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管理论文: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1建立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现今,电力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最大难题是———陈旧的企业管理方法灵活性过低,这便使得管理的质量很难提高。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之前所开展的企业管理工作都是以职能为依据的,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纵向结构和横向机构所行使的各种权利都是互不干涉的,这一工作形式会使企业中的信息传递以及处理工作非常的不集中,还可能发生重复开展某一工作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存在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在当今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的环境下,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逐渐取而代之。但是,新模式的管理对企业内部所带来的冲击却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高效、科学的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并且能够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可是利用这种方式开展工作时必须保证数据来源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中人员配置以及工作任务的分工实施适应性的调整。此外,使用信息管理技术来开展工作时一定要保证管理软件和本企业的运营模式是协调的,否则将无法体现信息管理技术的优越性。可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工作者常常忽略了这一工作。因此,我们要想顺利完成管理模式的改革,就一定要高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信息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首先,要改变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企业之前的组织结构过于复杂、冗余,而我们需要将这种组织结构变成扁平化的结构;其次,将实际作业作为工作的重点。最后,一次性收集到完整的工作信息。这是为了促进企业运营活动的并行化。此外,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时,也必须积极的和供应商、客户进行沟通,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方向;同时在管理上大量采用团队管理的模式。这种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引入,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电力企业的潜能,使运营手段更加灵活,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经营状况,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电力企业信息网的建立 2.1网络建设环境 网络环境的具体内容有:用户需求、信息资源、企业组织结构和地理环境。电力企业的规模一般很大,其中涉及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人员总数也很大,且运转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交流量都很多。这便要求企业信息网的质量很高。除此之外,企业可能需要安排一些工作人员到外面进行工作,这便要求有水平较高的移动通信来提供保障。通常条件下,电力企业的资金与技术等各方面都十分雄厚,并且各种所需设施也非常完备。可是,实际进行统一规划工作时却经常发生问题。比如:在通信网络方面,相当一部分机构都有自己的局域网络系统,可是各机构间的网络通信协议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为企业网络环境建设如何将这些不统一的地方有效地连为一个整体提出了要求。同时,在网络环境的建设方面,地理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点。尤其是供电企业,在进行网络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2.2网络操作系统 现今的应用软件十分的多样,但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大都将Unix作为首要的选择,这是由于这一应用软件的完全性以及互联性都比其它应用软件高很多。此外,开展电力企业的数据处理工作时通常都需应用大型的计算机,Unix在这方面的优势也是十分突出的。虽然Unix对于操作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可是我国的电力企业有着大量的优秀人才。这样的工作方式便能够使各个机构的局域网操作系统保持一致。 2.3网络互联技术 主干网络技术:(1)ATM技术。这一技术的最显著优势是它融合了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能够在完成综合数据传输的同时起到路由和互联的作用。并且,有关标准的出台,也使得ATM能够在园区网应用环境中高效的工作。(2)FDDI技术。FDDI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高速网络技术,其优点在于容错能力较强。但它在速度方面的限制以及不适用大量语音信息的传送等缺陷将导致其失去市场地位。(3)高速Ethernet。它除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还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上述是三类应用频率较高的主干网络技术的简介,它们的使用范围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企业在确定主干网络技术时必须对自身的运营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可是,现今的电力行业,应用交换技术是主要发展趋势,所以,在选择工作中,一般都会将交换技术作为第一选择。 3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规划 3.1影响因素及层次选择 为了最大化的体现电力企业信息网的积极意义,必须高效的开展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规划工作。在下文论述中,我们将分层次的介绍信息管理软件规划工作的具体内容。(1)针对单一职能部门。通过部门内部局域网络,对该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模拟,以此来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2)职能机构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将工作的关键点放在机构协作上。所以,软件在运转过程中一定要涵盖所有机构的局域网,并且还要适当的转变企业的管理方式。(3)针对企业全局。这是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管理的最高层次,需要在企业全局联网以及全面改革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建立。 3.2要求 (1)开展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规划工作时必须要有很好的全局观,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企业的竞争力。(2)管理软件的层次切不可脱离企业管理层次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硬件所能提供的环境。(3)电力企业运转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很多,要想处理好这些信息并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就一定要建立规模较大的数据库。所以,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管理软件一定要支持集成信息和大型数据库的连接。(4)再先进的软件难免会出现漏洞,同时,现代技术发展迅速,及时对软件进行更新升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商进行全面协作。此外,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培训工作、软件应用以及售后服务工作的质量也决定着软件开发商的综合能力。因此必须积极的进行交流,让软件开发企业可以掌握电力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及时的对软件实施更新,并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5)企业确定信息管理软件时必须把握好下述几个重点:软件本身质量、用户使用后的反馈、界面美观性、售后服务的质量和用户的使用状况等。 4结束语 总之,目前,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已经开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以及Internet/Intranet技术。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尽早建设完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但在建设期间,企业会遭遇许多的难题,这便需要我们一一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作者:姜波 单位: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设计思路论述 1研发成本与购买成本对比 开发管理软件所需大量的人力投入、技术投入以及时间投入是阻碍中小型企业将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主要原因。企业为了应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急剧发展及变更,对管理软件也提出了更高的功能需求,系统实施、集成,IT规划,支持与维护等方面尤为突出。而大多数企业自主开发的管理软件由于在软件规划时期就对其功能进行了相对固化的调整,这种软件结构很难适应系统在后续时期对上述功能需求的扩展。相对来说,更多的企业由于考虑到人力成本、技术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多重投资,倾向于使用更加便捷、快速开发或取得应用授权等方式来使用管理软件,从而减轻繁琐的开发、部署、培训、优化及维护工作。基于云计算等主流技术所催生的管理软件完美解决了多重成本投入、认知难度、部署难度、平台性的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分配及利用的最优化,让企业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快速地搭建管理软件赖以运行的软件及硬件资源,并且能够在后期系统技术升级时方便地对软硬件进行增减、更改和部署。基于上述优点,企业选择使用快速开发框架搭建符合企业运营的管理软件将无需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 2使用ExtJS前端技术 在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创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及人类行为思想的新技术开始诞生。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优秀应用培养并改善了人们的前端使用习惯和操作体验。从Web2.0时代兴起到Web3.0时代盛行的Ajax体验,已经逐渐成为WebApp的标配。目前,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前端框架就是JqueryUI和ExtJS。从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来看,ExtJS有着非常接近于C/S模式应用的操作体验。在WebApp中,多标签、鼠标右键菜单、拖拽、Ajax无刷新请求已经成为了ExtJS的代名词。用一个较专业的词语来形容,即Native(本地化应用)。给予使用者良好的操作体验对于一套企业信息管理平台非常重要,这可能会直接关系到生成效率。 3“通用”的底层设计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在内部的管理、应用、需求上都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的开发有着明显的行业领域性。经过调研多家IT开发企业、大型公司技术部、个人软件工作室的结果看来,最令他们头疼的就是每当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他们总得去重复做一些项目底层的设计和部署。这些底层的功能设计就是一些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权限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字典管理。即使不同行业的企业,这些底层的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搭建一个底层框架,使其包含现有的权限、角色、用户、日志、字典等管理功能,在这套框架基础上,开发人员只需专心地部署公司的业务逻辑,这样能够使得开发过程更加方便、高效、有意义。目前B/S模式的应用,大多以MVC架构为主流。这种架构模式把传统的URI请求对应的物理文件变为URI请求到对应的函数方法,显得更加清晰和简洁,也便于后期人员维护。我们的设计方案也是基于MVC架构扩展开的。基于MVC架构的程序,有着精确的URI格式。常见的比如有:/控制器/方法/模块/控制器/方法无论URI的格式怎样改变,最终的共同点都是请求到程序内的具体方法。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权限,我们还为请求的“具体方法”加上GET、POST两种HTTP请求方式判断。再统一编码规范,凡是有数据写入的方法统一使用POST请求,请求数据显示的方法统一使用GET请求。这样一来,读写权限的分离也就基本实现。 接下来就是角色与用户。很早以前,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是以用户与对应的权限绑定的方式来配置,这种方式需要为每个用户都设置一次权限。之后,很多后台引入了用户组的概念,权限与用户组直接关联,用户只需与用户组关联,用户只需要分配对应的组就能拥有对应的权限,而具体权限的配置就只需在组管理内设置。科技和管理水平日益进步,即使使用用户组概念也未必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当某领导既要有A组的权限、又要有B组的权限时,解决办法只能再为某领导单独创建一个组,或者为其再开设一个账号。这只是在角色权限管理中某领导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在实际企业运营过程中,也许有不少的角色需要跨职能、跨部门处理一些业务。为了优化以上的问题,将原有一对多的组与用户的逻辑关系,改善为多对多的角色与用户的关系。权限的分配设置基本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权限的验证。权限与方法相联系,MVC架构的程序每一次请求都是请求到具体方法。相当于每一次请求都需要验证其是否有足够的权限和其身份是否合法。曾经的非MVC架构程序中,经常能见到所有页面都include某个文件,而这个文件就是用来验证权限的。在MVC架构程序中,有一种名为过滤器的模块,每次请求都需要经过它。根据上述的要求,将权限验证的部分写入过滤器之中,就可顺利实现。整套权限管理的框架也就形成了。 根据前文中提到的MVC过滤器,日志的管理思路也十分清晰。日志记录着整个系统的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遇到了某些故障和问题,作为技术人员第一反应就是去检查日志。一个完整的日志,它包含了时间、位置、角色、具体操作、异常信息、日志级别。日志的记录工作由过滤器和异常处理器来共同完成。正常的请求操作的日志全部由过滤器处理记录,而当请求操作遇到异常时,由异常处理器记录该条日志并记录异常信息。整个日志管理功能实际上是分为异常日志和操作日志两部分。一套拥有用户、角色、权限、日志管理的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框架到此也基本完成。 4总结 整套框架没有涉及到任何业务部分,但包含了相对完整的底层功能。因此称之为“通用”。无论是软件公司、自身技术部,基于这套框架来开发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只需要专心实现实际需求、部署公司的业务逻辑,并且按照一定的开发规范,权限、日志、用户等模块就无需再投入冗余的时间成本。 作者:章衡巍 秦林园 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管窥 1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1.1系统的目标要求 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完成必要的任务应该包含很多个模块,尤其是管理档案、物流、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的模块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模块。 对于系统设计目标有以下几点: 1、要求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人员档案的有效管理以及全面跟踪管理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 2、全面跟踪管理企业的产品,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显示不同的产品信息; 3、为了安全性,对于不同的管理员要能够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 对于系统设计要求要有一下的几点: 1、扩展性好,方面以后根据需要进行系统功能的扩展; 2、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系统的软件操作要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同时系统要便于测试和修改。 3、要满足经济安全性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好的安全性能。 1.2系统结构设计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经营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目前企业的经营模式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所设计的信息系统包括了多个功能模块。信息中心管理系统是系统的中心组成模块,主要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审核相关人员的信息的审核,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公司的岗位设置、工作制度制定、奖惩规定等管理,领导也能够通过信息中心管理更好的掌握公司的运行情况。人事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企业员工,包括对员工进行考勤、办理社保、绩效的考核、人事选拔、人员任命等。财务管理系统用来监控管理企业的财务,筹集、运用、分配相关的资金,包括产品进货款项、销售额、部门消费清单、部门物资统计等,都需要详细记录。 设备管理系统登记分配给员工的工作设备,管理提供给车间的生产设备,以及以下公共的设备。库房管理系统负责清点库存,对各类产品以及原材料登记入库,避免产品脱期或者浪费。接待管理系统负责记录客户的来访资料,包括客户姓名、电话、单位等基本信息;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根据公司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清算等,提高各类物资购买的科学性和合力性,同时实现对出售的产品发货等功能。 生产管理系统负责给相关部门安排生产任务,同时督促管理任务的完成。合同管理系统负责对签订的合同进行记录方便查阅。销售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记录销售状况,制定季度销售计划等职责。一般,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量庞大,模块数量众多,系统处理的信息流计算复杂。 针对上述的特点以及现在企业的经营特点,本文设计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采用J2EE架构,这种模式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重复使用率高。系统的架构被细化为客户端、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用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2结论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将企业的核心业务、资源规划等内容集成在了一个统一的平台,方便位于不同的用户进行访问管理,符合现代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实时性、交互性的要求。本文提出的基于J2EE开发框架的信息管理技术,能够改进系统的性能,涉及到了公司管理生产、客户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为企业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经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现平台。 作者:戴园园 单位:上海同济大学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小议企业信息管理中VPN技术的可行性 1隧道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来实现数据的传递,运用隧道技术进行传递的数据能够是数据帧或者包,隧道技术协议将这些数据帧或者包重新进行拆解封装然后使用隧道进行传输。简而言之,即原始数据在传输地进行处理封装,通过通信隧道,到达隧道目的地后再对封装数据进行解包还原。这种技术是VPN进行信息数据传递的关键性技术。 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就是转变和伪装信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转换信息数据,从而保证非授权者不会窥视到这些信息数据内容;在协议栈的任意层都可以应用这种加密技术,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可以有效的加密信息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网络层中的加密标准为IPsec.。主机端到端的加密是网络层中最安全的加密实现方法,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加密技术,比如加密路由器,不加密终端和第一条路由间,这种加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是因为非法分子可能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从终端到第一条路由间截获信息数据,影响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3QoS技术 如果将隧道技术和加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来的VPN就比较的安全,并且可以满足互相操作的要求,但是,这种VPN在企业中应用,依然在很多方面不能够符合相关的需求,针对这种问题,就可以将Qos技术加入进来,在主机网络中合理科学的应用QOS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将其应用于VPN所组件隧道,从而实现VPN性能指标提高的目的。另外,VPN的IP地址非常安全,由于VPN加密,其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时,普通用户只能看到公用IP,因此,专用的网络IP是得到保护的。 4VPN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由于VPN的连接特点,用户网络中的内容在公共网络中传输就要进行加密或解密,在此过程中都必须通过协议进行,这样两个私有网络间组建VPN隧道就需要依赖各种不同的协议,IKE协议以及IPsec共同使用为信息数据提供专门的身份鉴别。VPN服务器、VPN客户端以及VPN数据通道共同组建成一个完整的VPN系统,其中VPN服务器即一台用作接受以及验证VPN连接请求的计算机或别的设备等,主要用来处理信息数据的封包、解包工作。 而VPN客户端,即一台用来发起VPN连接请求的计算机或别的设备等,它也是用来处理信息数据的封包、解包工作,最后VPN数据通道,即一条组建在公共网络中的数据连接。为了保证VPN的安全性,企业网络需要安装一种网关,即可以对VPN连接进行管理的设备,这种网关可以是一个VPN软件,当然也能使一个VPN设备。 企业网络的管理者可以对VPN服务器进行设置,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进行设定,使没有特殊权限的用户无法使用到公司的局域网络,从而窥探到企业的核心机密。而使用了VPN技术,用户可以于任何地点接入英特网对企业的网络服务器进行访问,从普通用户来分析,就是普通用户到企业网络服务器间的点到点的连接,由于数据的传输是靠一条仿真专线进行传输,所以,用户在处理企业信息时,就仿佛在专线上一样方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发展。VPN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与使用。本文主要论述了VPN技术的相关概念,并且系统介绍了隧道技术、加密技术以及QoS技术,从而更加方便其应用在企业网络中,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网络运行成本、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增强数据创术的安全性,最终为信息化社会的早日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柴冬杰 单位: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尤其是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使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步凸显,使计算机技术难以满足我国电力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力行业的信息管理的一体化运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提高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力;信息一体化 0前言 现如今,我国电力系统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革,电力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的日常用电量不断增加,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十分关键,这就使得电力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电力生产的要求,因此,如何革新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迅猛发展,从极大程度上完善了电力企业传统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对电力生产的需求。 1实现电力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需遵循的几个原则 1.1可靠性的原则 电力企业的信息一体化管理能够使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运营情况得到深入了解,还能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发展手段。因此,确保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及其稳定性非常必要,这就要求了电力企业在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务必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尽可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或者不被外界任何因素所影响,从而影响了系统的运行。 1.2实用性的原则 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实用性,要求了相关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系统操作界面应当简单实用,便于电力用户的使用,使这些普通用户也能够通过屏幕对系统进行操作,与此同时,一体化的系统还包括了一些日常操作需要的功能,这些功能必须全面和简明,要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体化电力系统多样性和实用性的相互结合,促进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1.3安全性的原则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以保障企业的生产,能够确保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安全问题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确保系统的安全是电力企业顺利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信息一体化的系统应当具备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的功能,利用这个功能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系统的自身安全,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病毒以及黑客的入侵。 1.4开放性的原则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开放性的原则是指系统要利用一些标准、通用的网络技术、通信协议、计算机的软硬件等,保证系统在必要之时,能够有效实现自动升级、自动重建或者系统互联等。 1.5实时性的原则 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对电力的实时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信息一体化的系统中就包括了实时性功能,帮助系统实时应对各类特殊情况的发生,从而充分保证了电力安全运营。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一体化目标 2.1应用电子商务 通过整合电力企业中相关的应用程序,实现了电力企业的跨应用程序以及自动化营运流程的整合、交易,有效整合了原有电力系统中的分散的应用软件,这类电子商务应用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赢得发展机会。此外,还能利用导入企业应用整合使电力企业的一些内部封闭作业环境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从而促进了企业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2.2整合企业的业务 电力企业应用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全面整合企业的所有业务,能把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以及电力系统中的大量数据相互整合,而系统中相应的应用程序的连结,就是实现整合这些数据的关键。 2.3业务流程管理 电力企业实现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以后,可以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流程进行管理。比如:利用ERP系统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的时候,就要结合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中相应的功能模块来完成,因此,这也要求了电力企业在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务必做好与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系统,确保其功能的实用性与整合性。 3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的技术方案 3.1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与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电力企业信息的一体化发展最终的目标就是搭建起电力企业的信息统一支撑平台,安全规划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框架,使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实现系统的高效集成,从而使电力企业在客户、业务、员工工作以及合作单位之间的相互统一,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逻辑层次。第一,客户的表现层。客户的表现层结构主要是建立一个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客户需求数据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对普通企业用户的数据、对电力企业全体的员工数据以及对电力企业相关职能管理的部门数据、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数据。第二,企业业务的逻辑层。电力企业业务的逻辑层起到了对电力企业的数据进行集中交换的作用,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帮助电力企业设计出有效的处理联机事务的系统。第三、企业数据的逻辑层。电力企业数据的逻辑层是实现电力企业统一数据建模的重要结构,这一逻辑层能够将不同站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统一的储存与组织,从而使电力企业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数据信息整合。 3.2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物理性质结构 首先,电力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来支撑整个平台,并且搭建起统一的门户平台来实现电力企业网站的访问。其次,电力企业要规划自身的信息资源,并且按照规划模型的统一,构建起电力企业数据中心。并且确保数据稳定与可靠,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挖掘与分析,这就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具体指标。最后,根据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积极借助相关开发工具以及动态建模等技术,为电力企业搭建一个信息统一管理的平台。 3.3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的工作流程管理平台能够以最优化、自动化的方式对企业的工作进行管理,能够支持、并发、顺序、分支等形式不一业务流程。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信息的一体化系统工作流程管理平台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3.3.1软件构件 电力企业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平台所包含的软件构件,其作用就是用来对工作流中一些基本的构件进行管理,这些基本的软件构件则是确保企业整个工作流程管理平台的重要部分。其功能主要包括了构建工作流模型、构建执行工作流服务以及构建客户的应用管理。 3.3.2系统的控制数据 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管理平台数据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了工作流的控制数据、控制相关数据以及应用数据等,其中,工作流对数据的控制主要用来控制工作流的执行服务。管理平台中的相关数据为数据的有效控制、状态转换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决定着系统逻辑的发展方向。应用数据是指应用系统程序来操作的一系列数据,这个环节的作用是确保整个流程的流动性。 3.3.3应用数据和其他应用 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与外部应用,虽然不在工作流平台组成部分当中,但是这些外部应用和数据也可以为工作流的产品调用,在工作流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当中,务必考虑不同的应用需求,便于在和不同应用系统交互的时候,能够建立、提供一个标准的API函数及规范应用来实现系统之间不同的交互。 4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一体信息管理的策略 4.1集中管理服务器 若要实现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电力企业则需要将现有的各系统服务器集中,在确保服务器的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对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电力企业对各类系统服务器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机房的重建,同时,也是建立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与保障。 4.2整合现服务器 电力企业在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可以把那些容量较小、分散的服务器用较大的、功能较强的服务器进行整合与替换。通过对企业服务器的整合,扩大服务器容量利用空间,有效改善服务器性能,进而提高企业服务器系统使用效率,增强服务器扩展性,降低系统维护、检修、升级、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的投资费用。 4.3整合数据 电力企业对数据进行整合,是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和基础,对电力企业各系统数据进行分类与合并,将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整合,使数据实现集中存放。对于平台产生的一些问题应及时解决,有效降低了数据冗余存储,进而使之在更大范围内也能发挥出电力企业的数据信息效应,与此同时,也充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电力企业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若要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一体化信息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务必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优化企业的电力系统配置,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力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管理,优化电力系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作者:宋才华 蓝源娟 王永才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对策 1信息时代下制造企业信息管理的制约性因素研究 1.1企业信息管理建设水平亟需提升 从某种程度上看,由于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某些缺陷,而这些缺陷体现在软件应用方面水平较低,其中在信息管理应用上,传统的制造企业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虽然说制造企业对信息软件的基础设施所投入的资金较多,但对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科学划分,这样就难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一些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存在信息技术知识更新慢,在一些高端信息管理部门缺乏可行性,这样就使得信息管理水平直线下降。 1.2企业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缺乏 从某种程度上看,现阶段的制造企业关于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资金较少,有很多制造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阶段,要想更好地加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这就必须要注重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1.3企业信息管理整体规划缺乏 从整体上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停留在技术性层面上,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作用不大,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过多依靠信息技术,对于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甚至会出现增大额外工作量的情况,信息规划意识不强,在信息建设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较强。在信息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和战略规划等方面,都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制造企业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必须要紧密依靠信息管理软件。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反映出一种整体的管理思想,这就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上,还体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管理,若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体制不能很好地与信息管理思想紧密联合,必然造成信息管理难以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1.4信息化人员素质和人员比例较低 从整体而言,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从基础工程、信息建设软件等方面,其信息管理的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而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设计和培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这样就导致了信息管理工程的建设速度直线下降。同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全员参与,同时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科学规划,经过笔者的研究和调查,制造企业的领导者在信息管理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样就使得信息管理建设工作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若是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缺乏整体性认识和管理意识薄弱,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信息管理建设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推动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的对策 2.1建设高效的信息管理组织保障 在现阶段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工作中,主要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层和执行层,只有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组织体系,才能利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加快构建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的创新,进而实现制造企业的信息采集和传输共享。 2.2制造企业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亟需加强 在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能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比例,切实注重信息管理人员与制造企业成员之间的业务互动,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以此来稳定相应的项目团队。同时,IT技术性人员,必须要学习制造企业的管理和各个业务部门流程之间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制造企业管理方面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制造企业的业务管理人员可定期进行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学习,娴熟运用信息管理软件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水平。例如,在对于一些核心的技术性人员培养方面,可将信息技术与商业实践两者之间结合,其中便包括一些网际工程、服务器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在制造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必须要切实掌握好各种设备在市场中的销售前景和竞争力,以此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工具,方便今后开展各种战略规划的调整。 2.3制造企业信息建设的规划性研究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战略性规划就是为了能满足其自身的发展需求,实现制造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其中,便包括了企业领导、信息技术专家以及用户等方面的总体战略需求。针对制造企业没有从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等方面的角度去思考企业对信息管理方面的影响情况,本文认为,只有实施高效科学的信息管理建设规划,充分利用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管理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才能使得信息化建设和业务两者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使得信息管理建设工作能对制造企业起到一个更为明确的发展规划作用。 3结语 总体来看,为了能加强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工作,必须分析在信息时代下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工作所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稳步推动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工作。 作者:左鹏 单位:北方导航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通信企业信息管理及运营成本节约对策 1信息服务的内容简析 信息化发展是当前时展的大势所趋,国家的信息化进程也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代表,所以当前,我国各行业都开始了大力度的信息化转变,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这个平台的运作,进行数据信息的处理、传递、共享,我们要建立其系统还要加强几方面的能力:①信息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指的是计算机的软硬件、实际操作体系,还有相应的操作平台和技术。②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的组织上,我们要做到能够对系统内部和系统外界的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存储、整合、利用,使其能够运用在系统的实际运作中。③应用系统的设计。指的是适用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在有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信息传递。这些方面是信息服务系统的重点,也是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难点。 2我国通信企业信息资源的现状 我国通信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而且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总体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相对落后,由于信息系统的发展比较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还不够全面,数据库是实现各种技术的实际源头,我们要建立适合于地区性的,具有不同使用特色的网点分布式数据库。其次,缺少指导信息资源开法的战略性规划,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规划,一般是由信息部门独立策划完成的,这是属于信息系统的执行环节,规划内容一般是改进信息系统计算机的软硬件、程序和内容等,在执行部门之上,我们当前缺少大方向的战略规划,简要来说,就是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指挥,对资源发展的统筹安排,发展战略的指定、系统技术的研发、发展趋势判断等,这些因素占着资源建设中的主要地位。 3信息资源战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通信企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的工作:a.做好信息资源利用的战略性规划。部门分割式的管理办法在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起作用。以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成化为目标。通信企业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应从上至下进行,包括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和部门中心节点的战略规划。b.搞好企业信息管理建设。虽然目前追求企业数据库的全面建设,但可以先在现有统计与技术数据库基础之上,先行选择技术及经济基础较好的、影响经济全局的重点决策项目,从这些项目起步,逐步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可以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企业数据库网络系统。 4建设会计信息系统,积极节约企业运营成本 4.1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关系 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之间的建设应是互动、互利的关系。信息资源建设是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应用系统的大量开发将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多种需求,使之朝着实用、经济、有效的方向健康发展。市场供求互动的机制在信息系统建设领域同样发挥着作用。 4.2正确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将数据的归集完整化 通信企业要确保所有构成生产成本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均根据公司成本核算方法得到正确的归集和分配,以真实反映所有自制半成品和产品的成本,确保月度生产成本差异,分析作为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可靠依据,确保成本计算表、成本差异分析报表和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报表的准确性,确保所有成本核算报表均经过适当的审核批准。原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到货并办好入库手续的,月末应付会计根据发票金额以及有关附加费用(运输、保险和关税等)直接记入供货单位的应付账款科目;另一部分是已到货但未办好入库手续的,月末应付会计根据采购部综合业务经理提供的《已收货物未收发票清单》,根据材料标准成本计算未开票的已收材料金额,并暂估入账。仓库按照永续盘存方法进行日常盘点。每月月末日,仓库负责全面盘点,财务部应付会计将仓库提供的材料盘点报表与财务帐的材料科目(数量栏)进行账目核对,差额部分作为盘盈盘亏,应付会计根据标准成本暂计入“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并将待处理流动资产清单提供给物资管理部储运经理、采购部综合业务经理和财务部总经理。对于记入“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的流动资产,物资管理部储运经理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市场采购部门、财务部部、营销部等)负责人查明盘亏盘盈的原因,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4.3消除成本控制的误区 企业的成本控制不是意味着必须节约,成本越低越好,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很多人对成本控制存在误区,认为其控制是对支出和投入的缩减,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通信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有一定的度,通过这个度使服务和控制处于和谐的状态,一味的减少投入和支出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对服务人群造成影响,损害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降低市场竞争力,这样的成本控制是无意义的,所以通信企业的运营成本控制要合理制定,平衡服务、产品质量、资金之间的关系,不能动摇对客户的优质服务。 4.4适当调整成本率,节约运营成本 成本率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是流动性的概念,成本率要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状况、市场体系等随时调整,适应当前的整体运营,如果是几年的一贯制,那么势必会导致成本控制不当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将成本率提高,使其成本率和其他非通信企业接近,通过自身的优势和市场的竞争力,实现扩大经营,提高收入,通过这样的有机设定,降低变动成本支出,提高收益的比例,实现运营成本的节约。 4.5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通信成本支出 通信成本构成主要是通信商品的采购价格和相关的采购费用。通信商品基本是由使用部门申请,采购部门负责采购,这种分工合作有优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使用部门往往忽视对价格的控制,致使成本率上升,为改变这种局面,采购部门要尽可能多的提供不同档次的可供选择的品种,可尝试大宗采购的招标、集团采购等办法。成本控制经理要监督采购价格的执行情况,并对成本进行动态管理,这样才能为控制成本、增加收益提供一个可能的空间。通信产品的流转部门,要提高各种通信商品的综合利用率。 5结束语 通信企业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其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增长,我们要积极建设通信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与利用,建立信息系统,将数据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并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转,在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节约运营成本,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通信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使我过的通信状况更加的优化。 作者:祖志华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分公司信息化服务中心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电力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一、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到的信息庞大复杂,其管理好坏对整个电力基建物资管理成效具有很大影响,所以实现高效率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首先应该根据相关合同条款实现物资动态实时管理,并且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管理。概括来说,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需要实现以下功能:信息采集录入、数据检索统计、系统安全管理和数据显示打印等等。电力基建物资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对设备合同管理实现出入账、催缴业务和信息核查的管理功能,通过对设备接收、分发和专用工具的系统管理实现物资的实时跟踪管理。其中设备管理要从“费用”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基建物资仓储管理系统的信息采集和输入主要输入的是物资数量、价格、作用、去向等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化、统一化管理;数据检索统计主要是按照物资相关信息进行编码查找,比如通过设备KKS编码建立系统台账,此外系统还能够自动实现物资数量统计;数据安全管理需要设置数据安全证书或者系统密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还能够根据用户管理内容不同设置不同访问和操作权限;数据显示和打印为物资管理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实现数据传输和显示功能。 二、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物资管理主要工具,需要处理极为庞大的数据信息,使得管理系统条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条理化。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需要实现信息管理的智能化,能够自动形成台账和合同明细账,包括出入库信息、编码、单价、供货部门、项目合同等信息。 (一)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种类分类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按照不同要求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比如设备信息、厂家信息、施工信息等等。信息种类应该是物资最基本的信息,无需加工整理,比如在招投标过程中对合同信息采集和定性,通过输入计算机系统信息进行模型建立,然后根据信息对比结果提高招投标信息透明度。 (二)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采集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采集需要对物资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这项工作是最基本、最繁琐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最为关键和最为重要的环节,信息收集需要将信息明确化,摒弃人员本身意愿和个人倾向,整理采集分布、分散、单一的信息,杜绝信息孤岛产生。优化信息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分类和组合,比如电力企业汽轮、锅炉、热工和电气设备的信息采集需要凭借证书和台账进行集中性管理采集,并且由计算机进行统一编码输入,保证信息公开,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三)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汇总分析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信息分类,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通过必要的数据分析整理,及时查缺补漏,找出信息不足和错误,减少数据分类错误造成的信息混乱。信息汇总是按照信息本身特点进行总结,及时找出设备采购、计划、合同签订等环节的不同,做到有所侧重,找到客观不足,并且将信息分析透彻。信息汇总还可以采用扫描等手段提高电力物资相关图纸、合同的管理效率。建立网络归档系统,用户可以随意查询、移动、放大文档,并且进行无失真打印。 (四)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修正整改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并不是独立的“死物”,而是不断改变修正的,所以修正整改信息变得十分重要,比如对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的费用支出进行表格化实现费用的图像化,直观直接的估测费用信息,进行查缺补漏,对物资管理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此外,信息修正整改可以验证项目立项、审批的可行性,缓解相关单位查阅信息、资料紧张的局面,为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来源。 三、改进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几条措施 电力基建物资信息管理是一项综合化、系统化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工作,而且要求从管理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出现管理漏洞,很难全方位利用相关信息,造成工作效率低的情况。 (一)做好物资计划和采购供应,加强物价信息指导工作做好物资计划编制工作,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工期、施工和融资等方面的信息采集,编制工程物资计划需求和计划申请报表,加强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和入库要尽量批量进行,保证物资优质优价,杜绝流通混乱、经营管理环节混乱的情况发生。在电力基建物资管理内部采用责任制,保证责任到人,充分发挥行业整体优势,适当进行调整。无论哪个单位或者环节的变动,都能够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有所显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物价信息指导工作,并且作为调整概预算的依据进行物资采购调整。 (二)加强物资标准化管理工作,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意识和竞争意识某些电力企业虽然采用了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标准化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很难达到“凡事有人管,凡事有标准,凡事有监督”的标准。推广标准化管理需要及时准确收集、整理和传递市场信息,建立起以企业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网络,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上报信息统计报表,充分发挥各级物资部门的机动性,减少基层资金占有率,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由于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十分重要,所以加强工作人员业务认识和竞争意识十分重要,以物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作为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评定标准。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加强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监督力度,协调宏观和微观方面的调控加强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的监督力度可以增设仓库信息管理和保管员信息管理亮相基本信息,在信息录入过程中调节物资数量的相关字段,减少后期工作量。相关物资出库必须有相关管理人员的签字,确保物资出库情况无误。为了提高宏观和微观方面的调控力度,需要建立内部信息交流和信息平台,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加强实时监控和跟踪力度,实现信息文档自动规划管理,将物资管理系统扩展到体系层次,比如某个仓库的管理人员只要注册身份或者一条口令权限就能够实现远程网页浏览。信息管理需要一个积累过程,数据积累能够提供的分析趋向,为管理提供的数据支持,并且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对于电力企业受影响十分巨大,不仅要求从技术方面进行改进,而且要从管理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保证企业运行的需要。随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涌现,电力基建物资仓储信息管理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刘冰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坑口电厂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1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1.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距今3.5~5万年前,人类使用大脑存储信息,并开始使用语言交流和传播信息。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革命,它标志着人类信息活动的范围和效率的巨大提高,人类的信息活动从此由具体走向了抽象。 1.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创造 文字是代表一定内容的符号,它是逐渐从形象化走向抽象化。最早的绘画文字见于旧石器时期的洞壁,这种文字中的图画是各种事物的记号。后来,在绘画文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表意文字。文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可以传得更久、更远。对人们历史的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1.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造纸技术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最短的时期内,导致书籍数量出现了增多的情况,并且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技术以及造纸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信息的传送效率以及传播速度,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信技术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十九世纪的西方开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一百年的时间。从电报、电话技术的出现到现代通信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也非常好,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更好的利用,这样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1.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同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到现在已经经过了近百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好,在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利用这种技术,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2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2.1通讯能力的增强 通讯实力是衡量企业执行情况的规范之一。高速的通讯能力代表着企业可以更加敏捷的对外界的很多突发状况进行处理,同时也保障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顺畅。从企业最初的发展来看,信息通讯凭借机构之间的语言通讯,直接对话以及电话、电报等形式;后来,网络的广泛运用,研发出了企业内部网络,创建内部网络,对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信息通讯都提供了方便的环境。 2.2工作效率的提高 工作效率的改善是企业管理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很多企业工作中都要进行信息的登记和传送,包含档案管理、存放和传送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的广泛运用,企业的工作速度有着飞速的提升。信息通讯更加方便高速,文字处理能力增强,各种资料库能够获取更健全的综合。 2.3办公资源的节约 办公支出对企业的运营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节减了资源的使用。对之前的企业运营来讲,纸质资料的存放要耗费巨大的资源。使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纸张的使用。 3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3.1信息技术改变价值链 信息技术向价值链每一环节渗透,改变价值行为的执行方式和链的本质。它也影响竞争范围,重塑产品,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每个价值链都是由物理部分和信息处理部分组成。物理部分包括所有执行价值行为所需的物理任务。信息处理部分包含获得、操作、传输执行价值行为所需数据的步骤。每个价值行为创造和使用某种信息。例如,后勤行为使用的信息包括:安排承诺、运送速度和产品计划等确保即时有效的传递。服务行为使用服务请求/信息安排电话和订单;产品失效信息使企业能够修改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信息技术同样对竞争范围也有很大的影响。信息系统能使企业在不同地域之间协调价值行为,例如,波音公司利用在线设计和国外的供应商进行工作。信息技术也可以在企业之间创造许多新关系,从而扩展产业竞争范围。 3.2信息技术改变产品 商品由物理以及信息两方面构成。信息方面包含商品特征,运用方式等,如便利性、可保护性以及服务程序。商品物理构成更为关键,不过当前更加可行的新技术是供应商品物理特征时,供应更多的资料。新技术能够把不含有物理构成的商品变为现实,例如电子报纸。最后,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商品处置信息的性能。 3.3信息技术改变竞争本质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每种竞争力,从而改变产业吸引力,表现在:附有材料和商品信息的电子清单使顾客更容易评价材料来源,做出购买决定,从而提高购买力;信息技术复杂软件的购买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购买力,产业进入门槛;柔性制造系统可以更快、更简单、更便宜地提供高性能的产品,从而影响了替代品的威胁;订单和订货处理的自动化,加剧了销售产业的竞争,新技术在取代人的同时提高了固定成本,导致产业内部为争取客户竞争加剧。信息技术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杠杆。信息技术可以在老企业中创造新的企业。企业在价值链中有多余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将这部分卖出去。例如,sears利用其处理信用卡帐户和规模大的特点对其他企业提供相似的服务。 4结束语 对企业本身以及企业合作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企业的价值关系,转变企业和其合作方的合作比重,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拟定适宜企业本身的信息技术发展策略,转变企业的工作程序,使其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相配,进而为企业提升竞争优势。 作者:张瑞单位:哈尔滨市烟草公司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创新培训 一、培训方式的创新 体验式教育是以被教育者亲身参与某项活动,通过有计划实施,完成任务并最终获得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体验能够让自己的印象更加深刻,所学知识更加牢固。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主讲教师设计培训方案,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生动、直观、多样的教案,简捷明了,使相对复杂、深奥的系统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在进行《网络硬件维护及系统操作说明》培训时,利用现场展示及多媒体演示技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及操作技能。在“质量信息系统测试”、“新炼钢生产执行及质量控制”的培训中,本着服务于生产,应用于生产,我们组织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培训,边培训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LIMS、MES系统涉及23个岗位近300人,投用期仅用2周就正常运行,高质量的培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培训过程的创新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知识更新。根据集团公司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要保证职工培训的持续性。不能一次培训就一劳永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设备技术的更新,实行持续多次培训教育。其二,要保证持续培训的全员性。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全体人员,包括生产操作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层和最高决策层,从生产工人直至处长全员参与,营造学习型企业。其三,做好持续培训的适应性,培训内容适应总公司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结合岗位规范,有重点地加强新信息系统、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搭建学习的平台,制定学习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上岗资格。 三、教育培训载体的创新 在教育培训中,载体的选择和确立是决定工作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工作中一是:定时培植载体,我们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学习日。二是:开辟网上教育课堂。针对下属单位分散、人员集中较难的特点,我们利用局域网,建立管理网站,开辟《网上知识库》、《技术交流》平台,拓宽知识传授和经验交流的空间与渠道,为职工获取新知识提供一流的学习平台。现在上局域网学习已成为很多职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岗位技能比武等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学习与工作热情。 四、培训教师选择的创新 质量信息系统涉及系统架构、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网络及硬件维护、系统操作等方方面面。随着信息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信息管理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系统正常运行相应的维护工作变得很庞大。因此,加强相关培训,充分发挥各技术人员的专长很重要。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了非常实用的教材,分专业特长开办培训班,效果很理想。先后举办了“计算机常见故障维护知识”、“网络故障判断及维护”等效果良好。通过培训使员工学会了计算机及网格故障判断方法及常用维护知识,在工作遇到问题自己能及时处理,同时减少了设备的维修费用。 五、培训内容的创新 培训内容按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工作岗位标准、生产质量标准、钢铁企业发展目标为依据,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实际技能方面科学而规范的设置培训内容。 1.培训的内容根据集团公司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目标,设置培训内容要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先进性、超前性、预见性。 2.培训重点的转向。企业培训的重点从适应现在及补充知识和培训技能,转向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培训对象的深入。在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个性和个人价值的现代企业培训中,在培训个人技能的同时注重个体的积极性、潜能发挥、人际交往、个人自尊、压力管理等。策划企业群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造就一线员工奋发进取、积极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训内容的模式转化。适应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企业培训内容设置一专多能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职业技能培训、知识培训、技术培训、能力培训、管理职能培训;特别是新装备、新技术、新技能,质量信息系统的采集分析、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提高、数据网络技术、在线检测技术等先进及前沿技术策划编制培训大纲及具体的培训方案,充分体现业务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以培训形式的创新,在信息管理系统在集团内得到很好应用效果。 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重点抓好三种教育培训环节。 1.把好审核关,制定培训计划。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涉及面广,我们对全年的每个教学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的一切要素进行逐个研究,制定出全年培训班授课内容、授课老师及每项教学内容的课时要求,使全年培训计划落实到人,为培训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2.把好质量关,选好培训老师。对于每次培训,我们都能主动与领导专家联系,选择那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员担当培训老师,我们还在开班期间走访学员,随时收集情况反馈给老师,使其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共同把好教学质量关。 3.把好考核关,保证培训效果。培训是考核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考核是对培训效果的验收,是对业务知识技能的巩固。每期业务培训班结束后,我们都要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并进行培训质量满意率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真实的检验。经过不断的探索,质量信息系统的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集团公司各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素质,为集团公司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质量检验信息管理团队。 作者:宋莉单位:济钢集团计量质检中心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小议电力企业信息管理 一、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它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一点在电力企业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电力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走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客观上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发展壮大,然而,企业的管理水平、核心竞争能力等并没有得到相 应的提高。由于电力行业至今仍然带有强烈的垄断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感,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信息化就是当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信息化会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企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也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简单的例证是,企业有实力(资金)才可以使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不断改进。 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水平是基础,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没了基础,手段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定不健全的情况下,信息化程度却很高,这是不可想象的。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快节奏工作要求,会对信息化的发展自然产生需求拉动。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二者循环往复,不断促进,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发展,但当时企业的发展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管理水平也未达到一定高度,信息化发展不是很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到了21世纪,信息化建设无论在国家电力公司、省网公司还是下面的发、供电企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力量 市场经济是信息化发展的最好土壤。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分散的,决策也是分散独立的,市场主体决策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状况,而信息化为此提供便利、有效的手段,所以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成就,为经济决策服务。 反过来看看目前国内的电力企业,最近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频繁出现以电力行业为代表的垄断行业员工福利居高不下的报道,显然,电力企业已经被指认为垄断行业中的典型。也就是说,电力是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最低的产业,因此,电力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乃至管理变革的最原始动力就不难理解了。客观地说,在目前的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条件下,要求电力企业从根本上推进的信息化建设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必然要以管理创新为前提,而管理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又必须要以充分的市场化为前提。 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出路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步伐;而作为电力企业本身来说,管理层必须树立长远的战略视野,切实地认识到市场化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以管理变革为切入点,带动信息化建设;同时,也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 (1)确立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转变管理方式的辩证关系 业务需求驱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促进管理变革和业务能力的提升。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要获得成功,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化是固化基础管理、活化综合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强化战略管理的重要变革工具;是实现企业发展、控制运营成本、挖掘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的思想。要树立信息技术是管理变革的第一推力的观念,通过信息化来推动管理现代化,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现代化所引发的管理和组织变革同步考虑和改进。 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转变管理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明晰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认清电力企业的管理特性,客观评价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认真运用swot等现代管理工具进行深入分析,瞄准国内外先进标杆,实现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2)注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和策略 信息化引发企业变革,形成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全新企业运行和管理模式,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信息化不是单纯的项目组合和信息堆积,也不是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的管理模式照葫芦画瓢式地“数字化”描述,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基础环境的不断调整、变化、发展、再调整、再变化、再发展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因此要注重建设策略。电力企业还处于改革进程中,信息化建设应实施规划先行、实施紧随、稳步推进的螺旋式递进策略,重点突出对核心业务的支持,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有效结合。 (3)正确把握和运用“一把手”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在这“一把手工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一把手”在信息化工程中 的组织者地位,而是要把“一把手”对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定位,“一把手”对信息化带动管理变革和创新作用的认识,“一把手”坚定不移地把信息化进行到底的决心,“一把手”将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管理创新中的能力,影响并渗透到企业文化及员工思想行为中,从而使全体员工融人到“一把手工程”的企业氛围中,形成一种强大的企业文化,把信息化作为自我加压 、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和自我创新的自觉行动。 (4)切实加强信息的标准化工作 企业信息化进展到现在,之所以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化过程中忽视信息标准化这项基础工作,如技术平台的标准化、信息编码的标准化等。 企业信息化需要总体规划,需要从最底层的业务流程调整和优化做起。但任何企业级的信息系统都不可能涵盖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因此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是信息化进程中永恒的话题,而标准化则是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成功的基础。 (5)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建设是信息化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企业各业务领域,信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的同时,构建强壮的it运维管理体系不容忽视。如何将静态的被动式运维管理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式运维管理,使信息技术运维的风险降到最低,是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总之,信息化发展不能与企业的管理现状相背离。必须仔细审视自身现状,找到信息化的准确定位和恰当的切人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1)总体目标:作业层实现流程网络化,提高工效;管理层实现定量化,提高质量;同时实现决策支持智能化,有效提高企业管治和竞争力。上述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下列各项工作: ――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体系,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通过数据整合,保证企业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唯一性, ――建立电力企业一体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信息系统运行环境支撑平台与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创建高效、有序、统一的企业信息技术环境,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完成公司主营业务(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2)建设思路: ――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体系框架。按照“专业开发,应用集成”的一体化建设部署,构建信息系统体系框架; ――通过统一的信息应用集成平台(eai)实现各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业务整合; ――通过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eip),实现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为电力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运行环境支撑平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平台一个中心”,即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安全平台、应用集成平台和区域性数据中心。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平台与数据中心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进行、适度超前。 四、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理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实践规范、有序和高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策略应该以信息化规划实施为依据,创造条件落实信息技术规划类专项计划资金。 2、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管理数据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存储的要求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各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创建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3、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pki)系统及防病毒体系建设,逐步完成数据中心和容灾数据中心的建设。 4、落实信息应用集成平台(eai)和统一企业信息门户(eip)的建设。 5、加快信息资源整合与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电力企业信息资源统一开发利用要紧密围绕电力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这一中心环节,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策略,稳步推进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工程项目和物流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通过实实在在的应用效果提升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中技术探索论文 摘要:利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将计算机远程终端通过Internet接入公司企业网,从而实现远程网络用户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安全访问。 关键词:虚拟专用网VPN远程访问网络安全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的发展也日益呈现出产业多元化、结构分布化、管理信息化的特征。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提升,信息管理范围不断扩大,不论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还是企业外部的供应商、分支机构和外出人员,都需要同企业总部之间建立起一个快速、安全、稳定的网络通信环境。怎样建立外部网络环境与内部网络环境之间的安全通信,实现企业外部分支机构远程访问内部网络资源,成为当前很多企业在信息网络化建设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VPN技术简介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络,指的是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其他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装和加密传输,在公用网络上传输私有数据的专用网络。在隧道的发起端(即服务端),用户的私有数据经过封装和加密之后在Internet上传输,到了隧道的接收端(即客户端),接收到的数据经过拆封和解密之后安全地到达用户端。 VPN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数据、音频、视频等服务以及快速、安全的网络环境,是企业网络在互联网上的延伸。该技术通过隧道加密技术达到类似私有网络的安全数据传输功能,具有接入方式灵活、可扩充性好、安全性高、抗干扰性强、费用低等特点。它能够提供Internet远程访问,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企业分支机构、远程用户、现场服务人员等跟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此外它还提供了对移动用户和漫游用户的支持,使网络时代的移动办公成为现实。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基于Internet的商务应用在企业信息管理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企业的商务活动,需要一些固定的生意伙伴、供应商、客户也能够访问本企业的局域网,从而简化信息传递的路径,加快信息交换的速度,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决策速度。同时,围绕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企业需要与各分支机构之间建立起信息相互访问的渠道。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应用和日益突出的信息处理问题,VPN技术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VPN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通过将数据流转移到低成本的网络上,大幅度地减少了企业、分支机构、供应商和客户花在信息传递环节的时间,降低了企业局域网和Internet安全对接的成本。VPN的应用建立在一个全开放的Internet环境之中,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网络的设计和管理,满足了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和Internet用户的接入,以实现安全快捷的网络连接。 二、基于Internet的VPN网络架构及安全性分析 VPN技术类型有很多种,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实现VPN服务器架构以及客户端连接应用,基于Internet环境的VPN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接入方便等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对VPN的常规需求。 2.1Internet环境下的VPN网络架构Internet环境下的VPN网络包括VPN服务器、VPN客户端、VPN连接、隧道等几个重要环节。在VPN服务器端,用户的私有数据经过隧道协议和和数据加密之后在Internet上传输,通过虚拟隧道到达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经过拆封和解密之后安全地传送给终端用户,最终形成数据交互。基于Internet环境的企业VPN网络拓扑结构。 2.2VPN技术安全性分析VPN技术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隧道技术,数据加密和用户认证。隧道技术定义数据的封装形式,并利用IP协议以安全方式在Internet上传送;数据加密保证敏感数据不会被盗取;用户认证则保证未获认证的用户无法访问网络资源。VPN的实现必须保证重要数据完整、安全地在隧道中进行传输,因此安全问题是VPN技术的核心问题,目前,VPN的安全保证主要是通过防火墙和路由器,配以隧道技术、加密协议和安全密钥来实现的,以此确保远程客户端能够安全地访问VPN服务器。 在运行性能方面,随着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激增,信息处理量日益增加,网络拥塞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给VPN性能的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制定VPN方案时应考虑到能够对网络通信进行控制来确保其性能。我们可以通过VPN管理平台来定义管理策略,分配基于数据传输重要性的接口带宽,这样既能满足重要数据优先应用的原则,又不会屏蔽低优先级的应用。考虑到网络设施的日益完善、网络应用程序的不断增加、网络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对与复杂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权限分配的综合处理能力是VPN方案应用的关键。因此VPN方案要有一个固定的管理策略以减轻管理、报告等方面的负担,管理平台要有一个定义安全策略的简单方法,将安全策略进行合理分布,并能管理大量网络设备,确保整个运行环境的安全稳定。 三、Windows环境下VPN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企业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和Windows系统设计出VPN网络,无需铺设专用的网络通讯线路,即可实现远程终端对企业资源的访问和共享。在实际应用中,VPN服务端需要建立在Windows服务器的运行环境中,客户端几乎适用于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面以Windows2003系统为例介绍VPN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配置。 3.1Windows2003系统中VPN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在Windows2003系统中VPN服务称之为“路由和远程访问”,需要对此服务进行必要的配置使其生效。 3.1.1VPN服务的配置。桌面上选择“开始”“管理工具”“路由和远程访问”,打开“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窗口;鼠标右键点击本地计算机名,选择“配置并启用路由和远程访问”;在出现的配置向导窗口点下一步,进入服务选择窗口;标准VPN配置需要两块网卡(分别对应内网和外网),选择“远程访问(拨号或VPN)”;外网使用的是Internet拨号上网,因此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VPN”;下一步连接到Internet的网络接口,此时会看到服务器上配置的两块网卡及其IP地址,选择连接外网的网卡;在对远程客户端指派地址的时候,一般选择“来自一个指定的地址范围”,根据内网网段的IP地址,新建一个指定的起始IP地址和结束IP地址。最后,“设置此服务器与RADIUS一起工作”选否。VPN服务器配置完成。 3.1.2赋予用户拨入权限设置。默认的系统用户均被拒绝拨入到VPN服务器上,因此需要为远端用户赋予拨入权限。在“管理工具”中打开“计算机管理”控制台;依次展开“本地用户和组”“用户”,选中用户并进入用户属性设置;转到“拨入”选项卡,在“选择访问权限(拨入或VPN)”选项组下选择“允许访问”,即赋予了远端用户拨入VPN服务器的权限。 3.2VPN客户端配置VPN客户端适用范围更广,这里以Windows2003为例说明,其它的Windows操作系统配置步骤类似。 在桌面“网上邻居”图标点右键选属性,之后双击“新建连接向导”打开向导窗口后点下一步;接着在“网络连接类型”窗口里选择“连接到我的工作场所的网络”;在网络连接方式窗口里选择“虚拟专用网络连接”;接着为此连接命名后点下一步;在“VPN服务器选择”窗口里,输入VPN服务端地址,可以是固定IP,也可以是服务器域名;点下一步依次完成客户端设置。在连接的登陆窗口中输入服务器所指定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连接上VPN服务器端。 3.3连接后的共享操作当VPN客户端拨入连接以后,即可访问服务器所在局域网里的信息资源,就像并入局域网一样适用。远程用户既可以使用企业OA,ERP等信息管理系统,也可以使用文件共享和打印等共享资源。 四、小结 现代化企业在信息处理方面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互联网络,在企业网络远程访问以及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中,虚拟专用网(VPN)技术为信息集成与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VPN技术利用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专用网络,从而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性的资源共享和互联服务,是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和延伸。VPN技术在企业资源管理与配置、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供应链集中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变革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电子商务给企业传统信息系统带来的冲击,提出了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及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对传统模式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引入,使得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由传统的封闭型环境转变成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开放型环境。与之相对应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也由传统的封闭型MIS模式,进化为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模式,企业要在新的环境下立足并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再造企业流程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企业信息系统。 1电子商务环境的形成与企业网络优势的确立 电子商务是一个以Internet/Intranet网络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全新商业模式。是基于计算机和软件,以及通信网络基础上的经济活动。使参加交易的买方和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以及所有的合作伙伴在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在网络这个载体上,企业可以不分大小,用大体相同的费用在网上进行商品宣传,平等地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同时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减少了交易成本。由此,对企业的信息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商务环境的形成,将引起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首先是竞争平台的变化,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冲破传统的实物经济的运作模式;其次是竞争速度的变化,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运作平台,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动向,并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动向迅速作出的反应;第三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变化,企业依靠资本投入、知识提高和技术进步,迅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第四是竞争资源的变化,在网络经济下,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就有可能比其他企业先行一步,推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人们可以运用信息资源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大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信息系统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以及网上交易的实现。为此,必然要求企业建立网络信息优势。信息优势是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本。所谓信息优势并不是指企业拥有多少信息,而是指企业拥有多大的宣传商品信息和获取关键市场分析、经营状况、决策支持以及新产品开发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优势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得到,而网络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谁运用的恰到好处,谁就有可能占据先机。随着网络带宽的逐步扩大,网站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点。这个信息节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会成为企业信息释放与收集最有效的工具,从而成为企业及产品对外的主要窗口。充分利用网站在展示信息方面的能力,将企业的商务信息有序化,通过网站有效地传播出去。同时,借助网站的互动能力广泛地收集大量的反馈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最后,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以Intranet/Extranet的形式让信息自外向内再自内向外有序流动,形成一个闭环的信息系统,才能真正起到辅助市场和管理决策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 2基于商务网络平台的企业信息的集成化组织 网络时代,企业的经营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具有多地点经营、跨国经营的特点。信息共享成为商务活动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即信息分散、不能共享、多种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共存,导致各个应用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难以为高层决策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企业应根据总体信息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对分散的现有信息系统域多种硬件、软件产品和技术,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组织、协调或重建,以便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具有共享性和适用性的集成化信息。 (1)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企业以及各种机构必须通过组合和连接不同的系统硬件及系统软件,搭建业务运作的网络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网络设备及软件,实现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不断改造和升级网络系统,扩大网络的带宽,让电子商务从理想走入现实。 (2)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搞好信息组织工作。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而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地组织好信息,就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基本工作。 (3)按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开发在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之上运行的企业集成信息系统(EIIS),完成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化建设。信息集成化就是通过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去管理企业最核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把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把企业内部一个个信息的孤岛整合在一起,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生产型企业重点要搞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立从设计到制造和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即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服务型企业重点要搞好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既要开发企业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内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还要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或与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外部互联的有效方法就是通常讲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实际上,要建立更大范围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4)建立信息中心。在企业计算机应用的一定发展阶段,应建立信息中心,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大部分企业对信息资源没有加强集中管理,这就容易带来信息管理的混乱,造成信息的丢失、冗余等浪费,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不准确、不可靠和不及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加强信息管理刻不容缓,而这是需要相应的管理机构来保证的。信息中心是一个集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部门,它必须拥有一定的、必要的管理权限来管理和协调企业的信息资源。除了设置信息管理机构外,还需要一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权威人士来领导信息管理机构,即首席信息主管(ChiefInformationofficer,CIO)。CIO是对企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所有方面负责的高级执行官,他们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 CIO拥有多方面的技术和商务知识,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综合地看问题,能从商业战略角度安排技术设备,提供适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CIO一般由副总经理兼任,在企业中的地位仅次于总经理。在国外,/" 整理提供CIO的设置是非常成功的,也非常普及。在我国,信息管理人员(包括CIO)的地位比其应有的要低,且企业对CIO的了解和认识不足。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推进,我国企业界应认识到CIO的重要性,力图通过设置这一职位,从组织上保证信息管理工作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善信息资源的管理。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新型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企业在总体战略设计上应考虑建立与电子商务互相适应的发展目标、业务系统与组织架构,以价值为导向,实现高效、低成本运作,在企业价值链上创造出更强的竞争优势,提升竞争能力和战略形象。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经营战略必须走向求变和创新,以灵活性、敏捷性为特征,一切要面向全球化的市场,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新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中,以下两个方面问题值得重视。 (1)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网系统(Intranet)、外部网系统(Extranet)和企业智能网络管理系统。Intranet和Extranet就是用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Internet,通过企业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的管理,确保企业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实现企业网站的操作、管理和维护自动化。Intranet/Extranet可以实时连通企业各组织、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反馈的速率。建立全面涉及企业内部产供销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几个主要环节的网络信息系统NIS,全面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整体信息优势的措施,也是商务E化的关键所在。 (2)企业的开放式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构建。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企业传统的经营组织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它们几乎改变着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为此,必须实现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信息系统。通过企业网络系统,将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和外部数据有机结合起来,将企业电子商贸系统EC、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系统OA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把来自产品营销、业务开展、新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产品加工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综合,进行深层次应用,形成一个健全的企业新型信息系统。企业新型信息系统通过企业的Intranet和Extranet基于浏览器方式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进行低成本的、即时的、直接的数据传输及操作和共享处理。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及与企业相连的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统一制订生产计划、安排物质供应、组织生产和加工,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由于这些信息在企业内部及所有的合作伙伴之间都是透明的,因此在计划的制订和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保证计划的实时性。超级秘书网 目前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系统是一个封闭的自动化系统,将其转化为一个统一的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链,从而实现与供应链中的所有合作伙伴的高效协同运作。完整的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与客户和市场相关的信息,即它不仅包括企业生产任务信息、设备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库存信息、物料信息和财务信息等,还包括供应商、客户和市场信息。对企业来说,信息将不再有内外之分,而只是被当作企业信息链中的一个环节。企业新型信息系统的应用,既是一个技术实施的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转型和技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要求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革,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重组。 (1)跨平台运行、支持多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和标准的对外接口的确立。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许多企业已经投资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并获得比较成功的应用。为了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企业将要求新系统能够与原有系统进行集成与数据共享。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间的数据交流与交换将有助于企业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得任何管理信息系统都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因此新型的企业MIS应当具有一个易于扩展的业务框架结构和标准的对外接口,从而使得对软件的维护、扩展以及二次开发变得非常容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平台运行,即要求同一套程序编码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 (2)分布式应用系统、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的扩展。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MIS软件系统将是超大规模的,它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而是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同时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需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从而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3)模块化设计与系统实施中的协调管理。系统高度模块化、高度集成企业MIS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以便实现对系统功能的重新组合与配置。同时,系统数据能按照系统的设计传递到相关的模块中,从而达到系统数据的高度共享与系统的高度集成。 (4)高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面向个性化的设计。交易安全有关的客户和企业身份的认定及电子付款是普及电子商务最主要的难点。系统大规模分布式的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企业MIS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远程通信线路故障,需要企业MIS具有无比的健壮性、超强的稳定性,并能够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正确处理。对于黑客的入侵攻击、越权操作等现象需要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建造强大的安全防线。对系统内部数据记录的存取及删改权限的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的建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由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运作模式,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MIS软件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世界。因此,要求软件的设计非常灵活。在一些常用模块输入输出界面、运算公式、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设置空间,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自行设定建立自己的企业MIS应用子系统。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企业信息管理 摘要:企业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已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的瓶颈,从而引出信息集成技术理念。但单从技术角度来进行信息集成,并不能解决问题。信息集成是一个系统化过程,除了要依靠技术外,还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它实际上是一个深入的企业信息管理问题。 关键词:信息集成信息管理策略企业信息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联系结合所构成的开放性的转换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人、财、物和信息。企业的日常运作及发展,必须以获取所必需的信息为前提,而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及充分开发利用,会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企业中的信息管理应该包括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利用等,其目的是保证企业所需信息的可用性。 1.传统手工阶段 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中,信息管理的方式就是使用纸、笔来存储,以人员接触和交谈来传递,用语言、文字来输入和输出信息;管理工具无非就是文件夹、资料袋、以及各种标签、摘要卡片等。此时的企业管理主要面向物流与商流,信息因依附在其中而没有单独被企业加以管理,信息管理还没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2.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开始不断地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最初的财务电算化到办公自动化,再到管理信息系统以至较复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此时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也是企业逐步信息化的过程,企业使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及相应设备,对企业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和能源流,进而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如利用OA、CAD、CAM、MIS、MRP、(II)、ES等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信息集成阶段 由于在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并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再加上系统开发对技术的依赖以及其它经济和人为因素,以至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大不相同,比如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从简单的文件数据库到复杂的数据库都有,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异构信息源。尽管这些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别支持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但企业高层在多数情况下,为完成一项工作,可能需要访问分布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很明显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而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企业兼并、并购非常普遍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实现交互,如何实现也就成了企业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同时,在现代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无论商务信息如何变化,企业管理层都要能迅速获取关于商务的任何一方面、任何一层次、任何一个角度的信息。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基于企业业务集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实现企业整体各部的信息共享,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从企业的整体商务环境出发来整合业务及相关信息系统,如,BPR、ERP、CIMS等。 二、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及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集成并非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而是要从企业系统出发,保证系统中每个部分、在运行的每个阶段,都能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传送给需要该信息的人。 1.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 信息集成在技术上要实现企业系统各部分:(1)互联性(interconnectivity)就是通过接口技术使各部分单独的设备、各种单元技术连接起来;(2)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通过ETL或元数据等技术使企业系统中各有关应用软件或技术功能,彼此理解对方的操作指令并识出相应功能,能够实现相互操作,从而实现修改或共享数据库;(3)语义一致性(SemanticConsistency)指通过SBV(sharedbusinessvocabulary)和格式的标准化,提供给用户一个企业数据一致和正确的视图;(4)会聚集成(ConvergentIntegration)这是信息集成的最高阶段和最复杂形式,它包含了将技术与流程、知识以及人工效能之间的集成。会聚集成将使组织具有对市场机遇快速应变的能力和对本身重新配置的能力。 信息集成将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只有将这些技术通过系统设计和分析并加以规范化实施,才能形成一个敏捷型企业的信息系统。具体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Internet技术、电子邮件技术、目录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技术、接口技术以及MDM(masterdatamanagement)、BPM(businessmanagement)、EAI(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ESB(enterpriseservicebus)、ETL(extract,transformationandloading)、EII(enterpriseinformationintegration)、ECM(enterprisecontentman-agement)等。 2.信息集成所面临的问题 企业信息集成面临的问题是一个非技术问题,它实质上是管理,“putenterpriseintoenterprisesystem”,即将企业定位到企业系统中。所以仅从技术角度出发,企业在实际开发或应用信息系统时并不会实现所期望的作用。Foxmeyer的系统开发使其破产;MobilEurope在信息系统上投资数亿美元,最后也不得不放弃;Dell为自己投资的系统居然不能满足其新的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当AppliedMaterisls发现与新系统相伴随的还有大的组织结构调整时,不得不放弃了系统。一系列的案例使人们开始怀疑在这方面的投资,有的人也把这种失败归咎于技术问题。但Davenport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业务问题。企业在进行信息集成时,往往会把自己对此的理解强加在企业原有的策略、组织结构和文化上,为实现全面集成不惜剥离自己的一些强势业务部门或将原有的定制式的处理过程转向一般性的处理,而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这表明企业进行信息集成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管理水平问题。 三、面向信息集成的信息管理策略 企业信息集成是分层次的,如参考文献中将其分为用户界面、人员、业务过程、应用、数据和元数据五个层次。但对于企业决策层来说,首先要明确的是如何理解信息集成。如今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与它的信息意识和对企业内外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企业信息集成,企业要成为敏捷性企业,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透明性(visibility)和灵活性(flex-ibility)。信息集成的理论基础是工程思想和系统思想的结合,它不仅是用技术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浅谈财会电算化的基础工作:会计电算化及其对财会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目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会计无纸化、电子原始资料的审核与确认、电算化安全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并以此爲基础探讨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的内部制度建设问题,以确保财会实行电算化後的系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电脑资料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会计资讯的及时性、正确性、全面性,但同时也给会计人员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 会计电算化面临的几个问题 1.1 会计无纸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於纸张之上,并按会计资料处理的不同过程分爲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纸张上的书面资料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这些纸质原件的资料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也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基本特徵。但是,在电脑网路资讯系统中,原来纸质的会计原始凭证的资料被直接记录在磁片或光碟上,由於在技术上对电子资料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哪一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然而,在电子资料形成和存储管理过程加强控制和传统观念转换的条件下,电子资料像纸张凭证一样可作爲会计的原件。如果法律上不承认电子资料可作爲资料“原件”,那麽许多资料就要模仿手工操作的方法形成纸张式的原件,会计的无纸化也就无法开展,并进而影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1.2 电子原始资料的审核和确认 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绝大多数会计还保持着传统的纸张式的凭证审核和手工编制会计记账凭证方式,因而,在电算化初期,会计原始资料的审核仍然沿用传统方法。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无纸”的会计资料,会计人员特别关心的是怎样审核和确认存放在电脑系统中的资料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形式是一致的。磁片和光碟的资料可通过适当的电脑工具修改并且可以做到不留任何修改“痕迹”,因此,确保这些电子资料是以原始形式保存下来是无纸资讯系统的关键。在无纸化的资讯系统环境下,电子原始资料经审核和确认後,就可利用会计记账凭证编制的软体模组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後的电子记帐凭证就不让任何人修改,而且由这些电子记账凭证或电子原始资料直接生成的电子记账凭证、电子账簿和电子报表都是派生性的资料,如果所用的软体是正确的,会计系统中的派生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完全取决於电子原始资料。 1.3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现有的会计应用软体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着系统需求中安全需求少、软体设计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软体设计选用的语言和资料库考虑安全性能少,以至软体投入运行後暴露诸多安全隐患,如资料库呈开放状态、易於打开、应用系统软体存在安全问题等。这类现象和问题目前还尚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同时,许多安全设施并未配置齐全,特别是硬体自身安全性能低,造成的结果是由於硬体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会计应用系统软体的正常运用。另外,还有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密码管理不严格、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电算化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既包括原来的手工账务过程,又包括程式设计、电算账务处理过程。由於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电脑爲主的当代电子资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电脑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资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是现代社会大生産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手段。 2.1 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 (1) 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後没有存在必要性。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 (2)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後转移到电脑内了,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馀额发生额平衡检查。可见,电算化会计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容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体来实现的,因此,电脑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制度控制转变爲程式控制和制度控制。 2.2 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 电脑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电脑硬体及软体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电脑操作人员内部控制,以及电脑机内及磁片内会计资讯安全保护、电脑病毒防治、电脑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3 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的内部制度建设问题 实行电算化以後,系统的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是操作使用。如果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实施不力,都会给各种非法舞弊行爲以可乘之机。因此,会计主体的改变,也给内部控制下的制度赋予新的内涵。 3.1 严格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会计核算软体投入正式使用後,对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调整,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後的工作岗位可分爲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电脑及会计软体系统等工作岗位。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爲。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 3.2 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 操作环境包括系统操作过程以及系统的维护。操作程式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资料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碟专用以防病毒感染。系统维护包括硬体维护和软体维护,硬体维护主要包括: (1)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2)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体故障要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做好记录。而软体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3种。 3.3 建立电脑房管理制度 实行电算化以後,设立电脑房的主要目的是:给电脑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机器设备;防止各种非法人员进入机房,保护机内程式和资料的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 (1)对进入机房内 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 (2)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规定等; (3)保证电脑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及 温等方面的规定等; (4)会计资料和会计软体安全保密的措施。如数据备份规定及不准在电脑上玩电脑游戏等规定; (5)修改会计核算软体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如规定会计核算软体的修改需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批准等。 3.4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这些档案主要是指列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资料和程式的软碟及其他存储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的各种文档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功能是负责系统内各类文档资料的存档、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而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一般包括: (1)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 (2)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软碟应贴上保护标签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 (3)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於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此外,还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并爲此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会科技队伍,爲会计电算化工作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援。 浅谈财会电算化的基础工作:分析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从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财会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两方面分析了目标论题,希望给财会电算化的从业者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财会电算化;发展;趋势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许多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财会电算化,就是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在财会工作领域的应用,它借助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和 网络技术,部分地代替人脑,进行财务工作的收支核算、财务管理;提高了财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完善,财会电算化将向更深的层次迈进。 一、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向电子商务领域靠拢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的电子系统作为平台而从事商业活动;电子商务为商家的贸易活动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它不需要企业或者商家有多大的门槛,基于这一点,对许多开拓业务活动的企业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并且电子商务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优势,不需要动用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就可以完成交易和洽谈合作;现代企业都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因此都很注意自己企业网站的构建和维护工作,利用网上银行进行业务的结算,并充分宣传自己的企业品牌,期望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贸易机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财会电算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电算化的必备条件,企业的经营和贸易活动的过程中,财务部门都会详细地记录每一笔开支,并做好档案存储工作;因此这一系列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和说明资料,如果是人工处理会相当地繁琐,而且出错率也较高;财会电算化能够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借助多个不同的途径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按照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将这些信息进行存档和进一步加工,形成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并传达给企业相关部门,让他们对企业的收益情况有一个详细的掌握,让他们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科学的决策,进行有价值的经济活动。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会电算化逐渐向电子商务领域“靠拢”,财会电算化的相关目标和要求逐渐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为主,当然,这是在保证财会电算化实现基本职能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在发展趋势上,财会电算化在网络技术领域逐步完善,首先,建立了财会的数据库系统,能够使收集的会计信息和数据在网络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第二,加强财会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使业务数据能够进行自由、顺畅的交流;第三,建立与电子银行之间的联系,连接财会核算系统和银行的账务系统,使网上的财务交易更加安全,使电子签证提高保密性;第四,制定财会电算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参数标准,使财会电算化系统能够具有高效率地监督经济业务的功能。 2.财会电算化向管理会计的趋势演进 财会电算化系统是由不同的版块组成的,不同版块的数据信息的交流和联系才使这个系统发挥着整体性的作用,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连缀而成,不同的环节都具有着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的特定信息,方便企业管理者通过这些信息作出科学合理的有效决策,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这个综合性的系统对于货币信息和非货币信息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提供的信息是真实而具有时效性的;财会电算化系统提供的信息是齐全多样的,对管理会计思想有很明确的体现,兼有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类别的需要;这一套系统具有预测功能、计划功能、并辅助决策和对经营活动的过程加以控制和监督,并作出评价和分析;在成本管理的环节中,包括成本核算、项目会计和利润会计分析等,都体现了管理会计的理念;财会电算化系统的考核管理方式也有所完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比如,在事前要加强计划的制定,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控制和监督,在事后注重评价和反馈;这三个方面在供应链系统中已经有明确的反映;一方面,能够保证资金和产品流通的一致性,能够达到同步记录,因此反映交易情况的时效性是很强的,产品卖出,资金回笼,会及时生成财务资料,这是通过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完成的;企业通过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可以获得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使以前的资金信息晚于产品交易信息的情况发生了本质性的逆转,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失效信息及时作出有益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决策;另一方面,管理的一般流程在供应链中体现得很明显。 二、财会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安全问题 如今网络信息的安全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在会计电算化领域同样面临安全性的问题,电算化系统会受到病毒和黑客的非法入侵,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并且信息 可能会泄露,给企业的信息保密和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完善电算化系统的安全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电算化应用的软件要定期更新和杀毒,及时修复相关的漏洞。 2.缺乏财会电算化的专业人员 目前,高校和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中,包含了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但并没有将计算机专业和财会专业相结合,因此 ,并没有直接的财会电算化人才;从事这个 行业的人员要加强岗前培训,并且,高校和职校应该开设财会电算化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3.电算化管理制度没有得到落实 财会实现电算化管理,必然需要一套与之匹配的制度来支持,现阶段,企业内部都有一套电算化管理的制度,但问题是没有落实到实处,引起这方面的原因,一是制度不够现实,不符合实际情况;二是监督不够,没有切实执行。因此,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电算化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保证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总结 以上探析了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给财会行业一定的启发,财会电算化正在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之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各个领域应该积极完善财会电算化系统,使财务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给企业部门的财务核算带来便利。 浅谈财会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谈财会电算化的基础工作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业务与经济事项日益增多,会计核算的任务也不断的丰富。为了满足其需要,会计核算除了使用传统的核算工具及技术以外,还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核算工具及核算方法,在使用这些工具及方法,财会部门要做好电算化基础方面的工作,才能为其服务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财会;电算化;基础 工作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等无以复加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改变了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计算机被运用到会计实务中时,财会电算化便应运而产生,掀开了会计业发展的新篇章。 财务电算化故名思义,曰: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它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不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更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财务电算化的运用,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令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它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硬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会计人员应有所准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管理岗位的员工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考核,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好能够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中就包括了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知识,尤其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EXCEL内容对会计工作帮助很大,很多日常会计核算中的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单位里还要准备财会电算化的计算机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显示器、u盘、硬盘等基础工作。 二、软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将常用的会计科目用简便易记的数字代替,这样就能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三、人员培训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 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四)培养会计电 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几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发现短时间内要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不很现实的。但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又会成 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电算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公司和会计人员都应引起足够多的注意,并且为这一潮流做足应对措施。毕竟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谁利用好了这个“聚宝盆”,谁就会遥遥领先。 财会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要失现完善的电算化,这几方面必须失现完美的结合。 作者简介:贾林秀,会计师,现供职于四川省广元市会计财政协会,从1993年开始一直在协会从事财会电算化的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教学实践成果,在全国刊物多篇,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及会计电算化。 浅谈财会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财会业务会计电算化影响 [摘要]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将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融合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并且通过计算机来取代人来进行记账或者其他代替人类来完成的会计信息的相关工作。包括对于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等方面。对于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对于会计电算化对财会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帮助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制度的建设,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财会业务;内部控制 一、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无纸化问题 在以往的人工会计操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行为都被会计记录在有形的纸上,而这种有形的纸张也就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些凭证和原件。这些纸张上的记录不容易被改动和删除。而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时代,所有的经济行为都被记录在电脑的系统当中,所有的凭据和原件都被保存在电脑的硬盘当中,可以随意地进行无痕迹的修改,从而无从区分哪一个是原始数据。另外,这种电脑硬盘中储存的电子数据也不被法律所承认,所以也就无法作为凭据产生法律效应。这也是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来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都是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系统模式,通过这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以往的会计工作,大幅度地增加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业务的运行速度。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会计电算化方面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也只是停留在核算阶段。对于电算化的功能不是非常了解,同时对于电算化的使用也不是特别专业。另外,他们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没有足够的了解。 (三)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来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看来,会计电算化不过就是用电脑来进行记账而已。同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也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导致对于会计电算化没有一个合理的利用,从而无法利用会计电算化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业务运行效率。另外,会计电算化的相关专业人才也非常稀缺,目前来看,这些会计电算化相关人才只是实现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对于财务的知识以及系统的升级和维护知识还有待于培训和提升。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一)财会业务内部控制范围增大 在以往的人工会计操作环境当中,财会业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仅仅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并且通过纸制的凭据来进行实施,从而设定行政事业单位生产部门在某一个时间段所要完成的生产总量。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来实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而会计电算化则是需要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记录,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也就包含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同时还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购买和升级、网络安全的管理以及电脑硬件和软件的管理等等。由此可见,财会业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在增大。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升级。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出现,现有的财会部门又新增了财会系统开发部门、财会系统维护部门、数据档案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在这些部门当中,财务管理部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很多新的内部控制方法,例如权限的设立以及对于系统数据的纠错等。总的来说,计算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远远比人工的控制更加稳定以及准确。计算机的管理是建立在程序设定当中的,相对于人类的管理而言更加严谨,效率也更高。所以由于这种高效和准确的管理方式,使得财会业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范围可以增加得更大。 (二)对于财会业务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行政事业单位引进了会计电算化之后,这种新的信息处理方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个财会业务环境发生较大的改变。包括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人员的组成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因为在引入了会计电算化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基本都是用电脑来进行财会业务工作,所以原有的财务部门还会增加一些类似于负责销售预测的职位以及人力资源规划的职位。另外,随着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的信息处理已经在行政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得到了普及。以往一些需要在电脑上进行操作的业务,现在通过互联网,利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也能够进行处理。同时,以后由人处理的业务,也会由电脑能自行处理。以往由多个部门来共同进行处理的工作,现在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单个部门就可以完成。 (三)对于会计信息处理造成的影响 以往的人工会计环境中,通常是利用结构控制的手段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并且涉及各个岗位的相互制约。通过多个财务人员分别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账目进行记录,最后进行核对,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且通过这种多凭证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凭证的改写以及伪造。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入行政事业单位财会部门之后,所有的控制手段以及核对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以往由多个人员进行的操作,现在只需要电脑就可以完成。这种转变也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信息的处理更加高效,也更加准确。 (四)对于财会凭证造成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业务当中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业务处理方式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例如财会凭证以及财会报表的处理方法和财会信息的处理以及存储等。以往的一些通过纸张来进行记录的财会信息都会逐渐减少,并且由电子信息所代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电子商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现在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这也就使得一些经济信息和交易信息直接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当中,一些以往所存在的单据将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些原有的对记录信息进行审核的工作现在也由电脑取代了,从而省去了人力成本。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业务的内部控制影响非常大,这种影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保护,为行政事业单位做出决策提供好的参考。本文通过对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同时对于会计电算化对财会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利用会计电算化对财会内部进行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罗晓莉 单位:江西九江学院 浅谈财会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财会专业视域下的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会计电算化理论论述 (一)会计电算化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核算、分析、预测和决策的会计管理工作,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定和执行法规制度,实施微观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1]。同时,它既是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同时又是参与财务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电算化目标定位 从我国会计实践来看,会计电算化实施被赋予以下几个层面目标: 1.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账、结账、报账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工操作产生的误差,以达到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目的。 2.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手工条件下,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而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核算,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管理及决策,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服务。 3.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手工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需要记录、加工、整理,使需要会计信息者不能及时得到信息,这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电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障向企业管理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4.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三)会计电算化基本原则 1.法制性原则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不仅要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从而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2.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标。[7]首先,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其次,在系统实施前,应围绕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开展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再则要从会计电算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能否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财务信息,能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决策水平等方面着手促进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要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3.系统性原则 要形成以整体观点、关联观点、发展观点、最优观点在内的系统观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一是注意内部与外部相联系。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设置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做到数据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二是注重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分许多子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统,必须分阶段进行。在进行分部子系统设计实施时,必须要有全局的观点,以确保整体系统的完美组合。 4.规范性原则 包括系统设计的规范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等。有了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可避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系统实施的偏差,从而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5.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否实际使用的前提。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8]:(1)准确性。即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在易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地方,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检错和纠错系统,进行重点防护,保证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2)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及非法改动。此外,还应有系统破坏后的恢复功能等。(3)易扩充性。即整个系统在运行周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要求系统随之进行改变的难易程度,易扩充性要求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充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经过实践证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集管理、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 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 (二)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欠缺 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仅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一般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个问题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三)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9]。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四)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10]。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五)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11]。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而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三、以有效对策途径强化我国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 (一)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不是一个单一的会计手段的转变问题,当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已普遍采用了ERP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适时制造系统以及零库存、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之时,内地的大部分企业仍固步自封,必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规范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保证电算化的顺利实施,企业应制定出严格的电算化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为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管理、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管理、机房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制度,确保系统高效、安全地工作,充分体现出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三)提升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都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首先,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既要重视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又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教育。一是使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使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三使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 (四)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尤其重要,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存贮载体的变化、处理方式的变更,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要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 应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建立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制度 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包括对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管理,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管理,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等,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建立内部安全控制制度 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一是实行权限分级授权管理,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相互制约。二是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三是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四是强化审计线索制。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四、我国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型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12]。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认为,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是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而财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两大分支,所以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因此,未来的会计发展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的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未来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处理向智能化发展 由于信息处理、分析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趋势向国际标准化 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电算化软件开发中,应充分考虑会计国际化问题,满足多语言、多币种的国际竞争需要,这就需要要求实行财务软件网络化[13]。它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上午为目标,提供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能够实现网络化管理,对企业经营计划和控制功能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动态查询。实时监控、远程通讯等。 (四)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 一定意义上讲,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和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企业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将如何做到及时合法的提供会计信息,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商业机密;两个会计子系统(财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财务报告等。 五、结论 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产生的,也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在信息化时代,谁能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会计电算化必须突破传统会计的观念与理论,只有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 【摘要】文章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就业能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提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就业综合能力素质两个方面,探讨了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进的一系列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自动化;毕业设计;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院”升格“大学”,专科升格本科,普通本科院校自身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持续增大,每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巨大,本科生已经早已不是“天之骄子”,作为一名求职者,普通院校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没有“名校效应”,非“985”、“211”院校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 1目前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现状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离校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非重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开始毕业设计阶段,通常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和做毕业设计双重困扰,每到这个时候,往往是学生工学矛盾最为突出的时候,学校教育者对于学生的管理难度也更大。针对这种现象,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以下简称教研室)积极探索,在督促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重点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上动脑筋,与往年相比,在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水平稳中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本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教研室在总结本年度毕业实习工作时,分析本科生就业率提高的原因,大家一致认为,今年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乃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曾经于2006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和就业问题的研究,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当年5~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就业能力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度分析,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影响求职成功的各种能力的难度系数分别量化为:专业能力(31.88%)、自我表达能力(35.80%)、外语能力(32.09%)、人际交往能力(30.36%)、求职技巧(19.86%)等方面。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的普遍性来看,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54.5%)、专业能力(47.7%)和外语能力(25%)。另外,有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同时,大学生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马陆婷于2002年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工作适应性评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适应工作状况总体评价良好,且学历层次越高评价越好,但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存在明显差异,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的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企业对高校普遍的期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基于此,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教研室今年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做法和实际举措。 (1)在提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方面,教研室主要的经验包括如下。 ①指导学生在思想上端正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方向比力量更重要。教研室在毕业设计工作伊始,利用大四上学期放寒假前,在学生选题选导师之后,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和本专业全体毕业生集体见面,按照导师分组进行一次集体谈话,主要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签订工作协议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完成毕业设计的信心和正确的就业观。教研室让学生认清形势,放低身价,帮助学生树立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贡献社会的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抓紧寒假期间复习单片机原理、PLC控制技术、LABVIEW等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到“眼低手高”,为就业做好铺垫。 ②选题上做到新颖,与社会需求接轨。今年的毕业设计工作,教研室专门组织所有指导教师开了一次研讨会,讨论毕业设计的选题事宜。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鼓励指导教师以自己的科研项目为牵引,或者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并且尽量避免与往年出题重复。同时,为了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鼓励指导教师以团队形式指导,同一个导师的学生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的团队,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而参与毕业实习工作,而是为了提高综合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对于就业能力的提升,均具有一定的帮助。 ③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一方面要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又要联系工作单位,时间紧,压力大。这时,往年有些学生比较盲目,急于就业,加上社会经验不足,就会匆匆找一家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既不管将来具体从事什么岗位,也不看能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学到真才实学,结果实习期间,发现就是去就业单位当打字员、复印员,或者是简单的文案工作,或者去做简单“跑腿”徒劳的差事,又纷纷毁约,最后既影响学校就业率,又没有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给自己的成长也带来困恼。因此,针对这类需要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赴签约单位实习的学生,教研室慎重对待,严格把关,做好教育。保证所有毕业学生,都能在实习单位学到真才实学,间接地促进毕业设计的完成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或者在校内指导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高标准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④加强面对面的指导。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异地办学现象非常普遍,桂林理工大学也存在这个实际情况,学生在新校区,教师住在老校区,往来不便,但是今年的毕业实习期间,教研室主动谋划,通过建立轮流坐班制度等形式,保证了所有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和指导的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一次。另外,通过指导教师工作记录本和学生毕业实习工作记录本的填写制度,也很好地保证了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指导和被指导工作的落实。通过加强面对面的指导,一方面督促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时间节点落实毕业实习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教研室主要的经验包括如下。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本科毕业生,为了赢得招聘单位的青睐,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科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应届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之际,已接受过近四年的大学培养,不同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教研室针对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时刻留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①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工科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备受用人单位青睐。而且,很多中小型企业往往不能够给应届毕业生提供培养锻炼的机会,希望招聘进来的职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少部分动手能力强,具备一定实际经验的学生,或者参加过科技竞赛活动的毕业生就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比如今年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中6名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并且获奖的学生,在毕业实习工作开展之前,广州、深圳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就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并且给出了不错的薪酬待遇待遇。但是,本专业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一般,这也是毕业实习工作开展之初,签约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教研室今年尤其重视毕业实习环节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举措一是加大对于实习经费的投入,人均实习材料经费增长50%,供毕业生采购芯片,电路板等实习材料;二是从严要求,除了极少部分毕业生进行论文形式的毕业实习工作之外,绝大部分的毕业设计课题均要求做出具体的实物,并且要求能够实现其设计的基本功能。 ②自我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本科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科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自己、与人沟通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但是现实情况是,部分担任过学生骨干或者性格比较开朗活泼一些的同学,这方面的能力素质就比较突出,而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甚至有个别学生不敢站在台前讲话,基于此种现象,教研室首先提倡指导教师经常召开各指导组内讨论会,每位同学定期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PPT展示结合口头表达,不仅仅检验毕业设计工作的完成情况,还锻炼了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教研室严密组织开题答辩,并且严格控制参加开题答辩学生比例,参加开题答辩人数远远超过学校最低要求,除了少部分参加校外实习无法参加的学生之外,其余全部参加,使得参加人数达总人数80%以上。开题答辩过程中,评委老师除了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和PPT演示提出意见和建议,还突出强调学生的讲台形象,口头表达清晰程度以及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等;另外,教研室严密组织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将学生自述和答辩环节的语言表达及个人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指标。 ③外语能力的培养。外语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求职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今年教研室专门针对提高毕业生的外语文献阅读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强化了阅读外文文献这一环节,在寒假之前就布置任务,每名毕业生要求完成10篇外文文献的阅读,并且要求写出读书笔记,最后一并装订成册,归档到毕业设计过程材料。另外,在毕业论文的正文英文摘要部分,由指导教师严格把关,指导学生逐词逐句检查修改。通过这些环节的培养,一方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④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培养。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很重要的因素,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进入职场,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不仅仅需要懂技术,还可能会承担一定的技术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往往对应届毕业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也会比较留意。基于此,教研室在毕业实习环节,对于每一位教师所带的学生分成一个实习小组,并指定一名实习学生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员和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虽然表面上看,实习学生小组长做的既可以做一些上传下达、收集学生材料等一些简单事情,还可以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和每位组员的工作状态、带头领会指导教师意图、安排组员工作、帮助指导教师把好毕业论文材料的整理检查验收的第一道关口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两地办学的指导教师在现场指导方面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在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 3结论 教研室立足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积极的举措,渐渐尝到了“甜头”,形成了毕业生乐学乐行,指导教师乐教乐导的良好局面。 作者:刘胜前 张烈平 孙旋 李海侠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1学生因素 1)主观积极性。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学生的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然后近年来普遍存在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学生把毕业设计仅仅作为一门功课来看待,甚至认为其它功课已经通过,自然毕业设计肯定也会顺利通关,这种典型的应试式思维导致思想上的不重视。随着大规模的扩招,就业越来越难,学生要找忙于工作,投入毕业设计上的精力大大减少。在历年的毕业设计中也存在着前期文献调研与设计工作不努力,等到答辩前期突击的现象。 2)基础不扎实。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行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例如,我系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对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看不懂专业的参考文献,系统方案设计不出来,经过指导老师耐心指导,仍有些同学一窍不通。涉及仿真,有一部分同学,连Matlab工具软件都还要现学。这些现象都体现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严重制约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 1.2教师因素 1)主观积极性。教师方面,由于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需开展科研工作,带学生做毕业设计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用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我系教师教学任务尤其多,在毕业设计开展期间,多数教师还承担了课题教学,课程设计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谢七月(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教学工作。这几年绩效改革不鼓励超工作量,毕业设计工作又持续周期长,学生知识结构又层次不齐,因而有些教师对毕业设计态度不是很积极,指导效果明显受影响。 2)指导老师队伍本身的专业素养。热工自动化专业方向比较细,开设热工自动化专业的高校很有限,我系极少教师本科专业是热工自动化的。由于教师资源相对紧张,即使缺乏系统的工程化培训与实践的新进教师也承担了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甚至有的教师虽然没有能力指导毕业设计,但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也只好勉强上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而且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1.3客观因素 1)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部分同学还要忙于找工作、考研等各类事情,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满打满算仅仅14周,也就三个多月。而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文献调研、文献翻译、开题、设计、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保证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毕业课题做深入的研究。据我系历年数据,不能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多达40%,而能在短短三个多月内做出较好结果的学生不足10%,这类学生往往是提前参加了相关课题或是有扎实的基础,而基本完成任务书内容的学生将近50%。 2)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单一,难以激励学生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目前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尽管在毕业设计过程已经按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分别开展了检查考核,而且也制定了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但指标不够具体,考核过程有时候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考核。即便将考核模式向以实物、图纸、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但因这些内容无法在三个月内实现,因此,无实际全面实施考核的可能性。 3)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学校和学院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的,不够灵活,既难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难以提高落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考虑不周全,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4)其它客观因素。影响毕业设计的客观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实验条件紧缺,企业合作较虚,大部分设计电厂自动化的实验缺乏实现条件。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2.1毕业设计时间的调整 从本届毕业设计开始,我校开始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把前期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最后三周,要求在这三周内完成文献调研,英文文献翻译以及开题报告。然后希望学生能够利用部分寒假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为开学初的毕业实习做准备工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带着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参加毕业实习,增强毕业实习的针对性,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进一步的落实分类指导与因材施教,我系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给与更为合理的毕业设计时间。对于成绩前10%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初结合毕业后的计划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这学期内进行文献调研与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争取在第六学期末进行开题,利用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鼓励结合设计结果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毕业设计总时长达到三个学期,这个时间相当于目前2.5年制的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从而保障这部分优秀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将毕业设计做的更加深入。对于成绩前30%左右的学生,则可在第七学期初选题、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对于成绩一般以及成绩特别差的学生,采用学校统一安排的毕业设计时间,第七学期中后期选题,第七学期末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保持在半年以上。而对于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 2.2指导方式改革探索 由于教师资源相对不足,为了更好指导毕业设计,我系正探索指导方式的改革。一方面,我系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均在120人左右,而现有专职教师只有15人,平均每位教师指导8名学生。另一方面,由于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热工过程自动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涉及的领域不断延伸,几乎包罗万象,不可能要求每位教师都对每个领域均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优势,探索集体指导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尤为重要。鉴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面临工程实际方面的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急盼有教师的指导。因此,指导教师每周安排一次答疑与讨论,每个工作日下午安排一名教师开展集体指导。提前安排时间与地点,即时通知学生,学生既可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可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相关领域的教师参加集体指导。 2.3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探索 我校已使用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先由教师命题上网,然后由学生上网选择,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最后指导教师确认。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我系对选题工作进行了探索。首先从命题上把好质量关。要求指导教师分别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我系成立了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在选题期间,组织教师对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严格评审打分,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予以通过。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尤其是保研的学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可以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冲刺校优秀毕业设计。对于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从科研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命题结合生产实践,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研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科研题目进行研究,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为将来研究生的深造打好基础。对于力争进入特别优秀学生的选题,系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将组织面试考核,考核成绩供命题教师参考。学生在选题期间,即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命题教师根据选题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命题要求相吻合的学生,确定选题学生。 2.4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根据学校与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管理规定,我系制定了管理细则,探索从制度建设方面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改革方面如下: 1)加强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给学生阐明毕业设计的严肃性,明确指出毕业设计将从严把关,从而使得学生端正毕业设计的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定的场所开展工作,从而便于指导教师检查与指导,规定学生每个工作日必须在指定场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由指定学生负责每天的考勤,系指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考勤检查,从而改变以往懒散的作风。学生每周参与答疑,即时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指导教师将记录每周的答疑情况。指导教师严格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2)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工作。为了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学校与学院有教学督导会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我系将加强这方面的督查,每周向学生调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为了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将设立经费进行奖励,对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要予以奖励,为了公平起见,对于指导非特别优秀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教师,系将加大力度奖励。对于指导不力的指导教师,限制下年的指导人数。 3)严格考核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为了使得学生和教师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有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各阶段的考核,而不是只注重毕业设计的最后结果。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分三阶段进行检查考核:第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初期):检查师资配备和设备条件、课题审查情况及学生选题结果。第二阶段(中期):深入教学现场,进行实地检查,通过观察、提问,考察学生的工作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映;同时检查教师的工作状况,依据毕业设计管理细则对教师与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第三阶段(后期):这个阶段重点抓好答辩资格审查工作与成绩评定工作。学生答辩前,要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经“审阅”、“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毕业设计成绩由“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组成,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为了避免教师担心自己带的学生成绩偏低或答辩通不过给自己带来麻烦,系指导小组将协调后续工作,使得指导教师能客观评分。为了客观公正进行评阅,采用集体交叉盲审形式。严格按程序组织答辩,避免走过场。 3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就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这样的探索不仅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将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关于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设计题目科学性不足、系统方案创新率低、系统设计实用性不足、论文缺乏条理等问题,提出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斫行,使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战能力。 【关键词】高职 自动化专业 毕业设计教学 顶岗实习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以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和新型材料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来临。它将极大改变传统的商品制造方式,并推动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从而改变就业的格局。而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科自动化技术则是这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基石。与德国工业4.0相比,中国很多制造业还处于2.0、3.0阶段,其本质就是中国企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距德国企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尽快培养出能够适应当今科技产业革命的高水平自动化人才,就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毕业设计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及作风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原有的教学资源显得严重不足,能够跟得上潮流的新技术的教育资源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逐年下滑,甚至社会上有人提出取消毕业设计的建议。因此,如何改革毕业设计,提高培养质量成为高职教改的难点之一。 一、高职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题目科学性不足。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以“互联网+”“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不断地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相互融合,从而不断地改变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然而以往的高职毕业设计,过于强调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因此很多毕业设计题目要么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要么陈旧单一,重复率高。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下降,降低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势必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二)系统方案创新率低。首先大部分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都会选择以前用过的或者相类似的题目,再者,所设计的系统方案也大都是书本上的翻版,缺少创新性的原创,而且重复率非常高。因此,毕业设计质量会大打折扣。 (三)系统设计实用性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现场工作的实战经验,所以,在做系统设计时,要么操作不方便,要么安全性不够,要么与现场其他设备不匹配,要么性价比较低等,导致做出的系统设计往往脱离实际,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的实用性。 (四)论文缺乏条理。首先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很少写过学术论文,所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缺乏整体布局,因而论文中经常出现结构不完整,内容颠三倒四,上下两段明显割裂开来,缺乏自然过渡,层次不明,看起来费力,论证不得力,缺乏逻辑性等缺点,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五)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由于每年扩招的学生不断地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地增大,所以找工作就成了学生们最重要的课题,因此,很多学校的毕业答辩就流于形式了,不仅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答辩也就成了走过场。不仅无法达到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而且无法准确衡量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对学校未来的就业也产生了很大的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本文提出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进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全面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选题。学生可以将企业里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等科目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科目内容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题目大概有如下几种类型:(1)技术改造型:以PLC或DCS为控制核心的工业现场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2)产品开发型: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等装置产品的开发。(3)系统集成型:以PLC或DCS控制系统与以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MES系统等集成系统。(4)实验研究型: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实验研究。由于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是自己的实习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所以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技术指导。虽然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已经在学校学习过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但是由于自动化学科的自身特点,使它能够在不同行业内与不同的专业技术相融合,比如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液压技术、机械、数据库等技术相互融合,因此,就需要从企业里的技术人员或者专业人士中聘请为指导导师,对学生进行其相关专业或者行业知识的技术指导。不仅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有效减少系统设计漏洞等缺陷,大大增强了毕业设计的实用性。 (三)加大对实验装置的经费投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化装置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为了让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跟得上企业的发展步伐,就需要加大对新技术的实验装置的引进。通过对新实验装置的引入,既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够让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有了一个充分的展示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构想与才华在这个平台上充分的发挥,从而不仅能够提高毕业设计的技术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体验不断地提高与升华。 (四)加强论文写作指导。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因此要想写好毕业论文不仅需要前期的技术工作的积累,还涉及组织材料等相关写作技巧等知识。所以,学生可以从企业里的技术报告、技术方案、技术总结等各个方面入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初期,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论文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在初稿完成后,可以帮助学生检查内容、逻辑、语句、格式等方面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五)深入企业开展毕业答辩。毕业设计是衡量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也只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才具有实用价值,才符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需求。将企业里的技术专家与学校内的专业老师组合成的答辩专家,能够更加全面地检验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通过企业里的技术专家现场出题,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全面专业的建议,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最快的成长。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此类答辩发现适合自己企业所需求的技术人才,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就业。 总之,毕业设计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指出了毕业设计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现状,针对其中的弊端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以及技术开发、管理和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通过笔者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及调研发现,多数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其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毕业设计效果较差。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时间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安心设计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均在第六学期开设,与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就已经开始求职,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招聘中,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一个小组一个题目,学生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题目由教师拟定,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学生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3)学生无法得到指导老师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 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在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通常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学生有疑难问题,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通过网络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差强人意。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 如上述,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无从下手,一是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学生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的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薄弱,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不够,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电机、机床电气控制、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交直流调速系统等,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改善。目前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前至第五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有效解决与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冲突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指导教师按专业核心就业岗位进行选题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核心就业岗位包括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师、电气工程师、单片机系统设计师、产品质检员等。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要求,从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出发,与相关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拓宽毕业设计课题。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采取的选题方法:1、与一些就业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同时,每个课题最多3个学生,尽量一个学生一个题目,最大限度防止学生出现雷同设计。 (3)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教师共同指导 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 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要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完善电气自动化实训室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已按上述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建设探析 摘 要 金融危机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促进当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建设好大学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不断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自动化专业的高端就业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原则,以XX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进行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群体入学情况与就业质量相关性分析,探索自动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建设方向与主要措施。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毕业生 高端就业市场建设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作,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压力。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实现高质量就业,建设好大学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不断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使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自动化专业的高端就业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热门专业为探索起点,辐射其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建设,为全面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高端市场的建设作出贡献。 1自动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原则 1.1基于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自动化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学科,是当代高技术的集中体现与应用。自动化的研究范围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等。 自动化学科有着其鲜明的技术特征。首先,自动化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利用,是人类改造自然目标的最终落实;其次,自动化不仅包含利用信息实现目标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包含作为其载体的技术和装备,并最终将它们集成在自动化系统中,涉及到从理论、方法、技术到设备的各个层面,具有包容数学、软件、电子、电气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第三,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是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的通用科学与技术,与各领域具体实践相结合,可形成各门各类的自动化,如机械制造自动化、化工自动化、核工程自动化、农业自动化等,因而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适性;第四,自动化的水平和程度不仅取决于控制的思想和方法,而且与检测技术、执行装置、特别是各类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产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XX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业企业、国防、高校和科研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现代检测技术、信号处理与控制、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因此,自动化专业所对应的高端市场,应该处于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进程中,以控制为特征的自动化技术为应用基础,并且最终要成为体现工业化水平的关键技术的行业和领域。 1.2基于行业内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动向 自动化产业属于信息产业,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机电、计算机、电力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和自动控制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包括农业、国防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是非常综合性的产业。自动化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学术专业性强、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也有人称自动化是一个“万金油”的专业,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与自动化挂钩,也就意味着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种领域的工作。例如钢铁企业、电力行业、石油石化公司、核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通信系统、铁路、民航、海关、高科技企业等等。正是因为自动化专业就业范围如此之广,XX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作为优势专业之一,势必要建立与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匹配的市场,探索适合学校学生长期发展的就业市场建设。 因此,自动化专业完全符合将国家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作为主要就业市场,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经济战略需要的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原则,国家重点行业既包括国防、电子信息、钢铁、有色、石化、装备制造、汽车、轻工、纺织、船舶等传统行业,也包括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的新兴行业,国家重点领域具体指国资委直属的企业,“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涉及的西部基层单位,党政机关、主流媒体、国家级科研院所、部队等。国家重点地区是指“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这也与我校“确立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就业市场”工作目标相一致。细化为与自动化专业对应的国资委直属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冶金、机械、汽车、采矿、电子信息、家电、化工、金融、国防、建筑等行业百强,全国“985”、“211”重点院校,科研设计院所、部队等。 1.3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与就业质量综合评价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就是指在符合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教育产品(高校毕业生)满足社会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要求的总和。就业质量是衡量毕业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反映的是社会整体发展状况。 毕业生就业质量包括:(1)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即就业率在数量上的反应。(2)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即工作收入、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3)大学生就业的主观满意程度,即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发展前景、劳动关系的和谐性等。 其中,作为我们在高端就业市场认定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指标为: (1)就业的薪酬水平:就业质量最直观的衡量指标。薪酬水平既能证明企业实力,也能证明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薪酬水平也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认可程度的体现。 (2)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率体现学生专业与职业的相关程度。也能说明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认可程度。 (3)层次就业率:层次就业率是指进入高端企业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集中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层次就业率高,说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高端企业的充分认可。 据此我们所认定的高端就业市场内包含的企业应该是具备一定规模、技术行业领先、国家重点支持、薪酬水平高和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 2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群体入学情况与就业质量相关性分析 XX大学自动化专业2011年招生265人,2012年招生253,2013年招生(自2013年起改为自动化大类招生)347人。本专业考生主要来源为:辽宁、山东、河南、河北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自动化专业在招生计划最多的辽宁省(占招生计划的36.89%),专业最低分高于辽宁省一本线79分,专业最高分高于辽宁省一本线103分;在外省招生中,平均录取分高于当地一本线50分左右,个别省份达到80分。本专业的生源质量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但是在最终的就业状况反馈中,不难发现自动化虽然整体就业率依然在全校的排名靠前,但是重点单位的就业率略高于全校平均水平,这也凸显了自动化专业招生分数与最终高质量就业匹配度不高的现状。 3自动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建设方向与主要措施 3.1立足本行业高端企业,稳固核心企业,寻求广泛合作 立足自动化相关产业所属的国家机关、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国际知名大公司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等高层次用人单位和高端企业,通过参加各地区和各行业组织的毕业生工作会议的机会或这类企业来校招聘的机会,搜集用人单位信息,拜访用人单位,与他们沟通介绍自动化专业有关情况,建立初步联系。在其中挖掘出核心高端企业,加强交流,及时掌握其供需信息,丰富合作形式,建立“企业――高校联合俱乐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周,为学生推荐、互访合作等工作打好基础。在每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始之前,与核心高端企业及时拜访或电话交流,介绍生源情况,推荐优秀毕业生。同时,深化走访企业机制,每年对核心高端企业进行回访活动,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商谈合作意向,与企业人事主管,以及在企业中工作一年、三年、五年的企业员工开展生涯人物访谈活动,有的放矢地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毕业生发展状况。 3.2广挖校友资源,加强联络沟通,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校友在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反馈意见上都不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与学校校友会紧密配合,依托院校友会网站的建设,建立自动化专业校友高端企业资源库,通过校友联系其所在单位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同时也发挥校友在招聘活动中的宣传示范作用,提高校友所在单位招聘工作的成效。定期邀请校友返校为学生开展各类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以及授课等活动,既有助于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有利于加强与校友及所在用人单位的联系。 3.3密切校企往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试点 对于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和地区,与其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建立高校的企业俱乐部,为企业搭建在高校广泛联系学生的平台,增进高校与企业互访,加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更多地接触企业,了解未来工作环境,为将来真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联合培养”、“名企定制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订单式”培养试点,通过单位在高校学生毕业前的提前介入,由高校结合当前课程体系和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订做”,为高端企业广泛推荐对口专业化毕业生人才。同时,通过推行全程化、体系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4以高端就业指导和行业分析辅助辅导员就业工作,开展就业教育 在学生就业相关工作中,辅导员更多地是为学生传达就业信息,告知宣讲会通知,在就业指导方面也仅限于一些经验传承方面的指导。高端就业指导需要辅导员也能够切实走访企业,对企业中工作了一年、三年、五年的工作人员或者校友,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了解不同类别的毕业生在企业中的发展与走势,定点跟踪具备不同能力特点的毕业生,着重追踪和记录其职业发展历程,整理总结后,以最详实的实例和解说,来对在校大学生分类别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开设由辅导员主讲的行业分析课程,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引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以及日常的职业路径选择上往长效性和创新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毕业设计的完整教学流程,并结合CDIO工程教育实践,对流程中的每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与CDIO改革措施相结合,针对设计题目来源和学生选题工作,开题时文献资料的收集积累及开题报告的撰写,设计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及论文写作思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对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者及指导者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毕业设计 CDIO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改革 一、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一个课题任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探索和开发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融会贯通大学时期的所学及能否将其拓展和升华。同时,毕业设计的成果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资格认证的标准。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供配电、电气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 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其改革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本专业在接近实际工程的环境下,以中小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系统项目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面向中低压供配电技术和新能源及其应用领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及少量设计工程师。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精心进行CDIO改革,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改革思路及配套方法 (一)课题来源及学生选题 根据题目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它等类型;题目类型: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它。分为四个阶段:选题、调研、设计和答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而学生选择题目时,应选择与专业需求一致,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并且自己要感兴趣,如果设计题目和就业方向相关则更好。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体现CDIO的构思C(Conceive)。指导教师则应把握好学生构思出的设计题目是否与专业相关,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供配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毕业设计选题,适用于CD或者CDI。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则适用于CDI或者CDIO。 (二)开题工作 开题工作也是属于CDIO的C(Conceive—构思)和D(Design—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便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参考资料。而课题调研则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从而对课题涉及的各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参与课题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了解本课题的技术成分,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及书店查阅各类书籍和期刊。 4.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查研究,多想多问。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及完成一定的实践调查后,应该对如何完成设计有一定的见解了,由此提出两到三种课题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初步估算,针对设计条件确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依据方案,拟定设计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需完成的任务,视需要可以具体安排到每周需完成的任务。因此,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三)设计实施工作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首先可以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如果遇到技术困难,要客观分析,积极寻找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该阶段的D(Design—设计)可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或者供配电方案设计;I(Implement—实施)可包括元器件购买、焊接,调试或者供配电系统图绘制、预算表拟制。O(Operate—运行)则是软硬件联调后通过后的整机运行,供配电方案设计则不包含运行这一步。 如果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在征求导师的意见后,可考虑适当调整设计内容。调整内容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寻找另外一种新的替代途径。但要把握好调整的分寸,应保证总体格局尽量不变。这一点关系到设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 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老师需每周定时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指导,做好过程管理。 (四)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完成整体设计并调试通过后,紧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了。毕业论文一般有以下组成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中文摘要的内容则应阐述设计研究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使用的理论、算法、材料和设备,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由此推出的结论及该结论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发。写作时应该保持客观性,简洁性。英文摘要则要求尽量何中文摘要相对应,无语发错误。 2.关键词是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为3~6个较为合适。 3.前言是在概要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文字简练,直入主题,避免将前言写成综述。 4.论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长。设计的研究成果都应体现在该部分,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比如:硬件、软件设计和调试。正文要求结构清晰严谨,内容翔实准确。 5.结论是对整个设计的一个总结,是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综合观点,包含设计的创新点所在,也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6.其余部分可按照论文的格式模版如实进行编写。 三、考核办法及改革成效 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总结起来就是:重视中期检查关,严守毕业答辩关。这个准则也体现了CDIO中对于过程的有效管理。中期检查对进度超前的学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对进度滞后的学生,则是一种督促和鞭策。对设计者而言,毕业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鉴定的正规的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形式。毕业答辩,是完成了CDI后,最后在老师评审面前进行O(Operate—运行)的演示。作为指导老师,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其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紧跟本校的CDIO教育改革步伐,在2008年本校推行CDIO改革后,对于指导的几届毕业设计,严格过程管理。所带学生均取得较好的设计成绩,每一届没有不及格学生,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占所带学生比例的70%以上。并且将每一届所带的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召集起来,与低年级学生的相关CDIO工程实践项目进行专门的技术交流及指导。并从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小组成员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对将来的毕业设计进行方向思考,凝练出一个好的设计题目。最终使得好的构思能有创新性和传承性。 四、结论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的理念,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 【摘 要】作者以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突破口,进行了新的改革与探索。在选择课题、指导方式与答辩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形成了一种适合时展要求的全新实用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指导;答辩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是一所依托包钢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我院的专业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与探索。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师资配备、硬件环境、软件组成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当然,毕业设计作为高职学生独立完成的综合性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教师采用的指导方式和选题的范围也应该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采取的措施 高职学生在最后一年面临毕业答辩的时间段,有好多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进入了用人单位的实习期。根据我院特点和学生构成,我们毕业答辩指导教师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分类,将已经开始实习期的学生和尚在校学习的学生分为两大类,分别进行对待。本着转变思路、切合实际的态度,从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2.1 选题方式的改变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整个设计的关键,也是最困扰学生的地方。通过我们多年来的经验,如果能成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毕业设计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年总会有学生,在毕业设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因为种种的原因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而不得不推翻前面的课题重新选题。这样一来,费时费力不说,后面的新课题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这几年都是把选题工作作为毕业设计中最重要一个环节来要求的。在选题的方式方法上也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大约有以下几个内容。 (1)基础性选题:事先根据专业组成和学生能力,侧重于专业基础并且结合实践,建立了我院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库。将这些课题事先召开专门的推进会议,向本专业毕业生公布出来,让学生在这些题目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我们称之为基础性选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不会有大的偏差,肯定在本专业涉及的知识点之内。 (2)开放性选题:不限于基础性选题的范围,学生可以在本专业的领域内自由选择课题,我们称之为开放式选题。这种选题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个课程上的强项,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而且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很快,专业领域内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我们也希望学生能有一个开拓性的思维,这也是他们进来走上工作岗位最难能可贵的技能。 (3)自主式选题:针对不少学生已经在用人单位实习的实际,我们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本岗位的工作实际,选择生产第一线的课题,称之为自主式选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实际生产上的课题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既可以丰富我们学校的课题库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课题,掌握自己将来工作中的设备和技术,尽快融入到工作中,一举两得。 2.2 指导方式的改变 学生在选题结束后,就进入了紧张的设计之中。这其中涉及到相关资料的准备与查阅,软硬件的编程与设计,技术性文档的书写与总结,指导教师的沟通与方向的把握。我们针对我院学生特点,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指导方法。 (1)全面指导:在基础性选题的基础上,对涉及相关专业内容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指导。把各个主要的知识点和常用的设计方法进行梳理,让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面对面指导: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定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面对面解决学生再设计中的困惑和难点。我们的做法是每周指导老师对自己带的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辅导。 (3)侧重点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设计内容的进度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多数学生都出现的问题,有侧重的重点解决,并且通报给其他的学生。 (4)网络化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资源,在网上与学生进行随时交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聊天工具或Email与指导老师沟通,也可以在建立的群组中进行讨论。 2.3 答辩方式的改变 (1)集中答辩:每年我们都会按照专业与课题将学生与老师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性答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对新生的答辩内容可以做到全面细致,而且效率高,因此这种形式是主导。 (2)分散答辩:针对我院有些毕业生在最后一年已经在各地的用人单位实习的实际情况,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的,我们对个别确实无法赶上集中答辩的同学,采取分散答辩的形式进行补充。这就需要毕业生与校方取得联系,约定好合适的时间在小范围进行。 3 取得的效果 经过我系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上开了一个好头,也是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项成功案例。经过这几年的运行与调整,广大毕业生都非常满意,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 我院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体现了按需办学的思想,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拓宽了学生就业口径,课题库也逐年充实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互助的体制。广大师生一致反映现在的这种形式灵活多样、更加具有人性化,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反映了新的发展时期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内容,使其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去伪存真,将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实践指导工作做得更好。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进程、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批准学生到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等方法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考研;就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其中毕业设计是重中之重。毕业设计可用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做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基本了解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方法,掌握撰写专业论文和做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规范,具备专业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笔者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时间安排不妥。一般情况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仅为1周,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课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5级自动化专业共有97名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而从教研室提交毕业设计课题统计表开始到毕业设计成绩录入完毕,先后有10人更改了毕业设计课题,这不但给学校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不便,而且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甚至会使学生因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而延期毕业。 2.与学生就业、考研相冲突。当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选择,而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都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据统计,在第八学期开学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0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已签订就业协议者有30人,准研究生(考研分数高于对应学校分数线的学生)有25人,其余42人既未考研也未签订就业协议。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压力。这样,学生的就业准备时间或复试准备时间就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3.师生比例不协调。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一个薄弱环节,这就造成了师生比例失调。很多教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做毕业设计,难免疏于管理。目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8人,需要指导97名学生做毕业设计。按照每名学生每周至少需要2个小时的指导时间计算,每名教师每周需要3天时间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再加上日常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时间明显太紧张。 4.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设计和仿真。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仅能满足多媒体教学和课内实验的使用需求,留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机会非常有限。 二、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提高毕业设计课题的时效性。毕业设计课题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符合当前生活或工程的实际需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些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重复的毕业设计课题会造成学生的惰性思维,而有创意的毕业设计课题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创新的兴趣,设计成果也能够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提升他们今后从事专业研究的信心。因此,在指定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我们要求“一人一题,三年不重题”,即同一届毕业生之间课题不能重复,过去两年用过的课题不得重复使用。这样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合理安排选题进程。我们在第七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召开毕业设计选题动员大会,为学生安排毕业设计选题任务,并提供指导教师指定课题和学生自拟课题两种选题方式。经过一个假期的准备,学生已经对毕业设计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第八学期初,学生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可以结合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开阔思路、有所创新。实习结束后,学生回校确定毕业设计课题。选题时间的延长有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的同时解决了选题时间仓促的问题。我们将以上方案运用于2010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学生因选题不当而提出更改课题的情况。 3.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和检查。就业和考研固然重要,但是这两者顺利实现的前提是学生取得毕业证,也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要合格。为了纠正学生只顾就业和考研而忽略毕业设计环节的做法,指导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总体上,教师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在细节方面,教师每周定时召开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汇报会,要求每名学生在会上汇报其在本周的毕业设计进行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具体规划,使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有紧迫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因忙于考研和就业而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4.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一些高校来说,师资力量的缺乏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对口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让他们承担部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师资紧缺的难题,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我们发现,聘用了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后,学生到设计教室的出勤率明显提高。 5.批准学生在专业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早日到单位实习,这也符合学生急于进入用人单位的心态。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进入单位后,在诸多繁杂事务的干扰下,往往无法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用人单位为专业对口单位的情况下,学校才批准学生前往实习,其间须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指定一名有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同时校内再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据统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9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有9人申请了在相应就业单位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优秀率为11.12%,良好率为25%,两项比率均比过去两年有所提高。 三、结语 我们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创新与探索,发现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时间、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到对口单位做设计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进行课题研究的兴趣,促进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探索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进程、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批准学生到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等方法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考研;就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其中毕业设计是重中之重。毕业设计可用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做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基本了解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方法,掌握撰写专业论文和做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规范,具备专业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笔者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时间安排不妥。一般情况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仅为1周,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课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5级自动化专业共有97名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而从教研室提交毕业设计课题统计表开始到毕业设计成绩录入完毕,先后有10人更改了毕业设计课题,这不但给学校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不便,而且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甚至会使学生因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而延期毕业。 2.与学生就业、考研相冲突。当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选择,而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都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据统计,在第八学期开学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0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已签订就业协议者有30人,准研究生(考研分数高于对应学校分数线的学生)有25人,其余42人既未考研也未签订就业协议。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压力。这样,学生的就业准备时间或复试准备时间就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3.师生比例不协调。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一个薄弱环节,这就造成了师生比例失调。很多教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做毕业设计,难免疏于管理。目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8人,需要指导97名学生做毕业设计。按照每名学生每周至少需要2个小时的指导时间计算,每名教师每周需要3天时间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再加上日常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时间明显太紧张。 4.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设计和仿真。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仅能满足多媒体教学和课内实验的使用需求,留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机会非常有限。 二、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提高毕业设计课题的时效性。毕业设计课题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符合当前生活或工程的实际需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些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重复的毕业设计课题会造成学生的惰性思维,而有创意的毕业设计课题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创新的兴趣,设计成果也能够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提升他们今后从事专业研究的信心。因此,在指定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我们要求“一人一题,三年不重题”,即同一届毕业生之间课题不能重复,过去两年用过的课题不得重复使用。这样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合理安排选题进程。我们在第七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召开毕业设计选题动员大会,为学生安排毕业设计选题任务,并提供指导教师指定课题和学生自拟课题两种选题方式。经过一个假期的准备,学生已经对毕业设计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第八学期初,学生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可以结合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开阔思路、有所创新。实习结束后,学生回校确定毕业设计课题。选题时间的延长有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的同时解决了选题时间仓促的问题。我们将以上方案运用于2010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学生因选题不当而提出更改课题的情况。 3.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和检查。就业和考研固然重要,但是这两者顺利实现的前提是学生取得毕业证,也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要合格。为了纠正学生只顾就业和考研而忽略毕业设计环节的做法,指导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总体上,教师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在细节方面,教师每周定时召开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汇报会,要求每名学生在会上汇报其在本周的毕业设计进行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具体规划,使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有紧迫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因忙于考研和就业而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4.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一些高校来说,师资力量的缺乏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对口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让他们承担部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师资紧缺的难题,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我们发现,聘用了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后,学生到设计教室的出勤率明显提高。 5.批准学生在专业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早日到单位实习,这也符合学生急于进入用人单位的心态。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进入单位后,在诸多繁杂事务的干扰下,往往无法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用人单位为专业对口单位的情况下,学校才批准学生前往实习,其间须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指定一名有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同时校内再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据统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9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有9人申请了在相应就业单位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优秀率为11.12%,良好率为25%,两项比率均比过去两年有所提高。 三、结语 我们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创新与探索,发现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时间、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到对口单位做设计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进行课题研究的兴趣,促进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探索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总体实践效果,对近年来福州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大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实习;毕业设计;电力系统 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三大实践环节概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设计、运行、管理以及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其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大实践环节是整个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进一步应用于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设计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环节。为此要求学生通过这些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一次应用,并为毕业设计搜集必要的相关资料。学生既要虚心地向工人、技术人员学习有关知识,又要独立思考,并把电力生产中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归纳起来,总结提高应用到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中去。 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全面深化、检查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本文就近年来专业教师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实习地点、与企业的交流联系、毕业实习与设计衔接关系、实践监管、考核力度以及学生激励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所做的一系列改革进行简单探讨。 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单位为各省、市、地区的电业局、发电厂及各大型厂矿的自备电厂及综合调度部门以及与电力系统行业相关的软件开发或设备公司。[1]生产实习参观前请电业局的工程师就安规以及电网概况、电气一次部分以及二次部分作介绍,结合运行当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分析。除此之外还请水电厂的工程师就水工部分以及水电厂的电气一次和二次部分进行参观前的讲解。安排的主要参观实习对象是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垃圾焚烧电厂以及220kV户内、户外变电站、数字变电站。 毕业实习期间,请电力部门的工程师就福建省电网现状与安全稳定分析、电网调度、电力系统通信、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整定与配置、配电网建设、电力市场方面的内容作系统性地介绍,鉴于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大力进行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请相应的工程师就数字化变电站进行介绍,使学生对电力领域的前沿知识有比较系统性的了解。毕业实习环节参观的场所主要是500kV变电站以及省电力调通中心参观电调、水调、通信、自动化几个部门,结合工程师的讲解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电网概况进行了解;另外是到火力或水力发电厂跟班实习。实习期间要全面了解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过程,通过实习将已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生产现场的实践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做一些知识储备,也为将来他们踏入工作岗位提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针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生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解决实践动手机会少的问题 安全生产在实习单位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实习内容一般要根据实习单位的安排来确定。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都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一线,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未经专业培训不允许上岗操作,因此学生几乎没有操作机会。特别像电厂集控室或生产现场,学生只能“眼观手不动”。[2]运行跟班时,与运行人员基于现场操作的交流和学习拘泥于理论层面。鉴于此,学校在学生进行电厂跟班实习后以及变电站参观实习后设置了相应的模拟电厂实践环节,予以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实验室建设经费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学校正积极与电力部门的培训中心联系,希望让学生进行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相应培训。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能很好地仿真变电站的正常、异常和故障的运行工况和现象,通过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运行技能,掌握事故分析及处理的能力,进一步解决学生对电厂以及系统的运行操作了解有限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 2.增加实习地点 近年来的生产实习环节相比以前参观变电站、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增设参观风电厂和数字变电站的环节,毕业实习的环节也增加了水力发电厂的跟班实习环节,进一步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实用化理解。 3.加强与企业的交流联系 专业实习过程中将对口企业的工程师请进课堂,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或者就工程实际当中一些问题处理过程的剖析,使学生从课堂走出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下一步的毕业设计的深化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4.学生直接参与在研项目的研究 由于学生毕业设计的周期与项目研究周期相比时间较短,以往很多指导教师未让学生直接参与在研项目的研究,而主要是做已结题的项目。现在很多指导教师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融入自己的在研科研课题中,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的讨论过程,可以进一步掌握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以及技术难点的解决过程的思路。这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接触相应的科研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5.改善以往毕业实习与设计互不衔接的问题,使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统一 毕业实习与设计应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实习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实习的巩固与加深。在实际中实习与设计常成为单独的个体,教师应以学生的就业意向为中心,将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分散实习及毕业设计同步进行的模式,通过学院与科研合作单位或者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对口单位的联系,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所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就业单位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设定相应的毕业设计难度及进度,学生可以边实习边进行毕业设计,根据毕业设计进程,将实习时间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不至于一心多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这种实习方式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生产单位,解决了实习人数多、带队教师少的问题,同时对于实践合作单位来说承受压力也大大降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就业及实习单位的不同,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联系相关单位以及设计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且可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辅助,实现校企老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以及实习的目的,可以进一步提高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 6.改善监管及考核力度 以往的实习环节中,由于学生比较多,且因为电力部门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所以学生在参观实习时,只能“眼观手不动”,常造成“走马观花”。由于变电站多在户外,机组运行现场比较嘈杂,对于现场工程师的讲解,学生一知半解,多数学生回校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实习报告,应付了事,使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鉴于此,建议对实习笔记以及实习报告检查的基础上,采用实习考试加实习答辩的方式予以考核,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现场与工程师或者带队教师交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大学生毕业设计自我监控能力偏低,[3]所以在毕业设计环节老师在拟定任务书和指导书时,提出相应的如设计内容、时间、安排、提出设计成果的要求、设计程序、应遵循的规程,之后在相应的后续环节如学生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撰写、算法分析、程序编写、算例计算分析过程中指导老师应予以引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以加强考核力度。 7.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与以往不同,让学生参与在研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挑战自我,提高设计水平。在毕业设计环节,以学生发问为主,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提出符合实际的新设想、新观点、新方法,同时,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引申,予以启发,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加以引导和帮助,最终实现人尽其能,各有所得。指导教师再根据课题研究的思路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一旦学生的观点得以采纳或其设计成果得以实际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自动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毕业设计是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培养学生工程理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与学生就业的矛盾,以及开展形式不够灵活,使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校企合作,对高职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高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毕业设计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1 毕业设计在高职自动化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工科引导性专业之一。毕业设计是本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经过在校两年多的理论课学习和多项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专业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全面衡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素质的重要尺度,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断地渗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培养体系中,少数毕业设计选题就显得过于陈旧,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早已被淘汰。很多学生属于被动接受,闭门造车。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一时期恰好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迈入社会大舞台的特殊阶段。两者在时间上的重合给毕业设计带来了很大影响。另外,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试用,一些已签约的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学生仓促完成任务,敷衍了事,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高。 3 结合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改革 本专业自2009年被评为市重点建设专业以来,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创建了“校企联动、双师共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展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建立了一支由校内、校外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教师到企业工程锻炼,主持及参与企业横向课题。 以上这些校企合作的成果为毕业设计的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上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3.1 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选题 毕业设计的时间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为了避免学生同时要兼顾实习与毕业设计,同时能紧密结合实际生产与新技术的发展,提倡学生就地选题,结合顶岗实习内容做毕业项目。学生在了解实习企业从事的产品和技术后,在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项目。虽然大部分学生从事组装、调试工作,但要求学生从产品的功能、装配工艺、工作原理、调试方法及如何维护等方面着手去做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去了解跟自己实习相关的技术及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知识、技术及应用能力的成长,为今后岗位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得毕业设计课题能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使得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真正融合。 3.2 校企合作,实施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度 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要求每位学生除了校内指导老师外,还须有实习单位的师傅,即由校内指导和企业指导老师组成的“理论”加“实践”的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实现了毕业设计与企业实训的结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两位老师多沟通交流,帮助学生选题和完成毕业设计过程需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基本情况,确保项目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实用性,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更快地熟悉产品的研发过程,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3.3 深入企业,开展毕业答辩 传统的毕业答辩是在学校进行,由学校指导老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考核。从2010级毕业设计开始,本专业尝试到紧密型合作的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答辩小组实施“双导师”制,即除了本校专业指导教师外,还从企业邀请了具有丰富工程设计与管理经验的工程师作为答辩专家,共同考察、检验学生的设计质量。“双导师”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考察学生的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既能全面检验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又能给予学生更全面更专业的建议。尤其是来自企业的专家、岗位老师的提问多为工程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在实习岗位中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展示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完成的毕业项目成果。工程师们的建议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事设计等相关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们也在与工程师的探讨中对实际问题加深了理解。 3.4 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重合,学生往往处于“放羊”状态,与教师互动不多,且校内指导教师侧重对学生理论方面的指导,缺乏实践环节的指导。目前学院加大对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严格执行专业教师工程实践制度,轮流安排教师在合作企业岗位实践,参加技术服务,主持或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的开发,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本专业在有条件的紧密型合作企业,将教师的工程实践与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横向课题中,参与企业研发,给老师做助理,完成部分设计工作,并将这些内容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素材。这样,一方面指导老师能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师生间做到了很好的互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还可以让校内导师得到锻炼,使校内导师通过与企业的接触和在企业的实践来提升自身的工程素质,了解企业和市场所需要的东西,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以上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措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解决了毕业设计教学与就业等之间的矛盾。本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通过率为99%,在江苏省教育厅200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就业方面,一次签约率达98%。在毕业设计各环节,学生较以往认真,学生和老师准备比较充分,小组答辩有明显的效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成功。 如何继续深化毕业设计改革,推广企业答辩,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将毕业设计与企业横向课题融合一体,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摘要: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而毕业设计从时间安排、命题选题、指导方法、分类指导等多个方面与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以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对现有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指导教师、时间安排、指导方式、考核方式等主要要素进行改革,通过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以及对指导教师的分类选择,使毕业设计能更好地与拔尖人才培养、创新竞赛、科研实践、工程实践及理论研究前沿相结合,使本科毕业设计研究更深入、内容更充实、过程更完整、成果更丰富,以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分类指导;能力培养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课程体系中与科学研究结合最为紧密,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最为直接的课程,是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学生可将所学知识直接用于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应该为各类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方面,目前的培养体系中,毕业设计无疑是对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进行科研和实践训练的良好载体。教育部于2010年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高素质人才。该计划强调了各个学期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实践,同时更强调了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毕业设计分类指导的成功案例,也说明现有的毕业设计体系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马上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培养需要。另一方面,应该从本科阶段就对创新拔尖人才进行专门培养,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彬就是其导师段广仁教授从本科阶段开始连贯培养至博士毕业。许多在博士学习阶段取得多项重大成果的学生,多是从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就跟着同一个导师完成学习。因此,以本科毕业设计为起点做好拔尖人才培养尤为必要。 因此,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历来受到重视,但目前的毕业设计存在课时短,命题相对简单,选题仓促,设计与研究不够深入,创新性成果少,研究能力培养不足,各类学生一锅烩等问题。特别是对于本科生中的优秀学生,现有的毕业设计不能对他们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先期培养。 一、现状分析 为更好的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对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近年来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了全学院1243个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情况。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对毕业设计的命题来源、题目性质和指导教师情况进行了统计。从命题情况来看,大部分题目来自科研实践,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很少;在题目性质方面,工程设计占了总课题的53%。经分析发现,多数题目是为了完成工程中的部分简单工作,没有深入到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不能体现创新性,而体现基础研究的理论研究则只有4%,说明本科生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太多作为,多是以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毕业设计为主。而指导教师的组成中,年轻教师接近半数,这使得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经验不足,命题、指导以及学生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连贯性培养中存在问题。 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而毕业设计从时间安排、命题选题、指导方法、分类指导等多个方面与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对现有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指导教师、时间安排、指导方式、考核方式等主要要素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毕业设计命题针对性不强,命题质量不高 毕业设计课程的命题与选题都是由指导教师决定。由于大部分本科生能力所限,加之毕业设计时间较短,所以多数毕业设计只能完成相对比较简单的命题,指导教师在命题时常常是为命题而命题,人为降低难度,很难真正与自己的科研结合起来。表1、表2、表3是近年来自动化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命题情况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最少;而在题目类型方面,工程设计最多,理论研究最少;在重复性方面,重复题目为18.9%。 2.现有的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完成研究和创新的时间不够 现有毕业设计课程基本都是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部分学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加上毕业、考研、找工作等各类事情,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总时长平均也就不到四个月。而要在这四个月的时间中完成开题、设计、制作、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对某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以往经验和统计,30%的学生甚至不能完全完成毕业设计课题中要求的全部内容,只有10%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在四个月的时间中做出较好的结果,而这类学生多数是提前参加到了课题中或是有很好的基础,而60%的学生只能基本完成命题内容。 3.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表4是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统计情况。从指导教师的组成结构上看,人数占三分之一的年轻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是总数的一半,而博士生导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少于其人数的百分比。说明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主力仍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 4.毕业设计考核方式不利于创新性成果的出现 现有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需要打破原有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和答辩为主的考核模式,将原有的考核按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进行分别考核,并制定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将原有的以论文为主的考核模式向以实物、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从而将原有的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向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转变。 5.现有的管理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 目前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以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性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落后学生的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体现不足。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1.毕业设计时间上的改革 考虑到以往的现实情况,特别是考虑到为将来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基础,有必要在毕业设计课程时间上进行调整。按照分类思想,将不同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加长优秀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时间,从而将部分优秀学生从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联合培养。 一是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成绩排名年级前5%),从大三第二学期初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大三第二学期末进行开题,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三个学期。其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二是针对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则在大四第一学期选题、开题,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两个学期。三是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选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初,开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末,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四是针对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可在大三第一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五是针对部分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毕业设计可在大四第二学期完成,总时长为一个学期。 2.毕业设计命题模式的探索 毕业设计的命题需要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方面下功夫,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采取命题评审制,指导教师的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审,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用以指导本科生。 一是面向以保研学生为主体的优秀本科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主要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值得研究的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本科阶段开始其硕士甚至博士的培养过程,为将来培养优秀硕士和博士论文做准备。二是面向以工作为主的部分本科生。主要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题目,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面向考研学生。对科研中的典型问题和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进行研究,特别注重将来其主要研究方面,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打基础。四是面向打算出国深造的学生。注重培养其英文能力,可采用英文论文的方式。 3.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改革 本项目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分类,从而保证命题的分类效果,保证对学生指导的连贯性,保证学生课题的延续性,从而保证能对优秀本科生从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阶段的贯通培养。 一是实施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并保证优秀本科生能在毕业设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基本师从一个导师,从而保证指导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实施,这类学生毕业设计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二是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后自动成为其本科导师,并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保研与考研、出国和找工作中给予具体指导。如上研究生后在同一专业,其本科导师自动成为其研究生导师,博士阶段如其导师是博导则自动成为其博士生导师。期间学生有一次机会更换导师。三是主要由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课题和经验,对于特别优秀学生应选拔博导或硕导担任其指导教师。四是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对有条件的实验室,其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应进入实验室,按研究生进行管理。 4.毕业设计管理机制的改革 为适应毕业设计分类指导探索和改革的需要,必须在学校、学院和研究所层面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学校层面。允许学生按分类选择毕业课题,并在大二结束时和大三每一学期结束时统计与学生成绩排名。调整教务管理系统,允许不同分类学生在不同时间段跨学期、跨学年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毕业设计中的优秀学生应优先保证其保研资格。评选毕业设计校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2)学院层面。由辅导员、教学干事一起完成对学生的按成绩、兴趣、未来发展的毕业设计分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将本科生导师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结合。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应优先考虑学生的本科生导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成立毕业设计课程命题评审小组,聘请专家进行评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按实际时间相符的教学工作量考核。评选毕业设计院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3)团队或研究所层面。给进入研究所进行长期毕业设计的学生一定的办公和实验条件,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补贴。作好国防项目的保密分解工作。帮助指导教师做好命题工作。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 【摘 要】作者以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突破口,进行了新的改革与探索。在选择课题、指导方式与答辩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形成了一种适合时展要求的全新实用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指导;答辩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是一所依托包钢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我院的专业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与探索。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师资配备、硬件环境、软件组成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当然,毕业设计作为高职学生独立完成的综合性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教师采用的指导方式和选题的范围也应该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采取的措施 高职学生在最后一年面临毕业答辩的时间段,有好多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进入了用人单位的实习期。根据我院特点和学生构成,我们毕业答辩指导教师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分类,将已经开始实习期的学生和尚在校学习的学生分为两大类,分别进行对待。本着转变思路、切合实际的态度,从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2.1 选题方式的改变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整个设计的关键,也是最困扰学生的地方。通过我们多年来的经验,如果能成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毕业设计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年总会有学生,在毕业设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因为种种的原因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而不得不推翻前面的课题重新选题。这样一来,费时费力不说,后面的新课题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这几年都是把选题工作作为毕业设计中最重要一个环节来要求的。在选题的方式方法上也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大约有以下几个内容。 (1)基础性选题:事先根据专业组成和学生能力,侧重于专业基础并且结合实践,建立了我院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库。将这些课题事先召开专门的推进会议,向本专业毕业生公布出来,让学生在这些题目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我们称之为基础性选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不会有大的偏差,肯定在本专业涉及的知识点之内。 (2)开放性选题:不限于基础性选题的范围,学生可以在本专业的领域内自由选择课题,我们称之为开放式选题。这种选题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个课程上的强项,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而且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很快,专业领域内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我们也希望学生能有一个开拓性的思维,这也是他们进来走上工作岗位最难能可贵的技能。 (3)自主式选题:针对不少学生已经在用人单位实习的实际,我们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本岗位的工作实际,选择生产第一线的课题,称之为自主式选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实际生产上的课题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既可以丰富我们学校的课题库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课题,掌握自己将来工作中的设备和技术,尽快融入到工作中,一举两得。 2.2 指导方式的改变 学生在选题结束后,就进入了紧张的设计之中。这其中涉及到相关资料的准备与查阅,软硬件的编程与设计,技术性文档的书写与总结,指导教师的沟通与方向的把握。我们针对我院学生特点,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指导方法。 (1)全面指导:在基础性选题的基础上,对涉及相关专业内容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指导。把各个主要的知识点和常用的设计方法进行梳理,让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面对面指导: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定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面对面解决学生再设计中的困惑和难点。我们的做法是每周指导老师对自己带的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辅导。 (3)侧重点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设计内容的进度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多数学生都出现的问题,有侧重的重点解决,并且通报给其他的学生。 (4)网络化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资源,在网上与学生进行随时交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聊天工具或Email与指导老师沟通,也可以在建立的群组中进行讨论。 2.3 答辩方式的改变 (1)集中答辩:每年我们都会按照专业与课题将学生与老师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性答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对新生的答辩内容可以做到全面细致,而且效率高,因此这种形式是主导。 (2)分散答辩:针对我院有些毕业生在最后一年已经在各地的用人单位实习的实际情况,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的,我们对个别确实无法赶上集中答辩的同学,采取分散答辩的形式进行补充。这就需要毕业生与校方取得联系,约定好合适的时间在小范围进行。 3 取得的效果 经过我系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上开了一个好头,也是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项成功案例。经过这几年的运行与调整,广大毕业生都非常满意,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 我院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体现了按需办学的思想,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拓宽了学生就业口径,课题库也逐年充实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互助的体制。广大师生一致反映现在的这种形式灵活多样、更加具有人性化,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反映了新的发展时期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内容,使其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去伪存真,将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实践指导工作做得更好。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毕业设计的完整教学流程,并结合CDIO工程教育实践,对流程中的每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与CDIO改革措施相结合,针对设计题目来源和学生选题工作,开题时文献资料的收集积累及开题报告的撰写,设计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及论文写作思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对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者及指导者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毕业设计 CDIO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改革 一、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一个课题任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探索和开发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融会贯通大学时期的所学及能否将其拓展和升华。同时,毕业设计的成果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资格认证的标准。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供配电、电气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 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其改革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本专业在接近实际工程的环境下,以中小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系统项目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面向中低压供配电技术和新能源及其应用领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及少量设计工程师。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精心进行CDIO改革,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改革思路及配套方法 (一)课题来源及学生选题 根据题目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它等类型;题目类型: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它。分为四个阶段:选题、调研、设计和答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而学生选择题目时,应选择与专业需求一致,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并且自己要感兴趣,如果设计题目和就业方向相关则更好。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体现CDIO的构思C(Conceive)。指导教师则应把握好学生构思出的设计题目是否与专业相关,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供配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毕业设计选题,适用于CD或者CDI。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则适用于CDI或者CDIO。 (二)开题工作 开题工作也是属于CDIO的C(Conceive—构思)和D(Design—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便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参考资料。而课题调研则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从而对课题涉及的各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参与课题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了解本课题的技术成分,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及书店查阅各类书籍和期刊。 4.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查研究,多想多问。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及完成一定的实践调查后,应该对如何完成设计有一定的见解了,由此提出两到三种课题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初步估算,针对设计条件确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依据方案,拟定设计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需完成的任务,视需要可以具体安排到每周需完成的任务。因此,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三)设计实施工作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首先可以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如果遇到技术困难,要客观分析,积极寻找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该阶段的D(Design—设计)可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或者供配电方案设计;I(Implement—实施)可包括元器件购买、焊接,调试或者供配电系统图绘制、预算表拟制。O(Operate—运行)则是软硬件联调后通过后的整机运行,供配电方案设计则不包含运行这一步。 如果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在征求导师的意见后,可考虑适当调整设计内容。调整内容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寻找另外一种新的替代途径。但要把握好调整的分寸,应保证总体格局尽量不变。这一点关系到设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 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老师需每周定时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指导,做好过程管理。 (四)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完成整体设计并调试通过后,紧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了。毕业论文一般有以下组成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中文摘要的内容则应阐述设计研究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使用的理论、算法、材料和设备,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由此推出的结论及该结论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发。写作时应该保持客观性,简洁性。英文摘要则要求尽量何中文摘要相对应,无语发错误。 2.关键词是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为3~6个较为合适。 3.前言是在概要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文字简练,直入主题,避免将前言写成综述。 4.论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长。设计的研究成果都应体现在该部分,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比如:硬件、软件设计和调试。正文要求结构清晰严谨,内容翔实准确。 5.结论是对整个设计的一个总结,是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综合观点,包含设计的创新点所在,也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6.其余部分可按照论文的格式模版如实进行编写。 三、考核办法及改革成效 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总结起来就是:重视中期检查关,严守毕业答辩关。这个准则也体现了CDIO中对于过程的有效管理。中期检查对进度超前的学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对进度滞后的学生,则是一种督促和鞭策。对设计者而言,毕业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鉴定的正规的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形式。毕业答辩,是完成了CDI后,最后在老师评审面前进行O(Operate—运行)的演示。作为指导老师,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其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紧跟本校的CDIO教育改革步伐,在2008年本校推行CDIO改革后,对于指导的几届毕业设计,严格过程管理。所带学生均取得较好的设计成绩,每一届没有不及格学生,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占所带学生比例的70%以上。并且将每一届所带的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召集起来,与低年级学生的相关CDIO工程实践项目进行专门的技术交流及指导。并从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小组成员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对将来的毕业设计进行方向思考,凝练出一个好的设计题目。最终使得好的构思能有创新性和传承性。 四、结论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的理念,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 【摘 要】 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选题、指导、验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严格选题审核,激发学生的兴趣;规范选题程序;提高认识、加强过程指导,采取一些新手段强化师生研讨交流;认真评阅、严格答辩,严把论文撰写的质量关。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改革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又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1]。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讲,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它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单位的必要准备,其整体水平也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本文将根据西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分析近年来学校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可发现毕业设计面临许多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1、毕业设计的选题不够"新"、不够"实",题目重复率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基础,选题的优劣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决定学生是否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因素[3]。选题的"新",是指选题应尽可能反映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让学生能够立足于科学发展前沿,每一项工作都可能是一种创新;所谓"实",是强调选题内容和深度范围等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实际水平[4]。通过与几届毕业生的交流,发现他们中很多人认为毕业设计选题过于陈旧或与自己的专业相差甚远,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另外,一些题目多年不变,以及多名学生共同做一个题目等现象也比较普遍。 2、学生选题很盲目,且程序不够合理 前几年,学校电气专业先由教师拟题目,之后将选题发给学生选择。因为缺少各个题目主要的研究内容、需要的知识等说明,学生拿到题目后很茫然,基本都是盲目选择。而且,多个学生选择同一个题目的情况非常普遍,遇到这种情况,最后基本上按照学号的前后随机决定如何调剂。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被调剂,安排了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选题程序缺少双向性。 3、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精力不够以及责任心的缺乏 由于各院校连年扩招的原因,毕业生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因此,指导教师负担过重,有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十几个学生,而且又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其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另外,由于学生数目的增加也使一部分水平未达要求的教师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这样就难以确保指导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就拿学校电气专业来说,指导教师有12人,而每一届学生却有120人左右。不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实验场所、设备方面来看,都面临很大的困难。 有些老师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学院要求上报题目时,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草草上交,导致题目不合适,等到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又更换题目;有的老师也保证不了每周至少两次的见面时间。这样很难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部分同学投入精力过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导师没有动员学生在思想上给予充分重视;其次是由于毕业生考研、就业的冲击。目前大部分院校,包括本校在内,在教学计划中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的时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的同学开学前一个月一直在准备研究生复试,对毕业设计的投入不够。相当一部分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而已找好工作的同学由于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的意义,往往存在这样的想法"反正也已经找到工作了,毕业设计的好坏也不影响什么",这样他们也不会认真主动地搞好毕业设计。 5、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不够 对于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监督各校有不同的做法,拿学校来说,每个导师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学生所选课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次指导的时间,大致是每周一到两次,到毕业设计结束前一个月左右以系为单位组织督导组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抽查。这样,由于时间安排的关系,学生遇到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而只能等到下次与导师见面。同时,毕业设计过程中导师指导不力、监督部门管理不严都纵容了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一部分学生往往在集中抽查前才临时抱佛脚,做出的论文内容空洞,他们也不可能通过设计学到什么。 6、对毕业论文考核不严 对毕业论文的考核一般以答辩成绩为主。