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前电力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电力工程是推动电力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电力工程施工与管理逐渐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但电力工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由于电力工程施工具有承包单位多、工程量多、施工工种多样化等特点,尤其要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问题,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施工进度,避免施工事故产生,保证工程施工周期与施工成本,提高电力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电力工程施工中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制度是一突出问题,从施工管理层来说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不重视,没有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方案,会导致人员不注重安全问题、不规范操作行为,从而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也不利于电力工程后续施工。 1.2缺乏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经验 随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朝着专业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其涉及到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施工管理成为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当前电力工程与人们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但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现有的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整体水平较为落后,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后续也不能总结经验教训,导致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在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总结,不利于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进度控制 2.1做好项目组织工作 电力工程想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就必须做好工程项目计划工作,尤其是设计好工作安排,做好人员规划,切实保障电力工程施工进度。首先,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电力工程的特殊性,分析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以变电站为例,在对其进行项目组织工作时要对主控楼的施工进度进行仔细的时间分配。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墙面的粉刷、线路配置、装修等工作进行安排,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并做好预防措施,将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衔接、进行交叉施工,从而确保施工效率较高,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另外,还需要设置明确的施工组织计划,当前企业中选择较多的为项目责任制,通过设置项目经理、下设各部门对施工材料、项目质量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2.2严格遵循工程施工规划 施工单位应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严格执行相关施工方案,保证每一环节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定期到现场进行施工进度跟踪,做好监理日志,对关键工序的施工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如果实际施工进度明显快或落后于批准的进度计划时,监理单位应及时调查原因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调整,采取合理措施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另外,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协调与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出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时可以与其他部门协调解决。除此之外,还需做好施工材料供应时间把控,施工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应做好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专业技术保证,避免由于施工材料或技术原因导致施工进程减慢。 3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3.1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人为因素是导致电力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体现在施工单位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十分淡薄上,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也是电力施工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够进一步做好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首先,领导阶层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在全企业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施工时严格按照该制度行事。施工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施工意识,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给予惩罚。 3.2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责任制可以更加明确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岗位落实制度,对各级各类人员及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区分,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还需引入安全管理奖惩机制,针对那些安全意识较强并且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那些存在违规操作、对待安全生产不认真的工作人员给予严厉惩罚,以此来调动施工人员在安全施工与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范围甚广,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电力能源的正常供应,给电力用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工程进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通过加强施工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来提高项目质量,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将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过程之一。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随处可以见到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对于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是由于土木工程管理人才相对的缺少,使工程的施工现场缺少了专业的管理监督与指导。我们知道,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的,这种人才的空缺为土木工程的良好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下,做好土木工程的管理工作,是当前情况下,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 1土木工程管理对于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意义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专业的管理者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督与调度,检查与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不但要对工程完成的时间与质量负责,还要对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俗话说:安全无小事。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有序的进行,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管理者对于工程要确实负起自己的工作职责,以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如果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事故,则后果不堪想象。不但经济上会受到损失,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有威胁的。所以管理者一定要以安全为第一前提,组织人员进行施工。 2土木工程的管理现状 1)管理人员对于施工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就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但是由于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工程工期也非常紧张,这些都是导致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安全帽的佩戴、施工安全警示语的标挂等这些安全上的小措施执行的都不够好。 2)施工现场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不强,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由于现阶段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够好,施工工人在施工现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人员不能及时的发现,甚至有些时候管理人员自己的工作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产生了很大的隐患。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能力急待加强,这是土木工程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3)管理者对于施工中所用材料质量监管力度不足,施工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在现场施工中,管理者对于施工所有的材料缺少辨识能力与监督检查的力度,一方面的原因是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为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而有意的结果。这种现象如果不进行严格的管控。对于工程以后的使用者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这很有可能造成使用者的人身或者财产安全。 4)对于施工现场调配能力不足,对施工进度缺少监管。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能负起监督与检查的责任,管理人员缺少对于现场工作人员的调配与督促。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做好原料供应,设备调配等各方面的施工保障工作,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这样的现象也会加大施工方的资金投入,并造成工期延误的现象。 3土木工程管理常见问题的改进策略 在施工现场,管理者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保证工程有质有量的完成。用小付出获得大收益,才是最恰当的做法。在保证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施工现场进行调配与协调,是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 1)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增加宣传力度,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经常把施工安全放在嘴边。遇到不合规定的行为与现象要及时纠正。比如,在施工现场,人人必须佩戴安全帽;在施工现场一定要随处可见安全施工标语。让施工现场的工人们切实将自己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这是保证工程顺利安全完成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 2)配备专业的施工管理者,对于施工中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保证施工安全,迅速地按计划完成。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是负责整个施工现场人员及设备的调配、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检查。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关系到现场施工工程的各个方面,施工方在指派管理人员时一定要认真考核,认真选拔。高素养的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储备是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3)管理者加强对施工材料与施工方法的监督与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将隐患消除在萌芽里。管理者在施工现场要随时检验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质量是关系到工程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保证施工工程有质有量的完成是一名合格管理者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将一切不利于施工质量的隐患排除是管理人员的最重要职责。 4)管理者对于施工现场,要指派专人进行施工现场的跟踪与协调,保证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现场内,管理人员不仅要随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与检查,同时,管理人员对于施工中重要的工作现场还要进行实时监管,对于这种专项工作的监管,管理者可以指派专人进行,一方面是对于自己工作的一个延续,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将施工现场的重要环节给予重点监管的有效措施。 4结语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一个好的专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对于整个工程顺利完成具有重大的作用。施工方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储备的工作,这对于整个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是一个最有效的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后续使用者的使用年限及使用安全等重要的问题,保证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企业的形象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展示作用。加强土木工程管理是建立良好企业形成的最有效方式。
林木容器育苗造林存在的优势性特点较多,包括成活率高、节约种子、苗木抗逆性强等,相关各环节造林操作结束以后,苗木生长效率以及林分质量均相对较高。通过将林业种苗容器育苗技术有效应用于种子价格较高、造林成活率较低的造林树种的种植过程中,取得效果良好。 1前期管理 1.1育苗季节和种子处理 可选择5月或者6月实施具体的春育雨季造林以及秋育冬季造林操作。但同时,最好可以实施春育夏造操作,具体而言,于2月末—3月中旬左右,霜期过去以后,空气温度平均为10℃左右时实施具体的春播操作;于9月末—10月上旬左右,即秋季初期刚开始出现低温天气时实施具体的秋播操作[1]。在实施具体的播种操作以前利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实施3~5min的浸种消毒操作,随后将种子拿出清洗干净,然后,可利用20~30ppm的GGR6对种子实施4~12h的浸泡操作,直至种子浸涨后,将其取出、晒干留作备用[1]。为了降低运输难度,节约圃地,在具体选择圃地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在造林地中择选距离水源较近、阳光充足且地势平坦的山窝或者山坡。 1.2容器选择及营养土配制 所择选容器的材料应具备较高的透气性以及防水性能,质量较轻,价格较为合理,同时,还应具备较为优良的解体性能以及稳固性。现如今应用较为广泛的为规格为8cm×12cm的打孔塑料薄膜袋。在配制营养土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就近取材,并注重确保所择选材料具备如下特点:保肥性能较好、通气透水性较高、有利于根团形成,例如距土表10cm左右的黄心土、厩肥以及灶灰等。同时,在具体配制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2点:针对一些粘性较重的土壤,应尽可能的多添加一些通透性较好的材料;应对材料实施充分的堆沤腐熟操作,并重视严控消毒灭菌操作的质量,仔细捣碎过筛配制材料,最好可以在混合堆沤15~20d左右,再对其实施混合应用。同时,需要注重科学调整酸碱度,倘若碱性过高,可加入适量的硝酸盐或者盐酸;倘若酸性过高,可添加适量的熟石灰。 1.3温床催芽及苗床设置 1.3.1砂床育苗。将2~3mm粒径的干净河砂制作成宽100cm、高10cm的砂床,同时,也可以在日常应用的大田苗床上,覆盖厚度约为4~6cm黄心土,做催芽床使用。随后,将经过充足晾晒的种子按照0.25~0.35kg/m2的标准,均匀的铺洒在砂床的表面。将细砂覆盖在种子表面,再利用水淋透,随后,以苗床为标准,沿其南北将竹片插成拱形,再将农膜覆盖于其上,进行保温催芽操作,期间应重视为农膜换气,以确保将催芽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通常情况下,所播种种子的芽会在7d或者14d左右露出床面,这时应将育苗的温度控制在25~30℃左右,同时,此时芽苗对水的需求量通常较大,因此也需要定期合理的淋水,针对何时淋水及淋水量的多少可依照砂床面的实际露白情况来判断。在芽苗带壳生长出土壤表层时,应注重揭膜以及换气炼苗,同时,应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利用1%的波尔多液对相应区域实施喷洒操作,有助于降低病害发生可能性。倘若芽苗出现立枯病或者猝倒病的症状,应及时利用多菌灵及敌克松800倍液实施喷洒操作,有助于控制病害传播,降低其危害范围。最后,在芽苗高度为3~4cm左右时,即可实施起苗移栽操作。1.3.2营养土装袋及容器苗床设置。应对塑料薄膜袋容器实施装袋操作,并同时利用食指、拇指及中指,对薄膜袋的封口处实施撑开操作,利用1只手支撑薄膜袋,利用另一只手将已经配制完成的营养土装入袋中,填满抖实,同时,沿着苗床的东西方向,在每平方米单位面积中摆放400袋营养土,其中,应依照具体的地形设置苗床的长短,并应预留出人行过道位置,设置好排水沟渠。 1.4移栽 于移栽前1d将容器及芽苗床中的土淋透水,随起随栽;将所择选的芽苗放置于已经配制好的溶液中实施沾根操作,并及时将其移栽至容器袋中,在移栽操作实施过程中,应利用锲形竹签于容器袋的土壤中心垂直插入1个洞孔,并将芽苗植入其中,具体深度应以肉眼无法看见白色根部为准,在距离芽苗2cm的位置处利用竹签斜入土将芽苗压紧。 2苗期管理 2.1水肥管理 在具体实施各环节水肥管理操作的过程中,应重视以表土的实时干湿程度为标准,严格遵循多淋少量的原则。在对芽苗实施完移栽操作的15d以后,应将氮肥作为主要的施用肥料,以10d为单位,每个单位配合淋水操作施用1%的尿水或者0.1%的尿素。45d以后,将复合肥作为主要的施用肥料,以加快苗木的木质化程度,有助于后期出圃造林操作的顺利实施。100d以后,于出圃苗的苗期施肥4~5次即可[2]。 2.2病虫害防治 在对芽苗实施完移栽操作7d左右,对其喷施1%的多菌灵,有助于降低幼苗患立枯病、猝倒病的可能性。同时,可利用灭蚁灵防治白蚁危害;利用菜叶诱杀法防治地老虎;利用磷化锌艾毒饵诱杀法防治鼠害。 3炼苗及造林整地 3.1炼苗及运苗 苗木的顶芽完整,呈现出较为完全的木质化特征,整体较为粗壮,即可视为满足出圃标准。其中,苗木的高度及直径的粗细标准具体基于树种的种类决定,例如,满足出圃标准的阔叶树苗高应在15~20cm之间,地茎约为0.3~0.4cm;就桉树而言,其苗高应约为20cm、地茎应约为0.4cm左右。在苗木满足所规定的生长指标以后,应停止相应的追肥操作,并注重合理配置水的施用量,实施具体的移苗炼苗操作。具体而言,利用工具将容器苗床周边的保护土壤移开,随后以个为单位移动容器苗,并注重将苗的主根截断,以达到促进侧根发育的目的。其中,需要重视实时控制容器苗床的水分,以确保幼苗不会出现萎缩问题。在实际运苗的过程中,可利用土箕或者竹筐,具体而言,可将容器苗合理放置于竹筐或者土箕中再挑运至相应位置,实施具体的造林操作。 3.2整地造林 倘若需要于春节前期或者后期实施造林操作,则需要于前1a的秋季开始、12月以前结束各环节整地操作;需要于雨季到6月之间的时间实施造林操作,则需要于2月末开始、4月末结束相应的整地操作。其中,应将洞穴的标准设置为40cm、40cm、30cm,利用表土和肥料还穴,即填满洞穴。于造林操作实施时,应将容器苗的薄膜袋摘掉,或者将薄膜袋的底部撕开,随后一手握苗一手于穴的中间位置处挖1个深于容器苗袋的穴,将容器苗置于穴中,于苗周围覆盖1层松土,并使根团土表面和穴面齐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应用林业种苗容器育苗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实施高质量的容器选择、芽苗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水肥管理等操作,同时,在具体实施炼苗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苗木的出圃标准加以充分考量,严控炼苗以及运苗过程,有助于促使各环节育苗操作以及林业种苗容器育苗技术的实效性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童占菊.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与种苗管理工作优化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2):103. [2]胡玉珠.如何结合新《种子法》推进阜新市林业种苗行政执法体系建设[J].林业科技通讯,2017(04):73-75. 作者:徐华 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摘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经营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更是企业获得利润乃至生存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成本成本控制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创业期间,是资金最缺乏,也是资源最需积聚的时候。中小企业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就是成本的控制问题。在生产性企业中实行成本控制的环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成本控制,另一个是销售成本控制。 生产环节成本控制是一个系列的过程,包括原料成本,也就是企业要生产的产品需要什么型号的原料,是高质量的还是中等的,这个需要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来决定,当然这是要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基础之上。交易成本是采购员在与原料供应商洽谈过程中需要耗费掉的成本,例如差旅费、电话费等等。运输成本是大批量原料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耗费掉的成本,这个考虑到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路线等等。生产成本是生产环节集中控制的过程,合理科学的工艺过程、高效率的生产线,熟练的操作工人、规范的操作流程、高效率的作业机器等等都是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步骤。 销售环节成本控制是一些中小企业最为薄弱的成本控制环节,因为该环节并不具有明显的成本消耗,比较隐性。销售环节成本控制可以从产品宣传、开拓渠道、销售运输、终端销售等过程来判定。销售环节成本控制最突出表现在非生产性用品、服务类无形产品等,该部分产品大多需要较多的宣传推广费用,那么在宣传推广费用中会涉及到广告费、宣传资料费、促销活动费等,目前一些企业为了做广告而做广告,广告是成本最高的一种宣传方式。 如何降低消耗,在保障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投入的费用和成本,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样也是中小企业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谁能充分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谁就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优势,谁就有机会赢得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多的赢利,积累更多的资源,实现更充分的发展。 1建立、完善采购制度,实现采购成本控制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循,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1.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 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惩罚的措施。 1.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 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做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采购人员的暗箱操作,但对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确实有较大的成效。 2建立健全销售制度,实现销售成本控制 2.1建立销售人员个人效益账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中小企业的业务主要靠销售人员,控制销售费用,实际也是如何控制每个销售人员的营销活动费用。对于这类企业,通过建立销售人员个人效益账,可以随时了解销售人员销售任务的完成情况、回款情况、已兑现的奖金金额、剩余金额、是否超出还有节余。在实践中发现,建立该账簿的企业,销售人员心中有数,工作目标明确,对财务人员执行财务控制制度理解并配合。而无账簿的企业,容易发生销售人员鱼目混珠,趁机损公肥私。 2.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成本控制工作 在实践中可以看到,许多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财务管理,更谈不上成本控制,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来说,就只是一个报销和走账的工具而已。但恶劣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求提升财务部门职能,不仅做账,而且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财务部门既是服务部门,也是控制部门。其实许多营销费用发生异常,在财务部门都可以看到倪端,如果有健全的制度、有成本控制的意识,这种黑洞是完全可以堵住的。 2.3企业要注意销售人员薪酬体系的合理设计 一般来说,销售人员薪酬在所有的工种里面应该还是比较丰厚的,现在企业也基本上都实行了基本工资加提成制度,年终可能还有一定的分红。许多企业为了业务发展,不仅有专职销售人员,而且允许其他部门的人员外出接单,如果负责营销的决策者享有和专职销售员一样的报酬标准,那么,从个人利益的本能出发,几乎企业的所有部门都会为这种销售黑洞开绿灯。因此,对基层销售人员应加大奖励比例,而对高层营销管理者,应降低此比例,以保证管理和政策的公正性。 成本费用的高低综合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因其规模有限,提高竞争力、获得发展壮大的关键就在于将成本费用降到最低。对中小企业来说,降低成本费用犹如是面对一座金矿,它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而且它在企业中是极具潜力的,就看你想不想挖这座金矿了。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依靠加强内部管理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文试图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找出应对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成本控制;中小企业;解决措施 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其目的在于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其中,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获得利润乃至生存的关键。因此,在企业运营中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寻找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文献主要从成本控制的内容以及其对影响企业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体现着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布洛克在《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成本控制在会计和管理领域中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平淡无奇的公司很难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每种组织或者每个公司都应该拥有各自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吸引较多顾客,而较低的成本或许成为某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是会计领域乃至管理领域比较注重的方面,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为顾客或者股东增加价值。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控制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资本支出-内部控制-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日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控制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祥实。 在国外,成本控制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而在成本控制的研究上,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大型企业、成功企业中去寻找成本控制的成功案例,再将其归纳总结,系统为理论。而假如我国的中小企业想要将国外的理论实践到自己身上,并得到成功,这还需要许多的探索。所以,有必要对国外成本控制理论进行总结,再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情,探讨成本控制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控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般来说,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众多,但大致说来,我国研究者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进行研究。 成本管理观念模糊,方法过于老套。首先,成本管理观念模糊。多数中小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观念认识深度不够,多数情况下,都认为企业应该通过增加扩大产量来进行增收,进而忽视了成本和费用的损耗;有些企业虽然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但是忽视了整个全过程的成本管理(生产、经营以及技术)。其次,管理方法过于老套且单一,据了解,品种法和分步法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使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分批法计算成本的方法只在少数企业中应用,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粗放型的生产组织,对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不敏感,进而带来的是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比较简单。这样就会削弱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缺少整体战略眼光,忽视市场需求。 成本管理程序和机制存在缺陷。多数企业主要以存货计价及收益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重视事后算账,对经营过程缺少控制,忽视了事前预测和管理决策,这样就会造成账面的成本低于实际的陈本,使得报表核算不准确,只是流于形式。另外,考核制度不完善,只对产值和上交款完成情况比较重视。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就没有成本节约、效益提高的压力,下级部门也就比较重视产值和上交款的完成,就会出现人为地调整成本、乱摊成本、不计或少计成本的现象,使得成本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耗费水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目前国内对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主要从成本控制的概念、影响成本控制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因素、以及成本控制在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的措施等角度展开。 李元旭(2001)将管理成本的研究引入微观的企业层次,在提出管理成本的主要构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组织规模、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产权制度、管理者才能等因素对企业组织管理成本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分析企业体制成本的方法。 张献英等人(2003)所提出的理论概括来说是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有:1、经济原则;2、全员参加原则;3、领导推动原则。企业的生存的关键是成本优势的取得。而成本优势的取得不能局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企业领导甚至员工都应该学习先进的现代成本管理的方法,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增加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以上文献是前人针对一个和某几个因素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不够系统,也不够全面。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市场中,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因素错综复杂。后来有许多学者又在以前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对企业成本控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而分类研究。 文洪奇(2005)在《试论成本控制》指出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需要包括企业可能面临这些机会或威胁: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及社会状况的变化;利率、汇率等经济政策的变化,产业政策的变化和经济周期的变化;各种法律(如环保法、质量法等)的颁布实施和严格程度;交通状况、气候条件等的好坏;原料资源、人力资源等的供应是否充足,有无明显的价格涨跌;产品市场前景的好坏;竞争对手的体制转型,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情况、新产品开发情况,产品定价、营销及管理措施,是否遇到财务危机以及对风险成本的认识等;潜在竞争对手(新进入者)的威胁;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比如对产品的包装、质量的要求等。 肖斌、夏迎峰(2005)在《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战略》一文中提出前中小企业如何降低消耗,在保障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投入的费用和成本,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样也是中小企业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他们对中小企业所提出的建议是:建立、完善采购制度,实现采购成本控制;建立健全销售制度;实现销售成本控制。 在寿莉、张伟《谈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瓶颈问题》、张献英《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许华、闫晓军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战略研究》中主要提出里以下四点措施:1、适当投入决策成本;2、合理科学的设置管理机构;3、加强人员聘用制度的管理;4、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通过文献回顾,我国大量研究者们不约而同地对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应用上提出非常近似的建议: 适当投入决策成本,引进合适经济发展的新型成本控制方法;加强人员聘用制度的管理,合理科学的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 国内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研究,但在现实中能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却很少。所以,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再次改进,保持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分析 摘 要: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是价格和成本的差,企业在追求价格的同时必须注意减少产品自身的成本。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值低,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而更要在成本控制上下足功夫,否则很难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本 控制 利润 中小企业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重,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倒闭、减产的重大威胁。同类产品之间大打价格战,竞争日趋激烈。那么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在产品成本上下功夫,减少成本的同时相对提高产品的利润,只有这样才能够打败对手,谋求发展。在我国,虽然大家都懂得控制成本的重要性,但执行起来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从效果上看并不理想。 一、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成本控制的误区 很多企业在控制成本上采用面控制方法,就是在产品制作的各个环节均追求成本最低,这个观念是不值得提倡的。比如我们在买电脑的时候,如果我们想在主板、内存、声卡、显示卡、硬盘等各个方面都买最好的,那往往最后的攒机价格会高得离谱,而且买到家里后很多性能会因为发挥不出来优势而显得多余。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我们的实际需求追求机器的个性化。比如,我们如果是搞设计的,那就在CPU、内存和显示卡上多花钱;如果我们是音乐爱好者或专业人士,那就在声卡和音箱上多投入。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成本控制上也不能搞多点开花,不能处处“省”,这样省的结果会使得我们产品的性能大打折扣,也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忽视产品质量 中国人尤其擅长偷工减料,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直接降低我们的产品质量,对我们的销售产生最坏的影响,长此下来,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和下滑,这是我们绝对不希望看到的。所以,降低成本可以,但绝对不能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我们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成本。 3.人力成本过大 人力成本是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如何降低人力成本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企业高管和老板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理论,使得这一部分成本屡降不低。机构设置不合理、重复劳动、过低的工作效率造成了人力成本的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水平,没有办法彻底解决问题。 4.技术更新失衡 任何制造业,一直沿用传统的技术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尤其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进步就是退步。人家一天产值过万,你却只有几千,不失败才怪呢。我们很多企业不注意技术革新,不增加科技投入,在竞争对手由于采用新技术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的时候,我们相对的已经增加了生产成本,这是落后挨打的一个重大因素。 二、加快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策略 1.精确控制产业链成本 不去强求产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都把成本降到最低,而是抓住重点,在最有可能降低成本的方面下手,从而使整个产品生产链成本降低。抓住事物的重点,才能把精力用到最精细而从中获得最大效益,这是处事之道。 2.质量第一 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牺牲产品质量去换取成本的降低。官场上有一条红线,形容当官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尺度,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红线,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一旦产品质量下降就会失去信誉,就会失去人脉,就会丢了企业的命。 3.合理降低人力成本 在中国,人力资源比较充足。但人力资源成本却居高不下,很多企业老板都为之头疼。其实,一个正确的做法是花重金请一个高级人力资源师,所有的事让他去运作,既省心又省事。我听过一个专家的讲课,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老板朋友请他吃饭,席间提出一个令他头疼已久的问题,就是想买一套新的流水线,但由于价格太贵而迟迟不愿下手,实在是心疼钱。这个专家在了解了情况之后给他算了一笔帐,一个工人的工资一个月是多少?而你用了新设备之后会省下多少劳动力,人数*月数*单月工资。老板一听在理呀,这几个月省下来的钱就足以买设备了。专家接着说,这我还没有给你算产量呢,要是算产值的话你得到的好处就会成倍增长了。之后专家又给老板出主意,你可以合并科室,重新分配任务,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办公室的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很快,这个老板在专家的指导下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收到了惊人的效果,企业也恢复了勃勃生机。从这个实力大家可以看到人力资源师的作用,他不亚于刘备身边的孔明呀。有孔明可安天下,有人力资源大师可安企业。 4.平衡科技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怀疑这个论点。我看过很多发家致富的片子,而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人都很聪明,他们都想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点子”,就是靠@些“点子”他们才得以发家、得以致富。那么这些“点子”是啥呀,那就是发明、创造,是科技。如果和其他人一样,人家怎么干,你就怎么干,那哪还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我们发家之后,别人肯定会效仿,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的技术就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尽人皆知了。那这个时候你的优势就没了,怎么办?无它,只要想持续发展,那就必须继续想“点子”,不断用新的技术武装自己。企业的发展和个人一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舍得投入,舍得在科技上投入。但也不是说在科技上投入了企业就进步了、发展了,而是要看看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说科研效果有没有,所以正确的搞好科技投入的平衡才是问题的关键。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主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着国家的GDP指数,只有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了,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企业发展只是一味地追求产值是不行的,必须要严格控制成本,只有成本下来了,效益才会上去,企业才会得以发展。有一句俗话:不花钱就是赚钱。这话虽俗但道理却是好理解,谁也不能完全做到不花钱,但省钱还是容易做到的,那省钱还不是赚到了。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研究 【摘 要】 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降低采购成本是中小企业有效降低企业总成本,提高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研究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在采购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策略,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采购成本 控制 方案 一、相关理论概述 1.采购 采购是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很难给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环境的不同采购可以有不同定义。广义地说,采购是一个企业取得物资的过程;而就狭义地说,采购是企业物资购买和服务的表现。然而,采购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各种活动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系列越组织边界活动的总和。因此,对采购的定义是用户为取得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货物和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所有活动。 2.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是指整个采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费用的加总。采购成本控制指的是以成本作为控制手段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对采购成本的各项指标的衡量以及控制来达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采购成本控制研究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资金力量薄弱,生产效率较低,采购制程度不完善,使得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弱势,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由于采购成本控制研究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研究。 1.控制采购成本是降低商品价格的重要途径 采购成本是商品价格的依据,中小企业要想降低商品价格,使得商品销售量增加,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应该控制采购成本。降低采购成本,可以降低商品价格。激烈的竞争市场,使得企业间不断通过降低商品价格的方式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在价格战争中,只有从控制采购成本的环节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商品降价空间,进而取得有力的竞争地位。 2.控制采购成本是中小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中小企业的商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采购而来的,购进的原材料的成本直接音响企业的销售,根据相关调查表明采购每降低2%,就相当于企业提高18% ~ 25%的销售额。由于采购是中小企业进行各种活动的首要环节,因此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也成为了中小企业开发蓝海的一大重点。 三、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存在的价格问题。 1.采购只注重价格 一些中小企业任然采用传统的采购方式,然而传统的企业通常将采购的重点放在与供应商之间的价格谈判上,来争取更大的价格折让,而不注重相关合同中关于售后的条款。这种以价格作为供应商选择主要标准的方法,无论从目前还是长久看,都不可能给相关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原因很简单,需要采购企业在寻找供应商的过程中消耗的成本会抵消低价格所产生的利益,并且这种把价格放在首位的采购方式会促使一些供应商投机,以劣充优,致使企业和供应商双方都不能实现长久的利益,更别提长远发展了。而且传统的采购对一些售后问题如:产品质量问题、交货期等问题通常采取事后把关的方式加以控制,这样使得采购企业几乎不能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活动和售后的服务过程中去,因此事后把关的难度很大而且可靠性太低。 2.价格信息获取渠道少,反馈不及时 中小企业获得的价格信息绝大部分是过时的信息,不能得到比较重要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从而不能对企业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作用。更不能不能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要求、顾客的需求、供应商是否合格等重要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从某些程度上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利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特别是在新产品的研发,旧产品的改变和新市场的开发等方面,不能做出正确的定位。 四、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和手段 1.通过付款条款的选择降低采购成本 如果企业资金充足,或银行利率低,可采用现金交易和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优惠价格。另外,对于进口材料、外汇币种的选择和汇率走势也是要格外注意的,根据局势的变化选择币种及汇率。 2.价格变动的时机 由于材料的价格经常随着季节、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动而变动,因此采购部门应掌握价格变动的规律,制定好采购计划,把握好采购时机采购。 3.以竞争招标的方式来牵制供应商 对于大量物料的采购,一个有效而传统的方法就是进行招标,往往能通过供应商的相互比价,最终得到最低的价格。另外,对同种材料,我们应该多找几个供应商,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得到优势,从而使公司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 5.充分进行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收集 中小企业的采购管理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就应充分注意对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价格的走势,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 6.完善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质量问题 中小企I的采购方应该加强与供应方的工作的透明度,工作透明度是控制采购质量的关键。企业采购方还应与供应方维持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既能保证采购质量也能保证采购成本的合理性。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应该善于发现自己企业采购方面的不足之处,及时做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优化企业采购系统。中小企业采购应该摆脱传统的观点,不要盲目的认为供需双方仅仅是竞争关系,一方的得利就是另一方的损失,而应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告诉我们,共赢理念才是作为采购成本控制的核心。并通过多种有效地采购成本控制机制和规范化运营机制保证采购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相信本文的研究对中小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研究 【摘 要】 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降低采购成本是中小企业有效降低企业总成本,提高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研究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在采购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策略,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采购成本 控制 方案 一、相关理论概述 1.采购 采购是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很难给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环境的不同采购可以有不同定义。广义地说,采购是一个企业取得物资的过程;而就狭义地说,采购是企业物资购买和服务的表现。然而,采购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各种活动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系列越组织边界活动的总和。因此,对采购的定义是用户为取得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货物和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所有活动。 2.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是指整个采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费用的加总。采购成本控制指的是以成本作为控制手段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对采购成本的各项指标的衡量以及控制来达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采购成本控制研究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资金力量薄弱,生产效率较低,采购制程度不完善,使得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弱势,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由于采购成本控制研究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研究。 1.控制采购成本是降低商品价格的重要途径 采购成本是商品价格的依据,中小企业要想降低商品价格,使得商品销售量增加,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应该控制采购成本。降低采购成本,可以降低商品价格。激烈的竞争市场,使得企业间不断通过降低商品价格的方式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在价格战争中,只有从控制采购成本的环节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商品降价空间,进而取得有力的竞争地位。 2.控制采购成本是中小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中小企业的商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采购而来的,购进的原材料的成本直接音响企业的销售,根据相关调查表明采购每降低2%,就相当于企业提高18% ~ 25%的销售额。由于采购是中小企业进行各种活动的首要环节,因此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也成榱酥行∑笠悼发蓝海的一大重点。 三、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存在的价格问题。 1.采购只注重价格 一些中小企业任然采用传统的采购方式,然而传统的企业通常将采购的重点放在与供应商之间的价格谈判上,来争取更大的价格折让,而不注重相关合同中关于售后的条款。这种以价格作为供应商选择主要标准的方法,无论从目前还是长久看,都不可能给相关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原因很简单,需要采购企业在寻找供应商的过程中消耗的成本会抵消低价格所产生的利益,并且这种把价格放在首位的采购方式会促使一些供应商投机,以劣充优,致使企业和供应商双方都不能实现长久的利益,更别提长远发展了。而且传统的采购对一些售后问题如:产品质量问题、交货期等问题通常采取事后把关的方式加以控制,这样使得采购企业几乎不能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活动和售后的服务过程中去,因此事后把关的难度很大而且可靠性太低。 2.价格信息获取渠道少,反馈不及时 中小企业获得的价格信息绝大部分是过时的信息,不能得到比较重要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从而不能对企业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作用。更不能不能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要求、顾客的需求、供应商是否合格等重要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从某些程度上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利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特别是在新产品的研发,旧产品的改变和新市场的开发等方面,不能做出正确的定位。 四、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和手段 1.通过付款条款的选择降低采购成本 如果企业资金充足,或银行利率低,可采用现金交易和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优惠价格。另外,对于进口材料、外汇币种的选择和汇率走势也是要格外注意的,根据局势的变化选择币种及汇率。 2.价格变动的时机 由于材料的价格经常随着季节、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动而变动,因此采购部门应掌握价格变动的规律,制定好采购计划,把握好采购时机采购。 3.以竞争招标的方式来牵制供应商 对于大量物料的采购,一个有效而传统的方法就是进行招标,往往能通过供应商的相互比价,最终得到最低的价格。另外,对同种材料,我们应该多找几个供应商,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得到优势,从而使公司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 5.充分进行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收集 中小企业的采购管理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就应充分注意对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价格的走势,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 6.完善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质量问题 中小企业的采购方应该加强与供应方的工作的透明度,工作透明度是控制采购质量的关键。企业采购方还应与供应方维持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既能保证采购质量也能保证采购成本的合理性。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应该善于发现自己企业采购方面的不足之处,及时做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优化企业采购系统。中小企业采购应该摆脱传统的观点,不要盲目的认为供需双方仅仅是竞争关系,一方的得利就是另一方的损失,而应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告诉我们,共赢理念才是作为采购成本控制的核心。并通过多种有效地采购成本控制机制和规范化运营机制保证采购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相信本文的研究对中小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成本控制对策探析 [摘 要]人力资源招聘成本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力资源招聘成本进行控制,不仅能优化招聘流程、提高招聘效率,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还能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但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招聘成本控制认识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和效益。本文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出发,立足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构成,提出了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成本;成本控制 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涉及行业广泛,在市场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解决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小企业的界定是与大型企业相对来说的,是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以及经营规模都较小的经济体,且一般中小企业主要是由少数人出资建立的,主要采用集中管理的方法。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都各不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中小企业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界定的,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等,量主要是指企业的资产、人员等。我国界定中小企业质的标准是根据企业所有权的集中程度、自主经营程度、管理方式以及在本行业所处的地位等,而对量的标准是人员数量、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为标准。根据以上标准把企业所有权集中到一个或者少数人的手中,采取完全自主经营的模式,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员工数量在1 000人以下的企业界定为中小企业。 1.2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 1.2.1 中小企业用人机制灵活 由于中小企业通常为一个人或者少数人所有,产权明了,所以中小企业管理方式高度集中,实行完全自主管理。因此,中小企业的用人机制非常灵活,其可以根据企业当下的实际需求制订用人计划,且中小企业的薪酬制度也比较灵活,可以根员工的实际业绩随时进行调整。对企业具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不仅可以获得薪资上的奖励,甚至还可以对员工进行非物质的奖励。 1.2.2 中小企业人员流动频繁 由于中小企业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较大,如果员工不能得到满意的待遇,就会从企业流失,所以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动与人才流失的概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调查研究表明,某公司上半年的人才流动率达到了30%,且流失的人员往往是具有技术特长或者丰富客户资源的关键人才,这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与和谐。 1.2.3 选用人才以合适为主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特点就是在选用人才的过程中以合适为主,也就是能够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认同本企业的文化,能良好的融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的选拔过程。中小企业由于其经济效益有限,无法像大型企业一样投入巨额的资金吸引人才,中小企业的人才招聘是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使其能够完全胜任岗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并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注入新的力量。 2 人力资源招聘成本概述 2.1 人力资源招聘成本的概念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人员需求、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而对人才进行招聘、面试、培训、聘用以及其他必要的相关费用的总和,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的实际价值进行计算之后得出的经济价值的体现。由于企业招聘的人力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与考核之后,可以为企业创造利益,所以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成本,也就是人力资源招聘成本。 2.2 人力资源招聘成本的构成 人力资源招聘成本人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直接成本,另一部分是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在人力资源招聘的过程中实际产生的费用,如招聘费、培训费等;间接成本主要指在人力资源招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时间、人力、物力以及耽误工作的损失费用等。 3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在间接与直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但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愈发激烈,企业生产运营中的物力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3.1 招聘规划不合理产生的重复招聘成本 中小企业在制订招聘规划时,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没有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制订具有长远目标的战略招聘规划,更没有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人员数量结构和质量结构进行规划,招聘规划也只是为了弥补企业当前人才空缺的需求,所以招聘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导致招聘不能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给企业带来重复招聘的成本。 3.2 招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企业的招聘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种资源,会产生大量的组织费用。例如,聘人员需要驻外招聘、招聘广告费用、聘请猎头公司产生的费用等。就网络人才招聘而言,虽然费用低且方便快捷,但为了吸引到众多的求职者,企业在网上一定的招聘信息后,人才招聘人员每天都要在网站上面花费大量时间去浏览和筛选简历。虽然每天都能收到多达上百封的简历,但能通过筛选的却寥寥无几,并且在打电话对招聘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核实以及面试之后,最后能真正为企业服务的人才少之又少。由此可见,虽然从表面上看网络招聘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大量的人工筛选工作无形之中便给企业造成了非常高的间接成本。 3.3 众多的培训方式导致培训成本过高 在人力资源招聘之后,对新员工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有企业文化的宣讲、企业的规章制度、岗位专业知识培训等,但是往往不具备针对性,采用的方式大多都是走马观花,对于职工职业素养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用处。同时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水平和技能素质,帮助员工尽快地融入新的环境,在这期间企业会采取投入大量的资金,如聘请高校教师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为员工购买新设备等,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进一步导致了人力资源招聘成本的增加。 3.4 招聘成本控制方案不合理 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采用的传统招聘控制方案过于老套,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不能切实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聘成本控制方案不科学,导致招聘成本居高不下,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效益。然而,人力资源招聘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制订科学、合理的招聘成本控制方案,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企业物质资本的成本控制上,对人力资源招聘成本控制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可行的人力资源招聘成本控制方案,最终导致资源和资金的双重浪费,给企业的带来经济损失。 3.5 高离职率导致招聘费用的上升 由于中小企业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较大,如果员工不能得到满意的待遇,就会从企业中流失,而且流失的人员往往是具有技术特长或者是拥有丰富客户资源的关键性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直接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离职率所导致的招聘费用还体现在,企业为填补人才流失的空缺,通常情况下会高薪聘请相关的人员,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必定有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招聘的直接成本有所提高。 4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成本控制措施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企业运行的实际需求,用最小的成本为企业吸收到最合适的人才,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基于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其发展的特点,再加上中小企业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较大,如果员工对当前的待遇和福利不满意,便会选择离职,重新选择自己满意的企业,所以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动与人才流失的概率通常是大型企业的好几倍。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成本的控制势在必行。 4.1 提高招聘的有效性,降低重复招聘成本 招聘的过程中,要对面试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并结合企业的战略需求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对面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进行全面的了解,Σ环合企业需求的应聘人员进行淘汰。在对应聘人员的了解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应聘人士所取得的资格证书、资质资历等,要通过对其进行相关工作能力的测试、人际交往、个人思想品德的测试等,相应的对应聘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除此之外,这还可以尽快帮助企业员工熟悉企业的文化环境,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新的工作团队中,从而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的显著提高。 4.2 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组织招聘,降低招聘的成本 中小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用人需求计划表,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公司的招聘计划进行宣传,如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减少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上面的宣传与投入,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节省招聘方面的开支,同时也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从而不断扩大人才来源的范围,为公司最大限度地吸收具有实际效用的高素质人才。 4.3 制订科学的招聘计划,促进人岗匹配 企业要对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调查,在明确用人方面的需求和目标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招聘计划,将所需岗位的具体职责、操作流程以及对操作人员的素质需求等都确定下来,同时在招聘告示上将企业对岗位的需要以及对招聘人员的具体要求都确定下来,保证应聘人员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前来参加面试,提高应聘人员岗位的针对性和入职后岗位的胜任力。 4.4 缩短新员工的适应期,降低招聘成本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成立一定的辅助机构,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对新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对业绩出色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增加员工对工作的归属感,使其产生成就感,对业绩普通的员工进行劝勉,帮助其改进工作方法,提升业绩,使其感受到企业的关注,进而激发员工对工作产生浓厚的热情,并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把企业当作家一样去爱护和建设,从而有助于缩短员工的适应期,降低优秀员工的离职率,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5 创新成本控制方案 一方面,创新成本费用的管理。中小企业应从长远考虑,站在战略的高度,加强企业对财务管理部门的控制,充分发挥财务本身价值信息的巨大优势,通过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动态变化,然后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的测定,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低效或者无效劳动的产生。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和软件。使用专业的控制管理软件可以逐渐将传统的、复杂的手工核算方式淘汰掉,实现对企业招聘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并且通过相关软件实现企业在招聘方面能够进行科学的成本计算,以此促使企业明确招聘方面所花费的费用,在今后的招聘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招聘成本的高效、快捷管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基于E-HR系统的产业技术,可以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拓宽调动渠道的方法,合理地进行人员调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高度共享人力资源,改善和提升总体员工的效率和满意程度。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基于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探析 一、对中小企业实行成本控制的作用 1.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对于企业而言,利润最大化是其永久不变的追求目标,但是许多企业往往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控制成本,虽然这样客观上确实有益于控制成本,但却对企业的发展埋下严重的隐患。因此,企业只有对产品的设计、销售、生产等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以此进行综合平衡,这样才能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有利于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会对企I管理水平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以及相关的方式方法,对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中小企业在整个市场经济当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个体,其发展要想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企业运行当中,不仅仅要重视对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而且要关注产品在市场当中所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这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控制的目标不够明确 现代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一个较为传统的成本控制阶段,而这种阶段的企业往往只能够获取短期的效益,缺乏对整个企业的全面考虑,致使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模糊,这样,也会使得整个中小企业缺乏长远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方向,在一个相对复杂、多变而且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表现得力不从心,使得企业缺乏竞争力。 2.成本控制的模式以及方法相对落后 现如今,许多中小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实施忽视了产品生产环节中的成本控制,从而很难从正面看出企业所具有的成本信息,从而造成误导,使得企业丧失长期竞争的优势。 3.企业控制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中小企业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操作,但是这种运用也仅涉及会计凭证录用、等级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其主要运用方式则是记账、算账以及保障和数据统计等方面,没有更好地体现出企业对会计的控制、会计的分析以及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信息交互管理功能。 三、现代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策略 1.吸收和引入全新的战略成本控制理念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成本控制主要是为了增强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控制理念只有与现今的成本控制相符合,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成长。战略成本控制通常指的是对企业本身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相关方式和方法,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战略进行评价,从而创造企业竞争的相关优势,使企业与外部环境进行融合,从而制订出相对长期、全面和完善的成本控制目标。 2.创新成本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的长期性具体指的是以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管理的基础,并确立更为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而对相关目标进行实施。而对于现代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而言,不仅仅要对自身进行考虑,还要将成本与成本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并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制订出一个有利于降低成本并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成本控制目标。 3.培养良好的员工素养和工作态度 企业应当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素质的培养,要求企业管理者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并要求他们主动参 与到学习和培训当中,掌握现今的工艺技术,从而逐步减少生产当中的浪费情况。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成本控制在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究 摘要:当前经济从高速发展趋向理性,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在经济转型期间经营压力增大,行业的竞争趋势显得日趋激烈,企业本身在经营中的获利空间也越来越小,导致企业对于其内部成本的有效管理都更加重视。当前中小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将成本进行降低,而应立足于整体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降低成本的解决对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结合当前经济特点对企业成本控制做出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分析 所谓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事先预定成本的最高限额,按照限额的开支成本和运费,利用实际所需要的成本和预定的成本限额相比较,对经营活动的成绩以及效果进行有效的衡量,并且利用意外管理原则针对不利差异进行有效的纠正,有效的将工作效率进行全面提升,进一步更好的实现以致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一、当前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过去传统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利用节约作为控制手段,然而却并没有进步一步深入到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一些观念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对于企业后期的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企业的整体长远目标的实现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企业人员成本意识淡薄 在社会企业当中,有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成本管理是少数人进行管理以及财务人员所需要开展的工作,认为成本效益都是应当由企业领导以及务部门的领导层来考虑的,这种浅薄的成本意识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所起到的最终效果有着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空白区域成本耗费大 在中小企业当中大部分的组织做结构都存在很多的空白区,这样就直接导致企业的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企业内部部门之间若想针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有效的共同合作,那么首先就需要跨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空白,这样在各部门之间所产生的空白区域当中进行相互沟通和合作的话,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例如在时间和金钱以及物力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花费。 (四)成本控制缺乏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成本认识不足,在思想当中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成本控制概念,对于成本管理只是将它简单的看成是固定成本,所处理的周期也较为短暂,相对于这种浅面落后的思想对于战略意义信息就会掩盖住其中实大部分实际重要的信息内容,从而直接导致企业在进行活动绩效的时候无法或者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实现。 二、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转变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成本控制效益思想 在经济市场当中,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最大化的追求效益,也就是企业需要尽心有效的盈利。所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也应当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方向进行有效的转变,全面有力的树立其成本效益观念。 企业在经济市场当中进行有效的经营,不仅需要有效的将自身产品的质量进行提高,而且在服务质量也需要进一步的做到最好,在市场竞争当中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如此一来对于企业而言才能够实现企业最大化的利润。 成本效益观念的产生,主要是从企业本身的投入和生产的对比进行分析投入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企业在市场发展中需要保证产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以及高效的服务质量,尽可能使用最小的成本投入博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一切成本管理活动的支配思想都是取决于成本效益观念。 (二)注重培养与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企业全体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综合素质体现和集体意识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投入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企业的全体员工需要做好先进性成本控制意识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有力的全面加强成本控制宣传,使得企业员工在思想当中对于成本降低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无穷潜力,企业的领导人员需要有力的带动员工一同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当中。 (三)责任明确到部门,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 企业在各个部门之间需要明确的认识到他们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对于部门之间相互有效的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保证他们能够充分的进行信息交流,在各部门进行相互合作的时候,能够将各自表现出来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将各自的效率进行全面有力的提升,这样一来对企业的整体效益就有利于提高,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进一步提升。 例如,市场营销部门要做到:预算所需销售成本,并报财务资产部备案,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进而控制实际成本;采购部门应做到:对外寻找和开发好的供应商,购货时要货比三家,保证采购到物美价廉的购件;财务资产部门应做到:做好价格及合同的审核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 (四)转变发展思路,重视科学技术创新 企业成本控制应当有效的转变发展思路,将过去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成为经营效益,首先需要有效的树立其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所有的成本效益观念应当将成本效益观念作为主要的思想支配,从企业的有效的投入与生产经营产出做出对比,进而分析企业的投入是否科学合理。 企业在社会当中不断进步发展,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进行技术改革创新,将新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实际有效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运用科学技术力量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当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本身想要全面有效的做好自身的成本控制,首先就必须要遵守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当中的各项原则,并且还需要明确当前所存在的所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企业自身需要进行全面反思做到认真改进,这样对于企业而言才能够更好的在激烈的经济市场当中得以有效的生存和进一步的发展。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论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摘 要] 分析了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和改进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以求能为中小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中小企业;管理;成本控制;存在问题;措施 1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认识到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也加强了成本控制规划, 但是仍然有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充分理解其成本行为, 成本控制管理还存有很多缺陷, 还处于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下。一是成本控制决策观念不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组织架构相对不够完善,智囊团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基本上是由企业负责人一人说了算,而个体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在决策观念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二是成本控制注重事后阶段。中小企业一直把产品生产制造与检验过程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成本的首位,只注重了生产与检验的事后环节,而忽视了影响质量与成本的诸如设计开发等事前环节的控制。三是成本控制缺乏市场观念。中小企业忽略了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量,有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并大量积压,库存管理费用增加,同时造成中小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四是成本控制数据采集失真。中小企业在采集基础数据时采用先由一线技术人员填写报表,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录入微机,数据采集质量不高。此外,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还存在账面科目不全、物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 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1)把握成本控制原则。一是全面介入的原则,具体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即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进行控制,对企业内部上下进行全员控制,对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过程进行控制。二是例外管理的原则,即特别留意将注意力集中在发生的不合常规的情况方面。三是经济效益的原则,即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实现中小企业利益最大化。(2)夯实成本控制基础。在中小企业管理当中,成本管理控制如果不从基础工作做起,其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大打折扣。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这是实现中小企业正常运行,巩固成本管理,保证成本控制质量的关键。二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通过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物质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制造费用,同时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定额管理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等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所在。三是优化衡量标准。标准化工作是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中小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它能促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管理成功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质量标准化、计量标准化和价格标准化三种形式。 2.3 确定成本控制着手点 (1)从关键点着手控制成本。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应从关键点着手,抓住成本关键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产品成本的各个环节、各个节点在成本中的作用可能不同,有些环节点对成本的形成起关键作用,有些环节点对成本的形成起的作用较小。中小企业应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成本控制关键点,从关键点着手进行成本控制,才能把力用到实处,真正将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做好。(2)从创新方面着手控制成本。中小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总是希望成本越低越好,但成本降低是有限度的,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中小企业只有从创新方面着手来控制成本才是王道。一是可以从技术创新上来降低原材料成本;二是可以从工艺创新上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三是可以从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创新上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可以从营销方式创新上来降低单位产品营销成本。中小企业只有从创新方面着手,通过不断创新,才是中小企业不断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3)从可控制费用方面着手控制成本。一般情况下,可以简单地将产品成本分为可控制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在通常情况下,不可控制成本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不大,无需花费过多的精力于此,只有对那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人为进行调控的办公费、原材料采购、原材料消耗量、差旅费、资金占用费、运输费等可控费用下大力气去控制才有实际意义。从可控制费用着手进行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采取的措施。(4)从占主导地位方面着手控制成本。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首要的是控制成本的主要方面,只有从占主导地位的材料费等方面着手,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计划一般就不容易被突破,成本控制的目标相应也就比较容易实现。(5)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着手控制成本。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不是光靠一两个人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中小企业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员工的积极参与。那么,如何发挥每个员工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就成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只有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用激励与约束的方式来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将节约成本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利用奖惩的办法将中小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换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成本控制管理是中小企业取得更好的生存条件或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通过成本控制管理,其最终目的就是使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中小企业利润,从而使中小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良好的成效。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自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来,中小企业发展尤为迅速,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劳动力、资金、材料等成本不断攀升的市场环境下,许多中小企业忽视了对成本的管控,企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殆尽,盈利水平大幅下降,面临巨大的经营危机。鉴于此,企业为了能在残酷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站稳脚跟,就需要加强成本管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及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成本管控的有效途径,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关键词:中小企业 成本控制 问题探讨与解决 一、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预先建立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所发生的各项资源的耗费和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其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实际脱离计划或标准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科学实施成本控制,能够提高企业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与壮大。分析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成本控制意识薄弱、观念落后 多数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其他部门认为成本管理与其没有关系,甚至部分企业领导也缺乏全员成本管理的认识,未能促进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成本控制活动中;成本管理方法落后,认为成本控制主要靠节约,一味追求成本最低化,且管理者只关注表面成本费用的压降,未能通过技术革新、管理优化等手段创造更大的企业效益;成本管控制观念传统,缺乏全局意识,多数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只关注生产成本控制,忽视采购、营销、研发、财务、日常管理等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成本管理范畴狭隘,未能深入反映经营全过程,未能与企业整体战略相结合,削弱了企业竞争力;成本控制不重视经济效益原则,许多企业成本控制缺乏市场概念,片面的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单位分摊的固定成本,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转移到存货中,导致存货积压。 (二)成本控制手段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现代企业信息量日益庞大,多数中小企业受规模、资金、专业人才等条件的制约,未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管控理念,处理、分析成本数据,这必然导致了企业成本管理的落后,严重制约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成本控制目标不科学 目标成本管理是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从而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 然而,部分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指标没有细化、量化,成本控制难以有效进行;部分中小企业根据现有的生产和技术条件,以短期效益作为成本控制目标,忽视了外部市场、客户需求、同业竞争等因素,成本控制目标不够长远,考虑不够周密,这种片面的成本控制目标,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经营、持续发展,不符合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四)成本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成本预算管理是企业基于市场竞争导向,依据企业的成本要素结构与作业流程,通过量化的形式,确定各要素与作业流程成本的目标值,并以此对企业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实施追踪、控制的管理方式。成本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企业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部分中小企业在成本预算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缺乏应有的配合,导致成本预算不准确;部分中小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随意性较强,没有依据成本预算进行决策;部分中小企业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奖惩机制不健全,成本超支与个人利益不相关。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小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五)成本分析不到位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信息,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控制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部分中小企业产品成本分析不全面,仅关注产品的制造成本,忽视产品的设计成本及销售成本;部分中小企业成本分析不细致,未区分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部分中小企业成本分析局限于事后的成本报表分析;部分中小企业分析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只是简单的罗列数字。成本分析的不彻底、不到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建立健全激励制度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人的活动在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人的素质和态度决定了成本控制的成败,应加以重视。首先,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法律法规,及时调整知识结构,提高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从领导到一线员工,让大家认识到,成本管控的成败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位,才能在行动中增强成本控制的自觉性、主动性,在企业内部建立人人关心成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另外,在提高成本意识的同时,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与激励制度,进一步提高员工成本管控的积极性。 (二)构建科学的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社会,中小企业应加大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建立ERP系统,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传递和处理成本数据,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以此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成本管控工作顺利开展。 (三)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 中小企业应制定长期性、外延性、动态性的成本控制目标。长期性是指成本控制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基础,制定为取得长久竞争优势而实施的目标;外延性是指企业通过正确分析和判断所处市场环境,依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和实施适当的成本控制目标;动态性是依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成本管理上的差异制定一个弹性的成本控制目标。现代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不应该只考虑成本本身,也不应该仅拘泥于成本的发生过程,需要将成本和与之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样才能制定出一个有利于降本增效,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成本控制目标。 (四)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中小企业加强成本预算管理,一是要将成本预算的指标进行细化,为科学、合理制定成本预算做准备,二是成本预算管理须同成本责任追究制度相结合,将成本预算指标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员工,调动全体员工开展成本管理的自觉性。落实职责,确保成本预算按计划完成,是成本预算管理的关键。 (五)细化成本分析,持续改进存在问题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成本形成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找出并解决成本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应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明确哪些作业是主要作业、必须作业,哪些作业是次要作业、可消除作业,哪些是高效能低耗作业,哪些是低效能高耗作业,通过作业及作业成本分析,发现并解决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持续发展寻求新的突破点。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体制还不健全,在成本管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中小企业只有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进行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制度,有效的进行企业成本管控,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发展。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精益思想”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摘 要:精益思想已经在各个行业中作为一种普遍的管理应用,其来源于日本丰田汽车的精益制造生产方式。精益思想有以下几个基本观念。①精益思想是只能由用户来确定的企业产品价值的一种价值观。②精益思想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从原材料,最后到成品,寻求全过程中的整体最佳。③精益思想是使所有能创造价值的各种活动,使用起来,禁止企业的浪费,杜绝停滞。④尊重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需要,拉动生产。用JIT生产和单件流实现拉动方法,确保用户在约定时间内得到产品。⑤要以企业自身的持续改进、无差错生产和用户满意为宗旨,为了能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和及时的产品,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而优的价值,杜绝浪费才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关键词:精益思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 1 精益生产的概念和特点 1.1 精益思想生产的概念 在现代的企业中,精益生产已经不是个陌生的话题了,其目主要目的是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为了实现拉动式准时式的生产方式,将各个流程同步协调,避免在每个环节上浪费,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生产柔性化,使库存降到最低。所谓的“精”就是少而精“益”就是最求更深层次的经济性。 1.2 精益思想生产的特点 ①具有灵活性,主要是在精益生产中,劳动力和设备方面要以多变的形式适应生产需求的变化。②零缺陷是消除一切残次品的体现,要争取一次性做到最好,每个工序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避免返工。③基于5S理论的精益生产:5S理论是整理、整顿、清理、清洁和素养。5S理念是来源于日本新颖的管理办法,主要是对生产相关人员、材料、机器等进行管理。 2 相对于传统生产,精益生产的优势 精益生产摒弃了传统生产的缺点传承了传统生产的优点。精益生产在产品生命周期之初就考虑到了质量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产品按照正确方式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还能使整个生产流程进行顺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做到零库存。为了能使企业的生产井然有序,精益生产在鼓励员工方面,采取放权政策来鼓舞员工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在精简成本和库存的情况下,依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 3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迅猛,又实行了鼓励自主创业的热潮,中小企业的市场日益激烈,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门其主要性加倍凸显。可是从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还是由不少企业仍用传统的成本管理办法,成本管理的水平相当落伍,不仅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还造成了企业之间竞争力的不均衡,管理制度相对严格一些的企业在成本的优势上就远远大于管理水平差一些的企业。 4 精益思想下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材料以及员工工资的成本上涨,在降低成本的问题上都在寻找着方向。由于目标与行动的不一致,导致质量成本控制上存在误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①部门员工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于各个部门的协调,每个部门负责的环节紧密相连但又有自己的明确分工,如果不能协调配合好,将给企业成本控制的最终效果带来不利。 ②当下的技术发展进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技术发展可能使质量成本管理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如果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的核心技术,又可能给质量成本管理带来风险。所以,技术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抓不住机遇的风险,也带来了抓住机遇的优势。 ③失真的成本数据。现在还有很多企业部分成本核算的环节还采用较落后的核算方法进行计算,不能完全地获得统一标准的成本数据,这样也就不能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及分配。 ④缺乏质量成本管理科学有效的决策指标。任何一个行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法则,部分企业过分考虑了节约指标,忽略了协调配合的整体流程。 5 精益思想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5.1 质量成本控制的培训 ①对质量管理层的培训。管理层质量成本控制的开展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指引作用,他们的积极鼓励和以身作则的精神有极大的推动效果。一方面,为了防止培训课学而无效,应该制定考核和奖惩制度使员工在精神上支持公司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交换学习的方法,使同在一个行业的或同一个集团子公司的互相监督、相互学习,给予适当的压力和动力,既是合作也是一种竞争,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②对基层职工的培训。要从思想意识和专业知识入手。要使员工认识到质量成本控制需要各个环节的重视与配合,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环节的责任,要站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管理,才能实现最小化的质量成本控制。一要制度明确,二要管理者的重视,三要形成企业文化。开展小组比赛,建立适当的奖惩条规,提高员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速度,专业知识的精髓掌握。 5.2 不断完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①具有科学合理性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首先,有效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和及时建立归口分级制度,使质量成本构建基础具有有效性。其次,太高太低的目标会丧失信心或不易达到而降低标准,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设立目标才能提高质量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具有合理性的体系初建,在不断修缮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制定的偏误,或设计的不准确而使得整个成本控制失效。 ②要及时实施已经制定的有效体系。要及时有效地对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加以推广,不能搁置。在不符合生产运营要求的体系下,大胆的创新抛却旧的体制,是明智之举,当企业领导层意识到了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就能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③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的运用,首先要研究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逐年增加质量成本控制的相关文献,理论实现性不强都是泛泛而谈。想要设计出适合企业质量成本现状的控制体系,就要鼓励科研与生产单位的合作,加大对质量的成本研究,给企业成本一个保障。最后加强完善企业内部的质量成本会计核算。一是为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要健全原始记录。二是通过质量成本会计核算,将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显性化。利用报表信息完善会计科目和账簿来分析出最佳的质量成本。 ④完善外部监管体系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完善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的监督制度。一是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不合格的产品严格把关,让企业对质量成本控制足够重视。二是借鉴其他行业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外合作与交流,把符合自身发展的有效制度体系建立起来。三是质量监督体系要多层次。加强执法机构在企业中的权威性,要正确处理企业与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对监管人员的专业进行考核,执法时要持公正的态度。五是加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消费者来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的监督。 6 结论 我国中小型企业是国家企业发展的主流,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息息相关的是企业成本的管理,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全球化,竞争也日益激烈,世界经济体的扩展促进全球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所以,企业成本管理中队核算与考核成本进行策略分析,制定战略性目标,消除生产过程中过于冗杂的不必要消费,减少甚至杜绝经费的浪费,不断满足客户的价值需求,真正提高企业的资金收益和市场竞争力,促使中小型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企业竞争中长期立足。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及利润优化方案 【摘要】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漏洞不断出现。本文以Yzkj企业为例,对中小企业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设计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利润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成本控制 利润优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它具有经营范围广泛,机制灵活,对市场变化适应性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弱等特点;为农村、乡镇提供了相应的就业岗位,也为中小城市及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众多的经营领域中,科技创新成为中小企业成长最快的新力量。随着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方向上的发展,小型化、分散化的生产模式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Yzkj就是众多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代表之一。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及漏洞不断突显,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本文以Yzkj企业为例,对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出可行的成本控制模式,并对如何优化企业的整体利润提出相关的方案和建议。 二、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 Yzkj企业规模不大,但业务完整,是国内LED显示产品的专业生产厂家。主要从事顶尖LED视屏组件的重要研发、制造及供应事项。公司顺应近年来LED行业的高速发展,依托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业内资源,通过整合LED产业链,在LED行业最高端的视频显示领域获得一方之地。由此可见,Yzkj企业属于集研发、制造、生产、供应为一体的新技术型中小企业。 经过分析,Yzkj企业当前的成本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成本控制理念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利润最大化一直是中小型企业争相追求的目标。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往往将注意力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上。他们认为企业应该通过增加产量,提高销售业绩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收入,而严重忽视这其间所产生的成本及费用的消耗。有的管理层对企业成本控制观念的理解相对落后,简单地将成本控制与降低成本联系在一起,认为成本降低必然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及信誉。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的市场份额,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和效应。像这样一味的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本身的市场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的并不是现在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控制”,真正的成本控制不会将成本管理和市场效益脱离开来。还有的中小企业有基本的成本控制概念和意识,但成本管理的范围相对较窄,只关注到材料采购及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而忽略了技术研发成本、供销成本及相关成本管理环节,譬如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等。这些过程和环节有的被企业所忽视,有的被企业一些高层管理者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剥离开来,仅交给财务部门来管理实施,使得成本控制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因而没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和作用。 (二)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和制度。仅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成本环节加以管理控制,尚未形成和建立对多个或全部成本环节的系统性控制,从而造成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巨大的冲击和阻碍。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方法,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没有全员的实施、参与已成为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根本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企业成本的发生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却始终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成本责任控制中心。如此一来,企业对日常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均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和考核;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需要将实际的成本支出与事先设定的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利用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然而一般的中小企业并未制定相关的目标成本制度或数值,因而在事后无法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定量性的比较及归因;对于所发生或产生的各期生产经营费用,企业更多的只是凭借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及认知进行相应的判断,并没有采用专门的方法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因此其评价的结果显然是缺乏客观性和合理性的。 (三)缺乏有力的成本控制监督体系 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再好的制度都只是摆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重心主要放在事后控制上。然而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应至少包括三个部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并且成本控制应该始终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之中。加强中小企业成本的事前、事中控制是刻不容缓的。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各环节的成本数据,为事前预测及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日常成本计量、核算的有力监督,确保企业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使企业防患于未然。 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设计研究 以Yzkj企业为例,公司主要致力于为工程商、终端使用客户等顾客提供LED显示屏系列产品。企业集自主研发、生产为一体,以领先的技术优势,成熟的生产体系和优异的产业链供给体系,迅速在行业内获得认可。根据公司的特点,企业应实行针对“产品研发设计”和“材料采购”等环节的重点成本控制模式,通过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产品研发设计成本控制 由于Yzkj属于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代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新产品的创造和开发。因此,新产品的研发费用成为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除了需要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素质优良、踏实肯干的优秀研发团队作为人力资源保障外,更需要资金上的强有力支持。良好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制造费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核心设备制造技术上的进步可以帮助企业成倍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显著降低折旧成本,这其中以GaN外延的MOCVD设备最为典型;此外,倘若能使加工圆片的尺寸成倍提升,从目前主流的2英寸圆片发展到4英寸,将可以大大降低芯片工艺的加工成本等等。 当然,相较于其他费用而言,对产品研发设计成本进行控制一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主要归咎于设计和研发环节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人员、时间等等。尽管如此,企业仍可以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前对产品研发设计成本进行预算的拟定和编制;与此同时做好相关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将设计研发成本维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从源头上做好企业成本的控制工作。 (二)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 企业在材料采购或原材料上的成本花费大约占到企业生产成本总额的55%左右。因此,降低中小企业的采购成本是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途径。 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需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制度,包括材料采购申请、授权审批人员及权限设定、采购安排及流程、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其责任关系等均需在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其次,企业需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及考核。了解供应商的信誉等级、提供材料的质量和相关原材料的价格等等。对各方面都符合企业要求的供应商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维护彼此间的往来关系。当然,企业也应该时时关注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及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抓住合适的采购时机、选择适合的支付方式来降低原材料成本。另外,产业级数的扩大可以产生企业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相关综合性管理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四、企业整体利润优化的方法 根据公式企业净利润=企业总收入-企业总成本、费用,可以得出企业利润优化的办法:一方面降低企业总成本,即进行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总收入。企业的总收入按其来源和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两种: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营业外收入。由于成本控制方面前文已经涉及到,所以在这一板块主要从提高企业总收入的方面着手,研究提升企业利润的方法。 (一)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市场中将企业要素资源进行有效的内在变革,提高其内在的素质、从而驱动企业获得更多的与其它企业竞争的差异性能力。这种差异性最终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维持企业长久盈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充分发展核心产业,不断开拓创新,适时拓展企业新的主导业务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同时核心产业的盈利水平、竞争优势和发展速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较大的影响。基于这些影响因素,企业应调动现有资源和人力优势,抓住核心产业的发展契机,做好核心产业的基础工作,不断扩大企业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同时根据各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关闭或减少成本高而盈利低的产业线,重点突出建设企业当前的核心产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企业应当专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或采取差异性策略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和优势。 (二)严控费用开支,实行合理避税 费用、开支及税务性支出占企业成本的份额比重仅次于原材料成本支出。因此,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合理有效地规避所得税可以降低企业总成本、费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税后净利润。 关于费用,企业需实行专款专用,可以按照费用产生的类别进行分类和管理,例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般会产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等。不同的部门可以由指定的专人来负责费用的控制、管理及使用。首先要做好重点费用的专项控制,切实保障生产性费用的需要。其次,压缩行政管理费用开支,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公杂费、水电费、差旅费、车船燃料费和业务招待费的管理,促进职工的节约、廉政意识,提高企业的经营观。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费用金额的大小及发生频率的高低将费用进行归类,再按照相应的等级和类别对费用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要实事求是,合理安排费用支出,严格执行开支标准,把费用控制在管理预算的范围之内。对大项的费用支出执行公开透明化制度,可以通过成立费用开支审查小组,引入群众监督等体制进行有效监控。对金额较高的大项费用支出,如万元以上的费用开支,应先由审查小组审核通过后,再按照相关的费用支出流程来进行。然而,对于金额不高但属于经常发生性项目时,要严格审查费用发生的频率,追踪费用的使用去向,认真做好支出的落实情况。 对于企业的税务性支出,要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制订科学有效的避税方案,合理控制税收成本,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减少所得税支出,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 (三)推动其他业务收入的增加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中小企业在保证自己主营业务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其他的对外投资活动。适当分散企业的资金,将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资和运用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营运风险,推动企业其他业务收入的增加,达到优化企业整体利润水平的目的。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当前经济形势进入转型时期,很多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和艰难的生存之中。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更是如此。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受到了重视,特别是一些企业在短暂时期内没有订单的情况下如何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成为管理的重要议题。有效的人资成本管理能够刺激员工发挥自身的能动力为企业的生产效率做贡献,从而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强度和利润率。因此,本文的研究显示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对策 引言 成本控制的目标在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度,当前各企业均非常重视。然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并非是一味降低员工工资,而是采取合理、科学的管控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合理规划、有效培训、科学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动性,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完善人资开发力度和空间,为企业打造出高效的、有凝聚力的企业组织,以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仍然能获得收益。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有相关的控制指标,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现状和相关突出问题进行探究,针对有关成本控制问题进行对策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人力资源成本指标需要具备相当人资管理及财务知识,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的方法,从而保证为企业提供科学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案,本文第一部分正是介绍了相关成本控制的指标,为后文所提供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指标分析 1.1成本计量分析 当前,人力资源成本计量分三项:重置成本、培训成本以及离职成本等计量分析内容。 1.1.1重置成本的计量 该成本计量是在企业针对替换离职员工中进行空缺岗位的重新安置所产生成本。它包括了招聘、选拔、录用以及安置等成本和新员工的体检费用。 其中,招聘成本有招聘费用、宣传、差旅费和场地费以及新员工工资等,另外还有行政费和一些其他的间接费用。招募成本包括直接的劳务费、业务费和间接管理费以及预付费等。在选拔过程中的成本有资料审核:面试、选拔和各种检验方式等所需要的费用。选拔合格后会有录用以及安置成本。 1.1.2培训成本计量 当企业一旦甄选到合适新员工后,会对其进行定岗培训,从而保证新人能根据岗位标准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职责。这需要专人或者是资深员工对其进行岗位培训,一般只有一次培训,主要的培训成本包括了三个要素,具体是信息文献和正式的培训讲授与按岗讲授。 1.1.3人力资源离职成本的计量 当企业员工需要换岗时,会产生离职成本,其构成要素包括了离职时的面谈,离职管理,例如在系统中删除所离职员工的信息,去除对离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发放,以及支付一定的离职补偿费。 1.1.4人力资源总成本的计量 该成本计量指的是企业对某时期内的再生产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使用劳动力的支付费用成本总和,包括了职工的标准工作的报酬,即薪资,也包含非标准工作期间企业的支出,即职工福利,例如五险一金,还包括人力资源耗费。 1.2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指标及方法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非减低企业职工的薪资来实现效率。要实现企业生产效率必须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生产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以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空间以及效率。这些指标包括: 1.2.1人力资源成本率 即通过成本量化来为企业提供切合实际的人力成本控制策略。 人力成本率=当期总人力成本÷当期销售额 人力成本是一常数,因此,企业的经营时间越长,其人力成本率越低。对企业来讲,能创造越大价值的员工对企业越有利,优秀员工是企业进行竞争的关键,因此,应做好企业的人才储备战略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1.2.2人力资源成本工资率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对职工的工资支出所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情况。该指标是进行人力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对企业的薪酬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工资率=总工资÷营业收入(生产总值) 该数据可采取历史数据法获取,对于一个较为稳定营运状态下,企业的工资率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工资率可以预测总工资,以企业人力成本进行预算和控制。 1.2.3人力资源效率 所有以营利为主的企业其目的都是实现盈利,通过最小的成本投入创造最多的利润,这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讲,也是如此。因此,当资源一定时,高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带来更高效的经济效益。影响人力资源效率的因素有两种,分别是静态和动态因素。前者是根据企业的上年的销售总额和当年的销售总额的比较来实现的,当年销售总额高,即人力资源效率较去年提高,反之,则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做一个更加高效的人资规划,以降低人资投入成本,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人资效率开发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企业内部组织的结构调整和再设计,对人资空间做好计量,并做好预算。组织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将合适的人员的工作能动性进行充分的开发,激发出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创造力,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该指标可以通过效率、成本的分析方法来实现,也综合内部比较法和管理跨度、管理流程来进行。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在大型企业中对人资成本控制有较为充分的认识,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其认知力度还不足,企业的成本管控一般集中于物耗成本,忽视了人力资源成本的管控投入,即人资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转化率非常低,造成人资成本浪费,这非常不利于企业进行长远的发展。当前经济处于慢增速和低迷时期,严峻的国际市场逼迫国内中小企业加速对自身各项成本管控的认识,因而,中小企业有必要对人资成本管控进行深刻的认识。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对人资成本管控的认识尚未形成体系,认识还有待提高,其认识具体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科学人资成本控制方法较为欠缺 国际化的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给国内企业的人力成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的人力成本空前高涨,特别是对于一些纺织类的企业来讲,可谓是夹缝求生存,利润微薄如刀刃。所以,多数企业已意识到人力成本的管控会适当降低企业生存压力。然而,这些中小企业均较为缺乏科学合理的人资成本管控经验,在进行成本控制时,方法不是很得当,以至于极少数的管理者错将降低职工工资的方法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反而激起员工的不满,造成大量的员工的离职现象,最终导致人资总成本的增加。 2.2人资招聘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对岗位认识的不全面,有些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所提出的要求和岗位不相适应,与其人资招聘初中相违背,造成了招聘成本的居高不下现象。例如,一线操作职工的招聘要求是大专,前台服务员需要本科学历,招聘目标原意是进行人力成本控制,然而在人资招聘中,其规划不科学,造成了人才浪费,同时增加了人力成本。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科学的人才观缺乏认识,导致盲目招聘和招聘成本的浪费。对所招职工的岗位认识模糊,其招聘方法与渠道不合理,一线操作工主要有其机器操作或者是手工操作有经验或者一学即会即可,对学历没有太大限制,可以通过58同城或无忧招聘网或者是初级劳动市场来实现,而资深管理岗和技术员、科研员可通过猎头,一般管理岗和技术岗可在校园招聘中实现对口专业人员的招聘,从而以较少的渠道成本招聘到合适的人员。当然,也可通过熟人介绍和员工推荐等渠道,以节约成本。 2.3低效的人资使用成本控制 对于人资成本中所占主要成分的是使用成本,它包括了职工薪资福利,其中的保险一项为必须的成本。根据人资成本所降低的不是职工工资,而是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下对人力资源成本的高效控制,激发高效的生产和管理的效率。当前,多数小规模企业不具备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意识,对职工的考核方式单一且不公平,激励制度不科学,不能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了无效的工作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2.4人资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完善健全的人资成本管理体系能够通过某种程度的投入达到最大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以便企业在一定的支出情况下能得到有效的收益,提升营运效率。然而对于长期只注重物资成本管理的企业来讲,还没有能力和经验来建设完善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特别是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因此,不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当前,多数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的预算方面就缺乏操作的科学合理性,因此,后面的人资成本控制就会不合理。预算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人资部门相互合作,共享数据来实现预算,从而实现成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对策 我国的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当前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从对生产成本的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进行转变,所以,企业应加强对自身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建立完善的人资成本控制结构和体系。 3.1强化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认识和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核心竞争发生转移,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或者是人资部门对人资成本控制的认识较为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尚未形成科学的结构体系。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或者是人资部门,要对人资成本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了解各项人资成本计量,认识和掌握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指标及方法,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预算和实施的方案,加强对人资招聘、开发、使用和离职等各项成本的严格控制。当然,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全面认识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管理者和较高学习能力的人员来进行,因此,还要对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进行认知培训,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加强对成本控制的提升力度和创新力度,形成一种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高度氛围。 3.2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有效性的管理 企业对职工的培训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做好培训开发对于企业来讲,是应对技术和经济变革的首要防线,通过人资培训,能够提升企业职工的工作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度。有效的培训途径和手段给企业职工带来学习机会和提升的空间,满足职工和企业的发展空间和需求,使得职工和企业随时保持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操作技能,提升二者的竞争力。所以,对于培训的内容和方案来讲,就显得尤其重要,切合实际的培训知识和技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当前的培训很多,然而很多培训虽然内容和方案都得当,然而职工学习和掌握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培训后职工没有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和掌握,导致了低效的培训。因此,要将培训成果得到提升,必须要对培训进行考核,让职工的培训成果和工作绩效挂钩,以刺激职工的学习。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例如建立培训中的学习小组,加强组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监督,在培训过后,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考核,其次,培训的方案可进行多阶段实施,为职工规定培训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和氛围。 3.3恰当控制离职率 建立人才队伍的梯度化建设。对一些能力强和贡献较大的职工,要做好晋升或薪资奖励机制,并做好人资后备军的培养,当职工出现岗位流动变化,应保证人资储备的充足性和岗位工作连续性,从而能降低因离职所带来的低效成本。 建设企业文化。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是一种无形资产,它能为企业职工带来良好的氛围和家庭归属感,促使职工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努力工作和学习。因此,每一个企业均应建立健全自身的企业文化,并加强文化宣传,使得更多的职工能够凝聚在一起。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加强企业职工的向心力,从而促使多种目标的融合与一致性,降低离职率,减少人资成本费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度。 福利留住人才。当前,企业不再只是一种单一的商业组织,它肩负了社会责任,这种责任体现在了企业对职工的福利中。良好的福利机制能够为职工带来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激励,因此,有效的福利能提升企业职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人才。 3.4建立完善企业职工援助计划,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当前各企业的职工来自不同的环境,他们面临着各种生存压力,这些压力增加到某种程度,就会影响职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们应建立企业职工援助方案,紧密关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适当进行引导和疏导,帮助职工排忧解难,提升对压力的忍受能力,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 4.结束语 面对剧烈的经济形势,中小企业面临发展与生存的艰难环境,要提高对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的认识,并将认识深化,全面掌握和学习各项成本管控,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应切合实际,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结合,探索出成本控制的新方案,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的探索并不面面俱到,然也有可鉴之处,希望能对读者有用。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ERP背景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模型构建 摘要:中小企业在ERP背景下,成本控制模式是不同的,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以及ERP背景下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的区别,构建了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模式,指出在ERP背景下,信息化健全的中小企业,使用作业成本控制模式能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对降低企业成本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ERP系统 成本管理 控制模式 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较多问题,成本居高,利润偏低,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纷纷建立ERP系统,很多企业已取得成效,但有很多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上,探讨ERP背景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控制,从广义的角度讲,包括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分析。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日常的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有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而标准成本法是目标成本法的一种。ERP标准成本控制模式是ERP系统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它能将ERP系统与标准成本法结合,ERP系统充分利用其信息的集成性,就能方便地计算出不同产品的标准成本、实际消耗,并同时生成成本差异报告,帮助企业实施实时成本控制。 一、ERP环境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层不了解成本控制的模式 ERP背景下,成本控制模式很多,中小企业有很多的成本控制模式选择,如标准成本控制模式、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等等。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是非财务人员出身,只注重宏观形式企业管理,不注重微观层面的财务管理,特别是不了解成本控制模式,财务部门过多的依赖传统成本管理模式。 (二)ERP信息理念落后 中小企业的各个部门间普遍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难以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中小企业的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各自独立,各自的信息在本部门流通,但部门间的信息很难流通,如销售部的数据传到生产部则很难做得到。企业的物流信息与资金回笼信息也很难传到生产部门,生产成本核算与控制难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三)缺乏战略规划,没有充分发挥ERP管理软件的作用 中小企业只注重年度战术应用,忽略企业战略规划,在管理上,ERP企业管理软件只是摆设。中小企业引入金蝶或用友ERP管理平台,绝大部分只用到财务模块的功能,而对于采购、销售、生产、存货等模块用之甚少,ERP核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四)尽管有ERP背景,不同的软件之间数据接口困难 中小企业由于财会信息人才的缺乏,成本核算的数据分散,成本核算数据与ERP数据难以对接,财务人员普遍重视过去手工成本的核算、成本分析,其成本控制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二、ERP背景下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的区别 传统的成本控制强调以事后成本控制为主,以实际成本法为主,着重于企业内部,使用单一金蝶或用友财务软件处理,缺乏软件的实时性,成本实时数据滞后。ERP背景下,ERP成本控制实现了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统一。着重于整个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成本管理。企业使用金蝶或用友ERP管理平台,能将实时的物流数据、资金数据同步传送,财务获取的原始信息及时、准确,为成本核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ERP环境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控制模式的构建 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ERP成本控制模式也不一样。ERP成本控制模式的构建框架如下图所示。该模式框架能完整反映ERP背景下的成本控制。如,成本控制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也包含了企业常见的价值链管理。 该模式十分突出作业成本控制,借助ERP强大的功能模块数据为总账模块使用,使用最新的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体现出成本管理的先进性、准确性,便于企业进行事后的成本分析、成本决策。 四、ERP环境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模型的选择和应用 (一)在ERP背景下,信息化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的中小企业,应使用具有作业成本的成本控制模式 信息化健全的中小企业,说明ERP管理平台运转正常,各种数据传递畅通,财务管理水平高,信息化人才较多,这样的企业有能力实施作业成本控制模式。 作业成本管理,不再按传统的制造费用按部门归集费用,它已突破传统的成本对象概念,突出销售订单和生产任务单直接作为实质上的成本对象,不再使用半成品编码。ERP管理平台集成财务、材料物流、车间管理等业务系统,全过程跟踪生产作业与过程,成本管理细化到每一作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该成本控制模型突出了如下的应用思想: 1.应用ERP背景下成本控制模式,需十分重视成本控制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分析。 (1)事前计划。从成本控制模型可看出,事前计划是指生产过程之前的管理,主要通过采购模块系统、生产任务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等子模块。企业在ERP管理平台基础设计项目中设定产品BOM清单,输入生产计划,结合企业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标准成本、运行成本模拟核算功能,预测产品的制造成本,BOM清单制定好后,就为事中的成本控制提供了保证。另外在制造费用方面,制定标准的成本动因分配率,为事中控制制造费用做好准备。 (2)事中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库存和生产过程的管理,生产管理、仓存管理、存货管理是其重点。生产部门通过ERP生产管理平台执行采购建议,采购部根据采购指令执行材料采购,严格控制库存量,ERP系统实现实时控制,降低生产成本。在制造费用方面,通过实时的成本动因分配率与标准的成本动因分配率进行比较,动态地控制制造费用支出,降低制造费用成本,是整个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3)事后成本控制。是指成本报表分析的管理,企业产品入库后,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寻找成本降低的途径。 2.应用ERP背景下成本控制模式,需十分重视价值链管理,控制企业总体成本水平。价值链管理强调上、下游单位的成本数据管理,如企业生产从进料开始,就加强与信誉好的供应商真诚合作,降低企业大宗材料进货成本;在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要与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要与生产部门加强合作,降低因采购部材料断料,生产部将成为无米之炊,造成停工损失的风险;销售部门要与产品客户关系融洽,尽快收回资金,降低企业坏账损失。ERP背景下,通过价值链管理,能控制企业的总体成本水平。 3.应用ERP背景下成本控制模式,其核心是作业成本控制管理。第一,在制定作业中心时,应从产品角度出发确定有关的作业中心,如与产品产量、产品批次、品种、设施有关的作业中心。第二,确定适当的成本动因,如产品检验费用的成本动因是直接材料费用,劳动保护费用的成本动因是直接人工成本;第三,根据作业总量确定成本动因费用分配率,按分配率分配间接费用。第四,标准成本动因分配率管理,因不同的作业会产生作业费用、作业量,两者相除为成本动因分配率。在ERP背景下,会有很多的标准成本动因分配率,当实际成本动因分配率与标准比较,是偏高、偏低,从而为企业实际控制提供了调整成本的依据。第五,根据产品成本做出成本决策,对于成本高的项目,应加强成本管理,分析原因,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4.应用ERP背景下成本控制模式,采用作业成本法控制成本,企业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作业成本法时会计人员岗位较多,人工成本增加;第二,ERP管理平台软件资金较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第三,成本动因的确认存在困难,财务核算比较细化,难度较大。第四,企业需要较多的配套管理制度,这是成本控制模式下,企业需要解决的。 (二)在ERP背景下,财务较规范的中小企业,应使用标准成本控制模式 财务较规范的中小企业使用标准成本控制模式是比较好的,因其技术要求没有作业成本法高,在ERP背景下,实现标准成本是完全可行的。标准成本系统能集成计划基础、采购管理模块、仓存管理模块、存货模块数据,主要表现在标准成本数据管理。 标准成本的制定是标准成本法核算的前提和关键,其数据来源于历史数据分析和技术方法的测算,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的标准成本。ERP系统中,在维护成本类型下设置标准物料单价,在指定的产品成本类型下设置单位标准的BOM物料清单、工艺路线、成本中心标准费率,计算标准成本。 采购、仓存管理、产品入库、销售出库、生产领料、其他出入库等物流相关业务,物流系统、总账系统均按标准成本核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单独记账。通过存货相关报表,可查看材料、产品物流成本明细。最后通过成本差异还原为产品的实际成本。 ERP标准成本系统同样遵循上页图的ERP成本控制模式(除作业成本管理外),同样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步。中小企业应用该成本控制模型应突出如下几点: 1.做好充分的事前计划,设定好标准控制目标。制定好标准成本,这是生产员工的工作目标,是企业衡量节约与超支的尺度。事前计划应详细周全,如产品标准成本单价,该值不仅反映本企业的平均水平,也要与行业企业平均成本做比较,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标准成本体系。 2.重点加强生产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及时调整成本差异,降低生产成本。事中控制的对象就是产品成本的差异,差异来源于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差异、制造费用差异。具体计算时可用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总差异来表达。 (1)差异计算。用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总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2)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变动的差异:对价格的变动就要分析企业是否是批量进货,是否是临时订货、舍近求远。材料用量变动的差异:领用偏高是否是生产浪费太多,是否是生产技术落后、劣质材料引进。明确责任归属。 (3)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主要分析单位人工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企业付加班工资多、企业提工资而没有提高产量、出现窝工行为,重点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4)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分为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和变动性的制造费用,重点分析变动的制造费用。如企业的单位动力消费、单位产量修理费用、单位产量运输费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责任。 3.事后分析考核详细,突出奖勤罚懒。通过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同时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制度,提高全员降低成本的风气。 4.ERP背景下,应用标准成本控制模式时,企业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标准成本法多以生产过程为主,忽视了其他环节的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的具体指标体系偏少,如,成本差异的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总额差异等,不像作业成本法,作业中心项目多,成本动因分配率多,可比项目多。因此标准成本法指标要考虑周全;第二,标准成本法适用于短期的标准成本制定,因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变化,成本项目价格周期变化较快,这需要时刻调整标准成本,更新成本标准体系指标。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应用ERP成本管理模式有一定难度。只要中小企业更新管理理念,积极探究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特别是探索ERP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并积极应用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将对企业成本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降低中小企业成本有重大的意义。
可持续建筑论文:中国可持续建筑发展现状与改进途径的研究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中国可持续建筑实施的重要性与成绩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建筑发展在设备材料技术、设计方法、教育模式上所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式和方向。指出设备材料技术不仅仅要在自主知识产权与创新上加强,还需考虑到经济性;设计方法需要改变“图示思维”为主的现状,以定量化数据为设计判断原则;教育上需要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再教育、普及教育等三个不同层级来加强可持续建筑推广的潜力。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现状分析;改进途径;设计方法 1 前言 建筑在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建筑消耗的原材料超过总量的50%,能耗则占总量的40-50%,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1]。中国的建筑资源消耗与能耗也已接近上述比例,同时剧增的建筑量也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因此,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理也多次指出“建筑节能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战略问题”[2]。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可持续建筑的实施推广和障碍有其鲜明的特点。据建设部统计:中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m2,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已达27.8%,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3]。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每年都丧失大量的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理念,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将建筑节能作为节能的重点领域,要求建筑节能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节约1亿吨标准煤的规划目标。同时,国家也在执行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来督促、推广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截至2007年10月份,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9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71%。据此估算,2007年1~10月份新建的节能建筑可形成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4]。可以看出,可持续建筑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如火如荼的推广应用的阶段,但是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设备材料技术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设备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与可持续建筑市场的规模密切相关。根据权威统计,中国用于节能建筑的项目投资达到1.5万亿,而且还在持续扩大中。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建筑市场,巨大的利益吸引着全球的设备材料厂商和技术服务商不断的努力以打开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可持续设备材料技术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分析总结,并加以改进: 2.1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 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与技术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基础,其相关研发工作及成果是推动可持续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牵涉到的设备材料和技术也很多,大致可分为暖通空调设备技术、可持续能源设备技术、保温隔热材料技术、节水与中水利用设备技术、智能建筑设备技术、被动式技术设备、绿色建材、其它用能设备等方面。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就曾提出“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绿色建筑基础性和共性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将极大地促进现代建筑技术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并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中国目前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与技术的研发方向与创新主要包含“以保温节能、减轻建筑物自重、构件模块化、循环再生材料利用、生态性新型建筑部件使用、利于快速清洁施工、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等为目的的新型结构体系;生活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究和设施设计;黑色水与灰色水分离处理系统和卫生设备技术与设计;可升级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经济性太阳能供热、制冷及动力系统等多个方面”[5]。 但是,中国目前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还存在很多缺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材料技术偏少。目前广泛使用的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如Low-E玻璃,欧洲的制造商是在60年代末开始实验室研究,1978年美国的英特佩就成功地将“Low-E”玻璃应用到建筑物上。而我国的研究生产历史仅有十年,仅两家企业自主研制成功相关技术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其余都是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与生产线。因此,在中国,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的研究还急需进一步深入发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选择适当的研究方向。 2.2设备材料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必须客观科学,重视经济性能 由于前文所述的可持续建筑的知识缺乏,导致了国内相当数量的开发商、设计师、消费者盲目追求新型的设备材料和技术,学习国外采用的高技术,把可持续建筑当成节能设备材料技术的堆积,忽视了应用的科学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没有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和应用这些设备技术。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为例,一户120m2普通住宅就需要增加2万元的造价。而目前广泛推广的中空Low-E玻璃国产价格达到150-200元/m2,高于常用的镀膜玻璃1倍以上。这些设备材料的过度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建筑造价,为业主带来了相当的经济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节能设备与技术未加选择的堆积在建筑上,不经过客观科学的分析应用,还有可能形成冲突,从而影响到建筑可持续目标的实现。例如,未经过详细模拟的使用遮阳设备和技术,固然可以降低夏季太阳辐射给室内热环境带来的负荷,但也将影响到冬季被动式采暖的应用和室内自然采光的应用,从而造成冬季能耗的升高。 因此,在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需要尊重客观科学规律,建立完善科学的体系,同时,需要考虑到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状,侧重经济性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设备,以期在尽量少增加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化的可持续性能。 3设计是可持续建筑实施的保障 设计是达成可持续建筑目标的技术保障。就社会各方面而言,设计与设计人员都被视为建筑质量的技术保障,是可持续建筑实现的主要技术力量。对于政府而言,设计文件受到规范限制和政府的审查,是最终控制建筑性能的最重要文件。这都决定了设计在可持续建筑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可持续性能的实现离不开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应用,而这种应用需要包含建筑师在内的多专业设计团队的合作。图1是建筑物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决策效力曲线,说明了设计在可持续建筑中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影响。可以看到,在建筑设计前期和设计阶段做出的决策,在建筑整个寿命周期中,其有效性是最大的。对于可持续建筑而言,越在早期所做出的决策,越能影响到建筑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在绝大多数的可持续建筑技术应用中需要采用数值模拟仿真的方法,预测采用该技术后建筑的可持续性能,以定量化的数据作为建筑师选择决策的依据。 而在我国,建筑界基本还是沿用老的传统的以建筑师经验、直觉判断和灵感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6]。赵伟峰与张伶伶[7]认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 建筑创作过程是一个开放巨系统的作用过程。这就决定了“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是其本质属性。王立山[8]则认为,建筑设计中的创造基础是抽象思维,指“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乐民成[9]更是认为现代建筑没有不可选用的语汇,只有不先进和不合理的技术。可见,在国内目前建筑设计界较为强调“图示思维”,信息搜集交换与思维过程也偏重于语汇、模式、图形等图示符号。这样的设计思维方法并不能适应以定量化信息为主要设计判断依据的可持续建筑设计体系。我国建筑师的知识结构受到教育体系的限制,对定量化数据较难理解,更难以纳入现有的“图示思维”体系中。还需看到,在现有的建筑师知识结构与设计思维方法中,数值模拟仿真方法由于其使用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很难为建筑师所接受并推广应用。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设计方法的创新、相关技术知识的普及和相关软件的学习应用。这些都离不开合理的教育体系。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才能系统的介绍可持续建筑的相关知识和信息,重新构造其知识结构,改变其故有的技术堕性,培养其实现可持续建筑目标的主动意识。因此,可以认为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建筑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教育是可持续建筑的智力支持 教育为可持续建筑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持。这是一种投入最小而效果最大的可持续建筑实现途径。可持续建筑的教育面向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目标,这也要求形成不同的侧重点和深度不一的教育方式。 4.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人群是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结构的构建。专业学生是未来教育、研究、工程和产品设计、建造甚至决策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知识匮乏将决定一代人在可持续建筑实践方面的欠缺。传统的教育体系包含的是为了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而进行设计、建造所需要的知识,现在虽然有少数与可持续建筑相关的理念包含在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中,但是还远远不能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系统有效的影响。从可持续建筑出发,需要重新建构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体系,从最开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建筑意识,促使其在未来工作时能自觉的提出可持续目标并加以实现。 4.2职业再教育和培训:顾名思义,这种教育面向建筑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设计师,侧重于技术的应用。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是能否推动可持续建筑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由于目前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建立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前,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可持续建筑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专业人员的能力缺陷,大大的延缓了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面向专业人员进行可持续建筑相关知识、技术的职业再教育和培训,是改变其知识结构,消除技术惰性,培养可持续建筑意识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而且,由于可持续建筑的相关设备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职业再教育培训需定期举行,防止形成第二次技术惰性。 4.3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主要针对政府和社会大众,重点在建立正确、科学的可持续建筑价值观,并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政府,国际上各种峰会和议定书的召开和签订,以及国内能源短缺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带来了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使其必须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但是,政府的决策不能是盲目的,必须在充分了解可持续建筑相关背景、知识后,才能做出科学、符合实际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为之进行政策、法规和规范的配套工作。对于社会大众,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降低家庭能源消耗也对可持续建筑知识抱有兴趣。推广普及教育,能够给予政府和社会大众准确、科学、系统的可持续建筑相关知识,促使目标人群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在政府和社会层面上对可持续建筑的实现起到规范引导和促进作用。 5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体现在设备材料技术、设计方法、教育体系等三个方面。由此,文章认为中国可持续建筑发展的改进方向应针对这3个问题找到独立的解决之路。在设备材料技术上,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考虑国情并注重经济性;在设计方法上,摒弃传统的“图示思维”模式,加强以定量化数据为基础的设计优化模式与多专业的跨学科合作;教育上,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再教育、普及教育满足不同人群对可持续建筑的知识需求,为其推广应用创造更好的智力支持。 当然,中国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其问题也不止本文所提。文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到部分障碍并提出自己的解决途径,供所有人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汇聚更多的力量共同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 摘 要 建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为缓和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建筑设计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本文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关键词 可持续建筑;节能;建筑;设计 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揭开了建筑文明的新篇章,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环境负荷也带来了增加。“建筑”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1.可持续建筑概述 1.1 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设计理念上涉及到建筑物、建筑材料、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等因素,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性、功能性、人文性和生态性。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建筑的室内居住环境,以健康、舒适、舒心为主题,以节约能源为目标。 1.2 原则与理念 1)可持续理念,设计上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影响;2)资源应用效率原则,对于输入建筑物的资源如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要有效地使用,力求做到循环利用或回归自然,总之,确保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较高的层次;3)低碳理念,设计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太阳能、自然风、光能等等,尽量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做到节能减排;4)防止污染原则,这里涉及到对建筑物的废物排放的设计理念,以利用可回收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重要根本目的;5)和谐环境原则,降低环境负荷,从建筑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出发,力求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2.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2.1 控制体型系数 1)从面积水准角度看,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近年的住宅建筑套均面积有123 ,世界排名第三,如果将套均建筑面积设计上控制在80~120 ,在同样满足人们“住”的问题上,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金钱;2)从节能角度看,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南区和北区,在建筑造型要求能够满足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体型系数。以北区为例,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35,塔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40。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2.2 延长建筑物寿命 建筑物寿命低下,必然导致拆除、重建,带来各方面投入的增加,所以,在设计上应从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的角度着手考虑。1)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减少甚至避免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年限内因规划调整而拆除。2)用居住水平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建筑物内部空间要有可塑性;外部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3)从居住业主的发展和需要出发,建筑物的寿命要融入人的气息,中国大多数人不喜欢频繁地迁居,因此在建筑物的寿命内,要考虑到业主老年时的需求。4)与建筑物的长寿命相匹配,在管线的布设上要便于更换与维护,设计上结构体与填充体最好相分离;在结构、墙体和保温的材料选择上应该把使用寿命作为选择的依据之一。 2.3 保温隔热层厚度设计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了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目标的达成,对外墙传热系数和蓄热系数也做了规定,如表1所示: 按照表1中关于K和D的规定,结合一定的计算公式和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λ,可以计算出保温隔热材料的最小厚度值。具体在设计时注意点如下:1)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只要窗户和屋面等其他部分可以达到相关的节能标准或规定,外墙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温隔热施工措施便能够完成节能50%的目标;2)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粘土实心砖或者是混凝土砌块,需要分别将保温隔热层厚度增加至20.1mm和29.4mm以满足节能的目标,此外,这些传统材料既浪费了能源,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该尽量使用新材料来代替;3)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热桥”部位,其热阻相对较小,因此,其表层保温隔热层厚度应大于等于30.7mm,才能完成节能50%的节能目标。 2.4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2.4.1 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 这是节能和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窗的开启方式、竖向风道和设置负压等组织室内气流自然通风。 自然光是一种无能耗光源,在设计思路上要予以强化:1)建筑结构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布设采光口的数量和面积,选择上尽量遴选光透性强的玻璃,增加自然光的透射度;2)在室内结合自然光的强弱,分层次布设线路,做到自然光足够时不开灯,自然光弱时开小灯,没有自然光时开全灯,使自然光源能量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2.4.2 利用可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新能源,例如:1)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应列为首选,太阳能提供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成熟、经济可行。2)地热能也是很好的能源,就是在利用上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利用水文地质勘查证明其是否可行;要有水文地质、暖通空调、地热设备等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城镇有地下空间规划;政府有机构从立项、实施和效果进行管理等等。3)两栋邻近的超高层建筑将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用。 3.结语 我国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空间格外广阔。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上,应将我国国情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尽量遴选各种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确保把建筑能耗水平降至最低,真正做到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效地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其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可持续建筑论文:论述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 摘要:建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为缓和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建筑设计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本文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节能;设计 前言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揭开了建筑文明的新篇章,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负荷增加。“建筑”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一. 可持续建筑概述 1.1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设计理念上涉及到建筑物、建筑材料、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等因素,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性、功能性、人文性和生态性。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建筑的室内居住环境,以健康、舒适、舒心为主题,以节约能源为目标。 1.2原则与理念 1)可持续理念,设计上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影响;2)资源应用效率原则,对于输入建筑物的资源如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要有效地使用,力求做到循环利用或回归自然,总之,确保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较高的层次;3)低碳理念,设计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太阳能、自然风、光能等等,尽量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做到节能减排;4)防止污染原则,这里涉及到对建筑物的废物排放的设计理念,以利用可回收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重要根本目的;5)和谐环境原则,降低环境负荷,从建筑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出发,力求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二. 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2.1控制体型系数 1)从面积水准角度看,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近年的住宅建筑套均面积有123,世界排名第三,如果将套均建筑面积设计上控制在80~120,在同样满足人们“住”的问题上,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金钱;2)从节能角度看,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南区和北区,在建筑造型要求能够满足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体型系数。以北区为例,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35,塔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40。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2.2延长建筑物寿命 建筑物寿命低下,必然导致拆除、重建,带来各方面投入的增加,所以,在设计上应从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的角度着手考虑。1)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减少甚至避免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年限内因规划调整而拆除。2)用居住水平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建筑物内部空间要有可塑性;外部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3)从居住业主的发展和需要出发,建筑物的寿命要融入人的气息,中国大多数人不喜欢频繁地迁居,因此在建筑物的寿命内,要考虑到业主老年时的需求。4)与建筑物的长寿命相匹配,在管线的布设上要便于更换与维护,设计上结构体与填充体最好相分离;在结构、墙体和保温的材料选择上应该把使用寿命作为选择的依据之一。 2.3保温隔热层厚度设计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了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目标的达成,对外墙传热系数和蓄热系数也做了规定,如表1所示: 按照表1中关于K和D的规定,结合一定的计算公式和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λ,可以计算出保温隔热材料的最小厚度值。具体在设计时注意点如下:1)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只要窗户和屋面等其他部分可以达到相关的节能标准或规定,外墙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温隔热施工措施便能够完成节能50%的目标;2)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粘土实心砖或者是混凝土砌块,需要分别将保温隔热层厚度增加至20.1mm和29.4mm以满足节能的目标,此外,这些传统材料既浪费了能源,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该尽量使用新材料来代替;3)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热桥”部位,其热阻相对较小,因此,其表层保温隔热层厚度应大于等于30.7mm,才能完成节能50%的节能目标。 2.4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2.4.1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这是节能和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窗的开启方式、竖向风道和设置负压等组织室内气流自然通风。 自然光是一种无能耗光源,在设计思路上要予以强化:1)建筑结构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布设采光口的数量和面积,选择上尽量遴选光透性强的玻璃,增加自然光的透射度;2)在室内结合自然光的强弱,分层次布设线路,做到自然光足够时不开灯,自然光弱时开小灯,没有自然光时开全灯,使自然光源能量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2.4.2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新能源,例如:1)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应列为首选,太阳能提供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成熟、经济可行。2)地热能也是很好的能源,就是在利用上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利用水文地质勘查证明其是否可行;要有水文地质、暖通空调、地热设备等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城镇有地下空间规划;政府有机构从立项、实施和效果进行管理等等。3)两栋邻近的超高层建筑将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用。 三. 结语 我国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空间格外广阔。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上,应将我国国情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尽量遴选各种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确保把建筑能耗水平降至最低,真正做到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效地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其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可持续建筑论文:论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关系 摘要:本文在阐释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认识发展过程。然而,三者的最终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降低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及其不利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只不过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来研究处理问题而已。 关键词: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1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地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子(如阳光、空气、水流等),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她环境因子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生态建筑一方面把人类的聚居场所视为大自然平衡共生的生态系统;一方面又要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具体建筑结构,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坏境。 生态建筑遵循全球人居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主题: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它不只是强调绿化,而是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适应当地的生态规律,依托自然为基础,突出绿化生态特色;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对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成本效益比,因地制宜,使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它将给我们带来少占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等益处。 2生态建筑的特点 尽管生态建筑的概念多种多样,但说明了生态建筑的某些特点。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l)生态建筑仍然属于“建筑”的范畴,但把环境生态纳入考虑之中。它比常规建筑还要多关注建筑活动对资源、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生存的影响。常规建筑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筑选址规划、场地设计、建筑布局以及外环境和景观设计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也是生态建筑活动涉及的基本内容,只不过在考虑这些内容时,是基于更高的认识水平、更广的范围和更适宜的技术手段。 (2)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如果离开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谈生态建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是生态建筑的“以人为本”,它是高于常规建筑的“以人为本”的。常规建筑活动往往不考虑其他人和周围其他生物的生态需要。这种观念关注的只是人的本身,而忽略了更高层次上的整体性。由此而来的盲目建设,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生态环境,反过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建筑活动不仅要满足人的生态需要,还要顾及其他自然生物的生态需要,也就是要在更高层次上考虑人的需要,以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3)生态建筑具体目标体现在通过对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要素的合理设计与组织,使物质在其中得到顺畅循环,能量在其中得到高效利用:在更好地满足人生态需要的同时,也满足其他生物的生存需要;在尽量减少环境破坏的同时,也体现建筑的地域特性。 (4)生态建筑致力于实现建筑整体生态功能的完善和优化,以实现建筑、人、自然和社会这个大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共同发展。常规建筑活动基本上只局限于人工系统,而生态建筑活动必须同时整合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使两者和谐共生。生态建筑的环境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指当地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地质、地势、地形、土壤特性等与地有关的因素,以及阳光、雨水、风、温湿度等气候因素;生物因素除了包括人的生物属性这一层次外,还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人文因素是指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形成的因素,包括观念、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 3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间的关系 (l)绿色建筑 “绿色”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的颜色,它是地球生命之色,象征着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在“建筑”前面冠以“绿色”,意在表示建筑应像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和谐的生命运动和支撑生态系统演进的特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的空间。 绿色建筑”理解为一种建筑体系。“绿色”一词现在广为各行各业使用,已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即“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与“绿色冰箱”、“绿色食品',、“绿色照明”等概念类同,可理解为“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 (2)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中国台湾称为“永续建筑”。目前,关于“可持续建筑”的准确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设计、建造、使用的建筑”,它体现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生态因素的全面关注。2000年在荷兰马斯垂克召开的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上对可持续建筑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建筑需要思考的操作事项是建材、建筑物、城市区域的尺度大小,并考虑其中的机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为达到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必须反映出不同区域性的状态和重点以及建构不同的模型去执行”。 (3)三者相互关系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从同一问题引发的两个概念。从内涵上看,生态建筑侧重于从“整体”和“生态”的角度,强调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它有其自身的学科基础理论一生态学。绿色建筑则侧重于从“环保”和“健康”的角度,强调利用一切可能的行为手段来达到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目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它不仅关注“环境一生态一资源”问题,而且强调“社会一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它涉及社会、经济、技术、人文等方方面面。由此可见,“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但两者都有不足,那就是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从问题的全局整体性出发而提出来的,其内涵和外延较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要丰富深刻、宽广复杂得多。可以说,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到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认识发展过程。然而,三者的最终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降低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及其不利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只不过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来研究处理问题而已。 可持续建筑论文:浅谈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摘 要】本文从节能低碳建筑发展前景分析出发,论述了绿色、低碳建筑的研发历程以及可建产品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建筑;可持续发展 1 节能抗震低碳建筑项目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并消耗了40%的全球能源。在中国,建筑能耗居各行业耗能首位,而高达400亿平米的住房面积中,能达到节能标准的不足1%,建筑节能已经成为节能降耗的主攻领域,建筑节能涉及建筑材料和建筑使用的全过程。 2 绿色、低碳建筑的研发历程 2.1 可建与传统建筑比较所占据的优势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是以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和砖头为主,存在以下缺点: (1)设计抗震等级与建筑成本存在矛盾,施工中缺少有效监督,建筑建成后,实际抗震等级达不到防范不可预测高强度地震潜在威胁的要求,一旦发生高强度地震,建筑物仍然可能倒塌。 (2)因为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新建建筑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年,当拆除旧建筑物时,产生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环境。 (3)传统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的建材浪费现象。我国每年新建住宅建筑约12亿平方米,其中浪费的建材超过1亿吨。 (4)传统建筑使用能耗高,占到我国总能耗三分之一以上。尽管国家有强制性节能要求,但绝大多数建筑的能耗超过每年每平米250kWh,特别是在夏季制冷高峰和冬季采暖高峰,能源需求紧张且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2.2 可建系统构成 可建系统包括钢构系统、外墙系统、门窗系统、内墙系统、暖通系统、水电系统、楼宇控制系统及消防系统等。 (1)钢结构系统组成及特点 可建钢结构系统主要由主板、立柱、斜撑、楼梯、外墙柱几部分组成,所有部件联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达到易拆卸、易维护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建筑的可持续性。 (2)外墙系统特点 外墙采用玻璃幕墙和岩棉夹芯板的结构,内部采用CSR结构岩棉,导热系数仅0.038W/㎡K;符合个性化需求,耐久性符合欧洲标准prEN14509耐久性测试最高标准;防火安全,结构岩棉不燃,防火性能达A1级,吸音、隔音,基本隔音量大于31dB;环保安全,不含有毒物质,岩棉可溶解并能循环使用;易于安装,接口采用简单的企口,安装简单快速。 (3)门窗系统组成及特点 采用中空三层玻璃,中间充入惰性气体,导热系数仅1.4W/㎡K ,外遮阳将阳光辐射热量阻挡在外;窗内装有内隔热装置,防止室内冷量或热量辐射至室外;外遮阳设有自动感应装置,可根据室外阳光照射情况自动开启。 (4)内墙系统组成及特点 采用轻钢龙骨做为骨架、内部填充吸音棉,外面铺设12mm厚防火石膏板,易于安装及拆卸,使房间结构可以轻易地任意改变;防火安全,采用防火石膏板,防火性能达A级;吸音、隔热,中间填充的吸音棉基本隔声量大于45dB、上下所有接口均用密封材料封阻;环保安全,不含有毒物质,吸音棉可循环使用。 (5)暖通系统特点 采用热回收新风机,新风热回收效率达80%,前置空气净化段,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甲醛,杀灭有害细菌并可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检测,整栋建筑新风换风量达2次/小时。 (6)水电系统特点 安装净水系统,可直接饮用,洁具均采用知名品牌,使用小容量便器、小管径不锈钢管给水和感应龙头,有效节约水资源,所有管线铺设全部在工厂内进行,在现场只需拧接头即可,实现快捷安装和良好的质量保证;照明灯具全部采用LED型节能灯,比传统灯具节约50%能源,公共场合,如楼梯间全部采用人体感应开关,无人时自动关闭,有效节约能源。 (7)楼宇控制系统特点 根据天气情况自动开启内外遮阳系统;设置人体感应装置,可根据室内人员活动情况,自动开关照明;根据人员活动情况及室内温度,自动开启电动风口;公共区域安装视频监控,通道与门厅安装红外双鉴入侵报警器,实现防盗功能,电话网络使用综合布线系统,扩展性强;安装门禁系统,实现开门权限的控制。 (8)消防系统特点 设置消防喷淋系统、消防栓,强排风系统;安装最新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烟雾、温度、煤气自动检测与报警;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对电梯、消防泵、排风自动控制。 2.3 可建产品技术特点 可建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具有如下特点: (1)安全___通过了国家建科院地震研究所9度抗震测试,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2)省材___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工厂化制作,材料利用率98%,只相当于常规建筑1/6的耗材。 (3)节能___通过外墙、屋顶厚保温、三玻塑窗、外遮阳、热回收新风机等技术集成,年空调新风能耗(折合一次能源)平均约50kWh/㎡,只相当于传统建筑1/5的能耗。 (4)舒适、健康___新风经静电除尘后引入室内,比室外空气洁净20~100倍,每小时彻底换气1次以上,彻底消除室内有害气体残留,二氧化碳浓度 (5)环保、耐用___95%的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材料使用率达到98%以上,现场装配只有相当于常规建筑1%的垃圾。 3 可建产品未来的发展 (1)由于可建产品绿色、低碳、环保、安全、节能等突出的特点,已经在国内部分省市有了一定的发展。 (2)国家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日前已《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对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政策将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持续建筑(简称“可建”)将是今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产业之一。 可持续建筑论文:科学技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催化剂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建筑环境、类型、美学特征及其建筑行为,对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在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巨大影响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技术革命;技术进步;可持续建筑 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联姻的结晶,建筑技术则更强有力地推动了建筑向前发展,并不可避免地在不同时期的各种建筑物上打下自己的烙印。建筑发展的历史说明,凡是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技术有重大进步之后,建筑迟早会产生变化并突破原有模式向前发展。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除上述传统因素外,如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普及和“信息时代”初现曙光,这一切正给建筑以新的巨大冲击,并向建筑界提出新的挑战,改革建筑活动的方式、方法,并促成新的思潮。 