕墙工程等,都是费用高、工程量大的分析工程,其审核结果具有显著代表性,在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应用较为广泛。 (3)对比审核法。 在建筑工程当中,对于同一地区而言,建筑工程相关的材料、人工、设备以及施工单位标准等基本一致,其工程造价具有鲜明的相似性,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取对比审核的方法。在对比审核法当中,通过对预结算资料的总结与分析,可以对同类工程的造价找出一定的规律,进而得到不同地区、不同结构形式和不同用途工程的单方造价指标以及工料消耗指标等,根据指标来分析对比审核对象,就可以得到与投资规律不符的项目,再对其进行重点审计,完成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过程。在对比审核法中,常用的方法有:①单方造价指标法:是通过对比同类项目的每平方造价,分析判断造价的准确与否。②专业投资比例:分析各专业工程在总造价中占据的比例,包括土建、暖通、电气照明以及给排水等。③分部工程比例:分析各分布工程在总造价中占据的比例,包括基础、砖石、钢筋、混凝土以及围护结构等。④工料消耗指标:分析建筑工程每平米主要材料的耗用量,包括木材、水泥、钢筋、砖、石、瓦以及人工等。 (4)分组计算审核法。 分组计算审核法,顾名思义,就是对预结算中的项目,根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审核同组中某一数据,来代表小组审核结果的一种方法。在分组计算审核方法中,需要先对建筑工程整体进行分组,分成若干不同的分项工程,然后再根据内在联系,对相邻项目进行兵卒,通过对一个分项工程数量的审查,就能够对同组中其它分项工程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完成工作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其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工作量小。 (5)筛选法。 筛选法属于统筹法的范围,是通过查找出分项工程的基本数值,即单位面积的工程量、价格和用工等数据,以此为基础,制成相应的单方基本值表,通过基本值与预算值的对比,来判断预结算的合理与否,但当预算建筑标准不适合获取的基本值时,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此种审核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懂、审查效率高、易于执行,但存在较大的差错率。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巧性和综合性,做好预结算审核工作,是建筑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的重视,严格按照预结算审核的步骤,全面掌握预结算审核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提高预结算审核的可靠性,有效保障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铁路工程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程受自身项目特点的限制,在进行实际建设时,在经济管理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缺陷不仅会阻碍铁路工程的顺利建设,还会增加铁路的建设费用。因此,本文将结合铁路工程中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一些改善对策,以期能够为广大的铁路管理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工程;经济管理;问题;改善对策;分析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很大的发展和提高,铁路交通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铁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不仅会对整个工程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成本核算工作。对于铁路工程中经济管理方面的诸多弊端,需要相关方面的管理人员积极制定解决对策,从而确保铁路工程的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和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铁路工程中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铁路工程中,对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施工单位的相关管理层和员工在头脑中没有形成铁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意识。认为只要自身能够保证工程按时按质的完工就可以了,而关于工程项目的资金方面,认为其与自身没有多大联系,都是按照上级预算进行拨款的,自身在施工中保持节约就可以了。第二,对成本核算工作缺乏全面的管理。工程预算明确要求,施工单位要结合该项工程的成本预算项目,独立核算工程的每一项目的实际成本。而在具体操作中,许多施工单位都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其进行成本核算,造成项目工程在实际使用和预算中存在出入,成本核算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工程预算的执行和进度情况。第三,财务部门没有加强监督。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中经济管理监督的重要职权部门,没有尽到监督的责任,造成工程在费用支出方面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第四,工程预算环节和计划投资环节没有有机融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铁路工程关于施工资金的筹集渠道有许多,当施工计划下达,预算批准以后,如果资金没有及时到位,那么必然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工期也会被延长。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施工方为了尽快结束工程项目,在没有真正了解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对经费有多少就使用多少,脑海中根本没有工程预算的意识,也没有进行工程预算工作。从而导致工程费用的不合理利用,不利于铁路工程在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第五,在材料核算方面手续不完善。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也是铁路工程在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然而,当下许多的施工单位在对材料进行管理时,没有对进料进行验收,材料施工布置不合理等问题还大量存在。 二、铁路工程中经济管理工作方面的改善对策 (一)对铁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工作和实际成本计算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一,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铁路工程中的有关领导和职工要认识要铁路工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和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有关部门还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将财务管理工作与成本核算工作纳入考核体系。第二,注重材料方面的管理工作。针对材料的出入库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禁止超额采购,严格依照采购计划进行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测,避免因材料积压而造成浪费。对于那些有定额的材料或者是损耗性较大的材料,要制定材料限额领取制度,禁止乱领乱用。对于那些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大批量堆放的材料,工作人员要预先计算好材料的用量情况,按量进行堆放,避免重复运输现象的出现。第三,对铁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工作和实际成本计算工作进行管理。在对预算成本进行编制工作时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对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从而使财务管理部门更好地对成本预算工作和实际成本计算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第四,针对其它项目的费用,也要加强管理和控制。在人工费用方面,财务部门要对平均工资差额和工作日量差额进行对比和分析。在功效记录方面、加班方面以及施工考勤方面,财务部门也要进行及时登记。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施工人员的劳动工作时间进行限额控制,最大幅度地减少人工费用方面的开支。 (二)加强铁路工程项目的决算工作以及综合分析工作 当铁路工程建设快要结束时,财务部门要依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结合工程技术部门共同对该工程进行决算工作,并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依照前期制定的各项工程预算成本表,对各个项目的定额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找到工程具体施工中,出现成本超支和缩减的因素和缘由,帮助其更加合理公正地进行工程决算。 (三)财务部门加强对工程的财务监督力度和核算力度 财务部门要对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财务关系进行监督和核算,在工程资金的调配使用方面,要对工程量的大小和工程的进度情况进行全面参考。同时,还可以依照工程的整体实行计划,对铁路工程按照对象划分或者性质划分,从而细化自身的财务监督工作和核算工作。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铁路工程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不仅是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影响铁路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和成本核算工作是否具有准确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在铁路工程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的。首先,对铁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工作和实际成本计算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其次,加强铁路工程项目的决算工作以及综合分析工作。最后,财务部门加强对工程的财务监督力度和核算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铁路工程在经济方面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都得到提升。 作者:史志强 单位:内蒙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交通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与控制 [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在交通工程方面产生了更高的、新的要求。交通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有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与科学的监管控制方式。本文对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和控制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经济管理;控制;造价;交通工程;建设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现在正在大幅度的加快,相应的城市的交通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现阶段不但需要考虑到经济的相关指标,还需要符合城市交通适应的相关要求。交通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造价的审核方面也应该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论证,同时需要监督审计部门做好工作;合同的管理上应该要重视整个过程的合同管理与风险的把握和防范控制。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里做好以上面的工作,才可以让交通工程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 一、经济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通常的情况下,经济管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合称。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因为互联网的信息为管理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因此人们可以使用互联网的信息进行传递做出科学的经济管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交通工程有着一些特点如建设的地点比较分散、分布的地区非常的广泛等,因此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重点是要突出管理的方式必须要做到科学与先进的特性,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的成本,确保各个工作都可以有序地顺利开展,快速地达到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目标。 二、交通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系统存在不足 (一)大众对交通经济的管理政策参与程度很低。 在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系统中,大众的相关利益与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大众的参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经过大众对城市的交通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有效地为城市交通的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和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对于城市交通朝着健康顺利的方向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不过现阶段中国的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在政策的制定的参与程度上还是远不如西方国家,中国人民群众的参与率非常低。中国的很多城市基本上都是以座谈会的形式走一个过场,这样的参与模式绝对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可能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用在政策的制定上,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有序的发展和进步。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城市交通的经济发展意见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交通的经济管理的渠道是非常的单一的,很多人都不是十分的了解具体怎样参与到城市的交通经济管理中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交通经济健康的进步和发展的步伐,不能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市交通建设的热情点燃。还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是可以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缺少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制定的想法,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城市交通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缺少科学和民主特性。它们一起造成了城市交通经济管理制定的相关政策与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政策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到最后还要再进一步的进行修改,不但浪费时间,也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它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城市交通经济管理的顺畅和合理运行。 (二)交通工程建设投资成本的掌控。 交通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工程投资成本的掌控一直存在于交通工程建设的全部阶段,它主要包括了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计划、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的各个阶段上。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每个小环节的失误都将会对整体的工程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投资成本掌控方面的问题。大家需要确保在交通工程施工以前,就对整体的工程成本有一个准确的预算,把交通工程建设的每个方面在投资上的问题都要进行详细的细化,真正做到使资源尽量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不断提升工程资金的使用率,为未来进行工程建设的资金正常周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确保工程施工建设万无一失。在进行掌控投资成本的过程中,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对工程建设生产消耗的人力、物力及时地做好统计和核算工作,进行严格的掌控和监管机制,如果发现发生了错误,必须及时地纠正和改进,确保交通工程建设的目标可以顺利地实现。在成本的具体运营过程中,对待突发事件要做好相关的应对和解决方案。 (三)做好交通工程造价审核工作。 业主单位在进行招标以前需要及时将造价与审核工作做好,交通工程造价的控制一直存在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在交通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及时地做好造价审核的相关工作。首先,在进行交通工程项目的投资环节,业主对交通工程的造价管理掌握的主要方面应该是进行工程项目的决定之前的相关工作,根据市场的相关要求以及预先的规划,及时做好交通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其次,在交通工程的设计环节。交通工程的设计是掌握和控制交通工程造价的主要环节,同时它也是处理经济和技术的主要因素,在整个交通工程的建设上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再次,在广大业主招投标环节上,需要建立交通工程招投标相关的制度。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使用施工企业以前的竞争会有效地对交通工程的造价做到合理的控制。 三、交通工程合同管理应实现规范化 (一)要严格审查企业的资质与资格。 在进行招标之前,业主需要对施工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核,这样可以保证合同可以顺利的进行和自己的利益安全。合同审核的内容包括:项目是不是满足合同写明的条件、合同的相关条款是不是清晰和没有异议、合同的内容是不是符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交通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还有企业的等级是不是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规范、合同的签署是不是具有完善的手续,等等。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业主单位在进行工程的招标过程中还应该对施工企业的企业信誉、资格审查、企业的公司资金实力以及履行条约的能力都要进一步做好审查工作。 (二)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做到合理的管理。 近年来,中国的法律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像《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在合同的管理方面还有工程的招标方面都提出了一些需要遵守的要求。因此,广大的业主单位在签订合同以前,一定要认真阅读签订合同的具体文本内容和国家颁布的法律,将工程的特点以及业主自己的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签订合同的具体内容要做出必要的解释,以防出现一些歧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签订合同的具体条款的要求是全面和明确,这样可以保护双方各自的利益。 (三)业主单位签订合同要做到合同履行的规范。 合同的履行在交通工程的合同管理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业主单位与施工企业各自的利益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合同是进行协调还有处理双方关系的保障和中介,它也是工程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的保障。另外,业主单位需要对施工的合同做好有效的监督工作,在涉及到项目工程量上的加减,变更等信息需要做好及时的确认,对于违反签订合同规定的行为要进行认真的检查,让合同的管理慢慢地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业主单位需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作人员应该到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对于施工工厂的生产能力还有相关的设备是不是满足相关的要求做详细的分析,对于材料的运输过程,也必须做到定期的检查,以保证供应商可以及时地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 四、总结 新的时期对交通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里,应该持续的强化对投资,施工的质量还有工程的进展做到严格的控制,这样才会把交通工程的造价还有施工的质量进行显著的控制,这将会推进中国的交通工程建设取得快速的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交通工程的建设企业应该要持续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地让自身的努力不停地进行完善和发展,变革经济的管理方式,充分满足交通工程建设在质量上的要求和安全上的确保,最大程度地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作者:马红丽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交通运输局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工程经济管理有效策略剖析 0前言 从学科层面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各种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在实现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寿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1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在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1投标报价风险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工程项目,做好投标报价工作,在尽可能提高中标几率的同时,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从目前来看,投标报价风险体现在三个方面: (1)清单量问题 现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业主为了能够加快进度,往往在工程尚处于设计阶段时,就着手进行招标工作,由于初期设计深度不足,施工企业制定的综合单价很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施工图的内容,工程施工图在正式开工到位后,企业才发现初设施工图与实际施工图无论是数量和内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与工程招标的清单量不一致,引发了相应的财务风险。 (2)清单项目问题 主要是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内容与相关计量规则的要求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工程招标报价时的理解误差。同时,部分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计量规则与技术规范,承包方根据招标图对实际工程量进行计算,两者在标准的认定上存在差异,导致报价失误。(3)低价竞标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工程施工资格,往往会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业主方对于招投标制度缺乏准确的认识,认为招投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价格;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为了能够缓解设备闲置和人员窝工问题,不得不压低价格,以求中标。 1.2施工管理风险 (1)方案选择问题 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受到了气候、水文、地质、工期、技术、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案的技术含量越高,工程越复杂,则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2)质量安全问题 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违规操作的行为,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进行施工,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3)劳务分包风险 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是一些农民工,虽然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但是其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缺乏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事故与安全隐患的风险。不仅如此,如果没有对劳务队伍进行合理选择,还可能出现合同纠纷问题。 (4)合同风险 部分业主缺乏正确的合同观念,在工程建设中,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通过一些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将风险和责任转嫁给施工企业,增大了施工企业面临风险的几率。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策略,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提升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2.1强化工程经济管理认知 一是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引导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树立起相应的经济意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涉及全体项目工作人员以及施工的全过程,因此,管理人员和基层作业人员应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主动配合经济管理工作,实现成本、安全、质量和进度的有机融合,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应该对施工进度与工程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处理。对于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受计划经济残留的影响,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存在着重进度轻效益的错误认知,为了赶工期,忽视效益管理,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三是强调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当前,工程造价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参与施工方案的制定,导致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对此,应该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2.2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首先,为了迎合招投标制度的发展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市场营销部门,而为了强化工程经济管理,则应该设置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确保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其次,应该将作业层与管理层相互分离,由企业集团负责项目的分包、设备与材料的采购、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资金的供应,下属项目部则负责工程的具体执行,关注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然后,应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减少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在招投标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起来,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分析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王莹 单位:辽宁大学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管窥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 1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 1.1工程竞标的风险 在投标的时候,风险的出现与企业的压价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市场的自发调节,施工企业供过于求,员工和设备闲置会使企业的损失更大,这样的结果是企业采用不惜一切代价压价的方式达到中标,从而减少损失;第二,企业错误的认为竞标和压价是等价的;第三,政府对于工程项目的计算定价进行操作,这也是一种压价行为,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进行压价,最终的后果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抑制。 1.2承包合同的风险 承包合同中的风险条款,对于承包人来说不容忽视。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首先,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某些风险必须由承包者来进行承担。例如,有的合同有这样的规定,当施工价格在某个范围内波动时,价格仍然保持不变。其次,业主单方面提出不对等的条款来转移风险。例如,有的合同中规定,业主对第三方干扰所造成的工期拖延不进行相应的补偿,而是由承包者全部承担,这毫无疑问把工期拖延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了承包者。最后,签订合同的双方合同条款模糊、单一、遗漏而造成的风险,如合同中缺少业主拖欠工程款的相关处罚条款。 1.3劳务分包管理中的风险 工程施工项目展开最根本的是需要施工人员,现在很多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的施工人员,即便在进行施工培训之后仍对施工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施工安全意识不强,施工技术水平不高,这样的后果是很容易造成质量不合格和工伤,各种纠纷无法避免的产生,施工企业法律风险明显增加。 1.4质量、安全、工期管理中的风险 首先,由于质量不合格而造成验收不能通过,这样的结果是工程必须返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浪费。其次,不到位的安全措施会使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其结果是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成果付之东流,可能还会带来更大的经济赔偿。最后要说的是,因为自然和人员等因素而造成工期的延误,使得工程经常拖期完成,浪费了更多的投入,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1.5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物价在不断攀升,建设工程所用的钢材、水泥及建筑劳务用工价格当然也会增加,造成施工成本越来越大。对于某些确定单价或总价的承包项目而言,承包价格如果不能随着物价的变化而变化,则施工单位将面临巨额亏损。工程项目中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所带来的花费,但是材料价格越来越高,使得承包者会遇到更大的风险,这样带来的风险无疑给承包者有很大的不利,使得企业得不到发展。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与防范原则 2.1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原则 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有:第一,事先预防机制应该被建立:制定的工程项目进度的计划要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的方法是可以在各个监管环节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测每个时间段的工程进度。第二,对于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所出现的紧急情况前,应该建立应对相应的应急机制以最小化企业的经济损失;第三,可以通过购买合适的保险等方式适当转移风险;第四,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流程应该在工程成本控制的范围内进行优化和规定。 2.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应该增强对工程管理的科学认识。第一,工程经济管理意识必须受到重视,工程经济管理涉及工程本身的同时,还涉及全体工作人员,其中包括高层的管理人员和低层的技术人员,都应该培养成本控制意识。第二,工期和效率的矛盾必须平衡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市场经济需要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率的双重保障,而计划经济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来市场经济下施工企业根本没有竞争力。最后,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必须相辅相成,技术人员熟悉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然后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可以更好的配合,这样就使得工程项目的实施既有经济性又有科学性。其次,还需要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第一,完善的组织体系需要建立起来。完善企业的各个组织机构,市场营销部门和设计部门应对招标制度的发展,工程经济管理部门应对企业管理索赔,各个分公司能够各司其职,做好份内之事,这样一定能够改善整个管理体系。第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层工作。即管理层和作业层的相关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应该明确。 2.3有关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两个实例 在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中有大量的风险存在,下面分别是工程竞标风险和承包合同风险的防腐措施。对于工程竞标中的风险,工程企业要提高投标报价的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且认真测算工程项目的成本,确定一个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在竞标过程中,一定要不要随波逐流,一定要看清形势,这样可以最小化因为压价带来的巨大损失。对于承包合同的风险,第一,合同需要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的人来管理,进行合同的评审时要考虑到合同中的各种利与弊,这样不仅能够使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也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带来的索赔提供依据。第二,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下,争取更加平等的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使得对方也能够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合双方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终止,必要时建立档案和记录以便有据可以核实。第三,索赔意识需要加强,根据每一类的突发事件,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取证工作,保证资料可靠完整,有说服力,这样可以方便自己索赔,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3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程经济学中讨论的许多风险必须受到重视,我们必须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原则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企业靠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脱颖而出。企业只有加强了对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及时发现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韩福君单位: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探求市政工程经济管理 一、市政工程中经济管理存在的现状 (一)市场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大部分的市政工程是大型的建筑实施工程,而且也严重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问题,然而大部分的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几乎是行政主管授权的单位,由于其管理体制不严格、材料使用过于浪费,导致市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未按市场经济的体制严格执行,不能正确的遵照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不执行工程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度、建设设施监理制和合同管控制,在施工前未进行全面勘察和预防,往往会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存在未签订相关施工合同和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导致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和危害性,从整体发展上不利于市政工程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施工质量未能正确保障 目前,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一直以来存在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为了省时省力市政工程的项目部通过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转包挂靠,如此而来,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管控,一味的节省开支或者是在必需的环节普涨浪费,导致在市政工程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疏漏。甚至为了牟取暴利而不严格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监督中,直接降低了工程质量,往往只看施工进度,追求施工的经济效益,在施工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并未考虑节约和环保的原则,往往会采购较高价的原材料进行施工。 (三)施工成本管控缺乏管控 目前,在市政工程的经济管理中未形成一套合理的成本管控制度,在材料计价方式、承包方施工的价格、市政工程合同方式与结算方式未统一,对施工工程的成本管控未形成定位。由于计价依据的不同会影响图纸的精确度,从而影响施工的最终效果;部分承包商竞标时的报价含有一定的策略性、偏低,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肆意调整和改变合同内容,一味的争取最大利益、降低价格,从而导致了市政工程建设的风险系数,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成本管控。 1.成本管理落实不到位: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成本管理方面往往只是表面,过于形式化、制度不完善,对成本管理的约束力不足,导致了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材料和加工的成本分析不充分,对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 2.成本核算体系不全:大部分市政企业虽有核算部门,但缺少了真正可实际运作的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的环节过于简化,难以做到正确的实施市政工程的成本分析。 3.考核奖惩制度不够: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漏洞问题未进行考核和奖惩制度,忽视了对工程经济的费用管控,最终会导致市政工程的资金混乱、超支、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效益。 二、市政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预防 (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应当增强质量监督的责任感、牢记建设质量第一的意识,成立专人小组责任制,分清各建设环节的责任分工,加强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并落实深究到个人。 (二)强化工程监理职能 做到进一步降低市政工程建设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对市政工程的监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以确保工程建设的保质保量,提高工作效益,减少人员成本的增加和技术设备的过多投入。 (三)展开公平招投标工作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开展公平公正的竞标、招标工作,政府可以保证市政工程的资金问题。若出现投资不足的情况,则可以通过政府贷款的方式解决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困难问题。 (四)树立目标 成本管理制度在市政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做到正确的核算目标成本,施工前正确预算并控制成本,施工后正确的分析成本做到开源节流,自始至终的节约成本,禁止一切的铺张浪费,做到减少一切损失并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将各项核算任务分配到各部门,设立责任制,加强部门成本核算的考核制度。最终利用各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对超支和缩减资金的情况做到及时的反馈和分析。以期做到在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情况下缩短工期、节约材料和人力物力等,从而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造价过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城市建设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它涉及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目前市政工程的经济建设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必须要做好市政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工作,做到对市政工程的风险预防工作,要充分发挥当前市场的资源配置特点和竞争机制,严格管控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的作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积极解决管控。 作者:谷广利单位:赤峰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计算机运用 1工程特点及微机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具有工程量大、结构复杂、投资多、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工程管理比较复杂。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初步设计和发包设计的深度有限,设计修改变更是经常发生的。设计一变更,就给工程发包、合同执行、工程结算、投资控制等带来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水电建设推行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建设管理体制,工程建设采用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一项工程往往是多个施工队伍承包,所签订的合同数量多达几百、上千个,如五强溪水电工程所签订的合同就达800个左右,它所涉及到的概预算编制、施工计划、经营结算、项目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可想而知,、其难度是相当大的。作为建设单位,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搞好投资管理,我国现行投资管理的基本程序是:初步设计概算、计划、招投标、签订执行合同、投资控制等。也就是说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意见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制定工程建设网络计划和基建投资讨一划,按照计划进度将工程分成若干个发包项目,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发包。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合同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合同执行还包括工程进度价款结算、检查合同执行情况、统计计划投资完成情况等。所有这些都是围绕着初步设计概算来进行的。水利水电一E程的设计概算一般包括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临时工程、库区淹没补偿、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等几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几十个、上百个项目,而所有发包项目相当一部分不能和概算保持一致。所以,只有将发包项目都按照概算进行投资管理和控制。在五强溪工程建设初期(80年代),为了搞好投资控制,尽管投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仍不尽人意。比如,含有近500个子项目(单元工程)的机电安装工程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编制合同价,而随着其变更又要重新计算,相当花费时间,这样很难及时了解投资状况。到后期(90年代),引人计算机这一现现代化工具后,才使人们从手工管理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样多的项目不到一周时间就可计算出来,可以随时反映与了解项目投资和总投资变更情况。同样,施工单位引人微机进行经济管理也显得同样重要。其内容主要包括:招投标阶段的信息收集、投标报价编制,施工履约阶段的施工计划编排、进度款结算统计、成本核算控制、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及竣工移交阶段的竣工决算等,直到合同的终止。.总之,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也不论是哪个阶段或环节,都伴随着经济管理这个重要环节。而这些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数据多而繁杂、时间延续长、涉及面广等特点,依靠手工劳动是很难及时完成的,更谈不上工作质量和效率。比如:施工单位去对一个项目进行投标,概预算人员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工程预算报价,从人工、材料预算价格和电、风、水、砂石料等基础单价做起,直到预算汇总完成全部报价文件,一般要花上几个月时间。如果中途发生基础单价变化,尤其是材料预算价格或人工单价稍有变化,则全部预算需要重新进行计算,其劳动量是可想而知的。这样,大量的时间投人到计算工作中去,就很少有时间对所编制的报价进行经济分析和论证工作,甚至对能否中标也心中无数。引人了计算机管理后,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它在经济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应用计算机编制概预算及参与管理 2.1利用流行的应用软件进行经济管理 目前在微机管理中使用较普遍也方便的应用软件是稍ndow环境下()mce(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之一)。其中,Word为一文字编辑软件,可用来进行文字资料的编写及说明,也可调用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Excel软件实质上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它采用visualBasiCAI〕I〕lication作为编程语言,具有增加Excel应用系统的宏功能,并以其所具有的数据计算、查询、统计、数据嵌套和链接等强大功能而受到使用者的青睐。Excel软件既能用公式或函数自动、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便于各种表格的制作、统计和计算;而且还具有强大的图形、图表、数据分析,检索和管理等功能,并可利用宏功能进行自动化处理。例如在编制概预算文件时,可在一个工作薄中进行,并将封面、编制说明、资质文件、报价汇总、项目单价分析、各项基础单价、机械材料调差、各项参数等不同内容分别放在不同的工作表中,用参数、公式、函数建立数据联系,这样便于利用DDE动态数据链接处理数据,计算出各项数据,同时总报价或单项报价又可随时根据参数的变化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具有固定格式的多个单价表,如果一个一个去编制就比较费时,若调用Excel中的宏功能,编写一个VB程序,制作一个样表并嵌人公式,利用原计算数据就可成批将单价表打印出来。又如在编制月、季、年度计划时,可用该软件的绘图功能就很容易绘制出进度计划图;工程计划本身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计算机中编制存档便于调整和比较,并可及时了解计划完成情况,从而对工程实施进行全面控制管理。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可将所有合同按工程部位归类分别放到同一工作簿的不同工作表中,针对这些合同,在同一个工作表中又可按签订的时间依次排列下来,将合同情况和内容在列栏目中体现,可分为:序号、合同号、合同项目名称、签订时间、完工日期、承包金额、单价、合同工程量、累计结算金额、本月签证工程量、本月结算金额等内容;同时也可根据结算工作和统计工作的需要,按所要求的格式编制相应的工作表内容,有关数据直接从相应的合同管理文件中调取,一般结算和统计都是以月为频率、以年为终结而循环,因此每一栏的数据内容可分别插人12列,表示1一12月的数据。这样,既便于逐月累计,应用公式统计计算;又使结算、统计工作变得连贯、迅速,易于查询和减少差错。 2.2利用专业应用程序或软件进行经济管理 专业应用程序或软件,主要是针对实际工作某一专业需要,在有统一规范和统一格式的前提下,应用数据库语言编写的固定应用程序或软件。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某一专业领域通用、格式固定,在较长时间有存在价值,由专业人员进行编写和调试,可以普遍使用。当然相应数据库使用者可灵活调用和修改,有些数据库根据程序自动生成,以达到使用者要求。这种类型的程序或软件如概预算软件、结算报表程序、合同管理程序或软件等。笔者曾在五强溪工程从事结算和统计工作时,根据所要求的格式和内容利用FOxpro编制了综合统计报表程序、工程项目结算程序,极大地简化了这方面的工作。随着计算机管理的不断深人和发展,计算机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希望有关部门能全面开发水利水电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使经济管理工作者操作起来更简单、方便,工作效率更高。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工程项目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关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工程发展过于迅速,导致现今大多数工程的经济管理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风险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个部门和施工团队一起流水线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干扰,从而导致工程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风险,这种风险对于工程的整体效益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严重,所以必须要对工程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一、工程项目中应用工程经济的意义 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其他项目的实行都必须要对经济管理进行有效、合理的风险防范,只有对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其不仅来源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也来源于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和预算工作,对工程经济管理进行有效合理的风险防范,将能够对一些已知和未知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能够对可能带来亏损的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识别,对未来风险项进行预测和分析,能对工程风险的危害性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地处理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危机。 二、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 1.不重视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 现今大多数工程项目都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大多数工程项目在乎的仅仅是经营效益和施工过程等表面问题,但是从未想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其实是和经济管理风险防范一脉相承的。虽然现今大多数工程项目都设置了经济管理部门,但是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都是工程项目财务上的出纳和核对,比如工程项目每个月的流水账单以及财务报表的登记等,但是却唯独没有对工程项目相关费用的用途和风险防范进行合理、科学的经济管理,现今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使我国工程经济管理在风险控制方面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方式过于落后 我国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方式使用的都是传统的风险控制方式,传统的经济管理风险控制将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大体分为了材料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以及施工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两个部分,并且传统的经济管理风险控制中还会将工程项目的间接、直接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纳入其中,甚至其中还包括了工程项目各个部门人员的成本配备要求等等,所以传统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方式缺乏对经济成本管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并且传统的经济管理风险控制中并没有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以及施工过程中突发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也会导致大多数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中存在大量的风险。 3.相关部门监督不足 最开始我国进行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时,是想提升我国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程施工质量,但是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关部门就发现了传统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监督需求。比如工程项目会计财务部门会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程项目各项资金的流动和运营,但是却对工程前期和施工过程中风险经济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从而导致我国工程经济管理整体水平始终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三、工程项目中经济管理的原则 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的原则一共有三点:其一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且合理、操作性强的工程项目计划,在计划的各个环节中加入计算机技术,保证施工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相同,从而保障工程各个施工队伍都能够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其二就是要建立一个紧急管理机制,从而来应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从而最大限度上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经济风险。其三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对严格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预防系统和防范流程,从而适当地降低经济的风险和其他紧急状况,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一直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四、工程项目中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提升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意识 在新形势下,工程项目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升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管理意识,这是需要工程项目会计财务部门内部每一位会计和工程项目全体员工集体协作才能够达到的一个标准,但是对于工程项目的上级领导而言,要做的就是要提升对工程项目风险预防的重视程度,并且还要提升对工程项目会计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视度。比如领导可以定期开展关于新形势下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管理的动员会,使工程项目内部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性。 2.加强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手段 工程项目主要成本费用产生都是由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支出所产生的,所以这就需要工程项目领导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本身就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施工项目,所以其中未知因素和风险项目较多,这就需要工程项目施工的领导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并且还要加强对工程项目各个部门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只有将工程项目内部中各个部门和施工团队这个重要的“点”进行连接,才能够达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的效果,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科室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3.完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软件和系统 现如今我国各大工程项目最需要的就是一个高效率、准确度高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软件和系统,只有将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管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完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软件和系统,才能够通过对预算、控制和考核这三个方面对工程项目会计经济管理风险防范进行有效、高质量、高准确度的管理。4.加强对工程合同的管理每一个工程都会有工程合同,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工程合同形成之前,对施工的材料以及物资进行报价和招标,在这些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督和审计,从而有效地防止工程合同中存在漏洞。并且每一个工程合同的签订都应该也必须是平等的,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确保合同双方对于合同的所有协议条款意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因为合同问题带来的后续纠纷等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只有合理地对其进行控制和预防,才能够有效地防止工程经济管理出现问题,影响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也对我国工程领域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佳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浅谈 【摘要】本文从电力工程经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点常见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为电力企业提升工程经济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相关问题;对策 0引言 现如今,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满足供电缺口,加大了电力工程的建设力度。只有将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彻底解决,才可保证工程的有效进行,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制约。 1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的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工程建设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应受到电力企业的充分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电力企业却并没有对工程足够的经济管理与控制,相应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也缺乏。这跟现代市场环境是不匹配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也不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管理效率不高,必然也不能为电力工程保驾护航,因此,,电力工程建设的意义无法充分展现出来。 1.2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思想不先进 在二十一世纪,竞争是主旋律,优良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激发企业的进取心,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最终使得企业的目标加速实现。因传统因素,电力企业所处的环境一直都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电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没有竞争意识,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不具备发展性,其管理理念也不先进。这种情况下,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短期利益,没有长远发展目标,那么电力工程的作用也发挥不到极致,造成资金的浪费,成本的增高。 1.3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制度有待完善 在任何一项工程开始之前,都需要对该工程进行成本的造价计算,包括对工程各个阶段所要发生的经济活动都要进行分析与预测,以提升经济管理的实践价值,电力工程也不例外。但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所作出的成本预算并不十分详细,只是将重要工程项目做大致记录,对于细节工程与隐蔽工程等都未进行充分考虑。在工程开始之前,对于电气设备、电气材料的市场行情也未充分进行考察,最终导致了电力工程的实际造价与预算偏差较大,成本的预算工作也没有了原来的意义。 1.4电力工程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未充分进行监督与控制 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的经济监督与控制。电力工程中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此项活动。全过程指:投资决策、方案设计。施工建设、竣工结算等几个阶段。在投资决策阶段,如果电力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造成预算效果差,精度不高,就不能作为电力工程经济管理参考依据;在方案的设计阶段,招投标过程中,徇私舞弊现象屡有发生。施工企业为中标会将工程价格压低,然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意增加工程量或者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以此来牟利,最终造成工程造价升高,经济管理的风险也加大;在竣工结算阶段,施工单位增加工程造价的方式有谎报工程量与施工材料价格等,电力企业如果对工程监督力度不大,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就会造成经济损失。[1] 1.5建设施工时期的安全风险 作为整个电网建设工程的关键,施工时期尤为重要。有案例如下:在2012年5月,山东某电网工程中,作业人员在焊接高空管道过程中,未采取安全措施,麻痹大意,最后出现了高空坠落的悲惨事故,造成两人死亡。民营承包施工企业给予出现事故的家庭每户60万元的赔偿抚恤。金钱是一方面,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这样也会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口碑及经济效益。所以说,施工阶段跟企业的资本运营、工程的投产质量、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等都是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分割的。建设施工时期属于可直接作用于工程造价的十分显见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对建设施工时期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充分的重视,就会引起最终的工程造价资金无限制上涨,使得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 2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市场竞争的加剧,任何企业的生存境地都更加艰巨,电力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竞争优势,并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加强企业的管理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电力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电力企业要对工程的造价、施工费用等经济行为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成本达到可控的目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1电力企业应充分建立合理的电力工程经济管理模式 现代化的电力工程经济管理模式,应与时展相适应,要针对电力工程的特点进行应用与创新。传统的粗放管理已经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管理。从设计阶段就要对工程造价与控制等进行管理,可将电力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效果有效提升,保证电力企业、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促进整体电力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展开。 2.2电力企业应提升经济管理意识,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变化的新要求,并跟紧时代脚步,电力企业应对其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进一步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在电力企业内部,应通过相应的教育培训来让每位员工都转变其管理理念,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对任何一项涉及到电力工程的支出都能做好成本的控制。[2] 2.3电力企业应将电力工程成本预算制度健全完善 作为工程的招投标报价、工程决算、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数据支撑,电力工程的成本预算是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其可直接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工程的建设具有技术性强、规模大、涉及到的环节多、结构较为复杂等特点,因此,科学的成本预算制度必不可少。只有加强了成本预算制度管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成本预算对电力工程还具有监督管理职能,在实际操作工程中,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定,一定要遵守,并在结合了具体的电力工程实际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 2.4电力企业应将电力工程全过程经济管理进行强化 无论是在电力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还是在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经济管理工作都不可放松,必须进行全过程的强化。例如,在电力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基础资料的数量必须足够大,可支撑整个工程的完成,其资料必须可靠及数据准确。国家有关部门所的税率、利率、价格等所有相关参数、同类工程的技经指标与参数等都包括在内。此外还要将电力工程实施地点的材料、施工设备、人工等市场价进行摸底。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对工程进行准确的分析,以确保投资回报率。还要克服轻经济、重技术的心里倾向,将科学合理的经济指标提出来;在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也应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充分考虑到各种对电力工程的影响因素,力求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达到成本的最低,利润的最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优质服务水平,就要有相应水平的电力工程作为基础支撑。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必不可少。所以,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需要对电力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针对性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才可最终提升经济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者:杨凯 何勇萍 单位: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在改革开放不断的推进中,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众多领域与各个行业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项目工程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工程项目在投入与完成的过程中经济效益占首要地位,潜在的威胁更是随时存在。那么本文就对此问题展开详细讨论,将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改进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刻探究,从而为工程管理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研究 随着我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程项目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对工程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经济管理顾名思义就要做到成本最低,利益最大,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潜在的风险不可抵挡,是工程经济管理的最大障碍。所以要加强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通过分析与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将其中的风险降到最低,对工程经济做到最优化管理。 一、当前形势下控制工程施工当中经济管理风险的意义 在工程企业不断发展的当下,施工过程中经济管理的风险受到了高度重视,带来的影响也极其恶劣。那么对经济管理风险的控制包括正在进行中的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这就要做到准确的判断与评估,从而对潜在的风险能够做到提前预防,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将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工程经济管理同样是工程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对其进行提高与深化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工程企业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在工程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潜藏的风险 合同作为企业间关系的有效凭证,其内容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工程企业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都要对工程的期限、施工质量以及具体环境等众多因素进行实地考察,从全面的角度来探讨工程的完成性,最后由技术人员做出决定,并以此为参考依据与施工方拟定合同。另外,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合同内容大作文章,出现表达不准、立意不明等现象,对双方造成极大损害,最终影响工程的质量。 (二)工程开展前期的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出现的原因就是预算与实际不相吻合,由于技术人员前期的眼光短浅,对经济管理的能力不足,使风险评估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后期的成本增加,经济不断支出,投入力度加大。再加上工期的延误,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成本的管理中,为了得到较高的收益,许多企业便会偷工减料,使工程的质量大幅度降低,安全隐患加剧。但目前来看,良好的工程经济管理部门还尚未健全,存在的风险依旧。 (三)工程经济管理中的质量风险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任务,在高回报的基础上对工程的质量问题选择了忽视。“坍塌与断裂”问题频频发生,工程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国家严厉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使施工方有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后果极其严重。赶工期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廉价成本的前提下降低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以利息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将工程的安全问题置之度外,从而埋下重大隐患。 (四)关于工程管理当中的劳务分包风险 我国的发展现状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工程项目大多以劳务分包的模式来进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基本实现了普及。而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施工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但各自本身的综合素质不一,专业技术的能力参差不齐,这就对工程经济管理中的劳务分包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解决,不能够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安全意识与认知能力低下,形成潜在的管理风险。 三、新形势下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签订合同过程的管理 在进行合同拟定的时候,必须要对承包的项目进行全面了解,详细的对材料成本及施工条件进行探讨分析,将得出的数据作为合同签订的数据参考。另外要认真阅读合同的内容,避免有漏洞的发生,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如果发现有意思不明的条例要及时指出,尽快与合作方进行调节,有效维护合同的公平公正。一旦签订合同就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对违背方做出相应惩罚,以此来确保工程企业的自身利益。 (二)巧借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评估 工程企业要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在提高其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做到风险评估水平的提升,对工程经济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做出有效判断。那么对工程的成本预估、完工期限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的评测是减小潜在威胁的有效举措,将这一系列问题做到准确无误的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完工效率,还能够使企业在风险最低化的基础上确保工程质量,从而促进工程经济管理的健康发展。 (三)有效的解决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工程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有许多,科学技术是硬件设施的保障,而本质需要解决的就是成本问题。当下众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意识低下,对工程成本的核算做不到精确,使企业在施工中出现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的现象,没有一个高效的财务管理团队,将资金的运用达不到效率最高。因此构建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团队是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举措。 (四)明晰结算的目标和内容 结算目标是指与工程项目直接挂钩的企业,内容则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费用。要做到精确核算工程的具体支出,对材料、人工等费用详细计算,将与工程无关的开销明确指出,避免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要准确定位合作企业,将结算目标与合同紧密联系,不对第三方做出任何承诺,有效规避经济管理风险。 (五)确保资金拨付通道的流畅 资金作为企业正常运营的后背力量,确保资金的拨付通畅是工程企业的重要目标。首先就要做到企业内部资金的良好管理,营造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让企业资金流动能够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另外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走相应的程序来确保资金的准时到位,对工程经济管理起到推动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工程经济管理在当前形势下还存在着风险危机,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是众多工程企业的当务之急。那么就要对成本与财务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不断优化工程的各个环节,来达到有效规避经济管理风险的作用。 作者:斌 单位: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水利工程建设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文章对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建设;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出它的根本作用。在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其经济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在新农村的建设下,农村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度逐步加深,然而,在加深的过程中存在建设资金来源及其统筹管理的问题,如果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会导致资金的流向不受控,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因此,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对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农业水利工程的特点 农业水利建设是服务于公共的工程项目,且其服务面积十分广泛。目前农村的水利项目通常均属于公益项目,其主要功能是为了使水利项目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周边的农村,且最大限度的避免其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实现其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正常的基本目标。农业水利工程能够实现利益共享和共存。例如,在早期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中,项目会对一定的区域带来很多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边的人获益,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其不仅能增加原本的辐射面积,使我国的农业用水效率大幅提升,而且还能降低我国水利之间及人与水利工程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水利工程具有一定富民强国的战略意义。我国农民人口数量众多,为实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在管理时重视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要对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经费进行准备,然而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资金很难维持工程的消耗,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的维护得不到根本的落实,水利工程的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且因管理的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的多种功能均得不到良好的应用。每年我国都会有很多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而被遗弃,这些水利工程都是耗费巨资而建立起来的,如今却只能孤零零的坐落在深山或者河床旁。 2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制度建设不全面 对于我国的水利施工企业而言,其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中,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很多企业都有着相同的优势和同样的缺点。因此对水利工程设备的选择就需要政府认真的去挑选,我国通常采用竞价招标的方式来进行设备的采购,但由于在这一环节中缺乏明确的制度和规范要求,从而腐败滋生,导致我国的农业水利施工设备参差不齐。在水利工程建设时,由于我国的水利经济管理制度缺乏创新和改进,因此会出现一些钻制度漏洞的企业,致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2.2水利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水利建设而言,经济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目前水利建设工程的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使得水利建设的资金注入和收益获取得不到实时的监控,从而导致我国的水利建设设施极易出现一些经济问题。除此之外,因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导致百姓对水利工程的收益、费用都不了解,致使人民和政府的矛盾激化。 2.3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对于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而言,多种因素会影响到经济管理的发展。其中,人员素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目前的水利经济管理队伍中,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且大多缺乏良好的技术水平,有些甚至是赶鸭子上架,对业务知识丝毫不懂。因为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要求不够了解,使得在进行成本和收益控制上存在很多问题。 2.4维修资金管理问题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时的经济支出与维护时的经济支出同样重要。然而,很多有关部门不能将这部分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使得水利工程设备得不到较好的保护和维修。有些地方的水利设备甚至经历了十几年的运转,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虽然国家每年都会下拨一定的专项拨款来进行维护和养护,然而因为缺乏良好的管理,导致资金缺乏安全支持,大量专项拨款被胡乱的使用。 3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措施 3.1建立管理机制 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前,应按照水利建设经济管理的标准进行统一的合理规划设计,设计完成之后经有关部门批准,确保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规划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建设可行性和合理性。投入使用后,农村水利建设经济管理要发挥村集体自治和自主管理的作用,使水利设施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除此之外,政府应提供适当的资金对水利设施经济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使水利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3.2水利经济审批制度 只有进行适当的水利工程经济规划才能保证合理的使用投资,才能保证农业水利设施资金能够科学、合理的被使用。在规划审批中,对于一些小的农村抽水站、小池塘也应给予同等重视,因为这些均属于集体财产的一部分,都会带来经济变动。为了保障水利经济的增长,需要引进一些新型的水利设施设计技术实现农村农用水的节约,还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灌溉技术、降低施工成本。另外,简化水利维修费用审批程序,可保障农业水利工程设备的及时维修和更好的发展。 3.3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要保证农村的水利建设的筹款、资金运用、后续支出都能在农民面前进行公示,做好水利建设财务公式。这有助于农民更好的相信政府,增强其参与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 3.4项目监理完成验收 水利建设和监督单位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对施工材料和施工结构进行有效监测,确保材料质量的可靠性,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综合检查建设项目,建立工程奖惩制度,有效落实项目和验收。 3.5做好水利建设财务管理人员的在培训工作 随着现代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利建设管理人员因素质和业务能力较低导致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需要做好对水利建设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和业务能力,从而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良好推动,让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更好的发展。 3.6政府要做好投资管理 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对项目实施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财政支持,如加强水利设施维修管理等。使农业水利工程能实现更多的优化使用,创造更大的价值。其次,很多措施可加强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上述只是加强农村水利经济管理的几个主要措施。在这方面,因为现有的研究都比较简单,深度不够,因此,仅依靠这些研究来推进农村小农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是不够的。所以,对于农村小型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研究还需要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而言,一定要及时转变水利管理观念,将水利经济管理朝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转变。政府要做好财务公示、资金运用筹划、设备维修资金筹措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良好保护,从资金方面使水利工程能够有所保障。 作者:张厚军 单位:滕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交通规划网络的不断完善,铁路建设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铁路运输网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关系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条铁路线的规划建设,将对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主要分析了铁路工程施工中的经济管理风险,同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铁路工程施工建设的经济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工程;经济管理;防范措施 在我国,铁路运输网是国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关系国民的公共安全。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提升。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使建设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铁路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1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铁路工程建设周期一般都在五年以上,从前期的征地拆迁,到线下路桥隧站工程的施工建设,再到轨道、五电工程的施工,周期长、专业多、交叉施工、相互影响,工程经济活动贯穿铁路建设全周期。铁路建设各参建方,都要做好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设计单位要做好方案比选,确保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建设单位要保证资金按时到位,合理安排;施工单位要搞好施工管理,节约成本,实现效益;监理单位要把好质量安全关,控制好建设成本。各参建单位都要梳理建设程序,找准控制要点,提前制定好各项经济风险预测和防范措施。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实现铁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2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风险的分析 2.1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中约定的承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各自应承担的风险。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中的关于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合同变更、竣工验收、违约、不可抗力、索赔等重要条款的权利义务的划分及执行引发的风险。常见的合同风险有:一是工期风险:承包人在投标承揽工程时应充分熟悉建设工程的施工条件,现场环境,工期延误因素等,在合同起草谈判时,约定清楚该类风险的责任划分。二是质量标准风险:合同中关于优良率等质量标准的约定及出现质量事故之后的处理等的约定,质量优良率直接与施工成本关联,签订合同时,务必应予重视。三是合同价款风险:合同中关于价款调整的范围、条件、方法等条款的约定,应确保这些重要内容约定明晰,执行中不产生争议。合同变更风险:按照铁路工程的变更管理办法,明确变更的类别及各自承担的风险,约定清楚变更程序,变更费用处理办法等。 2.2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是指施工成本高于承包合同价的风险。成本风险发生的原因很多,一般与工程的工期、质量、管理有关,常见的成本风险一般有:一是工期延误:施工过程中因征地拆迁延误,导致工期延误或者工期压缩,前期人员设备闲置,后期抢工又调配大量资源,造成浪费,成本攀升。二是质量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会造成工程损毁报废、人员伤亡,进而停工整改,延误工期,引发成本增加。三是低价中标:施工企业为取得项目,不惜以低于成本价格中标,低价中标的目地一般是争取业绩或通过变更索赔盈利,或偷工减料保证利润。四是建材上涨:施工期间建材普遍大幅上涨,导致建设成本大幅增加。五是管理不善:项目成本核算、劳务分包、材料采购、验工计价、财务报销等重要经济活动存在管理漏洞,造成较大浪费和成本支出。 2.3分包风险 工程分包一般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铁路工程施工中,大量的工程作业需要劳务队伍来完成,因此劳务分包是铁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按照建筑法及招投标法中的相关规定,劳务分包应由据有劳务分包资质的公司承担,总包方对分包工程向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杜绝违法分包、违法转包。因此,分包风险主要表现为总承包人或专业承分包人将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劳务资质条件的包工头或不具备相应劳务企业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分包风险的主要形式如下:一是安全防范风险:承包人未向分包人进行有关技术方案、操作规程、安全施工的交底,或未提供安全防护用品。致使劳务人员在作业中违章作业,造成质量事故、发生人身伤亡的风险。二是劳务结算风险:因劳务结算约定不明或者支付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纠纷的风险。此类风险极易引发群体事件,是劳务分包应重点关注的风险。三是合同执行风险:此类风险一般是工程实施中因停工引起的机械闲置、人员窝工,或者指令错误造成的返工引起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另分包方执行合同不力,无法满足工期、质量等要求,致使合同无法执行也属此类风险。 3铁路工程施工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加强合同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应认真落实合同管理办法,做好合同谈判、申报审批、签订履行、变更终止、档案管理等各环节工作。合同要按照综合归口管理为主,分类分级为辅,综合管理与专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合同谈判要做好重要事项记录、谈判记录要备忘作为合同附件。合同签订前要履行分级评审、逐级审批的审查、审批程序。合同评审要从主体资格、履约能力、完备性、规范性、合法性等方面全面审查。合同签订完,需备案和交底。合同履行中要定期进行合同履约检查,及时发现履行中的纠纷和潜在风险,反馈给合同主管理部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合同变更、补充需报备主管部门。项目合同管理要有一名副经理主责,各部门要设兼职合同管理员。合同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合同基础台账和档案,合同管理要实行统一编号制度。 3.2重视成本管理工作 经营管理部门要重视项目前期策划工作,从项目投标报价开始就着手进行成本测算工作,做到项目盈利心中有数,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项目中标后要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将项目的环境、条件、盈亏、风险剖析透彻,为项目成本管控提示预警。项目成本目标的制定应科学合理,充分考虑项目实施的各项条件和可能风险。细致科学的做好项目成本测算和分解工作,科学选择成本核算对象。持久有效地推进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定期召开项目运行经济活动分析会,及时纠正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偏差。加强成本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劳务分包价格信息库、机械设备租赁价格信息库、材料供应价格信息库,积累成本经验数据。不断优化施工资源的整合配置工作,签署框架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提高劳务分包商、材料供商、机械设备供应商的团结共赢、风险共担意识。 3.3推进内控制度建设 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各类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办法、制定劳务分包管理办法、标准化项目计量支付程序、推行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各类管理办法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实施细则。执行中按照细则和企业内控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文件、台账、记录、纪要等项目管理过程资料要按照“四标一体”管理标准整理归档,定期进行内控自查,使项目运行处于受控状态。施工单位项目管理部门应分年制定工作实施重点和项目认证审核计划,各建设项目要根据年度重点和计划安排布置各自范围的工作。项目管理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要点,制订专项检查计划,定期开展项目各项管理专项检查和指导工作。按照认证管理计划实施项目内审抽查,并年度内审报告,持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激励措施,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奖罚、计入考核,将各项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推行下去。 4结论 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年,国家铁路建设飞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同时也暴露出了建设人才短缺,建设制度缺失,建设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加之工期压缩、施工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叠加作用,铁路工程施工中的各类经济风险时有发生。施工单位应该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确保从根本上规避工程施工经济活动中的各项风险。 作者:梁猛 单位:希格玛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现状的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当前的公路工程越来越重视,对其的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施工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中并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了解当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现状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获得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当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交通 随着国家对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大,尤其是在公路工程上,使得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在公路工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相关企业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增强自身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生产力的需求 交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化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已逐渐成为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重要部分。在这种形势下,十分有必要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 2.保证公众出行利益的需要 政府之所以作为公路经济管理中重要的捍卫者和执行者,主要是由公路自身具备的公益性、外部性等相关的属性决定的。我国公路具有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这主要是由公路自身具有的特征来决定的。 二、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不够重视 大多数相关企业领导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上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缺乏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意识。企业领导在管理上认为只要能够保障工程的质量,并能够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就可以了,不是很重视相关的经济管理成本核算以及相应的预算控制;(2)相关的资金严重超支。现阶段,在公路工程中,大多数管理者经常会忽略该工程的成本开销,只注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对于工程的施工资金,其认为与职工的个人利益不相关。因此,使管理者出现重质量、重进度和轻管理的概念。 2.公路工程预算与计划投资相脱节 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状况来看,大多数情况下,施工企业都会通过筹集工程施工资金的方式来获取资金渠道,这种情况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增补工程计划已经下达,相应的预算也已经批准,但资金却没有跟上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造成该公路工程拖延以及相关费用增加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在公路工程施工上为了能够抢时间,就先行施工,在此过程中就形成了施工人员施工、设计人员设计以及相关编制人员编制预算的局面。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工程费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3.相关财务部门的监督监管力度不够 根据我国出台的《会计法》能够得知,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具有监督的职权,这也是财务部门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大多数企业领导在管理上都是实施任期内的责任制,进而使其他行政领导直接干预相关的工程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活动。这种情况直接造成财务管理部门无法相应计入工程成本费用的开支,而对于一些不真实的开支,也不能够有力的监督监管。如果在工程经济管理中没有相关领导的支持,财务部门所提出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意见都不会被其他部门所接受。 4.公路工程的成本核算不够全面 当前,相关管理人员在工程的成本核算上要能够根据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对各个项目的工程预算按照工程成本预算来核算其实际成本。但是在实际上,多数施工单位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来核算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程实际成本核算与工程预算成本的口径不一致,进而导致相关费用的分摊不合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路工程中存在乱挤成本的现象,不仅严重扩大原本的开支范围,还违反了相关的财经纪律。 5.对施工机械设备单机成本核算工作管理不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机械设备主要是依赖于相关的设备来完成的,而且各个设备生产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的成本。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在设备单机成本上的核算管理不够重视,同时相关会计人员在统计相关费用上也不够及时和准确。长期下去,不仅严重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机械施工的进行。 三、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控制的改进措施 1.加强公路工程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管理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对公路工程在成本上的预算与实际成本管理的认识,首先需要提高相关领导以及其他员工对这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尤其是在目标管理责任书中要将其列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所以要加强公路工程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管理预算,主要是因为其是当前公路施工单位统计工程进度、办理结算工程价款的重要依据。关于预算成本,其编制的合理性能够在公路工程财务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在实际管理中要能够严格按照工程预算项目的要求来分别对其进行成本核算,这样能够较好的使该工程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随时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在工程成本中发挥出财务监督与控制作用。 2.健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 健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是当前加强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怎样健全公路工程管理体制,相关施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健全关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通过采用法律的手段来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公路工程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健全并完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应地的规章制度,能够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3.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对于当前工程管理人员来说,其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还要注重对工作人员在工程项目上的分析培训工作。通过让其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地点,能够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总之,通过培训和教育这些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综合素质,也提高了相关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做好对公路工程的财务监督 在实际监督过程中,相关人员要能够严格按照计划和工程量的大小及进度来合理调配工程资金。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地分类。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监督工程财务,还能为其在相关分析上奠定基础。 四、结语 施工企业要想能够更好地立足于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首先就要重视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工作。对于现阶段中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该企业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比如,加强公路工程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管理、健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做好对公路工程的财务监督。通过这几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我国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上的水平。 作者:李珍 单位: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谈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事业的进步。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大了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逐渐完善公路交通网络,推动了各个区域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在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是公路建设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更加严格地要求公路工程建设,同时公路建设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提高对经济风险的控制。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公路经济管理重要性 我国科技持续发展,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面对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趋势,我国各企业需要面临来自国内外更多挑战和竞争,同时这也有助于发展我国商品经济。为此,做好交通建设经济管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内容。公路建设通常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属于国有资产,所以做好公路经济管理同样也是为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我国公路经济管理中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为国民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的同时提高公路建设最大价值。 二、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 公路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包括质量、工期、经费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公路建设过程中各风险来源种类可以总结为下:1.环境风险。公路工程需要露天完成,所以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建设公路过程中资金投入状况直接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对国家政策进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实时关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相关政策变动和要求,保证能够和国家的发展、规划保持高度统一,降低社会经济环境对公路经济管理的影响,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效益。2.融资风险。近些年的公路建设和管理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对其经济方面产生影响,其中融资风险就是重要的风险来源之一。外因性融资风险和内因性融资风险是融资风险量大主要来源,所以,需要加强完善融资机制,针对性地解决融资中的风险问题,从而降低融资风险,提高公路工程经济效益,保证公路建设顺利开展。3.财务监管风险。我国对公路建设财务监督方面有着一些明文规定,明确了财务监督的职权,对行政领导的责任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对领导指挥经济活动的权利和职责进行了确定。这也导致在成本开支财务监督工作中一旦领导不支持那么就导致无法切实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如果领导不认同会计人员提出的核算问题,没有重视财务管理改机办法就容易导致难以顺利开展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进而造成账目出现混乱等问题。 三、公路经济风险管理原则 进行公路经济风险防范需要坚持四点原则。其一,预防为主原则。也就是在开展公路建设工程之前详细地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勘查、计划编制等准备工作,可以利用BIM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预制好应对方案。同时,在合同中应当对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地规定,避免后期造成纠纷。其二,风险应急机制。提前做好风险应急处理方案,以便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处理,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其三,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降低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常用的就是购买保险来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上。其四,风险防范。制定风险防范流程,尽量控制公路工程中常见的一些风险。 四、影响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因素以及措施 1.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成本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一大问题,成本管理需要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当中。首先,需要合理预算每个施工环节的费用,控制好施工项目预算。对施工材料使用情况做好监督,尽量避免浪费施工原材料,优化施工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严格控制施工的时间,提高员工的施工效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加班。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证在施工阶段设备的安全正常地运转。2.原材料的单价和质量问题。在现如今建筑材料施工中,很多原材料的价格都超过了招标的价格,招标面对老顾客也只是流于形式,存在腐败的问题。此外,在采购小组成立过程中,为了保证招标的合理,保证原材料的价格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需要对比调查各个市场的原材料情况,为招标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招标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业主加强交流沟通,避免经济效益受到原材料单价过高或者质量低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3.施工环境问题。一般公路工程项目建设都属于露天工程,需要跨越较长的地域,有着较长的路线,并且在施工中对周围的城镇、居民、生产、交通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施工中的扬尘、噪音等,会干扰周围的住户,有时甚至会和当地居民产生矛盾,导致工期延长,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公路建设需要露天完成,而自然天气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比如有些地区处于雨季,公路施工中一旦遇到下雨天就无法施工,需要停工等待天气放晴,这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效率,同时雨后施工也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需要在人力、机械、材料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所以,需要在施工前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详细地调查了解,定期采购原材料,合理确定开工时间,尽量躲避恶劣天气可能对公路施工带来的影响,避免资金的额外支出。此外,需要施工企业和队伍需要加强和政府的沟通,在获得当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施工工作的开展会更加顺利。政府可以协调施工单位和当地居民的矛盾,提前做好居民的安抚工作,尽量降低建设施工中的损失。计划好开工时间和季节,避开低温和雨季,以免浪费材料和人力。最后,采购部门要密切关注施工进度情况,及时采购原材料,避免施工材料供应不足造成的停工问题,影响到公路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避免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成本支出的增多。4.优化施工组织计划,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升公路桥梁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就是制定详细周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工程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为此,首先要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工序,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避免盲目制定施工组织工序。需要对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对比,通过比选确定最优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其次,在节能环保思想理念不断推广的今天,应当将该理念应用于公路桥梁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中。此外,施工技术是整个施工组织技术计划中重点的内容,应当严格要求施工工艺、技术、质量检测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进而提升公路桥梁整体项目的质量。 五、结语 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工程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否均衡可以作为衡量工程效益判断的两个重要指标。良好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有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的质量,有助于公路桥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主要对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中经济效益管理和施工管理重点工作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曲登虎 单位: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分析 摘要:工程施工建设时,会涉及到诸多现场施工问题,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对施工过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提升施工单位施工效率和林润收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设;经济管理 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项目建设,为了提升施工单位的盈利比例,降低施工风险,需要对施工单位实行全方位的经济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现阶段管理问题,提升施工单位施工利润。 1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项目承接过程存在问题 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激烈,为企业生存,会使用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得工程项目,作低成本施工标书,造成工程尚未开工就面对亏损的情况,投标预算编制不严谨、不仔细、不认真,缺少重要审核环节,存在致命漏项、楼两,导致一次性借款工程损失巨大[1]。 1.2工程施工手续存在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方通常会采取尚未签订施工合同,先行进入施工现场,如果建设方信誉良好会获得机顶盒通,如果建设方因手续未能审批,而导致不能鉴定合同对施工方经营会产生影响,如果施工单位不能垫付施工资金,会对企业运行造成致命打击,即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也会因为缺少法律依据而导致不能获得赔偿[2]。 1.3施工人员配备存在问题 在工程签约后,施工方不能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施工人员配备,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是因为工程施工队伍施工人员素质偏低,施工工艺水平不足,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高,管理理念滞后,导致施工时工程进展缓慢,难以按照预定进度进行施工,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互相推诿责任,导致整个工程收益较低,情节严重会产生亏损[3]。 1.4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在许多施工单位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约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整个管理系统并不健全,管理方式仅凭个人喜好,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管理,在一些施工单位还存在为了应付检查而虚设管理部门的情况,是施工单位对管理系统的不重视,导致规章制度无法设立。 1.5工程结算存在问题 由于项目施工涉及施工人员较多,工期较长,工程变更也较多,在结算时往往不能够进行快速审核,结算难以顺利进行,在一些特殊工程中,甚至有多年结算不清的情况,提高工程结算难度。 1.6工程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工程成本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首先是成本分析问题,有一些施工单位对成本分析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通过科学的成本分析,进行利润控制,只追求施工规模,忽视了施工利润。或者是对成本分析不够透彻,不能准确的找到控制盈亏的真正原因。其次是在施工组织设计上不科学,导致不能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人员管理,工资结算,进度把控,没有建设完整管理系统,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进行统筹工作。最后是材料管理问题,在一些施工单位中,对采购使用只选贵的不选对的,采购没有计划,对物资管理不规范,对采购报销流于形式等。 2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建设完善制度 在企业中,为了谋求长久发展,必须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让管理系统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设完善的管理部门、监督部门、规章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划分,是提高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最基本因素。 2.2严格监控工程承接 在进行工程签约时,必须等待合同手续办完才能够进入现场施工,避免因为合同不能及时签订,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在签订合同后,施工单位需要专门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进行审核,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确认合同的合理性、严密性,从而提升施工单我合同管理能力。 2.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工艺、施工时间,通过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发展的管理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协调多方协同工作,统筹工程的施工工作,确保施工质量,提升施工速度,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明确施工过程责任划分,能让施工单位有效的提升施工能力,获得施工口碑,赢得更好的施工机会。 2.4加强工程结算审核 加强工程结算审核的有效方式,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资料进行实时收集、整理、档案入库,对变更工程合同进行资料收集,作为结算依据,对整个工程的经费使用、人员变更、设计变更进行资料整理,通过提供真实有效的审核证据,提升工程款结算审核速度。 2.5严格进行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关乎整个工程盈利比例,贯穿整个施工全过程的复杂管理问题、经济学问题。首先需施工单位对成本分析引起重视,听过完善的考核程序、建立由领导牵头的成考核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考核,通过科学的成本分析,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对项目工程进行成本预算,对未来可能发生意外进行预案,提高项目工程的盈利比例。在进行成本分析、考核后需组建成本控制监管小组,通过科学组织结构,对整个工程进行统筹管理,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提升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经费使用需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材料采购、人工开支、设备租赁等。材料采购是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较难的部分,在选购材料上需进行科学选择,综合考虑材料的价位和实际使用效果,要使材料技能满足设计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注,又能物美价廉。人工开支是施工过程中支出较大的部分,施工过程需使用大量人力进行作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分配上要考虑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多个方面,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对人员调动进行详细记录,避免在工资结算时产生错误,合理进行劳动力分配,避免人员闲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人员成本。在进行设备采购、租赁时需考虑实际施工需要、施工人员是否能熟练使用设备及施工工艺的需求,综合进行考量,不能盲目选择科技含量高的设备进行使用。 3结束语 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可得出结论,施工单位想提升利润,必须从工程承接起进行经济管理,从合同鉴定到施工管理再到工程结算,通过全国的科学成本控制,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提升施工单位的施工盈利比例。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电水利工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水电安装工程也较为复杂,因此在此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十分重要,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本文通过对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健全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水电安装;工程造价;问题;措施 水电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近几年,据统计,我国用于水利水电的投资都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只有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才能够将资金更好地运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从而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上造福人民,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1水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水电工程项目自身具有许多特点,而水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与其他工程管理对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水资源属于国有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水电工程的涉及面较广和领域较多,与各个方面都具有联系。第二,水电工程具有较大的地域性差异,地理环境、外部环境等因素都有较大差别,从而导致不同水电工程项目造价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第三,工程项目具有不确定性,水利工程造价因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造价现场出现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进而致使水利工程造价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第四,我国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多样,缺乏统一的量化指标。 2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完善、不系统 工程造价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因此成为了独立的行业,但因为刚刚开始起步阶段,“二分制”的管理模式受计划经济时的管理模式影响,管理上没有明确主体、责任,而整个过程又十分复杂,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咨询、政府部门等多方建设主体,职责的不明确致使其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缺乏规范化和法制化。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通常要由好几个单位来合作完成通,“分单位、分阶段”的“二分式”管理方式。 2.2多种计价方式导致标准不统一 并存多种计价方式,工程计价方法不够科学。当前,我国都是采用通过预算确定工程造价,也就是按定额计算直接费用,按照取费的标准来计算税金、利润等,算好后再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或者规定进行补充和调整,最后得到工程造价,直到现在都采用这种方式。这里直接费与间接费的计算依据,分别是参照定额的取费标准。定额既不仅包括在工程进行过程中产生的实物,同时包含了在此过程中的劳动消耗量,以及消耗的各项材料的单价,取费标准是依据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由国家确定的。 2.3相关人才匮乏 部分建设企业虽然都在一步步推行工程造价管理,但专业人才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业务水平不高,有些对于自己职责不明确,有的只是滥竽充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而目前相关人才大多出现知识老化的现象,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 2.4工程造价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依旧存在不正当竞争,不按规矩办事,盲目压低低价、压缩工期,不以质量论英雄,反以速度做比拼,加上很多工程款拖欠严重,导致许多工程都出现质量差、超预算、效率低等问题。水电安装牵扯着设计人员设计以及许多材料的购买,设计人员经常出现私自更改设计,抬高标准的情况;而甲与乙相互串通,购买低质材料的现象也时常出现,投资方只希望以低价招标,但是往往忽视对投标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的审查,导致出现不良行为,承包方往往采取低价包出的方式承揽工程,靠寻找合同的漏洞和监管不力来“赚钱”,造成工程造价管理被动局面。 3加强水电的工程造价管理具体措施 3.1严格控制决策阶段 在整个水电安装过程,从设计和方案选择开始,就要积极开展设计招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通过专家评价,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争取使设计更完美,同时也有利于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同时,在整个工程投资中,占据大部分的是安装工程费用与设备购置费用,因此要控制水电安装工程造价就要以决策阶段作为控制主体。 3.2细化责任,责任到人 在水电安装工程中实行目标与责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模块制定不同的施工建设目标,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并且明确响应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定期对施工目标进行考核,以此作为部门、个人考核依据,贯彻落实竞争上岗原则和目标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采用责任倒查机制找到责任人。同时还要实行法人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明确所辖区域内的水利工程管理法人,建立以法人为主体的造价管理体制,明确法人的造价管理责任和施工目标责任,提高造价管理的水平。 3.3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在整个水电安装工程中,要采取分解的方式,将所有步骤分解开来,在每一步骤明确提出限额设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每一步骤设置限额,促使单位加强造价的控制观念,强化设计人员的意识,争取达到技术与经济相统一。 3.4加强全方位监督 采取工程前、中、后三位一体的全面监督体系,在工程开始前监督是否有不按工程招标投标文件订立施工合同或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另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擅自提高工程造价协议等行为,工程中监督计价活动中有恶意抬高、压低价格,或者提供虚假报告等行为,工程后招标投标工程的竣工结算是否按照招标投标文件及合同约定的原则执行等。通过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保障公正公平。 4结束语 水电工程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如何确保水电安装工程的高效完成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在水电工程项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造价管理科学合理,才有利于水电安装工程的顺利完成,做好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邹文妍 杨敬东 单位:山东大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摘要: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由土建费、建筑安装费和其他的管理费用三个部分共同组成,建筑安装费作为其中的主要费用之一,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给投资使用提供更为确切的保障,有必要控制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造价。本文将分别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一、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 1.具体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较低 现在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部分施工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想尽办法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其中施工企业内部质量技术和造价管理相关部门的设置、质量控制及具体造价工作的落实成为减少资金投入的重要环节。具体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安装工程对材料的价格完全遵照的是市场价,虽然在进入计价表之前,都是经过建设单位的价格认定的。