答辩形式各异,一般分两步:首先学生讲述自己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之后由答辩组老师提问,每个学生答辩时间在15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答辩情况老师当场给出成绩。2008年以前,学校电气专业毕业生论文成绩大致集中在"良"档,基本上没有不及格成绩,且全部学生一次通过答辩,这实际上反映了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当然这和具体的考核环节有很大关系,例如中期抽查不够深入、末期的实验验收不够严格等。另外,还有一部分感情因素,大部分老师不愿意让学生仅仅因为毕业设计的原因而推迟毕业。 二、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严格选题审核,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既要考虑到题目内容、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等是否能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同时强调其与科研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 教师上报题目时,要说明研究内容、研究手段以及预期的成果等,让学生对题目有个大致的了解,避免选题的盲目性。下发给学生之前,组织教师对题目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讨论,避免一些空洞的题目。多次审核修改后再下发给学生。结合电气专业的发展,将以往单纯设计类题目数量减少,增加了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型以及仿真研究型题目,保证了选题的多样性,并要求三年内题目不得重复。 2、规范选题程序 在第七学期末提前公布选题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来从事的工作进行初步选题,可以选择两个题目。选择之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选择,实现双向选择。遇到同一个题目多个学生选择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在保证宏观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提高认识、加强过程指导,采取一些新手段强化师生研讨交流 作为导师要明确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并在学生做设计之前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讲明毕业设计的目的、作用,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导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全过程、全方位。在每个阶段要及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必须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见面答疑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同时要做好考勤工作。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和督导机构对毕业设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 为了保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疑问能及时解决,学校电气专业借助了qq群、bbs、电子邮件等平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校电气专业每年都要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评优,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认真评阅、严格答辩,严把论文撰写的质量关 要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文献资料查阅及全面质量要提出具体、规范的要求,并切实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中。不规范的论文,不能参加答辩。 答辩之前,指导教师的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的评阅意见必须完成,否则学生不能参加答辩。评阅意见要全面评价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少于150字,并尽量结合论文提出2-3个问题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答辩要分组进行,分组原则是按学生选题类型划分为人数尽量接近的小组,答辩教师也同样分组,并且教师不得与自己的学生分在同一组。答辩时,学生讲解时间10-15分钟,每个答辩组安排一名老师作为答辩秘书,对学生讲解内容、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记录。今年学校电气专业要求学生制作ppt,全部采用多媒体讲解,效果很好。 每一小组的答辩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具有一定的百分比,不及格的同学论文整改后参加二次答辩。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三、总结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和教师均应充分重视这一过程,对上报题目、选题、开题、设计、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才能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学校电气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卓有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使毕业设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电气工程学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从选题、指导方式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特点,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电气工程 毕业设计 教改 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在学期间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进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本训练。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工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全国高校普遍存在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趋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培养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 电气工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而毕业设计工作则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因此,结合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学科在毕业教学环节可着重关注两点:(1)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校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强化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特色、提升学科品牌意识;(2)以就业多样性为导向,在面向电气行业的基础上,满足传统领域转向新领域(如新能源、工业自动化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一、普通高校毕业设计现状与趋势 毕业设计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越来越不能适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在毕业设计环节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选题面窄且缺乏新意。部分指导老师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缺乏对课题深难度的把握,题目范畴也比较单一,创新性不强,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必然大同小异。选题简单化、形式化现象较为普遍,不少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前沿性;有的题目范围很窄,相当于课题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题目非常大,不可能完成,也无实用价值。 2.与行业实践脱钩。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存在缺陷,利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综合性不足,有的缺乏阅读技术资料能力的训练,有的没有安排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环节。此外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选题不多,使毕业设计失去了让学生进行岗前锻炼的功能。 3.指导方式单一化。本科专业的逐年增加,对师资队伍的数量和专业结构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大部分院系均存在着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一老师往往指导多名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指导每一个学生和辅导每一个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果必然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如果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还将无法满足毕业设计指导要求。 4.对该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对毕业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因找工作而无心认真对待毕业设计,教师也忙于科研和其它教学环节而无法顾及毕业设计的指导。在论文撰写阶段,部分学生对相关资料不进行分析、消化和 5.毕业设计报告撰写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报告不仅能反映学生专业素质与科学态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完成的整体质量。部分同学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拼凑,同时论文中现了大量书写,错漏摘要、关键字不规范,参考文献格式不清楚,文字处理不够规范等现象。 6.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把关不严。虽然目前已制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规范,规定了检查和评价标准,但执行起来往往难度较大。尤其是对部分已到校外实习、就业的毕业生,由于实习单位比较分散,无法实现统一管理,更有学生答辩前才与指导老师见面的情况。 二、毕业设计教改方法探讨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解决。 1.调研当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当前电气学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抓住主要问题如选题结构不合理,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为改革毕业设计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2.结合电气工程学科特点,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合适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反馈体系,研究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改革方法。 3.结合以下要点,实施有电气工程学科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 (1)优化选题结构,实行双向选择。毕业设计选题应以项目为导向,从生产实际、科研项目、电气工程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和热点需求中选题,兼顾新兴交叉行业的发展与需求,与社会需求、生产实际结合紧密,选题应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克服传统毕业设计与社会、与现场实际脱节的问题。在立题方面可鼓励教师结合科研课题、工程实践、实验室建设等实际工作进行立题,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拓宽题目类型,既有覆盖多门专业课程的传统设计题目,又有与教师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反映时代需要的理论与工程研究,还有致力于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专题制作。其次,在毕业设计题目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院范围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 (2)充分利用课外科研小组。毕业设计工作中,可充分利用校内课外科研小组,让一部分学生提前进入工程实践训练阶段,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选题前可提前让学生接触专业的教学和研科项目,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指派专门指导教师对各个科研小组进行指导,使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夕就掌握设计过程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系统调试能力。这部分同学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就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从而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将毕业设计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有效的措施。 (3)结合实验室建设,构造开放式专业实验室。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可利用毕业设计自行研制开发实验仪器,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仿真开发平台等,扩充实验室资源,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4)产学研相结合指导毕业设计。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产学研结合指导毕业设计,使学生学到先进的技术,接触到最新的电气产品,同时接受现代管理理念熏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增进了学校和企业,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合作,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可根据毕业实习情况来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开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新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为毕业设计积累实际的经验和技能,提前进入毕业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提供时间保障。在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来弥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不足。 (5)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网络技术的运用。由于目前部分学生由于找工作、毕业实习等情况不能按时在校进行毕业设计,也就无法正常接受指导对课题的指导,因此指导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导方式。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三、结束语 本科毕业设计是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的题目、校企共同指导等方式可以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的实施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探讨电气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设计 1毕业设计教学中创新要求 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准备,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结果,这是一个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由于大学生还只是高等教育阶段,他们的基础知识不足,知识面不宽,能力不强和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对他们创新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电气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创新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继承教育的基础上的,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是以扎实的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继承教育是首要的,创新教育是次要的,创新教育是较高要求。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培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毕业设计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是一个尤其重要的环节。但是从教育学来说,对学生的培养要注意学生个体有差异的特点,因材施教,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教育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实现不同程度的创新教育,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毕业设计中加强创新要求,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毕业设计相应减少创新要求。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项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毕业设计中的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学生才会自主和主动地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并有意将这种思维体现在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观察力、想象力、应变力和预见力。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毕业设计环节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环节,学生工作后还有待在漫长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电气工程类毕业设计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1注重以实际科研项目指导毕业设计 以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以实际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经验,锻炼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工程意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之前电气工程类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并且也经过了课程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锻炼,可以说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电气设计的理论和能力。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学生可以帮助收集科研项目资料,解决学生力所能及的科研小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科研实践,在实践锻炼的同时形成科研创新的基本概念。对于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参与一些设计工作,使科研与学习相长。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表明,参加教师的团队科研项目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无论获取的是经验还是教训,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都会得到程度不等的提高。毕业设计与公司、科研单位相结合,联合培养,合作指导也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创新能力方式。由于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工作协议后,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到用人单位实习。学校允许他们到用人单位一边实习一边做毕业设计,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时间发生冲突的矛盾。同时这种形式下的毕业设计题目多数由用人单位给出,并且经过学校审核,这些课题多数是参与公司、科研单位的产品开发与研究,可以让学生在正式工作前就开始接触工程实践和社会,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和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2技术协调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重大科技创新的必要前提是技术协调和有效管理。由于当今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依赖于科学研究,而且也越来越具有群体性,所以创新能力显然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个人能力。毕业设计的课题不必硬性规定一人一题,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2~5人的课题小组共同完成。这样的课题应该难度和工作量较大,课题内容可以跨专业。课题小组成员的分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并设立一位学生为课题负责人。从我校电气专业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比赛的情况来看,比如参加全国或省级的“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都是以组队的形式参加,多次获奖,取得良好成绩。参加科技比赛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表明,毕业后的学生在工作中的技术协调或管理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培养。参加科技大赛毕竟是少数同学,对于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毕业设计工作,适当的让学生以课题小组形式共同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协调和管理能力,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2.3重视培养学生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毕业设计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探索新知领域的重要过程。在毕业设计之前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学生接触的电气设计知识多数是基础的、初步的设计理论和实现方法,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够在一个电气工程的设计中,特别是创新设计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资料检索能力,通过资料检索,获知各种电气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资料一般都是英文原版,所以学生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也体现在英文翻译的能力上。毕业设计环节包括要求翻译一篇不少于40000字符的、与课题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章。 2.4通过讨论促进毕业设计实现创新 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一些困难,就希望指导老师能非常详细的指导,甚至希望老师把现成的资料拿来。指导教师的过分具体的指导不利于学生创新。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学术问题,指导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中指导教师应当注重于引导和启发,不需要给出过于具体和细致的指导,更不能越庖代厨。指导教师通过这种与学生引导与启发式的讨论,才能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中的亮点并加以发掘,才能锻炼和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并及时鼓励与引导学生实现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创新。 3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期间学生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国家创新战略的引领下,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详细阐述了地方院校在毕业设计中电气工程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具中继承了我国古典家具对人体工学的运用。由于家具是一种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工业产品,因此在制作中需要结合人的身体尺寸以及身体曲线等方面。仿古家具中的椅子、榻等家具,在制作中就特别结合了身体在坐、卧等不同姿态下的尺寸与曲线,最大程度满足人的舒适要求。此外,仿古家具也注重对色彩的选择与调配,以及与周围环境的搭配与协调。通过家具设计材料、造型、色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能够使居者充分感受家具的艺术之美,这也是仿古家具在现代生活中依然颇受欢迎的原因。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样为仿古家具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如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提高传统竹材的性能,增加其防腐、防虫和抗压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电脑雕花技术使仿古家具更圆润准确、细致生动。 作者:王斌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电气工程毕业设计与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也是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总结,通过设计过程的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关键词:《电气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设计;实践教学 交流电流测量《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总结,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大学生培养阶段教学质量的综合检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培养学生查阅和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外语阅读和翻译能力,独立分析与思维能力,书面与口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结合毕业设计工作内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熟练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选定的设计任务或专题研究题目,最终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包括:(1)调查研究,查阅、收集和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2)进行方案论证,分析比较,制订计划和试验研究方案的能力;(3)工程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4)安装、调整和实验研究的能力;(5)总结提高、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 二、过程组织与管理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总学时10周,10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可以校内集中或校外进行,也可以校内、校外相结合。第一阶段:选题。在第7学期末,根据学生人数,教研室安排老师布置毕业设计课题,给出每个课题的《毕业设计申报表》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对相关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要求、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做好确定,并填写《毕业设计选题登记表》,组织学生进行选题。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分析,学生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后,撰写《开题报告》和《英文翻译》,为后续的课题设计做好准备。第二阶段:课题设计过程。在第8学期,进入毕业设计课题的具体工作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对每个环节进行方案的分析、论证、选择、设计和调试,每周与老师交流两次,并填写《过程管理手册》,对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在交流电流测量设计课题中,要求交流电流输入量程5A,经过信号取样电路、调理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电路,将采样值送单片机,计算并显示出电流有效值。第三阶段:答辩。由学院答辩小组负责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指定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组长。每个学生的答辩分两阶段进行:①自述的学生扼要报告自己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成果,约10分钟;②答辩小组成员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10分钟~15分钟。每个学生答辩的总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特殊情况可酌情适当延长。通过《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同时在设计工程中积累经验、培养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工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作者:章彧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电气工程毕业设计与实践 一、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在毕业设计中投入的精力以及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对毕业设计质量起着决定性因素。然而在毕业设计期间,多数学生忙于找工作,签就业协议以及考研复试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少造成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同时学生也忽略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重视毕业设计,认为毕业设计对未来的工作没有多大作用。另外找工作面试等也花费了不少时间,考研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伴随着考研的复试、调剂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投入的时间少,从而使设计质量大打折扣。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一)结合电气专业特点以及电气行业发展,优化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从工程、科研等先进的科技成果中选题,借鉴其他电力院校毕业设计经验,克服传统毕业设计与社会、与工程实际脱节的弊端,具体作法如下:(1)依托每个学生学识水平以及就业去向,与企业联合,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研究毕业设计题目、设计内容、设计要求;(2)依托辽宁省锦州市光伏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3)依托光伏技术实验中心的设备及实验系统功能进行毕业设计选题;(4)依托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的发电并网系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5)依托专业教师纵向科研、横向科研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二)充分利用电气专业校内外实践条件,进行毕业设计改革以往的虚拟的、纸上谈兵的毕业设计模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就业去向,有计划安排优秀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做到真题真做。目前可以被本专业利用进行毕业设计的校外资源有:“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锦州施维电器有限公司”、“锦州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锦州节能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校内资源有“辽工变电所”、“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微电网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技术基础实验室”、“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 (三)校企联合、实行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就业方面,工科学生就业既需要接受一定的工程教学培养,又需要一定的工程项目训练背景;第二,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学校的教学与专业工程实践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第三,电力行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没有经过工程实际训练的毕业生,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基本上要半年以上时间才能基本上满足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聘请了锦州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杨云龙高级工程师、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李瑞生高级工程师等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并挑选部分学生到企业,根据企业产品以及科研的需求,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或课题研究。这种模式的毕业设计对学生将来参加工作非常有利,提前接触工程实际,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大大缩短了毕业生适应期,降低了企业成本。 (四)依托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 按照教学计划,毕业设计均设置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期间学生面临着就业、研究生复试、研究生调剂等诸多事情,同时本科毕业生在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离校还要占用许多时间。扣除上述原因所占用的时间,可以用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毕业设计,注定了大多数毕业论文的质量是难以得到保证的。为解决这个问题,本专业采取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大三开始申请的,所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导师即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大三时,导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生最后两年的学习计划。这样在大三期间提前把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方向定下来,使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最大限度消除就业、考研等对毕业设计带来的影响,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紧紧围绕毕业设计查阅资料,进行毕业设计,为毕业设计的真题真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延长了毕业设计实践,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五)传统个体指导模式与多群体指导模式有机结合 所谓的传统个体指导模式就是:一个学生只有一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工程经验以及对专业培养方向掌握程度,指导教师拟出毕业设计题目及其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依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完成毕业设计,这种统个体指导模式的优点是指导教师对他指导的学生全程负责,指导的责任明确,缺点是毕业设计质量受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限制,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具有强制的对应关系,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改革了传统个体指导模式,探索多群体指导模式,组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光伏发电技术应用指导小组、PLC控制技术应用于指导小组、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指导小组等若干小组。多群体指导方式能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能促进教师积极性,同时多群体指导,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教师身上吸取各有专业技术优势,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对年轻教师还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强化对指导教师、学生的考核 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首先是毕业设计开题答辩,然后是中期检查和答辩,最后是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在开题答辩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学生依据毕业设计题目及任务书,进行资料查阅与收集。即在指导教师的耐心引导下,使学生根据所要进行的毕业设计选题独立完成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实习调研,了解目前毕业设计题目的在国内外的技术现状,为学生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奠定良好的基础。(1)首先规范强化了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考核:(2)指导教师每周和学生至少见面3次,每次时间至少为2小时;(3)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答疑记录以及学生毕业设计进度考核表;(4)制订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方法;(5)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一届都成立毕业设计指导小组QQ群,与学生实时交流,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其次,严格监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在中期答辩中,对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的学生,给予警告,责令限期修改完善,一周后进行第二次中期答辩,还没有通过的中期检查的,直接进入二辩;在最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对那些没有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进入二次答辩,二次答辩时间安排在1个月后,即下一学期开学初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修改完善,这一举措不但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也对下一届学生起到了警醒的作用,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质量,增加了集中授课方式的指导。具体的、个别性的问题适合教师个别指导,而对于通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采用集中统一授课方式进行指导,聘请学术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上课,讲授文献检索、开题报告撰写、摘要、结论、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述等等与毕业设计说明书有关的环节的设计与书写。 三、结束语 自2010年以来,我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就是依照上述6个方面进行毕业设计改革与探索,极大提高了电气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在历年的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评比中,成绩显著:“风光一体可移动供电装置设计”、“3kW太阳能发电装置设计”、“太阳能光伏滴灌系统设计”、“基于太阳能供电的阴极保护无线监测系统”等4个毕业设计论文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辽宁工业大学一等奖;“35kV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等6个毕业设计题目获辽宁工业大学二等奖、“平罗变电所电气设计”等8个获辽宁工业大学三等奖20项;同时部分学生的设计内容已经融为教师科研的一部分,很好的支撑了教师的科研成果。 作者:陈晓英 任国臣 姜丕杰 任轩呈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电气工程毕业生就业前景与途径 摘要:电气工程专业是独立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社会需求也逐渐饱和,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要想引导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就必须结合当前形势开展教学。文章就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与途径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前景;途径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人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逐渐成为独立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日益重视,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电气行业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照着复合型和专业化的高学历方向发展。电气工程专业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但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人才竞争愈来愈激烈,而要想引导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就必须结合社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和教育。 1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在培养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阶段来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方泛,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目前来看,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1]。一方面,电力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有了较好的就业选择,毕业生可以进入到与自己专业相符的行业中就业;另一方面,电力市场化的今天,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拥有一技之长、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更受社会欢迎,在这种情况下,迫使独立院校积极开展专业教育、专业能力培训。另外,市场竞争下,市场人才需求逐渐饱和,在这种饱和状态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来就业,从而推动自身的更好发展。 2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 2.1加强专业技术教育 现行社会形势下,专业的技术人才更受社会欢迎,而要想让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独立院校在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中,就必须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术,提升专业能力。首先,要加强电气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要优化电气工程专业教材,确保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所用的教材先进、科学、专业;其次,要强化实践教学,因为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如开展基地实训、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电气工程技术,提升其专业能力。在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共同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2]。 2.2强化就业指导 目前,许多独立院校在学生进校以后,偏向于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重视,院校大多是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向学生介绍就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显得很被动,不能及时、顺利就业。因此,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就业,独立院校在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入校后,就必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让他们了解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引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正确评价自己,准确定位。院校密切关注最新的就业形势,将相关信息告知学生,使学生理性的认知当前的就业形势[3]。另外,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就业技巧,院校可以通过模拟人才招聘现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熟悉就业,在模拟的过程中找出学生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进而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 2.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当前,社会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而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要想顺利进入大型企业工作,就必须比别人优秀,大多数学生却难以顺利就业。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当前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出路。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缓解当前就业压力[4]。因此,独立院校应当鼓励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让其熟悉相关政策。同时,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精神,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 3结束语 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当前,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能力与社会发展所需不相符。要想让学生顺利就业,独立院校就必须结合社会需求来进行就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使其符合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从而让学生顺利就业。 作者:王磊;严红霞 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电气工程毕业设计差异性教学革新 一、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差异性使得研究能力出现差别 录取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和地区的本科生,其地域等差异性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也有较大区别。在笔者供职的学校,其中几届电力专业的本科生来源还包括部分专升本学生,这样迥异的知识背景加上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接下来三年多的本科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造成了更多差异性,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能力也出现更多差别。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无处不体现了“多样”和“差别”的特性。面对这些新问题,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也有必要随之做相应改革。 二、面向具体对象的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 1.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合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几种传统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变电站或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继电保护设计、电网规划设计等。这些传统设计不仅种类较少,且设计模式大同小异,往往在网上有大量相似的范本。若大比例出此类题型,既难控制学生的抄袭行为,也未能适应学生兴趣及就业新形势所带来的新变化。因此,毕业设计选题种类更应多元化发展,除体现专业的“强电”特色外,还要兼顾所学的“弱电”(控制、通讯、电子)等方面知识,给学生更多选择。毕业设计选题的差异性则主要表现在具体对象化的选题。针对学生自身水平及兴趣要求制订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指引学生进行适合自身情况的选择。即:既不让学生见到题目后因无从下手而产生畏难情绪,又不要让基础好的同学一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就产生轻视的态度甚至觉得和课程设计没什么区别。不仅如此,不管对于研究型还是应用型的设计,也均需根据本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把控好各自比例来进行选择。表1简单列举了改革后的一些毕业设计选题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大致反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宗旨。 2.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改革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不仅要表现在各种文献的查找方法介绍,Office、MATLAB、VC++、AutoCAD、EMTP等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教学以及论文写作方法、规范的讲授上,更要表现在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在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贯穿上。例如,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近年来有不少学生相继进入风电厂、核电厂等新能源电厂工作,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中也要有意识逐步加入这部分内容。表2对这些内容均做了部分列举。 3.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1)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改革。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尤其重要,特别是在一些有专升本学生的院校。因本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水平上各有侧重,因此差别较大。其中统招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水平整体较高,而专升本同学因其之前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原因致使其理论知识相对较弱,但与电力系统相关的实践知识却较丰富。因此,在本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认清这些差别,分别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对于专升本的同学应注重过程教育,让其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规范、设计原则、标准等,而对于理论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则主要注重方法指导和难度稍高的资料提供等。(2)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利用。动用包括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校外设计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平台,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也是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效果的改革要素之一。比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生在签约之后进入该企业进行工作前的实习,为了使得毕业设计更贴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充分利用企业人力技术及设备平台来完成毕业设计也是相当可取的一种方式。 对应于多元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和平台,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也应反映出多重性。除了论文评阅、正常答辩、学校公开答辩抽查、学校和学院论文抽查以及论文重复率抽检等多个质量监控和评价环节外,指导老师更应注重学生毕业设计的平时表现,对于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还应定时联系并做好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双重监督和评价。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对电力工业日益深远的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强弱结合的特点也日益突出。为适应这一变化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去向、个人兴趣以及研究能力,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方法改革思路。通过课题组专业教师的多年实践,证明该思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热情,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减少畏难情绪并有较大收获,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也可推广到与电气信息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去经受更多实践的检验。 作者:左望霞苏泽光单位: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指导模式探索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学生大学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华侨大学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改革创新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分层次、分模块、团队化指导毕业设计的新模式,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过程指导、论文撰写、验收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以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电气工程;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改革 本科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教学计划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1] 本科毕业设计是全面衡量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标志。从某种程度而言,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之一,间接可以形成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 多年来约定俗成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呈现出各种弊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改革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推行更为科学、顺应时展的新模式尤为必要,对提高工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华侨大学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对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分层次、分模块、团队化指导毕业设计的新模式,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过程指导、论文撰写、验收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从而有效提高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一、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前面几年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毕业设计部分题目内容相对陈旧或理论性太强,部分毕业生选题不切实际,盲目性选题。 毕业设计课题缺乏实验条件,受实验室场地不足、实验设备紧张的瓶颈束缚较多。这样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够在宿舍里做毕业设计,最后要么闭门造车,要么抄袭他人作品,使得毕业设计完成结果粗糙、质量低劣。[2] 毕业设计管理相对松懈,毕业生对毕业设计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同学投入时间和精力过少,受找工作应聘或考研复试等影响较多,往往导致部分同学做出的毕业设计内容空洞,也不可能通过毕业设计学到什么。 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二、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改革创新 在整个毕业设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毕业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指导教师是实践活动的规划者、引导者。指导教师的角色重要而特殊,其对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进行及完成和毕业设计深度的把握至关重要。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必要对传统指导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1.分层次分模块团队化指导 所谓“分层次”,就是指导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紧密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统筹安排,“因材施教”个性化课题定制,优化毕业设计课题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选题。对于有志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生,应鼓励选取在电气工程领域中有新技术含量和应用前景的研发课题,以提前培养他们的学术科研能力;对已确定就业意向且就业单位与本专业对口的学生应允许他们到就业单位做毕业设计,或选择与自己将来工作相关的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将来工作。 所谓“分模块”,就是按照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所包括的五个二级学科(即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有毕业设计课题分成五大模块,按学生所选课题模块将学生分成五大组,然后在开题、中期检查、过程指导、验收答辩等环节分课题模块给予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 所谓“团队化”,就是结合电气工程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学生跟着指导教师所属团队走,在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过程指导、验收答辩等重要环节进行团队化集体指导。其好处在于可有效解决师生比例失衡、指导教师结合松散、选题不当等难题,使学生接受到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交互式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效率和质量。 在上述分层次分模块团队化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与科研、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注重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满足多样性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2.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针对毕业设计管理相对松懈的问题,有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力度,实施精细化管理。 比如严格毕业设计组织纪律,每周定期一两次的毕业设计师生见面会,要求签到,严格请假制度,超过一定次数未到取消该学生答辩资格;对于选择到指导教师项目合作单位或意向工作单位做毕业设计的学生,要严格进行联合指导,定期回校内接受监督与审查;毕业设计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场地等的进程分批进行,使有限软硬件资源能够交替轮流使用。此外,需提高认识、加强过程指导,采取一些新手段强化师生研讨交流。 3.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自始至终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前期,学生要完成选题、资料收集、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总体设计等工作。指导教师团队要严把选题关,强调选题内容和深度范围等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实际水平,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将以往单纯设计类题目数量减少,增加了实验研究型、仿真研究型及产品开发型等类型题目,保证了选题的多样化。 毕业设计中期,指导教师团队要集体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此举可避免毕业设计“前松后紧”的局面。 毕业设计后期,指导教师要严格验收学生毕业设计成果,严把毕业论文撰写质量关和答辩关。要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即逻辑条理性、写作格式、外文翻译、排版、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规范的要求,不规范论文禁止参加答辩。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3]必须正视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指导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分层次分模块团队化指导毕业设计,建立科学有效管理机制,在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这种创新指导模式已获得初步探索与研究,并已在华侨大学两届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实施。实践表明,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较以往有明显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所提出的相关措施对提高工科其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毕业设计的完整教学流程,并结合CDIO工程教育实践,对流程中的每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与CDIO改革措施相结合,针对设计题目来源和学生选题工作,开题时文献资料的收集积累及开题报告的撰写,设计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及论文写作思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对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者及指导者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毕业设计 CDIO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改革 一、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一个课题任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探索和开发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融会贯通大学时期的所学及能否将其拓展和升华。同时,毕业设计的成果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资格认证的标准。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供配电、电气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 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其改革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本专业在接近实际工程的环境下,以中小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系统项目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面向中低压供配电技术和新能源及其应用领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及少量设计工程师。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精心进行CDIO改革,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改革思路及配套方法 (一)课题来源及学生选题 根据题目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它等类型;题目类型: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它。分为四个阶段:选题、调研、设计和答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而学生选择题目时,应选择与专业需求一致,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并且自己要感兴趣,如果设计题目和就业方向相关则更好。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体现CDIO的构思C(Conceive)。指导教师则应把握好学生构思出的设计题目是否与专业相关,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供配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毕业设计选题,适用于CD或者CDI。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则适用于CDI或者CDIO。 (二)开题工作 开题工作也是属于CDIO的C(Conceive—构思)和D(Design—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便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参考资料。而课题调研则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从而对课题涉及的各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参与课题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了解本课题的技术成分,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及书店查阅各类书籍和期刊。 4.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查研究,多想多问。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及完成一定的实践调查后,应该对如何完成设计有一定的见解了,由此提出两到三种课题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初步估算,针对设计条件确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依据方案,拟定设计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需完成的任务,视需要可以具体安排到每周需完成的任务。因此,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三)设计实施工作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首先可以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如果遇到技术困难,要客观分析,积极寻找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该阶段的D(Design—设计)可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或者供配电方案设计;I(Implement—实施)可包括元器件购买、焊接,调试或者供配电系统图绘制、预算表拟制。O(Operate—运行)则是软硬件联调后通过后的整机运行,供配电方案设计则不包含运行这一步。 如果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在征求导师的意见后,可考虑适当调整设计内容。调整内容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寻找另外一种新的替代途径。但要把握好调整的分寸,应保证总体格局尽量不变。这一点关系到设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 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老师需每周定时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指导,做好过程管理。 (四)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完成整体设计并调试通过后,紧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了。毕业论文一般有以下组成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中文摘要的内容则应阐述设计研究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使用的理论、算法、材料和设备,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由此推出的结论及该结论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发。写作时应该保持客观性,简洁性。英文摘要则要求尽量何中文摘要相对应,无语发错误。 2.关键词是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为3~6个较为合适。 3.前言是在概要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文字简练,直入主题,避免将前言写成综述。 4.论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长。设计的研究成果都应体现在该部分,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比如:硬件、软件设计和调试。正文要求结构清晰严谨,内容翔实准确。 5.结论是对整个设计的一个总结,是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综合观点,包含设计的创新点所在,也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6.其余部分可按照论文的格式模版如实进行编写。 三、考核办法及改革成效 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总结起来就是:重视中期检查关,严守毕业答辩关。这个准则也体现了CDIO中对于过程的有效管理。中期检查对进度超前的学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对进度滞后的学生,则是一种督促和鞭策。对设计者而言,毕业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鉴定的正规的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形式。毕业答辩,是完成了CDI后,最后在老师评审面前进行O(Operate—运行)的演示。作为指导老师,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其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紧跟本校的CDIO教育改革步伐,在2008年本校推行CDIO改革后,对于指导的几届毕业设计,严格过程管理。所带学生均取得较好的设计成绩,每一届没有不及格学生,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占所带学生比例的70%以上。并且将每一届所带的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召集起来,与低年级学生的相关CDIO工程实践项目进行专门的技术交流及指导。并从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小组成员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对将来的毕业设计进行方向思考,凝练出一个好的设计题目。最终使得好的构思能有创新性和传承性。 四、结论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的理念,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及研究兴趣出现的新变化,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并兼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强弱结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面向具体对象的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方法。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研究能力和毕业设计效果,从而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其它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提供了方法借鉴。 关键词:电气工程;毕业设计;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 本科毕业设计是综合检验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的情况,加深对本专业发展趋势了解和方向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用时最多、学分比重最大,涉及学科知识最广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有效地做好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电气工程)因其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形势、生源来源等的变化,决定了该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也面临着新形势、新变化。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面临的新变化 1.学生就业方向日益多样化导致毕业设计方向需求多样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就业口径相对较广的专业,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了部分考研的同学外,剩余选择就业的同学其就业流向也从传统的以进入电力系统部门工作为主逐渐发展为设备制造业、软件设计、硬件设计等多途径就业。鉴于毕业设计能为所从事的方向做具体的指引工作,不同就业的需要就使得毕业设计方向更加多样化。 2.各种竞赛活动和课程设计等的引导使得学生的研究兴趣多样化 在笔者供职的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历年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人数不在少数。除此以外,“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开展和本专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的各种引导以及各种大学生兴趣协会的熏陶,都使得学生的研究兴趣不再只局限于本专业强电方向的几种传统工程设计类型。 3.考研人群的增加和本科生生源来源的多途径使得毕业设计类型选择出现差别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考研本科生的增多,为了更好地使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衔接起来,一些学生更愿意选择研究型毕业设计。与此同时,另一些同学因其家庭(比如有些属于电力系统内职工的子女)和个人的原因更愿意选择走上工作岗位,因此这部分同学更愿意选择应用型毕业设计。 4.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差异性使得研究能力出现差别 录取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和地区的本科生,其地域等差异性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也有较大区别。在笔者供职的学校,其中几届电力专业的本科生来源还包括部分专升本学生,这样迥异的知识背景加上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接下来三年多的本科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造成了更多差异性,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能力也出现更多差别。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无处不体现了“多样”和“差别”的特性。面对这些新问题,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也有必要随之做相应改革。 二、面向具体对象的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 1.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合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几种传统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变电站或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继电保护设计、电网规划设计等。这些传统设计不仅种类较少,且设计模式大同小异,往往在网上有大量相似的范本。若大比例出此类题型,既难控制学生的抄袭行为,也未能适应学生兴趣及就业新形势所带来的新变化。因此,毕业设计选题种类更应多元化发展,除体现专业的“强电”特色外,还要兼顾所学的“弱电”(控制、通讯、电子)等方面知识,[1]给学生更多选择。 毕业设计选题的差异性则主要表现在具体对象化的选题。针对学生自身水平及兴趣要求制订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指引学生进行适合自身情况的选择。即:既不让学生见到题目后因无从下手而产生畏难情绪,又不要让基础好的同学一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就产生轻视的态度甚至觉得和课程设计没什么区别。不仅如此,不管对于研究型还是应用型的设计,也均需根据本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把控好各自比例来进行选择。[2] 2.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改革 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不仅要表现在各种文献的查找方法介绍,Office、MATLAB、VC++、AutoCAD、EMTP等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教学以及论文写作方法、规范的讲授上,[3]更要表现在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在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贯穿上。例如,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近年来有不少学生相继进入风电厂、核电厂等新能源电厂工作,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中也要有意识逐步加入这部分内容。表2对这些内容均做了部分列举。 3.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 (1)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改革。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尤其重要,特别是在一些有专升本学生的院校。因本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水平上各有侧重,因此差别较大。其中统招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水平整体较高,而专升本同学因其之前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原因致使其理论知识相对较弱,但与电力系统相关的实践知识却较丰富。因此,在本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认清这些差别,分别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对于专升本的同学应注重过程教育,让其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规范、设计原则、标准等,而对于理论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则主要注重方法指导和难度稍高的资料提供等。[4] (2)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利用。动用包括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校外设计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平台,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也是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效果的改革要素之一。比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生在签约之后进入该企业进行工作前的实习,为了使得毕业设计更贴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充分利用企业人力技术及设备平台来完成毕业设计也是相当可取的一种方式。 对应于多元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和平台,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也应反映出多重性。除了论文评阅、正常答辩、学校公开答辩抽查、学校和学院论文抽查以及论文重复率抽检等多个质量监控和评价环节外,[5]指导老师更应注重学生毕业设计的平时表现,对于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还应定时联系并做好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双重监督和评价。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对电力工业日益深远的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强弱结合的特点也日益突出。为适应这一变化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去向、个人兴趣以及研究能力,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方法改革思路。通过课题组专业教师的多年实践,证明该思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热情,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减少畏难情绪并有较大收获,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也可推广到与电气信息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去经受更多实践的检验。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关于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阐述了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加大督导组监督力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整体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此项实践环节本科生可以对所学的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促进了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本科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和总结提高。 一、当前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教师队伍的增加幅度远远落后于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使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失调。加之高校教师国际化、博士化要求的推进,使得部分教师处于离岗进修阶段,进一步导致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数年年增加。从毕业设计选题陈旧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不严,都不可避免地导致毕业设计质量降低。 其次,由于指导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精力有限,以及少数教师缺乏责任心、疏于辅导,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同时,大学生进行本科毕业设计阶段与找工作时间重叠,毕业生在写论文和找工作之间,几乎毫无例外地更看重后者,因而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疏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在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即使工作已经落实,但大学生却将时间花费在同学聚会上,此时已经无心进行学术研究。而指导教师大多从学生着想,即使其表现欠佳,也会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只要学生可以达到毕业设计的最低要求,就不会让其不合格,这无形中导致了学生的惰性。上述原因综合起来造就了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下滑。[1]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就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若干问题展开了论述和探讨。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首先,要提高指导教师整体素质,加强科研能力培养。院校可多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组织指导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的师德和教风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指导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减少或杜绝教师责任心不强、放羊式教育模式。此外,部分研究生导师将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任务完全分派给研究生,不过问或很少过问,出现了部分研究生不指导、仅提供参考资料,甚至代替本科生做毕业设计的现象。而本科毕业设计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工作,可以请学生帮忙,但绝不能全权交给学生。 2.参与导师的日常科研活动 高校教师大多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并作为研究生、博士生的指导教师。教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繁重的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已属不易,而对于需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教师可以将研究生培养和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有机结合,让本科生在接受教师指导工作外,还能旁听研究生每周的讨论会。一方面,扩展了本科生的研究思路、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了本科生的综合技能培养,通过教师对研究生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点评,使得本科生自主反省并学习解决办法,减少教师对同一问题多次重复讲解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使得本科生能更清楚的了解到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使其对本科毕业后的人生有更明确和理性的规划。[2] 3.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措施 (1)创新性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结合。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从导师的科研项目中提炼一部分作为子项目,在指导教师的培养下,进入课题的训练阶段,二是依托“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将创新性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结合。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导师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另外,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指导方法,师生展开平等研讨,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性竞赛与本科毕业设计结合。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有计划地定期开展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其中包括:“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节能减排大赛”等活动。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过程中,邀请有经验的教师莅临指导,通过参赛项目的多次预演,明确各项目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通过这些科技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广大学生的踊跃参与,进而改变学生的业余生活方式,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大四阶段的毕业设计发挥更好的创新性。 4.加强毕业设计督导组管理力度 现在各个学校毕业设计撰写规范和规章制度都很全面,但实际执行中却往往手下留情,因此需成立毕业设计校级督导小组和学院(系)级专业督导小组,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层层把关,针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完成质量进行督查,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的督导和控制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重点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从毕业设计课题申报、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模拟或仿真实验、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进行全过程督导。各学校各专业均会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和建设,学校应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色,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确定评价指标,而指标一旦确定后,原则上本年度不再更改。 (1)在选题方面,应该做到难易适宜。选题不能过大也不能过窄,选题要新颖,要与时俱进,不能题目几年一贯制,也不能将专业课的课程设计照搬作为毕业设计。对此,院(系)级毕业设计指导小组要进行严格把关,做好审题工作,删除选题不适宜、不新颖的题目。 (2)开展好毕业设计各阶段的检查督促工作。由教师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表,规定每周次的工作任务。院(系)级专业督导小组要对书面记录以及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落实,并及时反馈到校级督导组,以确保毕业设计处在严格、规范的受控状态下,能够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3)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目前很多院校出现了毕业设计严重抄袭的现象,有的学生在网上下载,有的学生将上届同学的毕业设计进行全文抄袭,特别是第一章介绍背景和国内外现状的部分,很多学生没有归纳总结,仅仅完成大篇幅的拷贝和粘贴。因此,可以由督导组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抽查,被选中的学生进行。通过这种方法减少或杜绝抄袭现象。 (4)做好毕业设计的论文和答辩工作。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中,各环节均需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修改。论文完成后,督导组要严格检查论文,可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促进内容、格式等撰写规范。笔者认为答辩环节最需要严格监管,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认真,论文找或者让同学帮忙,大部分工作都由别人代替,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学习风气。因此,督导组可加大对答辩环节的督导力度,充分利用答辩环节无人可替代的特性,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尚需在实践中继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浅析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模块化新思路 摘要:探讨了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命题、管理、实施、成绩评定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模块化毕业设计新思想。毕业设计形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转变,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学习机会,力求避免压迫式与敷衍式教学、学习的状况,更合理地规划时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改变毕业设计含金量低、华而不实的现状,使毕业生学有所得,提高新世纪工科类人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电气工程;毕业设计;模块 毕业设计是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实践环节。目的在于总结本科四年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锻炼进一步培养其专业兴趣、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书本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毕业生学会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本科毕业生低能化使人们对各高校的教学质量有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毕业设计是全面衡量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标志,多年来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各种弊病。毕业设计环节应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集中大练兵,却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指导模式,探索并推行更为科学及顺应时展的模式,对新世纪提高工科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以上海理工大学的情况来看,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毕业设计题目与内容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命题虚夸,真正有意义的课题较少,而有时真正的课题也未必真的按照设计思路去做;毕业设计套路化,科研含量低,且“产、学、研”脱钩;缺乏整体设计和团队合作思想;毕业设计缺乏精品,甚至存在抄袭与剽窃现象;成绩评定中,分数拉不开差距,导师为评定的主导因素,极易出现偏袒、徇私的情况。成绩评定不透明,学生无从知道分数评定的过程,极易导致不满情绪。 一、毕业设计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1.毕业设计命题中的“虚” 命题是毕业设计的起航点,优秀的有针对性的立题可以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更加突出明了。然而,现实中,立题工作显得杂乱无序,只从题目上无从了解设计的主旨。由于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教师个人拟定,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受命题教师自身水平、兴趣、在研课题等制约或影响非常严重,而且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暴涨,使各校教师每年所带毕业设计人数通常为6~10人,每年大量的毕业设计课题的需求,加之创新与革新的要求,导致毕业设计课题命题少、“虚”题多,即使命题很有意义,也因为指导教师的水平和精力、实验环境、毕业设计时间等问题真正实施的很少,而且“学、研、产”脱钩,毕业设计命题具有偏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性等问题,使命题名存实亡。 2.选题环节的“乱” 当问到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个毕业设计题目时,大多数的回答是“不知道怎么选,时间又紧,胡乱选一个而已”。细问起来,发现毕业设计课题没有详细介绍,提供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个题目而已,少数学生会从比较熟悉的教师哪里了解一些情况,大多数则都是很盲目、很仓促地作出选择,且对课题往往丝毫不了解,更谈不上由兴趣出发进行选题的初衷了。 3.毕业设计期间管理方面的“散”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学期,时间大多为2~3个月,实际细算下来只有14周的时间。如果去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2~3周,基本上只有10周左右。而且学校为了保证就业率,默许学生出外应聘、公司实习,使得毕业设计管理环节出现了松懈和失控局面。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为考研复试、重修等事情忙碌。而指导教师大多还有较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显得极为松散,有的学生甚至与指导教师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可想而知。 4.学生学习中的“怠” 作为毕业设计的实行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然而学生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就业形势不明朗及择业时间紧迫、参加考研复试等各种原因使得学生心绪杂乱,完成毕业设计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惰性十足。加上学生的规划能力低、眼界窄,甚至有些学生不懂查阅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仅以教材为信息输入的来源,知识储备单调而贫乏。毕业论文完成要么闭门造车,要么抄袭他人作品,要么论文制作粗糙、质量低劣,既不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又不具有理论深度。 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培养适应21世纪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就应该以科研课题为支撑,真题真做,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接受现代工业技术训练的良好的工程环境。 二、模块化毕业设计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模块式毕业设计的新思路,以创新性、实践性为毕业设计宗旨,系统管理,扭转毕业设计中的“虚”、“乱”、“散”、“怠”,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更多知识,掌握更多实践操作,培养踏实认真的行事习惯。 1.毕业设计模块划分 该方式是将毕业设计的题目汇总并划分为三大部分,即三个模块: (1)科研创新模块。指导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现行的科研项目拟定1~3个以研发为主的创新型毕业设计课题。该模块课题以指导教师正在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的课题为基础,具有偏重以理论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探索性与学术性较强的课题为主,与该领域前沿问题紧密结合。课题限定实施人数,单独完成,或2~5人的团队共同完成。准毕业生们,尤其是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与该课题负责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确保课题完成质量。 (2)技能训练模块。该模块的课题偏重实际技能训练,比如基于DSP、PLC、FPGA等的电控型设计、AC-DC开关电源、小型脉冲发生装置的设计与搭建等。该模块课题以就业实际技能训练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操作。本模块内容涵盖面广,学生们单向选择,根据兴趣与就业方向从中选择1~2个课题。 (3)企业实习模块。毕业实习本是毕业设计环节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尤其对于工科的学生,实习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开阔眼界,对实际问题的切身体会与认知,了解产业的趋势与需求,利用企业实习为未来找工作加分,提前在职场定位。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学校能提供的企业实习机会非常有限,且时间过短常常被大多数企业拒之门外,形同虚设。本模块根据实际情况,课题来自学校或指导教师联系的企业实践性课题,申请该课题的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设计与实习环节的指导。一些已签订工作协议的且工作与本专业一致的学生,可由本人申请,单位出具相关证明与毕业设计课题,经审核通过即可在就业单位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2.集中管理 目前高校在毕业设计管理上大多比较松懈,一般都没有严格的奖罚机制。所设立的中期检查,只能对资料的格式进行审查,对课题进程进行把握,不能深入课题内部,实时监督、协调各方关系。 有些学生前期忙于工作落实、单位实习、考研等事情,到后期不断赶任务,数据量少,准确度不高,仅将论文的格式优化完美。另外,企业内的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缺乏有效协调,厂方对学校的具体要求不了解,只把学生当成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而没有落实监督和检查,根本达不到教学体系的要求,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因此,每年都选择教学任务少的教师与系教学秘书组成管理小组,对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全面把控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一是各系建立毕业设计专门网页,及时消息、学生与指导教师即时互动。二是毕业设计选题宣讲。管理小组将各个题目的简介做成宣讲资料,在网上公布,并搜集学生疑问,找相应的导师答疑。三是在毕业设计进行中,每周抽选学生进行进程汇报。特别是企业导师指导的毕业设计,定期和学生沟通,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四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每周抽查的情况,综合评定中给出平时成绩。 3.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可由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进行:平时成绩、中期检查、交叉论文评阅、毕业答辩、外文资料的翻译。以上各项由答辩小组、指导教师、管理小组各自打分,最后综合平均来决定最后的成绩。成绩确定后在毕业设计网上公示1~2天,如有异议,可向管理小组提出,经协调确定成绩评定是否合理、是否需要修正。 其中,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的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及团结互助表现,查阅文献和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或实践能力、翻译水平、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操作和开发能力评定。对部分创新性较好,完成情况优秀的毕业设计,可通过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最大能力去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遵守科学的毕业设计考核办法,认真执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遵循以评估和评优为动力的质量监控机制,根据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 三、结束语 要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各高校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最后的教育实践机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接受现代工业技术训练的良好的工程环境,为我国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人才而努力。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浅析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针对建筑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并提出了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建立质量监控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电气;毕业设计;监控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提高、加深专业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总结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生产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大学毕业取得毕业证书重要依据。好质量的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它既能评价高校的教学与育人的质量,也能促进学校的办学效益。近几年,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学生质量普遍下降,使得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更科学化、规范化。实践出真知。这几年,我院在在教学中结合实践总结经验,从选题方式、师资保障、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从而保证了优良的毕业设计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合理化的选题方式。万事开头难。高质量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第一步。选题应尽量不要超出所学知识的范畴,应尽量包含所有的专业课知识,应根据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难度、深度要适中,设计的选题还要符合本专业的内容,迎合将来就业的方向,还要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应注重学生工程意识、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覆盖面比较广的专业,如《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宽广,学生就业的渠道也非常广泛。为此应在宽口径专业平台之上,为学生提供宽松的专业方向的选择权。从目前的高校来看对于建筑电气工程专业主要是:一条项目主线(一个工程项目),两条方向支持(强电、弱电),进行安装、设计、预算、施工组织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同时迎接企业的面试选拔,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融入企业,真正达到“实习就上岗”的目的。 2.加大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 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团队应由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及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组合而成。老教师理论知识牢固,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机会多,而年轻教师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机会少,缺少的正是工程的实践经验。把他们组合起来,就能起到以老带新的目的,教师队伍才能有序地壮大发展。除此之外,还要经常组织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生产实习车间实践学习,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教师要悉心地指导每一位学生,重点、难点和关键步骤要指导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指导毕业设计之前,学院应组织相关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老师细致地、有针对性的讲解毕业设计中各个环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指导教师增强责任感。 3.加大监控管理机制的力度。毕业设计过程中,大到某个阶段、小至每个细节的质量完成得好坏,都会影响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 指导教师监管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过程,是毕业设计的总负责人。指导教师应一对一地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耐心指导,保证学生有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指导的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完成的进度和质量,监督并指导学生能按照进度计划书顺利完成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学院应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召开动员大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用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学院应严格审查毕业设计任务书,对未通过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毕业设计期间,领导应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保证导师的出勤情况。对于工作散漫,没有完成进度、论文有严重问题或者是有严重抄袭的学生给予警告处分,责令导师与学生一起制定整改措施,根据整改措施定期检查论文的完成情况,毕业答辩的时候,也要重点考察此类学生。还应认真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下一届毕业设计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4.坚持科学客观的评价制度。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答辩。所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答辩工作时整个毕业设计的关键,也是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手段。 整个答辩过程一定要把握一个尺度,整个过程要严格、有序、公正、透明。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下一届的学生才能认真地做好毕业设计。答辩小组由一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组长和3-4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学生论文的撰写水平,实事求是地给出每名学生的答辩成绩,这样做能保证答辩过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答辩小组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整个答辩过程严格、公正、公开,还应保持井然的秩序,这样答辩的学生思路才能清晰,才能保证答辩的质量。毕业设计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分成五个档次,优秀率一般应控制在20%以下。毕业设计的最终得分由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两部分相加组成,其中导师评分满分为40分,答辩小组评分满分为60分。指导教师可根据该名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的表现,如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毕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进度的完成情况、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所学知识的应用,毕业设计是否有实际意义等给出综合的评价,答辩小组成员可根据该名学生的论文撰写情况、现场答辩情况给出综合的评价。这样所得出的评分真实、客观、公正。评定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绝不打同情分,统一标准,严格要求。许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把毕业设计不合格的学生淘汰,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严格按照答辩的评定标准,导师不要有私心和同情心,答辩小组要严格把关,对达不到要求的、质量不好的毕业设计坚决按不及格处理。 综上所述,虽然许多高等院校在学生毕业设计上加大了管理工作力度,并且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探索、研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找出新办法、好办法,以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高等院校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国家栋梁之才。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提高电气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的最后一次教学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选题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分析了电气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和不足。最后从优化选题、建立创新和激励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及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电气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层次,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电气工程类应用人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实践环节;提高 电气工程类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能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与运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适应本专业领域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该学科方向具有强电与弱电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科特色明显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毕业设计不能流于形式,应该严格保证质量,过程管理应当规范细致。但目前由于高校扩招、软硬件资源缺乏、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及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导致毕业设计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分析了电气工程类毕业设计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对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电气工程类人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毕业设计现状和不足分析 通过近几年指导毕业设计教学的亲身体会,笔者发现在电气工程类毕业设计中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1 毕业设计选题方面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设计的方向和质量。选择合适的课题是顺利、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关键所在。目前,教师给出的部分选题过于陈旧、范围偏窄,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选题甚至几年不变,不能明显反映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些选题虽然反映了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但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则显得偏难、工作量偏大。同时学生在选题时认识不足,认为毕业设计只是走走过程,只选一些简单易做的题目,而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工作方向。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投入时间不足,也就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1.2 教学资源不足方面 随着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很多学校的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等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共计10余名教师,但近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形势良好,每届学生人数均在150人以上,导致每位教师人均指导毕业设计10人以上,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科研任务。同时由于实验条件跟不上,许多毕业设计只能是简单理论的重复。这些情况从根本上限制了毕业设计的规范性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1.3 学生个人因素方面 目前,本科生就业是每个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大学时代最后一个学期找工作就成为大部分本科生的重心。这一时间段也是考研学生复试的关键时期,导致他们对毕业设计不会投入很多精力,只选一些简单易做的题目。而学校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也比较宽松,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不认真扎实地做设计。已经签订工作协议的学生认为已经找到工作,毕业设计的好与不好无关紧要,毕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1.4 复制抄袭现象方面 由于网络资源丰富,每个学校的图书馆都有大量的论文资源数据库,这对于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方向非常有利。但有些学生缺乏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会抄袭他人成果,有的章节或内容几乎是成段、成章节地复制,整篇论文中基本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出现的上述问题及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1 选题的优化及选题形式多样化 指导教师在出毕业设计选题时,应该每年更换三分之一以上的题目,保证选题不过于陈旧。合理评估毕业设计工作量的大小,选题不宜过难、过大、过宽,以保证学生能独立完成或协作完成。找到工作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今后工作的方向自定题目,不局限于指导教师所出的题目,这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及今后的发展都大有好处。总之,在选题上应该革陈推新,保持选题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2.2 强化过程规范管理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时代时间最长的一次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在4个月左右,这么长的时间内必须强化过程规范管理,才能做到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我校引入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对毕业设计在时间上严格划分,每一个毕业设计阶段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提交给系统,在指导教师审阅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了规范管理,也对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了约束,起到了强化过程监督的作用。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每周见面2次,并进行毕业设计答疑,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从而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2.3 建立创新及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对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毕业设计论文有创新点,能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生,在成绩评定上应给以倾斜。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师指导一定数量的毕业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通过实际科研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及二级学院应加强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管理,可分别成立校级教学督导组和各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定期检查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完成情况,同时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监督,使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为了防止学生成句、成段地抄袭,我校教务处利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比对,有效防止了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大量抄袭的情况。在答辩、评定毕业设计成绩时,由于设计题目类型较多,各位答辩教师的评分标准不一致,因此应建立质量评价机制,做到毕业设计评分工作的公正、公平,有利于在专业教研室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氛围,对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 结束语 通过对电气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选题优化及选题形式多样化、建立创新和激励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及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对提高电气工程类毕业设计的质量及层次,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电气工程类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PWS在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以Power World Simulator在电网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为例,阐述了将该软件包应用于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PWS;毕业设计;电网规划 中国计量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电力系统类的毕业设计一直向着新颖、实用的方向不断调整选题、推陈出新。作为软件类的电力系统仿真题目一直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这就对仿真工具提出了“界面友好”、“方便实用”等要求,更重要的是,仿真软件的运行结果一定要在行业内有较高的认可度。 Power World Simulator(PWS,电力世界仿真器)软件是美国伊利诺亚大学开发的一款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可视化软件包。PWS具有潮流功能模块、事故分析模块、灵敏度分析模块、最优潮流分析模块、故障分析模块。 将PWS仿真软件引入毕业设计环节,顺应了教学需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该软件受到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笔者所指导的采用该软件进行的毕业设计曾经连续两届被评为本校本科学生“优秀毕业论文”。 在毕业设计环节,应用PWS可以进行有关电压调整、静态安全分析等方面的课题研究。本文将主要就PWS在电网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做详细介绍,在此,所用到的主要是潮流功能模块和事故分析模块。 一、PWS简介[1] PWS是一个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包,建构在对用户良好交互性的基础上。它的核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潮流计算软件,可以有效求解多达100000个节点的系统[2-3]。这使得电力世界仿真器作为一个独立的潮流分析软件包十分有用。与其他同类商业应用软件不同,PWS允许用户通过可缩放的彩色动画单线图来模拟一个系统。在PWS中,输电线路的通断、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增加以及联络线功率的交换,一切仅需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此外,图形和动画演示的广泛使用增强了用户对系统特性、存在问题和限制条件的理解以及方便修改。 PWS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模拟电力系统时间特性的工具。同样,它可以图形化地显示负荷、发电量和联络功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的系统运行条件的变化。这项功能在解决电网扩建引起的网络结构变化之类问题时十分有用。 除了上述特点,PWS以其一体化的经济调度、联络功率交易经济性分析、功率传输分配因子(PTDF)计算和突发事故的强大分析能力为特色,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易用的界面来实现。 二、PWS应用实例 1.设计任务与要求 某铝材公司ABC将在城市北部建一座新工厂。该工厂的负荷峰值预计将会达到48MW,10Mvar。然而,城北的电网较为薄弱。为满足该工厂的新增负荷,在该厂处需新建一所变电站。新的变电站适合安装138/69kV等级的变压器。此外,工厂要求至少接入两回线。现在的任务是保证在峰值负荷情况下,工厂的新增负荷接入后,城市北郊的输电网可以在正常和发生偶然事故时稳定运行。新增变电站不仅能满足工厂的用电需求,还可以使北部电网得到加强。新增变电站的地理位置与城市电网中邻近母线之间的距离已给定。 具体的研究内容是铝材工厂的新负荷接入后,使得系统能保证在正常状态和偶然事故时的正常运行,提出最合理的方案。系统安全运行要求线路和变压器负荷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母线电压水平保持在额定值的95%至106%间。母线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关设备的价格也已知。 设计要求: (1)利用PWS对该城市电网建模。演示初始潮流已确定在不接入铝材公司负荷的情况下的系统中运行。要求所有线路潮流和母线电压在限度以内。 (2)对原电网考虑任一条输电线路或变压器故障的影响,进行事故分析。 (3)母线间的相对位置和输电线参数及相关设备的价格已知。确定铝材工厂新负荷接入后能保证系统基本运行和抵御偶然事故的最经济的设计方案。改造总费用定义为建设成本减去未来五年内因降低系统损耗而所节省的花费[4]。 2.仿真建模 根据任务要求,利用PWS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初步潮流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图1。 潮流结果显示,原始的城市电网各处母线及线路的运行情况均正常,无任何电气参数越限。 3.对原始电网进行预想事故分析 选择Option/Tools-Contingency Analysis的任一条输电线或变压器故障选项进行自动事故分析。 结果显示: (1)若断开RAY69-FERNA69线路,就会出现两个越限情况,见图2:节点FERNA69的电压过低和节点DEMAR69和BLT69间的输电线路过载。 (2)若断开RAY69-RAY138线路则会出现一个越限情况,即节点DEMAR69和BLT69间的输电线路过载。 说明原始电网虽然正常运行时潮流不越限,但是其背后却隐藏着薄弱环节,通过预想事故分析仿真即可暴露其缺陷。 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电压过低现象的解决办法是选择利用无功补偿设备来调压。 从图2中,可以看到母线FERNA69电压过低,为额定值的94%。因这条母线上已经并联了无功电源――补偿电容,故只需增大母线FERNA69的并联电容无功输出值即可达到要求。补偿的容量可以通过“试错法”得到。 4.计及安全的新电网经济方案设计 已知条件:输电线路(69kV及138kV)――新输电线路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指购买和安装断路器、继电保护的费用以及改变变电站母线构造所需费用。变压器(138kV/69kV)――变压器价格包括所连断路器、继电保护费用和安装费用。母线成本,等等。因篇幅限制,此处省略具体成本参数。 根据课题要求,为了将新的负荷连入电网,可以设计两种接线方案[5-6],分别如图3、4所示。 (1)方案1:从GROSS、PETE、DEMAR、FERNA中任取两个69kV等级的母线连接到母线ABC69。 (2)方案2:在母线RAY138与ABC69间添加一台变压器,从GROSS、PETE、DEMAR、FERNA中任取一个69kV等级的母线连接到母线ABC69。 成本计算公式: 改造总价格=新增的建设成本-改造后节约的成本 =新增的建设成本-50×24×365×减少的有功电网损耗 =新增的建设成本-50×8760×减少的有功损耗 5.方案仿真分析及成本计算 (1)根据方案1,经过仿真,发现都不能使系统正常运行,电网出现崩溃。新负荷接入后的新网损为原来的2.58倍。故不采用方案1的接线方式。 (2)根据方案2,以ABC69连接GROSS69和RAY138的接线情况为例: 1)运行潮流演示,潮流功率分布也都在要求范围内,这表示电网能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2)进行预想事故分析,结果显示电网无越限情况,表明该电网能保证偶然事故时的稳定运行。 3)成本计算。查看case summary菜单,可得此时的有功电网损耗为10.41MW,进而计算相应的建造成本: 新增的建设成本=870000+100000+170000×11.9+250000+870000+100000+170000×10+50000+105000×3.2=6299000(美元) 改造总价格=6299000-50×8760×(11.56-10.41)=5795300(美元) 用相同的方法对其余三种接线方式进行仿真及成本计算,得到的改造总价如表1。 6.小结 按方案1进行线路连接,新的负荷加入后,电网会出现崩溃现象。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原来这部分区域的电网较为薄弱,新负荷的接入进一步加重了电网的负担,使得ABC69连接端的电压连续下降。 按方案2进行线路连接,可使输电网达到在基本情况和偶然事故时稳定运行的目标。比较四种方式,发现在负荷接入后,电网运行时产生的新的电网损耗较原来电网损耗的减少量相差无几,故选择方案时,主要考虑建设的成本大小。 经比较,最终选择方案2中的方式①,即母线ABC69连接母线GROSS69和RAY138,变压器容量选为101MVA,改造总价格为5795300美元,电网损耗比原来减少9.9%。同时在预想事故分析时未出现电压降低或线路潮流功率过载现象,原电网也得到了加强。 三、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Power World在电网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即对原电网进行了潮流分析、预想事故分析,并着重比较了计及安全情况下新负荷接入后的经济方案,制定出最合理的接线方式。 将电力仿真软件PWS引入电气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经多方反馈,一致认为取得了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通过实例运行加深对电力系统的认识,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进一步进行电网的规划设计。希望本文能够对兄弟院校的相关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试论煤矿安全供电、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 摘 要:伴随着机电设备在煤矿安全供电与安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在分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矿的供电安全、设备管理与维护措施等相关问题,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工作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讨论与交流,并为相关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煤矿安全;供电;机电设备;管理;维护 伴随着目前煤矿开采作业难度的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性能水平对于煤炭产业的重要性已经愈发凸显,为了保障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加强对煤矿安全供电与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研究。当前,对于煤矿设备的管理及维护及相关设备的型号选取愈发严格,应当应用经济杠杆原理,由基础工作出发,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始终将设备的安全性作为关键核心,促使相关的管理工作得以良好开展,保证煤矿机电设备能够安全、高效、稳定地运行。 1 煤矿机电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设备陈旧落后 部分煤矿使用的机电设备已经陈旧,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有诸多隐患,主要表现在设备的启动与馈电开关保护功能不够完备,有关的配套安全措施与标准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例如,在发生漏电或是过载情况时,若馈电开关漏电保护及过流保护未能发挥出正常作用,将会导致意外跳闸事故的发生并威胁到人员安全。 1.2 管理理念滞后 在部分煤矿的生产作业中,单一性的追求煤炭产量,对于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所采取的管理制度也较为落后,导致了大量问题隐患的存在。相关的管理人员常常认为只要设备能够运转就不检修,只要自己八小时工作中设备不出问题就行,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按照设备检修计划进行系统检修,只有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影响到生产时才检修,致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极大地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在设备型号的选取、检修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导致了设备保护完全失效,设备定期维护也不能得到落实。 1.3 人员素质不高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中,还有一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即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发生机电设备事故的原因绝大多数由于人员素质水平不高所导致。人员素质问题会造成对设备型号选取、日常保养维护知识的掌握不足,对设备管理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并且在对设备进行操作时也常常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来实施。针对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常常会因为工作岗位的改变导致对操作技术掌握不够熟练,这些均是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所应当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 2 增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2.1 加强日常检修管理 在开展检修管理工作方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应对煤矿企业固定场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应依据相关检测检验标准开展定期安全性能检测工作,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以此确保将相应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完善责任追查机制。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作业,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通风设备、排水设备、防雷接地装置及提升装置等。例如,低于相关的通风设备一次性能检测应当在通风设备应用前予以重点检查,将试运行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开展好相应的记录管理工作,以保证发生问题时能更加及时有效地查询。此外,还应当开展对矿井排水所用配电线路及设备的定期检测工作及相应的水泵及阀门检查,针对联合排水测试应就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为今后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2.2 坚持制度化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管理工作,将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设备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并不断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从而更加有效处理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尽可能规避由于相关的工作失误及疏漏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例如,针对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而言,应当在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考量基础之上,严格依据相关的管理标准规程,应用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来明确出相应的管理执行标准。并且还应在岗位制与具体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将巡回检修制度落到实处,能够更为显著的促使相关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为了全面加强设备运行稳定性的提升,需针对功能水平较差、存在明显故障问题的机电设备及时淘汰,并最终将矿井停产检修制度落到实处。 2.3 提升人员素质水平 要促进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即提升整体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大力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将他们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出一支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将有助于确保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科学、高效应用及节约应用,且针对先进设备的应用同样优势显著。具备有一支技术水平固定的机电设备检修队伍十分重要,接受了相关机电维护与管理培训后的人员能够更加合理的依据操作规程开展日常检修作业,增强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促使其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及运行原理做到明确掌握,在发生设备故障问题时可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隐患,无论是对于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还是生产作业的高效性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必须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综合考量煤矿的审计情况,采取定期检查检修措施不断增强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力度,提升机电设备管理与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将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放在提升设备安全水平上,积极推动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大力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投入及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确保对于管理与维护措施的全面落实,保障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最大程度的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的作用 【摘要】煤矿开采过程中应用煤矿机电设备能够使煤矿的开采效率得提高,并且使煤矿开采变得更加安全。但是,从煤矿开采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在对机电设备应用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不仅会导致煤矿开采的成本升高,而且还会埋下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对煤矿行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煤矿企业的机械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不断对新工艺设备和技术进行应用,这在提高煤矿开采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的管理要求。 1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我国多数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机电设备都出现了老化现象,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部分机电设备的养护和维修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对煤矿企业的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煤炭企的固定资产中的50%左右都为开采设备,其是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在煤矿企业运行过程中,如果无法通过合理的措施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会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影响,将会提高煤矿企业的开采成本。因此,加强对煤矿企业安装生产管理,是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1.2提升煤矿开采效率 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在煤矿开采企业中,机电设备管理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多种专业技术和不同类型的机电设备。因此,在具体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依据煤矿开采企业的情况,构建机电设备管理小组,指派专人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与检查。如果发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问题进行排查,确保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 1.3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煤矿开采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行业,近几年频繁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素,依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瓦斯爆炸有40%都是因为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电火花而引起的,而矿井下发生的重大火灾超过80%都是因为没有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而引起的。 2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 现代许多煤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没有重视更新管理理念。目前设备管理处于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阶段,只有个别企业在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念,但是在从实际推行情况来看,还受到外界各项因素的冲击与干扰。现代煤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忽视了管理理念所带来的后果十分明显,依据相关统计显示,有30%-40%的机电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管理理念落后而引发的。一些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在煤矿企业中也很难接触到,例如机械化、信息化等。 2.2机电设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煤矿企业环境差、条件艰苦、风险等各种不利因素,导致优秀的机电工程方面的技术人员不愿意从事煤矿机电行业。部分高校毕业生,因为企业所采用的激励措施不到位,在工作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多数都选择跳槽,导致煤矿企业的机电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虽然一些机电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对设备管理理论和煤矿企业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在机电管理过程中仅凭经验进行,无法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3机电管理部分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 许多煤矿企业内部都设有机电科,其是专门负责机电管理的一个部门。我国煤矿企业机电科的工作主要有两项,分别是机电设备管理与机电生产。但是,多数煤矿企业中的机电科员在具体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生产上,对机电设备的管理重视程度不足。这样忽视设备管理智能,导致机电科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国内的许多煤矿企业在人力资源控制上,为了降低成本,对机电科的编制进行压缩,这样容易导致机电科管理员出现真空现象,设备管理工作经常会处于空缺状态,无法体现设备管理作用。 2.4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 煤矿企业中的管理层多数只关注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量,对煤矿开采中所应用的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导致了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直接原因。 机电管理部门煤矿企业的重要安全部门,其在煤矿企业中的主要任务就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煤矿企业中的机电管理部门如同虚设,将所有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生产上,并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监督。此外,在煤矿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与检查,这样将会导致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的异常情况得不到解决,煤矿开采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3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合理措施 3.1合理转变观念,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 目前,我国多数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管理上仍然采取“什么时候坏掉,什么时候维修”的管理方式,这与现代机电设备管理理念相违背。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要转变观念,实现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 煤矿企业中的领导和机电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维修理论和设备管理理论的学习。并且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调动职工管理机电设备的积极性,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机电设备管理中,形成全面管理机电设备的局面。转变错误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观念,提高重视程度是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合理性的有效措施。 3.2提升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煤矿企业的从业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艰苦,加上企业内部的激励制度存在问题,很难留下高素质人才。企业煤矿开采如果缺少专业技能,缺乏经验,容易引发开采事故。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会引发人员恐慌,引起人员流失。由此可见,煤矿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人对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安全应用会造成直接影响。由此可见,提高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例会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处理机电设备故障的能力,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一线工人的综合素质对煤矿安全开采会造成一定影响,只有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思想,才能确保机电设备管理的安全性。 3.3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转水平 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生产的安全性会造成直接影响。在此背景下,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和生产职能,并且需要与煤矿企业中的其它部进行合作,构建一套标准的检查评分制度。制定科学检查评分制度,使设备维修、上岗制度、工作制度都能够有章可循。同时应当在此基础上,突出监督考察制度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矿井生产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自身管理职能,各项操作都需要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应用系统考核和检查方法,确保煤矿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各项设备的运行都处于正常状态,使设备的运行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个工作的核心是管理人员需要依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机电设备故障不过班,禁止机电设备带故障运转,及时发现机电设备中的故障与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4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 对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体制进行完善,构建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制度和管理制度要认真执行,对员工使用设备安全行为要进行规范。依据机电设备应用的具体情况,对设备的维护、操作、检修等各项内容进行规范,从而使机电设备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制度遵循。适当转换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在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转移煤矿开采工作的中心向煤矿安全生产方向转移,使其具有安全生产管理权利,同时还应当在企业内部构建合理的绩效激励制度,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每日都需要在高负荷下运作,工作强度较大,因此需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测与诊断。机电设备检修,不仅能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几率,而且也需要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对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来说意义重大。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要从小事做起,对使用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维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提升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转水平,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从多方面加强对煤矿生产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从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探析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措施 摘 要:在现代社会,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煤矿生产也不断向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做好这些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煤矿的生产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管理投入;安全管理 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使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的提高。在现代的煤矿企业中,机电设备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矿中综采机电设备的精密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导致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煤矿企业在运行发展中应该重视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采取措施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为煤矿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保障。 1 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管理制度落后问题是我国煤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管理制度上,不仅设备管理制度会给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造成影响,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也会对综采机电设备管理造成影响。在煤矿企业中,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主要会对两个方面造成影响,一个方面是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个方面是煤矿开采的规模。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煤矿企业在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综采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科学的管理,是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提高上去。 1.2 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使全球化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极大的冲击,使我国的煤矿在发展中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煤矿之间的竞争不仅与外部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内部的人才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煤矿企业的人才素质较高,就能够对煤矿综采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使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正常的实现。同时,高素质的人才还能够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了使煤矿企业的人才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煤矿企业在运营发展中应该制定一个完善的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机制,通过机制把煤矿企业的运营发展和企业内部的人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在完善的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管理机制中,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和管理能力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煤矿综采机电管理机制的实行过程中,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把煤矿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使煤矿企业内部的员工的凝聚力得到增强,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一直的保持其自身的竞争优势,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正常的实现。我国煤矿企业中管理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员工的考核培训上面。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在发展中不重视对员工的考核和培训,使煤矿企业中经常出现管理人员把考核培训当作流程形势来看。这种问题是造成煤矿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此外,很多煤矿企业在对员工培训的时候不重视对培训方式的创新,一直使用固定的模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导致员工在培训上滋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1.3 责任不明确 在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对管理责任和管理权力的划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国煤矿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并不理想,经常会出现权力和责任分配不明确的现象。责任权力不明确使我国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管理中会出现权力和责任模糊的问题,从而会对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使我国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很难提高上去。同时,这种责任和权力不明确的现象也会对管理任务的分配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煤矿企业的管理机构应该对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和权力进行科学的分配,使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使用压力和管理难度降低下来。同时,明确权力和责任还嫩巩固避免出现问题是管理人员推卸责任,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加强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措施 2.1 加大管理投入 在当前社会,煤矿生产对机电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对设备的型号进行科学的选择,还要对设备的运行进行优化升级。这样才能做好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保障煤矿的安全正常的运行。为了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就要加大对煤矿综采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资金投入,为设备水平的提高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还能够及时的对机电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2.2 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应该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监控和检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机电设备的监控和检修进行加强。(1)落实检修和监督中的责任、加强对检修和监督工作的考核,为机电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2)进行预防管理。在预防管理中应该将设备的检测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2.3 进行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提高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计划管理中我们不仅要做好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还要对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平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3个方面的工作对煤矿综采机电设备进行计划管理。(1)制定科学的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管理计划。(2)建立完善的平衡管理制度。(3)对煤矿综采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为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3 结语 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其能够对煤矿产品的质量和煤矿企业的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煤矿企业在运营和发展中应该重视对煤矿综采机械设备的管理,采取科学的措施提高其管理水平. 作者简介:高爱军,男,陕西神木人,大专,工程师,现任榆林市杨伙盘煤矿安全监察部副部长,研究方向:机电管理。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浅析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及技术的改造 [摘 要]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贯穿在矿井的各个角落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以及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要求。目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改造,在日后实际的工作当中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改造维修技术的方式。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技术改造 前言 为了促使煤矿机电设备可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及技术改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受到技术、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影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对煤矿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所以,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意义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和工作效率,主要原因是离不开设备技术管理。煤矿在生产实践中加强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改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维护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运行的关键设备,如果机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一定会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才可以正常运行,保障整个煤矿生产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第二,确保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煤矿生产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如果施工设备不完善,通常会造成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改造可以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性能,避免出现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第三,提高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改造能够避免发生事故,确保煤矿生产正常运行,维护生产秩序,有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1] 2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出现的问题 2.1 机电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煤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对我国具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很多煤矿企业忽视设备安全,对机电设备维修不到位,机电设备工作时出现异常响声和味道没有认真检查,由于机电设备没有及时的检查维修,使得一些小问题慢慢演变成大问题,最后不得不更换新的机电设备,不但对煤矿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很有可能还会造成安全事故。机电设备的老化情况,维修不及时,没有定期进行防腐,就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机电设备检查不到位,缺乏机电技术人才 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煤矿机电操作人员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这就对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煤矿的执行标准不全面,有些标准不清晰,这就使得设备检查难以把握。由于煤矿风险比较高,自然环境恶劣,很多技术人员都不愿意进入煤矿工作,在加上大部分煤矿企业都人为机电设备工作只是辅助职业,没有被高度的重视,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都跳槽,造成技术人员匮乏的情况。还有一部分乡镇级别的煤矿中由于机电人员都是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不能及时检查维修机电设备,无法起到安全管理的作用。[2] 2.3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理念落后,资金不足 在一些煤矿企业中,机电设备通常被忽略,由于机电设备部门被作为辅助部门,没有健全的机电维修管理体制,这就使得机电管理者并没有实权,只是应付生产工作,还有一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生产量,在设备的使用上比较陈旧,对机电设备维修的理念比较落后,这就增加设备发生事故的几率。由于资金投放不足,引进机电设备少,并且工艺陈旧,维护保养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 3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的对策 3.1 加强维修制度管理,建立健全的维修方式 煤矿企业可以按照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以现代行业特点、维修理论、设备特点以及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作为基础,来制定合理的设备维修方案,不断的完善设备维修管理的规章制度,按照机电设备的不同特点和维修方式,不断的向新型和科学的维修方式转变。同时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制约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包括设备的使用、保养以及维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不断的加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定期检查的相关内容和制度。 3.2 完善设备维护检修制度,建立健全的维修技术标准 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完善这一制度的基础是正确使用机电设备说明书,完善这一制度的根据是正常运行记录和故障档案。同时要按照机电设备每个部件使用寿命,制定出对设备定期检修的方案。[3]煤矿所有的机电设备正常运行都要被记录在档案,并且及时的归纳和整理,技术维修人员分析后,要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结合起来,全面的制定机电设备相关的维修和技术改造方案,主要内容包含月度、季度和年度的设备维修方案。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不仅包含经济管理、技术管理、维修技术等标准,而且也不能忽视机电设备技术人员工作标准和维修标准,不断的建立起现代化科学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3.3 实施机电设备维修,加强机电设备技术的改造 煤矿企业要对机电设备技术进行改造,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内容进行。第一是设备的不断更新。煤矿机电设备在技术上寻求先进,但是设备操作上力求简单方便,在经济上力求合理。第二是机电设备的不断改造。机电设备的改造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机电设备在结构上进行改造,二是不断增加煤矿机电设备新兴零部件和各种先进的装置。 3.4 加强监督力度,培养专业人才 为了确保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安全性,可以采用监测仪,加强监督,这种方式运用合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改造由时间维修不断向状态维修过渡,可以保证机电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进而让煤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总结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改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后的生产工作中,我们应该需要认识到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按照实际工作情况采取相关的对策,来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和技术改造水平,进而保障了机电设备的正常顺利运行,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 【摘 要】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影响到煤矿开采和煤炭生产的多个环节,同时也对井下能否实现安全作业等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它是整个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作用,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作用;安全生产;问题;措施 榆树湾煤矿为年产1000万吨的现代化大型矿井,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这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开机时间等都提出了较高和严格的要求。基于此,以下就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一、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作用 1、可以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生产的安全性。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的煤矿井下的机电设备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这些机电设备每天都是长时间的使用,定期检查制度执行的不到位就容易导致较多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往往会导致机电设备突然停止运作或是发生较大的故障,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在煤矿生产中运用机电技术管理后,可以使设备的检修、维护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得到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机电设备的运转,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2、可以规范机电设备的使用。在煤矿机电工程中,对机电设备操作、使用不规范是引起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违章操作不仅造成设备的损坏,而且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如何提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就成为主要的问题之一。而在采用机电技术管理后,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对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对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而且还能够避免事故发生的几率。 3、可以提高机电技术水平。在我国很多煤矿都缺乏专业的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特别像榆树湾煤矿等千万吨矿井,采掘设备多为进口,信息化集中。因此出现很多问题,诸如供电系统设计存在缺陷、无法对机电设备各方面的性能进行合理的检测、检测方法整体落后、模块程序受专利保护对操作者共享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煤矿生产的运行。机电技术管理可以对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进行提高,同时还可以让机电设备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机电操作技能,进而能够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机电标准化工作意识的问题。随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2013版)的颁布实施,机电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内容更多、更细,要求也更严。但现状是很多煤矿没有专门的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或者尽管具备这样的人员,也大多都是兼职,诸如:电缆管理、配件管理以及电气完好防爆管理等方面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凸显。部分机电职工缺乏较高的标准化意识,对煤矿流动设备或者固定设备没有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管理。同时,机电设备管理在一些环节上,例如选型、采购、验收以及安装等做的不够充分,设备标志不全,缺少编号等等。 2、煤矿机电设备本身的问题。机电设备保护装置不全,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的煤矿企业为了加快生产进度,使得设备的实际运行负荷超过设计能力等。机电设备陈旧的问题很少被维护人员重视,导致机电设备安全状态差,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煤矿都设立了煤矿机电科,负责机电生产和机电管理工作,然而,很多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仅注重生产方面,而忽视了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不仅造成机电管理网络时有发生中断现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机电管理人员缺乏,不能健全机电专业组织,进而淡化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 4、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问题。鉴于煤矿企业自身特点,许多煤矿的机电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只能招收一些新员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机电设备理论知识,缺乏机电管理经验,同时其技术水平较低,专业素养也不高,违章作业常有发生,机电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三、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1、加强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煤矿机电标准化管理是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组建标准化领导小组,设定机电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实现时间。可采取“三抓”,易言之,点上抓薄弱环节;线上抓达标工作;面上着重抓质量标准化的提高。同时,制定机电设备标准化奖惩制度,定期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从而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推进机电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严把机电设备和配件入矿检验关。在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带病运转的机电设备时,应及时地进行更换,以给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基础;同时,应选用行业定点生产厂家的设备和配件,对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等进行检查。对于要进入煤矿现场的机电设备,还要检查设备的质量合格证、完好等。对于仪表仪器与电气插件等还应通过实验室对其进行标准测试,确定合格后才使用,进而确保机电设备安全入矿。 3、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煤矿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持高效、健康运行,进而服务于煤矿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做好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工作:(1)做好煤矿变电所机电设备安装质量工作。对每一台机电设备进行安装时,都应提前做出完整的设备安装作业规范,主管工程师对机电设备严格审批,同时,为保证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检查人员应严格各工序的质量验收,只有机电设备确认合格并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安装。(2)做好机电设备运行质量工作。机电技术人员应采用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EAM)系统,使得工单模块同EAM设备管理模块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等状态进行跟踪检修,进而实现机电设备的可靠运转,服务于矿井生产。(3)对机电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充分发挥机电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做到一个标准和一把尺子,把好检查考核关;发挥机电部门在生产与管理中的双重作用,同安监部门密切沟通,积极配合,对煤矿机电设备认真检查,从而有效的降低机电设备产生故障给煤矿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提高机电设备技术人员的素质。(1)要充分尊重和保护机电设备技术人才,对有突出表现的机电技术人员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调动机电人员学习机电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机电技术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机电设备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2)加强机电技术人员的培训。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矿进行专门培训,借助网络技术平台使培训工作形象、生动,调动职员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所授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技术人员的实践应用;提升机电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水平,确保机电技术管理人员更加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原理,从而顺利的进行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结束语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作为对煤矿事故的重要控制手段,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为了不断提高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和不断提升机电装备水平,必须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高效。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探索 [摘 要]文章主要就应用型市场营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和主要模式加以分析,然后针对建设实训基地的现状和优化策略实施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研究,有助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市场营销;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路线,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发展思想。市场化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应用型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对这一类型人才的培养也加大了力度。在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的完善建设,是对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研究分析,能为实际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和主要模式 1.1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分析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在教学体制改革下有着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也不断地提高,对各种类型的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是稀缺人才,加强对这一类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上对新一代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比较迫切的情况下,加快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步伐,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就成为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基础条件。[1] 企业的发展对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大,其更注重人才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营销方法能力。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培养,单纯地依靠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层面进行加强,构建实训基地为专业化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市场营销人才各方面能力培养提供良好条件。 校企合作模式下共建实训基地比较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发挥,在资源方面能充分化利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对高技能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比较有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也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打下了基础。实训基地共建下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1.2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有着多种模式,其中绿色实训基地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模式。主要是构建自身能产生效益的实训基地实体,在这一模式下能更好保障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2]这一绿色实训基地的模式应用,对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能获得第一手行业资料,这就为学生的实训实习以及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对于市场营销企业来说,也能在人才培养的成本上有效降低。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模式中企业学院模式,也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学院也就是将企业当作校企合作主角,主要是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而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学院可是非独立法人合作类型,也可是独立法人合作类型,在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中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经济实力方面要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同时在无形资源方面要能够具备相关的资格要求,对行业业务和运行的规律要比较熟悉,在这一模式应用下,学生能对市场营销的行业知识快速地学习,可以对学生及时就业提供保障。 2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建设实训基地的现状和优化策略 2.1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建设实训基地的现状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层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训基地建设过于形式化,应用型市场营销类型的学生在实习能力层面比较薄弱。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实习生具体干什么没有明确化,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一些企业认为实习生没有企业员工做事迅速,在对实习生的需求了解方面没有充分重视,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主要是以高校为主导的模式,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对企业主动合作积极性的激发也比较乏力,不利于校企的良好合作。[3]而在校企合作内部机制层面来说,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对人才培养的动力也比较缺乏,由于在双方管理体制方面没有健全化,以及在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没有完善化,这就必然会造成合作中出现种种问题。 2.2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建设实训基地的优化策略 (1)加强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在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建设实训基地时,要注重依托骨干专业,开办特色企业。学校都有着自身的特色专业,在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条件的可围绕这一专业和企业进行结合,为学生的实训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活动,也为促进校企合作提供了条件。另外,对专业理论教学完成后,市场营销指导教师可到企业单位联系实习,从而形成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也可接受企业的委托,辅助企业培训外销员以及推销员等,这些举措都能为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2)强化校企合作的理念以及意识,促进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校企合作过程中对教育改革创新方面要进行加强,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将校企合作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托,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体制中,通过机制创新,构建合作长效机制,从实际出发建设实训基地。[4]在深入地推进校企合作机制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作用,构建人才共育的科学模式,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加强应用型市场营销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力度。当地政府在引导方面要注重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对校企业双方互有制约,形成合作规范。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以及资助多种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实训指导教师培养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充分重视合作组织管理以及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通过专题形式将典型经验进行推广。[5]可通过创新创业系列讲座构建创新创业实训班,这些方法的实施,也比较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也可通过构建模拟营销公司的方式发挥其基地实训的作用。公司总经理可通过指导老师进行担任,副总经理以及部门经理可通过学生进行担任,在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将分工明确化,责任落实,这样才能有效将企业专业业务让学生及时性掌握。 3 结 论 综上所述,处在当前的发展改革环境下,加强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需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为学生在未淼木鸵捣⒄狗矫嫣峁岣痪验。希望能通过此次对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研究分析,为实际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高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浅谈关于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及策略分析 摘 要 为了应对我国医药企业销售市场日益激烈的局面和医药监管部门对医药产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增强,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着转型,进入新的营销时代。我国医药企业市场的销售管理方法和销售方式应当逐步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且医药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品牌特点、消费人群特征,及时采取合理的销售手段,扩宽医药产品的销售市场,壮大企业规模。 关键词 医药企业 市场营销 管理方法 营销策略 一、前言 我国的医药销售产业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行业,只要是人类生存的地方就存在医药需求的市场。根据前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我国医药销售市场产值将突破1.2万亿,成为世界上药品销售产值第一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医药产业的供需关系出现不平衡现象,对医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多,这样的局面有利于我国医药产业迅速壮大。但是,我国医药行业在将来的发展中必然会面对两个现实的问题:第一,国家医药监管单位对医药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随着医药行业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和限制法规的出台,不仅规范了医药企业,而且限制了我国医药企业的不断发展。第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国外的医药企业不断涌入,导致我国医药企业营销市场竞争激烈。现今,我国医药企业应当着重考虑的是不断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完善营销方式。 二、我国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医药企业均可以经由医药批发商等中间方销售药物至正规医院,经过医院这一渠道将药品卖至患者。此外,还可以将医药产品投放到当地的各个医院,通过压低价格和提高利润的形式争夺医院的药物销售市场。因此,整个医药产业的营销渠道变得十分复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医药公司生产的药物产品需要经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中间单位等渠道销售至各大医院和药店。此外,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形势的加剧,少数利润率很高的医药产品逐渐成为医药企业的宠儿,同种药物供大于求,药物种类繁多,加剧了医药市场的销售难度。而随着同种医药品的过量生产,加剧了医药产品的不正规营销和药品滥用情况的发生,威胁了低收入患者的疾病救治。 三、我国医药企业的营销管理 现今,我国的医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存活,就得适应我国医药市场新的市场销售规律,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营销方式,不断完善医药行业的营销体系。 首先,医药企业需要组建自己的营销队伍,吸引专业的医药营销人员加入自己的队伍,企业可以通过单位内部选拔和社会招聘两种方式进行人才选拔。另外,建议医药企业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使得新员工充分认识企业文化,认可企业的管理理念,熟知企业产品和市场竞争产品的特色和自家企业产品的长处,充分地掌握市场销售情况,培养销售团队新成员的销售自信心和对企业产品的信任,从而不断扩大企业产品的营销市场。[1] 其次,医药企业需要打通产品销售渠道,即维护现有的销售途径并拓展新的营销途径。不同的医药产品其营销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医药企业独有的产品,建议与销货量较大的知名单位合作,依据销售单位对医药营销市场的影响能力划分为一级渠道、二级渠道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医药产品在该地域的销售口碑,而且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周转使用率。性价比好的常见药物,建议与当地销售渠道多、销售能力强的连锁经销商合作,增加医药产品的销售覆盖面积。无论是新型药品还是旧式药品,医药企业均需对不同的合作销售企业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壮大的目标。随着医药企业的不断深入改革,医药连锁加盟单位呈现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市面上很多大规模的医药企业旗下还有很多医药连锁加盟店,这种营销方式降低了医药销售的中间环节,保障了医药产品的经济利益,提高了销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2] 最后,医药企业需要不断增强营销成本的管控,降低药品价格的限制。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单位对药品监管的力度逐渐加强,药品招、投标和基础药物的价格控制等措施减少了药品价格过高的现象。此外,医药企业面临着制药成本的不断上涨,人工费的不断提升和医药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等问题,导致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也是水涨船高。因此,为保证医药产品的质优价廉和维持医药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控制药品生产环节的成本,还需要科学合理地管理营销团队,只有医药企业合理控制产品的营销成本,才可以摆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单位的约束,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传统医药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受到经济条件及营销技术方面的影响,传统的市场营销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企业不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势必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品营销组织构建不合理 营销组织职能式,部门间的关系缺乏沟通、协调难,协调方式是靠规章制度和权力等级结构,形式特征是金字塔式,组织活动特征是稳定、重复、单一,主要结构单元是职能部门,分工是高度分工和专业化,权利的集中程度是高度集中,注重权威,管理层次多,中间管理层比较庞大臃肿,管理范围比较小,信息流向以纵向为主。 (二)营销策略的盲目性 医药企业的宣传、广告和营销策略是针对目标顾客的,其成本高,而且具有^大的盲目性。商业流通循环是由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三部分组成的,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需求,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对产品的需求,因此造成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盲目性。 (三)营销方式滞后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方式,造成医药企业营销的局域性、信息不对称、边界明确、经济活动简单、垄断现象严重、反应缓慢。尤其是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由于认识不足,或企业自身条件的局限,企业在管理客户资源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 (四)医药企业面临的环境压力 环境的变化包含竞争对手实力加强、相似产品的威胁、顾客对产品的选择性等。而传统的药品营销组织过于正规化、集权化、机械化,使得企业营销及方法在新的环境下不能作及时的调整,影响了产品的销售额。另外,传统的营销技术已经落伍,各种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使得人们认识到现代化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五、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全员营销理念 全员营销理念指的是围绕销售市场,科学合理地管理企业现有资源和销售形式的营销方法。医药企业通过组合不同的营销方法(如医药产品、销售途径、医药价格、医药供需和医药销售服务态度等)实现企业盈利的销售方式,最终不断完善医药营销过程。医药企业的全体成员应当以营销市场为核心,以消费人群的服务为导向,其要求所有员工的目标一致,齐心协力。 (二)触发医药企业的整体潜能 在全员销售理念的背景下,我国的医药企业需要各司其职,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激发医药企业的潜能。医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充实单位的顶层设计,提出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的长期规划。 六、结语 我国医药企业要想获得丰厚的市场利益,不仅需要质量上乘的医药产品,还得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手段,加强营销管理,完善营销策略,使企业内部实现有机统一。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营销量。 (作者单位为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的思考 摘 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树立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有效的营销方案,对于当前商业银行的发展十分关键。本文首先针对国内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商业银行采取市场营销策略的具体方法,指出要转变传统观念,利用组合战略,打造营销氛围,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 市场营销 策略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市场营销活动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例如存贷款营销、服务营销、中间业务营销等。当前商业银行所要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尽快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根据眼下的经济新形势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对策,从而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一、国内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和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指的就是银行将客户的实际需求作为基础,将盈利作为重要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经由各式各样的销售手段与销售途径,将银行产品及服务成功销售给客户的相关经管行为。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市场营销活动的时间较晚,大约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的,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工商企业以及国外一些商业银行的宝贵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营销道路。发展到如今,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在市场营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比如营销活动从萎靡而变为活跃,营销内容由简单而变为丰富,营销手段由初级而变为高级,营销形式从粗放而变为细化等。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国内商业银行实行市场营销策略仍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这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经验欠缺,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陈旧的条条框框影响,还会遭受不完善体制的约束。因此,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比起来,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商业银行采取市场营销策略的具体方法 (一)转变传统观念,调整营销策略 要采取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转变以往的陈旧观念,运用新型的营销策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被动营销到主动营销的转变、从局部营销到全面营销的转变、从坐门等客到外出营销的转变。首先,从被动营销到主动营销,就是要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将银行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认识到只有银行取得发展,自己才能进一步发展。进而解决工作被动的问题,培养营销积极性。其次,从局部营销到全面营销,就是要在商业银行内部打造出良好的全民大营销氛围,强化单位之间和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大范围搜索信息源,并制定出对应的策略。最后,从坐门等客到外出营销,即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员工进行营销方面的培训,并树立长期发展的理念,鼓励员工走出大门进行营销,而不仅仅是等客上门。 (二)利用组合战略,做好市场营销 要进一步做好市场营销,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组合战略,实行“三个加强”。首先,要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要将市场细分出来,动态化地对市场进行考察,处理好市场定位的关键性问题。并且在把握好国家相关政策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对产业结构、产品情况等展开深入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对策。其次,要加强基础客户群体的培养。完成了市场调研工作,并不等于已经占据了市场。因此,要将调研成果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实际行动,明确营销目标,加以公关辅助,逐个突破难点。要结合客户的需求推销适合的产品,并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业务人员也可以向客户赠送礼品,并在名片、服装、信封包装上都印上银行的标志,以使商业银行形象深入客户心中。最后,要加强营销团队的培训工作。市场营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销售人员也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业务能力与公关能力。所以,要进一步强化对营销团队的教育和培训,树立起“能力强、业务精”的理念,确保营销人员能够和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三)打造营销氛围,结合多项要素 打造浓郁的营销氛围,也是商业银行开展营销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到“三个结合”,把各项要素充分整合在一起。首先是外部营销同内部营销结合。市场营销应当属于全员的营销任务,而不应只是落到个别人身上。要联系银行内部的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等,让基层和机关都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其次是短期营销和L期营销结合。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工作必须要具有目标性与计划性,不仅要实施短期内的营销计划,还需要建立起长期的营销策略。要将二者充分融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完善。最后是传统营销与中间营销结合。针对商业银行当前的盈利结构来看,其中间业务的收入所占比例大幅度提升,并且已经成为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之一。就此看来,商业银行更应当紧紧抓住发展机会,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市场前景优良的中间业务。 三、结束语 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市场营销策略的发展现状看,其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也具备很大的上升空间。商业银行应当革新自己的营销观念,抓住机会,推陈出新,科学调整营销策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市场营销策略收获到理想的成果。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企业的增长数量也不断上升,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战略对市场营销活动的话是已经无法适应的了,我们现代的社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的是通过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这一概念,为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而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提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说法,推动发展,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如果想在行业内持续稳定的发展都必须要对服务品质进行改善,确保以科学的营销战略经营企业,方能在未来成为翘楚,甚至是国际知名的企业,除此之外,客户的满意才是真的满意,客户的满意度是企业工作的真正出发点,换句话说,就是物流企业增强行业竞争力,不仅仅需要确定科学的营销策略,更需要做到的是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本文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出发,对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建议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经济与市场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根据市场战略制定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脚步,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下,要对现代物流重新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提出了“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这种营销理念,对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在日本,关于现代物流的改革,物流复兴已经开始逐渐的盛行起来,物流中的高效性和合理性是未来物流发展的一个主要前进方向,也是人们目前最关注的两点。 一、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一)物流成本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利润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系统完善物流系统,能够使企业的产品很快地进入市场中,为消费者服务,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库存率,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生产的积极活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方面是为了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另一方面是为了缩减企业在生产方面的成本。物流作为企业投入的最主要环节,在市场营销环节中,必须注重加强优化物流成本,努力缩减物流的成本,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生产投入。当然,如果企业的物流成本达到较高水平,那么,企业的经营利润将会降低。 (二)物流速度关系到企业的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逐渐上升,这就说明企业需要相应的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才能使得顾客更加满意,如果企业能够采用信誉良好、综合性高的物流方式,将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顾客服务,体现出企业的一流服务水平,从而掳获顾客的信任,维护公司的经营资本,而目前的情况,如果企业的产品物流速度足够快,质量足够好,就能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拥护,相反,就会使得客户群体大量流失,因此,不得不说企业的物流速度企业的服务水平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对企业市场经营销售活动的开展具有影响。 (三)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就依照目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来说,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就是保证产品的物流速度,使得消费者的感到真诚的服务,那么我们得到的满意度就会更高,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是现代物流的最大动力,因此,在经营管理中,需要把物流方式的选择作为市场营销中重要的内容,一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这就说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二、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 我国物价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快速的提高,那么,物流的成本顺其自然就会越来越高,意味着企业运输的成本会大量上升,企业的利润就会大打折扣,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率大幅度降低,对企业的声誉具有间接影响的作用。如果企业继续在物流管理上不进行创新,只是盲目的对物流进行管理,就会增加物流的成本最终导致企业的利润出现严重下降的局面,难以挽回。 (二)企业选择运输方式不合理,导致货物运输速度较慢 我们知道的现代物流方式不仅仅有空运、陆运,还有水运,空运的效率最是高,相应的费用也就会很高,而水运的成本是最低的,但是它的速度也是最慢的,影响着整体的速度,在消费者消费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其实消费更愿意选择那些产品质量好而且价格适宜服务又好的产品。根据产品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运营方式,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同时又不会影响企业的信誉是很难实现的,需要对市场营销进行深刻的分析。 (三)物流运用技术低,影响企业的满意度 目前,消费者买好产品之后最关注的就是发货的时间和活物的物流速度,希望产品能够很快出现在本地,消费者最开心最兴奋的时刻莫过于取快递的路上和拆快递时的时刻,如果能够抓住消费者这样的心理进行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就会使得企业获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誉。很明显的,当前的产品竞争体现的不仅仅是在于产品质量的本身,而且在于物流的速度,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技术,比如购买乘意险保险等等,选择好的物流企业,但是目前这一块存在很大的盲区,缺乏合理的物流体系,没有重视物流技术的运用,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满意度和利润。 三、现代物流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对策 (一)规范企业物流管理,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水平 满足消费者就是最大的动力,因此,对于现代物流自身的营销状况来说,其物流速度的快慢就是得到支持的的资本,同时还需要必须符合企业市场营销的战略和理念,表明企业内部规范物流秩序,有效加强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建立明确的现代物流目标 可以说现代物流是新世纪下的一类新型服务行业,他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营运能力,现代的物流企业需要认真仔细地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深刻了解目前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和水平,以此作为提升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源泉。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好坏决定着企业的营运和管理,所以现代物流公司建立明确的物流服务目标,在制定物流管理目标的时候要立足于客户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兼顾自身、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利润效益关系,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提供了一个重大机遇。 (三)注重客户在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最基础的人物,只有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便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润,物流服务的特点便会稳定,服务的类别众多和服务数量巨大的特点,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将企业的经济效率以提高,因此物流企业为了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发掘新的客户,培训员工的服务意识,与时俱进,将管理和科技进行完美的柔和,将客户的资料、需求进行数字化的转换和录入,使得消费者的需求管理起来更加规范和简单,此外,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分类,这样就可以采取针对性、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刻不容缓。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必须加重现代物流的发展,重新认识并发展市场营销,提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这一新的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物流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根据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现代物流对市场营销的促进。这一说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跨时代的创新性的意义,未来的路很长,这一观点还需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加以论证,需要不断发展。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市场营销中SWOT营销策略的运用 摘 要:以SWOT分析的概念原理为切入点,就其分析方法对企业市场营销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的具体分析运用,及相应的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策略,进行细致的探讨研究,以期为推动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优化,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与优势地位的巩固,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市场营销;SWOT;营销策略;优劣势 SWOT分析法是企业检验评析自身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其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的分析评价,将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与缺陷所在,进而调动相关资源进行相应营销战略的转变发展。 一、市场营销中SWOT分析法的概念原理 SWOT分析法指的是对企业强势、弱势、机会与危{四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的手段,也是各企业对其市场营销情况进行了解认知的主要途径。SWOT作为企业市场营销分析法中的重要内容,经过对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在市场中的营销机遇(Opportunities)、企业所面临的威胁(Threats)四方面的分析评价,来对企业当前的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劣予以梳理掌握;进而确定企业今后在市场竞争中的具体营销策略与发展思路,推动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SWOT分析法作为企业对其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内部研究分析的手段,其依照对企业当前的市场营销策略来分析,指出其目前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及其原因所在,进而便于企业进行未来市场营销策略的决策。基于对企业现有市场营销策略缺陷问题的分析,整理结合公司的现有资源进行市场战略发展。SWOT四要素中S(优势)与W(弱势)是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而O(机会)与T(威胁)则是外部影响因素。一个企业基于SWOT分析法建立的市场营销策略,就是依照企业本身在市场营销中“自身所能做的事”(即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所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可能做的事”(即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所遇的发展机会和所受的威胁)二者结合构成的。因此,企业SWOT市场营销策略的建立运用,就需要基于对SWOT四方面的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与发展。 二、市场营销中SWOT的分析运用与营销发展策略 (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的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作为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研究、评价的重要工具手段,将对企业在市场竞争营销中具备的优势、劣势与面临的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评析,以此总结、整理出企业在具体市场营销中的情况与竞争力;进而实施优势扩大、劣势避免和机遇把握等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变,将自身的资源和强项集中在最为有利、且最具发展契机的领域中。 在具体的企业市场营销SWOT分析进程中,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将通过杠杆效应、企业抑制性、脆弱性与问题性四个方面,对企业现有的市场营销的优势、劣势、机遇、危胁予以全面的研究总结。 1.杠杆效应(对优势与机会的掌握)。杠杆效应会在企业自身内部优势能力与外部机遇条件结合时产生,企业市场营销就可利用自身的现有强势特长进行外部市场机会的开发,进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助力。 2.抑制性(对机会与劣势的研究)。企业抑制性代表着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的阻碍与不利影响,当现有的市场外部环境条件及所提供的机遇,与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策略不相符时,难以发挥出其优势所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将会逐步显现出问题与隐患。这类情况下,企业就需对自身营销策略进行转变并改变现有的资源投入力度,促进企业内部的资源技术从劣势领域向优势领域过渡,以此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3.脆弱性(对优势与威胁的分析)。企业营销策略的脆弱性代表着企业原本优势产业的领先程度逐渐降低,在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的优势领域产生威胁、影响时,令企业原本的优势领域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克服威胁,以发挥优势。 4.问题性(对劣势与威胁的评价)。当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劣势与外部市场威胁相结合时,企业的市场营销乃至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必须对此及时转变营销策略,从而在事关企业生死的市场挑战与威胁中安稳度过并生存下来。 (二)SWOT分析法在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各方面的具体运用评析 1.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优势分析。第一,资本规模优势。部分企业伴随自身常年的经营发展,往往具备较大的资产规模。相应的资金实力能帮助企业进行更为深入与广泛的市场竞争,同时为其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保持企业在市场营销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第二,成本优势。部分企业因身处区域环境与其他企业的区别,造成该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与劳动力成本更低,相对的制造产品与服务价格也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进而在市场营销中取得更大的销售额,并且也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到产品研发与开发工作中,使得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2.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劣势分析。第一,人才管理劣势。这类问题在国有制企业中较为突出,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并未进行及时的管理机制的改进,部分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招聘与晋升机制上存在缺陷,令员工难以对企业产生责任感与归属感。进而加剧企业的人才流失状况,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第二,企业品牌建设与技术开发劣势。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度追逐利润,忽视对企业产品品牌的开发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使得企业品牌影响力并未随着销售额的增加而扩大,并且造成企业长期销售单一产品,新产品却迟迟无法上线。当其他企业研制出新产品参与市场营销竞争时,企业就会因自身产品品牌影响力与技术质量的缺失,丧失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3.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机会分析。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带来的机会。伴随多年改革开放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建设,我国当前的市场供求布局、经济体制条件与对外关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国内外贸易关系的建立推动下,我国今后各行业的发展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并带动各地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为各行业企业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发展契机,令其在市场中寻得商机。第二,政策的扶持。部分行业在我国尚属新兴领域,此类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扶持帮助,政策扶持为整个行业与各企业发展带来有效的资源、资金支持与政策倾斜;同时也帮助部分企业解决了在发展初期遇到的困难,并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面对此种情况,企业应紧抓行业政策扶持的契机,积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参与相关市场营销建设,通过优惠政策、财政支持的帮助引导,取得企业的有效发展进步。 4.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威胁分析。第一,外资企业带来的竞争威胁。伴随我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接轨,各类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加,相应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而此类跨国企业通常具备更深的行业营销经验,相应的资金实力与技术水平也比国内企业更高,各类市场营销手段与模式也更为丰富完善。继而使得我国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劣势与威胁,诸多销售客户与利润增长点均被其抢先一步,使得企业自身的市场份额减少,进而威胁其发展与生存状况。第二,市场开发不足。部分企业虽然生产经营水平较高,相应的产品服务也较为先进丰富。但往往因行业整体的市场开发进度不足,没有挖掘出潜在的消费群体,使得整个市场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企业年销售额度增长缓慢,令企业始终难以获得高速发展,影响其生存与壮大。 (三)企业基于SWOT分析法采取的市场营销发展策略 1.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品牌是企业在市场营销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品牌影响力与信誉的大小,将极大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与产品信赖度。优秀的品牌可以椭企业建立健康、良好的企业产品与服务印象,进而提升其产品服务在市场中的销售份额,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与优势地位。对此各企业就应积极实施品牌营销策略,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进行社会公共福利与环保建设,提升其品牌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另一方面,借鉴国内外行业先进企业的品牌发展经验,进行品牌价值与影响力的发掘、管理工作,以推动企业当前品牌价值的优化扩展。比如对企业原有的产品与服务进行改组创新,依据现有的市场行情与消费者需求,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品牌,以迎合市场需要增加其品牌影响力。同时,进行潜在市场与客户的开发工作,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挖掘出潜在客户的消费心理与需要,进而进行新产品、服务的开发研制,为其提供适宜的品牌产品服务,以推动企业销售市场与品牌价值扩大到目标。 2.改善企业内部人才管理机制,进行内部营销建设。部分企业在内部人才管理上往往存在诸多缺陷,对此企业就应建立一套内部营销战略,将企业内部员工视为“客户”来进行管理与服务,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对此企业需要一方面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机制,时刻注意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各类生活与工作上的帮助,以此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认同感。另一方面建立公正合理的薪酬分配、福利待遇与岗位提拔机制,令员工能公平地参与各类人事职务竞争,避免因薪酬、晋升等工作造成员工对企业不满的问题。以此构建起和谐轻松的企业交流环境,促进其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优化。 三、结语 SWOT分析法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改进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各企业应基于自身的分析评价结果,进行市场营销战略的调整,以此满足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市场营销中微信的作用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及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种大中小型企业均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而如何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寻求健康、茁壮而稳定的成长成为了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软件,为腾讯公司2011年研发推行,该种软件主要以多媒体的信息通信为主要核心。用户数量的增加看,微信从研发到投入使用,在仅仅几年的时间内,就数以亿计。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量,微信营销显然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 关键词:市场营销;微信;作用 前言 中国是微信的研发国,同时也是使用用户最多的国家。由于微信属于免费性软件,使用成本低廉,且较为方便,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因此也逐渐成为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的一种很重要手段。在微信市场营销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建立产品的销售通道,来实现一对对营销。这种营销模式,与传统的短信营销、报纸营销等模式相比较,互动性、开放性更强,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微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销售平台与营销工具。而在这种h境下,就需要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运用微信的优势进行市场营销,在激励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 一、微信营销的基本特征分析 当前微信的推广可谓迅速,且受众量庞大,自软件研发并投入使用后,便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与此同时,微信使用者不分年龄层级,无论是何种年龄层的人,均有使用微信。再者,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等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的传播能够充分运用到市场营销中,以便产品进行推广与销售。而这种营销模式,比分发传单、短信营销的成功率更高,并能够实现点对点、一对一的营销,总体效果明显要高出市场上的其他自媒体营销形式[1]。另外,微信的成本较为低廉,仅收取流量费而无其他的收费,相比较传统的媒体广告商的成本要低很多,因此应用优势较为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微信的金额通道功能也同样强大,无论是通过红包形式,还是转账形式都能够完成交易。 加之微信具有定位功能,在面对庞大的客户群,企业可以将产品的信息通过公众号等形式发送至客户,实现精准化的营销,让用户能够随时随时接收到产品的相关信息,给企业的市场营销带来较大的便捷。当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营销不再仅仅依靠于PC客户端,而是通过二维码扫描便可以让受众者了解到自身的产品信息,实现精准营销。微信属于新型的社交软件,在互动性、开放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可以让企业与用户进行相关沟通,这种高互动性更能够让企业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也让用户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企业的相关产品,让营销变得更加的个性化、高效化、便捷化。 二、市场营销中微信的作用探究 1.符合大众需求 当前,微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占据着异常重要的位置。相对来讲,微信营销推广更加地迎合了公众的兴趣,并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很多用户对广告传播具有抵触性,而微信营销主要是通过建立特定的信息传播形式,并确定传播对象之后实施推广,在产品的推广过程中,由于受众者多是对此类产品感兴趣才对公众号予以关注,因此,信息接收者一般为品牌的拥护者,这种关系在产品的推广中就显得更加的高效、实用[2]。当然,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广传播,其中所包含的商业广告信息,也为部分人所需要,所以,能够更加迎合公众的需求,并在最短时间内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者。 2.与营销活动相互配合 除了市场营销,微信还可以充分发挥信息通知与推广的作用,将营销活动通过微信传达给受众者。这种信息传递形式与短信、报纸、电视广播极为相似,但不同是的,微信信息的传播更具有便捷性与时效性,让微信推广与市场营销活动更加密切地配合起来。相对来讲,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实现了普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电子产品产生了依赖[3]。而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也相比较以往要频繁的多。若是商家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利用微信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对营销活动予以配合,就能够更加成功的推广产品。如:商家可以通过转发微信兑换积分等活动,将产品销售信息更为广泛的宣传,以便更多消费者获取购物信息,吸引其眼球,将商品推销出去。 3.对品牌价值进行传播 微信信息的传播,能够在微信受众者中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播与互动,而这种传播效果不可小觑。一般来讲,一条具有较大商业价值的信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传播到不同层次的受众者手中。这种极速传播的效果,完全契合市场营销理念。只有将产品信息更加广泛的推广出去,才能够达到理想效果,驱动微信用户购买产品。与此同时,在市场营销中,品牌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而通过微信手段的推广,及各种广告形式,能够在极大提升产品知名度的同时,提升产品的美誉度,进而让产品实现增值[4]。微信这种社交通讯工具,以迅速的信息传播形式,让产品的品牌更加响亮。而一些小众品牌,同样也可以通过微商加盟形式,及品牌信息宣传形式,让更多的受众者了解,以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 三、结束语 微信这种新型的社交媒介平台,具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其在市场营销上的运用优势不断的彰显。在未来的市场营销中,企业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微信的重要作用,通过发挥微信自身特质,并创新营销手段,来将产品信息更好的出去,让更多的受众者了解到产品的相关信息。虽然当前我国在微信市场营销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相信通过将微信作为营销主体,进行市场的推广,便能够将微信的市场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而商家通过微信平台的搭建,让微信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产品信息,在市场营销中刺激微信用户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的力量,激发消费者完成消费,以突出微信营销的作用,提高营销效果。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变化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正是在此种时代背景下,使得我国各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发生较大改变,此种变化也慢慢深入至市场营销当中,因此,大多数企业在市场上的营销方式与理念均有所变化,这也就使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愈发激烈。鉴于此,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于发展过程中发生何种变化作深入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营销对策的具体变化途径,以期为今后市场营销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变化 一、前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较好地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也会面临相应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深入了解网络经济,探究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根据市场营销变化实施营销对策,并较好地利用网络技术,以使整个营销活动变化简便、高效,从而促进企业市场营销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具体变化方向分析 1.市场营销环境发生改变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也渐渐朝着全球化时展,这就使得整个市场营销环境也发生较大改变,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因互联网的开放性、覆盖面广等特点,可将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从而促进经济活动区域渐渐扩大,最终朝着全球化市场发展。正是在这种发展契机下,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多发展机遇,而且这也是全球化社会市场发展对于市场营销方法的一种需求,即网络营销。 第二,在互联网背背景下,市场营销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是因在网络技术推动之下,电子商务的到较好地发展,即企业经消费者直接和网络经销商完成各项产品交易,但在产评价交易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消费者如何向供应商支付款项,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在营销中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使消费者与企业直接经电子货币形式完成各项产品交易,例如,当前很多人都喜欢网购,这就与淘宝、支付宝等网站有直接联系,消费者购物后,可将款项直接支付给支付宝,之后企业为消费者进行发货,待消费者收到货后完成签收,最后支付宝把款项转给企业,这就大大减少消费者购物付款程序,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的采购成本[1]。 第三,缩减产品销售环节。以往市场进行商品营销的时候,主要是企业经逐层批发产品给厂家,之后厂家再与消费者完成各项交易,经逐层批转,使各个销售环节均使购买成本增加,并不利于市场营销发展。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可为消费者提供二十四小时的在线服务,使企业直接和消费者取得联系,从而减少各个环节对产品的转售,最终降低产品价值,使得消费者花费最少的钱可购买质量最佳的产品,大大降低产品的价格,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第四,促进消费者与供应商一对一销售,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全天在线服务,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一对一的互动, 使企业能及时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可以消费者建立长久的客户关系。 2.市场营销策略发生变化 一个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销售更多的铲平且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逐渐和传统4P理论发展相悖,这主要因传统4P理论是以市场营销组合作为核心,重点偏向于消费者。但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理论主要以劳特朗先生所突出的4c营销理论为主,特点是将消费者作为市场营销中心,强调企业需将追求消费者满意放于首要位置[2]。所提供的产品应尽可能地与消费者的需求相符,同时减少消费者的采购成本,在研发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应对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有一个相应的了解,之后充分考虑消费者于购买中的实惠性、便利性等,使消费者和产品供应商之间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市场营销稳定发展。 3.市场营销手段发生改变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消费者可较好地使用互联网平台来查询和消费者需求有关的各种服务以及产品,以便做好原材料采购,最终形成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此种营销模式针对以往的消费模式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颠覆,消费者经在线交易,这样能缩减好多中间环节,提升产品流通、销售效率的同时,还能节省购物时间。随着此种在线销售市场不断发展,对于以往的市场营销模式对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企业应针对传统的销售手段、销售渠道等做相应的改进,以便与互联网时展相适应。 三、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方法转变 1.创建互联网营销平台,创新网络营销对策 在互联网时展的推动下,信息化取得较快发展,这也为市场营销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尤其是产品营销方式不断变化,对于网络平台的推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使整个网络营销活动变得更加积极、活跃[3]。如果消费者对于某种产品较为关注,营销商可将与之相关的信息内容经互联网平台展现出来,且对相应的产品信息进行实时查询,进而深入了解所需购买的产品。 2.开拓市场营销领域,推动市场营销发展 因互联网无空间、时间局限,这就使得网络平台中的电子商务完全以往市场区地域的限制,企业经充分了解各个地区的消费者在网购期间对于何种产品需求较大,以选用发展空间相对大的地区作为企业核心产品营销区域,且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观,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以丰富整个营销产品的内涵,最终影响消费者在网上的消费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经深入分析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具体变化方向,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环境发生改变、市场营销策略发生变化、市场营销手段发生改变等,进一步探究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方法转变,如开拓市场营销领域,推动市场营销发展、创建互联网营销平台,创新网络营销对策等。经对本文进行阐述,重点凸显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变化在目前国内市场营销发展中所表现的优势,这对之后进一步推动市场营销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正在不断的加剧,因此市场营销随之越发的复杂化。以往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已无法顺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衍生,并逐步的运用于教学实践。参与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的市场营销教学,转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高校市场营销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高校在市场营销教学课程中,也应考虑到具体的需求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则被动的听,被动的记,机械的接受着教师传授的知识。而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满足了市场营销课程的要求,顺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市场营销课程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参与式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市场营销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际的演练、实践等活动参与到市场营销中心来,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使其充分的融入亲身尝试,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参与中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机会,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第二,可以充分满足学会僧的心理需求。传统的教学法满足的是学生的求知需求,而参与教学法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除求知的需求外,在参与的过程中还可以满足沟通交流的需求,此外在参与中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自尊需求。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第三,参与式教学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而提升其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问 知识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去认识世界,当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距离实践还有段距离,但教师必须在学生时间之前要培养其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先学会思考。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有学以致用的机会。教师要多提出问题,“学问”的起源不就是“学习,问难”吗?提倡“问”是需要做准备的,是需要师生双方都做准备。教师的准备可以事先制作一本本学科的习题集,并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指定问题的思考,最好在课前布置完成,这样教师便可以在课堂针对学生们思考的问题展开提问,这样有准备的提问收效会更好。提问是双向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问教师。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不急于开课,而是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进而自己找到答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通过“问”的形式是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问”,使学生积极的到课外去搜索文献、寻找与课堂有关的内容,从而培养其创新的能力。 2、布置没有标准答案的练习题 布置没有标准答案的练习题,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寻找更好的解题方法。古人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人如果他没有主观的学习思想及欲望,那任凭再好的在高水平的教师也无法教会他。如能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肯尝试便是好的开始。例如,笔者曾布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本校某学院本年度的招生工作写一份广告文案,字数不限;再如要求学生就学科相关内容寻找课外读物,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阅读笔记,要求学生上交笔记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当一回老师,因为如果要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的扎实,就让他将知识传授给其他人,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一回老师,在固定的时间内主导课堂,将其收获的知识,展现给其他同学。老师进行全局控制,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参阅课外书籍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其成果被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他的同学获得更多的知识。 3、教师应深入钻研参与式教学模式 要想合理恰当的将参与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市场营销教学中,并取得显著效果,首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征,深入的研究教材,充分了解每一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针对教材内容适当的开拓知识。努力使学生主动并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来,提升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学习。教师还应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整个教学活动与学会僧的思维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参与式教学最终的教学目的。 结语: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营销教学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培养顺应现代市场营销所需的人才,就应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改革创新的能力。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市场营销组合及影响因素的探析 摘要:市场营销是经济市场发展中,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整体性的营销活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单一产品或是服务的市场影响竞争力不够,因此促进了市场营销组合的产生。在优化物质资源组合的同事,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并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市场营销组合;因素;影响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销售出自己的产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都需要对市场营销做详细的调查。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市场营销组合应运而生。根据市场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产品的特点,组合具有企业特色市场营销产品,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率。本文针对市场营销组合的影响因素和组合原因进行简单的探讨,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一、出现市场营销组合的原因 市场营销组合是一种产品营销的手段,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提高企业产片的销售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从最开始利用4P,6P,7P,11P以及后来的4Cs等手段,不断的改变市场营销组合的目标和方法,提高市场营销组合的竞争力,同时市场营销组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消费者,售卖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加强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市场营销组合的出现是经济市场发展,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影响市场营销组合的因素 (一)目标市场的选择以及机会对市场营销组合的影响 企业生产以及主打的产品种类都是不同的,因此想要提高市场营销组合的经济效益,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以及市场机会是否适合当前营销产品进入。如果属于该市场的消费者对市场营销的需求量不大,甚至不感兴趣,就会导致市场营销组合上市计划的破产,并且让企业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选择目标市场的眼光必须要精准,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且根据选择的市场,科学合理的调整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以期能够在最低的成本下,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所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的特点以及存在的良性竞争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的调整和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因此,目标市场的选择,以及进入目标市场的机会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市场营销的大环境变化对市场营销组合的影响 经济市场以及目标市场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单一的产品或是单一不变的市场营销组合,不能一直受到欢迎和喜爱,因此在销售量降低的之前,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改变已有的市场营销组合,甚至在进入目标市场之前,就需要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并且制定多个市场营销组合的备案,以确保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我国宏观营销环境的影响和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有关系,因此,企业需要随时关注出台的法律和政策,对未来的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做出预测,虽然企业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但是在充足准备之下,也能在变化中博得企业的生存。而且宏观环境的变化,还和消费者的收入,文化水平,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等各方面都有关系,所以,企业在受到市场复杂的大环境影响下,及时的调整市场营销组合产品。同时还要重视市场微观影响,比如是市场竞争环境是否公平,竞争对手的实力强弱,都对市场营销组合的产生和变化有影响。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到市场大环境对市场营销组合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三)市场营销活动举办质量对市场营销组合的影响 企业想要在市场打开自己的销售渠道,就需要做好企业产品的宣传。而企业在宣传市场营销组合产品的时候,需要统一管理宣传活动和工作。高质量、高效率,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欺诈消费者,产品价格实惠等,产品质量高低等,都是市场营销组合的销售卖点,也是消费者的关注点。因此,市场营销活动,需要有同意的管理,每一个活动环节都需要落实到位,并且根据目标市场的情况,以及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的特点,确定营销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并且营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和市场营销组合挂钩,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具有战略性计划。而且实施市场营销的组织和有关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效能,在系统的帮助下,管理营销活动,控制企业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以及月度计划等。所以,市场营销活动对市场营销组合的营销十分巨大。 (四)市场营销选择的组合策略对市场营销组合的影响 市场营销组合是有选择策略的,如果选择的策略不符合目标市场,以及产品销售的要求等,就会影响市场营销组合的销售和推广,因此,需要认真考虑和选择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首先,要确定进入的目标市场与选择的机会是否和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特点符合,而确定要进入市场之后,就要决定如何进入市场,是从市场营销组合的价格,产品特点,还是销售渠道以及促销方式进入市场,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以及是否需要改变市场营销组合等因素。所以,市场营销选择组合选择的策略对企业来说十分的重要,当市场每过一个时间段,影响市场营销组合的因素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积极关注市场变化,并且及时调整市场营销组合,选择最恰当的组合策略,有助于市场营销组合在市场中的发展。 结束语 市场营销产品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是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影响市场营销组合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针对市场环境中的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市场营销组合,来适应市场的变化,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在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考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是很大的冲击。如何上好市场营销课,体现中职教育特点,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个人就业能力是教学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值得深刻反思和探讨。本文就如何在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场营销 翻转课堂 思考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主要研究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当前是网络时代,许多新的营销理念及新的营销方式不断涌现,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经济带给社会极大的变化,传统的营销必须适应这种变革才能得到发展。而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翻转课堂的涵义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当今风靡于全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主要是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学设计到视频录制、网络自学、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教学,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更符合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市场营销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考 1.当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离不开大量的实践训练。但目前的教学中,组织这门课程开展实践能力培养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导致安排的一些实践性教学课时成为了参观或者撰写一些文字材料,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传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陈旧, 缺乏创新, 经常变成教师的照本宣科,学生的人云亦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推广的今天,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也应该不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改变教学的形态,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习对象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考 (1)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翻转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实施的要求。比如说,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整齐划一,实现了因材施教,更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是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前视频学习中,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来获取相应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分层次教学。同时,课堂翻转后,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交互更加突出,课下课上相互促进交流更加频繁。这大大不同于传统课堂上提问、讨论的互动方式,对教师的掌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教师事先学习消化,把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中。 (2)教师要提高实施翻转课堂的能力。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也更需要能力上的提高。一是要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教师要能够把市场营销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程,要能够整体把握,分析整合传授的知识,通盘设计成精短的教学内容,要把每段视频的重点、难点以及要点都能够精彩地呈现出来。二要有高超的运用技术能力。很多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尚处于学习阶段,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有限。这大大限制了实施翻转课堂的进度。教师要增强学习多媒体、网络等前沿信息技术的使命感、紧迫感,通过培训进修,不断提升个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早日掌握并能够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与网络技术运用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三要有出色的教学组织能力。翻转课堂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组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既要能够总结提炼有价值的问题放到课堂上讨论,也要有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的能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都需要老师具备高超的能力来实现。四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控制与评价。教师要把日常的过程性评价作为考核评定的依据,要把教学考评和学生岗位技能、专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始终把就业作为教育的方向。 (3)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翻转课堂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也是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关键。同时个性化学习也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提出更高要求。生生对话也是翻转课堂不可或缺的形式,无论探讨争论还是协同作战,都要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支持、互相包容、互相促进。这对学生的个性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单位: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及管理的研究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随着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逐渐成熟,营销体系的日臻完善,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诞生并在当前营销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国际工程企业数量逐渐增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加强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本文在介绍了几种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之后,提出了一些加强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国际工程市场营销 策略 管理措施 一、前言 作为市场营销中的一种,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与其他市场营销一样,都需要依附于营销策略的合理选择和营销管理方法的创新,否则将难以维持长远发展,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选择科学的、实用的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优化营销策略,加强营销管理,对促进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健康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 (一)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 缺少技术核心,人力资源价格低廉,是我国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中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价格策略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甚至引发恶性竞争,导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呈现出恶性价格大战的局面,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未能以健康的状态向前发展。换言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的过度与核心技术的缺乏,是造成国内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出现恶性价格战争现象的直接诱导因素,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恶性价格竞争的制度性成因则源于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和缺少有效产权约束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 (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产品是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与主体,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物质。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采取产品策略,依据目标客户群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市场营销方式,营销策略,对产品进行营销,是其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取得成功的一个有效策略。[1]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产品面向的是最终用户,而不同用户对产品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自身产品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产品需求。 (三)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文化策略 在任何一种营销活动中,在任何竞争环节中,文化策略都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为竞争优势的培育发展,为市场营销成功地获得提供精神食粮。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对文化策略的采取和运用。[2]在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中采取文化策略,有利于提高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市场美誉度,有利于培养市场购买力,提高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份额。 三、加强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准确定位国际工程市场营销 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其结果的成败,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进行准确定位,是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与必要条件之一。众所周知,战略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好的战略往往是一个企业通向成功的灯塔,且对于国际化企业来说战略的这种重要性更加突出。所以,要想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进行准确的定位,国际化企业应在客观看待自身条件下,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扩大调研范围,完善调研内容,实施综合调研策略。对自身所研究项目进行跟踪,对该项目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国际市场调研所得结果找准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突破口,大范围挖掘潜在客户。与此同时,结合自身产业规模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营销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群体影响,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定位的准确性。 (二)增进企业横向联系,强化协同作用 在各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中,相较之下外包企业是发展最早、与国际市场接触最早、对国际市场行情与运行规则了解更多的国际工程之一,即在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中,外包企业更具行业优势。在今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对外包工程企业的这一优势加以充分的利用,加强与企业横向之间的联系,学习其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成功经验、有效策略与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国际市场及其运行规则的了解,对市场行情的了解。构建协同协作机制,通过企业横向联系的加强和增进,促进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间相互交流,加强合作,发展良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性竞争、健康竞争,为国内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竞争的国内化创造良好条件。 (三)重视项目策划,整合社会资源 就我国各类资源当前储备情况而言,如何在各种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能力,是国内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当前所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国际工程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策划,若项目策划科学优秀,经济性高,那么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就相对较少,反之则会增加对资源的消耗。所以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高度重视起对项目的策划,遵循经济性、可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提高项目策划水平。可以采取举办大型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活动策略,通过活动的举办为项目策划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在载体之上研究国际市场,对项目进行精心策划。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变被动为主动,以主动方式向目标市场进军,巩固和维持大客户关系网、公关网,维护客户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做好产品宣传工作,把握与挖掘资源头和信息头,扩大资源、信息来源,充分发挥ERP作用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利用。 (四)加强管理,拓展营销渠道 管理对于市场营销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管理,市场营销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目标,才能取得成功。从企业实际出发,依据市场实际需求和整体发展趋势,加强对市场营销的管理,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管理,首先需要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因为一切管理活动的实施均离不开所需信息的支持,为了给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我们需要从多渠道获取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如各国政府工作报告,官方网站,相关咨询机构、发展规划等等。在掌握较为全面信息的情况下,积极拓展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渠道,为国际工程项目开发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推动国际工程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当前,各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越来越多,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想在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就必须重点从营销策略与营销管理两方面来不断优化和加强。尽管现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但随着企业发展的逐渐成熟,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认识的逐渐加深,相信我国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会向前迈进一步。 (作者单位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品牌婴幼儿奶粉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摘 要:我国是全球婴幼儿奶粉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很多国外乳业向中国市场进军,由于品牌婴幼儿奶粉众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就需要有完善的市场营销策略做基础。通过研究品牌婴幼儿奶粉营销发现,我国品牌婴幼儿奶粉在价格策略、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法,阐述了品牌婴幼儿奶粉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做好品牌婴幼儿奶粉营销,就要稳定奶粉价格,拓宽营销渠道,采用新型促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牌婴幼儿奶粉市场销量。 关键词:品牌婴幼儿奶粉;市场营销;对策 国外对于婴幼儿奶粉配方的研究长达百年之久,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仅有30余年,国外学者认为营销活动应从产品、价格、促销以及渠道等方面入手,我国很多学者认为婴幼儿奶粉营销应以网络营销为主,并联系消费者自身需求营销。本文认为,要做好婴幼儿奶粉市场营销,应以价格控制、拓宽营销渠道以及采取合适的促销方式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营销工作。 一、品牌婴幼儿奶粉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价格问题 品牌婴幼儿奶粉由于价格过高经常让购买者望而却步,现阶段,婴幼儿奶粉种类较多,然而,不同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又有不同价格,有些品牌的婴幼儿奶粉较高,有些品牌婴幼儿奶粉却相对较低,如美赞臣的婴幼儿奶粉均价在120元-180元/500g,而惠氏婴幼儿奶粉均价则为80元-186元/500g,总的来说,这些国际品牌的婴幼儿奶粉价格均在200元/500g以下,而有些品牌婴幼儿奶粉却超出了该范围,均价在360元/500g,这样一来就会让很多人失去购买信心,企业也失去了市场。由此可见,奶粉价格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很大。 2.渠道问题 渠道是品牌婴幼儿奶粉营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渠道也于事无补。要促进品牌婴幼儿奶粉销售,不仅要在各个地区设立实体销售店,还要在电视、广播、网络上投放广告,扩大产品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该产品。但有些品牌婴幼儿奶粉仅在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网点,同样也仅在这些地区的媒体上投放广告,而忽视了人口较多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如国内某品牌婴幼儿奶粉仅在华东地区与华北地区设立营销渠道,而西南地区却没有,西南地区尽管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差,但人口较多,不乏有经济实力的购买者,这样一来就失去了西南地区的市场。同时,有些品牌婴幼儿奶粉在不同营销渠道上所体现出来的价格也会不同,既可以实体店销售,也可以网上营销,每个网站都说自己的婴幼儿奶粉是正品,一些网站的品牌婴幼儿奶粉经过官方验证确实为正品,但价格却千差万别,如企业的自营平台上奶粉的价格为360元/500g,而在其他网站上的价格仅为260元/500g,相同的产品仅因网站的不同出现不同的价格,通过研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认为消费者会更加青睐于官网上的产品,认为官网产品更可靠,而商家则是为获得更多利益。 2.促销问题 一些品牌婴幼儿奶粉主要通过电视投放广告营销,所以,将更多资金用于电视促销中,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收看电视节目的人群正在逐渐减少,同时一些奶粉的广告也缺乏新意或存在严重的浮夸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产品促销,这些都是品牌婴幼儿奶粉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奶粉促销上多以赠品为主,而有些赠品的实际利用价值又不是很大,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 二、品牌婴幼儿奶粉市场营销策略 1.稳定价格 尽管现代人都有一种“越贵的产品,品质越好”的心理,但真正会抱着这种心理购买奶粉的人毕竟是少数,再加上人们更倾向于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且价格合理的奶粉,所以,品牌婴幼儿奶粉应控制好奶粉市场价格,保证奶粉价格与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相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市场购量,还能获得更多人对该品牌婴幼儿奶粉的认可,提高奶粉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拓宽渠道 首先,不可忽视实体店建设。尽管电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主要进军方向,但依然不能否认实体店存在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很多拥有实体店的品牌婴幼儿奶粉销售额依然很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一些消费者认为在实体店买到的婴幼儿奶粉更让自己放心,同时购买也方便;其次有些消费者经常会发现奶粉不够的情况,如果在网上购买也不一定来得及,所以消费者也希望厂家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增设更多的实体店。再者,实体店也方便与顾客联系,在顾客购买的产品达到一定金额以后成为本厂家会员,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做电话回访,了解其购买需求,并将最新的优惠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且传播育儿知识,这些都对年轻妈妈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都可以为奶粉营销获得更多市场,增加奶粉市场销量。 第二,强化渠道管理。由于购买渠道的不同导致奶粉价格与产品质量受到质疑,使得消费者不敢轻易购买,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强化奶粉渠道管理,确保所有销售渠道奶粉价格、规格统一,做好价格把控,官网上公布奶粉销售渠道与价格,为合格的电商颁布企业独有的经销权证书,提供24小时验证服务,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 最后,注重电商购物。在京东、唯品会等平台上开设网店,让消费者在网上下单购买奶粉,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愿意在网络上购买奶粉,但他们也更倾向于有较高知名度的电商平台,所以在知名电商网站上开设店铺,可以增强消费者购买力。同时加强电商服务意识,如在规定的下单时间前下单,就可在当天送到,这样也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很多年轻妈妈都是自己在家带孩子,在发现奶粉不够以后,由于孩子太小,天气也不好也不能带孩子出去根本无法离家购买奶粉,电商既满足了消费者购买需求,又获得了消费者认可,消费者也会主动帮助企业推销产品,进而增加消费群体。 3.注重促销 首先,在促销中要加大对产品从奶源到生产整个过程的介绍,并做好网络宣传;其次,注意在公交站、大型商场、繁荣地段LED屏幕上投放广告,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认可该品牌奶粉;最后,设计优质的广告内容,做到实事求是,为消费者播放最真实的产品信息内容,并制作高雅的内容,避免过于夸大奶粉的作用。如有些奶粉广告表现自己的奶粉有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然而这并不现实,很容易降低人们对这种奶粉的认可度,最好的广告就是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为消费者展示奶粉最真实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再者,要做好奶粉促销,还要做好企业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如果奶粉品质得到了消费者认可,那么影响消费者是否会购买奶粉的还与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关,如果销售人员服务态度差也会影响消费者购买信心。最后将一些有实际利用价值的产品作为促销赠品,如赠送育儿书刊等。 三、结束语 品牌婴幼儿奶粉种类有很多,人们的选择空间也很大,要留住消费者就要有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研究发现,消费者最关注的莫过于奶粉品质、奶粉价格、营销渠道以及促销,所以,品牌婴幼儿奶粉厂家要做好市场营销也要从这几方面入手,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品牌婴幼儿奶粉厂家在这些方面都出现了不足,因此,本文联系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企业带来参考,增加奶粉销量。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市场营销角度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以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并针对问题从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管理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市场营销角度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新,以期为提升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和经济管理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经济管理;革新 经济管理是企业加快价格管理和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有序展开日常生产与项目活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发展中,企业应当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内部经济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完善自身价格机制,进而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一、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缺乏 站在企业人力资源人员分布和结构的设置角度来讲,人力资源人员分布散乱、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力部门是企业的基础部门之一,也是确保企业内部工作机制有序运行的重要部门。但是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专业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些企业在展开人才培养中,并没有积极引入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管理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激励机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人才管理模式,主要用于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面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大部分企业的人事变动较大、职工流动性大、经济管理人员频换、人事交接工作衔接不上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导致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式不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2.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实质性 当前,大部分企业将重心放在项目资金投资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从而严重忽视了内部的经济管理。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缺乏管理制度的针对性。甚至有些企业将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应付相关部门检查的形式,这种流于形式的经济管理制度缺乏实质性。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下,缺乏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全面实现,也就无法发挥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与效果。经济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淡薄,最终导致企业实际经济管理效率低下。 3.组织机构较为单一 当前,大部分企业由于经济管理制度缺乏实质性和针对性,导致管理组织方式和模式较为单一化。这种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企业组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对问题进行灵活性处理。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的设定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大部分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设定的目标是较快经济发展步伐,从而严重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仅严重导致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的脚步,还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日益低下。 二、基于市场营销角度,企业革新经济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1.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针对性和实质性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企业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市场营销中,企业要抢占市场、获取最新资料,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并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的。另外,良好的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市场外部环境、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是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模式不具针对性和实质性这一问题,企业需要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对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并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进而达到市场发展需求的目标、实现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新与完善。站在市场营销角度,企业不断调整和改正经济管理方式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 2.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制定经济管理机制的前提、科学管理技术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水平和市场实际需求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和计划是基础性条件,合理有效推行战略管理与计划是实质性条件。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这一问题,企业需要站在市场营销角度和创新管理理念角度,加强制定和完善科学内部管理制度的步伐,从而发挥内部管理制定的效力和作用,并以此作为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和约束力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施工建设管理中,企业需要着重加强对精细化管理方式的有效和合理运用。针对当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这一问题,应该对工程建设工程中涉及到的成本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施工材料的购买还是施工管理,都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实现项目建设的科学控制。因此如何利用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成本的节约,是施工建设管理的核心工作。但是精细化管理和科学的战略目标需要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作为评判指标展开一系列的成本控制工作和施工管理工作。尤其是材料管理和技术的引入。在项目管理中,加强材料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的重要举措,提升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是提升建设项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在项目施工中,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工程建设的环保型,并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 3.建设科学的监督机制 企业无论是展开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还是精细化的管理工作,都需要针对自身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从而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另外,企业在跟随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目标调整和改正管理制度的同时,强化相关监督制度,进而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与功能,即经济管理职能。在市场营销管理中,企业的经济成本价与预算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后期企业在审核和质量监管阶段的工作,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控制成本和强化成本预算机制是提升审核结果准确性的重要途径。在强化与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竞争中的风险管理。企业无论是在筹资、投资还是经营管理阶段,都会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制定战略计划目标和完善管理机制之前,需要考虑各种市场风险,并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次展开控制市场风险的相关工作。 4.强化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在市场营销管理中,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和完善管理机制需要与人力资源培训机制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帮助企业满足市场发展所需提供坚实的后盾。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中不仅起到激发员工能力的作用,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一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企业职工,应当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并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市场竞争中,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员工的综合能力同等重要。企业在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和配置中,需要根据员工的个性特征和自身想法,将其分配到适合的岗位上,进而保证员工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提升自我责任意识,同时避免优秀人才的浪费。 企业无论是制定战略发展目标还是建设经济管理制度都需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以此作为人才管理与培训的依据之一。站在科学视角分析员工的实际需求和综合能力,在保证信息交流有效性的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岗位安排和关注员工的自身需求能够帮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一种对企业员工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应该在实际管理中为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建立完善的建奖励制度,积极引进激励机制。除此之外,在具体的人才培训过程中,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和岗前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的水平,提升实际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在关注自身经济需求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正当前经济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进而提升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针对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实质性,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电力市场营销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市场进入了以市场需求,及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导向的一个崭新阶段。对于我国的电力企业来说,不论是从市场竞争的要求还是改革的方向的方向来看,都要求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者们以新的观念来研究电力市场营销,从而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和建立合理的规则来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电力市场 市场营销 4P营销 1 电力市场营销的涵义 电力市场营销是指电力企业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以安全供电为前提,以满足市场电力需求为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活动,向消费者提供所需电力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以便达到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经济利润的目标。通常,电力市场营销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实现电能的安全有效输送,完成电能的使用和获得经济利润。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获得生存和一定的发展,电力营销的目标能否实现,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使用电力与否和是否增大电力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以增供扩销为中心展开的市场营销工作成为电力企业的营销重点。增供扩销的核心一定是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的,通过准确适时观察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从而及时地调整和做出正确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增供扩销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电能和产品相关满意的服务,要能够快捷、方便、安全、环保地将电能输送到消费者手中,重要的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任务。总之,企业电力市场营销应当囊括电力企业的全部业务活动,包括电力市场的分析、电力产品的开发、客户市场选定、电力业务的定价、电力的输送、客户业务的受理、业务的增供扩销以及产品客服服务等。 2 我国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2.1 营销服务方面的问题 2.1.1 存在个别职工服务观念薄弱,服务意识欠强的问题 现阶段电力公司存在个别职工,没有意识到当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那些企业老职工,他们往往不愿意从电力垄断者的地位中清醒过来,仍然对电力消费者持僵硬的态度,办事效率较低,在工作上表现出很高的惰性,不为消费者的利益着想,甚至给公司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1.2 电力企业营销技术较落后,策略较单一 国内大多数电力企业将大笔资金投入到先进的供电设备上,在营销上的花费却少之又少,针对营销策略的相关研究更是匮乏,这种状况根本无法使企业在电力营销环节发挥作用。此外,现有的电力服务手段比较单一。多数企业鲜于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上做文章而是仅仅停留在“微笑服务”的层面上,这种服务方式根本达不到广大用电客户对供电企业的要求。 2.2 销售渠道方面的问题 2.2.1 销售渠道出现狭窄的问题 销售渠道狭窄指的是由电力企业将电力资源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如家庭用户、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等等。电力销售公司通常是通过变配电设备和公共电网向居民用户输送提供电能;通过客户专用输变配电设备和公共输配电设备向组织机构型的用户输送提供电能(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等)。此种销售模式往往导致,最终消费者只能购买所在地附件的供电分公司等电力机构的电力。纵观整个销售渠道,期间不存在外来电力销售商,销售渠道极为狭窄。 2.2.2 销售渠道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配电网在我国的输配电网络中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在某些农村的配电设备和小城市的配电网络中,配电变压器存在容量较低,老化较严重,稳定性较差,耗能较高,输电半径偏大,输电线路陈旧的问题。这使得在电力营销中,配电网问题成为电力供应的瓶颈。一些城市的电力用户得不到配电的有效输送、公司有电不能送出的现象经常发生。 3 对策建议 3.1 电力企业的服务策略 3.1.1 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电力企业要做到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就要真正的做到全心全力的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排忧解难,让客户感到用电的可靠、快捷、清洁、方便及安全。电力企业营销部门的员工要走到广大客户中去实际了解客户的用电情况,以便及时做好用电咨询服务以及用电安全知识的推广普及工作。完善消费者电力需求的管理同样是衡量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当面对客户提出的用电申请后,电力营销人员应该做到主动上门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竭诚为客户提供经济、合理的用电方案,并协助客户算好经济帐,也就是说要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一条龙服务。 3.1.2 制定统一的变电站检修责任人制度 通过指派某变电站或线路的相关责任人,由其负责组织并完成这一线路或变电站的相关检修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将停电时间尽量的缩短,从而将成本降低。责任人必须要全面掌握变电站、该条线路相关用户的用电情况以及设备线路的运行情况,工作上能够科学合理的施工,周密地安排各项工作,以达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促进电力销售的目的,进而使企业既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又使得社会的经济效益得到开发。 3.2 销售渠道策略 3.2.1 限制性趸售竞争模式 这一模式要求将电力公司划分为一家电网公司与多家供电公司。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供电公司,并且每家供电公司对本区域内的供电实行垄断式经营,区域内电网公司则主要负责该区域内电力供给的调度运行,其首先从发电公司购买电力,然后向区域内的供电公司趸售,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均以电力买卖合同的形式来确定。这种限制性趸售模式使得该电网公司成为对应电网覆盖区域内各个供电公司唯一的垄断电力供应商,同样是发电公司唯一的垄断购电商。 3.2.2 零售竞争销售渠道模式 伴随着用电服务机构的增多,这种模式下,需要撤销在特定区域垄断经营的供电公司,其所辖电网全部移交给该区域内的电网公司。用电服务机构经营电力趸售或零售,他们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彼此之间有非常激烈的竞争,以争夺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其中,由经营趸售的服务机构向较大的电力用户提供供电需求,有时发电公司也会直接供电。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关于民办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模式改革的几点探讨 【摘 要】近年来,在人才市场上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了企业要求学校加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和输送量,同时更迫切地唤呼着营销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素质上与工商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的接轨。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向既懂得营销技能和知识、又懂得知识的人才方向转变,这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改革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和紧迫。本文对民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其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质。 【关键词】民办高职 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探讨 1 目前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民办高职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是以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共性或无差异性为基础进行定位的,也就是说这一专业的毕业生适合于社会一切经济部门的营销及经营管理工作,这种典型的无差异定位,使教学层次和个性特色不够明显,虽然培养出的毕业生能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但是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出校后还需要有较长的适应期,甚至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胜任工作;而对于一些对市场营销人才有特殊要求的用人企业则无法直接得到满意的毕业生。 另外,在民办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中,都提出了“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这种趋同性表现在片面理解“通才教育”和“专业面不可过窄”的要求,因此在制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时,无形中扩大了目标范围。这种教学模式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难以办出特色,为此有必要对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更符合人才市场的需要。 2 民办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1)民办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上要建立一个以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实现教育活动的全面、系统、和谐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的教育教学要素、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教学要素目标统一、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步调一致,相互配合的教学体系。(2)建立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思想心理素质培养体系,构建一个体现专业特色、实现教育教学体系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3)探索创建一套适用于市场营销教学的专业的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教学管理模式、思想心理素质培养模式、专业技能训练模,构建一套能形成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培养、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意识,探索一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4)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水平强、实践教学能力强以及胜任企业营销管理素质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5)建立一批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稳定地、具有实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建立与形成依托企业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探索“定单培养”的办学途径。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 3 民办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民办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采取集中性人才培养目标策略。即在对社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一类或少数几类营销专业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其具体内容可表述为:为各类企业培养从事营销实际业务工作即战型、应用型、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人才。主要定位在企业营销的基层管理岗位群,重点放在各类企业执行层,如业务员、销售部主管,也可以自办公司成为独立经营的老板。 集中性人才培养策略并非是某一民办高职院校的决择,而要想办出具有自己特色和名牌专业,还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其他各类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为自己学校确定一个具有有利竞争位置的市场营销人才的规格。即对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定位。从现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来看,许多毕业生不能马上进入角色,一般都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大部分毕业生的事业心、责任感不高,目标功力化,道德虚无化,而且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良公德心理等,根据这种情况,为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将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定位为: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一般营销业务技能、并在毕业后,经过较短时间的适应期或马上就能开展某方面营销工作,并为企业带来效益,具有发展前途的营销人才,即经过几年的实践就能成为企业营销人才。 4 建立与民办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 体系 4.1 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人才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它取决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具体的工作岗位。因此,在构建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体系时要贯彻了实用、精练和动态原则。 (1)实用性原则:围绕高校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整个知识结构是以市场营销岗位群职业技能素质培养开发设计,并且将就业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落实到各门课程中,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形成职业针对性明显,实用性强的理论体系,同时又考虑到知识结构的先进性和知识面以及给予学生发展潜力的理论基础。 (2)精练原则:建立一个适应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理论体系,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总量与有用知识量的比例关系,避免知识庞杂无序,互相重复;弱化学科系统性,专业理论够用为度,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 (3)动态原则: 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市场营销教学要适应这种变化,从而使得整个知识体系能够在经得起实践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参加企业的实践,了解市场营销新动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同时补充教材在时间上的滞后所造成的不足,做到学以致用。 4.2 实践教学体系 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突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是专业教学的重点,以此作为突破口,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实践教学模式。 (1)过程管理规范化。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后,缺乏系统规范管理,有的起不到实效性。如毕业实习松散管理,没有考核,学生只要写篇实习报告就可以,出现放羊现象。因此,要制定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加强实践过程管理,实施全程控制,使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2)成绩考核学分化。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各项实践教学环节都有考核标准,考核方式方法,均采取实学分制管理。专业科课程实践教学一般都占期末占总成绩50%左右。 (3)实践教学实战化:许多实践教学环节离不开企业支持,借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条件,提供实战训练的条件,校企结合在这个环节能够较好地运作和体现。 4.3 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培养教学体系 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把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开展的课程,课外活动内容、训练项目都纳入教学计划,实施系统化全程设计,并且注重过程规范化管理。通过各项活动制定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方法,采取达标考试方式,确定优秀、达标、不达标作为成绩考核。例如,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具体训练内容可以进行一年的全程系统设计。第一学期:毅力品质心理素质训练;竞争意识训练;第二学期:适应社会能力训练。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能够有效的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各类民办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但是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适应社会需要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教育论文: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各行各业需要创新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主要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素质:①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有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②应该学会创新思维,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具有超前性。③应该具有创新力,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论。 这些素质靠什么来培养呢?只能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尤为重要,而物理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最好“土壤”。物理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假说—实验—理论“是许多重大理论得以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假说”的提出,实际上可能预示着一个新理论建立的前奏,这需要有独特的创新思维,还需要有大胆的创新精神。伽利略提出“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打破了统治人们两千多年的“重的物体落得快”的思想;继“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一理论成立以后,麦克斯韦便根据自然界的对称性大胆的提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论,并进一步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理论得出的关键,而实验正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行为的集中体现。“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物理实验中,为了达到探索的目的,需要将观察、思维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它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欲望,但又不是单调的机械操作,因此可以将学生的操作兴趣转化为探索的兴趣,从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知兴趣。又由于“实验”本身的特点,它又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理论”的建立需要实验,更需要创新思维。第谷对天体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观察,获得了十分详实的资料,而其学生开普勒利用四年的时间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创新性的提出了关于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这为后人继续研究天体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知识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直接素材,而物理学中的演绎、归纳、综合、推理、模拟等科学方法,更是学生进行创新所必备的能力素质。 下面我就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并且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非常切合实际,能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另外,物理学史又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热土,所有的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物理学史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那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学中应以学生的主体要求为主,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自由发展和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在教师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才有可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性,从而在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特长及创新才能的培养。 另外,教师还要推迟判断,允许学生有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心理学研究发现,向学生预示结果和方法会阻碍创新力的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和思考下定论,即使有定论的结果也应重新质疑。在设计课堂活动和提问时,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一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回答,对他们的回答也不要急于判断对错,可以采用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判断,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了。所以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鼓励更多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动脑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实践去评价成果;让学生反思来探索改进方法,这样使学习活动从传统的被动性转变成能动性,从学生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打下基础。 4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脑和手是必须紧密联系的,其联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水平,而我们的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一项有效措施。设计性实验能引起学生兴趣,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另外,实验设计应注意联系教学实际,努力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达到控制实验难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5反思可能带来创新。 