1、环境 环境与建筑二者密不可分,这一点毋庸置疑并早已被广泛接受。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环境”一词的含义也在不断拓展。早期,环境往往是指建筑物的外部空阎,即邻近的房屋、广场、道路和绿化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环境处理重点侧重于建筑群体的构图章法,强调广场与建筑物的尺度、比例等,而到工业化初期环境问题曾一度被忽视。直至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兴起,人们再一次意识到环境对于建筑的重要性,并迸一步扩大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建筑环境物理科学蓬勃发展起来。建筑光学、建筑声学、建筑热工等应用科学和相应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建筑活动中对生态科学观念的运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城市的思想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就像当年技术革命推动了新建筑运动,创造了新的建筑空间和空间艺术一样,无论设计思想、建筑的空间与形式都将会有一番新的创造。 2、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的形成,有赖于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社会生产、生活需求;二是技术基础条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需要与之适应的建筑,而由科技进步引出的新的建造技术则为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最终导致一大批新的建筑类型涌现出来,例如,工业厂房、车站、高层建筑,跨海大桥等。 2l世纪人类将从工业社会跨入信息社会,信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并最终影响对建筑的需求。一个非物质、无固定场所的虚拟空间将部分替代现有的物质的、固定位置的实体空间。历史证明,每种建筑类型都是为了适应某种社会行为需要而产生的,从民宅到宫殿,从斗兽场到体育馆,无不如此。信息技术进步促使电子商务、远程办公和家庭智能化成为现实。生活行为的改变相应改变了原有适应这些行为的建筑,让某些建筑类型改变、萎缩甚至消亡,让新的建筑类型产生、发展与完善。首先,多媒体住宅将成为量大面广的新建筑类型,电子小区也将需要新的社区设施,促进新的建筑类型出现,原先与大城市相配套的某些建筑类型,如银行、图书馆、邮局、办公大楼、大厂房、大商场等将萎缩,消亡或在尺度、功能上产生实质性变化。 3、美学特征 20世纪以来的建筑技术革命,对传统的建筑美学和哲学观念产生极大的冲击。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和新的施工方法的出现,为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依靠新技术,突破了传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自由度增大,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勒·柯布西埃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显示出机器美学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巨大影响。汽车工业的兴起,促使城市尺度发生变化,从而向传统美学的法规提出挑战。技术理性同样反映在建筑艺术的鉴赏。 当代,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新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完成从工业时代以来的转变,社会文化进入多元化时期,高技术伴随着对高情感的需求。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物与构筑物概念上的界限日趋模糊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并影响着表层建筑形态。一方面建筑将更加体现对个性化的追求,反映人们的生产、生活特征;另一方面,人的生存空间将会有极大的拓展,虚体空间将和实体空间并存,虚拟商场、银行、图书馆、美术馆和大学等将会出现,象征性标志建筑会被虚拟标志所取代。这一切将促使人们的建筑观念发生转变,建筑艺术领域极有可能拓展到电脑屏幕的界面上。 4、建筑行为 一般来说,一项建筑活动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建筑策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管理、使用和维护,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中各个阶段均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建筑策划所涉及的元素呈不断上升之势,作为系统工程的建筑策划日趋复杂和困难。建筑决策科学化和高效率的要求十分迫切,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引入以及信息技术革命,为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创造了条件。建筑发展论证过程中的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针对纷繁复杂的情况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估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实现建筑活动的高效益。 建筑思潮大多建立在当时的设计手段基础之上。从原始绘图到三视图语言直至模拟无限空间,突破二维工具对三维空间表达的局限,现代技术将为建筑师提供全新的设计方法与手段,并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几何模型,扩大了建筑师的想象,并产生各种高度复杂的空间形式虚拟设计极大改变着传统的作业方式,营建过程将遵循草图——电子建筑——施工图——真实建筑的程序进行,方便很多。 技术进步也将影响建筑的管理技术进步也将影响建筑的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使建立建筑综合数据库成为可能,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建筑的发展方向。 5、结语 尽管新技术和新建筑的变革日新月异,但纵观建筑发展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以保持与改善人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融合。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正如国际建协《北京宪章》中所指出的,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技术不仅是“一种解放的力量”,而且也是问题之源。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新的种种问题,需要继续给予解决。因此,只有从社会文化和哲学等方面来研究技术,从漫长的建筑技术发展史中,理解技术与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才能使技术得到妥善运用,为人类社会带来一个真正幸福的前途。 可持续建筑论文:丹麦建筑师眼中的可持续建筑 2013年4月1日,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期间设立丹麦馆,展示丹麦在绿色建筑方案、技术以及产品方面的成果。丹麦在可持续城市和建筑设计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建筑技艺》受丹麦大使馆的邀请,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深度采访与报道。 谈到可持续建筑,也许在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联想到有着绿色墙面或者屋顶,有着成排太阳能光伏电板或者太阳能热水器,抑或上面有着转动风车或者排风烟囱的建筑形象。虽然这些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显性要素,但有了这些是不是真的就能实现可持续?在可持续建筑设计领域,我国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可持续建筑?要实现可持续性,我们应当从何人手?对于这些问题,来自丹麦BIG、SHL、HLA、PRO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可持续建筑的四要素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包括四个要素:从环保的角度,它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是否影响一个社区、一个地方、一种行为?从经济的角度,要花多少钱做建筑?从能耗的角度,要利用和消耗多少能源?这四个层面没有孰轻孰重之分。 我们尝试从一个很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看是否能给我们设计的建筑带来正面的影响。SHL在电信系统、冷却水、雨水收集等技术方面做得不错,这些技术手段在设计过程中的实现就是一种对建筑本身的塑造。 当我们谈到塑造形体,它不只是设计一个体块,还要让这个形体符合其所处的环境,例如适当的倾斜以利于太阳能或风能的利用。当然我们也包括了对基地周围环境的设计,例如我们抬起建筑,设置一个开放的公共广场等。所以,当我们真正开始做设计之前希望尽可能多地考虑到问题,争取在能够实现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当然,我们并不能够满足一切,所以有时就像是一场战争,要在各个因素之间取舍。 民主的方法 我们虽然根植于哥本哈根,但灵感却来自于世界各地,在不在丹麦并不重要,我们在北京或者在上海做项目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试图使建筑的综合评价更高,我们真正关注的是需求——什么才是这个项目真正的需求。SHL非常喜欢用一种自称为“民主”的方法来做设计——最大程度地让建筑本身开放,能够最大化地邀请公众进入到建筑内部。否则建筑本身就会像纪念碑一样自己屹立在那,变成孤立的个体。同时我们始终牢记,只要你要建立一些东西,必定会带走一些东西,所以我们新建的项目必须回馈社会、环境和基地本身,这是我们作为建筑师所要做的关键所在。 BIM BIM系统是梦幻般的方式,可以使你的设计变得很高效。但是它在前期设计的时候是很不容易使用的,很多建筑师都会说:“哦,不,它是很死板的,用这个系统将会扼杀很多创造性”。但在许多项目中,我们同时用两条平行的方式来推进。在很多流线型的项目中会用到犀牛,也会用到很多矢量制图软件,比如AI,CAD等等;我们同时也在做BIM模型。当有了数字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竞赛阶段中非常高效地分析通风系统、日照系统、经济技术指标等等。不同于过去常规的竞赛阶段,这使得更多赢得比赛的概念成功地转化为实际的项目,从而有很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以在现实中实施。此外,BIM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多专业共同合作的高效平台。例如在很多可持续评测体系中,首先会考虑建设成本,如果它是昂贵的,那么就是不可持续的。 建筑物的生命周期 丹麦的可持续产业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或许五年前或者十年前,每个人都在谈论,可持续性是什么?我们如何实现这一切?而今天,可持续是我们法律强制实施的一部分。 在中国,人们想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想要一个更好的城市,拥有更好的生活,希望把所有这些想法融入到建筑物中。这一想法面前最大的挑战就是成本,这和我们已经经历过的是一样的。在做建筑的时候,客户有很多这方面的想法,但一旦建筑建成就不再重视这些东西了,例如住宅建成后,他们开始出售公寓,然后就忘掉绿色建筑本身了,没有人关注建筑物本身的生命周期。我想现在还可以勉强这样,但是在未来,我们不可以只是无条件地使用地球上的能源,这样就会导致能源价格越来越高。当供电、供热、制冷的价格一路上升的时候,人们就会后悔当初应该多花点钱得到生命周期更长的建筑物了。所以,尤其是在中国,这不只是建筑成本的问题,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将是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而当建筑物有了较低的能源需求之后,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将来。这是我们所发现的未来趋势之一,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说服我们的客户去做可持续建筑的根本原因。一个真正良好的环境,让人们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生病,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Siglle Kongebro 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建筑师,助理合作伙伴,可持续部经理 采访 任志翔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建筑师《建筑技艺》特约记者 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建筑应该像灵魂一样存在于建筑中,如果从建筑当中把它拿走,建筑就会变得丑陋。因此,我们不仅做设计工具软件,还创新工作流程来适应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当我们开始方案设计之前,首先谈论建设的愿景是什么,寻找可持续设计的侧重点,如水的影响、能耗问题或材料的环保问题。下一步我们才开始真正进入绘图阶段。因为一旦开始绘图就很难再修改,所以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正确的设计过程。我们不仅着眼于建筑基地,还注重周围的基地。通过我们的设计提升环境,营造高质量的场所,这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基于中国现状的可持续发展挑战 一个真正的城市应该能够激励你,并使你快乐。在我来到北京这两天,发现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很少,都是带着围巾匆匆赶路。因此设计的重点应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内的空间,同时也要考虑建筑周围的空间。当建筑具有较好的空间与较低的能耗,城市才会更美好。 Gitte Svantemann COWl咨询公司可持续建筑与生态城市部门负责人 采访 曾超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建筑技艺》特约记者 控制能量消耗 对于可持续性建筑,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控制能量消耗,更加精益地利用能源来达到低碳。中国的很多建筑有很高的能量消耗。如果我们可以设置更多的能量计量装置,实现分户计量就可以节省更多的能量。因为每个人的使用需求和个人对室温的喜好不一样,所以不能统一采用一个温度。新建的建筑也需要通过尽可能地采用被动式节能手段采用更节能的材料来实现能源的节约使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致力于提升室内小气候品质、利用太阳能、以及采用其他的主动节能措施。 2025年哥本哈根将成为低碳之都,虽然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在中国打造这样一个绿色城市,但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来减少中国城市的能量消耗。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南京绿色灯塔项目,25kW·h/m2的能耗包括供热、致冷、通风、热水、强电,在中国国内很难找到相同能量消耗的建筑。我们主要使用被动式节能,包括寻找最佳朝向、遮阳、建筑材料、平面布局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这些手段可减少66%的能量消耗。 可考虑的城市开发设计 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致力于创造更加绿色环保的环境。我们深入探究了人们在哪儿居住、工作、购物。很多国家的城市规划建造了“环保城市”,数量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甚至都忘记了“环保城市”的定义。所以我们的规划设计并不称之为“环保城市设计”而称之为“可考虑的城市开发设计”。在张家港的规划方案中,我们引入了“5min城市”的概念,即人们居住、工作、购物的路程所花费的时间不超过5min。各个区域职能被链接在一起,所以人们不需要交通工具,因此可以省去很多汽油,减少空气污染。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中国的90%的能源供给都来自于不可再生能源,而中国政府也致力于减少这一部分能源所占的比例,我们应该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减少能源消耗和保护环境。 管轶群 丹麦KPF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首席代表/上海柏研(PRO)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采访 朱晓琳 《建筑技艺》杂志副主编 中国问题之一:通过技术来弥补设计的先天不足 现在很多建筑师做建筑,往往是形态优先,追求极度的个性化语言,追求眼球效应,全然不顾结构和节能要求的合理性,然后再把一些所谓的绿色技术叠加在建筑上,给建筑穿上“绿色外衣”,比如某个部位设太阳能光伏板,某个墙面采用垂直绿化,某个立面采用双层可呼吸式幕墙等等。这种通过“节能技术的拼盘”来弥补设计先天不足的模式是很不科学的。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在设计出发点上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在设计要素上是“融为—体”的,技术手段上是“先被动,后主动”的。《论语》里孔子说“发乎情,止乎礼”。对于我们绿色建筑设计来说,这个“情”就是对节能环保的终极关注,而“礼”就是对节能技术的合理运用。但现在的情况经常是“情不发,礼不止”。 中国问题之二:技术成功了,建筑倒退了 在科技不发达的阶段,由于受到建造技术的制约,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来做强势的弥补,工匠们就因地制宜地采用“低技术”的手段,用被动式节能的方式去适应气侯,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居住的舒适性,同时也造就了我国各地丰富的建筑形式。同时许多传统民居采用“低造价”的策略,大量回收使用废弃砖瓦,用于新建、改建项目,可持续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如今再去看看我们的城市,从南到北千城一面,大拆大建极度浪费。 这也反映出一个有意思的命题:建造技术的飞速进步给建筑师的创作带来极大自由,反而扼杀了建筑的丰富性。技术本身是无辜的,建筑师的创作态度却是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应该从地域性出发,善用、慎用技术手段,学会“止于礼”。用技术和金钱堆出来的建筑,不一定是好建筑。我们也没有资本和理由去挥霍技术与金钱。 中国问题之三:被忽视的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 我们认为可持续包含两层基本涵义: 一个是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性,一个是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性。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性主要关乎技术层面,社会层面的可持续性主要关乎社会关系及使用者的意识层面。两者相比,我们认为社会层面的可持续性对当下中国来说更为重要,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这里面也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持续快速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摧毁了传统社会关系与社区活力。如何重建社区活力,恢复邻里关系将成为重大的可持续课题。第二,使用者意识层面的可持续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等等。一个技术上再成功的节能建筑,如果使用者没有节能意识,还是不可持续的。 解决之道:泛绿色 我们提出“泛绿色”的理念,包含以下几点: 1)强调可持续的生态与社会两方面。 2)控制从设计、建造到后期运营维护的全过程。 3)合理运用节能技术,注意技术的均衡性与统一性。 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取决于全民环保意识逐步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我们更需要的不是追求局部的“深绿”,而是尝试将朴素而简单的绿色理念与实践均衡地“泛化”到建筑单体的每个要素,“泛化”到建造运营的每个阶段,“泛化”到每个社会机构与个体的心中。 Kai-Uwe Berg mann BlG建筑事务所合作伙伴,业务发展总监 采访 张萃 《建筑技艺》杂志特约记者 “革命”与“进化” “革命”,意味着推翻之前的所有东西,重新再开始,而“进化”则不同,它是从过去中学习借鉴,在过去值得保留的基础上建造,以实现进一步的提升。相比于革命,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进化。我们相信可持续的策略包含这一概念,即从过去学习,进而建造更美好的未来。 创意是将创新和需求相结合 当我们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不是在设计形式,而是在设计一个能够良好运行的项目,就好比准备一场演出,项目好似音乐家手中的小提琴,它是一种非常精准的乐器。你可能制造的是噪音,也可能是好的音乐,我们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创造出能够“演奏音乐”的建筑,在这种情况下使各方面实现平衡,这才是我们称之为成功的建筑。 可持续建筑设计 可持续建筑是生活品质的提高,是经济、能源、需求等各方面的平衡。从城市规划到单体建筑,我认为应该从不同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看待设计过程。我们对不同项目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如气候条件、功能需求、经济解决策略等,然后进行过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项目都不—样,在不同的地方根据不同的需求呈现不同的造型,而不会将—种模式照搬。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综合设计与过程的探究 摘要:在可持续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将重点放在绿色建筑设计上是会改变建筑的表达程度,还是仅改变它隐含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可能是隐藏的或显现的,充分的或者不充分的,且对绿色建筑的关注是放在第一位的还是第二位的。但设计,尤其是早期的方案设计阶段,重视绿色建筑设计观念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绿色建筑建筑管理 绿色建筑设计和可持续的设计是一些常用到的术语,用以描述建筑方案的最终结果——建筑将节约多少能源、减少多少污染、选择哪种材料、预期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性造成什么影响。这些术语更好地用于描述设计过程。然而,实现绿色设计目的的途径还是难以捉摸的或者至少是有挑战性的。在一些案列中,一个设计小组可能凭直接意识到该做什么,但是缺少工具去清晰地论述为什么该方案有效。有事设计者面临着涉及绿色设计策略的使人迷惑的选择,并且不可能清楚地理解如何进行选择。一个尽职的设计小组在桌面上可能有许多有效的选择,但担心技术的可变性和预算使其无法实现。经常设计过程的时间表和次序不能让设计者行足够的时间去开发可能的选择或检验足够多的备选方案。虽然设计目标明确,但是经常力所不及。 综合设计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方案的细节可能是变化的,但实现它们的途径是一致的。近几年在建筑和系统中合理利用能源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以便充分利用太阳能得热、日光、空气和材料。相对于常规能耗标准、人体热舒适和环境影响,许多建筑都进行了大量改进。这些建筑建成的过程表明不仅建筑形式、材料和系统围护结构是重要的,而且我们设计和建造它们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一、综合设计的定义 综合设计是应用不同学科的技术和知识以及不同建筑系统的交互作用来创造一个更好的、更节能的、更可靠的建筑的过程——有要求初投资低,但更重要的是整个生命周期的费用低。综合设计考虑的是常常被认为不相关的建筑各个元件之间的关系。生活习惯、水质、森林采伐和光污染在常规建筑设计中,常被视为抽象概念,而在建筑设计中不加以考虑。 设计是个调查的过程。每个方案都是唯一的,代表对场地、气候、用户、预算和程序的特定组合的唯一的响应。每个建筑设计都是一种假设,即对上述元素的一个可接受的、好的或者杰出的响应。在建筑性能、设备构件、材料和系统方面,还有很多因素是我们未或不完全了解的,而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仅在近期随着对建成的绿建筑的性能的深入研究才表现出来。 设计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不可能靠一个人或者一种专业技能了解计过程的所有细节。最佳设计方案反映了对交叉渗透的多学科深入了解。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设计需要丰富的知识,且从中挑选最相关的、最适合的原则。这些必须由具有不同背景知识、专门技术和个性的一组人来完成,这些人通过开会、发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签合同、制订工作计划等渠道经常进行沟通。这有利于所有设计者都达成共识。 综合设计不是高科技的设计,技术时代已经造就了专业的膨胀和知识的细化。当很专业的知识被应用于求解问题时,经常会得到更差的结果——遵循无意识的结果的定律。虽然高科技的知识和综合设计中有时也会受到欢迎,但综合过程更注重了解这个系统的功能,而不仅重视某一技术的响应。许多人将常规设计过程视为工业革命的结果,视为狭义的、机械论的方式。 生活习惯、习俗、合同和规则所有这些因素都将习惯于旧的期望和要求。现有系统只是不同专业知识的拼装而不能有机地结合。为了创造一个节能减排、有利于人类健康和活动的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的建筑、社区和城市,使用综合设计系统就可以达到。 二、综合设计的步骤 1、建立委托事项 应在设计之初就与业主或者客户建立期望允诺,因为他们最后直接为设计团队的工作付费。有时一个有号召力的设计者可以改变业主的想法,使其接受绿色委托事项。通常业主和设计者可以分享类似的价值观和目的。 2、建立团队、制定目标 一支理想的设计团队是由有经验、有专门技能的人组成的,以便快速捕捉新的机会和找到答案。缺少经验或知识可以由自愿开拓新领域和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来弥补。 3、搜集资料 每个专业都需要搜集资料,不仅涉及他们专门技能的传统领域,而且要广泛研究不同专业领域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通过研究相互关系、预测问题和机会,人们可以找到潜在的答案。集思广益是集体讨论的一个起点。 4、概念和方案设计 概念和方案设计阶段就是设计组一般首先研究业主的程序(或者任务简介)。在概念设计中先说服业主相信设计矛具备从事设计的想象力。在方案设计中说服自己,证明向业主展现的想象力在实际中可行。很少有较大的设计想法(或较大的策略)出现在这些初始阶段之后。如果绿色设计策略没有融入方案设计阶段,其将永远不被人采用。 5、检验 一旦一些选择摆在桌面上,设计者就可以检验这些选择的能耗、费用和材料的使用情况。软件模型可以模拟建筑能源的使用;金融模型、生命周期费用以及预估的模型可以检验经济性,包括长期和短期费用和回报;探讨材料和系统的可行性、费用和效果。这导致扩初设计中的进一步精确的设计。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迫使设计者重新评价所考虑的策略——有时考虑方案最初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指标。如果设计者已经充分检验了资源以及场地、气候、程序和预算等限制条件,就会很容易和快速找到备选方案。应尽量维持计意图和指标(除非有明显的缺点)——这些代表原始方案的期望。这一阶段业主参与很关键。 6、扩初设计 一般扩初设计阶段之后是准备施工文件(图纸和说明书),这些是一般承包商投标和雇佣分承包商的基础。如果承包商在这一较迟阶段才加入设计者之列,他们就不了解设计文件背后的意图和承诺,就更倾向于建议替代方案或改变方案,这可能会改变最初的设计意图。 7、施工 承包人应该早就是设计团队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熟悉方案设计的意图,才有机会提出一些基于施工阶段的限制条件和机会应采取设计的变更。这一过程可能是说服设计团队或者设计队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取决于所涉及的部门的思维模式。 8、评估和验证 为了保证业主“得到他们付费应该得到的”,可以采取大量的步骤。建筑试运行的普遍方式。试运行不是一个施工阶段,它始于预设阶段,持续到用户使用阶段。 三、指导 如果综合设计师通向绿色设计终点的一种途径,那么通向综合设计终点的途径是什么呢?用什么指导思想来实现这种新的设计过程呢? 不同的理念被用于描述设计过程——运用不用领域的语言和洞察力。一位哲学家可能认为这种讨论为道德规范的延伸,一种人口或者其他有价值的道德观念的话题的拓宽。如绿色设计,一般涉及对不在场地的人们的影响,不直接设计项目开发商。一位生物学家可能看到的是生物哲学的方法。“系统思考”、“学习组织”、“自然步骤”、“三倍底线”、“整个建筑系统”——都是描述类似过程和目标的不同途径。这一过程是对复杂系统构件之间相互关系的了解:目标是被所谓的“有目的的”意向所驱动,此目标常含有道德的或者道德规范的成分。 “系统思考”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中叶,已被用于社会科学、人类资源、生物科学、软件开发、和军事规划等许多不同科学领域。系统思考认为任何事物不能凭空产生。认为每个元素和事件都是较大系统中相互联系的部分,而这个较大系统又是一个甚至更大的相互关联系统的以部分。 将这种“系统思考”哲学应用于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每个步骤,影响着设计方案最终的运行结果。应用综合设计,有助于就该方案应该如何进行。在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被认同可以使设计者由第一步迈向“最好”的第一步。这样方案设计可以为绿色设计理念提供概念证据。深入的模型模拟和更多的描绘或者检验可以在下一步反复设计过程中评价这些有重大影响的假设。 可持续建筑论文:浅谈远大可持续建筑 摘要:1992年地球峰会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全球议程,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消耗来实现繁荣,这一模式已经死亡,我们必须开创一个新模式 ——21世纪经济模式,尊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进低碳发展。远大可持续建筑及天空城市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与突破,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理念,通过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的努力来医治我们已经生病了的城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建筑;21世纪经济模式;环境责任;天空城市;融合社区;分隔社区;光明城市;光辉城市;地球的医生 1992年地球峰会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全球议程,今天,对于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了更广泛和更加细致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消耗来实现繁荣,这一模式已经死亡,我们必须开创一个新模式—21世纪经济模式,凭借具有智慧的公共政策,各国政府可以在发展经济、减轻贫困、创造体面就业机会和加快社会进步的同时,尊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进低碳发展。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21世纪企业的责任就是可持续力。耐克公司发起了被称为“直面挑战”的新计划,帮助保护巴西森林生态系统;联合利华公司承诺到2020年可持续材料达到100%;同时,微软公司宣布将在不久实现无碳排放;中国远大集团所生产的非电空调的能效提高了200%以上,目前正在扩展到其他产品和可持续建筑。 当人们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横空出世的“可持续建筑”和“生命手机时”,远大已经在此方向上奔跑了10年。远大考虑的是怎样在自己的产品、商业系统和生态链里面,使公众得到更多的幸福、更多的收益,同时却使对环保、对消费者、对公众的副作用率降到最小,在远大价值观体系中,“环境责任”是一个十分重要乃至是首要的一个要素。 在节能环保导向下,远大确定了以“可靠性”和“节能性”为核心的产品升级战略,在10多年里对“中央空调”主机进行了10此版本升级,在这种导向下,2005年远大空调在自身节能技术和能源管理基础上做服务延伸,提出“冷、热、电联产”、“区域空调”、“建筑节能解决方案”,随着空气品质、可持续建筑业务开拓,进一步明确了“保护生命”的产业理念,围绕“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两大危机:大气污染、气候变化”为核心,明确指出“用方便的空气品质技术,让人类多活30年,用实用的空调节能技术,为世界减排15%的温室气体”的目标。 远大认为地球上的建筑业还停留在农耕社会,传统建筑方式最大的问题是“不可控”,人类最重要的一个产品在全世界都是由临时工来创造的,传统建筑方式不注重建筑的隔热,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远大可持续建筑的“可持续”源自抗震、节能、净化、耐久、节材、可循环建材、无醛铅辐石棉建材、无扬尘施工8个方面的特点;在建筑性能上,实现9度抗震、5倍节能、20倍净化、1%的建筑垃圾;在建造流程上,93%的工程量在工厂制造完成,运到工地后吊至安装部位以拧螺栓方式组装。2010年,远大用1天时间建造世博会远大馆,之后不断创造新的建造记录,7天建造15层新方舟宾馆,15天建造30层T30酒店…… 远大自2010年宣布天空城市计划,202层、高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比迪拜塔高10米,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人,常住人口3万人。天空城市是一个集住职学医购娱一体的建筑,是一个“融合社区”,其动机是减少城市对道路和汽车的依赖,减少交通拥堵,是对“分隔社区”的一场革命,天空城市的特点如下: 一、节省土地方面 中国城市人均占地约500m2,天空城市人均占地仅4m2,建筑面积105万平米,基底面积0.9万平米,楼面占地率1%,大幅减少建筑占地。集居住、工作、上学、购物、就医、文体为与一楼,大幅减少道路及停车场占地。一座天空城市可以腾出2平方公里的绿地,可以种10万棵大树。 二、节省交通方面 住户大多数在楼内工作、上学,节省对外交通;楼内文体娱乐设施及商业场所仅为住户服务,避免外来交通;一幢楼,可以为城市至少减少2000辆轿车,减少了对城市交通的依赖。 三、节省能源方面: 以往的高层建筑比常规建筑能耗高很多,而天空城市正好相反,外墙20公分保温(减少墙70%热损失);四层玻璃窗(减少60%热损失);窗外遮阳(设于外层玻内,隔绝热气);新风热回收(减少通风热损失80%);冷热电联产(等于制冷制热不用能源);空调通风年能耗90Kwh/m2(9升油当量),一幢楼为地球减排12万吨二氧化碳。 四、保护健康方面 100%新风,不混合回风,新风经三级过滤,99%过滤PM2.5,每户装有空气管理器,住户可随时监测PM、VOC、CO2含量。 五、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以往高层建筑完全依赖电梯交通,且公共空间极少,天空城市为住户提供了如同一座城市一样的自由活动空间。一条10公里长的步行街从1层直通170层,街道边设有56个480m210米高的无柱天空庭院,各个天空庭院分别设有城市广场、儿童乐园、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影剧院、公园、花圃等,以及86400 m2有机农场等城市文体设施和田园风光;设有8000 m2露天花园,由于楼高而腾出大量绿地,住户一下楼就可以融入大片树林。 六、安全水平及建筑质量方面 对称式金字塔造型;全钢结构,自重轻;采用成熟的束筒结构及卢森堡巨型H钢,确保9度地震不倒;所有钢柱耐火板包裹,耐烧3小时以上;经过数百项强度试验、耐火试验、并经国内外3家研究所风洞试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生产,由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制造,由一家公司承担全部质量责任。 七、建设周期方面 以往超高层建筑建设周期通常5-10年,天空城市只需7个月(不含基础),90%工厂制造(现场施工只有常规建筑的10%),地板、天花板、水电、空调集成一个60m2的模块,模块上配载墙体、门窗,整体出厂;2万名工人4个月在工厂制造,3千名工人3个月在现场安装。 八、建筑寿命及建筑成本方面 钢结构建筑的耐久性已在100多年前埃菲尔铁塔得到证实,天空城市的钢材采用冷镀锌技术,每隔60年做一次防腐处理,耐用如新,未来若拆除,钢材可以全部重新利用,等于为后代储备资源,而非留下垃圾;工厂化制造,成本完全受控,避免工地窝工损失,资金占用期极短,成本只有同类建筑的1/2。. 法国人勒 · 柯布西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主张用全新的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向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他提出的“光辉城市”方案是将所有结构物都升起在地面之上,由于把一切都支撑在托柱之上,地表就变成一个连续型公园,行人可以自由散步……,他认为,城市必须是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 我们可以看到,天空城市的理论继承了勒 · 柯布西耶的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而且进一步地在建筑环保、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做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与突破,或许天空城市因为高度和时间两个要素都太过超出常规,消息以来,舆论的反应基本以质疑为主,有分析还指出,摩天大楼相比普通建筑存在更多的危险,用火不慎、电器故障、机械故障等都可能危及大楼安全;超高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都非常复杂,抗震及消防的要求会更高,远大可建建筑的抗震能力是否真正能够达到九级标准,地震时如何逃生?外墙多层玻璃窗全封闭的状态下消防扑救如何进行?这些技术的难关相信可建会逐步攻克,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就算最终证明它是失败的,那他们的举动也应是值得同情而不是指责。 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或多或少地都患有城市病,而且还有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趋势,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城市大多会有严重的城市病。有数据统计,修建一座小型发电厂,会导致每年新增1200名急诊病人,3000名哮喘患者和110起死亡病例,尽管我们的城市和医药越来越先进,但人们的健康状况却呈下降趋势。 当今时代,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消耗了地球一半的能源,建筑本体节能比空调节能更重要。现在中国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比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从总量上来看,到目前为止,不仅已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的99%为高能耗建筑,而新建的数量巨大的房屋建筑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气候条件与中国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左右。远大把天空城市建成吸引眼球的世界第一高楼,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当做一根针,扎醒那些麻木对待建筑节能的人。 我们的地球病了,做“地球的医生”,把地球看成病人去救治他,从每个人做起,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治愈地球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责无旁贷,不管我们的力量是大是小,都能为改变地球的现状尽一份力。 可持续建筑论文:浅谈可持续建筑设计思路 【摘 要】可持续理念来进行建筑设计,可以满足达到建筑寿命周期的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本文针对建筑剖面以及空间设计上来提出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实施思路,探索以设计 (非机械 )手法协调建筑与环境途径。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剖面设计;空间设计 0.引言 从建筑、人以及环境组成的系统来看,建筑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人与环境组成的系统的一部分。通过采取可持续建筑设计,有效地保证相对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并维持其与自然气候之间的差异。 1.可持续建筑的剖面设计 1.1剖面和通风 自然通风按照驱动力可以分为两种:风压和热压通风。风压通风是由风压差引起的,热压通风是由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这两个因素有时同时存在,有时分别存在。当风压差太小不足以促成自然通风时,热压差就成为自然通风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风压通风是一种对流通风,空气是水平流动的,而热压通风的空气流动形态更加复杂。风压通风与建筑平面有关。这种通风形式是由不同方位界面的风压差引起的。当室外无风时,热压差是自然通风的主要驱动力。在热压差的作用下,室内热空气上升,从建筑的上部开口流出。室外冷空气从下部开口进入到建筑物中。室内外空气温度差、上下开口的高度差以及开口面积共同决定了通风效率。 因此,对于可持续建筑设计时,其建筑剖面为了达到通风效果应该遵循以下剖面设计的措施,以增加室内外热压差,改善无风时的自然通风。 (1)营造热空间。根据温室效应,厚墙体和热通道玻璃墙可以用来创造夏季的热空间以改善自然通风。 (2)提高空气入口和出口之间的高度差。利用以下措施可达到这一效果:①提高窗户高度。法式窗户(一种落地窗)可促进空气运动,减弱室内空气盆积效应;②设置垂直贯通空间以增强烟囱效应,如可以根据需要开闭的天井。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差较低时,通风的冷却效果主要体现在人体汗液蒸发。因此,诱导气流通过人体就非常重要了。在一般的房屋设计中,窗台高度是由安全和摆放家具的需要决定的,而不是根据自然通风的要求。高窗台将会增强空气盆积效应并形成遮风处。这明显影响着自然通风的效率。近年来代中国,房屋窗户的而积压以前更大,而窗台高度却降低了。中国房民建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法式窗户。这有利于改善自然通风,减弱空气盆积效应。 1.2剖面和自然采光 (1)边窗采光设计。把窗户或通风门设置于中庭。面向中庭的窗户采光潜力类似于面向开阔庭院的窗户,但是减少了热量损失而且户环境更好。在中庭空间设置高反射率的表面可以增加采光的深度。在两边墙上开窗。在两边开窗可以在室内空间形成更好的光照分布,如两面采光。结合建筑外部构件改善采光。建筑部件如深远的挑檐、外部桃板等可以改善光照分布,控制眩光,减少噪声,使用圆形边缘可使光照柔和。对于观景和采光要求,使用不同的窗户。利用眩光控制优化采光,这一结构打断了视觉,可以用来连接光架或作为遮荫装置。上部的玻璃幕墙应该用高透射材料,而较低的窗户应使用较低透射率的材料。这些玻璃窗都应考虑眩光控制。使用倾斜天花板来增加窗户高度。较高的窗户将会使光线投入到天花板上并进入到房间深处,这样就能提供均衡的光照,天花板应该光滑色浅。减小窗洞深度或将其做成斜面,以减少窗户和墙的对比。如果相邻的墙与窗户对比减弱,眩光将会减少。减小窗洞深度或将其做成斜面会创造出使人眼更加舒服的光线传播。 (2)顶部采光设计。根据层高设置天窗。天窗的间隔应等于层高。设置天窗以优化窗户设置。天窗的设置应依据已设置的窗户来决定。房间的尺寸决定使用多少天窗。使用倾斜天窗。为了平衡冬日和夏日的采光,可使天窗向北面或南面倾斜。倾斜的天窗可收集更多的冬季阳光并减少夏季的直射阳光。在北墙上开天窗,所有的墙,尤其是北墙,充当着散射阳光的反射体的角色,使从南面进入窗户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使用喇叭形的通风口。当采光井周边向外倾斜时,天窗将很少产生眩光,并能使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使用高天花板以减少眩光。在高而窄的房间里,光源在居住者的视线范围外,从而可以减少眩光。在光线达到地板前,它能够被散射掉。 2.可持续建筑的空间设计 2.1内部空间(功能生间) 内部空间的设计极大地影响建筑能耗利室内环境,合理的内部中间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的得热量和失热量以及自然通风。 2.2外部空间(室外空间)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庭院和中庭是改善建筑热环境和自然通风的最重要因素。庭院和的中庭是由建筑围成,没有顶,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特征,是在当地气候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庭院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从华北到华南都有分布,唯一的区别是庭院的大小不同。带有庭院的建筑,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区别的。华北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低,庭院朝向南面,这样就能获取充足的阳光和日光,中部地区,建筑群更加集个,因此庭院尺寸就比北方的小很多。华南地区,由于温暖的冬季而使自然通风比阳光更加重要。因此,其建筑群是中国最为集中的,庭院的尺寸比其他地方的都小,庭院缩短为中庭。中国的庭院除了大小和形式不同外,所有的庭院都融入了气候的因素。同时鉴于庭院对自然的适应,建筑能够适应代候的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 (1)气候的过渡。进入建筑庭院的气候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庭院中的空气运动与自然界的不同,除非庭院是外部空间。由于受到庭院周围垂直立面的约束,庭院中的空气温度受到空气盆积效应的影响呈垂直分布。冬季、空气温度由下而上升高,而夏季则相反。这样,庭院成为建筑与外间气候之间的缓冲带,建筑室内空间存极端气候以外的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舒适。此外,夏季由于庭院四周的屋檐会形成阴影,阴影会使空气温度降低。 (2)可调节的的热缓冲带。通过调整建筑群的关系和建筑立面的设计产生热缓冲层。形成室内环境利自然环境之间的缓冲带。缓冲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极端气候的不利影响,建筑热性能也可以随之得到调控。空气将集中在庭院中,能够减弱外部气流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空气温度和气流比较稳定,这有利于冬季的热量储存。夏季,庭院的热压能够改善自然通风,有利于建筑的被动冷却。 在一定范围内,庭院宽度与高度的尺寸及比例是烟囱效应或热压通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当尺寸较小并且高宽压较大时效果更佳。这种庭院有时被称为中庭。但这会降低太阳辐射和自然采光的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当地气候和阳光条件来设计庭院的尺寸和比例,包括日光和通风也应考虑。 传统的庭院是出于人们为了适应自然和改善微环境而产生的。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中心对此加以研究和利用。虽然庭院可以围闭周围立面来适应气候条件,但其效果是有限的。传统庭院应随着增加的舒适性,通过建筑设计来适应气候是建筑的普遍要求。在中国南部有一个被称为“活动中医”的中庭典范。当这种前庭关闭时,可以阻挡夏季的阳光和冬季的风雪。当这种前庭打开时,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3.结论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有效地实现建筑环境和用户需求互动,不仅仅节约能源,同时更进一步的满足室内用户对舒适环境的追求。文章通过结合笔者设计实践,分析了可持续建筑的剖面以及在遮阳、采光、通风等可持续方面的技术设计策略,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设计分析探讨 摘要: 对于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是根据其所在地域的经济条住、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等具体因素对不同的方面有所强调和侧重。本文通过结合笔者的设计实践经验,针对可持续建筑设计进行详细探讨,提出其设计的理念及其具体设计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平面设计;空间设计 引言 可持续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者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目标及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目标和原则。事实上,很少有建筑能对具所有的方面做出深入的响应,而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是根据其所在地域的经济条住、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等具体因素对不同的方面有所强调和侧重。 可持续建筑设计考虑因素 在所有的建筑中,居住建筑大约占50%一60%。所以如何提高居住建筑的环境性能、降低其能耗也就成为居住建筑设计的要点。在最初设计时、布局的密度、位置、方位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量的消耗量。同时,提高保温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空气流动、提高采暖空调设备效率以及通过建造温室和加大朝南的窗户面积来采集被动式太阳能也对能源消耗有较大影响。因此,建筑师和工程师的最初决定,对随后是否有改善机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住宅中的能量消耗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 ①建筑形式(紧凑的开发形式具有很多优点);②建筑围护结构(使用热容量大的材料以及高效的保温反来吸收太阳能辐射,并延缓夜间温度的降低);③建筑方位(布局时,增加采集阳光的面积,减少顶风的面积);④微气候(布局时,和用绿化设计来增加遮阳的效果);⑤交通(选择建房地点时,考虑减少开车出行的需要.并增加公共交通站点的密度)。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于可持续住宅设计应采用紧凑的结构,以使相邻的墙壁、地板和屋顶可以最大限度共享;提高净空的高度,以增加四周表面的相对面积;为阳光照射和和用太阳能留出空间;考虑自我遮蔽的分布形式;和用屋顶空间来调节室内环境;栽种树木来遮挡夏季的阳光;提供高效的保温层,来节省能虽和提高舒适程度;安装低能耗的照明系统;为用户提供调节个性化环境的设施;为以后提高保温标难创造机会; 按这些指导原则修建出来的庆屋,其特征和形式都与当今建筑师设计的大多数建筑迥然不同。在过去十年间,各国政府尽管改善了保温标准和采暖空调系统,但郊区房产的迅猛增长,以及不重视开发现个城市地区由的“闲置土地”,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增长。这是因为在郊区修建的建筑,绝大部分都是独市或者半独立的住宅,分散的布局,使人们出行时宁愿开车,而不愿坐公共汽车或者火车。尽管设汁和施工的技术都有所提高,但能源消耗的增长幅度,还是高于预期水平。因此,住宅建筑选址应该注重闲置土地的和用,尽量使用交通、市政管网较为齐全的熟化土地。此外,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这些房屋需要以紧凑的形式修建——楼层高度适中,比邻修建以便共享墙暖和层顶等设施。 可持续建筑设计 3.1平面设计 良好的建筑平面设计能有效地改善建筑热环境与自然通风的状况。平面设计的重点要体现在体形控制、平面分区两个方面。 (1)平面和体形控制。1)减小体型系数和于抵御冷热极端气候。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小的体型系数能将暴露于外界气候中的界面尽可能控制到最少,这无论对于减少冬季火热还是减少夏季得热都是有和的。而对于高度一定的建筑(比如在发展少国家中建设量最大的多层住宅,高度一般多在6层左右),其平面形式也就几乎成了影响建筑体型系数的唯一因素。这也能使我们对体型系数的探讨集中到建筑平面上来,简化了问题的难度。在常见的平面形式中,圆形平面可以拥有最小的外表面积,其次是方形。从平面形状来看,凹多边形平面与凸多边形平固相比都会具有较大的体型系数,所以,开敞天井和内天井对体形控制都是水和的。不论是开敞天井或内天井,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加强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然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外界面增加,体型系数扩大,此时通过建立可应变的玻璃界面调节体系可以在极端气候下封闭天井。这样在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隔绝热交换.可以降低热工能耗。2)通过体形平衡得热与失热。尽管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很低,但大部分地区太阳日照辐射还比较强,特别是建筑的某些朝向的外界面在向外散失热量的同时也接受太阳辐射,包括南向的和东两方向的外界面,其可称为“受热界面”。如果从冬季和用太阳能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受热界面的性能,可以做到受热外界面吸收的日照辐射热量大于其向外散失的热量。这部分“盈余的”热量能够补偿建筑其他外界面的热损失。这样,受热外界面特别是南向外界面的面积越大,补偿给建筑的热量就越多,对节能就越和。因而,此时建筑的体形不是以外界面越少越好来评价,而是应以南向外界面足够大,同时其他方向外界面尽可能少为标准来评价,用建筑南向外界面与外界面总面积之比来进行比较,更能说明建筑体形对太阳能的和用情况。当然,南向外界面的扩大又会导致建筑夏季得热增加,因此合理的确定南向外界面积与建筑南向遮阳是做到通过体形平衡得热与失热的必要因素。 3.2空间设计 (1)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设计极大地影响荐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合理的内部中间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的得热量和失热量以及自然通风。 (2)外部空间(室外空间)。在外部主间设计中,庭院和中庭是改善建筑热环境和自然通风的最重要因素。庭院和中庭是由建筑围成,没有顶,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坚特征,是在当地的气候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庭院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从华北到华南都有分布,唯一的区别是庭院的大小不同。带有庭院的建筑,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区别的。华北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低,庭院朝向南面,这样就能获取充足的阳光和日光。中部地区,建筑群更加集中,因此庭院尺寸就比北方的小很多。华南地区,由于温暖的冬季而处自然通风比阳光更加重要,因此。其建筑群是中国最为集中的,庭院的尺寸比其他地方的都小,庭院缩短为中庭。中国的庭院除了大小和形式不同外,所有的庭院都融入了气候的因素。 由于庭院对自然的适应,建筑能够适应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以下几点体现了建筑的适应能力。 (1)气候的过渡。进入建筑庭院的气候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庭院中的空气运动与自然界的不同,除非庭院是外部空间。由于受到庭院周围垂直立面的约束,庭院中的空气温度受到空气盆积积效的影响呈垂直分布。冬季,空气温度由下而上升高,而夏季则相反。这样,庭院成为建筑与外间气候之间的缓冲带,建筑室内空间在极端气候以外的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舒适。此外,夏季由于庭院四周的屋檐会形成阴影,阴影会使空气温度降低。 (2)可调节的热缓冲带。通过调整建筑群的关系和建筑立面的设汁产生热缓冲层,形成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缓冲带。缓冲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极端气候的不利影响,建筑热性能也可以随之得到调整。空气将集中在庭院中,能够减弱外部气流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空气温度和气流比较稳定,这有利于冬季的热量储存。夏季,庭院的热压能够改善自然通风,有利于建筑的被动冷却。 在一定范围内,庭院宽度与高度的尺寸反比例是烟囱效应或热压通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当尺寸较小并日高宽比较大时效果更佳。这种庭院有时被称为中庭。但这会降低太阳辐射和自然采光的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当地气候和阳光条件来设计庭院的尺寸和比例,包括日光和通风也应考虑。 结语 可持续建筑力求达到建筑寿命周期的资源有效利用,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思路,提出从建筑建筑布局、建筑平面设计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性,探索以设计手法协调建筑与环境途径。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包括5个独立的策略,其中以高效能源管理系统为核心,同时包括针对暖通空调系统与照明系统的节能技术手段、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手段,同时强调了非技术层面的意识提升与行为转变的作用,以及碳抵偿措施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意识提升;碳抵偿措施 0引言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单独列作一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要实现能耗强度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等约束性目标。推之于建筑领域,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在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的大背景下,商业建筑、民用住宅的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之相关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都将显著增加,除非能有一个大改变以遏制此趋势,否则将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1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设计标准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节能立法与标准逐渐在完善,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通过,2007年10月28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3)GB 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GB 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7)《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005年7月,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始实施,要求所有的新建、改建类公共和商业建筑,与20世纪80年代的同类建筑的能耗基准相比,必须达到50%的能耗减少量。200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同年10月1日,与建筑能源使用相关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开始实施,但条目为概括形式。 2可持续建筑的定义发展 可持续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环保、生态、节能、绿色、生物和气候适应性建筑,都被认为是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所有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都关注两大方面:一即“建筑设计需从根本上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即“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 3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 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标,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发展战略呼之欲出。此种战略并不仅仅聚焦于技术层面,同时强调了高效能源管理和行为转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而这两点通常在中国的建筑行业被忽略。在国家法律、条例和标准之外,可采用5个独立的策略,以实现建筑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3.1高效能源管理系统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是整个低碳设计战略的核心,应该包括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技术层面涉及能源管理网络、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非技术层面需要解决能源管理与建筑用户之间的关系。使用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有效监管建筑运行过程,对节能设备安装的推动,建筑用户意识的提升,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都有积极的影响。 3.1.1能源管理网络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由一系列的技术组成。从相对简单呆板的闭环控制,到专门为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设计的复杂数据检测、储存和交换系统等。比如CISCO研发的新兴智能互联建筑解决方案CiscoNetwork Building Mediator系列,可以对所有耗能设备分配IP地址,通过一个中央系统远程遥控供热、通风和制冷系统(HVAC)、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安保系统等,将整幢建筑连接成一个智能网络[3]。通过将能源测量装置、温度和照明传感器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相连,即时监测能耗信息,并利用自动纠错软件修正误操作。 3.1.2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单纯依赖于国家统一安装的电表读数是不够的,因为普通电表并不记录测量日期和测量时间点,仅为估计读数。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完备的能源计量系统,进行实际能耗的定期记录。记录时,所有能耗数据需固定在同一个标准的读数时间,即为同一周、同一天的相同时刻。根据收集的能源数据,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如果建筑内部有良好的控制系统,建筑的供热、制冷系统能耗应与外部环境温度成比例。比如在供热日内,随着外部温度升高,能耗应下降。如果供暖、制冷控制到位,则数据应分布在能耗趋势线附近;若数据离散,则说明控制差;若能耗偏离趋势基线很多,说明供热设备存在故障。 如果将能源数据的使用情况和分析结果通过网络在电脑显示器或者电视的终端方式显示出来,告知使用者他们的使用方式与使用情况,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3.1.3能源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应该明确机构中从高级经理,到能源管理人员,到核心能源团队,再到低层职员的各级别人员,并在整个建筑运行过程中,为如何实现更好的能源运行目标,提供明确、综合的指导与培训。 3.2低碳节能技术手段 建筑供暖、通风、制冷、空调系统(即HVAC系统)和照明系统,占了建筑总能耗的绝大比例。低碳节能技术手段也聚焦于此,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保证照明舒适度的同时,采用现代先进科技和创新型产品,降低建筑能耗。 3.2.1维持建筑热平衡 在建筑设计过程早期,应将当地气候条件、太阳高度角、采光条件等考虑入设计概要中。建筑从屋顶、外墙到窗户可应用智能玻璃立面、建筑遮阳设备、创新型隔热产品等先进技术与材料,降低整个建筑的屋顶、外墙、窗洞等传热系数,从而减少住户用于取暖和消暑的电费支出。 3.2.2照明设备与控制系统 照明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标准的相关规定,使用高效节能的光源与灯具,并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置适当的环境照明和任务照明。采用时控、光控或者智能控制器进行调光,在一个空间内依据用户的需求与喜好,创造不同的场景,适应多功能的用途。智能调光系统在保证光环境舒适宜人的同时,也能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使用灯光,节省电力消耗,充分展示在照明运行环节最大限度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 可持续建筑论文:低碳理念在可持续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对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的整体思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碳抵偿措施的实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能源管理;低碳节能;建筑一体化 可持续建筑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地定义,其设计理念的实现途径主要是从生态方面着手。即“建筑设计需从根本上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即“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此种理念并不只局限于技术方面,同时强调了高效能源管理和行为转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的,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建筑设计手法应运而生。 一、高效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包括技术和非技术两方面。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能源管理网络、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非技术层面需要解决能源管理与建筑用户之间的关系。运用能源管理系统有效地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并监督管理建筑实施过程,对节能设备的安装和建筑用户意识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直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能源管理网络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包括从相对简单呆板的闭环控制,到特定为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设计的复杂数据检测、储存和交换系统等。经过把能源测量装置、温度和照明传感器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相连接,按时监测能量消耗信息,并利用自动纠错软件修正误操作。 仅仅地只依靠国家统一安装的电表来读数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普通电表只局限于估计读数没有记录测量日期和测量时间点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需求一个多功能更加完善的能源计量系统来进行能耗的按时记录。在记录的同时,所有能耗数据需设定同一个标准的读数时间,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具体的进行数据分析。假设建筑内具备良好的控制系统,建筑的供热和制冷系统能耗应与外部环境温度成比例。例如,在供热的时候,能耗随着外部温度升高而下降。如果数据比较分散则表明控制差;如果能耗偏离趋势基线比较多,则表明了供热设备出现了问题;如果供暖和制冷控制合理到位,那么数据在能耗趋势线周围。 二、低碳节能技术手段 低碳节能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筑供暖、通风、制冷、空调系统(即HVAC系统)和照明系统,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等一些列情况下,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新型产品,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维持建筑热平衡 在建筑设计前期,要把本地气候因素、阳光照射角度、采光因素等考虑入设计中。从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到窗户尽可能采用智能玻璃立面、高新技术隔热产品等,从而达到降低整个建筑物的外围墙体的传热系数,以降低用户取暖和消暑的电能消耗。 (2)照明设备与控制系统 照明设计要严格按照建筑照明标准的来执行,使用高效节能用电设备和灯具,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环境照明和任务照明的设置。采用声控或光控等智能控制设备进行调光,智能调光系统在确保舒适宜人的光环境的同时,尽最大的限度减少电能浪费,充分体现在照明运行过程中,挖掘节能减排的最大潜力。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本设计意图主要体现在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两方面,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使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相协调而实现节能目的。但是,就现在的情况可发现这些技术比较适合新建建筑中,而对已有建筑物的改造方面,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 (1)光热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系统重要构件,光热建筑一体化设计则主要是将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并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因素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结合在一起。在确保集热效果的同时,有多种方式可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设计和运用,包括在建筑屋面和阳台栏板等。最基础是太阳能集热器在平面屋顶上的安装,既简单又安全,在安装的过程中集热器接触面较大,并且方向也可以适当调配,以东西方向最佳。相反如果太阳能集热器是安装在建筑外立面上就较为困难,但是这样做就表现在其外观上,给人一种视觉的美感,也间接解决屋面上集热器面积及安装角度受限的问题。 (2)光伏建筑一体化 新建建筑在操作时运用的是光伏建筑合二为一,这样不仅有利于节能而且还可以减少碳排放量。运用太阳能电池板使太阳能转变为直流电能,最终通过逆变器完成直流电能与交流电能的转变,从而获取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能。总而言之,相当数量的电气设备,例如电灯,可以采用直流电来代替交流电完成工作。综上所述,直流分配网络的大量使用(DCdistributionnetworks),不仅可以缩小能量配置,还可以加强可再生技术。试换种思维模式,当今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与传统的煤炭发电相比较,其价格还是相对较高的。试想如果可以使电能价格调低,就会使光伏产品在建筑发电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量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也就影响了光电转换率最终使太阳能电池板价格降低。当下最主要的研发对象是传统晶硅电池片的替代品研究,运用不同基质材料(比如薄膜聚化物)进行光电转换,导致CIGS等各类低成本电池片的使用率逐渐加强。同一时间,建筑集成所使用的特殊方法——光伏组件双面玻璃的封装盛行起来,为建筑商将光伏组件直接组成玻璃幕墙,扩大电池片覆盖建筑的面积,因而为提高电量输出做出了新的构想和展望。 (3)风能建筑一体化 风能建筑一体化发电的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率。小程机器,在价格定位上仍有歧义,而中程机器(5~50kW),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配置,那么其贡献不可忽视。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例是2007年6月竣工的巴林世贸中心(WTC),3个巨大的风力涡轮螺旋桨按照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安装到建筑中,每个直径长达29m,每次工作,这3个巨大的螺旋桨大约能给大楼提供11%~15%的电力,足够给300个家庭用户提供1年的照明用电。 五、碳抵偿措施 碳抵偿,也就是所谓的日常生活中CO2的排放量,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成本相互协调,最后支付给专业部门,运用植树、环保专案、可再生能源工程等方法,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日常建筑施工中因为使用了高效能源管理及节能技术等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和检测建筑全寿命期间的碳排放量,运用适当的碳抵偿措施,使碳减排能够更好的进展。需要考虑的是,对碳抵偿策略意见不一,自愿减排项目没有明确的实施标准,从而使认证、监测等的实施在间接上受到阻碍,而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使上述措施都得到完善后再对碳抵偿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六、结语 基于对节能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一方面要做到高效能源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暖通空调管理和照明管理等,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建筑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总之,在做到以上方案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及个人行为,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奖惩分明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更好的为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做出贡献。 可持续建筑论文:浅谈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摘要: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就是要实现建筑行业的良性循环,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实现建筑生态的优化组合。从这个方面考虑,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材料运用。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设计 建筑业的各项活动(包括各类建筑物和环境设施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改建、拆除,以及所用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的生产、运输、安装等)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也不以牺牲当代其它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本地人的利益;既要达到发展经济和改善人们生活的目的,又要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 1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就是要实现建筑行业的良性循环,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实现建筑生态的优化组合。从这个方面考虑,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材料运用。 1.1节约能源 建筑设计要保证建筑活动通过节约能源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目前采用的利用太阳能,采用的节能的建筑维护结构以及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就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节约能源理念的体现。 1.2保护环境 可持续建筑设计讲求的是回归自然环境,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并实现对内部环境的有效整合,保证建筑设计提供更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外部建筑设计方面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融合,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性的环保作用。 1.3运用环保材料 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强调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绿色环保材料是指天然的、未经污染且只进行了简单加工的装饰材料。或者是经过加工、合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因其毒性轻微,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险的装饰材料。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能够保证对人类自身健康不构成危害,同时也能够保证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避免对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造成影响。另外,绿色材料的应用也需要有较为先进环保的设计施工技术作为支持,将绿色材料的价值通过施工工艺体现出来。 2可持续建筑设计原则和特点 2.1充分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 可持续建筑设计要遵循居住环境的气候特点,例如:处于北方的建筑物,最大的问题就是空间采暖问题,为了更好的利用周边环境增加空间采暖的效果,设计人员在每一步都很注重环境与能源利用之间的关系。设计人员先设计出建筑平面的几何形式,再考虑建筑维护体系的保温隔热的能力和建筑阳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增益对采暖的作用,最终选取了能够获得充分日照和所有房间都可以有阳面的扇形平面,并通过缩小能耗较高的北立面的尺寸获得能耗最低的设计方案。 2.2运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可持续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运用环保节能材料,环保节能材料能够减少污染,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例如:新型材料槽孔木吸音板就能够吸音降噪,具有出色的降噪吸音性能,对中、高频吸音效果尤佳。这种设计既能够体现出天然槽木纹理,古朴自然,又能够体现明快亮丽的现代风格,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同时,环保节能材料能够提供无污染的可循环的材料,保证建筑材料能够循环使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另外,我国建筑能耗已接近全社会终端能耗的30%,因而建筑能耗的降低就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可持续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节能观念,要引进先进环保材料的施工工艺,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都要使用节能节材技术。例如:室外景观灯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它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公共住宅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对屋面和场地雨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将雨水积蓄用于景观和绿化灌溉。 2.3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可持续建筑设计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与“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相吻合,这一设计原则要求将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应用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甚至在建筑物废弃后的循环再利用也要注入绿色的理念。全过程是基础,节能环保是关键,可持续建筑的核心内容是尽量使用再生资源,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采用生态技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并且对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进行控制,保证室内通风、日照条件良好。同时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要利用植物的自我清洁的能力,采用立体绿化技术,提高三维立体绿化量,将生态性的因素融入到建筑之中。例如:将屋面布置成空中花园,种植各种耐旱常绿的草坪花卉。这一做法不但可以通过吸收和反射日光,降低热增益,同时植被本身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建筑,可以降低能耗。总之,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建筑设计要考量到建筑物周边的各种环境因素,保证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同时要保证建筑物本身进行有特点的文化艺术设计,实现环保和美观的双向设计典范。而任何建筑物都是为了人的生活而建筑的,必须要考虑到保证使用者遮风挡雨、享受环境的建筑设计目的,保证建筑设计能够成为人们生活理想的组成部分。和谐统一的建筑设计是作为整体环境的一个有机而和谐的部分出现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建筑目标。 3可持续建筑案例分析 由于建筑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40%左右,建筑的可持续化发展势在必行。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推动下的产物。 该项目建设用地位于重庆市大学城后勤工程学院新校区西南角,用地面积13837.8m2,南临大学城主干道,东靠校园环道与城市干道的连接道,西、北面为一小山体,高约20m,建设用地较为平坦、规整,无不良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污染现象。该绿色建筑示范楼为一多功能的综合体建筑,主要承担学院外联等多种任务,其功能包括住宿、餐饮、教学、办公、会议、娱乐等,是一幢实用性和功能性较强的示范建筑。 可持续建筑的内涵是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以环保、节能、健康及舒适等为设计理念,由多学科原理共同整合构建,最终实现以最低的环境代价来满足适宜的人居质量。根据这一内涵,该示范楼制定了如下的可持续目标:(1)生态性:补偿场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的生态潜力;(2)舒适性:保证室内有良好的温度、湿度和照度;(3)健康性:提高室内外空气质量,促进使用者身心健康;(4)低运行能耗: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对建筑进行相关的优化设计,实现建筑运行过程中的化石能源低消耗,建筑节能目标为70%—75%;(5)低运行排放:采用清洁能源及中水回用,实现建筑运行过程中二氧化碳和废水的低排放。 1、结构体系优化 结构体系包括建筑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当地建筑结构造型和围护结构选择的一般原则,充分考虑地域的气候特点和构造方式,实现建筑结构体系的最大优化。一是控制窗墙比,在满足自然采光和通风要求的前提下,控制窗墙比,减少因开窗面积过大带来的辐射传热。二是采用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满足多功能建筑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承重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尽可能减少钢筋混凝土的用量,设计上选用高标号混凝土(C40)和冷轧带肋的高强度钢筋(HRB400),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能源的消耗。 2、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是实现净水(污水处理)、节水(水资源利用)及保水(生态)。一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建筑屋顶及建筑周边的雨水通过管道收集进入地下室的中水处理池,过滤后用于景观与绿化用水。二是灰水处理系统。建筑内生活污水和厨房油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统一处理,其余灰水全部收集,经地下室流离生化中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回用于楼内卫生间的冲洗、景观及绿化用水,中水回用率达42%。三是节水器材。示范楼所有卫生洁具均采用节水型卫生设备,其中公共卫生间采用无水小便斗;厨房、洗衣房采用节水型水龙头及节水设备。 3、能源系统平衡 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在建筑运行过程中实现化石能源低消耗。一是地能的利用,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建筑空调冷热源,主机为两台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闭式循环水地埋管,埋深100m,环路温差为5。C。二是太阳能利用,太阳能集热利用。屋顶铺设有25 m2太阳能集热器,所集热量用于厨房热水供应。三是太阳能光电利用,屋顶铺设有40 m2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所集电量并入楼内局域网。 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设计项目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资助项目,已于2009年4月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NC注册;2009年6月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百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项目。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与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可持续建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主要讨论了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可持续建筑的内涵,又总结了其设计的原理和设计重点,并针对重点设计的内容进行设计方法的讨论。 关键字:可持续建筑;设计;环境 过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式是以粗旷式为主,即单纯的依靠自然资源的投入来获取经济利益,这种发展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各种能源和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可持续建筑由于其自身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利用等优点,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其设计也越来越受广大设计师的重视。 1 可持续建筑的内涵 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接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寻求自身的发展。 据有关统计数据可知,我国每年用于建筑的能耗约等于1.79亿吨的煤当量,占据国内商品能源消耗总量的13.1%;我国每年消耗的生物能约等于2.48亿吨的煤当量,占据国内居住和商业总能耗的52.1%左右。目前,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用,以及伴随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环境的污染,自然界已经开始向我们报复,各种各样的灾害诸如地震、海啸、干旱等频频发生。所以作为能源一大消耗用户的建筑业,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和使用势在必行。 研究表明,在设计阶段把建筑与环境作为整体系统并注重各子系统的相互关联可以比一般建筑节能50%~70%,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从建筑的各个方面降低环境污染和降低对用户的伤害,设计的关键是建筑整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节能并且无害,即无论是建筑土地开发利用、布局、建材选用、施工还是建筑运行和维护,甚至是建筑拆除都遵循整体节能无害原则。在以往的可持续建筑设计中,多数建筑仅仅是从建筑的某个环节进行挖掘(例如采光、通风等),而忽略了建筑的整体性,这种做法往往由于其他环节的大能耗量而达不到可持续建筑的要求。此外,可持续建筑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不能一味的传承某个传统的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注重综合环境效益,旨在给居民创造一个安逸舒适、经济实惠、环境优美的居住场所,它不但保证自身健康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护社会的生态环境。 建筑材料的选取在可持续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不影响建筑本身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那些绿色建材产品、加大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选用能耗低的建筑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加大绿色能源的使用,使用绿色能源包含有两层意思:一种是使用诸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自然能源;另一种是诸如自然采光、通风等建筑设计节能。 2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方法 2.1 设计重点 根据现代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例子可知:其设计基本上围绕着4个重点: ① 重点部位。可持续建筑不仅要保证建筑室内设计目标,而且要保证室外的环境要求,并且两者要相互协调,而建筑的外墙、外窗和屋顶作为室内外的边界,其合理设计是保证建筑可持续性的基础。 ② 重点目标。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 ③ 重点方式。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达到可持续建筑的目标要求。 ④ 重点内容。目前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加大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建筑采暖、采光、制冷、通风设计中的应用。 2.2 设计原理 ①可持续场地设计 可持续建筑场地的设计目标是将场地对建筑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并且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在密集城市的场地设计中,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建筑场地合理规划、交通设计。另外,可通过绿化设计保持自然降水,营造局部小环境。 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应该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将水资源的消耗降至最低。建筑应设置中水处理装置,在建筑非饮用水的使用中,加大中水、自然降水的使用力度。 ③能源和空气质量 能源和空气质量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核心。建筑设计中以自然资源和可再生无污染能源为主,并且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建筑采光可通过太阳能减少人工光源的利用;采暖可使用太阳能和地热能;通过使用隔热保温材料来减少建筑室内空调的使用,不仅节约了能源,也降低了其排放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设计中注重自然通风,尽量用最少的能源提供人们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④建筑材料和能源 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可持续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废料,所以在选择时要尽量选用那些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例如,现代可持续建筑板材很多都选用竹子,这是由于竹子生长快,属可再生资源,并且竹子可就地取材,这就避免了远距离加工和运输。 ⑤室内环境质量 好的室内环境不仅能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是否能充分地与室外空气、自然景色交流及最低化建筑材料的污染性,是评价一个建筑项目优劣的重要指标。 2.3 常用设计方法 针对重点部位的设计: ①外墙的设计。一般采用不同的外墙开口,结合架空地板,加上风扇、吸音材料、过滤材料等简单构造材料与设备,使外墙同时具备多种功能。这种外墙的墙体上设有呼吸孔,可用于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并且在调节温度或者湿度的时候,由于吸吸音和过滤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噪音和过滤灰尘。另外,可以引导室外空气通过加热或制冷管道进入室内,以实现空气的热交换.引导室内空气从屋顶通气孔排出,带走多余的水分、杂质和有害物。这种方式较传统的空调机更为环保节能。 ②外窗的设计。可持续建筑的外窗玻璃通常设置两或三层,它很大程度的改善了普通单层玻璃的隔热效果,而安装花费是普通玻璃的1.15——1.5倍。除此之外,它的隔音能力也比单层玻璃好很多,并且还具备着单层玻璃良好的采光功能。若建筑位于环境质量较差的地段,则外窗适合采用密闭的设计方式,以组织室外污染、灰尘、湿气、噪音等不良因素进入室内破坏室内居住环境。 ③遮阳系统的设计。一般是在向阳的外立面或采光屋顶上采用可控制、可调节的组合遮阳系统,以达到不同时间、根据不同需要遮挡、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 对于可持续建筑的在炎热夏季的隔热降温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使用储热体吸热和制冷。常用的较好的储热体有诸如混凝土、石膏、生土等的固体和液体水,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大比热容物质受外界影响温度变化较慢,在夏季夜晚储热体温度降下来,白天其由于升温较慢所以温度比外界低,并与外界不断与外界高温环境的发生着热交换从而降低外界高温环境。第二种与第一种类似,是在建筑地板冲入循环流动的水的方式来降低室内温度,但是这种方式要特别注意水循环系统和建筑的防渗漏和防污染的问题。第三种是在建筑内外增设湖面、水池等出水设备,通过水的蒸发带走部分热量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使用,但是,这种方式引发的问题是导致空气湿度过大。第四种是通过在建筑庭院种植绿色植物来达到隔热降温的目的。在适当的位置种植植物不仅可以有效阻止太阳辐射的热量而且也能隔沉去污,并且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新鲜氧气,同时其本身也是绿色景观。 此外,百叶窗和遮阳板等的使用对于建筑内部的隔热降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于可持续建筑的在寒冷冬季的给热保温设计应注意两点:第一,充分利用太阳能。冬天通过窗户吸收太阳能进行室内采暖,这是可持续建筑冬天的主要给热方式之一。第二,保证外围护结构的密闭性,这是可持续建筑冬季保温的主要措施之一。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建筑专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而作为建筑趋势的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是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它要求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清洁、节能可持续的,强调的是建筑的综合效益。 可持续建筑论文: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思路研究 摘要: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建筑方面所消耗的能量约占社会总消耗能量的百分之三十,随着我国经济、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商业建筑和民用住宅相关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都在明显增加,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提出环保、生态、节能、绿色、生物和气候适应性建筑,都是可持续建筑的有效实现路径。本文对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的整体思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碳抵偿措施的实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能源管理;低碳节能;建筑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原则。所谓可持续建筑,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地定义,其设计理念的实现途径主要是从生态方面着手。即“建筑设计需从根本上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即“需减少建筑运行过程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性”。此种理念并不只是局限于技术方面,同时强调了高效能源管理和行为转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的双重目的,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建筑设计手法应运而生。 1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包括技术和非技术两方面。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能源管理网络、能源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非技术层面需要解决能源管理与建筑用户之间的关系。运用能源管理系统有效地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并监督管理建筑实施过程,对节能设备的安装和建筑用户意识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直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能源管理网络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包括从相对简单呆板的闭环控制,到特定为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设计的复杂数据检测、储存和交换系统等。经过把能源测量装置、温度和照明传感器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相连接,按时监测能量消耗信息,并利用自动纠错软件修正误操作。 (2)能源运行数据的分析和采集 紧紧地只国家统一安装的电表来读数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普通电表只局限于估计读数没有记录测量日期和测量时间点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需求一个多功能更加完善的能源计量系统来进行能耗的按时记录。在记录时的同时所有能耗数据需设定同一个标准的读数时间,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具体的进行数据分析。假设建筑内具备良好的控制系统,建筑的供热和制冷系统能耗应与外部环境温度成比例。例如,在供热的时候,能耗随着外部温度升高而下降。如果数据比较分散则表明控制差;如果能耗偏离趋势基线比较多,则表明了供热设备出现了问题。假如供暖和制冷控制合理到位,那么数据在能耗趋势线周围。 2 低碳节能技术手段 低碳节能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筑供暖、通风、制冷、空调系统(即HVAC系统)和照明系统,在维持建筑的热平衡等一些列情况下,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新型产品,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维持建筑热平衡 在建筑设计前期,要把本地气候因素、阳光照射角度、采光因素等考虑入设计中。从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到窗户尽可能采用智能玻璃立面、高新技术隔热产品等,从而以达到降低整个建筑物的外围墙体的传热系数,以降低用户取暖和消暑的电能消耗。 (2)照明设备与控制系统 照明设计要严格按照建筑照明标准的来执行,使用高效节能用电设备和灯具,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环境照明和任务照明的设置。采用声控或光控等智能控制设备进行调光,智能调光系统在确保舒适宜人的光环境的同时,尽最大的限度减少电能浪费,充分体现在照明运行过程中,挖掘节能减排的最大潜力。 3 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本设计意图主要体现在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两方面,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使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相协调而实现节能目的。但是,就现在的情况可发现这些技术比较适合新建建筑中,而对已有建筑物的改造方面,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 (1)光热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系统重要构件,光热建筑一体化设计则主要是将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并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因素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结合在一起。在确保集热效果的同时,有多种方式可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设计和运用,包括在建筑屋面和阳台拦板等。可以说,最基础是太阳能集热器在平面屋顶上的安装,既简单又安全,在安装的过程中集热器接触面较大,并且方向也可以适当调配,以东西方向最佳。相反如果太阳能集热器是安装在建筑外立面上就陷得较为困难但是这样做的有点表现在其外观上,给人一种视觉的美感,也间接解决屋面上集热器面积及安装角度受限的问题。 (2)光伏建筑一体化 新建建筑在操作时运用的是光伏建筑合二为一,这样不仅有利于节能而且还可以减少碳排放量。运用太阳能电池板使太阳能转变为直流电能,最终通过逆变器完成直流电能与交流电能的转变,从而获取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能。总而言之,相当数量的电气设备,例如电灯,可以采用直流电来代替交流电完成工作。综上所述,直流分配网络的大量使用(DCdistributionnetworks),不仅可以缩小能量配置,还可以加强可再生技术。试换种思维模式,当今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与传统的煤炭发电相比较其价格还是相对较高的。试想如果可以使电能价格调低,就会使光伏产品在建筑发电方面的有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量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也就影响了光电转换率最终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价格降低。当下的最主要的研发对象是传统晶硅电池片的替代品研究,运用不同基质材料(比如薄膜聚化物)进行光电转换,导致CIGS等各类低成本电池片的使用率逐渐加强。同一时间,建筑集成所使用的特殊方法――光伏组件双面玻璃的封装盛行起来,为建筑商将光伏组件直接组成玻璃幕墙,扩大电池片覆盖建筑的面积,因而为提高电量输出做出了新的构想和展望。 (3)风能建筑一体化 风能建筑一体化发电的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率。小程机器,在价格定位上仍有歧义,而中程机器(5~50kW),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配置,那么其贡献不可忽视。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例是2007年6月竣工的巴林世贸中心(WTC),3个巨大的风力涡轮螺旋桨按照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安装到建筑中,每个直径长达29m,每次工作,这3个巨大的螺旋桨大约能给大楼提供11%~15%的电力,足够给300个家庭用户提供1年的照明用电。 4 碳抵偿措施 碳抵偿,也就是所谓的日常生活中CO2的排放量,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成本相互协调,最后支付给专业部门,运用植树、环保专案、可再生能源工程等方法,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日常建筑施工中因为使用了高效能源管理及节能技术等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和检测建筑全寿命期间的碳排放量,运用适当的碳抵偿措施,使碳减排能够更好的进展。需要考虑的是,对碳抵偿策略意见不一,自愿减排项目没有明确的实施标准,从而使认证、监测等的实施在间接上受到阻碍,而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使上述措施都得到完善后再对碳抵偿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5 结语 基于对节能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一方面要做到高效能源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暖通空调管理和照明管理等,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建筑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总之,在做到以上方案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及个人行为,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奖惩分明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更好的为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做出贡献。
1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的类型 施工合同在签订时,主要根据费用和工程量计算的不同而分成几种形式,第一种就是总价合同,当工程量小且总造价容易准确计算出来的时候,可以签订这种合同;第二种是单价合同,主要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涉及到的方面多,图纸内容复杂,在后期施工中变动较多的工程;第三种为成本加酬金合同,它主要适用于工程项目建设时间紧,工程风险等级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项目。在公路项目中,大多数都是签订单价合同,也就是业主方将计算的工程量清单,列在招标文件里,投标人根据自己的企业定额、施工定额进行单价的报价,对于业主方而言,可以在不用等设计图纸全部完善后再进行招标,缩短了工期,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灵活应对发生变化的施工内容和工程量;对于施工方而言,可以避免承担因工程量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并且当单价约定后,能够鼓励施工单位通过改变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等方法降低价格,从而获得更多利润。 2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 2.1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编写 公路工程中普遍签订的合同形式为要式合同,即分为通用的条款以及专用的条款两大内容,首先根据行业的要求,进行通用条款的编写,然后再结合本地区以及本项目的具体要求,以施工图为基础,编写专用条款,对通用条款中针对具体项目而言的一些非通用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从而形成独立的“合同专用本”。在编写通用条款时,不得对相关规范要求的通用条款内容进行擅自修改,要完全一致。因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专用条款是合同文本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专用条款是根据项目本身量身制定,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内容、要求以及目标等等,能够反映出项目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履约保证金、缺陷责任期、承包人和发包人分别具有的责任和义务、工程款支付形式、价格以及工程量调整说明、责任纠纷解决途径等方面,需要进行详细说明,使后续施工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避免出现问题大家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发生。同时,二者还应当就两种条款互相矛盾时以哪一种为准作出明确规定。 2.2工程量清单的编写 在总价合同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写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双方确定,无重大变动,竣工结算时就以约定的工程量清单为准。而在单价合同中,尽管工程量在后期可变,但在招投标阶段应该尽量完善准确,有利于业主方对投资的把控,也有利于施工方对项目成本的管理。施工过程,就是将设计文件和在实际施工环境中实现的过程,随着对设计文件的深入研究,可能会发现一些设计错误,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因此业主方在编写工程量清单时,应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认真阅读图纸后完成,避免缺项漏项或者计算错误而导致施工中出现过大的工程变更。这项工作庞大而繁琐,而且又十分重要,需要多人层层复核后再确认。 2.3标底最高限价编制 在编制标底和最高限价前,需要对涉及到造价的每一项组成部分进行研究。首先要对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和阅读,深入了解和计算,准确计算工程量;然后对于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需要进行市场调查,搜集资料,确定价格;最后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相关要求,确定费率等等。完成所有准备工作之后,才能客观全面地编制标底和最高限价。 3计量支付管理 3.1合同清单工程的计量和支付 根据项目不同,支付方式也存在多种,比如较小型的项目分为支付预付款和竣工支付两个阶段,大部分项目会采用预付款支付、施工过程分期支付、竣工结算支付、质量保证金退还几个阶段。尤其在大型项目中,不仅涉及到分成多期支付,还需为农民工开通专用支付工资渠道,因此应当在开工初期就建立支付台账,将每次支付款项认真记录,与合同数量进行比对,不仅有效管理了资金,而且还能在每一次比对中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按照工期要求顺利完成。对于分期支付,一般分为合格计量和形象计量两种,目前普遍采用合格计量,即每期支付款申请时,施工单位上报支付申请,监理既要核实现场完成的已经合格验证的工程数量,还要对比合同价格对单价以及汇总出来的总价进行核实。监理签字盖章后,上报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再次对工程量和价格进行核实确定,层层上报至财务部、经理部等等。若是合格计量,工程款支付申请必须附带证明材料和工程质量合格的检验结果,否则建设单位可以驳回申请。 3.2超出合同范围的工程量变更计量和支付 公路项目往往工程范围较大,涉及施工范围较广,设计变更、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技术标准的变化、施工进度的调整等很多因素都能造成工程变更,对工期和工程造价造成影响。因此,甲乙双方应当在专用条款中规定对于工程变更的支付流程和支付办法,当出现变更时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在不同的项目中,项目参与各方对项目的管理方式及权限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变更的审批流程也会有差异,因此,在编制合同条款时,更应当针对本项目,具体情况具体说明,健全变更程序,一般来说,对设计图纸进行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确认,因非设计因素产生的变更需经监理和建设单位确认,必要时咨询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变更审批流程上报变更材料,经监理和业主方确认后保留,在竣工结算时汇总所有变更材料,确定整个项目变更总额。 3.3做好工程索赔合同管理 公路工程在施工中复杂多变,产生索赔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中的一方可以就另一方应履行但未履行规定的义务而给自己造成损失而提出索赔要求。在每一个施工合同中,都会对业主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施工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因此各方都有可能出现索赔情况。现实中,来自业主方提出的索赔次数较少,而业主方索赔的方法也很简单,可以将索赔金额在工程款中扣除。而施工单位对业主的索赔情况则比较复杂一些,主要索赔的原因是非施工方原因而导致的工期延长、费用增加等。例如,当在合同约定开工时间时,建设单位仍然不能给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场地,或者未办理相关开工手续,导致工期延长时,施工方即可发出索赔意向;在施工过程中,业主方没有提前通知施工单位,在施工方已经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者完成备料时改变设计,而给施工带来费用损失,也可向业主方进行索赔。公路工程施工中对于索赔依据也有相关要求:一是双方签订的合法有效的施工合同及相关附属合同,经确认的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施工实施计划等等,此类文件可直接作为施工单位的索赔依据;二是施工方和业主方在施工过程中经签字盖章的来函文件、会议纪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经双方确认的可以作为合同补充的重要依据;三是几方确认、签字盖章的施工计划和进度计划以及现场签认的各类文件;四是工程具有权威认证的各部分质量验收报告、材料检测报告、停水停电通知等等相关文件;五是工程强制性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官方物价指数、材料采购运输进场等等相关凭证。由于索赔范围广,索赔内容和原因种类繁多,因此有些不良施工方因自身原因导致工期延长、费用增加或者故意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以增加利润,这就需要监理方和业主方对于整个项目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严格把关,认真甄别,必须保证索赔材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使在不损害施工方利益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护业主方利益。 4竣工决算阶段合同管理 项目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编制上报竣工结算资料至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审核后确认,上报至建设单位。同时,建设单位组织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勘测方共同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竣工决算资料搜集和归档是一项重要的收尾工作,可以全面详细地体现出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费用支出情况,可以看到费用的各项组成部分,对于建设方日后的投资管理和控制起到参考作用,对于施工方今后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意义重大。 5结语 公路工程的施工合同是约束发、承包双方行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有争议时公平公正处理的法律依据,需要二者本着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内容,达到双赢的目的。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摘 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电力工程项目日益增加,全面做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科学管理、有效控制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首先应明确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才能进一步分析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希望能为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电力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乎着电网的运行情况和能源供给。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整体效益和质量,还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是现阶段电力工程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索对电力工程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 1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1.1 复杂性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这增加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 1.2 严重性 在具体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工期延迟、工程成本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有些甚至会遗留工程质量隐患,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3 可变性 电力工程质量问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因此,在分析和管理电力工程质量问题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规避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1.4 突发性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突发性比较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电力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突发性问题。 2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质量管理水平不高 电力工程的内部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对人、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方法与流程等的管理。分析现阶段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可知,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有限,电力企业对工程所需机械、设备、原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格是造成内部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2.2 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阶段建筑市场中时常会出现暗箱操作、中标单位将工程项目层层转包的违规操作现象,而建筑市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只颁布了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建筑市场行为,然而,我们应明确单纯依靠现有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日新月异的市场行为是不可行的,还应制定一些与建筑市场相关的其它法律法规,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 2.3 缺乏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缺乏的问题,这制约了一些电力工程施工单位领导质量管理职能的发挥,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也无法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缺乏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这个大背景下,还存在着施工单位工作人员老化、新员工经验不足,无法满足电力工程施工要求的问题。另外,部分施工企业由于质量管理资金和设备的制约,不能正常开展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2.4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不全面 由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不全面,无法严格参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无法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有效控制。同时,限制电力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因素,还存在着盲目缩减工期,忽略质量监控,随意追赶工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失控的局面。 2.5 质量管理执行不到位 现阶段,电力企业虽然颁布了质量管理人员责任制,工程材料质量监控制度、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制度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一旦发生质量事故,电力企业通常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处事态度,由此可知,电力企业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 3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解决对策 3.1 构建并完善与建筑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约束建筑市场中的各种行为,禁止出现资质不高的施工单位参与电力工程建设的现象,有效控制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损害的行为,国家应加大与建筑市场相关法规的构建力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 3.2 采用质量全程管理方法 采用质量全程管理方法是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电力工程质量全程管理具体是指从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到工程投入使用运行这个过程中的管理。在电力工程质量全程管理中,应加快相应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保证每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另外,高度重视电力工程质量问题,并及时解决,切实保证电力工程质量。 3.3 引入竞争机制 电力工程主要包含电能生产和配送,竞争机制的引入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时,应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确保电网运行安全为切入点,有效贯彻落实电力工程的招投标制度,加强工程质量全程控制,以此来实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同时,严格参照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标准,针对市场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使资质过硬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这也有助于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3.4 实施绩效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 在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若想提高电力工程质量,仅仅有思想觉悟是不够的,电力企业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表彰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表现优异的组织或者个体,也应处罚犯错或者行为消极的组织或者个体,除相应的物质惩罚外,特定条件下还应依法追求法律责任,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电力工程质量。 3.5 贯彻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监理制度的贯彻,有助于强化工程质量控制。贯彻工程监理制度时,应制定科学、可行的工程监理目标,依据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严格管控工程进度计划、人员和原材料计划。其中,清晰明确电力工程各个阶段、各工序、部位的质量标准,检查要求和验收流程等,保证工程监理细则的具体化、详细化。对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来说,引入工程监理制度,便于工程人员全面衔接各个工作,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同时,还应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含质量检查机构、检查制度、检查人员素质,并明确检查人员的职责范围,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逐步完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与控制制度。 4 结语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关乎着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整体质量,它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在具体的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应构建与建筑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采用电力工程质量全程管理方法,积极探索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经济、有效进行。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试述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关键因素 【摘 要】由于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人、材料、施工机械、环境、方法等因素,因此,分析电力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关键因素,并提出管控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管控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因素 1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其不仅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与企业市场竞争息息相关,第一,生活方面,电力工程质量牵动着人们的切实利益,同时也影响着广大市民生活,只有确保电力工程质量,才能给人们和社会带来利益,以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第二,市场竞争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只有提高电力工程质量,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虽然电力企业每年需要承包大量的用户电力安装和调试工程,但是,具有实力支撑的仍然是产品质量,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不仅要满足建设方、投资方的要求,也因满足工程承包合同的具体控制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以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2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某电业局在 2013~2014 年承揽了大量的电力工程,包括 220kV 变电站改造工程、110kV 输变电新建工程、A 轧钢厂110kV 送变电工程等,其是一项投资大、任务中的电力工程,在电力工程改造中,不仅要保证公司安排的改造任务,同时也需要确保工程质量。因此,该电业局成立了工程管理机构,同时也聘请了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都比较认真负责,其中,据资料统计,工程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参加了中间验收和材料验收40 多次,积极组织其他单位质量监督和验收活动 18 次,发出整改通知单 15 次,通过对老变电站进行改造,该电力工程得到了省电力公司的高度评价。但是,该电力工程在建设中还存在需有待改进的问题,包括:第一,人员方面,监督人员缺乏质量意识,施工单位也缺少激励和培训;第二,机械方面,施工现场的机械老化,部分设备和仪器没有定期检验;第三,材料、环境方面,少数材料无产品合格证,施工现场管理不善,材料堆放随意,丢失严重;第四,施工方法方面,少数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 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关键因素及策略分析 3.1 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人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施工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性能,同时也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可靠性。因此,在电力工程人员管理中,应加强人员的管理,定期开展安全质量培训工作,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制定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应严格审核施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应选聘有经验、技术水平高的操作人员,待培训考核后,才能持证上岗,只有做好人员的管理控制,才能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施工材料因素 材料也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及构配件等,若材料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则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电力工程的材料种类较多,用量也比较大,所以,对于材料质量的控制,应选择质量好、价格经济实惠的供货厂家,加强材料检查验收工作,严格把材料质量关,这就要求在设备进场前需要对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及质量性能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材料,应禁止进场,并对高压电缆、电压绝缘材料进行耐压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 3.3 施工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大型运输设备及各类测量仪器、调试仪器等,其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械设备产品质量的好坏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要求来选择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明确、适合工程环境的机械设备,确定机械设备的参数及型号,并对施工机械设备及调试仪器进行检查,避免因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质量事故。 3.4 施工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方法主要包括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调试手段等,若施工方法不到位,则容易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目标的控制,因此,制定施工方案时,应根据电力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并制定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及工程技术环境等,例如暴雨、大雪、大风等天气,因此,充分考虑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加强恶劣天气的预防的控制措施,尤其是在雨季、炎热季节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来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 电力工程安全管控措施 4.1 改善施工环境,预估环境影响 科学应对要充分考虑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如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等。作为施工单位,一要根据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特点和施工项目现场的情况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二要综合考虑技术措施与环境因素的控制,三要充分估计季节性的施工期如雨季对施工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因素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 4.2 提高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安全监管是保证管理顺利进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证电力顺利供应的关键。因此,各施工单位一定要建立起单独的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深入研究每个项目和工序的施工质量,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在检测人员鉴定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把好最后的质量安全关,才能促进电力管理的顺利进行。电力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与质量管理,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作为坚强后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与落实。第一,进一步细化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准确、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加强作业指导与技术指导,加强对员工的指引与规范。注意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充分发挥其应用作用。第二,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电力项目建设中,必须明确岗位责任、岗位义务,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安全施工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强对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的重视,对各项面工作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 4.3 做好施工安全防范并正确处理好安全管理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再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但在当前电力工程质量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就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 引言 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对电能需求量的增加,有效的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电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前提下,电力工程企业在电网建设中的重要性得以突显出现。电力工程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对施工要求较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这都对电力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电力工程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快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电力项目建设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伴随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工程建设也取得不小成绩,电网系统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地区较为偏远的地区的用电问题也都得到解决。电力行业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行业,肩负着生产、生活的电力供应。电力工程的建设是电力行业的基石,不断完善和建设电力基础设施,才能为国家电力系统和电力行业的进步打下牢固基础。建设、制造电力设备必须以完善的管理和成熟的技术为依据,不仅是工程进度延误的问题,质量关不能守好,还会带来生命、经济损失。因此,控制电力工程质量刻不容缓,只有全过程地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监管,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二、电力工程存在的问题 1、决策的不合理 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成败。电力工程由于涉及面广、投资金额大,对社会以及居民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因决策不合理导致工程停滞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施工前,决策者应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对施工环境进行充分的实地考查和调研,结合集体的智慧做出最佳的决定。 2、合同的未规范执行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由于施工合同的执行力不够规范,常常会妨碍合同的法律效力。众所周知,大部分的电力工程都在系统内进行,其涉及的部门、单位往往也都在系统内,这时,建设单位作为合同的履行者,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困难,很难按照合同条款一一执行,从而影响合同的执行力,对工程施工质量也产生更大的挑战。 3、工程施工部门之间的不协调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与电力工程相关的部门主要为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单位。工程管理部门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安全监察部门的岗位职责是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安全的全面监督和管理,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施工单位主要是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承担具体的施工任务,担当主要的职责。这样各部门就会从工程的施工开始到工程的结束,在各个环节中出现多次交接,导致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够顺利,有时甚至会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进度。 4、施工人员复杂 目前在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往往在接到工程项目后,临时进行施工队伍的组建,而外雇人员也多为外来务工的农民,这部分人员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再加之缺乏相关的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缺乏,不能采取主动的安全措施进行防范,导致现场安全隐患增加,施工质量也无法保证。 5、工程监管的难度大 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繁杂往往存在一定的隐患。尤其是在工程材料的供应商较多时,施工过程中工序的交接、工程的材料质量、隐蔽的工程建设就变成更为复杂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要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严把每一道工序和产品质量,做好交接工作以及质量的检查和评定,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效的运行。 三、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电力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在选拔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条件和标准,这就导致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而且管理经验较为缺乏,质量管理和控制都不能很好的进行掌握,现场管理人员人为失误较多,极易导致重大工程事故发生。 2、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电力工程项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得以进一步的扩大,但电力工程施工水平还没有与之相匹配,这就导致工期及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很大一部分施工企业还存在着施工技术落后的问题,施工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施工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3、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不够完善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不仅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对资金的管理也极为重要。在实际施工管理中,经常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进行违规操作。整工程施工结束,要在验收合格后,对整个工程进行核算与审核,之后再向用户征收工程费用,随之支付施工单位以及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各类款项。 4、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意识不足 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是确保整个电力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意识,这就导致施工现场常有安全事故发生,此外,电力企业也未指定好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工作流程中也常常出现各类问题,这也制约着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四、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电力工程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管理人员的思想和技术普遍落后,因此第一步对策就是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技能的培训,可以利用国内外的实践锻炼机会,鼓励管理人员多学习和借鉴,招纳各类人才,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无论是文化道德还是业务技术,都应该是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责任意识提高上来就能一定程度的避免因疏忽大意、敷衍了事而造成的工程事故。 2、完善责任制度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全面的提升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效果,就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落实责任管理制度,将电力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部落实到人,制定好完善的奖惩制度,保证工程管理的效率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为此,电力企业可以从内部的分配机制、用人机制以及服务机制来落实责任制度,让每一位员工均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保证整个电力工程能够得到安全有序的进行。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完善考核制度,对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 3、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作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监督和调度工作,而且还要强化施工现场的指挥工作,只有严格依据调度方的安排来进行开工和停工,才能确保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程,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还需要在施工区域内悬挂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这样不仅能够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到施工区域,而且还能够对施工人员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4、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 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是施工进度的管理。为了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则需要在施工前缺乏完善的工程进度管理计划,在制定计划时需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对一些重点影响因素进行管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指派专人来对施工进度的进行情况进行汇报,根据汇总分析来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及时的整改,确保工程进度的顺利实施。 5、严格技术管理 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每道工序前进行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各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工地所用的类材料,都应抽样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 6、做好工程设备的管理工作 工程设备作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才能将设备的功效有效的发挥出来,加快工程进度的提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管理作为专业的一门科学,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在电力工程管理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对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高效和优质。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深化改进,电力工程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质量管理及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相关企业单位更要注重电力工程的质量工作。为了科学合理地实现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本文就其内容特点以及管理控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找到实际有效可行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电力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需要对工程的各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尤其是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要实实在在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的影响最大,因此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十分关键。质量控制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质量控制要从多方面考虑,在施工的各个进程中都应严格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协同技术人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保证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从而确保整个电力项目的质量。 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分析 1.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影响其质量因素比较复杂,进而增加了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判断以及处理等工作的难度。2.严重性。如果电力工程质量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工期的拖延、投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进而使得工程的施工受到影响,严重时会留下一定的质量隐患,威胁人民的财产安全。3.突发性。电力工程是一项系统并且复杂的工程,因此,对于电力工程的施工或是运行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一系列的突发性问题,这就需要管理控制人员不断总结实际经验,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后,电力工程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由于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引发其它的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化,所以在对电力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管理时,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 1在整个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中尚有些欠缺和不完善之处。 1.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决策水平需要提高。 由于电力工程涉及到的专业较多,投资成本较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该地区的供电能力。但是,目前在一些临时筹建的项目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工作人员以及多数的工程技术操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投资效益观念以及对施工合同、控制造价等方面的认识,一些不科学合理的决策时有发生。 1.2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责不明确,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 现今,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多级管理网局投资项目。但是由于主体缺位,采用属地化管理,使用权转移造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失效,造成工程管理上的种种漏洞,难以保证经济效益和质量。 1.3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较多 首先,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周期相对较长,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尽管在电力工程系统内有着很大的专业和经验上的优势,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缺少竞争意识,不思进取。其次,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的隐患造成因素较多,当电力工程项目进入使用阶段后,不能够及时检查其内在的质量,如果只看表面,很难看出其中存在的质量隐患,所以,对于目前的管理机制和水平很难对工程质量做到实时控制以及及时处理。 1.4电力工程的施工合同的执行不规范 电力工程一般都是在系统内运行,尤其是当合同的真正履行者是建设单位时。当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合同条款执行时,合同的法律效力显得十分微弱,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领导意志的行政干预和拖欠工程款。 1.5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承建制度问题 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会有以下问题的出现,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首先,"三产"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一般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大量的电力工程建设的要求。其次,由于在一些施工单位中,农民工占有其中的很大数量,所以,并不能满足整个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最后,一些"三产"单位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盲目追求最低价中标,而不考虑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进而使得施工单位以降低工程质量为代价,以次充好。 2由于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和质量的还包括人为因素、施工方法材料和设备因素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 2.1人为因素 。人作为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的第一要素。每个施工者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都可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其是所有决定因素的基础。因此,提高施工者的整体素质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 2.2.施工方法。作为实现电力工程质量的手段,施工方法的优劣对工程的整体进度、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也是整个工程能否按期完成的关键。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前期的方案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技术、工艺、管理、经济等多个要素,力求以最经济快捷的方式做出最优质的工程。 2.3施工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含技术、管理、劳动等多种要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对电力工程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时要根据工程特点,考虑影响施工的环境因素,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条件,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将它们对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 2.4施工设备和材料。材料是建造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只有好的材料才能建造出优质的工程。因此,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另外,设备的可操作性、稳定性与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密切相关。 三、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 1.加强管理,切实地落实责任制度 要尽快地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需求并且能够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地将责任制落实到位,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具体的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加强监督和检查,严格按照电力工程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简而言之,就是实行工程质量的终身制,真正的落实责任制度,进而使工作人员负起责来。 2.组建优秀的建设团队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团体的生产力量密不可分,同时,在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中,人为的影响因素占有很大一部分,因此,组建优秀高素质水平的建设团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提高工作人员对电力工程质量的意识,加强对管理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非常必要的。 3.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在给电力行业提供机遇的同时,更是对电力行业的一种挑战,因此,电力企业要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证电力工程质量的优质就是其最好的策略。根据工程要求对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进行规定时,要制定明确的监理细则,其中要包括详细规定出工程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的工程质量标准、检查标准以及验收程序等等,以便于工作人员在质量控制工作中,相互协调好各工作的衔接。同时,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职责等,进而加强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就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制度逐渐完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切实的增加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结语: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实现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落实好项目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具体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对质量监督制度以及控制方式进行合理的完善,全面加强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使得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初探 【摘要】电力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扮演着相对重要的角色,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仍然需要所有电力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本文就结合我国电力工程的实际管理工作,重点分析其内容、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对策略,从而来保证电力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影响因素;改进对策 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逐渐加大对电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要落实到位。电力工程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投资比较大以及专业技术比较强,这些一系列的特点都深刻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进步。 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电力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其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和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工作是所有工程顺利进行所必须开展的工作,在设计之前,要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收集,并且要保证设计工作满足实际的施工环境,在设计相关图纸时,要和当地的电力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证线路路径的制定工作、选择主设备以及主接线的设计都能够满足实际施工需求,等到设计工作完成之后,还要让相关的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业主等部门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保证不存在任何问题时再进行施工。 前期的设计工作顺利完成之后,要对施工过程做好质量控制,在施工之前重点检查监理部门的相关设备是否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还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互相监督,加大对材料和设备的审查工作。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主体就是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步骤进行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步骤和方案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设计图纸的要求,在进行图纸变更工作时,要保证其合理性,监理工程师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自觉承担自己的相关责任,对施工步骤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所有设备、仪器、电表和计算机等设备的顺利工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要结合实际施工条件进行电子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力度。 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 根据实际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来看,其主要特点包括复杂性、突发性、严重性和可变性等。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在导致实际的管理工作步骤较多、难度较大。电力工程在实际施工和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这就让整个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电力工程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电力工程出现投资成本增加或者工期拖延的现象,稍不留意还可能给后期的使用过程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严重性。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和改善工作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比较大,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还有待提升,所有影响因素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种种变化,这就必然导致整个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二)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 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保证体系的缺失、招标工作不严谨、质量管理措施不到位等。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在整个工程中占据着相对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还缺少全面系统的保证体系,这就让领导者对工作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相关职能无法正常发挥,也不能明确各种责任,导致施工人员的体系得不到进步,并且新入职的工作人员不能接受全面的培训工作,有的管理部分缺少设备和资金的支持,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电力工程的招标工作不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部分企业把整个工程项目承包给没有资质和相关技术水平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和施工技术都不能满足正常的建设工作,他们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往往会缩小工程投入成本,从而让整个管理工作缺乏控制。 质量管理措施不全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若不能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就不能相对严格、客观地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这就可能引起施工企业出现任意缩短工期,盲目赶工的现象,电网企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控制。 三、对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改进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工程决策的科学性 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纯地对工程施工进行控制便能够完成的,它是由多个影响因素一起构成的,加大电力工程在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相对重要的环节,要严格控制实地考察、市场需求分析、项目可行性分析、地址选择和拟建以及对负荷中心的计算等环节。还需要做好其他相关环节的决策准备,按照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指导,综合考虑电力工程的使用寿命、项目投资以及影响范围等,保证电力工程的建设能够尽可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选址要尽可能的考虑地质条件优越且人口稀疏的地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工程的投入成本,减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完善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特征、规模以及实际操作步骤受到整个设计工作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实际的项目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再进行初步设计,保证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审查,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对实际工程的施工影响,保证每一个阶段设计工作所产生的资料和文献都实现归档,保证电力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有所侧重点。 (三)控制管理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 要想保证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能够起到一定实质性的作用,就要控制好整个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之前,每一个部门都要进行设计交底工作,保证能够掌握整个工程的设计理念、工程概括以及建筑和设备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满足施工项目的实际需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个施工点进行分析和控制,把相关的控制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尽可能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对于施工过程所使用的相关材料和设备要加大控制力度,减少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和发展。 (四)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电力工程的工程验收是管理和控制工作最后的步骤,对于建设成果的审查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和生成效果,要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做好对单体和单位工程的验收、分项和分部工程的验收、整体工程的验收,还要在验收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对于工程中所出现的不合格部位,让施工企业立即进行返工,保证质量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四、结语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重要的能源基础,还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水平,就要加大控制力度来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对于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使用质量。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电力工程质量是电力工程的最有效保障,鉴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特性,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监督办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只有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质量监督办法、积累经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一套针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案,才能搞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本文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总结出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方法的控制,并对某35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中实际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产品,它除了具备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如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需要满足其社会的使用价值之外,还具备电力工程行业特有的质量内涵。电力工程质量就是指电力工程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所规定的特有综合属性。对于特定的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把握其在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型、与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的特性,这几个特性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必须保证每一种特性都达到要求才能促使整个工程的质量。 一、关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电力工程铺设面越来越广,从而就必须越加重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目前主要呈现出来的重要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人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使得人们对电力工程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的基本工作和生活,关联着千千万万家庭的舒适和安宁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高质量的电力供应,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富强。二是与市场竞争息息相关。电力工程就犹如一个产品,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质量的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只有保障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寻求更好的发展。三是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由于电力工程行业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与一个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家每年将巨大的资金投入到电力工程的建设之中,预想建设一个完善的电力供应网络,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国家持续稳定的发展。如果在电力工程质量中频频出现问题,带来的将是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采取极其有效的方法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二、关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1.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 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 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 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 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而规划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所需要的质量功能、施工能否满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的需要等等, 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机械是指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 包括大型运输设备、各类操作工具、各种施工安全设施、各类测量仪器和调试仪器等, 也称施工机具设备, 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设备其产品质量优劣程度、施工设备、仪器的类型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 性能是否先进稳定, 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 都将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 3.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构配件。对于电力工程, 材料种类多, 用量大, 一种材料出现问题, 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家能想像得到用不合格的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缆能保证设备以后安全运行吗?因此, 对工程材料的质量,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4.方法这里所说的方法, 一是指施工方法, 即电力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调试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二是指对工程质量进行统计、计量和测量误差的方法。施工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 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 影响质量, 增加投资。 5.环境,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 有工程技术环境, 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 有工程管理环境, 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 有劳动环境, 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 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 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三、关于电力工程质量的控制 电力工程的主要形成过程是投资决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使用阶段等五个阶段。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建设项目程序依次控制决策、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质量。 1.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包括电力市场的需求分析、项目实地考察、项目选址报告、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和详细计划书等内容。一个复杂、特殊的项目,在决策阶段必须细化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决策阶段就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项目选址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规划,使项目的目标和水平具有合理性,保证整个项目和投资环境的协调合理。 2.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工程设计依据工作进程和深度不同, 一般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技术上复杂的项目可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 是我国工程设计行业长期形成的基本工作模式, 各个阶段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技术文件和经济文件。其目的在于通过不同阶段设计深度的控制来保证设计质量。设计单位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因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不同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按设计准备与设计展开两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3.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就是要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 设置质量预控点, 严格质量检查, 加强成品保护。施工工序是工程施工过程的基本环节, 是构成生产的基本单位, 也是质量检验和管理的基本环节。从现场管理角度看, 工序就是人、材料、设备、施工方法和检测方法、环境等对工程质量起综合作用的过程。只有发现、分析和控制工序质量中的质量波动、将每道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才能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工序控制目的就是要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控制其分散程度以及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控制主导因素, 稳定工序, 保证工程质量。 4.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 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 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的顺利完成, 标志着项目建设阶段的结束和生产使用阶段的开始。尽快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对促进项目的早日投产使用, 发挥投资效益,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竣工验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单项工程验收, 是指在一个总体建设项目中, 一个单项工程或一个阶段已按设计要求建设完成, 能满足生产要求或具备使用条件, 且施工单位已进行预验收, 监理工程师已初验通过, 在此条件下进行的正式验收。比如土建竣工验收、电气竣工验收、线路竣工验收。二是全部验收,是指整个建设项目已按设计要求全部建设完成, 并已符合竣工验收标准, 施工单位预验收通过, 监理工程师初验认可, 由监理工程师组织以建设单位为主, 有设计、施工等单位参加的正式竣工验收。在整个项目进行全部验收时, 对已验收过的单项工程, 可以不再进行正式验收和办理验收手续, 但应将单项工程验收单作为全部工程验收的附件而加以说明。 5.使用阶段质量管理,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 按照合同和有关的规定, 在一定的期限, 即回访保修期内(一般为一年时间)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组织原项目人员主动对交付使用的竣工工程进行回访, 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 填写质量回访表, 报有关技术与生产部门备案处理。工程交付以后, 使用过程也是考验工程实际质量的过程, 它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继续, 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开展质量回访和检查, 即一年后到现场检查和听取新建、改建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限期整改。同时要对输变电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下一次类似工程提供帮助, 真正实现PDCA循环。在保修期内, 属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质量问题, 要负责维修, 不留隐患。当接到用户来访、来信的质量投诉后, 要立即组织力量维修, 发现影响安全的质量问题应要紧急处理。项目经理对于回访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 制定措施, 作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质量的依据。对所有的回访和保修都必须予以记录, 并提交书面报告, 作为技术资料归档。项目经理部还要不定期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对于某些质量纠纷或问题要尽量协商解决, 若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则由有关仲裁部门负责仲裁。 四、关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某35KV变电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根据该建设工程的实际特点,采取了几个方面的质量措施,一是考察环境,制定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二是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部,制定明确的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确保质量目标得以实施。三是由质检员依据《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建设单位要求,依照公司ISO9001 质量体系文件,对工程的任务承接、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功能试验、竣工交验、回访与保修整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四是由技术负责人和ISO9001 质量体系工程师主持的质量保证系统。五是由项目副经理主持的生产作业系统,下设施工科、施工队;施工科全面负责施工生产的调度、监督、检查,确保本工程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全过程达到质量要求。六是由项目副经理主持的物资供应系统,确保材料、机具、零部件、外协件等供应物资质量,根据材料供应计划,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加强材料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七是由主管劳动力调配的经理助理主持劳动管理系统,负责人员技术培训、调配等,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八是项目根据各项标准竣工验收后,派出质检人员定期检查,并以质量报告的形式进行存档。 五、结束语 电力工程质量就是一种保证,要想搞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就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不断地总结过去, 不断地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刍议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 摘要:电力工程有着电力行业特有的质量要求。电力工程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本文从干扰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出发,细化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对策 1、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工程的铺设面越来越广,在量的积累不断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当注重电力工程质的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究其重要意义而言,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1.1和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家用电器成为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使得人们在各个生产或服务领域都采取了高效、便捷的电脑操作或电脑办公,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离不开电力供应,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电力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力供应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群众能否有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优质的电力工程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电力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时代,电力产品作为参与社会竞争的一大产品,其竞争优势也依赖于产品的质量。因此,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和参与电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建筑、安装、监理、以及设备、材料生产厂家、大件运输单位等相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守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是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就必须做到提供给电力工程的产品是优质、安全的产品,它们是电力工程质量的总和,是创建优质电力工程的要素。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的质量控制,电力企业和相关企业才能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形象,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1.3电力工程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稳定。电力供应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稳定都有着很大影响。电力产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家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大量优质的电力工程项目,为社会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社会能够安定、祥和地发展。因此,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国家的电力工程质量问题频发,那必然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不便或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决策水平需要提高,由于专业多、投资大、社会影响大决策的成败关系到工程投资、甚至某一地区十几年的供电能力。目前一些不尽合理的决策时有发生,有决策人自身专业和综合能力的缺陷,也有“政绩工程”等的因素。 2.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责不清,监管机制不健全,造成管理上的种种漏洞。由于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为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多级管理网局投资项目由于主体缺位,采用属地化管理,使用权转移造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失效,难以保证经济效益和质量。 2.3电力施工合同的执行十分不规范。由于电力工程基本上是系统内进行,特别是当合同的真正履行者是建设单位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合同条款执行时,合同的法律效力显得十分软弱。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领导意志的行政干预和拖欠工程款。 2.4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影响因素多。由于项目周期长,必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虽然本系统在专业、经验上有优势,但是缺少竞争,逐渐使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思进取。 2.5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隐患多。项目建成投产运行以后,不能像某些产品那样可以拆开检查内在质量;如果项目完工以后检查,只看其外表,很难正确判断其质量好坏,目前的管理机制和水平难以做到实时控制、及时处理。 2.6电力工程往往由建设单位发给自己的“三产”单位承建,再由“三产”单位分包给施工队伍,这里存在几个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的质量。一是“三产”单位工程管理制度、人员不能适应目前大量的电力工程要求;二是真正的施工单位中以农民工居多,其素质不能满足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三是“三产”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盲目追求最低价中标,而不考虑工程实际,造成施工单位以降低工程质量为代价,以次充好。 3、干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3.1质量中人的因素是不言而喻的。组织中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是质量活动的主体,在质量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一种竞争的经济中,一方面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状况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另一方面,施工操,作人员和调试人员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电力工程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较高,操作者的素质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状况。 3.2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设备其产品质量优劣程度、施工设备、仪器的类型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 3.3对于电力工程,材料种类多,用量大,一种材料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家能想象得到用不合格的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缆能保证设备以后安全运行吗?因此,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3.4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施工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等,都必须以确保工程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3.5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应根据电力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4、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完成质量的高低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以历来都是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大致上可分为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层次。管理人员需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控制能顺利有效的落到实处。 要在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加速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了解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使工程的每个环节都可控,使各种影响因素都向着电力工程质量改进的方向发展,形成企业管理的一个亮点。 建议对策如下:①以工程质量为出发点,不搞“政绩工程”,严把质量成本关,提高决策水平,既不因赶工期降低质量,也不盲目追求高质量,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②打破行业、地域垄断,引入竞争。造成“狼来了”的形势,逼迫电力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自我学习调整,适应市场竞争,切实提高水平,以质量为生命线。③加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和本专业顶尖人才的培养。④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提高生产力,努力做到实时控制、及时处理,推进模块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工程管理要方法统一、力度一致、反应迅速、处理及时,不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⑤加强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取得对电力工程的重视,尽可能的在保证电力运行标准的条件下进行重点工程施工,兼顾两方利益。⑥调整人力资源配置。针对目前电力工程的高峰,将人员向工程管理倾斜,优先配置。甚至可以采用灵活的人员聘用政策,以解燃眉之急。⑦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严格质量考核。⑧加强合同执行的管理,解决领导意志大于合同的问题,真正按市场规则进行工程管理。 5、结束语推行质量管理要从基础工作做起,走适合本单位的道路,逐步摸索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能真正做好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当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成为了电力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对策研究。 一、引言 电力工程是指一切与电能相关的工程。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则是指在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组织、策划以及管理的活动,从而确保电力工程质量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长久性以及与环境相协调等优点。据了解,国家在电网建设和电网改造方面的投资将不断扩大, 估计到 2020 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9亿kW,用电45000亿kW・h,复合增长率达到5.5%。随着电力投资的不断加大,电力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推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电力工程的主要因素 从电力工程实施的过程来看,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 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是电力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主观因素。它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的策划者、管理者、施工人员。策划者对于工程项目的策划、规划是否合理、正确;管理者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监督是否到位;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是否支持其工作、施工技术是否规范、是否达标等等,都对电力工程质量好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电力工程施工材料主要指施工时需要的原材料、构配件等,施工材料是电力工程的质量基础。所用的材料质量不达到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那么,这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安全性。 施工设备是指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到的机械设备,如运输设备、操作工具、测量仪器、调试仪器等。施工设备的电力工程施工的手段,设备配备是否合理、质量优劣、操作是否安全,将会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产生影响。 施工技术是指在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设计、流程、调试手段、测量误差等方面,施工技术的成熟、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施工成本。 施工环境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实施环境等,对于施工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有利于推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在充分考虑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同时,还应该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原则,以确保达到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工程质量。 (一)提高质量意识,建设优秀施工队伍。 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主观因素。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首先就要努力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电力企业可以定期对电力工程上至决策者,下至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电力工程质量业务培训,使他们明确电力工程的特点、范围、技术要求等,并进一步增强各级人员的责任感,让每一位工程项目人员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质量是电力工程、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建立强有力的施工队伍,对于电力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大对一线工人的岗前培训,如施工注意事项、工艺质量要求等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他们自觉地遵守各项电力工程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把好电力工程质量关。 (二)加强项目领导,责任落实到人。 电力企业应该根据相关的技术质量法规、工程项目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可以结合电力工程施工进度,对各级领导、各个环节的技术人员、操控人员等实行项目捆绑,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制定明确的监理细则、监理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对工程项目的各个工序、各个阶段的质量效果进行监管、督查,并定期进行考核验收,让相关人员明确目前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并做好各项工作的协调和衔接。监督小组应该严格遵照电力的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做好监督和管理,不断地加大安全监管的力度,凡是出现质量问题,一定要追求当事人责任,确保工程项目的责任制度的持续施行。 (三)加强技术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电力工程项目的技术问题主要涉及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调试手段、测量误差等,所以,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电力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使用阶段等五个阶段的技术监管。在投资决策,即形成技术方案的阶段,应该加强对电力市场需求、可行性报考等进行分析,确保形成合理正确的技术决策方案;在设计阶段,可以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步骤来进行,在设计时还要结合项目的规模、性质、特点等来灵活地调整设计方案,加强设计阶段的监管。在施工阶段,加强对每一道工序的技术监督,设置质量预备空点,观察和分析工序质量波动,同时,对于施工时运用的材料,可以采取随机检查的手段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最终保证施工质量;在验收阶段,可以分为逐项验收、全面验收的方法来进行验收,促进电力项目的顺利投产;在使用阶段,可以进行定期的回访检查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以便做出相应措施,改善工程质量。 四、结论 抓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是电力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突破口。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加强项目领导,加强技术监管,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使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就是一种有效的保障,鉴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特性,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监督办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只有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质量监督办法、积累经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一套针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案,才能为今后搞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提供有效途径。电力工程质量不容忽视,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文章从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其特点着手分析讨论,总结出了一套针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并对某电力路灯照明工程中实际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本文从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含义和原理出发,对电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原则、机制、工程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和实际相合,研究电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可行途径。从干扰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出发,细化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将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以此做出精品工程。 【关键词】电力工程 质量管理 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电力工程作为一项特殊的产品,其不仅具有一般产品所共有的特性,还具有其特定的特征,例如,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耐久性、安全性、与环境的协调性等。作为国家经济基础性产业的电力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严重受到电力产品供应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电网来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特定的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把握其在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型、与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的特性,这几个特性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必须保证每一种特性都达到要求才能促使整个工程质量过关。 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与人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使得人们对电力工程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的基本工作和生活,关联着千千万万家庭的舒适和安宁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高质量的电力供应,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富强。 2、与市场竞争息息相关。电力工程就犹如一个产品,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质量的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只有保障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寻求更好的发展。 3、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由于电力工程行业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与一个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家每年将巨大的资金投入到电力工程的建设之中,预想建设一个完善的电力供应网络,旨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国家持续稳定的发展。如果在电力工程质量中频频出现问题,带来的将是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采取极其有效的方法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 干扰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 1、质量中人的因素是不言而喻的。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而规划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所需要的质量功能、施工能否满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的需要等等,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是指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包括大型运输设备、各类操作工具、各种施工安全设施、各类测量仪器和调试仪器等,也称施工机具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设备其产品质量优劣程度、施工设备、仪器的类型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3、对于电力工程, 材料种类多, 用量大, 一种材料出现问题, 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家能想象得到用不合格的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缆能保证设备以后安全运行吗? 因此, 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 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4、施工方法是否得当、施工方案是否正确,都将会对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这三大目标控制造成严重影响,施工方法是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会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投资造成影响。因此,电力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来制定施工方案,全面分析技术、管理、工艺、操作等各方面进行,尽可能的做到科学、合理。必须以工程质量为首要目的,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 5、环境因素工程项目质量受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多,这些环境因素不仅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还包括劳动环境、人文环境,且环境因素还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例如,工程质量会直接受到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对于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要以电力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为依据,并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控制。 三、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1、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项目决策阶段就是要对电力市场需求的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选址报告、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等进行严格审核。在选址上确保其科学合理,并与国家和地区规划相符合,与其投资环境相协调。以工程质量为出发点,不搞政绩工程,严把质量成本关,提高决策水平,既不因赶工期降低质量,也不盲目追求高质量,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按照工作进程和深度工程设计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按照技术工程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不同阶段设计的有效管理,从而确保工程设计质量。此外,设计单位的工作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主要取决于实践中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都有所不同。 3、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工序管理就是要对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进行管理,将其分散程度以及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究其特征就是对因素和过程的管理,其并不是单纯的管理结果。 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主要是对设计与施工质量进行综合检查,是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的顺利完成是项目建设阶段的结束和生产使用阶段的开始的标志。 5、使用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即将投入交付使用环节。开展质量回访和检查是使用阶段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即在保修期内,电力施工单位还需要负责对由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质量问题进行维修。对于用户的质量投诉,要立即组织对其进行维修和处理。根据合同相关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即在回访保修期内,对交付使用的竣工工程进行回访的工作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组织原项目人员进行,要主动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并进行质量回访表的填写,最后将其报有关技术与生产部门进行备案处理。 四、结束语 当前,电力投资出现热潮,同时电力体制正发生变革,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新形势下抢占市场份额,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就是一种保证。要想搞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就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不断地总结过去,不断地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对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变大,这给电力工程企业的项目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和加强电力系统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两个大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一、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1.1 项目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 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工程量,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实施。因此,在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影响项目建设最终质量性能的关键因素。管理及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技术储备、执行力、自我约束力等因素,往往决定着工程进度的可靠性和进度。对人员的技术,安全、质量培训,应切实开展并落实。对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要求,也应提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为采用更好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措施提供坚实基础。 1.2 材料因素 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的质量是否达标,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施工材料,应充分履行进场接收手续,对材料的生产许可证、安全合格证、检验合格证等进行认真检查,避免缺陷产品,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工序,从源头上把好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关。 