但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使用的最终材料没有过多查看,施工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使用高价格低质量的材料。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安装造价大量增加;另一方面,给整个工程的质量埋下隐患。在订立合同时,主要考察的是合同条款的制定,对整个合同是否合理几乎忽视,这很容易在施工中出现变更,增加造价成本。如果某项工程是由建设单位供应材料,往往会产生施工后期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矛盾丛生的局面,因为施工单位往往会选择在施工后期以多报材料计划的方式等材料到货后,易地串换,套成现金,日后自然矛盾重生。 2.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修改原有设计 设计与签证变更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但现在的问题是,面对设计变更,施工单位没有一个特别正确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增加造价成本,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业主严重欠缺预算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工程造价成本增加的又重要因素。3.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成为影响工程整体造价的主要因素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成为影响工程整体造价的主要因素,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且能有效实现工程造价目标。就目前我国建筑机电设备设计人员的现状来看,其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工程造价意识欠缺是设计人员的“通病”。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设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利用为业主推荐设备的材料,从而从中提取回扣,无形中使业主的投资增加。此外,部分设计单位会受到设计时间的影响,导致设计质量差、设计图纸笼统等多重问题,这也会增加工程造价。 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1.合理制定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管线布置工作较为复杂。所以,施工图纸交底会审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面对施工单位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要在其合理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确定和控制,一旦发现图纸的各个部分存在矛盾就一定要及时处理,尽快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尽可能地将返工的情况扼杀在“摇篮”中,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在实际开工之前,要对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找出投资控制的关键点,并制定好对应的防范措施。 2.做好竣工结算工作 竣工核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这阶段需要做好复查及复核工作,从而将影响工程造价的诸多因素进行核实,并加以确认,然后根据工程质量、工期、工程数量及定额单价等情况确定结算造价。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来处理,以更好地控制安装工程的造价。 3.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健全工作 现在,我国的工程造价已在向法制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有关的工程造价相关管理办法等法规都已相继出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项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都需要全部提升,培养其在具体工作中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在高度责任心的推动下,实现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为工程整体造价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严格控制建筑安装工程的变更签证 在整个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从某个层面来讲,设计变更和签证情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使施工方面临一系列的索赔问题。所以,造价工程师在核查工作量清单和估算工程变更价格时,一定要以工程变更内容为基本依据进行全面核查,做好技术经济的分析比较,对每个子项单价、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以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的条款为参照确定变更价格。工程变更的一系列核实工作一定要在变更实施之前进行,防止核实不准或难以更改局面的出现。 作者:李芫锟 单位: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对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进行阐述,针对机电安装工程在造价控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 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直接对工程造价和电站效益造成影响。现阶段机电安装工程中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还不完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实际的实施情况,针对造价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在确保安装质量的基础上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提高。 1机电安装工程概述 我国水力发电行业在理念方面和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为确保投资人的效益最大化,做好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方面的控制管理是特别重要的,工程造价方面的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有效策略,如今也成为投资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确保机电安装可以稳定的进行,做好工程的造价控制相关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对其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进行管理可确保机电安装工程在安装中施工的整体质量,这也可以更好的维护机电安装工程的经济效益。 2造价控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控制措施 2.1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1清单招标方面的管理不合理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工程要求进行施工,工程方面的清单招标工作需严格管理。这种管理的特征为:设备数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设备标价不会随意改变。通常情况下,很多的水电工程相关单位在清单招标的管理过程,为达到中标的效果,对工程报价方面有意的使其降低。同时,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了解市场的发展情况。对清单招标的管理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就导致企业招标的过程出现报价方面存在大幅度的变化,而这些均为对机电安装工程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如部分企业在编制清单招标的过程,清单的内容和工程施工的具体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出现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方面产生大的纰漏。还有部分企业因为人力、物力短缺的情况,对清单招标在编制方面的做法会很笼统,严重的情况还出导致很多错误产生,而这些多不利于机电安装工程的运行,同时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方面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2.1.2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促使市场的竞争也不断的紧张起来。特别是水力发电工程行业的发展,其使机电设备在安装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总要的地位。部分水力发电工程在机电安装实施的过程,不能够遵循相关的要求进行施工,这就导致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无法保障。与此同时,部分水电工程相关单位为获取更多的效益,针对工程的材料进行了控制,从表面来看这样可以达到缩短工期的效果,也可以保证短期的经济效益,减少工程的成本,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严重的造成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影响。同时如果出现一些问题极会出现返工的问题,这样反而加大了工程成本的消耗,无法有效的针对工程造价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现阶段,有很多监督方面的机构会针对发电企业有效的进行监督工作,对于水力发电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来讲,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合理配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存在很大一部分的水力发电工程单位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对专业工程的监督机构不能够完全的信任。部分单位为瀛取更多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容易忽略对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方面的监督工作。 2.2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策略 机电安装工程为水电站工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针对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其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针对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方面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工程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一般可通过分段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现将水电站机电安装在工程中造价的控制管理的策略进行分析:2.2.1设计过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①设计方案的选择;通过设计招投标和设计方案的合理竞选,选择相关的设计单位,以报刊、网络和相关媒体进行招标公告的,从而调动更多的设计单位参与到招标、设计方案的竞选活动之中,通过专家对于设计方案的综合评比,选取最适合的设计方案。②设计的完善;相同的项目内容其设计的方案是不同的,其工程的造价也是不一样的。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到参与到价值的工程中,以防止在设计的过程出现对成本问题的忽视,明确其作用的调价下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通过相关的档案选择最合适的设计。③招投标方面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机电安装工程选取适合的施工单位是很重要的,因为适合的施工单位可有效地减少投入,从而进行工程的施工。对于工程方面的成本来讲,其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做好机电安装工程的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可有效的确保工程的造价管理可以得到一定的效果。2.2.2有效的针对工程量的清单、招标方面的控制价格进行控制,招标的控制价需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2.2.3针对各项投标单位的投标书进行具体的分析,将市场的价格进行明确的投标,且市场的价格明显高于投标的价格,不明确的地方和补充的内容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并以书面形式表示出来。2.2.4合同签订过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合同作为确保双方利益和责任的有法律意义的文件,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时可和相关的施工单位签订合法的合同,合同内容要合理的标准双方的权益、义务。所以,完善合同在签订阶段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是需双方均具备法律的相关观念,并能以合同等书面形式有效的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2.2.5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机电安装工程在施工的过程,需要确保施工的成本投入合理,需要保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降低风险。在施工阶段针对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应提高对合同的管理,最主要的需要提高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避免出现资金的浪费。重点需要做好工程付款方面的控制工作、相关的隐蔽工程和设计方面的控制工作、使用材料及相关设备的价格方面的控制、工程索赔方面的控制等。 3结语 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可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收益造成直接的影响,对于水力发电工程来讲,需要做好工程的造价方面的控制工作和管理的工作,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推动我国水力发电行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芳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谈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1建筑安装过程造价的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涉及的种类多、价格差异,会给安装过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其次,由于安装工程具有内容多、工艺相对复杂、施工周期较短等特点,导致安装工程造价定额应用不能很好的适应实际安装工程领域的发展。加之安装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定额的发展。另外,由于安装工程设计需要与土建工程、装饰工程相结合的进行施工,需要考虑很多的施工因素,并且有时候设计图纸与施工的实际状况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直接导致安装工程设计存变更的可能性非常大。 2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 2.1建筑安装工程量清单编制不合理 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安装工程在实行工程承包制后,需要编制规范的建筑安装工程量清单。在编制建筑安装工程量清单的过程中,需要有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进行最终结果的确定。但是往往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招标的时候,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这一因素,会直接导致已经编制的工程量清单部分量的数字统计与实际的工程量计算结果存在差异,使之难以显示工程造价总体的准确性。因此,建筑安装工程量清单编制不合理,是影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2.2工程设计不规范 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进行中,由于工程设计不规范的问题引起建筑成本发生变化的情况也非常的普遍。在建筑行业中,也存在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工程质量,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在设计方面进行偷工减料,导致实际的施工情况与设计完全不符合,导致工程花费无法得到确定的结果。给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3预算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用,工程预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去负责。但是在工程预算的实际操作中,一些预算工作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导致工程造价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遗漏项目多,预算不准以及超标、冒标都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工程造价难以控制,也降低了公司的资金作用。 2.4部门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目前,随着建筑工程行业内部机构不断增多,日益繁杂的机构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随意造价、随意建设的现象非常中,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问题层出不穷,给整个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都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加之部门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采用额定管理的制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工作的需求,给安装工程造价造成了严重的偏离现象。 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对策 3.1重视安装工程施工预算管理 我们都知道,建筑安装工程设计,是决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相对详尽、合理的建筑安装工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在实际的操作环节,重视安装工程施工预算管理,促使政府有关部门对从事建筑安装设计的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评定相应的级别,再深入实际开展问题调查,对重视安装工程施工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经济分析,确保重视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会存在严重的问题。 3.2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 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是为了更好的在各个环节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提高全员的经济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从全局上掌控工程的造价管理,是保障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之一。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支出,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性,并强化其质量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工程安全系数和设计标准,对于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3严格控制安装过程变更导致的成本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工程发生变更,进而对工程造价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更好的避免这一问题,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加大对工程变更内容的审查,重视工程量清单和估算工程变更价格的审查,有利于促进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 3.4加强造价人员的考核,做好结算工作 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要加强造价人员的考核,加大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其次,还要加强其技能的考核,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尽最大的努力确保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作业下,建筑业的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状况,重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能够极大的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作者:范秀琴 单位: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预算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性质 对一门课程性质的正确定位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前提。本课程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高职课程体系基本划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程又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本课程为直接培养专业能力的专业技术课。(2)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工程造价人员的主要任务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合理确定安装工程的工程造价。(3)是一门形成职业能力的课程。该课程培养工程造价学生程直接形成毕业后走进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招标机构、施工企业、监理公司、设计院、房地产公司等工作单位从事安装工程预算工作的必须技能。(4)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即本课程实践要求高,实践课时多,实践内容多,能形成实践技能。(4)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要以学生之前所学习过的《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建筑电气》、《工程图识图》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开展安装工程预算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简言之,本门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是学生掌握用定额计价法编制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过程中工程量计算、费用计算、预算书编制等各环节的具体方法;能力目标是学生形成自主查找、运用相关资料,独立或相互配合成编制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中各环节的工作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团队协作的工作作风。 三、选用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是理论知识的载体。本课程选用的理论教材除了应满足内容组织精炼、顺序合理、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符合学习者学习安装工程预算的认知规律等基本要求以外,还应当配有相应实例讲解,方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此外,由于预算的地区性特点和预算定额的时效性特点,教材中所讲述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费用计算规定等都应当体现本地区现行规定。在教材选用上,还可以配套选用实训教材,方便学生随讲随练,多练多学。本课程在教学中除了应当有教材以外,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真实预算工作的特点。本课程应当配备有预算定额手册、地区基价手册、标准图集、技术规范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思路 虽然各院校所开设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不尽相同。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安装工程定额介绍、安装工程费用计算、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教学思路如下图所示:以上内容中,重点内容为内容三: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计算,这部分所占课时约为本门课程总课时的60%以上,难点内容为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应用及安装工程总造价的计算。通过以上四部分内容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基本具备各单项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内容,任务为以实际竣工图纸为案例,完成一份完整的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文件,可以学生加强、提炼及综合本课程所形成的各单项能力。 五、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当探索适合于课程及学生的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现场教学法,水、暖、电的安装在学校随处可见,均可作为现场实物教学的场所,目前各学校所建设的相关专业仿真实训室也可作为这样的场所。(2)小组教学法,将全班学生分为6至7个小组,每组6到7人,互助学习,协作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也方便有限教学资料的有效利用。(3)多媒体教学法,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方便学生形成对本课程中所涉及实物的感性认识。(4)案例教学法,通过各种真实案例图纸的“真图实算”,提高学生实践技能。(5)对比教学法,《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和本门课程在学习方法和内容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可对比学习。此外,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本课程,应建议学生多做多练,切忌眼高手低。还应多归纳总结,将繁琐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说明等简单化理解记忆。 六、教学资源 课程教给学生的应该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去主动学习和更新知识。在《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多引导学生查阅运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行业造价信息文件、网络上的造价信息资料、教学资源库等进行自学和完成课程作业。 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分析,对于下一次的教学过程改进实施有重要意义。本课程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基本的学生成绩评价分析、学生自评、教师自评、师生互评来完成。《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也是授课教师对授课对象进行剖析及深入了解的过程,是教师讲好这门课程的前提,是实现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作者:何丽琴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安装工程造价教学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赋予了更完整的功能性定义。在整个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安装工程所占的投资比例日益增大,安装工程造价成为工程造价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安装工程的人才需求也逐步扩大。高等院校更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更专业的安装工程造价方面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安装工程造价的教学现状 针对建筑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高等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以建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为例,部分院校存在如下问题:1)盲目扩招,学生的就业方向专业性不够强;2)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专业基础能力薄弱化;3)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课程不够升入,实践环节薄弱;4)土建和安装不分家,偏重土建,弱化安装;5)重视强电、建筑给排水和空调工程,弱化空调、供暖、弱电,通信等工程;6)重视计量和计价,弱化工程招投标、造价控制、合同管理等。毕业季节,用人单位和学生出现“两难”问题,单位需要安装工程方向,基础比较扎实和全面的学生,而学生在选择岗位时缺乏自信和不知所措。 二、安装工程造价职业技能分析 从事安装工程造价的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掌握建筑电气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工业管道、供暖工程、空调工程、建筑智能系统等图纸的识读,熟悉各安装专业工程技术规范、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及有关建设管理制度,熟悉安装工程各专业工程的计量规则,具有较强的工程量计算能力,能编制项目各阶段造价文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熟练应用安装工程造价软件,有一定的资料管理能力等[1]。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包括施工工艺、专业识图、工程量计算、计价、编制经济性文件各环节的内容;重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重视工程项目的整体化练习,实物化练习;重视毕业实践环节。 三、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深思 (一)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分离 目前我国一百多所高职院校设置了工程造价专业,包括土建和安装两个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大致为: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原理、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仅有部分院校分离了土建和安装两个方向,独立设置安装工程造价专业,增设:管道识图与工艺、管道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等课程,作为安装方向专业知识的强化,使安装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安装工程常用材料,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及附件,防腐与绝热保温,变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装,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图的识读等。而上面这些知识和土建专业没有直接性的联系,建筑市场对安装造价人才的需求也趋于更专业化。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实践教学环节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装工程造价的教学中,理论基础知识涉及建筑水系统、电系统、通风空调、消防、安防等各个专业工程,而各个专业工程的预算与报价,又涉及到算量和计价两个环节,就要求学生必须要灵活和熟练地计算工程量和编制经济性报告。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岗位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就业前进行大量的综合实践。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就需要合理设置校内外的实习、课程实训环节、毕业综合实践,在任务安排上,需要合理地设置实践题目难易程度、专业工程规模及范围的选择。 (三)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 随着造价软件在造价行业中的深入应用,相应的安装计量软件和计价软件品牌越来越多,如斯维尔安装算量软件、广联达安装算量软件、算王、鲁班算量等等。这些计量软件总体的设计和运行思路是一致的。通过手动布置或者识别的方法建立三维模型,然后运行计算机后台的计量程序,得到相应模型的工程量清单[2]。不同的软件有自身的特色,在操作平台的难易程度、模型的完整程度、算量的速度、准确度方面都有不同的差异,各高校和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笔者有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教学的经历,小规模的安装工程采用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进行算量过程和结果的对比,会发现手工计算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上会有所优势,但规模稍大的工程,软件算量有明显的优势。软件的应用属于一种技能操作的掌握,不同类型的算量软件的应用只需操作能力的迁移。所以,在软件教学中应该重视操作技能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平台上可以较快地熟悉与掌握其精髓。 (四)赛教结合模式 工程造价行业每年都有各种级别的技能竞赛活动,展示各院校职业技能培养水平的平台,也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标杆。笔者参与过几届大赛,从选拔、集训、总结,看到赛教结合方式的优势所在。大赛中安装方向的竞赛内容为:根据专用图纸,在指定时间和指定范围内准确计算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包括手工算量、软件算量、创新思维题目。参赛团队相应设置集训课程为:《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与识图》、《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课堂教学和实物认识实习,实训模拟教学。集训时间虽短,但从工艺、识图、计量和计价,各方面的强化和提升效果非常明显。而常规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零散,知识系统的形成缓慢,专业针对性不强,甚至很多院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大赛设置的创新思维题目,主要考核学生知识延展和创新能力。安装工程造价不是计量计价的重复过程,现有领域内存在知识盲区和陈旧的思想。而创新思维题目的出现,更督促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体制,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总结 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素质结构包括:一是专业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从业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在安装工程造价的教学中,应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工艺和技能,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作者:刘晓满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提速,大量基础设施在不断的建设,这直接的带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建筑行业的竞争自然也变得更加激烈,建筑企业要想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并且获取更大的利润,就必须高度重视安装工程的造价的控制。企业如何才能够对建筑工程的安装造价实现有效的控制、管理呢,显而易见,应该找出影响安装造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建筑企业安装工程中造价简要介绍 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工程的造价控制势在必行。在安装工程的造价中,我们通常将其分成安装费用、机械费用、管理费用等部分,其中:安装费用是主体。在造价控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合理的控制建筑工程的安装费用,从工程安装的各个节点、细节出发,控制成本,提高安装工程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当然,建筑企业还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利润,如何能够获得利润呢?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尽量的做好对投入资金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把资金投资在该投资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当然,这也是研究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意义所在。下面对安装工程造价进行简单的介绍:建筑安装工程是比较复杂的,里面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同种功能的材料可能外形不同,或者是同种设备的材料也不同,这就造成了整个工程材料选用的混乱管理的混乱,伴随着我国对科技事业的大力支持,相关的专家在不断的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同时积极的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产品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有很多落后的产品或材料在逐渐的被淘汰。在推进建筑项目的安装工程的过程中,人的因素在整个造价控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明显特点之一,从设计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要参考施工图纸来进行,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相关图纸的设计,为了确保正确性,必须要反复的对图纸进行检查,图纸一旦有错误就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根据调查的结果,安装工程的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无法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就不能较好的确保工程造价与质量。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设计人员通常会给建设企业介绍施工企业,同时还会推荐材料供应商,有的设计人员就会从中获利,这就影响了单位对于施工成本的控制。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提速,建筑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设计公司为提升市场占有率,可能同时进行几个项目的设计,很显然,设计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另外,许多设计的方案也严重缺少创新,这对于建设单位来说都有可能加大自己的成本投入,这对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是有消极影响的。当下,还有有很多建设单位对质量技术的控制制度和有关条例还没有高度重视起来,存在着不少漏洞,再加上其内部的造价管理部门还不够健全,这就造成在无法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企业用较少的投入来换取可观的利润。最典型的来说,在建筑企业和施工企业签订合同的时候,合同还容易有漏洞,这些漏洞就会对施工企业产生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生风险,那么就可能会对造价的控制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情况。当然,施工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也能够影响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相关的人员应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一旦存在缺陷,就会对造价的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 准确定位造价控制目标。在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中,相关人员首先确定合理的造价控制目标。在工程开工之前,相关人员必须深入的了解工程的招标文件、施工图纸以及施工合同中的内容条款,对整个工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找出工程投资控制和管理的重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法。在工装工程中,管线布置一般都比较密集,管路之间交横错杂,因此,应该认识到施工图纸的交底会审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施工企业所提出问题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进行控制并确定。组织专家结合现场的情况认真的检查安装图纸,对于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向图纸的设计单位提出,由他们完成图纸的修改,尽可能地避免返工,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资金。应该认识到造价工程估算的重要意义。要想更好的推进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就应该认识到造价工程估算的重要意义,尽可能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资金投入,保证企业盈利。(1)在进行安装工程施工的时候,总体考虑各种因素,最后选择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案,这就可以优化安装工程的设计,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还能够进一步的压缩工程成本。(2)安装工程具有复杂性、繁琐性等特点,其施工中存在许多造价控制点,采用限额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在设计阶段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工程量分解,从而合理控制投资。制定造价限额,然后按照限额来进行工程的合理、科学性设计。(3)标准设计意识和设计标准规范也应该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是设计人员的最终追求,但是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主要标准的运用,这里的标准包括设计意识和设计规范,这对于整个工程工期的缩短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标准,同时还要综合的考虑技术和经济两个角度,必须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在这个前提下,尽可能地为企业减少资金的投入,从而实现对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应该进一步重视安装工程设计签证及变更。在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设计签证及变更的现象,通过妥善的处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如果不能科学的处理,那就可能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一些不便。所以安装工程造价工程师应该按照工程设计变更内容来对工程量清单认真核查,然后对工程变更实施进行严格估算,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分析。如果等到工程设计变更已经发生了的时候再开始计量核实,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一般来说,设备安装工程总体比较繁琐,带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当工程进入实际施工阶段的时候,隐蔽工程肯定会出现的,建设单位应该组织相关的人员对隐蔽工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分析,工程建设单位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要尽可能地缩短工期,还要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一定要高度的重视安装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在整个工程中,能够影响安装工程造价的综合管理与控制来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竣工结算对于工程造价控制来说,不仅仅是最后的一步,也是一个占据关键地位的部分,施工完成以后,再一次进行工程的整体检查,认真核对施工图纸以及相关文件,检查工程量、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的工程等。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建筑工程的数目越来越多,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相关企业要想保持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重视安装工程的造价工作,安装工程一般都比较复杂,在工程的施工过程难免会有意外情况的发生。从建设单位的角度来考虑,应该对整个工程的总体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尤其是施工前组织相关的设计、施工,同时还应该认识到监督部门给隐蔽工程做出的会签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围绕着新标准下安装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的工作人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惠芬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现场管理中电力安装工程造价管理 1电力安装工程现场管理的作用 当电力安装施工合同签订生效时,工程造价管理就已经开始了,而这其中的主要对象就是现场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图纸、设计、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实体化,而这个过程正体现出电力安装工程的价值和作用,展现出公司的工程管理能力的水准。现场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人和物,而物是死的,那么主要的管理对象就是人了。而现场管理需要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能使物品被充分使用,而不是出现其他不该出现的损失。 2电力安装工程现场管理的问题 2.1施工单位缺乏管理意识 只有形成现场管理意识,才能形成现场管理的实际行动,减小不注重对施工设施,材料的管理导致的损耗而增大的工程造价。而在这之前,必须要让缺乏现场管理意识的施工人员认识到现场管理意识的重要性。电力安装工程工作的性质和工人大多本身都是农民工的特性,决定了这些工人本身对于公司没有足够的责任感,所以不会时时刻刻都注意去节约施工材料,甚至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不会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导致许多不应该浪费的材料浪费,进而提升工程成本抬高工程造价。另一方面,现场工程管理人员把精力放在了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等问题上了,很少有人会考虑材料浪费,设备损耗等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在他们的心中很少会有成本问题,所以没有能够完全体现出现场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2.2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 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这就导致了对项目部的管理上有缺漏,并且,从施工项目部门本身来看,他们的工作能力不一定会达到应有的高度,并且不同人之间水平差异也很大。又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与奖惩措施,导致了他们对于公司没有足够的责任意识,而他们的态度又会影响下属的态度,使其失去本身另一部分的作用和意义,导致公司成本提升,公司利润降低的后果。 2.3三措一案的具体内容不够完善 “三措一案”是否健全取决于项目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准。只有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的调度和合理的安排工程中的人力、物力并且对经费有具体的安排和限制,才是合格的“三措一案”。但是在实际上,许多项目经理都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直流水线式的作业,内容也只是对相关文件、采莲的拼接,而这样做完全无法达到完美的完成合同要求的同时,做到最低的成本投入的工作目标。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项目经理工作繁忙,各种项目都会消耗项目经理的精力,使他们无法去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文件的编写上去,导致“三措一案”出现漏洞、不完善等情况。第二,工程造价与项目经理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这种权利与责任不对等的情况下,导致了对项目经理的监督和约束并不充分,而项目经理也不愿意去消耗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做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 2.4缺乏团队精神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本身就不注意团队精神,导致了下属工作队伍也不会有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缺乏对项目整体的责任心。只有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才能激发工作队伍的团队意识,公司的成绩指标更应该注重现场管理,这样才能让下属工作团队重视这一方面。在考核项目上也应该不只将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作为考核重点,也应该加上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这一重要指标。并且要将奖惩直接施行到团队上,团队考核成绩好那么就有好处,团队做的不好即使个人做的再好也没有好处,以此来培养团队精神。 3电力工程现场管理的措施 3.1制定明确的项目责任 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鼓励各部门通力合作解决问题。合理的分配各部分的任务与职责,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逐步推行项目的总体负责制。将工程成本控制纳入到整个体系中,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与任务,当然成本控制的重点仍在现场管理上。并且保证每个部门都和成本控制有切身的利益关系,从源头上调动起整个团队的积极性。 3.2抓好材料管理 电力安装工程中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所以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我们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必须进行有效的材料管理。作为施工公司,在施工前必须要进行货源研究,供货信息看手机,寻找最适合本工程的质量和成本要求的材料。并且在现场管理中严格管理,严加阻挡浪费等行为。 3.3加强过程控制 工程质量是建筑安装的最基本要求,它要求竣工后建筑产品达到国家标准,并且能完成合同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把好质量关,能够控制工程质量成本,更能够避免因为质量不合格导致的返修、返工由此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工程造价问题贯穿整个工程过程中,为了降低工程成本,进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我们应当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都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尤其是现场控制,包含现场材料控制与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把好这两道关口,我们就可以极大的减少由于材料浪费,和质量问题引起的不必要的成本提升。而把好这两道关口应当是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尽量减少缺漏和不完善之处,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晓东 单位:哈尔滨龙维电力设备综合服务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有效控制安装工程造价的若干问题 1工程概况 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区域来说,原本拥有的城市人口就多,再加上大量的外来人员,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综合楼必不可少。本文举例的公共卫生综合楼分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这两部分使该综合楼不仅具有行政办公性质,还兼具部分医院的功能,因此其中的安装工程涉及的系统、专业非常多。也给工程造价的控制增加了一定难度。这个公共卫生综合楼分为A、B两栋,彼此独立又呈直角相连,一栋以办公大楼的功能为主,一栋以医院的功能为主。其中的安装工程涉及给排水、消防喷淋、照明动力、通风空调、计算机网络、弱电工程、电梯工程等。各个专业在高峰期同时交叉作业,随时都有可能在施工交叉过程中,形成较多的工程变更,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2首先是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注意深化设计,加强设计方和使用方之间的沟通,以及不同设计方之间的沟通,有利于节约工程造价 (1)从设计阶段就应严格管理,注意加强设计方和使用方之间的沟通,认真对待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有利于节约工程造价。该公共卫生综合楼项目集医院和办公性质两大功能,对设计的要求本身就比普通设计要求来的高。因此要求使用方也要有专业性的人员,对一些功能性的东西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设计初,双方就应该经常沟通,会同不同部门、专业认真进行图纸交底、会审,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漏项,或者交叉作业,不同专业打架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工程造价增加。为什么说会造成造价增加呢?例如:这个项目投入使用时兼具医院的功能,因此有净化空调工程,但由于双方沟通和对图纸的理解力的问题。在施工到一定过程时,才发现只设计及招标了净化空调机组和楼层的进线配电系统,没有自动控制系统和各净化区域楼层总柜至机组的强电及强电柜。没有自动控制系统和配套强电,净化空调根本没法投入使用。这时候时间紧迫,补充设计并招标都需要时间,时间短招标的价格可能就比平时高。而招标完成进行施工时,可能又要破坏别的专业的已完工程,如将已完工的吊顶拆除,安装了一些管线等,再将吊顶恢复,这无形中都增加了工程量,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而且,这些工作可能影响其他工程的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就可能造成其他工程的工期延误,引起工期索赔。这每一步骤都可能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因此,我们在设计阶段,图纸交底、会审阶段就要加强管理,严格把关,避免增加工程造价。 (2)对于一个综合性强的大工程来说,主体工程的施工工期较长,一般都是先设计主体工程,在主体工程接近尾声才开始装修工程的设计。装修工程的设计是在主体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但是使用方可能在已完主体工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使用功能要求,这有可能就会造成主体工程的一些变更,从而增加工程造价。还有就是主体工程和装修工程的消防验收要求不同,也可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例如:按照消防设计的要求,装修工程吊顶内标高超过0.8mm要设置上下喷头,而主体工程的消防验收要求比较简单,一般都仅仅安装下喷头。我们在进行公卫综合楼二次装修的时候,就出现这个问题,消防喷淋系统在主体工程施工时已经完成,而二次装修设计时大部分房间的吊顶标高超过0.8mm,必须增设上翻的喷头,这样就需要增加工程变更,从而增加工程造价。此外,这样逐个点增加喷头也增加了施工难度,施工进度也会放缓,若影响了其他工程的关键线路上的工作,有可能造成工期索赔,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3施工阶段,了解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相比具有的不同特点,有利于减少工程变更,减少工程签证单,节约工程造价 工程签证单在工程审核工作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有的签证单甚至占了整个工程的20%-30%。所以工程签证单审核也是工程审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工程签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签证模糊不清,重复签证、过失签证和恶意签证等。对于安装工程的签证在要求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要求描述细致,具体到材料的材质、型号、规格等等,隐蔽工程还应绘制详细的示意图附上。而如何减少工程变更,或者在工程签证中如何规避各种增加工程造价的陷阱,就要了解安装工程独有的一些特点。 (1)安装工程中的材料品种多、规格多、品牌多,熟悉安装工程中各种主材价格,有利于工程造价的审核。安装工程中的主材费是工程造价中的主要成份,金额比较大,约占整个安装费用的55%左右,在定额是不定价格的。目前主材价格千差万别、规格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不计其数,是最难把握的问题,也是施工单位最容易作弊的地方。审核人员必须掌握市场行情,掌握当地定额站的指导价格。同时,还要熟悉了解主材的规格、质量、重量、尺寸及安装工艺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例如:给排水工程中的阀门就有好多种。从构造区分有截止阀、闸阀、蝶阀等。从材质上分有铸铁铜芯、铸铁钢芯、有全铜的,有不锈钢和塑料等等。而同样是截止阀有J41W型、J41T型、J11T型等。同样是闸阀有Z44T型平行闸阀、有Z45T型楔形闸阀、Z45W型暗杆式闸阀、Z40H型弹性闸阀等。这些阀门都能达到使用目的,使用功能上区别不大,在一些非工业工程中,这三种阀门任选一种都可使用。即使同一种品种的阀门,又可分为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法兰又可分为单闸板式阀门,双闸板式阀门等。它们的价格相差较大,即使同一规格,同一型号的产品,其产地、厂家不同,价格差异也很大。施工单位在套用主材费时可能以次充好,以贱抵贵,以薄壁当厚壁,以这种规格假冒那种规格,这些情况都时有发生。还有可能在投标时采用不平衡报价的方法,先低价中标,再通过各种理由在实际施工时,签证变更一些主材的型号、规格,替代原来投标中的主材价格,从而抬高变更后的主材价格,达到增加工程造价的目的。如果审核人员不掌握好这些方面的知识,很难识别庐山真面目,很难掌握主材价格,也就没办法节约工程造价。(2)安装工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技术性强,牵扯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近几年来科技飞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换代。如果对各种材料或配件的性能、用途搞不明白。对各种材料或配件的规格、制造工艺、结构特点不清楚、对设备功能、特点不了解,对其出厂价格、市场行情拿不准,会造成工程审核感到无依据无把握、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无从结论。例如:机房的核心交换机设备,目前这些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其弹性很大,不同品牌的价格各不相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同一品牌,厂家直接生产和广东等地贴牌生产,价格相差可达好几倍。如果对这些不断更新的产品不了解,施工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向使用方提出一些变更要求,签订变更材料的工程签证单,从而向某些贴牌的商家买了同样品牌,价格却便宜了好几倍的产品,造成施工方挣去巨额利润,使用方损失巨大。 (3)掌握现场的情况。安装工程的审核中,对现场实际情况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工程竣工结算时,所用的竣工图纸是施工单位原有的安装施工图纸或在原有的施工图纸上加一些变更作为竣工图使用。但是在安装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如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通风工程等的管线时常发生变化,而图纸上根本反映不出来,因而照图纸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与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就会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审核的时候与施工单位产生争议的地方。尤其一些隐蔽工程,应有完整有效的隐蔽工程验收资料或者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来核准工程量。例如:综合楼的配电室的电缆沟及盖板的实际竣工长度与施工图纸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这个偏差又会引起一些配电箱引到配电房的主电缆长度的偏差,这时按照图纸计算的工程量就不对了,应以现场签证实际测量的电缆长度为计算依据。 4结语 有效的控制安装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关系着建设资金成本,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同样关系着建设资金成本,如若管理不当就会浪费和流失资金。因此,就要在安装工程造价审核中应用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各个环节,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安装工程造价,使工程审核工作更为全面、准确、规范和科学。 作者:高明兰 单位:厦门市湖里区财政审核中心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建筑施工中安装工程造价因素分析 1安装工程造价重要性 1.1压缩施工成本 控制安装工程造价,有利于安装工程中合理安排施工所用人力物力,最大程度的保障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能保证施工工期按照施工安排顺利进行,避免实际支出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最终达到节约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的效果,把工程利益达到最大化。 1.2保证安装工程施工顺利 控制好安装工程造价工作,能够在施工工程中及时发现不足缺陷,同时施工管理团队要及时商量决定相应措施,同时避免施工返工、建筑材料浪费。同时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的变化灵活改变预算方案,采取相应对策,要让资金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对安装工程施工科学合理安排,对施工人员合理的安排使用,对施工工期合理编排,实现安装工程更顺利的进行。 1.3提高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及增加工程项目利益 加强对于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够对于安装施工工程中的各项因素合理的安排,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各项细节,优化安装工程施工中的所有资源配置,能够将每项要素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施工管理团队要监督管理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情况,也避免由于工作粗心大意造成的返工现象的发生。只要提高安装施工质量,才能将施工项目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 2安装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2.1工程造价体系不完善 安装工程企业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不完善,在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法做到监督管理工作,无法规范的进行工程造价工作。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法把工程造价贯彻落实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让施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同时也影响到企业的利益。 2.2人为因素影响 首先造价人员,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导致建筑从业人员一度产生了短缺的现象,很多造价人员并没有太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在工程造价前期工作中影响造价结果。其次施工人员,由于我国施工人员大多数欠缺岗前培训,都是一些传统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技能生疏、施工效率低的现象,安装施工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会造成由于建筑材料浪费、施工工艺错误造成返工的现象,从而增加施工成本。最后施工团队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管理执行能力直接影响到安装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成本包括安全施工的各个方面。如若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全面、执行能力不强,会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施工不能顺利进行、人力和建筑材料重复使用的状况,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2.3建筑材料及设备因素 安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也是工程造价控制其中一大项。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不仅仅会增加施工难度,而且会造成大量的返工现象,同时会对安装工程后期养护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会让安装工程后期工作成本增加。建筑材料市场价格不稳定,造成造价部门的市场指导价与建筑材料市场时价不符,这一不稳定因素对工程造价产生很大的控制难度。安装工程大多是是机械操作,如果施工设备落后,那么对于设备的效率、能耗以及维修几率都大大提升,这样的情况务必会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工期拖延,相对应工程施工成本也相应提升。 2.4施工技术及环境因素 施工技术直接决定整个施工过程,施工技术成熟与否,施工计划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施工工作进行。如果一个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不专业和计划不科学合理,那么会对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增加造价。施工现场的环境决定着建筑材料的堆放、机械设备摆放位置,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使用。恶劣的地势环境会增加施工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施工工程量及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施工成本。 3安装工程造价相应控制措施 3.1造价控制体系的完善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于造价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制性统一各个企业的控制体系,让造价工作更加落实贯彻整个安装工程施工工程中。让施工工作顺利完成,同时也能更好的控制造价工作,把工程成本压缩到最低,让施工单位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3.2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要把一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才能保障工程造价工作的进行。造价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同时国家对于造价人员的聘用体制给出一个行为规范,避免一些不专业的从业者滥竽充数,对造价工程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碍。施工人员要进行统一的专业技能培训,要紧跟技术的科学发展,避免一些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冲突,同时也能避免施工过程中返工次数,提高施工质量。施工管理人员要提升自己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指导施工人员更顺利进行施工工作,避免人力物力的重复使用,尽量完成工程一次通过验收。 3.3改善施工设备及建筑材料 施工管理团队要严格把守建筑材料的质量,避免一些施工事故,同时也能让施工工艺更加完美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同时良好的建筑材料可以减免返工次数,同时也避免施工人员重复施工,也减轻后期维护工作费用。施工设备要及时维修养护,避免出现施工中故障,保障设备效率、能耗。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工程成本。 3.4提高施工技术和改善施工环境 施工团队要组建专业素养高的管理团队,带领施工人员更顺利的施工,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施工计划,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改善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更加有条理的摆放建筑材料和设备,避免由于摆放问题增加的人工费用。同时要避免环境问题引起的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量。一个好的施工管理团队和良好的施工环境能压缩施工成本,更好的控制造价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论,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在今后的工作要完善整套的造价控制体系,提高造价、施工和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施工团队的专业技术,改善施工环境和设备条件,严格把守建筑材料质量。确保安装施工工程质量,提高安装工程施工的效益。 作者:张冬梅 单位:南通万隆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电气安装工程造价论文 1在预算阶段做好造价控制工作 第一,要对项目规模进行明确,电气安装一定要符合当地用电负荷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实际状况对项目进行建设,推进项目改造工程,从最大程度上对现有资源进行利用。第二,对项目标准进行明确。建设标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因此,要结合实际状况以及投资者能力制定建设标准,建设具有安全可靠,适当超前且具有经济性的标准,防止出现投资浪费现象。第三,对项目做好投资估算工作,利用这项工作能够满足限额设计以及控制概算的具体要求,这样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就有了标准依据,从而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2关于设备和材料的造价控制 第一,对设备和材料要把好采购与质量关。在电气安装工程中,设备和材料品种以及规格都比较多,用量也很大,在工程中设备费用以及材料费用在工程成本中占据70%的比例,因此,必须要依据清单中材料的具体用量对其进行控制,对设备以及材料价格加以确定,从而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只有对材料费用进行控制,才能减少工程造价。第二,对设备和材料价格进行控制。要结合工程量清单以及基本单价,对设备以及主要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工程中的各种设备以及材料需要统一进行采购,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工程良好质量以及进度,还能便于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要对材料在市场中的价格走势进行及时分析,在对设备以及材料进行采购的时候,要通过多家进行必选,如果工程项目规模比较大,需要组织招标,在对质量以及服务和价格进行比较,选择质量较高且价格低,供应量比较充足的厂家,长期进行合作,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经常进行联系,并索要材料的相关价格资料,从而及时对价格变动信息进行掌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材料成本出现偏差,不管是降低了成本还是成本上升,都需要对其进行对比和分析,将原因找出来,利用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从最大程度上减少采购的成本[2]。第三,按照计划使用材料,对材料使用量进行控制。在工程施工的时候,每一个月都要结合施工进度计划,依据适时性以及准确性和完整性原则对材料用量计划进行编制。结合工程需求控制材料进场数量,依据工程进度计划对材料进行采购。要结合施工监督对材料进场数量进行控制,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对材料进行采购,从而控制成本,另外,还要执行限额领料的相关制度,对用料进行合理安排,监督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使用量,合理使用材料,避免材料浪费。设备以及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一定要有验收制度,对材料和设备数量以及质量签收,如果与相关要求不符,就要拒签。 3做好工程变更与签证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业主方修改项目,以及设计人员因为施工环境等导致的设计变更,施工单位要结合这些设计变更,及时做好签证工作。工程变更会对造价造成影响,因此,要由专门人员对变更资料进行保存和管理,在变更费用结算的时候作为重要的依据。(5)做好合理索赔工作。因为受到施工现场条件以及气候条件还有物价变化和图纸变更等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索赔现象。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可能会发生的索赔做好预测工作,以便及时补救。(6)在结算阶段做好造价控制工作。竣工结算就是对工程建设中的资料以及投资状况进行汇总,比如,设备费、财务费、管理费和其他费用等,可以将工程实际造价全面反映出来,这是工程最后一个阶段,若是疏忽了这个阶段的工作就会导致费用上升,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造价控制的相关工作。预算人员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对现场状况进行了解,随时掌握工程具体动态。另外,预算人员还要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与此同时,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以及技经人员还有中介审计机构要良好配合,防止不合理费用的发生,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3]。(7)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施工单位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和管理,一定要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管理人员要不断进行专业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管理能力,培养一批不但懂技术还具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使造价管理人员作用发挥出来,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各项基础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是很关键的。在进行电气安装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对造价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工程具体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造价控制工作的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在保证工程良好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造价,保证企业的良好经济效益。 作者:王雯静 单位:陕西大地重光景观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论文 1探究我国当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出现的问题 招标过程以及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安装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若是出现设备的使用型号以及具体的类别不明确这一问题,同时在招标答疑过程中这一问题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掉,极易导致合同存留非常多的活口,导致招标企业在今后不能很好的对安装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另外在招标的过程中,若是存在计算方式不正确或者是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施工企业,极易导致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失利,进而致使相关企业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2有效控制管理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的手段 1)对现场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在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程变更问题,若是相关部门不能正确、合理处理工程变更问题,极易导致造价的提升。所以在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对工程变更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判断工程变更是否是必须的、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另外对于一定要出现的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工程变更情况,需要通过监理人员、建设部门以及设计部门三方的认可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同时在该部分施工之前就做工程变更工作,以避免由于重新安装而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或者是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2)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设计环节的造价进行严格控制管理。从实际情况来看,安装工程项目的设计好坏,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安装工程项目的设计部门一定要对安装工程设计进行严格管理,根据对应的设计标准开展严格的设计工作,同时在设计中明确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材料类型、具体规格以及具体数量。除此之外,相关的设计部门一定要根据对应的设计流程以及建设部门的设计要求开展设计工作。为了对设计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建设部门需要委派具有一定专业设计知识的、责任心比较强的人员参与到建筑安装工程设计环节中,这样不仅建设部门的设计要求能够全面、准确的传达到设计部门,同时建设部门的技术人员以及设计人员也能够相互合作、交流,以使设计方案更好的满足工作需求,从而使建筑安装工程的设计环节就将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使得建筑安装设计环节的造价能够得到全面的管理、控制。 3)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的造价进行严格控制管理。想要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的造价进行严格控制管理,首先需要严加管理以及控制招标文件,不断加强招标文件的水平、质量,另外工程量清单无论是在哪一种招标文件中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当本着科学、客观以及公正的原则,以加强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的合理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防止工程量清单出现漏掉某部分或者是重复等问题,提供给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以及控制更为可靠的基础。其次,招投标工作的评标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不但要对投标企业所提供的总报价进行评审,同时也需要对各个单项报价进行评审,不仅要确保单价符合相关要求规定,同时也需要确定总价满足相关标准,确定使用科学、合理、正确的合同价格,以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进行更好的管理以及控制。 4)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结算竣工环节的造价进行严格控制管理。为了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结算竣工环节的造价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在工程结算阶段,首先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审核结算,特别是要严格审查管理设计变更部分所导致出现的成本提升,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工程结算工作,必须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其次,为了确保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需要对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特别是工程变更资料、招标文件、现场签证以及所有的施工合同等等,资料越完整,结算审核效率就会越高、可靠性就会越强,可以说真实、全面、完整的资料能够确保工程结算审核质量。最后,需要对各个单价以及工程量进行审查,同时需以工程结算编制为基础开展严格、全面的审查工作,同时以施工合同的条约内容为基础,对各施工项目施以细致、严密的审查工作,不但要审查工程建设所用的材料价格与施工要求是否相符,同时也需要对各个项目的单价进行严格的审查。 5)对建筑安装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加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对于所有的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来说,只有对施工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才能够在根本上对工程施工造价以及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现在部分施工企业存在施工人员素质水平较低、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能力较低,以及企业没有掌握先进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等问题,对于这些企业,建筑部门应当严格对待,最好避开这些企业,以防止整体的安装工程造价受到不良影响。相关部门应当对施工企业进行严密的引导工作,防止施工企业随意要价、任意哄抬标价或者是压低标价等,对于这部分施工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根据相关规定要求进行严格的打击,若情节严重者应当取消其招投标资质。另外由于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涉及方面也非常广,所以相关造价人员一定要深入、全面了解暖通空调、电气安装以及给排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就此有必要对造价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能力教育,同时不断提升造价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提高造价人员的学习能力,同时鼓励造价人员学习掌握、了勰更多的相关施工技术要求以及科学知识。 3结语 总体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安装造价所受到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问题出现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就此有必要全面、整体、深层次分析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及时发现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所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掌握,才能够使相关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作者:王爱云 单位: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浅谈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国际形势,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的广阔的发展机遇,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业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设备安装工程包含有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安装等相关的工程,不管是哪种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都是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而且将这种审核方法有效的运用在安装工程当中,将更好的促进了我国安装工程的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也为高速发展的产业经济保驾护航。本文将针对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内容与方法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安装工程;造价;造价预结算审核;内容和方法 1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内容 1.1审查结算编制 在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包括对结算的编制的审查。审查结算的编制,要求编制必须有合法的编制依据。同时编制依据还必须具有实效性和具体的适用范围等等的内容。结算的编制依据主要是国家或者各省市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颁布的相关规定及收费标准。施工图纸和设计说明的特殊点必须进行明确的标定说明。相关的安装工程合同、竣工图、签证单等等都是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依据中的具体内容。 1.2审查结算文件的组成和具体项目 审核结算的具体内容中还包括审查结算文件的组成和具体项目。组成包括单项工程汇总表、单位工程汇总表、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价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总价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其他项目清单与计价汇总表、规费税金项目计价表及材料汇总表等。具体项目包括工程量的核算以及工程量是否符合相关的计算规定,检查分部分项工程中是否正确选择定额等等;又或者是对定额缺项子项目与相关规定编制是否符合或者是是否得到了相关定额编制部门的认可等等;预结算中所采用的单价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检查安装工程的收取费用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检查工程实际施工是否与原预算(标底)或报审结算以及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一致,与现场签订的工程量核定单一致;检查人工,材料机械和设备的购买租赁价格的确定是否符合市场实际,手续是否完备合法等等。 1.3深入现场进行实际工作的勘测 在对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过程中,审核人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对实际项目进行测量,并且深入了解施工的具体过程,对具体施工过程中可疑的内容进行核实。通过对安装工程实际的勘测,对具体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将具体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2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 安装工程中的造价预结算在编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新的技术、结构、材料等涌现而产生很多的改变,所以为了能够促进整个安装工程发展,应该对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工程的预结算编制出来之后,应该及时的送到建设单位进行造价合法合理性的确认,才能够将这作为工程办理结算的依据。具体的审核结算的方法包括全面审核方法、重点审核方法、造价指数对比审核法这三个方法。 2.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方法就是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和合同中的具体要求等和各方面内容结合进行相关的造价预结算的估计,这里所运用到的具体的审核过程和方法都与编制预结算大概相同,但是仍然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在进行结算审核的过程成中仍然需要设备加工竣工图、变更图以及各种工程订单等,通过这些订单的具体信息对整个工程中的具体预结算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运用全面的审核方法。可以达到全面细致的预结算,同时预结算的质量也比较高,效果良好。所以目前绝大多数的工程预结算中都采用这种方法。但是这种审核方法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大量的工作延长了工作的时间,如果对于工期比较紧张的安装工程,则不适用。 2.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的方法就是对工程结算的过程中造价高、容易出现错误的项目进行重点的审核,这种方法工作量小而且工作效果好。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就会采用这种方法。在这种审核方法中,可以将工程量比较大或者是造价比较高的安装项目作为重点的审核对象,比如说信息化项目的机房安装工程和大型游乐场中的游乐设施的安装工程。同时还可以对新增的单价进行重点的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新增单价的合理性以及编制依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等。除了上述两个方面提到的重点审计得问题,还包括对计取的各项费用进行的审核等等的问题,计取的费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符合施工的相关规定等等,在不符合的情况下,应该按照最正确的方法进行重新计算。 2.3造价指数 对比审核法造价指数对比审核法是设备安装工程中造价审核的又一方法,这种方法在平常的审核工作中使用的还是比较少的。但是这种方法的审核速度比较快,而且工作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少,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使用这种方法的。但是它也存在缺点,那就是品牌设备价格不容易把握,这种不容易把握的缺点降低了结果的可信度。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设备安装工程当中的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就包含了全面审核法与重点审核法以及造价指数对比审核法。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可以从具体的施工要求与相关的规定进行有效的对比。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安装工程的造价预结算的工作将会有着较大的进步。 作者:彭明亮 单位:江苏正中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论文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政策变动快,学生不能灵活把握国家政策性调整引起的定额和价格调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一方面教师对政策没有及时关注或者反馈于学生,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掌握调整内容、方法等,导致同一工程造价出入很大,从而失去了对实际工程的指导意义。 1.2授课教材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关于本课程的授课教材很多,如机械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单位出版的相关教材,多达十个版本。基于教材进行理论讲授是一贯的教学作风,但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言显得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课堂上学习气氛不浓,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1.3师资力量弱,教师实践经验匮乏由于学校本专业起步较晚,人才需要量大,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就进入学校直接上台讲课,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授课过于教条化,课堂不生动,整体而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效果不佳。 2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本课程面临的现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加强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2.1突出案例教学基于课程复杂的特点,建议教学中首先简单学习基本理论概念,其次以某个小型工程项目为主线,通过识图依次讲授建筑暖通空调、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突出编制依据、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形成工程量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工程量清单与计价、工程造价汇总、编制说明书等一系列最终成果,使课程具体化,然后总结课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最终给予学生类似实际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要求其分组动手编制各专业工程概预算,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范例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识图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教学使课堂跳出教材的条条框框,同时紧扣教材的基本理论,使课堂生动而主题明确。结合图纸教学的课堂经验,学生学有所用,从而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十分可观。同时由于案例中涉及到工程量(包括隐形工程)的计算和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的分析,整体较为繁琐,要做到计量不重复、不遗漏,计价不出差错,就要求学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所以案例的学习与操作培养了学生耐心、细心、用心的工作态度。 2.2加入互动学习教学活动是一项多边的活动,一味偏向某一边的互动对于教学而言都是打击,应提高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2]。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组合,而应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实现学生讲解、教师评课的课堂场景,在教师讲解案例后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识图,同时安排学生课堂讲解。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应是互不交流学习的生活状态,应一起关注相关政策、学习相关软件、讨论相关案例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与教师之间,更不应是闭门造车、互不探讨的教学状态,应互听课堂、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沟通把良好的建议反馈于课堂。 2.3操作相关软件考虑到造价就业的需求,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相关软件的学习,如广联达、智多星等,一方面教学可以暂时脱开书本,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更为实用的知识,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自我钻研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加入软件的学习无疑是一项积极的举措,但前期需要一些投入,如软件的购置、硬件的升级、教师的培训等。由于学校目前处在起步的阶段,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与人力,但我们可以通过申请精品课程的途径获得一部分补助,同时通过创收的方式获取另外一部分资金,实现相关软件在课程授课中的应用。 2.4联系实际工程一方面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很难萌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讲课难以生动,所以课堂中案例讲授、软件操作应紧密联系实际工程,同时教师要寻找机会加入实际工程中,以最新的行业动态反馈于课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3]。考虑本课程课时量不够,联系的实际工程规模不宜过大,但应涉及建筑暖通空调、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授课尽量全面、细致、有序。在掌握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弄清图纸中各种图例符号、文字符号、设备型号、标注方式的含义,结合平面图和系统图来提升各专业识图能力,在此基础上统计工程量,分析并汇总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从而掌握各专业概预算的编制。同时熟悉基本建设程序中依次进行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结算与竣工决算等的区别与编制。从横向和纵向上全面掌握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最后通过学生课后巩固与实际操作,进一步驾驭更大的实际工程项目,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接轨。 3结语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由于本身的特色,一方面它离不开专业,另一方面它独立于专业自成一个行业,而且人才需求量大,作为高校义不容辞。而面对本课程教学现状,我们需从以上四个方面深化改革,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社会输送一批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段姣姣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 安装工程造价论文:小议控制安装工程造价成本管理 一、分析成本风险及控制管理 1.决策定位及设计阶段 决策定位阶段成本风险包括市场研究、投资机会分析、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定位滞后的影响等;设计阶段成本风险包括设计人员素质、设计依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设计监督和设计招投标等。具体表现为:(l)材料、设备定位不及时和营销策略改变。如某住宅原设计为高档住宅,为适应市场需求改为毛胚房,但电梯,太阳能、智能化等设备的选型、系统配置及管材的选用上均为高端产品,增加成本约1000多万元。(2)清单特征描述不准确,投标单位不平衡报价。如招标时清单的建筑材料不实,施工过程中数量增加则提出单价索赔;导致总价上升。(3)施工图设计质量不高、深度不够,清单子目增项,或产生不必要成本。如建施图与安装图没有同步修改;细部无节点详图,产生子目增项。如针对某项目预算中钢筋、管材、电缆综合平衡后,对施工图进行设计优化,减少不必要成本指标。如电线电缆分项,设计保守,进行优化后,成本节约能下降20一so%。(4)设计进度滞后等原因。如某安装工程设计滞后,未参与主体工程招标,竞价不充分,结算价偏高。其他常见设计变更举例:通风空调安装变更增加、水电管道增加、安装工艺与高度的变更等。设计阶段成本优化目标是兼顾品质和进度,重点对前期的规划方案、建筑方案、结构方案、部品策划方案、景观方案、示范区策划、施工图等进行优化,甚至将触角延伸到用料选材上,采取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各方面措施,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通过层层成本结构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调查形成的数据库,形成相对准确的成本目标。组织措施:明确组织结构,完善开发商设计标准;编制本阶段详细的成本控制工作流程图;根据管理职能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开展设计方案竞赛、聘请专家作技术经济比较,设计挖潜等。技术措施:建筑方案的、结构方案的选择,包括结构型式和桩基型式的确定等。经济措施:结合数据库的成本科目,对总目标的分析、论证,进行目标分解,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在充分满足项目功能的条件下考虑进一步挖掘节约成本的潜力;合同措施:精心策划,合理选择合同结构;选择合作良好的设计合作伙伴,在设计合同提出成本控制要求,提出优化设计的奖励措施,明确的设计进度,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避免大量的设计变更和期销售的失利。 2.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成本风险包括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的严密性、工程量清单质量、评标质量、施工单位不平衡报价、不正当竞争的道德风险等。(l)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严密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如某项目通风管道结算方式合同中无约定,结算时引起争议;某项目主材市场价格涨跌风险分摊事前未约定,结算时引起争议;某项目原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价金额不尽相同,结算方式不一致,结算时引起争议等.(2)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差,引起不平衡报价和施工过程中索赔。(3)对市场价把握不足,评标深度不够,未能识别隐含的商务标风险。(4)平行发包各工程的工作面界限划分混乱管理难度加大,重复计算等商务风险加大。成本优化思路包括统一搭建招标管理平台,建立和加强招标管理监控机制,确保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的严密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提前图纸会审,控制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把好评标和询标关,合同谈判严谨细致。 3.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 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是是前面各阶段成本风险集中体现的阶段,对成本优化成效直接影响。(l)签证风险。责任主体不明确(不是建设单位承担)的签证、重复签证、事后签证、无实施确认签证、计价口径不明确签证和未按程序审批的大额签证等。(2)量价明显不合理,数量和单价过高的签证。(3)未经技术经济比较的各类变更,导致成本失控。如某项目安装设备标准高变更,签证前未与设计单位沟通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无效成本增加费用约12万元。(4)竣上图质量差,联系单分类和编号混乱。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均未按事件变更原因和责任主体合理分类,也未分专业按统一规则连续编号,以至结算时对相关费用的承担对象难以确定,引起结算混乱和争议。首先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加强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控制变更及签证;合理编制、优化、及时检查和调整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加强进度款的支付管理;严格审核竣工结算等。 二、施工各阶段成本控制管理 1.决策定位阶段 在决策定位阶段,针对可行性研究质量和项目定位间题,如应用成本管理软件系统可大大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成本测算质量,充分预估项目实施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为项目多方案比选提供科学可靠的成本参考依据,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及时准确完成项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2.设计阶段 充分借助信息化软件平台已建立数据库中的有效数据,使优化设计有理有据,进行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比选,督促设计单位尽可能提高项目的“性价比”;针对设计质量和结构成本失控问题,进行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的评审和修正,及时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3.招投标阶段 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材管理,随时掌握材料价格等动态信息,便于合理选材;利用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和合同分析等管理模块,将合同纳人信息化的动态管理。针对合同和评标质量问题,可借助信息化软件平台,准确把握材料市场信息,通过将投标价与信息化软件平台中相应的数据进行比较并作深层次成本分析,预防不平衡报价,降低各类风险,确定技术与经济结合、成本与品质相适应的“合理低价”。 4.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 及时采集变更信息,实时反映某项变更对整体动态成本的影响,通过与目标成本比较,就是否确认变更作出决策,自动预警超常变更;通过执行大额变更会签制度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尽可能杜绝或减少不合理变更;追踪分析变更根源,发现并控制变更黑洞;通过制订付款计划、审核付款计划和付款登记等流程层层控制工程款项,把好资金出口,有效地防止超付;工程过程变更费用已相继测算并录人系统,追踪合同执行的全过程,使最终结算高效快捷;自动冲减已付款项,准确、快速计算结算余款;定期对已发生资金支出的动态跟踪比较,预测和规避风险,发现和纠正偏差;通过合同预测金额和调整成本等功能随时预测成本变化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总成本不被突破。 三、结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单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项目成本是否得到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其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建设单位所承建的项目必须在每个环节都有控制好收人和支出,尤其是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控制项目成本,才能使得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这对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席虎单位:江苏兴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方面论文: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方面的发展状况 摘 要:所谓热能动力工程,它在物理学领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它立足于热物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借助机械自动化控制途径和工程力学当中的基础性理论知识来对热能动力领域进行研究和探讨。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怎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将能源有效利用起来,并且将其中的热力资源更高效地利用到生产当中,有效实现资源的使用价值,避免过度的能源损耗,进而节约能源。该文将针对目前热能动力工程现状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它在能源等方面上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生态能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能源发展 热能动力工程 节约能源 在我国,热能动力工程已经经过了长时间发展以及深入探索,获得了非常理想的发展成果,而且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大量热能动力工程的优秀工作人员,给整体生产经济发展都带来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不管是锅炉或者是能源,热能动力工程均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实际意义,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前热能动力工程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损耗能源量比较大,所以未来发展进程中热能动力工程需要强调节约能源。 1 目前热能动力工程现状 恰当地发展并利用热能动力工程能够有效提升利用资源的实际效率,有效促进节约能源工程发展和完善,给我国的生态社会以及和谐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想要切实有效地实现整个热力工程对于利用能源的效率产生的良性影响,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动力以及热量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动力和热量之间进行转换这一问题具备较高复杂性以及较高难度,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领域。发展转换技术必须要这些不同学科和领域共同发展并相互促进,形成持续性的进步和发展。就当前阶段的现实情况而言,热力工程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模式,企业以及热电厂都已经变成了热力应用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尽管在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热力研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进步,不过比起发达国家依然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完善:其一,要对热力自动化的程度展开具体且深入的分析;其二,要在保证锅炉热力转换以及空调制冷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基础之上,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适当的强化;其三,热力工程具备的专业性相对偏弱这一特征,令热力学在实际应用当中不能将其效果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所以需要加大对其进行研究的力度。 2 热力工程在能源领域当中起到的作用 结合基本国情来看,我国属于能源大国,不过从人均能源角度分析,我国却是一个缺乏能源的国家,想要支撑起工业、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大量能源资源作为支撑,而能源短缺这一问题在我国属于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能源供给情况会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热力工程发展和进步,立足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一视角,实现节约能源的绩效,进而有效地缓解当前我国存在的能源短缺的情况。所以热力工程发展和进步对经济发展而言有非常必要的价值。缓解能源短缺只依靠节流完全不够,必须要积极地探索出一条将热力工程和其他新型的能源工程结合的道路。风机应用的过程当中,针对热力工程所包含的工业炉窑设备以及发电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将重点放在引风以及通风这样的两点上,提升技术研发的基本力量的投入,有助于赢得电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开发的力度。强调热力工程在工业锅炉的应用以及电站应用当中的革新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模式下的能源供给模式变革发展,令其能够和新型能源一同接受开发,给我国的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继而给经济发展带来坚实的后备支持力量。 3 崃工程的未来发展前景 3.1 水利水电 人们可以认为,水力动力工程有一部分工作原理和热力的相关原理之间有较为显著的共通之处,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需要进行水轮机和机组的安装和调整,同时还需要随时对一些辅助性的设备进行运行协调与否的测试。在原则上,他们需要满足控制学理论以及电机学理论当中的相关知识,对应的电厂和自动化实用性上均有一定的特殊需求,最终保证理论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性。水电厂的计算机监管以及新型的测控技术的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是在未来的热力工程工作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3.2 汽车工程与热力发动机 由于热力发动机在汽车工程发展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热力发动机以及汽车工程之间的原理进行精准的了解和掌握。其中包含的原理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技术知识等都能够令未来发展进程当中热力发电机和汽车工程形成良好的协调,并且保证更高的应用效能和更高的安全稳定性,有效促进汽车行业良性转型。因此,想要令热力工程能够长远发展,需要对低温制冷和流体机械中相关内容展开细致研究和分析,以此令汽车工程当中热力工程的部分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效用,给两者都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待这两者的发展需要做到统筹兼顾,将实践操作和理论基础进行有机融合,同时从这之中获取经验累积。另外,对于制冷工艺的优势特征以及劣势特征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掌握,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以及机械动力的相关知识等都需要得到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3.3 热力和控制工程 热力以及控制工程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想要针对二者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和基础理论内容展开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需要将锅炉和汽轮机的相关原理内容作为未来主要研究的主要的内容。将理论和实践技术当作在未来进行动力机械设计工作上的支撑,保证燃烧污染能够和热力发展之间呈现平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为了其中一方将另外一方置之不理,只有保证环境污染降低到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才能够将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称为是真正的进步和发展,否则,将环境污染作为代价换回的经济发展,立足长远的眼光来看,不但不能真正地实现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还可能会逐渐将经济发展引领向低谷。除此之外,还需要使用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令热力工程能够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想道路。 4 结语 从整体上来说,发电行业实现高效有序的发展和进步,和热力工程是有一定的关联的,随着如今能源成本的不断提升,加上人们对于环保的愈发重视,非常需要一种新型的方法来处理锅炉以及其他设备存在的能源高耗损的不良情况。随着如今众多领域当中的专家学者对于热能动力工程的相关内容展开的分析和研究。人们也将愈发重视能量使用以及转化之间的高效性的重要价值,这将有效促进我国社会实现高度可持续性发展和进步,构建起生态文明型的国家。而正是因此,在该文当中建议热力工程的未来发展核心依然是其实用价值,同时对于新能源研发以及辅助性设备等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效促进能源利用环境的理想性,令国民经济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完善能源结构的优化配置,最终令经济和工业实现有效的双赢。 工程方面论文: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法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相应发展。但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活动中,随之而来的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作人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处理,否则就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刚度、强度和抗剪力不断下降,为建筑工程项目埋下安全隐患。文章主要从建筑工程项目裂缝的危害出发,阐述了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对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建筑工程裂缝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裂缝问题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解决方法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裂缝问题,逐渐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活动中,造成建筑工程结构出现裂缝的因素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认识建筑工程项目裂缝产生的危害,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加强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技术,减少裂缝发生率,为建筑工程项目正常投入使用与结构安全提供保障。 1 建筑工程项目裂缝的危害 1.1 整体强度降低 一旦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出现裂缝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总体强度,混凝土中钢筋就会赤裸在表面,遇到空气和水后出现侵蚀变质问题,从而降低建筑工程项目强度。而建筑工程结构强度的下降会加宽裂缝,出现恶性循环情况,导致工程项目耐久性逐渐下降,给建筑工程后期投入使用的性能带来影响,为建筑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1.2 建筑刚性降低 在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问题后,裂缝截面位置中轴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上移现象,将威胁到建筑工程整体结构设计。另外,裂缝不断加宽,建筑内部结构的构建会发生变形,刚度性能降低,无法承受长时间高压作用力,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结构的疲劳度。 1.3 建筑工程结构抗剪力下降 裂缝问题的出现,除了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刚度外,也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抗剪力,导致工程项目各个界面出现程度不同的裂缝问题,严重破坏了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完整性,在支撑抗剪作用下截面面积会逐渐减小,致使建筑工程结构抗剪力下降[1]。 2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温度应力引起裂缝 在建筑环境中,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作为结构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如果早晚温度差距相差过大或者是混凝土表面散热效率出现不均匀现象,就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表面出现裂缝。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按照要求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因为水泥内部热量散发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散发速度十分迅速,导致混凝土内部机构和外部结构之间的温差过大,两者之间的压力产生显著性变化,从而产生拉力将混凝土撕裂、变形引起裂缝。 2.2 混凝土仓引起裂缝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是混凝土,而混凝土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加上混凝土本身结构极易出现不同类型的收缩引起结构裂缝,并且建筑物在竣工过程中存在硬化过程,这时建筑工程内部结构就会产生不同变化,但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限制性,收缩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空间,从而产生裂缝。另外,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没有得到完全凝固,保养工作不到位,导致表面负载过重的物体已经超出承受范围,这也是引起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2]。 2.3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 在施工设计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处理地基和设计方案不合理,忽略了建筑物荷载压力,建筑设计方案不规范。在现场施工考察过程中,没有清楚认识到施工所在地本身地基土层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土质质量较差,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 2.4 钢筋腐蚀引起裂缝 在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钢筋是确保总体结构稳定的关键材料,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人员一般会使用混凝土浇筑墙体内的钢筋结构,虽然能够提升建筑物墙体的结构刚度,但是这一施工方式也会破坏钢筋的氧化膜,导致钢筋被氧化与空气化出现腐蚀,降低了建筑墙体的承载能力,从而引起裂缝问题。 3 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法 3.1 温度裂缝控制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工作人员应结合设计布局的平面规划和受力结构问题,确保结构设计平滑度,不能出现过多的凹凸面,防止因为外界温度应力的作用引起裂缝问题。建筑长、宽和高之间的比例要协调,保证建筑长度不能大于温度变化,否则建筑物结构设计会因为伸缩问题导致变形过于集中而引起开裂。对于建筑砌墙体结构,纵墙方向尽量设置较少的窗户和门口,如果需要设置,则确保门口和窗户的开口适中,控制纵墙抗剪面积,提升建筑物墙体的抗剪力。另外,温度应力引起裂缝和建筑墙体、面板温度之间产生的温差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屋面保温层结构时,应充分考虑热工需求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择合理的施工方式和保温材料[3]。每一个纵墙和横墙顶层应按照要求增加圈梁,例如在圈梁增加过程中,顶层圈梁中纵向圈梁的高度比横向圈梁要低一些,防止砖墙与圈梁之间出现约束情形,顶层砂浆墙布要大于M5.0,砌体强度大于MU10,砌墙体宽度要超过2.4 cm,以减少建筑物墙体与屋面之间温度差,避免因为温度应力引起开裂。 3.2 现浇筑混凝土裂缝控制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设计刚度,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应确保混凝土结构刚度符合规定要求,避免因为混凝土内部结构收缩问题出现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从而提升建筑内部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另外,在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按照要求设置放射筋,例如:将放射筋安装在建筑物墙角中,每一个建筑物墙角位置安装的放射筋至少为5根,长度不能小于2 m,并且配置范围要大于楼板跨度的1/3,与钢筋之间的间距为0.1 m,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抗剪力,并加强保养力度,在混凝土表层铺上草袋和薄膜,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为混凝土提供相对潮湿的环境,延长混凝土散热时间,有效避免因为混凝土表层脱水产生干缩裂缝。 3.3 合理设计建筑结构 在建筑工程材料应用中,不同的材料其变形差异性也不同,因此必须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充分考虑应力控制问题,将材料设计结构尺寸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确保建筑物受力均匀。例如在使用钢筋方面,应按照行业标准和建筑物需求计算钢筋数量,选择合适的规格,尽量降低建筑物结构设计出现开裂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还应选择物理性质、变形条件与程度等相似的建筑材料,有效控制因为建筑材料产生形变造成建筑物结构出现裂缝。 3.4 钢筋裂缝控制 针对材料本身性能问题,混凝土内部钢筋腐蚀是无法避免的,要想解决因为钢筋问题引起的开裂,应从混凝土抗裂性着手,在钢筋混凝土底部放入适量的钢纤维,以此提升钢筋混凝土抗裂性能,分担混凝土承受的负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钢纤维的使用应结合相关规范中与抗裂度、裂缝宽度要求进行,以此满足设计需求[4]。 4 结语 综上,当前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活动中,裂缝问题的出现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要想减少建筑工程项目裂缝发生率,避免裂缝带来的危害,需要详细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温度裂缝、现浇筑混凝土、钢筋等引起裂缝进行控制,合理设计建筑结构,从根源上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减少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发生率,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工程方面论文:路桥工程管理各方面分析探讨 摘要:路桥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现场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文中针对路桥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性问题进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控制 1充分准备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1.1 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 1.2 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要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1.3 要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备有关键配件,定期维护,随时排除故漳,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实践证明,违背客观规律,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人,盲目赶工和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非均衡开展工程,都将导致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工程的严重亏损。 2认真做好试验段、防洪排水和施工保通 2.1 施工前,要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订防洪排水方案,做到永久性排水设施与临时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2.2 路基路面施工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始终保持纵横坡度和碾压的平整度,使雨水能迅速排走。对排水困难或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2.3 合理安排桥梁施工次序,桥梁预制场应建在洪水位以上,汛期施工时,机械、材料、设备用过后尽快撤离现场减少灾害损失。 2.4 下雨期间要经常上路巡查,及时疏通水沟,减少路基积水。要了解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减小雨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2.5 施工现场保通关系到施工能否正常进行。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工程,如果便道、便桥、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不能通行,机械、材料、人员就无法进场开展工作,同时还会打乱施工秩序,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现场保通要注意:(1)便道、便桥的通行能力和承载标准要与施工规模及机械通过量相匹配。要加强养护,使便道、便桥始终处于完好状态。(2)地方道路作便道时,要与道路所有者签订使用维护协议,对承载能力低的桥涵进行加固。(3)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以及与现有道路的交叉路段要设立安全标志,且由路政管理人员指挥交通,避免交通事故,减少堵车现象。 3要始终以工程质量、安全为中心 3.1 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1)认真处理路基与桥涵接头,防止桥头、涵顶跳车。桥涵台背填土在路桥运营过程中会沉降变形,而桥台的刚度较大,桥台竖向变形很小,因此极易造成桥头跳车,路面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设置桥头搭板,提高桥头行车舒适度,同时对台背填土和基底进行处理,运行多年的路基其台背填土部分已基本密实,自身沉降量很小,提高基底的承载力是解决桥头跳车的关键,其施工方法有水泥灌浆及粉喷桩处理等。(2)严格控制路线的线型与标高。随着公路修建等级的不断提高,施工中对路线线型与标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纵横坡不适、平整度差等直接影响公路的外观质且和使用品质,影响公路的舒适程度。故这些问题要从路基开始层层检查验收,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返工,谨防积重难返。(3)确保结构物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公路是暴露在野外的线形构造物,既要满足行车要求,又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满足使用者的视觉要求。为此,要达到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统一,严格控制关键材料、关键工序、关键工艺,切实做到工艺精细、线条分明、线形顺适、层次清晰。 3.2 工程施工必须保证安全在施工中既不能发生工程、机械和人员安全事故,也不能对沿路的各种管线、房屋、行人造成损害。加强安全生产,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1)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让安全意识和措施落实到每个操作工序中,避免违规操作,野蛮施工。(2)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部位重点保护,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制订事故处理预案,配置消防设施,加强检查督促,消除事故隐患。(3)投保工程和人身保险,化减自然灾害及其他事故对工程造成的损失。 4加强施工进度控制 4.1 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4.2 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压缩工序衔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4.3 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5规范竣工资料整理,加强工程保护 现场管理者在认真规范内部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工程保护和养护,确保顺利交付使用。 5.1 收集整理竣工验收资料是工程项目交工验收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竣工资料是对项目进行审计验收、运营管理以及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 (1)开工前,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和资料整理规定,统一资料收集整理的标准,并应结合各单位工程计量段或自然段的划分,确定整理资料的最小单元,以便按照计量段中的分项、分布、单位工程来收集、汇总和整理。(2)资料收集接理要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从立项到竣工,从管理性文件到技术性文件,都要按照时间的顺序、类别及时立卷归档,防止资料流失。(3)上交竣工资料前要按照整理的要求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5.2 为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的保护和养护,对工程外观进行整修。 (1)全面检查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存在问题及时处理。(2)清理路基、路面、拌和场、预制场、生活区内的施工废料;按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修路基、边坡;清理桥涵、构造物上的附着砂浆;修补路面及构造物的局都损坏;使公路线型顺适、整齐美观。(3)按照《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要求,写出施工总结,恢复路线控制点,标注里程桩号,为质量鉴定创造条件。 工程方面论文: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有效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飞速提升,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力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可以使建设单位选择最优的施工企业,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通过对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发挥的效用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发表一些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招投标;工程造价;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有邀请招投标与公开招投标两种形式,它是招标者和多个投标者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主要以施工、工程设计、监理、设备、施工材料以及和工程有关的所需物资为对象。招投标必须遵循公平、公开、公正与诚实守信这四项基本原则。高透明度的招投标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与投资效益,同时还能降低工程造价。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招投标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作用 大力推行工程招投标制,使投标竞争取代计划分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招投标基本实现了由市场定价这一价格机制,这样能够使工程价格更具合理化。多个投标者之间经常会出现激烈的相互竞标,这是实行招投标制之后最为明显的表现。竞标主要体现在价钱上的竞争,通过这种市场竞争能够使工程造价更具合理化甚至下降,这对于企业的节约投资与投资效益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②在工程建筑中,每个投标人的个别劳动消耗水平都不完全相同,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招投标制的推行可以使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逐步下降,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通过大力推行招投标制,可以实现生产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使工程造价越来越合理。③招投标制的推行有利于合作双方进行更好的互相选择,这样能够使工程价格与价值基础基本相符,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因为合作双方的出发点互不相同,所以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如果选择方式只采用“一对一”的方法会大大降低成功的几率。④招投标制的推行对工程价格行为的规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能够真正落实并得以贯彻。在我国,有特定的机构对招投标活动进行严格管理,而且拥有一套健全的程序、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群体评估和决策,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营私舞弊与过度盲目竞争的现象发生,通过高度透明化的管理来遏制工程建筑中的贪污腐败。 2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 2.1 招投标要求工程造价确定出合理的标底在安装工程造价中,标底只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标底可以由招标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具有编制标底的能力与资格)编制或自行编制,它是招标人对招标工程的所需费用进行的自我控制与测算。确定出合理的标底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必须熟悉标底的编制原则。划分项目应和招标文件保持一致,必须以现行标准、费率、定额为准,同时还要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一个招标项目只能编制一个标底,必须将标底控制在批准投资或概算限额之内。