反思常出现在问题解决以后的思维活动中。不满足现状,希望出现更好的结局,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问题的求解过程,站在更高的认识水平上对解决问题的依据、原理、方法、步骤作出反思,或许创新出更独特的、更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这里的反思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方法。可见在当今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运用反思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环节。 6采用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以“板书”加“讲授”为主体模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养成“等、要、靠”的不良学习习惯,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探究式教学则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加以适当的指导。一般教师先做好课前导学准备,让学生预习,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先让学生对照课前导学,结合新课内容梳理知识,并且与同学讨论,同时老师在教室内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并与学生讨论,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并且回答学生所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应充分肯定他们独到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服务。对于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及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应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讨论、答辩,教师要注意组织好学生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教师也应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将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最后,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概括,并且迅速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时仍然要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与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老师就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技巧点拨,注重学生的总结和提高。使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发掘潜力,使自己的行为具有创造性。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造的本质是“创新”,只要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就行,不必过于苛求。 “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的创新历史。物理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最佳“土壤”,所以我希望所有的物理老师能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教育论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思想理念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是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体现出的鲜明特点概括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胡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我们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创新,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贡献,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拓了新境界。 1. 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到我党执政理念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党的执政实践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标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深刻反映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最具统攝性的执政理念。 科学发展观关于执政理念的创新,全面地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执政的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集中地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们党执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打下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2.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到我党发展理念的创新。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今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际,汲取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发展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可以看到发展理念更加深刻和系统,更加现代和清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执政资源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拓展的。 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理念的创新,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历史性超越,反映了对当展问题的独创性贡献,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宝库增添了更为璀璨的明珠。 3.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到我党文明理念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总结当代中国和世界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把文明理念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体系,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这是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步署,标志着我们党在文明建设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环境,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大国,能源资源保有量、生态环境承载量的制约越来越大,建设生态文明是别无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紧迫任务,更是刚性任目标。可以说,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其它三个文明建设的支撑,三个文明建设又是生态文明建设保证。它们相辅相成,相长相生,共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关于文明理念的创新,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土壤,借鉴了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理想社会建设的理论增添了更为绚丽的奇葩。 4.学习科学发展观,创新了我们的办学理念。 科学发展,重在发展,贵在科学。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情。在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我校如何求生存,如何可持续发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命题。 我国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建设发展飞速,国家gdp近些年来以每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在递增。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要求随之提高且迫切,企业需要大量的有知识、懂技术的职业工作者。在社会上,近些年来由于某些学校专业设置没有与时俱进,一些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衰退,导致部分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有的专业无足够的人应聘,而有的岗位却 求职者扎堆。 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垫高自己的学业基础,是应对各种求职危机的最好对策。在社会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己能进入一所层次更高一些的学校,学习社会需求并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可以应对今后工作中的变化与发展。 作为我们学校来说,学校能否持续高效地发展下去,主要来自社会上的认同感。如何获得社会的认同感,就需要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未来,立足于现在,将培训质量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只有学校输出的毕业生是质量高、生存能力强的社会需求有用人才,才能在企业、员工和社会上赢得广泛赞誉的口碑,新的生源才会源源不断地滚滚而来,学校才能兴旺发达,高质量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如此看来,我校的现实问题在于发展,我校的未来问题仍是在于发展。申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安徽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学生和家庭,更有利于我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路和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提高我校的办学档次是我们谋生存、求发展的新的理念。 我校在市委的规划下,已经进驻职教城建设了新校区。新校区的规模跟老校区已不能同日而语,它是我校升格进步的基础条件。但是,新校区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货款、资金、计划、运作、利益等等。常言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校现在已经踏上了扩大规模、提升档次的发展之路,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现有条件,如何规划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及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兼顾好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如何做好自身的建设为国家、为社会、为学生和为家庭做出更多的贡献。总而言之,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积极主动地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我们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学习与工作的实践。 创新教育论文:谈谈地理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育 创新教育 摘要:地理教育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十分重要。地理教育就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好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地理现象、地理实物、模型和地理图表的观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如讲述‘我国的地形’时,先让学生观察家乡的地形,对照课本上几种地形素描和地形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帮助学生形成有关的地形概念。进而展示我国地形图,利用所学过的地图知识,仔细分辨图上不同高度的各种颜色。通过想象,把各种颜色变为活生生的地形形象。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等特点。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原理的剖析或论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如讲到‘南亚的气候与农业’时,指导学生看‘南亚地形图’得出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纬10度至30度之间。再由学生回忆‘五带的划分’,得出:南亚多属热带。又由学生观察地形图,思考‘为什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由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成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最后几个学生总结出本区的气温特点:属热带气候,终年高温,且气温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高。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地理对象的结构演变和分布的描述、比拟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由于地理对象极其广阔,地理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获取地理知识就必须借助想象。如观察地形图时,指导学生通过长期的想象,学生一看就知道哪里是山地平原,哪里是盆地高原。以如讲述‘河口三角洲’时,绝大多数学生未见过,但不少学生见过小水沟口常堆成平整的三角形带。向学生说明‘河口三角洲’比它大得多。这样学生就可以想象‘河口三角洲’的形状了。当然教师的讲解和描绘中,语言要准确、鲜明和生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地/!/理教学中采用多途径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讲到‘南亚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时,让学生首先明白非正常年份就会出现旱灾和水灾。然后请学生给印度政府出谋划策,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学生看书、讨论和教师提示。学生提出了三个方案:A修筑水利工程,B植树造林,C控制季风的强弱。方案A课本中已经给出,方案B是学生根据森林的作用而得出,方案C真是‘异想天开’,但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教师应特别肯定方案C的新意(虽然现在还不行),并鼓励学生在科学上就要异想天开。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较好培养。 五、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地理教学中也有许多内容能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如讲到降水的三条件时,讲述了‘人工降水’的原理后,教师提出:能否人工不降水?学生通过一番讨论,说能者,提出了以下四种方案:A去掉空气中的凝结核,B让饱和空气变成非饱和空气,C给空气增温,D把降水云系移到需要水的地方。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以上方法的可行性,并向学生说明有的方法现在还不可行,但将来可能变成现实。通过这种逆向思维,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为固定的模式所束缚,成为一位初具创新思维的人才。 地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育。没有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要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是不可能的。如学生根本就不懂得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要想让学生通过看图就得出其地形特征是很难的。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逐步性。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情况,由易而难,逐步深入,使部分学生能想得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提的问题远离学生所学,学生的创新活动就毫无边际,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地理教学中许多异想天开的想法如能得以实现,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如:‘人为控制季风的强弱’,则整个季风区就没有水灾和旱灾,年年风调雨顺了。‘低成本淡化海水’则全世界的淡水问题就解决了。 四、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能对学生提出观点作合理的分析和评述,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否则教学活动将难以开展。 总之,地理教学中可开展创新教育的内容很多,方法应灵活运用。真正要发挥好其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对每位地理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创新教育论文:创新教育中的课堂评价策略 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小学 王 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生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于教学方法之中,也体现于教学评价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创新教育中的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新人格的发展。 一、评价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如教《五彩池》中“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紫、蓝等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这句话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法:要求学生根据句中“闪耀”一词评价课文插图。有的说:“插图画得好,已经画出了红、黄、绿等各种光彩。”有的说:“画得不好,因为图中没有光彩在闪耀的感觉。”也有的说:“画得不够好,因为五颜六色是画出来了,但闪耀的感觉没有。”经过评价,既深刻理解了“闪耀”一词的意思,也培养了敢于评价教材的勇敢品质。在学生评价的过程,教师则采取了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此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我要求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读得很有感情,但声音太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他又读了一遍,既响亮又富有感情,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评价的手段:注意有效的激励 教学中如何避免“廉价的表扬”,进而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去不断发现探究,也需要研究评价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教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笔者认为,有效的激励应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情感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意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如“确实有头脑”、“很有自己的见解”、“鲁迅是大文豪,你是小文豪”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2、注意内容翔实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无力。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可比性材料: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纵向可比)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情况(横向可比),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具体做法:(1)挖掘特定环境中的可比因素。如:“你的表现比船夫还厉害!?(《威尼斯小艇》(2)与同学对比。如:“你的想法最有独创性!”“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3)与教师对比。如:“你读得比老师还好!”(4)与自身对比。如:“我真的不认得这是你的字,进步太大了 !” 3、讲究语言机智 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上《林海》一课,当研究大兴安岭为什么美得不空洞时,有位模样英俊的男孩讲得头头是道,最后他说:“所以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教师马上接口道:“你也美得并不空洞呀,不光人帅,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小兴安岭?”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高兴地笑了。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特定的教学进程随机引发的,不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巧妙地把“空洞”一词的含义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使评价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 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如上《五彩池》,我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漫山遍野的水池”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这么响,我却只看到十几个池呢。”第二个读得有进步了,我就说:“哦,你让我看到几百个了。”第三个情感到位了,我评道:“呀,这下真看到了三千多个池啦!”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指出学生不足时,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4、重视归因心理 心理学研究中把行为原因归之于个人内在倾向等非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意向归因”,如学习成绩好则归因于自己努力、肯下功夫,成绩不好则归因于自己粗心大意、马虎懒散,于是吸取教训迎头赶上。与之相对的叫“情境归因”,即把个人行为原因归之于情境或环境因素的过程。有此倾向的学生往往怨天忧人,寻找种种外界的理由推诿责任,或在取得成绩时,也归因于“运气好”或“聪明”,一旦受挫马上又垂头丧气。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心理。首先,不要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如“你真聪明”、“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等等,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便觉得自己很笨,而丧失自信。其次,应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如“你肯动脑筋”、“你读书真仔细”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 胜困难,这有利于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三、评价的内容:思维与人格并举 “创新意识已不单是一种智能特征,还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人文氛围,一种宽松环境。”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如何让学生的心情放松,这是第一要点。只有让平时上课中的军事管理式教学完全解冻,才能营造宽松的氛围。创新教育中的课堂评价内容,首先要注意谨慎地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听后友好地评价:“好,这是你自己的见解!”“说得很有道理!” 其次,要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对于小学生来说,发现、怀疑、猜测、想象、独特的见解等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如:有个学生提出“心肠”一词不懂,另一个学生:“老师,我可不可以说句话让他懂这个词?”我喜出望外:“太好了!你试试。”他说:“老奶奶总是做好事,心肠很好!”谁知提问的学生遗憾地摇头。我说:“别泄气,再想想!”另一个学生受到启发马上说:“老奶奶收养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心肠真好!”提问的学生高兴地说:“懂了!”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能敏锐地捕捉创新的火花,正确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再次,注意创新人格的塑造。如果一个人虽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却无提出问题的胆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意志,那么创新也将胎死腹中。因此,教学评价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这是创新人格的主要因素,也是当今的独生子女比较欠缺的品质。有人说:“孩子总是朝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的。”事实确实如此,我们的学生最初不断地发现课文插图的失误,后来他们逐步地扩大视野,向作家、课文发起了挑战。每当他们提出类似的观点时,我总是说:“你很会观察!”“你能独立思考,很了不起!”“你真勇敢!”正是这点点滴滴的评价,如甘霖浇灌着创新之树健康成长。 当然,在进行比较集中、单纯的语言创造性活动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无评价的氛围,使学生的精神、思想彻底地解放,这往往更有利于创造潜能的发挥。 创新教育论文:试探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湖北葛洲坝高级中学 李小小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课堂教学惯用“课堂讲解+课外练习”的老套路。课堂上,教师按预设的教学程序,将教材的知识点条分缕析,力求讲深讲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这种教育思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发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直接导致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如何使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过程转化为教学成果?如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积极参与,确定目标,自我调整,自由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进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过分注重“教”,忽略了“学”,而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在更多时候,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接受与否。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应只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要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美国的著名心理教育学家布鲁纳说:“教学生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所以,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像挖掘宝藏一样,将藏在每个学生心底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好的心灵挖掘出来,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如学习新课时,教师可对课文作简单介绍,设置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探索。以SB3A,L5 Captain Cook为例,教师可先介绍:Captain Cook is a great and skilled navigator. He is preparing for his first great expedition to the Pacific. Now he is talking to a seaman about their preparations. If you are Captain Cook, what do you think are necessary to prepare for the expedition? 问题一问出,学生马上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老师可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的右边。比如:food, fresh water, beer, medicine, compass, weapon, clothes, etc . 老师再提出:Now let’s read the dialogue and see what Captain Cook wants the seaman to prepare. Why?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完全文,找出答案。这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一下黑板上的答案,并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加以鼓励,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这时老师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Why don’t they take fresh vegetables or fruits? How does Captain Cook deal with the problem? 学生既要联系实际,又要回想课文内容。通过思考,他们会了解海员生活的艰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习不再是一种精神负担,学生的求知欲会越来越强烈,同时他们的知识面也会越来越广。 二、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为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应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一)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情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避免使用讽刺挖苦等不良语言形式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具有依附性,也就是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追随和效仿的对象了。“亲其师”而“重其道”。学生从教师方面所得到的赞许、认可和关爱中获得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又将促使他产生自我提高的渴求和欲望;这样的学生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学习行为符合师长的标准和期望,从而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多鼓励,多支持。教师还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既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注意呵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引导他们去质疑,去探索未知领域。作为学生,他们会从自己的创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发展创造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对学生约束过多,事事要求整齐划一,必然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严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四)对学生要有耐心和宽容心。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也许因受到心理、知识、语言、思维、情绪方面的障碍,很难准确回答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谅解和宽容,并适时启发引导,理顺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的机会。即使学生做得不好,只要有可取之处,有进步,应先予以肯定和表扬,再指出需改进之处,避免学生产生受挫感。这既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又可使学生因自己终于回答出问题而感到心满意足,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形成。 三、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教无趣,则必不乐学。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的向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会使他们感到从学习过程本身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从而达到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多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教师可以较为灵活地采用游戏、猜谜、唱歌、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利用简笔画、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采用“分组式”、“结对子”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创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提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创新有路可循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在于:首先,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检验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通过回答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已掌握所学内容。其次,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展开联想,积极思维。再次,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应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做到有的放矢;应具有明确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充分把握问题的广度、深度、坡度、难度。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振奋感情、提高兴致。因此,提问设计不仅要以某些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从文章巧妙的艺术构思中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积极的探索,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积极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尝到劳动和收获的喜悦。而学习的进步是进一步积极学习的有力的强化物。 如:学习SB1A,L38 At the Tailor’s Shop一课时,老师可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Why did the shop assistant show the customer the cheapest clothes? (2)、What made the manager and Tod change the attitude to the customer? 学生通过讨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 “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的本质。接着,让学生讨论:What do you think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ey and life are in China?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崇高的理想、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真挚的友谊、健康的体魄等都是金钱买不到的。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问题,把学生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敏捷、灵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真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丰富、准确。 五、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 素质教育要求“因人施教”,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将直接影响这场变革的成败。在新的条件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当演员、导演、观众和裁判等多重角色,来提出任务,监督指导,反馈纠正。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学中去;要不断丰富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要端正教育思想,把教授教材为主的教学目标变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变严格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的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重视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大纲为本,活化教材,把握重、难点,把复杂内容条理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困难句子浅显化,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加入到课堂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只要更新思想观念,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处理中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我们的学生必将是新时期的一代创新新人。 创新教育论文: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中央领导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一)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 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二)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一)相机而动,巧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如《秋天的思念》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既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二)实时而为,妙点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又如《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一)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 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二)注重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语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从写一两句话的感想到续说、续写课文;从根据课文绘画到表演课本剧;从提建议到写调查报告;从办壁报到做导游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培养创新,可以扼杀创新”,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的精辟论述。它警示我们必须把实施创新教育放到战略的高度,要坚决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新的行为。我将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继续在激活课堂教学,勇于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自觉从整体的教育目标出发,审视和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行为,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熠熠生辉。 创新教育论文: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 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美好未来之时,它又面临着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这种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它强调劳动者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认为创新发明、设计以及创造性理念、理论学说等以创造智慧为特征的因素,能够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当前,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已日益显露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主体便失却了竞争力和生命力。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总书记在六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它一些国家,以当今世界科学界的最同奖项诺贝尔将为例,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诺贝尔奖的设立到当今已经进行了96次评选,然而在这96次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公民却没有一人获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6位美籍华却在别国的土上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在创新培养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发展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获得诺贝尔奖,其真正意义在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如一直以“模仿”为主要牲的日本,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开始大力调整教育和科研政策及体制,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对科研创新投入的经费呈明显上升趋势。“加拿大的明天”对策研究会也曾提出呼呈,为确保在“新工业革命”中取得主动,必须改变教育制度,去培养“富有创新的一代人”。世界其它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十分重视创新,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 以上这些国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作出的提议与举措应对我国有所启迪。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如投入不足以及我国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等因素,使创新能力与国家需要以及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很大。因此,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还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在即将到业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可以说,创新性才能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通过创新才会使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更快地作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 创新教育的内容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这一司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进而实现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创新教育。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解放学习和创新激情。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当时许多领域的科学家都把寻找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攻坚的目标,我国着名的数 创新教育论文:创新教育的教学观 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但是,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统治着课堂,至今不少教师对“讲听法”丢不掉,总认为: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实际上这样的课堂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不得其要;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变得被动化,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中小学功课大多是工具课、技能课,不是一讲一听就能凑效的。教师要导之一法,学生要练之以功,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摒弃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讲听法,采用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当主角的学导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示、点拨、疏导、答疑、评点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完成以教育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尽可能地把教师的教授活动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把教师的教大幅度减下来,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传统教学注重了教师的讲解分析,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教师和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理性的分析代替了情感丰富的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才能越学越会学,对学习产生无穷的乐趣。变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可以逐步做到:开始多教少学,然后少教多学,最后达到不教自学。这也是一个自由教学到导学再到自学的一条路子。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讲的那样:”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教师教,随时准备少教,最后达到不教。“这好比牵着手走路,却随时准备放开手让其自己走。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学习办法,让其受益终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育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魏书生老师曾这样说:“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精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乏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你和所有杰出人物一样,都有着巨大的潜能,你还有着极大潜能没有开发,宦游很多聪明才智没有发挥,只要能够再开发出一点自己的巨大的潜能,让大脑中那些沉睡的细胞再苏醒过来些,你就会变得更聪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爱迪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相信能的人就会赢!”许多名人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相信能的人,就会信心百倍,坚定不移,排除万难,去实现目标,取得胜利。相信不能的人就会灰心丧气,裹足不前,不去努力,等待他的永远是失败。许多学习困难的同学,不是不能,是不为也。无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要给他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信自我,欣赏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开发自身的潜能,就一定能成为有用人才。 创新教育论文: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 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创新教育论文:全员参与创新教育课题的研究 国家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强调“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一步突出了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在自主招生等环节使用,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创新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已经开展创新教育的学校也开始把创新教育从“创新班”向更大的范围推广,甚至出现了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那么,未来高中的创新教育如何调整?本文围绕课题研究这一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例,探讨高中生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后学校创新教育应该作出的调整。 一、课题研究在高中创新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高中创新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并举的局面。很多学校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比较常见的课程体系中一般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基础课程,即各种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学科课程;二是拓展课程,即各类立足于提高深度和广度的选修课;三是体验课程,包括课题研究、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在这一课程体系中,课题研究作为典型的创新活动,在高中创新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题研究情境的真实性 相较于社会,学校的教育环境是经过过滤筛选、条件控制后模拟和创设出来的时空,所以,学校的教材资源、课堂教学模式等具有更好的组织性、针对性和更高的效率,但是也因此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因素。课题研究针对的是真实的社会问题,将真实的问题作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建构的载体,而不是以现成的书本知识或者教师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并通过讲授的方式将其变成学习者的知识。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体验,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人生追求,借助研究实施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意识、探究能力、论文写作与学术交流能力等。在真实的探究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必须经历更多的自主发现、自主分析、问题解决、交流合作等学习过程,才能够达到知识自主建构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体验性 学习者对于研究问题的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决定了他们学习的成效。创新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理论讲授、榜样激励、演示观摩等方式进行,但是这样的方式要么是“他人的创新”,要么是“他人的体验”,是一种间接经验,与学生之间有距离,学生只能旁观。而课题研究需要学生经历真实社会问题探究和解决的全过程。在课题研究中,学生亲历选题、文献查阅、实验与调查、数据采集、合作与分享、困惑与突破、课题报告写作等各个环节,体验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这种亲身经历获得的创新体验,是一种直接经验,其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三)课题研究方向的个性化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创新是一项个性化的探究创造活动。这意味着要“发现与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创新人才所必需的个性化知识、能力、情感框架。[1]个性化知识架构能促进学生基于一定领域的悟性与智慧生成,提升学生基于感兴趣领域学习的可持续性。通过统一的学科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是重要的,但对于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来说,只有在学生志向与兴趣聚焦的领域才能取得更大成效。相较于其他课程形式,课题研究往往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或是由少数学生合作完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因而,它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方面作用更大,同时与学生未来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关联度也最高。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高激励性 创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激励是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持久动力。课题研究往往由学生个人或者人数较少的团队来推进实施,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拥有最大限度自由的同时也担负着重大责任。课题研究中,学生自我负责,在取得成功时就更容易体会到强烈的成功喜悦。同时,课题研究中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遭遇的困难也更难克服。所以,一旦取得一定成果,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要远远超过学科学习。 二、学生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高中创新教育实施已经多年,但是大多学校针对的是资优生,采取类似于“创新班”的形式推进,全员参与的创新教育并不多见。即便有,在创新教育的实施方式、课程建设、资源、课时等方面,资优生与其他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2]这种创新教育的推进需要经历从少到多、从重点到普遍的过程,这可能是我国创新教育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之一,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传统认知。基于此,笔者对学生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创新主体的普遍性 教育专家林崇德认为,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3]在这一定义中,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的范围很广,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新决策等。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创造性的成果,并非只有科学家提出的新理论才可以称之为创造性产品。创造性产品是多样化的,所有行业和领域都可能有创造性成果。创造性人才是不拘一格的,创造性产品也是不拘一格的。如果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这一宏观水平上讲,产品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必须具有社会意义。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个体发展水平上衡量创造性。如果一个人能以他从未使用过的方式和策略解决某个新问题,那么这对于他个人而言就具有创造性的意义。由此,理解创造性或创新就具有了社会和个体的两个标准。[4]社会的标准是判断创造性或创新程度的高端标准,甚至是终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产生创 文秘站: (二)创新活动的连续性 创造性人 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伴随个体生涯的全过程。根据林崇德的研究,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有五个阶段:自我探索期、集中训练期、才华显露与领域定向期、创造期和创造后期。[5]早期促进经验、研究指引和支持、关键发展阶段指引是这五个阶段的三种主要影响因素。早期促进经验包括父母和中小学教师的作用、成长环境氛围、青少年时期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具有挑战性的经历和多样性经历,这些对“自我探索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表面上似乎在探索外部世界,其实是一个探索自己内心世界、自我发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不一定与日后从事学术创造性工作有直接联系,但却为后来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准备,是个体创新素质形成的决定性阶段。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并非主要针对研究生,在学生的整个学涯乃至生涯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创新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只有开展全员参与的创新教育,才能使创新教育得以贯穿,为个体终身的创新活动奠定基础。当高中创新教育由面向资优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之后,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即会由少部分学生创新素养的明显提升和多数学生创新素养的基本停滞转变到所有学生的创新素养都获得显着而有差异的提升。高中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之间创新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创新班”的创新教育平台依然会被保留,学生在创新上的不同需求仍然会得到尊重和满足。在此基础上,高中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各方面进行调整。 三、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后学校创新教育的调整 (一)课程体系的调整 如前所述,课题研究与其他课程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课题研究实施效果取决于其他课程的支撑。所以,要想促使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整个创新教育课程体系都需要做一定的调整。一是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学科必修课程。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活跃的思维活动是创新的重要前提。而纯粹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很难保证其质量。所以,学校需要将课题研究纳入课程体系,从总课时中安排适当课时来推进课题研究的实施。为了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在增加课题研究课时的同时要适当缩减基础课程的课时。同时,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更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留问号,让学生带着课堂上的问题到课下做课题。二是拓展课程。丰富教育方案是国际上普遍的创新教育策略。立足于提高深度与广度的拓展类学科课程在种类上要更为丰富,为学生个性化的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提升;同时要更加强调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基础课程体现的是国家的统一意志,有统一的目标要求,是为了在特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很难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展类学科课程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担负起探究性学习的任务。拓展类学科课程要把立足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辨和探究上,放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上,而非学科内容的传授。三是体验课程。体验课程是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主要平台之一,学生的各种创想都可以在体验课程中进行尝试。学生社团、志愿者活动、实践活动等各种体验类课程要做到去形式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体验类课程中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平台和必要的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创建学生社团,自主开展志愿者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教师指导课题研究的调整 一是校内学术导师团队建设。高中的课题指导应该以校内教师为主。全员参与课题研究之后,就需要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中来。高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业导师、成长导师,也要成为学生的学术导师。目前,学校大多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接受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同时有过教育教学研究的经历。所以,从教师的能力上来说,他们基本可以对学生进行课题指导。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参与热情和指导方法。首先,教师本人要具有创新意识,至少具有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的意识,主动为学生创新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其次,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把学科教学与课题指导结合起来,用学科教学引导课题指导,用课题指导深化学科教学。二是课题指导方式调整。学生全员参与课题研究之后,教师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可以开展统一的创新素养培训。在学生选题之前,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各个学科领域前沿问题的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分享个人科研经历与体验,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当学生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后,教师可以根据课题研究的流程来设计相应培训课程,有计划地对全体学生或者选题方向相近的部分学生开展关于开题、研究方法、课题报告写作等方面的统一指导,从而提高效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性化的课题指导。 (三)资源的充实和平台的搭建 第一,充实课题研究资源。学生全员参与课题研究之后,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学校除了扩大校内学术导师团队、加强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建设之外,还需要从家长、高校、社会等方面获取更多的资源与支持,从而保证资源增量不减质。第二,培育学习型组织。学生的学习型组织主要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构成。当全员参与课题研究之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他们之间的帮助与启发也更为便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组建相应的学生学术团队,用组织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群体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学校也要充分发挥“创新班”资优生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开展课题研究。 (四)时间安排与周期调整 在时间安排方面,虽然笔者强调基础课程应该通过压缩课时为课题研究腾出一定时间,但是压缩空间有限,学生的课余时间尤其是周末与寒暑假成为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时间。要想在这些时段更好地推进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关键是实现任务推进的组织化,由学校组织学生在这些时段开展创新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在这些时段更好地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参观考察、到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里做实验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多种拓展培训,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科研体验。在周期调整方面,当全员参与课题研究之后,受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影响,课题研究的周期要更具灵活性。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课题研究以一年为周期,高中阶段一般有两次完整的课题研究经历。当全员参与课题研究之后,除了资优生之外,其余学生可以在高一立足于经验积累,在高二立足于创新成果。 创新教育论文:大学创新教育的研究 创新教育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教育作为创新的对象,指对教育做出创新的行动;二是创新教育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指以培养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活动,本文所论述的创新教育指后者。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社会创新,而大学肩负着推进创新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劳动者的任务。近年来,学者们对我国大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可梳理为以下几方面: 一、相关概念内涵及特征的界定分析 马永红等认为创新可以有一个简单定义:将新元素引入社会而使之受益。王临珅提出创新是指人类为了一定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周光礼等指出创新是一种首创或重新组织旧要素而产生有价值的事物的社会实践过程;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受价值增长要求的驱动,通过知识综合,创造性地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王龙认为在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总称为创新思维。李景龙提出创造能力是创造主体在创造活动中积极表现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张兄武等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李万鹰指出创新教育是全方位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既重结果也重过程的创新特征的教育。学者们对相关概念的分析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就创新教育而言,学者们的共识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其基本内容。 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近年来,许多学者分析了我国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方面建议:张兄武等深刻地指出个性自由发展对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人才是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人,不是习惯常规性思维的模式化和工具化的人;除了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平台,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王临珅提出我国大学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缺少专门的行政部门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还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建立管理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机构,对学生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抛弃权威思想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批评精神,加强产学研结合等建议。王龙认为目前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应通过在研究型教学中鼓励想象、启迪猜想、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等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知识不唯课本,评价学生不唯分数。 杨丽等认为我国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如何建立支持创新的领导体制;如何设计帮助学生创新的课程;如何改变以讲授为单一形式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如何建立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科研体系;如何培养创新型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创新性品质和教师创新性成绩;能否持之以恒地长期开展创新教育。李景龙提出,教师应有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独立想象;学校还要将创新教育的精神落实到包括教师考核、学生评价、奖惩措施制度上,从制度上鼓励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热情。还有学者从博弈论视角提出,大学实施创新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是一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问题,并创新地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如何破解大学创新教育实施的困境,提出需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如将对创新教育实施的考核与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开展创新教育的总体收益。叶容晖等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提出班主任可将创新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和专业学习中,通过学生团队自主选题和探究,实现专业创新任务的项目化,班主任可按照“目标—实际—方法—行动—反思”五步法指导学生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将这些项目作为平台进行创新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陈岗等探讨了创新教育中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出应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实践技能训练与创新思维启发并重的教学目标;注重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践教学,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开展学科竞赛,奖励学生创新成果。有少量研究关注了大学博物馆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具有开展创新教育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兴奋的求解过程并构建新的概念和思想,比课堂的激疑启发式教学更有效果,应加强博物馆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庄元也认为大学博物馆在创新教育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朱恒夫提出进行创新教育还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 三、对某一类学科、某一课程的创新教育进行个别研究 石红波等利用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工业大学部分工科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育与教学、专业与学科、教学与科研、个性与共性和教与学这八个方面对工科大 学生创新教育成效的影响程度,发现上述各模块对创新教育的影响都是正相关的,对个性与共性的关注对创新教育效果的影响最大,教与学次之。同时指出大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武汉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降低为理论教学提供辅助验证的比重,提高应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实验的比例;建立学生业余科学研究基金,给予创新学分推动学生进行业余研究。肖筱南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研究指出,应采取启发、讨论、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自己找出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思维;教师也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开拓自己的辩证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已有的对创新教育的探讨多为关注理工科教学,金立敏探讨了文科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提出应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探索性实验,完善实践环节管理,建立创新学分制度,实施工学结合模式,改革论文选题指导等。贺小华认为人本理念是建立大学英语创新教育人才观的根本保障,应保障学术自由,让教师享有教学事务的管理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在英语教育中也应注重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造就创新型人才,应注重培养创新型教师。闫慧霞认为对大学生进行语文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非常必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文理兼顾,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综合性创新人才,改革途径主要是改革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于平提出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应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在课堂教学中敢于质疑问难;多利用课堂软件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树立团队精神,便于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还应将最新的技术发展引入教学。还有学者提出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龙文莉认为在音乐专业学生培养中,积极鼓励民族学生参与文艺活动,有利于民族学生之间增进交流以及多元文化思维的交融,更加有利于实现创新创造。 四、结语 综合分析前述文献,学者提出的我国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总体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注重课堂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创新思维、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抛弃权威思想,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尊重个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缺乏进行创新教育的激励,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建议设立创新学分,对学生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应强化实验教学、产学研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使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学习;保障学术自由,培养创新型教师,给予教师教学事务管理权。我国对大学创新教育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今后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研究:第一,理论探讨分析较多,实践应用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多为对我国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辨和理论探讨,提出建议。尽管有一些较为深刻的研究,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研究的还较少,且多为某校某一方面教学改革的经验,系统性的探索较少。第二,对我国大学创新教育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研究不足。已有的研究指出了我国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对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缺乏深刻分析,如传统和观念的原因、社会体制的原因等。第三,对国外大学的创新教育研究借鉴不足。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育起步比我国早,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有其值得借鉴之处,他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当对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创新教育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借鉴其可取之处,而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创新教育论文: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这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但也不能忽视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创新人才。 一、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期。人的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为此我经常利用早读和班队活动课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名人传记、科幻小说等,还要求学生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和异想天开等节目,并告诫学生,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并不是像科学家和文学家那样一定要创造出新产品或新作品,只要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和解法,不落俗套的建议或思路,便是“创新”,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创新精神是创造品质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成果。创新精神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敢作敢为”。敢想,即敢想别人想不到的、别人不敢想的、别人想不清的;敢为,即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敢为别人所不能为,敢为前人所未为。有时学生的行为难免“出格”,我总是尽量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去这样想,大胆去这样做。记得有一次返校劳动,我班参加返校劳动的人比较少,但任务却很繁重,除了做教室、公地、厕所外,还要扫一块大操场以及清除操场周围的洒了除草剂的杂草。我安排了六个男生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要求他们把清理完的杂草堆成一堆焚烧。我很清楚这一组分到的任务最重,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我一再次强调虽然这组任务重,但一样要做好。最后问他们有没有问题,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劳动开始半小时后,其他组的同学都干得热火朝天,那六个男生已经在操场上打篮球了。我责问他们说:“别人都在劳动,你们却放下事情来玩儿,像话吗?”他们镇定地说“我们干完了,不信您可以去检查。”我去查看了他们的劳动场地,果然他们已完成了任务。原来他们把要求的最后一步焚烧杂草改为第一步,然后是清扫草灰和铲除未烧完的草,难怪他们干得又快又干净。我当即就表扬了他们爱动脑筋,有创新精神,同时又指出用火烧来除草的做法要慎用。这六个男生非常兴奋,他们说:“我们怕被老师说成是投机取巧,想不到还受到表扬。” 三、开辟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创新能力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形成的。为此,我有意识地开辟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记得我教的上一届学生,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所以一些同学经常忘记做值日工作,不爱惜劳动工具等,针对此现象,我组织全班讨论,决定开展“我为品行加分”的活动。活动规定:教室、公地以及相应的劳动工具的保管实行承包,由多少人完成就计多少分,均由抽签决定。各组都要与班委签定协议,没有达到要求或被值周扣分的,则要扣除相应组成员的品行分。另外,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要扣分,违反校纪校规及班规的要扣分,等等。活动特别强调了几个奖励品行分的条件:为班级提出建议,经过集体讨论后被评为“金点子”、“银点子”和“铜点子”的,则给予建议人相应奖励分数。高质高效、创造性完成班级工作的,给予品行加分,等等。这样,“我为品行加分”蔚然成风,经常听到学生给班集体提建议或看法,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学生获奖增多了。到了期末,几乎所有的同学的品行都在良以上。通过不断开辟创新环境,不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也增长了才干。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它集中体现为强烈的创新动机、执着的创新情感、顽强的创新意志、持久的创新毅力、勇敢的创新行为等良好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创新人格是形成和发挥能力的底蕴。魏书生说过:“要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首先是动机和胆略,在具备了崇高的动机和无畏的胆略之后,决定成败的重要条件就是意志了。”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只有平常的智慧和能力,可是他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在遭遇重大的困难时,在工作极其繁重时,却有超乎平常人的耐心和毅力。我班有一女生,特别酷爱弹电子琴,还弹得特别的棒。但有一天,她不小心,左手被门压伤了,弹电子琴也中断了。手伤好后,无论怎样弹,都达不到前面的效果,她便想放弃。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从学校图书室借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有关的书,要求她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照。后来她终于想通了,继续练电子琴,现在已成了一个弹电子琴的能手,深受人们的喜爱。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是对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有效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和造就出创新人才。 创新教育论文:优化班队活动 渗透创新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富有创造、开拓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已成为教育的第一需要。 我们的学生将是祖国21世纪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未来的专家、学者要从他们当中养育;未来的厂长、经理须从他们当中推出;中国未来的辉煌要靠他们辛勤开创。 我们从事班主任工作,责任之重大。依照上述情况,我行之有效地利用班队这个纯真、洁净、向上的组织,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创新教育",针对学生们的年龄特征,把"创新教育"渗于班队活动之中。 一、提供信息,诱发创新需要。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的潮流在不时地冲击着社会的方 面面,悄悄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工作、生活、思维的方式。这场社会革命浪潮也无情地冲进了我们平静的校园。我们教学的网络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在网络世界的大冲浪,必将使学生们思维更强、懂得更多。 因此,每当开学出我就针对学校及大队部的工作计划,结合班情制订班队活动目标。利用开学初采用"讲故事、参观访问、播发媒体"等手段,向学生提供人类亟待需要哪些方面科学发明的信息,个人发展更好的信息,以及有的青少年克服重重困难、攻克科学难关取得成就的信息等等。使学生由感动到羡慕再萌生需要--别人可为,己亦可为,进而形成合理前提下的"为别人所不为"的愿望。 二、自导自演,开拓创新空间。 班队活动是通过集体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留给学生创造思维的余地。如:原毕业班五(2)班开展的《天生我必有用》主题队会,我不包办代替,而是当好学生参谋和指导。活动前要求学生每人读一篇记叙在平凡岗位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劳动模范的文章,在小组会介绍;每人访问一位自己佩服的普通劳动者,在队会上介绍被访问者的事迹。写作文《假如生活中没有X X 行业》,再写出演讲稿《天生我材必有用》(副题自命)。在活动时参加全班比赛。学生们动手动脑、亲自实践,活动时,学生们尽/!/讲出《天生我材种庄稼》、《我愿变成一片果树园》、《普通一兵万岁》、《我愿迈入强者的行列》并列举有关近的如:我县十五大代表--雷招珠、养猪大户--陈金查;远的如:普通售货员--张秉贵、环卫工人--时传祥等等平凡人却名扬九州。队会结束同学们个个都明白:不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勤奋创新劳动,就能得到荣誉。 只有这样从设计、准备到组织活动、检查总结,都放手让学生参与,鼓励和支持学生去创新,学生们才有主动、才有创新。 三、传授实践,提高创新境界。 班队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多种能力。如:学习了"劳动课"《布置教室》一课,我拟定了一个《我为教室添光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事先老师就全班学生分成8组,提供一样多的材料,要求他们自己设计,负责布置分工的一块版面,让他们在议论、尝试中进行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发挥创造力。最后开展评比,不仅比哪一组的版面最美观,还要比哪一组用的材料最节约,分工最合理,花费的时间最科学。通过班队与学科结合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发挥更大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到新的境界。 四、名优之旅,增强创新意识。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家乡名优之旅"的中队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了解家乡的名优产品。如:遂昌银猴、太虚妙露、三仁竹笋、遂昌鸟笼、黄沙腰蕃薯干、石练菊米等,并让学生们到厂房、到基地,与工人农民同吃、同劳动。使学生了解到家乡人民创名优的艰辛,创名优没有科技不行,没有创新更不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树立"科教兴国"、"科技兴县"的紧迫感,不断增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班队活动做到经常化、系列化,每次活留给学生"发展"余地。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空间,还能促进班级学生聪明才智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七色阳光。 创新教育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的创新教育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当前数学课堂的改革重点就是要进行创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获得知识的强大内部推动力,是学习的强化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萌发创新欲望。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要主动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动手操作,养成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运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典型问题的开放性习题,或就地取材,将原有的习题稍作变化,改成开放题,穿插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设想,并从中感悟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而,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出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它将对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的心智还没完全成熟,所以和教师的关系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自由宽松的学 文秘站: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 创新教育论文:设计创新教育对大学生的魅力 设计创新教育是一项对大学生富有魅力的教学活动,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1 设计创新教育范例 2001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针对改革开放中我国大、中城市公共汽车站落伍的现状,成立了设计创新教育小组,决定设计一个适应时代进步的“新型公共汽车站”。设计创新小组不仅运用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还涉及到建筑空间、人体工程、环境艺术、环境心理及交通、消防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为此,同学们一头扎进书堆,对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广泛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将祖国南北方的汽车站作了科学的比较,抓特点,找不足,反复论证,在城市人口、客流、物流、车流等科学数据前提下,设计出“新型公共汽车站”的蓝图,并制作出缩小至500倍的模型。从设计的资料和模型看,这样的汽车站完全可以同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融为一体。原因在于它的创新之处:a.现代化车站设施,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客流、物流、车流秩序井然,畅通无阻;b.整个车站有观赏、游览、休闲价值,是现代城市中一个靓丽的景点。建筑主体造型为中间断开,用通道相连的二分之一球体,如图1所示。球体表面为透明材料构成。球体周围是具有现代造型艺术的、错落有致的附加建筑。建筑整体主次分明、协调,新颖、别致、壮观。主体四周分布有广场、道路、花坛、草坪、排列整齐的树木,布局精美的图案。“图案”中有凉亭、雕塑喷泉、休闲桌凳等;c.主体及辅助建筑内又是购物、娱乐、餐饮、住宿的“天堂”;d. 主体建筑内外分布有不同载体的、图文并茂的广告信息。来到这里,人们会很快消除旅途劳顿感。“新型公共汽车站”经专家评审,获陕西科技大学2002年颁发的设计创新教育一等奖。面对完成一项艰巨的设计创新任务与取得的成绩,同学们没有松一口气的意识,而是更增强了对设计创新教育活动的热情、兴趣和信心。 为什么学生会乐此不疲呢?原因在于它符合学生的根本“需要”及其“兴趣”。就像羽翼丰满的鸿鹄需要飞上蓝天一样。天空之所以对鸿鹄有魅力,是因为鸿鹄需要在蓝天上施展羽翼,实现远大的志向。当代大学生身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社会环境、未来的召唤都促使他们必须立大志,努力进取,不断创新。否则,就不能实现他们为社会奉献的理想,充分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是学生朴素的思想意识。设计创新教育活动使学生为社会奉献的思想得到尝试,使学生为之激动、兴奋。 2 设计创新教育的魅力 设计创新教育对大学生的魅力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a.扩展认识视野。学生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查阅资料,学习有关的新知识,反复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设计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的方案。整个过程中,学生无疑从理论、技能、跨越专业、社会实践等方面扩展了认识视野; b.开拓思维范围。设计创新教育解决的问题,具有新、难度大、涉及知识杂而多的特点。要解决这些存在于发展、运动状态中的社会问题,就必须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思维观点。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进入了辨证思维领域。学生的思维范围从广度、深度两个方面都充分得到了拓展,同时,掌握了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c.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中包含着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做贡献。通过社会调查等设计创新过程,学生亲身感受了有关方面的社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更增强了他们解决现实存在问题的信心; d.启动了大学生学以致用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创新教育必须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完成。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艰难的脑力劳动。学生将书本知识同实践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析思考、不遗余力地奇思妙想,促使脑海闪现设计创新“灵感”,创作作品。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当学生经历设计创新教育活动之后,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并使之成为他们从事设计事业的永恒的思维模式。正如设计“新型公共汽车站”的学生在论文中写的那样:“这是一笔我们享用不尽的财富。” 3 结 语 设计创新教育是一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它充分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其他潜在能力。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符合高校的教学目的,符合教师的教学心理。中外的学者都认为“需要”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个富有魅力的“老师”引导大学生走上了设计创新学习的成功之路。 创新教育论文:怎么加强研究型大学的创新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国内高校已形成研究型、工程研究型、教学型和普及型的新格局。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研究型大学应该代表国家职称论文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高级人才的重要来源,也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如何办好研究型大学是高教界的一个焦点问题。笔者认为,创新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宗旨,研究型大学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应掌握宽厚的知识,而且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着重探讨研究型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问题。 一、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目前,在国际上所公认的研究型大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够培养出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二是能够取得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三是拥有一批世界水平的教授学者;四是教学与科研并重;五是学科门类齐全;六是学生素质高,研究生比例高;七是办学具有国际性,招收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其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办学层次均占据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国际领先水平。因此,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应是: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够在本领域内创造性探索与开拓并且掌握本学科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创新教育的特征与目标 (一)创新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如下特征: 1.创新教育在注重继承的同时,更加强调对知识域的突破和理论上的创新; 2.创新教育是一种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教育就是在此基础上的素质教育的深化; 3.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意识为前提,着重研究解决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问题。 (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该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愈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创新活动。 3.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体现“扎实”、“广博”、“前沿”、“综合”。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开拓新领域的能力。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过程,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激发创新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 三、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体系是研究型大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保障体系。构建该体系应从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和学科发展前沿角度出发,系统规范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物质环境等。 1.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全面掌握本学科专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个性化发展,使之成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科或专业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模式,灵活培养。 2.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是创新教育体系的关键。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受到开拓性的教育,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支持下,受教育者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客观世界提出挑战与创造。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必须正确地认识创新教育的内涵,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学时与课外活动、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贯穿以创新能力训练与培养为主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系统地全面职称论文进行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训练,积极有效地创造必要的学习与训练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建立平台式与模块式课程结构,所谓平台式结构是指在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设置时,以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理论为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及门类,而模块式结构是指在平台式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学科发展前沿性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系列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性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活跃创新思维。第四,量化素质教育内容,建立课外学习计划,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科研活动,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充分发挥课程平台与课程模块的作用,重新组合各种相关学科知识、创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是学生建立工程意志、提高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对课程教学的实验内容,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验证性试验,增设设计性、综合性试验,将先进的 科研成果引人实验教学之中,并逐步贯穿科研的基本方法,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实验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研究型大学要改革毕业设计的内容,加大课程设计的力度,在毕业设计的环节上,要以科学研究为主,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科研题库,在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具体实施的科研方案等方面要体现专业特色与学科发展的前瞻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将科研工作引人教学计划之中,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可以训练学生的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同时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文献检索技术、现代数学方法等先进的理论与方法也体现在科研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探索性的思维习惯。
浅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浅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时间表的应用 【摘 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当今一些国际大都市往往已建成多条轨道交通线路服务于日常客运,这也就对其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本文简要论述了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时间表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全自动运行模式下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机电设备 1 将结构布置由CAD图导入PMCAD中 以往我们建立结构模型通常是首先输入建筑轴网,其次输入各结构构件,以达到建立起建筑的结构框架的目的。由于这些都需要设计人员手工输入,故既繁琐、又容易出错。以下介绍的方法能有效的帮助设计人员将结构布置由CAD图直接导入PMCAD中。 步骤1.将标准层的结构布置在CAD图中整理好。 (1)各轴线必须完整,且周边外围轴线与轴线交接处必须剪切完整,做到不露边。 (2)梁、柱、墙的截面及位置必须按实际设计输入,其中梁只要求保证宽度按实际。 (3)轴线、梁、柱、墙须分别归入各自的图层内,做到不弄混、不重复。 步骤2.在PMCAD中识别给图素及构件,并转化为结构模型。 (1)打开PKPM软件,并点击PMCAD中的第六项“AutoCad平面图向建筑模型转化”。进入界面后,选择“打开Dwg”选项。之后,通过此选项打开之前已在准备好的结构布置CAD图。 (2)在打开结构布置图后,点击软件界面右手边的“选择”栏中的“轴网”选项,然后在平面图中点取任意一根轴线。屏幕上的所有轴网都会变成深色,表示所有的轴线已选取,最后按鼠标右键确认。梁、柱、墙也采取同样的方法处理。 (3)在完成了识别各图素及构件后,点击软件界面右手边工具栏中的“转换成建筑模型数据”选项。至此,结构布置由CAD图向PMCAD结构模型的转化已初步完成。由此建立起的初步结构模型的准确率要视步骤1完成的质量而定,最高的准确率能达到八成。 步骤3.调整结构模型。 (1)由于模型是通过CAD直接转换过来的,故其必定存在着各种偏差。其中,首先要做的是把节点、轴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以免对之后的模型计算产生影响。 (2)梁、柱、墙须根据实际的结构布置作出修整。尤其是梁,因之前转换时,软件只能识别其宽度,故梁高要重新在模型中修改。而墙则因软件是根据节点来定义墙的范围,故墙的修改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结构布置由CAD图导入PMCAD也就完成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一个结构标准层的框架也就基本搭建完成了。而其中的关键是步骤1,它对之后各步骤的工作量大小产生较大的影响。 2 PMCAD中的各种快捷键 在结构设计人员中普遍感受比较深的是PKPM软件的模型输入须要用鼠标一项项输入,略显繁琐。而不像CAD绘图那样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的快捷键配合使用,来得方便。以下介绍的方法,应该能解决设计人员这方面的烦恼。 2.1定义PMCAD快捷键。 在正常情况下,PMCAD的“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快捷键编辑文件“work.ali”会存放在以下目录X:\PKPM\PM(其中X为PKPM软件的安装盘)。设计人员通过“记事本”便可打开此文件,并对其进行编辑。打开“work.ali” 文件后,会显示以下内容: ''PO '' ''Point '' ''点'' ''L '' ''Line '' ''两点直线 '' ''PL '' ''Parallel '' ''平行直线 '' …… (以上面三行命令为例子,省略其余命令) 每条快捷键定义占一行,包括三项内容:快捷键名称、命令全名、说明文字,而每项由单引号括起来。以第一条命令为例子,PO即为快捷键名称,而Point则是这条命令的全名,最后一项“点”是对这条命令的中文解释。第一二项必须是9个字符宽(半角), 空白处用空格填满, 大小写无关;第三项说明文字可长可短 (但不能折行).所有命令别名定义完后以三个EndOfFile作为结束行。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条命令可以有多个快捷键名称,且在模型中输入命令的全名及快捷键名称具有相同效力。 2.2快捷键命名的规则。 由于此项快捷键针对的是结构模型的输入,故各快捷键命名如按以下规则命名则能有效提高设计人员的输入效率。以梁为例子,与梁有关的快捷键命令可采用以下方式定义。 ''bl '' ''BLine '' ''绘直线梁 '' ''ba '' ''BArc '' ''绘圆弧梁 '' ''bc '' ''BeamChek '' ''主梁查改 '' ''bd '' ''BeamDisp '' ''主梁显示 '' 对于第一条命令,其全写为“BLine”,不难看出程序的设计还是非常人性化的。只要认得“绘直线梁”是英文单词“B(eam)Line”,那设计人员就很容易地记住其快捷键“bl”。类似地,认得“绘圆弧梁”是“BeamArc”,也就能记住快捷键“ba”了,对于第三四条命令更是如此。 由此可见,通过自定义快捷键和归纳好命名快捷键的方法,从而实现提高建模速度是简单可行的。 在软件中的“楼层定义”菜单有“层编辑”一栏,它包括“删标准层”、 “插标准层”、 “层间编辑”、“ 层间复制”……。其中“层间编辑”的功能极其强大,该菜单可将同一命令在多个或全部标准层上同时进行,省去来回切换到不同标准层再去执行同一命令的麻烦。例如,需要在第3~16标准层上的同一个地方增加一条柱,则可以先在“层间编辑”上定义编辑3~16层。则只需在3层处布置柱,而增加该柱的操作则自动在3~16层做出。这样不但操作简捷了,还可避免由于操作造成的误差。类似的操作,还可应用到其他构件的布置及删除等方面。 由于高层建筑的标准层较多,且各层平面的结构布置变化不大,逐层逐层地修改起来会显得繁重。故“层间编辑”的应用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建模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 4 结束语 由于建筑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是结构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故如何准确、快速地完成模型的建立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作者在长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而归纳出的几条方法,希望能切实帮助广大设计人员提高PKPM结构模型输入的效率。 浅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浅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致使现代城市化速度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人口飞速增加。居民出行频繁导致客运需求急剧增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有效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而且还有助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建成后的轨道交通能安全、高效的运营,就必须建立可靠的、易扩充的、独立的通信网,传输和处理轨道交通运营所需的各种信息。本文就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理想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的人口密集及经济增长较快的几个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等地的轨道交通发展很快。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在我国已兴起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潮。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离不开大量信息的交互,专用的通信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则是提高运输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城市轨道无线通信系统是一个专用性很强、可靠性要求高、接口复杂的多动能调度系统,一般包括正线无线列调、维修、公安、环境控制等系统以及车辆段无线系统。 一、当下使用的无线系统 当下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存在的信号和通信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随后产生的新兴无线通信的应用都各自成系统、相对独立,基本都使用各自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而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TETRA(数字集群)、GSM、CDMA、3G、WLAN、Wi-Fi、WiMAX、DVB-T等。前3种制式均是使用广泛且十分成熟的无线技术,但均存在传输速率低、且接入公网存在安全、干扰等问题,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使用需要。DVB-T数字视频广播是为了数字电视信号在地面传播而开发的,具有容量大、接入方便等特点,其技术使用于下行高速数据的传输,可以工作在多个频点,减少无线频段干扰。场强覆盖可以采用小功率、大密度的方式,因此符合轨道交通的无线通信需求,但由于其上行速率较低,对车载CCTV不适用。 本文就3G、WLAN、Wi-Fi、WiMax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论述。 1.1 3G技术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有3种制式:TD-SCDMA、WCDMA和CDMA2000。国家工业和信息部已于2009年1月7日正式向3家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发放了3G运营牌照。3G能够处理图像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形式,提供了网页浏览、会议电话、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多媒体业务是3G数据业务的重点,其传输速率要求为高速移动时能够达到144 kb/s,慢速移动时为384 kb/s,静止状态为2 Mb/s,其上行速率达到几十kb/s,但仍然不能满足车载CCTV、PIDS系统所需速率,同时3G属于公网应用范畴,因此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1.2 WLAN无线局域网 基于WLAN(无线局域网络)的多媒体信息传输,基于802.11协议族。IEEE802.11a规定的频点为5 GHz,适合于室内及移动环境,传输速度为1~2 Mb/s。IEEE 802.11b工作于2.4 GHz频点,IEEE 802.11e及IEEE 802.11g是下一代无线LAN标准,被称为无线LAN标准方式IEEE 802.11的扩展标准,是在现有的802.11b及802.11a的MAC层追加了QoS功能及安全功能的标准。 当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都是使用WLAN的标准和技术,如果想进一步接入更多的子系统,比如VoIP电话、CCTV等,WLAN的容量和性能就会受到限制。 1.3 Wi-Fi 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技术。典型的CBTC是基于802.11b无线网络规范,该技术使用的是2.4 GHz附近的频段,最高带宽为11 Mb/s,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为5.5,2和1 Mb/s,带宽的自动调整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与已有的各种802.11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直接序列扩频)设备兼容。其主要特性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305 m,在封闭性区域,通讯距离为76~122 m,方便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整合,组网成本更低。 2007年9月,深圳地铁采用思科统一无线解决方案,为地铁1号线列车的安全防护系统项目搭建无线宽带传输网络,使得列车无论在站台位置还是高速运行中,都可以在地面与列车之间实现清晰的数字视频流实时播放、控制中心对车厢内的情况观察、列车火灾报警信息实时上传等功能。它是国内首个成功部署Wi-Fi技术同时实现视频上下行传输的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项目,为利用Wi-Fi技术进行实时视频信息传输开创了先河。乘客可以在车厢内看到高品质、不间断的数字电视节目,并能够接收地铁公司天气情况、重要新闻、紧急疏散提示等消息。深圳地铁运营中心控制室人员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运行中每列车每节车厢内上传的实时视频图像及火灾报警等多种安防信息,同时列车司机也可以随时调用前方站台的图像,为安全行车提供更好的保障。 1.4 WiMAX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微波存取全球互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WiMAX采用多载波调制技术,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并且具有频谱资源利用率高,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等特点。 Wi-Fi是目前无线接入的主流标准,全面兼容现有Wi-Fi的WiMAX,对比于Wi-Fi的802.11X标准,WiMAX就是802.16x。与前者相比,WiMAX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宽的频段选择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无线网络的一个主流标准。 二、TRainCom 系统 TRainCom 系统是专为地铁无线通信应用而设计的。虽然在建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均是使用本地无线局域网(WLAN)的标准和技术,而且典型的CBTC是基于众所周知的802.11b标准。但人们有意或无意中忽略了WLAN的技术并不适用于高速移动状况下的无线通信。研究表明,WLAN带宽和切换时间都会在高速移动的状况下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针对整合系统的解决思路,德国的得力风根公司是一家军用通讯技术科技公司,研制了TRainCom (德国得力风根无线电通讯系统),它把信号和通信系统集成于一套系统之中,并且拥有进一步融入更多子系统功能的、成熟的无线通信产品。下面就其系统特点加以论述。 (1)16 Mb/s全双工无线电链路―频分双工。TRainCom 使用全双工数据传输模式保证列车上传与下传互相分开,上下行数据能同时传输而且不会互相干扰:同一时刻在每个方向都是16 Mb/s,在半双工模式下能达到32 Mb/s。协议开销占10%,是802.11g 40%的协议消耗的四分之一。 (2)完全基于IP―可以集成其他的子系统。所有基于IP的协议,可以直接与VoIP、IP摄像头、WLAN接入点连接。对于只提供串行接口的子系统,如RS232、RS422,这些串行数据流将被转换成IP数据包进行传输。如有需要,其他的接口类型也能够接入。 (3)全移动性―带宽独立于列车的运行速度。TRainCom 无线电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列车的行驶速度无关,得力风根公司在上海磁悬浮列车(500 km/h)上服务的系统实际应用以及在地铁的实际测试已得到证明。WLAN技术在列车高速移动时数据传输速率会急剧衰弱,TRainCom 所使用的无线通信协议是该公司专门为高速移动的列车系统开发的,采用防止多普勒频移和扩散的特殊调制模式和多径接收机制,当无线电信号衰弱时,数据传输速率能始终保持全双工16 Mb/s。 (4)QoS―完全实现可配置的功能。普通的基于IP的网络都是尽力交付,所有数据共享网络容量,没有数据包的优先权。对车载互联网,PIDS之类典型的数据应用通常不会产生问题,但对于语音通话和视频等需要实时传输,对时延敏感的应用会产生QoS的问题。当网络容量有限的时候,更会产生竞争带宽引起的时延和数据丢失的现象,因此服务质量保证显得更为重要。 TRainCom 的QoS机制不但保证高优先级和实时业务的性能,在网络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每种数据业务的最小带宽。鉴于列车控制的重要性,最高优先级始终为CBTC保留,视频和语音业务一般设为中优先级,乘客信息和车载互联网为低优先级。 (5)高可靠性。由于所有的基站工作在同一个频率,几乎没有切换时间。使用一个无线电信道能达到99.9%的可靠性,使用双信道可靠性更高,2个Rx链路时即使单个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服务供应中断,4个Rx链路时更能容许同时发生两处故障。同时在中心控制单元CRCU中使用冗余服务器,当一个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另一个服务器继续工作,以此保证运营的稳定性。 (6)安全性强。TRainCom 基于Linux硬盘加密和防火墙,中心控制单元CRCU文件系统可以得到Linux专用dm加密的保护。在车辆上,专用的网关计算机作为记录状态的数据包筛选防火墙。可以提供包括星形电话PBX和web服务器功能的外部服务。另外,CRCU可以作为轨旁网络的记录状态的数据包筛选防火墙。另外,通过将唯一的标识号分配给所有组件,预防从无线电组件对无线电系统未经授权的访问或错误访问。只有分控制单元DRCU列出的这些组件才有权访问无线电系统以及互相通信。 (7)抗干扰性好。TRainCom 工作在5.8G频段,不会产生如2.4G的严重频带拥挤现象,也不会干扰轨旁GSM,WLAN系统。对于同频干扰,每个收发器均能够通过度量RSSI来监视其接收的信号质量,进而检测干扰。使用RSSI可知道列车系统位置操作员检测并定位射频干涉。 三、结束语 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担负着提高地铁运营效率、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使命。因此, 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应该确保高通信质量和全线场强覆盖。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趋势,列车无线通信系统将会向着高带宽、多功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若有足够的带宽,整合通信和信号系统,并且智能化地分配其所占的带宽,该产品将会完全改变当下地铁市场信号和通信的格局。当下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和通信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地铁项目所需的投资就会很大,并且日后的维护费用也会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将通信和信号整合到一套系统之中。 浅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探讨 摘要: 本文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3种制式, 分析模拟轨道电路系统、数字轨道电路系统以及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制式的优缺点, 提出适合国情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分析了国产化成为将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控制; 信号 1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信号系统是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能力的关键技术装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信号系统中,地面与车载设备的安全信息传输方式,大致经历了模拟轨道电路、数字轨道电路和无线通信3个阶段。 1.1基于模拟轨道电路的ATC系统 轨道电路是将区间线路划分为若干固定的区段,进行列车占用检查和向车载ATC设备传送信息的载体。列车定位是以固定的轨道电路区段为单位,采用模拟轨道电路方式由地面向车载设备传送 图1模拟轨道电路列车运行速度控制示意图 10~20种信息,列车采用阶梯式速度控制,称之为固定闭塞。如图1所示。模拟轨道电路在我国应用的代表产品有:从英国西屋引进的FS-2500无绝缘轨道电路(北京地铁1号线、13号线) ;从美国GRS公司引进的无绝缘数字调幅轨道电路(上海地铁1号线) ;大连轻轨采用国产WG-21 A轨道电路。从系统整体角度来看, 基于模拟轨道电路的ATC系统中各子系统处于分立状态, 技术水平明显落后, 维修工作量大, 制约了列车运行速度和密度的进一步提高, 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2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ATC系统 数字轨道电路采用数字编码方式, 地面向车载设备传送数十位数字编码信息, 列车可实现一次模式曲线式安全防护, 缩短了列车运行间隔, 提高了舒适度。数字轨道电路列车速度控制曲线如图2 采用数字轨道电路的ATC系统, 列车可实现一次模式曲线式安全防护, 因此称之为准移动闭 塞。数字轨道电路在我国应用的代表产品有美国USSI公司的AF-904无绝缘数字轨道电路(上海地铁2号线、津滨轻轨等) ;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FTGS无绝缘数字轨道电路(广州地铁1、2号线, 南京地铁1号线等) 。数字轨道电路的ATC系统采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 延续了轨道电路故障2安全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开通运用较多, 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数字轨道电路存在以下缺点。 1. 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轨道电路中ATC信息电流一般在几十毫安至几百毫安, 而列 车牵引回流最大可达4000 A。 2. 受轨道电路特性限制, 只能实现地面向列车的单项信息传输, 信息量也只能到数十比特, 限制了ATC系统的性能。 3. 与牵引供电专业的设备安装相互影响。信号设备和牵引供电设备都需要安装在轨道上, 2个专业设备的安装必须相互协调, 否则会相互影响对方系统的性能。 4. 无法进行列车精确定位。只能按轨道电路区段对列车进行定位, 一般区段长度为30~300 m, 对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有一定的限制。 1.3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BTC) CBTC的特点是前、后列车都采用移动定位方式, 通过安全数据传输, 将前行列车的位置信息安全地传递给后续列车, 可实现一次模式曲线式安全防护, 并且其防护点能够随前车的移动而实时更新, 有利于进一步缩小行车间隔, 提高运输效率,称之为移动闭塞。CBTC系统列速度控制如图3所示。 图 3CBTC列车运行速度控制示意图 无线通信的传输方式很多, 但是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有4种方式。 1. 无线AP传输方式: 采用沿着轨道方向的无线定向天线, 传输距离可以达到200 ~400 m 。优点是安装简单, 施工方便, 成本低。缺点是无线场强分布不均匀。 2. 漏缆传输方式: 沿着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 周期性或非周期性配置开槽口, 电信号在该电缆中传输的同时, 能把电磁能量的一部分, 按要求从特殊开槽口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到周围的外部空间,既具有传输线的性质, 又具有无线电发射天线的性质。优点是场强覆盖均匀、适应性强、电磁污染小等。缺点是成本较高。 3. 波导管传输方式: 波导管是一种双向数据传输的无线信号传输媒介, 具有传输频带宽、传输损耗小、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缺点是工艺复杂, 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 4. 感应环线方式: 通过轨道铺设交叉感应环线, 实现无线通信。 在我国已经开通使用的武汉轻轨和广州地铁3号线是采用加拿大阿尔卡特公司的Sel Trac MB 系统, 用感应环线实现车2地信息双向传输; 北京地铁10号线和奥运支线、广州地铁4号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rainguardMT, 用点式AP实现无线信息传输; 北京地铁2号线改造、机场线采用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URBAL ISTM, 用波导管和点式AP实现无线信息传输。现在正在建设的项目(广州地铁5号线、广佛线, 上海地铁6、7、8、9号线,北京地铁4号线, 沈阳地铁1、2号线, 成都地铁1号线等) , 都选择了基于点式AP 无线通信的CBTC系统, 它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选型的主流制式。CBTC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 不与牵引供电争轨道, 有利于牵引供电专业合理布置设备; 不需要在轨道上安装设备, 易形成疏散通道。采用CBTC技术, 具有多方面优势(提高效率、易于延伸线建设和改造升级) , 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信号产品和资源, 易于实现国产化。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联锁设备和ATS子系统已经成功在现场开通使用。但目前CBTC系统的应用在国际上还处于初期阶段, 国外厂商都在结合工程实践不断完善, 开通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并不多, 开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技术瓶颈, 需要在今后的研制和工程实施中加以解决。 1) CBTC系统的列车定位和移动授权依赖无线信息传输, 如果某列车或地面某点发生无线通信中断或故障, 就会失去对列车的定位, 将对运营造成较大的影响, 且故障处理将比原来的轨道电路系统复杂。世界上已进行了近30年的CBTC系统研制, 最大的技术瓶颈就是一旦发生通信故障时, 如何保障行车安全和减小对运营的影响面问题。为此绝大多数采用CBTC系统的工程都配置了后备信号系统, 以解决上述问题。 2) 除采用环线通信外, 目前CBTC系统采用的IEEE802.11系列的WLAN标准是一个开放的无线频段, 该频段不限制其他用户使用, 用户较多时容易造成相互干扰, 特别是在高架开放区段, 抗外部干扰问题尤为重要。 3) 列车从地面的一个AP切换到另一个AP时信息传输会有中断, 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包现象, 如何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也待研究。 2城市轨道交通线信号系统选型 2.1新建线路信号系统制式选择 根据上述城轨交通信号系统发展情况和各种制式的应用情况,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新线建设,信号系统制式选择原则如下: ①不宜再采用基于模拟轨道电路的ATC系统; ②仍然可采用基于数字编码轨道电路的ATC系统; ③推荐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 。 2.2旧线改造信号系统模式 我国早期建设的运营线路(旧线) 一般采用轨道电路方式的ATC系统, 因此在信号系统改造时, 推荐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方案。改造期间, 无线通信的CBTC系统与既有的轨道电路互不影响, 减少了改造的技术难度和工程管理难度。 3国产化城轨交通信号系统进展情况 国内开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3种制式都有,基本上都采用CBTC基于无线的列车控制系统。主要开发进展情况如下。 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充分利用专业齐全的优势, 通过多年的研发, 完成了包括CBTC系统的所有子系统(ATS、联锁、ATP、ATO、DCS、应答器等) , 并进行了室内系统调试、现场试验和调试。铁科院的ATS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是国内成熟技术, 具有城市轨道交通业绩, 已经具备工程实施的条件。铁科院的CBTC系统对无线故障情况下的后备转换,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能够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对正常运营的干扰, 达到了先进的水平。在安全性方面, 与研发同步进行第三方安全认证工作, 已签署安全认证合同并开展安全认证工作。 2. 2004年,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和利时公司申请北京市科委“基于通信 的城轨CBTC系统研究”科研项目, 在北京地铁试车线进行了ATP、ATO 试验, 并在大连设立了10 km试验段, 包括地面线路和地下线路, 进行了2列列车的追踪试验。亦庄线计划2010 年底开通点式ATP, 2011年底CBTC全系统全功能开通。 3.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也正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CBTC的研发, 它们利用自身研发的通过SIL4级的安全控制平台, 进行室内点式ATP的研发。目前运营的CBTC系统都是国外设备, 从实际运营的情况看, 存在着维护费用高的问题, 因此发展国产化的CBTC设备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浅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制式分析 摘要:对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供电系统的供电模式和供电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 供电模式 供电方式 1863年伦敦的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以来,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座城市已经或正在建设地铁和城市轻轨。在目前的城市轨道系统中,供电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1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作用是变压、整流、传输或馈送电流。目前的供电模式有集中供电模式和分散供电模式。 1.1集中供电模式 即设置专门的主变电所,城轨电力系统所有电能均通过主变电所获取。其优点有: (1)受电点少,要求公用电网提供的备用容量低: (2)隧道外电缆敷设量少,通道易解决,隧道内敷设量多,有利于电缆的施工和维护: (3)受外部电网影响小,有利于形成轨道交通电网,可靠性、安全性高; (4)供电资源共享,可提高供电可靠性; (5)与公用电网相互影响小,可监测和处理谐波源; (6)在运行过程中便于集中管理,电网损耗相对较低。 经济性方面,集中供电模式下,对交叉和邻近线路供电,节约投资土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公用电网的电力资源,但需要建立主变电所和电力通道,投资相对较高。 1.2分散供电方式 即不设置专门的主变电所,根据城市电网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不同地点获取电能。该方式不便于集中管理和实施综合控制技术(如行车调度、电力调度、环境控制等一体化管理)。其优点是可以降低城轨交通系统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充分利用国家的电力资源。随着国家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分散供电方式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不论何种供电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变电所主要有:主变电所,即高压变电所、牵引压价混合变电所、配电所,即降压变电所。 设置主变电所时,每一座主变电所由110kV电网的两条独立线路供电,每路电源各带一台三相三绕组110kV/35kV主变压器。 不设置主变电所时,一般是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由沿线城市电力网引进一路10kV电源。 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是分散供电模式,上海和广东采用的是集中供电模式。2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式 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1和《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0411~005)中规定,牵引供电标准电压为直流750V(DC500~900V)供电制和直流1500V(DCl000~1800V)供电制两种,这也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铁路联盟(UIC)的规定。受流方式为架空接触网方式和第三轨方式。一般来说,直流750V多用于接触轨方式,北京地铁系统多用该种方式,随着钢铝复合导电轨技术在接触轨上的应用,接触轨也开始采用直流1500V电压等级,如深圳三号线;直流1500V常应用于架空接触网,如广州轨道交通一、二号线,南京轨道交通一号线等。 2.1直流750V供电制的优点 (1)直流750架空接触网受风速影响小,而直流1500V架空接触网在8级风速影响下即应限速,在9级风时车辆应停止运行,受风速影响较大; (2)对车辆的变频变压控制(VVVF)逆变器功率元件的电压等级而言,选用直流750V相较直流1500V而言较低,使得元件成本低,采购和维护费用低; (3)因为采用钢作为接触轨材料,可以节省部分导体材料的费用。 2.2直流1500V供电制的优点 (1)牵引变电所的供电距离较直流750V制式增加一倍,可达3.5km,则变电所总数可以减少一半; (2)所需供电的电流减少一半,则供电线电量损失大幅减小; (3)所有的电气设备电流容量减小,车辆的轻量化设计符合现代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理念; (4)安装在车体内的高电压电气设备的体积较小,有利于设各布置,在采用大牵引功率时,尤为显著’ (5)采用架空接触网受流方式的列车车速相较直流750V接触轨高,如东京地铁这两项相比最高速度提高15.4%~27.4%,运行速度提高13.7%~22.2%,技术速度提高11%~32%; (6)增大系统的电压可以有效减少走行轨与道床间的杂散电流,减轻对地下金属构筑物的危害; (71易于组成地下、地面和高架等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工具的运行形式,因此直流1500V供电制式应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 3 结束语 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供电制式的比较和选择上,要分别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型、发展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供电系统必须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供电质量,这其中包含了人身安全、电气设备的安全和供电系统抗外界影响的能力。另外,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减少电力损失,增强环保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最后,比较各种供电制式,全面协调所需建设运行要求,找到可持续推广的途径。
会计人才培养篇1 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国家提出“一路一带”国家宏大的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实施行列。企业经济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化、电子发票、电子银行已成未来会计信息的主体,会计信息确认、核算、管理、安全在企业已然成为重要的命题,对传统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会计信息化时代已然具备条件。 1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调研 首先,国家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①在网络环境下工作;②完全脱离手工账;③与企业系统相整合;④向管理电算化、决策电算化发展;⑤向财税一体、电子发票、电子银行发展。当前电算化在核算层次上达到了目标,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各环节使用计算机管理,各种数据在管理系统中流动,作为核算的核心模块(账务模块)的作用更加突出在财务管理和决策高层次的应用方面受着人才能力的制约。尤其是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及新的全国统一会计制度的发布,更是成为会计实务界和学术界的焦点。在现代化ERP系统运用的现在,单一的会计核算人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了。其次,人才需求预测情况。①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到来,电子商务、网络等高新科技把全世界联成一个“地球村”,企业经营活动依托于网络,会计信息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导致企业必须加快ERP建设进程,对会计人才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必须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必须提高工作效率,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未来的竞争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竞争;而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乃是信息人才的竞争。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强大动力,而会计信息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核心,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失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大力推进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所以,企业需要具备完整知识结构、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会计信息管理人才。③在国家信息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电子银行、电子发票、电子商务,无论在企业经营方式信息流、会计原始凭证的信息化均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的收集、数据安全管理,具备对会计信息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最后,通过调研形成如下结论:①“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经济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化、电子发票、电子银行已成未来会计信息的主体,会计信息确认、核算、管理、安全在企业已然成为重要的命题,对传统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冲激,会计信息化时代已然具备条件。②时代、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赋予新的内涵,派生了新兴的岗位群,如会计信息管理岗、会计信息维护岗、会计信息实施岗,企业需要大量的新兴的会计信息化人才。③管理软件的发展,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导致会计信息化知识结构要求复合,“会计+计算机+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人才”,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必须适应时代要求。④人才规格的变化,对于教师能力、实训条件、教学资料同步提出更高的要求。⑤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不再是同一概念,既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外延,应该有区分度。 2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探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以原来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为基础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会计信息管理人才,良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推动了会计信息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充分把握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发展方向,走在了众多院校的前面。从2006年与四川用友分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建设了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实验室,并聘请用友公司专家作为该院外聘教师任课。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四川合作伙伴的需要、合作的客户(财务软件的使用者)的需求,与该院进行了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在2019-2015年期间,学生就业单位从用友又扩展到管家婆、成都金税、航天金穗、世纪中税等财会及税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业务从财务业务一体化到财税一体化,为四川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为了培养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已有多家电算化行业、企业与该院达成了订单式的培养合作协议。 3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规格 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行政事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应用岗位,以及会计信息制造软件企业及其渠道管理、合作伙伴所需的会计信息系统销售、实施及维护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会计信息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应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财税一体化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维护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熟练地办理会计信息应用、管理业务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诚信好,实操强”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有如下职业能力:①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及税法实务的基础知识、业务要求与操作流程,熟悉会计信息的内涵和相互关系,能准确分析和解读会计信息,能够根据会计信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②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掌握会计凭证的审核与填制;掌握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会计账簿的建立;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和账簿的核对与结账;掌握小型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熟悉财产清查的方法和工作过程。③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技能。熟悉会计信息化内控制度;熟悉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方法;熟悉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信息化处理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流程;掌握系统初始化的过程及人员分工、权限设置功能;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查账的方法;掌握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掌握往来、供应链模块业务流程,并掌握业务模块与账务处理模块接口关系;掌握会计信息化期末业务处理;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掌握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④掌握ERP运维服务的工作职责及规范;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能够解决各种网络技术相关问题及故障排除;了解财务核算的规范流程及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熟练应用运维服务方法及技巧解决财务业务处理中的常见及典型问题;熟练进行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备份及常用故障的收集和处理;熟悉公司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掌握各分支机构的日常运作流程,掌握各业务处理模块。⑤熟练掌握ERP系统的营销、实施的基本技能;熟悉ERP系统营销的操作流程,熟悉客户服务礼仪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能快速识别客户和成功拜访客户,能够有效地与客户沟通和进行内部沟通,能够独立开拓和维护客户,有效化解客户的异议和拒绝。能独立开展小微企业ERP系统产品实施工作,能开展操作及业务培训工作、协助企业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⑥熟悉会计信息管理信息生成的原理;熟悉会计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规范;熟悉会计、会计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⑦熟悉信息安全相关法规,具备数据收集、管理、备份及数据恢复能力。课程体系的确定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参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职业能力课程是在对本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设计的体现本专业职业要求的课程。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和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课程。 4总结 “会计+计算机+管理”是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特色。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实践重于理论且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从学科内涵上看,该专业又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横跨会计学和计算机与管理学多个基本学科。它培养的是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联,既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账务处理,又能基本懂得会计软件的选择、维护、评析,以及会计软件的管理、实施维护的复合型人才,还能利用专业工具软件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诊断并生成诊断报告,为企业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李建军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会计人才培养篇2 0引言 “业财融合”是指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基于共同的价值目标做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以实现企业价值[1]。大数据时代,财务工作也将由单向的数据核算变为数据化、网络化管理分析,“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要求更为突出。作为财务人员的主要供给方,高校应与时俱进,适应需求。目前,财务人员大多擅长的是传统的核算业务,缺乏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流程管理、综合化管理的能力。如何培养出“业财融合”型人才的问题亟待解决。 1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培养模式仍多以会计核算为主 本文通过资料查询法了解并分析了湖南省内外共10所地方二本高校的财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发现在所调查的高校中有85%的高校其培养计划中都明确要求授课教师将“大数据”“业财融合”“互联网+金融”等概念融入日常财务教学中,但是同期我们通过对这10所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却表明有89%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想要融入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概念,但具体实践中对应的部分却不足,并且由于财务课程的特殊性,教师仍重点围绕财务三大报表的编制、会计科目的核算、税收法律和税务筹划等进行讲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64%的同学称可以体会到教师有尽力融入大数据下“业财融合”的思维,但实施起来直观性较弱。作为地方院校财务管理授课的一线教师,也深知这种情况实属无法避免,原因有二:第一,了解财务课程的专家都知道,财务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两个层次,一是具体财务层面的,即具体业务,二是管理层面的。在融入大数据之前,财务课程到底应该教什么就已经具有很大的争议。本科财务会计课程数量多、涵盖的内容广,涉及各项会计科目的计算核算、性质判断、各类日记账明细账的编制,账表编制又可以按时间分为日、月、季度和年度的账表,并且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应的也是企业的不同价值层面,企业的价值层面又是我们即将成为财务人员的所有财务专业学生的业务方向。所以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企业、高校和学生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二,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从报表中以小见大、看穿数据反映的现象的能力,甚至希望学生能够具备高端管理分析的能力以及为企业指出经营问题的能力[2]。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也知道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本科阶段的教学往往更偏向于通识教育,虽然有专业课之分,但是在专业培养中不会过多的将重点放在特别困难的知识点上。想成为财务总监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会计行业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成为可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优秀财务人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制度的健全,大数据时代的很多社会人才又重新返回高校深造或者更深入的钻研专业知识。总之,教学过程中存在短板是因为过于偏向内容复杂的财务基础知识,但是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不夯实基础也就无法具备深层次分析的能力。如此看来,财务专业“业财融合”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在教师教育端十分被动。 1.2业务与财务实务结合度不高 业务与财务没有很好地融合一直以来都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路上无法避免的问题,实现大数据下的“业财融合”更是如此。一方面,在财务人才培养过程中,“业财融合”的思想并没有根植于心。例如,通过问卷调查1000名湖南省内二本院校在校学生我们得出:大专院校更偏向和围绕具体业务进行人才实务化训练,而本科院校更加注重财务基础概念框架的学习。这就造成了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却不知如何将自身所学运用于实务。在调查所发放的1000份针对学生的问卷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四年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23%的学生认为财务专业知识较难且不知这些分散的课程具体对应工作中的何种问题,如会计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在笔者任教的5年内,学生和教师都很认真地完成了学习和教学,但是步入工作岗位后我们就会发现,教师教的好像“太多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就业后弄清楚了自己学的东西如何用,也知道了教师教的是更系统和全面的专业体系这个道理,但是新的问题是经常不知自己所做的报表和数据应该如何服务于公司业务与公司价值的提升,也就是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从小财务走向财务总监。这就导致财务只是一座孤岛,岛内的人笑岛外的人不懂行、岛外的人却也觉得岛内的人没有贡献价值。双方不愿改变的意识也是“业财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障碍。 1.3学生对大数据时代财务变化不敏感 大数据是一辆时代的顺风车,技术的革新使各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财务人员的工作多为简单且重复的数据处理,这使财务工作不仅繁杂枯燥而且需要大量重复劳动[3]。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繁杂重复的大量财务工作被RPA等财务机器人和数字编程技术替代,企业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信息处理成本等。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却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很多财务基础的岗位被替代,而高端的岗位却缺乏高端人才。通过分析湖南省内二本院校1000名在校学生的问卷发现,他们对于就业的严峻性不以为然,65%的学生认为毕业后总会有一份工作;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也不知道大数据会给自己未来的工作带来什么具体影响;86%的学生认为并没有掌握简化实务工作的大数据手段,业务与实务的接轨更是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尽管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了针对“业财融合”和大数据的专门课程[4],但是学生并不买账。课程教学与监管的难度、学生配合学习的难度使“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更添难度。 1.4“业财融合”对教学团队要求极高 “业财融合”人才培养团队需要教师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教师必须是财务通,具有非常丰富的财务知识;第二,教师必须规避只会纸上谈兵、与实务脱离多年的弊病,必须与时俱进且有实务经验,把“业财融合”真正交给学生;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熟练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财务处理和教学的能力,使用学习通、慕课等教学应用的能力是标配,使用与财务实务与时俱进的财务软件是必需的。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单一的学科知识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有限,因此需要多学科、多手段、多维度协同型教师人才。 2构建“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企业、学生自身作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紧密相关利益三方,其共同构成的利益链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强烈的反馈作用,结合以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2.1高校教育端 作为“业财融合”人才培养的前端,高校的作用是最直接的。首先,需要建立实务、业务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3个层面进行财务知识教学:①夯实基础财务知识,包括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直至会计报表的生成等。②财务接轨业务分析,有了财务数据之后,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让数据与业务分析结合起来,让数据说话。③高校教育应该区别于职高以及大专教育,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更全面的,这是从普通员工跨越到财务总监的重要步骤。运用大数据手段缩短前两步的距离,并且将结果运用于大数据,学会构建方便自己的财务机器人、计算机编程程序,用电脑代替人脑简化重复工作,而人脑用于决策管理等电脑无法自行处理的高级工作,教会学生用大数据“偷懒”。这样也可以使高校教学有层次可分,各阶段又有趣味可言。 2.2学生受众端 高校教育的上游做好之后,我们来到了“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接受教育的主体、服务企业的主体。高校教育得如何,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投放给湖南省内二本院校毕业生的10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受的教育内容是有价值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用到的部分不及所学分毫,书本中复杂的知识就不知道学来何用;82%的学生认为毕业后能用到的财务知识仅限于基础内容;78%的学生认为复杂的知识能够增强工作信心,因为高级的财务知识能匹配更高的职位,当我们发现书本上复杂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学生所处的岗位早已不是基础岗位,这也是财务的魅力所在。所以教师对学生教学的满意度是延迟的,在校学生因为社会实务经验不足以及学习热情不统一会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产生个体差异,把“学得好不好”跟“考得好不好”直接关联,也与教师教得好不好直接关联,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实际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学生端反馈的满意度其实是需要我们延伸至毕业之后才能够产生效应的。学生受众端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用。 2.3用人企业端 人才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大生产的需求,用人企业端的人才需求随社会进步不断发生变化,用人企业端作为“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后一端主要起到“做出反馈—产生需求”的作用。一方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一对一的直接对话,更加精准地提出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满足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协调财务职业团体与高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加强职业资格认证与高校课程内容之间的协调。致力于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财务人才。 3结语 总体来说,大数据时代“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高校端、企业端、学生端统一起来,实现三者相互作用,循环进步,形成了以学生为核心,“业财融合”为培养重点,大数据为辅助手段,企业端、高校端相互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湘南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向社会输送高水平实用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作者:晏达聪 单位: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人才培养篇3 在大数据时代全面来临背景下,企业数据收集、分析模式皆发生转变,对企业会计提出了更高需求,且国家《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将管理会计作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加快培养,致力于2020年培养出三万名善于管理、精于理财与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故探究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的重要研究举措。 一、大数据时代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培养机遇 大数据时代实现的数据高度共享化,为管理会计人才带来了丰富的案例,海量数据触手可得,管理会计培养所应用的材料更加充足,且在通讯交流更加智能化后,网购课程得到大幅度完善,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远程、网络授课技术支撑,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仅需要网络搜索便可获取最新的培训资源,并实现在线同教师远程沟通,总体分析,大数据时代,为管理会计培养提供诸多便利,且只要学生想学习,即可便捷获取学习资源。 (二)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培养挑战 作为大学生,除了需要运用大数据实现课余时间海量资源搜索,所学课程、教材、教育体系中也应充分融入大数据,才能确保自身知识体系符合社会企业需求,多数高校并未基于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构建有效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型,而市场在大数据时代全面到来背景下,已经对企业会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融合大数据技术与现有管理会计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亟需突破的瓶颈。[1]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创新 (一)“三位一体”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架构站在大学生视角,学生渴望自己成为社会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围绕“以用定课、以训代课、以赛促学”三个维度建立“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真正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角度出发制定培养实施架构: 1.以用定课。站在学生角度,学生渴望自身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依据管理会计人才对大数据应用能力的要求,应在大学低年级会计专业开设‘数据与逻辑’课程,课程下包含走进财务总监、会计信息与企业治理、大数据时代会计学等,让学生充分认识、接触到数据专业、统计学、企业财务等以分析数据为主的课程,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迎合大数据时代下社会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2.以训代教。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阶段,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首先,高校购买教学软件,如购置“同花顺”数据库、数据分析SPSS、STATA,及管理决策用“沙盘模拟试验”、“企业决策模拟实验”等软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实践训练,落实以训带教。其次,高校要为学生丰富教学资源,建设慕课实现资源网络化,积极借鉴、参考其他高校课程资源,通过教学人员整合、分析最终融合成本校课件、作业、案例分析资源,共享于学校在线课堂,让学生可以在浓厚教学氛围中实现知识共享、学习成果共享。再次是要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互动化同时运用决策模拟、沙盘模拟实验、训练,实现学、用相互融合的研讨式教学。 3.以赛促学。作为学生,过于枯燥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同时学生自己也需要了解自己学习的成果,此刻学校应落实“以赛促学”,以创新思维为导向开展学术训练,基于创业实践模拟训练,在高校内部举办“沙盘模拟经营赛”等大型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竞赛意识,在活跃学习气氛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竞赛结果充分了解自己学习成果。[2] (二)明确“三位一体”培养目标与方式 1.培养目标。“三位一体”的大数据背景管理会计培养模式下,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在大数据环境下,要明确管理会计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高度区别同核算会的教育模式与教育重点,高校课题组应将具备大数据的挖掘、整理、加工分析能力,作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2.培养方式。“三位一体”模式下,应以人才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环节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三合一教学主线,实现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培养模式,将学习任务和问题作为导向,运用预习提问、课中展示、作业测试、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训练多个维度开展学生的成绩考核。[3] 三、“三位一体”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若想实现上述三位一体模式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贯彻“以用定课、以训代课、以赛促学”,高校应基于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建设立体化的字片平台,并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多角度课程考核机制。 (一)建设立体化资源平台 首先,高校应深度开展会计专业学生调查,收集学生的需求、特点,以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相关知识为目标,课题组加强会计学相关资源、课程收集,并充分与大数据知识融合,建立新型管理会计网络资源平台,将每一门课程以主讲教材、参考资料、PPT、视频、案例、问题分析、经典试题、实训模拟进行归类,同主讲教材各章节一一对应,提前一周将课程教学大纲、视频、PPT等上传至平台,在课中阶段,结合学生的反馈,对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并将学生的作业、讨论结果以课程的进度为依据上传至平台。其次,当多名教师同时讲授一门课程期间,应充分发挥平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利用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综合处理结果,解决一些证、账、表内容下传统口述、板书难以清晰表达的问题,以图文并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且课件设计也要以引发学生兴趣为导向进行课题导入,缩短学生同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距离。再次,高校须将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技术融入到会计理论、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专业课程中,并运用资源平台挖掘学生自学动力与创新能力,在课程管理方面增加专业操作技术培养,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统计、计算机知识技能应用水平。 (二)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多角度课程考核机制 在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大数据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时,高校应建立多角度的课程考核方式,以学生的实际考核需求作为导向开展工作。为便于研讨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发组成考核小组,让组长为组员评分、教师为小组评分,对两项评分加权综合作为课堂展示、集体项目的考核成绩。课程考核方面,比例设置下考勤占10%,在线学习与作业占40%,课堂表现占30%,课程小结占20%,不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单独封闭考试,如此便可充分激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阶段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积极性。此外,在实施多角度课程考核阶段,须充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在符合教学管理规范要求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求学愿望,同时定期选举教师、学生代表,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进行评分、提出意见,校方不断修正,在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基础上,让学生成为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社会需求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4]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为我国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对于我国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应更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分析会计专业学生真正学习需求,并以学生需求为依据建立“三位一体”管理会计培养模式,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将学生打造为大数据背景下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让学生拥有更加光明的就业前景与更强的大数据时代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亭,程昔武.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8(06). [2]姜大柱.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5). [3]乌婷,乔引花.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建设探讨[J].会计之友,2017(19). [4]江小琴.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构建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4). 作者:翟子涵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中国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东西方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与融合,这些都给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带来了观念上的更新。将鲜明的中国元素,恰当地切入到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符合我国当下的审美流行趋势与技术发展潮流。然而,对于中国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多数情况下还停留在表面上的模仿与堆砌,而非情感和精神上的认同。鉴此,本文对中国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切入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设计实例解读,深入发掘与研究中国元素与工业产品紧密结合的形式,使附有中国元素的工业产品闪耀于世界设计舞台。 一、概念的界定 1.工业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最早由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在1919年提出,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产品设计理念始于德国的包豪斯运动。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InternationalCouncilofSocietiesofIndustrialDesign)曾5次公布或修订工业产品设计的定义。1959年公布的工业产品设计主要界定了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任务;1967年的定义支持者较少;1969年定义了从生产者和用户双方角度解决产品的外部特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980年的定义支持者较多;2002年的定义,没有明确定义出工业产品设计的具体工作或研究范围,专业性、体系性不够强。针对我国制造业现状,本文采用1980年ICSID在第十一次年会(巴黎)上的定义,即“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产品设计”。 2.中国元素中国元素的概念首次由上海梅高创意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峻在2004年的一次行业聚会中提出。目前,中国元素的盛行已是不争之实,但对于中国元素的内涵、概念的诠释,业界和学术界的理解不一。郭有献在《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中提到,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成阳在《中国元素论》中说明,中国元素的本质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应定位在中国文化环境外在有形和内在无形的物质载体上来理解。付璐在《论中国元素的设计与创新》中给出,中国元素是指被中华文化圈及世界文化认同的,其本质是特有地域的国家民族文明,积极正面的符号与精神形象。2007年,文化部在创办大型系列活动“人文中国”时提出,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视为中国元素。综上,虽然目前中国元素的定义还未统一,但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中国元素代表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现出中国的精神。因此,本文所理解的中国元素内涵是,被历代中国人认同,承载民族文化精神、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具象物质和意象元素。(1)具象物质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在这文化脉络中,具象物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常见的具象物质分类:民俗民艺,如剪纸、中国结、春节;吉祥图案,如祥云、太极、福字纹、卐字纹;文学艺术,如唐诗、京剧、书法、汉字、水墨画;动物植物,如熊猫、梅兰竹菊;器物器具,如青花瓷、矛、算盘;服饰饮食,如旗袍、筷子、饺子;表演体育,如二胡、琵琶、功夫;建筑景观,如天安门、牌坊、飞檐斗拱;发明创举,如司南、中药;传说故事,如梁祝、白蛇传;纹路纹饰,如夔纹、蝉纹、蟠螭纹;其他,如长江、恭喜发财。(2)意象元素中国的思想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灵魂,是意象元素的反映形式。思想文化影响最深刻的是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意识及其价值观体系。儒家提倡“尚中”思想,崇尚中庸、和谐之道,以和谐的观念进行产品设计,重视独有的节奏感与韵律感。道家追求“天人合一”思想,提倡人与自然和睦相处,是现代绿色设计、简约设计的根由,在设计中重视自然美。释即是佛,崇尚“心识”思想,强调美由心造、无心识就无所谓美丑,着力于对立两极之美、动静结合之美、空灵寂静之美。 二、对设计的认知过程 工业产品的竞争就是设计的竞争,人们对工业产品设计的认知,如图1,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设计不可能游离于工业产品的功能而存在。战国时期韩非曾说:“玉危无当,不如瓦器。”也就是说虽然是千金贵重的盛酒玉器,没有底,连水都不能放,其价值还不如普通的瓦器。说明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器物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设计的要求更加关注与产品的情感交流。优秀的工业产品设计应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将中国元素恰当地切入工业产品中,使设计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底蕴与内涵,满足人们情感交流的需求。 三、切入实例研究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彰显民族风格的中国元素数不胜数。对中国元素切入工业产品设计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因此不能不有所取舍,本文就所感兴趣的几个方面展开。 1.民俗民艺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与再创造剪纸是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艺术,在简洁明了的构图和造型中表达出追求祥和安康、喜庆欢乐、美满幸福的生活愿望。例如,微软推出的珍藏版鼠标3500,如图2a,汲取传统的剪纸元素,晶莹剔透的纯白底色,传统的纹理,颇具古典神韵。如图2b,设计者将剪纸的吉祥寓意与高科技的电脑结合起来,既彰显出科技的魅力又体现出中国元素的人文气息。在中国民间配饰中,有一种绳结源远流长,寓意深刻,被现代人称为中国结。绳结看不到开头和结尾,寓意永恒;四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寓;中间圆形路路相通,有处处顺畅之意。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图3a,中国结优盘具有精致的中国结造型,古老而时尚,蕴含着独特的东方神韵。如图3b,中国结灯用于道路、广场、酒店等地方的装饰与照明,凝聚中华文化气息,烘托节日气氛,为城市增添光彩。 2.吉祥图案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与再创造我国民间吉祥图案寄寓着人们追求幸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在艺术形态上呈现十分丰富的特征,中国吉祥图案着重寓意着吉祥的内涵,重视结构形式,不追求对自然形象的真实摹写,而是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抽象符号表现。如图4a,联想笔记本的“祥云”图案与“漆红色”色彩交相辉映,蕴含着吉祥的中国文化内涵。如图4b,LG冰箱面板上印有唐纹吉祥图案,为家居环境增添华丽与典雅,彰显出悠悠的古韵。太极图亦称“阴阳鱼太极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图形。太极图中的阴阳两面象征着事物矛盾体的两个对立面,它们彼此和谐相处、相互依存、浑圆一体,寓意宇宙万物遵循对立统一、生生不息的基本规律。依照太极图的构成形式,幻响神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i-mu太极音箱,如图5a,音箱由一黑一白两个音箱组成,突破了我们常规印象中的音箱外形设计思路,给人一种非常惊奇的感受。将太极图形立体化,并巧妙地融入沙发的设计中,如图5b,这款设计获得了有“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设计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妙地运用到时尚之中。 3.文学艺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与再创造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汉字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形式美感,都蕴藏在一笔一画之中。例如,陈幼坚先生将中国书法与太极拳融合在一起,设计出太极马克杯,如图6a,选择跟缺失笔画部分造型接近的太极拳经典姿势动作图案,配合到三个书法字体当中,使之组合成为字体的一部分。华晨汽车集团中华轿车的车标是由“中”字构成,如图6b,字体是小篆演变过来的一个中字,很好地反映了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设计渊源。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例如,华日BCD-268(图7a)、香雪海BCD-290HN(图7b)多开门冰箱的钢化玻璃面板,施以中国水墨画花纹装点,极具中国风,时尚大气,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四、中国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工业产品的设计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同时,世界各国家、民族的文化也在相互交融、相互抵消。随着人们民族意识的强化,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发扬和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并将其赋予到工业产品设计中[6]。中国元素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存在无限的拓展空间,但同时面临严峻挑战与考验。如果仅将中国元素视为标签,只为迎合人们的心理诉求,成为潮流发展的附庸,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必然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如果我们把它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一种参与主导世界的意识形态力量,借助中国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所表达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使工业产品设计理念得到发展和创新,那么,中国元素与中国工业产品必将作为品牌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作者:高芝 张斌 罗江陵 潘晓亮 单位:井冈山大学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服务换技能”的构想 一、现实教学对服务型实训模式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悄然走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从以前的黑板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从实物模型演示到数字化演示,教师的教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校与时俱进,通过设立工业产品设计的服务机制,可以完成以下三方面的需求: 1.提高学生工作技能的需要。职高的学生具有强大的创造创新潜力,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而职高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借助工业产品设计的服务模式,教师能完成专业的、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型,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有利于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缓解传统教师在新教学模式下的压力。 3.响应“服务为本位”的需要。本着“以服务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设计以服务为主体的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实训模式,让学生在校不但学习知识技能,同时加深对“服务”的理解;学校通过以服务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来拓展全新的实训途径,加快教学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以“服务”带动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知识、技能、经验的传递与提升。 二、“服务换技能”实训模式的内容和实施思路 “服务换技能”模式的重点在于服务,通过服务来达到知识的实战运用效果,服务模式作为牵引力,将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教师的经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渴望知识的学生手中;通过服务的成果,即设计经验积累和设计素材积累来实现从学生到教师、从服务到教学、从学校到企业的三重反馈效果。 1.服务的主体。该服务模式的主体应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以学生为主体。工业产品课程的全体学生作为设计的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机制,完成来自学生、老师、企业的各种设计需求。(2)以教师为辅助。教师在服务实训模式下主要起辅助作用,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老师帮助解决,并且将这些遇到的问题全部记录下来,以点带面,起到补充知识、提炼知识的引导作用。(3)以企业为支撑。聘请企业专家为学生、教师提供技术支持,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教师的教学能力。 2.服务对象。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对象大致分为三类:(1)学生。学生有着惊人的思维和想象力,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他们思维的脚步,这时,工业产品设计学生就作为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设计。(2)教师。以信息化能力较弱的中老年教师为主。他们通过交流看到了先进教学模式带来的高效与便捷,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3)企业。以自身设计改进能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为主。他们无法投入太多的资金在设计与改善上。通过与我们的合作,我们可以将他们部分的想法变成现实,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服务方式。本着“以服务为本位”的教育宗旨,结合本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研究搭建以服务为驱动,以专业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与相关企业专家为辅助的实训方式,通过服务对象表达需求生成服务任务单学生组队接单发现问题学习、询问(教师和企业专家)、解决问题完成服务任务总结任务经验这7个步骤来实现服务换技能的实训目的。 三、实践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的师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上课模式,对于这种服务性的实训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以前不曾碰到的问题,需要我们提前准备和应对。 1.服务订单不足的问题。在本实训模式开始的初期,学生、教师和企业3方在有需求的情况下,但不知道有我们这样的服务团队,不会主动来找我们。这就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前期做好宣传工作,储备一定量的服务订单,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2.服务订单的时效性问题。我们知道,有时候师生参加比赛,或者企业试制样品,对于我们的设计是有时间要求的。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他们的设计要求,需要我们合理安排课程,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合理利用晚自修、活动课和其他休息时间段,开放机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设计;学生分组完成不同的任务订单,达到最大的产出效能。 3.服务模式下如何确保知识的全面性和连贯性问题。我们接到的任务都是实际的问题,牵涉的内容难易程度不同,涵盖的知识点也各不相同。这种教学模式下,考验老师的是如何既能保证顺利完成订单,又能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取决于任课教师的合理筛选和分层次教学。中职工业设计服务模式建立后可面向全校师生服务。以我校为例,我们的团队已经帮助解决了几十名教师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困难,帮助其完成教学动画、模型等制作,效果反馈良好。部分学生和老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共同参与研发智能仿生鱼,第一代仿真鱼已完成设计与制作。这些成果充分肯定了以服务为导向的实训模式的价值,因此,本实训模式有着较高的推广意义。 作者:林将毅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研究 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创造了一些极具美感的物品,这些物品既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也通过设计让它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以工业产品为例,既是艺术,也是技术,是人类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很多人具有这样的设计天赋,在艺术和技术的双重要求下,逐渐探索出一条设计之路。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体系的构建,让学生接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从而将学生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其中,探索型教学在工业产品设计上效果突出,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1探索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中,探索型教学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成熟的教学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天分,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设计出更优质的工业产品。 传统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有一定成效的,而且在长时间的应用过程中,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其功劳不能抹灭,但是也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评价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由教师照本宣科,按照教学大纲,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交给学生,并给学生规定题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但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并没有独立思索的时间,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而探索型教学方式则不同,教师并不是急于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实践中的难点事先告诉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设计中规避这些问题,而是利用演示法、实践法等,让学生首先接触设计,引导学生注意难点和知识点,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独立思索、独立探索的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探索型的教学,让学生将设计的全过程印刻在头脑中,并且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探索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成长起来,并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业产品设计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探索型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虽然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扎实、更全面,但是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却是探索型教学方式更能够发挥效力。 2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探析 要想让学生迅速成长,需要在学习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并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因此,要充分掌握,并利用探索型教学方式,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探索型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最适宜的教育,为工业产品设计行业培养专业型人才。 2.1注意工业产品设计的生活性工业产品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艺术因素,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注重美观性和艺术性,但是,作为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工业产品,还是应该以生活性为主,要着重体现其使用价值。因此,在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应该尽量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从入门之初就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工业产品。一方面,产品设计要以提高实用性为基本准则,要求设计者注意生活性,并将生活性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要求每一件设计产品都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生活性的,在教育体系中要将“生活性”的要求摆在最前面。 2.2注意工业产品设计的美观性工业产品设计的美观性也需要注意,毕竟设计品不能只注重生活性和便捷性,如果不需要考虑美观,那么就不存在“设计”二字。由此,在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意识,并积极开设相关课程,如《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将这种美学意识应用到设计过程中,从而提高工业产品设计的美观性。在教学体系中,除了要培养审美能力,还要培养创造能力,因为固步自封是不会创造出美好的设计品的,要鼓励学生去创造,引流时尚潮流,创造出具有美观性的设计品。 2.3探索型教学体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型教学体系就要搭建一个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创造能力,为以后的工业产品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谨遵探索型教学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整体教学体系中,为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把关,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脱离教师的束缚,发挥想象,让学生在设计中尽情驰骋,才能收到良好的设计效果,设计出美好、实用的工业产品。 2.4探索型教学体系要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尤其是要侧重于实践部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专心于设计,虽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但是也不能让理论教学占用太多的时间。对于工业产品设计的工作来讲,实践机会对于学生的提升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3结束语 工业产品设计是一项设计性和艺术性并重的工作,要求设计者具有超强的设计意识、审美能力、生活体验等,从而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工业产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而又合理的教育,利用好探索型教学模式,控制好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比重,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使教学活动在科学、合理的氛围中进行。 作者:刘秭岑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参赛培训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一、选拔参赛选手 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参赛选手的选择毫无疑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选好、选对了参赛选手相当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参赛选手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本人认为除了最基本的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及一定的审美素养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能吃苦耐劳。培训的强度相对于一个中职生平时的课程学习来说是超强的,甚至可以说是超级强的,而培训的过程又是漫长且枯燥的,有时甚至是令人烦躁的,除了每天重复相同的操作外,还要牺牲许多课余时间,甚至是休息时间,去钻研软件及设计产品的工艺等,如果参赛选手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到最后的。因此,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最基本且必不可少的。 2.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律精神。和现在许多用人单位一样,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律精神也是选拔参赛选手的必备条件。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参赛选手比一般只有自觉学习能力的参赛选手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而自律精神则是参赛选手健康人格成熟、稳定的表现,只有自律性好的学生才能够按照制定的培训方案完成培训计划。因此,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和精神的参赛选手,在参赛过程中才能更容易在技能和知识上更好地稳定发挥。 3.想要获奖的欲望。欲望就是激情,欲望就是动力,如果参赛选手抱着得不得奖都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就不可能在日常的培训中时刻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比赛中,没有激情和动力的选手,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参赛选手获奖的欲望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4.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去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各市、县、校经过层层选拔、精心培训的优秀选手,可谓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进入最终赛场的都是高手对决,当赛场上遇到突发问题或是一时半会儿不能理解的问题时,较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及时调整心态避免心理紧张,使选手的能力得以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二、制定培训内容 工业产品设计CAD比赛项目跟别的项目也一样,制定培训内容是培训参赛选手最具体,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培训内容除了具有科学性、条理性外,更要注重时效性和模拟训练。因为从知道具体比赛通知到参赛,培训时间通常不会很长,为了使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达到预期效果并训练他们快速适应赛场,时效性和模拟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意味着比赛获胜的机率会变小;不能快速适应赛场、及时调整心态,意味着参赛选手有可能因为紧张而影响到水平的正常发挥。我校在制定培训内容时特别注重了时效性和模拟训练,特别是在培训后期,几乎天天“比赛”。除了根据比赛要求给出具体操作题目外,由于工业产品设计CAD比赛项目所涉及到的产品太多,为加深学生对产品实体的了解和美感、创意的培养,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安排学生去商场参观产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跟更多的产品有直接的接触,使他们在未来的比赛中对要求设计的产品多了一份“见过”缘,而且在紧张、枯燥的培训中得到了适当的放松。事实证明,比赛的作品往往是我们在实际制定的培训内容中没有培训过的,但我们的参赛选手都能较好地完成,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们虽然没练过,但我们见过”,问他们“紧张吗?”说“不紧张,跟平时培训差不多,习惯了”。 三、指导老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要角色 指导参赛的老师在培训过程中除了是指导、引导参赛选手的导师外,还要是善于发现参赛选手亮点和潜能的伯乐,更是参赛选手的心理辅导师。扮演好以上三个角色,成功的距离就更近了。 1.导师。在培训过程中,指导、引导参赛选手学习、训练,是指导老师最主要的职责。虽然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参赛选手各方面都已经很优秀,但由于培训的时间短,因此指导老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习、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教会参赛选手,参赛选手才能在后面的自我学习和训练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好的调整。只要指导老师的培训方向正确,那么参赛选手的方向也就不会错了。 2.伯乐。在培训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善于发现参赛选手的亮点和潜能,并对其加以指引,使其能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功力。例如,有些参赛选手在创意方面特别富有想象力而喜欢花大量时间在产品的创意设计上,但比赛的评分标准往往是创意部分所占分值并不太高,因此要求指导老师在平时的培训中要多注意观察参赛选手的训练情况,及时引导,让参赛选手在各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特有的能力,获得最理想的分值。 3.心理辅导师。在培训过程中,指导老师是跟参赛选手接触最密切的人,随着培训的不断深入,培训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加,而培训期间采用的往往又是全封闭式的培训方式,很多参赛选手在坚持到第二个星期时会出现烦躁、想家、想放弃参赛的种种不安情绪。此时,指导老师就要充当心理辅导师的角色,对参赛选手进行各种心理辅导,使参赛选手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比如跟选手们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偶尔做个小游戏奖励一些零食等。切忌过于死板,永远只会按照培训计划按部就班地去要求选手。 作者:黄秋燕单位:广西钦州商贸学校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造型设计的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一、产品设计初期效果图表现 手写板完成线稿后或者扫描纸张上的线稿图,在PS中打开调整色阶、色彩范围、阈值等命令,将背景调整为白色,线稿线清晰可见。根据产品色彩整体填加颜色,这其中可以建立选区填加,也可以建立图层蒙版,再用画笔显示或隐藏线稿中不需要的部分,可以同时配以不同软硬画笔和图层填充不透明度,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但是需要一定实践经验。这部分是做整体色彩和大的光影关系,需要一定美术基础,或者有一定效果图制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再次使用选区、羽化、加深工具、减淡工具、涂抹工具等进一步细化高光、明暗交界、暗部、反光等光影关系。遇有产品分型线情况,则可以建立选区,执行N个像素灰色描边,加深、减淡工具进一步表现光影关系,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绘制一条黑线,再绘制一条白线,即可表现分型线的空间关系和光影。需注意的是空间关系是通过线的明暗体现出来的,这也是产品分型线表达的基本思维和方法。人机界面,如按键,这种立体的小结构按键,一般是用形状工具或选区工具描边后建立基本形态,然后做径向或线性渐变,再进一步用加深、减淡工具细化结构特征,最后用斜面浮雕效果等图层样式进一步加强产品立体感。 二、产品设计深入阶段的造型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产品比例、材料、质感、产品色彩、产品结构是产品造型设计的主要关键设计要素,这些要素的表达,无疑是设计深入阶段的表达重点,表达比例更准确的方式是辅助工具(标尺、网格、参考线)的应用及相关参数设置。例如在做鼠标设计效果图时,先打开标尺,定义和文件一致的设计单位,打开网格及其设置,单位也调到一致,子网格调校为整数,可以借助辅助线找准中心、边界及出血位置,这样做好辅助设置后再打开吸附参考线、网格功能,可以开始精准绘图。工业设计的五大材料分别是金属、木材、陶瓷、玻璃、塑料。以金属为例,在表现的时候,常规方法就是添加杂色和动感模糊配合使用,具体数值要根据文件及材料粗糙程度而定,也需一定实践经验。同时,质感区别于材料,是人为赋予产品的表面肌理感觉,例如铝合金材料就可以有喷砂(哑光珍珠银面)、抛光(形成镜面)、拉丝(形成类似缎面效果)、电镀(覆盖一层其他金属)、喷涂(覆盖其他非金属涂层)等不同的肌理。每种不同肌理的表现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要靠平时经验积累,但基本方法是离不开各种滤镜的使用,包括内置和外挂滤镜,例如其中的拉丝肌理可以用杂色加动感模糊完成,喷砂可以白像素上填充杂色再光照通道再模糊。产品色彩可以通过拾色器赋给。最后还有结构设计方面,因为是三视图的效果图,涉及到结构问题可以参考产品造型设计初期效果图表现内容。 三、产品设计后期三维处理 以戒烟的公益广告为例,主界面是美女人像焚烧为警示效果。要大致遵循以下程序:程序1:新建文件,大小为2300*1600,72分辨率,颜色RGB,背景透明,如果需要打印,分辨率300。程序2:打开素材,现在需要做的是删除背景和复制麻豆,在通道面板,右击通道观察图片的最佳对比度,选择红色通道,右击通道并复制通道。每张图的通道对比度都不相同,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通道。选择通道副本,将人体轮廓与背景的反差调到最大。程序3:使用减淡工具,选择中间调,曝光度37%,擦亮的区域是头发和身体的上轮廓;使用钢笔工具沿麻豆下轮廓做一个路径,删除影子,重新做个影子。程序4:右击并选择选区,使用画笔工具,按D键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按X切换前景色和背景色,涂抹整个选区;执行:选择,取消选择,使用减淡工具擦亮其他区域。程序5:选择画笔工具,点击X键设置前景色,将美女整个区域都涂成黑色,执行图像-调整-反相,按CTRL+单击图层按钮做一个选区,复制选区;返回原图层并粘贴,使用自由变换改变麻豆的中心,双击图层,重命名为美女基础。程序6:按CTRL+单击图层载入选区,执行:选择——调整边缘,参数设置如下,调整后取消选区,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来修复皮肤的瑕疵,需要一个完美的肌肤;然后载入烟灰素材,执行:选择——颜色范围,点击背景中的红色,设置容差为95;这个选区并不完美,不过也能使用,按Q进入快速蒙版,选择画笔,硬度100%,涂抹余下的地区,调整画笔大小。程序7:按Q退出蒙版,复制选区,返回原文并粘贴,执行:图像——调整——去色,降低图像饱和度;打开沸凝土素材,使用仿制图章工具,设为柔角笔刷,按ALT+单击上方的区域,图层命名为烟灰,使其不可见,现在决定哪一块区域制作香烟燃烧,命名为草图,使用画笔画出燃烧的区域。程序8:锁定图层使其不可编辑,使用移动工具和CTRL+单击图层让其在最上面,CTRL+j拷贝图层,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程序9:为提升图层意境,选择黄色图层,执行:图层——新调整图层——渐变映射,选择默认渐变,设置成图层混合模式为颜色减淡。程序10:最后,关闭调色板和混凝土的可见性,选择渐变映射图层,选择全部图层,合并复制并粘贴,执行:滤镜,其他,高通,1.5像素,混合模式为叠加。 作者:吴晓慧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数字化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1工业产品数字化的状况 随着数字化在全球的发展,有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始把数字化引进工业产品设计中。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贝卡罗来那大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等诸多著名大学开设研究项目,转变工业设计理念。 2工业产品数字化的前景分析 2.1对传统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 传统的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中产生的工具需求的响应,其中包括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求,即产品能够很好地匹配使用者的身心。(1)对传统工业的冲击。传统的手绘效果图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设计的基本表现方式,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开发推广,数字化工业产品设计被广泛的应用,原来的工业模式有了跨越式的转变,但是有些企业不切实际的使用数字化,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影响经济效益。此外,许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丧失了基本徒手制作的能力,而沦为电脑的奴隶,设计的作品呆板而又机械,缺乏人文气息。(2)对传统工业的革新。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工业设计的革新是毋庸置疑的,不仅表现在产品的设计形式上,而是全方位思维模式的创新,无论是设计的意念、工业流程、展示与评估、产品形态,还是设计教育,数字化在工业上的应用革新都是巨大的。 2.2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 (1)新思维方式的转变。现阶段,在数字化领域中,出现两种设计思维:一是非物质的设计观,二是界面设计思维,两者共同促进虚拟化、网络化、界面化、服务化的产品设计形式,并包含人性化的特征。非物质设计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从产品设计向服务设计发展。界面设计就是能使产品的设计过程转变成动态的交流过程,使人机界面成为相互交流和作用的窗口。总的来说,我们用数字化的思维和数字化的技术去设计具有数字化技术和思维的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设计风景线。(2)基于VR技术下的互动模式方案。VR技术是可以创造虚拟世界,使人在自然环境中有高度逼真的视、听、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系统。现在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对于政府来说,这种技术已经应用到航天领域,它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巨大的,所以它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和广阔性。(3)工业产品面貌的改变。新时代下,工业产品应该具有以下品格:以人为本,尊重客户需求,以客观化、实用性为设计标准,批量生产。要有追求和精神意义,具备美学功能,设计应该容易被理解,并且注重细节。设计者遵循诚信原则,睿智创新。遵循生态原则,简单耐用无污染。具备这些设计原则的设计者才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善人们的心灵。 2.3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软件设计的刚性需求超越硬件设计;物质的、有形的向非物质的无形的转变;智能的设计和第六感应研究逐渐适应于数字化中,并把资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消除隔阂;设计真正实现民主。我们对数字化的揣摩并不是空穴来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是有可能的。 3结语 未来的产品的设计已经离不开数字化技术,将有推出更多的数字化产品设计理念,未来的产品形态也会体现出产品设计的新程序、新状况和数字化技术标准。所以,数字化的出现会革新世界,它非凡的魅力,强大的功能,将会造就一个信息世界、数字世界,将虚拟世界中无限力量转变成现实。 作者:刘艳萍胡静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文化原则的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今天,最成功的新公司所依赖的不是生产出新颖的实体产品,而是构思出新想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比如,谷歌起初是一个个性化广告的商业性搜索平台;Facebook是社交媒体平台,它让人们分享他们的个人经验和内容;此外还有轻博客平台Tumblr。他们了解到,通过正确地引入设计,同样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花费、流水线的费用,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打造品牌价值,将客户转变为忠实的追随者,并获得最大利润。即使是老牌虚拟公司,如微软,也面临着转变战略需求的挑战。年轻的企业如Salesforce.com,打破了企业软件的封闭、独享模式,通过互联网来销售智能应用程序;而甲骨文却被迫出资数十亿收购具备云能力的公司,因为他们缺乏内在创造力,无法在新兴市场中进行竞争。人类对任何产品的使用都不能脱离实际。因此,作为设计师,我们面临着多个设计层面:产品层面涉及的是设计元素,系统层面涉及的是整个结构。但是整体存在的前提是我们要将之视为一个整体,如何看待整体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分类并最终对其做出评价取决于我们对整个结构的看法。例如,苹果公司在设计上的成功是以设计的这三个层面为基础。 首先是产品层面。在设计苹果产品时,哈特穆特.艾斯林格和后来的乔纳森.艾夫结合了迪特.拉姆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博朗产品设计中使用的“功能性”抽象和高科技设计的展示。在系统层面,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奉行“终端到终端”的系统理念。苹果的iPod这个概念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整体系统的所有要素都是为音乐聆听者设计的。在开发iPod时,苹果公司对产品的这些功能进行了优化:音乐回放(iPod)、同其他产品的交互作用(Mac和PC)、购买音乐的流程(iTunes商店)以及音乐使用流程(iTunes)。iPod是一款标志性产品,一个重新定义整个行业客户体验的门户。它的成功表明这种互动不仅营造了一个全面的用户体验,而且从用户的角度而言还带来了较高的附加值。苹果公司的成功说明,工业产品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的到来,设计必须要对创新有一个广泛且系统化的了解,并不是技术的进步或生产出新的产品就是发展。苹果公司建立的是一种以设计为导向的文化,要求人们突破产品层面,对文化层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这自然意味着设计必须要关注人类的需求是什么,并要关注如何满足甚至改变这些需求,使其产品通向一系列持续体验的门户。可以通向价值非凡且不断发展的客户体验。世界上居住在人口高密度地区或特大城市的人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设计要进一步加深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了解,从绿色和社会的角度,在这一领域大力发挥设计的作用。产品服务系统常应用于城市,而产品也通常是在城市消费的。这样一来,以未来为导向的设计模式才能促进基础设施和基本体制的建立,该基础设施和基本体制将会创建一个更持续、更人性化的工业模式。以智能手机为例。目前智能手机的设计通常是在美国、日本或韩国,但制造过程是在中国完成的,在大部分情况下,智能手机的回收率十分低。如果产品在哪个地区上市和消费,就在本地进行构思和设计,这会是一种很好的生产模式。 未来的智能手机可以采取模块化的设计,这样各部件的价值就可以发挥到最大。产品的最后组装可以在本国的市场和文化环境下完成。这样,更多的消费者在本地消费时可以更深切地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利润和成本。社会责任以及环保等目标既重要又充满了巨大的挑战,这些目标将减少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如果我们创立的企业和生产模式既充满活力又有责任感,财源自然会滚滚而来;可持续性“绿色”产品会越来越受欢迎,这类产品的业绩也会超过传统产品。设计师同商界、政界、教育界以及行业界的所有领导一样,在为地球上的所有居民创造一个更充满活力、更光明的未来这一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设计、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及环保的生产—产品支持—回收的工业模式。而设计出优良的产品并不是解决方案的最后一步。把我们设计的产品外包给其他地方进行生产无法抹灭污染等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负面影响,这就如同我们不能用把垃圾扔到邻居院子里的方式来处理自家的垃圾。设计师有责任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目标和生产过程,以进一步推动科学和商业的人性化发展。我们在商业上做出的努力不但在经济上要获得好的利益,也要有益于家庭、友人、邻居、社区以及世界上的所有人。 设计必须要帮助塑造甚至启发我们对未来文化的憧憬。然而,大规模生产文化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这使设计很难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设计学科必须要进行变革的原因之一,众多迹象表明,设计要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推动文化变革的力量,这样才能为开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后工业时代以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做出一份贡献。同时,设计师也肩负着一种道德责任,他们有责任将人们的需求同科学、技术以及商业中存在的新机遇相结合。唯有如此,他们设计的产品才会具备文化价值,才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政治的进步,才能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步,建立一个更美好、更光明的未来,绿色和人性化的工业和商业模式的新理念将成为关键性因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能够开创这样一个未来,在未来世界人们将坚信环境保护和社会平衡同战略设计一样,都是商业行为,一样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这种可持续性创新战略设计可以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还可以增强消费者的情感归属感和社会归属感,促进环保性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设计师肩负着一种责任将人们的需求同科学、技术及商业中存在的新机遇相结合。唯有如此,他们设计的产品才会具备文化价值,才能促进政治的进步,才能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亓晓丹许开强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职业高中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1工业产品设计的细节设计 在工业产品设计过程的最后环节,细节是体现产品设计精致化的关键。若学生的工业产品设计只表现出大体造型,细节缺失让产品经不起推敲则是工业产品设计完整性缺乏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对细节处理环节的关注,以避免学生养成设计惰性。细节设计通常强调学生对产品操作指示性符号的处理,指示性符号是利用符号形式和所要表达意义之间存在的实质性、必然性关联或逻辑关系,并基于因果逻辑关系或时间、空间上相接近的认知,促使学生能了解其意义所在。 2当前职业高中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职业高中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这要求学生能够完成至少一个产品开发或设计任务。学生在产品设计中,主要包括市场调查、草图构思、设计表现,并最终制作成宣传版面等几个环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多问题。比如,在市场调查环节,学生对工业产品的使用环境、使用者、同类产品的造型、品牌及价格等各方面均进行了调查,但所有调查不够深入,仅浮于事物表面,缺乏必要的调查分析和思考过程,导致调查报告和工业产品设计的构思存在脱节问题,调查报告不能对设计构思予以实质性的指导,学生在工业产品设计完成之后再补做调查报告;在草图构思阶段,学生主要采用看图片资料、寻找灵感的方式开展设计,使产品设计缺乏理性思维的过程。这种全凭感觉、严重缺乏创意的设计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在设计表现阶段,多数学生太过专注于效果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重视了设计技能,而非良好设计思维的培养。 3职业高中高质量开展工业产品设计教学探析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职业高中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应以探索式教学为主线,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进行发现式的学习,具体措施如下: 3.1不断优化工业产品设计教学的内容优化工业产品设计教学内容,关键在于合理化选题。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地方经济特色,通过合理化选题,引导学生开展全面而系统的设计课题研究,把系统化设计思维和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由市场需求和竞争、产品开发,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工程技术、销售策略等角度开展工业产品设计。这样的设计课题与实践需求相呼应,更可能转为社会效益。 3.2切实丰富工业产品设计教学的方法首先,采用现场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教学内容节点要求为依据,让学生深入企业、市场进行全面的设计调查研究和参观学习,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设计感受与体验。同时,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借助相关设备实现设计想法,填补自身对工业产品加工工艺知识的认知。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性极强,在教学活动中,可借助当地地方经济特色优势,将教学活动导入到企业真实项目中,把刻板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中。通过真实、可触摸的现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合作完成教学活动,更能让学生切实了解到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激励自我掌握工业产品设计技能及先进的生产知识。再次,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不容忽视。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均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应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与心理情感特点,紧贴教学目标与要求,选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讨论主题,并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而产生更具价值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更广阔、更深层次领域的欲望。讨论法运用得当,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对讨论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与引导,能适时纠正错误、及时肯定和总结正确观点。 3.3不断完善工业产品设计的教学环节现代工业产品,具有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产品设计与制造周期相对较短的特点,往往几个月的时间新产品就会上市。而且,工业产品中塑胶件及冲压件较多,对整个产品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要求也十分严格。对现代企业来讲,只有借助于工业产品设计的力量,方能开创出具有战略性价值的产品,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各环节教学活动。如进一步完善设计调查环节,通过学生实际调查深入了解和分析产品,得出工业产品设计的要素框架结构图,并以此结构图为基础着手开展设计,才能实现设计目标。 4结语 职业高中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手绘、计算机表现等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沙玲朱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数字化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1工业产品数字化在国外的状况 随着数字化在全球的发展,有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始把数字化引进工业产品设计中。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贝卡罗来那大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等诸多著名大学开设研究项目,转变工业设计理念。 2工业产品数字化的前景分析 2.1对传统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传统的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中产生的工具需求的响应,其中包括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求,即产品能够很好地匹配使用者的身心。(1)对传统工业的冲击。传统的手绘效果图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设计的基本表现方式,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开发推广,数字化工业产品设计被广泛的应用,原来的工业模式有了跨越式的转变,但是有些企业不切实际的使用数字化,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影响经济效益。此外,许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丧失了基本徒手制作的能力,而沦为电脑的奴隶,设计的作品呆板而又机械,缺乏人文气息。(2)对传统工业的革新。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工业设计的革新是毋庸置疑的,不仅表现在产品的设计形式上,而是全方位思维模式的创新,无论是设计的意念、工业流程、展示与评估、产品形态,还是设计教育,数字化在工业上的应用革新都是巨大的。 2.2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1)新思维方式的转变。现阶段,在数字化领域中,出现两种设计思维:一是非物质的设计观,二是界面设计思维,两者共同促进虚拟化、网络化、界面化、服务化的产品设计形式,并包含人性化的特征。非物质设计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从产品设计向服务设计发展。界面设计就是能使产品的设计过程转变成动态的交流过程,使人机界面成为相互交流和作用的窗口。总的来说,我们用数字化的思维和数字化的技术去设计具有数字化技术和思维的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设计风景线。(2)基于VR技术下的互动模式方案。VR技术是可以创造虚拟世界,使人在自然环境中有高度逼真的视、听、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系统。现在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对于政府来说,这种技术已经应用到航天领域,它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巨大的,所以它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和广阔性。(3)工业产品面貌的改变。新时代下,工业产品应该具有以下品格:以人为本,尊重客户需求,以客观化、实用性为设计标准,批量生产。要有追求和精神意义,具备美学功能,设计应该容易被理解,并且注重细节。设计者遵循诚信原则,睿智创新。遵循生态原则,简单耐用无污染。具备这些设计原则的设计者才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善人们的心灵。 2.3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化发展的趋势首先,软件设计的刚性需求超越硬件设计;物质的、有形的向非物质的无形的转变;智能的设计和第六感应研究逐渐适应于数字化中,并把资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消除隔阂;设计真正实现民主。我们对数字化的揣摩并不是空穴来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是有可能的。 3结语 未来的产品的设计已经离不开数字化技术,将有推出更多的数字化产品设计理念,未来的产品形态也会体现出产品设计的新程序、新状况和数字化技术标准。所以,数字化的出现会革新世界,它非凡的魅力,强大的功能,将会造就一个信息世界、数字世界,将虚拟世界中无限力量转变成现实。 作者:刘艳萍胡静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绿色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1树立绿色设计观念重新发现现代设计 将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到与产品环境属性相同的高度,并将其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绿色设计观念的树立能够让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工业设计师的心中。 工业设计师在21世纪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艰辛,面对的问题更加繁杂:第一,需要了解“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第二,能够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耗量;第三,还要从选择材料、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各个方面,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工业设计的造型由以往单调的机械化转变成语意化、人性化的设计,并追求简洁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间,减少材料的消耗。同时使产品更加耐久,因此,绿色设计在需要设计师的理性的同时,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获得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也不能局限于工业设计师中,而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 2绿色工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尽管我国早于1993年就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其实施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上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每天产生好几十万个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们,常年累月同废水、废气等一起挤占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场、超市也在积极推广布袋或纸袋的使用。而在国际市场合格的绿色产品更是企业的通行证,越是发达的国家,消费群体更能意识到蕴含在产品里面的生态价值,并接受它们。这对绿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无公害、能耗低的产品才能被大众接受,才能被市场认可,方能走向市场。 目前绿色标志认证在世界各国家得到了推广,一来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来也可以提高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所著《企业与环境》如是说道:“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表明,绿色产品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明朗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大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但同时极大地破坏了人与自然原本和谐的关系。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都抛在了人类面前,甚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也面临着威胁。当下频繁出现的国际新名词“可持续发展”,恰恰说明人类能否在地球上长久生存已经成为了谜题。“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被设计理论界提出,尝试给设计新的地位,以改善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让人类重新过上健康的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说的那样:“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作者:伍聪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工业产品设计教课研讨 1产品设计竞赛课程的教学内容 设计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随着现代社会对设计创新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内外各种设计比赛也愈发突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院校等不同的社会层面与群体均举办过的各类设计竞赛。由于各类工业设计竞赛举办频繁,且水平参差,在进行选择产品设计竞赛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当年时效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的竞赛主题。今年我院工业设计专业,结合自身情况,选择2个设计比赛作为产品设计竞赛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为:2013年红点(reddot)奖比赛和第四届(2013)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创意设计大赛。reddot设计奖可以追溯至1955年,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竞赛对于设计者们,赢得reddot奖及清楚地预示着设计概念在市场上的潜在成功可能性。选择红点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国际工业设计比赛中,通过国际性的比赛来衡量自己的专业水平。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创意设计大赛是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儿童玩具自主设计和创新水平,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自2010年起,每年定期举办全国性的创意设计大赛。目前大赛已成为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最具权威和公正性的设计盛典。选择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创意设计大赛是因为我院地处中山,是童车的生产基地之一,我院与不少童车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过,学生基础也较好,能够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2产品设计竞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2.1教学方法 产品设计竞赛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但它又有别于其他的实践课程,它没有固定的实践地点。但我院是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所以整个过程老师要监督和指导。故采用分散和集中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两个比赛根据时间分开,学生分组完成,每组不超过3人。前半个学期开展红点比赛,后半个学期开展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创意设计大赛。做每个比赛时教师都要按照流程把学生集中到教师一起分析讨论,然后学生分散完成任务。 2.2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为保证教学质量,课程按以下流程进行教学设计。1)进行主题分析,确定创意方向。集中两次课堂教学,进行大赛主题分析,了解相关的竞赛背景及各项要求,确定展开设计的切入点。重点在于分析历年获奖的作品从而有利于更直接把我竞赛的目标方向和评选特点。 2)关注生活,发现问题,确定设计主题,完成构想和创意。由于我院学生在技术、工艺和材料创新上难度大,故在设计时,设计的创新重点在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以及生活行为的创新。好的设计必须为人服务。从众多的获奖作品中分析,发现合理巧妙以及别出心裁的解决生活问题的作品更容易受到评委认同。通过分散教学,学生按小组进行小组分析、课后调研,多关注生活,发现问题,确定设计主题,并完成设计构想和概念创意。 3)完成贴合比赛要求的构思草图方案设计构思草图方案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学生分组分散完成,在这阶段学生借助所学的工业设计方法进行草案设计,在这个阶段关键是贴合比赛主题,进行创新设计。构思草图方案每组必须有一定的数量(10个以上),并对每个方案进行分析讨论。 4)进行方案的优化和效果图表达根据设计定位、小组讨论,从构思草图方案中选择1~2个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在这个阶段应考虑解决设计中的问题,综合考虑产品的结构、材料及工艺分析,完善设计方案,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效果图的表达。最后,根据竞赛主办方要求,完成合格的效果图和版面设计,并提交作品。 3结语 开展产品设计竞赛课程,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专业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每参加一个设计竞赛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的专业能力,积累设计实践经验。 作者:张春红刘艳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实用工业产品设计论述 1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前题是要理解该产品的相关标准,包括国标及出口国家的标准,使参数设计符合要求。结构设计最重要,基本上就是定型产品了,包括各个零部件的材料、质量及加工工艺,可以预计产品的价格、功能情况。同时,好的结构设计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得装配容易等。例举产品的机头内部图如图2所示。 1.1产品结构设计遵循自顶向下的装配思路,通常画出装配草图。先简单画出零件功能造型,经装配后再修改成实际形状。创建标准零件库,可重复地使用库里的零件,也可通过修改参数做出一个新零件,提高了设计效率。 1.2干涉检查是三维设计软件最大的优点,非常实用与方便,其目的是减小设计过程中的疏忽。运行干涉检查,可在本装配中以警告色显示干涉处,也可在不同的剖切面直观显示,检查移动零件有无碰撞情况,修改好零部件直到没有出现干涉。 1.3按设计要求模拟出机构的动作,提高设计的成功率。通过运动模拟,可以摆脱大量的复杂计算,避免了重复的制图,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劳动。曲轴与给进刀架简化运动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的曲轴以500r/min的转速旋转,进刀架按水平方向做往返运动。通过运动分析及综合模拟情况的反馈,进一步地调整结构,使产品设计更合理。 1.4静态应力分析,其归属于有限元分析,是软件的高级应用。如图4所示为数控插针机上部的圆盘支架中心轴静态应力分析配置图。指定中心轴为普通碳钢(屈服强度为220MPa,密度为7800kg/m3),固定好约束面,对中心轴施加1000N的静态压力,网格化分析零件(网格尺寸5mm×5mm,网格公差±0.25mm)。图5所示为分析的结果图,最大应力处在中心轴的根部为32.7MPa,最大位移处在中心轴的头部0.02mm处。分析结果符合使用要求。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屈服强度、塑性性能、硬度等参数,他们是设计结构与选用材料的主要依据,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时常是通过对相同材料、形状相近的样件与设计件进行比较,记录好数据,来提高对结构的判定能力与选择材料的经验。 2知识扩展 知识扩展对设计人员也很重要,只有学到这方面的知识,才能设计出真正的产品,才能正确加工设计件,使结构设计得以成功实现。工业产品设计中常用的知识如下。 2.1钣金知识钣金归属于冲模,如图6所示为机床前盖的外形与钣金展开图。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修改折弯系数(K因子)与软件内置计算表,来提高展开尺寸的准确度,通过调整钣金件的形状,来改善实际生产中的合理排料。级进模设计有Logopress插件,UG为Pro-gressive、Die、Wizard,软件中的模拟程序可方便地计算冲模的中心重力点、材料的使用率及需要的冲床压力吨位。特别是Logopress插件,正确装配好模具零件后,在软件中设定好进料步距、冲头行程、卸料行程,可以模拟出冲孔、翻边、拉深等各个工位状态的动画。 2.2模具知识模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工程塑料具有质量轻,耐化学腐蚀等优点,设计合理的塑料件可代替复杂加工的金属件。随着高分子工程塑料的性能提高,更多的金属零件被塑料零件所代替。如图7所示是本机器内部电器盒的模具分解图,在图中可以看到产品、已分开的静模腔、动模芯、铜极及侧抽芯。此产品的材料为阻燃聚碳酸酯,可顺利脱模,模具工艺正确,设计件符合注塑加工。注塑模、压铸模设计有Imold插件,UG为Moldwizord,包括设计初始化、模具修补、分型、标图7电器盒的模具分解图准模架的添加、标准件的添加和管理、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设计等。 2.3测量知识测量要依据机械制图的绘图原理,合理选择基准面与参照点。在测量各零部件的尺寸中,遇到难以测量的配合尺寸,要制作专用量具或必要时剖切产品来测量。对高精度的曲面可借助三坐标测量仪。 3结语 结构设计应尽量地简单化,简单代表可靠与稳定,可简化装配,减小成本。随着装配件的增加,相互传递过程功耗会增加,容易增加故障的范围。设计产品要以市场为目标,也要与企业生产能力相结合,联系实际情况,设计才会有价值,设计才会持续创新与发展。当今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设计人员更要紧跟社会技术的步伐,扩展相关行业的知识,使设计产品在品质、美观等方面逐步地完善,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作者:雷小建单位:浙江嘉兴学院机电一体化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体验策划 产品设计的情感功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展现:形态和色彩。假设一件产品的外观能唤起使用者的美好心情,使他们能产生共鸣和愉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这就足以让使用者对产品产生美感和良好印象。因此在产品设计时应在重视功能和经济原则的基础上,注重情感化设计,强调尊重,以赢得人们对产品的信任和欣赏,产品就会更具人情味和吸引力。这款量勺设计中,五款生动颜色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魅力,不仅能使人感到愉悦,绚丽的颜色也给人一种想要体验的冲动。 产品的“体验设计人性化”是当今设计界一直以来所遵循的一个发展目标,同时也为消费者追求更好的体验设计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它是后工业时代颇为明显的特征,更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最优结果。作为体验基石的产品也已不再以一种单纯的物质形态存在,而是更加注重人际互动,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这就要求设计师应当把产品当作人来对待,用一种换位思考的角度,从使用者的心理上谋合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行更加深入的设计。 1影响体验设计的因素 影响体验设计的因素很多,形态、色彩、材质是产品外在的表现形式,技术则以其为基本载体显现其中。这当中不仅隐含着社会人文特色,还传达着产品的基本信息,使其形成体验前的感受与价值认可。产品色彩通过视觉刺激带给人视觉感受,它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性反应调节人的感知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材质是材料和质感的统一,是产品不可或缺的外在属性,是产品的物质承载者。技术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产品来说是功能的有效体现。 产品的基本形式语言就是由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技术等这些因素决定的,而体验预知并非形态、材质,色彩、技术等单一作用的结果,是其需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有一定信息量的语言形式。体验预知的形成是通过这种语言信息包括视觉、触觉的基本感知器官在内与人建立关联,从而使人的心理感受达到共鸣效果,使其达到对社会文化认知的认可。体验预知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差异性、模糊性。它不是具体的而是形象化的,是停留在表层的体验形式。体验预知是一把双刃剑,存在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其决定因素则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受到人的影响,也有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2体验设计对于设计师的要求 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进行产品设计是设计师必须要遵循的规程,只有这样才能将产品的内在寓意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也更能迎合使用者内在情感上趋于安全、舒适、亲切的心理活动需要。设计师设计产品最终能否达到用户使用标准,使用户获得满足舒适宜人的体验是衡量产品设计成功否的标志之一。当今设计领域是一个以产品体验设计作为出发点的设计大环境,对于设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设计产品更要求充分考虑用户可用性为目标,以用户体验目标为出发点进行设计。 优化人与产品之间交互的关系是在产品的交互设计中始终要遵循的问题关键。因此,交互设计师在设计之初,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能有舒适宜人、轻松愉悦的享受感。一份交互设计若能达到令顾客满意、令用户愉快、有趣味、有用途,不但富有美感、还让人有成就感及让人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样的要求,它不仅提高的是用户与产品互动的品质,更是凸显了产品的价值和内涵,大大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水准。来自荷兰工作室Atelier010的创意,书虫书架(BookwormShelf)带给大家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随手画出的首尾相连的环状,却能将书架和沙发这两种家具融合在一起,你不仅可以舒服地躺在上面,还能够充分利用储物的空间精心布置你的书橱,很好地将产品本身的用途凸显,还将使用方法诠释了出来,营造了情趣和氛围的同时增加了体验和互动,充分体现了人与产品的交互性这一理念。 3结语 工业产品体验设计是过程中的再创造,是情境的营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描述了体验设计的表达形式与影响体验设计的因素,以及体验设计及其基本特征,对体验设计的情感功能加以解读。通过举例,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体验设计的情感化现代产品设计的表达,这也对产品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顾客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提出了更大的依据和可能性,同时也为工业设计带来了更为周详的引导。相信体验设计一定会有一个广阔而光明的未来。 作者:康辉李晶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系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平台的建构 1需求分析 贵州省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优势原材料、烟酒、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由于受资金、规模、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发展一直受到很多制约,融资难、销售难、留人难、生存难,使得中小企业在成长路上步履艰难。我省中小企业在销售网络、品牌、宣传、人才、资金等诸多方面处于劣势,现在普遍的状况是:市场开拓能力弱、资金紧缺、技术创新能力弱、人才匮乏、信息闭塞、管理落后。如何能够克服上述困难的中小企业才能够成长壮大起来,如何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对于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来讲至关重要。目前,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大致分布如下: (1)应用得不错的企业:目前达到这种水准的中小企业实在太少了,不到10%。而且大多还是只取得了局部的成功,整体成功的比例更小。 (2)用不好:约10%的企业用不好,这是需求问题,企业没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应用新技术之后的适应性问题,效益无法得到体现。许多企业上了信息化系统,不但没有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还要花钱养活它。 (3)不会用:约20%的企业不会用,这是人才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应用的人才,很多人对计算机、信息化有畏惧心理,导致很多企业面对信息化系统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只好放弃。 (4)用不起:约20%的企业用不起,这是成本问题,信息化相关工作和种类软硬件、设备价格不菲,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5)不想用:约20%的企业不想用,这是意识问题,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能够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6)暂不需要:约20%的企业暂时不用信息化也可以做得很好,即使做了信息化也产生不了太大的效益,企业暂时不需要。因此,贵州省中小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过程信息技术的实施成本和风险较大;软件跟不上企业的变化;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的利用率不高。而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进的难处,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实现信息化即是平台的主要工作。 2技术可行性 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已建立了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需求信息库,采集了全省300多家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信息,并根据贵州省“十二五”规划方案和贵州省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提出了当前我省电力产业、煤炭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产业、有色产业、建材产业、烟酒产业、新兴产业及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产业相关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需求50余项;围绕中小企业工业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服务。主要服务类型如下: (1)平台围绕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和分析方面的需求,积极提供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服务,推进数字设计和生产制造一体化等先进制造模式,强化CAE、CAM、CAD、CAPP、PDM(4CP)等单元技术在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优化、制造、管理等中的应用和创新,2011年,平台收录了150余家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对60余个新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了数字设计分析技术服务。 (2)平台根据我省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利用成员单位公共科技资源,建设适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系统,解决企业产品生产、管理等过程中主要瓶颈问题,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11年,平台成员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60余项。 (3)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我省制造业信息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推广信息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技术咨询、服务和指导作用,2011年,平台专家组对全省40余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4)平台通过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中心建设,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的培训。平台成员单位2011年,举办制造业信息化培训期数总计524期,共计培训各类制造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6890人次,其中培训管理人才860人次,核心技术人才2568人次、其他技术人才3462人次。培训的内容包括:4CP、PDM、ERP、数控技术、电子商务、CRM系统、MES系统、网络计算与资源共享等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及应用技术。 3服务内容 3.1技术服务业务内容 (1)计算机辅助设计服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omputerAidedDesign)是指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利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帮助工程师完成从总体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到工艺过程设计等环节的一切实用技术的总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极大地提高设计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新产品研发风险。 (2)计算机辅助工程服务。计算机辅助工程(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主要对设计对象进行仿真分析和评价预测,并对其进行综合优化设计,直至设计结果达到最优。将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共同用于新产品研发,可以获得更优的研发成果。 (3)计算机辅助测试服务。计算机辅助测试(CAT,ComputerAidedTesting)在机械工程领域可进行动态参数测试、动态特性评价、信号分析与处理,可实现对机械设备远程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CAD、CAE、CAT三者有机结合用于新产品研发,所获得的成果在确保成果先进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投入、控制研发风险等方面,是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与理论难以比拟的。 (4)信息与标准化服务。主要开展国内外机械行业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相关信息及相关标准的调研、搜集、分析研究、标准化人才培训等技术创新工作。并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质检机构提供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制造、体系认证、咨询等标准化政策信息、标准文献资料服务。 (5)工业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工业设计能为产品提供造型、色彩、功能、使用方式的优化解决方案、提高产品的附含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能为企业提供视觉传播设计及优化方案,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传播度。 (6)培训服务。目前,我省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既有高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企业急需的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熟悉CAD/CAE/CAM等先进设计手段,对产品开发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人才。企业希望能够针对技工和高层次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平台培训主要以工程技术人员、技工、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大学高年级学生为培训对象,在数字化设计领域,采用知识讲授与操作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各类专项培训,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使学员在更多地、更好地、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地、高效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2服务模式 依托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的联盟单位,将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站技术等集成,为我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提供数字化设计的全方位服务,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加强专家团队打造。完善专家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包括企业需求调研、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培训等工作。平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化管理方式,根据不同要求,采片“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相关行业专家技术指导+企业派人参加”、“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技术开发+企干骨参加”、“政府安排+中心组织+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等不同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 3.3服务手段 充分利用平台的“导航”和“窗口”作用,整合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广泛吸纳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如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和专业技术人员加盟平台的建设与服务,分行业、专业、地域,建立和健全基于平台的科技公共服务网点。建立一支与平台建设和运行服务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广揽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来。同时,建立科学的、符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方式;大力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开展从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有关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工作。大胆启用年轻人才并委以重任,通过挑战性的工作,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技术与服务推广工作团队。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平台建设与服务的宣传力度,形成公共资源共享的文化;大力宣传和弘扬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通过平台的开放共享,创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科技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公平机会。 规范服务流程,严格把好技术服务质量关。平台技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明确需求、确定方向、达成合作意向、技术协议、项目实施、提交报告,从而保障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会员制推广服务策略。平台根据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开发远程设计服务程序并通过会员制方式把程序提供给企业使用。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软件购置及运行费用,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做好技术及信息服务。 4结论 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内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设备资源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需求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的研究,展开各有侧重的技术服务,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方案;同时平台通过与用户企业和IT企业,组建由用户所在行业的行业专家参与的专家团队,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各个阶段工作的需要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用户咨询和参谋,对提高我省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高莹单位: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工业产品设计技术操练方式探微 本阶段培训为期四周,在此期间,学生通过设计机械零件项目来掌握Inventor这一软件的三维建模命令。此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 第一阶段:用Inventor软件设计小型消费电子产品的零件造型。本阶段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徒手画出设计草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醒学生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同时必须首先注重创意和革新。本阶段的教学进程如表1所示。下面以豆浆机的造型设计为例,详细介绍整个教学进程: 第一周,要求学生掌握参数化实体模拟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制作和修改草图,制作由拉伸、旋转、放样、扫移、穿孔、挖壳及环圈实体特征构成的零件,并在零件上放置圆边、倒角、斜面、线性阵列、环形阵列、镜向重复特征。在零件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工作点、工作轴和工作面的建立和使用,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及构造复杂零件的能力。学生完成的部分零件如图1至图3所示。 第二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四种基本装配约束条件的应用。这四种装配约束条件包括结合、角度、切面和插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导出的约束条件的使用及在装配的状态下制作新的零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进一步理解自适应技术的重要性。 第三周,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图和爆炸图的制图技能。In-ventor提供了创建二维工程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功能,而且可以做到二维与三维相关联更新。但是工程图中有大量的人为规定,例如简化画法、纵向筋按不剖处理,以及过渡线的处理。目前的三维软件都不能很完美地生成各种视图,这就要求我们利用Inventor在工程图环境下进入草图模式对工程图进行修改、对视图进行改造,以符合我国的制图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学量制图的有关规定。 第四周,让学生熟悉Inventorstudio是Inventor的一个附加模块,具有独特的环境,它能够对Inventor创建的零件及装配进行渲染和制作动画,生成具有真实效果的渲染图片及装配动画效果的多媒体文件。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是依照真实物体进行拆解、测绘、完成物体的抄画。在接下来的这一阶段,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的工业产品图片供学生欣赏,并让他们比较每一种电子产品的外观优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加强对配色、渲染的理解。此外,在国赛中只给定了产品的范围,由于培训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学生对范围内的产品都进行练习。于是,笔者采用产品分类的方法,举一反三进行训练,先把产品以建模的方法进行分类,在每个类别中,再挑选一些构造相对复杂的产品进行练习,这使训练效果更佳。 实践证明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学生都能熟练掌握Inventor的主要功能,并能完成具有较复杂曲面的电子产品的建模、装配及渲染。要想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不断地训练,不停地操作,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积极钻研,苦练专业技能。此外作为辅导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熟读竞赛规程,关注竞赛信息,认真制订计划和目标,分析比赛方案和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把困难克服在平时的训练和指导中。 作者:杨崇英周自斌单位:河南省工业学校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工业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从远古的洪荒年代起,直到现代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造物的苦思冥想,和实际的造物活动。" 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改造了自然,并使自己获得人类的灵气。自然界就被赋予人的意义,出现反映人的意向和活动的世界,"文化"也就开始了它的一发而不可止歇的生命运动。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进入"文化"范畴。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与产物就是文化。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打磨石器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打磨石器中人与人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成就的这件包蕴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 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社会的人是动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只有当人不满足于坐享大自然的赐予,而开始亲自生产他所需要的消费品时,人类的文化史才开始了。"这种文化诞生于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之中,可以称之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的需要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就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文化的概念也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内涵。但有一点,即人类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没有改变。 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哪个地区和民族,可说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并不是出于"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而完全是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也就是俄国普列汉诺夫(1856-1918)提出的"实用先于审美"。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就开始了附加上"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考虑的越来越丰富,人造物作为它原来的载体已不能充分满足了,便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现在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譬如独立欣赏的绘画。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被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而此时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所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的开始,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张道一教授在造物艺术论中把这种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离的文化称为"本元文化"。并在《跨世纪的造物艺术》一文中说: "……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说法,多称作为''''物质文化'''';它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言的。……严格地说,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纯''''物质文化'''',而是带有文化的综合性,我称之谓''''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为多元之前,一种最早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和生产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并没有被解体,而是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行发展。而且由于它同科技的发展同步,又合着生活的脉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为例,从它的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尽管技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它的制作、式样、用途也随之变化,而且能够看出各代陶瓷和品类式样上的风格差异,成为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但上万年来并没有中断。由文化上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艺术上和美学上的综合性。我们所要研究的''''造物艺术''''及其设计,正是指这一类的文化。" 作为本元文化的造物文化从其出现的时候就具有了实用和审美的双重社会功能。实用功能的发挥是个体的,而审美功能的发挥是整体的。 而造物艺术文化从它形成起就具有了造物文化的性质。前苏联学者卡冈认为,艺术文化从文化形态上是不同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殊文化,由此,他将整个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艺术文化三部分。物质文化是指从自然向文化的转化,包括物质生产的产品和方式;精神文化是指由精神生产创造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两者是互为的。而艺术文化则是这两种文化有机互融的结果。他认为:"人的艺术活动的这种特殊的精神--物质完整性导致了:定形于艺术活动周围的艺术文化不能纳入精神文化的界限内,它在文化的空间中既区别于精神文化,又区别于物质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这就是说,艺术文化的内部结构具有特殊性,既区别于精神文化的结构,又区别于物质文化的结构,因为它由艺术活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这里卡冈所说的"艺术文化"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人类文化的发展,如今已是丰富多样,绚丽多彩。高尔基把大自然看成是"第一自然界",而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第二个自然界"。他说:"学者观察着,研究着一切存在在''''第一自然界''''里的现象,教人用这''''第一个''''的力量去创造''''第二个'''',教人关心自己的健康,延长自己的生命。艺术家观察着人的内心世界--心理。"他认为"三个人是创造文化的:学者、艺术家和工人。"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品类更是错综复杂,几乎无法从同一个角度进行分类。一般的艺术,是"纯然"的意识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起着认识、教育和审美的社会作用,是易于辨别的。但是也有的艺术门类,并不纯是意识形态,它以物质形态出现,同时又影响着人的精神,这就是造物艺术。造物艺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适应着物质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表现的艺术。造物艺术也就兼具了造物文化和艺术文化的特征。 大千世界中,多样的造物艺术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当我们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齐全的环境里,对这些无时无刻不接触的造物艺术的存在以为都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便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了,对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视了,把这种造物文化简单化地归入"物质文化",斥为工匠之作,并排除在艺术与美学之外。特别是我国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造物属于形而下的范畴,由此它从思想观念上和社会实践上都被纳入了世俗末流之中,这种思想影响于历代。正是我国这种传统的"重道轻器"思想的沿袭,在实践上强烈的社会需求促使工艺及产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左右社会和人们心态的物质力量;而在人们观念上却又鄙视这种工肆之人的艺术劳动,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我们不能否认造物艺术文化的本质。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视觉艺术语言,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将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 我们知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自然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人也不能离开自然而完全独立生存。人类的祖先就是这样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生活于自然之中。在这种状况下,人类的生存受到当时人们的意志难以改变的、复杂的法则的支配。在自然中固定着自己的位置,不能从自然的循环中摆脱出来。当时,人们依kao树木的果实、优裕的自然而维持生命,遇上严酷异常的自然灾害时,只有冻死、饿死。这样,自然对于人类的存在来说,是绝对的条件,同时,有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此,人类便开始努力,尽可能逃避不利的自然环境,创造出有利的环境以便更容易生存。人类变得有意志和自然相对抗了。拒绝由自然来摆布本身生存的一切,开始作用于自然而又改造自然,对此,人类在人和自然之间,创造出了应称为第二自然的人工环境,借此,从自然的直接的异动中逃避出来,开始调整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把自己生存的某部分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因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因此,不管自然环境如何多变,随着创造出适应多种情况的人工环境,人类便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存。人类创造了制服猎取物的武器,创造了满足各种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kao手,尽管所用的材料也往往是原封不动地搬用自然的材料,但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保留着打击痕迹的人类第一件工具的石器中,却能看出,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制造出了最顺手的和最能发挥功能的造物艺术。"可以把一切意识性的、物象化的、符合某种目的的物品都称为产品设计。若一般通俗地说明的话,即,把具有目的,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实体都可称为产品设计"。这些造物艺术都是手工产品,因此,也可以笼统地称为工业产品设计。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巧的熟练,所使用的材料既有取自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譬如说,制陶术的发明,是人造物由物理的性质向化学的性质扩延的一次大的成功。人类从此不仅能改变天然物的形态,而且能利用火对粘土的烧结,改变材料的性质。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发明。这一发明,是烧制出规整、饱满的陶器。从而开扩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和及其性质,艺术的手段可以轻而易举的被体现,只不过当时的工业概念仍然是手工业。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开始以后,造物艺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技术和艺术文化的不断融合,并在20世纪初凝聚成为工业设计,并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得以确立,工业产品设计才成其真正意义。 工业产品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 也就是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不仅要研究工业产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时的可kao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形态表现的艺术性等,同时还要研究工业产品对社会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这里的"艺术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产品的造型处理、色彩处理、纹饰处理与视觉效果相关的结构处理、纹理效果处理,还包括人的触觉、听觉等综合感觉效果的处理。 工业产品设计也是人类创造的物化形态、是一种造物艺术的同时,它已经成为一种综合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在技术手段上,它拥有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可比拟的现代工业文明;在审美精神上,它又是传承不断的人类创造力与文化传统的延伸与发展。于是,工业产品设计将人类完善自己制造产品的努力从个人性的劳动转变为专业化的社会性劳动,变为运用社会的宏观力量控制和优化人类生活与生存环境的浩大工程。这意味着,人类已不满足于将生产力的发展仅用于从自然中获取财富;人类已觉悟到、并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工业技术和艺术手段去拓展文化生活中的精神空间,以求得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 前"全苏工业设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尤里·苏罗维夫曾把工业设计评价为人类的"第二文化":"从属于文化,即由各种产品创造出来的''''第二文化'''',反映了由社会经济体系、意识观念的差异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全部结果的复杂性以及冲突。将工业设计这一行为和其成果(产品)内潜的长处和短处,与社会经济的形式及其设计所适应的社会文化分开来考虑,这已是不可能的了。"因此,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本身,也创造了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也就是用艺术的语言(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在艺术质的造物中,艺术因素是一种本质的要素,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将使这种造物更具文化的意义和深刻性。 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只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狭隘范围集团的要求而生产,而是以广阔的市场为目的。在加工技术机械化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也不断产生了,过去不存在的各种工业产品渐渐进入到了人类的生活之中,过去不曾有的艺术手法纷纷显现于工业产品之上。工业产品设计向全社会生活普及和渗透。如今,塑料、汽车和电视,在现代生活中深深扎下了根,而我们却已忽视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艺术工业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从远古的洪荒年代起,直到现代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造物的苦思冥想,和实际的造物活动。" 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改造了自然,并使自己获得人类的灵气。自然界就被赋予人的意义,出现反映人的意向和活动的世界,"文化"也就开始了它的一发而不可止歇的生命运动。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进入"文化"范畴。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与产物就是文化。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打磨石器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打磨石器中人与人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成就的这件包蕴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 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社会的人是动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只有当人不满足于坐享大自然的赐予,而开始亲自生产他所需要的消费品时,人类的文化史才开始了。"这种文化诞生于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之中,可以称之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的需要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就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文化的概念也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内涵。但有一点,即人类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没有改变。 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哪个地区和民族,可说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并不是出于"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而完全是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也就是俄国普列汉诺夫(1856-1918)提出的"实用先于审美"。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就开始了附加上"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考虑的越来越丰富,人造物作为它原来的载体已不能充分满足了,便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现在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譬如独立欣赏的绘画。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被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而此时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所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的开始,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张道一教授在造物艺术论中把这种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离的文化称为"本元文化"。并在《跨世纪的造物艺术》一文中说: "……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说法,多称作为''''物质文化'''';它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言的。……严格地说,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纯''''物质文化'''',而是带有文化的综合性,我称之谓''''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为多元之前,一种最早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和生产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并没有被解体,而是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行发展。而且由于它同科技的发展同步,又合着生活的脉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为例,从它的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尽管技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它的制作、式样、用途也随之变化,而且能够看出各代陶瓷和品类式样上的风格差异,成为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但上万年来并没有中断。由文化上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艺术上和美学上的综合性。我们所要研究的''''造物艺术''''及其设计,正是指这一类的文化。" 作为本元文化的造物文化从其出现的时候就具有了实用和审美的双重社会功能。实用功能的发挥是个体的,而审美功能的发挥是整体的。 而造物艺术文化从它形成起就具有了造物文化的性质。前苏联学者卡冈认为,艺术文化从文化形态上是不同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殊文化,由此,他将整个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艺术文化三部分。物质文化是指从自然向文化的转化,包括物质生产的产品和方式;精神文化是指由精神生产创造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两者是互为的。而艺术文化则是这两种文化有机互融的结果。他认为:"人的艺术活动的这种特殊的精神--物质完整性导致了:定形于艺术活动周围的艺术文化不能纳入精神文化的界限内,它在文化的空间中既区别于精神文化,又区别于物质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这就是说,艺术文化的内部结构具有特殊性,既区别于精神文化的结构,又区别于物质文化的结构,因为它由艺术活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这里卡冈所说的"艺术文化"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人类文化的发展,如今已是丰富多样,绚丽多彩。高尔基把大自然看成是"第一自然界",而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第二个自然界"。他说:"学者观察着,研究着一切存在在''''第一自然界''''里的现象,教人用这''''第一个''''的力量去创造''''第二个'''',教人关心自己的健康,延长自己的生命。艺术家观察着人的内心世界--心理。"他认为"三个人是创造文化的:学者、艺术家和工人。"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品类更是错综复杂,几乎无法从同一个角度进行分类。一般的艺术,是"纯然"的意识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起着认识、教育和审美的社会作用,是易于辨别的。但是也有的艺术门类,并不纯是意识形态,它以物质形态出现,同时又影响着人的精神,这就是造物艺术。造物艺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适应着物质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表现的艺术。造物艺术也就兼具了造物文化和艺术文化的特征。 大千世界中,多样的造物艺术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当我们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齐全的环境里,对这些无时无刻不接触的造物艺术的存在以为都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便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了,对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视了,把这种造物文化简单化地归入"物质文化",斥为工匠之作,并排除在艺术与美学之外。特别是我国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造物属于形而下的范畴,由此它从思想观念上和社会实践上都被纳入了世俗末流之中,这种思想影响于历代。正是我国这种传统的"重道轻器"思想的沿袭,在实践上强烈的社会需求促使工艺及产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左右社会和人们心态的物质力量;而在人们观念上却又鄙视这种工肆之人的艺术劳动,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我们不能否认造物艺术文化的本质。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视觉艺术语言,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将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 我们知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自然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人也不能离开自然而完全独立生存。人类的祖先就是这样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生活于自然之中。在这种状况下,人类的生存受到当时人们的意志难以改变的、复杂的法则的支配。在自然中固定着自己的位置,不能从自然的循环中摆脱出来。当时,人们依靠树木的果实、优裕的自然而维持生命,遇上严酷异常的自然灾害时,只有冻死、饿死。这样,自然对于人类的存在来说,是绝对的条件,同时,有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此,人类便开始努力,尽可能逃避不利的自然环境,创造出有利的环境以便更容易生存。人类变得有意志和自然相对抗了。拒绝由自然来摆布本身生存的一切,开始作用于自然而又改造自然,对此,人类在人和自然之间,创造出了应称为第二自然的人工环境,借此,从自然的直接的异动中逃避出来,开始调整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把自己生存的某部分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因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因此,不管自然环境如何多变,随着创造出适应多种情况的人工环境,人类便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存。人类创造了制服猎取物的武器,创造了满足各种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靠手,尽管所用的材料也往往是原封不动地搬用自然的材料,但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保留着打击痕迹的人类第一件工具的石器中,却能看出,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制造出了最顺手的和最能发挥功能的造物艺术。"可以把一切意识性的、物象化的、符合某种目的的物品都称为产品设计。若一般通俗地说明的话,即,把具有目的,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实体都可称为产品设计"。这些造物艺术都是手工产品,因此,也可以笼统地称为工业产品设计。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巧的熟练,所使用的材料既有取自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譬如说,制陶术的发明,是人造物由物理的性质向化学的性质扩延的一次大的成功。人类从此不仅能改变天然物的形态,而且能利用火对粘土的烧结,改变材料的性质。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发明。这一发明,是烧制出规整、饱满的陶器。从而开扩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和及其性质,艺术的手段可以轻而易举的被体现,只不过当时的工业概念仍然是手工业。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开始以后,造物艺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技术和艺术文化的不断融合,并在20世纪初凝聚成为工业设计,并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得以确立,工业产品设计才成其真正意义。 工业产品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 也就是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不仅要研究工业产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时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形态表现的艺术性等,同时还要研究工业产品对社会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这里的"艺术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产品的造型处理、色彩处理、纹饰处理与视觉效果相关的结构处理、纹理效果处理,还包括人的触觉、听觉等综合感觉效果的处理。 工业产品设计也是人类创造的物化形态、是一种造物艺术的同时,它已经成为一种综合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在技术手段上,它拥有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可比拟的现代工业文明;在审美精神上,它又是传承不断的人类创造力与文化传统的延伸与发展。于是,工业产品设计将人类完善自己制造产品的努力从个人性的劳动转变为专业化的社会性劳动,变为运用社会的宏观力量控制和优化人类生活与生存环境的浩大工程。这意味着,人类已不满足于将生产力的发展仅用于从自然中获取财富;人类已觉悟到、并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工业技术和艺术手段去拓展文化生活中的精神空间,以求得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 前"全苏工业设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尤里·苏罗维夫曾把工业设计评价为人类的"第二文化":"从属于文化,即由各种产品创造出来的''''第二文化'''',反映了由社会经济体系、意识观念的差异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全部结果的复杂性以及冲突。将工业设计这一行为和其成果(产品)内潜的长处和短处,与社会经济的形式及其设计所适应的社会文化分开来考虑,这已是不可能的了。"因此,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本身,也创造了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也就是用艺术的语言(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在艺术质的造物中,艺术因素是一种本质的要素,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将使这种造物更具文化的意义和深刻性。 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只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狭隘范围集团的要求而生产,而是以广阔的市场为目的。在加工技术机械化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也不断产生了,过去不存在的各种工业产品渐渐进入到了人类的生活之中,过去不曾有的艺术手法纷纷显现于工业产品之上。工业产品设计向全社会生活普及和渗透。如今,塑料、汽车和电视,在现代生活中深深扎下了根,而我们却已忽视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