1.3 施工机械设备因素 对施工设备的选择,在考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突出机械设备与施工工艺要求相结合的特点,选择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明确、适用工程环境的设备。另外,对设备的性能参数,应充分考虑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通过设计及计算,确定所需参数要求及设备型号。对于施工机械设备,还要严格执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范,避免因人员的误操作或违规操作,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事故。 1.4 项目监理因素 项目监理,是建设方保证施工方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种设计标准及规范得到严格执行的一种有效方式。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与项目建设监理相结合,使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得到深入和加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不能对项目监理工作做过多的干涉,应充分发挥项目监理的监察独立性,避免因干涉而造成的职责和权力的交叉重叠,影响监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监理工作流于形式,对项目质量管理效果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项目质量管理,应该对监理工作实施宏观管理,以合同要求和正常管理组织流程支持监理的正常工作,实现项目质量管理和建设监理的相互促进和有机融合。 1.5 环境因素 电力工程由于其特殊性,施工过程会受到各种气候、季节因素的影响。例如气温、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气象条件,都会给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带来不可预料的影响。因此,对于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要充分做好提前准备,从各方面加强预防和反应措施,对各种因素有可能造成的工程质量影响,制定相关规范和执行命令。 1.6 项目管理人员因素 管理人员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关键点。从个人素质、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创新能力、领导与管理协调统一方面对项目经理进行综合考察任用。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证质量要求严格执行的可靠确保之一。良好的管理协调工作,不仅有利于当前项目建设,也有利于组织过程资产的积累和建立核心竞争力。此外,正确运用激励制度,使优秀的团队成员得到肯定。对项目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各种培训,使其能力得到广泛化提升,为工程建设提供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电力系统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电力项目管理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树立正确的电力项目管理思想。要不断强化电力管理思想,齐全配套的机械,组织协调电力人员,统筹调动电力力量,科学制定电力管理方法和模式,组织好各种形式的电力项目质量的活动。 2.2 提高装备标准,走“科技强军”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用高新科技产品装备队伍,加大对装备的投入,提高队伍作战能力。为电力管理部门机构、技术人员发挥作用的必要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实现信息处理的网络化、信息存贮缩化、情报传递科技化。当前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情报手段日趋现代化来推动技术工作的发展,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加强提高监督和管理的能力,保障电力工作质量,高效实现电力安全。 2.3 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落实绩效管理 在电力管理中,部门领导是实施的主体,起着桥梁的作用。分工明确,人人有责任,企业成立以法人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实行岗位责任制,按照监察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基础责任,组织建立企业建设单位负责人、日常安全单位责任人、使其人人有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部门、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提高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水平。例如建立专业的保卫队,组织建设群众防卫队等等。 2.4 坚持不懈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育人、以文兴企业”的思路,向着“文化发展型”建设目标迈进。将安全文化渗透到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根据企业管理经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了长吹耳边风,互敲安全警钟,保障电力安全,排除安全隐患。 2.5 培养管理人才团队,打造一流的电力队伍 企业要发展,需要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同理,做好电力工作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管理团队的意识、观念和能力是进行运作的基础,所以,要实现电力安全的质的飞跃,培训管理团队是非常必要的。 2.6加大电力安全资金投入,实现科技现代化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用高新科技产品装备队伍,加大对装备的投入,提高队伍作战能力。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对机电、运输、排水及供风等各项系统进行重点完善及改造,通过抓重点项目,实现电力安全标准化水平。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电力工作的质量、监督控制高难度、高危险的电力工作,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壮大也给电力行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大环境,更是对电力企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此,电力企业要想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同时加强软、硬环节的同时建设。确保电力管理团队工作的高素质、高效率,更要在电力设施建设上下达力气,狠抓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建设精品工程,才能切实保障产电、用电安全稳定。确保电力工程能够满足各种情况下的实际需求。通过不断加强和创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方式,把好电力工程质量建设关键,才能不断建设优质工程,切实保障用户的用电需求、用电安全、用电质量,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更快、更强的发展。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关于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的探究 【摘 要】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多样、繁复、专业、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工程质量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文章简要分析了电力工程质量的内涵特点,探讨了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遵从PDCA动态循环管理原理,运用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及实践方法,从“人、机、料、法、环”五个层面入手,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各阶段的所有因素严加控制;加强建设、设计、承建和监理单位对质量的控制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建设目标。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工程质量;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0.绪论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经济越发展,电力越重要,要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坚强完善的电网。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大资金投资的现实性以及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对电力的依赖性,强烈展现了电力建设关系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做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始终把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严守质量这一产品的生命线。 1.电力工程质量的内涵特点 工程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工程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电力工程质量是指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产品开发项目,必须具备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价值及其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耐久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效益性以及环境的协调性等工程性能。具有以下特征: (1)电力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复杂,项目质量客观上受决策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其他质量影响和制约。 (2)电力工程质量水平的波动性大,受外界环境影响和技术特点约束性大,使其管控手段不能主观控制。 (3)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隐患因素多样,施工周期长,交接程序严,过程控制多,组织与技术条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都会形成电力工程质量隐患。 (4)电力工程质量评估难度大,由于电力工程的建设特点,不能针对工程内部进行有效的检测,只能依据过程监管、根据项目质量评定和检查来进行控制。 2.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体现 2.1人员客观因素 人为因素是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开发过程的主导性因素,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每个工程涉及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它决定了其他几个相关因素的存在程度,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为素质。 2.2材料质量因素 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总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应用材料种类繁多,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对整个电力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总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工程建设管控的重要内容。 2.3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是工程施工的必要设备,机械设备、仪器等自身的使用性能,操作灵敏度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都将会对电力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2.4施工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做到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施工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等,都必须以确保工程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2.5施工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作劳动环境,人文自然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3.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1)加强行业管理,早日健全竞争有序的电力建设市场,全过程实行招投标制,促进公平竞争,技术进步,选取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并将其名单、资质、参与过的重大或主要工程名称在媒体及有关部门予以公示。同时,加大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黑名单的曝光力度。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且能发挥企业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电力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建设一支优秀的施工人员队伍。现代化的大生产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员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管理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培训,以提高他们素质。这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提高其技术素质。 4.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施工措施 4.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作为施工单位,在承揽到电力工程任务后,要与业主一起做好对设计文件的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图预算及技术资料的准备等工作。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把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对设计图中不便于施工的地方尽早提出修改意见,制定出详尽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便于下阶段施工过程的进行。 4.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经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事中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出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施工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工程的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工程和优质工程的管理系统。质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所有与建设活动有关的单位都要在此时参与质量形成的活动。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上述三个阶段的系统过程中,前二个阶段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所投入的物质资源的质量控制对最终产品质量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中,无论是对投人物质资源的控制,还是对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的控制,都应当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4.3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通过对工程建设中间产出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从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两个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实现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一般分为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验收。 5.结束语 总之,电力工程质量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新形势下,确保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行与稳定发展,必须在电力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针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保证电力工程开发项目的质量。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探究 摘要:电力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电力技术和电力工程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工程。电力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内容,并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电力技术;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宋新利(1970-),男,满族,辽宁义县人,承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党委书记兼副主任,工程师。 电力在各行各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民经济的基础,用电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因此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在目前的电力工程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如何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 由于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和质量,但人为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对整个施工的影响最大,控制好这几个方面就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1] 1.人为因素 人作为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的第一要素。每个施工者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都可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其是所有决定因素的基础。因此,提高施工者的整体素质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 2.施工设备和材料 材料是建造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只有好的材料才能建造出优质的工程。因此,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设备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机械器具,作为工程建设的工具,对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设备只有符合工程特点,才能在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设备的可操作性、稳定性与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密切相关。根据自身条件投入先进的设备也会明显提升工程进度和质量。[1] 3.施工方法 作为实现电力工程质量的手段,施工方法的优劣对工程的整体进度、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也是整个工程能否按期完成的关键。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前期的方案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技术、工艺、管理、经济等多个要素,力求以最经济快捷的方式做出最优质的工程。 4.施工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含技术、管理、劳动等多种要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对电力工程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时要根据工程特点,考虑影响施工的环境因素,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条件,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将它们对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2] 二、电力工程的工期和质量管理 1.影响工期的因素 电力工程主要由研究、设计、施工、投产几个阶段构成。只有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影响工期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按期完成工程任务。总之,影响工期的因素很多,需要认真考虑对待每种因素。 2.制定工程进度计划 电力工程进度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安排和部署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各部门之间的工期和相互关系以及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资金的分配等原则,以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能够从设计到投产的各个阶段都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保证按期完成计划。因此,在制定计划书时要对各个部分都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做到准确的估算,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对计划留有一定的余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体进行灵活调整,但是这都应该在计划进度的范围内。进度计划合理是工程按期完成的保证。[3] 3.工期的控制 有了进度计划就要有按计划执行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工期。工期的控制要严格按照计划进度进行,要定期对工期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工期正常,防止产生延误。对于实际工程进度和预期进度存在偏差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4.质量的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质量控制要从多方面考虑,在施工的各个进程中都应严格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协同技术人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保证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从而确保整个电力项目的质量。[3] 三、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施工单位都对外宣扬自己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制度只是摆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施工单位在招标时所提供的方案在实际施工中并没有展现出来。任何事情都是以少积多,很多的安全事故起因就是小的事故,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的首要问题。安全第一,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是安全事故还是经常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施工者的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二是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很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对安全的认识不够,施工比较随意,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另外,施工管理单位为了节省资金,招收大量的缺乏劳动技能的工人,还不愿在他们身上花费太多的成本去培训他们的技能,对他们的安全教育不到位。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管理。[4] 现场管理问题是工程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应该多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监督不严的问题时有发生,因为在现场中,施工单位的工程师、项目管理者、工人、监理等缺乏相互合作。[4]监理往往不到位,很多都是走过场,或者在现场的时间有限,不能深入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些工程管理比较乱,缺乏有序的管理。 四、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电力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需要对工程的各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尤其是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不要只是给上级做做样子,要实实在在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的影响最大,因此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十分关键。[4] 1.提高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认识 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加大安全投入和安全培训是为了职工的生命健康着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安全也是电力工程的基本要求和工程不断发展的保障,尤其是在电力工程这一特殊的高危领域,安全就更为重要。因此,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明确各个级别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监督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就严格追究其责任,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5]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先进技术能够大大促进工程的进度和效率,但是作为施工的主体,人才是关键,因为他们是最直接的操作者,人的因素对电力工程质量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另外,要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水平,以便更好的做好现场管理和技术支持,保证工程质量。[5] 3.加强监督管理 现场监督管理能够及时发现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在第一时间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的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对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细节以及产生的问题都要涉及,保证不留死角。各部门要做好协调,质监部门加强监管,明确监管者的责任,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另外,在施工前期要合理设置工作进度,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各项工作。[6] 五、总结 本文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阐述了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整改措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需要在工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加强监督管理,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创建优质的电力工程项目。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EPC模式下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电力工程EPC模式下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质量形成过程中的设计、采购、施工三个阶段,对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阐述,提出了如何加强工程总承包工程的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减少消除总承包工程中的质量风险的相关策略。 论文关键词: 电力工程EPC质量管理策略 工程EPC总承包(Engineering Procuremerit Construction),就是结合设计、采购、施工为一体的承包制度。电力工程的EPC总承包模式目前已成为行业内广泛采用的工程建设模式,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工程总承包单位并对电厂的工程质量全面负责。 1 目前电力工程EPC总承包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总承包企业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都建立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0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工程实施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程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程序流于形式,质量记录文件、表格缺失,施工方案或验收文件签字不完善,质保监察不能监督到位,程序文件升版滞后等等方面的问题。 1.2 对设计质量的控制力度差 设计部门往往受工程进度的影响,在设计输入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开展施工图纸设计,造成设计深度不够、专业间提资偏差、物资采购技术条件偏差、现场设计变更多等问题;同时,不良的制图习惯、专业间缺乏沟通、套图以及设计接口不清晰,往往对工程的质量造成潜在重大影响。 1.3 设备监造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到位 总承包企业对重要设备的监造一般委托专业监造公司实施。但过程缺少对监造公司工作监督和管理,对制造厂家的质量信息了解不充分,对设备的制造过程和分包采购缺少检查、监督,对出厂验收监督不到位等等。 1.4 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仍有很多问题 工程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可变性、多发性和严重性的特点,总承包单位虽然会采取各种质量控制措施,但仍然会因为监督和验收不到位、技术交底不明确、质量通病防御措施不到位、材料控制不严格、工序错误、隐蔽验收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各种工程质量问题。 1.5 低价中标项目往往从开始就是“低质”项目 总承包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往往采用低价或超低价报价策略,中标后为平衡工程的成本,采取所谓“优化”设计、控制采购成本、压缩施工费用等措施,造成项目的性能指标不达标,设备质量差,施工缺陷多等问题。 2 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分析 简单来说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方面为:人、机、物、法、环等五个方面。 3 EPC工程的质量计划 对质量计划,许多国外较为大型的工程公司的做法是在合同正式开始生效的30天内,由项目的质量工程师分阶段对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制定出整体的项目质量计划,上报给项目经理和项目质量经理批准后准予以实施。项目质量计划不仅对项目的整体质量策划进行了明确,而且对项目的设计审查进行了详细说明,而且还包括了设备供应商的监检、相关施工的监督等工作。项目质量计划包括文件控制、计算审核、设计评审、现场施工、项目交流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保障EPC总承包项目的相关工作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从而进一步降低项目的隐性质量风险。另外,设备的供应商和EPC工程的分包商也应该制定一个分包工程质量计划SQP,其形式、内容与总承包商的计划大致相同,只是供应商的质量计划更加具体。当然,项目的供应商和分包商的质量计划也必须满足EPC工程总承包商的质量计划。 4 设计、采购、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4.1 设计中的质量管理 电力EPC项目总承包是非常系统化的工程,它包括市场分析、市场销售、项目评估、项目投标、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阶段等一系列环节。我们国家当前大部分的EPC总承包商都是由各地方的勘察设计企业转变而成的。针对这个特殊情况,在认识上一定要清楚:EPC总承包项目与先前的纯设计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别。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设计工作并不是项目的全部,它仅是整个项目链条中相对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准备好项目启动中的各项工作,而且还要为之后的设备采购和施工阶段提供具体要求和数据参数。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的重点如下:基础文件的管理、计算书的管理、设计变更的管理、供应商图纸评审、设计的审查、项目结束评审等内容。 对于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应该着重注意对于“设计假设”的处理。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需要进行一些设计方面的假设。这些根据假设而得出的假设结果,在验证通过之前,很可能被应用到之后的设备采购阶段和施工建设阶段当中去。进行相关记录并保证记录随时可以拿到,从而使相关人员直观的看到设计假设的状态和存在风险,从而力争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这也是设计阶段质量管理的有效保证。另外,由于设备供应商的图纸众多,国外许多公司都是通过自己公司的图纸软件对供应商图纸及数据进行审核,进一步保证EPC总承包工程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 EPC总承包商的设计工程师在进行质量审核时应注意:首先,对供应商图纸和数据进行核实,看其是否符合采购合同之中技术附件一栏里的相关要求。其次,对各个供应商的图纸和数据进行核实,保证各供应商的图纸和数据的接口是合适的。第三,确定供应商图纸和数据是否与电厂实际BOP设计存在矛盾。在审核结束之后,要安排专人汇总各审核意见,然后落实设备供应商图纸和数据的更改工作,保证最后符合EPC总承包商各项设计的要求。 4.2 采购中的质量管理 电力设备及材料的采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但和工程造价、施工进度有关,而且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采购中的质量管理包括供应商资格评定、实施检验试验计划等工作。大多数电力设备都是非标产品,所以各方面俱佳的设备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国外大型工程公司都已建立设备分包商数据库,原则上只有数据库中已有的厂商才具备供应资格。通过数据库,工作人员可以很快捷的获取曾经合作过的所有设备供应商的资料。 从质量角度来讲,对设备的供应商进行预审时应该注意:设备供应商是否具有相应质管程序;检验试验计划是否运转正常;设备制造工序是否规范;运输跟踪记录是否齐全;如何对分包商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等等。另外,还应注意对设备供应商特殊工序(如焊接、油漆、无损检测、热处理)的控制。在制定质量计划时,还应该制定检验试验计划。检验试验计划对供应商制造过程中的监督审核、设备性能、出厂验证检验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根据设备供应商的综合实力、操作经验及合同中的特殊要求等,在检验试验计划的具体操作上主要包括:组织生产制作前会议、监检整个生产过程、见证设备试验过程、审查文件记录、监测特殊工序(焊接、热处理、无损检验以及油漆过程)、最终检验等。 4.3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EPC总承包工程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环节即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这个阶段将直接体现设计阶段和采购阶段的工作成功。有效的质量管理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控制工程的质量并达到预期目标,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施工质量计划管理包括检验试验计划(ITP)、培训阶段、相关监督工作以及项目竣工移交等众多内容。样板工程ITP内容中很特别的一部分,它为确保ITP中质量控制的方式,对重要项目的开工前先做一个样本工程,经验证之后,全部同类项目按该样板的质量标准执行,这种方法可以很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 在施工阶段中,质量管理涉及到设计图纸、原材料、部分项施工等等,范围非常广。相关人员必须掌握施工中质量管理的范围和重点,这样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受控制的状态。质量管理的范围及重点为:会审设计的图纸;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抓分部、分项工程;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质量监控。质量管理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涉及到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相关管理。对于施工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隐患,应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起点。 5 结语 电力EPC总承包工程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员,涉及的专业知识多、持续时间长、工作流程复杂,这些特点无疑增加了工程质量的控制风险。因此,国内的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应该灌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加强自身建设,为参与国际竞争并占有更大市场份额创造条件。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刍议电力技术及其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电力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电力技术和电力工程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工程,电力技术相对复杂,所以电力工程的施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为此本文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内容,并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整改措施。 关键词:电力技术;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引言 电力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是保障国民经济的基础,用电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水平。因此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就变的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在目前的电力工程的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如何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就行了分析和探讨。 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 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也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和质量,但有几个最主要的因素多整个施工的影响最大,主要包括人为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等,控制好这几点就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 2.1 人为因素 人作为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的第一要素,每个施工者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都可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它是其它决定因素的基础,因此,提高施工者的整体素质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 2.2 施工设备和材料 材料是建造工程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就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只有好的材料才能建造出优质的工程。所以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设备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机械器具,作为工程建设的工具,对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设备只有符合工程的特点,才能在施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设备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密切相关。根据自身条件投入先进的设备也会明显提升工程进度和质量。 2.3 施工方法 作为实现电力工程质量的手段,施工方法的优劣对工程的整体进度、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也是整个工程能否按期完成的关键。所以,施工单位在在工程前期的方案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技术、工艺、管理、经济等多个要素,力求以最经济快捷的方式做出最优质的工程。 2.4 施工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含技术、管理、劳动等多种要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对电力工程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时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考虑影响施工的环境因素,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条件,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将它们对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 电力工程的工期和质量管理 影响工期的因素 电力工程主要有研究、设计、施工、投产几个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因此,只有对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影响工期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按期完成工程任务。总之,影响工期的因素很多,需要认真考虑对待每种因素。 制定工程进度计划 电力工程进度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安排和部署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各部门之间的工期和相互关系,还要考虑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资金的分配等原则,以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能够从设计到投产的各个阶段都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保证按期完成计划。所以在制定计划书的时候要对各个部分都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做到准确的估算,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对计划留有一定的余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体进行灵活调整,但是这都应该在计划进度的范围内。做到合理的进度计划是保证工程按期完成的保证。 3.3 工期的控制 有了进度计划就要有按照计划的执行力,这样才能保证工期。工期的控制要严格按照计划的进度进行,要定期对工期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工期的正常,防止产生延误。对于实际工程进度和预期的进度存在偏差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3.4 质量的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质量的控制要从多方面考虑,在施工的各个进程中都应严格控制,一但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协同技术人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保证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从而确保整个电力项目的质量。 电力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的施工单位都对外宣扬自己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制度只是摆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施工单位在招标时所提供的方案在实际的施工中并没有展现出来。虽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但是一些小的错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安全帽这一基本的安全常识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强制实施。任何事情都是以少积多,很多的安全事故起因就是小的事故,所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的首要问题。安全第一,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是安全事故还是经常发生。主要的原因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施工者的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另一个因素是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很多的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对安全的认识不够,施工比较随意,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另一个方面是施工管理单位为了节省资金,招收大量的缺乏劳动技能的工人,还不愿在他们身上花费太多的成本去培训他们的技能,对他们的安全教育不到位。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现场管理问题是工程的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要保证好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应该加强多施工现场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监督不严的问题常常存在,因为在现场中,施工单位的工程师、项目管理者、工人、监理等缺乏相互合作。监理往往不到位,很多都是走过场,或者在现场的时间有限,不能深入的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些工程的管理比较乱,缺乏有序的管理。 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电力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对工程的各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尤其对发现的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不要只是给上级做做样子,要实实在在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工程质量的管理对工程的影响最大,所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十分关键。 首先,提高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认识。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加大安全投入和安全培训是为了职工的生命健康着想,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安全也是电力工程的基本要求和工程不断发展的保障。尤其是在电力工程这一特殊的高危领域,安全就更为重要。所以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明确各个级别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监督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就严格追究其责任,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 其次,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先进的技术能够大大促进工程的进度和效率,但是作为施工的主体,人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他们才是最直接的操作者,人的因素对电力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应当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另外也要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水平,以便更好的做好现场管理和技术支持,保证工程质量。 最后,加强监督管理。现场监督管理能够及时的发现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在第一时间内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的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对工程的各个阶段的施工细节以及产生的问题都要涉及,保证不留死角。各个部门要做好协调相互协调,质监部门加强监管,明确监管者的责任,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另外,在施工前期要合理的设置工作进度,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总结 本文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阐述了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整改措施。希望能够相关的电力工程管理人员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需要我们在工程中不段的学习和总结,加强监督管理,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应用的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创建优质的电力工程项目。 电力工程质量论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力工程质量的内涵特点,分析了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提出了电力工程质量管控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完全可以体现出建筑电力专业管理人员在施工工作中,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要求、切实把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正确贯彻和执行国家关于工程质量的方针、政策,制定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电力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查,经常开展工程质量的动态分析,针对关键性的部位以及当前存在的质量通病,采取有效措施。各级电力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质量责任制,各行其是,各负其责,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1 电力工程质量的内涵特点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建设目标最终能够满足投资方实际需求,符合国家法规与相关设计图稿文件,符合施工建设技术规范标准,以及合同文书所规定的具体特性的目标综合。电力工程质量是指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产品开发项目,必须具备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价值及其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耐久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效益性以及环境的协调性等工程性能。具有以下特征: 1.1电力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复杂,项目质量客观上受决策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其他质量影响和制约。 1.2电力工程质量的水平波动性大,受外界环境影响和技术特点约束性大,使其管控手段不能主观控制,一段时期内波动性大。 1.3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隐患因素多样,施工周期长,交接程序,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多会形成电力工程质量隐患。 1.4电力工程质量评估难度大,由于电力工程的外观性特点,不能针对工程内部进行有效的检测,只能依据过程监管来进行控制。 2 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 电力工程质量,是电力企业发展运行的基础,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员客观因素 人为因素是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开发过程的主导性因素,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每个工程涉及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它决定了其他几个相关因素的存在程度,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为素质。 2.2 材料质量因素 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总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应用材料种类繁多,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对整个电力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总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工程建设管控的重要内容。 2.3 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是工程施工的必要设备,机械设备、仪器等自身的使用性能,操作灵敏度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都将会对电力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2.4 施工技术方案 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方案,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目标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性分析。 2.5 施工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作劳动环境,人文自然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3 电力工程质量管控的措施 电力工程作为现代社会供电能源企业的基础性设施,对于保障社会电力需求具有极大地调节作用,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新形势下,在电力工程建设开发过程中,确保电力工程质量,是推动现代电力行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电力工程质量的主要形成过程包括投资决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使用阶段等五个阶段。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3.1加强投资决策阶段的管理和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各项技术方案的决策,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1.1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预案进行缜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针对项目的技术,开发潜力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加大决策阶段考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做好可行性分析研究。 3.1.2 综合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要充分的考虑影响工程质量建设的主要因素,辩证的分析各项因素的利弊,针对项目规模、建设标准、生产经营、设备配置、资金运转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 3.1.3 科学评价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案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准确的进行开发技术、方案的科学评价,充分考虑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3.2 加强项目设计阶段和投标过程管控 工程设计过程是电力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的过程,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项目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加强设计阶段的管理。 3.2.1强化工程设计过程阶段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审批后,对拟建项目实施委托设计和设计组织管理。通过开展招标设计竞争,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设计质量,为保障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2.2 加强项目设计过程的质量监控 在项目设计阶段,实行设计招标,要根据法律程序,严格制定设计计划,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实施监督和管理,落实设计方案,明确责任,缜密设计质量,进行设计质量管控。 3.3 加强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监管 施工阶段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就是要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预控点,严格质量检查: 3.3.1 加强工程施工的全程监管 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变性特点,控制工程质量,发挥投资效益,就要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3.3.2 落实合同实行质量监管控制 工程开发过程中,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签订严谨的施工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维护合同双方利益。 3.3.3 严格施工材料价格渠道的监管 施工材料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形势下,必须严格按照合同预算材料的质量标准,有效控制材料的进料渠道。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3.3.4 谨慎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管控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改变建设规模、标准和内容。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实行现场签证监督,严格控制和管理工程质量。 3.4 严格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在整个项目进行审核验收时,要根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严格验收程序,高度责任,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把关。 3.5 工程运行使用阶段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使用过程也是考验工程实际质量的过程,它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继续,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归宿。这一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开展质量回访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限期整改。 4 结束语 电力工程质量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新形势下,确保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行与稳定发展,必须在电力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针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保证电力工程开发项目的质量。
环保方面论文:可持续性建筑多方面环保技术的研究论文 摘要:可持续性建筑广泛涉及建筑设计、暖通、建筑材料、自动化等许多专业的技术的不断改进与良好配合的结果。我们必须把可持续性建筑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待,着眼于综合效益的可持续性。本文分别从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建筑设备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具有可持续性的建筑技术。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建筑节能系统优化 1前言 我们向自然界索要资源满足城市化的需要,再将废物排放给自然,终于面临着资源枯竭,同时环境污染威胁生存的难堪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放弃现在高能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以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建筑产业就是典型的立足于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产业,人们也早已开始研究实现可持续性建筑的途径。1994年11月,第一届可持续建筑国际会议在美国举行,会议对可持续建筑做了全面探讨,指出可持续性建筑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环境、设计和环境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2]各国都有做可持续性的建筑的尝试,如美国有“资源保护屋”,英国MiltonKeynes有能源公园,丹麦有可再生住房等。纵观这些建筑,可持续建筑的技术应具有以下4R属性: RESOURCE—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节制的开发自然资源; REDUCE—降低能耗、减小能源消费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减小污染物排放量; REUNITE—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与现代高科技加工新型生态节能建材; RECYCLE——资源与建材的再生利用,变废为宝。 我们寻找可持续性建筑最关键的部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可持续性要求对能源的消耗小。这意味着除了要做好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降低冷热负荷外,各种新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也是建筑节能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其次,可持续性要求能源的可持续性,新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思路。最后,要做到对环境影响小,就必须做到可再生利用自然资源及建筑材料等人造材料的可再生利用。 2实现可持续性建筑的技术途径 2.1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 以民用建筑为例,冬季热负荷包括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和加热由门窗缝隙涌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因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是降低采暖能耗的最重要途径。我国建筑节能规划目标中,建筑围护结构承担其中47.2%的节能任务。[1] 2.1.1外墙 分析外墙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Qj=AK(tR-to,w)a(a为温差修正)及冷负荷计算公式为Qc(τ)=AK(tc(τ)+td)kαkρ(kα为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kρ为吸收系数修正),可见节能主要要控制围护结构的表面积A、传热系数K,而外表面的物理性能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对应的以下几条降低负荷的措施: 1)优化建筑外形,以最小的建筑外表面积包容最大的建筑空间即减轻墙外表面积的影响。外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推荐值为0.4。建筑形体系数每增加一个点,建筑能耗将增加5%左右。还应考虑作合理平面布置,如将电梯、楼梯、管道井、机房等布置在建筑物的南侧或西侧,可以有效阻挡日射,减少室内得热量。 2)采用保温隔热,传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此类外墙材料有各类砌块、复合轻墙板以及外墙复合墙体保温技术等,,在文献[3]中有较详尽的介绍。 3)外装饰尽量做浅色处理,采用光滑饰面材料,降低kρ,减少表面对辐射的吸收; 4)硬质铺地表面蓄积太阳能热量,会导致建筑周围温度的上升。如果利用绿地区域替代,将降低地面附近室外空气的温度。减少室内外温差,从而降低冷负荷。参见文献[4] 5)研究如“可呼吸外墙”类同时具有良好生态性能的外墙。参见文献[4] 2.1.2窗 窗的传热系数比墙的大很多,又经常开启,是冬季耗热的关键部位。窗的冷负荷分瞬变得热和日射得热,日射得热是室内通过窗玻璃得到的太阳辐射热,其计算公式为Qc(τ)=ACsCiDjmaxCLQ(A-窗的有效面积,Cs窗玻璃的遮阳系数,Ci-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由公式可看出,针对窗户的节能技术主要有: 1)结合建筑物朝向,纬度,合理的控制窗墙比,如高纬度南向窗户面积取大一点,以更好的利用太阳辐射,降低采暖能耗。适当确定建筑物的挑檐、遮阳板的尺寸,安装可调式百叶、窗帘,调节室内日照。或采用遮阳系统,一般安装在向阳的外立面或采光屋顶上,可控可调,以到不同时间,据不同需要遮挡、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 2)采用多层窗或采用中空玻璃,利用空气夹层热阻较小的原理,降低玻璃的传热系数。普通单层玻璃K值在6.4左右,而中空玻璃窗K值在3.0左右,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提高。选择气密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塑料窗框代替常用的金属窗框,可有效减少冷风浸入。 3)采用吸热玻璃、镀膜反射玻璃、夹层变玻璃等技术,降低玻璃的Cs,有效阻止通过玻璃的太阳辐射和室内热辐射。但这些高技术产品价格昂贵,希望在发展玻璃深加工的同时能降低成本,使之能普遍使用在住宅中。 2.1.3屋顶 1)采用高保温材料。目前我国平屋顶保温材料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加气砼和膨胀珍珠棉,保温隔热性能一般。近几年广东等地推广使用一种预制好的隔热砖,可在结构层上直接铺设。有的地方用舒乐板作屋面保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近研制的防水珍珠保温板,具有带排气孔、重量轻、憎水率高、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等特点。 2)屋顶设置高效隔热层。可防止大量辐射热侵入室内,减少空调等耗能。隔热层在设计时,不仅要保证有一定的隔热空间,而且还应该保证隔热层能够通风,及时将热量带走,才能有效的保证隔热效果。我国传统的坡屋面设计就能较好地满足这个要求; 3)蓄水隔热屋面。利用水生植物遮阳,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以及利用蓄水的蒸发来提高隔热效果;条件允许时在屋顶上覆土,做植被屋面。上面种密叶植物,利用植物遮阳,覆土作为隔热层提高隔热性能。 2.2暖通空调新技术 建筑能耗降低主要体现在暖通空调设备的装机容量减少和运行的经济性上,因此,暖通空调技术措施的改进和落实应用是建筑节能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2.2.1采暖新技术 冬季采暖是中国北方地区住宅必不可少的,主要采用集中供暖。热源供给主体是热力公司或小区锅炉房。我国目前市政集中供暖方式比例为46%,分户式取暖比例仅次于市政集中供暖,为44%。分户采暖方式的特点在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同时用热也可以单独计量。随着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采暖方式的多元化选择成为可能,集中供暖方式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采暖、热水一体化的独立分户采暖等方式纷纷出现。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能源条件和建筑情况,发展采用适宜的节能采暖方式,如辐射采暖,主要依靠供热部件与结构内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为各房间供热(冷),热舒适增加,减少房间上部温度升高增加的无效热损失,因此可节省采暖能耗。 2.2.2通风空调新技术 目前较多采用的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及定风量全空气系统,但以下几种系统形式有着较好的节能效果,建议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 1)尽量采用自然通风。采用自然通风可以减少制冷负荷,并带走室内有毒及有异味物质,其动力是室内外温度差引起的热压和风压压力差。这种被动式的通风空调技术不开风机,无需制冷,应加以充分考虑,设计在温和天气如春冬过渡季节直接对流通风,实现基本零能耗;而在热而无风的日子尽量设计利用烟囱效应、风塔效应引风入内。 2)变制冷剂流量VRV系统。以制冷剂直接作为热传送介质,其每公斤传送的热量是205KJ/kg,几乎是水的10倍和空气的20倍,同时可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瞬间进行容量调整,使VRV系统能在高效率工况下运行,具有显著节能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3)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节能环保效益显著。 4)蓄能空调。利用晚上电价较低时段制冰蓄冷白天供冷,可起到削峰调谷的作用。[11] 5)变风量空调VAV系统。送风状态保持不变,改变送风量来适应室外气象变化,从而降低了冷水机组的制冷量,也降低的风机的能耗。 6)热泵空调技术。将自然环境(太阳能、空气、水、土壤)中的低位能转化为高位能。以土壤源热泵为例,在一定深度的地层中,土壤温度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冷热媒流经这些区域进行热交换后可直接用于空调系统。未来地下土壤的冷或热能的利用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因为这种能源普遍存在,既没有污染物排放,也不生成污染物,另一方面运作费用极低,只需要进行初始投资回收的评估。 7)区域供冷技术。这样可以采用效率高的大容量机组,考虑负荷参差系数而使装机容量减少,与分散式供冷相比,机房面积和管理人员都大幅减少,能源利用更为合理有效。 比较以上几种空调技术,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采用自然通风时,如果建筑周围外环境质量较差,则容易引入外界的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同时可能导致热/冷流失,降低隔热效果;考虑制冷剂的价格的环境污染问题,VRV系统的容量不能很大;应用水环热泵的建筑必须有内外分区;蓄能空调只有在昼夜电价有较大差异时才有意义;VAV系统的自控很不好实现,国内罕有成功的实例;地源热泵地场温度分布的测定还不完善,以及布管技术与管材的选择问题,还有一年中从地下获取的和排放的热量应如何保持平衡等问题而水源热泵回灌成本太高,而且要求必须有环境水源才能实现。因此,总的来说,因地制宜,合理设计是利用这些空调技术达到节能降耗目的的前提。 不论是采用何种通风空调形式,都要注意自动化技术与暖通空调技术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合理设计、有效使用以及运行控制过程中的能量节约。建筑自动化即实现建筑设备系统(如供热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运输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办公系统、通讯系统等)的监测、管理、运行和控制的自动化,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室内参数设定值,自动调整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真正做到设备响应当地气候,保证建筑设备在提供要求的建筑环境的同时,达到初投资、运行费和维修服务费最小的优化目标。 再者,暖通空调设备的选型应分考虑各种节能及优化措施对设计负荷的影响,负荷计算不能再参照旧有围护结构的类型充和材料热工性能,否则会造成计算得到的冷热负荷与实际冷热负荷存在不小的差异。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系数,从而合理为暖通空调设备选型定装机容量,以节省初次投资和做到精确控制运行工况,节省运行费用。另外,照明负荷的大小、办公设备耗能指标及建筑内人员密度等都应采用反映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参数值,而非仅仅依赖设计手册上的概算指标或经验数据进行估算。 另外,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对整个能源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研究为暖通空调系统配置合理的能源转化与能源输送系统,重点为我国北方地区热电联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供热、供冷方式,与集中供热、供冷相适应的大型制冷供热装置以及全面规划电力、煤气、冷热源及蓄能的能源系统。能源系统设计的很小变更,也会意味着大数量级的能耗降低。 2.3新能源技术 2l世纪住宅应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绿色能源,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能源自给自足,保护未来的生态和环境,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太阳能是自然界中的最充分、最便捷的可供利用的绿色能源,应优先选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而主动式太阳能技术的采用则作为补充。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在设计时可在地面、屋顶安装一些装置直接利用太阳能,如太阳能恒温房;也可在外围护结构的空气层中填以高效热反射材料,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而在阳光充足的寒冷地区,则可将外围护结构设计成蓄热材料;还可利用太阳能收集器或其他装置将太阳能进行收集、贮存和转换。在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避免由于人工能源的大量使用而形成的居住者与自然的人为隔离,同时也可节能能源。主动式太阳能利用可通过窗户集热板系统、空气集热板系统、透明热阻材料组合墙等来实现。参见文献[4] 2.4可再生技术 可再生技术的意义重大:变废为宝,同时解决污染问题。利用可再生资源逐步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领域,以应对未来建筑必须面临的诸如环境和生态保护,最少能源耗费等方方面面的挑战。一方面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垃圾、建筑材料等人造材料的可再生利用。 自然资源如雨水可以收集起来,引入蓄水池中,适度净化后用于浇灌花园、清洗和卫生间冲水等。还可以利用蒸发效应冷却建筑外结构或建筑构成元素,与自然通风协同作用,清洁环保地达到保证室内空间热舒适的程度。 垃圾处理,减量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建筑及生活垃圾可采用分类回收及无害化解体处理。如由废纸、废纸板可制成保温材料和底衬;由废塑料可制成管子和地毯;废电池回收处理可回收大量金属等。在建造时会产生垃圾,应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尺度的推敲,符合模数,选择使用高效、精良的产品及考虑材料维护更换周期,采用对环境更为有利的施工管理模式。另外,要充分利用剩余能量,注意对建材及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和废热综合利用、开发。 传统建材生产-使用-废弃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将大量资源提取出来,再将大量废弃物排回到环境中去的恶性循环过程,忽视了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其中最关键的是利用混凝土和水泥固体废弃物生产生态环境建材[8]。超级秘书网 在我国,每年浇注混凝土约15—20亿m3,开山采砂石约为11—14亿m3。废弃混凝土量约为60亿万m3,其中除一小部分用于填筑海岸、充当道路和建筑物的基础垫层外,绝大多数作为垃圾填埋,不仅占用大批土地(甚至耕地),而且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废弃混凝土块中含有大量砂石骨料,如果能就地回收,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作为骨料再利用,则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节省天然资源,还能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参见文献[6][7]目前.我国每年约生产水泥5亿多吨,生产过程需消耗大量石灰石、粘土和标准煤,同时产生大量的粉煤灰、CO、C02和SO2等,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水泥工业要大力提高其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回收率,并能充分利用其它工业废渣废料。参见文献[7] 3结论 可持续性建筑强调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存,有机结合,要从土地开发、建筑布局、建材选择、建筑使用及维护以及建筑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体现出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少,能源消耗小,对环境影响小,再生利用率高的新特征。 总体来说,我们应首选优化设计,结合具体建筑尽可能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尽量适应环境的特点,依靠自然力来满足舒适性要求。尽管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被动的技术,但其在节能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我们要以辩证的观点、审慎的态度对待新技术。从整体性,协调性的观点来看,有一些所谓的可持续性技术只是某些环节的某些属性的改善,并不一定代表了整体水平的提高,相反有时大量高能耗的建筑设施及其施工反而会极大地抵消其积极的一面。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建筑,我们应以建筑和暖通行业为基点,材料、自动化等行业为支持,提高建筑的综合效益,让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方面论文:遵循5R原则 多方面做环保 自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焦点。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降低碳排放也成了众多IT厂商的共识。近日,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尹炳新就向记者表示:“我认为环保不是口号,也不是流行时尚,环保应该是自发的,长期坚持的实际行动。兄弟公司今后推出的新品会继续秉承环保、低碳的理念,而且也会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 严格遵循5R原则做环保 尹炳新说的环保、低碳的理念其实就是指兄弟公司从2002年开始推行的5R原则,这一原则确立了兄弟未来在产品环保方面的发展方针。5R包括:Refuse(拒绝)、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form(再加工)、Recycle(再循环)。“拒绝”是指公司在采购原材料和元器件的时候不购买会对环境造成负担的产品,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再利用”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包括在制造机身外壳时产生的下脚料、污水等,通过再利用可以把下脚料重新用于生产,让污水变成中水。“再加工”是指通过改变废物的形状,把它用在其他的环节,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再循环”就是指资源的再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 在兄弟公司成立100周年(2008年)的时候,兄弟公司重新修订了集团全球宪章,把环境正式列为兄弟公司的相关利益方。兄弟公司的利益相关方包括顾客、员工、商业合作伙伴、股东、驻地及环境。在“环境”这一项中明确规定:“兄弟集团以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方向,在企业活动的所有方面积极不断地致力于关爱地球环境的活动”。 兄弟公司还在日本给自己设立了减排的目标,以1990年为基准年,目标要求到2020年削减排放量30%;海外工厂以2006年为基准,目标要求到2020年单位销售额消减排放20%,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这个削减量是很大的。 环保从身边事做起 兄弟公司在其网页上开辟单独的环保专栏,宣传公司的环保目标和措施,包括: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削减有害化学物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四大主题,号召员工和网友能够理解并共同行动。兄弟公司的海外工厂和销售公司,都积极参与ISO:14000的认证,在生产办公环节贯彻环保节能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兄弟中国2009年获得了ISO:14000的认证。 在中国,兄弟公司也积极展开环保方面的活动,号召大家从生活当中一点一滴做起,包括回收塑料瓶和使用环保袋等。在公司内部,兄弟开展环保积分活动,倡导员工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瓶子使用之后不能乱扔,要放到固定的回收点,在年终还会对在这方面做得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 到目前为止,兄弟公司在上海、北京、珠海认领了多块绿地,比如上海的虹桥公园、北京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等。这几年兄弟还一直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尽量把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等活动进行冲减。兄弟去年还在北京永定河畔的“企业林”和“CEO林”认养了20亩的“兄弟林”。 产品设计充分考虑环保 在产品方面,兄弟公司的多款产品标配了双面打印单元,可直接打印、复印、传真双面文件,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纸张,从而减少造纸业树木砍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兄弟打印机独特的节墨模式,可以在不影响打印效果的情况下,减少墨粉的使用量。兄弟打印机还内置了自动休眠功能,当用户暂时不使用打印机时,打印机就可以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减少打印机在非工作状态下的能源消耗。此外,兄弟所有激光打印机产品均采用了鼓粉分离的设计,这样墨粉用尽后只需更换墨粉,而不用更换硒鼓。这样就在为客户节约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 环保方面论文:电网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潜力分析 摘要:电能在生产、传输以及送达过程中对环境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电网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之一,在做好自身环保工作的同时,对上下游产业环保也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文章从电网企业自身、电源侧以及用户侧三个方面分析电网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潜力,引导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前做好风险控制,注重电网与环境的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电网企业;节能环保;环保潜力;电能生产;电能传输;电力系统 电力行业既是优质清洁能源的创造者,又是一次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大户,因而也是国家实施节能环保的重点领域。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形势下,电网企业作为连接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费的纽带,在做好自身节能环保工作的同时,对上下游产业节能环保也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本文从电网自身出发,同时从促进电源侧和引导用户侧等方面分析电网企业的环保潜力,引导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前做好风险控制,注重电网与环境的协调的发展。 1 电网自身环保潜力分析 电网建设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电网工程前期建设以及后期运行过程中都尽量降低其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影响,协调好城市建设、电网建设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电网自身的环保潜力主要从电网前期阶段、基建阶段以及运行阶段等分别进行分析。 1.1 电网前期阶段 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目前,电网规划环评工作在电网前期阶段开展的幅度相对有限,尚未在生态敏感区预留输电线路通道,导致电网项目前期选址选线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据统计,广州地区220kV输变电项目平均建设周期为5~6年,最长的超过9年;110kV输变电项目平均建设周期为4~5年,最长的超过8年。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深入,电网企业可考虑逐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对环境敏感的区段进行先期避让、调整,减少电网工程建设整体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落实相关项目环评批复,在项目前期阶段促进电网环保。 1.2 电网基建阶段 电网建设过程现场施工会产生粉尘扬灰、噪声污染、基建废料、生态破坏等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必要的土石开挖,可能发生较大量的弃土,若不妥善处理,将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同时,施工阶段涉及的林木砍伐、植被破坏、线路施工中土地临时占用、施工便道等,都会对生态环境有所影响。 在电网基建过程中,对施工现场做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考虑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也可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3 电网运行阶段 输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工频电场、磁场与电磁场、噪声、无线电干扰、废油、六氟化硫、多氯联苯、固体废弃物等因素均对环境有负面影响。 1.3.1 六氟化硫气体。六氟化硫气体,主要在电气开关设备中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其温室效益是等量二氧化碳的2.4万倍,在大气中可以稳定存在3200年不分解,是主要的温室气体类型。 以南方电网为例,其已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建立了六氟化硫回收处理中心,且制定了电网六氟化硫管理相关规定。2014年各省均完成六氟化硫气体计划回收目标,四个省份(除海南外)回收六氟化硫共计20.77吨,其中广东省完成回收18.4吨。但是,对于六氟化硫气体尚未进行台账登记,其在网总量尚未明确。六氟化硫管理水平仍存在一定的提高空间,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重点是建立六氟化硫台账管理。 1.3.2 电磁环境。电磁环境方面,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对环境影响较为明显,当输变电工程与周边建筑物直接距离低于安全距离时,工频电场便超标存在一定的隐患。 以广州500kV北花甲乙同塔双回架空线为例,其工频电磁和磁场检测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500kV双回架空线路边相导线对地投影处至投影外50m范围,离地1.5m处的工频电场为 趋势。 从大量已运行的110kV、220kV、500kV变电站的验收结果来看,变电站外产生的工频电、磁感应强度数值均小于推荐标准限值。虽然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在国标允许范围内,但仍有部分输电线路、变电站存在因电磁环境受居民投诉的现象,因此,在做好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防护的同时,在引导消除公众误解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空间。 1.3.3 噪声。噪声环境方面,主要来自变电站运行期间的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噪声和机械噪声,一般噪声较大的设备如高压电抗器、直流换流、整流器等。 根据统计,目前部分交流变电站存在噪声超标现象。其中,一部分在运老变电站由于设备老化,由风机噪声偏大造成;一部分变电站由于附近迁入居民,声场控制等级由原先3~4类,提升至2类造成。直流换流站的噪声对环境影响也较为突出,设备噪声源主要为换流站变压器产生的电磁噪声,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电磁噪声基频一般为100Hz,低频噪声因波长较长,有很强的绕射和透射能力,在空气中随距离衰减慢,对周围环境影响大。电网企业可通过积极主动进行噪声监测,加强对噪声源的控制,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3.4 废油、固体废弃物。废油主要指变压器在进行设备检修或事故时产生的油类,废油对外排放将对周围环境的水、土壤造成的污染。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变电站生活垃圾、蓄电池、电容器和废旧电缆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或物理的转化,对周围环境的空气、水、土壤等造成恶劣影响。废油及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工作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通过加强回收将其泄漏风险降至最低,可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2 促进电源侧环保潜力分析 电网企业环保潜力除了体现在其自身,同时也体现在其对上下游专业的影响方面。发电侧是电力行业主要的污染排放源。电网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平台作用,有效促进能源结构调整,进而促进发电侧环保工作:通过优化电网结构、加装储能装置和建设调峰电源等措施,提高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促进新能源电源并网和消纳;通过加强西电东送通道建设、采用先进控制技术等措施来保障清洁水电的接入与消纳;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电网的供电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保障核电机组安全运行和可靠送出,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减少排放。 3 引导用户侧环保潜力分析 在能源革命及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双重背景下,电网公司在用户侧同样存在环保潜力。在继续推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同时,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着重挖掘电能替代工作节能环保潜力,充分发挥电能作为优质能源的优势,促进优化社会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提高全社会用能效率。 3.1 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电动汽车作为国家的重点新兴战略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电动汽车将在全社会节能环保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电网企业可对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电池分拣技术、无轨电车、换电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为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奠定基础。目前,电动汽车仍存在充换电设施缺乏统筹规划、技术标准不完善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动汽车发展。 通过加强统筹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可实现重要区域城际充电网络互通,拉动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电网企业在电动汽车投资、运营模式研究应用上,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应通过进一步优化相关机制,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在优化负荷特性、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2 挖掘电能替代技术发展空间 积极探索电能替代技术发展动向,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产业结构及环境升级。以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为例,靠港船舶的供电一般由自身柴油机提供,其辅机发电产生的碳排量占港口总碳排量的40%~70%,是港口及城市空气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船舶柴油发电机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且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排放强度明显高于集中发电相应强度,靠港船舶供电效率提升空间较大,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将大幅度降低燃油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4 结语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绿色发展的环境下,在能源革命的要求下,电网企业环保工作重要性逐步凸显,通过分析电网企业的环保潜力,有助于其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电网企业需注重电网与环境相协调发展,建立并完善电网企业的环保体系,配合政府推进绿色金融机制,努力践行社会责任。 环保方面论文:化学分析仪器在环保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摘 要: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提高的不断发展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同时提高饮用水的质量要求。为了保护水环境,我们必须加强污水的监测。本文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化学分析仪水质的分类及其主要应用技术。 关键词:水质;检测;过程型 1 引言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早期的高速发展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膨胀式发展模式,江河、湖泊、水源地的水质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或威胁,水质的监测已经成为环保监测的重要部分,各类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2 化学水质分析仪分类 根据化学水分析仪器使用不同的目的,可以划分为各类分析仪器和监测程序,分析仪器类。 监测和分析主要用于纯水质监测,以确定是否水质法规,和环境质量警告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并在水处理过程饮用水质量不涉及控制;对于水质标准或环保法规,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和一些常规参数主要污染物的5个指标主要水质参数的监控要求;水质相对简单;应用处理技术和设备集成技术主要是前水样的技术要求。 在所使用的主要过程的水处理过程监测和分析设备,测量将参与在治疗过程中控制和质量的水的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提高下水处理效率,水的质量标准在末尾,以确保的前提下,实现节能水处理工艺的目标。程序分析器可以通过几十个参与更关键的工艺参数不同的水处理工艺的测量水质参数是不一样的。饮用水处理中,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以参与浊度和含氯消毒剂;市政污水处理,溶解氧,pH,COD,BOD,氨,污泥浓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氧化还原电位(ORP),磷酸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控制参数;火力发电,核电站需要水,二氧化硅,钠,电导率,pH值,溶解氧是关键的控制参数;软化水,硬度可能是最重要的水质量参数;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水质。 3 化学水质分析仪的应用领域 水质为不同类型的化学分析仪器,技术要求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较高的显示器分析的调查数据要求仪器的精度,数据可被用作相关执法管理的基础;和程序分析仪的可靠性和仪器的稳定性所需要的仪器的一个更高水质的要求能够可靠趋势反应,以提供用于水处理过程控制的基础。 4 化学水质分析仪的应用技术 4.1 监测型在线水质分析仪器相关的应用技术 (1)系统集成技术是目前最广泛的在线监测水质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化学分析仪系统集成指的是一个或多个线或单线水质分析仪器包括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房屋线路分析系统或设备,主要由水,预处理单元,二次分析器单元,监测和分析时的的单元,所述系统控制单元,一个通信单元,所述操作环境的一个支撑单元,如远程监控中心。实时分析或更具体的参数信息能水水质,水质和及时的样本将被发送到的环境调节器或相关单位。 (2)抽样和样品预处理技术也是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应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质分析仪器在线监测常常面临多种类型的源水,废水和其他类型的水样,以确保试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何有效去除泥沙的水样,悬浮物,串扰样品材料在不影响要测量的测量参数的准确度,前处理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质监测设备,和水是更有效的早期预警,一种“自我学习”和应用“蓝色”水的警告创新技术监护人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蓝水卫报预警技术已经改变了水质监测的指标传统的只显示一个级别,警告“软调控”的概念首次提出。有限的水质监测设备的使用,以监测基本指标的所有变化,利用预警模型,实现水质全面预警。该系统是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数学模型和相应的有机基本指标体现整体质量,水质量,水质量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事故之间变化的日期之间的差异;该系统可以使用内置的质量矢量警告流模型和分析模型来计算向量幅度和警告模式的角度,所述警报可以,如果矢量被超过。水质突然变化,此功能是有效预警。 4.2 过程型在线水质分析仪器相关的应用技术 (1)根据权利要求的在线水质分析仪的正确选择设备及水处理工艺特点:当在线水质分析仪可以在没有手动调节,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的特点和要求,可以稳定地提供水反应质量数据的实时状态。它要求测量原理,测量范围,响应时间,安装,维护和不同需求的其他业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在线水质分析仪表。 (2)在线水质“参数替换”分析仪器应用:水质替代参数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水质参数,水质污染和污水处理工艺用水类别的综合反映不能成为在线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的一些变化是非常复杂的水质参数。目前,在水中的合成的有机物质是饮用水处理的一个根本目的是在水中处理方法被去除以除去有机物它是在水处理技术的实时监测有害合成有机化合物,实现保证整个过程的自动控制。我相信,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和科学的水处理工艺控制要求的水质量的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在线水质分析仪“参数替换”,实现了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控制。 (3)水处理工艺在线水质分析仪“专家”:在线水质分析仪是解决水的问题,水的处理工艺优化的主要目的,实现自动控制的过程。近日,在污水处理控制策略,先进的数学建模和智能控制系统领域的“WTOS污水处理厂优化控制系统,”最优化理论的结合已经开始推动在欧洲的使用和技术的应用;该系统使用特殊的数学模型,操作通过复杂的过程,结果,已经直接从一组固定的调整值的前端结合的溶解氧,硝酸盐,氨数据在线水质分析仪,COD和污泥,污水处理,从而减少通风和施用的量,降低了能耗。该系统的软件和控制模块在文书的形式固化,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定制。可以预计,这样的专家“WTOS污水处理厂优化控制系统”可以给予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将成为在线水质分析仪水处理行业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环保方面论文:融资模式在河北省水生态环保方面应用探索 摘要:近几年来,河北省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降水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这对国家加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给河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实现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正确面对治理水生态可能遇到的突出问题,采用科学的调研方法,全方位掌握河北水生态的具体情况,利用统筹方法,本着“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要更新理念,选择科学的融资方式,建设全新的河北省“人水和谐”的水生态。 关键词:河北省;水生态;环保;融资模式;探索 面对河北省水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合理治理是很显然的,治理就面对资金的投入,那么,采用何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呢?这是我们首当其冲需要解救的突出问题。针对理论上的20多种融资方式,在治理河北水生方面还要采取有效的、切合实际的融资方式,解决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 1河北省水生态面临的现状 河北省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无论是工业用水还是居民用水都曾遇到过难题,地下水过度开采,部分地上建筑物沉降严重,沿海一些区域存在大量水土流失现象,生活废水处理不当,一些城市的浅层地下水很多已经不能作为饮用水源继续使用。 2常见的融资模式对比分析 项目融资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融资模式,有了融资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运转的困难。综合来看,具体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2.1BT模式 BT模式主要是指政府事先你定好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有关内容,将拟要建设的某个项目指定相关的企业法人进行投资,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由企业法人直接掌控该项目的各项资金分配和建设,当兴建结束,建设期满时,政府给予企业法人一定的等价补偿,并按照协议收购项目的一种商业活动。这种方式可以面对比较广泛的融资服务对象,也可以提供比较宽松的融资环境,在实践中,这种融资方式成功概率比较大。操作手续简便,融资款项到账时间快捷,能加快工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2.2BOT模式 这是一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投资人来源广泛,国内外均可以作为投资人成为项目的发起人,从一国地方政府那里得到项目的建设施工权,并有一定的特许经营权。BOT这种方式是允许私营企业加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施工中,是面对社会来提供一种公共服务。 2.3TOT融资 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是“移交―经营―移交”的简称,主要针对对象就是政府和投资者两方,两方签订合理的特许经营协议后,把已经投入使用的可收益公共设施项目移交给那些民间投资者经营,那么,该设施在未来几年内的收益,要一次性地从投资者手中融得这笔资金,并把融资来的钱用在新项目建设上;协议期满后,投资者再把该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进行管理。 2.4PPP融资模式 这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融资模式,发生主体鼓励公共部门(政府)与私人企业进行合作的模式。通过双方的合作,能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效果。政府也要为项目承担一定的责任,一般来说,政府和私方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这种模式在国外有非常好的发展,虽然在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发展阶段,但是对我国公共基础项目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的作用。 2.5ABS融资模式 这是一种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的方式,它是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目前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将这种融资方式主要用于三大能源部门的基本设施建设项目、交通运输部门的航空、公路、铁路、码头、桥梁、隧道建设项目;供水、供电和电信网络等一些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取得良好的反馈效果。 3BOT、PPP两种融资模式在治理水生态中的应用 结合河北水生态的现状及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项目融资各种模式的特点分析,下面主要介绍在河北省治理水生态,解决融资问题,主要可以考虑BOT、PPP两种模式的应用。 3.1树立科学的理念 要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水生态的治理工作确实是一项举步维艰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水是生命之源,它和阳光、空气构成了生命的三要素。我们要倡导先进的水生态伦理价值观,传播水文化,增强全省人民节水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参与的积极性,在社会上营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让人水和谐发展的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水生态面临的突出问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理念才能产生积极、健康的实际行动,实现全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BOT融资模式 多年来,省内水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工业废水和城市废水的处理问题,BOT模式可以考虑在污水处理中加强应用,可以将全省范围内的污水处理项目整合成一个特许经营协议框架,再将项目进行打包成一个大项目,由制定的投资人负责投融资和建设的全面运行管理。据了解,目前在珠三角一带的地区中,有大量利用BOT的融资模式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然后再融合经济状况优越的银行集团、上市公司等社一些会资金参与建设,政府主要负责投资配套设施的建设,市财政最终将还利润给社会资本。所以,河北省水生态在解决融资问题时可以有选择行的借鉴这些优秀的做法,推进河北省水生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3.3创新PPP融资模式 3.3.1PPP融资模式的实施背景 回顾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PPP这种模式也开始逐渐得到更多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管理办法》,国家明确了鼓励和引导实施特许经营五大领域: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是,国家重视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在我国,大力推进PPP融资模式是有其背景和渊源的。中国多个领域中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象,如何建立有弹性的、可持续性的资金保障机制?这是一个重大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在PPP模式下,能有效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缓解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由此可见,PPP这种融资模式将来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中将会逐步进行应用。 3.3.2PPP融资模式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PPP模式的推广受观念影响比较大。 在全省水生态治理过程中,仍然面临政府观念过于保守和陈旧、项目盈利空间小、民营资本没有充分的话语权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央强推之下,很多地方政府缺乏对PPP的正确认识,不少人认为PPP就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PPP利用社会资金解决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事实上不是这样,PPP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融资方式,严格来说是一种政府新型管理模式,政府通过这种管理模式为公众提供更高效和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2)要解决好特许协议内容的问题。 特许协议是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的契约基础,是确认双方合作关系的基本要件,协议中要对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参与方进行有效约束,保护双方利益,确立好双方合作“双赢”、“共赢”的合作关系。 (3)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必要的。 在PPP融资模式中,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双方的角色和责任问题会随项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政府在整个过程中的总体角色和责任基本是不变的――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稳定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无论环境发生怎么样的改变,政府均应从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负责项目的总体策划,组织招标,理顺各参与机构之间的权限和关系,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等。 (4)需要专业化机构和人才的大力配合。 PPP的运作模式广泛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这需要机构内人才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特别是比较精通于法律、金融和财务等方面知识的人才。这就需要政策的制定主体与参与方的有关规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能够对项目的运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中介机构提供具体专业化的服务。 总之,在治理河北省水生态方面,我们要采取方方面面的多种措施,融资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环境保护投融资政策体系,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省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环保方面论文: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施工设计方面的应用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注重环保意识。这不仅单单体现在生活品质环保的追求上,还体现在建筑施工设计中。绿色环保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与倡导,它不仅能提高建筑施工的品质,还能提高其效率。文章将结合我国建筑施工现状的特点,从而来说明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施工设计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环保;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经济效益 1 我国建筑施工设计的现状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绿色建筑也随之得到认可与重视。它将会是人们逐渐追求的对象。因此,如何将绿色环保理念应用到建筑施工中将是建筑的一大亮点,这会提高建筑的竞争优势,吸引人的眼球。可是,在我国国内,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施工设计方面的应用仍得不到普遍的重视,一般建筑仍然占主导地位。施工环境的现状也日益严重,时刻遭受着威胁与挑战。 1.1 片刻追求市场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建筑市场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目前大多数投资者主要投资一般建筑,这只是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并没有好好地遵循“以人为本”与“人和环境”的建筑设计理念,他们只考虑到了市场的短期需求,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供应正随着需求的增多而增加。当建筑量超过需求时,一般建筑的优势不再满足需求者的要求。只有真正绿色环保的建筑大楼才能被推崇。 1.2 能耗厉害 对一般建筑而言,建筑施工中的能耗量是庞大的。它不仅降低资源的利用率,还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在我国,施工者更多的是注重利益结果,希望短期创造巨大的财富。可与此同时忘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忘却了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建筑中还是主要以煤为主要原料,大量使用煤使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1.3 缺乏专业的绿色环保建筑队伍 绿色建筑比一般建筑复杂化、系统化、综合化。它需要专业的队伍进行实地勘察,对施工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绿色经验认知。而当前的建筑队伍缺乏相关的知识,不具有绿色建筑经验,对新型材料的掌握也不够成熟。即使建筑队伍有绿色环保的意识,也无法准确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 1.4 建筑施工中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电、资金以及人员的安排等没有有效地分配。管理人员散漫、管理制度的落后往往导致施工工期的延迟。 2 误区――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绿色建筑不意味着高价与高成本 绿色建筑像是一个新宠儿被开发商宠着,它被开发商用很多的新词捧着,并且轰炸式的广告让人不得不觉得绿色建筑是高档建筑。其实不然。绿色建筑不是一定要用大量的金钱堆积而成的。它可以是一个在山林中的农家住宅,贴近自然,惬意舒适;可以是一个窑洞,靠着它的地理特征,冬暖夏凉。只要建筑中或在施工过程中透着绿色环保的理念,给人舒适安逸感觉,安全性能高的建筑,都能称之为绿色建筑。绿色环保理念的体现不是用钱体现的,而是用智慧表现的。在施工中小小的注意细节就能为建筑平添一份绿色。 3 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施工设计方面的应用 绿色建筑施工设计需要设计者以“绿色环保”为理念,“可持续发展”为远见,“节能环保”为目标,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优化,争取规划的合理,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以下就是绿色环保意识具体对施工的应用。 3.1 总体规划与布局 建筑施工的规划与布局,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勘察施工现场,对其进行测量与分析,然后制定合理的施工图。在制定完施工图后,不能直接对施工地区进行施工,施工开始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可根据区域的性质(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等)。然后在作业区附近做好隔离措施,避免造成人员与财产的伤亡与损失。同时,有效及时地隔离能够减少对作业区外围的环境破坏。 3.2 科学规划土地,节约土地资源 目前,我国土地的开发日益频繁。可在这背后,土地资源也随着不合理的开发大量流失。因此,绿色环保施工的方面之一就是土地的合理规划。 做到土地资源的节约,首先第一步就是科学地规划土地,这样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土地的不重视,从而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的影响。对总体的施工环境的土地进行功能性划分,提高施工过程中土地的使用目的。对作业区的土地要减少用地死角,杜绝过度占地,合理科学地依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勘测情况进行土地利用。在此基础上,不能大规模地破坏原土地上的绿色植被,破坏其生态系统,应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保护,并在施工后对其进行一定地复原与修复。对施工外的生活区,应及时隔离,减少对外的占地面积,减小对施工周围环境的影响。 3.3 环境提供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太阳能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施工区内,可以通过设置太阳能装置来进行发电、取暖等,这样可以减少施工中的用电量,科学环保。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太阳能理念积极地落实到建筑中去。例如,当前空调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无疑使得氟利昂的使用对环境遭受巨大的压力,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威胁着我们。我们将太阳能的结合到建筑本身中,可以减少空调的取暖使用量。再者,我们可以在建筑时注重建筑自己的通风原理,从而设置通风系统,也可以减少空调使用率。积极合理使用环境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会让建筑充满魅力。 3.4 积极使用节能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对于材料的使用,应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根据资金的现状来积极使用新型节能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材料的购买情况,并且对其认真做好入库情况。当材料出库时,应对材料量及用途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记录,对材料的使用进行限额管理,避免其在中途的大量浪费。对于材料的保管,不应只注重钢筋、水泥等重要材料的保管,还应包括周转材料的使用和保管情况。有效地保管周转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施工中的材料的累积折旧,不影响建筑施工的进度。积极使用节能材料则要求有一支专业的建筑施工队。他们有长远科学的眼光,在施工中会引进科学的施工技术(例如闪电对焊等),而且他们注重的是品质与效率的追求,追求的是绿色建筑,会凭着施工的总预算等积极采用节能材料,使得建筑更加追求绿色环保。 3.5 注重施工中的节水与节电 建筑施工中用水量和用电量是十分大的。对于施工中的用水、用电都要节约,若能循环利用应该要进行二次利用。用水节约体现在施工生活区的用水限量,合理分配用水单位,减少水的浪费,例如采用腹膜保护在平面结构上等;用电节约指的是对电量进行限额,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选择用电节省的机器设备,减少大功率、高耗电的机器设备的使用。二次循环则主要体现在用水上,对于一些已用过水进行循环使用,例如可以废水利用――洒水除尘等。 3.6 回归自然,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 建筑的建造不再只是单纯地满足人的居住,它们带来地是更多的生活享受。真正的绿色环保建筑是将人的感受充分考虑在建筑施工中,用天然无刺激的建筑材料,居住区的功能分工明确,环境舒适,室内空气清新,室外绿意盎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将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之道。它能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注重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施工设计方面的应用对建筑施工有着非凡的意义。 环保方面论文:浅谈城镇污水处理厂竣工环保验收监测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摘 要:污水处理厂验收监测是污水治污减排的重要工作,监测人员须掌握正确规范的验收监测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现场监测和环境保护检查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为更好的做好验收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关注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治污减排力度的加大,青岛市采取政府投资、BOT等模式,不断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市目前国控污水处理厂22家,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70余万方,同时,我市农村也建成了多家小型污水处理厂。笔者从事多年污水处理厂验收监测工作,本文重点对青岛市污水处理厂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各个环节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验收监测工况 为保证污水处理厂长期稳定运行,同时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现场验收监测期间,生产负荷须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应确认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量与设计量是否吻合,设施应正常运行,废水处理量达到工况要求。确实无法满足工况的,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应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对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尚无污染负荷部分的环保设施,验收监测采取注明实际监测工况与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同时采用分期验收方式。 2 监测工作 2.1 废水监测 2.1.1监测点位的设置 通常主要是对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进行检验,监测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以及主要污染物进水和出水浓度等。因此,在污水处理工艺进水口和末端排放口均应布点采样,以确定各污染物的源强和出口浓度,评价进水浓度和污染物去除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出水浓度是否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2.1.2监测项目的选择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列出了19项水污染物基本控制项目和43项选择控制项目。对末端排放口而言,19项基本控制项目均应进行测定;同时根据汇水范围污水特点以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可以加做选测项目。 2.1.3监测频次的确定 对污水处理工艺末端排放口,标准中规定采样频次为至少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对PH、水温、氨氮、悬浮物、石油类等项目取混合样测定不尽合理。因此,对污水处理工艺进口和末端排放口一般每天取样4-6次,采样2-3天。 2.2废气监测 废气主要为未封闭的污水管道,进水泵房、隔栅、沉砂池、厌氧或好氧设备、污泥池和污泥脱水等散发的恶臭物质,主要污染物有氨、硫化氢、臭气浓度和甲烷等。 废气主要为无组织排放,布点时一般在下风向或浓度最高点处设3-4个监测点位。其中氨、硫化氢和臭气浓度在监测点设于厂界或防护带,甲烷的监测点设于厂区内。如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建议在厂界周边设置参照点,尽可能说清企业排放情况。现场监测时,应注意风向、风速的变化,一般每天采样4次,每2小时采样一次,采样两天。 2.3噪声监测 噪声源主要为鼓风机、提升泵和污泥脱水机等。验收监测时,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相关要求进行布点,一般只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主要考核该建设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当厂界周围有敏感目标时,厂界应加密或在敏感处布点。厂界噪声的测试一般为2天,昼夜各2次。 2.4固体废物监测 初沉污泥采用重力浓缩、剩余污泥采用机械浓缩,二者混和后进行中温消化,消化后的污泥脱水后存放至厂内污泥堆场内。污泥监测时应测定有机物降解率,以判断是否满足稳定化的要求,此外还要测定含水率、粪大肠菌群等项目。污泥的处置方式,采用较为广泛的是农用和卫生填埋。污泥作农用处理时,应测定总镉、总汞、总铅、总铬等金属元素和砷、硼等非金属元素以及石油类,苯并芘,AOX,PCB,PCDD,PCDF等有机物,污染物含量应满足GB18918-2002中表6的要求。采样时采用多点采样法,样品应有代表性,样品质量不小于1KG,采样次数不应少于6次。 3 环境管理检查 环境管理检查由现场勘察开始,到监测实施结束后完成,贯穿于整个验收监测的过程。 3.1 建设项目落实环保要求 主要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保主管部门批复,初步设是否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批复意见的要求,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照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并投产使用,项目试生产是否按规定申报并经批准。 3.2 建设项目自身环境管理建设 主要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了环保管理网络和环保规章制度,是否有专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项目的正常运行管理,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记录管理,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记录是否齐全。 3.3 排污口规范化 主要检查污水处理工艺末端排放口是否安装了污水水量自动计量装置、自动比例采样装置,PH、COD、氨氮等主要水质指标是否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流量计和在线监测仪是否有计量部门的质量认证证书和环保部门的推荐证书,自动监控设备是否与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固废暂存场所是否按规范要求采取了防雨淋、防渗漏等措施,各排污口是否设置了环保图形标志牌,排污口的数量,位置是否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意见的要求设置。 3.4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此类项目的环境风险因素反映在污水处理厂非正常运行状况可能发生事故,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健康均可能造成影响的污染应急预案以及相应配置,调查试生产期间是否发生过污染。 3.5公众参与调查和扰民现象调查 我市污水处理厂大部分处于海、河边,相对偏僻的地方,个别污水处理厂随着城市化推进,也距离居民区较近。对距离敏感点较近的企业,要对当地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进行调查问卷、走访、询问,了解日常有无扰民现象、如有扰民、违法等现象,调查清楚,尤其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要及时向环境管理部门报告。 3.6固废处置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固废主要是污泥,现在我市主要是进行填埋、农肥和制砖等综合利用。 3.7总量控制 污水处理厂是一个辖区或全市的主要的废水减排工程,对当地的减排工作至关重要,处理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减排质量,所以必须将总量控制放在首位,根据监测结果合理核算总量控制效果。 4结语 验收监测的核心工作旨在对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转效果、“三废”综合利用以及处理、污染物的排放、环境监管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和检查。只有强化环保设施规范化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化建设,同时,验收监测过程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才可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监测科学、严谨、正确的进行,为环境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撑。 环保方面论文:美国环保署希望汽车制造商在油耗方面引入道路测试 整车厂的标称油耗往往与消费者体验并不一致,买车时以为买了一只吃草的“小绵羊”,实际上可能是一只整日饥肠辘辘的“油老虎” 消费者的要求 近十日美国一个消费者联盟和环境保护群体正要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打击使用非官方油耗数据的汽车广告,这里“官方”是指来自美国环保署(EPA)的数据。 由于汽车制造商广告里的数据与消费者实际使用中有较大的出入,他们给联邦贸易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所有油耗参数只能采用EPA的评价,禁止汽车广告中采用非EPA的油耗估计数据。 ・允许使用EPA的所有三种评价指标(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两者混合),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只使用组合的数据。禁止广告中只使用高速公路数据,因为这种工况一般很难完全实现,有一定的不可靠性。 ・要求公布销量较大的配置车型而不是某些在油耗数据上比较优秀的配置车型的数据。 ・要求电动汽车广告中换算所得的油耗数据。 汽车广告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一个很大的因素,精准清楚的油耗数据将对消费者购车和对在提高燃油效率方面有投入的厂商有帮助。美国消费者协会公共事务主管、《The Car Book》的作者杰克・吉利斯(Jack Gillis)说。 油耗的不同标准 在中国,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一般采用百公里油耗(L/100km),即车辆行驶100公里所消耗汽油的体积;美国的燃油经济性则采用每加仑汽油所能行驶的英里数,即Mile per Gallon(MPG)来衡量。 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新能源政策保护法,确立了美国新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法案(CAFE)标准,根据此法案,燃油经济性的标准由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制定,而美国环保署(EPA)负责对汽车制造商的新车燃油经济性数据进行统计,数据由制造商提供,EPA对提供的数据随机进行验证。违反CAFE标准的后果非常严重。与标准相差0.1(MPG),则将受到每辆车5美元的罚款。戴姆勒-克莱斯勒就曾受到3030万美元的罚款。 汽车制造商一般按照有关的标准,在特定的温度、风速等环境条件下,在实验室底盘测功机上对汽车进行等速油耗测试;或者在平坦路面上,进行等速油耗测试。最终选取最低的油耗数据,称作“理想油耗”,这也是很多汽车厂商在广告中所采用的参数。 EPA的打算 尽管消费者们提出了自己的诉求而且说的头头是道,EPA却有自己的打算。EPA建议汽车制造商在公布油耗参数之前对他们生产的汽车进行道路测试。现在一些汽车制造商使用风洞测试和工程计算的方法来计算油耗参数。 这个建议是在福特、现代和起亚之前在油耗方面出现了备受关注的错误之后提出的,由于这些错误这些生产商不得不重新油耗参数并对之前买了相应车型的消费者进行补偿。 “一些制造商已经在这么做了,但是我们正在制定一个管理办法来要求所有的汽车制造商来这么做。”交通和空气质量办公室的主管克里斯・格伦德勒(Chris Grundler)说,用实际道路测试取代风洞测试会使操控试验结果变得困难。 EPA于2008年推出了现行的油耗测试方法,并用以评价所有在美销售车型的燃油经济性。2007年以前,EPA的测试只包括城市和高速公路,但在2008年的标准中,增加了高速\加速、空调和低温三种测试工况,这使汽车油耗的测量变得更加全面和准确。 EPA油耗测试流程是根据联邦法律细化的标准化办法,并根据此法在实验室的可控条件下对车辆进行测试。在测试平台上,会有专业的驾驶者根据测试标准或者程序来模拟城市或高速路况下的驾驶情况。测试的标准非常详细,对发动机的状态和整车的工况都有详细的要求。但是尽管如此,这种测试也不能完全的反映实际的驾驶状况。但是相比汽车制造商的“理想油耗”,EPA的结果还是更加接近实际状况,这大概也是消费者们为何要求汽车广告中采用EPA油耗数据的原因。 环保方面论文:从四个方面开展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 保护环境,匹夫有责。“环保”是“环境保护”的简称,是指“防止环境污染与破坏,保护和发展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保障人类社会发展的工作。”(《中华现代汉语词典》)这项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不但包括世界各国政府、各类生产企业,而且包括社会各界和每个家庭成员。我们不妨把关涉青少年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的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方面的立体教育合力形象地称为“四羊方尊”。中国正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上好“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这一课,尤为责任重大。 一.政府行动 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生产质量与生存质量。目前,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百姓生活造成很大不利。因此,重视环境问题并把治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已是政府间的共识。 1、面向国际。中国在国际社会确立的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规划的制定。从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日本京都的《京都协议》,从2007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巴厘路线图”到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哥本哈根协议》,从2010年墨西哥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再到2011年南非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中国始终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国,承担着全球责任,在国际和平与安全、《千年发展计划》、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关键的全球事务中,始终愿意承担作为发展中国家所能以及所应担负的责任。 2、面向国内。中国“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语)。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把法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制定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法》,作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颁布。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即粒径≤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并要求在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同时,中国还将制定出台《低碳经济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体制。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有速度走向低碳生活! 二.学校教育 如果环保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人类要过既有尊严、又有幸福的低碳生活的期限会越来越远,甚至会成为一种奢望。中国人的生命权、生活权、生存权、幸福权、尊严权还要奋斗很长时间。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在面对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的学术科研和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刻反思: 1、居安思危。我们生活得幸福吗?从环保的角度讲,幸福是更优美、更安全的环境,更便利、更和谐的氛围。看社会环保幸福指数,不能只看经济增长,而要更关注社会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增长状况。 学校教育要关注教育的幸福感,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幸福理想和幸福观。高碳经济生活已经严重污染了人类生存的地球,人们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甚至生存危机。在每个人的身边,就存在着不环保、不绿色、不低碳的环境问题。学校教育所承担的责任是,培养驾驭未来国家命脉的接班人,包括环保卫士和志愿者。环抱之木,起于小苗;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低碳环保生活习惯,宜从娃娃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 2、痛改前非。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CCTV-10有一条关于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这里(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许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可以改变环境。一个小小的习惯,带来的效应,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所有的所有,都是对我们的未来负责,低碳生活,从现在开始。”要减少碳排放,就要改变生活习惯,如骑自行车,开混合动力的车,使用节能灯泡,植一株草,养一盆花等,都是低碳、绿色、环保的行动。 如果我们都能像这条广告那样,每隔一段时间就反复重申改变不良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就一定会达到。但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时有淡薄了责任、模糊了视野、不辨了是非的时候,这是非常痛心的。痛心的事要痛改,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因为我们没有失掉自信力的理由! 三.家庭素养 家庭的环境氛围和生存质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无论是高碳生活,还是低碳生活,其印迹总会烙在孩子的记忆里。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把“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问题当做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修的素养来抓,我们还愁低碳生活不成吗? 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特别是孩子的家庭生活,“家庭环保”这一课题谁来补上?家长的素养和眼光,决定着孩子的生活质量。 1、节约是家庭的美德。铺张浪费也是高碳生活。一粒米、一滴水,吃穿住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靠消费能源才得来的。居家需勤俭节约,持家要细水长流。古人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顺手关灯关机,不浪费纸张和粮食,将垃圾分类处置等等,这些环保理念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因为好习惯形成好自然,好自然就是好品德。 2、幸福是家庭的追求。居有所住,住有所安,安宁才有家庭幸福可言。出门青山碧水蓝天,进门放心安心舒心;绿色低碳居家,幸福美满生活,这是现代家庭的理想生命线。“安全无污染,低碳不高碳,环保可持续”,这是家庭教育不得不研究的课题。家庭是孩子最亲近的学校,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孩子必须好好学习,家长务必天天向上。 四.社会责任 社会是一所生活实践大学。现在的惯性生活模式把我们已经惯坏了,我们很难轻易改变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然而低碳社会强调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低碳化,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低碳文明生活。我们必须通过坚定不移地树立低碳理念和持之以恒地转变行为方式,以达到推行低碳生活的目的。 1、低碳生活是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对普通人来说,低碳是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是一种态度不是能力。由于中国公民(特别是西部公民)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节奏生活中,电气化、自动化使日常生活能源消耗越来越高,发展中的碳排放,已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数量看似微小,但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碳排放总量却是一个天文数字,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所以,严格控制碳排放量,过低碳生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只是国家命题,也是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 2、减少碳足迹是培养低碳责任。《低碳经济与幸福指数》的编者以一个平凡人的一天为例来说明“碳足迹”:清早起来,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面包喝牛奶,然后穿好外套,下电梯,开车或乘车去上班。紧接着乘电梯上楼,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虽然没有摄像机随身拍摄,但温室气体却记录下了全过程。从电视机搜索信号和播放节目,到电梯上下,电脑工作都要用电。在中国,一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785克。面包和牛奶离不开作坊,而畜牧业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衣服生产,车辆行驶,无一不和能源打交道。像这样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每个工厂的每一道工序,都伴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样的“碳足迹”维基百科解释为:一个人、一个产品或装置在整个生命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这个概念以“足迹”为喻,说明我们的每个人都在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所留下的痕迹。“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排放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开车上班、乘飞机旅行,还是欣赏轻音乐、使用电脑,都将直接或间接地消耗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以,“碳足迹”也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环保方面论文:港口在低碳与环保方面的举措 物流是碳排放的“大户”,港口在低碳发展方面责无旁贷。国外港口正在研究建立低碳港口认证机制,国内港口制定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战略。 自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以来,低碳成为世界各国发展中所关心的重要,而物流(运输、仓储、包装等)是碳排放的“大户”,也是低碳发展所关注的重点行业之一。作为港口而言,在低碳发展方面责无旁贷。据我国港口行业管理部门在港口能源消耗方面的约束指标显示,港口综合能源单耗以2005年为基数,到2015年要下降8%,“十一五”期间完成了4%,“十二五”期间还要完成4%,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国外港口出台强制性措施 全球港口发展均不同程度面临气候变化、港口周边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的问题,鉴于港口企业通常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难以自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政府采取政策性的强制管理措施和激励措施。发达国家通过对港区周边环境质量实施严格管理,促使港口为适应相关控制要求不断采取节约能源和其他资源、减少排放以及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措施,从而推动了低碳港口物流的建设,缓解了港口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港口因此得以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低碳港口的建设,一些机构正在研究建立低碳港口认证机制。 美国加州实施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法规,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定期委托评估机构年度港口空气排放情况。洛杉矶港分析二氧化碳和各种污染物排放的分布和来源,以便引导港口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效、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排放,推动低碳港口物流的建设。洛杉矶港还逐年提高使用减排技术装卸设备的数量份额,通过相关管理规定,实施逐步限制老、旧、残破卡车进入港区,减少更多的车辆尾气排放。 为了进一步改善港口环境,针对船舶在靠港期间会产生大量燃油废弃排放,对港口地区空气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洛杉矶港实施AMP计划,强制要求船舶靠泊之后停止使用船用柴油机供电,改用由码头配备的岸电设施提供电力,大力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同时鼓励使用低硫燃料,该项措施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船舶利用岸电最初主要是滚装和邮轮码头,现在已经扩展到油码头、集装箱码头等。在推进岸电使用的过程中,国外主要是通过立法,财政补贴等方式实现的,国外码头船用岸电设施一般都由港口、码头运营商、船公司、货主、地方市政部门中的一方或几方出资建设,既要在码头上建设供电设施,又要在船上设置岸电受电设施。随着近几年的推广应用,岸电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自1989年哥德堡港开始为3艘客滚船供应岸电以来,世界上已有二十多个港口在其特定的泊位上配备了为船舶供应岸电的设施。 美国洛杉矶港是岸电使用的先行者和代表,为减少港区及其附近区域的空气污染,洛杉矶港实施靠泊船舶使用岸电替代船舶柴油机动力(简称AMP)计划。荷兰鹿特丹在2007年底展开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计划,为默兹港口流域的内陆趸船供应岸电。鹿特丹港口安装了120个接驳点向趸船供应足够的电力,该计划现已解决供电系统的缴费和接驳问题,并会在2012年前后,在公众船舶停泊处完成加装更多接驳点。美国长滩港、日本名古屋、德国波罗的海吕贝克港、欧共体等一些国外港口及机构开始在每个码头均提供大船用岸电设施。 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早期码头上提供的岸电多为低压,现在有高压电上船后再由船上的变压器变成低压供船舶使用,还有高压供电直接与船舶高压供电系统连接的方式。在应用过程中,根据靠泊船型不同,选择相应的技术方式。美国洛杉矶港方案是将岸电设备安装在驳船上,通过多根低压供电电缆连接到靠港船舶上为其供电。瑞典的哥德堡港则采用高压上船,船上变低压的方式。而美国长滩港的某些集装箱码头则采用高压电缆直接与船上的高压供电系统连接的供电方式。 同时,在港口运行管理方面,国外港口通过调整港口作业方式、改善运行调度等方法,致力于节能减排在港口的实施。美国长滩港开始对其码头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工程,将铁路集疏运方式引入港内,用来替换原来的有货运卡车集疏运方式,旨在减少卡车在港内行驶的几率,减少排放。 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韩国釜山港口局则通过太阳能、地热能降低港口能源消耗和成本。到2013年,港口局将投资50亿韩元建立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应用系统。并且追加30亿韩元建立海浪发电系统,预计于2016年投入使用。美国海军除了在太阳能、海浪能以及在港口应用岸电技术以外,仍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甚至计划利用海藻能帮助船舶获得动能。 并且,在局部地区采取一些政策性调控措施,也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例如:美国长滩港采用白天和夜晚收费差异,调控货车流量,减少了港区道路的拥堵,避免了能源浪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06年5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法案2006/339/EC,提出欧盟港口靠泊船舶使用岸电,要求成员国提高认识,与IMO(国际海事组织)合作制订岸电连结的国际标准,制订促进实施此法案的经济政策,交流各港口船舶供电和服务的经验,在港口推广岸电设施应用。 国内港口低碳物流成效果显著 目前,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也将长期面临能源紧缺、环境恶化以及来自于国际的减排压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交通运输是国家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潜力。港口是交通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为标志的低碳港口是推动港口发展方式转型的抓手。 近年来,我国一些港口已经开始船舶靠港时应用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青岛港、上海港、连云港港等在此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船舶应用岸电方面相关政策缺失的问题,如:船舶使用岸电服务许可、计价计费等方面。在港口环境保护方面,特别是散货码头防尘、抑尘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煤炭、矿石在装卸和堆存过程中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行业相关管理部门正着手制定粉尘控制规范标准。 在船舶应用岸电方面,青岛港招商局码头2009年首先完成了5000t级支线集装箱船舶接岸电的改造任务,进行了初步尝试,其岸电改造项目也被确定为交通运输行业第二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港口靠泊船舶使用岸电的有益尝试。2010年上海港务集团与中国海运集团在上海港外高桥港区联合宣布,中国首个港口移动式岸基船用变频变压供电系统正式应用。该系统将由港口岸基供电取代船舶油料发电,有效减轻港口地区的空气污染,实现低碳水运。2010年,连云港港采用 “高压上船”的方式,通过在港口测试,获得了交通运输部、船公司、口岸单位专家的一致好评,各项技术参数已达到国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在宁波港、蛇口港等还有正在实施的岸电项目。 在以电代油方面,针对集装箱轮胎式门式起重机(RTG)在我国应用广泛,但是存在油耗高,噪声大、污染物排放多收到问题,在沿海港口广泛开展“油改电”工作,即将原来完全依赖燃油的RTG增加电力驱动功能,减少RTG在作业中燃油类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提高电力、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的应用比重,降低煤炭、燃油等高排放的能源消费比重,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天津港通过对太阳能、土壤能、海水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广和利用,在2001年到2006年的5年间累计节约能源2.7万吨标准煤,节约价值400万元左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0吨左右;大连港采用海水源热泵技术,利用海水作为热泵的冷热源进行交换,达到冬季供热和夏季制冷的目的。连云港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展风光互补照明技术的探索应用。国内很多港口企业都开展了清洁能源的利用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港口运行管理方面,港口根据自身运行特点和需求,对其工艺流程、生产调度过程进行优化和技术改造,使港口的运行能耗成本降低。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根据装卸作业特点,优化作业调度系统,实现集装箱“满进满出”,减少了集装箱起重机空载运行的时间,节省了能源。秦皇岛港根据其煤炭散货储运的特点,针对输送流程空载运转进行研究,提出顺料流启动流程的设想,以减少输送皮带机在流程启动过程中的空转时间,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且,粉尘污染治理主要是“以防为主,以除为辅”。港口传统除尘抑尘系统主要通过喷洒水、干式除尘等技术实现,存在效果差、能耗大、水量需求大等弊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除尘技术和设备,如:干雾除尘、新型防风网等。京唐港3000万吨煤码头煤堆场应用了防风抑尘网技术。
香樟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浙江省临海市将香樟选为市树,广泛用于城市绿化中,为了提高城市绿化品位和在较短时间内营造景观,将乡间零星生长及山上天然香樟大树移栽进城绿化,为了使移栽香樟更好地生长和存活,笔者简述野生香樟移栽有关技术要点和养护管理。 1移栽前的准备 天然生长的香樟大树大部分生长在森林生态环境中,移栽后不易适应小气候生态环境,一般成活率较低,因此,只有遵循香樟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移栽,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活效果。 1.1选树 应选择无病虫害、冠形优美、长势良好、便于带土球的香樟进行移栽,并且交通要相对便利,以便运输。要求林分郁闭度小的立地或零星孤立的香樟大树(一般要求胸径大于20cm的大树)。 1.2移栽时间 根据临海市的气候特点,多在早春或秋冬季移栽,此阶段树木处于休眠状态,截干、修根对树体伤害较小,有利于树体伤口的愈合及树木的生根发芽,以确保移栽成活率。 1.3整形修剪 香樟移栽后,彻底剪除病枯枝,对树冠进行整形和疏剪,保留大树整体骨架。视实际情况,适当强度修整,确保树木根冠比例,以维持必要的平衡关系,减少树木水分蒸发,便于运输和栽植作业。 1.4土球挖掘 大树开挖前,必须进行方位标记,以便栽植后与原方位保持一致,较早适应新环境;开挖时,先将大树根部表土全部清理完,以降低土坨厚度,一般土球直径为树木胸径的5~8倍。做到大小适宜,如果过大,操作不便,成本较高,过小则伤根过多,影响香樟的成活;挖掘时,一定要将主侧根锯口修剪平整,不出现撕裂、破茬的现象,并立即用树木封口剂涂刷树体伤口。 1.5土球包装 临海市当地一般用草绳作材料,预先用水湿润过的草绳进行网状绑扎,如果土球为沙质土的,用麻袋把土球覆严、细绳适当捆拢后,再用草绳绑扎,树干树枝也用草绳缠扎,防止运输栽植过程途中伤根、伤干、伤枝,且防水分蒸发。 1.6大树运输 大树上车起吊时,一定要用布织吊带吊装,切忌用钢索直接起吊,以免损伤树皮,不利香樟成活;大树上车后,土球应朝车头,树梢部分搭支架绑定,以免土球滚动。 2大树栽植管理 2.1栽植要求 在大树运到栽植地前,应提前按土球大小及厚度尺寸外放30cm准备栽植穴。栽植时,要保持大树直立,方位正确,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分层埋土踏实,最好设立支撑固定,防止根部摇动,影响根系生长。 2.2浇水遮阳等养护工作 在定植后,第一次要浇透水,以后定期定时浇水,并视土壤干湿程度掌握浇水量,做到土壤湿润即可,切不可积水过多,以免造成根部腐烂死亡。有条件的地方,可搭建遮阳网,有利于大树炎热夏季的养护,保证大树尽快恢复生长。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浅谈如何做好铁道工程施工中管理工作 摘要:管理工作是铁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的进程以及经济效益。本文将对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的一些要点展开全面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管理;组织设计 一施工技术文件及各种图表的管理 施工技术文件及图表,是工程施工的原始依据。如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坏或丢失,就会直接影响工程施工。因此,工程负责人在施工中,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 1各种施工技术文件及图表要设专人负责,分类装订保管,并做好收文台帐,以便施工中查找使用。 2各种施工文件收到后,应仔细地浏览一遍,需要提前做的工作,要及时地通知有关人员(通知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及注意事项要作好记录,以便待查)。 二读懂设计图和复核准工程数量 施工中,读懂设计图和复核准工程数量,也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如因设计人员或施工技术人员的一时疏忽,把设计图中的工程数量、尺寸、水灰比、配合比等关键问题弄错,没能及时上报或处理都会给工程施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施工技术负责人要提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设计图进行复核并作好记录。 1施工技术人员在收到设计图纸后,首先应读懂图,领会设计意图,对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设计单位。 2设计图中采用的定形图、通用图、标准图、专用图等图号的要求,要按规定及时配齐。 3要掌握建筑工程本身的工程数量、建筑材料、结构尺寸及相邻工程的相互关系。 4设计图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核,并作好记录。设计图是否与规范相符或设计中是否出现笔误。设计图是否与现场相符,与概预算相符。从设计图中了解所管工程的有关材料、机具设备。变更设计要按权限及早申报办理签证手续。建立分工点、分项目、上下对口的工程数量台帐;变更设计台帐;临时工程施工方案台帐;过渡工程措施台帐,并及时根据设计变更调整修正。 三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便拉开了整个工程施工的帷幕。工程技术交底工作非常重要,它是指导工程施工的原始依据,稍有不慎,都会造成窝工,甚至返工。这就要求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接受技术交底中,努力办好以下两点: 1技术交底中要有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同时参加。交底中,对各种桩点、水准点的位置,数据要清楚,详细。对设计不完善的地方,在技术交底中要完善,达成共识,并形成交底记录。 2 交底记录中的时间、地点、人员、主要内容要清楚,并妥善保管,作为原始资料,以备待查。 四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工程的总体规划安排,要求施工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部署: 1开工前要对主要材料分工点、项目、件名进行核算,并建立台帐。材料核算包括:三大材、特殊材、专用料的核算,并有固定的规格材料。通过工程数量,较准确地核算出材料用量。 2施工组织内容、格式要符合要求,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说明的编制依据,上报要求,工期安排,施工计划,劳力平衡,材料核算,主要施工机械计划,施工料具计划等。 五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工作是指导施工工作的技术权威,其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高低,工作责任心强弱,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在工程测量工作中,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才能更好地完成以下各项工作。 1 在施工前的全线贯通复测,并在现场复核设计工程量。 2及时安排对每一细小部位的测量工作,做好包括时间、地点、置镜、测量部位、结果及误差的记录,并经常复核测量,使误差符合规范要求,以满足施工要求。 3测量仪器要经常保持清洁完好,并定期进行检查校正,使仪器的误差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要求之内。 4基桩要根据需要设置防护桩,并绘制桩位示意图备查。基桩应多设几个为好,确保部分损坏或某种原因不能使用时备用。 六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工程施工,是施工工作的高潮和重点。施工负责人员如何用沉着、冷静和科学的头脑来处理如此复杂的施工局面,使整个工程的施工安排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是极为重要的。为此,对其有如下要求: 1有内容完整、严密的施工组织、网络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 2有针对性强、切实符合实际的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实施性进度计划和安全质量措施。 3 及时送开工报告(附图纸审查记录)。及时作好隐蔽工程的签证、送检工作,对墩基、涵洞基础等隐蔽工程要按规定作好施工记录。有创优规划和创样板工程措施。 4施工负责人要经常深入工地,对重点工序、项目,要亲临现场,对正在施工的工程位置、尺寸复核和操作程度要认真检查,对工程预留孔和预埋件要及时安排按设计位置埋好。 5 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反应要敏感,每当一个问题出现的同时,要联想到因此而导致其它问题的产生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工期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上报审批。对于需要填写的检查记录和需工程监理签字的手续均应作好纪录、签字,并妥善保管。 七验工中的管理工作 验工工作是对过去的一段时间工作的肯定,及时验工,能找出施工中的不足,得以完善,从而使施工工程尽善尽美。每月根据上级要求报施工进度,每季进行验工计价,并在上报施工进度和验工前,要对已完工程进行收方测量,核算工程数量。将工程完成数量,连同其断面图、计算单交领导审查签字后上报,并留底妥善保管备查。将已验工数量汇总及时登入台帐。 八工程实验 1对钢材、水泥、半成品等主材应认真检查其产品合格证,并按规定进行必要的实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对混凝土、砂浆应先送材料进行实验,确定其施工配合比。 3 混凝土、砂浆应按规定制作试件,妥善保管,到期及时送检。 4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进行检验。 5 实验资料要分工点、件名,分类妥善装订保管,并建立台帐。 九资料 工程施工资料,是该项工程的灵魂,作为原始的依据,应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整理保存: 1各种资料要内容完整,条理清楚,书写工整,并分类保管。 2工程日记分工点、件名建立,内容要准确完整。 3施工中要注意记录和积累有关资料,以备编写技术总结和工程小结。 十竣工文件及总结 1工程基本完工后,根据上级要求,及时整理有关资料,提出技术总结和工程总结。 2主体工程竣工后,即由主管施工的技术人员按规定要求整理原始资料、凭证和数据,着手编制竣工文件,并在短时间内拿出底图及有关资料报审。 3抓紧办理竣工手续,不要拖泥带水,力争一次办清。 十一工作交接 1施工中遗留的问题,因某种原因不能正常上报的,要办理工作移交手续。 2移交手续要有移交说明(移交说明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备品以及工作中注意事项),交接双方应共同签字,主管领导在场。移交手续应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及主管领导各保管一份。 此外,工作中要善于区分主次、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讲究工作效率。上报资料、报表要及时、准确。善于处理工作中的纵横关系,与施工员、业务员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不能光凭经验、想象,片面主观地去解决。在熟练掌握工程施工有关安全、业务知识的同时,更要多看、多动、多写,把在工作中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国内的经验,国外的经验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用在工作上,不断地完善工作方法,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管理素质,尽善尽美,逐步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我国道路与铁道工程3S应用综述 摘 要: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新技术,使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结合3S技术的最新发展,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航测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道路与铁道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兴建和运营管理不同阶段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道路与铁道工程;GPS;航测遥感;GIS 一、勘测设计阶段3S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导航或定位的技术系统。目前国际上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括美国的GPS,俄国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等,我国也自主研制了“北斗”卫星导航广域增强系统。其中,GP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技术的最新进展代表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1.航测遥感技术的应用 利用航测遥感技术测绘大规模大比例尺(以1:2000比例尺为主)地形图,建立数字地形模型,已经成为新线铁路勘测设计的基础数据;遥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综合信息填图已成为绕避地质灾害、确定铁路线路走向不可缺少的控制性因素。航测遥感技术取代了繁重落后的地面测图工作,改变了铁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引起了铁路勘测设计发生了革命性飞跃,成倍地提高了铁路勘测的速度,大大缩短了勘测的周期,提高了铁路勘测设计的质量。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在铁路和公路工程的勘测设计中正得到愈来愈多地应用。将GIS用于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可以保持各种数据的统一、规范,便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GIS和RS结合,可以获得三维地理信息的遥感图像信息,并利用其进行纵横断面分析、坡度分析等工作,从而实现三维铁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桥梁设计、景观设计等。 二、施工阶段主要以GPS的应用为主 (一)采用静态GPS建立高精度平面工程控制网 在桥梁和隧道工程中,目前最为广泛的是应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当前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跨海段长达31.5km,海上无任何自然岛屿,其平面控制采用静态GPS按B级精度的要求施测;乌稍岭隧道全长20km,是我国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其洞外控制也采用GPS技术,现在该隧道已经全线贯通交付使用。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都说明,利用GPS技术进行大型工程的控制测量,不仅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精度需要,而且能够加快工程建设的进度。 (二)通过GPS高程拟合建立高程控制网 目前,GPS高程测量精度较低,主要原因是无法准确获取各点的大地高和高程异常值。较常用的计算高程异常方法是:利用测区里的若干个已知水准点,采用解析内插、曲面拟合等方法确定测区的似大地水准面,进而求出各点的高程异常。数座特大型桥梁工程测量的试验分析表明:在小范围的桥梁工程区域内,当地形较为平坦时,利用2~3h的GPS静态观测成果,经过拟合计算,可获得二等精度的高程成果;而利用1~2h的观测资料,可获得三、四等精度的高程拟合成果[9]。 (三)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工程放样 GPS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除了建立施工控制网外,近年来随着RTK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工程放样中也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大大降低了放样的计算工作量和外业观测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铁路、公路、桥梁、港口工程施工中,利用RTK技术直接放样点位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定线放样、纵横断面测量、地形图测绘以及工程变形监控中。在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和苏通大桥的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RTK技术进行宽海域的桩基施工三维定位测量,不仅解决了超长距离施工定位的难题,而且提高了测量定位的精度,通过专门研制的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还可以实现测量定位的自动化,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四)GIS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 GPS在道路与铁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已很普遍,而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较少,但也有成功应用的实验。例如,以深圳地铁变形监测数据和各种图面资料作为信息源,利用GIS软件及二次开发工具,开发了基于GIS的地铁变形监测管理分析系统,并应用于地铁施工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营管理阶段3S技术开始得到应用 (一)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正得到广泛的应用 大型工程结构的变形监测,一直是道路与铁道工程运营管理阶段的重要课题,目前,利用GPS技术正在成为变形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例如,虎门大桥GPS(RTK)实时位移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整桥3个方同的x,y,z位移和大桥的扭转角,并能对各点的数据进行记录回放[11]。GPS监测大桥位移的实时性和高采样率的数据为大桥的状态分析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也为大桥的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使大桥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二)遥感技术开始得到深入认识并开展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利用航测遥感技术完成了大量的既有铁路复测和地质病害调查工作,对成昆、宝天、宝成等10余条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路基、地质病害较严重的既有铁路重点区段和重要工程进行了遥感地质病害调查,从而为铁路工务管理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信息保障。 (三)GIS在铁路公路的养护管理中正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十年来,铁路部门先后完成了哈尔滨等多个铁路局20 000多公里既有铁路复测和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建立了先进的工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由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研制的基于GIS的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铁路设备管理,管界图、综合图、速度图、大桥略图等17个子系统,涵盖了铁路工务部门的主要业务,目前已在乌鲁木齐、北京等多个铁路局得到推广应用,为工务系统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实验教学是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从培养铁道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出发,对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原则、模式及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铁道工程 实验教学 体系 构建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魄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铁道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铁道工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铁道工程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更要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结合铁道工程专业实际情况,着力构建一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铁道工程专业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和实验教育,理论是实验的指导,实验既是对理论的验证,又是创新的源泉,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环节,学生才会正确理解和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和总结在管理各环节中的规律并能够提出新问题,从而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实验环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传统的铁道工程专业的教学侧重理论教学,不太重视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处于从属地位,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特点是理论性、讲述性和灌输性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设计,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老师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方法没有真正掌握。实验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展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广实验教学,构建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根本途径。 2 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适用性。实验教学的规划与开展首先是要以铁道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为主导,学生所学即为行业所用,实验内容要满足专业及行业的需求。 2.2 安全性,铁道工程部分实验过程需要在加温、加压的环境下进行,甚至使用高速运转设备,因此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也是实验教学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3 经济性,铁道工程实验室对设备的配备要求较高,但是也要坚持经济合理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完成,同时也要挖掘学校固有资源的使用潜力。 2.4 统一性。统一性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各个过程中,包括实验教学计划、大纲、指导书等要有统一的要求,同时对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要有一定的标准来评定。 3 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 3.1 实践导向型。铁道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适当增加实践性环节,如布置一些实践动手的大作业,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思考来阐释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如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独立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方案等。通过这些实践性环节的设置,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3.2 学生自主型,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意义便无法体现出来。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要改变传统的学校安排型、教师做主型教学体系,不能再让学生被动的、强迫的接受规定的实验课程,应该让学生不只会模仿更要懂创新。为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仪器设备选取、实验数据采集和实验结果分析总结都应以学生参与为主。另外,实验室应向学生全方位开放,不仅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实验设备和实验流程,同时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进行理论实践与科学探索,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3.3 教研结合型。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应紧密结合,实现教研的良好互动。依托学科建设与科研项目,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使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能不断增加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实验教学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也将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创新的平台。 4 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构建铁道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从四个层次进行:专业感性认识实验、单一课程模拟操作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体系的四个层面是依次递进的关系,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发展,每个层次都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每一层次实验项目由课程提出,并根据每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实验的功能的层次性,确定具体的实验项目内容。 4.1 第一层次:专业感性认识实验。设计专业感性实验环节,其目的是提高铁道工程专业学生对铁路轨道、铁路路基、铁路选线等方面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实验环节为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现场参观,与现场技术人员交流,也可以邀请现场专家进行讲座、座谈。这属于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实验,是铁道工程专业知识进行现场观察、了解的认知过程。 4.2 第二层次:单一课程模拟操作实验,构建实验课程体系首先要有利于发挥其辅助专业课程学习的功能。为此,要根据铁道工程专业各主干课程学习的需要,开设系列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可针对每一门主干课程开设一门实验课程,编写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这些实验课程的内容是相应主干课程的核心知识,其作用是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单一课程实验可以采取操作型实验,也可以采取模拟型实验。这些课程实验体系的设计应突出核心实验,并根据核心实验形成扩展实验的层次结构。在重点抓好核心实验前提下,根据学科层次结构和课程关系,围绕核心实验向外扩展,建设好相关的扩展实验。 4.3 第三层次:专业综合实验。构建实验课程体系也要有利于发挥其促进知识融会贯通的功能。为此,要根据铁道工程专业各主干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此类实验并非某一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而是多门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通过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各主干课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 4.4 第四层次:开放性设计性实验,构建实验课程体系还要有利于发挥其促逃知识创新的功能。为此,应以铁道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开设设计性实验项目。此类实验由学生根据铁路工程实践发展的需要,在本专业主干课程知识体系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实验项目,自主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比较而言,设计型实验强调系统性或个性化设计。教师主要起引导、指点和评价作用,引导学生在独立设计过程中,综合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手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类实验通常由多人合作完成,亦可由一个人完成,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应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无论从经费投入、队伍建设、配套完善等方面看,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除制定出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结构外,还应制订实验教学大纲和编写实验指导书,同时,还需要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总之,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工作是一项较新的、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究和解决。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高职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摘 要: 本文以企业调研入手,从行业需求出发,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通过探索和实践,构建了高职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合铁道工程行业需要的铁道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关键词: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加上职业元素演化而来,以“学科课程体系”为主,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适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水平,没有系统化和根本性地体现其职业特性。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在进行专业建设和构建课程体系时,仍然没有脱离基于知识传授的学科化课程的束缚,这样势必会影响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是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沿用多年的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该方案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成为行动领域,再考虑到教学实际转换配置出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完整性、协作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该方案的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制定 明确专业定位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正处于蓬勃发展,2007年10月,国务院第一百九十五次常务会议批准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将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调增至12万公里以上。主要措施有:1.大力发展客运专线,新建客运专线1.2万千米以上,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2.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新线,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3.加强既有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提高路网既有通道能力,规划既有线增建二线1.3万公里,既有线电气化1.6万公里。地处华东地区的上海铁路局作为东部铁路建设的主战场,2009年建设项目更是创造多项历史纪录,完成的建设投资将超过200亿元,而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更是达到2200亿元,建设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全年开工(包括拟开工)项目达到18项。另外,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已有25个城市规划了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总里程将达5000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就江苏而言,仅“十一五”期间,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在2010年前要完成82公里1号线南延线和2号线建设任务,启动建设3号线。苏州地铁1号线已经开工建设,无锡、常州地铁1号线也在规划中。 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给铁路线路施工与维护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铁路线施工、养护手段也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而大型施工、养路机械化设备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铁路线路施工养护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大型施工、养路机械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激光和计算机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装备,新装备的大量投入应用急需大量的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属的25家特大型施工企业的用工人员需求量在1万以上,另外我校所处的上海铁路局工务系统每年急需仅大专层次的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技术人才800多名。而上海铁路局管内尚无开设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专科层次的学校。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给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经过综合分析论证,我院明确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全路铁道施工企业、上海局工务系统及城市轨道系统,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了解现代铁路线路技术及发展方向,特别是200km/h以上的高速铁路技术装备特点,熟悉铁路养护流程,具备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与操作技能,能从事铁路的机械化施工、养护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做法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求的实际工作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专业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用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岗位活动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工作结构的对接。主要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组成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调研组,对典型的企业(如上海铁路局工务段、机械段、工程局等)进行走访和调研,以实践专家深度访谈的形式,与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了解毕业生在企业所从事岗位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内容。同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在获悉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的同时请企业人员填写工作任务描述表,把掌握的一手资料记录下来。从工作任务描述表及调研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得到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实例,并经过分析概括,将主要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工作任务实例合并,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32项,这些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统一到一个个行动领域之中,便形成了所有的行动领域。与此同时从简单到复杂按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并根据深度访谈获得的信息确定了专业行动领域的难度等级。在充分考虑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水平及师资条件等因素,将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加工与反思,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有的是将多个行动领域转换成一个学习领域。经过转换配置与企业论证,开发出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共11项。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保证学生跨职业学习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力的加强,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部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如表1) 表1 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课程体系 四、思考与体会 通过开发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及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我们得到如下认识。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所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为教学主线,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本质思想真正体现了“工作怎么做,教学怎么教”,特别强调“做中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是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来的。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非常适合职业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教材迫在眉睫。现在使用的职教教材,一般以学科系统化为模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与理论脱节,学与用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结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所以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材迫在眉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包括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应先编写以职业技能及相关技能知识为内容的单元模块,再以这些单元模块为基础进行整合,形成各个教学项目,以覆盖同一领域不同职业或不同职业方向的具体要求。实训教材应重在如何做。理论教材要针对培训技能的要求编写。教材编写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课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活动,打破学科系统化的模式,按实际工作过程,做到“少、精、浅、实”,不求完整,但求实用。 3.加强师资培训,构建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顺利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想让我院培养出来的铁道工程专业人才更具竞争力,必须先提高教师的水平。(1)更新教师的课程观,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水平,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基于工作任务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使骨干教师掌握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技术;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研修、顶岗锻炼,提高教师从事专业技术生产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的能力,使教师尽快成为合格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2)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聘请在苏州及周边地区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课,促进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也课程教学工作,构建兼职教师库。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需提供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是“教学工厂”,是“生产型”的应突出其教学功能和学习功能,应为课程服务。在校内实训基地里面:学生专业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业务的工作室;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者,是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教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学生完成的学习成果就是生产出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浅谈铁道工程施工若干问题 摘要: 本文在简单论述审核设计资料、施工的测量及新奥法施工的基础之上研究了网络技术在接触网改扩建工程的应用,并指出网络技术在施工中运用的深刻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关键词:铁道工程;工程施工;网络技术 1 引言 铁道工程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经济效益。 2 审核设计资料 为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之前要做好设计图、土石方数量等设计资料的审核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 人员有时候会凭借个人工作流程的熟练经验去操作,难免因为一时疏忽把工程量、尺寸和水灰比等重要问题弄错并及时的上报,这些细节问题的则是关系到工程施工的进程和质量,更会造成经济利益的大量损失。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做好施工前对设计资料的审核工作,可以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施工人员要在接收到设计图的时候,认真的分析图纸中的内容,对图纸内容有疑问要及时的和设计单位沟通,做到对图纸的含义清楚明了。其次是要根据设计图中采用的定型图、通用图和标准图等图号的要求按规定及时的准备,准确的把握建筑工程的工程数量、建筑材料、结构尺寸和相邻工程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要对设计图进行复核并做好记录,首先是检查设计图是否存在笔误,检查设计图是否符合规范和是否和实际施工情况以及概预算是否适合。要从设计图中准备相关的材料和及其设备,如果要对设计图进行更改应当及时的申报办理签证手续。 3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工作是指导施工工作的技术权威, 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首先要选择一些理论知识充足、实践经验丰富,同时还要有高低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施工技术人员,保证良好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的进度。其次是在施工前对水准路线、线路中线及工程数量进行复核。参照设计资料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并作好记录。基桩是控制线路走向及标高的重要桩在施工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损坏丢失。因此根据需要, 结合现场地形设置护桩, 并详细绘制桩位示意图。确保部分损坏或某种原因不能使用时备用。及时安排对每一细小部位的测量工作.做好各项记录, 使误差符合规范要求。以满足施工要求。准备好水准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测量工具,以保证的施工的过程中测量的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测量仪并要保持仪器的干净,定期对其进行校验,使仪器的误差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要求之内。 4 新奥法施工 所谓新奥法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围岩本身的自承能力, 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士为主要支护手段, 及时地进行支护, 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 使支护与围岩形成联合受力结构共同作用, 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指导施工。它主要采用全断面的开挖方法和侧壁导坑环形开挖法等,开采方法的采用是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来选择。一般采用的辅助工法组要是降低地下水位的井点降水法达到防止地面下沉的目的和防止涌水的注浆工法。新奥法施工技术在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城市浅埋地铁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日本的粟山、大贯、北四番丁城市隧道和横滨市地铁区间及横滨地铁车站等。联邦德国是当今地铁工程中较多地采用新奥法技术的国家。他们不仅在地铁区间隧道应用, 而且还在多层多跨大断面地铁车站隧道中广泛应用, 如慕尼黑车站、法兰克福站, 埃森、渡洪、纽伦堡地铁车站等, 其施工技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在美国华盛顿地铁.法国里尔地铁。南朝鲜汉城地铁、香港地铁等也被广泛采用。浅埋地铁区间和车站隧道的施工方法众多,且在不断地进步发展着,我国应当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施工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创新,大力支持施工的科学实验,形成一套属于适应我国实际情况,具有本国特色的施工方法,以推进我国地铁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5 接触网改扩建工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5.1 利用网络技术安排施工计划 既有铁路线改造是在不中断行车情况下, 多专业同时施工, 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有效控制, 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 总体把握施工项目, 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把复杂的施工内容合理有效的组织起来, 并能迅速反映不断变化的现场情况, 及时调整和修定, 如果仅凭以往的经验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具体操作起来难度就会较大, 甚至行不通。网络技术在兰武二线既有电气化接触网改造过程中的成功应用, 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每个车站、每个区间、每处拨接地段都必须编制一份进度网络图, 将所有影响因素罗列编排在图上, 然后出关键线路,并据此安排施工。这些网络图的应用使得施工过程可控有效, 理顺了施工关系, 降低了工程成本。 5.2 运用网络技术, 优化施工方案 网络的优化, 是在关键线路上选择效率最高的方案, 缩短其持续时间, 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停电天窗点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准确的把握,并对本专业项目和其他施工单位的专业项目做好对比,理出逻辑关系,在同一个项目中做好至少两个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方案的调整,以保证工程预期目的的实现。在施工方案中要明确施工项目的先后顺序,对天窗点的程度有效的把握以及对恢复运营怎样做好过渡措施等一系列工作要明确。 6 结语 总之,在铁道工程的施工中做好设计资料的审核、施工测量、施工方法的选择以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是保证施工进程与质量的关键。另外施工负责人员要用沉着、冷静和科学的头脑来处理复杂的施工局面, 使整个工程的施工安排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是极为重要的,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论析地下铁道工程测量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摘 要:文章介绍了当前地铁工程测量的现状和一些工程测量新发展方向。主要从地下铁道工程测量精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定向测量GPS控制网测量、铺轨基标测量等方面,论证了提高地铁施工精度和施工质量的新途径。 关键词:地下铁道 工程测量精度设计 工程测量是各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及设备安装的必要工序。随着我国地铁、轨道交通 事业的发展,工程测量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地铁由于其在建筑物、构筑物稠密地区修建,精度要求较高,施工线路长、施工单位多,又给工程测量增加了工作难度,因此,新的测量仪器及新的测量方法均在地铁施工中得到了应用。本文就当前地铁工程测量的现状和主要技术方法,由生产实践实际要求出发,作一些介绍和论述。 1 地下铁道工程测量精度设计分析 地下铁道测量工程的测量精度设计是根据工程的特征、施工方法、施工精度、设备安装精度和贯通距离等诸多因素确定的,它不仅要保证隧道和线路贯通,而且要满足线路定线和放样的精度要求。 (1)地下铁道测量的首要任务是保证隧道贯通,因此在地下铁道工程测量精度设计中,合理地规定隧道贯通误差及其允许值,是地下铁道测量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目前在地下铁道测 量中使用的测量贯通误差要求,大都来自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它是根据山岭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的实际统计资料计算出来的。该指标应用在主要采用盾构和喷锚构筑法进 行隧道施工的地下铁道中,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是否科学值得商榷。一般认为地下铁道贯通测量误差应根据设计所给定的限界裕量(安全空隙)和隧道结构联结处的允许偏差两个主要因素来确定,当然还要考虑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度状况。如设计一般给定的隧道结构限界裕量每侧为100mm,则这100mm的限界裕量中应主要包括施工误差、测量误差、变形误差等。 (2)地铁给定的高程安全裕量比较大,一般为70―100mm,因此根据目前测量仪器和设备状况以及隧道结构的竖向允许偏差,很容易满足贯通误差设计要求,但考虑到地下铁道整体道床铺轨对高程精度的要求,高程贯通测量误差确定为±25mm.同样采用不等精度分配方法,将高程贯通测量误差分配到高程测量的各个环节: 其中: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中误差 ±12mm 高程传递测量中误差 ±8mm 地下高程测量中误差 ±12mm 则高程贯通测量中误差mh为: mh=±18.8mm<±25mm 2 定向测量 (1)在地铁中,采用全站仪、垂准仪和陀螺经纬仪组成的联合作业方法进行竖井定向,该方法摆脱了传统悬吊钢丝的联系三角形法,不仅克服了受城市地铁施工场地狭窄制约,图形强度不易提高,占用井筒时间过长等缺点,而且采用双投点,双定向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测量 检核条件,又提高了定向精度。在地铁复八线测量中所使用的GAK―1陀螺经纬仪标称精度为一次定向中误差为±20mm″,实际作业时定向边的陀螺方位角和其改正数的测定误差,则定向边陀螺方位角误差可达到±8″。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引进GAOS自动陀螺经纬仪定向系统,不仅操作方便,定向成果可靠,提高了定向精度。 (2)当隧道埋深较浅时,则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和向地下传统坐标和方向,同样布设双导线加 强检核和提高精度。当隧道贯通距离较长时,还可采用在隧道上钻孔,通过钻孔投测坐标或测定投测点陀螺方位角的方法提高定向精度。 3 GPS定位技术测量 (1)早在1990年5月北京地铁复八线就采用GPS进行首级控制测量,控制网由10个点组成,布 设成单三角锁形式,该网采用两台WM100单频接收机观测,异环闭合差为1.73ppm―2.89ppm, 边长中误差为±2.1mm,点位中误差为±3.5mm. (2)1994年由于城市建设的影响,原有GPS控制点有的被破坏,有的发生变形,需要对原控 制网进行扩充,并对原控制点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此,在原GPS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扩充 ,新网共选设了13个点,其中3个点为一等点,7个点为旧点,新增6个点。 考虑到地铁测量误差分配到GPS测量的误差精度要求(相邻点位中误差小于±10mm),为加强控制网整体强度,1994年采用一次布设,两级观测、整体平差的原则设计和布设GPS网 .一级网由两个重叠的大地四边形组成,二级网为一级网下加密的三角锁。 4 断面测量 在地铁隧道中断面形式多样(包括矩形、直墙拱形、椭圆形、传统形、圆形、变截面6种 ),一般要求直线段每12米,曲线段每6米测量一个断面,并根据隧道不同的断面形状,在断 面上选择与行车密切相关的位置测定其与线路中线的距离。过去很多单位采用人工直接丈量 的方法,精度低,速度慢,工作非常繁重。随着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的发展,断面测量仪面 世后,断面测量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该仪器不能实行一站多断面测量,而且价格昂贵,很多单位无经济能力问津。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应用,采用全站仪、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和觇牌组成断面测量系统 进行断面测量,利用该系统进行断面测量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将全站仪和觇牌安置在隧道中线点上,首先测量置镜点至欲测断面中线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并将水平角置零,然后就 可连续依次测量多个断面测量点水平角和垂直角信息,并自动传输到数据采集器之中,并通 过计算机经运算既可求出待测点与中线距离。最终以数据表格和断面图形式输出观测成果。另外,为保证测量的断面垂直于中线,在觇牌上安置有简单照准装置和水平度盘装置,不管是直线、圆曲线还是缓和曲线段,都可以根据事先计算好的觇牌至仪器方向与断面夹角值标 定出断面方向。另一种方法是将全站仪或觇牌安置在隧道内任意位置,即测量仪器或觇牌在 非线路中心进行断面测量。该方法利用任意安置仪器或觇牌的点与线路关系,通过计算机确 定断面里程和议程,从而进行断面测量。上述两种断面测量方法速度快,使用方便,而且可 以充分利用本单位现有测量仪器设备,具有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铺轨基标测量 铺轨基标是高标准轨道混凝土整体道床的轨道铺设控制点,精确地测设铺轨基标是保证 轨道施工质量的关键。即将颁布实施的《地铁施工验收规范》中地铁轨道验收标准要求:平面上轨道中心线与基标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mm,轨道方向在直线上要远视直顺,用10m弦量允 许偏差1mm,在曲线上远视圆顺,用20m弦量正矢,根据曲线半径圆曲线,允许偏差为1―3mm ,缓和曲线允许偏差为2―5mm,高程上轨顶标高允许偏差2mm左、右股钢轨顶面水平允许偏差为1mm,在延长18m的距离范围内,无大于1mm的三角坑,轨顶高低差目视平顺,用10m弦 量不大于2mm;道岔精度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要满足里程位置允许偏差2mm,导线及附带曲 线允许偏差1mm,附带曲线用10m弦量,连续正矢允许偏差为1mm,轨顶标高允许偏差为2mm,全长范围高低不大于3mm. 从上述地铁轨道验收标准不难看出,由于为节省工程造价,地铁限界预留的安全裕量比 较小,线路在隧道中调整空间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地铁轨道验收标准主要对铺轨基标中线与指导隧道施工的线路中线或结构中线的偏差作出规定。同时,为使线路圆顺,对单位长度 相邻铺轨基标间的相对精度也提出了要求。根据轨道验收标准,我们总结制定了铺轨基标测设精度要求和基本方法。 5.1铺轨基标测设精度要求 为保证线路圆顺和基标相对精度,对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的测设精度制定如下要求: (1)控制基标测设精度要求 两控制基标相邻边长间夹角平差后的值,对设计值而言误差不得超过6″,基标测设的角度测量中误差<±3″;基标高程测量的水准路线闭合差小于8 L mm;距离测量误差直线 段小于1*/5000;曲线段小于1*/1000. (2)加密基标测设精度要求 直线段纵向误差每6m小于6mm,曲线段每5m小于5mm,偏离中线小于±1mm;相邻基标高差小于±2mm. (3)道岔基标测设精度要求 道岔铺轨基标位置横向误差不大于±2mm,主线、侧线交角较差不大于±10″,高程误差同加密基标。 5.2铺轨基标测设基本方法 由于地铁施工时车站控制点一般从地面直接投测,精度比较高,加之车站线路一般为直线,线路与站台间距限差要求很严,不易在车站进行线路调整。 (1)中线调整测量和精密水准测量 以“铺轨单位”两个车站中的中线控制点为起算控制点,与在区间隧道内的原有施工中线控制点布设通过左、右线的附合导线。如左、右隧道之间有联络线,则应布设结点网。平差后导线点坐标和原来坐标比较,当其较差不影响隧道限界时,即可用这些中线控制点进行下一步控制基标测量工作。如果影响隧道限界时,则应会同设计等有关人员改移或调整中线至允许误差内的合适位置上。 在“铺轨单位”中布设一条通过左右线的精密附合水准网,在区间埋设精密水准控制点(尽量利用施工水准点),水准点间距为100―200m,精密水准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施测,水准网闭合差小于8 Lmm(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千米计)。 (2)铺轨基标测量 控制基标的测设。利用调整后的中线控制点测设控制基标,控制基标分为初测、串线测量和调线测量三个步骤。 ①初测:根据事先计算的控制基标测设数据,用坐标法测至地面,并精确测定其位置。 ②串线测量:对“铺轨单位”中的控制基标进行串线测量,检测控制基标间角度、边长等几何关系是否满足设计精度要求。当控制基标间几何关系超限,并与线路存在较大偏差时应进行调线工作。 ③调线测量:调线前,先在室内计算控制基标间夹角实测值与理论值较差β,β值超 过6″时,可根据β和控制基标间距计算出控制基标在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改正值δ,然后 在现场对β超过6″时所涉及的控制基标进行归化改正。归化改正时要照顾到相邻基标改 正值的相互影响,往往仅改正一个点就可使相邻点几何关系满足要求。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还很不平衡,尚跟不上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大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利用新技术及地面测量先进技术设备,把传统的手工测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研究,不断拓宽工程测量服务新领域,开创工程测量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而努力奋斗。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地下铁道工程施工的监控量测及沉降分析 摘 要:在城市地铁施工中,保证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安全非常重要,为了安全施工,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控量测。文章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苏州街站,介绍了地铁施工中监控量测的目的及项目、沉降变形的原因及规律分析。 关键词:地铁;安全施工;监控量测;沉降变形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苏州街站,站位位于海淀南路与苏州街交叉路口,站位与海淀南路基本平行(东西向),车站北侧苏州街以东为亿方大厦(13层)、海淀区机电设备厂住宅楼(11层);苏州街以西为六层住宅;车站南侧苏州街以东为五层建筑物,苏州街以西为航天长城大厦(15层)。 苏州街站为直线侧式车站,总长195m,其中两端为双层双跨单柱结构,长166.0m,宽22.5m,覆土厚度为6~7m;中间为单层双连拱结构,长29.0m,宽16.4m,覆土厚度为12m左右。车站主体双层地段及风道挑高段采用“PBA”法施工,单层地段采用“中洞法”施工,风道标准段采用“CRD”法施工。 2 监测目的及项目 2.1 监测目的 苏州街站监测方案设计以安全监测为主要目的,同时考虑积累地下工程施工经验、验证修改设计参数、对地层参数进行反分析的需要。 2.2 监测项目 苏州街站双层主体结构采用“PBA”工法施工,目前主要进行导洞的开挖支护施工。依据导洞的实际施工情况,监测项目主要有地面沉降监测、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导洞拱顶沉降、导洞收敛等A类必测项目。另外,我们还进行了围岩土压力量测、初支格栅应力量测等B类选测项目。降水水位监测由北京地质工程公司负责实施。 3 沉降变形的原因及规律分析 3.1 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选用了苏州街站地表沉降量最大的D1-3测点(累计沉降量为19.01mm)进行分析,在进行地表第一次监测时,监测值与初始值相同。随着导 洞的开挖,地表沉降按规定的频率进行监测,地表沉降监测变化曲线见图1。 从测点变化曲线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测点有两个明显的沉降区域,时间分别相对应于主体下部导洞开挖通过时间和上部导洞开挖通过时间。 ②第一个沉降区域时间明显较第二个沉降区域时间长,这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合。下部导洞因主要位于砂卵石地层,施工进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上部导洞拱部因主要位于粘土层,施工进度较快,持续时间较短。 ③第一个沉降区域沉降速率较第二个沉降区域沉降速率小,这主要是因为上部3个导洞施工进度均较快,对地表的影响较大;而下部3个导洞因施工进度快慢不一,通过该测点位置的时间相差较多,沉降速率较小。 ④导洞全部通过后,地表沉降值即趋于稳定,这说明影响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为洞室的开挖。锚喷支护完成、洞室成为闭合的稳定结构后,对地表的影响将明显较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的重点应为每一循环开挖的时间和洞室闭合成环的时间。 ⑤因为上部导洞和下部导洞开挖过程中,对地表沉降有一明显的分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后续的扣拱施工中,地表将出现另一次明显的沉降。 ⑥“PBA”工法施工的暗挖车站,地表沉降值及沉降速率有明显的分界,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很难找到一个函数(无论对数、指数、幂函数)将所有的沉降进行模拟。 ⑦D1-3测点所处断面沉降见下列数据。 D1-1:13.74mm D1-2:18.21mm D1-3:19.01mm D1-4:17.48mm D1-5:11.33mm 3.2 拱顶沉降规律分析 选用与地面沉降测点位于同一里程的上部中导洞拱顶沉降点F2进行分析,F2测点累计沉降值最大为11mm。为便于分析,进行曲线模拟,我们取沉降值的绝对值做出沉降曲线,见图2。 对该曲线进行了回归分析,模拟曲线函数为。从沉降曲线图及地表沉降曲线图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上导洞拱顶沉降值小于地表沉降值,这主要是因为地表沉降值是由于多个导洞开挖时引起的,但拱顶沉降主要为单个导洞开挖后引起的沉降。 ②从沉降曲线图中知道,在初步沉降后,又出现了一次较大的沉降区域,这是因为F2测点位于风道挑高段导洞与车站主体导洞相交的地段,风道挑高段后期施工导洞开挖时引起又一次较大的沉降。 ③因为F2测点沉降受多个导洞开挖影响,造成了模拟曲线的与实际的沉降曲线相差较大。 4 对监控量测工作的体会及建议 4.3 对今后监测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①苏州街站暗挖车站双层结构施工有6个导洞之多,拱顶沉降测点、收敛测点、地面沉降测点较多,监测工作量很大,而且地表监测受交通影响较大,建议统一制定围岩稳定的标准值,即地下无施工时,监测值达到一定的标准即可停止监测。 ②加强对各测点的分析。沉降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应加强对监测数值的分析,了解引起沉降的主要因素。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浅谈铁道工程项目前成本控制 【摘要】:介绍了铁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几种方法,提出了如何进行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和分析,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铁道工程;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的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进行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种消耗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人,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出好的经济效益。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1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l)全员控制 项目成本是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项目的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班组,也包括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成本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2)全过程控制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形成项目成本的全过程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投标阶段,要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实施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过程中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总之,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1.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2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1.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性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合理。最后在成本控制中出现的业绩,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1.4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首先,严格按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执行,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监督和限制;其次,提高施工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2.成本控制的途径 成本控制的内容就是对工程项目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控制,其有效途径可以从降低成本着手,确保项目目标成本的实现。 2.1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的控制,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二是对材料价格的控制。 (l)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定额中没有的材料,则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办法,根据上期实际消耗量,结合当月具体情况和节约要求,制定领用材料指标。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过了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堆放、仓储的损耗。 (2)材料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由于材料价格是由材料原价、材料供销部门手续费、包装费、材料运费及损耗费等组成。因此,在控制材料价格时,选定合格的供应商,实行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择优购料;合理组织材料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费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2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控制与材料费控制方法相同,实行“量、价分离”的原则。 按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的定额工日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项目工长,由项目工长进行包干控制。 人工单价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项目经理与施工班组的人工费承包合同来确定。人工费的控制除了采取上述办法外,还必须从项目人员的动态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少2、3线及富余人员等方面加以控制,以节约人工费支出。 2.3机械费的控制 机械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组成。为有效控制台班支出,要合理的安排施工,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因施工组织不当而引起的设备闲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尽量避免窝工,提高现场设备的利用率;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因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做好上机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工作,提高机械台班产量。 2.4运杂费的控制 铁路工程的运杂费是指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机电设备等由材料厂运到工地的料库所发生的费用。它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其他有关运费和材料管理费等。 控制运杂费应在保质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材料的装卸和运输,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减少或避免重复搬运。 2.5管理费的控制 现场管理费在项目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项目具体使用和开支时弹性较大。所以管理费的控制与核算都较难把握,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项目机构要合理配置,力求精简,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核定项目管理费开支指标,项目经理在规定的开支范围内有权自主支配,超计划使用则需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 控制项目机构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企业财务部门要对项目管理费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逐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找出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3.搞好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 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3.1搞好成本预测工作 成本预测是提高项目效益的前提。为了使施工项目的各级领导掌握主动和运筹帷幄,对施工的经营活动及其可能达到的经济效益,必须做到事前心中有数,并为达到预期的目标采取有利措施进行控制,把事后报帐变为事前算帐,进行有目的的管理。 3.2搞好成本控制 搞好成本控制除前述外,还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项目的财务管理,搞好基层成本控制,要始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严格资金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支出; (2)严格验工计价,正确反映施工成果,推进优质优价和现场验工的计价方法,把验工计价与工程质量挂起钩来,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3)施工中应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进度、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3.3加强成本核算工作 成本核算必须遵守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严格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未完施工工程成本与已完施工工程成本、承包工程成本与专项工程成本的界限,不准挤列、少计、漏计、估列工程成本,以及以预算成本代替实际成本进行的成本核算。 3.4开展成本分析 工程成本分析应采取定期分析与经济分析、针对性分析与全面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工程成本综合分析和单项专题分析。只有通过开展成本分析活动来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拟定整改措施,才能推动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4.结束语 工程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向成本要效益,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观念是项目经理应牢固树立的思想观念。因为工程项目的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营目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就是在市场竞争中,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运用经济规律组织施工,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在搞好工程成本控制的同时,还要开展增产、节能降耗的活动,以及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降低成本,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如民工队伍的使用管理、验工计价的审核管理、材料的采购管理等,企业的整体效益才能得到提高。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论铁道工程建设的风险与安全管理 【摘要】铁道工程建设作为我国主要的道路建设项目之一,其自身的建设安全程度与风险管理必须受到重视。现阶段铁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本身存在问题,铁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作为铁道建设部门应该大力加强铁道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关键词】铁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风险 一、铁道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引发的风险 1.1施工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道建设与施工前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引导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隐患和问题,导致铁路建设工程整体性的发展出错。铁路施工工程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这种工程建设主要依赖线路工程系统、通讯工程系统、信号工程系统、工程信息系统、设备供应系统进行全面的施工与协调发展,在这些工程设备与项目中,有任何一种没有调整好或者是准备充分就会引起发展的不足,导致施工企业和铁道工程单位出错,降低铁道工程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前期准备工作对于铁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整个铁道工程建设的发展动力。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都会直接影响后续单位的作业,造成时间和经济上的浪费,亦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安排和质量控制,进而影响运输安全。 1.2违规违章施工 在施工中都存在违章施工和违规施工这种现象,违规施工和违章施工本身是一种违法行为,因其自身具有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会导致铁路施工发生不可预期的事故或者后期的发展产生障碍。一些铁路建设项目发生事故后会发现其实存在违规违章建设的问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在事前得到控制。究其原因,是由于某些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规章制度,技术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方法去操作和施工,影响了施工工程的质量,导致线路没有达到预期的承载力,降低了线路强度,从而引发事故。 1.3随意变更施工计划 铁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预先设计过程中的不可预期因素导致的建设障碍造成了施工计划的变更,施工计划的前期编制因为自身存在问题,所以很容易产生许多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建设单位为了弥补和修正这些缺陷,必须要做出计划的更新和变更,这就对计划产生了很多影响,导致了施工计划的安全受到了影响,因为某一个点的改变或者更新很可能产生很多新的风险与问题,铁路施工本身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过程,因为某一个细节的变化很可能对整个铁道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扩大建设风险,降低安全程度。 1.4施工基础管理及施工组织薄弱 我国在铁道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进行全面化的管理和维护,对组织管理和组织创新也进行了全新的发展定位,但是因为组织中人员的配给存在差异,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也存在高低和好坏,对铁道施工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和破坏,很多人员因为自身不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所以不能胜任当前的工作职位,工作职能也存在不足,导致了工作发展的水平降低。铁路施工的基础工作和基本管理环节因为需要整体人员的互相配合,所以人缘素质不统一,人员工作能力不协调会导致整体工作能力的涣散,降低组织协调性和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还会引起较高的施工机械故障率和施工安全管理能力的降低,对施工人员的心态是一种考验,降低了施工调度的整体协调能力,留下了安全隐患。 1.5现场监管不合理 现阶段的铁道建设施工现场是系统化的一个整体工作环境,如果采用单一化的各部门独立负责制度,对铁道建设的现场管理会造成一定的障碍,个人管理能力也存在能力的高低,会引起组织管理的整体性不足。在铁道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安全防护人员本身缺乏专业素质和专业性的知识,在技术性问题和专业化水平上欠缺一定的知识,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整个铁道工程建设的风险扩大。 二、铁道工程建设风险存在的原因 2.1施工单位人员素质差 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带动了施工技术的发展,对设备和施工单位的工程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工程素质的滞后导致了施工中设计与实际施工的矛盾,最终导致施工质量不过关,留下安全隐患。 2.2工作作风不谨慎 施工管理单位的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安全和其他工作的关联,没有对施工单位进行及时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两者都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的把握不到位,关键岗位的人员任用上缺乏公正性。从而出现了施工的准备工作不完善、违规施工、计划不科学、监管不力等后果,施工安全管理不合格,安全性也没有达到标准。 2.3施工缺乏整体意识 铁道施工本身是一个系统化和复杂化的施工过程,因为缺乏相应的科学化管理所以导致整体性较差,施工单位没有整体性管理的意识,从而导致各个部门施工作业的流程和步骤无法实现全部统一,部门之间缺乏配合,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铁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途径 3.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道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整个过程都必须保证在安全的操作下进行,而且对待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树立一种“安全第一”的理念和思想,端正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工作意识,改进工作模式和方法,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有效资源,严格审批每一个施工步骤,科学管理施工工作,每一位员工要尽可能的遵守工程建设规章制度,稳定好工程建设的步伐和节奏,管理人员要充分提高自我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文化水平,将工程建设的安全防范工作放到最重要的地位,采用科学和可靠的模式与手段进行管理。 3.2保持施工安全管理的先进性 因为施工技术的标准逐渐提高,因此施工技术工艺也要相应的提高,根据现阶段施工工程过程中的一些要求的投入相应提高,铁道工程建设施工各个部门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利用资金充实科学设备的购买和技术设备的储备,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改善工程施工的不足和缺陷,提高施工要求,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为铁路施工工程提供安全的保障,降低工程整体的风险,还需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仪器进行信息的储备和安全管理,提高现代化程度。强化施工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整体合作,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施工部门在考虑有利于施工的基础上要考虑到管理部门的要求,管理部门也需要考虑到施工部门的特点,相互协调,寻找最优化的合作方式。 3.3采取合理的施工组织形式 目前铁路项目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施工点非常多,遍布全国各地,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形式,以此来为铁路施工服务。改变以前采用的分散、机械的重复式作业方法,采用集约化、规模化作业。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铁路施工项目的具体特点和需求,采用集中或分段式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3.4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把关 对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以此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铁路施工的工程质量。针对铁路建设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投入相应的力量进行人员的培训与教授,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素质和能力,优化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帮助铁道施工工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全新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充足的技术保证和支持。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浅谈地下铁道工程测量技术 摘要:我国的地铁工程浏量工作在近些年有了长足发展,很多先进的测量技术在地铁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文章介绍了地铁测量的特点和新的测量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下铁道;测量 l 引言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诞生在1 8 6 3 年的英国伦敦,距现在已有1 30 多年,在这130里,世界地铁交通有了飞速发展。我国从1 9 6 5 年7 月在北京开始修建第一条地铁至今,天津、上海、广州地铁陆续建成,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北京、上海和广州新的地铁线路目前也正在加紧施工,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全国20 多个城市酝酿的地铁建设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作为地铁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地铁测量工作也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2 地下铁道测量的特点、内容和精度要求 地下铁道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形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地下、地面、高架三种方式的轨道工程体系,在城区它埋设在地下,在郊区它是地面或高架构筑物。 2.1 地下铁道测量特点 (l) 地下铁道工程浩大、投资大、工期长,一个城市地铁建设要根据近期、远期客流量先作总体规划,分期建设。测量工作不仅要考虑全局,也要顾及局部,既要沿每条线路独立布设控制网,又要在线路交叉处有一定数量控制点重合,以保证各相关线路准确衔接。 地铁工程有严格限界规定,为降低工程成本,施工误差裕量已很小,设计采用三维坐标解析法,所以对施工测量精度有较高的要求。 (3) 测量内容多,与地面既有建筑结合紧密。各测量体和线路联接密切,地上、地下测量工作要保证万无一失,除了要进行施工放样,贯通测量以外,还要进行变形监测等项工作。 (4) 测量内容多,与地面既有建筑结合紧密。各测量体和线路联接密切,地上、隧道及车站内的控制点数量多、使用频繁,应做好标志,加强维护,为地铁不同阶段施工及后期测量工作提供基础点位及资料。 (5) 地铁位于城市,沿线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能见度差、隧道埋深浅,地表沉降变形等都会给地铁施工测量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2 地下铁道测量工作 地下铁道测量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和运营阶段全部测绘工作。地下铁道测量工作除了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与地形数字资料满足规划、设计需要外,还要按设计要求标定地铁线路位置、指导施工、保证所有建、构筑物位置正确并不侵入限界,以及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对线路、建筑结构、周围环境的稳定状况进行变形监测等[1]。 地下铁道测量的主要工作如下: (l) 地面、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2) 地铁线路带状地形测量和管线调查; (3) 地铁线路地面定线测量; (4) 地铁车辆段测量; (5) 地面、地下联系测量; (6) 隧道和高架线路施工测量; (7) 铺轨测量; (8) 设备安装测量; (9) 竣工测量; 环境、线路、结构变形测量。 2.3 地下铁道测量的精度及其依据 地下铁道测量的必要精度,这是一个需要研究讨论的题目,北京地下铁道一、二期施工拟定了明挖方法施工测量的精度指标,现在第三期暗挖法施工测量精指标如下: 地面GPS控制网的点位和相对点位误差≤±10mm。 沿地下铁道线路布设的地面精密导线网的点位和相对点位误差≤±8mm。 从精密导线点将坐标传递到竖井旁的近井点的点位误差≤±10mm。 ④ 从地面近井点通过竖井向地下隧道内传递坐标的误差≤±5mm。 ⑤ 从地下竖井底通过横通道将坐标传递到线路正线隧道内的坐标测量误差≤±5mm。 ⑥ 地下隧道内的控制导线最远点的点位误差≤±15mm。(一般为500mm的地下控制支导线)。 ⑦ 地面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精度限差8/L(L为公里数)。 ⑧ 从地面向地下隧道内传递高程的误差为≤±3mm。 在建立地面控制网估算精度和贯通测量的精度估算时,还要留些裕量,那么各项测量精度还要适当的提高。 3 地面平面控制网测量 地铁平面控制网分首级GPS控制网和二级精密导线控制网。在满足规范前提下,平面控制网点还应布设合理、灵活,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在工程实施阶段,应按原测精度对控制网进行定期全面复测和不定期局部复测,确保网形结构的连续、稳固和使用。因此,点位的选埋和维护是地面测量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3. 1 GPS控制网应收集的基础资料 测区中央子午线、坐标系转换参数、椭球参数、起算点已知坐标、测区高程异常值、测区的平均高程。这些基础数据为保密资料,应严格按照保密协议交接、签收和使用。 3. 2 精密导线网 精密导线点应尽量沿地铁线路布设成直伸形状,形成挂在GPS点上的附合导线、多边形闭合导线或结点网。选点和观测是控制精密导线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工作的重点是精密导线的选点和观测,难点是选点工作。根据地铁线路附近GPS网点位的分布通视情况,车站、竖井的设计位置,经过现场踏勘后可以初步在线路平面图上绘制精密导线网形,根据规范和测区环境条件详细制定出外业测角、测边以及高程联测作业方法等。 3. 3 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探讨 近年来,由于设计技术发展、施工工法进步,测量设备更新,根据具体情况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形式不一,部分指标突破规范要求。如用GPS网一次布设完成平面控制、个别地段加密精密导线点与主网一起施作完成的布网形式,代替地面平面控制网分两级布设; 盾构法施工的广泛应用,区间竖井较少,由此布设的地面精密导线网平均边长远大于350m的规范要求。这些情况结合了工程实际,使用方便,同样满足施工要求[2]。 3. 4 新线建设与已有线路结合部位控制点较差处理 在地铁设计线路的交汇处,新建的地面控制网必须与原网进行联测,会出现同一个点在不同时期的控制网下有不同的坐标,处理坐标较差方法为:高等级起算控制点位尽量选择一致,以减少系统误差。当较差较小时,既有线采用原坐标,新线采用新坐标而对施工加密点、隧道洞内控制点进行强制平差;当较差较大时(不能大于50mm 的规范规定) ,实测交叉部位处既有线路在新线控制网下的中线坐标提交设计进行解决,使设计和施工在一坐标系统下,从而解决控制点较差问题。 4 地下铁道工程测量展望 伴随工程测量技术的变革和进步,地下铁道测量工作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G PS 定位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物探方法进行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激光准直和扫平仪、全站仪与计算机组合测量和数据处理系统、施工变形测量监控量测自动化系统等新技术都在地下铁道测量中得到应用。随着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随着城市地铁交通事业的发展,地铁建设的地下铁道工程测量技术也将会从理论到实践,有进一步完善发展,新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学习一点冻土区铁道工程施工技术 本文在分析多年冻土的特性以及多年冻土地区铁道路基工程和桥涵基础工程所采取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铁道施工工艺的正确选择是解决路基施工的技术关键,对多年冻土地区的混凝土施工工艺也作了一些陈述。 冻土特点;施工技术 笔者通过学习研究,了解了一些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基本常识。我国有很多地区是冻土地区,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面积占全国国土的八分之一,原来是我国唯一一个不通铁路的省区,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作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民族交往和社会发展、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政治和经济意义。学习一点冻土区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大有裨益。 一、多年冻土的特性及其对铁路施工的影响 冻土是一种有其特殊性的土体,冻土的特殊性在于冻土的物理特性与稳定密切相关,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且性质不稳定。冻土还与土中含冰量有关,而含冰量又直接与温度有关,它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造成冻土的力学特性发生巨大变化。冻土在正负温度交替变化过程中水分产生剧烈的相变,伴随产生土体体积的变化,表现在工程建设中就是冻胀和融沉变形。多年冻土具有的流变性、融沉性和冻胀性对铁路建设影响严重。 上图:青藏铁路通车后,列车在千年冻土区奔驰 由多年冻土引起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融沉、冻胀和冰椎、冻胀丘、融冻泥流、热融滑坍、热融湖塘、沼泽湿地、厚层地下冰等不良地质现象。融沉是指多年冻土融化,使建在多年冻土区的建筑物地基变形和破坏,主要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基向阳侧边坡和路肩开裂及下滑、路堑边坡溜塌等。冻胀是土体冻结时产生的最重要的物理一力学过程,是因为水由液体变成了固体,体积膨胀增大而产生的,表现为地表的不均匀升高变形。 二、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施工原则 对于路基施工而言,保护冻土,控制融化,破坏冻土原则是路基施工应该遵从的原则。 (1)保护冻土原则指应用该原则设计、施工的路基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能保持其热稳定性。即人为上限始终控制在指定的深度范围内,保持其下卧多年冻土的冻结状态。 (2)控制融化原则是指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允许所设计的路基基底(或边坡)多年冻土逐渐完全融化或产生局部融化,而且经融化下沉变形量计算,可以将融化速率和深度控制在路基稳定性所允许的变形范围之内。 (3)破坏冻土原则是指在设计文件中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将基底(或边坡)多年冻土融化或清除(全部或达到设计深度),并将融化后的水份疏干。 三、多年冻土地区的桥涵基础施工技术 1.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地基的设计主要要注意保持冻结,允许融化两大原则。桥涵基础施工的重点是拼装式基础施工和现浇基础施工。基础拼装是工序中的一项重点与难点,为了有效的控制基础拼装的正确就位与平整度要求,施工中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1)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拼装,从入口端开始依次拼装成型; (2)拼装前放出基础的轮廓尺寸,并在构件上标出中心线及吊装顺序的编号,以确保基础的正确就位; (3)垫层顶面严格找平,以确保基础均匀受力,同时做到基础的顶面高差满足设计要求; (4)拼装过程中,为了精确控制基础块的正确就位,技术人员采用经纬仪现场控制每一基础块的就位; (5)为了保证涵节拼装的顺利进行,在基础拼装完成后立即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沉降缝的施工。 2.高原多年冻土区现浇涵洞基础施工与内地普通涵洞的施工方法基本类似,我项目队施工时采用在搅拌站集中拌合,利用运输罐车运至现场,主要不同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年冻土区明挖勘姻赌然溅吐觉佣的剧田显早强耐久吐混凝土。 (2)在水泥方面则选用了水化热较小的水泥。 (3)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控制较严。为了有效控制其入模温度,要求现场有试验人员进行旁站,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进行严格测量。对拌合物温度达不到要求的,则要求调节水温重新拌合。为了保证砂石料拌合前的温度要求,在寒季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站搭设有暖棚,并在暖棚内生有火炉,对暖棚内的温度做到严格控制,并及时做好记录。 (4)对混凝土的养护要求较严格。当混凝土浇注完毕后,便及时采取防风防冻措施,采用蓄热法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的抗冻强度后(七天左右)才能拆除模板。 四、多年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技术 多年冻土地区铁路施工多是在一些高原地带,这些地方的一些地段的河流中存在有害离子的侵蚀,部分路段还面临着强烈的风沙磨蚀。它具有低温早强、耐腐蚀、高抗冻、高抗渗等高耐久性能,另一特点是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不损失。负温达到极限时,混凝土也基本冻结,强度停止增长,但气温回升时,水泥颗粒继续水化,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混凝土灌注后,采取适当的加热和保温覆盖措施,较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施工。 1.原料选用。拌制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寒季施工的要求,水泥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不得与硅酸盐水泥或石灰等碱性材料混和使用,拌制混凝土用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它易冻裂物质。 2.原料试配。要根据混凝土使用部位及地质条件、原材料情况、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使用环境温度、最大水胶比、拌合物和易性要求等具体情况选定。 3.拌制过程控制。耐久混凝土应集中拌和供应,禁止分散拌和。试验室在每次开盘前应提供当次的施工配合比。拌制设备宜设在温度不低于10℃的暖棚内,拌制混凝土前及停止拌制后应用热水冲洗拌和机。 4.混凝土浇注。浇注混凝土前,应采取防、排水措施。浇注时应分层进行,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10℃。浇注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隔时,其间隔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灰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当允许时间己超过时,应按浇注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记录。施工缝的平面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应满足规范要求。 终上所述,多年冻土地区修建铁路工程技术难度大,在施工中要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施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多年冻土地区施工有效工期短,因此要快速施工,保护冻土上限不被改变。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工融合知行并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 高职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高端技能型人才 前 言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铁路工程类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传统的骨干专业,也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专业。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使之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学工融合、知行并进”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和动力。自2008年起,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根据铁路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在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形成了符合专业实际、切合行业发展需求、具有铁路特色的“学工融合、知行并进”人才培养模式。“学工融合”为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课程标准与铁路行业标准相融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知行并进”是指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通,强调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将学生培养成为“懂设计、精施工、善维护、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是以“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铁路施工企业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和铁路运营企业线路工、桥隧工等职业岗位,按岗位能力和职责要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切入点,采用“专业+项目+服务”的模式,以培养铁路施工与维护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三是适应生产一线,试行“紧随铁路,柔性学期”灵活组织教学,采用“九周学段制”,学习与工作交替、学校与企业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学工融合、知行并进”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涵 一、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以生涯为目标——确定改革方向。使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能力,并拓展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以铁路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技能鉴定项目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涵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创新教学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系统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5.以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注重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能力。 二、改革现行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实行每学年四小学期制,即每半年分两个小学期(亦称学段),每个学段为9个教学周,原来的寒暑假时间不变。上半年以“五一节”为时间节点分成2个学段,下半年以教学周9周为时间节点,分成2个学段。三年按12个学段安排教学,每学段按9周安排,不包括放假及机动。1~4学段采用并行排课(独立实践课程除外),5~10学段(顶岗实外)根据专业特点串并结合,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一般在一个学段安排完成。 三、充分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校企文化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秉承“德修身、技立业”的校训,以校园文化传承铁路铁路文化,培养学生适应铁路“半军事化”管理的职业特质,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将企业文化、学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指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习,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素质,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四、建立“三维度”教师考评体系,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建立教师执教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三维度考评体系,促进教师扎根课堂、深入一线、放眼行业,打造掌握高职教育规律、引领技术前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五、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形式多样化、校企联合一元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设高速铁路检测省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高速铁路实训工区、铁路轨道养护实训室、工程软件训练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景,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实践效果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就业呈现高质量 2009年,我们从铁道工程技术专业09级的学生中遴选40名学生组建了“试点班”。随后,在2010级组建2个试点班、2011级6个班级全面推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 试点班的师资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自编的工学结合学材,按照课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将铁路行业39个技术标准融入14门课程标准中。 教学实施采取模块化的形式进行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结合工程进度灵活施以“紧随铁路,柔性学期”的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分别于第5学段在中铁一局西宝客运专线项目部,第6学段在中铁七局巴达铁路项目部,第7学段在中铁十九局合蚌客专十一工区进行3个月的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等专业课现场教学、技术服务;第11学段设置顶岗实习,将40名学生分至中铁八局20个工程建设项目部。实践表明,“专业+项目+服务”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职业能力得到良好锻炼,缩短了毕业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2.创新“两联合、三共享、三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 根据铁路行业特点,以企业和学校的共赢为出发点,充分实现“两联合”,即联合开展工程技术研发、联合进行专业人才的全过程培养;“三共享”,即人力资源共享、物力资源共享、品牌资源共享;“三对接”,即系部与分公司对接,教研室与项目部对接,专业专任教师与技术人员对接。试点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活动,全程与铁路企业进行了多层次紧密型合作办学,校企深度合作呈现出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良性格局。 3.专业成果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工融合、知行并进”人才培养模式历经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8年,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被确立为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隧道工程》教材荣获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铁路隧道施工与控制》多媒体课件荣获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2010年,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被确立为国家级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铁道工程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高速铁路检测基地被列为省级实训基地。2011年,主持铁道部铁道工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和“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铁路桥梁施工与控制》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铁路桥梁施工与控制》多媒体课件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截至目前,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在全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43家,学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专业对口率在93%以上。 4.综合素质 通过在铁工专业9个班的改革实践,涌现出大批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素质及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超过98%、实践教学成绩普遍提高30%以上;学院三好学生96人、优秀学生干部94人、优秀学生180人;优秀团员156人、优秀团干19人;国家奖学金3人、励志奖学金57人,特等和一、二、三等奖学金累计达360人。 结 语 “学工融合、知行并进”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在全国铁道工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2011 包头)、人民交通出版社主办的铁道工程类专业与教材建设研讨会(2011 北京)、铁道出版社举办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2010 石家庄)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兄弟院校的好评;受到了省内外同类高职院校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来我院交流、学习。 2012年,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鉴定和铁路企业反馈后,一致认为该模式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并为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典范,对其他类型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铁道车辆工程论文:铁道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研究探讨 【摘 要】:铁道工程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经济效益。文章探讨了审核设计资料、施工测量、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问题研究 引言 铁道工程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经济效益。 l审核设计资料 施工前准备工作中对于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图、土石方数量等)要认真进行审查、核实。因为在设计或施工中难免出现设计人员或施工人员一时疏忽,把工程数量、尺寸、水灰比、水准点标高等关键问题弄错而没能及时上报或处理,给工程施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施工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核并作好记录。 施工技术人员在收到设计图纸后,首先应读懂图,领会设计意图。对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设计单位。设计图中采用的定形图、通用图、标准图、专用图等图号的要求,要按规定及时配齐。要掌握建筑工程本身的工程数量、建筑材料、结构尺寸及相邻工程的相互关系。另外,设计图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核,并作好记录。设计图是否与规范相符或设计中是否出现笔误;设计图是否与现场相符;与概预算相符;从设计图中了解所管工程的有关材料、机具设备,变更设计要按权限及早申报办理签证手续。 2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工作是指导施工工作的技术权威,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首先要选择一些理论知识充足、实践经验丰富,同时还要有高低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施工技术人员,保证良好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的进度。其次是在施工前对水准路线、线路中线及工程数量进行复核,参照设计资料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并作好记录。基桩是控制线路走向及标高的重要桩,在施工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损坏丢失,因此根据需要结合现场地形设置护桩,并详细绘制桩位示意图,确保部分损坏或某种原因不能使用时备用,及时安排对每一细小部位的测量工作,做好各项记录使误差符合规范要求,以满足施工要求。准备好水准仪、测距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工具,以保证施工的过程中测量的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测量仪并要保持仪器的干净,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和校验,使仪器的误差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要求之内。 3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工程的总体规划安排,要求施工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部署: (1)开工前要对主要材料分工点、项目、件名进行核算,并建立台帐。材料核算包括:三大材、特殊材、专用料的核算,并有固定的规格材料。通过工程数量,较准确地核算出材料用量。 (2)施工组织内容、格式要符合要求,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说明的编制依据,上报要求,工期安排,施工计划,劳力平衡,材料核算,主要施工机械计划,施工料具计划,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 4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工程施工,是施工工作的高潮和重点。施工负责人员如何用沉着、冷静和科学的头脑来处理如此复杂的施工局面,使整个工程的施工安排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是极为重要的。为此,对其有如下要求: (1)有内容完整、严密的施工组织、网络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 (2)有针对性强、切实符合实际的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实施性进度计划和安全质量措施。 (3)及时送开工报告(附图纸审查记录)。及时作好隐蔽工程的签证、送检工作,对墩基、涵洞基础等隐蔽工程要按规定作好施工记录,有创优规划和创样板工程措施。 (4)施工负责人要经常深入工地,对重点工序、项目,要亲临现场,对正在施工的工程位置、尺寸复核和操作程度要认真检查,对工程预留孔和预埋件要及时安排按设计位置埋好。 (5)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反应要敏感,每当一个问题出现的同时,要联想到因此而导致其它问题的产生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工期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上报审批。对于需要填写的检查记录和需工程监理签字的手续均应作好纪录、签字,并妥善保管。 5路堑开挖 5.1土方开挖方案 土质路堑开挖前先施工堑顶天沟,以防施工中地表水冲刷边坡,施工中路堑开挖底面随时保持排水畅通,以防浸泡路基。 土质路堑开挖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纵向分层拉槽施工。路堑边坡按设计坡率一次成型,避免超欠挖。每段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相应的路基坡面防护工程施工。 5.2石方开挖方案 一般地段石方开挖: 根据地质资料及现场探坑调查,挖方段石方主要为IV类强风化红褐色粉砂岩,以及大块孤石。根据现场情况,开挖应根据不同地质,不同开挖断面,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开挖方式,对深度小于4m,机械开挖较为困难的路堑,拟采取浅孔爆破,深路堑采用深孔爆破,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控制坡率,其它部位采用松动爆破。开挖前,先进行爆破试验,选取最佳爆破参数。大块孤石根据厚度及大小选择炮孔数量及装药量,爆破后,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人工配合机械刷坡,修整路面。①纵向分段开挖。对路堑堑壁不厚的一侧,根据现场地形条件,适当地选择一处或几处将堑壁挖通,钻孔,则在上部钻孔,采取分段台阶爆破。②纵向错台分层开挖路堑开挖平均深度在10m以上时,采取自上而下分成两层依次进行。③分层拉槽开挖。对于路堑深度在15m以上时,开挖可分为5m左右一层,以最上层顺线路中心拉槽开挖,槽宽以挖装机械施工所需的工作场地为限。当中心槽前进5m左右就横向开挖。上层进行5m以后,下层可拉槽跟上,即分层拉槽开挖。④石方爆破设计。爆破时起爆网络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起爆网络,炮孔排列和起爆顺序,根据断面形状和岩石性质,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采用V型或梯形起爆网络,导爆索引爆。 5路堤填筑 5.1施工前准备工作 路基填筑前对现场进行认真勘察,特别是高填土地段,需严格核对现场与设计文件是否一致,有无不良地质地段(如坑穴、泉眼、局部松软等),清除植被及有机土质,填筑段地面横坡在1:5~1:1.25时,按施工规范挖筑宽度大于1m的台阶,台阶施工采取水平分段、高度分层施工。地面坡度陡于1:2.5或基底有松软地层,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处理。半填半挖和陡坡地段,或地下水对路堤稳定有影响时,采取引排措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基底范围以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渗加固措施。
造价管理论文:谈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摘要:该文论述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政府投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且投入资金数额也越来越大,上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的项目越来越多。尤其是在2008年底金融危机之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拉动内需,更是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公路、铁路、市政基础设施等现实问题。阐述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集中表现为规模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社会影响力大。这些工程使用的大多数为财政资金,往往会为了赶工期或提高质量等原因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出了对于这些政府投资的项目在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怎样合理、高效的利用好这些资金,就成了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 1.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地质勘察、初步设计、投资估算编制等,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然而少数部门偏重于形象工程,又好大喜功,往往会忽略了对项目方案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使得方案选择缺乏科学性、投资估算不够准确、造价控制的总目标模糊,以致使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行性等各重要方面无法得到有力保障,这就造成了这些政府投资的非竞争项目的造价规模难以控制。 1.2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容易被忽视 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虽然投资决策阶段的费用仅占工程总投资的0.3%~0.5%,但是决策阶段可以控制工程造价大约30%~45%的费用。这些对项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工程造价及建成后的运营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决策阶段是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所以本文主要研究该阶段的造价管理。 1.3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不力 目前我国承发包体制和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承包商和投资者之间经常会出现纠纷。在工程施工中变更签证的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难点和重点,而政府工程尤为突出,很多施工单位就在这一环节上大做文章,利用低价中标,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百计增加变更、签证,以获得超额利润。对承包商未能严格执行的合同,工作人员往往不能根据相关合同条款,对承包商进行反索赔,而对承包商提出的索赔又不认真分析其索赔方案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依据是否齐全等需注意事项,不能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 2.决策阶段对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影响 投资决策是指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整个过程,要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各方面的比较和判断,并做出准确合理决定和选择的过程。而正确的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一般来说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项目造价的高低和投资经济效果的好坏。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是合理的确定与控制造价的前提。 对于政府投资项目来说,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更是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 项目决策正确,也就意味着对建设项目做出了科学的、准确的决断,优选出了最佳的投资方案,达到了合理配置资源,能够合理地估算出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还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这样就能及时的满足社会的需要,使相关问题得到解决。项目决策失误时,主要体现在不该投资建设的项目开工建设了,或者项目建设的地点选择出现了错误,或者确定了不合理的投资方案等现象。诸如此类的决策失误,将会给政府和社会直接带来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后期进行的合理的工程造价的计价与管理控制已毫无意义了。因此,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首先要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 2.2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寿命周期,决策阶段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决策,对项目工程造价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这些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数据的显示,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是最高的,达到了80~90%.由此可见,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其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其它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在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随着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是不断减少。决策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对顶目经济性的影响高达95%~100%。 2.3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众所周知,投资决策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按照其顺序可以分为若干个工作阶段,不同的阶段的决策,它们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准确度也就不同。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这时是初步决策的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一般在士30%以内;而在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也就是最终投资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应在土20%以内。随着决策深度深入,投资估算的误差率也是越来越低的。另外,由于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也即是决策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及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在通过工程造价的确定与管理控制工作,相应地形成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这些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这样的相互作用关系。 2.4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控制环节 2.4.1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收集准备很多资料,如社会环境、地质情况、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大宗材料采购地等等,对于要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大量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做认真分析,以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4.2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最后提出评价;前面这些工作形成的书面文字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和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因此,它的全面性、深度、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都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明文规定,初步设计的总概算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里的投资估算,两者出入不得大于10%,否则,就要对拟建项目重新决策。 2.4.3全面细致编制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计。这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主要要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研究是否建设项目,因此投资估算要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如果误差太大,必将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对建设项目准确、全面地估算的工程造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整个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2 .4.4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评价是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规定,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在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以及编制财务辅助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其评价结论是项目取舍的重要决策依据,是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银行申贷的依据。 2.4.5科学选优 立项批准之后,需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多个解决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论证、评价和优选。目前,我国这方面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专家论证和招投标方式,尽量客观、准确、全面地汇集与项目执行有关的基本数据资料,然后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根据规定的条件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意见,为决策者提供选择及实施方案多方面的建议。 2.5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管理控制造价的影响 决策阶段最核心的工作是明确项目目标定义,即投资数额、质量标准、工期要求等。而在国内历年来的政府的重大工程中,盲目决策造成的投资浪费、效率损失简直是无法估量。尤其是现在全球都面临着能源危机的情况。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由政府建设部门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但由于本阶段以经济分析和方案为主,工程量不明确,所以本阶段的投资估算准确性较差,同时,由于有些政府部门未能让项目通过审查,盲目的降低投资估算,夸大经济效益,使不能上的项目开始了建设,使能带来效益的项目被束之高阁。所以一定严把投资决策的关口,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准确地计算投资估算,这样才能保证其今后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避免了“三超”现象的发生。切记在决策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降低标准,要明白一些标志性公共建筑,具有比建筑本身更深远的意义,如果为了节约一些开支而使其变得面目全非,就得不偿失了。 造价管理论文:浅析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和造价管理 一、什么是工程造价管理 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而对建设工程造价及建安工程价格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二、公路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我国的公路建设,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不断探索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体制的新路子,推行了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公路建设部门采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在施工企业中选择最优者来承包建设,在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和工期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获得了最好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逐步转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轨道,按商品经济法则进行,造价管理工作在施工招投标中的具体应用。 1.准确编制标底 标底是招标工程项目的预期价格,能反映出拟建工程的资金额度,是工程招投标中的重要环节,在确定承包商的过程中发挥着“商务标准”的作用,准确、合理的标底是业主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满意的承包商、中标人,获取合理利润的基础。工程标底要保证质量,把工程标底控制在合理造价的下限。应反复审查造价水平的合理性,是否在投资控制的范围内。通过标底的编制可以促使招标单位事先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调查和预测,做到对价格和有关费用心中有数。在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建设中,编制标底的工作往往都以概预算为基础,对报价进行预算控制,最后同中标单位签定承包合同,通过合同价对工程费用进行预先控制。标底须控制在批准的概算或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如果按规定程序和方法编制的标底超过批准的概算或投资包干的限额,应进行复核和分析,对其中不合理部分应剔除或调整。编制标底要请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先弄清楚设计意图分析工程细目;然后,之前视察,调查当地材料单价和市场价,按照有关规定,准确编制标底,并确定有效标范围,以控制工程造价。 2.编制标书 标书所提招标条件应公平合理,符合有关规定。招标文件既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又是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签定承发包合同的基础。该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对工程招标乃至承发包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凡参加公路工程建设投标的承包商,编标工作往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现场踏勘、市场调查、标价计算和研究对策。标书的编制应该成立专门的编标小组,在统一计划安排和协调下,由施工组织计划、工程预算、设备配备和材料物资等部门分别进行工作,且各人员应分工明确。编标时应一丝不苟,充分满足招标文件中的各项要求。尤其应注意工程量的计算,按图纸计算的工程量应准确,以确保工程报价的准确性。对于有些图纸不全的,需凭经验估算的,应征询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实事求是,不准高估冒估;也不许低于成本价。同时应准确、合理应用报价依据和定额,编标程序一定要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不得擅自改动。然后由具有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较高者和领导直接参与决策,使编标和决策较好地联系起来,投标文件的编制应全面掌握投标须知、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计量支付等有关招标文件的内容,做到经济标编制合理准确、不重不漏。 三、中标后合同条款的签定应严谨、细致、工期合理 1.合同条款严谨、全面 工程承包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应明确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材料设备供应责任、拨款结算、交工验收、质量保证期、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条款中语言周密、详实,不能给予模棱两可的解释,任何模棱两可的文字,都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另外,要对合同全部内容仔细阅读和审查,保证合同内容的完整性、严谨性和周密性,保证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要重视承包方有关义务的条款和支付、质量、工期、变更索赔等条款,尽量减少甲乙双方责任不清日后扯皮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造价上升。宝硕集团化工分公司聚合 301工程就是前车之鉴,此工程由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当时为了降低造价,要求施工单位按四类工程报价,而工程概况和实际该工程为二类工程,由于没有认真审核招标文件,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到竣工结算时,发生扯皮想现象,最后不得不折中解决,使工程造价上升了 5.25%,这是不应有的损失,教训很深刻。 2.工期合理 施工工期变化时,会引起工程劳动量(人工与机械)的变化。市场中的物价是波动的,材料价格会随工期的长短而不同。因此,同一工程项目,工期不同,工程成本就不同。因此,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使施工单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面管理,必须开展对其造价、工期、质量三个要素的集成管理,这三者任 何一个变动都会影响整个工程费用的变动。在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让工期尽可能短,造价尽可能低,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通过确定最佳工期,达到最低的控制工程造价,才是我们要找的理想状态。缩短建设工期能养活包括需要安装设备和安装工程在内在建项目的自然磨损和无形磨损,能养活建设期内的贷款利息支出和价格上涨支出,能减少建设成本中相对固定成本的支出,因而有利建设工程造价的降低。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科学、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的前提下,求得建设工期和工程造价的优化组合。所以,只有把工程造价管理与缩短建设工期紧密结合,才可能达到提高投资效果的根本目的。 四、结论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搞好工程造价的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核算,发挥投资预算的效果,对于加强招标项目的管理有所促进。施工企业进行造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合理确定造价和有利控制造价,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效果。为了完成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任务,首先就要从招投标开始,扎扎实实地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 造价管理论文: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造价管理目前存在的不足 工程建设成本投资体系、生产价格体制也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不断优化,工程施工项目的造价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不足还有待弥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造价管理计价模式仍然采用定额计价 我国一直以来使用的是定额计价方式。但由于定额的计价尺度和市场摸排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造成定额标准相对落后,价格以政府定期公布的信息价为参考。所以我们要逐渐的实行较为合理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目前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仍实行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定额计价并存的基本现状。今后要逐步实行统一有序的工程造价体系,使工程价格既能够体现市场供需,又与价值规律相结合,同时与国际通用做法相一致,这是造价领域的一项长期任务。 2体制不健全,难以产生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 当前建筑市场交易中仍存在不正当竞争,不按规程办事,盲目压低工程造价、压缩工期、不按质论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许多建设项目质量差、工期长、超预算、效益低等现象。这些都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将很难与世界接轨,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3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需充分发挥其作用 我国应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在对现如今学校教材改革的同时加大这方面人员的培训,目前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比例相对较小。通过合理的监督管理,保证咨询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要认真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管理工作,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其在咨询服务和市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调控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以及得到良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施工前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把握程度,其次还有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合理管理和控制。决策阶段必须要加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设计阶段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招投标期间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避免发生工程造价与工程建设实际不相符的意外发生。工程管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施工单位应紧密围绕合同所签订的范围,合理组织施工管理,才能确定良好的施工造价管理系统,做到层层合理把关,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约施工成本,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最大合理收益。最后,工程竣工验收是完成整个工程建设目标的重要标志,即全面考核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最终验收合格的项目就可以转入使用。竣工结算管理也是工程造价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工程的技术经济交底,合理的进行管理对今后类似的工程管理将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工程造价管理应当起到更好的作用,充分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弥补我们以前在这方面的不足,逐渐使我们国家的建筑市场得到健康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管理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地进行管理,把工程投资额控制在预先估算的范围之内,保证工程竣工后取得优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才是最终的目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经济和技术的联合体,只有需要共同努力,综合协调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造价管理论文: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了实行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分别阐述了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要点,指出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在于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应抓好各个环节,才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全过程控制 近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资金的筹措难度加大,建设成本则每年以较高的增加率在递增。公路工程作为国家固定资产的主要项目,投资逐年大幅上升,相应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搞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既可以直接控制资金、节省投资,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又可以间接地规范建设市场竞争秩序,引导建设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一名工程项目负责人,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深深感到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1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目前,面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投资规模逐年翻番,而客观条件的限制、资金筹措的难度加大,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更好的控制建设成本,已经成为各级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以及建设结算阶段实行的全过程管理。只有加强每一个环节成本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才能实现资金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2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占80%~ 90%,影响该阶段的工程造价主要是:建设规模的确定、建设标准的确定、项目所在区域的选择、项目的经济规模等。有个别工程项目在决策时不顾客观规律、忽视对项目决策的经济评价,导致加大投资、减少效率,影响了项目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决策阶段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工程造价,其决策内容是决定整个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1)编制项目投资估算的必要性。投资估算是整个项目基本建设前提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决策性的文件,它是项目进行决策、筹措资金和合理控制造价的重要依据。在项目规划、工程可靠性研究报告批准后,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并作为资金筹措及向银行贷款的依据。所以,在经济工作中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反映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的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2)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在投资估算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达 75%以上,因此控制好设计阶段的造价至关重要,设计人员要有控制造价的意识,从工程规模、项目内容上要真实地反映设计意图,运用价值工程等理论来降低工程造价,收稿日期 : 2011-05-09文献标识码 : A保证设计方案不仅技术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 3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是35%~ 75%,所以设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要考虑方案的优选、材料的选择、投资效果、减少施工风险和施工成本等内容。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避免因设计图纸原因而引发的错、漏、缺现象。 1)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设计方案的质量关系到是否达到国家规划、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建设项目的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在建设完交付使用后的经济效益。要树立搞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意识,重施工轻设计的观点要克服。所以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各种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2)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前提下,要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控制不合理的变更,保证总投资额度被突破。同时分解投资和工程量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它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个子目,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也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 4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 : 1)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 ; 2)要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防治压标和低价抢标 ; 3)要严格禁止招标人员利用施工企业揽工程心切的特点,人为地要求施工单位压价让利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 ; 4)标底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评标工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对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5项目施工管理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重点是施工阶段控制,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是5%~35%,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可控制的周期长、控制面广、费用支付划分点多、造价是动态控制等. 造价管理论文:浅议环境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控制 一、前期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前期的决策阶段是环境工程的首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耗费比其他阶段小,但是这个阶段对工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项目的前期,需要对项目进行投资预算估算,其对投资评估的准确性越高,其投资效益越好,投资的评估偏差也越大,对投资效益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前期要对环境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首先,在进行相关的环境工程时,企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因此,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就是对相关财务进行评价。所以,在进行开发中对项目不能盲目的开发,如果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缺少相关的资金导致停运,就得不偿失,如果遇到是实在需要进行对项目进行开发但是财务评价又不可行,企业一定要争取国家以及地方的政策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环境工程的相关方案一定要和国民经济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于在环境工程的顺利进行,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非常有利。首先,首先,环境工程最终的效益大多体现在对环境的改善与对社会的效益上,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其次,环境工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其效益也是在一定的时期后才可以看到,这就使得其相关评价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环境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不确定的。由此可以看出,对环境工程进行国民经济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又不能少,因此,在实际的环境工程中,要不断的对评价方式进行改善,将相关的评价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得以降低,最后实现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前期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环境工程的项目可行度,这项内容不仅仅将总规划作为指导,还需要在国家大的政策下进行,特别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遵守,在对实际的调查中,对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与分析,最终将项目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制定,这也是在整个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对环境工程的建设中,设计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将技术与经济能有效的进行结合。在实际的工程中,有的工程在设计阶段所耗费的资金占工程总比不到1%。但是,却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和其他的工程建设相比,在这个阶段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并且其技术难度也是相当的大,在实际的操作与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困难,因此,在工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的理念,严格管理施工技术,对工程的质量以及造价进行严格控制,具体主要有三个方面: (1)首先,环境工程需要通过设计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在经过对技术、经济、效果、价值等一系列的比较与分析之后,综合各种因素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这不仅保障了设计质量,还确保了设计与技术、经济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2)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对限额的设计进行有效的推行。所谓限额设计主要是指依据相关的规定,按照设计书以及对决策阶段的估算进行初步设计,结合对施工图的预算,同时,在每个专业中还需要在确保其效果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按照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按照这个措施的施行,可以将工程造价的控制目的有效的实现,对于后续的建设作用是不可替换的。除此之外,进行限额的设计,还需要对施工图以及技术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其不出现变更,这也对投资设计的限额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3)在环境工程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相关的人员需要积极参与,对自身工作认真完成,对设计项目的投资进行分析,在设计阶段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实现对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环境工程的实施阶段是实现环境工程的价值以及效果展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是消耗最大的阶段,同时,也比较容易造成投资的浪费,因此,对这个阶段进行造价管理特别重要的。 一般的,可以分为3个具体的环节,即招标管理、施工管理以及结算管理。在实施阶段当中,很难做到节约投资,甚至往往会发生投资被浪费的情况,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具体建设当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造价进行严格地控制,保证经济效益以及技术的成本在预定的范围之内。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只是依据最开始的招标价格进行结算以及核算,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动态的管理机制相当缺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负责人对市场缺少了解,并没有从实际出发,仅仅局限于和招标的造价对比中。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要对市场不断进行调查和跟踪,了解市场行情,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浪费,才能保证材料的质量以及价格的合理。 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需要相关监督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签证,这一环节是对工程建设进行把关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工程的最终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取决于这一把关环节。所以,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工程造价有全面专业的认识,如此一来,才可能将这一把关工作做好,才能够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多报、作假等现象,才能够确保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 四、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阶段,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结算审查工作一定要做到位。首先,对工程量的审核要严格。工程造价相关审核人员对于完成的项目与内容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内容对工程进行核算,预算外的部分费用要尤其重视,对于未完成的内容与未按规定执行的内容要对其费用进行适当的核减;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不得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项目,要核查清楚,不得任意高套,应符合实际情况;对于定额缺项的项目不得任意高估,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对各分项进行审核,重点在于重复列项的审核,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图纸、项目内容等进行较为全面的熟悉与掌握,确保各列项的准确无误,不得重复列项,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各分项进行认真审核;最后,审核人员应根据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以及地区的相关管理规定,对合同写明但未按合同履行且造成风险的费用要对其进行核减。审核完后,应编制符合实际的竣工结算报告,分析投资的使用情况,对超支部分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结语 环境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整个环境工程建设之中,其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与最终效果,因此该管理不仅需要连贯、全面地进行,还需要一定的系统性。只有加强每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工程建设当中的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最终实现环境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造价管理论文:信息技术的成本造价管理 一、信息技术对成本造价提供了便利和优势 信息技术对成本造价的作用显而易见,即便利、高效,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各种信息,并且进行科学高效的检索,而且还可以动用各地的人力进行不同地域的信息采集和搜索,可以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使得消息的流通性增加,新政策的出现能够及时的被管理者所知悉,减少成本造价的政策影响因素,这些都使得成本造价管理更加便捷、高效,所以,信息技术对成本造价提供了便利和优势。 1.信息技术使得信息大量集聚,有利于成本造价高效的定位信息 首先,信息技术在当代的流行,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渠道,大量的信息不断地通过信息技术呈现于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信息得以积聚,同类性质的信息的集聚给成本造价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使得成本造价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成本造价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筛选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可以运用数据库录入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也可以运用信息检索技术科学、快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技术,这使得成本造价者在信息的搜集上面,大大的节约了时间,这便为成本造价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持,那就是效率上的提高,资金上的节省,在当今,成本造价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使用。 2.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成本造价提供了便捷,节省了人力、物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搜集方法,不再依靠人力搜集信息,这便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不再依靠动员大量的人力去进行不同地区的信息搜集,因为信息技术使得各种资源共享,即使处于异地,也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技术,这样就可以实现标准化信息的使用,并且减少了很多重复的信息搜集步骤,并且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每个地域的信息都可以广泛的传播运用,为成本造价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成本造价的管理缺少了信息技术便会变得十分低效率,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成本造价提供了便捷、节省了人力、物力。 3.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消息的流通性提高 成本造价也有一定的政策管理,国家会有相应的政策不断出台,行业间也会有不明文规定的行业政策的更新,信息技术使得成本造价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收到新政策信息,这也为成本造价者在造价时避免出现与政策相违背的情况出现,这也使得成本造价的效力有所提高,并且可以促使成本造价管理规范化的实现。 二、如何更加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在成本造价中的优势 1.建立完善的综合信息技术库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库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因此,必须要有完善的系统,完善的系统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是网站,一是网络数据库,还有其他系统也可运用于信息技术的搜集,网络数据库的开发使用可以使信息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并且可以为各地各种管理者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源,网站的开发运用也可以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数据共享提供了便捷,所以,建立网络数据库十分重要。 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成本造价控制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造价,而这种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信息技术的母体网络便是十分重要的成本造价控制工具,企业通常会建立自己的局域网络,在局域网中实现会议、意见、座谈等的召开提出,改变了传统的会议模式,这样的内部交流模式与外部沟通模式使得成本造价更加高效便捷。成本造价可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获得符合自己企业或公司的信息技术,并且高效便捷,因此,企业可以访问信息技术网站,或者加盟一些权威的信息技术网站,以此来获得最新最高效的信息技术。 3.加强各区域、各团体的社会协作,创造共赢价值 区域间的社会协作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资源共享有利于企业资源搜索的效率的提高,社会协作可以打破区域的限制,通过不同地区的信息搜集员搜集信息后,共享于网络,便可使其他区域的信息使用者同样可以使用到自己区域的信息,这使得个个区域的效率都有所提高,资源共享的作用将对成本造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降低了信息采集的成本,同时,节约了成本造价的费用。信息采集不再依靠传统的方式即依靠大量的信息采集员去往各地采集信息,这便大大省去了人力负担,同时节约了时间,使得整个工程或项目的运转速度加快,整体效率都有提高。 三、结束语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出现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技术的运用,那么成本造价也不例外,成本造价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成本造价管理上也越来越明显,庞大的资源,便捷的科学搜索方式,快速的检索性能,都使得成本造价的速度和效率有所提高,因此,信息技术对成本造价管理的支持作用不可或缺,离开信息技术的成本造价管理将会失去优越的竞争力,所以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对成本造价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成本造价管理中的作用。 造价管理论文:怎么有效制约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 近年来,国内建筑行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的建筑项目日益增加,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制约与管理成为建设者尤为重视的理由。通过招标竞争选择承包商,使工程价格日趋合理,这将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还能够不断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制约,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设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中,招标投标是造价制约的关键阶段,招标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实施的成败。本文正试图通过招标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认识招标过程中的造价制约策略,以及通过这些策略来合理的确定和有效的制约工程造价。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造价;工程量清单 1、工程造价制约的目前状况 国外建筑行业对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制约相当重视,把此阶段的工程造价作为“在当前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下,其所体现的效益是商业和公司所关心和需要的”重点加以关注。项目实施中进行招投标,由承包商报价,有关造价的预算工作委托给造价工程师进行。政府项目投资制约主要依据批准的预算,其投资和预算的确定主要依靠已完工程造价的资料进行估算。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制约体现在三个方面:获得竞争性投标报价、有效评价最合理报价、签订合同预先制约造价变更。新的计价模式赋予三个方面造价制约工作新的内容和新的侧重点。工程量清单成为报价的统一基础,有力地保证了竞争性投标报价;无标底合理低价中标评标方式使评选的中标价更为合理、合同条款更注重风险的合理分摊,更注重对造价的动态制约,以及注重对价格调整以及工程变更、索赔等方面的约定。 2、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有效制约的重要性 建设单位制约工程造价的首要任务是建立高效的招投标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运用实施,实际操作中招投标活动更加法制化、规范化。通过项目招投标不仅可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施工企业,以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完成,而目也可使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且较为合理的工程造价,并迫使施工单位在薄利或保本的基础上,为竞争获取项目而作出一定程度的让利。我国目前状况施工招投标推行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逐步建立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方式。建设单位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在招标文件中不仅包括通常的内容,还可提供工程量清单给投标人制定投标报价文件以供参考之用。在项目评标中,对投标企业报价的评审应从总报价和单项报价两方面综合评审。总价符合要求并不能说明单项报价符合要求,总报价最低并不能说明单项报价最低。投标单位常在保持总造价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将工程量完不成或可能变小的项目单价降低,而将可能变大的项目单价提高,以期达到在竣工结算时追加工程款的目的。因此,评标时不仅要做到单价和相应工程数量的综合评审,工程数量大的单价要重点分析,还要做到单价与施工方案、工作内容、技术工艺的综合评审,从而择优遴选施工企业。而对于施工单位,制约工程造价的重点是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报价太高,中标机会很小;而报价太低,虽然增加了中标的可能性,但是会给施工单位带来项目亏损的风险。所以,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实践经验证明,准确、严谨的招投标文件可以较好的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降低履行合同过程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的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有效地制约工程造价成本。 3、建筑工程招标制约造价的有效策略 3.1 科学合理地编制标底 建设单位拟建工程投资的底数是标底。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尽量自行编制标底,没有条件的单位应委托有资格的咨询单位代编。标底的编制要相吻合于市场的实际变化、切合实际、实事求是,确保标底编制质量可靠,把工程标底制约在合理造价的下限。 3.2 确定合适的发包方式 建设单位可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特点,确定适合的发包方式来制约工程造价。当然,不论选择哪种发包方式都应该进行招标,引进竞争机制,使各施工单位在获得企业利润最低的情况下,报出相对适当的价格,杜绝议标或变相议标。实践表明,凡是工程项目先开工后定价往往造成造价偏高。 3.3 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 实行合理公平的招投标,首先要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使招投标工作规范。这样可有效地制约工程造价,并可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投标单位应思想明确,要有明确的透明度,真正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使招投标工作放心。 3.4 慎重选择施工单位 评标时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工程技术要求和规模特点,认真谨慎地挑选施工单位。对于一些工程技术复杂且工程量较大的重要工程,应选择在资金、技术、施工力量上有优势的企业施工,对一些中小型建设项目则可选择资质相当的施工单位,这样可避开大公司报价过高、做小型项目不太重视工程质量的情况。 4、建筑工程投标制约造价的有效策略 4.1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施工单位在参与投标时,应充分了解建设单位招标文件的说明和内容,并且仔细审查施工图纸要求。对于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有疑问的,应招投标前向建设单位咨询。 4.2 核对工程量清单 核对工程量清单在编制投标书时非常重要。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投标报价时,不事先核对建设单位招标书中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是否准确,只注重清单计价报价,因而造成中标后施工工程量与清单不符,进而导致经济损失和纠纷。由于施工单位要依据工程量的多少来确定综合单价,往往在报价时投标单位会采取不平衡报价的策略,即当工程数量大的分项工程报价稍微提高,当工程数量小的分项工程报价稍微降低,因此在不事先准确计算工程量的情况下,对报价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招标文件通常规定,只有超过一定幅度的工程量误差,才允许进行工程量调整,所以施工投标方只有核对准确工程量清单,才能在报价时做到心中有数,才会降低承包风险。 4.3 熟悉施工现场 在投标前,施工单位务必先踏勘施工现场,了解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材料费、人工费、机器设备费等市场行情和当地道路交通状况、运输能力、运输费用等基础资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尤其要关注砂石等地方材 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比如某建筑公司在沿海地区进行某重点工程项目土建施工中,因为在投标报价前没有对工地周边情况进行调研,在开始施工后才发现当地砂石等材料十分稀少,价格昂贵。特别是当地的碎石材料强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必须去上百公里以外的地区采购,既增加了运输费用,又增加了长途运输材料给工程带来的误工和供货风险。所以在此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仅仅由于建筑工程用砂石材料两项实际价格就超过了整个工程投标报价,施工单位造成了极大损失。 4.4 制定投标策略 投标单位确定投标报价时,应采取一定的投标策略作为投标制胜的手段和策略。例如在不影响工程项目总报价的前提下,制定调整工程各个项目报价的方式,以达到既不影响中标,不提高总报价,又能在竣工结算时获得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如土石方工程和基础工程等可以早日结账收款的项目,以适当提高综合单价。并且适当提高在施工中有可能会增加工程量的项目的综合单价,适当降低施工中可能会减少工程量的项目的综合单价。如设计图纸有错误或不明确的,估计今后施工会增加工程量的项目,可以提高综合单价。而对于工程内容说明模糊不清的,则可适当降低综合单价,待双方解释清楚后再要求提价。 5、结束语 真实、合理、科学地反映工程造价是招投标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必须尽快规范建筑市场,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通过培育规范市场,消灭建筑市场内不正当竞争,形成有利于建筑产品质量的市场体系,加大建筑市场的执法力度、执法监察,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蔓延。只有形成了规范的建筑市场,才能保证在确定工程造价时工程造价比较合理、公正。 造价管理论文: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造价管理 前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BIM就是通过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使计算机可以表达真实建筑所具有的信息,真实再现未来建筑的空间布局、管线走向及位置,让设计师与业主、工程师直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完成信息的 表达、传递和交换,使业主、设计师、建造师、咨询师之间的信息交流更方便。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一、建筑成本模型概述 任何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的建设项目,如果想在施工完工之前有必要对其成本进行估计,都可以通过建筑模型加以解决。那么什么是模型?什么是建筑成本模型? “模型”是指通过输入一组既定的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推导过程,得出足够满意的输出数据的程序。一个理想模型应该满足如下条件:足够简单以便于用户操作和理解;对模型对象所涉及的所有内涵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同时又具有充分的复杂性,以便于对系统进行精确的描述。模型本质是基于一组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的黑盒子,只有较为优秀的模型才能在处理过程中不受原始模型数据的影响。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下图所示。 “建筑成本模型”指的是通过输入一组建筑基本参数和特征属性,系统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输出合理的工程估算结果。建筑行业的成本模型通常都是可变的,这主要源于该行业成本和价格的易变性,因此,在建筑业,模型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并作出适应性动态调整,从而保证精确性。而模型的精确性正是检验模型适用性的必要指标。 建筑模型的数据在BIM中的存在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去进行各个相关工作。建筑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从这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即可指导相应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信息反馈到模型中。 BIM面向对象的设计方式、直接用三维模型设计,支持数据格式开放,便于不同软件间数据交换。BIM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着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二、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新思维、新概念、新方法,它不仅解决了海量数据处理难题而且是造价管理流程再造,从管理一个点扩展到一个大型“矩阵”,工具+流程=BIM价值。量、价、造价三者是造价管理中三大要素,基于BIM技术的造价控制通过这三个要素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由算量软件、建材询价平台、造价管理软件、LubanPDS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组成,为造价控制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专业算量软件完成各专业工程量的计算和统计分析;造价软件作为造价管理平台,更多的日常造价管理活动将在此平台上展开;建材询价平台鲁班通完全基于互联网的SNS模式,实现对海量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收集和积累;LubanPDS完成工程造价数据的采集、汇总、整理和分析。 1、工程量是工程最关键性要素,它是项目进行造价测算、工程招标、商务谈判、合同签订、进度款支付等一切造价管理活动的基础。 计量和工程量分解, BIM的专业分析工具最得用户的亲睐,因为它从设计模型中提取数据和强大的分析能力。各种分析工具如工程量估算、结构分析、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等使用率极高,工程量估算位居首位,因为工程量对于业主、承包商、材料商、工程管理以及建筑造价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数据,因而对它最为关注。不过BIM的专业分析工具与专业的三维算量软件不能相提并论,要获得更精确的工程量数据必须辅之以专业的算量软件,因为专业算量软件融合了各种国家标准规范和计算规则,而不仅仅是几何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提取。同时借助软件技术进行精确的3D布尔运算和实体扣减,其得出的工程量不仅远比手工计算要精确而且可以自动形成电子文档进行交换共享远程传递和永久存档。 2、造价的真实性取决于量与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材料价格占工程造价的65%左右,信息价对于造价软件来说是举足轻重的。 材料市场价瞬息万变,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也千差万别,材料价格的变化对工程造价非常敏感。没有真实而完整的市场信息价,真实的造价就是一句空话。一般造价人员对信息价并不十分重视和敏感,往往严重依赖于政府定额站的信息价和中准价,由于造价人员获取市场信息价的渠道狭窄,政府信息价成了造价人员获 取市场价的主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来源,这是计划经济的巨大惯性力对人们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势。有经验的造价人员不再迷信于所谓的权威,因为政府的信息价有许多是严重失真,政府的信息价并不是最终成交价,所以是不可靠的。因此定位于供应商与采购方之间的交互平台的价格信息更及时更真实更可靠更全面。 3、造价软件也是整 个造价管理的平台,可以进行各种造价活动如工程招投标、进度款结算、经济签证、竣工结算和造价评估等。 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定额计价模式是阻碍中国造价领域缺乏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推陈出新,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用最先进的造价控制理论指导日常工作,用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武装团队,从而让团队富有战斗力和创造力。依附于定额站带有行政垄断性质的僵化的地方性计价软件往往偏安和局限于本地区,功能单一落后,数据格式封闭。因此需要以全新的理念进行软件设计和构架,能兼容国外造价管理模式,当然也能进行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基于互联网和BIM技术,提供云推送服务,可以将一份预算文件方便地转化为多形式造价文件,如:投标价、分包价、成本价、送审价、结算价、审定价等。通过对这些历史经验数据的沉淀、积累和管理形成可以共享、参考和调用的造价数据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造价管理能力。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实现对群体、单体、单位工程数据的动态集成管理,保证项目数据的完整性。造价文件进行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级,它的标段设置功能能满足进度款结算的需要,每一层级都应有相应的造价信息,招投标信息,可以清晰地看到造价比例、单方造价指标、材料指标等,便于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和决策。 三、结语 BIM的潜在优势十分明显, BIM就是平台和系统,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大于各子系统之和,即集成的大系统所承载的信息和产生的价值要大于各子系统的简单相加,因为整合后的系统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和信息共享及重复利用所带来的增值。BIM技术正在引发建筑业的巨大变革,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造价管理方式,永久性地改变项目参与各方的协作方式,它以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完整的工程数据库,提高项目整 合度,为造价管理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可以帮助造价咨询公司更加有效和高效地进行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可以肯定的是,建筑成本模型的建立能我们科学、准确、快速确定拟建工程造价提供极大的便利,为业主方的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方案比选做出重大贡献。而通过对各类成本模型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模型共同的特点在于基于样本工程和拟建工程的共性特征,通过各种方式找出这些共性特征与造价结果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建立起合适的工程造价模型。 在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行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造价行业业务模式的不断成熟,我们逐步建立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行业/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平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筑成本模型的开发和应用,能为行业从业者的工程造价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 造价管理论文:论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电子信息 工程造价管理 应用;现状 前景 论文摘要:本文描述了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特点、现状及分析,重点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前景与展望。 以往,国内媒体对信息化的报道多以微观组织的应用为主体,而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对于行业的作用力如何,却是一个少有涉及的话题。从《IT经理世界》创刊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中国信息化的关注.对CIO群体的关注,8年多来,积累了大量的个案。2002年以来,《IT经理世界》和IDC中国每年都会进行“中国优秀CIO”评选,4年下来共选出162位优秀CIO, 他们所在的组织几乎都是不同行业信息化的最佳实践者。通过对他们所在组织的分析,我们发现制造型企业数量最多(97 家),占总数的59.88%;其次是金融企业24家,占14.81%; 交通行业的企业17家,占10.49%;零售企业5家,占3.0二十一世纪作为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使用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等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先进的方式。最近几年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和网络技术研究的成果,Internet技术的出现更是大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IT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 目前造价行业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几个部分:以Internet/Intranet为内部、外部和内外通讯的网络平台,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和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采用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软件进行工程量和钢筋用量的计算,运用套价软件编制工程预决算;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指标收集和分析系统,用于已完工程的积累;利用信息网和获取信息,用于工程预决算的编制和造价管理。 二、工程造价管理在电子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扩大,工程造价管理的数据处理量也越来越多。由此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被动式管理已无法满足日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需要;工程造价信息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影响越来越大。要想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作基础,也只有在充分掌握和详尽分析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才有可能;工程造价管理与有关的各方面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日趋增加,这也即意味着在管理上需作出相应的信息化调整。 三、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现状及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制定定额、编制标底、投标报价、造价控制等方面已经摆脱了手工劳动,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且各类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说明。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大批为工程造价及相关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不同程度的提供了政策法规、理论文章,有些涉及项目信息、造价指标和材料价格信息等,它们为进一步建设全国规模的工程造价管理专项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些网站没有统一的规划,有些提供的信息不够严谨、内容更新不及时,从专业角度来讲,还属于比较浅层的信息服务,难以满足深层次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造价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以定额管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且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完全进入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较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一方面静态的管理难以应对变动的市场,主要表现:静态定额;解决方案和途径的缺乏。另一方面滞后的数据收集与管理阻碍着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进程,收集的数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数据缺乏通用性。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在此模式下,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正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将会推动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四、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前景与展望: (一)、工程预(决)算软件:目前套价软件使用已经很普遍,但功能应从单一的套价、出预算书向多方扩展,一是向上扩展,增加工程管理功能,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工程和一个工程的各阶段数据,贯穿从估算、概算、预算、阶段结算和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二是功能进一步细化,加强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细度的调整,以方便投标单位的造价调整和控制;三是与互联网络的连接,将预算软件所需的材料价格等数据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方便材料价格数据的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对已完工程资料的积累方面功能的加强。(二)、工程量、钢筋用量计算软件:此类软件,用于协助从施工图计算工程量,现在使用较广的软件一般采用作图法,要求工作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这种作法计算出的工程量比较精确,但必须重新输入图纸工作量仍然很大。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类型和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或由设计院生成的施工图CAD文件在CAD环境下作模式识别。这种方法要求在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作大量的研究工作,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了最终能代替人完成识图的过程,这是较有前途的方法,但根据汉字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必须对图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该软件要能真正代替人识图还有一段路要走。第三种方法是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特征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用直接使用线条作图。这种方法使设 计的结果中包括丰富的构件和参数而不是线条,经过一个语法分析器就能分离出所有构件和参数,避免了模式识别这个难关。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未深入该领域时仍必须通过交互的过程来填补软件在智能上的不足。(三)、Internet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设想:工程造价的管理与互联网整合无疑将给工程造价的管理带来质的飞跃和发展。传统的计划式的管理模式将被变动的市场的新型模式所取代,实现工程造价的协同控制也将成为必然。相应网站的建立与壮大。1.工程造价信息网:工程造价信息具体指的是与工程造价相关的法律、法规、价格调整文件、造价报表、指标等影响工程造价的信息。建立起统一的造价信息网,不但有利于使用者查询、分析和决策,更有利于国家主管部门实行统一的管理与协调,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统一化、规模化、有序化。2.材料价格信息网:材料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预算和决算,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网、软件间的相互整合。1.信息网与造价软件:当前市场上的造价软件中所需的材料价格大多采用人工录入价格的形式。有的是整体的引入,有的则是一个个输入,大大影响了快速报价的进程,同时也不能及时与市场接轨,无形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信息网与造价软件的整合将消除这一矛盾,在造价软件中直接点击相应引入按钮,输入要引入信息所在地点的详细资料,即可随时得到相应材料的价格,若所引入的材料价格有所变动,软件中的预警系统将自动提醒操作者更新价格。这不但缩短了录入材料价格的时间,还达到了随时更新的目的。2.信息网与进度控制软件:工程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在无形中又影响着进度和质量的控制,同时市场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着投入的成本和资源的分配,而这必将导致工程进度的变动。所以,工程项目现场的进度控制也应通过成本控制时刻反映着市场的变动。信息网与进度控制的整合也将成为必然。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坚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统一全面管理认识、统一信息技术标准,优化整合工程造价管理软件,设计并推行人性化网络造价管理软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最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体系,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 造价管理论文:我国加入WTO后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对策 摘要:加入WTO后,贸易及服务市场逐步走向全面开放,将对我国建设市场(包括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同样,建设市场的中介服务业—尤其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由于国外同行的加入,也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关键词:WTO 工程造价 管理 对策 虽然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多年了,但在建设工程领域里是不允许国外,甚至于港澳台地区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测量师行等)在中国独资注册开业,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所以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尚未感到竞争的压力,这些年来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步不大,如果继续安于现状,维持简单、低效、被动的工作状态,势必被蜂涌而至的国外造价咨询机构所冲跨,所淘汰。我们应尽快适应国际惯例,接受国外先进理念,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增强能力,提高水平,向公正、优质、全方位服务方向发展。 一、必须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培育和管理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已成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中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出现,是市场经济对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趋势。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如何进一步健康地发展状大,如何使其在对外开放的建筑市场中,与国外同行竞争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相关政策法规还未完全配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国家定价”的惯性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特别是建设单位的“大而全”观念仍然在存在,咨询服务在社会上仍得不到理解和接受,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因而在前进和发展中尚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受主管部门的制约,不能公正地进入社会。工程造价咨询业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产生的,还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和行政管理模式,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各级主管部门主办的、有设计单位主办的、有大型企业建设单位主办的、有施工企业主办的、有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行业主办的,甚至于“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的机构等等。这些主办单位一般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视为内设机构,或作为附属二级单位,人员由主管部门下达、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来源地。这些咨询部门必然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各行政主管部门权力的支配。这样就严重的损害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同时也违背了中介组织独立、客观、公正服务的宗旨. 其次是基础差、素质低、单一从事编制工程预算业务、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绝大部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只开展施工图预(结)算编制服务工作,极少有综合性服务,更谈不上进行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在这些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面窄、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兼职挂名多、专职人员少等问题。 第三,行业、地区、部门垄断封锁。由于现已成立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大多挂靠在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他们利用挂靠单位的行政权力和业务便利,垄断本行业、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形成了众多条块分割、行业封锁的死胡同,严重地阻碍了平等竞争的发展,也很难适应建筑市场蓬勃发展的需要。 产生上述问题尽管有基础差、素质低、发展过速和市场发育不健全等多种原因。但关键是:体制不顺、法规不全、监管不力。这就需要健全法规,规范行为,政企真正分开,建立自主经营的合伙制、股份制、有限责任制等多种组织形式,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服务的综合性工程项目咨询顾问公司。否则,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生存下去。 二、必须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尽快提高 工程造价咨询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健康发展,能与国外同行开展竞争并能取胜的保证。新时代的工程造价工作者应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性人才。而传统的只会编制工程概预算、事后有不负责任的人员必将为时代所淘汰。由于种种原因使从事工程造价咨询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面太窄、素质偏低、年龄老化等问题。不可否认,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国际水平比起来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最明显的是对工程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如国外,甚少做到能动地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更难做到优化设计、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在已实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如果还是维持目前的状况,还是满足于识图、计算、套定额、取费、算总价等工作,怎能适应现代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管理的要求?我国目前从业人员原有的专业知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建筑大市场发展的需要,更不适应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所以必须制定从业人员培训和再教育计划,并监督实施.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实际问题处理和判断能力的考核考试制度,使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业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造价咨询服务工作重点转移 “索赔”是国际工程承包中经常发生并且随处可见的正常现象,正因为它是在正确履行合同的基础上争取到合理的偿付,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所以,在国外建设市场里,中介的工程咨询机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把服务的重心转移到为发包方或承包方“索赔”方面来了。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就注意学习、引进、开展国外流行的“索赔”工作,近十几年来,虽然在一些大型涉外工程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施工中,一些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尝试了一些工程索赔工作,学习和积累了一些处理工程索赔的经验。但是,在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下,工程索赔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到来自建筑市场各种主体本身和客观条件的阻碍,导致工程索赔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体本身主观上的问题是施工企业不懂索赔、不敢索赔、不会索赔;客观条件方面的问题是建设单位不准索赔,同时建筑中介服务机构也缺乏专业性的和健全的工程索赔仲裁制度。 工程建设索赔在国外工程承包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是工程承包合同当事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据承包合同和法律法规,追取非自身责任遭受的损失和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正当的要求对方给予补偿的行为。工程建设索赔是甲乙双方在履行承包合同过程中的一种合作方式,是一种以合同和法律为依据,合情合理的处理损失补偿的正当行为。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进,政府管理职能的转换,“索赔”工作就必然落在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了,这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可行做法,也是国际惯例。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的咨询机构进入我国,如果我们的咨询机构再不想法开展“索赔”业务,那么这个市场必定为别人所占领。为此我们还应建立一些工程索赔组织机构,工程索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形成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工程索赔重证据,论证难度大,需要发展工程索赔专业化。借鉴国外工程索赔管理经验,利用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利于操作而可行的工程索赔程序与做法,是促进我国工程索赔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入WTO,扩大市场的对外开放,增强竞争的激烈度,运用经济规律从事经济活动,按照国际惯例及国际通行做法确定和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面对现实、正视压力、发愤图强、急起直追、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适应加入WTO后的形势和局面,从而进一步把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造价管理论文:施工索赔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工作 摘 要:索赔是企业利用客观性、合理性、合法性及双赢性,获取补偿的经济活动;是企业防止效益流失的重要的造价管理工作。 关键词:施工索赔 工程造价 管理 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非自身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或社会影响,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时差补偿的合理及合法的要求。 施工索赔是索赔中的一种,它不应被理解为是一项强词夺理或是文过饰非的行为,而应是非常真实客观、合法、合理、时效性合规的经济活动。施工索赔事件发生后,应当依据合同条款、法律规定作妥善处理。 下面,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结合对施工索赔的认识及运用探讨正确运用施工索赔,为维护施工企业利益,以改善日趋滑坡的施工企业效益。 1 施工索赔与违约责任的区别和构成条件 在合同涵界范围内,施工索赔与违约责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的两个载体。施工索赔是处理非主观过错违约责任的一种方法,它的客观因素或不定因素含量高;施工索赔是合同当事人为正确履行合同义务而采取非人身惩罚或不追究责任,只计算补偿当事人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违约责任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违反合同规定的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约责任的主要特征是合同当事人有主观上的过错,且过错事实是构成违约责任的主观条件。构成施工索赔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 (1)客观性 必须确实存在不符合合同或违反合同的事件,并提供确凿的证据,此证据足以证明对承包人的工期或施工成本已造成影响。 (2)合理性 索赔要求应合情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真实反映由于事件发生在时效内非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所预料到而造成了实际损失。 (3)合法性 事件非承包人自身原因引起,按照合同条款对方应给予补偿,索赔要求应符合合同的规定。 (4)双赢性 施工索赔固然要争取成功,但在竞争中,并不一定要争得你死我活,大度一点,宽容一点,也是施工索赔的成功要诀。 2 施工索赔成功的起码条件 认识和掌握施工索赔内容,才能有效地收集、记录索赔证据,培养索赔条件,积极防范反索赔不利因素发生。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结合铁路和公路的施工特点,施工索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 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12级台风,41℃以上温度,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山崩,雪崩,暗河,岩爆,6.5级以上地震(设计图标明的以设计图为准)。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战争,结算货币贬值,主材政策性涨价,材料运输方法供用方式发生变更,地方资源涨价突变,工程资金没有按计量规定额度支付,导致工期延误、中断,施工设计图晚到,施工干扰,招标文件差错,投标战略博奕技巧等。 招标文件差错是由于合同文件不严密所造成,主要指取费方法、费率比例、工期要求与政策法规相违背,征地拆迁、三通一平不能按时完成或是达不到开工标准,工程数量误差超过15%以上。施工图差错除利用正常变更弥补外,还会出现因施工设计紧迫致使钻探取岩芯达不到设计要求或是漏列,导致结构物隐蔽工程地质不符,路基土石方实际施工比例与设计比例不符,土石方调配不合理,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方法不科学或是不切合实际。 (2)当事人非主观过错出现违约责任 施工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往往是站在"被告席"上,这并不是由于施工单位行为不规范所造成的局面,而很大程度上在于施工单位要将设计蓝图、业主意图、监理指示,以及在有限的空间、资金、时间内,通过自己的优化劳动组合,变成固定资产,施工单位分分秒秒都处在业主,设计、监理及地方政府的监督之下工作,稍有闪失,就成为"被告".按合同关系会经常出现以下几方面非主观过错引发的违约事件: ①地质资料不详,导致停止、窝工、缓建; ②擅自提高质量标准,导致施工单位成本增大; ③没有按合同约定提供生产条件,致使施工单位不能按期开工或错过黄金施工季节; ④不能及时足额计量支付,影响施工进度或社会信誉; ⑤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组织验收或办理竣工结算,延长维修保质期。 (3)国家政策和地方物价信息发生变化 (4)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预想不到的事物发生在施工中,承包商会经常遇到意想不到的事物发生。因此,承包商在签定合同时,应坚持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意向纳入合同条款。 3 施工索赔成功率,是运作施工索赔的关键 施工索赔是工程造价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关键就是要提高施工索赔成功率。要提高施工索赔的成功率,其核心就是施工索赔事件中的事实举证要确切。施工索赔是一种客观事实存在,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的管理手段、公关策略、组织艺术的综合体现。要提高施工索赔成功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靠信誉和事实取胜 施工单位要首先严于律己,对业主、监理、设计院言行、社会环境和非自身过错所造成的损失,要出据人证、物证,时效,地点也非常重要,要通情达理,不要轻易流露施工索赔意向。当事实确凿、理由及证据充足时,也要把握时机,切勿非礼或操之过急。 (2)施工索赔要注重培养条件 获取一项施工索赔的成功,需要时间和空间。对一些数额较大或者造成损失事实不明显和有争议的项目,不要急于提出索赔,要注意收集和积累索赔证据,待时机成熟将其促成。施工索赔成功的等式应是:L利益=S损失+T投入(L代表需求利益、S代表损失金额、T代表适量投入)。施工索赔成功是属于正常计量支付与合同仲裁的中间产物,故人情关系很浓。对于那些事实清晰,损失价值不大,应作短、平、快处理,或按变更设计程序处理。但对短、平、快施工索赔项目,要尽量妥协,目的是培养大额索赔项目成功。因为大额施工索赔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过多的短、平、快施工索赔项目,会影响到工程监理,使业主反感,影响培养大额施工索赔项目成功。 (3)防范反施工索赔,是施工索赔的基础工作 要不懈努力做好反索赔准备,同时也要更加努力的做好自身施工索赔工作,以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质量优良的合格产品,客观、合理、合法列举业主违约事实,一举夺取施工索赔胜利,防范反索赔于未然。 造价管理论文:浅论采油厂定额造价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运行 [论文关键词]定额造价;管理机构;设置及运行 [论文摘要]设置采油厂定额造价管理机构,既实现了采油厂与分公司主管部门职能上的同口对应,发挥了厂内造价业务的综合效能,又遵守了“不相容设置”和“程序控制”两项原则。采油厂级定额造价管理机构的职能包括:工程预算编制、工程结算审查、工程造价分析、工程结算定额价格的综合管理。在实际运行中,要体现定额造价管理机构的服务意识。 随着石油企业股份制改组的基本完成和内部运行机制不断调整完善,需要加强油田分公司定额造价系统的管理。本文针对采油厂这类相对独立运营且有内部利润要求的经济实体,提出构建厂级定额造价管理中心,全面发挥其核算支持的核心作用的建议,目的是要理顺职能设置,形成和谐管理氛围,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保障采油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设置厂级定额造价管理机构的目的和意义 设置独立的采油厂定额造价管理机构,是将造价核算由原来业务系统的“条条”式管理改为造价专业化的“段段”式管理,解决核算分散和监管不力的问题,完全契合企业内控制度所强调的“不相容设置”和“程序控制”原则要求,有利于实现提高核算质量和管理效率这一总体目标。若资金支配权的系统部门较分散,难以进行有效的宏观掌控,较易造成资金使用支付中的“漫流”现象。而将造价核算改变为专业化统管,就能真正实现费用核定的归口“导流”和总体调控。这样既焕发了造价专业部门的活力,又能激活全厂高效经营这盘总棋。 研究管理部门设置和职能定位,首先要明确特定业务的基本职能和管理作用,特别是在认识上仍存有较多差异或不甚到位的境况下。这也是造成目前职能归属不清、设置混乱、管理水平难获本质提升的根本原因。 那么,定额造价工作的基本职能应该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所谓定额就是某种规定的额度,也就是处理特定事物的数量界限。而工程建设定额特指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建成单位工程产品对人工、材料、机械和资金消耗的规定额度,它体现出正常施工条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下产出合格产品各种生产要素消耗的社会平均水平,在工程价格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传统定额计价方式向市场自主定价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当前使用的建设工程定额仍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从长远看,肯定将会逐步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转化。结合目前中石化集团公司实际,应分层次逐级明确。中石化工程定额造价管理中心作为中石化集团总部直设机构,是本企业造价业务最高级管理层。它本身就是适应中石化强化工程定额核算监管要求应运而生的,因此,它的基本职能在于统一制定全企业工程定额标准和结算价格。其目的是强调定额的企业专属性和统一性,改变以往各个下属单位定额散乱、企业内部无法对比考核的局面。其作用在于:一方面提供精确、全面的各类工程结算定额及材料设备价格数据库,支持中石化股份公司的ERP管理系统的有效运作;另一方面,可根据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经营需要,对有关定额和价格适时进行合理调整,平衡各方面利益;另外,还可以对企业工程计价方式的改进及造价政策调整进行统一部署。 各分公司或直属经济实体单位的定额造价管理是中间层面的系统管理,它的基本职能在于对本企业内拟建工程进行投资测算,为项目规划批复做好前置性工作。采油厂级的定额造价管理应是造价系统管理的基础层面,但从其与本单位生产经营联系的紧密性和工作具体性来看,确有进行系统化管理的必要。设置采油厂定额造价管理机构既可实现与分公司主管部门职能上的同口径对应,也有助于发挥厂内造价业务的综合效能。 长期以来,定额造价工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工程预结算,常常被视为无足轻重,其作用不同程度被弱化。目前,定额造价工作多由计划、审计或施工等部门负责,定额造价工作人员的话语权颇受制约。实际上,企业的定额造价核算涉及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不归口统管、不独立行事,极易走人各行其是、多头难控的困境。 现有定额造价管理模式弊大于利。我们先客观分析有利的方面:首先,造价管理从属其他部门,从外部看减少了操作环节,抑制了部门间职能摩擦,管理效率应有所提升。如归计划部门管辖,资金控制起来更加便利;归施工部门管辖,可省去造价人员对工程量的再次认定而且变更签认比较便捷通畅,等等。其次,这种从属化的设置,便于经营中经常的变通性操作,使超越规则或某些“不甚合规”的业务处理变得相对容易。总起来看,这些有利方面其实都是表象性的,它模糊了职能间的衔接边限,看似岗位归并,却最终造成了管理职能被压缩、综合效能反被削弱的后果。再分析不利方面:首先,违反了管理职能设置时必须遵守的“不相容设置”和“程序控制”两项基本原则,不符合中石化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要求。“不相容设置”是指关键业务岗位(职务)明确分离,单个部门或单个人对任何一项业务活动或经济事项没有完全的处理权,即在科学设置机构、岗位、职务并合理配备人员的基础上,通过职责分工、相互监督、相互牵制来约束各个部门和经办人的行为。而“程序控制”则主要通过对业务进行科学分类、制定相应的标准程序和工作流程来规范部门的业务行为,防止业务运行中出现偏差。由此看来,现行的从属设置看似实行了系统化管理,其实形成了设计、审批、施工、结算诸环节贯通的闭环式运作,与运行环节应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的内控宗旨相悖,实属管理机制设置不当或留存缺陷。还可能导致出现违规违纪现象,这恰恰违背了“不相容设置”和“程序控制”两项基本原则。其次,定额造价管理机构从属设置后因受工作特点所限,往往被摆在“工兵”位置,沦为次要角色。长此以往,便会安于现状、不求发展,势必越走路越窄,作用渐趋式微。因此,针对以上设置不当的实质性弊端,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二、厂级定额造价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定位 设立采油厂级定额造价中心,其核心作用在于它对所有需计价核算经济事项的支持和对相关经营决策的反馈干预。首先,要成为一个资金流出的“过滤筛”和总闸口。所有需按定额计价、需审算方可确认的核算事项,均应经过造价编审把关,据此分别对计划投资项目和成本维修项目费用核算提供有力支撑。其次,通过具体项目结算审定和分类汇总数据的掌握分析,可对投资计划和各类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为改进经营决策积极建言,在定额补充、调整及堵塞管理漏洞等方面发挥其专业智囊作用。 采油厂定额造价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程预算编制,主要是工程前期估算、概算调整、标底报批、变更预算及清单计价方式下的工作量核定等,以此辅助各类项目决策和资金安排。二是工程结算审查,主要是工程竣工或进度结算审定、价差调整、终审协调、拨款手续办理等,以此确认各类项目的单项实际支出和分类汇总。三是工程造价分析,主要是各专业工程造价构成及建造成本变动趋势分析、单体项目综合造价分析及造价专业课题研究等,实际上是工程预结算工作向纵深层次的延伸。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造价控制具体办法和建设性意见,发挥对同类工程决策的反馈参谋作用。四是工程结算定额价格的综合管理,主要是确定各专业定额的适用性、调整政策、新定额补编、测试及推广,对材料、设备、劳务结算价格的管辖等,这是造价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应予重视和加强。 实际上,以往采油厂定额造价工作主要做的是上述前两项工作,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造价控制上下足功夫,在造价分析上寻求突破,利用多形式多层次的分析方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切实发挥专业智囊的作用。任何控制都是为确保某种目标实现而展开的,表现为实施过程中实行的有效反馈调整和纠偏行为。定额造价工作必须一头密切联系设计,一头牵紧施工进程,必须拿出相当精力放在这两个环节上,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一要积极主动实施控制措施,更要主动地去影响项目决策和设计施工。二要加强与技术层面的紧密结合,依靠技术手段达到节约建设开支的目的。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让控制建设费用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中并伴随每个施工措施的选择。三要强化过程监控,施行工程动态结算,以便更精确地反映项目实际费用,当前可考虑选用抽料补差或利用调值公式等方法完成动态结算。施行动态结算监控,能及时发现费用偏差,作出深入分析和反馈,可督促资金管理和施工管理部门采取针对性纠偏措施,维护采油厂执行经营决策的严肃性和工程建设的管理秩序。 三、厂级定额造价管理具体运作设计 管理效用的充分发挥,首先依靠其专业性,这是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在于其便捷性,即表现形式的简洁和易于操作,这是方便其他管理部门接受使用和拓展专业应用领域的关键,体现着用心服务的意识。 就工程造价工作而言,做好工程预结算编审是首要职责。但如何给相关部门提供一套便利的速查速算工具,便于他们随时自行完成所需费用估测,大幅提升管理时效;如何适应油田改制和结算关系多元化趋势的需要,合理调节各方利益关系等,是目前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对企业而言,编制管理性定额是加强企业内部监控、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是有效控制各类工程造价的必要手段。因此,组织编制定额时,既要注重吸收技术人员参与进来,提高科学合理性,防止出现偏颇,又要做到按期修订和持续性调整完善,及时将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纳入定额预算,满足时效性要求。对此,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分公司层面的建安工程估算指标和定型预算的修编和推行工作,它具有宏观指导作用,便于各厂间横向对比控制;二是由现用结算定额折算出厂内分类工程单位估价表,汇集成册并逐年修订,同时,将现有内部劳务结算价格及标准整编纳入预算,形成一本内容全面翔实的速查宝典;三是组织对关联交易单位、托管运行单位以及改制分离单位有关结算定额价格的调研、核定与报批工作,为顺利结算创造有利条件;四是把施工用材市场价格调研和设备询价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掌握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增强工程结算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做好这些工作,既体现了本部门的专业价值,又能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使专业职能得到有效延伸,促进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融合,发挥最佳的综合管理效能。 欲得到满意的管理效绩,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运行保障工作:一是关注工程设计资料的完整和精确,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调整以及变更;二是做好工程施工预算,可与工程结算对应起来并据此控制工程结算;三是确保项目竣工验交证书及现场签证资料的规范化;四是狠抓阶段验收和现场复核工作,切实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造价工作大有可为,应得到各级企业领导者的深刻认同,更应是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坚定信念和动力源泉。摆正位就要谋好事、担责任、敢作为。因此,在造价管理工作中,要始终遵循公平合理计价原则,把超前控制、从严决策作为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不搞好远期筹划,不主动对影响企业运营的弊端大胆变革,就会掣肘当前,难获发展。 鼓励造价管理的创新与突破,是与其未来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的。作为采油厂级定额造价管理机构,应该注重或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业人员应提升素质,除常规培训外,应制定奖助措施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国家注册造价师资格考试,增强相关理论知识,长远看可减轻对社会性造价机构的依赖;走经济与技术相结合,打造复合型人才的路子,补齐工程技术知识普遍偏弱这条短腿。其次,克服困难和阻力,强化生产性费用定额体系的建设,把它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拓展业务领域的突破口。近期应加紧修订首套油气开采成本定额,力争尽快试行,把采油厂级成本预算核定统一纳入定额核算轨道。这既可有效化解成本资金分配矛盾,又为即将推行的油藏经营模式铺平道路。再次,用心研究现阶段国家和行业的经营监管政策,在积极配合完成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各级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本职业务操作,调理不当流程,堵塞管理漏洞,当好维护企业利益的忠诚卫士。 造价管理论文: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 论文关键词: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索赔;竣工结算 论文摘要:从合同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施工过程的现场管理、加强索赔意识、竣工结算等方面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要点进行了阐述,以提高企业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获得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的全过程。其中,施工阶段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防止施工超预算和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取得效益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控制成本,在工程造价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化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组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一方面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标价内,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 一、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物价、工程量以及天气气候。物价的变化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气候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也是可以有规律的,唯有工程量的变化大多来源于工程变更。工程变更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变化数量。所以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的重点应该是工程变更。因为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形成阶段,而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实现阶段。如果施工中不发生工程变更,造价就不会超出施工图预算的范围。 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 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合理确定造价和有利控制,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效果,因此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明确了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将工程招投标、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验的法律依据。由于建设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涉及原材料种类多、过程工序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和受地理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要与设计单位、政府主管部门等取得联系,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施工合同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因此,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的利润,首先要从施工合同管理入手,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1、加强合同管理应树立合同意识,不管是单位的决策者、执行层,还是合同管理人员都应重视合同管理,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业务知识,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应认真把关;2、加强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同的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权、利,制定出既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又满足业主要求和投标承诺的施工合同条款;3、实行合同会签制度,合同签订后,认真进行交底,施工人员特别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合同,明确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及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 (二)优化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施工前,要结合施工图纸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身的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编制一套切实、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因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的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方案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因此,施工方案是过程实施的行动纲领。由于中标价格较低或设计概算先天不足等原因,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力求在管理中出效益。 (三)现场管理 1、工程变更 由于工程建设的周期长、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项目招标投标时的情况相比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应重点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设计变更,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如果必须对设计进行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尤其对影响过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账后变更的方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否则,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只顾施工,对于施工中的工程项目或工程量增减未能与业主及时办理变更委托手续或手续模糊等,都给结算带来很多麻烦。 2、材料费用的控制 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控制材料价格。材料费用是构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据测算,一般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60%~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选用材料是否经济合理,对降低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方案及有关技术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试验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监理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地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3、做好现场的签证工作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和设计深度、质量等方面原因,经常会出现工程量、地质、进度的变化,工程承发包双方在执行合同中需要修改变动的部分,须经双方同意,并采用书面形式予以记录。合同、预算中未包括的工程项目和费用,须及时办理现场签证,以免事后补签而造成结算困难。 (四)在施工阶段要加强索赔意识 按索赔目的可分为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其中费用索赔是重点。工期索赔只是要求业主合理延长工期推迟竣工日期,这只能使施工单位工期得到补偿,但是由此造成的费用损失只能通过费用索赔来实现。施工索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索赔工作中施工单位要充分理解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签订的合同、补充协议及与业主、监理的各项往来文件,必须依合同、重证据、讲技巧、树信誉,踏踏实实地做好索赔管理基础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施工索赔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施工单位赢取利润的重要手段,只有把索赔工作处理好,才能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取得效益最大化。 (五)竣工结算 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施工单位所承包的工程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施工内容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后,向发包单位办理竣工后工程价款结算的文件。竣工结算编制的主要依据为:1)施工承包合同补充协议,开、竣工报告书;2)设计施工图及竣工图;3)设计变更通知单;4)现场签证记录;5)甲乙双方供料手续或有关规定;6)采用有关的工程定额、专用定额与工期相应的市场材料价格及有关预结算文件等。施工单位在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经验收符合合同要求后,根据以上原则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完整的结算,并及时保送建设单位。 工程完工后,必须对该工程的所有财产和物资进行清理,作为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依据,并认真总结,进行成本分析,计算节约或超支的数额并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下一个工程施工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三、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尤为重要。因此,施工单位在注意施工合同及工程竣工结算的同时,应立足现场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寻找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资金的最佳结合点,规范过程签证行为,增强索赔意识,不断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积累经验,提高企业施工阶段的过程造价管理水平,使企业获得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造价管理论文: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若干思路探讨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企业效益和工程建筑质量,对于进行研究探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出几点意见,供探讨。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测;控制;降低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是多年来我国工程造价领域一直思索和关心的问题。 目前,我国要求改革公路养护投资方式,全面推行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然而现有的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是很难适应这种改革要求的。因此,应尽快研究出一套满足养护市场化改革需要的养护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下面仅就造价工作中的成本预测、成本控制,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目标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 1 科学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工程开始之前进行成本预测,对于提高工程造价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 施工主材料的经费预测 工程造价人员要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其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第三,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 1.2 施工过程中的变性因素引起的经费变化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其次,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变性因素,如临时设施的搭设、工地的迁移等因素还需要在造价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预留经费,以备不时之需。 1.3 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对气候的分析等等。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 多方联动,实现造价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2.1 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处、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所以他不是一经济实体,应对处整体利益负责任,同理应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2.2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我局“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2.3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这种控制是基于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精减,包括:人工费控制。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材料费的控制。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首先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其次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并且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4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2.5 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攻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合同管理者的任务是非曲直天天念合同经,在字里行间攻的机会与守的措施。总之,成本预测为成本确立行为目标,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成本管理了,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应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实践上全面展开,扎实有效地把这些工作开展好。 以上,只是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不成熟思考,推行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达到利润最大化,还须从施工实际出发,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效益性的原则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严格按照目标成本的制订、控制程序,充分挖潜,认真决策,发挥造价部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造价管理论文: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参与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 提要为使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的整个建设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本文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及后评价等阶段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公正、合理地确定造价,准确地反映工程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全过程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工程造价咨询是一项经济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投入产出比大的知识智力型服务。在工程建设市场领域,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作为接受委托,专业提供建设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咨询服务的中介单位,既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也直接充当业主和承包商的顾问和代言人的重要角色。为公正、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价格真实可靠,准确反映工程的价值,保障业主、承包商均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一、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 投资估算对项目投资的决策及成败十分重要。它是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筹集资金和合理控制造价的主要依据,也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接受委托参与编制投资估算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估算指标的搜集。在搜集估算指标过程中,既要注重历史数据,也要根据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对这些数据进行修正、补充与完善,充分体现指标的现实性、实用性、全面性。 (二)投资估算的编制。在编制时应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及防范的措施。同时,还要避免高估冒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拟建项目一经决策,设计阶段便成了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5%以上。因此,控制好设计阶段的造价至关重要。咨询单位应督促造价工程师主动参与到设计工作中,使设计人员具有造价意识,充分运用价值工程等理论来降低工程造价,力求设计方案在技术先进的条件下做到经济合理。这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应贯穿于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即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为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招投标与施工阶段 (一)项目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在约束各方的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投资方资金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参与招投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招标文件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是双方签订合同的依据,也是竣工结算处理索赔的依据。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非常严密、准确,每一项都要详细写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具有招投标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应代业主编写、招标公告(书),制定资格预审条件、评标细则,进行资格预审,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企业等,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编制工程量清单时要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2、加强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办理工程结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的主要依据。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业主的委托下应做好甲乙双方所签订合同有关造价部分条款的咨询,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楚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尽量减少发生造价条款争议的可能。在合同签订后,要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同时建立技术档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 (二)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施工阶段应做到“严”、“细”、“准”。“严”是严把变更签证关。由于签证是对施工过程的记录,也是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索赔的依据,因此参与项目工程造价监管的造价咨询单位应严格把关,防止施工单位巧立名目、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结算时搞突击的现象发生。“细”是造价咨询人员工作中要认真细致,对于可以描述清楚的尺寸、部位、数量要认真地进行记录,必要时可以依靠照相、摄像等手段帮助,防止结算时错算。“准”是造价专业人员准确地审查月报、签证数量、索赔价款,尽可能在最终结算时少留活口。例如,包干费用已包含二次搬运费的,有关材料的二次搬运费就不可再重复签证,同时,对于预算中已有的项目不得重复签证。建议业主可建立项目造价控制责任人制度,由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对项目造价控制(管理)负责,在跟踪管理的同时,没有该责任人签名的签证不得结算工程款,同时负责对工程付款进行控制,防止工程款超付。 三、竣工结算与后评价阶段 竣工结算是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工作,也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投资人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目前,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竣工结算环节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是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在审价报告中分析影响工程价款的原因、审核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如何控制修正工程造价的相关内容。为了防范审核风险,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落实好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咨询单位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对工作底稿逐级复核,从而真正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后评价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一次综合性评价,也是对该项目上造价控制的总结。一般说来,造价咨询单位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数据资料的积累、分析和整理归类。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投入使用经历了较长的周期,产生了大量有关工程造价的数据资料。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对待大量有关工程造价的数据资料,通过与实际的联系分析、筛选,总结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因素。有条件的还可建立相关数据库,为今后做好其他工程的造价控制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重视合理的建议。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充分重视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分析造价控制如何在各环节做到有效衔接、如何有效防范价格风险等,真正达到工程造价由被动控制向主动控制转化的目的,并防止出现“三超”现象。 (三)加强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后评价阶段进行自我总结经验和分析自身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总结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效控制、全面管理造价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分析自身在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之处,找出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总之,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使得我们的造价管理(控制)工作做到有始有终。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工程建设的各有关主体应转变观念,顺应工程造价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为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创造条件,发挥好工程造价咨询对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促进建设工程市场的健康发展。