②对标底编制方法做到熟练掌握。一般来说,编制标底主要采用以工程概算、施工图预算、平方米造价包干以及扩大综合定额为基础,其中较为常用的标底编制方法就是以施工图预算作为基础。③将标底的审定充分重视起来,检查标底是否准确、详尽、有无遗漏是审查标底的主要目的,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2.2 制定的评标方法应科学合理评标指标通常有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报价或施工方案、财务能力、工期、资金以及业绩等。评标方法较为合理的有综合评分法与合理低报价法。①综合评分法。该方法主要对评标指标实施量化打分,然后将不同的权重分别赋予每项指标。由于权重的不同,产生的中标单位也会不同。例如:当施工方案或业绩、施工组织设计等指标的权重较大时,实力雄厚、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装备先进的投标者的中标几率就会较大;当投标报价的指标权重较大时,招标者就会偏向于低价投标单位。②合理低报价法。采用该方法的中标要求是在其他指标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选择合理报价最低的。通常在质量要求不高与技术难度不大的工程中,经常采用该方法。 3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招投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拖欠工程款和垫资、存在行业与地区的保护思想等,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为了使建筑市场的交易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就必须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提高招投标主体的自律能力,使竞争的公平性得以体现,选择管理水平高、技术装备好、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②承包商与业主应充分认识到工程经济人员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其地位来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③有些单位往往对招投标结果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却不注意对投标报价或标底资料进行积累,甚至会出现由于企业管理混乱而导致工程造价资料丢失的现象,因此,当招投标工作完全结束后,应注意对工程造价资料进行收集,以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完整性。工程经济人员还可以通过收集与应用工程造价资料来积累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4结束语 招投标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在招投标阶段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及工期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工程经济人员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助于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招标者应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并选出信誉高、实力强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另外,施工单位也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以降低施工成本。 工程方面论文:工程竣工结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摘要:通过重视竣工结算工作,施工单位可以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找出施工浪费的原因,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进一步搞好其他工程结算工作服务。如何让竣工结算工作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结算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关键词:竣工结算;施工合同;领导重视;预算人员;结算资料;提报准备;审计配合 0引言 下面就工程竣工结算浅析应注意做好的几个方面,仅供同行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斧正。 1签订公平的施工合同,打下良好的结算基础 a.争取起草合同的权利。施工单位拥有合同的起草权就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施工合同的条款自然会有利。b.合同的条款要经过字斟句酌,避免出现内容歧义和语言不严谨的语句,并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c.注意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施工单位宜在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中把有利的条款往前放,把不利条款往后排序。d.施工工期要合理能确保施工的需要,尽量避免工期违约罚款。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的相关条款中约定工期可以顺延的情况,在违约条款中应该明确双方都能接受的违约责任,并约定违约责任罚款不超过一定的最高赔偿额。e.合理选择结算价款的方式。固定价格合同风险主要由施工单位承担,可调价格合同的风险建设单位要比施工单位承担的多而成本加酬金合同的风险主要由建设单位承担。f.约定建设单位发出的各种通知、工作联系函等任何与本项目相关的书面文件由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签收后视为到达施工单位。借此留下证据,为日后索赔提供证据和违约谈判的空间。g.工程竣工结算条款要具体、全面,约定合理的结算期限及违约责任。h.争取较理想的工程款拨付方式,尽早回收工程款。i.让利系数。在保证让利后仍有一定的利润的前提下注意让利基数的问题:是税前价款还是税后价款,是扣完建设单位供材价款还是含着建设单位供材价款,这些必须在签订施工合同中予以明确,以免结算时引起争议。j.注意质量目标的违约责任。k.工程保修期。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保修期是最低保修期限。 2相关领导的监督、重视程度对结算的影响 企业领导、单位工程承包人对工程结算全过程的严格监督与充分重视对做好竣工结算工作起关键作用。领导重视了,工程竣工结算准备过程中相关人员工作起来必会更加认真、卖力,结算工作开展的每一步也必然准确、深入、可靠。并且企业领导、单位工程承包人在结算的过程中能利用好一切可以协调的社会关系,能组织配合好参与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能确保工程结算工作在一个融洽的气氛环境下顺利进行。 3工程结算中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预算人员 工程的结算不同于工程预算,一个高水平的预算员是编制好工程结算的基础,是取得更高的结算利润的有力保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工程结算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能快速搜集整理好全面的结算资料;掌握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工程建设各阶段造价操作与控制能力,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合同条款对该调费用进行调整;全面熟悉定额计算,正确理解定额内容,准确套用定额项目,掌握上级下达的各种费用文件,以便进行定额的换算和增补;能深入工地现场,快速掌握工程实际情况,看懂图纸,深入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品种及价格;较强的社交公关能力等等。 4全面搜集与结算相关的资料,是做好工程结算工作的前提 工程结算中广泛收集与结算相关的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它为工程竣工结算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保证了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资料的收集:招标文件、答疑纪要、投标文件、工程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记录、施工图纸、工程变更、工程停工报告、监理工程师指令、材料价格签证、建设单位供材明细、供货手续费、采购保管费等、隐蔽验收记录、原始票据、现场照片录像、有关定额及费用调整的造价文件、竣工图纸、竣工报告等资料。 5提报工程竣工结算书时要有充分的准备 首先,选择的预算人员业务要精,能力要强,素质要高,经验要丰富。其次,在工程量套项选择上,要做到勤核算、细推敲、多对比。再次,在结算书中要适当虚增工程量,以拟补计算中可能漏算的内容。要重点在一些有“争议”、有“余地”的子目上加量,为结算工作留出余地,同时也为我们留出利润争取的空间。并且在报出结算书时要考虑政策性变化而引起的费用调整、设计变更、签证、索赔、奖励、变更导致优惠让利的部分费用的退还等。最后,初步编制工程结算书,组织参与工程施工的施工队长、技术主管、材料主管及统计员召开成本分析对比专项会议,做好结算书的审核确认,及时发现结算书中存在的问题,审查结算书的编制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有无漏项,避免出现少算、漏算、重复计算等现象。 6结算定案过程中要做好配合工作 施工单位宜提前排出详细的结算计划,考虑好如何与审计人员相处,怎样处理结算争议等等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 结算时施工单位首先要摆正自身位置。工程结算中的审计人员大多数见多识广,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施工单位要摆正自身的位置,放下架子与包袱,本着谦虚谨慎、请教学习的态度,对审计人员不仅要尊重,而且要提供及时、热情、周到的服务,促使结算工作在友好合作的氛围中进行,也为其他工程的结算奠定良好的友情基础。 结算过程中出现争议问题时,施工单位要把握好一个最根本的原则: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尽量协调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审计单位的关系。在存在争议的问题上施工单位首先要表明立场,做到让事实说话,对事不对人,但要切忌伤及个人感情,把争议当成是一种交流、学习的方式,这样双方在存有争议的问题上很容易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结算工作要善始善终,速战速决。工程结算值达成共识后,要趁热打铁,抓紧办理结算报告,完善三方签章手续,为工程款的及时回收提供有力保障。 7结束语 竣工结算是确定工程最终造价,结清工程价款并完结经济合同的依据,结算工作开展不力将会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充分重视工程结算工作,注重抓好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达到为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工程方面论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的若干问题 摘要:作为如今社会,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也必须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起高度责任,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质量就是生命”抓好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每一个工程公司所有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施工质量;工程管理;质量监督 1工程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的现状及与现实的矛盾 多年来,在工程建设期间至工程正式验收移交给管理单位之间,必然存在着一段管理空白。特别是建筑工程来说,随着工程的不断进展,已建成的工程管理上的矛盾将会日渐突出。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从我省施工情况来看,各地建筑单位的工程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问题,已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今后工程是否能更好地运行也构成了影响。可见,工程建设单位在建期间的工程管理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 1.1 建设单位开展工程管理工作的弱点及对策管理单位是常设机构,管理机构体制一般是建立三级管理组织;建设单位是临时机构具备建立三级管理组织的条件。因此必然会给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这正是建设单位开展管理工作的弱点。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建设单位领导下的建设和管理互相接轨的两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总部内设工程管理处,全面负责已建工程的管理;施工段涉及到的县指挥部内设工程管理科,负责本县境内已建成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并随着工程的进程.建设单位逐步向管理单位演变。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优越性表现在:①自己建设的工程最终由自己负责管理。既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也有利于事后的管理。②由于建设单位最终要演变成管理单位,所以关心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合理性,有利于工程建成后充分发挥效益,延长工程寿命。③有利于工程管理设施的保护,避免施工建设期间的财产遗失。④无需增加人员编制和开办费,有利于节约建设经费开支。 1.2 边建边管边开发是建设单位在建期间加强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办法。总之,建设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建设,鉴于工程进程的需要,工程管理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2抓紧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大致可分如下几方面:①施工管理人员的准备。②施工操作人员准备工程部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力计划,结合公司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③施工技术的准备项目,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④施工材料、机具的准备。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材料准备。⑤施工现场的准备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确定材料堆放地点、施工用水及用电情况。在特殊环境下要注意允许施工时间及道路运输情况。 3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项目质量管理必须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①项目质量管理领导班子的人员选拔。②建筑质量管理项目领导班子的必要素质。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除应有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项目班子(包括项目经理)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选配项目班子要注重总体功能。③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④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人工程档案之中。⑤施工材料的控制建筑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⑥施工机具的控制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保证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⑦建立项目的质量体系。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行。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和体系文件的编制,这是GB/19001-2000标准的要求,也就是常说的企业贯标工作,它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目前,我国已经有建立了质量体系,实施了体系认证。但由于国外建筑企业范围有所不同,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体系要素。在此基础,科研时、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可选择IS09001,施工企业选择IS09002,试验室、监理公司等单位可选择IS09003,以不同的质量保证。建立互助、双赢的和谐合作施工环境。―个建设项目的完成,有诸多相关企业单位的参与和帮助,相互间建立一个互助、双赢的和谐合作环境是项目的顺利进展与企业的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每个单位的诚信建设是和谐合作环境的基础;并建立和协调好外部关系,为项目的顺利进展“铺桥打路”。 4结语 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级倍增,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工程方面论文:探讨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发展 [摘 要]目前,利用热能动力工程对于企业的动力工具进行改造已经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尤其是利用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发展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进一步减少了污染。本文简单介绍了热能动力工程和锅炉的构成,对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锅炉;发展 一、关于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就是“热能”与“工程”之间关系的引发的相关应用实体机械与工程。热能动力工程主要研究方面为热能与动力之间的转换问题,其研究方面横跨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等多种科学领域。其发展方向多为电厂热能工程以及自动化方向、工程物理过程以及其自动控制方向、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方向、空调制冷方向、锅炉热能转换方向等,热能动力工程是现代动力工程的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源方面的问题,作为热能源的主要利用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目前,国内热能动力工程的主要应用与热电厂、空调制冷方向以及部分流程的自动化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立足于这些具体的应用来进一步解决相关能源应用的问题。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热能动力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工业生产生活中的最根本的动力问题,由此热能动力工程的相关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热能动力工程的改革将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范围非常普遍,部分企业引入了热能发电机作为企业的供电设备。本文中所探讨的锅炉,其主要涉及了热力发电机、相关的热能转换动力机械等方面的技术。 二、关于锅炉的相关构成 锅炉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和燃烧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锅炉为了满足不同的生产生活需要,在构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主要的外壳以及核心的前期控制部分是不变的。锅炉的外壳对于整个锅炉来讲是一个“外表”,锅炉在工作过程中利用这个“外表”对自身进行固定,并且防风防灰尘的袭扰。 锅炉的组成由煤粉制备系统、燃烧器、受热面、空气预热器等主要部分组成,锅炉的受热面还用于固定锅炉的燃烧部分,也就是燃烧器,煤粉燃烧器是将煤粉送入炉膛进行燃烧的设备。燃烧器分为两种: 1、旋流式燃烧器:携带煤粉的一次风和不带煤粉的二次风分别用不同管道与燃烧器连接。煤粉与空气能充分混合并形成回流区。每台锅炉可配置4~48只燃烧器。 2、直流式燃烧器:喷口成狭窄形,其一、二次风在燃烧器中都不旋转。煤粉在其中能完全燃烧。 受热面分蒸发受热面和过热受热面。现代大、中型锅炉均以水冷壁构成炉膛,由此水冷壁(即受热面)吸收炉内辐射热使水蒸发成饱和蒸汽。为不增加炉膛容积而增加辐射受热面,大型锅炉可采用双面曝光的水冷壁。过热受热面可分为布置于炉膛上部的屏式过热器受热面和布置于对流烟道内的对流过热器受热面。前者吸收炉内辐射热;后者吸收对流热。 空气预热器装于锅炉烟道尾部,用以回收烟气余热,提高助燃空气的温度。高参数、大容量的锅炉为提高热风温度( 300℃),常需使空气预热器与省煤器分级交叉布置。 锅炉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其电器控制器。电气控制器对于锅炉来说就相当于“大脑”,通过“大脑”来控制锅炉内部的主要活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锅炉的电气控制器已经与信息产业相结合,产生了微电脑控制的自动控制模式,一改传统的人力操作,在温度的精确程度、恒温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现状 1、我国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状况 自1872年英国第一台锅炉的产生,工业锅炉行业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发展,经历了锅壳式锅炉、火管锅炉、直水管锅炉、煤粉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演化历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使用工业锅炉的国家,全国拥有一千多家锅炉生产企业,由于受资源结构的影响,煤炭为工业锅炉的主要燃料,还有少量的燃气和电热锅炉。在过去60多年里,我国工业锅炉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燃油燃气锅炉技术已经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还存在着热效率不高、脱硫技术不成熟、辅助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落后、炉排铸件质量不高等问题。工业锅炉主要应用于电力生产、制药、化工、钢铁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伴随着热能动力工程学和锅炉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锅炉设备一般采用步进式炉和推钢式炉,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锅炉的持续稳定加热,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2、我国锅炉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锅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效率不高、粉尘气体污染严重,产品技术、管理、工艺流程落后,科技研发力度不足,制造标准不规范等。其中,锅炉结构设计起着关键性的制约作用。锅炉内部结构主要存在炉排铸造质量不高、风机运行不稳定、辅助设备不完整等问题。国内一般使用普通铸件,大部分零件采用火焰切割冷加工技术,造成炉排间隙较大,容易造成漏煤和配风不均问题。其次是由于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减少锅炉建设投资,经常使锅炉在高负荷下运行,这就有可能造成风机长时间工作而烧坏。在国内锅炉安装过程中,一般使用和燃烧器不配套的辅机设备,缺乏专业性匹配设备的研究开发,严重影响整机运转、节能以及环保性能。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只重视元件承压指标,忽视对燃烧装置的研究, 四、热能动力工程锅炉技术的发展 1、提高锅炉自动化控制水平,保证锅炉温度的稳定性 科学合理的控制锅炉燃烧温度需要做好能量的转化幅度,锅炉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人工填料方式,使用步进式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采集、分析、计算、输出合理的结果,把锅炉内温度经过传感器传送到控制系统,检测温度差异性,实现对锅炉燃烧的有效控制。由于锅炉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温度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充分地把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应用到锅炉改造过程中,通过测定从不同方向流入叶片的燃料速度,建立数据模拟二维模型,最后利用数据库软件求出结果,弄清锅炉风机叶片分离和攻角的关系。 2、提高燃料利用率,加强节能环保研究力度 燃料利用率的提高首先要做好链条炉排燃烧设备结构改进工作,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尤其是要解决好调节不顺、密封不严、布风不合理、漏煤过多等问题。不断加强对给煤装置、自动化系统控制、炉拱及燃烧系统、锅炉辅机节能改造工作,保证水处理装置的科学合理利用,从整体上实现系统节能。对于使用天然气做为燃料的锅炉可以采取冷凝式锅炉,同时为了避免冷凝结露引发锅炉内壁腐蚀损坏,一般要把锅炉温度设定在比较高的水平。国家要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锅炉技术研究和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养成节能意识,把节能工作提高到战略位置。 工程方面论文:基层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方面的建设思考 摘 要: 共享数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用现代通讯网络开辟的一条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消除信息鸿沟、繁荣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由于城市、城镇、农村各自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共享工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此项利民工程怎样才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需要我们各级工作者认真思考。 关键词:共享工程 支中心 基层辅导 图书馆数字化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为在全国大力推进此项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5号),对“共享工程”提出了基本原则和规划,并着重对“共享工程”省级中心、市级中心及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由于城市、城镇、农村各自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共享工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此项利民工程怎样才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需要我们各级工作者认真思考。因此,在进行基层服务站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做许多的探索和总结。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滕州市支中心(以下简称“滕州支中心”),经过滕州市图书馆几年的积极准备和建设,成立于2007年,经过两年来的不断完善,目前支中心在全市各镇、街都建立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各基层点又衍射到所辖的每个村居。几年来的基层工作,有了一些实践的经验,对基层支中心建设也有了一些思考。 一、客观认识共享工程基层支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1.基层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相继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良好态势。但是,对于基层的文化状况依然相对比较薄弱,城、乡之间有很大差距,大城市与县市城镇间也有很大差距,文化建设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适应,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以滕州的基层文化建设为例:虽然说各个镇、街都有自己的文化站,但由于活动经费无保障、专业人员缺乏,绝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没有相应的购书、订阅报刊、开展活动以及开展正常业务工作的经费,使得文化信息更新缓慢,基层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2.基层支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文化共享承上启下“信息纽带”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把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农村乡镇文化站、城市社区文化中心,使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更加贴近群众。按照国家文件可以了解到,“在2010年以前,在建设国家中心的基础上,建设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或专业分中心;借助国家骨干通讯网,在分中心的周围搭建起一个包括全国5000个以上县、乡、街道和社区图书馆或文化馆、文化站的联网系统,实现数字文化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利用”。这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对于最基层的县、乡、镇的图书馆事业来说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共享工程对基层文化事业来说犹如枯木逢春。 以浩大的共享工程为契机,滕州市图书馆在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共享工程滕州支中心,软硬件设施也基本完善起来,进行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2007年―2009年,着力进行支中心资源平台建设;重点建设支中心数字文化网和滕州市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第二步,2010年―2013年引导、启动乡、镇、社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实现共享工程的村村通。第三步,2014年,加大基层业务辅导,搞好滕州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结合全市“农家书屋”建设,把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有效结合,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认识共享工程基层支中心的职能作用 共享工程是项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去借鉴。每个地区都有其各自的区域特点,这就要求在开展工作中,遇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从滕州市支中心运行的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紧跟资源共享工程山东省分中心,做好文化资源的接收、归类、存储工作 进行共享资源的集中接收、归类、存储是基层支中心工作的一个必要项目。滕州支中心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山东省数字文化网”的强大的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择其所需;同时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卫星接收系统,进行信息的24小时不间断存储。对于县级基层点来说,此项工作所起到的作用类似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等于说是图书馆工作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的延伸。这一点也恰恰论证了共享工程必须结合图书馆工作来进行的必要性。 此项工作不单单是接收、归类、存储,如果所存资源得不到利用,那工作也毫无意义。就其存储量来说,与国家、省所存资源相比是十分少的,但作为基层来说,拥有灵活性、针对性,其一服务人群主要针对市区内不方便使用网络查询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我们把所存资源分门别类,以专题讲座等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集中放映,以此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其二可以针对离市较远的农村,根据其需要,利用移动播放器等设备,直接为其服务。 2.密切联系基层各镇、街服务点,做好基层业务辅导工作和资源共享的推广工作 共享工程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资源是否普及和有效利用,县级支中心作为最基层的信息中心,做好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非常关键。滕州全市共有镇、街21个;村居1300多个,如果单单依靠支中心来完成文化信息资源的普及工作,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做为县级中心,做好对各镇、街基层服务点的业务辅导帮助,是快速普及共享资源的关键环节,从国家到省市都明确强调县级支中心的重要性。 在做基层服务点的工作中,集中培训由于每个镇、街的经济发展不同,因地制宜,所采用的方法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进行具体实施。 3.抓住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做好地方文献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作为县级支中心,滕州支中心的对外窗口是“滕州市图书馆网”和“滕州市数字文化网”,众所周知,网站的生存依靠访问量和点击率。一个最基层的网站依靠什么来生存?首先可以尝试1职能,踏踏实实做好信息接收、归类、存储,24小时不间断下载资源,以海量的资源库来吸引读者。这种做法只会造成资源的重复,一个县级的文化资源库是远远比不上国家和省级的资源库。久而久之,读者会直接跳过县级支中心,直接去全国数字文化网去查询资料,因为网络没有就近原则,没有地域性的限制。其次尝试2职能,在全市各镇、街的基层服务点上安装滕州支中心服务平台,让其每次查询必须先访问支中心网站。其实,依靠这种方法也是不能促进共享工程的发展。 近几年,是全国共享工程的起步阶段,各级都可以把资源的存储和站点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做。随着各级站点的建成和资源的相对稳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自主创新,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地方文献是记录一个地区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发展轨迹的文献资料,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且数量稀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献资源,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占有特殊的作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成熟和完善需要地方文化资源来补充,比如:如果没有齐鲁文化,中华文化体系是不完整的;而齐鲁文化要是缺少了鲁南文化也是不完整的;滕文化也是鲁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从文化共享的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看出应该是众文化共享的意思。 滕州支中心从建成起,一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遵循先易后难的工作原理,首先进行了地方文献书目的数字化、地方文献的篇章数字化,地方文献数据库中已经设立了“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史资料目录”、“地方志目录”、“滕州家谱联合目录”等资源,实现了书目的查询功能。随着工作的开展,地方文献的全文数字化也将开展。二是设置具有浓郁滕州色彩的地方文化版块,在滕州数字文化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北辛文化”、“善国遗风”、“墨学留香”、“柳琴风韵”等6大特色版块的内容。滕州数字文化网一直拥有可观的访问量,依靠的就是不断完善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县级支中心不能忽视地方文献工作的数字化。这项工作如果做好,不仅能保存和弘扬地方文化,而且对于完善整个文化体系也有一定的意义。 4.依托支中心资源,做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馆与共享工程的相互支持和共同促进 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离不开现有的图书馆体系,各级分中心需要依靠各级图书馆,同样基层支中心的建设和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也是是密切相连的。这主要是因为在网络之前的文化体系载体是图书,如果没有网络,同样也可以建立起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就好比古代的“四库全书”,把书集中起来共享。 如今,科技发展起来了,网络对信息资源的传播起了质的飞跃。以此为契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通俗的理解就是把原来图书中记载的文化知识转变为数字信号资源依靠网络没有地域限制的特点来共享。 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是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对于县级图书馆来说,进行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困难。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馆藏纸质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每个地方的地方文献资料必须由当地图书馆来完成数字化。 滕州市图书馆利用滕州支中心的资源,建立的“滕州图书馆网站”与“滕州数字文化网”同步开放。对于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工作,两者共同进行,相互完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总之,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有着极其相似的共同点,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也顺应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潮流,在促社会发展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图书馆人应该继续发扬平凡岗位上耐得住平淡的精神,在不断探索中把共享工程做得更好。 工程方面论文:轻化工程专业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方面的教学改革 摘要:如何加强轻化工程专业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方面的教学改革,本文针对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专业与理想差距特点所做的教学改革。以使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动态,并且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科研相结合,提高知识面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轻化工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讲座 0 引言 现行的本科院校中很多专业都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专业与大学生理想兴趣的差异,如果大学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将对大学生产生很严重的影响,现在有很多校内转专业甚至退学的案例。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为了能尽快恢复大学生的信心,让大学生尽快树立专业信心,轻化工程专业也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前期确立了轻化工程专业的办学方向和特色,即在保持工程专业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兼顾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工程两个专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轻化工程教育发展计划。还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将所掌握专业知识应用到科研中,同时也在科研中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增强学生对轻化工程专业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开设系列专业知识讲座,让新同学入门,了解自己的专业 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还是实行的应试教育,同学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练习题,为的是高考的时候能取得好成绩,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但是对专业的认识非常缺乏。因此,对于某些非热门专业,大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难免会听到一些有关自己所学专业的负面议论,导致情绪低落,上进心变差,在很长时间内难以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甚至有刚报到就办理退学的现象发生。 针对这一现象,要缓解这种局面,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知识在科研方面的应用。因此,我们在开学典礼期间安排由系主任主持的长达半天的专业介绍讲座,还专门为我们的大一新生安排了专业讲座课程,该课程由轻化工程专业教授轮流上课,介绍轻化工程专业的理论,并与实际相结合,展示轻化工程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介绍与轻化工程专业相临近的专业,并建立将临近专业与轻化工程的结合点。这种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刚入校的大学生对我们轻化工程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其对专业的热爱。 2 开设科研讲座课程,让学生对科研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拓宽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学术性讲座是大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发掘学术兴趣和增强学术功底的第二通道,并能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学术性讲座,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学们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了解,而学术性的讲座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而且,听学术性的讲座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不然就不能够及时地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因此,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轻化工程现代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轻化工程专业针对大二学生开设了科研讲座课程,课程由本专业教授、副教授轮流上课,主要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通过大一期间的专业介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非常关注,课后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科研讲座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科研讲座课程每位老师安排的是三学时,据讲课老师反映,每次课间休息时间都有很多同学来提问,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时太少,根本不能深入介绍其研究方向。这说明我们的科研讲座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有助于深化他们在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了解前沿科学;并且为他们的学位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实现宽口径人才培养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3 鼓励大学生进实验室进一步了解科研动态,加强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给优秀的有才华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国家和各高校显示出了不同的支持力度。这为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大学生参与科研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和培养的环节,并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一定的学分给予考核,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大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切实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但是由于资助经费有限,很多学生依然不能进实验室。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力度,轻化工程专业鼓励大学生进实验室,针对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联系相应的科研项目负责人,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指导学生科研工作,但是申请进实验室的同学必须严格按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要求申请,老师们也会对学生按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要求进行考核。通过前面两项努力,更多的同学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报名进入实验室。高校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科研条件,为这些莘莘学子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对于创新教育的成效无异于锦上添花,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工作的严格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训练严谨的科学家的素质,项目实施的过程是项目组全体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这样可使更多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当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整个轻化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通过教学改革,轻化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更加深入,兴趣更加浓厚,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也更加清楚。低年级能够获得关于轻化工程专业相关的感性认识,增强其对轻化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高年级同学可以自行选择方向,进入自己喜欢的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验证自己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跟以前相比,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多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从事科研事业,而且相当大一部分同学选择了本专业。 工程方面论文: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控制的几方面要求 摘 要:由于玻璃幕墙的结构较为特殊,使用材料较多,且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因此,要想确保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质量,除了要进行正确的设计计算,遵循规范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外,还必须做好玻璃幕墙工程全过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消除玻璃幕墙施工隐患,提高玻璃幕墙工程结构安全,发挥其最佳功能。该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玻璃幕墙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从玻璃幕墙工程施工全过程入手,就其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玻璃幕墙 工程施工 质量控制 玻璃幕墙具有防风、遮雨、采光、隔热、保温等诸多优异的使用功能,其与建筑外墙装饰相结合形成了当前备受人们青睐的建筑外围结构艺术。也正因如此,做好玻璃幕墙质量控制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玻璃幕墙的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玻璃幕墙施工质量,就必须对玻璃幕墙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玻璃幕墙工程施工的实践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玻璃幕墙工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也希望通过该文笔者的粗浅阐述,能够为广大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1 做好玻璃幕墙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核与把关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不少施工单位在玻璃幕墙施工设计上,普遍存在设计图纸不规范、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图纸不全等问题,甚至在玻璃幕墙工程施工的某些重要设计上,缺乏施工图说明与施工要求标准。且没有通过相应的规范设计对玻璃幕墙自身的避雷接地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布。有些玻璃幕墙设计明显滞后于主体工程进度,以至于在后期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时,往往存在连接不恰当从而影响可靠性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就是因为玻璃幕墙的施工设计图纸不规范,并没有经过设计单位的严格审查与严格把关,致使在后期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玻璃幕墙施工进度的同时,也给玻璃幕墙施工质量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在进行玻璃幕墙施工前,首先就应该做好玻璃幕墙施工设计图纸的完善,确保玻璃幕墙的施工图纸内容要完整、详尽,表达方式要规范,要能够让玻璃幕墙的制作方、安装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各方人员在不经过任何解释的前提下,完全能够看懂,且不会产生任何的分歧。同时,玻璃幕墙设计单位还必须要对玻璃幕墙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不仅仅是从总体方案上,还必须要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细节,审查到每一个施工图、施工要求是否正确,从而为后期的施工安全质量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2 做好玻璃幕墙的建筑构造质量控制 在玻璃幕墙建筑构造中,应该对其防雨水功能进行格外的关注,做好防雨水渗漏措施。尤其是在那些极易发生渗漏的位置,更应该设置容室内泄水孔,将雨水有效地引流到室外。而在容易发生冷凝水的部位,则应该留有冷凝水排水管道。同时,在构件的制作过程中,钻入泄水孔时必须要按照该相关的规章流程作业,不得堵塞排水通道、泄水孔,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尤其是在百页窗及采光大棚的幕墙施工设计上,更应加强其与周边联结、压顶等构造复杂部位的施工作业,杜绝渗漏现象的发生。 3 做好玻璃幕墙所用材料的质量控制 针对玻璃幕墙施工,其所使用的材料,幕墙型材必须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中规定的高精级要求,结构件型材壁厚不小于3 mm。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选用结构胶时,必须要选用抗拉强度、剥离强度、撕裂强度好的结构胶,这是因为结构胶在玻璃幕墙工程中还能够起到避震的重要作用。而在密封胶的使用上则必须要严格审查出厂方所附的相关产品保证书,严格检查密封胶的质量保证年限以及密封胶与接触材料之间存在的相容性、粘接性试验报告,并且对同一批次的结构胶质量是否稳定进行试验,审查合格后方可入场使用。在五金件的使用上则必须要满足玻璃幕墙施工设计的实际要求,不得使用容易生锈的不锈钢材料。在防火材料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采用防火等级为A或B1的材料,如若防火材料的等级不明确,那么应该先取样进行测试,测试合格以后方可投入使用。 4 做好玻璃幕墙物理性能的检测 对玻璃幕墙的物理性能,主要是指幕墙风压变形性能、幕墙雨水渗漏性能、幕墙空气渗透性能、幕墙层面变位性能等多项物理性能。而对其进行测试,则是对以上内容进行的指标测试。一般来讲,在玻璃幕墙施工设计中,常见的有单元式幕墙、多跨连续梁幕墙,而针对这两种幕墙所进行的物理检测,则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部位2层以上的试件,对其进行检测。并且对该幕墙所用的结构胶、耐候胶等其他材料均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要求,在使用前进行必要地检测工作。从而通过系统地检测,及时准确地发现玻璃幕墙设计与生产制作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问题,进一步矫正玻璃幕墙在设计及材料选择上是否正确,玻璃幕墙的设计功能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后期施工安装过程中加以注意,提高玻璃幕墙的工程质量。 5 做好隐框幕墙板材的制作质量控制 在结构硅酮胶的注胶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以确保胶缝的粘接强度。进行结构硅酮胶打胶时,应该在清洁干净的车间内进行操作,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23 ℃左右,湿度则应该是45%~55%之间,并且在打胶前应该对玻璃及其支撑物表面进行清洁与处理。一旦注胶的温度条件、湿度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且玻璃表面留有尘埃、油渍,就会对结构胶的粘结强度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对双组份胶的混合情况进行控制,在混胶过程中应该留出蝴蝶试样、胶怀拉断试样,并且做好当班记录。应该将注胶后的板材温度控制在18°~28°之间,湿度则控制在65%~75%之间,静置在场地中进行保养,以确保结构胶的固化效果。双组份的结构胶最少应该静置3 d,单组分的结构胶则最少静置7 d后,方可进行运输,而此时如若将试验样品切开,看到切口胶体表面平整、颜色发暗,则可以证明注胶后的板材已经完全固化好。此时可以将固化好的板材运至施工现场的仓库,继续放置14~21 d后,利用剥离试验检测其粘结力,确认已经达到设计要求的粘结强度以后,方可投入安装施工。 6 做好玻璃幕墙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 为了进一步确保玻璃幕墙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在施工完成以后应该结合玻璃幕墙的实际施工特点,对玻璃幕墙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严格验收。尤其是幕墙构建与结构主体之间的节点连接,幕墙四周与结构连接的接头处理,幕墙伸缩变形缝,防雷接地节点,立柱活动接头节点,梁柱连接节点,防火保温设施,室内排水节点,玻璃板材与立柱固定节点等等都属于玻璃幕墙施工项目的隐蔽工程,都应该严格按照验收工艺流程,随着工程的进展做好每一个环节的验收工作,并且在整个工程施工结束以后进行二次验收,以此确保玻璃幕墙工程质量。 7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笔者从多个角度入手,对玻璃幕墙工程的全程质量控制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且结合个人的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也希望通过笔者的粗浅阐述,能够让广大同行在今后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上获取有益的参考建议与全新的质量控制思路,进而严格做好玻璃幕墙的工程施工工作,将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尽可能地消灭。提高玻璃幕墙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玻璃幕墙的使用功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 工程方面论文:土建工程索赔及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基于索赔及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研究土建工程索赔国内及国外的现状、存在问题,总结、归纳了推动工程索赔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对工程项目进行成功索赔,使其能有更大的合同利润,扭转企业困境、增加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土建工程索赔;现状及其分析;成功索赔措施;合同管理 索赔是工程合同管理重要而又相对薄弱的环节,索赔是合同执行阶段规避风险的方法、最后手段,成功的工程索赔能全面提高企业威信。本文结合睢宁二站工程,阐述了在土建工程索赔及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了工程索赔的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索赔认识不足、人情关系严重。由于看重人情关系,即使产生纠纷,也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往往对依法赔偿、惩罚区分不清,很难进行科学索赔。 (2)缺乏索赔专才与通才,实践经验贫乏。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关键是索赔管理。索赔是一门科学,更具艺术性,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T”型人或“金字塔”型人才,企业内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素质不高;甚缺同时懂工程、经济管理的人才。 (3)企业内部索赔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部分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合同管理也混乱,对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缺乏有效控制、监督与管理,不利于以后索赔工作的进一步实施。 (4)客观上,法律尚不健全,建筑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过分激烈,业主在合同中经常会提出很苛刻条件,但是承包商迫于生计,往往接受。使得承包商面临十分不利合同签订、实施环境,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过程中,双方的非理性行为恶化着工程承包市场环境。 2.索赔策略与技巧 2.1合理定位 2.1.1确定目标 工程经验丰富的承包商会,对自己的损失如实掌握,合理分析可以让步的索赔因素,可以达到索赔成功的因素,做到进退有余地,不至于引起对方的反索赔。 2.1.2要有前瞻性 收集资料要有超前性,索赔证据的收集应具有前瞻性[1]。睢宁二站工程中的做法是,将索赔证据的收集与施工过程资料文件的档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2.1.3谈判技巧 有经验承包商一定会把握谈判技巧,会深刻认识到复杂工程谈判的长期性、需要持久性的工作,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力争单项索赔,单项解决,尽量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2]。 2.2重点、难点处理 2.2.1不利现场条件 正确处理不利现场条件索赔的难点是索赔费用和工期的计算,这方面也很容易产生分歧。睢宁二站工程,进度分析时,将没有遇到不利现场条件情况下达到的施工速度和其他实际达到的施工速度进行比较。当缺少承包人投标原始数据或资料,或承包人投标的效率数据低估时,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参考[3]。 2.2.2工效降低索赔 在睢宁二站合同管理过程中,对于工程量较小和施工项目相对单一的工效降低费用计算,采取了实际费用价差补偿的方法。如,开挖工程,因业主原因导致提供运输材料的施工道路和施工平台不能使用,期间施工单位必须采用人工进行材料二次转运,施工方提出人员、施工机械效率降低的索赔。在保证正常施工情况下,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对影响时段内受影响部位投入的人工、机械资源进行签认。索赔事件结束后,计算出实际投入的人工机械费用。工效降低索赔费用=(索赔时段内实际投入的人工机械费-索赔时段内合同结算金额中的人工机械费)×税费。因为这种方法要求对每天现场施工投入情况进行签认,并且受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影响较大,所以不适合长时间、大规模的工效降低索赔费用的计算。建议在合同中尝试引入“工效降低”的相关条款,提前对其含义、原因、责任划分、延期计算、计价方法等做出详细的规定[4]。 2.2.3人工、材料价差调整 睢宁二站土建工程施工合同规定,人工费不调差。由于近年来人工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2012年市场人工工资上涨达50%。工程所用的钢筋由发包人供应,不需要调整价差。合同规定可调差的材料为水泥、柴油,其他材料不调差。材料价差采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的建材信息价进行计算,调差公式为价差=当期完成的工程量×工程量清单中该材料含量×(当期该材料的建设工程材料信息价格-2011年4季度该材料的建设工程材料信息价格)。从执行情况来看,建材信息价与市场价相比有所滞后,但基本上反映了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合同规定除钢材、水泥、柴油外,其他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但近年来物价波动异常,建设工程人工、材料价格出现持续大幅度的涨落,引发工程造价变动较大,超出了发包人、承包人能够正常预见的范围和能够承担的风险,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目前国家南水北调办公室以及针对人工和材料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相应的调差政策正在制定中。 2.2.4承包商的道义索赔 施工合同规定,人工费不调差。由于近年来人工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2012年市场人工工资上涨达50%。远远超过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当可以预见的程度。按一般理解,这是承包商应承担的经营风险[5][6],但在实践中,基于“双赢”和道义的考虑,可以肯请业主酌情给予补偿。 2.3实例分析 新建睢宁二站,安装4台立式液压全调节混流泵(含1套备机),单机设计流量20.2m3/s,总装机功率120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虹吸管出水流道,真空断流阀断流。工程总投资2.41亿元,土建合同造价8227.99万元,合同工期22个月。施工期间,发生如下索赔事件: (1)招标文件规定的开工日期为2011年2月28日,由于拆迁工作进展缓慢,实际监理工程师开工令的日期为2011年4月10日。在目前水电行业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发包方本着协商解决、表达诚意的理念,同意提出索赔。 (2)土方开挖过程中,为协调解决地方拆迁小区缺土的问题,建设处指示将部分土方外运,土方运距增加。根据现场照片、监理工程师指示单、现场工程量签证单,确认该项工程为新增项目,补偿所发生的费用。 (3)进场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拆迁工作迟迟未完成,当地群众多次阻工,进场道路施工滞后,出现人员、机械窝工现象。在窝工费的确定中,存在窝工效率降低多少的问题,窝工发生的原因主次责任的确认和分担。在本例中,窝工主要是由于建设单位征地拆迁不及时,以及施工过程图纸变更较多等原因,造成人员、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率。建设单位反索赔考虑施工单位施工组织效率、人员、设备使用率完好率的问题,在索赔费用计算中事先分析、予以考虑。 (4)2011年8月29日凌晨突降暴雨,从0时至12时雨量达180.1mm,睢宁二站施工现场多处损毁,为此,进行工程保险索赔。由于及时对现场进行拍摄,对保险报案电话录音,加之建设及监理单位通知,为索赔留存了索赔举证资料,追加了造成的损失。睢宁二站主体工程施工前,业主和承包商联合投保了工程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发生险情时,在24小时以内向保险公司报案,同时上报监理、业主单位,并停止现场施工,等待保险公司现场踏勘。现场踏勘完毕,即向保险公司发出《出险通知书》,按要求填写相关材料。 3.结语 通过对现阶段索赔存在的情况分析,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和措施。并通过睢宁二站工程中存在的工程索赔问题,进行对施工索赔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做法,深入探究了土建工程索赔及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方面论文: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涉及的各方面管理工作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断完善起来,管理水平也有所提升,正在向系统化、多样化、多层次化方向发展。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包含多个层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方面,只有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才能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缩短工程的施工时间、降低施工的造价、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本文简单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涉及的各方面管理工作展开了的分析。 关键词:电气安装 工程施工 管理工作分析 一个工程项目优劣的影响因素有好多,包括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工程造价和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工作人员只有把这些要素系统地分析,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提高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益。 1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质量控制是指制定质量指标条件下借助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监察和监督满足预期的标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施工人员必须以工程标准为依据,做好施工前后的管理和控制。 1.1 与其它的工程质量控制不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具有以下的特点 (1)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暗箱、暗线和暗盒分布较广,工作人员不容易排查出潜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也不容易及时有效的检修,工程的强度和难度比较大。(2)电气安装包括了导线接地装置、线管埋墙、导线穿管、配电箱安装、灯具安装、相关设备安装、避雷网安装、试验通电、照明设备的调试、开关按钮的设置、电表的安装等环节,程序繁多。此外,电气安装施工程序所需的时间较长,整个电气施工周期甚至超过了整个建筑物的施工周期。(3)电气工程拥有很多的子系统,例如照明系统、配电系统、消防系统、安检系统、动力系统、电视接收系统、通信系统、网络系统等等,每一个系统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1.2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配电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设计人员在配电室门窗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门窗向外开,在门口位置安装防鼠的夹板,防止老鼠进入配电室造成一定的损害;设计人员在窗户设计的时候,要设计相应的通风百叶窗,既防止了雨雪的天气渗水,也有效地预防了进入窗户的小动物;电缆的沟底应该有一定的坡度和集水坑。(2)配电盘的安装。保证配电盘的稳定性,杜绝因断路器拉合造成的盘身晃动问题;施工人员要在配电盘上安装符合标准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及时、有效地检测相关的电压和电流数值;固定好配电器的互感器和电动机的保护器装置,确保配电环节的顺利进行。(3)电缆安装。施工人员在进行电缆埋沟的时候,要使电缆保持一定的松弛度,不能绷直,否则可能出现电缆的断裂;电缆的两侧要留有余长,以备不时之需;电缆穿管的时候,要协调管内径和线外径的比值关系,优化线管的内径;施工人员要有针对、有区别地对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进行埋沟。(4)照明的安装:控制好灯头离地面的距离;开关要设在相线上。 2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 工作人员要在动态变化中做好电气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随着项目的进度不断调整计划方案。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1)施工过程中设置不同的施工班组,由相应的班组长全权负责,强化施工班组的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组织,全面协调施工环节人力、物力和设备的有效配置。(2)制定可行的工程进度计划,规划好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保证生产上下协调,长短有序。落实每一个周期的计划,完成进度,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3)不断更新工程进度日志,核实计划进度和现实进度的差距,定时召开工程研讨会,共同探讨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找出问题,商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调整进度计划,让工程计划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4)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提前组织工作人员、收集施工材料和相关设备,搞好各项临建设施,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5)根据施工地点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制定相应的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有效地避免因气候条件造成的延误工期现象。(6)加强施工生产调度,科学组织,分段组织流水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充分利用作业面,切实安排好工序之间的穿插施工。(7)借助先进的施工设备,缩短工期,加快工程施工的进度。与此同时,养护好施工机具,确保下一次施工机具的运转良好,充分发挥施工机具的功效,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8)施工队伍要协调、完善管理层和劳务作业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赏罚分明,充分激发不同层面的施工积极性,提高施工的效率。(9)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加强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交流,了解员工的思想情况,现实困难,帮助员工克服不利条件,使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程施工中去,缩短工期。(10)施工队要不断协调各个层次的关系,搞好施工队伍的内部建设,增强内部员工的支持和理解,统一他们的思想,共同努力完成施工要求。 3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 电气工程施工的工程造价,在符合施工质量标准的同时要进行有效地控制。为了节约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成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成本预测:依照具体的施工明细,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可能造成的工程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2)施工成本计划:拟定电气安装施工项目在计划施工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和降低成本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书面规划。(3)成本控制: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时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各项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的分析,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距,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4)成本核算:统计出电气施工整个工程的实际费用、总的成本和单位成本。 4 结语 电气安装施工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它们之间既存在着矛盾,又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施工人员必须统筹兼顾,科学管理。工程施工要以提高工程质量为依据,不断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施工过程还要注意施工安全问题,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相关的安全体系,确保电气安装施工工程的安全。 工程方面论文:浅析计算机在电气工程方面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越来越重要,走进了千家万户,步入了生产企业的各个角落,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不单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更增加了系统的智能化、运行能力。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力系统;电网调度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电力系统中电网的运行速度产生了整体性的影响,是实现电网网络化,电力系统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和远程调控的关键技术。电力系统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方面,这些都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力系统中,各级别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和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等也都与计算机技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研究电力系统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希望能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视觉技术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与视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不断应用,电力系统提高了对图像信息的要求。人工无法在极短时间内分析电力系统检测出的复杂图像数据,但是电力系统信息分析和电力系统问题处理都需要极短的时间,甚至在1 μs内完成分析并处理,所以要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图像识别技术,以完成智能化图像分析工作,加快电网的处理运行速度,实现图像识别技术与其他系统的良好兼容,进而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电网调度的运行效果。 2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非常重要。智能电网对调度、发电、配电、输电和用户管理等环节进行整合,充分利用自动化控制的优点,严密监控电网的运行,就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调度的有机结合是智能变电系统的主要工作,智能变电系统可以实现柔性交流电的运输,也可以对变电站进行远程自动调节,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我国电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智能电网系统,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通过计算机收集相关数据,然后分析电网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故障,保证电网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 3.功能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会促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程度和步伐,相比传统电力系统来讲,更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系统功能的多样化,在电压转变、电能分配以及用电调控等功能,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系统自动化的状态,也符合系统高负荷运行状态的操作需求。 二、电力自动化系统 1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基础。显示器、打印机、存储器、计算机网络接口等构成了计算机技术整合的终端设备,利用这些设备,可对电力系统局域网进行参数测量和状态检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通过自动化分析和监控电网的运行状态,实时采集数据、预测电力负荷、预估电力系统安全状态、实行省级以上电网控制等,满足了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营要求。 2 配电网系统 电力自动化系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网络化和配电智能化,包括光线终端、配电子站和配电主站三级结构的配电网系统自动化,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资源共享、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系统运行的高度自动化。 3 变电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主要通过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实现电能的输送。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仅仅依靠人力来监控电力供应不可行,并且难以及时反馈信息。而计算机技术在变电系统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监控效率,及时发现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电力运行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 三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 在应用逻辑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确保电力系统服务器中资源的安全,需要建设相应的应用逻辑。应用逻辑主要是指作为中间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用服务器。用户要访问电力系统中的资源,通常需要使用相应的应用逻辑程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利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函数来修复突发变化的数据,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电力自动化应用 能够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完美融为一体的被称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它能够实现信息处理和数据统计采集,交换的强大功能,同时也有遥控,遥调和预测报警的功能。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已从传统的SCADA实施监控系统实用化提高到高级应用的负荷预测,状态评估,调度员潮,安全分析,电压无功优化及自动控制,最有潮流以及DTS调度员仿真培训等电力应用软件的应用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必须同时满足不同时期建设,不同厂商开发的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系统联系,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建设。 3、在计量表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的普及,导致了当代多功能数字分时电度表的问世。这种可以远方通信的多功能数字分时电度表,除了具有分时电度表的功能外,还能和配电控制中心配合,收集带时标的用户电工信息、传送电量计费信息、具有窃电报警、负荷控制、液晶显示、长期存储等功能。在电量计费系统中,表计本身还可兼作数据集中器使用,大大简化电量计费系统的构成。电量计费系统是开拓电力市场的一项基础性设施。通过电量计费系统的建设,应一改过去垄断经营时期供方查表、用户缴费、逾期罚款的单向联系模式。 城网建设改造中,正在进行量大面广的“一户一表”建设。无论从当前的“商业化运营”或今后的“配电市场”来看,都应尽可能地考虑到计费信息的双向通信(大中用户远方读表和中小用户智能卡)以及和银行结算的关系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电力系统工程自动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且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加强对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技术应用概况的分析,掌握其应用方向和实际作用,不仅能提高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促进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工程方面论文:水运工程规范在桥梁防冲刷方面的应用 摘 要:桥区冲刷是经常出现的工程问题,威胁桥梁安全急需解决。但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规范、标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将水运工程相关规范及工程经验引用至桥梁冲刷防护。 关键词:水运 工程 桥梁 冲刷 1.冲刷防护工程简介 1. 1工程概况 那龙河大桥是开阳高速公路阳东段的一座跨河大桥,桥长229.4米,桥台基础为钢筋砼钻孔灌注桩基础。河段无通航要求。2#~11#墩位于河床内,冲刷较严重,河床断面以平均每年60~70cm的速度下切。为保证桥墩处土层不再被冲刷,从而地基能对桩基提供足够的摩擦阻力,保证桥梁安全,需要对2#~11#桥墩进行防冲刷处理。 1.2冲刷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那龙河大桥桥墩冲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桥墩自身引起水流流态局部变化引起冲刷,水流经过桥墩附近时,水流大致分为表面涡流、向下射流、马蹄形涡流、尾迹涡流,其中以向下射流与马蹄形涡流为造成桥墩局部冲刷之主因。 (2)由于上游2000m处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拦截了其上游流域的泥沙,使向下游河段的输沙量减小,增大了下游水流的挟沙能力。拦河坝离大桥较近,当开闸放水时,桥区水流流速较急,水流的冲刷能力较强,桥区冲刷强度较大。 (3)河道挖沙所造成的河道不规则变形引起冲刷。采砂使河床局部变形,打破了水沙运动的平衡,水流流态变化引起溯源冲刷,进而导致河床全面调整,影响河床稳定。 2.水运工程在冲刷防护中的应用 2. 1防护思路 桥墩冲刷防护工程的功能是在设计的水动力条件下为桥墩桩基与原状土共同作用提供保障。本工程具有抢险性质,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冲刷防护结构安全可靠,耐久性强;冲刷防护效果满足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合理确定防护范围、平面布置和防护结构,确保经济合理;应考虑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对防护效果的影响;设计方案简洁明了,施工环节少;就地取材,备料容易;选用常用施工工艺,船机、设备调集方便;动态设计:鉴于桥墩处冲刷情况的不断变化,根据冲刷防护监测结果,合理地调整设计。 本次防冲刷工程结构方案设计从地形条件、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选定抛石防护。目前积累了不少工程经验,比较成熟,但很少运用规范规程依据。 2.2防护方案 2.2.1平面分区 本工程冲刷防护范围为2#~11#桥墩。在河流方向防护宽度为80 m,桥轴线方向防护总宽度为160m。整个防护区域分为核心区及护坦区,核心区布置于每个桥墩四周6m×40m,10个桥墩核心区面积共2400m2。其余防护范围均为护坦区,即桥墩与桥墩之间以及防护区域的上下游段,护坦区面积共10400m2。本次工程合计总防护面积约1.28万m2。如图1。 2.2.2结构设计 桥墩局部冲刷防护采用“护底块石+级配石层+护面块石层”的防护结构。2#~6#桥墩处于河流主河道,防护块体顺应河床走势,因此不需进行整平,以尽量减小对河流形态的影响;7#~11#桥墩处于河流非主河道,河床起伏不大,需先顺应现有河床整平成斜面后再铺填防护结构。整个防护区域沿水流方向外侧10m均要做厚度为0.5m、宽度为10m的护底。 2 #~6 #桥墩直接在河床面40m×80m范围内覆盖一层0.5m厚的混合级配碎石(规格为50~150mm),其倒虑作用可防止河床泥沙及装砂袋年久老化后的中粗砂被河水淘走流失。最上层整个防护范围内覆盖1m厚的30~100kg护面块石,护面块石沿核心区边沿以1U10的缓坡过渡至护底,其余边坡均为1U3。 7#~11#桥墩河床整平后,核心区在河床面覆盖一层0.5m厚的混合级配碎石(规格为50~150mm),上层覆盖1m厚的30~100kg护面块石,护面块石沿核心区边沿以1:10的缓坡过渡至护底,其余护坦区均为1m厚的10~100kg护面块石,因护坦区下面因为没有级配碎石,所以块石的最小规格要有所下降,取为10~100kg护面块石。 桥墩局部冲刷后均有马蹄形坑洞,在坑内填充碎石,填充至与周边河床齐平。如图2。 2.3设计要点 近年来,很多学者及工程实际都对影响抛石防护效果的各种特征参数,如抛石中值粒径D50、布设高度h、抛石厚度t、抛投范围c 和抛石级配等进行了研究,本文将水运工程相关规范条文引入桥梁桩基冲刷设计,使方案更有依据和指导性。 (1)抛投范围。根据大量的参考文献及工程实践经验,防冲刷的范围较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对地形的适应性强,减小了桥墩处的水流流速,水流冲刷后,河床上的大块石逆水上移,减少了冲深,最大冲深点所在位置远离墩桩,增强了核心区块石的稳定性。因此桥墩防护的范围越广,防护的整体稳定性越好,效果越佳。一般防护的范围不小于2倍桥墩尺度,常用3~7倍桥墩尺寸。考虑工程投资的影响,本工程防护范围有所限制,河流方向防护宽度为80 m,桥轴线方向防护总宽度为160m。 (2)块石规格。水运行业中有几本规范均对水流与块石规格的关系进行了规定:《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2-2003)及《港口及航道整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中,水流流速大于3m/s时,d=0.04×(建筑物最大表面流速)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中, 这些规范中块石的粒径都是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54-1-2011)中对于护底块石的稳定重量,当最大底流速为2m/s时块石的稳定重量为60kg,当最大底流速为3m/s时块石的稳定重量为150kg。 根据流速资料并结合几年洪水期残留块体考察,本次外层块石的取100kg。为了防护体更密实坚固,要求级配良好,兼顾下层级配块石的粒径,每种材料粒径层层相扣才能有效地防止淘刷。由此块石粒径的下限取为30kg。施工时应注意,外层安放较大的块石。 (3)块石厚度。根据工程经验,块石厚度一般为3~5层,相关研究表明抛石层越厚,结构整体性越好,防护效果也就越佳。按照100kg块石厚度约1m,考虑桥区水深流急,为加强防护效果,适当加大,但厚度过大,则减小了过水断面,引起二次副流,因此给予适当加大,取为1.2m。 (4)级配碎石厚度。《港口及航道整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中规定级配碎石位于水上不小于0.4m,水下不小于0.6m。水上水下的区别主要考虑施工的误差,本工程河水很浅,在枯水季节几乎无水,因此取0.5m可以保证级配碎石的反滤作用。 (5)级配碎石粒径。粒径范围应根据下层要防护河床砂的粒径。根据工程经验,当不均匀系数10时则级配较好。本工程设计级配碎石的中值粒径D50为100mm左右,要求50~100mm的级配碎石占50%,100~150mm的级配碎石占50%。 (6)质量标准。由于国内尚无针对河床冲刷防护的正式的施工规范、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本工程设计参照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的相关条文规定执行。本工程对各结构层按以厚度控制为主,以高程控制为辅的原则进行验收,并提出标高、厚度及边线位置等的允许变差值。 2.4防护效果 那龙河大桥实施后经过洪水的考验,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由于设计方案较为合理,桥区防护效果很好,有效地保护了桩基,保证了桥梁的安全。 工程方面论文:有关工程预决算编制与造价审核方面的探讨 摘要: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是现代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它一方面能够科学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花费,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致力于人才引进、技术发展和设备更新,带动整个行业朝向良好方向发展。因此,将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贯彻与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求,加强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的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 预决算编制 造价审核 技术要点 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如何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成为当地政府和施工企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能够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在不影响项目施工质量与效率的前提下维护各方利益。文章首先结合现阶段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指出了工程项目建设中预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随后列举了工程造价审核的常用方法,并对如何提高预决算和造价审核的准确性做出了具体论述。 一、工程项目预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工程预决算编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程项目具有施工环节多、涉及内容广、施工周期长等特点,要想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预决算编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保证预决算各项工作能够保质保量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准备:首先,制定详细的施工规划。在项目开工之前,相关调查人员要做好项目施工区域的勘察工作,尽可能多的掌握项目基础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施工规划图。其次,准确、详细的计算工程量。工程量包括工程各阶段的造价花费以及施工工期的计算,该项工作内容相对繁琐,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汇总、整理分析以及后期计算,对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最后,严格按照施工内容和计算规则进行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操作。在进行预决算编制时,编制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计算规则,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要确保工程项目不出现漏记问题。 (二)防止工程预决算出现问题的措施 在对某一工程项目进行预决算工作时,为了保证编制的准确性和效率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前期的工程设计工作。工程预决算编制与造价审核属于前期工作,对整个项目施工起到规划和指导作用。因此,只有项目施工完全按照前期设计进行,才能保证预决算编制作用的正常发挥。一旦项目施工出现工期、人员的变更,预决算编制必然会受到影响,后续的编制工作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第二,避免工程中各方面价格的变动。由于项目施工本身的周期较长,加上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因此与项目有关的材料价格、机械(人员)雇佣成本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很有可能影响预决算编制的准确性。因此,在前期制定预决算编制时,要适当留出一些可变动区间,降低因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影响。 二、工程造价审核分析 (一)工程造价审核的常用方法 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的时候,审核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审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就是依照相关文件对工程中的工程量和费用等进行全面的审核。由于审核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所用的审核时间比较长。第二,重点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就是对工程中的一些重点项目进行审核。第三,对比审核法。同一地区的工程项目在造价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我们可以先对一些同类工程项目中的造价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把两者进行对比,找出本工程项目中不符合规律性的一些内容,并对其进行重点审核。第四,筛选审核法。所谓筛选审核法就是把工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筛选,并把这些指标归纳成一个基本值表。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审核的时候,如果基本值表与审查的标准不同,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上述几种造价审核方法只有使用范围的不同,不存在技术上的优劣之分,在具体选用造价审核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力争是造价审核方法与工程实际相符合。 (二)提高工程造价审核水平的措施 由于受传统施工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国内工程造价审核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造价审核质量。首先,相关负责人要树立岗位意识,加强对造价审核工作的重视程度,将造价审核与预决算编制摆在项目工程施工的首要位置,并且集中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做好审核工作。其次,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内部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造价审核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培养内部人才,并且定期开展讲座、培训等方式的学习工作,力争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造价审核团队。 三、结束语 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虽然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与建设,但是能够通过强化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等形式,推动工程项目施工按部就班的进行。为了进一步提升预决算编制和造价审核的质量,相关企业要加强该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设备等方式,为该工作的优化提供必要支持。
农业科学论文:设施农业科学人才培训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涉及农学、工程、环境等多门学科,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但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大多对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处于探索阶段,潍坊学院在2003年第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施的情况下,经过2006年不断调整修订,但仍然存在课程设置相对不合理、实践环节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原有专业课程模块需要重新调整等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势在必行。2010年,我们在走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特色,根据潍坊学院实际,注重改革方案的地域特色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构建了新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2]。 2构建和实施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是教学计划的最基本单元,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具体落脚点。依据学科、社会和学生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采取“纵向压缩,横向拓宽”的措施,建立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厚基础、宽课程、长实践”特色,从而拓宽了专业基础,强化了实践应用能力[3]。 2.1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突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优化和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总体框架,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平台,由通知教育课程平台(必修和选修)、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和选修)、专业选修课程(限选和任选)平台,加大选修课比例,推行套餐式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齐全、文理渗透、农工结合的综合性优势,鼓励学生跨院、跨专业选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实行分级教学,建设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坚持计算机全程教学与应用,强化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体育教学由竞技体育向健康体育转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重视艺术与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严格公共选修课程的审核准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根据该专业涉及农学、工程、环境三个学科的特点,改变了原培养计划中农学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工程和环境类课程缺乏的局面,实现了农学、工程和环境三大学科的有机结合;精选课程,推行小课制,对农学类课程中与专业关系不够密切的课程进行了删减,对与学科专业关系密切必须保留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压缩,使农学、工程、环境三类课程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比例。 工程和环境类课程中增设了工程力学、画法几何、测量学、自动化控制原理等课程,生物类课程中压缩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等的学时,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由专业基础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学科基础与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限选课中,密切结合潍坊特色农业,浓缩、精选核心课程,科学设置设施农业科学和设施农业工程两个模块方向。设施农业科学方向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两大内容,主要设置设施园艺学、设施植物保护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等核心课程;设施农业工程方向包括设施工程设计建造和设施工程环境调控两大内容,主要设置农业设施设计基础、设施农业工程环境学、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学等核心课程。在任选课的设置上,以提高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和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力求体现专业特色,丰富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鲜明个性,新增设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课程。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除军训和公益劳动外,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五个部分因课程设置不同每个部分对应1~3门课程,学科基础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专业综合实践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后,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共达到33周,实验和实践课程在总学分的比重达到37.5%。经过调整,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达到5.2∶1.8∶1,这与我国试行学分制以来的各大著名高校的比例基本一致,既考虑了学科课程发展的需要,更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需要,促进了三元课程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具有较高技能和丰富个性人才的培养;实践课程学分得到提高,实验实践学分在总学分中比例增加,构建四学年“三四四”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2.2课程设置实施特色 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整合优化,将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培养实行学年学分制,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6学分,选修课程32学分,实践环节和其他共33学分。课程设置具有“厚、新、宽、活、长”的特点。“厚”主要是强化专业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比重,如在基础课设置中就包括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较一般的农学类和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有很大的不同,数学、化学的基础显著加强。“新”体现在专业课的设置上,结合潍坊是农业大市、寿光设施蔬菜发达和诸城畜产品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实际,充分考虑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限选课上设置设施农业科学和设施农业工程两个方向,其中设施农业科学方向中同时设置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的相关课程,这在全国其他高校中是没有的;设施农业工程方向中,除了设置农业设施工程环境学、农业设施设计与制造课程,还设置了设施植物栽培学等农学类课程,从而将农学、工程和环境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宽和活”体现在选修课的设置上,我们将选修课分为三大类:专业类、拓展类和前沿类。 专业类课程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如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饲料加工工艺学等课程;拓展类课程则以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如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课程;前沿类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对学生科研深造具有重要作用,如生物化学专题、分子生物学专题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自主选择相关课程,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积极性。“长”体现在长实验、长实践上。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重点提高实验课程时数和质量,实验学时达476学时。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四层次实验课程,依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和自主实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五层次实践环节,层层递进,依次提高,特别是专业综合实践,在第7学期集中进行,此时专业课程已经学完,设置8周到寿光高科技园等校外合作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践,深入实践、到实际生产一线获取增长才干的机会。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含科研训练)在第6~8学期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开始进行,主要集中在第8学期。通过以上四年不间断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树立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把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3人才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1)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重新调整了课程设置,合理调整了专业课程,避免了课程重复、交叉等问题。增加了设施农业工程方向模块,重点开设温室设计与建造、温室自动环境调控技术、设施作物栽培、设施养殖等课程,真正体现了理农渗透、农工结合的宽口径特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他省份的学生可根据家乡地域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 (2)结合潍坊设施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优势,依托校外寿光高科技博览园、青州绿博园等联合教学基地,能够到现代化的生产一线得到实践操作和锻炼机会。 (3)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学年学分制,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潜能,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选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自由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来拓宽知识面。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近农业发展的实际,更加有利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4)该专业立足地方设施农业特色发展,有良好的前五届本科生的培养基础,其中有50%左右的学生考研继续深造,有较好的专业发展潜力,其余学生在相关行业和产业就业创业,受到了国内其他高校同专业的肯定和借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创新型人才,也有创业型人才,并且毕业生在单位很受欢迎,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 总之,自从潍坊学院首批批准设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以来,立足地方特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突破口,不断建设和实施服务地方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5届学生共175人顺利深造和就业,并已成为符合社会需求和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 农业科学论文: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体系的构建 摘要:针对新疆现有的涉农网站和平台现状,对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体系构建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中间件的优势,对现有的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进行集成,并根据用户需求增添了查询、服务等功能模块,对各模块的功能进行设定分析,从而满足了用户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实现了对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有效保存、挖掘分析、共享利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关键词: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间件;管理模块 农业科学数据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科学地管理农业数据,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农业资源。近年来,新疆农村互联网水平显著提高,新疆各类涉农网站也纷纷设立,农业化信息队伍不断壮大。但是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独立的门户,信息之间数据共享不足,信息交融不够,因此,构建全面的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服务体系、整合各种农业数据资源、实现对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便成为各部门和广大用户的迫切需求。 1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现状 新疆已建立的涉农网站超过了100家,其中一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用户的使用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如新疆农业信息网、新疆兴农网等。此外,部分农业下属部门或农业相关部门已经设立了自己的信息共享基础平台,如新疆干旱区林木种质资源共享基础平台、新疆畜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新疆环境气象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等。为了避免各部门独立设置门户网站及建立信息平台,因重复建设而产生的资源浪费,更为了方便用户查询各类农业相关信息,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将现有的科学数据整合集成。集成现有的数据资源平台,能够充分利用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使各单位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来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节约成本。此外,集成数据共享平台在不影响原系统运行的前提下,对各种异构数据统一表示、管理,并为用户建立一个方便透明的数据访问入口,使用户不必再去面对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繁杂的操作过程,只需表达其需求,从而显著提高查询效率。 2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构建思路与原则 2.1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构建的思路 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思路是实现以下几个功能。2.1.1数据开发、积累和存储的功能包括农业科学数据的采集和标准化整理,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和数据集,使科学数据得到有效的保存,为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提供资源基础。2.1.2集成及信息拓展功能采用中间件法把农业各个学科的科学数据集成到一个网络系统、集中在一个共享网站上和展示,以便于用户的查询和获取。同时,数据库中的信息还可以动态地增加、删除以及更新。2.1.3数据共享功能即在数据和用户分级分类基础上提供数据在线和离线服务,如数据的分发、数据在共享网站上的等。2.1.4智能的搜索查询功能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查询、模糊查询等多种查询方法对科学数据进行快速查找。2.1.5其他服务功能平台还能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务内容,如专家咨询、标准定制、决策支持、统计分析等,同时提供了API接口,能够方便地接入新的信息服务模块。 2.2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构建的原则 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网络化等手段提供信息的共享服务,便于用户的信息查询及使用,在提供信息数据共享服务的过程中,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原则。2.2.1针对性任何信息都是在特定时间、场合下对特定用户的需要产生效用,因此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必须围绕用户的特定具体信息需要来展开,注意信息提供的针对性。信息服务就是要为特定的信息找到确定的用户,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用。无论何种信息都必须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1]。同时,随着社会信息总量的迅猛增长,相关信息也在不断增多,如新疆农业信息网每个工作日的信息更新超过50条,如果关注所有农业相关信息,每日信息量会远超过此,而信息提供量超过了用户的吸收能力,就会影响决策的效率。应在完整性基础上认真筛选加工,在可满足用户解决问题的前提下提供尽可能少的信息。2.2.2时效性时间对于信息价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保证时效,应当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尽早地把信息提供给用户。但最好是把握恰当的传递时机,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出去。2.2.3方便性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要为用户的信息行为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如简单易用的界面,数据的上传下载,要求系统使用方便、对终端用户来说不需要太多的精力用在对软件本身的使用上。还有采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障碍,实现跨地域、跨系统的信息共享简化利用信息服务的手续,从而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等。2.2.4可拓展性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要实现的不仅是数据收集、累计,更重要的是需要集成不同的系统,完成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客户端也能方便地共享数据。而且对不同数据库,都可以提供符合共享数据平台标准的数据,同时软件本身有开发接口,提供给后续的开发和使用。2.2.5稳定及安全性由于数据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的,作为数据共享的平台会被频繁访问,系统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同时为保证数据存储和共享平台,数据、网络的安全,对访问用户应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 3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 3.1基于中间件法的分布式数据共享平台的集成架构 鉴于新疆部分农业下属部门或农业相关部门已经设立了自己的信息查询系统或信息共享基础平台,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要做的首先是能够对已有的系统进行集成。笔者将采用中间件法来实现分布式异构的数据信息集成。中间件是提供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连接的软件,以便于软件各部件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应用软件对于系统软件的集中的逻辑,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框架如Web服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等中应用比较广泛。中间件法具有成本低、容易实现、局部数据源加入方面灵活、自治性强等优点[2]。元数据是关于数据集的数据,它在地理空间信息中用于描述地理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笔者运用元数据在中心节点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映射表,根据元数据映射表,就可以在查询时自动定位所需查询的数据源位置,实现灵活高效的信息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分布式信息资源一体化的建设和共享。在用户与各个分布的信息资源之间建立一个中间层,将元数据管理封装在中间件中,通过元数据映射表为分散的各个数据源和网站或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接口,就可以实现将分散在各处的数据库等同于单一数据库来集中调用。图1显示了分布式数据集成的逻辑结构,在用户和分布式农业科学数据之间建立一个中间件层,为分布式的异构数据源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接口,通过元数据管理器将各个节点提交的对自身数据库描述的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为无分类的资源定义分类规范,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将分好类的资源呈现给用户,用户就可以根据分类信息方便地浏览或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农业科学数据。 3.2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总体框架 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考虑既有分散又有集中的体系结构,它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实体,通过数据中心能够实现农业数据的整合集成、保存及社会共享服务。通过中间件法可以将分布异构的农业科学数据集成到共享平台下,使其具有统一标准的数据源接口及共享协议,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还需要添加一个服务模块,使各个分散的信息源都能够方便快捷地成为共享平台的一部分。此外,服务模块的结构设计采用灵活的层次,可对其进行任意功能服务的拓展。因此,整个数据共享平台是一个由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中间层、服务层及支持保障层(包括技术支持、管理支持、标准支持)组成的多层次的综合系统[3],如图2所示。第一层是用户层,提供统一的用户输入接口。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入方式如手机、浏览器、电脑等,登录到数据共享平台,使用不同的设备都能够方便快捷地访问数据共享平台的所有信息及服务。其次,根据用户身份将其分为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用户在登录平台后对数据信息享有不同的浏览及使用权限。第二层是服务层,可以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检索查询、专家咨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服务,同时服务层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以及数据共享平台的需求方便快捷地增加其他服务功能。服务层是用户发现和获取数据的关键点,是数据中心存在价值的具体体现。第三层是中间件层,能够通过元数据映射信息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异构数据源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实现数据的集成。第四层是数据层,其中包含了分布在各个系统的分散数据库,也可以新建数据库。对于各数据库中的信息,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调用共享,还能够动态地添加、删除或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第五层是网络层,是数据中心运行的网络环境,包括软硬件条件、操作系统、备份系统、安全系统,各个数据源之间的网络互联、网络出口带宽等,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数据中心,查询和获取相关数据。网络层主要解决硬件管理问题和支持上层的数据管理问题,是数据中心运行的基础。第六层是支持保障层,由技术、标准和管理三个方面构成。支持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元数据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支持标准由数据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三大系列标准组成。管理支持包括组织保障、人才保障、资金保障、运行机制保障、安全保障等组成。 4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及功能模块分析 4.1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 为了完成平台的数据整合和数据共享服务,笔者从设计角度构建平台的层次结构模型,包括平台的功能设置、基础模块以及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如图3所示。用户可通过多种登录途径进入数据共享平台,经过用户管理模块的验证后,不同用户将在平台中享有不同权限的查询及数据共享内容。平台能够为验证通过的用户提供检索查询、导航、专家咨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多种服务,而支持这些服务所需的数据,则是由元数据管理模块将处于不同位置的异构数据库集成共享而来的。在元数据管理模块处添加领域本体,增添数据的语义信息,从而能够实现模糊查询。此外,在数据库层还有一个数据库接口管理模块,能够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对数据库进行添加、删除,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更新等。不同权限的用户享有不同的操作权限[4]。 4.2平台各模块的功能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包括多个模块,下面就分别介绍各模块实现的功能。4.2.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层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输入接口,其输入接口可以包含多种形式,如浏览器、手机、短信等多种登录查询渠道。由于农业科学数据种类多、数量大,各类数据的加工存储状态各不相同,部分资料还有保密性要求,因此,共享数据范围按数据内容进行了分级,如一级数据为国内外公开数据,可供用户无偿使用;二级数据为省内公开数据;三级数据包含专项数据,只为部分用户提供共享服务;四级数据为原始数据及保密数据,仅供少数专家或相关研究人员共享使用。用户管理模块用来实现用户分级分类共享数据。按照用户注册信息进行等级划分,可将用户分为个体用户和群体用户。个体用户分为普通用户、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群体用户包括科研单位、相关企业等。不同的用户对共享的数据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如个体用户对各项数据仅有查询权限,而管理人员则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改数据。用户通过统一输入接口将注册信息输入,用户管理模块将其信息存入用户信息库中,便于以后用户登录对其等级进行查询。注册用户登录后则进入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开始查询信息或接受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4.2.2数据平台服务模块数据平台通过各种模块能够提供多项服务。检索查询模块提供基本的信息检索接口,接收到用户的查询信息后进入元数据层寻找相关信息,由元数据目录引导找到相关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查询,然后将查询信息返回检索查询模块,以浏览页面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导航服务模块能够记录用户的查询历史,并对用户历史查询信息特点进行总结归类,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用户再次访问提供个性化服务。专家咨询模块能够支持用户向专家提问,专家咨询模块将问题经过处理后自动传给相关专家,然后将答案传回给用户。当问题得到满意答复时,问题及答复则存储在专家咨询模块的数据库中,以便下次有相同问题出现时,可自动提供答案。决策支持模块主要面向群体用户,如科研机构或企业等,根据用户决策需求,整合搜集到相关的政策报告、统计数据等经过分析处理,为用户决策提供支撑信息。服务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是对于服务模块的添加、删除或更改。当数据共享平台需要提供新的服务时,可通过服务管理模块创建新的服务模块,以保证农业科学数据平台的灵活性。4.2.3元数据管理模块当用户对平台各项服务进行操作时,需要元数据提供数据库信息,元数据管理模块接收到查询参数时,根据元数据映射数据库找出享有的数据源位置,元数据管理模块通过分布式异构数据源统一访问接口进行数据查询,然后将查询结果统一格式后返回给用户,本体数据库能够对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进行语义拓展,从而实现数据的语义化查询。4.2.4数据库接口管理模块数据库接口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库的增加、减少提供一个接口,便于新的数据库的加入,保证了数据共享平台的可拓展性。 5结语 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目前的各网站资源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其结构体系的建立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不断地优化。笔者针对新疆部分农业下属部门或农业相关部门已经设立自己的信息查询系统或信息共享基础平台的情况,结合中间件法的优势,对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已有的系统进行集成,再根据用户需要增设各种服务及查询功能,既能很好地利用已有资源,又对不同渠道的资源进行了整合,使分布不同的各种资源能够相互贯通,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满足了用户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5-11]。 作者:朱倩 王华丽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农业科学论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科学技术 摘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建设必须以农业科学的完善为前提,坚持农业生产、经济进步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1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特征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征:可持续发展农业是要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统一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同,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必须顾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可持续发展农业要求社会、公民、行政机关的多方支持。可持续农业是一项持久浩大的工程,必须依靠每一位公民的力量,在劳动和生产中都遵循着生态平衡、协调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必须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和重要手段。与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不同,现代农业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节省了土地等重要的农业资源,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现代农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关系 中国的农业文化源远流长,农业一直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产业。不过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建设也受到重重阻碍。在此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坚持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技术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所以笔者通过论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科技之间的关系,希望能找到解决途径。科学技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个必要要件,主要体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现代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于可持续农业的促进作用2个方面。 2.1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农业科技的作用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要求必须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保护农业环境不受破坏,进一步开发相关的农业科学技术等等。以上的理念都对于发展农业科技有重要影响。开发农业技术不能只看这项技术的效率和带来的产量,更重要的是在运用技术的同时不会给农业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危害。而且还要关注这项农业技术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所以说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下,农业技术的发展也不同于以往,而更加侧重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2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社会发展的历程里,科学技术一直发挥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能够提高社会历史的发展速度,甚至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样,在农业领域,科学技术一样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它能够极大的增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还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去有很多不规范的生产现象,导致土壤肥力减弱、水土流失等多种问题出现,而先进的现代科技可以最小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的恶化,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平衡。科技的进步帮助我国上千上亿的人民解决温饱,同时也能促进中国的良好的生态建设。所以说农业技术在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3利用现代科技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要积极利用现有技术来提高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程度。在制定相关农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时,一定要保证科技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农村地区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来研发和使用相关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的统一。在研发农业技术时,要保证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及时产出。由于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受到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所以国家对于农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上一定要给与大力的帮助和扶持,将技术骨干和充足的资金注入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中去。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所以政府一定要发挥出应有的调控角色作用,为农业技术的培训和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提供必要的支持,并监督农业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加强对落后地区的科学知识的教育普及活动。说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所以培养一批有知识文化的农民和农村技术骨干也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并且注意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农民们能够真正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能运用相关技术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一旦公众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就能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能够实现社会、政府、公众3方参与的良好局面,对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我国的人口结构、地理条件的原因,我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显著。因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寻求一个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解决途径。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之间的关系,能够说明这2者的相互作用,并且利用相关条件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建设必须以农业科学的完善为前提,坚持农业生产、经济进步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李金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农业科学数据增值服务研究 1农业科学数据概述 1.1农业科学数据的含义 农业科学数据是农业科技活动中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的数据以及按照不同需求加工后的数据集和相关信息[2]。从广义而言,农业科学数据包括农业科技基础数据、农业科学实验数据、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农业科研条件数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数据等。本文探讨的是广义上的农业科学数据及其增值服务。 1.2农业科学数据的特性 农业科学数据借助数字和其它符号记录农业活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资源性。从信息的层面而言,农业科学数据属于信息资源的一种,它不像物质和能量那样越用越少,是一种非消耗性资源,可重复利用,而且在利用过程中体现其价值并产生新的数据,实现价值增值。但农业科学数据是需要开发才能获取的,农业活动主体因人力、物力、财力的差异对农业科学数据的支配能力而不同。(2)共享性。共享性是农业科学数据的本质特性之一,它不具有排它性,多个用户可同等程度同等权利地利用同一数据资源,不受使用者专业背景、使用目的、地域、个体差异的影响。当然这种共享也是相对的,会因知识产权和一定的技术条件受到限制。(3)选择性。农业科学数据具有使用方向上的可选择性,它可渗透到农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同一数据资源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上,可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农业活动主体可据此选择农业数据的使用方向,合理配置数据资源,使之产生最佳效益。(4)增值性。科学数据都具有增值性,其增值性体现在科研、经济和社会的多个方面,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数据产生过程中需要昂贵的开发费用,而在数据应用中只需廉价的复制费用,而且可以无限制地复制,节省大量的重复投入费用,而得到大量的价值产出,这个价值产出是通过对科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取得新的数据或研究成果,这就意味着科学数据的增值具有一次投入,多次使用,成倍增值的特点。 2农业科学数据的增值服务模式探讨 农业科学数据增值通常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工、开发,使原有数据的价值增加,并以多种方式(产品、服务等)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为用户带来附加价值。农业科学数据增值包含价值增值和服务增值两个层面。对数据进行采集、提炼、加工、处理,使用户能得到更直接、更有效的数据产品,数据在质、量和功能上都产生一定的递增变化,这是数据的价值增值。而通过科学数据为用户提供数据产品以外的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是服务增值。价值增值是服务增值的基础,服务增值是价值增值的深化,两者统称为增值服务。农业科学数据只有经过充分和广泛的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而应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并通过一定方式提供给用户,数据才能得以利用。如上图所示,农业科学数据增值服务可分成从初级到高级的三个服务层次,即:数据加工服务、数据分析整合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数据加工是对大量分散无序的数据进行采集、选择、加工,建成数据目录目次、文摘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便于用户检索所需数据,这是最基本的数据增值服务。数据加工的结果是各种数据产品,而农业数据的分析整合是中级增值服务,包括农业门户建设、数据导航、农业数据与文献的对接、农业数据挖掘等,对农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使之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农业生产、农业推广发挥更大作用。