信息科技论文: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研究和应用 1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结构 1.1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远程录入程序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有8张库表,即:单味药、品种、生药材鉴定、中药药理、中药毒理、中药临床药理、化学成分、炮制品,分别设有:14、17、26、30、18、26、27、14共172个字段。每张库表即可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又与各表间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结构以“单味药”为主表,二级表有:品种、生药材鉴定、中药药理、中药毒理、中药临床药理、化学成分、炮制品。 该库远程编辑加工的界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组织起一个中医药信息系统,容纳了中草药中的大量知识。该系统设计了远程录入程序botany,这个程序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库结构,具有较强的容错性,提供数据的远程录入和维护、多用户分级分权限管理、表查询字段管理、人员录入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1.1.1 标准表的建立 在中医药数据中,存在着一些专用的标准词汇,对这些词汇的引用和管理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持。为此,该系统设计开发了标准表管理程序,提供了对标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规划。其功能包括标准表的创建,标准表的删除以及对标准表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以及向标准表中批量导入输入。 基于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关系我们建立了33张标准表,标准表的设立引导了与关联数据项的关联。见表1。表1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库的标准表(略) 1.1.2 数据来源 以“中药数据库”为基础数据,以权威工具书《中华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学》、《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现代中药栽培养植与加工手册》、《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中药炮制学》以及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为数据依据。 1.1.3 质量控制 该课题组先后制定了“中药基础库界面编辑标准”、“中药基础库操作手册”、“中药药理补充说明”、“中毒理及中药临床药理样本”、“中药炮制学说明”、“中药炮制学加工工艺标准”,为数据制作奠定了基础。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库的完成数据量:单味药11 013条、化学成分5 944条、品种8 199条、生药材鉴定4 350条、中药药理5 407条、中药临床药理632条、中药毒理1 160条、炮制品375条,总计37 080条。 1.2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导入程序 本系统为面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系统(Magic)。目前支持导入远程录入的有8张表:“单味药、化学成分、品种、生药材鉴定、一般药理、一般临床药理、一般毒理、炮制品”。登陆以后进入主界面,选择需要导入的表,就进入相应表的导入界面。每个表的导入界面都是一样的:最上面是一些筛选条件,用来选择需要导入的记录;中间是将要导入的记录,为了简单起见(远程界面提供添加、修改、删除全套功能),只显示了1个ID、1个相关字段(如中药名称等)和一些附加信息(录入人员、状态标志等);最下面是记录导入的统计和控制。在导入时要先填入筛选条件,然后点击统计生成要导入的记录集,才能进行数据的导入。 此外,Magic附带了统计录入人员工作量的功能,在主界面点击统计工作量即可。 1.3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导航系统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导航系统包含了几十张大型复杂的数据表,其拓扑结构之复杂、数据格式的多样化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纷繁错杂是中医药学科固有的特性。为了能实现这些表数据之间的导航,设计了BaseView网页导航系统。该系统将错综复杂的表结构及其关系通过网页联接起来,实现了数据相关性的良好导航。 该导航系统查询是以查询类别对应相应的查询内容的导航系统,可以进行精确与模糊两种查询。查询类别设有“单味药、品种、炮制品、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查询单味药主表可直接查询到11个相关联关系。 从查询类别五大板块查询,可查询与五大板块相对应的每个主题的关系项,如“单味药”对应本库表14项与之关联的内容。以此类推,“品种”对应本库表17项、“炮制品”对应本库表14项、“中药药理”对应本库表30项、“中药化学成分”对应本库表27项,这样查询点共有102个。与102个查询点相关联的库表可进行系列关联查询。 2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及归类 2.1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以“红花”为例,按“单味药”查询,选择后在相应中药名称处填“红花”,查询结果见表2。表2 以“红花”为例查询所得结果(略)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关联查询以红花为例:从该表进入查询类别,可以按“单味药、品种、炮制品、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查询。可得到与“红花”单味药的数据相关联的其他数据,如品种、药理、毒理、临床药理、功效、归经、性味、疾病、化学成分、配伍、炮制品等11种关联数据,并可进一步深入关联。见表3。这时我们得到该药的品种数据并与之相关的生药材鉴定方法、该品种的单味药、该品种的科属类别。以生药材鉴别为例,见表4。表3 以“红花”为例进一步深入关联查询结果(略)表4 “红花”生药材鉴别查询(略) 通过查询我们了解到红花药材的一系列信息,如果进入“药理”表或“临床药理”表,又会从另一点而展开,最终又回到基点上,即由点到面,由面到点多重关联的查询,充分体现了中药科技基础信息的特性。 2.2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归类查询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库单味药归类项;化学成分、疾病、功效、性味、归经、品种,化学成分归类项:功效、单位药。 以单味药大黄的性味归类为例,从“单味药”进入精确查询,然后进入“大黄”相关联的“该性味的单味药”,得到:“苦”、“寒”中药药性。查询顺序是:单味药:大黄,精确查询-查询详情-性味:大黄-该单味药的性味:苦、寒。我们再以性味“苦”为例,点击“苦”,再连续进入具备该性味的“单味药”,得到具有性味“苦”的单味药有4 275条,如芙蓉麻、芙蓉菊根、扶栘木皮、扶桑金星蕨、。扶芳藤、伏牛花、佛手柑根、凤仙透骨草、凤仙根、凤仙、凤尾猪鬃草、凤尾搜山虎、凤凰毛、缝线石楠、蜂窝草、蜂斗菜、枫香树根、枫柳皮、风箱树叶、 风箱树花、风箱树根、风花菜、丰满凤仙花、丰花草、粪箕笃、粉团花、粉萍婆、粉绿藤、粉苞苣、分心木、肺形草、榧花、肥猪苗、肥肉草、非洲戴星草、飞天蠄蟧、飞来蓝、飞海蛾、飞蛾树、防风草、滇鸡骨常山、毛贯众等。 按其归类项查询,还可根据需求对其单味药的其他归类项进行归类,为中药的知识挖掘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平台。 3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维护与完善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化,工具书的不断完善,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也需不断维护、更新、充实。其中一些数据需进行结构化处理,如“生药材鉴定”中的:“药材鉴别、理化鉴别、显微鉴别、色谱鉴别、光谱鉴别”等字段,“品种”表中的“药材栽培”这部分数据的结构化目前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生药材鉴定”、“品种”表,若进一步结构化后,对于中药材科研及生产以及市场需求,可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在不断的优化进程中,统计功能也将得到完善。 4 结语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依托在一个功能极其强大的Oracle9I数据库系统平台上,它具有较强的关联查询功能。中药基础数据库超越了单类别工具书的局限性,也摒除了单表型中药数据库的单一性,它综合了中药学相关学科的特性,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中药学体系,即宏观,又微观,具有任意、快捷、获取最有效规范化标准的基础数据的优势。 信息科技论文:信息科技在人事管理部门的应用 信息时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运作的影响之大,可与18世纪工业革命相媲美。当我们提及信息科技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时,会自然联想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IS)。它应包括信息处理、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其中信息处理为最低要求,而决策支持系统则处理最复杂的决策问题,并要求使用者具有相当的水平。 ——信息处理系统使人事部门的员工从重复繁琐、机械单调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它最适用于帮助人事管理人员从大量的信息数据中找出所要求的答案。这类工作在以前要耗费几天的时间,现在只要坐在终端前,通过键盘告诉系统你的要求,半分钟左右便可得到答案。由于所有的信息数据全部存储在电脑的磁盘中,文件柜、文件夹及各种规格的纸张文件的存储、整理和装订工作便可以全部省掉,降低了行政开销。员工的信息数据库可以改进人事部门的工作,使处理数据及提交的报告快而准确。 电子邮件和文字处理等软件也使人事部门在日常处理事务上的效率提高了。信息处理是信息科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最基本的应用,它解放了人事部门的生产力,使他们得以从事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工作,而且减少了开支,用少数的人员得到较以前更高的产出。 ——专家系统(ExpertSystem)是用来回答问题的应用软件包,它使得应用该软件包的用户觉得如同有很多专家坐在面前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当然很多问题不只一个答案,专家系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和专业知识给你提供几个可行的方案。 这类系统目前在员工训练和自修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提供了一个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制定训练内容。对于某些问题,受训者可反复提问而不会感到“脸红”,“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问了某些傻乎乎的问题而不耐烦。这类专家系统使得培训变得灵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若把该系统用于回答电话咨询,可省去人事管理人员在回答员工常见问题方面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专家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最优选择和决定,如在招募中的应用,系统根据求职者的经验、技能、教育水平、兴趣、年龄等数据和空缺职位的需求做比较,然后列出那些资格与公司的需求最接近的应征者作为进一步面谈的对象。这使得录取的决定更加科学化,因为它排除了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而且它代表着“专家”的意见和支持。如果需要,它还可以显示出作出决定的具体理由,即它是基于哪些数据做出决定的。 人事部门可利用专家系统将某些传统的人事部门的责任授权给其他职能部门,同时也增加了工作考核的透明度。其他部门也可以了解人事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他们也更愿意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以得到“顾客”更高的满意度。这些建议反过来回馈给专家系统,使系统工作做得更好。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ortSystem,也称D)可帮助人们对那些规律经常改变或没有什么规律可寻、并且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结果的项目做出决策时起辅助和支持的作用。使用适当的话,它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例如,为了保持销售的最佳状态,行销队伍和培训工作应维持在怎样的水准才算合适,这是现代人事部门经理们所面对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将各种信息数据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并可按要求形成各式图形和报表。上文提到,决策支持系统是信息科技在人事部门管理中最高水平的应用。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这个系统,掌握必要的技能是重要的前提。 人事部门为实现有创意的目标,就要吸收那些有创意性并具有信息科技知识的人才,并给予他们研究的时间和在鼓励他们承担风险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让他们尝试,要看得起勇于面对失败的“将军”,让他们保持锐气,因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能力是有效使用决策系统的关键。 借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组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决策的时间,并提高可靠性。它甚至可协助经理人员制定企业的远景意图。反过来它对使用者又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它需要使用者具备信息科技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钻研精神。一旦使用者具备这些条件,能够正确地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它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无法估量的。 信息科技论文:三农科技信息创新模式 1“三农”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途径 “三农”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途径主要有4种:第一是政府出资无偿转让。由政府出资将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研究部门或个人研究的科研成果购买下来,然后经过适当的途径无偿转让给农民;第二是中介机构出资有偿转让。中介机构出资将科技成果信息购买下来,然后再有偿转让给农民,这种方式资金支出较大,且存在较大风险,农民难以接受;第三是科研机构有偿转让。科研机构直接将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信息有偿转让给农民,或者与农民合作,由农民出资,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其不足之处是农民资金实力不足,难以利用;第四是媒体主动无偿。其可靠性较差,坑农骗农害农的虚假信息常发,农民往往不接受,也不想去冒险。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研究出来的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往往也不可能免费给予农民,而且通过交易转让的费用通常高于投入的几倍到几十倍不等,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支付不起。上述4种来源途径中,政府出资无偿转让给农民就会大大减少投入或不用投入,是最受欢迎、最有效和最好的,所以政府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投入,以加快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和利用。 2“三农”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创新模式 2.1“六位一体”互联互动模式 目前,国内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存在不足,主要表现有:1)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少,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体制、机制上衔接不上,职能交叉错位,管理体制不顺,政府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行为单向、被动[1];2)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和各个要素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导致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供需脱节,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率低;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投入不足,缺乏政府必要的政策扶持,科技研发和推广动力不足;4)农民在农业科技信息中的作用不够重视。农民为提高农产品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呈现出获取渠道多元化的特征。获取渠道多元化必然呼唤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树立起“大农业”的服务观念,使农业科技服务由单一被动地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逐渐转向为政府、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宣传媒体等多个传播主体合作和资源整合的立体化的信息服务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佛山市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六位一体”互联互动现代“三农”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模式。 2.2“六位一体”互联互动模式主体的主要任务 (1)政府是指政府和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主要任务是主导、协调和加大资金投入创造良好公共服务环境平台。政府在整个模式最为关键,对模式能否正常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2)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科技信息利用培训、临床技术指导和科技信息服务“三下乡”。 (3)农业行业协会和企业。主要任务是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信息,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反馈,示范带动。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交好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跟进采纳情况,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4)图书馆(包括高校、社区和农村图书馆)。主要任务是建立农业科技资料信息的查询平台,优化、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导航系统。 (5)宣传媒体。主要任务是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平台,拓展手机信息宣传和阅读,丰富信息内容,增加信息数量,突出科技信息。 (6)农民。主要任务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成果应用效果的反馈,对提供的科技信息做出评价,为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服务提供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应使农民接收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主动意识提高,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学习。 3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的保障措施 3.1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领导的高度重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涉及科技部门、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宣传媒体等多个主体,只有利用政府统筹职能才能进行系统安排,并给予必要的财政和政策法律等支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现代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三农”农村科技信息推广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必须注意经费、人员、时间和措施的落实。 (2)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目前,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由于科技体制不合理,大量成果被沉积而未能推广应用,因此,在政府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主导作用下,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在涉农项目中突出科技,向科技倾斜,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与整体水平。 (3)创造良好服务环境。加大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专家系统,实现农业信息网络化。加强示范引导,对成效较好的模式进行宣传、实施和推广。从农业科技信息的采集到、传播等方面入手,打击坑农、骗农的虚假信息,为农业科技信息创造良好服务环境,保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4)整合信息和人力资源。将各相关部门的农业信息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合力,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全面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3.2构建指导平台 发挥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的指导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指导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开展实用新型农业科学研究。政府出资和组织科研团队根据“三农”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反馈,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和研究工作。研究应以贴近农民、实用性强、见效快速、效益明显为原则。 (2)开展临床技术指导和农业科技信息利用培训。成立由教授、博士、专家组成的服务团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好农业科技成果临床技术指导。 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选派专家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技术培训,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定期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利用培训。 (3)开展科技信息服务“三下乡”。组织农科大学生科技信息服务“三下乡”服务队,送科技下乡活动。农科教专家组成员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巡回报告活动。经常保持与农民进行深入的互动,直接了解农民的需求,使科技需求到科技供给的信息传递有效,从而保证农村科技信息供给的“服务”农民满意甚至使顾客满意最大化。 3.3构建示范推广平台 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示范推广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信息。如政策信息、技术信息、新品种信息、新的栽培技术信息、新的养殖技术信息、新的经营管理技术信息、生产动态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等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传递。 (2)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反馈。经常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需求调查,根据“三农”的需要,将信息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并及时跟进采纳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交好的建议和意见,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支持。利用农业生产、推广方面的技术,形成产、学、研体系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推广。 (3)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户建设。农业行业协会吸纳各企业主要领导加入协会,经常交流讨论,树立起为“三农”服务的意识,竭尽所能发挥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户的建设使新科技成果走向生产实践的应用示范,有效地带动周围农民运用先进的技术与最新的市场信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佛山市应把科技示范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抓手,坚持样板与项目捆绑、资源与技术整合,用园区示范促进技术推广,如顺德区陈村花卉世界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南海区和顺万顷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三水区大塘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三水迳口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等,同时还要大力培育壮大新的农业园区建设,加强辐射效应。 3.4构建查询服务平台 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查询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查询服务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优化、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优化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对农村图书室的图书定期更换,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使用效益。根据农民的需求整合文献信息,把农民所需科技信息集中起来,整理成农民易于接受的二、三次文献,并提供参考资料、参考咨询服务、引导服务,为农民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一站式”服务[2]。 (2)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导航系统。进行网上农业信息数字资源的采集与整合,将网上庞杂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在佛山农业信息网、农技推广网上设置宣传栏,为有需要的农民开展网上阅读、馆际互借、联合参考咨询等服务,为农民高效地获取脱贫致富信息创造条件。 3.5构建宣传平台 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宣传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科技的良好氛围。从服务手段上要传统与现代结合,既要发挥广播、电视、期刊的作用,又要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为农民开展信息服务。开通农业病虫害信息检测系统、农业信息查询系统等。 (2)推广手机信息宣传。手机已成为农村网民上网的主流终端,而且呈高速增长之势,成为拉动贫困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移动通讯信息平台,结合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信息需求,建立农村手机短信、手机QQ群、手机飞信等互动信息平台,提供最新农业信息,如价格行情、农产品交易信息、农业百科知识等,通过手机移动阅读电子图书和浏览网上信息[3]。 (3)加大网络信息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办好佛山农业信息网、佛山农技信息网、佛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网等,丰富信息内容,增加信息数量,突出科技信息,加强科技指导。各区宣传媒体充分利用自己的农业信息网,巩固服务阵地,努力突破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4)建立科技信息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及时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主要推广品种信息,指导农民科学使用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 3.6构建反馈平台 发挥农民的应用反馈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反馈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建立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反馈渠道。农民是直接得益主体,其在一线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成果信息使用存在的问题最有发言权。政府应该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畅通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反馈渠道,如农业知识专线、贫困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站、农技110信息服务台、贫困农村信息服务港、农业专家热线等。根据“三农”的需要,将信息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方面研究。 (2)提高农民利用农业科技信息的意识和主动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不强,缺乏农业新型技术、新兴产业产前产后的专业敏感度,导致先进农业科技不能快速、及时、高效的送达到农民手中,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农民应主动参加定期开展的农业科技信息应用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使用科技信息的意识和利用效率 信息科技论文:信息科技创新教育的构建 一、信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与意义 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即时化、资源共享化等演变过程中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教育由知识教育阔步迈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而不仅仅培养对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科技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最好的方式之一,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通过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除去学校的大力支持之外,要积极号召并联系社会团体、优秀企业,良性结合广泛的社会力量。 二、信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支撑因素 分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状况,要进一步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图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夯实基础,为其未来创新性积蓄能量。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构建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高校各部门要协调起来,优势互补,最好是能够成立信息科技创新工作小组,统一规划和领导信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指导信息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规划、资金筹集、活动开展等。完善工作小组的组织协调,加强工作小组的成员构成。将科技创新提高到工作的中心位置,划拨专项资金,不定期邀请科技创新学者、专家讲学传授经验,指导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营造平等轻松的教学科研环境,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鼓励学科专业间交叉渗透,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组建高素质、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指导信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两个问题,首先是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具备精准判断,不好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应用经验,不太了解自己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项目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配备相关指导教师介绍信息类专业方向及前沿技术研究,对具体项目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准研究方向,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改善学生科研条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目前科研立项及经费设置中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师科研而忽视学生科研的现象,很多高校甚至没有任何学生科研支持及经费投入。要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有序对学生开放学校各类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在学生科研立项及经费投入上适当倾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如学分制等,明确职责及任务,奖惩分明,激发师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三、构建信息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塑造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信息科技创新氛围 着力构建适合信息科技创新的校园学术氛围,大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其在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完善自己,培养其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意识,积极推动发展科技社团打造创新队伍,发掘学生创造潜力,培养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整体环境熏陶下,积极引导其发展个性,增长见识和才干,激发科研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形成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伴随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存在分化综合,边缘学科、横向学科不断涌现,求知需求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阶段的学习了,不断学习成为生存基本需求。要勇于打破学校阶段性教育束缚,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及专业结构,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及多元性,强化学科间的联系,加强基础,优化结构,以提高素质为基本原则,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不断发展会赋予新内涵。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要求和个人发展为根本,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 (三)倡导学生参加科研,吸收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步骤是结合教学和研究,让学生能尽早接触到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鼓励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作为科研助手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教师也可以划分科研子课题交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研究问题。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 (四)有意识、有组织地推出高水平的课外科技活动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课外科技活动基于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模式多元标准多样,能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按照兴趣爱好结合职业规划自由选择,具备进行创造的内在动力,借助多种途径捕获知识和信息,尝试多种方案,合作者之间开展讨论并互相启发,学校保障政策制度,提供物质条件,在自由、宽容、开放的环境中培养信息创新能力。组建院校科技协会,鼓励团队协作精神,保证科技活动的连续性和作品质量,不断提高科技活动水平,完善科技创新活动条例,拓宽渠道,积极寻求社会广泛支持。 (五)举办知识讲座和科技 征文活动 知识讲座和科技征文系列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便于广大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广泛邀请相关领域内专业人士分析介绍学科当前的研究状况和热点问题,然后引领学生开展研究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然后由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指导交流。讲座的内容安排上不应过于注重效果及形式,重要的是营造和活跃创新气氛,重点把握讲座内容的新颖性与生动性。各院系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举办征文比赛、科技制作活动等,该方式适合广大学生参与,使他们在宽广的想象空间自由思维,各院校之间可以展开合作、积极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六)建立大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基地 信息科技创新活动需要长期、连续开展,学校可以从现有实际考虑,借助自身科研实力,依托相关院系、部门及教研室等与社会团体及优秀企业联合,建立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实现科技创新的基地,为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优良平台,学生利用基地的设备工具和便利条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指导下建立创业计划、从事科研工作、开展生产实践、激发科研兴趣,提高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信息科技论文:机械科技信息事业发展与变革 一、十年艰苦创业,深化改革见实效建所十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光辉题词指引下,在各级党政领导关怀支持下,全所职工.深化改革,艰苦创业,为建设和完善我省机电信息体系取得较好成效. (一)转变观念,促使机电情报工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取得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988年省机械厅指定笔者担任省农用车联合公司筹备组成员,带队赴全省农用车厂进行深入细致的情报考察调研,拟定农用车联合公司章程初稿,组织福建省农用运输车联合公司筹备会,向厅领导提供全省农用车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准确信息资料,根据国家技术政策,组织情报人员撰写了《我省农用运输车现状及发展设想》情报调研报告。省机械厅在%闽机技字第009号函指出,该调研报告“在我省首次开展农用运输车行业调研是适时的,对正确引导我省农用车行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和行业合理布局、健康发展起着有益的促进作用,对制订我省机械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决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科技进步作用较大。”情报工作促进了“福建省农用运输车工业联营公司”于89年正式成立。1993年农用车产量达5.55万辆,占全国产量的30%,成为我省工业的一项拳头产品。91~95年全省生产21万辆,产值达50.8亿元,实现利税3.18亿元,93~94年机械厅系统的农用车产值占全省机械工业百分之二十,为我省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受省机械厅领导委托,以情报论证为依据,笔者带领工厂厂长、总工三次赴京向机械部何光远部长等领导请示汇报,解决了我省柴油机新产品立项难题,大力协助福建机器厂开发6170新型柴油机,填补了我国柴油机行业空白.目前福机厂已生产350台,创产值3500万元.该机型在全国“渔船用柴油机选型会”上,被推荐为全国优先选用的新型节能柴油机.这是情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典型范例. 3.省下达《中国红壤开发项目所需机电设备研究》与《进口物质设备经济性研究论证》二项情报调研为中国红壤项目节省开支4600万元,我所负责的论证方案被世界银行采纳,通过国际竞争招标验收后,由我国农牧渔业部组织实施,获国内外专家很高评价.红壤项目联合办公室把它誉为“为红壤项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红壤项目作出巨大贡献”的一项出色的情报调研成果. 4.我所和省农机研究所负责国家经委、机电部下达《85系列水田犁》课题(笔者为课题组长)。87年通过部级鉴定以来,已在全国生产推广85系列水田犁7万台,创产值1750万元,利税200万元.本省推广2。。。多台,耕翻土地50万亩以上.机耕冬翻不仅病虫害减少,节省农药、化肥,同时提高地力,平均每亩可增产稻谷10公斤,共增产稻谷500。吨以上,价值达400万元。我所还同农业部门继续合作推广犁耕,为保护国土恢复地力作贡献。 5.我所受省机械厅委托,负责全国机械信息福建子系统工作.我们在认真抓好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同时,狠抓信息利用.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我省机械行业较好利用信息,五年来已在工厂创效益1632万元,199。年在全国机械工业情报工作大会上,受到机电部部长表扬。 6.机电部下达“中小型电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题形成的调研报告对福建省如何调整中小型电机产品结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根据这些有益的建议,工厂开发新产品新增产值3288万元,创利税49。万元。 7.机电部中小型电机情报网下达“中小型电机生产工艺调查与建议”被我省有关工厂采纳。由于采用新工艺创产值150。万元,创利税100万元,节支595万元。 8.我所木机情报人员编制国家级木工机床产品开发指南,提出14个木工机床新项目组织实施已创效益5763万元。 (二).加强情报基础建设,树立用户第一的服务观念。经过十年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建成我省机电信息系统“六库”,直接为全省机电行业提供有效服务.众所周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情报手段的出现,大大扩展了情报信息资源加工、利用的能力.当前,在机电产品激烈竟争和信息量激烈膨涨的新形势下,加强情报基础建设.用现代化设施逐步武装情报机构,使情报信息具有快速、高效的功能显得特别重要。 1.微机信息库:我所微机室在省科委支持下,已购置微机五台.目前已同机械部信息院2个中文库、2个西文库、中国科技信息所7个中文库、5个西文库和省海峡网(总容量20亿汉字,日增100万汉字)建 立了联机检索业务,为全省机电工业开展检索与咨询服务。对我省机电行业新产品开发、查新、鉴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显示了计算机、电子通讯技术在信息加工、利用中的快速功能。在联机检索业务开展的基础上,我所除已建立福建省机电产品数据库外,目前正在建台湾机电产品数据库。 2.标准资料库:标准化是国家重要技术政策,是机电工业上水平、提高质量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前提.机电产品必须采用国家标准,并尽可能向国际标准靠拢.根据本省工厂的强烈要求,我所已分类整理收集国内外机电标准资料3万册。 3.声像资料库:根据机械部(86)机情函字912号“关于建立机械工业声像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机械厅党组的要求,我所组织拍摄了我省80多家工厂企业的厂史、厂容、产品录像片和研究院重要科技成果录像片,有的已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上播放。目前已拥有机电录像100余片,机电照片6。。。多张,成为我省保存机电声像资料最多的单位.声像作为形象化的情报手段,在机电产品宣传领域有着特殊的作用,我所组织摄录编辑的《福建机电产品誉满五洲》录像片,曾用中、英二种语言,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和福建机电产品展销会上播放,并送住墨西哥等国演播,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4.机电样本库:国际和国内先进机电产品样本,对我省机电科技的发展都能产生启迪、借鉴和开拓思维的作用。我所已收集整理国内外机电样本2万份,多次举办展览,省内外观众达5。。。余人,受到社会关注和科技人员的欢迎。 5.图书文献库:现有馆藏中文图书2万种3万册,外文图书900种2000册,各种技术资料21300册,每年免费接待读者6000人次.6.期刊资料库:库存期刊800种6000册.每年免费接待读者300。人次. (三)抓机电情报调研,促海峡两岸合作.十年来,我们按机械部的要求,重点进行了台湾地区机电调研和促进海峡两岸机电合作,开展闽台科技交流活动。 1.抓住机遇,进行台湾机械工业调研1987年,将《台湾机械工业》调研列入部情报课题。仅用二年时间即完成40万字《台湾机械工业》调研报告,近几年,我们又完成了《在大陆的台资机电企业经济效益分析》、《台湾机电科技》、《台湾农业机械化调查及海峡两岸农机界的合作》、《台湾机械产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调研》、《台湾信息业现代化调研》、《台湾工业发展战略研究》、《闽台机械工业对比研究》等机械部情报调研课题,对祖国大陆机械行业了解台湾机械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峡两岸机械工业互补与合作的研究》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正式列入1995年机械工业部软科学研究项目计划(笔者为课题组长)。这是我所成立10年来第一次承担机械部软科学研究项目(研究费用由机械部提供)。目前,该课题正抓紧实施,可按计划在今年底提交部级鉴定. 2.在情报调研基础上,加强与台湾同行的合作,促进闽台科技界双向交流.在开展对台情报调研课题期间,我们与台湾大学,台湾机械、农机同业公会、台湾农村社等组织和有关人士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1992年,我们邀请了台湾省农机和食品机械考察团访闽。我们向台湾代表团提供的“大陆各省对台经济合作联系表”已于92年7月份全文刊登在“台湾农村”杂志第十十六卷第二期上。省机械厅领导同我所负责人一道与台湾有关方面签订了“发展闽台农业机械化事业合作意向书”.有关合作内容正在组织实施.笔者于1993年8月2日到10日以共产党员和专家身份应邀赴台进行访问和考察,并在台湾大学作学术报告.这是福建省机械系统首次安排的赴台考察活动,对开展闽台两省机械工业和学术界双向交流起了促进作用。1995年,由我所牵线联系,经省主管部门同意,福建台湾机械(器)工业同业联谊协议书于2月25日正式生效。根据厅长办公会议决定,联谊办公室设在我所,活动经费由闽台共同承担。 3.成功举办了首届“闽台机械样本展。”根据95年闽台机械工业同业联谊计划.在省政府、省台办、省科委、省财政厅大力支持下,首届“闽台机械样本展暨技贸洽谈会”于1995年8月28日一22日在福州举办.本次样本展共展出闽台两省机械工业中最新工具机、钢铁加工机械、产业机械、电工电器和工程农机等机电产品样本150。多份,(部分厂商还提供录像带并演播)其中台湾机械工业直接参展企业8家,福建机械工业直接参展企业28家.会期5天,共接待全省各地市200多个单位,近千人参观展览(其中厂长、经理约有300人左右)台湾方面派来洽谈的人员有: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邱桂霖总千事等n人.我省前来洽谈的单位有:福建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等28家单位。通过展出拾谈,达到了两岸机械工业相互了解、广交朋友、寻求合作、共创良机的初步效果。 4.安排筹建《台湾机械城》投资考察根据联谊会协议,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拟在闽筹建1500亩“台湾机械城”。95年8月23日至26日厅、所派员陪同以林林波为团长的台湾投资考察团6人对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四处地区投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四)办好刊物,搞好发行,参与情报网络行业活动,加强情报横向联系.我所受部、厅委托,主办《福建农机》、《木工机床》、《水轮泵》、《福建机械》四种刊物.其中《福建农机》发行量达1.2万份,《木工机床》和《水轮泵》是为全行业服务的期刊。通过刊物的交换,我所机电情报联系单位逐年增加,已达2653个,进一步扩大了信息源.十年来,我们先后参加了全国自动化情报网、华东地区电气自动化情报网、华东电缆情报网、全国农机情报总网、省情报网、全国农机期刊网、全国机械情报网等情报网络活动,并担任过全国农机科技刊物网付网长、十四省市(区)机械情报(所)协作网网长、付网长、负责全国木工机床行业信息网、水轮泵行业信息网、机械部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福建子系统福建机械工 程学会信息分会和省农机学会对外联络组工作,先后主办省科技日语培训班,省自动调速器培训班、预测和决策函授福建培训班、微机培训班等,并多次主持召开全国性、地区性的情报网络行业会议.通过这些网络活动,加强了横向联系,为机械工业开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信息和科研选题的素材,并同生产厂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二、创办经济实体,增强科技信息事业自我 发展能力,努力增收节支,搞活情报.情报事业的发展受到有限经费的制约.因此,在搞好情报本职工作、抓紧情报主业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利用我们的技术力量、设备来开展与情报业务相关的多种经营和有偿服务。我们认为,国家在财力不富裕的情况下,十年拔给我所284万事业费已是很不容易了。在深化改革中,为了促进情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增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观念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情报后劲. (一).情报办书店在机电部情报所支持下,我们作为情报办书店的试点,于1986年集资了3万元盖房,办起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福州机械书店”.国家出版局曾明确指出:“图书发行工作在2个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书店是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阵地,是输送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是我们党的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按部所领导要求,开业前就多次教育职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积极发行好书,及时提供科技书刊,为科技人员、技术工人排优解难,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优质精神食粮.书店开业十年共销售码洋150万元,初步取得了经济效益.我们发挥了情报办书店的优势,艰苦创业,先后同全国十几个出版社合作,举办了五次书市展销,正在探讨把书店办成情报信息普及和技术开发阵地,成为我所情报源之一。 (二).创办轻印刷实体为进一步提高增收能力,节省自办期刊印刷费用,在拥有计算机激光照排设备基础上,1995年8月全所职工踊跃集资,克服各种困难购置了胶印机、切纸机、装订机、制版机筹建了轻印刷车间。依靠自己力量,仅用1个月就试运转成功,正式对外营业,到今年6月已胶印8开资料40万页。以优质价廉获用户好评。 (三)多种经营,努力增收科技情报有偿服务是科技情报人员创造的成果,用价值体现的一种形式.在深化改革中,我们还动员全所各个专业室组在搞好本职工作,完成上级下达指令性情报任务前题下,发挥各自的专长,在录像、复印、照相、标准发行、技术咨询、广告、承接横向课题(包括硬件科研),微机服务,中介服务,开拓技术市场等领域实行有偿服务,努力节支增收,既有社会效益,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十年来共创收60万元,加上上级奖励事业“费和省科委拨设备专款总计约80万元。这批资金除少量用于职工福利外,大部分用于开展情报事业和购置计算机、录像设备、复印机、幻灯机、照相机、投影仪、调制解调器、稳压电源、绘图机、供干机等一批情报基础设施.这是改革前可望而不可及的.既为情报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手段,又进一步增强了创收能力,使情报工作充满了活力。 三、振奋精神,深化改革,加快机电信息产业发展 1986年以来,我所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情报工作的决定》(闽政(1986)57号文)和机械工业部《关于加强机械工业科技情报工作意见》((86)机情函字1267号),努力搞好我省机电情报工作,十年创业,喜见成效.从1987年开始,在福建省39个省级事业费包干研究所考核评比中连续六次评为1一3名,获省科委、省财政厅颁发“先进集体奖”.199。年底,在机电部召开的全国机电工业情报大会上获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七五”期间情报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用实际行动为省争光。十年来,我所共获奖约50项,其中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5项,完成情报调研60篇,约450万字。我所编辑出版的《福建农机》发行量达万余份,8次在同行中评为先进科技刊物。我所负责的机械电子部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福建子系统随着改革的深化也改变了“六五”期间的后进状况,一跃进入先进行列,从1987年开始连续六次评为部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先进单位.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党的关怀,各级领导的支持能极大地调动情报科技人员从事情报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激励和鞭策我们在深化改革中奋发上进。当今社会,材料、信息与能源称为现代化技术的三大支柱,是其它各种技术的基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战斗在情报信息岗位上的战士们充满信心、勇敢前进,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为开拓福建机电科技工作新局面,为迎接“信息时代”赋予我们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而奋勇拼搏 信息科技论文:农机技术推广科技信息技术的论文 1当前农机技术的不足 当前,企业生产的农机大多数是有人操控的农机,而信息化水平不高,在农机上并没有安装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如GPS),操作辅助系统等数字化的系统并没有加装到农机。这就造成现在的农机技术与飞速发展的网络数字化技术严重脱节。公司的农机产品并不能满足当前新市场的要求,使企业的产品受到一定的市场冲击。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抓住当前的机遇,进行农机信息化的相关技术研发,提高农机的信息化水平。当前,国家扶持农机的发展,对农机的技术要求更高,企业以往的农机技术已经不适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企业的战略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将工作的中心从农机基础技术的研发,要转移到农机信息化技术上来,加大农机信息化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投入。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通过对农机推广和对生产者的专业培训达到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但这种推广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企业应当发展先进的农机联网技术,为农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柱,这样才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真正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经济效益。 2科技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应用 2.1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有若干的组成部分,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遥远的感知技术。首先是感知技术,这之中就包涵GPS技术。GPS技术是一种定位技术,通过卫星对地面上的目标进行定位,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这种技术已经运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农机上运用GPS技术可以使农机实施对各个农机的位置和作业情况进行跟踪,以便农机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对农业生产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部署,使农机作业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农机整体的生产效率。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都是通过人工对农田进行相关的审查,对农田的作物生长状况、农田土壤水分生长环境、病虫害进行评估和处理的。但是这样的方法缺少及时性,而且人为因素对田地调查结果的影响较大。现在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对农田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测,这样的监控数据不仅实施性强,对各项数据的检测也较为详细具体,可以检测到人工检测不到的项目,以便对农业生产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农机中加入这种技术可以更好的把握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传感器可以进行更加精确的播种,灭害和预防,提高生产的效率。地理信息交互技术,这是农场的数据处理中心。其核心技术是将农机的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整个数字化系统进行实时的更新,以便管理者更好地对农机的信息进行掌控,对整个农业生产进行及时的科学调整。对于企业来说,要结合当前的市场需要,生产能实际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农机,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农机技术之中。 2.2网络物联技术 网络物联技术包涵各个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链接,使农机在农业生产情况可以快速的到达管理者手中,以便快速做出处理。通过这样的网络可以对农机的各个地方实现远程的生产操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此外,在整个系统中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处理系统,降低整个农机对人的依赖,真正达到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企业可以根据这一点对当前的农机进行网络化的改造,使农机可以更方便的连接网络。也可以研发相应的网络技术对相关的生产单位进行技术支持。 2.3精准化技术 精准化技术是建立在精准传感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这其中就包括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整地技术等。这些都对现有的农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传感器方面要达到相应的要求,还要在现在的技术上进行改进,提高基础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准性,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生产的要求。精准技术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技术,要真正实现它,就要整合网络技术遥感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对农田的情况进行把握,通过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生产安排,通过网络下发到各个生产单位。在农机上可以通过精准的传感器对生产进行更精准的操作,但这种精准的操作也对农机的质量和操作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在这方面对当前的农机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 3结语 科技信息技术正逐步改变着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农机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发展改进自身的技术,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富来威当前便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当前的农机技术中来,并不断改进优化自身的基础技术,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信息科技论文:工程监管信息科技的运用 信息技术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大产物,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自从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以来,由于其推广而产生的显着效应,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的研究,信息化在全球快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当今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垫脚石,在过去的100年里历史里,人类所生产了价值超过了之前人类历史生产的总价值,不可不说这是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结果。在建筑工程中,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用也不可忽视,其技术的先进性、准确性和人性化使得这个行业如虎添翼。 1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1.1建筑工程前期勘查需要信息化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的初步勘查,要根据不同的建筑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外在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各方面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勘察。前期勘察的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后期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否顺利。此时,信息技术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关于地质勘测辨别,气温气候的侦测以及建筑结构的合理都给与了充分的科学分析,模拟了日后建筑施工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效地预防了各种事故的发生。 1.2建筑施工的产品多样化,需要实现标准化 建筑物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用途的不同,以及工程结构,材料的价格、施工的方法的不同,导致建筑设计产品的多样化,这就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能够正确无误的将这些多样化的产品分开并确保能够轻易地找到,信息化技术为其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于任何行业而言,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对于建筑工程产品的多样化能够以合理的方法将起分类并容易区别,这是传统方法难以做到的。 1.3建筑施工周期长,技术复杂需要现在化信息技术配合 建筑施工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技术,加上建筑施工经常要根据建筑结构的情况进行多种的配合工作,所需的设备和物资极其繁杂,从而导致施工管理难上加难,而且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较低,人员的配备就显得重要。再次,对于工程建筑而言,周期长是这个行业所具有的特点,也是他的弊端之一,同一工程从建筑设计到建筑竣工,一般都要经历一年四季的不同环境影响,为了简短施工的期限,降低施工的难度,利用信息化技术相配合,可以加强各个工程步骤的联系,使得不同的施工单位或不同的工种之间相互配和,减少施工的难度。总之,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的进行信息技术必不可少,他是建筑工程管理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信息化技术的相伴,建筑施工管理则倍加艰难。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2003年11月14日,国家建设部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刚要》中提出“建筑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方式,提高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如今已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了,在国家政策发行后这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究竟怎么样,以下是简单的介绍: 2.1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较窄,整体处于初级阶段 建筑行业必须的配有现代化计算机的配备,然而纵观我国的相关行业,计算机的配备还是较为不普遍,相关技术,比如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的单机操作,没有形成特定网络化系统,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技术也相对落后。大多企业甚至不利用信息化管理这一模式,尤其说是不利用,还不如说是不同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大部分企业家都是80年代的下海任务,由于当初缺乏知识,对于世界的发展摸不准方向,总是落后于人一步。总之,不管是从专业知识上还是思想上,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都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 2.2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 由于传统施工生产模式根深蒂固,现代建筑工程基本上是靠经验来完成的,这种生产方式对于网络计划管理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现代信息化管理,在西方国家实现了无人化,标准化、机械化、高效化的等管理模式。①这不利于既得利益者,也是阻碍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②由于现代化发展落后,企业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当今绝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既是管理人员有事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实现有效的分工,导致企业成本过高,或者导致了不能够同时满足管理的质量和建筑的质量。 2.3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理环境或者国家政策的影响,导致了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不平衡发展。对于偏远地区项目管理人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期望不够强烈,而对于沿海发达的地区,项目管理人员出现供过于求,一方面是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人才济济却不愿去偏远就地区这种矛盾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足。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的落后迫切需要改变。 3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 3.1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通信 传统的数据通讯其弊端不经显现在速度过于缓慢,而且准摘 要:随着信息化革命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日夜不停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日渐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靠人力的基本建设行业。在发达国家中,计算机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我国也步入了全球化潮流中,然而我国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今天,怎样促进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确性较低,错误率较高容易造成工程失误等多方面不可预测的事故,借助计算机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和现在化网络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准确性得以全面的提升,减少了数据层层汇报的种种弊端,减少了施工情况的错误判断,而且大大缩短了时间,简短了工程的周期。可谓一举多得。 3.2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相结合 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僵化,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人治”的缺点,管理更为科学化,效率更高这是计算机制度的优越性。当然,决定使用计算机管理制度是,必须对这种系统有充分的认识,要运用正确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三位一体结合。 3.3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 一个企业的员工的思想可以折射出这给夜的文化内涵,建筑企业的员工就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员工的思想要不断的更新方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 。思想过于落后是不能够胜任的。企业更替就像朝代的改朝换代,没有先进的思想是不能驾驭新的政权的,也必将凋零的很惨。建筑行业尤其如此。 4结 语 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不管企业是否愿意,落后的传统管理方式必将被新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所替代,既然没得选择,我们就必须改变自己,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更是这样,“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规律。对于建筑业来说,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运用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把握好此次机遇,壮大自己,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使得企业得以更好生存和发展。 信息科技论文: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之间关系分析 【 摘 要 】 从基本概念、适用范围、业务内涵、工作特点等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分析探讨了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之间存在的同源异流、分化交错、包含覆盖、分叉独立等复杂关系,分析了保密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保密科技可为信息安全拓展新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空间的观点,并提出保密科技产品研发三大门栏条件。 【 关键词 】 信息安全;秘密;国家秘密;保密;保密科技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在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信息社会、人类活动转向现代化、使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此外,在涉及国家秘密的各行业领域,给国家秘密的保护也带来很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既需要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来保护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更需要运用保密科技来保护国家秘密的安全。 由于对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认知上、理念上的混淆和偏差,往往使得人们将“信息安全”与“保密”混为一谈,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网络、现代信息化办公设备的使用成为失泄密事件的高发区域,很多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几乎均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直接相关,因此许多人认为“保密”就是“信息安全”,做好了“信息安全”就可做好“保密工作”。(2)在“信息安全”概念的“安全属性”(比如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抵赖性等)中,已经含有“保密性”,因此,搞好“信息安全”,自然而然就可解决“保密”的问题。(3)试图完全用“信息安全”的理论、理念、方法、技术、产品来解决“保密”问题。 实际上,“信息安全”与“保密”并不完全是一码事,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同源异流、同根异叶、相互依存、紧密缠绕、既有重叠又有分叉的复杂关系。理清这种关系,更新一些认知理念,对信息安全技术、保密科技的发展,对信息安全产业空间的拓展,尤其是对保护国家秘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抛砖引玉,从多种维度、多个层面梳理“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之间的关系,以期引起人们思维在该方向的延伸,为拓展信息安全产业空间、促进保密科技自觉发展提供认知上的借鉴。 2 基本概念辨析 2.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1.1基本定义 对于信息安全,学界、业界曾提出多种定义,欧共体、bs7799 cia学说、国家标准gb/t 9387.2—1995(idt iso 7498-2—1989)《信息处理系统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第二部分: 安全体系结构》等均曾对其作出定义。有的定义强调的是一种在安全保障活动中能抵御风险、确保安全属性的能力;有的定义强调的是信息内容的安全属性,或者说是所处的一种状态;有的定义强调的是一种多维多构件、多种行为的综合体。视角各异,各有侧重。 狭义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主要研究加密和认证等信息内容保护算法以及相关的防护技术。狭义信息安全还可包括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内容安全。 广义的信息安全通常指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以及信息在采集、加工、传递、存储和应用等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以及相关意识形态的内容安全。 2.1.2内涵及属性 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两个层面。每个层面的安全可用若干安全属性来表述。信息系统的安全属性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等。信息内容的安全属性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抗抵赖性等。 上述“信息安全”专指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直接相关的安全保护活动的总和。 2.2 “秘密”基本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秘密”,是指个人或集团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在一定的时间内需要加以隐蔽、保护、限制,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而不让外界知悉的事项的总称。“秘密”具有三大特点(或者说构成秘密的基本要素):一是利益相关性;二是隐蔽性;三是时空限定性。 人类任何社会活动中的所有事项均有可能成为“秘密”。所以“秘密”内涵极其广泛,“秘密”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比如国家秘密、军事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 2.3 “国家秘密”基本概念 国家秘密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的法定定义: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秘密”,理所当然具备一般意义上“秘密”的三大特点。构成国家秘密的三大要素(实质要素、程序要素、时空要素)中,“实质要素”和“时空要素”与一般意义上的“秘密”基本相同。但除此之外,国家秘密还具有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秘密”的六大独有特性:(1)利益相关特殊重要性;(2)涵盖范围宽泛性;(3)失泄漏途径、方式的多样性和刺探主体的强力性;(4)确立程序法定性;(5)保密工作方式的体系化和严密性;(6)保护要求、保护方法的严格性和强制性。 特点(1)、(2)、(3)决定了特点(4)、(5)、(6),从而决定了为保护国家秘密必须建立庞大健全的工作体系,必须以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管理规章和科学技术为支撑基础,必须严格依法行事、强制行事,不能随心而为、随意而为。 2.4 “保密”基本概念 广义的“保密”,简而言之就是指对秘密的保护,使“秘密”存在时间周期内始终处于“隐秘”和不为外人所知状态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为了不陷入“泛密论”的研究沼地,本文所说“保密”,仅限于“国家秘密”的保护问题,专指国家秘密的保护及相关活动的总和。法定意义上的“保密”,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应严格区别于通常所说的保护商业秘密、保守个人隐私的行为。 “国家秘密”和“保密”的概念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明确的政治属性(即具有很强的国家利益相关性和国家保密体制相关性),在保护要求、保护方法上有着明确的严格性和强制性。以“保守国家秘密”为目的的“保密”,与信息安全属性中的“保密性”所指保密,是有很大差异的,不能等同而视。所以,信息安全不能完全解决“保密”的问题;保护国家秘密,需要专门的保密科技。 2.5 “保密科技”基本概念 “保密科技”是指用于保护国家秘密的科学与技术的总称,是用于保护国家秘密所需的基本理论、学术体系、原理、方法、技术、产品以及相关的所有活动及其内容的总和。既可以理解为一门专门学问、一种知识体系,一种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活动,同时也是一个研究、应用的过程。鉴于国家秘密的宽泛性、特殊性,保护国家秘密必然是一种十分复杂、艰难的活动,必须用保密科技做支撑。当然,保密科技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秘密的保护。 保密科技的核心任务是深入研究保密基本理论、建立先进保密理念、研究先进保密技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为构建我国特色的现代保密工作体系、为保护国家秘密提供先进、科学、适用的体系化保密科技理论、理念、技术及相关产品,将国家和军队保密相关要求以及单位保密管理规章的要求(包括分级控制要求、知悉范围控制要求等)落到实处,即采用技术手段确保国家秘密能够依法产生、使用、保护和管理,不被泄露、不被窃取、不被扩大知悉范围。 3 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上述基本概念的定义及其内在含义的辨析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 3.1 信息安全技术与保密科技之间的同源异流关系 在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直接相关的技术领域,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采用的底层技术基础是完全相同的,均基于二进制“0”、“1”的数字化逻辑处理技术,其底层技术原理和技术途径、实现方式和方法基本相同;但在被保护对象、防护对象、防护理念、防护目的目标要求、应用层功能架构、安全保密机理等诸多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差异。 从基本概念中安全属性的角度考量,信息安全五大属性中的“保密性”,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秘密”的保护而言的,可涵盖和适合“秘密”三大特点的保护,属于等级保护的范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性。 鉴于“国家秘密”的特殊性,信息安全中的“保密性”不能完全涵盖和适合“国家秘密”另外6大特点的保护活动,只能作为“保密”的基线和必要条件,而不能作为“保密”的充分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要求安全的,不一定是要求保密的;而要求的保密的,则首先必须是安全的”。“保密”包含“安全”,且较“安全”要求更为严格苛刻。 保密科技中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直接相关的技术领域——信息保密技术(比如电子密级标识技术、涉密属性区分技术、分级控制技术等),是从信息安全技术中分化派生出来的一个新分支,由于其特殊重要性和产业市场的特殊性,将成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3.2 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之间的适用领域关系 3.2.1适用范围之间的分化交错、重叠覆盖关系 保密科技与信息安全的适用范围(作用域)既有重叠交织,更有差异和分叉。两者之间这种纠结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信息安全技术的适用范围,从行业领域来讲,适用于所有行业/业务领域(即不管是否涉及国家秘密,所有行业均适用),具有普适性;从应用领域(或技术领域)来讲,主要集中在直接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领域,并且同时适用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从行业/业务领域来讲,保密科技主要适用于涉密行业/业务领域(即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国防军工、军队以及其它相关的行业/业务领域),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行业领域,普适性稍弱于信息安全。 从应用/技术领域来讲,保密科技既适用于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直接相关的应用/技术领域的信息安全与信息保密,也适用于不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直接相关的应用/技术领域的安全与保密。其适用范围较信息安全技术更宽。 在直接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领域,保密科技同时适用于涉密行业领域的涉密信息系统和非密信息系统;在这块应用/技术领域,与信息安全完全重叠和交织,但还存在特殊之处。保密科技涉及的涉密信息系统,属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重要信息系统”中的专门一种特殊、专门类型的信息系统,实行分级保护;保密科技涉及的非密信息系统,虽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范围,但较非密行业/业务领域的非密信息系统,其防护和管控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当然,保密科技中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直接相关的信息保密技术,是从信息安全技术中派生、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的学术、技术分支;与信息安全技术相比,虽然其底层技术支撑基础相同,但在很多层面有着很大不同的丰富内涵。 从图1所示两者关系来看,在涉密行业/业务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应用/技术领域,保密科技已经完全涵盖信息安全技术的所有内涵,并且具有更丰富、更特殊、更严格的内容。所以,完全可以将信息安全技术纳入保密科技范畴。 3.2.2业务内涵之间的分叉独立关系 在涉密领域中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的技术/应用领域,保密科技既要采用信息安全技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更需要采用信息保密技术解决信息保密问题,包括保密管理、保密检查、分级控制、知悉范围控制等等。 在涉密领域中不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直接相关的技术/应用领域,保密科技需要解决保密管理、防窃听、防窃视、防窃照、防窃录、防窃取、防窃收、防窃复制、各类涉密载体的防护与管控以及维修与销毁、涉密场所、涉密活动、涉密人员的防护与管控及保密检测与管理等问题。在这一块,基本与信息安全技术不直接相关。 保密科技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创造性地集成运用保密科学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实体安防技术、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声光磁电纸质载体处理技术以及相关人文科学领域的诸多知识。可见,保密科技的内涵实际上涵盖了一个非常庞杂的科学技术群。 3.3 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之间的差异关系 信息安全与保密科技之间在业务管理、工作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系统保护等级的划分方式;(2)系统定级方法;(3)适用的管理法规标准;(4)系统保护要求;(5)支撑作用;(6)涉及的技术领域;(7)主管机关。 4 保密科技发展方向趋势 在中央、国家、军队对保密工作极端重视的强大力量推动下,保密科技蓬勃发展,保密管理人员认识、水平、能力不断提升,对保密科技产品的要求,正从在形式上合规、解决浅层次问题转变到实质上符合要求、解决深层次问题,向综合性、体系化、全程化、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保密科技的研究与发展、现行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必然趋势。 4.1 保密科技相关技术点位发展趋势 在“新技术背景下”和 信息化条件下”,与窃密方进行“高技术对抗,高智商较量”,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就是保密科技;运用先进保密科技装备消除失泄密隐患、堵塞失泄密漏洞,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提升保密能力,保密科技的研究与发展必不可少;研究和把握保密科技发展趋势,对保密科技的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 现代保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技术点位的安全防护与保密管控。所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保密科技的发展趋势更需要准确把握。今后若干年,保密科技领域的热点发展方向将体现在几个方面:(1)保密学基本理论、保密科技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发展;(2)电子密级标识技术群、涉密与非密设备区分技术的研究;(3)“保密管理现代化、安全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4)综合性、集成化、一体化保密监管控制技术及其产品研发;(5)分级控制技术和知悉范围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6)解决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的保密技术与产品研发;(7)相关技术与产品的评价方法研究;(8)深层次、体系化解决方案;(9)新技术在保密领域的应用研究;(10)保密科技产业的发展。 4.2 保密科技市场对研发团队的特殊要求——三大门栏条件 当前国内外信息安全保密领域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涉及保密管理、技术、法律、法规、标准、用户以及保密工作中的一系列实际困难和问题,涉及人员多,涉及面广,涉及环节和场景多,泄密隐患多样而隐蔽,问题复杂,政策性强,是一个系统工程,难度极大。要想提出完善的保密科技解决方案,设计、开发出能真正实现全程精准管控、确保安全保密的产品,研发团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需求分析门栏:在安全保密管理第一线长期工作,全面深入了解保密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且具备保密科学家思维特质和创新性体系化设计能力,思维严密,逻辑严谨,善于全面严谨的风险分析和需求分析,不但考虑现实需求,更要充分挖掘与其相关的潜在需求、周边需求以及关联需求,精于分析整理,能归纳提炼出安全保密防护和管控的普适性需求。 (2)技术设计遵标门栏:对国家、军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单位的安全保密管理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非常熟悉且能融会贯通其精神实质,充分运用现代保密科技基本理论和保密原理,能研究和设计出在精神实质层面符合保密科学原理和保密标准的保密技术和产品。 (3)技术研发门栏: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技术、产品和市场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对相关技术非常熟悉,善于技术创新和体系化产品设计,能在风险分析、需求分析、技术体系和保密机理设计、产品形态及其应用方式设计、技术途径及其实现方式等环节真正做到“全面排查泄密隐患,着力研究根治之道”,在产品研发中完整准确实现设计思想。 5 结束语 泄密与反窃密斗争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军队对保密工作的日益加强,将有力促进保密科技领域相关研究和技术与产品的繁荣发展。国家需要应对保密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国家保密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是保密科技市场发展的原动力。保密科技市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通常不为公众所熟知。与信息安全市场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 “保守国家秘密”特殊安全保密需求的强力牵引,必将引领和产生“保密”所需特殊的防护理念、安全保密机理、技术路线、实现方式、产品形态和应用模式。所以保密科技领域必然有着巨大的拓展创新空间、技术研发空间,保密科技的发展,必将为信息安全拓展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和产业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 汤放鸣(1958-),男,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大学,学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保密专委会委员,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中物院分中心总师,中物院信息化专家委委员,中物院信息安全技术中心总师,信息安全保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主持/参加it工程项目、研究课题近50项,公开20多篇,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4次,获得/申报中国专利6项。 长期从事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与技术研究及其组织管理工作,熟悉国家、军队信息安全保密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保密工作领域实际需求和研究发展动态,擅长保密技术体系规划设计,主持、组织多项保密专项课题,前瞻性提出一系列信息安全、保密科技、保密学新理念、新观点,现主要从事保密学、保密科技基本理论、身份认证理论体 系学术研究以及携带外出移动存储介质和涉密笔记本电脑综合防护与保密管控技术、涉密应用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研究等。 信息科技论文:三元理论下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发展策略 信息科技学科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在信息科技实际教学中还是较多着重于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并且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根本就未在教学中去关注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意识淡薄的原因,一个是学校较少关注思维教学,另一个是教师本身专业发展对于思维教学较少涉及,再一个是发展学生思维方面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资料相对于其他教学理论资料比较少。 基于三元思维理论的信息科技学科学生思维类型 结合信息科技学科特点,分析几种学生思维的类型。 1.分析性思维类型 分析性思维类型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为考试成绩很好、喜欢学校、被教师喜欢、能看出观念上的问题、天生的批判者、偏爱接受指示。他们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表现很乖巧,教师布置的任何要求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们的作品完整,成绩优秀,模仿力很强,记忆力好,符合教师眼中聪明学生的标准。但是,恰恰是这类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例如,该类学生在画房子的作品上,可以与书上的范例保持惊人的一致,可让他们设计一栋房子的时候,作品的表现却缺少创见。这一类型的学生未来将趋于平庸,因为他们喜欢接受指示性的任务。 2.创造性思维类型 创造性思维类型的学生成绩中等或偏差、在学校里觉得受限、教师觉得是麻烦、不愿意接受指令与规则、喜欢说出自己的观点、天生是出点子的高手、喜好我行我素。他们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表现,按照一般的评价机制可能成绩中等,但是他们非常喜欢提问,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前提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中,他们制作的作品往往与众不同,技术可能有欠缺,但这类学生平时可能会有很多问题提出,教师会觉得难对付,但是在项目研究活动中,这些学生会出很多好点子。例如,在《动物》探究活动中,让小组选择小主题时,一个小组就选择了《人是动物吗?》这样一个独特的题目。在询问中得知,提出题目的就是那位被学生称作“金点子”的学生。这一类型学生就偏于创造性思维。 3.实用性思维类型 实用性思维类型学生成绩不拔尖、天生有常识的人、喜欢在实际活动中寻找自我。他们在信息科技学科中的表现为成绩一般,学习没有什么问题,就是不突出。他们对于信息科技学科的知识并不是非常感兴趣,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的应用很感兴趣。他们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很好的组织能力,在小组中发挥管理运作作用。例如,有位学生在每一次重新分组中,总是成为“香饽饽”,大家都很想和她分在一组。询问后得知,愿意和她在一起的理由是她很会协调好大家去解决问题,任务的解决思路不一定是她想出,但是她最终能激发每位成员的潜能。这类型的学生对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具有实际思维,未来发展将是一帆风顺。 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笔者在尝试过程中认为以下三种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当然思维三元理论在掌握三种策略中各有侧重。 1.对答式策略 这种策略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最适合思维教学。这种策略的最大特征就是对话,它鼓励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活动。通常教师在预设这些问题时,没有固定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对”、“错”这样简单的反馈不可能出现在这里。例如,信息科技四年级的《地球故事》单元《猛犸象》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给学生的预设问题是猛犸象生活在白垩纪吗?它长什么样子?笔者认为该教师预设的问题,其答案是明确的,第一个问题回答是“错”,第二题答案学生网上一查就能呈现出猛犸象的图片,学生思维时间短、空间窄,这样给学生去研究,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改为猛犸象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它如果生存在现代会怎么样呢?这样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思考和行动,才能够回答。笔者在教学这课时,提了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查询和思考后,回答说气候变暖的关系,笔者追问变暖怎么会使它灭绝呢?学生继续看查询到的材料,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说是因为草原萎 缩了,猛犸象缺少食物。继续追问除了食物的原因之外,还可能会有哪些灭绝的原因,你偏向哪一种呢?学生接下来的研究活动就需要充分思考和辨析,学生的思维程序不断。 2.自主探究性策略 自主探究的方式,现在逐渐开始推广使用。这种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的潜能。作为信息学科,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能力的培养,都可以运用这种策略。例如,三年级《画图》单元赛道的弧线设计,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在设计中发现“弧线”的基本绘图方法后,教师抛出一个简单的赛道设计(如图1),学生模仿绘画过程中,发现了问题,画成了如图2的形状。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去寻找答案,学生在多次尝试中知道了,需要上下两个位置上单击。这个案例片段中,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自己去解决问题,思维不断。如果教师直接讲授,学生只会处在接受状态,而不会有太长的思维过程。 3.小组合作策略 (1)角色模式。角色模式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笔者觉得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状态。因为只有当学生进入角色,他们的思维才会是积极的。例如,四年级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假如我是市长》中,乍一看课题好像离小学生好远,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学生表现很棒。学生写的活动小报告还真像回事:社区旁边的马路上一块绿化地带被流动小卖部占领了,作为市长应该帮他们迁移到小区商区;居住地对面位于成山路的两座煤气包,给居民带来危险感,作为市长应该外迁至郊外…… (2)涂鸦模式。涂鸦模式可以回顾学生学习痕迹,共享信息。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在黑板上留下活动信息。例如,在三年级《地球妈妈笑哈哈》单元教学中,开始部分要让学生讨论小报制作流程,教师让学生按小组方式合作,并将白板分成4个区域,让小组一边讨论一边就在白板上写。白板在学生的讨论中被涂鸦着,最后呈现的信息能反映出该小组的思维痕迹,同时共享的信息对于每位学生都有借鉴的作用。 (3)“拼图”模式。分成五个步骤:①先介绍给学生涂鸦模式,首先让学生知道是为学习信息学科单元而组队,每个组员要树立团队意识。成立几个专家组,专家由每一个团队选派,这样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参加一个专家组,之后这些“专家”将把自己在专家小组所学的全部传授给小组其他的成员,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将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内容预设好“专家”组。②进行分组,分组方式是将异质学生放在一个小组,笔者是根据学生能力和过去学习状况来安排组别,然后根据教学单元的内容规划“专家组”。③教师构建学习支架,让“专家”学习单元相关材料。对于本模式“支架”很重要,这是保证“专家”学有所成的关键,从而影响整个合作活动的开展。④“专家”学成而归,将各自在“专家”小组所得分享给小组每个成员,也就是每位学生既有“教”又有“学”的任务。这样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期间既是学生又是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同样,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学习和教授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⑤评估,这个活动类似一个拼图,有各个“专家”的教授才得以完成。在拼图活动开始前先预测各位学生的分数。然后对活动进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可以是教师、小组成员或者师生共同来完成。 信息科技论文:科技哲学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科技哲学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把信息技术和科技哲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科技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简化教学程序、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科技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然性,并就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科技哲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科技哲学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必然性 (1)时代的需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被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带来了教学观念的革新。而国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这些情况也在指示着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模式。可以看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科技哲学教学中是时展的需求。 (2)科技哲学学科特点的要求。科技哲学教学承担者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接受的知识局限于教材和教案,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科技哲学教学中,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与不足。由于计算机的信息存储量无比巨大,且更新速度快,老师和学生可以很方便的获取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哲学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人才培养的需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人才竞争又集中表现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竞争。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科技哲学教学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下,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获取知识,这样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科技哲学知识的理解,还会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培养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使他们在科技哲学的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乐趣,又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4)传统教学模式的呼唤。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老师作为课堂主体看待,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收到的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科技哲学教学中,能够将不同的资料,比如文字、图像、数据、视频等融合在一起。这种方式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科技哲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愿意去主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接受知识。时代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科技哲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科技哲学教学中,由于计算机知识海量,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科技哲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想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科技哲学的教学效果,首先在思想上就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科技哲学的授课老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授课老师要深刻领悟运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科技哲学的学科特点制定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同时还要关注教学的实际工作,开发新的学科教材,使得信息技术和现有的科技哲学的学科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科技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要在科技哲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是必须的。总的来说,加强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具体措施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信息技术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学校计算机维护和管理;重视科技哲学教学软件的购买工作;加强对科技哲学教学软件的开发;建立科技哲学教学数据库;建立科技哲学教学网站,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时代赋予了科技哲学授课老师以更高的要求,面对信息技术逐渐运用到科技哲学教学的趋势,科技哲学授课老师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顺应时代的变化和教学的需求。一方面,科技哲学老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另一方面,科技哲学老师要进一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到科技哲学课堂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信息科技论文: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数据库;中药科技基础信息库;中药知识挖掘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库理念是建立可提供结构型、规范性标准化中药科技基础数据,支持用户多用途、多途径、多层次检索查询、中药数据挖掘的结构型中药基础数据库,为中医药科研、临床、教育、管理、生产开发等各类人员提供中药单味药、中药资源品种、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理、中药临床药理、中药毒理、炮制品等规范化的基础数据,可进行关联查询的新型检索工具。 1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结构 1.1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远程录入程序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有8张库表,即:单味药、品种、生药材鉴定、中药药理、中药毒理、中药临床药理、化学成分、炮制品,分别设有:14、17、26、30、18、26、27、14共172个字段。每张库表即可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又与各表间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结构以“单味药”为主表,二级表有:品种、生药材鉴定、中药药理、中药毒理、中药临床药理、化学成分、炮制品。 该库远程编辑加工的界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组织起一个中医药信息系统,容纳了中草药中的大量知识。该系统设计了远程录入程序botany,这个程序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库结构,具有较强的容错性,提供数据的远程录入和维护、多用户分级分权限管理、表查询字段管理、人员录入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1.1.1 标准表的建立 在中医药数据中,存在着一些专用的标准词汇,对这些词汇的引用和管理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持。为此,该系统设计开发了标准表管理程序,提供了对标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规划。其功能包括标准表的创建,标准表的删除以及对标准表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以及向标准表中批量导入输入。 基于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关系我们建立了33张标准表,标准表的设立引导了与关联数据项的关联。见表1。表1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库的标准表(略) 1.1.2 数据来源 以“中药数据库”为基础数据,以权威工具书《中华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学》、《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现代中药栽培养植与加工手册》、《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中药炮制学》以及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为数据依据。 1.1.3 质量控制 该课题组先后制定了“中药基础库界面编辑标准”、“中药基础库操作手册”、“中药药理补充说明”、“中毒理及中药临床药理样本”、“中药炮制学说明”、“中药炮制学加工工艺标准”,为数据制作奠定了基础。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库的完成数据量:单味药11 013条、化学成分5 944条、品种8 199条、生药材鉴定4 350条、中药药理5 407条、中药临床药理632条、中药毒理1 160条、炮制品375条,总计37 080条。 1.2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导入程序 本系统为面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系统(magic)。目前支持导入远程录入的有8张表:“单味药、化学成分、品种、生药材鉴定、一般药理、一般临床药理、一般毒理、炮制品”。登陆以后进入主界面,选择需要导入的表,就进入相应表的导入界面。每个表的导入界面都是一样的:最上面是一些筛选条件,用来选择需要导入的记录;中间是将要导入的记录,为了简单起见(远程界面提供添加、修改、删除全套功能),只显示了1个id、1个相关字段(如中药名称等)和一些附加信息(录入人员、状态标志等);最下面是记录导入的统计和控制。在导入时要先填入筛选条件,然后点击统计生成要导入的记录集,才能进行数据的导入。 此外,magic附带了统计录入人员工作量的功能,在主界面点击统计工作量即可。 1.3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导航系统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导航系统包含了几十张大型复杂的数据表,其拓扑结构之复杂、数据格式的多样化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纷繁错杂是中医药学科固有的特性。为了能实现这些表数据之间的导航,设计了baseview网页导航系统。该系统将错综复杂的表结构及其关系通过网页联接起来,实现了数据相关性的良好导航。 该导航系统查询是以查询类别对应相应的查询内容的导航系统,可以进行精确与模糊两种查询。查询类别设有“单味药、品种、炮制品、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查询单味药主表可直接查询到11个相关联关系。 从查询类别五大板块查询,可查询与五大板块相对应的每个主题的关系项,如“单味药”对应本库表14项与之关联的内容。以此类推,“品种”对应本库表17项、“炮制品”对应本库表14项、“中药药理”对应本库表30项、“中药化学成分”对应本库表27项,这样查询点共有102个。与102个查询点相关联的库表可进行系列关联查询。 2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及归类 2.1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以“红花”为例,按“单味药”查询,选择后在相应中药名称处填“红花”,查询结果见表2。表2 以“红花”为例查询所得结果(略)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关联查询以红花为例:从该表进入查询类别,可以按“单味药、品种、炮制品、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查询。可得到与“红花”单味药的数据相关联的其他数据,如品种、药理、毒理、临床药理、功效、归经、性味、疾病、化学成分、配伍、炮制品等11种关联数据,并可进一步深入关联。见表3。这时我们得到该药的品种数据并与之相关的生药材鉴定方法、该品种的单味药、该品种的科属类别。以生药材鉴别为例,见表4。表3 以“红花”为例进一步深入关联查询结果(略)表4 “红花”生药材鉴别查询(略) 通过查询我们了解到红花药材的一系列信息,如果进入“药理”表或“临床药理”表,又会从另一点而展开,最终又回到基点上,即由点到面,由面到点多重关联的查询,充分体现了中药科技基础信息的特性。 2.2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归类查询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库单味药归类项;化学成分、疾病、功效、性味、归经、品种,化学成分归类项:功效、单位药。 以单味药大黄的性味归类为例,从“单味药”进入精确查询,然后进入“大黄”相关联的“该性味的单味药”,得到:“苦”、“寒”中药药性。查询顺序是:单味药:大黄,精确查询-查询详情-性味:大黄-该单味药的性味:苦、寒。我们再以性味“苦”为例,点击“苦”,再连续进入具备该性味的“单味药”,得到具有性味“苦”的单味药有4 275条,如芙蓉麻、芙蓉菊根、扶?啬酒ぁ⒎錾=鹦寝Аⅰ7龇继佟⒎?;ā⒎鹗指谈?⒎锵赏腹遣荨⒎锵筛?⒎锵伞⒎镂仓碜撞荨⒎镂菜焉交ⅰ⒎锘嗣?⒎煜呤??⒎湮巡荨⒎涠凡恕⒎阆闶鞲?⒎懔?ぁ⒎缦涫饕丁⒎缦涫骰ā⒎缦涫鞲?⒎缁ú恕⒎崧?锵苫ā⒎峄ú荨⒎嗷?啤⒎弁呕ā⒎燮计拧⒎勐烫佟⒎郯?摹⒎中哪尽⒎涡尾荨㈤蓟ā⒎手砻纭⒎嗜獠荨⒎侵薮餍遣荨⒎商煜??、飞来蓝、飞海蛾、飞蛾树、防风草、滇鸡骨常山、毛贯众等。 按其归类项查询,还可根据需求对其单味药的其他归类项进行归类,为中药的知识挖掘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平台。 3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维护与完善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化,工具书的不断完善,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也需不断维护、更新、充实。其中一些数据需进行结构化处理,如“生药材鉴定”中的:“药材鉴别、理化鉴别、显微鉴别、色谱鉴别、光谱鉴别”等字段,“品种”表中的“药材栽培”这部分数据的结构化目前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生药材鉴定”、“品种”表,若进一步结构化后,对于中药材科研及生产以及市场需求,可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在不断的优化进程中,统计功能也将得到完善。 4 结语 中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依托在一个功能极其强大的oracle9i数据库系统平台上,它具有较强的关联查询功能。中药基础数据库超越了单类别工具书的局限性,也摒除了单表型中药数据库的单一性,它综合了中药学相关学科的特性,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中药学体系,即宏观,又微观,具有任意、快捷、获取最有效规范化标准的基础数据的优势。 信息科技论文: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互动模式探索 12316热线开创了适合吉林省特点的“三农”传播服务模式,即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传播体系,利用吉林省文化大省的科研实力,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为企业向农村发展提供绿色通道。两年来,省级政府每年从财政支农资金中拨出专款,用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省市县三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 000万元,同时推进以市场换投资的策略,省政府出台政策,为联通、电信、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和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开拓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开“绿灯”。作为回报,营运商、媒体出资建设面向“三农”服务的语音、短信平台和节目制作平台,并提供运营维护资金。目前,三家运营商和两家媒体已投人建设、运营资金6 500万,it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已投入资金约5 200万元。 2.2 12316热线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双向互动 传播主体是指社会传播的具体承载者,从主客体分离的角度而言,传播主体即是人.它包括发送者和接受者。 当前农村信息传播体系由三个层面组成:组织传播层面为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信源的传播体系、以农业科学研究院(所)为信源的传播体系、以农业大、中、专等院校为信源的传播体系、以涉农企业为信源的信息传播体系;大众传播层面为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信源的服务体系;人际传播层面为以民间个体信息服务中介为信源的传播体系。三个传播层面的传播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这些信息传播主体庞大而复杂,它们让城市信息流向农村。在他们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丁信息灌输者的强势地位而造成了传播接受者(农民的)的边缘化。按照转播学的理论,在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中,如果双方不能消除和修正各种内外干扰带来的问题,将会导致信息供需错位,影响传播效果。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直接组织领导12316热线,集合了省内的一流专家,这些来自省、市、县三级农业权威专家,保证了热线的质量和信誉,可以这样说,只有行政力量而非经济实力,才可以整合如此强劲的专家队伍。12316热线的传播源发自农民,5000次的日平均接入量,都是农民对技术、政策、价格的咨询。热线促进了农民与专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政策交流、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流,该平台可以提供双向信息服务,专家在第一时间解答农民提出各种问题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来自农民提供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热线搭建的信息平台既满足了农民信息需求,又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 12316热线通过政府有效整合传播媒介 南京师范大学方晓红教授认为:“农村受众是信息传通领域的弱势群体,农村受众在信息资源的享受和利用方面、接收工具的拥有量方面、媒介消费时间方面、接受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表达意见的自我意识方面,均明显弱于城市。 在我国许多地区,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之间缺少有效合作,使得信息服务难以形成整体优势。12316热线通过网通搭建的热线和短信平台,以互联网、电话网、广播、电视“四网合一”的综合性多媒体服务农村,在开通12316热线的同时,还建立了电视台和电台直播系统,在吉林电视台开设《乡村四季》栏目、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12316热线》等专栏,由专家直接录制成电视、广播节目,在固定时段给农民播放,并且在“吉林农网”网站上,农民可以就近到乡镇信息站和村屯信息服务点去收听收看,以此整合了现有的三农传播体系。 3 12316热线尚需完善之处 尽管12316热线以“四电合一”的方式(四电指电视、电话、电台和电脑网络)把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方式有机结合,提高了信息服务的质量扩大了信息覆盖面,推动了吉林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吉林省乃至全国“三农”传播服务的整体效果,成为全国“三农”信息服务的一个样板,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尚有需要完善空间。 (1)由于专家的接听能力有限,科技信息传播服务的的覆盖面有限。尽管在2009年12316热线的呼人量由年初的日均呼人量5 600次上升至日均12 000次,峰值达19 000次/日,但相对于吉林省的广大农村受众还显薄弱,并且热线呼人的地区分布差异大,越是相对落后本应对农业信息有更迫切需求的地区传播边缘化的程度反而越高。 (2)大众传播方式难以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多元化的需求。虽然12316把专家接听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诸如电视的《12316新闻眼》、电台的《关东大地》等各类节目扩大了传播影响面,但不同地域、生产不同的农产品、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这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影响农业科技整体质量的提高。 总之,从农村科技信息传播体系的三个层面人手,提高各个层面的传播效果,改变农民在信息传播中的边缘化地位,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的整体水平,应该是当前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科技论文:试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分析方法 论文关键词:信息传播 效果评价 农业 论文摘要:对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科学评价的方法做了简单的探讨,分析了农业信息传播与传播效果的实质内涵,列举了传播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理论分析法在传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由于在传播学效果研究中,理论分析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有待补充大量的实例,从而进行有效的科学分析,为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科学途径与理论支持。 1传播效果评价的重要意义 传播活动是一项有目的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追求一定的效果为先决条件的。就农业传播而言,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农业活动,也就有了农业信息的传播,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思考、发现和创造就是农业信息传播的内容。千百年来,人类农业技术的进步都仰赖于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农业技术的推广。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到达受众之后所引起的受传者思想与行为的变化。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是人内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传播,人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的。农业信息传播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农业生产技术和对自然界的认识的积累,实现农业对人类生活的改善,促进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准。 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有助于提高农业市场的竞争力,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模式,推进农村及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农业信息的传播与传播效果的实质 信息传播的效果是各种传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应,也是受众受到信息作用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可能微不足道,有的可能引人注目甚至轰动一时,更有经久不衰的,也有潜移默化的,这些都是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传播效果的实质所在。 任何农业信息传播的效果都可以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构成受众的变化 如受众因获得信息而增长了知识、智能(能力的提高),改变了价值认知、关切态度和行为模式等。 2.2农业信息的特征影响 如农业信息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内隐性、积累性和恒常性,而且具有层次性和多面性,这些特征性质决定了农业信息传播的效果。 2.3效果形成过程 农业科技信息的扩散和效果的形成过程可大体分五个阶段,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技术、媒介的传达、主要受众接受、次要受众接受及受众全体的接受程度。 2.4影响农业信息效果的形成因素 (1)人的因素:包括传播者(编、导、播)、中介者(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受众(信息接受者的立场、经历、智能、心理、兴趣、个性特点等); (2)信息因素:所传达的信息的真实性、新颖性、适用性及信息的可接受度等; (3)媒介因素:各种媒介的成功应用,如书、刊、报、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的特点和优势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及受众的范围与接受程度。 3传播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目前,有影响的传播研究方法的专著,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已出版了不少,但是,专门研究传播效果分析方法的著作却很少。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传播学认知度的提高,很有必要在深化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把传播效果分析研究提到议事日程,这既是传播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提高传播效果的需要。 3.1定盘分析法 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发展过程来看,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性质,首要就是把握事物的量,因为,只有把握一定的量,才能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性、性质及各因素的关系,进而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是调查分析法。 3.2定性分析法 在信息传播效果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对传播效果做进一步的分析,也就是定性分析。 目前,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在传播学界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在有些传播学的著作中已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并提出了一些定性分析方法,比如实地观察法、小组座谈会法、深层访谈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一些中性的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在定性分析中也可以使用,包括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调查分析法在定性分析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在实践中,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使用的,所不同的是对于获取结果(材料)的分析上有不同的角度。在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定量分析可以使定性分析更精确化,只有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才能够更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性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尽管这样,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不能等同的,更不能相互替代。就其分析方法来讲,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是调查分析法,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是理论分析法。 4理论分析法在传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理论分析法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的科学抽象分析法。根据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传播效果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专题论证法 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会碰到许多专题,可以针对某一个专题采取无结构的、面对面的、直接的论证。这种论证既包括“正面”的论证,也包括“反面”的论证,这两个方面的论证对于研究传播效果都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反面”的论证,有时比“正面”论证对研究传播效果更有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一个时期很难确定传播效果的性质,有时“反对”者的观点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正确”的观点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由于采用专题论证法所研究的问题比较集中,正反面两种观点所借用的材料既广泛又有代表性,便于深化研究传播效果。 4.2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既是研究传播效果常用的定性分析法,也是其他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个案分析法的关键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否则,即使个案分析如何深刻,也不可能解决带有普遍性的事物所要解决的问题。个案分析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个案。选择适当的个案,如农业实用图书,现在的图书传播体系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通过新华书店渠道销售,存在着图书出版和销售体系。此体系可作为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理论研究基础。 (2)选择个案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图书出版和销售体系的研究,可得出媒介具有二重性的结论,并为媒介的产业功能及宣传功能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济方面的准备。目前,理论界对媒介二重性理论和媒介产业化经营理论不仅已形成共识,而且是定性分析传播效果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理论依据。 (3)延伸性研究。在对已选择的个案进行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延伸性研究方法.把个案研究成果扩展到相关领域,比如报业领域、网络领域等,进而形成系统的媒介传播理论。 (4)归纳性研究。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个案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点的分析,寻找到一种理论的基本架构,并确定选择的个案在宏观的理论架构中的位置。归纳性研究不是指对个案研究本身的归纳,而是把延伸性的研究成果用归纳的方法把已形成的宏观理论系统化,进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5)应用性研究。定性分析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抽象出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并能够科学的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各类问题。比如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目的是为了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传播效果理论,进而解决传播过程中的各类相关问题。 4.3集成研究法 集成研究法是定性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把前人或别人的研究成果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其系统化、理论化。目前,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已有许多传播学研究者或传播学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现在可以运用集成研究法使其系统化、理论化,进而指导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为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4.4抽象研究法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理论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认识上把事物的规定、属性、关系从复杂的整体中抽取出来的过程和结果。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传播内容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具有复杂性。传播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受众群体必须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否则,所谓的传播效果就难以实现;受众者的复杂性决定了同样的传播内容对受传者影响度的差异性,进而影响着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影响着传播者的决策行为。抽象研究法可以从这些复杂的现象中抽取出来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者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为传播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4.5科学预见法 科学是一种系统的知识。运用科学预见法来研究传播效果,对研究者有很高很具体的要求。第一,研究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传播学和应用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发现或创立具有传播学前沿的理论性问题和新理论。第二,占有翔实的材料,并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是非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在正确认识现有传播效果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传播效果作出科学的预见,才能很好地把握人类传播活动的方向。 5结论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研究传播效果的两种基本方法,也是目前传播学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理论传播学,还是应用传播学以及各分支学科,都应该重视对传播效果的研究,都应该注意对这两种基本方法的运用,这是传播学发展面临的一种新课题。这两种方法运用得好,传播学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新的应用传播学及其分支学科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发展。否则,只会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 理论分析在传播学效果研究中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于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理论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上述方法的应用急需补充大量的实例,从而进行有效的科学分析,为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科学途径与理论支持。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以增强国力的今天,深人研究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效果,对实现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提高现有农业信息传媒的影响力,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信息科技论文:简论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从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科技;档案管理;必由之路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统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对档案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监督,以计量化的管理,科技统计系统的所有报表均采取网上电子报表形式。对各类统计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标准化、实用化。基层单位可以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 在辽宁电力科技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同时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服务于企业建设。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核心,它可以带动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实现科技档案的管理信息化,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也一定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信息科技论文:开发环保科技档案信息的一些对策 摘 要:从目前环保科技档案的管理现状、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环保科技档案工作。 关键词:环保档案信息;开发;对策 1环保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科技档案本身是科技知识的载体,它蕴藏着大量的科技成果、科技专利和高新技术等科技信息,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环保科技档案是在环境科学研究和环保科技开发以及应用推广过程中形成的,是环保科技事业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是继续为环保科技服务的可靠依据和必要条件。随着环保科技的不断发展,环保科技档案的存储利用以及现代化管理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作为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环保科研机构—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本院科技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将过去分散管理的科技档案统一集中管理,整理并新建科技档案1000多卷,完成了建院30a来科技档案卷壳的更换。并着手进行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装修了90多m2的档案管理专用库房,使办公用房和库房分开,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型密集架以及计算机,建立健全了科技档案归档、接收、整理、保管、借阅、统计、保密、鉴定销毁、库房管理等规章制度。在部分业务内容和环节上开始使用计算机管理,如标题著录、编目、编研、办公事物管理等。据了解,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科技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以及现代化管理程度在云南省环保系统内处于领先水平。 2 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念守旧,科技成果档案在管理利用上存在着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有不少领导干部认为档案工作很简单,只要保管好档案实体则行,无需开发;还有不少科技档案工作者观念保守,安于现状,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部门的事情,没有认识到科技档案信息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开发手段落后,新型技术应用不到位。 档案室的服务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你来我往的室内阅览服务仍是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主要形式,虽然编制了开放目录、专题目录、专题卡片和其它检索工具,但这些检索工具一般都是内部使用或者使用者上门使用,使用范围较小,利用效率低。多数档案室的编研工作没有提高到突出地位,重保管而不重开发,档案部门提供的信息仍存在分散、零乱、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经过系统加工的信息产品数量极其有限,其提供方式单一、透明度低,开发信息资源的手段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和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3)环保科技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也制约着环保科技档案信息的开发。有些同志是半路出家转行搞档案工作,对科技档案工作一知半解;有些档案工作人员信息闭塞,对社会建设需求认识不清;有些同志可能精通档案工作,但对科技档案工作不太熟悉;有些同志有丰富的科技档案工作经验却缺乏相关理论知识;更多同志则是缺乏科技档案编研知识和编辑能力,难以及时推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科技档案编研产品,造成环保科技档案信息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好。 3 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对策(1)提高环保科技档案工作者素质。环保科技档案工作者要树立信息意识。所谓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及信息需求的自觉认识。科技档案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档案的意识,还要有信息意识;不仅要重视维护档案及载体的完整与安全,还要关注档案的信息内容及价值。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档案信息的开发这一环节上来。环保科技档案工作者要树立法律意识,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法制培训教育,使其增强法制观念,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环保科技档案工作者要树立科技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发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开发水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加强学习与实践锻炼,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从档案中发现信息,将分散于环保科技档案中的信息进行汇集的能力。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现代化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环保科技档案人员在掌握档案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英语知识及现代数字技术。 (2)加快环保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政务的推进,使环保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心向信息化建设转移,单一的管理已无法满足日益强大的信息需求,文件、档案、图书、资料、网络等一体化管理将成为环保科技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只有实现一体化管理,才能使环保科技档案信息发挥出应有的效应,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应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建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存储、传递,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利用,来切实增强环保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3)在利用和交流上下功夫,发挥好环保科技档案服务社会的作用。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在交流方面是有欠缺的。环保科技档案具有成果性(信息性)和记录性两个方面,科技档案纳入“档案”概念之下,强化了环保科技档案的记录性一面,却淡化了环保科技档案成果性和资料性一面。环保科技档案的成果性和信息性是环保科技档案区别于文书档案的主要特征。这就是说,文书档案在现行阶段保存在本单位的档案室内,供本单位使用就够了,然而作为环保科技档案是远远不够的,它在现行阶段除提供本单位利用外,必须与相关单位、行业进行交流或成果转让,发挥它的成果性和信息性作用。环保科技档案如果不进行信息交流,它的现行价值就会白白地消失。 当然,珍贵的环保科技档案不同于一般的资料,它是一种创新性成果,不能随意交流,还必须受保密制度的限制。环保科技档案不仅在本系统内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也应在其它系统和单位之间进行交流,该解密的要解密,该降密的要降密,积极地进行科技档案密级审核和降密解密工作,大力发挥好环保科技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4)重视教育培训。针对目前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中央和省、自治区的专业主管机关已在所属的大专院校设立科技档案系(班)或设立中等档案专业学校,积极培养科技档案工作人才,但也应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短、中、长期培训班,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档案信息开发教育研讨班,同时教育培训的内容也要紧跟信息时代的需求,加强缩微摄影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教育。
班组长管理论文:强化班组长培养 提升基层管理效能 班组是企业的基本建设细胞,是企业最活跃的单元,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不仅是企业基层的管理者,更是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者,只有充分发挥其兵头将尾的核心作用,才能使企业的精神和文件准确地上传下达,各项基础工作才能高效有序认真地开展起来。如何全面提升承上启下的班组长的执行力,抓好基层生产管理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发电厂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以下简称“十里泉电厂”)隶属于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公司,系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电厂,始建于1977年。2007年之前,十里泉发电厂共有5台14万千瓦和2台3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30万千瓦,是山东电网第一座大型超高压火力发电厂,被誉为“鲁南明珠”。2007年十里泉发电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政策,主动关停了四台14万千瓦机组,积极开展两台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的扩建工作。截止到2103年,全厂总装机容量为77万千瓦。企业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1000多亿千瓦时,为国家上交利税100多亿元,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一流火力发电厂”“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等10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强化班组长培养的背景 十里泉发电厂是一个建厂30多年的老厂,经过十几年的生产运行,在设备(机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职工管理等诸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精神引领着每位职工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行为。目前全厂1891人,人员平均年龄46岁,全员老龄化程度较高。全厂共有69个班组,班组长人员总数达到142名,其中50岁以下占20%,40-50岁约占70%,40岁以下约占10%。 大部分班组长胜任班组长工作,能够带领班组高效保质完成日常工作和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但部分班组长存在贯彻上级精神打折扣,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有章不循、有矩不依的现象,如: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无票工作等,由此所引发的不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机组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班组内部管理不细致,人员失控。 班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安全运行、技术管理、人员管理和民主生活管理等方面,这些管理工作均由班长负责,按照班内分工合理分配给班员后共同执行。目前部分班组长只是分配工作而不去认真监督、检查这些工作,甚至有的班组长存在工作分配给谁谁就要负责的推卸责任的行为,造成班组管理内部失控。班组人员缺乏凝聚力,纪律松弛、作风拖沓,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工作没有激情、热情,工作态度消极,导致不能高效完成日常设备维护、巡检、消缺等安全生产工作,对上级安排的工作不能积极响应、认真执行,对设备及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人为因素的不安全隐患。 班组管理者执行力欠缺的原因 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管理者个人执行力意识较差 由于教育程度、年龄层次、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一部分班组管理者对自身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不够,另一方面班组管理者对执行力的重要作用缺乏深度认识,对个人执行力与班组整体执行力及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更不懂得要如何提高个人及班组的执行力。还有部分班组长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开拓工作思路,对待工作中遇见的工作重点、难点,不与班组成员积极主动交换意见和进行研讨,自己觉得差不多就直接分配工作,造成班组成员带着意见被动工作。部分班组长对班组成员工作、生活、家庭方面的困难、需求不关心不了解,对班组的建设性意见不采纳,久而久之,班组成员人心涣散,执行力无从谈起。 班组管理者的培训不到位 班组管理者是企业最基层的中坚力量,企业对其开展的培训工作与培训实际需求有所脱节,没有及时、认真开展培训调研工作,或是开展了培训调研工作却没有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培训的目标不能针对班组管理者存在的突出问题、棘手需要以及职业发展需要等重要因素制定,造成了培训工作华而不实,存在走过场、应付的现象。 持续提高班组长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加快制度建设,明确班组长执行力标准 班组长的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适合于本班组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并带领班组成员认真落实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调动全体班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学习先进班组的成果与做法,建立健全适合本班组的整套的规章制度,达到涵盖所有岗位、所有人员,做到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作业规范,班组内部“凡事有标准、凡事有人做、凡事有人问”,建立有效的督导、考核机制,增强班组整体提升执行力的责任感。 树立全新的班组管理者培训理念 班组管理者的培训必须要有针对性,能够切实提升班组管理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企业班组长培训需要具备以下4个理念: (1)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承上启下的基层班组管理者,是企业的一员大将,企业应利用各种激励机制培养优秀班组管理人才,通过优秀人才把人才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2)树立对班组管理者的培养就是增加效益的理念。现代企业应加大对班组管理者的培训,使其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带领基层员工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为企业赢得最大的效益收入。 (3)班组管理者的培训要系统、针对性要强,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设立培训目标,以企业目标和中心工作为重点,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4)要树立“以培训促发展”的理念,通过提升班组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带动基层队伍的建设,从而不断提升基层班组整体的执行力、创新力,最终使整个团队成长为优秀团队。 加强自我学习,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 要制定措施加强班组长的培训,通过自我学习和企业集中强化培训的方法,促进班组长加强自主学习,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综合技能,使班组长队伍成长为一支业务技能突出、工作作风硬朗、管理水平精湛、思想素质过硬的骨干队伍。班组长只有自身业务水平高,人品出众,德行服众,以身作则,事事都能成为榜样,才能带出一支敢打硬仗、作风硬朗的优秀队伍,才能真正提升班组整体的执行力。班组长只有自我主动加强学习,才能带动班组成员形成一个共同学习、互动帮助的融洽氛围,共同提高创造力、创新力和自我超越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使其逐步掌握管理技巧,使班组成员能够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攻坚克难。 建立共同愿景,激发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班组共同愿景,首先必须从鼓励班组成员建立个人愿景开始:要给予指导――要把具体目标和愿景区分开来,具体目标可以在近期实现,愿景不能在近期实现,是较长一段时间里的目标;要避免强加――要让每个班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愿景;要在班组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建立班组共同愿景,使班组内部形成共识,促进大家为共同的目标而战,形成一种精神力量,使班组所有成员愿意为班组愿景而认真努力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在开展班组管理者培训的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调研找到班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制定班组管理者的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强化培训的有效性和系统性,有序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基层管理人员,增强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人才的保证,推动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作者刘伟丽供职于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教培中心;李晶供职于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计划经营部;赵海成系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人力资源部副主任) 班组长管理论文:关于如何提升煤炭企业班组长管理能力的思考 2012年煤炭企业经历了一个寒冬,而冀中能源集团则自2012年10月开始,对全集团公司所有工作在一线的班组长展开为期七天的轮训,目的就是:一促使企业内各子系统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二在交流经验和学习知识中提升一线班组长工作管理能力。像这样在市场不景气和工作任务不足的情况下搞培训,以知识武装员工就是藏富于民、厚积薄发的办法,也是将科学发展观落在实处的行动。 很荣幸,我所在的单位承办了这次史无前例的轮训,并以第一视角看到了“兵头将尾”们的现状,在与多位班组长的交流中,我描绘出了关于他们的一些现实“轮廓”,并将这些“轮廓”结合所学试着去思考一些方法以便帮助他们提高团队管理能力。 一、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是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渐渐与市场贴的更近,煤炭企业的领导向来以产量和产值来体现政绩,上行则下效,工作在一线的班组长如人体的神经末梢一般执行着大脑发出的命令,作为企业里最末端的管理者与生产者,也是各项决策最终极的执行者,所以其素质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生产的进度与煤矿安全隐患的放大和缩小。 因此,选择优秀的班组长和培养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对于煤炭发展和自我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将班组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也利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去帮助、去总结班组长的工作,是企业标准化作业与细节化作业的转型标志。 二、 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的途径探索 一个人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另一个就是自身内在需求驱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样,提升煤炭企业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既离不开企业大环境的营造,也离不开班组长自身的努力。 (一)从宏观环境制定培训的手段 1.集中培训是由内开始:据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一项数据表明,公司可以从对员工的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是20%-30%,这个百分比仅表示员工经过培训之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还有更大更有价值的是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却无法统计。在轮训期间,我多次听到班组长们对这次培训的赞叹,也许授课中的知识还需要时间内化到他们的实践中,但是仅这种归属感和荣誉感绝对不是培训后的简单附属品,而是立足岗位创造业绩的重要前提。 集中培训的优势可以展开成两个方面来说,一个企业由内开始对员工所掌握知识的普查和灌输,二是帮助员工们由内开始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当然培训的时间短暂,讲师们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培训课程却指明了导向和框架,方便员工们去交流与自学进步。 集中培训的另一个优势体现在讲师方面,令人意外的是轮训里的讲师全部是在任的高级干部,有某矿的书记矿长,也有安检部门的局长,感觉就像大脑直接在和神经末梢对话一般。说到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班组长在单位里的状况,在矿山的领导阶层的构架里,班组长或者队长是最低一级的领导,因此有了“兵头将尾”的称号。有时候他们的撤职和任命都不需要经过矿长,直接由班组长所在工作区的区长就可以决定,班组长若想晋升一步,那就要向区长看齐,所以他们希望看见更高级的领导者对员工的要求。这种现状正在改变,例如冀中能源下属的峰峰集团黄沙矿,对于班组长的任免是要经过上一级组织考察的,这就促使班组长保持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向学习型组织转变还需要外部明确的驱使动力,那就是企业里有效的政策与机制了。 2.政策机制是外部保障:企业制定的政策和各项灵活的机制是每一级管理层保持战斗力的基础,企业的政策机制要体现在明晰上,执行时要体现在公允上,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我和超过三十名班组长聊天中发现他们谈到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团队,只是简单理解为上级的要求,后来我了解到每一个班组里面都可能有一个固定的规矩或者执行模式,这可能是属于一个班组里独特的“传统”,而这些“传统”之所以保留下来,正是反映了在明晰和公允上,明晰的政策可以使大家明事理,公允的执行可以使管理者服众。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生产单位里人员流动是很常见的,最基层的管理者需要智慧去投入工作,有的班组长说的好,要关注别人首先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自己先做到,然后再去要求别人。将管理的政策机制体现为一种对工作尽职尽责的涵养履行在行动中,这样身教的效果绝对大于天天开会的效果,这是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 企业领导者在制定政策机制时也要注意灵活,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以政策机制来催生优秀员工和团队的环境,并以制度来保护他们的成长。眼下煤炭企业虽然不再“傻、大、黑、粗”,但在企业政策的制定和理念上还有待进步,特别是针对班组长,他们工作在一线,安全隐患可能因他们而生,也有可能因他们而灭,所以领导者们应该将他们纳入企业整体发展的算盘里,去重视他们,掌控他们以及思考他们。 (二)从员工性格与角色扮演到团队中岗位分配看方法 1.发挥角色优势:性格是天生的,角色是在团队合作中磨合产生的,岗位是后天被管理者任命的,上位的管理者们常常遇到这种事,某一位员工频繁的要求换岗位,在心理学上讲,调换岗位是可以缓解员工与组织之间矛盾的,但这同时打破了组织内部员工的心理平衡,从而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所以管理者们可以从角色和岗位的关系上积极的处理这些事。 要使一个员工热爱他的岗位,就要先在团队里定位他的角色,那么角色的分配与其性格息息相关。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前主任贝尔宾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著名的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即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应该由以下角色组成及其特征和弱点: 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是知人善任的,这是能将许多不和谐因素和负面情绪扼杀在初级阶段的素质,上述的各个角色构成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团队模型,虽然与实际有些差距,但管理者可以利用它在日常的工作中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可以努力促使员工性格和角色的重合,这样使团队成员们最大化的发挥其优势,从而在由其角色定义的岗位上有所贡献。 2.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个团队里的角色要有临时互补的意识和能力,即是当团队在团队角色出现欠缺时,其成员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主动实现团队角色的转换,使团队的气质结构从整体上趋于合理,以便更好地达成团队共同的绩效目标。这在矿山复杂的日常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所以这种弹性变化是建立在常态化的集体决策、相互负责、民主管理、自我督导的基础之上,即集体内部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和谐,除了适当的团队活动必不可少外,同时应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批评是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指组织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在矿山生产实践中,批评每天都在发生,却多是上级针对下级,但自我批评却被忽视了,近年来领导者们只顾生产,忽略了对员工思想的引导,煤炭企业里也渐渐用高额的罚款来代替思想上的教育,其实自我批评最大的功能就是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使员工更好的在道德层面上重塑自我,在团队里定位自我,从而被团队认知接纳,以此可以更好的达到团队内部的和谐。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所以加强组织的和谐度,团结组织内部的成员以防止堡垒从内部瓦解。 3.白国周给我们的启示:白国周的事迹很不寻常:80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出过一次工伤;带出13名优秀班组长、230多名工人,没有发生一起工伤事故。那么白国周的秘诀是什么呢?他17岁参加工作,不可能有太高的学识、时间去研究管理学,他的秘诀就是22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要了解白国周就要先看他的工作方法。 三勤: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 三细:心细、安排工作细、抓工程质量细 三到位: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处理到位 三不少:班前检查不能少、班中排查不能少、班后复查不能少 三必谈:发现情绪不正常的人必谈、对受到批评的人必谈、每月必开一次谈心会 三提高: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将这六个三管理方法和贝尔宾团队角色模型比较,结果每一种管理方法都能体现模型中的一种或几种角色: 六个三管理方法中,每一项都体现了对一种或几种角色的诠释,这说明白国周依靠22年的工作经验,把对所有角色的关怀与理解包含在内,其工作方法也因此面面俱到。我相信22年里白国周也一定体会了每个角色的内容,所以他能明白某一个角色任职到某一个岗位需要什么,他将这些变成了“六个三”定理,我也相信其本人是一个执行者、塑造者和完成者的结合体,其工作方法也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作者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教育培训中心) 班组长管理论文:浅谈企业班组长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赋予企业的责任;是社会和员工的要求;是企业生产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利润的组成部分。试想,一个企业若做到“生产一枝花”而未能实现安全生产,也是白搭。 班组是企业机构的核心,是企业的中流砥柱。班组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企业要以搞好逐个班组的安全生产,来带动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而要搞好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就在于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水平。 班组长是“兵头将尾”,在工作中,即使领导下达的决策再好,没有一批领导得力的班组长来组织开展工作,决策也很难落到实处,班组长在其中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既要与领导班子搞好团结,又要与广大员工“打成一片”,才能保证政令畅通。 那么,班组长如何搞好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班组长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工作中的防范技能,带动全班组人员,使不安全行为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率。为此,就如何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班组长要努力学习安全知识。学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本班组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本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通过班前会、安全活动分析会等多种形式灌输,学习安全知识及各种安全文件,总结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其次,要在本班组内发挥“传帮带”作用,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班组长可以针对兄弟单位和本班组过去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用事故教训警示身边每名员工,从别人身上吸取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落实我们应采取的措施。班组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每一个员工。班组的安全是要靠每个人、每个岗位的安全行为来维系的,所以抓好安全生产必须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入手。 最后,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班组长要按照企业的统一安排,开展“安全生产月”、 “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及“安康杯”劳动竞赛等活动,开展“查隐患、促整改”、“自查自纠”等日常巡查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生产现场各类隐患进行及时检查并整改,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堵塞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彻底将事故苗头消来在萌芽状态。 总之,做为一名“兵头将尾”的生产骨干,对待安全工作,不是因为上级有了安排、要求、检查才抓安全,而是自觉抓,常抓不懈。应始终坚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使安全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抓好落实是关键”。职工只有在工作前不忘安全意识、工作中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后时刻总结安全经验,才能使班组乃至整个企业的安全之花常开不谢。 班组长管理论文:企业班组长如何提高管理和领导水平 【摘要】企业的班组是构成企业的最小单位,也是落实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最直接的部门,所以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班组长的管理和领导能力的运用。 【关键词】班组长;管理;领导水平 企业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企业管理能否有效落实的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班组长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在班组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对各项公司基本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还应该根据自身班组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指示和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对各种行政通知和生产政策进行落实。另外,企业班组长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的发挥其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监督能力。 一、我国烟草企业班组管理的问题 (1)班组成员方面 烟草企业的各个班组的成员是构成企业班组的最小单位,所以班组人员对于工作的态度和执行程度将直接决定班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班组成员大多数都能够自觉的履行工作任务,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即班组成员只关注自身的任务,并不注意对其他活动的执行,也就是只关心生产方面。另外,一些班组成员甚至存在着工作中马虎、责任心不强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班组职能的有效发挥 (2)班组长方面 烟草企业的班组长作为企业的班组直接管理者,对于整个班组的纪律和生产效率都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也就是说班组长不仅要充分的落实企业的各种指令,还要积极的参与到具体的班组事宜的管理中。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的班组长并没有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关注的重点仍然放在具体任务的落实上,而对于一些行政性的任务,还存在一定的忽视和轻视的现象。 二、加强班组管理的具体措施 由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企业班组虽然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上的提升,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工作问题,这些都需要班组长在未来的工作中及时的改进和解决。班组长作为一个班组的最直接领导,其负责的范围不仅是班组的成员,还包括班组内的各种设施,所以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即一个是“人”的方面,一个是“物”的方面。从具体措施来看,有以下几种手段: (1)尊重和平等待人的原则 所谓平等对待下属,就是指班组长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首先在人格尊严和地位方面把下属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以自己是领导干部自居,对下属颐指气使。因为企业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平等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劳动所得领取相应的报酬,所以要想实现和谐的企业管理,就必须要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居同下属的平等身份,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平等的对待他人,赢得别人的尊重。 (2)体谅下属 企业班组长作为一个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者,虽然管理的人员数量不多,大司农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除了要对具体的工作项目负责,还应该对下属负责,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班组长应该时刻的将下属的困难好需求放在心中,应该积极的体谅下属的难处,并帮助其解决问题。 (3)以身作则 在大型企业单位,领导人要求员工做到的,必须自己也严格执行,因为在一个企业里最有资格破坏一些制度的就是上层领导人员。同样在班组里,班组长在平时工作中对下属进行各方面要求时,一定要确保这些要求不能太高于他们的能力水平,并且首先要确保自己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对下属进行高标准严要求是应该的,但必须要有个度,否则过高的要求与期望等于梦想,可望而不可即。 (4)适当的鼓励和嘉奖 俗话说“男人是视觉动物,女人是听觉动物”。细想一下,确有几分道理。不仅女人喜欢听赞美的言语,其实每个人都期待得到对方的肯定与赞美。作为班组长,对下属进行严格管理是必须的,但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下属工作的时候,说上一句“你干的不错,继续加油”或送上一个肯定的微笑,或许会比花上一整天时间进行谈话教育更有效。金钱可能是调动下属积极性的有力工具,但不是持久有效的方式。这次奖励100元,等下次奖励50元时或许下属会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上次做的出色的缘故。赞美对于调动下属积极性可能更有力,因为它能唤起下属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自尊心,下属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和重视。现在很多领导在下属没有按之前预想完成任务时经常会说类似于“别和我谈太多过程,我只关心结果”。听似很有道理,细细想想这些领导一定没有学习好逻辑学。不然,好的过程产生好的结果这样简单的道理他不该不明白。当然,赞美是一把双刃剑。赞美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与掌握好度。盲目赞美下属,会让下属的自信心过分增大,久而久之便会变得十分自傲、自负,或许还会觉得自己有没有将任务圆满完成都不重要。如果下属确实做错了事情或者没有将事情做好,也要懂得委婉地指出,以使下属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能得到改正与提高。 (5)足够信任下属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领导者用人的一条基本准则。 班组是一个集体,单靠班组长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将班组管理好。作为班组长必须将班组所有成员的潜能都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将班组管理的更加优秀也更加轻松。当然,足够信任下属,并不代表对其安排工作后便撒手不管,适当的时候还需要对其工作成效进行必要的合适的监督检查。一方面是班组长的职责使然,更重要的是让下属感觉出你在关心任务的进展,使之增强责任心。 综上所述,在企业尤其是烟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的重视班组长的重要作用,班组长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职权,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的努力探索。 班组长管理论文:心理咨询技术在班组长管理沟通中的应用 操练武功者十分推崇习练武艺要从“有形”到“无形”,即初习武功者应模仿师傅的招式,亦步亦趋,或出拳、或起脚,须丝丝入扣;而武艺渐成者常需“忘却”武术套路的形式,熟习各种招式要领之后,在现实中闪躲腾挪、浑然天成……班组管理亦是如此,将沟通辅导的理论、技巧融入到自己的班组管理中是每个班组长进步的方向。本文中模拟的一些案例可能存在人工雕琢的痕迹,但是对于沟通中的方法和原理,是可以借鉴学习的。 一、前言 呼叫中心最基层的组织是班组,班组是每个呼叫中心最基本的细胞,因此只有每个班组是良性的,呼叫中心才能够有快速稳定的发展。 呼叫中心通过班长对员工行使管理职能并通过班组长传递对员工的“关爱”,因此班组长是中心联系每一个员工的桥梁和纽带,班组长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很强的管理沟通能力,才能带好一个团队。 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班组长来完成,而班长的沟通辅导技能是中心班组日常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说到心理咨询技术,大家脑海中想到的可能就是神奇的催眠、快速的情绪缓解;心理咨询技术当然包括这些“神奇的技术”,但还有很多基础内容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拿来借鉴的。然而班长能否驾驭这些方式方法,每个人的能力或者说天赋不同,掌握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那我们来换一个视角,看看班组长可以掌握并应用的有哪些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真正应用最广泛也最被忽视的就是尊重理解、同理心、积极关注这些基本要素,只要把它们像血液一样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能够更好地管理团队。而这些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学习,还需要引入合适的训练以及反馈机制,才能让知识落地,变成每位班长掌握的技能,并且深化为自身的素质。 二、班长角色定位 首先要明确的是每一位班长对自己的定位,我们来看下面几个分类。 1. 班长是朋友:班长跟每个员工在平时是朋友,是知心哥哥、姐姐,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过生日,一起搞活动,在生活上帮助员工,也接受员工的帮助。 2. 班长是教练:同员工一起共同制定提升计划,督促、以教练式的辅导方式帮助员工成长。 3. 班长是导师:在员工需要业务辅导的时候能够共同分析提升的内容,传授提升的方法,制定提升的计划,跟进提升的效果。 三、班组沟通辅导基础 这些内容虽然是基础,其实也是技术,简单的内容重复做,就能够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1. 尊重理解 尊重就是班长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员工平等,尊重是建立良好沟通氛围,是班组凝聚的基础。 班组长的尊重能够给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使其可以敞开心扉,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尊重可以使员工感到自己是受尊重、被理解、被接纳的,从而获得价值感。 特别是在呼叫中心,员工会受到客户的指责、埋怨,甚至是责骂,员工更需要被尊重、被理解。班长营造这样的氛围更能够端正员工的态度,增加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加改善的意愿。 (1)尊重意味着班长对员工的无条件接纳 在班组工作中,尊重的核心含义是对于员工的接纳,既要接纳员工积极、向上、好的一面,也要接纳员工绩效不好、态度不好的一面,接纳喜欢的一面,也接纳不喜欢的一面。 理解接纳或者是做好接纳,对于一些班长可能是有困难的,原因在于中心对于班组有考核、绩效有指标,而部分员工不能够达到指标,甚至是“拖后腿”。班长在面对此类员工的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难接纳员工的言行,就可能会在交流中流露出不满甚至是批评。 这些都不是接纳,因为这些接纳存在着条件,一个预设的业务达标的前提。班长在沟通辅导中应该先把这样的情绪想法抛开,真正地接纳每一位员工。 (2)尊重意味着班长与员工之间相互平等 班组长与员工的尊重也表现在两者是平等的。在沟通中,班长应该主动忽略双方在职级上的差异,不因为职级、业务能力上的差异而批评、指责员工。 (3)尊重意味着班长与员工之间相互信任 班组长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信任是尊重的基础与前提。班长只有对员工信任,才能尊重员工;同样的,员工只有信任班长,才能够对班长敞开心扉。 每位业务能力不好或者情绪状态不稳的员工都会有提升和改善的意愿,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能提升的方面。班长不应简单地否定员工,而应该相信在一定针对性辅导的基础上,员工还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最终适应在中心的工作。 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需求,只有员工的个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管理者打成一片,站到管理者的立场,主动与管理者沟通和探讨工作,完成管理者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地为工作团队的荣誉付出。 当然,尊重员工要坚持必要的原则。尊重员工绝不是无原则的,对存在明显缺点的员工一味迁就和让步,就等于毁了他,这时候,严厉和原则往往就是一剂良药。 2. 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的、像体验自己内心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同理的态度是指班长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深入对方的内心,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感受和思考问题的一种倾向。其关键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除班长和中心的偏见和主观判断。 同理心与单纯的理解也不同,理解是对某个对象形成的认识,同理心则不只有认识,更有对来访者感受和思想的体察和体会,用员工的眼睛来看他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这需要班长放下自己个人的参考标准,设身处地地从员工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 在班组辅导沟通过程中如何去理解员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班长可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体验员工的内心世界,这样做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员工觉得班长不能理解自己,不仅不能起到帮扶员工的作用,反而拉大了班长和员工之间的距离。 (1)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 在班组中管理中,班长和员工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关注的问题方向也有差异。班长也有可能会用自己心中的尺子来衡量每一位员工,但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因此对于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工作环境的适应情况也不尽相同。班长在给员工定指标、下达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个员工不同的情况,从每位员工的角度来思考看待问题。 (2)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 在繁忙的呼叫中心接话工作中,每个员工都在进行情绪劳动。当一个员工倾诉甚至是埋怨疑难客户的时候,班长关注的可能是员工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接话工作,往往忽视了员工的负面情绪感受。班长需要去体会员工的情绪感受,从而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员工感到电话难接,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的办法。 (3)同理心就是真诚对待 每位班长都是从话务员成长过来,能够理解接话工作中的种种困难。班组长对于员工同理心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真诚对待。同理心不代表班长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观念或是无原则的迁就员工、不考虑中心对于员工的要求,而应该怀着真诚的心、真诚的情感、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员工。 3. 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就是班长对员工言语、行为的积极、光明、正向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员工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对于绩效一直不佳而且没有找到方法的缺乏自信的员工来说,积极关注能帮助他们深化自我认识,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并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起信心,激发前进的内在动力,帮助求助者挖掘自身的潜能,促进其向目标前进。 积极关注是班长对于员工的一种态度,是对这个员的整体接纳,其出发点是如果班长想要帮助员工、使之有所改变,就必须尊重他的潜能和价值,相信他是能够改变的,而且他现在已经具备一些积极因素,否则任何的帮助都只能是徒劳的。 (1)积极关注就是关注员工绩效 在中心的数字化管理中,员工的每一项绩效表现都能够通过量化的数据来展现,因此班长在管理中要关注到员工的各项数据并敏感于员工数据的变化,通过数据来发现班组以及员工需要改善的方面。 (2)积极关注就是关注员工状态 呼叫中心的现场管理,管人和管事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班长要关注的不仅是员工外显的绩效表现,还需要关注员工的个人状态,这个状态包括工作意愿、情绪状态,但在KPI为导向的影响环境下,班长有时候会忽视员工个人的状态,所以班组长需要提醒自己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到员工个人的状态。员工的需求很多时候是隐藏在语言表达之下的,班长如能把握员工表达出来的这些需求,就更加能够理解员工。 班组长管理论文:论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管理创新与实践 【摘 要】 企字无“人”则为“止”。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首要资源,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资源,谁就将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国网东阿县供电公司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的价值,紧紧围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关于人才战略的部署和要求,从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和使用入手,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战略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才的价值,为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证。 【关键词】 班组长 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 青年员工 双提升 近年来,公司秉承“追求卓越、努力超越”的企业精神,认真贯彻省、市公司和东阿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坚持拼搏奉献、务实创新,抢抓机遇、奋力争先,公司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标杆单位”、山东省“农电技术进步示范单位”、山东省第八届“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山东省首届“诚信企业”、山东省“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企业、山东省“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先进县供电企业”、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同业对标“综合标杆单位”和“电网建设与运行”单项标杆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为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卓越化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公司重点强调了关于人才管理的问题,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储备。 1 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的背景 人才管理是电力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可靠保障和基础,深入开展提升人才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人才管理是以推动“两个转变”和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创新“两手抓”工程,即一手抓重大管理创新项目,努力创造一大批符合国家、电力行业、山东省、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前沿和发展方向、成熟度高、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实践性的成果;一手抓管理创新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战略主导、推动实践、评价激励、推广应用、持续改进等常态化的管理创新机制,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管理支撑。同时,人才管理也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涵。 2 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的意义 青年员工通过轮换班组长,能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之能尽快熟悉安全生产、业务技能、电网设备及工作流程。在周期轮换过程中,青年员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加速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短期内成为公司各专业管理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做好后续人才的储备。 青年员工思想活跃、具有创新意识,通过周期轮换班组长,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为班组建设增加活力,创新班组管理模式,促使每位员工人人关心班组工作,达到班组标准化管理的提升。 3 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的做法 3.1 实施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 针对公司各班组35周岁以下,具备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工作在生产一线,实习期满的院校毕业生,实施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此举可以使青年员工通过轮换班组长,能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之能尽快熟悉安全生产、业务技能、电网设备及工作流程。在周期轮换过程中,青年员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加速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短期内成为公司各专业管理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做好后续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班组建设可以利用青年员工思想活跃、具有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为班组建设增加活力,创新班组管理模式,促使每位员工人人关心班组工作,达到班组标准化管理的提升。 实施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是贯彻落实省集团公司《关于下发县公司管理创新提升工程推进措施计划的通知》要求,是同业对标创一流的重要举措,是“一找三提升”工作的重要手段。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队伍建设的要求,解决县公司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解决县公司综合人才不足及班组管理模式僵化的实际情况,实施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实现青年员工综合素质及班组管理的双提升。 3.2 签订导师带徒合同 在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期间,班组长要与其班长签订导师带徒合同。以《师徒合同》为纽带,明确师徒双方的职责以及考核办法,促进青年技术骨干的成长,使青年员工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正确的引导,通过定期目标化的培养,使其尽快成为技术熟练的业务骨干。在这个过程中班长将会以“导师”的身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3 明确班组长的职责及权限 3.3.1 班组长的职责 (1)协助班长开展班组的生产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2)协助班长编制本班组年度、季、月及周分解工作计划。 (3)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监督指导各作业小组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所列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控制好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和工作质量,落实本班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4)协助班长编报所辖设备的年度大修、技改及更换计划,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组织所辖设备每年的定检工作。 (5)按照计划部署,制定班组的反事故和安全技术措施,参与事故处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参与组织事故调查。 (6)协助班长组织班组成员进行安全学习,坚决制止违章行为,确保安全规范生产。 (7)配合运检部专工、安全培训员健全维护本班组所辖设备各项基础资料管理,及时填写指导书(卡)、记录等,填报各类报表、报告。 (8)对班组所辖设备检修专业工作标准化作业质量和工期负责,保持设备的健康水平。 (9)协助班长开展班组技术创新、科技攻关与QC活动,做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班组岗位技术培训、技术比武工作,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 (10)协助班长实施本班组的班组建设、日常管理工作。 (11)完成运检部领导和班长临时布置的各项工作。 3.3.2 班组长的权限 (1)有权协助班长组织指挥和管理本班组的生产活动。 (2)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有权制止。对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错误指令有权拒绝执行。 (3)对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技术资料不全的新设备,有权拒绝验收。 (4)有权向上级提出本班所辖设备的改进意见。 (5)根据本班的绩效考核规定,有权对班组成员提出考核意见。 3.4班组长的岗前培训及跟踪培训 首先,参与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的青年员工,在前都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在培训中主要学习班组的基本管理常识、相关的业务技能、管理流程等,重点进行政治教育、现代化管理知识培训、计算机外语培训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提升人员的管理能力及工作能力,为正式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础。 其次,组织跟踪培训。在期间不断发现技能方面及管理方面不足,积极提出跟踪培训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强化业务培训及提高管理能力培训。 3.5 班组长的管理特色及技术创新的管理 班长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针对班组长在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提炼班组长的管理特色以及技术创新,并要求班组长将个人管理特色及技术创新心得进行总结汇报。班长将整理好的书面材料提交部门相关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将针对管理特色及技术创新进行技术性审查,审查合格后提交人力资源部进行存档。在全面通过审查后,可将提炼出的管理特色及技术创新在日常那个工作中实施,并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整改提升。 4 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管理的实施效果 自从实行青年员工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以后,发现了各种不足并及时整改,同时人才储备及班组管理有了明显的效果。在活动期间各班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聊城市优秀班组、聊城市青年文明号、聊城市先进集体等。青年员工通过轮换班组长,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使之能尽快熟悉安全生产、业务技能、电网设备及工作流程。在周期轮换过程中,青年员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加速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短期内成为公司各专业管理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及“三集五大”建设做好后续人才的储备。青年员工有效思想活跃、具有创新意识,通过周期轮换班组长制度,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为班组建设增加活力,创新班组管理模式,促使每位员工人人关心班组工作,达到班组标准化管理的提升。实现了青年员工综合素质及班组管理的双提升。 班组长管理论文:呼叫中心班组长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呼叫中心班组长被称为“兵头将尾”,她们大部分都是从一线优秀座席人员中选拔上来的,她们所起的作用直接决定服务质量、决定客户感知。每一个呼叫中心都有优秀班组,也一定会有优秀的班组长,她们主动积极地思考如何带好班组,勇于将想法付诸实际,她们乐观进取、以柔克刚,接受挑战克服一系列困难,将班组带向优秀。 呼叫中心的管理者们非常希望能够将这些优秀班组长的经验复制到所有班组,传递给每一位班组长,掌握班组管理的方法和技能,减轻某些班组长的压力和困惑,希望看到他们欢快的笑脸和充满自信的成就感以及班组有序的工作状态和优异的成效。 如何将优秀班组长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传递复制到其他班组长,作者有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各呼叫中心经常使用的是树标杆和分享经验的方法,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它会对那些想管理好班组的班组长们起到积极的激发和带领作用,同时这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团队氛围基础之上的,否则容易造成优秀班组长的孤立并挫伤其积极性。 我经常和呼叫中心的管理者们讲:如果企业认为班组长需要培训和辅导,我更倾向于在培训和辅导班组长的过程中。班组长们的上一级或再上一级的管理者需要同时接受培训和辅导,需要加入管理班组长层面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在树标杆和标杆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有三个要素起作用,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管理者,其次是标杆班组长,然后是班组长群体(如图1)。 树标杆和标杆分享的成效取决于管理者的全局观和系统性思维,围绕目的做准备、围绕结果做内容,这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如图2)。 ·管理者的考量: 为什么要树标杆?目的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结果? 树标杆一定是希望标杆成为引领者和被效仿的对象,激发其他班组长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模仿标杆班组长的方法和行为以提升整体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因此在树标杆时首先要明确中心的方向和部门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分析班组长的整体状态,是心态问题还是方式方法问题,是个人情商问题还是业务知识问题;再次是思考如何把两种有机结合,也就是树什么样的标杆和怎么树才能达成目的、得到结果。 ·管理者的过程管理 (1)树什么样的标杆? 这将决定班组长的管理方向,也会影响班组长的心态、士气和管理方法。 标杆一定是数字化指标非常好的班组长,同时很重要的是心态积极且乐于助人,有很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2)怎么树标杆? 是突出人、突出绩效、突出方法,还是突出动机、突出克服障碍的成长过程,抑或是某几个方面同时突出,需要充分考虑班组长群体的管理症结是什么?针对管理症结有针对性地树标杆、有目的性地分享,才能有助于达成目的、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分享是发挥标杆班组长作用的好方法,如何产生成效取决于管理者的全局观和系统性思维以及敏锐有洞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者)走下去;(班组长)讲出来;(管理者)倾听与鼓励;(管理者)归纳与总结;(班组长)再分享;(管理者)不断地反馈与肯定。这不仅会有助于更多标杆的涌现,同时也营造了管理团队积极的管理氛围。】 (3)分享什么 取决于对班组长群体管理能力和管理障碍的分析结果。成绩是方向,方法是思路,动机是意愿,行为是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都是正确的,着重于哪方面取决于班组长们需要什么。 (4)怎么分享 分享方法:三个关键点:一是听了就会做,二是听者觉得可行,三是听者愿意尝试。做到这三点需结合下面具同理心的分享动机。 分享动机:要具同理心的分享动机,一方面使其他班组长感觉到自己也是可以的;二方面是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思维和良性竞争意识。 分享行为:方法中关键的行为及行为的管控要清晰明确。 分享心路历程:要清晰简洁,与大多数班组长产生共鸣,结合方法、动机、行为和结果。作者认为这也是对相对消极或感觉无能为力的班组长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分享方式,但这需要管理者提前和分享标杆滤清分享的思路和要点。 【简单的方式是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启发分享者分享,这些提问是有动机、有方法、有行为、有遇到困难的心理想法和对策的,而这些问题是班组长群体现存的管理困惑和障碍。】 标杆班组长分享心路历程的思路是:曾经面对的困难、意愿想法的转变、思路方法的找寻与学习、行为的不断修正、成绩的不断攀升。管理者们可以使用5W1H管理工具不断提升提问的能力,示例如下: a. 班组的成绩有很明显的提升,你做了什么?还有吗? b. 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 c. 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么想?是什么原因激发你这么想? d. 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或阻力?你是怎么处理的? e. 你的班组中有什么样的员工或现象,你是怎么做的? f. 接下来你的目标是什么?打算怎么做? 最后管理者总结班组长分享的心路历程;辅导优秀班组长分享的层次和重点(此时的重点在于激发其他班组长并帮助班组长们解决管理困惑);安排优秀班组长在会议上分享给班组长群体。 ·管理者的成效管理 成效管理是管理中很重要的工作,也是确保班组长们理解、会用、到有成效的关键。 说清楚:优秀班组长分享后请几位班组长总结关键点,管理者协助提醒补充; 做出来:在会上请几位代表性的班组长分别说明达成目标的管理计划,要落实到具体行为; 效果反馈:管理者通过数据监督和现场观察定期反馈,使用5W1H工具,有成效的班组长可以再进行短暂的分享,没有成效的班组长进行辅导; 行为修正: 辅导过程也是一个行为修正的过程; 再分享:在效果反馈中如果发现班组长们进步的方面或好的方法,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给予肯定并给予分享的机会,从而形成群体积极提升管理能力的氛围。 班组长管理论文:浅谈基层班组长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管理思路,针对开展安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总结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努力探索更适合班组现场安全管理的做法。 关键词:班组长 施工过程 安全管理 前 言 对于所有生产企业而言,安全是第一工作,安全是第一效益,安全是第一责任,但生产安全事故仍频繁发生,死伤多、损失大,严重影响了岗位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许多企业基层班组安全生产局面混乱,安全基础不牢,安全管理无法做到可控在控。 1、分析问题 目前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找落脚点。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前沿和具体实施者,要面对和改善的问题很多,如员工安全意识要提高、安全责任制要健全、生产现场安全设施要完善、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要保证、重大设备损坏要防范、重大火灾隐患要避免等。诸多问题要求基层队去面对和解决,确实千头万绪,经常令基层队的安全负责人无所适从、无计可施。许多生产环节安全管理找不到平台和落脚点,最终要么“眉毛胡子一起抓”,各项工作都没做到位,要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安全管理漏洞百出。 频繁发生事故的私人企业主煤矿就是这种情况,出现事故连下井采煤的员工人数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安全管理措施完善了。 1.2安全管理过于简单化。许多人认为安全管理做好了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安全大检查和防洪、防汛、防雷、防台风等专项安全检查就够了,还有些企业把安全管理重点放在事故分析、落实责任、提出并落实防范整改上。其实这二种做法都是对安全管理的片面理解和片面做法,前者可称之为“运动式管理”,忽略了安全检查管理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而后者可称之为“后果式管理”,却从原则上违背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勤检查就不能发现问题,对问题不分析就不能整改问题,整改问题后不总结就不能提高管理水平。 1.3规章制度和实际生产作业存在两张皮。我们虽然花大力气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汇编、安全预案、危险源辩识、风险削减分析,但实际作业中却没人或很少人使用这些制度和预案,出现严重的规章制度和实际生产两张皮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1.3.1制订的规章制度和预案与现场不符 1.3.2规章制度和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对实际生产作业指导性不强 1.3.3企业未养成良好的执行制度和预案的氛围和习惯 2、解决问题 我认为上述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三个问题。究其原因是安全管理未建立在现场这个真正的基础上。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标志是可控在控、长治久安。可控是结果,在控是过程,只有过程在控才有结果可控。长治是必须措施,久安是必然目标,只有用心长治才能放心久安。本质安全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是人、设备、环境和谐下的安全,是主动安全的意识和行动下的长效安全。这种安全管理思路实际就是强调要把安全管理建立在现场的基础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这种安全管理思路呢?对于生产企业可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2.1开展现场细分和风险评估。这是一项艰巨而繁锁的基础工作,需分成几个步骤完成。现场细分的第一步是进行区域划分。第二步是对区域内的设备和区域内的主要工作进行详细描述和汇总。第三步是分析区域内主要安全风险点和各项作业的存在风险。第四步是针对各项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和现场操作及作业注意事项。现场细分结果使用设计好的统一表格,季度进行重新评估和修订补充,不断完善。 2.2开展现场安全巡查。为了更好地做好以现场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改变原来的现场安全巡查仅是由安监部门的人员或企业领导完成的传统做法,而是应发动广大员工共同参与。一个好的做法是根据现场细分区域数量来确定参加巡查的人员数量,而参加巡查的人员应由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任命,授权员工负责某个区域巡查的权利和义务。这些经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任命、参与现场安全巡查的员工可称之为“区域安全代表”。现场安全巡查的基础和根据就是第一点所述公司批准的现场细分和风险评估内容。巡查过程中通过把实际现场情况和现场细分内容核对,查明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有改变、现场的作业防范措施是否按要求已采取、现场有无新风险点等问题,每个问题以偏差的形式向安监部门报告。 2.3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积极广泛开展安全巡查活动一定会产生许多偏差。偏差整改成了关键,这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及时消除偏差是对巡查人员最大的鼓励。发现和提交的偏差无人理睬或没及时整改将会大大打击巡查人员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也将进一步影响巡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更好地完成偏差整改工作,应尽量实行计算机闭环管理并建立完善的偏差消除绩效考核制度。 2.4建立完善的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几乎涉及生产企业各方面的工作。这类预案包括各具体生产设备和系统的启动操作指导、停止操作指导、不同程度检修的作业指导书,而且对每个步骤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2.5建立“四贴近”机制。一个好的做法是建立“四贴近”管理机制,即规章制度贴近现场、工作间和操作间贴近现场、实际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贴近现场、岗位培训贴近现场。与其说“四贴近”是一个管理机制,其实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在此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各项工作的基调都是来源于现场、服务于现场,企业的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管理也就找到了平台和落脚点。 3、认识和建议 总而言之,全面实施这些做法,通过实践表明能有效解决本文提到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不断改进企业工人、设备、环境等程序因素,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做到安全管理可控在控,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班组长管理论文:建立班组长培养机制,提升基层区队管理水平 摘要:班组长业务技能和管理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分析班组长培训内容定位基础上,对提高班组长培训效果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班组长 培训内容 培训方法 班组长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管理人员,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长管理中进行,所以班组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而对班组长定期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提高班组长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全面提升班组建设水平,增强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筑牢企业安全生产和综合管理的基石,应将眼光拓展到班组管理和班组长选、育、用等方面,关注如何选对人、培育人和用好人,建立班组管理体系和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将成为老矿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科学制定班组长培养规划 1、分析班组长培训重点。一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特别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了解企业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二是了解基层区队班组长基本素质和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三是了解基层区队班组长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和目标。 2、设计班组长培训内容。培训目标明确了,培训内容的确定就成了结训效果好坏的关键,一是职业道德素质。班组长必须敬业爱岗,勇挑重担,更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二是文化技术素质。班组长应熟练掌握本工种、本岗位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善于学习和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善于组织革新创造,是生产技术上的多面手。三是管理素质。班组长应具备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除了要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之外也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二、建立班组长培养选拔机制 1、建立班组管理体系 完备的管理体系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为此,在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管理体系。 提出“2334”班组建设思路,即:围绕两个目标,完善三项机制,实行三个创新,加强四项建设。规范了班组长的选拔、管理、考核、评选等,鼓励引导大学生下班组锻炼。 制定《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决定》、《先进班组、优秀班组及红旗班组评选办法》等,明确了工作目标,确定班组长选拔条件、任用程序、班组竞赛制度等,制定了生产班组长管理工作体系。班组管理制度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前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制定《班组长后备人才库管理意见》,明确后备班组长选拔条件,每个区队按现职班组长在册人数的30%选拔配备后备班组长,重点在大学生和业务骨干中择优选拔。去年有103人纳入班组长后备人才库管理,其中大学毕业生14名。在班组长岗位出现空缺时,从后备人才库中择优选聘。 2、建立班组长选用机制 坚持优先任用后备人才的原则,未列入后备人才管理的人员一般不作为选拔对象。选拔配备班组长要突出“两个”优先,一是优先在高学历人员中选拔;二是优先在后备班组长中选拔。选聘班组长采取集体研究决定或直选等方式进行。 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班组长岗位上锻炼,并将班组长队伍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储备库,由下至上推进中层管理队伍的结构层次优化。在今年3月份班组长整顿中,有7名大学生脱颖而出,被推选为班组长。 提拔任用的班组长,只要成绩突出均可入选矿后备干部范畴,加以培养。今年以来,有2名班组长被提拔使用,走上基层领导岗位。 3、建立班组长培育机制 一是现任班组长的培训。开展年度脱产轮训。并且每期举办一次现场急救演练和班组长职能转变讨论会,组织培训考试,培训考试不合格的班组长,一律重新培训不少于2天,直至合格方可上岗。 二是后备班组长的培养。采用自学与集中学习,实践锻炼与走出去培训方式,主要以自学为主,月度内学习记录不低于1000字,每季向人力资源部上报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区队为每名后备班组长指派一名班长作为导师,实行“一对一”的帮带,适时安排班长锻炼。 同时还鼓励班组长自学成才,参加高层次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班组长队伍的素质,以适应班组建设的需要,促进班组长整体素质的提高。去年以来有16名班组长取得大专学历。 三、实施效果 一是营造有利于发挥班组长效能的优良环境。由于班组长地位及待遇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觉悟也在提高,不是仅仅埋头于自己的“责任田”,而是承担起了传、帮、带责任,开始主动思考如何带动后备班组长共同提高的问题,积极参与改善班组长成长环境方面的工作,为班组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是班组长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通过完备的班组管理体系,明确的班组长选拔标准,切实把思想道德好、管理能力强、业务技能精、群众威信高、文化基础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班组长队伍中,同时建立完善后备人员的培养档案,在部分一线生产班组配备大学生班组长,形成了良性的班组长任用机制。班组长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年龄在45岁以上人员下降了8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三是建立起班组长选用的长效机制。班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心在于不断提高现有班组长业务能力、培养后备班组长队伍建设,激发班组长工作热情,带动生产一线员工扎实工作,并使之能够长期稳定的坚持下去。通过建立班组管理和班组长选用机制,形成“选对人、培育人、用好人”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班组长队伍接续有保障、班组长素质有提升,切实培养一支安全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强、业务保安能力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强的班组长队伍。 四是建立起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储备库。大学生担任基层一线班组长,为班组队伍注入活力,切实将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青年员工选拔到一线管理岗位,以班组长岗位为实践平台,促进大学毕业生快速成才,为企业发展储备中坚力量,实现我矿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班组长管理论文:浅谈班组长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建设 常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企业来说,这个基础就是班组。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组织在向扁平化、运行柔性化、联系网络化、形态虚拟化趋势发展的过程中,班组这个基础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班组长自身素质,强化其对班组的管理,确保企业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实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日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班组长自身素质建设 良好的自身素质体现在思想品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 1.思想品质 (1)一名合格的班组长必须把“德”放在首位,这个“德”既包括较高的政治觉悟,也包括优秀的道德品质,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在班组各项工作中树立威望,以德服人。 (2)班组长要有不断进取、知难而上、勇于挑战的精神。凡是成功的班组长都有较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尊重的需求,希望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如果担任班组长仅仅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多一些职业的稳定,或为了满足拿一些岗位津贴这样一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那么他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班组管理者。 (3)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开拓意识。在竞争激烈、信息瞬变的今天,班组长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以大局为重,全面准确理解上级管理者的期望和意图,管理和引导全班员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2.业务素质 企业的管理层可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对于管理技能主要有三类要求:见识、人情和技术,三项技能所占的权重有所不同。对于班组长层面,技术所占的权重最高,也就是说,只有业务素质过硬的班组长才能在班组管理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班组长应熟练掌握本工种、本岗位生产操作技能;精通本岗位、本工段、本车间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指标;熟悉本班组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性能、构造以及维护保养知识,并能排除较复杂的故障;对生产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和技术质量问题,具有果断的组织、处理能力,善于学习和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善于组织革新创造,是生产技术上的多面手。 3.身心素质 班组长肩负着管理和生产双重任务,他们经常要面对复杂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要调整全班组员工的情绪和心态,同时还要履行家庭的各项义务。因此,没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无法应对的。 二、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 概括起来,班组管理无非是管人和管事,班组长管理能力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作为班组长,要掌握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依靠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来具体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决策。 1.“管人” 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人来做的,所有的制度都是由人来制定并执行的,所谓“事在人为”就是这个道理。“管人”即把人“管”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作为一名班组长,管好人的前提是如何“看人”,如何“对人”。 (1)如何看人。管理者选人用人都讲究德才兼备。看一个人首先要看“德”,这是起码的原则,谁都不愿意和无德的人打交道。这个“德”,对员工而言就是基本的工作态度。当然,一个人如果缺乏基本的劳动技能,仍然不行。所以宋代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2)如何对人。作为一个管理者,一是对人应该做到“两容”,即容人和容事。对各种性格的人都要包容,对各种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以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应注重与员工沟通,只有了解人才能理解人,理解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谅解,谅解之后才能处好彼此关系,达成和解。要容忍别人的短处,就要认识其短处,了解其成因,对其缺点也就不足为怪了。二是要学会“欣赏”。在你赏识下属的同时,实际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往往有人总是希望等着别人来赞美自己,甚至习惯于不断地发现别人的缺点,这种人能力再强,最终也只能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三是要注意批评方式方法。应该注意尽量少在公开场合指责自己的下属。必要的公开批评,甚至一次措辞严厉的训斥是需要的,但不宜经常使用。 2.“管事” “管事”,就是要全面统筹现场工作,保证均衡有序生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1)质量管理。班组长一定要把宣传、坚持、执行“质量第一”理念放在显要位置。要带头学习,并抓好贯彻执行,推动工作质量上水平。要发挥班组成员之间的互教互帮作用,进行技术交流和操作培训,提高班组成员技能水平。 (2)经济核算。班组基础资料的记录、统计和管理工作是搞好班组核算的关键,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就无法进行严谨的核算, 也就难以明确经济责任和确定经济效果。 (3)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损失。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安全检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培训教育等。 (4)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确定工作目标(即明确工作本身的要求),班组长应该和班组成员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方面达成共识;其次要评价实际的工作绩效,利用绩效评估工具,将班组成员的实际工作绩效和工作标准进行比较;最后提供反馈。 (5)现场管理。班组现场管理涉及八大生产要素,即:人员、设备、材料、环境、能源、信息、方法和时间。 ①人员管理: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只有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其他生产要素才能在人的支配下发挥更高的效率。 ②设备管理:保养好设备,合理地使用设备是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管理措施,做好班前点检和加油保养等工作,及时“挖出”设备的故障隐患,确保实现设备运行的“零故障”。 ③材料管理:合理地保管、使用原材料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生产现场中材料管理主要为原料和半成品的搬运、转移、出库和入库,要做到井然有序,不遗漏、不损坏、不浪费。 ④环境管理:环境不仅指生产设备所需要的环境(比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还包括员工工作区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员工心情舒畅,不觉疲倦,安心作业。相反,恶劣的环境,会使员工心情郁闷、烦躁,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⑤能源管理:能源管理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科学有效地使用水、电、气、煤、油等能源。要做到杜绝跑冒滴漏,规范使用、保证安全、避免浪费。 ⑥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人际信息和生产信息两个方面。人际信息管理主要是营造一个信息通畅的班组环境。工作中,要开好班前会及班后会,将各种信息及时通报给大家,保证通畅的信息交流途径。生产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对各种计划、报表、班组工作日志等进行整理、分析、公布等。 ⑦方法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一改传统的“人治”方法,用各项规章制度管人、管事。要健全班组管理制度,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氛围。 ⑧时间管理:树立“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学会对自己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学会对班组生产科学统筹,保证班组生产的均衡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加快。但是无论怎样变化,班组这一组织形式仍然是社会化大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组织单位,是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因此,加强班组长培养,提高班组长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促进班组团结高效运转,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作者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 班组长管理论文:提升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的对策研究 [摘 要] 提升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是制造业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烟台盟禾板材有限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层面、职务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初步构建新任生产班组长培训课程体系。提出“班组长角色认知”、“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和“班组团队的建设”三个方面的课程培训来提升新任班组长管理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生产班组长 管理能力 角色认知 团队建设 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长管理中进行,班组长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管理人员,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生产和员工士气。研究表明:制造业中产品成本的50%-80%是在制造现场发生,90%的问题源于班组现场管理。因此,对提升烟台盟禾板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的研究显得重要而有意义。 1烟台盟禾板材有限公司现状 烟台盟禾板材有限公司是菲律宾独资企业,位于烟台的蓬莱市。公司成立于1992年,拥有固定资产4900万元,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进口设备,专业生产高压装饰防火板,年生产能力1500万平方米,花色品种486种,是中国花色品种最全的防火板厂家之一。 公司于2002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于2003年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被中国名优品牌推广中心评为“中国著名品牌”,被中国建材市场协会评为“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被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评为“用户首先无毒害绿色环保百佳畅销品牌”和“工程建设招标与采购重点推广产品”。 2010年年底,盟禾板材有限公司为了生产需要,引进了2条生产线,同时从一线工人中选拔25名技术能手升任新生产线的班组长。要使新组建的班组步入顺畅有序的运作轨道,班组长队伍的思想和管理素质成为重要的因素。 2班组长的概念界定、作用和职责 2.1班组长的概念界定 班组长是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也是企业中最基层的负责人,是上级与一线生产员工的主要沟通桥梁,起着承上启下、上请下达的作用。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与相关人员的工作关系见图1所示。 2.2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职责 班组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决策能否顺利地实施,因此班组长是否尽职尽责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班组长的职责主要包括: (1)日常管理。人员的调配、排班、考勤、员工的情绪管理、职工的技术培训以及生产现场的卫生、班组建设等都属于日常管理。 (2)安全管理职责。班组长是本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管理职责包括标准化现场作业、人员管理、操作质量、材料管理、设备维护、危险点的控制等等。 (3)凝聚团结班组成员。班组长是团队的带头人,应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鼓舞人心的共同愿景,将职工的个人能力转变成一股向上的合力,凝聚在一起,快乐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 (4)辅助上级。班组长应及时、准确的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好车间主任的参谋助手。如果仅仅停留在人员调配和生产安排上,就没有充分发挥出班组长的桥梁和推动作用。 3盟禾公司培训需求分析 盟禾公司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初步决定对公司新任班组长进行相关培训。培训部根据上述需求从组织层面、职务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培训分析,找出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面对新的岗位存在的诸多管理上的问题。 3.1组织层面分析 3.1.1新职位的岗位要求 盟禾公司对新任生产班组长的岗位要求是:首先,班组长必须敬业爱岗,严以律己;要以身作则,勇挑重担;要平等待人,办事公道;要实事求是,诚实质朴;更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其次,班组长应熟练掌握本工种、本岗位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精通本岗位、本工段、本车间产品的技术指标、工艺规程、操作要领;熟悉本班组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性能、构造、维护保养知识,并能排除较复杂的故障(盟禾公司防火板制造工艺见图2所示);对生产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和技术质量问题,有正确果断的组织处理能力;善于学习和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善于组织革新创造,是生产技术上的多面手。第三,班组长应具备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要掌握班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劳动管理等班组基础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确保生产运行。班组长由于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之外也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生产管理能力。 3.1.2组织期望达到的绩效水平 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目前靠的是以前当技术工人时,师傅传授方式和自己平时摸索,积累经验来了解、感悟什么是管理,因此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经验很重要,但是经验毕竟不系统,存在一些盲区。盟禾公司上级领导希望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中探索逐步提高了管理水平。组织期望新任生产班组长在新的岗位上要做到事事超前,天天创新、不断学习、自我超越。通过自身不断创新和努力,从达标、到模范、再到一流;从优胜、到红旗、再到标准,马不停蹄地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3.2职务层面分析 对盟禾公司职务层面分析,主要是从职务角色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入手。 3.2.1职务角色分析 班组长影响着企业生产决策的实施,因为决策再好,如果执行者不得力,决策也很难落到实处。所以班组长影响着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从企业层面来看,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管理一线生产操作人员,是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指标达成的最直接的责任者;从新任班组长的上级管理层来看,班组长是对领导命令、决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对盟禾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来说,新任班组长是直接的领导者,并对一线生产员工进行生产作业指导,同时,新任班组长也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 3.2.2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一年前任职的班组长的工作日志、工作绩效等抽样分析,掌握这些班组长一年内发挥业务价值的曲线,并与他们做重点访谈,了解他们刚任职班组长时有哪些困惑,听取他们对培训组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建议和意见。 3.3个人层面分析 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培训需求分析重点是个人能力分析,采取问卷调查法,从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安全操作与管理、生产组织协调和计划执行等方面设计问卷,并向25名新任班组长发放。对新任班组长的3名上级主管、10名职工代表、2名采购部人员,征求他们的培训意愿和建议。将班组长基本素质台帐和培训项目开发基本素质台帐,作为参考依据。通过与新任班组长谈话,发现他们工作态度很好,工作积极性很高,很需要提升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 3.4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在认真组织研究公司的统编培训大纲的基础上,对企业班组长培训实际需求进行详细的需求调查。 4提升新任生产班组长管理能力的对策 针对盟禾公司构建的课程体系,考虑到新任生产班组长目前迫切需要提升的管理能力,提出从“班组长角色认知”、 “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和“班组团队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培训,来提升新任生产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4.1实施“班组长角色认知”课程培训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因为盟禾公司新任班组长是从生产一线选拔出来的,他们技能娴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一个人干绝对能对付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但是要带领团队实现公司生产目标,就有些力不从心。针对盟禾公司这类新任生产班组长设计“班组长角色认知”课程培训,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的授课方式,在生产部会议室举行,课时采取4个小时即可。用“班组长角色认知”的课程旨在使新任班组长了解自己的基本任务,熟练地进行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迅速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4.2实施“班组团队的建设”课程培训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班组团队的建设”课程培训目标是让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团队沟通技巧,掌握处理冲突的各种策略,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本课程建议总时长6个小时,采取“讲解+案例分析+游戏”的授课方式。 4.3实施“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课程培训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实施“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课程培训,主要使盟禾公司班组长明白自己的职责和角色,掌握现代生产管理知识。强化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日常作业管理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提高主动管理的意识,清理工作思路,把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车间生产管理中去,解决生产车间工作中种种疑难问题。 总之,在对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的培训中,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和班组长具有的文化基础,在培训中要尽可能采取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研讨发言法、实际操作法等现代培训方法;根据上述对策提到的三种课程,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在培训中对班组长的价值观探索,以及班组长承受挫折和压力能力的培养,以期提高盟禾公司新任生产班组长的综合素质。 班组长管理论文:班组长管理经验综述 如何激活班组工作的细胞,历来是生产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公司技改项目投产以来,通过采取培训学习、实践摸索、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班组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这样一个过程,班组工作在企业整体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好的经验也逐步凸现出来。5月14日下午,生产系统专门组织召开了班组管理经验交流会,30余名班组长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了对班组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总的来看,大家的经验是可取的,方向是正确的,勇于实践和探索的精神是可贵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认识有高度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认识有多高,工作就可能做得多好。在这方面,多数班组长对本职工作的认识是明确的,是有相当高度的。 机修车间焦炉维修班刘庆发在发言中深有体会地说:如果说班组是企业的“细胞”,那么,班组长则是“细胞”中的“细胞核”,是工人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班组长能否胜任,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空压站张志祥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专业知识,由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班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脏活、累活抢着干,班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在交流会上她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班长,做事要顾全大局,凡事从全班的工作考虑,精益求精,在日常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不仅要勤于学习,而且要善于思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以德立威,有威才能有为。 生化工段李鸿艳认为:班组长不仅是一个光荣的岗位,而且责任重大,班组长是不脱离生产的“将”,是指挥一班人的“兵”,集“兵”、“将”特色于一身。是企业的兵头将尾,要干好班组长,不仅要有兵的干劲,还应有将的韬略,班组长在技术上要精,工作上要实,管理上要严,要做到心不邪,眼不瞎,耳不偏;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要恪尽职守,敢管善管;要有爱岗敬业,极端负责的精神;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自己的威信,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处事。 炼焦车间丙班张启功说: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石和生产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起跑点,是培养“四有”队伍的起燃点,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源头,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实行民主管理的一个层次,它具有最广泛、最经常、最直接的群众基础。 中央配电所梁红萍认为,企业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是包罗万象的系统工程,班组是企业最终的执行者和操作者,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一名班长,必须做到政治上强,作风上硬,工作上实,技术上精,管理上严,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班组工作。 工作有力度 说过: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而不在实践中运用,只是把它束之高阁,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用的。不少班组长把认识到的东西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因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机修车间焦炉维修班刘庆发认为,安全是工作的命脉。只有安全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发展。他在工作中时时处处注意抓安全,经常教育职工认真贯彻安全法,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环保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督促职工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备煤车间乙班贾志强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及车间的各项制度,督促全组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在严格要求别人的同时,正人先正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能做到十分的绝对不做九分。 炼焦车间高天增认为,做为一名班组长,必须团结职工,关心职工,办事要公道,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既不能因情废法,也不能因法废人,只有实行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在加大工作力度的同时见到实效,否则,将会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化产维修班牛海鹏在发言中说:化产易燃、易爆的危险品较多,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作业程序进行,在车间领导批准后,到安环处办理动火许可证才能实施操作,任何人都要站在对自己负责,对生产负责的高度执行,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本身就是人性化的体现。 仪表车间郭艳红认为,仪表是生产的眼睛,仪表发生问题,就等于闭着眼睛搞生产,因此,必须责任到人,严格巡检,及时排除隐患,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保证生产安全正常的运行。作为班长,更应以身作则,不能因自己是女同志而怕脏、怕累躲避责任。 车辆管理处贾卫国针对过去铲车司机在装焦炭时态度不好,影响恶劣的情况,采取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相接合的办法,让职工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对外来车辆提倡微笑服务,并在显眼处设置举报箱,欢迎外来车辆司机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实行挂牌上岗制度,要求每一位司机挂监督卡上岗,这一举措有效制止了歪风邪气,受到了广大司机的欢迎。 软水站贾元华把节能降耗,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作为工作的目标,在总结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寻求最佳的再生液配比,合理控制再生过程中的流速和压力,使每次再生后的出水量都保持在最好的状态,既节约了药剂,又节约了再生水的用量。平时,将用过的棉纱和螺丝都捡起来重复使用,从节约点点滴滴做起,为公司的减支增效做出贡献。 动力车间综合水泵房武绍天工作中有一股“牛”劲,困难面前不灰心,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特别表示要在做好人的工作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上下功、做文章、见成效。 教育有深度 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灿烂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不少班组长把思想教育作为培育团队精神的一把金钥匙,贯穿于生产、生活、班前、班中、班后,使管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 机修车间焦炉维修班刘庆发认为,思想是人之根本。要想工作好,思想得先对头。他在工作中带头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工作,教育职工树立以厂为家、厂兴为荣的思想,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他把自己的带头作用和思想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强化班组集体功能意识。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工作场所巡查,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安排工作。同时,他十分重视班组整体功能的发挥,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把自己置于整体之中,带动千军万马,不搞单枪匹马,遇事大家商量,注意倾听和采纳各种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迁就,是非面前不含糊,做到敢管、善管、不怕得罪人。 炼焦车间甲班张耀亮十分注意与职工之间的感情交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看待工作中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开展班组谈心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确对待和理解并善于处理班组中发生的一切问题。首先从职工生活、家庭、工作等几个方面关心他们,同他们交心,取得每一位职工的信任,使每一位职工都愿意与班组长沟通思想,共同克服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使班组工作中既有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又有人性化的浓浓情谊。 炼焦车间丙班张启功把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内容,考核有标准,并经常开展群众性的自检、互检活动,促进了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树立。同时,积极开展谈心活动,虚心倾听职工的建议和意见,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对家庭有困难的员工,发动职工主动帮助,体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动力车间软水站贾元华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条真理:要做一名让大家心悦诚服的领导,你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这样才有说服力、凝聚力,才能号令三军。她不仅技术过硬,带头作用好,还善于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为保证焦炉的正常投产,她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年青人好奇心大、工作热情高、求知欲望强的特点,采取技术上指导、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压担子、遇到困难热情帮助、思想上积极开导等多管齐下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班组工作走向正轨,团队精神有明显体现。 备煤车间甲班阴德喜把安全工作作为班组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他认为,只抓生产不抓安全不是一名称职的班组长,在班组工作中,我们时时紧绷安全这根弦,坚持开好班前、班后会,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观察上岗人员的精神状态,对有反常的职工多关心、多劝导,确保职工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现代生产集多环节为一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所以必须教育职工培养集体作战的精神。许多职工是从周边农村来的,工作起来各人顾各人,协作精神差,我们经常利用工余时间,叫上全班人员对某些有故障的部位集体进行联合突击;下班后,发现职工家里有忙不过来的活,全组人员一块给予帮助,使全体班组人员真正认识到集体的巨大力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现在班中互相帮助的风气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生产。 铲车班张苏义工作讲科学,既坚持以老带新,又做到新老同志一视同仁,使新同志很快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骨干。特别注意不让那些思想不稳定的司机同志带情绪上岗,以杜绝安全隐患。 在这方面,空压站张志祥认为,人的思维是比较复杂的,人常说百人百性,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她不仅说得好,做得也好。在工作中,她把职工当成自己的亲兄妹,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工作之余和他们谈心,交流感情,了解他们生活中的苦乐酸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做人有大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度容人,是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动力车间综合水泵房武绍天认为,一个班组要有强大的战斗力,全班人员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毛病谁也难免,改了就是好同志,要看主流,不能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否定一个人,班组人员应该以团结为出发点,关心和帮助落后的同志,共同建设自己的集体,干好本班组的工作。 机修车间焦炉维修班刘庆发坚持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为工作服务的思路,对于批评和建议,不管来自上级下是普通职工都能虚心接受,积极采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电工二班赵云海在发言中说: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的认识也不能停止不前,面对我公司先进的工艺设备,许多同志都感到知识的危机,对落后的同志我们不应该谴责,而应多给予帮助,不怕落后,就怕不求上进,为此,电工二班开展了学习竞赛,比谁先学会知识;比谁先掌握技术;比谁先练好技能,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有时间大家就共同研究疑难问题,交流各的学习心得,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备煤车间丙班贾兆龙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本班成员,让大家觉得班长“平易近人,没有领导架子”,从而使整个班组拧成一股劲,每个员工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工作,面对每一天。 探索要加速度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做一个优秀的、卓越的、能号令三军的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七个关系,从十个方面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七个关系是: 一、正确处理大局利益和小局利益和关系,坚持小局利益服从大局利益。 二、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坚持发挥团队整体功能。 三、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四、正确处理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坚持人性化管理方向。 五、正确处理管人和管事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 六、正确处理出征和挂帅的关系,坚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七、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都要硬的方针。 在具体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树立自己的威信。 一、以德立威 包括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质。一个领导者责任感强,使命感强,不谋私利、公平待人、态度和蔼、善于沟通,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就能增强群众对领导的信任感,使领导工作具有影响力和向心力,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魅力。魅力最能捕捉公众的想象力;凝聚公众的战斗力;吸引公众的注意力,鼓励公众忠心耿耿地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以信取威 诚信是金。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就是说话一定要讲信用,不食言,不说空话、假话、大话。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最容易损害领导威信的,莫过于被人发现他在欺骗、吹牛、搞鬼、不信守诺言。 三、以情升威 情就是上下级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同志式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建立在相互支持的基础之上的。有了这种感情,领导和下级就能同甘共苦,甚至生死与共。这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理解和尊重自己,尤其是来自领导的理解、同情、尊重、信任和关心,更会使人受到鼓舞和振奋。领导者如果能够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人,诚心诚意地尊重他人,那么,下级就会对你心悦诚服,工作中就会产生无言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就是情感投资的效应。 四、以识树威 一个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技术水平,在知识化专业化方面达到较高的层次,成为本部门、本行业的内行,才能享有较高的威信。知识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丰富的权力资源。一个知识缺乏的人,技术不过硬的人,很难在复杂的工作中带领大家一道出色地完成任务。 五、以才助威 以识树威使人信服,以才助威使人佩服。所谓才主要指认知才能、决策才能、决断才能、指挥协调才能、组织管理才能、总揽全局才能、激励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公关宣传才能、应变才能、处理问题才能和技术方面的才能。一个才华横溢的领导者,可以使人产生一种信赖感和安全感,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员工也会同心同德地跟着他去战胜困难。具备以上才能,群众会认为你象个领导者,跟着你干没有错,于是你就有了号召力和威信。 六、以绩壮威 以实绩壮威是树威的根本。知识再多,能力再强,技术再高,但最终干不出实绩,在同行业老是坐红椅子,群众还是不会买你的帐,不会听你的话。只有把成绩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才有说服力,领导者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 七、以勤增威 勤奋是成功之本,是治政的基本原则之一。管理者要与职工交朋友,及时发现和帮助职工解决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协调关系,解决矛盾,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关系。 八、以廉生威 管理者要建立自己的威信,必须把廉洁作为一个自我修养的主要方面,坚持艰苦朴素,反对奢侈浪费,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物欲所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九、以公助威 就是在工作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道。下属最怕不公,不公导致消极、离心;公则赢得人心。管理者要公平、公正地对待诸如分配、奖惩等问题,切忌亲我者近之,疏我者远之,拉小圈子。 十、以新创威 就是在工作中要敢干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既是经验,又是要求,更是方向。我们的班组工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工作任务还很重,全体班组长身负使命,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总结、积累,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展现主人翁风采,立足本职、埋头苦干、积极探索、锐意创新,通过辛勤的劳动为亚鑫明天的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 班组长管理论文:管理,从班组长做起 【摘要】一个单位班组长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状况,并在长远意义上决定着管理人才的续接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加强对班组长的科学管理,培养其工作意识,对做好本单位的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班组长;管理;意识;强化 3岁看大,7岁看老。在一个人30年左右甚至更长的职业生涯中,组长扮演的是行政序列中3岁孩童的阶段角色。如果一个职场中人规划了自己的发展线路,立志投身“管理”,那么组长作为第一阶梯,作用不可小觑。这个阶段,既要专业业务求精求尖保持先进,又要初步探索承担小范围的管理职能,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一个人的管理风格基本塑成,为今后在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内开展工作定下基调。因此,一个单位班组长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状况,并在长远意义上决定着管理人才的续接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首先,组长要有大局意识。以大局为重,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两点:第一要包容。什么工作最难做?人的工作最难做。一个组内“七八条枪”,每人都有各自的脾气禀性,有不同的作风习惯,因此,在日常的相处、沟通中都不可能尽随组长自己的意愿。摘掉有色眼镜,真诚待人,采取“适应+改造”的灵活手段,在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多多着眼组员的长处,培养容人之量,切忌个人好恶的明显传达。第二要奉献。组长除了要做好自己的专业业务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负责组内业务的质量把关。组员交出的“作业”一旦出组,便是小组的形象“代言”,组长有责任帮助指导组员开展业务,提升工作质量。作为组长,切不可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狭隘,要正确认识“奉献”才智与精力的价值。与奉献比肩的另一个词语是“牺牲”,在利益面前,组长切忌“贪求”,与组员“争风吃醋”,甚至必要时,还要做出牺牲,在个人品质上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敬。 其次,组长要有公平意识。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相对公平是保持组内和谐的必要条件。从哲学角度讲,一切绝对都将走向虚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公平也只存在于“相对”的层面上。按照研发中心的管理制度,组长要承担组内成员的分工与考核工作,这将直接关系到组员的切身利益,因此也成为组内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项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方面,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大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要把个人感情、私人关系带到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做好任务统筹与调配,谨防“撑的撑死,饿的饿死”。这一点在机关部门表现得更加明显。机关工作专业性较弱,相互之间的补位相对科研生产要容易些,因此在忙闲不均的情况下,可适当调节组员之间的工作量,而且,这种工作模块交叉的“互补”的模式还将促进组员的个人成长,为其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公平的“相对性”体现在对尺度的灵活把握上,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非常情况,应以人为本,防止生硬的工作方式伤害到组员的感情或尊严。 再次,组长要有先进意识。《现代汉语词典》对“组”和“长”都有清晰的解释,“组”即“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长”则是“领导人”,合在一起可释义为“小型单位的领导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组长对班组文化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因此,组长时刻保持“先进”意识,将带动整个小组持续性地正向发展。这个“先进”不仅体现在专业水平上,还体现在思想、作风等各个方面。例如,组长要持续学习,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保持对业务领域新动向、新知识的敏感性和学习热情,做到专业知识的动态更新和不断积累,以个人表现为组员树立一个高点,并通过沟通交流,带动小组成员的专业成长。再比如,组长要具有先进的思想,能够抵御不良思想、思潮的侵蚀,不不反社会主义,具有社会责任感;禁得住各种诱惑,能够坚守道德红线等等。还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细致不马虎、负责不推诿、及时不拖沓,保质量求效率,向效率要效益。 另外,组长还要有支点意识。一句名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可见这个支点何等关键。组长也必须有“支点”意识。在组长角色定位上,翘板的一头是少数的上级管理者,另一头则是多数的普通员工,也就是说,组长的上级领导需要通过这个关键点带动整个团队,从这个意义上讲,“支点”的位置和质量非常重要。在一个以处室为单位的团队中,组长应处于什么位置?实践证明,面向上级的时候,应主动“靠近”组员,面向组员的时候,应主动“靠近”上级,这样的位置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所谓“靠近”,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远近亲疏,而是理解与传达,也就是说,向上反映基层组员的状态与诉求,向下传达领导的指示和意图。组长的“质量”如何判断?其标准就在每一次的承上启下过程中。即时而准确地领会上级的精神,迅速而无误地传达给每一位组员,并带领大家齐心协力地圆满完成,这不但是对情商和智商的一项苛刻检验,更是判断组长质量的主要标准。 无论是大局意识、公平意识,还是先进意识、支点意识,组长作为最初级的管理者,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质,在结构上与高层管理者所需的能力和素质并无本质差异,如果说有区别,也只是层次不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组长是管理岗位的最初经验积累,不可因位低而不专,不能因职小而不屑,时刻保持自我反省、忘我投入、全力以赴的状态,总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获得意想不到的奖赏与垂青,信心满怀地站在撬动“支点”一端,成功的翘起自己面前的“整个地球”。 班组长管理论文:依托班组长联合会提升炼油厂班组管理水平 炼油厂是大庆石化公司的主体生产厂之一,所属30余套生产装置都是连续性生产的装置。由于装置生产的连续性,管理面积大等客观因素,致使班组之间、班组长之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风格千差万别,这显然不能适应炼油厂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建设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炼油厂班组长联合会于2005年7月份应运而生。 一、炼油厂班组长联合会概况 经过5年多时间的工作探索,炼油厂班组长联合会目前由厂领导主管,下设1名会长、6名副会长、1名秘书长具体落实班组长联合会的各项职责,并结合炼油厂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引导各车间班组长开展有利于安全生产和班组管理的各项活动,制定了内容详尽的《章程》,明确了联合会的职责和权限、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等相关事项,使联合会的各项工作有了严格健全的制度体系。 实行会员代表制度。全厂共有345名班组长,由各车间推荐1名最优的班组长作为其会员代表,同时分为6个小组,分别由6名副会长根据工作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全厂班组长自动成为会员。定期组织开展有关班组建设等方面的研讨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讨论,并针对班组的热点、难点和重要问题,组织调查研究,积极向车间和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充分发挥班组与车间、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及沟通作用。 二、班组长联合会成立以来运作情况及管理成效 将工作的重心和主要目标放在了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方面,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使全厂的班组长逐渐成长为技能-管理型班组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注重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为班组长提供良好平台 2010年炼油厂组织了5批班组长培训班,通过具有丰富经验的联合会会副会长讲课,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班组长培训班毕竟只有短短的1天时间,对大家综合能力的提升远远不够,为了使这种良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得以不断延续,班组长联合会主动请缨,以请有管理经验的、担任过班组长的车间主任、书记以分析和班组长们充分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了3次旨在提升班组管理能力的专题活动。在炼油厂开展的争创“五型班组”活动中,有些班组一直处于装置各班组的后列,没有推荐上报的机会,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这些班组在管理上进步很快。目前,炼油厂“五型班组”比例已达到210个,有6个车间“五型班组”的数量超过了60%。 (二)召开专题研讨会,统一思想,提升班组执行力 2010年中旬,炼油厂针对污水排放量超标的问题,各小组迅速行动起来,很快解决了污水排放量超标的问题。并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9月份,各组又围绕提高班员岗位技能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研讨会,就如何进一步开展班组岗位练兵,充分发挥班组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提高班员的素质进行深入探讨。这三年来,我们通过让优秀班组长在公司运动会上展示、开展班组生产受控知识大赛、班组建设管理论坛等工作,使大家班组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将好的工作经验在联合会中予以推广。 三、进一步发挥好班组长联合会作用的思考 (一)使班组长联合会成为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 炼油厂在对全厂班组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53%的班组长很少或不能经常与车间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27%的班组长不能经常与班组员工谈心;有 57%的班组长认为自己最需要的培训是管理方法方面的培训。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班组长缺乏沟通协调能力,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管理专家曾说过:“企业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班组长联合会是由不同车间、不同装置班组长组成的,打破了地域界限和组织界限,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此,班组长联合会应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给广大班组长创造机会,可以就某项管理主题让一位班组长或几位班组长去主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锻炼大家的沟通协调能力,锻炼组织者的协调组织能力,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吸收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使班组长联合会成为了解员工意愿的窗口 每位班组长都是比较了解本班员工意愿和倾向的,每位班组长也是本班员工的代言人。班组长联合会应该更多地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班组长对班员基本情况最了解的优势,围绕企业的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在员工中开展专题调研,比如前一阶段我们针对员工培训在班组长联合会成员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1.63%的班组长最关注培训效果,关于顶岗人员的考试方式,有90.13%的班组长选择了现场提问、实际操作打分的形式,说明只有岗位技能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员工的实际工作水平,也是基于这个调研结果,我们在广大班组长中倡导“优秀的班组长必须首先是合格培训师”的思想,通过合理的机制鼓励班组员工主动围绕装置生产操作的重点、难点或者某一项操作方法、一次事故处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上台给其他人讲课,通过精心备课,亲自讲解,既提高了授课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升了自身的价值、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培训更加切合生产实践,更加符合班组员工的胃口,这种方式已被广大员工普遍认同。 (三)使班组长联合会成为融合文化、提升执行力的熔炉 如何使执行力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有效地提高执行力是至关重要的。班组长联合会是班组长的集散地,是班组长交流思想、融会贯通的平台。班组长联合会首先应着眼于班组长的文化融合,不断探索,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有效地提升班组长的文化认同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带动广大员工的文化融合,使班组长联合会真正成为炼油厂广大员工融合文化,提升执行力的大熔炉。 班组长联合会是我们强化班组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其成长和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通过我们共同的引导和帮助,努力把班组长联合会建设成广大班组长的精神家园,使之成为交流班组管理经验、建设班组家园文化的活动场所,为班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班组长管理论文:道企业班组长应具备的管理能力 【摘 要】班组长作为基层一线员工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其综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 同时班组长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战略落实与执行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管道企业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班组管理和班组长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管道企业;班组长;管理能力 一、背景概况 中油管道长春输油气分公司始建于1970年,是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线,是东北石油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公司目前运营管理着吉林省境内的五条输油气管道,是东北管网输油量最大的管段,管道里程达1513公里,40多年来累计输送原油15亿吨。长春分公司目前有18个基层单位,现有员工968人, 74个班组是企业最小的细胞。细胞是基础,班组长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能力,进而决定企业综合能力的高低和运营状况。 二、提高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的意义 (一)建设一流管道公司发展的需要 班组是企业文化落地,员工队伍塑造、战略规划执行、精细化管理、推行和谐企业建设的第一线。班组建设已成为当代企业的责任工程、创新工程、使命工程。是企业强化人才、文化、管理、组织“四大软实力”建设的基础。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组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弱,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所有这些,都需要班组长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必须从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管理能力入手,这是一流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管道公司发展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管道企业几次大的机构调整,管道公司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决定了管道公司必须在体制、机制上由生产管理型向综合经营性转变。新的转型战略,新的产业结构,迫切要求企业要进一步创新班组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能力强的职工队伍,所以,提高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是管道公司实现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 实现科学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班组建设能否搞好,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实施。自2008年以来,长春分公司两次重组,整建制组建长沙分公司,为项目部及兄弟单位输送人才,如何应对人才锐减,操作岗位员工断档,工作量及难度不断加大,已经不只是分公司领导面临考验,更是对班组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班组长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综合能力修养,不断创新管理,提高班组整体作战能力,才能更好推动管道公司安全高效和谐发展。 (四)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如何营造一个团结协作、心顺气足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要以班组和谐促进企业和谐,构筑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和谐环境。班组长要发挥兵头将尾的作用,及时准确的反映员工的意愿和需求,积极化解矛盾,发挥自身职能,进一步提高矛盾解决在萌芽的能力,构建团结和谐、充满自信的班组集体,做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 三、优秀班组长应具备的十种能力 (一)专业技术能力 班组长对自己所辖范围内的业务,如人员情况、场站设备、备品备件、操作方法、重点部位等掌握得非常熟练,并且能够做技术带头人,指导组员开展工作,能向站队长、技术员提供良好的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判断,这是班组长开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班组长应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发现技术故障或管理难题,能够立即分析,找到原因,并找到最简洁最合理的处理方法,能亲自动手或率先垂范,最后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领导带动能力 只会自己闷头干活的班组长不是优秀的班组长,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利用班组每个员工的特点分配任务,发挥全体员工的能力,合理分配任务,即不让偷奸取巧的人享轻闲,也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受委屈。 (四)沟通协调能力 班组长少不了与组员的沟通、班组之间的协调、向领导汇报等这些日常工作,应该具备会上讲话清楚明白,谈心交流真诚相待,汇报洽谈切中要害等等,沟通协调能力会随着工作经验以及悟性的不断提高而提高。 (五)凝聚队伍能力 班组长没有什么权利,怎么能让团队发挥最大的作用呢,要善于凝聚力量,只有握紧的拳头才最有力量。要让班组成为大家的班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激励自己的员工并自我激励,这样才能无往不胜。 (六)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员工反映心理想法及诉求的第一人选就是班组长,工作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家长里短的小事、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等等,什么委屈都能倾诉,这就需要认真倾听,化解心中的疙瘩;真诚的劝解,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不让矛盾和思想问题扩大化,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无形中开展。 (七)帮助指导能力 大家懂才是真的懂、大家会才是真的会,班组长要有这种胸襟,要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组员,鼓足员工的工作劲头,提高班组整体技能。 (八)自我约束能力 班组长还要注重自我约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组员做不到的,自己要尽力做到,要求组员做的,自己要做得更好。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组员携手并肩。 (九)控制情绪能力 要学会控制情绪,试想一个连自己情绪都控制不好的人还能做好什么,坏情绪会影响到对事情和人的正确判断,“冲动是魔鬼”这句话也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班组长的情绪很可能直接影响班组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果。 (十)推荐人才的能力 推荐培养员工是很多领导人的优秀品质,班组长也不例外,只有班组长才是最了解员工的,班组长的公正评价是很有说服力的。得到直接领导的关注和认可,使人才在合适的平台上得到发挥和展示,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也有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工作哪有干不好的道理呢。 三、提升班组长工作能力的措施 (一)畅通发展渠道,提升班组长自我价值的实现 提升班组长综合管理是一项有难度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还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管道长春分公司畅通多种发展渠道,无论是技能专家的选聘还是技术员的选拔,都从优秀的班组长中产生,提高了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分公司基层站队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由于近年来外派劳务和提拔原因使得站队技术人员岗位出现了一定空缺,为畅通人才发展渠道,上年度从优秀的班组长中,通过竞聘形式选拔了7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岗位任技术员,激发了操作岗位员工和班班组长的工作热情。 (二)提高各项待遇,提升班组长参政议政能力 经济收入是度量衡,是员工心中的标尺。管道长春分公司从提高班组长的各项待遇入手,奖金实行按一线、二线、三线差异分配,向生产一线和班组长倾斜。收入提高了,政治地位也受到重视,提供班组长的施展平台,无论是职工代表的选举、劳模标兵的评选、还是各种竞赛的佼佼者,班组长占了大多数,这种体制模式让班组长充满干劲,让普通员工充满希望。 (三)开展各种活动,提高班组长的工作动力 企业经常开展的“先进班组评比”、“四好班组评比”“红旗班组评比”等活动,是有效载体,可以不断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职工凝聚力、向心力的培养,对于班组的整体战斗力、敢于挑战困难都有极大的帮助。另外,班组长帮助职工操办婚礼、丧事、调节家庭纠纷、适时帮助办理生活困难补助、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及组织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假日旅游等等,从这些以情感人的事例中,使职工受到激励,班组长的能力得到锻炼,也加深了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对提高管理大有好处。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展,新城市也纷纷涌现我国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力和对城市园林绿化重视不够,致使城市生态环境在这一进程过程中受到极大的破坏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渴望自然,要求建设“生态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1 城市的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而每个人都希望居住在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爽、鸟语花香的地方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过渡膨胀,伴随而来的是垃圾、有害气体、噪音等的急剧产生或增多,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1.1 大气污染 目前,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火车、飞机等产生大量的煤烟、粉尘、硫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1.2 水体污染 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城市所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大量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河流,使河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变坏,尤其是饮用水水质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1.3 环境噪声 随着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飞速发展,城市噪声来源增多,噪声分贝增大一般来讲,噪声在50dB以下,环境是安静的,而各种车辆造成的噪声一般都在80dB以上,有的达到180dB以上,造成人们心理紧张以致耳聋。 1.4 热岛现象 城市下垫面是一个人造的下垫面,人为的建筑物面积占绝对优势,植被相对较少,消耗于蒸腾的热量少;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市区风速较弱,热量的水平输送少;同时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也较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城市内部的气温常比其他地方高,而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常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2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2.1 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 绿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地球上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环境中,由于人口的增加,氧气消耗大,二氧化碳浓度高,这种平衡更需要绿色植物来维持。 2.2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城市绿地对城市工业和交通所排放的大量污染气体有阻挡、吸收、滞留和过滤的作用据有关专家测定,每1hm2加拿大杨平均每年可吸收大气二氧化硫46kg,每1hm2胡桃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34kg,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净化空气能力。 2.3 减弱噪声 植物的叶与枝条轻而柔软能吸收声波,宽阔高大且浓密的树丛可以减弱噪音5dB-10dB;乔灌草结构带30m宽可降低噪音3dB-5dB。 2.4 改善城市小气候 城市绿林在酷热的夏季,其枝叶形成浓郁覆地,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同时, 城市绿化地段有强烈蒸散作用,它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75%,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在严寒多风的天气里,也能使温度降低较为缓和。 2.5 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一般以乔灌草相结合配置这些花、草、树木不但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布局合理、设计美观的城市绿地不仅可改善城市环境,而且可美化城市,使人赏心悦目一年四季五颜六色的花,千姿百态的造型,均可为城市增添几分自然美。 3 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保证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的发展则必须优先保持自然生态,使开发建设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城市及城乡结合带自然资源的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稳定的人工自然生态群落,不断提高城市绿地定额指标,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4 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较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和环境意识不高致使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总体水平偏低。 4.1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现状绿地定额指标低 椐统计分析,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距国家规定的目前应达到的标准(人均公共绿地6.5m2以上,绿地覆盖率35%以上)还有一定差距而专家分析,城市植被覆盖率在35%以上时,才能对气候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所以,我国的绿化水平从总体上还不能满足城市生态要求。 4.2 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 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 4.3 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倾向性问题 如重名贵品种轻一般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还有的城市不顾城市规模,不顾绿化布局,在草坪与广场建设上片面追求面积越大越好;不顾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冷漠乡土树种,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等。 4.4 发展不平衡 各城市之间、城市的区与区之间,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绿化的发展不平衡。 4.5 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 4.6 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是法制观念有待提高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无人问津;其次是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目前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5 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措施 5.1 提高认识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力量薄弱,城市园林绿化基础差,居民绿化意识低下等,这些决定了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增强自觉性与责任感《城市绿化条例》第3条明确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中的单位和有劳动力的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或者其他绿化义务”这些规定,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现在有不少城市开展“城市绿化年”、“建设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达标”等活动,使城市居民绿化意识迅速提高,把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环境的自觉行动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合理定位应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 5.2 转变城市规划观念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已有了质的扩张,不仅是城市的点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且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不应再向过去“见缝插绿”补窟窿和为应付规划用地指标将完全不能绿化的“废地”充实到绿地队伍中,而应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努力扩大绿地面积;规划时既要注重城市中心地带,也要扩展市郊外围,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5.3 遵守生态学原则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从生态学基础理论来研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就是如何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遵守生态学原则,要求在园林绿化时注意其以下特性:。 5.3.1 公共性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在整个城市的地域上,包括城区、郊区、近郊区、远郊区,形成一个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在总体上园林绿化是以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它所产生的净化空气、光合作用、调节气温、降温保湿、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避灾、美化环境、休息游憩、保护文物等综合功能,都属于非对抗性的,因为绿地或绿化带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具有同时供应使用价值的功能,在供应一个人使用的同时,还能供应其它许多人使用,而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大家同等使用,获得同样的使用价值,满足同样的生存、享用等需求。 5.3.2 无界性 生态园林从客观上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狭隘小圈子、小范围的概念,在范围上远远超过局限于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传统观念,它还涉及到社会单位绿化、城市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和果园等所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实行城乡大环境一体化绿化建设,使绿化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形成“点、线、面、网、片”的生态园林体系,逐步向国土治理,使之“大地园林化”,使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人类环境工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体系。 5.3.3 协调性 生态园林绿化从微观的角度研究那些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如怎样利用植物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小气候,防尘、防风、减弱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土壤、水系,保护自然景观;如何使绿色植物为居民创造安静、舒适、优美、有益健康的环境;如何使绿色植物能显示季相变化,把建筑衬托得更美观;如何使生态景观、建筑景观、文化景观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等。 5.3.4 多层次性 城市中由于建筑面积大,可用于绿化面积少,如何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我们着力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多层次的绿化空间是一个出路,应引起绿化设计者的重视多层次的绿化,一是要注意植物材料的多样性,要乔、灌、花、草、藤相结合,乡土树种和外来引进树种相结合,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相结合等,营造出多种类型植物混交的趋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二是要注意绿化空间结构多样性,除平面绿化外,还应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楼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向建筑索取绿色空间,将成为现代城市绿化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层次绿化,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必将会大大提高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城市绿量,绿化的生态功能会在有限空间内达到明显增强。 5.4 以法治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5.4.1 加强立法 除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颁布有关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广泛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和城市居民,制定各种园林绿化管理公约和管理办法,使城市园林管理有法可依。 5.4.2 严格执法 城市各级政府可与有关单位、部门、居民小区等签定绿化管理责任制和合同,并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达标评比竞赛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可组织园林巡逻纠察队,加强对城市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园林管理部门要与公安、林业、工商、城管、交通、建筑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毁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总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方面,站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城市园林绿化事业 21世纪的城市,应该是高度园林化和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实现城市园林化、花园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内容摘要 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4.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4.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 Van der Ryn 和Stuart 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 landscape,Thayer,1993)。 4.3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5.1 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 5.2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5.3 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 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1998)。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6.问题与讨论 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生态型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景观生态的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摘 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协调性 1. 前言 (1)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 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1)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2)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 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4.1 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1)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2)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4.2 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1)“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 van der ryn 和stuart 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2)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3)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 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4.3 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5.1 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 5.2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5.3 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 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 5.4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6. 问题与讨论 (1)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 性等科学原理。 (2)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又有人陆续提出了“绿色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但尚未形成公认或官方组织承认的统一标准。与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不同的是,绿色生态城市更注重人口、经济、环境、社会服务相协调。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学者认为,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城市需要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资源型城市石嘴山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石嘴山市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典型的矿业型城市,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矿产开发及其产业发展,已成为 一、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可持续发展课题的紧迫性 (一)石嘴山市是西北地区一个因煤炭产业而兴的重要能源基地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北部,属内陆边远山区。2001年底全市总 人口 69.3万人,其中非 农业 人口39.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7.6%;国土面积445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可耕荒地6.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5亿元,第二产业29.5亿元,第三产业14亿元; 工业 总产值70.3亿元,工业销售产值 亿元,工业销售收入 亿元,工业利税总额 亿元。2001年煤炭产业总产值为13.7万元,占全市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7%;职工人数为40825人,占全市在岗职工总数人的30%。按照国际城市的职能划分,石嘴山市主导产业职工占职工的总数远远超过了15%,故石嘴山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石嘴山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主要种类有煤炭、硅石、石灰岩、粘土等。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目前,煤炭探明储量25.12亿吨,保有储量21.07亿吨。石嘴山地区煤炭开采 历史 悠久,远在明清时期就已在汝箕沟地区进行煤炭开采,但由于生产条件原始落后,产量很低,并无什么规模。1949年,石嘴山地区煤炭产量只有1.75万吨。只有到1958年建立矿务局以后,采矿业才得以快速发展。随着矿区建设队伍的进入和生产能力的形成,煤炭产业渐成气候。依矿而兴、先矿后市。石嘴山于六十年代建市,近四十年来该市以煤炭生产为主线,已建立了完整的地面保障系统,包括 电力 和水的供应、设备的制造和维护、 运输 系统以及相应的 管理 系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石嘴山地区聚集起大量的煤炭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区,围绕着煤炭产业及职工、家属的生活, 通信 、 交通 运输、 金融 、文教、卫生、商贸、餐饮等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该区域的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心城市。该市在八十年代逐渐发展成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石嘴山地区的煤种较为齐全,有无烟煤、气煤、焦煤、瘦煤、贫煤等。太西煤因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高 机械 强度而闻名于世。多年来,石嘴山市的资源开采业构成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给国家建设提供了原材料、能源等基础产品,而且还提供了可观的利税,累计上交国家利税 亿元,仅2000年就上交国家利税 多亿元,此外,国家还拿走了原煤差价4000多亿元,太西煤出口创汇 亿美元,投入产出比是1比 。 从石嘴市的发展形成来看,煤炭产业是该区域的主导产业。煤炭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最高时期达到 %。在该市的发展形成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尽管有其他产业部门的先后出现,但煤炭产业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由于煤炭资源开采 成本 不断增加、基地生态系统逐渐脆弱、加之国家能源的结构调整,引致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系统稳定性不断变差,从潜在的危机来看,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一旦煤炭挖完了,或者接替资源不足,而新的主导产业又没有很好地培育和发展起来,那么资源的枯竭将容易造成产业衰败,进而导致城市的衰败,使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 (二)煤炭产业在石嘴山市已有由主导性优势产业沦为弱势产业的趋势 当今在 ,如太西集团是全国520家重点国有企业之一,在宁夏 经济 规模列第五位, 工业 增加值列全区第二位,是宁夏十大优势骨干企业之一。但表象上的辉煌难以掩盖潜在的危机, 市场 竞争日趋加剧,资源优势逐步减弱。在创造了50年的辉煌之后,将最终为煤所困。加之多年来企业办 社会 ,造成企业社会负担愈来愈重。集团内现有一万多待业青年,一万多退休职工,企业岗位冗员严重,设备闲置现象不断加重,各类矛盾将不断出现。 (三)煤炭产业一旦沦为弱势产业必然严重冲击石嘴山市的经济发展 煤炭产业是石嘴山市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发展和衰退都将深刻地影响整个系统的发展。煤炭产业对石嘴山市的影响并不在于具体形态的产品煤炭上,因为具体产品的需求很容易通过国内外市场来满足。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地方上的 财政 收入、给 环境 造成污染等方面。煤炭产业在石嘴山市整个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决定着煤炭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系统中具有高关联度,煤炭产业的衰退必然给系统造成冲击。当煤炭产业占有主导地位时,这种衰退减少了对劳动力和第三产业的需求,并且减少了地方财政的收入。 人口 系统因就业机会减少而引起获取报酬的减少,也导致了对第三产业需要的下降。在这种双重影响下,对第三产业的有效需求明显下降,这将加剧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人口系统所得报酬的再次减少,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将迫使政府减少对城市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减少对 教育 事业、卫生医疗、城市 公共 交通 等公用事业的投入,造成市民生活质量的下降。市民生活水平的降低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影响该地区国民素质的提高。照此下去,很难设想后果将会怎样,但可以肯定将是灾难性的。 煤炭产业发生衰退时,就业机会减少,从而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是个共性问题,也是第一位的问题。石嘴山市煤炭企业职工的收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是各行业中最高的。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矿工收入的增长幅度却成为全社会较低的行业之一。据 统计 ,很多煤炭企业矿工的月收入只有五六百元。矿工劳动条件十分艰苦,关节炎、矽肺病等职业病近年有上升趋势。突发的安全事故也主要发生在矿山。由于矿业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本要素投入,“洞老山空”是迟早的事。石嘴山市近百个矿山面临闭坑威胁,将直接影响到上万矿工和近10万家属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没有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矿山补偿基金”,企业难以转产,这部分矿山职工已形成社会最贫困的阶层,他们比其他贫困人口更艰难。大武口区朝阳办事处红旗居委会居民绝大多数是宁夏煤炭基建公司的职工或家属,我们在该居委会的822户居民中随机抽取30户,重点就家庭人口、就业状况、居民月人均收入及收入的主要来源、职工下岗情况、居民的住房情况等进行了 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这30户居民户均人口为3.53人,目前实际就业人口有19人,平均每两户就有一名失业下岗职工,被调查的居民中平均每月人均收入226元,其中人均收入在160元以下的居民家庭有4户,占被调查居民家庭的133%;人均收入在160元至250元的居民家庭有13户,占43.4%;人均收入在250-550元的居民家庭有6户,占20%;人均收入在350元以上的居民家庭有7户,占23.3%。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有20%的居民靠工资,50%的居民靠退休金生活,还有20%靠处出打零工维持生活,另外还有10%的居民家庭靠下岗生活补贴金维持温饱。且据有关方面预测,随着部分煤炭企业的效益下滑或破产,石嘴山市矿区居民生活困难将进一步加重。矿工一旦失业,既不如综合性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有较多的谋生门路,又不如贫困农民还有一小块土地可以安身立命,极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无产者”。加之矿工和矿工家属人群分布集中,所以更容易影响社会稳定。 (四)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据最新统计,全国现有矿业城镇426座。其中地级市79座,地级区盟7座;县级市100个,市属县级区25座;县城179座,建制镇36座。全国地县两级城市663座,矿业城市占了27%,全国未建市县级 行政 单位1682个,矿业县占了10.6%。在这426座矿业城镇中,处于成长期的84个,鼎盛期的291个,衰退期的51个。2000年,依托百年老矿东川铜矿建立起来的云南省东川市,由于资源枯竭,替代产业建设未能见效,不得不撤销了地级市建制,成为“矿竭城亡”的第一个实例。矿业开发既给城市带来了财富和物质资源,又因废石、废水、废气和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 地质 灾害给矿业城市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地质环境恶化、土地复垦任务艰巨则是许多矿业城市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我国城市化率由1949年的10.6%提高到1999年的31%,400多座矿山城镇的兴起可谓功不可没,这是矿业为我国城市化作出的特殊贡献。由于矿业城市多是在荒无人烟或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都是在偏僻落后地区兴起的,其中很多又是老、少、边、穷地区。因此,矿业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经济格局,对于脱贫致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这些昔日的辉煌渐成 历史 ,如今的矿业、矿工、矿山和矿城,即“四矿”问题就像迟暮的英雄,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四矿”问题直接涉及的城镇人口有1亿之多。有人将“三农”、“四矿”并称,颇为中肯。“四矿”问题如处置失当,不仅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直接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高度重视和解决“四矿”问题,有着非常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工矿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煤炭城市。这些煤炭城市大都是以煤炭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为支柱产业,煤炭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除少数几个城市外,一般都在20%~60%,煤炭工业职工及其家属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也在30%~70%。因此,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二、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石嘴山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是解决“矿竭”而不“城衰”的问题,说到底是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问题。以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经济基础和重要驱动力的石嘴山市,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使资源在开发结束后,仍能维持当地人口的长期生存,这就要求石嘴山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与城市建设协调,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利用资源,同时更要适时调整单一的产业结构,向多元经济发展,协调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构建良性城市系统,为长远发展提供条件。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结合石嘴山市的具体实际,我们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必须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观念 由于煤炭资源不可再生,煤炭资源开发要长远和眼前利益兼顾,规模适度。首先,要对重要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不是“有水快流”的问题,而是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保持一定的矿产资源储备,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序、永续利用。尤其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思想,不仅要对各种伴(共)生矿床和有用元素进行综合开发,而且要对资源开发和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副产品及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煤渣、煤层气和洗煤泥等,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变废为宝。其次,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全国 生态安全。必须以 人口 、资源和 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前提,既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 (二)必须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任何城市 经济 体系中,自始至终是一个主导产业是不可能的,它必然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更替,原来的主导部门可能成为现在的辅助部门,矿业资源型城市更如此。如果矿业城市的主导产业衰退,新的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出现主导产业“断档”局面,就会发生矿竭城衰的现象。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产业结构适时、有效的调整。 (三)必须变资源导向型战略为 市场 导向型战略 矿产开发不应是封闭的、单一的,而是开放的、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作为一种初级生产要素在地区 工业 发展中的作用正日趋减少,而人才、技术、 管理 、信息等高级要素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想获得较快的发展,不仅要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还要改变过去那种对当地资源的高度依赖状况,从资源导向型战略逐步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战略,即从“我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必要时,还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引导消费市场。也就是说,“市场导向”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能把它简单 地理 解为“当前市场上缺什么我就发展什么”,或者“大家都发展什么我也发展什么”。石嘴山市在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开发步伐,积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积极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变化需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由重点开发能源、矿产品资源转向对 农业 水土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由采掘、原 材料 为主的重工业化模式转向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的轻工业化模式,由政府对竞争性产业的 投资 转向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政府也要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开发资源,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本服务并降低交易 成本 和投资风险,从而实现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双赢目标。逐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矿产业和制造业,才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四)必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城乡关系、 工农业关系和区内外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系统 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共进。石嘴山市 农村 地区幅员辽阔, 但高质量的耕地少,土地盐碱地化严重,生产力水平低。长期以来, 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导的农村经济结构,受水土资源紧缺的严重制约,造成了大量劳动力剩余和经济的相对贫困化。城市超重化的资源产业格局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低,因而造成矿90%的能源、原材料调出区外,而60%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又从区外调入,结果是利益的双向外漏,人为地阻隔了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所固有的内在关联性。石嘴山市农业特别是近郊农业在功能上应服务于矿区,通过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既可满足城市的需要.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远郊区(县)是粮食生产、经果生产和 林业 发展的重点区域,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和基地十农户的途径,促进农业经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同时、把小城须建设与农村主导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带动农业经济的全而面发展,为城市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腹地环境。 石嘴山市地处西北内陆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除加强区内关联产业间的联合外,还可以依资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强区际问联合和经济合作。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利用能源和原材料的优势,与资源调入区或加工地区间垂直联合、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扩大矿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着眼于互补性和规模效益。与同质资源区就近横向联合,共同克服限制因素和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联合双方在全国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带动整体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五)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资源型城市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严重,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资源型城市则经历了先有企业,后有政府的发展过程,地方政权机构是随着资源的开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一种"大企业、小政府"的格局。由此在城市建设上形成壁垒分明的两块,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加工转化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相互争夺资源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不仅直接制约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强化了政企不分,增加了企业办 社会 的负担,同时也削弱了政府的调控能力,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为了实现政企分开,调整和优化煤炭工业结构,提高国有煤炭企业竞争力,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1998年7月,国务院决定将原煤炭工业部直属和直接管理的94户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到省级政府管理。对省级政府来说,这次改革无疑将有助于对各类煤矿的统筹安排,加强对煤炭行业的调控和管理。然而,在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来说,“条条”分割问题依然存在。政企不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仍将任重而道远。因此,为促进地区经济融合发展,当前必须尽快打破条块分割,按照统筹规划、发挥优势、合理分工、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起企业自主、条块一体、联合投资、共同受益的新机制,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变单体优势为整体优势,从而探索出一条矿城一体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在矿城一体联动发展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煤矿企业与地方合资或合作联建生产企业;煤矿企业逐步将社会公益事业分离出来,移交地方统一经营管理,并在初期对地方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主动为国有大煤矿搞好服务。 三、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探索 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能仰仗单一的优势资源,而是应发挥综合优势,适时进行优势再造和转换。 (一)促进煤炭产业技术进步以实现优势挖潜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率低源于技术落后,据有关部门 统计 :国有煤矿的资源利用率是50%,县级煤矿的利用率是20-30%,大多小煤矿低于20%,大量可利用资源永远弃于地下,资源回收率仅30%。矿产资源每年损失1亿元。我国资源每年损失1亿元。1949年以来,国民经济生产总总值增长10位多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因此,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实现 机械 化综合采煤,开展煤层气化工作等,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煤炭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不仅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需要,而且这样做可以减少煤炭产业就业职工人数,从而缓解转型期间的就业压力。在目前状况下,煤炭职工的素质普遍较低,这就为转型期间对他们的培训和再就业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煤炭产业的技术进步将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为煤炭职工在转型期间的再就业创造条件。 促使煤炭企业技术进步,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煤炭的洗选加工。目前,我国原煤入洗率只有24%左右,远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今后应逐步向100%的入洗率过渡。据估算,正常情况下,每入洗1吨煤可去除0.15~0.2吨煤矸石,还能去除50%~70%的天然硫。同时,每选洗1吨煤平均可盈利20元左右。因此,加强对煤炭的选洗加工,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加强对煤炭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在煤炭开采和转换的过程中,对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和副产品,如煤矸石、煤渣、洗煤泥、煤层气等,一定要进行综合利用。例如,根据煤矸石的不同特性,可用于填塌陷、铺路、制砖、生产水泥、供热、发电、生产化工产品等。这样既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第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三废"的治理。当前,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管理和治理力度,坚决制止野蛮开采,制止"三废"乱排滥放,继续 抓好超标 工业 污染源限期达标工作,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布局不合理、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企业和项目,要坚决予以取缔、关停、淘汰、搬迁;第四,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 环境 污染。要搞好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当前,应该大力推广那些国内已经商业化或有条件商业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如加强对矿井水的资源化处理和洗煤水的闭路循环使用;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和煤气(液)化;推广先进的燃烧方式和烟气净化技术;建设煤泥热电厂或推广循环硫化床燃烧技术;抓紧水煤浆技术的推广和工业性实验;大力发展型煤,禁止散烧原煤;等等。 (二)进行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优势替代 煤炭产业的转型是区域 社会 经济 系统发展长河中的一个过程,是由替代产业逐渐接续煤炭产业的过程。煤炭产业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由此而造成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波折、减缓、甚至于倒退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认真解决好煤炭产业的的结构调整和转型问题。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应建立既符合全国或大区劳动地域分工格局,又能充分发挥地区动态比较优势,而且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佳的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遵循这一目标,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是非均衡性。煤炭城市的经济效益不佳,自我积累能力差,加上国家 投资 政策的改变,资金严重短缺。在这种形势下,要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须集中力量发展关联效应大的主导产业,以此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二是稳定煤炭生产。煤炭城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70%的能源来自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能源构成状况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九五”期间,煤炭年均增长速度计划为2.3%。因此,煤炭城市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以稳定煤炭生产为重要原则,这既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的需要;三是综合效益最大。煤炭城市经济效益低下、环境质量不佳、就业岗位少等诸多问题的存在,都与产业结构失衡密切相关。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应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到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整体最优;四是可持续发展。煤炭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任何煤矿都必将经历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生命周期,以煤炭为单一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既要注重眼前经济发展,又要兼顾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城市与区域相结合。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为区域提供物资和劳务服务的城市经济基本活动部分。因此,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将城市拥有的比较优势与区域的宏观背景加以综合考虑,不应脱离对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 地理 位置及今后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战略的综合分析。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煤炭资源型城市要实现经济的全面振兴与现代化,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把城市经济发展建立在高度依赖自然资源之基础上的做法,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积极发展非资源型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首先,对各种优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除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外,一般还具有多种多样的优势矿产资源。例如石嘴山市就除拥有丰富的煤以外,还拥有硅石、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面积广,也是优势资源,应大力开采利用。因此,对石嘴山市来说,除了搞好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外,还应搞好其他非煤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其次,延长产业链条,搞好精深加工增值。从国内外一些城市的经验看,对煤炭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增值,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建立坑口电站,发展煤电联营,促进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加工转换;二是发展高耗能工业,如实行煤电铝一体化,变单项优势为整体优势;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煤化工工业,如提取甲醇、醋酐等化工原料,开发醋酸纤维素、醋酸乙烯、感光 材料 等高科技产品,以提高煤炭的加工利用率。石嘴山市在大力发展煤化工、碳素制品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四是积极开展对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等的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减少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第三,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对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产业转型要立足资源优势、现实基础、区位优势、技术力量和投资来源等要素,通过资源配置和资产存量优化,使资产增量转移到效益较优的产业部门。煤炭产业转型可能想象用某个产业或一、两个项目就可以接续煤炭产业对系统的贡献,因此替代产业将是一个综合的方案。可以若干个骨干项目来带动系统经济的发展,围绕着这些骨干项目可以搞零配件加工、产品的深加工等中小项目,实现社会分工专业化。随着经济发展,带动 旅游 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利用煤炭产业所拥有的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第一产业。如亘元集团现有耕地1166公顷,各农场已有30-40年年的耕种 历史 ,具有一定的 农业 基础设施。着眼于煤炭替代产业的开发,亘元集团立足发展生态农业项目,确定了设施园艺产业建设项目、生态经济林建设项目、肉牛繁殖育肥项目、羊产业建设项目、生态林果业建设项目、生态农庄建设项目等六个重点建设项目。目前项目已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近2000多名人员的就业问题。转型所需资金应该多元化,由国家投一部分,由煤炭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和贷款解决一部分,吸引区域内外的资金和外国资金,并鼓励煤炭企业职工自筹部分资金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自办微型企业。 (三)实施绿色资源型城市战略以实现优势延伸 石嘴山市要集中力量建好大武口区,使 人口 向大武口区集中。要下气力绿化、美化大武口,并整治好石嘴山、石炭井等矿区环境。实施绿色资源型城市战略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力求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及时治理三废,保护土地、大气和水体;加强生态建设,搞好园林绿化;加强清洁卫生等市政 管理 。实施绿色资源型城市战略既需要城市政府负责,又需要开采企业出力。因为资源开采对城市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既需要矿产资源,又需要优良环境。这样就产生了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有些国家和地区采用关闲矿山到国外、境外去获取所需的资源。而我国则不一样,我们需要的资源量大,国际矿产品 市场 不可能满足我们的全部需要,我们也不可能用那么多的外汇去购买全部所需的矿产资源。何况我国还有相当的资源潜力。此外,从国家经济安全考虑,在世界风云突变的时候,完全依赖国外资源对我们也是很不利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走停止资源开采来保护环境之路,而应实行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在保护中开采,在开采中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是”十五”计划任务之一。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是以人为本、代表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为了实施绿色城市战略,石嘴山市就应及早作好城市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在市政建设、环境卫生和城市绿化三方面进行部署。要运用经济的、 法律 的、 行政 的多种用段,制订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实行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对于已经破坏了的土地和生态环境,与争取国家给予支持的同时,要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环保基金来进行土地复垦,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大力发展洁净煤等洁净能源技术,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对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汽车尾气等工 业废气和生产生活废水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创造一个整齐、清洁、优美的城市 环境 。对于资源开采企业来说,要把矿山建设成花园式矿山,实现坏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双赢目标。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洁净煤技术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是我国煤炭 工业 顺应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选择。目前,洁净煤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应用刚起步,由于环境治理不到位、不严格,洁净煤技术和设备在 市场 上推广有一定的难度。煤炭仍在陈旧的炉具设备里大量的直接燃烧,搞洁净煤技术还看不到效益,但这种状况不会长久。因为,在全球环保行动中,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随 经济 发展的不断增加,日益引起国际广泛的关注,政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会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下,严格环境治理标准,将会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和扩大治理范围,真正落实《环境法》。如果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或考虑征收环境税,能源用户就会将环境治理的费用计入 成本 ,经比较后再选择能源的种类和所要采用的技术与设备,煤炭用户就会增加对洁净煤设备的需求。因此,只有经济化的洁净煤技术才可能增加煤炭在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力。煤炭是石嘴山市的资源优势,确保并不断提升这一资源优势具有商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对全市的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开发与推广洁净煤技术方面石嘴山应有超前意识,要抓住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和推行绿色环保行动的机遇,既造势、又乘势,力争使该项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成为石嘴山在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凡是有煤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赋存煤层气,是不可忽视的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而且有利于改善煤矿的安全条件,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石嘴山市应鼓励、引导、支持有条件的煤矿开展试点,积极引进先进的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改变煤矿只生产煤炭,产品单一化的状况,在产品结构上向优质化靠拢。 (四)研究“煤电联营”、“煤电高耗能联营”课题以实现优势互补 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的煤电转换比重过低。1997年的 统计 数据表明,美国的煤电转换比重为93.2%、德国为90.9%、英国为74.6%,我国则不足40.0%。为解决我国终端煤炭消费比重过大带来的环境、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就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提高我国煤炭转换为 电力 的比重。煤炭是电力工业的主要燃料,煤炭工业作为电力工业的上游产业,面临着与其他资源型产业同样的问题,如石油与化工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发展问题,煤炭工业与电力工业上、下游的共同发展问题。 目前石嘴山市一般发展好的煤炭企业有其特殊的条件,如开采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等。大多数煤炭企业在煤价下跌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扩大生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单一的产业结构、企业的 社会 化问题得不到解决,总量过剩,市场混乱。为解决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单一产业结构的弊病,煤电联营的探讨需要进一步深入。煤电联营,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国家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打破行业壁垒,加强行业之间的协调。新建煤矿应与电厂同时规划,建设坑口电站,成为同一个经济实体;已建煤矿可与电厂联营,成立集团。以电促煤,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以下游产品的利润扶持上游产业,可以加快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步伐,进一步促进国有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解决煤炭 营销 市场混乱,煤炭行业自办小电厂存在的技术水平低、效率差、污染严重等问题,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扶持政策研究 资源型城市的兴衰固然受资源丰度和采掘程度制约,但与国家宏观 指导 是否得当和政策支持力度大小也有关。所以,为了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治久安,除了资源型城市本身要努力外,国家应对资源型城市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 (一)尽快还煤炭企业以基础产业的本来面目 目前,矿业目前的窘境突出表现为其基础产业地位尚未得到真正确立,无论在国家产业分类上还是在 行政 管理 上均未被视为独立产业,从而导致无法制定一套统一的、符合矿业经济规律的制度和战略,在这方面,矿业甚至比 农业 更具危机。按我国统计习惯,矿业是与制造业、 建筑 业一同划为第二产业的。但从经济属性看,矿业应同农业一起划入第一产业,因为它们都是直接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次产业。从生产角度来看,矿业对下游产业的影响甚至要大于农业:全国能量供应的93%来自矿物能源,制造业原料的80%来源于矿产品。所以,在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产业分类中,属于第一层次的有10种,其中第二位即为“矿业和采石业”,位于“农业”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皆将矿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对待。但由于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得不到真正确立,国家对矿业索取过多,税赋不尽合理,导致矿业投入不足,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相当长一个时期,国家通过对主要矿产品的垄断经营和矿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实行“资源无价,矿产品低价,深加工产品高价”的政策,矿业被过多地“抽血”。即使是现在,我国矿业还实行着增值税制度,这也很不合理。因为矿业不同于制造业,它和农业一样没有现代经营管理意义上的“上游产业”,即矿业生产没有“原料”,“矿业进项几乎为零”。所以,世界上多数国家均不对矿业实行增值税制度。基于以上原因,建议国家参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方法,把矿业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基础产业,建立能反映矿业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与考核指标体系,把矿业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纳入国家宏观决策之中。 (二)继续搞好煤炭工业的关井压产工作,建立矿山企业的反哺机制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补偿机制 由于受"有水快流"的影响,前些年我国乡镇集体和私人小煤窑迅猛发展,非法开采、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象十分严重。1998年,我国6.4万个煤矿中达到规模产量的仅500多家,全国6.1万处各类小煤矿年产规模只有8000吨左右。在全国原煤产量中,有一半是小煤矿靠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开采出来的。而且这6.1万处小煤矿中有5.12万处属非法生产,产量达4.3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30%以上,造成煤炭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影响了煤炭工业的正常发展。为此,国务院决定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压减煤矿产量。1999年以来,煤炭行业关井压产、总量控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截止到1999年10月,全国已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矿3.05万处,比原定计划指标2.58万处多关4700处,小煤矿煤炭产量共压缩了1.86亿吨;国有煤矿通过限产压库,煤炭产量也比上年减少了1亿吨。为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今后应继续坚持总量控制,实行合理开发,搞好煤炭工业的关井压产工作。然而,由于这次关井压产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产煤大省(区),尤其是一些煤炭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过去曾经对国家作出过较大的贡献。因此,国家对这些城市煤炭工业关井压产后给予相应的援助政策,尤其是 财政 援助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国家应建立煤炭开采企业的反哺机制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补偿基金。在矿业销售收入中,特别要注重从处于高产期稳产期矿山实现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暮年矿山的反哺基金,并在分级财政中增加资源型城市的留成比例建立补偿基金,用于衰退期矿山的转产补贴,为矿山闭坑转产与人员分流再就业和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补助与支持;对于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要集中力量,实行特别扶持政策,培育非矿产业与促进城市转型。在财税政策上,建立对煤炭城市的反哺机制,如国家对煤炭城市的增值税、消费税,可以加大返还比例,力争返还率达到35%-40%;对煤炭城市中央企业所得税,实行中央、地 方共享;提高资源税征收比例,并全部用于矿业城市生态建设。同时,建议调整对煤炭城市的 财政 体制,减少上缴基数,实行上缴不递增政策。在 国债 项目安排上,建立专项资金用于煤炭城市基础设施和 环境 建设。 第二、国家在宏观 经济 政策上对矿业城市应有通盘考虑。国家要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 民族 地区加快发展。鉴于矿业城市在城市数量上的比重及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国家设立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委员会这样一个非常设机构,把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国家经济 社会 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统一规划,统筹运作。将矿业城市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国家宏观决策,调整国家资源政策。国家在实施资产重组、呆帐核销、优化资本结构以及制定产业政策、 投资 政策时应适当向这类城市倾斜。 第三、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对国有煤矿的改造,全面落实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政策。尤其是要积极鼓励国有煤矿实行规模经营;鼓励国有重点煤矿之间进行联合;加强对国有煤矿的技术改造,实行正规开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给西部的矿业城市带来了 历史 性的机遇。但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还需要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如要完成对石嘴山市矿区国土整治,采空区、陷落地、尾矿库治理及生态植被恢复;新区矿产资源勘探;政府接收国有企业举办的社会事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企业解困;粮食、商贸企业改制;矿业开发和新兴产业培植等主要项目,就必须需要国家增大对石嘴山市的转移支付力度。 (三)取消阻碍煤炭 工业 发展的建设基金,降低煤炭企业的税负,建立减轻煤炭企业负担的机制 1998年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地方后,国务院决定.继续执行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的亏损补贴、增值税定额返还政策;对32户国有重点煤矿超亏占用 工商 银行 贷款,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实行计息挂帐;继续执行对国有重点煤矿的转产贴息贷款政策。同时,企业下放后,所得税不再上缴中央财政,全额交给地方财政;企业利润不再上缴和划转,全部留给企业。这些政策将有利于国有重点煤矿逐步摆脱困境,增强企业活力和 市场 竞争力。然而,现行国家政策中也有一些阻碍了煤炭企业的发展。目前,煤炭工业是我国唯一没有建立发展基金的基础产业部门,而每年却要上缴几百亿元的各种基金和费用,不仅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了各地区煤矿的不平等竞争。1998年,国家仅从煤炭 运输 中征收的铁路建设基金就高达117亿元,其 型产业逐步向矿业城市转移,既实现了自身产业的升级,又解决了矿业城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要支持煤炭城市发展新兴产业、接续产业,使之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从 财政 和政策上重点支持大中型矿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并从宏观上对矿业城市的产业政策、 财政政策 、 投资 政策、社保政策和城市政策等多方面给予综合 指导 ,积极推动矿业城市的结构调整与城市转型。 第三、要建立矿山转产基金,以用于衰退期矿山的转产补贴。矿业城市在为国家 经济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面临资源和财富的双重流失,生态 环境 的恶化, 人口 、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等。建议国家研究出台针对矿业城市的特殊财政政策。例如:国家在新增 国债 中,单列一定额度支持矿业城市的基础设施、环保项目建设;今后每年给这类城市安排一部分城建专项债券,国家允许这类城市发行专门的城建福利彩券,动员民间财力支持城市建设;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以解决再就业问题。国家要根据不同矿区的资源赋存条件,设立专门用于老矿区结构调整的专项资金。加大对煤炭塌陷地复垦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并对复垦后恢复生产的给予相应的 税收 优惠。 第四、要积极鼓励"三废"利用,建立环境生态补偿基金。在 税制改革 以前,我国对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免征产品税。税制改革以后,开始全面征税。目前,连销售煤矸石和粉煤灰都要按规定交纳增值税。各种税费的增加,不仅影响了"三废"利用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环境保护的开展。为加强对"三废"的综合利用,建议中央对煤炭城市"三废"利用企业实行减免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或者实行先征后返,返回的税收由城市政府统一 管理 ,专项用于环境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同时,国家要对开展综合利用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鼓励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些都需要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给城市政府使用,这对新资源型城市或老资源型城市都十分必要。对新资源型城市由刚刚开发的矿业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对老资源型城市矿业企业没有这种能力的,由城市上级政府从收取的税收中解决。这是使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对搞好为矿业企业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要建立土地复垦专项补助资金。专款用于土地复垦的规划、设计和对解决复垦、成效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的补助、奖励。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复垦规定》是1988年制定的,目前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规定现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则需要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单纯强调"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在实施中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煤炭塌陷地几乎都是煤矿尤其是国有重点煤矿造成的,而这些企业目前大多不景气,生产经营相当困难,因而无力对塌陷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复垦。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同时确立"谁破坏、谁复垦"和"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乃至外商和港澳台商,采取自行复垦、承包、拍卖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煤炭塌陷地的开发复垦。国家要加大对煤炭塌陷地复垦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并对复垦后恢复生产的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第六、要争取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按比例共同承担的稳定投资体系。在技术的开发上,要以 市场 经济的思路研究投资的新机制,特别是要在尽快完善投资软环境的前提下,吸引外资和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从而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关于大城市城区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和文明观。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应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持续发展思想和观念融于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活之中,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重大决策;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与生态、社会、科技发展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了大城市的几个基本特点。对探索大城市城区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大城市城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系统价值观,它把人、经济、社会和自然所形成的系统看作一种持续的、渐变的演化过程。