机械传动论文: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促使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大功率大容量的技术设备研发出来并广泛投入使用,以促进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液压机械传动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文章通过对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研究了该系统的优缺点,并探讨了该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在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且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该系统主要是以液体作为介质,以便达到能量的传动与控制目的,在工业控制当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能够更好地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目前,对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需要详细了解,对其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以便将其更好地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中,从而发挥出最大的应用效果。 1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在确保液体平衡的系统中能够静止,同时,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中的液体在每个阶段的压强是相同的,并且均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中,活塞大小的不同,其承受的压力范围也就不同,还需要根据其大小来施加相应的压力。针对较大的活塞,需要增加相对较大的压力,并且需要以液体为传动媒介来将压力转换为需要的能力。当液压在传动的过程中,需要配备相应的元件设备,以便支持液压的传动。其中主要的元件包括:(1)执行元件。主要是将液压泵提供的液体转换为机械能量,该执行元件的主要装置为液压马达,能够高效地将液压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以便确保液体对外的作用力。同时,液压元件可以对液体的流动压力与方向等进行全面的控制,以便有效地保障执行元件能够满足各种工作的需求;(2)动力元件。该元件主要是为系统提供重要的运行动力来源,主要的装置为液压泵。该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容量的大小来运行的,其中动力部件也称之为容积液压泵,齿轮泵是其主要的容积液压泵,通常是以齿轮的变化来促进液体的传输;(3)辅助元件。该类元件主要为管道,在液压泵中主要是通过将动力元件、液压马达与管道等共同协作来完成的;(4)辅助元件。液压机械传送控制系统中的元件种类较多,其中辅助性元件的功能主要是建设液压回路,以便确保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液压控制阀、液压执行元件、液压辅件组成,其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2 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2.1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优势 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不管是在一般性的工业施工塑料加工机械中,还是在钢铁工业冶金机械中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价值。在各个领域中使用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可以取得较好的进展,并通常具备高效率、高压以及高速等优势。同时,由于液压机械的传动动力能量相对较大,该系统自身也具备较高的集成化作用,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促进一体化、小型化以及轻量化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与相关的电子技术具有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精准的操作,并且还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均能够发挥出该系统的最大化价值与作用。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前提下,各个行业对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将该系统与电子技术相互结合应用,并且目前在海洋开发事业以及宇宙航行等事业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从而促进了该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程。另外,由于电液伺服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使用效率。并且在该系统的控制元件中,通过灵活、便捷的原则来布置,由于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与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操作与控制比较方便。另外,这种系统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度处理,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还可以对载荷进行适当调整。在该系统中,其主要的工作介质为矿物油,不仅对自身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还可以有效地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快速地完成直线运行,可以促进系统的自动化进程,具有较高的自动控制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工业生产的需求,适应当今时代的 发展。 2.2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缺点与不足 首先,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可能会出现漏油现象,并且会影响到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其运行的稳定性与正确性具有一定的损害。其主要是由于漏油缺陷会导致液压机械传动的比率无法得到保存,从而使得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与正确性受到影响。促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正确性水平下降,并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与运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业的输出产品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中主要是由液体为传动媒介,如果液体的温度发生变化,会导致系统的运动特性出现一定的变化。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尽量减少温度的变化,避免运行结果由于温差而出现偏差。另外,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查与排查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运行的时候,通常会由于液压元件的运行而产生一定的金属粉末,其对机械设备造成一定的污染,并且容易引发机械故障。并且,一些外部的环境灰尘与粉尘等容易吸附在液压机械设备上,从而对该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然而这些粉尘与金属粉末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从而给故障的排查与修复提高了难度。最后,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运行前,需要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清扫。由于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运行之前,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清扫,以便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不良结果。 3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3.1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发展 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大多数行业在施工与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大型的工程装备,而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另外,由于部分机械设备的功率要求较高,同时其生产效率与精准度也相对较高,使得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满足高集成化的需求,可以较快地满足施工需求与相关环境与条件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效率。此外,我国一部分高水平的技术设备具备自身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较好,可以为极端化的工作环境以及精准度化的工作需求提供较好的前提条件。而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一些技术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集成化发展也说明了及时把握住系统的研发方向,才能够研究出社会需求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并发挥出产品的最大化价值与作用。 3.2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的不足 我国液压机械哈攒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液压机械传动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其中我国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中的相关元件使用时,部分元件主要依靠国外的液压产品进行辅助,从而使得我国使用的部分产品与国际范围内使用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促进我国液压机械传动技术的发展,要想跻身世界前列,就必须要对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采取相关措施解决,以便促进我国液压技术与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水平。这样一来,才能够促使我国液压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减少或消除液压机械传动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从而达到液压发展的目标。 3.3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更多场合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液压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发展。液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应用,可以不断扩大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与领域,并且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可以高效率地完成预期目标与控制目标。另外,与传统的机械传动技术相比较,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可以更加容易地实现运动与动力参数的控制。可以在一般的条件下提高液压工业的销售额,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比较重要。同时具有较好的传递效率,能够对输出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在该系统中配套的较大系统铜芯装置,可以对正反方向的运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实现,在机械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各种操作动作。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能够对变量系统进行开发与调节。 4 结语 在目前高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促使液压机械传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将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成就。尤其是将液压机械传动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相互结合起来,显著提高了液压机械传动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的重要性,也促进了机械设计制造的良好发展。另外,目前液压机械传动技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弥补不足与缺陷,促进液压技术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刁志印(1975-),男,重庆人,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工程师。 机械传动论文:液压机械传动设计制造理论研究 [摘 要]液压机械传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不断得到应用,对机械设计制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液压机械传动主要是以液体为介质进行能量传动和控制的方式,该系统以其较灵活的控制方式和便捷的控制属性在工业控制中的使用最为广泛。系统本身是以压流体为能源介质对各种机械进行控制,由一个元件回路的控制对若干个组合进行控制来完成能量的传递。文章就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 液压 传动控制系统 1 液压机械传动的概述 1.1 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 液压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是保持液体在平衡的系统中能够静止。液压系统中的液体在各处的压强是一致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中,不同大小的活塞根据其本身承受压力的能力施加不同的压力就可以使得液体保持相对静止,小的活塞上面应该施加较小的压力,大活塞上面应该施加较大的压力。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达到变换的目的。液压在传动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元件,其中主要的元件有执行元件、动力元件、辅助性的元件和控制元件等,通过动力元件可以让系统产生运行的动力,主要代表元件有液压泵。液压泵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容量的变化进行工作,通常将这种动力部件称为容积液压泵。最常见的容积液压泵是齿轮泵,它通过齿轮的变动使液体进行运动。在对液压泵进行选择时需要注意能量的消耗问题,还需要解决一些液压效率问题。液压的执行元件可以将液压泵中提供的液压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与液压泵相反的工作装置是液压马达,这种装置可以将液压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从而使液压对外做功。液压元件可以对液体流动的方向和压力的高低进行控制,能够确保其满足特定工作的要求。液压控制系统除了动力元件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元件,通过辅助性的元件可以建设液压回路。 1.2 液压机械传动的优缺点分析 1.2.1 液压机械传动的优势 液压机械传动的应用范围相对广泛,在各个领域都有基本的使用,无论是一般工业施工的塑料加工机械还是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都具有其自身的实用性。使用液压机械传动装置在各方面都能够取得较大的进展,这些装置具有高压、高速和高效率的特点,液压机械传动的功率较大,其本身也是高度集成化的系统,具有一体化、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特点,由于该系统和微电子技术可以紧密的配合,可以在小空间内实现对功率的准确控制,在各种行业的使用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部门对液压机械传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较多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和电子技术的配合在海洋开发领域甚至是宇宙航行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电液伺服系统的使用将液压机械传动的应用逐渐提高。总之,对于液压机械传动的元件应该根据需要灵活、方便的布置;液压机械传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和运动惯性小等特点,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操纵和控制,此外,这种系统在较大的范围内可以实现调速。传动控制系统还可以对载荷进行适当的调整。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主要的工作介质是矿物油,可以自动润滑,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该系统比较容易实现直线运动和机械的自动化,如果使用电液联合控制,可以确保高程度的自动控制。 1.2.2 液压机械传动存在的缺点 影响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和正确性关键在于液压系统存在漏油的因素,从而导致液压机械传动的传动比例不能得到严格的保存。温度的变化对液压机械传动的影响相对较大,不同的温度会导致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中的液体粘性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传动控制系统的运动特性发生改变,影响其工作的稳定性,为了保持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工作较为稳定,应该避免在温度较高的环境条件下作业。此外,液压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不能很好的对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一些液压元件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金属粉末,这些粉末粘贴到金属管螺纹地区的胶带碎片上容易造成密封胶的脱落。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运转时其外部环境中的污染物也会吸附到液压油箱上面,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此外,系统在运行前没有对杂质清除彻底就会使得外部的杂质和系统本身附着的杂质复合,在元件的运行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摩擦,不利于系统的正常运转。 2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2.1 机械设计制造中对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无论是现代建设还是国防建设,都需要将一些大型的工程装备融入到里面,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机械化系统能够满足当代设备的多种要求,由于一些机器设备的功率相对强大,具有较高的生产使用效率,精度也相对高,液压系统在这些行业中的使用能够满足高集成化的要求,可以很好地适应施工环境和不同的工作条件。我国一些高水平的技术设备具有较好的自主研发能力,主要原因在于极端化的工作环境和精度化的施工技术。液压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一些技术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系统的集成化说明只有抓住系统研究发展的方向,才可以研发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产品。 2.2 我国液压机械传动技术应用中的不足 我国液压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虽然在一些产品的使用上面具有较大的进步,同时凸显出液压技术发展的潜力和发展动力,但是在使用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我国的液压技术在一些重要的元件使用上任然依靠外国的液压产品进行辅助,我国使用的一些产品在国际范围内和其他国家使用的产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需要将我国发展成为液压强国,就必须弥补液压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要对液压技术进行研究,从而形成我国的自主产品和液压技术制定详细的发展目标,使我国的液压产品和液压技术超过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的液压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减少在装备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实现最终的液压发展目标。 3 结束语 随着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和工艺逐渐出现,使得工程机械逐渐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工程机械装置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液压机械传动技术的发展和其在工程机械中的使用也具有较大的优势,尤其是液压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结合使得液压机械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极大地促进了机械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液压技术快速的发展。 机械传动论文:齿轮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齿轮传动是近代机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机械传动,是传递机器动力和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机械产品的重要基础零部件。本文分析了齿轮在机械传动系统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齿轮;传动;磨损;折断 一、齿轮在机械传动系统应用中的损伤和失效形式 齿轮传动与带、链、摩擦、液压等机械传动相比,具有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高、圆周速度高、传动比准确、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特点。齿轮传动是许多机械产品不可缺少的传动部件,也是机器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传动形式。近几年来,虽然其他机械部件的制造技术与电传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传动形式仍为各种齿轮传动。齿轮在机械传动系统应用中的损伤和失效形式主要如下: (一)齿面疲劳点蚀 齿轮轮齿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当循环次数超过某一极限时,工作齿面便会产生微小的疲劳裂纹。如果裂缝内渗入了润滑油,在另一齿轮的挤压下,封闭在裂缝内的油压会急剧升高,加速裂纹的扩展,最终导致表面层上小块金属的剥落,形成小坑,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点蚀。 (二)齿面磨损 磨损是轮齿在啮合传动过程中,轮齿接触表面上的材料摩擦损耗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开式传动中的轮齿齿顶边缘和齿根过渡曲线部位。在闭式传动中,润滑油不洁也可能发生。 (三)齿面胶合 在重载传动中,由于润滑不当或散热不良等造成两齿轮工作齿面发生金属表面直接接触并相互粘连,较软齿面上的金属被撕下来形成伤痕的现象。 (四)塑性变形 在过大的应力作用下,轮齿材料因屈服产生塑性流动而形成齿面或齿体的塑性变形。在较大载荷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会产生。 (五)轮齿折断 轮齿折断是指轮齿的一个或多个齿的整体或其局部的断裂。通常有疲劳折断和过载折断两种。一般由于在载荷的反复作用下,齿根弯曲应力超过允许限度时,发生疲劳折断;用脆性材料制成的齿轮,因短时过载、冲击发生突然断裂。 二、传动齿轮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设计方面 齿轮的设计参数的技术要求,与不同应用领域机械的实际工况和使用条件结合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够强,缺乏专项切实的科研和实验。有些标准、规范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不统一、不先进。 (二)制造方面 制造误差齿轮制造时造成的主要异常有:偏心、齿距偏差和齿形误差等。所谓偏心,是指齿轮(一般为旋转体)的几何中心和旋转中心不重合。齿距偏差是指齿轮的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而齿形误差是指渐开线齿廓有误差。装配不良齿轮装配不当,会造成齿轮的工作性能恶化。 三、传动齿轮问题的控制 (一)设计控制 对于传递功率较大的齿轮,齿根弯曲变形是主要影响因素,宜选用较大模数。而对于一般载荷不大的齿轮,应尽可能选用较小模数,因为此时的加工误差是主要影响因素,而且模数小可增加齿数,是啮合系数增大,有利于提高传动平稳性。 (二)制造控制 1、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 实践表明,工件材料的硬度大于HB240-260时,滚刀的磨损会明显上升,当走刀量过大时,引起切削过程的冲击和振动也会过大,甚至折断刀齿,进而造成齿轮表面加工质量的下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被加工材料的硬度应尽可能控制在HB180-220范围内。 2、控制滚齿精度来提高齿轮的加工质量 对一般精度不高的齿轮可采用精滚方法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用标准齿轮滚刀加工即可;对汽车用齿轮加工工艺则采用滚剃珩磨工艺加工,滚齿时用剃前齿轮滚刀加工,加工精度应提高1-2级,特别是周节累积误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和齿圈径向跳动必须严格控制,这些项目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剃齿的加工质量,加工精度应提高2级。 3、正确装卡工件 在齿轮加工过程中,滚齿刀对齿轮的径向压力相当大,如果工件装卡不牢,滚齿刀会在齿轮的齿面产生震动,这种震动有时会使齿轮的齿面产生微裂纹。微裂纹的大小及密度与振动的频率和切削速度有关。?9级以下低精度的齿轮要求齿圈径向跳动在0.07mm之内,齿圈径向跳动过大的原因是工件安装的径向跳动及端面跳动。如果工装上的夹瓣牙形角太尖,开始时能夹紧工件,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牙形角开始磨损,并出现工件夹不紧的现象,造成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超差。如果把牙形角的角度改为70°角,并进行淬火处理,消除牙形角磨损的现象,齿圈径向跳动就会在公差允许的范围之内。 4、提高热处理能力 渗碳齿轮的热处理变形直接影响到齿轮的精度、强度、噪声和寿命,即使在渗碳热处理后加上磨齿工序,变形仍然会降低齿轮的精度等级。控制齿轮变形也必须在制造齿轮的全过程中设法去解决:减少齿轮材料冶金因素对变形的影响;采用控温正火或等温退火来处理齿轮锻件;改进设备,优化工艺,减少淬火对变形的影响。 (三)维护 使用齿轮传动时,在启动、加载、卸载及换挡的过程中应力求平稳,避免产生冲击载荷,以防引起断齿等故障。经常检查润滑系统的状况,油面过低则润滑不良,油面过高会增加搅油功率的损失。对于压力喷油润滑系统还需检查油压状况,油压过低会造成供油不足,油压过高则可能是因为油路不畅通所致,需及时调整油压,还应按照使用规则定期更换或补充规定牌号的润滑油。注意检查齿轮传动的工作状况,如有无不正常的声音或箱体过热现象。润滑不良和装配不符合要求是齿轮失效的重要原因。声响监测和定期检查是发现齿轮损伤的主要方法。 机械传动论文: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失效形式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 要]随着煤矿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煤矿机械的功率日趋增大。煤矿机械的齿轮大多为中、大模数(模数6~20ram),多为低速(6m/s以下)重载传动,由于两传动齿轮之间是高副接触,单位齿宽的载荷值很高(20kN/cm),因此要求齿轮材料相应的应力达到一定的值。近年来,我国煤矿机械齿轮的制造质量和使用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但是从现场运转状况看,存在使用寿命不够长等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关键词]煤矿机械;齿轮失效;原因;改进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广泛采用了机械传动齿轮新技术,使得煤矿机械可以有效进行节能控制,实现高效利用、可靠生产。大型、特大型矿井提升机功率达几千千瓦,采煤机的功率增加了4~6倍,掘进机的功率增加了2~3倍。功率的增大导致机械的输出扭矩增大,使煤矿机械的元部件特别是传动齿轮的受力增大,由于受煤矿使用条件和机器尺寸的限制,传动齿轮的外形尺寸却没有多大变化。为了提高煤矿机械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对传动齿轮必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煤矿机械传动齿轮传动原理 随着煤矿机械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煤矿机械的功率日趋增大,为了提高煤矿机械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应进行科学控制,煤矿企业中使用的现在机械设备中的轴承传动结构需要适应复杂多变的井下工作需求,机械传动齿轮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开采设备的使用效率,它良好的传动效能比,科学解决了机械能耗的问题,煤矿机械传动齿轮的优势是体积较小,重量减轻,传动比大,结构紧密,承载力高,提高工作效能,较少机械能耗。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广泛使用,在煤矿机械传动齿轮中由于工艺以及设计问题,机械传动齿轮受到一些局限,这就使煤矿机械中减速器的设计使用成了障碍。 二、煤矿机械齿轮失效形式和失效原因 齿轮运转承载后,齿面相互接触并沿齿高方向滚动和滑动,接触应力使齿面表层内相应产生很大的剪应力,齿面的相对滑动又使滑动前方受压应力,后方受拉应力,齿面又受着拉、压交变应力的作用。除润滑不良、三体(磨粒)磨损、化学腐蚀外,一般地说,若轮齿承受的交变应力超过了材料的疲劳极限或强度极限应力,就会造成上述各种形式的磨损失效。 三、提高齿轮使用的措施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会存在煤矿机械齿轮传动轮轴承承载过量的情况,对生产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在矿井机械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利用现在科技与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煤矿机械齿轮传动轮轴承的有效科学设计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井下开采中煤矿机械齿轮传动轮轴承需采用合理安装以达到提高对煤矿机械齿轮传动轮轴承使用寿命的效果。加强使用管理注意观察噪声、温升是否正常、润滑油的使用是否合理等,可以有效提高齿轮使用寿命。高效生产是安全保障的第一标准,煤矿生产中的能耗大多集中在齿轮传动设备中,齿轮传动中应用新技术进行电机齿轮调速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广泛采用了高效的节能新技术。 1、煤矿机械齿轮的高效技术 煤矿机械齿轮的高效生产是节能的第一标准,煤矿生产中的能耗大多集中在电机设备中,采取煤矿机械齿轮电机功的变频控制可以有效促进高效生产。煤矿机械齿轮的使用中最重要的是应用先进的节能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在煤矿机械齿轮传动过程中,齿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齿轮中应用数字技术进行交流电机调速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使齿轮的机械设备广泛采用可以有效进行节能控制,实现高效利用、可靠生产。 2、煤矿机械齿轮的短圆柱滚子的应用 齿轮传动轮轴承采用短圆柱滚子或自润滑轴承是解决小直径齿轮轴承设计技术难点的有效途径。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控制,煤矿生产中的能耗大多集中在电机设备中,采取煤矿机械齿轮传动控制可以有效解决电机的高消耗低效益的问题,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应用先进的节能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在生产控制过程中,煤矿机械齿轮传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煤矿机械齿轮传动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机械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煤矿机械齿轮的短圆柱滚子的结构 用轮内孔充当轴承滚子的外圈滚道,为保证多排圆柱滚子有良好的润滑,采用在轮齿根处钻几个直通排与排之间小孔和在挡环圆周上开设润滑油孔的方法。煤矿机械齿轮存在阻力较大、单位运输量较少,但是功率消耗大,牵引电机运输过程存在运输间断、生产消耗较大的问题,煤矿开采运输系统应延用煤矿机械齿轮以此减少电能消耗。为减少煤矿机械齿轮损耗,首先需要画出电气设计图以及继电器柜的布局,这样才可以安装调试,方便修改控制。但是使用煤矿机械齿轮,润滑油能顺畅地进入密集的圆柱滚子间。煤矿机械轮内圈与轴均充当了轴承滚道,这样就对轮和轴除要求有高的加工质量外,还要有很高的热处理硬度。 4、煤矿机械齿轮的短圆柱滚子数量的确定 煤矿机械的短圆柱滚子的型号、直径和长度等参数可在轴承样本上选取。煤矿机械齿轮的短圆柱滚子数量选择模型要具有估计归纳的最小错误,并且重新设定模型在煤矿机械的设计中体现。煤矿机械齿轮的短圆柱滚子数量的典型选择中使用k=10。虽然每次拥有的是数据1/k(比以前的数据少很多),但计算还是比较贵的相对于不运用交义验证,因此需要训练每一个模型k次。然而k=10是通常的选择,在真正的问题研究中数据往往是缺乏的,有时我们会用一种极端的选择k=m,目的是每一次尽可能的避免无数据状态。计算结果取整数部分,舍去的小数部分在0.2左右,如不符合,可修正轴承孔内径。 5、煤矿机械齿轮的自润滑轴承的应用 煤矿机械齿轮的滑动轴承有抗冲击、振动性好、定心精度高、径向尺寸较小等优点。滑动轴承的摩擦损耗大,煤矿机械齿轮对轴承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要求较高,维护比较复杂,煤矿机械齿轮受国内材料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滑动轴承主要的失效形式为磨损,防止失效的关键在于能否保证轴颈和轴瓦间形成一层边界油膜。煤矿机械齿轮的自润滑轴承可以任意改变功能性间隔而不用真正改变任何有意义的东西。当压强P较小时,即使P与pv都在许用范围内,也可能因滑动速度v过大而加剧磨损。采用短圆柱滚子或自润滑轴承是解决小直径齿轮轴承设计技术难点的有效途径。机械齿轮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承受外部载荷,仅有周向压缩应力把主轴受力传递给承力元件,机械内部没有支环,在大型矿井中,煤炭机械设备工作量大,保证安全生产,机械齿轮的工作构件、受力情况等均与所装配的工作元件有关。 结语 我国煤矿机械设备事故率多的现状一直困扰着煤炭生产和运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机械齿轮的失效是造成煤矿机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各种齿轮的失效形式及原因的分析和讨论,对改进煤矿机械设备事故率多的现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机械传动论文:煤矿机械传动齿轮的失效问题处理研究 摘 要:煤矿工作一般都是比较严谨和危险的工作,煤矿机械故障不仅影响着工程的进度,降低生产效率,也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传动齿轮的失效问题是煤矿机械最为常见的问题,所以加强对传动齿轮失效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先分析传动齿轮失效的表现形式,进而探索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经过研究得出避免传动齿轮失效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失效;有效措施 在煤矿产业中,传动齿轮应用非常广泛,是煤矿机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煤矿的运输重量一般都很大,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导致超重现象,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就会导致传动齿轮出现问题,导致机器瘫痪,影响煤矿的施工作业,降低生产效率,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1 传动齿轮的工作环境及工作特点 煤矿的生产作业一般都是在矿井中进行的,传动齿轮的工作环境大多都是在地下进行生产作业,井下的环境比较复杂恶劣,所以传动齿轮要适应井下复杂的结构情况,因此相对而言传动结构也复杂一点。由于煤矿是重型产业,要求传动齿轮具有比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性能,矿井一般空间不是很大,所以传动齿轮还要满足体积小,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传动要求高效率,尽量减少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2 传动齿轮失效的表现形式 2.1 传动齿轮磨损失效 磨损的程度分为很多种,一般分为:正常的磨损、中度磨损、破坏性磨损、磨料性磨损以及腐蚀性磨损等。一般性的磨损不会对齿轮的传动造成重大的影响,比如正常的磨损,这是齿轮传动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在齿轮的使用寿命中,不会造成齿轮失效,这个磨损是经过时间慢慢磨损的,不影响齿轮的正常转动;对于中度磨损,这个要比正常的磨损速度快一点,在齿轮传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发出噪音,由于磨损的程度比较大,损失机械能,会降低齿轮工作的效率;破坏性磨损,这个磨损的程度就很大了,齿轮表面会形成严重的损伤,严重影响传动齿轮工作的效率,破坏了齿轮的结构,大大缩短齿轮的使用寿命;磨料性磨损是指在齿轮中间进入了一些颗粒,增大了齿轮间的摩擦系数,摩擦力增大,加速了齿轮的磨损,可能会出现齿轮停止转动的现象;腐蚀性磨损就是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与周围的化学物质发生的反应,发生了齿轮表面的腐蚀,严重影响齿轮的工作效率。 2.2 传动齿轮疲劳失效 在加工过程中,齿轮的表面肯定存在初始裂纹,加之传动齿轮工作的过程中应力的反复作用下,造成材料的疲劳,当作用的应力超出了材料的疲劳极限时,裂纹就会延伸扩张,加速齿轮的损坏,出现齿轮失效。 2.3 传动齿轮胶合失效 齿轮的转动需要润滑油的帮助,在强重力作用下,齿轮间的润滑油不能及时的补充,造成两个齿轮接触面的油膜挤破,两个金属齿轮直接接触在一起,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温度上升,可能造成齿轮的胶合,出现失效。 2.4 传动齿轮断裂失效 齿轮的断裂意味着彻底不能工作,断裂分为疲劳断裂,高负荷断裂以及淬性断裂等。疲劳断裂就是齿轮在弯曲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出现裂痕,当应力超出了齿轮的疲劳极限时,裂痕继续扩张,导致断裂;高负荷断裂是指在高强度的作业状态下,负荷已经超出了齿轮的额定负荷导致的破坏性断裂,或者由于腐蚀使得齿轮部分点出现点蚀,导致断裂等;淬性断裂是指传动齿轮经过热处理时产生了过大的内应力,产生裂纹,外界的压应力与弯曲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疲劳,当超过它的疲劳极限时就会促使裂纹延伸,导致淬性断裂,这种断裂的特点就是初始断裂的部位颜色会有点深,这是氧化的结果。 3 传动齿轮出现失效的具体原因 设计阶段:由于齿轮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矿机械齿轮设计的特殊性,在设计阶段,可能忽视了传动齿轮在矿井工作的特殊性,按照传统的设计来设计煤矿机械传动齿轮,造成传动齿轮不能满足矿井下高强度,环境复杂的要求,达不到韧度、抗冲击和耐疲劳的要求,这是导致传动齿轮失效的自身原因之一。 齿轮的制造加工阶段:即使齿轮的设计没有问题,若在制造加工方面不合格,齿轮一样会失效,如果质量把控不严格,锻造时化学成分超标或者化学成分有残留,降低了齿轮的性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例如:在加工过程中C的含量超标,就会增加齿轮的脆性,容易发生断裂,造成失效。 齿轮的安装使用阶段:不正确的安装方式同样会导致传动齿轮的失效,安装的位置出现偏差,影响整个传动齿轮的安全,同时,传动齿轮的工作需要润滑油的不断补充,一旦缺少润滑油就会增大摩擦力,降低齿轮工作的效率,增加磨损,导致传动齿轮的失效。 4 避免传动齿轮失效的有效措施 根据上述传动齿轮出现时效的形式和失效的原因,制定防止传动齿轮失效的有效措施,避免失效问题的出现。 4.1 齿轮设计阶段控制 设计阶段要充分的对煤矿齿轮的工作环境进行研究考察,只有充分了解齿轮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能的需要,才能对齿轮提出合理化的设计。根据煤矿齿轮工作的特殊性,优化齿轮的设计方案,满足齿轮抗冲击力、耐疲劳性以及承载力的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煤矿特殊工作的材料,尤其是钢材的选用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着齿轮的强度,最好经过研究确定选材,确定润滑油等,以免后期工作出现漏洞。 4.2 齿轮工艺制造阶段控制 选材好工艺也好才能保证传动齿轮的质量,要严格控制齿轮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改善制造工艺,提高工艺质量。传动齿轮的表面不能过于光滑,研究表明,表面略微粗糙的齿轮要比表面光滑的齿轮使用寿命更长,这个粗糙度应该根据实验来确定,合理的控制粗糙度,将齿轮的性能提升到最佳状态。 4.3 齿轮安装阶段控制 齿轮的安装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比较高的要求,对于传动齿轮的平衡度、垂直度都是有要求的,而且这个标准还很严格,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会影响整体的性能,所以,在安装阶段应该有专业人士来进行指导,运用专业的工具辅助安装,最大限度的减少齿轮间的摩擦,降低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4.4 齿轮使用及维护阶段控制 在传动齿轮的使用过程中,应尽量不要超过传动齿轮的额定负荷量,润滑油也要及时补充,保证传动齿轮是在润滑油的辅助下工作,此外,润滑油不能掺入杂质,保持纯净,杂质进入齿轮间会增大摩擦系数,影响齿轮的正常工作。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维护保养,并检查传动齿轮,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及早预防,防患于未然,防止出现传动齿轮的失效问题。 5 结束语 煤矿产业是我国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煤矿的产量决定于煤矿机械的工作效率,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传动齿轮在煤矿机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传动齿轮的正常工作是保证煤矿机械正常工作的重要前提,传动齿轮失效是齿轮常见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研究,找到避免失效的有效措施,每个阶段严格把关,将失效概率降到最低,提高生产效率。 机械传动论文:关于机械传动技术发展探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机械技术得以快速发展,机械传动技术是作为机械技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为机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就业机械传动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显探讨,以期能够为机械技术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机械传动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械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应用力度越来越大,以机械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在生产效率方面显现较强优势。机械系统有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执行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在机械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机械的动力由动力系统提供;机械执行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并具有功能多样性;传动系统是联系这两个系统的桥梁。如果机械系统没有传动系统,那么机械系统也就无法运转。所以,不管是在任何时期,不管是机械技术如何的发展,都离不开机械传动系统。本文就机械传动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通过本论文的浅谈,能够给机械传统技术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机械传动技术的雏形 早在我国春秋时代,先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机械。桔槔就是先人们充分利用缸盖原理设计制造的简单的机械,这是我国机械的雏形。该种机械可谓是我国机械的鼻祖,对未来我国机械技术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影响。先人们所制造的桔槔采用的是缸盖原理。缸盖原理就涉及到传动系统。与其说桔槔是机械技术的雏形,不如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我们的先人们又发明了指南车,该种车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开控制和指示车的方向。不过对于指南车的具体叙述在现有历史文献资料上没有详尽的记载。但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了该种车确实存在和使用过,是人类机械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到了西汉,人类发明了齿轮,通过齿轮传动完成某个简单动作。放眼于国外,许多文献资料上都能找到有关机械的记载。从罗马国的谷物碾磨机到法国的谷物磨中率先采用了斜齿轮传动,都见证了传动技术的发展历史。不过需要提出的是,该时期的齿轮的材质是石头,耐久性不是很好。这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上述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从古代就开始研究机械传动技术。到了十四世纪,欧洲所发明的钟表中使用了齿轮系统。基于时钟对工艺要求比较严格,相应地对传动齿轮的精密度要求也比较高,如果采用原始的石材作为齿轮制作原料。那么时钟的准确性将很难得到保障。这个时期,欧洲人使用金属作为齿轮的材质,极大地提高了时钟走时的准确性。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前,机械和齿轮只是一种概念,尤其是机械传动技术并没有进行深入发展。机械传动技术真正意义的发展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该时期世界上的一些国家都加大了对机械传动技术的研究力度。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的全面爆发。第一台蒸汽机器是一个名叫纽克曼的苏格兰铁匠发明制造的,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蒸汽机了。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三、现代机械传动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传动技术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九世纪末,内燃机和电动机在社会领域中得以广泛的应用,相应地对机械传动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到了二十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动技术更是取得了巨大进步,一些构造比较复杂的齿轮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比如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及蜗杆传动。这些齿轮在机械中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使工业逐渐向机械化和精密化迈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齿轮几何学,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该学科知识在高速重载汽轮发电机传动系统中涉及的比较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机械传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齿轮作为传动系统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多领域中都有涉足。比如齿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基于航天领域特殊性,相应地对传动系统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促使传动系统的发展也被推向了新的高度。就我国机械传动技术发展总体情况而言,同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国机械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技术课题。 四、机械传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机械传动技术势必会提出更高要求,以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时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这些先进成熟技术在当今机械传动系统中的融合力度越来越大。这也必将推进机械传动技术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这样多种技术共存的年代,机械领域的科技人员应紧握时展脉搏,结合我国机械传动技术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机械传动新技术,研究出高品质的机械传动技术,逐渐缩短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机械传动技术水平差距,促使我国同世界机械传动技术水平接轨,成为技术强国,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机械传动论文:农业机械传动带的安全使用与维护 摘要:农业机械中传动皮带是负责带动各种辅助机构运转的部件,拖拉机安上皮带轮,可以进行各种固定作业,如抽水、脱粒和发电等。如果传动皮带出现了断裂或打滑故障时,将导致农机性能下降,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的正常使用。最常见的是三角形传动皮带,三角形传动皮带通常是数根并用,带轮上有相应数目的型槽,用三角形皮带传动时,带与轮接触良好、打滑小,传动比相对稳定,运行平稳。三角形皮带传动适用于中心距较短和较大传动比的场合,在垂直和倾斜的传动中也能较好工作。但在作业中,传动皮带因制造质量、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故障,使其使用性能下降,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影响到农业机械的正常使用,因此要定期检查保养传动皮带的技术状态。 关键词:农业机械传动带;安全使用;维护 1 农业机械传动带安全拆装注意事项 农业机械上动力输出皮带轮是一个独立部件,可根据需要安装,不用时应拆下。各种机型的皮带轮结构大同小异,一般规定,15.7千瓦以上的拖拉机,在发动机标定转速下,皮带轮圆周速度为(16±1)米/秒。皮带轮的旋转方向可以改变。 更换、安装工作的复杂性取决于农业机械的构造,安装人员通常能够在发动机上或附近的路径图中找到所需的资料。假若没有路径图,下述简易规则将有助于安装人员:(1)传动皮带有V形槽的一边和传动轮槽相互啮合。(2)传动皮带一般环绕传动轮。(3)通常若只有一个传动轮绕带,安装可能不正确,该传动轮靠近传动轮组的中央,而且总是一个无槽传动轮。(4)假若安装的传动皮带显得过长或过短,那很可能是绕过传动轮的路径不对。(5)传动皮带应稳妥地安装在所有的传动轮槽上,传动皮带应自由地跨越而不触及发动机的任何部件。另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更换传动皮带时,必须使皮带的张力降到最低,才能取出,严禁同步带在有高张力的情况下,利用非专业的工具硬性撬下来。 二是更换皮带时要断开蓄电池,以免手在引擎室内时,风扇叶会意外旋转。在卸下旧的传动皮带之前,先检查传动轮的校准。如果驱动轴不平行,或者传动轮偏离轴线位置,那么驱动装置就会磨损传动带,使其提前报废。 三是安装时要按厂家规定的安装张力要求进行安装。农业机械皮带传动是利用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的。皮带张力的大小很重要,过大会加剧皮带疲劳损伤,过小会引起皮带的打滑。安装时,应注意使皮带的松边在上,以增大带轮包角,可靠传递动力。 四是安装传动皮带时,首先将中心距缩小,将皮带套在带轮上后,慢慢增加中心距,满足规定的初拉力要求,严禁用其他工具强行撬入和撬出,以免对传动皮带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安装传动皮带时两带轮轴线应相互平行。一组传动带的型号要相同,长度要相同,以免各传动皮带受力不均。要采用安全防护罩,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2 农业机械传动带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一是产品选购的注意事项。要看好皮带轮的型号及选择合适的长度。选择好的品牌并注意其防伪标志。 二是传动皮带都是橡胶制品,因此在使用中要防止油、酸、碱对其腐蚀。在拆卸安装、检查调整传动皮带时,如果手上沾有油脂,要擦拭干净再进行操作,更不要将传动皮带放置在油污中。如果传动皮带不慎沾上油污,请谨慎使用,最好立即更换。 三是机器长期不使用,应放松传动皮带。避免弄上油污,否则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 四是注意传动皮带工作温度不能过高,一般不超过50℃~60℃。传动皮带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挂放时应避免打卷。 五是传动皮带靠两个侧面工作,如带底与带轮槽底接触摩擦,则需更换传动皮带。及时清理带轮槽中的杂物,防止锈蚀,以减少V型带和带轮的磨损。 3 农业机械传动带的维护保养 一是在日常检查中要特别注意皮带的磨损情况。如果皮带磨损严重,就会使皮带和皮带轮的接触面积锐减,这时只要用力一压皮带,皮带就深深地下沉到皮带轮的槽内。此外,如果发现皮带表面出现龟裂以及剥落等现象,或者皮带出现滑磨声,表示皮带可能会断裂,必须立即更换。如果不及时更换,皮带一旦在行驶途中断裂,机械将不能正常行驶。 二是定期检查皮带是否有松弛和断裂现象,如有一根松弛或断裂则应全部更换新带。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建议每4年换一次皮带。但发现皮带过度磨损或撕扯时必须随时更换。不同功能皮带的使用情况也影响到皮带的磨损程度。当传动皮带显示出以下情况,就应加以更换:底胶有规律地出现断层、带轮侧壁闪亮或光滑。 三是传动皮带在使用过程中要适当调整。传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皮带的张力。传动皮带过松,磨损会加快,而过紧则会使传动皮带拉长,同时还会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正常的张力是:用大拇指按压大小皮带轮切点中间时,能按下15~20毫米为合适。 四是三角形传动皮带在使用过程中,其受力面为两侧,三角形传动皮带两侧成楔形磨损后会自动向内走,继续保持原有的摩擦面。若是三角形传动皮带最窄处与皮带轮的底部接触,两侧的摩擦面就不能正常受力,这时就应该更换三角形传动皮带,否则传递效率会降低。 五是安装带轮时应保证同一回路中带轮槽对称中心面位置度偏差不大于中心距的0.3%。调校不准的情况下可以用直角加以检验。如果在传动轮表面和直角之前出现间隙,就表明存在着轴线不平行的现象。一旦轴线不平行,就必须调校或更换失效的传动轮、传动轮支架或轴。 作者简介:韩鹏,大专学历,公主岭市龙山乡农机技术推广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推广。 机械传动论文: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 一、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原理 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保持系统内各处压强相等,即保持在系统中的液体能够静止。对不同大小的活塞进行控制,根据不同大小的活塞本身受力能力的差异来调整各处压力,使得小活塞压力相对小一点,大活塞压力则相对大一点,即可保证系统内各处压强相对平衡,液体在系统内能够维持静止不动的状态。通过液体作为介质进行传递来达到能量变换的目的。整个变换过程需要液压控制阀作为控制元件、液压泵作为动力元件、液压马达等作为液压执行元件、管道等作为液压辅助性元件等共同完成。液压泵是一种常用的动力元件又称容积液压泵,能够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提供运行所需要的动力,工作原理是容量的变化产生压力的差异。注意事项是,在选择液压泵时应注意液压效率以及能量的消耗问题。液压马达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充当执行元件,与液压泵的作用刚好相反,其作用是将容积液压泵提供的液压转换成机械能,达到液压对外做功的目的。液压控制系统以及一些辅助性的元件的作用则是建设液压回路,对系统内的液体进行控制,保证系统能够达到预计需要的效果,从而达到满足工作需求的目的。 二、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缺陷 1.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优势。(1)高压、高速、高效率。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控制元件、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以及液压辅助性元件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液压机械传动的功率较传统的液压传动和机械传动要大。同时,系统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使得系统本身高度集成化,能够实现小空间内对功率的准确控制。(2)小型化、轻量化、反应快、惯性小。由于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本身又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点,所以系统具有轻量化、小型化、运动惯性小等特征。此外,各种元件的相互协调配合,能够使得系统操作灵活简单,系统内的控制元件可以对载荷做适当调整,从而实现自动变速换挡。并且整个系统与电液联合控制,将会实现机械高程度的自动化控制,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2.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缺陷。(1)液压系统漏油影响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和正确性。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存在漏油的缺陷会导致液压机械传动的传动比率不能得到保存,导致液压传动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和正确性受到影响,使得液压传动系统的平稳性和准确性降低,对整个系统的运行以及运行的效果极为不利,进而影响到企业输出产品的质量。(2)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系统的运动特性发生改变。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当温度较高时,会改变系统中液体的黏性,从而使得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运动特性发生改变,造成工作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格外注意温度的变化,避免运行结果因为温度的变化产生偏差。(3)故障的检查和排除工作不易进行。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液压元件的运作产生一定量的金属粉末对机器设备造成污染容易发生故障。同时,一些外部环境的灰尘粉也极易吸附到机器设备上,从而对系统稳定性的运行产生影响。而这些在系统运行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又比较复杂对故障的检查和排除会造成很大麻烦。(4)系统运行前需要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清扫。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在运行前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严格清扫,最大限度的避免系统运行过程中一些外界因素可能对系统运行的结果产生影响。 三、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及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利用其自身系统的高度集成化能够满足各个领域中企业建设对一些大型的工程装备的需要、较大功率的需求、精度和工作效率较高的需求等。同时,由于其自身兼具惯性小、轻量化、小型化、反应快等特点,使得操作灵活简单,适应各种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在一些自主研发的机械的设计及制造中,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机械设计可以跟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相适应,借助系统自身的各种优势不仅能弥补传统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的缺陷,而且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后对机械制造的难度的降低,精准度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都有促进作用。此外,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能够较容易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将其引入到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应用中,能够促进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自动化进程,对机械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未来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发展方向,能够较大的改善产品的质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促进产品功能的高效,有效的满足人们对机械产品越来越高的要求。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国防建设和现代建设中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中了。 四、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提出和发展,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到各个生产领域,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目前的系统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目前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一些动力元件、控制元件、辅助性元件、执行元件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并且在国际范围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重要元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充当的角色,重要元件在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重要元件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完善性以及功能的高低。因此,要想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业能够自主创新稳固的发展,应该重点弥补液压系统中重要元件存在的缺陷,学习借鉴并实现创新,提高液压元件的功能和适应性以及液压机械运动控制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展我国的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并提高其在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上的应用,带动各个行业领域的共同发展进步。 总结 液压机械运动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技术,能克服传统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的缺陷,运用液压使能量进行转换的原理,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控制,实现机械循环运转的目的,对各类需要大型设备的企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将其运用到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中能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尚需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 (作者单位:空军南京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 机械传动论文:伺服机械传动链刚度分析 摘要 :在伺服系统中,传动链刚度是影响伺服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对伺服机械的传动链刚度进行了特性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传动链刚度的一些验证估算算法。 关键词 :伺服机械 传动链 刚度 引言 在伺服系统中,机械结构占有比重很大,优良的机械结构是伺服系统的基础,没有该基础,即使有再好的伺服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动态性能成为机械结构设计的难点。一般常用机械谐振频率的高低来衡量系统的动态性能[1],式中,K为传动链等效刚度,JA为负载转动惯量。目前,有两个可使谐振频率提高的方法,一是减小转动惯量。一般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减小转动惯量,但由于限制因素比较多,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精度和承载能力,那么结构件就不可太单薄,这样会使重量和惯量都有所增加;二是提高(传动链)刚度,提高传动链刚度并不会明显增加转动惯量。 1、传动链刚度特性 传动链刚度是指传动链承受载荷时发生弹性变形的程度。当电机驱动负载运动时,因为受力不同,会令伺服机械系统的所有零部件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这会降低整个系统的结构谐振频率,同时限制伺服带宽,从而影响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和伺服精度。因此,提高传动链刚度可提高整个系统的谐振频率,保证传动精度。 对于传动链来说,每根轴的扭转刚度折算到电机轴上,各轴刚度需除以减速比的平方。那从电机轴的角度来说,如果各轴按等效刚度条件来设计时,就需要相当大的末级输出轴直径,然而很难将这一设想在结构设计中实现。显然,传动链的末级就是传动链刚度的薄弱环节[2]。 2、影响传动链刚度的因素 影响刚度的主要因素有材料及其结构形式。增加刚度就会选用弹性模量较高的材料;而通过扭转刚度的公式可知,轴的扭转刚度与轴直径的四次方成正比,那么在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增加传动链末级轴的直径可明显提高刚度[3]。 设计传动链时,由于负载转动轴的本身刚度比较强,传动链的末级输出轴以及输出轴上的零部件就尤为关键,故而影响刚度的薄弱环节不适合安排在传动链的末级输出端。 在总传动比一定且结构尺寸许可的情况下,增加传动链末级速比,可以使末级输出轴的折算刚度相应提高。 3、传动链刚度的验证估算 伺服机械系统是精密的传动系统,通常为了减少弹性变形对伺服系统的影响,需在方案设计阶段对传动链刚度进行验证估算。 3.1 霍尔兹法计算验证 传动链的刚度是由扭转引起的,对传动链的每根传动轴来说,它的刚度主要是由轴的扭转刚度、齿轮轴弯曲变形引起的附加扭转刚度,以及齿轮的弯曲变形引起的扭转刚度串联叠加组成。一般计算时,分别计算每根传动轴上的各因素影响刚度,再按照串联系统等效刚度算法得出各传动轴的刚度。 现以某伺服系统为例,对传动链刚度的计算作简要介绍。图1是其双链伺服传动系统的结构简图,该系统是电机驱动减速机带动末级齿轮传动。在此传动链刚度计算时,选择轴的扭转刚度、齿轮轴弯曲变形引起的附加扭转刚度为主要影响因素。 齿轮传动链中齿轮轴的支撑方式有简支梁和悬臂梁,不同支撑方式下的齿轮轴弯曲刚度KW按各自方式计算,有辅助支撑的简支梁在计算时,可将该梁分为两段简支梁计算其各自的弯曲刚度后串联计算该梁的总刚度。本文示例中的齿轮轴为悬臂梁。 K为伺服传动链总的等效刚度。文中示例仅为简单的一级双链传动,伺服传动系统通常是多级传动,为了方便计算,一般都将其转化成等效直线系统,计算方法依据以上算法类推。 3.2 简要估算 上述的计算方法比较繁杂,因为传动链输出端是刚度比较薄弱的环节,故在实际工程中对刚度进行估算比对时可先进行简单的估算。通常情况下主要考虑末级小齿轮的扭转刚度对系统的影响,对末级小齿轮在ansys下进行模拟加载,求解出其扭转变形,再通过刚度的原始公式进行计算。 4、结论 本文分析了传动链刚度特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简单罗列出了传动链刚度的验证估算方法,可供结构设计人员在伺服传动链设计时进行参考。 机械传动论文: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进展探讨 【摘要】在机械方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原动力,传动和执行系统,三者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原动力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主要负责给机械的运转提供相应的动力,相反执行系统种类就比较多。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传动系统就是一种结合起来的系统,它既起到输出动力的作用,也起到执行的作用。传动系统在当今机械的发展中尤为重要,其优劣也是衡量一台机械好坏的重要指标,一个好的传动系统不仅意味着高效性,并且还具有多功能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所以传动系统的优化和发展一直是当今机械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针对机械传动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前进方向作了相关的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机械制造;传动系统;机械传动 1 机械传动的种类及起源1 当今机械的传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带传动、链传动、曲柄连杆传动、齿轮传动等。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有很多新兴技术应用在传动方面,使得传动系统的局限性变小,传动系统的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也会相应的扩宽,难度也就会相应的增加。但不管怎样,机械传动仍然是当今机械传动领域的主流,一个的传动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机器的优良与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邓小平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得我国各行业技术领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尤其是最近这三十年,机械传动技术更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当然机械传动技术的发展是与机械本身的发展离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进,传动技术的发展对于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使我们的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在古代,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力最强的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农业文明发达,能够运用很多的机械原理去服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现在想想觉得祖先们的智慧真是令人叹服啊,他们所发明的齿轮结构,在指南车方面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当时人们的生产效率,指南车更是在20世纪中期在美国进行展览。早至战国时期,齿轮已然诞生,但将齿轮运用于实际生产却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直至宋代人们才发明了指南车,不过对于这一说法目前尚有争议。 2 机械传动的发展历程 据史料记载,机械传动的产生大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很早以前在罗马时代,人们用水力驱动齿轮来碾磨稻谷,使得传动首先出现。最难得的是瑞典人率先发明了斜齿轮技术,虽然只是用石头做的一点斜齿轮的样子,但却是传动发展史的一个伟大的进步。 到了14世纪,时钟被人们发明了出来,始终是起到计时的作用,因此时钟的机械设计要求就需要更加精准,这就使得时钟内部的零部件必须很精细,而这些零部件很多都是齿轮或与齿轮相关的结构,而最开始出现的木齿轮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于是即有人开始研究能否用金属来制作齿轮,使得齿轮既能够满足精度要求,又不至于体积过大。到了18世纪的初期,人们发明了蒸汽机,而这一发明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展开,蒸汽机也被广泛运用于个各行各业,英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更是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自称为日不落帝国,由此可见机械传动的进步对于推进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蒸汽机其实也是由机械传动系统构成的,由于蒸汽机的动能更大,所以机器内部零部件的冲击力也会变大,而齿轮这种结构在较大冲击力情况下会损坏,这就使得高精度和高强度的金属齿轮的诞生迫在眉睫。 到了19世纪末期,电动机开始出现,随之出现的还有内燃机,这又是机械传动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紧接着在20世纪初期,更加先进的摆线齿轮和渐开线齿轮也开始出现。1940年左右,齿轮形状的设计和计算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航天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人们不仅在争夺地球上的空间,对于宇宙的争夺也是如火如荼,航天技术对齿轮的精度要求更高,因此齿轮精度在你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齿轮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基本上所有机器都依赖于齿轮的传动,因此齿轮的故障诊断和排查监控显得尤为重要,人们根据传动系统的力学原理,开发出了相应的排查故障的方法。 3 机械传动的发展新方向 在传统的机械传动发展史上,机械传动的优化往往只会在宏观上对齿轮的形状,大小,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等等参数进行设计和调整,而随着现代科技在围观领域的发展,高新技术材料如纳米材料、陶瓷材料等也在高精密的卫星中得到使用,材料其实对于机械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材料的性能好坏也直接能决定机械传动性能的好坏,由于不同的材料性能各异,因此机械传动也因为材料的突破而有了更加长远的发展,机械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发展,而材料的发展也依赖于机械的发展,未来机械传动的进步将不再依赖于系统的机械结构,更多的是取决于机械传动系统的材料,因此不断探寻能够优化传动系统的材料将会是机械传动未来发展的主题。 机械作业不一定是在那种常规的环境中,有时候被发送到真空的宇宙中,也可能作业在高重力的深海中,以及腐蚀性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会工作在很强的电磁场中,像这类特殊的环境,我们的机械传动要保证不受影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传动系统,如果机械的传动系统不能满足机械使用环境的要求,那么不论这个机器多么精密高效,都将毫无意义。除此之外,微机械的重点研究对象也就是微型传动系统,由于微型传动系统体型很小,难免会使得其性能与普通的机械传动系统有所差别,如何在缩小机械零件体积的同时,使得机械的传动性能不受影响甚至更加优越,这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因为体积减小意味着接触面积的减小,在散热,齿轮啮合以及传动等方面都需要仔细的探讨,不断研究和探索,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 4 结语 21世纪是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信息能源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更加是突飞猛进,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这显然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农业,而工农都需要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来促进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所以机械传动技术的发展仍然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题,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机械制造的洪流中,促进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机械传动科技的发展不是我们一两个人能够推动的,还有赖于广大研究人员的进一步探索。 机械传动论文:机械传动系统控制模块设计与操作 摘 要:随着科技化不断发展,机械传动系统作为大多数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其控制模块进行总体设计思路,并实现传动系统控制稳定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Visual Basic6.0、Visual LISP及Visual FoxPro6.0来进行共同开发。在进行控制接口程序时,要对数据进行自行的运行和传递。本文就着重介绍了在机械传动系统中控制模块的程序接口设计技术。将机械传动模块根据系统进行划分,可以实现5种控制模块的任意排列和组合。在组合中有5级传动方案,在自动连续中实现总体设计的计算、承载能力的计算及传动零件图来绘制。 关键词:模块;传动系统;机械;设计 1 引言 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大多都是由于若干种串联形成的展开式、同轴式的多级系统。对于较为常用的单级机械传动而言,传动的零件在设计工作中存在强度计算、公差查询及自动绘制等,这些都可以实现可视化语言的协同开发,来完成可视化机械设计。在机械传动系统中控制模块设计是通过模块化设计方法来完成的,将基础模块作为单级可视化的机械设计,并不断的进行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的开发,这样便会提高常用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的设计质量及效率。这种开发模式可以解决传动系统在总体设计上的问题。主要是对传动系统的方案问题进行正确的解决。在进行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时,方案对系统具有随机性问题,但如果利用人工判断,这样系统使用便会较为灵活。但会存在干预较多,人工的劳动量较大,有着较低的效率,在开发方面较为复杂。对机械传动系统进行开发有这样两个较为关键的因素,一个是要对用户所选择的传动系统方案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这包括传动级数传动类型、传动比及传动效率,另一个是对传动方案所匹配的各个基础模块进行自动的交换问题。 2 机械传动系统控制模块设计 在对机械传动系统进行模块设计时,要采用正确的设计方法,对系统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主、从模块,并利用调用的顺序及深度,将其继续划分为四级模块,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在进行控制模块的设计时,可以将主模块分为四个子模块,在进行子模块设计时,主要是体现用户输入工作机的工作参数,并进行电机类型和同步转速的选择,从而使得若干种传动选择,并将相应级数的传动方案进行组合。在进行各级传动的传动比及传动效率选择的时候,可以实现传动系统与原动机的确定,从而确定工作机之间的联轴器是否可以完成使用。并对用户进行理论总传动在误差范围之内的基础下,实现各级传动比的准确修改,并利用各级传动比、功率、转速浏览的允许,将二级模块与方案匹配的传动设计计算模块进行调用,从而实现自动地依次调用,使公差数据库查询模块与传动零件自动绘制模块能够依次进行调用。 3 控制模块设计开发平台及操作计算 对一级模块与二级模块中的单级传动设计计算模块,可以运用Visual Basic6.0来进行开发,二级模块中还存在数据库维护模块,这与三级模块共同利用Visual FoxPro6.0来进行开发。这些都是通过将模块进行编码翻译的过程,成为可执行文件。但对于四级模块,其是不能够进行编译过程,其绘图模块是利用Visual LISP开发,并保存为.lsp文件,来在AutoCAD平台完成运行过程。 在机械传动系统中控制模块操作关键技术方面,模块在保存为文件时,在运行顺序上存在于数据之间的传递。这些传递都是通过各个模块的接口程序来实现的,所以这便是系统在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对“设计”子模块的接口程序设计,为了操作更为便利、带给我们更深刻的记忆力,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措施。 (1)BasDeclare模块进行全局建立,并将5个全局数组及1个全局变量进行定义过程。 (2)将1个文本框对象及4个对象数组进行在主输入界面的设置。这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将文本框对象txtJishu来为用户进行传动级数的提供,并再将级数存储在变量Jishu中。二是对框架对象数组framel,进行传动类型组合框架对象数组的安置,及传动比文本框对象数组textl和传动效率文本框对象组textX的安置。从而形成具体的关系对应。 (3)对jishu个框架对象数组中的元素可见 这是利用文本框对象txtJishu的改变事件过程,使得其中的framel个对象数组中元素都可见,但其他的元素则不可见。 (4)对用户的输入进行接收 利用命令按钮对象在Click事件的过程中,完成对用户选择的接收机各级传动类型名称、传动比及传动效率的输入过程。 在进行“设计”子模块的接口程序中,要将传动比修改界面中的使命按钮进行写入时,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核心部分。一是对修改后的各级传动比要进行数组lduan()的存入,二是对调用的数据进行逐级实现,并将数据进行传输。 4 结束语 机械传动系统控制模块的设计和操作可以采用可视化的多平台进行协同开发技术的利用,这样可以将不同的平台特长都能够发挥出来,更好的实现自动连续的机械传动总体设计、各级承载能力的计算以及公差数据库的查询和传动零件图的绘制。对于关键的开发技术要进行细节上的注意,并善于利用对象数组及变量数组,从而更好的实现程序模块间的正确调用及数据的传输。 机械传动论文:机械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探讨 摘 要:对于大型机械的传动系统来说,扭转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是确定其是否发生共振的主要方法。文章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机械传动系统扭转振动进行具体的研究,并基于灵敏度分析对传动系统的模型进行了修改,最后分析了扭转振动频率的概率分布,从而得到了在假设参数分布下系统不发生扭转振动可靠度,为研究人员对机械传动系统的振动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机械传动系统;有限元分析;扭转振动;可靠度 引言 随着现代机械工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复杂的大型机械开始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大型机械设备的设计阶段,对其动力传递系统的分析也越来越困难。在传统设计中,传动系统的分析计算往往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手工调整参数计算,不仅劳动量大、效率低,而且往往因为简化过多而导致结果偏差过大。在现代设计中,人们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其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模拟,对传动系统的传动型式、布局、结构等进行预估,从而以较低的制造成本获得最优的传动效果。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对大型机械传动系统的有限元分析,对系统的性能、传递方式、振动、固有频道等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效益。文章对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扭转振动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尤其对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动以及不发生共振的可靠度等进行详细的论述,为大型机械的设计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同时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有限元分析的研究者提供了思路。 1 机械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探讨 1.1 机械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概述 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问题是现代大型机械设计中的热点问题,主要是因为机械传动系统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质量系统,很难进行模型简化和计算。目前工程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扭转振动模型是当量扭转振动系统,它的建模方式是将惯量与轴段刚度向某一轴线转化,然后采用集中质量法,轴的刚度按两个集中质量件的有效长度计算,忽略齿轮以及轮齿的弹性,从而得到一个包含惯量、弹簧、阻尼的集中质量模型。 1.2 机械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振动特性分析 一般来说,机械传动系统的振动由三个特性决定:固有频率、振型和频响,而系统共振会使系统的这三个特性得到很大改善。 对于复杂机械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来说,共振是对传动系统破坏最大的,也是任何一个机械传动系统极力避免的。在整个传动系统中,每个元件和系统都有固有频率,传动系统本身也有自己的弯曲频率、扭转频率,一旦设计不当,就会发生严重的共振问题,对设备造成极大的损坏。通常来说解决共振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振源、传递路径、振动体。其中振源的改变有两种方法,一是改变激振力的频率,二是改变激振力的大小;传递路径的改变主要是通过改变传递元件自身的大小、形状;振动体是指发生共振的元件或系统,改变振动体就是通过改变弹簧刚度、集中惯量单元的转动惯量改变振动体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免发生较大的共振。 1.3 机械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分析 对大型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的有限元分析,需要对有限元模型的修改理论进行推导,其中扭转振动特征值灵敏度计算和模态匹配分析是理论推导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具体的推导过程: 实践经验证明,利用这种计算机仿真方法对大型机械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进行分析,有三个优点:(1)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模型改变是可行的;(2)使用此种方法对模型修改,从而对系统不发生共振的可靠度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效果非常好;(3)通过模型修改和不确定性分析的机械传动系统不会发生共振。 2 结束语 文章对大型机械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对系统模型的修改和不确定性分析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为机械传动系统进行振动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机械传动论文:浅谈煤矿机械传动齿轮损坏原因及改进方法 摘要:在我国煤矿机械的使用中,受煤矿工作环境恶劣和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影响,煤矿机械事故的发生频率非常频繁,其中煤矿机械传动齿轮的损害是煤矿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导火线,对煤矿工作的安全运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煤矿机械传动齿轮损坏的原因出发,对其改进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煤矿机械 齿轮传动 损坏与改进 0.引言 煤矿机械生产设备中,由于传动齿轮的承载能力和精度都比较高,且拥有着恒功率传动的优势,因此,在煤矿生产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传动齿轮使用范围的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加了它的工作强度,以此导致着传动齿轮的损坏,降低着煤矿机械设备整体的使用性能,给煤矿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加强对煤矿机械传动齿轮损坏原因的分析,从分析中找出改进的方法,对煤矿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煤矿机械传动齿轮损坏原因分析 从煤矿机械传动齿轮损害的形式分析,其主要为:轮齿折断、齿面胶合、齿面点蚀、齿面塑性变形四种,并主要是由煤矿生产中对机械传动齿轮设计和选材不合理、热处理和加工制造不合理、齿轮安装和使用中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1]。 1.1设计与选材的不合理 煤矿机械齿轮具有着机械类型多、低速重载齿轮多和井下工作环境差的特点。但是,目前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在设计功能上,尚不能完全的满足这些特点,也无法满足煤矿机械化技术发展的需要和设计参数上的技术要求。在煤矿机械的实际工况和使用条件上,不仅缺乏专项切实的实验,还缺少着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在部分标准、规范、测试和计算的方法上,还存在不统一和不先进的缺陷。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在设计上的不合理,某种程度上就导致着齿轮选择的不合适,以此影响着传动齿轮的使用性能。 1.2热处理和加工制造的不合理 从市场中目前所制作的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分析,它们在煤矿生产中的使用标准尚不达标,此时,对锻造齿轮要求的忽视就导致传动齿轮在煤矿使用中气孔的出现。在此基础上,由于传动齿轮在热处理上的质量也没有达标,以此导致着齿面硬度的不均匀,齿面出现淬火裂纹,在内应力过大的情况下导致着齿轮破裂情况的出现。同时,受煤矿工作环境的影响,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渗入不同的碳层,以此导致着齿面粗糙度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对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都产生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1.3安装与使用中的缺陷 煤矿生产中对机械的使用性能要求非常强大,但是,目前很多的煤矿机械设备在配置上都不是非常的完善,煤矿开采中对测量仪器的使用经常被忽视,以此导致着齿轮在安装的过程中,与质量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并无法良好的满足齿轮安装的标准和要求。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安装中,安装水平度、平行度和中心距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煤矿工作比较繁重和机械设备量比较大的情况下,齿轮定期清理和油脂的定期更换工作也无法得到良好的实施,以此导致着齿轮中杂质、缺油、漏油和齿轮润滑度不足情况的发生。煤矿器械传动齿轮的安装和使用中,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着齿轮断裂、胶合、磨损等损坏形式的发生。 2.煤矿机械传动齿轮损坏改进方法研究 2.1设计与选材上的改进 在煤矿传动齿轮的设计上,齿轮在不加大外形尺寸时,如何提高它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煤矿对机械传动齿轮承载能力的需求出发,其弯曲的极限强度需要增加到1200MPa,在耐久性强度的接触上需要增加到1600MPa,因此,煤矿机械传动齿轮与设计上的要求需要从技术攻关和设计参数的优化上进行。其中,设计优化的实施中,强度计算公式的修正、齿轮结构的优化、加工和处理工艺的改进、装备需求的提升等均包含其中,并需要根据煤矿机械传动齿轮中的实际工作情况严格进行[2]。在齿轮材料的选择上,需要从齿轮的强度、韧性和工艺性能需求三个方面综合的考虑。在工业技术比较发达国家的齿轮钢材使用,以及我国工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上可以得出,采用低碳合金渗碳钢制造齿轮,其在接触和弯曲的疲劳寿命上和普通电炉钢制造的齿轮相比较,能够有效的提升3-5倍,在齿轮的极限承载力上能够提高15%-20%。 2.2加工工艺和热处理的改进 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在加工的过程中,其粗、精滚的工序要求需要分开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先采用滚刀进行粗切,再采用专用的滚刀实施精滚齿,以保持滚刀的精度,对于切齿深度的控制需要采用百分表进行控制,精滚齿滚刀的齿形误差需要控制在0.03mm以内[3]。同时,齿形加工的精度需要达到9级,齿面的粗糙度一定要和设计的要求符合,由于齿面粗糙度好的齿轮在使用寿命上和粗糙度差相比能够提高15-20%,为了提高齿面的粗造度,磨齿后可采用振动抛光或电抛光进行。在热处理上,可将碳、氮共渗工艺应用其中,通常情况下,碳、 氮的伸入深度能够控制在0.02mm以内,这样不仅能够硬化齿轮表层,还能产生压应力,和单纯采用渗碳齿轮相比较,强度极限应力提升了13%以上,使用寿命能提高1倍。 2.3安装和使用的改进 从煤矿机械传动齿轮的使用情况分析,减速器齿轮副的安装精度对齿轮的使用寿命、承载能力和磨损程度都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传动齿轮的新安装和检修与更换后的安装,都要严格的按照安装的技术标准和准则进行,尤其在齿轮轴心线的平行度、水平度和中线距上,一定要达到安装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对于新齿轮,投运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跑合。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增加传动齿轮的润滑度,减少磨损、胶合和断裂现象的发生,可根据各种润滑工况对齿面的强度的影响具体的实施,合理的选择润滑油的种类。首先需要从齿轮的接触面材质的局部弹性出发,然后对齿轮共轭啮合中,切点部位外滚、滑的运行特别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煤矿生产中机械设备事故的频繁发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些机械事故中,传动齿轮的损坏是造成煤矿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加强对煤矿机械传动齿轮损坏原因的分析,从原因中有针对性的探索改进的措施,这对煤矿机械设备事故的减少和机械设备运行能力的提升,以及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机械传动论文: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 摘要:机械系统中的传动有三种,分别是机械传动、流体传动和电传动,其中接卸传动具有精度高、响应快、传动效率高等优点,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到的机械传动有很多,机械传动在生产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本文对机械传动系统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概括总结了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机械传动;科学技术;发展历史。 一、机械传动系统研究的重要性 在机械系统中工作机、原动机和传动机是其三大基本组成部分,机械系统的原动机为机械系统的运动提供了基本的动力,工作机是机械的具体功能执行系统,机械功能的种类有很多,这就使得工作机的结构形式和运动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动机的运动具有单一性和简单性特征,工作机的运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在机械系统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传动机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大小、方向进行转换,将其传递给工作机,使得工作机能够正常运转。在机械系统中的原动机运动和动力输出无法满足工作机的工作要求时,就必须将传动机应用到其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系统开始朝着高速、高效、精密、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传动机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能源消耗和振动噪声大多取决与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因此对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细致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 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械诞生的同时就已经出现了机械传动。早在中国古代,指南车这种早期的机械就安装有累死齿轮传动的装置。14世纪,时钟的发明促进了齿轮传动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金属齿轮传动,并在排水装置中采用大型机械传动系统,将风力机械传动装置用于工厂生产中,推动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18世纪初最早的蒸汽机诞生了,被运用到矿井排水、铁路机车和加工机械中,这就意味着机械传动的需求在极大程度上得到提升,此时,以水能为动力的机械传动系统在纺织和冶金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19世纪末,电动机和内燃机诞生,这些原动机的产生促进了机械传动的发展,并使机械传动在船舶、制造厂、发电站和铁路机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交通和工业的发展对机械传动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实现机械传动的可靠性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20世纪初期,摆线齿形和渐开线齿形的齿轮传动诞生了,这些齿轮传动在船舶、铁路机车中得到应用,且对齿形机械传动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齿轮传动设计开始受到重视和关注。20世纪40年代,渐开线和非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齿形计算方法得以问世,多采用几何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计算。20世纪50年代,在大量机械传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齿轮传动设计更加精细,齿轮传动设计要充分考虑齿轮表面的接触强度、弯曲强度和荷载,并将其应用到汽轮发电机传动系统的设计中,有效提高其承载能力。20世纪60年代,机械传动被应用到宇航技术发展中,火箭推注系统对机械传动装置的要求很高,要求其具有体积小但、承载能力大的有点,从宇航飞船安全性角度出发,对宇航机械装置的可靠性要求也更高,细致研究宇航飞船中的机械传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材料性能,才能确保机械传动装置在宇航技术中应用良好。20世纪70年代,机械传动研究中的空间啮合理论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成果被应用到新型传动装置的开发中,这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机械传动的科学发展步伐。在不同工作条件下,使用齿轮润滑油等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机械传动的使用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20世纪80年代,空间啮合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空间啮合理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空间啮合齿轮受载接触分析方法诞生出来,在应力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此时,航空、船舶工业中的机械传动振动噪声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机械传动设计的过程中以减振降噪为主要目的,航空、船舶机械齿轮传动材料质量的控制更加严格,成本低、重量轻且润滑性能良好的非金属材料被运用到齿轮传动系统生产中。20世纪90年代,以齿轮传动和带传动为主的力学机械传动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减振降噪,对多种类型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拓展研究。 三、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研究 21世纪时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些科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成为机械传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1.机械传动具有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 目前,我国的机械传动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机械传动研究中要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机械传动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机械系统中原动机和工作机效率特征、功能要求的基本特征,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传动的智能控制,并对机械传动功率和速比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原动机和工作机的最佳匹配和有效协调,才能使得现代化机械装备呈现出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例如,汽车生产中广泛应用到机械传动理论,并将机械传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在汽车自动变速传动中。 2.机械传动动力系统具有节能和环保作用 机械传动动力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既包括传动系统本身的节能环保作用,还包括机械系统中原动机和工作机的节能和环保,在机械传动系统节能环保设计上,使用无污染的润滑剂能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并对以行星传动为代表的分流传动进行研究,使用功率流程设计方法实现机械传动系统的分流传动功率流的均载和协调。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原动机和工作机的节能和环保作用,根据原动机和工作机的功率和速度对传动系统进行合理设计,使原动机和工作机实现最佳匹配效果,确保原动机拥有最高效率的同时排放的污染物最少。例如在汽车生产中采用多档变速和无级变速实现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有效调节,将自动离合器和变速器构成的动力装置结合起来,确保汽车在行驶中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功能,汽车的混合驱动系统使得汽车的使用性能更佳。 3.材料科学技术与机械传动的有效结合 21世纪的机械传动系统将材料科学应用到其中,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各种新材料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得到促进,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性能提高。梯度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智能材料等对机械传动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表至里呈梯度变化的材料就是梯度材料,由于该类材料由表至里的变化很有规律,因此特别适合用作机械传动零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损和润滑性能,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较广,塑料齿轮被广泛应用到办公设备中,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任何润滑介质。随着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种类的增多,其性能也得到提升。智能材料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控制的,能有效改变其服役性能,实现机械结构智能可控性的材料。采用智能材料制作机械传动装置,能通过智能材料适时控制实现机械传动系统减振降噪的目的。 总结 通过对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的分析可知,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领域都应用到机械传动科学技术,将先进的新机技术、能源技术、环保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应用到机械传动领域中,才能促进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 现阶段,我们的发电厂中十有八九依旧是火力发电厂。作为我国重要的产能企业的同时,火力发电厂也属于高耗能企业。随着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能源问题是国家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能源这一块我国很早就推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火力发电厂进行节能降耗是必然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针对能源这方面,我国的火力发电厂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能耗问题比较严重,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完善,因此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必须全面的对我国发电厂的能耗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真正的将节能降耗落到实处。 1火力发电厂节能降耗中的问题 1.1运行不规范 火力发电的原理将能源的能量通过电气技术转化为电能。本身的电用率一旦超过一定标准,势必会给企业造成负担。用电率超标往往与管理制度以及技术人员的意识有很大关系,意识不强的话就会出现电气损耗大,用电率超出控制,甚至会影响到电厂效益。其运行不规范的外在表现就是设备与发电规模不相适应、废旧设备未能及时更新换代以及材料利用率低等。 1.2照明损耗多 电厂在照明方面的用量是很大的,而且多采用的是传统灯具,但是传统灯具的缺点很明显,就是能耗大,易损耗,而且会费比较高。与此同时,由于节能灯存在着各种不完善的问题,以及附属零件的损耗率高,因此节能灯的费用也难以真正降低。因此,火力发电厂自身与节能之间是有矛盾存在的。而且电厂大部分照明采用的电压为400/230V,这样的话大量的电能被损耗,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恰好是背道而驰的。 1.3铁磁性损耗问题严重 根据物理,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线路之间会产生电磁场,这种情况下,电能就会被转化为电磁能,进而被无谓的消耗掉,这种磁滞朱砂和涡流损耗与线路的材质也好很大的关系。当长期供应交变电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铁磁消耗,这种损耗会使线路内的热量迅速产生,进而造成线路的老化,影响电路设备的正常使用。 1.4其他问题 发电厂多采用的是感应发电机,这种机器在运行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的无用功率,而且其发动机往往不能满足节能降耗的要求,会产生很大的能耗损失,在整个发电机流程中从机组到其他设备,都存在很大的电气消耗。此外在电力供应过程中还存在偷电、余热回收不合理利用,私接取暖管线等,这些不仅造成大量的能耗,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2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节能降耗问题 在充分分析了火力发电厂的能耗问题后,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如下: (1)处理好免调节操作设备。对于火电厂中出现的可能由操作设备引起的能耗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进行避免。对于轻型的机电设备可以用y-△进行连接,在切换出采用定子设备即可;对于重载设备采用△装置连接即可。对于线路中出现的低载或者空载的问题,一般采用的措施是增加辅助回路,这样就可以实现节能降耗了。还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免调节设备一定要在发电厂能正常运转的进行下进行,否则影响了发电厂的正常生产就得不偿失了。 (2)要完善各种运行制度。火力发电厂的能耗高与发电厂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为了实现节能降耗,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节能降耗工作,发电厂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经过了合理的节能降耗,其实企业是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增加总体收益的。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规范员工的各种行为,也能让节能降耗真正的落到实处。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应该不定时的进行厂区效益分析会议,对于分电厂的经济和社会指标进行分析讨论,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样才能使节能降耗工作更好的进行;还有就是对于电厂各种机组设备的管理必须要细化,做到责任到人,只有通过各种措施的合理运行,才能多方面、全方位的做到节能降耗。 (3)降低铁磁性消耗。针对于铁质材料在磁场中会出现损耗的降耗的情况,发电厂在导体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企业效益的同时尽可能的运行非导磁性材料,这种材料能够降低线路温度,提高设备的运行效果。如果在交变磁场中出现了钢结构,一定要注意不能用电线导体在钢结构内部进行回路的搭建。在母线和钢结构的设置方面一定要科学合理,不能出现母线与钢结构平行的情况,一旦平行,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通过上述措施的使用,能够大大的降低铁磁性消耗,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降低照明系统的电气损耗。关于照明系统的降耗,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是选用照明调压器,将照明系统的电压适当的降低,在满足照明需要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电气消耗;对于节能灯具应该适当需用,当下的节能灯具确实具有其显著优点,比如使用寿命长以及消耗电能少等。因此发电厂可以合理的选用节能灯具来降低能耗。 (5)从员工抓起,培养员工的降耗观念。火力发电厂应该注重对员工降耗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各种活动中应该加强节能降耗的传播和宣传。只有员工自身认识到降耗的重要性,切实的养成节能降耗的观念,才能真正的在工作中节约电能。其实很多时候的能耗问题与一些小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就比如无人场合随手关灯等,这些需要日积月累以及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单纯的靠惩罚来管理。同时随着发电厂管理的不断细化,也有利于员工养成节能降耗的意识,从而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6)对于发电机的选择一定要合适。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可以将一部分发电机更换为高效发电机,这样的话发电机的运行参数可以显著提高。而且高效发电机本身也具有低损耗、高导磁的特点,对于电能的消耗是非常少的;加上其中的科技含量高,运行指标好,因此能够明显降低电气能耗。 3结语 发电厂的发电中能耗问题是必然出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大大降低能耗。从设备的使用到人员的管理,都应该始终以节能降耗工作为主。只有真正的节能降耗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0引言 现场管理是公路工程管理重要内容,对现场管理进行优化能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减少问题发生,从而更好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现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及其优化做如下分析。 1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 (1)开工前,检查路基填料,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与液限等不满足要求的填料一律不得使用。地形及地质条件有变化的部位应及时监理办进行处理。 (2)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试验段施工,同时对试验段施工技术参数及数据进行整理,整理后报监理办审批。检验合格的试验段可直接视作工程一部分,而不合格的则应在挖除后重新填筑。 (3)石方爆破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施以前,应得到监理办的批准;实施过程中,控制好各项爆破技术参数,确定安全范围,以免爆炸产生的飞石造成安全事故。 (4)如果挖方路基的岩石层次及土层有所不同,则应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作业,开挖出的材料根据其是否可用进行分开存放,不可用材料及废料及时处理,以免造成污染。 (5)对于高边坡与深挖路堑,应严格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层并跳格开挖,避免开挖使石方松动而向下滑落,同时做好防护,若出现顺层滑塌的现象,需采取有效加固措施予以防止,确保边坡始终处在稳定状态。 (6)对于填土路堤,其两侧应通过超挖30~50cm来有效控制边缘压实度。当填筑使用材料有所不同时,应在渗水填料的上方填筑非渗水填料,两者接触表面可做成一个平面。而如果上下两侧填料在颗粒粒径上有较大差距,则应增铺垫层。若分层填筑难以实现,则应在堤心处填筑渗水性较弱的填料,将渗水性较强的填料填筑在两侧。 (7)若所用填料的岩性差别较大,则需按照岩性进行分层施工,个别情况下也可进行分段施工。石料放置应平稳,其最大粒径应控制在层厚2/3内,空隙用石屑填满,对顶面进行平整处理,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技术参数,如填筑厚度、压路机类型及其组合、压路机行驶速度等。每填筑完一层都要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应达到填料没有移位错动,且嵌挤密实的效果。 (8)在对挡墙背部与桥台尾部的路堤进行填筑前,需在既有结构物的表面做出分层高度和标记,从两侧开始对称填筑,一般不允许使用大型设备碾压,而且现场条件也不支持大型设备进入,所以要有人工手持小设备进行碾压,将松铺厚度确定为15~20cm,各分层按照编号进行检测,只有在之前一层检测合格后才能对下一层进行填筑碾压。 (9)对于半填半挖段,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挖成宽度不小于机械宽1.5倍的台阶,且高度不能超过0.5m,设坡向内侧的坡度,坡度一般在4%以上。台阶开挖完成且检查合格后,再进行碾压。 (10)无论是在施工前还是施工中,都必要采取与现场相适应的防排水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路基受水的影响,从根本上保证路基质量。 2公路浆砌与防护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 2.1基坑 (1)由挖掘机开挖而成,在自检确认承载力、尺寸、标高与中线都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报监理验槽,验槽合格后,开始砌筑。 (2)如果基坑承载力没有达到要求,则应报现场监理对设计进行变更,如果情况较为严重或特殊,还需向业主汇报,由业主、设计、施工与监理四方进行协调处理。 2.2砌筑 (1)在对基础的第一层进行砌筑时,如果基坑底部为基岩,则应在清洗润湿以后,实行坐浆砌筑;如果基坑底部为土质,则应采用砂砾先铺设一层厚度为10cm的垫层,在夯实平整以后进行坐浆,最后放置石块开始砌筑。 (2)砌筑施工一般采用双线施工的方法,浆砌工程的全部外露面都应沿线路行车方向铺设镶面料石,强度必须达到30MPa以上,各分层的厚度应保持一致,以此使砌面整齐,再逐层进行收坡,如果涉及断后再砌的情况,应做好清扫与润湿。 (3)所有砌体均为分层坐浆砌筑,不仅要达到丁顺相间的要求,而且坐浆必须密实,避免产生通缝和空洞。砌筑当中还应预留2cm深的勾缝,同时在砌筑后做好检查。在砂浆初凝以后,清扫砌体表面,覆盖蓬松的草袋,连续洒水养生至少7d。在养生过程中,务必经常洒水,以免表面干裂,并做好保护,防止振动与碰撞。 2.3泄水孔与沉降、伸缩缝 (1)严格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设,相邻两个缝之间应使用相应的材料进行封闭。 (2)铺设在沉降缝两边的填料,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工,上部和下部保持垂直,同时还进行有效的压实处理。 (3)在泄水孔的后方应布置反滤层。其中,泄水孔主要为硬塑管,按2~3m的间距进行布置,底排孔地段应高于地面,泄水孔进口应铺设一层土工布。 3公路施工安全、环保现场管理优化 3.1施工安全 (1)构建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对施工安全进行负责,并开展必要的监督管理工作,消除所有安全隐患。 (2)强化安全教育,使全体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从而自然而然的规范自身行为,避免发生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 (3)不断优化操作规程,实现文明施工与规范施工。吊装与高空作业等有一定危险性的作业,需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和作业指导,编制专门的计划来保证安全。 (4)在场地内必须要有清晰且明确的标志与警示牌。 (5)定期检查所有类型的机械设备,加强设备保养管理,所有不满足安全要求的都不批准施工。 (6)若施工队自行发电,则应做好配电房控制管理,避免发生触电等安全事故。 (7)做好基础设施及构建物保护,安排专人负责每个关键部位的安全,尤其是地下设施,必须提前掌握,查明情况,并向有关部门汇报,以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3.2环境保护 (1)当需要在生活水源附近进行施工时,应采用堤坝与水源相隔,以免施工对水源造成污染。 (2)施工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都应及时运至弃土场;施工现场应设立可以进行冲洗的卫生间,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打扫,并作消毒处理。 (3)骨料清洗废水等施工废水都应在排放前进行过滤沉淀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排放,避免对周围水系造成污染和破坏。 (4)机械设备清洗产生的废水,需要设立隔油池来进行处理,超标情况下严禁排放。 (5)工人生活废水由化粪池等设施处理,达到标准后方可放排,净化后的水可回用于洗车和浇灌,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6)集中堆放和处理生活垃圾,禁止随意丢弃。 (7)尽量减少植物破坏,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如果施工必须砍伐经济植物,则要事前得到业主的允许,控制好砍伐的范围,不得超出。 (8)临时便道和工棚的设置应以减少自然破坏为原则,尽量减少填挖量,保护耕地和植物。 (9)施工结束后,做好场地清理,同时按照管理要求恢复能恢复的植物,或采取其它可行的措施进行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管理对公路施工质量和安全有重要影响,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对现场管理的各个内容进行优化改进,包括路基工程和浆砌、防护工程,并注重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使公路施工顺利完成
1引言 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成为行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家的基础建设设施,水利工程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我国水资源的开发,修建水利工程可以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施工前,要根据工程的整体特点,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后期的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水利工程基本概述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水力水电工程以及防洪工程等水利工程可以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水源、对农作物进行农业灌溉以及发电等,水利工程与其他建筑项目的区别是,水利工程影响范围极其广泛,包括环境和资源等其他重要领域。修建水利工程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出现居民搬迁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十分不利。但是水利工程对社会的意义又十分重大,如可以兴利除害,重新分配水资源。例如,我国丰满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造福了多片区域的居民。 3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 3.1涉及范围广且学科复杂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工程浩大,占地面积大等特点,因此,同一个水利工程可能会分跨不同地区,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因此,在工程施工前,应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地势地形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否则会导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不合理,最终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不仅如此,水利工程涉及的学科特较多,如水力学、地质学、管理学、环境学等,关联的学科越多,工程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越多,工程施工的难度就会越大。因此,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对工程主体进行全面的了解,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工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工程的质量。 3.2不确定因素多 水利工程的特点是施工工期长、施工难度大、施工量多,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会涉及不同的区域和不同地形,时常遭遇地下溶洞、暴雨、地震等其他不可抗自然因素,导致施工工期延长,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从而增加了工程风险系数,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 3.3涉及法律范围广 水利工程涉及面广泛,因此,水利工程涉及的主体内容非常多,对其实施管理的单位相应增多,且相应体系庞大复杂。水利工程波及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资源问题土地利用等问题,只有明确水利工程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工程管理期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者才能进行统一化管理,为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4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4.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首先,水利工程所有员工要认真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文明施工,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其次,水利工程质量的提高效离不开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质量意识的提高,因此,企业应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另外,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施工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通过群众监督的方式监督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营造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环境。 4.2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工序之间相互制约且相互关联,每个工序的施工质量都会对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应重视每个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尤其是隐蔽工程,要进行严谨的质量检查。另外,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材料的购买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后,要先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认达标后才可进入现场,并采取合理的储存措施,防止材料质量受到影响,并要拒绝为了赶工期而忽视质量,应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施工任务。 4.3完善监理制度 加强监理在施工现场的作用,完善监理制度,是减少水利工程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对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要求监理人员持证上岗,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对水利工程质量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杜绝偷工减料问题。一旦发现监理没有尽到职责,纵容企业偷工减料,应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4.4加强技术培训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对质检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素质进行提高,以此推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有十分重要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应对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同时,要对施工现场的所有参建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强化施工现场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 4.5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在施工中,管理人员应重视工程施工质量文件以及工程的实体质量检查工作,同时还要对技术措施的可行性进行确认,并对施工地区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控制。工程竣工后,应对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确认,以此保障施工质量,并保障工程可以顺利投入使用。 5 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关系国家的战略发展,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每一个工作步骤,每一位员工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进行合理的计划,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不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更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机会,关乎企业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保证工程质量对企业和国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先对土木工程管理的管理内涵做了相关介绍,之后通过对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最后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具有实践借鉴意义的对策。 1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涵 土木工程的项目管理,就是要求建筑施工单位以正确的理论和观念,对施工项目在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及协调等各方面进行的全面有计划的管理。在实际的施工中,项目管理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持续性,因此管理者必须做出科学的规划,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工程进行针对性的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功效,实现经济和社会经济同时增长的目标。 2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 的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的实践中,土木工程管理项目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2.1监理机制不完善 从监理机制的本身看,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监理人员工作失职。在一些土木工程实施单位中,很多监理人员自身没有相应管理经验,工作经历匮乏,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低下,没有树立起必要的合同意识、法律意识等法制意识观念,导致了对工作的不复杂。(2)建设单位领导工作不到位。目前有很多建设单位的领导没有意识到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规范监理人员的必要性,将监理人员视为质检员,从而影响了监理人员的工作,使得监管机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由于我国土木工程的项目管理力度差,导致在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以至于场地设施以及施工现场工人的生产过程经常发生安全管理事故,从而延误了施工,也使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施工材料与规定材料在各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 2.3工程的控制监管不到位 土木工程建设的综合技术性比较强,所以,施工管理必须进行细致科学的管理规划,形成对工程进度、工程技术、工程质量等多方面的统一管理,真正落实对工程的监管。但就实际情况分析,要实现有效监管的难度较大,一方面,工程受外进因素的影响较大,比如气候因素和降水情况会明显的影响混凝土质量,从而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不当,工程进度在衔接时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施工工程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出现延误工期或者追赶工期的现象,影响土目工程的质量。 3土木工程 施工项目管理实践与规划的关键 施工管理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必须加以重视。下面就几点进行陈述: 3.1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 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管理人员要根据承包商对建材设备的选择和要求,对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购置使用过程严格把关,保证建材的质量,杜绝劣质材料以及不合参数规定的设备,从源头进行把关。(2)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将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责任细化到具体的环节、具体的人,确保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明确的把握施工各个阶段的任务要求,认真的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工程质量。(3)建立完整的监督评价体系,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先由承包商对照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验收,再由监理人员进行再次验收。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施工单位要及时进行改进。 3.2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进度控制 施工进度的快慢决定了整个工程能得到的经济效益,是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可从以下方面加大对工程进度的管控:(1)在施工项目管理的规划中对施工的工期和进度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项目规划的严谨性和高效性,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在规划中备注详细的应急问题处理预案,综合考虑气候、设备、财力、人力等可能对土木工程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做到对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避免影响工期。(3)在施工过程中要端正观念,不能过分追求工程制度而忽视工程质量,要协调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既保证质量,也提高工程效率。 3.3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管 安全生产一直是施工过程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就我国现阶段施工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方法如下:(1)树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端正工作态度,规范操作行为,提高施工人员的总体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2)建立健全施工监管体制,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工程平稳实施。(3)从施工设备、工具以及工人防护等方面入手,加强安全管理,对正常设备定期保养维护,对老旧设备及时更新换代,改善施工环境。 3.4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业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上也应顺应发展潮流,做出信息化的改革,通过对整个项目管理过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实现实时监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解决,同时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充分的调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因此,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土木施工项目进行管理是一个长期而严谨的过程,必须从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出发,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机制,并通过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规划来对整个过程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示,以求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和工程信息化等方面之间取得平衡,从而保证项目管理工作有效的发展,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分析了当前采矿工程中比较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总结了绿色开采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论述了绿色开采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希望对采矿行业有所帮助。采矿行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还有落后的开采技术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地质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日加深,绿色开采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简要分析了绿色开采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及意义。 1绿色开采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矿业部门对各类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相应的提升了。但在开采的过程中大多用的是一些粗犷式的开采方式,这就导致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到破坏等问题频繁出现,因此不利于可持续发展[1]。而绿色开采技术作为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开采技术,其推广和应用能够更好地协调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使矿企在获得经济利润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获得社会和生态效益。 2当前采矿工程对环境的污染 (1)水污染。我国绝大多数的矿产资源都深藏在地下深处,在对部分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时,需要对地质表面进行钻井作业,从进口达到所开采的矿层处。但是在进行开采工作过程当中,对地下含水层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地下含水层的补给、排泄、承压等问题出现,甚至会对此造成截留现象,因此,导致矿山地区的地下水位降低,一些被污染的地下水会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排到地质表面,从而导致环境的污染。由于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地质表面会出现塌陷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地质地表水拦截滞留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矿区周围地区的河流干涸或断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并逐步造成沙漠化[2]。(2)大气污染。在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当中,会伴有矿层气体等资源。在进行实际开采时,由于气体排出技术落后,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另外,还会出现煤矸石自燃等问题,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不但让开采难度变得更大,而且也极大地污染了大气环境,导致温室效进一步加剧。(3)土地资源污染。在进行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较为严重,例如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据国土资源管理局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因为采矿工程而导致的地表塌陷已经超过了40万公顷,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以每年0.05%的速度增长。而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就更多见了,再加上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导致这些开采地区的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此外,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矸石,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就会导致其越积累越多。据调查显示,我国矸石存放占用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了1万公顷,由此可见,矸石闲置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必须加以解决。 3绿色开采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1)保水开采技术。保水开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开采技术,其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矿藏开采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能减小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从而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生态效益。在传统的采矿工艺中,采矿后地表覆岩经常发生断裂,从而导致水位下降漏斗等状况,使地下水流失和破坏。而保水开采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矿藏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此外,还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消耗。如,矿井工业场地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由水源井供给,绿化、浇洒道路等用水,由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处理站后供给。还要选用节水型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采用节水型的产品和材料,淘汰落后设备和材料,从而减少水资源的跑、冒、滴、漏,提高利用率。另外也要提高生产用水的复用率。这就需要设置完善的煤泥水处理系统,确保煤泥水不外排,提高其重复利用率。(2)矿产和有害气体共采技术。在开采工程施工过程当中,首先要进行开采前有害气体检测、排出工作,在工程的全面开展之前,对矿井内的矿层有害气体进行抽出,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并将资源实现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矿井的透气性功能效果较低,因此,有害气体抽采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改善。对于开采完的废弃矿井,也要进行有害气体抽采。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利用岩层内部的裂隙进行科学的有害气体抽采,使其在资源最大化的同时,减少生产事故,保证安全生产。(3)采空区填充技术。与传统的填充技术相比,现代化的采空区充填技术让绿色开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种类主要有:交替胶结充填,将毛石、工业炉渣、河沙,粉矿灰进行混合之后,加入水使其成为牙膏状的浆体,然后进行实时填充,使其形成非常稳定的支撑体,从而有效控制地表的沉降。对于温度比较高的区域,它还可以有效降低井下的温度,减小火灾危险。采空区冒落矸石空隙注浆胶结充填,这一填充方法的重点在于冒落带,在压实毛石空隙之前进行注浆,使冒落的矸石与填充的材料迅速胶结,从而形成两者相互支撑的覆岩层,提高填充区的力学稳定性,降低地表变形的可能性。(4)固体废弃物综合运用技术。在矿产的开采过程中,将会有许多矿物衍生物。这些固体废物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容易自燃,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矿区周围的大气和空气环境。因此,为了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企业应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从这些废物中提取有价值的资源。在固体废弃物综合运用的过程中,煤矿单位可以二次提炼尾矿,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能源。对于煤渣等,也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加工,比如:运往砖厂,转换为建筑材料,从而用于建筑或道路工程的建设中,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另外,在煤矿开采完成后,还要对采空区上覆地表进行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退矿还耕、还林,从而改善矿区环境。而对于煤矿矸石山,要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加快建设”的方针。在治理改造煤矸石山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其绿化景观,从而创造出更高的景观价值,使其在科学处理矸石山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也提供矿业旅游的基础。 4结语 综上,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矿产单位也必须及时淘汰传统的开采技术,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绿色开采技术,从而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推动矿产开发朝着绿色、环保、节能的方向不断前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登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9(05):92-93+97. [2]钱兆明.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24):37+39. 作者:李科维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1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问题 1.1边坡修理不合理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需要对边坡修理予以重视。但是在实际基坑开挖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尽快施工完成,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对待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不重视对边坡修理工作,从而导致边坡修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1.2施工设计和实际施工存在很大差异 基坑工程施工方案是指导基坑开挖的基础,但是一些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方案时,未对基坑范围内的地质水文资料调查清楚,而借鉴之前类似的施工方案用于指导该处基坑开挖施工。例如,地下水位较高,若采用不具有止水效果的支护方案,会造成基坑开挖中渗漏水。影响基坑支护开挖施工整体进度。 1.3土方开挖施工质量低 基坑施工中,土方开挖施工是基坑施工中的基础,若不重视土方开挖施工,可能会造成开挖严重滞后,无法保障工程的整体进度。同时,土方开挖施工中各个班组协调不到位,互相干扰,也可能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并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 2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地上30层,地下1层,地下为人防工程及地下室。开挖基坑最深处可达到7.3m,上层为2.5m厚度的粉质土,中部为3m范围内的卵石层,下层为粉质粘土。开挖区域卵石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稳定性相对较差,工程项目部在基础施工工期较长,并且开挖基坑周围的场地受限,仅可以按照1:0.5的坡度进行放坡开挖。根据对基坑开挖地质进行综合分析,拟采用土钉墙和喷锚支护方案进行基坑开挖过程中的边坡支护,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3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3.1土钉支护施工 土钉支护施工技术,其利用土体与土钉之间相互摩擦作用,提高边坡土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可有效实现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在基坑工程支护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工程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土钉强度和长度,并确保土钉的拉力和弯矩的协调作用。同时,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需要进行支护方案进行土钉拉拔试验,确保土钉支护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土钉支护的边坡的稳定性;第二,需要根据钻机钻杆长度合理设计土钉支护的深度,并在钉孔标注土钉的深度,以确保土钉施工质量;第三,土钉支护施工方案需要根据深基坑边坡土质特征,配置合适类型的水泥浆配比,并在注浆施工阶段,需对注浆密实度进行控制,确保土钉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有效粘接,以提高土地的稳定性。 3.2喷锚支护施工技术 喷锚支护又可称为锚杆支护,该支护技术是国内外深基坑施工中应用较广泛的一项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外拉系统与挡土结构相互结合而提高深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其原理是利用锚杆将基坑边坡滑动面与内部土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再借助外拉系统与深基坑的边坡土体结构组合成整体而共同承受土压力,从而实现被锚固土体的稳定。喷锚支护技术主要应用于地下水位以上,且土质为粉土、黏性土、粉土的区域。在深基坑边坡喷锚支护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施工流程,准备材料、挂钢筋网、砂浆罩面、钻锚杆孔、打锚杆、注浆、喷射混凝土等。首先,需要根据喷锚施工中所需的材料清单采购原材料,并在原材料进场时严格把控其质量,确保其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在挂钢筋网时,需要采用HRB335的钢筋,其直径为6.5mm,钢筋网的间距为250mm,且钢筋网搭接采用绑扎连接工艺,锚固头采用焊接连接,以保障其连接强度。同时,为了确保钻取锚杆孔施工过程中边坡出现塌方现象,需要对边坡面进行罩面处理,可以采用C20混凝土进行边坡罩面处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然后钻取锚杆孔,孔径为100mm,孔深允许偏差为-20mm;再插入锚杆,锚杆采用HRB335的螺纹钢筋,锚杆搭接长度需大于5倍的钢筋直径,搭接处需采用双面焊接。在锚杆插入以后,需及时进行注浆施工,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5,为了加快注浆速度,可以在水泥浆中掺入早强抗冻剂。最后进行喷射混凝土,在喷射混凝土时,需要确保喷枪与坡面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控制在10cm,且需分层喷射,一般分两次进行喷射作业,每次喷射厚度为5cm,确保喷射混凝土的凝固效果满足施工要求。 4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 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主要参与者为工程技术人员,其施工技能、施工熟练度直接影响工程的开展。因此需要对工程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随着工程工作难度加大,工程任务的要求逐渐提高,导致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与工程要求相匹配,需要对工程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以提高工程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 4.2选择适宜的工程施工方法 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需要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保障工程施工方法符合实际情况。同时,为了保障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定适宜的施工方案,制定与其适宜的作业流程,保障工程方案的合理性,从而确保工程施工工作快速高效的开展。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深基坑工程施工中,为了确保基础工程施工顺利开展,避免边坡塌方,需要对边坡进行支护,而对于周围受限的基坑支护,可选择适宜的支护方式,并根据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支护施工过程,减小基坑施工中边坡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提高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超.高层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13):55-56. [2]邹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14):99+104. [3]罗元国.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02):143-144. [4]曹雄伟.试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6(09):86. 作者:姚芬 单位:陕西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0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对科研的实施和推广力度日益加强,而重大科研项目的积极开展离不开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鼎力支持,因此,为加强企业间交流、增强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同时,各类型的文件及档案将频繁被使用,齐全的档案管理体制将使得企业自身优越性得到提升,从而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档案规范化管理对科研项目顺利开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摒弃陈旧的乱堆乱放查阅繁琐不便、手工记录速度慢、无借阅及归还记录档案丢失等管理制度,采用新型的管理体系使得档案管理制度化、集中化、信息化、常态化才能保障档案在存放和查阅过程中具有安全、持久、高效等优势,提高科研院所的团队运营效率,增强技术创新,为我国的档案管理提供参考,为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1档案管理制度化 目前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中存在人员管理意识欠缺、设备陈旧老化、软件更新不存在更新换代等缺点,这就需要对相关设备硬件及软件进行更换,让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得到发挥,让管理人员的职能发挥作用。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工作职责明确、业务衔接顺畅、技术规范清晰。①建立档案管理责任制。编制科学的检索工具,全面熟悉室藏情况,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和档案利用工作,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做好查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登记,注意搜集利用效果和信息反馈,同时编制档案应用状况影响和档案信息。并且随时做好向档案管理部门填报机关单位档案工作统计及其他调查统计表,方便上级部门快速了解该单位,提升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效率。②建立档案保管制度。档案管理人员须至少4人以上,并定期检查、清点库藏档案和资料,发现档案霉烂、褪变、破损或帐物不符时,必须及时追查、处理和修复。同时档案保存,档案和资料,也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卷皮和卷盒,并排列有序,便于查找。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必须将所保管的档案和资料清点移交,否则不予办理调离手续。③档案使用和保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保密法规,遵守保密纪律,明确保密职责,维护档案的安全的完整。保密文件材料、档案的密级划分、变更和解密,必须按科研院所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其中保密档案及文件材料要妥善保管,绝密档案要单独保管。 2档案管理集中化 从运行情况看,分散的数据管理易造成:档案管理粗放、占用资源较多、存放地点分散,档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集中化的管理角度分析,科研院所应做到:①加强档案储存管理方式,集中各学院与部门档案资料设立单独档案储存室,并对现有档案按年限、按种类归档,由专门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确定档案实效性并适时更新或销毁,并对人员定期进行考核、考评。②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间工作协作、经验交流、业务考察和培训等活动,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扩充档案管理人员的视野。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真正以实际行动处罚,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档案集中化管理水平。③加强档案的内部控制管理,积极做好每项工作,并在集中化、规范化基础上,协调其他人员积极完善档案的全方位管理。 3档案管理信息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由于认为输入与管理档案信息,并无其他设备辅助管理十分复杂而且速度较慢,而机械化的认为管理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导致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可靠性不能得到保障。从信息化的管理角度分析,科研院所应做到:①将“信息”、“资源共享”、“储存与检索”等信息学理论与名词引入档案学,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融为一体,提高档案借阅查看率,增进体制内部人员知识水平。②将档案信息公开化。做到科研信息资源共享、人员技术能力可见的社会化程度,解决科研院所“孤军奋战”、“互不关联”的传统体制,解放被禁锢的科研思维,不仅能够其他使用者全面、准确、快速、方便地提供信息价值,也便于科研院所密切注视社会实践的新发展、新动向,提高知名度。③建立文件查询管理体系。档案管理者在了解自身需求基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系统性地编制档案目录、索引、指南、种类等检索体系材料,有效地帮助档案管理部门快速检索档案资料状况,引导档案使用部门顺利便捷查找档案。④建立无纸化办公系统。以检验检测报告为例,其出具过程中涉及多人员签字程序,若相关人员因公外出则导致报告出具拖延;报告完成后,在邮寄给相关企业过程中亦有可能造成丢失、损坏等现象;企业在保存报告时,同样存在丢失、损坏、周转不及时等因素,对企业及单位本身都会造成影响。为适应新形势下节能环保和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无纸化办公因具有易学易用性、高度的网络安全性、高度的灵活性等特性,可做到:加快信息传递、规范包公管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此外,合理的无纸化办公系统可为单位政务信息、公文流转、沟通交流、知识管理、日常事务、个人事务、公共信息、系统维护等八大部分提供有力的保障,并能够协同办公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档案管理、车辆管理等系统共同构成和畅协同办公平台、数据共享,从而彻底消除了企业内部的信息膨胀和信息孤岛。 4档案管理常态化 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琐碎、细致,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脑勤、口勤、手勤,同时也要求档案使用人员积极配合管理者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工作,在档案使用中需做到:①在源头上掐断档案涂改造假的可能。档案在提交管理时必须由当事人签字,确保原件真实性,同时管档科室还需建立相应的台账,杜绝蒙混过关的现象,确保单位档案的公信度。②注明档案保管及借出种类。由档案管理人员填写《档案使用归还登记表》,并由负责人签字,必要时加盖公章。档案工作人员对所归材料逐一仔细核对,不符合借出时的原始条件,坚决拒收,并向上级汇报。③做好日常管理的考勤及班次交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动手、相互协助、积极交流,按照“一事一记、一年一审”要求,日常奖惩情况和履责评议年终考核情况逐一记录在册,着实做好对各类档案的日常管理。 5总结 综上所述,科研院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单位自身意义重大,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也更需加强。通过建立档信息制度化、集中化、信息化、常态化等多元素相结合才能对自身情况做充分的了解,才能及时有效的发挥各种档案的重要作用,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知名度,才能抓住合作机遇,积极推动科技进步。
清洁的电力能源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基础,生态环保要求也逐渐提升,我国生物质发电随着我国生态环保要求的提升,对电力系统改造速度加快,生物质发电成为电力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物质发电以秸秆、农林废弃物为燃料,其供应链健康程度关系着生物发电原材料供应情况,同时也关系着电厂成本控制水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电厂发电燃料管理与成本控制面临现状 生物质发电随着近年来生态环保及经济的需求逐渐发展,电厂生产运行及经济效益要求提升,燃料收购管理及成本控制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收购、存储、运输过程涉及时间及范围人员较广,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1.1燃料收购管理存在问题 生物质发电原料以秸秆为主,但地区农民对出售秸秆的意识不强,一方面秸秆收购价格不高或波动较大,一方面收购时期与夏收夏种、秋收秋种时间重合,劳动力不足,此外其他生活燃料价格偏高,农民自用情况较多,造成农民焚烧或倾倒秸秆,而电厂燃料收购困难,秸秆收购组织模式较为单一。 1.2燃料存储及运输管理困难 农作物秸秆在收购后,存储及运输也是燃料管理的重要环节。生物质发电企业燃料需求量大,而秸秆体积大而比重轻,需要较大场地进行存储,且存储过程中防雨、防潮、防火措施必须得当,场地建设投入及维护管理费用较高;运输占用资源较大,装卸费、运输费等费用较高,且效率较低,造成燃料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1.3发电效率对燃料及成本影响 燃料管理及成本控制与发电效率具有直接关系,发电效率低,燃料消耗量较高,燃料成本也随之上升。生物质直燃发电对燃料质量及需求量较大,燃料使用量与成本成正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电过程管理亟待优化。 2电厂发电燃料管理与成本控制对策措施 采用多元化收购方式,激发农民及中间商积极性,在燃料价格、质量及数量做好控制;做好重视存储及运输管理,严格按规程及流程进行管控,降低存储及运输成本,保证电厂发电燃料管理与成本控制。 2.1多元化收购方式 (1)重视农民秸秆收购方式及时间。对农民从思想上贯彻生物发电对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巨大作用,与传统竞争商品从根本意义上就存在不同,是生态环保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生物质发电这项利国利民项目中去,激发农民主动性。在收购过程中,要将收购时间及方式进行调整,提前进行收购准备,避免农忙时或农民将秸秆整理回收后的采购,保证采购工作效率,降低收购成本。 (2)重视中间商及电厂收购管理提升。重视发展和培植中间商队伍,满足电厂燃料收购需求,对采购价格及质量全方位掌控,对秸秆回收较为分散地区采取适当的职责划分范围及驻点跟踪,对原材料收购信息及时掌握,有效控制市场价格,满足燃料消耗量需求的同时控制燃料价格,保证燃料成本的可控性。 2.2重视存储与运输 存储及运输方面是发电燃料成本的重要环节之一,秸秆的运输条件及环境对成本影响较大。科学化对燃料的存储,对场地及材料实施监控,保证燃料的质量及数量需求。对秸秆运输成本进行管控,降低运输各环节费用,合理控制燃料成本,保障发电企业经济效益。 2.2.1科学化存储管理 秸秆存储必须防潮、防火,在存储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预先考虑防雨、防雷等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存储环节的管理。重视存储的管理,对堆放场地与布局合理设计,距离生产区及生活区50米或100米以上,并对消防水源及消防车道合理安排,对燃料的含水量、温度进行记严肃记录、测量、调整,对现场的用电设备及防雷设备管理要落实到岗位,做好防护措施,保证燃料存储的质量。在存储过程中合理控制维护费用,对堆垛、拆剁等费用进行控制,降低装卸、人工等费用,控制存储成本,为电厂燃料提供可靠保障。 2.2.2合理降低运输成本 重视暂储站的秸秆数量及类型管理,重视黄杆和灰杆比例确保燃料结构性,且在数量上进行管控满足电厂生产需求。对多采用打包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提升运输效率,降低因秸秆体积大、质量轻造成的大量运输人工、材料费用,减低秸秆机械运输的空载现象,提升运输效率。对运输过程中车辆燃油费、维护费、折旧费以及管理费等费用细化管理,对费用管控实施到位,实现成本的可控性。合理运用国家相关政策及补贴,将秸秆这一特殊能源商品管理细化,实现生物质发电厂供应链的健康稳定。 2.3重视燃料全过程管控 根据环境、规模、人文等灵活并丰富对发电企业制度及机制,满足发电燃料管理全过程控制,对燃料供货商的生产能力、到货保证、质量保证及技术能力等多方进行掌控,保证燃料收购质量、数量及价格等多方面的要求。控制存储及运输的细致化管控,保证燃料的成本控制,重视锅炉备料的管理及运用,保证使用全过程的管控。 2.4优化发电过程管理 重视生物质发电过程的优化,提升电厂发电效率,推动燃料的利用率及可靠性,不断推进发电技术及设备能力,重视机组各参数的匹配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重视各环节的衔接,严格按照锅炉备料管理对燃料进行控制,保证燃料的最大利用程度。 3结语 清洁电力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发电厂热动系统管理,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与生态环保相结合,满足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提升热点系统管理,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满实现我国电力能源改革升级,为经济发展增速提供可靠基础,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的早日实现。
企业经济中的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各项目的整个运作中,其涉及到的内容也相对广泛,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预算以及协调物力、人力、资金等。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既能保证企业各项目的正常实施,又能减小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经济中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1.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自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后,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将经济效益提高到最高水平能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工作,还应思考节约成本的最合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更加繁荣昌盛。 2.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在目前的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企业将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成本核算上,企业将项目投入的资金成本与投资回报率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成本管理工作成果直接影响了各项目的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以及生产进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经营决策,提高产品质量、缩小生产周期、减小成本。在经过企业大量的经营实践后,发现一个项目制定的各项决策需要以成本核算为核心,因此,成本管理提高了企业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提高企业价格制定的合理性 企业科学的评估资金成本能提高企业制定的产品价格合理性,企业需要分析市场上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材料成本评估方案,准确的预算出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项材料的成本,这样科学的解决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材料成本浪费问题,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发展。当企业有了充足的发展动力,企业就有更多的精力制定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产品价格,提高产品价格的合理性。 4.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高效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成本管理能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经济的发展又提高了成本管理工作效率。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质量,因此,高效的成本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质量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加强成本管理的监督、控制与管理力度。 二、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中的实施措施 1.创新企业经济中的成本管理理念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企业的发展动力,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进时代的发展步伐,使企业得到长远发展。所以在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必须突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作用,将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转变为适合时展需要的全新管理理念,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时代背景下的市场经济有充分的认识。其次,企业员工还应提高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最后企业全面分析项目路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生产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样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在创新成本管理理念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不断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改革成本管理理念,制定出适应时展变化的动态成本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2.严格按照成本计划执行和实施 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计划是保障成本管理工作协调稳定进行的重要举措,因此,制定完善的成本计划是企业经济中成本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中,成本计划对成本管理效果有保障和协调作用,所以对成本计划的执行与实施情况是影响成本管理工作效果的因素之一。企业控制成本时,如果出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别较大的情况,管理人员需要对整个成本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寻找其中出现偏差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成本计划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也使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成本计划执行与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最后,成本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对成本计划的制定情况进行检查,利用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确保成本计划的落实,最终实现降低企业施工成本、实现计划成本的目的。 3.加强成本预算表编制 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管理者应将成本预算作为成本管理的依据,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形势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在进行成本预测时,应避免过分的主观性与盲目性,成本预算应保证充分的科学合理性,在结合市场经济变化形势的基础上,进行有依据的成本预算工作。同时,成本计划是建立在成本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的,应按照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企业经济下的成本管理工作。首先管理人员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成本预算,然后根据成本预测制定完善的成本计划,最后通过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确保成本计划的落实,完成成本预算计划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指导,这样能帮助企业挖掘与发挥出员工对未来工作的热情和工作潜能,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保障企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4.熟悉图纸和预算定额 产品项目图纸对整个产品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生产全过程必须按照图纸的方案进行,因此,成本管理人员充分的熟悉图纸有助于成本管理工作,首先熟悉图纸中的基本内容,然后对项目图纸进行充分的分析,比照每一张图纸,掌握图纸中的系统构成、设备类型、材料要求以及相关性质等。这些因素可以作为企业经济中成本管理预算编制的计价标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明确的定额应用范围。由此可以看出,充分熟悉图纸能帮助成本管理人员提高预算定额的准确性,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实现高效率的成本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价格制定的合理性、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促进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中的实施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通过创新企业经济中的成本管理理念、严格按照成本计划执行和实施、加强成本预算表编制以及熟悉图纸和预算定额等措施,从全局出发,以降低企业经济成本为根本目的,采取相关有效对策,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力度,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进度、施工质量,提高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中的实施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其成本进行严格控制,通过有效结合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能够对工程效益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确保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为了对其具有更为全面的认知,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1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基本原则 (1)效益原则。在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其实际成本有效降低,在进行项目目标测算过程中,必须对其利润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确保在进行项目作业时进行更为周密的安排,对其工程成本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确保正确处理效益、工期和质量三者关系。 (2)全面性原则。在管理工程成本过程中,会涉及多个环节,因此需要进行全面考虑。对成本相关的各项工作均需要进行成本控制,需要确保在进行成本控制作业时实现人人参与,企业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协助相关工作人员,保证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工作局面,确保成本控制工作全过程进行。同时需要保证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以及竣工交付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最大程度保障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进行的有效性。 (3)节约原则。项目部门在进行项目承包过程中,必须做到严格控制每份支出,有效节约每一分成本,对工程合同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确保最大程度增加预算收入。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及时做到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量,在变更会计合同时,需要进行现场签证。 (4)高质量原则。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各单位需要确保严格实施质量管理制度,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重视施工质量,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在发现质量问题时必须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增加项目成本,在一定程度内影响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结合策略 2.1提升措施手段多样化 在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核算和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工作。首先,制订核算标准和消耗定额,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需要经营市场经济环境进行项目消耗天数,和人工单价的合理制订,确保与实际市场价值的统一性。其次,需要进一步控制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之中,材料成本占据最大比例,不同项目施工部门必须严格控制材料成本。最后,需要确保机械设备使用的合理性,保障设备具有更高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施工企业需要对成本管理进行全面强化,在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和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控制,确保资金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进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需要进一步计划和维护租赁设备和人机配合程度,尽量进行计件结算,杜绝窝工现象的存在。 2.2完善核算标准体系 通常情况下,受到生产经营产品的限制,施工企业是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很难进行有效拆分,导致项目具有较长周期和较高投资额,同时自然因素和外界环境很容易对其造成影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具有流动性和分散的特点,同时在地域限制情况下项目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导致企业很难对成本支出进行及时准确的控制。针对以上状况,施工企业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制度的合理制订,最大程度确保其科学性和完整,利用制度实现成本控制有效进行,确保更为有效的控制分包项目成本。 2.3落实成本核算对象制度 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确保最大程度明确核算对象,为进一步确定施工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施工项目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工作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保证项目成本预算执行控制的有效性。基于具体施工状况,在进行核算对象确定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进行每一项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具有较高独立性的施工预算编制作为核算对象标准。第二,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当同时在不同标准进行作业时,需要基于施工地点衔接和类型进行核算标准的统一确定。第三,如果一个项目对分包为若干个小项目,由不同企业共同施工,则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分别将每一个施工企业作为核算对象。第四,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长施工周期,则需要进行分项核算。第五,需要基于管理要求进行核算对象的进一步确定,在采取内部评价方式进行分段项目成本核算时,需要尽量实现按项核算。 2.4加强结算控制与监督 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作业,一般需要聘请民工队伍通过采用分包形式参与工作,确保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在进行施工作业时,需要由业主单位提供材料,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劳务分包成本占据较大比例,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如果用工合同协议不够完善或者是没有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均会使施工记录过程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导致各部门不能基于计划完成项目预算,为分包项目结算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为了避免出现以上情况,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首先,会计核算部门需要对其进行更高程度的督促,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对施工进度具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从而保障相关财务凭据的有效提供。其次,在实现分包合同签订之前,需要确保进一步明确结算方式、工作时间、员工单位成本、价格计算、材料数量等方面内容,确保进行更为有效的财务结算管理,避免出现财务纠纷。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提升措施手段多样化,完善核算标准体系,落实成本核算对象制度,加强结算控制与督促,能够确保进一步结合成本核算工作和成本控制,保障工程建设过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内推进行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更高优势。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CPA考试 财务成本管理 应试导读 一、全书内容结构概述 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大纲编写的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在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同时,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财务和成本管理的特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全书包括两大块(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会计),共二十二章。根据《财务成本管理》的篇章结构及其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全书的内容大致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部分,财务估价(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第三部分,长期投资(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第四部分,长期筹资(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第五部分,营运资本管理(第十五章和第六章);第六部分,成本会计(第十七章、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第七部分,管理会计(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各章具体掌握的重难点如下: 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的重难点: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模式及其优缺点;财务目标与主要财务关系人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方法;财务管理的原则;金融市场;财务分析三种方法(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的含义及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基本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和影响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比率和分析;管理用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外部融资销售百分比;内含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现金流量的预测。 第二部分,财务估价(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重难点:有效年利率与名义利率的换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b系数计算;普通股成本的估计;债务成本的估计;债券价值的估算;股票价值的估算;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参数的估计;永续增长模型和两阶段增长模型;相对价值模型。 第三部分,长期投资(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重难点: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所得税和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的计算;项目系统风险的估计方法;项目特有风险的衡量与处置的方法;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到期日价值的确定;影响期权定价模型的三种基本原理和方法;两期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和多期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参数的估计;扩张期权、时机选择期权和放弃期权等实物期权估价方法。 第四部分,长期筹资(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重难点: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系数的计算;资本结构决策;股利理论;四种股利政策的内容;股票分割和股票股利对每股收益、股票价格的影响;普通股发行定价和股权再融资;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结合债券价值计算);融资租赁承租方和出租方分析的基本方法;认股权证筹资成本的计算;可转换债券成本的计算。 第五部分,营运资本管理(第十五章和第六章)的重难点:现金持有量的随机模型;信用政策(含现金折扣的决策分析);存货陆续供应及使用的应用(如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保险储备量决策(如延迟交货);存货储存期控制;营运资本筹资。 第六部分,成本会计(第十七章、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的重难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约当产量法);逐步结转分步法(结合成本还原);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作业成本法程序;作业成本法应用;产品盈利分析;生产分析;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 第七部分,管理会计(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的重难点: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影响利润各因素变动分析;各因素敏感系数的计算;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预算编制的六种方法,其中的弹性预算尤为重要;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流程和编制方法;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平衡记分卡原理及应用;长期激励模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材中的第一、二、三、四和五部分是最重要的出题内容;而第六部分与第七部分成本管理部分应作为考试的次重点。 二、2009年考试命题规律分析 近三年考试题型及分数如表1所示,《财务成本管理》考题的数量在逐年上升,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也相应变为50%和50%,其中客观题分数比重上升,主观题分数比重下降,这说明2009年本科目考试的总体难度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应更强调以书为本,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和技能。 由于2010年《财务成本管理》教材修订、新增内容占教材总量很大,根据以往经验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都成为当年命题的重点,当年一般要测试到。考生有效地掌握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对于更好地把握《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从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实务操作能力。因此,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要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考情和相关要求有所熟悉,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过关的有力保障。 三、2010年教材新增与修改的内容 第一章,2010年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增加了“企业的组织形式”,修订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金融市场”等内容;第二章,修订了“比率分析法和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第三章,增加了“长期计划”,“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股权现金流量和实体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表比率变动情况下的增长率”等内容;第四章,由原来第三章和第五章的部分内容进行合并重新组建新章节;第五章,由原来的第五章部分内容剥离出,重新修订单独成章;第六章,修订了“普通股成本和债务成本的估计方法”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相关内容;第七章,删除了实体和股权现金流量部分内容,删除了经济利润的内容,并修订了原来本章的大部分内容;第八章,修订了原来第四章的部分内容并单独成章;第九章,由原来第四章和资本成本的部分内容合并修订并单独成章;第十章,由原来第五章的部分内容剥离重新修订,单独成章;第十一章,今年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加了“资本结构理论”和修订了“目标资本结构”中的大部分内容;第十二章,修订了“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和回购”相关内容;第十三章,将原来第八章股票和债券的部分内容剥离单独成章;第十四章,将原来第八章租赁等的部分内容剥离单独成章;第十五章,增加了流动资产的投资政策,修订了“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部分内容;第十六章,将原来第八章营运资本的筹资政策和短期筹资等的部分内容剥离单独成章;第十七章,教材增加了“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中的交互分配法和计划分配法;第二十章,删除了“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内容;第二十二章,由原第十六章“责任会计”相关内容和原第十七章“绩效评价及激励模式”的相关内容合并而成,增加了“投资报酬率”及“经济利润模型”等内容。 四、学习方法指导 首先,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考生们也可以根据课程辅导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侧重薄弱章节: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4章、第5章、第10章等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12章、第22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近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要考到,如第13章、第14章等;考生只有按照考试大纲与辅导教材的要求,采取“全面复习,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熟练掌握”的策略,才能为应试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成本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并巩固主要知识点,对于难度较大的章节,可适当阅读相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同时为了提高应试能力,可选取一到两本教材精讲精读或学习指南等考试辅导丛书,通过练习力争实现从“工作经验”到“考试模式”的转变,从“知识点”向“考试分数”的转换。第三遍串读,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融会贯通,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突破,只有深刻理解其要点,反复演练习题,弄懂其原理和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才是考生制胜的法宝。 再次,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巩固看书的成果,对于应试做练习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如与新教材内容相同的历年考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如历年考题的计算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在此基础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题训练上,要总结提升,力争按套路快速答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佳的答题效果;另外,考前应做六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考察要领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查综合应试能力,又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放弃书本,一味的搞题海战术。只有系统地熟悉全书的内容,弄懂教材基本原理,掌握了主要知识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最后,运算时注意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成本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要领的掌握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注意克服粗心的毛病,一定要提高计算精确度。为达到这个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动手计、算。只要用足工夫,通过考试便不困难。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医疗市场更加云谲波诡,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各医院有必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财务状况,强化成本管理,及时控制并减少财务风险,以最快的速度去适应风云变幻的竞争市场。诚然,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确实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医院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加之成本管理粗放,医院财务风险时有发生,故必须强化重视。文章阐述了医院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有效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在构建医院长远健康发展的体系中,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成本管理粗放、松懈、不精而导致的,于是,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从成本管理入手,而成本管理的高效性也必然会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 1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效率的可行性策略 1.1通过开展成本分析,实施成本管理来控制财务风险 成本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医院财务风险的源头在于此,控制好了成本管理,财务风险便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与防范。医院要做到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重视成本(各项目的)分析,重视成本管理。重点对主要的成本项目如医疗耗材、药品成本、水电费、职工工资、培训费等做到细致入微地分析、管理与审计等。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医院要能够及时从成本控制的各方面寻找风险产生的根源,出现的环节,并且对该环节的成本管理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便迅速找出解决的方法。例如,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上,医院可以从人力成本、医疗耗材、科室治疗公共的没有具体到病人的一些可以控制的药品的成本入手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成本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是预算管理,各部门应与财务做好预算管理。特别是对于医院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更要关注成本预算管理,事前做好预算计划与预算计算标准,事后还要跟进项目,尽可能缩短项目花费与成本预算之间的距离,避免因预算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 1.2完善医院制度建设,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体制 除了医院成本管理者外,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制度,建立系统规范的风险预警、防范与控制体制是摆在医院面前的棘手任务。制度是确保医院各部门、各人才发挥作用的基础性保障,通过对制度进行建设,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整体效果将得到迅速提升。首先,医院要建立针对全体医疗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各部分人员规范化、秩序化进行。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的设立要做到透明、公正、公开;另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条文设置要细化、涉及各个方面,从各个方面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效率。其次,加大监督惩戒力度。任何个人因一己私欲导致了医院重大财务风险的产生,医院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据情节严重性给予其相应的惩戒,以儆效尤,绝不姑息纵容。最后,建立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监督管理机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后,更需要建立完善系统的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不断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1.3强化对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 无论是成本管理抑或是健全完善的制度均需要医院财会人员的遵守,故不断强化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再者,近年来因医院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而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持续增高,因此,有必要通对财会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来强化财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其知识与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首先,通过系列宣传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般来说,医院可通过传单发放、专题讲座、院内广播等方式来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强化财会人员的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一般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职业素质、信息技术技能等各方面内容之外,医院还应该着重强化对员工的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控制等系列内容的培训,让财会人员从内心意识到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强化对财会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明晰自身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防范法律责任。 2强化成本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措施 2.1医院要有目的地建立系统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 科学的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效率,同时也对整个医院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纵观当下我国公立乃至私立医院,大部分的医院已经建立了完善而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核算体系、分析体系等),只有少部分医院处于探索之中。但是,虽然完善系统的核算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忽视了医院经营管理以及医院多元化服务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故在体系的具体运行方面,问题依然存在,这极大地制约着成本管理体系效用的发挥。因此,医院要突破传统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范畴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不断地完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例如,可从医院战略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多个角度构建全新的、规范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迎合时展和医院运营情况的科学化成本管理体系。 2.2优化医院成本控制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院成本管理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医院要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尽可能降低管理与经营成本,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在以往,医院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等方法,如今,可采用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相对科学,且已经普遍应用的有成本管理法。在具体成本控制策略方面,医院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全员、全程、全面控制法。全员控制,即医院领导以及全体职工均应该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每一个岗位上的职工均应该做到“小消耗,大成效”;全程控制,医院成本控制烦琐复杂,大到整个医院的整体运营开销(职工工资、药品费、办公费、水电费、医疗风险基金费用等),小到每个科室药品的采购、发放、护理治疗等均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即只要是医院内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应纳入成本控制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第二,分级分层控制成本。医院的层级部门较多,可实施分层化的成本控制,对每一个层级部分指定成本控制标准与任务,提高层级成本控制效率。 2.3拓展成本管理领域,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对于医院来说,无论是成本管理理念,还是成本管理方法等均应该实现优化更新。而随着理念与方法的更新,医院还需要有目的地拓展成本管理领域,即成本管理的内容。众所周知,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有很多,而当下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已经不能仅仅以传统意义上的内容为主,而是需要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细化成本管理领域,突破旧的管理内涵。从更加宽泛的成本管理领域着手,一方面,尽可能控制一切细小的成本管理风险,以便更加有效地切断财会风险产生的根源,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拓展成本管理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成本管理效率,降低了医院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了整个医院在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可知,医院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想提高财务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从成本管理入手十分必要和重要。当然,要做到全方位、全角度的财务风险控制,医院还必须要从风险预警和控制体制的构建以及财会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来着手。医院成本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其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关系到医院整体经营和管理效果,更关系到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医院成本管理可从健全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成本管理领域的拓展等方面来实施,以防范风险,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 作者:王亚飞 单位:西安俪人医院有限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医院财务会计成本管理论文 一、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医药行业的政策法规,旨在通过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整改和指导作用。这两项制度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对维护医院的经济效益和促进医院长期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实践过程中,新的制度还尚未完全解决传统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缺漏,医院成本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一)成本核算机制尚未完善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医院的综合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过去医院的经营成本核算管理还没有具体、统一的规范和章程,缺乏系统、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再加上医院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到位,因而导致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并不高,这也是医院迫切需要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指导、规范和探索。 (二)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加强 从目前我国众多医院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来看,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大部分医院都接受着国家财政专项补贴,医院运转经营压力不大,市场压力和竞争压力并不明显,使得众多医院对于成本管理工作这一块缺乏重视,从而导致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并不健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复杂和困难化,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很难做到对医院整体财务活动的全面把握和掌控,因而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难免出现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医院成本管理效益的下降。 (三)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存在缺失 大多数医院都更为注重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被纳入后勤管理模块的财务会计工作则很难受到院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因而从总体来看医院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并不高,这也是众多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的原因之一。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和对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认知和掌握不足,医院财务工作和成本管理工作质量并不高,在市场经济竞争压力日渐增大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势必导致医院效益低下,运营困难,因此,从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举措 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大块,即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医院成本核算应采用“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的工作理念,双效结合发挥成本核算对医院经营效益的监管和促进作用。 (一)完善医院成本核算机制 之所以进行成本核算,就是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原始依据和数据基础,因此,医院的成本核算机制一定要健全完善。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医院需要建立起切合实际的成本核算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当充分考虑医院当前的管理现状,由成本核算人员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每个科室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总结整理,根据不同的核算对象选取相应的成本核算评价指标,对每个科室的收支情况进行统一规定和细化管理,最终形成成本核算控制业绩报告,确保成本核算机制的实用性和规范性。 (二)落实医院成本管理体系 落实成本管理体系是财务会计制度下实现医院长期发展的要求和保障,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有利于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营管理,医院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为基础,并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医院成本内容进行精细测算,在创新医院成本管理结构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成本管理办法,对医院的财务会计风险进行规避,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成本管理的法制性和规范性,使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根本上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 (三)提升会计专业人员素质 医院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性是影响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保障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医院应当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提升原有财务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前提下,吸纳更多优秀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当然,财务人员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财务管理理念,加强对成本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好地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服务。 (四)推进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日渐广泛,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应该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研发更高效、智能、精准的财务核算软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益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更科学、准确、高效的数据信息,切实完善和优化医院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尽管如此,医院仍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的优化成本管理体系,完善成本管理机制,树立成本管理人人参与的理念,让成本管理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为医院实现科学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石。 作者:金丽琴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与含义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实施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利用战略性的成本信息对战略进行挑选,企业战略一般来说是相互之间作用的总体战略、一般性质的竞争战略以及具体的竞争战略结合而成。明确企业的总体战略之后,通过三种方式开发出竞争优势,为:成本领先、产品优质以及目标集聚。根据一般性质的竞争战略的指导,制定进一步的产品开发战略、生产战略、规模扩张以及营销战略等。其次是战略的落实,在不一样的竞争战略下对成本管理进行科学的组织。以管理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出发,要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不同的战略应当与不同的管理控制系统相对应,这也是财务管理控制系统中战略成本与精湛战略相结合的必要性所在。不一样的战略选择需要不一样成本管理方法,最终企业形成特定的竞争战略下的成本管理战略。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战略成本的管理也就是企业的战略思想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是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实施的成本管理。将战略应用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企业制定的具体战略相结合、相匹配,综合分析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因素,从战略的角度对成本实施管理。战略指的是企业对全局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趋势作出的规划,是指导性的计划与策略、企业的战略确定,那么会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对未来的整体格局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并引导企业获得长久竞争的胜利。 二、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问题 当前有很多企业在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使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核算,这种方式能够更为准确的将车间的间接成本合理的分配出来,核算出企业的最终的产品成本,但是同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由于重新汇总的成本数据大、工作量也非常大,与理论中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用作业法很容易专注于该方法的效率,而忽视了价值链整体的缺陷问题。 (二)信息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与传统成本管理方式相比较,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量大幅度上升,传统的技术方法如手工处理的方式也难以实现。比如作业的成本需要以大量的成本动因作为基础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使用纯手工的方式处理繁琐的分配工作效率会非常低下。这也就导致我国的企业财务成本系统为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与战略成本管理中实际需要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战略成本管理是在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仅仅依靠财务管理人员的双手是难以实现的,同时还需要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关注和主动参与。 (三)价值链分析过程中的问题 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式的过程只能够只其中部分价值链进行分析,而没有系统的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在对内部价值链包含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的同时,对于外部的价值链如行业价值链、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等多个方面却没有考虑完全。比如我国相当一部分国企在经营过程中重视的是如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忽视价值链成本的外延。同时,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是对战略成本管理理念进行生搬硬套,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通过重构的方式提高价值链的竞争力,导致我国企业在实际运用战略成本实施管理期间空有其表,不能熟练地的运用,造成企业成本管理期间对价值链的分析过于片面、不全面,难以发挥出真正的效用,进而导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幅度难以上升。 三、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化策略 (一)建立现代的成本管理理念 当前企业中还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现象,但是整个市场中企业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发生的转变与更新。要提高成本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应对现代成立管理理念和方式发生的变化,企业应当建立系统的管理观以及企业成本的管理观、成本的系统管理观、企业成本的控制观等新型的理念。通过这几种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能够得知,当前的成本管理观念中,企业不仅要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应当重视长远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降低产品成本的绝对额,甚至对企业而言不一定是有利的,单纯的成本降低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但是其忽视了整个企业的远景规划发展,没有考虑到货币与风险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时间价值。所以,企业应当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以提高成本的效率为核心,增强综合实力。 (二)利用价值链的分析工具 有效的利用战略成本的管理分析工作才能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树立新型企业经营价值观,强调企业的上游与下游各个方向的重要性,如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顾客等等。将虚拟的企业看作为多个职能组织的价值链,以多智能为核心进行企业的管理,取长补短,使产品的价值与产品的成本实现最佳的组合,这也正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内在要求,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企业应当重视分析自身价值链成本的外延,透彻全面的分析之后积极投入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客户的价值链当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控制成本动因来获取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总而言之,利用价值链的分析工具能够确定企业是否需要实施纵向整合战略,通过与产品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来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率从而增加竞争优势。 (三)健全信息化管理手段 当前世界正处于经济一体化的驱使下,高新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成本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企业、市场和政策的各项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健全企业的各项信息化手段,及时的掌握市场信息、了解企业的不足和弊端,顺应市场发展变化从而提高企业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价值最大化,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四)建立完善的成本激励与评价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进而完成企业设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完整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中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可或缺。 四、结束语 战略成本的管理是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成本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对市场竞争环境下所作出的适应性变化,是当前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企业战略成本与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之间的问题与深化方式,能够帮助增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解决当前企业的财务问题,不断拓展企业的发展思路、深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手段。 作者:张江涛 单位:浙江奇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国内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一、当前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房地产企业虽有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但是对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却不够重视。财务成本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使用的效率,若成本管理使企业成本使用效率提升至最高水平,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并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因而放松了财务成本管理。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企业未明确有效的工作规范、目标,且成本管理体系本质也是不完善的。部分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只对部分成本管理环节给予重视,如重视设计阶段,而忽略了施工阶段,这种现状导致财务成本管理完整性不足,且很难进行系统性管理。 2.财务管理体系与成本管理体系不匹配。 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其内部管理体系却不能跟上企业扩展的脚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仍延续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较为粗放。从宏观和微观管理两方面来看,成本管理工作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规模,且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存在脱节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执行力。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仅针对自身设置,未考虑工作制度与财务管理的衔接性,因而无法在财务管理中落实各项成本执行要求,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建筑工程预结算管理效果不佳。 作为房地产企业,工程预结算是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确保工程预结算工作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财务成本管理不会受到影响。当前,工程预结算管理暴露出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组织建设不足,影响了工程预结算管理的执行和工作效率;第二,定额更新速度慢,计算步骤繁琐,且无法保证预结算工作准确性进,影响了工程进度;第三,工程项目管理不足,主要表现为综合管理缺失,导致工程施工与设计的交流沟通不足,难以达到统一的管理模式,因而造成预结算款升高,影响企业的资金运作;第四,工程预结算问题严谨性不足,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导致预算远超过实际成本。 二、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财务成本管理重视程度,树立财务成本管理意识。 作为房地产企业,要认识到财务成本管理对企业效益的重要影响力,从而给予财务成本管理充分的重视。企业领导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求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并树立财务成本管理意识,使该意识贯穿至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始末。企业领导要协调各财务管理部门,加快管理制度制定,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提高财务成本管理的效率。房地产企业应明确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管理的关系,使财务成本管理部门具有参与企业各项决策的权利,从而通过成本管理优化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2.加快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衔接性。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速度,及时调整内部管理,尤其要做好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以保证成本控制效果。成本管理体系建设要从制度建设做起,强化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费用审计制度建设,进而提高成本管理的规范性。房地产企业应建设分层管理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严格划分每个层次人员的工作范围,实施岗位责任制度,便于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在具体的成本管理中,首先要保证会计主体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其次要注意财务数据实时记录与收集;最后要强调会计主体财务数据与财务管理有效衔接。为保证工作流程的有效衔接,应制定会计人员的结账、报表、编制等规范。同时,要注意成本管理的科目设置与财务管理相互一致,使两者实现统一管理,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升级。 3.健全工程预结算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现代管理理念已经在我国企业中广泛推行,房地产企业也应具有现代财务成本管理的理念。现代财务成本管理理念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企业要结合会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预算管理。 3.1加快组织建设。 预算管理应实施统一领导,以强调其内部协调一致,需要企业内部部门互相合作、协调,因而其组织体系也要包括及公司各部门。企业内部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预算管理,构建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3.2加强工程预决算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工程项目经济指标预测,尤其要注意指标项目的全面性,避免发生遗漏,影响预算成本。应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估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成本,保证预估成本与实际成本无较大差异。估算出工程成本后,应与设计方案反复比对。 3.3加强预决算人员管理。 预决算人员是预结算工作的实施者,其行为直接影响预算准确性。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及学习,提高预决算人员业务能力。为避免发生弄虚作假现象,应完善奖惩制度,提升预决算人员职业素养,使预决算人员能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4明确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法。 很多房地产企业的预结算管理方法较为粗放,导致管理效率不高,因而要加快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法建设。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落实综合管理,并提升预决算工作执行力度。此外,应强化预决算过程的监督工作,督促预决算人员建立较强的责任感。 三、结语 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企业对财务成本管理重视不足,缺乏未将财务成本管理意识贯彻至相关部门,这种现状对企业节约财务成本是十分不利的,企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进而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房地产企业要深入了解当前财务成本管理的现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快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企业应重视财务成本管理规划,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提高,为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证财务安全构建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 作者:张彦红 单位:青岛银盛泰亿联置业有限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实践教学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一、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设置的分析 (一)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从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看,有些院校目标定位较高,以课程整体建设和长远的发展为宗旨。