个性化服务是增值服务的高级阶段,以用户为中心,针对用户的特殊要求,量身定制地提供特色服务,如学科馆员服务、特定数据或数据分析报告的定制服务、竞争情报等。农业科学数据增值服务的三个层次是既有差别又紧密相关,数据加工是开展分析整合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没有农业科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分析与整合、个性化服务犹如无源之水;数据的分析与整合、个性化服务也会涉及数据的加工,三者之间不能绝对划分,而是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整体。提供农业数据增值服务的主体有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林高校、数据商、社会信息机构等,他们均能提供不同层次的农业数据增值服务,而服务效果又可以由用户反馈给服务提供者,不断地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3农业科学数据增值服务主要内容探讨 从农业科学数据增值服务模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科学数据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体现在数据分析整合和个性化服务层次。数据加工的结果是各种数据产品,也是农业数据增值服务的一部分,但只是停留在增值服务的基本层面,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普及使得“三农”用户对农业数据的需求更高、更具体,不仅需要数据,更需要深度分析、具有综论性或前瞻性的高端数据服务,现阶段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 3.1建立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可以是国家级、地区级和省市级。无论是哪一级,应由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规划、实施和管理,使之成为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的农业科学数据服务平台。如“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是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一部分,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建设了7个数据分中心,集成数据库(集)574个,资源量在600GB以上,实现网上共享[3]。这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共享平台,目前主要提供数据存储、累积、共享等功能,其特点是数据量大、辐射面广、网络环境优,但数据分析、综合以及功能多样化方面还有待加强。 3.2建立农业科学数据门户网站,开展整合与导航服务 目前的网上农业数据资源整合与导航服务主要是针对文献信息层面,很少以各种农业科学数据为对象进行资源整合及导航的。基于这种现状,对农业数据的整合,有二种实现途径,一是在现有的农业文献信息平台上增加农业科学数据内容和导航服务。利用已有的网络信息平台添加农业数据及其导航服务内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使用效应,成本低,效果快。二是建设新的农业数据整合与导航门户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需时间周期较长,但在系统功能、数据加工处理标准及加工技术、数据、服务内容、用户反馈等方面更加完善,如前所述的“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3.3“三农”特色定制服务 面向个人用户或团队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针对用户的个别需求,专门收集和提供数据产品或服务,包括数据检索、提供专门的数据目录及实体数据、分析报告、定向咨询与培训、数据推送、FAQ等,甚至根据用户需求建立农业专题数据库或专题网站。如浙江农业信息网的“农技110咨询”、“每日一助”等服务很受农民的欢迎,效果很好。 3.4学科馆员服务 主要针对农业科研人员的个性化服务,在农林高校和农科院所开展较多。每个院、系或研究所由图书馆配备具有农业专业背景的馆员为学科馆员,院、系、所配备图情教授,以互动方式开展对口服务,主要涉及特定资源选择与配置、数据发现与获取技能培训、课题查新、学科服务等,并融入到科研中全程提供咨询服务。 作者:刘碧波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 农业科学论文: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前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75%的人口、90%以上的国土在农村。建国47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以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迈向21世纪的中国,要实现小康生活目标,向富裕水平迈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农业得到持续发展。 1中国农业科学技术面临着重大挑战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完成工业化过程,耕地不断转用于非农业,大量灌溉用水也转用于非农业用途是不可避免的。而人口的刚性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更加重了人口、经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如何处理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民以食为天,核心是粮食问题。 中国建国47年来,粮食年递增达3%。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粮食总产年际虽有波动,但最大波幅不到10%,已挤身世界粮食稳定系数高的国家之列。世界上没有其他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成功地解决了粮食问题,中国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中国也只能自己养活自己。虽然如此,中国决不可掉以轻心。根据估算,到2030年,按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6亿左右,人均占有粮食400kg计算,粮食总产需为6.4亿吨。也就是今后35年间,平均每年粮食产量增加近40亿kg,年递增1%左右;若按目前单产4200kg/hm2计,粮食播种面积基本不减,单产水平需提高1500kg。作为农业大国,除了粮食外,我国需高度重视农业的全面发展。《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中指出,“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是,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要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实现这一系列宏伟目标,农业科技将起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初,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并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变化;80年代,为使粮棉油全面丰收,着重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90年代,农业科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原动力,更重要的在于到2000年乃至下一个世纪将在农业生产的腾飞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2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据初步统计,1979~1994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认的科技成果有3.2万项,其中受到国家、部门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4815项。这些科技成果不仅有较高科技水平,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计算〔2〕,1971~1980年间,农业科技贡献率为27%,1981~1985年间增至35%左右,以后有些浮动,但目前仍为35%。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遗传学理论和育种技术的突破,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国已收集、保存各种农作物种质资源33万份,其中属国内收集保存的占85%,而且种类十分丰富。自建国以来,全国共培育出41种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5000多个,使粮食等主要作物种植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更换了3~5次,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每次更换一般增产10%~30%,良种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占30%左右〔4〕。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为例,70年代初,我国成功地选育并在生产中推广“三系”配套的籼型杂交水稻,这在水稻发展史上是一次新飞跃,不仅为提高水稻产量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也为自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闯出了新路,极大地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据统计,至今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1.6亿hm2,年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面积近50%,年增产稻谷约125亿kg。在畜禽良种培育上,继培育肉脂兼用型猪新品种之后,80年代又培育出商品瘦肉猪新品系,瘦肉率高达63%,料肉比由5∶1降至3∶1。培育出肉鸡、蛋鸡系列新品系和中国黑白花奶牛、中国美利奴羊等,良种覆盖率达60%~80%。 2.2改进田间管理技术和饲养管理方法,提高了农畜产品的产出率 如改双季水稻三熟制,北方发展间作套种,发展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技术和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以及立体种植技术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综合配套技术等,使全国复种指数达156%〔7〕。此外,通过增施化肥和改进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推荐施肥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3,比传统粗放施肥增产8%~15%;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达333.3万hm2以上,提高水的利用率30%~40%,降低能耗50%,增产粮食20%~30%以上;引进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经过研究和技术改进,年应用面积达470多万hm2。在改进畜禽饲养管理方面,推广良种良法配套集约化饲养技术。以草地畜牧业为例,在南方条件下可实现0.14~0.20hm2地放养1只羊,北方条件下可实现0.33~0.53hm2地养1只羊。在饲料饲养技术开发方面,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饲料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使饲料转化率提高30%。 2.3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有效地减少了农产品的损失 提出以种植抗性品种、生态系统调控、科学施用农药等措施相协调并因病虫各有侧重的综合防治技术,使东亚飞蝗、小麦吸浆虫、小麦线虫、麦类黑穗病基本消灭,小麦条锈病基本得到控制,粘虫等迁飞害虫防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150亿kg。研制成功的一批安全有效疫苗,基本控制和消灭多种畜禽疫病,如牛瘟、牛肺疫、猪瘟、马传贫等,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2.4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研究发展很快,正在走向生产 中国已成功地利用组培、花培技术,选育出40多种作物新品种、新品系,其中水稻、小麦、烟草等已用于生产。果树、蔬菜、花卉和马铃薯脱毒快繁实现了商品化、产业化。利用基因工程已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物,其中抗棉铃虫棉花、抗黄矮病小麦、抗青枯病马铃薯等已进入田间试验示范。首次研制完成了4等分奶牛胚胎并获得4分胚胎牛。利用染色体技术,在母牛妊娠后20d左右,可准确地判断牛胚胎性别。研制成功3个不同品种幼畜腹泻基因工程疫苗,经10万头母猪100万头仔猪示范表明,使用该疫苗可以显著降低仔猪腹泻所引起的死亡率。此外,核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也广泛用于农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科技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科研体制、科技人才、科技手段和科研基础的差异,使得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实力和承载力同发达国家尚有明显差距,农业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总体差距为15~20年。我国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份额仅为35%,灌溉水利用率和化肥当季利用率均低于40%。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仅为高产国家的41%、68%、54%、45%。在畜禽草资源评价利用、畜禽疫病诊断、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在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中,技术推广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显然,这些差距从科学技术工作的意义上说,就是潜力、就是希望。 3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总体目标 21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实际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现代农业科技将出现超前性、渗透性、竞争性和创新性四大新趋势,在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浪潮冲击下,农业和农业科技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根据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国情,中国农业生产要实现4个转化,即: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结合,逐步向知识技术密集转化;手工劳动与半机械化、机械化相结合,逐步向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转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化经营、科学务农转化;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中国一定要形成大农业的观念与格局,实现农业产业化,即农工贸一体化,使农业获得必要的、应得的效益,才能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九五”至2010年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为: 1.以科技保证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大力推广和普及现有科技成果和适用新技术,减少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进一步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使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2000年提高到50%左右。2010年,为农业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提高、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证,贡献份额将达到60%左右。在土壤改良、杂种优势利用和作物多抗性育种、多熟种植、高产栽培、生物防治、畜禽疫病诊断和淡水养殖等优势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加快农业技术改造,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的产、供、销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当前尤其要抓好种子工程。 3.为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攻克一批关键性、综合性的重大科技难题。 4.进一步加强农业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到2000年使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达到8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或接近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迅速缩小同世界先进农业科技水平的差距,到2010年,争取60%农业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5.加强农业科技发展能力的基础建设。 据此,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沿着4个层次展开: 1.农业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动植物生产力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 2.重大应用基础和基础性研究,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发展的后劲,紧跟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 3.重点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研究,重点加强农作物种子工程,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5大作物大面积生产开发示范工程,畜禽规范化养殖,黄淮海地区节水农业工程,南方丘陵、沿海滩涂综合开发工程等建设。 4.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工作,以获得科技经济一体化,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新途径、新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形成新兴产业。 4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重点领域 未来中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农业形成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上。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播种面积、物质投入和科技进步。据近20多年资料表明,世界粮食增产中25%归功于扩大耕地面积,74%归功于提高单产。中国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了挖掘内涵、集约利用土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设想〔6〕。增加粮食的途径将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现有耕地上的单产,及减少作物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保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逐步推动“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菜篮子工程和特种经济作物的生产,以科技支撑整个农业的发展。 今后加强研究与推广的10大重点领域为: 1.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评价和利用。充分发掘利用现有特(优)异种质材料,进行相关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进,在超高产、抗虫、抗病、抗逆境和品质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2.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选育高产、稳产、多抗、优质的作物新品种,加强抗旱、抗寒、抗涝、抗盐碱等品种选育,并大力推广和示范。在今后15年内使品种更新换代2~3次,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使良种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份额提高10%~15%。同时在畜禽、牧草、水产优良品种选育及苗种繁育技术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 3.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针对我国动植物重大病虫草鼠害和疫病的灾情现状和成灾趋势,开展灾害预测和控害减灾技术研究,以及病虫抗药性监测和农药安全有效施用技术研究,为减轻灾害提供经济、安全、高效的配套技术。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30%~35%,病虫害损失率降低5%~10%,畜禽死亡率降低8%~10%。 4.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研究作物“两高一优”综合栽培技术,农作物间套复种多熟增产机理与综合配套技术及不同区域作物资源优化配置生产管理系统。围绕提高施肥利用率,研究提出多种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10%~15%。在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方面,目前我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因此根据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的需水规律和农田水分循环机理,研制和推广一批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使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20%,并进一步开发与扩大灌溉面积。研究畜禽规模化饲养技术,包括优化繁育体系、营养标准、饲养技术、饲料生产技术、饲料配方及综合防疫措施等研究,使饲料转化率提高20%左右。研究湖泊、水库、浅海滩涂等水产资源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技术措施,以渔为主农牧综合开发技术,使产值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5%以上。 5.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综合运用生物技术方法,注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并有大的突破。研究高效、经济、实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绘制基因图谱,并培育具优良基因的新种质、新品种。此外,加强作物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研究。建立牛羊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猪胚胎冷冻技术、家畜性别控制技术等,研究基因工程苗、病害的诊断检测和防制技术。 6.不同类型区农业综合发展配套技术研究。针对占全国人口总数68%、耕地70%、中低产田80%的黄淮海平原、北方旱地、黄土高原、南方红黄壤以及松嫩-三江平原等五大区域,从理论、方法、实践上提出不同类型区综合治理和综合发展的多种模式和配套技术,形成一系列治理低产因素的有效技术措施,使粮食产量占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85%以上,当季氮肥利用率提高到35%~40%,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复种指数提高到160%。 7.农业宏观发展战略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量的增加方式基本上是通过大量的物质投入来实现的,生产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生产者或投资者并未从中得到相应的收益,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这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研究,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规模效益。据有关资料,在粮食增产中,规模效益占15%左右,其潜力相当可观。同时,需加强农业科技政策和农村经济政策、形势等软科学研究。 8.农产品加工增值技术及饲料开发技术研究。在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增值为初级产品的3~9倍。研究农产品贮藏、保鲜、深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新型饲料添加剂,建立研究开发基地,使农民增产增收,从而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 9.集约化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加强农作物机械生产工艺与成套设备、工厂化高效农业工程技术、新型农业小机具及农用航空喷雾技术等研究,使农业生产中产值、省工、节能等方面有较大提高,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10.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与开发。综合研究与开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制定绿色食品标准,建立防治农业污染的示范工程,使农业资源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得到减缓。5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我国在国际合作和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优良品种和资源,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等作物栽培技术,畜禽饲料管理技术,现代技术仪器设备,国外智力引进和国内人才培养等。为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能力,乃至提高综合农业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农业科技目标,还必须继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先进农业科技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为此,计划在近5年内引进我国农业急需、国际先进、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1000项,以增强农业科技研究实力,推进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引进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加强消化、吸收与创新,解决一些关键技术,并加强示范、推广。 农业科学论文:建立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保系统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承担着农业发展的全局性、方向性、基础性、关键性的科研任务和国家重大农业科研攻关项目。同时,还要面向市场,进行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科技信息支撑。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不断的深入和创新,形成的科研材料在成倍的增长。为此,最大限度地做好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资源建设、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构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1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强烈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使农业科学技术档案遭受损毁;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用非法手段窃取重要的农业科学技术档案信息也将造成隐患。这不仅使农业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出现缺失,而且对本单位科研工作的创新也将造成严重影响。 1.1管理机制上的疏忽 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规范管理不仅是档案部门的工作,更是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的农业科研单位在制定中、长期规划纲要、农业科研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时,对农业科研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列入其中。比如,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资源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不列入其中;在年度计划、总结中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不重视,对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对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不做统计;对“农业科研工作和农业科研资料建档工作实行‘四同步’”的政策规定不能全面贯彻落实等。鉴于管理机制上的不重视,造成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档案人员责任不清、业务不精、意识不强等不良现象,将造成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严重缺失。 1.2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有的农业科研单位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在形成、收集、鉴定、整理、移交、保管、借阅、利用、销毁以及向综合档案馆移交等环节中,制度建立不够健全完善;对负责资料收集、档案管理的不同岗位上的相关人员的责任、素质、技能、培训等没有具体明确的职责规范。另外,对于电子档案,在其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移交、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也没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将会存在着电子载体遭破坏、信息被篡改、材料丢失和破损的可能性。因此,依法建立科学规范,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农业科研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系统完整性是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资源建设、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的法制保障,应当引起各农业科研单位的足够重视。 1.3库房及设施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存放库房是其安全最重要的保证。但是,由于受经济所限,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对档案库房建设的投入不足,很多档案库房设在本单位办公楼区域内,一般都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的多年没有进行维修,雨季室内漏雨,库房湿度过高,水暖管道锈蚀,电路老化,存在水灾、火灾隐患;大多没有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设备;有的在基本建设中,不能根据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年扩增量,对档案库房的建设面积做详细的预算,盲目的留置一些闲置的小房间用于存放档案,库存面积小,导致现在《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赋予的档案安全保障措施等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另外,在购置存放实体档案的存储柜、密集架时为了方便查阅,整齐美观,不考虑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发生时,便于搬运,给抢救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等因素。上述现象将造成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隐患。 面对复杂的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隐患,尽快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刻不容缓。 2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设想 一个相对完善的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一般应当包含安全人员保障体系、安全管理法规体系、设施设备安全保管体系以及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等。 2.1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人员体系 安全人员保障,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规要求和专业指导下,通过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分工、部门配合、制度约束等管理机制的建立,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组织上的保障。具体包括决策、管理、执行方面。决策工作由农业科研单位相关部门组成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等机制,制定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规划、实施目标、重点工作任务、档案灾害预警机制及演练方案等。做好各阶段前期工作的统筹安排及全过程技术实施方案等,以科学的态度,作出科学的决策。 管理工作由档案部门负责,依法处理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协调各方面实施执行。并提出制定、修改具体业务工作中的安全策略、操作规范、实施细则等意见,记录和处理农业科学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等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执行者则是具体负责特定档案事务的设在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要选择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的专业人员,还要为他们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档案工作的要求。除档案工作人员外,收发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也是安全体系中的执行者,要对他们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明确责任,增强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给农业科研档案带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2.2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法规体系 威胁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的因素来自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因此需要构建全面的法规制度体系。即由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统一体,来保障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绝对安全。 2.2.1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法律 涉及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及其他专门法律中涉及到档案的内容或条款等。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档案法律,对于保证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构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并赖以实施的依据和准绳。 2.2.2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行政法规、标准、地方性档案法规 可以遵循的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可遵循的国家标准有《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有《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等。地方性法规有《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标准、地方性档案法规规定了对各种档案各主要管理环节的操作要求及质量标准,既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据,又是进行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操作指南,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2.2.3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除了要执行国家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外,还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包括档案工作制度、管理规范、部门工作职责以及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工作制度是依据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体制、管理分工、保密、档案利用原则等所做的规定,要求本单位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要执行。管理规范包括对归档范围、分类方案、保管期限、鉴定标准、整理、移交、保管、借阅利用、鉴定销毁、业绩考核等环节所做的规定。部门工作职责包括档案室、档案工作人员、库房管理人员、保卫人员等工作职责。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使用、密码管理、电子档案异质备份、业务系统操作制度等内部规范。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规章制度,是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确保其安全的有效手段。 2.2.4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有了科学完善的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关键在于落实,要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资源监测,严格其管理和利用活动,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科学有效地实现档案的管理与保护。依法对破坏、危害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行为进行查处,追究责任,维护档案法规的严肃性。 2.3设施设备安全保管体系 确保库房的安全无疑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前提。包括库房建设、设施设备配备、日常管理等方面。在库房建设方面。对于计划重新修建的库房,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设满足未来30~70年需求的坚固、安全的现代化档案库房[1]。对于现有的库房,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增强防患意识。同时,要开辟足够的库房存储面积,配备监控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温湿度控制、门禁系统等先进设施,实现档案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和可控性。库房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日常存放实体档案外,还必须放眼长远,考虑到兼顾存放备份磁盘、光盘等离线电子档案,在做到“八防”要求外,应增加针对电子档案特性的电磁屏蔽等安全防范措施。小规模离线电子档案存储库房,可考虑使用恒温恒湿防磁柜用以存放电子介质[2] 。 另外,在配备存储档案密集架和防磁柜时,应当考虑在应急搬运时的安全便捷因素。做好设施设备安全保管体系建设,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保障打造第一道防线。 2.4电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认识不足。一方面,由于开展此项工作资金投入大,要配备完善的支持电子档案运行的设施设备;另一方面,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保障技术尚未普及,现有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保证具有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2.4.1开展电子档案的组织保障 随着信息化和办公无纸化的飞速发展,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鉴定验收、成果转化等系列流程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因此,从组织机制入手,进行电子档案的规划建设,是立足长远的发展之路。 多渠道筹措资金,配备完善的存储电子档案的最佳磁、光载体等先进的设施设备,建立归档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存储的电子档案长期安全可读,有效利用。确立将纸质和电子两种版本并存和异质异地备份策略管理的目标,是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的有效举措。 2.4.2开展电子档案的技术策略 实施电子档案策略,一方面,应以现存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纸质载体为基础,选择利用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扫描纸质档案产生数字图像,存储于安全性能好的磁、光介质上,供快速有效利用。再利用COM(计算机输出缩微品)技术,将数字图像输出到缩微胶片上,制作成农业科研档案缩微品,进行长期安全保存[3]。另一方面,制定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轨制”归档管理实施方案。在文件生成、运转过程中二者共存,即两种版本档案同步随农业科研工作流程运转,使纸质和电子两种版本双套归档[4]。这不但有利于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策略,而且将增加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和有效利用力度。 2.4.3电子档案的人才队伍建设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识创新工作,需要高素质的,具有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方面基础知识以及在数字资源开发、组织和提供利用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此,应当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渠道,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有效管理电子档案。 2.4.4电子档案安全操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为确保电子档案扩散范围的精准控制,需要采用规范的存储方法,选择良好的载体和创造安全的保护环境。在接受电子档案存储时,要对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处理技术形成的农业科学技术文件材料,转化为通用格式,并要注明格式、文字处理工具,必要时保存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对电子档案的可读性、真实性以及传输安全方面,应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加强管理。还要采取严密的防尘措施,用先进的除尘设备,减少灰尘对电子载体的损害等。在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中,应该严密控制外泄和破坏,选择具有安全保密功能的运行软件,进行安全操作,必要时应该与责任者签订安全使用协议书,确定调阅档案人员范围和档案利用手续,以确保其安全。 3结论 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保障、技术保障、人员、经费、存储保障等多方面的协调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科学研究先行,做好前期技术储备及全过程技术保障。 随着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数量将成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危害其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片面地通过单一手段难以完整实现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资源建设、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 通过构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信息支撑,为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科技信息做出贡献。 农业科学论文:农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情况及前景 1农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现状 1.1农业科学著作有精品,但规模与农业科学发展需要匹配不足 中国目前正快步进入出版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专业出版时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农业学术专著出版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一些农业科学学术专著出版物不仅在内容上质量很高。而且在编校、排印、装帧、设计等方面的质量也是一流的,凝结了作者与编辑出版部门很多的心血。也有很多农业科学技术专著获得国家、行业专项的重视与支持。“十二五”期间,已有39项农业科学学术专著列入国家重点图书规划,但其中25项规模为1卷(册)。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340个项目,其中农业科学类有11部书稿获得资助。目前,农业科学学术专著系列主要有:科学出版社农业科学技术专著丛书?科技前沿系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现代中国农业科学专著集、中国农业出版社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等。中国农业从业人员3.48亿,农业始终是第一产业,同时,农业科技学科飞速发展,与其他学科渗透融合,规模不断拓展。仅2012年,农业科研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优化学科布局中即确立8大学科集群、134个学科领域、309个研究方向,因此,我国目前农业科学学术精品规模与农业科学发展需要匹配不足。 1.2农业科学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及数字化探索尚处于发展阶段 新闻出版“十二五”规划指出,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2012年,中国数字化阅读和出版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电子出版物总量世界第二的出版大国。目前出版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型升级,而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数字出版问题,更是要将出版传媒与科技技术、市场、数字等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以精品立社、数字化兴社,积极进行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教材出版,主办了高等教育视频资源数据库、中国高校课程网、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科研资源,建设了各类数据库,探索业态数字化与专业规模化相融合的模式。目前正推出“出版+项目”、“出版+评价”等一系列出版新理念,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开发新的数字出版项目。2012年10月,商务印书馆推出工具书查检数字平台。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在数字出版加速多维度、数字产品自主研发生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系统建设等多方面,探索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发展中取得新突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专业出版社,2008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揭牌,2011年申报了数字平台国家农业科技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学专业出版产业升级尚处于发展阶段。 2农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创新展望 2.1提升学术出版公信力 学术著作鱼目混珠,严重影响了学术出版公信力。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出版基金,旨在扶持精品出版项目;2011年4月,《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5],加强精品力作生产,组织出版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与特点的精品力作。2012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规范的通知》,对出版社明确规定,出版单位应加强学术著作选题论证,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对学术著作的学术水平、创新成果、出版价值等进行认真评估,积极探索实行同行匿名评议等评审办法,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也一再强调出版界“应当提高出版门槛”。很多出版机构也注意到这个问题,2012年10月31日,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科学出版社等70余家出版社在京签署倡议书,呼吁出版界进一步提高学术出版“门槛”,并积极采取规定学术著作编写规范,严格学术著作准入制度、同行评审制度等措施,这些举措必将逐步提升中国学术著作出版的质量和公信力,促进学术出版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出版单位规范学术著作出版的基础上,农业科学精品著作更需要农业专业领域的支撑与支持,学术出版与科研相衔接,需要整合相关资源要素,调动专家学者著书热情,提升学术出版公信力,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学术出版,集中打造创新性强、学术水平高、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精品力作。 2.2创新出版形式 目前出版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型升级,而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数字出版问题,更是要将出版传媒与科学技术、市场、数字等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在数字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兴起,在不断推动传统图书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给整个图书出版领域带来了一场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其中,图书出版领域的关联者,无论是作者、读者还是编者,也都被深深地卷入了变革之中。在最近的十年间,自然科学学术出版60%的收入来自北美,发达国家学术出版增长稳定但增幅较慢。IHSISuppli公司对美国图书出版今后4年的预测是,至2015年,美国的图书销售金额总数会保持在250亿美元左右,不过,电子出版会有每年40%的增幅,而纸质出版却会出现每年4.9%的降幅。阅读是图书出版业的核心驱动力,决定着出版业的生死存亡。“阅读的对象远比读书的对象来得丰富。阅读针对的是文本,文本并不只表现为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它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口语、图片、印刷、音乐等表现形式,乃至于声像材料、电影、电视节目,甚至任何一种计算机所储存的信息、碑铭、唱片等各种形式”[6]。库存图书电子化、电子书以及按需打印三股浪潮是冲击,也是学术著作出版升级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力求找到作者、读者、编者广为接受出版形式。 2.3利用项目支撑,推动打造精品著作 中国的市场很大。只要努力去做精品。同样会获得在这个市场中更多的双效益产品的精品意识在行业内广泛深入人心。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鼓励支持下,我国很多出版机构也实施了精品图书出版工程,凝心聚力倾心打造精品专著。黑龙江省2009年正式启动精品图书出版工程,一批学术价值高、创造性强、极具积累和传播价值的优秀项目在国内已形成较大影响,带动了全省图书出版产业结构的优化;重庆出版集团设立综合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同时用基金运作产生的利润资助出版优秀学术专著,出版100种学术专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于2010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设立,旨在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优良学风打造精品力作,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推动更多中国文学精品的诞生,北京市文联、北京作协联合举行“北京作家文学精品项目”签约仪式,刘庆邦、徐小斌、邱华栋、荆永鸣、徐坤、宁肯等12位作家的11部长篇小说,均获得高额扶持资金。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明显增加,大型学术出版工程剧增。2012年第二十二届图书博览会上,政府项目、品牌出版项目越来越成为集团展示的重头产品。 2.4学术出版依托学科资源,服务学科发展 隶属于澳大利亚科学院的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出版社是一家专注在农业、动植物以及环境等科学领域的专业学术出版社,该出版社的专著以及期刊依托澳大利亚科学院强大的研究力量,联合在世界各地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全世界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信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学院、国家医学院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是美国科学院下属的学术出版机构,将其所有出版近3000种科学、工程、健康方面图书的PDF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政府出版机构、大学出版社和学术社团出版机构作为非营利性出版机构,提供农业科技最新相关信息。加拿大非常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出版的农业科技专著最后要集中反映在为农业服务,提供信息服务,将农业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日本农文协的出版物涵盖了期刊、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等,通过营销书刊为农村和山区的日本民众提供科技情报、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深入调研农民科技需求,采集出版选题和素材。日本农文协不单单是一个出版机构,其更多地承担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职能。国外很多学术出版机构注重数字化的发展。库尔特?斯塔博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有很多珍本可以免费在线阅读。 2.5学术出版“走出去”,要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规模化 学术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美国出版业水平居世界前列,其图书出版业在世界图书出版产业格局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一直稳居世界图书出版的霸主地位。作为图书出口大国,美国主要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输出农业科技图书,一些英文原版书也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输入其它国家。日、韩注重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习最新的农业科技。日、韩的农业科技发展很快,除实际应用于农业生产外,所出版的农业科技专著注重将版权以技术的形式进行输出。近年来,中国版权输出数量增长显著,版权输出途径不断扩大,2011年全国图书共输出版权5922种,于建慧:农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现状及发展展望153其中,“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功不可没。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2011年全年共向海外输出版权3236项(不含港、澳、台地区),比2010年增长25%,版权输出大户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专业学术出版机构跻身前列[7]。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Elsevier出版集团签署协议,一次性输出“大飞机出版工程”五种精品学术专著的英文版版权,2011年11月出版《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12月,与Elsevier出版集团签订了版权输出协议,Elsevier将通过集团旗下顶级学术出版子品牌AcademicPress,正式出版文集的英文国际版,并在2012伦敦书展上举办首发式,向全球展示我国科学家的学术风范,介绍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成就。但目前,中国文化产品的输出与引进在品种总量和市场规模上仍存在差距,在国际合作的经验、运作模式、专业人才等方面都有差异。在国际出版竞争中,中国出版业总体仍处于弱势的局面。《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使新闻出版产品、服务、企业、资本“走出去”,扩展版权输出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域和范围,提高版权输出质量。为此,专业出版社应坚持从各自的产品和市场出发,积极探索用更加专业的眼光,将优秀的作品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向海外。 3结语 实现出版产业发展,学术精品出版是专业出版社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打造“专、精、特、新”的出版传媒企业的必由之路。立足资源实现专业出版必须做好7个结合,即:专业出版要和品牌建设、专业营销渠道建设、数字出版数据库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战略、教育出版、管理专业化等结合起来[8]。专业出版社同大学出版社一样,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依靠行业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掘其智力资源,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出版优势。专业出版社的优势还在于优秀的专业出版编辑队伍对于原创性的认知。来源于对学科研究现状与前沿水平的了解。来源于对作者研究能力与达到水准的判断。亦来源于对同类著作出版状况的把握。专业出版的发展,必须要“依托优势,强化特色;整合资源,潜力发展;立足传统,多元发展;加强管理,培养人才”。 作者:于建慧单位: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农业科学论文:谈农业科学挂职干部鼓励机制 干部挂职锻炼也因此从干部提拔的唯一方式向干部学习、干部交流、科技服务、科技推广、技术合作等多领域进行了扩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进一步鼓励挂职干部提高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实现干部挂职成效,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大胆挑战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和任用制度,多角度对挂职干部进行了激励。“具有挂职经验的科技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进行项目申报、报奖”;“具有挂职经验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进行职称申报和岗位聘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任具有挂职经验的干部”;“具有挂职经验的干部,且考核合格以上者,作为评先评优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等字眼纷纷出现在各类制度和文件中。事实证明,以上措施,积极推进了人才工作的改革创新,激发了挂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1挂职干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挂职干部激励制度方式单一。由于现有的挂职干部激励机制几乎都集中在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干部挂职后期激励,且带有较强的政治因素。他们缺乏挂职前期的目标激励,精神鼓励,挂职工作过程的关心与交流,结果导致,管理挂职干部对工作前途担忧,科技挂职干部对科研事业发展方向模糊,工作满意度降低,挂职成效不明显。而不同的挂职干部类型、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岗位特点对挂职干部激励机制又有不同的要求。现有的“挂职干部组织关系转移、工资关系保留”政策导致挂职人员经济上没甜头;选用干部学历、年龄一刀切的做法让挂职干部政治上没奔头;派出单位缺乏关心,接收单位缺少信任导致工作上没劲头;重使用轻管理,考核单一化的做法更让挂职干部感觉体制上没靠头。 1.2挂职干部激励制度体系不完善。当前,挂职干部正面临着正负层面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部分人认为干部挂职只是提任的一种前期形式,有“油水捞”且待遇好;而另一方面挂职干部自身却深刻体会到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不同的挂职干部待遇悬殊,工作环境差别大,长此下去,必然会对干部挂职工作产生极端影响。局外人看到表面的风光,挂职干部却自身体会其中的艰辛,究其原因,干部挂职工作宣传不到位,过程监管缺乏引导,群众测评没有时效以及干部挂职后期考评欠缺公正是直接因素。 1.3挂职干部激励制度操作程度把握不好。干部挂职经历往往被灌以“优先考虑、重要参考、齐抓共管”等华丽字眼,却从未见到有任何的度量字眼,执行和责任主体。结果导致,锻炼前风风火火,锻炼后无人问津,前后差别较大。“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重点参考”的字眼,在不同的执行主体操作中,界定的标准又不一致;“齐抓共管”明确了责任对象,却没法度量谁管哪一部分,管到什么程度,结果导致部分激励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到作用。其次,在部分挂职的重要岗位还存在,激励程度不高,调动不了积极性;激励程度过高,又易引发消极怠慢的心态,甚至滋生过分的物欲,导致贪污腐败行为的出现。激励机制程度把握不好,同样无法起到激励作用[10]。 2对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挂职干部激励机制的思考 2.1构建挂职干部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激励机制是运用配套的制度体系,设定岗位目标,规范职责要求,刺激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并为实现整体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种机制[11]。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干部挂职在培养干部的同时,还承担着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助推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引导挂职干部沿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坚持学习,增强创新意识;有助于使挂职干部自发产生一种持续提高自己素质动力的功能。且挂职干部多处在思维最活跃,创新精神最旺盛的阶段,激励机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摸索新规律,寻找新方法,接触新知识,创新新成绩的良好平台[12],这有助于农业科技事业的创新与协调发展。 2.2挂职干部激励机制模式分析 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开展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是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体现,构建挂职干部激励机制模式是确保工作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挂职干部激励机制涉及组织部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以及干部自身四个参与主体,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统筹兼顾各个方面,挂职干部激励机制模式需在全民参与原则引导下,遵循科学性、灵活性、全面性、合理性,以及与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特点的相容性。 (1)思想激励干部挂职,尤其是带有政治意识和委派方式进行的挂职,挂职干部的思想缓冲时间不足,没有意识到“为什么挂职,挂职来做什么、挂职后带走什么”,甚至有些干部会一味的沉浸于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或者组织是否准备提拔的思索中,导致长时间无法进入挂职角色,影响锻炼效果。因此,需要组织在安排挂职之前与干部进行深入交流,引导挂职者尽早进入角色,端正思想。 (2)授权激励授权激励是授予挂职干部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制定决策或执行决策的权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才能[13]。农业科学事业单位让挂职干部放手工作,使他们敢于负责,是对挂职干部的充分信任,有助于促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潜力和培养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训激励培训是给予挂职干部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加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实际工作。根据激励理论,满足需要的过程其实就是激励的过程[13],挂职干部具有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是他们更新思想,创新管理理念的源泉,这有助于挖掘挂职干部的工作潜力。 (4)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了解干部的需求和困难,以真情和温暖关怀干部。挂职干部在工作期间往往承受更重的家庭和生活负担,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帮助其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是将组织的关怀送到干部的心坎上,有助于激励他们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工作。 (5)考核激励考核是帮助干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的一次机会[14]。坚持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是组织对挂职干部工作、生活情况的一次了解,会达到为他们鼓劲打气的效果;坚持民主测评和结果通报,有助于挂职干部本身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也有利于所在单位有针对性的提出和实施培养管理的措施;坚持考核结果使用制,是公开、公平,竞争、择优选择干部的科学模式,也是鼓励挂职干部“出实绩、出成果”的重要措施。(6)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给予挂职干部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持,以稳定干部的工作为基础,是干部达到最佳工作状态的根本保障。物质激励的基础在于缩小干部层级待遇的差距,以减少或消除挂职干部同工不同酬的思想负担,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3对构建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挂职干部激励机制的建议 3.1健全挂职干部选拔机制,渲染环境激励氛围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是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是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德才兼备,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组织按程序、按需要、按标准选人,才能真正让群众对干部选派工作心服口服。 3.2加强挂职干部岗前培训,提升能力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根据干部实际需要和个人特点,推行差别化、针对性的培训是加强挂职干部政治理论基础,拓展业务素质和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岗位培训,有利于搭建干部实践锻炼的新平台,有助于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3.3协作挂职干部过程管理,强化情感激励作用挂职干部正处于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和激情高涨的阶段,这一时期可能是他们职业转折的关键时期,他们往往渴望有成绩、出成果,情感比较丰富,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将会积累一批宝贵的财富。在这一阶段,可利用“三个结合[15]”来强化他们的感情基础,帮助其清醒的认识自我和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1)宽与严相结合。宽是注重在工作过程中给予挂职干部表达想法、意见或建议的机会;严是要求有严谨的工作思维和认真的工作态度。(2)“冷”与“热”相结合。“冷”是培养挂职干部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工作态度,遇事慎重处理的能力和淡化求功心切的思想;“热”是对于挂职干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和成绩予以及时肯定表扬,对于工作中的问题和错误及时的进行批评指正。(3)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干部个人相结合。派出单位定期与挂职干部进行交流,及时掌控干部的工作动态,让干部感受到关心;接收单位定期对挂职干部进行考察,及时发现挂职干部的优点与不足,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干部自身通过不定期的总结和自查,以检验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3.4落实挂职干部物质待遇,夯实思想激励基础物质激励是调动职工工作激情,提升凝聚力的直接方式。落实挂职干部物质待遇,完善薪酬体系,能够消除“同工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思想,夯实挂职干部思想保障基础。具体方式包括:缩小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薪酬差距;就高实施差额补贴;实施特殊环境工作补贴以及节日慰问等。 3.5优化挂职干部考评机制,强化政治激励保障(1)合理设置考评指标。考评指标设计统筹策划,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随机考评与阶段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和大众进行比较,又要兼顾工作条件、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对长远发展影响等因素,尽量做好公平、公正。(2)坚持民主集中评议。民主集中评议是干部考评公正化、透明化的一种有效方式,进一步落实公众在干部评议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做出评价,实现挂职干部考评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3)完善监督机制。考评机制的有效性还体现在群众对考评结果的监督和知情权上。大众的参与监督和对考评结果的公开,一来对考评的公正性进行了诠释,二来有助于鼓励干部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4)合理使用考评结果。考评结果作为对挂职干部工作肯定的一种方式,对考评优秀的干部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提拔任用或政策倾斜,对考评结果较差的干部,视情况给予组织处理或通报批评,发挥考评的作用。 作者:张园欧阳欢方骥贤唐冰陈诗文詹小康常偲偲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人事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论农业科学事业机构采购问题及措施 1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 在具体政府采购行为实践中,由于公开招标方式没有限制条件,竞争程度最高,因而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农业科学事业单位要依据政府采购的管理规定选择恰当的政府采购方式,对于单项金额较大的工程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对于规格及标准相对统一的通用类设备的采购,一般实行协议供货采购方式,即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公开招标,确定中标的供应商及产品,采购单位在此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亚所”)属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类、基建工程类和农业生产资料类等3类,分别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 1.1基建工程类项目 目前,主要来源为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主要为科学事业单位房屋修缮、基础设施改造类项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预算单位年度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规定:“除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外,各部门自行采购单项或批量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的项目、6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南亚所的该类项目主要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1.2仪器设备类项目 主要经费来源为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和科研项目中的小额仪器购置经费。对于此类项目的采购,南亚所全部采用公开招标,将上级部门批复的仪器设备和该年度使用项目经费需要购置的小型仪器设备统一通过招标公司公开招标采购。对于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则按照中央政府采购网上的协议供货选择合适的供货方。对于农业生产资料类货物的采购,由于各个课题组自行采购数量不大,主要由各个课题组自行采购。 2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 2.1对政府采购规定理解有误,造成规避政府采购行为的发生政府采购范围简单划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集中采购目录内、目录外产品等,对于同一采购项目如果包含家具、设备、物资等,由于均属于货物,是按照类别分开确定采购方式,还是在一个采购项目下合并内容确定采购方式,在这方面没有具体政策依据。对于同一采购项目包含的货物,是按照同一项目的采购来确定还是按照同一单位内所有货物的采购来确定采购方式,也没有具体操作规定。另外,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有特有的核算机制,单位内部的课题组独立发展,拥有自己的课题经费。对于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的采购是按照一个单位所有货物合并采购还是按各个课题组自行采购,值得商榷。 2.2进口仪器设备采购手续繁琐,不利于预算执行工作目前,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各个单位采购单价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主要用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科研工作中,对数据精确度要求很高,稳定性强、抗干扰性强的测试仪器在试验研究中起重要作用,而测试数据的精度高低直接关系到科学试验研究的成败[1]。进口设备在性能上优于国产设备,但是政府采购工作要求尽量采购国产设备,对购置进口设备有严格限制。采购进口产品时,首先方案申报前要做调研和专家论证,并经财政部专家审核后,由财政部门批复。在开展具体采购行为前,仍需再次组织专家论证并向财政部门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单位论证基础性工作主要依靠单位的科研人员做,工作量很大,耗时费力,基层单位对此重复工作很不理解,实际上也给上级主管部门增加了重复工作量[2]。项目申报时为进口产品,预算批复后采购前,进行进口产品申报时,如果不批准,就无法采购进口产品,只能采购国产产品,而国产产品在性能上不及进口产品,价格上更低于进口产品,这样造成了预算资金结余,既不利于预算执行,也不利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2.3专业专职人员缺乏,造成预算和计划编报不够科学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缺乏专业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人员,目前从事该项工作的主要是相关科研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并抱有政府采购程序复杂、效率低下,不利于科研工作的错误思想,因此在执行政府采购行为时,积极性不高。在这种错误思想下,政府采购计划与预算结合不够密切,科研人员对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编制预算具有随意性[3]。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采购时预算不足的问题,同时,因项目批复后调整难度大,影响预算执行。 3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对策和建议 针对在具体政府采购行为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以免影响政府采购工作。 3.1制定符合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特点的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对政府采购工作,建议按照不同类型单位分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如对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符合该类单位自身特点的具体实施细则,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2优化进口设备采购程序针对进口产品采购过程复杂的问题,建议简化审批手续,使采购测算在前,经费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审核同步[4],并建议进口产品申报审批同项目实施方案审批同步进行[2]。 3.3建立政府采购工作专职队伍,加强政府采购知识培训建立政府采购的专兼职人员,定期由上级部门组织培训交流,加强政府采购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作者:钟宁袁晓丽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农业科学论文:农业科学研究所发展情况与措施 “十一五”期间,共承担部、省、市、院各类研究项目167项,比“十五”期间增长161%,先后有49项通过验收,共审定新品种13个,申报品种权25项,授权品种权16项,申报专利85项,获得授权专利27项,两项指标大大地超过了“十五”水平。新登记农药新产品12个,同比增长50%,5个新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在各类期刊284篇,同比增长196%。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挂牌扩园,加强试验示范工作。先后在镇江丘陵地区句容市建立了占地面积500亩,以应时鲜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为主的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白兔)科技示范园区;占地200亩,以果树设施栽培新技术为主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后白)园区;占地700亩的种草养畜优质牧草示范为主(天王磨盘)牧草示范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以发展优质有机果品并实施生态果草畜结合、果茶结合为主的(天王戴庄)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占地面积500亩以水稻、小麦、蔬菜、花卉育种为主的农业科技试验基地(白兔)-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占地面积1000亩以展示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句容华阳)。全所现有在职职工90人(人事人员9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67名。 一、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发展现状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号召“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农村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迅速实施,拉开了农业、农村以及社会各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的序幕。农业体制改革,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中,循序渐进的开展。《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的建设、科技手段的提高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各方面工作。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就拿2010年来说,多项指标均创历史水平。一是授权品种保护、专利15个,8个稻、麦、蔬菜品种通过审定,授权保护品种及授权专利总数列全省农区所前列;二是成果奖级别大幅提高,表现出历史最好,参与合作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历史性的突破;三是科技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效益列全省农区所首位,并先后获国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专利金奖及省服务业名牌单位等10多项奖项荣誉。就我所人才队伍建设为例,在改革的起步阶段,在编科技干部有原来的14名,增添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进编28名,计42名,至1988年底,每年从大专院校进员,在编干部增至67名,农业科技队伍迅猛扩大,目前全所拥有90多名职工,学历层次大幅提高,人才结构全面优化。现在我所正在开展以学科建设为依托的资源整合和重组,全所研究工作划成七个方面,配置六个研究室,设立四个中心,转动四大科技服务企业。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江苏丘陵农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上,勇于探索,激励创新。“十一五”期间,共获各类奖项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十多个稻麦新品种以科技转让服务社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目前,尽管解决“三农”问题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影响,轻农、怠农现象,仍较严重。表现形式有:走过场,避实就虚,重名利,轻实效。面对江苏丘陵农区面广量大的分散经营农户,在选题和服务上,要认识到它的繁重性和长期性,要加强认识农区农业生产在经济上的地位及重要性。 2.科研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科研手段的落后。虽然“十一五”期间,项目经费渠道增加了,但在科研手段的强化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增强了中心实验室,涉及到人员、项目等因素,要达到高端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服务创新不力农区内大型连片果品园区的示范方式、优良品种科技转让、农民专家培训等作为科技服务支持农区农业生产,在服务创新上仍未突出“新”来,电子服务终端、服务网络建设等现代措施,有待落实。 4.人才培养不畅人才是关键,培养人才涉及到科研与服务整个过程。“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中,把人才培养、引进融入到学科建设、专业配置、科技服务中,每年度增加人员。在人才使用、激励措施,人才调配上,还需要积累经验,形成畅顺的培养和使用人才运作机制。 5.体制机制不全科技体制改革,使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处于大发展时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立足本地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引进消化,加强农业科研,探索农业科技服务方式,通过资源整合,人员重组,谋求有利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在科研与开发的轻重问题、在人事调配、业绩考核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发展对策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农业科研,在人才引进与培养,科学仪器添置,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着手,使区域内农业科研向深度和广度充分发展。在农民培训及科技转化上,日益重视,已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服务方式。近来,以发展为主线,鼓励创新,加大科技服务力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内部凝聚力。为加强该所在区域内农业经济上的地位和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推进作用,要采取以下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纠正长期的轻视农业的观点农业是社会物质生产的重要部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全国第二次农业科技大会上,中央提出了“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首先,是政府有关领导,应充分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地位和科技支撑作用,确实贯彻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纠正传统思想影响下的“轻农”“怠农”的模糊认识。 2.强化科技能力,提高其区域内农业经济地位积极要求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以逐年投入递增,解决单位科研事业费不足的问题。用充裕的资金,提高科研能力和科技服务转化,提升单位在农区的“三农”服务中的经济地位。 3.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区域内农业生产科技支撑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我所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已逐步形成了专家培训、科技示范、技术转让上等多形式的服务模式。经多年的实践,我所已从科研促开发,转向科研与开发并重。在科技服务上,仍要花大气力,探索研究更贴近丘陵农区农业发展需要,更能发挥农业所科研优势的各种模式。 4.培养引进人才,打造现代的高效科研与开发平台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培养与引进人才上,我所近年来已做了一些尝试。为了打造现代高效的基层农业科研与开发平台,仍需要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上作研究,总结经验,使各学科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从而把我所发展推向科技开发的良性循环。 5.完善体制机制,保证其在健康稳定的轨道上发展近几年,在我所研究与服务的运作过程中,制订一些列管理办法,按照政策要求,做了调整与重组等工作。在今后工作中,仍要在科研选题立项,选人用人、科研开发等各方面,激励创新,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以保证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四、发展展望 总体来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已逐渐步入良性轨道,只要克服目前科研与服务上一系列问题,就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紧抓发展重点,积极鼓励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以创新的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水平,以完善的体制机制强化运作效率,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提升农区所的战略地位,以学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学科设置,整合科技资源。以人才培养作为关键,确立农区内优势学科及培植特色学科,拥有一支水平高、品质优的专业团队,把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建设成为学科配置合理、优势学科突出、富有朝气活力的文明之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研和科技转化工作;坚持以发展高效农业作为主攻方向,致力于农区内农业生产与发展。在科学研究上,加大对环保节约型的农业科学研究,走低消耗、高产出、高回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科技转化上,以园区为窗口,加强服务创新,打造崭新科技服务平台。在今后的发展中,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将会在区域农业生产和“三农”服务中,地位愈益凸显,作用更加强大。 作者:蔡金华付反生张玉军温小林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所 农业科学论文:构建设施农业科学的思考 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意义 1.1服务于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农业的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重点服务于节能环保产业的能源重复利用、设施节能建造、农业物资循环利用等;生物产业中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研发;新能源产业中太阳能利用技术;新材料产业中设施农业上新型节能、保温、环保材料的研发等。通过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促进全市、全国较具特色的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完善,推动天津市现代农业步伐,实现设施农业的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地球。 1.2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等的不正确使用,使得农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直接威胁着人身健康。因此,建立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就成为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在设施农业科学研究和培养设施农业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将把先进的农业设施栽培技术等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产品的安全、规范生产。 1.3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开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近年来,天津市政府提出了全市设施农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设施农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时代。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集中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高效型产业,农业的工业化道路已成为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必由之路。所以,开设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合天津市农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1.4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开设是适应培养 现代化农业设施专业技术急需人才的需要目前,发达国家如荷兰、法国、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设施农业已经达到高生产率、栽培精准化、资源可重复利用、高效节能及高度自动化水平[3-5],天津市近几年在设施农业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天津市的设施农业规模、水平及效益还不高,还远远赶不上荷兰、以色列那样的高科技投入、高资金投入、超高效益的高度集约型工厂化设施农业,与国内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二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严峻;三是设施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生产领域、观光旅游业、设施餐饮业等行业设施农业技术人才缺乏,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缺口更大;四是农户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天津设施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瓶颈就是设施农业专门人才的缺乏,天津市设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现代化农业设施专业技术人才乃是当务之急。 2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内容 2.1专业的定位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生物学、化学、环境工程学、观赏园艺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农科与工科相结合的优势。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将使学生具备从事设施农业的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从事设施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管理、现代设施农业的工程设计、高效特色作物(园艺作物、药用植物等)栽培、农业园区的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2.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以营造良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为基础,以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为重点,以建立国内一流学科师资队伍为目标,按照师资队伍规划,注重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国外、国内著名大学、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具有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服务于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 2.3课程及教材建设 根据设施农业的特点,课程建设要特别强调其复合性与应用性,要符合现代化设施农业产业的要求,加强应用性课程,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加强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科发展方向以及专业今后的服务方向,加强与学科发展方向及专业服务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天津农学院作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已具有多年的高等教育办学经验,目前专业使用皆为全国规划统编教材。今后,随着专业的发展,将重点突出专业的自身特色,“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建设适合天津设施发展的自编教材。 2.4实验室及基地建设 实验室及基地建设要以培养人才为目标,逐渐实行实验室及基地对学生的开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室开放必须具备良好的仪器设备条件、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和管理能力。为此,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应从硬件上满足实验教学与学生毕业论文研究的需要,使实验室及基地的功能更加齐全,运行更加便利,效率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要配备专职的实验教师,制定实验室的具体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保证学生安全使用实验室。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校外实习与实践基地建设,使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实践需要。教学设施建设是进行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建设,今后,教学科研基地建设要本着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主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保证基地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5教学管理建设 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加强部门学术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作用,健全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学座谈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环节、质量监控体系、考核体系、激励和奖惩措施等。进一步抓好每一堂的课堂教学、夯实基础知识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扩充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落实好毕业生回访制度,及时掌握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做好教学计划的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和教育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工作。 2.6卓越人才培养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融素质教育、业务培养、能力培养为一体,培养具备生物、环境、工程、园艺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现代设施农业的工程设计、高效特色作物(园艺作物、药用植物等)栽培、农业园区的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上,今后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因为这更符合当今设施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计划中,增设创新实验和综合实验课。在毕业论文实验中,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分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在实习方面,要把学生真正地放到企业中去,在实习基地第一线进行锻炼、学习、积累经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要为天津及周边地域农业领域培养更多从事设施农业的优秀人才,促进现代化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开设要紧密结合天津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内容,要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实习基地。专业的设置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充分发挥沿海都市型农业的优势,进一步发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天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服务于战略新兴产业,创建具有天津特色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 作者:王丽娟边珮璐王学利李树和刘海荣单位:天津农学院园艺系 农业科学论文:西南大学农业科学学科发展论述 1期刊分布 通过对论文总刊载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发表在《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的论文数量最多,占论文总量的14.8%,其次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6%)、《安徽农业科学》(5.6%)、《蚕业科学》(2.7%)、《黑龙江畜牧兽医》(2.0%)、《水土保持学报》(1.9%)、《中国兽医杂志》(1.7%)、《中国农业科学》(1.7%)、《生态学报》(1.7%)、《中国农学通报》(1.6%). 2论文引用情况 引文索引既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文献信息查询工具,又可作为对论文、学者、学科、机构、地区等科研情况的统计以及对期刊进行分析的有力工具[3].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对论文2005-2012年的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大学园艺学、农作物、畜牧与动物医学、农业基础科学等领域论文引文率较高.这反映出西南大学园艺学、农作物等相关研究领域的论文产出率较高,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分析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篇论文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为107次,最低的为47次,的年度主要集中于2005-2008年.按学科领域划分,作物生理学、畜牧与动物医学、遗传学和土壤学等研究领域的论文被引率最高,说明这些论文学术价值较高,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受国内学者关注的程度较高.研究论文在2005-2012年被引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说明这7年间该校的农业科研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均有较快的提升. 3SCI收录英文论文分析 3.1论文学科分布 在我国,被3大引文索引数据库WebofScience(即SCI、SSCI、A&HCI)收录文献和被引用频次的多寡,被视为一所高校科研水平、科技实力和综合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4].参照中国图书馆编目分类规则,对从WebofScience中检出的1949篇论文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农业科学相关学科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率最高,分别占论文总量的33.5%,14.7%和14.3%,而病理学、免疫学和渔业等3个学科领域总论文产出率较低,分别占农业相关学科论文总量的0.8%,1.0%和1.2%. 3.2论文年代分布 农业学科英文论文2005-2011年数量逐年显著递增,2012年下降的原因可能与统计时数据库的论文还未收录完全有关. 3.3期刊分布 笔者统计了论文总刊载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英文的期刊分布比较广泛,说明该校农业科学学科开展的研究工作范围较广. 3.4论文引用情况 对2005-2012年的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环境科学、农学等领域论文引文率较高.这反映出西南大学在这几个研究领域英文学术论文产出率较高,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分析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篇论文中,被引频次最高为177次,最低为76次,文献的发表年份主要集中于2005-2009年,说明这5年是该校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取得显著成绩的年份.在这10篇论文中,遗传学、昆虫学(蚕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的论文被引率非常高,说明这些论文学术价值较高.论文在2005-2012年被引量逐年呈上升态势,说明这7年间该校的农业科研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有较快的提升,且部分学科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4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学科的比对分析 以第一作者机构为华南农业大学作为检索入口,检索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2005-2012年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和WebofScience数据库2005-2012年的英文论文,通过、筛选,最终确定了7098条中文记录和2361条英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 4.1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比对分析 2005-2012年间,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学科核心期刊发文总量为7098篇,西南大学为5035篇,数量上差距较大.原因之一是检索论文的时间范围为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而西南大学合并时间是2005年7月,前6个月的发文量未统计在内.对2个学校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对比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华南农业大学在植物保护、园艺及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科学研究较西南大学有优势;而西南大学的优势领域为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水产和渔业及农艺学. 4.2SCI收录英文论文分析 2005-2012年间,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学科英文发文总量为2361篇,本校为1949篇,发文量差距较大.原因之一是检索论文的时间范围为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而本校合并时间是2005年7月,故前6个月的发文量未统计在内.对2个学校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对比分析,从表5中可以看出,华南农业大学在农学、植物学、动物学和昆虫学领域的科研英文论文的发文量大于西南大学,而西南大学的优势领域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近年来,西南大学农业学科发展较快,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不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比重逐年增大.根据发文总量的变化曲线,结合该校的科研发展状况,总结原因可能有以下3点:1)国家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十一五”期间,西南大学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经费大幅增长,年增幅均达到20%,总经费超过了9亿元,推动了科研成果的产出.2)国家科技平台建设项目改善了科研环境.学校建成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推进了科研论文的发表.3)学校与美、英、加、法等近20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进行学术交流.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增加,也使英文论文的产出量有了更大的提升.当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西南大学农业学科科学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但标志性成果仍然偏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仍需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学科研究领域的对比分析中,西南大学在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水产和渔业及农艺学领域的研究在国内的影响力大于华南农业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上,华南农业大学在农学、植物学、动物学和昆虫学领域大于西南大学.基于此,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学科资源,重视农业学科的发展,保持优势学科,缩小与国内同类高校间的优势学科领域的差距。 作者:赵晓莅李松芹周艳单位:西南大学图书馆 农业科学论文:农业科学的现状和战略对策 1农业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1.1农业科学与其它现代科学的交叉是新的发展趋势 (1)雄性不育现象的发现和利用,是基础性研究长期积累的结果。60年代以来,雄性不育在水稻、小麦、高粱、谷子、大豆、油菜和大白菜等作物上都已发现和应用。目前,已发现100多种能在生产上应用的雄性不育植物。雄性不育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我国,197。年发现了“野败”,迎来了水稻育种的灿烂曙光。由此育成的釉型杂交水稻,创造了世界育种史上的奇迹。自1976年以来,累计种植三系杂交水稻达1.7亿余公顷,增产稻谷2600亿公斤。随着这项技术被引进到有关国家,已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着作用。杂交水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针对三系杂交水稻的美中不足,如米质较差,优良恢复系不好选配等问题。我国科学家们在努力选配优质稻组合的同时,已发现并培育成功了二系法杂交水稻,一般可增产巧%左右。 这一独特的创造,领先世界水平,使水稻生产跨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农作物病虫害可以给作物造成10一30%的损失,严重时使得颗粒无收。近些年来,随着病虫害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复杂化,对害虫的研究投人了更大的力量,出现了各学科的交叉和互相渗透,进一步把宏观与微观不同层次的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对害虫、天敌和植物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昆虫和寄生植物之间,不是单纯的为害和受害的关系,而存在着植物抗逆的一方面。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发现为寻找控制害虫新途径和新方法提供了基础。如利用植物的“超补偿能力”防治害虫,不是要求把害虫斩尽杀绝,一个不剩,而是允许保持一定的虫口密度,以不造成明显减产为度。这种原则不仅可以减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如果控制适度还可以带来增产效果。 在对生态学如昆虫变态、生殖、滞育、飞翔、迁移等生命活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性害虫生态控制的新概念;性诱剂的应用,包括性诱剂和病毒的联用;以及新型的无公害农药的开发应用等,无不得益于基础研究。 在农牧区鼠害防治方面,鼠情监测和预报的发展,一方面归功于长期定位研究的积累,另一方面则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技术。利用不育和遗传防治技术是目前鼠害防治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美国农业部丹佛动物危害控制中心在这个方面有很好的工作。在防治策略上已放弃单一的大面积化学防治方法,更着重长期持续地压低害鼠害兔的种群数量。 (3)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在创造特异种质资源方面显示了强大的优势。美国的棉花“PD”系统种质是通过远缘杂交(中棉一瑟伯氏棉一陆地棉三元杂种)建立起来的,已经成为美国优质育种的主要种质资源。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稳定特异性状,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快速鉴定分子标记,在杂种早代就能鉴定带远缘目标基因(如抗性基因)的微小异源染色体片段,大大加快了育种速度。我国科学家在棉花远缘杂交的研究中,就是综合利用了有性杂交、激素处理、幼胚培养、染色体加倍、多代回交以及异地鉴定等技术,创造了系列优异种质材料和优良品系,并可望在本世纪末的最后几年,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长穗堰麦草是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优良野生亲本材料,用它与普通小麦杂交,已经选育出许多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如小堰6号、小僵107等。相关的核质杂种优势理论正在深人地开展研究。核质杂种优势的研究,对于小麦改良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核质杂种优势一旦表现出来就不需要年年制种而又能稳定地保持下去。我国在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以及核质杂种优势等方面的整体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把物理学和化学的成果引人农作物育种领域,产生了物理和化学诱变技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个领域,目前又有新的发展。把离子束技术引人育种领域,出现了离子束生物工程育种技术。利用离子注人进行基因位点损伤,诱发遗传变异,利用离子刻蚀进行细胞加工,介导外源基因。利用这一技术育成的新品(菌)种,已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随着生命科学与其它基础学科的交叉,这类创新性研究和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1.2持续农业和各类特色农业的兴起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又一显著特点 (1)“绿色革命”与“蓝色革命”正在相互交融。在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将加速向海洋领域拓展,出现大规模的海洋农(牧)场,实现“海洋农牧化”。人类解决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出路之一是重返海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现在人们称之为蓝色产业。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海洋捕捞业日益发达。因此,早在80年代初,一些营养和商业价值高的鱼类产品就开始明显减少,199。一1992年,全世界年捕鱼量仅为8000万吨,比1989年减少7%。在减少和控制捕捞恢复海洋特别是近海渔业资源的同时,人们已把注意力转向人工养殖和近海特种资源的人工增殖。日本最为发达,真绸、牙鲜、对虾、梭子蟹、扇贝、牡砺、鲍鱼和紫菜等养殖早已著称于世,科研生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北欧和北美诸国基础研究较为深人,而用于生产者种类较少,生产规模一般较小,产量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外十分重视高新技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在增养殖生产及科研中的应用,对养殖中繁殖发育、营养、生产、疾病及其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研究较为深人。在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水产养殖产量主要来自淡水。随着产量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内陆河流湖泊水环境资源受到破坏。将来的方向是发展集约化养殖,把淡水资源用作饮水和环境,同时加速向海洋的战略转移。我国有1.8万公里海岸线,浅海中生物生产力相当于每平方米每年2000大卡,两公顷海面相当于1公顷良田。经过努力可以从海洋中得到数千万吨水产品,成为大规模食品生产基地。 (2)现代化、高效率和高技术农业离不开“设施农业”。随着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如何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将对进一步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起到重大作用。发达国家的肉牛、奶牛、猪、鸡等广泛采用现代化工厂化养殖方式,未来规格化“全进全出”全自动化程度将得到发展。今后随着智能化程度提高,温室蔬菜、花卉等作物无土栽培将走向群体化、大型化。 和“设施农业”相关的是“白色农业”。所谓白色农业,主要是指不污染环境的微生物工厂化农业。人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食用菌类,还可以生产大量的无公害生物农药及生长激素,也可以直接生产人们所必需的蛋白质。 (3)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针对“生态农业”的局限性,首先提出了“持续农业”的新概念。 与生态农业不同,持续农业在强调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同时,不反对化学能的投人。即不仅采取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措施(良种、农药、化肥、灌溉),而且注意农业生产的经济性、社会性,即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侧重于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我国人多地少,在农业生产满足需求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我国农业科学的现状和战略对策 2.1我国农业科学的现状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学不断取得进步。品种资源研究和良种选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学者利用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实现外源基因转移,拓宽种质资源,培育丰富的农作物新品种,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随着“三系配套”技术走向世界,“二系法”研究的初步成功,以及“一系法”的积极探索研究,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整体优势和领先水平,已为世界所公认。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始于70年代。20多年来,在生物技术基础理论、试验技术和应用推广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不少产品和技术已走向市场,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在脱毒快速繁殖技术、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和单倍体育种应用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植物基因工程方面,我们已基本上能够自己分离侵染蔬菜、烟草及其它经济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抗病毒植株。但由于这些新技术发展历史较短,我国目前的水平基本上属于跟踪发展阶段,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基本上与国外相同,未能有新的重大突破。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和应用,同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在一些重要领域存在很大差距。比如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在我国分别只有6。一80%和30一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100%。在高技术方面的差距还很明显。但在一些局部,比如杂种优势利用、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及其应用等则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2.2战略与对策 (1)要加强基础性研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科技贮备。高新农业应用科技来源于农业基础理论的研究,否则应用科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杂种优势的利用为例,如果没有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指导,没有杂交高粱等杂种优势利用的实践经验,也就没有1970年野败材料的发现和对其系统研究,也就没有三系杂交稻的成功。因此,我们应当稳定并精心组织一批精干的科技人员,对涉及农、林、畜牧、兽医、水产等领域科学技术重大理论课题和前沿领域进行攻关,特别是在品种选育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基因工程、病虫害防治机理以及作物近缘种保护生物学、生物肥料、温室和大棚中的生态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上,力争有所创新和突破。 应当看到,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相当薄弱,基本上处于跟踪研究状态,缺乏新的思路和观念。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和强调知识产权的今天.缺乏创新的生物技术产品是会被淘汰的。我们在选择动植物基因工程课题时,要尽量避免相同水平上的简单重复,力争在理论和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为开发增加后劲。 在海淡水增养殖方面,我国海带养殖近期产量不断提高,已高达300多万吨,而栽培方法仍是50、60年代的成果。80年代提出了新的方法,可以免去长达4个月的低温育苗,但还没有广泛应用。对虾养殖的问题就更加突出,流行性虾病形成毁灭性灾害,造成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必须加强病原及病理学研究,加强监测技术和防治药物的研制与开发,加快研究生态综合防治措施,以求尽快改变目前这种几乎是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 (2)加快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直接把科技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同时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保持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先进水平,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科学技术与其他商品不同,科学技术必须有超前性,既要重视选择当前一般先进实用的技术项目,又要抓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能影响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的推广,这样才能带动我国农业的大发展。 (3)增加农业科技的投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人。农业科技大多是属于周期长、社会效益显著而直接经济效益低微的特殊科技领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投资总量上同发达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攀比,如韩国1994年消耗200亿美元开始实施“生物技术20。。计划”。但是,我国农业科技长期投人不足,已严重地影响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成果转化。80年代世界平均农业科技投人占农业总产量的1%,而我国为0.17一。.27%,是世界上农业科技投人最低的国家之一。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用来支持农业基础研究的才不足7%。据统计,我国基础性研究经费分配情况是:自然科学占57%,工程技术科学占27.2%,医学科学占10%,农业科学只占5%,这和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从实际研究状况看,如有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科技进步奖1987年申报108项,1989年为76项,1991年降低到36项,1992年竟降低到33项。5年间,成果申报数减少了2/3,其潜在危机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种现象的存在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科技投人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业科技投人不足,也造成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成果推广人员严重不足。我国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仅有5人左右,一些发达国家达到30一40人。因此,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农业科技投人就研究与开发这部分来说,不仅应当包括课题费,而且应含部分设备费和研究人员的津贴,以利于科研和科技成果推广队伍的稳定以及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作者:牛德水 姚庆筱 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 农业科学论文:农业科学技术产品竞争 鉴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产品竞争力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的竞争力如何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提高,农业开始逐渐摆脱过去“靠天吃饭”的状况,转而依靠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也不再仅是来自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都对农产品竞争力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湖北作为一个我国的农业大省,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近年来湖北农产品竞争力与农业强省相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从湖北农业科技发展的角度来探索湖北农产品竞争力,这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影响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从而为提升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献计献策。 1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的总体状况 农产品竞争力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农产品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市场份额并能够持续获利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可以从农产品价格、生产效率、市场营销能力、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反映。本文将从生产效率、农产品生产成本、销售价格三个方面分析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的状况 2.1主要农产品平均产量 农产品平均产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相关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情况。鉴于资料的有限性,本文仅对近6年的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籽和蔬菜5种农作物的全国平均产量和湖北平均产量进行了对比(见表1)。 对比数据显示,湖北省只有稻谷和油菜籽的平均产量是高于全国平均产量的,而小麦、棉花和蔬菜3种农作物的平均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从均产数量上看,稻谷和油菜籽是具有产量优势的产品,而小麦、棉花和蔬菜不具备产量上的优势。从农产品平均产量的增长情况看,湖北5种农作物的均产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籽等都属于大宗农产品,天气等自然资源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很大。从表1中的全国和湖北5种农作物的平均产量来看,尽管总体上农作物平均产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波动较大。并且近6年5种农作物的平均产量基本上没有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和增长。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5种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情况,根据统计资料,本文对5种农作物的效率优势指数进行计算(见表2)。如果某种农作物效率优势指数大于1,表示该农作物在生产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反之小于1,表示该农作物在生产效率上不具有效率优势。数据显示,稻谷和油菜籽的效率优势指数大于1,特别是稻谷的效率优势指数;小麦的效率优势指数最低,没有超过0.8。稻谷和油菜籽的效率优势指数近7年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既没有扩大也没有缩小,而蔬菜和棉花的效率优势指数在近几年有一个明显的缩小趋势。 虽然粗略的平均产量和效率优势指数的分析,不足以全面地反映湖北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情况,但是连续多年的对某一大类农作物平均产量和效率优势指数的比较和分析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湖北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总体上,湖北农产品还是在稻谷和油菜籽等传统优势农产品上有比较大的优势,但其效率优势并没有扩大,而在其他农作物上就不具备效率优势,并且棉花、蔬菜等农作物的效率弱势却在进一步拉大。 2.2主要农产品的成本 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是衡量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它是决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已有资料的分析表明,湖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尽管国家对农业税进行了减免,但是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很多(见图1)。 图1中数据显示,除棉花生产成本波动起伏外,从1999~2004年稻谷、小麦油菜籽3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但是2005年各种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加,超过了1999年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用工费用增加,2005年每种农产品的每hm2均用工费用比上年增加都超过150元,如稻谷2004年用工费用为715.50元/每hm2,到了2005年增加到874.50元/每hm2,而棉花的每hm2均用工费用增加达到300元。另外各种农业物质投入增加,农药、化肥等价格上涨较快,也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由此可知,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近年来湖北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表明湖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市场经济效益也逐渐减少,这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3主要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农产品的平均售价直接反映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状况。表3是对4种农产品50kg产品平均售价的比较。从表4中可以发现,从2000~2005年4种农产品的出售价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近两年平均售价在下降。尽管对这四种农产品国家都会实行保护价收购,湖北的平均售价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湖北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低价格优势。但是结合上面的成本分析来看,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出售价格却下降,市场经济效益自然降低。 从以上对湖北几种农产品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市场售价的分析来看,湖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势并不容乐观。生产效率上,仅有稻谷和油菜籽两种农产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成本在近两年也居高不下,同时农产品的售价却在近年有所下降,虽然保持着一定的低价优势,但市场经济效益明显降低。 2湖北省农产品竞争力低的因素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更多的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但是从湖北农业的地位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农产品品质差,良种选育重量轻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主要依靠数量和价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了90年代中后期,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数量型农业逐渐向质量型农业转变。这就要求农产品不仅能够高产,还要高质。湖北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的育种选种上以高产量为目标,忽视了农产品的品质,特别是大宗农产品。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大宗农产品良种选育上,90%以上的农产品品种都是以高产为目标的。优质高产农产品缺乏,极大地削弱了湖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能依靠低价竞争,降低了经济效益。以油菜为例,湖北省地处长江流域,“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优势产区的中游,“双低”油菜籽的含油率一般为37%~39%,而加拿大的“双低”油菜籽含油率一般为41%~44%;关键是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的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20μmol/g,而湖北省“双低”油菜籽的芥酸含量则在5%左右,硫甙含量在80~150μmol/g之间,远远高于加拿大的水平。除此之外,在良种的推广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良种推广缓慢,并且良种的更新速度也较慢。从农业发达国家来看良种更新一般为3~5年,而湖北的良种更新速度要远远慢于这个速率。品质差、更新速度慢,一方面使得农产品生产阶段的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又降低市场经济效益,极大地降低了湖北农产品的竞争力。 2.2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肥料利用率不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 由于我国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湖北省也不例外,尽管近几年湖北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明显的增长,从1999年的1363万kw·h,增加到2006年的2263万kw·h,7年时间增长了900万kw·h,但同湖南、安徽等比邻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等农业机械化水平方面,也明显存在差距。表4反映了从2000~2006年湖北农业机械化水平程度。从数据资料来看,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机收面积显著提高,但是增长速度缓慢,并且机耕面积、机械植保面积和机械铺膜面积近两年还有下降趋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力投入较大,必然会导致农产品单位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从而降低农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肥料利用低下也是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平均而言在湖北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40%,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为10%~25%,钾肥的利用率为50%~60%,这些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发达国家的氮肥利用率能达到60%。化肥利用率低一方面造成了大量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流失的肥料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化肥深施和配方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手段,而湖北2003年化肥深施面积为1474khm2,到2006年降低为1433khm2,而配方施肥面积也由2003年的4396khm2,降低到2006年的4082khm2。 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湖北农业科技力量布局比较分散,导致农业常规应用技术升级慢,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有资料表明,目前湖北省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0%~40%,远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偏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曾经让农业辉煌的农业推广体系,如今在许多地方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湖北于2003年进行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对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改革。改革后在岗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总人数由5.4万多人缩减到不足1万人,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难度,不足以满足现有农业科技推广的要求。