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计划和实验,从而探索和建立代表不同经济类型、区域类型和资源类型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其中大城市城区型实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 大城市在一个国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历来是行政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可以说,城市化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科技化和集约化和资源配置合理化的程度。因此,研究探索我国大城市城区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对策,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长远发展观念,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只有抓好经济建设,不断提升经济实力,才能为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大城市城区型实验区一般处在大城市的中心地带,辖区人口在百万左右,且在区域形态上全部是非农业的城市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注重都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实验区经济建设得到长远发展。应根据大城市城区的特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发展重点,优化第二产业的结构,积极发展科技型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围绕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符合不同功能定位要求的生态布局和规划,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对城市区域的建设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生态、宜居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推动节能降耗事业,构建环境友好体系 (一)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固废回收体系 大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再资源化是一项复杂工程,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静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进一步健全传统固体废弃物的回收体系,配备专职回收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实施对家庭日常的废弃物进行归类分类的回收网络体系。其次,要探索和建立城市废旧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回收体系。要在区域内建立废旧家电回收试点及组建专业的回收队伍,并要多吸取国外先进管理体系,如日本的生产者责任制,采用“谁生产谁负责”的回收方式。再次,要完善城市有害固体废弃物回收体系。主要针对医疗卫生、工业化工等有害废弃物进行全程控制与治理。通过从源头加以控制减少,采用清洁生产来减少有害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建立专门的安全处置场地用以处理这类有害废弃物,彻底消除乱堆、乱放、乱排现象。 (二)倡导低碳经济。构建建筑节能体系 高楼林立是大城市的一个标志。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商用办公楼,还是居民住房,都越来越向高空间发展。楼层越高,建筑用材、水泥用量就越大,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越大。大力开展城市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是实现国家、省、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的重要目标。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程,引进和推广国外日益普及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引导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新建住宅、办公楼宇和公共建筑的节能规范。要推进巩固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大型公共建筑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太阳能利用设施,探索实施“低能耗、低排放”的建筑技术项目。大力建立节约型社区和生态型社区等节能示范项目,加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三)宣扬节能减排,构建宜居环境体系 大城市的产业和能耗主要是以服务业为主。因此,要从服务业节能抓起,特别是大城市的商用楼宇,要开展单位建筑空间的能耗监测,提倡采用节能灯具、减少空调的使用率,采用节能、节水电器;大力宣传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理念,普及低碳能源技术知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向节约合适型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转变,培养节约型的生活习惯: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设备;此外,还可开展低碳社区,鼓励居民家庭参与低碳家庭和节能家庭的创建,有效抑制家庭能耗水平逐渐上升的趋势。 三、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促进民生协调发展 大城市城区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应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构建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巩固深化办学体系等,探索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城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发展城市轨道,构建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各大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与有限的城市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土地资源可提供的交通供给和环境容量与个体交通需求造成的停车难等矛盾也在不断加剧。机动车增长及交通堵塞造成的大气和噪音污染在城市污染中的比重日益上升,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目前,世界各国为解决交通拥堵、降低大气污染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途径之一就是发展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电力牵引,对大气几乎没有污染,噪声也很小,是十分清洁的公共交通工具。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在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重要性,“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鼓励条件成熟的城市要超前规划、适时建设。由于轨道交通的巨大客流、快速的周转效率,极大地缓解路面道路交通的紧张状况,也是解决城市交通行车难、停车难的一个好方式。 此外,鉴于大城市的空间有限,除积极发展地下工程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应合理配置高架路面与地面相结合的现代化公交车体系:提倡采取“单双号私家车日”、“无车日”、“公共交通周”等节日:制定利益机制,如公交票价减价机制,促使更多人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区域化卫生服务体系 “看病难,看病贵”是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城区型实验区应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入手,着眼于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最优选择性地配置资源、最佳组合地对接资源,进行区域规划和卫生资源调整,构建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对社区卫生服务点的设立,应该合理布点,按一定服务人口标准设置,健全卫生社区中心管理机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功能,在预防、保健、上门服务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并明确城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标准。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在临床诊断、医疗服务过程中收费的直接关系,维护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的有效运行:对经济困难的群体实行医疗费用减免政策:还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均衡化素质教育体系 “上学难,上好学难”是人口众多,特别是外来人员众多的大城市中存在的另一个普遍问题。应该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为辅,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开拓小班环境下实现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让包括残疾儿童和外来人员子女在内的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在相对均衡的条件下接受高标准、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针对外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应为其开办“民工子弟学校”,通过“联盟办学”、“嫁接办学”等多种形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教育的优质化、平民化、均衡化;此外,还要积极开发、整合、利用好社区各类教育资源,打造社区教育的精品亮点,开展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人群需求的多元培训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问题,更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实施科技先导行动。促进科技创新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发展模式根本性转变,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需要科学技术有力支撑。 针对以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的大城市城区型实验区的建设发展,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智能型、现代化的科技服务业:培育和引进符合城区发展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采用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先进制造业技术、环保技术等技术的示范、集成、整合,支撑实验区建设: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支持和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开发机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发展共性、集成技术,构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支撑体系:实施城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开展建筑和服务业节能,开展清洁生产;加大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引进人才的政策环境。为实验区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硬件和软件支撑:此外,还要注重加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以理论指导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浅论城市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提高城市竞争力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城市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由此可知,提高城市竞争力就能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加强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城市 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 城市文化差别是城市与城市之间最大的差别。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的个性与特色,加强城市竞争力有助于加强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便进行:中国历史悠久,在每个城市中都有代表其城市特色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因此,首先要加强对这些的保护,使得能够持续的保持住城市特有的空间格局、重要地形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其次,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宣传,城市历史文化包括历史名人轶事、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对这些历史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充分认识其内涵,要把城市竞争中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活动来进行;再次,城市中最主要的主体——人的文化素质更需要提高,主要包括知识、风险意识、形象意识、技能、竞争意识等等。 二、加强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 城市只有不断进行学习和深造才能实现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城市实现自我适应和自我创新前提条件就是转变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途径就是鼓励自我超越、更新学习理念,实现学生的全员化和终身化。根据我国城市具体情况,建设学习型城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加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完善网络,促进国民教育体系发展;第二,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各类“学习型”组织,要在机关、企业、社区家庭等建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的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实现知识在“学习型”组织之间无损耗流动,为“学习型城市”提供支撑;第三,建立知识数据库,并且实现知识共享。在城市中,图书馆、研究院都是知识传播的物质载体,因此,必须建立知识数据库,并且将其开放,实现共享,与此同时还要制度人员交流制度,使得对于“学习型城市”的需要,每个城市居民都能够与之相适应;第四,加强各种活动的开展,并且这些活动也与有关学科和城市居民密切相关,这样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创新;第五,使得举办的活动要有保障的进行。总而言之,不管“学习型城市”如何进行,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城市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工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竞争能力也决定着工业化水平的高低,而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就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产业集聚带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整个供应链上,企业都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对于专业化协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规模效益容易形成,并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第三,对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培养与利用等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第四,对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发展非常有利。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信用是保证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基础。在多变环境中具有信用的城市要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适应。在城市的各种要素中都不同程度上渗透着信用,并且进一步加固了城市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就是由信用的高低来决定。信用还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一般都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之上,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现实中,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很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缺失的内在原因是滞后的制度建设和超前变化的经济伦理;第二,信用缺失的直接推动力是成本效益的严重不对称;第三,信用缺失的普遍原因是企业经营的短视行为较严重。 城市营销能够为城市发展营造就有竞争优势的环境,从而能够使城市摆脱遇到的困境,进而使得城市朝着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走去。城市营销影响经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城市经营的企业家精神在城市营销中有所体现。城市营销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具体城市的各种资源,以企业家的思维,通过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向目标受众或目标客户宣传或出售。从实践来看,在国外,美国城市地方政府的管理者具有较多的企业家态度,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城市地方自治与税制的原因;但是从欧洲城市角度来看,与美国城市相比,没有那么多的地方权力,但是由于激烈的竞争使得他们必须对他们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尽可能的在各方面都具备吸引力;同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生存下去,城市的经营管理必须更有组织,并且还必须加之更多的商业观念,从而使得城市运营效率提高,最终使得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对于城市竞争力发展所遇的问题,城市营销可以给予解决。首先,在竞争经验的累积和成长的过程中,城市能够发掘城市营销的优势,并且学会城市营销应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发展;其次,城市营销是实现城市政策目标重要途径,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来解决城市发展所遇的问题,从而使得提升竞争力和活跃地区经济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再次,对于地方政府和目标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可以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经营来实现,从而有利于城市政府部门提高社会的总体投资利润率。第三,在城市竞争优势的形成中,城市营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通过城市营销,城市可以根据其发展的远景目标与自身的资源限制,应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分别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与期望。 城市竞争力体现的是一个城市适应和发展的能力,城市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提高城市竞争力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浅析西藏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摘 要:围绕西藏 环境 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阐述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城市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论述了西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评价标准,并从政策制度、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发掘 民族 文化 四个层面,提出了实现西藏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 经济 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西藏 生态保护 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一、西藏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概况 1.区内 地理 环境现状与生态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面积达122.84万km2,约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 人口 242.7万,以藏族为主(占95%以上)。全区辖7个地(市)73个县(市、区)。[3]西藏高原风光旖旎,那里有湛蓝的天,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气,悠久灿烂的藏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神秘的藏传佛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源。西藏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含量都很低,主要江河的水质都能达标,至今未出现过酸雨和放射性污染,这些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为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加快经济发展和 社会 进步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和条件,西藏已成为人们向往的圣地。然而,正是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区内86.1%的土地位于海拔4000m以上,受高寒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其成为关系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西藏解放后,由于起初人口较少,城市化和 工业 化水平低下以及国家的种种保护措施使得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持了较好的状况。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而言质量不高,且有退化的趋势。经过我们的研究分析西藏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有限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退化, 投资 严重短缺及环境意识淡薄产生的全部与局部,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监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与西藏实际监管能力严重滞后的矛盾日益明显。所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西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2.西藏城市发展现状及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城市是社会产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藏的城镇有着悠久的 历史 ,拉萨、日喀则、昌都、江孜等城镇均属历史古城,也曾显赫一时。但是,长期以来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去的城镇可以说没有基本的城市设施,加之生产力低下,人口少,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在西藏,现代意义的城镇是在和平解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先后四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特殊政策和有力措施,西藏的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发展较快的时期。80年代,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投资几亿元,大部分用于城市住房改造,城市扩建,市政建设, 公共 服务设施等基础建设。1984年,中央决定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福建、广东等9省市为西藏援建43项工程,工程总投资4.8亿元,总 建筑 面积23.6万m2,一座座饭店、宾馆以及文化、 教育 、卫生、通讯、 交通 、生活等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使高原城镇的容貌焕然一新。1994年,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由中央和有关省市为西藏援建62项工程,总投资达23.8亿元。[1]目前,该项目已大部分建成并也投入使用。2003年又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未来经济的发展绘制了一张壮丽的蓝图,西藏城镇的发展也必将进入一种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 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城镇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2007年,青藏铁路将要建成通车,西藏总人口将达到250万到280万(含外来流动人口在内),尽管西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西藏高原自然条恶劣,人类的生存空间有限,可利用的耕地仅占全区总面积的0.2%-0.3%,而且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态势,人口的增加,必将引起人为地对西藏脆弱生态环境的掠夺与破坏。比如: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作为自治区的 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由原先不足20万人口,目前已增加到47.45万人,城市人口已达22.39万人(占47.19%),已达到了一定的城市化水平。[2]由于拉萨目前还没有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场及污水处理中心,人口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白色”污染物的增加,污水的横流。人类为了生存,非法地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便会产生,诸如不合理的森林砍伐,非法盗猎野生动物,乱采乱挖自然矿藏等。如何在有限的生存空间中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严峻课题。 二、西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自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现已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发展观,它强调城市在增长的同时更注重城市质量的提高,包括城市的生态结构质量、环境质量、建筑 美学 质量以及精神文化氛围质量等方面,最终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西藏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站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立足于当前城市发展的现状,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未来,而不应以今天的经济发展建立在明天的环境质量降低和子孙生活水平降低的基础上为代价。 现代城市和城镇都是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西藏正面临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经济,缩小与内地差距,迎接新一轮西部开发的历史任务,因此尤其要重视中心城市和城镇的发展,使其具备应有的经济文化辐射中心的地位,从而切实带动全区的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城市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必须要实现西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实现西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内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建设通过城市规划和设计,其最终目标是要使自然、城市经济、人类社会和谐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会促进城市社会的持续健康的运行。 再次,实现西藏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西藏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严格的讲,西藏的经济是比较典型的单一结构,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产业和专业化、集约化的社会经济运作。因而制约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而区域内城市的发展会产生复杂的分工和交换关系,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工业和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发达,需要城市的拉动。根据现实情况西藏要走发展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的道路必须重视中心城镇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最后,实现西藏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西藏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西藏早期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西藏要发展必须在客观上打破地域的界限,使各种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中自由合理的流动,积极的接受周边区域的有益经济辐射。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西藏只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才能促进自身区内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而西藏城市只有处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促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资料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城市的企业才能够建立复杂多样的分工协作关系。随着西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的进一步完善,西藏城市的开放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我国发达地区城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 城市生态经济效益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是社会经济协 调规律的要求,是 人口 、资源、 环境 同步进行,均衡发展的结果。城市生态 经济 效益就是指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城市生态效益的统一。人们在 社会 劳动过程中既会产生有益的经济成果,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带来某种负面影响,产生生态效应。这两种效益是在劳动过程中同时产生的,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同一认识高度,重新优化组合各种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是城市生态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口适度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保护环境,这三者任何一项处理不好或者是三者不能协调发展,都不能使城市持续协调的发展。 三、实现西藏生态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提高全区可持续发展意识 西藏是我国西部的一片“净土”,由于特殊的高原气候环境,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各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明确有关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制定有效环保优惠政策。由于 历史 原因和发展水平所致,西藏大多地区乡村干部群众 文化 水平较低,加上文化交流少,信息较闭塞,对科学技术和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加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意义宣传不够,使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产生误解,甚至把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对立起来。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唤起更多的干部和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让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美好的家园,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效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动员社会一切有利条件,有能力的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共同参与生态保护事业,为维护西藏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积极的贡献。 2.提高城市规划决策质量,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在中央关心西藏,全国各地支援西藏的大好形势下,西藏城市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一座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城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城镇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局部的城市“高原反应”现象,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东部城市的发展模式是否适合西藏地区?如何解决这些前所未有的城市问题?我国东部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和发展方面的挑战,高速的经济发展再带来累累硕果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的恶化,生态破坏和资源的匮乏,许多大中城市和乡镇面临空气、水、垃圾、噪声污染等问题,以及土 地质 量下降,自然资源退化等现实。随着2007年青藏铁路通车,必将掀起西藏的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发展。面对现实,我们必须提高西藏城市规划质量,尽早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因此为了解决西藏城市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必须从“决策”源头控制污染和减少环境破坏,关键在于城市发展有关的制度安排和决策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由于决策失误引起重大环境污染的生态破坏的教训很多,比如“三江平原 农业 开发”导致的大规模湿地破坏;片面执行“以粮为纲”的方针,导致滥伐森林及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上世纪80年代制定的支持乡镇企业政策。包括“十五小”企业对部分地区的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6]从东部城市发展的教训中表明,政策、规划和计划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宏观性,累积性、长期潜在性等特点。如果在决策初期不注意决策的科学和质量,造成的后果往往难以弥补,只有在政策或计划层次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才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原则应作为政策的核心和主体。 3.因地制宜,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现代化的城市不仅需要有完善的城市功能,还需要有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我国东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形成了城市发展中无限膨胀的城市人口与城市有限土地,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恶化之间日渐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一种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必然选择。 生态城市规划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性规划,其实质是从生态学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地进行规划,使城市向更加有序、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4]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条件,该区域内城市的发展正处于起步或加速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城镇污染少, 管理 运行 成本 低和环境可塑性强的有利因素,按照“绿色城镇”理念促进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我们应该充分吸取国内外城市发展的教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的城市发展模式,避免部分发达地区出现的“大城市病”和“反城市化现象”,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首先建立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城市的规划过程应合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等诸方面要求,实现城市调控和管理的高效运作。其次,把西藏城市,西部区域以及国家不同层次的规划相结合,使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第三,力求使城市空间体系和生态体系相结合,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及经济规划相结合,寻求最佳规划方案,以适应西藏城市的长远发展要求。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关于煤炭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摘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共同问题,从适度开发,兼并重组集约经营,渐进式多元化发展、依托优势,打造特色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五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有关资料表明,煤炭资源按目前的开发利用速度计算,还可以利用200多年,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煤炭资源城市,早晚都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我国建国以后形成的煤炭资源城市有63所,有的已经资源枯竭,有的即将枯竭。国家发改委2009年3月5号公布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又有山东省枣庄市、安徽省淮北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辽宁抚顺等一批城市位列其中。不仅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资源趋于枯竭,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文化观念落后等问题。属于青壮年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也大多数主要依赖资源的开发,而且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较严重等共性问题。因此,无论是从解决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是从长远来看,解决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最终枯竭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都必须把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摆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实现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 要解决好煤炭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总体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煤炭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也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必须遵循的科学理论。根据这个科学理论,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此为指导,处理和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煤炭资源有限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要,产业结构单一与多样化发展滞后,煤炭资源利用率较低与煤矿布局不合理、集约化经营不够,煤炭资源型城市潜在优势发挥不足与缺少特色产业,矿区环境破坏最严重与生态保护矛盾大等诸多关系和问题。 要处理解决好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重点遵循以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行适度开发的战略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约占75%左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性比较强,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源,降低煤炭、石油等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对于延长煤炭资源的可利用时间,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要通过对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科学评估和论证,制定优化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发展战略,对煤炭实行适度开发。对一个省区和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讲,也要加强对煤炭开发活动的科学论证和评估。在保证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对煤炭资源储量的大小,埋藏的深浅,品位的高低,开采强度和环保等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区域性和矿区合理开发的规划。把开采量限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通过实行适度开采战略,既能保证煤炭资源开发恰当的服务年限,保证经济和社会对煤炭资源的消费依赖,又可以为替代产业的发展赢得时间。煤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科学适度开发的指导,把矿区煤炭生产的科学接替规划制定作为对矿区领导集团考核的重要指标,与领导集团的政绩挂钩。防止煤矿企业在开采时,片面强调产量增长,不合理的加大开发强度,造成丢肥拣瘦的短期行为,忽视煤炭回收率的提高。 二、深入推进兼并重组、大力实行集约经营 在各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环境坏破较严重、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矿,虽然从上世纪末以来,国家对煤炭企业实行了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的政策,使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矿数量大大减少。掠夺性、毁灭性、破坏性开采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合法经营的小矿,通过兼并和资源整合,生产规模扩大,单井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有的省区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和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大,安全生产无保障的小煤矿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山西为例,到2007年底,矿井数量2840多,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还占70%,煤炭粗放开发的模式没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据测算,小煤矿资源回收率15%左右,仅相当于先进水平的四分之一,按小煤矿年产3 5亿吨计算,每一年仍然要浪费10亿吨左右的资源。除山西省以外,其他省、区还有一些矿区不同程度存在布局不合理和管理落后的小煤矿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要深化改革,深入进行煤炭资源的整合和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实施煤炭企业“大进小退、优进劣退”,有计划的组织管理先进的大型煤矿兼并中小煤矿,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让优质煤炭企业做大做强,让资源浪费、管理落后的小煤矿退出,从而实现煤炭产业的升级,从体制上保证煤炭资源的高效回收和利用。 (二)实行集约经营管理战略。首先,要推进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国家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在有效保证煤炭资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矿区的合理布局和重心的科学转移,相对提高煤矿资源开发的集中度;其次是扶持、鼓励发展大型矿业集团,提高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及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力,相对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保护成本,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在煤炭资源型城市打造集约经营平台。山西晋城市在推进城市转型中,立足集约发展、优化布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市着力打造集约经营平台,规划建设了15个工业园,总面积达16.5万亩,累积投资5.39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园区为平台,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通过筑巢引凤吸引了包括台湾富士康、丹尼斯、香港豪德、华润、联盛、中海油、中石化、国投、中煤、华能、鲁能、雨润、保利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使园区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显著提高:第四,在煤炭企业大力推行集约化经营模式。努力推进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大力推行采掘机械化开采,科学布置采煤工作面,提高工作面单产水平。科学进行运输提升系统改造,大幅度提高运输提升能力,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的洗选设备和技术,提高洗选能力。结合煤矿实际,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煤矿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集约经营提供保障。 三、实行渐进式多元化发展 单纯依赖煤炭资源发展,产业结构单一,煤业独大,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 征和弊端。煤炭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未雨绸缪。从矿业开发开始,在发挥主导产业的同时就要制定和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青年和中年矿区更要把多元化发展摆到重要日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转型。培养新的产业支柱,在这方面,一些矿区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由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的发展模式转变,实施“煤、焦、化、电、盐”一体化。一个以煤业为主,多个支柱产业逐步成长起来的格局初步形成。抚顺是著名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煤已有百年历史,由于该市调整产业结构动手比较早,在可采资源逐步减少的同时,大力发展替代性产业,现在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电子、建材等重要产业支柱,形成了新的综合工业体系,成为辽中南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顺利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其成功经验为其他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渐进式多元化发展,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矿区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情况,可采取产业链延伸、新型产业植入,新主导产业扶持多种方法。产业链延伸就是要拉长煤炭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业,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对那些资源储量大,开采成本比较低的矿区,这种转型方式优势明显。如山东济宁市在煤炭资源开发正处盛期时,利用其优势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利用煤炭资源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本市煤炭、企业等生产要素资源,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三大产业链主攻“醇、苯、酸、烯”等产品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煤化工产业群。新型产业植入就是对适合本地发展并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新产业的建立和发展,这种“外生型”转型方式对于资源枯竭及开采成本比较高的资源型城市比较适合。新主导产业扶持是指煤炭资源型城市通过从现有产业中遴选出发展前景广阔,产业带动大的产业,大力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和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属于“内生型”转型方式。这种方式对那些除资源开采优势产业以外,其它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比较合适。 总之,渐进式产业多元发展,从矿区建设开始、资源型城市雏形阶段就要把多元化发展摆上日程。长计划短安排,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前就形成可替代的产业和多元化格局。同时产业多元化还要根据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四、依托优势,打造特色 煤炭资源城市要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具有特色的新兴产业,对于顺利实现产业替代至关重要。特色专业打造应扬长避短,充分所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煤炭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等。实践证明,这是顺利实行产业替代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正确路线。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他们未雨绸缪,依托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施特色产业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依托生物资源多样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地方特色食品加工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培育出一批品牌。依托气候优势,打造中国“凉都”,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旅游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和特色农业成为了新的经济支柱。 依托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一是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全面审视和善于挖掘本市具有的优势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非物质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文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既包括硬资源也包括软资源;既包括已经开发的显现性资源也包括潜在隐形资源。在全面分析、审视的基础上,找出可以依托的优势,为特色资源开发奠定基础。二是在特色产业培育中要注意品牌打造。既要树立产业品牌意识,强化产业品牌打造理念,又要对品牌打造提前谋划,制定方案,分布实施。使产业品牌从一出生就实现优生优育,健康顺利成长。三是特色产业培育,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要着力为打造产业品牌创建平台,为企业品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为产业品牌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绿色经济是以经济与发展环境相和谐为目的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形式,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有效保护资源,有利于人的健康和发展为特征的经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发展已开始受到了全球各国的重视。煤炭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和生存为代价,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要把绿色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相统一。为此,资源型城市和煤炭资源型企业都要把绿色发展作为一个战略,贯彻始终。 首先,要着力解决煤炭资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把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要树立“城市矿山”开发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用创新思维开发“城市矿山”,变废为宝。“城市矿山”是指资源型城市中形成的废弃的煤矸石、发电厂形成的粉煤灰、排放的瓦斯、污水以及煤矿生产经营中废弃的各种废旧物资,实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通过煤矸石发电、粉煤灰造砖、矿井瓦斯利用、可燃气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形成既保护环境又促进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通过节能减排创造绿色财富。三是积极倡导绿色投资新模式。煤炭资源城市在招商引资、开发新的产业、投资新的项目中,不仅要把投资项目能否给区域发展带来丰厚回报作为衡量标准,还要把投资项目能否为经济带来好的环境作为项目选定的依据,坚持把新产业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把投资项目的选择严格依照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三重标准进行全面衡量。使项目一出生就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生态环境。同时要贯彻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的“三r”原则,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积极吸引补链企业,使区域经济发展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把发展环保产业贯彻到煤炭资源型城市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始终。还应该重视绿色投资的科技含量和社会价值,尽可能以少量的资源获得更多的科技支持,取得更多的价值,使资源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体现绿色发展的生态性、融合性、协调性、配套性和技术性。四是要结合煤矿资源型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开采形成的地理和环境变化情况,实施生态城市建设工程。比如利用塌陷坑建立湿地公园发展观光渔业,利用废弃矿山建旅游景点,同时,因地制宜的实行园林化城市、宜居城市建设。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人的发展和居住创造良好的环境。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谈吉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摘要:吉林省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城市化发展在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着人口数量较大,城市数量较少,城市供给比较短缺;城市低端就业市场日趋紧张,城镇失业率逐年增长;水资源问题严重威胁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不强,产业不大等问题。吉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尽快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构建吉林省大、中、小城市科学而合理布局的城镇化体系。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城镇建设 当今世界,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声音,城市化发展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城市的繁荣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城市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一、吉林省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作为我国东北部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及边疆民族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与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人口数量较大,城市数量较少,城市供给比较短缺 截至2008年底,吉林省常住人口为2734万,其中城镇人口占53·21%,城市化水平仅超出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5% ),与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如上海为85·76%、北京为75·6%、天津为60·09% ),城市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全省共有城市28个,副省级城市1个,地级市仅有7个,比甘肃省(12个)、云南省(8个)还少,县级市有20个。而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有城市44个,其中地级城市就有19个,县级城市也达23个。 (二)城市低端就业市场日趋紧张,城镇失业率逐年增长 2000年以来,吉林省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得到了较快发展。2000—2008年,吉林省城镇化水平上升了3·6个百分点, 8年内有120多万农民走进城市;到2008年底,全省城镇人口为1454万,城镇化率为53·21%。而城镇失业率却从2000年的3·7%上升到2006年的4·2%,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劳动力向省内城镇的转移。尽管到了2007年吉林省城镇失业率回落到3·9%,而且比当年的全国平均数低0·1个百分点,但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2007年为2·5% )、江苏省(2007年为3·25% )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三)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威胁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目前吉林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2007年吉林省水资源总量为346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67立方米,仅仅为全国平均水平(2153立方米)的59%。而且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波动很大、保证率低的弊端。按国际标准来衡量,吉林省属于中度缺水地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7毫米,由东南山区向西北平原递减。其中辽源、松原属重度缺水区,长春、四平属极度缺水区。长春、四平、松原、白城四市同时还属于生态缺水区。另外在水资源方面还存在干旱加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仅为28% )、工业和城市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 (四)工业不强,产业不大 吉林省的工业企业大的不多,小的又不强,行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不够高。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有长春一汽、通钢、长春大成、中铁13局、吉粮和长春亚泰6家。 从产业结构层次水平来看, 2008年吉林省的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14·3%,高于全国当年3个百分点,与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江苏省(当年第一产业比重为6·9% )相比,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高; 而2008年吉林省的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47·7%,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9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38·58亿元,增长27·0%; 重工业增加值1852·69亿元,增长16·0%。 此外,民营经济弱小也是导致吉林省城市化落后的重要因素。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江苏省相比, 2007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累计登记注册户数超过270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总额13621·7亿元。而2007年吉林省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为1158亿元,不到江苏省的1/10。 二、吉林省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 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建设中优化配置资源功能,积极调动企业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保持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科学而合理的城镇化体系结构。 为此,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吉林省必须加快推进城市经济体制的创新,充分利用东北亚区位优势,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广泛运用省内外经济资源,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如长春市、吉林市和延吉市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学城和开发区为支撑、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科学城和生态园林城,从而提高城市首位度。 (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一批市场前景好、有一定基础的中小骨干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龙头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链条式配套服务和专业化经营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以“雪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充分利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基础条件,鼓励中小企业进入,共享资源、降低成本、优势互补,发挥企业集聚功能,突出县域特色,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的发展格局。 (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我国旧的户籍管理制度把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类,在享受国家政策时有很大区别。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过去的“二元制”户口政策已经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形成制约和障碍。凡在城市或城镇有固定住所、稳定 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要鼓励他们把户口迁入城镇,在就业、经商、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原城镇居民享受同等权利。最近已有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12个省区取消了二元户籍制度,建议吉林省也尽快取消旧的户籍制度,以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 (四)尽快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吉林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阶段,这意味着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将被城市征用。经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1056平方公里,即158万亩,耕地减少615亩,由此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那么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已经成为目前吉林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应尽早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基本的保障,在感受党和政府温暖的同时,会更积极地融入到城市生活和工作中去。2007年城市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无锡市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发展城市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征地时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的农民,可纳入政府保养范围,按月发放保养金,标准为229元。 (五)构建吉林省大、中、小城市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体系 在市场牵引和政策引导下,统一规划,将资本、技术、土地和水资源等要素科学地配置到城镇化进程之中,并且要鼓励大中城市对口支持小城镇建设。根据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设想,可以将吉林省的城镇化体系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大城市圈。指以长春市和吉林市的市区为中心,再由周围的卫星城市和卫星城镇构成的城市圈。 二是区域中心城市,即行政区划的中心城市和周边的城市结合而成的城市群。如通化—白山城市群、延吉—图们—珲春城市群等。三是小城镇。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作为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是国家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长期以来,为国家紧急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从国家财政政策的角度解决这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和积累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结构高度单一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的建立一般都是某一地区先拥有了某种(或多种)自然资源,再有设立在该地区的资源型企业,这些企业迅速集中了大量的作业人员,然后再有设在该地区的城市和政府。因为这些资源型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获取所需要的资金收入,当地政府往往缺乏发展其他经济门类的动力。产业结构高度集中于改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上,“靠山吃山”,长此以往造成了资源型城市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经济收入高度依赖于资源型产业上。据统计,我国目前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业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30%以上,相当多城市超过50%,如大同市煤炭采选业和原料工业曾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造成资源开采一业独大,产业链条很短。而自然资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最终会被耗尽,一旦“坐吃山空”,这些城市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解放前我国国力赢弱,建国后国家为了尽快发展国民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先生产后生活”、“先开发后治理”为工业生产的指导思想。在资源开采中更是采取“有水快流、涸泽而渔”的做法,思想上坚持“先生产后治理、重开发轻环保”。对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缺乏仔细的统筹考虑和规划安排。造成大部分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过量的滥采滥伐现象,没有经过规划、掠夺性、粗放型的滥采滥伐已经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现在资源型城市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环境生态问题:空气质量恶劣,大气污染严重;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沉降,采煤区出现了大量的采煤沦陷区,地面坍塌,引发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质污染,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出现困难。 全国焦炭生产基地山西省介休市,2004年-2005年平均每月只有2天ⅱ级天气,几年来没有出现一天i级天气,空气中s02、n02、tsp(颗粒物)、pn10(可吸入物)严重超标,空气中悬浮硫、一氧化碳、笨等微粒含量最大时超过国家环保标准的10多倍,城市周边的植被、农作物和水源也遭到严重污染。一些地方的煤矸石山已发生多起坍塌和自燃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面坍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2001年全国共造成地质灾害600余次,死亡。788人。东北三省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总面积990平方公里,受影响居民超过90万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林、木,伊春的红松林被砍伐98%,小兴安岭等地生态功能急剧下降,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明显减弱。大庆由于开采石油造成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的面积已占总面积的84%。由于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一些资源型城市出现大范围地下漏斗。 (三)城市失业问题严重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从事资源开采的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首先导致其用工需求的绝大部分只能是男性的矿工,城市中女性的就业比例就受到很大的局限。女性普遍工作难找,就业的性别比例失调。同时,如前所述,自然资源都有一个被开发殆尽的时候,产业单一的资源型城市一旦赖以开发的自然资源濒临枯竭,被开发殆尽,就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的需求萎缩,大量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国早期发现并已经开采的资源由于长期的掠夺性开采,很多资源的剩余量已经有限。据统计,到2003年底,盘锦市辽河油田的原油开采已动用探明原油储量的77.1%,天然气则已动用了82.6%;大庆市占全国石油年总产量50%之多的大庆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只剩下30%,预计到2020年年产量只能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开采成本也将大大提高;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已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关井的局面;我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伊春,16个林业局中已有12个无木可采,可采的成熟林只剩下1.7%,可采木材不足500万立方米;吉林省多数煤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发建设的,开采时间长,煤炭产量这些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最高年产1556万吨,到目前年产不足800万吨,职工人均年产煤炭仅为60吨。抚顺、本溪、阜新、玉门等城市由于长期超强度开采,生存发展已经受到后备资源不足、资源枯竭的严重威胁。 资源型城市失业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抚顺市2005年的统计失业率为31.12%。这些城市失业问题的严重不仅仅体现在女性的失业上,而在于资源枯竭导致的零就业家庭急剧增加,如2005年本溪市的零就业家庭就达到该市失业家庭的37.04%。失业人员多,在岗矿工的收入也普遍较低,全国政协组织的“四矿问题”专题调查表明,矿工收入处于各行业之末,年人均收入仅为最高收入的1/9。资源型城市贫困人口多,呈现出贫困聚集和代际传递等特点,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基本上都位于我国的东北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普遍更为滞后。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相似,同样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二元结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较大。据国务院西部办的统计,2006年我国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449元,是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l/5。资源型城市中,资源工业是其经济支柱,农村经济相对得不到重视和发展,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同样不可轻视。大庆市2000年城市和农村人均收入分别为9090元和1093元,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高达8倍以上。2006年,该市各行业平均工资的统计中显示: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采矿业,达到35871元/人,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为6474元/人,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比例为5.5:1,也反映出大庆市城乡明显的收入差距。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同时解决二元结构突出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五)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人才的总体情况比较匮乏,这主要是由于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的。单一的资源开采形成的资源型城市,需要大量从事资源开采等比较简单体力劳动的矿工。这些矿工大多数是从农村招收过来的青壮劳力,他们中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就业面受到很大局限。虽然在资源型城市也有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但相对人数要少得多,且由于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与综合性城市相比较,这些管理和科技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同时,单一的资源开采的产业结构同样造成人才当地就业面狭窄,少有用武之地,当地培养的人才又纷纷外流,外面的人才引进来就更加困难,形成严峻的恶性循环怪圈。再加上资源型城市不利的区位条件、交通的落后、信息的闭塞、工作条件的严酷、待遇的低下、生活条件的艰苦及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等,使当地的人才形势更加雪上加霜。如山西大同矿务局1997至2001年间共调出各类人才638人,而调入几乎为零。本溪市近几年来,每年送出大专以上大学生6000人以上,回到本溪工作的不到10%,大量的毕业生留到外地工作。此外,资源型城市自身的教育经费紧张,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基础薄弱,加上不少居民生活困难,无力负担高额的教育费用,辍学现象严重。资源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引致单一的人才结构,单一的人才结构更进一步强化了单一的产业结构,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构成了这些地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人力资源瓶颈,直接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 解决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总体方向就是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在计划、财政、金融等各个领域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扶持力度。就财政支持而言,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在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中还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中央财政支出中用于解决因资源开采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份额不足,而地方财政又捉襟见肘,寅吃卯粮,对解决遗留问题有心无力。现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补偿资源型城市历史欠账的稳定渠道保证,造成资源型城市长期缺乏合理补偿。现有资源税费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资源开采上缴的税费地方分成较少,国家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未能理顺。此外,国家现有的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要求还不健全。针对资源型城市出现的问题,借鉴国外已经比较成功的做法,笔者从财政政策的选择上就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短期内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既存的主要问题,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转移支付力度,调整资源税费、增值税等相关收入政策。同时从长效机制上,财政政策上应专门针对资源型城市设立相应的预算稳定基金,以期比较好的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财政支出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资源型城市的转移支付力度 由于国家多年以来一直对资源型城市实行原材料低价政策以支持国家重工业的发展,形成工业制成品和资源初级产品之间的剪刀差,使资源型城市很少能有自身的积累。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地方经济普遍不发达,财政实力不强。如阜新市2004年本级财政只有5亿多元人民币,同年财政支出总额12亿多元人民币,收支缺口达7亿元,占当年支出总额的接近60%。面对资源枯竭给资源型城市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财力,显然难以妥善解决好各种问题。因此,需要中央财政给予适当的转移支付。这实际上是国家对这些城市过去所作巨大贡献的一种合理补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和公平原则。 1.通过财政专项拨款、财政参股、财政贴息方式扶持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一是延续现有资源产业寿命;二是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三是能有效解决失业和贫困等迫在眉睫的问题。考虑到资源型城市在参与国债项目遴选时,往往不具备竞争优势而难以入围,可在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支出,用于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根据各自的经营领域,积极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金融服务。国家在进行生产力布局时也应适当向资源型城市倾斜。 2.加大扶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应该提高对采煤沉陷区的资金补助比例,增加对资源枯竭地区和城市下岗职工安置的专项资金补助,妥善解决中央煤炭企业下放前的历史遗留拖欠工资和安全生产欠账。 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社会保障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国家应保证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支出的补助和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支出。同时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由政府提供转岗免费教育和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资源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 3.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建立财政投融资体系,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解决资源型城市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促进其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必须通力协作,加大道路、通讯、环境、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接续产业的企业进入和建立。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支农支出,帮助当地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支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促进城乡产业对接,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4.加大对资源型城市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财政支持。资源型城市人才数量少、层次低,特别是掌握发展区域主导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和高水平管理才能的关键人才严重缺乏。鉴于当地的财政现状,可由政府免费提供再就业培训,充分挖掘现有人才潜力;对于急需的人才,资源型城市在短期内难以培养出来,则要通过吸引现成的人才,可由省级政府专门设立扶持资源型城市的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资源型城市要在提高人才待遇的同时,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使人才的价值得到体现,让人才积极主动地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财政收入方面--进一步调整相关资源税费的收入政策 调整相关资源税费的政策,主要遵循效率和公平原则,一方面切实减轻资源型城市的税费负担,增加当地的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要统筹考虑不同资源型城市各自的资源条件和负担水平,合理调节级差收入。 1.改革专门针对资源征收的资源税费。中国目前专门针对资源征收的资源税费主要由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资源税等部分组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整: 一是实行矿产资源补偿费率的弹性化。现行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率是比例费率,从始至终不变,而资源开采企业的经营具有周期性特点,不同时期的投入产出比是不一样的。在稳产期,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并不困难,但是到了衰退期,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加。回采率降低,资源补偿费增加,使原本就深陷困境的企业雪上加霜。因此,应该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费率,以体现量能负担,保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及时足额入库。 二是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地方留成比例。我国目前矿产资源补偿费实行中央与省、直辖市五五分成、中央与自治区四六分成的办法。随着我国很多资源大省都已进入资源衰退期,这些资源大省的经济实力普遍也不强,在支持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负总责,分担相当部分的支出任务,财政支出的压力很大。因此,国家可以考虑在分成比例上适当上调省级政府的留成比例,缓解各省目前的财政压力,切实保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财力需要。 三是资源税的调整和改革。资源税的调整包括:调整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把森林资源纳入资源税的调整范围。如前所述,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已经在许多森林城市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森林开采征收资源税,有利于保护环境;改革资源税的税率形式。目前资源税所采用的是定额税率,其缺点在于资源企业的资源税负担与企业的获利能力脱节,稳定增产期的企业获利能力强,资源税负水平相对就低,而对于已经处于濒临资源枯竭的企业,开采条件困难,获利能力差,资源税负相对就要高很多,更加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建议可以借鉴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设计思路,将资源税改为累进税率,按照利润水平的高低设计不同的累进税率,并设立免征额规定,如可以规定利润率不到20%的免于征收资源税;同时调整资源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现行的资源税只在资源的开采生产环节征收,其税收优惠政策也只能对资源开采企业发挥作用,改革可以考虑对资源回采率和选矿率达到一定标准的资源开采企业给予一定资源税税收减免,以激励资源开采企业自觉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开采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2.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完成增值税类型的转变。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实行对外购固定资产所负担的增值税只能列入成本而不能抵扣的政策,造成资本有机构成越高的企业,其增值税的税收负担就越重。资源型城市由于经济结构高度集中于资源开采,所购大型生产设备一般价值都很高,增值税的数额自然也相当可观。现行增值税不允许这些进项税额的抵扣直接增加了资源型企业的成本,相对于其他资本有机构成不高的企业,资源型企业的税负更加沉重,这显然与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虽然国家在东北地区的相关行业进行了消费型增值税试点,但到现在还没有在全国其他地区全面推开。建议加快增值税全面转为消费型的改革,目前至少先保证在其他资源型城市尽快开展试点工作。同时可以借鉴国家在所得税上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品的相关政策,对关键性、节能效益显著且因价格等因素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重大节能设备和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增值税的“即征即退”政策。 (三)预算体制方面--设立预算稳定基金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财政援助长效机制 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必须考虑经济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因为资源开采都有走向衰退的时候,同时资源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会受到资源储量、国内外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财政政策的长效机制上,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借鉴国外的做法,设立预算稳定基金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1.国外的主要做法。国外不少国家或地区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在资源型城市设立了预算长期稳定基金,在基金的设置上大致上分为两大类型:(1)稳定基金,目的是保持政府预算的长期稳定,如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科威特、尼日利亚、挪威、智利和俄罗斯等设立了类似基金;(2)储蓄型后代基金,目的是保障子孙后代在将来资源枯竭以后“有饭吃”,如加拿大的艾伯塔省,美国的阿拉斯加,以及科威特、阿曼、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设立了类似基金。稳定基金和后代基金的目的都是为应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产品价格变化,保持所在国家或地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稳定。同时在很多情况下,这两类基金发挥的作用实际上又是混合、有交叉的。例如在基里巴斯,从1956年起设立收入平衡基金,作为一项后代信托基金,目的是为将来其磷酸盐矿床枯竭之后使用,同时也用于短期的政府预算稳定”。 2.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设立预算稳定基金的建议。在资源型城市设立预算稳定基金,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财政援助长效机制,在国外已经施行了几十年。实践证明,对缓解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波动具有较好的效果。总结国外相关国家和地区设立预算稳定基金的基本做法,将资源稳定增产期或者资源产品价格上升时期形成的“超额”收入(即盈余收入)以基金形式存储起来,不用于传统支出项目如补贴和社会福利,在资源枯竭或者资源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用于弥补政府预算收入不足。具体做法上,可以考虑在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设立资源型城市补偿专项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本地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补贴、人员培训、环境治理等。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一是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作为启动资金;二是从处于稳产增产期的资源型产业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三是建立矿山环保与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政策。通过加大增产稳产期的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税力度以及从重要资源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涨价收入中提取必要份额等作为基金来源,主要用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所需的建设,包括解决普遍存在的地面沉陷、固体废弃物堆放、水资源破坏等特殊生态治理问题,以及转型过程中的职工生活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对于增产稳产期的资源型城市,应当未雨绸缪,设立地方预算稳定基金。从本地资源性收入中提取必要的部分作为地方财政稳定基金的来源,在资源枯竭时用于弥补地方财政收人不足,以及用于地方经济转型。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浅谈吉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摘 要]吉林省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城市化发展在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着人口数量较大,城市数量较少,城市供给比较短缺;城市低端就业市场日趋紧张,城镇失业率逐年增长;水资源问题严重威胁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不强,产业不大等问题。吉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尽快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构建吉林省大、中、小城市科学而合理布局的城镇化体系。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城镇建设 当今世界,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声音,城市化发展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城市的繁荣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城市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一、吉林省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作为我国东北部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及边疆民族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与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人口数量较大,城市数量较少,城市供给比较短缺 截至2008年底,吉林省常住人口为2734万,其中城镇人口占53·21%,城市化水平仅超出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5% ),与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如上海为85·76%、北京为75·6%、天津为60·09% ),城市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全省共有城市28个,副省级城市1个,地级市仅有7个,比甘肃省(12个)、云南省(8个)还少,县级市有20个。而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有城市44个,其中地级城市就有19个,县级城市也达23个。 (二)城市低端就业市场日趋紧张,城镇失业率逐年增长 2000年以来,吉林省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得到了较快发展。2000—2008年,吉林省城镇化水平上升了3·6个百分点, 8年内有120多万农民走进城市;到2008年底,全省城镇人口为1454万,城镇化率为53·21%。而城镇失业率却从2000年的3·7%上升到2006年的4·2%,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劳动力向省内城镇的转移。尽管到了2007年吉林省城镇失业率回落到3·9%,而且比当年的全国平均数低0·1个百分点,但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2007年为2·5% )、江苏省(2007年为3·25% )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三)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威胁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目前吉林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2007年吉林省水资源总量为346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67立方米,仅仅为全国平均水平(2153立方米)的59%。而且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波动很大、保证率低的弊端。按国际标准来衡量,吉林省属于中度缺水地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7毫米,由东南山区向西北平原递减。其中辽源、松原属重度缺水区,长春、四平属极度缺水区。长春、四平、松原、白城四市同时还属于生态缺水区。另外在水资源方面还存在干旱加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仅为28% )、工业和城市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 (四)工业不强,产业不大 吉林省的工业企业大的不多,小的又不强,行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不够高。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有长春一汽、通钢、长春大成、中铁13局、吉粮和长春亚泰6家。 从产业结构层次水平来看, 2008年吉林省的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14·3%,高于全国当年3个百分点,与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江苏省(当年第一产业比重为6·9% )相比,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高; 而2008年吉林省的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47·7%,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9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38·58亿元,增长27·0%; 重工业增加值1852·69亿元,增长16·0%。 此外,民营经济弱小也是导致吉林省城市化落后的重要因素。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江苏省相比, 2007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累计登记注册户数超过270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总额13621·7亿元。而2007年吉林省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为1158亿元,不到江苏省的1/10。 二、吉林省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 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建设中优化配置资源功能,积极调动企业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保持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科学而合理的城镇化体系结构。 为此,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吉林省必须加快推进城市经济体制的创新,充分利用东北亚区位优势,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广泛运用省内外经济资源,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如长春市、吉林市和延吉市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学城和开发区为支撑、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科学城和生态园林城,从而提高城市首位度。 (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一批市场前景好、有一定基础的中小骨干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龙头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链条式配套服务和专业化经营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以“雪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充分利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基础条件,鼓励中小企业进入,共享资源、降低成本、优势互补,发挥企业集聚功能,突出县域特色,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的发展格局。 (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我国旧的户籍管理制度把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类,在享受国家政策时有很大区别。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过去的“二元制”户口政策已经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形成制约和障碍。凡在城市或城镇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要鼓励他们把户口迁入城镇,在就业、经商、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原城镇居民享受同等权利。最近已有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12个省区取消了二元户籍制度,建议吉林省也尽快取消旧的户籍制度,以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 (四)尽快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吉林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阶段,这意味着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将被城市征用。经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1056平方公里,即158万亩,耕地减少615亩,由此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那么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已经成为目前吉林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应尽早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基本的保障,在感受党和政府温暖的同时,会更积极地融入到城市生活和工作中去。2007年城市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无锡市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发展城市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征地时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的农民,可纳入政府保养范围,按月发放保养金,标准为229元。 (五)构建吉林省大、中、小城市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体系 在市场牵引和政策引导下,统一规划,将资本、技术、土地和水资源等要素科学地配置到城镇化进程之中,并且要鼓励大中城市对口支持小城镇建设。根据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设想,可以将吉林省的城镇化体系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大城市圈。指以长春市和吉林市的市区为中心,再由周围的卫星城市和卫星城镇构成的城市圈。 二是区域中心城市,即行政区划的中心城市和周边的城市结合而成的城市群。如通化—白山城市群、延吉—图们—珲春城市群等。三是小城镇。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试论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论文关健词】城市道路建设 管理问题 应对策略 发展目标 方向 【论文摘要】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不论前期的设计工作,还是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都需良好的控制和管理. 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1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组织不尽合理 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尤其是支路,造成主干道的交通负荷较大,路口通行困难。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并推算而得,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全日交通负荷为249万车公里,高峰小时内达25万车公里。其中支路负担28%,干道72%,车行道展开长度530km。上海中心城干道网在高峰小时的平均负荷度为0.86。cbd为0.97,可以断论,上海道路在总体上已经超负荷了。 1.2 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混行交通严重 我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恣意横过马路、骑车带人、逆行、闯红灯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可以称做“区分职能,多头管理”。建设部、公安部分别负责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运输、城市道路安全及交通秩序的维持。但是,行业管理外的税收、价格的制定、重大设施的建设还要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计委等部门联系。加之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程序等问题,对于正常的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1.3 路网布局不合理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传统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现有的城市大多是在封建社会城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高速公路出口‘严’”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1.4 交通设施配置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不匹配 1.4.1 红绿灯的设置 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就能一次性清理掉所有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的状况。 1.4.2 交通标志的设置 按规定主次干道路面上必须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隔离,路面交通标牌、标志、标线齐全,交叉路口和危险地段要设置指路牌和安全警示牌。主干道上指路、指示标志、标线要清晰美观,导向箭头标线应前置。 2 城市交通发展应对策略 2.1 正确做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索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文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道路网究竟能承受多少机动车保有量,这是城市决策者需要掌握的问题。从影响路网容量的因素看,道路基础设施作为机动车交通的载体只是反映了硬件条件。除此之外,路网的承受能力与城市交通宏观政策和管理也具有密切关系。这方面牵涉到对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和管理政策、对出租车发展的政策和对外来车辆的管理政策等等。还要对交通发展的进度做出正确评估从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道路资源。 2.2 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文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汽车技术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汽车技术的合理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文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垅效益,要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2.3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并大力宣传交通法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管理好城市道路交通,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又要使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让人人都参与交通管理,才能把城市交通管理好。首先,成立城市交通对策委员会。研究协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供求方面采取措施,科学制定交通法规进行综合治理。其次,严加治理交通污染。集中力量科技攻关,消减汽车尾气。严禁汽车喇叭鸣放的规定要继续执行,公路两旁适当建立隔音墙或防音带。要求机动车辆缴纳环保费,加大绿化密度和力度,使道路两旁的树、草、花蔚然成观。再次,尽力制止和避免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人为干扰,维护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3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4 结束语 道路交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而道路拥挤、文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过长、市内泊车场地不足、道路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偷求则严重制约着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顺利度过目前机动化起步阶段,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论构建绿色交通,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论文 关键词:快捷高效 城市 交通 持续 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使 现代 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从而获得 科学 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交通运输管理者们所必须研究的课题。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现代国民 经济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社会经济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从而获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交通运输管理者们所必须研究的课题。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高举 四、控制 交通 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 发展 经济 发展必然刺激人们对私人汽车的消费愿望,利用一系列的政府行为和政策手段调控交通需求和实现平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静态的车辆配额系统与动态的 电子 道路收费系统两种主要方式对交通需求进行管制。车辆配额系统是通过限制车辆年增率和增加机车拥有人的负担,有效控制长期范围内车辆数量的增加,促使人们选择公交系统。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是通过对用户实施电子收费来降低高峰时段交通拥挤。通过额外的收费,它使用户在不必要的时候避免进入控制区域以降低交通成本,从而达到减缓阻塞的目的。总而言之,车辆配额系统增加用户购车的固定成本,道路收费系统则增加使用车辆和道路的动态成本。通过两者的结合,有效地进行了对交通需求长期和短期、静态和动态的调控,有力保证了以公交系统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战略的实施。 五、广泛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 高服务水平的交通系统不仅依赖于合理的规划方案和适当的交通需求控制,同时也离不开动态的交通组织、管理技术和策略。智能交通系统正是一个利用 现代 计算 机和通讯技术对城市交通 网络 实施系统性、整体性管理和监控的有效途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通过实施动态的组织管理策略并提供及时、全面的交通信息来引导交通流的合理分布,最终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因此,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如可利用城市快速路监控信息系统在高速路边用电子公告板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交通状况信息以避免用户进入过分繁忙或有事故发生的路段;利用车速信息系统使安装在出租汽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接受器获取不同道路上的平均行驶速度,以此了解区域内的整体交通状况;利用路口监测系统监控路口的运行状况,一旦有事故发生,交通控制中心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交通流量。最后通过整合交通管理系统把从以上系统中收集和处理的交通信息进行数据采集,提供给出行者,从而实现对都市交通系统的智能管理和调控,确保良好的交通服务水平。 实现 科学 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是人类永恒的目标,而在都市发展中贯彻绿色交通的理念正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合理的交通体系、健康的交通秩序和优质的交通服务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城市化和 工业 化在
家装设计论文:刍议现代家装设计中的环保材料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自然资源面临着过度开发的危机,人们越发意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现代室内装饰在设计过程中更加侧重环保无害问题,这里涉及到如何选择合适的、环保的装饰材料,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材料以达到降低气体污染、光污染等。基于此,本文就现代家装设计中的环保材料的应该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家装设计;环保材料;设计 引言 室内装饰材料是家装材料中不可少的材料,主要是指支撑个空间界面的构造材料及饰面材料。市场上的装饰材料种类纷繁,价位也大不相同。传统的装修材料只注重美感,但是易存在质量和环保问题,装修后室内有毒气体含量超标,有些还会带有光污染,不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环保材料是集艺术性、环保性于一身的新型装饰材料,环保材料的入户可在诸多方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益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一、环保材料的概念及界定 顾名思义,环保材料就是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材料,是以清洁生产与产品生态化为基础的材料,其在生产中对人体及周围的环境不会产生严重危害,目前常用的有一些环保涂料、再生壁纸、环保家具等。当然,环保材料并非一个绝对概念,而是相对的,其是根据当时的国家标准衡量的,且这种国家标准是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环保材料的相对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并非环保材料就绝对不含有害物质,只是这种有害物质含量可能不高,并未超过国家标准要求,也可能因特殊工艺,这种有害物质无法释放到空气中,从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二,环保材料的衡量受到室内环境的影响,如室内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通情况等,如果空气的湿度或者温度过高,则装饰材料的有害物质挥发较快,也可能会超过国家标准。另外,室内空气流通状况不良也会导致室内有害物质的积累,最终超过国家标准。 二、环保材料在室内设计中使用的基本原则要求 (一)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房屋不再仅仅是居住的环境,更是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开端,而且其与人们的生活关联性极大,而人们对于其可持续发展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当今的室内设计不应当仅仅追求美观及舒适性,更应当注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尽量降低资源的需求量,缓解全球资源问题。 (二)以少耗能为基础 设计要以实用性为基础,同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也就是在装修风格上应当以简约为主,同时注重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能耗,同时施工中注意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三)以环境协调性为基础 绿色设计便是要求室内设计在注重实现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程度,尽量结合节能、环保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设计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性需求。 三、现代装饰材料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一)氨和氡 氨是一种无色而有特殊刺激臭味的气体,对人的呼吸器官和眼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破坏血液的运氧功能。有一些人对氨气较为敏感,当长期与其接触时,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如果是瞬间大量吸入,则出现的症状与吸入苯相类似,即出现流泪、咳嗽、咽痛、声音嘶哑、疲乏无力、胸闷、眩晕、头痛,以至恶心、呕吐和呼吸困难。很多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可以导致室内空气中氨的含量超标。 氡能在脂肪组织、神经系统、网状内皮系统和血液中广泛分布,对细胞造成损伤,最终诱发癌变。氡被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19种主要环境致癌物之一。现代家装用到的很多石材中就含有氡,如花岗岩和瓷砖、洁具等。 (二)TVOC污染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是常温下能够挥发成气体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其中主要气体成分有烷、芳烃、烯、卤、酯、醛等。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可伤害人的肝、肾、大脑和神经系统。油漆、涂料、粘合剂、人造泡沫材料、塑料板材、纤维地毯中都含有TVOC。 (三)苯系物 苯、甲苯、二甲苯等含有化学物质统称为苯系物。他们是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气体。经皮肤接触和吸收引起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痛、呕吐等。苯系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有毒致癌物质。 随着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建筑装饰材料的有机溶剂中都很大量存在苯系物。尤其是各种油漆的添加剂中,含有大量苯系物,另外,在一些防水材料中也含有苯系物。 (四)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可造成肝肺功能、免疫系统下降,甲醛还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95)确定为可疑致癌物。很多现代装饰材料都含有甲醛,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等人造板材所用的胶粘剂中就含有大量甲醛,另外,油漆、墙布、壁纸、涂料等室内装饰材料中也含有甲醛。 四、室内装饰设计中环保材料的具体分析 (一)板材 用于室内装饰的板材中内大致可以分为细木工板、胶合板、薄膜饰面板和密度板。细木工板的防潮效果好,通常越厚价格越高,但不能直接刷漆。薄膜饰面板,其制造和实木一样,非常薄,最薄的可达到0.3mm,厚的也不过2-3cm,种类很多,价格不菲。密度板主要应用在制作橱柜上。中密度板使用粉末状木屑经压制后成型,平整度很好,易受潮。 (二)墙纸 墙纸的主要成分是石膏、大白、滑石粉、聚醋酸乙烯乳液、梭甲基纤维素等。墙纸作为一种新型的墙面装饰材料以其丰富的色彩、柔滑的触感、绿色环保等优势区别于其他墙面装饰材料。强制还具有耐磨性 和抗污染性的优点,购买壁纸时要注意购买同一批次的产品,仔细检查单卷墙纸是否存在色差,另外壁纸的裱糊面积较大,环保性能低的产品也会成为室内装修污染源之一所以还要关注一下壁纸的环保性能。 (三)装饰装修涂料 装饰涂料就是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性能的固态涂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分为水性涂料和溶剂涂料。在环保性能上,国产品牌的涂料跟进口品牌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在耐擦洗、成膜性和开关效果方面稍微有些不足。进口品牌中,以立邦、多乐士为首,市场份额占有量大,国产品牌中,紫金花、富压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地面装饰材料 地面装饰材料一般有:实木地板、复合地板、天然石材、人造石才地砖、纺织型产品制作的地毡、人造制品的地板(塑料)。实木地板易导热适合铺有地暖的地方,稳定好,不易变形而且价格适中,最重的是甲醛含量少相比较而更加环保。缺点就是不可重复利用。复合地板的优势就是比较美观,抗冲击,抗静电、耐污染和光照,缺点就是水泡坏后就不可修复,脚感较差。天然石材的价格比较便宜且石材本身的硬度大耐磨损,另一方面弹性不足而且具有辐射性。 结束语 建筑和装饰材料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影响人的生活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装饰材料层出不穷,人们对环保家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对建材室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问题,逐渐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家装设计中,只有通过新的设计观念的引导,精心选择装饰材料,巧妙搭配使用,实现绿色环保装饰,才能使家装设计得到健康科学的发展。 家装设计论文:浅谈欧式家装设计风格 摘要:“艺术品也好,设计物也罢,无论是那种类型,它们都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创造力量的表达;是一种热情和精神的灵活象征;它们使人们忘记那些条条框框,试图寻回丢失的世界;它们是一种将真、善、美奉献给人类社会的愿望。 自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工业革命和发展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的同时,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也正瓦解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的生活淹没在一种庞大冷漠的工业化大生产的人造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筑成的摩天大楼,单调划一的住宅群……人们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善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室内环境。弄清陈设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借助室内环境的改善以冲淡和柔化工业文明带来的冷酷感,借此抚慰人心。 关键词:古典;欧式;风格;设计 欧式风格尊贵典雅气息处处流露,最近装修的业主很多都会选择欧式的家装风格。不同的家装风格演绎出各种各样的家园风情,蕴含着千姿百态的生活乐趣。而追求简练、明快、浪漫、单纯和抽象的欧式风格,将让你的家园更加单纯、明快和浪漫。到底什么是欧式风格?欧式风格主要是指西洋古典风格。这种风格强调以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欧式的居室有的不只是豪华大气,更多的是惬意和浪漫。通过完美的典线,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带给家人不尽的舒服触感,实际上“和谐”是欧式风格的最高境界。同时,欧式装饰风格最适用于大面积房子,若空间太小,不但无法展现其风格气势,反而对生活在其间的人造成一种压迫感。当然,还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才能善用欧式风格,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一、欧式风格很讲究造型 (一)门的造型设计,包括房间的门和各种柜门,既要突出凹凸感,又要有优美的弧线,两种造型相映成趣,风情万种。 (二)柱的设计也很有讲究,可以设计成典型的罗马柱造型,使整体空间具有更强烈的西方传统审美气息。 (三)壁炉是西方文化的典型载体,选择欧式风格家装时,可以设计一个真的壁炉,也可以设计一个壁炉造型,辅以灯光,营造西方生活情调。 借助这三种造型,你的家居将充盈欧美文化的抽象美感。 二、灯饰 在欧式风格的家居空间里,灯饰设计应选择具有西方风情的造型,比如壁灯,在整体明快、简约、单纯的房屋空间里,传承着西方文化底蕴的壁灯静静泛着影影绰绰的灯光,朦胧、浪漫之感油然而生。 房间可采用反射式灯光照明或局部灯光照明,置身其中,舒适、温馨的感觉袭人,让那为尘嚣所困的心灵找到了归宿。 三、家具 欧式风格的家具宜选用现代感强烈的家具组合,特点是简单、抽象、明快、现代感强,组合家具的颜色选用白色或流行色,配上合适的灯光及现代化的电器,比如音像器材,就仿佛为主人编织了一个明快美丽的梦想。 四、挂画 在欧式风格的家居空间里,最好能在墙上挂金属框抽象画或摄影作品,也可以选择一些西方艺术家名作的赝品,比如人体画,直接把西方艺术带到家里,以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表现主人的文化涵养。 客厅的大部分处在挑空结构之下,大面积的玻璃窗带来了良好的采光,落地的窗帘很是气派。布艺沙发组合有着丝绒的质感以及流畅的木质曲线,将传统欧式家居的奢华与现代家居的实用性完美地结合。壁炉自然不可或缺,它被安置在空间结构的交汇处,与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相呼应,敞开式的客厅提供了一个视觉中心。 欧式风格体现着古典主义的美感,表现在: 1.注重对称的空间美感。如果只是对古典风格照猫画虎,必然会破坏其档次,蒙上暴发户般的俗不可耐。欧洲古典室内风格之所以历久不衰,首先是由于它讲求合理、对称的比例。 2.很多人往往存在一种错觉,认为古典主义就是金碧辉煌,就是很多装饰。古典主义的精髓不是这样的,它的美体现在细节处理的手法是经过历史锤炼的经典,所以有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 3.如果说简约主义看重的是人在环境中的中心地位,古典主义追求的则是让人融入环境。从设计手法上说,古典主义中繁琐的细节造成其难度,就是如何让众多细节彼此联系、整体和谐,在空间中达成共鸣。 4.更重要的是,复杂不但容易出错,还很容易将人的注意力引向局部和细节,从而忽略了整体和宏观。因而在设计古典主义的家居时,一定要考虑细节同时还要脱离细节,登高俯瞰,这样才能做出欧洲古典风格那种繁复、堆砌、奢华,却豪华大气的贵族气氛。 5.较为典型的欧式元素为石膏线、装饰柱、壁炉和镜面等,地面一般铺大理石,墙面贴花纹墙纸装饰。室内布局多采用对称的手法,以白、黄、金三色系为主。 欧式风格按不同的地域文化可分为北欧、简欧和传统欧式。其中的田园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李进,辽宁鞍山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家装设计论文:浅谈小户型家装设计的软装特点 作者简介:蒲秋如(1993.06.27),女,汉族,籍贯,成都,职务/职称:学生,学历、本科,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摘 要:小户型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居住的主要户型,但是能够符合人们正常生理需求的设计策略,活动空间较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设计功能齐全。小户型家装设计成为人文环境中特有的景观,家居陈设点缀着居室的风采。 关键词:小户型;家装设计;精密设计;陈设特点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正在提升,高品质的家装设计是人们对陈设艺术的追求。家装设计的品味、情趣和内涵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陈设艺术设计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摆设技术,而是融关系学、色彩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空间气场营造”的艺术,经“陈设艺术设计”的空间可起到规范人的行为,调整人的心情,提升人的思想等作用,从而让人上升到“品位与格调”。“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千年前庄子便这样讲过。没有行为的优雅,心情的祥和愉悦,思想的博大精深,“品位与格调”将永远是一种迁强不可及的词语。小户型设计空间利用上要力争向上发展、尽量向下争取、弹性运用空间、活用室内死角。使室内的陈设品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造型及色彩符合现代人的需求。随心所欲为自己的小户型爱窝打扮,享受其中的乐趣,那也是一种幸福。 一、通过艺术陈设打造品质小户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者从现代人们生理、心理的需求出发,满足人们高质量的居住生活要求。现代居室空间装修“重装饰,轻装修”,人们正在有效地运用植物、织物和家具等装饰品,把小户型空间装饰的充满了魅力与活力、精美与生机。小户型设计师和使用者在追求审美与实用的同时,又在追求节俭。运用对比强烈的感官符号来刺激人的视觉,巧妙地柔和想象力和文化艺术贯穿在整个设计之中。室内陈设不是简单的摆设,针对不同的室内空间,采用不同的室内陈设品,根据使用功能和审美的需求,运用不同的室内陈设手法及审美的表现形式,创造出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和符合人的审美观的艺术空间。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就是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对小户型设计要做到功能定位要适宜、面积分配要合理、室内空间要良好、细部设计要精密,从时尚性、实用性和文化方面着手对室内进行装饰设计。如:大件家具柔和色的巧妙搭配,让室内温馨时尚。黑白相间的装饰墙,搭配上红色图案的点缀,让整个客厅充满了亮丽和幻想。纯洁的白色装饰空间,点缀绿色植物带来了春的活力。从人文角度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为住户营造个性突出、馨香宜人、设施齐全、变化多端的小户型居住空间。 二、中小户型的特点及家装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小户型的空间利用率比较高,再加上必须的家居设施,使得原本就已经非常狭小的空间,很容易就造成了拥挤的感觉。 1、中小户型住户特点 中小户型的精彩在于面积小、时尚而节约、紧凑而精致、玲珑而剔透,设计合理经济适用。中小户型的居住者一般以青年人单身贵族、新婚夫妇或自己单独生活的老年人。老年人和青年人单身贵族居住30-40m2的超小户型内,新婚夫妇多数居住在50-60m2以上的中小户型内。青年人单身贵族追求新奇、时尚、精美、享乐,推崇时髦。运用现代设计手法,遵循“结构紧凑、时尚华丽、灵活巧妙、南北通透、舒适安逸”的设计原则,打造出一套属于青年人自己的现代化生活空间。老年住户喜欢居住在比较稳定、安静的生活空间内,室内干净整洁、设施齐全耐用,居住功能程序化,对客厅空间需求量特别大。运用简约的手法设计功能齐全、设施使用、追求高雅的居住空间。 2、家装设计上的弊端 注重局部,却不注重整体 (1)一些设计人员把注意力放在家装局部上,却把握不住整体。这使得单看某一局部还可以,但整体性和实用性却不尽如人意。无论从设计“多样统一”的基本原理上讲,还是从实际效果讲,家装设计不应在家里处处做文章,“点睛之笔”需精心打造的同时,整体感觉完整才是最好的“文章”。“局部好做,整体难为”一直是艺术家及家居设计的难点,请设计人员注重整体设计。 (2)适合大众,却不适合“这一家” 一些家装设计人员以设计对象的阶层划分家装设计的水平高低,他们通常认为,为有钱人搞设计就是“顶尖”设计;定位在“白领”、“大户型”,设计人员的档次就高,反之就低。其实,这是个理解误区。家装设计如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不是内容决定水平,而是“表现”决定水平。 (3)注重色彩本身,却不注意色彩关系最近参观、分析了一些家装成品,发现有些设计人员在家居的色彩设计上,只注意色彩本身的属性,而不太注意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使家装的整体效果多了一些缺憾。例如:认定客厅用偏黄的色彩,属暖性有亲和力,又认为书房要静,用蓝色等等,而没注意客厅的暖与书房的冷之间的色彩关系,没考虑全套家装整体色调、色感。因此,家装设计师应该提高色彩把握能力。 三、中小户型家装陈设的方法 中小户型家装陈设品应特色突出,有文化性。书房要有文化气息,书房装饰文化最高的境界是和谐,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是资源与环境的和谐,是文化与艺术的和谐。在主人书房的墙壁上悬挂一幅竹、梅、菊、兰等十字绣作品显示书房的高雅,可体现主人的志趣与修养。在书桌上摆设一盆君子兰、仙客来等,书架上方摆吊兰或根雕、宝鼎漆书桌书柜精美别致,整个书房安静而又文雅。窗台上放龟背竹、水仙、万年青等植物,能够净化空气,美化家居。装饰家居别具风情和文化韵味,使用的材料绿色环保,符合当代“低碳”装饰理念。让它在生活中更独特,营造更加轻松快乐的装修过程,为居住空间增添色彩,陶冶情操,激发生活的情趣。这样的室内陈设设计赋予中小户型家装空间以美的享受。 四、中小户型室内陈设艺术的重要性 室内陈设是把一种材质或多种材质,进行艺术加工精心提炼,产生一种新的有吸引力的室内装饰作品,包括家具、灯光、室内织物、装饰工艺品、字画、盆景、插花、挂物、地板、室内装潢以及颜色选择等内容。中小户型室内陈设艺术追求精美、使用。 1、美化环境,让家居环境更舒适 陈设艺术是指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根据环境特点、功能需求、审美要求、工艺特点等因素,精心设计出高舒适度、高艺术境界、高品位的理想环境的艺术。做到动静分开,绿植和织物选用时,以靓丽色彩、生动形态、无限趣味为主,有效地改善室内的装饰效果,对室内装饰空间起到美化作用。布、幔、皮革等给人创造的是很舒服的、很女性化的、很生活化的感觉。合理地选择室内陈设品,能够体现主人的生活风格,是生活空间富有“人情味”。多姿多彩的室内陈设品美化了空间,给中小户型室内陈设空间带来了浪漫、生活充满了生机。 2、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 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3、造型精湛,展现了装饰文化特色 软装饰在室内的装饰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装饰理念日益返璞归真的今天,软装饰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和自然性得到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在提倡反映民族文化特色方面,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软装饰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中华民族装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中小户型的室内装修设计要体现装饰文化特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小户型的陈设中融入民族特色的陈设品似的装饰更具有艺术特色。 综上所述,中小户型的装修设计要以时尚、节约、实用为设计目标,同时享受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通过室内陈设设计来满足特定地方特色的生活,温馨的家才会更实用、更科学、更浪漫。(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家装设计论文:田园风格在国内家装设计中的探索 【摘 要】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世外桃源”的浪漫,很随性的自然美,这就是所谓的“田园风格”。田园风格所倡导的核心即是回归自然,结合自然。在现在高节奏的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生活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而田园风格却能为他们提供身心的平衡点。田园风格追求的是休闲自然,清新淡雅,浪漫和谐的田园情趣,他的装修材质一般都采用的是天然的材料,用大自然的纹理和一些怀旧的装饰品,培养绿色植物和花卉而给死板的装修带来鲜活的生命力,由这些带有自然特点的元素互相结合,从而制造简朴自然、清新浪漫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田园风格;简朴浪漫;舒适;回归自然 0 引言 田园风格是最贴近自然的风格,可以说自田园出现以来它就开始演变,但直到现代人兴起“回归自然”这一潮流后,它才正式成为成熟的装修和设计风格,可以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才从乡村风格演变发展至今的。这一装修流派在乡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清新闲适、亲切高雅的生活氛围。如今人们都已经意识到了绿色环保对身体心灵的净化作用,因此田园风格就更值得我们研究和推崇,并通过进一步的创新发挥其优势。 1 田园风格的文化背景和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1.1 田园风格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在字典中,田园二字的意思是“田地和园圃”,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田园一般代指“农村和乡下”;而风格二字的意思是“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以贴近自然,表现田园式的生活情趣为主题,以自然生活气息和淳朴农村艺术特色为载体,以让人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获得身心的放松与平衡为目的而进行设计的艺术形式和流派[1]。 设计风格的产生和发展,都无法脱离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人文自然环境,田园风格也不例外,从古至今,扎根于农村、生活于农村、以至于最终从农村走入城市的广大群众都一直致力于人与自然和和谐互处,都为田园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们无法说出田园风格的创始人;田园风格的隐藏在大家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融入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所以我们说不出明显的特征、特殊的田园风格理论或者权威的数据,但每个人却都有使用自己的一点生活的爱情观和方法来定义的田园风格的权利。 1.2 田园风格设计的流行原因探索 无论城市居民还是中产阶级,即使没有条件要有和享受有钱的乡村别墅,但也希望在钢筋混凝土的小家有一块自己的土地的田园诗般的美丽,也是给自己的每一天累坏了身体和心灵安慰和鼓励。因此,田园风格设计中显示的天然的农村生活味道,就是现今人们对付迅速扩大的城市中恶化的环境,人与人相互的隔阂和担心的利器。乡村生活满足了人民对自然平衡的生态环境、 贴近大自然的向往。所以田园风格现代设计的流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现在,田园风格已经成为了最受人们欢迎的装修设计流派[2]。 2 国内田园风格的造型 中国在装修的时候,很注重空间和层次,在装修园林风格的时候,一般用纱窗和屏风来隔开,用木头做一个坚实的框架,以固定支架,格栅雕刻,做一个简单的模式。门窗在中国古典建筑装修中是最重要的部分,其构造可以确定整个建筑的格调,一般采用正方晶格并装饰以多种中国传统图案,用实木雕刻成各种主题的造型,打磨光滑,所以会有立体感。在中式装修中具有同样分量的天花设计同样以绘画或清漆的木板和木条构建出几何形图案,虽然结构复杂,但却保持了清晰的层次。中式风格的室内陈设讲究对称,配件多用富有人文气息的书法、古董、盆景等工艺美术作为装饰,更显主人的品位和高贵,木材油漆墙壁,富含人文底蕴和深厚内涵的装修风格,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园林风格气息,体现出独特的典雅魅力[3]。 3 田园风格的表现特点和个别流派 从农村到城市,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田园特色,后期分类也有很多种,所以田园风格具有广泛性和延展性,受到不同的田园风格所影响,其家具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是那种形式的田园家具,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自然,怀旧的感觉,所以都在家具装饰上来制作认为的大自然肌理,都是要创造出贴近大自然和乡村田园的生活气息,将天然元素经过艺术加工和雕琢则是最常用的装饰手段,如自然的大理石、木头、石材等纹理,设置室内的绿色,再结合家具陈设等布置绿化,常用的繁茂的绿色植物,常青树、万年青、非洲茉莉,用各种本地的自然元素实现各自的理想效果来说明田园风格的装修特点。而在田园风格里,有时候会刻意使用一些粗糙或做旧元素,甚至以破损来体现自然的原始风格。不同的国家对田园风格的装修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特点,如法式田园风格具有高雅的古典风情;美式的田园风格则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风格随性、闲适、自然;韩式田园风格和善于将多样化的元素进行组合,达到饱和的和谐共存,但韩国乡村风格没有美式田园风格的那种大气,而是更加细腻一些。这就是部分田园流派的简单区别,并不是很大,他们总的设计核心还是一样的离不开自然环境[4]。 4 结语 在如今这个现实的社会,我想对于一个装饰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装修风格,都和田园风格的这种推崇离不开。也许是我们在这个热闹的城市打拼的时间太久,似乎忘却了这种追求大自然安逸的生活,太多的时候可能对于一个工薪的人来说,他所忙碌的就是一份工作,但是他每天所面对的还是离开不了田园风格,陈设的办公桌搭配绿化;别墅里的田园风格,更是不失一番“世外桃源”的感觉。所以当这一切得到我们的认可和赞同的同时,而对于我们身心有益处的都是大力推荐的,那么田园风格也就自然被推崇为是最重要的一种装修风格。绿色环保,带着感情的设计,功能多,实用性强都满足了我们所追求安逸生活的日常需要。不管是它的包容性、延展性和专业性,都占据了整个居室环境,所以田园风格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受欢迎。 家装设计论文:论小户型家装设计的陈设特点 摘 要:小户型装修是很多人头疼的事情,因为小户型一般面积都不大却承载着生活的一切空间它虽小但是它“五脏俱全”因为它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设计功能齐全。小户型家装设计成为人文环境中特有的景观,家居陈设点缀着居室的风采。 关键词:中小户型;家装设计;陈设特点 因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也在提升,高品质的家装设计是人们对陈设艺术的追求。运用新型建筑材料、新的装修技术加上光和影的变化莫测,追求自由的时尚结构,采用对比强烈的装饰色彩,以及外秀慧中的选材搭配。使室内的陈设品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造型及色彩符合现代人的需求。随心所欲为自己的小户型爱窝打扮,享受其中的乐趣,那也是一种幸福。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空间,打造小户型自由空间 小空间要遵循“轻装修”的原则。如果在狭小的空间内做太多的造型,会使空间更加局促。怎样运用“轻装修”的原则来打造小户型自由空间呢?我的看法是:小户型应尽量采用无吊顶和吊灯的设计,给人以高度和宽敞感。取消不必要的隔断让结构简单化,使空间流畅、开阔。通过墙高差、地高差、色彩区分等方式来达到区分空间的目的,尽量保持空间的完整性,以此用以灵活组合多种空间。非承重的室内隔墙应尽量采用轻质隔墙或可移动隔墙,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以达到增加或改变室内可用空间的目的。 二、中小户型家装陈设的方法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不仅仅起到美化作用,更应该注意到其合理性、经济性、审美性、独创性与适用性。通过精心的设计与装修,使那种原本很紧张的感觉,能够产生明亮宽敞、通透大气的立体空间,给人以“矮身材、高印象”的艺术美效果。少装修,多装饰的方法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装修的发展趋势。 (一)整体空间陈设“宜简不宜繁” 小户型整体空间陈设,讲究“宜简不宜繁”,以兼具或不妨碍功能性为前提。选择一些简洁陈设饰品,来营造整体低调、优雅的生活氛围,如:原木家具、趣味座墩、竹编食器、花器、书法盘子画、袜子墙等等这些独特趣味的陈设摆件,无印良品的素朴基调呼应作用,平静的空间就鲜活起来,营造出一个“小既是大”的哲理空间。 (二)整体色彩“宜淡不宜浓” 在中小户型房屋陈设,整体空间色彩定位:宜淡不宜浓。当然在某个基本色的基础上,可以做一些节制的变化。如米色、白色、原木色这些都将属于“自然色”,以此来作为“打底”的基础色,装修出来的效果十分的实用与舒适。 (三)家具尺寸要严格“筛选” 设计方案、色彩定位好了,下面就是家具的挑选了。在小空间中臃肿的“罪魁祸首”莫过于就是家具的尺寸了。通常来说,对于房间长宽皆有限的小房子来说,严格细致的家具尺寸筛选,是增加房间空间感的首要任务。 三、中小户型室内陈设艺术的重要性 (一)美化环境,给家居空间带来憧憬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是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需要用户多感觉体验。做到动静分开,绿植和织物选用时,以靓丽色彩、生动形态、无限趣味为主,有效地改善室内的装饰效果,对室内装饰空间起到美化作用。合理地选择室内陈设品,能够体现主人的生活风格,是生活空间富有“人情味”。多姿多彩的室内陈设品美化了空间,给中小户型室内陈设空间带来了浪漫、生活充满了生机。 (二)浪漫色彩,突出室内装饰的风格 色彩是室内装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背景色彩、主体色彩和点缀色彩三部分。小户型装修时,用白色、黄色、天蓝色等亮丽的颜色,来装饰家居,舒适家人的感觉,亮丽你的心情,让整个家居显得充满朝气,体现出主人文化品位。切忌点缀色过多,影响了室内空间的风格。 (三)造型精湛,展现了装饰文化特色 中华民族装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中小户型的室内装修设计要体现装饰文化特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将草编作为室内装饰艺术品,体现了江南特有的地方特色。观赏性动植物都是款式花色很特别很有特点的,比较美观的,对空间有美化作用,它们又是有生命的,让空间变的灵动有生气。运用射灯、落地灯、壁灯和台灯等,恰当地装饰家居,很好地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居室空间的品质。 总之,中小户型的装修设计要以以时尚、节约、实用为主,坚持时尚与耐用并重,做到装修曲线美和融合美,实现藏风聚气,享受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通过室内陈设设计来满足特定地方特色的生活,温馨的家才会更实用、更科学、更浪漫。 家装设计论文:影响家装设计发展的时代因素 时代是与人紧密联系的时空概念,是能影响人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家装设计理念无论是随从西化的各种“主义”流行,还是力求回归的文化传统中式风潮,貌似任何一种发展线路都没有找到最肆意的行走轨道。静一静,这个时代是用怎样的一种步调匍匐前行,又处在怎样一种时代进程中,一起探讨。 透视“时代”一词,您想表达什么? 刘润谦时代是关于时间、空间相互连接又彼此独立的“双重身份”代名词。在当下,如果从大的角度讲,文化的回归、诚信的经营以及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应是每一个人着重关注的。作为红木运营管理者,以文化回归为商业根基,以诚信理念为经营之本,是这个时代的基础责任。 无论是家装设计还是娱乐生活基础,规律是相通的。提到影响家装发展的时代因素首先还是“生活与人”。注重“生活与人的自身状态”,是这个时代特有的风格。现在人接触的信息量更多,视野思维迅速开阔,让每一个“自己”都产生了追求自由的特性。由此,追求生活品质的观念成为影响现代家装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褚福跃现代设计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同,这是现今的时代特征。但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潮流并非简单的“西化”,设计手法中融合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逐渐成熟。这也要求在家装设计发展历程中,把握好“发展与传承”的关系是一个时代课题。 能继海从客观分析,济南家装圈子仍没有摆脱发展初期的陈设定位。以时代的宏观视角看,注重空间设计的提升极为重要。当下时代不断发展,应在家装设计中减少原始的堆积手法,减少单一乏味的铺陈做法,应增加设计的条理性,跳出定义化与框架化的思维模式。在具体操作中要表现出“懂得提炼、简练”的设计感。 赵君灯饰发展跟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由原来的单纯照明功能发展为功能与观赏相结合的现状。此外,灯饰饰品的成型与良好发展跟时代需求同样不可分割,因为饰品灯饰的出现本身便是百姓生活价值、整体社会观念的另一种体现。 孟昆济南自古便有“两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一句诗文表现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当今各大城市都在努力进行品牌定位与塑造,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时代概念成为客观要求。面对由不同年龄层面的人与物组成的社会,怎样创造出一个合理的时代标本,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邵海燕时代一直在不断往前推,在变化、在发展。每一个时代的人对生活的看法不一样,但不管活在哪个时代的人都存在一个共通点:让自己以及家人生活得好一点。由此,不管当下时代是怎样的,设计师的责任便是要懂得引导客户的生活,能让他们过得更好一些,活得舒适一些。由此,设计师便不能丢了自己的职业操守,要懂得不断地学习与深入到时代的文化与背景中,避免形式主义地对客户进行表面游说。 李明看到“时代”这个词,最想表达的是:感恩。不管如今的时代观念怎样转变,从根源分析,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行业,在尚未真正成熟之前,发展仍是硬道理。时代在发展过程中必定有很多的丢失与舍弃,这是设计师不想看到的,例如比较具有文化韵味的建筑与民俗文化的流逝。但反过来讲,流逝的同时或许也有更多的发展,这也是时代的发展规律。设计师应该保持一个感恩的心态,去合理健康地引导客户对家装家居的认识。 刘凯在我们年轻人的眼中,“时代”是浮躁的另一种标签,同时对社会认识以及文化的接受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正由此,追求创意成为年轻人的集体概念,不论是从时代大背景还是生活的细节化,创意的必要性不置可否。在创意的路上,多吸收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理想中的居住模式应是怎样的? 李明就我个人来讲,理想居住模式应该是有一间书房,有一处合理的休闲空间。总体来说应该不管职业、喜好乃至修养如何,追求自己认为是舒适的,自己满意的是最为理想的。 能继海理想的居住空间应满足“舒服”与“适度”。具体讲“舒服”要注重空间与家具的统一性;“适度”要强调一个量的问题,不能把家庭居住搞成收藏馆。 邵海燕居住方式采取“合理既理想”,个人用倡导低碳、简约的生活状态。 马琰最理想的居住空间中,应该是寻找最合适的定位。只要合适的,便是理想的,如同夫妻结合一般,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刘润谦到我这个年龄,最理想的居住方式反而是小时候认为最普通的生活状态。以前大家都住四合院,院子都有自家种的树,接地气。但从前这种普通的大众生活方式已经转变为奢侈消费,这也是一种时代变化吧。 为何进行合理的卫浴空间设计? 邵海燕首先满足功能,其次在卫浴产品上尽量追求高端、品质。因为国内的水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不够要求的卫浴产品会因为水的质量问题很快被淘汰。 孟昆目前大部分还是厕所与洗刷一体化。首先要保持通风与干燥的空间要求。此外卫生环境的设计要着重强调,要以健康为本。 褚福跃在卫浴空间里,地面处理极其重要,这里面包括水流的通畅、防滑的特性等。 马琰很多公共场所的卫浴空间有“反味儿”的现象,在公共场所里面要注意通风与通畅。 能继海卫浴空间较为有限,由此要注意人体工程学的合理利用。在浴缸、花洒、洗刷盆的装饰上要注意尺寸搭配,此外颜色的利用更为重要。空间越小对于色彩的敏感性更大。 赵君灯光方面,首先要达到亮度饱和,但避免强光刺激。此外,要注意灯光防潮。 一部电影足以记录一个时代,放眼电影世界,岁月在胶片之中任意转换。设计是艺术的体现,也是电影的别样表白。本期沙龙,让我们打开那部值得怀念的老式放映机,追忆彼此的电影时代。 家装设计论文:色彩物理感应在家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现代家居装饰的重要元素,成功的家居设计总是有着令人满意而又印象深刻的色彩效果。要合理配置色彩,就得研究色彩的各种物理感应。 一、色彩的各种物理感应 正确认识和理解色彩的作用,对于家居装饰设计非常重要。色彩的物理作用,是指色彩通过人的视觉系统所带来的物体物理性能上的一系列主观感觉的变化。 1、色彩的冷与暖 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温度感。色彩有冷暖之分,暖色光使人兴奋,但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和烦躁不安;冷色光使人镇静,但灰暗的冷色容易使人感到沉重、忧郁。色彩的冷暖是比较而言的,因着色彩的对比,其冷暖性质可发生变化,如紫和红相比,紫显得冷些,而紫与蓝相比,紫就显得暖些;同属红色系,玫红比大红冷,而大红又比朱红冷;同属蓝色系,钴蓝比湖蓝暖,群青又比钴蓝暖。因此孤立地论色彩的冷暖是不确切的。 色彩的冷暖与明度、纯度变化有关。加白提高明度,色彩变冷;加黑降低明度,色彩变暖。此外,纯度高的色一般比纯度低的色要暖些。物体的表面肌理,表面光亮的色倾向于冷,粗糙的表面色倾向于暖。 2、色彩的轻与重 白色的物体轻飘,黑色的物体沉重,这种感觉来自于生活中的体验,如白色的棉花是轻的,而黑色的铁是重的。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高明度色具轻感,低明度色具重感,白色最轻,黑色最重。加白提高明度的色彩变轻,加黑降低明度的色彩变重。此外,色彩的轻重感与知觉度有关,纯度高的暖色具有重感,纯度低的冷色具有轻感。 明度低的深色系具有稳重感,而明度高的浅色系具有轻快感。通常室内色彩设计大多采用上轻下重手法,天花顶棚适宜采用高明度的浅色,而地面一般采用较深沉的色彩。上轻下重的配色,能给人以沉静、稳重的感觉。 3、色彩的强与弱 色彩的强弱取决于色彩的知觉度,知觉度高的明亮鲜艳的色彩具有强感,知觉度低下的灰暗的色彩具有弱感。色彩的纯度提高时则强,反之则弱。色彩的强弱与色彩的对比有关,对比强烈、鲜明则强,对比微弱则弱。有彩色系中,以波长最长的红色为最强,波长最短的蓝紫为最弱。有彩色与无彩色相比,前者强,后者弱。 4、色彩的软与硬 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高明度的含灰色具有软感,低明度的纯色具有硬感。色彩的软硬感与色彩的轻重、强弱感觉有关,轻色软,重色硬;弱色软,强色硬;白色软,黑色硬。 5、色彩的远与近 色彩给人的感受还有远近的区别,冷色多是后退色,暖色多是前进色。同时,色彩的明度也影响着远近关系,一般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感,反之有后退感。利用色彩的距离感可改变空间形态的比例。 二、色彩物理感应在不同空间的运用 家居装饰设计中,科学合理地选择色彩,不仅可以调节室内空间和尺度的关系,而且可以增强室内空间艺术的感染力,有益于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和身心健康。 1、起居室的色彩 以接待宾客、家庭娱乐为主的起居室,色彩宜使用自然亲切的暖色调,使之呈现和睦温馨的气氛。墙面、地面、家具、门窗以及视听和灯光照明的色彩最好层次丰富,色调变化统一,点缀色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常采用多层次的同类色暖色为其基准色,在局部可适当地用对比色增加效果。小空间的起居室,宜用偏暖、高明度的淡雅色调,在视觉上使空间感扩大;大空间则可采用中明度的中性色调,以求稳定、温馨的感觉。三界面与家具、视听设备等,最好是用同类色系中的明度变化来形成不同的层次感,基调统一的情况下,可适当采用重点色和对比色(艺术品、摆设装饰小品),以发挥色彩的个性特征。在表现色彩使用的一般性的同时,尽可能表现出个性特色来。 2、主卧室的色彩 卧室是睡眠休息的房间,人们在繁重紧张的工作之后,希望有一个轻松、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爱好不同,选择色彩亦有不同,有的喜欢浪漫抒情色调,有的追求稳重安静气氛,有的喜欢活泼温馨色调,有的追求新奇时髦色彩。但通常情况,卧室采用中低彩度、高中明度的色调比较理想,以柔和、安宁偏暖的色彩为主,色彩处理应淡雅,色彩对比应适当降低,如粉红、米黄、浅绿、粉紫等。色的纯度宜中偏低,明度可适当高点。窗帘和床上用品所占视觉面积较大,色彩和质地的选择不要太跳,但以个人喜爱、易入睡等为前提。 3、儿童房的色彩 儿童房多用中高彩度、中高明度和多彩组合的色调,以明亮、轻快活泼的对比色为主,不宜用灰暗、沉静的色彩,以免给儿童压抑感。色彩上可多用单纯明亮的色,如粉红与粉绿、米黄与浅紫、淡蓝与橙黄等对比色,以接近儿童的喜好,体现他们的天真,同时,尽可能地引入大自然的色彩和图案,并注意家具、玩具和装饰品的色彩效果。此外,室内色彩应耐看、能消除视觉疲劳,较好的是浅蓝、浅绿色调,可配以健康、愉快的橙黄色加以对比。 4、工作室、书房的色彩 以纯度适中、明度较高的中性色为主,如亮灰、亮黄灰、亮紫灰、亮蓝灰、亮褐灰等,一则可衬托书籍自身的装饰色彩,二则使人视觉舒适,心情平静。利用原木来装饰,其纹理能给人回归自然、淳朴温馨的感受,同时,在室内部分设施中(沙发、窗帘、小饰品、绿化),可强调局部的色彩对比。 5、餐厅、厨房的色彩 餐厅通常与起居室相连,其色彩也须进行整体构思,色调统一协调,既有联系又要有变化和区别。宜用偏暖的色调,以明度较高的色彩来扩大空间感,如餐厅用淡雅祥和的浅橙色、粉红色、米黄色等,再配以白色,带有甜蜜、温暖的色彩效果,同时容易给人香甜可口的味觉联想,达到刺激食欲的目的。 厨房的整体色彩以与餐厅色彩同类为佳,在视觉上有统一感。不锈钢的厨具具有现代感,但色彩感觉欠佳,因此,宜在墙面、地面及其它地方采用简洁、明快、较活泼的暖色调来增加轻松、愉快气氛。 6、卫生间的色彩 多用明度高、纯度中性的色调,其墙面、顶棚、地面和配套设施宜采用同类色系,在视觉及心理上可扩大空间感,如选用米黄色的卫生洁具时,地面可选用浅咖啡色,墙面用乳白色,以此构成暖灰调;或地面是灰绿色时,卫生洁具可用浅绿色,墙面可选用浅米黄色或白色,可构成浅灰绿色的中性色调,这些搭配可减轻洁具的体量,以达到明快、欢愉。不论什么颜色,最好不要用黑色及深暗的色系,否则会显得阴暗狭小,显得脏。 三、小结 家居装饰色彩的搭配并不是绝对的,它建立在色彩科学基础上,涉及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和美学等范畴。任何家居装饰色彩的感觉都是光作用于视觉器官的一种反应。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必须运用好色彩,设计出舒适、美丽的室内空间,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工作效率。 家装设计论文:中式文化在家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式文化的概念非常大,从历史上说,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期代表了中式文化?都代表不了。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设计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我们现在通俗地讲的中式文化,就我们现在的室内设计而言,运用最多的元素既不是汉,也不是唐,而是明和清。 1中国传统文化 家装设计涵盖三个主体风格,即中式、欧式、现代,每一种风格的背后对应一种文化,每一种文化势必会留下它固有的印记和符号。 “中国风”背后对应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寻找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匹配的印记和符号,并经过家装设计师的专业设计,诠释与某一类消费群体相吻合的文化底蕴,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风产品上落地,以描绘一种消费者所熟悉或是向往的生活方式,以获取精神和文化价值享受。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家居文化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更是很多西方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或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中国风产品”的开发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就中国而言,整个设计界的发展经历过一波三折的难堪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受西方各流派的洗涤,其中经历过一段盲目模仿和迷失自我的非常时期。这种盲目模仿迷失自我的形态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慢慢开始明白和醒悟:设计与各种文化领域一样,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民族性、地域性和本土性。于是,中式文化开始在建筑和家居中崛起,鸿扬家装“预制家研究所”推出“中国风产品”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表象。 由于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不同,导致了后来家居产品的发展方向不一样,但是这两种思想肯定会融合起来。现在的家居文化不仅仅追求功能性、舒适性,而且更重视艺术性、文化性、个性等因素,那么中式设计就会显得愈来愈重要:其一,中式产品有非常高的艺术观赏性;其二,中式建筑理念有很高的学术性;其三,欧式的舒适性不能概显家庭的功能性。 人们开始重新寻找曾经失去的自我,并着力推广中国的文化和理念,这也体现出了国人的一种自信,这种变化尤其在国内文化阶层体现得尤为明显。任何时代都有时代的要求和特色,中式设计的本土性和国际性也不是表面上的一种解构与重组。但是中式设计不管以哪种形式开花结果,立足本土性、兼容现代生活模式、吸收西方优秀文化,这才是立足点。 2现代中式风格的运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资讯转播越来越迅捷,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为了表现自我、突出自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追求个性的鲜明和独特,并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上表现出来,而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会有附庸大众的行为出现,这样便出现了不同的时尚流行元素和风格。而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风格大行其道。但有些人不满足于现代风格底蕴的苍白,想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部分接受传统中式风格的人也不满足其复杂繁琐和功能上的缺陷,想在保持韵味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改变。于是,现代中式风格就产生了。 现代中式风格,也被称作新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现代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 现代与传统结合的的现代中式风格非常容易被现代都市人所接受,不沉重、有内涵。通过各类中式元素及符号,根据主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从空间、功能、装饰、风水等角度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应用,表现主人的生活方式,主人对生活的态度。 现代中式风格设计,这是现代中国人传承自己这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伟大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成为了室内设计风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句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的就是时尚的。现代中式风格,正印证了这句话。但是,现代中式风格如何做好,却并不容易。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两种风格的合并或其中元素的堆砌,而是要认真推敲,从功能、美观、文化含义、协调等等方面综合考虑,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和艺术内涵或对传统的元素作适当的简化与调整,对材料、结构、工艺进行再创造,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是一个成熟的作品,否则不是太陈腐就是太轻浮,画虎不成反类猫,未免让人贻笑大方。 要把握好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与设计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设计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方位的知识累积,需要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了解及对当代社会时尚元素的敏感有效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方可。两者交融后都是一门甚至数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前者包括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古典建筑、儒家、佛家、道家、绘画书法、 园林、风水……等等知识的融会贯通;后者包括现代及西方建筑、美术,对生活的理解和现代生活各项流程的熟知、对流行元素的敏锐和理解…… 中式装修风格以体现传统的家居韵味,舒适、典雅为主,在整体风格上避繁就简,尽量用中式的简洁元素进行搭配,不可进行堆砌。另外购买家具要选择有代表意义的,以舒适为主。从设计上来说,很多简约和时尚的元素都被注入到了现代中式风格家具。因此,现代中式风格家具既是传统文化和西方理性的交融,又在延续中式风格的设计理念上借用了西方的流畅线条。现代中式风格家具在布置上更加灵活丰富而且更容易亲近现代居室。对于现在各种风格的设计,只要发挥各种建材的适当性,即使是使用玻璃、金属等现代建材,一样也可以表现中式风格。 3结束语 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式风格,小到空间配饰,大到建筑设计。如果你不形成自己的特点,就会很快被别人同化。所以在和西方文化融合的时候,如果能够慢慢使中国中式的元素比较成熟、壮大之后,就可以和西方的文化形成一种相互共认的文化。就是要保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民族的东西,就没有竞争力。 家装设计论文:论小户型家装设计的陈设特点 摘 要:小户型虽然没有大居室宽敞明亮,但是能够符合人们正常生理需求的设计策略,活动空间较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设计功能齐全。小户型家装设计成为人文环境中特有的景观,家居陈设点缀着居室的风采。 关键词:中小户型;家装设计; 精密设计;陈设特点;论文下载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正在提升,高品质的家装设计是人们对陈设艺术的追求。家装设计的品味、情趣和内涵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运用新型建筑材料、新的装修技术加上光和影的变化莫测,追求自由的时尚结构,采用对比强烈的装饰色彩,以及外秀慧中的选材搭配。在进行小户型家装设计时,根据环境特点、功能需要、使用要求以及时尚特点等进行合理美化的设计,实现适度、时尚、高品位的理想艺术境界。小户型设计空间利用上要力争向上发展、尽量向下争取、弹性运用空间、活用室内死角。使室内的陈设品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造型及色彩符合现代人的需求。随心所欲为自己的小户型爱窝打扮,享受其中的乐趣,那也是一种幸福。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巧用室内陈设艺术,打造小户型自由空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者应从现代人们生理、心理的需求出发,满足人们高质量的居住生活要求。现代居室空间装修“重装饰,轻装修”,人们正在有效地运用植物、织物和家具等装饰品,把小户型空间装饰的充满了魅力与活力、精美与生机。小户型设计师和使用者在追求审美与实用的同时,又在追求节俭。运用对比强烈的感官符号来刺激人的视觉,巧妙地柔和想象力和文化艺术贯穿在整个设计之中。室内陈设不是简单的摆设,针对不同的室内空间,采用不同的室内陈设品,根据使用功能和审美的需求,运用不同的室内陈设手法及审美的表现形式,创造出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和符合人的审美观的艺术空间。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就是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对小户型设计要做到功能定位要适宜、面积分配要合理、室内空间要良好、细部设计要精密,从时尚性、实用性和文化方面着手对室内进行装饰设计。如:大件家具柔和色的巧妙搭配,让室内温馨时尚。黑白相间的装饰墙,搭配上红色图案的点缀,让整个客厅充满了亮丽和幻想。纯洁的白色装饰空间,点缀绿色植物带来了春的活力。从人文角度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为住户营造个性突出、馨香宜人、设施齐全、变化多端的小户型居住空间。1 二、中小户型的特点及家装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小户型的空间利用率比较高,再加上必须的家居设施,使得原本就已经非常狭小的空间,很容易就造成了拥挤的感觉。 1、中小户型住户特点 中小户型的精彩在于面积小、时尚而节约、紧凑而精致、玲珑而剔透,设计合理经济适用。中小户型的居住者一般以青年人单身贵族、新婚夫妇或自己单独生活的老年人。老年人和青年人单身贵族居住30-40 ㎡的超小户型内,新婚夫妇多数居住在50-60㎡以上的中小户型内。青年人单身贵族追求新奇、时尚、精美、享乐,推崇时髦。运用现代设计手法,遵循“结构紧凑、时尚华丽、灵活巧妙、南北通透、舒适安逸”的设计原则,打造出一套属于青年人自己的现代化生活空间。老年住户喜欢居住在比较稳定、安静的生活空间内,室内干净整洁、设施齐全耐用,居住功能程序化,对客厅空间需求量特别大。运用简约的手法设计功能齐全、设施使用、追求高雅的居住空间。 2、家装设计上的弊端 (1)追求凌乱美 “凌乱”杂而乱,是物品杂乱且无条理,设计凌乱,浮影纵横。凌乱美是一种时尚之美,对现代家居所提供的室内在空间设计处理已经不够完整线条了,需要从视觉、行为乃至心理上具有享受时代潮流的生活空间,中小户型家装设计追求流行凌乱美。墙面用色太杂乱、电视墙缺乏创意,色彩选用过多,使室内显得凌乱。 (2)缺少实用性 中小户型家装设计方法多样,内容丰富,形式纷呈。艺术品装饰在室内空间中其主要作用。中小户型家庭装修中,卫生间地面设置应该有坡度。可是现在部分施工人员把卫生间地面坡度放缓,导致地面的水不能及时排走,刷洗地面时排水也困难。户型虽小,但装修功能复杂。中小户型家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严重浪费了人力和资金,不适合居住的要求。 三、中小户型家装陈设的方法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不仅仅起到美化作用,更应该注意到其合理性、经济性、审美性、独创性与适用性。通过精心的设计与装修,使那种原本很紧张、特别局促的感觉,能够产生明亮宽敞、通透大气的立体空间,给人以“矮身材、高印象”的艺术美效果。少装修,多装饰的方法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装修的发展趋势。 1、凸显人文关怀,营造温馨家居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从简单的容身需要到现代的精神需要。现设计要凸显人文关怀,推崇实用。人文主义主张个性张扬,协调氛围最重要,普通家庭装修时,最注重从家居摆设中体现中小户型家庭的温馨。中小户型家居设计上把握一个“美”字,采用简洁明快的直线条和鲜明的暖色调,张扬个性,华丽而柔美。整体风格时尚、活泼,在白色为大背景下,选择较多艳丽的家居饰品增添室内灵动性,营造和谐氛围,显得潮流和现实并存。例如采用透明玻璃、线帘、沙发家居自然隔断等等方法,即可以达到划分区域的目的,又不会造成拥挤的感觉,还能体现主人的巧思创意、一举多得。 2、展现互补特点,打造舒适小家 中小户型室内空间虽小,精心装饰后也彰显大气。小小的蜗居也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幸福。小户型陈设品在室内空间决不是简单的摆放,客厅作为一个家的聚集区,用夺目的色彩,与智能的家具,怎样装饰成舒适迷人的区域,是非常重要的。室内陈设品之间存在着互补特点,颜色上交叉互补,植物和动物动静结合互补,实用和艺术品之间形成互动。客厅用比较柔和的褶皱面料,樱桃花纹的拉帘,可以隔开两个区域,一个开放式的生活区,一个安静的阅读区,保持着开放和通风,窗帘布幔,沙发面料及靠垫,床单床罩,枕套枕巾等,除了使用功能外,还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扩大空间立体感,避免家装死角,打造温馨小家。 3、体现特殊性,彰显时尚个性 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中小户型室内艺术特殊性通过装修活动而满足用户的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突出中小户型时尚简洁、实用前卫的现代装饰特点,彰显时尚装修特色。北方人喜欢栽花养鸟,南方人喜欢盆景和养鱼,这些生活嗜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有生命的陈设品放在小户型居室里,可以调节空间的气场,让空间的气质更加生活化,更加亲切自然! 4、突出装修文化,陶冶个人情操 中小户型家装陈设品应特色突出, 有文化性。书房要有文化气息,书房装饰文化最高的境界是和谐,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是资源与环境的和谐,是文化与艺术的和谐。在主人书房的墙壁上悬挂一幅竹、梅、菊、兰等十字绣作品显示书房的高雅,可体现主人的志趣与修养。在书桌上摆设一盆君子兰、仙客来等,书架上方摆吊兰或根雕、宝鼎漆书桌书柜精美别致,整个书房安静而又文雅。窗台上放龟背竹、水仙、万年青等植物,能够净化空气,美化家居。装饰家居别具风情和文化韵味,使用的材料绿色 环保,符合当代“低碳”装饰理念。让它在生活中更独特,营造更加轻松快乐的装修过程,为居住空间增添色彩,陶冶情操,激发生活的情趣。这样的室内陈设设计赋予中小户型家装空间以美的享受。 四、中小户型室内陈设艺术的重要性 室内陈设是把一种材质或多种材质,进行艺术加工精心提炼,产生一种新的有吸引力的室内装饰作品, 包括家具、灯光、室内织物、装饰工艺品、字画、盆景、插花、挂物、地板、室内装潢以及颜色选择等内容。中小户型室内陈设艺术追求精美、使用。 1、美化环境,给家居空间带来憧憬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是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需要用户多感觉体验。做到动静分开,绿植和织物选用时,以靓丽色彩、生动形态、无限趣味为主,有效地改善室内的装饰效果,对室内装饰空间起到美化作用。布、幔、皮革等给人创造的是很舒服的、很女性化的、很生活化的感觉。天然织物能够创造富于“和谐感”的空间,给人以温柔舒适的感觉,在客厅里布置一个鱼缸,使人产生消遣、憧憬生活之美的感觉。合理地选择室内陈设品,能够体现主人的生活风格,是生活空间富有“人情味”。多姿多彩的室内陈设品美化了空间,给中小户型室内陈设空间带来了浪漫、生活充满了生机。 2、浪漫色彩,突出室内装饰的风格 色彩是室内装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背景色彩、主体色彩和点缀色彩三部分。大红色使人兴奋、纯白色体现干净、天蓝色让人宁静等等。暖色调的背景色搭配上同色系的沙发,使整个中小户型房间都暖融融的。玫瑰色和白色铺就的方格地毯是房间里唯一的亮色,提升了空间的层次感。小户型装修时,用白色、黄色、天蓝色等亮丽的颜色,来装饰家居,舒适家人的感觉,亮丽你的心情,让整个家居显得充满朝气,体现出主人文化品位。切忌点缀色过多,影响了室内空间的风格。3 3、造型精湛,展现了装饰文化特色 中华民族装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中小户型的室内装修设计要体现装饰文化特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将草编作为室内装饰艺术品,体现了江南特有的地方特色。观赏性动植物都是款式花色很特别很有特点的,比较美观的,对空间有美化作用,它们又是有生命的,让空间变的灵动有生气。运用射灯、落地灯、壁灯和台灯等,恰当地装饰家居,很好地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居室空间的品质。太阳花式的室内窗户,漂亮的窗户、配上柔质的白纱,不但方便旋转,还可以把你喜爱的绿色植物摆放在上面,注意选择窗帘要和室内家具造型风格、墙面及地面颜色相匹配。 总之,中小户型的装修设计要以以时尚、节约、实用为主,坚持时尚与耐用并重,做到装修曲线美和融合美,实现藏风聚气,享受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通过室内陈设设计来满足特定地方特色的生活,温馨的家才会更实用、更科学、更浪漫。 家装设计论文:谈家装设计的回纹艺术 摘要:回纹纹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连绵不断的造型自有“富贵不断头”,的美称,深厚的文化内涵传达人们真切美好的愿望。探寻回纹元素的艺术价值,将纹样形式美感与产品实用功能相结合赋予回纹新的时代气息,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应用到现代家装设计中,传承优秀的装饰纹样艺术同时为现代家装设计提供独特新颖的视觉元素。 关键词:回纹艺术;家装设计;传统纹样 一、回纹概述 回纹是人们观察自然万物受到启发而设计的,用来装饰器物使之更加精美。回纹纹样在设计中具有连绵不断的特征,赋予它“富贵不断头”的美好寓意表达人们对福寿长久,生生不息的追求。早期的回纹出现在马家窑的陶瓷器物上,商周时青瓷、青铜器上应用得较多。宋时回纹在杯、碗、碟、花瓶器皿的颈部被广泛使用。明清时回纹在桌椅板凳,屋檐,地毯和建筑装饰的边角设计中深受人们喜爱。回纹将抽象复杂的自然形象逐渐演变成具象化的符号形态,装饰物体时在不改变造型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完全抑合器物的形状,将物体装饰的更加精美有趣。回纹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吉祥的装饰纹样广泛地运用到设计中。回纹纹样的线条分为单线、双线或多线等形式,造型丰富多彩包括方形、三角形、菱形,排列方向有横向和竖向也可由单一元素依照二方或四方连续的形式出现。比较常见的回纹类型有:方回单体型、减笔组合型、正反“S”型、一笔连环型。丰富多彩的回纹纹样承载着人们福贵长久,子孙万代的美好愿望,精美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纹样的实用价值 (一)传承文化 回纹是在古代兼容并蓄的文化思想下所创造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精美的视觉符号,纹样背后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彰显出来的文化属性深深打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家装设计过程中在满足产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体现产品浓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感的杰出设计。优秀的产品设计需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达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目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抒发情感 回纹是古人在观察自然万物时得到灵感而设计的,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密切相关。连绵不绝的回纹元素自有“富贵不断头”的美称,整齐对称的造型象征四平八稳的生活,连绵不断的表现形式传达人们对福寿富贵、子孙万代、生生不息的美好追求,是人们精神的归宿与情感的寄托,将纹样元素融入到现代家装设计中满足人们对富贵吉祥延绵不断的情感需求,为现代家装设计增添独特的民族元素。 (三)弘扬艺术 回纹纹样造型连绵不断,具有四周环绕和不断延伸的美感,在心理上产生永恒的感觉,与“富贵不断头”的美好寓意相呼应。采用对称均衡的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平稳整齐的图案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安定的感受。回纹纹样静中有动,转折起伏处的节奏和韵律增添了一丝活泼有趣的动感。在继承传统纹样的同时,采用分散重构的手法将它们组合设计成新的装饰元素,满足新时期人们对形式美感得新要求。造型精致美观的回纹元素运用到家装设计中发挥更大的实用性,达到产品的装饰美感与实用价值相统一,更有利的弘扬回纹的文化艺术价值。 三、回纹艺术在现代家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家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室内天花、墙面、地面中的应用通常我们所说的室内设计三大界面指天花、墙面和地面,包括实体和半实体分割空间的界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理念的转变,回纹纹样在家装设计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在室内设计中墙面通常是回纹运用的主要载体,纹样在地面和天花中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墙面设计中回纹元素多以壁纸、装饰画、装饰线脚等形式出现。天花上的回纹纹样通常在局部进行简单的应用,简约精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地面设计中的回纹元素运用相对复杂,要考虑不同的材料,如石材、瓷砖、地毯、木地板等,根据不同的建筑载体将纹样进行大小、面积、深浅不同样式的相应设计。将传统回纹元素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相结合以壁纸的形式应用到室内墙面设计中(如图1),壁纸直接使用方回单体型和简笔组合型纹样,在保留它们精美造型得基础上在同水平和正反方向做了调整,结构重组设计成“s”形回纹,赋予它更加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形态,整齐平稳中增添了一丝活泼灵动;线条为单线纹样但经过加粗处理增加了它的厚重感,特殊的工艺和载体使它凹凸有致。颜色原料为绿色环保的水性油墨,浅灰和咖色两种深浅颜色相互交映、错落有致构成了活泼流畅的画面。壁纸表面采用珠光工艺,精美的质感优雅动人,新的材料载体使纹样呈现逼真的3D立体效果。连绵不断的回纹造型自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满足人们对富贵常在、子嗣绵延的美好期盼和情感需求。回纹壁纸灵动有趣与亮黑色木质家具,浅色地板,暖色吊灯等相搭配,雅致简谱中跳跃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灵动,整体空间散发出一种知性与端庄的气质,时尚经典的设计将其化为一种淡雅的品位。提取回纹元素创新应用到壁纸图案的设计中,结合现代科技传造出独特的精美壁纸,不仅传承了纹样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现代家装设计提供新颖的装饰素材。2.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家具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用的艺术品,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还为室内空间装饰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和舒适感,满足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精神需求。平稳均衡的回纹纹样不仅是单纯的装饰符号,美好的寓意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时代的发展赋予回纹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新载体,将传统的回纹元素应用到现代家具的造型设计中,设计师在继承纹样文化寓意的前提下对它的元素进行分解,提取出特色的艺术符号,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重组设计出全新的纹样形态,同时根据家具的材质做出相应的变化,与室内装饰整体风格保持一致,设计出既简约美观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独特艺术纹样,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传统回纹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共同演绎鲜明的民族艺术魅力,为现代家具设计增添一抹独特的民族韵味。回纹纹样在现代画桌设计中的应用(如图2),画桌优选天然的古夷苏木为原料,材性良好稳定有抗腐防蛀作用,颜色为沉稳的红褐色。画桌整体设计简单大方,四周用简笔形式的单线条纹样进行修饰,在减笔纹样中减少了回旋多层的线条,从原来密集的多层线圈到单层线圈的使用,外观更加简单别致,给人简洁、清爽的视觉效果。每一组简笔回纹之间加入纹样起点到转角的笔画,与原有的简笔纹样方向相反,采用对称与均衡的表现手法使各元素间相互对称、整齐均衡看起来平稳和谐增添了家庭和谐美满、四平八稳的美好寓意。镂空雕刻技法看起来透气轻盈效果更佳精美;红褐色朴素大方、沉着稳重,不失传统韵味,彰显了别致优雅的高端品位。画桌四个桌腿同样采用简笔单线竖向的回纹纹样与长方形桌腿相吻合,整体装饰效果精致美观、简洁优雅符合现代人追求简约的自然风格。简洁的造型、质朴的色彩、宁静悠远的文豪气质,诠释了简约派家具简单自然、简洁不凡的特点。将传统回纹元素应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其精美的造型下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发挥更大的实用价值,赋予现代家具独特的民族文化感和简约时尚的现代感。3.室内陈设品中的应用室内陈设品一般指室内摆放用于观赏性的物品,包括摆件、灯饰、字画、窗帘、挂件等起到装点环境的美化作用同时具有欣赏价值和艺术美感。精美雅致的陈设品运用到室内装饰设计中可将空间氛围烘托的更有情调,享受优雅的心灵和视觉体验。优秀的工艺品在精致美观的形态下更应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彰显艺术与文化互相结合的独特韵味。连绵不绝的回纹元素寓意“富贵不断头”体现了人们对富贵安康的长久追求。将传统回纹元素运用到现代室内陈设品的设计中(如图3),两个中式玉流苏摆件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错落有致,活泼灵动。它们是由圆形玉石为底座,回纹形金属杆及流苏装饰的圆球状玉石吊坠组成。电镀黄铜的回纹元素金属杆采用半个方形单线纹样为造型,虽形态不全但意蕴犹在纵向拉伸的形态使元素更加修长;色泽亮丽的黄铜金属杆坚固挺拔高端大气与温润柔和的玉石搭配飘逸的金色流苏,整体效果灵动多姿、活泼俏皮,带有古雅的气质,婉约的韵味,摇曳时更是增添了一份别样风情。玉石与金属的完美结合寓意“金玉满堂”表达了人们对丰厚的财富、渊博学识的无间追求。玉流苏在继承回纹“富贵不断头”和“金玉满堂”的美好寓意及深厚文化底蕴下结合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时代的审美需求,以更加新颖精美的视觉效果呈现满足创意经济时代下的独特设计需求。精致的工艺品展现人们高贵的情操和高雅的品味,中式玉流苏简单而不单调,婉约中带有一丝俏皮,摆放在室内流露出别致优雅的气息。 (二)装饰使用方法 1.直接使用法,这是最基础最直白的使用方法,将回纹纹样直接应用到现代家装设计中,保留它精美多样的形式感、吸取回纹纹样丰富的造型形态和淳朴的创作方法、领悟纹样背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深厚文化寓意,继承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内涵。2.形式组合法,将不同类别的纹样元素经过精心提炼与创新结合到一起,例如回纹与福禄寿等传统艺术纹样相互结合,将元素的结构重组设计出全新的装饰纹样,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表达对财富长寿连绵不断的追求和向往,将新元素运用到现代家装设计中内容更加丰饶有趣,丰富纹样形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回纹的艺术文化价值。3.分散重构法,设计过程中首先对回纹元素进行拆散分解、提炼概括出纹样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元素,然后对提取的元素结合不同的材料载体进行重组、再设计,最后根据室内空间设计需求选择性应用,满足人们在创意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视觉美感和情感需求。4.载体创新法,回纹纹样结合新的科技工艺、特种材料再设计,继承吉祥寓意的基础上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全新的姿态出现,比如:3D立体壁纸、免胶磨砂透明玻璃贴纸、防水免洗PVC台布等新载体结合热转印、镂空雕刻等新技术将纹样以全新的形象呈现给需求者,为现代家装设计增添具有民族艺术与现代美感相结合的新元素。结语回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精美多样的形态、连绵不断的造型自有“富贵不断头”的深厚文化内涵,蕴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回纹元素提炼创新应用到现代家装设计中不仅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为室内家装设计增添了新的形式美感,满足人们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营造出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气息相结合的空间氛围。 家装设计论文:家装设计运用于视觉空间论文 摘要:人口成员的简单化和都市地域的限制,现代居室趋向小面积的发展,营造兼具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居家环境,空间的利用是重中之重;家装设计中,可利用空间的虚实关系创造张弛有度的氛围,用简约的法则浓缩空间语汇,增加空间的通透感以达到拓展视觉空间的目的。 关键词:家装设计空间视觉空间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人们忙碌了一天后休息的场所,它承载着休闲、娱乐、学习等任务。家除了具备自在、流畅的生活机能外,也是一个激发生活想象力,创造生命动力和提升精神力度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人对“家”这一概念越来越注重,因而家装设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但随着人口成员的简单化及其都市地域的限制,现代居室渐渐趋向小面积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设计好自己的居室呢? 如果生活本身是一首诗的话,通过我们别具匠心的设计,承载生活点滴的空间也将成为诗的化身。空间的流畅性正如诗的韵律,可以很抒情,可以惊涛骇浪。塑造空间风格的同时,也就等于把诗的生命注入其中,再经由设计师的创意转化成空间的容貌和情感,通过设计语汇串成诗句。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再强调“意在笔先”,在进行家装设计时,则首先要给我们的空间确定风格。而风格的确定不是盲目的,我们要根据业主年龄、职业、地域以及家庭成员、个性特征来确定。也有人说家是梦开始的地方,我们必须根据业主的要求,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平衡功利与人文的冲突,并以此来影响业主,达成对家居空间风格的共识。风格确定后,然后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的划分并不单纯是用墙体将我们的空间划分为若干部分这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营造一个功能与审美兼备的视觉空间。具体来说有如下途径。 一、空间的“虚”与“实”结合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是阴阳的结合,是虚实的结合。从空间意识的层次分析,书法家在挥毫泼墨之时,不仅重视实的笔画,还注意笔画之间的空白部分,并把它当作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清代大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就曾提出:“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这虽然是就书画而言,但对我们的家装设计同样起借鉴作用。中国传统室内布局的特点,正是把内部空间与装饰陈设放在一起综合考虑,将空间当成白纸,装饰陈设当成笔画,运用“计白当黑”的哲学思想,通过内部空间的灵活组合来完成对空间布局、立面造型以及家具陈设的艺术处理。 中国传统木建构房屋就很注意空间虚与实的有机结合,建筑平面以“间”为单位,间与间之间可通可隔,空间利用非常灵活方便,门窗的位置和处理也极为自由。在室内空间,除固定的隔断和隔扇外,还使用可移动的屏风和可开敞的罩、博古架等与家具相结合,对于组织室内空间起增加层次和深度的作用。另外,在空间中,设计师常常会在视线抵达的地方突然留出空白,形成一个虚空间,我们将这种留白的手法称为“围而不合”,“围”是言说空间的举动,“不合”则是呈现出空间的开放姿态。围而不合因为不合的存在导致了边界的模糊性,从而使各空间的相互观照成为可能。例如在空间中挂一道悬挂式绘有巨幅图画的卷帘,当帘垂下时既可分隔空间,又可营造气氛,将帘卷起却又使空间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围而不合的空间具有模糊的诗性,这些空白地带是“在”与“不在”的有意缺席,具体有形的“可见”被抽去之后呈现的并非是无边的黑暗,而是开敞与澄明。二、简约原则的运用 简约,是一种装饰风格。从装修成为置业的一个主要部分开始,简约风格就不曾消失过。 目前市场中流行的简约,是在中国家装行业初级阶段所形成的特有形式,它并非等同于室内设计专业中的极简主义或现代主义,也不等于简单和粗制滥造。家是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因而它的各种功能是不可偏废的,设计要“以人为本”,我们进行家装设计,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样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简约只是以它特有的凝练的语汇来表达设计者的内涵。伊藤恭行认为:“我们始终强调建筑的结构形式不能制约人的活动,而要充分诱发人的各种活动。”室内面积是既定的,如果将我们的日常用品作开放式的简单罗列,加上林林总总的家居陈设品,再加上色彩的强对比,家中的一切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突显各自的个性,走入这样的空间你会觉得很疲倦,我们的行动会受空间的制约。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最大限度地拓展视觉空间,譬如使用入墙式的组合家具来分割空间,这样既削弱了家具的体积感,又起到了空间分割的作用,使我们的室内显得简洁;将交通空间、活动空间、家具使用空间三者高度集中、合并,加以综合利用,例如,将交通空间与厨房操作空间共用,起居间兼用餐,储藏柜开门取物空间、开启窗户的空间应最大可能地使空间共用。另外,使用同一色系的色彩来烘托室内环境,再加小面积的对比,这样清新淡雅,却不失现代气息,大面积运用浅色调也可以让人感觉空间开阔。 三、注重空间的通透性 在与环境的关系上,依据环境特征,可将室外风景延伸至室内,如采用通透的大玻璃门窗,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和大自然对话,拓展了视觉空间,又可以很好地采光。再加上小型的可以开启的窗,以解决通风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居家环境。另外可以运用玻璃家具,因为玻璃的透明感有助于使家具的体积感消失,光影在玻璃的反射和折射下,可以给我们的空间增加灵动的色彩,玻璃的玲珑剔透再加上别具一格的造型,你会觉得你的空间如神话,处处流光溢彩。在家中适当地运用镜子也能有效地增大视觉空间,镜面具有反光和成像的功能,因此将其用于室内,不仅能增加亮度,而且能起到扩大空间感、丰富室内装饰效果的作用。 增加空间的通透性,应尽可能减少空间分割,除去非承重墙,以组合家具式隔断代之。此外,也可以通过变换地面材料、色彩等手法来限定活动区域,而不必利用墙壁。采用多用途、可折叠、可移走的家具,以期能供多种用途使用。如果由于门的位置或开启方式不同,影响了室内空间的有效使用,妨碍了家具的布置,可将部分平开门改为推拉门。 人的居住空间,基本上是经由梦想和实际堆砌出来的。空间能反映出居住者的个性和理想,而两者的相互融入即形成了一个家。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造物活动,经营好空间,拓展视觉空间,创造出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居住环境,是室内设计师的终极目标。 家装设计论文:环保材料在现代家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公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使其对家装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在现代家装设计中,公众除重视房屋装修实用及美观外,也要注重选取适宜的环保材料,以在满足房屋业主生活需求、审美需求的基础上,为住户建设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现代家装设计过程中,环保材料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家装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代家装;环保材料;应用 引言 现代家装设计过程中,应用大量环保材料展开设计,最终目的是经装修装饰以后,室内的空气指标苯、挥发性化合物、甲醛等含量,与国家房屋装修装饰标准相符或是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设计人员在开展现代家装设计工作时,应充分关注对环保材料的选取,以满足环保家装要求。 一、环保材料在现代家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作为室内装饰主体,装饰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保护整个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使建筑物的使用期限延长,在室内地板、天花板、墙面罩面中应用较多。为了改善室内装饰效果,有效应用环保材料非常关键,经常使用的环保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保墙纸、涂料在现代家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家装设计中,以往室内装饰所应用的材料墙纸、涂料E,对于室内的空气环境均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所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材料自身、粘合剂自身有害物质超标,这也是室内污染最早出现的问题。当前,水性涂料在家装设计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此种材料属于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可较好地缓解墙体的涂料污染方面的问题,而水性涂料在室内装饰中应用后不会发挥,其成型光泽、耐水性非常好,是应用较多的环保材料之一。而有效改良污染墙纸,重点在天然材料污染控制、材料选取等2方面突破,应用天然材料墙纸,可加好地改善以往壁纸污染方面的问题。同时融入相应的环境控制技术,使室内墙体壁纸不会发霉、发潮,使得室内环境不会进一步恶化。 (二)环保板材在现代家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罩面材料大都选取板材,如塑料板、石板、木板等,而且木质材料的天然感很强,本身文理十分美观,在室内装饰材料中应用较多,但人造的复合材板由于有很多胶质,是室内甲醛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使现代家装实现绿色装修,在室内装饰过程中,很多木质装饰板材在选取过程中,渐渐由实木切割朝着无额外处理方向展开[1]。第二,塑料板材最大的优势是材质轻、造价地、隔音好及便于安装,是当前大多数低成本家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环保材料。而塑料板材由于是纯化工的产品,此种材料的污染物非常多,且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设计人员把部分环保材料的挥发物控制于合理标准之后,也可确保室内环境安全,设计人员在选取环保材料时,应重点关注产品挥发条件。第三,在现代家装室内装饰设计中,经常应用大理石来铺装墙面与地面,而厨房、卫生间则选用一些陶瓷铺装,部分卫生洁具选用陶瓷制品。而部分石材内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设计人员对其做相应的处理后,可较好地控制放射性元素大量释放,最终使此类材料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环保防水涂料在现代家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家装设计中,防水涂料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主要表现在:防水涂料的工作原理主要指,施工人员把防水涂料直接涂刷于房屋的表面,以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以便把房屋和外部水有效隔离,以免水侵入或是大面积渗入。且防水涂料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粘稠性、延展性很好,且自身重量较轻,主要应用在房屋表面、厨房、地下室及管沟等。而且,该种防水材料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很低,在实际应用中,施工人员只需轻松地把涂料涂刷于防水区,其施工周期很短。尽管市场上相似的防水材料很多,但此种材料没有毒性且无味,应用后环保型、安全性非常高,了充分满足住户对环保、防水性能方面的需求,在现代家装设计中应用较广。 二、环保材料在现代家装设计中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一)重视现代家装环保材料的循环使用 设计人员在设计现代家装时,做好边角材料、旧材料循环使用,以及使用环保、安全的旧材料,可在进一步时间现代家装环保设计及建设的基础上,经循环使用各种材料,充分符合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且通过巧妙的家装环保设计,可达到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2]。近年来,很多家具淘汰的周期非常短,每一年所处理的旧家具非常多,部分被直接丢弃,而部分会回收到旧货市场,回收利用的家具非常少。而且大部分现代家装材料被完全淘汰之后,个别零部件的功能还保存完好,能够直接回收并利用,而部分零部件性能未发生任何改变,通过回收并加工之后,能够将其当做其他的家具部件,如细木工板、实木拼板、椅腿、桌腿等家具板件。一般情况下,若材料损坏情况不太严重,回收以后将其打磨、重新涂装、砂光、再次贴面等,又是新部件。 (二)重视现代家装低碳环保设计 随着装饰装修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且在社会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下,F代家装已慢慢发展为一种普遍的消费行为,从而为公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良的生活空间[3]。但随着现代家装环保设计进一步发展,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转变此种设计观念,积极倡导需节约型、环保型及适度消费型的低碳环保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在选取房屋装饰材料的过程中,并不是选择最新、最贵、最好的环保材料,而是应符合原先的低环保设计要求,例如,设计人员选用磨光水泥地面,并配合相应的室内装修设计,以达到一种复古的房屋设计效果,此种材料清洁起来比较方便,和价格较贵的天然石材相比,磨光水泥地面的环保效果非常好,还能节省一定的房屋装饰成本。 三、结语 综上阐述,在室内环境装饰装修设计中,以往的装饰材料、建筑材料等,对环境污染较大,若人们居住时间较长,则会威胁其生命安全。而在现代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型家装材料较多,加之公众对现代家装设计中,环保家装的认识愈发深入,这就对家装设计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在设计现代家装时,应积极引入全新的环保设计理念,选用安全、适宜的家装材料,以实现环保、绿色装饰,这对今后进一步促进环保材料在现代家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家装设计论文:浅析家装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的运用 摘要:平面构成在于着重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其单纯性表现在摒弃功能、材料、造价等关系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家装设计的最基本的环节在于对空间的设计、把握和处理。从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如重复构成、特异构成等角度出发研究了怎样利用构成形式和原理在家装的实践中将各种形式要素有机的组织起来并共同构筑出符合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平面构成;家庭装修;设计 家装设计把对空间的设计、把握和处理视为最基本的环节。在对空间进行组织规划时,构成法则对如何处理诸如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衔接与过渡,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等等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所以,设计师进行家装设计的构思初期就要在脑中形成“构成”的概念。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合理的构思方案,在平面图上显现的“平面构成”也是具有视觉美感的。平面构成形式包括重复、特异、对比等, 那么它是如何在家装中进行有效的应用的呢?下面作具体探讨。 一、运用重复构成塑造空间节奏感 重复构成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基本形出现过两次或超过两次的构成形式。重复的结构和重复的排列由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由两个以上相同元素连续排列成为一个整体,使人产生一种连续、统一、和谐的感觉。我们选用重复的构成形式,就是要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使设计的画面呈现出统一的、有节奏感的效果。 二、近似构成在家装设计中的运用 近似构成是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发生一定的形态变化而构成的近似效果。近似构成比重复更自由,能突出在统一中有变化的效果。相对而言,近似构成比较容易设计,只要是同类物都可以作为它的基本形。近似构成往往可以产生一定的趣味性,有时近似和重复两种构成可以共生在一个画面上。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的形象,都可称为近似的形象。 三、运用特异构成形成视觉中心点 特异构成是指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构成形态,有意识的违反程序,通过比较体现出新的形象焦点。在家装设计中就体现在视觉中心点的安排上,这些地点能引起人的注意,适于安排一些需要在空间中加以强调的物体,在有序的空间组织中以特异的形象存在。 四、对比构成的运用 对比构成指在构成中相反要素组合起来,产生对比关系,形成较强视觉动感、美感的形式。对比构成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它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协调统一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对比关系有:大小、明暗、黑白、位置等等。对比是相互比较, 求差异, 使互异的地方强调、突出。在室内设计中, 家具的选择与安置, 就要运用到对比的构成原理, 追求统一协调。切忌作品中不要出现过多的对比构成,不然画面会显得很乱,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五、密集构成的运用 密集构成也称为“疏密构成”或“结集构成”,是聚与散的构图对比形式,基本形在整个构成中按照均衡构图,自由布置在画面,使之产生有疏、有密的对比效果,画面中最密处或最疏处都可形成视觉中心焦点。密集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自由的构成形式之一,具有发射和渐变的视觉效果。 六、空间构成的运用 平面构成中的空间只具备二维数据的虚空间。创造虚幻的抽象空间仍然是依靠绘画中的透视技巧、构成中的对比技法和渐变、发射构成的视觉效果等方法,完成对空间体积的“构筑”。经总结、归纳,以下三种方法可以表现出二维的抽象空间构成: (1)通过构成设计中对比元素的反差,产生近大、粗、长,远小、细、短的错觉效应。 (2)利用面与面的覆叠手法,获得图形之间的上下、前后层次空间。 (3)采用密集和渐变、发射构成的基本形分布、对比,获得空间关系。 家装设计是一门时空的艺术,它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对居住环境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付出的不懈努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装设计也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而构成艺术也随着时代进步吸收更先进的观念。但无论发展到哪一阶段,平面构成的形式和原理对家装设计的实践指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理解利用它,做出更符合形式美法则和人性化的设计,构筑健康合理,具备形、色、光、量、力均衡、适度的空间。同时也应不断完善它的内容,给家装设计增添新鲜血液,并在空间环境中的形态创造中充分体现出设计人性化的真正含义。 家装设计论文:家装设计中的墙纸应用 【摘 要】墙纸是由设计师创意并会同工艺师制作的,具有工艺审美与个性风格的潮流化产品。它能最方便快捷地改变墙面风格与气氛,使环境变得行动丰富。就如一个普通女孩若有条件打扮一番,就会光彩夺目。装扮女孩的是时装,修饰墙面的是墙纸,墙纸即墙之时装。它是相对最经济的提升环境档次的方法,墙纸普及率高的地区一定是文化品位较高而且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在欧美,普及率大于65%,日、韩、港台高达90%。 【关键词】墙纸;风格特征;搭配;家装设计 一、墙纸的由来及发展概况 墙纸也叫壁纸,最初是欧洲贵族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部分享有的视觉艺术品。最早的墙纸作品发现于法国。让・米歇尔・帕皮隆,是法国版画雕刻师,他于1766年制作出一系列的连续木刻版,印制墙纸,因此,他也被称为“世界墙纸之父”。18世纪中叶,英国人莫利斯开始使用机器大批量生产印刷墙纸,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墙纸。墙纸不仅有丰富的图案,多彩的颜色,而且还具备很深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表面的质感和肌理也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不仅可以遮盖墙面裂痕、瑕疵;而且能与布艺、家具协调搭配。 二、墙纸的类型 墙纸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可以分为很多种类,这样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室内空间选择符合空间特性和要求的墙纸,以达到功能和美观的高度统一。 (一)木纤维壁纸 木纤维壁纸的环保性、透气性都是最好的,使用寿命也最长。表面富有弹性,且隔音、隔热、保温,手感柔软舒适。无毒、无害、无异味,透气性好,而且纸型稳定,随时可以擦洗。 (二)纯纸壁纸:以纸为基材,经印花后压花而成,自然、舒适、无异味、环保性好,透气性能强。因为是纸质,所以有非常好的上色效果,适合染各种鲜艳颜色甚至工笔画。纸质不好的产品时间久了可能会略显泛黄。 (三)无纺布壁纸:以纯无纺布为基材,表面采用水性油墨印刷后涂上特殊材料,经特殊加工而成,具有吸音、不变形等优点,并且有强大的呼吸性能。国内仅次于胶面壁纸的第二大销量壁纸。也是壁纸当中最为环保的一种。其材质是由纯天然的棉麻纤维经过无纺形成。因为其非常地薄,施工起来非常容易,非常适合喜欢DIY的年轻人。 (四)树脂壁纸:面层用胶来构成,也叫高分子材料。世界上80%上的产品都属于这一类,是壁纸的一大分类。这类壁纸防水性能非常的好,水分不会渗透到墙体里面去,属于隔离型防水。一般用在洗手间等。 (五)发泡壁纸:以纸为基材,涂掺有发泡剂的PVC糊状树脂,经印花後再加热发泡而成。这类壁纸有高发泡印花、低发泡印花和发泡印花压花等品种。这类壁纸比普通壁纸显得厚实、松软。其中高发泡壁纸表面呈富有弹性的凹凸状;低发泡壁纸是在发泡平面上印有花纹图案,形如浮雕、木纹、瓷砖等效果。 三、墙纸对墙体的作用 (一)丰富墙面色彩 墙纸的色彩多样图案丰富通过印刷、压花模具不同图案的设计,多版印刷色彩的套印,各种压花纹路的配合,使得墙纸图案多彩多姿。同时墙面的壁纸大多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在触觉上能有效消除墙面的刚硬和冰冷的感觉。 (二)缩短施工周期 选用油漆或涂料装修,墙面需反复施工,底漆面漆一般都有好几次的涂饰工序。加之油漆与涂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吸入体内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入住之前需保持室内通风10天以上的时间。这样一来,从装修到完工,至少需要半个月。而选用壁纸装修,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由专业的壁纸施工人员张贴壁纸,只需三个人即可完成大大缩短施工周期。而且墙纸相对其他的界面装饰材料具有更换方便的优势。而且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三)耐脏耐擦洗 现在新型的墙纸都会具有耐脏耐擦洗的功能。只要用海绵蘸清水或清洁剂擦试,即可除去污渍。胶面墙纸的耐脏、耐擦洗的特性保证即便反复擦试也不会影响家庭墙面的美观大方。 (四)对墙体的保护功能 墙纸具有防裂功能。在保温板上做乳胶漆,不管是加了的确良布还是绷带,交工之后没有多长时间,有的裂缝便显露出来,而墙纸能很好地起到规避这一缺陷的作用。只要铺装到位,细小的裂缝就不会再出现。 四、墙纸在家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根据装饰风格选择墙纸 装饰风格,最重要的是在整个房间内建立一个主调:它可能是别致的乡村风貌、童趣盎然的儿童卧室,亦可能是反朴归真、回归自然或温馨、舒适、富有休闲感的起居室,温馨、宁静的卧室,激情奔放的娱乐场所等等......。可以说,装饰风格的设计构思,基本上反映了主人的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而公用场所的设计原则上围绕其自身的特点功能而展开。所以,一但装饰风格确立,正确选择相适应的墙纸就至关重要。经过十多年的创建和发展,国内墙纸行业制造商基本上都能满足市场对各种品味、风格墙纸的需求。 (二)根据空间功能需要选择墙纸 不同的空间形态对墙纸的选用有特殊的要求。如稍宽型的长条纹适合用在流畅的大空间中,能使原本高挑的房间产生向左右延伸的效果;而较窄的图纹用在小房间里比较妥当,它能使较矮的房间产生向上引导的效果。宽敞的房间,选用大花朵或者宽度较大的条形图案,可以使房间显得饱满一些。房间较小,家具又多的,应选用图案较细密,颜色淡的墙纸,可以扩展空间。房间偏暗,宜用浅暖色调;房间光线好,宽敞明亮,可选用深色调,显出屋内气氛。客厅宜用色泽淡雅、图案简洁明快的墙纸;卧室用暖色,装饰性强的花纹为理想,易形成甜蜜温馨的气氛。厨房、卫生间应选色泽明快、耐擦洗的墙纸。 (三)根据主人的年龄和爱好进行选择。 老年人的居室要求朴素、庄重,宜选用花色淡雅、偏绿、偏蓝的色调,图案花纹应精巧细致;儿童卧室应欢快活泼,富有朝气,颜色新奇丰富、花样可选卡通人物型、童话型、积木型或花丛型;青年人则应配以欢快、轻松之感的图案。 (四)注意根据大面积裱贴后的视觉效果来选择。 产品样本的小样与大面积装修后的效果,由于距离远近和空间搭配不同,容易造成视觉误差。如有时看样本很好,但贴满大面积墙面后,却不尽人意。因此在选用壁纸的时候要进行试样,并且需要用面积稍大的壁纸进行裱糊,做出样板,进行远近距离的观察。这样才能真正的确定该墙纸是不是设计师和业主都比较满意的类型。 五、结语 墙纸的图案、色彩与工艺所传递出的层层信息令你不可抗拒的去沟通,并促使你去寻找与自我审美与情趣共鸣的作品。因此,有设计大师说:墙纸由于品种丰富,是相对经济也最方便运用来表达设计风格与提升环境档次的首选装饰材料。有心理学家观察到:涂料、乳胶漆虽可以粉饰太平,却不易掩饰墙体的冷漠与强硬感。而墙纸则能以其柔韧的质感,是墙面环境变得温馨、亲切与安全。
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酒店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带动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酒店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手段,才能适应市场导向。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及加强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酒店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带动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现阶段不少中职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但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对酒店业人才需求的深刻分析,教学模式不先进,教学方式方法不透彻,实习实践不科学,导致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 一、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时间并不长,基本上属于新兴专业,所以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教学设施设备的匮乏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初级管理者和最基层的服务员。基于这一培养目标,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培养其最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大部分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 3.教材内容陈旧 现阶段,中职院校使用的酒店管理教材更新速度慢,脱离酒店业实际状况,不利于学生在将来实践中对计算机订房系统的熟练掌握及运用。 4.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全面开阔的综合能力,更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阅历。在教学中往往脱离实际,单一讲授理论知识,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实习实训面单一 在教学中,实践操作的课程安排单一,导致知识和实践的脱节,并使学生实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将来就业。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将来大多工作在酒店业服务的第一线,必须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及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 二、针对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1.采用“课堂―模拟实训室―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模式应采用“课堂―模拟实训室―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扎实理论功底;在模拟实训室练习基本操作,夯实专业基本技能;在实习岗位上进行实践,工学结合,训练专项技术能力;再回到课堂上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端正实习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做好职业规划,使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为现代酒店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除了在校外酒店企业中的实习,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进一步完善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有助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早适应将来校外实习的工作环境。 3.拓宽讲授内容 专业课教师除了讲授专业课本知识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酒店专业的视频材料,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酒店,课堂上模拟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脱离凭空想象的环境。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经验,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应用。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这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院校应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和企业合作机制,鼓励教师定期去酒店企业进行进修和培训,学习酒店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操作技能和服务标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有效的实习体制 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学生实习时间和实习岗位,并在学生实习中进行全面跟踪,不仅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注重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意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强学生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 总之,对待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制订出一套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以适应酒店业的发展需求。 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摘 要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采用产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的合作共赢。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改革实践中取得收获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文章就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1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简况 学生经过酒店面试,要经过两周左右的岗前培训,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初步过渡,逐步适应酒店的工作和生活。培训期间学习所在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尽快适应酒店的基础工作。 2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新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适应力不足。学生刚到酒店,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又要处理相对陌生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有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完成服务角色的转变,不能全身心投入面临的服务工作,严重的甚至与顾客或企业员工直接产生冲突,工作时常常是不愿意配合,产生了消极的工作心态。 (2)服务意识上的不足,自我角色定位过高。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大部分学生都处于90后,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我约束意识,遇到困难时,想到的是如何寻求帮助和解脱,缺少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一旦遇到难题,逃避和消极对待是他们的选择。 (3)周而复始的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在学生实习前,经过学校思想动员,大部分学生充分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希望能得到更多体验,对实习的热情和期望值很高。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工作环境较固定单调。长此以往,学生面对单调的工作了无生机,产生消极厌烦情绪,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4)面对同工不同酬现象,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生在实习期的待遇要比同等级老员工的待遇低一些。他们会认为同样的付出,可得到的却比老员工少得多,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心理落差,渐渐失去工作热情。 (5)学生的心态不够成熟、责任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社会经验不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心态不够平和,不能克服自己的“骄娇二气”。这些都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出现懒惰,放任自流等问题。 以上存在的问题,都是直接导致学生顶岗实习的不顺利,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的原因。对酒店而言,这部份学生将来也不可能留下来继续在酒店从业,造成酒店培训资源的浪费。对学校来说,作为实习管理教师,如果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肯定就没有时间去对酒店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就会失去一些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前教育和有效指导,会把学生顶岗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地缩小,充分实现校企合作给学生、学校以及酒店带来的好处。 3 对于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学校方面 (1)制定合理的岗前培训内容。一般岗前培训应重点主抓这两部分:第一,岗位认知培训。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实习,通过实习能实现什么,清楚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第二,职业心理素养的培训。提前让学生清楚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状态,对未来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度、难度有一个大致了解,提前进入心理工作状态,从而对面临的工作内容有一个成熟的心理准备。 (2)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学生实习前,学校要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按照学生实际状况,实习单位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双方的合理的制度,使双方有一个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工作约定,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实习制度正规化。 (3)开展定期的家访或电话沟通形式。除了学校派专门指导教师到酒店跟踪指导外,还要注重与实习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从家长的角度督促和关注学生,从而使学生安心完成实习,避免实习半途而废,达不到预期效果。 3.2 企业方面 (1)企业构建实习生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人性化管理。随着经济的进步,酒店业的发展,酒店人才的缺乏日趋显现,要想留住合格人才,作为酒店,必须建立激励机制,以奖代罚。专门制定实习生管理制度,不能将实习生完全等同于一般员工对待。要有成熟系统的培训体系;有专门针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度;有相应激励措施,如针对优秀实习生可缩短实习期、奖学金激励政策、毕业后优先录用等。 (2)建立相应的轮岗实习制度。目前大多数酒店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是固定不变的,工作内容单一,缺少交叉培训机会,不能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实习生角色与正式员工工作无差别,从而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目的怀疑,严重挫伤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3)为顶岗实习生制定相应的利益保障。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第一,工资待遇问题。在酒店加班加点工作,是正常的,但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应合理给予报酬。第二,人身保险问题。由于缺少必要的人身保险,学生在酒店以外发生了安全事故,往往得不到及时合理保障,从而影响正常的顶岗实习秩序,也会给学校和实习企业带来不必要麻烦。 3.3 加强校企之间的情感联系,避免校企之间纯粹的利益关系 在校企合作尚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撑下,要想长期做好合作更多需要的是双方的情感基础。校企合作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情感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和润滑剂,怎样来加强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情感呢?根据以往的经验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应及时就合作中的问题进行磋商,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的工作,让企业了解学校的魅力所在。(2)学校要经常走访校企合作单位,征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意见,使之不断完善,让企业感知学校对其的重视。(3)要加强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让企业明白双方休戚相关。 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有稳固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校企双方才能真正获得双赢。 实施“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改革方案”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增强了学校对社会的智能服务功能。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许多学有所长的专家、教师同企业或行业部门专家一起,共同开展研讨,为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并因此而取得不少成果。此外,校企合作办学顺应了高教大众化的潮流,也符合政策导向,它所产生的资源整合优势,对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也具有独特的作用。积极总结以往经验,相信我们一定会培养出旅游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摘 要:21世纪,酒店业已慢慢成为一个新兴的就业领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但是,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直接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现在种植酒店管理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求提高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学习;解决策略 一、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培养经营和管理酒店的高级管理人才,解决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式,提高各类酒店的管理水平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随着酒店管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迎来的却是极低的就业率。主要原因是实际需求与专业教学之间脱节,造成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当前困境。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中,院校往往给学生定很高的目标,使得中职教育的知识变得复杂难懂,学生学得杂而不精。但是,中职管理的教学主要以实践经验为主,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以前的教育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并不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目前,中职院校根据该专业社会的一贯经验设置课程,理论课程多,学生的实践经验得不到培养。还有一些中职院校盲目跟风,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加入新的学习内容,客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了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难度。 三、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策略 为了提高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水平,应该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即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促进专业知识向酒店管理应用能力的转化,并且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为以后的就业打造坚实的基础。在中职教育中还应该体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用工学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中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考察相关的酒店,加强学生的认知学习。坚持课程合理化,中职院校要深入酒店,听取他们对酒店课程安排的建议。必要时可以让优秀管理人才到学校开讲座,与学生谈谈怎样提高职业能力。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想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必须考虑到社会就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胜任酒店管理职位。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服务管理职业学校) 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提出应从教学计划改革、师资培训制度改革及校企合作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专业建设。 【关键词】资源依赖理论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专业建设 问题 对策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旅游业人才总量发展到123200人,并且其人才需求特点为:急需酒店运营管理类高级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人才素质结构上都不能够满足需求。 (一)学生就业质量不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的高职院校的酒店专业培养几乎都走的“低端路线”,绝大多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行业和岗位的合理认知,缺乏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上又难以接受基层岗位的服务工作。所以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是眼高手低,不安心基层工作、实习时中途退出或者就业后频频跳槽的现象。因此造成学生就业质量不高。 酒店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酒店的管理流程相对整齐划一,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就成为主导营业状况的关键因素。综合素质高的酒店人才也成为经济型酒店普遍看好的高端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人才。 (二)教师“双师”素质质量不高,企业引进热情不足。实习酒店接受学生实习的目的短期来讲是为了获得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长期来看是为了从实习学生中发现适合自身需求的优秀人才并加以留用。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酒店都不可能也更不愿意花费人力、财力和物力来承担起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将能对学生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一直强调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并不大。教师大多数没有生产第一线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加之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很大一部分还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学历水平上,加之高职院校在工资酬劳分配上没有充分的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导致了一部分教师缺乏对技能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将论文与课题作为评选的唯一标准,大多数专任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为了评职称以及应对评估检查都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导致了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比较低。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加之高职院校的课酬低,对企业来校兼职的教师还是以本校教师同样的要求,如准备繁琐的教学文件。要求兼职教师必须按学校的教学时间授课,使得学校工作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不高。此外,兼职教师过去没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兼职教师整体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满意度相对不高。 (三)高水平、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缺乏。目前市场上的高职院校相关教材内容往往很空泛,普遍存在着过于重视理论的阐述,脱离实际,书中案例过于陈旧而且内容往往跟不上酒店业发展的脚步。据一位当地行业协会的人士反映,目前市面上的酒店管理的相关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或是教科书的互相抄袭,内容雷同。或是编写人员不具备企业实践经验或是经验较少,因此编写出来的内容不具备有实践指导性。 二、基于资源互赖理论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改革措施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环境下,任何组织都是-个开放的系统,没有任何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是能够自给自足的。高职院校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化环境下的一个组织,也不可能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获取全部的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必须和周围环境的各种组织,特别是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之间进行稳定的资源交换,并且建立稳定性的互相依赖的深度合作,才能保障自身以及相关组织稳定的发展。这里强调的校企不仅仅是合作,而是有机的融合,是紧密的互赖关系。基于这种互赖机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可采取以下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计划改革。通过明确资源相互依赖,改变以往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形,立体化构建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实践教学手段必须紧密结合,相互依赖,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来实现。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管理水准、人员配置等方面模拟并接近职业环境,调整专业结构,改造已有专业,比如调整专业结构或增设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改革,依托专业优势,发挥经营基地的教学实训、培训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脱节学习模式。 (二)师资培训制度改革。酒店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必须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师资培训制度改革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校企合作共建互赖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改革高职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标准,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酒店实岗工作经历、由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导师,了解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掌握最新的产品和技术等,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变化的师资力量,进而对学生质量进行优化。此外,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合作等形式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深度参与教学活动。并给予企业兼职教师额外的一定的精神或物质的待遇,使“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保持相对稳定,切实发挥作用。 2.以校企合作实体项目为载体积极培养互赖型“双师”教师。目前,广泛的推广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进行专业和课程开发、共同完成企业咨询和培训等合作实体项目,不搞花架子。教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与企业建立经常的联系,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互赖,实现双赢。由此探索专业产学合作高职教育新模式,引领为广西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教学队伍,必须努力构建既有理论水平,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走上讲台即可传道授业,进入酒店企业又可顶岗操作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三)校企合作。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双方的高层领导之间需要经常性的保持交往,相互了解校企双方的未来发展计划。更为重要的是校企双方要广泛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学校可以将自身较为丰富的教学、娱乐设施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学院的课题研究当来,如共同开发教材、开发课程、共同研发企业的各类服务产品。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应该是多层面的。仅凭学校或企业的热情、仅靠期望政府调控或行政指令远远达不到良好的合作效果,这些都只是走走过场。校企之间应多交流,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才能在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模式上达成共识。 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析 【摘 要】科学有效的酒店管理及优良的酒店服务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适应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经济型酒店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酒店管理 旅游业 对策 一、引言 科学有效的酒店管理及优良的酒店服务,是现代酒店稳定客源、保持良好声誉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酒店行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萌动阶段,90年代的成长阶段,直到近几年的加速扩张阶段,发展速度惊人。平均来看,最近20多年来,我国酒店的数量以每五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酒店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过去酒店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高档酒店。可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情况显示,为了适应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经济型酒店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进入WTO后,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逐渐开放,旅游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使酒店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酒店管理应成为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以后发展更加迅速,但这些酒店有很大一部分源于诸如招待所等较为抵挡的居住设施,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避免房地产的闲置而改做酒店营业。初始条件的限制,必然使我国酒店业在经营起点与思路方面和有上百年历史的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酒店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酒店业职业经理人才、职业化员工整体缺乏的现状,仍未有效改变。中国内资酒店管理人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人才专业结构单一,缺少专业化人才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造成酒店管理企业人才缺乏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1)酒店管理教育的落后,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有限,理论与时间相脱节;(2)一般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只从其他企业挖取人才,导致全行业职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3)目前社会公众对酒店管理工作了解不够,除了酒店管理本专业的人才之外,很多大中专院校毕业不愿意到酒店去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酒店管理技术的提高。 (二)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经营较为分散 在国内,虽然一些酒店企业也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往往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在借鉴其他企业经验或者从酒店管理公司获得管理技术时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此外,我国酒店大多都是小规模经营,而且地区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世界酒店发展的趋势,与全球较为成功的酒店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酒店企业文化,就是酒店根据自己的特点,为达到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为酒店的生存和发展而树立的一种价值取向。它是以酒店价值观为核心的诸多内容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精神、观念、作风、习惯、行为准则等。我国酒店业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主体的企业价值观。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职业的热爱程度讲,存在较大的差距。酒店业无论是经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多数都缺乏“职内满足感”,没有发自内心地把酒店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热爱,归根结底是缺少企业文化的熏陶,没有形成主体的价值观。 三、相关对策 (一)注意柔性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柔性管理是一种基于尊重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其最大特点在于主要不是依靠权利影响力,而是依赖于员工自身的心理调整和自觉认识,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出来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将组织目标转变为自发行动。使员工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通过个人的自觉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这种管理方法的采用能够适应酒店是直接对客服务的企业,为客人提供离家在外的食宿,酒店员工所面对的是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的工作特征的,最终通过柔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注意按照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企业化运作 这是从微观上推动酒店业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是酒店业能真正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前提。国外酒店的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健全,管理严密,效率较高。而中国酒店业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产权模糊,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成本过高。这些运行机制上的弊端带来了管理上的疏漏和效率低下,直接导致了中国酒店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做法,使酒店企业产权清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将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 (三)建立起适合信息高速流通的现代酒店管理体制 现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掌握信息就是掌握财富,酒店各方面要想跟上时展,不断更新,吸引更多客源,必须掌握大量市场信息,适合信息高速流动的管理体制是其保证。为此,一定要选择较为先进的酒店硬件设施,既提高了酒店的工作效率,又方便了客户的信息获取。此外,还需给管理人员配备先进的对外联系设备,保证其更好更快的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给客户形成酒店能够快速高效高质地提供服务的良好印象。 (四)注意职业化人才的培养 从长期来看,员工高流失率降低了酒店人力资源优势,分散了核心资源,破坏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培育,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同时,员工高流失率会不断增大酒店的人力资源成本(比如:重复招聘、频繁培训新员工),加大酒店的生存压力。关键的问题是由于不能组建稳定的员工队伍,必然导致员工专业结构的失调和企业技术骨干总量少的现象,制约了企业二次创业的有效开展。所以,酒店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可从特色性企业文化的塑造、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等诸多方面构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要求酒店行业顺应历史的潮流,重新审视酒店业的管理战略和规划,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创造出更加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更好地满足酒店消费者的需求,进而赢得顾客的忠诚,不断扩大市场客源,最终才能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药业公司论文: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持续创新动力建设 [摘要] 具有持续创新动力是创新型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企业持续创新建设的过程中包含三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即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公司正是通过这种持续创新动力支撑了公司的持续创新和持续发展。同时,该公司持续创新的实践表明,以“持续创新,永续经营”的核心价值观创建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持续创新动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持续创新;案例研究 我国提出了在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创新型企业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2006年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实施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并把创新型企业的建设作为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先锋工程。 持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认为:“创新型企业根本任务是实现持续创新”。远德玉教授等提出了“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概念,指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本质特征就是持续创新。向刚教授指出:“企业创新贵在持续,也难在持续”。 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是指促使企业产生持续创新欲望和要求,进行创新活动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持续创新的欲望是进行持续创新的前提,只有有这个欲望和要求,企业才会主动地实施持续创新,实现“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的根本性转变。 持续创新动力是实现创新型企业的前提和基础,事关公司持续创新的成败。下面对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公司的持续创新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正是这种持续创新动力支撑该公司持续创新和持续发展。 一、公司简介 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云南省重点制药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名牌产品30强企业和云南省优强企业、是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2004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了清洁生产现场审核。公司成立以来,经营业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等三项指标连续几年均名列云南省医药工业企业前列。2008年12月被认定为云南省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第一批创新型企业称号。 二、企业家持续创新精神及意识 企业家持续创新精神及意识是确保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基本条件和动力源泉,从2004年以来,公司领导实施了多项持续创新项目,具体来说,包含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制度创新。 2004年-2006年公司实施“灯盏细辛注射液生产工艺改进”项目,先后列为省和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获得2006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众多专家一致评价,该项目“对灯盏细辛有效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分离技术为该公司首创,在灯盏细辛提取分离中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和利用柱吸附法将焦袂康酸和有效组分分离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该项目在对灯盏细辛总酚酸提取分离工艺的改进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公司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使灯盏细辛注射液这一主产品经受住了严格的技术和市场考验,销售收入连续四年保持在2亿元以上。 2004年-2005年公司实施了新药灯盏花滴丸和灯盏细辛软胶囊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的申报、工艺参数优化和生产线建设;2000年至今尚未完成但已接近尾声的新药灯盏细辛粉针研发,预计即将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丰富了灯盏花产品系列,为提升灯盏花这一云南特色资源的附加值打开了上行的空间,并为公司今后做强做大灯盏花产业打下了基础。 从2006年起公司开始实施“灯盏生脉胶囊产业化”项目,通过艰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争取使这一产品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的试验用药,为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支持,探索了一条对高科技产品实施“科技营销”的市场营销创新之路。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已初见端倪,灯盏生脉胶囊年销售收入呈逐年翻番增长的态势,2007年为2100万元,2008年为5000万元,2009年达到1亿元,使这一产品成为公司的又一个经济支柱。 从2007年起公司开始了ipo的运作,吸收了生物谷集团剥离的全部医药资产,进行了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形成了以公司为母公司,控股2家子 公司(深圳市生物谷医药公司、昆明生物谷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托管1家公司(云南生物谷弥勒药业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完成了研发——生产——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成功地构建了生物谷医药板块,从运行机制上为上市作好了准备。 通过对众多持续项目的实施,为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公司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持续创新激励机制建设 企业要实现持续创新,首先就是要解决人的动力问题,这是公司持续创新的内部动力源泉,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内部员工实施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均很重视,配备了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设备、设施。在工作场所、办公条件、工作氛围的营造与建设上也很关注,工作场所、办公设施的设计、管理均有专人负责。同时,对外地引进的高层人才的生活起居方面,公司也进行了周全安排的……这些条件的创造与提供,让高层人才有较强自豪感和认同度,较好地激发、鼓舞着大家的工作热情。 高层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在纵向上实行双通道发展的职业规划模式,在横向上有集团公司间各子公司及不同业务的交流机会,在外部,公司有相应的培训、参观制度。结合市场、销售、研发等工作,公司每年度均会策划、组织高层级的内、外部均有的学术、管理活动……因此职业发展与交流的机会,信息获取与思想碰撞、切磋等机会也较多,使高层人才不仅能在自己的专业与本职工作上有很高的追求空间,也能较及时的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讯,较好地调节了职业与工作因枯燥而引发的职业倦怠。 在运作上,高层人才进入公司始,就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再结合公司要求及本人意愿,为其量身设计适合其发展的职业通道,使其工作有干劲、有奔头,有成就感,体现多劳多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对高科技人才,公司鼓励技术人才创新,在资源、设备、人力等配置方面均给予其倾斜政策支持,在发表学术论文时给予奖励,在取得创新成果时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同时在申请专利时提供便利。公司正着手建设以项目参与及知识产权获取后的成果共享制度,对经营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公司逐步推行年薪加业绩考核的薪酬模式;公司充分结合省、市各级、各类的人才培养措施,积极支持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创新人才人、学术带头人的瓶坯,除政府给予补助外,公司配套相应的费用,在住房、用车等方面提供及时的保障。 在期权、股权的持有制度方面,公司整合生物医药资源,董事会已提出将考虑经营团队中骨干成员的持股计划,配套的管理制度正在编写,充分体现骨干主人翁的团队管理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企业持续创新文化建设情况分析 以“创新企业”为平台,结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发管理)的要求,公司按照贯穿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行为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该架构有自己的实质管理部门及创新活动开展的中心基地,同时,将公司的相应职能部门以参与活动、协助管理为纽带的方式进入该体系,该组织体现了公司的创新精神,保证了创新活动的开展,也是创新文化的载体。 “持续创新,永续经营”是公司成立初期倡导的理念,结合此公司制定并不断完善的激励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建立内部员工股权激励机制,积极鼓励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发明等创新活动。 几年来,公司通过对创新激励机制所实行的制度化——推行了奖惩制度》、《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qit活动管理办法》,创新机制的具体行为化——qit品质改善活动、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合理改进评审、年度中管理、安全生产、品质活动月等系列固化活动,既保证了公司创新的热情与积极性,又培养了创新意识,提供了创新结果的展示舞台;(公司的qit活动受到了省、市及各级领导部门的多次表彰。)通过培训教育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保持了创新的原动力及持续创造力;通过对创新的成果发明平台、专利保护等完善,确保了创新的成果化、产业化。 公司自2002年起拟订《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并先后于2005年及2009年进行修订,将员工合理化建议这一行为制度化、规范化,职工合理化建议一直保持高质量数量多的水平,极大的推动了公司管 与建设工作。多年来公司所收集合理化建议累计超过800条,其中被公司采纳并奖励的超过300条;近三年来共收集合理化建议300条,每百名员工年均提出合理化建议数接近45条,其中被采纳并获得奖励的超过16条。 五、结论 持续创新动力是持续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创新型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上面的分析,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家具有较强的持续创新精神,但在激励制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同时,持续创新文化建设已经建立了“持续创新,永续经营”的核心价值观。 公司在今后的重点工作应该是进一步加强持续创新激励机制建设,特别是探索期权和股权激励的全新模式,因为这是激励制度中最有效和最持久的激励方式,会对企业家和核心骨干员工产生极大的激励效应。 药业公司论文:基于C―D函数的我国医药业上市公司R D投入产出模型研究 摘要: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医药板块5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对研发费用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医药行业中研发投入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医药公司研发投入与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的滞后影响主要表现在前两年。本文所得模型还显示我国医药行业的营业收入主要得益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研发投入对绩效的贡献相对较小,即我国医药行业整体技术投入不足,表现出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特征。 关键词:医药上市公司 研究开发 投入产出 药是高技术、高风险的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依靠技术进步取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自主创新既是我国科技发展路径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突破。据医药行业各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披露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医药行业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基于此,在研究开发投入和公司收入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二者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函数关系以及我国医药行业是否已转换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了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有:1986年Griliches对研发支出与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1957年至1977年期间美国制造业公司规模排名前1 000家作为研究样本。1974年Brand检验了美国1950年至1965年期间111家规模较大公司的研发支出与利润之间的关系。1984年Jaffe研究了1973年至1979年期间432家美国制造业公司研发支出和公司市值的关系。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重视研发投入,加大研发支出,对于促进美国的生产力和公司的经营绩效起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国内有关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刘小玄于2000年采用OLS的方法代替对数生产函数研究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姚洋于1998年采用C-D生产函数的边界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影响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研发费用的影响。然而,在相关文献中专门就医药行业研发支出对营业收入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本文从该角度出发,采用C-D生产函数,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对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1)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行业划分标准,筛选出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该行业,是因为通过以往的经验和观察发现,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较大,有五家该行业公司在全球研发投入前十强中,也是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销售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的少数行业之一,且其研发投入相关的信息披露相较于其他行业更为充分。(2)2007-2011年五年中连续披露R D投入的上市公司。由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上市公司才被要求披露开发支出等信息,因此本文从中又筛选出2007年至2011年连续披露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作为面板数据进行研究。此外,为了进行研发投入的滞后效应研究,本文还剔除了研究期间所需财务数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 本文将462家医药上司公司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严格筛选,最终获得符合条件的样本公司51家,并收集了255个观测值。手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提供的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告及其附注中收集了研发投入数据,其他数据源于锐思数据库。 (二)变量的选择与衡量 本文拟采用营业收入总额这一产出衡量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这是由于考虑到该指标体现了公司的产后管理水平,例如销售能力、市场预测能力以及库存管理水平等,也是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意,从而使得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将研究与开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阶段。在研究阶段由于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在开发阶段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应予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费用化转入损益。因此本文将这两部分之和作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由于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强制要求披露研发投入的具体数据,因此本文实证研究所采用的研发投入数据均手工采集于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告的附注说明中。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研发支出”项目附注中的“本年增加额”扣除“转入当期损益”后的金额,以及“管理费用”项目附注中的“研究开发费”、“技术开发费”、“研发费”等费用的金额合计数。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的构建 1.C-D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的适应性较强,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线性化,使得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参数估计时将遇到非线性回归的问题,运用该生产函数较难处理。然而C-D生产函数克服了这一问题,属于不变替换弹性生产函数,因此本文选用该生产函数作为研究的基础。 由于C-D生产函数是由美国数学家柯布(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 Dauglas)根据美国经济增长发展的历史进行的总结,经历了无数次统计验证,非常具有代表性。最初C-D生产函数被广泛运用在宏观经济领域,本文在研究中尝试引用该生产函数进行微观领域的投入产出分析。C-D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Q=A×KαLβ 式中,A为给定的技术水平对产出的效率系数;α为物质资源投入对产出的弹性系数;β为人力资源投入对产出的弹性系数。 2.模型数据处理。传统的C-D生产函数通常只涉及劳动和资本两个投入要素,其所应用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本文将研发投入这一指标引入,得到的修正后的C-D生产函数模型为: Y=A×RαKβLγ 其中,Y为产出水平;R为研发投入;K为资本投入,本文在此选用了固定资产的原值;L为劳动力投入,一般采用职工人数作为衡量指标;A为综合技术水平;α、β、γ分别表示研发投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产出的弹性。为构造线性回归方程,使分析结果更为显著,对方程进行了取对数处理后得到的计量方程为: lnY=lnA+αlnR+βlnK+γlnL 由于研发活动具有持续和积累效应,研发成果的形成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当年的研发投入不一定会在本年产生成效,以前年度的研发支出也可能对当年的技术水平产生影响。因此,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滞后影响。在滞后影响的研究中,研发投入采用两年的累积投入数据之和,即Rt=rt+rt-1,其中t为所代表的年份。引入滞后影响的累积研发投入指标为Rt-i,代表滞后i年的两年累积研发投入。在此基础上设立的方程为: lnYt=lnA+αlnRt-i+βlnKt+γlnLt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般地,与研究开发有关的衡量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其中研发投入主要偏重于从整体上计量研发投入的规模,而研发强度指标适用于进行不同规模公司之间的比较。本文首先对样本公司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详见表1和表2。 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公司研发投入的极大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各个样本公司的投入总和也呈现出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从均值的统计结果也能明显看出,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研究开发的投入。然而,虽然样本公司的研发投入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其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由表2可以看出,截至2011年底,低于22%的公司研发强度达到3%以上,而接近一半的公司研发强度尚不足1%。根据以往研究结论显示,只有当公司的研发强度大于5%时才有较强的竞争力;研发强度在1%和2%之间只能勉强维持公司的基本生存;而研发强度不足1%的公司,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极难生存。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药行业自主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公司研发投入的整体水平依然较低。 (三)实证结果分析 1.研发投入对当年产出的影响研究。根据设立的计量方程lnY=lnA+αlnR+βlnK+γlnL,笔者采用2007年至2011年的相应数据,通过SPSS18.0和EXCEL2007软件进行处理,获得的回归结果如下页表3和表4所示。其中,预测变量为常量、员工人数对数、研发支出对数以及固定资产对数;因变量为对数营业收入。 根据表3和表4的实证研究结果,得到方程lnY=4.356+0.096lnR+0.648lnK+0.296lnL。根据C-D函数的一般假设,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为正数,其值小于1;研发费用作为一种投入,将其引入方程之后,其产出弹性也应介于0和1之间。由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研发投入的弹性系数为正数,且相关系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企业当年的产出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研发投入的滞后影响。根据设立的计量方程lnYt=lnA +αlnRt-i+βlnKt+γlnLt进行研发支出的滞后反应研究,该方程能够显示出研发投入对以后年度产出水平的影响。将i=1、2、3时对应的数据分别带入后,所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 以上统计结果显示,研发投入的系数在滞后前两年为正数,且呈现滞后第一年的影响较大,第二年有所减弱,第三年转变为负数的趋势。与此同时,T值不断降低且第三年的T值为负数。这一结果说明,第一,前一期的研发投入和本期的产出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前两期的研发投入和本期的产出水平呈现相关关系,且前一期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明显强于前两期研发投入与产出水平的正相关关系。第三,滞后三年的研发投入对产出的弹性系数为负,且T值也为负数,说明研发投入对滞后三年的产出水平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可能是由于本文所设计的模型已不适用于滞后三年影响的研究。 四、结论 (一)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强度整体偏低 通过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我国超过一半的医药公司研发强度尚且不足1%,在这种研发强度下无法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本文所得模型还显示出我国医药行业的营业收入主要得益于资本的投入,其次是员工数量,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力相较于资本和人力投入而言仍然较小。这一情况也揭示出我国医药行业整体技术投入不足的现状,表现出了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与知识密集型的国际大型制药公司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研发投入与当年的营业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医药公司研发投入与公司营业收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是继资本和劳动力之后,影响企业产出水平的又一重要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短期性,使得可持续性较差。 (三)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营业收入存在滞后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在滞后的前两年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在滞后的第一年其效果更为显著。企业研发能力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资本投入过程,研发投入的滞后性有利于增加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依靠技术进步获得竞争优势。 药业公司论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建设情况 公司近年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行新版GMP改造,强力推行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购置的生产设备始终走在同行业最前端,国产设备不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毫不犹豫重金进口国际高端设备。 大输液生产车间:全面推广普及国际先进的监控技术平台,配备全自动码垛系统。 该公司承担的2008年度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输液生产线在线监控技术”国家科技成果,通过对输液配药、灌装区洁净度、灌装前输液瓶质量、产品灭菌、灭菌后药液质量、成品外观及注射用水总有机碳实现在线检测,实现了输液关键工艺生产步骤的在线监控技术,明显提升了药物产品质量控制水平。2011年3月,已完成科技成果鉴定并经国家重大专项办公室验收,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公司各输液车间推广使用,公司输液产品总体质量又上新台阶。新建车间首家引进配备机器人码垛-装箱系统,实现高度自动化,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输液车间。 软包装输液车间:率先引进德国先进设备,生产国内独家优势产品。 除产能上占优势以外,还做到了输液品种有自己的特色,为开拓营养类输液高端市场,立足世界医药科技发展前沿,企业不惜重金投资引进了国际一流的设备,国内首家引入德国普洛麦公司的具有世界最新设备工艺的、可互换生产的双阀输液,国内首家多室袋输液,聚丙烯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输液袋,3000ml超大容量输液的非PVC软包装生产线,国内首家开发成功非PVC软包装氨基酸输液系列品种、非PVC软包装脂肪乳注射液,正在研制复方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非PVC软包装多室袋输液品种,开创了国内全营养静脉输液的先河,奠定了辰欣在国内静脉营养药物输液领域的领军地位。在营养类产品方面引领了国内输液的方向企业研发成功数十个氨基酸输液系列品种,一个二肽类输液,二个脂肪乳输液及载药脂肪乳剂,已成为国内输液生产企业静脉营养类产品最全的企业。 固体制剂车间:放眼欧美市场,获得CGMP认证。 公司斥资2亿元筹建国际CGMP固体制剂车间,采用具有欧美CGMP生产环境的国际型车间,按照美国FDA标准进行国际CGMP标准进行生产线设计、设备选型及URS的编写、DQ确认文件的编写、研究符合欧美质量标准的拉米夫定片剂CGMP车间环境产业化工艺,不仅在使产品质量的科学制度与先进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更重要的是引入了欧美制药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使公司产品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为公司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做好准备工作,增强企业在药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无菌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新版GMP改造:率先引进自动灯检设备,塑料安瓿获国家专利。 公司的无菌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总投资10000万元,全部安装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化无菌车间,生产塑料安瓿国内专利产品,专利号:2010206992027.x,国内率先引进塑料安瓿自动灯检机,实现灯检自动化,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菌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山东省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工程实验室:重金配备高端中试设备,静脉营养制剂产业化攻关获政府支持。 在山东省发改委的批准与大力支持下,公司于2011年5月斥资2500万元,成立了山东省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工程实验室,将建成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工程实验室,围绕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三大领域:脂肪乳输液剂、氨基酸输液剂及治疗性载药脂肪乳剂,重点研究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工艺,突破该类新医药产品工程化过程中的瓶颈制约,为该类新医药科研成果工程化提供技术支撑,巩固并发扬该公司的示范带头作用。 简介 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具有近四十年综合性药品研发与制造历史,现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认可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及山东省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工程实验室。2010年技术中心升级为山东省重点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5月,“辰欣”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辰欣药业注册资本32123万元,性质为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350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总资产20.05亿元。2012年公司销售收入20.5亿元,产品销售利润3.66亿元。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粉针剂、原料药、固体制剂和膏剂等十八个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药品GMP认证,且目前有八个车间通过新版CMP认证。公司能够生产原料药、大容量注射剂等9大类型400多个品种,总产能居全国第三位。 辰欣药业秉承推陈出新、诚实守信的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之路,继往开来,不断成长壮大。 药业公司论文: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持续创新动力建设 [摘要] 具有持续创新动力是创新型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企业持续创新建设的过程中包含三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即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公司正是通过这种持续创新动力支撑了公司的持续创新和持续发展。同时,该公司持续创新的实践表明,以“持续创新,永续经营”的核心价值观创建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持续创新动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持续创新;案例研究 我国提出了在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创新型企业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2006年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实施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并把创新型企业的建设作为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先锋工程。 持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认为:“创新型企业根本任务是实现持续创新”。远德玉教授等提出了“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概念,指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本质特征就是持续创新。向刚教授指出:“企业创新贵在持续,也难在持续”。 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是指促使企业产生持续创新欲望和要求,进行创新活动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持续创新的欲望是进行持续创新的前提,只有有这个欲望和要求,企业才会主动地实施持续创新,实现“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的根本性转变。 持续创新动力是实现创新型企业的前提和基础,事关公司持续创新的成败。下面对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公司的持续创新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正是这种持续创新动力支撑该公司持续创新和持续发展。 一、公司简介 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云南省重点制药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名牌产品30强企业和云南省优强企业、是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2004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了清洁生产现场审核。公司成立以来,经营业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等三项指标连续几年均名列云南省医药工业企业前列。2008年12月被认定为云南省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第一批创新型企业称号。 二、企业家持续创新精神及意识 企业家持续创新精神及意识是确保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基本条件和动力源泉,从2004年以来,公司领导实施了多项持续创新项目,具体来说,包含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制度创新。 2004年-2006年公司实施“灯盏细辛注射液生产工艺改进”项目,先后列为省和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获得2006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众多专家一致评价,该项目“对灯盏细辛有效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分离技术为该公司首创,在灯盏细辛提取分离中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和利用柱吸附法将焦袂康酸和有效组分分离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该项目在对灯盏细辛总酚酸提取分离工艺的改进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公司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使灯盏细辛注射液这一主产品经受住了严格的技术和市场考验,销售收入连续四年保持在2亿元以上。 2004年-2005年公司实施了新药灯盏花滴丸和灯盏细辛软胶囊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的申报、工艺参数优化和生产线建设;2000年至今尚未完成但已接近尾声的新药灯盏细辛粉针研发,预计即将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丰富了灯盏花产品系列,为提升灯盏花这一云南特色资源的附加值打开了上行的空间,并为公司今后做强做大灯盏花产业打下了基础。 从2006年起公司开始实施“灯盏生脉胶囊产业化”项目,通过艰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争取使这一产品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的试验用药,为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支持,探索了一条对高科技产品实施“科技营销”的市场营销创新之路。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已初见端倪,灯盏生脉胶囊年销售收入呈逐年翻番增长的态势,2007年为2100万元,2008年为5000万元,2009年达到1亿元,使这一产品成为公司的又一个经济支柱。 从2007年起公司开始了IPO的运作,吸收了生物谷集团剥离的全部医药资产,进行了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形成了以公司为母公司,控股2家子公司(深圳市生物谷医药公司、昆明生物谷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托管1家公司(云南生物谷弥勒药业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完成了研发——生产——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成功地构建了生物谷医药板块,从运行机制上为上市作好了准备。 通过对众多持续项目的实施,为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公司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持续创新激励机制建设 企业要实现持续创新,首先就是要解决人的动力问题,这是公司持续创新的内部动力源泉,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内部员工实施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均很重视,配备了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设备、设施。在工作场所、办公条件、工作氛围的营造与建设上也很关注,工作场所、办公设施的设计、管理均有专人负责。同时,对外地引进的高层人才的生活起居方面,公司也进行了周全安排的……这些条件的创造与提供,让高层人才有较强自豪感和认同度,较好地激发、鼓舞着大家的工作热情。 高层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在纵向上实行双通道发展的职业规划模式,在横向上有集团公司间各子公司及不同业务的交流机会,在外部,公司有相应的培训、参观制度。结合市场、销售、研发等工作,公司每年度均会策划、组织高层级的内、外部均有的学术、管理活动……因此职业发展与交流的机会,信息获取与思想碰撞、切磋等机会也较多,使高层人才不仅能在自己的专业与本职工作上有很高的追求空间,也能较及时的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讯,较好地调节了职业与工作因枯燥而引发的职业倦怠。 在运作上,高层人才进入公司始,就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再结合公司要求及本人意愿,为其量身设计适合其发展的职业通道,使其工作有干劲、有奔头,有成就感,体现多劳多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对高科技人才,公司鼓励技术人才创新,在资源、设备、人力等配置方面均给予其倾斜政策支持,在发表学术论文时给予奖励,在取得创新成果时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同时在申请专利时提供便利。公司正着手建设以项目参与及知识产权获取后的成果共享制度,对经营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公司逐步推行年薪加业绩考核的薪酬模式;公司充分结合省、市各级、各类的人才培养措施,积极支持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创新人才人、学术带头人的瓶坯,除政府给予补助外,公司配套相应的费用,在住房、用车等方面提供及时的保障。 在期权、股权的持有制度方面,公司整合生物医药资源,董事会已提出将考虑经营团队中骨干成员的持股计划,配套的管理制度正在编写,充分体现骨干主人翁的团队管理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企业持续创新文化建设情况分析 以“创新企业”为平台,结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发管理)的要求,公司按照贯穿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行为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该架构有自己的实质管理部门及创新活动开展的中心基地,同时,将公司的相应职能部门以参与活动、协助管理为纽带的方式进入该体系,该组织体现了公司的创新精神,保证了创新活动的开展,也是创新文化的载体。 “持续创新,永续经营”是公司成立初期倡导的理念,结合此公司制定并不断完善的激励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建立内部员工股权激励机制,积极鼓励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发明等创新活动。 几年来,公司通过对创新激励机制所实行的制度化——推行了奖惩制度》、《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QIT活动管理办法》,创新机制的具体行为化——QIT品质改善活动、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合理改进评审、年度中管理、安全生产、品质活动月等系列固化活动,既保证了公司创新的热情与积极性,又培养了创新意识,提供了创新结果的展示舞台;(公司的QIT活动受到了省、市及各级领导部门的多次表彰。)通过培训教育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保持了创新的原动力及持续创造力;通过对创新的成果发明平台、专利保护等完善,确保了创新的成果化、产业化。 公司自2002年起拟订《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并先后于2005年及2009年进行修订,将员工合理化建议这一行为制度化、规范化,职工合理化建议一直保持高质量数量多的水平,极大的推动了公司管理与建设工作。多年来公司所收集合理化建议累计超过800条,其中被公司采纳并奖励的超过300条;近三年来共收集合理化建议300条,每百名员工年均提出合理化建议数接近45条,其中被采纳并获得奖励的超过16条。 五、结论 持续创新动力是持续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创新型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上面的分析,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家具有较强的持续创新精神,但在激励制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同时,持续创新文化建设已经建立了“持续创新,永续经营”的核心价值观。 公司在今后的重点工作应该是进一步加强持续创新激励机制建设,特别是探索期权和股权激励的全新模式,因为这是激励制度中最有效和最持久的激励方式,会对企业家和核心骨干员工产生极大的激励效应。 药业公司论文:对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的财务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使资源配置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只有不断完善的经济体制,就可以使我国民营企业得到更多发展的机会。文章以哈尔滨成功药业为例,分析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表现出很多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管理对策 一、关于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的概述 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是一个典型的民营企业,成立于199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黑龙江民营药业行业的巨无霸,从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上来看,已经是一家当地成功的民营企业,但是从2012年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其负债水平已经达到200多万元,并且其管理混乱,企业没有可执行的发展方略,导致企业的发展停止不前,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存在的财务问题,是现代民营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企业管理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为了持续发展,虽然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需要采取财务管理制度,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并且引进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注入新鲜与活力。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0%,现有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栓剂1亿5千万枚,洗液5千万瓶,多功能消毒灯6万台。如此辉煌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在2012年度,企业各主营项目的负债率达到了200万,大部分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项目融资方面出现了问题。 二、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财务分析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财务分析与控制一定要及时地规避和矫正企业运营当中的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在政策方面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企业所存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所以企业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的体系,风险管理能够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可以优化企业融资的结构和资本结构,真正强化企业财务监督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不严格 我国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导致企业抗风险的基础薄弱、决策失当、管理混乱等问题。家族式企业的管理者容易集经营权和财务管理所有权于一身,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财务控制松散等状况,企业在进行决策和经营管理很随意,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财务控制方法,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进度缓慢。财务管理的内容其实具体到财务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制度、内部经营问题、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就会造成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正如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其内部并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财务会计人员职能弱化,不能够准确地分析评价财务会计信息,而企业的经营者在进行决策时,也往往忽视财务信息的重要性,仅仅凭自己的经验和头脑进行决策,由此导致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都不是很长。 (二)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以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为例,财务部门最核心的工作都是处理与管理财务数据,绝大部分人员都把时间投到处理会计方面的凭证、报销费用和制作财务报表等事务性工作上。按照国际正规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核心是各种财务数据报告,这些数据报告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但是在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经营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时,并没有将财务数据信息作为重要考量的因素。 (三)会计人员素质严重偏低 会计是一门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在很多民营企业中,由于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导致帐目不清楚,假账、错账现象普遍存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少民营企业会计账目并不清楚,大多数存在着弄虚作假和信息失真的情况。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会计人员素质严重偏低,以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为例,从总体上讲,虽然哈尔滨成功药业的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职称,但是部分财务人员只是停留在算账的表层上,甚至有些财务人员有会计上岗的资格而缺乏从事会计工作的资历。 (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贷由于企业的管理系统漏洞百出,导致企业因为资金的问题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时间,使项目效果大打折扣。以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为例,其最大的症结就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并不规范,自身的财务信息不透明,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而且有些企业因为财务问题,导致一些民营企业恶意逃废贷款,使货款的机构感受到贷款风险比较大,直接降低了银行对这些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财务分析及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资金的投放、筹集、回收和分配,资金的筹集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健全或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或加强企业财务控制、改善管理模式转变管理观念。资金的筹投放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资金的耗费情况则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资金的回收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情况,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已经渗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细节,它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现代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财务管理的发展原则,严格组织企业财务方面的活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良性发展。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要想发展,必须树立全方位的理财观念,真正协调各种利益的财务关系,家族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要摒弃过去传统的家族财务管理模式,考虑资本所有者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建立现代管理模式,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将财务管理做强做细,真正参与到企业税收利润分配,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能够和企业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 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想找到一种合适的财务管理方式,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需要不断地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把财务的发展战略和决策职能真正落实到实处,突出超前性、强化执行力和有用性。财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主要是全面参与经营管理和改进公司的治理,财务部门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科学财务管理制度,将经营核算、财务计划的编制和财务监督等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 21世纪所强调的企业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本,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必须要转变过去的旧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主要是以人处于管理中心和主导的位置,对生产经营活动当中的人、财和物等各方面的要素进行管理,哈尔滨成功药业公司的经济增长除了需要劳动力和物资的投入外,还需要提高员工知识技能的水平,因此,落实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和考核任务,是每个企业所必须进行的。它需要财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担当责任,使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意识到企业发展的重要,帮助企业做好各种数据统计工作。 (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水平 目前,中国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作为重要的手段,只有以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的模式作为基础,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作为重要的依据,同时因为企业财务管理程序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地处理,从而保证有关业务活动能够起到监控的功能,只有加强财务管理,系统就可以提示企业的经济订购量的多少,可以显示库存降至储备量是否需要进行及时地补充。 财务监督可以实现降低企业的成本,真正加强政府和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督,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环境下,企业更应该注重创新的管理方式,超越过去所出过的成绩,矫正过去只注重发展不注重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方式,加强财务的负债和贷款方面的管理,为企业的成长、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地进步,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结语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企业融资和内部管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行为问题是一个具有一般性和世界普遍性问题,要真正有效解决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问题,需要通过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共同创新。“内因决定事物的本质”,我国企业应该先从自身着手,改善自身财务管理,提高信用率,加强内部监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真正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根本,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药业公司论文:公司评级:四维图新、云南锗业、康美药业 四维图新:上涨动能充沛 车载导航产品收入有望增二成。今年1-5月,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30.16万辆和726.16万辆,YOY分别增长15.2%和14.7%。1-5月日系销量下降11.5%,比1-4月收窄1.4个百分点;日系乘用车1-5月累计市场份额为14.5%,份额继续提高。2013年,预计乘用车销量增速可回升至9.7%左右。日系车销量回暖,公司在德系车厂的份额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前装车载导航市场的优势愈发明显。 导航地图资产价值显现。5月10号阿里巴巴宣布以2.94亿美元入股高德,占28%的股权;6月初,GOOGLE宣布以11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地图导航服务商Waze。这一系列的事件,凸显了导航地图资产的价值,公司凭借在此领域的优势,将推动业绩稳定、持续增长。 切入北斗车辆监控业务。2012年底,北斗导航系统正式运营,北斗导航和服务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公司以超募资金6224万元投资中寰卫星51%股权,切入北斗导航应用服务。中寰卫星承担的“北斗物流项目”获得发改委战略新兴项目批复,按计划到2014年底在内蒙古12个盟市部署“交通物流调度指挥中心”,装车8万台套,覆盖50%左右的大中型物流车辆,未来还有望向其他省市推广。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自筑底反弹以来,涨势良好,投资者可积极关注。 云南锗业:锗价稳步上涨 锗锭价格稳步上扬。近期受美国QE退出预期的影响,基本金属和贵金属价格暴跌。而小金属锗锭价格并未受到负面影响,近期价格保持稳步上扬态势。主要原因是供应量相对集中并且增长有限,而下游需求稳中有升。截至2013年6月21日,50ohm/cm锗锭国内现货价格约为11230元/公斤,较年初上涨约6%,同比上涨约37%。 公司是云南省优势企业。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扶持,公司陆续收购云南省内锗矿资源,目前锗矿金属保有量(金属吨)增至841吨,储备资源是公司未来的战略之一。公司也曾到内蒙古等地寻找锗矿并购机会,但考虑到储量,品位及地方政府政策等因素,未来预计仍将以云南省内收购为主。 募投项目进展顺利。公司三大募投项目进展顺利,将逐步完成向中高端产品的过渡: 1)30吨光纤四氯化锗专案已经于4月份正式投产,2013年计划产量为6吨。主要下游客户为武汉长飞及烽火通信。2)30万片高效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及晶片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13年计划产量为5万片,主要的下游领域为航空航天领域。3)3.5万具红外光学锗镜头专案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试生产完成后将尽快正式投产,2013年计划产量为3000具。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行调整,有企稳回升的迹象。 康美药业:从历史战略看未来发展 公司业绩增长惊人。公司是医药股中十年间幅涨超过十倍的少数公司之一。对应其历史涨幅,2006-2012年,6年间公司净利润增长14.4倍,公司销售收入、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4%、56%和57%。作为中药饮片龙头企业,目前公司总市值400亿元,是高增长、低估值的一线医药蓝筹股。 全产业链优势。公司构建起贯穿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框架:贵细药材(人参等)种植与销售,中药饮片,中药材贸易,医疗服务。以上业务均受到相关产业政策的有利支持,无政策风险。从目前时点来看,这些业务具有10倍以上的发展空间。公司“在建工程”总额高达73.6亿元人民币,随着在建新项目的陆续完工,将为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提供充裕的业绩驱动力。 现金充足,预计2-3年内无融资需求。市场对公司最大的质疑,在于公司不断的巨额融资,这是由于公司向上下游拓展产业链所决定的。从2013年1季报来看,目前公司拥有71亿元的“货币资产”,2012年经营性现金流已大幅改善,达到10亿元,随着募投项目的逐步投产和中药材贸易模式的转变,公司未来现金流状况会越来越好,预计未来2-3年内不存在融资需求。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今年以来上涨强势,后市仍有望继续上涨。 潍柴重机:触底反弹 大功率中速机助力实现“5810”的规划。潍柴集团提出发动机业务实现“5810”的发展规划,即2012年收入规模突破500亿元,2015年突破800亿,2020年达到1,000亿。目前,集团发动机业务来自潍柴动力(占90%以上)及潍柴重机。重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MAN公司产品,成功研发燃气船用发动机和发电机组,产品系列进一步拓展,公司船用中速机有望助推集团发动机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 双动力驱动业绩增长。未来1-2年,公司主要受益于渔船装备升级,海洋执法船建造加速;经测算,渔船装备升级拉动年均市场规模约35亿元;同时,2015年前中国海洋局规划新建36艘大型巡逻船,公务船建造加速拉动大功率中速机需求的快速增长。 新团队引领发展新战略。2012年8月高级管理团队进行了重新调整,马玉先被任命为CEO兼总经理,马总原为集团下属西港新能源发动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任期间,西港新能源气体机业务销售收入实现倍增。马总的到来预计将为公司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战略,顾文海为执行总经理,顾总原为杭州中高的总经理、总裁助理,成功吸引竞争对手的高管说明公司良好的业务平台和发展前景。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创造新低后,开始反弹,投资者可择机介入。 天齐锂业:长期成长有保障 拟收购集团泰利森矿。公司以不低于24.6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7亿股,募集不超40亿,购买天齐集团持有的文菲尔德65%的权益和天齐矿业100%股权。财务投资者中投公司拥有文菲尔德35%权益,文菲尔德持有泰利森100%股权。 长期原材料供应有保障。泰利森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探明及推定锂矿储量为6150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430万吨;已测定和指示的锂矿资源量为11840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710万吨。泰利森拥有全球锂资源大约30%的市场份额,并且供应了国内约80%的锂精矿。公司和天齐矿业对泰利森采购约占泰利森出货量的40%。泰利森锂辉石矿山矿石稳定性好,公司未来在资源供应方面有长期保障。 碳酸锂价格近期平稳。2012年碳酸锂涨价主要原因是盐湖因为恶劣的天气原因影响了产能投放以及国外工人罢工带来人工成本增加。2013年至今碳酸锂还没有涨价一个原因是国内市场卖家增多。去年碳酸锂净进口超过一万吨,厂家有库存是正常的。泰利森涨价以后,对于碳酸锂企业成本还是很高的。未来泰利森是一个独立运营的公司,泰利森已经具有完善的管理人员结构,运作有效。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今年以来震荡上行,波动较大,目前或具有操作机会。 航天机电:后市表现可期 上半年扭亏为盈。7月11日,航天机电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8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7亿元左右,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公告大幅扭转的原因是:公司自建光伏电站项目实现销售,投资收益及产业链利润得以体现;公司光伏制造环节有所好转,目前满负荷生产,产品毛利率同比大幅上升,较年初也有较大的回升,净利润盈亏平衡,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充分利用供应商信用期压缩公司贷款规模,及以低利率的企业债置换银行贷款等措施,公司财务费用同比降低约16%。 电站转让顺利进行。公司和上实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光伏电站,保证公司电站的顺利转让。仅2013年上半年,公司就实现转让电站150MW。目前已经确认大部分转让收益,成为公司今年业绩大幅反转的最大原因。目前在建电站有100多MW,大部分将在下半年实现转让。 新政策加快国内并网步伐。总理确定的扶持光伏发展的“六条措施”必将加快国内并网,补贴政策的完善进程,助于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内电站开发企业在2013年迎来收获期,航天机电完美的电站开发模式将为此充分受益。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目前处于高位盘整阶段,后市仍值得积极关注。 药业公司论文:海南华健药业有限公司医药物流交易中心设计浅析 摘要: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大幅上升,国内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降低车间的物流成本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运用科学合理的设施布置方法和技术,对车间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显得非常必要。文章主要对海南华健药业有限公司医药物流交易中心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单体设计;消防设计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物流的综合发展水平成为判断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配送中心是供应商和客户的桥梁纽带,在物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送中心的选址将影响其长远的经济效益。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而作为连接物流网络上下游的配送中心也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是物流系统规划环节中关键的一环。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不仅直接关系到物流配送中心自身的运营成本和服务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同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属于物流系统的长期规划,一旦位置选择不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不是通过以后的加强和完善管理等其他措施可以弥的。为了提高海南省医药物流水平,促进海南省医药物流的发展,华健药业将在海口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套建设海南华建医药物流交易中心项目,该项目位于海口市重点工程“海口药谷”工业园区内,占地30亩,建成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实现正常运转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下文主要对海南华健药业有限公司医药物流交易中心设计进行探讨。 1.选地分析 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任何一个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外界环境对系统输人原材料、资金、人力、能源和其他社会化因素等;系统又向外输出其产品、劳务、服务和废弃物等。因此,生产或服务系统必然不断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调整自身的活动,同时系统的输出结果也不断改变其周围环境。这就说明,生产或服务系统所在的地区条件对系统的运营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物流中心这样服务性的系统,它的存在几乎完全决定于外界环境。 海南华健现代医药物流交易中心(鸟瞰图) 海南华健药业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主要实现三大模块功能:一是面向国际提供进出口信息、技术、交易平台;二是向全国进行药物分销、批发、配送;三是立足于海南,为医疗单位、社区诊所、新农合卫生站点、零售网点提供优质的药品供应,该项目将建设成为集仓储保管、产品自动化分拣、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及进出易中心,实现对医药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管理。其中还将建设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系统及网上银行结算系统等。 海南华健药业有限公司物流中心位于海口市高新开发区(药谷),周围均是制药企业,临近南海大道,交通相当的便利,到老城开发区、火车站及秀英港均非常的方便。 2.物流中心的规模设计 物流中心应该具备的功能要和建设物流中心的决策思想相符合,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也可以说取决于外围环境的条件。在海南华健药业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周围均是海南的大型制药企业,这里是海南的药谷,在药谷投资制药企业享受地方政策的支持,因此不断有新的制药企业进驻开发区,制药企业之间需要药业物流企业进行成品与半成品的交换。 对于以上的功能进行分析,根据当地市场总容量、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竞争对手的状况,确定目标份额,而决定该部分的局部规模。规模设定中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国际贸易特别是和深圳地区有关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因为我们所讨论的项目不是短期行为,预测范围必须包含中、长期内容。第二是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它们目前的生产能力、占有市场份额、经营特点、发展规划等。因为市场总容量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正确地分析竞争形势就不能正确地估计出自身能占有的市场份额。 在海南地区,也存在几家医药物流企业,由于岛屿效应,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不同于大陆的区域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做大做强,海南华健药业有限公司物流中心根据自身的经济及市场的情况,分三期建设物流中心,等第三期工程完全竣工,将成为岛内最大的物流企业同时也是海南省内药企的交易中心。 3.设计构思阐述 (1)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也要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每个部门、库房、车间),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例如布置设计、要先进行总体布置,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去评价,再加以修正甚至从头做起; (4)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减少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在时间上缩短作业周期,空间上少占有面积,物料上减少停留、搬运和库存,才能保证投人的资金最少、生产成本最低; (5)重视人的因素。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一机一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物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4.单体设计 厂区由两栋栋厂房一栋综合楼组成,总建筑面积四万六千平米,分三期建成,由武汉九州通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工艺流程,一期厂房一万九千平米,五层楼,每层楼通过传送带连接,药品的进出库均通过电脑控制,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由于车间内传送带到达任意角落,因此层高相应设计的比普通的厂房高(见附图),同时由于传送带要到车间任意角落,同时车间内设置了四部货梯,因此必须和九州通公司密切合作准确的的在楼板留孔及梁底穿洞。一楼由收货、发货月台、大输液库、冷库、赠品库和辅助办公区组成,二楼为拆零区和辅助办公室,三、四和五楼为整件库及特殊库房,物流中心除冷库要求为2~8℃外,其他全仓为阴凉库,需要有中央空调系统,温度要求为不高于20℃。 二期厂房是综合楼,是一栋十一层带地下室的建筑,建筑面积两万七千平米,地下室为平战结合的二等人员掩蔽所,划分为二个防护单元,人员掩蔽单元为六级防护单元,防化等级为丙级,平时作为仓库及设备用房,防护单元划分成五个抗爆单元,掩蔽面积均不超过400平方米,以满足人防要求,防护单元内有二个战时出入口,平时为仓库安全疏散口,防护单元内设男女干厕,为临战时砌筑于配套工程防护单元内。一楼到五楼作为仓储及药业企业交易场所,六楼到十一楼作为药企的办公用途,综合楼内设置六部电梯,其中两部货梯四部客梯,同时局部还留孔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安装简易葫芦吊。 三期厂房为钢结构的高架库,檐口到地面的高度为24米,将安装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的药品分拣设备,相对三期厂房一期的厂房只是半自动化,每层楼均需又工作人员配合分拣药品,而三期的厂房自动化立体库具有运行高速、可靠、操作简单化 、保养维护准确迅速,高工作效率、自动诊断功能及自检故障诊断等特点,减少了叉车及工人的操作时间和难度,而且可以迅速准确的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管理。减少了人员、叉车的活动范围和频繁性,大大降低了职业伤害风险。 5.厂区消防设计 作为物流仓储企业,整个厂区包括单体建筑的防火设计至关重要,一旦失火必须能让消防车到达厂区内的任意角落确保没有消防死角,同时能及时启动车间内的火灾预警系统,尽量把火灾造成的危害减至最低程度。 厂区内设置有环形消防通道,厂房内设消防通道贯通内院连接南北边的消防环道,利用厂区二面紧邻的规划市政道路及区间道路,作为环形消防车道,厂区内消防车道均≥4米,并满足消防车荷载20T。厂区内场地平整,部分消防车道结合景观绿化设计为硬质地面,确保消防车安全通行。同时从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给水管供厂区消防用水,该厂区独立的设备房地下室设有专用消防水池及专用水泵房。能满足厂区内任一建筑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的用水量的要求,消防控制中心设在厂房一层内,设有直接对外出口 在单体设计中,各层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设置2个,各用房位于两个全出口之间的房间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不大于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不大于22m,其他各房间最远点至疏散口小于15m,凡穿过防火墙的管道保温材料及穿过隔墙和楼板的管道缝隙的封堵材料均采用不燃材料,凡隔墙均应砌至梁板底部,且不留有缝隙。 6.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今后国内的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发展壮大,建筑规模也会随着增大,作为建筑设计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企业今后的发展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给企业足够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为加快企业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 药业公司论文: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摘要】 本文以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为主体,根据该公司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这四个年度的财务报表,结合所在行业环境和公司发展战略,利用杜邦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杜邦分析法 华仁药业 盈利能力 一、华仁药业简介 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仁药业)前身青岛华仁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2001年8月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是由华仁世纪集团控股,红塔创新、广发信德和中国药科大学等机构投资者、医药行业知名教学科研单位共同参股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华仁药业先后取得了“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全国AAA级信誉企业”、“山东省质量管理奖”、“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牌”、“2008青岛市最具有成长型中小企业”、“青岛市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企业”、“建国六十周年山东省医药行业卓越企业”、 “2009年度红十字博爱银奖”、“2009年度中国诚信企业”、第三届中国优秀医院服务商品牌“金如意奖”、“中国驰名商标”等一系列荣誉,被福布斯评为“2009福布斯最具潜力中小企业”,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应急储备的定点输液生产企业。该公司于2010年8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300110),公司名称由“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11月22日取得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名称变更后,公司的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证券简称、证券代码等信息均保持不变。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美国杜邦公司提出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线,将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资产周转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成本费用结构以及资产营运状态全面联系在一起。其最大的特点是把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各个指标之间的递进关系,揭示出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影响某一个指标发生变动的相关因素,为公司经营者控制该项指标朝着良性的方向发生变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不仅能够较好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管理能力,还能够及时帮助管理者发现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以华仁药业上市公司为例,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财务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帮助提高企业运行的经济效益。 三、华仁药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本文依据华仁药业2009—2012年的财务报表数据,用杜邦分析方法将指标进行整合分析,揭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关键环节,从而发现制约公司发展的财务因素。 1、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这一指标反映了投资者的投入资本获利能力的高低,能体现出企业经营的目标。从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相互关系上看,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取决于企业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所以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效率和经营活动的效率的综合体现,它直接表明股东拥有的净资产的盈利能力,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华仁药业2009—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如表1所示。 从表l中可以看出,华仁药业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9—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0—2012年间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小幅度上升,而2009—2010年总资产收益率则持续下降;销售净利润率在2009—2010年间有小幅度的上升,而2010—2012年持续下降;总资产周转率2009—2011年持续下降,2011—2012年才有了的较小幅度的上升。 