如山东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以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循环为教学模式,以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为突破口,以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有效途径,以建立多功能的网络模拟实验室为努力方向,不断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此类教学目标不仅对学生培养提出了要求,也对教师和教学制定了方向,较为全面。有些院校定位较具体,如上海财经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将其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有关成本会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二)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分析 1.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总体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有多种,通过对三门课程资料的整理归类,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其他4类。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EXCLE训练、财务模型的验证或综合模拟实验。实验一般有电算化实验和手工实验两种方式,各院校基本都具备电算化条件,因此电算化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训教学是具有自主性、创新性、仿真模拟度较高的校内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实训。实习则是在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让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或参与实际工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进一步掌握财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他包括有关财务内容的课余活动,如社会调查、证券竞赛、创业大赛和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四种教学方式中,实验教学、实习的使用频率较高,很多院校使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东北农业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运用了所有4种形式来开展实践环节。 2.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验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对采用了实验教学形式的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实验的具体内容细分为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发设计型实验。基础实验主要针对Excel在财务成本管理应用中的基本操作而设计;单项实验则是对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主要知识模块进行训练;综合实验将财务成本管理与会计学各板块的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分析研究,多以案例的形式体现,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项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设计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课程中,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运用较多,研究设计型实验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程多为基础实验。 3.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调查,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两种。课程设计主要是完成大型案例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或理财能力分析,案例由教师统一安排或学生自行搜集,按照既定的指导方案和实训要求进行团队分析,该环节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沙盘模拟实训包括手工沙盘模拟和基于ERP企业管理软件的电子沙盘模拟,这种仿真实训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或沙盘实验室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4.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习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实习中学生对真实工作环境的参与程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参观了解实际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的认识实习,另一类是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实习。在被调查的课程中,有19门课程有实习环节。但前一种实习方式居多,只有5门课程安排学生进行工作实习,并且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 (三)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学时安排的分析 一门课程学时的安排可以反映出课程的侧重点。67门课程中有23门课程披露了其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通过对23门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存在下列问题:1.有些院校的学时安排过少,只有4学时,这必然导致实验内容不能覆盖全部知识点。2.不同院校同一知识点的学时安排差别较大,有些院校学时安排过少,使学生无法获得深入细致的训练,实践环节浮于表面形式,达不到实践效果。3.有些院校的实践环节学时挤占了理论教学时间,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理论课无法讲完,或本该深入的问题变得浅层,本该重点的问题压缩时间等问题。 (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的分析 对于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我们从是否有实验室、是否有实习基地、是否有配套的实践教材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指导教师这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1.实验室条件分析。 实验室配备相较其他教学条件稍好,超过了一半的课程配备了实验室,并且很多没开设实验课程的院校逐步重视校内实验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规模有所不同,规模较大的实验室一般均含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实验室具备相应的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但也有院校的实验室规模较小,实验室规模应根据专业人数课程内容来定,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2.实习基地条件分析。 调查显示,有32门课程有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占所有精品课程的47.76%。实习基地为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不同院校实习基地情况不同,像知名院校或者财务根基较深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则实习基地数量较多,实习企业规模较大,可供选择性也较大。但总体看来校外实习很不理想,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 3.配套教材条件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实践环节配套教材是指能够引导实践环节并提出教学要求和实践步骤的实践大纲、实践指导书或者整套的实践教材。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或指导书应包括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地位、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实践内容与实践要求、考核办法及主要参考书。67门课程中,有35门课程有配套的实践教材,占52.24%。做得较好的学校如湖南商学院课程组编写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设计》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分别应用于单项实验教学和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并对教材进行了两次修订。而有较多课程的实践大纲、指导书不够完善,只简单说明了实践内容和要求。没有详细的实践指导,就无法使学生明确实践目的和注重的要点,使得学生的实践很盲目,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4.指导教师条件分析。 67门课程中有27门课程说明有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占40.30%,所占比重较小,且多为兼职,学历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教师。 (五)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考核制度的分析 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否将大大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67门课程中有24门课程披露了自己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经分析,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存在下列问题: 1.考核制度传统单一。 大多数院校通过出勤考核或报告考核,或二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至于学生的操作过程则没有具体的衡量措施。考核办法单一、不全面,学生只在乎实习报告等考核环节,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则实践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 2.无具体考评标准。 此类有具体考评标准的课程极少,大部分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缺少科学合理详细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不利于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3.实践环节分值占课程总分比重少。 由于大多数实践环节穿插在理论课程中,因此有些院校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一部分进行考核评价,实践环节占课程总分的比重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考核制度是实践环节高质量完成的保证,没有考核制度的把关,尽管实践环节设计得很完整,但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足够重视。健全的考核制度是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取得效果的保证,无论任何学科课程的开设应制定合理完备的实践考核制度。 二、改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在理论知识中存在内容的交叉重复,致使实践环节也有此现象。如东北财经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同时存在全面预算实验和长期投资决策实验。甚至于有些院校的课程中含有会计手工模拟做账、电算化做账等财务会计实验的内容。内容的交叉重复,使得课程特色不突出,实践环节不能体现课程特点,还浪费了资源。已有很多学者提出对《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构建《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框架,解决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随着理论课程的整合,实践环节也应保留各自独有的内容,融合三门学科相通的部分,整合成一个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应独立于理论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教材等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料,保证课时,并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科学完善的实践课程配合日常的理论教学,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综合应用能力。 (二)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大多数院校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较单一。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实践环节的训练应循序渐进,应包括强化知识的操作性训练、锻炼综合能力的综合训练、实际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作业。因此,各院校应构建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的全面的教学体系,各实践环节训练目标明确、难度递进、并能很好地相互衔接。实验教学要尽可能地覆盖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实训教学要注重教学设计,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工作实习必然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就需要院校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与高校共同设计实习环节的教学内容,建立长久、稳定的实践基地,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 (三)改善实践条件,为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实践教材的编写是完善教学体系的保障,需要符合课程及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其他院校课程的实践教材,但不能盲目套用,各院校应尽可能开发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原创性实践教材,教材体系要完整,最重要的是要能及时更新。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打造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现在许多企业都通过招募实习生来选拔人才,学校可以争取与之建立稳定的实习关系,使之能接纳整班学生进行实习,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组织有关教师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讲座等服务、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除此之外,各高校也可借助国家政策积极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如2012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就为校企合作创造了平台,实行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方式,鼓励高校创建校外实习基地。而校外资源较匮乏院校就可以将国家政策作为契机,积极联合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四)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要求更高,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院校要加强对现有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的培养,积极为其提供各种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实践环节的兼职指导教师。 (五)构建完善健全的考评机制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要将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实践过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实践态度、出勤率、实践项目选题的依据与价值、实践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实践中与同学的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实践结果的考评可以通过答辩的形式进行成绩判定。财务成本管理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财务成本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实践教学能得到各院校和教师更多的重视,并结合院校及课程的实际情况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田丽娜 张楠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1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在我国事业单位都是靠政府财政划拨的经费和财政收入作为运转的资金,无论经营如何均可做到“旱涝保收”,无竞争或低竞争的经营环境使得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市场化意识,因此对经营成本不够重视,成本消耗一直高居不下,这样的经营方式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我国政府逐渐将事业单位投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基本上告别了靠吃财政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事业单位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注重经营效益,而成本是影响经营绩效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财务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2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的必然选择 虽然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经营性质不同,其提供的产品以非物质产品为主,但其经营过程中仍然要消耗大量的物质产品,再加上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使得成本往往过高,为了衡量事业单位的绩效,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就应当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和管理,为单位经营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尽量减少开支,为社会做出贡献。 2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化经营经验的不断增加,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首先,受传统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系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遵循的会计准则仍然受到收付实现制的影响,会计处理方法较为落后,很难对日益市场化的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形成有效支撑,导致成本管理基础资料准确性不高,对成本控制决策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种类繁多,因此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上很难做到统一,造成了一些成本费用归属不明,在没有标准和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往往随意性很大,给绩效评价带来难度;再次,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直接套用会计管理制度作为成本管理制度,使得实际工作中对成本的管控不到位。 2.2成本核算发挥的作用有限 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注重与经营直接相关的直接成本,如人工费等,而对于办公费用、业务招待费、设备折旧等间接成本不够重视,再加上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成本预测准确性较差,常常导致预算不足;而且对成本项目的细分不够,导致一些纸面上的预算金额往往为几个项目之和,这种做法使得在后期对成本控制时对于超支的费用只能追溯到合计金额,因此达不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使成本核算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2.3成本管理的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科学的监督考评机制是反映财务成本管理情况的手段,是提高成本管理规范化水平、提高成本控制效果的有效途径。导致当前事业单位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监督不够严格,考评不够科学,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科学,对于会计业务上存在的漏洞不能及时发现,而且缺乏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使得实际工作中对于成本管理的监督考评随意性很大,准确性不够,达不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 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策略 3.1健全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不利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因此作为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健全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事业单位在市场化的趋势下,应当改变落后的会计核算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以准确反映单位年度收支项目的实际情况;其次,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再次,做好成本管理创新工作,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突出的成本管理队伍。 3.2提高成本核算规范化水平 首先,做好成本预算工作,这是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在成本预测工作中,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收集成本预测信息,力求全面;同时应当将成本项目细化,提高成本项目的层次化,使在成本核算时每一个项目均可准确追溯到源头,此外,成本项目划分如果过于细化就会增加成本核算工作量,因此实际工作中应当统筹兼顾,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划分;其次,为保证预算前后成本项目的一致性,预算项目一经确认就不能随意追加,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追加的,必须经由单位财务部门和审计监督部门共同商议、决策并执行。 3.3健全成本管理监督考评机制 首先,单位领导应当意识到成本管理监督与考评制度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构,建立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将成本管理监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再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以量化为主的考核指标,并将成本考核指标分摊到每一个部门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将成本管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的评奖评优挂钩,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成本管理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虽然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但相信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在生存和发展的驱使下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作者:章军 叶爱英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1、当前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制 房地产企业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设立的企业制度不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偏离了预定轨道,并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阻碍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不健全却是共同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实行粗犷式的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管理制约的作用。并且对于岗位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奖惩机制不分明、不完善,不仅会影响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还会降低工作效率。 1.2预决算管理存在不足 做好工程预决算工作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责任,而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良好的工程预决算可以帮助企业节省资金,创新管理方式和提升管理效率。当前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定额更新换代的频率慢,很多房地产企业还采用这种传统的工程预决算方法,而这种方式对于工程资金运用的真是和可靠性不够准确,并且计算繁琐,增大了工作量,降低了管理效率。第二,缺乏管理的全面性,也就是缺乏综合管理。面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方式,但是当前设计与施工难以沟通的问题,让预结算款额变得不尽合理,更有些工作人员抽逃资金,在资金上弄虚作假,阻碍了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要想健全房地产的财务成本管理,就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同时加强考核分析。归纳一下可以说有以下两点:第一,要尝试在企业内部建立成本和投资管理中心,加强利润的管理,对于工程财务预算和工程财务决算要以季度为目标,帮助企业实现合理的资金规划,加强未完成工作的审批,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要加强审查工作,将资金控制的工作做到位,实现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第二,要充分注重企业内部的上行下效,注重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因为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实现上、下级的沟通管理。企业内要注意责任到人,出了问题不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要制定月度、季度、年度的考核目标,并在周期末进行管理总结,这样才能有效健全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2.2完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 要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就要运用到信息化管理,而科学的筹集和管理资金是现代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加强对企业日常资金的收支情况予以把握,做好每日现金流的核对。另外,企业要建立电子银行和核算系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合理的预决算,实现资金控制,让企业运用现代化真正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 2.3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升级 第一,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财务成本管理每一个层次的人员进行授权,只有财务成本管理相关具有合理的权利,才能对成本费用的支付以及资金合同的评审进行合理飘转。第二,要对每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与科学的收集,使成本管理人员的结账以及报表编制工作具有统一的规范,保证成本会计的科目设置与造价会计的科目设置相一致。第三,要将全面的预算体系与核算体系进行结合,使每一个会计主体得到统一,完善成本管理核算系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提高社会和公共生活满意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是房地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从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优化对策。希望以此引起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成本管理力度,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提高。 作者:许铸 单位:合肥市长城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财务成本管理的改革 1内涵 煤炭企业财务成本的特殊性:多方面的条件影响和制约着煤炭财务成本。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后,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逐渐形成煤。由于埋藏深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开采煤炭资源的方式包括:矿井开采(埋藏较深)和露天开采(埋藏较浅),进而在投入成本方面产生一定的差距。通常情况下,煤炭资源埋藏越深,其开采成本就越高。在计算财务成本的时候需要对开采所需的费用进行充分的考虑,进而为企业盈利奠定基础。 2做法 2.1由追求最低成本转变为追求合理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提起成本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利润的对立面,往往将成本视为利润的敌人。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收入与成本之差,成本与利润成“反比”,成本增加就意味着利润的减少。收入减去成本等于利润,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将利润与成本看作反比就太过于武断。因为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在收入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简单地将利润与成本看成反比。如果收入发生变化,那么就很难界定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收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其变化还直接关系到成本,可以说收入是成本的函数,收入往往因成本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理论上说,当成本趋于合理时,收入与成本之差才能达到最大,也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汉山矿从管理方案入手,通过制定定额、标准化等工作,进一步对成本消耗进行控制,从根源上杜绝了浪费。制定了目标成本管理细则,通过合理预测成本费用,分区队、分科室对材料和费用归口纳入考核,各个部门需要进行内部的清算输入与产出,单位之间需要进行初步的市场模拟交易,遵遁追求合理成本的理念,而非传统上的最低成本。 2.2由降本转变为增效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企业的目标指引着其经营管理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企业最基本的目标,因此,增加效益所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共同目标,也是衡量工作的标准。与增加效益相比,成本降低的空间比较小。对于成本来说,有一个底线,如果不能增加收入,而是一味地降低成本,通常情况下,取得的成效也有限。然而对于增效理论来说,由于没有上限的限制,如果方法合理,那么空间将会是很大的。针对当前严峻多变的经济形势,古汉山矿通过掘进和开拓计划的实施,克服生产中的种种困难,不断提高生产产量,为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要,提高煤炭质量,从而提高收入来达到增效的目标。 2.3由强调减法转变为加法减法并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成本管理方面,需要树立合理成本的理念,以增加效益为目标,在方法上应并用加法减法。研发方面实施加法,人才开发方面强调加法。古汉山矿几年来通过不断引入大学生专业技术新生力量,另外还制定了科技成果回收奖励机制,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生产能动性,从而在技术上增强了企业的整体营运能力。 2.4由企业内部转变为产品全价值链。对整条价值链的成本进行管理,这是实施成本管理的范围所在,一方面注重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另一方面侧重企业外部成本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的使用成本和处理成本进行充分的考虑;为了得出整体成本,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成本,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进行考虑。古汉山矿通过严格执行焦煤集团下达的有关招投标文件,通过完善招标竞标机制,对于生产中所发生的服务费用和采购费用进行规范,真正实现质优价廉,从而节约了企业的整体成本。通过研究分析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大型材料、专项工程材料等,对煤炭前沿科技给予高度关注,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2.5由职能管理转变为战略管理。在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是平行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甚至指导关系,财务部门不能要求其他部门执行自己的政策,进而在其他部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古汉山矿在成本管理中,改变财务部门单一的职能成本管理的属性,而是进行战略管理,从企业战略层面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将所有部门和所有活动视为整体,从长远利益出发,对成本问题进行统筹考虑,通过制定目标成本管理细则,引导各部门、各员工树立成本意识,自觉展开成本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成本的主体是全体职员,同时大家又是成本管理的推行者;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需要转变自身的服务职能,为其他部门提供咨询、指导与帮助。 2.6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是企业开展成本管理活动中需要遵循的原则,通过对比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注重“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也就是通过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使用价值,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通过推广合理化建议,费用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引进新的设备虽然开支增加,但设备维修费用会节省,同时提高了设备的效率,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7推行成本责任制度。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部门,成本控制是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它最大限度地压缩非生产支出,层层分解各项成本指标,然后落实到每个部门、各道工序以及人头、岗位上,进一步将压力传递到位,在企业内部建立“没有不承包成本指标的单位和个人,也没有不被分解的成本指标”的责任网络,进而在成本管理中实现科学化、目标化、规范化。 2.8找准成本控制的切入点。首先,成本管理要从源头抓起。从项目立项开始,技术引进、资金筹集、成本构成、利润形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技术设计部门应当把设计成本看作同技术设计一样重要,同时由过去单纯的技术设计逐渐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成本设计。其次,从成本中比重较大项目抓起。煤炭生产成本包括工资、电费、材料费、折旧费、福利费等,其中工资及材料费占成本的比重较大,从管理效能看,抓住工资和材料成本,应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 3实施效果 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交流、考核,逐步提高财务以及相关人员成本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把应对降本增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清晰了成本工作思路,久而久之,成本管理将融入企业血液之中,变成所有部门的习惯,所有人员的自觉行为,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将达到最佳状态。 作者:余四祥 薛秋荣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 焦作市中站区审计局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问题及策略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常见的问题 (一)财务成本管理缺乏健全的体系 因为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发展期,主要的财务管理经验都是来自国外及自身总结,因此并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房地产的财务成本管理的主要经验都是从失败的教训中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并不是凭空想象或者硬套照搬国外。虽然国外房地产行业财务成本管理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是因为地域性问题,国外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我们只有将其先进、成功、有章可循的经验进行分析,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都是较为混乱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核算与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手段也是属于粗放式管理,会浪费极大的人力与物理,更多的规章制度与流程都是能省则省,流于形式,表面功夫做的很足,实际效果却很差。 (二)房地产企业管理层财务成本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 社会经济体制下的房地产企业都是要求高成交率、大批优质房源、高成交价格、只是注重其中某一环节管理等等,将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重心偏移的太厉害。虽然目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实行财务成本管理,但是因为前期效果比较小,在实行不到几天就弃之不顾或者放任不管,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成本预测与决策的时候都没有切实有效的数据来佐证其决策,也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指导,无法将谨慎的决策态度运用到其中。传统的财务成本管理办法是将财务决算报告作为成本管理对象,这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产生严重的滞后性,好比是亡羊补牢一样。虽然在财务决算报告中发现一定的错误或者不足,但是往往在上一次的成本管理结果还未出台的时候,下一次的预算已经做好,这样一次一次滞后就会导致最后财务决算成为空话,无法发挥其本身为房地产企业开源节流的作用。 (三)财务成本管理方式欠佳 因为缺乏成功经验,当前很多的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办法与方式都是照搬其他企业或者在黑暗中摸索,这样的财务成本管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当前很多的房地产企业都比较重视局部的管理,并不对整个企业的系统管理作出全面规划,不能从根本上将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也比较倾向于静态的管理与控制,不注重动态观察,对整个财务管理按照其他商品管理办法一样进行预算与核算,并不能将财务成本预算与成本核算做出有机结合,无法将阶段成本跟部分成本之间区分与结合。 二、加强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的执行者还是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激发财务员的积极性,让其主动思考。房地产行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让财务成本管理参与到竞争中去,让财务成本管理充分显现其价值与意义。在进行房地产的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物质方面的成本,还需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非物质成本,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架出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是财务人员执行的唯一标准,如果没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的体系,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解决,甚至部分财务人员会自发奇想的解决,应付了事。一个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应该从资金预算、信息化管理、合理筹资、日常管理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只有将这几个方面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才能保证整个指挥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正确化。 (二)树立系统的管理意识,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房地产行业领导班子的管理意识强弱直接决定了整个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与最终成就,在进行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具备系统的成本管理意识,从整个房地产企业角度出发,对企业进行财务成本管理。在管理过冲必须坚持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内容全面性,根据企业的不同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构建科学化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到财务成本管理中的物质成本与非物质成本,将成本内容进行扩展,从而实现财务成本管理的目标,才能保证财务成本管理发挥其真实效用,从而提成整个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来自于《财会研究》杂志。《财会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从全方位视角出发,做统筹管理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在上文中已经做出深入的剖析,那么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出发,将资金预算、信息化管理、合理筹资、日常管理这几个方面都同时进行管理,才能将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最终效果显现出来。这几个方面都是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管理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无论是其中哪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整个管理造成影响。管理者必须具备高素质,能够将系统的管理意识作为己用,才能做好统筹管理。对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进行统筹布局,不重视其中任一部分,将所有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充分布局,细致思考,有机结合,才能将财务成本管理科学化的应用到房地产企业中。 三、结束语 面对竞争力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房地产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财务成本管理意识、体系与方法,对整个房地产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控制与管理。为此,房地产企业领导班子要树立起全面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构架出完善的体系,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将财务成本管理更好地应用到房地产企业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促进其长远发展。 作者:邹宇红 单位:武汉铁路局职工住宅建设指挥部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策略 一、新时期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 医院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行影响医院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在医院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医院领导者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医院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造成医院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医院财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以及职能分工等不够明确,造成医院会计监督效果难以实现,医院财务信息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混乱现象,制约了医院财务核算工作的科学、有效执行,使得医院财务核算结果不准确,不能够为医院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许多医院由于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监督机制,造成医院经营管理的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审计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制约了医院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加强,医院对于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的缺失,影响到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的发挥。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制度在医院中的不完善制约了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使得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环境,造成医院忽视成本控制。 2.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 医院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没能够将医院的预算管理与控制作为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来抓。医院对预算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楚。认为对医院的经营计划做好组织安排,就是做好了医院的预算管理和控制。这种观点没有将预算管理作为医院战略发展的重要工具。医院领导者对医院预算管理与控制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严重制约了预算管理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有效作用的发挥。目前许多医院对预算管理认识不清,对如何组织和实施预算缺乏基本的认识,会影响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医院的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对医院的管理、资金、成本等进行预算,并为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指导。但是,在医院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执行和预算目标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没能够真正发挥医院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机制,会造成医院预算管理的不理想,没有健全的预算控制机制,医院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影响医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最终会导致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缺乏效率,导致医院成本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3.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 医院在新形势下为了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需要一大批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高素质和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但是,目前而言,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升级,以适应医院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中国医院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医院内部的财务成本管理意识严重不足,传统的医院体制根源制约了医院内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视。现代医院缺乏拥有专业技术扎实、经营管理知识丰富、具备创新意识和战略思维的人才,这造成了医院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和不足,医院的财务部门作为医院战略发展的支撑部门,不能够有效地为医院的经营管理的做出提供科学的、合理的财务成本分析和财务信息支撑。(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二、完善新时期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 新时期,医院为了加强自身的财务成本管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经营绩效提升,必须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只有通过科学的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实现医院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成本分析等完整的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实用的、规范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约束和控制医院日常经常活动中的成本消耗和成本浪费的问题。提高医院内部的资源、设备、材料、药品等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医院内部资源的采购、存储、使用等环节的成本竞争。对医院股东资产以及耗材进行财务成本控制,充分的进行成本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形成完善的财务成本报告,为医院的经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开支,实现医院的财务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2.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的财务人员应该加强对医院业务流程的熟悉,通过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保证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化。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经营目标实现。医院良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有助于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有效的内部监督是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保证。医院通过加强自身的监督机制,使得医院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得到有效的内部监督检查,确保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得到顺利的执行和贯彻实施,从而有效地发现和改进成本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医院内部监督机制能够规范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推动医院的激励与惩罚制度的实施,促进医院员工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从而达到医院成本控制的目标。 3.强化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不能完全以营利为目的,医院应该兼具公益性,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是实现。医院必须改善医院的管理模式,树立系统的全局观念,重视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医院内部各个层级的预算管理机构,促进医院预算管理实施的组织保障。另外,医院应该加强对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员工的预算管理的观念的认识,提高医院内部成员的预算管理与控制意识,推动员工参与医院预算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的提升,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和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在医院内部得到认可和深入推广。医院为了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与控制,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医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能够客观上改善和把握医院预算执行效果。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以前预算编制的经验的总结,科学的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调研和分析预测,对医院经营活动的产出与投入进行分析,为医院的预算编制提供正确的决策,以促进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医院经营绩效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4.加强对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审计 医院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目标,必须加强医院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树立成本意识,提高医院全体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另外,医院开展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配合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内部审计的开展,能够及时地发现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应对解决。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树立成本意识,积极地参与医院内部审计当中,发现医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利弊,积极地参与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实现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新时期,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是医院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当前医院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控制制度,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和对财务成本管理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培养医院全体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的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经营绩效的加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未来医院应该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减少浪费和消耗,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作者:张庆泉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东夏中心卫生院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优化 1.确立财务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地位 制度管理是现代管理最主要的特色,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确立财务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而地位的确定又是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实现。一方面,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既能够使得财务制度满足施工的发展需要,将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中的灵活性与原则性做到统一;另一方面,能够让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解决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制度缺陷问题。 2.注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注重技能培训。①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要实在具体,培训人员要按时到场、培训时间要落实到位,通过培训来让施工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上一个档次;②培训应该具有广泛性。应该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安排,要兼顾财务成本管理的各种知识,要让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尽量多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成为“多技型”、“复合型”的人才;③细化人员培训计划。施工企业应该结合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晋升计划、再教育计划、人才引进计划以及培训计划等。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安排员工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到单位、到岗位上对财务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④还应该为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都没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而定量评估却能够大幅度提高考核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便于对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正确评价。定量评估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详细说明每个岗位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评价、岗位条件、工作职责等;第二,量化考核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廉、绩、勤、能、德”;第三,详细分解“廉、绩、勤、能、德”,将分解项目制定为相应的评价标准;第四,根据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不同的行政职务来制定相应的分值标准,即按照普通员工、一般干部、中层干部、主要领导来设定标准分值,总分为100分。对于那些评价考核长期低于60分的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应该找其谈话,要求其整改,若还是屡教不改,则应该予以待岗、淘汰,扣发绩效。这种评估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工作人员的绩效,优化配置岗位人员。 3.建立规范有效的财务成本稽核工作规范 施工企业在制定财务成本稽核工作规范时务必要参考企业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以此来达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效果。例如施工企业的采购流程可以分为12个环节,分别为: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供应商进行考核、选择;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批与编制;签订与执行采购合同;控制采购价格;保险与运输;货款支付与核算;检验入库;考核等。在稽核采购流程时,可以重点稽核质量检验单、采购合同的签字是否有效、是否有预算、采购流程是否合规、是否按企业的正常程序来对采购价格进行确定、采购过程是否实现了职责的分离、等,具体可独立妥善保管每笔业务的报告单,以备检查。 4.实现内控与财务稽核有机结合 第一,建立财务稽核工作网络。施工企业应该设置一级总稽核岗,而各二级院系及下属部门应该设立二级稽核岗,直接受到一级总稽核岗的管理,要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来对各二级单位的业务流程控制点进行追溯检查,及时发现效益流失环节及问题,确保符合内部控制的需要。二级稽核岗应该定期向一级总稽核岗报告稽核工作,以此来保证上下级单位之间信息的传递,特别是对于性质特殊、金额较大的重大业务要写明风险点、稽核内容、存在问题、是否符合稽核规范、解决方法建议等。一旦稽核人员发现有舍近求远采购、采购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应该及时向施工企业管理层进行汇报,而总稽核岗除了定期向施工企业领导班子编制财务稽核内部控制报告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建设性意见以供参考,这样就能够保证日常工作与稽核工作紧密相关,增强事前事中控制、加强信息流通。第二,专项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要定期安排财务稽核人员来对某个流程进行专项检查,尤其是要对销售、采购、资本支出、货币资金等重点环节加强互查、自查工作,对风险的评估要格外重视,财务稽核结果要与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奖惩挂钩。第三,设计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予以确定,找出关键控制点来设计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必要时还可以由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来帮助制定。把好项目支出关,将项目支出细化到每一个项目,在保运转、保稳定的原则下取消了以前年度部分成效不明显的项目,并将项目资金分类管理,分级审批,以确保财政资金落到实处。 5.加强合同管理,合理索赔 随着施工企业应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法越来越多,施工企业要认真做好签证,重新审核、计算工程量,但是目前来看,薄弱之处主要在合理索赔和施工合同管理。目前很多施工建设项目都采用固定价合同,而固定价合同只能增减设计变更,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合理索赔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合同管理施工合同。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都必须遵循施工合同的条款,这是最终确定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保证,也是施工双方所要遵循的经济文件、技术文件、法律文件。由于建设施工的合同内容多、合同执行期长、投资巨大。所以,施工合同中除了有造价、质量、工期、工作范围等一般条款外,还应该要涉及到专利、文物、税收、保险等内容。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务必要对每一条款内容都进行仔细斟酌、全面考虑,不然的话,就很容易造成施工企业出现巨大损失。同时,一旦签订合同之后,施工企业就必须全面履行合同,按期按质竣工,以此来赢得良好的信誉,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第二,索赔。施工企业经常都会遇到拖欠工程款、故意刁钻的业主,对于这种情况,施工企业要对与施工索赔有关的资料和依据(如双方来往函件、隐蔽记录、施工合同、设计变更、施工图纸、图纸会审、招标文件等)进行整理、收集,要有理有据地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以书面形式将施工索赔通知给业主,施工索赔的过程中,要找准索赔依据和索赔事实,同时编制出有说服力的索赔报告。索赔报告要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要婉转恰当,数据要准确无误,索赔要求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索赔要求。 6.结语 总之,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之上,做好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提升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吴娟 单位: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研究 一、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现状 (一)财务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中国的房地产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企业,行业的竞争加剧使得企业不得不压缩自己的成本进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在这种严峻的情势下,大部分施工企业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以夺取施工的标的权,更有甚者,直接借入高利贷进行企业的夺标项目,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这些现象层出不穷的原因在于企业对财务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企业的施工项目一旦开展之后,企业的成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中国的大部分施工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进行控股,改革观念不强,自身的实力也比较薄弱,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高,这种情况导致了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安于现状,不对内部的体制进行全方面的建设以及改革。 (二)成本管理方法错误 现下,中国的大部分施工项目存在着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每个单位内部的成本管理以及控制方法大不相同,就连项目进度的衡量方法也不一致,这暴露出了大部分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的特点,工地作业流动性的特点使得项目的财务核算方法无法采用全面的信息化的形式进行财务信息的记录。同时,旧有的薄弱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使得施工单位不能根据自己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战略的构建,而对财务成本管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工程项目耗费上,片面地追求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对成本控制仍然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不给以充分的认识。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使得相关的管理控制制度没有完全覆盖,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缺失。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 企业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的考核办法落后是现下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权责机制不明确使得现下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考核制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会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放弃了这种考核制度或者蜻蜓点水般的进行,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效果。由于施工企业的工程流动性特点,使得大部分的工程在进行材料会计处理时,并没有实现信息实时动态化的管理,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充分地调动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发展。 (四)施工材料管理不严 施工企业原材料的混乱管理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实,项目工程进行过程中,大部分材料乱堆乱砌,来源不明的情况使得企业的材料成本大大增加。现代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大规模的不同品种的原材料,供应商繁杂以及下游的多个领料点使得材料的领取十分混乱。一个项目往往涉及到大面积土地的施工,供应商的不同使得材料的堆放规则以供应商的名称进行分类堆放,使得整个项目的管理十分混乱。而施工材料的质量往往褒贬不一,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往往要进行退货处理。同时,在施工材料运送的过程中,要对原材料的包装进行密封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以及质量不过关的材料进行检查,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建议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中国的施工单位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定位在项目的完成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保障上,对于内部的管理水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许多财务问题的产生。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有关责任人的领导意识,才能全面地进行财务成本管理意识的促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起着领头羊的作用,领导应从自我出发,充分地发挥管理才能,将财务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中去,使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向着精细型的管理模式转变。将企业项目的施工成本目标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名员工的身上,实施员工个人的工资与工作岗位挂勾,最大化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将成本管理的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施工企业应采用新型的科学化的方式进行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市场的磨合,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以技术化的手段降低企业的成本。防止财务成本管理走形式化的过程,将其贯穿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之中,合理地进行阶段性工作的管理以及决算方面的考核,以月为单位对各个材料的动作过程进行成本核算以及盈亏分析,真正地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实处。(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二)强化成本管理办法 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最初目标是通过科学化的会计手段,对施工企业的成本以及效益进行全面的计算,并提供合理的财务信息,以保证项目按照最初目标完成。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第一前提是明确整个会计手段的目标,以建立完善的财务责任任务中心,通过对企业项目进行的全方面的成本信息的计算,以将具体的信息分解到各个施工项目阶段,完善整个财务预算体系。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力报酬进行精确的计量,以防止冒名顶替的情况发生。对于企业内部的差旅费用以及工作人员的办公费用进行全面化地管理,以高效的办事原则为核心,进行日常办公用品的控制。对于整个施工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商品质量以及工程款项进行一对一跟进,保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责任人。定期地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促进其竞争意识的形成,以达到提高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人员管理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的前提,考核制度的出现使得施工责任可以落实到每个人的人头之上,使得责任清晰,目标明确,全面地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企业的内部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用于财务信息的审计,将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以保证整个财务管理目标的落实。为了保证整个激励的有效性,施工的企业必须将内部的激励机制与员工的薪酬福利进行全面结合,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工程的过程中,应注重施工材料的管理,尽最大可能地减小因材料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只有从源头上进行施工材料的控制,才能最大化地减小施工企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成本损失。然而,原材料的管理工作并不只是进行材料的手工记录这么简单,而是进行全面的材料预购,材料使用规划以及材料使用监督等多方面管理,以杜绝不怀好意的人士利用企业的漏洞进行原材料的窃取。因此,在发现材料使用不符的情况出现时,应及时地向上级进行报告,全方位地杜绝灾难的发生。例如,河南铁通工程公司通过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强化施工项目效能监察,将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使用以及质量验收等进行了文件的制定以及下发。通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试行)》、《收入推进计划》和《应收帐款回款推进计划》等办法,加强对工程建设、工程成本、物资采购等经营管理重点领域把控,各项目部整体可控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项目部百元收入可控支出平均为4.3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3元,降低了44.7%,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内部的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全面地掌握企业内部的工作动态,通过对内部工作人员态度的提升,以提高整个单位的财务施工水平。建立全面的财务成本的目标,以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以及工作,通过合理化地进行单位内部的权责机制实现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权力以及成本的全面匹配工作,以实现施工单位的财务成本全面化的管理机制。 作者:赵向华 单位:长春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策略 一、现阶段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 近几年来,施工企业为在建筑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应用低价中标的方法,对企业资本结构造成影响,阻碍企业后续的发展。现阶段,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严重缺乏,没有认识到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施工企业认为施工规模与施工产值是最重要的,当两者达到一定目标后,就可以解决成本的问题。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不重视内部的管理改革,改革缺乏积极性,大型的国有企业最为明显,未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财务成本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 2.成本控制的方法不科学 根据施工企业应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同的项目在成本进度和质量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不一样,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施工企业缺乏系统性的方法。在项目成本管理中,企业未能及时地收集、处理相关的信息。在考核成本工作的过程中,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成本信息准确度不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能起到作用,企业管理层不重视成本管理的工作。 3.未制定施工合同责任成本 在施工现场,容易出现下列问题:施工材料随便摆放,没有及时清点材料的数量,材料出现变质和锈蚀,对材料的使用造成影响;在进行材料领用时,需要根据工程设计定额进行材料发放,施工人员领用材料没有固定的方式,材料用完后就去领用;对施工设备缺乏管理的力度,在使用、维修以及保养设备方面未根据施工的规定进行,操作人员素质差距较大,未根据上岗的要求进行;设备经常出现人为损坏的情况,管理不到位,增加施工成本。 4.不重视资金、时间的价值 施工企业建造的工程量比较多,时间跨度较大,建造持续的时间长,施工时间和建设资金的控制尤为关键。施工企业项目财务成本通常包括材料、人员、设备等费用。施工企业有时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项目工程方支付资金的时间存在差异,施工企业有时借助贷款提前支出部分资金,所以,施工企业需要统一管理和利用资金,对不同项目的建造成本进行统一管理,以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 二、强化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策略 1.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为施工企业提供施工指导,在进行项目施工时,需要使技术人员发挥能动性,引导技术人员对施工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技术论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依照规范、工期等,优化安排施工进度、方法等,科学地进行资源配置,制定计划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的措施,确定施工的程序以及施工的顺序,保证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需要考虑到施工的协调性、连续性等问题,为施工作业制定最佳的组合方式,防止出现重复施工的问题。科学分析,合理地确定目标责任成本。在开工前,施工企业需要明确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依照目标责任成本,制定工序标准的成本,制定考核指标。 2.强化企业成员成本管理的意识 首先,施工企业应当确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部全体人员,成本控制涉及到工程人员、技术人员,但是,成本管理的主体应当包括全体人员。强化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应当包括:项目经理和上级领导签署责任书,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情况应当承担的责任。在责任明确时,也要明确责任成本。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设立项目成本管理的机构,强化成本管理的意识。项目成本管理涉及到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比较复杂,需要具备组织保证,设定相应的机构,配置专业人员负责成本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和成本监督机构,设置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制,确定各自的职责,强化成本意识。在项目部内部,每一层都承担相应的责任,签署责任书。明晰项目部成员的职责,对项目部成员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在项目部建立考核制度,工序完成后,开展商议考核,实行奖惩制度。 3.进行成本动态控制 在进行项目财务成本控制时,施工企业应当注意应用信息化系统,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控制手段,管理具体到数据的收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与此同时,在施工的整个过程展开财务成本管理,从开工到施工的环节,进行控制,并进行动态反馈,便于及时地了解成本控制的情况。 4.控制材料费用 对于施工项目而言,材料费用会占据总成本的70%左右。要想实现财务成本管理,在材料环节具有很大的管理空间。所以,必须强化材料管理,避免损耗浪费,重视成本控制。通常情况下,材料进行成本管控,必须在以下环节引起注意。第一,预算环节。在工程开工之前,需要反复地分析工程设计图纸,获得材料的需求量,制定材料申请的计划。第二是采购环节,在进行材料采购时,需要了解货源的质量,选择价格合理质量优异的材料。明确进货的批量以及批次。合理地控制材料的储备量,降低资金成本以及管理的费用。将商家的联系方式公开,增加透明度,加强监督。第三,入库验收环节。材料到达现场以后,需要验收材料的质量、数量等,进行入库登记。第四是出库发料环节。结合用料的计划,执行限额领料的制度。完善出库的台账以及审批的程序。在领用材料时,需要项目经理或者是其指定的人进行审批。 5.引进ERP系统 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材料、库存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由点到面,功能模块实现对接,并且相互牵制。采用这种管理方法,财务成本管理能够实现预测、控制、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利润。 作者:江春秋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略析民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完善 一、民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弊端 民营企业本身很少会建立强有力的财务团队去规划企业的运营方向以及决策制定,并且在盈亏平衡点的设立上不明确,导致企业在资金花费上没有节制,使得利润无法合理分配,造成员工福利与扩大再生产之间的纠葛。部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也是阻碍民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管理的部门无关。殊不知,财务成本的节俭与有效管理是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配合来完成的,财务人员在做出成本统计的时候,需要有精确的数据进行支撑,若各部门管理人员在成本上意识淡薄,会造成自身成本控制责任感不强的状况,造成企业财务成本的无端浪费。 二、民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管理上没有制定一个健全的制度,导致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作为参考。制度的建立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完善来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存货管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产品的积压,这些积压产品一旦过了销售季节就难以再用同等价格销售出去,并且还会造成企业的资金占用以及库房占用。积压产品实际上也是成本的一部分,企业应该正确处理这部分成本,在产品大幅度贬值之前将积压产品通过各种手段销售出去并转化为现金,作为后期的广告宣传费用、扩大再生产费用以及人工福利费用。 2.减少成本浪费 企业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浪费现象,保证成本使用的有效性。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首先需要加强信息搜集能力,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避免出现产品因销售困难产生积压造成浪费。另外,企业应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将成本浪费在源头上进行有效消除。 3.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是对企业各部门阶段性工作的评价,对于各部门节约成本能够起到有力保障。在考核体系上,应将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对制造成本的核算工作不仅要从产品本身成本方面考虑,还应将产品的制造成本、宣传成本以及责任成本等内容考虑进去。 (二)加强成本控制 民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最大弊端就是将重点放在了对成本的精简方面,而不是想办法对成本进行控制。例如,企业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应该清楚认识到,对客户的维护所要花费的费用要远远小于开发一个新的客户。因此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成本管理的重点,认识到单纯的进行成本精简是不能够为企业长期成本管理带来益处的,要想从成本控制方面加强对企业的运营推动,需要转变成本管理理念,从控制角度完善成本管理。 (三)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财务人员的选拔方面,企业需要严格进行人才筛选,避免出现任人唯亲现象。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人员在自身财务素质上也应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保障用先进的财务成本管理思想促进工作的开展。企业应定期组织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四)加强财务成本审计工作 对财务成本进行监督与核算是保障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基础。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财务报销制度上存在着很大漏洞,让企业无端产生大量费用支出。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于原始凭证的不重视。财务部门在进行账务登记的时候,一定要凭借原始凭证,不能以复印件替代,以免一些内部人员钻了制度的空子,造成资金浪费。 三、结论 民营企业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漏洞,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须改变传统财务成本管理模式,用新思想武装自己,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有效的财务成本管理让企业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作者:王宁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研究:论快捷连锁酒店的消防安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快捷连锁酒店的火灾危险性,提出加强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最大限度的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快捷连锁酒店 消防安全 2011年5月1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胜利路如家快捷酒店发生重大火灾,快捷连锁酒店的消防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节假日旅游已成为普遍现象,各种大型活动逐年增加,人员流动量逐年增大。快捷连锁酒店越来越多,随之而来快捷连锁酒店的防火工作也面临着严峻形势,消防安全工作日益繁重。 一、快捷连锁酒店的火灾危险性。 快捷连锁酒店火灾荷载大,燃烧产物毒性大。现代快捷连锁酒店建筑类型虽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其装修特点为大量的装修材料和家具、内部陈设都采用木板、塑料和棉、麻、丝、毛以及其他可燃材料装修而成,火灾荷载较大增加了建筑内部的火灾危险性,加之其空间有限,一旦发生火灾,空气对流较快,温度上升快,大量的可燃材料将导致燃烧猛烈,火灾蔓延迅速,大装修装饰材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毒气体,人员吸入后将在短时间内中毒、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快捷连锁酒店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突出。为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消防安全投入。新投入运营的快捷连锁酒店为降低成本,多由民宅、办公楼、商场等建筑改造而成,不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设备。部分单位在验收合格后未经消防部门同意,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增设房间,扩大经营面积。有的连锁酒店施行统一管理模式,有的实行区域管理,有的是加盟商独立管理,这造成各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一是店长,即消防安全管理人更换频繁,相互交流,导致对本店消防安全状况不熟悉;二是新店开业后消防设施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造成专用设施利用率下降,达不到预期火灾防控效果;三是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做到专人专用。普遍存在控制室操作人员兼职或多店共用一人的现象,导致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缺失,不到岗不到位。 快捷连锁酒店疏散难度大、易造成重大伤亡。部分快捷连锁酒店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疏散通道狭窄,有的防火分区无直通室外出口。此外,快捷连锁酒店人员相对密集,节假日期间客流量激增,且大多数为外来暂住旅客,流动性非常大,由于临时暂住,住宿人员对建筑内的环境、疏散通道和应急设施不熟。火灾发生后,混乱的场面以及产生的烟雾势必引起旅客恐慌,很容易迷失方向,加之在紧急状况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大多数人会选择人员相对集中的疏散路径逃生,造成拥堵,影响疏散,甚至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快捷连锁酒店成灾因素较多。快捷连锁酒店功能多样,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发生火灾的致灾因素较多。一是旅客失火。旅客用火不慎,尤其是旅客酒后卧床吸烟,引燃被褥及其他绵纸品等发生的火灾最为常见;二是电气火灾。电气线路保护不当,年久失修,电源线路如接触不良,电热器具使用不当,照明灯具温度过高烤着可燃物等均是主要的致灾因素。如厨房内设置有冷冻机、厨房设备、烤箱等,由于雾气、水气、较大油烟积存较多,电器设备容易受潮和导致绝缘层老化,造成漏电和短路起火。电器线路的敷设一般位于吊顶和内墙,如果发生漏电和短路等电气故障,吊顶内首先起火并在内部逐渐蔓延,不易及时发现,待发现时火灾已进入发展阶段,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三是厨房用火不慎和油锅过热起火。此外,还存在放火及疏于管理或员工违章作业极易引发火灾等其他致灾因素。快捷连锁酒店用火、用电、用气设备点多量大,人员流动性大、构成复杂,火灾危险性大。因此,快捷连锁酒店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预防火灾的任务也相当繁重。 二、快捷连锁酒店火灾的防控。 快捷连锁酒店要控制引火源及火灾荷载。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火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为的不安全因素所导致。就快捷连锁酒店而言,因其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消除人为致灾因素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建立起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约束员工、客人自身行为,在场所内设置必要的消防安全提示。此外,客房内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均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窗帘一类的丝、毛、麻、棉织品应经过阻燃处理,客房内除了固定电器和允许旅客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日常生活的小型电器外,禁止使用其他电器设备,尤其是电热设备。对旅客及来访人员应明文规定: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场所内,凡携带进入快捷连锁酒店的,要立即交服务员专门储存,妥善保管。客房内应配有禁止卧床吸烟的标志、应急疏散指示图、客人须知及场所内的消防安全指南。服务员在整理房间时要仔细检查,对烟灰缸内未熄灭的烟蒂不得倒入垃圾袋;平时应不断巡逻查看,发现火灾隐患或起火苗头应及时采取措施。 快捷连锁酒店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火灾的防控。一是加强控制室操作人员管理培训。应做到控制室操作人员熟悉业务和设备操作,落实两人定岗定位值班制度,新聘用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尽快组织其参加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二是加强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建立健全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的和操作规程,要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对厨房内燃气燃料管道、接头、仪表、阀门必须定期检查,防止泄露;发现燃气燃油泄露,首先要关阀门,及时通风,并严禁使用任何明火和启动电源开关。燃气库房不得存放或堆放餐具等其他物品。楼层厨房不应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管道应从室外单独引入,不得穿过客房或其他公共区域。厨房内使用厨房机械设备,不得超负荷用电,并防止电器设备和线路受潮。同时,厨房内除配置常用的灭火器外,还应配置石棉毯,以便扑灭油锅起火的火灾。 快捷连锁酒店要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素质是提高快捷连锁酒店自身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各快捷连锁酒店要经常组织开展对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新上岗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要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掌握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逃生常识、安全疏散常识,做到会及时报警、会扑救初期火灾、会引导顾客逃生。同时管理人员对入住的客人也要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让旅客掌握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设置位置,掌握逃生常识,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做到不违章使用明火、不违章使用电器设备。 快捷连锁酒店建筑内应按照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物资和扑救火灾。安全出口的数量,疏散走道的长度、宽度及疏散楼梯等疏散设施的设置,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或《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规定。严禁占用、阻塞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间;为确保防火分隔,楼梯间、前室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及疏散走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上,且间距不应大于20米;疏散用应急照明灯,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勒克斯,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 快捷连锁酒店要切实开展火灾扑救预案的制定及演练。酒店的消防安全水平一方面体现在完善的防火设计和自身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单位内部的自防自救能力,这就要求酒店要做到:一分钟内发现火情,楼层服务员利用房间内卫生间水源及客房内灭火器,第一时间开展初期火灾扑救并报警;三分钟内值班人员、火灾扑救组人员到达火灾现场按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开展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工作;五分钟内接到报警的辖区消防中队到达火灾现场,按照预先制定的该单位灭火战斗预案全面展开人员营救和火灾扑救。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研究:浅析某高层商务酒店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摘 要:本文以某高层商务酒店为工程实例,主要对酒店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发现了酒店在安全疏散设计上的一些缺陷,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对其提出了修改建议。 关键词: 高层酒店;安全疏散;消防设计 1 引言 高层商务酒店往往集住宿、娱乐、会议、餐饮等为一体,投资多、规模大、布局复杂、设施设备豪华。酒店人员多而且流动频繁,对建筑物内的环境、出口和消防设施等情况不熟悉,有时还存在语言障碍等情况,特别是夜间,被困人群往往因未能在第一时间疏散而被烟火熏死或烧死[1]。实验表明,火灾中烟气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速度是人员疏散速度的100多倍,是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罪魁祸首。因此,做好酒店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消除其先天隐患,对于防止和减少此类惨剧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 工程概况 某高层商务酒店占地面积4083,总建筑面积35628,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408,地上十六层,建筑面积34220,建筑高度57.54 m。酒店为一类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该建筑地下一层为消防水池和设备用房,首层为大堂,洗浴中心及食品操作间,二层及三层为雅间和洗浴服务区,四层为洗浴包间,五层、六层为KTV包间和客房,七层至十六层为酒店客房区,顶层为防排烟风机和水箱间。酒店的消防控制室位于一层。 本文采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2](简称“《高规》”)对该酒店进行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分析。 3. 酒店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分析 3.1 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 3.1.1 百人宽度指标 根据《高规》第6.1.9条及6.1.10条规定,该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度,按1m/百人计算确定。 3.1.2 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疏散宽度 根据《高规》第6.1.5条规定,“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从图纸中,可以明显看到酒店一至六层的N―2防火分区及三至六层的N―3防火分区只设有一个安全出口,不符合《高规》第6.1.1条,“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其余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均符合要求。 以1―1、2―3防火分区为例,分析酒店的安全疏散宽度。 首层1―1防火分区共设有4个安全出口。《高规》第6.1.9条要求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对于该酒店其每个外门净宽不应小于1.2 m。该酒店人数最多的层数为第二层,共有200人,故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不小于,首层疏散外门的实际总宽度为12.4m,最小疏散外门宽度为1.4m,满足《高规》第6.1.9条的要求。1―1防火分区内有两段内走道,分别负责人的疏散,则疏散走道宽度不应小于,走道实际宽度为,符合规范要求。 二层2―3防火分区设有3个安全出口,负责多功能厅及雅间内人员疏散,疏散人数为305人。其安全出口宽度应为;2―3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实际宽度为1.4+1.7+1.7=4.8m,满足要求。 2―3防火分区内设有一多功能厅。根据《高规》第6.1.11.2条“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多功能厅的疏散门及厅外疏散走道宽度应不小于,多功能厅疏散出口总宽度为1.7+1.7+2.0=5.4m,厅外疏散走道宽度为,最小疏散门宽度为1.7m,均满足规范要求。 事实上,该多功能厅内有两部封闭楼梯间负责其疏散,两部楼梯间门宽度(梯段宽度大于楼梯间门的宽度)之和为>(多功能厅疏散门的疏散最小宽度),多功能厅能满足自身的安全疏散。该防火分区内的走道所疏散人数为91人,则疏散走道宽度不应小于,走道实际宽度为,符合规范要求。 经过计算,其余各防火分区疏散宽度均符合规范要求。所有疏散门均向疏散方向开启,符合规范要求。 3.2 安全疏散距离 根据《高规》第6.1.7条“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的要求。分析设计图纸发现,地上部分一至十四层各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距离符合规范要求。十五层及十六层各为一个防火分区。最东侧的防烟楼梯只服务于书房,无法对东侧袋型走道内的房间提供安全出口,致使袋型走道尽头的房间距安全出口的距离超过30m,不符合《高规》第6.1.5条的要求。 3.3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 该酒店大楼设有1号、2号和3号三座防烟楼梯,贯通整栋大楼;4号和5号两部封闭楼梯负责裙房的一至七层,另有6号和7号两部封闭楼梯作为两层的多功能厅的疏散楼梯。1号和2号楼梯梯段宽度为1.5m;3号楼梯梯段宽度为1.6m;4号楼梯梯段宽度为1.4m;5号、6号及7号楼梯梯段宽度为1.8m。7部楼梯都是对折楼梯。 1号和2号防烟楼梯独立的防烟楼梯间前室面积为7.5,大于6;3号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为34,大于10,前室与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没有开设其它门、窗、洞口。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的设置符合《高规》第6.2.1条,第6.3.3.2条,第8.1.1条和第8.1.2条的要求。 《高规》第6.2.9条规定,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经分析计算,发现裙房N―2(N=2~6)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由4号楼梯负责,疏散人数最多层为6层,需要疏散150人,则疏散楼梯总宽度应不小于。实际梯段宽度为,不符合规范要求,而其他楼层的梯段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因此,该商务酒店安全疏散存在问题,其一至六层的N―2防火分区及三至六层的N―3防火分区只设有一个安全出口,不符合《高规》第6.1.1条要求。 4. 针对酒店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建议 针对该酒店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存在的问题,这里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酒店的安全疏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至六层的防火分区及三至六层的防火分区只设有一个安全出口,安全疏散存在设计隐患。 若再设一部疏散楼梯,成本较大,在此,以防火分区为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由于防火分区紧靠防火分区的1号防烟楼梯,则可考虑利用这部楼梯来疏散防火分区的部分人流。而现在1号防烟楼梯位于防火分区内,只能用于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可考虑将这两个防火分区间走道的部分用甲级防火门封堵出一个密闭空间,两个防火分区的疏散人流先通过该空间后,再进入防烟楼梯间进行疏散。这样解决了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个数问题。 三至六层的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问题亦可按此法解决。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研究:提高酒店消防安全的思考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类酒店在全国各地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然而在迅猛发展的背后,由于酒店建筑的设计及其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特点,在消防安全方面暴露出了相关问题,埋下了诸多隐患。首先阐释酒店在消防安全中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酒店 消防安全 预防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酒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地的酒店不断涌现,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酒店自身的特点,存在引发火灾的多种因素,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例如:2011年5月1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如家快捷酒店发生重大火灾,造成10人死亡、35人受伤,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酒店消防安全的思考。 1 酒店的消防安全现状 1.1 酒店在火灾发生后的局限性 (1)人员疏散的时间长。部分酒店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每层分隔的客房面积非常狭小,甚至有的客房设置了高低铺,人员密集度大,造成人均疏散宽度严重不足。有的通道狭窄,通风性能差,自然采光条件不足,一旦着火燃烧释放的热量和烟气容易聚集,人员逃生困难。因此在火灾发生后,受灾人员不能够很快的达到安全地点,这就对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火灾后的疏散途径非常有限。由于酒店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火灾一旦发生,疏散的途径非常有限。比如说:酒店主要是通过电梯进行人员的输送,然而一般情况下,酒店电梯没有防烟防火措施,发生火灾的时候就会出现危险。另一方面,消防专用电梯主要由消防人员扑火救援时使用,因此出现火情后有限的步行楼梯间是室内人员唯一的垂直疏散途径。 (3)火灾后人员拥挤严重。酒店发生火灾之后,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恐慌。由于受到黑暗、惊吓、害怕极逃生欲望等因素的影响,楼层内的人员会竭尽所能往安全出口逃离。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安全出口的拥挤堵塞,也易造成逃生人员间的相互踩踏,从而给人们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危害。 1.2 酒店建筑在防火设计方面面临的问题 (1)建筑防火材料把关不严格。酒店的火灾隐患在建筑施工的初期就应该进行充分的估计和考虑,做到万无一失。但是,在当前许多酒店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忽视了建筑防火材料的选用和质量把关。为了节省建筑成本,选用价格便宜的非耐热建筑材料,严重影响了酒店的防火性能。一旦火灾发生,起不到任何防火作用,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对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威胁。 (2)酒店中缺少充足的消防登高面作业场地和合格的消防设施。在酒店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建设单位为了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益,就把用于放置市政消防设施的区域以及消防登高面作业场地进行缩减和挤压,从而提高酒店的空间利用率。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却造成了极大的火灾隐患。另一方面,在酒店的建设过程中,有些建造商为了节约成本,选用了质量低劣的消防设备,火灾一旦发生,不能够起到很好的灭火作用,错过了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3)酒店的内部结构复杂,不利于人员的疏散。酒店一般都是处于城市的商业区,建设单位为了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建成后能够方便经营招租,往往在楼房的使用过程中把建筑进行条块分割。由于酒店的条块分割,就造成了建筑内部复杂的结构型式,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都被人为的遮挡,一旦酒店发生火灾,极其不利于人员及时逃离火灾现场,从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1.3 电气负荷大 酒店内电气设备种类繁多,电气火灾危险性大。主要存在电器设备安装不良或长期超负荷运行,使绝缘损坏,短路起火;有的老酒店电器设备使用时间长或线路发生故障,以致引起元件发热起火。 1.4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 业主们为了节省开支,追究最高经济效益,面对室内消火栓、排烟设施、火灾报警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消防泵等消防设施、器材损坏或者发生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更换。尤其是处在多产权建筑内的酒店,消防设施发生故障后必须与其他场所协调解决,造成延误,发生问题后容易相互扯皮、推诿。 1.5 员工和顾客消防安全意识差 对于一些小型的酒店,未组织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培训和疏散演练,员工的防火意识和火灾扑救意识薄弱,有的酒店甚至没有懂消防设施操作的人员。由于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消防安全意识,部分快捷酒店不同程度的存在疏散通道堵塞、底楼安全出口门上锁、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等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由于酒店的消费群体层次多样,人员结构复杂,从近几年酒店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来看,很多悲剧与客人的安全意识不足有关。 2 酒店的消防安全预防对策 酒店的消防安全预防应标本兼治,着重做好源头防火设计审核验收关和消防安全管理关。 2.1 防火设计要求 酒店建筑防火设计的方案分析:由于酒店自身的特点,存在引发火灾的众多因素,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不断完善和优化酒店防火设计对于提高酒店的安全系数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1)加强酒店耐火建筑材料的选用。1)酒店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采取质量上乘的耐火材料,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热震稳定性,对建筑防火有着重要的作用。2)酒店要注重建筑结构的选用。比如说:在酒店结构设计中,要积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当然,这种结构也不是万无一失的,钢筋与混凝土都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如果在混凝土表面涂抹防火涂料,就可以加强对建筑物的防火保护作用。3)加强房间装修材料的耐火性能。酒店的内部装修是必要的,但室内可燃的墙面、天花板等装饰材料却是火灾发生和蔓延的重要诱导因素。因此,为了保证防火的功能,要特别加强耐火装饰材料的选用。 (2)加强酒店的防火体系建设。1)加强酒店的消火栓系统设计。在酒店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消火栓系统对建筑防火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酒店的消火栓系统设计中,消防的用水量应该以建筑总面积为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人员应根据高楼的体积来计算消火栓用水量的设计参数,确定室内和室外的用水量。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对火灾进行制止,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加强酒店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酒店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在火灾发生的时候,灭火喷头的动作指向消防中心所指示着火的位置,及时扑灭火源。3)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消火栓系统的出水量统一起来,以提高灭火性能。最后,在酒店内要按照必要的火灾报警系统和报警装置配置要求,在建筑的各个部位设置火灾探测器和报警器,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确保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3)加强酒店的流线组织和结构选型。建筑流线也可以称之为动线,指的是人们在建筑中活动的路线,是根据人的行为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在酒店建设的过程中,建筑的流线组织设计对建筑防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在酒店中可以建设单一式的走道。一方面可以保持酒店内部的联系方便;另一方面,当火灾发生时,不至于造成大楼内部的混乱,能够方便人员及时撤离大楼,保证人员安全。2)优化酒店的结构选型,尽量采用简单新颖的现代建筑型式。 (4)完善酒店的平面布局。1)按照建筑放火设计规范合理设计建筑防火间距。特别是在高楼密集与外部道路交通拥堵地区,要求合理排布建筑总平面布局,在满足地块技术经济指标前提下,适当增大酒店的防火间距。2)酒店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m,消防车道距酒店外墙应大于5m,并设置消防车道直接进入登高作业场地内。3)应选择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优化小区内部交通和出入口设计。 2.2 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建立统一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应当利用酒店的经营网络和组织,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每个门店必须由经理担任消防安全责任人,由安保部、工程部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人。同时,建立消防安全检查、巡查、设施保养、培训演练等规章制度,督促员工严格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2)加强培训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岗位的消防培训,对业主进行消防法律法规和宾馆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地了解酒店消防管理基本内容,增强消防法律意识和抓好消防安全的责任感;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消防培训、指导,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定期组织酒店全体员工开展灭火疏散演练,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处理危机的能力和从业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3)加强内部隐患巡查。巡查的主要内容是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等标志、灭火器等器材是否完好,门、窗是否上锁或关闭,通道内是否有杂物,是否有烟火隐患。由于酒店人员流动性大,楼层服务员等必须加强巡查检查。责任区发生警情,应立即报告值班室或消防中心,并向上级报告、组织人员疏散,组织第一力量扑救。 (4)强化消防监督检查。公安消防部门和基层派出所要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通过日常和错时监督检查等形式,强化对酒店的消防监督检查力度。当前,应充分结合“三访三评”活动,检查整治、消除一批违法违规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酒店越来越多,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酒店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酒店的防火设计,强化酒店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保障了酒店使用安全的需要。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经济型酒店消防安全及防火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连锁快捷酒店在全国迅速扩张,结合经济型酒店发展趋势就当前暴露的消防安全隐患及存在原因进行剖析,以保证经济型酒店消防安全,并研究防火对策。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 消防安全 防火对策 1 引言 由于投资少、风险小,利润高,连锁快捷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连锁快捷酒店蓬勃发展的背后,却埋下了诸多的隐患和担忧,则消防监督管理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领域,连锁快捷酒店消防安全无疑成为一大“软肋”。而由此引发的火灾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忧虑。2011年5月1日凌晨3时30分左右,吉林省通化市胜利路如家酒店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41人受伤的惨剧。该如家酒店建筑并非独立建筑,此次火灾起火部位恰恰是位于如家酒店楼下其他经营者区域内,由于火势上蹿殃及酒店。火灾是残酷的,教训是惨痛的,虽说这次如家酒店是“被殃及的池鱼”,但是透过这起火灾,不难发现大部分经济型酒店在消防设计、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做好经济型酒店防火安全工作已成为关乎民生安全的焦点。 2 经济型酒店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2.1 所在建筑存在先天性隐患 经济型酒店多是城市中的旧办公楼或厂房建筑改造而成,基本上紧急逃生的条件很难满足要求;且大多数经济型酒店位于市区,其周边建筑、环境复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给人员疏散逃生增加诸多不利因素;加之不少经济型酒店所在建筑消防设施本来就不完善,先天性隐患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2.2二次装修设计存在安全缺陷 为了少花钱、快赚钱,一些经济型酒店采用低成本材料,室内墙面、顶棚、地面采用大量的木板、塑料扣板等可燃和易燃装修材料,都未经防火处理,埋下安全隐患;一些加盟商对酒店行业十分陌生,而其加盟的企业早期也未介入指导,从而导致酒店从一建成就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酒店内易燃可燃装修材料不仅会燃烧猛烈、蔓延迅速,而且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有毒烟气,给人员疏散和扑救工作带来困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3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经济型酒店存在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闭、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损坏、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或闭门器损坏、顺序器未安装甚至拆除防火门、室内消火栓水带水枪缺失或损坏,而且这些违法行为常常是“屡教不改”、“屡禁不止”。 2.4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未进行维护保养 经济型酒店大多是由民房改建而成,本来先天性条件差、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简陋,部分业主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为节省开支,酒店里水枪、水带被挪用、被盗或损坏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应急照明灯及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损坏没有维护、灭火器药剂失效没有更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故障、年久失修等。 2.5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 很多经济型酒店为节省成本,选择质量较差的电器开关、线材,场所内电表设置、电线敷设不符合要求,电气线路也未进行套管保护,三至五年之后重新装修,基本不对原房屋线路进行重新检修,而安装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使电线超负荷运行,极易发生火灾事故。每年发生的火灾案件中,电气火灾占了很大的比例,而线路老化、电线乱拉乱接导致短路,又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 3 经济型酒店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3.1 快速扩张,加盟店过多导致管理问题凸显 据统计,从2001年至今,我国经济型酒店整体规模年均增速远超50%,这在世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加盟店的急速膨胀使得有效管理难以实现,部分地区的门店在运作管理上不规范,总部有时根本无法知晓,更谈不上管控。 3.2 酒店规模小、硬件条件有限 经济型酒店不同于星级酒店,消防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不少业主认为经济型酒店客房少,都是简洁装修,自以为火灾危险性小,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也可有可无,心存侥幸,没有把防火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3.3 人员素质低、消防安全意识差 经济型酒店由于规模较小、人员流动较快,大多数未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业主及其员工普遍素质较低,对各项法律、法规不熟悉,只知道获取高额的利润,而没有消防安全意识,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有的员工甚至乱扔烟头,违章使用大功率的电器导致火灾发生,一旦发生火灾,员工必将表现出紧张慌乱,无所适从,对初期火灾不能及时扑救,导致火灾蔓延扩大。 4 经济型酒店防火对策 4.1 把好消防源头关,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1)加大排查力度。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经济型酒店建筑,公安、工商、卫生、消防等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特别要发挥基层派出所点多面广的优势进行“地毯式”排查,切实掌握辖区内经济型酒店建筑的基本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帐资料,并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务必督促落实整改到位。 (2)把好消防源头关口。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经济型酒店建筑的消防审验及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进行层层把关,确保经济型酒店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均能满足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4.2酒店应制定消防安全告示 从法律上来说,酒店对每一个人住的客人安全都负有法律上的责任,所以客人一人住酒店就应当告知客人防火安全知识和火灾逃生的方法,酒店在入住须知上除应写明酒店的服务设施和项目外,还应注明防火注意事项,印出酒店的简图,并标明酒店的紧急出口。这一做法除了能给入住酒店的客人一种安全感外,最重要的是能使旅客在酒店万一发生火警时能得到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客房的消防安全告示还应该向人住酒店的旅客指出哪些行为是造成火灾的导火索。如要求客人不要在床上吸烟,不违章使用客房内的电器。发现火灾迹象要及时拉响火灾警报或是向本楼层的服务人员报告。酒店应在酒店的重要出口标明火灾疏通通道,还应在酒店的客房告知有关消防疏散应注意的问题,客房应放有酒店的火灾紧急疏散示意图,在图上标明本房的位置及最近的疏散线路。 4.3 督促规范使用电器,切断火灾源头隐患 经济型酒店管理人应督促员工规范酒店电器配置、操作过程,教育引导使用者注意电气线路敷设、电器使用“寿命”等细节,不要乱拉乱接电气线路。同时,注意电气线路的负荷功率,切勿超负荷使用电器,严格防止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4.4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提高业主消防意识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通过悬挂消防宣传标语、设立公益广告牌、播放公益宣传片、楼宇视频宣传等多样化形式大力宣传与消防有关的法律法规、火灾案例、违法经营者受到处罚的典型案例等,推动各乡镇(街道)发放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材料,让广大业主利用视觉、感官效果学习消防知识,提高防火安全意识,自觉学习掌握消防常识。 4.5 强化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基层派出所要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通过日查与夜查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对经济型酒店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酒店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情况、疏散指示和事故照明是否完好、室内消火栓是否正常有效,灭火器材配备是否符合规定等。在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经济型酒店检查这些消防设施是否完整有效。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抽查,使经济型酒店消防安全规范化。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型酒店已深受消费者喜爱,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和酒店行业更要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经济型酒店“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使经济型酒店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建筑电气论文:关于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措施探讨 摘 要:本文综述了节能工作在民用建筑电气领域中应用现状,介绍了在设计及施工管理阶段如何做好节能工作。 关键词:节能;电气;管理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因此,在中央节能减排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提出了节能的要求,节约二次能源——电能,也就成为民用建筑电气的焦点。民用建筑节能的设计原则可分为以下三点。 (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这里谈到灯具不妨多说两句,现在高效光源及高效灯具在市场上已经广泛被使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可提高效率50%-80%。并且对能利用自然光部分的灯具或可变照度的照明采用成组分片的自动控制开停方式,可达到照明节能的效果。我们平常所熟悉的声、光控就是其中一个简单例子。又如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所以在设计及施工该系统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线路的长度。 (2)由两路进线供电的系统,宜采用两路电源同时运行的方案,以减少正常运行时的线路损耗。 (3)单台用电功率大于350kw的电动机宜采用中压电机。 (4)应采用低损耗、高效率的变压器。 (5)配电设计时应使三相负荷达到平衡,必要时可采用移相平衡法或容抗平衡法来改善系统的平衡性。 (6)以电力为主要能源的冷冻机组、锅炉等大负荷设备应设专用电能计量装置。 (7)当成组用电设备的无功补偿容量大于100kvar且离变电所较远时,应采用就地补偿方式。 (8)负荷波动较大的设备应采用变频控制或磁力耦合器控制。 (9)电力干线的最大工作压降应不大于2%,分支线路的最大工作压降应不大于3%。 因此在设计阶段,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建筑电气的节能工作,在施工阶段,就是优化并充分利用资源,其经济效益,就要从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做起,而成本的控制包括材料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械使用和管理三个方面。 材料的使用和管理: 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55%~65%。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必须改变以往材料采购管理权归物资部门所有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项目部的施工压力和施工负担,但为了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低成本投入,应由单一由物资部门管理向多部门 转变。 完善采购制度,严格采购申请程序,由各部门参与材料的采购过程。生产部门提出用料申请,先让技术部门提出技术要求,对所用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技术要求进行确认,再由经营部门对用料的数量、部位进行核准。最后无误,交由物资部门进行采购。项目经理可以在全过程随时进行参与,确保材料采购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人力资源管理: 成本控制中,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工支出占施工总成本的18%~23%。近年来还略有增长。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序定工期、定质量、定人工量,由民工分段承包施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管理中的许多麻烦。同样达到了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也可在施工开始前与民工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及承包书等,明确责任和承包范围,杜绝属于承包范围的工作再另外出现签证工日。这样也可 达到避免生产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 项目部内部人员也应该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除特殊岗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外,其他岗位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采用一人多岗。项目部内可引进竞争机制,各岗位负责人定期写工作总结上交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根据工作表现,从月底工地人员奖金总额中抽出部分奖金奖励表现较好的人员。 机械使用和管理: 施工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0%左右,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窝工与浪费。确定机械手的岗位职责,每天记录所有机械及外租机械使用情况。机械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维修、保养机械,也应该确实地溶入到工地中,了解工程进度。 所以不管是从设计的角度,还是施工的过程控制,民用建筑的节能潜力很大。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再选定节能设备,合理安装,以达到真正减少浪费节约能源的目的。 建筑电气论文:对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建筑的功能和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电气设计的消防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建筑电气消防设计不仅关系着后期工程的可实施性和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决定着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性,所以,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必须依据相关规范,进行严谨的设计,满足相关工艺要求。本文首先阐明了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重要性,然后对对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 电气设计 消防设计 1引言 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建筑功能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出现了如民用建筑、办公楼、公共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相应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也越老越高。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可以说是建筑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现代的建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居住型建筑、办公型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等不同建筑类型的消防系统的实用情况、安全要求、重要性和可能出现消防事故的几率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要因地制宜,无论是对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还是施工工艺都要严格要求,全面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消防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主要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配电的设计,电气消防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定规范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是否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是消防设计是否合格的重要检验标准。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是否合理和完善直接决定着建筑发生消防事故时能否及时、有效、有序的进行解决,能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相关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等,因此在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进行探讨时,不仅要明确消防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的重要性,而且要深入挖掘其中的问题,严格要求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建筑消防系统的有效性和运作能力。 2为何要强化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是最为显著的,但是,随着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建筑的用地需求却越来越大,所以,大部分建筑群如居住型建筑、办公型建筑以及公用建筑等都向着更高、更密集的形式发展。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注重建筑的装修。在人们的生活中家用电器逐渐增多,其中也不乏贵重电器如电脑、冰箱、空调以及一些空调及室外设备等,再加上建筑安装的广告牌、玻璃幕墙、相关的信号灯以及节日时悬挂的彩灯等,在加重建筑群用电负荷的同时由于这些装修材料以及装修方式的复杂多样性,致使建筑物的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有火灾发生,火势难以被立刻控制,只是建筑高层的居民无法安全快速的疏散,不仅加大了消防人员援救的难度,而且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是在火势严重,情况紧急时,消防人员难以仅凭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援救工作,不止会耽误救援的最佳时机,导致人们生民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而且还会因为消防工作的延误和低效而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和谐。所以,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作为构成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建筑电气的消防系统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建筑物电气设计的消防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施工的准确性。还要建筑消防设计人员加强自身的消防设计的法律法规意识,明确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消防设计之于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要点与工艺要求 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主要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配电的设计,电气消防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定规范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严格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等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的设计与施工要严格根据一级供电负荷以及二级供电负荷的 工艺要求,安装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的电源来供电,保证消防控制室可与其进行自动切换。一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 ups 电源作为其crt 显示器与消防通讯设备的电源,同时还要安装直流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在欠压和超压时有报警功能,并保证电源的标准性和规范性。 3.2消防配电系统的设计 建筑消防过程中要是可避免出现电源停止供电的现象,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保证启动相关的配电系统,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令消防设备恢复正常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消防配电系统中应急发电装置的功率做大能达到供电负荷的一半,为保证电机组的持续正常工作,及时为消防系统供电,一般要采用分批启动消防设备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建筑电气消防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在对不属于消防系统电源的断开时要使用低压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然而,因为低压断路器的型号各异,同时其分励线圈在进行分励脱扣时所需提供的电流和框架电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所以需要通过在配电室的主配电箱上或是低压出线开关上实施消防系统电源的断开,如此一来,既能保证联动系统操作方便和电源的选择性断开,又保证了消防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确定建筑的供电负荷 设计建筑消防系统的前提就是先确定建筑的供电负荷等级。建筑供电负荷等级的确定要严格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在等级确定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负荷的电源使用情况,对于一级供电负荷要有最少两个供电电源,如果其中一个电源出现供电故障,要保证另一个电源的供电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对于二级供电负荷主要是要保证供电的持续不断,当电力变压器发生故障或是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时要使供电及时恢复。 4总结 总而言之,消防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工作,需要严格的设计规范和很高的工艺要求,还要相关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全面的消防知识。建筑的消防设计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功能性的体现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领域。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安装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安装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装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质量控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研究 建筑电气安装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近年来随着在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投资不断增加,电气安装工程技术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对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电气安装技术 1、施工前的准备 建筑电气安装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当对建筑安装设计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电气安装人员再会同技术人员对安装、施工图纸进行会审,防止出现遗漏或发生错误,尤其是具体作业人员应当能够看懂施工图纸的内容和要求。建筑电气安装之前,应当详细认知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计划,特别是粱柱、地面以及屋面的施工要求和连接方式,并校对自己所要采用的安装方法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在实际安装之前,应当与土建工程项目施工有效配合,认真做好管线和孔洞的预埋预留工作,同时还要注意防雷接地焊接等事项。土建结构和底板施工时,电气安装工程一定要配合土建工程进行预留预埋工作,即桥架穿越板、线槽、剪力墙孔洞等位置的预埋预留,同时还包括动力、智能电气管线以及照明线路的预埋和防雷接地焊接。 2、线路的敷设施工 线路敷设过程中,专业监理人员应当严格的把关,对于管材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施工。尤其是导线的敷设方式、穿焊接钢管敷设、部位代号、桥架敷设、地板内暗敷、顶板内暗敷、墙内敷设、吊顶内敷设、钢线槽敷设、顶板面敷设等,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与规范的要求进行下料和配管。在配管加工过程中,应当认真把握好的是配管若有一个九十度的弯,则其弯曲半径应当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四倍;若有2至3个九十度的弯,则其弯曲半径应当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六倍,:暗配管弯曲的半径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六倍:同时,埋入地下与混凝土之中的管子弯曲半径应当大于管外径的十倍。薄壁钢管与镀锌管的内径不大于二十五毫米的,可以选用规格不同的手动弯管器;内径应当大于或等于32毫米的钢管,可用液压弯管器。其中,p vc管可根据内径的大小选用规格不同的弹簧弯管,而且内径应当大于32毫米的管子煨弯。当对大量的专制弯管进行加热时,在管子弯曲之后,管皮不至于皱裂或变质。当p vc管子对接时,笔者建议可采用整料套管的方式进行对接,并对其粘接。薄壁钢管与镀锌管严禁使用割管器来切割钢管,钢锯的锯口不能倾斜,管口可用圆锉将毛刺打净。一般而言,直径不小于40毫米的厚壁管进行对接过程中,可采用焊接的方式,绝不允许管口对焊;直径不大于32毫米的管子应当套丝连接或者用套管螺钉进行连接,不可采用熔焊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连接处与中间放接的线盒应当选用专用的接地卡进行跨接。 3、开关插座安装施工 在对建筑电气系统中的插座、开关以及吊扇钩盒进行预埋处理时,应当符合相关的安装要求,尤其是在施工定位过程中,更应当严格按照施工的基本要求进行。左右和前后的盒位所允许的偏差不能大于50毫米,而且同一室的成排位置灯具与吊扇的中心只能允许的偏差不超过5毫米,其中开关盒距离门框的距离一般在150至200毫米之间。在各项电气设备预埋和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现浇板厚度的具体要求。设置吊扇钩时,可用圆钢先弯成一个内径为35至40毫米的圆圈,将圆圈和钢筋慢慢的折成九十度的角,同时还要插入接线盒的底部中间位置,再根据板的厚度将剩余的钢筋头折成九十度的角,然后只需合理搭于板筋之上焊牢即完成安装施工。 二、建筑电气安装质量控制 1、电线管的敷设质量控制 存在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对规范不太了解,或者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技术不过硬。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认真的负责,一味的求工程车进度,再加上监督不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薄壁管取代了厚壁管、黑铁管取代了镀锌管、pvc管取代了金属管;穿线管的弯曲半径一般都比较的小,同时也会出现弯皱和弯瘪的现象,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死弯问题,管子的转弯不按照规定的设计要求;金属管的管口毛刺处理不干净 ,就对口进行焊接,或者丝扣的连接位置与通过中间的接线盒没有焊跨接钢筋;焊接的长度不够,或者点焊与焊穿管子的现象非常严重;镀锌管与薄壁钢管之间没有进行丝接,只是简单的使用焊接;钢管存在着不接地或者接地不牢的现象:管子的埋墙与埋地深度可能不够,尤其是预制板上的敷设管子交叉点太多,严重影响了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解决策略:首先应当严格按照设计与规范的要求进行下料和配管,在此过程中监理专业人员应当严格的进行把关,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管材不准其施工;配管加工过程中,明配管一般只有一个九十度的弯时,其弯曲的半径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四倍;有2至3个九十度的弯时,其弯曲的半径应当小于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弯曲半径应当大于管外径的六倍;埋入地下与混凝土之中的管子,其弯曲的半径不能小于管外径的十倍;镀锌管与薄壁钢管之中的内径大于25毫米的,可选用规格不同的手动式弯管器,一般其内径不能小于32毫米。pvc管子依据内径的大小,可选用规格不同的弹簧弯管,其内径不能小于32毫米。这也是当前我国建筑电气安装技术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解决电线管敷设问题的重要策略。 2、电气调试质量管理 当建筑电气安装系统施工完毕以后,应当对该电气系统进行细致的调试,从而可以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第一,一千mω表对盘柜绝缘电阻及电机电阻实施测试,同时还要求绝缘电阻的数值不能小于0.5mω:第二,要对电力电缆的两端相位进行检查,核查其是否相同,而且还要求电网的相序一定要相符,其两端可用标牌作为标记,绝缘电阻的测试值一定不能小于1mω:第三,要对电缆接线施工进行控制,接线一定要搞清楚,同时还要利用校线器作一次校线;所配导线和电缆的芯线端部均要作对应的回路编号;在相关电气设备运行之前,应当严格检查电机的外壳接地情况,看是否具有的一定的良好属性,同时还要电机运转的灵活性与旋转力、不能存在碰卡问题。第四,应当对电机单台进行送电试验,而且送电之前还要充分的调整好过载电流,并且还要将电气设备脱开进行空载试车。用温度计对电机的外壳及轴承温度进行检查,看其是否与相关的要求一致;一般而言,空载试验运行的时间以2个小时为宜,同时还要对试验结果做好记录;联锁系统的调试应当与机械的各项运行配合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设备损害与事故的发生。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电气安装技术水平的高低与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安全性,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建筑电气论文:浅析建筑电气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是依赖于建筑物而存在和使用的,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等关系密切,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发生的电气火灾居各类火灾之首,人身触电事故、电气设备损坏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对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必须妥善地进行处理,防止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各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安全质量问题 措施 一、建筑电气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1、触电危险。触电危险是指由于工程人员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上的疏忽,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疏于维护或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或线路等出现的过热、绝缘失效以及pe线断线等故障,从而对用户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的威胁。 2、电气火灾或爆炸。电气火灾危险是指由于设计过程或运行中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操作造成供电系统中出现的运行短路、过载、铁芯短路、发热等故障,导致局部系统过热,从而带来的火灾或爆炸隐患。 3、静电危害。静电维护由于系统缺乏必要的检修及维护,或接地、跨接装置的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的静电防护不合格等造成的静电或静电火花危害。 4、雷电危害。雷电危害是指由于电气系统中缺乏必要的防雷措施,或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存在缺陷等因素,导致建筑在雷电环境下存在安全隐患。 5、电磁维护。电磁维护是指由于高频设备参数调整不当,屏蔽设备缺陷,或外界环境因素导致人体长期处于电磁场照射下,给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1、塑料管线敷设常见问题 接口不严密,有漏水、渗水现象。恨弯处出现扁,凹,裂等缺陷。 1.1预防措施 购置pvc管时,需购置相应的接头、螺接等附件,以及适应不同管径的冷弯弹簧,以备很弯时使用。管与管连接一定要用接头并涂粘结剂。偎弯时使用与管径匹配的冷弯弹簧,必要时可将垠弯处局部均匀加热,均匀用力,弯成所需弧度,减少出现扁、凹、裂现象。pvc管连接形式有两种:可采用同径管插人法连接,将一头加热胀出承插口,插人深度易为管外径的1.1一1名倍;套接法连接,套管长度易为管外径的1.5一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两种连接方法在连接处均应涂专用胶合剂。管子连接禁止用异径管相连接,如需变径可通过接线盒、箱解决。 2、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问题 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导线的三相、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2.1预防措施 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2根,中间需加平垫片;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采购人员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人员应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 pe线)的作用与色标。 3、箱与盒安装常见问题 箱、盒安装标高不一致;箱盒开孔不整齐;铁箱变形;现浇板内箱、盒移位;安装电气后,箱、盒内赃物未清楚干净。 3.1预防措施 (l)严格按照室内地面标高确定箱、盒标高; (2)铁箱、盒开孔严禁使用电气焊,应用专用工具打孔,以防箱盒变形; (3)现浇板内箱盒应先放稳,用带丝固定好,以防浇注混凝土时箱、盒移位; (4)穿线前,先将箱盒内灰渣清除,以保证箱盒内干净。 4、灯具、吊扇安装问题 灯位安装偏位,不在中心点上;成排灯具的水平度、直线度偏差较大;吊链目光灯链条不平行,引下的导线未编叉;吊扇的吊钩用螺纹钢加工,成型差;钟罩不吸顶,接线盒外露;阳台灯底盘铁板大落,生锈;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太大,不整齐。 4.1预防措施 安装灯具前,应认真找准中心点,及时纠正偏差:按规范要求施工,成排灯具安装的偏差不应大于5mm,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拉线定位,使灯具在纵向、横向、斜向均为一直线:预埋吊扇挂钩时,应用不小于中8的镀锌圆钢与板内的钢筋固定在一起,不准采用螺纹钢,吊钩加工成型应一致,且刷防锈漆,吊扇的钟罩能够吸顶且将吊钩和接线盒遮住,成排的吊扇应成一直线,偏差小于等于5mm;日光灯的吊链应相互平直,不得出现八字型,导线引下应与吊链编叉在一起。阳台灯具的底盒铁板厚度i 0.5mm,油漆表面均匀平滑,能很好地起到防锈的作用。玻璃罩不能太薄,以免安装时破裂;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要先定好坐标,除要求平直,整齐和均等外,开孔的大小要符合筒灯的规格,不得太大,以保证筒灯安装时外圈牢固地紧贴吊顶,不露缝隙。 5、配电箱的安装、配线 箱体与墙体有缝隙,箱体不平直;箱体内的杂物未清理干净;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特别是用电焊或气焊开孔,严重破坏箱体的油漆保护层和箱体的美观;落地的动力箱接地不明显,重复接地导线截面不够;箱体内线头裸露,布线不整齐,导线不留余量。 5.1预防措施 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使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相匹配,如不匹配,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厂家重新加工;动力箱的箱体接地点和导线必须明确显露出来,不能在箱底下焊接或接线,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裸露,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cm~15cm的余量。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安全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一方面既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关联,又与建筑工程的统一组织管理密切相关。在建筑的初期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电气安全的综合措施,既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也要保障各技术措施的有效施行,确保建筑产品的电气安全。 建筑电气论文: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专业,它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现代智能建筑的建设问题,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化的智能建筑飞速增长,而在这方面缺少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各高校中建设这门专业对于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 楼宇自动化 电气照明 1 增设新专业的必要性论证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 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筑电气论文:浅论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摘 要:建筑电气安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影响因子较复杂的工程,在安装过程中的多种问题都影响其安装质量和进度。只有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正确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电气 安装 问题 措施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建筑电气安装也逐渐向数字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人们在追求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对建筑电气的安装也提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电气系统的技术和产品也不断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是随之而引发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这其中有设计图纸方面的原因,也有选购材料和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当然电气施工人员在安装各阶段中专业知识的缺少和责任心的欠缺也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详细的分析这类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并且找到可行的方案来处理这些问题,才能达到保证施工质量和保障用户用电安全的目的。 1建筑电气安装常见问题 总结当前现代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电线管预埋和敷设不符合规定;导线接、连线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规定;配电箱的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开关、插座盒和面板方面的问题;灯具、吊扇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要求;电话、电视系统的敷线、面板接线不符合规定等等。出现这类问题也主要由以下一个方面的原因。 2.设计图纸表意不明问题和相应措施 在整个的建筑工程中,每一步都会根据设计师的图纸一步一步进行,图纸是施工、安装阶段的前提和依据,电气安装也毫无例外。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图纸设计者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亦或是漏洞,这些错误在电气安装过程中都会被放大,更多的时候,设计者不够专业或是对现场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都会造成这种问题。再者就是图纸设计者在图纸的表述中的偏差,现场的安装工作人员不能通过其简略描述而正确安装,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对于电气安装人员,必须详细消化图纸,对工程中的系统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现场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3 材料质量问题和相应措施 材料是建筑电气安装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影响安装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品质的安装材料既可以节省资源和能源,又可以保证舒适、安全。例如,导线电阻率大、熔点低、性能差、绝缘差、温度系数较大;电缆耐压、耐温偏低、绝缘和抗腐蚀性差;开关、插座导电值与铭牌值有出入;塑料产品硬度和强度低、耐温、耐压低、安全性能差;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够强,接触不好,易磨损等等,都属于常见的材料问题。但是,由于材料设备的采购受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工程造价、材料属性、施工难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选择的过程中需各方面权衡,达到质量和效益的最优。 4 电线管预埋和敷设出现问题和措施 工程中电线管道错综复杂,所涉及的管道数目也有成千上万根,在电线管敷设工序上,施工企业对线路安装质量不够重视,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常“重主体、轻安装”,忽视安装环节。施工现场未配备专职电气质检员,管理失控,并且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训练,甚至无证上岗,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就盲目施工,以上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故障。这种故障一旦出现解决就很麻烦,通常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电线管预埋和敷设过程中要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行事。不能出现电线死结、凹痕、多层重叠等现象;在电线管和配电装置相连接时应考虑管口和箱体的固定,管线不应露出太长,不能出现管口不平、管线长短层次不齐等现象;预埋电线管时不应因为方便而仅用钳夹打结弯管口,而是用正规的塞头处理管口薄壁管不应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不应代替镀锌管。电线管预埋和敷设中的问题大都为细节问题,但往往可以从这些细节上看到工程的质量,细节上的漏洞和疏忽很可能就会为以后的安全埋下隐患,所以应足够重视这个方面的问题。 5接线盒、配电箱的安装问题和措施 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是电气安装中的三个重点设备,配电箱作为电气安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电气部分的质量。配电箱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配电箱体没有垂直,导致面板边缘没有和壁面紧贴,故影响其性能发挥;镶嵌在柱子里的盒体、箱体以及混泥土墙面歪斜不正,很影响整体感观。在配电箱预埋的时候,需算好尺寸和位置,不应出现因配电箱坐标、标高不准确而导致其凹入墙面或移位、变形等问题,其次,回路尽量做到编号完整、布线整齐等效果,要根据一次施工到位的要求执行,要达到牢固稳定、美观的效果。并且在安装完成后,要仔细的检查绝缘是否完好,零线、地线是否有交接,检查完毕再送电。最后,配电箱内的杂物应及时清洁,并及时的采取防腐措施。 6防雷、接地的安装问题和措施 现代建筑在安装过程中都会采取防雷措施,避雷带的采用可以有效的阻止建筑物遭受雷电侵害。但在避雷带的安装中也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避雷带定位不合理,采用的材料不合理;引下线和避雷带截面处理不合理;焊接质量差;屋外高金属体和防雷装置的连接不可靠;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变形缝无补偿装置,接地电阻大等。在安装避雷装置的过程中,应按照避雷带的设计要求进行,不能以小换大,以次充好,这样只会为安全埋下隐患;避雷角的定位应合理,应按照规范安装;焊缝的处理应达到平整、无气泡、无杂质等要求;避雷带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必须设置补偿器等装置。 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涉及多方多面,并且自始至终贯穿于安装施工的全过程。为了杜绝近几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频发事故,保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必须从各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保证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电能。 建筑电气论文:论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 [摘要]对于一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从开工到竣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自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确保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提出了几条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 质量 防治 目前高楼大厦遍地矗立,十分现代化,建筑电气增添了不少的新内容,可是在内部有些设备都运转不起来,就是运转起来也不如人意,由于建筑电气是现今新兴的一种技术,他还不完善,在建设施工中还有很多问题、在质量上还有很多通病。下面就针对它的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已求得防治措施。 1 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 1.1原因分析 ①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他们多数人是电工班里的多面手焊工,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②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接地装置》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1.2预防措施 ①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②增强管理人员和焊工的责任心,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并及时敲掉焊渣,刷防锈漆。③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土建如是对头碰焊的,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搭接圆钢。 2 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2.1原因分析 ①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②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③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④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2.2预防措施 ①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②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③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④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程序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⑤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3 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不符合要求 3.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对有关规范不熟悉,工作态度马虎,贪图方便,不按规定执行。施工管理员管理不到位。②建筑设计布置和电气专业配合不够,造成多条线管通过同一狭窄的平面。 3.2预防措施 ①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②电线管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中。当塔楼的住宅每层有6套以上时,建议土建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紧饰方式,这样电专业的大部分进户线可以通过在吊顶之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也可以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使众多的电线管得以隐蔽。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布管时应尽量减少同一点处线管的重叠层数。③电线层不能并排紧贴,如施工中很难明显分开,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④电线管埋入砖墙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子15mm,管道敷设要“横平竖直”。⑤电线管的弯曲半径(暗埋)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要用弯管机或拗捧使弯曲处平整光滑,不出现扁折、凹痕等现象。⑥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3-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⑦预埋pvc电线管时,禁止用钳将管口夹扁、拗弯,应用符合管径的pvc塞头封盖管口,并用胶布绑扎牢固。 4 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4.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②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4.2预防措施 ①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②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③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④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⑤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⑥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5 配电箱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 ①安装箱体时与土建配合不够,土建补缝不饱满,箱体安装时没有用水准权校水平。②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③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生产厂家要求重新加工,或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④加强检查督促,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⑤接地的导线按规范当装置的相线截面s≤16mm2时,接地线最小截面为s;当16〈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16mm2;当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s/2。⑥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裸露,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5cm的余量。 6 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6.1 原因分析 ①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②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③存在不合理的节省材料思想。 6.2预防措施 ①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牢靠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时要横平竖直,应用水平仪调校水平,保证安装高度的统一。另外,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②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③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裸露;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项紧、拧紧。④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150mm为宜;要坚决杜绝不合理的省料贪头。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重要一环,把控电气工程的质量关,首先要做到专人专管、监理方、施工方等协调一致,做足岗前培训,对于常出现的电气工程质量问题应及时调整,严格控制,保障整个建筑项目的优质、安全运行,保障人们的安居乐业。 【关键词】电气工程;建筑工程;施工 随着近几年地产经济的火热,带动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提升新建住宅小区的品质,智能化建设成为众多地产商提升小区品质的关键点,而电气工程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建筑小区内电气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电气工程,如电气设备、线路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能否满足日常生活都直接影响住宅小区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电气工程中应重点加强对施工环节的全面把关,如防雷接地、盘柜安装、配管穿线、灯具安装等都需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经监理与建设方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按时报送交工资料和决算书,只有对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安装质量等进行全面控制,才能保证整个建筑项目的优质安全运行,保障使用者正常工作、居住等。 1.电气工程质量通病 1.1线路敷设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厚壁钢管对焊连接产生内部结瘤,使穿线缆时损坏绝缘层;而薄壁钢管在焊接时会产生烧穿,埋入混凝土时会渗入浆水,导致导管堵塞等问题。这些都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厚壁钢管需加套管焊接,并要求焊缝饱满密实;薄壁钢管则要求接口封堵,以防止潮气渗入管内使管理电线绝缘层老化。高层建筑电线管多层重叠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方式,使进户线可通过吊顶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家中,也可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隐蔽电线管,在布管时应注意减少线管的重叠层数。 1.2配电箱安装 部分铁制配电箱体用电、气焊割大孔;配线管插入箱内长短不一,不顺直;入箱导管入箱位置随意布置,盘后接线混乱;箱体零线、保护地线未从汇流排接出。配电箱应开圆孔,应使用开孔器开孔或钻扩孔后再用锉刀去毛刺,防止穿线时损伤电气绝缘层;电线管导入配电箱时应平整,管口用护套锁紧,防止倾斜;引入引出线应有适当余量,以便检修,应成束放置,尤其是多回路导线不能有交叉现象;同一端孔上导线不可多于2根,须保证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对于很难明显分开的电线层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 1.3照明工具 部分建筑照明工具安装偏位;成排灯具的水平度、直线度偏差较大等问题。这些现象是由预埋灯盒时位置出现问题,有偏差,安装时又没有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因此在安装照明工具前,应找准中心点,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控制,施工时可拉线定位,确定照明工具的纵向、横向、斜向为一条直线。 另外,特殊地区的照明工具型号、规格、安装位置与高度应符合标准,如卫生间、厨房内设计应为防水灯,高于地面2.4米时,其金属外壳应做保护接地,并有专用接地螺栓,具有标识。采用螺口灯头时,如相线未接于螺口灯头中间的端子上,而是将零线接在该端子上,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4防雷接地 部分操作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焊接技术不熟练,焊接操作技术差。为防止此类现象出现,应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提高焊接技术,不允许出现焊缝,不允许随意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 1.5室外进户管预理 原材料采购人员由于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或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不使用烧弯机烧弯,使进户管预埋不符合要求。因此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关,使用厚壁钢管或符合标准的pvc管,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必须掌握使用材料标准;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不得使用焊接,钢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缝,或凹痕现象。 预埋pvc 电线管时,不得使用钳子夹扁或拗弯管口,应用符合管径的塞头封盖并用胶布绑扎。 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防治策略 2.1积极进行一线作业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是施工人员的考察选用,任何好的材料、好的设计,都需要人去完成,尤其是一线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责任心更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及质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那就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意识,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保质保量地完成电气装置工程任务。可对电气质量管理、监督、检测等方面工作人员进行执业人员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执证上岗。可成立专门的培训工作小组,对施工人员按学历、工作年限、岗位要求等方面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实现专人专管,负责为施工人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这种岗位与级别培训相结合的机制,可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 同时要提高质量思想认识,树立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各环节问题,坚持严把质量关。把质量管理工作贯彻到整个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加强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如对一线人员的质量教育、质量责任制及质量汇报工作、检验测试手段和方法等,使质量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应建立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管理工作小组,实现专人专管,充分发挥其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2.2严把质量关,做好施工前会审工作 电气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及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三方应认真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审核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优化,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施工计划,对有关的基础性工作、支吊架预埋和线路管预埋等做出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的时间,以防遗漏或发生差错,对于工程当中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应尽量在会审阶段解决。做好对图纸设计、会审工作技术交底关,明确图纸设计的意图,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变更与返工。 施工中心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相关的工程法规、条例等,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做出处理方案,不允许施工方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程序,且每道工序必须经相关人员验收签字,否则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同时做好工作日志。 总之,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由多个分项目工程组成,电气工程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电气工程应把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认真做好每项工程的验收过程,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质量监督专人专管,且与施工人员要有密切的配合,协调一致,同心协力,才能做好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建筑电气论文:浅析谐波治理措施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程的实践经验,对谐波存在于智能建筑中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用的谐波治理措施作了比较与分析,谨供大家作 参考 之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设计;谐波治理措施;危害 1 谐波对智能建筑的危害 智能建筑中谐波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大量非线性负荷形成的谐波源,例如 计算 机系统、开关电源、 电子 式荧光整流器等导致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发生畸变,产生谐波;二是公用电网本身具有一定的谐波含量和配电变压器作为谐波源产生的谐波,由公用电网侧传输至配电系统。 恶劣的谐波环境将会对智能建筑中用电设备和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于设备自身产生的接地电流在设备和真实地之间产生一个电压降,因此,容易使电脑死机;高次谐波会在中性线上叠加,中性线电流能够在建筑物金属结构上任意流动,从而产生不受控制的磁场,即引发计算机屏幕的频闪现象;由于开关、短路以及负载变化而引起的短时间电压变化将会引起灯光频闪,过度的频闪将会使人体不舒服;严重的谐波畸变会引起在一个正弦周波内的额外过零点,影响测试设备,干扰程序控制装置的同步性,导致控制装置死机。 ②智能建筑中线缆密布,系统设备繁多,微电子装备复杂,且防护能力弱,高次谐波将会使智能化系统设备产生误码、错码、误动作,使信号系统受到污染、产生噪声,甚至连通话质量都不能保证。随着低电压信号在it设备中使用的增加,比特错误率也随之提高,甚至可以高到使整个 网络 瘫痪。 ③在谐波电压作用下,电容器会产生额外的功率损耗,加快绝缘介质的老化。更为严重的是,大量谐波电流很可能引发电容器和系统其他元件之间的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造成电容器超载而损坏;使与电容器连接的配电回路中所有线路、设备因电压闪变、超压、过负荷而损坏。 ④配电回路的谐波电流含量高会使断路器遮断能力降低。这是因为畸变电流过零点时,电弧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要比工频正弦电流大,电弧电压的恢复要迅速得多,使电弧容易重燃,导致误跳闸或在该跳闸的时候根本不跳。剩余电流可能会达到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动作的设定值。事实表明,空气电磁断路器不能遮断其分断能力范围内波形畸变率超过50%的故障电流,而且还会导致断路器损坏。 ⑤电压谐波会导致感应电动机的额外损耗。高次谐波导致的扭矩脉动在联轴器和轴承处会产生磨损和裂纹。由于电机速度是固定的,谐波中储藏的能量就以额外的热量形式散发了,导致设备过早老化。 ⑥对于电力电缆和配电线路,谐波电流频率增高会引起明显的集肤效应,导线电阻增大,线损加大,发热增加,绝缘过早老化,容易发生接地短路故障,形成潜在的火灾隐患。在智能建筑中大量集中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大面积采用电子节能气体光源照明的场合,中性线电流甚至达到相线电流的2倍,致使中性线过热、烧毁,甚至导致火灾。 2 谐波治理的主要措施 ①采用无源滤波器。采用无源滤波器是传统的抑制谐波的方法。无源滤波器包括一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抗器与电容器。此电路的阻抗在某一频率下,被设计成比电网中的其他电路低的多。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容易过载,在过载时会被烧损。另外,可能造成功率因数过补偿,同时无源滤波器不能受控。因此,随着时间的改变以及配件老化或电网负载的变动,会改变谐波振频率,使滤波效果下降。更重要的是,无源滤波器只可以过滤一种谐波成分。如果过滤不同的频率,则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滤波器,如有的滤波器只能滤除三次谐波。 ②采用有源滤波器。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实质上是一个受控的、快速反应的谐波电流源,与非线性负荷并联,自动检测非线性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dsp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igbt高速开关器件,经过输出电抗器,输出与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谐波电流,起到补偿谐波的作用,其结果是系统只向负荷提供基波电流。 在设计有源滤波器治理位置时,需要根据剧场配电系统和负荷情况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安装位置。有源滤波器的安装与谐波源越近,滤波效果越好,这是减小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畸变的最好办法。但在一些非线性负荷分布负载的场合,可以采取变压器总补偿或二级配电补偿的方案,而且不同方案可以配合使用。由于有源电力滤波器安装位置灵活,可以完全实现根据设计需要达到最完美的谐波治理效果。 ③采用混合型滤波器。可将有源电力滤波器与无源电力滤波器混合使用。其中,无源滤波器由3、5、7、9次单调谐滤波器支路及高通滤波器支路组成。有源滤波器由8个igbt、直流电容及滤波电感构成。直流电容可为有源滤波器提供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滤波电感可减小有源滤波器产生的高频开关频率谐波。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串联后并人电网。由于有源滤波器不是直接对谐波电流进行消除,它所产生的补偿电压中只含有谐波电压,故其功率容量很小,具有良好的 经济 性,从而可降低系统成本。 ④采用谐波保护器。采用磁性方法治理谐波比有源滤波器成本更低。谐波保护器从任何一种谐波对电路系统带来危害的本质上着手解决问题,即采用磁场吸收谐波能量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此类产品如谐波保护器(hpd),采用了超微晶合金材料与创新科技的特别电路,能吸收各种频率各种能量的谐波干扰,将谐波消除在发生源,自动消除对用电设备产生的随机高次谐波和高频噪声、脉冲尖峰、电涌等干扰。hpd并联在电路中使用,本身并不耗电。 3 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谐波具有多发性、随机性和不可重复性,导致智能建筑中的各种电气设备性能下降、无法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为保证 现代 智能建筑中各种不同类型设备和 计算 机及精密 电子 装置正常、可靠、高效地运行,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从以上分析可知,笔者觉得采取混合滤波器能快速、有效地跟踪谐波变化,抑制谐波,是最有成效的一种措施。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措施浅析 摘要:建筑电气火灾防范任重道远。主要可以从建筑电气线路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照明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监督管理的强化和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新技术的运用五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火灾 建筑电气 线路 防范 0 引言 自国家“七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 发展 ,满足了因 经济 发展而带来的用电量大幅度增加的需要,然而,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频率也随之日益提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不断寻找相对有效的建筑电气防火安全措施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常抓不放。 1 强调建筑电气线路的火灾防范 据统计,建筑电气火灾中,电气线路引发的火灾占电气火灾的60%以上。而其中最为常见电气线路火灾又属短路故障引发的火灾和线路长期过载引发的火灾。 1.1 短路故障火灾防范 短路,俗称连电,是指电气线路中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之间短接起来的现象。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引燃温度,即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引起建筑电气短路的原因多样。当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或受到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而失去绝缘能力,即可能引起短路事故。绝缘导线直接缠绕、勾挂在铁钉或铁丝上时,由于摩擦或铁锈腐蚀,很容易使绝缘破坏而形成短路。由于设备安装不当或工作疏忽,可能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机械损伤而形成短路。由于所选用设备的额定电压太低,不能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可能击穿而短路。由于维护不及时,导电粉尘或纤维进入电气设备,也可能引起短路事故。由于管理不严,小动物或生长的植物也可能引起短路事故。在安装和检修工作中,由于接线和操作错误也可能造成短路事故。此外,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且比短路电流更强的热效应,也可能引起火灾。 防止建筑电气线路短路的措施主要有:第一,严格按照《电气设计规程》的规定,设计、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电气线路。第二,防止电气线路绝缘老化,除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应定期对线路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查。第三,不同的工作环境,电气线路中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和敷设,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进行。第四,加强电气线路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操作事故和未经允许情况下乱拉乱接线路。 1.2 线路长期过载火灾防范 过载,也称过负荷运行,是指超过电气线路和设备允许负荷运行的现象。负荷是指电气设备和线路中通过的功率或电流。线路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是导线截面积选用过小,实际负荷远远超出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或在线路中加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设备等原因所造成的。 防止建筑电气线路长期过载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要做好导线材料的选择。由于国家“以铝代铜”的政策影响,许多地方一般采用铝芯导线,但对于电路要求较高的建筑,为提高截面载流能力,便于敷设,应多采用铜芯线。同时进行精确的负荷 计算 ,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第二,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功能确定导线的敷设方式。一般吊顶内的电线应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管配线,如pvc管,也可以用金属管配线,或带金属保护的绝缘线,用来避免导线短路时引燃可燃物。消防用电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第三,高温表面灯具附近的导线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如玻璃、石棉、瓷珠等护套的导线)而不应采用具有延燃性绝缘导线。 随着 工业 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热设备从工业到家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炉子、电烤箱、电暖气、电熨斗等,而这些设备都容易使线路过载。这些电热设备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设备,具有功率大、加热温度高、控温时间长的特点。据统计,许多电热设备火灾都是违反操作规程,将电热器放到易燃材料上长时间烘烤未拔掉插头等烤燃周围可燃物而引起的。根据电热设备的火灾危险性,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一是电热设备功率比较大,应防止线路过载,最好采用单独的配线供电。二是电热器具,如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等,一般通电时,人员不能离开,应养成人走断电的好习惯。为了确保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防止火灾,必须严格遵守电器安装、使用的有关规定。 2 重视建筑电气照明的火灾防范 建筑电气照明已经成为建筑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火灾。建筑电气照明是把电能转化成为光能而发光的一种光源。照明灯具在工作过程,往往要产生大量的热,致使其玻璃灯泡、灯管、灯座等表面温渡较高。其火灾危险性十分显著。电器照明设备,品种数量多,线路复杂,如果设计、安装、使用不慎,极易引起火灾。 防止建筑电气照明火灾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要根据灯具的使用场所、环境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灯具。第二,照明灯具在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过程中,都伴随有能量损耗,致使灯具表面温度较高。所以要根据环境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来选择照明灯具,而且照明装置应与可燃物,可燃结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用纸、布或其他可燃物遮挡灯具。第三,灯具应安装在不燃的基座上,尽可能安装表面温度较低的灯具,采用埋入式安装在吊顶里面的灯具,与吊顶之间应作隔热处理。照明光源尽可能采用冷光源,没有条件的应保证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或采取隔热措施。第四,镇流器与灯管的电压和容量应相匹配,镇流器安装时应注意通风散热,不能让镇流器直接固定在可燃物上。第五,安装有表面温度较高的灯具时,应对灯具正面和散热孔加装铅丝防护网或不燃材料制作的挡板,以减轻灯具爆裂时玻璃碎片和炽热的灯丝飞溅造成危害。第六,采用霓虹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一般霓虹灯的工作电压高,火灾危险性大,安装霓虹灯的灯柄、底板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或对可燃材料进行阴燃处理。当霓虹灯变压器安装在人员能接触到的部位时应设防护措施。第七,要避免在灯光装置区域悬挂旗帜或发射彩带等空中移动物体,以防这些物品与高温灯具直接接触并发生缠绕或碰撞而引发火灾。 3 抓好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的火灾防范 建筑电气系统中配有许多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接插件,由于在安装、使用及维护方面的原因电气接插件容易产生电弧、发热现象,其火灾危险性很大。有的建筑为了测试的需要,还安装有临时电源插座。有的建筑电气把几十个用电器同时开启且持续时间长,火灾危险极大。 防止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火灾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认真按照规定选型并按规定正确安装,不应安装在易燃易爆、受震、潮湿、高温或多尘的场所,应安装在干燥明亮、便于进行维修及保证施工安全、操作方便的地方。第二,避免安装临时插座,有实际需要的应充分考虑到电源线路的负荷承载能力,选择适当型号的电插座,在承载力范围内联接用电器,并要注意它的运行状态。第三,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接插件应慎重选择,要选择优质合格产品。 4 加强建筑电气的监督管理 国家对建筑电气各项工作都进行了规范,但在实际中往往执行不到位,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各方的意识,按照规范建立完善的责任问责制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尽可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建筑电气监督管理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制定建筑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技术条件 第一,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第二,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三,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采用避雷针、避雷线、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第四,低压电力系统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第五,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第六,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设安全标志。 4.2 完善建筑电气设备作业人员要求 第一,无证不能上岗操作;如果发现非电工人员从事电气操作,应及时制止,并报告领导。第二,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规程和制度,不违章作业。第三,对管辖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负责。第四,认真做好巡视、检查和消除隐患的工作,及时、准确地填写工作记录和规定的表格。第五,架设临时线路和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完备审批手续,否则应拒绝施工。第六,积极宣传电气安全知识,制止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指挥。 4.3 熟悉建筑电气设备起火时操作要点 当发现电气设备或线路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尽快切断电源。切断电源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起火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第二,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磁力启动器,而不是先操作闸刀开关切断电源,以免引起弧光短路。第三,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第四,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电位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空中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附近,防电线切断后断落下来造成接地短路和触电事故。 5 运用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新技术 5.1 电弧故障断路器 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包括它的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实现方法。其通过电流互感器感应ac(交流)电流的大小和di/dt,然后用op(运放)进行处理后,将信号再输入mcu (微控制器单元)进行a/d (模数转换)处理,mcu将采样数值进行分析,如果符合故障电孤的特性,mcu将发出断珞器脱扣信号,使断路器断开。 传统的断路器只对过流、短路起保护作用,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是在传统的断路器的基础上添加了崭新的功能——对电弧故障起保护作用,以防范电弧引发的火灾。而电弧故障断路器(apci)是将传统的过流、短路和漏电保护功能集成,再增加一个电流互感器。电弧断路器(afci)硬件原理见下图: 5.2 自动探测定位的水炮灭火系统 自动探测定位的水炮灭火系统如图2所示。该灭火系统可以对大空间的火灾位置做出高精度的自动定位,并自动瞄准火灾位置喷水灭火,适用于大面积、大范围的 体育 场馆、火车站,大的批发市场、商城,大型影剧院的自动定位灭火。 5.2.1 通过红外线探测装置探测火灾,并自动定位火灾的位置-红外线探测装置是由红外线火灾探测器2和图像处理盘3构成,进行高精度的火灾判断,并自动定位火灾的位置。红外线火灾探测装置的监视范围为水平方向200°,垂直方向90°,最远距离200m。 5.2.2 灭火水炮瞄准火源位置喷射水柱,进行有效灭火。灭火水炮可以自动瞄准被红外线火灾探测装置所定位的火灾探测位置,进行喷水灭火。通过操作控制盘可以分别控制灭火水炮的俯仰角度、喷雾角度以及喷水压力;并可根据火灾位置的距离,自动选择最适当的喷水途径。而且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自动喷水方式和手动喷水方式的切换。 5.2.3 通过中央操作台15对系统进行集中监视。中央操作台15是进行系统集中 监视以及进行总控制的装置。在显示信息的crt装置上,实时显示系统状态,并通过清晰易懂的图表显示,可准确掌握火灾发生时的状况以及喷水情况。另外,在中央操作台15的操作部分可以远离操作水炮和itv监视器。 5.2.4 通过itv监视器确认火灾情况。itv监视器(摄像机)能够瞄准红外线火灾探测装置所定位的火灾位置,并且把火灾状况显示在中央操作台15的彩色显示器上。因此,itv监视器发挥着灭火活动中的支持作用。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浅析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大,提高了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这就使得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竣工后运行的安全可靠程度、投资效益的体现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从开工到竣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自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确保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提出了几条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 质量 防治 0 引言 目前高楼大厦遍地矗立,十分 现代 化,建筑电气增添了不少的新内容,可是在内部有些设备都运转不起来,就是运转起来也不如人意,由于建筑电气是现今新兴的一种技术,他还不完善,在建设施工中还有很多问题、在质量上还有很多通病。下面就针对它的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已求得防治措施。 1 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 1.1 原因分析 ①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他们多数人是电工班里的多面手焊工,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 ②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接地装置》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1.2 预防措施①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②增强管理人员和焊工的责任心,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并及时敲掉焊渣,刷防锈漆。③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土建如是对头碰焊的,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搭接圆钢。 2 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2.1 原因分析 ①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 ②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 ③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 ④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2.2 预防措施①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②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③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 教育 ,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④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程序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⑤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3 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不符合要求 3.1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对有关规范不熟悉,工作态度马虎,贪图方便,不按规定执行。施工管理员管理不到位。 ②建筑设计布置和电气专业配合不够,造成多条线管通过同一狭窄的平面。 3.2 预防措施①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②电线管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中。当塔楼的住宅每层有6套以上时,建议土建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紧饰方式,这样电专业的大部分进户线可以通过在吊顶之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也可以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使众多的电线管得以隐蔽。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布管时应尽量减少同一点处线管的重叠层数。③电线层不能并排紧贴,如施工中很难明显分开,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④电线管埋入砖墙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子15mm,管道敷设要“横平竖直”。⑤电线管的弯曲半径(暗埋)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要用弯管机或拗捧使弯曲处平整光滑,不出现扁折、凹痕等现象。⑥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3-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⑦预埋pvc电线管时,禁止用钳将管口夹扁、拗弯,应用符合管径的pvc塞头封盖管口,并用胶布绑扎牢固。 4 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4.1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 ②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4.2 预防措施①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②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③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④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⑤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⑥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5 配电箱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 ①安装箱体时与土建配合不够,土建补缝不饱满,箱体安装时没有用水准权校水平。 ②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 ③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生产厂家要求重新加工,或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 ④加强检查督促,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⑤接地的导线按规范当装置的相线截面s≤16mm2时,接地线最小截面为s;当16〈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16mm2;当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s/2。 ⑥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裸露,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5cm的余量。 6 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6.1 原因分析 ①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 ②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 ③存在不合理的节省材料思想。 6.2 预防措施①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牢靠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时要横平竖直,应用水平仪调校水平,保证安装高度的统一。另外,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②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③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裸露;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项紧、拧紧。④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150mm为宜;要坚决杜绝不合理的省料贪头。 建筑电气论文: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电气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工程质量标准、工程材料、器件和设备的质量、质量文件等方面,论述了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提出了只有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和提高电气工程质量。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 质量控制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大,提高了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这就使得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竣工后运行的安全可靠程度、投资效益的体现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从开工到竣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自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关于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谈一些体会。 建筑电气工程,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各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坚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重点抓质量控制。电气质量管理要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好质量、数量和成本的关系。