在投入经费上,由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从中央到省、市、县、乡的五级推广体系,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点一般在县乡两级,但是在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划拨上,县乡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事业经费很少,许多乡镇的农业推广机构还把仅有的这些经费的80%作为职工的工资,余留的20%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另外,有部分县乡政府“卸包袱”,把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推向市场,有的甚至被摆卖或被撤销,使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更是难以为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转化率低,使得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在广大农村得到普遍应用,降低了农产品竞争力。 2.4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科技人员缺乏 湖北是个人口大省,总人口超过60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大约2600多万人。大部分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技术推广。诸多研究表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高,农业生产效率就高,接受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就强。对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起决定作用的是受教育年限,而根据湖北农调队的测算显示,2004年湖北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1年。到目前湖北农民的受教育年限还不满8年,也就是说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还达不到初中二年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农村人口不到60%,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农村人口不到1%,这种情况与湖北作为教育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人次也比较少。 此外,农业科技人员偏少,专门从事农业科研的人员只有5000多人。在农民科技队伍中,湖北全省只有农民科技人员7.5万多人,平均每1000名农业劳动力中只有不到4名的农民科技人员。如今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愈来愈大,农民的低素质和农业科技人员缺乏无法有效保证农产品竞争力的人力支撑。 3以农业科技为依托,大力提升湖北农产品竞争力 3.1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 一是开发、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把传统农业逐步引向高效生态农业。扩大优质品种的规模和比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势品种和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新、稀产品。根据农业不同生态特点和地域特点,大力发展先进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配套技术,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后加工、保鲜和贮藏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营养食品、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2加快农业机械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提高生产效率 围绕现代农业的高产、优质、环保、节能、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等综合因素,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吸取国内外一切成功经验,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开发适用不同农业生产需要的新式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动配方施肥和深施肥技术,因地、因作物施肥,混合适用氮、磷、钾、有机肥,着力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流失率,确保土壤酸碱平衡。 3.3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产品竞争力的贡献率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充分履行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形成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农业推广服务网络。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推广形式,走行政组织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产学研、技工贸、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大力开拓和发展农业技术市场,搞好技术、人才、信息和资金等生产因素的有效配置,增加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4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确保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人力支撑 确保农村免费义务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学校重新学习,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培训资源,以县、乡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农民科技培训贯穿了农村工作的始终,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重点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从业能力和经营水平,把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入户率。 农业科学论文: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科学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预算工作为单位目标服务,为促进科学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以期推动农业科学事业单位依法理财、科学理财。 关键词: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科研、开发、经营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的总体计划,是把一个单位的发展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从而保证单位总体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管理过程[1],其核心是资金管理[2]。文章将以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为重点,分析探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关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日臻成熟与完善[2]。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部门的参与,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要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能考评、追溯[3]。由于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是以科学研究与科研应用开发为主,没有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活动,因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农业科学事业单位还较少,但是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一直持续不断。全面预算管理已被各种组织管理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4]。随着国家对部门预算编制与审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迫切需要科学事业单位从原来的“重核算,轻管理”,转变为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在保证公共服务的同时,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2全面预算管理在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全面预算编制不够重视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全面预算编制认识不足,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不明确,普遍认为预算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任务,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对于一个单位而言,调动内部所有部门共同编制预算有一定的难度,普遍存在以应付态度完成预算编制的现象。 2.2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不够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目标性、指令性”的特点[5]。综合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情况来看,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整,仅停留在财务成本支出、单位收入及科研支出等方面,没有涉及现金流量及资本性支出等预算内容[6]。对资金预算以外的资产,如固定资产并无有效的管理,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7]。 2.3预算编制与财务管理结合不紧密 科学事业单位一般从事科研教学等研究性的工作,大多数属于社会公益性组织,其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只有国家财政在拨款上给予保障,科学事业单位才能真正履行好公益性职责。但由于各单位预算编制经验不足,财政部门审批预算时又往往会在单位预算基础上进行削减,导致最后确定的预算不能满足单位需要。这种主观上改变预算的做法,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决算编制都未能匹配,有的农业科学事业单位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无法对应,挪占预算资金现象时有发生[7]。 2.4预算执行缺乏完整、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完整、规范、有序的财务预算审批程序[8]。很多事业单位常常会出现在年底为了达到预算目的而突击花钱的现象,这都是因为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导致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很高,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度不够,预算管理作用难以发挥,预算工作松散,执行比较随意。 2.5预算执行监督力度不大 一方面,由于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缺少专业方面的人员,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进行全面监管;另一方面,没有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在预算项目结束后,没有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控制、考核评价,使得预算原有的职能弱化,预算执行时缺少约束力。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全员参与机制 科学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改变传统滞后的财务预算管理观念和模式,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和控制的企业文化氛围[9],建立预算编制委员会,由单位的主管领导牵头,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编制[2],项目负责人、科技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与课题负责人积极配合,依据目标相关、政策相符、经济合理的原则编制课题预算,包括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10],确保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2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内部控制 以科学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财务资金进行全面控制、统一分配、集中统筹,全面执行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确保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避免预算超支现象[6]。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综合控制,在保证财政资金完整安全的前提下,以部门预算管理为基础,综合分析各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含预算调整)与财务决算情况,通过平衡部门预算和单位经费的使用需求,进行内部二次预算,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度。另外,要建立预算计划与实际预算执行出现偏差预警制度,实时监控预算的全过程,及时修正预算中出现的偏差,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安全性与使用效益。 3.3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包括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审批程序、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考核制度、预算绩效制度等,这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既有利于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活动,指导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并控制经济活动全过程,又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管理制度约束和监督、检查、考核有机结合,从而保证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单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11]。 3.4建立健全预算管理队伍 目前,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普遍由财务部门组织编制和监控执行,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但财务人员不能等同于预算编制人员。由于全面预算管理要求更加全面、细致,需要更加专业人员的参与,因此,各单位应在财务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完善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定期对预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保证预算的编制质量。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对预算实现实时控制,减轻预算管理人员负担,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效率。 作者:李雪芹 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设工程论文: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评标方法 摘要:评标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关键环节,评标方法的选择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至关重要,目前建筑市场上的评标方法主要有无标底法、合理低价法和综合评分法,本文通过对上述几种评标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来说明哪种方法最适合我国现阶段建设工程招投标。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评标方法 一、引言 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是我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而评标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核心,评标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及科学性对确保招标方和投标各方的正当权益、使招投标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实效具有决定性意义。目前建筑市场上的评标方法主要有无标底法、合理低价法和综合评分法,本文通过对这几种评标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出最适合我国现阶段工程招投标的评标方法。 二、评标方法评述 1.无标底法。所谓无标底评标就是指在建设工程招标中,业主不编制标底,而将各投标单位的报价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取剩余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衡量投标人投标报价是否合理的标准。 无标底评标是国际招标中通用的作法,存在如下优点:(1)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招投标市场竞争中获胜,就不得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降低投标报价,从而节约建设投资。(2)由于没有标底,也就不存在标底泄漏的问题,可以遏制腐败现象,使人为因素的干扰降至最低。(3)将主观评价因素从评标条件中剥离出来,增加了评标标准的透明度,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公正性。 但是在我国现阶段采用无标底评标法还存在以下缺点:(1)价格最低,不能保证质量最优。许多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而盲目降低报价,一旦中标后,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要么在施工时偷工减料,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要么以各种理由要求业主追加资金,使招投标失去了本来意义。(2)由于不设标底,评标时缺乏参考值,可能导致投标方走价格联盟,人为抬高或降低投标报价,产生围标、串标现象,使其他企业的报价因远离基准价而被淘汰。(3)在投标各方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为了能中标而互相攀低报价,可能会加剧不正当竞争,使本来就不太规范的我国招投标市场更不规范。 因此,无标底法评标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但它是一个前进方向,是一种理想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合理低价法。合理低价评标法就是在各商务条款满足招标文件且各项报价在基准价的合理区间内,选择投标报价较低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或中标人的评标方法。该方法对招标前期的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应加强对投标企业的资格预审,确保入围企业都是资质较高、信誉优良、能独立完成项目的企业。 在定标过程中应建立“澄清制度”,给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的投标人一个澄清机会。投标人如不能合理说明或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应认定该投标人以低于成本价竞标,其投标应作废标处理;如投标人能对其所使用的先进工艺阐述见解,则应给予相应的高分。 成本价标底应采用实物法编制,计入足额的材料费、机械费和人工费、保证工程能正常施工的现场管理费和总部管理费,不计入利润。但是,准确估计投标人的建设成本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建设成本涉及到投标人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力、材料采购、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且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相关法规中对如何确定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并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这就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合理低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国外工程招标一般采用该办法,但在国内,采用得较少。 3.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是指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评标专家组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审和量化打分,以评标总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或中标人的评标方法。评标的主要因素有投标报价、施工技术、财务状况、社会信誉、历史业绩、服务、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以及相应的权重等。 综合评分法是目前我国工程界,尤其是规模大、技术难度大、施工条件复杂的大型工程普遍采用的评标方法。该方法兼顾了价格、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工程招标文件的要求,能全面评估投标人的整体实力。在采用综合评分法时,投标人往往本着保本微利的经营思路来进行报价决策,根据评分标准合理报价,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报价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不正当的低价竞争。 但是,该方法除了报价这一客观因素外,其他标准均受个人主观判断影响,且评标专家一般都是临时抽调的,短时间内无法充分熟悉所评工程的资料,不能全面正确掌握评标因素及其权值。评标专家的选择和专家评标的客观性成为综合评分法能否发挥实效的两个关键要素。因此,选用综合评分法时,在权重系数的分配上要尽可能的考虑工程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打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限制评标人在打分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要制定具体、明确、客观,具有可操作性的打分标准。 三、结语 上述几种评标方法均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同样的工程采用不同的评标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尽最大可能选择 “最合适的评标方法”。虽然综合评分法也存在许多问题,离理想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无标底招标相距甚远,但是在招投标机制不够完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投标人的投标不理性的情况下,可纠正招投标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因而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相信在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综合评分法仍将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评标方法。 建设工程论文: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摘要: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种种诱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 1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由90年代初的2500万人,到2003年升至3893万人,完成建筑业产值突破21865.4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的建筑队伍。建设的高潮一浪高于一浪,而安全生产管理滞后,甚至流行于表面形式,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2000年建筑业发生事故846起,死亡987人,而2003年发生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倍。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肃的问题。 2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建筑业是高危险的行业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的不断变化;建筑现场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建设过程时刻会面临新安全问题的挑战。 2.2 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 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音、热量、有害气体和滚滚尘土等,以及施工工人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这些都是工人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的体力下降,工作面的复杂使得工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触电等危险源令人防不胜防。 2.3 参建主体复杂,安全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2.3.1 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 建设单位是一个投资主体,其更注重于投资资金能不能节约一点,建设质量能否搞得更好点,建设进度能不能更快一点。而往往忽略保证足够资金用于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特别是房地产商,是整个项目投资建设的老大,无论是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一切都得听他的指挥,可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哪一个单位不听其摆布,哪一个单位就要面临被撤换的危险。而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哪一个单位都想取得一份“美羹”,只能听其摆布,甚至明知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也还是张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房地产商对建筑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时更是明知故犯。 2.3.2 勘察设计单位存在的问题 有些勘察单位迫于建设单位的压力,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不够真实、准确。 有些设计单位迫于建设单位的压力,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设计,有时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设计单位服务不到位,技术交底不明确,对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设施考虑不周,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没有特别注解说明。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忽略了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议。 2.3.3 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监理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设单位的左右。有些监理单位碍于面子,明知建设单位的行为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却不敢大胆指出纠正。 有些监理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设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比如,备受关注的广西医科大图书馆二期工程演讲厅舞台工程发生的坍塌事故,监理单位没有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也没有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监理员发现立杆间距离以及步距不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没做剪刀撑、水平拉杆没有与立柱连接,没有报告总监,也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此次重大安全事故导致7死7重伤,监理单位严重失职,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2.3.4 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当前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出借资质给包工头,包工头有了合法的外衣,自己找带班头,而带班头组织的劳务工人是乌合之众,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岗位技能专业培训,也没有经过安全生产的教育,所谓的“三级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施工单位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或挤压减少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特殊工种人员往往人证不一致,也就是说,施工单位拿出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而实际操作者并没有经过培训、考核,获取相对应的合格证。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质检人员、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到位,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责。相关管理部门对这种事管理不严,甚至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3 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解决当前建设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①建设单位在关注投资、质量、进度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有足够资金用于安全防护,文明施工。②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③建设单位应该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以及构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共同搞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3.2 解决勘察设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3.2.1 解决当前勘察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勘察单位在进行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3.2.2 解决设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设计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单位应该加强服务,做好技术交底,充分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 护设施,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必须注解说明清楚;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该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议并尽可能的亲临指导。 3.3 解决监理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①监理单位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无论发现工程建设哪一方的行为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时, 都要大胆指出纠正或者报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②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设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③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如果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4 解决施工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3.4.1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治理制度的核心。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务必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4.2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 施工现场对安全工作应制定工作目标。安全管理目标主要包括:①伤亡事故控制目标:杜绝死亡、避免重伤,一般事故应有控制指标。②安全达标目标:根据工程特点,按部位制定安全达标的具体目标。③文明施工实现目标:根据作业条件的要求,制定文明施工的具体方案和实现文明工地的目标。 对制定的安全管理目标,根据安全责任目标的要求,按专业管理将目标分解到人。对分解的责任目标及责任人的的执行情况与经济挂勾,每月有考核结果并记录。 3.4.3 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所有施工项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以及队伍素质等,按施工部位列出施工的危险点,对照各危险点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和安全作业注意事项,并对各种防护设施的用料计划一并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经上级主管领导审批,并经专业部门会签。 对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工程项目,如脚手架、模板工程、基坑支护、施工用电、起重吊装作业、塔吊、物料提升机及其他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与拆除,及基础和附着的设计,孔洞临边防护,以及爆破施工、水下施工、拆除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等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特别对某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签字后实施,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3.4.4 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应当立即制止,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隐患的扩大,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定验收人员”予以整改,整改完毕要及时组织人员复检。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和处罚。 3.5 加大政府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 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考虑对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在建筑企业资质的审查环节和招投标监管环节,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关。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模式。采取动态跟踪检查和专人定点负责的管理方式,时刻关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情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个参加建设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各方责任主体只有认真履行职责,抱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那么,很多安全隐患在萌芽初期就可以消除,好多安全事故可以合理预见予以避免,建筑事业就能够更加和谐的发展。 建设工程论文: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管理和控制机制 工程投资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电力建设工程投资的先决条件,同时还影响建设链的各个环节。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提高电力工程的竞争力。电力项目建设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因此,所有活动必须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电力工程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要控制好工程的投资,加强对电力项目建设前后的投资管理,使电力项目建设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性 投资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控制系统,需要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狠抓。许多建设者在投资决策的时候连方案都没有,因此不能精准确定投资额,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投资设计阶段是整个电力建设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初步设计、方案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等环节,能将建设项目中所有技术的构造状态准确反映出来。作为施工图预算、审查及编制建设项目的基础,设计概算在项目立项决策中非常重要,它是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依据。从项目投资方案开始,通过成本核算和经济分析,估算并确定最大投资限额,全面控制建设工程投资。在施工图设计和扩初设计阶段,因投资方案的优化,确定了项目的装修装备标准和使用功能,使整个项目的工程投资标准得到了有效确定。 二、识别电力建设工程投资中存在的风险 电力建设工程中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 1.招标投标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风险中,一般有施工技术以风险、业主资信风险、投标报价风险以及勘察设计风险。每一个电力施工企业都要依照自身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应对以上风险。目前,很多电力建设企业在工程设计中全面推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效降低了招标投标阶段中的投资风险。 2.施工阶段应对电力工程的投资风险,施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对这一阶段的风险加以防范。一般的风险形式为:监理单位的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异常气候风险、施工企业自身风险以及国家政治风险等。 3.竣工阶段此阶段中一般存在如下风险:电力企业因资金问题而出现的结算风险、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不全而造成的投资纠纷、财务计价变化而造成的利润减少等。 三、控制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的措施 1.培养管理人才在审核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时,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审核效率。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多开展投资管理专业性质较强的培训和实践的活动,将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预结算方案理论相结合,提升在职人员的投资管理能力;第二,制定严格规范的招聘选拨机制,提高入职门槛,严格的控制人才准入。 2.加强项目管理现阶段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施工方绝不能为获取低价竞争力而牺牲工程质量,不然,在工程后期施工中,会给承包商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合理索赔也是一种减轻投资风险的手段,是一种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比如,当施工进度发生变化、设计中出现失误、自然条件的影响、工程量出现变化以及施工环境发生变化时,都可以要求赔偿。在整个施工阶段,针对实际的施工环境,科学管理项目,能有效降低工程投资风险,大幅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3.重视价格审核电力企业作为一个资源消耗较高的行业,在审核电力工程投资时,要注意认真审核建筑材料的价格。电力设计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材料,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价格上的波动,加大了建筑材料的审核难度。如下方法可以降低价格审核难度:第一,如果电力工程施工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停工,可按此阶段建筑材料的平均信息进行审核,确保电力工程材料价格合理;第二,依照电力工程的合同,深入分析材料价格中的模糊因素,以便在进行实际预算情况总结的时候加以调整;第三,对于合同中允许的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动,在核对实际的施工日志时,要核查其真实性。 4.慎重投标招标投标工程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因此,电力建设承包单位必须提供施工所需的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合同条款以及招标文件。施工企业要充分理解招标文件中所呈现的实质性内容,认识到招标文件的不足和容易引发的风险。在进行清单报价时,要将规避风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依照企业自身的市场以及实力变化,深入分析与探讨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对特定的项目应用特定报价方式,在确保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增加预计工程量。如果提供的设计图纸较为模糊,可适当提高单价进行;反之,可将单价尽量调低。总之,要在整个投标过程中保持主动的姿态。由图1所示,2010年到2014年某电力建设企业的总投资额持续上升。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投资因此大幅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建设工程投资管理系统是一个新型的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应用工程设计数据对投标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预算,能使电力建筑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快,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投资管理和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因此,电力企业对处理和收集工程投资数据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不断提高管理系统的处理速度,完善相关功能,才能使电力企业稳定发展。 建设工程论文:对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水利建设工程 自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工程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建国初期,我国的水利工程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1961年-1966年,水利工作提出了“三五”工作方针,并及时纠正了“四重四轻”;1966年-1976年,通过国家的不断改革,使水利工程逐步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1990年-1997年,三峡、小浪底、万家寨等一系列的重点工程相继动工;1998年由于98洪水使其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了幅度;1999年,小浪底等水利系统大型水利枢纽电站相继发电;2000年,我国加强了流域统一管理,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2001年是三峡投资高峰年,同时塔里木河综合治理方案获批;2002年加强水资源工程的建设力度,南水北调东线开始动工;2003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正式出台;2004年,我国57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难的历史;2005年,沙坡头主体工程、三峡大坝左岸主体工程正式完工;2006年全面搞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调和三峡等流域污染治理;2007年,长江、黄河、淮河一大批水利建设工程陆续通过验收;2008年,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创造了世界奇观。我国在这60年发展中,其主要的水利建设工程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百色工程、小浪底工程、葛洲坝工程和沙坡头工程。 水利建设工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自建国60年以来,国家先后投入了上亿元资金在水利建设上,我国的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也处于世界前列,其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形成。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水库有8.6万多座,堤防长度28.69万公里,水利建设工程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作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利建设工程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我国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人民得到了实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村抗旱减灾能力,推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其基本概念主要有四点:(1)安全生产。为了避免员工在生产中发生身体伤害或者是机械设备损坏等事故,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措施。事故隐患,会对员工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行为或人员管理制度上的缺陷。(2)文明施工。使用现代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施工,保证良好的环境。(3)管理。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行组织与管理的过程,其主要包括方案策划、程序、错误修正和卓越四个方面。(4)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为了更好地实现安全生产和大力发展文明施工,将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组织和使用的过程。对施工中的器械和人员进行管理,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也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中,为了更好地保证人员的生命和劳动成果不受损害,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理念,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员工自觉遵守国家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现象的发生。对于水利建设工程建设,其主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目标如下: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不发生火工材料丢失事故;不发生重大坍塌事故;不发生重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失事故;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不发生重大施工交通责任事故;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不发生新投运设备设施在质保期内因施工、安装、试验或调试等原因造成的重大事故。对于水利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施工环境;努力提高整体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员工的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大力改善工程建设队伍的精神面貌;在施工完成后,要对其场地进行清理,保证环境不被破坏。 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和标准 对于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有以下几点:(1)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应进行合理的布置,不应杂乱无序。(2)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保持场地的干净整洁,路面无积水、无杂物和垃圾。(3)水利建设施工场地应配有灭火器材,避免火灾的发生,在没有得到批准时不进行明火作业,施工现场不能有烟蒂。(4)水利建设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安全员,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关于各作业面配备安全员的通知》文件规定,进行安全施工。(5)根据我国DL5162-2002的相关规定,施工现场的噪音不得超过90dB;其空气污染不能超过国家规定;施工现场的污水处理应符合规定等。(6)在进行灌浆施工时,应保证工作面的清洁,及时清理排水沟,严禁污水乱倒、乱流。(7)施工现场和每个工作面之间应搭建马道或爬梯,马道的宽度不能小于1米,两侧必须有扶手,道面需要有防滑条,爬梯必须有封闭式的护栏进行保护。 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对建设人员的要求有:施工人员必须衣着整齐,穿短裤、短裙、拖鞋者不能进入施工现场;人员施工中必须佩戴安全帽,在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需佩戴安全绳带,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及时更换安全防护用具;在施工现场需设立禁止吸烟的警告牌;对于刑事特种工作的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进行作业;施工单位应禁止非工程车辆和人员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在施工现场,对各作业和各工序的地方必须设置危险点源辨识牌;每个孔、洞、井等都需设置安全围栏、警示灯或标志等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的重要通道应设立安全文明的宣传标语和警示标志,其内容必须清楚、准确、规范,颜色和图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综上所述,水利建设工程中,施工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保证水利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工程的效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国的 水利建设施工安全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设工程论文:由交通建设工程资质专项清理工作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十一五”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建设市场逐步规范,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从我县专项清理专项行动清理的情况看,建设市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已经发展成为扰乱市场秩序的顽疾,整治和规范资质的管理问题势在必行。 1、挂靠借用资质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1.1挂靠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建设市场秩序。从通俗意义上讲,资质“挂靠”是指出借资质方通过出租、出借资质证书,收取管理费用等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参与投标、承接工程,进行施工活动的行为。从法律层面上讲,就是一些自然人、合伙组织利用企业法人资格和资质,规避国家法律政策对企业法人以外的个人和团队在税收、贷款、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利用所挂靠的企业法人的资格和资质获得自身难以取得的交易信用与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设项目成本,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利于合理确定工程建设项目价格,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有利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建设单位搭建平台,选择依法诚信、具备相应能力的承包单位,为社会提供合格、安全的工程。但目前建设市场上,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谋取私利,借用资质投标,或者为了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双方相互串通、包庇。使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挂靠人,通过借用资质,参与投标竞争,严重侵害了其他具备资质条件投标人的合法权益。还有一些挂靠人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让招标文件按照被挂靠企业的条件“量体裁衣”,保证自己中标,导致许多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无法通过合法竞争中标,打击了守法企业的投标积极性,扰乱了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市场规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设市场信用缺失。 1.2挂靠问题严重威胁到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由于挂靠人是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投标、承接工程,在招投标活动中证件齐全、人员到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开标结果一旦中标,在施工过程中,被挂靠企业并不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大多数挂靠人在技术、设备、施工经验、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施工条件简陋,管理水平落后,只能凭经验或在摸索中施工,往往摁下葫芦浮起瓢,再加上监管部门管理不力,极易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的降低。同时,由于要向被挂靠企业交纳2%或更高比例的管理费,或者在投标阶段恶意压价竞争,致使中标价较低,挂靠人要获的想象中的利润,就想方设法降低经营成本,往往偷工减料、私招滥雇零散工,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诸多隐患,甚至造成事故。从我县历年的质量安全事故来看,相当一部分事故都存在挂靠或者转包等违法行为。 1.3挂靠问题严重影响到交通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是挂靠使规避市场准入成为可能。资质管理是建设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现阶段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准。被挂靠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或为了亲戚、朋友关系,允许被挂靠人借用资质进入建设市场,一定程度使得资质管理形同虚设,加剧了恶性低价竞争,恶化了建设市场环境,在交通部门对企业信誉评价时得不到认可,最终损害的是建设行业的整体利益。二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本身只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靠所谓“经营资质”生存,即出借资质来赚钱或积累业绩。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大型国有企业不思进取,综合实力退化,甚至破产。三是挂靠还是造成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主要原因。许多挂靠人为了承揽工程,向建设单位承诺垫资施工,导致建设单位变相拖欠。一旦挂靠人缺乏后续资金,造成工期延误或者拖欠工资,甚至被告上法庭,做了被告席,被挂靠企业不得不出面收拾烂摊子,付出比管理费多几倍的钱,得不偿失,从而影响了交通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 2、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2.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清理检查工作。近年来,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比较突出,严重扰乱正常的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给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容易诱发腐败问题。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以《招标投标法》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把专项清理作为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配合,认真抓好落实, 各项目业主在涉及公路桥梁工程项目中,应把核查现场实际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等单位的有关情况作为专项清理检查工作的重点。一是核查中标单位的原始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核实现场实际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等单位是否为中标单位;二是核查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及现场主要管理人员是否与投标文件中一致,并查看相关人员的资质情况,核实中标单位与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及主要工程管理人员有无合法的人事及社会保险关系等;三是全面清理纠正违规问题。不仅要清理挂靠借用资质投标的问题,更要清理纠正为了收取“管理费”等利益而违规出借资质的问题。 2.2加大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挂靠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除了挂靠者自身隐蔽性很强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管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严和处罚力度不够,对违法违规企业起不到震慑效果和根治作用,反而会削弱企业的守法意识,助长企业违法。各项目业主在公路桥梁工程项目中要结合打击围标串标和转包、违法分包行为,通过监督检查、群众举报、媒体报道等渠道发现问题和线索,集中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严厉打击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的行为。 2.3严查腐败,坚决打击商业贿赂。挂靠问题的产生,除了挂靠双方之间的经济利益驱动外,往往与被挂靠企业或者建设单位内部人员以权谋私相关联。一些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负责人为 了自身利益,允许低资质企业或者个人借用本单位的资质到处承揽工程。 2.4建章立制, 逐步解决挂靠借资问。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出借资质问题隐蔽性强,涉及面广,清理难度比较大,解决挂靠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2.4.1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机制。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二是强化对重点项目的监管。三是强化对关键环节的监管。四是强化社会监督。。 2.4.2完善建设市场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近几年来,各部门、各县区按照中央和市里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工程项目信息和企业、人员市场行为信息的公开制度,通过向社会公示工程建设中的有关信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规范了各方主体的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建设工程论文:分析建设工程造价风险问题 1认识不足 目前的工程建设项目多存在工期长、规模大,工程技术难度大,资金链长,那么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也多,潜在的风险也多。工程预算人员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差,对于工程造价编制内容、程序和做法有一定的影响。为避免出现较大的差错,建设部颁发《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强制实施工程计价规则。规范中,工程风险费用作为一项单独的费用应在投标时列出,而绝大部分施工单位没有重视这项规定,只是象征性的收取很少一部分费用,甚至有的单位不予收取。这些充分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于工程造价风险认识不足。 2价格机制不合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应该遵循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形成,通过市场公平竞争机制,遵循价值规律形成商品的价格,这样才能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而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造价并没有遵循这个规律。目前建筑市场呈现的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工程建筑企业为承接工程项目并没有分析工程的实际风险情况。在拿到招标文件后,对于招标文件中细则、合同条款、技术方案没有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套用表格计算投标价,并尽可能压价,从而达到中标的目的。这些都是违背市场价值规律的,是不合理的投标。 3建筑市场不完善 我国的建设市场发展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很不成熟。具体表现为参与建设的各方信用度低,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工程质量之上,为了获得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工程质量的代价,最终的结果就是工程质量不满足要求,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设工程中常见的现象有:吃回扣、二次分包、拖欠工程款等等。 4缺乏完善的担保[4]、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出台的《建筑法》《保险法》《担保法》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没有很明确的应对措施,具体表现为工程问题与法律不相适应。当前主要工作是尽快对保险、担保细则立法,与现行建筑法律、法规相适应并同步发展。在招投标过程中合同的示范文本中应增加有关工程担保及保险条款内容。 5风险管理措施[5] 5.1风险回避 建设单位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科学合理的手段把风险消除或消除风险产生的条件的方法就是风险回避。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回避对于建设项目来说是优先考虑的方案。对于一些风险比较大的项目,可以通过联合体投标,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把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在实际项目管理中,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一些优化的施工组织来避开风险,从而赢得利润。 5.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就是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将可能由自身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他方,来达到自身风险降到最低的目的。风险转移的方式有:组织联合体投标、工程保险、担保、工程转包、分包等。风险转移的前提是合法的、正当的。风险转移需符合《建筑法》的规定,对于规定中明确规定不能分包、转包的项目不可以进行肢解分包。 5.3风险自留 对于任何投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建设项目也不例外。对于工程成本影响不大的风险,施工单位可以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技术采取风险保留的办法。这时,需要施工单位提前准备一部分费用以应对不测,如果风险一旦发生可以用这笔费用来弥补损失,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没有出现风险,之前备用资金就可以成为利润。 5.4风险利用 对于一般企业应对风险主要采取前面几种措施,而对于一些经验比较丰富、能力强大的企业来说,会利用自身管理的优势和技术方面的特长来利用风险达到更高的利润。比如一些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项目,施工单位抓住业主追求的不是造价最低而是对质量的要求,可以通过合理的工期和优化的方案适当提高报价,为工程竣工盈利打下基础。 建设工程论文:我们是如何抓好建设工程公开工作的 近年来我校在推行校务公开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基建维修工程公开这个重点,将校务公开工作重在难处,落在实处,推进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一、深化认识,切实把建设工程公开作为校务公开工作的重点来抓 建设工程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是高校在新一轮快速发展建设中共同面临的重点工作。我们认为,推进建设工程公开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需要。 建校51年,除去建校初期的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外,校园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__年,国家调整了大学的办学方向,将过去教育型调整为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学校全面进入国家体育主战场,也迎来了一个超常规发展期。近三年里,学校基本建设投资约三亿元,其中,20__年一年的维修经费超过了建校50年的总和。而且在2008年奥运会前还要成倍递增,预计投资数十亿元。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学校领导班子冷静的意识到,相对于巨大的建设投资和繁重的任务,我校的建设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却远远与之不相适应。如何使用好这些资金,出效益,保质量,不出问题,是对我们的一个严峻考验。党委书记、校长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建设工程,百年大计,必须保证质量,不出任何问题;要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这项工作。而实施建设工程公开则是实现上述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我们认为,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推进建设工程公开,将最敏感、广大教职员工最关注的校务规范公开运作,接受群众的监督,是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体现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管理学校的能力,严格地、规范地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是学校改革稳定和持续发展,顺利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我们认为,建设工程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建筑市场不尽规范、完善,致使建筑领域成为发生违纪违规现象较多的领域之一。我校以前的工程项目也曾出现过质量问题,虽然没有查出什么大的问题,但群众也有不少议论。建设工程公开,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就能有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制度上保证清正廉洁,抵御腐败,预防职务犯罪,堵塞漏洞,保证在建筑这个高危行业干部的安全,避免大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树立学校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取得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与拥护,提高学校凝聚力。这是用实际行动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认为,抓住建设工程公开就是抓住了校务公开的重点环节,是贯彻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倡导的求真务实作风的具体体现。这项工作做好了,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了,将直接提升大学办学实力,尽快实现世界一流的办学目标;相反,如果搞得不好,会给学校发展埋下隐患,甚至会破坏我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抓住建设工程公开的重点和难点,做到“三个到位”,全面落实公开工作 建设工程公开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作决策的公正、透明,让师生员工了解和监督建设工程,依照法规和程序办事,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要实现公正、透明,杜绝暗箱操作,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建设工程公开的体制和制度,并且有建立配套的学校建设工程管理、决策、监督体制和相应的运做体系作为保证,只有体制、机制合理、决策程序民主科学、监督检查到位,实现建设工程公开、公正、透明的目的才能顺理成章。近年来,我校在实践中也正是朝这些方面努力的,并且形成了自己一些行之有效的体系和做法,关键是要认真抓好落实。 1、建设工程公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位。建设工程公开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一套符合实际的管理体制。“一岗双责”是我们在公开工作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思路,即工程主办部门也是公开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基建修缮部门在履行部门职责的同时要把项目的公开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落实,纪委、工会等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在实践中,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项目管理、决策管理和监察审计管理组织体系,并且每一层管理体系都规范了相应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学校整个建设工程的有效开展。决策管理是建设项目整体和重点环节把关拍板的最高组织,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及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基建、资产、财务、后勤、审计、使用单位等领导集体组成,决策事务一般按照成员发表意见,小组充分讨论,领导集中,最后拍板的做法进行;项目管理单位一般是学校建设修缮的职能部门,是工程项目的执行操作层;监察审计管理由纪委牵头,监察审计处、工会等部门及职工代表参加,全过程参与工程的各个环节。 各个管理组织都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工作运行机制,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做好工程。由于在工程的招投标、洽商、材料选购等重点问题上都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教职工代表集体参与决策,既避免了暗箱操作或个人拍板决定,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公开形式。特别是修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常 遇到一些具体情况或施工材料的调整、变动,需要临时洽商。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该招标的必须招标,不容许任何一个人单独随意洽商或做出决定;洽商同时必须洽价;对调整后的项目和材料的质量必须集体严格把关和验收。例如,在我校办公楼改造过程中,原先考虑暖气系统不改造,但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和诸多因素的影响,设计单位和职能部门提出一起改造的洽商意见。此事报给校领导后,校党委书记、校长、主管副校长及职能部门处长、学校现场代表就此问题两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最后决定改造,并且通过二次招标的办法,单独招标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施工。建设工程公开要落实好必须有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把责任落实到人,要把公开工作的情况和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公开的目的和效果。 2、建设工程公开的程序和办法到位。建设工程公开是校务公开的重点,也是广大师生员工非常关心的事情。公开什么?怎么公开?怎样才能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同时又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在重点研究和抓好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建设工程公开的基础是规范,是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并能严格落实,本身就是公开的一种形式,也是实现公开、公正的有效措施。 在工程管理和招标投标方面,我校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政策法规,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建设、修缮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工程招投标实施办法》、《修缮工程招投标实施办法》《建设维修工程决算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工程公开工作实施办法》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实施细则》等制度。以上制度对于资格预选、开标评标、合同签订、洽商办理、建材认质认价、工程款支付、验收决算、监察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的程序和做法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使得办事人员有章可循。制度出台后,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能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在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选用工作中,学校的基建、资产、财务、纪委、监察审计、使用单位等部门全都参与整个环节,力保公正、公开、透明,有效的避免了某个部门或某个人拍板说了算的不良做法。招标投标等制度的建立健全为职能部门的办事提供了规范和依据,做起事来程序清楚、各环节要求明确,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制度落实方面,相关人员能把握工程重点环节,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办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设计、监理、招标投标、合同签订、重要建材认质认价、工程款支付、验收等重点环节,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也都有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办事流程。例如在建筑设计环节上,学校对设计方案的确定是在听取广大群众、使用单位、专家的意见基础上,最终优选方案,力保设计的作品功能布局合理、简洁美观、经济指标合理、能有机融合于学校整体环境中。特别在重要建材认质认价工作中,学校成立了选材组和认价组,采用“三个三”的采购办法,①货比三家;②三个部门看货采购③三个部门的人员验收(也必须有使用部门人员参加),确保采购到质优物美的建材。 建设工程的公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开的形式是多样的,公开的层面也是有范围的,但必须紧紧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环节及时进行公开。在群众关心的校园规划、住宅建设、公共建筑等项目的方案、规模、投资和相关中标单位的情况方面,我校一般采用全校范围内公开的形式;在招标投标、洽商、材料认质认价等方面一般是所有相关职能内部公开。并且在建设工程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作到层层把关、民主集中,杜绝暗箱操作和徇私舞弊。 3、建设工程公开监督检查到位。学校近几年建设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和加强工程监察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有了管理体系、运作机制和制度规范,关键在于落实,要实现全面有效的贯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公开、透明有时可能会流于形式,而难于实现真正的目的。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校党委、校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校长反复要求,监督检查工作必须到位;在施工过程中他经常亲临第一线,调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们在严格贯彻上级精神的同时,还把建设工程公开的责任落实与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紧密结合,把对建设工程公开的监督检查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和校务公开效果的考核工作中,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制度的保障和监督的加强有效避免了建设工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生。在项目实施和公开工作方面,纪委、监察审计、工会部门代表全过程参与监督检查,并且对不合理的做法有权责令停止、修正和进一步追究。如在去年学校五十周年校庆前,由于工期紧张,在采购盲道石等石材时,负责工程的同志直接选定了材料,没有“货比三家”,学校主要领导责成纪委参与监督的同志发现后坚决要求纠正。最后通过按规定程序办理,降低了价格,节约了资金。在学校建立的有关制度和办法中,对工作纪律提出了明确和严格的要求。但是仅靠制度和监督是不够的,我们同时还要求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要求,做到顾全大局、廉洁自律。在学校的重点强调和健全的制度下,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各方面人员也能认真履行职责,一方面加强自身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准,正确行使岗位权利,保障了学校建设工程的正常开展。 三、建设工程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工程的任务在于规划校园、建设校园和维护校园,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办学方向和模式的调整,随着国家对我校投入的不断加大,对于我们既是机遇,也是压力。有了钱,就要把钱花好,把钱用在“刀刃上”,其目的是要把事情办好,让方方面面满意。从近两年的实践看,我校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建设工程公开,使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学校新建的教学楼、餐饮大楼、一号学生公寓获得了当年的结构长城杯,其它工程也都顺利通过北京市质检站的验收,广大师生员工对校园规划、风格和建筑修缮工程质量满意。在工程资金的使用方面,学校一向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办事,在校内维修和材料选购的方面,我们一般采用货比三家、两轮报价的办法;在洽商方面严格控制,层层把关,努力做好投资控制;在工程结算审计环节上对工程量和价格严格把关,确保资金的合理投入。 2、建设工程公开起到教育和保护干部的作用。由于建设工程投资都比较大,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高危行业。从我校近年来的实践看,建设工程体制、机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公开工作是客观需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顺利完成建设工程任务的保证。两年来,群众很少有反映工程建设方面问题的,负责和参与建设工程的干部的工作在学校是得到肯定的。 3、建设工程公开、公正、透明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效果,优化了我校的发展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面貌在短短两年内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学校新建了现代化的教学楼和高档次的餐饮大楼,留学生、 研究生公寓相继竣工,大面积的修缮使得办公楼、训练场馆、图书、网络用房等面貌一新。由于工程基本情况较好,变化较大,群众基本满意,使学校内部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声誉进一步扩大。虽然我们在建设工程公开工作中收到了一定成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许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做法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我们也有决心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希望各位领导、同志们对我校的做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探索,把建设工程公开工作抓实抓好,进一步推进我校整个校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建设工程论文: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若干问题探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规定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所谓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是指建设工程的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经催告逾期不支付。承包人与发包人协议或申请人民法院拍卖,并就所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合同法创设的这一新的法律制度,是立法机关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以及近几年来收民法学界关于物权法的研究成果,完善了担保法中的不动产抵押制度。从而解决恶意拖欠建设工程价款的社会问题,以保护建筑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合同法颁布以后,人们对这种优先受偿权的理论问题有颇多的争议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却研究不多,有鉴于此,笔者拟就这种优先受偿权若干问题的理解并着重在审判实务上作一探讨。 一、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性质 理论界有三种观点:法定优先权说、留置权说、法定抵押权说。笔者赞同梁慧星、王利明教授的观点,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法律性质为:法定抵押权,其理由是: 1、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不同于法定优先权。 2、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也不同于留置权。 3、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属法定抵押权,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是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的,用于确保建设工程价款受偿的法定担保物权,其性质应当是法定抵押权。正如梁慧星教授所说:“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从设计、起草、讨论、修改、审议直至正式通过,始终是指法定抵押权。” 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实现 1、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实现的条件。根据合同法第28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6号批复的规定,实现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必须首先具备以下条件: ⑴须建设工程已竣工、并验收合格,而发包人未按约支付工程款。 ⑵须是依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所生债权。 ⑶须债权为建设工程合同约定所应支付的价款。 ⑷标的物应为通过承包人施工完成的,属于发包人所有的不动产及其基地使用权。 ⑸须不属于“不宜折价、拍卖”的建设工程。 ⑹须承包人向发包人发出催告通知后,经过一个合理期限,而发包人仍未支付。 ⑺承包人必须在法定 除斥期间内行使优先受偿权。依照最高院的批复第七条,承包人必须在建设工程竣工或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2、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实现的程序 ⑴协议折价。 ⑵申请人民法院将工程拍卖。 3、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范围 ⑴本金⑵利息⑶添附物⑷装修费⑸损害赔偿,但是不包括违约金。 4、实现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限制。 ⑴溯及力方面的限制。 ⑵发包人支付部分工程款行使优先受偿权的限制。 ⑶建设工程为商品房,行使优先受偿权的限制。 ⑷建设工程的发包方非建筑物所有人时,主张优先受偿权的限制。 四、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消灭 1、因债权的消灭(清偿、抵销、混同、提存)而消灭。 2、因不可抗力,规划、拆迁等致使建筑物灭失。 3、消费者已取得商品房的所有权。 4、超过除斥期间行使优先受偿权。 五、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1、与约定抵押权 2、与先取特权。 六、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的完善 1、在物权法中引入“法定抵押权”这一概念,从而完善担保物权法律体系。 2、根据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应建立法定抵押权登记制度。 3、法律应明确规定法定抵押权的效力并解决有关顺位问题。 4、催告通知的合理期限应立法予以明确。 5、申请法院拍卖的规定,实践中很难甚至无法操作,因为优受偿范围需确定。另外、按照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执行缺乏依据,是否考虑通过公证债权文书或申请支付令。 建设工程论文: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前期控制 1我国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 目前来看,鉴于我国的项目审批机制以及投资管理体制还尚待完善,大多数建筑公司在项目初期的决策阶段较为草率。有的公司为了争取到项目或者满足相关的审批条件,将投资预算报的非常之低,甚至无法满足现实的建设需求。一旦项目获得批准,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忽略决策阶段的预算,任意地变动原有的项目设计,以致后期的建筑施工过程都陷入混乱。 2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方法 从投资的时间形态来看,工程决策阶段需要考虑的项目投资可分为静态的投资和动态的投资两个部分。静态的投资主要包含工程的安装费用、购置建筑工程所需设备的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动态投资是指随时间期限变化而变化的费用,诸如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贷款利息等财务费用、为工程建造期间可能发生的材料等价格上涨所准备的预备金等。在决策阶段,控制工程的造价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一方面,项目的决策团队要包括各个学科的专家,具体包括:财务分析专家、行业分析专家、土木工程专家、技术人员、造价评估师、企业管理决策人员等,这些专家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要在实践中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在对项目进行决策时务必要保证所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以确保据此作出的分析的准确性及科学性。 3方案设计阶段 3.1方案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必要性 如果说在项目决策阶段对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那么在项目方案的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则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龙头。虽然项目的设计费在数额上占整个项目造价的比例并不高,一般仅仅占到1.5%左右,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影响可达75%以上。优化的项目设计可以使得工程造价降低15%以上。但是,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却往往被人忽略。设计人员有时过分追求工程项目在功能和外观上的品质,而忽略了项目的经济适用性,以致对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设计办公楼的空调系统时,18e的室内温度设计既符合人体舒适的要求,又满足环保的要求。但一些项目却盲目地按25e设计,既不符合环保要求,也在经济上形成浪费。 3.2方案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方法 在过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对造价的管理最常用的方法是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指以已经获得批准的项目设计书为蓝图,根据项目的投资估算,先控制项目的初步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经批准的初步设计规划具体的施工图。限额设计的核心要义在于根据逐步推进的设计,以事先分配好的投资限额严格地控制项目的技术设计和具体的施工图纸的设计即变更,确保不超出预设的投资限额。在采用限额设计方法时,根据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分为以下几点:1确保设计限额的合理。设计限额的主要依据是项目前期决策时所作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由可行性分析报告确立的投资估算是设计限额的基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科学的调整确定整个项目的设计限额。o限额的分配。在设计时需要根据专业对整个项目的限额进行分配,以下达到具体归属的设计人员。在具体的初步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先拿出多套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性价比,选择兼具经济效率和使用功能最好的方案。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设计概算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施工图的设计。在限额分配和方案选择后,设计需要具体地落实到施工图的设计。施工图是指导项目后期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在设计施工图时必须严格地遵照上一步骤中的初步设计所确立的内容,同时确保能控制造价在预定的限额内。?设计的变更。项目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的,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后期具体的施工阶段,都可能发生设计的变更。项目设计的变更一般都伴随造价的变更。因此,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随意地变更设计;另一方面,在发生设计的变更时,要遵照相关的变更程序,对可能引起的造价变化进行评估并报审批。 4项目招标阶段 4.1项目招标阶段控制造价的必要性 工程招标制度是建设项目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伴随着我国5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6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在实践操作中更为规范有序。实践表明,通过招投标确立的合作关系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合同双方的共同利益,又可以切实有效地保证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性。通过公开公平的招标,在市场化的竞争下,工程的承担方将给出更经济有效的保价,并对整个项目过程中的造价施以管理以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收益。 4.2项目招标阶段的注意点 1)要想真正保证招标的价格符合市场的价值规律,就必须排除在招标过程可能存在的行政化的因素,确保整个招标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在招标前,对投标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充分地掌握其各方面的信息,包括施工技术水平、项目的建设经验、财务水平以及在案的诚信记录等,以全面地了解投标企业,避免出现“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违规现象。 2)完善招标文件的编制是招标活动成功进行的重要保障。在编制招标文件时,需要对该项目所需要的具体技术要求、投标人所应该具备的资质、投标报价的标准、选择中标企业的衡量因素等项目作出详实的规定,以便日后相关企业中标后与招标企业签订合约,以及对项目造价的控制。尤其要注意的是,构成标底的编着除了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之外,最重要的是确保其 保密性。 3)选择在报价合理的范围内价格最低的企业中标。之所以强调要在报价合理的范围内是指要确保中标企业有能力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工期等要求。招标企业要综合投标企业的各方面因素确定中标企业,防止在招标过程中有些企业恶意地低价竞争事后无法保证工程具体实施的事件发生。 5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前期所发生的造价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具体包括项目决策阶段的费用、方案设计阶段的费用以及项目招标阶段的费用。只有在建筑施工的前期阶段强化管理,提高效率才能对整个项目的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本文从上述三个阶段为论述方向,讨论了我国建筑工程目前的费用管理现状、费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建设工程论文:浅析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问题和管控 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它是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的,是根据被审计的单位和审计的关系所进行的分类。内部统计学家劳伦斯,是一位对审计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人。他曾经认为,内部审计是内部组织中控制各类业务所进行的独立性评价,来充分确定程序和方针具有公证性。 相关的风险管理:对于风险管理来说,是当企业所面临的开发和产品的创新,都使管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在经营上的风险性。比较好的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相关错误的机率。对于风险的管理来说,它是一种具有管理性的过程,在现代经济环境中是一项必然的风险产物,所以就为风险的管理提供了条件。 有关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实际关系: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来说,它是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实际的内部审计具体地分析了有关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对风险进行了更加及时的评估和监控。与此同时,对相关的管理层工作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给予审查。 1、有关企业内部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1、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机制不健全 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审计监督单位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立一项比较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内部审计制度来说,其政策性比较强,同时,其涉及面也比较广。其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要由企业的一把手直接进行领导。但是,实际上,其一把手领导的不多,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副职进行领导,还有由相关的负责人进行领导,而这种领导体制却给内部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很多审计工作都是以行政为干预的基础性建设。所以,在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不受到重视的,在人员的配置和相关的组织建设以及相关的业务管理环境上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1.2、对于内部的审计工作可操作性和系统性不强 依法审计时审计的基本原则。相关的审计人员不可以毫无依据的对问题进行主观的想象和分析,要有一定的客观根据和准则。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实际的内部审计业务还是不规范。有些仍在采用上一级部门的做法,还有比照相关国家的审计法等。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内审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不强,缺乏业务的操作指南。 1.3、内部的审计模式满足不了新形势的要求 日前,很多内审机构还是停留在系统基础的审计模式和按需要授权为主的初级阶段,根本满足不了有关环境发展对内审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应积极从系统的审计模式转变成风险导向的模式。如果以实际的授权为主来开展内部审计的活动,这就会造成相关的审计工作不能完全的集中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上,完全违背了有关内部审计的原则。 1.4、有关内审工作的质量并不高 受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内部审计经验等模式的影响,内审比较重视微观上的发展,很容易将服务和监督对立起来。因为不能对内部的控制进行比较全面的把握以及对内部相关的控制不够深入。因此,就不能从宏观出发来对审计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揭示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内部审计控制流程管理的要求 工程项目从中标开始至验收,一般需要涉及到设计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预算部门等,项目进行的过程就是一个合同履行的过程,也是流程被执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对整个合同履行流程的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直接负责,是流程的负责人。但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完全采用普通流程管理的方法,工程项目流程管理具体有以下要求: 2.1、管理性工作与实施性工作的区分。工程项目中的工作内容,除了如施工方案制订和施工图纸设计这些实施性工作外。项目经理部还必须完成其它相关的行政和管理性工作,如分包结算、材料采购、机构租赁、合同管理等。管理性工作是项目经理部中具有共性的工作,是经常和重复性发生的工作,对这样的管理性工作,必须加大规范和精细化管理的力度,减少管理的任意性和粗放性,这是内部控制的重点,也是流程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2.2、分级流程描述与流程责任确定。项目经理部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面临着大量跨单位、部门、专业的协调问题。如业主、设计、监理、分包商和供应商之间跨单位的工作界面,工程、预算、财务、物资和机械等跨部门之间的工作界面,这些界面关系的处理是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分级流程描述和流程责任确定可以很好地解决项目运营中跨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协同与控制问题。 3、对于风险内部审计在实际应用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3.1、各个部门要全力以赴的配合 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其不能只是要求领导的重视,还要让其他部门给予一定的合作。 3.2、相关领导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中要发挥积极性的作用,这是完全离不开相关领导重视的。 3.3、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素质要进行提高 对于风险导向的内部理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是需要对相关的企业内部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更要对实际的审计工作进行系统的评估。 3.4、要确定比较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 要及时地建立风险的管理体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对于相关的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要衡量内审的作用来充分的保证审计人员对于选择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且具有前瞻性,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和管理,来发现 项目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促使造价管理不断完善,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 建设工程论文:浅论工程质量检测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检测 重要性 质量控制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检测 重要性 质量控制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多,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投资效果,同时也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基于此点原因,必须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加以高度重视。工程质量检测作为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首先对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进行分析,随后介绍了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期望能够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予一定的帮助。 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控制工程质量最重要的手段,工程质量的具体结果也是判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所以检测工作的质量好坏,必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工程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工程检测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一、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在建筑工程中,影响工程的质量的因素较多,尤其是施工阶段关键工序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工程质量检测时,重点应以施工阶段为主。下面对建筑工程中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测要点进行分析。 (一)地基基础工程 地基基础主要指的是基坑工程,这一工序属于整个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旦地基基础发生问题,则会对整个工程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因此,对该环节的质量检测,应作为重中之重。 1.地基质量检测。地基大致可分为天然地基和改良地基两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触探试验、荷载试验、剪切力试验以及动力测试等。①预压改良地基。质量检测要点如下:塑料排水带的滤膜渗透系数、纵向排水量和复合体的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须符合设计要求;通过透水性试验和颗粒分析对砂料的含泥量和渗透系数进行检测,以此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地基预压前后均需采集适量的土样进行剪切试验,检验处理效果;预压加载期间,应对加载速度、位移、变形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地基稳定。②换填垫层地基。对于该种地基基础应采用分层法对垫层的质量进行检测,并且需根据垫层土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③复合地基。可以采用钻孔取芯试验、触探试验、静荷载试验等方法对此类地基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场地较为复杂的复合地基应认真检测处理效果。 2.桩基工程。①混凝土灌注桩持力层检验。需根据设计要求对桩端持力层、桩孔走向和表面岩层等进行检测,并对孔底土层的承载力进行复验。②单桩承载力试验。可采用静荷载加载试验来确定桩的竖向承载力。 3.地下结构施工监测。①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可以利用测斜仪测量结构及土体的变形程度。②内力监测。通过事先安置在钢筋笼上钢筋应力计监测结构的应力变化情况。③地下水位监测。可采用布井的方法监测地下水位,并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降水设计方案。 (二)钢混结构工程 1.钢筋检测。①钢筋位置。可采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进行检测,该仪器能够准确的测定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具体位置以及混凝土保护层的具体厚度。②钢筋锈蚀。在钢混结构中一旦钢筋出现锈蚀,会使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直接影响,所以应对钢筋的锈蚀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可采用半电池检测法进行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 2.混凝土内况。主要是指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缺陷或是施工不当造成的缺陷,超声波检测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探明缺陷的具体位置,便于及时补救。 3.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回弹法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 二、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工程质量检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包括工程施工前期质量检测、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对于确保工程建筑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一)工程施工前期质量检测的重要性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对原材料进行检测,以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施工前,原材料应由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投入使用。(二)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环节,这一过程的质量检测重点是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某道工序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坚决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这样才能确保每道工序合格,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三、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一)检测机构的人员。 1、人员素质与水平。一个检测机构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人是检测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关键人员的任职条件应加以规定,如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工作经验等。当前,由于检测市场的恶性竞争,生存问题已成为众多检测机构的难题,由此对检测员的检测质量意识有很大的冲击。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有些检测人员放弃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因此,检测机构不仅应有长远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计划,更应重视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广大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检测人员进行监督,特别是对短期雇佣人员和在培员工的监督。 2、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的监督。 随着检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检测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为了经济上的利益去迎合委托方,甚至弄虚作假,导致检测质量无法保证。当前这样的形势下。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除了自身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外,外部对检测质量的监督显得更为有效和必要 2.1检测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督。通过行业自律规范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 2.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检测机构的检查监督。即通过有计划的安排部分检测项目的样品由建设或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督单位共同见证取样,然后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送检,检测机构也必须对该部分的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负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检测机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对检测质量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的形势下,以上的监督还是不足够的,各有其局限性。应该建立一个对检测全过程进行独立见证和评价的机构(所谓的检测全过程就是指从样品的抽取或制作到检测报告的生成),该机构完全独立于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检测单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或直接领导。由精通各专业检测的技术人员组成。由该机构对每一家检测机构进行独立见证和评价。由该机构定期不定期地抽查一定比例进行独立见证和评价。该机构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每个检测机构的独立见证和评价报告。把独立见证和评价报告纳入到检测机构和相关检测人员的信用档案中。对于信用不好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采取限制从业的措施.并把检测机构的信用作为今后的检测机构资质就位、政府工程检测招标的重要评判依据。这样会大大促进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建设工程论文:浅析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十的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即从工程项目建设意向确定直至建成、竣工验收为止的整个建设期所支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程造价管理为两部分:一是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工程造价的本质是工程的建设成本,它是各项费用的总和;二是工程造价管理,它是工程的建设成本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 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建设施工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促进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但由此产生的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就当前工程造价管理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同仁探讨。 一、当前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工程的周期性和规模性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形成具有多次性,因此对工程造价问题的分析也应该分层次、分阶段的展开。 建设工程前期主要包括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投标阶段 (一)建设工程前期 1、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在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有的项目业主对可行性研究缺乏科学的论证,有的把可行性研究变为可批性研究:还有的通过走上层路线虚报工程投资,编造工程功能,搞“钓鱼工程”。而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立项的基础:所以人为的扩大投资概算还是压低概算都会给项目以后的顺利运作埋下很大隐患。 2、工程设计的质量不仅决定着项目的先进水平,还对工程造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据统计分析,工程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潜力在7596左右,抓好这个环节尤为重要:但我国日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设计市场缺乏竞争,部分设计人员只对技术负责而缺乏经济观念,一味地使用高、新建筑产品,过高地追求安全系数,甚至故意在设计图中留活口,不能优选经济技术方案,肥梁、胖柱、大基础比比皆是;二是有的项目业主过高地追求高标准,在设计阶段违背批准的立项文件及扩初设计方案满足自身的利益;三是现行设计收费标准是按造价的比例计取,使得设计单位对任意提高设计标准的现象推波助澜,最终导致设计概算超标现象;四是勘察设计深度不够,特别是一些管网和大型设备安装工程,存在缺项、漏项以及前后设计不衔接等问题,“三边工程”大量存在,工程造价难以控制。 3、建筑市场招投标及承发包不规范。首先是少数业主利用手中权力为给人“寻租”,泄露标底、意向招标。或者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承包单位;有些地方不按《招投标法》操作,由多家政府部门共同管理招投标,不懂专业,讦标打印象分,暗箱操作,这些都会影响中标价的真实性;其次是高资质施工企业中标,低资质队伍承廷,这种挂靠随处可见,无形中增大了建设成本:再就是有些业主为达到各方利益平衡,将工程分包或只对工程部分内容招标,水、电、气、电信、消防、有线电视等特权垄断单位也参与肢解,使得总承包合同的签订很难周密严整,给承包商留下讨价的活口,不仅影响工程造价,还经常引起业主与承包商的纠纷。 (二)建设工程中期 建设工程在施工阶段,虽然主要设备、材料、机械、人工都在施工阶段投入,但通过施工措施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仅10%左右,这一阶段控制的重点是避免增加工程预算外的开支。主要的问题: 一是监理机构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监理制度艰涩运行,同时在我国普遍存在只有技术监理而无造价监理; 二是有些承包商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大量的变更、签证资料,任意扩大工程量,无中生有,量实不符,一些隐蔽工程或前期拆迁、临建项目更是无据可查,加大了控制造价的难度: 三是少数承包商钻设计和施工合同的空子,在材料、设备的选择上做文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使得工程在施工阶段成为暴露问题最多的阶段; 四是一些重点路桥建设工程,常常是业主、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质量监理为一家,这种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一旦缺乏有效监督,就必然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 (三)建设工程后期 建设工程后期,主要是指工程竣工验收、结(决)算审查阶段,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卡。下程结算书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甲乙双方经济利益的现实体现。结(决)算审查人员以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或标底为依据,综合考虑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情况,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全过程投资控制及造价监埋制度的不健全,结算审查人员对一些隐蔽和已经无法取证的工程发生情况不十分清楚,加上少数审查人员或中介机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相应的约束、监管制度不到位,个别的“寻租”行为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偏差。 以上是对目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现象的粗略分析。 二、做好工程造价问题标本兼治的对策 一个正常的投资主体不能虚位,必须是资金产权的所有人,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必须承担投资风险、享受收益,它应该既是产权主体又是市场主体,这样才有可能有投资的内在冲动力,并能够根据市场中各种信息反映做出投资选择。在我国目前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决策、设计、发包、施工阶段,主管部门分别有计委、规划、财政、建设、市政委,他们都各自为政,管理体制不配套、不顺畅,更有行业垄断单位参与肢专解分包随意捉高造价,整个投资全过程难以调。投资主体无法独立行事,天三培行正常的市场活动,自然就少了自我约束力,不仅缺少产权的约束,也缺少效益与风险的约束,更有“树大者”缺乏法律的约束。投资主体的虚位无法产生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这样的条件下工程造价难以控制也就不足为奇。要切实从本质上改变这种家长制的模式,还投资主体的本来面目乃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虽然有励机制,在这样的条件下工程造价难以控制也就不足为奇。要切实从本质上改变这种家长制的模式,还投资主体的本来面目乃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也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程造价伞过程管理工作。 (一) 高度重视对建设工程项目经挤性、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论证,合理选择建设标准、建设地区,合理选择经济适用的工艺设备,尤其重视对项目的经济评价(在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高达80~90%),投资业主依据自身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好项目的计划书。 (二)在设计阶段,加强对初步设计的审查,准确编制概算(这个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达75%),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设计招标,推行限额设计,实行设计监理,将变更发生在开工前。 (三)在工程招投标阶段,严格按《招投标法》操作,规范招投标行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合理确定标底,做好工程承发包合同的签署工作,尽量少指定分包项目,尽可能堵住一切漏洞,减少费用变更。 (四)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概算及投资计划进行。工程监理人员及造价执业人员严格把好签证变更和工程进度关,尤其要针对隐蔽及前期临建工程,变事后被动控制为事前主动控制,加强建筑材料及设备的价格管理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 (五)结算审查人员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审核结算资料,审查工程量的计算、费用的计取是否科学合理。 (六)发挥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的作用,让其参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的全过程造价监理,可以大大地减少项目进行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信息的公开、透明,项目运作监管工作的连贯、统一必然会减少交易费用的发生,提高市场效率。 (七)按照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上程造价管理部门相应做好有关参数、信息、指标的收集整理和工作,实行动态更新控制,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八)建筑市场要依法管理。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法规,更要认真执行,以法律手段监督、约束各方面的行为。特别是要认真履行工程合同,对违反甚至拒不执行合同的行为要付诸法律解决,使我国的建筑市场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九)完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到来时,各国的工程造价应用技术和规则相互融合,标准趋于接近,中国加入WTO,工程造价管理要应对WTO规则的冲击,应根据国家已有的《价格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并参照国际贯例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建设造价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使工程造价行业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建设工程论文:浅谈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及信息管理 论文关键词:信息管理 信息组织 信息传输 信息交流 论文摘要: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信息基础上,介绍了建设 z4~Oi目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环节。 信息运用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是指在工程实施中对项目信息传输进行组织和控制,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工程信息的传输,能够方便有效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交流工程项目信息,这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在该行业基础管理中处于最薄弱的环节,多数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项目信息管理的组织和控制基本上仍然沿袭着旧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信息 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产生、转换、变化和被使用,并被传送到必须的单位,而形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流。尽管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信息很多,但它可被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反映项目基本情况的信息,主要在各种合同、计划文件、设计文件之中。(2)项目进展中的信息,如实际投资、质量、进度信息等,它主要在项目月报、重大事件报告、质量报告等各种报告之中。(3)各种指令、决策方面的信息。(4)其他信息。如市场情况、气候变化情况、外汇波动、社会动态等。一般说来,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信息要符合项目管理的需要,切勿造成信息泛滥和信息污染。 日常建设工程项目对信息的基本要求:(1)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事件,信息对不同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参与者存在差异性。(2)反映实际情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实施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在其中产生和使用的信息,一定要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这是进行正确、有效管理的前提。(3)及时提供信息如果过时,则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和见值。它会使决策失去时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只有及时地提供信息,管理者才能及时地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4)简单、便于理解信息要方便使用者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其表达形式应符合人们日常接受信息的习惯。 2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从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中我们不难理解,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存储、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序的信息流通,帮助决策者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所以,为了完成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我们必须做到:(1)了解和掌握信息来源,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2)把握和正确运用信息管理的手段;(3)根据信息流通的不同环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2.1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收集 2.1.1 项目决策阶段的信息收集 在建设丁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信息收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有关相关市场方面的信息。(2)有关项目资源方面的信息;(3)有关自然环境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目的主要是为帮助业主在工作决策中避免失误,进一步开展调查和投资机会研究,编写可行性报告,进行投资估算和项目经济评价。 2.1.2 设计阶段的信息收集 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信息收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同类项目相关信息。如建设规模、结构形式、工艺和设备的选型、地基处理方式和实际效果等;(2)有关拟建项目所在地信息;(3)勘察设计单位相关信息。如同类项目完成情况和实际效果、完成该项目的能力、人员和设备投入情况、专业配套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情况、收费情况、设计文件质量、合同履约情况等。(4)设计进展相关信息。如设计进度计划、设计合同履行情况、不同专业之间设计交接情况、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情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结果、各设汁工序对投资的控制、超限额的原因等。设计阶段信息收集的范围广泛,不确定因素较多,难度较大,要求信息收集者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一定的相关经验。 2.1.3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信息收集 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信息收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拟建项目相关信息。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与施工图预算、本工程适用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有别于其他同类工程的技术要求等。(2)有关建没市场信息。如工程造价的市场变化规律及当地的材料、构件、没备、劳动力差异;当地有关施工招投标的管理规定、管理机构及管理程序;当地施丁招标机构的能力、特点等。(3)施工投标单位相关信息。如施工投标单位的管理水平、施工质量、设备和机具情况、以前承建项目的情况、市场信誉等。在施工招投标阶段,要求信息收集人员要熟悉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图预算,熟悉法律、法规、招投标管理程序和合同示范文本,这样才能为业主决策提供依据。 2.1.4 施工阶段的信息收集 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信息收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施工准备相关信息;如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和人员素质、进场设备的型号和性能、质量保证体系与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单位的资质与人员素质;建设场地的准备和施工手续的办理情况:施工图会审和交底记录、施工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及实际准备情况;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2)施工实施相关信息。如原材料、构配件、建筑设备等工程物资的进场、检验、加工、保管和使用情况;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管理程序和规范、规程、标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原材料、地基验槽及处理、工序交接、隐蔽工程检验等资料的记录和管理情况;工程验收与设备试运转情况;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措施及其执行情况;工程索赔及其处理情况等。(3)竣工保修相关信息。如监理工作总结及监理过程中各种控制与审批文件、有关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的相关记录:建筑安装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资料和竣工图;竣工总结、竣工验收备案表等竣工验收资料;工程保修协议等;在施工阶段,信息的来源较多、较杂,因此,应建立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确定合理的信息流程,建立必要的信息秩序,规范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信息管理行为,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要求,按照科学的方法,不断完善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归类整理。 2.2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加工、整理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加工、整理主要是把建设各方得到的信息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择、汇总后,形成不同形式的信息,供给各类管理人员使用。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加工、整理要从鉴别开始,对于监理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提供的信息,要从信息采集系统的规范性,采集手段的可靠性等方面入手。进行选择、核对和汇总,对动态信息要更新及时;对于施工中产生的信息,要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程序紧密联系在在一起,而每一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信息又分为质量、进度和造价三个方面分别组织。 2.3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存储 一般来说,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存储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库,各类信息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在—起,组织的方法可由单位自行拟定,但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规范。当前,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组织:(1)按照工程组成进行组织,同一工程按照质量、进度、造价、合同进行分类,各类信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2)文件名规范化,以定长的字符串作为文件名。(3)建设各方协调统一存储方式,国家技术标准规定有统一的代码时尽量采用统一代码。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保证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做到规范、标准及其完整,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以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根据“施工前预控、施工中监控、施工后可追溯”的思想,使建设工程项目信息能真实的反映项目管理的水平。提高项目管理的深度、力度和速度,为工程项目产生更大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工程论文:简论建设工程业主方合同管理策略及法律控制分析 论文摘要 合同管理是业主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分析业主方在合同管理中可能涉及到的风险,探讨业主方合同管理中的要点及合同管理策略,运用合同法律原理巧妙草拟合同条款,达到防范合同风险,维护业主方的正当利益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 合同管理 意思自治 合同风险 策略控制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建设工程由于项目投资巨大、建设周期较长、涉及合同当事人众多,并对业主方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风险,加强合同管理工作,通过运用合同的规范、约束效力,有助于维护建设工程各方的正当利益。 一、合同法律原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一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合同数量可能成百上千份之多。而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包括了对于每个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接触等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同时也涉及到对所有合同进行统筹规划管理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包括了前期合同结构的选择、合同文本选择、合同计价方法和支付的方法、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合同索赔、合同诉讼等内容。 合同意思自治是合同法律原理的一项最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基于双方的真实、自由愿意,并不受其他主体的非法干涉,该原则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当事人在进行合同活动中对外表述的内心真实意愿即合同自由。合同意思自治原则为建设工程合同相对人选择、合同条款的达成以及合同履行方式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充分利用合同意思自治原则,业主方可以在合同签署之前,在市场范围内自由选择适合的当事人,以完成相应的建设工程项目。