下面通过对指标变动幅度的计算得出导致净资产收益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净资产收益率变动幅度:2009—2010年(6.91-19.36)÷19.36=-6.43% 2010—2012年(7.51-6.91)÷6.91=8.68% 权益乘数变动幅度:2009—2010年(1.041-2.041)÷2.041=-48.996% 2010—2012年(1.333-1.041)÷1.041=28.05% 销售净利率变动幅度:2009—2010年(22.5595-21.0595)÷21.0595=7.123% 2010—2012年(17.432-22.5595)÷22.5595=-22.73%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幅度:2009—2010年(37.85-50.48)÷50.48=-25.02% 2010—2012年(37.07-37.85)÷37.85=-2.06%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销售净利率的持续下降和权益乘数的小幅变化是导致净资产收益率变化的因素:2009—2010年权益乘数的下降代表企业负债比重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减小;2010—2012年权益乘数有了小幅度的上升,代表公司向外融资的财务杠杆倍数变大,公司将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是,因为公司营运状况刚好处于向上趋势中,略微上升的权益乘数反而可以创造更高的公司获利,通过提高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对公司的股票价值产生正面激励效果。而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影响,这几年该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也差强人意,因此下面将对华仁药业的销售净利率进行剖析。 2、销售净利率分析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反映每一元的销售收入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利润,它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从销售净利率的指标关系来看,净利润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销售收入与销售净利率成反比关系。从股神巴菲特过去40多年致股东的信来看,他非常关注下属公司的销售利润率。他提出了提高销售利润率的四个方法,即:提高销量、提高价格、降低营业成本和降低营业费用。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从表2中可以看到,华仁药业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在2009—2012年逐年下降,而其营业成本率从2009—2012年逐年上升。这说明企业虽然比较有效地控制了期间费用,但是未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从而最终出现了销售净利率的持续下滑的现象。 3、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通过该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企业本年度以及以前年度总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变化,发现企业与同类企业在资产利用上的差距,促进企业挖掘潜力、积极创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根据资产的性质,应分别以流动资产周转率和非流动资产周转率为两大分支来讨论资产周转率的问题。固定资产周转率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成正相关,由于无历史数据,无法纵向比较。但根据2012年华仁药业固定资产周转率0.82(次)与同类企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2.79(次)以及华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4.14(次)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华仁药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这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未能充分利用,提供的生产经营成果不多,企业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较差。 从表3中可以看到,华仁药业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在2009—2012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表明企业总资产运用效率下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减弱。流动资产周转率在2011—2012年小幅度上升,表明这个年度企业流动资产运营能力略有增强,运用效率有所改善;而2009—2011年流动资产周转率持续下降,表明2011年度企业流动资产运用效率没有改善,企业运用流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差,影响了企业的财务质量。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致华仁药业公司从2009—201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销售净利率的持续下降和权益乘数的小幅变动;分析影响销售净利率的因素可以发现,营业成本率的上升是导致销售净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总资产周转率的因素可以发现,固定资产周转率相对较低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是导致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华仁药业公司应该专注于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可以考虑通过对一些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出租、出售或用于抵偿债务,在公司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资产分布的调剂,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达到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的目的。更应该重视利用国家政策扩大销售规模,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流动资产,降低成本、调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用于短期投资创造收益等,提高流动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率。继续扩大规模来增加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努力控制成本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以吸引投资者,促进良性可持续发展。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只有持续保持强有力的财务能力,才是企业持续长久健康发展的前提。 药业公司论文:浅析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对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医药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华北制药、雷允上医药等家和创业板块上市的莱美药业、红日药业、乐普医疗等)的数据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医药行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一、我国医药类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现状和特点 1.资产负债率偏低,债权融资渠道不畅。2009年我国创业板块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重庆莱美药业0.1755、天津红日药业0.1271、北京乐普医疗器械0.0467、北京北陆药业0.039、安徽安科生物工程0.0947,看出创业板上市的医药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在20%以下,有的甚至更低,凸显了负债结构不合理的缺点,当然这与其首次上市融资有关。 2009年我国沪深股市上市的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广州白云山制药0.5923、华北制药0.6382、华兰生物0.5473、上海雷允上药业0.5652、苏州二叶0.6910,看出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较保守,稳健的结构应是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0%,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大部分在60%以下,有的甚至更低。 2.长期资金来源以权益融资为主。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提出,企业融资次序应遵循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顺序。从我国近几年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看,则是尽量避免借债,在再融资时,多采取配股或增发新股等股权融资方式。融资的顺序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负债融资、长期负债融资,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通病。 3.流动负债比例大。2009年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总负债:重庆莱美药业1.0、天津红日药业0.8924、北京乐普医疗器械0.95、北京北陆药业1.0、安徽安科生物工程0.9787,看出:流动负债的比重几乎达到100%。合理提高债务资金的比例,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和获取相应的财务杠杆利益,对于资产负债率偏低而流动负债比例如此之大的公司来说,短期偿债风险较大,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大。 二、我国医药行业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 1.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水平偏低的原因。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资产负债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医药公司通过发行新股等筹集资金后,净资产大幅度增加导致。另一个原因是公司募集资金到位,增加了流动资金,同时公司非流动负债较少所致。医药行业(特别是生物制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资金的筹措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资金需求量太大,仅靠部分社会资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的支持,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应从整体上优于软件行业以便吸引更多资金。 2.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首先,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够成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股东不能掌握公司的真实状况,信息的不对称性直接导致股东没有证据向公司施加分红派息的压力,导致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债权融资的避税作用对公司的吸引力却不大;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股权再融资资金投向的严格审查,上市公司将筹集的资金滥用,股东却无能为力,而债权人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债务人对资金的使用。因此股权融资成为筹集资金的偏好;第三,我国债券市场不完善,极大的限制了上市公司对债券融资方式的利用。 3.流动负债比例大的原因。营利性高往往是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负债比重(特别是流动负债比重)大的好处是虽然承受了相应的财务风险,但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这是利益驱动使然。另一方面也说明医药类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银行借款增加,公司流动负债也随之增加,但非流动负债不能同比增长,导致公司流动负债在债务结构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三、优化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一)优化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1.提高盈利和营运能力,扩大内源融资与债务融资。针对我国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而流动负债较高的特点,公司应从自身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调整负债比率,适当引进股权融资。同时政府应帮助医药企业拓宽资金渠道,运用金融信贷,吸引外资政府,财政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共同解决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对医药行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随其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引导银行贷款向医药行业倾斜。 2.扩展公司规模,适度掌控成长速度与内部流动性。扩大企业规模,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企业领导者必须慎之又慎,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与激励。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严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从股票期权﹑地位和声誉上完善激励机制,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上来完善经营者市场约束机制。 (二)改善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融资环境的对策 1.加大债券市场建设力度,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由于市场约束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司债券无论是在规模、品种还是在市场的发育程度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即使同我国迅速发展的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也显得较为低迷,改善医药行业公司融资环境必须突破短板效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动资本市场平衡发展。 2.健全证券市场相关制度,完警市场运作规范。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存在着利润操纵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现阶段急需健全证券市场相关制度,完警市场运作规范,加强证券法制建设和实施,严格规范股权融资行为。 药业公司论文:公司评级:北陆药业、中威电子、中利科技 核心产品降价拖累业绩增速。公司上半年业绩低于此前的预期,主要是因为对比剂销售增长乏力和毛利率下滑,其中根源在于对比剂两大核心产品碘海醇和钆喷酸葡胺的药品降价。 国内对比剂市场发展黄金期可持续。对比剂主要用于手术前后检查的增强扫描和介入手术期间的造影。手术量和扫描设备保有量的快速上升奠定了对比剂市场扩容的基础;而增强扫描比例的提升则直接决定了对比剂市场扩容。未来3年内我国对比剂市场仍将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 2014年将是业绩释放年。九味镇心颗粒,碘克沙醇和瑞格列奈是公司未来几年重点推广的二线品种,也是公司未来维持高成长性的关键。这三个品种均未入围上一轮的非基药招标,因此新一轮非基药招标将是公司二线品种实现快速放量的一次绝好机遇。随着国家新版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2013年药品招标的重心在于新版基药目录的招标或者新增基药品种的补充招标,各地非基药招标大多将延后至2014年,故短期影响公司二线品种的业绩释放,但并不影响这些二线品种良好的市场前景。预计2014-2015年将是公司二线品种的业绩快速释放期。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目前处于上行通道中,后市或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 中威电子:横盘震荡 上半年业绩低于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0.89万元,同比减少4.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3.30万元,同比减少23.78%。随着公司向平安城市和智能交通领域进行战略转型,产品涉及前端及后端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但由于新产品的推出和市场开拓需要一个过程,加之部分项目招标,供货等进度有所延缓,导致公司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下半年费用率将回归到正常水平。公司在转型的过程中,持续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不断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同时加大研发投入。销售及研发等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水平。随着销售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下半年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将回归到正常的水平。 公司将在智能交通领域形成规模突破。未来三年我国高速公路投资规模在2.5万亿左右,高速公路建设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公司在高速公路领域竞争优势明显,在高速公路传输市场的占有率稳定在30%以上。预计2013年智能交通总体市场规模将增至460亿元,公司将凭借产品定制化能力以及快速响应客户的能力在智能交通领域迅速打开局面,预计未来公司在该领域市场销售将有较大突破。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目前处于横盘震荡阶段,后市或有望启动。 中利科技:国内电站龙头 有望继续复制开发-转让-增值-再开发模式。公司公告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募集资金投向由“甘肃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调整为“14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公司募投项目变更主要因为去年增发预案中甘肃100兆瓦项目已经成功转让给招商局新能源,本次拟募投项目仍然是与招商局新能源合作的西部电站项目。根据公告,增发项目西部地区电站共建设140MW,预计投资12. 2亿元,其中青海100MW项目投资约8.6亿元,内部收益率达12.14%,如果按照9%内部收益率转让,青海项目若成功转让将带来约1.2亿转让收益。 电站开发业务继续爆发。去年成功转让嘉峪关100MW大型项目使公司成为首个业绩爆发的电站开发商, 公司“项目开发—快速转让—资本增值—新项目开发”商业模式得到验证,预计今年公司建设电站600MW,转让电站300MW,将带来约3.6亿元转让收益,随着电站业务的推进,在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维持强势增长。 电站开发板块龙头受益国内政策推动。6月14号国务院对于光伏的扶持政策,利好程度明显重“电站”而轻“制造”而中利科技作为成功引领市场商业模式的绝对龙头,将最为受益。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自筑底反弹以来开始震荡上行,后市有望冲刺前期新高。 威创股份:均线多头排列 大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催生巨大市场。今年1月,住建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智慧城市的地位逐渐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而智慧城市正在催生巨大的需求。 数据可视化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需求。智慧城市建设及城市运作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数据, 包括地图,交通流,人口流以及环境监测等数据,有效利用数据并智能地呈现和管控对城市管理作用巨大。具体到显示产品及方案,数字城市的可视化应用及方案项目金额可超过大屏幕拼接墙本身。 拓展价值链增加巨大市场空间。威创在目前的DLP拼接墙领域做到了绝对的领先,依靠自有技术实现国内市场的成功;而未来10年威创的重要方向是拓展可视化应用的解决方案,从100亿级别的硬件产品市场拓展向1000亿级规模的解决方案市场。公司投资1.2亿元,预计2013年底项目建设完成,项目达产后预计2014-2016三年共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净利润1.77亿元,短期内将增加业绩15%-20%。从实际的项目来看,威创股份建设的标杆智慧城市项目中,投入大屏幕拼接墙的产品是2000万元,而同拼接墙配套的可视化应用软件及配套投入超过2000万元,即公司拓展的市场较目前的市场空间更大。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显示出均线多头排列的态势,投资者可积极关注。 中国国旅:免税业务保持高增速 业绩符合预期。业绩快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国旅实现营业收入78. 5亿元(+14%),净利润8.1亿元(+42%),完全达到了市场的高预期。预计三亚离岛免税净利润增长40%,免税行业保持高景气。根据海口海关数据,上半年三亚店实现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预计购买人次同比增长5%,客单价同比增长43%。 传统免税业务亦保持高增速。受益于三亚店的批发收入提升,供船,烟草免税下滑影响减少,以及去年下半年新店的开业,出入境免税预计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40%。 亚洲免税消费业正强势崛起。韩国新罗酒店股价已从年初低点至今上涨超过60%,中国消费者的强大购买力是促进股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消费者在新罗酒店的免税消费占比约4成,并且比例持续扩大。新罗靓丽的股价表现也吸引了更多海外投资者关注中国免税消费发展更直接的受益者—中免公司。 经营壁垒难以撼动,中免不惧新竞争。中免在多年的免税运营中积累了巨大的规模优势和经营壁垒,预计海南离岛免税的垄断优势仍将延续,未来或有的新店审批难度较大。即使开设,也很可能是采用中免和海免合作的形式共同开发。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颇受机构投资者青睐,投资者可择机介入。 森源电气:缓步上攻 业绩持续实现高增长,符合预期。201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37.84%,符合预期,公司业绩近年均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有:1)APF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谐波治理需求增强;2)成套开关也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将受益于城镇化建设;3)净利润率继续显著提升,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成本、费用控制加强。 订单大幅增长,保障未来业绩增长。2012年,公司新签订单12.55亿元,同比增长43%;2013年上半年订单仍保持高增长:1)从国网前两批招标情况看,公司成套开关中标金额约1.5亿,加上工业客户订单,预计成套开关订单超过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2)APF是地铁,充电站等领域必配产品,按照规划,今年地铁建设将加快,而充电站由于新能源车在国际上取得较大突破也将加快建设进程,因此对APF产品需求也将加大。 省外市场开拓成效显著。2012年,公司在华中市场实现3.8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5%,进一步巩固华中市场领先优势;省外市场迎来大幅增长:华北市场实现同比大幅增长121. 25%,东北市场实现同比增长316.83%,西北市场实现同比增长34.98%;华东市场实现同比增长52.52%;省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到60.85%。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当前处于缓步上攻阶段,投资者可积极关注。 药业公司论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 【摘要】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在Z-score财务预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得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 【关键词】 Z-score财务预警模型 主成分分析 一、前言 由于在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存在大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企业的行为必然会伴随着风险的威胁和影响,若风险失控就会引发危机。由此,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上世界三十年代,西方学者便开始了对企业财务预警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由于定性研究包含大量不确定性,所以数学家们大多将精力放在定量研究上。定量财务预警模型按照所选择的识别变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变量模式和多变量模式。 单变量模型是用单一财务比率或趋势来预测或判定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具有方便简单,容易实现,但指标单一和相互独立的特点。 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在单变量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个变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按照各种类别采用的不同分析方法,可以分为线性回归模型、线性概率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Altman Edward提出的Z-score模型。 二、相关模型方法概述 (一)Z-Score模型概述 (二)主成分分析法概述 由于Altman的研究数据来源是美国上市公司数据,而且是基于所有行业数据。在我国各行业实际应用中,产生预测正确率低、预测时效短等缺点。为了剔除行业对财务数据的影响,本研究在Z值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重新选取财务指标,确定系数,构造基于我国某特定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本研究选取生物、制药行业为例。 三、新模型的构建 (一)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4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40家公司(其中36家非ST公司,4家ST公司)财务数据作为学习集,8家公司(其中6家非ST公司,2家ST公司)财务数据作为检验集。如ST公司是在2012年被宣布特别处理,其选取数据的年份为2011年、2010年、2009年,其对应的非ST公司选取数据的年份为2011年、2010年、2009年。本文样本公司财务数据主要来自证券之星网站提供的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 (二)指标选择 通过财务失败原因分析,在综合、全面地考虑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14项用于模型支持的主要财务预警指标。首先对48家公司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14项指标中有8项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这8项指标对企业财务危机情况能够做很好的说明。这8项指标分别是:速动比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净利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三)剩余指标的因子分析法 四、对本研究的评价及结论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且剔除行业因素影响,在Z-score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企业财务预警Y值模型,提高了企业财务陷入财务危机的判定正确率。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收集更多的样本数据,使样本尽可能充分,从而得到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的预测效果。另外,也可考虑引入更多的非财务指标,从而更加全面客观的反应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药业公司论文:公司评级:顺鑫农业、聚光科技、华海药业 顺鑫农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 元旦春节期间白酒销售良好。公司产品定位中低端,未受反腐及限酒政策影响,牛栏山酒厂为保证两节期间供应,产品储备量提高20%-30%,去年12月以来发货量明显增加,酒厂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公司的白酒业务不论从品牌力、根据地市场、产品结构和外埠市场的角度,都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品牌为例,“牛栏山”品牌已拥有较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力近年来不断提升,宁城老窖拥有“塞外茅台”的美誉,具备夺回内蒙第一品牌的实力。 近期猪价下降有利于屠宰及肉制品业务。猪价自1月底开始回落,原因主要有猪价的前期上涨达到养殖户预期导致出栏量增加,压栏情况减少;假日期间储备肉的投放也满足了部分市场需求。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5070万头,环比增0.1%,接近四年最高水平,供给依然充足。因此,预计节后猪价将继续回落,上半年以弱势震荡为主,有利于公司的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务控制成本。 精细化管理将提升净利率。公司提出将精细化管理作为2013年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力争将毛利率提高0.6个百分点、费用率下降0.5个点。对净利率的贡献约为1.1个点,而公司2012 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仅为1.82%,2013年净利率水平有望显著提升。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自筑底反弹以来,成交量明显放大,资金介入的迹象十分明显,后市有望依托多头均线上攻,投资者可积极关注。 聚光科技:底部反弹确立 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升级能够激发市场需求。雾霾天气已经促使环保部出台具体治理措施,对重点地区的六大重污染行业和工业燃煤锅炉提高排放标准。市场普遍认为,随之而来的就是监管力度的强化,以及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严格要求。这些都会对污染源监测仪器和工业过程监测仪器产生需求。 生态文明保障资金投入,实验室分析仪器保持高速增长。在“生态文明”的政策主题下,各地方政府及相关行业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必定有所提升,对监测设施的投入也将超越以往。北京吉天仪器的产品同环境投入的契合度很高,能够从资金的真实投入中受益。未来,预计这部分业务将保持高速增长。 技术壁垒长期存在,高毛利能够保持。分析仪器属于高技术产品,细分市场小,进入者少,高壁垒长期存在。结合公司历史毛利率变动趋势,公司毛利率很有可能继续保持原有水平。 高费用率有望控制得到。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率各为20%,第三季度同比各增加5%,侵蚀了净利润。从公司目前状况来看,2012全年较高的费用率有望在2013年得到控制。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颇受机构的青睐,走势较为稳健,近期成交量显著放大,有启动的迹象,投资者可逢低介入。 华海药业:保持均线多头形态 业绩略高于预期。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扣除2011年房地产收入的影响同比增长3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57.27%,实现每股收益0.63元。略高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来自政府的5006万补贴对公司利润影响较大。 沙坦收入持续加大,预计还将保持高增速。2012年沙坦实现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41%,但价格有所下滑,毛利率下降3.56个百分点。公司沙坦类产品主要销往规范市场,价格体系相对稳定,在毛利率方面,下跌的空间不大。2012年,公司的厄贝沙坦制剂已获得FDA文号,第一个控释片拉莫三嗪控释片于13年1月在美国上市。预计未来几年受益于沙坦专利到期,公司沙坦原料药放量持续。 国际制剂增速迅猛。公司2012获得美国FDA制剂批号4个,欧洲制剂文号3个,公司第一个缓控释制剂拉莫三嗪控释片于2013年1月份在美国上市。公司作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大规模制剂出口规范市场的医药企业,随着不断有新制剂文号的获得及新产能的投入和规范市场的开拓,公司的制剂出口局面正在逐步打开中。2012年公司制剂出口实现收入约1.8亿元,2013年还将延续高速增长。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上涨势头良好,接近前期新高,从走势看,有望依托20日均线走慢牛形态。 通化东宝:上涨动能充沛 胰岛素市场增长潜力较大。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在上升,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糖尿病人数量还将继续增长。我国2012年整体糖尿病用药的市场规模约为270亿元左右。目前全球糖尿病药品市中胰岛素占比约为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37%左右,胰岛素行业仍有很大发展潜力空间。 公司下沉渠道,近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通化东宝结合公司重组人胰岛素产品性价比高的特点,把重点放在地县级市场和社区,2012年公司胰岛素销售收入中约85%都来自于县级医院的贡献,预计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速。 三代胰岛素产品储备丰富。目前公司三代胰岛素的研发已经开始,其中在胰岛素类似物市场中销售最好的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的六个剂型的药品已完成临床前申报的初审及现场考核工作,产品有望于2014 年获批,届时公司胰岛素产品线将有望全面开花。 围绕糖尿病领域,打造健康专家。公司除生产、销售胰岛素制剂外还销售胰岛素笔及胰岛素针等胰岛素相关产品,并血糖仪及试纸,预计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围绕糖尿病领域进行研发及生产,可能会有口服糖尿病药物等系列产品,打造糖尿病健康专家。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底部震荡之后开始缓步上攻,目前以横盘震荡代替调整,非常强势,投资者可逢低介入。 瑞丰光电:业绩弹性大 去年净利润受股权激励费用拖累。公司的2012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为50008.42万元,同比增长71.63%;营业利润为5355.67万元,同比增长52.81%;利润总额为5515.86万元,同比增长44.85%;净利润为4689.62万元,同比增长41.48%。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同比增长20.65%。净利润低于预期,主要是由于四季度股权激励费用导致管理费用增加超过300万元,如果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净利润将达到0.5 亿元。 公司四季度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第4季度收入为1.6亿元,与三季度基本持平,同比增长125%,在电视背光的带动下公司的销售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公司第4季度在经历了行业面板价格上涨,各厂商需要重新议价导致出货延后的情况下与3季度基本持平,如果没有4季度的面板涨价因素,公司销售收入增速将超越3季度,这表明公司四季度实际销售情况好于前期。 大客户战略初见成效。公司2013年背光需求依然强劲,公司新开拓了海信、TCL等客户,长虹每月的销售收入也有明显增加,同时电视机的主流尺寸也在明显增大,分辨率提高,对背光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因此公司背光2013 年将保持持续增长。公司照明封装和器件也进入高速增长期,国际大客户进展顺利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有实质进展。受照明和背光两个因素拉动公司销售还将保持高速增长。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在突破底部盘整区间的上沿后进行了回踩确认,30日均线为有效支撑,后市再度上行的概率很大。 苏交科:受益基建复苏 新型城镇化催生市场机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国内将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为交通工程咨询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预计2013-2015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那么按照3%的比例计算,未来3年我国交通工程咨询行业市场容量大约为900亿元。 2013年投资有望提速,基建复苏确定性强。统计数据显示,政府换届后第一年固定资产投产增速都有明显的提升,因此,预计2013年新一届政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工程咨询公司。公司立足于交通工程的上游规划、勘察、设计、检测及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和监理等业务环节,深耕产业价值链。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发展,公司在行业内逐步确立了市场优势地位。 外延式扩张注入新动力。2012年上半年公司省外收入占比已达到45%,外延式扩张步伐已见成效。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实现业务地域范围扩大化,实现工程咨询服务产品多样化,双方优势资源得以优化、整合和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在经过深幅调整后开始强力反弹,突破了下降趋势线的上轨,低点不断上移,预计后市仍将震荡上行。 药业公司论文: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994年5月,仅依靠2 400万元银行贷款的上海信谊药厂长征分厂在崇明正式竣工投产。同年9月,百路达银杏叶制剂通过了上海市科委专家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百路达银杏胶囊和片剂,设计科学,工艺成熟,质量稳定,达到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1997年7月,上海信谊药厂长征分厂更名为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同年11月,因发展需要兼并了上海天工植物制品厂并加以改造,扩大了公司规模。2001年7月,上海百路达大药房开张营业,将经营涉足到药品流通领域。同年年底,公司进行所有制和股本结构改革,完成了企业二次创业的先行准备。 为了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先后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协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所,研究银杏医药的最新科技。学习借鉴德国知名企业银杏产业发展模式,在崇明岛上种植6 000亩银杏林,从源头上保障了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公司还先后投入1 000多万元,开发了如吗氯贝胺片(朗天)、布地奈德气雾剂(宝益苏)、酚麻美敏胶囊(恺诺)和复方磷酸可待因片(斯力邦)等10多个品种的新药,20多种规格的药品上市销售,丰富了企业产品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998年,公司将企业定位为营销导向型企业,将总部从崇明迁移到上海市区,以“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走访医院、拜访医生,在全国10多个城市设立销售分部,在60多个大中城市的1 000多家医院建立了销售渠道,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北京、福建、广东、天津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 2001年5月,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通过了中药车间GMP认证,保证药品的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在市场竞争中以质量取胜。 百路达的15年,打造了一个品牌,开拓了一个市场,形成了一个产业,繁荣了一方经济。 百路达是成功的,然而,百路达和所有的民营企业一样又再次走到了自身命运的十字路口。行业竞争的压力、企业自身的缺陷和风险都迫使公司必须思考发展的战略。 1 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企业现状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百路达品牌知名度高 百路达银杏叶胶囊是国内银杏叶制剂的原研产品,在国内最早获得新药证书,其企业标准被引用为当时的国家标准。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是国内最专注,也是最专业的银杏产品生产企业。公司对银杏产品的开发思路是:决不只做简单的制剂加工,那样的话逃脱不了对国外产品的低级仿制和市场跟随。我们是从产品向产业延伸,由产业保证产品开发的规模化和系列化,再从产业化中提升产品品质,形成独特的优势。公司已经打造了从种植、科研、提取到制剂的完整银杏产业链。 百路达银杏叶胶囊是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中药协会一致认可的“优质优价”品种、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百路达银杏叶胶囊自上市之日起,就牢牢占据了国内的主要市场,10余年来,百路达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一个形象清晰的品牌,蕴涵在这个品牌背后的价值,就是确切的疗效、极高的安全性、专业的服务和良好的商业信誉。比起行业平均成本,百路达在种植、科研、提取和制剂领域投入了很多,价格上无法做到那些简单的制剂加工企业的低成本,但百路达的购买者仍然乐于接受,这是因为消费者认可百路达的“优质”,所以接受百路达的“优价”。 1.1.2 营销网络广阔 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济南和福州等大中城市,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已与全国2 000多家甲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终端销售能力强大。公司除了终端销售外,还与国内的商业连锁公司合作进行物流销售。公司的拳头产品百路达银杏叶制剂销售额于2006年就已达上亿元。 1.1.3 公司信誉度高 公司自1997年起已连续14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还先后获得“上海市花园企业”、“上海市骨干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科普‘2211’工程科普示范工业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 、“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金融信用等级AAA级企业”和“国家A级税务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现在拥有9个注册商标,分别为:恺诺、百路达、来斯、朗天、宝益苏、斯力帮、杏络、徜舒、宝息宁,均在有效期内。拥有2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项。 1.2 劣势分析 1.2.1 企业规模较小 同等规模、同样条件的中药企业纷纷上市,而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完全靠自身积累资金发展已相对显现劣势。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中医药行业有32 家公司上市,深圳中小板医药类上市公司共有16家,其中独一味、紫鑫药业、沃华医药、莱茵生物、嘉应制药、莱美药业、信邦制药这7家上市公司与本公司业务相似、规模相近。这些上市公司依靠募集的资金迅速投入研发、挤占市场,发展态势咄咄逼人。 1.2.2 其他上市品种的销售市场尚未打开 百路达银杏叶制剂的销售虽然已经过亿,但长期以来,公司一直没有培育出其它销售过亿的拳头品种。过度依靠单一品种的销售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银杏产品的市场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激烈,短时间内市场份额提高不快。 1.2.3 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公司的产品开发模式主要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自身的开发能力有限,而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近年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以及对于药物仿制的限制则提示公司必须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在产品的研发上,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药业公司论文:对生命负责 推进GMP文化建设-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GMP文化建设 [关键词] GMP;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 企业中的文化是企业进步的支柱和动力,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且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即能在企业中产生强大的动力、凝聚力和活力,变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发展源泉。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中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研究表明,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影响了大到战略规划、人事任免,小至办公室装修、员工行为习惯。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由于其文化的强弱,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完全不同。随着优秀国外企业进驻中国,越来越多的研究专家和管理者认识到企业文化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均有优秀的文化,500强的评委也总结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文化。GE公司前任CEO韦尔奇认为,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这一点,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 医药行业的门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面临“十二五”阶段变化多端的经济形势,传统的国有企业如何创建符合自身实际,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如今国有企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作者以所在公司进行的一些企业文化建设尝试为案例,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讨论。探讨作为一个典型的国有医药企业怎样挖掘企业内的先进文化,怎样融合这些先进文化,怎样更好的宣传弘扬先进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笔者所在的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生化)是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的前身是由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上海生物制药厂与六十多年历史的上海第一制药厂联合组建成立。两个具有悠久历史、开创中国制药先进技术的制药厂为企业带来了宝贵的财富。目前企业具有生物提取、纯化、中草药提取、化学合成等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生产核心技术,以及冷冻干燥制剂一体化的核心生产能力。公司具备无菌冻干粉针剂、无菌水针剂、灭菌水针剂等多条生产线,重点产品均可以实现自行生产配套的原料药。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企业文化未能完全融合,现代医药管理模式与传统经验生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格的医药监管形势与部分员工松懈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差距,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以下简称GMP)已是入门门槛,是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的一种规范。世界卫生组织60年代中开始组织制订药品GMP,中国则从80年代开始推行。二十年来,中国推行药品GMP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制药企业相继通过了药品GMP认证和达标,促进了医药行业生产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的GMP已从单纯的硬件投入,到对软件的片面重视,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高素质的人员是企业成功实施GMP的关键。因为无论从认识到执行GMP都是靠具体参与的人来维持的,只有经过培训且合格的人才能参与,也只有依靠有组织的人才能保证GMP的实施。优良的硬件设备要由人来操作,好的软件系统要由人来制订和执行。而制约人的行为、影响人的行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因此现代GMP管理不只是一本书或一些规范,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意义;现代GMP管理不是狭义的GMP规范,而是企业管理的综合性问题。GMP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思想和文化的体现。形象地说:GMP是一颗树,撒下种子,生长在员工的思想里,只有不断地浇灌,才能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发展。如何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使之认识、理解并记在心里,在行动中自觉地付诸实施。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形成特有的医药企业文化。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第一生化秉承着“针针献深情,一生可信赖”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不断推进GMP文化建设,转变员工的价值观,形成自觉执行GMP的意识,从而影响员工的行为。 在推进GMP文化建设方面,第一生化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探索和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1 GMP文化的建设原则―“以人为本” 近年来,第一生化在建设GMP先进文化的实践中,一步步摸索,渐渐形成了:从基层出发,围绕个人、班组,求真务实的建设GMP文化的路子。 1.1 关注基层员工,发掘企业内已有的先进思想 在第一生化把GMP作为企业文化进行推进的过程中,并没有只是简单的增加GMP理论知识的培训。而是从发掘基层员工身上的闪光点出发,引导员工认识到实践GMP的先进行为并不遥远;再通过表彰先进,激发员工的热情;逐步使全体员工对进行GMP文化建设有了更形象的认识。 公司注重弘扬好人好事,树立爱岗敬业的典型,以身边平凡人的感人事迹,激励和鞭策员工“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公司已坚持十年进行评选表彰“十佳好事”、“优秀员工”、“优秀党员”等先进个人,让那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事,基层岗位的突出员工得以体现,让这些员工的价值得以实现,并通过幻灯片、演讲和上下互动的形式进行优秀事迹的宣传,真正使基层中体现出来的优秀企业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 1.2 创建星级班组,加强基层管理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体现了班组科学管理的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基础。第一生化作为上药集团生物医药的主要生产基地,能否生产出优质低耗的产品,能否严格按照GMP要求规范操作、组织生产,生产一线班组是关键。 近几年来,公司行政把创建星级班组视为企业经济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公司领导为班组建设积极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例如在公司内部开展班组长竞聘,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员工参与基层管理工作的热情,使一批业务能力强,GMP意识高的优秀员工充实到一线管理中。此外公司加强了对基层班组的培训,组织班组长到兄弟企业学习创建星级班组的经验,与兄弟企业签订班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协议书。公司的星级班组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从工作环境到工作业绩,从培训记录到操作规范,很多GMP管理的基础内容都列入其中。另外公司高层领导每周与星级班组进行交流,工会每年开展星级班组表彰交流会等等。这些活动的展开,基层班组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奖惩分明化。并在积极传播创建星级班组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时,使得班组在基础管理中的创新举措发扬光大,同时也开拓了基层员工的眼界,使他们看到、体会到更多更先进的GMP文化建设的内容。 1.3 注重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是进行GMP管理的基础。因此公司在GMP文化建设时也特别注重求真务实。首先是以事实为依据,注重实事求是地进行宣传,不无事生非、无限拔高,而是从深度上挖掘。譬如,在企业经济工作中,员工中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闪光点,通过进一步挖掘,我们采集到许多感人的素材,经过整理加工形成一系列“小故事”,这些故事有血有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反映员工的所思所想和行为情操,故事中的人物和事迹成为员工愿意学习的楷模。近两年公司内涌现的并在公司内外广为传播的就有《小小一台泵节电千万度》、《奉献了他们的深情》、《不辱使命创造璀璨明天》、《比翼双飞共谋发展》等十几则感人的小故事。比之枯燥的报告,这些发生在员工身边的真实而又感人的小事无需渲染加工,就能在员工中引起共鸣,产生强烈的反响,更让所有员工在感动中深思,感悟这些生动故事背后体现的优秀文化。其次公司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改变过去单一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培训方式,而是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现场操作演练;集中授课、外出参观;聘请专家系统讲解、开展班组自查互学等多种方式,把GMP培训做到更容易让员工接受,同时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公司在关键岗位安装摄像装置,一开始引发员工的极大地反对,认为公司对员工不信任,甚至出现少数恶意破坏装置的情况。但是公司把摄像装置一方面作为监控的手段,另一方面把它用于员工的培训,让员工从录像中发现操作不规范的行为,从而提高业务水平。这种直观的GMP培训方式逐渐被员工接受,并成为班组学习有效的工具。 2 创建GMP文化氛围 第一生化在推进GMP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建设企业的GMP文化,就是要加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机制文化、制度文化建设,通过企业“质量、控制、责任、进步”等核心内容,使企业不断提高对外环境的适应度,形成员工工作与成长的自我驱动机制。因此用GMP理念来管理、用GMP理念来工作也是进行文化建设的基础。而创造具有浓厚质量意识、GMP文化的工作氛围,企业由上至下在在这种氛围中工作,一言一行就是GMP。近两年来第一生化在每年年初都会根据上一年的质量情况提出新的质量目标,同时与各部门签订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部分绩效与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在管理制度方面明确了公司各级员工的质量责任,上到总经理下到一线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质量责任;在厂规厂纪方面,修订和完善《员工手册》,明确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此外公司会开展诸如“做一个合格的诚信制药人大讨论”、“1号质量整治工程”等多种活动,使全体员工都参与其中,出谋献策。 “全员、全过程GMP”,浓厚的GMP文化工作氛围,使人人在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保持了个人与企业利益目标吻合一致。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出质量对每一个人意味着一种责任。 3 GMP文化的升华―关注生命 近年来在国内政策方面,规范发展将是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酝酿多年的新医改方案已然揭开面纱;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医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0年版中国药典》等法规的陆续出台,使得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面临新的挑战,而且旨在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药监政策还将陆续出台。另外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继续上扬、药品政策性降价持续、招投标导致的价格竞争失去理性等诸多因素,使得医药行业生存的宏观环境不容乐观,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 不断加强的监管力度,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减轻监管压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高药品质量,维护公众健康,是我们药品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责任,第一生化在推进GMP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出了“质量即是生命”、“关注质量、关注生命”。近年来在进行各种培训的同时,第一生化总会为员工进行一项“责任与使命”培训,站在医患的角度来解读严格实施GMP的重要性,告诉全体职工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的重要性,把自己的从事的工作上升到“对生命负责”的高度。 此外第一生化十分重视积极倡导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大力宣传公司员工参加全市献爱心“一日捐”,参加地震受灾地区捐助救灾,参加患病困难员工送温暖,参加“尿崩停药品的制药人与用药人心连心”等活动中涌现的感人事迹,为建设和谐社会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的传播。 这些工作,教育了员工、感染了员工,增强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企业GMP文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GMP文化的建设使企业员工的行为举止发生质的飞跃。全公司拧成一股绳,将质量视作企业的生命线,将做一名合格的诚信制药人视作我们肩负的使命,将医药道德视作对每一位患者的责任,促进并推动了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在发掘宣扬企业先进文化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必须保持与时俱进。文化传播除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外,还要结合企业经济工作的实际情况,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大局出发,传播企业领导者所倡导的先进文化理念,以及员工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降本增效、勤政廉洁等方面的精神风貌和好人好事,通过先进文化的传播活动,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效果。 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为标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思想,以服务经济工作为中心任务,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原则,以弘扬主旋律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求真务实为基本要求,通过经常、系统、持久地宣传传播企业先进文化,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企业员工中,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十二五”期间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品牌推广论文:企业品牌推广管理 摘要:中国的所有省级电视台,几乎都有自己的定位,但是真正塑造成功的品牌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定位之后缺少品牌推广与维护。文章以湖南卫视为例,分析了其品牌推广与维护策略。 关键词:湖南卫视;品牌推广与维护;策略 放眼中国的电视版图,几乎所有的省级卫视都有自己的定位,比如云南卫视的“浪漫人文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频道”、甘肃卫视“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天津卫视“钻石品质、浪漫生活”、江苏卫视“中国情感特色频道”、安徽卫视“电视剧卖场”、湖北卫视“公益频道”等。但大多数的电视台的定位只流于口号,最终还是无法建立成功的品牌。而近几年快速崛起的湖南卫视,在2002年确立其“娱乐”定位之后,在几年时间便打造了中国电视第一娱乐品牌。其成功就是因为品牌的推广和维护到位。 一个成熟的品牌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特征,一个品牌形象建立之后,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和广告不断提高品牌的“三度”来强化和巩固其地位。电视品牌在得到受众普遍认可之后也要加强维护,否则品牌价值就会消退甚至消失。 一、提升品牌知名度 所谓频道或栏目知名度是指观众想到某一个栏目或频道时,脑海中能想起某一栏目或频道的程度。其由低到高依次分为:无知名度、提示知名度、未提示知名度、第一提及知名度。知名度是栏目或频道高收视率和品牌延伸的基础。湖南卫视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活动造势 对于知名度的打造,一般来说可以从“借势”和“造势”上进行。作为省级电视频道,可“借”的新闻资源相对较少,因此,湖南卫视更多的是选择举办活动进行“造势”。北京大学广告系的陈刚教授认为:“电视媒体的突破在于活动。通过有影响力的活动,不仅可以创造持续的收视率的高峰,进而带动广告经营的攀升,更可以通过活动,提升媒体的品牌形象。”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闪亮新主播”、“寻找紫菱”等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成功地提升了其品牌的知名度。 (二)四轮驱动的整合营销传播 对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湖南卫视对内构建了“四轮驱动、整合营销”的服务模式,要求“广告部、总编室、覆盖办、节目生产部门四大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抓创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广告部单一运作的传统营销模式。四轮驱动的核心是强调频道资源与部门的整体营销、全面服务、密切配合。” 对外,湖南卫视的整合营销传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与各地方电视台的合作。比如《超级女声》在“海选”阶段与广州、郑州、成都、杭州等地电视台合作,设立五个赛区进行选拔赛。 充分利用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手段。通过网络互动、短信互动,将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歌迷迅速凝聚在一起。 电视节目与赞助商之间资源的整合。超级女声由蒙牛酸酸乳冠名,而蒙牛则投入一个亿的巨资,在每一瓶酸酸乳上都“冠名”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进行市场推广。 湖南卫视还巧妙地运用了频道内资源的整合营销传播。2005年《大长今》紧跟《超级女声》的结束播出,营造了一个新的收视热点。在总决选中,“超女”演唱《大长今》主题曲提前预热,为其热播铺下了极好的根基。 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措施,从2002年到2005年,湖南卫视的全国收视率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年均增幅达40%。2005年湖南卫视在31个省会、直辖市的收视率排全国第5位。可见,通过活动造势和整合营销传播,很好地提高了湖南卫视与其节目(活动)品牌的知名度。 二、树立品牌美誉度 品牌美誉度是是指市场中人们对某一品牌的好感和信任程度,它是企业品牌推广与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后,湖南卫视开始着力树立其品牌美誉度。 通过“活动造势”这样的事件营销及各种营销载体建立的品牌知名度,往往不是企业所期望达到的品牌美誉度。美誉度反映的是消费者在综合自己的使用经验和所接触到的多种品牌信息后对品牌价值认定的程度,它无法靠广告宣传来实现,美誉度往往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是形成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好的品牌美誉度来自于消费者之间的口碑传播,因此,就要注意传播产品的正面信息,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对于树立品牌美誉度,湖南卫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节目质量 电视媒体及时了解当前观众对节目的需求与意见,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地对节目内容进行阶段性地调整,进行改版扩展,保持节目品牌的新鲜感、时尚感,跟进受众需求,提高节目的对象化。 竞争的白热化。电视节目具有复制性,电视节目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也更趋于激烈,同时也对湖南卫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卫视副台长、创新小组负责人梁瑞平称:“有没有创新气质是我们评价所有节目和活动的指标之一,我们希望在电视行业有引领作用。”创新成了湖南卫视提升节目质量、维护品牌维护的一个法宝。 媒体的繁荣发展有两层含义,极大地满足需求,必须提升品质,坚持在需求中繁荣,在品质中发展。满足需求要数量、品种,繁荣发展更要品质、品位与品牌的含金量。对湖南卫视来说,在娱乐同质化恶性竞争的今天,更需要提升品质内涵。 (二)增强节目公益性 公益行为容易树立企业品牌的良好形象,从而获得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尤其对于公益行为的受益群体,往往会成为品牌口碑的传播者。面对2007年底50年一遇的雪灾,湖南卫视取消了赢利的春节晚会,改为慈善节目——《爱心大融冰,我们一起过年》,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湖南卫视最早在节目中体现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每次遭遇洪灾,湖南卫视也会制作动情的赈灾节目。 《勇往直前》是湖南卫视打造的一档“明星挑战真人秀”节目。目前,《勇往直前》栏目已经捐助了6所希望小学,捐款数额达481万元,书籍价值30万元。 湖南卫视将娱乐节目与公益事业对接,将严肃甚至沉重的公益话题,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呈现,有利于品牌美誉度的提升。 三、强化品牌忠诚度 通过上述措施树立其品牌美誉度的同时,湖南卫视着力强化其品牌的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而非随意的)行为反应。品牌忠诚度的形成不完全是依赖于产品的品质、知名度、品牌联想及传播,它与消费者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靠消费者的产品使用经历。 电视频道或节目忠诚是频道或节目影响力的核心,它由无频道或节目忠诚者、习惯收看者、满意收看者、情感收看者、忠诚收看者五级构成。湖南卫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品牌的忠诚度: (一)立足“草根”,拉近观众 “草根”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一个词,“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草根还包括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视带有很深的精英文化情结。电视上常常用说教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这种说教式的电视,观众的收看热情不高。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其实是对“精英”电视的颠覆,它带领了中国的娱乐节目走向草根。湖南卫视的很多栏目或者活动,都有很浓厚的草根色彩,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完全是平民选秀。《超级女声》甚至在初选时不论选手的表现如何都统一播出,“审美”和“审丑”兼顾,极大的满足了草根心理。其他节目如《真情》、《谁是英雄》、《晚间》、《乡村发现》等,无一不是草根视角,甚至包括《国球大殿》节目,都以平民挑战世界冠军作为卖点,如此一来,很好地拉近了观众,让观众感觉到湖南卫视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平民的节目。作为大众传媒,要想取得更大的收视份额,就必须贴近大众,越贴近大众,越贴近生活,品牌的忠诚度就会越高。 (二)节目互动,亲近观众 目前的电视不是互动电视,其传播方向都是单向的,但是,湖南卫视利用其他手段,包括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手段提高了节目的互动性。《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闪亮新主播》、《寻找紫菱》都是很典型的互动性节目。 湖南卫视在著名搜索引擎百度里面,几乎每个节目都建有贴吧和博客,网民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言讨论,而湖南卫视也会把贴吧的意见从节目中反馈出去,这样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 互动性的加强,能更加吸引观众,增强观众对节目的参与性,让其产生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电视节目的忠诚度,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编排“错位”,吸引观众 从2006年初开始,湖南卫视对其晚间节目编排做出重大调整,电视剧正式退出晚间黄金时段,安排至22:00以后的时段播出。原来的黄金时段则被用来播放自办栏目,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这个新调整出的新的电视剧播放时段已被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黄金品质的“后”黄金时段。 晚间黄金时段是电视剧播放的头号战场,极易导致各地卫视晚间黄金档节目的同质化竞争。笔者选取了16家省级卫视作为调查对象,16家卫视中有9家卫视在周末都是以播放电视剧为主,而没有安排其他节目类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卫视晚间黄金段对电视剧的高度依赖。 通过“错位”的编排,湖南卫视在新时段播放的电视剧,在编排的数目和风格方面,并不是以“多”、“新”见长,却依然能够通过其“质量”和“特色”来吸引目标受众,也使得广告商也比较容易地找到他们希望影响的目标消费人群,完成了有效传播。 通过收视调查分析,湖南卫视发现,22点以后的受众群年龄在25-45岁之间,并且尤其以30岁左右的白领女性居多。因此,根据她们的审美要求,确定了“健康向上、细腻、以情动人、故事好看”的选片风格,以一些精品引进剧和经典老片作为该时段电视剧的主打类型;并通过“独播剧”的版权购买方式,排它性放映,提高观众对剧场的忠诚度。 (四)媒企双赢,留住客户 因为电视媒体的顾客除了受众还包括广告客户,所以,提高广告客户的忠诚度同样重要。实现媒企双赢,是提高广告客户忠诚度的一个手段。湖南卫视善于与企业联合开拓市场,湖南卫视广告的价值观,用湖南卫视广告部主任樊旭文的一句话就是“B+B2C”。 在湖南卫视,媒企关系(B+B)的本质是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显然是要满足企业需求,成为客户的伙伴,建立媒体独特的传播价值和相应的服务手段是其根本性的前提。 湖南卫视的品牌合作相当广泛,目前与包括日化大鳄宝洁、联合利华,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大亨博睿传播,乳业双骄蒙牛、伊利,以及诺基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步步高、创维、养生堂、青岛啤酒等行业龙头、国内、国际一线品牌的合作,可以说数不胜数。湖南卫视10个亿中有6%-70%是由这些品牌贡献的,占据了主流。湖南卫视正是靠媒企双赢来强化广告客户的忠诚度。 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品牌的推广和维护,湖南卫视品牌竞争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从其完成定位后经过三、四年时间,品牌竞争力挤入全国所有上星频道(包括中央电视台)的第四位。 品牌推广论文:企业品牌推广思考 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要生存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但有了品牌又怎么推广呢?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区域市场里做品牌推广? 一、牌推广的含义 品牌推广就是品牌贩卖,它是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即将品牌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实现品牌价值,这时候的品牌推广已经拥有了前期一系列大量工作的铺垫,它将促使消费者最后做出购买决定。 二、品牌的推广策略 1.传播推广和渠道推广相结合 传播推广一定要适合实际企业具体的销售渠道情况,什么样的渠道设计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传播策略。 2、降低销售中心,做好终端推广 加强直接和消费者沟通的机会,掌控最终战场,掌握消费者。 3、长效与短效的结合 中小型企业品牌推广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品牌价值的尽快实现,是一种短期即时效益的实现,但是在开展品牌推广时,一定要将品牌长远利益的实现考虑在短期的推广活动中,即要考虑到品牌形象的树立和品牌忠诚度的建立,使品牌价值在每个环节和过程中得到不断积累。 4、与消费者互动力求简单 与消费者互动是品牌推广活动的重点,中小型企业在品牌推广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着的参与或者回应,成功的推广活动一定是消费者参与最广的形式,而要吸引大量消费者的参与,就必须简化一切程序,使消费者不多费精力;而对于执行来说,只有程序简单才便于控制,其操作性才强,运作才能到位,效果也就能得到保证。 5、集中战略,目标唯一 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对于各种传播形式的全盘采用将使企业不能集中资源于主要方面,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6、强化对媒体的分析 中小型企业在品牌推广过程中,由于一般是地域品牌的原因,必须考虑媒体的受众与目标顾客的吻合程度,不要去看绝对收视率或发行量,应看有效的覆盖率。 7、强调文化因素 品牌推广重在减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获得好感和认同,文化的因素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就可以起一个衔接的作用,用得好将对销售产生很强的推动力。 三、建立品牌推广的管理部门 1、品牌推广的策略规划部门 在市场部下设立品牌推广小组,或者归入品牌传播部的工作范围。 2、品牌推广的策略执行部门 由市场部品牌推广人员直接执行,销售部一线人员协助;或者直接由销售部一线人员执行,市场部品牌推广人员协助。(视具体的组织架构而定) 3、加强品牌管理部门的专业力量 要为品牌推广部门提供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包括品牌推广经理、品牌助理等人员,都要是对战略、品牌、市场研究、传播、销售管理等方面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以及深刻认识的专业人才。 4、加强品牌推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动 1)与市场策略规划部门的互动 掌握整体市场的战略规划思想和目标,同时向市场部门传达品牌推广的发展方向,求得整体战略资源的有效分配。 2)与市场调研部门的互动 通过市场调研部门取得相关的市场研究和品牌研究的资料,同时也定期传达品牌研究的方向和主题,使市场凋研部门将品牌研究纳入统一的市场研究系统。 3)与销售部门的互动 向销售部门传达品牌的策略思想、发展方向、策略规划和战术计划,同时协助销售部门开展品牌建设的具体执行工作,使品牌价值得以真正实现。 4)与财务部门的互动 向财务部门取得品牌的成本、毛利、净利等财务数据,以此来评判品牌推广的状况。 四、品牌的推广方式 1、销售终端品牌推广方式 1)现场导购。和消费者面对面的沟通、讲解产品特点,提商品牌美誉度。促进品牌试用率及扩大购买群体,增加购买数量和频率。 2)终端陈列。注重终端陈列的位置和陈列面积大小、整洁度、整体美感提升品牌形象和忠诚度。 3)店头POP宣传。加强终端宣传力度,对抗竞争品牌的攻击,拦截竞争品牌的消费者。 2、渠道品牌推广 1)协助、配合、培训、支持经销商。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提高渠道的铺货率和渠道渗透力度。 2)加大渠道促销力度。吸引经销商进货力度,促使经销商主动加品牌推广,填满经销商仓库,对抗竞争品牌。 3、消费者互动推广方式 1)带领消费者实地考察生产场地。提高其品牌形象和忠诚度。 2)直接促销活动。主题题活动、派送、展示、优惠券、赠送礼品、价格折扣、退费优待。这些可以提高品牌试用率及扩大购买群体,增加购买数量和频率。 4、传媒品牌推广方式 1)软性文章细无声。 首先要把握软件文章的特点: A、商业痕迹,做到在商不言商,先交朋友后淡生意; B、细水长流,滴水穿石,不求功于一役;其次要弄清楚好的软性文章应具备的要素: l、标题要有吸引力: 2、文章要有趣味性; 3、内容要有可信度。 2)小众媒体锁定人。 不像全国性的大企业,目标市场点多面广,中小企业的销售区域少而集中。媒体的选择必须考虑媒体的受众与目标顾客的吻合程度,不要去看绝对收视率或发行量,应看有效的覆盖率。做针对性的广告宣传,这样直接渗透到潜在客户那里。从企业的操作层面来看,要注意几个关键性问题是小众媒体的选择要以当地消费者喜欢接受的媒体为转移;二是加强与潜在客户的双向沟通,可以通过没计有奖问答等方式与客户互动、以便得到潜在客户的信息及增进了解。 五、品牌推广的误区 1、缺乏策略思想 中小型企业由于实力薄弱,投入后更多的是单纯考虑提高品牌的销售量。 没有更多地在统一的品牌策略下考虑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品牌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以及品牌的长远建没。 推广手段与品牌形象不吻合,从而伤害了核心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感。 2、缺乏整合与互动 开展品牌推广时没有与渠道和传播等者运作手段配合起来,手段单一、力量单溥。 推广活动单线开展,缺乏与消费者的沟通,不能激发消赞者的参与热情。 3、过度依赖传播 正是因为传播对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而且又是最直观的表现,所以掩盖了品牌建设中深层次的内涵,造成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过度依赖甚至单纯依赖传播的情况,以至于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炒作思维。 其实传播的作用在于表现品牌的外在特点,它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识别度,树立品牌的外在形象,但是这些是不能直接促进销售的,只是一个铺垫,能真正实现品牌价值的是品牌的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而这两个重要指标不是单靠传播就能建立的,更多的还是需要从品牌的内涵中去挖掘,包括产品品质、价格、购买便利程度、客户关系、售后服务、附加利益等众多方面,因此品牌建设是存在于营销全过程的。 品牌推广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推广研究 摘要: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概况和新媒体的特征入手,提出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并通过桃花坞年画新《门神》的设计实例,探讨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推广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在新时代,要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等智能设备终端,利用新型传播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深度与广度的传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年画;新媒体;品牌;推广 一、桃花坞木刻年画概况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我国民间传统木版年画中的典型代表,与天津杨柳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在过去一段时期,每年销售上百万份,除广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民间群众喜爱外,还曾远销到华侨较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在我国印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桃花坞年画起源,最晚当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十六世纪之初。苏州桃花坞年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在现存于世的近三百种明、清作品中,不难看出其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变化着。它的内容,主要与人民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它的表现形式,符合中国人民的欣赏和审美习惯。它表达了人民的希求和愿望,满足了文化生活之需要,从而使年画艺术本身也得到了发展。苏州桃花坞年画既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每个时期所描绘出来的人物服装衣饰和头面发型的变化、节日活动和风俗习惯的兴替等,都为民俗学、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到欧美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人民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日益减少,另外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以及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损害、破坏和不断消失的严重威胁,在发展中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困境更大。当前,我国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传承人越来越少,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也同样受到影响,传统年画市场日渐萎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从事年画制作的人员越来越少,年画技艺也濒临失传。幸运的是,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资助的政策下,桃花坞木刻年画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有自己的博物馆,年画社和年画研究所,还有年画艺术礼品有限公司。但桃花坞年画现在还是像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还仅仅是靠自己传统的声誉和影响力,在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方面缺少一定的措施和方法,特別是在当今的新媒体下,怎样传承和发展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这个时代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 二、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新科技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媒体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微信、网络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它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第一,是与人的互动性。新媒体是运用编程技术和互动媒介,通过交互行为,并以多种感官来呈现信息的一种崭新的媒体形式,观众可以对画面、文字、影像等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互动性使信息的传播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如在人机交互上,更加简洁和人性化的界面,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内容来浏览,打破传统媒介的单向传播的规律。第二,是传播的快捷性。信息在新媒体中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新媒体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加工和。现在流行的各种网络直播,能使受众最快最及时地了解信息。第三,是大众性与平等性。新媒体具有大众性、草根性、包容性和平等性的特点,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打造自己的传播平台,交流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自己的声音。新媒体使得大众有了独立的话语权。第四,是多元化与新颖性。新媒体内容涉及面大,涵盖信息多,表现出日益多元化的特点。依托最新型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移动技术,利用电子书籍、数字报纸与广播等新媒体共同形成的信息产业链为人民提供了多元化和新颖性的信息阅读和接收方式。在数字技术下的互联网产品的普及使得人民获取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自由地阅读和接受信息。现在新媒体技术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同步进行更新和发展,也不断利用新的技术和载体进行传播,更体现出自身所具有的信息传输的多元性和新颖性,更加方便信息的获取。现代数字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展示和阅读方式、交易和消费市场得以快速的更新与发展。特别是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产业相结合,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制作方式,扩展了其所在的传播平台,形成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从而给予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以新的意义。在当今数字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式下,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很好的机遇,利用新媒体技术环境来搭建自身的发展平台。积极面对新媒体技术发展方向,寻找合适的推广途径,推动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创造,将会促进我国文化和艺术产业发展。 三、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受欧美发达国家的熏陶,在与西方快餐文化的对比过程中,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较少被大众媒体注意。而数字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脱离了大众主流传媒,它通过网络、手机、数字移动设备等新媒体方式,人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和传播,为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快捷及时地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数字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为非物质文化的保存和延续提供了技术支持。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近些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方面,通过多媒体技术,记录传统工艺流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次,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中,除了单纯的整理和保护外,还应该担当让其发挥时代媒体的特征,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题材等创意元素,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新的展示和传播方式,吸引当今社会人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审美情趣和要求。数字新媒体技术的介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形成对话,将地域性的传统历史文化纳入到高科技和现代化语境中,在满足人们追求新鲜感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通过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提高新业态的原创能力,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开发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1]。 四、桃花坞年画新《门神》 下面以我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为例,来探讨新媒体语境下为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推广。(一)传统年画《秦叔宝、尉迟敬德》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题材可以分为很多类别,其中驱凶避邪一类中,就有《门神》(如图1)。门神,是传统中国家庭的守护者,他有保护家人及财产平安,防止阴邪气的进入。特别是在过新年时,人们要在门的左右两边贴门神,挂桃符,祈求家庭安康。这里选用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秦叔宝、尉迟敬德》,原画尺幅:1040×470mm,由王荣兴年画铺制作。秦琼字叔宝,尉迟恭字敬德,皆为唐初名将。明刊本元无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门神二将军》条中有关于他们被奉为门神的记载:“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号,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太宗惧之,以告群臣。秦叔宝出班奏曰:‘愿同胡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事。因命画工图二人之形象全装,旋于宫掖之左右门,邪祟已息,后世沿袭,遂演为门神。”左曰“门丞”,右曰“户尉”,为一对武将门神,一般张贴于宅第大门之上,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普及性最强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图中二将头戴武冠,身穿铠甲,足蹬战靴,腰佩弓箭;一将执锏、一将持剑,双目怒睁,威风凛凛,使鬼魅望而却步。[2](二)LED显示屏技术LED就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英文lightemittingdioded的缩写。它是一种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方式。而LED显示屏则是一种平板显示器,由一个个小的LED模块面板组成。LED显示屏可以显示变化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不仅可以用于室内环境还可以用于室外环境,具有投影仪、电视墙、液晶显示屏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图2)。(三)现代技术与传统年画结合桃花坞传统年画“门神”是印制在宣纸上的,然后用浆糊或胶水贴在门上的,是静态的。而该作品是将模拟LED电子灯的发光效果把静态的“门神”年画用动态的方式去表现,用现代的手法去阐释。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代表颜色有:黑色、桃红、橘黄、绿色、紫色等。作者把这些桃花坞的代表色彩进行提取,对传统门神形象就行归纳和整理,最后用LED电子灯的色彩组合来描摹出两个门神的形象特征(如图3)。LED电子灯靠灯的亮灭来显示字符,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效果。所以作者把传统门神从静态的形式发展为动态的形式。通过灯的亮灭程序来让门神在门上来回走动。在制作的过程中,门神的原始动作是抬着手中的剑,在走动的过程中,作者把他们剑的位置也做了调整,随着步伐的前进,剑的位置也在抬高或降低,他们走到一起的时候,手中的剑相互碰了下,然后再彼此反过来走动,然后循环。就像LED电子显示屏一样滚动的效果(如图4)。在后期,可以把LED灯组装在门上,通过程序来控制,形成一个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新时代门神。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内容和题材为元素,通过新技术,运用现代的表现手法,是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方式之一,也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新价值的方法之一。 五、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化财富,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情感的智慧结晶,[3]是人与自然、人类之间千百年来互相适应、互相协调、互相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生存和生活有更高精神层次要求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情趣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新时期,需要根据时代的特色和人们的兴趣趋向,采用适当的高科技和新媒体,探索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当今,政府开始建设一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处理和展示,同时该平台传播方式更加直接和方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公共服务设计,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机等智能设备,结合多媒体新型传播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深度与广度的传播,这对于提升大众的参与意识,实现非遗的社会和经济利益最大化作用重大。[4]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也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体现出新的价值。 作者:谢晋业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推广论文:网络营销下品牌推广相关问题讨论 我国的网络营销起步较晚,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网络开展网络营销服务,企业网站的建设速度异常迅速,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新型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也不断涌现。从1997 年到 2000 年的网络营销初创期,到 2008 年 6月底我国网民高达 2. 53 亿,网购人数达 6329 万人,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快速成长期,再到 2011 年 6 月底的我国网民总数高达 4. 85 亿的成熟期,网络平台基本搭建完成,网络营销大展身手的空间已经形成,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竞争新的制高点,基于网络平台的新的企业竞争市场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综合体现。 如何通过网络营销模式开展品牌推广成为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的重要课题,网络的快速流通性为企业品牌的推广提供了快速成长的空间,本文对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模式下品牌推广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推广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网络营销模式下的品牌推广策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品牌与网络营销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 “品牌( brand) 是一种名称、属性、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网络营销( On - line Marketing 或 E - Market-ing) 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 2 品牌推广与网络营销的关系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网络营销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诸多网络营销的成功案例表明在网络营销环境下品牌始终是展现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网络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了有力条件,但从目前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模式看,企业通过网站建设实施网络营销的模式还主要集中于通过网络推销手段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如使用群发邮件、价格折扣、网络广告等方式吸引网民的关注度,而事实上维护品牌形象、实施品牌推广战略、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形成品牌忠诚度才是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中更应关注的核心,通过一系列品牌推广的战略树立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形成消费者对企业品牌持续消费的行为和较高的认可度。因此,如何开展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策划; 如何使企业的品牌在企业其他销售渠道中得以延伸和拓展。 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广告、公关、促销、沟通等为主要渠道的传统的品牌推广模式,网络营销正以其高效经济性、时域性、快速成长性、交互沟通性、整合性等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方式,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在网络中沟通交流的频率和时间的不断增加,建立企业在虚拟网络平台上的品牌优势,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直观的网购收入,还能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加和现实消费环境中的潜在消费与实际消费支出提供稳定的支持,因此,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更重要的是通过快捷的网络传播媒介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实施平台。本文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提出了网络营销模式下品牌价值模型。如图 1 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品牌推广策略的制定实施直接影响到品牌知名度、品牌满意度指标,并进而对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回报产生影响,因此,品牌推广策略成为决定品牌推广效果和企业价值提升的核心环节。 3 网络营销模式下品牌推广的存在问题 3. 1 网络营销模式下品牌推广认知度的局限 一方面,从目前我国企业对实施网络营销战略的认知程度看,认知度不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企业对网络营销的开展模式和实施效果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且容易忽视网络营销在企业整体营销策略中的重要地位,这就导致企业对网络营销模式下开展品牌推广策略缺乏认可,传统的品牌传播媒介如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的品牌推广方式仍然是企业更为推崇的主流模式。另一方面,认知度不高的原因还表现在企业对网络营销模式的实施效果存有疑问,尽管近年来以网络传播为主要模式的个人网络营销成功案例已屡见不鲜,但企业成功的案例相对较少,且缺乏足够的组织网络营销模式可以借鉴。而事实上,一个缺乏公众认知度的企业品牌在实施网络营销战略时确实会因为产品趋同性、营销策略或手段单一化等问题难以收到满意的实施效果; 而具有较高知名度品牌的企业对在传统传播媒介基础上形成的品牌效应有很强的依赖性,对网络的不可捉摸性和可能造成的负强化效果存在抵触,因此,企业对在网络模式下实施品牌推广战略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顾虑,如时效性、地域性、排他性等。 3. 2 网络营销模式下品牌推广的战略定位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也为企业的网络营销创造了足够广阔的空间,但企业仅仅凭借创意实现一夜成名的初衷很难得以真正的实现,究其原因,企业缺乏对自身产品和品牌做出正确的定位是关键所在。 纵观诸多企业在网络媒介下的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的使用,创意已成为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最重要的手段,然而,很多时候,创意并不能带来企业品牌形象和业务量的正面提升和拉动作用,甚至普遍存在网民在接受创意的同时对创意背后需要宣传和树立的企业品牌完全忽略。这一切的起因正是企业缺乏与创意并行的围绕产品和品牌定位的一系列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因此,企业在实施网络创意的关键是建立起创意与企业产品和品牌本身的结合点。有效的网络营销创意应该是能够在吸引广大网民注意力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存在,并通过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系统产生病毒营销、口碑营销、事件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的快速传播效果。这就对网络时代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的定位在于充分展现顾客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塑造能力,并通过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实现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定位。 3. 3 网络营销模式下品牌推广竞争力的缺位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网络营销模式下实施品牌推广的关键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构建和维护。要实现上述要素,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模式下的品牌推广时应重点关注选择合适的品牌元素、丰富的营销手段的使用、完善网络交互功能、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体验能力。 从目前我国企业在参与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态势可以看出,完全通过网络营销实现品牌推广并具有行业内较强竞争实力的企业和产品屈指可数,网络营销的功能被淡化为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基于价格因素的网购和网络直销成为了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消费特征表明了基于网络营销模式的品牌推广存在显著的竞争力缺位现象,改变这一特征需要企业在实施品牌推广过程中,在运用病毒营销、Email 营销、数据库营销、事件营销等诸多网络营销手段时要特别注重加强营销关键要素与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典型要素的结合; 要充分重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加强对潜在消费群体的构建和营造; 要通过网络视频、体验营销系统的开发加强消费者在真实环境中的产品体验能力,树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如时下比较流行的服饰体验中心的推出,满足了消费者在网络上直观获得产品试穿效果的需求,无形中增强了企业品牌的竞争力。 4 网络营销模式下品牌推广战略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企业网络营销模式下品牌推广的问题分析,本文基于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品牌推广战略层面提出以下战略实施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 4. 1 诚信 近年来网站诈骗活动层出不穷,客观上造成了消费者在识别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策略的产品和品牌推广时的抵触情绪,而诚信是企业在实施品牌的网络推广中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与企业品牌无形价值提升直接相关的基础,是培养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前提。从消费者行为层面看,即使在企业诚信经营前提下要形成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满意也需要通过系统的市场营销战略逐步实现,而形成行为和情感忠诚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因此,诚信问题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第一要素,事实上,企业在诚信方面的承诺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如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物流渠道的及时畅通、优质的品牌服务质量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忽略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诚信危机。 4. 2 安全 安全作为评价指标也是网络营销活动中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双方利益相关的重要结合点。从企业角度出发,安全既是建立和培育稳定消费群体的必要条件,更是关系到企业品牌形象和未来发展的基础要素。维护网络安全已成为网络营销的重要衡量标志。 4. 3 交互性 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直复营销理论、软营销理论、网络关系营销和网络整合营销,其具体推广方式表现为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网络广告、事件营销、口碑营销、Email 营销、搜索引擎营销、数据库营销、病毒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等。不论哪种理论和方式,实施网络营销均是把更强的交互性作为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主要实现目标,更强的交互性意味着更快的网络传播和流通速度,更强的信息交换、供需互动及双向沟通能力。 品牌推广作为企业无形资产提升的要素,其资产价值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交互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品牌推广的速度和在消费者群体中的知名度,知名度作为品牌价值体现的衡量指标,是品牌资产提升、品牌认可度和形成品牌忠诚度的首要标准。企业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在线咨询服务、开发企业论坛及顾客交流社区、针对性的定制营销系统、开发产品测试视频或图像、开展消费者满意度调查、Email 邮件等方式提升网络营销的交互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品牌推广效应。 4. 4 技术性 品牌推广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升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的技术能力,网络营销技术能力的主要实现方式为以网络技术高端人才为支撑的网络管理系统,改变传统营销组织形态,通过技术投入和技术支持完善网络营销品牌推广的技术条件,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功能,加强营销与网络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广泛借助威客模式等新型网络推广模式的宣传作用,转变传统营销被动的局面,增强个人用户接触和了解企业品牌的主动性,同时实现降低营销成本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针对性的品牌推广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品牌定位、品类创新、广告创意制作、品牌形象设计( CIS) 、终端触点设计等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网络推广( SEM) 、传播沟通、网络媒介传播设计、网络技术支持等一系列品牌推广战略,并通过具体的品牌推广方式设计实现企业目标。 5 网络营销模式下品牌推广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开展网络营销的品牌推广策略主要有以下模式。 5. 1 企业官方网站建立 企业建立官方网站是规避诚信、安全问题对企业品牌造成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如目前普遍采用的条形码查询业务。通过官方网站的建立,实现了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与沟通,且有效解决了品牌专利权侵权问题对企业和客户双方造成的影响; 在官方网站得到足够宣传的前提下,客户容易形成对企业官网较高的信任度和品牌认可度,并更容易实现企业品牌的网络宣传和推广效用,降低了品牌建设成本支出,为企业带来广泛、高效的宣传效果。 官网建立是品牌推广、品牌诚信的有效实现途径,通过网络营销实现对企业品牌的建立、维持、保护和提升,实现品牌无形资产的不断增值,当然企业官网本身也能企业的产品一样,需要注意其品牌效应,网站本身的知名度也是对企业品牌提升的保障,因此,官网的建立要在整体布局、网页设计、界面的友好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并注重与企业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并加强与各门户网站的合作,提高网站域名的“出镜率”。 5. 2 直销功能促进品牌推广 网购作为成长速度最快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众多网民的消费选择,直销功能的强化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收益,减轻了库存压力,降低了经营和管理成本,且更加扁平化的销售渠道建设有效的减少了中间环节造成的利润空间压缩; 成本效益的同时,网络直销作为网络营销的重要方式其更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借助在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销售实现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并通过附属论坛或个人博客的宣传效果实现品牌推广由客户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宣传,将知名电子商务网站与官网营销结合起来能收到更好的推广实效。 5. 3 网络媒介的宣传策略 网络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最为重要的一点既是网络媒介具有的无法比拟传播速度、传播便捷性,品牌宣传在需要做到优质品牌塑造的前提是品牌形象植入,加大品牌宣传和广告效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工具即是借助网络强大的品牌宣传效果,诸如搜索引擎 ( Search Engine) 、博客 ( Blog) 、公告板( BBS) 等主流传播媒介都是企业开展品牌推广时的选择,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实现企业的宣传目标。 5. 4 多种营销模式的结合使用 充分重视多种营销模式结合使用的推广效果,特别关注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营销模式的使用,如病毒营销、数据库营销、社区营销、体验营销等,充分认识新型营销模式的推广作用,并将企业品牌推广贯穿于营销传播的信息流动中,并通过提供有价值、有创意的品牌信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加强互动性,快速实现品牌推广的效果。 网络营销模式下企业品牌推广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抢占竞争先机的重要策略,品牌无形资产的增值对于企业的意义远超过网络直销的经济利益,其对企业的影响表现在企业长远利益和远景发展的需求方面,而网络营销环境独有的传播属性为企业品牌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重视和正确实施网络营销模式下的品牌推广是当前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重要环节。 品牌推广论文:文化在城市品牌推广中重要性 1.论题、背景和意义 论题:文化在城市品牌推广中的重要性 背景: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Lane.Keller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名就被相对固化在一处地理名称上,也就是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联系在一起。城市品牌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在诸多城市品牌影响因素中,文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文化本身已经为城市贴上了自己的标签。例如:提到北京,就会想到首都、故宫、长城,典型的“京城文化”;提到西安,就会想到兵马俑、秦始皇;提起巴黎,想到的是巴黎的贵族气质、浪漫时尚和艺术宫殿般的城市风景;提到雅典,就会想到希腊文化、奥运。这些文化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在打造城市品牌上不容忽视。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就可以打造成功的城市品牌。 意义:1城市文化为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通过创建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首要的是城市文化的竞争。一个城市的形象如何,取决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的文化。城市在任何时代取得的重大成就,无不在城市文化中有所体现,鲜明而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对提升城市形象有巨大作用。 3通过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城市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素质和能力,高素质的市民是城市繁荣的基础;市民素质的高低也可以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 2.研究基础 通过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课程学习,已经掌握了语言学,语用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际市场营销,英语写作等方面知识,对英语的各个知识结构体系有了全面的认识。学习了国际市场营销后,才知道营销并不仅仅指物品的推销,还包括城市的品牌推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民族的融合,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品牌推广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的品牌推广最终要靠城市的特色文化,所以要突出文化在城市推广中的重要性。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中西城市推广中也有差异,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吸取经验,突出自己的特色文化。 现在已经学习及参阅的著作包括《国际营销学》、《城市旅游》、《品牌文化战略研究》、《世界旅游文化》等。参阅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Lane.Keller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的城市品牌的定义。 3.主要研究内容 随着各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城市的特色文化在中外城市品牌推广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城市价值的体现。鲜明、独特的城市文化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综合质量,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第一部分,论文要介绍城市品牌的含义以及影响城市品牌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突出介绍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其中要说到城市文化的内涵,城市文化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用对比的方法谈谈中外城市的城市品牌推广,主要是中国西安城市文化的特色定位,发展。外国的雅典,巴黎或罗马的城市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例如,可以对比人文景观文化、聚落文化、名人故居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等。第三部分,保护与开发自己城市文化的措施及意义。希望能够给相关领域的学习者与研究者起到一定的帮助。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中外城市的对比反映出文化在城市品牌推广中的重要性。 品牌推广论文:微博营销品牌推广新方式 微博如今已成为大众最常用的交流平台之一,根据新浪2月28日的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其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了3亿大关。同时在过去的一年内,新浪微博用户总量,每日发博量,日活跃用户指数等同上一年比较增长约300%。在微博服务的成长及巩固阶段,其微盈利性的特点不仅使广大的个体用户的娱乐型需求,社交型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为不同的组织、企业及商户甚至个人提供或创造了营销思想、理念、产品甚至自我的高效低成本渠道。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如一直处于舆论中心的方舟子先生及其“韩寒门”、“昏教授”肖传国、“蒙牛造骨牛奶蛋白”等一系列学术及食品科学打假事件,大多通过其个人认证的博客或者微博发表观点,公布图文证据及进行激烈的网络论战,这其中的孰是孰非,见仁见智。通过微博的信息流动平台,先生不仅向公众公示了自己的打假发现,与各种势力直面相迎,同时其也在成功的推销自己的理念——致力于打击伪科学,伪学术,及政治腐败。方先生通过微博达到的舆论影响力及其如今广为人知的“科技打假第一人”及“学术打假第一人”称号却也反映出了自我营销的成功性。而作为粉丝或间接被影响者的我们其实也在无形之中吸收了营销信息甚至成为营销环节中的一环,无论我们对他或是他的看法表示同意,反对或进行讨论,都无疑将其形象及其思想映进脑海,这既为“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其学术中的标准定义为“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方先生的微博窗口更多的是通过它来完成对其信念的践行与传递,而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的突出只是一个附加而又必然的意外。 当然,以自我推销为主要作用的微博形式也是广泛存在的,其代表即为各个加v的明星个人微博。“微博女王”姚晨以其亲切自然的微博内容及勤勤恳恳的发博态度闻名于“博界”内外,及其在影视业与时尚业上的努力与出色表现共同作用使其成为如今的当红一线女星。通过微博平台,明星们不仅能够与自己的朋友们留言交流、快速获取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是明星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粉丝们进行互动的方式:明星们可以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心情及近况,通过搞笑亲切的生活照或工作照让粉丝了解自己的状态,偶尔突发性的回复粉丝留言制造意外惊喜。当然对,于草根阶层来说,微博也能是推销自我的有效方式,“微简历”及招聘公司的人力资源师对微博招聘渐高的认可度使得微博成为企业和求职者的窗口,求职者通过微信或微博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职场优势,向企业营销自己的才能。而另一些更具有传统商业营销特点的微博营销,包括企业的认证微博窗口模式和网络商户寄生商品信息模式。 从如今新浪今年3月推出并在不断完善推广的企业版新浪微博,以及现存的13万认证企业账户中,可以发现企业及商户已逐渐认识到微博的良好营销效果、准确的潜在顾客发现、亲切的用户体验及迅速和广泛的信息传递网络。Vancl是最早进入微博并进行企业及品牌产品宣传的企业之一。其如同大多数微博认证企业一样,拥有自己的粉丝群,由于粉丝的自主性及其选择的自由,即粉丝群等同于有过服务和商品体验的客户群或者关注企业及品牌有潜在消费意向的客户群,这使得营销对象的确定及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组合的确定在成本减低的同时提高精准度。Vancl微博主页中的宣传贴士,产品活动及消费者互动等各种形式的显性或隐性营销模式,通过对产品设计制造和服务流程细节的温馨阐述及对于每一个vancl客户的疑问的详细解答及需求的全力满足,其使得用户在微博这个平台上能够与企业之间进行无级差的沟通交流,感受到了关注及尊重,并在逐渐熟悉的过程中产生对vancl的品牌认同甚至形成品牌忠诚。另一方面,vancl邀请徐静蕾、姚晨等明星就产品、品牌进行微博在线互动,不仅增加营销的趣味性和扩大营销影响范围,还通过明星形象的映射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Vancl的认证微博营销模式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网络宣传方法,其创意的收集、活动的组织计划、定时的微博发表及客户的互动等都需要相应的人员在充分了解各种企业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vancl自身丰富的电子商务经验使其在这方面如鱼得水。同时相比之下,传统实体营销要求的资金和人员的大量耗费及相应的目标效果达成度都难以与之相背。 虽然对于众多的网络商户来说,认证微博营销无法负担同时也缺乏必要性,但并不代表他们无法从微博这个绝佳营销分得一杯羹,其挖掘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推销渠道和锁定目标客户的方法。鉴于其侧重点并不在于品牌推广形象塑造,而是落在简单扩大销售量获取现期利润上。其往往通过与热门微博主进行协议,使热门博主能够在其众多密集有趣的微博信息中插播一条“广告”或者说是“热情推荐”,也许有一些是真正自己使用过,在体验过其良好的效果或认可其高水平的性价比后才推荐给粉丝的,但更多的是专业的微博营销台,其密集的有趣或有价值信息的目的正是通过集聚粉丝群成为更高价的隐性广告商。虽然用户对于这种插广告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感觉不满,但鉴于信息获取的无偿特点,无形中增加了对其的容忍度。这正为无数个体网络商户找到了符合自身规模和特点的商品推销模式,真正的低成本和营销对路——有兴趣的客户通过广告中的链接进入网店,直接进行近一步详细了解及购物消费,不用转而再去实体店中挑选产品,使客户从产品接触到消费实现渠道一体化,减少寻找的精力时间成本。 品牌推广论文:包装设计对香水品牌推广重要性 在各大商场最引人注目的位置,总有一些让人目不暇接,梦魂牵绕的化妆品陈列着,在那些品种繁多的物体当中,最让人们心动,忍不住驻足多看一眼的唯有那一款款充满灵性、设计独到、包装经典的香水。在这个物质丰裕的社会,香水已不再是奢侈品,使用香水,无论是展现成熟干练男人的深沉,还是优雅高贵女人的妩媚,大多会在公众场合留给人们美的嗅觉感受。轻闻她的味道,就能感受到她的温馨与温暖,让人们立刻神清气爽,精神抖擞。不论是哪种牌子或者档次的香水,总需要使用包装容器承装纳。而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会在接触香水的气味之前,先根据包装设计对该款香水做一个初步的评价,并作为是否进一步体验产品的参考指标之一。由此可见,香水的包装设计是香水一件不可或缺的美丽外衣,且在香水品牌推广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包装设计对商品的重要性 在这个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产品的包装设计对商品的营销至关重要。包装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商品在市场流通中的价值,并最终影响商品的附加值。包装不仅使产品具有既安全又漂亮的外衣,在今天更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在包装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突出产品的形象,产品的形象塑造在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以至消费行为的形成,从而影响销售这一最终目的。辨认一个商品首先是通过包装来实现的,好的包装设计是产品推广的催化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首先看到的是产品的包装,包装既要符合消费者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又要准确体现商品的本质特点。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时候,既要注重包装设计的美感,体现其价值,又要能给产品带来附加值,从而强化整体品牌设计和传播品牌价值的意识,使自己的设计能够起到推广和传播品牌价值的作用,让消费者认同产品的最大使用价值。任何产品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包装,产品的包装就像人们的衣服,合适的美的衣服能凸显人的气质,装饰人的外表形象,从而达到包装人的作用。因此包装设计对产品的推广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任何公司都必须拥有的东西,是商家推销和宣传产品的工具。同时,良好的包装设计也能充分反映公司的企业形象,从而达到宣传公司的良好作用,所以包装设计至关重要。 二、香水的历史与发展 香水是一种古老的文明产物,其发展历史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历程,源远流长。远古时代的埃及是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其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远早于其它的文明。人类最早的香水,就是埃及人发明的可菲神香。但因当时技术未得到发展,精炼高纯度酒精的方法尚未研制出来,所以那时的香水准确地说,应称为香油。那个时候使用香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直到19世纪下半叶,挥发性溶剂取代了早期的蒸馏法,人造合成香料在法国诞生,使香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天然香型,香水家族也由此迅速壮大,并奠定了现代香水工业的基础。 三、香水包装设计的特点 现在的香水品牌越来越多,因个人的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社会生活经验和家庭环境的不同,人们选择香水的品牌喜好也不尽相同。设计师在进行香水包装设计的时候会考虑这些风俗习惯、社会、个人等因素,而设计出一款款具有针对性的香水和香水包装,以应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法国之所成为世界级香水品牌大国,与其重视香水包装设计是分不开的。根据对香水包装的调查了解,法国40%的设计家工作在包装工业领域,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香水包装业在不断地扩张和膨胀,每一个香水品牌要定期开发新产品,或者改造旧包装,以适应新的社会潮流。同时香水设计师更需要结合消费市场,不断地创新,或者进行一种改革,使新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征服未来的市场。法国人重视创新理念,善于打破常规,经常能够设计出充满灵性的、创造与想象并重的产品,他们追求新颖、独特的风格,其设计别出新意、别具匠心。他们认为,设计家应该能够打破习俗惯例,创造新的设计符号,这样创新出来的香水才能从琳琅满目的香水货架上凸显出来,打败竞争者,取悦消费者。所以法国的香水设计,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前卫和浪漫著称,对创意元素毫不吝啬,大胆地使用不同颜色及其配色、塑造千变万化的瓶身造型,如此精细的设计怎会不直接影响到香水的销售呢?所以,一些大的香水公司均设立了专门的设计部门,雇用了顶级的香水包装设计师。香水想要获得自己的品牌和市场效益,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有一个吸引人的香水瓶子和精美的香水包装设计。每一款香水都有她的“生命力”。香水的味道本是无法通过包装留下来的,但是好的设计会使人忍不住想要去感受她的芳香,感受她的味道。香水包装的造型、色彩、结构、文字及辅助的形象设计,都能调动消费者者的嗅觉,使其仿佛能辨别出空气中香水的味道。好的香水包装应该是不同寻常、有较强个性,易于识记的,与她的品牌和香气形成统一体,通过外在的表现让人们体会到她更深层的内涵,从而使人们永远记住她的美,犹如她那经久不散的香气一样永远弥散在空气中,给人以高贵、典雅、神圣之感。不同的人对香水的感受是不同的。女性香水有很大的表现空间。18-25岁的女性要求可爱纯情、清新的感觉;26-35岁的中年女性更多的追求浪漫,温柔,性感,妩媚,炽烈;40多岁的女性追求优雅高贵,自信成功的居多。因此香水的包装设计还要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精心设计,无论是从瓶形、色彩、材质上都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和香水本身的特质,瓶形设计应简洁精炼,柔美富有现代感时尚感,体现女性特征。男性香水风格多样,设计应体现男性成熟、稳重、深沉、自由奔放的阳刚之气,更要体现其有创造力、有活力、浪漫得体的特质,所以其包装设计和瓶形设计应符合男性的特征,突出简洁、活力、古典、休闲之感。 四、香水包装设计产生的效益 曾被誉为“贵族中的贵族”的“香奈尔5号”是广为熟知的一款香水,除了她那独特的香味以外,还要归功于她那独具创意的包装设计。“香奈尔5号香水”尽管已经拥有独特的产品支撑点和完全的品质保障团队,但是出身于服装设计的香奈尔夫人精益求精,她认为如此设计并不完美,还需要在瓶形方面再一次提升“香奈尔5号香水”,使其完全能够独立于世界高档香水之列,发出自己强烈耀眼而桀骜不训的光芒。香奈尔夫人认为香水是女性整体装扮中最后一道画龙点睛的关键步骤,因此,根据“少即是多的原则”,在别人惟恐不足地往包装上增加装饰的时候,她却一项项地减除,运用宝石切割般形态的瓶盖,透明水晶的方形瓶身造型、简单明了的线条,迅速俘获了消费者的眼球,让香奈尔5号香水瓶简单的包装设计在众多繁复华美的香水瓶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怪异、最另类,最经典,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款造型。从此,“香奈尔5号香水”在全世界畅销80多年仍然经久不衰。“迪奥”象征着对完美境界的不断求索的精神。虽然每一款香水平均需要三年时间来研制,但迪奥的香水系列依然层出不穷。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曾凭借其首个时装系列“新风格为女性形象掀起”的革命,显露女性优美纤细的腰和美腿的时装款式,给二站后苦闷的日子带来了生机。但是追求完美的迪奥认为除了时装之外,如果没有一款完美香水来陪衬,女性的魅力无法散发得淋漓尽致,于是划时代的香水,“迪奥小姐”出现了,并开创了“迪奥”源远流长的典雅高贵香水形象。由此,一个巨大的事业开始了,迪奥公司共推出18款香水,聘请优秀的设计师,在公司总部的工厂生产。“迪奥小姐”是迪奥的第一款香水,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用橙花鼠尾草、栀子花等清新香气做初调沉香,岩蔷薇等浓香作为基调的香水。这一清一浓,既典雅又脱俗。盛放在漂亮的双耳尖底形状的香水瓶里面,独特的造型使这款香水深受女性朋友喜爱,为迪奥数十年的香水传奇揭开序幕。她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美丽,更是快乐。她充满灵性的设计为所有年轻时尚女孩热爱与追逐。流线般的性感“8”字形细颈瓶之作,完美诠释着“Jadore”真我香水。她那高品质的透明玻璃,高雅的玻璃珠和亮丽的黄金线圈凸显出它的细颈瓶身设计,无疑使她成为一件世界艺术瑰宝,体现着迪奥对香水设计的解读:优雅、精致,简洁、严谨,注重细节,追求卓越。 迪奥香水由著名的设计师马克•拉利克设计的当今世界上最为畅销的法国高级香水之一的“时代之风”香水,就是通过典型的香水包装设计将自己打入国际市场,成为人们熟悉的成功案例。她最著名的是“和平鸽”造型的水晶瓶子,阐述了经过世界大战后,和谐与平安已降临,人类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希望心灵得到抚慰的愿望。由水晶制成的一对正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晶莹剔透,栩栩如生,象征飞翔的时代,爱的温柔与香水的浪漫风格相呼应。每一瓶香水的瓶盖上,都用手工将羊肠线牢牢绑住,为第一个打开香水瓶的主人带来好运。和平永恒,无忧无虑、青春无邪、天真浪漫,快乐轻松的生活,是这个品牌最完美的诠释。 品牌推广论文:品牌推广工作年终小结 总体观察,这一年对我取得长足进步;不论与客户的谈判,还是销售经验与新客户的接洽工作,都在不断进步中。 下面是我对公司的品牌推广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如何有效拓展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应是首要题目;如今我美国设立分公司,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场格式的深化稳定和产品技术含量的节节提升。紧接着我有在伊朗成立分公司的想法,其一切都是为了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对当地以及周边市场的有效治理;也不能忘记CRM客户关系治理)推动,有效地治理好每个区域的客户与我之间的友好和长期合作的关系炙手可热,要把握产品上风的主动权往获取市场而非等客户来找我! 司是专业生产汽车制动泵类配件,理想中我品牌战略:首先。制动泵是最强的一项,因此在制动泵方面,尽量使用自己的品牌;其次,一些大型经销商会坚持用他自己的品牌结合我产品打进市场,但是方仍应想方想法将""品牌进进产品中;再者,品牌的打响是靠稳定的质量在市场的推广而建立的就比如国内大多数消费者熟悉的优质品牌仍以国外品牌为主导,人们知道喝饮料首选什么、什么牌子,买运动鞋看的更多是什么牌子,手机要买那个牌子,电器产品还是这个牌子的质量更好些,就连买本土轿车都得先看看厂商的国际合作伙伴是日本的还是欧美的由于那些名牌的质量优越,人们就会潜意识的相互之间宣传;另外,公司如今外协采购外销的规模在逐渐增大,针对外协产品我应该杜尽用自己的品牌而影响自己""品牌专业制造制动汽车配件的形象,考虑的长远的战略眼光;最后,对企业的不断宣传可以进步品牌的着名度以及品牌的长远效益。 1、东欧地区:目前俄罗斯市场还是空缺,由于国家政策以及关税、运费等题目,对于我们来说,如何进一步努力的降低产品本钱来进步价格竞争力是进军市场的首要题目;出现一点危机的市场是立陶宛,由于价格题目,我们在和一个大客户出货时候产生了分歧,若能在年顺利解决价格题目,销售份额将有保持或者提升;东欧市场较好的是波兰市场,目前固然只有两个客户,但是年的销售额有看达到18万美元(卡玛斯外协为主);东欧市场另一福田是土耳其市场,固然年跟我司贸易的客户不如以往那么多,但是市场远景较好,尤其是大客户的锁定以及小客户的推动,有看我司产品在该地区取得更大发展; 2、西欧地区: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在年发展稳定,希看通过新厂房的规模和展会、造访等品牌推广,赢取更多的客户和更大的市场份额;英国市场目前只有一个客户,但是由于助力器和硅油离合器水泵题目,今年贸易额不仅一般而且助力器的退货给我造成较大损失;此外经过年对西欧市场的了解,发现该市场要求质量高,价格要适中,在西班牙、法国新车较多,即使开发新产品,市场的持续能力也不高;基于此,我个人以为西欧地区市场策略,如何锁定关键大客户成了首要任务,比如说意大利的LPR,假如我们的产品能够达到他们的性能要求,就应当全力配合客户,从长远利益角度考虑,率先占领市场份额,然后推动价格的提升。 3、现行和客户的联系过程是:前期谈判工作(邮件交流、核对询价单和报价、价格的确认和所寄样品的确认、产品标识、付款方式的约定、订单的生产)下单前的待办工作(包装内盒、外箱唛头、内盒不干胶内容)生产中的联络(交货期的反馈、与生产部的协调工作)发货前的联络(船公司的联络与船期的安排、物流的治理)发货后的联络(货款的回笼题目、单据的邮寄或者银行交单)再次联络(新订单的谈判); 4、非洲片区:单分开南非市场,我们非洲市场仍不理想;目前销售区域还是集中在埃及和突尼斯,建立贸易关系的有3家,年有销售来往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埃及大客户由于付款方式无法达成一致而取消大约30万美元的订单;但是埃及另一客户的贸易额由往年的一万多美金增大到近7万美金;突尼斯客户的贸易额也由往年的六千多增到一万美金;随着我司产品在市场的布局成熟与质量的进步,坚信能在北非市场有更大份额; 5、南非片区:目前南非市场客户共计5家,由公司负责治理销售区域,我司监视;目前主要区域在约翰内斯堡,然后在德班和开普敦各有一客户;现行主导销售产品是制动分泵;销售额由往年的不到8万美金,增加到今年的18万余美金;初步预计年销售额达到28万美金,并向30万发出挑战; 6、中东市场:年有贸易来往的中东客户(阿联酋、伊朗、以色列)共计11个客户;年公司产品销售额5万余美元,外协产品销售额12万余美元,在业绩上都高于往年的产值;随着伊朗市场的不断拓展,我司起亚PRIDE总泵和分泵将以主打产品进进该市场,同时争取通过明年的展会或者造访,扩充日本车系列产品在中东迪拜以及周边国家的市场份额; 7、对于客户所寄和给的新样品,我以为我司应该首先对其进行筛选,不能是汽车配件的样品我们就接受,假如数目、市场、利润不是很理想,就立即放弃,过多精力的分散,其结果必定是得不偿失。 品牌推广论文:品牌推广工作年终总结 总体观察,这一年对我取得长足进步;不论与客户的谈判,还是销售经验与新客户的接洽工作,都在不断进步中。 下面是我对公司的品牌推广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如何有效拓展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应是首要题目;如今我美国设立分公司,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场格式的深化稳定和产品技术含量的节节提升。紧接着我有在伊朗成立分公司的想法,其一切都是为了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对当地以及周边市场的有效治理;也不能忘记CRM客户关系治理)推动,有效地治理好每个区域的客户与我之间的友好和长期合作的关系炙手可热,要把握产品上风的主动权往获取市场而非等客户来找我! 司是专业生产汽车制动泵类配件,理想中我品牌战略:首先。制动泵是最强的一项,因此在制动泵方面,尽量使用自己的品牌;其次,一些大型经销商会坚持用他自己的品牌结合我产品打进市场,但是方仍应想方想法将""品牌进进产品中;再者,品牌的打响是靠稳定的质量在市场的推广而建立的就比如国内大多数消费者熟悉的优质品牌仍以国外品牌为主导,人们知道喝饮料首选什么、什么牌子,买运动鞋看的更多是什么牌子,手机要买那个牌子,电器产品还是这个牌子的质量更好些,就连买本土轿车都得先看看厂商的国际合作伙伴是日本的还是欧美的由于那些名牌的质量优越,人们就会潜意识的相互之间宣传;另外,公司如今外协采购外销的规模在逐渐增大,针对外协产品我应该杜尽用自己的品牌而影响自己""品牌专业制造制动汽车配件的形象,考虑的长远的战略眼光;最后,对企业的不断宣传可以进步品牌的着名度以及品牌的长远效益。 1、东欧地区:目前俄罗斯市场还是空缺,由于国家政策以及关税、运费等题目,对于我们来说,如何进一步努力的降低产品本钱来进步价格竞争力是进军市场的首要题目;出现一点危机的市场是立陶宛,由于价格题目,我们在和一个大客户出货时候产生了分歧,若能在年顺利解决价格题目,销售份额将有保持或者提升;东欧市场较好的是波兰市场,目前固然只有两个客户,但是年的销售额有看达到18万美元(卡玛斯外协为主);东欧市场另一福田是土耳其市场,固然年跟我司贸易的客户不如以往那么多,但是市场远景较好,尤其是大客户的锁定以及小客户的推动,有看我司产品在该地区取得更大发展; 2、西欧地区: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在年发展稳定,希看通过新厂房的规模和展会、造访等品牌推广,赢取更多的客户和更大的市场份额;英国市场目前只有一个客户,但是由于助力器和硅油离合器水泵题目,今年贸易额不仅一般而且助力器的退货给我造成较大损失;此外经过年对西欧市场的了解,发现该市场要求质量高,价格要适中,在西班牙、法国新车较多,即使开发新产品,市场的持续能力也不高;基于此,我个人以为西欧地区市场策略,如何锁定关键大客户成了首要任务,比如说意大利的LPR,假如我们的产品能够达到他们的性能要求,就应当全力配合客户,从长远利益角度考虑,率先占领市场份额,然后推动价格的提升。 3、现行和客户的联系过程是:前期谈判工作(邮件交流、核对询价单和报价、价格的确认和所寄样品的确认、产品标识、付款方式的约定、订单的生产)下单前的待办工作(包装内盒、外箱唛头、内盒不干胶内容)生产中的联络(交货期的反馈、与生产部的协调工作)发货前的联络(船公司的联络与船期的安排、物流的治理)发货后的联络(货款的回笼题目、单据的邮寄或者银行交单)再次联络(新订单的谈判); 4、非洲片区:单分开南非市场,我们非洲市场仍不理想;目前销售区域还是集中在埃及和突尼斯,建立贸易关系的有3家,年有销售来往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埃及大客户由于付款方式无法达成一致而取消大约30万美元的订单;但是埃及另一客户的贸易额由往年的一万多美金增大到近7万美金;突尼斯客户的贸易额也由往年的六千多增到一万美金;随着我司产品在市场的布局成熟与质量的进步,坚信能在北非市场有更大份额; 5、南非片区:目前南非市场客户共计5家,由公司负责治理销售区域,我司监视;目前主要区域在约翰内斯堡,然后在德班和开普敦各有一客户;现行主导销售产品是制动分泵;销售额由往年的不到8万美金,增加到今年的18万余美金;初步预计年销售额达到28万美金,并向30万发出挑战; 6、中东市场:年有贸易来往的中东客户(阿联酋、伊朗、以色列)共计11个客户;年公司产品销售额5万余美元,外协产品销售额12万余美元,在业绩上都高于往年的产值;随着伊朗市场的不断拓展,我司起亚PRIDE总泵和分泵将以主打产品进进该市场,同时争取通过明年的展会或者造访,扩充日本车系列产品在中东迪拜以及周边国家的市场份额; 7、对于客户所寄和给的新样品,我以为我司应该首先对其进行筛选,不能是汽车配件的样品我们就接受,假如数目、市场、利润不是很理想,就立即放弃,过多精力的分散,其结果必定是得不偿失。 品牌推广论文:企业品牌推广新思维 新闻营销是指借助新闻的内质和形式,综合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在满足社会公众新闻需求的同时,达到企业品牌宣传的目的,从而创造最佳的传播效果。这种营销模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企业知名度,塑造品牌的美誉度和公信力。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在对外新闻宣传实践中,巧妙借助新闻营销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新闻宣传的效果,而且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对葛洲坝品牌的认可度。 巧妙植入 “特殊乘客”引发媒体聚焦 “植入式营销”源自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营销”概念,它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各种内容之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植入式新闻”是“植入式营销”的一种新模式,它不同于新闻式的广告,单纯的将广告以新闻报道形式呈现,“植入式新闻”要更容易达到品牌传播的效果。 “植入式新闻”一般具有营销成本低、传播效果好、策划要求高等特点。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借助“植入式新闻”营销模式,积极创新新闻宣传工作,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2016年12月1日,由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参建的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武汉、孝感两地携手走进“同城时代”。作为首次承建高速城际铁路,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想借助这一重大工程节点,在湖北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从而较好展示公司在高铁施工方面工程业绩,树立葛洲坝集团品牌形象。 为此,公司专门成立宣传工作组,制定宣传策划方案,力争把握这一契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根据新闻营销新闻性、嵌入性、整体性和策划性等特点,在武孝城铁通车对外宣传报道中,应首先考虑媒体如何介入的问题。在得知当天通车首发列车上会有大量媒体跟车采访这一重要信息后,公司宣传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乘客”这个关键词。 在通车当天,十余名身着印有“中国葛洲坝集团”字样红色醒目工装的项目部职工,早早来到汉口火车站,他们手持动车票,在乘车前来到动车组车头部位进行合影,他们的惊艳亮相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迅速吸引诸多媒体记者关注的目光。媒体记者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等摄影器材对这些“特殊乘客”进行拍照、摄影。他们成功获得湖北卫视、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纷纷前来进行采访。最终,武孝城铁迎来“特殊乘客”这一图文消息在多家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生动地展示了葛洲坝集团品牌形象,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此次武孝城际铁路通车专题宣传中,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正是因为成功将“特殊乘客”这一元素植入到对外宣传报道中,才让能让众多新闻媒体记者顺理成章地对其进行宣传报道。报道既不突兀,在符合新闻宣传主流报道价值导向的同时,社会大众也愿意去了解这群“特殊乘客”背后的故事,从而让葛洲坝集团的品牌形象和一流工程业绩得到充分展示,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新闻营销”实践。 精心策划 突破传统宣传思维定式 新闻策划是“新闻营销”的重要一环,通常有广义和狭义新闻策划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指新闻从业人员为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 企业在进行对外宣传时,应坚持“新闻营销”理念,强化新闻策划工作,不仅要把企业品牌、社会效益、社会口碑等内容纳入到新闻策划中,而且还要找准“新闻点”,吸引媒体关注,从而有效的为企业及其产品树立品牌、传播价值。 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作为驻川知名央企、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建筑企业500强,如何强化属地化建设,将葛洲坝品牌扎根四川,提高其美誉度和影响力,是摆在当前公司形象宣传工作的一大难题。而加强对外品牌形象宣传,特别是增加在川主流媒体曝光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7年2月,四川卫视将在《四川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撸起袖子加油干”新闻专栏,集中报道春节后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迅速掀起生产热潮的情况。而公司承建的李家岩水库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开建的首个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意义重大,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开展李家岩水库工程建设专题报道,不仅可以提升葛洲坝品牌在四川的影响力,而且能较好展示公司在水利水电施工领域专业实力。公司及时与四川卫视记者取得联系,但记者在了解有关情况后表示宣传报道条件不太成熟,主要原因是成都李家岩项目当前施工场面狭小,达不到电视宣传的视觉效果。 借助“新闻营销”思维,首先要突破传统宣传思维定式,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转移媒电视画面焦点。公司在了解李家岩项目部生产计划后,得知项目部即将实施李家岩水库工程的首次爆破,形成了围绕“首爆”为新闻点的新闻营销思路,并主动策划了电视画面如何反映爆破现场的氛围、声光效果、人物背景等拍摄方案。最终,四川卫视同意将该选题纳入《四川新闻》专栏,并采纳了公司策划的拍摄方案。 2017年2月11日,四川卫视《四川新闻》,播l《撸起袖子加油干 扑下身子抓落实――李家岩水库导流洞首爆成功》报道,近两分钟的专题全方位展示了李家岩水库首爆全过程,成功规避了施工现场缺乏生产高潮的软肋。节目中,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李家岩水库项目经理现场接受四川卫视记者专访,谈到葛洲坝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干好李家岩水库的能力及决心,项目部总工程师作为爆破总指挥也出镜介绍了导流洞工程的作用和技术难点,凸显了葛洲坝集团在施工技术上的优势。最终该专题报道不仅满足了媒体选题及效果要求,而且反映了葛洲坝集团技术领先、形象一流的多种元素,实现了我们对外推广品牌,挖掘新闻深度的工作目的。 由此可见,在对外宣传中除了要建立好媒体公关关系以外,还要善于运用新闻营销的理念来推广企业自身品牌和价值。企业宣传人员不仅要当好宣传员,同时也要不断丰富角色内涵,在当好宣传员的同时也要努力成为企业品牌推广的推销员。 品牌推广论文:媒体活动对新媒体品牌推广作用初探 【摘 要】现代社会中,新媒体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传媒方式,手机APP已经成为媒体宣传的一个重要媒介,而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是各大商家实现品牌推广和盈利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针对媒体活动的开展设计,结合新媒体宣传手段,来实现对新媒体品牌、广播电视台的旗下APP进行宣传,起到对新媒体打响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加广告数量和提高广告收入等作用。 【关键词】媒体活动 新媒体 APP推广 一、新媒体品牌推广的必要性 开发手机APP产品具有很好的推广市场,关键是手机APP产品要好。想要有一款得到市场认可和接受的手机APP产品,必须经过市场的论证,了解用户所思所想,满足用户需要,结合媒体良好的捕捉各行业信息的经验,配上靓丽的时尚界面和良好的使用体验,这样的手机APP产品才能得到顺利推广,从而提升开发手机APP的目的,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1.公益产品的设置。公益型APP子产品多存在手机APP产品所属的游戏、工具、资讯、社区类中设置,设置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用户关注,找寻到对用户有用的信息,形成进山寻宝的诱惑力,进而下载注册APP产品,达到后期成功推广的效果。作为传统媒体更应顺势而上,打破传统宣传固有模式,充分开发自有资源优势,扩大服务范围,多角度多空间打造自我影响力,不被历史潮流淘汰。 锦州广播电视台开发上线的《无线锦州》APP,就将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其APP充分与地域城市的影响力结合起来达到最大化,除此之外,《无线锦州》APP延伸移动客户端原创者开发的想法,强化有针对性服务产品的推广,涵盖了资讯、视听、便民、互动四大板块21个模块,全方位网罗新闻、路况信息、公交、交通、天气医疗、住宿、美食、旅游景点、金融、百度地图、查违章、各种输入法、浏览器和新闻APP等服务功能,让有网络的世界各地的人随时随地看自己想看、听自己想听的家乡信息,更好地了解锦州,解决本地域外无法了解及时信息的窘境。 正是由于下载APP不花费任何费用,信息量大、操作简单、用户使用成本很低,所以,受众下载和注册就会相对变得容易,对于其自身的宣传影响力十分有益。 2.收M产品的植入。比较常见的付费型APP产品,典型的包括旅游、金融、教育以及医疗类等,他们的商业模式非常地清晰,推广的目的就是要获取有效的购买用户。基于需要付费,用户的使用成本通常比较高,同时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也就高。 作为传统媒体的APP平台搭建后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媒体平台是一个服务平台,不能向群众收取任何费用,这一点毋庸置疑。重庆广电集团《阳光重庆》平台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他们采取以政务服务外包的形式通过向政府输出技术和资金服务,在媒体广告吸附上产生相对应的变化,从而实现盈利。 二、效果和品牌推广 一般初创的公司或者新开发的手机APP产品会先做效果推广。比如说在微信或者微博甚至一些门户网站上投放软文时,要求对方带上注册,为的就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是由于初创公司资金能力有限,贸然使用高额的品牌推广费用不切实际,另一方面所开发手机APP产品可能不够完善,如果大面积进行品牌推广的话,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从而导致广告费用化为泡影。 一个公司或开发团队除了产品是重要的,接下来就是推广了。好的产品容易复制出来,但成型的推广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搜索引擎很多,但百度只有一个的原因所在。所以,正如开头所讲,好产品才是推广成功的基石,结合产品的特性、商业模式、所拥有的推广资金,合理利用移动端的免费资源与效果类广告平台,按发展阶段来制定相应的手机APP推广才是最合理化的目的所在。 三、传统媒体与APP产品相辅相成 现在,传统媒体在技术研发应用、升级维护方面还很滞后,网络技术的短板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关键是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把当今可用的技术都囊括到我们的视野中来,进入到我们的项目设计,用最好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水准,取得融合发展最佳效果。 1.手机APP是传统媒体的强心剂。锦州新闻广播秉承“新闻立台、权威舆论”的宗旨,多年来深度挖掘主频率的时政资源,以民生视角报道,以和谐理念传播,广泛开发公共新闻的参与空间,主动渗透城市生活的细微末梢,打造可听、可信、可行,集责任、公信、诚信为一体的主流传媒,深受广大听众的认可和喜欢,其中《新闻早报》《锦州全景话》《大事小事帮帮帮》等节目讲求内容、内涵、内在,追求品质、品位、品牌,迈开拓展、创新的步伐有一定发展空间,但是怎样让其节目的影响力发挥更大化,在多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牢牢站住脚守住一片天地,锦州新闻广播领导者及时获取最新型传播信息媒介,充分开发手机APP产品,利用手机APP现场同步收听产品扩大其节目的传播深度和影响力,焕发传统媒体新的生命力,对于传统媒体的利用,也应该是不可缺少的。 2.传统媒体是手机APP的生命力。由于将手机APP定位于服务传统媒体,依托于传统媒体,所以可以完全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原有受众广、根基深的群众资源发展手机APP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广播节目上,通过开展直播节目参与互动方式上开通手机APP平台,有针对性地顾及这一平台的用户,告知大众活动地点、活动范围,传达上情民意,并通过有组织有步骤进行策划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格局,从而提高使用率,吸引新的听众和使用者,增加下载量。 在手机APP和传统节目平时经营的时候,可以增加关于“我最喜欢的节目”“我最喜欢的男、女广播”等活动,从参与评选的观众中随机抽奖,获奖观众可以有机会被邀请到广播电台和自己喜欢的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等方式,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拉近观众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同样,广播电视主持人也可以举办关于走出广播室、走近听众的活动,在现场和观众零距离互动,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总之,手机APP推广方式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先把应用做好并不断完善,了解你的应用,明白在产品的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了解异常数据背后的意义再做出推广的调整,市场是会变的,推广的方式也需要灵活应用,没有新想法的团队永远不能生存长久。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品牌推广论文:卡通代言人在品牌推广中的策略研究 摘 要 品牌形象代言人能蛟銮科放频挠跋炝Α⒔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是企业推广品牌的有力推广方式。卡通代言人的推广策略有多种,分别是广告、公关、终端、衍生品的推广,企业应根据自己品牌的实际情况对推广策略进行适当的选择。 关键词 卡通代言人 推广策略 广告 公关 终端 衍生品 1卡通代言人的概念 卡通代言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营销目标,在综合分析市场情况、同类商品以及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根据品牌自身的个性、文化以及产品特点,设计出合理的卡通形象。卡通代言人在为企业做推广的时候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平常的文字和图形能替代的,卡通形象以其特有的亲切感赢得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群的喜爱。 2卡通代言人推广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商品日趋同质化,卡通代言人这一新的广告形式渐渐被运用在商业推广中进行产品差异化营销。国外卡通代言人在品牌推广中的运用较早,从六七十年代开始,随着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的兴起,卡通代言人在国外的品牌推广中运营范围非常广泛,现今已经成为了国外品牌形象代言人的主流之一。 在现今这样的营销时代,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的品牌卡通形象代言模式,我国卡通形象代言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品牌卡通形象代言想要开拓更长远的道路,仍须克服诸多困难,经受严峻的考验。但我国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只要合理把握品牌卡通形象代言的开发运作方式,卡通形象代言在将来品牌推广中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强有力的。 3卡通代言人的推广策略 卡通代言人是品牌推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卡通形象是虚拟的,卡通代言人不仅需要通过推广策略来扩大品牌的识别度,同时也更能够发挥卡通代言人的自身优点。要进行有用的推广,离不开相应的策略,只有对品牌推广策略的特性有着精确的掌握和深入的理解,对其优势、劣势、适用范同、时机的使用了然于胸,才能成功地对品牌形象代言人进行推广,从而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活动。广告、公关、终端、衍生品这四项皆可视为品牌推广的有用策略。 3.1广告推广策略 广告是消费者获取品牌信息的主要途径,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扩张品牌的知名度。广告的推广策略丰富多样,有的使用电视、期刊、报纸来宣传广告;有的使用商场、广场、公交车站等空间设置电子屏幕宣传广告等等。卡通代言人归根结底还是为品牌推广服务,目的皆是让品牌深入人心,通过广告推广这种形式,将卡通代言人进入受众视野、留下印象、产生回忆,并借助卡通代言人迅速有效地推广。卡通形象必然要有特色,人们通过有个性的外型,才能真正的记住该卡通代言人。 3.2公关推广策略 公关需要不间断地宣传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公益活动、体育赛事、大型展会等等,因其良好的互动参与,培养消费者对客户产品的忠诚度,对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美誉度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公关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与良好的互动性,如果是赞助活动还能依靠所赞助对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获得更多额外的媒体报道,放大推广效果。通过卡通代言人在现场设置游戏环节与消费者实现真人互动,亲身体验使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2006年蒙牛为全国500所穷困小学的学生每人每天免费赠送一包牛奶直至一年,让家境贫困的孩子也能在牛奶的滋养下健康成长。这项活动蒙牛集团为自己赢得了社会美誉,活动中总能看到形影不离的卡通代言人“多多”送奶给小朋友,小朋友也爱上了这个机灵可爱的“多多”。 3.3终端推广策略 终端推广是指卡通代言人以其优势所形成的强有力的号召能力,通过对品牌亲自体验的模式增强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品牌推广中,终端是商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的最后一环,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品牌推广手段。卡通代言人不仅仅是让受众“听到”或“看到”,而是要努力使消费者“体验”,这种体验不止是简单地接触产品信息和享受服务,还要给消费者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其目的是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强化品牌忠的诚度。卡通代言人利用终端推广真正实现了与消费者的零距离接触,通过卡通代言人对产品的直接参与互动,让消费者认知品牌,实现品牌推广和强化品牌文化的双重目标。 3.4衍生产品推广策略 卡通代言人的衍生品是基于该品牌形象创作出来的衍生产品,衍生品是不盈利的,主要是经由免费投放市场来提高卡通代言人的社会认知度。例如猫扑网以生动可爱的形象猫小扑作为其卡通代言人,围绕猫小扑开发的漫画《猫小扑与饭勺猫》是一部富含人生哲学的漫画,每一话以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如世界杯,楼市,“宅”文化等为内容,由饭勺猫和猫小扑碰撞出各种爆笑场面,在这个过程中猫小扑这个卡通形象迅速赢得了青年消费者的欢迎。 以上推广策略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企业或品牌在实际运营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方式。 4结语 卡通形象代言在推广品牌形象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的卡通代言人不但能推动企业品牌的推广,而且能提升消费者的审美享受。如今卡通代言人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视觉传播语言,连结着品牌与大众,成为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卡通形象独特的个性让人们对相关品牌产生亲切感,更容易接受,在无形中已经将品牌植入人心,加速了品牌的推广。品牌卡通形象代言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和品牌和青睐,并且以其独特的推广优势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提高 1.职业能力的概念 瑞士经过对不同专业的3000余名毕生进行调查,得到并归纳出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①就业动机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自我管理的自主性,灵活的应变能力等。②人际关系技巧,即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③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即有广博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组合,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④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运筹能力,自我管理能力。⑤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即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能站在全球的角度多向思维甚至是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上,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开拓事业。结合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给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下一个定义: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就是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知识学习和素质开发而累积的、能够使之成功就业持续就业并在岗位上取得优秀工作绩效的综合能力。在内涵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就一个直接反映高校评价及其毕业生择取标准的重要概念。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个人而言,职业能力包括个人获得成功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能力,并且拥有可以随时获得成功就业的相对机会。 2.高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导致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是大学业生职业能力开发的主体,其培养大学业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 目前,高校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认识不够,缺乏应有的重袖。表现在:①没有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培养上升到高校办学的战略高度。高校常常更多地强调学科或科研发展规划,对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列入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不够明确,对如何将职业能力列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也缺乏清醒的认识。高校对职业能力概念的理解还十分模糊有,将其误解为应聘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于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公布就业信息等。这些做法缺乏战略眼光,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②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视传授书本知识,这种“格式化”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学业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引导,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侧重于考试分数,忽视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引导,致使学生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考试分数上,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③重办学规模轻教学质量。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我办学条件的紧张状况显得较为突出。从整体上看,由于师资、教学设备相对紧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受到制约。 2.2尚未健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不健全突出表现在:首先,没有建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组织体系。例如,高校往往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推给某一个单位,学校系统内部各单位配合不力,相互推诿,这使得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法形成合力,在师资、经费、场地方面也得不到保障。其次,未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没有针对社会变化加重拓展知识和实习环节,这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以及与社会所需脱节,尤其是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再次,尚未形成有利于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创新赖以生存的土壤。培养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必须有一个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目前,高校创新文化氛围在两个方面尤其令人堪忧:一方面是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是弄虚作假,不讲诚信,这些都是创新的大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较为突出的是,我国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正面临科学献身精神的没落,学习趋于功利化、物质化。 3.高校提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足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双向矛盾,直接影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因此,高校要以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树立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新人才质量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树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由人才供给向社会需求导向转化。建立和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实践能力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前提,高校应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和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机制。高校应把学生实践能力作为素质考核的指标并进行细化,加大实践能力评价在衡量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权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在选课体系上,改变目前专业课过重的局面,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学生可以跨系、跨学科选课。从而拓宽大学生的知识广博度,增强了学业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作者:石东斌 满莉 李顺秋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从建筑学专业发展的需要入手,在分析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学专业学生建立全过程建筑经济理念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对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的改革,丰富了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完善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一、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1年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中有关建筑经济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将2007年版的“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包括概预算、经济评价、投资与房地产等概念”,以及“了解有关建筑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中的“了解”均改为“熟悉”,并增加了有关投资估算的内容[4]。这说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经济教育作用的认同和重视。但现阶段建筑经济教育仍然普遍存在学院不重视、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经济课程知识跨度较大,专业针对性不强建筑经济学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较强,所以不少学校以相关院系的工程管理课程来替代建筑经济课程内容的教学。即便开设了建筑经济课程,也是偏重于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有关建筑学专业的方案设计及前期建筑策划等内容的教学针对性也不强,有的甚至还没有涉及。(二)对建筑经济分析在建筑前期策划与方案设计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建筑经济分析是与建筑策划[5]和方案设计同步进行的,是建筑策划和设计方案优化的组成部分,而非建筑方案完成后的经济分析结论。之所以把建筑经济分析看作是建筑策划和方案设计完成后的经济分析结论,是因为在基本建设流程中,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文本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设计然后再进行投资估算、概算的,因此产生了建筑策划和方案设计与经济分析分离的状况。(三)建筑经济课程与建筑课程设计缺乏有效的联系目前建筑经济课程教学主要沿用工程管理课程教学的常规模式,教学计划与主干设计课程的关联度相对较低,而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重心基本上是围绕设计课来进行的[3]。虽然部分高校在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课程内容专题模块化,以及引入专题案例分析,看似加强了建筑经济课程与建筑课程设计的联系,但由于没有直接将建筑课程设计题目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因此造成建筑经济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际脱离,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效果。(四)重视经济基础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传统的建筑经济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课的模式为主,即使有案例分析,也是对已定的工程案例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设计项目方案的产生和方案设计的发展过程无直接联系。建筑经济分析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难以体现,因此也难以使学生形成建筑经济的理念。(五)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高由于年级人数和教学资源方面的原因,建筑经济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课式的大班教学模式,这种仅仅依靠引入典型案例教学和专题模块化教学的被动式教学方式[1-3],由于课时有限且缺乏实战训练,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综合分析,从而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 二、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调整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体系首先应从课程体系上进行调整和优化,应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来量身定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心应放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经济分析的同步训练上,完善建筑设计学科理论的知识框架,提升建筑经济学在建筑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在教学上应注重联系以前所学的设计、构造及结构等主干课程的内容,对建筑经济原理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讲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深化和补充相关专业中涉及技术经济的内容,并结合以前和正在进行的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行同步训练(如图1),以提高建筑经济知识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支撑作用。(二)基于建筑策划与方案设计全过程的建筑经济分析应用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11年版)的要求,增加了与建筑经济有关的投资估算的内容,包括建筑项目可行性分析、概念设计、前期策划等基本内容,这是建筑师拓展业务,与投资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将建筑项目从策划到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等前期对设计方案有较大调整的阶段,与建筑学课程设计各阶段对应起来进行经济分析训练(如图1),由此判定在项目各阶段建筑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的影响程度,从而达到项目全过程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三)建立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与建筑经济分析全过程互动模式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是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建筑设计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此,有必要将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深化,制定经济分析评价标准并进行经济分析,以评价各阶段课程设计方案适应市场的能力,研究建筑经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作用效应。通过对以前和正在进行的课程设计的经济分析(四)建立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新模式建筑经济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知识覆盖面广,而且重视社会实践。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为32学时,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下期。由于课时有限,要想帮助学生建立建筑经济理念,并培养其应用能力,教学中应主要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将建筑经济知识和理念引入建筑课程设计中。同时,将建筑经济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反馈到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在课程中心网站的建筑经济课程互动栏目中进行交流,形成以建筑课程设计项目为对象的课堂讨论研究+课外自主研究的教学模式。将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实践向建筑课程设计延伸,使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有效地融入建筑课程设计之中,成为建筑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这不仅解决了建筑经济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改革考核方式建筑经济课程的成绩评定,以往是采用综合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方式,课堂考勤和提问讨论占20%、案例作业和平时测试占20%、期末卷面成绩占60%,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方法。这种考核方式虽然结合案例分析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期末考试成绩比重依然偏大,平时考核内容单一,对提升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不突出。近年来,针对建筑学专业以课程设计为主干的特点,学校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考核采用244模式,即“平时考核(20%)+课程实践作业成绩(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40%)”。这种考核方式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平时考核重内容轻形式。包括平时到课情况(40%)+平时测试、提问和参与讨论(30%)+课程设计作业检查情况考核(30%)。平时到课情况结合平时测试和课程作业检查进行考核,既考查了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课程设计作业的进度情况。第二,课程实践作业过程与结果两手抓。成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经济课程实践作业过程考核成绩(40%);二是课程实践作业最终成绩(60%)。这样的考核不仅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课程实践作业的质量,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和课外的实践训练。第三,期末考试注重知识的应用,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试卷试题由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两部分构成,其中开放性非标准答案题占70%左右。这样不仅可以真实反映考试成绩,减少或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反映课题案例教学与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也能检验学生应用建筑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多年来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在采用了上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后,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建筑学专业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前来旁听,使原本不被重视的建筑经济课程,在到课率和学生评教方面均位于学院课程评教前列,教学效果也得以大幅提升。 作者:何照明 单位:湖南大学 建筑学院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高职高专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顶岗实践 【摘要】顶岗实践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环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顶岗实践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统一,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用人企业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如何能将顶岗实践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针对建筑经济管理专学生顶岗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指导。 【关键词】高职高专;顶岗实践;建筑经济管理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大类中工程管理类所属的一个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第一,建筑会计与审计方向;第二,建筑物资管理方向。同时规定了对应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训安排等。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并结合我院自身优势、教学软硬件环境、师资条件等,确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建筑会计与审计。尽管如此,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在顶岗实践中依然会出现问题:用人单位对专业认知存在偏差;顶岗实践学生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专业,介绍自身的优势。首先,从专业名称上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名称涵盖范围大,与工程造价等专业相比无法给人明确的专业定位。单从专业名称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针对性不强,好像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精。这就使用人单位出现理解偏差,直接导致对该专业学生试用率降低。其次,一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清晰,使其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导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或者岗位。在顶岗实践座谈会上,很多学生都反映了这个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对该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践安排工作的过程中尝试了一些解决方案。 针对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存在理解偏差的问题,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更积极地与合作企业交流。从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到顶岗实践前至少保证该专业学生有两次利用假期时间进入企业锻炼。这种锻炼与顶岗实践相比时间虽短,但是却可以增进企业与学生双方的了解,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一方面,通过假期锻炼,学生可以将本学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利用。学生对企业的好奇感,对工作的热情可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假期实习对企业来说不会有过多的用工成本,却可以分担部分日常工作,对于工作努力,悟性高的学生企业可以及早培养,为日后奠定基础。另外,为了使用人企业对该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引入了“让企业走进校园,走近专业”的方法。主要有:定期请企业专家进入校园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讲座;不定期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竞赛,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利用节假日组织企业专家与该专业学生的小型座谈会,交流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了解,对该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后续的顶岗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针对学生自身对专业认知不全面,无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问题,同样也采取了有效措施。主要是三阶段专业教育。第一阶段的期初教育。入学初,学生刚刚步入校园,接触专业,难免对所学专业出现迷茫,这时组织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对专业有初步了解。第二阶段的专业深化教育。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后,随着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对专业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这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但同时又会出现“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这些课程对专业有什么作用?我的专业以后能胜任什么岗位?”等问题产生困惑。在此阶段对学生就专业方面进行二次介绍,能够在学生最迷茫的时候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对专业的深层次剖析和介绍,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可以有相对全面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困惑。第三阶段的专业总结教育。进入到大三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进入到收尾阶段。学生已经将专业课程以及相关的校内实训全部进行了学习和训练。学生完成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基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适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他们欠缺的就是将专业系统化,有时还无法理解所有知识在专业方面的架构和关系。这时对毕业学生进行专业总结教育,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疏理,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方向等问题给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学生对专业认知更清晰,透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更有信心,也能更有自信的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在对最近一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我们就尝试了以上方式。通过企业实地走访和学生反馈,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愿意接受该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而学生也因为能够更全面,透彻的介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企业,获得了更适合专业的岗位。教学中我们不会就此止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有益于学生顶岗实践的方式方法。 作者:赵亭亭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问题研究 摘要:面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增加,经济下滑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的形势下改变教学模式来提升在校生的职业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创新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教学模式 建筑经济管理属于社会科学,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拥有现代建筑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技能、具备综合及部门经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课堂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为辅,不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学生思维,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一、采用信息技术的建筑经济管理教学模式 在当今的社会,不仅全球的经济快速增长,而且新型的信息技术也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遍的在教学领域中使用,在国外很多国家的信息技术教学办法已经应用到很多的教学领域中。而在我国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就显得较弱,所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更需要优化和创新。如今手机和网络的应用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能利用这些终端传授知识会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教学模式有很重要的作用,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手段。其创新之处具有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创新性,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办法创新课程,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微课,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机实现按照自己需要去有针对的学习,可以重复实现知识的记忆。第二、主体性,实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手段。如果想要让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就需要进一步的计划实施,让这一想法运用到实际当中。首先要实现备课教学网络化,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联合学校网络完成网络备课,在公共校园网上共享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教材,利于学生的预习,经验交流。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园资源共享网络库,在资源库提供共享有用的知识,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材料等,为学生的更好学习建筑经济管理知识提供方便的知识库。进一步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网络化,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社会经济发展讲解建筑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具有发现问题并采用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做到有好的技术和设备要有优秀的教师来使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这些工作中,除了实施实验教学发展的方案,还要加大宣传、鼓励更多的工作者参与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工作中。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创立学科品牌、提高院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推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积极积累实践经验,也是现阶段为社会提供符合现实需求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措施。 (一)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 高职院校应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形式的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演讲、团队讨论、现场问答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并主动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工作。积极搜集资料,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形成乐观进取的性格特点。 (二)联合多方力量,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力量的联系,积极拓展合作项目,争取通过优势互补等方式搭建更多的建筑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平台。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的讲授上,教师应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并推进案例教学的实时性、本土化,使案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抱着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不断改善客观条件,保护每个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权利,保证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实践中去,运用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张博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一、采用信息技术的建筑经济管理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教学模式有很重要的作用,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手段。其创新之处具有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创新性,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办法创新课程,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微课,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机实现按照自己需要去有针对的学习,可以重复实现知识的记忆。第二、主体性,实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手段。如果想要让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就需要进一步的计划实施,让这一想法运用到实际当中。首先要实现备课教学网络化,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联合学校网络完成网络备课,在公共校园网上共享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教材,利于学生的预习,经验交流。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园资源共享网络库,在资源库提供共享有用的知识,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材料等,为学生的更好学习建筑经济管理知识提供方便的知识库。进一步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网络化,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社会经济发展讲解建筑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具有发现问题并采用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做到有好的技术和设备要有优秀的教师来使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这些工作中,除了实施实验教学发展的方案,还要加大宣传、鼓励更多的工作者参与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工作中。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创立学科品牌、提高院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推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积极积累实践经验,也是现阶段为社会提供符合现实需求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措施。 (一)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 高职院校应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形式的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演讲、团队讨论、现场问答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并主动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工作。积极搜集资料,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形成乐观进取的性格特点。 (二)联合多方力量,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教学 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的讲授上,教师应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并推进案例教学的实时性、本土化,使案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抱着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不断改善客观条件,保护每个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权利,保证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实践中去,运用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张博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论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关系 摘要: 在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怀化建筑业所产生的总产值占怀化全年GDP的10%,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在极大程度上为当地建筑行业的发展培育了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本文就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怀化;区域经济;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 一、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怀化市位于鄂、湘、黔、渝、桂五省边界交汇处,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几年来,沪昆高铁、吉怀、怀通、娄怀等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怀化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4年,怀化全年GDP1000亿元的突破,同比增长了12.0%。在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建筑产值增长迅猛。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年怀化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所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高达9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税总额32.25亿元。 与此同时,怀化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4.78亿元,增长19.6 %;实现房屋竣工面积348.77万平方米。 二、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推动区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 在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怀化建筑业所产生的总产值占怀化全年GDP的10%,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在极大程度上为当地建筑行业的发展培育了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 (二) 促进区域建筑技术进步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优化、提高的力度,有利于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建筑新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加快了先进的建筑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进出。与此同时,保证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教授的技能是建筑行业领先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新技术引进、新技术的开发、新技术的利用等等均会促进怀化区域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怀化建筑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形成,有利于推动企业参与到建筑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中来,从而进一步推动怀化区域建筑技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 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对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同时,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促进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 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力度与发展规模 在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数量、发展水平,而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对区域内高职人才市场的需求量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怀化区域内建筑业的发展,刺激建筑业对于高职建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从而出境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是面向一定的职业和职业群的专业技能教育。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建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怀化区域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状态,影响着建筑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市场。市场需求是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风向标。一直以来,高职教育要保证培养的学生和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专业培养方案也要紧紧围绕企业对特定职业的技能要求。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面向一定的职业和职业群的,而职业是服务于行业发展的,行业又是产业的组成部分,区域的产业和产业结构是专业设置的宏观依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怀化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区域建筑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建筑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变,这就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不断地调整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专业培养方案。 四、 小结 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高职教育的发展又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约,这就决定了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坚持区域化原则。 高职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培养的是毕业后即能胜任企业特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明确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和岗位,掌握企业对这些职业和岗位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案,做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供给和市场人才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均衡。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从建筑学专业发展的需要入手, 在分析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学专业学生建立全过程建筑经济理念的必要性, 提出了适合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对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的改革, 丰富了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完善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目前,在建筑项目前期策划日益受到重视,急需高层次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的大背景下,建筑教育面临复杂而多元的形势。为了应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经济、建筑与文化、建筑与技术以及建筑与城市诸多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建筑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基本观念,建筑院校普遍以设计专题为核心,同时也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不断整合完善建筑教学体系。建筑经济类课程作为研究建筑经济价值的选修课,部分建筑院校对其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如实行建筑经济专题模块化教学和典型案例教学等[1-3]。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认为,本科建筑教育中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建筑经济分析的训练必须与建筑课程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应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牢固树立建筑经济分析的理念,养成经济分析与建筑设计同步的思维习惯。这也是提高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1年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中有关建筑经济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将2007年版的“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包括概预算、经济评价、投资与房地产等概念”,以及“了解有关建筑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中的“了解”均改为“熟悉”,并增加了有关投资估算的内容[4]。这说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经济教育作用的认同和重视。但现阶段建筑经济教育仍然普遍存在学院不重视、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经济课程知识跨度较大,专业针对性不强 建筑经济学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较强,所以不少学校以相关院系的工程管理课程来替代建筑经济课程内容的教学。即便开设了建筑经济课程,也是偏重于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有关建筑学专业的方案设计及前期建筑策划等内容的教学针对性也不强,有的甚至还没有涉及。 (二)对建筑经济分析在建筑前期策划与方案设计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建筑经济分析是与建筑策划[5]和方案设计同步进行的,是建筑策划和设计方案优化的组成部分,而非建筑方案完成后的经济分析结论。之所以把建筑经济分析看作是建筑策划和方案设计完成后的经济分析结论,是因为在基本建设流程中,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文本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设计然后再进行投资估算、概算的,因此产生了建筑策划和方案设计与经济分析分离的状况。 (三)建筑经济课程与建筑课程设计缺乏有效的联系 目前建筑经济课程教学主要沿用工程管理n程教学的常规模式,教学计划与主干设计课程的关联度相对较低,而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重心基本上是围绕设计课来进行的[3]。虽然部分高校在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课程内容专题模块化,以及引入专题案例分析,看似加强了建筑经济课程与建筑课程设计的联系,但由于没有直接将建筑课程设计题目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因此造成建筑经济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际脱离,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效果。 (四)重视经济基础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 传统的建筑经济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课的模式为主,即使有案例分析,也是对已定的工程案例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设计项目方案的产生和方案设计的发展过程无直接联系。建筑经济分析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难以体现,因此也难以使学生形成建筑经济的理念。 (五)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高 由于年级人数和教学资源方面的原因,建筑经济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课式的大班教学模式,这种仅仅依靠引入典型案例教学和专题模块化教学的被动式教学方式[1-3],由于课时有限且缺乏实战训练,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综合分析,从而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 二、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调整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体系 首先应从课程体系上进行调整和优化,应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来量身定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心应放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经济分析的同步训练上,完善建筑设计学科理论的知识框架,提升建筑经济学在建筑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在教学上应注重联系以前所学的设计、构造及结构等主干课程的内容,对建筑经济原理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讲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深化和补充相关专业中涉及技术经济的内容,并结合以前和正在进行的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行同步训练(如图1),以提高建筑经济知识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支撑作用。 (二)基于建筑策划与方案设计全过程的建筑经济分析应用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11年版)的要求,增加了与建筑经济有关的投资估算的内容,包括建筑项目可行性分析、概念设计、前期策划等基本内容,这是建筑师拓展业务,与投资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将建筑项目从策划到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等前期对设计方案有较大调整的阶段,与建筑学课程设计各阶段对应起来进行经济分析训练(如图1),由此判定在项目各阶段建筑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的影响程度,从而达到项目全过程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 (三)建立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与建筑经济分析全过程互动模式 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是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建筑设计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此,有必要将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深化,制定经济分析评价标准并进行经济分析,以评价各阶段课程设计方案适应市场的能力,研究建筑经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作用效应。通过对以前和正在进行的课程设计的经济分析,对课程设计进行二次评价(如图1)。 (四)建立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新模式 建筑经济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知识覆盖面广,而且重视社会实践。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为32学时,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下期。由于课时有限,要想帮助学生建立建筑经济理念,并培养其应用能力,教学中应主要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将建筑经济知识和理念引入建筑课程设计中。 同时,将建筑经济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反馈到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在课程中心网站的建筑经济课程互动栏目中进行交流,形成以建筑课程设计项目为对象的课堂讨论研究+课外自主研究的教学模式。将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实践向建筑课程设计延伸,使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有效地融入建筑课程设计之中,成为建筑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这不仅解决了建筑经济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 建筑经济课程的成绩评定,以往是采用综合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方式,课堂考勤和提问讨论占20%、案例作业和平时测试占20%、期末卷面成绩占60%,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方法。这种考核方式虽然结合案例分析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期末考试成绩比重依然偏大,平时考核内容单一,对提升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不突出。 近年来,针对建筑学专业以课程设计为主干的特点,学校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考核采用244 模式, 即“ 平时考核(20%)+课程实践作业成绩(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40%)”。这种考核方式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平时考核重内容轻形式。包括平时到课情况(40%)+平时测试、提问和参与讨论(30%)+课程设计作业检查情况考核(30%)。平时到课情况结合平时测试和课程作业检查进行考核,既考查了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课程设计作业的进度情况。 第二,课程实践作业过程与结果两手抓。成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经济课程实践作业过程考核成绩(40%);二是课程实践作业最终成绩(60%)。这样的考核不仅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课程实践作业的质量,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和课外的实践训练。 第三,期末考试注重知识的应用,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试卷试题 由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两部分构成,其中开放性非标准答案题占70%左右。这样不仅可以真实反映考试成绩,减少或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反映课题案例教学与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也能检验学生应用建筑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多年斫ㄖ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 在采用了上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后, 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建筑学专业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前来旁听,使原本不被重视的建筑经济课程,在到课率和学生评教方面均位于学院课程评教前列,教学效果也得以大幅提升。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教学改革 摘要: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现有工程管理培养体系与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如何对专业进行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市场对口率,满足需求是该专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 建筑工程管理 技术 管理 经济 造价 一、 专业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而带动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 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衍生的一个专业。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算是较为年轻的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术为依托,兼顾管理、造价、经济,不同的院校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算是一个建筑“全能”专业。 可是,这样的“全能”专业真的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们全能的胜任建筑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吗? 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现下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单位等。这些公司对建筑管理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了。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来看,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但是基层相关的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丰富,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保证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要培养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了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通过以下行业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看出,行业当下的现实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契合,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尴尬。 而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领域过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岗位都想能胜任,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识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无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型毕业生来说,感觉更显弱势。如何把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建筑类教育中的极强专业,并具有竞争力,已成了呼之跃出必须的改革。 三、已有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但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专业实践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理论研究还欠缺、实验室及设备不完善的缺陷等,在专业实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形成特色职业发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律,又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系统研究职业化、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四、改革目标和内容 如何能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从技术、造价、管理、经济、这四个核心大方向出发,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据专业的历年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摸索和跟随市场的脚步中前进,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向。从现下行业需求情况和我院综合办学能力来看,主抓土木施工技术和造价两个方面,兼顾经济和管理,既可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大批量施工技术和造价人员这两块的需求,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施工和造价两个方向做到知识结构和技能虽少而精,又能兼顾胜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工作领域,为就业拓宽方向,提高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除了内部教师需继续进修及提高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加强企业工程师来担任课程教学的模式是我们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可以说较有优势,利用学院自有建筑产业中的资源,聘请项目中现场施工和预结算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将项目带进课堂,课堂融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等领域的知识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情况不断在改进和调整,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因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同时对于最新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拓宽专业,应把合理应用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知识领域作为首要问题考虑,而不应再死守教材理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吸收传统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仅用加法和减法修改教学计划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根据专业侧重方向,完善核心课程,修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贴近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需求的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把课堂移步至实验室、企业、工地现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等。 五、改革的创新之处 1、不盲从部分高校较极端的课程教学体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据各类建筑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建议按主抓技术、造价,兼顾经济、管理开办专业。 2、利用本学院自有产业项目的优势,加重和加大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搬到工地更为便捷,提前角色带入,为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重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商圈和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坐落广西南宁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得建筑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以越来越娴熟的步伐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以越来越饱满的姿态填补市场的空缺,为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和提高就业竞争力补充更完善的力量。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随着高职教育的大众化,经济发展的纵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挖掘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探索出适合地区经济特点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为将来教学模式的更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而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支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纯理论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主要是课堂授课为主,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就是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比较差。具体到教学中往往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理论讲述多,学生实习实践少。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二)工学结合模式。高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建筑企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三)松散型合作模式。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不完善,以及外界冗杂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再有就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以及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其与企业不能够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松散的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将无从保障。 二、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面对市场对建筑经济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经济管理方面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不仅使得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定位发生巨大转变,同时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严峻挑战。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因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而现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模式大部分都具备如下特性: (一)多关注谋生,少关注人生 教育与个人生计的关系始终是人们接受高职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因此,把高职教育看作是一种谋生教育,教会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取得谋生的手段,这是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体现。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欠发达,谋生才是第一性的。但高职教育如果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只注重培养他们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而置精神关怀、心理关怀于不顾,那么当他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人生时,就或者会四顾茫然、退避三舍,或者会一蹶不振、自艾自怨,“一技之长”也就难有用武之地。因此,高职教育在注重谋生关怀的同时更要多一些人生关怀。 (二)短期效益性 众多高职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对于各自的定位都具有短期性。高职教育机构短期的目标是把校内的学生学有一定特长之后推向社会,使自己有较高的就业率,从而为接下来的招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受教育者的目标就更简单,他们大多是想着自己在校内学有一技之长之后,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即可。他们并未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只是考虑到自己短期的利益,自己的未来却是一个未知数。 三、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高职院校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是一个传统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有很多成功经验,但缺乏规范化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途径。学校自行筹划设计课程与实践,缺乏实践验证,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师资配备、培养方向等方面难免会有偏颇。目前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建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就目前来看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名不符实阶段,现行的一些内容不能足实际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建筑经济管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力量,但实际情况是,实践性教学投入不够,没有真正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 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就是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比较差。具体到教学中往往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理论讲述多,学生实习实践少。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其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 (三)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门槛低,不必过多投入教学设施,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这就会影响实践性教学环节,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建筑市场吻合性较差。 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建筑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建筑管理理念、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能够把握建筑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从事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改进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加有效的人才输出能力,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对建筑行业的需求。在这一形势的感召下制定出能够反映特色、发挥优势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建筑经济管理职业教育体系,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服务。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究 【摘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定位指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从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宏观定位,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和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职 建筑经济管理 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和值得研究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对专业教育的方向有直接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确立准确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考虑因素入手,剖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宏观定位 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符合国家对高职培养的宏观定位,应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思想素质上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素质上要求学生能应用语言文字等手段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具备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建设项目可行性及投资效益评估、项目投资预算、工程成本控制和工程财务管理等能力的职业素养。 二、认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建筑业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扩张状态。行业销售额持续扩张,从业人数不断增加,行业内资质以上公司数量持续增长。资金和劳动力保持持续流入,这些都标志着建筑业经济发展势头的茁壮、旺盛,以及经济界对这种势头的认同。与此同时,也对建筑业的管理现状提出了质疑,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促使建筑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也由过去的注重施工过程管理转向对整个项目的整体管理,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资金管理(即财务管理)运作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建筑管理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且大多是只懂工程项目技术,不懂财务技术的人才居多,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不断涌现,甚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为建筑行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认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鉴于目前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且未来发展空间大,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资金管理(即财务管理)运作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培养出兼顾工程造价和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应当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岗位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就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发展规律,发展状况和人才的供求状况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应采取务实的办学态度,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加以实施。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也也被推向了高潮,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技术也越来越高,对具备建筑工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等综合素质的经济管理人员需求量加大,然而,从全国范围内看,目前仅有少数院校开设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且培养目标定位单一,即:要么是造价员方向、要么是建筑会计方向,同时兼顾造价和财务的几乎没有,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与企业实际发展相脱离,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规范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把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以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为基础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为基础。通过实际调查和走访,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以及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这些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 整理研究建筑行业招聘岗位要求的资料,并针对性地走访了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咨询业内人士,归纳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总体上来说可以归结为两个部分,财务管理能力和工程造价能力。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紧密联系,互相补充。而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能力即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发挥需依赖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的支持。因此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方向兼顾,既考虑了学生就业所需的能力,又兼顾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建筑企业的实际需要。 五、总结 通过对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建筑市场人才需求和相关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建筑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财务管理能力兼顾,能在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探讨 【文章摘要】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其任务的途径是结合专业设置的课程教学尤为重要。课程是连接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实现了课程的具体连接,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这座“桥梁”的质量,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探讨其专业必修课程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从经济的角度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包括工程项目的建设期和运营期,通过分析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课程在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属于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评估、项目财务及环境评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论证、企业经营决策等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课程教学是将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集于一体的过程。课程若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鉴于,当前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该课程的教学受到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工程经济学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改善现状、如何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 专业设置下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工程经济学立足工程项目,运用技术经济的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工程经济学,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这门课使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原理分析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侧重于理论灌输、实验与实训,而疏忽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 教学“形式化”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拘泥于传统教学,注重授课教师的课堂讲授。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做题”、教师再“批改”,教师“出卷”、学生“考试”、教师再“阅卷“。虽然目前的教学逐步由课堂讲授辅以板书的形式向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的形式转变,其实质依旧是注重授课教师的课堂讲授,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并没有改变学生被动听讲,一问一答模式的传统的课堂上的抽象互动,学生对这门应用型课程的相关知识依旧缺乏内涵性的理解,从而使教学成为流于教学设施改善而教学实质未变的教学形式,导致现代化教学设施应用下的教学依旧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体现于从业资格证考试之中。随着国家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的逐渐规范化,从业或是执业资格证成为从业或上岗的必备条件。从建筑行业的从业角度而言,工程经济学是取得相关从业或执业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或是相关知识科目,更加凸显这门课程在各种从业证或执业证考试中的重要性。比如,造价员、监理员、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考试中成为相关知识科目或是直接成为一门考试科目。工程经济学在这些考试中的重要性,导致其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设置中,成为一门应试型课程,从而使其教学侧重于应试,而使工程经济学教学流于结合从业证或执业证的应试型教学形式,忽略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技术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不尽合理 教学依托于教材,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因而教材的选择对于教学而言尤为重要,所选教材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在教学中使用的工程经济学的教材,有一部分是本科使用的版本,侧重于经济技术方法的理论研究方面;有一部分是混拼版本,这类教材将本科版本的工程经济学中的主要几章经济技术方法的内容摘选,再配以相关的案例分析、实训任务,或者是把本科使用的版本进行逻辑重组后辅以相关的案例、实训任务。这些教材没有根据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没有根据建筑企业对管理类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要求,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应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要求,组织课程的逻辑结构级内容。因而,这些教材本身就脱离了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更加脱离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缺少可读性、针对性、实践性。选择这些教材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问题。 1.3 传统的考核方式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评价 传统的课程考核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主要是考学生。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传统考核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完成的课堂内与课堂外作业情况、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核的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二是期末考试部分,通常采用卷面考试形式,主要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应试反应情况。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看到教学中的“学”,这一个面或是把其作为这个主要面;而忽视了教学中的“教”,这一个面或是把其作为次要的、辅助面。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传统考核方式是传统教学下的产物,遵循了传统教学的教师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并通过平常的学习表现和期末的考试,这样的方式来来实现这门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考核。因而,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没有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考核作为一种压力,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将这种压力变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考核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该课程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三是通过考核使教师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4 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担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通常来自于两类教师群体:一是经济类专业的教师群体;二是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师群体。这两类教师的知识结构,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只注重了某个方面,如工程技术方面或经济管理方面,而缺乏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 同时,高职院校担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有极少数是来自于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人才。这类教师的知识结构合理,知识全面,但是为数极少。因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蓬勃发展的现状及强劲的发展趋势,加大了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使得这类人才炙手可热,从而出现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急需这类人才却留不住或者聘请不起的状况。所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老师只能由相关专业的主要是上述两类教师担任。 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中来自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教师,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因为,这些教师基本是没有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而是从高校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这些缺乏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必然不可能很好的实现通过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来在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目的。 教师作为教学这个系统过程的“中枢”,如果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如果教师本身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必然会造成教学这个系统过程无法很好地运行或者无法有效地运行,其表现出的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不佳。 2 针对专业设置下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教学改革 2.1 针对专业培养目的、课程教学目的选择教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这门课使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原理、经济技术方法分析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工程经济学的教材应满足实现这两个目的的相关要求。 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市场没有完全满足上述两个目的工的程经济学教材,这种状况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体现出“综合性”。第一,选择某一版本教材作为主导教材,辅以一至两个版本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主导教材的逻辑结构必须符合高职高专规划系列教材的要求,而且理论知识部分和理论实际应用部分应逻辑明晰。辅导教材,主要是提供相应理论知识应用的案例分析、实训内容及课程设计等,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选定主导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同时,应配备合适的体现相关理论知识应用的习题、案例、实训,供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二,教师在应用主、辅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及时将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以弥补教材不可能快速更新的缺陷,尽量做到所选教材不滞后或者少滞后于工程建设实践。 只有在选择了合适教材的前提下,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达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及该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双重目的。 2.2 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考核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育设备实施的应用,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训教学,以期提高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是将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作为研究对象,供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及经济技术方法在其中的应用,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系统的、专业相关的、典型的案例分析,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并把枯燥的经济技术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可以达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案例的选用,项目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案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案例分析、项目建成后的后评价的相关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应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模拟实训教学,是将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即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及经济技术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是模拟未来学生从事建筑行业的相关工作,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模拟实训立足于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教学的进一步提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分析跃升到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因而,模拟实训的质量依赖于案例教学的质量。模拟实训的内容依托于其之前的案例教学所选取的案例,选择类似的实际问题作为实训对象,然后,根据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类似问题实训,如果不需要再次进行,可以考虑进行拓展训练即加大实训难度、扩大实训范围,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进考核方式需要立足于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模拟实训的开展情况,应将其作为考核对象之一。因而,考核方式中应加入实践考核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的部分。改进后的考核方式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平时考核部分、实践考核部分和期末考核部分。 2.3 强化师资队伍 强化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师资队伍,需要针对上述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其中极少数的属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教师,鼓励他们或者给他们创造机会参加专业进修,实现专业知识的不断补充、更新;给他们创造机会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证、执业证的培训及考试,使他们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例如,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监理员、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及执业资格的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给机会让他们到建筑企业以挂职的形式参与工程建设实践活动,将这类教师培养为既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其次,顺应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提高此类专业的授课教师的待遇。或者,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将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的经济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师培养成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教师,并不断给他们参加工程管理类各种培训的机会,将这个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师资队伍的主体部分培养成为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有赖于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改进、完善,有赖于教学软件和硬件的不断完善。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本文从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教学管理改革的角度出发,将市场需求应用到建筑学教学方法中去,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并提供出新的教学思路与手段。论文将市场经济与建筑教学相结合,总结出适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我校建筑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学;改革 当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都以市场为中心的。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学校也是一个生产单位,它生产的产品是人才,消费者是用人单位,所谓学校也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最突出的表现是学校也与产品生产厂家一样。市场经济主要包括以下特征: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经济,二是优胜劣汰。任何一个市场个体都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特征的核心是利益最大化。任何满足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一、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就业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学校的学生也是作为产品在市场中出现的,也要符合这一市场经济规律,不然将会被市场经济淘汰。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个目标市场。决定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市场的主要因素有三:其一,培养人才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大学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以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而具有不同的目标市场。其二,培养人才的质量。如果两所大学培养人才的类型相同,层次一样,但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一样,那么其目标市场也会不一样。建筑教学改革培养出来的人才类型是建筑人才,其目标市场即为建筑市场,因此它需要根据建筑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合格的人才,才能将自身的人才推向用人市场。 二、市场经济对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1.建筑学专业需要分析市场需求才能更具竞争力。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是按照政府的指令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在当代,市场对建筑学毕业生的要求日新月异,出现新的可能性人才需求市场时,我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管理应及时做出反应,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抢占新的用人市场份额。 2.市场经济对建筑教学的具体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量大幅度上升,强烈的社会需求和激变的市场对建筑设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建筑专业教学的改革。(1)人才具有较宽的专业口径。我们培养出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也就必须符合这一市场需求才能与这一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而业的宽口径又必须以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前提。例如,在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同时,辅助学习土木工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施工、以及工程管理、造价预算等专业。(2)建筑师注册考试加入教学大纲。目前实行的建筑学教育评估标准与建筑师注册考试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进一步说明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应基本包括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内容,要增设课程和调整课程的学时比例,尤其要加强规划与建筑法规的教育。(3)社会学、心理学、规划学、市场学以及法制法规等的教学需加强。使学生能用综合的眼光来审视一个建筑设计,而不再象原来一样将建筑设计局限于一己之见。但同时我们还必须强调:建筑所涉及的社会诸方面并非是僵化不变的,相反它是一个动态的机制。建筑设计的立足点要能随社会的发展进行随时调整。建筑的社会化实为一种市场需求,它要求建筑教学按照市场发展的特征来进行教学调整和改革。 三、对我校建筑学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的转变和高等学校的扩招推进了大学教育的学以致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市场教育的转变,市场对高校就业的影响巨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节节上升。就业水平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它关系到高校的正常运转与发展。而我国在建筑专业技术上的知名大学大都已经对建筑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作了很大的调整。 1.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管理实际上只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方式、手段,不是目的,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学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管理必须紧紧围绕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进行。创新教学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即是创新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和人才观,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要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片面的强调知识的传授,要重视培养学生不断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而且表现为人才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高校要改变由知识型,技术型的专才教育为智能型、创造型的通才教育,要注重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由传统封闭的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转变为开放式的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教学管理必须着眼于这个根本,以学生为本,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广泛学校相关专业知识。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入研究建筑类专业项目的建设方案,总结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有效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不输在专业本质上。 3.良好的道德观念。很多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几乎存在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都轻视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爱国热情,学校在追求高的就业率和毕业生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良好的道德观。 4.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市场经济全球化告诉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必须重视英语的学习,现有的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都来自于国外,而国内的信息同样可以翻译成英语供给专业同行参考,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必须依赖于英语。大学生应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适应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对语言方面的要求,这样可以尽快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使他们真正把外语当作语言交流的工具,了解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和专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5.团队精神的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相比其他工程类专业更为重要,各个高等学校在对教学与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协作能力与竞争力的培养,建筑学专业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改革也是如此。开展校外科技活动、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等系列措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语 建筑学是应用型学科,其人才的培养应该立足于实践,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视野、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而建筑学专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论承担着专业知识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积累,实践肩负着实用性与操作性的传承。在多年教学工作当中我们体会到,在当前城市快速发展和大量建设的时期,培养创新型的建筑人才不但要加强实践教学,同时也要在提高学生基于专业实践的创新思维和他们对于实际设计的体验等方面的内容。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教改项目:我校建筑学专业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1209。 建筑经济专业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经济专业识图课程教改探究 摘要:《房屋构造与识图》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通用基础课程。根据高职高专的教育特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岗位要求,改变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切实加强课程与工作岗位的联系。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工作过程;识图课程;能力培养 《房屋构造与识图》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通用基础课程,而传统的课程教学明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强调对工作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学习,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其中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有依据工作过程建立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内容,这一教改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今后课程学时的合理分配和教学方法的优化。几年来,学院一直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项目来抓,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识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为今后更加深入地探索作好铺垫。 一、课程教改背景 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建经专业”)是应建筑业及房地产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而出现的新兴专业。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岗位需要大批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经专业学生应具备建筑物资管理、建筑会计、建筑统计、建筑工程概预算能力。而准确识读图纸是学生必备的一门基本功,为此而开设的《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成为建经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后续课程如《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计价》的知识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建经专业识图课程存在如下“学科化”现象:由于学生无建筑结构设计知识的基础,并且在教学初无法以工作过程作为参考系,而是只能以理论讲授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设置和课程学时排序。故导致在教学内容方面,陈述性知识过多,过程性知识过少,使得学生所获取的岗位技能知识有限,且从工作过程的角度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分散且无序的,教学中存在“边学边忘”或者“成绩好但是能力差”的教学低效率现象,只有“学做合一”才能改善这种状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经专业识图课程教改的基本流程是:依据已有的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相关识图能力要素;以学生为主体,以相关能力要素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建经专业识图课程教改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教学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今天,开好识图基础课程更有其独特的意义,如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识图想象能力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由于课时相对有限,识图课中对成图的一般性常识或成图的一般规律虽有讲述但欠缺分量,对专业图纸的介绍虽有面上的覆盖,但没有与后续预算课程相联系,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目前教学现状,改变这种“讲不透”又“学不够”的做法。 由于建经专业识图课程课时总量不如建筑工程类专业充足,又没有结构设计知识的铺垫,并且缺乏相应的辅助课程,改革的重点应该突出建经专业的特点,紧紧围绕今后的岗位群进行。按照职业领域要求,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应能熟练准确地编制工程的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熟悉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从事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能对各种工程造价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有关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课堂上如何把理论和图纸直接、生动地展示出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掌握岗位要求的识图技能,养成严谨的职业态度,提高他们的工程应用意识,就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改的探索与实践 综上,由于建经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使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分门别类地调查问题,寻找到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态度不端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按不同情况提出学生识图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按照这一目标制定出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总评成绩的考核方法等。 1.由于建经专业与建筑工程类专业性质的差异,课题研究过程中紧紧围绕识图课与预算课相结合的体系,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对比,重点培养学生将学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思维,关注学生知识接受的习惯。比如:在识图时看到平面图形,能够训练他们迅速反应出相应构件的形体,并进而引申到简单介绍相应构件与相似构件在预算时的差别和联系。在授课时注意减少对职业岗位帮助不大的章节课时,改为学生课下自学,比如制图知识这一章节。并且通过联系已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拓宽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兴趣,保证注重学习情境与真实职业场景的类似。 2.对传统教学方法――仅仅依靠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除了制作简单明晰的教学模型外,制作含有模型动画的课件进行辅助训练。避免在教学上花费较多的课时对学生作不同角度的反复讲解,并且不断地让学生观察建筑的环节,让学生先看模型图再识读,了解建筑的布局、构件的先后顺序以及施工图中各个线型、图例等所表达的含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配备相关的图纸,增加学习的信息量,而不是仅仅依靠教材和理论讲义。 3.为了更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老师经常阅读课堂教学理论著作,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初步探索出让学生在课堂发挥主动性的教育方法。通过知网、图书室查阅最新的教学理论动态,并且根据课堂实践将其应用其中。 4.将平日授课知识点与职业资格考试特别是造价员考试挂钩,紧扣造价员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识图要点来进行,利用学生比较重视“考证”这一心理状态特征来提升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通过识图资料的汇总建立识图教学资源库,包括精心挑选的课设任务、相关图纸及与预算课程相联系的知识点等等,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和实训打下基础。 5.在进行考核方法的改革时,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教学项目的完成,不敷衍了事,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我们采用互改作业的方法,将施工图识读部分的项目完成情况作为主要采分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图纸作为日常采分点。在课程设计实施办法中,班级按学号组成实训小组,任课教师分阶段下达设计任务,各组同学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相互评分,并在组内传阅,最终一致给出该同学分数,并记录评分过程。教师按学号随机抽取任一小组的资料进行核实,并在期末考试试卷中通过一定比例的案例分析题,来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从而提高课程完成的效果。 图1是建经专业识图课程教改流程图。其中i=i+1表示重复循环过程。在第i节课堂中,通过教师抽问和学生个别提问的方式,将本节课程的授课主题和重点掌握。通过不同学生案例的情况建立问题集,将其积累添加到教学资源库中。结合识图大赛、造价员考试等一系列技能考证的要求,将知识点穿插进教学课堂进行强化训练。这一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对证书的重视大于对课程考试的重视,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能将职业岗位要求融入到识图课这一基础课教学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设施农业论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及策略 近年来,邳州市委市政府“千村万户学寿光,发展大棚奔小康”决策.提出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邳州市的富民之根本。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推广以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为主要形式的设施农业产业。由零星种植向集中连片规模集约化生产转变。为保证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应当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的建设。 1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邳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市耕地面积183万亩,农业人口122万,设施农业面积仅l0万亩。邳州市设施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初期规模小,技术不成熟,季节性生产明显,效益比较低,处于探索阶段。该市近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设施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1设施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自2010年,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选择地理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块沿线发展设施农业以来,仅2010年就新增钢架大棚75000余亩,13光温室800o亩。 1.2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据了解,2010年新建的钢架大棚,经营比较好的每亩年均收人在2万元左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突显。可以预期,随着设施农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种植技术的普及提高,必将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 1.3干部群众对设施农业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2010年邳州市设施农业的成功实践,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对设施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产生了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增收致富的强烈的心理愿望。今后只要继续加强引导和扶持.邳州市设施农业将获得长足发展。 1.4设施农业对相关产业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首先创造了就业机会。设施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快速发展不仅安置了相当数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培养了一部分致富带头人,避免了因劳务输出而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其次,设施农业的产品具有流通快等特点,因此有效推动了当地物流商贸业的发展。1.5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该市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二是鼓励引导政策措施对头;三是科技服务比较到位:四是村组干部积极带头。 2目前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施农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 总体上看,邳州市的设施农业布局主要分布在邹庄、港上、四户、新河、八路、车夫山等市,其余各市生产规模偏小,且比较分散,没有集中连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关部门要对此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连片建设,并给予补贴。 2.2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使用面积为1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500O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一方面.虽然各地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措施筹措资金,但对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农民等、靠、要思想相对严重,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还未形成。近两年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虽然财政一22一在资金上给予补助,但金额有限,加之银行贷款的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不同程度影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 2.3设施农业发展重产前、产中服务。轻产后服务 在设施项目建设初期,积极引导经营户进行建设,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筹资金。当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在引导种植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设施农业生产服务基本上处于只管种养,不管销售。并且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仍不健全。邳州市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更是缺乏,加之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农民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概念不清;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和推广意识较弱,对设施农业栽培管理技术把握较差,同一地段、同类棚室、同种作物收入高的可达2万元,低的只有3000~4000元。对于后期的经营服务更是很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远离城市、公路的经营户生产的产品除了本地销售一部分外,其余的很难找到销路。开展配套服务存在着重产前、产中服务,轻产后服务的现象。市场信息链服务滞后。邳州市只有一家蔬菜批发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不健全。解决产销脱节问题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当务之急。 2.4无公害蔬菜生产量小。品牌产品缺乏 设施蔬菜的生产没有充分利用水、土、气等环境无污染的有利因素,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现有蔬菜产品生产仍是以大路品种为主,蔬菜品种结构趋同。据调查,农户在温棚中普遍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由于这种封闭式的种植,没有雨水的冲刷,阳光的直晒,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优质蔬菜品种短缺,无公害蔬菜缺乏,同时销售方式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和经济效益。因此,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亮出产品产地,注册具体的商标名称,优先满足高消费阶层和出口需求.并要做到生产的产品有品牌、有商标、有承诺.实现树形象、创名牌,引导消费、扩大市场的战略目标。努力实施“放心菜”工程。 2.5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低。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现代设施农业技术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现代农民,那些从未上过学或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大部分都是粮农转菜农,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加之各级领导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不够.特别是懂技术、懂生产的行政干部不多,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推广科学技术不够深入,也没有在栽培技术上进行系统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2.6设施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邳州市设施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并且产量有限,难以满足外销需求。对于本地销售市场,目前主要生产 的黄瓜、尖椒、麻椒、豆角、西红柿等,品种较少,还存在供应不及时,难以满足本地批发商的需求的问题。邳州市生产的果类蔬菜与外地同类产品相比。外形不够美观,品质不高,上市价位低,缺乏竞争力,经营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3对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设施农业在邳州市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切实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在基础建设、品种优化、科技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积极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市场导向作用.设施农业必将成为邳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1宣传引导。提高认识 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将邳州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最新走向传达给农户,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发展优势,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教育群众,切实增强群众的投资意识和市场意识,从多方面激发和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能够自觉自愿地投身设施农业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继续落实邳州市委市政府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建议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设施农业的村给予奖励;对在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中作出较大贡献的技术人员给予奖励.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3.2多元筹资。确保投入 首先,邳州市党委政府,要贯彻落实好扶持设施农业的政策,在资金使用上要统筹安排,确立重点扶持区域,解决当前资金不足问题;其次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对于设施农业基础建设适当提高最低信贷额度;第三要抓住国家推进农村经济改革的契机。在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流转的探索,吸纳社会上有经济实力的人士承包土地搞设施农业,集中力量引进、培植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带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3强化服务,加快发展 建议邳州市政府进一步健全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要积极引进人才,大力提高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带动培养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力争达到“一户一个明白人”。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转变培训方式,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加强与外省市间、各苏木市间的交流学习,以观摩交流等形式,将先进的栽培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科学的投资运营模式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推广,尽快让农民掌握设施农业的实用技术。同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依靠农技队伍,加大设施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制定相关的技术措施和技术操作规程.组织解决好设施农业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要建立健全市场销售服务体系。积极组建和培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建设蔬菜交易市场,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依托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队伍及龙头企业,促进产销衔接,多渠道销售蔬菜产品,以流通促进生产,以流通提高效益。 3.4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要科学规划布局。针对邳州市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资源条件,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区域。要科学规划各苏木市的市场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确立最科学、最适合邳州市的建筑模式进行推广。要着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积极推广无害化栽培新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占领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设施农业论文: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摘要: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而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热点及重要内容,这为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与提高,也必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设施园艺工程 农业现代化 发展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科教兴农的热潮,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这是唯一的一项农业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与电动汽车、小康住宅,高清晰度电视等高科技工业产业化项目并驾齐驱,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说明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所谓工厂化高效农业,主要内容就是指以蔬菜设施栽培及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蔬菜、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提到了"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这里面的"种"指的就是设施园艺,它与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极为密切,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抓"菜篮子"工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搞设施园艺工程;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发展,必须置身于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之中来考虑。 蓬勃发展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农业现代高潮到来的大背景,使得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表现在: l、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86.7万公顷(至1998年底),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居世界第一位,比198:年增长了120倍。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某些地区已接近3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80年代设施园艺主要在"三北"地区发展,而现在正向南方迅速扩展,发展势头已超过北方,尤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为迅速。 2、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北方广大地区大力推广与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在北纬40o左右的高寒地区生产出喜温果菜,更高纬地区可生产耐寒蔬菜,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大力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降温防雨,克服了夏季蔬菜育苗的难题,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蔬菜夏淡季。加上全国疏菜大流通、大市场,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丰富多彩,四季长青。人均蔬菜占有量高达 240吨-250kg/人·年,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目前也达到了33kg/人·年,比1981年增长164倍,为"菜篮子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3、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园艺设施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小型简易类型比重下降约20%。通过大型现代化温室及配套设施的引进,促进了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新型优化节能日光温室和国产连栋塑料温室得到进一步推广,由于设施结构设计建筑更加科学合理,使得设施内的光温水气环境得以优化,有利作物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例如我国日光温室黄瓜的最高亩产已达2.5万kg/年,接近或达到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等国的水平。设施栽培作物种类日渐丰富,除蔬菜外,花卉也占有相当比重,果树设施栽培也正在迅速发展。 4、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近郊区的耕地不断减少,如何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近年来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的定位是在城市周边,与大都市的二产、三产密切结合,融合服务于大都市,保证都市多元化、高质量消费的需要,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且有利生态环境的优化,因此往往把设施园艺做为首选项目。北京的"朝来农艺园"、"锦绣大地",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孙桥园艺试验场。东海农场等,将现代化的温室园艺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与向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结合起来,一举多得,拓展了设施园艺的功能,据统计仅在北京地区就有十多处,成为大城市周边的新景观。 5、近年来全国各地乃至到县乡等基层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的现代化温室于1995年建成投产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不少农业主管部门也纷纷效仿,引进国外温室设备、专用品种、甚至专家,希望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建立起现代化农业的样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引进的现代化温室已达 170多公顷,其中1995年以后引进的,占总面积的83.4%。通过对国外高科技设施园艺技术的全面引进、消化、吸收,也全面提高了我国设施园艺的学科水平,上海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 6、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相关政策向农业倾斜,使得不少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农业项目,他们看到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把投资热点转向农业,多数也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投资力度之大,是以往罕见的,以北京"锦绣大地"为例,它是一个民营企业,投资额已近亿元,主要从事设施园艺及现代化畜牧业,以企业化的管理机制,从事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这是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上述种种都为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 7、设施园艺工程的科学研究,受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与支持 "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所列的国家级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是瞄准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设施园艺高新技术,在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广东等不同生态气候型及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五省市,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经济一体化超前型示范工程模式,围绕蔬菜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主要研究内容有种子种苗工程、种植工艺工程、采后处理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工程、相关产业工程(包括温室制造、环控仪器设备、农机具、穴盘生产、蔬菜包装保鲜、专用肥料、生物农药厂等)五大方面。此项目已于1996年正式启动,2000年完成。该项目科研经费总投入高达5000万元,相当于"七五"、"八五"有关设施园艺重点项目经费总和的10倍,足以说明国家对设施园艺工程的重视。 与设施园艺工程有关的科研项目,不仅有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有基础理论的研究。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设施园艺高产优质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证式启动,这在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领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反映出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学科水平已跃上新台阶。 8、已形成了一支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的科技队伍,二十年来这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梯队,为设施园艺的宏观决策,生产、科研、教学和推广,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一批中青年骨干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本领域的支柱力量,为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使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 146个蔬菜研究机构,其中绝大部分有从事设施园艺的研究机构和人员。部分农业院校,近几年来陆续开设了"设施园艺"课程,有的还开出了硕士、博士学位课,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和过去比较,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令人欢欣鼓舞,但也必需冷静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1、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以简易的类型为主,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灾害性天气和年份生产没有保障,农民遭受损失,市场供应出现波动。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截止到97年全国蔬菜设施面积为84.11万公顷,其中中小拱棚面积为42.42万公顷,占到50%,这些都是很简易的设施。档次较高的塑料大棚为 19.04万公顷,在冬季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不能进行生产。塑料薄膜温室是冬季生产的主要设施,但以不加温为主。有加温设备的只有0.68万公顷,比例不到 1%。至于现代化大型温室,全国总面积仅仅有 170公顷左右,微不足道;而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得多的荷兰,现代化温室面积却是我们的 100多倍,可以全天候生产各种蔬菜和花卉,产品行销全世界。 2、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含量较低,无论设施本身还是栽培管理,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表现在作物的产量水平,尽管我国也有高产典型,但很不普遍,大面积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以色列…,无论蔬菜还是花卉,平均产量往往是我国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荷兰温室番茄年产量中等水平即可达到60万kg/ha(即4万kg/亩),是我国的4-5倍。从专用品种到配套技术都很完善,设施的光、温、湿、气、肥各个环境因子,全可根据作物需要进行调控,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3、我国设施园艺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 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更低,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工程已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我国还是分散的,以小型的乡镇企业为主,尤其在"硬件"的生产与制造方面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不高,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随着外国温室公司不断涌入我国,他们的产品虽然价格很高,但因质量好,工艺精湛,还是受到欢迎,使我国原本就不太发达的相关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 4、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的迅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高科技示范园区遍及全国,但内容雷同,设施园艺有较强的地域性,必需因地制宜才有效果。而目前一些地区或单位,不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出发,盲目模仿别人,不惜重金进口外国大型温室,甚至还有个别领导把园艺设施建设做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顾建设而没有明确的生产目的,设施虽然建起来了但效益很差。这些现代化温室冬季需要加温,夏季还需降温,耗能多、运行成本高,不适合中国国情,加之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大锅饭"的管理体制,使得生产不但不能赢利,还严重亏损,体现不出高科技示范作用,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今后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必需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及时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设施园艺工程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得以持续发展。从本专业委员会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l、大力扶植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园艺工程生产体系,尽快形成相关产业,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的物质基础,国家应在政策方面给以具体支持。 2、大力加强设施园艺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国家级的科研队伍,与地方密切合作,抓住关键问题(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联合攻关,边研究边开发,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 3、尽快克服我国设施园艺事业迅猛发展的盲目性,尤其对外国现代化温室的引进工作,应有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引进之前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新闻媒体的宣传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全国各地应分层次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是搞花架子,做门面。从我国人均蔬菜的消费量看,目前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宜再盲目增加,否则会导致"菜贱伤农",关键要提高品质,增加花色品种。 4、设施园艺是一种受控农业,受管理技术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农业大得多,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差距,所以必需注意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该千万百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园艺的科学知识,使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其持续、健康、迅速的发展。 充满希望的未来 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方兴未艾。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预测,到2030年,全国设施园艺面积将达到170万公顷,是目前总面积的两倍,足以看出发展势头之强劲。到那时设施生产的蔬菜人均占有量,将达到50kg/年,占蔬菜人均占有总量的20%,比目前将提高51.5%。这意味着我们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及生产者肩上的担子还是不轻的,任重道远。我们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倍感兴奋之余,更感到责无旁贷、压力沉重。中国设施园艺工程的未来,之所以充满希望和活力除了文中罗列的那些令人振奋的发展数字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洪流,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而设施园艺工程做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犹如激流中一朵绚丽的浪花,不断地汇入洪流,也将川流不息。 设施农业论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十五”规划提出,中国需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是无法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并将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业基础设施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材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的总和,按其内容可分为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型。前者包括供应生产资料的产前环节的基础设施、生产农业初级产品的农业产中环节的基础设施、加速农产品流通的农业产后环节的基础设施;后者包括农业综合教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推广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政策及法规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不论是物质基础设施还是社会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只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1.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2002年,重庆市万州区政府捆绑项目资金150万元,重点支持解决了响水镇、小周镇、太安镇等15个乡镇、30个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让农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但要完全解决万州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仅万州区就还有近14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困难的问题,何况其条件更差,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 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是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消费;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3.保障能力下降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如重庆市万州区水利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空白,中型水库也仅有2座,小型水库181座,蓄水能力弱,灌溉能力十分有限,致使万州区农田保灌面积较低。 5.布局不合理 缺乏统筹规则,设计也不尽科学,因而合理布局不够。如没有存放农用车辆的地方,导致农村乱搭乱建、挤占街道和公共用地现象比较普遍。 6.效益不高 政府免费供给,需求无度,不讲节约,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如重庆市万州区有三分之二的“病塘”、“险库”需要整治,大部分渠道渗漏严重,输水效率较低,稻田保灌面积仅为46.8%,绝大多数早地和占四分之一的稻田没有灌溉设施,中低产田地所占比重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5.3%。虽然万州区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还不到总耕地的一半,但是许多水利基础设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笔者认为: 1.提高认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应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当地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改造成公司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企业还可以收取服务费,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其服务收费不宜过高,亏损由财政补贴;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不论是全国性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是地方性、区域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也不论是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还是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都要朝着与市场经营运行机制;相一致、相适应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改变过去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重庆市万州区段家村“联村建自来水工程”、朝元村四组“联户建自来水工程”,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和深化;又如重庆市万州区天星水厂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探索出了城郊地区及农业园区自来水供应走城市化的新路子。国家、集体和农民应各尽所能,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钱(或出工)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大户或富裕的农民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 4.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齐心协力,才能收到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 5.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 目前,我国农村正在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这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绝好机会。因此,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开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 6.应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 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乡乡有重点、村村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缺啥补啥的方法,如在旱片死角缺水严重的地方,以兴修水利为主,加快人饮工程建设和现有塘库的整治配套和清淤;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在有水有林、交通不畅的地方,则以解决交通为重点,新修乡村公路,确保交通便利。 7.择优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凡属国家下达确定的退耕还林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应由区县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凡属村、乡、镇辖区范围内事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的项目,应由当地党政依据社情民意,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对群众积极性较高,成效显著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在资金上应优先安排,按建设的实绩、成效来确定扶持的力度和额度,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走不脱”的择优扶持办法。 8.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由于资源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可能都是短缺的,甚至短缺强度都较大,也还是应该走选择性发展的道路。虽然非均衡发展有其弊病,但就现状而言,可能更符合实际要求。同样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应着重发展:①公路网络。建设并完善公路网,以骨干公路为重点,提高出口公路等级,完善公路骨架,形成区域公路网络,提高公路质量和通达深度。建成318国道主干线万州至梁平段、开工建设万州至湖北利川段高速公路。改造、硬化万(州)石(柱)公路,建成库区沿江公路并逐步提高等级,开展城区外环路前期工作。抓好乡镇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实现85%以上的村通公路,50%通乡镇公路实现路面硬(油)化。②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和完善骨干输变电、供电网络,提高输、供电水平和质量。建成万州至湖北三斗坪50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以及支撑万州的110千伏输变电环网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按期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继续改造城区电网。结合环境保护和水利建设,开发磨刀溪水能资源;实现农村水、电及电气化达标。③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供水能力,建设甘宁水库、大滩口水库、三角凼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同时,抓好大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加快“病险水利工程”整治,积极发展乡镇和农村供水,继续开展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提高防洪能力。以长江和重要支流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防洪标准和能力。开工建设城区长江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沿江重点集镇、龙宝河、苎溪河、五桥河、襄渡河、普里河等支流的重点城镇堤防工程建设。 设施农业论文:如何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土地调整问题 土地调整是我乡搞设施农业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才使设施农业顺利进行。 一、舆论先导。舆论宣传是土地流转的基础。由于广大农户一直从事传统种植经营,传统农业属于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极易受到气候、土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减产或绝收。针对这一弊端我们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宣传动员:第一,从收益上来说,同一单位面积,搞设施农业建设的收益是传统种植收益的40倍。第二,从规避风险上来说,设施农业是避灾型产业,而传统农业规避风险的能力极底,几乎是靠天吃饭。第三,从劳动强度上来说,传统农业劳动强度大,而设施农业劳动强度小。第四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设施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目前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早已转产为设施农业。其次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农户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曾组织广大农户到内蒙宁城、凌源、喀左、北票、本县以及去年我乡取得收益的农户等参观考察1000多人次。通过参观学习使这些农户转变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对设施农业逐步的产生了兴趣,渐渐对设施农业充满了信心和决心。通过宣传参观形成了设施农业必将取代传统农业的氛围,为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适宜地价。利益问题是土地流转的核心问题。广大农户最关心土地流转后的利益问题。党委政府考虑到发展设施农业的收益是传统农业收益的40倍,于是本着接近或多于农民纯收入的标准进行流转。经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以350——500元/亩的价格进行流转。一方面按正常每亩50——100元的租金(旱田50元/亩;水浇地100元/亩)计算,我们给出的流转费用相当于普通租金的5——7倍。另一方面从农户经营上计算,我们给出的流转费用接近或已超出农户经营传统种植业的纯收入。农户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分类施策。分类施策是土地流转的有效手段。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土地调整亦然,不能搞一刀切,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的情况分类施策。农户对土地调整有两种意见:其一是同意流转。他们认为土地流转后能旱涝保收,并且能腾出时间去经营其他的土地或是外出打工,不仅不赔本而且能提高收入。其二是不同意流转,无论怎么做工作就是不认可,这样的农户只好给他调出地块,调到棚区外一些好的地块或同样地块适当的多补偿一点让他继续搞传统种植。 对于同意流转的农户我们依然分类施策,首先根据土地的不同类别,给予不同的租金。旱地一般每亩300——350元,水浇地一般每亩500元左右。其次是根据上周期结束农户对土地投入的情况给出相应的补偿。比如秋收后或散粪、旋耕、深翻的都给予了一定的补偿。 四、先行垫付。先行垫付是土地流转的催化剂。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情况,乡财政先行垫付第一年租金,也就是将今年的租金在棚户没确定之前就已经将租金发放到农户手中,待棚户确定后扣回,以后租金由棚户自己承担。 先行垫付租金的作用很大,首先有利于施工方尽早进入施工现场,确保工程进度,不贻误扣棚的最佳时机。其次有利于减少农户的投入,如果政府不先行垫付租金,等棚户确定后再缴纳租金,农户就会备种,备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次,有利于降低棚户成本。当农户已经耕种完毕,就会索要赔偿。总之政府先行垫付租金对于占地农户和棚户都是非常有利的,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合同保障。合同保障是土地流转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双方经过平等协商、自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大棚施工前村委会(承包方)和大棚占地农户(发包方)签订出租合同,村委会为甲方,大棚占地农户为乙方。棚户落实后村委会和棚户(第三方)签订转包合同。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方关系不变。 合同中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流转的期限为14年即到2024年。(二轮土地调整结束);流转土地的性质用来发展设施农业即日光温室大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每年春耕前上缴租金费用);违约责任等条款。 总之,我们本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丝毫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的期限为14年,没有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同等条件下,大棚占地农户享有优先承包权。 设施农业论文:针对不同职业游客谈农业旅游设施建设 作者:李昕升 谭寅寅 刘铸贤 应舒 吴文玉 【摘 要】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重要途径与前提条件,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农业旅游设施建设中,存在着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 农业旅游 设施建设 苏南地区 一、研究背景 在旅游业发展日益火爆的今天,农业旅游渐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核心,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的关键。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实践中,存在着旅游设施建设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5月以及7月对苏南地区农业旅游景点内的游客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随机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9.00%,有效率为98.48%。本次农业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建设调查以苏南地区的七个农业旅游景点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南京千盛农庄、苏州农林大世界、苏州旺山农庄、苏州艳阳农庄、苏州星期九农庄、无锡唯琼农庄和无锡龙寺生态园。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设定相关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相关变量值,采用excel得出相关表格以及分析结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不同职业游客职业结构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职业在问卷中的分布比例,学生(40.5%)、企业管理人员(27.2%)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职业,其次分别是公务员(8.2%)、农民(6.7)和工人(4.6%)。以上五种职业占据了被调查者的90%左右,可以说是来访农业旅游景区的主要群体,职业来访率和回头率都很高,应该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重视;被调查的教师、军人数量较少,其他职业不具代表性,笔者以下不予分析。 2.不同职业游客对不同设施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职业的游客对不同农业旅游设施满意度各不相同,尤其在农家餐厅和解说设施上表现最为明显。农民对农家餐厅不满意度最高(33.3%),公务员不满意度最低(5.6%),其他职业对该设施不满意度也较低,均在10%左右。 企业管理人员对解说设施不满意度最高(23.5%),工人和学生不满意度也在15%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等对解说设施的知识性、指导性比较看重,过于简单、单调、乏味的解说设施内容往往不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要求。 不同职业游客对公共卫生设施不满意度都比较高,农民不满意度最低也在16.7%,最高的公务员甚至达到了44.4%,公共卫生设施可以说是农业旅游景点数量最多的设施之一,其风格、位置、整洁程度对各种职业游客影响力较大,但却往往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忽视,不是缺乏创新、没有乡土气息就是长期没有更新、污损不堪。 四、对苏南农业旅游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入调研游客职业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建设 游客的职业特征各不相同,对旅游设施的需求、关注点、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怎样满足游客的差异性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型游客,如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对餐饮及交通等设施更为关注,且对园区内的生活配套设施要求高,在保持农家餐厅、交通绿化设施良好现状的前提下,应加大游憩、解说设施等的建设力度,尽量满足其需要,以争取回头客;而对于度假休闲或学习型游客,如学生,他们对园区内的游憩、解说设施更为关注,游憩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趣味性与冒险性,解说设施的建设要能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方便。对于工农来说,则更关注旅游设施的实用性,当前各景区都比较注重旅游设施的建设,使得工农的农业旅游偏好相对较容易得到满足。 2.把握主要矛盾,主攻个别职业 农业旅游观光游客何止几种,但笔者所述五种职业可以认为占据游客大部分比例,具有代表性。尤其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就占据了四分之三左右。