把质量管理工作贯彻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实行全面管理,把电气工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转移到“质量第一”的轨道上来。加强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如质量 教育 、质量责任制、质量情报工作、检验测试手段和方法等,使质量管理检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建立电气质量管理小组,充分发挥其质量监督作用。 要保证和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对电气管理及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教育、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以主人翁的态度保质保量地完成电气安装工程任务。有些电气质量管理人员的选择配合不严格,有的质量管理人员资质不符合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使质量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对电气质量管理、监督、检测人员应实行执业人员资格考核制度,按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质量管理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并经过培训考核级。岗位工作要与其级别相结合,形成一种激进机制,这样会促进质量管理、检测人员继续学习深造,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成立培训中心,负责对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进管理,推动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尽管当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但工程质量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这关系到竣工后的安全运行问题。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完全可以体现出建筑电气专业管理人员在施工工作中,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要求、切实把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人班组是直接从事一线施工的基层组织,要根据电工专业的性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人岗位责任制,要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心中有数,这个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正确贯彻和执行国家关于工程质量的方针、政策,制定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电气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查,经常开展工程质量的动态分析,针对关键性的部位以及当前存在的质量通病,采取有效措施。各级电气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质量责任制,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针对在电气安装施工中比较常见的质量事故,应事先采取对策并加以控制,起到预防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加以充分的研究,影响电气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如由于工程设计的缺陷而造成的质量问题,电气工程在开工前,应通过参加设计方案制定,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等形式,检查设计质量,发现设计问题及时提出并共同分析处理,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图纸上的差错影响工程质量。由于材料和设备不合质量标准或存在问题而造成质量问题,电气设备和材料是工程实体的构成部份,其种类、型号、规格多种多样,性能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材料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对设备、材料严格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订货、采购、运输和保管,这其中某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将会影响工程质量。这就要求对进厂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检查和必要的解体检查。同时还要核实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说明书、装配图和试验报告等有关资料。做到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不采购、不验收、不使用。对进场的合格材料和设备要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发霉、损坏。由于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违反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而造成质量问题的,电气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的依据,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因此开工前必须对施工组织设计所采用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审查核实,看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等。同时还要求向班组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由于对工程项目的检验方法错误或不精确,不能对电气安装工程作出正确的质量评定而造成质量问题等。施工过程是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必须坚持按图施工,经过会审的施工图纸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不得任意修改施工图纸,电气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是施工的准则,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必须按照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和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必须立即补救,不留隐患,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是正确判断电气施工质量的前提,必须保证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并使检测工具、仪器、仪表和检验设计达到要求的精度且处于完好状态。多数情况下,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往往是互相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必须以预防为主,从施工准备到交工验收,分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工程材料、器件和设备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天因素,电气质量管理人员对进场的合格材料和设备要及时填写“工程材料报验单”并附加材料清单、材质证明(检验报告) ,经核验,认定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使用实行强制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符合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摘要】电气设计者对电气进行设计之时,不但需要考虑到用电负荷逐渐增长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供电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要求。通过某种意义上说,建筑电气也对建筑现代化程度有决定作用。本文是对当代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些领悟体会。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分析 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与安装质量的把控,属于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是确保整体建筑项目质量以及进程的关键条件之一。对住宅建筑电气进行安装设计的过程之中,有关电气的安装部门一定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的操作规范以及技术规程,秉持遵循确保安全、能源节约之类有关要求,综合考虑经济、适用、安全和四周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还有将来改造工作进行的可能性多种因素。如何从现实出发,来因地制宜地采用有关的方法以及对策处理相关问题。 1当代建筑电气设计基础性内容 1.1最大程度使线路耗损降低 建筑当中的配电线路都有电阻存在,而电阻存在一定会有消耗功率的现象,而且若是线路越长则电阻就越大。想要使线损就一定要尽可能使线路电阻减少。所以,在建筑电气设计当中,首先得问题是必须对线路的路径进行合理选择:线路尽量要为直线,使回头线路减少。另外,电气功能用房的具体位置必须明确:变压器尽可能与负荷中心接近,使供电半径减小;增加导线截面积,采取季节性的负荷线路。 1.2合理选择电气照明装置 电气照明装置必须消耗很多电能,属于现代建筑最主要的节能关键点之一。所以,在电气设计当中一定要注重对于电气照明装置的合理科学选用。对照明装置进行选择时,有关的设计人员一定要综合装置运行的能源损耗、使用年限、发光的功率还有产品的价格之类的多种因素,经过认真分析之后选择出住宅建筑上最适合的照明装置。与此同时,除了要确保电气照明装置以外,还必须重视建筑的整体成效以及视觉的美观度。 1.3科学选用电气负荷以及供电的范围和方式 ①如果住宅建筑的电气整体负荷比200kV•A要小的时候,其供电的范围在200m之内,就能够利用周围的现成线路(低压为380V/220V)进行供电。②如果住宅建筑的电气负荷比300kV•A大的时候,为了使线路的耗损减少、电失降低,需要采取高压供电来完成高压深入到负荷中心中的供电方法。③如果住宅建筑的电气负荷比8MV•A小的时候,能够采取10kV电压进行供电,于住宅建筑的适当位置架设10kV/0.4kV/0.23kV的变电所;这里要尤其重视设置,必须要考虑的两方面的因素:a.变电所的系统容量限制到低于3.2MV;b.变电所控制的供电半径通常控制到250m的范围之内。建筑规划的用电负荷需要照顾到未来的发展,对于变电所需要留存余量,为将来的发展需求未雨绸缪,住宅建筑的规划争取能够一次到位。 1.4各种建筑单位面积的用电指标 1.5电气控制系统的合理规划 较大规模的住宅建筑需要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电气控制系统。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选用之时,必须合理利用无负压生活水泵、变频水泵、变频调速风机以及电动机之类装置,便于能够发挥出更显著以及更好的效果。 2住宅建筑中的电气设计要点 2.1供电系统的合理可靠性设计 住宅电气的设计必须首先确保用电上的可靠性,由于其涉及到的是人们的生活安全,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下面两方面展开:①在新建造的住宅楼中规划建造配套配电房。有关配电房的构成是配电装置以及变压器,这就属于住宅区的低压以及高压进出的重要枢纽。在这里布线需要采取专用的电缆保护管又或是电缆沟承担线路进出任务。具体的装置能够采取预装型的变电房,来使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提升。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供电。能够采取10kV高压双侧的电源进线模式,此种方法能够利用分段的开关又或是箱型变四工位的开关对网络进行控制,通过开关柜和变压器连接;在低压一侧能够采取单母线的分段方式完成运行任务。也能够采取10kV高压侧的单电源入线方式,在低压侧的单母线可以分段也可以不分。以上第一种方法可靠性能很高,然而投资比较大,适合在高等级的住宅当中采取;而另一种可靠性不会比前面高,然而其优势在于投资很小,通过日常生活供电需求的满足程度而言,也能够达到日常生活的用电要求。此外,在采取第二种方法进行供电之时,还需要对发展需求进行考虑,在配电室设计当中需要对高压进线柜位置进行预留,其是为了之后的增容提前准备。与前面两点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到,建筑电气设计当中供电的设计以及方案建立需要满足小区中的具体供电需求,对配电房又或箱型变进行配套设置;同时于10kV的电源进线出要有增容扩展空间的预留,如此便能够确保建筑住宅供电端口处的灵活以及安全。 2.2变压器选用以及确定台数 在电气系统设计当中还必须明确系统变压器的数量以及容量,来确保建筑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并且在选用的过程当中还必须对以后负荷增长可能性进行充分考虑,通常采取的计算方式是:①集合单位的住户负荷推算方法,依据我国目前的人们用电负荷平均值对其估算,此数值是每户为4kW,而远期预估是8kW。②单位面积的估算方法,依照资料统计的结果,在我国现今的住宅电气设计居民的单位面积用电负荷是每平米35W,远期的估算是70W。依照上面两种估算方式就能够获得住宅建筑中的用电状况,且能够依照其对变压器进行选择。详细计算思路为:不思考住宅内部人们的作息时间有着不同,取一个同时系数,与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功率相加,取值采取最佳的负荷功率,如此便能够分别计算远期以及近期变压器的容量需求。那么便能够在设计当中利用近期的容量当做是建筑住宅的变压器容量,并且设计对一些远期容量进行预留,这样就能够确保此建筑住宅基本的用电需求。 2.3建筑住宅进户的线路以及室内的线路规划 为了确保人们用电安全,建筑住宅应当采取TN~C~S、TN~S,住宅进户线路一定要采取三线制。而每套建筑电气线路的分支数量至少是5条;对于空调电源一定单独进行预留,而且与照明电源和插座电源的设计进行独立分路;卫生间与厨房的电源插座同样需要有独立回路设计;空调电源回路的导线面积应当适当提高,不能够比4mm小,别的要高于2.5mm。对于室内电气设计还需要确保每个房间最少安装一个墙壁插座,想要更加方便的话客厅能够适当进行增加。总的来说,建筑住宅的室内电气设计需要具备前瞻性,应为了人们的使用便捷,尽可能一次到位,这样就能够防止后期导线以及插座的增加与更换等造成的隐患麻烦,并且统一的施工以及设计还能够使得电气系统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2.4室内配电系统的设计 当前人们的生活与电气使用是分不开的,而家用电气更新速度很快,新型电气带给居民问题也会增多。厨房不断的电气化,使得厨房变成电气聚集的区域。因此不仅在厨房有很多插座的设计,还需要针对供电回路适当进行增容,能够选用BV•3×4mm。所以,室内的配电系统设计当中,对于较高规格的建筑需要依据面积对其适当进行扩容,依据家电最大的累计容量对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如此的设计常常会高于一定的标准,一般要比10kW高。对于一些单身公寓来说尽管面积较小,但是电气非常齐全,通常用电量是3~4kW。因此在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现在,提升用电可靠性就必须从细节出发,对于不同用途的建筑有针对性的进行考虑,把室内配电系统设计的安全以及合理,不仅不需要为了不必要的扩容使成本增加,也不用顾及眼前的利益而使安全性降低。 2.5消防报警以及自动灭火机制设计 伴随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建筑于火灾自动灭火报警机制上也逐渐一致起来,现今主要包含着五个部分:气体的自动喷射、自动洒水灭火设备、分区的消防中心以及火灾探测设备,来确保灭火报警自动化系统。这个具体过程当中,依靠探测器对火灾信号进行探测,且将其自动转化成电信号,而电信号进入到分区报警设备与消防中心当中,转变成声光的报警信号。整个的消防监控指挥依靠消防中心实现。因为建筑中的消防用电设计包含着多学科,且控制范围、功能以及规模都较为复杂,所以设计复杂性也正在逐渐增高。 3总结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步,建筑也会得到更好发展,建筑设计过程之中必须对电气设计工作重视起来,才可以在设计过程之中降低浪费能源的现象,与此同时,也可以使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为人们带来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建筑电气论文: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技术浅析 摘要: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采用防雷接地技术,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防雷接地在电气工程内起到保护的作用,属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高层建筑楼层多,电气系统复杂,应该合理规划防雷接地技术,确保防雷接地在电气系统中的规范性。本文主要以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中,高层建筑成为主要的建设项目。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中,采用防雷接地技术,预防雷击事故。雷击对电气系统的破坏性强,再加上高层建筑垂直高度的影响,增加了电气工程中的雷击发生机率。高层建筑电气工程内,积极落实防雷接地技术,保护电气系统,以此来提高电气工程在高层建筑中的安全水平。 1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现状 我国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接地中,建筑工程的桩基、承台属于防雷接地施工中的重点,实际很多建筑工程中,桩基和承载缺少接地的条件,导致防雷接地系统的埋深不够,增大了接地电阻的数值,进而降低了防雷接地的效果,严重干预到防雷时的泄流效果[1]。高层建筑中,电气系统复杂,对防雷接地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现阶段,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接地中,仍旧存在几点缺陷,如:电阻值不够、泄流不当、避雷网不全面等,防雷接地中的问题,直接会影响到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效果,无法实现高效、全面的防雷,必须规范好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接地技术,才能保护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确保电气工程具有防雷的条件,完善电气系统。 2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的防雷接地技术 2.1引下线与接地网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技术中的引下线施工,参考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引下线的施工内容,确保引下线施工的规范性。引下线在防雷接地技术中,容易出现误差,必须以工程图纸为依据,才能准确的标记好引下线的位置[2]。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施工中,标记出引下线和建筑主钢筋的焊接点,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执行,期间不可随意更改引下线的连接位置。高层建筑的基础大底板,主钢筋与引下线焊接,连接构成10m×10m以内的网格区域,主钢筋直径不能低于16mm。引下线焊接时,如果结构柱和主钢筋有不匹配的地方,就要采用跨接焊接的方法,焊接主钢筋与结构柱,构成电气通路,提升引下线的防雷水平。高层建筑防雷接地,利用引下线,围绕电气工程设计成接地网,接地网之间采用焊接的方法,焊缝饱满,尽量不要出现虚焊、气孔等问题,接地网焊接后,检查焊接点是否稳定,表层涂抹防腐沥青,保护接地网的防雷效果及安全性。 2.2接闪器施工 接闪器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吸收雷电波,并且通过引下线安全导入大地中[3]。防雷接地中,常见的接闪器有:避雷带、避雷针,降低雷电波对电气工程的破坏。例如:某商业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主塔楼和裙房构成,案例的防雷接地施工中,主塔楼屋面的金属结构,连接了避雷针,构成接闪器系统,裙房上的接闪器设计,沿着女儿墙,敷设金属钢结构,金属钢上连接避雷器,围绕裙房形成避雷带。 2.3安装避雷网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中,安装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类常用的防雷接地技术,防雷效果明显。高层建筑根据电气工程的防雷需求,墙体上标记避雷网的安装点,打孔并安装避雷支架,避雷支架上敷设镀锌圆钢,采用焊接的方法,连接镀锌圆钢,焊接牢固后,连接引下线,提高电气系统的防雷水平。避雷网中的金属结构上,涂刷防锈、防腐的涂料,保护避雷网。高层建筑中突出的金属制结构,需要连接到避雷网内,保障防雷接地的整体性,高层建筑的变形缝位置,也要实行防雷接地,防止发生雷击跨越的问题。 2.4防雷接地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是主要的构成部分,当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遭遇雷击时,防雷接地系统可以把雷电导入到大地中,提高雷电流泄的水平。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应该合理选择接地装置,保障防雷接地的规范性。电气工程中的照明、监控、供配电、消防等系统,都要进行接地设计,检查接地系统的施工效果,防雷接地系统中的接地电阻,不能超过0.5Ω,保障防雷接地系统的专业性。电气工程中,可以设计人工接地极,确保防雷接地系统的整体性,以便发挥防雷接地的保护作用。 3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高层建筑中的钢筋结构,要具备承受雷电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防雷接地技术的有效性。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施工中,既要注重防雷效果,又要确保高层建筑的美观性,严格遵循《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完善防雷接地的施工过程。然后注意高层建筑连接体和避雷网的连接,保障防雷接地在电气工程中,具有防雷屏蔽、导流的作用。建筑工程的电气工程上,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体,联接后构成避雷网,注意避雷网的整体防雷效果,做好连接点的施工工作,保障连接点的稳定性,测试连接点位的电阻,以免影响电气系统的防雷效果。最后是注意接地材体材料的选择,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中的材料,对导线性能、使用年限和稳定性,有着明显的要求,由此应该选用导线性能稳定的接地体材料,如:石墨、铝等,满足防雷接地的需求。 4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复杂、繁琐,系统线路非常多,经常会受到雷击干扰,发生直击雷、感应雷,破坏了电气系统。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项目内,全面实行防雷接地技术,保护好电气系统,进而维护高层建筑的运行。防雷接地技术要符合电气工程的需求,由此表明防雷接地在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电气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 摘要:现如今,在城镇化建设中,建筑工程项目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满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人们的住房需求,也能实现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建筑工程体系中,电气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提供电气服务,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就目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通病,制约着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为缓解此类问题,文章就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电气工程是建筑物结构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建筑物应用年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加强对电气工程质量的控制变得异常重要。电气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系列质量通病,从而会滋生电气工程质量问题。从长远角度考虑,应做好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控,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从而实现对建筑物整体质量的管控。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1.1等电位联结问题 开展电气工程施工时,由于施工者对等电位联结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电气管道是可以开展自然接地的,然而,电气管道外层设有防腐层与保温层,掩埋时,土质不同,埋层深度也存在差异,从而产生大地电位差。若等电位联结不良,无法确保裸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导体始终处在零电位状态,也无法降低接触电压[1],不能降低因为保护作用而使得设备运行不良的风险,无法将故障电压予以消除,同时,也无法将干扰消除掉。 1.2管线敷设问题 在建筑室内,做好管线敷设极其关键,这与企业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敷设管线时,应充分按照施工图纸的具体要求、技术规范等进行计算,做好预算,以保证管线敷设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然而在敷设管线时,时常会出现各类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接口对焊问题。接口对焊主要涉及到金属管道对熔焊接与厚壁钢管接口对焊连接,若焊接人员素质不高,实践操作不够规范,极易发生接口对焊问题[2];②管线敷设深度不够明确。若配线管道敷设的深度过深,会对墙体质量构成威胁;若配线管道敷设深度过浅,极易导致建筑物表面滋生裂纹。 1.3防雷接地处理问题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实施接地与防雷设计施一项重要的工作,防雷接地处理效果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然而,施工方往往会予以忽视,这成为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此类问题祝好表现为接地装置与避雷带搭线长度严重不足,选择搭接钢筋时,使用的为螺纹钢搭接钢筋却不是圆钢搭接钢筋[3],最终会导致防雷接地处理不当的问题。 2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策略 当前,纵观电气工程实施现状,了解到其在施工中还存在着诸多的质量风险,为保证建筑工程的高效运行,就必须消除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这成为时下的一项重要使命。 2.1等电位联结问题的防治 开展电气工程中等电位连接工作时,施工者应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对等电位联结的重视,在开展具体的等电位联结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及时确定好哪些区域需要开展等电位联结操作。完成等电位联结工作后,施工者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与责任感,应及时对等电位联结情况实施导通性测试,以确保等电位联结情况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2管线敷设问题的防治 关于电气工程中管线敷设问题的防治,必须要做到以下方面:(1)为保证管线敷设规范性,提高管线敷设质量,施工者应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与图纸来开展施工,严格遵循一定设计参数与设计标准来开展施工[4]。(2)关于厚壁钢管部分,使用时,应加设套管,并实施焊接操作,镀锌钢应确保螺纹连接,严格控制好焊缝的密实度与饱满度,连接位置的两段应利用专属接地线。对于薄壁钢管而言,要在接口位置设置封堵操作。(3)在暗配导管内,保护层厚度要大于15.0mm,在口槽位置应利用水泥砂浆面来达到保护的目的。(4)电源线和插座、电视线和插座间的水平距离都要大于500.0mm。(5)施工者应全面了解接地保护线、相线与零线等具体的作用,还要掌握一定的色标区分,运用颜色相同的绝缘层。 2.3防雷接地问题的防治 开展施工操作时,由于施工者焊接技术不规范、不熟练后责任心不足,会导致在防雷接地处理时,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于防雷接地问题的防治,具体的防治办法表现如下:(1)重视对施工者综合素质的培训,要求施工者要具备专业的焊接技术,对施工者进行技能培训,做好日常的演练与演习,让施工者要具备熟练的焊接技术与足够的职业素养,这样在防雷接地问题防治上的效果十分理想。(2)为保证电气工程的运行质量,需要对防雷接地工程的具体施工状况开展细致性的分析与检查,一旦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问题,如焊缝,应及时开展补焊操作,若在焊口位置上残留着一定的焊渣,应及时将焊渣清理掉。(3)电气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具体施工中,不可利用螺纹钢来搭接钢筋,要利用符合电气工程质量与应用标准的圆钢,为电气工程建设提供条件,利于达到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为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应及时考虑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这和国家的国计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开展施工时,应做好质量安全管控,要求从业者给予高度关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电气工程属于基础组成元素,再加之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电气化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气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愈发重要。面对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应采取系列措施来予以防治,分别从等电位联结、管线敷设、防雷接地等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对症下药,以求从根本上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电气工程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论文 1安装过程的影响因素 1.1人员素质 在对电力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主要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是工程中的操作人员,他们的素质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应提升其素质。 1.2材料和设备 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较多,比如水泥、电缆和钢管等,应依据施工设计图中的相关要求购买,确保材料的质量,并对供货厂家进行筛选。如果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外,施工机械和需要安装的各种电力设备的成本较高,在选购时一定要采用集中购买的方式,谨慎选购。施工机械设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要确保施工机械与电力施工相关要求相符。 1.3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是工程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施工方案会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等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状况,对技术、组织、管理和操作等加以分析,在综合考虑后制订施工方案,确保其具有经济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和减少成本。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应对施工工艺进行设计,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时,将工程质量作为重要目的,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1.4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包括技术环境、管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劳动环境等。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比如湿度、温度等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的具体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2解决措施 2.1施工人员方面的措施 2.1.1提升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因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而导致的质量问题较多,因此,必须提升其质量意识,具体可从以下5方面入手: ①施工人员在工作中要将工程质量作为核心,即使因经济等条件不足也不能影响工程质量; ②施工人员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地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因为出现质量问题后的维修和调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③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将用户的基本需要作为核心,满足客户的要求;④施工人员不应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评价设备的安装质量,要结合用户的反馈资料和相关数据判断,施工人员要有数据参照的相关意识;⑤施工人员要有全局意识,保证电力设备良好的整体质量。 2.1.2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言,要具备专业能力,能有效执行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质量检查等工作;对于生产人员而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能按照质量标准和相关操作规程操作;对于服务人员而言,要将技术和生活服务工作做好,确保工作质量,从而间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2.2材料和设备方面的措施 材料和设备方面的措施包括以下2方面的内容: ①为了保证采购质量,应提升采购人员的素质。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采购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从当前情况看,由于受到金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的影响,很多采购员与供应商勾结,进而影响了设备质量。因此,要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筛选,采购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可依据电力系统的具体需求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此外,还要确保采购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要坚持“为企业和人们负责”的宗旨,采购质量良好的设备,避免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 ②保证货源信息的充足,做到货比三家。为了确保设备的供应和货源的通畅性,采购人员要对同类设备的各个厂家的信息进行对比,比如对采购价格与产品质量、规格等之间的对比,从而选择价格低且质量有保障的厂家。同时,因生产厂家与设备安装场所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需要考虑交通运输条件。只有确保交通的便利性,才能节省运输的相关成本。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力设备市场中有很多产品,生产厂家的制造技术参差不齐,采购人员必须掌握设备的供应厂家的详细信息,并对同类产品做好对比,合理选择供应厂家,并压低价格。 2.3施工方法方面的措施 对于电力设备的相关安装工程而言,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一定要在施工方法方面实行有效的改善措施。施工企业一定要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能及时提取施工中的相关信息,并有效利用施工设备,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科学利用检验技术和检测技术;施工人员要在以往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在第一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工艺;在操作时,要依据施工工艺流程,顺利完成施工工序,现场的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对原来的工艺进行改进;做好考核工作,利用激励机制,确保各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能实现良好的组合,发挥自身的能力;施工企业要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分工和工作职责,结合实际状况确定管理目标,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质量控制目标;企业一定要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汲取教训,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构建管理监督体系并落实,建立监督考核组,包括施工企业中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由监督考核组定期监督施工过程,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4施工环境方面的措施 可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较多,比如湿度、温度等,因此,要利用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施工环境加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自然环境和文物做好保护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施工造成的污染。施工企业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采取科学布置,确保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和秩序化,最终达到文明施工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设备的相关安装工程而言,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存在各种影响因素制约着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按照施工程序操作,依据建设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作者:苏志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横沥供电分局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初探 摘 要 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极为关键,能够使电力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电力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变压器安装情况。开展具体工作时,应依据电力系统情况,使变压器安装正确,将电力系统性能发挥到最大。本文主要分析电力变压器性能及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准备工作,对其安装施工技术进行全面论述,为人们提供优质电力服务。 关键词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 作为电力系统主设备,变压器性能及作用不可忽视。当电力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电能输送依托于电力变压器升、降压。端电压的高压输电通过升压变压器实现,以免输电线路电能损耗过大。电能到达用户端之前,以降压变压器为载体,使电压转变为低电压,供用户使用,为人们提供优质供电服务。其直接关系到电网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因而,应借助相关技术和方法,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提升电网性能及稳定性。 1 电力变压器性能 首先,依托于升压变压器,升高发电机端电压。通过该种方式,控制输送电流,以免输电线路上产生过多能量损失。同时,在不增加导线截面的前提下,实施电能远距离传输。其次,采用降压变压器,将高压转化为低压,使其与用电设备使用要求吻合。输电线路的高电压也转变成了各等级电压,在各类用电负荷中,具备较强的适用性[ 1 ]。 2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准备工作 2.1 前期准备工作 1)开展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工作时,需要将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到位。该环节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及要素有施工图纸、各类施工手续、审批资料等。以此为依托,执行各项审核工作,为后续设备安装奠定良好的基础。 2)正式施工之前,项目负责人和一线施工人员应依据实际安装要求及背景,对变压器型号、性能、参数、结构、特点及相关技术措施等,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确保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 2.2 设备及材料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需要考量的设备种类和技术等很多。熟悉变压器型号,对其有所了解之后,施工初期,依据变压器型号,再次对设计要求具备清晰认识和了解,对各施工设备相关数据等进行全面掌握。施工设备选定过程中,应考量实际工程背景,确保该环节涉及到的相关设备都合格,而且能够满足电力变压器安装要求。电力设备选择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对设备铭牌上的技术数据进行检查,全面掌握制造厂商、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和电流阻抗等各信息。工程实施初期,确保各施工材料齐全。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需要依据具体项目而定。其中,电焊条、调和漆和防锈漆等材料属必需品。选定的电力施工材料,应确保质量合格[ 2 ]。 2.3 施工作业环境 10kV变压器安装分为室内型及户外型。室内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质量受施工环境影响较大。施工中首先应确定变压器安装位置,对屋顶和墙壁做防水处理,墙壁或屋顶无渗漏情况。地面保持平整,基础设施符合变压器安装标准及要求。其次,参照设计施工图纸及要求,将预埋件清理干净,检测接地条件,并预留出孔洞。再次,房屋及防护栏杆、通风口等各类防护性设施质量达标,验收工作结束后,才能安装电力变压器。户外型变压器安装应首先检查现场环境满足变压器使用、安装、检修条件。最后检查电杆组立、变压器台横担、作业平台安装完成,各附件安装等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 2.4 开箱检查变压器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初期,应由专业人员对变压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开箱检查工作中,应注重以下3个方面内容: 1)开箱检查工作切忌盲目,必须参照相应的施工图纸和设备资料。确定变压器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方能开箱。开箱后首先检查零部件、设备等无缺损情况,确保整体安装性能。 2)参考安装说明书,进行开箱检查,检查变压器本体的同时也要对检验合格书等进行查验,为每台设备配置铭牌,并登记,使后期施工检修更加简单。 3)依据具体规章制度,进行检查,以免变压器设备和零部件出现变形、损伤或裂缝情况,提高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质量,实现预期施工目标。 3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 3.1 变压器台架 变压器台架安装工序很多,包括变压器、跌落式熔断器、熔断开关、避雷器和带电夹头安装等。其直接关系10kV电力变压器台架安装施工质量及效果。开展具体工作时,台架变压器安装过程极为讲究。通常情况下,最大容量在两杆之间,而最佳中心间距以2.5m为宜。兼顾倾斜度控制,以免其过大。 3.2 低压JP柜 低压JP柜作用是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保障用电安全。执行具体安装工作时,应对其进行科学应用。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中,其性能尤佳。完成上述工作,能够保障电网时刻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该工作实施中,应注重以下内容:正确安装变压器电缆,加强进出口防护,以免受外界干扰,出现短路情况;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防渗漏性,充分发挥其性能及价值;设备除却应有引线连接作用之外,也需在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将防水弯保留下来;实际安装工作中,开合闸动作应准确;对变压器JP支架柜最佳水平倾斜长度实施严格控制。 3.3 跌落式熔断器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跌落式熔断器属核心环节。将与之相对应的熔断器,安装在电力变压器高压I次侧,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10kV电力变压器在该方面有要求。与地面垂直高度相比,高压侧熔断器应在4.5m以上,各相熔断器水平距离也应超过0.5m。执行具体操作时,需要让熔断器轴线和垂直线形成夹角,并依据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对各相熔断器水平距离进行设定,以发挥熔断器价值,发生熔断现象之后迅速跌落,保证变压器安全。 3.4 接地装置 现如今,我国电网规模逐渐扩大,人们的用电需求也日益增加,对电力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力系统性质决定了其很容易遭受雷电灾害。当雷雨季节来临时,常会对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产生破坏。10kV电力变压器经常受雷电灾害影响。倘若变压器受到雷击,接地电阻超出原有限值,不能够及时将雷电强大电能导入到大地中,很容易损害电力设备。执行接地装置安装工作时,经常会因避雷器损坏或电压降过高,导致烧毁变压器,使电力系统也遭受严重损失。因而,接地装置安装过程中,应依据实际项目背景及安装要求,对接地电阻进行科学设定,确保其适用性,而且需要与相关规定吻合,从而保障供电安全及人身安全。 3.5 避雷器安装 电网系统中,避雷器属于主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以免电网遭受雷电灾害,使其运行过程更加安全、稳定。其安装过程极为讲究,应在输电线路上,对其进行直接安装,另一端连接大地。以该种方式,在大地中导入雷电带来的高电压,以实现电力设备保护。安装避雷器能够避免变电器被烧毁或损坏。同时,将高压避雷器安装在高压熔断器和变压器之间,以免后期频繁维护或检修,实现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目标,达到良好技术及工艺效果。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浅探电力施工中的配线安装要点环节 【摘 要】对于电力施工来说,配线过程就是利用有效技术提升电缆使用率,其中配线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与安全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其技术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电力施工;配线安装;技术要点 0.前言 电力施工的环节比较多,且具有复杂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需要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关注。配线安装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施工时需要对其加以重视,确保安装质量。 1.概述 对于电力施工来说,其过程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之中,很多影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时控制其安装技术,提升施工质量。配线安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质量关系到电力网络稳定性与安全性,所以,需要对其加以重视。配线的这一过程就是结合科学原理,对电缆系统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网络整体,确保其经济性以及合理性与有效性,从而提升电缆利用率[1]。在对配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安装阶段进行有效划分,将各个阶段的具体技术要点确定下来,对于其中的关键步骤技术要点进行控制,利用技术控制的方法提升安装质量,最终确保电力施工的良好质量。通过实践对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控制经验加以丰富,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 2.技术要点环节 (1)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第一,在穿线之前,需要利用清水以及清洗剂等清扫导线管道,防止里面杂物对导线造成污染,在穿线之前,需要封闭管口。第二,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对穿线管中的线缆进行操作,对其颜色进行有效控制[2]。第三,在穿线的时候,管道之中不能存在导线接头。第四,遇到变形缝以及伸缩缝等部位,需要灵活处理,要为导线留出充足伸缩的余量。第五,在遇到接线盒以及开关盒还有插座盒等位置,需要在盒中预留出长度一定的导线,一般在15厘米左右。第六,对于交流回路一致的导线,需要穿到同一个管道中,不管在什么状况下,不能使导线明露出来,利用盖板对箱盒进行封闭,要对盖板螺丝进行紧固。 (2)做好导线连接工作。第一,关于涮锡缠绕。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导线与缠头接触面积以及接触空间的充足,另外,还要保证机械强度与相关标准与要求相符,圈数要在5圈以上。其次,锡的饱满度要与相关标准相符,焊锡质量要有保障,它的表面不能有粗糙或不平的情况,在施工时需要防止夹渣以及虚连情况,保证焊锡的均匀性,也要防止接头部分出现杂物。再次,在涮锡以后马上缠导线,对于所有的部分,都需要利用绝缘层将绝缘工作做好,设置好绝缘层之后,利用黑胶布进行扎紧,保证绝缘效果。另外,在电路之中若是有大量软线与硬线连到了一块,那么需要在施工时进行规范操作,并应控制好施工环境。 第二,对导线进行科学连接。在开展导线套管工作时,一般采用的方式都是压接连接,也就是说,需要从两端的位置将导线插到套管中,在导线都达到了管道1/2的位置时,需要使用压接钳和压模做好压实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其深度需要保证和套管尺寸对应。另外,利用平压的方式对导线和接线柱进行连接,在对单股导线进行连接的时候,需要结合螺丝大小对其开展煨弯操作,确保煨满圈,避免反圈压接,保证压接的牢固性,盘圈的开口要在2mm以内,一根接线柱上面要尽量接一根导线,数量不能超过一根。另外,利用插孔连接方式对导线和连接柱进行连接,结合相关设计以及规范,把导线插到接线插孔之中,对导线线芯要进行牢固压接,如果需要对多芯导线和连线孔进行连接,需要将涮锡拧紧之后插入,如果导线线芯比插孔一半还要小,则需要折回操作,之后再插到接线插孔之中。 第三,和电气设备之间进行连接。如果单股铜芯线的截面积小于10mm2,那么在和电气之间进行连接的时候需要利用缠绕式端子。对于多股铜芯线来说,若是其截面积在2.5mm2以内,那么在与电气进行连接时,首先需要把搪锡拧紧或者也可以对端子接续,完成之后再和端子连接。与此同时,若是其截面积在2.5mm2以上,那么除了需要端子连接,在铜鼻子的地方还需要做好搪锡工作,在对其和插接式端子连接以前,要在导线端部位置对搪锡进行压紧。 (3)对线路进行认真检查。对于配线安装来说,为了保证配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要做好线路检查工作。一般情况下,利用绝缘遥测形式对配线安装线路加以检查。对低压照明以及变压线路来说,绝缘遥测基本上选择为500伏,欧姆表量程是1兆欧到500兆欧之间,要对其连接方式进行关注,确保其牢固程度。对于配线安装线路来说,其单位绝缘阻比的最小值为0.5兆欧。高压线路以及动力线路在进行绝缘遥测时,其单位绝缘电阻的最小值为1兆欧。在完成配线之后需要做好复检工作,从而保证线路施工质量。为了保证配线安装的良好质量,一定要对线路进行仔细检查,做好这项工作之后,还需要对穿线安装质量和安装深层次做好检验工作。 另外,需要对其他检验工作加以重视,比如,要对线槽敷设的情况进行检查,保证线槽和建筑表面紧贴,确保其牢固性,保持合理的布局,横平竖直,避免盖板出现翘角的状况,保证接口的整齐,对拐角以及转角还有转弯连接和丁字连接等进行严格操作,防止线槽的内部和外部出现污染状况。对支架以及吊架具体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对支架和掉价进行固定的时候可以利用膨胀螺栓,同时也能够利用万能卡具对线槽加以固定,要对支架和吊架进行合理布置,确保其牢固性以及平整性[3]。对线路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在穿过梁以及墙和楼板的时候,不能将线槽抹死于建筑上,线槽在和电气器具进行连接的时候要保证其严密性,防止出现外露,保证施工的良好质量。对配线安装工作进行检查,能够有效保证电路运行的良好质量,提升安装技术。 3.结语 总之,配线安装是提升电缆施工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抓住各个安装过程,对安装的关键步骤做好技术控制工作,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安装质量,最终确保电力施工的良好质量。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电力安装中安全和节能施工技术要点 [摘 要]电力工程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电力工程由于其施工技术的特殊性,存在一些不完全因素及一些浪费现象。因此当前的电力安装工程要注重节能降耗措施的应用,并在电力安装过程中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工作。 [关键词]电力安装;安全节能;技术要点 前言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电力事业持续发展,在电力安装工作开展中,节能减耗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性环节之一,要注重节能供配电系统、节能设备等的优化利用,要将电力新技能技术工作落到实处,优化利用各种先进的电力技能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电力安装中电力节能技术的应用 1.1 节能型供配电系统的使用 在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中,相关人员要全方位分析该地区用电容量、供电距离、电网运行情况等,选择“科学、合理”的供电电压。具体来说,如果配电电压为6~10kV,10kV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供电系统与有色金属损耗量较小,在选择高压配电电压的时候,相关人员要优先选择10kV。如果用户6kV设备比较多,容量又不小,技术经济指标较好,相关人员要优先选择6kV。如果用户偶尔会用到3kV的电动机,相关人员则要采用专用变压器进行供电,满足用户在用电方面的客观需求。 此外,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大部分电力负荷都属于感性负荷,比如变压器、电动机,这样在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之后,比如并联电容器,可以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的无功功率,其在电网中的流动也会有所减少,降低了电网运行中的电能损耗,属于无功补偿,发挥着重要作用。所安装的无功补偿装置可以优化调整大系统中的电网电压,促使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可以合理调整小系统中的三相不平衡电流,提高电网的运营效益。就变压器来说,在电力运行输送系统过程中,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扮演着关键性角色。由于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各不相同,电力输送电压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如果利用压器调节电压,将会增加电能损耗,必须客观分析变压器特点、性质,加以优化利用,降低其电能损耗。相关人员要优化利用电力节能技术,优化完善变压器设备性能,优优化设置变压器参数,借助变压器,合理调节电压,降低电能损耗,优化调整电力负载,合理调整其运行形式,加强变压器的管理,降低其功率损耗,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顺利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1.2 节能设备的使用 在应用电力节能技术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意识到应用节能设备的重要性,广泛利用变频器。近年来,高压变频调速技术飞速发展,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行业中。就工矿企业来说,大动力设备应用较多,比如水泵、风机,常处于工频状态,需要巧妙利用闸阀动态控制风量与流量,而这会损耗大量的电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变频器,调节变频,完善电机转速的基础上,优化调节对应的风量与流量,电能损耗也较低。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要采用Y型高效电动机,其损耗降低率高达30%,效率提高率达到7%,有1~2年的投资回收期,甚至几个月,要注重节能型照明电器的使用,灯具、电光源、控光器件等照明电器产品要具有较高的效率、安全性等,使用寿命要长,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经济、安全”的工作、生活等环境,提高电能利用率。 1.3 电力安装中采取节能技术措施 首先,电力安装施工人员要精准定位电力设备,尽量在现场附近将其安装,且将降压变电站设置在接近负荷中心,并控制变电站的有效半径在 500 m 以内。其次,也可以依据安装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变电站。如此就可以将电力运输距离有效缩短,从而使得运输中的电压损失得以减少,进而节约电能。再次,将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可以通过提高变压器负载率或电动机负载率以及对供电线路予以合理布局,从而提高功率因数,实现电能节约。最后,电力安装施工人员要避免电源乱接等现象的发生,防止三相负载不平衡情况出现。因为中性点电位如果升高将会造成中性流量过高,从而使中性线的损失增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电力安装施工人员必须确保三相负荷均匀分配,使三相负载的平衡得以实现,进而使节能降耗目标实现。 1.4 改进配电线路水平 可以通过扩大电网中导线的截流水平提高线路水平。一般来说选择满足线路运行要求的最小截面导线界面可以节省投资费用。但是减小导线的界面降低了导线的截流水平,从而会导致线路能耗增加。因此选择合理截面大小的导线非常重要。选用大小比理论截面大小高一到两级的导线所节省的运行费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补偿建设中增加的投资费用。一般导线的使用寿命约为 10 年以上,因此在 10 年运行过程中节省的能耗费用与增加的投资费用相比就非常可观了。 另外可以推广应用架空绝缘导线。架空绝缘导线具有很大的优点,第一能够提高线路运行的可靠性,使用架空绝缘导线可以减少外力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相间短路问题,从而减少了合杆作业时的停电次数,提高线路的整体可用性。第二,能够简化线路杆塔的结果,由于架空绝缘导线的特点,能够满足沿墙敷设的要求,因此可以大大节约线路材料,同时使建成的项目更加美观。最后,由于架空绝缘导线的线间距离非常小,线路电抗仅为普通导线的三分之一,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导线的腐蚀从而延长线路使用寿命。 2、电力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施工控制 2.1 提升电力安装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电力安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同时也是电力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各个电力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将工作责任制予以落实,提高管理人员以及电力安装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说安全施工是电力企业实现成功经营的基础,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构建一套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2.2 电力安装中安全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首先,在电力安装过程中,电力安装施工人员要对电力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其定期加以保养,避免因设备或电路老化而引发电力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其次,电力安装施工人员要依据施工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与线路,并结合施工环境情况,对安装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患措施。此外,在敷设线路的过程中,电力安装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先后顺序进行安装,以免为图省事而造成漏电。再次,在某些环节的安装过程中,比如,在对避雷针进行安装的时候,必须按安装避雷针标准程序进行安装。最后,当安装好电力设备后,必须先对电力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在投入使用后,电力设备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3 结语 节能降耗与安全生产是当前进行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必需的基础,随着群众日常生活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加,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安装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结合节能降耗与安全生产这些思想来开展具体安装施工,使得电力安装中的节能活动与安全活动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浅谈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的技术要点初探 摘 要:现阶段,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电网的建设逐渐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电气工程在施工方面的要求日渐提高,同时,配线的安装设计自始至终都在整个电力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巨大,配线的过程中实际就是在相关技术的帮助下促进电缆使用效率显著提升的重要过程,安装技术的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强化对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的技术要点的初步探究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电力施工过程 配线安装 技术要点 初探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工程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系列的施工环节,其复杂性可想而知。因此,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的显著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严格的管理技术势在必行。同时,配线的安装自始至终都在整体电力施工过程中肩负着不可撼动的坚固地位,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工程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带来直接影响,故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应该给予配线安装以高度重视,进而能够促进系统本身运行质量的显著提升,从而有助于帮助我国电力事业能够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蓬勃发展。 1 配线安装技术要点环节 1.1 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1)在正式进行穿线之前,需要在清水和清洗剂的帮助下对导线管道进行彻底的清洗,以此便能够将内容杂质物清理干净,有效地避免污染现象的发生,并且需要将管口进行科学有效的封闭。 (2)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操作穿线管中存在的各种线缆,并且在此基础上严格、有效地控制线缆的颜色[1]。 (3)在进行穿线的过程中,是绝不允许管线中有导线接头存在的。 (4)灵活地处理那些将要出现变形和伸缩缝的位置,要为导线将充足的伸缩余量留出来。 (5)在接线盒、开关盒和插座盒等位置,预留长度在15 cm左右的导线。 (6)将交流回路一致的导线在同一个管道中插入,并且保证导线无论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下都不能将其裸露在外边,必须利用盖板封闭箱盒,紧固盖板的螺栓。 1.2 做好相关连接导线的工作 1.2.1 涮锡缠绕 在进行涮锡缠绕的过程中,应该极大地确保导线与缠头接触面积、空间的绝对充足,确保机械本身的强度能够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缠绕的圈数不少于5圈;锡的饱满度要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进而为锡的焊接提供重要的保障,保证锡平面的光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类似于虚连和夹渣的情况进行有效避免,以此促进焊锡本身均匀性的显著提高,有效地避免了接头部分杂物现象的出现[2];涮锡完成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进行导线的缠绕,利用绝缘层对全部分进行绝缘处理,在将一定的绝缘层设置好之后,利用黑胶布进行扎紧和缠绕工作,以此来确保绝缘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电路中存在大量硬线和软线互相缠绕的现象,便需要在进行施工操作时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并且对周边的施工环境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1.2.2 科学连接导线 导线套管工作在展开时,使用的方式多为压接连接,换言之就是将导线从套管的两端插入其中,将导线置于导管1/2位置处,压实工作则需要借助压接钳和压模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导线在套管中的深度应该与套管尺寸的大小相适应[3]。同时,在连接导线和接线柱时需要借助平压的方式,在连接单股导线r需要将螺丝的大小有机地结合起来,之后在此基础上将煨弯操作充分地展开,以此来能够将圈数煨满,有效地防止反圈压接的情况出现,为压接的牢固性提供重要的保障,且盘圈的开口大都严格地控制在2 mm的范围内,在一根接线柱上要尽可能地只接入一根导线,对连接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在借助插孔的方式将导线和接线柱连接起来时,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技术谁规范,在接线孔中插入一定的导线,并牢固地压接导线的线芯,若连接孔和导线芯的数量有很多,则事先就要将涮锡进行拧紧操作,然后再将其在插孔中插入进去,若导线线芯远远小于插孔的一般,则折回操作十分有必要,待操作完成后将其在插孔中插入。 1.2.3 连接好各种电气设备 若单股铜芯线的截面积在10 mm2以下,则需要在缠绕式端子的帮助下连接电气设备;若单股铜芯线的截面积在25 mm2以内,则事先需要拧紧搪锡或者将端子连接起来,待这项操作完成之后,再将其和端子连接起来;若单股铜芯线的截面积在25 mm2以上,除了将端子连接起来以外,还应该在铜鼻子的位置将搪锡的工作做好,并且在与插接式端子进行连接之前,需要对位于导线端位置的搪锡进行必要的压紧工作。 1.3 认真的检查各个线路 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配电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的实现,因此,需要认真地对各个线路进行详细且全面的检查。通常情况下,在绝缘遥测形式的帮助下检查各个配线的安装线路[4]。针对那些照明气压相对比较低和变压线路而言,基本上选择电压在500 V左右的绝缘遥测,欧姆的表里程大多在1~500 MΩ的范围内,通过密切的关注其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为其本身的牢固程度提供科学的保障。基于配线安装线路而言,其单位最小的绝缘阻比大约为0.5 MΩ左右。在对电压相对高的线路和动力线路中,进行绝缘遥测的最小单位绝缘电阻值大约为1 MΩ。 2 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的检查 在完成相关的配线安装工作之后,便需要对整个电力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复检,进而确保整条线路的施工质量能够与相关的规范要求相符,检查时一定要做到认真仔细,之后就穿线的安装质量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检验,高度重视其他方面的检验工作[5]。 例如:仔细地检查线槽敷设的具体情况,确保线槽能够紧密的贴合建筑的表面,使其异常牢固,进行合理的布局,横要平竖要直,以此便能够有效地防止盖板翘角情况的出现,确保接口的整齐性。同时,在丁字与转弯的连接处、拐角处、转角处等进行严格的操作,避免线槽内外部污染情况的出现[6]。另外,仔细检查支架和吊架的安装质量,在固定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定的膨胀螺栓和万能卡具,科学、合理地布置支架和吊架,使其牢固、可靠、稳定以及平整。在检查线路保护的过程中,尤其是穿梁、墙以及楼板时,一定要避免线槽在建筑上抹死情况的出现,在连接线槽和电气器具时能够确保严密性的实现,以此来有效避免外露现象的发生,促进施工质量的显著提升。 3 结语 总之,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促进电缆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安装的规范要求和步骤进行施工,严格控制配线安装的技术,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安装质量的提升。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电力施工中变压器和GIS设备安装调试技术分析 摘 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施工技术在整个电力工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变压器以及GIS设备安装调试中的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所以应该加强变压器以及GIS设备安装调试技术的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以下内容。 关键词:电力施工 变压器 GIS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对系统的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GIS主要是将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电缆终端、进出线套管等,经优化设计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所以应该加强变压器以及GIS设备安装调试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 变压器的安装调试技术分析 1.1 变压器就位分析 在对变压器进行整体就位前,应该对其方位进行确认,满足高低压套管出线需求。在变压器就位后,要对进线方向以及相关的中心位置进行检查,达到所需要求。另外,轨道上安装的变压器要利用好止轮器,将变压器固定好,以避免出现滑位现象。变压器在对气体继电器一侧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该有1%~1.5%的上升高度。 1.2 器身吊罩检查或钻芯检查分析 一是变压器各个部位以及相关的运输支撑是否存在移动现象;二是螺栓是否紧固,有无采取防松措施;三是绝缘屏障是否完好等。在其内部排放完成后,就可对变压器实施吊装工作,首先把钟罩周围的螺丝拆下,然后系上绳索,与此同时还要检查起吊设备是否正常。其次,在起吊过程中避免罩壳和铁芯出现碰撞。为了避免起吊过程中无法控制重心,可先进行试吊,一般高度为50~100 mm之间,就可以对重心位置检查,只有正常后才可慢慢吊至枕木。当罩壳完全吊起后,检查人员着连体无扣工作服对支撑件、螺栓、绝缘屏障等附件进行检查。在变压器不能吊罩的情况下,进入钻芯检查,变压器在检查前应排净氮气,对变压器内部注入干燥的空气,人员着无扣连体工作服进入变压器,检查内容同上。 1.3 回罩注油分析 通过相关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处于正常范围内,便可回扣钟罩。在回扣过程中也要保证重心的稳定性,避免油箱和芯部出现接触,可以运用定位棒保证穿装螺钉工作顺利实施。注油一般情况下都会在放油后的16 h内进行,以避免器身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 1.4 附件安装分析 在套管安装中,首先应该从套管内对引流线进行穿入;其次让套管能够缓慢地下落直到引线能穿出套管。对于引线而言,其底部应力锥接近套管时要保证应力锥不受外力。套管在固定后,要对引流线接头的固定销进行安装,套管末屏接地应良好。冷却装置安装时,首先把变压器本体上的阀关闭;其次对法兰临时封闭板进行移除,进一步吊起冷却器,将其套上相应的橡皮圈,再把上下连管法兰的螺栓拧紧。在安装净油器以及安全气道时,其内部应保持清洁。安装气体继电器和温度计前应检验合格,保证信号触点动作正确。 1.5 变压器调试分析 变压器安装完后、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结果是分析变压器从出厂、运输到安装质量的重要依据,对每个试验项目的结果结合起来分析,提高判断问题的准确性。 1.5.1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绝缘油裂解产生如H2、CH4、C2H4、CO等气体,当变压器内部气体成分或含水量超过规定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分析,综合判断。 1.5.2 检查所有分接头电压比、极性或接线组别和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应检查变压器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保证变压器绕组匝数比的正确性和是否存在匝间短路,检查接头连接和分接开关位置是否正确。分接头电压比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电压比规律。单相变压器进行极性试验,三相变压器进行接线组别试验。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可检查内部绕组接头的焊接质量,绕组有无匝间短路现象,检查电压分接开关接触是否良好,高压引出线有无断裂。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1.5.3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和直流泄露电流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可以检查变压器受潮、绝缘老化、油质劣化、绝缘上有严重局部缺陷等情况。当变压器有绝缘缺陷时,tanδ会产生变化。对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进行直流泄露电流试验可发现变压器绝缘整体受潮、部件表面脏污情况,以及贯穿性的集中缺陷。 1.5.4 绝缘电阻测试及交流耐压试验 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测试能有效地检查出变压器绝缘问题,如:瓷件破裂、器身内有金属接地等缺陷。交流耐压试验是检验变压器绝缘强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绕组主绝缘受潮或在运输过程中引起的绕组松动、油中含有杂质等缺陷。 2 GIS安装调试技术分析 2.1 GIS安装分析 在安装过程中应根据相关顺序对部件进行合理安装。GIS安装顺序为:地面轴线定位―间隔就位―模块之间的拼装―气室真空抽气―气室内充六氟化硫气体―二次电缆敷设―二次接线。 2.2 GIS调试分析 2.2.1 一次回路直流电阻试验分析 目的在于检查GIS内的相关导体在连接过程中的接头是否正确,不同部分的接触性是否良好,对额定d流的相关需求是否能够满足。一般运用直流降压法。为了减少测量误差,电压测量线应放在电流输出线的内侧,另外接线的位置应该正确,与导体接触应良好。 2.2.2 气室密封性检验和测量微含水量分析 气室密封性不仅和系统稳定运行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会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安全,所以在安装工作结束后,要对每个气室关键部位进行严格检查,例如:接头密封性检查、法兰面接口检查以及气室阀门检查等。对于SF6而言,气体中存在部分微水含量,这不仅会对其纯度产生影响,也会对绝缘性能带来影响,所以应使用微水测试仪,检查每个气室SF6气体微水含量,充分保证其合格。 2.2.3 避雷器检查分析 GIS避雷器和普通避雷器在结构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别。GIS中的避雷器通常密封在比较狭小的空间中,安装前,保证避雷器在整个运输中未出现损坏现象。如果安装一些具有震荡或撞击指示器的避雷器时,若指示器动作,避雷器必须返厂 ,在对GIS避雷器安装后,可使用母线高压试验对其检测。 2.2.4 接地检查和二次回路检查 接地检查主要是检查接地位置是否正确,接地是否良好,并且符合各项要求。保证二次回路接线正确,导线与端子连接牢固,具有较好的绝缘性。对于有接地点的二次回路,位置应正确,接地良好。不同的连锁以及闭锁之间的功能都能满足设计的相关要求。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变压器、GIS设备能否稳定运行,不仅和日常的维护有关,同时与试运前的安装调试也密不可分。若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留下隐患,将会导致运行中出现异常,严重的将导致安全事故,所以应加强变压器以及GIS安装调试技术和能力,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探讨电力施工中变压器的设备安装和调试技术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已经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力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电力施工的核心环节就是变压器安装调试,变压器的能否正常工作取决于变压器安装时的工艺及调试质量。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装;电力变压器;调试 一、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已经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力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那么电力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什么呢?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变压器设备安装。本文介绍变压器安装,调试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过程中设备的介绍及相关概念 所谓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它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将某一等级的交流电压和电流转换成同频率的另一等级电压和电流的设备。变压器按照用途分电力变压器,仪用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等,本文着重介绍电力变压器的安装调试流程。在安装之前,要进行电力变压器安装准备,变压器二次搬运。 (一)电力变压器安装准备 变压器在电力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变压器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电压或从高压转化成低压电。而变压器主要由器身,油箱,冷却装置,保护装置,出线装置组成,大型变压器一般是分体运输,到达现场后再有厂家技术人员指导拼装而成,这就要求我们现场施工人员熟悉设备,熟悉安装流程,需要施工人员核对设备及材料,一般设备及材料要求如下: 1、查验合格证和随设备技术文件,变压器的出厂试验报告。 2、按照设计要求查看变压器铭牌,检查各技术参数、附件是否与设计标准一致; 3、检查附件齐全,绝缘件无损伤、缺陷、裂纹等,充油部分不渗漏,充气高压设备气压指示正常,涂层完整; 4、型钢:各种规格型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无明显锈蚀; 5、螺栓:除地脚螺栓及防震装置螺栓外,均采用镀锌螺栓,并配相应的平垫圈和弹簧垫; 6、其它材料:蛇形管,耐油塑料管,电焊条,防锈漆,变压器油,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二)变压器二次搬运 电工,起重工作业配合进行二次搬运。采用吊链、汽车吊装,根据距离远近,采用滚杠、卷扬机、汽车运输,行车平稳,用钢丝绳固定,减少震动。 三、变压器安装过程 变压器安装过程包括固定变压器、注入液体、附件安装等。 (一)固定变压器 在设备安装之前,首先要进行固定。固定过程中要注意变压器的倾斜度以及变压器的线的走向及安装要求。考虑到各种变压器的设计不一样,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固定变压器的方法。比如涉及到气体继电器的时候,需要使电压其倾斜,1%-1.5%的范围,如果变压器没有这么设计就需要在固定的时候自己注意倾斜。 试调以后就起吊,起吊只需要把定位棒改为绳索。起吊要保证重心稳,中心及其他部分正常。 下面_始检验,检验的时候要观察螺丝钉是否生锈,是否稳固,观察变压器是否产生了垃圾,对于不稳固的螺丝钉要重新稳固,对于垃圾要及时清理。还要检验绝缘措施是否还有保障,检验各个开关是否还能正常工作,总之,需要细心观察,仔细检验。 (二)注入液体 上面降到排除液体,那么检验完成以后需要注入液体,而且要有效率的进行检验,要在十几个小时内重新注入液体,来保证机身不与空气反映。另外操作过程中也要保证重心稳定。 (三)附件安装 附件安装包括电压切换装置、防潮呼吸器、气体继电器、温度计、变压器联线等。 四、变压器调试 变压器调试分为很多个部分,包括一次设备调试,二次设备调试,送电试运行等,一次设备调试在安装前后都有涉及,不一一列举,只列举主要试验所需项目: 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2、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 3、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4、测量与铁心绝缘的各紧固件(连接片可拆开者)及铁心(有外引接地线的)绝缘电阻 5、检查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标号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极性 6、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 7、测量有载调压档位的直流电阻 8、测量线圈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 9、绕组变形试验 10、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11、线圈连同套管一起做交流耐压试验 12、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试验 13、检查相位 14 测量噪音 15、油箱中绝缘油的试验。 二次设备调试包括变压器保护调试,测量回路,刀闸控制回路,变压器本体CT回路检查,变压器的气体保护回路,测温回路,压力释放回路,油压速动回路,冷却回路,调压回路,消防系统等调试 送电试运行,变压器各项试验符合规范后,送电前应组织对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变压器绝缘值符合规程规定,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全压冲击合闸, 变压器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无异常情况;依照规程应进行3-5次全压冲击合闸,并无异常情况,冲击过程中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变压器带电后,检查油系统不应有渗油现象;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详细记录;变压器持续运行前,应核对相位;变压器空载运行24小时,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变压器调试每个部分都不能遗漏,每个部分都要通过检测,才能确保电力施工完全完成。 五、验收 变压器开始带电起,24h后无异常情况,应办理验收手续。验收时,应移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a)变更设计证明; b)产品说明书、试验报告牟、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c)安装检查及调整记录。 六、结论 电力施工的核心环节就是变压器安装调试,变压器的能否正常工作取决于变压器安装时的工艺及调试质量。电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电力企业需要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设备的安装流程进行操作。在安装之前,要进行电力变压器安装准备,变压器二次搬运。变压器安装过程包括固定变压器、注入液体、附件安装等。变压器调试分为很多个部分,包括一次设备调试,二次设备调试,送电试运行等。调试完以后进行验收。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摘 要:要使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功能,就离不开对质量标准的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受到材料设备、施工方式、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要做好质量控制,就必须在施工前期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以及施工完成之后的工程验收等全过程把控,让施工过程与施工所用材料、设备都合乎质量标准,细化施工工序,让每一步都能有效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 关键词:电力设备;施工;质量控制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城市化和农村边远地区的现代化推进,包括电力设备在内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电力工程属于持久性工程,设备安装是工程项目实体形成的主要过程。近年来,面对市场需求的加大以及质量要求的提高,各施工企业必须认清做好质量管控的重要性,发现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促进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1 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材料设备的影响 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的材料很多,包括电缆、钢管、玻璃和水泥等。材料购买需按工程设计要求来采购,材料型号和质量都要确保合格,这就需要对供应厂家严格挑选,必须采购正规厂家的产品。电力工程所用设备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将要进行安装的电力设备。电力设备通常价格昂贵,需谨慎、集中购买[1]。电力工程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2 施工方式的影响 施工方式主要是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设计方案、施工流程和工程调试手段等,这些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施工图纸必须按照施工地点和电力设备安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从整体上考虑工程方案、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等多方面的质量要求和经济效益。 1.3 施工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也不例外。电力设备容易受到周边空气湿度、风力、温度和地形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施工进度和设备运行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地点的实际环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再来制订施工方案。 1.4 施工人员素质的影响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会涉及到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等,他们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操作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要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务必配备专业的高素质人员进行相关管理和技术施工工作。 2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施工前的准备措施 (1)建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开始之前,项目部门应当制订专门的施工人员的专业编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判,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未雨绸缪的施工准备可以让工程顺利开工,不至于出现过多不可控的因素而影响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2)择优选择施工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在人员配备上,要依据工程设计所需的技术标准,择优选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增强质量控制意识,提高施工技术。要不断灌输质量第一、预防控制的思想,时刻把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定期在技术上和思想上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积极鼓励施工技术创新,对于能够促进施工质量提升和工期速度提升的创新给予一定的奖励。 (3)对施工材料设备进行质量监控。施工企业要选派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兼优的人员进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并针对工程要求进行专业培训。采购人员要对供货商要谨慎审查,包括材料和设备的生产许可、质量认证等指标的辨识,还要对市场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在多家对比之后选则信誉异、价格较低、质量过硬的供货商。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的材料和设备检验人员对样品进行科学检验,确保施工准备的材料和设备质量合乎设计要求[2]。 2.2 施工中的质量监管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质量,务必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企业要针对设备安装工程指定相应的施工操作规范章程,施工人员务必严格安规操作,不可麻木大意、偷工减料;要践行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的同时,对技术创新也要及时给与奖励,鼓励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2)制定项目监管制度。要确保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除了充足的物质准备和技术、思想方面的准备之外,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工程项目部可以在企业内部派选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来担任监管人物,也可委托专业的监理公司来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违反设计要求的施工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做好整改,对于较为严重或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要在整个施工队伍中做出相应的警示。 3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设计面非常繁杂,从设计规划、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选购及它们的利用效率、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施工方法的选择,都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的质量少有瑕疵或施工人员稍有懈怠,都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做好质量管控,待项目竣工之后再来进行针对性检修,必将耗费非常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对周边电网的运行造成影响,既不利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也会影响社会和谐。正因如此,做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浅谈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管理 摘 要:加强对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管理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对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管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在分析全过程造价管理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其在电力工程造。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 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将运营成本控制纳入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及时把运营成本变化反馈到管理决策中,避免在预算紧张的时候,出现建设单位故意压低建设成本的现象,致使工程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大幅增加,使得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在此过程中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够让决策人员、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角度分析成本与造价问题,进而达到了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最低值。 1 全过程造价管理概念 全过程造价管理主要就是从项目长远经济效益出发,对项目规划、设计、购置、制造、安装、运行、更新、维修直到报废的全过程予以充分考虑,是全过程造价最低的一种管理方法与理念。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一种新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大力推广,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就是从项目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全面分析项目造价管理,在传统全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加设项目运营、扩建、拆除等费用计算。针对电力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而言,主要是从功能寿命、经济寿命、物理寿命、法律寿命角度考虑。大部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对经济寿命的管控。全过程造价公式为:L=N+R,其中L表示全过程造价;N表示一次性投资费用,主要包括收购、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等筹建费用,以及借贷、利息等筹资费用;R表示经常发生费用,主要包括建筑使用期内的操作管理费用,设备与设施的维修、更换费用,功能使用费用等等。 2 全过程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1 投资阶段与设计阶段。一直以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工程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将造价控制重点放在了施工阶段,导致工程造价管理相对被动,以致于无法合理、科学的落实造价管理工作。所以,要想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要重视工程建设前期的造价管理。首先,进一步完善实施设计方案招标或者方案竞选。在电力工程建设中,通过设计招标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竞争,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案,进而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与先进性;与此同时,开展设计招标活动,还可以促进项目建设投资有效控制工作的展开,极大的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设计费用,借助设计招标评定出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结构合理、满足项目技能环保要求的设计方案,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实行限额设计。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通过限额设计的实行,能够有效改进设计单位的管理工作,将整个项目按照设施部位或者功能差异分成若干的单元,之后根据限定额度对设计方案予以选择,最大限度的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真正做到投资少、收益高。 2.2 增强工程全员造价意识。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任务不仅仅是相关造价人员的责任,还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所以,为了能达到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在电力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造价培训,能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电力工程造价中,提高他们控制造价的意识,进而保障施工技术和造价之间能更加科学和合理。另外,相关的造价人员应对自身进行进一步培训,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保证造价控制能实事求是。 2.3 施工阶段。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益的关键所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电力工程施工阶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造价管理:一是,完善工程招投标工作。在编制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内容严谨、准确、完整,并且保证招标条件符合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公平、合理的原则;合理确定招标控制价,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标准;对评标制度与评标程序予以严格规定,并且严格按照规定展开工作;在中标之后签订合同的时候,需要确保合同条款细致、严谨,为施工的有序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甲供材料、设备投资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甲供材料与设备而言,一定要以大渠道供货为主,以市场自行采购为辅。在市场自行采购中,需要由主管工程的机关、工程指挥部一同参与,通过实际调研,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针对大型设备而言,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购买,在制定合同条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产品质量等级与供求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在材料、设备进场的时候,进行质量检验,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予以拒收,以此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三是,重视设计变更管理。设立统一的设计变更管理机制,对设计变更签证审批程序予以严格控制,避免出现违规变更的情况。四是,做好工程审计。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加强项目的全程审计,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以此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4 造价信息动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是否有效,起到决定作用就是造价信息动态系统是否全面。虽然我国已在大力发展相关技术,但在造价信息系统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系统中对造价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及表单尚未做到固化。所以,为了能真正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相关的造价人员必须要积极收集相关信息,如电网设备及材料等价格信息和相关收费标准。另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管理的水平,做好电力工程施工造价成本的分析工作,进而能为以后的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数据。 2.5 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来施工,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和安全;同时,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另外,还需要对合同加强管理,承包工程的双方需要切实履行合同中各自的义务,对于可能造成工程造价提高的因素,应积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解决。在签订合同时,应将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考虑进去,并且明确规定设计变更及索赔等相关问题,避免发生合同纠纷事件,从而影响最终的结算。由于我国各地政府之间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在进行征地时,其费用标准也不同,最终会造成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场地征用和清理时,其费用一直是居高不下,致使工程造价上涨,也为工程投资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相关的电力企业应积极与政府沟通,并通过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缩小成本目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进而可以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一种新型造价管理方法,主要就是在全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先进价值理论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逐步推广,将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并且有效提高了力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电力设备。变压器的安装质量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对变压器的安装质量要有足够的重视。文章针对10kV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变压器的安装施工技术有所完善,进而为电力系统的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电力系统;电力设备;电能损耗 变压器能够减少电网能量的损耗,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电力变压器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变压器的升、降压能够保证电能的安全、顺利的输送。升压变压器能够有效地减少输电线路上电能的损耗并完成高压输电。降压变压器能够在电能送达用户端之前调节适合用户使用的低电压,可以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电力变压器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设施。所以为了电网的稳定运行,建设电力系统时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不断完善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技术,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1 电力变压器施工准备 准备好电力变压器的施工设计图纸,办理好施工手续,完成审批资料的审核,确认电力变压器的性能参数、规格型号等技术指标以及完成整体安装所需的必备条件。确认变压器的规格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所用的设备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检验必须合格才能使用。对设备的技术数据、制造商、额定参数等都需要明确掌握,根据这些信息选择适宜的施工材料,在对10kV电力变压器进行施工安装时,调和漆、防锈漆等材料必须出厂检验合格,这些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材料的好坏也影响着施工质量。另外,变压室的墙壁和屋顶必须做好防水工作,若出现渗漏现象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地面需保持平整,有利于施工和美观。配套的一些基础设施也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对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做相应的处理,对于通风口、栏杆等防护性设施进行完善等。变压器的开箱验收也是保证按照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变压器与设备资料无偏差并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主体设备及其零部件完好,有完整的权威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以上这些条件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待以上事宜都准备完成后方可进行施工。 2 电力变压器施工注意事项 电力变压器台架的安装主要包括安装变压器、熔断器及熔断开关、避雷器等,安装过程中要对倾斜度严格进行控制。电力变压器低压综合配电柜是确保用电安全性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设施,低压综合配电柜的容量要符合电力变压器的需求,在10kV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低压综合配电柜在农村电网改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安装低压综合配电柜时,要将诱发短路的因素降到最低,保证电缆连接准确,布放设置防水弯,保证良好的接地。 熔断器是电力系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器件,在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端以及低压端都需要安装熔断器,高压侧熔断器安装时对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有一定的要求,需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电力系统存在着受雷电灾害的风险,当电力变压器受到雷击时,雷电所产生的电能由于接地电阻过大不能及时地导入大地,极容易损坏电力系统设备。由于避雷器的损坏或者电压降较高容易导致变压器损毁,进而给电力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在安装接地设施时要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在避雷器的安装过程中,应一端连接大地,另一端与输电线路相连,保证电力系统遭受雷击时将高电压及时导入大地,减少或避免电力系统遭到破坏。在多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中,10kV电力系统覆盖的供电面积比较大,线路比较长,变压器数量也比较多,直接对各种不同的用户供电。10kV电网主要以架空的方式布放线路,没有遮挡和避雷线,在雷雨季节容易遭受雷击损坏变压器,影响供电安全,因此防雷保护工作需要加强,通过降低接地电阻可以减小或避免雷击所造成的破坏。 电力变压器是比较贵重的电力系统元件,它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保障电力变压器正常工作。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能够通过电压、传输功率、电流等转换满足供电要求。电网的不断发展进步对电力变压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电力变压器的选择和安装方面要引起重视。以往我们在选择电力变压器时缺少科学合理的分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电能损失。电力变压器的容量选择应参考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条件,合理地进行配置,容量太大或太小都会造成电能的损失,甚至使变压器损坏。 3 电力变压器施工技术规范 变压器应带有出厂标牌,标牌上应明确说明制造厂商、额定容量、额定电压、电流、阻抗等技术数据,与设计要求相符,附件及技术文件齐全。型钢应崭新无锈蚀并符合设计要求。镀锌螺栓需配备相应的平垫圈及弹簧垫。蛇皮管、电焊条、防锈漆、调和漆以及变压器油等施工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带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搬运吊装机具的准备:汽车吊、吊镇、道木、钢丝绳等。安装机具的准备:台钻、砂轮、电焊机、气焊工具、电锤等。测试工具的准备:钢卷尺、钢板尺、水平尺、线坠、万用表等。施工资料的准备施工图及技术资料准备齐全。土建工程及变压器轨道完成施工,标高、尺寸、结构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变压器本体外观及绝缘器件检查无损伤及变形,油箱封闭良好,无漏油、渗油现象。变压器二次搬运应由起重工配合完成,利用汽车吊吊装,用汽车运输时必须稳固固定,平稳行车减少震动。变压器吊装和搬运时,为避免使其损伤,应用木箱或纸箱将高低压瓷瓶保护起来。变压器就位后用道木搭设临时轨道,然后拉入室内合适的位置。变压器的安装应采取必要的抗地震措施,电压切换装置分接点连线应正确连接并且牢固,电压切换装置的传动机构应有足够的润滑油。布放变压器的一、二次联线、接地线、控制线时,不可使变压器套管直接承受应力,变压器工作零线应用绝缘导线并与中性点接地线分别敷设。变压器试运行前必须由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检查交接试验材料是否齐全,变压器本体及附件是否整洁无缺损,引线位置是否正确且接地良好,通风以及消防设施是否完备,指示标牌是否正确全面等,确认符合试运行条件后才可以投入运行。 电力变压器的施工安装应遵循国家相关规范,调试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电力变压器的试验调整和检查结果,应符合相关施工规范的规定。变压器的安装应满足安装位置、注油量以及油号正确,油箱无渗漏,变压器轮牢固,防震设施可靠,变压器表面油漆完整且清洁等条件。变压器与线路应连接紧密,螺栓的锁紧装置完善,瓷套管不能受外力作用,接地装置稳固牢靠。变压器与附件连接的导线应有保护套管和接线盒,需固定牢靠。通向变压器的母线和支架应便于拆卸,利于检修工作的进行。变压器与附件外壳以及其他非带电金属部件应可靠接地,并符合相关接地要求。变压器门应设置门锁,非专业安装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随便入内。变压器高低压瓷套管应采取防砸、防碰撞措施进行保护。变压器日常要保持清洁干净,避免油漆面有碰撞损伤。工作人员在变压器上方作业时,不得随意蹬踩变压器,应配带工具袋,防止工具和施工材料掉下砸坏、损伤变压器。在变压器上方进行电气焊作业时,需要对变压器进行全面的保护,防止焊渣掉落损伤设备。如果发现变压器有漏油、渗油的现象应及时处理,同时要避免油面太低,潮气的侵入会降低线圈的绝缘程度。 对于电力变压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预防,否则会影响变压器的使用质量,如器件焊渣和锈迹没有清理干净,器身表面刷漆不均匀,防震装置安装不够牢固,零线和中性点接地线没有分开敷设等,应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和施工设计进行施工,避免由于施工质量导致变压器工作异常,对电力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用户终端,分布比较广泛,数量也很多,每个变压器的负荷和运行状态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会使电力系统的电能损耗比较大,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经济性。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压器能否节能逐渐受人们所关注,目前一些新型的变压器在性能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另外适当地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效率也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电能损耗。 4 结语 10kV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对施工过程是细节要全面把握,需要多项工作配合完成,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合理的安装位置、标准的技术规范、良好的维修保养都是施工技术的体现,也有利于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其稳定持久、高效可靠的作用,满足不同用户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探讨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公司,辽宁 铁岭 112000) 摘 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提升,对于设备安装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于不同的电力设备具有不同的安装规则和要求,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关系着电力设备的使用情况。因此本文对电力设备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质量管理问题。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管理 0 引言 电力系统对于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生活水平和生产生活的发展,电力设备的使用愈加广泛和普及。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子系统的有效运行以及用户的用电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其进行分析。 1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施工人员的素质 电力设备安装中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有诸多,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施工管理人员,二是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与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电力设备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1.2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电力设备安装设计的施工材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具有种类繁杂、用量大的特点,每一种施工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安装关系着整个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电力设备包括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机械设备以及需要进行安装的电力设备,其中机械设备作为电力设备安装中的辅助工具,其自身的使用性能、操作的特点以及生产工艺等都需要符合电力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电力设备则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整体质量,对于施工工程而言,如果电力设备质量不过关,则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法保证生产和生活正常的供电需求。可以看出,施工材料和电力设备的质量对于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 1.3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指的是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对人财物的组织、对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试手段等,施工方法贯穿施工中的整个过程,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施工项目的完成、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工程在施工方法的制定中,首先要从本次电力设备安装施工的要求和目标出发,对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考虑施工方法的适当性、技术科学性,还要做到经济合理,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1.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管理环境等,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气候的变化上,例如温度、湿度等,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等也具有复杂变化性。因此在具体的安装施工中,对当地的环境因素进行考量,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施工准备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准备阶段的管理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 (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并指出相应预案,做好质量控制工作;(2)健全培训制度。首先,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培训中注重让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提升服务意识和预防意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注重对施工问题的解决,提升施工工程的综合效益;另外,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对施工出现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及时的普及,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3)保证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在对施工材料和电力设备进行选择中,要加强对生产厂家的调查,对供货厂家的社会信誉、资金力量以及产品的质量认可、价格进行调查,货比三家,选择适合电力设备工程施工要求的,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并在购货后注重对使用情况的反馈和记录。 2.2 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过程是对施工设计进行实践的过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最终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难以更改的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不仅要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控制,还要对施工具体环节和进度进行控制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技术管理因素。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做好技术管理工作,首先应该推动技术革新,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对新技术的应用;另外,引进技术管理人才,或者提升现有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保证相关技术问题的有效解决。最后,按照施工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并根据施工工程的特点,制定高质量的实施计划;(2)建立和完善项目监理制度。为了更好的保证电力设备的安装质量,应该委托监理公司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理。对工程的施工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监理,保证其符合国家规定、行业规定。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要求其整改。 2.3 竣工验收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指的是电力设备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着工程建设全面评价是否能够成功,也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投入使用。在这个阶段应该加强对施工中资料的收集,保证有效的评价。并在验收中注重对施工问题的总结,为以后工程建设提供案例。 3 结束语 我国电力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加大,对电力设备安装的质量的要求有所提升。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想保证竞争优势,就需要提升安装质量。注重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的考虑,并注重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以及竣工验收各阶段的质量管理,从而保证电力设备安装质量。 作者简介:崔晓轩(1986-),男,辽宁锦州人,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公司,研究方向:锅炉本体设备安装及检修。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性提高,电力安装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越发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土建施工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两者之间内部的关系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分别从设计准备、主体结构施工,安装、装修不同阶段内的配合技术加以说明。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 0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推进下,建筑行业得以长足发展,行业内技术水平得以持续提升,建筑施工效率不断提升。其中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与制约,这两个部分的技术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施工效率。因此针对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加速工程施工速度,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建筑行业内相关专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与创新。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间的关联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相对应电力安装工程而言,土建施工的显著特点在于具有自身特定的施工专业,属于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因此在具体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区别,进行针对性施工处理。由于土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建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施工,对于所涉及到的电力工程安装相关项目分别作出考虑,包括电力设备安装位置的预估、机电安装、电缆线路设置等不同方面[1]。电缆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两者均为独立的专业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与此同时,双方具有互相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因此必须对双方进行充分的考量,展开配合施工,进而为建筑工程的整体性提供保证。 2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由于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两者时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关联性,因此需要配合施工技术进行讨论,分别从设计准备、主体机构施工、安装、装修四个不同阶段作为切入点,对配合技术展开针对性的细化分析。 2.1 设计准备阶段配合施工技术 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完整性,在设计阶段中,负责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双方人员应当进行沟通,探讨技术配合问题,并向对方提出自身所需要求,为工程的顺利展开做好充足准备。突降施工正式开始前,电力工程安装人员需要配合土建施工人员要求,就建筑施工图纸,共同作出探讨和审核,针对可能造成冲突的设计环节,及时通知对方,尽快作出整改,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引发两个项目之间的技术性矛盾。同时,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必须对土建施工设计图纸有详细了解,熟知土建施工方式、进程等信息,尤其关注对电力工程安装产生影响的项目,防止在土建施工对电力工程安装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土建施工正式开始之前,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应当完成电力管路的预埋、配件等准备工作。 2.2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配合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从土建施工期开始,要求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按照土建混凝土浇筑的进程和施工进展,逐一实施相对应的电气设备预埋工作[2]。这一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在土建结构模板完成搭建步骤后,重点把握防线工作,明确预埋安装位置、电气设备安装位置,按照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对电气设备中的开关面板、灯盒、配电箱等电力装置预埋防线、预留孔洞处理。其次在土建施工张的底筋、沉梁铺设后,铺设电力相关管道通路,固定预埋件安装位置,包括穿梁线路、排水预埋线路等。第三,在土建施工中的封模开始前,需要对已经完成的施工步骤进行审核,及时整改补救存在质量问题的位置后,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与土建施工人员交接。其中,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对工程进行进一步审核,尤其是钢筋工程,防止钢筋出现外漏、生锈等问题,以免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性。检查确认无误后,土建施工人员可以展开混凝土浇灌等下阶段施工步骤。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时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内容复杂,技术难度性极高,需双方技术人员重点把控,密切配合。 2.3 安装阶段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人员务必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对变电站接地网步骤进行监督。由于施工工艺与原材料均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为防止原材料出现变化,应当对其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电气安装以及接地电阻的安全性。在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与电力安装工程安装人员的协同下,共同为电气设备、连接接地网工作提供技术条件保障。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满足双方共同需求的情况出现,应当及时整顿改造,充分发挥出监督作用。此外,对于电缆孔、电缆固定铁件的精准性,应当加强在电缆相关技术领域的控制力度,保证施工安全规范。 2.4 装修阶段配合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室内装修阶段同样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要求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双方展开技术配合。由于内部装修对室内墙体所造成的影响范围最为广泛,为保证内饰层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应当针对墙体破损的区域及时修补[3]。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应当在土建施工墙体抹灰之前确定电气安装位置,及时查看预留孔的位置是否受到抹灰干扰,并在检测符合安全规范后,投入使用。同时室内涂料、喷浆等装修步骤结束后,实施电气设备安装时,需要保护土建施工成果,防止对墙体造成严重的损坏,并确保电气设备不受污染。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涉及面积极为广泛,对于技术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极高,在复杂的建筑工程内,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互相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要从建筑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入手,展开密切的技技术配合,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率。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及问题处理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地增加,为人们提供更可靠的用电环境。其中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运行以及电力工程扩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证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质量,才能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问题处理 前言 在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也存在很多不可预见因素,如果在施工中不注意,都可能会给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针对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从而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质量,促进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有序进行。 一、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施工存在的问题 电力变压器在安装的过程中,应保证施工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施工,确保施工人员以及变压器设备的施工安全[1]。而且,安全施工是电力变压器安装的核心,应渗透到各个施工环节中以及各个设备的施工中。然而,就当前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差,再加上为了节省安装时间,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操作进行施工,,使得电力变压器施工中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引发电力变压器施工安全事故。此外,电力变压器在施工完成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加电试验,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因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撤离现场危险区域而引发电力安全问题。 (二)质量施工存在的问题 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质量主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应注重各个施工环节的规范性,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质量[2]。电力变压器施工质量关乎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如,在对变电箱、变压器设备、储油柜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发现,电力变压器的细节性施工问题还未能有效地解决,从而导致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不达标,如果强行投入到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话,势必会造成电力变压器的损坏甚至损毁,可见,在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需要重点注意施工的质量。 二、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安全施工问题的处理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电力变压器在安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因施工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而引发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安全问题,对此,必须做好安全处理措施[3]。首先,应保证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方案中各个流程的合理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而且,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监督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安全监督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及时有效地发现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切实有效地保证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安全。再次,应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这样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中及时地发现施工安全风险,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当然,这些安全风险因素,应及时进行上报,便于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管理部门等相关负责人结合电力变压器安装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从而保证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质量施工问题的处理措施 除了要重视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安全之外,还应重视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质量。当前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问题屡屡发生,不仅造成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也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此,必须做好相关的质量施工问题处理工作[4]。首先,施工管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方案,尤其是施工方案中涉及到的各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环节以及施工技术等,通过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巧、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电力变压器施工的质量。其次,应建立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审核制度,针对施工质量不达标的问题,需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实施责任制管理,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从而促进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尤其是在电力变压器施工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工作,为电力变压器的施工顺利投运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通过本文对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以及问题处理的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存在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质量。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相互影响,在施工中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文章就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探讨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配合施工的重要性,并分析两者具体的配合技术,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项目、电力工程安装项目都是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设项目,只有确保这两个项目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为社会创造安全耐用的工程项目。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互影响,必须相互配合施工,避免由于某一工种出现错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以及施工质量问题,从而为建筑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之间的联系 就土建施工本身的特点而言,土建施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具有自身的施工专业,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具体要求具体实施。建筑工程中的电力工程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对电力工程的安装而言,其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这就要求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考虑电力工程安装相关问题,包括电缆埋设、电力设备安装位置预留、机电安装等等。总之,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都具有自身的专业技术特点,但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制约,需要相互配合施工,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 建筑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安装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项目之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电力安装较为复杂,涉及到土木建设、建筑排水、电力设施等方面,如果施工过程忽略了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就会对其他的工种施工造成影响,也影响整体施工质量。有时这种不良影响在短时间没有明显的体现,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某建筑工程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只考虑到建筑土体建构协调性等问题,忽略了电力工程安装问题,导致建筑电力电缆敷设与土建工程发生矛盾,这一看似很小的问题导致土建施工返工,不仅延误了施工工期,还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给予充分重视,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实施,为施工质量、工期、成本控制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3 实际案例分析 某现代化小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50亩,共有60栋建筑,包括52栋别墅、8栋20层住宅,总建筑面积88 000m2。小区绿化面积为45%,楼与楼之间有道路、草坪、停车位、小广场,中心位置还有两个人工湖。该小区是新城规划区的重点项目,对建设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土建和电气安装两大部分,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小区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由配电网引来380/220 V三相四线电源,引至住宅首层总配电箱,再引至各用电点。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进户处零线重复接地,并设置有专用PE线,接地电阻在4 Ω以内。为取得较好的效果,将土建施工和电气安装技术相配合,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最终取得较好效果。 4 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应用 4.1 准备阶段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土建施工项目设计人员就应该与电力工程设计人员紧密的配合,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向土建设计人员提出自身设计要求。在土建施工前,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需要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及时展开沟通,协同起来对建筑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审核,避免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存在冲突,若存在冲突则应及时通知有关设计人员进行修正。另外,电力工程安装人员需要认真研究土建施工图纸,掌握土建施工进度、施工方式等,对于与电力工程安装具有联系的土建项目更需给予特别注意,保证土建施工方案不会对电力工程安装造成影响。另外,在土建施工前,电力工程安装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电力管道的预埋、配件、预埋件等的准备工作。 4.2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主要是土建施工开始阶段,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土建混凝土浇筑进度以及土建施工进度,逐步开展相关电力预埋件的安装。具体电力工程预埋件安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土建结构模板搭设完成后,关键施工在于放线,确定相关预埋件安装位置、电气设备安装位置,并根据电力工程设计图纸中开关面板、灯盒、配电箱、排水管道等位置展开放线,合理预留孔洞。②底筋以及沉梁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管道的铺设工作,并对预埋件安装位置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另外,这个阶段还需要完成相关穿梁线路管道、排水预埋管道的铺设。③在封模前,应该对上诉两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相关预埋件铺设质量,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的提出科学补救措施,实施补救后方能与土建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交接。交接过程中,土建施工人员需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对于钢筋工程等,避免其发生外漏、生锈等问题,只有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后才能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土建施工中人工孔桩照片,如图1所示。 4.3 电力工程安装阶段 在电力工程安装期间,土建施工需予以配合,在土建墙体防水施工前完成电气设备的安装,避免电力工程安装对墙体防水层造成损坏,避免建筑物发生渗漏问题。另外,对于穿墙电缆的铺设布局方面需确保其连续性、一次性,避免发生返工现象,如果土建施工存在返工现象,就会增加建筑防水工作的难度,所以在施工中,由土建施工人员在施工图纸上标明穿墙孔洞的位置,避免遗漏。 4.4 智能化电气施工 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前,要求电气施工单位对电气施工图纸进行熟悉,并对土建方面的图纸以及施工安排有所了解,将电气施工图纸与土建施工图纸认真对比,找出两方施工的交叉点,并与土建单位商量合作时间,以免出现问题或耽误建筑施工工期。换言之,应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科学的安排电气施工进度。另外,在实际的电气施工中,常常会遇到界定强弱电的困扰,因此,在施工前就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查,找出问题所在,及时通知有关单位部门加以改正。对于图纸中相应要求,应及时完善接地措施。若需展开接地装置安装,应将之和底筋进行焊接,同时利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记,若条件允许,在施工中应对沟槽予以充分使用,优先完成接地干线工作。电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内容,施工前需确定电梯尺寸及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而土建人员对于不同建筑物,应根据相应要求展开电梯设备、井道尺寸的设计工作。 5 结 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涉及专业广、质量要求高的复杂工程,土建施工、电力安装施工都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两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施工,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加强两个工种之间的配合施工,有利于施工组织工作,对施工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力施工安装论文:电力安装施工的管理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投入建设使用,但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关系到这类公司的发展壮大以及是否能担当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用电规模的主角。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满足业主方的需求,需要提升其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安装;施工管理;问题 引言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推广使用,电力安装公司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中国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保障电力安装工作的开发和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电力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1 施工前合同管理 施工单位在接到顾客的投标文件之后,根据客户要求并结合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对合同进 行评审,核实工程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工程量变更及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支出,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机械设备的使用,材料供应,劳动力调配和工期目标等诸方面进行合理评价,正确合理地编制施工图预算。 2 电力安装施工项目管理 电力安装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公司在进行每一个电力安装施工项目时都要适宜地配备劳动力、材料、设备、技术、资金,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协调、搭配并发挥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低成本完成工程项目。由于项目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这种协调、配备是应项目而生,不是单一的、重复的过程. 而是多变的具体过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对项目的各生产要素即人、机、料、法、环的配置与组合要不断地调整, 优化配置与组合, 使要素合理流动, 避免窝工与材料浪费,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施工中合理地使用资金、材料、设备以及劳动力。 3 电力安装管理的作用 电力安装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公司在进行每一个电力安装施工项目时都要适宜地配备劳动力、材料、设备、技术、资金,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协调、搭配并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机制不适应市场发展。项目描述包括项目目标、工作范围以及项目完成技术等。每次,在具体施工前要检验电力施工中的设备及材料,确保所用设备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这样能够使得项目经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且企业必须赋予项目经理实现职责的许可权。况且,质量因素从决策阶段到建设完成的整个过程中都始终存在,因此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工程项目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工程就必须谈质量,没有质量的工程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应根据电力安装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培训主要包括业务技能的培训、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培训、团队技能的培训。再次,团队技能培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低成本完成工程项目。 由于项目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这种协调、配备是应项目而生,不是单一的、重复的过程。而是多变的具体过程。在如今的社会中,社会在不断进步,而科技也在不断进度,因此,团队成员要不断地进行先进的培训,才能更好的适应其工作。 4 安装项目技术与管理 4.1项目技术 电力安装项目是在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的严格控制下完成的,技术管理的作用不容忽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人员、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公司技术水平,贯彻技术政策、研究技术规律,以技术保工程质量, 使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 4.2项目技术管理 在具体安装施工中, 技术管理工作应注意的方面有: 技术基础工作; 技术标准、规程、制度; 施工技术工艺管理;技术试验、核定、检查:技术开发管理。如培训、革新、改造、建议, 同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安装施工技术负责人应管好几个环节:图纸学习与会审, 技术交底, 材料、设备、检验。项目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资料管理,技术制度的制定, 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的编制等。 5 电力安装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偏差的大小以及偏差出现的地方不同对工期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判断时,可以通过网络图中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来进行。检查自检工作的组织和程序是否规范、考核内容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达标投产的要求,以及自检整改和生产运行情况。目前我国电力调试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都比较高。在这种高素质技术人才集中的企业,扁平化的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是非常适应的。 资金收入方面,在时间上、数量上有总体意识,为资金筹措及安排资金使用提供依据。电力安装企业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电力体制的改革,负担沉重的电力安装企业必须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用听、看、闻、查等方法对机组运行状况进行判别,及时发现故障及隐患,力争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损失。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项目简介或概览、如何组织项目的描述、用于项目的管理和技术过程,描写所要完成的工作的部分、进度信息和预算信息。在电力安装项目管理中,劳动力的管理尤其重要,因为劳动力掌握安装技术,运用工器具完成安装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各种形式对企业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调配和运用。 6 电力安装工程安全措施 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进入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一个教育―个,无论是老职工。还是新学员,都要进行安全考核.合格后方能发放本项目部上岗证进入工地施工。为增强安全监察人员的责任.坚持每周各专业的安全学习活动. 让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学习事故案例.使每个职工始终牢记安全、保证安全,使施工组织顺利进行。对项目部组织的每月安全大检查及例行检查.查到的问题及事故隐患.不仅要对责任单位进行批评、通报,对专业安全监察人员也要追究责任.进行通报批评,严格执行安全“四不放过”原则,以增强安全监察人员日常的监察力度。 7 电力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在电气安装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案施工,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监督。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发现图纸、施工方案中在施上方法及工艺上有问题要及时变更、调整。隐蔽工程、重大设备的吊芯检查等实行质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现场共同检查会签。否则施工人员不得掩埋、遮盖。施工用的电工仪表及试验仪器要定期校验。保证其精确性。凡应校验、检验、试验、调试的电气装置均应经过电气试验,并提交试验报告。试验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8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并且周期也较长。在电力安装过程中节约能源也是非常必要的,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求各个行业都要能够与时俱进,在完善自我中提升价值和竞争力。电力,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行业,更应该对运作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完善。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论文 1安装过程的影响因素 1.1人员素质 在对电力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主要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是工程中的操作人员,他们的素质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应提升其素质。 1.2材料和设备 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较多,比如水泥、电缆和钢管等,应依据施工设计图中的相关要求购买,确保材料的质量,并对供货厂家进行筛选。如果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外,施工机械和需要安装的各种电力设备的成本较高,在选购时一定要采用集中购买的方式,谨慎选购。施工机械设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要确保施工机械与电力施工相关要求相符。 1.3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是工程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施工方案会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等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状况,对技术、组织、管理和操作等加以分析,在综合考虑后制订施工方案,确保其具有经济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和减少成本。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应对施工工艺进行设计,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时,将工程质量作为重要目的,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1.4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包括技术环境、管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劳动环境等。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比如湿度、温度等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的具体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2解决措施 2.1施工人员方面的措施 2.1.1提升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因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而导致的质量问题较多,因此,必须提升其质量意识,具体可从以下5方面入手: ①施工人员在工作中要将工程质量作为核心,即使因经济等条件不足也不能影响工程质量; ②施工人员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地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因为出现质量问题后的维修和调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③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将用户的基本需要作为核心,满足客户的要求;④施工人员不应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评价设备的安装质量,要结合用户的反馈资料和相关数据判断,施工人员要有数据参照的相关意识;⑤施工人员要有全局意识,保证电力设备良好的整体质量。 2.1.2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言,要具备专业能力,能有效执行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质量检查等工作;对于生产人员而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能按照质量标准和相关操作规程操作;对于服务人员而言,要将技术和生活服务工作做好,确保工作质量,从而间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2.2材料和设备方面的措施 材料和设备方面的措施包括以下2方面的内容: ①为了保证采购质量,应提升采购人员的素质。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采购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从当前情况看,由于受到金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的影响,很多采购员与供应商勾结,进而影响了设备质量。因此,要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筛选,采购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可依据电力系统的具体需求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此外,还要确保采购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要坚持“为企业和人们负责”的宗旨,采购质量良好的设备,避免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 ②保证货源信息的充足,做到货比三家。为了确保设备的供应和货源的通畅性,采购人员要对同类设备的各个厂家的信息进行对比,比如对采购价格与产品质量、规格等之间的对比,从而选择价格低且质量有保障的厂家。同时,因生产厂家与设备安装场所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需要考虑交通运输条件。只有确保交通的便利性,才能节省运输的相关成本。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力设备市场中有很多产品,生产厂家的制造技术参差不齐,采购人员必须掌握设备的供应厂家的详细信息,并对同类产品做好对比,合理选择供应厂家,并压低价格。 2.3施工方法方面的措施 对于电力设备的相关安装工程而言,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一定要在施工方法方面实行有效的改善措施。施工企业一定要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能及时提取施工中的相关信息,并有效利用施工设备,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科学利用检验技术和检测技术;施工人员要在以往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在第一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工艺;在操作时,要依据施工工艺流程,顺利完成施工工序,现场的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对原来的工艺进行改进;做好考核工作,利用激励机制,确保各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能实现良好的组合,发挥自身的能力;施工企业要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分工和工作职责,结合实际状况确定管理目标,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质量控制目标;企业一定要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汲取教训,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构建管理监督体系并落实,建立监督考核组,包括施工企业中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由监督考核组定期监督施工过程,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4施工环境方面的措施 可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较多,比如湿度、温度等,因此,要利用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施工环境加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自然环境和文物做好保护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施工造成的污染。施工企业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采取科学布置,确保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和秩序化,最终达到文明施工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设备的相关安装工程而言,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存在各种影响因素制约着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按照施工程序操作,依据建设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作者:苏志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横沥供电分局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初探 摘 要 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极为关键,能够使电力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电力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变压器安装情况。开展具体工作时,应依据电力系统情况,使变压器安装正确,将电力系统性能发挥到最大。本文主要分析电力变压器性能及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准备工作,对其安装施工技术进行全面论述,为人们提供优质电力服务。 关键词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 作为电力系统主设备,变压器性能及作用不可忽视。当电力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电能输送依托于电力变压器升、降压。端电压的高压输电通过升压变压器实现,以免输电线路电能损耗过大。电能到达用户端之前,以降压变压器为载体,使电压转变为低电压,供用户使用,为人们提供优质供电服务。其直接关系到电网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因而,应借助相关技术和方法,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提升电网性能及稳定性。 1 电力变压器性能 首先,依托于升压变压器,升高发电机端电压。通过该种方式,控制输送电流,以免输电线路上产生过多能量损失。同时,在不增加导线截面的前提下,实施电能远距离传输。其次,采用降压变压器,将高压转化为低压,使其与用电设备使用要求吻合。输电线路的高电压也转变成了各等级电压,在各类用电负荷中,具备较强的适用性[ 1 ]。 2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准备工作 2.1 前期准备工作 1)开展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工作时,需要将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到位。该环节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及要素有施工图纸、各类施工手续、审批资料等。以此为依托,执行各项审核工作,为后续设备安装奠定良好的基础。 2)正式施工之前,项目负责人和一线施工人员应依据实际安装要求及背景,对变压器型号、性能、参数、结构、特点及相关技术措施等,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确保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 2.2 设备及材料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需要考量的设备种类和技术等很多。熟悉变压器型号,对其有所了解之后,施工初期,依据变压器型号,再次对设计要求具备清晰认识和了解,对各施工设备相关数据等进行全面掌握。施工设备选定过程中,应考量实际工程背景,确保该环节涉及到的相关设备都合格,而且能够满足电力变压器安装要求。电力设备选择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对设备铭牌上的技术数据进行检查,全面掌握制造厂商、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和电流阻抗等各信息。工程实施初期,确保各施工材料齐全。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需要依据具体项目而定。其中,电焊条、调和漆和防锈漆等材料属必需品。选定的电力施工材料,应确保质量合格[ 2 ]。 2.3 施工作业环境 10kV变压器安装分为室内型及户外型。室内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质量受施工环境影响较大。施工中首先应确定变压器安装位置,对屋顶和墙壁做防水处理,墙壁或屋顶无渗漏情况。地面保持平整,基础设施符合变压器安装标准及要求。其次,参照设计施工图纸及要求,将预埋件清理干净,检测接地条件,并预留出孔洞。再次,房屋及防护栏杆、通风口等各类防护性设施质量达标,验收工作结束后,才能安装电力变压器。户外型变压器安装应首先检查现场环境满足变压器使用、安装、检修条件。最后检查电杆组立、变压器台横担、作业平台安装完成,各附件安装等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 2.4 开箱检查变压器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初期,应由专业人员对变压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开箱检查工作中,应注重以下3个方面内容: 1)开箱检查工作切忌盲目,必须参照相应的施工图纸和设备资料。确定变压器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方能开箱。开箱后首先检查零部件、设备等无缺损情况,确保整体安装性能。 2)参考安装说明书,进行开箱检查,检查变压器本体的同时也要对检验合格书等进行查验,为每台设备配置铭牌,并登记,使后期施工检修更加简单。 3)依据具体规章制度,进行检查,以免变压器设备和零部件出现变形、损伤或裂缝情况,提高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质量,实现预期施工目标。 3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 3.1 变压器台架 变压器台架安装工序很多,包括变压器、跌落式熔断器、熔断开关、避雷器和带电夹头安装等。其直接关系10kV电力变压器台架安装施工质量及效果。开展具体工作时,台架变压器安装过程极为讲究。通常情况下,最大容量在两杆之间,而最佳中心间距以2.5m为宜。兼顾倾斜度控制,以免其过大。 3.2 低压JP柜 低压JP柜作用是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保障用电安全。执行具体安装工作时,应对其进行科学应用。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中,其性能尤佳。完成上述工作,能够保障电网时刻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该工作实施中,应注重以下内容:正确安装变压器电缆,加强进出口防护,以免受外界干扰,出现短路情况;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防渗漏性,充分发挥其性能及价值;设备除却应有引线连接作用之外,也需在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将防水弯保留下来;实际安装工作中,开合闸动作应准确;对变压器JP支架柜最佳水平倾斜长度实施严格控制。 3.3 跌落式熔断器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跌落式熔断器属核心环节。将与之相对应的熔断器,安装在电力变压器高压I次侧,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10kV电力变压器在该方面有要求。与地面垂直高度相比,高压侧熔断器应在4.5m以上,各相熔断器水平距离也应超过0.5m。执行具体操作时,需要让熔断器轴线和垂直线形成夹角,并依据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对各相熔断器水平距离进行设定,以发挥熔断器价值,发生熔断现象之后迅速跌落,保证变压器安全。 3.4 接地装置 现如今,我国电网规模逐渐扩大,人们的用电需求也日益增加,对电力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力系统性质决定了其很容易遭受雷电灾害。当雷雨季节来临时,常会对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产生破坏。10kV电力变压器经常受雷电灾害影响。倘若变压器受到雷击,接地电阻超出原有限值,不能够及时将雷电强大电能导入到大地中,很容易损害电力设备。执行接地装置安装工作时,经常会因避雷器损坏或电压降过高,导致烧毁变压器,使电力系统也遭受严重损失。因而,接地装置安装过程中,应依据实际项目背景及安装要求,对接地电阻进行科学设定,确保其适用性,而且需要与相关规定吻合,从而保障供电安全及人身安全。 3.5 避雷器安装 电网系统中,避雷器属于主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以免电网遭受雷电灾害,使其运行过程更加安全、稳定。其安装过程极为讲究,应在输电线路上,对其进行直接安装,另一端连接大地。以该种方式,在大地中导入雷电带来的高电压,以实现电力设备保护。安装避雷器能够避免变电器被烧毁或损坏。同时,将高压避雷器安装在高压熔断器和变压器之间,以免后期频繁维护或检修,实现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目标,达到良好技术及工艺效果。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浅探电力施工中的配线安装要点环节 【摘 要】对于电力施工来说,配线过程就是利用有效技术提升电缆使用率,其中配线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与安全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其技术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电力施工;配线安装;技术要点 0.前言 电力施工的环节比较多,且具有复杂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需要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关注。配线安装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施工时需要对其加以重视,确保安装质量。 1.概述 对于电力施工来说,其过程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之中,很多影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时控制其安装技术,提升施工质量。配线安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质量关系到电力网络稳定性与安全性,所以,需要对其加以重视。配线的这一过程就是结合科学原理,对电缆系统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网络整体,确保其经济性以及合理性与有效性,从而提升电缆利用率[1]。在对配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安装阶段进行有效划分,将各个阶段的具体技术要点确定下来,对于其中的关键步骤技术要点进行控制,利用技术控制的方法提升安装质量,最终确保电力施工的良好质量。通过实践对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控制经验加以丰富,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 2.技术要点环节 (1)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第一,在穿线之前,需要利用清水以及清洗剂等清扫导线管道,防止里面杂物对导线造成污染,在穿线之前,需要封闭管口。第二,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对穿线管中的线缆进行操作,对其颜色进行有效控制[2]。第三,在穿线的时候,管道之中不能存在导线接头。第四,遇到变形缝以及伸缩缝等部位,需要灵活处理,要为导线留出充足伸缩的余量。第五,在遇到接线盒以及开关盒还有插座盒等位置,需要在盒中预留出长度一定的导线,一般在15厘米左右。第六,对于交流回路一致的导线,需要穿到同一个管道中,不管在什么状况下,不能使导线明露出来,利用盖板对箱盒进行封闭,要对盖板螺丝进行紧固。 (2)做好导线连接工作。第一,关于涮锡缠绕。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导线与缠头接触面积以及接触空间的充足,另外,还要保证机械强度与相关标准与要求相符,圈数要在5圈以上。其次,锡的饱满度要与相关标准相符,焊锡质量要有保障,它的表面不能有粗糙或不平的情况,在施工时需要防止夹渣以及虚连情况,保证焊锡的均匀性,也要防止接头部分出现杂物。再次,在涮锡以后马上缠导线,对于所有的部分,都需要利用绝缘层将绝缘工作做好,设置好绝缘层之后,利用黑胶布进行扎紧,保证绝缘效果。另外,在电路之中若是有大量软线与硬线连到了一块,那么需要在施工时进行规范操作,并应控制好施工环境。 第二,对导线进行科学连接。在开展导线套管工作时,一般采用的方式都是压接连接,也就是说,需要从两端的位置将导线插到套管中,在导线都达到了管道1/2的位置时,需要使用压接钳和压模做好压实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其深度需要保证和套管尺寸对应。另外,利用平压的方式对导线和接线柱进行连接,在对单股导线进行连接的时候,需要结合螺丝大小对其开展煨弯操作,确保煨满圈,避免反圈压接,保证压接的牢固性,盘圈的开口要在2mm以内,一根接线柱上面要尽量接一根导线,数量不能超过一根。另外,利用插孔连接方式对导线和连接柱进行连接,结合相关设计以及规范,把导线插到接线插孔之中,对导线线芯要进行牢固压接,如果需要对多芯导线和连线孔进行连接,需要将涮锡拧紧之后插入,如果导线线芯比插孔一半还要小,则需要折回操作,之后再插到接线插孔之中。 第三,和电气设备之间进行连接。如果单股铜芯线的截面积小于10mm2,那么在和电气之间进行连接的时候需要利用缠绕式端子。对于多股铜芯线来说,若是其截面积在2.5mm2以内,那么在与电气进行连接时,首先需要把搪锡拧紧或者也可以对端子接续,完成之后再和端子连接。与此同时,若是其截面积在2.5mm2以上,那么除了需要端子连接,在铜鼻子的地方还需要做好搪锡工作,在对其和插接式端子连接以前,要在导线端部位置对搪锡进行压紧。 (3)对线路进行认真检查。对于配线安装来说,为了保证配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要做好线路检查工作。一般情况下,利用绝缘遥测形式对配线安装线路加以检查。对低压照明以及变压线路来说,绝缘遥测基本上选择为500伏,欧姆表量程是1兆欧到500兆欧之间,要对其连接方式进行关注,确保其牢固程度。对于配线安装线路来说,其单位绝缘阻比的最小值为0.5兆欧。高压线路以及动力线路在进行绝缘遥测时,其单位绝缘电阻的最小值为1兆欧。在完成配线之后需要做好复检工作,从而保证线路施工质量。为了保证配线安装的良好质量,一定要对线路进行仔细检查,做好这项工作之后,还需要对穿线安装质量和安装深层次做好检验工作。 另外,需要对其他检验工作加以重视,比如,要对线槽敷设的情况进行检查,保证线槽和建筑表面紧贴,确保其牢固性,保持合理的布局,横平竖直,避免盖板出现翘角的状况,保证接口的整齐,对拐角以及转角还有转弯连接和丁字连接等进行严格操作,防止线槽的内部和外部出现污染状况。对支架以及吊架具体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对支架和掉价进行固定的时候可以利用膨胀螺栓,同时也能够利用万能卡具对线槽加以固定,要对支架和吊架进行合理布置,确保其牢固性以及平整性[3]。对线路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在穿过梁以及墙和楼板的时候,不能将线槽抹死于建筑上,线槽在和电气器具进行连接的时候要保证其严密性,防止出现外露,保证施工的良好质量。对配线安装工作进行检查,能够有效保证电路运行的良好质量,提升安装技术。 3.结语 总之,配线安装是提升电缆施工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抓住各个安装过程,对安装的关键步骤做好技术控制工作,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安装质量,最终确保电力施工的良好质量。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电力安装中安全和节能施工技术要点 [摘 要]电力工程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电力工程由于其施工技术的特殊性,存在一些不完全因素及一些浪费现象。因此当前的电力安装工程要注重节能降耗措施的应用,并在电力安装过程中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工作。 [关键词]电力安装;安全节能;技术要点 前言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电力事业持续发展,在电力安装工作开展中,节能减耗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性环节之一,要注重节能供配电系统、节能设备等的优化利用,要将电力新技能技术工作落到实处,优化利用各种先进的电力技能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电力安装中电力节能技术的应用 1.1 节能型供配电系统的使用 在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中,相关人员要全方位分析该地区用电容量、供电距离、电网运行情况等,选择“科学、合理”的供电电压。具体来说,如果配电电压为6~10kV,10kV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供电系统与有色金属损耗量较小,在选择高压配电电压的时候,相关人员要优先选择10kV。如果用户6kV设备比较多,容量又不小,技术经济指标较好,相关人员要优先选择6kV。如果用户偶尔会用到3kV的电动机,相关人员则要采用专用变压器进行供电,满足用户在用电方面的客观需求。 此外,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大部分电力负荷都属于感性负荷,比如变压器、电动机,这样在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之后,比如并联电容器,可以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的无功功率,其在电网中的流动也会有所减少,降低了电网运行中的电能损耗,属于无功补偿,发挥着重要作用。所安装的无功补偿装置可以优化调整大系统中的电网电压,促使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可以合理调整小系统中的三相不平衡电流,提高电网的运营效益。就变压器来说,在电力运行输送系统过程中,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扮演着关键性角色。由于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各不相同,电力输送电压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如果利用压器调节电压,将会增加电能损耗,必须客观分析变压器特点、性质,加以优化利用,降低其电能损耗。相关人员要优化利用电力节能技术,优化完善变压器设备性能,优优化设置变压器参数,借助变压器,合理调节电压,降低电能损耗,优化调整电力负载,合理调整其运行形式,加强变压器的管理,降低其功率损耗,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顺利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1.2 节能设备的使用 在应用电力节能技术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意识到应用节能设备的重要性,广泛利用变频器。近年来,高压变频调速技术飞速发展,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行业中。就工矿企业来说,大动力设备应用较多,比如水泵、风机,常处于工频状态,需要巧妙利用闸阀动态控制风量与流量,而这会损耗大量的电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变频器,调节变频,完善电机转速的基础上,优化调节对应的风量与流量,电能损耗也较低。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要采用Y型高效电动机,其损耗降低率高达30%,效率提高率达到7%,有1~2年的投资回收期,甚至几个月,要注重节能型照明电器的使用,灯具、电光源、控光器件等照明电器产品要具有较高的效率、安全性等,使用寿命要长,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经济、安全”的工作、生活等环境,提高电能利用率。 1.3 电力安装中采取节能技术措施 首先,电力安装施工人员要精准定位电力设备,尽量在现场附近将其安装,且将降压变电站设置在接近负荷中心,并控制变电站的有效半径在 500 m 以内。其次,也可以依据安装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变电站。如此就可以将电力运输距离有效缩短,从而使得运输中的电压损失得以减少,进而节约电能。再次,将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可以通过提高变压器负载率或电动机负载率以及对供电线路予以合理布局,从而提高功率因数,实现电能节约。最后,电力安装施工人员要避免电源乱接等现象的发生,防止三相负载不平衡情况出现。因为中性点电位如果升高将会造成中性流量过高,从而使中性线的损失增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电力安装施工人员必须确保三相负荷均匀分配,使三相负载的平衡得以实现,进而使节能降耗目标实现。 1.4 改进配电线路水平 可以通过扩大电网中导线的截流水平提高线路水平。一般来说选择满足线路运行要求的最小截面导线界面可以节省投资费用。但是减小导线的界面降低了导线的截流水平,从而会导致线路能耗增加。因此选择合理截面大小的导线非常重要。选用大小比理论截面大小高一到两级的导线所节省的运行费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补偿建设中增加的投资费用。一般导线的使用寿命约为 10 年以上,因此在 10 年运行过程中节省的能耗费用与增加的投资费用相比就非常可观了。 另外可以推广应用架空绝缘导线。架空绝缘导线具有很大的优点,第一能够提高线路运行的可靠性,使用架空绝缘导线可以减少外力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相间短路问题,从而减少了合杆作业时的停电次数,提高线路的整体可用性。第二,能够简化线路杆塔的结果,由于架空绝缘导线的特点,能够满足沿墙敷设的要求,因此可以大大节约线路材料,同时使建成的项目更加美观。最后,由于架空绝缘导线的线间距离非常小,线路电抗仅为普通导线的三分之一,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导线的腐蚀从而延长线路使用寿命。 2、电力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施工控制 2.1 提升电力安装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电力安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同时也是电力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各个电力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将工作责任制予以落实,提高管理人员以及电力安装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说安全施工是电力企业实现成功经营的基础,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构建一套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2.2 电力安装中安全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首先,在电力安装过程中,电力安装施工人员要对电力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其定期加以保养,避免因设备或电路老化而引发电力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其次,电力安装施工人员要依据施工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与线路,并结合施工环境情况,对安装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患措施。此外,在敷设线路的过程中,电力安装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先后顺序进行安装,以免为图省事而造成漏电。再次,在某些环节的安装过程中,比如,在对避雷针进行安装的时候,必须按安装避雷针标准程序进行安装。最后,当安装好电力设备后,必须先对电力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在投入使用后,电力设备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3 结语 节能降耗与安全生产是当前进行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必需的基础,随着群众日常生活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加,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安装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结合节能降耗与安全生产这些思想来开展具体安装施工,使得电力安装中的节能活动与安全活动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浅谈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的技术要点初探 摘 要:现阶段,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电网的建设逐渐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电气工程在施工方面的要求日渐提高,同时,配线的安装设计自始至终都在整个电力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巨大,配线的过程中实际就是在相关技术的帮助下促进电缆使用效率显著提升的重要过程,安装技术的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强化对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的技术要点的初步探究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电力施工过程 配线安装 技术要点 初探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工程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系列的施工环节,其复杂性可想而知。因此,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的显著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严格的管理技术势在必行。同时,配线的安装自始至终都在整体电力施工过程中肩负着不可撼动的坚固地位,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工程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带来直接影响,故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应该给予配线安装以高度重视,进而能够促进系统本身运行质量的显著提升,从而有助于帮助我国电力事业能够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蓬勃发展。 1 配线安装技术要点环节 1.1 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1)在正式进行穿线之前,需要在清水和清洗剂的帮助下对导线管道进行彻底的清洗,以此便能够将内容杂质物清理干净,有效地避免污染现象的发生,并且需要将管口进行科学有效的封闭。 (2)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操作穿线管中存在的各种线缆,并且在此基础上严格、有效地控制线缆的颜色[1]。 (3)在进行穿线的过程中,是绝不允许管线中有导线接头存在的。 (4)灵活地处理那些将要出现变形和伸缩缝的位置,要为导线将充足的伸缩余量留出来。 (5)在接线盒、开关盒和插座盒等位置,预留长度在15 cm左右的导线。 (6)将交流回路一致的导线在同一个管道中插入,并且保证导线无论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下都不能将其裸露在外边,必须利用盖板封闭箱盒,紧固盖板的螺栓。 1.2 做好相关连接导线的工作 1.2.1 涮锡缠绕 在进行涮锡缠绕的过程中,应该极大地确保导线与缠头接触面积、空间的绝对充足,确保机械本身的强度能够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缠绕的圈数不少于5圈;锡的饱满度要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进而为锡的焊接提供重要的保障,保证锡平面的光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类似于虚连和夹渣的情况进行有效避免,以此促进焊锡本身均匀性的显著提高,有效地避免了接头部分杂物现象的出现[2];涮锡完成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进行导线的缠绕,利用绝缘层对全部分进行绝缘处理,在将一定的绝缘层设置好之后,利用黑胶布进行扎紧和缠绕工作,以此来确保绝缘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电路中存在大量硬线和软线互相缠绕的现象,便需要在进行施工操作时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并且对周边的施工环境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1.2.2 科学连接导线 导线套管工作在展开时,使用的方式多为压接连接,换言之就是将导线从套管的两端插入其中,将导线置于导管1/2位置处,压实工作则需要借助压接钳和压模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导线在套管中的深度应该与套管尺寸的大小相适应[3]。同时,在连接导线和接线柱时需要借助平压的方式,在连接单股导线r需要将螺丝的大小有机地结合起来,之后在此基础上将煨弯操作充分地展开,以此来能够将圈数煨满,有效地防止反圈压接的情况出现,为压接的牢固性提供重要的保障,且盘圈的开口大都严格地控制在2 mm的范围内,在一根接线柱上要尽可能地只接入一根导线,对连接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在借助插孔的方式将导线和接线柱连接起来时,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技术谁规范,在接线孔中插入一定的导线,并牢固地压接导线的线芯,若连接孔和导线芯的数量有很多,则事先就要将涮锡进行拧紧操作,然后再将其在插孔中插入进去,若导线线芯远远小于插孔的一般,则折回操作十分有必要,待操作完成后将其在插孔中插入。 1.2.3 连接好各种电气设备 若单股铜芯线的截面积在10 mm2以下,则需要在缠绕式端子的帮助下连接电气设备;若单股铜芯线的截面积在25 mm2以内,则事先需要拧紧搪锡或者将端子连接起来,待这项操作完成之后,再将其和端子连接起来;若单股铜芯线的截面积在25 mm2以上,除了将端子连接起来以外,还应该在铜鼻子的位置将搪锡的工作做好,并且在与插接式端子进行连接之前,需要对位于导线端位置的搪锡进行必要的压紧工作。 1.3 认真的检查各个线路 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配电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的实现,因此,需要认真地对各个线路进行详细且全面的检查。通常情况下,在绝缘遥测形式的帮助下检查各个配线的安装线路[4]。针对那些照明气压相对比较低和变压线路而言,基本上选择电压在500 V左右的绝缘遥测,欧姆的表里程大多在1~500 MΩ的范围内,通过密切的关注其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为其本身的牢固程度提供科学的保障。基于配线安装线路而言,其单位最小的绝缘阻比大约为0.5 MΩ左右。在对电压相对高的线路和动力线路中,进行绝缘遥测的最小单位绝缘电阻值大约为1 MΩ。 2 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的检查 在完成相关的配线安装工作之后,便需要对整个电力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复检,进而确保整条线路的施工质量能够与相关的规范要求相符,检查时一定要做到认真仔细,之后就穿线的安装质量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检验,高度重视其他方面的检验工作[5]。 例如:仔细地检查线槽敷设的具体情况,确保线槽能够紧密的贴合建筑的表面,使其异常牢固,进行合理的布局,横要平竖要直,以此便能够有效地防止盖板翘角情况的出现,确保接口的整齐性。同时,在丁字与转弯的连接处、拐角处、转角处等进行严格的操作,避免线槽内外部污染情况的出现[6]。另外,仔细检查支架和吊架的安装质量,在固定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定的膨胀螺栓和万能卡具,科学、合理地布置支架和吊架,使其牢固、可靠、稳定以及平整。在检查线路保护的过程中,尤其是穿梁、墙以及楼板时,一定要避免线槽在建筑上抹死情况的出现,在连接线槽和电气器具时能够确保严密性的实现,以此来有效避免外露现象的发生,促进施工质量的显著提升。 3 结语 总之,电力施工过程中配线安装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促进电缆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安装的规范要求和步骤进行施工,严格控制配线安装的技术,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安装质量的提升。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电力施工中变压器和GIS设备安装调试技术分析 摘 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施工技术在整个电力工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变压器以及GIS设备安装调试中的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所以应该加强变压器以及GIS设备安装调试技术的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以下内容。 关键词:电力施工 变压器 GIS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对系统的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GIS主要是将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电缆终端、进出线套管等,经优化设计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所以应该加强变压器以及GIS设备安装调试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 变压器的安装调试技术分析 1.1 变压器就位分析 在对变压器进行整体就位前,应该对其方位进行确认,满足高低压套管出线需求。在变压器就位后,要对进线方向以及相关的中心位置进行检查,达到所需要求。另外,轨道上安装的变压器要利用好止轮器,将变压器固定好,以避免出现滑位现象。变压器在对气体继电器一侧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该有1%~1.5%的上升高度。 1.2 器身吊罩检查或钻芯检查分析 一是变压器各个部位以及相关的运输支撑是否存在移动现象;二是螺栓是否紧固,有无采取防松措施;三是绝缘屏障是否完好等。在其内部排放完成后,就可对变压器实施吊装工作,首先把钟罩周围的螺丝拆下,然后系上绳索,与此同时还要检查起吊设备是否正常。其次,在起吊过程中避免罩壳和铁芯出现碰撞。为了避免起吊过程中无法控制重心,可先进行试吊,一般高度为50~100 mm之间,就可以对重心位置检查,只有正常后才可慢慢吊至枕木。当罩壳完全吊起后,检查人员着连体无扣工作服对支撑件、螺栓、绝缘屏障等附件进行检查。在变压器不能吊罩的情况下,进入钻芯检查,变压器在检查前应排净氮气,对变压器内部注入干燥的空气,人员着无扣连体工作服进入变压器,检查内容同上。 1.3 回罩注油分析 通过相关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处于正常范围内,便可回扣钟罩。在回扣过程中也要保证重心的稳定性,避免油箱和芯部出现接触,可以运用定位棒保证穿装螺钉工作顺利实施。注油一般情况下都会在放油后的16 h内进行,以避免器身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 1.4 附件安装分析 在套管安装中,首先应该从套管内对引流线进行穿入;其次让套管能够缓慢地下落直到引线能穿出套管。对于引线而言,其底部应力锥接近套管时要保证应力锥不受外力。套管在固定后,要对引流线接头的固定销进行安装,套管末屏接地应良好。冷却装置安装时,首先把变压器本体上的阀关闭;其次对法兰临时封闭板进行移除,进一步吊起冷却器,将其套上相应的橡皮圈,再把上下连管法兰的螺栓拧紧。在安装净油器以及安全气道时,其内部应保持清洁。安装气体继电器和温度计前应检验合格,保证信号触点动作正确。 1.5 变压器调试分析 变压器安装完后、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结果是分析变压器从出厂、运输到安装质量的重要依据,对每个试验项目的结果结合起来分析,提高判断问题的准确性。 1.5.1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绝缘油裂解产生如H2、CH4、C2H4、CO等气体,当变压器内部气体成分或含水量超过规定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分析,综合判断。 1.5.2 检查所有分接头电压比、极性或接线组别和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应检查变压器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保证变压器绕组匝数比的正确性和是否存在匝间短路,检查接头连接和分接开关位置是否正确。分接头电压比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电压比规律。单相变压器进行极性试验,三相变压器进行接线组别试验。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可检查内部绕组接头的焊接质量,绕组有无匝间短路现象,检查电压分接开关接触是否良好,高压引出线有无断裂。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1.5.3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和直流泄露电流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可以检查变压器受潮、绝缘老化、油质劣化、绝缘上有严重局部缺陷等情况。当变压器有绝缘缺陷时,tanδ会产生变化。对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进行直流泄露电流试验可发现变压器绝缘整体受潮、部件表面脏污情况,以及贯穿性的集中缺陷。 1.5.4 绝缘电阻测试及交流耐压试验 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测试能有效地检查出变压器绝缘问题,如:瓷件破裂、器身内有金属接地等缺陷。交流耐压试验是检验变压器绝缘强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绕组主绝缘受潮或在运输过程中引起的绕组松动、油中含有杂质等缺陷。 2 GIS安装调试技术分析 2.1 GIS安装分析 在安装过程中应根据相关顺序对部件进行合理安装。GIS安装顺序为:地面轴线定位―间隔就位―模块之间的拼装―气室真空抽气―气室内充六氟化硫气体―二次电缆敷设―二次接线。 2.2 GIS调试分析 2.2.1 一次回路直流电阻试验分析 目的在于检查GIS内的相关导体在连接过程中的接头是否正确,不同部分的接触性是否良好,对额定d流的相关需求是否能够满足。一般运用直流降压法。为了减少测量误差,电压测量线应放在电流输出线的内侧,另外接线的位置应该正确,与导体接触应良好。 2.2.2 气室密封性检验和测量微含水量分析 气室密封性不仅和系统稳定运行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会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安全,所以在安装工作结束后,要对每个气室关键部位进行严格检查,例如:接头密封性检查、法兰面接口检查以及气室阀门检查等。对于SF6而言,气体中存在部分微水含量,这不仅会对其纯度产生影响,也会对绝缘性能带来影响,所以应使用微水测试仪,检查每个气室SF6气体微水含量,充分保证其合格。 2.2.3 避雷器检查分析 GIS避雷器和普通避雷器在结构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别。GIS中的避雷器通常密封在比较狭小的空间中,安装前,保证避雷器在整个运输中未出现损坏现象。如果安装一些具有震荡或撞击指示器的避雷器时,若指示器动作,避雷器必须返厂 ,在对GIS避雷器安装后,可使用母线高压试验对其检测。 2.2.4 接地检查和二次回路检查 接地检查主要是检查接地位置是否正确,接地是否良好,并且符合各项要求。保证二次回路接线正确,导线与端子连接牢固,具有较好的绝缘性。对于有接地点的二次回路,位置应正确,接地良好。不同的连锁以及闭锁之间的功能都能满足设计的相关要求。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变压器、GIS设备能否稳定运行,不仅和日常的维护有关,同时与试运前的安装调试也密不可分。若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留下隐患,将会导致运行中出现异常,严重的将导致安全事故,所以应加强变压器以及GIS安装调试技术和能力,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探讨电力施工中变压器的设备安装和调试技术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已经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力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电力施工的核心环节就是变压器安装调试,变压器的能否正常工作取决于变压器安装时的工艺及调试质量。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装;电力变压器;调试 一、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已经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力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那么电力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什么呢?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变压器设备安装。本文介绍变压器安装,调试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过程中设备的介绍及相关概念 所谓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它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将某一等级的交流电压和电流转换成同频率的另一等级电压和电流的设备。变压器按照用途分电力变压器,仪用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等,本文着重介绍电力变压器的安装调试流程。在安装之前,要进行电力变压器安装准备,变压器二次搬运。 (一)电力变压器安装准备 变压器在电力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变压器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电压或从高压转化成低压电。而变压器主要由器身,油箱,冷却装置,保护装置,出线装置组成,大型变压器一般是分体运输,到达现场后再有厂家技术人员指导拼装而成,这就要求我们现场施工人员熟悉设备,熟悉安装流程,需要施工人员核对设备及材料,一般设备及材料要求如下: 1、查验合格证和随设备技术文件,变压器的出厂试验报告。 2、按照设计要求查看变压器铭牌,检查各技术参数、附件是否与设计标准一致; 3、检查附件齐全,绝缘件无损伤、缺陷、裂纹等,充油部分不渗漏,充气高压设备气压指示正常,涂层完整; 4、型钢:各种规格型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无明显锈蚀; 5、螺栓:除地脚螺栓及防震装置螺栓外,均采用镀锌螺栓,并配相应的平垫圈和弹簧垫; 6、其它材料:蛇形管,耐油塑料管,电焊条,防锈漆,变压器油,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二)变压器二次搬运 电工,起重工作业配合进行二次搬运。采用吊链、汽车吊装,根据距离远近,采用滚杠、卷扬机、汽车运输,行车平稳,用钢丝绳固定,减少震动。 三、变压器安装过程 变压器安装过程包括固定变压器、注入液体、附件安装等。 (一)固定变压器 在设备安装之前,首先要进行固定。固定过程中要注意变压器的倾斜度以及变压器的线的走向及安装要求。考虑到各种变压器的设计不一样,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固定变压器的方法。比如涉及到气体继电器的时候,需要使电压其倾斜,1%-1.5%的范围,如果变压器没有这么设计就需要在固定的时候自己注意倾斜。 试调以后就起吊,起吊只需要把定位棒改为绳索。起吊要保证重心稳,中心及其他部分正常。 下面_始检验,检验的时候要观察螺丝钉是否生锈,是否稳固,观察变压器是否产生了垃圾,对于不稳固的螺丝钉要重新稳固,对于垃圾要及时清理。还要检验绝缘措施是否还有保障,检验各个开关是否还能正常工作,总之,需要细心观察,仔细检验。 (二)注入液体 上面降到排除液体,那么检验完成以后需要注入液体,而且要有效率的进行检验,要在十几个小时内重新注入液体,来保证机身不与空气反映。另外操作过程中也要保证重心稳定。 (三)附件安装 附件安装包括电压切换装置、防潮呼吸器、气体继电器、温度计、变压器联线等。 四、变压器调试 变压器调试分为很多个部分,包括一次设备调试,二次设备调试,送电试运行等,一次设备调试在安装前后都有涉及,不一一列举,只列举主要试验所需项目: 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2、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 3、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4、测量与铁心绝缘的各紧固件(连接片可拆开者)及铁心(有外引接地线的)绝缘电阻 5、检查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标号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极性 6、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 7、测量有载调压档位的直流电阻 8、测量线圈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 9、绕组变形试验 10、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11、线圈连同套管一起做交流耐压试验 12、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试验 13、检查相位 14 测量噪音 15、油箱中绝缘油的试验。 二次设备调试包括变压器保护调试,测量回路,刀闸控制回路,变压器本体CT回路检查,变压器的气体保护回路,测温回路,压力释放回路,油压速动回路,冷却回路,调压回路,消防系统等调试 送电试运行,变压器各项试验符合规范后,送电前应组织对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变压器绝缘值符合规程规定,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全压冲击合闸, 变压器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无异常情况;依照规程应进行3-5次全压冲击合闸,并无异常情况,冲击过程中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变压器带电后,检查油系统不应有渗油现象;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详细记录;变压器持续运行前,应核对相位;变压器空载运行24小时,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变压器调试每个部分都不能遗漏,每个部分都要通过检测,才能确保电力施工完全完成。 五、验收 变压器开始带电起,24h后无异常情况,应办理验收手续。验收时,应移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a)变更设计证明; b)产品说明书、试验报告牟、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c)安装检查及调整记录。 六、结论 电力施工的核心环节就是变压器安装调试,变压器的能否正常工作取决于变压器安装时的工艺及调试质量。电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电力企业需要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设备的安装流程进行操作。在安装之前,要进行电力变压器安装准备,变压器二次搬运。变压器安装过程包括固定变压器、注入液体、附件安装等。变压器调试分为很多个部分,包括一次设备调试,二次设备调试,送电试运行等。调试完以后进行验收。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摘 要:要使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功能,就离不开对质量标准的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受到材料设备、施工方式、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要做好质量控制,就必须在施工前期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以及施工完成之后的工程验收等全过程把控,让施工过程与施工所用材料、设备都合乎质量标准,细化施工工序,让每一步都能有效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 关键词:电力设备;施工;质量控制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城市化和农村边远地区的现代化推进,包括电力设备在内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电力工程属于持久性工程,设备安装是工程项目实体形成的主要过程。近年来,面对市场需求的加大以及质量要求的提高,各施工企业必须认清做好质量管控的重要性,发现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促进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1 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材料设备的影响 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的材料很多,包括电缆、钢管、玻璃和水泥等。材料购买需按工程设计要求来采购,材料型号和质量都要确保合格,这就需要对供应厂家严格挑选,必须采购正规厂家的产品。电力工程所用设备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将要进行安装的电力设备。电力设备通常价格昂贵,需谨慎、集中购买[1]。电力工程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2 施工方式的影响 施工方式主要是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设计方案、施工流程和工程调试手段等,这些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施工图纸必须按照施工地点和电力设备安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从整体上考虑工程方案、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等多方面的质量要求和经济效益。 1.3 施工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也不例外。电力设备容易受到周边空气湿度、风力、温度和地形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施工进度和设备运行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地点的实际环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再来制订施工方案。 1.4 施工人员素质的影响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会涉及到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等,他们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操作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要控制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务必配备专业的高素质人员进行相关管理和技术施工工作。 2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施工前的准备措施 (1)建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开始之前,项目部门应当制订专门的施工人员的专业编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判,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未雨绸缪的施工准备可以让工程顺利开工,不至于出现过多不可控的因素而影响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2)择优选择施工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在人员配备上,要依据工程设计所需的技术标准,择优选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增强质量控制意识,提高施工技术。要不断灌输质量第一、预防控制的思想,时刻把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定期在技术上和思想上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积极鼓励施工技术创新,对于能够促进施工质量提升和工期速度提升的创新给予一定的奖励。 (3)对施工材料设备进行质量监控。施工企业要选派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兼优的人员进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并针对工程要求进行专业培训。采购人员要对供货商要谨慎审查,包括材料和设备的生产许可、质量认证等指标的辨识,还要对市场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在多家对比之后选则信誉异、价格较低、质量过硬的供货商。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的材料和设备检验人员对样品进行科学检验,确保施工准备的材料和设备质量合乎设计要求[2]。 