这一原则也为业主方合同条款的拟定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于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分歧较大、难以达成一致的内容,合同双方通过充分的意思表示,经过讨价还价式的谈判与妥协,最终达成相应的合同条款,而这些最终达成的合同条款也被视为双方真实、自由的合意达成,并对双方产生相应的法律约束力。 二、业主方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及其法律控制 业主方合同管理的风险可以划分为合同管理意识淡薄的风险、合同违约追责风险、合同条款陷阱风险等方面。 (一)业主方合同管理意识淡薄的风险 在业主方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对于相关建设工程法规的不重视,缺乏对于合同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应当签订正式合同的项目没有签订合同,往往通过口头协议、事后补签合同等方式来达成协议,一旦发生争议对合同双方都十分不利,缺乏有力地合同作证,造成问题纠纷难以解决,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而“阴阳合同”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仍十分普遍,建设工程大多通过招标形式来确定施工单位,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依据招投标文件签订的在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备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被称为“阳合同”。而在招标之后业主方擅自变更合同内容,与对方当事人私下通过“补充协议”等方式再次签订与原合同内容不一致,甚至推翻原合同条款内容。对于“阴阳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1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那么,业主方在编制或者委托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当事先对与招标文件所附合同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一旦招标文件中的合同被确定,对方当事人签署备案之后,再试图通过“阴合同”的行为改变原合同内容,意味着违反了法律的要求,对于业主方十分不利。 合同管理工作更不规范,往来函件、工程签证缺乏必要的记录和保管,发生问题后扯皮不断,相互推委。 (二)合同条款及变更的风险 合同文本应当尽量将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划分清楚,业主方签署的多数合同文本都由对方单位提供,部分合同文件中对于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往往显示公平,违背了合同要求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合同对方当事人如过多地强调了自己的权利,对于业主方的权利涉及较少。一般在建设工程中的业主方责任主要是合作责任,一般包括业主方雇佣人员并委托其在授权范围内履行业主职责的部分合同责任,及时对于对方当事人履行合同必须的决策、手续、答复指示下达沟通责任,及时提供相关的资料、图纸、场地、道路以及支付工程款,及时验收接受责任。 一般对于业主方的不利的合同陷阱主要是对于有失公平和公正,履约双方的责权严重不对称,缺乏对于对方当事人的制裁条款以及违约金制裁的约定。 对于业主方合同管理而言,合同变更的风险较大,由于业主方新的变更指令、设计方、监理方的导致图纸修改、工程环境变化、业主方要求承包商改变施工方案,由于业主方、政府部门要求、环境变化、不可抗力、原设计错误导致的设计修改等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由业主承担合同责任。由此造成的施工方案变更以及工期的延长和费用的增加,都将由业主方承担。所以,业主方所提出的变更请求,需要慎之又慎,重视并论证变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加强前期的勘察、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工程变更,杜绝无谓地变更。 三、业主方合同管理中的策略运用 (一)专门合同管理部门或人员的设立为业主方合同管理的提供制度保证 业主方在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周期长短和资金投入情况,专门设立合同管理部门或专门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任选具备熟悉建设工程法规与合同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招投标法律法规方面的人才进行专门合同管理,建立合同管理工作流程,设立合同管理账目,及时跟进合同执行进度,做好合同的系统化与专业化管理工作。比如,在编制招投标合同文件时,由专门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合同条款的诊断、拟定。招投标完成后,签署合同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人员的再审核,最后再与建设项目监审部门形成最终合同文本,交由业主方盖章签署。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能够在制度上保证业主方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持续性。 另外,业主方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合同资料的归集、建档制度也有助于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对于合同文本以及相关文件、资料、法规的系统建档,系统、科学、完整的合同资料既能防止合同资料的遗失,对于后续结算工作、纠纷处理、审计备查及咨询参考提供良好的辅助证明作用。 (二)根据项目情况选取不同的合同计价方式以及合同文本 建设项目中的施工承包合同常见的主要有总价合同、单价合同以及成本补偿合同。不同的合同计价方式各有其利弊,单价合同以单价优先为原则,业主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的数字是参考数字,实际工程款则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合同确定的单价计算。而单价合同的不足之处对于业主方来说,核实工程量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同时还要防止施工方增加工程量。固定总价合同的一次包死方式虽然对于业主来说最简单易行,但忽视了因为环境变化和工程量增加的变化。对于固定总价合同业主方可以在工程量小、工期短,施工环境条件稳定,图纸完整、清楚,工程任务范围明确的情况下采用。而变动总价合同对于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规定,对于客观原因引起的变化导致的方进行调整。对于工程特别复杂、工程技术、结构方案不能预先确定的情况,成本加酬金合同有其优越性,承包商风险低,利润有保证,但对业主方来说,合同不确定性以及合同无法准确将工程内容、工程量以及合理的终止时间等进行合理安排,对业主方合同履行与监督不利。 因此,在建设项目中,根据工程的总体情形,工程量的大小、风险的高低、施工周期、施工影响因素等,选择不同的合同计价方式,通过不同的计价方式达到以合同的方式控制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的实现。 此外,我国为规范建筑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的合同示范文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文本、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文本等,这些合同文本对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纠纷解决提供了指导性的内容。但合同示范文本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选择合同示范文本时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将合同示范文本与非示范文本合同相结合,否则即使选用合同示范文本,也会造成订立合同流于形式,订立合同简单,但内容具体条款却是,权利、责任划分不明确,合同文本形同虚设,带来合同履行风险。对此业主方应灵活选取合同示范文本,同时结合项目实际,运用非示范合同文本形式准备表达双方的合同意思。 (三)合同文本条款的巧妙拟定可以约束制裁对方当事人行为的目的 合同法律制度的最根本之处在于合同的订立必须双方根据自身的真实意思表示达成某种合意。在建设项目中,业主方在合同条款的设定时,应当充分利用合同法律制度这一根本宗旨。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工程经验、工程人才缺乏的单位,巧妙设定合同条款,有助于维护业主方的投资利益。 对于合同条款的约定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定: 1.担保条款的合理运用。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担保方式。而在建设项目中常用的担保种类则包括了投标担保、履约担保、支付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保修担保等。而对于业主方来说,合理设定投标担保条款、履行保证条款、工程保修担保条款,则能够起到约束、督促对方当事人的目的。如,关于工程保修担保,在合同条款中拟定:“每次支付工程进度款时扣除5%,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保留金扣除总额不超过合同总价的10%,该部分保证金在工程质量保修期期满之日一个月内,施工单位取得业主方出具的完成质量保修期工作证明进行支取,业主方收到施工单位的支付请求后,无息支付保留金。”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质量保修期做了规定,利用保留金条款则有助于业主方制约施工单位积极按时履行保修义务,达到督促施工单位履行后合同义务的目的。 2.审计决算费用的负担。业主方在工程项目的结算阶段,可以通过外聘第三方的形式进行工程费用的决算。业主方通过委托合同,委托具有良好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工程决算,将第三方的决算视为最终的合同价款。此时,要求业主方签订的合同不能再是固定总价合同,而要采用其他灵活的合同形式。特别是对于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对于工程项目的审计部门往往介入,对于审计决算费用的负担,有利于业主方通过合同的方式事先将审计费用负担加重到对方当事人,以达到防止对方虚报工程决算,造成大幅度审减之后,业主方支付高额的审计费用。此时,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程合同总价按照审计决算价进行支付,业主方或业主委托的第三方按照施工单位提供的工程决算进行审计,审减的额度在决算总额5%之内的部分,审计费用由业主方承担,超过决算总额的5%的,超过部分的审计费用由业主方和施工单位平均分担,超过决算总额10%的,由施工单位承担全部审计费用。施工单位承担的审计费用由业主方直接从应付工程款中扣除”以此条款可以防止施工单位虚报工程决算,恶意增加决算总额。而又造成业主方额外承担审计费用。 业主方在合同管理中应本着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与对方订立合同,不应将对方企业视为赚取利润的对立方,在合同中如果设定非常苛刻的条件,忽视对方企业的正当利益,对于确实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费用的增加,业主方也应及时进行变更增加。否则,极容易造成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刻意降低施工单位成本,酿成工程事故或隐患。 建设工程论文:试论建设工程投资控制 [论文关键词]工程投资 投资控制 决策 动态跟踪 [论文摘要]要掌握和控制建设工程总投资,工程造价是必不可少的。工程造价,一般是指一项工程预计支出费用或实际支出费用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在这个意义上工程造价与建设投资的概念是一致的。因此,控制切实可行的工程造价,即可控制工程建设工程的投资。 建设工程总投资,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建设工程按用途可分为生产性建设工程和费生产性建设工程。生产性建设工程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非生产性建设工程总投资则只包括建设投资。我在此要论述的是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是由建筑工程安装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建设期利息、不可预见费等组成。 要掌握和控制建设工程总投资,工程造价必不可少。工程造价是指一项工程预计支出费用或实际支出费用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在这个意义上工程造价与建设投资的概念是一致的。因此,控制切实可行的工程造价,即可控制工程建设工程的投资。为了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建设工程投资的概念,先来熟悉一下建设工程投资的特点: 一、建设工程投资的特点 (一)建设工程投资数额巨大 建设工程投资数额巨大,对所属地方的国计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一点上也说明了建设工程管理的主要意义。 (二)建设工程投资差异明显 每个建设工程都有特定的用途,功能、规模,每项工程的结构、空间分割、设备配置和内外装饰都有不同的要求,工程内空和实物形态都有差异性,即是同样的工程处于不同的地区在人工、材料、机械消耗上也有差异。 (三)建设工程投资需单独计算 每个建设工程都有专门的用途,所以在结构、面积、造型和装饰上也不尽相同,即技术水平、减数等级和建筑标准也有差别。建设工程还必须在结构、造型等方面适应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因此,建设工程只能通过特殊的程序(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及最后确定竣工决算等),就每项工程单独计算其投资。 (四)建设工程投资确定依据复杂 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的确定依据,且互为基础和指导,相互影响。如预算定额是概算定额编制的基础,概算定额又是估算指标编制的基础,反过来,估算指标又控制概算定额的水平,概算定额又控制预算定额的水平。间接费定额以直接费定额为基础,二者共同构成了建设工程投资的内容等。 (五)建设工程确定层次繁多 凡是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建设的各个单项工程汇集的总体为一个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中凡是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为单项工程,也可将它理解为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完整的工程项目。考虑到组成单位工程的各部分是由不同工人用不同工具和材料完成的,又可以把单位工程进一步分解为分部工程等等。但需分别计算各个不同阶段和项目的工程投资,最后才形成建设工程投资。可见工程投资的确定层次繁多。 (六)建设工程投资需动态跟踪调整 各项建设工程在建设期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变化因素,如工程设备、材料价格变化、国家利率调整、不可抗力出现或因承包方、发包方原因等,必然会引起建设工程投资的变动。所以,建设工程投资在整个建设期内都需随时进行动态跟踪、调整,直至决算后,才能形成建设工程投资。 从以上所列举的建设工程的特点来看,要做好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目标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就是自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的生产过程。建设者不但受时间、经验包括科学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因而不可能在工程建设伊始,就设置一个科学的、一成不变的投资控制目标,而只能设置一个大致的投资控制目标,既投资估算。投资概算应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选择和进行初步设计的投资控制目标;设计概算应是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的投资控制目标;施工图预算或建安工程承包合同价则应是施工阶段控制的目标。有机联系的各个阶段目标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共同组成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目标系统。 三、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重点 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控制哪一阶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从目前我国情况看,影响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是约占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四分之一的技术设计结束前的工作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5%--35%。从以上分析看,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一旦项目做出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而目前我们的设计费用一般只占全部工程投资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微不足道的费用却基本决定了几乎全部随后的费用。由此可见,设计对整个建设工程的效益是何等重要,正因为此,把好设计图的实施前的阶段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措施 要有效的控制项目投资,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项目投资控制者及其任务,以使项目投资控制有专人负责,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的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的比较项目投资的实际值和计划值,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支出,采取节约投资的奖励措施等。 五、投资控制的决策 一个项目,在立项之前,要进行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多角度、多方面论证可行的依据,所谓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和可靠,在财务上是否盈利,作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及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等的措施,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可行性研究,还能为银行贷款、合作者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它是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一个工程项目要经历投资前期、建设时期及投入使用三个时期。投资前期是决定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实验中才发现工程费用过高、投资不足、或原材料不能保证等问题,将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所以,投资者做一个十分可行的投资项目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工程,如果以上所有工作都准备就绪,那就可以进入实质性阶段,依据十分可行的科研报告资料,根据投资估算,在审图阶段,把好审图环节是十分必要的,要把一切工作放在纸上修改,省得到施工阶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资金,一旦将施工图实施,就要做到尽可能少的变更,以减少投资损失。一旦因需要变更时,建设方首先所要做的是,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把好施工环节的各个阶段。 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执行,都可能会使建设工程投资成本处于最合理状态,从工程预付备料款开始,严格按双方合同条款约定和相关法规执行,随着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直至工程竣工结算,都要有严格的把关审查,这样一步步做下来,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最合理状态。 建设工程论文:基于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论文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与监理企业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监理公司在人员的构成和服务内容上的差异,阐述了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并就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体系的构成与实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建设工程监理,是指由具有法定资质条件的工程监理单位,根据发包人的委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建设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包人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发包人对工程建设过程实施监督的专门活动。 建设工程的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监理制度,可以说,建设工程监理已成为建设领域的一项国际惯例。自1998年开始,我国也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了监理制度,并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正在经历着一个发展、规范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文将就建设工程监理的行业现状、发展方向、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体系的构成与实现等问题作一些探索和论述。 一、目前国内外监理企业及专业人才情况 (一)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现状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最先出现的从业单位大多是设计院、研究所、高校、政府部门派生出来的,后来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放开,设计、科研任务的不断饱满,以及政府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的脱离,监理队伍日渐复杂,从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新加入的监理人员大多是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新就业大学生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上的工程部门分流人员,因此人员素质平均水平较低,监理行业提供的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 目前工程监理的主要问题: 第一,建设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的现象。存在着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的现象,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这些监理单位尚处在母体的副业状态,既不独立核算,更不自负盈亏;有的挂着监理企业的牌子,有监理任务时就临时凑人员,没有监理任务时,这些人就解散或转移,严重影响监理人员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也滋生了一批素质不高的监理企业,这些监理企业往往通过压价竞争、人情关系等非实力比拼途径获取业务,这样的企业一旦取得业务后,又不派出实力强大的监理队伍开展监理工作,成为监理行业的“老鼠屎”,使得一些本来实力尚可的监理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同流合污”,这种不正当竞争及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严重败坏了监理行业的声誉,而且极大地制约和危害着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监理队伍总体素质还不高。主要是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缺乏全方位控制的能力。一些监理单位由于人才不配套,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这种状况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由于项目管理与控制能力的薄弱,只能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工作,这是我国建设监理与先进国家建设监理的主要差距。 第三,不少工程项目存在着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有的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很多项目的总监。有的工程项目空挂“监理”人员名字,只见其名,不见其人。有的监理单位没有确定一定的工程监理的内容和程序,也没有规定或落实各级监理人员责任,致使一些监理人员该进行检查时不检查,该旁站监理时不旁站,甚至不问工程是否合格也签字。上述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制定的监理法规体系还不严密,也反映了相应的监督管理还不够有力。 第四,监理介于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责任重而收费低。监理的费用目前仍然是1998年的价格水平,这个价格水平与目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对监理工作的要求和赋予监理的责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监理的获利远小于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一方面是监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责任越来越重大,另一方面却还存在着在现有不高的政府定价上的恶性压价、恶性竞争,这种状况,必将导致建设监理市场的混乱,监理人员素质的愈发低下。 (二)国外监理公司的情况 1.人员情况。监理在国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已经积累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监理公司被看作是一个高智能型服务性企业,它们对监理工程师在学历方面要求较高,许多著名的监理咨询公司大部分员工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如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在547名监理咨询人员中,有200名博士、178名硕士。同时,他们也十分重视个人的工作实践经验,许多国家都要求监理咨询人员必须在设计和施工企业工作一定的年限才能获得监理咨询工程师的资格,如英国咨询工程师协会规定人会的会员年龄必须在38岁以上,新加坡要求工程结构方面的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8年以上的工程设计经验。另外,他们还比较重视在职监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即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专业、法律的人才,因此每年都要投入较大的费用用于人员培训,以提高监理业务素质和水平。 2.服务内容。在国外,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业主通常从项目前期至项目的建成全过程委托监理咨询公司,实施全过程监理。项目的发起与策划、项目的实施以及项目建成动用、运营阶段都留下了监理咨询公司的印迹。监理公司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向业主提供各种有益的咨询建议,使得项目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我国的监理工作,绝大多数却仍停留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质量监理,缺乏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监理任务,相应地,大多数监理咨询公司及其人员也只具备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的能力。 二、未来监理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人世”的提速,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我国工程监理管理体制的改革正朝着升级的方向发展。由于企业自身能力的差异,必将导致监理行业的整体结构出现分化、重组。据专家分析,未来的监理行业将呈现出金字塔形的构架。 第一类企业:在行业顶端的,将是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专有技术且实力强大的公司。其业务可能集中在某一项或多项专业工程领域,从事着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选择承包商、监督管理施工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甚至包括项目后评估的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这样的企业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而且在相关工程领域甚至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样的企业为数很少,其获利将相当可观。 第二类企业:处在金字塔中间部分的企业,将是不具备自有的专有技术或知识产权,但是具有较好的社会信誉、有实力较强且又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有相当丰富的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在某一项或多项专业工程技术上有专长。这样的企业将有能力根据市场的需要提供建设项目全过程或某一阶段的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这样的企业获利水平可能比不上上面第一种类型的企业,不存在暴利,但是总体规模将远大于第一种类型的企业,成为建设监理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从业人员将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且受人尊敬。 第三类企业:处在金字塔底层的企业,主要在施工现场实施旁站或仅仅实施施工阶段的质量、投资、安全等某一专项监管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可以是受业主的委托,也可以是受第一种类型监理企业的委托,甚至可以是受施工承包单位的委托,受谁委托即为谁服务。该类型企业的服务利润将十分有限。其从业人员的地位和收入也将远不如第一、二类企业人员。 三、人才培养紧迫性 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对监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就更加迫切,监理工作本身就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如果不是这样,实施建设监理就没有什么意义。而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组合,什么样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能给予什么样的待遇;反之,什么样的人才能进什么样的企业,也就能得到什么样的报酬。因此,加强监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监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提高监理专业水平便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四、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 1.专业人才素质要求 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应是具备工程知识、经济和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他们能熟练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这就要求监理公司在人才建设上下大功夫,应制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计划,一方面下决心培育本公司人才,按照对人才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要求,着重在人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要培育本公司的骨干,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多方引进人才,为了迎接设计、建造及大型项目的管理,培养一些既有设计能力又懂管理的人才。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不同岗位、不同性质及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参考国外经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员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基层人才:为建设工程基层监理专业人员。 该层次的从业人员具有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从事建设工程监理旁站与资料整理工作,并且能对施工现场提出有关合理化建议。其基本人员组成就是分布于大量监理企业、有上岗资质的工程监理员。 中层人才:为身份最低应为注册监理工程师。 这个层次的人才,他们在基本业务素质的基础上,能胜任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中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工程管理知识与技能,能参与国际工程的管理,是监理企业的主要技术骨干。 高层人才:为高级专业管理人员。 这个层次的工程监理人才应为资深注册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一些大、中型项目全过程监理工作,包括项目的决策、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等。他们在本专业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一些专家型的人才。他们能积极为政府的决策当好参谋,对规范行业行为、研究建立和完善行业制度和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改革与发展起主要作用。他们还应具有丰富的国际工程管理知识和经验,参与国际上重大工程项目的竞争,能胜任其工作。 上述三个层次,其业务能力从上到下可兼容,反过来,通过自身的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从下到上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上述三个层次人才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应该通过多层次的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来实现。 专科教育主要培养基层业务人才,受这个层次教育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成为中层人才,成为主要技术骨干。 本科教育要以培养中层人才为目标,同时为高层人才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受这个层次教育的人才在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自身的努力,可以成为高层人才,能胜任高级管理工作。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层人才为目标,受该层次教育的人才在经过一定的工作实践后,应很快能胜任高层次的工作。 (1)监理专业人才所必备的知识结构体系。本科教育是培养注册监理工程师的摇篮,也是培养监理中层人才的必经之路。根据监理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其知识结构除工科本科所要求的基础课外,还必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专业与专业基础课程:一是工程技术类,主要包括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含结构力学)、路桥工程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设计、工程建设定额与预算、安装工程技术等;二是经济类,主要包括宏观与微观经济学、投资管理学、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建筑经济等;三是管理类,主要包括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等。 除此之外,在4年本科学习中还将完成一定周数的实践教学任务。一些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还应设置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说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基本覆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面,自然,这也是其能胜任工作的基本保证。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监理高层人才、也是未来资深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起飞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上设立“工程监理管理”研究方向,是在本科培养的基础上,要求在某一研究领域具有较深较宽的专业理论基础,并能结合实际需要,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科研课题或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监理基层人才是监理工作的一线人员,要求的知识体系应该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围绕这条主线来加强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的专业知识深度应比本科要浅,构建的知识结构,应使他们具有知识更新、技术创新、与人合作、协调施工现场各方面关系的能力。 (2)监理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为了构建各层次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确定为: 第一是高校正规培养。鼓励高校在有关博士点、硕士点设立“工程监理”专业方向,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在那些有“工程管理”专业和“项目管理”等本、专科专业的院校,按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培养能适应我国基本建设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本、专科学历的人才。同时加强高校的管理,避免那些不具备该专业办学条件的院校滥发该专业的正式文凭。严格区分正规培养和非正规培养的界限,为今后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准入资质确立一个专业教育标准。 第二是社会办学、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鼓励社会办学、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该专业低层次管理人才,这是培养监理员的有效途径。 第三是继续教育,以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和指定高校(以现有建设部指定的注册监理工程师考前培训单位为基础)为依托,开展监理工程师的继续教育。 (3)监理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对于监理企业,应视监理人才的培养为一项战略目标,才能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建设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监理企业内部来讲,第一,重视人才战略。要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人才为依据,在发展自己以及与他人比较的差异差距中,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第二,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这恰恰又是目前监理企业普遍缺乏或不够重视的问题。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三,优化人才配置。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高效配置企业资源,为企业竞争力的打造、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从监理企业外部来讲,第一,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竞争力。第二,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竞争力。第三,努力培育更多的、更信赖的、稳定的顾客群。此外,监理企业在打造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有动态意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监理企业竞争力有可能因疏忽而贬值,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乃至消失。如果监理企业竞争力强大到无可匹敌的地步,那么只要保持竞争力不每况愈下,即是保证它的可持续性。但对绝大部分监理企业而言,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竞争对手一直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地准备取而代之。这样,可持续性则意味着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同时,只有把监理的人才战略提高到市场竞争战略的高度,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建设工程监理是一项既宏观又微观、复杂又烦琐的工作,其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基本知识,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建设监理人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善协调的复合型人才,就需要不懈地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以建设工程监理技术的总体要求为导向,按培养体系的要求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建设工程论文:浅析《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 容 摘 要 几乎所有的建筑行业都涉及到建设工程委托监理,签订一份公平、公正的委托监理合同,对整个监理过程实施至关重要。本文以《建筑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为例,进行粗浅探讨,以共同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是据工程建设单位聘请监理单位使其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该示范文本共分三部分,共六十七条。仔细研究读该文本存在问题主要有:1.没有正确认识监理人的地位;2.减轻了监理的法定责任。 该示范文本第二部分第十九条规定:在委托的工程范围内,委托人或承包人对对方的任何意见和要求,均必须首先向监理机构提出,由监理机构研究处理意见,再同双方协商确定,当双方发生争议时,监理机构应根据自己的职能,以独立的身份判断,公正的进行调解。这个条款违背《合同法》、《建筑法》关于委托人与被委托人权利、义务的规定,监理人的权利是以建设单位委托的结果,不能独立于委托人。该文本标准条件二十六规定:监理人在责任期内,应当履行约定的义务,如因监理人过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向委托人赔偿,累计赔偿总额不应超过监理报酬总额(扣除税金)。从而减轻了监理人的赔偿责任,与《合同法》规定一方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相当于因违约造成的损失相违背。 建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时应当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以更好的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几乎所有的建筑业行业都涉及到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因此,能否签订一个对建设单位与建筑业施工企业都公平的合同,成为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有经验的建设单位(工程委托人)会聘请专业律师作为项目法律顾问,负责起草合同,参加项目谈判并解决项目过程中的其他法律事务。有的建设单位与其聘请律师,不如直接采用国家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行业示范合同文本。这种草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一个项目很可能有其独特之处,示范文本只能参照使用。个别示范合同文本的某些条款本身不合理,甚至与法律规定相违背,导致直接适用示范合同文本可能造成对建设单位不利的情况。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推行的个别合同示范文本违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减少了建筑业行业一方当事人的义务与责任,从而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权利,这种现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此,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以《建筑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存在的问题为例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推动、促进建筑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工程建设监理的概念、性质及其规定 所谓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和授权,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是针对工程项目建设所实施的一种监督管理活动。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简称监理合同,是指工程建设单位聘请监理单位代其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可见,工程监理企业虽然对所监理的工程项目拥有一定的管理权限,但是,是建设单位授权的结果,并由建设单位接受并配合监督履行合同的一种行为。其监理性质主要有: 1.服务性:监理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信息以及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为建设单位提供管理服务。工程监理企业不能完全取代建设单位的管理活动,它不具有工程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它只能在授权范围内代表建设单位进行管理,建设工程监理的服务对象是建设单位。 2.科学性:是由建设工程监理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决定的。主要表现在:工程监理企业应当由组织管理能力强、工程建设经验丰富的人员当领导;应当有足够数量的、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应变能力的监理工程师组成的骨干队伍;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要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要积累足够的技术、经济资料和数据;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实事求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独立性:按照独立性的要求,在委托监理的工程中,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建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和其他厉害关系;在开展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自己的组织,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程序、流程、方法、手段,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开展工作。 4.公正性:公正性是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准则,也是监理行业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工程监理企业应客观、公正地对待监理的委托单位和承建单位,在维护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时,不损害承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建筑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存在的问题 二年一月十四日,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了《关于印发 建筑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示范文本)的通知》,建建[2000]44号,通知说,《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00-2002)是国家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对1995年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95-0202)进行修订后印发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工商行政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建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等,做好推广使用工作。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共五条,多为当事人双方按照客观情况如实填写的条款;第二部分为标准条件,分词语定义、适用范围和法规、委托人与监理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合同的变更终止,监理报酬、争议的解决等共四十九条固定的条款,只有极少数条款是需要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的。第三部分为专用条件,是对前述条款的解释。仔细研读这个文本,不难发现这个示范文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没有正确认识监理人的地位;第二、减轻了监理人的法定责任。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第二部分标准条件第五条规定:监理人在履行本合同的义务期间,应认真、勤奋地工作,为委托人提供与其水平相适应地咨询意见,公正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这个条款规定了监理人勤勉尽责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衡量监理人工作的标准及监理人的地位作用。 1. 衡量监理人工作的标准。 按照示范文本规定,衡量监理人工作的标准是监理人提供的咨询意见应与其水平相适应。但是,签约的监理人到底是什么水平,这份示范合同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条款加以规定,同时,监理人的水平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级别的监理人的能力范围也没有在合同中规定,这就使得委托人无法客观、有依据的衡量监理人的“水平”。《建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实行监理的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建设单位与其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委托监理合同。第三十四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监理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由此可见,《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中所谓监理人为委托人提供与其“水平”相适应咨询意见的说法是不严谨的。按照法律规定,监理人的“水平”应该是其资质条件。如果监理人的资质条件是衡量监理人勤勉尽责与否的标准,监理人就应当在签约合同时有义务告知对方资质条件,并将与其资质条件相符的业务范围注明在合同中,将证明其资质条件的有效文件作为合同的附件。监理人的咨询意见不仅要与其资质条件相符合,而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行业技术规范、行业惯例的要求。 如果监理人承揽的工程超越了监理人自身资质能力所要求的业务水平所能承揽的范围,那么,合同是不是有效,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关于监理人超越其资质等级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对此有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如果委托人要求监理人提供证明其资质条件的相关文件,监理人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文件,委托人明知其不具备相应资格条件而将工程委托其监理,发生纠纷,应当认定合同无效。因建筑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如果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不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属于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签订的合同应为合同为无效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与监理人双方对合同的无效都存在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责任。监理人向委托人提供的资质证书是虚假的,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由此可见该《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委托人没有责任,应由监理人返还其获得的利益,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这就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建筑法》的规定,审查监理人的资质等级,确保监理的工程在监理人的资质登记许可的范围之内。 2.监理人的地位、作用及责任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第二部分标准条件第五条规定:监理人在履行本合同的义务期间,应公正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同时,第十九条规定:在委托的工程范围内,委托人或承包人对对方的任何意见和要求(包括索赔要求),均必须首先向监理机构提出,由监理机构研究处理意见,再同双方协商确定。当委托人和承包人发生争议时,监理机构应根据自己的职能,以独立的身份判断,公正地进行调解。当双方的争议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或仲裁机关仲裁时,应当提供作证的事实材料。这些规定说明,在委托监理工程的范围内,建设工程的监理人的身份是相对于委托人与施工单位而言都是独立、公正的第三方。 但是,笔者认为,示范合同的这些规定对监理人的角色定位,与《建筑法》的精神相违背。 首先,建设单位与监理人之间是委托与受托的关系。《建筑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施工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工程监理人员为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有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改正。工程监理人员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质量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改正。很明显监理人与建设单位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的关系,是因《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而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合同法》中关于委托人与受托人关系的规定,要求监理人应当依法尽职维护委托人也就是建设单位的利益,按照委托人的指示进行活动,而不应该独立于委托人也就是建设单位。 其次,要正确理解监理人身份的独立性、公正性。《建筑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客观、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第三款规定:工程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可见,这些规定中提及的监理人的独立性、公正性是指监理人根据自己的组织、计划、方法、独立地开展工作,而非独立与委托人之外。是为了禁止监理人参与可能和委托人的利益相冲突的任何活动,禁止监理人驻地监理机构及其职员接受监理工程项目施工承包人的任何报酬或者经济利益,禁止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串通,为承包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监理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因此,监理人与承包单位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应按照建设单位的意志守法、诚信、公正、科学地执行监理任务,不是说监理人脱离建设单位而独立的。 示范合同文本的起草者,基于对《合同法》的委托关系和《建筑法》中关于监理人规定的错误理解,做出的上述规定,既与法律精神相违背,又不能被广大的建设单位所接受。 减轻监理人的赔偿责任。《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在标准条件第二十六条规定:监理人在责任期内,应当履行约定的义务,如果因监理人过失而造成了委托人的经济损失,应当向委托人赔偿。累计赔偿总额(除本合同第二十四条规定以外)不应超过监理报酬总额(除去税金)。 在示范文本第三部分专用条件中,将之细化为:监理人在责任期内如果失职,同意按以下办法承担责任,赔偿损失[立即赔偿额不超过监理报酬总数(扣税)];赔偿金=直接经济损失×报酬比率(扣除税金)。 笔者认为,示范文本的上述规定减轻了监理人的赔偿责任。《建筑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不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义务,对应当监督检查的项目不检查或者不按照规定检查,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可见,法律并没有规定监理人承担的赔偿损失的金额不能超过监理费用。示范合同的起草者,利用了《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损失赔偿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规定,将监理人订立合同时预见到的损失固定为最多不超过监理报酬,降低了监理人的风险,明显维护监理人的权益,而没有公正地维护建设单位的利益。 三、行业示范合同与格式条款的区别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与常见的格式条款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它们之间在法律效力上有什么不同? 1.行业示范合同及其法律效力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是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并向全国推荐使用的。国家机关出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监制的示范合同文本,应该对合同双方而言都应当是公平的。 关于示范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法》亦有明确规定。该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实践中,绝大多数建筑工程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对示范合同文本的态度不是“参照”而是直接使用。 2.格式条款及其法律效力。 在经济活动中,人们经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合同,有些合同的绝大部分条款或全部条款是银行或保险公司等具有优势地位的垄断企业,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在订立合同时对方不能就此与之进行协商,对这些条款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对方当事人不能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只有接受或放弃的权利。例如:银行信用卡章程、银行贷款合同、保险合同等等。国外法律中将之称为格式合同,我国合同法将之称为格式条款。《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合同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第四十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权利的,该条款无效。规定了格式条款的定义、法律效力和如何解释格式条款。 有的格式条款,存在免除提供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的责任,加重对方当事人的义务限制对方当事人的权利的情况。《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等等。 3.二者的区别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首先,格式条款与行业示范合同的首要区别是起草合同的主体不同,格式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自行起草的,而行业示范文本合同是由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力量起草并监制,向全社会公布并推荐使用的。其次,二者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对于一方当事人自行拟定的格式合同,如果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但是,由于国家机关监制的示范文本合同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依法可以参照的,因此,即使存在免除一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判定该条款无效。 像《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这样,名为示范文本而实际却包含着保护特种行业利益,降低其风险,减少其法定责任的格式条款的合同,对建设单位而言是一剂麻药,同时也给司法审判出了一道难题。很多建设单位轻信示范合同文本,盲目相信有关国家机关,麻痹大意,以致丧失了许多应得的合法权益。这就提醒广大的建设单位,在使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示范文本时要慎重。 四、应采取的措施 建设部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不应当是行业利益的维护者,而应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行业的管理者。组织代表各方利益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重新修订示范合同文本势在必行。 在新的文本出台之前,广大建设单位应该聘请专业律师,对示范合同文本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以求平等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
经济预测论文:东盟国家经济预测 2007年东盟经济增长率将有可能逊于2006年。由于欧美地区经济增速预计放缓,东盟国家对这些地区的出口会因此下降。不过,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及亚洲多个国家国内经济需求和基础设施发展等,将抵消欧美经济放缓对东盟经济所带来的部分冲击,东盟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新加坡 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双呈现全面性的增长,新加坡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7.5%至8%,但2007年预料会放缓到4%-6%。在通货膨胀方面,2006年1-9月份,新加坡的通胀情况比2005年有所提高,消费价格指数(CPI)篮子项目中除了交通和通讯以外,价格都有所上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衡量的潜在通胀率(不包括住宿和私人陆路交通费)上升1.8%,2007年预料在1%-2%之间。 新加坡200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9.4%。 据新加坡统计,2006年1-11月,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达465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增幅较前10个月下降了0.6%。其中进口2171.5亿美元,增长了14.4%;出口2485.8亿美元,增长14.6‰马来西亚、美国和中国仍是新加坡最主要的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分别为611.8亿美元、511.2亿美元和481.1亿美元,分别占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的13.1%、11%和10.3%。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政府11月23日表示,马来西亚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越5.8%的官方目标,并预计2007年增长率为6光。据《星洲日报》12月5日报道,马来西亚国际贸工部副部长吴立洋认为,2007年马来西亚经济表现会比2006年好,政府将全力发放第9马来西亚计划工程,刺激经济增长。 马来西亚经济研究院(HIER)此前对2006年增长率的预测为5.6%。HIER同时把对2007年经济增长率的预估从4.8%调升至5.2%。HIER还预计,2006年马来西亚通货膨胀率为3.7%,2007年为3.3%;制造业2006年增长7.6%,2007年增长5.8%;服务业2006年增长6.0%,2007年增长5.3%。该机构另外称,马币兑美元汇率可能进一步上升。 自亚洲金融风暴后,马来西亚就面临财政赤字的问题,政府一直想方设法予以解决。2000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5.7%,至2004年已降至4.3%,2005年则为3.8%,预估2006年将继续下降至3.5%。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公布的数字,马来西亚2006年上半年的通胀率达3.9%,除服装、鞋帽、通讯指数有小幅下滑外,其它各项物价综合指数均有上涨。其中交通涨幅最大,达12.7%,这主要是受油价攀升的影响。 泰 国 世界银行预计泰国2006年GDP增长4.5%,2007年增长4.6%。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12月上旬报告指出,9月19日发生的军事政变,对泰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明显冲击,如果临时政府能够减轻;中击,2007年泰国的经济增长率,仍可以达到4.7%。未来几个月将是观察的重点,临时政府必须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一旦新的政府产生,才能够安渡难关。 2006年上半年泰国经济增长率为5.5%,其中农业部门增长5.9%,非农业部门增长5.5%,表现虽然仍属稳健,但已出现趋缓的情况。特别是在高能源价格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国内需求减缓和民间消费不振,进而影响内需型产业和服务业的表现。 2006年上半年,泰国出口额为605.6亿美元,增长16.8%;进口额为625.9亿美元,仅增长4.9%,出进口呈现20.3亿美元的顺差。在出口部分,2006年上半年泰国主要出口产品为机械产品、一般制造产品和食品类产品,而增长较大的产品则以燃料及油品、初级原料类为主。 2006年上半年泰国政局不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外资对泰国的投资信心,虽然泰国政府的国内超大型投资计划陆续展开并实施扩大吸引海外投资的政策,但外资仍出现观望的态势。2006年上半年,政府核准外商投资项目数为376件,虽略高于2005年同期的370件,但总核准投资金额仅为1587亿泰铢,较2005年同期的1740亿泰铢减少了153亿泰铢。 国内政局不稳是影响2006年泰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印度尼西亚 苏西洛总统于8月份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时表示,其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2006年为5.8%,2007年则为6.3%。相较于印尼官方的态度,许多研究机构所的数据则显得不那么乐观,如全球透视(G]Obal Inslght)提出的2006年预测数字为4.7%,这与印尼官方的5.8%有段相当大的差距。而若印尼2006年的经济增长表现如其它研究机构所预测,将是该国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经济增长幅度减少的表现。 受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影响,2006年上半年,印尼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而带动了对外贸易总体增长速度的回升。据印尼海关统计,1―6月印尼进出口贸易额为758.5亿美元,同比增长9.6%。其中,出口469.2亿美元,增长15.1%;进口289。3亿美元,增长1.6%。由于居民消费及投资增长未见起色,印尼进口增长仍然较慢,这也使上半年印尼贸易平衡状况出现较大幅度改善,实现贸易顺差179.9亿美元,增长46.4%。 2006年上半年,印尼对其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除中国台湾(出口13.1亿美元,同比下降9.4%外,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对古印尼出口总额21.9%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的出口额,增长18.1%,达到102.6亿美元;同期印尼对居于第二、三位的美国和新加坡分别出口53.5亿美元和41.2亿美元,增长12.4%和5.1%,均低于印尼平均出口增速。在其他主要出口市场上,印尼对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出口增速显著,分别增长35.9%和30.8%,出口额为37.3亿美元和20.9亿美元。 2D06年上半年,新加坡、中国和日本是印尼前三大进口来源国。 在2006年前11个月中,印尼批准的外国投资工程为801项,总额为36.1亿美元。同时,政府批准的国内投资工程共有145项,总额为16.9兆印尼盾。从工程数量和投资额看,外资内资均比2005年有所下降。 印尼政府现在正积极贯彻“三管齐下”战略,首先是通过强劲的出口和增加来自国内外的投资,取得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其次是提升房地产发展以创造更多就业;第三是提升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以减少贫困。印尼的人均GDP2005年为1300美元,2006年预计将达到1500美元。 菲律宾 菲律宾2006年GDP增长率目标为5.5―6.1%,2005年GDP增长率为5.0%,2004年为6.2%。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 高了对菲律宾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2006年的增长率为5.5%,2D07年的经济增长率为5.7%。 受到国内农渔业生产迅速增加、制造业显著增长以及金融业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等因素带动,菲律宾200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为5.6%,菲政府相信能够实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是,高油价、美国经济趋缓,都将连带影响菲经济增长目标值的达成。 日前,亚洲发展银行(ADB)则将菲律宾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由原先预测的5%向上修正为5.4%。但是,ADB认为菲政府应创造一个适合投资的环境,以及制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另外,ADB也对菲的债务负担居高不下表示关切,因其债务利息支出已超过政府收入的1/3。而国营企业及政府金融机构的绩效仍须进一步改善,电力部门民营化进程也将作为海内外投资者评估菲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 由于菲律宾2006年国家财政情况持续改善,总体经济表现也相当稳定,央行预测将有更多的国外投资流入。 越 南 亚洲发展银行在《2006亚洲经济概况报告》中预测,2006年越南经济增长7.8%,2007年增长7.6%。报告分析,2006年,商品出口迅猛增长为7.8%的增长率作出重大贡献;2007年,越南出口速度将有所放缓,但消费和投资增长将会继续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2006年11月,越南第11届国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决议。2007年越南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2%-8.5%;农林渔业增加值增长3.5%-3.8%;工业和建筑增加值增长10.5%-10.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5%;出口总额增长17.4%:进口总额增长15.5%;全社会投资总额占GDP40%。 2006年上半年,越南经济增长7.4%,虽较上年同期的7.6%微降,但仍在政府的计划范围内。物价仍维持平稳,上涨率为4%,低于2005年同期的5.2%,其中粮食食品类上涨最高为4.9%,而建材、交通工具、邮电、药品及医疗、家庭用品价格涨幅均在3%-3.5%之间。 2006年上半年,越南工业产值达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其中,私人企业增长22.9%,外资企业增长19.0%,国营企业增长11.3%。虽然原料、燃料及石油价格上涨,影响了生产经营,但影响不大,工业产值仍保持高速增长:增长较快的主要产品有煤炭(增长23.9%)、丝绸(20.5%)、成衣(25.7%)、农药(19.6%)、医疗药品(25.1%)等。在工业发展地区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各省的工业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传统的南六省,首都河内工业增长达17.5%。北部区域的快速发展显示越南政府引资北进的策略成功,外商投资于越南北部地区也能得到较多的投资优惠。 对外贸易方面,2006年上半年越南出口持续增长,贸易人超减少。出口总额达187.3亿美元,增长25.7%(上年同期为17.4%),上半年月平均出口额为31.2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4亿美元的水准。出口增幅较大的主要商品有纺织品、鞋类、水产品、木制品、电线电缆、塑料制品及电子产品零件等。 出口方面,美国仍是主要市场,2006年上半年出口额增长高达45%;而对欧盟、日本的出口也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分别增长34.0%及23.5%,出口市场将愈趋向以欧、美、日为三大主要出口市场的架构。 进口方面,越南2006年上半年进口额达207.1亿美元,增长14.1%。其中外资企业进口75.47亿美元,增长16.2%。进口增长的主要商品有:棉纱增长53.1%、各类纸品增长30.5%、各种化学品增长9.5%、塑料原料增长23%、布料增长34.6%、电子产品零件增长15.2%机械设备配件增长16%。 据越南统计总局统计,2006年1-11月越南进出口总额770.4亿美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22.5%,其中,进口407.64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出口362.7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2006年12月9日,美国国会表决通过了给予越南永久性正常贸易地位(PNTR)法案。2005年越美双边贸易达65亿美元,2006年可达80亿美元,在美国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地位后,预计2010年越美双边贸易额可达175亿美元。 日本企业对越南投资在近两年明显加快,2003年日对越投资总额为6100万美元,2004年猛增至5.9亿美元,2005年为4.76亿美元,预计2006年可达10亿美元。日本对越投资总额累计为64.34亿美元,列各国和地区对越投资的第三位,实际到位金额46.69亿美元,列第一位。 柬埔寨 2005年是近10年来束宏观经济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GDP增长率为13.4%(经IHF修订),人均GDP448美元。2006年将不会重现2005年的经济增长势头。柬政府制定的2006年GDP增长率为6.1%,上半年已实现了增长6.8%,高出IHF预测2006年增长耽的指标。预计,2006年柬GDP的增长有望突破7%。但柬经济增长基础非常脆弱,主要依赖制衣、纺织加工和旅游业的拉动,基础设施的道路交通、水电供应等公共投资仍增长缓慢,严重制约着柬经济的快速发展。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仍缺乏竞争优势。 2006年上半年,柬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物价平均上涨指数为1.3%(2005年为4%),食品类价格上涨0.5%(2005年为7%),交通运输费用上涨4.9%(2D05年为4%)。2006年上半年物价指数比较平稳的主要原因是粮食、鱼类供应增加,禽流感影响减小。 2006年上半年,柬进出口总额为26.7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27%,其中出口11.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进口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出口商品仍以成衣、纺织和鞋类为主,其它为橡胶、农产品、渔类产品和工艺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是制衣原辅料及纺织原料,以及石油产品、汽车、机械、电器和日用品等。出口对象国主要是美国和欧盟,市场份额占出口总额的96%。 (许宁宁,中国著名东南亚商务专家,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马来西亚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中国―泰国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 经济预测论文:基于BP神经网络的西安市宏观经济预测 摘要:宏观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应采用非线性的工具进行建模。采用BP神经网络对西安市宏观经济指标进行预测,此预测模型只需少量训练样本就可以确定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实验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能够对西安市宏观经济系统中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描述,使建立的非线性模型与实际系统更加接近。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非线性 0引言 利用经济指标的准确预测是国家对宏观经济正确调控的必要前提。但经济系统,特别宏观经济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广泛存在着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作用关系;而在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各种宏观经济模型,大都是线性模型,很难把握宏观经济系统中的非线性现象,必然导致经济预测的误差加大。学者们因此对各种线性模型做了不少改进,如建立分段线性模型、参数时变线性模型等,但结果并不理想。于是人们寻求一些非线性工具进行宏观经济建模。而神经网络具有并行计算、分布式信息存储容错能力强、自适应学习功能等优点,在处理复杂的人工智能和非线性问题上显示了优越性。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 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结构是前向的多层网络,含有输入层节点、输出层节点和一层或多层的隐层节点,同层的各神经元之间互不连接,相邻层的神经元则通过权值连接。当有信息输入BP神经网络时,信息首先由输入层节点传递到第一层的隐层节点,经过特征函数(人工神经元)作用之后,再传至下一隐层,这样一层一层传递下去,直到最终传至输出层进行输出。其间各层的激发函数要求是可微的,一般是选用S型函数。最基本的BP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层,输出层这三层节点的前馈网络,其结构如图1所示。 BP神经网络使用一组样例对网络连接权值进行学习训练,每个样例都包括输入及期望的输出。在正向传播过程中,首先将训练样例的信息输入到网络中,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层节点逐层计算处理后,传至输出层。在计算处理过程中,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如果在输出层得到的结果不是所期望的输出,那么就转为反向传播。反向传播把误差信号沿原连接路径返回,并按照一定原则对各层神经元连接权值进行适当修改,直至第一个隐层;这时再开始进行正向传播,利用刚才的输入信息进行正向网络计算。如果网络输出达到了误差要求,则学习过程结束;如果达不到误差要求,则再进行反向传播的连接权值调整。这一过程不断往复,直到网络正向计算输出结果达到误差要求为止,学习就告结束。网络训练结束后,在用于求解实际问题时就只须使用正向传播。 2具体应用 2.1 样本获取 神经网络建模关键之一是网络训练样本的选取。在模式识别中特征抽取是一个重要环节,抽取稳定且有效的特征是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神经网络建模也就是对系统进行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中的特征抽取也就是样本的选取,包含原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变量选择及数据预处理;只有经过这些步骤后,才能对神经网络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训练样本质量直接影响网络应用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能表达对象全面特征的样本,好的训练样本能提高网络学习速度和效果,并提高网络泛化能力。建立本预测模型时选取样本,首先是建模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固定的环境下; 其次是样本选取应涵盖系统特征的信息,要能够包含在控制中的输入输出特征,能给神经网络提供较为全面的边界信息。本模型旨在对西安市14个指标2008年的数值进行预测: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财政预算、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在排除各年可能发生异常情况下,用各指标前几年数据预测紧接着下一年的各指标数据。 2.2 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网络训练前,为了神经网络的逼近和收敛,均将样本归一化到0-1 之间。最大训练次数2000次,神经网络学习率按经验选取一般在0.001和0.1之间,隐含层结点的选取采用多次试凑法。 在实际应用中,对控制的输入输出应当按照归一化的方法对输入输出进行调节;否则,模型是无法正确工作的。本文采用了较为简便的归一化方法,即将最大值归一化成1,最小值为0,其余值按比例缩放。 经济预测论文:混沌理论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摘 要】近十来年,我国学者开始研究混沌理论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但总体来看,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存在着明显不足。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拟冲破经典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利用混沌理论拓宽人们对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视,探讨多种随机经济现象背后的运行规律;把混沌与其它联系密切的非线性模型作出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同时探讨宏观经济数据的动力学特征,对经济的运行作出预测和控制。 【关键词】混沌;预测;应用 混沌研究的进展,无疑是非线性科学重要的成就之一它正在消除对于统一的自然界的决定论实际的基础之上.跨越学科界限,是混沌研究的重要特点.普适性、标度律、自相似性的分形和概率论两大对立描述体系间的鸿沟,使复杂系统的理论开始建立在“有限性”这更符合客观几何学、符号动力学、重整化群等等概念和方法,正在超越原来数据科学的狭窄背景.走进化学、生物、地理学,乃至经济学的广阔天地. 混沌是确定性系统中的内在随机性.确定的是因为它是由系统内部而不是外来扰动所产生的,即内在随机性;而随机性是指不规则的难以预测行为.混沌理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把复杂事物理解为自身内部某种有结构、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理解为外来的、偶然行为。 一、混沌研究的意义 混沌现象的研究不仅具有基本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意义。目前非线性科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在于对混沌现象的认识。而关于混沌动力学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奇怪吸引子、相空间重构和符号动力学,正在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之中,并取得了普遍的成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非线性科学和统计物理的最新发展表明,一个小的随机力并不仅仅对原有的确定性方程结果产生微小的改变,而且它能出人意料地产生重要得多的影响。在一定的非线性条件下,它能对系统演化起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能改变宏观系统的未来命运。另外,这种无规则的随机干扰并不总是对宏观秩序起消极破坏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它在产生相干运动和建立“序”上起着十分积极的创造性的作用。 二、经济混沌预测原理 给定一组反映经济系统混沌状态的时间序列,利用相空间重构方法,将其映射到有限维状态空间中,就可以得到混沌吸引子。混沌吸引子具有总体稳定性、吸引性和内部分形性。吸引子之外的一切方向的运动轨迹都将向吸引子靠拢,吸引子具有把吸引子外的所有状态集聚到吸引子上来的强大凝聚力,反映出极强的稳定作用,系统状态一旦到达吸引子内部,其运动轨迹就相互排斥,对应着不稳定的方向。然而,混沌吸引子上的相邻两轨迹绝不永远按指数分离,而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断嵌套,吸引子的吸引与排斥的统一,导致吸引子的分形结构。由此可知,处于混沌吸引子外的任一状态点的运动轨迹都有万处于其邻界状态点的运动轨迹相同的运动趋势,进入吸引子。处于吸引子内的任一状态点的运动轨迹与处于其相邻状态点的运动轨迹也有保持在该吸引子内并产生分形结构的运动趋势。因此,通过找出预测状态点的邻界状态与其后续状态点之间的函数关系,作为预测函数,就可以实现经济混沌的短期预测。预测程序如图所示。 三、经济混沌的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 经济预测的要求不同于数理预测,数理预测要求绘出系统未来较为准确的状态,而经济预测要求的是对系统未来的状态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判断与估计,并不要求很准确。经济混沌预测包括两个方面,经济混沌的定性预测和经济混沌的定量预测。 经济混沌的定性预测,就是对经济系统出现混沌状态的时机、条件和混沌的程度做出推测判断,从性质上指出经济系统的未来状态;经济混沌的定量预测,则是当经济系统呈混沌状态时对其未来的变化做出数量上的估计。 经济系统的行为可分为两类。当经济系统的行为是稳定的,系统的行为具有对初始状态和外界扰动变化的稳定性,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数量上预测;当经济系统的行为是混沌的,因其行为具有对初始状态和外界扰动的敏感性,从长期角度看,既没有数理意义上的可预测性.也不能做出经济意义上较为精确的预测。不过通过对经济系统模型的分析,可以找出表现系统不同行为性质的结构参数,这对经济预测而言是有意义的,它至少是允许人们从性质.上预见经济系统的未来,对于经济混沌的定量预测,从原理上讲,其短期预测是有效的。 通过对混沌的研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维。过去被人们认为是确定论的和可逆的某些方程,却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和不可逆性。确定论的方程可以得出不确定的结果,这就打破了确定论和随机论这两套描述体系之间的鸿沟,给传统科学以很大冲击,在某种意义上使传统科学被改造,这必将促进其他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邹栋(198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主要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 经济预测论文:我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 [提要]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也进入大改革、大调整阶段,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实行,互联网+、高科技企业、房地产、医药等行业形势一片大好。而在证券市场上,2015年初中国股票市场进入“大牛市”,大盘不断上升并突破新高。不论是2014年的中国经济良好保持,还是2015年的中国经济强势跟进、股市震荡调整,都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预期良好。 关键词:中国证券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分析;预测 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在整体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中国原本以第二产业为支撑并重视发展第三产业,而现在要逐渐将国民经济收入的重点转移到第三产业并保持产业结构的健康比例,并力求将中国经济由投资推动型转化为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面临考验。 2014年开年以来,国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内需不足使许多企业难以盈利,在产业生命周期中被淘汰。201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七大基建工程,投资总额超过10万亿元,以投资来促进消费,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用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并注重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税制改革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 二、宏观经济规律分析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着政府、企业或个人对市场的决策和调控的决策。2014年的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规律: 1、GDP增长率逐年、逐季回落。中国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GDP增长一直十分迅速,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渐调整,走向成熟,GDP的增长速度也在逐渐降低并保持平稳。在产业分布层次看,第一产业占比远远小于二三产业,且第二产业的占比逐年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新阶段。 2、CPI仍保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一般对于中国而言,CPI保持在3%左右是正常的,2014~2015年初我国的CPI一直在2%左右,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说明我国的物价涨幅低,经济下行,总体需求不足。 3、追求经济长期发展,实行微刺激政策。2014年以来到2015年初,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状态,内外需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并没有采取激进的措施促进中国经济的短期发展,而是采用降息等微刺激的方式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发展。 三、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能够长期影响证券市场,一般影响时间为3~5年,所以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对判断股市的走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发挥积极财政的作用。 1、科技型新兴产业的开拓。2013年以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发展使科技型新兴产业特别是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在2015年3~4月份,科技型公司股票“疯长”,如暴风科技上市之后连续28个涨停,从7.14元的发行价,涨到最高189.97元,累计涨幅已达25.6%。其他科技型公司的股票也都实现了超越性的价格变化,互联网行业的股票作为成长股,其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市场利率,深交所也为互联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IPO规则放宽,加快向注册制改革。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上市制度的改革,由核准制变为注册制。现在每个月都有很多公司准备上市,但是由于核准制条件繁琐、程序复杂,很多企业不能顺利上市或成本较大,特别是在创业板市场。 若将上市制度改为注册制,会带来创业板的“大牛市”。而在大盘不断上涨的行情下,创业板的行情也在不断被看好,并且创业板突破了近年来最好水平,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活跃板块,为中国证券市场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国家政策与证券市场变动明显,如“一带一路”、税制改革、国企重组等。2014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初步想法,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自政策提出后与之相关的股票开始不断地跳空、涨停,可以说,“一带一路”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电力、钢铁、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市场价值。 4、行业发展规律与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且周期性最明显的行业是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之所以与经济的发展十分密切,是因为中国楼市占到了中国GDP的15%~20%的比重,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如土地出让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对中国财政收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联系十分密切,并且房地产行业也依赖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比较繁荣,有明显的周期性。 2015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并不良好,但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房地产行业,遏制房地产行业的下行状态。 四、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受美国经济加速复苏和欧元区经济危机的缓解影响,中国进出口在2015年将继续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由于房地产市场走弱、制造业过剩产能尚未完全消化,增速将会下降,因此中国未来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已经成为共识。对于证券市场,现行股价处于震荡下跌阶段,证券市场将会进入调整阶段,总体看来A股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力。 经济预测论文:“大数据”时代人民银行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研究 摘 要:本文以人民银行构建“大数据”需求为出发点,分析构建“大数据”的基本条件和制约因素,并借鉴国外央行成功经验和做法,探索人民银行利用“大数据”构建前瞻性、科学性的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框架和模型。 关键词:大数据;经济金融;理论研究 IBM执行总裁罗睿兰认为,“数据将成为一切行业当中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最终数据将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麦肯锡给“大数据”的定义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亚马逊的“大数据”定义:任何超过了一台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数据量;维基百科的“大数据”定义:“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大数据”定义:“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大数据”的显著特点是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及由此产生的价值(Value)。“大数据”提供给人们新的观察世界方法,并用数据化思维和先进的处理技术去探索海量数据之间的关系。 一、构建“大数据”是人民银行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的现实需要 受“大数据”驱动,依托信息共享、高度集成的数据仓库、先进的数据挖掘分析模型,“大数据”将改变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管理与决策的方式与方法。 (一)构建“大数据”,强化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管理的智能化。人民银行“大数据”实施后,人民银行业务将从传统的手工处理向全信息化处理转变,业务基础工作重心将从手工或半手工采集数据转换到灵活运用人民银行“大数据”,依托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聚类和清洗,优化人民银行综合管理模块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实施宏观预测分析,对社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实时掌控全国经济金融变化动态,实现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智能化处理。 (二)构建“大数据”,夯实人民银行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的坚实基础。随着人民银行各类数据处理、管理和交换进一步集中,经济金融数据共享渠道的进一步畅通,“大数据”的统一性和完整度将出现质的变化,人民银行将成为国家调控、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数据的枢纽。充分挖掘和运用人民银行“大数据”,为我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执行、监测、决策和实施,提供快捷、全面的数据支撑和信息支持。 (三)构建“大数据”,有利于人民银行及时掌控、跟踪金融风险。通过深度挖掘人民银行业务数据,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模型,实施人民银行调控手段的规范化管理,动态跟踪、管理资金流的异常监测,实现人民银行风险控制、内部业务风险控制、外部业务监督管理的智能化处理。 二、人民银行初步具备建立“大数据”的基本条件 人民银行数据是指人民银行在履职过程中所获取的具有分析、研究、决策等功用和价值的数据,包括调查统计、货币信贷、征信管理、财务会计、国库等结构化数据,以及人民银行经过积累的统计、货币分析资料库、图表、文字资料、影音视频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 (一)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金融业综合统计监测体系。经过多年探索,人民银行目前已构建了包括货币供应量统计、信贷收支统计、现金收支统计、对外金融统计、金融市场统计、人民银行专项调查统计(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景气调查指数)和资金流量统计等金融业综合统计监测体系,为人民银行宏观调控服务,着力提高货币政策针对性、灵活性,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12月,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8家单位签署信息采集合作文件,标志着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在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方面迈出新步伐,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人民银行数据库。一是建立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3年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近8.4 亿自然人和1919.3 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息; 个人、企业信息全年查询量分别达3.5 亿次和1.04 亿次;全国累计补充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近243 万户,累计已有35 万户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72318.90 亿元;全国共为1.51 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对10143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贷款余额2万亿元。二是建立了国库数据库。国库数据汇集了各级政府财务数据和各级国库管理数据,包括各类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以“3T”系统[指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 三大系统]为核心的现代化国库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基本形成。2013年,全国通过TIPS成功处理各类业务20798.5万笔,金额136911.25亿元,通过TCBS办理收入业务38070万笔,金额109574亿元;办理实拨资金支出业务621万笔,金额118694亿元;办理退库业务153万笔。2013年国库系统共办理国库收支41.18 万亿元,2013年11 月,国库管理基础信息模块在全国正式上线,国债管理模块与38 家储蓄国债承销机构正式联通。 (三)金融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人民银行推出《银行业标准体系框架》,《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 0 1 0版)等1 4项金融行业标准;《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规定》,建设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中国首个金融机构名录库,囊括23万多家金融机构信息。2011年3月,人民银行颁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启动我国银行磁条卡向IC卡迁移战略。2012年《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PBOC3.0),组织建设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先后《证券、期货、保险、印制、银行业标准体系》;修订《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综合规范(2013 版)》,《金融机构代码证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8月,人民银行《统计数据与元数据交换(SDMX)》标准,规范了我国金融统计信息的处理、交换和对外流程等内容。2014年11月,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和《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 (四)人民银行数据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通过分析研究存贷款及其变动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对货币政策进行适时适度调整。财政部等部门从人民银行提取数据并加以利用,也会影响其宏观决策的变化。地方政府通过使用国库部门提供的预算收支数据,加强对预算收支情况、地方财政投入等各种管理工作。 三、制约人民银行“大数据”构建的主要因素 当前,存在一些技术、法规因素制约了人民银行“大数据”的建立、分析和利用。 (一)技术操作层面上,数据采集和挖掘仍较为落后。1、数据采集和挖掘较为落后。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动态的数据采集系统相比,人民银行数据挖掘和采集方式仍较为落后,数据录入处于原始状态。人民银行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利用好系统数据,系统利用率大概不到20%。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企业在“大数据”处理经验、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灵活度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更应激活利用内部的“沉睡数据”。 2、数据整理缺乏标准化设计。人民银行数据交换过程中缺乏标准化数据模型,且存在语义区别和数据源的不一致问题,不少业务处理和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的统一设计,直接导致“大数据”二次开发难。 3、缺乏对非结构化数据利用。人民银行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完整和安全作出了具体要求,人民银行数据的利用仍以报表、报告等传统方式为主,对数据的分析仍集中在结构化数据,但对图片和影音视频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尚未统一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规定,缺乏多维度智能分析、展示,缺乏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 (二)法律制度层面上缺乏明确的法规依据。人民银行进行“大数据”挖掘,涉及到法律制度建设、系统开发等多方面原因。 1、个人信息采集的合法性问题。《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因此,对信息主体的通话的语音信息、营业网点或ATM机的录像信息等,这些数据信息采集如未得到信息主体允许,进一步分析开发是否合法、侵犯个人隐私尚未定论,影响了人民银银行数据采集的拓展。 2、“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亟待加强。由于“大数据”是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金融“大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增加了“大数据”的风险隐患,若处理不当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因此,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动态数据安全监控机制等亟待加强。 3、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如共享信息的名称、内容、质量、数量、更新频度、授权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共享期限、共享依据、实现进度等事项,以及信息共享相关标准规范等尚未建立。 四、国外央行“大数据”运用比较分析及借鉴 以下主要介绍“定向算法文本分析”(简称DATA)、XBRL分析框架在国外央行的运用情况,以期对我国“大数据”利用提供借鉴。 (一)欧洲央行(ECB)和美联储运用“定向算法文本分析”(简称DATA)的新方法和统计手段。在2014年11月份的报告中,欧洲央行描述了基于“大数据”的经济预测方法。DATA是基于文本数据集内的特定术语搜索,该搜索是以信念叙述理论为指导。信念叙述理论不仅表面上关注人们对经济的感性预期,如“积极/消极”,“乐观/悲观”等,而且深入分析经济决策背后隐藏的人类情感,包括情感的性质及程度。通过采用DATA方法来直接地、透明地构造情感转移的相关性指标,评估这种相关性是否显著。如将相对情感指标(BROKER)定义为一个月之内兴奋类关键词和焦虑类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之差,这个差值除以文本中的总字数即是标准化后的指标。密歇根信心指数(MCI)主要用于衡量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指数以至少500次电话采访,询问大约50个问题,为期两周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构成。指数每月两次,其中初步数据在每月第二个周五,最终结果在每月第四个周五。研究表明,初步指数和最终指数间高度相关,因此,关键是预测T+1时点初步指数较T时点最终指数的变化,这个变化值用DIFFPRELIM来表示。 按照“大数据”预测方法,DIFFBROKER对DIFFPRELIM的回归。DIFFPRELIM=初步指数(T+1)-最终指数(T),DIFFBROKER=BROKER(T)-BROKER(T-1),T为2010年7月到2012年3月中的任意某月。将两者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2012年5月的密歇根指数预测值,如此逐月推进重复此项运算,直到估计出2013年7月的指数。从2012年5月到2013年7月期间的预测结果看,运用基于“大数据”的DATA,对代表消费者信心减去其焦虑的净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对这15个月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预测准确的有12个月。继续用“大数据”方法来预测更远期的MCI值,结果显示即使预测4个月后的情况,BROKER数据仍然显示出预测功能。就预测的正确性而言,预测期为2期时,15个月中有11较准确;预测期为3期时,15个月中有8个较准确;而预测期为4期时,有7个月较准确。 (二)XBRL分析框架在国外央行运用概况。XBRL是“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的缩写,意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主要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的定义和交换,让在不同系统间共享数据成为可能,被设计成能够适应最复杂的金融报告形式。 XBRL在日本央行的运用。日本央行从2003年中期起开展XBRL试验。2006年2月,日本的金融服务公司每月使用XBRL向日本央行报送数据。日本央行认为,每月使用XBRL报送资产负债表大大减轻数据验证等工作负担。XBRL简化了报送流程,特别是能够通过提交前的验证功能发现报告中的问题。 2、XBRL在南美央行的运用。巴西央行积极研究XBRL(巴西资产负债表注册项目的一部分)的应用。2008年10月,阿根廷央行担当建立XBRL阿根廷临时地区组织的组织者,并向XBRL国际组织申请直属成员资格。阿根廷央行实施资产负债表注册项目,该项目主要是根据公司规模、市场知名度等标准分阶段实现财务报送的XBRL化,主要目标是对阿根廷各类公司进行清晰的信用评级。 3、XBRL在西班牙央行的运用。西班牙政府了JUS/206/2009号法令后,XBRL已成为西班牙年度数字化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每年,2,743个实体向西班牙央行报送109,554份XBRL报告,XBRL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数据验证的自动化,提高了数据质量。同时,可以通过对内容严格定义来控制风险。西班牙央行的职责之一是收集、处理和保存西班牙非金融性公司的财务信息,增加对西班牙各分支行业的了解;收集本国金融机构信息,履行其监管国内银行业体系;收集统计数据,向欧洲央行(ECB)报送所有公司数据的职责。西班牙央行正在推进XBRL应用扩展计划,在偿付能力信息、财务报表、互保、外币兑换处和评估公司中增加运用这些公式。 (三)快速预判宏观经济形势。英国央行以前通过统计部门的房地产销售数据、就业数据等,判断房地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变动趋势,但统计部门的数据一般有数日乃至数周的时滞,不利于对形势的快速判断。目前英国央行现已运用“大数据”对英国房地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趋势作出快速判断,通过对一些网络搜索关键词的监控,如“按揭”“房价”“职位”等,获取最新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预测客户及交易对手行为。加拿大央行利用“大数据”分析并跟踪宏观经济的变化。 五、相关建议 欧洲等国外央行的探索表明,“大数据”在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等领域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人民银行利用“大数据”进行经济预测和金融统计。 (一)适应“大数据”要求,规划人民银行“大数据”战略的顶层设计。一是建立“大数据”研究机构。在总行层面设置专门研究“大数据”机构,建立数据管理决策机制和内部协调机制,制定“大数据”工作规划,形成管理数据、使用数据和推广数据的有效工作机制。二是明确“大数据”发展重点。规划明确“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推动和改善与“大数据”相关的收集、储存和分析工具及技术,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加大对基础研究的“大数据”获取方式、组织与管理、关联与发现、分析与可视化等方面的研究。三是以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加快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基础技术研发,并推动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加强网页搜索技术、知识计算(搜索)技术、知识库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与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为提高人民银行金融调控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构建覆盖从数据访问、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隔离到数据销毁各环节的云端数据安全框架。建立“大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严密维护信息安全(包括滥用、篡改、损坏、窃取、失泄密等)。 (二)结合人民银行履职特点,科学构建人民银行数据库。借鉴“大数据”理论,建立以总行为中心、分支机构为补充的分布式数据库(见图1),人民银行数据库实行总行统一规划建模,分级管理推进,上下协调一致;本级业务数据由中心统一分发,非业务数据逐级上传,借助人民银行内网“云计算”1技术,提升数据流转、计算分析能力;运用“雾计算”2技术,对人民银行敏感数据进行保护,甄别、控制窃取和滥用数据行为,确保人民银行数据安全。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结构由经济金融数据库,分析、预测模型库和分析、预测体系三部分组成。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金融活动进行分类、量化、数据收集和整理及进行描述和分析,反映经济金融活动规律,为经济金融制度的设计和理论研究以及金融调控机制的实施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三)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人民银行“大数据”平台。建立与银行、保险、证券等监管机构以及国家统计局、电商、数据公司、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合作机制,构建共享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将金融宏观调控与移动网络、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融合,提高内外部数据信息的整合能力。构建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信息化基础架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采集金融经营管理数据,建立标准化、系统性的数据体系,搭建“大数据”平台,为金融业发展和监管提供基础性的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 (四)借鉴欧洲等央行经验,构建人民银行“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借鉴欧洲等央行经验,改进和优化统计范围、工具分类、部门分类、信息披露、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金融统计体系。尝试建立人民银行决策知识库和预测、分析模型。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出的一些关键性指标,构建前瞻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的宏观计量模型,对未来一个时期可能发生的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升人民银行宏观预测能力和运作效率,为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决策参考。 (五)探索挖掘数据结构新方式,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体系。结合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等职责需要,积极探索挖掘和利用数据结构新方式,如可将传统的银行家调查问卷改变为对银行家情绪的搜集,利用DATA预测银行业机构运营情况。围绕深化经济金融改革、金融宏观调控等需求,统筹好历史数据和当前采集数据的关系,充分挖掘历史数据的潜在价值,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提升分析现实数据的能力,形成具有人民银行特色的数据挖掘与应用体系,推动人民银行数据利用向智能化迈进。 经济预测论文:建筑工程技术的经济预测及决策方法 摘要:建筑工程经济分析,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部分.经济分析,不仅存在于施工阶段,而且也存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经济分析也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经济分析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经济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决策; 建筑工程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项目,在研究其工程实施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必要的经济预测并采用相应的决策方法。经济预测是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推测与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以往经验,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决策方法也是同样结合着目前情况与经验,实现对建筑工程的信息、数据收集的目的,之后再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与分析。 一、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合理性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评价,是指对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和评价,以便为选用最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程序 1、根据评价的目的,明确方案评价的任务和范围。 2、探讨和建立可能的技术方案。在评价前,要对技术方案进行审查,只有在技术上过关和产品质量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列为对比方案。 3、确定反映方案特征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技术经济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一般可分为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其它因素或指标三类。技术指标是反映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工艺特征的指标,用以说明方案适用的技术条件和范围。经济指标是用以反映方案的经济性和经济效果的指标,如劳动消耗指标、效益指标、经济效果指标等。其它因素或指标是指除了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以外,还要考虑的因素或指标。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地域因素等。对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的要求是:能全面反映方案的主要方面或基本特征;指标的概念确切;指标要容易计算。因此,评价每一个技术方案,都应有一套指标体系。 4、对方案的各种指标进行计算。指标的计算要按规则和要求进行,为了使指标具有可比性,计算时应按照相同的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对不同方案中可计量的数量指标分别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定量的分析结果。对不同方案中不可计量的指标(包括质量)也要通过分析和判断,得出定性分析的结果。对于经济现象比较复杂的技术方案.必须根据经济指标和各参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列出相应的经济数学模型,然后求解。 5、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将方案的指标分为主要(基本)指标和一般(辅助)指标,评价时,不能等同视之,要突出主要指标,根据方案的特征,确定评价的标准(或基础)。通过对比指标的分析,排出方案的优劣顺序,并提出推荐方案的建议。 6、综合论证、方案抉择。对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综合评价,选择最经济的方案,然后作出最终结论。 三、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原则 1.力求做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我们知道,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满足一定的需要,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而任何技术的社会实践在所有条件下都必须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换句话说,不能脱离开经济,这就是技术和经济之间互相制约和互相统一的关系。许多先进的技术往往同时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和推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反过来也推动了这种先进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这反映了技术和经济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技术和经济之间也常常有着互相对立、互相矛盾和互相限制的一面。例如某种技术从其本身来说(不从经济性来说)是比较先进的,但在当时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由于其经济效益不及另一种技术经济效益好,因而这种技术就不能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又如,有不少技术,从技术本身讲都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在一定情况下,某一种技术可能最经济,在实践中被采用,而另一种技术可能不是最经济,在实践中不能被采用。有不少技术,从技术本身讲都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在一定情况下,某一种技术可能最经济,在实践中被采用,而另一种技术可能不是最经济,在实践中不能被采用。但是随着事物的发展以及条件的改变,这种相互矛盾的关系也会随着改变。原来不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经济的,原来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不经济的。上述这种关系,实际上就是技术和经济之间根本的矛盾所在。因此,在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既要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要分析经济上的合理性,力求做到两者的统一。 2.坚持以全局的观点计算经济效益 我们在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不仅要计算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相关投资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它各部门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相互矛盾,互为依存。在评价建筑技术的经济效益时,不但要对给建筑部门带来的经济效益加以详细计算,还要考虑对相邻部门(如建材工业、机械工业部门等)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效益和影响。也就是说,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经济效益的关系。局部的经济效益(又称微观经济效益)是基础,全局的经济效益(又称宏观经济效益)是重点、是前提。有些方案,从个别地区或局部范围内来看,经济效益是较大的,但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却较小,甚至相反,这种方案就不可取。要坚持全局观点,应主要考虑给国民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来决策。 3.既要计算目前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经济效益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目前和长远的经济效益应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出现某些技术方案从当前看较为有利,从长远看不利的情况,或者相反。因此,在评价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效益时,既要考虑生产施工过程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投入使用以后的经济效益,使目前的经济效益与长远的经济效益相结合。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对建筑工程技术方案的评价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依据的。但是技术方案的影响,除了经济效益方面以外,还涉及到社会、环境等方面。因此,经济效益评价并不是对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和决策的唯一依据,它需要根据技术方案的具体目标以及涉及的具体情况,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在特定的情况下,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可能成为评价技术方案的主要依据。 总结:施工成本预测,通常是对施工项目计划工期内影响其成本变化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比照近期已完工施工项目或将完工施工项目的成本(单位成本),预测这些因素对工程成本中有关项目(成本项目)的影响程度,预测出工程的单位成本或总成本。施工成本预测是在工程施工前对成本进行的估算它是根据成本信息和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在满足项目业主和本企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并能够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因此,施工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建筑企业须对工程技术的经济预测及决策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总结,提高预测水平,促进行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预测论文:SPSS在辽宁经济预测应用研究 摘要:根据辽宁省的城市发展分析,借助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及SPSS统计软件,推测辽宁省的城市增长极。最终目的是通过分析主导产业、增长极及两者的相互联系,预测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SPSS;经济预测 本文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为研究主题,辽宁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的研究,分析了辽宁省发展现状自然条件,城市的经济发展,综合利用技术、技术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理论,深入分析企业,辽宁省的工业和城市技术创新的现状和不足。使用因子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SPSS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根据加权因子贡献率来确定主要因素得分和每个行业综合评价价值的大小。根据辽宁省城市发展的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和SPSS统计软件,推动辽宁省城市增长极。最终目标是通过分析主导产业的相互关系和增长极,预测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佳模式,为辽宁省政府工作提供政策建议。 1.辽宁经济现状分析 2009年辽宁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民用钢质船舶产量、汽车产量增长超50%;化学纤维产量、生铁产量、气体压缩机产量增长超20%;粗钢产量、钢材产量、水泥产量、塑料制品产量、变压器产量增长超10%;原油加工量、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彩色电视机产量等下降10%左右。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活动的回暖,尤其是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增长。金融业支持经济的力度加大,商品房销售旺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2.数据选择和因子分析 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在辽宁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优势地位,2008年工业产值占辽宁GDP的55%;另一方面,根据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曾运用多国模型对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进行研究,辽宁2007年人均GDP为25729元,折合约3257美元,根据钱纳里模型测算人均GDP在2400-4800$之间,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所以在确定主导产业时,选择工业来分析对辽宁省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来源是辽宁2003-2009年度统计年鉴和2002辽宁投入产出表,由于目前还没有公开2007年的辽宁投入产出表,数据资料有一定滞后性,有可能会产生一定误差。 3.聚类分析 根据树型聚类图可将样本分为四类:沈阳、大连归为一类;铁岭、朝阳和营口归为一类;抚顺、丹东、本溪、锦州、葫芦岛、鞍山和辽阳为一类;盘锦和阜新为一类。 第一类地区包括两个地区:沈阳和大连,这两个地区人才密集,科技实力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很高,城市综合实力强,潜力巨大。 第二类地区包括三个地区:铁岭、朝阳和营口,这些地区城市综合实力较强,但分别在某些方面有些弱势,需要在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上有所侧重和调整,不断解决问题,扬长避短。 第三类地区包括七个地区:抚顺、丹东、本溪、锦州、葫芦岛、鞍山和辽阳为,这些地区属于一般发展城市,在很多方面处于中下游水平。 第四类地区包括阜新和盘锦,这一地区农业增加值较高,城市综合实力较弱,在很多领域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很多问题,发展水平滞后。这些地区应该不断挖掘潜力,寻找突破口,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1)沈阳与经济区各市围绕“沈铁、沈抚、沈本、沈辽鞍营和沈阜”5个方向,计划建设5条铁路、8条产业通道,通过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形成若干经济新区,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沈抚同城和八城市一体化建设。以沈阳这一“点”,通过其便利的交通,可以辐射周围的本溪、辽阳、铁岭、盘锦等城市,拉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使辽宁省的东部迅速崛起。 (2)以大连、丹东为主力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辽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重点开发建设大连长兴岛、大连花园口岸工业园、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产业园区、丹东产业园区这五个区域和建设一条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公路。要利用大连作为辽宁省第二个增长极的影响,充分发挥其在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建设的作用。大连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有许多工业企业是中国同行业的骨干企业,沿海经济带可以在大连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重工制造业和软件、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力度。丹东作为辽宁省第三个增长极,较沈阳和大连的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对于作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重要一极的丹东的建设思路是依港兴市。把丹东建成四大基地,引进钢铁工业、石化工业、木材业等建设临港工业基地;建立食品、粮食、水果、IT产业、海产品等加工业基地;发展以机械制造、船舶配套、石化、电子信息、轻工食品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基地,大力促进技术创先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先要发展丹东,只有丹东的振兴,才能更好的发挥丹东的扩散效应。“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而且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目标,从而辽宁将成为东北亚经济的增长极。 4.建议 在“点―轴”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中,发展点和开发轴的选择是重点,作为增长极的“点”是轴线上的核心,起集聚作用和扩散作用,作用的方向就是“轴”。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带动轴上的各个经济区域的发展。通过前面的分析和研究得到,辽宁省的主导产业是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但从目前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产业内部结构比较低、产权不清、经营管理观念落后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来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升级原有的发展轴线和培育新的发展轴线,通过城市和产业的互动作用,一步一步实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 (1)进行合理空间布局。政府应根据产业特点和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辽宁省的利益,对产业进行合理的布局,使整个辽宁省经济协调增长。新建工业园区的招商重点要瞄准新兴科技产业,重点放在电子信息、能源、新型材料、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及世界500强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上;同时,加强与其配套的中小企业的引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充分发挥产业、企业聚集的辐射效应。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点―轴”开发的原理,道路基础设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抓紧建设道路,包括公路、地铁,特别是要加快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3)推行制度创新。辽宁省的相当部分企业还处于一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落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注重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意识。通过确立制度创新模范企业,进行经验推广,也可以建立一个解决企业制度创新问题的信息平台。 (4)促进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政府可以重点扶持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引进中的资金问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也可以通过对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引导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经济预测论文:下半年经济预测:基建等“传统引擎”好转 我们估计即将公布的 7 月宏观数据将显示短期增长引擎由此前的金融业切换为基建投资以及工业活动。7 月股市成交额环比下跌了 19%,同比增速也从 6 月的 367%以及二季度的 324%显著放缓至 200%。两融余额不断收缩,证监会继续暂缓新股发行。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下,基建和工业活动等“传统引擎”可能已有所好转。 7 月 30 日的政治局会议仍将经济增长作为工作重点,重申了宽松的政策基调。在最近股市大幅下跌之后,决策层强调要“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要求“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此外,会议还要求把改革作为调整结构的根本依靠,重点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改革。 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 强调防风险、推进改革 近期政策侧重于加快财政支出拨付、推动重点基建项目落地。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宏观政策定下了基调: (1)经济增长仍然是工作重心,重申宽松的政策基调。政治局会议继续将经济增长作为工作重心,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需要“高度重视应对”。会议决定“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并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朝前看,我们预计决策层将继续在“保持公共支出力度”的名义下通过中央政府统筹支出、松绑地方平台融资,来加大对基建投资的财政支持。与此同时,央行可能会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我们认为前者可能包括进一步降息(我们预计下一个时点在三季度末)、必要时积极投放流动性,而后者包括增加 PSL(抵押补充贷款) 投放以支持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和重点基建项目融资。我们认为由猪价推动的 CPI 回升并不构成货币宽松的实质性障碍。首先,在宏观经济疲弱的大背景下,通胀不太可能飙升。其次,现阶段通胀适度回升有助于驱散通缩压力、稳定债务周期。 (2)强调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政治局会议重点强调了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要求“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这可能是对近期股市大跌的回应。我们预计未来决策层将致力于完善金融体系监管框架、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强化危机应对机制。在市场环境变化莫测的情况下,这可能意味着资本账户开放步伐灵活调整。 (3)大力推进改革。会议将改革作为调整结构的“根本依靠”,要求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重点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改革。朝前看,我们在未来几个月预计决策层将推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财政改革将继续务实地在财政风险和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金融改革则可能包括增加汇率双向波动,而资本账户虽会继续开放,但步伐可能趋于谨慎。 三季度预计平稳增长 受已出台和将出台的稳增长政策支撑,未来 3 个月工业活动和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从而抵消股市降温后金融业增速放缓、房地产建设持续下滑的拖累。因此,我们预计三季度 GDP 环比增速保持稳定,但同比增速在基数影响下小幅放缓至 6.9%。我们维持全年 6.8%的 GDP 增速预测不变。我们当前的 CPI 增速预测(全年 1.5%、三季度1.6%)已经考虑了猪价回升的影响,但不排除面临进一步的上行压力。 经济预测论文:经济预测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提要]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有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也投身于激烈的竞争中。