农业旅游示范区,尤其是中小型或刚刚起步的农业旅游景点可将主要精力头放在这几种职业的接待上,针对职业特点与需求完善各种设施的建设,但不可顾此失彼,过于青睐某一职业游客,否则会造成不同实施的普遍使用率不强。如果该农业旅游景点客源稳定、效益较好的话还可发掘潜在市场,如离退休游客等。 3.注重细节,不忽略任何一种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见效快、收益大的餐饮设施等,对于各种职业游客普遍关心的、关系到游览质量的解说和公共卫生、解说、游憩设施,则要加强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环境营造,从细节出发,增强景区的整体和谐性,从游客需求出发,做好设施地维护、保养和更新工作,同时加强设施创新工作,提高设施的可持续性,尽最大努力吸引、挽留游客,增加不同类型游客的数量。这些设施投资相对较小、易于改进、改进效果明显,应该是农业旅游景点再建设的起点和重点。 4.有针对的开展宣传工作,争取回头客 农业旅游景点在进行宣传促销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广撒网的宣传方式时不可取的。比如可以打造“学生游学专线”“带薪假期两日游”等等,针对不同的职业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甚至可以专门到某一职业集中区域进行宣传,不但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宣传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话还会争取到大量的回头客。 设施农业论文:榆林市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榆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针对榆林市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现行管理体制在管理理念、灌区经营、服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灌区效益的发挥。 1 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濒黄河,北接内蒙,西临宁夏、甘肃,南与延安地区接界,总土地面积43 578 km2,占陕西省总土地面积的21.2%。榆林市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水系和全省唯一的内陆水系。黄河为晋陕界河,从府谷入境,流经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6个县,共270 km。集水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09条,主要是“四河四川”(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清涧河以及延河、洛河、泾河部分支流自榆林市流向西南及东南而入延安地区。内陆水系较大的有八里河和红碱淖,除此之外,北部风沙区还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海子200多个,水面达120 km2。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设施面积8.65万hm2,有效面积7.42万hm2,实灌面积8.14万hm2;其中28个国营灌区设施面积20 620 hm2,有效灌溉面积17 680 hm2,近年来年均实际灌溉面积17 020 hm2。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97.7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415 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2.903 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4.779 5亿m3,二者之间的不重复量为14.512 5亿m3。全市主要流域水系地表水可利用量为7.288 0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可利用量为5.462 6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2.750 6亿m3。 当前榆林市农业灌溉设施比较薄弱,多数国营灌区都已运行50~60年,受自然侵蚀,再加上管护不当,渠道年久老化失修非常严重,带病运行已成为普遍现象。虽经历年岁修,但整个工程完好率仍在40%以下,渠道渗漏现象特别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0~0.45,水资源利用率极低,设施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灌溉供水保障能力不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充分履行行业监管、科技推广、技术指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导等职能;农业灌溉水价政策收费标准偏低,大部分灌区管理单位运行困难。 榆林市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主要集中在7—9月,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对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的规划 2.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实践载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改善农业灌溉设施条件,增强抗御旱涝灾害能力[1]。 2.2 基本思路 强化措施,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以恢复和增加灌溉面积;完善全市水管体制改革遗留问题,要将灌区管理单位的管理经费、维修养护经费、工程更新改造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足额到位,妥善解决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开展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完善斗渠以下田间工程,全面实施灌区末级渠系加固维修,用“u”型砼预制块衬砌,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修复和建设步伐,切实增强榆林市农业灌溉设施的支撑功能。 2.3 总体目标 2011—2015年节水改造项目,计划衬砌干渠400 km,支渠衬砌190 km,改造渠系建筑4 800座,维修改造小型抽水站、机电井11 000处,需投资6亿元。2016—2020年节水改造项目,计划衬砌干渠376.2 km,支渠衬砌167.6 km,改造渠系建筑物3 458座,维修改造小型抽水站、机电井9 939处,需投资5.5亿元。 2.4 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中小型国营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步伐。继续实施横山县定惠渠、米脂县织女渠节水改造项目,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营灌区更新改造。二是实施小型灌区更新改造。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小型抽水站、机电井、池塘和小型饮水灌溉工程进行改造加固、修复配套,力争恢复灌溉面积3 466.67 hm2。 3 强化政策措施,抓好农业灌溉设施建设 3.1 加大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各县(区)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履行农业灌溉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主要责任,随着财力增长,在新增财力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并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市级财政在足额落实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小型泵站更新改造、省级财政小型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同时,以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水土流失补偿费等收费权为质押,通过信贷融资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农业灌溉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县(区)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2]。 3.2 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灌区农业水价和抽水电费补贴机制 各区(县)政府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落实相关经费。积极探索建立农灌工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推动农业用水价格综合改革,切实降低农民用水成本。要进行科学测算,市级财政给予资金扶持,尽快解决中小型灌区因水价不到位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和农灌抽水成本过高的问题,实现农业灌溉设施良性运行。各级财政、水利、物价等部门要搞好评估测算,提出具体的补贴方案报同级政府审批后实施[1]。 3.3 抓好规划编制,统筹组织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工作 水利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以县为单位,组织编制农业灌溉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抓好大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农田基建等专业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为统领,分类、分区域组织实施,将建设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实现灌溉面积稳步增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管理、扶贫开发等规划要与全市农业灌溉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相互衔接,捆绑整合,形成合力[3-4]。 3.4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落实设施管护责任 进一步深化灌溉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将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向小型水利工程延伸、向基层水管单位覆盖,逐步将灌溉管理单位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加快建立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的农业灌溉设施管理新体制。灌溉管理单位要深化内部改革,优化人力资源,完善分配制度,减员增效,增强活力。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基层水管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引导用水户参与灌溉设施建设与管理,从体制和机制上逐步解决农业灌溉设施管护责任落不实、工程效益难发挥等问题,努力提高灌溉设施的效率和效益[1]。 3.5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建设合力 各级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市政府要成立全市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承担农业灌溉设施建设规划编制、计划安排和行业监管等具体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按照分级办水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实施,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农业灌溉设施建设作为“水利振兴杯”考评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县(区)政府和水利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并在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物价、扶贫开发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同意领导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支持和指导,共同推进全市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设施农业论文:雨水集蓄灌溉技术在浙江省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水资源紧缺,人均水资源的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25%,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雨水是区域水资源最根本的来源,当雨水作为一种用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及其生态环境需要的物质资料时,它就成为雨水资源[1]。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计划“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和“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中把高效集蓄雨水利用摆在了首要位置[2]。 浙江省的降水量比较丰富,但是水污染现象较为明显,雨水集蓄灌溉技术的推广显得尤其重要。浙江省雨水资源丰富,设施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农业及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面积较大,同时利用集蓄雨水灌溉优势显著,推广的可行性高。浙江省的年平均降雨在140 d左右,年均降雨量达到1 601 mm,可集雨1 m3/m2,可产生径流逾100万m3/km2[3],集雨量可谓相当可观。由于浙江省年际内降水在2个汛期较为集中,大量的雨水超渗产流,后期无效蒸发,珍贵的雨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加之浙江省“七山一水三分田”的独特地理条件,比较容易发生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的问题。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应用,可很好地缓解农业用水压力。 1 雨水集蓄灌溉技术简介 雨水集蓄利用系指人工收集雨水、加以储存并进行调节利用的微型水利工程。我国的雨水收集和利用历史已有1 000年,发展至今已形成完善的雨水径流引导技术、雨水汇集技术和贮蓄技术。20世纪90年代,节水农业研究工作及雨水集蓄技术的利用在国际雨水利用事业的推动下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各省(区)推动实施了许多雨水利用工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窖窑工程”、陕西省的“甘露工程”、甘肃省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山西省“123工程”及内蒙古自治区“112集雨节水灌溉工程”以及浙江省的“葫芦岛雨水集流利用工程”等,有效地减轻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促进了农业生产活力的提高。 设施农业技术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代设施农业中,集雨利用系统则发展设计成集雨面、导流槽(管道)、蓄水设施(集雨窖或集雨池)和灌溉系统4个部分。天然降水通过设施棚面及周边空地、道路等集雨面收集后经导流槽汇聚,集中在蓄水设施中,再依靠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输送给作物,高效、有效地对雨水资源进行了利用。 2005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小汤山特菜基地开展了蔬菜生产全年雨水灌溉技术的试验示范,取得的效果很好,收集的降水量可达到300 m3/年以上。在北京市的郊区,在保护地上从事蔬菜的生产一般为1年2茬,如果生产的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等,则每年需要水资源的总量为4 500 m3/hm2左右。根据2005年该试验示范的结果,正常年份在保护地膜面所收集的雨量可充分地满足蔬菜生长所需要的用水量[4]。这是设施农业雨水利用的成功案例,值得在各地进行推广。 2 集雨灌溉技术在设施农业中推广的意义 目前设施农业仅仅对现代节水灌溉系统的节水比较重视,忽视了对自然降水的利用,出现棚外降雨而棚内却仍然在灌溉的状况。与露天进行设施农业的种植方式相比,该状况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节水灌溉的效益,该种现象在湿润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5]。 目前,浙江省设施农业的总栽培面积达到93.33万hm2,且每年以超过6.67万hm2的速度逐渐增加;设施大棚中不能直接地对雨水资源进行利用,全靠外界采取的灌溉措施才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且对于设施大棚中生长的作物来说,其不仅生长期较露地栽植的时间长、而且茬数多,对水量的需求也就更大。据相关报道指出,在设施大棚的栽培条件下,蔬菜种类、土壤条件及时期的不同,其每天的需水量均有所不同,一般在1.1~15.0 mm,因此设施大棚每年的总耗水量达到4 015~54 750 m3/hm2,若根据5 mm/d的需水量进行计算,则设施大棚栽培每年的总需水量可达到18 250 m3/hm2。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取连栋大棚雨水收集率90%,单栋大棚雨水收集率85%,以年降雨量1 600 mm进行计算,则雨水收集量分别为14 400 m3/hm2和13 600 m3/hm2。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灌溉用水,大大节约水资源。按照目前灌溉水成本均价0.4元/m3、每年收集雨水量1 600 mm计算,可节约灌溉费用6 390元/hm2。同时减少了部分地区提灌提排的动力消耗,节省了电力能源和燃料资源,利于节能减排。 2.1 农产品品质改良 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水的质量及其灌溉方式,多数作物对灌溉水质的要求较高,而普通的灌溉用水不能满足作物的这些需求。尤其在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平原或海涂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通常也会伴随着严重的水质污染发生,导致灌溉水中硝态氮、盐及氯等含量较高,难以实现多种作物的优质生产。对于一般的灌溉河水来说,其含盐量一般在1.5~3.0 mmho/cm,而一些优质的花卉如凤梨花等,其对灌溉用水的含盐量要求控制在低于0.1 mmho/cm。雨水是一种灌溉效果较好的水资源,不仅含盐量等各项指标对大多数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还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实现了作物的“绿色”生产。同时,雨水中的水质条件还可以满足微喷、微滴等节水灌溉的需求,有利于促进雨水利用率的提高,进而对作物灌溉模式进行改善。 2.2 土壤性质优化 设施大棚中直接“享受”不到自然雨水的淋洗,长期的灌溉只要依靠提水或地下水,容易恶化土壤中的理化性状,尤其在那些土壤中的盐碱含量较高的平原或海涂地区,地下水及灌溉水中盐分的海量较高,导致了设施农业中出现严重的返盐现象。数据表明,温室作物化肥与农药残留量是大田露地作物的2倍以上。如果用污染河水进行灌溉,那棚内更加成为严重的污染区[3]。如杭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连栋大棚中每年或每茬要消耗大量的水对土壤中的盐分进行淋洗,甚至需要息耕一段时间进行养地。有不少地区水污染严重,特别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越来越重,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解决该矛盾,应对天然的雨水进行合理、有效利用。 2.3 水土保持 浙江省虽然降水量比较多,但呈不均匀分布状态,导致有的地区涝、有的地区干旱的状况。通过雨水集蓄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工程实施,既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地对水分的余缺进行调节,还有助于排涝减洪,减轻水土流失。特别是在降水量较多、较大的时期,大棚内不能对天然的雨水进行利用,加大了周围的地表径流,导致了土壤中的养分被大量冲走。如将棚面的雨水进行收集贮存,不但可对防洪排涝的压力进行减轻,还可有效地保护水土、防止水土的流失。 3 雨水集蓄的建议 3.1 雨水收集 在同样的集雨面面积上,要收集更多的雨水,集雨材料特性是主要因素。集流面由棚面和棚间道路组成,一般为覆膜棚面和硬化道路。一般有机塑料板和塑料薄膜的集流效率可达90%以上,而棚间道路根据硬化方法和材质不同,从混凝土、沥青、水泥土到原土夯实,集流效率依次减小,分别为75%、65%、50%和20%[6]。集流面材质的选择需根据工程实际、现场条件和投资金额综合考虑。 3.2 雨水过滤 进行雨水的集蓄,集流面应选择合适的材料,此外,因久旱逢雨或雨季之初的雨水中含有较多的大气污染物,应尽量避免集蓄。雨水的水质直接受大气的影响。一般雨水经输水管汇集后需经过过滤池进行处理。雨水过滤池多用砖石砌成,100号水泥砂浆抹面,池内分成3个格区,每个格区内填不同粒径滤料:第1格区投放1~8 mm的粗砂和砾石;第2格区投放8~17 mm的砾石;第3格区投放15~20 mm的卵石。池底留有1排水孔,用于排泄池内沉积的污水、浑水[7]。 3.3 雨水储存 若雨水的集蓄中未对设施的容积进行合理的设计,则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设计的溶积太小,会导致集蓄雨水的总量不能达到灌溉的需求,导致剩余雨水的流失;如设计的存储量过大,则可能因长期的贮存而导致水质的下降。贮存水的水窖材料不可选择橡胶、塑料等,因其透气性不好,易导致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cod含量超标等,进而对作物的根系呼吸产生不利的影响;集雨池不可采取露天的方式,以防止水藻的大量滋生而堵塞灌水器[8]。为保证雨水的水质,水窖体积一般以40 m3为宜[7]。还可在窖体内壁贴附食用级材料,以对水质进行保护。 4 结语 浙江省的雨水条件充沛,设施农业发展较快,普及率较高,推行集雨灌溉的可行性高。此外,虽然设施农业中节水灌溉技术较为完善,但是由于目前普通大棚的集雨蓄存技术和雨水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较为缺乏,收集的雨水只能作为备用水源。雨水集蓄结合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可推动农业的科学用水。浙江省需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环境整治,保证雨水的洁净。总之,应重视对普通大棚集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减轻农业用水压力,减少能源与可用水的消耗量[9]。 设施农业论文: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发展设施农业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漳平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内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客观评价了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了该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方向定位在“高效、规模、特色、生态、观光”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设施农业是指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充分挖掘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控的适宜生长环境,确保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较高产量、品质和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它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2013年以来,福建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了22个农产品主产区,漳平市就是其中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现就漳平市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综合分析,客观评价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1漳平市发展设施农业优劣势分析 1.1优势分析 1.1.1区位优势 漳平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国土面积2975km2,人口28.4万。年平均积温6281.1℃,年日照时数1801.6h,无霜期310d,属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区,具多种区域性小气候,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合发展设施农业。漳平是闽南金三角的“后大门”,鹰厦铁路贯穿其中,莆永高速和漳永高速建成通车,南三龙快速铁路于2013年动工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漳平将成为融入闽南、延伸珠三角、拓展西部的重要战略要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1.2经济优势 漳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其中2014年GDP实现172亿元,较上年增长10.8%,财政总收入10.4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961元、12259元,分别增长9.6%、10.3%;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51.2亿元,各项存款达88.8亿元,这为漳平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上级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14年各级财政对漳平涉农投入达6.9亿元,其中省和龙岩市投入5.2亿元,这也为漳平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 1.1.3生态优势 漳平境内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9.4%,拥有天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九鹏溪风景区等众多名山秀水,国家级南洋湿地公园于2014年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工作,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福建十大空中最美家园、闽西首个省级生态市、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分别有11个乡、3个镇获得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命名,43个行政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良好的生态拓宽了设施农业发展渠道。 1.1.4科技优势 漳平通过落实、实施《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法》等,大力推广以螨治螨、秸秆就地转化增值等“五新”技术,有力带动了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截至目前,漳平在台湾农民创业园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授牌12个实训基地;在农林大学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者达1256人;拥有市乡两级农业专业农技人员165名、种植大户100户,成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县。同时,漳平在赤水镇、桂林街道建成工厂化育秧大棚,永福镇后盂村、龙车村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现代农业蔬菜产业集约化育苗基地,和平镇东坑村建成百亩早春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南洋镇暖州村、北寮村建成百亩智能温室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千亩漳平水仙茶综合生产标准化示范生态茶园,这些基地为设施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 1.1.5产业优势 漳平“花茶菜”三大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迅猛,先后获得“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杜鹃花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及全国蔬菜生产大县等名片近10张。近年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4年,漳平市花卉种植面积3133hm2,实现产值15.7亿元;茶叶种植面积7133hm2,产量1.1万t,实现产值22亿元;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3000hm2,实现产值2.3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0亿元,增长4.3%,占GDP比重达23.3%;漳平市共有家庭农场1006家、专业合作社253家,培育省级、龙岩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 1.1.6品牌优势 漳平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有力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漳平相继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标准化县”“省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等称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3家,认证产品15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7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 1.2劣势分析 1.2.1耕地资源不足 漳平市地处山区,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山多地少,耕地面积仅1.24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仅433m2,且耕地分散,难以形成连片规模。再加上目前个体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土地经营权流转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无法满足外地市场调运需求。 1.2.2劳动力成本较高 随着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的发展,非农领域工资报酬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一般价格,成为设施农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主要成本。随着非农就业工资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农业盈利将大幅减少甚至亏本。 1.2.3农民职业化程度较低 漳平现有农村实用人才仅2000多名,分别占漳平市农业人口和漳平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36%和0.64%,与全国0.6%、1.2%相比,差距较大,各类具有专门技艺的职业化农民群体尚未形成。同时,漳平年轻农村劳动力与各地情况一样,更愿意到非农领域就业,导致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且呈老龄化。截至目前,漳平共有农业人口22.5万人,其中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仅5.17万人,50岁以上人员占57.2%,断层现象十分明显。 1.2.4设施农业推广难度较大 漳平拥有设施农业面积104hm2,其中钢架大棚栽培面积37.3hm2、智能温控大棚面积9.2hm2,分别仅占漳平市设施农业面积的35.9%、8.8%,占漳平市耕地面积的0.3%、0.07%,设施农业基础仍较薄弱。而当前简易大棚造价需7元/m2,标准钢架大棚造价需60元/m2,普通连栋大棚造价需40元/m2,发展设施农业成本较高,仅靠农民自筹资金很难达到较高水平。同时,漳平农业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的特征十分突出,现有农业加工企业仅18家,其中规模以上仅3家,原料加工型企业仅2家,分别占总数的37.5%、11.1%。再加上农技专家少,获得高级职称的仅11人,且大部分临近退休年龄,导致基层农技服务方式单一,农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较低,无法满足设施农业发展需求。 2漳平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2.1机遇分析 2.1.1政策机遇 一是资金扶持。2013-2015年,省里每年安排设施农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3.5亿元,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设施农业建设。龙岩市也出台了相关配套补助优惠政策,各级财政投入设施农业资金力度均比以往大。二是信贷支持。省、龙岩市都出台了支持村镇银行组建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农户生产性贷款担保风险补偿政策,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信贷支持。三是加快土地流转。省、龙岩市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意见的通知》《2008年大田农作物生产十条措施》等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建立耕地流转示范片所需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大降低了土地流入方的生产经营成本。四是加强农业保险。省、龙岩市均出台了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保险政策,将规模化、设施化生产的特色农产品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支持有农业保险资质的保险公司参与开展设施蔬菜政策性保险工作,并对参保的设施蔬菜,省、市、县各级财政均给予保费补贴,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2.1.2社会机遇 一是消费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营养、安全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加大,设施农业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时效,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要,这为设施农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二是增收需求。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及产业和资本的转移,设施农业成为广大群众创业就业、促进增收的重要渠道。据漳平2014年典型调查,设施种植每667m2纯收入达到5500元,是水稻的6倍多。其中,设施蔬菜每667m2年纯收入6240元,比常规种植净增4000多元;设施花卉苗木每667m2年纯收入15500元,比常规栽培净增6000多元。许多企业家、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带着资金、项目寻找设施农业投资场所,部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及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把投资设施农业作为就业创业的选择。 2.1.3产业机遇 设施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革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我国不断加大设施农业研究的力度和推广应用,科技含量水平大幅度提高,已发展成为世界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产业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2.2风险分析 2.2.1市场风险 漳平市设施农业虽有一定的规模,但基本以农户小面积分散经营为主,对市场的认知度不高,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设施农业专业化组织作用相对薄弱,大多数专业协会管理分散、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多数产品在省内外、国内外没有形成知名度,80%以上的产品在本地市场销售,制约着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2.2技术风险 设施农业对温湿度的控制、病虫害的防治、投入品的选择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漳平33.1%的温室还是竹木结构的日光温室,温室起架低、跨度小,采光和保温效能较差,且室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影响了栽培作物的品质。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还无法完全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已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最大风险。 2.2.3经营风险 设施农业属高投入产业,需要实行项目化建设、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否则很难实现盈利。而当前漳平经营设施农业多以农户为主,专业化程度较低,种植品种多而杂,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即使是大资本投入建设的设施农业项目,也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比较粗放,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2.4自然风险 虽然设施农业能有效控制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但一些剧烈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涝、冰雹等对设施农业造成的损失相当巨大,甚至是灭顶之灾,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3漳平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建议 漳平市设施农业发展方向应定位在“高效、规模、特色、生态、观光”上。 3.1完善规划,优化结构 一是围绕区位优势完善规划。按照省有关设施农业发展要求,加快对接龙岩市农业产业化“亿元企业计划”,并根据各乡(镇、街道)、村的区域特点,进一步修订完善漳平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做到“四定”“三明确”。即定点、定位、定质量、定进度;明确重点产业,明确重点发展区域,明确实施主体,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二是围绕资源优势完善规划。依托各乡(镇、街道)资源优势,进一步修订完善农业产业专项规划,大力发展“花、茶、菜”三大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打造好新农村经济发展三条长廊,即城郊现代农业示范长廊,以和平、西园为核心,主要发展蔬菜、生态种养殖等产业;南部闽台农业合作示范长廊,以永福镇为核心,主要发展高山茶、高山反季节蔬菜、花卉、台湾良种花木等产业;北部休闲观光农业长廊,以南洋、双洋为核心,主要发展观光茶园、烤烟、优质稻等产业,并开发采摘园、观赏农趣园等功能,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都市休闲生活功能有机融合。三是围绕品牌优势完善规划。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依托“漳平水仙”“厚德萝卜”“西园苦瓜”等知名品牌,规划布局一批项目,将品牌文化有机运用到项目建设中,放大品牌效应。同时,加大漳平现有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广泛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工作,及时兑现奖励措施,打造更多农业知名企业、著名品牌、驰名商标,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3.2扩大招商,增强后劲 一是对外招商。按照龙岩市“项目会战年”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区域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特点,坚持面向台湾等农业发达地区招商,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品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企业)。重点依托即将到来的交通后发优势,加快海西(漳平)农产品加工区建设步伐,鼓励引导鑫贤、龙泰安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对接,通过注资、控股、参股、收购等方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打造闽西最大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加快推进越丰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并建立农产品开发中心、交易中心,吸引更多项目落户漳平。二是对内推广。制定出台设施农业投资发展指导性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旅外乡贤投资设施农业,与当地农户建立形式多样的联合与合作,共同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大力加强典型培育,持续抓好南洋暖洲闽台高优农业示范基地、和平东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示范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发挥效益,以典型的力量激发漳平市群众参与投资设施农业的热情。 3.3促进流转,扩大规模 一是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根据不同地域气候特点,选择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定完善农民梯度转移、分类转移等各项规划,进一步落实“七进园区”措施,实施低保户在园区务工可继续享受低保待遇等促进用工政策,加快农民集聚集中。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加工、贮藏、保鲜、运销等业务,实现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为广大农民就业创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以漳平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合作签约为契机,持续运作好县级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运营中心,继续举办“淘宝创业”培训班,推动更多农产品上网销售。 3.4健全机制,夯实基础 一是健全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等扶持政策,创新出台民营经济、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优惠政策,努力为设施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认真梳理整合各级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向上沟通联系,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统筹山垅田、撂荒地整合改造,扶贫、新农村建设等涉农资金分配,集中资源要素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洪堤工程、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创新推广茶树、林权证抵押贷款等措施,加大设施农业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融合,多元资金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不足困难。 3.5育好队伍,加强保障 一是壮大农技队伍。探索实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进修轮训制度,鼓励支持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学历提高培训,培育一批本土农业技术人才。落实“引才引智”政策,坚持每年招聘一批农业技术专业高校毕业生,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与上级农业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加快设施农业科技成果引进,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实施系统化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专项科技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活动,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造一批设施农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和产销经纪人,鼓励引导其加强市场对接,解决农产品难卖难买问题。三是壮大农业专业合作队伍。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扶持培育一批花卉、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休闲农庄,加强专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引导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承担更多社会化服务功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农民投身于设施农业发展。 作者:张保民 单位:漳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设施农业论文:国内设施农业发展浅谈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均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在农业方面,我国正逐渐采用更加科学的设施农业技术。 关键词 设施农业;害虫防治;发展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设施农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应用。 1设施农业发展进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逐步推进,用于耕种的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民以食为天,农业事关国家发展的根本,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土地的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设施农业作为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的有效手段,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农业受环境和季节的影响较大,但是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各种农业设施,为农作物的生活营造更适宜完善的环境,使其受外在环境影响的因素减少,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从20世纪中期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初具规模。例如,之前我国在农作物配置方面广泛采用保地技术,即在土地表面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这种技术能对一些株茎较矮的农作物提供足够的温度,但是这种技术并不适用于一些株茎较高的农作物,在此基础上,催生了塑料大棚技术,这种技术有效地保障了株茎较高的农作物的生长;但就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环境来说,农作物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生长速度会放缓或者不再生长,因此温室栽培技术又应运而生,这样不仅解决高度问题也解决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设施农业已经逐步溶入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如今这种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整体规模,完善技术和逐渐发展的科技方面的技术的发展趋势[2]。此外,设施农业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局限应用于普通的蔬菜瓜果等的农作物产品的培植,还不断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如畜牧和水产方面的养殖等,这对我国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2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农业发展中采取了很多新方法、新技术,农作物产量也有了很大进步。在这些新方法、新技术中,设施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设施农业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例如,冬天建设大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环境对蔬菜生长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对花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在温室中培育花卉也使人们的需求不再受到季节的限制;在水果种植方面,冬天也能吃到夏天才能吃到的水果蔬菜,再也不用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了这些生产生活中的变化表明我国的农业产业技术在水平和产量品质上都上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这些成果要归结于设施农业的发展。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要求的,因为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民的吃饭问题,袁隆平教授研究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温饱问题才基本解决。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和实施设施农业对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大意义[4]。在农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西方国家,设施农业是广泛应用的方式之一,且在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人民收入、改善粗放式的农业经营模式都有很大的成效。抛开设施农业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单从对农作物生产方面来说,设施农业具有许多传统农业不具备的优点,如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设施农业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包括环境生物、地质、市场销售和品种发展等。设施农业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来提升它的技术水平。另外,设施农业将所有的土地资源和工作人员等可以利用的技术全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多种特性的集合产业。这种农业采取管理模式和器械的运作,结合不断完善的科学的管理方式,使设施农业这项农业技术不但可以增加农业产率还可以改变产业结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效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完全充分利用了可以应用的环境因素,在这个方面上形成了综合的经济模式。 3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设施农业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农业形式相比,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设施农业发展前景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立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前景,实现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 3.1设施的标准化 从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设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与气候、农业发展规律以及农作物种植特点结合起来,这种特点的出现,使在某一区域内的某一种农作的种植,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实现了农业设施的标准化。 3.2设施农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其与农业结合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设施农业的本质在于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有效控制,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加入,能够大大提升设施农业的调节精度,使设施农业所营造的环境最大程度地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结语 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采取设施农业是对社会进步的最好的实施。它可以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管理化,使作物的生产可以不受环境和温度的影响。此外,在各种不利的因素发生的同时,也要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只有合理的农业技术,才可以使我国的农业快速发展。 作者:李培胜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设施农业论文:农业生产经营视阈下水利设施论文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旨是将其融入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而其前提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整合分散经营的土地,实现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产品市场的对接。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法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化进程。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机制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 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一)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与能力提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质上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它是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细碎的土地耕作模式转变为具有适度规模的生产模式,形成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可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田水利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为确保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就会加强。此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强大,使经营者积累更多的资本;组织的创新还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生产,与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比,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和人力支持,可以建立与农田水利的战略合作关系,衍生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单位与产业,增强其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 (二)减少了农业经营者与水利单位的交易费用 以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以后,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将细碎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组织的扩张,借助于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变市场交易为组织内的交易,减少了交易费用,避免了农田灌溉利益的纠纷。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还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经营者,在农田灌溉中,经营者可以利用规模效应,建立与供水单位的直接交易渠道,减少政府和其他中介组织的参与,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 (三)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形成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可以实现与农田水利灌溉的对接,有利于选择适合自然特点和农业种植的农田灌溉方式。农业生产经营者如果自建农田水利设施,如建设水井、池塘,则可以通过集中灌溉,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灌溉成本;如果选择使用社会供水系统,如向水库等供水单位购买水,由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者为了节约用水,会修建和维护灌溉系统的终端沟渠,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流失,而且减少了灌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灌溉的经济外部性,这些都将降低农田灌溉成本。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的创新 (一)加快农田水利交易的市场化改造 伴随着市场机制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传统的政府主导下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取而代之的将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需要培育具有市场经营能力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为此,需要将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水库、塘堰和湖泊等设施通过经营改制,利用承包等经营方式,将其培育成为农田水利市场供给方,组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公司,开发适合农田灌溉的交易渠道和平台,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农田灌溉。鉴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形成垄断的条件,而且因为自然环境、农业种植因素,其价格机制极为脆弱,为确保农业生产,需要建立确保粮食安全和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政府主导型定价机制。而作为水利主管部门,不再从事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责任,只须负责大型水利设施、水网、渠道等设施的建设管理,而且在相对农田灌溉中还可以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制订农田灌溉指导价格,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以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者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利用土地、人力和机械等资源的规模利用优势,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由于经营者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也有意愿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和效率的低下。针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特点,对于水库和大中型湖、塘、堰等设施,可以吸引具有建设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单位参与承包建设;对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打井引水公司、农田灌溉公司等,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田灌溉服务;为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市场,还可以组建专业的农田灌溉中介组织,建立供水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联系,活跃农田灌溉市场,提高灌溉效率。 (三)建设适合规模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系统 农田水利与其他基础设施不同,由于水权无法在经营者之间实现清晰的分割,导致经济外部性产生。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以后,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与细碎的家庭承包土地制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田灌溉成本。土地适度集中方式下的农业规模生产对农田水利设施要求不同,它要求对农田灌溉水利系统进行重新规划,使其适合农业生产的需求;而从另一方面讲,完善的农田水利也有利于促进土地的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从某种程度上讲,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系统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的前提。为适合规模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系统的改造,如建设直接通往经营者承包土地的渠道,或布置适合土地规模经营的灌溉水网,降低农业经营者的灌溉成本;而在土地承包范围内,经营者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设计与建设灌溉沟渠,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确保农业生产。 作者:鲍春生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设施农业论文:地方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设施农业建设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效应、规模效益不突出 在已建成的设施农业园区中面积相对较小,区域化布局未形成,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带动,发展方向不明朗。 (二)技术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差 掌握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的农技人员不足,用于设施农业的公共服务经费较低,交通工具缺乏影响了设施农业的技术服务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入和消化。 (三)引领设施农业发展的产销龙头企业不健全 乌拉特前旗现有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许多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由于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相对分散、信息传递不畅、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民对市场信息等了解渠道不畅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有关苏木镇、农牧场在建立领导组织机构的同时,还成立了设施农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建立长效的宣传工作机制,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并积极宣传引导农牧民认识到设施农业是从本地实际出发,适合农业发展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发展 把招商引资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优惠政策招商。继续执行已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来乌拉特前旗投资。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旗委、旗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招商信息,搭建供需信息平台。以活动促招商。适时组织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地资金推动乌拉特前旗设施农业发展。 (三)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农民观念转变发展 设施农业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用灵活方式引导农牧民观念转变。要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身边的事例启发、引导群众,要从资金、技术上等多方面支持农民,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农业建设中。 (四)做好促新强旧工作 在落实好新任务的同时,要对现有的温室小区,增加投入,提升服务水平,抓好小区的棚室改造、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栽培管理、市场销售等重点环节,使小区蔬菜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为新温室发展增强动力。 (五)加大投入力度,引入多元化投资机制 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筹资和信贷投入为主体,社会融资和招商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六)树立品牌意识,促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 品牌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设施农业生产的同时,首先要充分发挥绿色优势,增加设施农业中的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生产比重,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生活需要,增加设施农业中蔬菜产品价值。其次要积极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抢占市场。再次要着力培养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设施生产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模式。 (七)加强设施农业技术人才培养 要重点组织农业服务部门技术人员,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搞好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专业技术骨干,然后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八)构建市场供需网络,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 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真正实现生产环节和市场的对接和连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组织专门人员长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和研究,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建立以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方式,促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销售更具有稳定性,减少产品产销的盲目性。 (九)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设施农业稳步发展 设施农业建设涉及面广、范围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苏木镇、农牧场要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专门负责具体工作落实。搞好协调服务,保证设施农业建设有序发展。抽调技术人员下乡包村蹲点指导设施农业建设,抓好技术服务,加大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种植、平衡施肥、病虫冻害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推动设施农业在我旗进一步发展,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牧民增收。 作者:武永胜 王改凤 单位:乌拉特前旗蔬菜管理站 乌拉特前旗农牧业局 设施农业论文:农业发展中的农业设施 一、农业设施发展意义 设施农业的发展还能够影响农业病虫害,有效降低农业病虫害威胁以及不利影响,从而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建立无公害农业。农业的设施化建设过程其实就是农业的标准化建设过程,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能够使用多种先进手段,在培育、施肥以及耕作上采用集约化、程式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精准用肥、减少污染。设施农业能够对环境进行有效的调控,有效增加农产品质量以及产量,有效保证其供应的连续性以及产品的鲜活性。设施农业不但对于农业发展的效率有所促进,同时能够不断的改善食物的安全性,是对民生的改善,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 二、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中,土地要素是最重要的。承包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原本紧张的耕地被再次细分,以至于农业经营规模小、交易成本高、分布不集中,缺乏规模优势,而且种植的蔬菜品种多而杂。经营0.33hm2以下耕地的农户占农户总量的大多数,而经营较大规模耕地的农户却很少。多数大棚是由“原子化”的农户经营,在良种选用、技术升级、加工运输方面交易费用较高,阻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目前,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相对匮乏,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三、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保证 1、对农业的政策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创新,设施农业的发展特征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体质,主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同时社会投入以及自我累积为辅助的发展投入体质。对于设施农业的发展,金融保险的应用时良好的平台建设的基础,通过农业运用上保险金融的投入,通过对递延担保限制的放宽,建立起风险基金,以此解决农业建设的金融问题。通过保险政策补贴,用以吸引资金流向,保证农业资金的保障,保险是保证农业不受风险冲击、影响的重要保障,能够使得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稳定性。 2、调整农业方式、结构,保证经济效益 (1)农业结构主要的发展方向为,高效温室以及节能温室的引进,优良品种的培育,实现农业设施工程建设的优质工程,通过引进国际优良品种,尤其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品种,应当加大其性状培育;扩大蔬菜种植中设施农业的发展规模,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力。在保温设施中,对厚墙体以及保温新能良好的半地下结构进行推广,另外在灌溉技术上实行新型的节水滴灌等方式;建立起优质蔬菜品牌,加快无公害农业建设。 (2)调整品种结构,实现良种引进、示范、推广新突破种子是农业进步中最具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优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打开一片市场,加快设施农业品种的更新换代,是抢市场、推动设施农业新发展的关键。 (3)种植方式的调整,结合现代的设施农业以及良种良法方式,并比较其发展速度,可以发现,目前的耕作制度以及种植方式在创新上严重不足,且发展速度无法适应越来越高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民不具有先进的农业思想以及理念,在技术掌握上也都沿袭了传统的方法,播种时间集中,且上市时间集中,因此农业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就会严重失衡,因此产生矛盾。而设施农业的发展中,充分利用了多种类农产品特征,重视灵活的种植方式以及杂交培育技术,并通过多种技术优化组合,配套应用,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市场需要,提高农业产值和经济效益。针对同一种品种,可以通过覆盖地膜以及露地栽培和大棚温室种植的方式在相同地区进行分批次播种的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收获,分批量上市能够调整市场供需要求,缓解供需矛盾,从而加大经济效益。另外,一些老的棚室在种植上能够推行一年多茬,并配合各种蔬菜植被对棚室土壤结构进行调整。而对于新建的棚室可以相对的减少种植量,上茬种植番茄,下茬则种菜花或者是大头菜。通过对设施农业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认识,加大设施农业发展投入,为其推广和规模化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特色农业建设推动特色设施农业发展观光型农业的发展是目前新型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目前发展中具有独特风格的发展方向,诸如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形式活动的开展都会吸引游客的眼球,使得旅游观光型农业成为新的交叉产业亮点。另外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一些地区可以在农业示范园上加大旅游投入,在此基础上,宣传优质、特殊、闻名、新鲜的蔬菜、食用菌以及花卉和水产等。 作者:曹金科 单位:黑龙江肇东市东发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 设施农业论文:设施农业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1设施农业技术的概述与应用 在现代设施农业中,其技术主要有耕整地技术、卷帘技术、滴灌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设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来说,上述四项技术是应用比较多的技术。 首先,耕整地技术主要是以旋耕整地为主,它是靠发动机推动旋耕部件的旋转来作业的,在耕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耕作深度与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可以随意来调整手把的位置,这样就有利于温室边角上的作业。 其次,卷帘技术的功效主要是体现在草帘与保温被的卷铺上。鉴于行走的方式不一样,可以把卷帘机械分成固定式和自走式。其中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减速机来达到卷拉覆盖帘的目的。 再次,对于滴灌施肥技术来说,它主要包括施肥、过滤、滴灌管、供水泵等。而滴灌施肥中的输水管涉及到三个部分,即主管、支管和毛管。当然用途不同,输水管的材质也不尽相同。主管和支管主要采用的是PE管,而毛管则适宜采用压力相对比较低的滴灌管。只有在特定材质的管道中,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最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主要是用来保护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在温室中,应用比较多的是臭氧防治机,它是以温室内的空气为原料,利用高压放电的技术手段,来达到杀死温室内各种病菌的目的。对于臭氧来说,它有一定的还原功效,杀菌过后,臭氧会还原成氧气,而在此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2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 通过对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不断实践,我国设施农业在设施技术的使用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一,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中,设施栽培农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大中城市中,设施栽培农业的生产面积超出了当地菜田面积的10%以上,甚至有的地方还达到30%以上。由此看出,我国设施农业的分布在不断扩大。 第二,通过对设施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先进设施农业技术的应用中,我国节能日光温室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设施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设施内的生长环境也得到了很好地优化。第三,对于设施农业来说,它已逐渐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首要选择目标。比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上海的孙桥园艺试验场等,这些项目都是把现代的温室园艺和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设施农业技术一种新的应用,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3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设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园艺业和种植业都潜在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对农业发展结构的调整和实现农民的增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必须要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大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当然,在此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型设施农业发展的道路。只有大胆地创新,把握市场的运行规律与特点,适时抓住机遇,才能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文作者:丁佳平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设施农业论文:设施农业开展途径研究 本文作者:阿生祥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水务局水电设计公司 1设施农业及其主要特征 设施农业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100多年前,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已出现玻璃温室应用于农业生产,但大规模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环境工程技术的突破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一些大城市郊区兴建规模化养殖场,80年代初开始进行以地膜覆盖、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化栽培。对设施农业的概念,说法不一。综合各种观点,我把它归纳为以下一段话:设施农业就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和气象技术,按照动植物微生物生长发育机理、产品储藏保鲜的要求,提供可控的、最佳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进行动植物微生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从种类上分,设施农业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类,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无论是哪一类,无论是简易的塑料大棚,还是智能化的工厂化生产,都是利用人工设施,调节光、温、水、土、肥、气等要素,优化动植物生长、发育、储存环境,实现平面、立体、空间利用,放大乘数效应,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获得最佳效益。 2我县设施农业现状 全县现有日光温室2186座,温室规格(26米~42米)*7.5米,其中巴燕乡上胡旦村(270栋)、波航乡胡思洞村(90栋)、和平乡和平村(88栋)比较集中,其余均比较分散,主要种植蔬菜、果品、花卉等。根据以上现状可看出:由于没有统一规划,温棚在各村试点中大部分都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种植的品种,也没有形成规模,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3我县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设施农业水利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设施农业(温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区域经济和农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温棚水利部分的设施不配套,全县温棚用水根本无统一规划,其用水都是各村自行临时解决,无保证的可供水源,限制了温棚的快速发展和现有温棚应有效益的发挥。温室灌溉用水是就近从各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网中引取或从附近河道中挑、驮运,由于温室灌溉用水量较大,使各村人畜饮水出现困难,尤其夏季温室需水量高,加之温室内无水利配套设施,温室灌溉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量不足,温室灌溉用水只能靠附近河道用人挑、牲驮的方式来解决,浪费水资源,占用了大量的劳力,增加了劳动强度,延缓了温室发展的速度。 3.2水资源开发利用 我县河流属湟水水系,河流众多,境内有大小沟道86条,正常有水的河流25条,水源以降水补给为主。其余均为季节性山溪小沟,平时干涸,汛期山洪爆发时,沟水陡涨,山洪因含沙量大,雨过沟干,一般难以利用。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1466亿立方米。其中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5778亿立方米(包括地下水资源量5503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10.46万m3/km2,人均占有水资源1183.8立方米,按耕地面积平均占有水资源量531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于黄河流域和湟水流域。全县实际水资源利用量只有6000万立方米,实际利用率为19%。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120.4万立方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152.8万立方米,牲畜饮水95.8万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5498.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49.2万立方米。另外,小水电利用贯流水1.892亿立方米。随着全县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上述各项水利水保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初步构成了比较合理的以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供水体系框架,为湟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4设施农业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有利条件 4.1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水利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以及自然客观规律的要求,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全县设施农业(温棚)发展速度较快,由于部门间协作、协同较少,使温棚的水利配套设施起步较晚,无统一规划,各村温棚用水由各村临时解决,无法长期、稳定的保证供水。2)各村温棚用水因无专业部门的指导,无可靠的供水水源及供水管网系统,无法保证温室的四季灌溉问题。在水源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民只好让温室用水只好用畜驮、人挑或手扶拉运水的临时办法来灌溉农作物,不仅费工、费力,还占用许多劳力和增加了劳动强度。 4.2有利条件 我县设施农业(温棚)水利配套工作今后面临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和艰巨,需要进一步精心规划,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尽管问题很多、困难较大,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 1)从国家的大政策上来分析,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深入,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是被放到更加重要地位加以重视并优先安排的项目之一,只要我们抢抓机会,仍将会给我县的设施农业水利配套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这将对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有利; 2)各级政府及省、市业务部门对我县水务工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大关注,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对我县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信心,我们坚信上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视程度和项目支持力度将会不断加大,这将对我县水务工作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3)随着近几年我县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突显,要求设施农业水利配套逐步完善是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将为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带来机遇,水利设施的发展也对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湟源县水务局组建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为我县水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5设施农业(温棚)发展情况 设施农业是一项集设施水平、栽培技术、养殖技术与管理模式于一体的综合新兴农业产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将会推进整个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体现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因此,设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设施农业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减轻热、冻、风、霜等气象灾害,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能较好地满足农作物对生态条件(光、热、水、肥等)的要求,使农作物有一个温馨的家,能够“吃饱喝足,住得舒服”,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得到比露地耕作高几倍的经济效益。因此,设施农业的发展是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单纯依靠发展规模经营来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制约。因此,设施农业的发展是促进农业企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这样讲,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现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县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发展农业经济特色,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畜棚,形成产业化生产已初见成效,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胡萝卜、马铃薯、青蒜苗等几个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本县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产业带区,为构建我县合理的农产业产业布局,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p#分页标题#e# 6设施农业(温、畜棚)发展制约因素 随着日光温室、畜棚的发展,温室灌溉、畜棚牲畜饮水矛盾突现,水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灌溉用水是限制发展日光温室形成产业化生产基地的拦路虎,全县现有的日光温室灌溉多数是群众从附近河道挑、驮运来浇灌,少数温室及90%畜棚牲畜饮水从各村人畜饮水工程中引取水源,使原本运行良好的人饮工程出现超负荷运转,尤其在夏季出现人畜饮水与温室、畜棚浇灌水量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达不到应有的温室经济效益。 7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根据省、市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规划原则,强化水利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做好农村水利,全面提升水利服务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全县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需求。 2)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合理开发配置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坚持节水保护与开发配置并重、节水保护优先的原则,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努力解决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问题的同时,要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放在优先位置来抓,节水为主,治污优先,兴建节水治污工程,转变用水方式,调整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提高水利设施的综合效益。根据国家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以及省、市、县经济发展的水平,在深入研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的基础上,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坚持水利建设与水利社会管理并重的原则,全面提高水利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五大安全保障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加强水利自身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洪水管理、水量分配和水权、水资源保护等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法制,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7)坚持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8发展设施农业的总体思路 根据近几年设施农业发展的速度,努力使相应的水利设施同步化,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县城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做好铺垫。为此,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和要求将我县设施农业水利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紧紧把握机遇。我县的设施农业水利发展思路为“把握一个主题,围绕两个坚持,保障三大安全”。一个主题:就是要始终把握水利为富民强县,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两个坚持:坚持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努力为农民增收服务;坚持以植树种草,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不动摇,实施水源涵养等综合治理,为绿色经济服务。三大安全:一是保证设施农业发展给农村人畜饮水带来的压力,保证农村人畜饮水的安全;二是通过对温室的水利设施配套,保证全县设施农业的稳定生产;三是通过设施农业水利配套工程的立项上马,保证我县经济发展用水。 9加强我县设施农业的几点看法 9.1加强领导 真正按照国家的要求,落实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地位,加强领导,努力做到计划安排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实行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切实搞好设施农业水利这块工作。 9.2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水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和本省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规范各项水事活动,依法管水用水。2)加强水行政立法工作,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责权清晰、可操作性的水法规体系。3)加强水利执法队伍的建设,积极宣传水法规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4)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积极工作,理顺关系,逐步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加快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进程。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水量开发与水质保护相结合;重视工程建设的同时狠抓工程建后管理;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并重,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9.3加强前期工作 按照规划和计划,下决心、下本钱、下大力气搞好水利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扭转我县在设施农业方面的水利前期工作滞后的被动局面。加强对勘测设计工作的管理,引人竞争机制,提高前期工作质量;立足长远,对规划的项目,及早安排,做好前期工作,逐步建立“湟源县水利项目储备库”。 9.4加强日光温室水利设施 目前我县温室多采用传统沟灌、畦灌,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容易造成室内泥泞、板结、湿度增大、降低了室内的温度,不利于作物生长。所以温室采用滴灌,对于节约水利资源、改善温室生产环境、提高作物品质和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滴灌是最先进的温室灌溉方式之一,低温季节在温室中采用滴灌,能够避免其他灌溉方法灌水后温室内湿度过大而易使作物染病的弊端,因此滴灌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温室生产中灌溉系统的最佳选择。在温室中采用滴灌具有省工、省水、节能、优质、增产、适应范围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还可以配合施肥设备精确地对作物进行随水追肥或施药等作业。#p#分页标题#e# 9.5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加强人才培养 科技兴水,提高素质,搞好自身队伍建设,为提高广大水利职工的政治素质,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纪律严明、业务精湛、廉洁务实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二是搞好业务培训,使广大水利职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水利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三是加强水利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四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理论与实践结合,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五是转变职能,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工作程序。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利为生态建设服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尽量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并要抓好职工队伍建设,按照规划,着力培养好领导干部、科技人才、经营人才和技术工人等“四支队伍”,使全行业干部职工的素质有明显提高,以适应湟源水利大发展的需要。工程技术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工作。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有利于城市建设,根据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工作。因此城市的政府部门应当意识到其规划的重要性,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的战略步骤,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就此本文结合实际,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作用 1引言 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国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内容是极其繁杂的,它涉及到城市规划中的多个方面,例如城市的土地、城市的交通、城市的环境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城市的政府部门制定多种方案,进行合理地对比,最终实施配套的政策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城市的经济是一座城市的命脉,而城市规划工作是保障城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城市规划工作不但能够使城市经济快速的发展,还可以使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可以让城市拥有光明的未来。城市的规划工作需要城市的政府部门进行合理地宏观调控。要通过颁布各种政策促进城市的转变,最终保障城市经济得到良性的发展,下面分析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1城市规划工作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施科学而合理的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详细情况进行,只有基于对城市的了解从而制定完善的空间布局规划政策之后,政府部门才能进行拓展新区、改造中心城区等工作,使城市的发展结构更为合理,进而帮助城市做好产业调整工作。 2.2城市规划工作可以促进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工作 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工作是相当重要。合理的公共设施建设工作既可以保证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投资,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娱乐、科研教育、社会福利等等[1],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当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工作需要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充分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贯彻始终,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考虑,也是当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工作的主流观点。 2.3城市规划工作可以合理的整合协调利益 实施科学而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协调城市各个行业和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建设工作。将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和拥有着相同性质的产业进行整合建设,能够使这些企业和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节约成本和资源,还可以解决目前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的问题,从而充分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这种整合建设性质相同的企业和产业的方式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让各个行业都拥有发展的空间,最终实现城市的经济发展。 2.4城市规划工作可以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 城市的土地资源规划工作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城市的政府部门理所应当地将土地资源规划工作纳入其城市规划之中。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工作可以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可以使土地资源的使用契合城市的经济状况。当前许多城市的土地资源在经过合理地规划之后,都充分地凸显出了其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3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策略分析 3.1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落实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城市的管理工作,良好的城市管理工作要将城市居民的利益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目标。首先,城市的政府部门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方案,同时城市管理部门也要建立专门部门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将高标准和高起点作为管理的要求[2]。其次,政府部门也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例如: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公证会制度等等。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将城市政府部门出台管理方案并且落实的基础,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实施管理制度,唯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工作落到实处。 3.2要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城市规划工作应当采取合理和科学的规划方式。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首先城市的政府部门应当明确城市规划的目标[3]。在确保目标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就可以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发展历史、经济基础和文化氛围做统一的调查工作,并且要将调查的资料归纳和整理,将这些资料作为落实具体城市规划工作之前的参考。在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之后,城市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资料开展合理的、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工作,合理的规划方案应当囊括城市的交通状况、城市的产业结构等。 3.3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从而加强城市的投资环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保障城市投资环境的重点。当前我国许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城市依旧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城市的地下工程建设不够完善、城市的通讯线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些都是会影响投资者选择的因素。因此城市的政府部门应当投入财力和精力,不断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障经济的发展。在具体的建设工程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城市的通讯线路建设和交通线路建设上,这是当前影响投资者选择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3.4做好土地使用年限的设置工作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问题是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当前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土地使用年限上。现今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城市中购置了大量土地,购置后却存在着拖延不建设的现象。为了限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向他们收取土地闲置费用[4]。对于炒地者,管理部门应当规定其具体的建设期限,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除此,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使用年限已经超期,对于这类使用超过年限的土地开发商,政府部门应当让其缴纳昂贵的使用费或者直接收回土地的使用权。 3.5做好城市的文化建设工作 文化建设工作也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是和经济建设工作是相互联系。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建设一系列的促进文化发展与交流的社会机构例如博物馆、文化宫等。其次,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媒体的力量,举办一系列结合城市地域特色的文化沙龙活动。最后,政府部门应当做好城市中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同时要让城市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的结合,从而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 4结语 目前,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有利于城市建设,而根据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工作。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意识到其规划的重要性,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土地使用年限进行限定以及文化建设几个方面来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 作者:胡炜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城市经济发展中房屋征收问题探讨 [摘要]房屋征收与人民群众、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所热点关注。文章通过阐述经济增长与房屋征收内涵,分析城市房屋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改进城市发展中房屋征收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房屋征收工作有序开展及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房屋征收;城市;经济发展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城市房屋征收一系列问题不断显现,各方矛盾越来越尖锐。开展好房屋征收工作,处理好城镇化带动战略,关乎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关乎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有序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对房屋征收相关问题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经济增长与房屋征收概述 1.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的是于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跨度层面,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水平或者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经济增长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于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情况,同时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情况。 1.2房屋征收 房屋征收指的是房屋征收部门,一般是政府城建部门基于摸底立项对居民房屋土地使用权进行有偿回收。 2城市房屋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房屋建设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近年来,旧城区改造工作逐步开展,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城镇化的建设脚步。由此要求我国务必要切实开展好房屋征收工作。然而,在房屋建设、房屋改造中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即为时间过于紧迫,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就好比,城市建设规划图纸太早完成,城市建设工作期限过短。然而现阶段我国房屋征收任务极为繁重,这是关乎到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因此要求必须开展好房屋征收工作。 2.2房价增长,加大了房屋征收难度 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全国城市房价不断上涨,房屋价格的逐步升高,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房屋征收难度。很大一部分被征收者往往参考市场中最高房价,提出索赔要求,即便大部分居民实际情况大致相同,然而由于他们的要求与《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规定存在很大差异,使得在房屋征收实际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征收难度。 2.3被征收者缺乏意识 因为一些被征收者文化素质较低,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了解不足,缺乏有效的认识。所以在征收房屋过程中,他们相当多的认为可获取各式各样的补偿,倘若要对他们要求进行逐步满足,必然会对我国房屋征收、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3改进城市发展中房屋征收的有效策略 在城市化发展不断推进背景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理念、成功发展经验逐步改进城市发展中房屋征收,如何进一步促进房屋征收工作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抓紧建立房屋征收机构、实施单位 为了对《征收条例》进行有效落实,促进房屋征收工作的有序进行,务必要开展好房屋征收机构组建工作。《征收条例》指出,市、县人民政府是执行房屋征收的唯一主体,由此表明新的房屋征收机构应通过市、县人民政府直接设立。各地区应抓紧组建房屋征收、补偿管理部门,以对后续房屋征收全面相关工作开展负责。要知道,房屋拆迁与房屋征收两项模式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会维持并存状态,新条例对政府作为征收、补偿主体作出了明确规定,不允许建设单位加入到征收、补偿工作中来。可考虑结合新条例规定,引入先进试点地区工作运行模式、机制,科学打造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征收、补偿工作新体制。 3.2严格落实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社会和谐风险评估 一直以来,各地为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特别对于重点工程项目而言,经由推行风险评估在先开展、防范化解联合作用、建设与调节齐头并进、发展与和谐规划统筹的工作模式,达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要加大对房屋征收工作社会和谐风险控制力度,结合房屋征收相关规定,及时对推行房屋征收项目进行社会和谐风险评估。 3.3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住房价格相对稳定 为了保证尽可能公平,政府会结合征收区域市场价展开补偿,要知道未来大部分征收项目成本会不断升高,由此可知政府在征收土地时支付成本压力会越来越大。倘若政府难以在“买”的环节获取土地增值,则不得不利用“卖”得到新的增值。因此,政府唯有提高征收项目土地价格,方可缓解升高的征收成本,而只要土地成本上涨,只会造成房价的进一步上涨。所以,政府要通过不同科学途径积攒充足的征收补偿资金,同时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对保障对象需求予以满足,进而处理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确保住房价格相对稳定。 4结语 总而言之,房屋征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好房屋征收工作,处理好城镇化带动战略,关乎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关乎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有序健康发展。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经济增长与房屋征收内涵,全面分析城市房屋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抓紧建立房屋征收机构、实施单位”、“严格落实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社会和谐风险评估”、“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住房价格相对稳定”等,积极促进房屋征收工作有序进行,以拉动城市经济发展。 作者:毕丛民;高卫波 单位:海阳市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中心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的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电力作为与现代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息息相关的必须品,其经济发展要与时展需求相契合,由此可见,电力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下面本文就对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协调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对电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 电力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协调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把关注重心越来越多的落到了电力经济发展上,而电力经济的发展能够直接对我国经济水平产生影响。但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暴露了多种问题,例如供需问题等,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电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研究,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长足发展。 一、电力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相对较低,而电力的稳定性也有待强化。自我国实施“上大压小”的电力政策以来,约有7000万kw的关停小火电机组,这就使其平均单机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促进了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但由于电力过程与短缺的忽高忽低循环模式,已经为电力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在全世界,我国的电网规模位居首位,但却因受到滞后的配电网建设影响,使得城市与农村的供电可靠性严重下降。在我国政府对电价进行审批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运输行业与煤炭行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的因素,这就使得煤电的供需问题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不断突出的煤电价格问题等。同时,发电设备的平均利用率随着装机规模的不断提升而减少,这就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日益凸显,建设成本并不能够与业主的盈利成正比。另一方面,在电力经济发展的强化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节能环保问题,这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发面的影响。 二、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国家的宏观经济中,电力经济占据了一定的权重。任何条件下,电力供需情况都关乎于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为此,我国相关部门一定要将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好,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整个经济体系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待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力能够为整个社会发展起到有效支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要求电力供应具有更高层次的稳定性与质量。为此,相关部门要从电力经济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对其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优化,从而使各资源均得到合理的应用,从而实现电力经济与城市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的双赢局面。 三、加快电力发展的步伐,带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构建健全的电力统计机制我国绝大部门地区的电力统计体系和队伍相对比较健全,在整个电力工作中,电力统计工作是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在的。但目前,革新整个电力市场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电力行业建设工作所消耗的时间较长等,例如,火电厂完成建设工作的时间大概在3年,而水电厂完成建设工作的时间则要远远超过3年。另一方面,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批过程是由我国各级别政府经过科学的衡量指标决策的,同时,审批期间,政府也备案了施工工程进度、投资时间、开工时间等方面内容。倘若电力建设工程建设时出现所消耗时间较长等问题,均是不完善的统计工作所致,为此,电力企业要不断强化电力的统计工作,并构建健全的电力统计机制,从而尽可能快的满足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 2.对整个电力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把握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在这个大背景下,电力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其供应质量正面临着供不应求的问题,但如果能够使电力需求得到科学的管理,势必能够改善现阶段我国城市的电力供不应求现象。科学的管理电力需求能够实现合理调整我国终端能源资源消费的结构,有关于电力需求管理一直是我国电力企业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初步预计,15年后,我国能够研究出一款电力装机,该机能够减少约1亿kw的电力。另外,电力需求管理工作能够实现电力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此,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电力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投资基础,并对整合电力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加以把握,从而使电力管理应用于需求发展工作相协调,带动整合电力工业的长足发展。 3.保障电力的科学化发展趋向优化电网模式的主要途径是保障电力的科学化发展趋向。首先,电力企业要遵循电网运行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与稳定性原则等,并对电网抵御恐怖活动、自然灾害以及军事打击的多种功能进行强化;其次,我国电力企业要正确的认识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智能电网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并加以论证。最后,电力企业要加大研究多种技术发展路线的力度,这是因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涉及到多方面因素,例如,我国的能源战略、投资情况、技术指标、电力市场、电力系统变革以及电价政策等,只有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保障电力经济的稳定化、安全化的和谐发展。 4.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起到了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目前,城市经济增长速率正处于相对较为低迷的状态。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保障电力经济的科学合理发展,各级政府要规避电力经济发展变化过大情况发生,具体体现在电力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现象交替发生。为此,各级政府要设置相应的电力经济发展的上限,从而使电力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经济的长足发展是一场长久战,我国应将其列为重点发展工作内容,并全面贯彻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电力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电力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经济的发展,电力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各种情况。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 作者:刘凤丽 马莉华 单位:国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商业地产及城市经济发展协调评价分析 摘要: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目前最为重要的一个产业之一,这些年来在我国所受到的重视越来越高,其自身也保持着十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随着2008年我国对于房地产进行了宏观的调控,我国的住宅市场也不再具有稳固的收益性,其自身的收益性开始不断的被动摇,在我国的政策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很多房地产的开发商以及投资者都开始把目标转移到了我国的商业地产,这也就直接导致我国的商业地产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本文主要针对商业地产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评价进行研究。 关键词: 商业地产;城市经济发展;协调评价研究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一个城市在商业地产以及城市经济互动的关系基础之上,来对其两者自身找到相互影响的因素,最后根据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辨识。其中主要需要采取的方式是定性与定量进行相互结合,并且更好的参照协调评价的原则,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影响因素的提取,然后通过对于整个指标体系的建立,来对这两者之间进行协调评价,并且对其模型的奠定,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一个城市的商业地产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让这个城市的商业地产更配得上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持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1城市经济对商业地产的影响 商业地产作为目前我国在发展城市经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经历必然会受到整个城市自身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自身的城市经济对于整个商业地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个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个城市的总体经济、这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以及这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等等不同的因素,进而影响着整个商业地产的总量、需求、业态、规模、结构等各个要素的变化,进而对一个城市的商业地产的总量、规模、结构和布局产生影响。 1.1城市总体经济变化对商业地产总量的影响 城市的经济在不断的进行增长,在一个城市中,其所进行的投资以及信贷都会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增长,城市的人口数逐渐的增多、城市的家庭收入以及城市中的家庭数量增加,直接引发了人们对于消费品需求的增高,而商业地产自身作为消费品能够流通的空间载体,其需求也会在这一环境下不停的增长;然而城市的经济越来越不景气,信贷开始不断的缩紧,人均可以支配的收入逐渐下降,人口聚集效应减弱,则商业地产需求减少,商业市场萎缩,商铺招租困难,市场转租转售现象严重,商业建筑空置,商业用地流拍等。而在城市经济复苏期时期,商铺租金开始上升、商业地产新开发建设量增加,空置率下降。从利率变化的情况看,对投资者来说,短期内投资者的资金是固定的,当其他部门的利率上升,那么,意味着商业地产投资的收益就会降低,投资者就会视利率的变化情况,从而调节资金在商业地产的投资比重。利率下调,导致资产价格上升,进而诱发新建设开发量的增加。最终,这种情况会导致商业地产总量的增加。 1.2经济结构的转变对于商业地产的需求的影响 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内需具有强化、支持和拉动作用,与此同时产业转移趋势有利于城市服务业发展。随着内需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正逐年加大,服务型经济必将成为未来主流。从1994年开始,第三产业就业比率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最重要产业。由于在城镇化建设中第三产业更有利于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第三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更具战略意义。作为第三产业的主体服务业,其提供大众消费需求的零售、餐饮、休闲娱乐以及生活配套服务,它在解决地方经济、解决就业以及长期税收方面有独具优势。作为服务业的发展平台和空间载体,商业地产在促进城市可持续经济方面有明显优势,因而商业地产发展更容易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经济结构的转变,将大大促进服务业发展,也将极大促进商业地产的繁荣发展。 2商业地产对城市经济的作用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良好发展态势的商业地产能促进城市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增长,滞后、过剩的商业地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阻碍城市经济的稳步发展,可见商业地产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强化也有负强化。 2.1商业地产对城市经济的正强化 商业地产对城市经济的正强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商业地产自身对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即直接贡献;第二是通过商业地产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即间接贡献。(1)商业地产自身对于我国的城市经济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拉动经济增长需要“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与出口,而商业地产作为消费品流通的载体,其发展与其中的两个因素,即投资与消费密切相关。首先,商业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商业地产是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率做出重要贡献。近几年虽然房价过快上扬势头被抑制,但国家的整体经济没有因为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而出现衰退,相反,加息预期仍在。随着住宅限购政策的不断“严峻”,开发商大多都开始转向商业地产的开发,投资者对于商业地产的投资热情也是与日俱增。其次,商品消费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只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先导力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于消费需求的稳定。商业地产投资必然导致商品交易平台增多,从而带动商品流通性增强,商品消费扩大。商品消费的增加还可以带相关税费的增加,从而对城市经济有重大的拉动作用。(2)商业地产对城市经济的间接贡献。商业地产是商品批发零售、娱乐、餐饮、休闲服务等经营活动的空间载体,其涉及面之广决定了其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效应,而这种带动效应正是通过以商业地产投资及消费来达到的。 3新经济常态下城市商业地产发展方向 随着商业地产不断的扩大与发展,学术界有必要对其发展规模以及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准确的衡量。在此情况下,商业地产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政府层面以及开发商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来提高商业地产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这既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提高,也有利于商业地产处于良吐发展态势之中。 4总结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不断的扩大与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也让我国在商业地产上发展的更加顺利更加好,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这两者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好,以上就是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的全部研究。 作者:苏国兴 单位:福建联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内容摘要: 当前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商贸流通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本文分析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从而揭示出商贸流通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作用,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繁荣稳定发展。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城市经济;影响云南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且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先导性产业,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16.3%的速度逐年增长,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0.8万亿元,到了2012年这一数值提高至21万亿元,增涨幅度近一倍,其中2012年国内的餐饮业营业收入突破23283亿元,较上年涨幅13.6%。由图1可知,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扩大,不仅提高了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而且还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可见不断扎实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商贸流通业项目建设的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商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与逐步完善,当前专业市场得到逐步升级,项目的建设发展势头强劲。2002-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建设商业市场综合楼共投资1000万元、家居装饰及超市投资接近400万元,同时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投资约1550万元。现阶段国内商贸流通项目的建设发展势头强劲,使得商贸流通水平与经济结构得到快速提升与完善。 (三)流通模式与产业不断发展与创新伴随着流通技术以及流通手段的不断变革,国内商贸流通的模式得到不断创新发展:货仓式商店、超市、百货店、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以及家居建材店等流通模式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流通业态的多样化发展。其次专业化、正规化流通企业的分工体系也不断完善与形成,进而形成以需求作为导向的商贸流通业链,逐步形成集“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物流配送”综合一体的新型经营模式(洪涛,2013)。此外利用移动通信、互联网与电子标签等先进技术,全面带动了国内商贸流通业的较好转型和升级。 二、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商贸流通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不仅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商贸流通业自身也能够提高流通的效率,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能够促进资本的不断积累以及技术进步,增加了社会的总供给,较好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一)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1.商贸流通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商贸流通业对GDP的影响,通过所实现的产值在GDP的比例衡量,而商贸流通业的贡献率主要通过流通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某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多数和这一地区的商品、该区的市场化程度、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按照历年我国统计的年鉴资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接近9.5%,年平均增长近3.8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总产值约29726亿元,增长率为10.63%,远高于GDP的增长率8.95%,而商贸流通业的产值份额占GDP的比例接近10%,可见商贸流通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越大,则表明产值在GDP的比重与增长也就越快。2.商贸流通业对社会就业的影响。社会就业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与要求,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即劳动者为社会提供服务或商品时也可获得劳动报酬,而且还具有社会意义,通过劳动使自己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李欣欣等,2014)。商贸流通业的劳动力就业指数指的是流通业从业者数量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就业指数越高表明该地区的商贸流通业越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进而就能解决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现阶段国内商贸流通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就业贡献率从1980年的3.23%提高到2014年的13.86%,其中2013年商贸流通业的就业者超过7685万人,增幅远高于其他行业。2011年我国批发以及零售业就业者数量比例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约25%,其中零售业、批发在个体、私营企业当中的从业者比例接近41%,连带仓储、交通运输、餐饮业、邮电通信业以及住宿行业从业者,整个商贸流通业从业者数量占社会从业总人数的约50%。由此表明商贸流通业对提高社会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商贸流通业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首先,商贸流通业作为商品销售主要环节,在整个社会资源的调配过程与结构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生产的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各产业间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由此提高了产业间的中间需求,因此商贸流通业对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起到助推作用。其次,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较好地为第二产业产品的顺利实现提供支撑,而第二产业的发展又为商贸流通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商贸流通的扩大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同时提高了社会运行的生产效率,从而加速经济的发展(龚丽虹等,2011)。商贸流通业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均起到调节作用,以第一产业中“蔬菜流通”而言,对于蔬菜流通方面出现的“菜贱伤农”或“价高伤民”之怪象,商贸流通业应通过进一步缩短流通环节提高效率,进一步发挥流通信息的引导功能,有效确保农产品的顺利合理与及时流通,最终有效推动第一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对第三产业经济的提高产生外部性作用。商贸流通业也借助其自身能够产生对第三产业经济的贡献力、对于地区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以及发挥对消费的服务力、对上游的控制力等优势,促进第三产业经济的增长。 (二)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间接影响首先,充分刺激需求的增长,优化并升级消费结构,就消费者的地位角度而言,商贸流通业已经由社会经济的补充角色向社会经济的主要角色方向转换,进一步真正发挥出商贸流通业的“聚”与“散”功能,全面引导消费。其次,商贸流通业不仅扩展了经济市场,同时还有效地引导生产、活跃消费,并且促进了社会的充分就业,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全面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商贸流通业不仅可以节约社会的总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内涵方向发展。最后,商贸流通业通过把生产和消费相互联结,合理配置并优化各生产要素与资源,全面促进再生产,在经济运行中,商贸流通业有效将服务、设备、商品、劳动力以及生产技术等各要素资源聚集起来,从而充分加快流通速度并提高流通的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以云南省为例 (一)云南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就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而言,从2000年该省的经济总量由50.25亿元人民币提高到2010年的1020.08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速度为5.23%,其中住宿餐饮业、仓储邮电业、交通运输以及批发零售行业均有迅猛发展。2012年,云南省流通业的生产总值接近1288亿元,比重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2.51%,而占服务业总产值的近30.40%,较上年提高1.4%;同年该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41.62亿元,较上年提高18.10%。2013年该省的零售业的零售额为2367.715亿元,较上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餐饮业的零售额接近474亿元,较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住宿业的零售额为39.025亿元,较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而批发业的零售额接近397.20亿元,较上年提高37.8个百分点。可见该省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势头迅猛,各行业流通业态均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云南省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制约因素1.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云南省的流通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商贸流通的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同时云南省发展商贸流通业还积极导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连锁销售等管理技术与现代化的营销理念,从而提高了全省商贸流通的效率。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云南省全省的生产总值为11720.9亿元,较201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该省完成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约1895.35亿元,提高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27.81亿元,提高13.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约4897.75亿元,提高12.4个百分点。可见商贸流通业对该省的三次产业起到了促进、协调与带动作用。2.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一,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体系有待完善。缺少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地处偏远且交通闭塞,制约了商贸流通业的顺利发展;流通信息与网络不畅;缺少专业的流通人才;商贸流通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不强。第二,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长期发展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商贸物流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商贸网点总数不足3000个,而且商贸流通从业者仅有5000人左右,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存在“小、散、乱、差”等现象;缺乏流通管理人才,缺少健全的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运行机制。第三,商贸流通物流市场的建设也存在滞后现象,根据2010年的相关统计报告表明:2009年云南省农村商贸流通物流市场数量比重,仅仅占到该省消费品市场的不足10.2%。由于上述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云南省商贸流通业难以发挥出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与优势。 (三)云南省商贸流通业对该省经济发展的影响1.商贸流通业对云南省GDP的影响。现阶段云南省商贸流通业对提高该省的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商贸流通业对该省社会产业的增加值从1996年的212.63亿元提高至2012年的1617.85亿元,年均涨幅约14.68%。此外该省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由1998年的7.72%提高到2007年的8.53%,表明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不断快速发展且规模进一步扩大,商贸流通业对于该省的GDP贡献率不断逐年提高(见图2)。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在GDP以及在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约为14%与40%,然而流通业在GDP的比例相对稳定;第三产业中流通业占比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减弱的趋势(宗颖,2012)。由此表明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以及GDP虽保持在同一水平,但是流通产值占GDP的比重未能跟上流通产值占第三产业的速度(见图3)。2.商贸流通业对云南省社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云南省2012年商贸流通业中的城镇从业者人员接近41万人,对GDP的贡献率接近15.7%,该省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为城镇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从而全面较快地带动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进一步发挥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运行的促进作用,如表1所示。通过表1历年数据的对比情况可知,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中的从业者占第三产业工作者的36.7%。基于动态角度而言,该省流通业从2003年至今,从业工作者数量较为平稳且有上升的趋势。然而该省流通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较大,进而为全面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拉动该省经济的全面协调增长。3.商贸流通业对云南省消费的影响。流通环节作为连接消费与生产的纽带,对经济的发展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等方面起到助推作用。商贸流通业对云南省消费的影响,主要通过流通业的产值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来表示,当比重越大表明当前流通业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大,即商贸流通业对该省消费的促进作用就越充分,从而真正促使商贸流通业发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图4可知,云南省1996-2012年流通业的产值逐年提高,同时该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扩大,现阶段云南省流通业对消费的贡献作用凸显,对经济消费起到较好的带动或促进作用。 (四)云南省发展商贸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1.提高对商贸流通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按照《云南省商贸流产业的发展规划》,各地方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观念与解放思想,坚持做到“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发展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加大政策与税收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不断完善该省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的软件与硬件环境,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还应提高信息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较快地形成区域的交通以及信息网络,提高商贸流转能力与流通效率,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罗文凯,2011)。2.加快商贸流通业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云南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商贸流通业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重点规划并积极建设仓储——包装——加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该地区商贸产业的流通效率,确保地区物流网络及信息的畅通,提高商贸流通业物流建设的服务水平。提高商贸流通信息化的水平,推动商贸流通业的技术装备、资本运营或组织形态等创新。一方面云南省应积极培育大型商贸集团,以便较快提高商贸流通的管理与组织能力,采用“改组”或“收购”、“兼并”等形式有效促进商贸龙头企业的强强联合。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服务功能,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最终提高该省的经济水平。3.重视商贸流通业对于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商贸流通业的顺利发展可以全面推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此应加以重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引导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一方面有效调整商贸流通业的各项政策,制定合理有效的商贸流通发展法规,同时进一步整合现有的批发零售市场,引导流通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电子商务体系,以期全面促进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建设进程,促进更多商贸流通业的多元化发展,较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4.完善流通业的法规政策助推城市经济较快发展。政府制定切实有效、支持城乡商贸统筹协调发展的法规、政策或制度,推进该省商贸流通业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改善该省各城市的流通与消费环境,完善该地区商品的流通市场,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的城乡商品流通新格局。努力打破市场的准入障碍与行业的保护制约,积极为商贸流通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该省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商贸流通业对于促进消费的先导作用,最终发挥商贸流通业对该省各城市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5.重视培养商贸流通人才为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利用各高等院校的人才,采取校企合作形式,不断培养商贸流通人才,以提高该省现代流通的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此外建立不同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该地区流通行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管理水平;鼓励商贸流通从业人员考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提高商贸物流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该地区商贸流通业顺利发展,最终发挥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与带动作用(王锦良等,2011)。总而言之,要进一步重视商贸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断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业的稳定发展,完善各项商贸流通的法规体系。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商贸流通环境,政府也应加大对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养商贸流通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进而快速促进经济的发展。 作者:高峰 单位:商丘学院商学院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县级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 摘要: NYP伴随着县级城市经济总量的不断加大,出现了基础设施落后、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不强以及管理体制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县级城市的发展。文章就当前县级城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了县级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县级城市;经济发展;问题与现状;发展策略 一、县级城市经济的含义和主要特点 所谓县级城市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的地域内,以县城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经济社会资源和统筹安排而形成的功能完备的、开放的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在我国传统和现实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建设中,具有连接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以及微观和宏观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县级城市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资源配置区域更加广泛,不仅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各个部门,还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已经形成了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因此,研究和探索县级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壮大县级城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事态。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二、县级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质量有待提高当前,大多数县级城市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尤其是在传统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城市,其规模普遍偏小,基础设施建设中财力、物力及人力等方面严重投入不足,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交通、医疗、商业、科技、通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城镇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与地级城市和省会中心城市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各种废弃物不断增多,居民生产生活垃圾量不断加大,且在处理措施上不能与时俱进,处理措施简单,垃圾循环利用率低,脏、乱、差的现象县级城市中较为普遍,城市环境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城市管理体制不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城市管理机构多而不精,在职权上存在交叉,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现象严重存在,且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效率低下相互推诿扯皮;二是城市管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未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和框架,在城市建设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城市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没有完全考虑城市的长远效益;三是城市管理立法滞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存在,且在处理措施上常常以罚代管;四是城市管理水平处于较低层次。未能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协调,仅仅局限在经济建设领域。 (三)性质和功能不明确,缺乏明显的特色和协作能力大多数县级城市在生产格局上仍然以小生产经济为主,人口一般在30~80万之间,人口规模小,同时由于通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着县级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城市功能建设上注重小而全的思想,致使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特色不鲜明,在具体分工和协作方面不到位,一些优质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致使县级城市未能形成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分工和较强的辐射能力,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和产品非常少,较难形成先进的现代产业和较强的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有限的资源分散了发展的力量,造成了许多同构性浪费,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县级城市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从民营经济发展分析,主要存在技术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生产规模小、借贷能力低,数量少、信誉度低以及产业分布不合理,在管理模式上一般采用家族式管理,在经营理念上仍然以传统经营理念为主,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明显缺乏,市场前景不广阔,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由此导致县级城市民营经济发展迟缓,偿贷能力低,法治意识和还贷意识缺乏,民营经济未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同时,与地级城市相比,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工业化程度低、城镇化进程缓慢、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等各种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县级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县级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 针对县级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务必加快改革的步伐,以促进全面发展为主题,充分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推进县级城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县级城市经济发展理念1.加强县域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力度城市规划是县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依据,影响着未来县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建设的质量。务必结合当地实际,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思路研究分析该城市的现状、历史、发展优劣势以及机遇与威胁,科学制定出社会服务、城市环境、产业、防洪、交通等专项规划,研究和拓展县级城市重要地段的功能区和城市的中心区,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同时,在县级城市规划及其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当中,务必采取强有力的调控和管理措施,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范围,在城市规划具体执行中,务必建立严格的审批、管理等具体措施,全面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2.注重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在县级城市建设中,为了防止城市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的趋同化、一般化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的品味和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务必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在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资源带动型、旅游带动型、产业带动型、科技文化带动型以及市场带动型等各具风格的县级城市。3.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思想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县级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务必在城市管理中,将依法治市贯穿于城市管理的全过程中,摒弃传统重建轻管的思想,通过科学组建城市管理及执法队伍,加强城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明家庭、文明小区以及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4.加强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在具体工作实施中,务必将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作为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重点,积极开展和规范物业管理,特别是加大社区文化、家政服务以及医疗保健等工作建设力度,创建居住安全、管理有序、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制度创新,构建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集聚机制和政策环境首先,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构建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在产业政策具体制定中,务必注重特色产业城市布局,促进工商企业适度集中。同时,加大中央重大项目对县级城市产业格局的影响,促进产业在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从而形成功能结构有特色、产业集中度高的现代城市。其次,加快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通过降低进城门槛,放宽县级城市常住人口的农转非条件,合理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全面促进人口向县级城市集聚。同时,积极鼓励投资移民、科技移民,大力吸纳、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能人带动效应,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入户政策,支持他们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从而达到以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再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口流动政策、就业政策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现有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形成个人、企业、国家三方共担,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调整就业政策,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平等的进城就业机会;全面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探索性的实施住房货币化制度,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引导外来人员和进城农民购买城镇住房。 (三)增强城市整体功能1.建设现代化的县级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在现代县级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大力发展快速交通运输,完善城镇道路网,加快以城市快速干道、主干道为重点的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同时,务必注重国家主干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布局保持高度协调,形成以城市为枢纽、为结点的干支衔接交通网络。此外,务必注重停车场和立体、快速的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体系建设。2.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县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务必按照资源共享、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互相连通的原则,加强县级城市数字化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县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应用工程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地建立起覆盖更广的智能化、宽带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公用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积极倡导居民上网、企业上网和政府上网。3.建立完善的水、电、气供应系统为了全面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加快城市电网改造,改善居民燃源结构,提高民用燃气普及率并确保供气安全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因此,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在县级城市中心区、主要街道和新建住宅小区务必逐步实行电缆入地,建设更加功能齐全的地下综合管沟。4.建设优美、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与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等方面息息相关,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和美化,切实保护自然山、体天然水面,积极创建园林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同时,在大力实施旧城改造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逐步提高旧城环境质量。此为,务必按照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城市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超标排放,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加快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厂的标准化建设。5.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务必立足自身资源、产业、人力等优势,结合县级城市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特别是对于资源比较匮乏、贫困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富裕程度比较落后以及发展潜力相对较小的县级城市,在立足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思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游则游、宜商则商,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县级城市发展思路,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县级城市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同时,做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县级城市特有的发展产业链条和特色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务必在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政策等方面予以研究和探索,不断加快县级城市经济发展力度,推进县级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县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作者:卢珊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电力作为与现代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息息相关的必须品,其经济发展要与时展需求相契合,由此可见,电力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下面本文就对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协调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对电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 电力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协调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把关注重心越来越多的落到了电力经济发展上,而电力经济的发展能够直接对我国经济水平产生影响。但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暴露了多种问题,例如供需问题等,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电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研究,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长足发展。 一、电力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相对较低,而电力的稳定性也有待强化。自我国实施“上大压小”的电力政策以来,约有7000万kw的关停小火电机组,这就使其平均单机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促进了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但由于电力过程与短缺的忽高忽低循环模式,已经为电力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在全世界,我国的电网规模位居首位,但却因受到滞后的配电网建设影响,使得城市与农村的供电可靠性严重下降。在我国政府对电价进行审批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运输行业与煤炭行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的因素,这就使得煤电的供需问题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不断突出的煤电价格问题等。同时,发电设备的平均利用率随着装机规模的不断提升而减少,这就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日益凸显,建设成本并不能够与业主的盈利成正比。另一方面,在电力经济发展的强化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节能环保问题,这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发面的影响。 二、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国家的宏观经济中,电力经济占据了一定的权重。任何条件下,电力供需情况都关乎于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为此,我国相关部门一定要将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好,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整个经济体系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待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力能够为整个社会发展起到有效支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要求电力供应具有更高层次的稳定性与质量。为此,相关部门要从电力经济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对其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优化,从而使各资源均得到合理的应用,从而实现电力经济与城市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的双赢局面。 三、加快电力发展的步伐,带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构建健全的电力统计机制我国绝大部门地区的电力统计体系和队伍相对比较健全,在整个电力工作中,电力统计工作是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在的。但目前,革新整个电力市场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电力行业建设工作所消耗的时间较长等,例如,火电厂完成建设工作的时间大概在3年,而水电厂完成建设工作的时间则要远远超过3年。另一方面,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批过程是由我国各级别政府经过科学的衡量指标决策的,同时,审批期间,政府也备案了施工工程进度、投资时间、开工时间等方面内容。倘若电力建设工程建设时出现所消耗时间较长等问题,均是不完善的统计工作所致,为此,电力企业要不断强化电力的统计工作,并构建健全的电力统计机制,从而尽可能快的满足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 2.对整个电力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把握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在这个大背景下,电力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其供应质量正面临着供不应求的问题,但如果能够使电力需求得到科学的管理,势必能够改善现阶段我国城市的电力供不应求现象。科学的管理电力需求能够实现合理调整我国终端能源资源消费的结构,有关于电力需求管理一直是我国电力企业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初步预计,15年后,我国能够研究出一款电力装机,该机能够减少约1亿kw的电力。另外,电力需求管理工作能够实现电力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此,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电力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投资基础,并对整合电力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加以把握,从而使电力管理应用于需求发展工作相协调,带动整合电力工业的长足发展。 3.保障电力的科学化发展趋向优化电网模式的主要途径是保障电力的科学化发展趋向。首先,电力企业要遵循电网运行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与稳定性原则等,并对电网抵御恐怖活动、自然灾害以及军事打击的多种功能进行强化;其次,我国电力企业要正确的认识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智能电网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并加以论证。最后,电力企业要加大研究多种技术发展路线的力度,这是因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涉及到多方面因素,例如,我国的能源战略、投资情况、技术指标、电力市场、电力系统变革以及电价政策等,只有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保障电力经济的稳定化、安全化的和谐发展。 4.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起到了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目前,城市经济增长速率正处于相对较为低迷的状态。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保障电力经济的科学合理发展,各级政府要规避电力经济发展变化过大情况发生,具体体现在电力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现象交替发生。为此,各级政府要设置相应的电力经济发展的上限,从而使电力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经济的长足发展是一场长久战,我国应将其列为重点发展工作内容,并全面贯彻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电力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电力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经济的发展,电力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各种情况。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 作者:刘凤丽 马莉华 单位:国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一、引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改造的基础上,势必给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带来变化。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会考虑到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进而实现环境资源友好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等多重目标并重的发展模式会对经济发展速度有所限制。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正在发展中的国家,都很大可能先经历“经济发展主导型”发展模式,再转变为“环境资源友好型”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引起了空气污染物的迅速积聚,造成了当前面临的空气质量问题。因此,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由以经济发展速度为主要或单一目标的“经济发展主导型”发展模式转向社会、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环境资源友好型”发展模式。近些年我国实施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国家发展战略都体现了这一转变。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发展和开放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以及内陆核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很成熟,而一些内陆非核心城市可能正处于起步发展过程中。单一从经济发展速度对城市进行评价不能充分反映出城市的总体水平,进而也会导致我国各城市的非健康发展。因此,从环境友好视角,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是用空气质量指标对城市环境进行测量,结合空气质量对我国典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识别出当前我国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为各城市的良好健康发展提供一定依据。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问题。田志华等认为环境冲突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气和水污染是引发环境冲突的主要原因。当前的环境治理并没有减少环境冲突的产生。由于城市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治理污染时需要跨地域治理;池建宇等考虑我国城市内生因素的影响,采用库茨涅兹曲线研究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发现未来十年内我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会十分有限;李雪敏认为城市环境质量是构建品牌城市的必须因素,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人居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等六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城市品牌资产评估体系;SánchezdelaCampa和delaRosa通过分析空气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对空气有害物质的极端控制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明显影响,甚至会导致经济危机;Zilio和Recalde采用1970~2007年期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1个国家的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可以看出,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识别出了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然而目前研究中对于空气质量提升绩效的关注还比较少,尤其是关于空气质量提升绩效测评方面的研究更少[9,10]。本文从环境友好视角,结合我国典型城市在2013~2014年的经济发展水平数据和空气质量测评指标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采用人均GDP和空气质量两个维度,识别不同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为各城市制定和实施与其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发展战略提供一定参考。 二、研究数据 本文选取了31个省会及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空气质量水平进行对比研究。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指标有很多,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采用人均GDP指标数据来表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表1给出了2013~2014年我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的人均GDP及其排名情况(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本文采用的空气质量测评指标是依据2012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1]。表2给出了各监测指标的符号、含义、化学式和单位。其中除O3是8小时平均值外,其他指标浓度限值均为24小时平均值。由于本文研究中各城市多属于居住商业区,因此浓度限值应采用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指标浓度会受产业结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进行空气质量提升绩效比较,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合理设置。从比较时段来看,日时间内平均浓度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尤其是风速,而年平均浓度不能很好地区别各因素不同季节时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采取月平均指标浓度来进行比较。同时,由于不同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不同,单一空气指标数据难以全面表达城市空气质量,因此,本文采用由表2中各分指标合成得到的空气质量总指数(AQI)来代表各城市空气质量。根据表2中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我们调查了31个省会及直辖市2013年11月和2014年11月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数值,并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计算得到了各城市的AQI指数,具体如表3所示(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相关分析首先为了明确经济发展水平和空气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在SPSS19.0软件中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对2013年和2014年的人均GDP和AQI做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为了去除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的是人均GDP排序和AQI排序数据。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2013年和2014年31个省会直辖市人均GDP排名与AQI排名的相关系数均是负值,说明人均GDP和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即人均GDP较高的城市,其空气质量会相对较差。这一发现暗示了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很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二)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对比图1给出了2014年31个省会直辖市人均GDP与2013年相比的变化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与2013年相比,2014年天津、北京和上海这三个大型城市的人均GDP出现缩减,尤其是天津减少的幅度最大;在人均GDP增加的城市中,武汉、南京、杭州、广州、贵阳和长沙等城市的增加幅度最大,而乌鲁木齐、哈尔滨、石家庄、太原和兰州等城市增加幅度较小。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层次性规律和边际递减规律。在未来十几年的发展中,一些人均GDP偏低但又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城市,其人均GDP会有较大增加,例如西安、济南、成都等城市。 (三)空气质量变化对比图2给出了2013年11月与2014年11月31个省会直辖市空气质量的对比情况(数值越大说明质量越差)。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与2013年11月相比,2014年11月除了乌鲁木齐,其他3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变得更差,尤其是哈尔滨、沈阳、郑州、济南、太原、天津和西安等城市空气质量变得相对更差;福州、贵阳、南昌、南宁、昆明、上海和海口空气质量具有相对减小幅度的变差。 (四)人均GDP水平与空气质量现状与提升幅度对比1.现状对比。图3给出了2014年31个省会直辖市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排名对比情况,其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人均GDP排名和AQI排名。从图3中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1)在31个省会直辖市城市中,广州、长沙、上海、南昌、乌鲁木齐和福州的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排名相对都比较靠前,都处于前15名,尤其是广州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的两个指标均在前10名以内。因此,这6个城市可以评价为“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2)南京、杭州、武汉、呼和浩特、北京、天津、济南、郑州和沈阳的人均GDP处于前15名以内,但其空气质量都排在15名之外,因此,这几个城市可以评价为“经济主导发展型城市”。这些城市未来发展中需要注重空气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沈阳、郑州和济南。(3)拉萨、昆明、贵阳、海口和南京的空气质量都排在前10名以内,但其人均GDP都排在20名以外,因此,这5个城市可以评价为“环境友好型城市”。这些城市未来发展中需要注重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加大开发和利用这几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4)成都、合肥、兰州、重庆、西宁、长春、西安、银川、太原、哈尔滨和石家庄这11个城市的人均GDP排名都在15名之外,空气质量都在10名之外,因此,这些城市可以评价为“非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这些城市未来发展中面临经济提升和空气质量治理双重压力,尤其是哈尔滨和石家庄。2.提升幅度对比。在对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空气质量现状进行对比之后,本文按照人均GDP变化和空气质量变化两个维度对31个省会直辖市进行对比,如表5和图4所示。其中为了保持两个指标的可比性,这里都采取提升幅度排名情况进行对比。从图4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1)与2013年相比,武汉、长沙、南京、合肥、成都和福州的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提升幅度都在前15名以内。尤其是武汉、长沙和南京三个城市两个指标提升都在前10名,结合图3中的现状对比,可以预测这三个城市未来的人均GDP和空气质量的综合排名很可能会处于全国前列。(2)贵阳、杭州、南昌、拉萨、郑州、广州、沈阳和重庆的人均GDP提升幅度位于前15名,但其空气质量提升幅度位于15名之外,因此,这些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从图3可以发现,拉萨、贵阳和南昌当前的空气质量位于前10,因此这四个城市未来可能会较快地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3)济南、昆明、石家庄、南京、太原、西宁、上海和乌鲁木齐的空气质量提升幅度位于前15名,但其人均GDP提升幅度位于15名之外,因此这些城市未来的空气质量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进一步,从图3可以发现,济南和南京当前人均GDP排名位于前15名,因此这两个城市未来可能会相对较快地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4)其余城市中除了海口之外,呼和浩特、银川、兰州、哈尔滨、西安、北京和长春的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提升幅度都落在15名之外,即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提升幅度都比较慢,尤其是西安、哈尔滨、北京和长春。对照图3中这些城市的现状,可以看出这些城市近期很难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 四、结论 本文根据2013~2014年我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的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数据,对每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从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指数AQI两个角度对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把这些城市划分为“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经济主导发展型城市”、“环境友好型城市”和“非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同时,与2013年进行对比,根据2014年不同城市人均GDP水平和空气质量的提升幅度,对各个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类和评价。该研究结果对提高我国城市空气治理积极性具有促进和指导作用,也可以为我国实施环境友好发展型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然而,由于空气质量统计数据的不充分,本文未能对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二者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未来研究会持续收集我国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进一步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等方法分析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的因果关系。 作者:张宏雷 阮俊虎 王莉敏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人口研究 1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的实证分析 1.1模型与数据 1.1.1异速生长模型。人文地理学家根据异速生长理论,认为处于不同维度的城市人口与城区用地面积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指标,它们二者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常量,符合异速生长规律。通过建立关于城市人口和城区用地的异速增长模型,能够对城市的动态人地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可以用异速生长方程At=aPtb表示。如果把At,Pt同时同放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时,两者存在线性关系:lnAt=lna+blnPt。式中:At为某城市在时刻t的城区用地面积;Pt为某城市在时刻t的城市人口;a为比例系数;b为标度因子,即异速生长系数。 1.1.2模型评价标准及含义。在异速生长模型中,每组变量都有其相应的标度因子临界值,取决于模型中两变量维数的商。根据分形研究,城市用地维数的平均值为1.7左右,人口的维数为2,在理论上得到b的临界值为0.85。但是,实际应用中发现b符合实际情况的临界值为1。当b>1时,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大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b=1时,二者速度相等;b<1时,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小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1](表1)。但是在实践中,异速生长系数对于城市人地关系的反映还需要结合城市化发展的其他指标进一步进行分析。例如异速增长系数<1时,可能是由于城市经过高速发展之后,受到自身土地资源的约束,城市用地外延扩展减缓,用地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也很有可能是城市发展停滞,城区面积扩张缓慢,从而导致人均用地的减少。这说明城市人均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在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意义,不能够一概而论。 1.1.3数据选择新疆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的数据来源于2000—2011年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1年新疆城市体系中共有2个地级市和20个县级市。其中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由于进入建制市序列的时间较晚,统计期间内统计数据不足,故在样本中剔除。 1.2城市人口与用地异速生长特征 新疆城市人口与用地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至2011年新疆城市人口由358.34万上升为560.32万,增长了56.37%,年均增长4.6%;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由473.41km2增加到921.82km2,增长了94.72%,年均增长7.89%。城市用地面积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2000年新疆城市人均用地面积为132.11m2,2011年上升为164.52m2,增长了24.53%。将新疆城市人口总数及建成区面积总数作对数处理,绘制双对数坐标图(图1),可以看出新疆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呈直线分布趋势,表明新疆人地关系满足异速生长关系。 利用Eviews软件对新疆2000—2011年城市人口及城市用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异速生长分析,得到异速生长系数b=1.2923(R2=0.965),呈现出明显的正异速增长特征。这反映了新疆城区总面积增长速度大于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会导致城市人均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土地利用粗放。利用异速增长模型对新疆各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作进一步分析。大多数城市异速生长分析结果的拟合优度高于70%,部分城市分析结果的拟合优度甚至达80%,90%以上,这说明新疆多数城市人口与用地的增长关系符合异速生长规律(表2)。满足异速增长规律的城市异速生长系数差别较大。b>1的有奎屯、吐鲁番、库尔勒、喀什、克拉玛依、阿勒泰、乌鲁木齐、昌吉、和田和哈密,其中奎屯、吐鲁番、库尔勒、喀什的b>2,呈现出明显的正异速生长特征,这些城市用地面积增长快于人口增长,这部分城市包括了仅有的两个地级市,城市规模大,对新疆城市人口与用地的整体发展趋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1的有乌苏、阿图什、阜康、塔城、石河子、伊宁和博乐,呈现出明显的负异速生长特征,这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大于城区面积增长速度,城市用地呈现集约化发展的趋势(表2)。新疆城市体系内只有阿克苏市的分析结果拟合优度较低,人口与用地的增长关系不符合异速生长规律,该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均建成区面积不断减少,城市用地也呈现集约化发展的趋势。 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对新疆各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能够对新疆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的基本情况进行基本判断,但是为了准确判断其发展趋势,需要结合各城市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及所处的发展阶段进一步进行分析。从科学性、一致性和可得性的原则出发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新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3)。使用SPSS软件对2002—2011年新疆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只有一个,且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已达88.076%,故选取其为第一主成分。根据软件分析结果计算可得主成分综合模型:K=0.3857X1+0.3841X2+0.3831X3+0.3441X4+0.3800X5+0.3786X6+0.3837X7。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到各年度新疆城市经济发展主成分得分。加权综合量K值的大小反映出2002—2011年新疆城市整体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且有加速的趋势(表4)。结合具体经济指标判断,新疆城市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加速阶段。进而利用指标体系对2002—2011年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测,求得每一年度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得分,得分越高越好(表5)。将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疆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对比,可将全疆各城市划分为三类。(1)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疆整体速度基本一致,如克拉玛依、库尔勒、乌鲁木齐、阿勒泰、阿克苏和阿图什。其中克拉玛依、库尔勒的经济发展水平评测得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乌鲁木齐经济发展水平评分一般,其他三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分较低。(2)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疆整体速度,如哈密、昌吉、奎屯、伊宁、石河子、和田和喀什。其中,哈密、石河子、昌吉经济发展水平评分一般,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分较低。(3)经济发展速度慢于全疆整体速度,如吐鲁番、阜康、塔城、乌苏和博乐。其中阜康经济发展水平评分较高,吐鲁番经济发展水平评分较低,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分较低。 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各指标特征,对新疆城市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克拉玛依处于经济发展的发达阶段,塔城、乌苏、阿克泰、博乐、阿克苏和阿图什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他城市均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阶段。 3城市经济发展中人口与用地关系评价 新疆城市人口与用地整体趋向正异速生长,城市用地开始出现粗放化利用的趋势,但是当前新疆整体城市人口与用地正异速生长趋势仍不明显,并且目前新疆城市经济发展处于加速阶段,这一阶段城市用地的合理增加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新疆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总体处于良性发展趋势,只有库尔勒市、奎屯市、喀什市、和田市和阿勒泰市出现了恶性发展的趋势。新疆城市体系内城市人口与用地增长呈现正异速生长特征的有10个城市,其中克拉玛依市处于经济发展的发达阶段,奎屯市、吐鲁番市、库尔勒市、喀什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和田市以及哈密市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阶段,阿勒泰市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呈现负异速生长特征的城市有7个,阜康市、石河子市和伊宁市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阶段,乌苏市、阿图什市、塔城市和博乐市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阿克苏市人口与用地增长不满足异速生长特征,其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新疆城市分为6类。 (1)呈现正异速生长特征且经济发展处于发达阶段。这一类城市只有克拉玛依市,从该城市人口与用地异速生长特征值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虽然存在一定粗放化的趋势,但是城市经济在较高水平上仍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发展速度,城市经济与用地扩张进程一致,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良性发展趋势。(2)呈现正异速生长特征且经济发展处于加速阶段。这一类中共有8个城市,其中奎屯市、喀什市、昌吉市、和田市、哈密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分基本保持正向增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疆发展速度;库尔勒市、乌鲁木齐市评分变动不大,与全疆经济发展速度一致。其中昌吉市、和田市、哈密市正异速生长特征值略低于全疆的特征值,土地利用粗放化的趋势不显著,且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城市,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良性发展趋势;乌鲁木齐市正异速生长特征值也与全疆一致,虽然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出现减慢的趋势,但是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良性发展趋势;库尔勒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全疆第二,且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疆一致,但是城市人口与用地正异速生长特征值较高,土地利用粗放化趋势明显,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恶性发展趋势;喀什市、奎屯市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疆,但是城市人口与用地正异速生长特征值很高,土地利用粗放化趋势明显,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恶性发展趋势;吐鲁番市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疆水平,且正异速生长特征值很高,土地粗放化明显,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恶性发展趋势。(3)呈现正异速生长特征且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类中只有阿勒泰市,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评分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城市人口与用地出现正异速生长趋势,且趋势显著,虽然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略高于全疆速度,但土地的粗放利用没有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恶性发展趋势。(4)呈现负异速生长特征且经济发展处于加速阶段。这一类有3个城市,包括阜康市、石河子市和伊宁市,其中阜康市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全疆水平,石河子市、伊宁市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疆水平。这一类城市人口与用地负异速生长特征显著,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疆排名前列,城市经济发展稳定,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良性发展趋势。(5)呈现负异速生长特征且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类有4个城市,包括乌苏市、阿图什市、塔城市和博乐市。这一类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城市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全疆速度,但是城市人口与用地负异速生长特征明显,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良性发展趋势。(6)不满足异速生长规律且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类中只有阿克苏市,该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略慢于全疆,但是经济发展基础差,在统计期间内伴随着人口的逐年递增甚至出现了城市建成区面积递减的趋势,从而导致其不满足城市人口与用地异速生长规律,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处于良性发展趋势。 4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结论对新疆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结合新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了各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整体及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与用地关系良好,但是伴随着新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新疆城市人口与用地的正异速生长趋势逐渐显著;(2)新疆各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各城市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各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不同。为了避免日后新疆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出现恶化的现象,在新疆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须在整体调控的同时,注意根据各城市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4.2政策建议(1)对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即便其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较高速度,但是仍应当注意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优先挖掘城市内部潜力,避免未来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后对于城市用地开发失去控制,导致人口与用地关系恶化;(2)对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城市,即便其土地利用出现集约化趋势,但是仍需适当推进城市的全面建设,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提升区域增长极的集聚能力和规模效益,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3)对于经济发展速度慢且城市土地粗放化趋势明显的城市,不能一味地扩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新建土地面积,必须根据其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障碍进行分析,有目的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城市人口与用地关系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作者:鲁骏峰李豫新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化 坚持科学理念,搞好布局规划 在巴彦淖尔市中心城市的建设中,要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做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合理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项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重点在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上下功夫,按照“一城三区一组团”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宜居宜业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快临河城区、朔方区、双河区的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活力。 加强旧城区改造的力度 按照规划进度完成棚户区、城中村的拆迁和建设,通过大规模的改造,不断提升城市的居住条件,同时促进旧城区在道路、绿化、给排水、供热及供气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改善,实现扩容提质、打造特色、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和便民利民的目标。要建设一批彰显河套文化内涵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要形成几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商业购物和餐饮文化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的“一条街”;要加强绿地、广场、水系的建设;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品味和宜居程度。 切实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的建设与供给力度,使城市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结合 要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和提升城市的功能,就要进行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集中力量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破解房屋征收瓶颈,抓好重点区域的征收改造进度,使城市的整体面貌得以改观。要有效、合理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激活房地产市场,加大开发、销售、入住的力度,使城市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提升和完善。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人才、物流、信息和资金等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中心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优先的位置,大力发展辐射范围广、业态水平高、产业贡献率大的现代服务业,推动升级换代,构建主体功能突出的区域服务业中心。 中心城市在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建设过程中,要发展总部经济、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园区、信息中心、购物休闲区和特色街区等服务业发展载体,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集聚,培育服务业知名品牌和领军企业,把服务业培育成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心城市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与周边地区紧密沟通和对接,联合建设基础设施,重点连通相互间的机场、车站、道路,规划建设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网、金融网和商贸流通网,壮大城市经济。通过中心城市的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和引领全市经济的发展。 作者:李明伟马福林胡智谦单位:巴彦淖尔市房屋产权交易登记中心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关联性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电力的发展备受关注。电力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发展部分,如何让电力经济发展的更好,是当下国家关注的众多问题的中的一个。今年1-5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其中,5月份同比增长8.1%。1-5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139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5月份第二产业月度用电量首次超过3000亿千瓦时,达到30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1-5月份,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979亿千瓦时和228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2.3%,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5.3和4.2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同比分别增长15.2%和9.0%;1-5月份,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16.9%)远高于城镇居民用电量增速(9.2%),反映出城乡用电出现明显分化电力经济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在我国宏观经济中占得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经济发展得越快,电力的供应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任何时候,电力的供需情况都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将电力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到最好,从而拉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经济如何发展才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其他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到最好的结论。 一、电力建设大落导致电力供应能力不足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电力的投资,使电力充分满足了国民经济的需求,但是电力的发展仍然有许多问题待解决。电力的短缺-过剩-短缺的恶性循环模式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我国电网规模居世界第一,但由于配电网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和城市供电可靠率只分别上升了0.13和0.301个百分点,供电可靠性指标仍大大落后。从“年停电时间”看,2009年中国为平均每户9小时,上海是1小时,而东京是5分钟,新加坡是2分钟。目前,电力行业落实“上大压小”政策,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000万千瓦以上;煤泥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已达2500万千瓦;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由2005年的5.68万千瓦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建成投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21台,3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发电机组已占70%以上。但是,由于电价仍然延续60年一贯制的政府审批,而煤炭、运输领域早已实现市场化,煤电运矛盾难以协调,煤电价格的死结无法解开。受煤价持续大幅度上涨、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发电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伴随装机规模越来越大的是,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越来越低,负债越来越重,成本越来越高,主业亏损越来越严重。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虽实现盈利,但主要依靠非火电业务和煤炭、金融等非电产业支撑。截至2010年底,五大发电集团负债总额达17502.49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6.03%,已超过国家确定的红线。由于电力项目建设的资本金和资金均依靠“短贷长投”解决,严重亏损潜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比“十五”末增加了58%左右、变电容量增加了109%左右,但110千伏及以下的配电网线路长度及变电容量仅增加了15%与53%左右,造成有电落不下,设备利用效率低下,导致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出现结构性供电缺口。目前,低电压问题主要体现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其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发达的第二产业经济带动了农村手工业经济的发展,这些家庭作坊的存在加剧了农村末端电网的低电压现象,既向电网倒送了无功又加大了线路的损耗。但是在电力企业改造这些地区的时候,老百姓因各种因素不配合也是无法消灭低电压存在的原因。在我国加强发展电力工作的同时,节能问题也应运而生,电力污染性很大,而我国又尚未建立起一系列的节能环保体系,这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发展与节能是经济发展并行不悖的力量,目前在电力工业发展与节能却是两套马车,过分地强调了发展,节能减排无法实现同步和优先。我们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统筹兼顾的发展,才能最终拉动国家经济发展。 二、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进入21世纪,全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资源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出发,建议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经济增长低时,也要确保电力的发展底线;经济增长高时,也不能超过电力发展的上限。避免由于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而带来的电力短缺及供大于求情况的交替出现,确保我国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电力统计工作有待加强。我国具有较完善的电力统计体系及队伍,电力统计工作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当然,电厂需要有一定的建设周期,火电厂约3年,水电站建设时间更长。电力建设项目是需要各级政府审批的,何时开工、何时投产、工程进度等都有备案。出现上述问题说明我国电力统计工作有待加强,机制有待理顺,以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3、大力推动对于需求的管理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电时对于需求的管理可以缓解电力供应不足的压力,电力过剩时,对于需求的管理可以调整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已有实施需求管理工作的经验,通过需求管理,到2020年减少1亿kW的电力装机是可行的。实施需求管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政府应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维持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投资环境,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加大对需求的管理应用和发展的力度,使得电力需求管理工作在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保障安全稳定经济供电,要求选择科学、可持续的电网发展模式。优化选择电网发展模式,一是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原则,有利于提高电网抵御军事打击、恐怖活动、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研究论证智能电网发展的技术路线。智能电网发展涉及电力系统的整体变革,涉及巨额投资,涉及国家能源战略、技术标准、电力市场、电价政策等诸多问题,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必须慎之又慎。 电力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经济离不开电力的发展,城市经济中电力占很大的比重,而且电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做好环保工作,而电力本身就是带有污染性的一个产业,所以如何的让电力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当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电力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未来,电力的发展之路还有很长。我们要把电力的发展工作做为国家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要让电力经济的发展真正的走好其发展的道路。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工作规划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中,要努力做到转变观念促转型。今天突出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保持同志所一再希望的那样一种精神状态,就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破除迷信、振奋精神;就是要认准方向、敢干敢闯、勇于探索、允许试验和允许失败;就是要尊重实践、善于总结、敢于走新路。应该说,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根本思想保障。一是转变观念促转型,必须在解放思想上首先把自己摆进去,不能坐而论道。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解放思想把自己置身事外,说到个人,没有人承认自己思想不解放,而一说到地方发展,又异口同声认为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嘴上讲要解放思想,实际做却墨守成规;见事早行动缓,被形势推着才挪步。讲解放思想,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从自己做起,坐而论道是不能够实现解放思想的坚持埋头实干,突破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将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深入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突出问题,提出推进转型的办法和措施,这是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转变观念促转型,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争做推动转型的排头兵。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看,市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方面主要存在三种误区:一种是盲目自满,第二种是消极等靠,第三种是封闭保守。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决纠正和克服各种不适应转型要求的错误思想。尤其要克服盲目自满思想,增强积极进取意识;克服消极等靠思想,树立自强不息精神;克服封闭保守思想,发扬敢闯敢干作风;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要把进入转型城市作为新的起点,努力让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相一致、工作节奏与任务要求相适应,使自己真正成为推动转型的排头兵。三是转变观念促转型,必须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创新是转型的灵魂,干部是转型的关键,群众是转型的基础。创新需要解放思想,干部必须发挥带头作用,群众则需要我积极引导。解放思想只有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立足于加快推进转型,才会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解放思想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的目标,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精神状态,把精神面貌从“稳”思想、守”观念、怕”心理中解放出来,带头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放在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上,把贯彻国务院38号文件的着眼点放在加快发展上,把加快发展的切入点放在继续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上,把发展的落脚点放在进一步改善民生上,努力在干事创业中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中。要努力做到拓宽思路促转型。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保持正确工作思路的关键。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转型的思路,这就要求我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变思维方式,不断进行“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大范围宽领域思考,使我转型思路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实现转型目标的要求。一是要深刻认识,转型的本质是创新,一场产业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转型的灵魂。转型过程中如果没有创新,转型是难以成功的这就需要我编制规划上创新,理解政策上创新,凝练项目上创新,整合资源上创新,上报争取上创新,对接落实上创新。而其中最关键的用产业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彻底改变我市目前的经济结构现状。二是要深刻认识,转型的根本是建立起产业支撑,提高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产业发展上,要放宽眼界,放开思路,谋划形成产业支撑的抓手,一个是建设产业发展平台,一个是运作产业项目,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有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因此,要有敢想敢干敢合作的大气魄,不怕想错,就怕不想;不怕做错,就怕不做;不怕合作错,就怕不合作。想了做了合作了这才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不想、不做、不合作,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半点解放思想、科学发展都没有。建立产业支撑,说到底是要我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中真抓实干,不真抓实干,既无产业,也无支撑,更不会有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三是要深刻认识,转型的核心还是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国务院38号文件中提出的转型基本目标是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转型工作,要在强化产业支撑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把国家支持转型城市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解决历史欠账的政策最大化,把改善民生的效果最大化。四是要深刻认识,转型对我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国务院38号文件中有关生态建设的内容有20多条,涉及到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大环境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矿山整治等许多方面,有史以来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出台支持政策最多的文件之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上,也要拓宽思路,提出综合的生态转型设想,争取通过转型政策支持,为我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要深刻认识,转型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全面转型,有助于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国务院38文件明确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资源型城市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应该把拉动三县两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县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转型方案中,一定要把三县两区整合进去。各县区的工作思路也要按照进入国家转型城市的要求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把转型要求渗透到县域经济发展中。 第三、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中。转型的必要性、必然性是原因系统;政府、企业、个人是动力系统;国家政策、发展环境等方面是支持系统。现在原因系统已经清楚,支持系统也已建立,关键是动力系统,也就是政府、企业和我每个人的工作。而从推动转型的角度讲,关键取决于政府职能作用发挥的效果。因此,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按照各自职能,明确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一要在政策解读上下功夫。要把解读国家政策放在转型工作的重要地位,不但要理解掌握已文件中的政策信息,深入理解政策的内涵,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文件背后的信息,跟踪掌握国家部委的政策走向。要努力吃透精神、掌握要义,以便在工作中把政策用足用活。要加强对进入国家转型城市行列的其他城市信息跟踪,及时吸收借鉴这些城市的经验和作法二要在项目凝练上下功夫。项目凝练要分近、中、远三个层次,近期为今年,中期到年,远期到十二五”末。近期要把已成熟的项目尽快梳理,抓紧上报对接争取落实;中期特别是明后年的项目要作为重点按照产业链进行整合,做到项目成捆、产业成链;远期的项目可以宏观一些。项目内容上,要在认真做好产业发展项目的同时,重视凝练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项目,重视凝练加强生态建设的项目。三要在同步推进上下功夫。近期,要细化工作分工,靠实领导、部门、企业的责任,把制定方案和上报项目同步推进,把凝练项目和争取项目同步推进。制定方案要正确处理重点与全面、重点与特色、基地与产业、继承与创新等几个方面的关系。与项目报批有关的所有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为转型服务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工作流程的再造,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把跑省进京争取省上和国家的支持作为主要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掌握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四要在园区建设上下功夫。一园三区一基地”管理部门,也要适应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要求转变职能,把园区打造成承接转型项目的一流平台。要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对项目和企业的配套服务水平,使园区成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五要在督促检查上下功夫。要围绕转型,发挥纪检、组织、人事、法检等部门职能作用,着重从行政效能、人才培养、干部任用、法律服务等方面为推进转型工作提供保障。督查部门要加强对转型工作情况的督查,跟踪问效,对相关情况进行及时通报。人大、政协要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转型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行视察和调研,加强监督。要通过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真正形成“干部围着转型转、项目跟着转型上、资金伴着转型投、功过还凭转型论”浓厚氛围。六要在舆论宣传上下功夫。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总体策划,分层实施,深度挖掘,重点推进”要求,从市内宣传、省内宣传、国内宣传三个层次上开展转型的相关宣传工作。当前,要集中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都来关心转型这件大事,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辟“转型、干部有责”转型、人人有责”谈话栏目,让全市上下人人都参与,请大家各抒己见,认真查找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与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转型、支持转型、参与转型,营造一个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加快转型的氛围。 第四、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中。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大都处于兴盛时期,没有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国家支持的政策又很少。因此,企业没有争取国家支持的习惯。市进入转型城市以后,国家转型政策对企业的支持是非常大的企业必须从历史的习惯中走出来,积极转换方位,站在新的起点上把握发展机遇,转变习惯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经营方式,方法是积极向上争取和搞好项目对接。特别是向上争取这个问题上,要承认落后、敢于认穷,承认差距、实事求是要真理不要面子,要项目不要面子。各企业应主动走到转型工作的前排,真正树立主体意识,重新审视自身,正视发展中存在不足和缺陷,重新谋划未来的发展。一要抓好项目工作这个基础环节。最近的几次会议上都讲,有没有项目,企业责任,报上报不上项目是政府的责任。现在看来,企业的项目工作还是比较薄弱,许多企业都拿不出大项目、好项目。项目工作的思路上,企业要真正解放思想,放开眼界。既要注重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好节能改造、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文章,抓紧凝练和争取一批技术改造项目,这方面现在做得比较好;更要通过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改进和提高现有生产技术和工艺,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新产品,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这方面现在还比较薄弱。同时,也要注重多方搜集项目信息,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转型政策,凝练和争取实施一批与现有产业关联度不高或完全无关联的新项目,只要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都可以作为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二要抓好联合协作这个关键环节。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联合协作已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各企业要把转型作为推动联合协作的重大机遇,用凝练的转型项目吸引合作伙伴,全省、全国、乃至国际间寻求联合协作,通过多种形式扩大资源整合的范围和力度。要积极同境内外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协作,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形成更大的发展能量,为企业催生一批新的优势项目。三要抓好改革改制这个根本环节。借转型的东风,企业要认真对待和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要充分利用转型的重大机遇,推动企业大规模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第五、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中。必须完善绩效考核、落实行政问责、严格责任追究,形成有利于推进转型和锻炼干部的长效机制。一是杜绝不良作风,净化服务环境。要围绕推进转型,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下大气力解决一些部门不依法办事、政令不畅的问题,素质不强、执行不力的问题,擅离职守、脱岗缺位的问题,消极应付、等待观望的问题,努力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上级安排的工作顶着不办或不及时办理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确保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得以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二是树立务实作风,防止脱离群众。转型工作的根本目的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统筹兼顾地做好各项工作。决策上,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工作中,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要特别关心和帮助特殊困难群体,认真解决特困户、受灾群众和下岗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治理推诿扯皮。实现经济转型目标,要做的工作十分繁重,需要各部门和每个干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努力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要反对官僚主义,力戒形式主义,克服浮躁傲慢、敷衍拖拉的不良作风,培养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作风。对那些敷衍塞责和不作为的干部,要做到批评不含糊、曝光不留情、处理不手软。要坚持深入开展行风评议,不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在广大干部中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观念,使全市干部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有明显增强,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方面有明显提高,能够从我做起,推动转型,为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体育与城市经济发展探索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指标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提前实现了翻两翻,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836.9亿元,同比增长12.9%。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五位。目前,全省设11个社区市,22个县级市,初步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城市体系,城镇化水平为32.3%。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研究体育与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关系,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体育在我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作为“新消费”指标,健身活动消费指数,我省居民的消费还很低,从健身活动消费者性指标来看。论文百事通以石家庄为例,通过对100名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居民进行调查,4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月消费为零,月消费在50元以上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许多被调查者表示,在体育方面的消费,除了买运动服、乒乓球和羽毛球具、夏天偶尔游几次泳外,平时几乎没有其它体育方面的消费。不少收入较稳定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在体育方面是有钱没处花,在省会很难找到科学的、方便的、可以经常进行的、适合自己年龄和和收入的锻炼方式。 从我省体育场馆开放和经营情况看,我国体育场馆数量和利用率水平还很低。数据表明,我省体育场馆远没有达到国家的建设要求。据了解,石家庄房管局掌握的5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有126个,低于5万平方米的小区及单位的宿舍区尚未统计,但是也为数不少,至少有几百个,而供省会市民免费的健身路径仅有171条,且有许多被安装在人流活动频繁的广场、公园及街道等宽阔地带,真正走入社区的为数极少。让许多人“垂涎”的学校场地对外开放的也不多,即使开放了也很难轮到市民进去健身。 从我省居民健身意识看,以石家庄为例,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石家庄目前坚持健身的人口已经达到20万,但是市区人口210万,比例如此悬殊,除了受场地影响等原因之外,缺乏健身意识应引起重视。 据了解,虽然目前参与到全民健身队伍中的中青年越来越多,但是石家庄的全民健身主角还是老、小两群人,60%的市民不具备健身意识。很少参加锻炼身体,因为“太忙”。认为:“反正自己年轻,不锻炼也没事。”有的还认为年轻人体质都比较好,等人到中年再锻炼也不迟,现在的业余时间还是更喜欢看电视、逛街、聊天、打牌。通过访谈抱有以上态度的大有人在。 2结论 许多国家发展体育的经验证明:在一个国家经济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体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那些需要大量资金和高度技术的其他经济部门相比,通过发展体育来发展经济,具有较大优势。 2.1发展体育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一,发展体育最明显的经济作用就是促进体育产品的消费,而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人们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开支每增加1%,就可以带动GDP增长0.5%。因此,能增加当地财富和经济收入。第二,由于体育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的等特点,它能够推动旅游、商业、交通、电信、新闻出版、餐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吸引数以亿计的人们亲身从事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竞赛,通过人们的消费取得经济收入。第三,体育能显示体现增加体质、提高素质、形成技能——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从而达到促进城市经济的功能。新晨 2.2体育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体育产品来说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体育消费品的需求,就必须增加其产品。从而,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这对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无疑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向前健康发展。 2.3体育的发展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事实已证明:通过举办体育比赛可以加快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体育场馆、道路交通、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城市绿化等等,这不仅能大大提升该城市的品味,而且还能改善该城市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反过来又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4发展体育有利于扩大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体育运动是国内外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过程,是城市间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城市体育的发展,既可以引来外来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经验和资金,还可以使一些产品通过体育媒体的宣传而步入国内、国际市场.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体育城市经济发展 一、体育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现状 体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体育的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过程如此,全运会、世界杯、奥运会等重大国内和国际赛事表现得非常具体,同时,体育商品的生产过程和提供方式也带来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从目前来看,体育与城市发展的高度相关可以从热衷申办运动会略见一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大城市对申办高规格、大规模运动会的热情和积极性呈持续上升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城市激烈竞争举办运动会的权利。其原因是运动会对东道主城市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对于招商引资,开展多种多样的商业活动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二、体育与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研究体育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体育”的基本内涵。一般地,国际公认的“体育”概念其内涵可分为“大众体育”和“运动竞技”两大部分[3]。我国的竞技体育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城镇居民的体育发展却令人堪忧,发展极不平衡。 我国的大城市主要是直辖市、省会,是高校、企业集团集中之地,是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于这些方面的需要,大城市均修建了很多体育场馆,这是中小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同样,作为社区的体育健身中心,由于经济因素,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经济不发达城市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1]。 我国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新消费”,水平还相当低,人均体育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仅为0.5元,而日本为20元人民币[3]。尽管1985年到1997年全国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占工资支出的8.1%提高到10.7%,提高了2.6%,但从静态分析,增长幅度还不快,而且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体育消费需求缓慢[6]。以家庭体育健身器材拥有量为例,1997年每百户家庭体育健身器材拥有量,全国平均为1.62件,上海市2.15件,广州市5.72件,武汉市5.39件,合肥市1.04件,兰州市为0.85件[1]。而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的拥有量分别是全国水平的30%、43%、120%。可见,全国大部分中部或西部的中型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居民每百户的拥有体育健身器材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值。 居民健身意识不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的健身意识会不断增强,但目前居民健身意识令人堪忧。以河南居民为例:根据2006年的摸底调查,只有28.5%的成年居民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河南城市社区活动点,虽然由2000年的2343个增加到2006年6月的3320个,增长了41.7%,但调查发现,对体育锻炼无兴趣的男性和女性仍占大多数。 城镇居民人均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从我国体育场馆开放和经营情况看,数量和利用率很低。有数据表明,我国体育场馆远没有达到国家相应的建设要求。在城市的体育场馆中,只有44.1%对社会全部开放,21.3%部分开放,34.6%的体育场馆尚未开放。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目前基本全部开放,但公共体育场馆仅占全国体育场馆总量的2.3%。从居民活动区域看,目前平均每个街道、乡镇只须2.77个体育活动点,体育活动人数一般为31—100人,而且主要由锻炼者自发组成[2],同时缺少体育辅导员,这些均无法满足城镇居民健身要求。 造成我国城市体育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1.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中认为体育仅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是国家投资的必然行为,这种惯性思维阻碍着体育在城市经济中的正常发展。2.人们参加的是简单的活动,所以居民在体育用品消费方面较少。3.体育公共设施缺乏,加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较低,造成我国体育场地服务供给与居民需要之间的矛盾。4.政府机关官员缺乏体育对城市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 三、体育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许多国家发展体育的经验证明:在一个国家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发展体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那些需要大量资金和高科技的其他经济部门相比,通过发展体育来发展经济,具有较大优势。 发展体育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和平年代,体育赛事是城市塑造形象最有效的催化剂之一。它不仅能刺激和打造城市文化,体现城市活力,丰富城市经济结构,而且还能加快城市化步伐,对城市进行扩容。众所周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原是广州市的荒郊,由于成功举办了全运会,如今成了广州市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发展体育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其一,发展体育最明显的经济作用就是促进体育产品的消费,而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能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其二,发展城市体育能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等特点,能推动城市旅游、商业、交通、电信、新闻出版、餐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其三,体育能体现增加体质、提高素质、形成技能——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从而达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体育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体育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体育产品技术含量上讲,体育产品的生产一般为劳动密集型生产,如体育服装、鞋类、球类的制作以及体育旅游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其次,体育还带动和促进相关行业人员的增加。同时,为广大妇女和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提供就业机会。这对缓解当今日益突出的城市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无疑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体育的发展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事实已证明:当今无论是世界性的,还是洲际性的比赛,以及国家和省级的大型运动会或单项比赛,都将加快该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体育场馆、道路交通、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城市绿化等等,这不仅能大大提升该城市的品味,而且还能改善该城市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发展体育有利于扩大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体育运动是国内外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过程;是城市间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城市体育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来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经验和资金;还可以使一些知名度不高,但质量过硬的产品,通过体育媒体的宣传而进入国内,甚至国际市场。 诚然,体育发展对城市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给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一,大型赛事的体育场馆大多是为竞技体育而建造的,项目设置专业性强,功能单一,除承担部分训练和比赛任务之外,多数处于闲置状态。所以,我们的设计和规划必须突出体育馆的公益性,特别注意大型体育设施的后续效应。其二,举办大型赛事,需修建大量场馆及道路、停车场、旅馆、餐馆等基础设施,势必减少耕地面积,加重城市污染,减缓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在赛事中应树立环保理念所谓“绿色体育”概念。其三,商业运作要适度 四、体育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体育应与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协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一个城市的资源分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而作为城市经济组成部分的体育,它的发展也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 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须符合地域文化特征;城市体育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体育的发展应以信息、高技术为主发展体育产品,建立社区俱乐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应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经济不发达的城市竞技体育方面应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化,体育用品业的生产则应以生产少数民族体育用品业为主,在社区体育方面,应采取百花齐放的方针。 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体育的发展对城市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应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其一,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体育项目。每个城市都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预测市场对体育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摸清开发哪些项目,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来源,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以及周围一定距离内有无竞争(同类体育)项目点等等。要以较小的投资和较短的周期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先开发那些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居住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的地方,便于人们前往进行体育消费。同时,还应注意体育的超前发展战略研究和制订正确可行的长远发展计划,切不可盲目地开发体育运动项目,体育场馆的建设更不能不分先后地全面开花。 其二,注意与体育相关配套的建设。体育的发展,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了更好地使人们从事体育锻炼、休闲与观赏,就需要取得交通运输、服务接待、社会治安、餐饮、检疫等部门的有机配合,形成一个以体育为中心的服务网络,让前来锻炼、休闲、观赏的人们心情舒畅,实现健康发展、服务大众的要求。 其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体育产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的兴衰。体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做到服务周到,态度良好,以优质服务待客。为此,要做好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制订和完善各种责任制,推行体育服务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工作。此外,还应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使消费者有安全感和舒适感。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探析煤矿地质勘探技术方法 [摘 要]煤矿地质勘探中,通常以钻探工程和坑探工程为主,辅以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查。本文作者主要重点阐述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煤矿地质勘探。 [关键词]煤矿 地质勘探方法 技术方法 1 煤矿地质勘探的可行性与比选性工程方案 煤矿地质勘探是煤矿开采的前提,搞好地质勘探,可以有效地防止煤矿开采时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勘探方法有多种,但是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使用中应该将多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 煤矿地质灾害危害巨大,它不仅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带来很坏的社会效应,严重威胁煤矿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煤矿的主要地质灾害有瓦斯突出、矿井突水、采空区塌陷灾害和陷落柱与断层。由于煤矿地质勘探的可行性和比选性工程方案能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从而避免灾害的发生,因此,煤矿地质勘探对于煤矿生产必不可少。 地质勘探主要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以下几种: ①地质雷达法。该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地学技术,不论是在环境、工程还是煤矿地质等的探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原理是:首先发射高频电磁波,并用一定的接收装置接收返回的电磁波,然后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反射波的时间与位置等参数来研究地质结构。近年来微电子工艺迅速发展,地质雷达探测法将逐渐向便携化和高精度化的方向发展。 ②瞬变电磁法。瞬变电磁法简称为TEM法,是一种时间域人工电磁感应方法,也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并广为应用的一种新的电磁法。 ③直流电测深法。该探测法是一种以地下介质间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来研究岩石及其视电阻率的方法。除了以上三种外,其他用得较多的地球物理方法还有大地磁电阻率法、高密度电率法、重磁勘探法和三维地震勘探法等方法。 若单独使用,任何一种地质勘探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只能获得煤矿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地质信息,而不能把整个煤矿开采范围的地质结构都探测清楚。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煤矿的地质信息,为煤矿开采中减少地质灾害打下基础,应该尽可能地联合使用多种探测方法。下面本文就对该问题进行一点浅显的探讨。 2 煤矿综合地质勘探方法 将多种勘探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应用多种物探,地面测绘乃至钻探等方法的优点进行地质勘探的方法,就是综合地质勘探方法。显然,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每种方法的优点,并克服每种方法单独使用的不足,达到点、线、面结合,立体化、多参数、多层次地综合勘探的目的。应用多种方法综合勘探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先地面后井下;②地面勘探时,先钻探后物探;③井下勘探时,应该物探与钻探相结合。 2.1 采区地面的地震勘探 在地质勘探的最初阶段,煤矿企业一般应该采用地面地震勘法,对准备开采的矿区进行详细的勘探,取得第一手资料。主要任务是断层发育规律、地质构造形态等。摸清楚底板起伏形态和煤层赋存状况,准确判断含水岩层的富水性,并相应地制定出矿区发生水害的预防策略。此外,在采区范围内的小构造(譬如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落差5m左右的断层、陷落柱等等)也是地面地震勘探阶段需要勘探清楚的对象。地面物探法探测效率高、操作施工简单,但是受到地表条件的限制因素的影响很大,适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2微动测深勘探 该勘探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探查地质构造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一般通过天然场微动信号与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来提取面波信号,然后利用反演来获得地下S 波速度结构。根据不同的观测形式,微动测深探查通常分为下列几种形式: (1)单点勘探。单点探测需要布置观测台阵,这也是单点勘探的最大特点,台阵由两个大小不一、内部接有正三角形的同心圆组成。在两个圆的圆心以及圆周上内接正三角形的顶点处,均布置有微动观测仪。在单点勘探中,台阵的大小与勘探深度成正比关系。如果勘探要求的深度大,可以增加同心圆,使观测台阵的观测点增多。 (2)测线勘探。单点勘测指适用于小面积的勘探,当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勘探时,这样单点勘探就不适用了。这时候要想获得S波速度剖面成果图,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可以采用测线(剖面)观测系统。测线勘探具体方法为:根据一定的间距,在煤层的测区内设置测线,达到二维微动测深勘探的目的,同时能够反演测区三维S 波速度结构。 (3)平面探查。该法一般用于非常精细的勘探。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企业实力等考虑是否采用该方法。如果资金充足,仪器数量较多,并且企业对勘探的结果要求比较精确,则可以采用此法。 2.3综合物探法与井下钻探 井下钻探优点众多,如不受地面条件限制,投资少、经济合理、针对性强、工程量小、工期短、水压水量直观等。正因如此,井下钻探成为矿井防治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勘探放水试验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达到宏观控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利用各种物探方法探明矿区局部导水构造、局部富水带和隔水层变薄带;第二步,用少量的钻探手段来验证探测结果是否正确。重点布置注浆改造、疏水降压等治水排水工程。具体有下四种方法地震层析成相技术(也称为弹性波CT)、瞬变电磁法(也称作TEM 法)、井下直流电法透视法和瑞利波法。在有些煤矿矿区,底板岩溶水害对煤矿的威胁尤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各种规模的放水试验来探查其水文地质条件,同时利用多种物探及钻探的手段对局部水文地质异常区加大勘探力度,这样一方面各种勘探方法可以相互验证,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更为详细的地质资料,提高勘探的精确度。 结束语 煤矿地质勘探方法的使用范围是有限的,煤矿企业在对矿区的地质勘探中,必须将多种勘探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了能够充分掌握地下煤层的深度和厚度、断层分布以及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等地质信息,应该大力运用矿井物探、地面钻探、井巷工程、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等勘探技术,取得多元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此外,还应将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建立起矿区的预测与评价的模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后面的煤矿采掘工作,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在物探方面已经有强大的力量,陆上石油开采实力已经排在世界前列,地震勘探技术也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尽管这样还是面临着我国供不应求的现状,使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油气资源能力的提高任务巨大。为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改变向外购买石油现象,必须要大量发展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加强石油地质勘探创新与研究,全面提高石油勘探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石油资源开采率。关于石油地质勘探的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面临的形势和对策,还有现阶段的储层评价方法的不同和创新都将在此作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石油 地质勘探 储层 评价 1 石油地质勘探现状 (l)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 一方面我国石油工业的形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且面对“三面受挤、多期破坏、相变剧烈、复杂多变”的中国地质国情,面对石油短缺给国家安全带来的日益严重的隐患,迫切需要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的进一步创新。近年来在科学理论方面有以下七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展:板块构造理论、含油气盆地动力学、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学、储层横向预测、储层流体地球化学、天然气地质学等板块构造理论的进展与含油气盆地分析密切结合,使得人们对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大陆边缘盆地等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其含油气关系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为传统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及新理论、新技术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近年来新的地质勘探理论与新的地学分支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这些都大大促进了石油地质勘探的发展。 (2)地质勘探研究更加实用化: 现在,研究部门纷纷在地质勘探科研项目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寻找与油。气效益有直接衔接的项目。改变了以往地质勘探科技研究着重于风险大的、长远性的、基础性的研究的做法,加强对中、短期需要的研究和发展工作。 (3)地质勘探科技在石油勘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对石油勘探的影响日益增加这些因素的出现,各大石油公司越来越重视科技的作用,加大科技投人,立足于拥有一流技术和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把综合应用地质勘探技术作为提高勘探效益、降低成本的最重要的手段。 (4)合作研究的趋势不断增长: 合作研究是当前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合作可以优化资源、技术和能力的配置,减少研究人员,紧缩机构,开辟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2 石油地质勘探面临的新的形势与对策 (1)勘探环境日趋复杂。勘探区域继续向深海、沙漠、丛林和极地发展,勘探目标转向深层和隐蔽圈,加大了勘探难度; (2)各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加剧; (3)环境要求更加苛刻,环保费用大幅度增加。 (4)新发现的规模趋小,丰度偏低; (5)勘探费用增加,投资回报率减少; 面对以上挑战,发达国家常常采取以下对策: (1)组织多学科综合勘探和多学科工作组作为现代石油勘探的最佳工作方法; (2)广泛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测井及小井眼钻井等新的勘探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达到减少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的目的。 (3)公司雇佣权威人士对面临的各种形势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核心运作系统; (4)把技术应用与勘探风险的经济评价作为公司进行战略决策和财务预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技术革新,加大技术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3 储层评价 3.1 低成本的高效随钻储层评价方法--- 欠平衡钻井技术 在石油钻探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指导勘探开发,通常对储层的及时动态进行评价。现阶段的随钻评价技术,主要是依靠随钻监测工具来实现,或是在停钻状态下采用钻柱测试完成。但是这些技术费用高,时效长,延长了钻井周期。因此,探寻一种低成本的高效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是人们一直以来寻找的。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钻井效率,而且给随钻储层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欠平衡钻井技术的运作方式是当欠平衡钻井方式打开产层时,井底处于欠压状态,地层流体会源源不断地涌入井内,地层产量数据会及时反映相关储层信息,所以可以通过对流入地层产量数据的分析来评价储层。在欠平衡钻井过程中,地层与井筒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影响,因此,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地层和井筒注入参数、返出参数的变化,代入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解答出储层信息,就能够实现储层评价。 3.2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一般认为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是在选取储层评价参数的基础上,对储层多个影响因素做综合评价,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从而进行储层评价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确定各项评价参数的权系数,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研究区评价参数的权重系数,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所选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合理性及其重要性,解决了使用单因素评价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评价结果不唯一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储层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3.3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影响储层地质特征的因素是复杂而多面的,储层综合评价是在沉积岩、成岩、储集特征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储层进行分类并分段、分区块地进行评价、确定不同层段、不同区块储层质量的相对差异,进行相对分类。能够用于储层分类评价的指标涉及到岩性、岩相、成岩作用、等多项内容,而且每个项目中常常又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参数。这些庞大而又复杂的参数使得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评价变得十分困难。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就是在储层评价参数选取的基础上,对储层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并依据它来对储层进行分类。其关键是确定各项评价参数的权系数。这种方法不仅适合储层评价研究,对于其它油气资源评价问题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对权系数求取问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结语 在全球资源日益枯竭,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的今天,强化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的勘探理论,新的勘探技术和更完善的应对严峻形势的措施都会一一出现。更为低成本和高效的储层评价方法也将会诞生。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石油地质勘探创新研究,有助于提高石油勘探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油气产量,保护国家能源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浅析煤矿地质勘探方法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煤矿地质勘探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煤矿;地质勘探方法 煤田勘查活动要获取细致深入的地质资料,这样才能便于在后期的勘探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高煤炭品质的手段。在矿场设计阶段,要根据勘察人员提交的报告书讨论下述问题。(1)含煤地层的结构和厚度,地层之间含煤量的变化趋势,含煤地层各层之间的距离变化趋势。(2)含煤地层的倾斜角度改变趋势。(3)所在地区地质结构特性、岩溶、火成岩及其分布与变化趋势。(4)煤矿物理特性。(5)围岩及夹矸层的物理特性。(6)所在地层含水情况。地下水所在地层深度及位置,透水层所在位置、厚度以及渗透系数等。 1 煤矿地质勘探找矿方法 煤田地质勘探又称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是寻找和查明煤炭资源的地质工作。其目的是寻找煤矿床、圈定煤炭储量,为煤矿设计、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地质勘探是运用地质科学和技术来分析、研究、探测煤矿床。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顺利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查明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正确评价煤矿床及与含煤岩系伴生和共生的其它有益矿产。 1.1地质填图法。地质填图法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1.2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1.3重砂找矿方法。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2 同位成矿理论 同位成矿的理论被应用至今,已发现多处重要矿产,该理论中阐明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的形成,规模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均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就是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类型与不同类型、同矿种与相关的不同矿种,均可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同位成矿作用,明显地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因而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就集中在上述的重要成矿区带和矿床、矿体中。 同位成矿这是需要有一个相对较稳定的中心的,这里矿热活动集中,不管是不是同一个时期成矿的都是会有着比较稳定的,不会随机跑掉的活动的中心,这是基础的方面;这个方面相互需要的就是整体的富裕的矿物质的来源;重要的是有一定范围的流体的运动;有着不同的矿物质的不同的流体会沿着一个方向迁移;在地壳变动中依旧相对的稳定、先后成为岩石和矿通道;有一个适合矿物质形成的条件;更有形成矿后的各种保存很好的条件等。只有上面说的这些有利于矿形成的条件最好的配置和协作下才可能出现同位成矿,最终产生重要的矿产。而同位成矿有自己的特征:成矿集中,且中心有一样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统一范围内;不同的类型分化明显、范围很大,那么就有可能类似的不同的矿种大范围的矿床共生出产的特点;成矿的岩脉有着自己的演化和不断等特点,这些的特点就是说明整体的自然界是总体的不平衡的状态,而局部处在平衡的一种状态,这是有利于同位成矿的这种成矿的方式的产生的。 3 地质勘探找矿技术分析 3.1对于区域地质研究分析地质环境 对于工作的区域的地壳的变动和整体地质环境的研究,更要明确的记录相关的地质事情的时期表,从而研究成矿的时候和主要的这个时期的地质事件在时间上的各个时间点的匹配的工作,使用相关的资料来研究探讨成矿时候的地质的实际的环境,找出这样环境下的地质的构造,从而找到地质原因构造与成矿之间的联系。 3.2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更能够得到好的结果 要对区域的大的断裂和它的地质构造等方面深入的研究,找到这样区域成矿和这样的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和不同分布的研究,从而能够找到管制矿田矿床分布的次级断裂的那些构造的形成和发展特征。常出现的情况是: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或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3.3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尤其是矿化信息应引起重视 要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充分运用好这些信息指导找矿。在找地表矿、半隐伏矿时,遥感地质、化探找矿信息,具有找矿开路的先锋意义,结合其他找矿信息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进行矿产深部评价时,必须要有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反映的剥蚀程度,有的地表信息好但已剥蚀较深找矿前景不大,然而一些情况表明,上部出露的矿种类型已剥蚀深,而深部可出现相同矿种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不同层位的隐伏矿床;要认真研究找矿信息产出特点、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这对指导主要矿种类型的找矿,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均有重要意义。 圈定矿区自然边界是根据矿化及相关信息产出特点与分带、地质构造特点的差异和深部大岩体(岩基)产出状况等条件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产出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多中心成矿矿区、主单中心成矿矿区和介于这两者之间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在注意矿区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努力寻找不同成矿中心,特别是其中的主要成矿中心,这对取得找矿突破至关重要。进而要根据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与展布特点,主矿体中矿化富集部位的分布和主要矿化地段、矿点异常与构造、建造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控矿条件及其展布规律,结合有关找矿信息,预测找矿部位和找矿前景。 3.4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 要按照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落实到点的要求进行。也分三个层次工作:⑴是成矿区带小比例尺矿产地质多信息综合研究,初选出找矿有望的矿点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⑵是在找矿远景区进行1:5万左右比例的化探、遥感、地质、重、磁等工作,进一步筛选出找矿有望矿点异常,并做好检查评价,圈定找矿靶区;⑶是在找矿靶区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选出找矿靶位,对找矿靶位要做好地表系统揭露和大比例尺地、物、化等工作。择优进行深部验证、找矿,提出矿产概查和普查基地。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经济的进步也在不断刺激着矿产需求的不断增加。所以必须要提高矿产勘查的技术,要拥有创新的能力,对技术的提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提高。在理论知识方面,更加要努力提高理论的可实践性,有坚定的理论基础,才能不断的提高创新技术的可行性。要学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际不能分离,提高对新型矿产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国家资源的总体可利用性。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利益,更好的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样更加有利于经济的进步。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煤炭地质勘探所面临的形式和处理方法 [摘要]:煤炭资源不仅在世界能源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令煤炭需求量日益增加。当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采煤工作更加安全、经济、高效。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我国煤炭地质勘探所面临的形式和处理方法,同时展望了我国煤炭地质勘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炭 地质勘探;技术;趋势 当前,我国煤炭地质勘探技术发展很快,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领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地质勘探。关于煤碳地质勘探技术,指在煤矿地质勘探工作中,为了探明矿体地质体的矿物储存量、形态、规模、深度以及结构的技术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地质勘探水平不断提高,尽管现有煤炭勘察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在我国煤炭行业中所做出的贡献不可低估。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而言,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充分应用新技术,并且围绕煤炭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建立具有新型高科技的煤炭地质勘察体系,这样有利于我国煤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能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1、概述煤炭地质勘探的发展状况 1.1地形比较复杂 目前,在煤炭地质勘探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地形比较复杂,资源勘探技术难度较大。此外,由煤炭地质勘探所引起的水资源、环境资源也比较常见,需要引起重视。 1.2生态环境政策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非常复杂, 煤矿资源与水资源表现为逆向分布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生态环境政策制约了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此同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一部分煤矿公司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煤炭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从而出现了部分矿区地面塌陷、煤矸石自燃、煤田自燃火灾,甚至出现煤矿瓦斯爆炸等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3地质勘探质量 在煤炭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发现许多勘探的侧重点比较含糊,勘探的针对性也不强,方法不恰当,而且整个工程地质的相关计算公式与实际施工存在很大差别,最后往往会存在误差的勘探结论,严重影响了煤炭地质勘探的质量。 1.4勘探技术管理 在煤炭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由于许多工程提交的勘探设计报告不是地质师新自编写的,甚至没有编制地质专业负责人,报告内容错误较多。因此,从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管理方面分析,不科学的勘探技术管理不但增加了总院审查的难度,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工程的报批时机。 2、我国煤炭地质勘探面临的形式 据调查可知,由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特殊性,所以其煤田基础地质工作非常滞后,地质勘探程度不足,煤炭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等,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安全供应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在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煤炭地质科技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我国煤炭地质勘探面临的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东部煤矿区资源接替、深部开采等地质问题有待解决;其二,中部能源基地复杂地区煤炭资源综合勘探问题、开发煤炭造成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有待解决;其三,需要加强西部聚煤盆地地质研究,提高资源勘查评价程度;其四,需要加强洁净煤技术的地质研究,努力实现煤炭洁净利用和环境保护;其五,煤矿现代化开采和安全生产地质问题探明的程度有待提高,提供高产、高效、安全的煤矿生产服务;其六,需要加速煤炭地质主流程信息化,提高煤炭资源信息化水平,满足煤炭规划和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往往同时存在,对于我国煤炭地质勘探企业而言,急需要明确目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3、煤炭地质勘探问题的处理方法 针对我国煤炭地质勘探面临的具体问题,我国煤炭地质企业在科技发展方面提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具体表现为几点。第一,强化煤炭地质基础研究,不断探讨最新的优质煤炭资源;第二,加大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勘查精度、质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煤炭资源需求;第三,根据高产矿井建设,完善矿井安全制度,拓展煤炭地质服务领域,确保煤炭开发和环境协调发展;第四,坚持以“现代地质理论”为依据,充分应用高科技,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从整体上提升地质勘查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五,改革煤炭地质科技体制,创立新型人才机制,开拓煤炭地质科技创新平台,努力培养一支精干高效的煤炭地质科技队伍和勘查队伍。 4、我国煤炭地质勘探的发展趋势 4.1开发井下勘探技术 现阶段,许多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在采区开采前,应当在井下开展采区进行勘探,或者在工作面上进行勘探,像矿井物探;沿煤层钻进。具体地讲,由于煤层密度比上下围岩较小,煤层又是一个低速槽,随着探地雷达技术的迅速发展,煤矿井下物探技术将是一项重要的发展方向。 4.2加强综合勘探技术 经过研究发现,有一种三维地震勘探,表现为网度布、无心孔,而且应用组合测井法进行勘探。有一种先进的扫描仪,通过人机联作,可以解释几十厘米落差的断层、裂隙、沉积和构造特征,甚至也可以解释应力方向。同时,通过借助专用软件,利用组合测井的方法,可以确定岩石类型、强度、倾角、孔径等。实际上,通过加强综合勘探技术,能够得出一份详细、实用的构造及应力场图,最终能够使矿山设计行之有效。不仅如此,综合勘探技术还可以提供最佳施工方向,并且科学地选择开采方法。 4.3煤炭资源评价方法 对于煤炭地质勘探的发展来说,可以组织开展新的煤炭资源评价。首先需要运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资源评价方法,科学地制定一套煤炭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而且要尽量多开展一些基础评价,正确认识煤炭资源的基本用途,以及了解我国煤炭资源的发展潜力,进而建立煤炭资源的信息系统,实现煤炭地质勘探的技术革新,不断推动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4.4加强清洁煤炭技术 当前,通过对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其核心技术应当属于洁净煤技术,需要与煤岩学、煤化学等相结合,同时从地质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进而为煤炭勘探技术的改进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4.5动态地质勘探技术 历史以来,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井下地质灾害现象,经过分析,发现这种类型的灾害在本质上属于动力地质现象,即具有动态特性。因此,在煤炭勘探过程中,预测动力地质现象预测的时候,不但要以原始的静止数据为依据,而且还需要对岩煤层应力变化的动态数据进行监测,同时分析动态地质勘探技术工作。 4.6加快建设信息技术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中,这是我国煤炭行业的一大进步。此外,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不断涌现,像大容量存储多媒体人工智能煤炭勘探,或者是神经网络煤炭勘探,都可以应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来分析并处理勘探数据,不断向自动化操作方向转变。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煤炭地质勘测中,技术应用是重点,抓好技术是煤炭地质勘探工作的关键。在科技创新体制建立的基础上,需要大力投入科技,结合产学研究,不断创建科技化的煤炭地质平台,从而加强人才培养,努力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技术力量。因此,促进煤炭地质探技术的进步,不仅能够使煤炭事业合理有序地发展,而且还能保护人类家园,确保煤田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煤炭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试论矿产地质勘探找矿标志及方法运用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到地质找矿勘探中,针对当下的矿产地质调查结果,本人觉得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将科学的地质成矿理念为指导,运用地质物理、地质化学、地质特征等相关知识总结出一些地质勘探找矿标志,这将推动我国矿产地质勘探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探;找矿标志 通常我们所讲到的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探工作的又一称为,是依据现有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国防建设的准求,对特定空间中的矿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地质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以能够通过调查结果,找出所需要的矿产资源。本文针对矿产地质勘探找矿标志进行相关论述。 在不同目标的前提条件下,对矿产地质勘探有着不同的要求。譬如,为了发掘找矿标志的勘探工作成为矿产地质勘探,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探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地质勘查探究为根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矿产资源所具有的特性,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为开采矿产资源提供先决性条件。 1. 约束深层矿产地质勘探找矿的基本型因素——成矿理论 人们对矿产能源的勘探研发运用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世界上有关成矿的理论探究正在趋于成熟的状态,矿产地质勘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同时慢慢的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得以运用。伴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探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也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成矿理论,现就深部流体作用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于深层找矿的意义浅述如下: 1.1 深部流体作用成矿理论 深部流体成矿理论通常指的是矿产的形成与地壳流体运动相互之间的联系性,它大多数是受到最近几十年所发生的地壳流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对地壳探究可以发现,在地壳的深层部位潜在大规模的地壳运动,而矿产资源的形成通常是在大规模发生流体活动之后所形成的。在流体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许多勘探结果表明:Au、Zn、Ag、Cu、Hg、Sb、Sn等比较重要的稀有金属资源都跟流体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就可以理解为,在一些深部流体作用活动强烈的区域是Au、Zn、Ag、Cu、Hg、Sb、Sn等金属资源的关键性地区。深部流体活动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性标志之一。 1.2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是指的是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内,地质成矿通常跟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类别具备因果联系的矿产资源、不同的地质构造将有可能产出不同的矿产资源。按照地层层次的区别可以将矿产系统划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等序列,该种形式的矿床组合使得矿产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运用成矿序列理论进行浅析。该理论同样是进行矿产地质勘探中的找矿标志之一。 2. 对地质找矿开展革新,促使矿产地质找矿勘探得到长足的进步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首先要对工作区域进行深入了解,然后进行全面部署,这样才能够促使找矿工作得以突破。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的矿产地质找矿往往是以全面总体部署之后来进行的,是需要具备多工种、多学科有效的结合来进行地质找矿工作的。最近几年,我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逐渐进入了制度转变、调整队伍、投入资源不够、大风险的现状之下,地质矿产找矿工作在整体合理的布局和规划问题上存在严重欠缺,都是自我开展、分散进行的。这种现状会造成我国整体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无法有一个巨大的突破和进步。所以,继续强化对矿部进行严密的部署,革新找矿布局,使得矿产资源勘探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为了能够探索出更多的找矿标志,需要对找矿工作进行全方位革新及部署。首先,确保探究队伍的稳定性,掌握市场发展准求,有效的汲取国内外相关经验,强化对矿产勘查部署的探究;其次,推行我国地质工作统一化,切实颁布有关矿产资源勘查总计划,合理对公益性地质勘探和商业性地质勘探进行安排,诱使找矿工作趋于正常化,预防分散、相重的情况出现。再次,着重对重点矿产种类资源、重点成矿地带进行着重勘探,引导对其进行矿产勘探整体布局。针对那些孕育潜藏矿产资源的空间创建重大工程,进行集成性作业,综合勘探。第四,对有关地质勘探准则加以完善,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探的监管和指导,进行科学合理部署,为保证在有找矿标志的情况下,使得矿产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3. 运用 3.1 目前矿产勘探的未来走向是运用有效的勘探科学技术对找矿标志的挖掘及找矿预测,在这个工作当中则需要各类手段紧密配合,这样才能够避免多解性,如果只是采用一种勘查手段则对那些隐藏的矿产资源所形成的找矿标志是很难发现的。 3.2 物化探方法的运用一定是在工作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的,物化探信息是需要有效的将工作区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在开展物化探勘查工作当中要自始至终将地质—物化探(结合地质理论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地质的思路,而不可以与成矿地质条件相脱离,单独运用一种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够处理地质与找矿的现实问题。 4. 矿产地质勘探找矿科技方法探究 4.1 针对特定空间内地质的探究。浅析相关地质条件。对于空间内的地壳运动及总体地质客观因素进行探究,一定要对相关地质活动做出一个详细的时间表格,这样在今后进行成矿标志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参考性的建议,运用有关资料对成矿时期的地质现实状况进行探究,找出在此客观条件中的地质构造,找出地质构造与成矿之前的密切关系。 4.2 在成矿有利地区寻找各类矿床,通常会取得良好的成果。区域较大的断裂地带加上独特的地质构造通常是矿产地质找矿标志之一。因为在这种区域当中,通常是由于地质的一些活动促使地质构造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形成各类矿产资源的可能性就较大。 4.3 找矿信息是重要性的找矿标志。特别是矿化信息是特别关键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加以注意。这就需要对找矿信息加以探究,有效运用相关找矿信息来为找矿工作服务。针对不同种类的矿区,需要探寻不相同的成矿重点,尤其是其最为关键性的成矿地点,这样才能够在找矿上有一个重大的突破。 4.4对矿产勘探进行全面部署:成矿地带找矿勘查的开展需要按照从面到点、点面结合、落实到点的准求进行的。 5.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准的不断提升,对矿产的各方面需求也在随之增加,然而看眼矿产科学技术及运用形式就需要进行不断的革新,才能够适应于当下地质矿产勘探的变化。这就需要以成矿理念为指导,有效的结合当下的地质特征,才能够将地质勘查工作做好,以在未来找到大型的矿产资源。 如果仅仅是运用一种找矿方法就会出现很多方面的矛盾,有的时候甚至是会对一个区域有可能有矿产出现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样就会对矿产资源的的勘探将会是一个重大损失。所以在此警醒有关单位一定要注重这一问题,在以后的找矿工作当中一定要做到多种找矿方式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在预期内获取最好的经济效益。为此,在开展今后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当中一定要运用有关勘探理论,运用全新的科学技术及新方法,总结前期勘探经验,以争取提升挖掘矿床的能力,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浅谈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方法 摘要:水文地质勘探是针对水资源进行的勘探活动,它是对某一区域的地质构造、地下水的发育、地表水的补给等水文特征作出科学判断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在水文地质的工作概况及水文地质勘探的过程、对相关资源的评价。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方法 一、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概况 1.水文地质勘探的目的 水文地质勘探(hydrogeologicalsurvey)是水文勘探技术工作者为了了解某区域的水文地质环境以开发利用相关资源而进行的科学探究工作。出于不同目的和要求,水文地质勘探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普查和勘探,普查是综合性的,用以表达普查结果的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20万,而水文地质勘探是在已用普查方式探明地下水的分布后对特定区域水文资源的深入调查,服务于专门目的,如从居民健康考虑,对区域内供水水文的调查,采矿时对矿床水文地质的勘探等。 2、我国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概况 我国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从50年代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前苏联、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我国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迅速。50年代,首次建立起全国性的水文地质工程队伍;60年代,在东部大平原和西北缺水地区这些特殊的地理区域进行了水文地质的普查;70年代,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完成了水文地质的普查工作,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更加完善,地下水动态观测站在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建成;80年代,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过程中,开始重视水文环境,加强环境立法;水文勘探发展到当前,数字地球建成,地理信息中的3S(GIS、GPS、RS)应用于处理水文地质的空间数据,以及专业性软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的勘探,为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水文地质勘探方法 1.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hydrogeological mapping)是指在被测地区,首先观察水体的地质现象,经过科学的分析整理后,用专业术语或者图表描述。在水文地质的勘探中,勘探工作者对探测区域的水文环境,有必要先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大致的了解,掌握基本情况不仅可以减少工作量,技巧性的开展勘探工作,也有利于保障勘探过程的安全。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常常涉及山区的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大且受地形影响难以进入的山区环境成为水文勘探棘手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利用拍摄的航空摄像片、卫星图片对区域内的地质环境作出基本判断,利用电子技术分析资料,在对水文地质作出测绘后得到能够反映水文信息的图表,达到调查水文环境的目的。由此可见,水文地质测绘中,勘探者面对的难题是大面积的山区无法通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利用已经发展完善RS、GIS等地理科学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艰难环境的能力。 2.地球物理勘探 为了了解水文地质条件,也可以通过对地球物理相关属性的考察。根据地球物理的整体性原则,各地理现象是相互作用、影响的,地球物理勘探是现有的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中唯一一个间接的勘探方法,联系测区的自然条件和勘探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勘探可以选用地面物探、水文测井、遥感技术这三种具体的方式。与其他的勘探方法相比,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探究水文地质的成因来推断业已形成的水文环境,获取了更多的地理信息,它对平原地区含水层的深度、淡水界面,甚至地热异常区域的界定,都有精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3.水文地质钻探试验 水文地质钻探(hydrogeologic drilling)和水文地质试验(hydrogelogic experiment)都是为了获取地下水资源的相关资料而进行的地理科学技术手段。它们可以涉及地下水埋藏的地理环境,通过钻探,理清区域内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和水量的规律,对地下水的水文条件进行精确的表述。钻探采用的探孔,由于不同的作用,分为普查、勘探与探采结合孔三种类型,钻探在水文地质探测中的发展为水文地质调查活动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探测活动对水文探测设备的要求相比其它的探测高,其中,回旋、冲击、冲击——反循环是不同探测设备基本的探测方式,在探测水文地质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钻探区域内地热资源以开采利用。与水文地质钻探相同,水文地质试验也是在野外,通过对水文地质的直接调查以获取区域内的水文资料,利用抽、注、渗等方式,可以明确水文特点,达到调查区域内水文地质资料的探测目的。 4.地下水动态观测和试验分析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对一个地区或者水源地的地下水动态要素(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定时测量、记录和存储整理的过程,依托中国移动公司GPRS网络在监测中心查看地下水的水位、温度、电导率等数据,将所有数据导入数据库生成各种报表和曲线,它由监测中心、通信网络、微功耗测控终端、水位监测记录仪四部分组成,通过对地下水动态观测和试验分析,得到与地下水有关的数据资料。 三、水文地质评价 1.地下水水量计算 计算地下水的水量,是评价水文地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对地下水资源能否开采的判断依据之一。可用的地下水是在计算出补给量与排出量的差值,结合地下水的基本储存量的结果,其中,能够对地下水进行补给的水量来源包括河水补给、降雨补给与地下水平衡量的补给,地下水的流出是地下水侧向流出、潜水蒸发等因素作用的。经过计算与分析,获取地下水能够允许的最大开采值进行地下水的开采活动。 2.地下水资源评价 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水质好坏,即是否受到污染与污染程度是否在可修复的范围,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具体的资源评价过程是对勘探工作的完善,水文地质的分析人员根据调查数据做出水文地质模型,利用相关的理论如数值法等方法进行水质、水文上具体的测评。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普遍认同以下两种评价方式。一、首先进行水体取样,进而花样以调查水质,是否含有超标的元素,与人体的适应性对比来决定相应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价值。二、如果在水质勘察过程中发现水质已经受到污染或者有受到污染的可能,应查清污染物质及来源、途径与规律,提出地下水资源的防护措施,地下水的开发应力求费用低廉、方案优化、效益显著。这些必须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正确评价地下水资源为基础,在对地下水资源作出评价后进行开采时,应注意做到不过量开采,不能造成海水或者高矿化水入侵到淡水含水层,不能引起大量的地面沉积和坍塌,进行全面的规划。为了合理使用地下水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优化分析的方法进行水资源的数字模型管理,在经济方面要明确地下水有偿使用的原则,征收水资源管理费。 地下水水文的探测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了解与利用的需求增加的基础上发展的,我国的水文探测工作从50年代正式开始受到关注,水文地质的普查渗透大江南北,具体的水文勘探技术如测绘、钻探、试验等,在水文普查探测和专门探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水文地质探测工作者,掌握这些技术并与时俱进的钻研新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探测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探测的最终目的是对资源的利用,获取资料后,判断地下水的开发价值并进行规模化的开发,也成为新形势下水文地质工作者的责任。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煤矿深部开采综合地质勘探方法研究 【摘要】深部开采对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几种地质勘探方法,采用综合的地质勘探方式可以有效的探查煤矿矿区的地质情况,为煤炭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煤矿;地质勘探;深部开采 目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先导,其工作模式可分为三个层面:(1)井田范围主要可采煤层开采地质条件评价;(2)采区地质条件勘查;(3)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超前探测。 而从现今的发展方向来看,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1.传统水文地质勘探 1.1方法 受岩溶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底板突水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突水机理主要包括:(1)岩溶裂隙水网络的发育情况,是发生底板突水的物质基础;(2)隔水层的厚度及岩性特征,是突水的制约因素;(3)采矿活动造成底板的破坏,是底板突水的诱导因素;(4)断裂构造及原生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是导致底板突水的关键因素;(5)水压与矿压的偶合作用也是导致底板突水的重要因素。因此,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范围包括了岩溶裂隙水网络发育规律、隔水层的厚度及岩性变化、断裂构造及底板裂隙的发育规律及发育程度、含水层水位变化规律等。 1.2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而任何一种单一的勘探方法,只能大致探明某一种突水因素,如:采用传统的地面钻探、抽水及注水试验,只能探明某一点的岩溶发育及富水情况,对于整个开采范围的富水规律难以有效的探明。另外,矿井突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规律进行描述,也就是说,随着空间的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各类突水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作用相互交替变化,如:断层导水型突水,构造的突水机理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底板破坏型突水,采矿动压是突水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防止底板突水,就必须对各类突水因素进行全面探查,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治理,才能有效的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采用单一的探查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2.采用综合方式进行地质勘探 2.1采区地面地震勘探 采区设计前,通过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手段,查明采区构造形态和断层发育规律,查明煤层赋存状况及底板起伏形态,对影响开采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水害防治措施,为采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同时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也是进一步查明采区范围内的小构造,包括落差5m左右的断层、陷落柱和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根据采区衔接的要求,应提前布置实施。现已成熟的探测技术包括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矿井直流电法和钻探。地面物探方法较矿井物探方法施工简单,探测效率也高,但受到地表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地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首选方法。 2.2微动测深勘查 微动是一种在时间域和空间域都极不规则的震动现象。根据波动理论,微动记录既包含有体波也包含有面波。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微动的震源是在地表面或海底面,在微动中的面波成分相对于体波成分来说占绝对优势,微动测深勘查方法就是利用这一占绝对优势的面波来反演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同时,依据观测形式的不同微动测深探查主要分为一下几种形式:(1)单点勘查。单点勘查方式观测台阵,一般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内接正三角形)组成,在圆心和圆周上内接正三角形顶点处各设置一套微动观测仪。这种观测方式勘查深度与台阵的大小成正比。根据勘查深度的要求,可采用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组成观测台阵;(2)测线勘查。在煤田勘查这种大面积勘探中,单点勘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可采用测线(剖面)观测系统,获得S波速度剖面成果图。在测区内按一定间距布置这样的测线,可实现二维微动测深勘探,并反演测区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钻孔及其它地质资料,可进一步解释速度异常区域的地质意义;(3)平面探查。在矿区或者要求更精细的勘探,在仪器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可采用平面观测,并反演测区三维S波速度体,从而圈出速度异常体或者面。 2.3井下钻探及综合物探 在放水试验对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达到宏观控制(矿井、采区)的基础上,对富水区的每一工作面,针对不同的条件,采用各种物探手段,探明局部导水构造、隔水层变薄带及局部富水带,再用少量的钻探手段进一步验证,有针对性的重点布置注浆改造、疏水降压等治水工程。 (1)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从大的范畴来说,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仍属于矿井直流电法。其目的是探测采煤工作面内部的导水构造、底板含水层的集中富水带。许多矿区的研究和试验证明,井下直流电法透视是探测水文地质异常区最为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2)TEM探测:瞬变电磁法(简称TEM),它是利用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向铺设在地面的矩形线圈(或称发射框)发送双极性大电流,在电流开启和关断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产生电压脉冲,电压脉冲的衰减产生感应磁场(即一次磁场)。一次磁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介质中产生涡流。地下涡流的变化又生产二次磁场,由于不同地质体其电性特征存在差异,其二次场的衰减亦存在差异。因此,通过研究二次场的衰减规律,可达到推测、分析地下地质异常体的目的。TEM探测可以探测不同高程的相对富水区,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水措施。(3)弹性波CT:即地震层析成相技术,可以推测主要构造的发育情况,但由于该项技术起步比较晚,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4)瑞利波:利用瑞利波探测技术可以对掘进巷道前方的地质异常体,特别是断裂构造进行超前探查,预防突遇断层出水。该项技术对于探测前方构造效果较好。 另外,通过坑透、槽波、脉冲干扰试验等手段,也可以探测地质及水文地质异常区。综上所述,对于受底板岩溶水害威胁的矿区,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应以各种规模的放水试验为主要探查手段,以此为基础,采用多种物探及钻探手段,对局部的水文地质异常区进一步查明,达到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充分体现多种勘探方法的综合效应,可取得十分显著的技术效果。 3.结论 煤矿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关于煤炭地质勘探方法的解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要有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经济、安全、高效采煤就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开展煤田地质勘探工作,而且,煤田勘探技术要迅速发展才能满足生产要求。本文就当前煤炭地质勘探的主要技术方法作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煤炭工业;地质勘探;勘探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内煤炭需求量将逐步增长,煤炭出口量将大幅攀升,需要优质环保型资源,需要进行煤炭资源经济评价和资源资产化管理,需要开展煤矿区生态环境和环境地质评价,需要高集成度、高有序度数字化的资源信息。煤田地质勘探就是在开发煤炭资源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了解煤层埋藏的具体情况,为开采设计、矿井建设和生产提供地质依据。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揭露煤系,认识煤岩体赋存状态及沉积环境变化规律,完成不同勘探阶段的目的任务和满足工作精度要求,需要各种技术手段和一定的施工方法。随着以数字化和电子化为特色的新技术革命开展,中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和方法也有了质的飞越。 1 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方法 根据地形、地质和物性等条件,合理选择勘探手段,统筹布置各项工程,严格工程施工顺序,综合研究各种地质信息,提交高质量地质报告,这就是近年来逐渐完善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方法。通过采用遥感扫面、物探扫线、钻探及测井扫点的工作部署,在具体勘探区,采用重磁资料确定煤系分布范围和基底深度、用高分辨率数字地震控制断层、褶皱和其他异常体的发育;用钻探结合测井方法验证地震勘探结果,并重点控制煤层的变化。通过地震、钻探和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研究,可获得高精度的地质勘探成果。在构造上,能够控制落差10-15m的小断层和落差5-10m 的小断点、主采煤层的底板等高线能控制在1%-2%以内。在煤层上,能够控制煤层的发育特征,并可利用地震波组的波形、多元参数特征和变化趋势,解释典型煤层的厚度和宏观结构类型。在经济上,大幅度节约了钻探工作量,钻孔数减少50%-80%,缩短了勘探周期,勘探成本降低30%-50%,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2 煤田钻探新技术 传统的岩芯钻探仍将是煤炭资源勘探的最直观手段,只不过随着综合勘探方法的采用,钻探工作量相对减少。伴随着新技术革命,钻探将会在自动化程度、操作的灵活性和机械效率等方面有大的进展和提高。 一是全面推广绳索取芯技术。绳索取芯技术就是在不提出钻杆的情况下,采用内套管的结构,以绳索提出内套管的方式,将钻进中收集到内套管的岩芯提取到地面后取出。使用该技术,能够大大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该技术在煤田地质系统推广已有数年的历史,今后还将继续推广普及,并逐步解决推广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完善该项技术。 二是推广钻进参数探测技术。在钻探施工时,有许多钻进特征是依靠工人的感觉和经验获得的,钻工是依靠对钻进状态的判断采取措施来调整操作。这种方式人为主观性大、不易掌握,难以形成标准化操作。通过近年来的科技攻关和对外技术合作,钻进参数探测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应用,因为它可以通过各传感仪实时掌握到下列钻进参数:钻杆旋转速度、钻进进尺速度、钻杆扭矩、钻进压力、进水量、返水量、泵压、孔深、泥浆粘度、密度和pH值等。钻工依据这些参数,可及时、准确地调整操作。这可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钻进质量和工作效率。 3 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技术 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就是一整套以数字方式记录高质量的地震信号,并经数字处理而获得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效果的技术方法,它包括在数据采集上采用四小(小药量、小道距、小采样间隔和小组合基距)、两高(高频检波器、高频低截滤波)、合适的井深及准确点位(炮点、检波点);在数据处理上强调噪声衰减、子波长度压缩及精确的叠加和偏移,最终获得高信噪比、宽带的高频信号,使得小型煤田构造和异常清晰的显出。从1985年开始至今,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质综合勘探和地震补充勘探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地震补充勘探,查明规模较小的断层、褶皱及其他异常体,以使得设计部门能够及时优化、修改设计,包括:改变开拓方案,调整井筒位置和生产能力;修改采区设计,如工作面位置、走向及长度;修改主要巷道位置,调整矿井边界等。 这些成果保证了高产高效矿井的高速高质量建成,避免了因地质资料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目前,该项技术已得到广泛承认,并被越来越多的煤矿业主,包括亏损煤矿和地方煤矿业主的承认和采用,一场全国性的地震补充勘探和采区地震已经兴起。近年来,随着用户要求的逐渐提高和大容量高速计算机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对海量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处理,这才使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以提出和飞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将探测小构造的程度大大提高。由于那些条件较好、启用三维方法较早的矿区大受益处,从而使其他一些煤矿或待开发井田的业主开始要求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由二维转向三维的大趋势已不容置疑。在二维地震勘探技术推广中,目前正在进一步通过增大主频波来提高分辨率以探测更小的断层,完善山区地震勘探方法,研究总结勘探方法和地震勘探成果解释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拓宽二维勘探技术,以期更好的为煤炭生产用户服务。三维地震勘探由于工作量大、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低等因素,近几年已经通过推广体积解释技术、深度域代替时间域、模型技术的广泛使用、约束反演的使用、山区三维地震问题的解决、纵横波联合勘探的推进、多道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开发、现场实时处理的应用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得到逐步完善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精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4 重磁电及地质雷达勘查技术与测井勘查技术 重磁电及地质雷达勘查技术:采用瞬变电磁法勘探、高精度磁法勘探、高精度重力勘探、直流电法勘探(含高密度电法勘探)、地质雷达探测、频率域电磁法勘探等方法进行勘探。广泛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石油地质勘探和地下水勘探等资源勘探领域。进行断裂、褶曲、沉积盆地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的探测;圈定岩溶发育带、地下河、含水裂隙带等隐伏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矿山采空区和空洞等异常体的工程勘查。 测井勘查技术:采用电、声、核系列物理参数测井,水文测井及煤层气测井等技术。可精确为煤层定厚、定深;非煤系地层定厚、定深。常应用于煤岩层定性、定深、定厚;煤岩层力学性质分析,煤层炭灰水分析,煤层沙泥、水分析等。 5 煤炭遥感技术 煤炭遥感技术是一项将空间遥感应用于探测与煤田地质和煤炭工业有关方面的高新技术,具有实时、准实时、快速、客观、整体性强的特征。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跃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煤炭遥感科学体系,在煤田自燃环境监测、煤矿区环境监测、煤矿区水资源调查、煤炭资源调查、中小比例尺填图和区域地质研究等方面取得成功,并逐渐同物探、钻探一样,成为煤炭资源勘探的一种手段。 遥感是通过空间传感器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散射外来电磁波或者目标自身发射的电磁波而获得目标物理参数的技术方法。遥感技术彻底改变了地球科学中传统的点测量状况, 从像元到像元获取地物信息,进而发展为三维立体测量,这一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对地质找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遥感找煤是以煤炭遥感理论为基础,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遥感手段对找煤标志、控煤因素及煤田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从中提取煤矿床赋存信息的过程。 目前,煤炭遥感正在继续沿着和GIS及GPS有机结合的方向,在计算机支持下,建成准实时性、半自动化、半智能化的中国煤田地质和煤炭资源调查信息系统,中国北方煤田自燃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中国煤矿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煤矿区水资源调查信息系统,煤炭生产控制与土地复垦监测信息系统,并形成网络化、可视化和社会化的信息产品,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6 结语 煤炭地质勘探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科技工作, 它不仅仅是探明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 而且还应为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合理利用提供充分的依据。目前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握时机,加快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才能满足我国高产高效采煤的需求。我们坚信,今后的地质勘探其科技含量会更高、更新,更讲求经济效益,创造或总结出更多既方便又行之有效的地质勘探技术。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简述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几种地质勘探方法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耗能大国,在能源消耗中,煤炭为主要的基础能源之一。煤炭是我国的第一能源,在国民经济的大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人们对各种物质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对能源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和变化,使得能源在开发和开采中,各种开采技术手段不断的更新与完善。 【关键字】煤炭资源;开发;地质勘查 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但是由于各种技术和开采方式的限制,使得煤炭在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其开采手段不够完善,技术不够达标。由于受矿井地质条件差、断层发育、煤厚变化大等地质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在煤炭开发的过程中,技术手段和设备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更新,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应的科学手段进行提高和完善的主要方式。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多种勘探手段结合并用,地面施工的时候利用三位物探的手段进行开采前期的测量与计算,提高施工中井下施工措施和管理技术水平。