2.2 施工中的质量监管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质量,务必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企业要针对设备安装工程指定相应的施工操作规范章程,施工人员务必严格安规操作,不可麻木大意、偷工减料;要践行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的同时,对技术创新也要及时给与奖励,鼓励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2)制定项目监管制度。要确保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除了充足的物质准备和技术、思想方面的准备之外,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工程项目部可以在企业内部派选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来担任监管人物,也可委托专业的监理公司来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违反设计要求的施工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做好整改,对于较为严重或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要在整个施工队伍中做出相应的警示。 3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设计面非常繁杂,从设计规划、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选购及它们的利用效率、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施工方法的选择,都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的质量少有瑕疵或施工人员稍有懈怠,都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做好质量管控,待项目竣工之后再来进行针对性检修,必将耗费非常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对周边电网的运行造成影响,既不利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也会影响社会和谐。正因如此,做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浅谈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管理 摘 要:加强对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管理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对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管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在分析全过程造价管理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其在电力工程造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 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将运营成本控制纳入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及时把运营成本变化反馈到管理决策中,避免在预算紧张的时候,出现建设单位故意压低建设成本的现象,致使工程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大幅增加,使得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在此过程中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够让决策人员、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角度分析成本与造价问题,进而达到了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最低值。 1 全过程造价管理概念 全过程造价管理主要就是从项目长远经济效益出发,对项目规划、设计、购置、制造、安装、运行、更新、维修直到报废的全过程予以充分考虑,是全过程造价最低的一种管理方法与理念。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一种新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大力推广,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就是从项目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全面分析项目造价管理,在传统全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加设项目运营、扩建、拆除等费用计算。针对电力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而言,主要是从功能寿命、经济寿命、物理寿命、法律寿命角度考虑。大部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对经济寿命的管控。全过程造价公式为:L=N+R,其中L表示全过程造价;N表示一次性投资费用,主要包括收购、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等筹建费用,以及借贷、利息等筹资费用;R表示经常发生费用,主要包括建筑使用期内的操作管理费用,设备与设施的维修、更换费用,功能使用费用等等。 2 全过程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1 投资阶段与设计阶段。一直以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工程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将造价控制重点放在了施工阶段,导致工程造价管理相对被动,以致于无法合理、科学的落实造价管理工作。所以,要想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要重视工程建设前期的造价管理。首先,进一步完善实施设计方案招标或者方案竞选。在电力工程建设中,通过设计招标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竞争,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案,进而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与先进性;与此同时,开展设计招标活动,还可以促进项目建设投资有效控制工作的展开,极大的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设计费用,借助设计招标评定出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结构合理、满足项目技能环保要求的设计方案,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实行限额设计。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通过限额设计的实行,能够有效改进设计单位的管理工作,将整个项目按照设施部位或者功能差异分成若干的单元,之后根据限定额度对设计方案予以选择,最大限度的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真正做到投资少、收益高。 2.2 增强工程全员造价意识。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任务不仅仅是相关造价人员的责任,还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所以,为了能达到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在电力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造价培训,能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电力工程造价中,提高他们控制造价的意识,进而保障施工技术和造价之间能更加科学和合理。另外,相关的造价人员应对自身进行进一步培训,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保证造价控制能实事求是。 2.3 施工阶段。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益的关键所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电力工程施工阶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造价管理:一是,完善工程招投标工作。在编制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内容严谨、准确、完整,并且保证招标条件符合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公平、合理的原则;合理确定招标控制价,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标准;对评标制度与评标程序予以严格规定,并且严格按照规定展开工作;在中标之后签订合同的时候,需要确保合同条款细致、严谨,为施工的有序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甲供材料、设备投资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甲供材料与设备而言,一定要以大渠道供货为主,以市场自行采购为辅。在市场自行采购中,需要由主管工程的机关、工程指挥部一同参与,通过实际调研,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针对大型设备而言,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购买,在制定合同条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产品质量等级与供求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在材料、设备进场的时候,进行质量检验,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予以拒收,以此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三是,重视设计变更管理。设立统一的设计变更管理机制,对设计变更签证审批程序予以严格控制,避免出现违规变更的情况。四是,做好工程审计。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加强项目的全程审计,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以此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4 造价信息动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是否有效,起到决定作用就是造价信息动态系统是否全面。虽然我国已在大力发展相关技术,但在造价信息系统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系统中对造价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及表单尚未做到固化。所以,为了能真正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相关的造价人员必须要积极收集相关信息,如电网设备及材料等价格信息和相关收费标准。另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管理的水平,做好电力工程施工造价成本的分析工作,进而能为以后的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数据。 2.5 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来施工,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和安全;同时,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另外,还需要对合同加强管理,承包工程的双方需要切实履行合同中各自的义务,对于可能造成工程造价提高的因素,应积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解决。在签订合同时,应将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考虑进去,并且明确规定设计变更及索赔等相关问题,避免发生合同纠纷事件,从而影响最终的结算。由于我国各地政府之间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在进行征地时,其费用标准也不同,最终会造成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场地征用和清理时,其费用一直是居高不下,致使工程造价上涨,也为工程投资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相关的电力企业应积极与政府沟通,并通过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缩小成本目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进而可以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一种新型造价管理方法,主要就是在全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先进价值理论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逐步推广,将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并且有效提高了力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电力设备。变压器的安装质量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对变压器的安装质量要有足够的重视。文章针对10kV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变压器的安装施工技术有所完善,进而为电力系统的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电力系统;电力设备;电能损耗 变压器能够减少电网能量的损耗,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电力变压器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变压器的升、降压能够保证电能的安全、顺利的输送。升压变压器能够有效地减少输电线路上电能的损耗并完成高压输电。降压变压器能够在电能送达用户端之前调节适合用户使用的低电压,可以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电力变压器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设施。所以为了电网的稳定运行,建设电力系统时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不断完善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技术,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1 电力变压器施工准备 准备好电力变压器的施工设计图纸,办理好施工手续,完成审批资料的审核,确认电力变压器的性能参数、规格型号等技术指标以及完成整体安装所需的必备条件。确认变压器的规格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所用的设备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检验必须合格才能使用。对设备的技术数据、制造商、额定参数等都需要明确掌握,根据这些信息选择适宜的施工材料,在对10kV电力变压器进行施工安装时,调和漆、防锈漆等材料必须出厂检验合格,这些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材料的好坏也影响着施工质量。另外,变压室的墙壁和屋顶必须做好防水工作,若出现渗漏现象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地面需保持平整,有利于施工和美观。配套的一些基础设施也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对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做相应的处理,对于通风口、栏杆等防护性设施进行完善等。变压器的开箱验收也是保证按照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变压器与设备资料无偏差并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主体设备及其零部件完好,有完整的权威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以上这些条件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待以上事宜都准备完成后方可进行施工。 2 电力变压器施工注意事项 电力变压器台架的安装主要包括安装变压器、熔断器及熔断开关、避雷器等,安装过程中要对倾斜度严格进行控制。电力变压器低压综合配电柜是确保用电安全性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设施,低压综合配电柜的容量要符合电力变压器的需求,在10kV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低压综合配电柜在农村电网改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安装低压综合配电柜时,要将诱发短路的因素降到最低,保证电缆连接准确,布放设置防水弯,保证良好的接地。 熔断器是电力系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器件,在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端以及低压端都需要安装熔断器,高压侧熔断器安装时对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有一定的要求,需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电力系统存在着受雷电灾害的风险,当电力变压器受到雷击时,雷电所产生的电能由于接地电阻过大不能及时地导入大地,极容易损坏电力系统设备。由于避雷器的损坏或者电压降较高容易导致变压器损毁,进而给电力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在安装接地设施时要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在避雷器的安装过程中,应一端连接大地,另一端与输电线路相连,保证电力系统遭受雷击时将高电压及时导入大地,减少或避免电力系统遭到破坏。在多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中,10kV电力系统覆盖的供电面积比较大,线路比较长,变压器数量也比较多,直接对各种不同的用户供电。10kV电网主要以架空的方式布放线路,没有遮挡和避雷线,在雷雨季节容易遭受雷击损坏变压器,影响供电安全,因此防雷保护工作需要加强,通过降低接地电阻可以减小或避免雷击所造成的破坏。 电力变压器是比较贵重的电力系统元件,它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保障电力变压器正常工作。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能够通过电压、传输功率、电流等转换满足供电要求。电网的不断发展进步对电力变压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电力变压器的选择和安装方面要引起重视。以往我们在选择电力变压器时缺少科学合理的分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电能损失。电力变压器的容量选择应参考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条件,合理地进行配置,容量太大或太小都会造成电能的损失,甚至使变压器损坏。 3 电力变压器施工技术规范 变压器应带有出厂标牌,标牌上应明确说明制造厂商、额定容量、额定电压、电流、阻抗等技术数据,与设计要求相符,附件及技术文件齐全。型钢应崭新无锈蚀并符合设计要求。镀锌螺栓需配备相应的平垫圈及弹簧垫。蛇皮管、电焊条、防锈漆、调和漆以及变压器油等施工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带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搬运吊装机具的准备:汽车吊、吊镇、道木、钢丝绳等。安装机具的准备:台钻、砂轮、电焊机、气焊工具、电锤等。测试工具的准备:钢卷尺、钢板尺、水平尺、线坠、万用表等。施工资料的准备施工图及技术资料准备齐全。土建工程及变压器轨道完成施工,标高、尺寸、结构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变压器本体外观及绝缘器件检查无损伤及变形,油箱封闭良好,无漏油、渗油现象。变压器二次搬运应由起重工配合完成,利用汽车吊吊装,用汽车运输时必须稳固固定,平稳行车减少震动。变压器吊装和搬运时,为避免使其损伤,应用木箱或纸箱将高低压瓷瓶保护起来。变压器就位后用道木搭设临时轨道,然后拉入室内合适的位置。变压器的安装应采取必要的抗地震措施,电压切换装置分接点连线应正确连接并且牢固,电压切换装置的传动机构应有足够的润滑油。布放变压器的一、二次联线、接地线、控制线时,不可使变压器套管直接承受应力,变压器工作零线应用绝缘导线并与中性点接地线分别敷设。变压器试运行前必须由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检查交接试验材料是否齐全,变压器本体及附件是否整洁无缺损,引线位置是否正确且接地良好,通风以及消防设施是否完备,指示标牌是否正确全面等,确认符合试运行条件后才可以投入运行。 电力变压器的施工安装应遵循国家相关规范,调试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电力变压器的试验调整和检查结果,应符合相关施工规范的规定。变压器的安装应满足安装位置、注油量以及油号正确,油箱无渗漏,变压器轮牢固,防震设施可靠,变压器表面油漆完整且清洁等条件。变压器与线路应连接紧密,螺栓的锁紧装置完善,瓷套管不能受外力作用,接地装置稳固牢靠。变压器与附件连接的导线应有保护套管和接线盒,需固定牢靠。通向变压器的母线和支架应便于拆卸,利于检修工作的进行。变压器与附件外壳以及其他非带电金属部件应可靠接地,并符合相关接地要求。变压器门应设置门锁,非专业安装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随便入内。变压器高低压瓷套管应采取防砸、防碰撞措施进行保护。变压器日常要保持清洁干净,避免油漆面有碰撞损伤。工作人员在变压器上方作业时,不得随意蹬踩变压器,应配带工具袋,防止工具和施工材料掉下砸坏、损伤变压器。在变压器上方进行电气焊作业时,需要对变压器进行全面的保护,防止焊渣掉落损伤设备。如果发现变压器有漏油、渗油的现象应及时处理,同时要避免油面太低,潮气的侵入会降低线圈的绝缘程度。 对于电力变压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预防,否则会影响变压器的使用质量,如器件焊渣和锈迹没有清理干净,器身表面刷漆不均匀,防震装置安装不够牢固,零线和中性点接地线没有分开敷设等,应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和施工设计进行施工,避免由于施工质量导致变压器工作异常,对电力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用户终端,分布比较广泛,数量也很多,每个变压器的负荷和运行状态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会使电力系统的电能损耗比较大,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经济性。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压器能否节能逐渐受人们所关注,目前一些新型的变压器在性能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另外适当地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效率也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电能损耗。 4 结语 10kV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对施工过程是细节要全面把握,需要多项工作配合完成,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合理的安装位置、标准的技术规范、良好的维修保养都是施工技术的体现,也有利于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其稳定持久、高效可靠的作用,满足不同用户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谢研(1986-),男,辽宁沈阳人,长春润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现场电气及水暖工程。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提升,对于设备安装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于不同的电力设备具有不同的安装规则和要求,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关系着电力设备的使用情况。因此本文对电力设备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质量管理问题。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管理 0 引言 电力系统对于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生活水平和生产生活的发展,电力设备的使用愈加广泛和普及。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子系统的有效运行以及用户的用电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其进行分析。 1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施工人员的素质 电力设备安装中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有诸多,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施工管理人员,二是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与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电力设备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1.2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电力设备安装设计的施工材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具有种类繁杂、用量大的特点,每一种施工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安装关系着整个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电力设备包括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机械设备以及需要进行安装的电力设备,其中机械设备作为电力设备安装中的辅助工具,其自身的使用性能、操作的特点以及生产工艺等都需要符合电力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电力设备则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整体质量,对于施工工程而言,如果电力设备质量不过关,则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法保证生产和生活正常的供电需求。可以看出,施工材料和电力设备的质量对于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 1.3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指的是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对人财物的组织、对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试手段等,施工方法贯穿施工中的整个过程,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施工项目的完成、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工程在施工方法的制定中,首先要从本次电力设备安装施工的要求和目标出发,对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考虑施工方法的适当性、技术科学性,还要做到经济合理,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1.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管理环境等,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气候的变化上,例如温度、湿度等,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等也具有复杂变化性。因此在具体的安装施工中,对当地的环境因素进行考量,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施工准备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准备阶段的管理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 (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并指出相应预案,做好质量控制工作;(2)健全培训制度。首先,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培训中注重让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提升服务意识和预防意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注重对施工问题的解决,提升施工工程的综合效益;另外,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对施工出现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及时的普及,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3)保证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在对施工材料和电力设备进行选择中,要加强对生产厂家的调查,对供货厂家的社会信誉、资金力量以及产品的质量认可、价格进行调查,货比三家,选择适合电力设备工程施工要求的,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并在购货后注重对使用情况的反馈和记录。 2.2 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过程是对施工设计进行实践的过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最终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难以更改的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不仅要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控制,还要对施工具体环节和进度进行控制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技术管理因素。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做好技术管理工作,首先应该推动技术革新,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对新技术的应用;另外,引进技术管理人才,或者提升现有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保证相关技术问题的有效解决。最后,按照施工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并根据施工工程的特点,制定高质量的实施计划;(2)建立和完善项目监理制度。为了更好的保证电力设备的安装质量,应该委托监理公司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理。对工程的施工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监理,保证其符合国家规定、行业规定。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要求其整改。 2.3 竣工验收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指的是电力设备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着工程建设全面评价是否能够成功,也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投入使用。在这个阶段应该加强对施工中资料的收集,保证有效的评价。并在验收中注重对施工问题的总结,为以后工程建设提供案例。 3 结束语 我国电力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加大,对电力设备安装的质量的要求有所提升。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想保证竞争优势,就需要提升安装质量。注重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的考虑,并注重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以及竣工验收各阶段的质量管理,从而保证电力设备安装质量。 作者简介:崔晓轩(1986-),男,辽宁锦州人,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公司,研究方向:锅炉本体设备安装及检修。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性提高,电力安装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越发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土建施工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两者之间内部的关系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分别从设计准备、主体结构施工,安装、装修不同阶段内的配合技术加以说明。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 0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推进下,建筑行业得以长足发展,行业内技术水平得以持续提升,建筑施工效率不断提升。其中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与制约,这两个部分的技术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施工效率。因此针对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加速工程施工速度,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建筑行业内相关专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与创新。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间的关联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相对应电力安装工程而言,土建施工的显著特点在于具有自身特定的施工专业,属于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因此在具体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区别,进行针对性施工处理。由于土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建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施工,对于所涉及到的电力工程安装相关项目分别作出考虑,包括电力设备安装位置的预估、机电安装、电缆线路设置等不同方面[1]。电缆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两者均为独立的专业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与此同时,双方具有互相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因此必须对双方进行充分的考量,展开配合施工,进而为建筑工程的整体性提供保证。 2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由于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两者时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关联性,因此需要配合施工技术进行讨论,分别从设计准备、主体机构施工、安装、装修四个不同阶段作为切入点,对配合技术展开针对性的细化分析。 2.1 设计准备阶段配合施工技术 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完整性,在设计阶段中,负责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双方人员应当进行沟通,探讨技术配合问题,并向对方提出自身所需要求,为工程的顺利展开做好充足准备。突降施工正式开始前,电力工程安装人员需要配合土建施工人员要求,就建筑施工图纸,共同作出探讨和审核,针对可能造成冲突的设计环节,及时通知对方,尽快作出整改,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引发两个项目之间的技术性矛盾。同时,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必须对土建施工设计图纸有详细了解,熟知土建施工方式、进程等信息,尤其关注对电力工程安装产生影响的项目,防止在土建施工对电力工程安装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土建施工正式开始之前,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应当完成电力管路的预埋、配件等准备工作。 2.2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配合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从土建施工期开始,要求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按照土建混凝土浇筑的进程和施工进展,逐一实施相对应的电气设备预埋工作[2]。这一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在土建结构模板完成搭建步骤后,重点把握防线工作,明确预埋安装位置、电气设备安装位置,按照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对电气设备中的开关面板、灯盒、配电箱等电力装置预埋防线、预留孔洞处理。其次在土建施工张的底筋、沉梁铺设后,铺设电力相关管道通路,固定预埋件安装位置,包括穿梁线路、排水预埋线路等。第三,在土建施工中的封模开始前,需要对已经完成的施工步骤进行审核,及时整改补救存在质量问题的位置后,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与土建施工人员交接。其中,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对工程进行进一步审核,尤其是钢筋工程,防止钢筋出现外漏、生锈等问题,以免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性。检查确认无误后,土建施工人员可以展开混凝土浇灌等下阶段施工步骤。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时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内容复杂,技术难度性极高,需双方技术人员重点把控,密切配合。 2.3 安装阶段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人员务必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对变电站接地网步骤进行监督。由于施工工艺与原材料均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为防止原材料出现变化,应当对其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电气安装以及接地电阻的安全性。在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与电力安装工程安装人员的协同下,共同为电气设备、连接接地网工作提供技术条件保障。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满足双方共同需求的情况出现,应当及时整顿改造,充分发挥出监督作用。此外,对于电缆孔、电缆固定铁件的精准性,应当加强在电缆相关技术领域的控制力度,保证施工安全规范。 2.4 装修阶段配合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室内装修阶段同样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要求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双方展开技术配合。由于内部装修对室内墙体所造成的影响范围最为广泛,为保证内饰层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应当针对墙体破损的区域及时修补[3]。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应当在土建施工墙体抹灰之前确定电气安装位置,及时查看预留孔的位置是否受到抹灰干扰,并在检测符合安全规范后,投入使用。同时室内涂料、喷浆等装修步骤结束后,实施电气设备安装时,需要保护土建施工成果,防止对墙体造成严重的损坏,并确保电气设备不受污染。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涉及面积极为广泛,对于技术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极高,在复杂的建筑工程内,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互相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要从建筑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入手,展开密切的技技术配合,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率。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及问题处理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地增加,为人们提供更可靠的用电环境。其中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运行以及电力工程扩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证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质量,才能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问题处理 前言 在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也存在很多不可预见因素,如果在施工中不注意,都可能会给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针对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从而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质量,促进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有序进行。 一、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施工存在的问题 电力变压器在安装的过程中,应保证施工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施工,确保施工人员以及变压器设备的施工安全[1]。而且,安全施工是电力变压器安装的核心,应渗透到各个施工环节中以及各个设备的施工中。然而,就当前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差,再加上为了节省安装时间,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操作进行施工,,使得电力变压器施工中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引发电力变压器施工安全事故。此外,电力变压器在施工完成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加电试验,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因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撤离现场危险区域而引发电力安全问题。 (二)质量施工存在的问题 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质量主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应注重各个施工环节的规范性,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质量[2]。电力变压器施工质量关乎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如,在对变电箱、变压器设备、储油柜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发现,电力变压器的细节性施工问题还未能有效地解决,从而导致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不达标,如果强行投入到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话,势必会造成电力变压器的损坏甚至损毁,可见,在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需要重点注意施工的质量。 二、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安全施工问题的处理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电力变压器在安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因施工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而引发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施工安全问题,对此,必须做好安全处理措施[3]。首先,应保证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方案中各个流程的合理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而且,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监督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安全监督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及时有效地发现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切实有效地保证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安全。再次,应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这样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中及时地发现施工安全风险,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当然,这些安全风险因素,应及时进行上报,便于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管理部门等相关负责人结合电力变压器安装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从而保证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质量施工问题的处理措施 除了要重视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安全之外,还应重视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质量。当前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问题屡屡发生,不仅造成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也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此,必须做好相关的质量施工问题处理工作[4]。首先,施工管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方案,尤其是施工方案中涉及到的各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环节以及施工技术等,通过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巧、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电力变压器施工的质量。其次,应建立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审核制度,针对施工质量不达标的问题,需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实施责任制管理,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从而促进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尤其是在电力变压器施工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工作,为电力变压器的施工顺利投运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通过本文对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以及问题处理的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存在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的质量。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相互影响,在施工中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文章就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探讨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配合施工的重要性,并分析两者具体的配合技术,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项目、电力工程安装项目都是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设项目,只有确保这两个项目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为社会创造安全耐用的工程项目。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互影响,必须相互配合施工,避免由于某一工种出现错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以及施工质量问题,从而为建筑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之间的联系 就土建施工本身的特点而言,土建施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具有自身的施工专业,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具体要求具体实施。建筑工程中的电力工程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对电力工程的安装而言,其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这就要求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考虑电力工程安装相关问题,包括电缆埋设、电力设备安装位置预留、机电安装等等。总之,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都具有自身的专业技术特点,但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制约,需要相互配合施工,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 建筑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安装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项目之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电力安装较为复杂,涉及到土木建设、建筑排水、电力设施等方面,如果施工过程忽略了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就会对其他的工种施工造成影响,也影响整体施工质量。有时这种不良影响在短时间没有明显的体现,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某建筑工程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只考虑到建筑土体建构协调性等问题,忽略了电力工程安装问题,导致建筑电力电缆敷设与土建工程发生矛盾,这一看似很小的问题导致土建施工返工,不仅延误了施工工期,还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给予充分重视,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实施,为施工质量、工期、成本控制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3 实际案例分析 某现代化小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50亩,共有60栋建筑,包括52栋别墅、8栋20层住宅,总建筑面积88 000m2。小区绿化面积为45%,楼与楼之间有道路、草坪、停车位、小广场,中心位置还有两个人工湖。该小区是新城规划区的重点项目,对建设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土建和电气安装两大部分,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小区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由配电网引来380/220 V三相四线电源,引至住宅首层总配电箱,再引至各用电点。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进户处零线重复接地,并设置有专用PE线,接地电阻在4 Ω以内。为取得较好的效果,将土建施工和电气安装技术相配合,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最终取得较好效果。 4 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应用 4.1 准备阶段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土建施工项目设计人员就应该与电力工程设计人员紧密的配合,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向土建设计人员提出自身设计要求。在土建施工前,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需要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及时展开沟通,协同起来对建筑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审核,避免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存在冲突,若存在冲突则应及时通知有关设计人员进行修正。另外,电力工程安装人员需要认真研究土建施工图纸,掌握土建施工进度、施工方式等,对于与电力工程安装具有联系的土建项目更需给予特别注意,保证土建施工方案不会对电力工程安装造成影响。另外,在土建施工前,电力工程安装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电力管道的预埋、配件、预埋件等的准备工作。 4.2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主要是土建施工开始阶段,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土建混凝土浇筑进度以及土建施工进度,逐步开展相关电力预埋件的安装。具体电力工程预埋件安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土建结构模板搭设完成后,关键施工在于放线,确定相关预埋件安装位置、电气设备安装位置,并根据电力工程设计图纸中开关面板、灯盒、配电箱、排水管道等位置展开放线,合理预留孔洞。②底筋以及沉梁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管道的铺设工作,并对预埋件安装位置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另外,这个阶段还需要完成相关穿梁线路管道、排水预埋管道的铺设。③在封模前,应该对上诉两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相关预埋件铺设质量,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的提出科学补救措施,实施补救后方能与土建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交接。交接过程中,土建施工人员需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对于钢筋工程等,避免其发生外漏、生锈等问题,只有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后才能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土建施工中人工孔桩照片,如图1所示。 4.3 电力工程安装阶段 在电力工程安装期间,土建施工需予以配合,在土建墙体防水施工前完成电气设备的安装,避免电力工程安装对墙体防水层造成损坏,避免建筑物发生渗漏问题。另外,对于穿墙电缆的铺设布局方面需确保其连续性、一次性,避免发生返工现象,如果土建施工存在返工现象,就会增加建筑防水工作的难度,所以在施工中,由土建施工人员在施工图纸上标明穿墙孔洞的位置,避免遗漏。 4.4 智能化电气施工 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前,要求电气施工单位对电气施工图纸进行熟悉,并对土建方面的图纸以及施工安排有所了解,将电气施工图纸与土建施工图纸认真对比,找出两方施工的交叉点,并与土建单位商量合作时间,以免出现问题或耽误建筑施工工期。换言之,应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科学的安排电气施工进度。另外,在实际的电气施工中,常常会遇到界定强弱电的困扰,因此,在施工前就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查,找出问题所在,及时通知有关单位部门加以改正。对于图纸中相应要求,应及时完善接地措施。若需展开接地装置安装,应将之和底筋进行焊接,同时利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记,若条件允许,在施工中应对沟槽予以充分使用,优先完成接地干线工作。电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内容,施工前需确定电梯尺寸及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而土建人员对于不同建筑物,应根据相应要求展开电梯设备、井道尺寸的设计工作。 5 结 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涉及专业广、质量要求高的复杂工程,土建施工、电力安装施工都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两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施工,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加强两个工种之间的配合施工,有利于施工组织工作,对施工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力安装施工论文:电力安装施工的管理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投入建设使用,但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关系到这类公司的发展壮大以及是否能担当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用电规模的主角。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满足业主方的需求,需要提升其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安装;施工管理;问题 引言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推广使用,电力安装公司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中国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保障电力安装工作的开发和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电力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1 施工前合同管理 施工单位在接到顾客的投标文件之后,根据客户要求并结合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对合同进 行评审,核实工程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工程量变更及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支出,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机械设备的使用,材料供应,劳动力调配和工期目标等诸方面进行合理评价,正确合理地编制施工图预算。 2 电力安装施工项目管理 电力安装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公司在进行每一个电力安装施工项目时都要适宜地配备劳动力、材料、设备、技术、资金,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协调、搭配并发挥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低成本完成工程项目。由于项目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这种协调、配备是应项目而生,不是单一的、重复的过程. 而是多变的具体过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对项目的各生产要素即人、机、料、法、环的配置与组合要不断地调整, 优化配置与组合, 使要素合理流动, 避免窝工与材料浪费,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施工中合理地使用资金、材料、设备以及劳动力。 3 电力安装管理的作用 电力安装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公司在进行每一个电力安装施工项目时都要适宜地配备劳动力、材料、设备、技术、资金,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协调、搭配并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机制不适应市场发展。项目描述包括项目目标、工作范围以及项目完成技术等。每次,在具体施工前要检验电力施工中的设备及材料,确保所用设备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这样能够使得项目经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且企业必须赋予项目经理实现职责的许可权。况且,质量因素从决策阶段到建设完成的整个过程中都始终存在,因此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工程项目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工程就必须谈质量,没有质量的工程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应根据电力安装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培训主要包括业务技能的培训、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培训、团队技能的培训。再次,团队技能培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低成本完成工程项目。 由于项目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这种协调、配备是应项目而生,不是单一的、重复的过程。而是多变的具体过程。在如今的社会中,社会在不断进步,而科技也在不断进度,因此,团队成员要不断地进行先进的培训,才能更好的适应其工作。 4 安装项目技术与管理 4.1项目技术 电力安装项目是在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的严格控制下完成的,技术管理的作用不容忽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人员、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公司技术水平,贯彻技术政策、研究技术规律,以技术保工程质量, 使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 4.2项目技术管理 在具体安装施工中, 技术管理工作应注意的方面有: 技术基础工作; 技术标准、规程、制度; 施工技术工艺管理;技术试验、核定、检查:技术开发管理。如培训、革新、改造、建议, 同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安装施工技术负责人应管好几个环节:图纸学习与会审, 技术交底, 材料、设备、检验。项目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资料管理,技术制度的制定, 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的编制等。 5 电力安装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偏差的大小以及偏差出现的地方不同对工期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判断时,可以通过网络图中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来进行。检查自检工作的组织和程序是否规范、考核内容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达标投产的要求,以及自检整改和生产运行情况。目前我国电力调试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都比较高。在这种高素质技术人才集中的企业,扁平化的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是非常适应的。 资金收入方面,在时间上、数量上有总体意识,为资金筹措及安排资金使用提供依据。电力安装企业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电力体制的改革,负担沉重的电力安装企业必须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用听、看、闻、查等方法对机组运行状况进行判别,及时发现故障及隐患,力争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损失。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项目简介或概览、如何组织项目的描述、用于项目的管理和技术过程,描写所要完成的工作的部分、进度信息和预算信息。在电力安装项目管理中,劳动力的管理尤其重要,因为劳动力掌握安装技术,运用工器具完成安装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各种形式对企业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调配和运用。 6 电力安装工程安全措施 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进入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一个教育―个,无论是老职工。还是新学员,都要进行安全考核.合格后方能发放本项目部上岗证进入工地施工。为增强安全监察人员的责任.坚持每周各专业的安全学习活动. 让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学习事故案例.使每个职工始终牢记安全、保证安全,使施工组织顺利进行。对项目部组织的每月安全大检查及例行检查.查到的问题及事故隐患.不仅要对责任单位进行批评、通报,对专业安全监察人员也要追究责任.进行通报批评,严格执行安全“四不放过”原则,以增强安全监察人员日常的监察力度。 7 电力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在电气安装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案施工,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监督。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发现图纸、施工方案中在施上方法及工艺上有问题要及时变更、调整。隐蔽工程、重大设备的吊芯检查等实行质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现场共同检查会签。否则施工人员不得掩埋、遮盖。施工用的电工仪表及试验仪器要定期校验。保证其精确性。凡应校验、检验、试验、调试的电气装置均应经过电气试验,并提交试验报告。试验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8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并且周期也较长。在电力安装过程中节约能源也是非常必要的,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求各个行业都要能够与时俱进,在完善自我中提升价值和竞争力。电力,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行业,更应该对运作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完善。
结构设计论文: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200, 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 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圈梁、构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详图。圈梁要浇圈闭合拉通,穿过中间走廊,并隔一定距离将截面加强。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墙楼梯、入口等处可能被截断,应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并满足搭接长度。坡屋顶为双层圈梁。单层空旷房屋层高超过 4米宜在窗顶处增加一道圈梁。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的搭接及锚固长度。构造柱箍筋在上下端应加密。说明构造柱生根何处,当地面为刚性地面时,应将构造柱伸至基底。较大洞口两侧宜加构造柱(2.4米以上)。构造柱与下层相同的,可不标构造柱编号,但应在图中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宜采用一级钢筋。为减少圈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清水砖墙的立面效果,360外墙圈梁的外侧宜有120砖墙。设置构造柱后必须设置圈梁或暗圈梁。设置圈梁不一定设构造柱。斜交砖墙的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建筑四角包括阴角,考虑到应力复杂和应力集中,应增大截面和配筋。请参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 (4)、过梁布置。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够放预制过梁,如果不够,则应圈梁兼过梁或圈梁局部加高。尽量采用过梁与圈梁整浇方式。此法方便施工并对抗震有利。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过梁配筋不得过小,以考虑地震时过梁上墙体出现裂缝不能形成拱的作用。当有大梁压在过梁上时,过梁一般用较大截面,兼梁垫用。过梁支承长度改360,并应验算过梁下砌体的局部承压。360墙可用一120矩形过粱加一120带挑沿过粱。现浇过梁荷载取值参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5)、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 900,最小板厚100;高度 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预制,与挑板的预埋件焊接。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阳台的门联窗处窗台应使用轻体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装修时凿掉。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6)、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7)、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8)、梁布置及其下的梁垫布置。也可在梁支座处将梁加宽至500来代替梁垫。 (9)、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10)、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1)、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3.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梁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70,或做垫层。地下水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刚性基础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墙宜用混凝土墙。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5)、地面以下墙体如被管沟消弱较多,应考虑抗震的不利影响,地下墙体宜加厚。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 (8)、条形基础偏心不能过大,柔性基础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一般情况下,基础底部不应因荷载的偏心而与地基脱开。 (9)、当有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10)、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调低标高。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时可取消防潮层。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11)、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 (13)、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应控制建筑的总沉降量,在地基较不均匀地区应控制建筑的沉降差,砖混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因建筑的实际沉降和计算值是有差异的,很难算准,所以应从构造上入手,采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形式。 (14)、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应注意,在使用砖混抗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载生成基础图时,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基础是不安全的,应人工调整。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 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楼梯间和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基础留洞大于400的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首层有门洞处不能用挑砖支承沟盖板 (6)、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7)、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5. 楼梯详图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 6. 梁、柱详图 (1)、梁上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2)、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3)、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4)、有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宜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5)、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6)、梁高大于300,并与构造柱相连接的进深梁,在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宜加密。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 (12)、梁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 7. 关于墙体问题: 楼梯间的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8度和9度时,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设2φ6的通长筋,9度时,在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顶层, 为防止墙体裂缝, 可采取如下措施: 保温层聚苯板由45加厚。为防止聚苯板在施工时被踩薄,可用水泥聚苯板代替普通聚苯板。圈梁加高, 纵筋直径加大。架设隔热层, 不采用现浇板带加预制板(为了解决挑檐抗倾覆)的方式。顶部山墙全部、纵墙端部( 宽度为建筑宽度B/4范围)在过梁以上范围加钢筋网片。构造柱至洞口的墙长度小于300时,应全部做成混凝土的,否则难以砌筑。小截面的墙( 600)如窗间墙应做成混凝土的。否则无法砌墙或受压强度不够。注意:在砖混结构中(尤其是3层及以下),可以取消部分横墙,改为轻隔墙,以减轻自重和地震力,减小基础开挖,也方便以后的房间自由分隔,不必每道墙均为砖墙。多层砌体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过严,一般工程难以满足,在增设构造柱后可放宽。 8. 重点注意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大开间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横墙间距。小进深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高宽比。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建筑的走廊宽度不计入房间宽度。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要求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阳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倾覆验算,挑梁入墙长度为1.2L(楼层)、2L(屋面)。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梁支座处局部承压验算(尤其是挑梁下)及梁下梁垫是否需要(6米以上的屋面梁和4.8米以上的楼面梁一般要加)。支承在独立砖柱上的梁,不论跨度大小均加梁垫。与构造柱相连接的梁进行局部抗压计算时,宜按砌体抗压强度考虑。梁垫与现浇梁应分开浇注。局部承压验算应留有余地。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较高层高(5米以上)的墙体的高厚比验算,不能满足时增加一道圈梁。 (6)、楼梯间和门厅阳角的梁支撑长度为500,并与圈梁连接。 (7)、验算长向板或受荷面积较大的板下预制过梁承载力。 (8)、跨度超过6米的梁下240墙应加壁柱或构造柱,跨度不宜大于6.6米,超过时应采取措施。如梁垫宽小于墙宽,并与外墙皮平, 以调整集中力的偏心。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或构造柱。 (10)、问清配电箱的位置,防止配电箱与洞口相临,如相临,洞口间墙应大于360,并验算其强度。否则应加一大跨度过梁或采用混凝土小墙垛,小墙垛的顶、底部宜加大断面。严禁电线管沿水平方向埋设在承重墙内。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砖混结构的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阶梯式、企口式或加金属止水片),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上下层(含暖沟)洞口错开时,过粱上墙体有可能不能形成拱,所以过粱所受荷载不应按一般过粱所受荷载计算,并应考虑由于洞口错开产生的小墙肢的截面强度。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构造柱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得直接锚入顶层圈梁。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出屋面的烟筒四角应加构造柱或按97G329(七)P3地震区做法。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圈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圈梁。 (17)、砖混结构的长度较长时应设伸缩缝。高差大于6米和两层时应设沉降缝。 (18)、在地震区不宜采用墙梁,因地震时可能造成墙体开裂,墙和混凝土梁不能整体工作。如果采用,建议墙梁按普通混凝土梁设计。也不宜采用内框架。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廊下墙体内跨板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板荷载的一半。挑梁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22)、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23)、构造柱不得作为挑梁的根。 9. 常用砖墙自重(含双面抹灰):120墙:2.86,240墙:5.24,360墙:7.62,490墙:9.99 KN/M2. 10.关于降水问题:当有地下水时,应在图纸上注明采取降水措施,并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建筑及构筑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开裂及下沉),及何时才能停止降水(通过抗浮计算决定)。 11. 进行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掌握如下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并应考虑当地地方性的建筑法规。设计人员应熟悉当地的建筑材料的构成、货源情况、大致造价及当地的习惯做法,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论文:关于桥梁结构设计问题综述 [论文关键词]桥梁设计 结构安全 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现代桥梁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得众多国家对加大对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通过简要说明桥梁设计的注意事项。对现代桥梁结构设计的理论和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做简单探讨。 目前国内的桥梁结构设计普遍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的要求。 一、我国桥梁设计现状 总体来讲我国的桥梁设计理论和结构构造体系仍不够完善,在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桥梁施工和使用期安全性的问题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并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性指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许多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二、桥梁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应该更加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及如何以设计和施工人员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方式来改善桥梁耐久性却很少有人研究。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常规的结构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需要努力将耐久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结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重视对疲劳损伤的研究。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会在结构内产生循环变化的应力,不但会引起结构的振动,还会引起结构的累积疲劳损伤。 由于桥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匀和连续的,实际上存在许多微小的缺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这些微缺陷会逐渐发展、合并形成损伤,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观裂纹。如果宏观裂纹不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会引起材料、结构的脆性断裂。早期疲劳损伤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故而对疲劳损伤的研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充分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桥梁的超载一方面可能引发疲劳问题。超载会使桥梁疲劳应力幅度加大、损伤加剧,甚至会出现一些超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另一方面,由于超载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不能恢复,将使得桥梁在正常荷载下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危害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需要对超载带来的后果进行研究、分析。 (四)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成果。国内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正常使用性能差、耐久性和安全性差(包括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安全事故较频繁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目前国内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有关,但平心而论,既然这种现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那么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就应该在正视这一问题的前提,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的施工和管理水平和材料工艺水平,采用适当的安全度、适当的设计方法来保证桥梁使用性能的达到,这才是更为主动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桥梁存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问题很多与结构体系或使用材料选择不合理及结构细节处理不当有关。 在欧洲国家,非常重视对结构物进行性能设计(即PBD, Performance Based Design),内容包括结构的变形、裂缝、振动、强健性、美观、耐久性能、疲劳性等。PBD研究主要是为了使结构在运营过程中除了保证最低的安全性要求外,尚应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包括寿命和耐久性、抗腐蚀、耐疲劳性、美观等)。就其本质而言,欧洲国家的PBD理论,主要研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服务性能,分析使性能受到弱化的原因和其发生的机理、规律,寻求新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方法。 三、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结构系统的可靠度分析。对于结构系统可靠度分析的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许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概念和方法。如结构可靠度分析的一阶矩概念及荷载为Ferry Borges Castanheta组合情况下的计算方法问题;利用系统系数,针对结构各种破坏水平所对应的极限状态不同,计算系统可靠度并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利用蒙特卡洛(Monte-Carlo)法采用重要抽样技术计算结构系统的可靠度等,同时,一些学者还研究了系统可靠度界限的问题。总之,系统可靠度分析研究内容丰富,难度较大。 (二)人为差错的分析。许多结构的失效并非由荷载、强度的不确定性造成,而往往是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中人为差错造成的,这方面事例很多,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三)在役结构的可靠性评估与维修决策问题。对在役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评估与维修决策正成为建筑结构学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涉及结构力学、断裂力学、建筑材料科学、工程地质学等基础理论,而且,与施工技术、检验手段、建筑物的维修使用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经典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在在役结构的可靠性评估中也必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模糊随机可靠度的研究。模糊随机可靠度理论研究是工程结构广义可靠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完善,模糊随机可靠度理论也必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结束语 桥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尽量避免主观经验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在桥梁设计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总之桥梁结构设计、评估及维修决策之中尚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 结构设计论文:关于桥梁结构设计问题综述 [论文关键词]桥梁设计 结构安全 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现代桥梁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得众多国家对加大对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通过简要说明桥梁设计的注意事项。对现代桥梁结构设计的理论和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做简单探讨。 目前国内的桥梁结构设计普遍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的要求。 一、我国桥梁设计现状 总体来讲我国的桥梁设计理论和结构构造体系仍不够完善,在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桥梁施工和使用期安全性的问题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并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性指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许多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二、桥梁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应该更加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及如何以设计和施工人员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方式来改善桥梁耐久性却很少有人研究。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常规的结构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需要努力将耐久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结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重视对疲劳损伤的研究。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会在结构内产生循环变化的应力,不但会引起结构的振动,还会引起结构的累积疲劳损伤。 由于桥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匀和连续的,实际上存在许多微小的缺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这些微缺陷会逐渐发展、合并形成损伤,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观裂纹。如果宏观裂纹不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会引起材料、结构的脆性断裂。早期疲劳损伤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故而对疲劳损伤的研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充分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桥梁的超载一方面可能引发疲劳问题。超载会使桥梁疲劳应力幅度加大、损伤加剧,甚至会出现一些超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另一方面,由于超载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不能恢复,将使得桥梁在正常荷载下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危害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需要对超载带来的后果进行研究、分析。 (四)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成果。国内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正常使用性能差、耐久性和安全性差(包括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安全事故较频繁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目前国内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有关,但平心而论,既然这种现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那么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就应该在正视这一问题的前提,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的施工和管理水平和材料工艺水平,采用适当的安全度、适当的设计方法来保证桥梁使用性能的达到,这才是更为主动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桥梁存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问题很多与结构体系或使用材料选择不合理及结构细节处理不当有关。 在欧洲国家,非常重视对结构物进行性能设计(即PBD, Performance Based Design),内容包括结构的变形、裂缝、振动、强健性、美观、耐久性能、疲劳性等。PBD研究主要是为了使结构在运营过程中除了保证最低的安全性要求外,尚应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包括寿命和耐久性、抗腐蚀、耐疲劳性、美观等)。就其本质而言,欧洲国家的PBD理论,主要研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服务性能,分析使性能受到弱化的原因和其发生的机理、规律,寻求新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方法。 三、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结构系统的可靠度分析。对于结构系统可靠度分析的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许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概念和方法。如结构可靠度分析的一阶矩概念及荷载为Ferry Borges Castanheta组合情况下的计算方法问题;利用系统系数,针对结构各种破坏水平所对应的极限状态不同,计算系统可靠度并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利用蒙特卡洛(Monte-Carlo)法采用重要抽样技术计算结构系统的可靠度等,同时,一些学者还研究了系统可靠度界限的问题。总之,系统可靠度分析研究内容丰富,难度较大。 (二)人为差错的分析。许多结构的失效并非由荷载、强度的不确定性造成,而往往是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中人为差错造成的,这方面事例很多,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三)在役结构的可靠性评估与维修决策问题。对在役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评估与维修决策正成为建筑结构学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涉及结构力学、断裂力学、建筑材料科学、工程地质学等基础理论,而且,与施工技术、检验手段、建筑物的维修使用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经典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在在役结构的可靠性评估中也必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模糊随机可靠度的研究。模糊随机可靠度理论研究是工程结构广义可靠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完善,模糊随机可靠度理论也必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结束语 桥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尽量避免主观经验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在桥梁设计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总之桥梁结构设计、评估及维修决策之中尚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 结构设计论文: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度和规范修订的几点看法 摘 要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度和规范的修订,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看法:①规范中的安全度设定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②关于可靠度设计理论;③关于设计规范的强制性。 关键词 混凝上结构 设计规范 可靠度设计 安全度设定水平 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安全度设置水平,我在1998年7月提交规范修订组领导的一封信中和1999年年初刊出的一篇文章[1]中已经表达了看法。 这篇题为《要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文章,代表了一部分同志的看法,原本是应约撰写,从不同角度为规范修订提供参考意见。这份材料中有两处不妥,一是对抗震设计的“小震不坏”原则提出了质疑而又未做详细解释。我在原稿寄出后不久就写信通知要求删去,但最后还是未能及时转到杂志社并刊了出来。另外,这篇文章冠以“建筑结构”的标题也不合适,因为文中只论及混凝土结构,而钢、木等结构的安全度可能是另一回事。 1、规范中的安全度设定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 我对规范低安全度的看法,最早源于从事高强混凝土结构科研和推广应用工作中的感受。用现行规范设计C50~C60级高强混凝土结构,其安全储备比普通强度的混凝土还要低,给推广造成困难和阻力,何况一项新技术的开始应用会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更需要有较为宽松的安全度环境;过低的安全度难免捉襟见肘,对新技术推广不利。我国规范安全度与国外的差别已有不少资料作过报道,现在再看我国规范安全度从解放后的演变,以受弯构件为例,将安全度统一折算成解放初期按破损阶段设计方法时的总安全系数K,则在最早的东北人民政府设计规程中K等于2.0;后改为与当时的苏联规范相同即1.8,但钢材强度取值仍低于苏联;约在1956年后,按三系数极限状态方法的苏联规范设计,K降到约1.55~1.6,1965年我国颁布的BJG21-66规范与此相同;1974年颁布TJ10-74规范,受弯构件K值又略有降低;1989年颁布的现行规范,K值大体保持在1965年规范的水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50年代设计时所用的楼层活荷载标准值基本参照了苏联荷载规范的取值,而在1959年颁布我国的荷载规范后,不少类型建筑物的楼层活荷载标准值都降低了,导致这类结构安全储备的进一步降低。 横向比较各国规范以及竖向纵观我国规范的演变,可以深切体会到规范作为上层建筑,必然反映时代社会经济的特色和需要。在这次规范修订中,除了必需从专业的技术角度对安全度作细致分析外,如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可能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我国正处在从短缺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而整个世界正面临科技和生产飞速更新时代的到来。近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从未有过的根本性变化,而我们现在设计的建筑物又必需适应今后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内生产和生活水平的发展。 规范和标准如何从短缺型计划经济影响下走出来,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服务,这是本次规范修订不同于以往历次修订的主要区别,理应作为本次修订中首要考虑的问题。随便举例来说,我们对普通公寓住宅的层高标准作了限制,在北京地区规定为2.7m(净空仅2.55m),也不准设计人员或用户提高房屋抗震设防等级,这些限制是否反映了过去短缺经济年代的特色?短缺经济的主要倾向是竭尽全力去约束消费和限制投资,并伴以过多的行政干预来加以保证。过去讲节约,偏重于初期一次性投资和用料的节省,较少顾及长期和整体效益,更少考虑用户的利益和要求;设计规范的低安全度和某些荷载标准值的过低取值,也是短缺经济造成的。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只需花相对较少的钱,换得更为结实耐久的房子住,应属合理消费受到鼓励,为此而必须多花一些钢材也属于合理使用,说不上有违节约原则。安全度的设置本来就是用来对付比较意外的情况,低安全度的房子尽管在一般情况下安全可靠,但是抵御外界不确定性作用的能力相对较弱。房子结实些,寿命长些,符合国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万一发生不测地震,可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再说这种合理消费并不要政府掏钱,而且合理的多用些钢材、水泥又能促进生产发展,从眼前讲,还多少能缓解通货紧缩的困难。这些说法从短缺经济的立场上看是格格不入的,但符合眼前和长远利益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然,节约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一种美德,应该是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要守则。这里提出探讨的只是计划经济年代曾经盛行一时的片面的节约,但即使是那种节约在过去短缺经济下仍是合理和必需的,问题是将它搬到今天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体制下,有时就不再适宜。 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能需要从结构选型、结构构造、结构布置、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作出努力,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延性和耐久性,提高其抗御不测之灾和防止倒塌、特别是抵抗连续倒塌的能力。也许基于概念设计的这些措施,对于增进结构安全更为有效且更符合经济节约的原则。比如这次规范修订组提出的用新Ⅲ级钢替代Ⅱ级或Ⅰ级钢,就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为了增强延性和防倒塌能力,主要还得靠合理加大构造用钢量。上述与结构安全性能有关的众多因素较难用数值形式加以度量,而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安全度,则仅限于截面强度的安全度和与之有关的荷载标准值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等能够用数值度量的那些参数。 提出要大幅度提高设计安全度,无非是基于客观形势变化和对现行安全度进行初步分析比较后的一种宏观的定性估计。究竟需要提高多少,则需经过课题立项研究才能确定。对于规范修订组这次提出的设计可靠度改进意见[2],总的趋势是往高处调,对此我表示拥护;虽然幅度不够大。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象京、沪、穗等国际性大都市,建筑结构的安全度应高些,经济不发达的边缘地区允许适当低些。规范修订时是否尚可通过结构重要性系数,或者荷载标准值取值,或地方性标准予以区别对待,大城市的结构安全储备是否能再高些,当然也可以分步渐进。钢材的分项系数过去偏低,似不宜再低于1.1。梁的最小配筋率一般根据截面抗弯屈服能力不低于截面拉区混凝上抗裂能力的原则来定,具体计算时所用的材料强度似宜采用平均值而不是标准值,否则从概率保证的角度不能符合要求。 2、关于可靠度设计理论 将可靠度设计理论用于设计规范,不论在学术或工程界一直有分歧意见[3]。我倾向于多安全系数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因为其中对安全度的表示比较灵活又易于理解,而且在确定各项安全系数时并不排斥利用可靠度理论手段进行分析对比,然后再综合考虑其它因素加以修正。 由于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业已采用了可靠度设计理论,其在规范中的计算表达形式又与多安全系数方法相似,在实用上姑且将它理解为多安全系数也并无不可。在这种情况下,我赞成承认现实,在这次修订中还是保留现有的设计方法体系为好。可靠度理论对于不同类型工程结构的适用程度肯定会有很大差别,用于混凝土建筑结构尚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所以不宜再变。至于尚未使用的规范似宜适当放慢“统一”步伐,实在难以使用的更不宜通过行政手段去统一。可靠度理论还在发展,这方面的学术讨论希望能够深入开展下去。 结构安全度需要考虑的因素过于综合,尤其是规范中的结构安全度,它不同于某个具体工程,需要考虑和照顾的方面更多,包括非技术性的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等。可靠度设计理论有其先进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可靠度理论也有某些假定和约束条件,会有意或无意地省略某些本应考虑而用这一理论又难以处理的一些因素。技术科学理论一般擅长于分析,而规范安全度的设定除了要用分析外更需要综合,因此经验和判断更为重要。 可靠度理论强调三个“正常”作为前提,即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这三个正常带有较大的模糊性,有时甚难界定。比如野蛮施工绝非正常,很容易确认;可是针对我国施工中的上千万农民队伍以及管理水平薄弱的现状,这种状况是否正常?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而且要改变这一状况需有较长的过程。如果在设定规范安全度水平时完全不予理采,不考虑它会增加某种程度人为失误的可能性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显然是不合适的。规范面对的是群体而不是某个具体建筑的施工现场。我们不能因为不好统计、不好用理论分析处理,就将某些应该考虑的问题列入不正常。再举居民装修房屋用地板砖压裂了预制混凝土楼板的事例,有的同志认为这是不正常使用,因为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过装修地面;或者认为这是不正常设计,因为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漏掉了地板砖这项恒载,而规范则无责任。但是用户则认为现在城市里家家搞装修,不装修才是不正常使用。而设什人员也说地面装修应属活载,因为今天地板砖,明天拆掉改成木地板,不能作为恒载,仍反正常设计。这个问题其实出在规范荷载标准值的统计上,规范的荷载统计样本取自过去不搞装修的短缺经济年代里。所以单凭过去或现有样本所得出的荷载统计值,理论上看来完整无缺,但用到规范仍需通过经验和判断加以修正,因为这些数据尚不能代表未来可能的发展。但如规范的安全度比较宽裕,就不至于出现这种问题。这次规范修订组提出了今后要加列装修荷载,对于这一规定,似乎还可商榷,因为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类似装修荷载那样的其它小型荷载,在今后几十年内还有可能出现。我们现在很难加以充分想象和估计,这类小型荷载应该通过提高活载的标准值和相应的分项系数来解决。国外规范的楼板荷载中还考虑偶然撞击的影响。作出这些改进其实都容易办到,因为每平米造价可能增加不了5元钱。 前些时候有报纸报道,有些房管部门给住户发通知,规定住户室内荷载不许超过1.5kPa,即规范确定的标准值。这种做法损害了住户的利益,荷载标准值是按正常使用情况统计出来的,统计对象中有的就超过标准值,否则就用不到荷载分项系数。这一房管部门的做法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也给住户带来心理压力。但是这种现象是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设计安全度过低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 3、关于设计规范的强制性 我国的设计规范是强制性的。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规范就是法律,只要不违反规范要求,即使设计出了问题,设计人就有可能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国外发达国家的许多设计规范则是指导推荐性的,设计出了问题得自己负责,休想将责任推向规范。所以我国规范的编制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困难。以往的最小配筋率为例,国外规范中是0.8%~1%,这个数值作为指导值是比较适宜的,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取用更低的配筋率。例如国际知名的芝加哥Water Tower大厦,其上层柱的轴力甚小,而截面和承载力很大,所以一些柱的配筋率就远低于ACI规范的最小配筋率,但如换成我国规范,也采用0.8%~1%的最小配筋率,遇到这一情况就不能合理降低配筋率。可是如将柱的最小配筋率定得低了,当柱的轴力与承载力相比业已达到相近的程度,那么0.4%的最小配筋率显然偏低,因而出现高也不是、低也不是的困难。又如我国规范并没有明文规定设计人员不准采用高于规范设定的安全度水平,但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下,缺乏经验的设计人员有时还是不善于针对具体工程对象的需求和具体的施工环境条件,必要时加以灵活运用;而与此相反,某些故意钻规范空子的人则会沿着规范允许的最低边缘路线行事,以达到其不良目的并推卸责任。 要解决这些难题,根本的办法是逐渐淡化规范的强制性质。强制性规范还不利于人们发挥创造性。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要求设计人员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去适应日益丰富多彩和功能千奇百怪的工程建筑物以及迅速发展变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本比较简明的规范,再加上各种各样正规的指导性专题技术文件(指南、建议等)与之配套,对设什人员来说可能更为好用和更有帮助。不过这又会牵涉到规范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已是超出这次规范修订的题外话了。 结构设计论文:关于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意见 摘要 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①当前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与结构设计可靠度无关;②结构设计,仍宜提倡节约;③我国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规定,尚属恰当:④规范与国际市场并无直接联系;⑤规范要根据国家政策而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设计安全度 最近在建筑工程界,有些同志提出,要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引起一些议论。现将我个人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提出来,请诸位指正。 1 当前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无关 50年代的结构设计方法,与现在近似,当时所用的混凝土强度很低,只有110~140号,比现在的C15还低。50年代初期施工手段也很落后,混凝土用体积配合比,人工搅拌,没有振捣器……而当时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较少。有一些建筑物,如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饭店等,使用至今已逾45年,而且经过了唐山地震影响的考验。因此可以说,现在的安全事故,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是没有连带关系的。 2 结构设计,仍宜提倡节约 关于节约钢材的问题。作为一个结构设计工程师,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以较少的材料去完成建筑物各种功能的要求。如果将构件截面任意加大,材料用量任意增多,这个工作,建筑师也能做。 在发达国家,节约材料也是工程师所追求的。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登载由美国建筑师学会(AIA)举办的最佳建筑设计竞赛,"节省材料"是该次竞赛的主题之一。纽约时报新印刷厂的设计,因采用规则的矩形平面和常规材料,节约五千万美元而获奖:又如香港中国银行(贝聿铭设计)因其结构方案布置得当,比同样高度的其他结构大量节约钢材,所以若干个杂志上都发表文章加以表扬。 3 我国规范中的构造规定,并非都比别国低 我国规范规定的是最低用钢量,设计者一般根据结构重要性,予以适当提高,所以下能以此来判定我们在工程中的材料用量,更不能以我们的最低值来与人家比。我国规范规定的柱子最小含钢量力0.4%,是不考虑抗地震时的数量,我们大多数城市设计时都考虑抗震,高层建筑更是都要考虑,这时柱子的最小含钢量就是0.5%~1.0%.而且设计单位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柱子时,用钢量常比规范要求的还大,因此与国外相比,实际用钢量并不太小。 我们有些构造要求,已与国外持平,如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为0.25%,与美国相同。至于墙的暗柱配筋量,在许多方面已是世界领先。 我国规范对于梁受压钢筋的配筋率,有明确规定。且数值与美国基本相等,并非"无此规定"。至于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有设计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一般梁板构件中,此值并不起作用,有影响的是在类似基础厚板一类构件中。这种构件中,我国规范与国外规范相比,在某些情况下配筋更多。因为如美国或新西兰规范,对于控制最小配筋量还有一些放松要求的措施,可使配筋减少,所以在一定情况下,配筋可以比我们更少。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论,说我国的构造配筋比国外如何的少。 4 关于能否进入国际市场 最近在北京大北窑建成的航华中心,其中三栋最大的办公楼,为三家外国大公司买去,即美国的惠普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韩国三星公司。这些工程都是按我国规范设计建造的,建成主体结构后,先后被这三家公司卖下。其他国际知名的公司购买或长期租用我国建筑物者还很多。这些大公司都愿意购买,说明我们的设计,能为国际接受。 有人以为,低安全度有损于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形象.有损于国际形象的事情有,但不是结构设计安全度问题。我曾多次遇到在华投资的外商来向我咨询,所提问题,一是施工质量低劣,二是结构设计大浪费。后者都是用钢量大高或混凝土构件截面过大,超过了他们国家的常用水平!有一个工程,单是基础就多用了钢筋500吨! 5 规范要根据国家政策而定 一个国家的规范,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还有根强的政策性,许多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条件的直接反映。因此,我国规范的材料用量,当然应该比发达国家低,也即安全度应该低一些。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过去的设计标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安全的。当然某些局部有不足,要不断修改。国外的规范也不是十全十美,也在不断的修改。我们过去的结构成功地经受了几十年的考验,那就是说,我们的规范,基本是正确的,安全度基本是能满足要求的。 至于抗震规范,更与政策密切相关。美国抗震专家Mark Fintel说过,一个国家的抗震政策(体现在规范上),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愿意为他的人民在抗震方面投多少保险。所以国家富了,可多投些保险费,穷国只能适当少投。 不能单看这些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还是相当穷的。我国钢产量虽已与日本齐平,但人均产量只有日本的1/10,而且品种不全,质量较低.所以;我不赞成说现在就可以大量用钢。 中小城市现在还在发展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性能并不太好,就因为能省钢,所以还在发展,这就是我国的国情。 再回到抗震。地震的情况各国不同,日本的地震发生很频繁,有的城市每三、四十年就会有一次大地震;美国的加州也是每几十年就有一次大地震。我国虽是多地震国家,但同一个地区发生大震的机遇一般不很频繁。例如北京,根据历史记载,大约每300年有一次大震。地震的机率不同,设计所用的抗震规范当然也不同。 但是,按照我国规范没计的抗震工程,还是安全的。近年云南省发生过几次较强地震,凡是按规范正常设计、正常施工的工程,都经受住了考验。 6 不容忽视设计中的浪费现象 当前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中,有一个方面不容忽视,就是设计中的浪费现象。我们有不少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用钢量,已超过国外同等高度钢结构的用钢量,其不合理可见一斑! 现在这种关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讨论,是正常的,但我担心会不会引起误导,使一些设计人员误以为按我国规范进行设计会造成不安全,以致盲目加大构件截面,增加用钢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可能性,是不能不防的。 结构设计论文:结构设计安全度专题讨论综述 1999年5月14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邀请在京的部分专家,举行了为期一天的结构设计安全度专题讨论会。来自设计、科研,高校。政府部门等16个单位共28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唐美树,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建设部总工姚兵。建设部科技司司长李先逵先后在会上致词,强调了对安全度问题展开讨论的重要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并将于明年5月在杭州召开第九次年会,结构安全度将作为年会的主要议题。 讨论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西拉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各抒已见,其中既有共识,也有不同乃至对立的意见。以下是讨论发言的简要归纳。 1、关于可靠度设计理论 可靠度理论是分析结构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已颁布统一标准,要求结构设计规范按可靠度理论设计。70年代的我国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和钢结构设计规范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体系,在安全度的表达形式上互不相同,给设计或教学都造成不便,80年代用可靠度理论率先加以统一。但是,对规范采用可靠度理论,以及这一理论能否将各种结构的安全度都统一在同一体系中,专家们持不同意见: (1)认为我国规范采用了先进的可靠度理论,用失效概率度量结构的可靠性,通过将抗力和作用效应相互独立。将随机过程化为随机变量并以经验为校准点,成功地将这一理论用于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这是我国规范先进性的一种表现。工程设计采用可靠度理论为国际标准组织(ISO)所提倡,是国际上大势所趋;多次国际安全度会议也倾向于采纳ISO提出的在设计规范中采用可靠度理论的原则。可靠度理论一样重视经验,可靠度取值用校准法确定。 (2)认为可靠度理论是分析和度量结构安全性的一种先进手段,但在应用上还有其局限性,理论本身也有一些方面未能突破,比如结构可靠度分析的三个约束条件:将抗力与作用效应分离,将随机过程变为随机变量,以及将截面承载力的安全指标β作为结构的可靠指标,随着认识的发展都值得质疑。用概率可靠度理论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统计,但不论荷载统计或抗力统计都还存在一些问题,规范安全度还需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荷载变化。概率可靠度理论会有意或无意地简化、忽略本应考虑但又无法用这一理论处理的因素,如一定程度的人为失误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可靠度理论强调三个正常,即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但正常和不正常有时不易界定。匆忙地将可靠度理论推广于各种规范,会带来一些不必要麻烦,比如地基基础规范中,地基承载力强度的设计值竟比标准值还高,抗震设计规范中不得不引入调整系数。又如地下结构的荷载与其作用效应高度耦合,其不确定性远大于荷载本身的不确定性、结构构件尺寸的不确定性。以及材料强度不确定性的总和,而前者又难以估计,这时勉强采用可靠度设计往往徒有形式而无实效。有的专家指出,水工结构的大坝设计目前只有苏联用可靠度理论,其它国家都用安全系数k大坝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温度。渗透压力很难用统计确定,影响坝基稳定的地基软弱夹层及其分布也很难凭少数钻孔取样确定其统计特性,所以用可靠度理论估计不了坝体的安全度。将可靠度理论用于铁路工程结构规范要确定火车的荷载谱,现在花了很大力气已取得上万条荷载谱,统计出了50年最大可能荷载,可是今后铁路上的火车荷载及其变化,更多地由铁路部门指令所确定,与那些统计多不相关。 (3)认为分项多安全系数设计方法要比可靠度方法更为灵活实用。在确定安全系数时,同样可以利用可靠度理论一起作分析,最后选定合适的系数值。鉴于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已经采用了可靠度理论,不足之处可继续改进,而其设计公式的表达形式又与分项多安全系数基本相似,所以也不必再回到老路上去。现行可靠度设计规范中的分项系数,其含义可以模糊些,考虑更多的经验因素,这在可靠度理论中也是说得过去的。规范采用可靠度理论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能用的尽量用,尚不成熟的将来再用,不宜用行政手段一刀切去追求“统一”。 (4)认为可靠度理论是美国专家于40年代最早提出的,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成果也远远超过我们,可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大部分的重要规范都还没有用可靠度方法。在西方,主张可靠度理论用于规范的主要是可靠度理论家们的观点,搞工程实践的人多持反对或怀疑态度。所请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主要也是一些理论工作者提出的、是参考性的,并无约束力。前不久,曾长期担任过美国混凝上设计规范ACI-318委员会主席的国际著名学者Siess教授,就在《Concrete lnternational》杂志上谈了为什么不用可靠度设计理论的见解。可靠度理论是否己完善到可以用于规范的程度,这个问题在国际上是有争论的。确定工程的安全度在一定程度上需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但更多的须依靠经验、工程判断及综合考虑。所以在可靠度用于规范这一点上,我们大可不必去争天下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还是用安全系数方法好,对于工程设计人员来说用分项安全系数表达安全度要比可靠指标β更直观。更明白。可靠指标虽然有一个相应的失效概率,可是这个所谓的失效概率其实也不是真实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相对比较。 2、多大的安全度才算够 多大的安全度才算够?这是一个探讨已久的国际性课题。所谓“安全”,包括保证人员财产不受损失和保证结构功能的正常运行,即所谓的“强度”和“功能”二原则,结构安全度还应保证结构有修复的可能,加上“可修复”则为三原则。 与国际上一些通用标准相比,我国混凝土结构规范设定的安全度水平偏低,有的偏低较多。由于不同标准对安全度的表示方法不一样,所采用的抗力计算公式也不一致,要准确估计不同标准之间安全程度的差异比较困难。有的专家认为,我国规范与欧洲模式规范相比,可靠度只是偏低一些,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另有专家认为,我国规范的安全度要比欧美规范低20%~40%;也有专家认为,如果再考虑到荷标准值的差异,对于有些建筑物楼层,安全储备相差远不止40%。解放后,我国结构设计安全度历次变更,现在的安全度低于50年代。 确定结构的安全储备或安全度水平,应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技术水平,结构的生命周期,结构的功能需求,以及增加安全度与增加费用之间的关系。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如何对规范的设计安全度进行调整,专家们有不同的见解: (1)认为现行规范的设计安全度在总体上是合适的,只要施工质量保证,设计不出错误,安全程度已能满足要求。所以不必作出全面的变更,个别地方有不够的,则可作局部修补。规范对安全度的要求只是最低值,设计人员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对象,必要时采用高于规范规定的数值。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还是要尽量提倡节约,即使在美国,省钢也是受表扬的。我国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并非都比外国低。有的已经超过。外国大企业在北京买了按我国规范设计的大楼,说明我国规范不是进不了国际市场。现在对安全度进行讨论,应注意不要引起误导,以为规范安全度不够而在设计中盲目加大构件截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认为现行规范安全度与国际相比虽然偏低,但使用十年来已成功建成约100亿m2的建筑物,实践已经证明,现行规范安全度是可以接受的,这是重要的经验,不能轻易放弃。但考虑到客观形势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住宅制度改革现状,可以将现行设计可靠度水平适当提高一点,这样投入不大,却对国家总体和长远利益有利。 (3)认为设计安全度应大幅度提高。由于环境变了,对结构功能和安全程度的需求增强了,比如现在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已非昔日可比。规范要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短缺经济年代的影响下走出来。现在,建筑物商品化,结构造价在建筑物售价中的比例愈来愈低,用相对较少的钱换得更为可靠和更为好用的房子,应属合理消费,为此而多用一些钢筋也属合理使用,说不上有违节约。如果既不要国家出钱,又能刺激生产,也不浪费资源,就不要限制合理消费,限制对商品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追求。所谓“大幅度”提高,只是一个宏观估计。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提高幅度可区别对待。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建筑物功能要求和售价都高,设计安全度应相对高些。 (4)认为设计安全度水平应尽量与国际接轨,比如混凝土结构能够与美国混凝土学会(ACI)的规范接近。即使达到相同的安全度水平,由于施工和材料的管理水平尚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结构的实际安全储备仍会偏低。我国现行规范的低安全度水平是历史条件造成的,在60年代初编制我国混凝土规范时,对当时工程事故频繁状况,不少专家曾提出增大安全度,但限于当时政治形势和经济状况而未能实现。现在条件变了,安全度应该提高。 (5)我国目前的建筑业队伍有3500万人,其中2000万来自农村,在确定结构设计安全度时,确实不能不考虑施工队伍平均受教育水平低的现状。对于设计和施工,也不能不考虑难以避免的一定程度的人为差错(human error)。要提高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牵涉到人员素质和技术的发展,需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认为这些问题完全是施工的而在设定规范的安全度水平时不予理睬。也有专家指出:一些有经验的设计人员,能够针对具体工程和施工的特点,需要时能选用高于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可是没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就不一样,还要提防故意钻规范最低要求空子的。确定规范的设计安全度水平时,应该考虑这些现实。 (6)关于工程事故与设计安全度的关系,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频繁的工程事故主要是野蛮施工和管理腐败所致。有些专家认为,国内发生的工程事故与现行规范的安全度没有关系,规范的安全度是够的。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一些工程事故往往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施工质量差、设计有毛病、结构安全储备又偏低,加在一起终于酿成大祸,这类情况不是由于野蛮施工和管理腐败,较高的安全度总是与较低的失效概率相联系,这是客观规律;例如铁路工程结构的设计比较保守,安全度大,施工管理也比较严格,到现在没有发生一例倒塌事故。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由来已久,只是不象现在这样可以爆光而已。 3、设计要从多个方面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用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并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指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度通常指安全系数或可靠指标,实际上只是对结构截面强度安全的一种度量,与此相关的还有荷载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的取值。影响结构安全性的因素大多,安全度是保证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有的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抗偶然作用和防倒塌能力差;或者计算图形和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或者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消弱了结构耐久性;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有的城市桥梁虽然满足设计规范的强度要求仅用了5-10年就因耐久性出了毛病影响结构安全。结构耐久性不足已成为最现实的一个安全问题,设计时要从构造、材料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强结构耐久性,并要对施工单位提出具体要求。现在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重视新建筑的建造而不重视旧建筑的维护。设计人员不能只套规范,应该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造性;规范再详细也不能包罗本来应由设计人员自己去解决的各种问题。此外,不同的结构体系针对其特点需有特殊的布局与构造,例如预制预应力多孔空心板的楼面结构,板端应考虑墙的嵌固约束,并配置负钢筋以防止端部开裂而造成脆性剪切破坏,可是过去多按简支设计而出现端部裂缝,造成大面积隐患。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中,有许多专门技术需有专业公司合作配合,如有特殊防腐蚀要求的后张预应力筋或混凝土等。 4、关于设计规范的操作和管理 国际上的结构设计规范有二种体制,一种是推荐性的,另一种是强制性的。发达国家的规范多是推荐性的,对设计人员只起帮助指导作用,结构工程千变万化,规范不可能取代设计人员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经验和判断,设计人员必须自己承担设计的全部责任,可以不受推荐性规范的约束。我国的设计规范则是强制性的,是设计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如有违反,一切责任由设计人自负,而出了事故,设计人员也可凭规范推卸责任。几十年来,这种做法已在工程设计界深入人心,因而对规范的制订工作也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强制性规范的不足之处是,不能灵活适应设计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难以照顾到设计者可能遇到的各种特殊问题,而且客观上不利于发挥调动甚至限制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强制性规范的利弊值得仔细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规范由政府部门管理,随着政府机构精简和政府功能转变,有人担心在规范管理的力度上会否削弱。今后可否借助各种学会、协会的积极性,委托学会、协会来编制和管理,而政府部门则起批准监督作用。如果将规范的课题研究,规范的编制和规范的批准分成独立的不同层次,是否会更好一些。在规范的编订和管理上,如何能更好地适应既是社会主义。又是市场经济的体制,有必要作细致的研究。 结构设计论文:某公寓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摘要:商业公寓是一座设备先进,管理现代化的高级公寓式写字楼,93年开始施工,96年5月建成使用。本文总结了此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重点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宽扁梁,钢-砼组合结构以及新型无机铝盐防水剂等的应用。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 钢-砼组合结构 刚性防水剂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两层深9.0m,地下二层为战时人防地下室;地上二十八层,出屋顶四层,共计三十四层,其中裙楼四层,一至三层为商场,四层为写字楼使用的多功能大厅及其它房间,五层为设备层及屋顶平台花园六~二十八层为标准写字楼,屋顶上四层分别为设备用房和高位水池。占地面积为6343.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290平方米,标准层面积为1559.5平方米,大楼总高度122.1米。 2,地基与基础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本工程地质自上而下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第四系的人工堆积,冲击,残积土层,下部为白恶系上统大朗山组黄花岗段的沉积基岩,其岩性可分为粉砂质泥岩(含砾),泥质粉砂岩,砾岩等,基岩部分的一般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风化程度减弱,岩面强度增大,微风化带岩体较完整,整体稳定性可靠,一般埋深20.30~30.20m ,桩端承载力标准值0.5mpa.据此,结合本工程的荷载要求,采用人工挖桩基础,以微风化岩为持力层,周边采用一柱一桩,核心筒则采用大底板加群桩,最大桩径为3000。 3,结构及施工方法 结构按7度地震设防,筒体与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地基类别2类,基本风荷0.45kN/平方米。本工程主楼采用框架和筒体协同工作体系(框-筒结构),主楼中部(楼梯间和电梯间)纵横向剪力的墙组成抵抗纵横向剪力的核心筒。裙房采用框架结构,在主楼和裙楼房间加后浇带。地下室至五层为普通砼梁板结构,六~二十八层受层高限制,采用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宽扁梁结构,楼板为普通钢筋砼板。本工程结构计算程序采用TBSA4.2软件。 二,结构设计新技术 1,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宽扁梁结构 本工程结构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在七~二十九层采用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宽扁梁结构。设计思路如下: (1) 设计原则 A、无粘结预应力筋主要用于平衡楼板和扁梁自重,并满足梁的抗裂度及变形要求。 B、为保证构件延性,按照《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技术规程》梁内配置适当普通钢筋。 C、耐火极限为两小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 (2)计算模型 楼板厚150mm,扁梁尺寸bxh=1000x500(1500x500),计算模型取柱与扁梁组成的刚架,并假定扁梁与内筒连接为固接,扁梁截面为T形。 (3)预应力设计 楼板、扁梁的砼为C35,扁梁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体系,无粘结预应力筋为7f5钢丝束,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570Mpa,普通钢筋采用II级螺纹钢,锚固体系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无粘结预应力锚固体系。张拉控制应力取scon=0.7x1570=1099mpa, 张拉时超张拉到1.03scon=1132mpa,同时采用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制。 抗裂验算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技术规程》要求,扁梁按二级裂等级设计,适当放松;强度验算中,外荷载在扁梁内产生的弯矩取TBSA程序内力组合结果并考虑预尖力产生的次弯矩。 当对扁梁施加预应力是,柱中的轴向压力很小,因此对柱子要进行大偏压或纯弯强度绝对值算,并在柱子强度设计的荷载组合中考虑次内力的影响。 扁梁采用单根无粘结预期应力筋张锚体系QMU,张拉端为夹片式错具,固定端为挤压锚具,任取一根典型扁梁。 (4)经济效益 1、取标准层一层作为计算单元,将无粘结预应力宽扁梁结构与普通钢筋砼梁结构相比较,前者砼用量(包括柱、梁和砼墙)及钢筋用量(不包括预应力筋)增加约20%左右,介从整体平看,由于采用无粘结预应国力宽扁梁可以降低层高,虽然建筑物高度受到限制不允许提高,却可以增加了建筑面积,有很现实的经济意义,本工程原设计标准层层高3.6m,因为规划高度限制100m,因此仅能建26层,现在采用无粘结顾应力宽扁梁结构后,标准层层高3.3m,则可以建28层。 2、型钢奏在普通钢筋砼中的应用 五层楼面亦即裙楼天面,其建筑使用功能较多,有屋顶花园、光棚,还有游泳池及更衣室等,楼面标高变化多,荷载大。另外分别有两根16M跨和两根20M跨框架梁,由于承受荷载很大,经TBSA程序计算,梁端弯矩过大,按普通钢筋配已严重超筋,为了解决这个能量,经研究决定将个四根梁改为型钠砼梁,由此梁两端的柱相应也改为型钢砼柱,以便于梁柱节点连接,普通砼中局部采用型钢砼组合结构,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我们最终成功发解决了这两者之间复杂的节点构造成。型钢砼梁与型钢砼柱及普通砼框及普通砼框架梁的节点连接,非常复杂,纵筋、箍筋和腰筋交错,而且框架梁1与型钢砼梁与型钢砼柱顶面标高不同,如果按原设计框架梁1的纵筋全部焊接在型钢柱的翼缘上,纵筋过于密集,将造成框架梁1的纵筋施工无法顺利进行,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所以我们将框架梁1的截面由原来的300X800改为500X800顶部的纵筋全部越过型钢柱焊接在型钢梁翼缘上,对底部的纵筋,如果焊在型钢柱的翼缘上,为仰焊,且此节点钢筋密集,不方便焊接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所以在底纵筋与型钢柱连接处焊接一块钢托,纵筋直接平焊在钢托上即可,为防止与钢托焊接处,型钢受削弱,在此处增设三角形加劲板,加劲板与框架梁1的底纵筋平齐。 三、新材料 1、新型防水材料 地下室防水工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柔性防水做法,采用了建设部国家科委一九九三年、一九九五年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的新型刚性防水材料,即广西大新建材化工总厂生产的无机铝盐防水剂,达到了刚性防水的目的,该项产品是多功能系列防水材料,具有微膨胀、减水、缓凝、提高抗压强度,节约水泥用量,降低砼水化热等功能,本工程采用的无机铝盐防水剂BSⅡ型,是一种砼结构自身防水材料,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特点如下: (1)材料性能好、施工工艺简便,使用时,只需在砼中掺入水泥用量百分之三的无要铝盐防水剂BSⅡ型,即可使普通砼坍落度由5-6提高到14-16左右,缓涨时间可处长4-6小时,微膨胀达到万分之三点八左右,抗压强度在同等水泥用量的情况下可提高20%以上,比按照普通砼施工可节约10-12%水泥用量,砼不透水性,由S6可提高到S12,抗渗率提高了100-200%,使结构自身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防裂效果。 (2)防水效果好,两层地下室底板,侧墙只有30cm厚,但从施工完毕到面在一年多的时间来看,内墙体和底板干燥无水迹,防水效果很好。 (3)经济造价低,采用新型无机铝盐防水剂,按照水泥用量的百分之三加入防水剂可节约10-12%水泥用量,经过详细计算,采用无机铝盐防水剂比采用柔性材料每平方米可节约造价为2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柔性材料施工人工费和结构砼其它外加剂,给投资商方速写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给施工也带来了方便。 2、机关报型墙体材料 广东省墙体改革中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本工程标准层仙隔墙采用预制件轻质嵌墙板,该墙板经高科技研制而成,设计独特,质量和工艺技术指标抱均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且符合国家测试标准,其表层为高强度纤维水泥板,内含高强水泥及聚苯乙烯发泡珠作蕊材料,蕊实而质轻,特有企口及凹凸槽位,易于安装接合,它可作固定或活动的功能间隔,具有防火、防水、耐冲击、隔声、隔热等特点,有安全轴心上,每米可承受52KN荷载,而重量比一般同等厚度的砖墙要轻一半以上;板材厚度分三种:50mm-38kg/m2;7500-55kg/;100mm-72kg/,它可替代传统市面上的石屎墙、砖、轻质砌块墙、石膏板及其它轻质材料中空间墙。 四、新型施工工艺 六层楼面(转换层)周圈转换大梁底面受力钢筋由通长密集Ф40钢筋组成,闪光对焊连接直径40mm钢筋,目前几乎办不到,对大截面钢筋只有机械连接才可靠,再由于为了加强建筑物刚性,所有钢筋拉通于梁内(包括弯钢筋),接头处连接困难,基于以上原因,最后采用香港的\"BAR-TEC\"钢筋套筒联接方案来解决难题。 钢筋套筒联接技术是近几年研制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钢筋对接工艺,其特点是:将钢筋端部加工成螺纹,然后旋入带有螺纹的套筒中,从而将两根钢筋连接起来。\"BAR-TEC\"钢筋联接器强度及螺纹强度都有实验保证,试验下全部是钢筋破坏,钢筋纹螺纹采用先将钢筋冷加压国大钢筋头截面,再纹螺纹,故钢筋截面保持不变,此联接器价格相对于烛接较高,但使用中有很多优点:质量严格保证;施工简易,设备简单;联接器体积小,给砼浇捣提供更大的空间,因接头强度远高于钢筋强度,所以接头位置随意,可尽量避开节点不便处,同时最大效率使用钢筋。 结构设计论文:江口电厂清污机结构设计的特点 摘要:水电站进水口处的清污设备对安全运行、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尤其对于低水头大流量的贯流式电站来说,此问题更为突出关键。清污机布置恰当、设计合理,将为运行管理带来方便,能创造更高的效益。论述江口电厂清污机设计及布置特点,介绍了清污机投运概况。图2幅,表1个。 关键词:水电站 金属结构 拦污栅 结构设计 实例 1前言 江口电站位于广东省西江支流贺江上,距封开县城江口镇3.5km,是贺江上最后一个梯级水电站。电站安装两台单机容量为20MW的灯泡贯流式机组,两台机组分别于1998年11月、1999年9月投运。水轮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型号GZA391a-WP-640;设计水头7.3m;最高水头12.1m;最低水头3.0m;设计流量316.74m3/s;额定出力20.8MW;额定转速78.95r/min。 为了防止有碍于水轮机正常运行的杂物进入流道,保护机组安全运行,在每台机组的进水口设置一道倾斜式拦污栅。栅面向下游倾角为70°,底槛高程为-10.7m,检修平台高程28.0m,拦污栅斜面高度41.8m,宽度为12.8m。拦污栅拦住的垃圾由一台安装在高程37.18m的移动式清污机清理及卸污。 2清污机技术特性 清污机由大车、小车、清污耙斗三部分组成。大车沿着垂直水流方向移动,行程覆盖两台机拦污栅、中墩、卸污位置约有40m;小车沿着水流方向移动,最大行程为2m;小车上布置着牵引和开合机构,该机构通过钢丝绳悬吊着清污耙斗,控制耙斗的升降、开合。清污机具体的技术特性(见表1)。 3结构设计特点 3.1耙斗部分 清污耙斗自重3.9t,由耙体和活动耙两大部分组成(见图1)。耙体长2750mm,宽3730mm,总共有12个锯齿形耙齿,耙齿长为380mm,齿根宽140mm,齿间距220mm。耙体两边装置有四只直径320mm、宽度为280mm的滚轮,滚轮中间有宽20mm高20mm的凸缘,因为耙斗在下降过程中,有较强的横向水流作用时,耙斗会发生横向移动,滚轮的凸缘可以在栅条槽里限住耙斗左右偏移。前、后滚轮布置使耙体前底后高,令耙体与栅面间有一倾角,使得耙齿尖较贴近栅面,能够清除贴附在栅面的垃圾。耙体两边设有导轮、导槽,导轮只能在导槽内上下移动,牵引钢丝绳连到导轮,导轮再经连杆接至活动耙的端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耙斗悬空且拉紧开合钢丝绳开斗卸污时,有导轮、导槽限制作用不会令耙体跟随转动,可以顺利地开斗;抓到垃圾要放松开合绳合斗时,有牵引绳的拉力作用可使活动耙合得紧、抓得牢,提升时不会掉垃圾。 活动耙侧视呈镰刀状,共13个耙齿,与耙体的耙齿同样间距错开分布。活动耙可以绕转动轴心转动,当开合钢丝绳拉紧时,耙斗呈打开状态;当开合钢丝绳放松时,在活动耙的自重及牵引钢丝绳的拉力作用下,耙斗呈闭合状态。为了避免活动耙闭合过头而钩到栅体的横隔环,在两边的侧封板焊上两个限位块,限定全闭合的位置。活动耙上的齿设计有过载保护功能(见图2),每个耙齿有一个板弹簧压住,在耙斗上升过程中,假如某个齿勾到卡在栅槽的杂物或拦污栅的横隔环时,如卡阻力大过板弹簧的弹力,超过设计允许回转力矩,则该齿A点就转动张开至A′点,令该耙齿滑过杂物,避免因强行提升而损坏清污机或拦污栅。整个耙斗设计做成空格网状,既能抓捞垃圾,又能疏水减小水压力的作用。 3.2大车部分 大车主体采用4条主梁式焊接框架结构,在上下游端梁安装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由电动机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链传动来驱动主动轮组。主、从动轮组均采用宽面轮缘车轮,为了避免大车行走时偏移出轨,在梁底部各安装两套导向侧轮组,在移动时起导向作用。在下游端梁底部装有行程开关,使大车移到两端极限位置时能自动停止。在大车顺着水流方向的两条主梁面上布置两条钢轨,用来承载小车,小车可在上面沿着水流方向移动。驾驶室布置在左侧主梁底下,操作人员坐在里面可看到耙斗在栅面的升降情况。 3.3小车部分 小车由牵引机构、开合机构、机架、车轮装置、推移机构等部件组成。牵引机构由电动机、制动弹性联轴器、双输出轴减速器、中间轴、左右两个卷筒组成,开合机构比牵引机构少一个卷筒及中间轴,其余部件相同。牵引机构和开合机构通过电气控制协联,开合机构可以单独动作,用于操作耙斗的开合;牵引机构动作时,为了保证两个机构的同步性,开合机构必须也相应同向动作。小车推移机构由两端双伸出轴的电动机、两个蜗轮蜗杆减速器、两个螺杆螺母传动副组成,其中螺母跟小车机架固定在一起,其余装在大车上,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螺杆转动,利用螺杆螺母这种螺旋传动副,将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达到小车移动的目的。采用螺旋传动不但使小车移动平稳,而且具有自锁作用。 4运转情况 原来拦污栅是由一台小型清污机兼人工清除的方法来清污,由于清污速度慢、效率低,仅能勉强完成单机发电时清污,但不能满足两台机发电时清污要求。在2000年4月贺江第一场洪水到来时,由于清污速度跟不上,垃圾越积越多导致拦污栅堵塞,最高水头差达3.6m,威胁到机组的安全运行,最后不得已唯有停机清污。2001年3月经本厂技术人员重新设计的清污机正式投运,清污力强、效率高。在实际运行中,能抓捞起沙包、直径20cm的树干等较大较重的异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机组带满负荷水流最湍急的工况,清污机都能下到栅底槛抓捞垃圾,证明清污机疏水性能恰到好处,既能减小水压力,又能有效地抓装垃圾。牵引、开合机构采用双速电动机,使全行程下降仅需3分钟,上升为4.5分钟,上升时用慢速档可保证较大的牵引力。旧清污机是单速而且速度慢,下降、上升均要8分钟,两者相比新清污机大量缩短清污时间,耙斗的容量也相对加大,提高效率。自投运至今,拦污栅的水头差一般都在其自身的水力损失0.2m以内,保证机组在较高水头下运行。总之,经过两年的运行实践表明,江口电厂清污机的设计是可行的、是成功的。 结构设计论文:结构设计师到底该如何利用计算机 计算机是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替代品。纵观当今世界,这种非常令人不安的观点正在结构工程师中逐渐蔓延。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根本不去想一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同样的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按百分比计迅速增加的工程师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在结构工程界,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证明,作为一种观点正在象传染病一样到处蔓延。大量的结构工程师确实相信,他们仅仅简单地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了,而没有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大量的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 问题是过分强调自动化技术是以削弱实际知识为代价的,过分强调也演变成了不学习实际知识的借口。从教育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如此过分强调计算机带给朝气蓬勃的年轻工程师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工程学习和工程实践就是轻松地使用菜单和用计算机生成五颜六色的图画。 在工程设计环境中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自动化技术象一样能轻易地诱使大脑相信其虚幻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在这些自动化技术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以前,设计工程师必须不依赖计算机,而用学识和经验去解决工程问题。非常不幸,我们变得如此依赖于计算机,以至于正在迅速丧失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技能。 与那些只有依赖计算机才能“解决”工程问题的人讨论问题时,一个称职的结构工程师什么样的痛苦和挫折没有经历过?这些人(不要把他们跟真正的工程师混为一谈)已不再有能力,或者从来没学过,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从根上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可以这样认为,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这些人没有认识到,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有限的计算机指令所能编程的界限。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恰恰相反,这些人认定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有限元模型,而计算机能够并且也应该自动地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完成设计,打印出最终结果。“工程师”能做的,仅仅是区分规格和需求,给顾客开发票,牟取利润,并且迅速找到新项目。 今后,只有越来越少的工程师能独立地(即不依赖计算机)找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这种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随着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上升,谁来解决工程问题?是那些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结构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程序员,或是有其他专业学位而不是结构工程学位的程序员来做?计算机现在不是,也永远不会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只有合格的工程师才能正确地解决工程问题。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制造这样的氛围,在结构工程实践中,首先靠计算机,而不是靠有学识、有创新和有丰富经验的结构工程师本身,就能够解决大部分结构工程问题,那他们就是自欺欺人,也欺骗了他们的服务对象。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结构工程师发现了一种既非常有效又方便的方式去为顾客服务,它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或理解结构工程模型,分析和设计的细节。这种“方式”就是计算机。工程师们现在的行为方式符合宇宙的自然规律,即用最低的能量消耗前进。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对自动化技术的响应就是让计算机工作,同时让自己不再去操心细节了。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细节,依靠计算机的工程不能,根本不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现代计算机的运算范围和速度,太容易使工程设计变得毫无生气。试问,有谁能抵抗激动和解脱的感觉——不用太多的艰辛就能求解成千上万个方程?又有谁能抵抗诱惑——让自动化技术来“解决”工程问题?真正的结构工程师,不用计算机就能工作的真正的结构工程师就有这样的抵抗力。这些真正的工程师看到了实质,计算机是一种很不完善的工具,它只能处理大量信息。以光速执行的指令大多是没有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它们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在计算中,对于受动力载荷的作用的曲壳结构发生非弹性变形时,不正确的结果一样可以在屏幕显示,它们的等应力图看上去也是如此这般地赏心悦目。这样下去,只要手上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说明,就可以用计算机得到结果了。或者更方便,只需在图形用户界面上选择合适的菜单,就得到结果了。事实上,如果“靠相互交谈来探讨怎样分析梁和柱,靠双手找出闭合解”会更有利。 也许有人推测,以上论调只能证明本文作者从根本上是反计算机的,或是他没有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美好的未来,或是他对那些在神奇的创意中利用这种技术的专家不屑一顾。然而,并不仅仅是这样。即使认识到计算机的潜力,工程师也对危险熟视无睹。结构工程是对安全性吹毛求疵的职业。在世界各地,结构的特性是由结构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由于在实践中采用了计算机,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正在制造以幻想为基础的信仰系统,正在发展难以置信的危险期望。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工程失效的威胁也会按指数形式增长。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都期盼CAE/CAD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希望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只需区分类型和条件,让CAE/CAD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生产图和施工图。在这种环境中,结构工程师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结果”。这种设计方式注定是灾难性的。数不清的软件开发商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推销注明有各种用途的软件。于是,不那么称职的工程师就相信了广告,即使用这种软件只要投入很少的人力就能进行工程设计。 软件开发商经常被要求改进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以使用户在不详细了解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用软件。例如,这些用户要求开发商创造出不用阅读使用手册的环境。因为高质量的结构工程软件的用户参考手册包括软件的技术细节,限制范围,以及计算所依据的理论和假设,结构工程师们不愿意使用这样的高质量软件。现实是,结构工程师们不希望了解细节。他们所希望又愿意购买的是窗口界面,这种界面能让他们处理信息见得到,然后把结果以彩色图表形式展示。最好还有动画功能,还可以用漂亮的图表打印数值结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地检测重特征值;或在用反映谱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态;或非线性索单元的理论是否正确;或分析结果对网格的形状和单元的选择是否敏感;或部分固定端刚度是否确切等等方面,如今使用计算机的工程师表示,他们几乎不考虑这些细节问题。 不少人认为他们没有时间,或没人付给他们费用去关心细节。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都持这样的看法。但是,他们确实相信,依靠计算机他们的设计能够达到顾客要求。为什么不能如此简单地相信???/!!!输入数据,然后击键,就有了结果。而且,这种方式几乎没有人力消耗。 当然,计算机技术本身并不坏。然而,问题的核心是结构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滥用计算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道义上资深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人员有义务特别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经验的重要性,而非计算机使用者的“性别”。在结构工程实践中,仅仅关心“怎样”使用计算机是不够的,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必须重视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要又敬又畏,对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而不是通过“世界的有限元分析”,或是靠过分的简化去满足那些不合格的结构工程软件的限制条件)学习工程。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更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即数量急剧减少,但仍记得不依赖计算机,怎样解决工程问题的真正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只有通过训练专业工程师,而不是通过训练技术员(即计算机操作员),结构工程界将完全能担负起服务大众的责任和义务。 到底该不该如此担心计算机的不当使用?担心那种怠惰?担心工程界默许这种危险作法?虽然计算机对人类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象现在这样破坏性地使用计算机,这些价值就得不到实现。 有什么办法才能使结构工程界改变过分依赖计算机的情况?不再滥用计算机?这些都没有简单的答案。然而,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都有机会用危险的计算机这一思想去影响年轻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所需要的是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的论证以前决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细节;避免为那样的雇主工作,他们仅有的学习机会是通过计算机学,而不是通过有实践经验的真正工程师的深入训练。 计算机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类知识,经验,远见,灵感,创造力,独立思维,以及自古以来的勤奋的替代品。虽然在结构工程实践中计算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结构工程师必须认识到对工程学的细节(即原理,方法,标准,道德等等)的全面了解,比懂得怎样在计算机屏幕上游逛不知道要重要多少。警告实际工程师,如果没有计算机他们的结构工程知识不足以胜任工作,他们也没有资格使用计算机(如若不然,那不仅是不道德,而是犯罪)。 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意识到,好的计算机程序造就不出称职的结构工程师,而只有称职的工程师才能使用好的计算机程序。可悲的是,虽然上面的结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并不是今天计算机应用的现实。因此需要让危险曝光,并实现和完善保护措施。 不幸的是,计算机时代的现实是,所有(即无一例外)商业应用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都受制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软件作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的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当不正确的结果产生时,它们通常并没有“错”到立即被识别出来的地步。更进一步,有时结果有重大错误,但如果工程师对“正确”的结果是什么直觉也没有(无论是因为无知,还是缺乏经验),也就不可能意识到结果的错误。计算机的危险在于,很多工程师假设(并且几乎所有的工程师确实希望)计算机总是产生“正确”的结果。这样的假设和希望常常会使工程师对潜在的和经常的错误放松警惕性和敏感性! 虽然对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存在着严重的忧虑,但你会吃惊地发现很多结构工程师对这些忧虑表现得多么天真、无知或不负责任。这些天真、无知或不负责任在许多结构工程师购买和使用软件时表现得最突出。例如,选择结构工程软件的最基本标准包括:软件广告出现的频率;肆意宣扬超凡技术能力的大幅精美广告;低售价;用引人注目的可视性窗口菜单和生动的界面形式来衡量的易用性;用结构系统自动建模的简单性来衡量的易用性;只需很少或根本不用学习;简单的使用说明和手册(一两本使用说明就够了,而9本10本使用说明简直是糟糕透顶!);五彩缤纷的包装。而下面的标准却鲜见。例如,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者的技术资质证明;软件质量的保证;软件开发商的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QA/QC过程的严格评价;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立求解结果的比较;通过专职技术核查员和经验丰富的结构工程师的一系列独立和规范性核查制订工程软件国际标准,并按一个或多个工程软件国际标准定期地对软件进行校核。 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最年轻的结构工程师被赋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的主要责任。而那些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正忙于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公司。经常可以看到,缺乏经验的年轻工程师在使用计算机时对所用的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甚少。这些工程师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判断程序的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步骤;接下来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和其他方方面面。他们的困难还在于怀疑计算机作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题校验结果。由于受到挫折或一知半解,缺乏经验的的工程师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正确的。我们令人难堪地观察到,结构工程师多么频繁多么容易,有意识或下意识地把自己的无知藏进计算机的黑匣子里。 结构设计论文:组织结构设计中知识管理的影响分析 摘 要:一个组织采用集权还是分权组织结构,关键在于知识在组织中的分布状态以及信息成本与成本的比较问题。组织设计过程也就是信息成本与成本之间的权衡过程。知识管理促进组织结构向分权和扁平化的转变。 关键词:知识管理 组织结构 信息成本 成本 一、问题的提出 考察组织状态的历史演变不难看出:组织状态由强健到肥胖再到强健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轨迹。这是令人困扰而又难以摆脱的问题。从组织演变中可以看出组织类型大致分为两种: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流程高效的强健型组织和机构臃肿、人员冗余、流程低效的肥胖型组织。首先,从对组织的影响因素来看,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组织所处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种:有利环境和不利环境。 因此,根据组织类型和所处的环境的组合,一个组织可能处于4种状态,组织在4种状态转变具有显著的规律性: 转变一 强健的组织处于有利的环境。会表现强劲的状态。增长的客户加速组织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使组织能力提高,投资者的关注使组织资金充裕。 转变二 有利的环境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成功也潜藏着危机,如员工的加薪幅度大于公司的生产力,办公室日渐奢侈。这样,强健的组织变得日益臃肿。一旦出现市场萎缩,组织很难维持原先的市场优势与成功。于是渐渐听不到客户的声音,组织变得摇摇欲坠。 转变三 这时,组织面临两个选择:死亡或者生存。为了继续生存下去,组织必须彻底改变其原有的工作习惯、文化、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 转变四 组织经过市场的锤炼,总结出最好的管理策略以及合适的组织结构。经过痛苦的转型阶段后,组织从新变得强健起来。 彼得.圣吉认为:组织之所以出现上述的演变现象,关键在于组织本身没有从系统结构层次来考虑问题,缺乏系统思考能力,基本上是一种面向环境的就事论事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被动的改变着组织结构。我们需要拨开复杂事件的迷雾,透视背后的简单结构。如何才能避免组织陷入“强健—肥胖—强健”的死循环状态呢?那就需要重塑组织结构,而组织结构重塑的本质就是通过知识管理,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不间断的终身学习而始终保持活力。 二、影响组织结构重组:知识与权力匹配 在组织结构中,权力往往与其职位是分不开的。职位越高,所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权力也就越大。对组织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但是,当信息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流动时,当合法行为只有通过权力部门授权的特定领域才能获得时,知识市场或者说创意市场流动性就被限制了,于是组织就会变得保守。随着技术的发展,知识量越来越大,对知识的收集也变得简便,组织向扁平化发展。随着层级的减少,权力在信息流转的过程中,起到了导向而不是限制作用。 哈耶克(F·A·Hayek)首先提出了经济效率取决于决策权威和对决策起支撑作用的知识之间的匹配关系。他认为,某些与特定地点、时间和环境相关的知识,本质上不能进入统计,并很难以统计的方式传送到任何集中的权威那里,因而最终的决策必须由那些熟悉具体情况、直接了解有关变化、并知道资源可迅速满足他们需要的人来做出,即采取权利分散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Jensen和Mecking(1992)进一步发展了哈耶克的思想。他们认为,尽管有关特定时空环境的知识不能被概括成统计数字,但他们却能被传送到决策机构中的其他位置。问题不在于知识能否被转移,而是以多大的代价转移以及是否值得转移。保证有利于决策的知识与决策的结合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将知识传递给有决策权的人,另一种是把决策权传递给拥有相关知识的人。一方面在将知识传递给具有决策权的人的过程中,面临着由知识传递导致的信息成本;另一方面,将决策权分配给组织中拥有较多相关专门知识的人时,面临着由委托关系所产生的成本。在这里,信息成本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进行知识传递引起的成本;而成本则是由决策授权的人具有与委托人自身利益相背离的目标而产生的,指的是在合作行为中,由于这种目标冲突所引起的成本(我们认为,在组织内部上下层决策者之间,实际上也是一种委托关系。相对于上层决策者而言,下层决策者就是人,上层决策者就是委托人)。一般来说,随着集权程度的提高,信息成本增大,委托成本减少;而分权程度提高,信息成本减少,成本增加。决策总成本即信息成本与成本之和,组织设计过程也就是信息成本与成本之间的权衡过程。提高决策效率的关键在于将决策权转移到某一层次上,从而使信息成本与成本之和最小。 三、组织结构调整方向的建议 彼得.德鲁克曾说:创造财富的活动既不是为生产性使用配置资本,也不是配置劳动,现在价值来源于生产率和创新,两者都是知识的运用。知识应当是一项得到妥善管理的重要资源,对知识的管理应当如同管理生产资料、人力资源那样。特别是对那些使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来说,知识管理更是经理人员关注的一项关键工作。学习型组织能在整个组织内有效获得、创造和传递知识,并且依据新的知识和见识来调整每个人的活动。 知识管理是关于如何组织和共享企业智慧和创造力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指这样一种努力,即系统地发现,组织和运用企业的智力资本,培育持续学习和共享知识的文化。从而使组织的活动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这里,企业的智力资本是拥有的信息经验、见解、关系、流程、创新、发现等的总和。 哈耶克说:哪个体制更有效,主要取决于在什么体系下,我们能更全面地利用存在的知识。反过来,这取决于在单一集中权威下,处理这些最初分散于许多不同个体中的,本应使用的知识,我们更有可能成功,还是把个体需要的额外知识传递给他们,以使他能够把自己的计划与其他人配合好,我们更有我可能成功。对于组织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组织质量将直接体现在过程性、时间性、关系性方面的能力。 组织的过程质量 表现为组织的纵向结构被逐渐压扁,从直线制组织结构到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再到扁平化矩阵结构。以及网络化的以人为中心的结构,它是组织的过程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组织的时间质量 表现为组织决策方式的变化,存在3种基本决策方法,即独立的分散式决策由于通信需求的限制,无法充分感知外界的变化,难以实现即时响应,而集中式决策由于考虑了多方面的信息,相对于独立的分散式决策能够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但是,以牺牲决策的灵活性和实时性为代价。连接的分散式决策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广泛运用而得到实现,为提高组织的时间质量创造了条件。 组织的关系质量 表现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障碍的消除,最终实现无障碍、无界限。如果将制造企业比喻为一间房子。无界限就是要打破“三维障碍”。首先,是水平界限——墙将房子水平隔开,在企业中,它指的是职能之间、部门之间、产品线之间或地理位置之间的界限。应该将墙打倒,市场营销应该与产品、产品应该与设计结成紧密的关系并在一起工作。其次是垂直界限——天花板和地板将房子垂直分开,在企业中就表现在等级的分隔阻碍了开放的交流,应该打通天花板,实现和谐的上下关系。第三是外部界限——外部的围墙将房子和邻居分隔开。在企业中,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撑,要与顾客、供应商、零售商、合作伙伴等其他人结成密切联系、充分交流,这就需要拆除围墙。 经过重塑企业组织结果,使其在形态上具有了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决策分散化、实时化,多维关系紧密化、开放化等特点,而知识管理则是企业实现组织过程、时间以及关系质量指标持续改进的推动器,它通过确立终生学习机制,使组织实现可持续改善,在这种知识型组织中,大到整个企业、小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个体都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具有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具有三维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没有固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也没有恒定的价值链,输入输出是在世界范围内动态展开的。同时,就像人类身体复杂的神经和循环系统可以联系各部分细胞组织一样,知识型组织的互联结构为在组织不同的细胞之间传输血液——知识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知识型组织的学习机制作为造氧机、净化器为细胞以及整个组织的发育、成长提供了连续不断的养料,最终使企业走上茁壮成长之路。 结构设计论文:论多层工业厂房的结构设计 [论文关键词]多层工业厂房 结构设计 结构计算 [论文摘要]分析多层厂房结构设计的特点及结构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做到合理、经济的最佳结构设计。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建筑要不断满足现代大工业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要求,过去那种单一功能,单一建筑形式已经不适应生产方式改变的需要,联合车间、灵活车间、工业大厦等多功能厂房应运而生。另外,建设用地的紧张以及工艺流程的需要,越来越多地多层厂房甚至高层厂房出现。多层厂房的特点是跨度大、荷载大 、开洞多 、有多层吊车,在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总结和探讨。 二、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要点 多层厂房因为工艺布置的要求,一般都需要大空间,结构通常采用框架结构,在层数较多、工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框剪结构。结构布置的原则是:尽量使柱网对称均匀布置,使房屋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相近,以减小房屋的空间扭转作用,结构体系要求简捷、规则、传力明确。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和变形突变的凹角和收缩,以及竖向变化过多的外挑和内收,力求沿竖向的刚度不突变或少突变。 1. 控制横向框架与纵向框架的周期。由于多层厂房跨度方向、尺寸较大,柱子少;而柱距方向尺寸较小,柱子多。一般都是横向控制,使纵横向的抗震能力大致相同,不仅有利于抗震,也使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2. 合理布置电梯间的位置。多层厂房由于设备、货物很重,竖向运输的需要,均要设置电梯。钢筋混凝土电梯井筒刚度很大,应充分考虑电梯井筒对建筑物的偏心影响,在结构布置上尽量避免电梯井筒布置在建筑物的角部和端部。当工艺布置需要而不可避免时,应对周围的楼板及框架采取加强措施。 3. 地震区的多层厂房宜少或不设防震缝。地震区房屋的伸缩缝是合一的,当房屋较长时,宜采取下列一些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以少设伸缩缝及防震缝;施工中,每隔40m设置一道800mm一个1400mm宽的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设在结构受力影响最小的区段;在温度影响较大的顶层、底层、山墙和内纵墙端开间的墙体等部位,适当提高配筋率;加厚屋面隔热保温层或设置架空层形成通风屋面。 三、常用的结构体系 1.框架一支撑体系。即横向设计成刚接框架,纵向设计成柱一支撑体系,用柱间支撑抵抗水平荷载。这种体系经济节约,但柱问支撑可能会影响使用。这种形式特别适用于纵向较长,横向较短的厂房。 2.纯框架体系。把厂房纵横两个方向都设计成刚接框架,不设置柱间支撑。其优点是使用空间不受影响,缺点是柱不宜采用工字型柱,而要采用两个方向惯性矩差别不大的 截面形式(如箱形柱),使用钢量增加。 3.钢架加支撑的混合体系。这种形式与第一种形式不同之处在把纵向设计成钢架和支撑混合的型式,靠两者共同抵抗水平力。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柱的纵向弯矩,但要求楼面刚度大,否则柱子间的变形不协调,无法充分发挥柱间支撑的作用。 四、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协调。厂房都是为生产服务的,厂房设计中结构专业作为配套专业首先应满足工艺要求,结构设计也只能服从于工艺条件。而工艺设计人员在工艺布置时,经常与结构设计发生矛盾,要开洞的地方是框架梁,设备本来可以沿梁布置却布置在了跨中等。所提荷载也经常偏大,有时甚至把设备的荷载作为均布荷载提出。尤其在方案阶段,结构设计人员应多与工艺协调,尽量了解工艺布置,使设计和施工都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结构计算。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解决了复杂的结构计算问题,使结构工程师们从繁重的琐碎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他们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结构方案的选择比较上,合理的确定结构方案及结构布置,从而提高设计水平及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1)楼面等效荷载的计算。荷载计算是结构计算的条件,荷载取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工艺条件中的荷载问题,如某个工程工艺提出楼面均布荷载为15 kN/m2,而根据工艺的设备布置图和设备的重量,根据规范给出楼面等效荷载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楼面均布荷载按10 kN/m2考虑即可。 由于多层工业建筑与一般多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形式、楼面活荷载等有许多不同之处,多层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大于多高层民用建筑。有的中小型机床上楼层、柱上、梁上还有吊车荷载,它的跨度柱网一般比民用建筑大,层高相对较高,最大特点是整个平面几乎没有内隔墙。多层工业建筑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掘凝土板梁柱结构,板厚比一般民用建筑厚,楼板的平面刚度可视为无穷大,电梯货梯间,如不用剪力墙:整个刚度重心移向剪力墙,而电梯或货梯一般设在端头,结构刚度布局就不合理,所以电梯货梯间就使用框架填充墙结构。 (2)节点核心区的抗剪验算。框架节点的设计应遵循“强柱弱梁更强节点”的原则,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节点还应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由于多层厂房的梁柱中心线往往不能重合,加之柱的截面比较大,节点偏心也比较大,对柱节点核心区的构造和受力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大跨度、大空间、大荷载的多层厂房的节点核心区的抗剪验算显得更为重要。 (3)裂缝宽度、罕遇地震的验算。裂缝宽度的验算是为了满足正常使用状态的要求,规范规定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3mm,如计算中超过,可以通过减小钢筋截面、增加钢筋根数来调整,如果还不满足要求,应修改柱梁截面重新计算。抗震设计的原则是三不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所进行的抗震验算仅满足“小震不坏”,构造上加强来满足“中震可修”,罕遇地震的验算则是满足“大震不倒”。规范规定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宜进行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的抗震变形计算,并且规定结构薄弱 (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角应小于1/50。多层厂房的设备投资经常远远大于土建投资,罕遇地震的验算应属必要。 (4)与电梯井筒相连框架的考虑。过去设计按纯框架计算,电梯井壁按构造配筋,这样偏低不安全,框架部分应按壁式框架计算出的数值进行配筋,电梯井壁则应按剪力墙配筋。 另外,多层厂房一般有多层多台吊车,在设计中采取的办法是将一层吊车作为吊车荷载输入,而将其余层的吊车荷载作为活荷载考虑。 五、小结 综上所述,做好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概念应清楚,结构选型应做到合理;施工图的设计应与施工相结合,避免施工困难;结构计算要准确,计算中应反复试算,调整截面,以达到最佳设计。 结构设计论文: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论文关键词:概念设计;结构计算;配筋构造;保护层厚度 论文摘要:使结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是结构工程师的任务和责任。根据长期工作体会从概念设计的观点出发,介绍抗震设计中遵循的原则,提高房屋抗震性能的措施。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环境类别和保护层厚度的确定、按简支梁计算构造钢筋的设置等问题。 一、概念设计和结构构造 抗震设计中,影响整个结构抗震能力的因素很多,如: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非结构构件的材料性能及提供的强度储备;结构的连接构造;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整体性能在经受第一次地震后多次余震反复作用下的抗破坏能力。目前只对第一种因素作了计算,其它因素尚无法进行计算,靠概念设计和结构构造做到结构体系具备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能力吸收及耗能能力,也就是具有足后的延性。对复杂结构,七分计算三分构造,更重要的是概念设计。 (一)概念设计 材料性能、构件性能、连接构造、结构体系通过实验、实践检验,但还不能计算,称为概念设计,抗震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结构的承载力、刚度、质量在平面内和沿高度应均匀、对称和连续分布,避免应力集中:(2)应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布置超静定结构及延性较高的耗能构件,注意适当加强静定结构部位、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3)注意结构的连接整体性,结果单元应采用牢固连接,不同结构单元应遵守彻底分开的要求;(4)估计和控制塑形铰区出现的范围和部位,有针对性的进行构造布置,掌握结构的屈服过程以及最后形成的屈服机制;(5)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6)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过早的混凝土剪切破坏,钢筋锚固滑移和混凝土压碎等脆性破坏;(7)构件和节点连接的承载力和刚度要与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相适应,节点连接的承载力不低于构件的承载力;(8)应该避免盲目增加钢筋,某一部分结构设计承载力超强或不足,都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梁端、柱端及抗震墙的加强部位受弯配筋在满足承载力和抗震构造要求的条件下,应减少钢筋超配;(9)考虑非结构性部件对主体结构抗震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二)结构构造 结构体系靠力学计算保证构件的承载力及变形,又靠构造措施将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结构体系,合理的构造保证构件传力明确;保证在力的多次作用下能力的吸收及耗散;避免因部分构件破坏而使结构体系丧失承载能力及抗震能力;保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耐久性。可以说结构构造是概念设计的具体化。我国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特别是唐山地震所总计的经验教训,后来试验研究都有完整的结构构造措施。但是认识在不断提高,概念设计在不断发展,结构设计除正确运用目前的构造措施,同时还需要不断总结、充实、提高。 二、结构计算 (一)荷载要准确 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建筑材料做法,设备荷载(设备自重、管道重),建筑功能需要的活荷载,风、雪荷载、地震力、温度变化产生应力以及其它偶然作用等。有的荷载规范有所规定,可作依据,有的需要各专业提高。建筑专业提高的不仅仅是荷重,而应该是具体的材料做法,设备专业则应提供所选用的样本。由于建筑做法和设备一般要到订货时才能落实,在这以前变换的可能性很大,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要求有相关的知识,准确计算所采用的荷载。 隔墙荷载占总荷载的比例较大,隔墙材料品种繁多,但尚无十分理想的隔墙材料,不是荷重偏大就是隔音差、抗撞击差或板块之间易出现裂缝。当隔墙位置固定且隔墙材料确定时,预留荷载是必要的,但考虑过重的隔墙会使结构用钢量过大。一般可与建筑专业配合,易采用轻质材料并在施工图中说明隔墙材料,允许荷载值及位置。 结构计算最忌讳漏掉荷载,他将使计算白费或使结构存在隐患,应引以为戒。 (二)应分析计算结果 对复杂或重大工程一般需要用两种不同单元模型的程序进行分析和比较,对特殊工程应选择适当的计算程序。建立的模型,边界、支撑条件应尽量符合实际。程序中的输入数据应弄明其缘由,弄清其概念,对提高设计质量是不可缺少的。 (三)环境类别与保护层的确定问题 混凝土设计规范第3.4.1条规定了耐久性设计的原则及构件环境类别的分类标准。规范第9.2.1条给出了各类环境条件下的构件纵向受力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这是新规范重视耐久性问题的具体体现。由于规范是依据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来确定纵向受力筋保护层最小厚度的,对于处在两种环境交界部位的构件,如地下室墙,迎水面侧一般为二类环境,而其室内一侧一般为一类环境,两侧面的受力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也应有所区别。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处在两种环境交界部位的构件,在选用最低混凝土级别、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等耐久性基本要求(规范第3.4.2~3.4.8条)时应接交界面上两种环境类别中的最不利环境类别确定,在确定受力筋保护层最小厚度时,则应按构件表面所处的环境类别分别考虑。否则,对于基础地板、地下室外墙,随着保护层厚度的增大,采用商品混凝土时,构件表面出现早期收缩缝的机率也随之增大,而构件表面开裂后,反而影响构件的耐久性。所以保护层厚度不是越大越好,而应构件表面所处的环境类别有针对性地选用。 (四)安简支计算的梁端部上部构造钢筋设置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2.6条对实际受约束的简支梁端上部构造筋作了规定。此时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如按梁端的实际约束条件采用弹性理论进行整体内分析,计算所得的实际弯矩除与梁上承受的荷载大小有关外,更与梁端的约束构件即边梁或构件柱的相对刚度有关。将梁端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相关联,只体现了梁上承受荷载的大小,而没有考虑梁端实际约束程度,如果梁端实际约束程度很弱,非常接近于简支,即使梁上承受的荷载很大,梁端实际弯矩仍很小,因而没必要配置太多钢筋,这是其一。其二,条文所指部分约束梁端的构件通常是指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框架和主次梁体系中的边梁,如果梁端实际配筋较大,梁承受的负弯矩也较大,与之平衡的构造柱弯矩或边梁的扭矩也较大,当约束构件是构造柱时,由于构造柱配筋较小,一般为4φ12,很可能造成构造柱的配筋不足;当约束构件是框架或主次梁体系中的边梁时,虽然按弹性理论计算边梁有较大的扭矩,但国外的试验资料表明5,边梁开裂后,其抗扭刚度约相当于弹性抗扭刚度的1/10。塑性内力重分的结果使得边梁扭矩和梁端实际弯矩值都很小,没比要配置太多的钢筋。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实施前,我院设计的大部分工程终于边梁相交的梁端实际配筋统一为2φ12(四肢箍为4φ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的部分工程甚至为2φ10或2φ8这些工程已正常使用了30年综上所述,规范所给的这种配筋策略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本文以开放大学档案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侧重对提升开放大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路径展开探索。开放大学的档案能够将学校各个时期的面貌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真实的反映出来,为学校的编史修志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利益不受侵害。做好档案管理对于开放大学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提升开放大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路径展开探索。 一、开放大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简述 伴随着开放大学的快速发展,其自身的档案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起来,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一是,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层面。随着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对档案人员自身具备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即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上以及过硬的业务能力素质。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信息素养,以便更好的提供开放大学档案管理服务。因此,新时期开放大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要求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从多个层面提升整体素质。二是,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例如,存在文字材料填写不规范、日期填写不完整、个别信息不真实等问题。三是,档案管理工作信息水平待提升。一般而言,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的高效管理和利用,也可以为用户查询提供便利,更能够避免一些来自物理层面的损害,而保持档案的完整性。目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依然待提升。 二、提升开放大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路径 本文以开放大学档案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侧重对提升开放大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路径展开探索。 (一)制定规范、合理的学校档案管理制度 开放大学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学校档案工作创设一个正规化、科学化的氛围,使档案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发挥更大,更有效地作用。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学生档案主管部门,划定其他部门材料归档的范围,明确权责范围。第二,规定各部门归档材料的内容及期限,确保相关材料及时归档,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和连续。这种归档方式既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学校发展的真实情况,又可以避免了突击整理档案工作量巨大的问题。第三,完善档案管理流程,制定统一标准,确保档案在接受、保管、转递过程中不发生意外,确保档案材料真实有效。第四,对于遗留学生档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定期进行分类整理。第五,定期对接受、转递的学生档案信息进行整理。依据法规制度的要求,做好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实现档案工作与开放教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总之,学生档案属于材料归档范畴,其重要性昭然若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档案建设工作,自觉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各级开放大学也应结合学生档案的特点,制定规范、合理的学校档案管理制度。 (二)加大投入改善学校档案存储的环境 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开放大学要搞好档案工作就必须将档案管理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高科技手段的优势。因此,开放大学应在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吸收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档案保存的环境,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时效性。一是,改善档案存储的硬件条件和物理环境。开放大学应加大投入改善学校档案存储的环境,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尽可能的延长档案的保存时间。在档案的存放空间中,影响档案“寿命”的原因有很多,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二是,引入现代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开放大学可以引进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技术,自主开发或者购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时代的要求,建立数字化档案室。一方面,将各类档案信息全部输入数字管理系统,实现网络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将各类文书材料的收发、转递、借阅、归还等进行整理归纳,做到衔接有序,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三)提升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 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以及远程教育档案管理难度的增大都要求开放大学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一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档案信息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在管理过程中,其安全性和保密性不容忽视,这关系到个人的隐私,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其职权范围即法律地位,让他们意识到档案管理是一项谨慎严肃的工作,不容任何人懈怠。二是,完善开放大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培训机制。开放大学应提供培训机会,加大力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配套管理机制。对于档案兼职管理队伍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规定他们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并在奖罚、考核、晋升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规定,调动兼职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完善档案管理机制,通过培训、学习、引进等方式从整体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开放大学培养一支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队伍。四是,树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明确职责,不断开拓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远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方便他人查阅和使用。因此,树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积极提供多种档案高效利用的服务,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四)推进开放大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开放教育学生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开放大学整体管理能力的高低,能够有效地引导社会和用人单位认识到开放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推进开放大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学生通过招生管理体系录入入学信息,再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完成毕业审核信息的录入,学生档案中的学籍档案就自然生成了,这也奠定了学生档案的基础,减少了很多体力劳动。为此,档案管理人员应熟悉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步骤,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遵循客观规律,有序的开展学生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化工作,实现学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使档案得到永久的保存。通过该系统学生可以及时向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在此查阅到毕业生的综合信息,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例如,通过档案管理软件可以检索学生的档案信息,实现检索数字化;实现学生学籍档案的共建共享,建立完整系统的档案数据库,方便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查询和使用,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因此,依照法律制度的规定做好开放大学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学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满足不同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切实发挥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服务作用,从而推动开放教育的发展,提高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之,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好的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为开放大学各项教育教学、科研、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做好档案管理对于开放大学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开放大学必须高度重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具体而言,应当完善开放大学档案管理制度,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努力,切实促进开放大学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使档案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发挥更大、更有效地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凤平.开放大学建设中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2):93-96. [2]计佳,刘莉莉.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学籍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分析[J].兰台世界,2016(02):51-52. [3]王宇雷.浅析开放大学学生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0):189. 作者:徐龙 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1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的类型 施工合同在签订时,主要根据费用和工程量计算的不同而分成几种形式,第一种就是总价合同,当工程量小且总造价容易准确计算出来的时候,可以签订这种合同;第二种是单价合同,主要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涉及到的方面多,图纸内容复杂,在后期施工中变动较多的工程;第三种为成本加酬金合同,它主要适用于工程项目建设时间紧,工程风险等级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项目。在公路项目中,大多数都是签订单价合同,也就是业主方将计算的工程量清单,列在招标文件里,投标人根据自己的企业定额、施工定额进行单价的报价,对于业主方而言,可以在不用等设计图纸全部完善后再进行招标,缩短了工期,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灵活应对发生变化的施工内容和工程量;对于施工方而言,可以避免承担因工程量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并且当单价约定后,能够鼓励施工单位通过改变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等方法降低价格,从而获得更多利润。 2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 2.1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编写 公路工程中普遍签订的合同形式为要式合同,即分为通用的条款以及专用的条款两大内容,首先根据行业的要求,进行通用条款的编写,然后再结合本地区以及本项目的具体要求,以施工图为基础,编写专用条款,对通用条款中针对具体项目而言的一些非通用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从而形成独立的“合同专用本”。在编写通用条款时,不得对相关规范要求的通用条款内容进行擅自修改,要完全一致。因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专用条款是合同文本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专用条款是根据项目本身量身制定,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内容、要求以及目标等等,能够反映出项目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履约保证金、缺陷责任期、承包人和发包人分别具有的责任和义务、工程款支付形式、价格以及工程量调整说明、责任纠纷解决途径等方面,需要进行详细说明,使后续施工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避免出现问题大家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发生。同时,二者还应当就两种条款互相矛盾时以哪一种为准作出明确规定。 2.2工程量清单的编写 在总价合同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写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双方确定,无重大变动,竣工结算时就以约定的工程量清单为准。而在单价合同中,尽管工程量在后期可变,但在招投标阶段应该尽量完善准确,有利于业主方对投资的把控,也有利于施工方对项目成本的管理。施工过程,就是将设计文件和在实际施工环境中实现的过程,随着对设计文件的深入研究,可能会发现一些设计错误,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因此业主方在编写工程量清单时,应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认真阅读图纸后完成,避免缺项漏项或者计算错误而导致施工中出现过大的工程变更。这项工作庞大而繁琐,而且又十分重要,需要多人层层复核后再确认。 2.3标底最高限价编制 在编制标底和最高限价前,需要对涉及到造价的每一项组成部分进行研究。首先要对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和阅读,深入了解和计算,准确计算工程量;然后对于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需要进行市场调查,搜集资料,确定价格;最后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相关要求,确定费率等等。完成所有准备工作之后,才能客观全面地编制标底和最高限价。 3计量支付管理 3.1合同清单工程的计量和支付 根据项目不同,支付方式也存在多种,比如较小型的项目分为支付预付款和竣工支付两个阶段,大部分项目会采用预付款支付、施工过程分期支付、竣工结算支付、质量保证金退还几个阶段。尤其在大型项目中,不仅涉及到分成多期支付,还需为农民工开通专用支付工资渠道,因此应当在开工初期就建立支付台账,将每次支付款项认真记录,与合同数量进行比对,不仅有效管理了资金,而且还能在每一次比对中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按照工期要求顺利完成。对于分期支付,一般分为合格计量和形象计量两种,目前普遍采用合格计量,即每期支付款申请时,施工单位上报支付申请,监理既要核实现场完成的已经合格验证的工程数量,还要对比合同价格对单价以及汇总出来的总价进行核实。监理签字盖章后,上报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再次对工程量和价格进行核实确定,层层上报至财务部、经理部等等。若是合格计量,工程款支付申请必须附带证明材料和工程质量合格的检验结果,否则建设单位可以驳回申请。 3.2超出合同范围的工程量变更计量和支付 公路项目往往工程范围较大,涉及施工范围较广,设计变更、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技术标准的变化、施工进度的调整等很多因素都能造成工程变更,对工期和工程造价造成影响。因此,甲乙双方应当在专用条款中规定对于工程变更的支付流程和支付办法,当出现变更时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在不同的项目中,项目参与各方对项目的管理方式及权限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变更的审批流程也会有差异,因此,在编制合同条款时,更应当针对本项目,具体情况具体说明,健全变更程序,一般来说,对设计图纸进行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确认,因非设计因素产生的变更需经监理和建设单位确认,必要时咨询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变更审批流程上报变更材料,经监理和业主方确认后保留,在竣工结算时汇总所有变更材料,确定整个项目变更总额。 3.3做好工程索赔合同管理 公路工程在施工中复杂多变,产生索赔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中的一方可以就另一方应履行但未履行规定的义务而给自己造成损失而提出索赔要求。在每一个施工合同中,都会对业主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施工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因此各方都有可能出现索赔情况。现实中,来自业主方提出的索赔次数较少,而业主方索赔的方法也很简单,可以将索赔金额在工程款中扣除。而施工单位对业主的索赔情况则比较复杂一些,主要索赔的原因是非施工方原因而导致的工期延长、费用增加等。例如,当在合同约定开工时间时,建设单位仍然不能给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场地,或者未办理相关开工手续,导致工期延长时,施工方即可发出索赔意向;在施工过程中,业主方没有提前通知施工单位,在施工方已经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者完成备料时改变设计,而给施工带来费用损失,也可向业主方进行索赔。公路工程施工中对于索赔依据也有相关要求:一是双方签订的合法有效的施工合同及相关附属合同,经确认的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施工实施计划等等,此类文件可直接作为施工单位的索赔依据;二是施工方和业主方在施工过程中经签字盖章的来函文件、会议纪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经双方确认的可以作为合同补充的重要依据;三是几方确认、签字盖章的施工计划和进度计划以及现场签认的各类文件;四是工程具有权威认证的各部分质量验收报告、材料检测报告、停水停电通知等等相关文件;五是工程强制性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官方物价指数、材料采购运输进场等等相关凭证。由于索赔范围广,索赔内容和原因种类繁多,因此有些不良施工方因自身原因导致工期延长、费用增加或者故意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以增加利润,这就需要监理方和业主方对于整个项目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严格把关,认真甄别,必须保证索赔材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使在不损害施工方利益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护业主方利益。 4竣工决算阶段合同管理 项目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编制上报竣工结算资料至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审核后确认,上报至建设单位。同时,建设单位组织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勘测方共同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竣工决算资料搜集和归档是一项重要的收尾工作,可以全面详细地体现出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费用支出情况,可以看到费用的各项组成部分,对于建设方日后的投资管理和控制起到参考作用,对于施工方今后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意义重大。 5结语 公路工程的施工合同是约束发、承包双方行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有争议时公平公正处理的法律依据,需要二者本着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内容,达到双赢的目的。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在其中的整体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建筑行业无论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提升或者是对国民经济增长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对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化的建筑理念具有阻碍性影响。在现代人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的一些建筑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放在首要位置上,这样才能够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障。这样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对环境形成良好的保护,而且还能够降低建筑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 1、绿色建筑设计意义分析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但是自然资源却越来越匮乏。人类在生产活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自然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这样对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而言,将会产生严重的阻碍。特别是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而言,也会造成限制,因此通过绿色建筑设计的落实,对环境保护具有实质性意义。绿色建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主要是指在保护周边环境的同时,利用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绿色技术,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和谐利用和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建筑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绿色建筑与一些传统建筑类型相比,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促使能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还能够尽可能避免资源在使用中出现过多浪费的现象。同时,利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在保证能够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本目的的基础上,能够为人类和社会的和谐共存打下良好基础。 2、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选择分析 2.1绿色建筑体型控制系数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应用效果或者是建筑物自身的体型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一般体量比较大的建筑,对节能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越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对建筑物的体型系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此同时,要尽可能根据节能环保的基本要求,实现对建筑物建设规模有效的控制,这样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而且还能够达到预期的发挥效果。如果建筑物本身的体型控制系数比较大,那么在具体选择时,应当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改,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设计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2.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分析 为了能够促使单体建设规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应当通过弹性设计的方案对其进行设计和具体落实。根据建筑物本身在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需求,有利于开展相对应的设计工作,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绿色建筑单体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控制。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满足实际要求,而且还能够为后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3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选择 实施策略分析重庆市某绿色建筑设计单位在针对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进行具体选择和分析的时候,该单位将夏热冬气候下的绿色建筑作为分析对象。 3.1屋面设计技术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在实际选择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在夏季时候,通过太阳辐射的优势特点,能够直接对屋面传输更多的热量,促使室内温度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热度要求,尽可能避免出现温度太高的现象。在针对一些隔热技术进行选择的时候,主要包括屋面种植、通风屋面等,将这些隔热技术与保温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防水效果,而且还能够保证屋面设计的技术作用发挥到实处。在整个落实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屋面本身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防水效果。在针对一些坡屋面进行设计技术落实时,其在真伪一些保温隔热层进行选择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不同特征的高效材料,比如EPS板或者是一些玻璃棉板等。这些高效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安排,在铺设位置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一般板材的选择和利用,基本上都会被利用在一些顶棚或者是斜屋面以下的位置,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节能效果发挥到最大化,而且还能够实现与空间之间的合理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比平屋顶效果要更加好一些,所以在针对绿色建筑屋面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利用坡屋顶的设计方式对其进行落实。 3.2墙体施工技术 在针对绿色建筑墙体施工技术进行选择和具体利用的时候,重庆市该建筑单位主要选择的施工技术包括内保温隔热技术、中间以及外保温隔热技术,不同隔热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到合理的位置上,发挥出技术的作用和价值。由于建筑物本身处于夏热冬冷的地带当中,所以一般都会选择外保温隔热技术对其进行施工。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不仅其热工整体性能比较好,而且投资也比较少,同时还有利于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进行延长。除此之外,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其整体粘结方式与一些保温砂浆进行相比,仍然具有比较良好的效果。现阶段,墙体施工技术在绿色建筑墙体保温中的实际应用,不仅能够推动该技术在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而且还能够保证墙体施工技术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在针对保温隔热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比较常见的材料包括钢丝网聚苯板复合保温材料等,这些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各自的热导率进行选择和利用,这样能够提高保温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 3.3门窗施工技术 在针对绿色建筑门窗项目进行施工以及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利用时,应当尽可能禁止使用一些木质的门窗框。木质的门窗框不仅对生态保护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导致门窗的整体施工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比较建议使用的门窗框包括玻璃钢节能或者是一些塑钢共挤型材。除此之外,在针对门窗玻璃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选择一些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高性能玻璃,比如一些中空玻璃或者是具有热反射特征的玻璃等。在门窗施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问题就是在针对一些高可见光玻璃进行选择和利用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对冬季太阳能的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热反射玻璃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会导致照度逐渐下降,或者是光本身受到严重的污染等。中空玻璃在应用时,可能会对辐射传热的整体阻隔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在门窗施工技术选择和利用时,比较倾向于对玻璃进行综合利用。由于夏热冬冷的环境因素,同时为了能够根本实现节能环保的基本要求,应当将夏季隔热看作是主要的目标,将冬季的保温以及采光看作是次要目标。 3.4环境控制技术 在针对绿色建筑环境控制技术进行具体选择和利用的时候,不仅要对围护结构自身的热工性能进行充分考量,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对应的完善和优化。而且还要保证空调等一系列采暖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由于受到夏热冬冷气气候条件的影响,所以比较适合利用湿热分控技术对其进行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可以针对不同系统,实现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独立有效的控制。在针对末端的一些装置进行设置时,主要包括送风系统和辐射板,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避免环境控制在构建和安装时出现重复现象。 4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在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进行选择时,应当遵循舒适、健康以及高效等基本原则。同时,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能够促使一系列建筑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而且还能够满足绿色建筑在建设时提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