经济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经济预测能够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本文首先对经济预测的概念、类型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介绍几种经济预测方法,最后探讨其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经济预测;应用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逐渐融入市场竞争大环境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经济预测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经济预测概述 (一)经济预测的概念。所谓的经济预测,就是分析未来一定时间内经济情况,进行经济预测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未来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提高对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科学认识。经济预测并不是凭空猜测或经验臆断,而是通过科学的预测理论,并结合先进的预测方法,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经济活动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客观评价。 (二)经济预测种类。一般来说,根据经济预测的范围,能够将其分为企业经济预测、国民经济预测以及世界经济预测三类;而根据经济预测的时效性,又可以将其分为长期经济预测、中期经济预测以及短期经济预测;同时,根据经济预测的性质,还可以将其分为量的预测以及质的预测。只要求对预测事物有概括性的了解,描述其变化趋势,判断它出现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就采用质的预测。从一些经济指标的已知值推算另一些指标的未来值,进而说明达到这些数值的概率,就采用量的预测。其中,预测的变量数值表现为单一数值,称为点值预测;预测的变量数值有一个幅度,处于上限和下限的区间之内,称为区间预测。 (三)经济预测的重要性。经济预测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经济预测能够提高企业经济决策的准确性。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的经济活动决策时,需要事先对企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市场行业变化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经济决策的可行性、有效性。另外,通过有效的经济预测,能够保证企业经济决策的预见性,增强企业经济决策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有效的经济计划,因此确保经济计划的有效性、合理性是保证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只有经过准确的经济预测,掌握市场变化以及企业经营现状,才能避免企业经济计划与企业实际经营脱节。同时,通过经济预测工作,能够避免经济计划编制与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经济计划执行能力。 3、经济预测工作,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抢先一步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市场中企业生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情况,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先人一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二、经济预测具体的方法 基于经济预测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实施经济预测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了解预测的对象,还需要能够准确地了解企业发展的各项数据,选择合理的经济预测方法。同时,只有熟练掌握经济预测相关理论,并对企业经济活动有较深的了解,才能确保选择的经济预测方法适用、合理。我国国有企业经济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经验判断预测法。该预测方法就是通过对相关专家的咨询或大量的调查,以经验判断为主,预测企业经济变化的趋势。这种预测方法相对简单,同时数据收集工作量也相对较小;缺点在于预测的准确性有待提升,一般适用于对预测结果要求低的企业经济活动。例如,某国有企业在对来年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分析过程中,通过财务部门相关领导,同时给予对行业相关专家的咨询,收集同行业相关的资料,对行业经济形势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为企业来年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二)因果关系预测法。所谓的因果关系预测法指的是根据相关事务发展中存在的关系,构建数学分析模型,进而实施经济预测,因此也将这种预测方法称为相关分析预测法。该预测方法有点在于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于预测是通过原因一步步推导而出,预测的精确度很高,进行因果关系预测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基数叠加法以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三)时间序列预测法。所谓的时间序列就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实践顺序进行排列,并能够反映一定现象的数据统计结果。国有企业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充斥着时间序列,包括年产量(按年排列)、企业销量(按月、按季度、按年等)。而时间序列预测法就是根据时间序列内容以及变化趋势,沿着其发展方向进行延伸,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该经济预测方法过程中结合了企业实际的经济数据以及大量的实际序列,所以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某国有造纸厂,在扩大厂区前,为了保证厂区扩建的规模与建设资金,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以及年销量等资料,认真分析厂区经济活动的规律与发展趋势,利用有效的计算方法,推算出未来几年的行业需求量以及厂区生产销量等,为厂区扩建提供宝贵的意见。 三、经济预测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虽然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但国有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依然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局限性存在。这就需要企业实施经济管理过程中,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经济预测方法。另外,企业经济预测需要将量的预测与质的预测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定性预测,以定量预测为主要的预测手段,提高企业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具体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国有企业经济预测对象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企业经济预测工作进行中,需要分析企业相关的经济活动,确定预测的对象以及影响预测对象的因素,并确定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选定预测目标、预测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反复的分析,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具体经济预测工作提供依据,保证经济预测的准确性。 (二)认真收集相关数据,并做好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工作。在企业进行经济预测的过程中,实质上经济预测模型反映的是一个抽象的对应关系,其中含有大量未知的参数,只有将这些未知的参数进行确定,才能确保经济预测模型发挥其预测作用。而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其实就是确定预测模型中抽象参数的过程。 (三)企业需要召开经济预测会议,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广大企业人员的潜力,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四)分析预测的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获得一个预测结果后,需要对预测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判断该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预测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预测结果能够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只有加强经济管理,而经济预测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前提,是企业经济决策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企业进行经济预测,首先需要确定预测对象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充分地收集相关资料,同时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不断地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经济预测论文:浅谈人工神经网络在企业经济预测与预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当今商界,对企业进行相关预警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这是一种新型的模式,他借助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利用数学函数与相关模型,将外部情况纳入企业活动管理范畴,量化的看待外界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策略。这样的管理使得企业的安全性有了明显保障,但是因为人工神经网络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未知领域,所以文本结合其原理对这一全新体系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与实例分析。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企业经济 预测 当代公司都处于剧烈的竞争之中,怎样先人一步成为了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怎样准确的预测企业的经济变化,也成为了企业竞争过程中的核心,只有掌握了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才可以在当下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或者支持,进而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增加效益。所以,人工神经网络的出现势在必得,它极大地提升了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摒弃了旧时代的预测不准、不快、太难的先天弊端,使得企业经济预测变得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企业经济预测,结合相关实际,讨论其原理和应用情况。 一、具体预测方法介绍 1.时序预测模式 当前,关于人工神经网络对企业的预测,通常选择数学函数模型,。但是因为神经网络的复杂性和拟合难度大,更多的企业选择基于神经网络的时序模型。这样的方法既能结合神经网络的优势,也可以进一步抵消由于神经网络预测带来的系统误差,使得结果更加精准。而具体方法为利用神经网络体系对时序进行数学模型建立之后,再将神经网络系统中计算出的相对误差拿出来作为一组基础数据进而进行分析,想要彻底解除误差的干扰,应该同时建立多个网络,平行的进行对比,这样还可以提升预测精准度。 2.基于软件数据处理的神经网络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的实现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他们统一的特点都是:学术性强、具有复杂性。其中,借助于计算机的方法最为盛行。因为它快速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和普及型,跟企业经济实力没有绝对关系,大部分企业选择这一方法进行经济预测,在这其中包括软件数据、硬件技术对比等,利用软件将企业近段时间经营数据收纳后,运用拟定好的函数模型,快速的呈现出学科知识范畴下的企业经济预测结果。而硬件技术也相对操作性较难,所以在目前的状况下,绝大多数方案选择的是软件数据处理。 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用结果分析 人工神经系统中反复提到唯一变量分析模式,这个方法的优势在于简便、上手快、结果清晰明了、应用范畴广。这样的优点使得这个方法非常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但是这一模式也有着非常大的弊端:首先,因为这个模式只关注一个参考量,所以缺乏对全局的考量和其他微弱影响因素的关注,使得结果比较主观。其次,唯一的变量会和其他变量之间产生冲突,无法准确判断多个结果间的彼此联系。最后,企业经济预测是一个需要多方面统筹的问题,仅仅使用一个变量参考缺乏说服力,需要提供详细的企业财务数据与多个变量进行平衡计算。 第一,即使唯一变量法简单易操作、方便处理数据,但是其经济预测精准度有待加强。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复杂高效的系统,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只有在平时的财务处理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多项参考指标加入预测体系中,才可以提前知晓即将到来的经济形势变化。所以可将唯一变量法作为一项辅助手段,帮助主要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式,双管齐下进行预测,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因为我国国情,企业内部信息也相对缺乏真实可靠性,如果采用了唯一变量法,假使选用的变量具有有决定性意义而且企业自身容易出现纰漏,这样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预测结果,反而会误导企业的发展走向后患无穷。所以应该在企业内部实行责任人员制度,即让相关责任和工作人员对应起来,让每方面的信息责任具体到人头上,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心信息进行管理,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个部分都有据可依有人可查,不仅避免了相关信息的问题,而且能够帮助人工神经网络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三、结论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让基于人工神经系统的预测模式应运而生,其实根本不存在完全精准有效的预测方法,只不过是在以往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际,做出符合预期的预测,要想发挥出人工神经系统网络的优势,不仅需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证所用数据真实性可靠性,更需要企业自身开发出更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预警措施。退一步说,企业或许根本不需要经济预测模式,他们应该注重怎样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提高效率,在现有资源情况下规避相关风险,同时不影响经营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从而增强企业实力,完成更好的经济发展。 经济预测论文:应用神经网络进行经济预测方法的改进 摘 要:应用神经网络进行经济预测已成为经济预测领域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对神经网络经济预测方法的概念、特征、优势的分析,根据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特点,本文提出一些改进方法,希望能够推动经济网络预测方法更好应用。 关键词:神经网络 应用 经济预测 改进 神经网络作为新时展最快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成果之一,在科学计算、自动控制等方面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近年来,我国学者们将神经网络运用于经济预测领域,并且不断地改进应用方法,使基于神经网络的经济预测系统更具效益。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神经网络经济预测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围绕经济预测的方法应用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从而丰富了经济增长预测理论与实践。 一、神经网络经济预测的方法的概述 1.概念 神经网络,是对人脑或自然神经网络若干基本特征的抽象和模拟。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脑是一个复杂的并行系统,他是由大量的细胞组合而成,这些细胞相互连接。神经细胞与人体中的其他细胞的关键区别在于,神经细胞具有产生、处理和传递信号的能力。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对生物神经系统进行了不同模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中具有代表的网络模型有感知器神经网络、线性神经网络、BP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自组织网络。 2.特征 神经网络经济预测的方法不同传统的预测方法,它对经济系统里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进行有效地多输入、多输出的经济预测数据。可以说神经网络经济预测的方法具有以下几种特征:其一,由于神经网络是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它的输入向量维数比较多。其二,经济系统数据具有很强的非线性,使得输入的向量各分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其三,经济系统处在一个“黑箱”模型下,导致数据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存在明确表达式的关系。神经网络也会随着时间的增长,数据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3.优势 用神经网络进行经济预测相对来说比较准确。因为这种神经网络在计算量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很好地拟合任意多对多的映射关系,数据拟合的结果表明,系统拟合相对误差在0%—0.75%,比采取回归分析逼近效果好。此外,神经网络各层节点之间的联结权数及阈值恰好可以表达经济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强耦合关系.而采取多元回归模型。 往往只能引入少量耦合项以避免模型过于复杂而无法求解.因此,神经网络比传统的多元回归预测方法有更好的拟合能力和准确度。神经网络的方法是比较适合对经济预测的,因为它只需要少量训练样本就可以确定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从而预测出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计算简单、快捷、可靠。总而言之,神经网络经济预测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是比较适合经济预测的应用过程的。 二、神经网络经济预测方法应用的改进 由于商业、政府和工业所产生的预测间题,其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以致于现有的预测系统难于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预测系统能够处理复杂度增加的问题,进一步扩展传统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能力,使得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的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不断产生,使得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更加实用化、现代化,会给商贸和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下是本人对神经网络经济预测方法应用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们要改进神经网络经济预测的过程。确定预测的目的,制定预测的计划。经济预测首先要确定预测的目的,从决策和管理的需求出发,紧密联系实际需要与可能,确定预测要解决的问题。预测计划是根据预测目的而制定的预测方案,包括预测的内容、项目,预测所需要的资料,准备选用的预测方法,预测的进程和完成的时间以及预测的预算、组织实施等。只有目的明确、计划科学的预测,才可保证预测的顺利进行。 其次,建立新的神经网络经济预测模型。经过求增长率再进行归一化的处理,在给出的以往的数据的增长率范围内,网络就可能不再陷入训练“盲区”。.当采用了足够年限的已知数据并将其增长率归一化以后,“被预测年”数据的增长率可能不再会大于那些“已知年”数据的增长率.则外延问题可以得到基本解决。 最后,对神经网络经济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减小误差。经济预测是立足于过去及现在的已知推测未来的未知,而过去和现在终归不是未来,预测结果和未来实际值不可能绝对相符,存在的差异就是预测误差。为了使预测误差最小化,检验结果通过试探性的反复试验来确定,预测准确度应尽可能进行外推检验。 三、总结 神经网络经济预测的方法相对于其他的经济预测方法,具有独特的、显著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好其优势,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分析,从而把握好经济发展动向,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改进神经网络经济预测方法的应用,使其效能最优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助力。 经济预测论文:“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回顾改革引领增长 一年一度的“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于2月22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成功举办。 年会以“改革引领增长”为主题,各位专家围绕“中国债务风险”、“底部之辩”、“高利率下的下行风险”、“金融开放与风险上升”和“中国改革决定性时刻”五个环节展开演讲。会议期间还颁发了2013年度“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的15个奖项。 专家们就2014年中国经济前景、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长期增长趋势,发表了精辟的看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并对大家期盼的改革问题展开了激辩。 债务,不可承受之重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地方债务规模迅速增长,非金融企业的债务率也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债务约束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严重阻力。在债务问题链条中,哪一部分会最先被引爆? 任若恩(北京联办旗星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的债务问题在夏季可能会有一个集中的爆发,2014年债务问题的主角是非金融企业,最危险的是资源行业,比如煤炭、钢贸行业。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信托的风险较大。 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债务风险的爆发几乎是不可避免,只是时间、形式和程度问题。在关注债务问题本身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与之相关的两个层面的道德风险,一是地方官员的道德风险;二是金融业高管的道德风险。 虽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但也拥有很多的资产。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资产来偿还债务,这是否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对于目前的债务问题,有没有破解的方法?比如,有人提出用金融部门的加杠杆来解决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去杠杆。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违约风险当然需要高度关注,但在中国地方政府隐性负债为主的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现实际的违约。现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可以避免违约的出现。比如,可以做展期,只要可以付息,本金就可以往前滚动;还可以向上寻求援助,政府不会坐视出现震动很大的违约事件。 任若恩:出售资产确实是处理债务的一种方法,但它会受几个方面的约束。一是那些公共事业、基础设施从投资回报来看,算不得是优良资产,因为它提供不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它的现金流无法覆盖本金和利息。二是并非所有的政府资产都可以出售。三是出售资产时的资产价格可能会非常令人失望。四是是否有一个好的市场机制可以出售资产。综合来看,用变卖资产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往往是最后一招,也是不得已的一招。 中国已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去杠杆和去产能共生,用加杠杆的方法并不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人建议用加杠杆的方式来减杠杆,他们认为中国现在非金融企业的杠杆很高,但金融业的杠杆不高,可以通过加金融的杠杆来减企业的杠杆。这走不通,也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建议。 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结果也必然是痛苦的。只能让问题爆发出来,该违约的就要违约,该破产的就让破产,该债务重组的就债务重组。直到债务的问题回到原点,才能开始下一个新的周期。 经济底部之辩 经历了过去10年的高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经下了一个台阶,未来经济是否还会继续下行?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矛盾是什么?与过去相比,中国经济的特点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经济目前的核心矛盾是产能过剩,而且问题还在日益加重。如果2015年外需出现萎缩,中国经济可能还会面临新一轮下跌,中国经济增长甚至可能“破六进五”。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归根结底是由供给方决定的,取决于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生产率,需求因素只是在短期内影响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的这些供给面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长期赖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不能低估劳动力因素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单纯的劳动力数量增长只能解释经济增长速度的百分之十几,但劳动力的质量也就是人力资本也有贡献。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资本积累,这需要有储蓄率,而较高的储蓄率却受益于中国的人口抚养比长期以来在下降。此外,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农业转移到生产率更高的非农产业,资源重新配制效率提高,这构成了过去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至少一半。 所以,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一定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已经从“十二五”之前的10.3%下降到了“十二五”时期的7.6%,到“十三五”时期还会下降到6.2%。 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预计2014年经济增长7.6%,通胀为3.3%。而从长期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是在需求方面,世界市场尽管2014年有所好转,但长期并不一定很乐观。二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经不再充沛,意味着过去廉价劳动力的工业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三是人口的老龄化,这意味着抚养比的改变,储蓄率会降低,从而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存款增长在过去几年已经在持续下降,这是否是储蓄率在开始下降的征兆?四是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凸现,体现为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从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将从两位数向6%收敛。 面对经济趋势性的下行,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方法能否化解?未来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王建:很多事情不是宏观调控能解决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本质上是国际经济结构在冷战之后出现一个新重组的结果,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根本没有用。 曹远征: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中国、美国在内,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更注重“稳”,而不是“保”。就是要避免各种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然后渐进式的推进改革,以实现增长的隐性转换,从过去投资出口主导转向内需消费主导,这有赖于整个收入结构的变迁,即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应该快起来,至少应该跟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 蔡昉:我并不反对宏观调控,短期危机往往都来自突然的需求不足,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意义。但是,把宏观经济政策与长期经济刺激手段结合起来可能就容易出问题。 我也不太赞同任由经济增长降下去,要尽快推进改革,让改革红利释放出来,这样经济增速涨一个百分点是完全可以的。日本还没有认识到日本经济核心的问题在供给方,是潜在增长率的问题,“安倍经济学”仍然主要在需求方做文章,因此不会成功。 我们要的改革是可以带来红利的改革,是能够直接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改革。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些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比如户籍制度的改革既可以让农民工更加稳定的在城市落户,直接提高潜在增长率,还可以让农民工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从而提高生产率,同样也提高潜在增长率。 高利率下的突围 2013年,货币市场利率此起彼伏,“钱荒”催生出了30%以上的银行间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也大幅度走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流动性的异常紧张和利率的高企? 潘向东(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13年的流动性紧张并不能归因于央行的货币政策。2013年末M2增速大大高于GDP与CPI增速之和,货币环境可以说稳中偏宽松。流动性紧张主要还是因为利率市场化。2013年6月末和年末出现“钱荒”,则源于“时点”式监管。与此同时,借新还旧、集中到期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的顺周期都加剧了流动性紧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政府参与经济运行导致金融资源错配。 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简单用高利率概括2013年的金融市场并不完整,货币市场利率高企背后有两个现象令人疑惑。一是在银行间市场利率达到10年高点时,实体经济领域的利率水平却总体稳定,二者之间长期存在的稳定联系出现了断裂。二是在经济增长弱、通胀低的背景下,利率却非常高。这一组合也是历史罕见。一般而言,高利率会伴随着高增长、高通胀。 进入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出现分化,1月份制造业PMI走弱而出口意外加速,市场开始担心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尽管市场普遍预测全年增速会保持在7.5%左右,如果缺乏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经济能否保住7.5%呢? 高善文:当前经济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在两个层面。其一,经济下降带来坏账压力暴露,部分领域出现违约后,政府会如何应对。若继续维持刚性兑付,风险增加的扭曲会加剧,从长期看,也增长了金融体系的尾部风险;若政府用强力手段即使打破刚性兑付的神话和预期,促进对风险溢价的迅速纠正,风险产品重新定价则会在短期内使得金融市场出现混乱。 其二,中央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减速,也是一个风险因素。像以前一样继续走“减速刺激”的模式,还是与总量刺激手段一刀两断,通过深化改革启动长期增长,无疑存在很大的变数。如果政府重新回到依靠刺激维持增长模式下,短期内经济风险下降的同时,长期尾部风险无疑会上升。如果政府下决心推动改革,短期经济下降会在多大范围内带来压力也存在不确定性。 潘向东:大家普遍预测2014年经济增长7.5%,只是基于对政府调控的信心。在实际经济中,很难说增速不会出现持续向下的可能。 李迅雷(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正处于建筑业周期的下行阶段。建筑业周期又称库兹涅茨周期,一般15-25年为一周期。上一轮自1999年始上行,于2010年见顶回落,这一下降过程可能会持续到2020年。目前,所有的指标都已开始回落,这种趋势很难逆转,预计经济增速会从过去的10%放慢至“十三五”期间的6%左右。 比照美国上一轮房地产周期滞后建筑业周期5年左右的经验,中国房地产周期或将见顶,房价也许会在2014年开始回落。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既不是通胀也不是美国QE的退出,而是产能过剩、地方债和房地产问题。对政府部门而言,不能同时在三条战线上作战,当前首先要解决的应是产能过剩,这一问题稍有缓解后再采取其他措施不迟。 预计2014年经济增长7.5%左右,投资增速将下降至18%。目前,投资面临两个令人担心的问题,一是最近出现的信用风险;二是产能过剩。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投资的能力和意愿也在下降,基础建设投资增速将有所下滑。只有房地产投资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虽然三四线城市有过剩问题,但一二线城市问题不大。 牛市为时尚早 2013年在欧美股市大涨的时候,中国股市还在底部挣扎。2014年,中国股市能否摆脱已经持续数年的熊市,借着改革的春风启动牛市? 陈有安(银河证券董事长):从纵向比较来看,A股可以说是历史的低谷,从横向比较来看,A股可以说是全球最便宜的市场。 余额宝和银行理财规模的迅速膨胀说明,流动性不是导致股市低迷的根本原因。不是老百姓的存款不搬家,而是我们的资本市场缺乏对老百姓的吸引力。要改变这种困局,唯有加快改革和创新才是我们资本市场的出路。激活资本市场,以金融改革带动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改革的唯一出路。通过制度变革重新平衡上市公司与股东之间、一二级市场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快创新,这才能从源头上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 彭文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判断牛市的时间点可能需要考虑两个趋势性因素。一是增长方式。过去中国GDP增速速度虽高,但企业更看重规模扩张,投资者回报很低,这种方式让市场十分失望。二是所有资产实现市场化。股票是第一个市场化的资产,估值因此很高,此后,随着市场化资产的增多,股票价值不断被重估。 李迅雷:目前中国股票大概有46%的强周期股票、25%的金融类股票、16%的消费类股票、11%的科技类股票。考虑到中国正处于建筑业周期的下行阶段,大家期盼的周期类股票的牛市还很难出现。但科技类的牛市还在创新高,2013年的创业板表现非常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泡沫;改革转型、科技与服务类企业的崛起会给市场带来机会,比如,对国企改革的期待推动中石化走势强劲。 高善文:若是将牛市定义为大的主板市场的兴起,那么牛市可能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一些时间。 潘向东:预判资本市场牛市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周期;二是利率什么时候下行。因此,估计要等很长时间才会出现牛市。若快速推进改革,股市上下波动的可能会比较大,牛市到来的时间点也会快一些。 金融改革纵深化 各种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正在逼迫金融业的变革。互联网金融以异常迅猛之势开始侵占和分流传统信贷市场,给传统金融业务转型带来压力,它是否会对传统金融业产生本质性威胁和颠覆性冲击? 万建华(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使得整个金融的边界扩大、内容丰富,也推动了传统金融体系的自我变革和自我进化,还快速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社会金融效益、推动金融改革,弥补了传统金融在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缺位。 互联网金融已对传统金融产生了冲击,但不会是颠覆性替代效应。传统金融在风险管理、投资顾问、投资咨询等专业领域,特别是大公司融资方面,有其优势,个性化的专业化服务,仍需要智慧型专家。而互联网金融的长项在于标准化产品的大规模扩展。 一些金融创新的法律界定还不明确,可能出现监管缺位或监管空白;创新业务和创新产品内控缺位或内控体系不健全等。金融监管由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将极大释放金融创新活力。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民币仍只是全球边缘化货币。未来人民币的地位必然会不断提升,进一步国际化势在必行,人民币的国际化会按照什么样的方式逐步展开呢? 宗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预计人民币将按照货币的三个功能梯次推进国际化,到2025年,成为继美元、欧元后的第三大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可从五方面入手,发展离岸的人民币市场、货币互换、区域化合作、以贷款换大宗商品并发展石油人民币、建立人民币的清算体系。 中国改革决定性时刻 全面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各部门已在抓紧制定具体方案。社会各界一面期待“改革红利”;一面也开始担心落实的问题。到底此次改革与过往改革有何不同? 许善达(北京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在这个历史时点,继续向前推进已经不易,只要能往前走、方向对,在具体步骤、中间环节出现一些拐弯,甚至倒退一点都不是大事。 目前各部委正在准备的改革方案,除了不适合事先在全社会公开,其他的可以作为草案征求各方意见,如此方案的质量可能会更好,也可避免一些低级失误。 戴小京(财讯传媒总裁):改革需要破,但更需要立。过去总说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现在看来破未必立,立的也未必正是想要的。所以改革不能仅仅靠破,必须强调系统建立和持续积累。 任志强(华远地产董事长):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改革方式,是顶层设计,还是分散式突破?目前的改革更强调顶层设计,而邓小平时代的分散式突破,则是谁抓住耗子谁就是好猫。前者是“博弈在后”,一旦犯错,结果会很糟糕,后者是“博弈在前”,哪怕犯了错误,也有弥补的机会。过去30多年,相当一部分改革正是通过分散式突破、自下而上的办法取得了成果,如果现在回到顶层设计,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
住宅建筑论文: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业正在启动 摘要:随着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技术和规范的日益完善,钢结构住宅凭借高性价比和工业化生产的优点,成为了建筑业的一匹“黑马”。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和人居环境日益提升的今天,钢结构住宅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 工业化 市场化 1. 钢结构住宅成长的外部环境 我国的钢结构住宅起步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一致通过,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我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这一举措为我国的钢结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也成为第一为消费。国家也把发展住宅建设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辅助政策。2000年5月建设部建筑用钢协调组在京召开了"全国建筑用钢技术发展研讨会",会上成立了钢结构专家组,讨论了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及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政策。并确定"十五"期间应以住宅钢结构为发展重点。2002年11月5日建设部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组织钢结构专家组召开"钢结构住宅产业研讨会",总结示范工程经验,带动全国住宅钢结构体系的发展和提供整体建设水平。2003年4月6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与北京国瑞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2003年上海钢结构住宅产业与住宅科技博览会",在会上,通过展示近年钢结构住宅的试点、示范工程和钢结构配套体系的科研成果,总结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并加大了钢结构住宅的宣传力度。这些条件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 2. 钢结构住宅“钱景”诱人 90年代以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建设部积极推广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和应用。国务院1999年指示:发展钢结构住宅,扩大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国家经贸委在《2000年建筑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中明确:要建立现代化住宅产业工业体系,重点进行轻钢结构体系、住宅节能体系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国家建设部和冶金工业局已于1999年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建筑钢工程中推广应用国产H型钢,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已蓄势待发。 从1999年北京埃姆思特钢结构住宅技术有限公司引进美国MST式轻钢结构住宅样房到现在,全国各地钢结构住宅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安徽、广东等地建了大量低层、多层、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示范工程.这些试点示范工程的成功,体现钢结构住宅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国钢结构虽有十年的发展历史,但钢结构住宅目前还只是刚起步,而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发展和应用钢结构建筑已有上百年历史,如日本的钢结构建筑占建筑总面积的50%左右,韩国约占20%。美国等国家建筑业用钢材占国家钢材产量的比例高达50%,而我国建筑用钢仅占钢材产量比例的20%。钢结构建筑在整个建筑中所占比重,发达国家达到50%以上,但在我国却不到5%,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只占我国钢产量的1.5%~2%,差距十分巨大。因此中国钢结构市场的要求及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就浙江省而言,浙江房产是全国房产的领头羊。在全国房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休闲永远是浙江人生活的主题,住宅的个性化永远是我们不变的住居理念。钢结构住宅宽敞的空间恰好提供了一个DIY的平台。因此这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主题,势必会成为浙江人的新贵。如今,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房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在这个时机推出钢结构住宅,利用钢结构住宅的优势来吸引市民目光,刺激消费,增加市场的购买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3. 钢结构住宅的优点 轻钢结构住宅是目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节能型住宅,在欧美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已被普及性推广,它不仅代替了传统的住宅模式,而且完全使用工业化生产的建材,集众多优点于一身,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居住环境的最佳产品。 1) 替代传统的红砖及混凝土。钢结构住宅突破了中国“秦砖汉瓦”式的传统建造模式,被誉为“第四次住宅革命。它工业化程度高,便于形成标准的建筑体系,实现了构件的工厂化和施工的机械化生产。 2) 节能效果好,不仅高于木结构住宅,而且比砖混住宅节能60%以上。建筑服务期满拆除时,钢结构材料可全部回收。 3) 钢结构住宅强度大,抗风、抗震性能好。特别是在地震区,钢结构住宅同砖混结构住宅比较,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4) 外形设计自如,室内大空间无梁无柱,跨度可达12米。这也是钢结构住宅的最大的优点。钢结构宽敞的空间正好给了业主一个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布置自己的生活空间,再也不用因为承重墙、构造柱来影响房子个性化的设计。 5) 地基及基础的处理非常简单,且由于主体和基础中设有防潮层,防潮效果会更加突出。 6) 施工速度快、周期短、全天候施工,不受季节影响,施工周期短,钢结构的自重轻,干式施工无污染、无燥音。是环保型建筑的典范。 7) 户内的有效平面增大,比相应的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了6%。增大了有效的生活空间。 8) 保温隔热隔音效果突出。 4. 工程实例 目前北京、天津、山东、安徽、上海、广东等地新建了大量的钢结构住宅试点示范工程。这些工程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公寓。建筑面积:12万 ?,由6栋单身公寓(10万?)和公共建筑(锅炉房食堂等)(2万?)组成。地点: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用途:开发区单身职工居住。结构型式: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梁柱:热轧H型钢,楼板:组合混凝土压型钢板,外墙:粉煤灰砌块+加气混凝土板,内墙:防火石膏板+轻钢龙骨。防火措施:加气混凝土板+石膏板+薄型防火涂料。现场用工:2.52工日 / ?、而砖混结构为7~8工日 / ?。是砖混结构的1/3。工程造价(达到粗装饰):1150元/ ? 。和砖混结构造价持平。用钢量: 37 ? / ?(仅为200元/ ?,是总造价的17.4%)。 钢结构吊装:一栋住宅楼仅用20天(670吨)。施工工期:仅为砖混结构的一半。 我们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材料、造价还是工期,钢结构住宅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因此,如何推广钢结构住宅,让广大的市民了解,接受,喜欢钢结构住宅就显得尤为重要。 5. 钢结构住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钢结构住宅建筑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导,其他专业紧密互动配合。钢结构住宅建筑除要遵循住宅建筑设计一般原则外、要注重解决: (1)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梁跨度可增大、开间更灵活、为住户创造更大的空间。但又如何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建筑平、立面单调呆板。 (2)要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防火、防腐蚀问题。特别是在多雨的浙江,防腐、防锈工作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结构住宅的推广。 2、选择和开发外墙板,是钢结构住宅建筑推广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除满足外墙板的各项技术要求外,还要做到墙板原材料应地之宜、工厂化生产、运输、安装连接方便。 3、钢结构要做到安全合理、节点构造方便可靠、并为构件制作、运输、吊装创造条件。 4、建筑设备与钢结构住宅配合,是住户首先遇到的问题。因此如何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开发适合于钢结构住宅的各项设备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5、钢结构住宅的造价是房地产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钢结构住宅应定位于中、高挡住宅,钢结构住宅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环节着手加强管理和协调,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眼下,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所需的技术和规范都基本得到了解决,目前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也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要如何把它做好、做精的问题。萧山在国内享有“钢结构之乡”的美誉。因此我们要用可靠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来打响钢结构住宅起航的第一炮,带动浙江乃至全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并逐步把钢结构住宅市场化和工业化。钢结构住宅建设的热潮已经来临,把握市场就要抓住机遇,在提倡环保和节能的今天,钢结构住宅必定会引领未来房市的发展。 住宅建筑论文:地板供冷置热通风复合系统在住宅建筑的应用 摘要:从城市气象参数入手,论述地板供冷与置换通风结合的必要性,并以实验方式验证了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可以在住宅内达到比较好的空调效果。 关键词: 地板供冷 置换通风 气象参数 露点 竖直温度梯度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在欧洲已有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历史,至1994年为止,法国约有20%的住宅建筑中装设了该系统,在德国为41%,奥地利为25%,瑞士为48%.近年来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使用量日益增加。北京、山东、黑龙江等还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法规。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厂家、设计单位等各方面对于同时使用地板供冷的兴趣也与日俱增,这意味着将减少供冷、暖的初投资和运行费,扩大使用地域,也将进一步推动地板供冷(暖)的发展。 一、地板供冷与置换通风结合的必要性 地板供冷系统只能承担室内显热负荷,当室内湿负荷较大,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高于地板温度时,地板将会出现结露现象。 以地面温度与室温温差5℃计算,采用地板供冷时室内空气温度应低于30℃的保证率,北京为92%,济南为89%,南京为66%.应该说明,限于经费,北京、济南的气象参数取近3年的平均值,南京气象参数是201年的统计结果,而不是10年以上的统计值,但所获得的结果均具有参考价值。另外,要保证室温与地板温度之差为5℃左右,围护结构必须有较好的保温性能。采用地板供冷系统后,房间围护结构温度降低,人体辐射散热量增大,人体的实际感受温度会比室内实际空气温度降低2℃,所以室内空气温度30℃时相当于采用传统空调方案时房间温度为28℃。对于气候比较干燥的北方地区,地板供冷系统可以在不发生结露的情况下取得比较好的降温效果,如北京、济南;而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海地区城市,由于空气湿度较大,不发生结露的保证率则较低,如南京。所以在这些地区,要在房间内取得比较好的空调效果,必须增加一套除湿系统,以降低房间内空气的湿度。 置换通风系统是一种舒适、节能的空调系统。如果将其与地板供冷系统配套使用,将会较好地弥补地板供冷系统的不足。干燥新风的送入,可以改善室内卫生条件,提高空调降温效果,同时降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地板供冷的水温也可随之降低,满足负荷较大房间的需求;另一方面,置换通风系统可以在近地面处形成一层干燥的空气层,即空气湖,防止室外渗入的热湿空气直接与冷地板接触,从而防止出现结露现象。 单独的置换通风系统通常运用在高大建筑中,才能充分发挥其室内热力分层带来的节能效益,而在住宅建筑中,通常层高较低,排风与送风的温度差值不是很大,使得这一特点并不明显。而与地板供冷系统联合使用后,冷负荷的承担主要由后者实现,从而可减小置换通风系统送入的 风量,提高了排风与送风的温度差,继续发挥其室内热力分层带来的节能效益。 在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中,置换通风系统送入的新风量主要是根据湿负荷及人体所需新风量确定,仅承担很小的一部分室内冷负荷(一般不大于10%),设备体积和风管尺寸减小,所以在地板供冷系统的基础上,设备的初投资和运行费增加不大。地板供冷置换通风系统的优点还可体现以下在几个方面: 1.为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居住建筑提供了又一种可能的末端系统形式,改变了住宅建筑内只能靠送风降温的情况。扩大了地板供冷(暖)系统的使用地域,使其可应用于长江中、下游等冬冷夏热地区,也使置换通风这一舒适、节能的系统可在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推广; 2.不存在空调病的问题,地板供冷系统以辐射换热为主,更好地符合人体散热的特点;置换通风系统送风速度低于0.5m/s,送风量小,吹风风险值(draughtrisk)为零,避免了人在睡眠当中因吹风引起的种种不适; 3. 提供稳定的房间温度,冷却地板可根据室内负荷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供水温度,从而使提供的制冷量在一定范围内可随着室内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房间负荷减小时,其提供的冷量也小,当房间负荷大时,其提供的冷量也相应地增大,冷却地板的这一特点使得房间的温度比较稳定。另外,地板供冷系统首先冷却房间围护结构,蓄冷量较大,短时间的开门或开窗对室内温度基本无影响; 4.全新风的空调系统风管截面积大、占用建筑空间大,有时还与建筑的梁相碰,难于布置,为此采用地板供冷可避免这一问题,而置换通风系统传送最小新风量,设备尺寸较小,同时置换通风器的布置比较灵活,可以设计为1/4圆柱靠墙角布置,也可以设计为1/2圆柱贴墙布置等方式; 5.由于地板供冷使用的水温高于常规空调系统,为蒸发冷却、深井水、地热(冷)等节能冷源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同时热泵/制冷机蒸发温度的提高增大了其制冷系数,提高了效率,为家用热泵/制冷机等设备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潜在市场。 二、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的实验研究 1.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位于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内,共两层,一层层高2.75m,二层层高2.85m.每层由测试房间和补偿套间两部分组成。测试房间使用面积约为18m2,地埋管采用双回路布置方式以尽量均匀地面温度,冷源为国产的分体式风冷热泵冷水机组,额定制冷量5.8KW,机组配用进口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功率为 2.34KW,轴流风机功率为0.1KW.新风经除湿机降温减湿后由置换通风器送入,除湿机在名义工况下(干球温度27.0℃,湿球温度21.2℃),除湿量为3.2kg/h,置换通风器可使得送风均匀,送风速度低于0.5m/s.补偿套间用于模拟外界大气环境,套间内装有暖风机、加湿器各一台。暖风机加热功率可12KW,加湿器加湿量6kg/h. 2.实验结果 以一楼房间为实验对象,补偿套间温度34℃,相对湿度69%,此时对应露点温度27.6℃。据去年气象参数显示,室外露点温度高于27℃发生时数的百分比7月为4%,8月为 0.8%.实验中,热泵自动运行、启停控制,出水温度高于17℃时压缩机启动,低于14时压缩机停转。除湿机也采用自动运行、启停控制,环境湿度大于 55%时自动启动,小于45%时自动停止。置换通风系统送风量为546m3/h,送风温度24.6℃,排风温度26.3℃。 3.实验分析 (1)地板供冷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房间内温度,而置换通风系统可进一步降低房间内温度,复合系统在房间内能取得比较好的空调效果,此实验中,工作区内的空气温度为24.6℃-26.4℃; (2)实验中发现,房间内各处的露点温度并不是一致的,一般而言,房间下部的露点温度要低于房间上部的露点温度。而近地面处空气的冷却也不是等含湿量的过程,随着近地面处空气温度的降低,其相对湿度增加,随含湿量的降低,露点温度有所减小。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房间上部的含湿量将增大,实验过程中确实感觉无置换通风时房间内有点闷; (3)尽管置换通风系统送入的新风温度(24.6℃)高于地表面温度(22.0℃),但仍可以降低近地面处空气露点温度1.1℃,而此时地面温度仅降低0.3℃,排除上面所述原因,可解释为置换通风在近地面处形成空气湖的缘故; (4)地板供冷使得房间内产生竖直温度梯度,根据ISO7730标准,t1.1-t0.1≤3℃时,人体舒适性可以得到保证。该实验中t1.1-t0.1= 2.1℃,符合标准要求。相关研究认为,置换通风的特点之一是在房间内产生竖直温度梯度,但是本实验中,两个系统同时运行后,并不会使温度梯度加大。基于温度的简单加和平均考虑,复合系统的温度梯度值应介于两个系统单独运行产生的温度梯度值之间。 住宅建筑论文:浅谈现代生态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 摘 要: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度不断增加,生态住宅的理念得以提出,这必将成为我国现代住宅发展的趋势。文章从发展现代生态住宅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生态住宅设计的要点,并进一步对现代生态住宅的建设设计方案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得以快速的发展,由于在经济、环境和能源发展问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使各方面得以协调的发展,国家分布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从而引导未来住宅应向生态住宅的方向发展。生态住宅设计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对住宅室内外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所以需要各专业人员的协调配合,从而确保能够设计出优质、高效的生态住宅。 1 发展现代生态住宅的必要性 1.1 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即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所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确保生态环境的质量,才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增加动力支持。现代生态住宅建筑的提出,是使人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和和谐的环境中,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1.2 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目前在我国社会的总能耗当中,住宅建设的能耗还是占据较大的比例,这不利于节能目标的实现,所以建设生态住宅,通过对项目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建筑体系的科学化,从而提高土的使用率,增加建筑的容积率和使用寿命,而对于建筑材料,生态住宅所需要的都是节能型材料和可再生资源,所以对于能耗大的建筑材料进行淘汰,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 1.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生态住宅的建设,可以更好的满足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健康、美观的要求,由于生态住宅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美好的前提下的,所以居民区的废弃物可以做到再生和循环利用,尽量做到零排放和零污染,充分减少了居住环境受污染的几率。生态住宅利用自然的原材料,避免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们的伤害,可以使人们居住环境更为舒适和安全。 2 生态住宅设计要点 2.1 住宅区风环境设计 风环境是生态住宅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长期以来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考虑更多的是住宅平面的功能、美观和空间利用设计,而对于风环境对人的影响考虑的较少,这就导致在风速较大时,人们要受到风的侵袭,而当夏天天气炎热时,室内通风不畅,不利于居住的舒适度要求。所以进行生态住宅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高层及高密度建筑群中的风环境所对人带来的影响。确保室外具有良好的风环境,使人们居住的更为舒适。 2.2 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居住区热岛现象 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宅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到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宅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促使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合理地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 在绿化系统设计中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 2.3 日照、遮阳与采光 建筑的自然采光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更有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遮挡问题,遮挡主要来自于建筑外型所导致的建筑围护结构实质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会对建筑物的热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在设计时对于建筑的凹凸变化进行注意。 3 现代生态住宅的建设设计方案 3.1 建筑山墙能处理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小区地形特点,住宅西山墙较多,因此如何解决西晒问题是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比如某办公建筑的主入口为西向,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西晒成为建筑生态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西晒,采用缓冲层的概念设计,即在西向主入口处建立一面大尺度的防晒墙,这是一面与建筑完全脱开的混凝土实墙。在炎热季节,可以最大限度地遮挡西晒的直射阳光。同时,防晒墙与建筑主体之间宽达4.5m的空隙具有较强的拔风作用,利于室内外空气的互动。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仿照“双层表皮”原理,在西外墙上做构架处理,即从每层圈梁上挑梁与从地面升起的柱一起形成一道西外墙构架,在每层构架上设置连梁,沿梁柱构架种植爬藤类植物,可形成西山墙的一道绿色屏障。该绿色屏障与西墙之间又形成通风井,这加强了西外墙的散热性能,并且可以从立柱侧为构架上的爬藤植物浇水。这种应用在住宅中的“双层表皮”做法造价较低,既降低了夏季热辐射对西墙的影响,又改善了室内热环境,美化了建筑。 3.2 建筑外墙保温 建筑外墙需要做成节能墙体,即内保温墙体和外保温墙体。长期以来,内保温节能墙体应用的范围较广,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内保温墙体极易形成冷桥现象,影响了保温性能,同时由于内保温是在室内墙面进行的,不仅占有室内的空间面积,而且内墙面发生虚鼓时也不利于二次装修的进行。所以目前的建筑进行保温墙体选择时,通常都会利用外保温墙体,尽管外保温墙体在经济性方面不如内保温墙体,但其有效的规避了所有内保温墙体的不足之处,具有较好的热效率,而且无论是新建设房屋还是节能改造建筑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性能上更为优越。 3.3 水资源循环 水环境建设是现代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水环境在住宅小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住宅内要有室内给水排水系统,以供给合格的用水和及时通畅的排水,住宅小区内要有室外给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大面积的绿地及区内道路也需要用水来养护与浇洒。这些系统和设施是保证住宅小区优美、清洁、舒适的重要物质条件。其中,雨水回收利用是水环境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节约水资源、补充地下水、改善小区环境的途径之一。 3.4 太阳能利用 目前各种清洁能源开始发展起来,而且也开始进行广泛的应用。这其中最为成熟的当属于太阳能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太阳房、太阳能光辅发电等,目前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技术还不完善,处于起步阶段,而太阳能热水技术已最进入成熟阶段,所以在住宅设计时,可以在屋面统筹上对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考虑,避免出现二次投入的问题。 4 结束语 现代生态住宅的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住宅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设计时要具备以健康环保、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思想,从而在设计上确保生态住宅更能满足人们宜居的需要,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 住宅建筑论文:建筑住宅中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分析 摘 要:建筑住宅中质量不仅关系建筑项目的投资成果和工程的适用性,而且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话,会直接影响公共的安全和利益,所以,相关部门要切实保障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理问题,保证建筑安全。 关键词:建筑住宅;工程质量监理;特点 整体上,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在不断上升,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现在还存在大量在建或者己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还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严重危害着住宅建筑结构及安全使用功能,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而随着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工程监理的作用也显得日益突出,如何发挥监理工作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对于提高住宅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住宅建筑工程监理的特性 1.1 复杂性 住宅建筑工程监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它在具体的监理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而且诱发建筑质量以及安全的因素也是不确定的。就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而言,机械设备、施工原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诱发建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有时,在同类性质的建筑施工项目中,工程监理工作也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监理方案。由此可见,要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的监理水平,必须将监理工作的复杂性放在首要位置。 1.2 不可逆性 住宅建筑工程要确保其安全质量,一旦发生意外或者质量问题,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轻则延误施工周期,增加成本支出;重则留下工程隐患,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1.3 常发性 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频繁发生,例如房屋漏水、建筑材料裂缝等问题就属于一般常发性问题,同时,这一类问题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经常变化。 2 住宅建筑施工工程的具体监理流程 要切实保障项目工程的有效建立,就必须从源头着手,加强安全质量监管。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流程:(1)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监理人员要熟悉设计文件的各部分,认真核实施工图纸的各细节,并参与到技术交底环节中;同时,对于建筑施工工程的施工方案要落实到位,出示科学合理的审批文件;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开工准备的监督检查;(2)加强对土方工程的监督管理;(3)加强对条形基础和井桩基础等基础工程的监理;(4)加强对混凝土、横板工程,钢结构工程等主体工程的监理;(5)做好后期监理工作,保证装饰工程的美观实用,同时要着力保证门窗、涂料以及楼地面的质量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从各环节加强建筑工程的监理监管,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放样测量资料、施工工艺、关键程序以及质量处理等合乎规范,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3 建立的方法和过程 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试验检测内容可以实习不同的监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见证取样、平行检验、对施工检验进行旁站监督、委托第三方检测。 住宅建筑工程监理分为若干过程,主要包括施工图纸的审核、工程准备阶段对设计文件的熟悉、对施工方案的审批、参与技术交底以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等。在具体的建筑施工阶段,要加强对基础工程、土方工程、装饰工程以及主体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全面加强对分部的审查、施工方案的审批以及施工资料的核对和测量,保证设计方案和施工严格按标准执行,除此之外,对于重点部门、隐蔽工程或者关键工序要着重监管,切实加强对施工环节中质量问题的监管。 4 住宅建筑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质量安全是住宅建筑工程着重考虑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成效,而且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牢牢把握安全生产这一环节。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监理人和施工者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施工规范,从源头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 住宅建筑工程不同于一般的施工工程,它具有施工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工作范围广等基本特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工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满足 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达标水平,需要监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 4.1 建立并完善组织机构 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个体。监理人员为了保证正常施工,必须根据项目具体实施进度确定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个员工各尽其职,以便全方位、多层次的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监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摩擦和纠纷,提高工作效率。 4.2 要切实加强试验设备和仪器的投入 要保证监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以强有力的数据资料作为支撑,而要有效获取数据资料就必须依靠先进仪器设备检测。监理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各种仪器设备的到位,以便工程监理人员利用这些检测仪器对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取得检测数据,对各项工程质量做好有效的控制。 4.3 切实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工程质量 监理单位要切实保证在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开工审批、原材料质量监督、工程测量以及最后的工序检验报告。原材料质量监督主要是指全面加强对原材料来源以及质量的监管,施工单位自行购置砂、生石灰以及水泥等材料时,必须派专人亲自验货,只有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并复查合格后才能进场投入使用。对于抽检不合格的原材料,责令其立即出场,从源头上保证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进一步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工审批即建筑施工的各施工部门要在开工前提供书面申请,在保证申请报告齐全、真实的基础上,严格审查建筑工程的技术方案、质量保障措施以及试验标准等,在现场监理和标段试验监理审批合格后,申报组长审查通过。工程试验质量关是指在具体的施工检验时,要保证自检资料的可靠、真实,严厉惩处弄虚作假行为。工序报检报验关就将施工全过程置于监理的监视下,每道工序施工时必须报检,完工时必须报验。排除了施工单位的弄虚作假、投机取巧。 4.4 督促施工单位安全作业和执行质量自检制度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受自身素质的局限,单纯注重工期以及成本控制,忽视了安全生产和管理。众所周知施工安全责任的主体是施工企业,有些施工企业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忽视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经济收益,不愿意配备相关的安全保护装备,这时监理需要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的职责,督促施工单位在考虑企业发展的同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5 结语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使用体验,还折射出项目工程的投资效果,除此之外,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规模不断的扩大,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话,会直接影响公共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做好建筑中工程质量监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建筑常见结构设计误区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常见却又常被人们忽视的错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并给出了一些设计建议和构造的要求。 【关键词】安全;结构抗震;承载力 1. 地基与基础方面 1.1 多层房屋建筑无地质详勘报告,仅依据建设单位口头或笼统参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就进行施工图设计。地基与基础设计要做到合理,安全适用,设计人员必须依据地质勘察资料,统一考察多方面因素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方宁设计,仅凭地耐力这一数据是不完全面的,也是不安全的,更不能盲目地把耐力容许值取得小一些就认为成无一失了。 1.2 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只凭经验处置。有时设计者软弱地基的危害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地凭借经验采用砂垫层加强一下承载力,没有进行垫层宽度和厚度计算,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1.3 民用建筑中柱,梁及基础的负荷未按规范乘以折减系数。设计人员设计多层民用建筑时,在计算梁、柱和基础的负荷 时未按现行设计规范舸用荷载乘折减系数计算其荷 载值,因而荷载值准确。 2. 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坑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圄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作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2.1 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彻底的拉结和约束作和,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房屋 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2.2 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被出现裂缝。本文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 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满足,方可在梁下布置构造柱。 3. 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得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不图受力分析方便,他们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因一些结构设计手册中规定:当梁柱的线刚度比大于4时,计算简图中梁柱节点可简化为铰支)。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种做法虽然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给房屋结构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做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即忽略了柱对消化酶的约束弯矩,加之以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抗弯强度必然不足,从而柱子而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饺。这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柱子已开始带饺工作。这不但影响了房屋 的耐久性,而且也常常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结构一理遭遇地震作用时,将会倒塌,这违背了现行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4.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只注意了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了纵向框架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各方面的地震和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来承担。说是说,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有同等的重要性。一些结构设计者对以于非抗震设计,而纵向地按普通的连续梁进行设计,梁柱的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无法不答合框架的构造要求。由于没有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 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5. 悬挑梁的梁高选用过小 设计者往往只注意了对梁的强充和倾覆进行验算,而忽略了对梁手挠度的验算。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梁截面受压区产生非线性徐变。梁挠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挑梁的变形引起梁板出现裂缝,裂缝宽度随着挑梁变形的回大而加宽,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据笔者观察,这种挑梁的变形发展到后期,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剪弯作用的影响,竖向裂缝向下延伸发展为斜裂缝,此时梁已接近破坏,当为托墙挑梁时,梁过大的挠度引起梁上境况体在梁支座附近出现裂缝。裂缝在梁支座处沿斜向延伸,缝愈靠上愈宽。挑梁的截面过小对结构的抗震也很不利。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的作用最为敏感。梁高小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梁的延性减 小,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失去承载力。 6. 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这种情况多发在阳台边梁的设计中。由于边梁上的荷 重一般较小,没有引起设计得的重视,左图受力分析方便,设计得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梁按单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这样必然引起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进而引起梁上部拦板出现竖向裂缝。如果该边梁长度较长时,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该梁一般直接暴露在室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梁的伸缩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约束,在梁内产生收缩应力,该收缩应力作用于原已产生的梁上裂缝处,引起梁的支座附近沿整个梁截面四周裂缝贯通,梁承载力降低,直接影响了使用安全。 7. 楼板设计常见问题 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楼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楼板设计中常见如下几个问题。 7.1 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 7.2 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板的配筋计算。但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板的总面积。另外,板上隔墙顶部处理常采用立砖斜砌砌顶紧上部分的楼、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一个中间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而在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该部分的影响,致使板顶出现裂缝。 7.3 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d(d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得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上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使结构构件存在的质量隐患,甚至出现开明缝的现象。 总之,我们设计工作者应按规范相应的构造要求严格执行,才得以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的隐患。 住宅建筑论文: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监理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各类建筑工程不断增多,随之也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监理进行了探讨,结合某具体工程实例,从桩基、剪力墙、现浇混凝土楼面、砌体工程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所采用的质量预控、监理方法和措施,旨在为此类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监理;施工质量 高层住宅的质量是整个高层住宅行业的生命线,为了确保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对其进行监理控制。工程质量监理控制是整个高层住宅工程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的监理工作不仅仅要从监理制度和规范方面进行完善,更要加强对重点的控制,实施全过程的监理和质量管理,这样才能从本质上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1工程概况 该工程地上18层,地下1层,层高2.9m;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a,结构安全等级为2级剪力墙结构;墙宽200mm,现浇楼面板厚度12mm,均为c30混凝土;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标准设防类别,建筑构件耐火等级为1级。地基基础为乙级,工程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hkfzab400(240)14,14(13、12)a,边长400mm,桩长有28m、27m和26m3种,共计840套桩。内外填充墙厚度200mm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抗压强度a3.5,体积密度b05。 2桩基工程施工出现的问题及监理方法、措施 2.1加强图纸会审监理意见 监理组根据业主提供的高层住宅图纸,提出了监理对设计图纸存在问题的质疑。其一,接桩焊缝是2级,焊缝探伤是按gb50205—2002,抽检20%;或是按gb50202—2002执行,重要工程抽检10%。其二,工程桩静载检测是哪些桩?如何配桩?其三,设计试桩工艺锤击或者静压与工程桩应一致。静压的终压标准(标高,压桩力,稳压下沉量)是什么?停锤标准(标高,贯入度)是什么?设计未明确。其四,打桩顺序、沉桩速率有无设计要求?(软土层厚3m~7m深)桩身质量控制抗弯、抗裂检验是否按j10687—2006抽检?其五,桩身的极限承载力是多少?涉及到沉桩时桩身允许抱压力,以免超过极限值破坏工程桩。设计明确答复上述问题,有利于沉桩施工质量控制,明确了实施标准。 2.2强化施工测量放样监理独立复核 施工单位进场后,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桩位、定位点和高程点进行复核,与建设单位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签字记录;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建设单位、规划单位、设计共同协商处理,确认后方可正式实施桩位号放样。组成平面轴线控制网,设置控制桩,施工测量成果上报监理组。监理组在独立复核中发现施工单位的设置仅有两个高程控制点,不符合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一个测区范围不应少于3个点的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增加设置两个,形成闭合线路,使高程测量精度满足误差要求,后续高程控制达到较好的效果。 2.3重点进行静压沉桩质量监理旁站 沉桩施工前,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桩基工程施工方案编制,经总包单位审核合格后报监理组。监理组重点审核了施工方案中桩机的选择、压桩力型号、桩机质量及配重、压桩机的最小边桩距、最大压桩力;关注桩机施工行走路线,避免压坏、压偏已施工的桩;沉桩质量中间验收标准,沉桩异常情况处理,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 在本工程静力压桩控制标准设计要求保证有效桩长桩尖进入持力层、以实际沉入桩尖高程为控制标准时,监理组明确要求施工单位用彩笔标识在桩身并用水准仪复查,确保进入桩尖进入持力层。 3剪力墙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监理控制 3.1剪力墙钢筋原材料及安装施工问题及监理平行检查 剪力墙钢筋原材料按照业主要求需优选厂家,数量控制在5家之内,对高层住宅结构质量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监理组人员对进场钢筋进行平行检查,做好钢筋进场纪录,由业主代表和监理见证人员进行取样送检。 剪力墙钢筋安装时,监理组平行检查发现施工单位对暗柱在基础内插筋至板底、梁底,弯钩长度为12d且不少于150mm,能够较好地做到;而在拐角暗柱施工时,剪力墙身外侧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处存在断开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整改为剪力墙外侧水平分布筋应伸至对边弯折为墙宽+15d+lae以上,内侧钢筋伸至对边弯折15d 。 标准层剪力墙钢筋安装时,监理组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做到:墙身水平筋在基础内根数间距不大于500mm且不少于两道水平分布筋与拉筋,上部墙底第一根水平筋距基础顶面为水平分布筋间距的1/2;剪力墙层高范围内最下一排水平分布筋距底部板顶50mm,最上一排水平分布筋距顶部板顶不大于100mm,并同时设置拉筋;特别是墙顶有暗梁部位,不得省去水平分布筋,剪力墙拉筋间距不得设置过大。 3.2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监理巡查、旁站 由于高层住宅工程防火需要,外窗间、楼梯间设置了剪力墙。巡查中发现一处剪力墙混凝土施工缝有夹层、胀模,预留洞口不顺直。为此监理组召开剪力墙混凝土质量专题会议,要求施工单位加强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进行剪力墙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召开模板工、瓦工一线人员会议,集思广益,采取措施,做到在剪力墙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施工缝处墙体模板牢固地固定在已浇筑混凝土100mm~200mm处,墙体下部1.5m部位模板对拉螺栓间距不大于450mm,强调设置垃圾清扫口,冲洗和清理垃圾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后封闭;浇筑施工缝墙体混凝土前,施工缝先铺一层50mm厚1∶3水泥砂浆。当监理组检查发现剪力墙垂直度控制差时,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加强施工缝接茬质量控制,加大模板垂直度的控制;模板刚度、强度不足时,要及时更换,保证剪力墙实体质量达到验收规范要求。4现浇混凝梁板施工质量问题及监理措施 4.1现浇板厚、层高施工质量问题及监理平行检查 施工单位施工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时,能够按照厚度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厚度90mm的设计要求施工。但是,在楼面现浇板面有一处标高控制不理想,主要是板面高程标识数量不足。监理组要求施工中每层现浇板模板支撑完成后,施工员为木工班组提供每层不少于3个基准高程点,全面检查模板几何尺寸,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监理组人员平行检查每层标高、轴线,后续板面控制较好,为住宅分户验收合格奠定了基础。 4.2现浇板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及监理预控 按照苏dgj32j16—200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监理组编制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重点强调了现浇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的现浇板设置双层双向钢筋φ10@100;其他开间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φ10mm,间距150mm;外墙阳角处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为7×φ10,长度2m;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φ8mm,间距100mm,并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450mm的钢筋网带。 按照业主要求,通知在建单位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监理组提醒施工单位重视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考察数家混凝土质量控制强的优选厂家,实地考察厂家是否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和石子,尤其是抗渗、抗裂掺料是否通过试验确定掺量。政府质量监督站规定:现浇板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水泥用量的20%。监理组要求施工单位派专人监督商品混凝土的配比,现场加强坍落度抽检,同条件试块见证制作。试验表明,混凝土每增加20mm坍落度,混凝土用水量增加50kg/m3;混凝土用水量影响现浇板裂缝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因素。 监理组旁站人员严格要求商品混凝土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大于180mm,每50m3混凝土抽检坍落度一次;现场抽检坍落度过大时,坚决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退货处理。监理组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摸压。强调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不过早进行后续施工,不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48h后吊运、堆放重物时,采取保护措施,铺设模板,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 5填充墙蒸压加气混凝土块砌体裂缝质量控制及监理措施 (1)加强原材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质量监理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水泥胶凝增强的块材,以28d强度为标准设计强度。龄期达到28d之前,含水量较高,自身收缩较快;28d后收缩趋缓,龄期越长,其体积越趋于稳定。为了有效控制砌体收缩裂缝,监理组检查施工单位进场砌块, 要求龄期最小28d;检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厂家生产合格证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抗压强度是否达到a3.5,体积密度是否达到b06;砌块的规格尺寸允许偏差为:长±4mm,宽±2mm,高±2mm。 (2)砌体专用粘结剂和混合砂浆使用的监理控制 本工程高层住宅砌体采用混合砂浆m5,砌筑砂浆水泥和砂需见证取样送检。要求施工单位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山砂和混合粉含泥量一般较大,不但会增加砌筑砂浆的水泥用量,还能使砂浆的收缩值增大、耐久性降低,影响砌体质量产生收缩裂缝。每天抽查现场拌制的各组份材料重量,杜绝使用石灰王、脱水石膏和消石灰粉;检查水泥混合砂浆是否在4h内用完。 结尾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监理控制是整个高层住宅工程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必须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做好施工监理,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从而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住宅建筑论文:关于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分析 摘 要:加强建筑物的抗震基础,考虑建设抗震施工来作为其安全规范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椐影响建筑抗震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的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建筑结构楼盘需要根椐抗震标准进行建筑,建筑结构的工程师也会保证其抗震的相关性能,本文结合笔者进行工作的相关经验,然后论述与其抗震性能相关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影响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抗震施工技术;住宅建筑;建筑结构;居住环境 如何使建筑工程的抗震施工的相关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当中重要的课题,我国还处于两大地震带,是多地震的国家,做好建筑工程的抗震施工意义更大。 1、关于建筑工程当中抗震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经过历次证明,房屋的倒塌大部分是由于地震灾害所造成的,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建筑缺乏相对规范管理,而且其房屋的质量比较差,不仅不能抵挡强烈地震,而且一般在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会出现比较强的震感,引起房屋损失,人身伤害。目前在众多建筑工程中,会出现再生钢材现象,但是因为钢筋抗拉强度达不到工程技术相关要求。所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能够避免一些地震灾害。以图1为例,在设计住宅时,需要在框架的节点上增加附加的钢筋,保证建筑架构的稳定性。 图1:住宅室内外针对抗震的设计 2、最常见的抗震结构性能的相关比较 就现在而言,我国的民用建筑最为常见的建筑结构包含了:钢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砖木的结构,这些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性有着一些区别。 2.1关于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钢毕露构建筑是21世纪绿色的建筑,其独特的可循环使用建筑结构比较符合现在发展节能省地建筑,同时满足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钢结构的建筑,首先是重量轻而且强度高,如果用钢结构构建住宅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二分之一,所以其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的住宅要提高大概4%,其次是抗震性比较好,如技术钢材料具有匀质性和强韧性,会发生较大的变形,而且有可能承受比较大的动力荷载,一般情况下具有非常好的抗震性。根椐国内外震后调查,钢结构的建筑倒塌数相对比较少,而且从理论上看,钢结构的建筑比框架和砖混结构要结实得多,而且使用的年限也会比较长。 2.2关于砖混结构的构建筑抗震性能 砖混结构一般是由砖墙进行支撑、现浇以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构成,由于建筑质量有所不同,其抗震性也会有较大差异,所以砖的抗压性较差,在遇到六七度的地震时,会造成局开裂和慢慢散落,其裂缝会扩大。有些建筑的施工质量比较好,砖的形状和砂浆强度比较高,这类房屋在10度地震情况下极易破坏。 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的房屋容易发生问题,比如跨度大的横梁和楼梯间的墙体和较大洞口的墙体,在地震发生时,住房需要避开类似结构的部位和构件,可以进入结构相对稳定的空间,如厕所或者是小厨房。 对比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好于砖砌体的相关结构,砖混结构在唐山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这种结构相对比较实惠,冬暖夏凉。 3.住宅建筑抗震技术的应用和建议 根椐近年来,住宅的建筑抗震技术及相关的应用在慢慢完善,但是根椐实施过程中,我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弊端,所以需要根椐实际的工作,加强住宅建筑的抗震性。 3.1加强宅建墙体的抗震性 一般情况下住宅的建筑墙体框架结构是住宅的建筑抗震施工技术的关键,它属于围护构件的相关承重的范围,其所产生的抗震性能,是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承重的结构的连接,以及建筑地基的状态。在实际的抗震施工技术和应用中,需要在抗震施工中采用高标号的水泥,严格控制砂浆的比例,同样的墙体通过砂浆粘结构成墙面整体。 3.2加强住宅建筑的构造柱的抗震能力 抗震施工技术中,关于构造柱和圈梁的施工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需要进行加强和改进其技术,所以在众多的砖混结构我们需要根椐住宅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构造柱和圈梁,从而保证其抗震的性能,可以实现住宅的最大的抗震的能力和相关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构件之间的连接,注重强有力的施工的要求,这样两者就共同构成了其住宅的建筑的骨架,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有效约束的墙体的作用。以图二为例,需要根椐墙体构造柱的设置重点加强抗震的能力。 3.3加强住宅建筑的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 住宅建筑的框架的节点,需要充分发挥连接的框架和梁之间的重要作用,所以框架的节点需要符合抗震的相关标准,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抗震。如果框架的节点遭到破坏,那么就会导致住宅的建筑整体建筑的结构就会发生严重的移位,所以我们根椐框架的节点的抗震技术施工的现实和重要,所以全面加强框架的节点,在实际的抗震技术在施工的进程,需要将混凝土慢慢浇筑到梁底的标底,然后将框架节点连同梁板进行完美的浇筑,所以施工队伍需要不断地加强抗震施工技术应有识,坚决拒绝施工的隐患。 结束语 根椐大多数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了解,所以我们和抗震有关的建筑设计的情况进行探寻和摸索,根椐现在的情况,其搞垮的相关设计还没有达到科学的程度,尤其是我国人口的分布相对比较广泛,所以单纯的依靠建筑来提高抗震性不是很科学,也不全面,这样不仅不能减少地震的损失。根椐我国发生地震的损伤来看,我们需要非常重视建筑结构的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还要加上强大的室内抗震设计,一起实现建筑的抗震,保证建筑物自身质量和功能的完整性。 住宅建筑论文:谈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 作者:李军虎 扈英磊 张金萍 张文松 摘要介绍了平顶山民用普通住宅建筑防雷设计,包括安装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合理处理电缆进出线、低压架空线及架空金属管道等,分析了民用住宅的防雷措施,以为民用住宅的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住宅;防雷设计;河南平顶山 目前,平顶山市楼房越来越多,民用住宅建筑一般以一梯二户、二梯四户及三梯六户类型为主,其结构一般为人工挖孔桩基础、框架结构,层数为八九层,楼总高一般在35m以内。由于各设计单位对防雷规范的把握深度及理解程度不尽相同,因而设计图纸也五花八门,给施工单位的施工及当地防雷检测部门的监督管理造成很大困难,有的甚至让甲方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设计出一个既符合国家规范,又便于施工、管理的规范化住宅的防雷模式,很有必要。笔者根据实际设计经验及在施工监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当地防雷检测部门的要求,就一般民用建筑住宅的防雷设计作如下探讨。 1民用住宅防雷设计 (1)住宅建筑防雷等级的确定。在着手建筑物防雷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7)指出,对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除了由建筑物的功能定性外,第2、3类防雷建筑,还取决于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按照《规范》,以上3类民用住宅年预计雷击次数均大于0.06次/年且少于0.30次/年,均应划为第3类防雷建筑物[1]。 (2)接闪器的设计宜利用避雷带与避雷小针相结合组成接闪器系统。避雷带采用镀锌圆钢(φ12),由间距为15m、高为0.2m的支持卡(φ12)固定于屋面、墙壁及楼梯顶上,同时在屋面阳角处及梯屋顶四角上另加设高0.5m的避雷小针(φ16),并在屋面加设不小于20m×20m的避雷网格。这样的设置,既美观大方,又经济实惠,而且实践也证明防雷效果非常理想[2]。 (3)接地装置引下线设计利用建筑物柱内对角主筋作防雷引下线(φ≥12),利用建筑物基础作自然基础接地体,不仅可以节约钢材,而且比较安全。引下线主筋从上到下通长焊通,其上部(屋顶上)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与基础焊接,并分别与各层板筋、梁筋及桩笼纵筋、螺旋箍筋、地梁面筋焊接通,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 利用建筑物钢筋做为引下线施工时,应配合土建施工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钢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保证每层钢筋上、下进行贯通性连接,随着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由于利用建筑物钢筋做引下线,是从上而下连接一体,因此不能设置断接卡子测试接地电阻,需在距室外护坡0.5m处的柱子外侧,另焊一根圆钢(φ≥10)引至柱外侧的墙体上,作为防雷测试点。每根引下线处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ω。 (4)接地装置利用建筑物的基础作接地装置,具有经济、美观和有利于雷电流场流散,以及不必维护和寿命长等优点。由于平顶山市住宅大部分均是采用人工挖孔柱基础,条件符合《规范》3.3.5条中的第二款,混凝土内基础也能满足利用钢筋混凝土作为自然基础接地体的要求,因此建议推广使用[3]。 利用柱基础作接地体时,对建筑物地梁的处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地梁内的主筋要和柱基础主筋连接起来,并要把各段地梁的钢筋连成一个环路,这样才能将各个基础连成一个联合接地体,而且地梁的钢筋形成一个很好的水平地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4ω。 (5)等电位连接及防雷电波侵入这部分过去往往很容易被忽视。新《规范》对等电位及防雷电波侵入有明确规定,因此应十分重视该部分内容。 总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在于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和各种金属管道引入的危险故障电压的危害,它应通过进线配电箱近旁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进线配电箱的pe(pen)母排;进出入建筑物的金属水管及煤气管道等作等电位连接。 2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支、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4]。 (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设置避雷器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他形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3)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其冲击接地阻不宜大于30ω。 住宅建筑论文:建筑节能技术在住宅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摘 要】建筑节能是住宅工程建设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建筑外墙节能施工技术方法和门窗节能措施,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建筑节能技术在住宅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住宅工程;节能技术;节能措施;围护结构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较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住宅工程的品质和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城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由于许多住宅工程的建筑面积比较大,夏季受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多,若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导致建筑能耗的增加。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建筑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施工的差异性,重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工作。这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的目的,并且对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住宅工程内外墙、窗体和屋面等方面分析了建筑节能技术,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当中。 2.对外墙进行节能施工的技术方法 2.1 对建筑物外墙的防水保温效果产生制约的因素 1)建筑物室内的保温层位置若安放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防水的效果。在实际施工中,部分用户会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设备,包括自保温、内保温和夹心保温等。 2)外保温措施的彻底使得建筑结构容易出现裂缝。 3)附近的两种材料发生变形的速度有差异会出现裂缝。如加气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在同等温度下发生变形的速度存在着4到5倍的差距,加气混凝土和普通的混凝土在同等温度下发生变形的速度存在着8倍的差距。 4)外保温中透气防水系统的好坏会制约建筑物的防水效果。外墙中的保温层以及防护层统称为外保温系统。 2.2 对外墙进行保温应注意的事项 在节能建筑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外墙的保温,保温一般分为内侧和外侧。如果是在外侧进行保温,那么能够有效节约面积,保温的成效也不错,然而粘结性能差,成本比内侧的高;内侧保温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然而保温成效相对较差。在现实的施工中,要结合工程的现实状况采用适当的措施。 1)外墙保温工作而准备阶段。只有当页岩烧结多孔砖保证有28天的养才能被允许进入施工场地,与此同时要对页岩烧结多孔砖实施外观检查,倘砖的高度没有达到-4毫米,长宽大于±3mm是不能直接进行使用的。另外,对于进入施工场地的砖要实施分类,在尚未使用的时候要在其上浇水,保持湿润。要高度熟悉图纸中的内容才能够进行砌筑,砌筑工一定要有充足的经验。 2)对外墙进行保温的现实办法。最初阶段要进行杂物的清理,依据图纸中的相关规定对门窗和中线的位置进行清理,同时将水准线标注在其上,砌筑要从转角处开展。在砌筑没有开始时应先用1∶3的水泥砂浆进行铺砌,梅花丁的砌筑更为合适。就构造柱以及圈梁窗台板而言,罗汉槎使用先三退然后再三进的措施更为合适,想要不出现浪费的现象,那么就应该在砌筑的时候使用满条满丁的方法。 3)选取合适的保温材料。在进行内置式的保温措施时,一定要在内墙的表面添加平薄板、粉刷钢丝网层、纤网面层等防护设备。在具体施工时,墙面粘贴一定要湿度适中、平整、清洁。另外,确保施工水不会出现下渗的情况。施工时要有顺序的进行,从角落进行施工。针对外侧保温而言,在墙体上一定要用粘结荆或者是锚固件把聚苯乙烯板、水泥聚苯板、玻璃棉板和岩棉板等稳定住。假设保温层使用的是聚苯板时,将玻纤网耐碱聚合物当成是面层是非常好的。 4)成品保护外墙保温层。在吊放脚手架或者是安装模板时,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定要避免与砌筑完毕的墙体发生碰撞。还应该保证预埋件、暖卫和电气管线的安全,避免出现损坏。砂浆的稠度一定要恰到好处,避免迸溅到墙上。 3.门窗节能措施 3.1 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 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弹性密闭型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3.2 门窗工程节能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门窗固定在砌块上严禁用射钉枪固定; 2)框与墙体间缝填嵌的材料宜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或聚苯板条)等弹性材料,并应嵌满压实,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缝,缝隙表面用嵌缝油膏嵌实。 3)中空玻璃的安装时余隙,嵌入深度要符合最小安装要求。玻璃安装时的弹性止动片应安装在玻璃相对的两侧,间距不应大于300mm,压条连续镶入槽内时,第一个弹性片应距槽角50mm。 4.建筑节能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试点工程为某职工住宅楼,该住宅楼为独单元7层,共14户,结构类型为小砌块结构,总建筑面积2200m2。 4.2 影响住宅用电能耗的主要因素及节能潜力分析 住宅楼用电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组成: 1)楼梯公共照明:公共楼梯平台每层安装一盏40w的普通白炽灯,安装有感应自熄开关,耗电相对有限,建议改装节能型白炽灯。 2)家庭照明用电:家庭照明用电目前大多已采用节能灯具。 3)家庭电器用电:住户室内照明灯具及家庭电器类型较多,是住宅用电能耗的主要因素,但节能改造难度较大,建议由住户自行改装为节能型灯具及改用能耗较低的节能型电器。 4)家庭空调用电:室内房间一般安装分体式空调挂机,客厅安装分体式空调柜机。夏季空调用电是居住建筑主要能耗之一,同时也是研究节能改造技术的主要内容。外围护结构是影响空调用电负荷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对住宅楼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并且建议住户安装能效比符合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空调机。 4.3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 住宅楼原屋面采用南方地区常用的砖砌架空混凝土板做隔热层,外墙为190mm厚单排孔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东、西、南面外墙贴灰白色条形陶瓷墙砖,西墙采取了在外墙外挂架空钢筋混凝土遮阳格板的隔热措施。屋面及东、南、北向外墙传热系数采取现场实测方式取得,但其热惰性指标无法由现场检测得出,因而采取理论计算方式取得。西外墙由于采取遮阳隔热措施,其传热系数无法由现场实测得出正确的数值。因此,西外墙传热系数亦通过计算方式取得。经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改造前住宅楼屋面及外墙、外窗热工性能参数如下。 1)屋面 由现场实测获得屋面的传热系数k=3.34w/(m2·k),架空隔热层当量附加热阻r附=0.3(m2·k)/w,则屋面总热阻值为:r0=1/k+r附=1/3.34+0.3=0.599m2·k/w,由此可经计算获得屋面实际传热系数k0=1/r0=1/0.599=1.67w/(m2·k)。 2)外墙 由现场实测获得东、南、北向外墙传热系数k=2.94w/(m2·k);西向外墙采取外挂架空混凝土板遮阳隔热措施后,经理论计算,其当量附加热阻为r附=0.3m2·k/w,则西向外墙总热阻值为:r西=1/k+r附=1/2.94+0.3=0.64m2·k,由此可经计算获得西外墙实际传热系数k=1/r西=1/0.64=1.56w/(m2·k)。 3)外窗 外窗为普通铝合金单片透明玻璃窗,外窗自身遮阳系数sc=0.8。考虑阳台等遮阳措施,通过节能软件计算,外窗综合遮阳系数sw=0.74。 5.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方案 5.1 屋面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比较 屋面现状调查分析:原屋面防水层及架空混凝土隔热板均基本完好,屋面防水层无渗漏现象;经结构验算,屋面结构可满足节能改造所增加的荷载要求。针对原屋面的构造特点,提出两种节能改造技术方案,分别为增加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增加种植屋面系统。通过比较,种植屋面系统构造及施工方案最简便,且符合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是屋顶节能改造的优选方案。但该构造系统的实际效果如何,仍有待今后的试验、检测和分析研究。 5.2 外墙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比较 外墙现状调查分析:经实地查看发现,外墙砖黏结较牢实,经检查未发现空鼓或脱落现象;南北外墙面及外窗安装有大面积不锈钢防盗网,不易拆除;西墙外遮阳板构造牢固,未有松动现象。对外墙的节能改造,一般有内保温和外保温两种方案。 1)外保温方案 由于南面及北面外墙防盗网太多,外墙改造存在较大困难;西面外墙已有遮阳隔热措施,且k 2.0,符合地方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而东面外墙k 2.0,不符合地方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因此,可重点改造东面外墙。根据气候特点,外墙外保温材料可选择的范围有:泡沫玻璃保温隔热体系、evb干粉保温砂浆、 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等。采用evb干粉保温砂浆和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均需清除原有外墙砖,工程量较大,且保温砂浆做外墙外保温层有易于开裂的风险;而采用泡沫玻璃保温隔热体系作为外保温层,可用特殊配比的膏状黏结剂直接粘贴在外墙砖上,施工比较简便。 2)内保温方案 由于住宅楼已建成多年,外墙做内保温将破坏住宅室内装饰,施工不便,对住户生活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内保温方案基本不可行。 综上分析,采取外墙外保温方案是比较可行的节能改造方案,而且根据住宅楼外墙面的现状,可以只对东面外墙进行节能改造,保温隔热材料选用施工简便的无机环保材料——泡沫玻璃保温隔热体系。 6.结语 建筑节能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能够大大节约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地质条件和气候资料进行综合设计,尽量选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形式,同时施工人员还应严格按照有关的规范条文进行施工,加强施工单位各部门间的合作,做好工程各质量点的验收,以建造出环保的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节能分析 1住宅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质量永远是任何一项工程建设的核心,因此住宅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也必须是立足于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将节能和设计相互融合。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对于必须损耗的能源部分应该满足,确保能够正常使用建筑物内各种机械设备。对于供电,还应该注重可靠、安全的基本原则,达到相应的电力要求后,应该进一步优化、改进配电设备设计,使能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2)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在住宅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应该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比如通过控制空调的风量以及空调的温度,在展厅减少工艺照明的用电量,减少线路上的电阻等等。(3)注意经济因素。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其实际的经济效应充分考虑进来,千万不可一味的强调节能,而使运营成本增加。 2新时期下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几种途径 2.1关于变压器节能设计 在变压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两部分能源损耗,一是负载损失(和负载成平方比),二是空载损失(和负载无关)。如果变压器存在负载的情况下,不仅仅会有固定的铁损,同时还有因为电流穿过1次、2次线圈电阻时的损耗。为了减少电压器在短路情况下造成的损耗,应该充分考虑变压器短路电流及其损耗之间的内在平衡关系,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短路阻抗变压器。一般情况下,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主要是指铁芯的涡流损耗以及漏磁耗损,在变压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用油浸变压器、干式变压器等节能型变压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有功损耗。其次,随着功率因数以及最大负荷利用时间的改变,电压器的容量也会有所改变,在选择电压器的时候必须满足所有用电设备总用电量的实际要求,而且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使变压器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转状态,这样有利于延长变压器的使用时间。 2.2关于照明设备的节能设计 现在家家户户都使用照明设计,在住宅照明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节能措施:(1)提高灯具在单位面积内的有效安装功率。通常体育场、车间以及厂房等地方相对比较高,而且建筑面积也相对较大,这种情况下应该按照室外照明系统,可以应用一些高效气体作为放电光源(如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如果是常规普通的室内照明设计,可以应用紧凑型荧光灯,或者也可以采用高效发光荧光灯。(2)可以采用光源用电附件,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但能源消耗相对比较低。比如,电子变压器、电子触发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以及电子镇流器等。(3)尽可能利用自然光源。(4)进一步优化控制灯具的方式,可以采用节能型装置或者节能型开关,这样也有利于节约用电。 2.3关于电动机的节能设计 提高电动机工作效率,增加电动机功率因数是减少电动机电能损耗的主要方式。在电动机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负荷属于连续性质还是断断续续的性质,最终选择一种最省电的电动机。若负荷属于间断的性质,而且在负荷较轻的情况下,电动机工作无法停止,可以安装一个调速装置,主要是为了在额定负荷下,可以确保设备应用的电源是最为常用的,确保电动机始终在额定转速下进行运行。但是处于运转低俗时,可以选择逆变器变频装置,也可以其他的调速方式进行调速。假如负荷连续的情况下,应该检查电动机实际输出功率是否满足各种负荷,如果随着风机、泵的平方减少,其负荷也减少的情况下,在轻载的过程中可将阀门以及风门打开,在低速运转时,选择调速电动机也有利于减少能耗。 3新时期下关于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几点节能措施 3.1选择高效低能耗设备,尽可能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在设计建筑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最先应该考虑采用高效节能产品,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系统本身的能源损耗。(1)针对供配电系统,应该综合考虑用电设备的特点、供电分布、供电距离以及负荷容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设计,使整个供配电系统便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尽可能在负荷中心附近建立变配电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配电半径,降低线路传输的损耗。(2)应该选择合理的变压器台数以及容量,确保负荷因为季节出现变化时,可以灵活自如的投切变压器,确保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这样有利于减少消耗一些不必要的电能。(3)应该将系统功率因数尽可能提高,使线路上的无功传输减少,进而实现节能效果。 3.2应用智能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可以借助现代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监控给排水、空调等专业建筑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以及照明设计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受控机组以及设备的开启和暂停操作,还有应该进行必要的连锁操作。(2)对于各种机电设备的工作运行状态以及故障报警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储存,同时应该实时监测、搜集建筑设备系统的流量、压力、温湿度等主要参数,还可以对变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电流、电源电压、主要的开关状态等进行监测。(3)根据事先预定的系统控制程序,自动的调节被控参数在最佳状态,确保系统能能够在相关设计要求的范围内正常运行。(4)采用各种综合措施使系统能够处于节能运行状态。(5)控制机组的台数,进一步优化机组的实际运行状态。(6)不仅具有自动控制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就地操作、提供远程操作的功能。 4结语 总而言之,节能设计已经成为新时期下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任务,住宅建筑电气设计采用节能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工程的能源损耗,也可降低建筑工程建设资金,可以为我国节能建设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师应该树立节能设计理念,采用各种先进的节能措施实现电气节能设计,确保建筑用电设备以及供配电系统能够低耗、经济运行,尽可能节约电能。 作者:卢岚 单位:广西河池市金石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住宅建筑论文: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分析 1对于绿色建筑中需要用到的一些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在这个层面之上,我们要注意到技术水平的提升,当然也要注意到绿色建筑施工之中的员工的环保概念的全面的提升,让员工的意识发生改变之后,对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施工工作都是很有利的。现在要提到的第三点就是对于节约以及工程质量的考虑,绿色建筑的施工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以及节约都是很重视的,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到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做到这两方面的兼顾是工程施工中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在绿色建筑的施工中要关注到施工的管理,并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来加强对于施工的管理和建设,例如施工之中产生的一些垃圾我们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及时、定时的清理。 2简析绿色建筑施工之中所使用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要点 2.1绿色建筑施工之中对于环保方面的相关技术要求 绿色建筑施工之中绿色当然是一个不能够被忽略的重点,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中的绿色以及环保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接下来我将对环保中的一些技术要点提出详细分析。施工过程之中不能忽略了光污染的问题,对于光污染的严格控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光污染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是人们很关注的一个方面。在有必要进行电焊等施工时,如果环境条件允许,应该把施工地点选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切忌装备好防护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光污染,夜间施工时,若不必使用强力照明灯就尽量不使用,一定要使用的话要加较大的灯罩,严禁把灯光照向施工以外的地方。现在的情况之下,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光污染、噪声污染也是我们施工之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噪声污染往往会对附近具名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在施工的时候,对于设备、施工时间的选取都要做出很详细的思考才行。其次对于环境之中的粉尘污染我们也必须重视,施工现场导致的众多的灰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所以我们在施工的时候对于材料的选取,以及施工的方式都要重视,注意不要造成过多的灰尘的产生。在施工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在安装结构以及一些装饰时,施工地段不能扬起较多灰尘,当然了施工中我们也可以考虑使用低音吸尘器进行相关粉尘的清理,在一些易产生尘土的设备运行时,一定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灰尘清理。接下来需要提到的是关于水污染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很多地方都会出现水资源匮乏的问题,那么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之中注意到对水资源的保护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了,绿色建筑的施工不应该为环境带来很高的伤害。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的就是对于土壤资源的保护,水土流失的问题在我国现在的很多地方都会经常发生,那么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之中也要加以注意,我们要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一个很好的保护,要注意制备的种植和保护。之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我们要保证施工的环境是干净清洁的,这对于施工施工来说是很重要的,定期的垃圾清理不仅能优化环境还能为施工人员带来更好的心情。最后需要注意到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施工现场的保护,施工现场的资源、设施等都是在我们施工中需要注意到的东西,必须进行保护,还有一些特殊的地区存在低下文物,那么我们就要格外重视对文物的保护,这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2.2对于施工材料中需要使用到的技术要点进行的相关说明 第一,我们在绿色建筑施工中要注意使用的材料的损耗率,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是绿色建筑施工中一项重要的观念和想法,低损耗不仅能够节约经济成本,对于环保来说也是很好的。第二,我们在对施工材料购买的过程之中,要使得材料更利于人们进行存储和管理,如果要达到这个要求严格按照事先的计划进行购买和存储就是很必要的了,这样做还能是我们在存储的时候减少材料无故消失的情况的产生。第三,我们在进行采选材料之前,应该对材料的实用性和耐用性进行详细的考虑,并且我们还可以对施工的工序进行合理的优化,高强度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也能更符合绿色建筑施工的要求。 2.3对于能源以及土地的利用中需要注意到的技术要求 在我们进行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时候,相关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应该做好节能环保概念的宣传,提倡绿色环保,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资源进行和里的开发和利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了,我们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的过程之中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自然条件例如气候、光照等因素对资源带来的影响对于绿色建筑中的资源利用是很重要的。对于施工中所使用的土地来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我们在进行施工之前就应该详细考虑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在施工的过程之中对于施工土地的临时保护以及施工时的总体的布局。 2.4在绿色建筑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是需要注意到的技术要点 无论是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还是施工场地的管理。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都是需要加以重视的,我们要对施工场地加以保护防止意外的发生,我们也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施工能力。除此之外,在绿色建筑的施工之中,我们还要加强组织和规划的能力,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励和员工的行为,加强对员工和施工现场的管理。 3结语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文明水平道德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进步,当高楼不断林立的时候,人们察觉到身边的环境也在变得越来越糟,渐渐地,绿色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那么绿色建筑住宅的施工技术的研究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它可以提高生活和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赵玉坤 单位:北京城建北方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住宅建筑论文: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应用 一、BIM技术在当前国情下存在的背景和现状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BIM技术的研究 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趋势是建筑信息化,我国相关领导人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就提出了全面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并倡导将BIM协同等技术应用在工程技术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BIM技术重视的提高及对该项目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在对这项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清华大学张建平完成了对“基于IFC的建筑工程4D施工管理系统”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国家体育场等多个大型复杂工程中;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完基于IFC的BIM的框架体系。BIM技术在市场研究方面也得到了关注与支持,2009年,Autodesk公司组织编制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在中国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中详细说明了BIM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对BIM在建筑工程领域的使用和完善进行了帮助指导。 (二)BIM技术在应用方面的现状 通过对BIM技术研究的深入,我国在该项目上获得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成果。尤其是在2005年,沈阳建筑设计院将Re-vitArchitecture软件运用到大型重大工程项目中,例如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上海世博会等建筑物的施工规划方案都融入了BIM技术,这对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向着科学性、先进性的方向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①对BIM软件的开发利用方面。BIM相关软件是以BIM技术为理念制作的专业软件。在国外,AutodeskRevit系列、BenetlyBuilding系列ArchiCAD等专业软件已经普遍被运用到了建筑行业中,然而,目前在我国这些软件并没有得到普及,一切还处在初级阶段。②BIM技术支持方面。近几年国内出现如北京柏慕进业、鲁班咨询等一些提供BIM技术支持和管理方面的服务。③国内院校方面。在最早研究BIM的国家,他们的课堂积极的引进BIM技术,并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这项技术。而在我国,对培养这些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2012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才开始招收首届BIM方向的工程硕士。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要更加重视BIM技术的学习和推广,并增加资源投入。 二、BIM在住宅建筑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立BIM模型的方法 确立建模软件是建立BIM模型的必要前提。Revit和Tekla这2个系列软件是目前最常见和使用率最高的软件。RevitAr-chitecture和RevitMEP可以帮助建立住宅楼的建筑模型和水电模型,TeklaStructure可以用于建立住宅楼的结构模型。将相关构件做成具有参数意义的构件是在建模过程中的首要步骤,这样可以使构件库更加规范化,从而更方便、更效率的实现建模的目的。模型建好后,通过Revit软件将建筑模型和水电模型转换成IFC格式文件,再将其导入到TeklaStructure软件中,这样就形成了最终的BIM模型。 (二)Revit在单元式户型中的应用 每个住宅项目的设计都是基于固定几种形式的单元户型,不同楼栋的设计也是根据符合其特点的单体形式来完成的,或者是结合同样的户型,将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建筑样式。在住宅建筑的建造中,也可以使用Revit来建立三维户型组,实现标准单元模型或标准户型的创建,将部分组合成整体,构建出不同的楼栋单体,然后对局部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各种建筑单体在立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此种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大量重复制图的情况出现,使工作不再存在冗余性,更加快捷,大幅度的提升了设计效率。长此以往,为后期的住宅设计积累更多完备的内部户型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放式的3D节点视图 在施工绘图初期,呆板地以以往的样本为基础进行修改和临摹是大部分设计人员的绘图方式,之后听取有资历的设计师的意见和建议,再进行相关改正和创作。长此以往,设计人员就无法真正地理解相关建筑的构成,也不能深入地体会到建筑物存在的复杂性,更不会指导建筑物按照此种方式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这样是很不利于设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的。而使用Revit软件设计建筑图纸的方法不同于以往的设计方式,将二维节点转变为三维节点,使图形的复杂性降到最低,不仅直观反映其构造,更容易看懂,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方便学习和应用。 (四)BIM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Revit虽在制图上实现了需求,但在软件之间的互相融合应用方面存在着不足。实际的设计中,无论是模拟建筑环境、计算施工图过程中的结构荷载还是对规划好的方案进行斟酌和修改,都需要在设计和研究的过程中与相关软件结合起来,使流通接口更加开放有利于减少重复工作和信息丢失,也能保证数据信息在传递时的完整性。②目前Revit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剖面、立面图纸构建交接的不完善,构建之间接合关系对自动生成的剖面、立面中存在的问题显示的不够直观、明显,可能导致隐藏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③尽管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落后的绘图习惯得到改善,但但设计图纸的交付标准并没有得到优化。二维图纸的交付方式还是决定了BIM三维图设计的方式,这必然不能使三维图形的直观性得到完美展现,降低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阻碍了BIM技术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三维设计的标准并不断更新完善是势在必行的。 三、结束语 BIM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建筑行业引起重大的波动,对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加大人才的培养,技术的革新,对我国未来长效住宅领域做好坚实的基础,实现从业人员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作者:王娇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住宅建筑论文:老龄社会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1老龄社会下我国养老模式的趋势 目前老年居住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其中居家养老是以家庭居住为核心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则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老年性服务机构安度晚年的模式。我国现行的主要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而且多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养老方式正是居家养老,这就证明,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居住模式的主流趋势仍然是居家养老。由此可见,作为建筑设计人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老龄住宅建筑的合理性和人性化是必要而迫切的。 2老龄社会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2.1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特殊需求 步入老年以后,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各项机能的变化(机能衰退、体力下降);感觉功能的变化(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敏感、承受能力差,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有强烈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心理)、生活结构的变化(对亲人、环境和一些专门服务与设施的依赖性变强)等。 2.2老年社会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应当以人为本,当人不能适应环境的时候,就要让环境适应人,我们要把人的需要始终放在设计首位。老年住宅要以上述特殊需求为依据,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中体现安全、便利、舒适和健康的原则,让有自主行动能力的老人能够更长久地生活自理,让行动略有不便的老人能够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便于接受照顾。 3老龄社会住宅建筑外部环境设施 3.1道路系统 1)车行道路: 主要考虑外部救援时无阻碍和延迟,如道路宽度应全程适合消防车和救护车通行;机动车道路应设置减速带和手控红绿灯等。 2)步行道路: 全程采用无障碍设计。如尽量不用台阶而用坡道解决地面高差问题,以满足需要以轮椅代步的老人的需求;坡道表面进行防滑处理;坡道上安装防跌落的保护设施等。 3)地面铺装: 应选用有弹性、防滑、不易脱落损坏并易于清扫的材料。保证一定的粗糙度,以使轮椅的轮子、拐杖、助行器等能贴牢地面而不易于滑动;地面还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天打滑。 3.2绿地环境系统 1)休闲活动场: 老年活动场地宜分成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以健身活动为主,外围应有大树及休息设施,以利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等,可利用大树荫、廊、花架等,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 2)景观小品计: 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下降,对安全要求高于年轻人,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护要求。 3)植物配置: 植物选择应迎合老年人心理特点,多选择老茎生花的紫荆、深秋红叶和花开百日的紫薇以及青松等可以激发老人遐想的植物,焕发其生命活力。 4)环境可识别性: 由于视力和记忆力的衰退,老年人容易迷失方向,因此要加强环境的可识别性,在环境细部的处理上可设计醒目的标志牌。如路标、导游图、指示牌、雕塑等来加强老年人对环境的可识别性。 3.3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内的公共服务 设施既是家庭生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进一步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重要渠道,种类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商业等,本文着重探讨老年人经常使用部分应注意的设计事项。 1)医疗门诊: 保障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紧急急救,医疗服务设施非常重要。为适应居家养老,社区门诊应建立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档案,以配合日常生活服务、紧急医疗及事故救助的需要;并配设从事老年常见病患诊治的专业医护人员,为社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建筑物对外部分应能供担架和轮椅出入。 2)体育设施: 在社区中应设置一些适合老年人活动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压腿杠、乒乓球台等,以满足锻炼需求。 3)文化设施: 老年人对精神充实更加渴望,因此要有一些文化设施如宣传栏、展示栏,展放一些报纸、科普知识、老年人保健知识等。 4)公共厕所: 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如厕方便,在重点绿化区和室外活动较集中的地段及组团绿地中合理布局必要的公厕、洗手间。在具体作法上要注意无障碍设计,例如室内外高差不宜超过150mm;地面防滑不得积水;标志清晰不受遮挡;在专用厕位内设呼叫器、挂物钩和足够的轮椅回转空间等。 4老龄社会住宅细节设计 4.1楼层选择 为老龄住宅选择楼层位置要考虑几项因素,便于老年人独自或护理者协助外出和往返;遇有停电和电梯故障时减少麻烦;遇有急病求医时能乘担架外出;遇有紧急事故发生时利于紧急疏散。综合看老龄住宅的楼层还是以低为好,具体建议为:处于自主行动期的适合楼层最多不超过9层;处于介助期的适合楼层不超过4层;处于介护期的适合楼层首选1层,最多不超过4层。 4.2公用部分 弱势居民家门口的小环境要保持方便和低风险,这就要求相关设施环环相扣联成整体,形成保护系统。例如出入口实行人车分流;出入口平台的宽度、高度无障碍;出入口设声控照明设施;公共走廊、户门和电梯轿厢尺寸应能容急救担架进入;电梯厅净宽应大于1800mm,满足轮椅回转等等。 4.3套内空间 1)起居室和餐厅: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家停留的时间也会增长,因此设计一个称心如意的休闲空间能使他们身心获益。起居室的规模最小应大于15平米;电视墙避免正对采光口,方便日间看电视;起居室与餐厅尽量靠近或集中,并在老人会客、进餐的位置留出轮椅席位。 2)卧室: 老人活动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停留在卧室的时间也会增长,最终卧室将成为他们全天使用的生活空间,因此老龄住宅卧室设计至关重要。老人卧室应向阳;应有开阔视野和良好日照,窗外5m以内不应有树冠遮挡;卧室至户门的全程应使担架水平通过;在安放好主要家具后要留出不小于1500mmX1500mm的轮椅回转空间;卧室内灯开关及电源、电视、电话等插座位置应能适应床位变更;床头设置紧急呼救的固定按键等。 3)厨房: 厨房是正常和弱势居民使用差别最为明显的部位。高龄和残障者对狭小空间环境的利用和适应程度较低,因此在设计老龄住宅厨房时考虑以下几点:地面没有高差;通道应能通过助行器或轮椅;洗池、操作台高度在770mm—800mm范围内(常人操作高度在810mm—830mm范围);灶具应为电热方式,避免可燃气体等。 4)卫生间: 卫生间的使用频率会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是老年人意外事故的高发区,因此在卫生间中出现救助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布置厕位、浴位和洗漱位时要减少或消除引发意外事故的环境因素。卫生间门宽应大于800mm;地面采用高度防滑材料;厕位靠墙一侧设安全抓杆;抓杆上方设呼叫器;坐便器高度应比正常人坐便器高出200mm;浴位设置不应临近窗户;浴位旁应设安全抓杆和坐凳;洗漱盆的高度应在700mm-780mm范围内(常人洗漱盆高度在780mm-850mm范围)等 5)阳台: 直射阳光和良好视野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尤其对户外活动日趋减少的老年人帮助更大,因此阳台的作用十分特殊。为保证具备轮椅回转,阳台深度应在1200mm-1500mm之间;许多老年人有在躺椅或轮椅上晒太阳的习惯,而阳台的实体栏板太高会形成较大的阴影区,所以应以栏杆、扶手或安全玻璃来保障安全而将实体部分降低,而且最好使用竖向栏杆和扶手。 5结束语 对人整个生命期的尊重,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道德准则,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作者:张红梅 单位:山西省第二建筑设计院 住宅建筑论文:建筑师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1中小住宅建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居住环境及户内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商在这种新市场行情下,若想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要将“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作为定位目标。即使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环境下,也要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现阶段最常面对的问题就是:若单层建筑面积较小,在容积率不改变的情况下,楼栋数和楼层数就会增加,楼栋数的增加就意味着楼间距会有所缩小。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每个地方的日照标准,要保证各栋楼达到国家要求的最低日照时间,就要对楼栋数量以及楼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所以楼栋数、楼栋间距和容积率之间务必要取得较好的平衡。但为了实现在一定容积率的前提下的“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设计目标,那么就需要放弃一梯两户或一梯三户等不经济的设计。由原本一梯最多四户转变为一梯最少四户,增加单栋建筑面积,减少楼栋数量。就最简单的住宅项目来讲,将底层的建筑面积设置为S1,建筑用地总面积设置为S2,总建筑面积设置为S,容积率为2,建筑密度为20%,这样即为:S1=0.2,S2=252,S=10S1,能够建设10层;在项目容积率低于2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小高层项目进行设定开发,能够保证较低的建筑密度。相反,若项目设定为高层住宅,容积率就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小高层的消防标准相对较低,楼内公共交通面积要求较小。高品质、大户型的住宅项目一般会选用一梯两户作为主要户型。楼栋间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楼房建筑的高低,楼房建筑高度和楼栋间距是呈正相关关系。在建造低容积率的开发项目时,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达到“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居住环境要求。低容积率的开发项目,在技术上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苛,所以也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众多,但是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各地政府都在贯彻节约土地资源这一基本政策。在城市土地公开招标的文件中,很多都会要求中小户型占到一定的比例,以满足经济实力较弱的刚需群体的需求。当前建筑开发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既保证住宅品质的前提下又能够解决好高容积率这个问题。 2高容积率的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 2.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开发理念下,为居民营造优越的居住环境。要想使此目标得以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做到最大可能的减少楼栋数。在平面上就应该适度地考虑如何加大单层的建筑面积,争取做到每栋单元能够达到六户左右的同时,还能够做到可以多单元拼接,使楼栋间布置更加合理、组合更加灵活。这么做的优点不仅可以体现在增加单栋建筑面积上,还体现在居民用户公摊面积比例大大降低。其次就是充分利用建筑高度上限,增加建筑层数,同时合理设置建筑层高,若在每层原有的基础上再降低2cm左右,这样一栋建筑物就可以多出两层的建筑面积。向上增加层数和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这两种方法相比较之后会发现,竖向上增加层数此种方法优于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方法,究其原因是一旦使用加大单层建筑面积和降低层高这两种方法,就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住宅品质为代价。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是规划指标是否变动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情况下,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就会带动总户数的增加,总户数的增加必然也会导致规划指标的增加。随着各方面的增加,建筑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车位数的增加。停车位的增加,必然导致居民居住环境的下降,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小区建设者应该以地下停车位为主,地面停车位为辅,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对小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2.2建筑单位综合性设计分析 2.2.1建筑面积公摊比例研究分析 理性购房者对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比较重视的。力争将其控制在15%以内,若高于20%,购房者就会很难接受。18层以上高层设计,一梯2户、4户中,每一层公共交通面积大约设计为40m2或者是70m2。根据每一户建筑面积90m2计算,建筑面积公摊比例分别为22.22%、19.44%。因此说,90m2以下中小型住宅单元若想控制公摊面积,最好是选用一梯5、6的户型。同时,建筑设计需要对电梯、楼梯、过道等公共交通空间进行综合优化,以使其面积低于上述标准。通过降低公共交通面积的方式降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建筑设计首要思考的。 2.2.2精细化户型设计分析 现代住宅主要由客厅、书房、卫生间、卧室、餐厅、阳台等组成,通过适度的联系空间进行组合,这样才能保证动静分区。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以及客户所需,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户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要求下,住宅的户型设计只是满足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建筑师在限定的面积内设计出高品质的户内居住空间。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对人的行为方式和人体工程学进行综合性思考。应将灶台、洗菜池、冰箱、洗衣机、洁具三大件等小元素纳入户型设计的综合考量之中。住宅内每一寸空间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在户型设计过程中,做的面积可控、功能齐全、尺度适当、空间整齐。 2.2.3避免出现无效空间 随着相关条例的出现,以往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大与豪”设计理念已经转变为舒适、自由的新理念。要去除户型设计中“大与豪”的弊病,就应该将其中的无效空间去除掉,所谓的无效空间就是:空间在压缩或是消除之后所具备的功能不会消除。 (1)客厅: 在降低无效空间的选择上,客厅是最有潜质的。客厅的主要功能就是视听。客厅内安装壁挂式彩电已是流行趋势,电视视距最佳为3.54m。U型沙发长边大约为3.8m。试听空间只有在3.5m~4m之间才是舒适的。所以适当地压缩客厅面宽可减少无效空间,同时也不会对客厅空间的功能完整性造成太大影响。 (2)卫生间: 卫生间内功能完善。很多情况下,业主很难接受马桶正对门的设计方式,但是要是马桶不正对门设计的情况下,布置方式就会增加无效空间。在设计上到底是迁就业主的喜好还是坚持科学合理性设计,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3)厨房与餐厅: 厨房长边开门和餐厅并联,此种方式两者之间有着较短的距离,联系也是相对比较便捷的。U型灶台布置占用面积较小,有着较高的操作效率。方正的餐厅空间更加适合餐桌的放置,无效空间最小。 (4)阳台: 阳台所具备的功能,除去晾晒以及养鸟种花等功能之外,不同的家庭会根据自身爱好丰富阳台内容。在同样的面积上,大面宽小进深的阳台所具备的使用功能更加全面。 (5)卧室: 卧室除了摆放床、床头柜之外,还需要考虑衣柜的位置。若卧室空间过于局促,在设计上,应考虑尽量设计低窗台凸窗,因其不计入建筑面积,又能拓展室内空间,开阔视野。 3结语 相关文件出台之后,各地区政府对于“90平方米,70%”这一政策标准进行了深一层次的细化,现阶段内很多开发商会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增加赠送面积,相关政府部门会加大控制力度。房地产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全品质时代,住宅商品房需要增加卖点才能保证销售量。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住宅户型设计的灵感以及创新需要有所提升。所以说,房地行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设计时代,建筑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保证不被市场淘汰。 作者:杨儆 单位: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住宅建筑论文:我国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1高层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剪力墙的设计 据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具体的条件,必去剪力墙的受力特点和区别等等,合理的剪力墙及拥有分布均匀特点的墙体,其建筑的钢心和质心是在同一个地方的。目前来说,很多高层建筑剪力墙数量多分布广,为了确保工程的经济适用和安全性能,需要严格控制剪力墙的钢筋配置。 1.2地基的基础设计 工程造价的决定性条件是地基的基础设计。所以地基的基础设计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步步惊心。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人员要想确保有这完善的基础设计,要实施因地制宜政策,根据当地的条件和相关建筑政策调整设计内容。 1.3荷载组合要求 采用点算程序化计算设计出地基承载力及各荷载组合的特点。当风荷载及地震效应导致高层住宅边角地方竖向作用力大时,如果短期荷载等同于永久荷载,边角的竖向结构就会偏大,而中间又是在原有的小值之上,地基墙体就会受力不均产生裂缝。组合地震作用及重力荷载时,应增大承载力,同时提高承载力的特征值在组合重力荷载和风荷载时。在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地基变形和差异变形。 1.4消防设计情况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消防相关的供水系统主要由消防水池和自动喷水装置构成。消防水池主要是用于存储一定量的水源以供火灾放生的紧急使用,具体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应该依据实际的情况和相关规定执行。而在实际中,常常会发现水池设置位置不当或水池点设置过多或过少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实际的安全隐患,或者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因此,消防水池的布局与数量,必须依据实际的建筑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而自动喷水装置只要是指各楼层设置的灭火器及烟雾探测喷水器。这样的消防系统应该加大设置力度,力求做到每一层都有足够的数量。同时,还需要格外注意在地下室,楼梯拐角等容易忽略的死角位置设置足够的探测喷水器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2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2.1主梁有次梁处附加筋问题 基础结构设计当中,在梁下部的作用力点附以钢筋,做到集中荷载由另加的横向钢筋结构来承重。梁截面高度范围不同,加不加筋对于主梁来说选择也不同,当主次截面相差很大时,主梁就不用加钢筋了,因为荷载较小,没有必要。反而如果相差不大,次梁荷载相对来说较重,就需要添加附加钢筋来分担次梁的承重,实现安全性。针对箱、筏基础底板跳板的阳角问题,如果说底板的钢筋是双排并且两个方向同时有的话,阳角不能够决不允许添加辐射筋。 2.2弹回再压缩设计 开挖基坑时,会有一部分基地反弹受到约束,那就是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地。然而坑中心地基没有周围其他东西的影响,基土是可以实现反弹的,针对回弹部分,人工可以进行清除工作。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坑基中心都需要人工清理,针对小基础的坑底,坑底约束力较大,回弹可忽略不计。 2.3梁、板的计算跨度 梁板结构的意思是,用刚性支座梁,放在梁的中心线位置,这时候梁板就相当于截面板。如果梁是扁的的话,高度和厚度基本等同,长度和弯矩选择梁中心位置即可,同时加上两者的较大值配筋。 3高层建筑设计的提升方法 3.1环境因素 一个建筑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是很重要的,符合我国古代天时地利人才能和的思想。充分考虑当地的气象水文和地质因素,深入了解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在做完调查研究工作之后再开展各项设计活动。水文地质是一个在设计中很容易忽视的部分,然而它的地位却不容撼动,地下水对岩层土层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受到地下水文地质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高层住宅建筑,关乎到很多人的生命安全,更是要充分研究考察选址的地下水文和地质情况。 3.2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建筑选址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考虑到城市其他设施的空间布局,把对城市的影响最大化。建筑物的位置选择和朝向设计是设计师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人们的生存依赖于阳光,在明亮的环境中更有助于培养愉悦舒适的心情,在建筑设计时,依照当地的自然环境,让建筑物朝向光照时间长的方位,这样就可以减少用户在用光方面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前设计好日影图,使建筑物最大程度上接受太阳的照射,以此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走向。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地区都在北半球,因此建筑物坐北朝南的情况居多,建筑体南面的开窗要尽可能大,而其他防卫的窗户面积越小越好。减少热能的损耗,使得用户在不实用空调暖气等设施的情况下,也可享受怡人的温暖。 3.3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现代的高层建筑需要有通风,透光,保温三个最基本的条件要求。为了实现室内室外环境的完美统一,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在围护结构墙体设计方面,也需要建筑师大下功夫。一般来说可选用的产品主要有玻璃幕墙,高分子吸湿除潮材料等。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选择墙体设计材料,减少了建筑成本,同时延长了高层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3.4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设计 当前,低碳式高层建筑设计主要运用的设计手法有以下几种,如利用物联网,数字化技术,仿生学特色来发展建筑行业的低碳式理念。这些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效果。 4结语 高层建筑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不管是针对造价来说还是建筑物最终的质量安全来讲,而选择结构选型具有复杂性,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做出合理选择。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一个体系,服务于高层建筑的选型。设计高层住宅时,充分考虑实用,美观,经济,安全四大要素,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易红伟
建筑电气论文:关于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措施探讨 摘 要:本文综述了节能工作在民用建筑电气领域中应用现状,介绍了在设计及施工管理阶段如何做好节能工作。 关键词:节能;电气;管理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因此,在中央节能减排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提出了节能的要求,节约二次能源——电能,也就成为民用建筑电气的焦点。民用建筑节能的设计原则可分为以下三点。 (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这里谈到灯具不妨多说两句,现在高效光源及高效灯具在市场上已经广泛被使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可提高效率50%-80%。并且对能利用自然光部分的灯具或可变照度的照明采用成组分片的自动控制开停方式,可达到照明节能的效果。我们平常所熟悉的声、光控就是其中一个简单例子。又如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所以在设计及施工该系统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线路的长度。 (2)由两路进线供电的系统,宜采用两路电源同时运行的方案,以减少正常运行时的线路损耗。 (3)单台用电功率大于350kw的电动机宜采用中压电机。 (4)应采用低损耗、高效率的变压器。 (5)配电设计时应使三相负荷达到平衡,必要时可采用移相平衡法或容抗平衡法来改善系统的平衡性。 (6)以电力为主要能源的冷冻机组、锅炉等大负荷设备应设专用电能计量装置。 (7)当成组用电设备的无功补偿容量大于100kvar且离变电所较远时,应采用就地补偿方式。 (8)负荷波动较大的设备应采用变频控制或磁力耦合器控制。 (9)电力干线的最大工作压降应不大于2%,分支线路的最大工作压降应不大于3%。 因此在设计阶段,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建筑电气的节能工作,在施工阶段,就是优化并充分利用资源,其经济效益,就要从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做起,而成本的控制包括材料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械使用和管理三个方面。 材料的使用和管理: 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55%~65%。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必须改变以往材料采购管理权归物资部门所有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项目部的施工压力和施工负担,但为了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低成本投入,应由单一由物资部门管理向多部门 转变。 完善采购制度,严格采购申请程序,由各部门参与材料的采购过程。生产部门提出用料申请,先让技术部门提出技术要求,对所用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技术要求进行确认,再由经营部门对用料的数量、部位进行核准。最后无误,交由物资部门进行采购。项目经理可以在全过程随时进行参与,确保材料采购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人力资源管理: 成本控制中,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工支出占施工总成本的18%~23%。近年来还略有增长。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序定工期、定质量、定人工量,由民工分段承包施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管理中的许多麻烦。同样达到了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也可在施工开始前与民工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及承包书等,明确责任和承包范围,杜绝属于承包范围的工作再另外出现签证工日。这样也可 达到避免生产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 项目部内部人员也应该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除特殊岗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外,其他岗位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采用一人多岗。项目部内可引进竞争机制,各岗位负责人定期写工作总结上交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根据工作表现,从月底工地人员奖金总额中抽出部分奖金奖励表现较好的人员。 机械使用和管理: 施工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0%左右,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窝工与浪费。确定机械手的岗位职责,每天记录所有机械及外租机械使用情况。机械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维修、保养机械,也应该确实地溶入到工地中,了解工程进度。 所以不管是从设计的角度,还是施工的过程控制,民用建筑的节能潜力很大。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再选定节能设备,合理安装,以达到真正减少浪费节约能源的目的。 建筑电气论文:对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建筑的功能和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电气设计的消防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建筑电气消防设计不仅关系着后期工程的可实施性和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决定着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性,所以,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必须依据相关规范,进行严谨的设计,满足相关工艺要求。本文首先阐明了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重要性,然后对对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 电气设计 消防设计 1引言 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建筑功能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出现了如民用建筑、办公楼、公共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相应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也越老越高。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可以说是建筑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现代的建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居住型建筑、办公型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等不同建筑类型的消防系统的实用情况、安全要求、重要性和可能出现消防事故的几率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要因地制宜,无论是对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还是施工工艺都要严格要求,全面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消防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主要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配电的设计,电气消防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定规范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是否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是消防设计是否合格的重要检验标准。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是否合理和完善直接决定着建筑发生消防事故时能否及时、有效、有序的进行解决,能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相关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等,因此在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进行探讨时,不仅要明确消防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的重要性,而且要深入挖掘其中的问题,严格要求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建筑消防系统的有效性和运作能力。 2为何要强化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是最为显著的,但是,随着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建筑的用地需求却越来越大,所以,大部分建筑群如居住型建筑、办公型建筑以及公用建筑等都向着更高、更密集的形式发展。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注重建筑的装修。在人们的生活中家用电器逐渐增多,其中也不乏贵重电器如电脑、冰箱、空调以及一些空调及室外设备等,再加上建筑安装的广告牌、玻璃幕墙、相关的信号灯以及节日时悬挂的彩灯等,在加重建筑群用电负荷的同时由于这些装修材料以及装修方式的复杂多样性,致使建筑物的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有火灾发生,火势难以被立刻控制,只是建筑高层的居民无法安全快速的疏散,不仅加大了消防人员援救的难度,而且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是在火势严重,情况紧急时,消防人员难以仅凭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援救工作,不止会耽误救援的最佳时机,导致人们生民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而且还会因为消防工作的延误和低效而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和谐。所以,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作为构成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建筑电气的消防系统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建筑物电气设计的消防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施工的准确性。还要建筑消防设计人员加强自身的消防设计的法律法规意识,明确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消防设计之于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要点与工艺要求 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主要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配电的设计,电气消防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定规范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严格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等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的设计与施工要严格根据一级供电负荷以及二级供电负荷的 工艺要求,安装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的电源来供电,保证消防控制室可与其进行自动切换。一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 ups 电源作为其crt 显示器与消防通讯设备的电源,同时还要安装直流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在欠压和超压时有报警功能,并保证电源的标准性和规范性。 3.2消防配电系统的设计 建筑消防过程中要是可避免出现电源停止供电的现象,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保证启动相关的配电系统,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令消防设备恢复正常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消防配电系统中应急发电装置的功率做大能达到供电负荷的一半,为保证电机组的持续正常工作,及时为消防系统供电,一般要采用分批启动消防设备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建筑电气消防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在对不属于消防系统电源的断开时要使用低压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然而,因为低压断路器的型号各异,同时其分励线圈在进行分励脱扣时所需提供的电流和框架电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所以需要通过在配电室的主配电箱上或是低压出线开关上实施消防系统电源的断开,如此一来,既能保证联动系统操作方便和电源的选择性断开,又保证了消防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确定建筑的供电负荷 设计建筑消防系统的前提就是先确定建筑的供电负荷等级。建筑供电负荷等级的确定要严格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在等级确定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负荷的电源使用情况,对于一级供电负荷要有最少两个供电电源,如果其中一个电源出现供电故障,要保证另一个电源的供电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对于二级供电负荷主要是要保证供电的持续不断,当电力变压器发生故障或是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时要使供电及时恢复。 4总结 总而言之,消防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工作,需要严格的设计规范和很高的工艺要求,还要相关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全面的消防知识。建筑的消防设计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功能性的体现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领域。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安装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安装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装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质量控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研究 建筑电气安装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近年来随着在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投资不断增加,电气安装工程技术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对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电气安装技术 1、施工前的准备 建筑电气安装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当对建筑安装设计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电气安装人员再会同技术人员对安装、施工图纸进行会审,防止出现遗漏或发生错误,尤其是具体作业人员应当能够看懂施工图纸的内容和要求。建筑电气安装之前,应当详细认知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计划,特别是粱柱、地面以及屋面的施工要求和连接方式,并校对自己所要采用的安装方法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在实际安装之前,应当与土建工程项目施工有效配合,认真做好管线和孔洞的预埋预留工作,同时还要注意防雷接地焊接等事项。土建结构和底板施工时,电气安装工程一定要配合土建工程进行预留预埋工作,即桥架穿越板、线槽、剪力墙孔洞等位置的预埋预留,同时还包括动力、智能电气管线以及照明线路的预埋和防雷接地焊接。 2、线路的敷设施工 线路敷设过程中,专业监理人员应当严格的把关,对于管材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施工。尤其是导线的敷设方式、穿焊接钢管敷设、部位代号、桥架敷设、地板内暗敷、顶板内暗敷、墙内敷设、吊顶内敷设、钢线槽敷设、顶板面敷设等,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与规范的要求进行下料和配管。在配管加工过程中,应当认真把握好的是配管若有一个九十度的弯,则其弯曲半径应当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四倍;若有2至3个九十度的弯,则其弯曲半径应当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六倍,:暗配管弯曲的半径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六倍:同时,埋入地下与混凝土之中的管子弯曲半径应当大于管外径的十倍。薄壁钢管与镀锌管的内径不大于二十五毫米的,可以选用规格不同的手动弯管器;内径应当大于或等于32毫米的钢管,可用液压弯管器。其中,p vc管可根据内径的大小选用规格不同的弹簧弯管,而且内径应当大于32毫米的管子煨弯。当对大量的专制弯管进行加热时,在管子弯曲之后,管皮不至于皱裂或变质。当p vc管子对接时,笔者建议可采用整料套管的方式进行对接,并对其粘接。薄壁钢管与镀锌管严禁使用割管器来切割钢管,钢锯的锯口不能倾斜,管口可用圆锉将毛刺打净。一般而言,直径不小于40毫米的厚壁管进行对接过程中,可采用焊接的方式,绝不允许管口对焊;直径不大于32毫米的管子应当套丝连接或者用套管螺钉进行连接,不可采用熔焊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连接处与中间放接的线盒应当选用专用的接地卡进行跨接。 3、开关插座安装施工 在对建筑电气系统中的插座、开关以及吊扇钩盒进行预埋处理时,应当符合相关的安装要求,尤其是在施工定位过程中,更应当严格按照施工的基本要求进行。左右和前后的盒位所允许的偏差不能大于50毫米,而且同一室的成排位置灯具与吊扇的中心只能允许的偏差不超过5毫米,其中开关盒距离门框的距离一般在150至200毫米之间。在各项电气设备预埋和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现浇板厚度的具体要求。设置吊扇钩时,可用圆钢先弯成一个内径为35至40毫米的圆圈,将圆圈和钢筋慢慢的折成九十度的角,同时还要插入接线盒的底部中间位置,再根据板的厚度将剩余的钢筋头折成九十度的角,然后只需合理搭于板筋之上焊牢即完成安装施工。 二、建筑电气安装质量控制 1、电线管的敷设质量控制 存在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对规范不太了解,或者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技术不过硬。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认真的负责,一味的求工程车进度,再加上监督不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薄壁管取代了厚壁管、黑铁管取代了镀锌管、pvc管取代了金属管;穿线管的弯曲半径一般都比较的小,同时也会出现弯皱和弯瘪的现象,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死弯问题,管子的转弯不按照规定的设计要求;金属管的管口毛刺处理不干净 ,就对口进行焊接,或者丝扣的连接位置与通过中间的接线盒没有焊跨接钢筋;焊接的长度不够,或者点焊与焊穿管子的现象非常严重;镀锌管与薄壁钢管之间没有进行丝接,只是简单的使用焊接;钢管存在着不接地或者接地不牢的现象:管子的埋墙与埋地深度可能不够,尤其是预制板上的敷设管子交叉点太多,严重影响了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解决策略:首先应当严格按照设计与规范的要求进行下料和配管,在此过程中监理专业人员应当严格的进行把关,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管材不准其施工;配管加工过程中,明配管一般只有一个九十度的弯时,其弯曲的半径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四倍;有2至3个九十度的弯时,其弯曲的半径应当小于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弯曲半径应当大于管外径的六倍;埋入地下与混凝土之中的管子,其弯曲的半径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十倍;镀锌管与薄壁钢管之中的内径大于25毫米的,可选用规格不同的手动式弯管器,一般其内径不能小于32毫米。pvc管子依据内径的大小,可选用规格不同的弹簧弯管,其内径不能小于32毫米。这也是当前我国建筑电气安装技术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解决电线管敷设问题的重要策略。 2、电气调试质量管理 当建筑电气安装系统施工完毕以后,应当对该电气系统进行细致的调试,从而可以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第一,一千mω表对盘柜绝缘电阻及电机电阻实施测试,同时还要求绝缘电阻的数值不能小于0.5mω:第二,要对电力电缆的两端相位进行检查,核查其是否相同,而且还要求电网的相序一定要相符,其两端可用标牌作为标记,绝缘电阻的测试值一定不能小于1mω:第三,要对电缆接线施工进行控制,接线一定要搞清楚,同时还要利用校线器作一次校线;所配导线和电缆的芯线端部均要作对应的回路编号;在相关电气设备运行之前,应当严格检查电机的外壳接地情况,看是否具有的一定的良好属性,同时还要电机运转的灵活性与旋转力、不能存在碰卡问题。第四,应当对电机单台进行送电试验,而且送电之前还要充分的调整好过载电流,并且还要将电气设备脱开进行空载试车。用温度计对电机的外壳及轴承温度进行检查,看其是否与相关的要求一致;一般而言,空载试验运行的时间以2个小时为宜,同时还要对试验结果做好记录;联锁系统的调试应当与机械的各项运行配合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设备损害与事故的发生。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电气安装技术水平的高低与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安全性,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建筑电气论文:浅析建筑电气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是依赖于建筑物而存在和使用的,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等关系密切,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发生的电气火灾居各类火灾之首,人身触电事故、电气设备损坏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对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必须妥善地进行处理,防止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各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安全质量问题 措施 一、建筑电气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1、触电危险。触电危险是指由于工程人员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上的疏忽,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疏于维护或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或线路等出现的过热、绝缘失效以及pe线断线等故障,从而对用户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的威胁。 2、电气火灾或爆炸。电气火灾危险是指由于设计过程或运行中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操作造成供电系统中出现的运行短路、过载、铁芯短路、发热等故障,导致局部系统过热,从而带来的火灾或爆炸隐患。 3、静电危害。静电维护由于系统缺乏必要的检修及维护,或接地、跨接装置的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的静电防护不合格等造成的静电或静电火花危害。 4、雷电危害。雷电危害是指由于电气系统中缺乏必要的防雷措施,或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存在缺陷等因素,导致建筑在雷电环境下存在安全隐患。 5、电磁维护。电磁维护是指由于高频设备参数调整不当,屏蔽设备缺陷,或外界环境因素导致人体长期处于电磁场照射下,给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1、塑料管线敷设常见问题 接口不严密,有漏水、渗水现象。恨弯处出现扁,凹,裂等缺陷。 1.1预防措施 购置pvc管时,需购置相应的接头、螺接等附件,以及适应不同管径的冷弯弹簧,以备很弯时使用。管与管连接一定要用接头并涂粘结剂。偎弯时使用与管径匹配的冷弯弹簧,必要时可将垠弯处局部均匀加热,均匀用力,弯成所需弧度,减少出现扁、凹、裂现象。pvc管连接形式有两种:可采用同径管插人法连接,将一头加热胀出承插口,插人深度易为管外径的1.1一1名倍;套接法连接,套管长度易为管外径的1.5一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两种连接方法在连接处均应涂专用胶合剂。管子连接禁止用异径管相连接,如需变径可通过接线盒、箱解决。 2、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问题 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导线的三相、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2.1预防措施 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2根,中间需加平垫片;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采购人员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人员应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 pe线)的作用与色标。 3、箱与盒安装常见问题 箱、盒安装标高不一致;箱盒开孔不整齐;铁箱变形;现浇板内箱、盒移位;安装电气后,箱、盒内赃物未清楚干净。 3.1预防措施 (l)严格按照室内地面标高确定箱、盒标高; (2)铁箱、盒开孔严禁使用电气焊,应用专用工具打孔,以防箱盒变形; (3)现浇板内箱盒应先放稳,用带丝固定好,以防浇注混凝土时箱、盒移位; (4)穿线前,先将箱盒内灰渣清除,以保证箱盒内干净。 4、灯具、吊扇安装问题 灯位安装偏位,不在中心点上;成排灯具的水平度、直线度偏差较大;吊链目光灯链条不平行,引下的导线未编叉;吊扇的吊钩用螺纹钢加工,成型差;钟罩不吸顶,接线盒外露;阳台灯底盘铁板大落,生锈;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太大,不整齐。 4.1预防措施 安装灯具前,应认真找准中心点,及时纠正偏差:按规范要求施工,成排灯具安装的偏差不应大于5mm,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拉线定位,使灯具在纵向、横向、斜向均为一直线:预埋吊扇挂钩时,应用不小于中8的镀锌圆钢与板内的钢筋固定在一起,不准采用螺纹钢,吊钩加工成型应一致,且刷防锈漆,吊扇的钟罩能够吸顶且将吊钩和接线盒遮住,成排的吊扇应成一直线,偏差小于等于5mm;日光灯的吊链应相互平直,不得出现八字型,导线引下应与吊链编叉在一起。阳台灯具的底盒铁板厚度i 0.5mm,油漆表面均匀平滑,能很好地起到防锈的作用。玻璃罩不能太薄,以免安装时破裂;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要先定好坐标,除要求平直,整齐和均等外,开孔的大小要符合筒灯的规格,不得太大,以保证筒灯安装时外圈牢固地紧贴吊顶,不露缝隙。 5、配电箱的安装、配线 箱体与墙体有缝隙,箱体不平直;箱体内的杂物未清理干净;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特别是用电焊或气焊开孔,严重破坏箱体的油漆保护层和箱体的美观;落地的动力箱接地不明显,重复接地导线截面不够;箱体内线头裸露,布线不整齐,导线不留余量。 5.1预防措施 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使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相匹配,如不匹配,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厂家重新加工;动力箱的箱体接地点和导线必须明确显露出来,不能在箱底下焊接或接线,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裸露,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cm~15cm的余量。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安全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一方面既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关联,又与建筑工程的统一组织管理密切相关。在建筑的初期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电气安全的综合措施,既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也要保障各技术措施的有效施行,确保建筑产品的电气安全。 建筑电气论文: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专业,它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现代智能建筑的建设问题,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化的智能建筑飞速增长,而在这方面缺少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各高校中建设这门专业对于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 楼宇自动化 电气照明 1 增设新专业的必要性论证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 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筑电气论文:浅论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摘 要:建筑电气安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影响因子较复杂的工程,在安装过程中的多种问题都影响其安装质量和进度。只有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正确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电气 安装 问题 措施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建筑电气安装也逐渐向数字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人们在追求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对建筑电气的安装也提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电气系统的技术和产品也不断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是随之而引发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这其中有设计图纸方面的原因,也有选购材料和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当然电气施工人员在安装各阶段中专业知识的缺少和责任心的欠缺也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详细的分析这类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并且找到可行的方案来处理这些问题,才能达到保证施工质量和保障用户用电安全的目的。 1建筑电气安装常见问题 总结当前现代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电线管预埋和敷设不符合规定;导线接、连线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规定;配电箱的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开关、插座盒和面板方面的问题;灯具、吊扇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要求;电话、电视系统的敷线、面板接线不符合规定等等。出现这类问题也主要由以下一个方面的原因。 2.设计图纸表意不明问题和相应措施 在整个的建筑工程中,每一步都会根据设计师的图纸一步一步进行,图纸是施工、安装阶段的前提和依据,电气安装也毫无例外。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图纸设计者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亦或是漏洞,这些错误在电气安装过程中都会被放大,更多的时候,设计者不够专业或是对现场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都会造成这种问题。再者就是图纸设计者在图纸的表述中的偏差,现场的安装工作人员不能通过其简略描述而正确安装,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对于电气安装人员,必须详细消化图纸,对工程中的系统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现场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3 材料质量问题和相应措施 材料是建筑电气安装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影响安装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品质的安装材料既可以节省资源和能源,又可以保证舒适、安全。例如,导线电阻率大、熔点低、性能差、绝缘差、温度系数较大;电缆耐压、耐温偏低、绝缘和抗腐蚀性差;开关、插座导电值与铭牌值有出入;塑料产品硬度和强度低、耐温、耐压低、安全性能差;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够强,接触不好,易磨损等等,都属于常见的材料问题。但是,由于材料设备的采购受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工程造价、材料属性、施工难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选择的过程中需各方面权衡,达到质量和效益的最优。 4 电线管预埋和敷设出现问题和措施 工程中电线管道错综复杂,所涉及的管道数目也有成千上万根,在电线管敷设工序上,施工企业对线路安装质量不够重视,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常“重主体、轻安装”,忽视安装环节。施工现场未配备专职电气质检员,管理失控,并且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训练,甚至无证上岗,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就盲目施工,以上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故障。这种故障一旦出现解决就很麻烦,通常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电线管预埋和敷设过程中要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行事。不能出现电线死结、凹痕、多层重叠等现象;在电线管和配电装置相连接时应考虑管口和箱体的固定,管线不应露出太长,不能出现管口不平、管线长短层次不齐等现象;预埋电线管时不应因为方便而仅用钳夹打结弯管口,而是用正规的塞头处理管口薄壁管不应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不应代替镀锌管。电线管预埋和敷设中的问题大都为细节问题,但往往可以从这些细节上看到工程的质量,细节上的漏洞和疏忽很可能就会为以后的安全埋下隐患,所以应足够重视这个方面的问题。 5接线盒、配电箱的安装问题和措施 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是电气安装中的三个重点设备,配电箱作为电气安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电气部分的质量。配电箱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配电箱体没有垂直,导致面板边缘没有和壁面紧贴,故影响其性能发挥;镶嵌在柱子里的盒体、箱体以及混泥土墙面歪斜不正,很影响整体感观。在配电箱预埋的时候,需算好尺寸和位置,不应出现因配电箱坐标、标高不准确而导致其凹入墙面或移位、变形等问题,其次,回路尽量做到编号完整、布线整齐等效果,要根据一次施工到位的要求执行,要达到牢固稳定、美观的效果。并且在安装完成后,要仔细的检查绝缘是否完好,零线、地线是否有交接,检查完毕再送电。最后,配电箱内的杂物应及时清洁,并及时的采取防腐措施。 6防雷、接地的安装问题和措施 现代建筑在安装过程中都会采取防雷措施,避雷带的采用可以有效的阻止建筑物遭受雷电侵害。但在避雷带的安装中也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避雷带定位不合理,采用的材料不合理;引下线和避雷带截面处理不合理;焊接质量差;屋外高金属体和防雷装置的连接不可靠;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变形缝无补偿装置,接地电阻大等。在安装避雷装置的过程中,应按照避雷带的设计要求进行,不能以小换大,以次充好,这样只会为安全埋下隐患;避雷角的定位应合理,应按照规范安装;焊缝的处理应达到平整、无气泡、无杂质等要求;避雷带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必须设置补偿器等装置。 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涉及多方多面,并且自始至终贯穿于安装施工的全过程。为了杜绝近几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频发事故,保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必须从各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保证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电能。 建筑电气论文:论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 [摘要]对于一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从开工到竣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自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确保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提出了几条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 质量 防治 目前高楼大厦遍地矗立,十分现代化,建筑电气增添了不少的新内容,可是在内部有些设备都运转不起来,就是运转起来也不如人意,由于建筑电气是现今新兴的一种技术,他还不完善,在建设施工中还有很多问题、在质量上还有很多通病。下面就针对它的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已求得防治措施。 1 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 1.1原因分析 ①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他们多数人是电工班里的多面手焊工,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②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接地装置》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1.2预防措施 ①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②增强管理人员和焊工的责任心,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并及时敲掉焊渣,刷防锈漆。③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土建如是对头碰焊的,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搭接圆钢。 2 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2.1原因分析 ①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②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③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④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2.2预防措施 ①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②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③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④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程序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⑤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3 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不符合要求 3.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对有关规范不熟悉,工作态度马虎,贪图方便,不按规定执行。施工管理员管理不到位。②建筑设计布置和电气专业配合不够,造成多条线管通过同一狭窄的平面。 3.2预防措施 ①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②电线管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中。当塔楼的住宅每层有6套以上时,建议土建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紧饰方式,这样电专业的大部分进户线可以通过在吊顶之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也可以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使众多的电线管得以隐蔽。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布管时应尽量减少同一点处线管的重叠层数。③电线层不能并排紧贴,如施工中很难明显分开,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④电线管埋入砖墙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子15mm,管道敷设要“横平竖直”。⑤电线管的弯曲半径(暗埋)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要用弯管机或拗捧使弯曲处平整光滑,不出现扁折、凹痕等现象。⑥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3-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⑦预埋pvc电线管时,禁止用钳将管口夹扁、拗弯,应用符合管径的pvc塞头封盖管口,并用胶布绑扎牢固。 4 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4.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②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4.2预防措施 ①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②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③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④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⑤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⑥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5 配电箱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 ①安装箱体时与土建配合不够,土建补缝不饱满,箱体安装时没有用水准权校水平。②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③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生产厂家要求重新加工,或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④加强检查督促,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⑤接地的导线按规范当装置的相线截面s≤16mm2时,接地线最小截面为s;当16〈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16mm2;当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s/2。⑥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裸露,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5cm的余量。 6 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6.1 原因分析 ①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②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③存在不合理的节省材料思想。 6.2预防措施 ①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牢靠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时要横平竖直,应用水平仪调校水平,保证安装高度的统一。另外,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②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③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裸露;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项紧、拧紧。④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150mm为宜;要坚决杜绝不合理的省料贪头。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重要一环,把控电气工程的质量关,首先要做到专人专管、监理方、施工方等协调一致,做足岗前培训,对于常出现的电气工程质量问题应及时调整,严格控制,保障整个建筑项目的优质、安全运行,保障人们的安居乐业。 【关键词】电气工程;建筑工程;施工 随着近几年地产经济的火热,带动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提升新建住宅小区的品质,智能化建设成为众多地产商提升小区品质的关键点,而电气工程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建筑小区内电气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电气工程,如电气设备、线路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能否满足日常生活都直接影响住宅小区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电气工程中应重点加强对施工环节的全面把关,如防雷接地、盘柜安装、配管穿线、灯具安装等都需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经监理与建设方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按时报送交工资料和决算书,只有对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安装质量等进行全面控制,才能保证整个建筑项目的优质安全运行,保障使用者正常工作、居住等。 1.电气工程质量通病 1.1线路敷设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厚壁钢管对焊连接产生内部结瘤,使穿线缆时损坏绝缘层;而薄壁钢管在焊接时会产生烧穿,埋入混凝土时会渗入浆水,导致导管堵塞等问题。这些都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厚壁钢管需加套管焊接,并要求焊缝饱满密实;薄壁钢管则要求接口封堵,以防止潮气渗入管内使管理电线绝缘层老化。高层建筑电线管多层重叠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方式,使进户线可通过吊顶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家中,也可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隐蔽电线管,在布管时应注意减少线管的重叠层数。 1.2配电箱安装 部分铁制配电箱体用电、气焊割大孔;配线管插入箱内长短不一,不顺直;入箱导管入箱位置随意布置,盘后接线混乱;箱体零线、保护地线未从汇流排接出。配电箱应开圆孔,应使用开孔器开孔或钻扩孔后再用锉刀去毛刺,防止穿线时损伤电气绝缘层;电线管导入配电箱时应平整,管口用护套锁紧,防止倾斜;引入引出线应有适当余量,以便检修,应成束放置,尤其是多回路导线不能有交叉现象;同一端孔上导线不可多于2根,须保证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对于很难明显分开的电线层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 1.3照明工具 部分建筑照明工具安装偏位;成排灯具的水平度、直线度偏差较大等问题。这些现象是由预埋灯盒时位置出现问题,有偏差,安装时又没有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因此在安装照明工具前,应找准中心点,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控制,施工时可拉线定位,确定照明工具的纵向、横向、斜向为一条直线。 另外,特殊地区的照明工具型号、规格、安装位置与高度应符合标准,如卫生间、厨房内设计应为防水灯,高于地面2.4米时,其金属外壳应做保护接地,并有专用接地螺栓,具有标识。采用螺口灯头时,如相线未接于螺口灯头中间的端子上,而是将零线接在该端子上,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4防雷接地 部分操作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焊接技术不熟练,焊接操作技术差。为防止此类现象出现,应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提高焊接技术,不允许出现焊缝,不允许随意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 1.5室外进户管预理 原材料采购人员由于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或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不使用烧弯机烧弯,使进户管预埋不符合要求。因此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关,使用厚壁钢管或符合标准的pvc管,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必须掌握使用材料标准;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不得使用焊接,钢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缝,或凹痕现象。 预埋pvc 电线管时,不得使用钳子夹扁或拗弯管口,应用符合管径的塞头封盖并用胶布绑扎。 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防治策略 2.1积极进行一线作业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是施工人员的考察选用,任何好的材料、好的设计,都需要人去完成,尤其是一线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责任心更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及质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那就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意识,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保质保量地完成电气装置工程任务。可对电气质量管理、监督、检测等方面工作人员进行执业人员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执证上岗。可成立专门的培训工作小组,对施工人员按学历、工作年限、岗位要求等方面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实现专人专管,负责为施工人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这种岗位与级别培训相结合的机制,可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 同时要提高质量思想认识,树立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各环节问题,坚持严把质量关。把质量管理工作贯彻到整个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加强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如对一线人员的质量教育、质量责任制及质量汇报工作、检验测试手段和方法等,使质量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应建立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管理工作小组,实现专人专管,充分发挥其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2.2严把质量关,做好施工前会审工作 电气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及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三方应认真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审核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优化,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施工计划,对有关的基础性工作、支吊架预埋和线路管预埋等做出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的时间,以防遗漏或发生差错,对于工程当中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应尽量在会审阶段解决。做好对图纸设计、会审工作技术交底关,明确图纸设计的意图,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变更与返工。 施工中心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相关的工程法规、条例等,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做出处理方案,不允许施工方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程序,且每道工序必须经相关人员验收签字,否则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同时做好工作日志。 总之,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由多个分项目工程组成,电气工程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电气工程应把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认真做好每项工程的验收过程,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质量监督专人专管,且与施工人员要有密切的配合,协调一致,同心协力,才能做好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建筑电气论文:浅析谐波治理措施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程的实践经验,对谐波存在于智能建筑中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用的谐波治理措施作了比较与分析,谨供大家作 参考 之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设计;谐波治理措施;危害 1 谐波对智能建筑的危害 智能建筑中谐波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大量非线性负荷形成的谐波源,例如 计算 机系统、开关电源、 电子 式荧光整流器等导致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发生畸变,产生谐波;二是公用电网本身具有一定的谐波含量和配电变压器作为谐波源产生的谐波,由公用电网侧传输至配电系统。 恶劣的谐波环境将会对智能建筑中用电设备和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于设备自身产生的接地电流在设备和真实地之间产生一个电压降,因此,容易使电脑死机;高次谐波会在中性线上叠加,中性线电流能够在建筑物金属结构上任意流动,从而产生不受控制的磁场,即引发计算机屏幕的频闪现象;由于开关、短路以及负载变化而引起的短时间电压变化将会引起灯光频闪,过度的频闪将会使人体不舒服;严重的谐波畸变会引起在一个正弦周波内的额外过零点,影响测试设备,干扰程序控制装置的同步性,导致控制装置死机。 ②智能建筑中线缆密布,系统设备繁多,微电子装备复杂,且防护能力弱,高次谐波将会使智能化系统设备产生误码、错码、误动作,使信号系统受到污染、产生噪声,甚至连通话质量都不能保证。随着低电压信号在it设备中使用的增加,比特错误率也随之提高,甚至可以高到使整个 网络 瘫痪。 ③在谐波电压作用下,电容器会产生额外的功率损耗,加快绝缘介质的老化。更为严重的是,大量谐波电流很可能引发电容器和系统其他元件之间的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造成电容器超载而损坏;使与电容器连接的配电回路中所有线路、设备因电压闪变、超压、过负荷而损坏。 ④配电回路的谐波电流含量高会使断路器遮断能力降低。这是因为畸变电流过零点时,电弧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要比工频正弦电流大,电弧电压的恢复要迅速得多,使电弧容易重燃,导致误跳闸或在该跳闸的时候根本不跳。剩余电流可能会达到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动作的设定值。事实表明,空气电磁断路器不能遮断其分断能力范围内波形畸变率超过50%的故障电流,而且还会导致断路器损坏。 ⑤电压谐波会导致感应电动机的额外损耗。高次谐波导致的扭矩脉动在联轴器和轴承处会产生磨损和裂纹。由于电机速度是固定的,谐波中储藏的能量就以额外的热量形式散发了,导致设备过早老化。 ⑥对于电力电缆和配电线路,谐波电流频率增高会引起明显的集肤效应,导线电阻增大,线损加大,发热增加,绝缘过早老化,容易发生接地短路故障,形成潜在的火灾隐患。在智能建筑中大量集中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大面积采用电子节能气体光源照明的场合,中性线电流甚至达到相线电流的2倍,致使中性线过热、烧毁,甚至导致火灾。 2 谐波治理的主要措施 ①采用无源滤波器。采用无源滤波器是传统的抑制谐波的方法。无源滤波器包括一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抗器与电容器。此电路的阻抗在某一频率下,被设计成比电网中的其他电路低的多。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容易过载,在过载时会被烧损。另外,可能造成功率因数过补偿,同时无源滤波器不能受控。因此,随着时间的改变以及配件老化或电网负载的变动,会改变谐波振频率,使滤波效果下降。更重要的是,无源滤波器只可以过滤一种谐波成分。如果过滤不同的频率,则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滤波器,如有的滤波器只能滤除三次谐波。 ②采用有源滤波器。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实质上是一个受控的、快速反应的谐波电流源,与非线性负荷并联,自动检测非线性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dsp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igbt高速开关器件,经过输出电抗器,输出与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谐波电流,起到补偿谐波的作用,其结果是系统只向负荷提供基波电流。 在设计有源滤波器治理位置时,需要根据剧场配电系统和负荷情况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安装位置。有源滤波器的安装与谐波源越近,滤波效果越好,这是减小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畸变的最好办法。但在一些非线性负荷分布负载的场合,可以采取变压器总补偿或二级配电补偿的方案,而且不同方案可以配合使用。由于有源电力滤波器安装位置灵活,可以完全实现根据设计需要达到最完美的谐波治理效果。 ③采用混合型滤波器。可将有源电力滤波器与无源电力滤波器混合使用。其中,无源滤波器由3、5、7、9次单调谐滤波器支路及高通滤波器支路组成。有源滤波器由8个igbt、直流电容及滤波电感构成。直流电容可为有源滤波器提供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滤波电感可减小有源滤波器产生的高频开关频率谐波。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串联后并人电网。由于有源滤波器不是直接对谐波电流进行消除,它所产生的补偿电压中只含有谐波电压,故其功率容量很小,具有良好的 经济 性,从而可降低系统成本。 ④采用谐波保护器。采用磁性方法治理谐波比有源滤波器成本更低。谐波保护器从任何一种谐波对电路系统带来危害的本质上着手解决问题,即采用磁场吸收谐波能量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此类产品如谐波保护器(hpd),采用了超微晶合金材料与创新科技的特别电路,能吸收各种频率各种能量的谐波干扰,将谐波消除在发生源,自动消除对用电设备产生的随机高次谐波和高频噪声、脉冲尖峰、电涌等干扰。hpd并联在电路中使用,本身并不耗电。 3 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谐波具有多发性、随机性和不可重复性,导致智能建筑中的各种电气设备性能下降、无法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为保证 现代 智能建筑中各种不同类型设备和 计算 机及精密 电子 装置正常、可靠、高效地运行,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从以上分析可知,笔者觉得采取混合滤波器能快速、有效地跟踪谐波变化,抑制谐波,是最有成效的一种措施。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措施浅析 摘要:建筑电气火灾防范任重道远。主要可以从建筑电气线路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照明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监督管理的强化和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新技术的运用五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火灾 建筑电气 线路 防范 0 引言 自国家“七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 发展 ,满足了因 经济 发展而带来的用电量大幅度增加的需要,然而,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频率也随之日益提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不断寻找相对有效的建筑电气防火安全措施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常抓不放。 1 强调建筑电气线路的火灾防范 据统计,建筑电气火灾中,电气线路引发的火灾占电气火灾的60%以上。而其中最为常见电气线路火灾又属短路故障引发的火灾和线路长期过载引发的火灾。 1.1 短路故障火灾防范 短路,俗称连电,是指电气线路中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之间短接起来的现象。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引燃温度,即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引起建筑电气短路的原因多样。当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或受到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而失去绝缘能力,即可能引起短路事故。绝缘导线直接缠绕、勾挂在铁钉或铁丝上时,由于摩擦或铁锈腐蚀,很容易使绝缘破坏而形成短路。由于设备安装不当或工作疏忽,可能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机械损伤而形成短路。由于所选用设备的额定电压太低,不能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可能击穿而短路。由于维护不及时,导电粉尘或纤维进入电气设备,也可能引起短路事故。由于管理不严,小动物或生长的植物也可能引起短路事故。在安装和检修工作中,由于接线和操作错误也可能造成短路事故。此外,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且比短路电流更强的热效应,也可能引起火灾。 防止建筑电气线路短路的措施主要有:第一,严格按照《电气设计规程》的规定,设计、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电气线路。第二,防止电气线路绝缘老化,除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应定期对线路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查。第三,不同的工作环境,电气线路中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和敷设,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进行。第四,加强电气线路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操作事故和未经允许情况下乱拉乱接线路。 1.2 线路长期过载火灾防范 过载,也称过负荷运行,是指超过电气线路和设备允许负荷运行的现象。负荷是指电气设备和线路中通过的功率或电流。线路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是导线截面积选用过小,实际负荷远远超出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或在线路中加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设备等原因所造成的。 防止建筑电气线路长期过载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要做好导线材料的选择。由于国家“以铝代铜”的政策影响,许多地方一般采用铝芯导线,但对于电路要求较高的建筑,为提高截面载流能力,便于敷设,应多采用铜芯线。同时进行精确的负荷 计算 ,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第二,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功能确定导线的敷设方式。一般吊顶内的电线应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管配线,如pvc管,也可以用金属管配线,或带金属保护的绝缘线,用来避免导线短路时引燃可燃物。消防用电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第三,高温表面灯具附近的导线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如玻璃、石棉、瓷珠等护套的导线)而不应采用具有延燃性绝缘导线。 随着 工业 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热设备从工业到家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炉子、电烤箱、电暖气、电熨斗等,而这些设备都容易使线路过载。这些电热设备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设备,具有功率大、加热温度高、控温时间长的特点。据统计,许多电热设备火灾都是违反操作规程,将电热器放到易燃材料上长时间烘烤未拔掉插头等烤燃周围可燃物而引起的。根据电热设备的火灾危险性,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一是电热设备功率比较大,应防止线路过载,最好采用单独的配线供电。二是电热器具,如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等,一般通电时,人员不能离开,应养成人走断电的好习惯。为了确保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防止火灾,必须严格遵守电器安装、使用的有关规定。 2 重视建筑电气照明的火灾防范 建筑电气照明已经成为建筑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火灾。建筑电气照明是把电能转化成为光能而发光的一种光源。照明灯具在工作过程,往往要产生大量的热,致使其玻璃灯泡、灯管、灯座等表面温渡较高。其火灾危险性十分显著。电器照明设备,品种数量多,线路复杂,如果设计、安装、使用不慎,极易引起火灾。 防止建筑电气照明火灾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要根据灯具的使用场所、环境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灯具。第二,照明灯具在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过程中,都伴随有能量损耗,致使灯具表面温度较高。所以要根据环境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来选择照明灯具,而且照明装置应与可燃物,可燃结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用纸、布或其他可燃物遮挡灯具。第三,灯具应安装在不燃的基座上,尽可能安装表面温度较低的灯具,采用埋入式安装在吊顶里面的灯具,与吊顶之间应作隔热处理。照明光源尽可能采用冷光源,没有条件的应保证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或采取隔热措施。第四,镇流器与灯管的电压和容量应相匹配,镇流器安装时应注意通风散热,不能让镇流器直接固定在可燃物上。第五,安装有表面温度较高的灯具时,应对灯具正面和散热孔加装铅丝防护网或不燃材料制作的挡板,以减轻灯具爆裂时玻璃碎片和炽热的灯丝飞溅造成危害。第六,采用霓虹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一般霓虹灯的工作电压高,火灾危险性大,安装霓虹灯的灯柄、底板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或对可燃材料进行阴燃处理。当霓虹灯变压器安装在人员能接触到的部位时应设防护措施。第七,要避免在灯光装置区域悬挂旗帜或发射彩带等空中移动物体,以防这些物品与高温灯具直接接触并发生缠绕或碰撞而引发火灾。 3 抓好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的火灾防范 建筑电气系统中配有许多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接插件,由于在安装、使用及维护方面的原因电气接插件容易产生电弧、发热现象,其火灾危险性很大。有的建筑为了测试的需要,还安装有临时电源插座。有的建筑电气把几十个用电器同时开启且持续时间长,火灾危险极大。 防止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火灾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认真按照规定选型并按规定正确安装,不应安装在易燃易爆、受震、潮湿、高温或多尘的场所,应安装在干燥明亮、便于进行维修及保证施工安全、操作方便的地方。第二,避免安装临时插座,有实际需要的应充分考虑到电源线路的负荷承载能力,选择适当型号的电插座,在承载力范围内联接用电器,并要注意它的运行状态。第三,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接插件应慎重选择,要选择优质合格产品。 4 加强建筑电气的监督管理 国家对建筑电气各项工作都进行了规范,但在实际中往往执行不到位,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各方的意识,按照规范建立完善的责任问责制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尽可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建筑电气监督管理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制定建筑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技术条件 第一,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第二,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三,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采用避雷针、避雷线、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第四,低压电力系统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第五,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第六,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设安全标志。 4.2 完善建筑电气设备作业人员要求 第一,无证不能上岗操作;如果发现非电工人员从事电气操作,应及时制止,并报告领导。第二,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规程和制度,不违章作业。第三,对管辖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负责。第四,认真做好巡视、检查和消除隐患的工作,及时、准确地填写工作记录和规定的表格。第五,架设临时线路和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完备审批手续,否则应拒绝施工。第六,积极宣传电气安全知识,制止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指挥。 4.3 熟悉建筑电气设备起火时操作要点 当发现电气设备或线路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尽快切断电源。切断电源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起火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第二,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磁力启动器,而不是先操作闸刀开关切断电源,以免引起弧光短路。第三,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第四,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电位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空中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附近,防电线切断后断落下来造成接地短路和触电事故。 5 运用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新技术 5.1 电弧故障断路器 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包括它的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实现方法。其通过电流互感器感应ac(交流)电流的大小和di/dt,然后用op(运放)进行处理后,将信号再输入mcu (微控制器单元)进行a/d (模数转换)处理,mcu将采样数值进行分析,如果符合故障电孤的特性,mcu将发出断珞器脱扣信号,使断路器断开。 传统的断路器只对过流、短路起保护作用,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是在传统的断路器的基础上添加了崭新的功能——对电弧故障起保护作用,以防范电弧引发的火灾。而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是将传统的过流、短路和漏电保护功能集成,再增加一个电流互感器。电弧断路器(afci)硬件原理见下图: 5.2 自动探测定位的水炮灭火系统 自动探测定位的水炮灭火系统如图2所示。该灭火系统可以对大空间的火灾位置做出高精度的自动定位,并自动瞄准火灾位置喷水灭火,适用于大面积、大范围的 体育 场馆、火车站,大的批发市场、商城,大型影剧院的自动定位灭火。 5.2.1 通过红外线探测装置探测火灾,并自动定位火灾的位置-红外线探测装置是由红外线火灾探测器2和图像处理盘3构成,进行高精度的火灾判断,并自动定位火灾的位置。红外线火灾探测装置的监视范围为水平方向200°,垂直方向90°,最远距离200m。 5.2.2 灭火水炮瞄准火源位置喷射水柱,进行有效灭火。灭火水炮可以自动瞄准被红外线火灾探测装置所定位的火灾探测位置,进行喷水灭火。通过操作控制盘可以分别控制灭火水炮的俯仰角度、喷雾角度以及喷水压力;并可根据火灾位置的距离,自动选择最适当的喷水途径。而且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自动喷水方式和手动喷水方式的切换。 5.2.3 通过中央操作台15对系统进行集中监视。中央操作台15是进行系统集中 监视以及进行总控制的装置。在显示信息的crt装置上,实时显示系统状态,并通过清晰易懂的图表显示,可准确掌握火灾发生时的状况以及喷水情况。另外,在中央操作台15的操作部分可以远离操作水炮和itv监视器。 5.2.4 通过itv监视器确认火灾情况。itv监视器(摄像机)能够瞄准红外线火灾探测装置所定位的火灾位置,并且把火灾状况显示在中央操作台15的彩色显示器上。因此,itv监视器发挥着灭火活动中的支持作用。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浅析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大,提高了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这就使得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竣工后运行的安全可靠程度、投资效益的体现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从开工到竣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自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确保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提出了几条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 质量 防治 0 引言 目前高楼大厦遍地矗立,十分 现代 化,建筑电气增添了不少的新内容,可是在内部有些设备都运转不起来,就是运转起来也不如人意,由于建筑电气是现今新兴的一种技术,他还不完善,在建设施工中还有很多问题、在质量上还有很多通病。下面就针对它的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已求得防治措施。 1 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 1.1 原因分析 ①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他们多数人是电工班里的多面手焊工,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 ②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接地装置》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1.2 预防措施①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②增强管理人员和焊工的责任心,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并及时敲掉焊渣,刷防锈漆。③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土建如是对头碰焊的,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搭接圆钢。 2 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2.1 原因分析 ①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 ②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 ③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 ④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2.2 预防措施①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②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③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 教育 ,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④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程序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⑤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3 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不符合要求 3.1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对有关规范不熟悉,工作态度马虎,贪图方便,不按规定执行。施工管理员管理不到位。 ②建筑设计布置和电气专业配合不够,造成多条线管通过同一狭窄的平面。 3.2 预防措施①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②电线管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中。当塔楼的住宅每层有6套以上时,建议土建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紧饰方式,这样电专业的大部分进户线可以通过在吊顶之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也可以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使众多的电线管得以隐蔽。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布管时应尽量减少同一点处线管的重叠层数。③电线层不能并排紧贴,如施工中很难明显分开,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④电线管埋入砖墙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子15mm,管道敷设要“横平竖直”。⑤电线管的弯曲半径(暗埋)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要用弯管机或拗捧使弯曲处平整光滑,不出现扁折、凹痕等现象。⑥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3-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⑦预埋pvc电线管时,禁止用钳将管口夹扁、拗弯,应用符合管径的pvc塞头封盖管口,并用胶布绑扎牢固。 4 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4.1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 ②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4.2 预防措施①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②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③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④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⑤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⑥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5 配电箱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 ①安装箱体时与土建配合不够,土建补缝不饱满,箱体安装时没有用水准权校水平。 ②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 ③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生产厂家要求重新加工,或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 ④加强检查督促,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⑤接地的导线按规范当装置的相线截面s≤16mm2时,接地线最小截面为s;当16〈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16mm2;当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s/2。 ⑥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裸露,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5cm的余量。 6 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6.1 原因分析 ①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 ②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 ③存在不合理的节省材料思想。 6.2 预防措施①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牢靠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时要横平竖直,应用水平仪调校水平,保证安装高度的统一。另外,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②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③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裸露;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项紧、拧紧。④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150mm为宜;要坚决杜绝不合理的省料贪头。 建筑电气论文: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电气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工程质量标准、工程材料、器件和设备的质量、质量文件等方面,论述了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提出了只有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和提高电气工程质量。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 质量控制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大,提高了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这就使得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竣工后运行的安全可靠程度、投资效益的体现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从开工到竣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自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关于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谈一些体会。 建筑电气工程,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各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坚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重点抓质量控制。电气质量管理要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好质量、数量和成本的关系。把质量管理工作贯彻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实行全面管理,把电气工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转移到“质量第一”的轨道上来。加强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如质量 教育 、质量责任制、质量情报工作、检验测试手段和方法等,使质量管理检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建立电气质量管理小组,充分发挥其质量监督作用。 要保证和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对电气管理及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教育、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以主人翁的态度保质保量地完成电气安装工程任务。有些电气质量管理人员的选择配合不严格,有的质量管理人员资质不符合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使质量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对电气质量管理、监督、检测人员应实行执业人员资格考核制度,按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质量管理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并经过培训考核级。岗位工作要与其级别相结合,形成一种激进机制,这样会促进质量管理、检测人员继续学习深造,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成立培训中心,负责对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进管理,推动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尽管当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但工程质量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这关系到竣工后的安全运行问题。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完全可以体现出建筑电气专业管理人员在施工工作中,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要求、切实把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人班组是直接从事一线施工的基层组织,要根据电工专业的性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人岗位责任制,要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心中有数,这个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正确贯彻和执行国家关于工程质量的方针、政策,制定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电气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查,经常开展工程质量的动态分析,针对关键性的部位以及当前存在的质量通病,采取有效措施。各级电气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质量责任制,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针对在电气安装施工中比较常见的质量事故,应事先采取对策并加以控制,起到预防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加以充分的研究,影响电气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如由于工程设计的缺陷而造成的质量问题,电气工程在开工前,应通过参加设计方案制定,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等形式,检查设计质量,发现设计问题及时提出并共同分析处理,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图纸上的差错影响工程质量。由于材料和设备不合质量标准或存在问题而造成质量问题,电气设备和材料是工程实体的构成部份,其种类、型号、规格多种多样,性能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材料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对设备、材料严格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订货、采购、运输和保管,这其中某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将会影响工程质量。这就要求对进厂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检查和必要的解体检查。同时还要核实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说明书、装配图和试验报告等有关资料。做到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不采购、不验收、不使用。对进场的合格材料和设备要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发霉、损坏。由于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违反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而造成质量问题的,电气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的依据,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因此开工前必须对施工组织设计所采用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审查核实,看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等。同时还要求向班组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由于对工程项目的检验方法错误或不精确,不能对电气安装工程作出正确的质量评定而造成质量问题等。施工过程是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必须坚持按图施工,经过会审的施工图纸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不得任意修改施工图纸,电气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是施工的准则,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必须按照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和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必须立即补救,不留隐患,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是正确判断电气施工质量的前提,必须保证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并使检测工具、仪器、仪表和检验设计达到要求的精度且处于完好状态。多数情况下,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往往是互相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必须以预防为主,从施工准备到交工验收,分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工程材料、器件和设备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天因素,电气质量管理人员对进场的合格材料和设备要及时填写“工程材料报验单”并附加材料清单、材质证明(检验报告) ,经核验,认定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使用实行强制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符合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摘要】电气设计者对电气进行设计之时,不但需要考虑到用电负荷逐渐增长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供电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要求。通过某种意义上说,建筑电气也对建筑现代化程度有决定作用。本文是对当代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些领悟体会。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分析 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与安装质量的把控,属于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是确保整体建筑项目质量以及进程的关键条件之一。对住宅建筑电气进行安装设计的过程之中,有关电气的安装部门一定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的操作规范以及技术规程,秉持遵循确保安全、能源节约之类有关要求,综合考虑经济、适用、安全和四周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还有将来改造工作进行的可能性多种因素。如何从现实出发,来因地制宜地采用有关的方法以及对策处理相关问题。 1当代建筑电气设计基础性内容 1.1最大程度使线路耗损降低 建筑当中的配电线路都有电阻存在,而电阻存在一定会有消耗功率的现象,而且若是线路越长则电阻就越大。想要使线损就一定要尽可能使线路电阻减少。所以,在建筑电气设计当中,首先得问题是必须对线路的路径进行合理选择:线路尽量要为直线,使回头线路减少。另外,电气功能用房的具体位置必须明确:变压器尽可能与负荷中心接近,使供电半径减小;增加导线截面积,采取季节性的负荷线路。 1.2合理选择电气照明装置 电气照明装置必须消耗很多电能,属于现代建筑最主要的节能关键点之一。所以,在电气设计当中一定要注重对于电气照明装置的合理科学选用。对照明装置进行选择时,有关的设计人员一定要综合装置运行的能源损耗、使用年限、发光的功率还有产品的价格之类的多种因素,经过认真分析之后选择出住宅建筑上最适合的照明装置。与此同时,除了要确保电气照明装置以外,还必须重视建筑的整体成效以及视觉的美观度。 1.3科学选用电气负荷以及供电的范围和方式 ①如果住宅建筑的电气整体负荷比200kV•A要小的时候,其供电的范围在200m之内,就能够利用周围的现成线路(低压为380V/220V)进行供电。②如果住宅建筑的电气负荷比300kV•A大的时候,为了使线路的耗损减少、电失降低,需要采取高压供电来完成高压深入到负荷中心中的供电方法。③如果住宅建筑的电气负荷比8MV•A小的时候,能够采取10kV电压进行供电,于住宅建筑的适当位置架设10kV/0.4kV/0.23kV的变电所;这里要尤其重视设置,必须要考虑的两方面的因素:a.变电所的系统容量限制到低于3.2MV;b.变电所控制的供电半径通常控制到250m的范围之内。建筑规划的用电负荷需要照顾到未来的发展,对于变电所需要留存余量,为将来的发展需求未雨绸缪,住宅建筑的规划争取能够一次到位。 1.4各种建筑单位面积的用电指标 1.5电气控制系统的合理规划 较大规模的住宅建筑需要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电气控制系统。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选用之时,必须合理利用无负压生活水泵、变频水泵、变频调速风机以及电动机之类装置,便于能够发挥出更显著以及更好的效果。 2住宅建筑中的电气设计要点 2.1供电系统的合理可靠性设计 住宅电气的设计必须首先确保用电上的可靠性,由于其涉及到的是人们的生活安全,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下面两方面展开:①在新建造的住宅楼中规划建造配套配电房。有关配电房的构成是配电装置以及变压器,这就属于住宅区的低压以及高压进出的重要枢纽。在这里布线需要采取专用的电缆保护管又或是电缆沟承担线路进出任务。具体的装置能够采取预装型的变电房,来使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提升。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供电。能够采取10kV高压双侧的电源进线模式,此种方法能够利用分段的开关又或是箱型变四工位的开关对网络进行控制,通过开关柜和变压器连接;在低压一侧能够采取单母线的分段方式完成运行任务。也能够采取10kV高压侧的单电源入线方式,在低压侧的单母线可以分段也可以不分。以上第一种方法可靠性能很高,然而投资比较大,适合在高等级的住宅当中采取;而另一种可靠性不会比前面高,然而其优势在于投资很小,通过日常生活供电需求的满足程度而言,也能够达到日常生活的用电要求。此外,在采取第二种方法进行供电之时,还需要对发展需求进行考虑,在配电室设计当中需要对高压进线柜位置进行预留,其是为了之后的增容提前准备。与前面两点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到,建筑电气设计当中供电的设计以及方案建立需要满足小区中的具体供电需求,对配电房又或箱型变进行配套设置;同时于10kV的电源进线出要有增容扩展空间的预留,如此便能够确保建筑住宅供电端口处的灵活以及安全。 2.2变压器选用以及确定台数 在电气系统设计当中还必须明确系统变压器的数量以及容量,来确保建筑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并且在选用的过程当中还必须对以后负荷增长可能性进行充分考虑,通常采取的计算方式是:①集合单位的住户负荷推算方法,依据我国目前的人们用电负荷平均值对其估算,此数值是每户为4kW,而远期预估是8kW。②单位面积的估算方法,依照资料统计的结果,在我国现今的住宅电气设计居民的单位面积用电负荷是每平米35W,远期的估算是70W。依照上面两种估算方式就能够获得住宅建筑中的用电状况,且能够依照其对变压器进行选择。详细计算思路为:不思考住宅内部人们的作息时间有着不同,取一个同时系数,与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功率相加,取值采取最佳的负荷功率,如此便能够分别计算远期以及近期变压器的容量需求。那么便能够在设计当中利用近期的容量当做是建筑住宅的变压器容量,并且设计对一些远期容量进行预留,这样就能够确保此建筑住宅基本的用电需求。 2.3建筑住宅进户的线路以及室内的线路规划 为了确保人们用电安全,建筑住宅应当采取TN~C~S、TN~S,住宅进户线路一定要采取三线制。而每套建筑电气线路的分支数量至少是5条;对于空调电源一定单独进行预留,而且与照明电源和插座电源的设计进行独立分路;卫生间与厨房的电源插座同样需要有独立回路设计;空调电源回路的导线面积应当适当提高,不能够比4mm小,别的要高于2.5mm。对于室内电气设计还需要确保每个房间最少安装一个墙壁插座,想要更加方便的话客厅能够适当进行增加。总的来说,建筑住宅的室内电气设计需要具备前瞻性,应为了人们的使用便捷,尽可能一次到位,这样就能够防止后期导线以及插座的增加与更换等造成的隐患麻烦,并且统一的施工以及设计还能够使得电气系统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2.4室内配电系统的设计 当前人们的生活与电气使用是分不开的,而家用电气更新速度很快,新型电气带给居民问题也会增多。厨房不断的电气化,使得厨房变成电气聚集的区域。因此不仅在厨房有很多插座的设计,还需要针对供电回路适当进行增容,能够选用BV•3×4mm。所以,室内的配电系统设计当中,对于较高规格的建筑需要依据面积对其适当进行扩容,依据家电最大的累计容量对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如此的设计常常会高于一定的标准,一般要比10kW高。对于一些单身公寓来说尽管面积较小,但是电气非常齐全,通常用电量是3~4kW。因此在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现在,提升用电可靠性就必须从细节出发,对于不同用途的建筑有针对性的进行考虑,把室内配电系统设计的安全以及合理,不仅不需要为了不必要的扩容使成本增加,也不用顾及眼前的利益而使安全性降低。 2.5消防报警以及自动灭火机制设计 伴随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建筑于火灾自动灭火报警机制上也逐渐一致起来,现今主要包含着五个部分:气体的自动喷射、自动洒水灭火设备、分区的消防中心以及火灾探测设备,来确保灭火报警自动化系统。这个具体过程当中,依靠探测器对火灾信号进行探测,且将其自动转化成电信号,而电信号进入到分区报警设备与消防中心当中,转变成声光的报警信号。整个的消防监控指挥依靠消防中心实现。因为建筑中的消防用电设计包含着多学科,且控制范围、功能以及规模都较为复杂,所以设计复杂性也正在逐渐增高。 3总结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步,建筑也会得到更好发展,建筑设计过程之中必须对电气设计工作重视起来,才可以在设计过程之中降低浪费能源的现象,与此同时,也可以使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为人们带来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建筑电气论文: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技术浅析 摘要: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采用防雷接地技术,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防雷接地在电气工程内起到保护的作用,属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高层建筑楼层多,电气系统复杂,应该合理规划防雷接地技术,确保防雷接地在电气系统中的规范性。本文主要以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中,高层建筑成为主要的建设项目。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中,采用防雷接地技术,预防雷击事故。雷击对电气系统的破坏性强,再加上高层建筑垂直高度的影响,增加了电气工程中的雷击发生机率。高层建筑电气工程内,积极落实防雷接地技术,保护电气系统,以此来提高电气工程在高层建筑中的安全水平。 1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现状 我国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接地中,建筑工程的桩基、承台属于防雷接地施工中的重点,实际很多建筑工程中,桩基和承载缺少接地的条件,导致防雷接地系统的埋深不够,增大了接地电阻的数值,进而降低了防雷接地的效果,严重干预到防雷时的泄流效果[1]。高层建筑中,电气系统复杂,对防雷接地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现阶段,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接地中,仍旧存在几点缺陷,如:电阻值不够、泄流不当、避雷网不全面等,防雷接地中的问题,直接会影响到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效果,无法实现高效、全面的防雷,必须规范好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接地技术,才能保护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确保电气工程具有防雷的条件,完善电气系统。 2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的防雷接地技术 2.1引下线与接地网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技术中的引下线施工,参考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引下线的施工内容,确保引下线施工的规范性。引下线在防雷接地技术中,容易出现误差,必须以工程图纸为依据,才能准确的标记好引下线的位置[2]。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施工中,标记出引下线和建筑主钢筋的焊接点,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执行,期间不可随意更改引下线的连接位置。高层建筑的基础大底板,主钢筋与引下线焊接,连接构成10m×10m以内的网格区域,主钢筋直径不能低于16mm。引下线焊接时,如果结构柱和主钢筋有不匹配的地方,就要采用跨接焊接的方法,焊接主钢筋与结构柱,构成电气通路,提升引下线的防雷水平。高层建筑防雷接地,利用引下线,围绕电气工程设计成接地网,接地网之间采用焊接的方法,焊缝饱满,尽量不要出现虚焊、气孔等问题,接地网焊接后,检查焊接点是否稳定,表层涂抹防腐沥青,保护接地网的防雷效果及安全性。 2.2接闪器施工 接闪器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吸收雷电波,并且通过引下线安全导入大地中[3]。防雷接地中,常见的接闪器有:避雷带、避雷针,降低雷电波对电气工程的破坏。例如:某商业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主塔楼和裙房构成,案例的防雷接地施工中,主塔楼屋面的金属结构,连接了避雷针,构成接闪器系统,裙房上的接闪器设计,沿着女儿墙,敷设金属钢结构,金属钢上连接避雷器,围绕裙房形成避雷带。 2.3安装避雷网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中,安装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类常用的防雷接地技术,防雷效果明显。高层建筑根据电气工程的防雷需求,墙体上标记避雷网的安装点,打孔并安装避雷支架,避雷支架上敷设镀锌圆钢,采用焊接的方法,连接镀锌圆钢,焊接牢固后,连接引下线,提高电气系统的防雷水平。避雷网中的金属结构上,涂刷防锈、防腐的涂料,保护避雷网。高层建筑中突出的金属制结构,需要连接到避雷网内,保障防雷接地的整体性,高层建筑的变形缝位置,也要实行防雷接地,防止发生雷击跨越的问题。 2.4防雷接地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是主要的构成部分,当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遭遇雷击时,防雷接地系统可以把雷电导入到大地中,提高雷电流泄的水平。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应该合理选择接地装置,保障防雷接地的规范性。电气工程中的照明、监控、供配电、消防等系统,都要进行接地设计,检查接地系统的施工效果,防雷接地系统中的接地电阻,不能超过0.5Ω,保障防雷接地系统的专业性。电气工程中,可以设计人工接地极,确保防雷接地系统的整体性,以便发挥防雷接地的保护作用。 3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高层建筑中的钢筋结构,要具备承受雷电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防雷接地技术的有效性。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施工中,既要注重防雷效果,又要确保高层建筑的美观性,严格遵循《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完善防雷接地的施工过程。然后注意高层建筑连接体和避雷网的连接,保障防雷接地在电气工程中,具有防雷屏蔽、导流的作用。建筑工程的电气工程上,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体,联接后构成避雷网,注意避雷网的整体防雷效果,做好连接点的施工工作,保障连接点的稳定性,测试连接点位的电阻,以免影响电气系统的防雷效果。最后是注意接地材体材料的选择,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中的材料,对导线性能、使用年限和稳定性,有着明显的要求,由此应该选用导线性能稳定的接地体材料,如:石墨、铝等,满足防雷接地的需求。 4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复杂、繁琐,系统线路非常多,经常会受到雷击干扰,发生直击雷、感应雷,破坏了电气系统。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项目内,全面实行防雷接地技术,保护好电气系统,进而维护高层建筑的运行。防雷接地技术要符合电气工程的需求,由此表明防雷接地在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 摘要:现如今,在城镇化建设中,建筑工程项目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满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人们的住房需求,也能实现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建筑工程体系中,电气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提供电气服务,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就目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通病,制约着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为缓解此类问题,文章就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电气工程是建筑物结构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建筑物应用年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加强对电气工程质量的控制变得异常重要。电气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系列质量通病,从而会滋生电气工程质量问题。从长远角度考虑,应做好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控,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从而实现对建筑物整体质量的管控。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1.1等电位联结问题 开展电气工程施工时,由于施工者对等电位联结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电气管道是可以开展自然接地的,然而,电气管道外层设有防腐层与保温层,掩埋时,土质不同,埋层深度也存在差异,从而产生大地电位差。若等电位联结不良,无法确保裸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导体始终处在零电位状态,也无法降低接触电压[1],不能降低因为保护作用而使得设备运行不良的风险,无法将故障电压予以消除,同时,也无法将干扰消除掉。 1.2管线敷设问题 在建筑室内,做好管线敷设极其关键,这与企业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敷设管线时,应充分按照施工图纸的具体要求、技术规范等进行计算,做好预算,以保证管线敷设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然而在敷设管线时,时常会出现各类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接口对焊问题。接口对焊主要涉及到金属管道对熔焊接与厚壁钢管接口对焊连接,若焊接人员素质不高,实践操作不够规范,极易发生接口对焊问题[2];②管线敷设深度不够明确。若配线管道敷设的深度过深,会对墙体质量构成威胁;若配线管道敷设深度过浅,极易导致建筑物表面滋生裂纹。 1.3防雷接地处理问题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实施接地与防雷设计施一项重要的工作,防雷接地处理效果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然而,施工方往往会予以忽视,这成为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此类问题祝好表现为接地装置与避雷带搭线长度严重不足,选择搭接钢筋时,使用的为螺纹钢搭接钢筋却不是圆钢搭接钢筋[3],最终会导致防雷接地处理不当的问题。 2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策略 当前,纵观电气工程实施现状,了解到其在施工中还存在着诸多的质量风险,为保证建筑工程的高效运行,就必须消除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这成为时下的一项重要使命。 2.1等电位联结问题的防治 开展电气工程中等电位连接工作时,施工者应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对等电位联结的重视,在开展具体的等电位联结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及时确定好哪些区域需要开展等电位联结操作。完成等电位联结工作后,施工者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与责任感,应及时对等电位联结情况实施导通性测试,以确保等电位联结情况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2管线敷设问题的防治 关于电气工程中管线敷设问题的防治,必须要做到以下方面:(1)为保证管线敷设规范性,提高管线敷设质量,施工者应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与图纸来开展施工,严格遵循一定设计参数与设计标准来开展施工[4]。(2)关于厚壁钢管部分,使用时,应加设套管,并实施焊接操作,镀锌钢应确保螺纹连接,严格控制好焊缝的密实度与饱满度,连接位置的两段应利用专属接地线。对于薄壁钢管而言,要在接口位置设置封堵操作。(3)在暗配导管内,保护层厚度要大于15.0mm,在口槽位置应利用水泥砂浆面来达到保护的目的。(4)电源线和插座、电视线和插座间的水平距离都要大于500.0mm。(5)施工者应全面了解接地保护线、相线与零线等具体的作用,还要掌握一定的色标区分,运用颜色相同的绝缘层。 2.3防雷接地问题的防治 开展施工操作时,由于施工者焊接技术不规范、不熟练后责任心不足,会导致在防雷接地处理时,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于防雷接地问题的防治,具体的防治办法表现如下:(1)重视对施工者综合素质的培训,要求施工者要具备专业的焊接技术,对施工者进行技能培训,做好日常的演练与演习,让施工者要具备熟练的焊接技术与足够的职业素养,这样在防雷接地问题防治上的效果十分理想。(2)为保证电气工程的运行质量,需要对防雷接地工程的具体施工状况开展细致性的分析与检查,一旦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问题,如焊缝,应及时开展补焊操作,若在焊口位置上残留着一定的焊渣,应及时将焊渣清理掉。(3)电气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具体施工中,不可利用螺纹钢来搭接钢筋,要利用符合电气工程质量与应用标准的圆钢,为电气工程建设提供条件,利于达到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为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应及时考虑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这和国家的国计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开展施工时,应做好质量安全管控,要求从业者给予高度关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电气工程属于基础组成元素,再加之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电气化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气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愈发重要。面对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应采取系列措施来予以防治,分别从等电位联结、管线敷设、防雷接地等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对症下药,以求从根本上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电气工程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