针对影响生产的地质因素开展各项专题研究,对各种相关的动态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设备进行综合的应用,在开采过程中以地质效果和手段进行管理和利用取得了较高的成果,为当前井下开采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保证和安全保障。 1 传统水文地质勘探 1.1 方法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各种个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在开采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受岩溶承压水威胁的矿井,是在钻进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底板突水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在开采的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1)岩溶裂隙水网络的发育情况,是底板在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出现吐水的主要依据,更是影响当前开采的前提和主要方式。2)隔水层的厚度及岩性特征,是突水的制约因素;3)在采矿的过程中,由于开采中施工的不够完善和管理技术措施的不健全,使得其破坏了底板,是底板突水的诱导因素;4)断裂结构是影响当前水温地质勘查的主要因素,更是当值底板突水的关键手段。5)水压与矿压的偶合作用也是导致底板突水的重要因素。在水文地质条件之下进行勘查和开采是当前矿产开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和手段。其在勘查的时候要结合当前的水质和底板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1.2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在传统勘查方法是用的过程中,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在当前勘查的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总结方法进行分析,然而对各种吐水因素出现的原因和方式的利用不够完善的准确。而任何一种单一的勘探方法,只能大致探明某一种突水因素,另外,矿井突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规律进行描述,也就是说,随着空间的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各类突水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作用相互交替变化,如:断层导水型突水,构造的突水机理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底板破坏型突水,采矿动压是突水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防止底板突水,就必须对各类突水因素进行全面探查,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治理,才能有效的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采用单一的探查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2 采用综合方式进行地质勘探 2.1 采区地面地震勘探 采区设计前,通过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手段,查明采区构造形态和断层发育规律,查明煤层赋存状况及底板起伏形态,对影响开采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水害防治措施,为采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同时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也是进一步查明采区范围内的小构造,包括落差5m左右的断层、陷落柱和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根据采区衔接的要求,应提前布置实施。现已成熟的探测技术包括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矿井直流电法和钻探。地面物探方法较矿井物探方法施工简单,探测效率也高,但受到地表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地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首选方法。 2.2 微动测深勘查 微动是一种在时间域和空间域都极不规则的震动现象。根据波动理论,微动记录既包含有体波也包含有面波。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微动的震源是在地表面或海底面,在微动中的面波成分相对于体波成分来说占绝对优势,微动测深勘查方法就是利用这一占绝对优势的面波来反演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单点勘查方式观测台阵,一般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内接正三角形)组成,在圆心和圆周上内接正三角形顶点处各设置一套微动观测仪。这种观测方式勘查深度与台阵的大小成正比。根据勘查深度的要求,可采用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组成观测台阵。 2.3 井下钻探及综合物探 在放水试验对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达到宏观控制(矿井、采区)的基础上,对富水区的每一工作面,针对不同的条件,采用各种物探手段,探明局部导水构造、隔水层变薄带及局部富水带,再用少量的钻探手段进一步验证,有针对性的重点布置注浆改造、疏水降压等治水工程。 1)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从大的范畴来说,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仍属于矿井直流电法。其目的是探测采煤工作面内部的导水构造、底板含水层的集中富水带。许多矿区的研究和试验证明,井下直流电法透视是探测水文地质异常区最为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2)TEM探测:瞬变电磁法(简称TEM),它是利用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向铺设在地面的矩形线圈(或称发射框)发送双极性大电流,在电流开启和关断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产生电压脉冲,电压脉冲的衰减产生感应磁场(即一次磁场)。一次磁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介质中产生涡流。地下涡流的变化又生产二次磁场,由于不同地质体其电性特征存在差异,其二次场的衰减亦存在差异。因此,通过研究二次场的衰减规律,可达到推测、分析地下地质异常体的目的。TEM探测可以探测不同高程的相对富水区,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水措施。3)弹性波CT:即地震层析成相技术,可以推测主要构造的发育情况,但由于该项技术起步比较晚,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4)瑞利波:利用瑞利波探测技术可以对掘进巷道前方的地质异常体,特别是断裂构造进行超前探查,预防突遇断层出水。该项技术对于探测前方构造效果较好。 3 结论 煤炭开采和勘查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用物理学基础和信息技术进行综合探究的方向,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和统一发展的前提手段。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是采用多元化数据手段进行管理,提出其在开采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控制措施,是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通过社会发展中的三维技术,电磁波技术和各种物质手段和信息方法进行综合反复的利用,建立完善的地质信息资料和数字化管理手段,利用可视化方式和数字化措施进行总结,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技术支持理论,为日后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勘察奠定依据。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地质勘探找矿技术与方法创新探讨 摘要:在未来以后的几年,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凸显期。本文结合了实际主要对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质勘探;找矿 ;技术创新 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接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之分。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铁路、桥梁、水库、坝址等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等。地质勘查还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狭义地说,在我国实际地质工作中,还把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 一、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一)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统筹各类规划区地质工作,统筹国内地勘事业发展与地勘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提前10-15年规划部署地质勘查工作。 (二)遵循规律,合理布局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特点,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结合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 (三)突出重点.拓宽领域立足于我国地质条件、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突出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努力创造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宽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 (四)创新科技,增强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步伐。突出重大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把地质区位优势变为科技创新优势。大力推进成矿理论和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加快信息化建没,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研与勘查的有机结合,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创新基地建设。 (五)立足国内.扩大合作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鼓励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境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扶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离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 (六)完善体制。理顺机制 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地质勘查多渠道投入新机制的形成,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 二、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需要创新整体部署 只有大的找矿部署,才有可能促成大的找矿突破。国内外的找矿重大突破,大多建立在统一部署、集中突破之上,有些还是多学科、多工种综合集成的结晶。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正处在体制转换、队伍调整、机制变化、投入不足、风险加大等复杂的环境当中,地质找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各自为战,分散布局,找矿项目多、小、散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布局上就很难形成重大突破。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找矿部署研究,创新找矿整体布局,引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有序发展。创新找矿整体部署,一是稳定研究队伍,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二是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三是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四是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五是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三、地质勘查实例分析 某地,以往曾进行过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仅对浅部矿体予以验证,但是深部矿体的勘查资料很少。现将该区的地质特征介绍如下: (一)地层 地层自西向东自老而新呈走向NE、倾向SE、倾角70~300的单斜状展布。探矿工程揭露地层自老而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ls)。地表零星出露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lx),上统上石盒子皇且(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1)、和尚沟组(Tlh);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层广泛出露。 (二)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尤以高角度正断层较为发育,这类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并有多次继承和发展,在构造复合位置,是岩浆岩入侵的良好通道。 (三)岩浆岩 区域内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广泛,岩性以中性岩为主。根据已有地质勘查资料,岩浆岩侵入部位自古生界中奥陶统(02)至中生界三叠系(T)地层,产状呈多分枝的岩床状,形态复杂。岩浆岩是本区磁铁矿成矿母岩。 (四)磁异常 磁异常曲线规整圆滑,呈近似等轴状椭圆形态。以150y值圈定异常,其走向长6000m,宽5500m,以300y值圈定异常等磁力线,其走向长约3600m,宽3500m。由此看出。异常规模比较大。 (五)成矿条件分析 根据以上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具备邯邢式铁矿的基本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浅部虽是煤系地层,其下则是奥陶系地层,北东向断层构造控制了岩浆岩的入侵及矿田的分布,经钻探验证,本区在深部揭露闪长岩,同时也见到了接触带和磁铁矿。综上所述,本区具备接触交代条件,奥陶系中统含膏角砾岩地层为岩浆的侵入提供了空间,对其接触交代起了催化作用,故而在该地层中有可能形成多层厚大矿体。 (六)以往地质工作 该区过去曾施工一钻孔,在孔深700多米处见有1m厚的磁铁矿,矿石品位较高,未继续进行深部及外围的勘查工作,以致于本工作区深部铁矿矿体的产状、厚度、延伸情况等缺乏详细的资料。 (七)勘查结果 根据地磁异常分析,有可能为一大的岩体引起,但是结合过去施工的钻探资料分析,该异常可能由一深部矿体引起,推测这个矿体埋深比较大,并且规模也较大。到底是矿体异常还是岩体异常。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也难以确定异常性质,不好下结论,因为除了浅部钻探资料和磁异常外,没有其它资料可以利用,最终决定验证一个钻孔。实际钻探成果反映也有1m左右的铁矿。为此判定该磁异常为一岩体异常。 (八)存在问题 如此,只用一个验证孔否定了该异常未免有些太草率,至少没能完全查明该异常。在如此大的异常中心只布置一个钻孔,毕竟也有它的局限性。若是利用其它物探手段如重力、电磁测深技术或激电中梯测量等进一步工作予以解释分析,结合已知的两个钻孔地层资料对比,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根据不同物探测量方法获得的异常,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交互印证性和地质可解读性。 结语 总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因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探讨地质勘探方法及施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技术活。本文主要从公路工程地质勘探的工作任务着手,分析了地质勘探工程所要研究的工作重点,以及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并探讨了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勘探所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地质勘探;工程;公路;问题;方法 公路工程是现代技术工程,而地质勘探作为其中必不可少一项技术活,在公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要对各种地质因素加以考虑。总体来说,工程地质条件会因公路工程的建设而导致建筑结构因素失衡,至此会产生诸多地质作用,对公路工程建设和正常运作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公路施工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而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好坏都对项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而言,公路工程中的土木工程往往占据工程建设总造价和总工期的30%―75%左右。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施工技术环节的组成部分,即地质勘测,它关系到路基、桥梁、隧道等的建筑结构安全。因此,对于地质勘探,在施工建设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地质勘探具备现实意义与深远价值。 一、地质勘探的工作内容、任务研究重点 现代公路工程地质勘探的工作任务重点,或工作内容重点,就是指用现代技术理论及其各种手段,先要对实地进行调查、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地质条件。一般情况下,工程勘探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探查周围施工场所的地质条件,即沿公路施工路线对周围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条件因素进行勘察。2、在现场施工路线的范畴内,结合工程所需的地质条件,落实明确的施工方案,同时要对可基本布线的区域内展开初步勘探。3、在定线范畴内的区域,包括沿路线内各路段的地质条件,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综合评价。4、路线施工范畴已经明确后,进行测设、施工,并结合不同路段内的公路项目地质条件,对桥涵、路基等基本工程的建筑结构、项目施工类型、以及施工方案,提出相应实际可行的建议。 二、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及其施工原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有许多,其中工程测绘、地质勘测、地质试验、地质阶段性长期观测等,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勘测方法都要能够保证要与公路基本项目建设的流程、工序相协调,并且勘探工程的技术资料要能够符合其施工各阶段的深度需求。另外,在勘测的方法方面,应当要保证在作业阶段能够合理、高效,根据施工路线、以及结合地质条件等,由点到面的深入,恰当运用遥感、地质调查、测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水文地质试验等方法,即全面深入、细化工作,为设计、施工提供第一手地质资料,同时视具体情节,合理运用新方法、新技术等。 三、地质勘探所应当注意的几点主要问题 (一)外业调查。在地质勘探外业调查过程中,应事先探查对应路线附近区域范畴内的周围环境、地质条件,并收集周围建筑物的相关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等,以便能够及时获取周围地层状况。 (二)工作量内容。对于布孔设置应当充分结合周围地形、地貌、以及地下管道、管线预埋情况等因素,钻孔一般布置在结构线外缘3―8m,钻探完成后必须进行回填封孔:首先,勘探点数量、包括其勘探间距要掌握好,具体依据要以设计方案的相应需求、技术资料为准,同时还要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构形式、基础深埋、基坑结构、降水要求等,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确定下具体方案。初勘阶段勘探点间距一般为l00m―200m,并可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及设计需要确定;勘探孔深度初勘阶段,因地铁线路纵坡不稳定,勘探孔可适当加深,避免浪费勘探工作量。 控制钻孔的深度,应当结合现场施工区域内的施工区间以及辰战的埋深、给排水、地层设计要求与施工方案等情况确立出来,正常而言,可钻深度一般为六到十米。如,基岩地区在有风化带存在的情况下,应当以三米到五米为基本标准,但是其每个站、段必须要保证能够进入基低下一米到三米的钻孔;中等风化带环境下,应保证三到五米的钻孔。另外,要根据具体施工环节的具体情况,去认真推敲、考虑,制定出详细的勘探工作内容、任务书,其内容要涵盖工点名称、勘探目的、孔数、其具体结构位置、相应作业需求等;在兼做其他试验作业的勘探孔,要提前准备,避免施工作业工序脱节,造成试验漏项,进而导致工期耽误。 (三)外业管理与检查。在项目开展的外业管控阶段,对于作业工程的技术人员,要经常到现场展开检查,了解勘探进程,保障工程质量,确保作业情况能够与方案达成一致。在检查阶段中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主要有:钻孔结构作业方法、工艺等是否能够满足其技术标准;换径深度能否满足地层条件等,取样直径的要求是否又能够满足设计孔深的需求等;地层分层又是否能够按不同地层去控制回次进尺;区段内的地层深度是够合理,要仔细查看是否有漏层现象;是否按顺序排列好岩心等;能否做好日志、笔录;样品采取、保管与运送取样数量及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岩心采取率是否达到钻探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是否按规定做好岩心样品的存放和保管,样品标签是否正确以及样品是否及时蜡封;及时做土工试验,样品保留时间不能太长;在土样运送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样品被人为及其他因素扰动。岩心照片每个钻孔钻探结束后都要进行岩心照相,岩心照片作为附件附在勘察资料中。另外,水文观测方面也非常重要,要在实际外业管理检查过程中,要看其水位是否稳定,能都达到测量需求。 结语: 总之,地质勘测工程是一项技术工程,作为其工程实施的主要载体岩土,其极易受到自然因素、以及外物条件影响,具备时空变异性,所以,在实际工程勘探作业中,尤其是外业管理检查中,也应当要格外注意。另外,除了做好各个环节所展开的相应作业,还要尽量保证作业的实际效果能够与技术资料相吻合,进而提升地质勘探的实际作业质量。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有关地质勘探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物探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地质资源勘查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地质科学中比较新的、相对活跃的、有重要价值的勘探办法,明显的提高了地质勘查的进度与质量,也提高了生产力,是地质勘查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关键词:地质勘探;综合物探;技术 对于综合物探技术来说,现阶段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的工作人员都反映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这并不是对技术持有否定的态度。而是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能够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不同的要求,现阶段的社会进程较快,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一定的改良,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从现阶段的应用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积极的。本文就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 1 综合物探基本原理 对于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来说,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的工作人员之所以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原因之一在于不了解综合物探的基本原理。现阶段的众多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比较注重于实践,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理论对于技术而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而且实践工作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综合物探技术的有效应用。 2 信号数据采集 在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当中,要想在应用的过程中,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将信号数据采集工作有效的进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信号数据采集工作对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将来的工作中,必须将信号数据采集工作当做重点来对待。 2.1 测线布置 在信号数据采集工作方面,有很多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关系到工作的效果。首要的工作就是测线布置。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测线布置方面的工作主要采用综合物探技术主要是为了能够准确地探测出表层土层的厚度,现场测线布置必须保证面波测点和折射波测点对应一致,便于信号数据的综合利用。由此可见,对于测线布置来说,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技术。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技术较为全面,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够应用不同的技术来解决,但是对于测线布置来说,必须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来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其它技术远远不及综合物探技术的效果。 2.2 参数设计 对于任何一项技术来说,参数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每一个参数对技术的应用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当中,必须从多个方面谨慎的进行参数设计工作。有些工作人员认为,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参数设计,但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由于每一个地区的煤矿发展情况不一样,地区的开发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应用综合物探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参数设计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2.1 采集道数选择。在参数设计方面,采集道数的选择是一项较为基础的工作。有些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并不在意,虽然工作难度不高,但有很多的细节都需要注意,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只有对基础性的工作进行一定的努力,才能在上层工作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本文认为,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遵循一些严厉的要求,比方说要求测震仪具有多通道接受端口,一般为12 通道和24 通道。由于上覆土层厚度有可能较小,因此应在场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24 道信号数据采集,以保证足够的空间分辨率。由此可见,在采集道数选择方面的工作,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空间分辨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 2.2.2 激震方式选择。除了采集道数选择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激震方式的选择。我国在参数设计方面的工作之所以能够在各个发展阶段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能够对参数设计的每一项工作都细致化的进行,不仅如此,还积极的进行深化和加强工作,有效的避免了一些漏洞和隐患的发生,从客观上和主观上将参数设计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参数设计而言,激震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对参数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影响。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激震方式主要分为三种,3 种激震方式的最大勘探深度分别为:锤击震源的勘探深度可以达到20~30m;落重震源的勘探深度可以达到30~50m;炸药震源的勘探深度可以达到50~150m。激震点土质松软程度影响震源所能激发的频率,土质松软激发出的频率偏低,土质坚硬激发出的频率偏高。同时,激发频率与垫板尺寸有关,垫板尺寸越大,所能激发出的频率越大。在应用激震方式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有些地区在进行地质勘测的过程中,认为某一种激震方式能够获得较大的成功,而且综合来看,效果较好,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统一应用。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激震方式有三种,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需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激震方式的优势来进行应用,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2.2.3 道间距选择。对于参数设计而言,除了上述两项以外,本文所要强调的另外一项就是道间距的选择。很多地区在进行地质勘测的过程中,虽然应用到了综合物探技术,但由于在一些细节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结果并不精确,对地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道间距的选择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由于我国的幅员比较辽阔,因此在应用综合物探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在一些细节方面进行足够的努力,有效的进行道间距的选择,能够让工作更加的完美,减少误差,同时可以增加精确度。从各个角度来说,道间距能够帮助综合物探技术更加有效的应用到地质勘测工作中。 3 信号分析与资料解释 3.1 信号数据的分析 在地质勘测工作中应用综合物探技术,必须进行信号数据分析工作,这样有助于技术的应用以及地质勘测工作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信号数据的分析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作过程,很多地区之所以没有获得较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按照规定的过程进行信号数据的分析工作。经过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不断总结与归纳,认为信号数据的分析工作主要有面波信号数据的分析和折射波信号数据的分析两方面的工作,而面波信号数据分析工作主要包括面波有效信号的提取,设置合理的时间窗在时域信号窗口提取有效面波信号数据;面波频散曲线的求取,根据有效面波时域信号求取面波基阶模态的频散曲线,进行深度转换,得到深度-波速曲线;利用空间相似性原理进行测点间数据插值,得到测线面波波速云图等方面的工作。 3.2 成果资料处理与解释 在成果资料与解释方面的工作中,需要在折射波的结果处理以及土石分层界限方面的工作进行一定的努力,这些工作都是成果资料与解释方面的重点工作,必须要谨慎的进行。 4 结束语 本文对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应用分析,从现有的成果来看,很多地区都在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效果,并且呈现出了很强的朝阳趋势。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还会有一个更大的成就。 作者简介:赵洪涛(1970-),男,汉族,河南荥阳人,河南省地矿局测绘地理信息院管线分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城市地下管线探测。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关于煤炭地质勘探方法的解析 摘 要: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煤炭地质勘探工作的需要,进行煤炭竞争力模块的分析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经济性安全模块的分析,保证高效采煤体系的健全,更有利于现阶段煤矿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化的应用方法的优化,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煤炭工业;存在问题;总结探究;地质勘探 1 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模块的分析 1.1 为了满足现阶段煤炭资源综合勘查工作的需要,进行其地质模块、地形模块、物性等条件的分析是必要的,从而进行合理性的勘探手段的应用,保证各项工程的良好布置,从而更好的进行工程施工顺序的控制,进行各种地质信息的掌握,这离不开良好的地质质量报告的应用,保证煤炭资源综合勘探体系的健全,通过对遥感扫面、钻探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分析,进行工作部署模块的优化。这需要实现相关勘探区的地震控制断层模块的优化,进行相关褶皱及其异常体发育模块的分析,进行钻探结合模块的应用,保证地质勘探结果的优化,进行煤层变化的深入分析及其控制。通过对测井资料、钻探模块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探究,更有利于进行地质勘探结果的分析,保证其小断层或者其他小断点的控制,保证煤层的底板等高线等的控制。 在当下工作模块中,进行岩芯钻探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这是现阶段煤炭资源勘探工作的重要模块,通过对综合勘探方法的优化,更有利于实现钻探工作量的控制,保证新技术革命等的应用,保证自动化程度、操作灵活性等的控制,保证机械效率的优化,从而提升其综合应用程度,比如进行绳索取芯技术的应用,进行内套管结构的优化。以绳索提出内套管的方式,将钻进中收集到内套管的岩芯提取到地面后取出。使用该技术,能够大大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该技术在煤田地质系统推广已有数年的历史,今后还将继续推广普及,并逐步解决推广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完善该项技术。 1.2 在现阶段参数探测技术控制模块中,进行钻探施工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钻进特征的分析,进行工人的良好控制,从而针对钻进状态等展开分析,进行合理化的措施的应用,进行操作的调整。该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标准化的操作控制,保证科技攻关模块及其对外技术模块的优化。这就需要进行先进性的钻进参数探测系统的应用,保证煤矿企业系统体系的健全。这也需要进行各传感仪的应用,保证钻进参数的控制,保证钻进进尺速度、旋转速度等的优化,更好的满足当下钻井工作的需要。钻进参数探测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应用,因为它可以通过各传感仪实时掌握到下列钻进参数:钻杆旋转速度、钻进进尺速度、钻杆扭矩、钻进压力、进水量、返水量、泵压、孔深、泥浆粘度、密度和pH值等。钻工依据这些参数,可及时、准确地调整操作。这可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钻进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现阶段数字地震勘探模块中,进行数字化工作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保证其地震勘探效果的优化,这需要进行数据采集体系的健全,保证相关井深及其准确点位的控制,进行数据处理模块的优化,更好的进行高频信号的优化。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保证其井深的控制,进行准确点位的优化。这需要保证子波长度压缩模块及其叠加模块的优化,实现高频信号体系的健全。使得小型煤田构造和异常清晰的显出。从1985年开始至今,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质综合勘探和地震补充勘探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地震补充勘探,查明规模较小的断层、褶皱及其他异常体,以使得设计部门能够及时优化、修改设计,包括:改变开拓方案,调整井筒位置和生产能力;修改采区设计,如工作面位置、走向及长度;修改主要巷道位置,调整矿井边界等。 在现阶段矿井高速高质量工作模块中,进行地质资料的分析是必要的,从而保证经济损失等的控制,这需要进行技术模块的优化,实现当下煤矿体系的健全,保证煤矿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就需要进行地震补充勘探模块及其采区地震模块的优化,实现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用户要求的逐渐提高和大容量高速计算机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对海量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处理,这才使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以提出和飞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将探测小构造的程度大大提高。 1.3 在当下工作模块中,进行三维方法的应用是必要的,从而满足现阶段矿井地区的工作需要,保证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的良好开展,保证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的健全,保证对主频波的应用,进行更小断层的应用,进行地震勘探技术体系的健全,保证山区地震勘探方法的更新,保证勘探方法的更新。这也需要进行煤炭生产及其管理体系的应用,保证现阶段煤炭工作的良好开展,从而提升其应用效益。三维地震勘探由于工作量大、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低等因素,近几年已经通过推广体积解释技术、深度域代替时间域、模型技术的广泛使用、约束反演的使用、山区三维地震问题的解决、纵横波联合勘探的推进、多道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开发、现场实时处理的应用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得到逐步完善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精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2 测井勘查技术模块的优化 2.1 为了更好的进行测井勘查方案的控制,进行各种高密度电法勘探方法的应用是必要的,从而满足当下勘探工作的需要,保证地质勘探体系的健全,保证一系列的资源的良好应用实现其综合效益的提升。针对一系列的复杂资源的勘探领域展开控制,实现其综合方案的优化。测井勘查技术:采用电、声、核系列物理参数测井,水文测井及煤层气测井等技术。可精确为煤层定厚、定深;非煤系地层定厚、定深。常应用于煤岩层定性、定深、定厚;煤岩层力学性质分析,煤层炭灰水分析,煤层沙泥、水分析等。 在现阶段工作模块中,进行煤炭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空间遥感的应用,保证每天地质及其煤炭工业体系的健全,保证其技术的更新,这需要保证其快速性、整体性、客观性等,从而满足当下计算机工作的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煤矿区水资源调查工作,保证煤炭资源体系的健全,保证其调查的良好性,这就需要进行煤炭资源勘探体系的健全。这就需要进行遥感找煤形式的优化。遥感是通过空间传感器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散射外来电磁波或者目标自身发射的电磁波而获得目标物理参数的技术方法。遥感技术彻底改变了地球科学中传统的点测量状况, 从像元到像元获取地物信息,进而发展为三维立体测量,这一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对地质找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遥感找煤是以煤炭遥感理论为基础,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遥感手段对找煤标志。 2.2 在当下煤炭遥感技术应用过程中,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必要的,比如进行煤炭地质模块及其资源调查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环境检测信息系统的优化,保证煤矿区的水资源调查信息模块的优化,保证现代化信息产品的应用,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决策。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煤炭地质勘探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科技工作, 它不仅仅是探明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 而且还应为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合理利用提供充分的依据。目前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握时机,加快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3 结束语 煤炭勘察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地质勘探的相关工作,满足工作需要。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对地质勘探工程中测量方法的问题解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中的测绘技术与测绘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地质勘探工程中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已经成为测量行业的重点关注问题。就目前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技术而言,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预示着我国地质勘探工程技术实现了成功的技术变革,本文就对测量方法的问题进行解析。 【关键词】地质勘测工程;测量方法;问题解析 引言 以往在地质勘探中所使用的工程测量方法主要有经纬度测量仪、光电测距离仪器、水准仪器以及单纯依靠手工操作的计算方法,而现在所使用的地质勘探技术是依靠计算机软件操作的使用全站仪、电子水准仪、GPS相互帮助工作,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以信息化计算机计算方式的工作方法是目前在测绘行业中一次成功的变革,本文作者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对于现在所使用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方法进行比较。 1、对于地质勘探工程中测量介绍 工程测量中地质勘探主要包括:地质填图测量、坑探工程测量、钻探工程测量 、地质剖面测量,包括勘探区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勘探区地形图测绘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主要工作是布测勘探基线、勘探线,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定位勘探线基点、端点、探槽、探井、坑口、取样钻孔、地质点,以及勘探坑道及竖井联系测量等。勘探工程测量需提交矿区地形图、剖面图、勘探工程点位布置图、点位坐标高程及控制资料等。 2、如何建立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控制网 2.1什么是控制测量 如何在地质勘察工程中进行上面的测量工作,是需要综合需要进行勘探的地区内的交通情况、自然以及地理方面的现实形态、自然界的水文以及气候特征在实行勘探的地区进行勘测测量控制布网。而所使用的工程方法要能够依据现实勘测面积发小、勘探网密度的高低、地貌形态等工程方法的应用,基于这样的方法之上使用线形锁、测绘交汇等方法进行进一步加密的工作方式。 上面介绍的工程测量方法,先介绍的方法是具有消耗较多时间,在人力消耗方面也比较多为特点的,所能够应用的观测方面的数据,也主要以手工的记录方法为主,在计算整理工作中多是比较复杂的,也是容易出现误差。而后面的方法是具有节省时间和减少人力消耗的特点,观测方面的数据是以自动进行记录为主要特点,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误差产生,在计算方面需要借助电脑软件进行,不仅快速而且非常方便,既能直观的读出数值又能保证数字真确真实。 2.2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需要参照的规范及标准介绍 依据专业特性,原来大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批准,1990-01-01实施的《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现在还须执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就勘探区所应用的地形测绘技术介绍 以往在勘探区的地形状态应用的测绘技术大多是一些实际测量方法,这些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是需要受到测量的距离远近以及在实际绘制条件制约的,由于操作人的目测距离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这些器具又比较沉重,增加了测量人员每天的工作强度,在测量工作之中的人员涉及较多,也必须依靠分组的方式,大家以组的方式集中工作,单纯依靠手工的方式工作使工作效率难以提升。而目前在勘探区所使用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是应用动态的GPS与全站仪相互结合的工作方法实现测量,其中全站仪是一种依靠数字化工作机器,以一站式的工作方法完成在数据的定位以及数据存放等工作程序,目前在工程测量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PTK与全站仪能够将信息中全部的记录碎点信息,并且能够在测量中制成详细的草图样,在勘探地区就能够以数据方式传输到电脑上,参照草图应用地形图制成软件最后形成图。而GPS采集过程只需要较少的工作人员进行,并不需要进行测站与碎部点之间通视。全站仪的工作制需要在一个比较广阔的工作地址进行,这样可以实现在测量方法的优点相互互补,共同提升工作效率,而PTK与全站仪的工作记录数据形式可以实现立体数据记录形式,这样避免人为的误差影响数据的客观性,减少能够形成的误差情况,满足测量中对于数据真实以及精准方面的要求。 4、就勘探区进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方法介绍 4.1地质工程测量方法中的勘探基线基点布测测量 常规进行勘探基线、基点布测时,根据确定好了的起点,埋设标石,用经纬仪根据控制点联测起点坐标,再在起点上架设经纬仪设置勘探基线方位角,从而在实地设置出勘探方向线,布测基线长度并测出另一端点坐标。还可采用经纬仪照准另一端点定向,按设计长度用红外测距量测出各基点位置,为了点位准确,常用正倒镜法设置方向线取中点定向, 精确测距定出点位,埋设标石。而现在多用动态GPS测出起点坐标,利用起点坐标、勘探线方位角和基线长度,计算出另一基线端点坐标,再根据点放样或线放样的方法在实地确定出另一端点点位,埋石设置标石。勘探基线上的基点,也可用GPS动态采用线放样法精确施测,按基点到起点距离,确定各基点的位置并埋设标石。或者使用全站仪按上述经纬仪方法布测。 4.2地质工程测量方法中的勘探线剖面测量 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因为勘探线剖面必须要垂直于基线,基线端点要进行放样埋石、剖面测量,再从基点开始向两边施测。以前使用经纬仪与全站仪测量方法一样,只是手工记录计算后,再绘于图上。现在用全站仪测量时,仪器架在基点,用基线定向旋转90度即剖面线方向,沿线测量剖面到设计端点。全站仪可全信息记录与起点的里程和高程,测量过程中同时画出详细草图,剖面端点埋石并和控制网联测,野外结束后把数据文件传到电脑,根据草图用成图软件编绘成剖面图。 4.3地质工程测量方法中的地质填图测量 地质填图用地形图作底图,将地质点测绘到地形图上据其描绘岩层和矿体界线,并填绘地层符号。测定地质点以前一般采用经纬仪测碎部点的测绘方法,也可采用图解交会法,布设控制点较繁琐;如比例尺相对较小地质人员也可使用罗盘和目测法标定。现在基本采用PTK测绘,简洁方便,如比例尺相对较小直接使用手持GPS测定并自动记录,进而转汇到地形地质图上。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这两种设备取长补短,解决了过去利用常规方法测量时间长、野外工作量大等难题,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4.4地质工程测量方法中的钻孔探槽端点的测量 在进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工作中,钻孔和探槽有的是,在勘探时已经重新布设了;也有的是,在矿区普查和详查时布设的。 结束语 应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不断促进测量仪器的更新,以及测量方法的不断前进,这是将科学技术手段与地质勘探工程工作更好的相互结合,也是为地质勘探工作更好的服务。以往单纯依靠人工的工作方法已经被科学化的工作方式所替代,这不仅节约了勘探区工作人员的数量,同时减少人力方面的消耗,有效减少经济与物质方面的支出,在保证数据更具有真实性以及精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缩减了工作成本,实现工作中的最大的工作成绩。利用科学化的工作方法实现地质勘探工程中测量方法的变化,不仅预示着地质勘探工作的技术变革,同时也实现测量方法科学化,科学化的工作方法扩大应用,是在地质勘探工程工作中一次技术变革。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浅谈煤矿地质勘探的方法与技术 【摘要】煤矿地质勘探又称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是寻找和查明煤炭资源的地质工作。其目的是寻找煤矿床、圈定煤炭储量,为煤矿设计、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地质勘探是运用地质科学和技术来分析、研究、探测煤矿床。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顺利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查明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正确评价煤矿床及与含煤岩系伴生和共生的其它有益矿产。 【关键词】煤矿 地质勘探 方法 技术 一、勘探方法 (1)地质填图法。地质填图法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2)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3)重砂找矿方法。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二、发展和作用 (1)技术发展。勘探技术的发展为地质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便利,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普及,我国煤矿的地质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煤矿中大约只有20人是技术人员和500来名钻探工作者。随着人们对技术和科学理解的不断加深,煤矿业发展到现在已有大约12万人从事地质勘探工作,为煤矿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煤矿业的勘探技术不仅涉及钻探、物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航空测量还涉及煤质化验和古生物的鉴定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资料采集与处理、综合解释与分析、方法理论等工作有了可行的依据,同时这些技术岩层定性、矿山矿井地质、煤层气评价、水资源勘察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重要作用。地质勘探技术能够很好地帮助煤矿企业掌握井下煤田的地质构造,在预防事故发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在瓦斯治理方面的作用。瓦斯一词是煤矿事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词,很多事故的发生都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所以它号称是煤矿的第一号杀手。瓦斯与上下顶底板岩层的岩性、含水性、周围断层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探明井下的地质构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才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其次,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在水害防治方面的作用。采用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可以对煤田地下文层的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水压进行正确的探测,进而可以避免由于煤层底板隔水层太薄在受到内张力的情况下会断裂的损失,经过勘测在地质构造比较的危险的地方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再次,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在顶底板施工防治方面的作用。煤矿开采过程顶板事故也是其中一个常见的事故。造成这项事故的原因是:地质构造的影响、工艺落后、生产工序不符合实际、工人素质差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有关。 三、勘探技术 (1)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就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影响,进而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应用地震波在向下传播时,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发生反射,地面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来确定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进而根据这些记录来推断岩层的性质和结构。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地质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煤田浅部,一般是不超过800m的范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被直接采用,在煤田深部,就必须采用矿井地震勘探技术。 (2)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就是基于低下介质的电阻率、介电常数等参数的差异,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发射,来探测目标地质情况的一种物理方法。这种方法采用了先进色雷达技术可以清楚地探测到一定范围内岩石、空洞、水体等的分布和岩性变化情况,从而精确地确定井区的水、岩分布情况,为煤矿的开采提供很重要的资料。 (3)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岩土介质的导电性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中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来达到找矿或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有很多工作方法,它是最新发展并推广的新技术。较之常规电阻率法它有很多优点主要是:测点密度大、多极距和多装置形式,并且可以通过求取不同比值参数从而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4)矿井瞬变电磁技术。矿井瞬变电磁技术也被称为矿井瞬变电磁法它是一种非接触类的探测技术,属于时间电磁法。这种方法在工作时,发射和接受回线边长依据采掘空间断面的大小选择,能够加大发射功率和接收回线匝数增加二次信号的强度,进而可以增大瞬变电磁法的顺层。这种方法也是新发展起来的勘探技术,它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5)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又被称为坑透法,它是通过地下质体发射高频无线电波,可以通过观测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场强的衰减情况,以此来确定地质异常体的位置和形态。这种技术是从国外的勘探技术中引进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一些相关技术不太成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四、结语 地质因素是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因素,但是地质结构是复杂的不容易被充分得知的,这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术,煤矿勘探技术为煤矿进行地质勘探提供便利,它是一项很实用的技术无论对瓦斯灾害的防治、矿井水害防治方面还是在顶底板事故预防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具体技术,从而进行科学的勘探为煤矿进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煤矿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地质勘探方法论文:地质勘探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探究 摘要:近年来,综合物探方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作者结合多年金矿工作经验,对综合物探技术、特点、几种常用的物探方法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论述,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物探方法;地质勘查;应用 1、 物探方法的特点分析 1.1 探测深度不大 地质勘探中用到的物探技术大多只能勘查地表浅层,且勘查深度较小,一般只停留在几十米位置,最大勘查深度不会超过百米。这是地质勘探中物探技术具有的第一大特点。 1.2 探测精度越来越高 从我国目前的情形来看,物探技术水平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国内市场上现有的多种物探设备精度越来越高,连带着物探技术也越来越精湛,越来越能满足现代工程地质勘探的探测要求。物探技术的精度不仅体现在技术先进性上,还体现在探测标准上,工程地质勘探要求,使用物探技术进行地质勘探时,实际勘探深度与平面位置之间的误差必须控制在厘米,防止误差过大。 1.3 勘探作业的半径较小 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探中承担着多项工作,既要负责对工程地质进行勘查,又要负责地质条件测试与分析,还包括多种其他同类工作。工程地质勘探要求所有物探工作在十几天内全部完成,同时确保工作完成后地质勘探精度和勘查有效性,以免引发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在一些抢险项目中,地质勘探工作精确完成的时间更短,仅仅只有几个小时,这一明显特点是物探地质勘探主要优势,也是其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2、 综合物探技术的概述 2.1 瞬变电磁法 以接地导线或者不接地回线为场源,通过激励探测目的物感生到二次电流,并在脉冲间隙对二次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进行测量。比如,借助瞬变电磁法对矿区积水采空区进行探测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相关分析还揭示,如果煤层采空区不塌陷、不含水时,会引起高电阻率值的电性反映。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保存完好的地层电阻率就会出现走低的情况。 倘若煤层采空区没有塌陷,并且充填了泥砂或者其它较软杂质,即其中有一定规模的填充物,将引起相对低电阻率值的电性反映。 在这种情况下,保存完好的地层电阻率将会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反,倘若煤层采空区塌陷出现含水情况时,将会引起低电阻率值的电性反映。 2.2 地震 CT 法 该方法又称为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其原理是借助地震波走势或者地震波场观测数据,完成对介质的反演,以此获取探测区域内部介质的波速和慢度以及密度或者衰减速系数等参数。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充分识别探测区域的内部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物探多解性和单一物探方法的局限性要求,只有将不同物探方法联合起来进行勘探,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并且这将逐渐发展成为今后煤矿采空区勘测的主要手段。 2.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法 它是以有限长接地导线为场源,在距偶极中心的一定距离内同时对电、磁场等参数进行观测。 这种电磁测深方法依照电磁波的趋肤效应理论进行。 如果地表电阻率处于固定状态,电磁波的传播深度和频率就会呈现出反比的情况,即高频时探测深度浅,相反探测深度深。 因此,能够借助改变发射频率对探测深度加以调整,以此达到频率测深的特定目的。 从这个角度讲,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和普通电法勘探相比,拥有一些明显优势。 即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更加轻便和快捷,不但探测面积大,勘探深度大,而且在工作效率方面也表现出较高的性能,具有不受地形影响,可以穿透高阻覆盖层等特征,在寻找含水地层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2.4 浅层地震法 在正常情况下,煤层和顶底板岩层之间会形成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如果煤层厚度超过 K/4 时,它的顶板反射波同相轴就会表现出负相位,相反底板反射波同相轴会表现出正相位,而其波组特征会相应地表现出同相轴连续和稳定的特征,并且能量相对强。 而倘若煤层被采空之后,就会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采空后未出现塌陷情况,一种是采空后出现了塌陷,此时的反射波会在频率、振幅和相位、时间等参数上表现出异常情况。 由 震源激发而产生的地震波,可以沿着地下介质进行传播,由此会产生反射和折射以及绕射等物理情况。 因此,可借助仪器接收含有反映地层结构与岩性等地质信息的地震波,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处理运算,同时,可以综合其它的地质与物化探资料完成合理、科学的推断与解释。 然后,以此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解决工程与水文勘探中所涉及的地质问题,为地面的房屋、道路、桥梁、铁路设计等提供帮助。 3、 地质勘探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分析 现代工程地质勘探作业中,常用的物探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电法、电剖面法以及地震勘探法。这三种方法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都能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实现工程地质精确勘查。下面介绍以上三种物探方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3.1 电法测探的应用 电法,也作电法测探,通过相应设备从观测点深入到地下,并通过电阻率观察变化情况的一种探测方法。正因为这一方法能够对岩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变化情况深入研究,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高密度的电阻率法得到了广泛发展,这一方法一般是将地质结构进行有效的划分后对其进行探测。 3.2 电剖面法 电剖面法与电法的原理相类似,实际应用时都需要借助此采电设备,依靠采电设备来探测被测对象的地下岩层情况。该方法同样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厂常用探测技术之一。电剖面法可以与上述电测探法相互结合,可以对岩层的变化规律以及断裂带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测。我们还将该方法分为四极法与联合剖面法。一般情况下,电剖面法是对沉积岩进行探测,要想保证点发工作的质量,首先我们要对岩层电性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了解电性差异的变化情况,可以采用电阻率法进行分析,了解要岩层的含水情况以及各种状态。如果岩石中的含水情况呈现分散的状态,这就说明电阻率对其影响过小,如果含水情况呈现较为集中的状态,那么就会极大的降低岩层中的电阻率。 3.3 地震勘探的应用 地震勘探主要有反射波法及折射波法。主要原理是根据对反射波或折射波时间场沿测线方向的时空分布规律的观测,确定地下反射面深度及构造性质。地震勘探相比其它物探方法,具有精度高的优点,但是,成本相对会比较高。我们所看到的物探剖面是一种经过校正后并赋以地质内涵反射波时间剖面。浅层折射法在覆盖层探测中具有技术优势,在隐伏构造、空洞以及考古探查中也有成功应用,但是该方法受施工场地影响明显。 4、 物探方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发展前景 国内现有的地质勘探物探技术种类很多,且大部分技术都发展成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先进性,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下的必然趋势,未来地质勘探中应用到的物探技术水平势必会更高,精度与可行性也会更好。笔者认为,未来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发展,各种先进性探测理念、探测技术会被不断引进,如多波理论、电磁波谱、地震映像法、高密度电阻法等,都会被依次引入和应用,为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保障;二是物探仪器设备会不断更新,设备性能会不断完善,如防潮、防尘、防震等。科技的进步会推动物探技术、物探设备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工程地质勘探物探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探方法是地质勘探工作中必须用到的勘查手段与技术,在地质勘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考虑到国内现有的物探方法种类很多,本文例举了其中三种,并重点分析了这三种常用物探技术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展望了物探方法的未来应用与发展前景,得出了一系列相关结论,希望能为同行工作者提供帮助与参考。
测绘科技论文:科技发展对测绘技术的影响浅析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测绘技术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创新,先进的测绘技术无不显示了科技发展对其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科技发展对测绘技术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测绘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测绘技术;科技;影响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整个测绘领域带来了很大推动作用,也带来了整个测绘科技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到来。尤其是“3s”技术的飞速发展,解决了空间地学在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它的服务范围很广泛,包括民用、军用、地下和空间等行业,以及服务类的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测绘技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不仅包括规划(选址)测量、控制定位放线测量,也包括工程施工测量及设备安装、变形监测等方面。 一、现代测绘科技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表明在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很好的促进了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振兴与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的普及,“3S”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研究深入,使得现代测绘科技体系中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两大部分。经典的测量中应用数据采集的特点是对离散式和分离式的野外测量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测算。如控制测量的以下方面主要以三角测量为主:踏勘、选点、造标、测角、量边、平差,高程,其中的水准测量起到的是算高程的作用。 地形测图主要以大乎板仪测图为主,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或航空摄影相片调绘,内业成图,其工作强度大,有外业、内业2个工作环节。外业观测数据需专门的后处理,从观测到获得空间三维坐标有一定的时间滞后。观测目标是建立在“不动”或固定的基础上的。测绘成果、成图建立在纸质或薄膜胶片上,精度不高,更新缓慢。现代测量是集成测绘技术,表现为外业、内业、成图一体化,集成化的数据处理在测绘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现代电子测绘仪器,如全站仪、GPS接收机、电子水准仪等,能够直接测量空间三维坐标的集成化仪器,数据存储电子化、信息化、可视化、实时化,数据信息建立在自动瞄准、自动读数、自动记录、自动存储、管理、分析、交换数据,用绘图仪自动绘图的基础上。可以这样说:“没有现代科技的进步,就没有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因此,现代测绘科技实质上是现代高新科技与地学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完美结合与渗透,进而将空间问题从整体上予以解决。 二、现代科技创新对测绘仪器的影响与促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先进的测量仪器陆续问世,并且很快在测绘领域广为应用。目前最为普及的测量仪器——全站仪。就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结合光电技术和精密光学、机械技术的产物,它是一种集自动测距、测角、计算和数据自动记录及传输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三维坐标测量与定位系统,是一种当今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工程测量、工业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测量结果自动记录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上,使用专用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实现了测图工作向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以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为代表的国内测绘仪器厂家,坚持自主技术创新,自主开发,在近10年时间里,历尽艰难,掌握了先进测绘仪器的开发制造核心技术,开发生产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终于实现了大批测绘仪器的国产化。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同时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出口量逐年攀升,中国成为世界测绘仪器制造王国的梦想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而国外的徕卡公司、蔡司公司和索佳公司等率先推出了TCRA全自动全站仪和TCA全自动跟踪全站仪,以及powersat-R系列无目标全站仪和Ehas系列马达驱动自动跟踪全站仪等,能对一系列目标实现自动测量,即所谓的“测地机器人”。这类仪器已在精密工程测量和大型工程变形监测以及工业自动测量中得以应用。 数字电子水准仪在1990年推出,它的问世革新了传统意义的水准测量。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标尺上(条形码)得到的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电子图像并加以处理,避免了测量员目估分划值带来的误差,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生产效率,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使用方便、劳动强度低和实现内外业一体化的优点,使工程几何水准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迈进。还有专门用于施工与安装测量的高精度激光扫描仪、激光准直仪、激光铅直仪,亦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物施工、深竖井及高塔架的铅直定位测量与变形监测测量。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问世和发展,导致了传统的控制测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它不仅对大地测量,而且对工程测量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测绘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现代科技创新对测绘技术的影响与促进 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测绘技术在内容、方式、手段上越来越丰富,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成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ns)。 遥感的优点在于不接触物体就能解译物体的性质和数量,可以从客观上解决矿产资源、国土资源、森林资源、农业估产、地图制图等一系列问题的勘测和监测;GPS则是美国国防部实施的投资仅次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重大空间工程项目,可以实时、精确、自动、全天候地进行空间定位,克服了多年来种种常规定位方法的不足和缺陷,而GPS,GIS,RS的有机结合使得地学问题的定量、定性、定位得以解决,也就是迅猛发展的“3s”技术。 新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测绘仪器向自动化、小型化、数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测绘仪器的变迁是浓缩的测绘史:既是历史的延伸,又是现实的折射。现代测绘仪器总是同现代高新科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光电测距仪、80年代的全站仪到90年代的GPS接收机,无疑是现代新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结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习、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测绘仪器研制经验,已能成功地批量生产各种现代测绘仪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传统模拟测图的局限性是众所周知的,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优点已为测绘界所公认。如何从模拟解析制图转向数字化测图,靠的是信息技术。正是现代信息技术使空间测量数据从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变换、输出成为可能,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存储处理大量的空间测绘数据。 测绘科技论文:试论测绘科技论文语言的规范表达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论文已经成为传播和推广科研成果以及转化为生产力的很实用的工具。所以,怎样使作者更好地运用科技论文的语言规范表达出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准确和更生动以及更有效地推向社会,是指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测绘科技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语言规范表达上也有特殊要求。 关键词:测绘科技论文语言规范表达 1. 科技论文的语言特点 科技论文的语言符号就是在人类社会中的人们互相约定的交流思想内容的符号系统。语言在不同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对它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科技论文一定要用书面语言来书写。从表现形式上看可以分为自然语言符号系统以及人工语言符号系统。自然语言符号系统就是指我们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书写符号的系统。但是科技文章中的自然语言有着它独特的内容,它包括全民族同时使用的基本词汇,必修要服从全民族的语法使用规范,同时它还有一些特殊性。所谓特殊性主要是表现在词汇的方面上,还有就是语法以及修辞上。所谓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就是指在语言符号系统之外可以用来交流思想以及传递一些信息的书面符号系统。像公式和图表以及定理等等。现代科技语言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人工语言以及自然语言的相交性符号系统以及使用。 2.测绘科技论文对语言的要求 测绘科技论文的写作是不同于其他的文艺性的论文创作,它内容具有科学性以及概念的准确性还有理的逻辑性等等特点。(1)准确,测绘科技论文的语言要求必须的准备。所以科技论文的生命是在于科学性,这就要求了科学内容必需的精准。要想做到准确的运用词语就一定的做到这几点:首先,科技性的术语要使用正确。科技术语的特点是单一性以及相对稳定性。在科技论文中运用科技术语能提高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每一个学科术语都各有不同,即使是在同一片文章里,对同一个概念,也只能用一个术语。像测量和测绘这两个名词都可以同时在一篇科技论文中出现,但是全篇文章只能使用一个,不能一会换这个,一会换那个。还有即使是意义相近但词语不同的词都不能互相代替。像在物理学中的速率和速度,化学中的无色和白色,没有变化和无变化。口语中的语言不要用在书面语中,除了这些以外,术语的使用量并不是越来越多的好,一定要适量,不要用的地方就不要用,以免画蛇添足。其次,在数量的表达上一定要精确。尽量不要用可能和大概以及估计等等这些不确定的词语。在表示范围程度的时候一定要用实际的范围的词语。(2)简明,所谓简明就是简练明了,不用含糊的词语。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丰富的内容。要想让语言简练就的训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有就是对内容以及材料上剪裁。(3)清晰,测绘科技论文是用来交流科技信息的,他不是让人来欣赏的艺术品,而是让读者更容易的里说明自己的文章,说以说科技论文必须清晰明快,一定要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等。(4)平实,平实就是测绘科技论文在语言的风格上不要追求华美和生动等而是要求平实和质朴无华。科技论文的价值就在于内容是科学性以及先进性等,不在形式上的新、科技论文的语言平实性主要是在语言的材料以及修辞方式上体现出来的。句式要用陈述句,不要使用其他的句型。在修辞上不应用夸张的手法。(5)使用大量的抽象词,测绘科技论文的陈述不带感情色彩, 抽象词用得较多。像理论、实验、结果、具有、存在、如下、包括等等, 这些词不具有形象性和感情色彩。 3.测绘科技论文的词汇特点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用术语,科技论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很通常的情况下大量的使用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术语。反映科学的认识成果,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科学术语的特点,具有科学的特点,在语义上应该有明确多的界定,大多学科的术语都是来自于外来词,有音译还有意译的。例如测绘标准、测量规范、地形图图式等这些术语。 4.测绘科技论文的语法特点 (1)缺少形态变化,世界上的所有语言都是有形态的,像英语中现在时和将来时等时态的变化,形容词的比较及以及最高级的形态变化。但是汉语没有这些变化。(2)词序比较固定,由于缺少形态的变化,汉语表示语法有意义的手段是语序和虚词,在复句中的没一个单句就叫做分句。分句之间有因果以及转折还有假设等等。(3)固定结构多,科技论文中的固定结构比较多。像正比和反比、在什么情况( 条件) 之下等,这些结构词语精练, 使用也方便。 5.结语: 总之, 测绘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作为一名测绘科技工作者,要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公布于社会,造福我们人类,不仅要在科研的过程中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在测绘科技论文中严格遵守写作的规范,并且一定要注意语言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高水平的测绘科技论文, 并通过论文的发表使科研成果为社会所共知,转化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新内容, 为人类的进步贡献力量。 测绘科技论文:测绘科技创新的任务和方向 摘要:本文介绍了测绘学的发展,新时期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测绘科技遥感GPSGIS 1、概述 (1)空间技术,各类对地观测卫星使人类有了对地球整体进行观察和测绘的工具,好像可以把地球摆在实验室进行观察研究一样方便。由空间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如由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技术发展起来的3S技术(GPS,RS,GIS)在测绘学中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使测绘学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GPS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传统的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已由遥感卫星或数字摄影获得的影像所代替,测绘人员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像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甚至地壳浅层)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由此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 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 (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相当1:10000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纳入全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目前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如EGM96)分辨率已达50km,已接近我国现有重力数据的分辨率,其保密何价值也需要重新评估。这一形势使绝大部分测绘产品可以作为普通商品服务于社会,测绘业从单一国家事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这无疑为测绘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扩大了发展空间,这也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转变。 (3)综上所述,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形图的任务,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4)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空间数据获取手段缺乏,遥感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技术水平不高,空间数据管理与显示技术落后,空间数据标准化建设不力等。面对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现代测绘科技和测绘事业要想占领一个制高点,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加强测绘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测绘科技创新的任务 建立和维护地区性和全球的三维大地网,以一定的时间周期检测这些网随时间的变化,为大地测量定位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高精度地面参考框架和地面基准点网;监测和解释地壳运动、地球自转变化、地球潮汐、海面地形、海平面变化等地球动力学现象;建立我国高精度重力基准网。 以建设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动态服务体系为目标,按照接收多国卫星信号的要求,开展GPS差分定位、数据处理和信息发播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研制相关标准和硬、软件。开发GPS精密星历、卫星钟差、大气延迟等数字信息产品和网络分发系统,实现基于多国卫星的全国范围内卫星实时动态定位和导航服务。 一体化遥感数据获取和智能化处理技术研究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航天遥感获取系统建设,开发实用化、智能化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开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激光成像雷达测图、微波遥感和测绘卫星等研究,建立机、星、地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快速获取与智能处理系统;发展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非工程措施减灾实用系统。 3、综合制图与大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 开展多类型、多尺度地图数据自动综合的研究,开发实用化的地图设计与编辑系统、多媒体地图和网络地图制作系统;开发多维、多分辨率大型空间数据库管理软件,基于空间数据的虚拟现实表达软件,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网络环境下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研究和发展开放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机制和多源空间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4、空间数据生产、管理与分发技术研究 结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库工程,开发各类数据采集、处理、更新和数据管理的实用化技术和软件系统,完善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建立业务化运行的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和基于英特网的地理信息网络交互查询系统,促进地理空间数据的全社会共享。 5、测绘科技创新的方向 (1)在测绘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包括地球空间信息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地球信息形成机理和地球信息表达的基础理论研究;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研究;空间参考框架和空间投影新理论的研究;我国坐标参考框架向国际参考框架逼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空间三维坐标向二维坐标投影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地球几何参考框架研究;确定我国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重力场理论研究;航空重力阶梯测量及卫星跟踪卫星SST技术研究;卫星重力学研究;时变重力场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解释;高阶位重力场模型求解技术及可靠性检验方法研究;高准确度和高分辨率全球和局部重力场模型研究;定量遥感中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理论、成像光谱理论、成像雷达理论研究;自动化智能化遥感影像识别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图像信息机制与地球信息图谱的研究;多种传感器遥感成像的复合机理和影像解释理论研究。 (2)在测绘技术研究方面,总体的关键的技术创新方向是精确、动态、实时的大地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分发技术,多制式兼容空间定位技术,低成本、多尺度、高分辨率空间数据获取技术,遥感信息智能化提取技术,元数据模型与标准,信息共享与新型数据产品可视化技术,时空多维数据系统分析与预测技术,大规模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大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自动化更新技术等。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高精度、高动态、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测绘技术新体系。其中包括建立国家统一的高精度三维动态空间大地网的技术与研究;遥感影像数据自动化、智能化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遥感数据的智能存储技术研究;空间数据的制图处理及其可视化技术研究;空间数据处理、管理与分发技术研究;空间数据分析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开发;3S集成与应用技术研究等。 (3)测绘工作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行业它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测绘科技论文:加强测绘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强测,归根到底是人才强测,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社会时代,研究和探讨测绘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当前我们的测绘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生产任务的需要,但满足需要并不是止步不前,但还要根据测绘事业的发展,根据不同时期有计划的培养和使用人才。 当前我院人才队伍的状况,85%以上为院校毕业生,其中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已经成为整个生产技术的骨干力量。职工综合技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这些专业技术人才中,最近几年我们从专业院校招聘有15名,从社会招聘近20多名,送到专业院校培养的3名,参加各种函授25人,专业文化层次上已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作为不同的单位,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作为像我们这样外业测绘院,在现有的体制下,完成好各项测绘任务,最主要的就是: 一、立足现有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力量,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创新 最近几年由于仪器设备更新的较快,使外业测绘工作变得比以往简单,特别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测量仪器的使用,使测绘职工从繁重的和大量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因此就现有人才队伍的情况来看,完成现有的工作任务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所以要合理使用好现有的人才队伍,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首先要合理打造人才队伍结构。这几年,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我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院从2003年开始先后从武测招聘了2名本科生,从专业院校招聘了10名专科生,从2000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安排3-5名表现比较优秀的职工参加中专大专及专升本的学习。目前本科文化程度占职工总数20%以上,专科占约75%,优化了队伍的结构,使职工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知人善任,量才使用。近些年来,我们在用人方面一直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院中层以上的干部学历都是本科以上,凡是业务技术比较好的都被放到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让他们挑大梁,担当重任。比如去年我们从武测招聘的一名职工,专业技术比较强,我们就把他放在几个重要的测量任务上去锻炼,他看到院领导对他比较器重,工作积极性特别高,不但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任务,而且质量优秀,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第三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闪光点。从基层的实际出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更需注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积极为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自主创新。近些年来我们每年都召开会议,对自主创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号召职工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近几年我院先后有十几名职工在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工程测量中,利用一定的软件为平台,自主开发出便于使用和掌握的测量软件,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院里专门为他们提供了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这几年我们每个测区,每个中队都有几个能人,有效的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和困难,为院里创造了可观积极的效益。 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 人才培养理念是人们对人才培养现象,本质,特点,规律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认识和看法。它指导人才培养全局,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一是重使用轻培养,二是重学历轻能力,三是重当前轻长远,其突出表现就是只要有任务,就不停步,工作安排得满满的,有的能力与学历倒挂,学历很高,能力较差。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是由零散型向集中型转变。目前,我们培养人才多数情况下都是零星的或松散式的方法,系统性和计划性不强,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因此我们应在一定的时期内,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在内容设置上应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综合化,把培养专才和通才结合起来。我们现有的职工多数只能单打一,通才全才的人才太少,有的职工一辈子自始至终就会干一种工作。三是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现在我们培养人才一般的方法是老师带学生,老兵教新兵,知识和能力在低层次上循环,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靠老经验,靠老办法。因此我们要瞄准测绘科技的前沿,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学,传道授业,如果需要可以出国进行短期培训,还要利用科研院所和远程教育接收最新的科研成果来为我们的事业服务。四是继续教育内容设置要有针对性,时间要有保证,不能走过场。现在我们每年进行的继续教育大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上级规定的内容,被动式的教育,这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光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起不到任何效果。正确的方法应该先进行调研,每次一个主题,不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受教育者真正能学到东西。 三、加强对人才队伍的管理,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我们的测绘事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成长进步需要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他们在实践中才能敢立潮头,勇于创新。首先要教育他们高举中国特色理论的伟大的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政治上打牢他们全心全意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甘于奉献。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优胜劣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搞人情化,不搞任人唯亲,不论资排辈,能者上,庸者下,对年终考核要细化,坚持原则,真正把那些能干事的人提拔到应有的位子上来。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搞平均主义,不吃大锅饭,使人才自觉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三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前几年我们也先后从有关院校招聘了部分本科生,但不到一年有的就自动辞职了,其原由是多方面的,但害怕艰苦是最主要的,因此这几年我们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生活环境,稳定了职工的思想,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安心基层工作,再没有出现自动辞职的情况发生。最后领导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有爱才惜才容才的气度和大胆用才的魄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这样,我们人才队伍才能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责编:周蕾 测绘科技论文:测绘科技水利水电论文 1我国水利水电测绘事业现状及问题 1.1技术方面的挑战 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仍然有待完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的缺失印证了“3S”技术在水利水电测绘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水利水电测绘中,GPS和RS的结合在现代已成为行业标准,为水利水电测绘提供了传统手段完全不具有的经济效益、时间和成本优势,卓有成效,但是与GIS的整合这一环却严重缺失,虽然GPS和RS的结合和应用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但缺少依托GIS的信息资源化和集成化却往往成为后续产业链条发展的掣肘。这个环节的缺失将会制约“3S”技术以及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各数据、技术的应用与耦合尺度研究缺乏。由于新数据和新技术的应用多来源于国外文献,而非行业标准,相应的适用范围,应用前提和技术之间的衔接和处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基于NMGCOSR的CORS系统在国家三角点破坏严重的背景下成为解决平面起算点的重要方法,但是其应用与全球定位系统测绘规范的标准存在偏差和误差,在不能满足时如何增加控制点,精度控制方面有待研究。在此环境下,因GPS高程测绘以其监测点不需要通视、劳动强度降低、不累计误差,效率高等优点取胜,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研究表明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差异即垂线偏差所带来的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高层系统之间的误差计算,尤其在高纬度地形复杂的山区,然而误差的计算和修订研究缺乏。以目前的技术水平,GPS高程测绘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4等以上几何水准精度要求差强人意。该方法的优势在误差的不确定下反而难以成为真正的优势。 1.2管理方面的挑战 信息资源化与大数据建设支持薄弱。虽然水利水电测绘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水利工作和管理者在信息意识方面不是佷强,在信息资源化建设中,看重硬件建设,轻视资源开发的现象还有很多的;对信息资源建设没有足够和合理的投入,没有测绘科技信息资源开发的大的远景规划。信息资源网络化只是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电子信息化最为基础的步骤,中国现在已迈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理念和项目如何在测绘行业中得到对接、应用与实践,大数据产业如何与水利水电工程耦合以实现数据、工程、服务产业链条的三位一体这是水利工作者的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不足。各水利测绘单位长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信息开发、研究、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信息市场的迅速发展,水利测绘行业迫切需要一批既懂信息,又懂技术、懂开发、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群体。这类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使得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受到制约。 2我国水利水电测绘的建设远景 首先应加强测绘科技创新,加强对于国内外先进水利水电测绘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尤其注重在国内环境下应用的现实问题,以做到将先进知识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达到真正的科技创新和进步。其次,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水利水电测绘专业队伍的建设,要做到科研与工程,管理和技术并通、并重的人才培养,有利于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再次,要研究制定水利测绘信息资源共享的使用立法规范,建立系统内测绘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规定信息数据的密级划分,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交换数据来发挥整体功能,有助于大数据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行业和社会。第四,要完善测绘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机制,还应该对原有测绘档案资源开展数字化建设,建成测绘档案信息数据库和基于局域网络的综合管理数据库,实现水利测绘科技档案管理计算机化、信息网络化。 作者:刘鎏刘志龙王松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测绘科技论文:中国测绘科技馆,打造虚拟科普游 背着厚重的行囊,扛着沉甸甸的仪器,整日风餐露宿,攀珠峰,到南极,他们的足迹遍布我国的各个角落,一提起这种工作方式,人们脑海中不免会想起我国的测绘人员。正是由于他们不断的行走和测量,才会有我们手中那一张张精准的地图。 对于普通人来说,测绘人员的工作似乎离我们很远,面对那一摞摞的测绘数据很多人都会感到望尘莫及。但如果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直观、生动、有趣的测绘知识,那么了解测绘也会变得很简单!而现在中国测绘科技馆就为人们打造了这样一个平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开展了网上中国测绘科技馆建设,以实现中国测绘科技馆的虚拟游览功能。 为了能给予用户最大程度的方便,中国测绘科技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三维等手段对中国测绘科技馆实体馆内的空间、展项提供逼真的体验展示。用户可以根据箭头引导,按顺序轻松参观每一个场馆,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有选择地参观各类展馆。 此次网上中国测绘科技馆特意选取了实体馆的41处典型场景,涵盖了现有技术装备厅、历史沿革与科技创新厅、地图厅、数字地球厅等4个实体馆内容,集成了数千张馆内实景照片,利用实体馆已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素材共设置各类兴趣点近200个,全面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测绘的历史以及测绘科技的进步等内容。 比如极地测绘与珠峰测量,进入极地测绘互动展厅,人们能看到遥远的南极那可爱的企鹅标本,欣赏到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南极的风光虽好,可也隐藏着风险。为此测绘馆还专门利用红线装置模拟出了冰面上的动画效果,使参观者能够体验到冰面破裂,海豹来袭的场景。这些场面是即使亲身到过南极的人也难以见到的珍贵情景。可现在用户只需要动动鼠标,就能轻而易举的看到。 这些画面中的场景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测绘工作者在我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山站和北极黄河站等科学考察一线采集的数据。此外,珠峰测量厅里还播放有登山队员登顶世界第三极珠峰的模拟动画,并陈列着当年登上峰顶队员穿过的羽绒服、登山鞋。这使人们在电脑这头仿佛亲眼见证了当初这些英雄人物征服珠峰和南极的情景。 而影像中国漫游更像是一幅掌上中国地图,人们在这里能查找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逼真的画面帮你细致地观察城市的任何角度。其后台数据库集成了覆盖全国30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部分省份达到2.5米、省会城市更是达到1米~0.2米,以及全国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地名数据等,人们可以方便地寻找自己的家园。北京六环以内有0.2米的分辨率,这种精细的数据使你甚至还能看清自家窗台上摆放的花。 除此以外,人们还能看到测绘仪器原理、地图制作过程演示等。地图是以历史长河的方式展示着我国各朝代疆域的变化以及该时期内测绘技术水平、制图理论的发展等。另外还有北京地图的地域变迁以及移动测量虚拟体验等都可以在这里一饱眼福。 都说虚拟世界是不真实、摸不着的,但中国测绘科技馆的虚拟游览活动却是建立在严密的数据分析以及准确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它突破了原本实体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参观、浏览中国测绘馆内的内容,有了虚拟游览活动,人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测绘正在我们身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测绘科技论文:初探勘察测绘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资料的保密性和对数据记录、查询的便捷性要求不断提高,以至于勘察测绘档案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是,目前无论是测绘档案管理方法还是测绘档案管理机制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这对于测绘事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有效摊就目前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当代技术发展的成果,对测绘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并深入分析其主要的功能,以期能为测绘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有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测绘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0 引言 测绘档案资料与其他的档案资料不同,测绘档案资料不仅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还关乎我国领土安全的保密性[1]。在信息化、数据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相关部门在国土资源调查、道路交通建设、城市规划、政策落实等方面都对测绘档案资料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因此,针对测绘档案资料的管理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对于信息的查询和管理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测绘档案资料管理过程中,基本上是以手工档案管理为主,工作起来不仅费时、费力,且效率非常低,难以满足目前社会各个领域中对测绘档案资料的利用需求。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测绘档案资料的管理也不断朝着信息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建立起测绘档案系统管理能有效提高测绘档案的管理效率,进而有效促进测绘事业的发展。 1 系统结构及目标 测绘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通过建立起一个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统来对测绘档案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测绘资料档案馆内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传输能够自动化、网络化和共享化,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料共享[2]。此外,建立起测绘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将能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功能,及时有效地位社会各界快速、准确地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更新。而这一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能够将测绘档案及测绘档案管理于信息化时代相结合,跟上时展的主流,使得测绘档案的信息管理能够有所创新与发展。 2 系统功能涉及 2.1 档案检测系统设计 档案检测系统主要是检测的是档案资料的纸质情况,包括其酸性及老化程度、抗张强度等,此外还可根据霉菌滋生情况事实动态的检测,以便于及时掌握纸张的指标的变化情况,便于其长期保存[3]。而系统的酸性检测还能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补救及管理,提高测绘档案管理的效率。 2.2 档案保护子系统设计 档案保护子系统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档案的保护。档案保护子系统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通过自动控制消毒柜来对档案资料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档案中的有害微生物能及时清楚;二是采取无线胶装机来装订档案资料,实现无金属装订;三是集体采用文件碎纸机来对秘密档案资料进行集中销毁,避免资料的外流,加强对档案资料的保护。 2.3 档案业务管理子系统设计 档案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测绘档案进行综合管理的服务系统,而档案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基于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进行运行[4]。一般情况下,档案资料经过整理汇编后录进到计算机内,通过服务软件来进行管理。因此,该子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的录入、维护、信息的查询检索、制表的打印、文件的浏览等功能。当业务人员在通过客户端进入到系统后,业务人员可通过高档图形工作站来实现对系统的操作,以实现对数据的著录、检索、统计等功能,实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 2.4 项目文件上传入库功能 所谓的项目文件上传入库,管理人员能够通过项目文件入库来进行信息的更新,以便于形成电子文档信息,便于用户查询项目信息。一般情况下,操作人员通过制作电子文档或者使用扫描来完成数据成果,该系统会对导入的原始数据进行严格、有效的检测,通过对信息的检测来确保导入数据的一致性及准确性。同时,在系统的引导下,能够给不同的任务进行标号命名,存放在不同的项目中,明确对不同的图层位置进行定位,便于用户的查询。 2.5 文件下载及在线浏览功能 测绘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与传统档案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测绘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能够实现在线浏览资料或者下载资料,而无须查找纸质版的目标成果文件,在该子系统中,设置了“项目资料在线浏览和文件下载”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在线浏览或者直接下载*.dwg 格式的电子文件来进行查阅,而数据在下载过程中还可通过SSL协议来保数据的安全。其中该子系统通过可视化系统显示的左侧为勘察测绘项目文件列表,右边则是文件夹下的详细信息。此外,该系统中还有“任务查询类别”,用户在点击“任务查询类别”中可选择“任务查询任意条件”和“按母项名称查询”两个按钮,进而通过输入条件来获得自己所需的数据。此外,作为该系统还能与管理系统进行联合互动,将用户下载的情况及用户信息自动记录到下载日志表单里面,便于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管理。 3 系统的实现 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分析可知,测绘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能有效提高测绘档案的管理,也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条件的查询中[5]。为有效探究该系统在现实中的使用情况,本文以辽宁省某测绘档案管理局为例,探究其功能实现情况。由于该测绘档案管理局中,档案的类型比较复杂繁多,因此,根据实际条件,该档案管理局建立的数据库有两个,一是测绘元数据库,其主要功能用于存储档案数据,便于形成数据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方便用户对档案数据的采集与录入;而是档案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用于档案管中借阅、归还等记录、清单的储存。在该系统的应用中,首先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数据库来建立相应的档案数据表和业务管理表。然后在下编程实现系统需要的各种功能。在测绘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中,该测绘档案管理局实现了自动化的信息查询和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确保了数据信息保存的永久性。用户通过该系统的信息查询功能,或在线浏览,或下载文档,有效获取到了准确的数据信息。而通过该系统进行管理,还能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率,是辽宁省测绘档案信息管理部门的典范。 4 结语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有效应对社会各界对于测绘档案的查询、统计及利用,相关的政府部门对于测绘档案的管理也不断提高了要求。为此,相关的部门开始不断实现测绘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以期能不断提高测绘档案管理的质量,确保能及时。准确地位需求者提供服务。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测绘资料档案馆还需要不断加大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系统的建设,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为测绘档案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有效促进测绘事业的发展。 测绘科技论文:浅议新科技背景下地质测绘应用技术的改革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测绘技术也紧跟步伐。地质测绘技术拥有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特点,因此运用广泛。将地质测绘技术运用于地质工作中,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工程测量的精确度,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也使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本文针对新科技背景下地质工作中运用地质测绘技术的新方式做出阐述。 [关键词]新科技背景 地质测绘 应用技术 改革 1引言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精度和高效率测绘仪的出现,使得地质测绘与现代测绘技术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地质测绘的模式。当前测量地质资源的位置以及地质类型的分布情况等,采用的是现代的地质测量技术。从当前的地质测量工作形势来看,建立更加全面的地质资料数据库和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已成为必须。然而,对于这项工作的完成,传统的地质测量方式所起的作用不大,而现代测量技术和方法反而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2地质测量技术 地质测绘的专业性很强,其测量所得的数据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地质数据的精准度必须很高。地质资料的内容包含很多,如表、册、图等等。这些资料的某一部分需要更新时,其他资料也必须跟随变更,所以地质测量技术拥有专业性。对于地质测量工作来说,现代测绘技术包括GPS测量、遥感技术、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模式和扫描数字化地质测量模式四种。这四种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地质测量工作中。 3新科技背景下地质测绘应用技术的改革 3.1 GPS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又称GPS,该技术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发的。其工作原理是将卫星的信号接收后,利用三角测量计算原则来确定空间位置。GPS 卫星围绕地球质心旋转,是一个全球的地心坐标系。GPS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作业程序简捷、成本低的优势。GPS测量技术省去了传统意义上测距、测角的繁重工作,并且测量范围更加广阔。 地质测绘工作是非常复杂繁重的,并且对于精准性的要求非常高。在地质测绘中应用GPS技术进行填图工作,往往能缩短定位的时间,降低工作的成本,而且不受天气影响。运用GPS技术定位有两个模式,一个是静态的相对定位、一个是动态的相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模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只要将多个接地接受装置布置在施测区,同时接收卫星数据即可。动态相对定位,即是将接收机固定在基准点上,再把另一台接收机安放在可动的载体上,两台接收机都观测同一组卫星,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运动点的位置。 使用特定功能的GPS系统,有时还需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使用该种GPS技术可以很快的得到三维技术的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图像,并清楚的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在测绘工作中,分析模拟图像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要保持程序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以便提高往后的决策条件。在分析与统计GPS测量结果时,计算机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满足测量工作中的基本需要,还能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保证了GPS测量技术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被充分发挥。 3.2数字影像和遥感技术 近年来,遥感技术发展迅速,这种发展主要集中在传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上。在计算机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影响下,遥感技术进入了新的领域。 数字影像和卫星遥感在现代地质测绘中前景广阔。目前,多平台、多时和多传感器是未来航空影像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类影像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高光谱的特点。在地质测绘工作中,保证测量的精确度是极其重要的,而数字摄影的测量方式主要是依靠大比例的航空相片来采集数据,数据采集后,再依靠数字处理软件进行处理,以便为完成地质测量的后续工作做准备。数字影像测量所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不仅具有几何特点,还拥有直观的数字特点。 3.3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模式 将现代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制图原理结合在一起,是数字测绘技术的最新成果。这种技术目前已成为地质测绘技术的主要运用技术。国土资源、城市建设、房产规划和水利工程等部门的信息库主要来源于全野外的数字测绘技术。而地质管理系统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野外数字化地质模式所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这些资料,如果质量够高,将其提供给不同部门使用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资源共享的模式可以避免财政的重复投入。野外数字化地质测量有测量地质及编绘地质、保证测绘工作运作、保证测绘质量三个环节。在测量的同时要合理的选择所需工具,全站仪是野外数字化测绘的主要仪器,在测绘过程中可以搭配其他仪器使用。 全站仪+电子记录薄+测量图像软件。电子记录簿有PC-E500、GRE3、GRFA等种类。这种硬件搭配所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来自全站仪在野外进行实地测量的各个地质要素。这种混搭的硬件在工作时要依靠采集数据软件的控制,将信息实时的传送到电子记录系统中。信息在处理后,以相应的格式保存在电子数据的文件中。对于绘制草图工作,可利用测量绘图软件来进行。以这种配备进行地质测量工作,可以使配备的职能得到提高,并省去了计算角度与距离的工作,操作简单。 全站仪+便携式笔记本+测量图像软件。全站仪、便携式笔记本和测量图像软件相配合是一种将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相结合的测量方式。使用全站仪来收集数据,利用电缆将数据传送至便携式笔记本中,最后利用测量图像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因为这种绘图方式一般是在现场进行的,所以这种配备具有直观、高效率、高速度的特点。 全站仪+PDA+测量图像软件。这种配备与全站仪+便携式笔记本+测量图像软件配备的操作方式一样。这种系统主要运用在数据采集前的定位工作中,其外业的测量主要依靠便利的PDA来满足。从测量过程上看,这种系统具有很多功能,例如能将多种数据格式融合、测量方法和可视化、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等。PDA的价值相对其他机器来说很优惠,且操作简便,能够实现现场制图,保证测量工作的效率。 3.4扫描数字化地质测量 采集现有的地形地质图像可使用扫描数字化地质测量模式进行。地形地质特征的坐标数据可以利用GPS得出,也可以将现有的坐标数据存入电脑中,之后将这两种数据叠加到一起,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做出地质图像和地质表册。“准地质测量”是最新型的内业式扫描数字化地质测量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地质图上的地质点记录簿来绘制地质体、划分地质编号和类型。这种模式的运用优势在于,当地质图上的地质点标注模糊或无法保证精准度时,可以在经过调查后,对其进行改变和填补。扫描数字化地质测量模式的运用前提是区域里的地形地质图像必须具有很强的现势性,并且控制点和目标点必须完善。 4结论 从以上所述的地质测绘中得出,新科技背景下的地质测绘技术拥有数字化、网络化和专业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表明,数字化的地质测量数据采集模式可以满足地质测量专业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够完善网络系统和数据库,让网络办公自动化不再成为梦想。在基本建设的发展中,地质测绘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将地质测绘技术引进地质测绘工作中,可以减少工作的繁重度。地质测绘技术的引进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工成本,还保证了测量的精准度,使我国的地质普查工作有了更强的保障。 测绘科技论文:测绘科技投入产出的经济理论与测算方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市场的行业发展趋势也在逐渐走向高度信息化和系统化,相应的,测绘产品的生产量和服务广度也在日益增大;为了合理测算出测绘科技投入产出实情,并依据此做出更加合理的行业发展和内部运营等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构建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测绘科技投入产出的经济理论与测算方法。本文旨在从投出产出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数学模型入手,结合测绘科技的行业实情,探讨当前测绘科技行业投入产出的经济理论与测算方法。 【关键词】:测绘科技 投入产出 经济理论 测算方法 1、前言 近年来,测绘科技在包括互联网用户、电信、公安、金融、环保等诸多行业中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测绘可以给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国防和政府服务等各方面都带了较大的社会价值,不仅使得生活更加便利,也促进了包括信息行业以及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济方面讲,其也带了较为全面的各行业经济效益增长,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在完善阶段,在测绘行业方面来讲随着,其科技形式和运用方向也进入了全新的时期,相应的,其投入产出的经济理论和测算方法也需要作出及时的更新和优化,做到能适应行业发展前景和保证的测算结果的科学性;这样才能为测绘科技行业提供制定经济计划,进行相关定量分析以及测绘方案制定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2、测绘科技投入产出的经济理论 2.1影响测绘行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影响测绘行业经济效益的核心因素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和盈利空间、行业发展趋势、上下游关系等等,其中,行业环境是对相应经济收益影响最直接的外部因素;而行业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其行业内是否具有良性的竞争环境也是决定测绘科技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影响测绘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内部因素包含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测绘技术使用的有效性、以及技术队伍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等等,当前测绘行业主题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由模拟形式逐步发展为数字形式,并广泛运用在地理信息测试中,其产业广度大幅度扩张,行业效率也在稳步提高;而在测绘行业经济不断增长的大环境下,维持经济结构的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经济结构受到综合因素制约,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而测绘科学技术的进步效率也对经济结构的变化发挥了重要影响。总而言之,测绘行业经济增长收到了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并具有客观制约性,而投入产出分析模式正是研究其客观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手段。 2.2测绘科技投入产出模型 只有合理运用计划与行业市场等两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才能使得测绘可以有效的按照科学计划方向发展;而在关于测绘科技投入产出分析法中,把消费看成是测绘产品再生产的投入,将经济收入看成是劳动力的产出,在结合当前测绘行业内部实情后,编制投入产出表,并建立合理的数据模型,通过消费和收入二者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其中将中间产品作为内生变量,将投资、消费或产值作为外生变量的模型,从而合理反映出测绘科技各部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并科学、客观的反映测绘科技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中间投入产品及其最初投入的状况,合理探究相关行业内微妙的经济技术联系以及产业结构。而具体到该数学模型中,需要计算增加单位产值所需的投资,并构建将其内生化的模型,并且由单一的投入产出模型发展为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即投入产出模型与经济计量方法、最优控制理论等的结合。 3、测绘科技投入产出的测量方法 3.1编制投入产出表 表一 投入产出表 如上表1所示,投入产出表是由投入表与产出表交叉而成的,旨在综合反映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投入情况以及使用去向情况,并衡量相关时期内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和平衡比例关系;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表中的基本内容即第Ⅰ象限主要反映部门间的技术,也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如表中一种所示,横向,表明第i个测绘部门的服务提供给第j个产品部门使用的数量;纵向,表明第j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i个测绘部门的服务的数量;而第II象限和第I象限的主栏数同样为n,而其宾栏考量的是总投资、总消费、进出口等各种最终使用指标,旨在合理反映出是各测绘部门提供的各种最终服务的使用数量以及最终使用构成等等;而第III象限主要是为了体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各种投入质保构成;旨在通过相关数据的计算来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情况,并体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初次分配;而一般来说,第I象限和第III象限可提供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投入情况资料,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过程。总而言之,通过制定投入产出表可科学、客观的反映测绘科技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中间投入产品及其最初投入的状况,合理探究相关行业内微妙的经济技术联系以及产业结构,能为测绘科技行业提供制定经济计划,进行相关定量分析以及测绘方案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3.2建立相关数学模型 在投入产出表所反映数据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计算和分析,并以此来进行如经济分析、计划论证和产值预测等工作。首先,根据投入产出表中数据,定义并计算消耗系数aij,其含义为生产单位j流程需直接消耗i流程产品的数量,在此数学模型下其计算公式为:aij=Xij/XI (i、j=1,…,n),其中N代表新创造价值向量,反映的是测绘技术流程中的经济消耗及社会纯收入,Y代表最终产品向量,反映的是收入在生产领域初次分配如积累、消费、净出口等的情况,X表示企业总产品向量,具体含义为企业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使用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恒等是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前提,从而可以建立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关系是:AX+Y=X或X=(I-A)-1Y,明显的,在求得消耗系数aij的情况下,就能分析并规划出计划期末的最终产品数量以及分配比例,依据与此,最终确定出最终产品向量Y,则各流程的总产品数量在计划期限内的最优值可以得出。在实际工作中,如当要求预测测绘科技各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关系,推测预测目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则可以运用此种在投入产出关系上建立的数学模型。 3.3结合行业实情进行数据优化 在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数据直接影响到了数据值,而测绘科技投入产出表的设计也需要按照地域大小的不同具体构建,如分为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等,或者按计量单位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并在测绘行业内部,如考量的具体测绘产品方向不同,其实际经济产值、总产量等都会有差异性,则应该依据不同的投入产出表的现实意义来具体统计相关数据;而在建立的数学模型中,相关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也应该注意考量到其在测绘科技投入产出中的实际意义,数据与最终测量结果明显存在着统计学意义,而其将最终影响到测算结果;所以,在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需要在校正和优化后才能带入计算,以此来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3.4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和产业结构等问题 宏观经济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具体到测绘行业中来。是指整个行业的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生产总值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总供给与总需求、等等;而在进行上述一系列工作后,得出投入产出测算结果,其现实意义就在于,针对于相关行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通过与市场相结合的计划进行宏观调节功能和微观指导功能。而在确定最终产品向量Y后,由于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是决定产业经济结构的核心因素,需要检测其是否能适合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而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测绘可以行业才能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并且在满足顾客需求等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测绘科技论文: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 【摘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制度是我国测绘单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其对测绘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保证测绘强国战略目标更快实现。我国对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制度提出了要求与部署,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以统计数据为参考依据,还要对现行科技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还要在传统市场导向机制出加入创新的思路与理念,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水平。本文对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字】深化改革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测绘单位也应该对传统的地理信息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对传统的测绘技术的优化与改进,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深化程度,才能使改革效果更好的达到发展的要求。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加快测绘强国的建设,可以使我国的测绘技术更加先进与高效。下面笔者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认识、存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 一、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改革的认识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对我国测绘强国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中央对科技改革以及创新工作越来越重视,而且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科技体制改革进行了引导,也增加了科技以及资金的投入,并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使我国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还印发了有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建议以及意见,这加快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的改革。 科技创新可以增强国家的实力,我国现行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存在的一定漏洞,这极大的制约了科技的发展以及改革的深入程度,使得我国近年科技创新改革成效较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科技体制不断改革的影响下,我国财务经费以及分配制度也出现了变化,测绘企业需要不断的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才能处理好市场供给的需求。另外,在改革的过程中,要转变政府的职能,还能健全技术创新机制。 二、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1、财政经费不足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领域得到财政经费支持较少,其约占系统生产服务总值的2.19%,由于财政经费明显不足,所以,我国科研水平并不高。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想要更快的发展,必须增加经费投入,其经费的主要来源有:第一,基础测绘的试验经费,非盈利科研单位提供的业务费以及修缮购置费等。第二,向国家申请的专项费。科技支撑计划基金以及自然科技基金等。这些资金由于受到用途的限制,所以无法应用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中,而且经费的支持并不稳定,为了促进科技水平的提升,必须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通过成立公益性科研专项项目,有助于改善当前现状。 2、市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拥有较多的科研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有很多科技项目转化率较低。在测绘行业,个人专业比较多,但是产业化率也比较低,相关奖项与证书较多,但是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以及应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与资金的浪费。这主要是因为科技项目不符合市场是需求,而且转化机制不够健全,使得科研机构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无法实现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3、创新能力比较低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其逐渐转变为交叉性学科,其需要在基础的理论上,对原始信息进行理论创新,这样有助于提高科研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培育性领域并不支持,所以测绘地理信息基础性研究发展较慢,而且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集成创新性不强,研究人员缺乏活力以及创新能力,科研单位的相关资源分配机制不够合理,严重制约了体制的改革。 三、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改革的建议 1、树立技术中性理念,转变政府职能 对于大工程、大项目,可以采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进行。但是对于科研创新,尤其是基础理论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应统揽全局,不挑选哪个技术是合适的,这项工作应交给科研机构去探索。但就我们的国力和发展阶段而言,政府又不能完全放手,可以在跟踪国内外发展的基础上,在立项之初明确一些支撑行业发展必需的技术方向,余下的项目由科研机构自由探索,集中精力做好为行业创新提供畅通无阻的全程服务。 2、加强顶层设计,探索项目分类管理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明确了建设测绘强国的战略目标,其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要围绕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的重点任务,抓好信息化测绘体系各个环节的项目布局,做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探索项目分类管理,从研究经费上分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三类;从研究周期上分长期(3年以上)、中期(2-3年)、短期(1年及以下)三个级别;从支持类型上分政府直接组织开展、政府支持开展和政府鼓励开展三类;从支持方式上分事前、事中、事后三种。 3、突出主体,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有能力设立研发机构的为数不多,没有发挥出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直接制约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改革现有科研项目的组织方式,按照市场主导、自愿结合的原则,有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形成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开放式的集团作战、协同创新模式,密切产学研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沟通联系和协作,不断探索,使企业成为产学研创新的主体。 四、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不够先进,很多科技技术较为落后,这与资金投入较少有一定关系,也说明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缺陷与漏洞。为了促进科技强国的建设,相关人员必须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还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增强创新意识,拓宽创新资金的来源,避免由于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水平不高,而影响整个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的改革,需要创立公益性科研资金,还要加强对前沿理论以及技术的研究,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转型,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科技水平更加发达,才能实现科技强国的建设。 测绘科技论文: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 摘要 现代测绘学的发展,实现了测绘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实现了测绘学发展的新天地。数字地球有效提高测绘的效率,促进了现代测绘学技术的科学发展。数字地球对现代测绘学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为现代测绘学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使现代测绘学的发展增强的活力,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所有这些都为测绘学有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奠定的基础。 关键词 数字地球;现代测绘;科技发展 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信息化,不仅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大发展,也促进了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与普及。NSDI的建立、因特网GIS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再加上发展起来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以及利用计算机强大功能对数字化影像进新科技的处理,使得新型的测绘产品和模型得到了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作为测绘工作者,我要结合测绘行业中的实践工作就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现代测绘学的发展 测绘技术电子化和自动化从20世纪50年代起迅速发展起来的。如测距仪器的变革由各种电磁波测距仪采用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或是三边测量,使得测绘测量的准确度大大提高。后来电子计算机出现应用到测绘学中,给测绘测量带来了发展机遇,使解析测图技术得以实现,不仅改变了测绘仪器和方法,而且大大提高的测量和计算的速度与精密度,同时也给测绘工作带来方便和快捷。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跨入60年代,计算机带来的自动绘图机出现,实现了地图制图的自动化,使测绘测量实现了跨越飞跃。1957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观测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使得测绘工作实现了跨时代的飞跃。卫星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成功的实现了卫星定位和导航自动化和现代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测绘时代。随着脉冲星和类星体的发现,无线电干涉测量以及测绘仪器的电子化和自动化,再加上空间测绘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测绘作业的革命。空间技术、3S技术(GPS,RS,GIS)、遥感卫星技术、数字化测绘、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测绘作业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测绘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实现了测绘学发展的新天地。 2 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数字地球是数字化地球仪的简称。这样把地球空间看做坐标,将地球表面上的行政区划、道路桥梁、水运水系,街道公园、区域地名、地表信息、甚至土壤数据、人口分布、社会经济等数据都可以纳入数字地球数据网。这样就分成直观清晰、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测绘的效率。 航空摄影和航天遥感的在现代测绘学中的运用,使测绘学的现代化程度达到了极高的状态。地表数据、地质构造、水系分布、矿产资源开发等等自然科学资料的获取显得极为便利,也为人们宏观地分析、微观的研究自然地貌特征,以及地球内部的密度结构、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实信息。这种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手段所获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和提取后,可以弥补我们用肉眼不能观察或以前传统的测绘办法不能识别的数据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摄影和航天遥感等遥感技术为我们认识大自然,开发大自然,利用大自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途径,也使测绘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很多国家已经掌握了现代化的卫星遥感技术,所拍摄的图像分辩率极高。现代测绘学现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广泛应用。 三维数字地球可以任意缩放,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借助计算机显示器,利用鼠标随意查看所有观测的对象,并可以进行宏观分析、微观研究,甚至可以立体观光,还可以对地球内部的岩层分布、地震活动深入分析。诸如地形地貌、道路桥梁、地表地标、丛林绿化等实地摄像信息,都可以及时上传到计算机终端或在大屏幕展示。总之,现代测绘学中的数字都可以在数字地球信息资源中获取。 3 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现代测绘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是想通的。测绘学中传统的测绘准确度往往受测量技术高低的影响,也受测量工具本身的精确度以及测量的当事者的态度的影响。因此,传统的测量手段和材料仪器都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要求,我们测绘工作者要不断加强测绘学的研究,提高测绘技术,切实增强责任心,循着现代测绘学发展的规律,关注现代测绘学的发展现状,加强空间技术、GP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以及航测技术的学习与训练,逐渐扩大测绘的范围和空间,巧妙借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把测绘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数字地球对人类最大贡献就是有效对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的发生可以及时观察、发现,有效避免;并为获取相关的数据以及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能性提供了便利,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了新贡献。 4 建议 1)及时更新GPS定位网的链接,必要的时候实行区域联测统一,强化各省市GPS定位网管理系统的管理,加强GPS定位网的交流与协调发展。 2)重点推进高原、山地、丘陵、沙漠等地域的检测,特别是对自然灾害(如地震、地质性自然灾害、滑坡和火山爆发)的预测、测量定向和定位;并进一步利用GPS定位网用于大范围检测与统计,开采与利用,推动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 3)对陆地GPS定位框架的研究,要制定周密的方案,力争最大限度的减少GPS定位系统的误差。切实提高GPS定位系统的使用率。 4)加快对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的研究,尽快完成GPS因特网新的重力数据库,发展卫星遥感新技术,争取多生产高效的现代测绘仪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总之,数字地球对现代测绘学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为现代测绘学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现代测绘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使现代测绘学的发展增强的活力,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所有这些都为测绘学有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奠定的基础。 测绘科技论文:如何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摘要]"十二五"期间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硬件、软件的两手共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走向,结合经济发展的动态,科学谋划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蓝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的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实现自主创新的脚步,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测绘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字]测绘 地理信息 科技事业 发展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测绘科技论文: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字] 数字地球 现代测绘 科技 0引言 所谓的数字地球也即是指一个用地球坐标为依据,同时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以及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看成是"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而现代测绘科技则是以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同时加上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并且将地面原有的特征点以及界线都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从而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的各领域和行业中,各种技术和理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而在当前的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也不例外,随着大量先进技术以及理论在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发展,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测绘学的现展出发,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测绘学的现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人们迫切的需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从而才能够更好的改造自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测绘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地球的重要手段,随着测绘学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测绘领域中也加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使得现代测绘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达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而利用现代测绘学将测绘我国的地图就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从而解放了许多劳动力,进而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 2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3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3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展趋势。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 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 4结束语 随着这些测绘技术以及测绘理论的应用,使得现代测绘科技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从而为帮助人们认识地球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同时加上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发展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测绘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浅析企业管理中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新技术被运用于企业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 现代计算机技术,同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相结合催生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从单机发展到网络互连,计算机新技术被运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抓住其中的机遇去争取而求得发展,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考虑的问题,不断的应用新的计算机技术,成为了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和高效化一种优先途径。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可分为网络设备级的管理、安全管理、局域网管理、客户管理这四大类。ERP、B2B、CRM之类的企业电子商务或者信息化管理的大型应用,及处在中间水平的企业VLAN网络、企业WEB(或FTP)站点、OA系统、企业即时通讯系统、网络共享、远程访问、远程控制、远程管理、网络访问控制、NAT技术等新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的就是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这不仅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控制、决策功能,正好解决了传统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对于企业来说,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自动化,就要使计算机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1.IP网络电话。IP网络电话在企业的应用,是以IP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传输语音的应用。企业通过网络接入服务,把不同地区的分机留言变成为语音邮件,员工进入内部IP网就可以收听留言,并且同时可以使用分机电话拨打和接听信息。这样不仅使企业改变了原有的办公室对办公室的长途通信,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通话费用。IP网络电话不仅可以做到分机号码跟随人走的灵活办公,而且也使员工与内外部的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2.视频会议技术。当今社会是一个比拼效率的社会,利用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沟通协作效率,最终实现业绩提升,是企业的必经之路。而视频会议技术,特别是网络视频会议技术实现了人员随时随地都能开会的意愿。使用视频会议主要是节约公司运营成本,提升沟通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出差,另外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面,都具有着显著的优势。远程视频会议之类的网络应用已成为当今的热点。IP视频和H.323协议的日趋完善,为这一应用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使得人们在机场、酒店或任何有带宽要求网络、WLAN覆盖的地区,都能随时参加公司会议,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二、办公自动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门以先进的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一般以公文处理和事务处理为核心,同时提供信息通信与服务等重要功能。具体功能包括提供电子邮件功能、复合文档存储管理和表达处理功能、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功能等。同时办公自动化系统还使公文审批流转、会议管理等业务流程可以互相连接、交叉或循环进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同步协作、异步协作甚至离线工作的方式,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极大的提升了工作和决策效率。 1.建立了内部通讯平台和信息平台。平台一般具有清晰的工作流程引擎、独特的空间式办公理念、无缝集成的企业管理平台、良好的系统开放性、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快捷安全的部署方式。平台上的员工通讯录、在线交流功能使工作信息得以及时的传递,有效消除了公司的信息死角。此外,还搭建起一个高效的信息和交流的平台,使企业的制度、新闻、通知等信息能够快速流畅地在各部门之间传播,使员工能够随时掌握企业的工作动态。 2.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工作流程自动化后,就不再会因人工处理而造成信息延误或文件遗失等情形发生,可以自动将企业各流转文件及经验知识自动归档,不会因人为的疏忽而遗漏。 通过工作流程自动化,员工可随时查看自己的办公流程,如有待办事项,可马上处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使协调部门间工作更为顺畅。 3.实现了文档管理的自动化。现代企业办公室的业务,主要是进行大量文件的处理,起草文件、各种业务文本,接受外来文件存档,查询本部门文件和外来文件,产生文件复件等等。采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生产各种文档,存储各种文档,采用其他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等复制、传递文档,或者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传递文档,是文档管理自动化的基本特征。办公自动化使各种文档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按权限进行使用和共享,具有易于搜索、操作简易等特点。 4.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从纸质及手工办公向无纸化办公发展,节约了大量的通讯费、传真费、纸张费、耗材费,并能起到整合资源、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提高办公效率等效果。 三、网络数据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据+资源共享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即成为在今天广泛应用的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定义: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的,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这个概念看上去很抽象,我们可以把它说得通俗一点:简单的说,一个网络数据库就是用户利用浏览器作为输入接口,输入所需要的数据,浏览器将这些数据传送给网站,而网站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或者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等,最后网站将操作结果传回给浏览器,通过浏览器将结果告知用户。 1.收集信息。我们为了加强网站营销效果,往往需要搜集大量潜在客户的信息,或者要求来访者成为会员,从而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大型的购物、交易网站,注册会员后提供优惠服务等。就像我们在网站上常看到的“会员登录”、“会员注册”等字样,通过注册和登录,网站为访问者提供一个独特的氛围,因为是自愿注册,必定是对相关信息比较感兴趣的访问者或潜在客户,因此,可以在登录后详细地介绍相关服务或提供优惠措施,吸引浏览者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为企业收集大量的潜在客户资源,同时增加了交易的机会。 2.提供搜索功能,方便网站内容的查找。如果你的网站只有几个页面,这种功能似乎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如果你的网站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或站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如果没有方便的搜索功能,浏览者只能依靠清晰的导航系统,而对于一个新手往往要花些时间甚至无法达到目的,从而对网站产生不良影响。 3.产品管理。这也是网站数据库的重要应用,如果你的网站有大量的产品需要展示和买卖,那么通过网络数据库可以方便地进行分类,使产品更有条理、更清晰地展示给客户。这其中重要的是合理地将产品信息电子化归类,从而方便日后的维护、检索与储存。对于加入数据库的网站而言,往往在后台有一个维护系统,目的是将技术化的网站维护工作简单化,看到的不是复杂的网页制作,而是一系列表格,只要熟悉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等,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立即开展工作,而且人工费用不高。更重要的是通过程序与数据库的结合,我们可以统计出一些相当重要的信息,如产品的关注程度、评价信息、销售情况、质量投诉等等,根据这些信息,企业可以迅速作出相应的举措。 4.新闻系统。一些企业网站为了增加营销力度与凝聚力,往往放置行业新闻或相关企业新闻、动态等等,如果网站中要放置新闻,一般而言,其更新的频率很大(否则还不如不放),这时增加数据库功能一方面可以快速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地存储以前的新闻,便于浏览者或管理者查阅,更重要的是避免重复直接修改主要页面,从而保持网站的稳定性。 四、云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06年,谷歌推出了“Google 101计划”,正式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和理论。用户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需要进入Google Docs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URL共享,他人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因此,再也不用担心因电脑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的情况。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而这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云计算体现了信息技术融合和网络化大趋势,将是企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云计算使企业能够极大地提高硬件利用率,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升级到巨大容量,而不必频繁地投资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培训新员工或颁发软件许可证。 近些年,云计算发展非常迅猛,云的形式带来的全新的应用方式,企业用户部署大型应用既不再需要斥巨资修建自己的数据中心,也不需要考虑设备的选型和采购,甚至都不需要有自己的人员24小时的进行运维,只需要花极少的钱就可以购买到相应的云计算服务,剩下的复杂而纷繁的数据中心选址、搭建、运营、维护等任务都交给第三方来做。云计算还创造出新的机会,使人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用更少投资构建一种更高级的网络服务。依托云计算架构的平台,提供了呼叫中心、电子邮件、传真、在线客户反馈、社区、自助网站等多种客户服务方式,有效满足企业的不同服务需求,并实现降低资本支出、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消除过量配置、加快部署周期等优势,帮助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在有限的市场中占领更多的份额。 总之,加强计算机新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合理应用,逐渐成为企业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企业适应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技术支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计算机技术长期应用战略规划并贯彻执行,就可以使其更好地为企业的管理者服务。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应对国家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的教学设想 摘要: 本文从国家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的要求和特点出发,以办公软件应用模块的考试为例,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应对这个考试的复习和实战演练,以满足学生掌握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和顺利通过考试的需求。 关键词: 国家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应对教学设想 对于“以培养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为宗旨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学生毕业时需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职业技能鉴定证。学生在学完并初步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中文平台、办公应用软件(Word、Excel)的使用后,必须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OSTA),即国家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本文以下简称《考试》),通过OSTA计算机认证,以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作为今后职务评聘时的专业技能依据,为今后择业提供一个应用水平与能力的标准证明,也可作为计算机职业实行准入控制的上岗证。因此,如何应对这个《考试》便是师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以办公软件应用模块的考试为例,谈谈应对《考试》的教学设想。 一、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工作 复习的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依据中职校学生要求通过的考试级别――操作员级所指定的教材①编排,有的放矢。 1.认真细致地复习知识要点 具体做法是,把操作员级别的考试所划的八个单元中的知识要点一一罗列,并且区别认知要求,哪些为“了解”?哪些需“理解”?而哪些应“掌握且能熟练运用”(复习的重点)?例如第二单元:文字录入与编辑,它的知识点是:应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建立、编辑及保存文件;使用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在文件中进行输入文本和符号操作;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文字块移动、复制与粘贴操作;查找与替换操作。每个知识点均由一些“小知识点”组成,形成知识结构,其中新建文件、录入文本与符号、复制粘贴、查找替换均为必须“掌握且能熟练运用”的知识点。 2.配备典型习题并制作提纲式的书面参考答案 复习用的习题可从考试题库中精选,用以检测学生运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能力,还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吉诺米诺夫所阐述的:“在心理学中,思维被看作是解题活动。”教师对上述所配备的典型习题的操作步骤进行归纳总结,制作提纲式的书面参考答案。例如,办公软件应用模块第三单元第1题,8个小题②的参考答案可写成:3.1.1-3.1.3,“格式”菜单“字体”;3.1.4-3.1.6,“格式”“段落”;3.1.7,“工具”菜单“拼写和语法”;3.1.8,“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 3.制作“资源”文件夹 教师可把复习的知识要点、上述习题及其解答过程制成有声的教学录相,并按单元命名每个教学录相文件,把这些文件全部复制到教师机事先设置好共享的文件夹中,作为“资源”。除了在“多媒体”课堂应用外,还可以供学生复习时取用参考。 4.应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辅助讲授 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打开教师机的电子教室(教师端)软件,然后在其窗口中点击“屏广+声广+锁定”按钮,安装有电子教室(学生端)软件的学生机的屏幕同步显示教师机的屏幕,教师解答典型习题的操作过程学生均可通过屏幕看到、听到。同时,教师利用电子教室的“屏幕监控、电子举手、远程遥控”等功能,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二、做好考前适应性的实战演练 1.改装机房 为了进行实战演练,笔者打算对本校的机房进行改装,改装的标准按照《高新考试考务细则》中非ATA考试站点“考前系统准备”的五点要求③进行。笔者对学校机房的改装问题经反复思索,认为做到这五点要求并不难,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两点:(1)作为考试服务器(选用教师机)的电脑应安装Windows 2003操作系统(不可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因为XP在局域网中最大共享连接数为10,不能满足《考试》的要求,而Windows 2003系统则没有连接数限制)。(2)机房所有电脑须安装保护卡,以保护系统盘(C∶)不受到破坏和改动,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另外,为了更好地让机房服务于《考试》实战演练的需要,可加装“多媒体电子教室”和“屏幕录相专家”两种软件。 2.实战演练 要想让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在考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实战演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实战演练按正式考试要求定期进行 例如,规定每两个单元进行一次考试,每四个单元安排一次中期考试,等到八个单元都学完了,进行综合性的考试。另外,考完之后,教师进行认真阅卷,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摘录典型的错误答题,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加深印象,避免同类的错误再次发生。 (2)实战演练应严格规定考试时间 例如,办公软件应用模块考试完整的答题时间为120分钟,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相对的难易程度,另行规定答题时间并在实战演练中严格执行。因为《考试》时间要求非常严格,任何一道题的存盘时间提前或超过该场考试规定的时间,将被视为无效,整题得0分,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3)注重细节 在实战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操作的特点全面地指出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出现差错的环节,例如,学生在新建文件夹及重命名文件时,文件名要准确,不能马虎应付;文件的创建时间一定要在实战演练规定时间内;一定要在C盘以外的本地磁盘(如D盘或E盘)中创建考生文件夹,否则一旦遇到电脑死机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因电脑装有保护卡,C盘中建立的考生文件夹在电脑重启后将消失)。这些细节在实战演练的过程中应反复强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差错的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正式考试中万无一失。 三、《考试》的后续事宜 正确对待《考试》,并顺利通过这场《考试》取得OSTA认证,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师生来说是件大事,《考试》之后,笔者认为还有一些事情应该去做: 1.考试是教育测量的重要工具,在考试之后,教师要广泛收集并分析学生在考试中所反映的问题,用作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并评价教学效果,以便今后调整、完善教学。 2.《考试》对中职校的教育、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考试改革,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在考试之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估算与专项测量,以获得有关数据,借此分析学情,衡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包括上述应对《考试》的设想)的功效。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浅谈中国计算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技术挑战和应用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技术挑战、造成现状的原因以及新技术挑战的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国计算机;中等职业;新技术;应用策略 一、计算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技术挑战 1、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发展 中国在1999年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通讯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管理等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以前的传统思维即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离开来,其中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和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基础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和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基础设施更像是新型地球,属于智慧地球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发展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比喻说法。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极其廉价等重要特点,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三个层次的服务。因此,云计算对于软件开发、存储方式、计算机硬件设备等各个方面均存在重大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开发与测试模式。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云计算商业模式有亚马逊云平台、苹果公司云服务平台、微软公司云服务平台等重要模式。 3、大数据的概念及其发展。 大数据技术(bigdata)是目前最新出现的另一种先进技术,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获取、管理、处理、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信息。大数据具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目前,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天文学,基因组学,生物,和其他复杂或跨学科的科研,医疗记录,视频档案等众多领域。 二、造成现状的原因 1、师资严重不足 在中等职业学校,因计算机专业历史并不悠久,有些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另外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发展的非常迅速,而许多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知识储备也大多来自早些的计算机书籍,因而使得其知识显得相对陈旧。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由于计算机知识实践性强,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专业老师走到生产实践中去,自身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学生才有可能不会与社会脱节。 2、培养方向模糊 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之所以开设计算机专业,是因为计算机专业招生形势比较看好,学校本身却缺乏对该专业的了解,从而导致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设置盲目,培养方向模糊。 3、课程设置欠佳 师资力量和培养方向决定了课程设置。有些学校甚至存在因人开课的现象,即因教师会上什么课程而开设什么课程,有的学校因培养方向模糊,门门课程都是浅尝辄止,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过,却什么都不会。 三、新技术挑战的应对策略 1、新型课程体系的形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根据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已成为目前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市场所必须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的教育课程体系内容过于陈旧,已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因此,必须根据新理论新技术特点,适时编制新型课程体系,充分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开发方法。以应对新技术挑战,推动新型教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我国整个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2、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培养满足市场要求的中专生的前提条件。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我国基层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已跟不上时代对计算机技术的需要。我国大量的基层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其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很大部分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知识更新速度快。若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则意味着巨大后退。因此,计算机专业的中等职业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全面投身到计算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研究领域,同时承担大量中专生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也需改变教学思路,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加大对于优秀教师的激励力度,定期举办教师的进修班,从而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形成新型的教师队伍。 3、新型教学方法的形成 面对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技术对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挑战,旧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学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被动灌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完全被压抑,导致学生本身只能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当面对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技术时则表现为不知所措。因此,为了适应上述新技术的挑战,必须开发新型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保证基础知识和新型技术的传授。教师不仅仅要单纯的进行备课工作,还要针对目前出现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技术特点,专门设计新型教学方法,对上述新技术的概念、形成和发展方向具备充分的了解,同时对上述新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实现工具具有详细的理解,才对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计算机科学是必须拥有复杂操作能力的学科,因此专业教师必须在备课方案中根据软件的不同功能特点编制特定教案,在具体上机操作时按照规定步骤进行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软件的操作与使用。 结语 作为处于计算机中等职业教学一线的教师,作者根据自身切身体会,深入探讨国际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中等职业教学的影响和面临的重大挑战,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新型课程体系、培养新型教师队伍和形成新型教学方法体系等应对策略,以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技术挑战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的计算机中等职业学生,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教育水平。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借助微课应对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的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微文化的盛行促进了微课教学研究,针对中职生源质量欠缺的现实问题和提高中职生职业技术技能的需求,将微课引入课堂,可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多元化学习创造条件,提高中职生计算机技术技能水平和OSTA认证的通过率,从而为中职学生就业和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微课;课堂教学 随着学校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完善,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恰逢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的兴起,微课也在这股潮流下应运而生。跟随这波教改浪潮,笔者尝试将微课应用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OSTA)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证通过率。 一、选择微课理由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笔者主要从教材、学生、微课、教师、环境五个方面综合考量,引入微课教学。 1.学科特点 OSTA认证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授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采用标准化考试方法,事先公开考题和答案。按软件不同,划分为若干模块,如办公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图形图像设计(Photoshop)等几十个模块,按软件应用知识点将各个考试模块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内有若干道考题,即对应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按难易程度不同,划分为初级操作员、中级操作员、高级操作员、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等级。考试时,按不同模块和等级,系统随机抽取每个单元内的一道考题,要求学生按标准熟练完成。例如:中级图像制作员,即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模块第一单元“选区”第一题“制作立体饼状物”的操作要求。 建立选区:建立直径为230像素的圆形,制作饼状比例示意图选区。 选区编辑:填充2700绿色(#00a92-4)、500红色(#a40603)和400蓝色(#1709dc)。 效果装饰:制作立体效果(30像素高度)。 将最终结果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中。 总之,OSTA认证要求学生通过考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进而提高考试通过率。 2.学生实际 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中考成绩达不到普通高中录取线的“线下生”和初中毕业的“往届生”,就读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和被动的选择或是逃避工作的港湾。因此,大部分职专生被动接受职业教育,虽然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差别不大,但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差距明显。大部分学生到校不是为了学一技之长,为今后的生存、生活和事业打基础做准备,而是为了应付家长的要求,迫不得已到校混日子,厌学成风。具体表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观念薄弱,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是常事;虽然受制于学校的管理,学生人在教室,但无心上课,打瞌睡、走神发呆、讲闲话、玩手机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不强,但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被动地应付学习,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等屡屡发生。总之,职专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生活缺乏积极性,纪律缺乏自控性。 3.微课特性 微课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给出的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如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其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短(5-10分钟),易于碎片化、泛在化学习;教学内容较少,易于突出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和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针对性强,利于掌握记忆;资源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支持网络在线播放,易于师生在线观摩,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上进行移动学习。 4.教师能力 OSTA认证考试模块中的办公软件应用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成为建筑专业的必修课,图形图像设计(Photoshop)成为美术装潢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职业学校选聘了一批计算机教师,经过多年的培训和岗位锻炼成为“双师型”教师,他们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些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教育能力,熟悉计算机专业理论和网络专业知识,掌握办公软件应用、图形图像设计、动画视频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网站开发和编程技术技能,了解职专生源情况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师有能力针对OSTA认证考试模块的特点和中职生的实际,应用办公软件、录屏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制作相应的微课,架设可操作的平台和交互平台,完成微课的应用。 5.设施条件 近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2012年12月教育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以后,学校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购置了足够的微机和多媒体录播设备,建有光纤主干网,无线覆盖整个校区,配置了网页、邮件、文件存储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平台,基本满足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求。 尽管类似“微课”的理念、形式和实践早已有之,但是只有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借助当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微课,才有可能成为普遍推广的教学资源,由普通教师自主设计开发和记录的优质教学资源的手段。 二、制作微课的方法 基于上述理由,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屏幕录制型、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和真人实景拍摄型三类微课,基本满足OSTA认证教学的需要。 1.计算机屏幕录制型微课制作 OSTA认证考试教材是一本试题集,有明确的标准和样章。制作此类微课,必须保证演示步骤规范、准确,解说语言标准、简洁,条理清晰明了。此类微课的制作一般不使用摄像机拍摄,而使用软件捕捉计算机的屏幕动作。笔者选用的是TechSmith公司的Camtasia Studio软件,首先,通过屏幕录制功能记录下屏幕动作,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轨迹,解说声音等;然后,通过后期剪辑制作功能对视频进行复制、移动、删除、添加标注、放大、画中画、字幕、转场、旁白等;最后,将录制的视频输出rm、wmv、flv等格式的文件,大小为几十兆左右。如果追求更为专业的剪辑,则需要Adobe Premiere、Adobe After Effects、Avid Media Composer等影视制作软件。 2.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微课 为了对OSTA认证考试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的操作要领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需要用PPT罗列知识点,教师出镜解说,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重视。制作此类微课需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要制作PPT课件,教师根据章节的内容,整理出相应的文字资料,在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外,合理进行技术加工和艺术再现,以达到文字简洁突出,图片协调清晰,音乐和谐优美,切换速度适中,过渡自然,动画设置种类和数量合适。其次,进行视频录制,可以采用学校的录播教室进行录制,录播室的摄录设备配置齐全,录制效果比较好,后期剪辑工作量相对较小;还可以用手机、摄像机拍摄教师的授课过程,将PPT课件转化为视频文件,用后期软件合成。 3.真人实景拍摄型 寻访已取得OSTA认证证书的学生,请他们介绍学习方法、考试经验,帮助考生做好迎考准备;或寻访优秀毕业生,请他们介绍技能证书在竞聘上岗中的重要性和所学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证书和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这类微课的制作,相当于访谈类视频拍摄,前期需制定好拍摄脚本,选好拍摄机位、焦距、高度、角度、景别,后期剪辑要注意镜头组接的规律,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把握好节奏,讲究色调统一。由于专门制作这类微课,投入成本较大,如果学校存有优秀毕业生访谈视频素材,可以从中剪辑加工,以节约制作成本。 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按教材的章节整理并上传到校园信息化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或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访问下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 三、运用微课策略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本身不具备传播功能,但搭载在交互平台后,它就是一种灵活、开放的网络资源,可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多元化学习创造条件。 1.融入课堂 目前,课堂仍是中职学生技术技能学习的主阵地,教师找准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把微课与现实课堂整合,将微课融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新课的导入、概念的阐述、习题操作过程的演示、课堂小结等环节,高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课堂的最大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掌握一技之长和通过OSTA认证考试打下基础。例如:利用真人实景拍摄的访谈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使用习题录屏型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规范操作步骤,解决学生面对计算机屏幕学习时常会出现操作细节缺失的问题和教师无暇逐个辅导的难题,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以致用的快乐。 2.翻转课堂 职业教育倡导“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借助微课,实现“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符合职业教育理念,也是微课的典型应用。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依据自身情况,可以在课前、课始、课中、课后自行浏览教师放在服务器上的微课,自定步调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把原本由教师统一讲授的环节,通过信息交互平台辅助,由学生在课前或课始自主完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教师也应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控制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例如:在办公软件模块教学中,先按OSTA认证时间和课时制定教学进步表,在交互平台,预告上课内容,引导学生提前观看微课,了解所学知识,便于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所学知识的合理应用方法。 3.拓展课堂 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感兴趣的学科,掌握更为卓越的技术技能,为今后做事立业打基础。而传统课堂的“齐步走”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造成会的学生不想学、不会的学生不会学、一知半解的学生懒得学的尴尬局面。微课有效整合了课堂教学资源,制作典型性高、层次性强、代表性高的视频,来增强课堂的多样性、立体性和时效性。同时,微课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搜集相关知识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道,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在OSTA认证考试中,一个模块有初级、中级和高级操作员难度之分,鼓励程度好、感兴趣的学生参加高级操作员级考试,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总之,合理高效地应用微课,可以化解“班级化”教学的困境,化解教师重复讲解无法一对一帮教的问题,化解考试前复习丢失操作细节的不足,提高中职生计算机技术技能水平和OSTA认证的通过率,为中职学生就业和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新技术探索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也已经全面的进入到各个家庭之中,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目前的网络环境还存在着一些安全性的问题,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本文针对目前的网络安全缺陷,对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新技术进行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安全 新技术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因为目前的计算机网络中形式的多样化、客户端分布不平衡以及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的特性,使得目前的网络会受到一些非法的组织以及个人的恶意攻击以及破坏,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信息的保密性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大问题。现在的企业的信息以及经营,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网络,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企业资料以及信息,如果计算机网络出现了漏洞,会造成信息的丢失、延迟,或者被不法分子恶意的破坏、篡改、会为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于政府来说,网络的安全就会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关系到一个国家安全以及利益。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所谓的计算机安全是指通过建立和采取的的技术以及管理来保护数据的安全,通过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的保护,确保资料稳定,不会因为偶然或者恶意行为而丢失、破坏或者泄露。相对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为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中的软硬件以及数据的保护,确保网络中的数据的安全、完整、保护,保证信息的安全。而实际应用中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会因为使用环境不同而不同。对于我们普通的使用者,更加关注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的隐私以及机密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避免遭到恶意泄露。对于网络运营商,关注的不但有客户在使用网络时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考虑怎样面对一些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对于网络安全带来的巨大影响。 3 信息加密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计算机加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逐渐发展出了对称以及非对称加密技术,目前正在发展更加有效地加密技术。目前出现了数字签名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以及量子加密技术,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了新的方法。 3.1 数字加密技术 3.1.1 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室对非对称加密技术的改进,能够保证信息交易业务的安全,主要应用在保证电子商务安全以及公司局域网的安全。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利用RSA加密技术以及SSL协议确保交易的安全。通过数字签名技术能够保证信息发送向唯一的地址,所以通过数字签名签名技术只有通过私人秘钥才能完成,所以不能复制,只要开始交易,就会留下能以否认的记录信息。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可以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客户能够放心的进行电子商务操作。 3.1.2 信息隐藏技术 信息以藏技术是在信息加密技术上的改进,基本的原理是利用隐蔽算法将信息嵌入隐蔽载体中,然后通过使用原始的隐蔽载体和秘钥完成信息的提取,将隐蔽的信息变为能够阅读的信息。这种加密算法经常应用在局域网中,在局域网的信息传播中,通常是将信息在各个部门统一传播,但是会隐藏一些仅仅发送给个人的信息,而这些个人可以使用秘要完成信息的阅读。通过这样的信息加密技术,具有很高的的实效性,出去了由于二次信息加密以及传输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由于隐藏的信息不易检测,可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3.1.3 用户加密技术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用户加密技术是最基本常见的技术,作为administrator的用户来讲,在用户设置面板就会见到,密码设置以及改制是非常简单而且易懂的。作为Administrator,可以行使的权利是超级多的。切换User可以使你在计算机中的多重利用,节省资源又便利。 3.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虽然面临着最近几年跟中网络新技术的冲击,但是因为自身的特点及不断对自身技术的完善,依然是网络安全中最用价值的技术。可以分为软件、硬件以及芯片级的防火墙技术。 3.2.1 软件防火墙技术 软件防火墙技术需要在特定的计算机上运行,越要利用客户已经安装的计算机系统为操作的基础,这样一台特定的计算机可以定义为整个网络防火墙,可以叫做“个人防火墙”。软件防火墙需要其他的软件运行一样,经过在计算机上的安装才能完成功能。有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完成对软件防火墙的操作。 3.2.2 硬件防火墙 硬件防火墙需要一定的硬件平台作为运行的基础。目前经常使用的硬件防火墙都是一种PC结构的框架,所以仅从这一点上来看,与我们家庭中使用的计算机没有什么不同。通过在这样的一种PC框架上完成一些讲过了剪裁或者简化的操作系统,完成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护。但是目前这种安全技术仍然需要其他的内核作为操作基础,所以会多少的受到操作系统本身的限制。 3.2.3 芯片级防火墙 芯片级防火墙是一种以专用的硬件作为基础,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系统的支持。专用的芯片因为自身特点,具有更快地的工作速度,更高的处理能力,以及更加效率的性能。目前经常使用的芯片级防火墙由于还是比较少的,所以防火墙本身会有一定的漏洞,会有一些漏洞,而且价格比较高,需要更加进一步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电子商务、远程教学、企业办公等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人类现在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计算机以及网络息息相关。努力提升网络的安全,发展能够在现代化的应用环境下,更加合理高效的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已经显得更加重要。也只有在确保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后,才能更大可能发挥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的每个细节,为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做更多的贡献。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还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帮助人们清晰地认识互联网信息时代。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现状与特点;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概述及现状分析 1、概述 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之后出现了一种新技术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该技术在网络协议的基础上将全球范围内相互独立的、分散的计算机连接到了一起。在连接的过程中,电缆、载波、通信卫星、双绞线、光纤和微波等都可以作为连接的介质。同时,该技术既使得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料等实现了共享,又能够对共享之后的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有效的处理与维护。 互联网络通信技术已朝着宽带化、智能化、个人特征化和综合发展化的方向前进。通信网络技术已经从简单的信息通信向能够支持各种窄带和宽带、实时通讯和非实时通信、多种网络传输协议、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方向发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2、发展现状 2.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多媒体需求。多媒体技术不仅包含图像数字和语音技术,还包含海量存储技术和无线技术等。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电视、音乐、广播应用得十分广泛。 2.2 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已经由模拟技术、G S M 和C D M A 技术向3 G 技术方向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信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更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全球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快捷。 2.3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数据传输和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线路传输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光通信技术则可以。光通信技术涵盖了光缆、光纤、光节点、光接入和光传输等领域。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单模光纤、色散位移光纤、塑料光纤以及多模光纤技术得以逐渐成熟。 二、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因素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个人需求。人的本质是每一个人个体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过人类的实践创造出来的,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需要,对自身肢体器官的一种延伸。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需求所致。 2、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也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社会需求。首先,国家政治需要和经济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持;其次,国家的军事需求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最后,企业的逐利性特点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持。 3、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与其他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需从科学技术基础出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研究。一方面,理论基础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另一方面,相关群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三、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特点 1、多样性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通信技术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支持,依托于现代科技支撑,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2、综合性 计算网络机通信将计算机透过网络连接起来,然后再实现通信和信息化处理,实现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帮助和便利。综合性是指计算网络机通信必须要集合多种技术,形成技术集群。因此,综合性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显著特征,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3、创新性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极致。尽管如此,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也时时刻刻发生着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在初期,网络通信仅能实现区域间信息传递与流通;逐步成熟的广域网技术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创新和拓展提供了契机;3 G 无线网络技术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迎来了一次大变革。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创新。 四、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常见问题 计算机网络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故障及通讯安全问题。通讯安全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泄露、篡改、非法渗透、非法使用等方面,而技术故障往往是硬件连接和软件设置问题。 1、技术故障 网络技术故障诊断常用的命令有p i n g 命令和ipconfig两条。ping命令主要用来检查本机到目标站点路由是否能够通畅,ipconfig命令显示IP协议的具体配置,查看主机名、节点类型、DNS 服务器等信息。综合运用这两条命令可以诊断出网络的常见故障。 2、网络通信安全问题 网络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脆弱性和易受攻击性的特点。网络通信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容易被泄露、信息篡改、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信息渗透、假冒等。互联网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硬件(电磁泄露、搭线窃听等)和软件(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系统漏洞等)两个方面。 五、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趋势 1、网络融合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大发展 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让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进行相互合作、兼容以及渗透,更完美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服务,合成一个全球的网络通信,从而更好地实现全网络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大幅提高网络效率、减低运行成本。无线通信技术是网络通信改革的重要方。WiFi是无线通信市场的一个新开拓,使得网线网络通信变为开放性、灵活性的无线网络通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加大WiFi的研究和拓展力度将使无线通信得到有更好地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对3 G 技术进行突破和改进依然是移动通信研究的主要方向。应不断研究三种主流3 G 技术,使其向商业化方向进行发展。 2、全光通信网也成为未来网络宽带的发展方向 全光通信网具有传输方面的优点,而且在减少误码率的方面也具有其他网络无法替代的地方,光通信技术的出现给通信领域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在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以来,光技术开始渗透于整个通信网,光纤通信有向全光网推进的趋势。全光网的解释是网中直到端用户节点之间的信号通道仍然保持着光的形式,即端到端的全光路,中间没有光电转换器。这样,网内光信号的流动就没有光电转换的障碍,信息传递过程无需面对电子器件处理信息速率难以提高的难点。因具有处理高速率的光信号,实现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的无中继通信提高网络效率等多种优点而成为通信网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和现有的以及即将铺设的光纤联网进行全光网实验,以寻求一个具有透明性、可扩性、可重构性的全光网的全面解决方案,为实现未来的宽带通信网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科技的发展,未来移动网转型的一大方向就是移动分组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IP化 由于IP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引入,将改变移动通信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基于移动IP技术,为用户快速、高效、方便地部署丰富的应用服务成为可能。移动IP技术为移动节点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实现技术,可应用于用户需要经常移动的所有领域。如通过无线上网,使用手提电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通过IP技术还可以与公司的专用网相连;扩展移动IP技术,还可以使一个网络移动,即把移动节点改成移动网络。它的实现可以简单地认为把原先的移动节点所做的工作改成移动网络中的路由器所做的工作,这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轮船、列车等活动网络中。人们开始寻求移动的数据业务,研究移动IP技术成为业界的重点,具了解IETF也正在扩展因特网协议,开发一套用于移动IP的技术规范。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计算机网络应是覆盖全球的,可随处连接的巨型网;计算机网络应具有前所未有的带宽以保证承担任何新的服务;计算机网络应是贴近应用的智能化网络;计算机网络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计算机网络应具有延展性来保证时迅速的发展做出反应;计算机网络应具有很低的费用六个方面。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关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新趋势,立足国情,制定周全的业务和网络发展规划,认真解决技术问题,不断开发网络新的应用是互联网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浅谈计算机新技术在道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运输行业也随之,向多、重、快的方向快速发展着,相应的对道路桥梁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作用也非常明显,主要是应用在结构性检测的过程中。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桥梁建设项目在管理中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主要职能体现在信息收集、储存、加工、传递、处理、,以及辅助决策。推广信息技术在道路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以解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题,还可以使工点达到数千个之多。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道路桥梁 设计 应用 一、计算机信息化在中国道路桥梁设计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对于桥梁的建设来说,勘察设计是首要的工作,而在我国,常规桥梁建设现状是任务越来越重,交通勘察设计院的工作,是属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的,在这其中出图这一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计算机信息化在桥梁设计的工作中,使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仅保障了桥梁设计的质量,还有效地提高了交通勘察设计院的工作效率。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使得我国的桥梁设计工作,已经从计算机辅助绘图发展阶段,正式步入了以提升机设计为主的数字化阶段,我国桥梁设计信息化的三个阶段,不仅有效地反应了计算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展示了计算机信息化与我国桥梁设计发展的有效融合。首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桥梁设计用的是人工的手工绘图,然后通过手工录入的形式把设计图纸输入到电脑实现电子化,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出现了桥梁参数化的出图软件, 而这一软件的特征是把将要设计的桥梁分解成多个部分绘制在电脑上,弊端在于设计师是没有办法在电脑上完成设计方案的,更无法从整体上对桥梁设计进行把握和统筹,软件的本质作用只是实现参数化出图而已。以Bridge Master 桥梁信息建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采用,代表着我国的桥梁设计,已经正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一软件的特征在于可以使设计人员完全通过电脑设计的方式展现一座真实的桥梁,并且从整体上便于掌握和统筹设计工作。这样他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上面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这一软件的使用不仅使道路桥梁可以快速高效地建立全球化信息模型还可以是线条量房设计变更并且能够自动生成桥梁施工图,从根本上彻底的改变了,道路桥梁设计院的,工作效率,鉴于上述的优势,这一软件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推崇,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三十多条道路、市政、与铁路的部门和省级设计院在使用。 二、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在近期很多的在建与已完成的桥梁中,屡屡被曝曝存在质量隐患问题,并且从近五年的数据来分析,15%的桥梁,都需要每年进行维修加固和保养。而有了信息技术的使用,就可以第一时间破解桥梁养护危桥改造等传统的难题,而在这之前桥梁养护和危桥改造之所以会成为难题,主要原因是在于设计这个源头开始信息就不完善,在这一方面西方的发达国家对于细节的控制就由于我们的国家,信息管理是桥梁设计工作的核心要素。而在我国这一数据备份工作就没有办法有效的完成。首先,设计院在完成设计后就会把设计图纸交到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完成以后就会对图纸进行废弃处理,因此查询工作就非常难,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数据备份,是我国的桥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提高道路桥梁建设项目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桥梁业的发展,我国现有的桥梁建设成就已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并且随着中国的道路桥梁行业的不断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期你想运营管理器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势必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难题,因此探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软件解决方案就显得势在必行,并且从现实情况来看,运用计算机软件,桥梁设计,势必能够使我国的桥梁建设行业实现质的飞跃。 (一)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但是在资源管理方面,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单位的资源统一整合起来,建立一个大的网站,这样不仅资源可以共享,内容也可以更更丰富。目前在我国对于一级二级道路来说,还承担着近距离城市之间集成乡之间的主要运输任务。主要的运输对象就是一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包括砂石骨料,各种性能的水泥、钢筋、沥青,等传统的材料,另一方面现阶段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行业对原材料的运输也要求越来越高。另外,我国道路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且覆盖了整个道路建设过程。随着工程难度的增加,今后越来越需要大吨位的机械和专门设计机械,这些现状都和运输行业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二)路桥项目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因此不论在地域上还是在行业上都会与其他各种各样的元素发生了关联,因此他们之间相互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GIS作为一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主要作用在于采集(更新)、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空间信息和数据的特殊的空间信息系统。而这一系统在桥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文中以常州市的地图为背景来举例说明,桥梁在地图中用圆点来表示,并且做好与数据库的连接工作,圆点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情况,如果情况良好用绿色来表示,如果情况较好,用黄色来表示,如果情况很差,用红色来表示,如果情况非常危险,圆点则显示黑色,这一系统的出现,可以使工作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桥梁状况。 四、总结 这些年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建设桥梁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本身是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项目管理手段,对于道路桥梁项目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并且可以有效的促进道路桥梁建设的飞速的良好的发展。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讨 摘 要 本文从“数字化互动教室”、高校资源“开源”建设及新技术条件下的“新学习”几个角度,探讨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影响;以期对促进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科学整合与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新技术 教育 应用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特别是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亦不例外,无论从教育管理、学校教学与学习以及对外信息交流和教育教学资源的获取,都离不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借助于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开展教学与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其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变革,更涉及到了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体制的转变,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1 数字化互动教室――未来课堂教学的方向 传统课堂教学过于教条化、模式化、静态化,已经不能满足新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重构传统的课堂教学,数字互动教室即是未来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以“数字化互动教室――交互式电子书包”为代表,正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数字化互动教室”正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人才模式已经严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地区教育资源“贫富分化”程度不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争夺日趋激烈,及传统教育下的平均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背景下诞生,其意义就在于将学校教育推进到了信息化课堂教学这一核心阶段;数字互动教室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设备更新,其着眼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提升、改善,着眼于教材、知识呈现形式的转变。 数字化互动教室,更为学校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支撑平台,其可以充分发挥“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包括名师、优质课件、优质教案在内的诸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数字化互动教室环境下的电子书包,则可以实现教材资源内容的多本合一,结束传统“分科”对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总之,数字化互动教室是一个可以实现学校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系统性的、有效的改革方案,实现与教育相关的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内容的协同作战,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2 开源――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的未来出路 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一直是困扰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者、管理者与应用者们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国家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以来,精品课程建设始终是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资源的“开源”共建与共享,被诸多专家认为是解决目前高校教育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以及解决资源建设过程中资金、人员、技术瓶颈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著名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曾经系统论述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开源”建设的可能,并从他作为一个学校领导,特别是一个分馆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角度,以及作为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的角度阐述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开源”建设的看法。他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层面系统地论述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特性。首先是学生层面,“开源”能够放大教育教学资源数量及其时空效应,学生可以接触更多数量的、知识面更为宽泛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资源“超市”,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选择机会。其次是教师层面,“开源”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免去教师的优质资源困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开源也为教师之间的专业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教师在使用的同时也不忘贡献学术成果。第三是学校层面,“开源”可以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开源打破了传统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上的分割状态,其更有利于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避免了(下转第76页)(上接第54页)资源建设过程中人员、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第四是社会层面,从社会贡献角度来说,开源更有利于减轻高校将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大国的负担,以及将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总之,“开源”对于当前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所面临的诸多的问题的解决,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3 新学习――新技术引发的教育信息化变革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增添了活力,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特别是新技术条件下的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界已经公认的一种看法,就是要想有效地学习就必须适应新技术,其核心问题就是转变学习方式,但前提是研究基于新技术的学习认知和环境可变性问题。基于新技术的学习认知和环境可变性研究,重要研究与了解学习和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以及解释不同环境影响下的学习动态变化。“生态教育”理念认为,教与学环境其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反映了新技术环境与学习之间的本质联系;新技术条件下,技术作为学习伙伴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学习过程中传统的认知方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对学习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其使知识、技能实验变成了真正可以证实的实验,更为确切地说,是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可以进行学习、证伪、试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丁刚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教育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时代特征,我们一直以来都比较传统,说办法不比五六十年代进步多少是有点过于偏激,但目前的教育改革的确令人怀疑,其严重缺少新技术的应用。丁刚教授还指出,在未来五年之内,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将会广泛应用于教、学及创新。 信息时代,无所不在的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必将更为深入地渗透到整个社会,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更深处,并且“新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一定是最先通过教育影响人们,特别影响人们的学习,人们可以通过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以同步或者异步的方式,获取信息、掌握知识、锻炼技能,使人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和互动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必将使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一场剧烈变革。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计算机新技术与现代项目管理 摘 要:现代计算机技术,同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相结合催生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从单机发展到网络互连,计算机新技术被运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抓住其中的机遇去争取而求得发展,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考虑的问题,不断的应用新的计算机技术,成为了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和高效化一种优先途径。 关键词:企业管理;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新技术被运用于企业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可分为网络设备级的管理、安全管理、局域网管理、客户管理这四大类。ERP、B2B、CRM之类的企业电子商务或者信息化管理的大型应用,及处在中间水平的企业VLAN网络、企业WEB(或FTP)站点、OA系统、企业即时通讯系统、网络共享、远程访问、远程控制、远程管理、网络访问控制、NAT技术等新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的就是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这不仅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控制、决策功能,正好解决了传统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对于企业来说,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自动化,就要使计算机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1.IP网络电话。IP网络电话在企业的应用,是以IP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传输语音的应用。企业通过网络接入服务,把不同地区的分机留言变成为语音邮件,员工进入内部IP网就可以收听留言,并且同时可以使用分机电话拨打和接听信息。这样不仅使企业改变了原有的办公室对办公室的长途通信,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通话费用。IP网络电话不仅可以做到分机号码跟随人走的灵活办公,而且也使员工与内外部的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2.视频会议技术。当今社会是一个比拼效率的社会,利用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沟通协作效率,最终实现业绩提升,是企业的必经之路。而视频会议技术,特别是网络视频会议技术实现了人员随时随地都能开会的意愿。使用视频会议主要是节约公司运营成本,提升沟通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出差,另外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面,都具有着显著的优势。远程视频会议之类的网络应用已成为当今的热点。IP视频和H.323协议的日趋完善,为这一应用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使得人们在机场、酒店或任何有带宽要求网络、WLAN覆盖的地区,都能随时参加公司会议,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二、办公自动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门以先进的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一般以公文处理和事务处理为核心,同时提供信息通信与服务等重要功能。具体功能包括提供电子邮件功能、复合文档存储管理和表达处理功能、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功能等。同时办公自动化系统还使公文审批流转、会议管理等业务流程可以互相连接、交叉或循环进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同步协作、异步协作甚至离线工作的方式,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极大的提升了工作和决策效率。 1.建立了内部通讯平台和信息平台。平台一般具有清晰的工作流程引擎、独特的空间式办公理念、无缝集成的企业管理平台、良好的系统开放性、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快捷安全的部署方式。平台上的员工通讯录、在线交流功能使工作信息得以及时的传递,有效消除了公司的信息死角。此外,还搭建起一个高效的信息和交流的平台,使企业的制度、新闻、通知等信息能够快速流畅地在各部门之间传播,使员工能够随时掌握企业的工作动态。 2.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工作流程自动化后,就不再会因人工处理而造成信息延误或文件遗失等情形发生,可以自动将企业各流转文件及经验知识自动归档,不会因人为的疏忽而遗漏。 通过工作流程自动化,员工可随时查看自己的办公流程,如有待办事项,可马上处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使协调部门间工作更为顺畅。 3.实现了文档管理的自动化。现代企业办公室的业务,主要是进行大量文件的处理,起草文件、各种业务文本,接受外来文件存档,查询本部门文件和外来文件,产生文件复件等等。采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生产各种文档,存储各种文档,采用其他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等复制、传递文档,或者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传递文档,是文档管理自动化的基本特征。办公自动化使各种文档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按权限进行使用和共享,具有易于搜索、操作简易等特点。 4.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从纸质及手工办公向无纸化办公发展,节约了大量的通讯费、传真费、纸张费、耗材费,并能起到整合资源、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提高办公效率等效果。 三、网络数据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据+资源共享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即成为在今天广泛应用的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定义: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的,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这个概念看上去很抽象,我们可以把它说得通俗一点:简单的说,一个网络数据库就是用户利用浏览器作为输入接口,输入所需要的数据,浏览器将这些数据传送给网站,而网站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或者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等,最后网站将操作结果传回给浏览器,通过浏览器将结果告知用户。 1.收集信息。我们为了加强网站营销效果,往往需要搜集大量潜在客户的信息,或者要求来访者成为会员,从而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大型的购物、交易网站,注册会员后提供优惠服务等。就像我们在网站上常看到的“会员登录”、“会员注册”等字样,通过注册和登录,网站为访问者提供一个独特的氛围,因为是自愿注册,必定是对相关信息比较感兴趣的访问者或潜在客户,因此,可以在登录后详细地介绍相关服务或提供优惠措施,吸引浏览者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为企业收集大量的潜在客户资源,同时增加了交易的机会。 2.提供搜索功能,方便网站内容的查找。如果你的网站只有几个页面,这种功能似乎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如果你的网站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或站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如果没有方便的搜索功能,浏览者只能依靠清晰的导航系统,而对于一个新手往往要花些时间甚至无法达到目的,从而对网站产生不良影响。 3.产品管理。这也是网站数据库的重要应用,如果你的网站有大量的产品需要展示和买卖,那么通过网络数据库可以方便地进行分类,使产品更有条理、更清晰地展示给客户。这其中重要的是合理地将产品信息电子化归类,从而方便日后的维护、检索与储存。对于加入数据库的网站而言,往往在后台有一个维护系统,目的是将技术化的网站维护工作简单化,看到的不是复杂的网页制作,而是一系列表格,只要熟悉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等,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立即开展工作,而且人工费用不高。更重要的是通过程序与数据库的结合,我们可以统计出一些相当重要的信息,如产品的关注程度、评价信息、销售情况、质量投诉等等,根据这些信息,企业可以迅速作出相应的举措。 4.新闻系统。一些企业网站为了增加营销力度与凝聚力,往往放置行业新闻或相关企业新闻、动态等等,如果网站中要放置新闻,一般而言,其更新的频率很大(否则还不如不放),这时增加数据库功能一方面可以快速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地存储以前的新闻,便于浏览者或管理者查阅,更重要的是避免重复直接修改主要页面,从而保持网站的稳定性。 总之,加强计算机新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合理应用,逐渐成为企业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企业适应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技术支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计算机技术长期应用战略规划并贯彻执行,就可以使其更好地为企业的管理者服务。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也随着其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发展。文中针对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几方面新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实际技术情况,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不仅可以为运营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为人们提供最大化的便捷性。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现状;发展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处于不断发展、更新的趋势之中,通过加强通信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可以有效的改善计算机的网络通信状况,提高其运行的高效性与安全性,降低技术故障出现的概率。现今计算机网络通信主要以光纤通信为主,实现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共享,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计算机网络的通畅性与有效性,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 1 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的现状 1.1 光纤通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要求与需求也不断提高,为了增加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适应性及适应范围,逐渐出现了光纤通信新技术。光纤通信新技术所用的材料来源较广,可以节约相应的有色金属铜用量,不仅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可以进行远距离大容量通信传输,其尺寸较小、重量不大,易于工作人员操作、铺设与运输;其光缆的适应性较强,且耐用性高、信号干扰程度低、具备较好的保密性能。其中,光纤通信新技术主要涉及光纤、光缆、光接入、光节点以及光传输等多个领域,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信息传输方式。 1.2 移动网络通信发展现状 全球通信技术由第一代模拟技术到GSN技术以及CDMA技术再到3G技术,移动网络成为了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随时随地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网络通信的便捷性与时效性。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网络通信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型、高效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软件无线电技术、DSP技术、无线定位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超导体、塔顶放大器技术和多用户检测技术。3G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及频率的复用性,而且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为完善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1.3 接入网技术 电信网一般主要包含核心网、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这三方面,其中,接入网主要是指将本地端与用户终端之间连接起来的所有机线设备。由于接入网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全面化的网管功能,为客户提供高程度光纤化水平,其适应性较强,通过运用管理接口进行相应的管理与配置活动,为电信中的各项业务提供信息传输的必要动力,它同时具备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但不具备交换功能。现今,电信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通过使用接入网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并提高网络通信的传输速度。 1.4 核心网技术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和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当前三种网都在逐步演变,使自身具备其他两网的优点,电信网通过采用光纤、XDSL、以太网和ATM技术,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体业务;为实现通信网的发展要求,三网融合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三网融合不是指三网在物理上的兼并合一,而是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技术上互相渗透,网络层上实现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相同的协议,但运行和管理是分开的。 未来的核心网正朝着基于IP或IP/ATM的多业务网及至最终实现综合业务网的方向演进。各种非IP业务将通过本地的窄带和宽带、固定或移动接入方式经由相应的媒体网络与这样的核心网相连。 2 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实现未来无线网络的融合体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就目前的现代通信技术来看,诸多通信方式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促进不同通信技术之间的融合不仅有利于网络环境的检测,更加有利于减少不同用户之间数据交换的干涉。实现无线通信的信息个体化,手机、个人电脑等个人终端的普及,为无线通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个体用户的需求无形中推动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指引着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前,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提高了网络信息传输的速度及效率,而且大大改善了信息传输的质量。通过广泛应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促使网络通信方式更为灵活、便捷、高效,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与工作。只有人们所处的环境在无线网络范围内,既可以搜索到无线网络,实现高效化、高质量的上网。现今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经过更多的应用推广,无限网络通信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取得更好的发展。 2.2 三网合一技术的发展趋势 如上文所述,为了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的优势集齐,促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更新,从而推进网络通信的快速、高效、便捷服务,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便利。通过将三大网络的优势技术及网络应用技术互相融合、改进,提供网络通信技术的资源共享化水平及稳定性、正常性,而且可以有效的实现将网络通信成本降低下来,以最高质量、高效性、高时效的服务展现在客户面前。 2.3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根据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若能实现全网光纤,则可以有效的扩充宽度,提高通信信息传输的速度及时效性,因此,应当加大力度投入全网光纤的研发,加速实现通信信息的高效化传输。 其中,在实现全光网络时,主要由光纤作为其相应的物理介质,通过将电接点替换为光节点,从而有效的实现在光域内进行相应的网络信号的复用、传输、交换、存储和业务调度等,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光电转换器件响应速度慢而影响了信号的传输速度与传输质量,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光电信号的反复转换,对于改善网络信号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全光纤网络通信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大力的研究与分析,实现全光纤网络通信,保持高质量的网络信号及信息传输速度、传输质量指日可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信息化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通信需求随着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断扩增,通信信息化、科技化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其网络通信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不可估量,通信技术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实效性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也为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新技术探究 摘要: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作为一种无形的物质资源,它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其发展也离不开丰富快捷的网络信息,企业对计算机和网络的需求也日趋增长,网络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威胁。本文就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安全信息新技术应用情况,对网络自身的稳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 安全 信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在人类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能对各种信息进行海量和快速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交换,替代传统的低效人工处理。然而网络在给企业管理系统带来质的变革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信息的安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或效能损失。因此,我们对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对我们能够使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传输,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安全技术遇到的问题分析 (一)网络病毒、黑客等的攻击而失真。随着网络规模的持续增长,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和应用为网络安全提出挑战,网络攻击逐步涉及工业控制等领域,安全可控问题较严峻。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分步式等特点,给企业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急剧增加,许多网络会计系统遭病毒感染,服务器瘫痪。病毒运行后会主动检测中毒者操作系统的语言,如果发现操作系统语言为简体中文,病毒就会自动对计算机发起攻击,扩散速度大大加快,受感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另外,黑客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达几千种。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 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从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现状来看,掩饰、隐瞒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控制权的现象十分突出,不予以打击将无法切断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利益链条,难以切实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黑客通过窃取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非法进入网络系统恶意篡改信息,使信息严重失真,这个在传统信息系统中的问题在网络条件下将变得更加复杂。 (二)系统本身存有漏洞。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产业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然而在系统安全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差距。首先,电磁波辐射泄密。由于计算机工作时,必然会产生电磁场的变化,并向外辐射电磁波。而这些电磁波中会包含计算机中的信息,窃密方只要具有相应的电磁波接收、判读设备,其次,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还是商用UNIX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在操作系统中留有“后门”,而且系统本身也不可避免存在很多安全漏洞。第三,网络化造成的泄密 将企业内部的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在享用全球网络化带来的资源共享的便利的同时,也为恶意入侵提供了最好的途径。第四,网络中采用的TP/IP协议族软件,本身缺乏安全性,不能对来自Internet中夹带的病毒及Web浏览可能存在的恶意Java/ActiveX控件进行有效控制。网络中一旦有一台主机受病毒感染,则病毒程序就完全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传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丢失。 (三)防火墙的局限性。近年来,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正以每年20倍的速度增长。网络防火墙作为一种边界安全的手段,在网络安全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网络防火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加之发展时间短,需求变化大,响应要求快等原因,致使我国的网络防火墙安全产业整体布局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布局合理的、体系化的信息安全产业链。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但是,网络防火墙不能阻止来自内部的袭击。调查发现,50%的攻击都将来自于网络内部。由于企业Web服务器曾因为访问可执行文件而中毒、瘫痪。同时,用户使用的杀毒软件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杀毒软件无法查杀最新的病毒,造成严重后果等现象可以看出防火墙是具有局限性的。 二、探索适合在典型的企业环境中采用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加强网络病毒和黑客的防范技术应用。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进行破坏,使得电脑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电脑硬盘损坏。病毒是对软件、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最大威胁之一。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年代,每一台运行的计算机背后总有计算机系统漏洞时时刻刻在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作为一名网络用户,当在你浏览网页,观看视频、图片及传送文件资料的同时一定要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因素提前考虑:安装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系统漏洞扫描,及时安装补丁软件等等,查漏补缺,防患未然。 (二)强化计算机系统更新和建设。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众多企业、单位都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计算机的系统安全性历来都是人们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扩展和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要求更高,涉及面更广。不但要求防治病毒,还要提高系统抵抗外来非法黑客入侵的能力。当计算机病毒对网上资源的应用程序进行攻击时,这样的病毒存在于信息共享的网络介质上,因此就要在网关上设防,在网络前端进行杀毒。基于网络的病毒特点,应该着眼于网络整体来设计防范手段。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LAN服务器,服务器上的网关,Inter层层设防,对每种病毒都实行隔离、过滤。 (三)积极利用防火墙新技术。防火墙作为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连接的第一道门,它的功能全面,能有效阻止非法的入侵和攻击。提高计算机安全管理等级,安装硬件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软件升级等。加强系统本身的防御能力,完善防护设备,如防火墙构成了系统对外防御的第一道防线。防火墙作为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并不能完全保护内部网络,必须结合其他措施才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在防火墙之后是基于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按照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主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操作系统的内核安全、系统服务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和文件系统安全;同时主机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以及系统备份安全作为辅助安全措施。 三、结束语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把社会中的个体连接成一个整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面对日趋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各种安全技术也应运而生。因此,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技术的研究,是保护信息和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计算机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将来的计算机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 一、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键技术。 同时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如是,今日的大量文献可以原汁原味保存、并流芳百世。 二、新型计算机系统不断涌现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三、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产生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量子计算机中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许多。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个人计算机的PentiumⅢ晶片快10亿倍。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量子计算机有3种类型:核磁共振(NMR)量子计算机、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将普及量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超高速电子计算机只能在低温下工作,而光计算机在室温下即可开展工作。光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 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计算机已由欧共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科学家们预计,光计算机的进一步研制将成为21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 四、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表信息的有或无。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通过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出数据。如果能控制这一反应过程,那么就可以制作成功DNA计算机。 蛋白质分子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DNA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生物活体相联。预计10~20年后,DNA计算机将进入实用阶段。 五、互联网络继续蔓延与提升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 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六、移动计算技术与系统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业务和应用不断涌现。移动计算正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随时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所提出,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移动计算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信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处理(信源压缩,信道编码,缓存,预取)得到提高。 面向全球网络化应用的各类新型微机和信息终端产品将成为主要产品。便携计算机、数字基因计算机、移动手机和终端产品,以及各种手持式个人信息终端产品,将把移动计算与数字通信融合为一体,手机将被嵌入高性能芯片和软件,依据标准的无限通信协议(如蓝牙)上网,观看电视、收听广播。在Internet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然不会把汽车仅作为代步工具,汽车将向用户提供上网、办公、家庭娱乐等功能,成为车轮上的信息平台。 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而由此会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体验,将会有怎样的惊喜和全新体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类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的主导范式而产生的,适合于我国现时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形式。本文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着手,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类课程中的应用,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故什么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中职教师深思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正是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的主导范式而产生的,适合于我国现时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形式。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涵义及特点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涵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HandlungsorientierteMethode)源自德国,90年代以后传入我国,后经本土化后开始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是一系列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产生学习产品的策略与理念。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能力本位)的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包含以下教学原则:(1)促进独立思考和操作;(2)提出问题并尽可能的解决问题,允许提出多种建议;(3)鼓励合作而独立地进行工作;(4)在评价者依据一定标准评价学生的同时,允许学生自己检查学习成果,控制工作过程;(5)鼓励和赞扬,而不是指责和挑剔。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全面的,教学借助并促进学生头、心、手以及其他感官的发展,根据预定行动目标来选择教学的内容并选择全面性的教学方法; 2、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 3、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结果; 4、采取自我控制的独立作业、小组制定计划独立作业以及小组作业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5、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二、在计算机高新技术类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计算机高新技术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经过在校学习,可参加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等级考试的实际情况,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应使用考试模拟软件加强上机练习。教学中教师若按照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讲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就是一群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而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具备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在计算机教学中,若适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可以使教学生动有趣,而且可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下面,结合几年来自己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习者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知识的获得,通过对情景的分析和研究来进行学习,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情景时应考虑现实性即学生已有的条件,已掌握的知识;设计的情景要来自实际环境中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具体做法:(1)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专业的岗位实际需要为标准,实行模块化设计;(2)由教师提供详实的情景资料,指导学员从理论的高度提出可行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3)让学员互相评说各自方案的优劣。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一是背景资料真实可信;二是问题的针对性强;三是教学过程贯通研讨性;四是思维方式体现发散性和创新性;五是教学形式人性化,具有趣味性;六是教学效果注重实效性。如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应用公式(函数)、数据排序、数据筛选、数据合并计算、数据分类汇总、建立数据透视表等;在Excel工作表中,采用“启发式”问学生如何实现这一功能,学生可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用相应的单元格“两两相乘并相加”。此时,再问学生“是否有更简捷的方式?”恰到好处地引入EXCEL函数公式SUMPRODUCTO——表示单元序列乘积之和,引导学生设置函数参数。进行比较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SUMPRODUCT0。要给学生留下任务,对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对问题的各方面进行解答操作。 在《操作系统应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曾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在以后的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例如在讲授完“文字录入与编辑”和“文档的版面设置与编排”包含的因素后,引入“公司白领办公室的一天”案例,并设置问题: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公文处理,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一天的公文?之后布置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汇编汇集成试题,选派代表操作,教师再进行点评。 情景教学通过一个个具体情景的分析,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体现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通过对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进行完整地表述,还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 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头脑风暴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企业信息系统网络搭建论述 1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分析 在现代企业环境中,以网络化、信息化、知识驱动力为基本特征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技术已极大的改变了当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一项及其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其特点主要包括:(1)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软件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管理模式上的支持。(2)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服从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应满足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3)信息系统包括用于支持信息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软件依附实体而存在,这也使得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4)企业信息系统强调的是对人、财、物料、资源和相关信息的全面控制与管理,必须明确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 2企业信息系统网络搭建设计 2.1总体设计 对于跨区域的生产企业,首先是对各种数据和报表的收集和整理,因此采用WebServices技术进行设计,在不同地区的公司和厂区设置1台数据库服务器,应用Web程序(即信息中心web应用和站点Web应用)。各个客户端信息管理员受权限限制的进入Web站点,通过网络服务来访问信息中的服务器,,通过技术实现上下数据交互,信息中心使用Web站点访问各个厂区WebServices,并通过数据筛选技术获取和计算数据。 2.2模块功能 整个系统分为调度台帐、调度记录、煤质数据、运销数据、生产日报、资料管理六大模块,通过六大模块信息中心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浏览、查询、修改和统计等功能。其中煤质数据和运销数据是指导生产的第一手资料,在应用中具有最高优先权,具体一级功能模块分为首页登录、用户管理、新闻通知、数据录入、报表管理、生产流程、安全管理、应急救援。 2.3系统关键技术 WebServices是一个独立的平台,具有低耦合、自包含、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可用XML标准来进行描述、、调试和配置应用程序。用XML描述包括了服务交互的全部细节,例如短信息格式、传输协议、位置等。这个接口可以通过独立于软硬件平台、独立与编写服务所用的编程语言来使用服务,因此在低耦合、面向组建、跨技术方面有这巨大的优势,WebServices可以履行一项特定的一组或者一项任务,也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其他的WebServices运行实现多功能的操作。本系统对于生产数据管理采用WebServices技术,将生产信息、机电、原料、仓储用Internet进行链接。实现了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的统一管理,我们应用WebServices技术搭建的远程数据库系统,具有开放的接口和邮箱的网络环境适应性,可以实现一致的逻辑数据计算。当需要向外部提供数据时可以直接进行数据导出和分析,不用经过对服务点进行数据请求。当遇到突发情况如服务点崩溃,可以直接下载管理和使用数据进行搭建,大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风险性。CSS样式技术的应用可以简化网页的格式代码,加快网页的运转速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传代码的总量,减轻了重复的低效劳动。我们采用的才CSS样式将格式和结构分离,页面的布局能力进一步强化,代码的简化让网页的维护变得更加容易,兼容性增强,企业信息系统采用CSS技术制作所有页面。是一种创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编程模型,有着良好的结构扩展性和适用性,能够提高执行的效率和增加平台支撑,和的结合使用设计开发的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对数据库的访问采用技术,所有的客户端共享数据都是可以采用的,它主要通过NET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和DataSet完成访问和数据处理,基本对象有Command、DataReader、DataAdapter。Command对象表示对数据源执行的SQL语句或存储过程,DataReader对象用于从数据源中获取只读、单向的数据流,适合检索大量数据。而DataAdapter对象用来控制和现有的数据源的交互,从数据源中检索数据并填充DataSet中的表。DataAdapter对象使用Connection对象来连接数据源,使用Command对象从数据源中检索数据并将更改解析回数据源。 2.4数据库 在数据库的选择上我们还是主要考虑到性能,选取可以大吞吐量和运行速度较快的组合。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采用ORACLE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的处理,所有的数据在共享数据库系统进行计算处理,运行数据库应用的工作集中在解释和现实数据,ORACLE引入精密化的访问控制,有着多层环境的安全模式,提示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2.5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 网络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是安全的风险,而三层分布的安全体系架构能有效的防范,包含:(1)事件收集引擎,广泛收集系统内各设备信息,包括路由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邮件日志、访问控制等。(2)关联分析引擎,负责实现管理、关联分析,过滤、处理企业应用中所发生的安全事件,是中央控制系台。(3)事件数据库和管理,集中了所有的事件信息、安全管理配置信息,提供现成的合规性内容包以及大量的规则报表内容等。 3企业信息系统网络实际应用 本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功能得到了发挥,提高的办公效率,实现了生产管理工作的无纸化运作。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系统安全性问题,开放性是本系统的特点之一,所以要在Web服务器所在的网络环境、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等硬件配置方面强化,另一方面从程序的设计中,要尽量的减少安全漏洞,严格管控操作人员的权限,防止SQL注入式攻击。通过系统的应用,生产经营信息可以处理大部分的生产和管理信息,包括了数据的输入、计算、台帐、报表的制作和传送,为企业整个生产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数据。 作者:李瑞萍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框架设计探索 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现在,中国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慢慢开始了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改革,这种模式也是受到很多企业的重视。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信息技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了企业各个领域,其中主要有经营、管理、人事和科研等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呈现给企业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业务系统。它迫使许多企业必须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管理体系,并且对现有的应用系统进行集中的改革与转变。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在建立初期,由于组织结构与运用的技术手段不尽相同,致使原有系统的重建成本逐步跃升,企业的负担变得很重,很多的应用系统变得难以维持。怎样高效的运用现有的信息体系,最大限度的呈现出它们原有的价值,慢慢改革原有体系让它适应现在复杂多变的情况,避免资源的浪费,这是摆在大部分企业眼前重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SOA是一个以服务为中心的策略结构,是面向服务的一个体系结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把全部的业务装在有标准语义的服务中,每一个使用者通过它相关的服务去实现自己需要的功能。云计算是一个新型的技术模式,它为用户在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会对SOA进行补充与发展。云计算再运用SOA模板的服务系统中,会让计算的相关资源通过服务的平台提供给客户,它为SOA服务流程的部署和使用提供了新的选择。在云计算的结构中,运用SOA软件会非常方便的实现协议的解绑,有利于把应用系统全部收集起来。 一.云计算与SOA简介 云计算是把可以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通过点对点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广大的客户进行使用。它的一大特点就是客户可以不用与服务的提供方进行互动。那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云计算会将网络中的信息技术转换成服务来使用,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变现在的信息服务模式。学术界认为,云计算是一个模式,它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配置的过程中获得重要的资源,资源还可以供应其他方面的需要。事实有力的证明,这种新型模式对于企业中的计算资源的继续完善和统一是非常有利的,也会对企业IT应用的推出有着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云计算有下面的一些特点:第一,提供资源共享服务的一方可以存取、处理有效的资源,其中大部分的材料都集中在资源市场中,然后通过多种出租方式提供给使用人员。根据每个使用人员的各自特点,让不一样的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完成动态的重组和整合。第二,动态的延伸可以迅速和便利的提将各自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也会快速的释放相应的资源完成任务。第三,相当高的可靠性也支撑着云计算可以大规模进行体系设立,因为它使用了数据中计算节点转换的措施,用来保障服务的可靠水平。第四,通用云计算对特定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每一个云服务会同时支持不一样的程序运行。第五,云计算将应用程序系统和网络资源做到了完善的整合,使这些资源能够作为完整的服务提供给需要的客户,这些客户在任何的时间还有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需要的资源,而所有的一切都不用和服务方保持互动。第六,低成本是云计算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第二,云计算在网络环境的服务类型(1)基础设施层。是云计算服务人员推出的虚拟可用资源,用户可以不需要购买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只要在使用网络的相关出租系统中就可以建立自身的信息体系。(2)平台层,是云计算的服务方提供的应用服务系统,客户可以获取服务信息。(3)软件层,是软件的信息提供者将应用软件放在了云端的相关服务器里,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使用网络对各个厂商制造的应用软件进行体验,服务的一方为用户提供软件的相关维护工作和升级的技术保障,同时收取相关的服务费用。SOA是一种组件模式,它是将应用程序里不一样的板块按照使用的相关服务措施进行定义的。SOA运用规范是指在保障服务平台与编程,让结构把不同的服务体系用统一的办法进行互动而进行的独立的活动。对照传统的体系结构,在SOA结构中的体系有着下面的特点:第一,业务是中心,SOA重视风险和标准。SOA的中心观点是对企业的应用提供最大限度的技术保障,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变化。SOA运用标准化的机制,就是将这些服务器部署在公共的数据库中,让广大的使用者使用和下载。这样会确保使用者和提供者进行必要的交流,这样的状态是完成企业系统中功能的全部体现。在面对云计算的体系的角度来看,服务的一些操作流程和服务的注意事项会全部在云端通过云计算模式进行。服务的使用者其实并不关心也不需要完全知道所有服务的具体运行流程,他们只要关心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可以了。 二.基于云计算与SOA的企业信息体系 从上面对云计算和SOA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它们两个结合的使用会很好的保证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继续创新的特点。很多的学者提出运用云计算和SOA企业信息体系的大规模建立,因为这样可以让企业的计算资源得到共享,会减少信息的浪费,实现企业的信息体系形成和应用体系的重组,极大方便了资源配置,充分提高了效率,这样也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从而支撑企业发展的目标。广大的企业中的云框架是通过应用和云平台这两个部分结合而成的,这个结构分成两部分是完全正确与合理的。因为企业里的大量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系统时,不允许直接使用底层的基础设施,而是使用云平台提供给应用层的接口。云平台层是由企业一部分服务器、相应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组成的。云平台层主要集中了相当多的应用程序,它的运行资源会通过云平台层面向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可以极大方便的进行身份认证、授权控制、主要控制审计、共享资源等有关很多细致的服务,并且最终可以加速开发出新的应用程序。云平台层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开放给普通的用户,只面向软件开发的研究人员、配置的相关人员和系统研究人员进行使用。他们需要的基本要素主要是基础的资源。这是一种运用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将一物理服务中现实的分成其他几个云服务器,也会将多个物理的服务器内化为一个云服务器,运用存取的虚拟化手段将企业中全部的存取资源做出统一的整合和分割,为用户,数据库还有应用程序提供统一和规范的云存取空间,这样可以运用负载均衡的管理模式把大量的访问和数据产生的分流送到更多的云服务器上做出处理,也可以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每个云服务器在处理以后,最后可以把结果进行汇总再返回给每一个客户,就可以把系统的处理风险的把控水平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再通过数据存贮的手段还有体系将它们分成实用的备份数据,用来保证云服务器的数据安全。服务的目标主要就是实现SOA系统基本结构的进一步完善,这样可以在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进行逻辑的分析,通过标准和完善的系统接口可以查找这部分的相关功能。 作者:战河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综合评价 一、我国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现在国家电力公司拥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对于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工作所有的集团、省公司都已经出色的完成,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司、集团开发并逐步投入运行了一些业务子系统。已经建成的信息系统与电网实时系统互联,并完成单机的那项应用到网络集成化系统的发展转换,电网实时、办公自动化、人事、用电营业、综合服务系统等都是已验收的信息系统在局域网上的运行,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公司没有实现这样的深度,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发展上的不足。就目前而言,全国大区域电网互联的实施和B/S模式在新供电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基础上,信息能实现跨地域充分分享;多媒体技术的大量应用,应用软件全部流程化,电量采集、统计和收费全程自动化得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等能够和电子商务的接轨,实现了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电力营销的目标。 二、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使得电力企业大型信息系统实现组织、规划、系统平台、应用软件发展的统一,并且要在整体数据规划的基础上,完成数据和信息系统的整合和重组,同时还要建立专业的主题数据库,以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完成自动化决策、自动化办公的转变。发电、用电、供电同时进行,生产、销售、使用几乎瞬间完成是电力生产的特有特点之一,而实现整个电力生产和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关键之处即保持整个电网的稳定、协调并可以完成统一调度。因此,电力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是在电力系统生产自动化及其过程控制的系统中直接应用上电网实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运行系统等。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从体系结构、应用角度、应用范围上来讲,都有各自具体的发展趋势。首先,从体系结构来说,从Single-User/Multi-Users、C/S(单用户/多用户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向C/S/B(客户/服务器/浏览器三层结构模式)方向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其次,从应用角度来说,MIS/DSS/OA(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的三者一体化是未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显在方向;最后,从应用范围来说,随着因特网等广域网的引入及发展,企业资源管理ERP、电子商务E-Business等在电力企业中时常出现并大有发展。信息系统的适用对象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和专业业务人员,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到企业全体人员甚至是外来用户。 三、国内外对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信息系统项目评价质量是一个有效的保障,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评价可以从可量化和不可量化两个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中,可量化部分的量化比较简单,只要尽全力进行量化处理就可以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国内外学者们对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评价主要是针对不可量化部分的一些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1)专家评价法。这里所说的专家评价法是说的被视为专家评价法的经典Delphi法,是在1964年由美国兰德公司的O.Helmen和Gordon首先提出的,具体来说就是一种通过专家经验统计判断的方法,其中权重分析法、类比法和相关系数法都属于这类评价方法;(2)运筹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多目标评价问题(为了对一个事物做出一个相对全面的评价,我们通常会选择运用多个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运筹学解决这类问题比较有把握,具体的运筹学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多目标决策方法等等;(3)模糊教学法。这种方法研究没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基本概念以及用精确数学不能描述出来的问题,其实模糊教学法是借用一种描述模糊性事物非常厉害的数学工具(Fuzzy),通过使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在复杂模糊的现象中得到精确的数学规律,是一种描述模糊问题既简单又方便的方式。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的信息系统评价理论方法并不全面,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从研究人员的数量和水平来讲也好,从研究人员发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来说也罢,都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研究领域。系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的研究工作依旧是处在一个基础、分散、自发的状态,并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科学体系。而对于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较强突破性的是徐维祥等人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以信息系统项目的客观性为起点展开研究,以协调投资方、承建方、用户、领导等各方面的关系为基本手段,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考虑,不仅提出了比较全面的信息系统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经济效益的定量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 四、作者对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改进意见 本文作者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国内外现有的评价理论、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对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具体的改进意见为:(1)信息系统效益的显现通常在系统建设使用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体现出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隐性。为了更好地改变这一情况,我们一方面要选择以经济价值为导向,另一方面还要将信息系统的评价与管理基础、系统规划、用户的计算机水平和使用的积极性都有的相关性层次分明、指标界定清晰地表现出来;(2)针对信息系统的具体特点,为了量化最终的测试结果。以顺利完成对比的目标,我们要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前提下,使用模糊评价法,这一方法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虽然其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但是还是可以很好地解决综合性指标体系评价定性难定量的问题;(3)结合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实际案例,既可以做到对单一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又可以分析某个企业在同行业中信息系统效果所处的位置,这样一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别来证明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就不再是个难题。 总之,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了更好地提升电力企业水平,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姜波 单位: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风险与安全管理 1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风险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是基于电脑和网络,实现电力制造、管理等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及传输的综合性的有机系统。[1]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资源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是引导和协调组织的关于信息化安全风险的互相协调的活动,即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相关信息和活动安排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协调。一直以来,很多人特别是对于信息行业出身的工作人员,都受环境影响而陷入“技术就是一切”的误区中,即人们把企业信息安全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加密技术上,他们认为只要通过加密技术,任何信息安全问题都能够解决。随着网络防火墙技术的诞生,我们又常听到“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有力保障”的论调。经此之后,入侵检测、VPN等更多新的概念及技术纷至沓来,但无论技术怎样变化,终究还是突破不了技术统领信息安全的枷锁。实际上,对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的选择及应用只是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化的一部分,它只是实现企业安全运营的一个方法而己。大家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站在企业安全技术提供商的角度来说,其侧重点在于销售,因此向相关客户输送的大多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和信息。站在客户角度来说,只有企业的产品才是真实的、有形的,对投资方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正是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极端现象的产生,比如:许多企业的信息化设备使用了防火墙、网络云扫描等技术,但却没有设定出一套以安全策略为核心的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从而造成安全技术及企业的产品生产十分混乱,不能做到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及时、有效的更新。还有一些电力企业即使设定了一些安全管理措施,却没有使用有效的实施、监督机制来执行,这让安全管理措施徒有其表,名存实亡。经过研究及调查,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主要有:(1)信息系统缺陷。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也一直在不断完善中,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在设计、制造及产品装配中仍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与风险,比如来自软硬件组件的安全隐患等,这些信息系统固有的缺陷对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不规范。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对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愈来愈重视,很多电力企业都采取了各种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但是由于系统数据备份设备的不完善、数据丢失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不规范现象的出现,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尤为重要。(3)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由于电力企业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而导致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比如不能及时修补信息系统漏洞及补丁,相关人员不正确的操作、或通过U盘导致重要信息泄露等,处理不好都很有可能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不稳定甚至系统瘫痪。(4)恶意人为破坏。随着网络共享度的提高,我国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逐渐向开放型及共享型发展,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手段非法入侵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如植入病毒、窃听、干扰阻断等,这对我国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研究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如果电力企业只根据一时需要而忽略了信息安全的动态性,只是主观的来制定一些风险管理措施,就会造成在企业信息管理中顾此失彼,进而导致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止步不前甚至有失偏颇。[2]其正确的做法是,电力企业要遵守相关信息安全标准及实践总结,结合企业自身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实际需求,在进行完善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合理的、可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来使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一直处于安全状态。除此之外,不断更新的过程是电力企业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最基本出发点,该过程还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即安全措施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及信息技术的提高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坚决拒绝一成不变,这可以将信息系统的风险降到最低。[3]所以说,基于风险的评估及控制角度来说,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与其他领域的风险具有相似性,与此同时,电力系统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又具有其独特性。将其他领域内的风险控制过程引入电力企业的信息风险管理领域,需要同时考虑到其共性和个性。安全管理主要分为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3个部分:(1)网络级安全管理。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级安全管理主要是指解决企业信息系统与网络互联而产生的安全风险问题,其主要从网络防火墙及网络结构两个方面采取安全管理措施。网络防火墙对企业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起到安全隔离作用,它可以有效预防潜在的破坏性入侵,同时可以对即将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并对非法、错误的网络信息进行隔离,从而保护电力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对于网络结构,根据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相关技术人员结合网络结构,设计出一种介于混合型和网状型结构之间的分布式网络结构,该分布式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容错能力,从而对已有的网络结构进行了优化。(2)系统级安全管理。在企业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中,系统级安全设计与用户的具体应用具有密切的联系,具体而言,其分为操作系统与数据处理两个方面。在操作系统方面,利用有效的网络安全扫描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及时分析操作系统已有的漏洞,同时结合信息系统的漏洞自动修补技术,实现定期为相关用户消除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在数据处理方面,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系统平台再次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安全加密,从而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风险降到最低。(3)应用级安全管理。应用级安全设计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它是在设计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时,通过技术手段将相应的安全技术加入到信息系统中,从而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体来说,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访问控制是根据访问信息性质的不同,分别进行公开信息和私密信息的传送、存储及管理,从而实现在应用层次上的访问控制;而数字签名技术可以通过对文件签发者、日期等提供准确的不可更改的历史记录,来保证系统所有文件的完整性。因此,我们得知,为了确保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即相关人员不仅要从技术层面来进行安全管理的设计,还要从管理层面进行安全管理设置。[4]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定期对企业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信息系统的安全意识;(2)保持相关人员特别是管理层的人员稳定,若有人员调离,需及时更换系统密码,避免企业机密泄露;(3)设置合理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及企业制度等。 3结语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在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下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安全问题。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可行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并及时更新安全技术及设备,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才能使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性一直处于良好状态。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是电力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不仅关系着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前途命运。因此,只有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平稳性。现阶段,大量事实表明,如今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大程度取决于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因此,只有将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有效进行识别及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及预防方案,才能保证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作者:洪杰 段成铎 单位:国网浙江桐庐县供电公司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研究 一、什么是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为了企业的发展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企业中也利用信息网络设备进行企业的信息进行管理,这样不仅高效而且更为方便。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也需要一个制度进行管理。所以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知识产物。信息管理制度是人为制定的,也是人们在发展企业中的经验总结中所改善。信息管理制度不仅是发展企业的基础更是发展企业的保障! 二、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有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的问题。在现在企业中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两个权力和权限未分清楚,导致现在的企业的职能上的含糊不清,在企业发展中执行层和制定层的职能各项竞争会导致企业不健康地发展。 (一)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太多 现在的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制定得非常多,非常细化,针对每一个方面都有一系列的制度来规定。这样的制度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企业发展中的执行层和制定层各自不断地进行完善制度,但导致出现了许多空头制度,使制度复杂化了,使制度的可执行力出现了缺乏。 (二)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不符合国家的正规的制度 现在许多企业在制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时未按照国家的制度来制度,任何一个企业的制度都必须以国家制度作为前提。现在的企业制度要不就注重一切以公司为重,要不就注重人情。这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影响。所以企业在制定制度时要与国家的制度所统一,符合国家的规定。 (三)企业管理制度不利用与企业的某些发展 企业是一个着重产生经济价值的地方,而企业制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要的目的进行服务的。但现在的企业制度喧宾夺主了,现在的企业制度只起着管理约束企业的作用,忽略了辅助企业发展的作用。所以现在企业中的管理制度不利用企业的某些发展。 (四)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更新的周期太长 在以上讨论中可知,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企业发展经验总结所得。所以制度是实时型。现行的制度只适合现行时期的企业发展。制度需要跟进时代的发展,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是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这样的制度才能使企业跟进社会的发展。 (五)现在企业内部人才的缺乏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度是由人制定的,所以在企业制定制度层上必须要有有才能的人,这样才能时时在企业发展中总结完善好的制度。现在的企业内部人才缺乏,企业制定层的职员很多都是表面上功夫强,缺乏学习,缺乏与社会上的人才进行交流,本企业的制度能将就就将就用,也就使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更新周期太长。 (六)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执行方面上存在问题 由以上论文可知,现在企业内部出现了许多讲情面的人,而制度在执行中需要讲究正,而制度一旦牵扯进人情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执行力上的问题。所以现在企业内部人才的不正导致执行上面出现严重的问题。 三、解决企业信息系统理制度问题的对策 (一)必须要为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执行层和制度层上招募人才 从以上论文可知人才的重要性,人制定制度,人执行制度,制度约束人,所以制度和人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现在企业信息系统制度出现的问题上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所以为企业招募人才是解决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根本。 (二)调整企业发展中其团队的精神状态 一个好的企业随处都将充满正能量,这样的企业才能走得更加长久,更加健康。调整企业团队的气氛也必须将其企业内部各层的职权权限进行明确分工。所以在调整团队状态的开始一定要以公正的态度执行。在一个企业中团队的凝聚力起来了才能使企业发展得更好。 (三)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 从上面讨论可知,制度是具有实时性的,现行的制度只适合与现行的企业发展,要想发展好企业,一定要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随时进行更新。企业应该定期安排内部人员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在各行企业中总结出更多有利本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制度。 (四)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机构进行完善 任何制度都有好有坏,在执行制度上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就没有完美的制度。制度只能是更好,制度需要人实时地进行完善。所以在企业管理制度机构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制度的完善。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也要有制度来规定制定制度的人员。制度需要完善化,也需要与企业适应化! (五)企业制度的后期工作 企业制定制度是由企业中重要人员进行制定的,但是管理制度是管理企业人员的,而企业中肯定也有人对制度拥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表达出企业基层员工的意见,这些意见有可能有利于制度的完善,所以我们在制定制度之前就要考虑到这些员工的回馈意见,定期收取这些意见并进行改善。也就是在制定制度后期工作中要考虑到在企业网络上设立一个留言栏,让那些有意见的员工进行自由言谈发挥。使制定的制度更加适合于本企业的发展和管理。 作者:印亚琴 单位:靖江港口局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工程管理企业信息系统功能和开发 1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如今,信息系统在各企业已经越来越普及,工程管理企业也是其中一员,而且其信息系统也有自身的特点。 2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2.1信息总览 目前,很多工程管理企业已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如果采用WEB方式,信息系统的登陆页面可以嵌入至其网站中。登陆后,首先进入的页面应该是内容总览界面,能够把最新的事件、需要办理的事项等各功能在同一界面中展示。如果采用客户端方式,应有1个内容集合界面,显示登陆用户需要知道的信息及待办事项等。 2.2基于工作流模式 工作流是工作任务在多人、多部门或多单位之间的流转,主要解决的是“使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是促进此目标的实现”。信息系统实现工作流,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效率,随时得到历史数据,随时生成报表,提高办公效率。工作流引擎可以相对独立,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可采用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可通过设置进行修改的流程,优点是操作简单,通过对企业相关人员的简单培训即可自行设定流程。缺点是工作流模块独立,无法和其他功能模块进行联动,并且基本是基于人到人的流程,无法应对复杂灵活的组织机构。还有一种模式,不同工作流程的数据可以互相联通,同时可与其他功能模块联动,同时可以适应相对复杂的企业部门结构。缺点是需要比较多的开发工作。一般来说,小型企业可采用第一种方式,买到相应软件自行设置。大中型工程管理企业会采用第二种方式,找专业人员或自行开发工作流程。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种模式。 2.3基于工程项目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工程管理企业主要的业务就是工程的咨询、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核心也应该是基于工程项目的。每个项目在数据库内部有一个唯一的ID标识,页面既可以统计所有项目,也可以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进行各种操作。信息系统针对工程项目的主要功能有:项目备案(项目建立)、投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资料管理、项目展示、图表功能。项目备案为所有项目的初始建立,其他各功能将围绕某一项目展开。投资(成本)控制的功能包括:项目的估算、概算、预算、标底、合同价、投资使用计划和实际投资的数据计算和分析,进行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动态比较并形成报表。进度控制的功能包括:计算工程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并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绘制横道图、进度计划的比较分析等。合同管理的功能包括:合同基本数据查询和执行情况的查询分析。质量管理的功能包括:记录专项技术方案、过程检查验收、质量事故处理情况、问题记录等。资料管理:工程涉及的各种存档资料,可以统一进行电子版的管理,防止纸质文档的分散、丢失。项目展示:每个工程自动生成本工程的宣传网站,使得各方可在此相对独立地交流。对于希望宣传自己的工程项目的,工程新闻后可在专门的页面进行分类展示(需要有域名的支持)。图表功能:根据企业自身要求定制。显示工程进度,近期内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任务;财务报表,显示全面的信息;对项目的各种或一种资源进行资源配置报表。 2.4协同办公功能 理想的协同工作平台能为企业提供1个好的电子化办公环境。所有项目参与人员,包括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项目管理方和监理方等,都可以在平台上沟通交流工作进展。而对于信息系统的拥有单位,还可以进行企业内部的发文、人事管理、行政管理、资源管理等操作。公告通知(公司发文):能够实现公司内部的通知下发。办公室人员只需在系统上1次即可,各部门人员都可以自行浏览。而系统应有记录功能,将已查看的用户进行记录以备今后确认和统计。人事管理功能:单位人事方面的各种功能,包括员工调动管理、晋升管理、培训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等。行政管理功能:企业行政方面的各种功能,包括考勤管理、会议管理、用车管理、图书管理等。资源管理功能:也可以是知识管理,公司内的论文、图纸、规范等统一录入收集,本公司有权限的人可查看参考。 2.5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 工程管理企业采用的专业软件有很多,1个软件不可能面面俱到具备所有功能,信息系统作为核心,需要把所有软件结合起来,能够较容易地编写接口程序,与其他专业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3程序开发 3.1系统架构 目前信息系统分为B/S(浏览器/服务器)、C/S(客户端/服务器)两种,拥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环境不同,选择不同的模式。软件可采用3层架构,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LogicLayer)、数据访问层(Dataaccesslayer),各层相对独立。优点有: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可以很容易地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有利于标准化;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结构更加明确;在后期维护的时候,极大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缺点是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和增加了一定的开发成本。相应的,表示层既可以采用客户端也可以采用WEB页面,为减少重复的开发工作量,服务器端提供数据方式采用webservice,无论表示层采用何种方式,都可以调用同样的webservice方法,同时考虑到移动办公逐渐普及,这种方式也可预留移动程序的调用。此外,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将数据库和webservice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中以减小运行压力和增加性能。 3.2功能模块和工作流 如果采用通过设置即可进行修改流程的方式,功能模块和工作流各自独立,很难发生数据交互,只能实现各功能模块的录入查询,流程则作为单独模块。而且工作流扩展性不高,很难实现多部门共用1个流程的情况。因此,一般大中型企业会进行定制开发。基于工作流模式,可实现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自行定义是否发起工作流的效果。开发时,每个模块的数据都在定义好的数据表中,可实现各模块的数据互通。采用1个好的工作流引擎,可扩展性强,可根据人员部门不同,自动判断某个节点应该由谁审批。而表示层,可根据页面不同,按功能模块显示所有数据或按工程显示数据。比如,在项目备案中,显示所有的项目信息及流程情况。或者,查看某一工程的所有资料与展示。这些,有可能会使用Web页面与客户端的结合来实现。 4结语 随着工程项目的规模和需求变化,以及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已经越发凸显。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1个好的信息系统,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程管理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储家琪 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方式 1研究背景 电网公司在运行方式涵盖的内容和管理思路等方面已经逐渐统一,但还停留在文档信息收集层面,缺少一个标准模型对信息系统中庞杂的运行方式各类信息进行统一与规范,在运行方式编制与管理过程中,按照传统的网络、主机、存储、中间件、数据库对运行方式进行梳理与划分,线条过于粗犷,缺少一根总线将各类运行方式进行关联,无法体现整体的运行方式特点,不能满足信息系统日趋精细化、一体化的运维需求与管理需求。因此,亟需一个以应用系统为总线,在宏观上可以反映系统运行的总体架构,微观上能够展现重要配置信息的运行方式模型,为信息系统资源调配、检修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以及运行异常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起到分析辅助决策的作用,此项研究对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2运行方式模型 信息系统运行方式庞大复杂,且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因素较多,在建立信息系统运行方式模型时,以简单的模型很难应用到电网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方式,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阐述的信息系统运行方式模型将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划分域建立模型。纵向采用不同层次表示不同粒度的运行方式,层次按照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复杂度划分为5个层次(0层至4层);横向则参照ER图模型,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不同实体,实体之间以关系建立连接。信息系统运行方式模型中纵向层次模型的每一层是由一个实体关系模型构成,为了能够对整个模型有一个精准的了解,首先阐述横向实体关系模型的构成细节,然后再从整体上介绍纵向模型的运行机制。 2.1实体关系模型 (1)运行实体:实体是客观存在的且可以区别的事物,现实世界由各种各样的实体组成。实体在本模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关系、属性以及状态存在的载体,关系和属性都是依赖于实体而存在的,实体在模型中的各个层级的定义略有不同。在信息系统中实体可以有物理和逻辑两种映射,物理映射可以表示主机、存储和网络设备等,逻辑映射则为应用系统、数据网以及传输网等逻辑概念。(2)运行关系:关系是整个模型的核心,它表示了两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实体之间关系的抽象表示,即当某一实体的属性发生变化时,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实体会感知到实体的变化。一个关系只能关联一个起点实体,也只能关系一个终点实体,是严格的一对一关系,对于双向都有关系的实体,可由两个关系表示。一个实体可以有多个关系,即可以形成一个实体对应多个实体的形式。(3)运行属性:运行实体所具有的特征称之为属性,它是对实体自身内容和品质的描述,它是实体中所承载的数据,只有具备属性的实体才有实际意义,一个实体由多个属性来描述,比如当实体对应主机时,它的属性可为CPU、内存等配置信息。(4)运行状态:表示了实体在信息系统中的运行情况,在横向实体关系模型中实体、关系以及属性均是静态的配置数据,只有运行状态在实体运行过程中会动态发生变化。一个实体只能有一种运行状态,运行状态可以关联到多个实体,一个实体运行状态的变化会影响与其有关系的其它实体。 2.2层次模型 横向实体关系模型能够表示运行的动态信息,而纵向的层次横型则是对静态运行方式相关配置数据的不同粒度的展现,通过不同层次的缩放展示不同粒度的配置数据,并在相应层次将静态的实体、关系、属性与动态的运行状态进行关系,集中展示。0层是整个模型中粒度划分最粗的层次,0层模型中能够表示电网企业信息系统整体运行方式,0层模型更关注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硬件、网络等都是为应用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支撑的手段。应用系统在0层模型中对应为实体关系模型中的实体,应用系统的接口则映射为运行属性,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对应到模型中的关系。1层模型是对0层模型应用系统实体的更细粒度的划分,1层模型则表示某一具体应用系统内部各构成元素的关系,1层模型更关注于影响本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的内部元素。1层模型中实体包括应用系统、中间件、DNS服务、数据库、主机以及存储等,这一层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出影响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的外部因素。2层模型的实体为系统运行所依赖的更精细的因素,包括应用节点、数据库节点、SAN网以及应用存储等,它是对1层模型的更细致的划分,将网络、主机、存储等按照粗粒度进行展示。3层模型能够非常完整的描述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与前3层相比,此层将实体划分到具体的物理设备,比如交换机、存储节点、路由器等,通过此层能够完全的展示出运行方式单流程对于应用系统所造成的影响。4层模型(实体监控层)能够实时反映各实体的属性运行状态,此层各实体属性状态与各监控系统联动,各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状态能够反馈至此层模型的实体属性中,实现各实体的状态实时化,为系统资源调整及异常预警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2.3模型实例化 建立模型的最终目的是将模型实体化,解决具体的运行方式问题。本模型实例化描述语言为XML,XML是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它用于标记文档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定义的语言。选择XML描述模型的原因有两点:(1)通过XML可以完整的表达模型中的实体、属性以及关系;(2)XML应用非常广泛,使用它能够方便的将模型转化为管理系统的配置数据,也可从管理系统中导出模型,便于此模型具体应用。模型实例化过滤,如图1所示。模型的实例化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将主机、存储以及网络映射到模型中的实体;(2)将实体与实体的属性进行关联;(3)定义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4)以XML形式描述实体、属性及关系;(5)管理对模型文件进行翻译,形成运行方式拓扑。 3模型应用实例 为了将模型中的各实体和实体关系进行全面管控,需要相应的信息系统做支撑。通过将A业务系统运行方式实例化成XML描述的运行方式配置数据,导入到信息系统运行方式管理平台,展现出形式的1层运行方式界面,如图2所示。图中间区域为运行方式展现界面,界面中展现的实体、关系以及属性均为运行方式实例化的XML配置数据,而实体运行状态则由平台采集程序通过SNMP、Syslog等协议从设备或系统接口中动态采集,并与实例化的实体进行关联,在界面中统一展示;界面左下角为快速定位栏,通过该栏导航功能能够快速定位到实体;右侧为系统中各实体关联的属性;通过左上角的层次缩放按钮能够在不同层次之间跳转。通过信息系统运行方式管理平台将模型实例化并集中展现,可以实现对信息系统运行方式全面的监控和管理。 4总结 针对电网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建立运行方式模型,对信息系统中涉及的所有实体,以应用系统为总线进行全面梳理,并将该模型与电网企业具体应用系统进行关联,提出具体的应用方案,检验了模型的可行性。然而,运行方式模型的建立只为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方式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的深化应用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1)建立运行方式管理系统,实现运行方式模型中实体、属性以及关系数据的维护,实时采集实体的运行状态,并将动态的运行状态与静态的配置数据关联,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对信息系统运行方式自动化管理;(2)将运行方式与“调、运、检”体系充分结合,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通过运行方式明晰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3)利用信息系统运行方式模型,实现系统缺陷和故障实时告警,预先分析故障的影响范围及问题扩散的可能性。 作者:赵永彬 李巍 杨壮观 郑善奇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施工企业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论文 一、充分沟通,明确需求 (1)调研现状在系统开发前,需要协同软件开发公司本单位的管理现状、现有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及水平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进行多个管理层次调研,包括执行层、主责层、管控层、指导层。如某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已在公司应用多年,较为成熟,基本满足其业务与核算需求,因此新建信息平台在开发的时,只需要建立与原财务系统的接口,并补充完善原财务系统中对客户的支付控制功能,这样即避免了重复开发,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又补充完善了原财务系统所缺失的部分功能。(2)总结在其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许多单位早意识到信息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早就着手了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但由于软件开发的工程量和技术难度都较大,虽然仍没有十分成熟的软件,但仍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因此在开发之初,需要对本系统、本行业的信息系统总体开发、运用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其他单位软件系统开发的经验教训。如某单位某子公司与某软件公司协同开发的项目综合管理软件,针对需求调研时的管理水平与要求设计,业务范围涵盖公司业务管理的所有模块,历经数年,经过数个项目的现场验证,终于从功能角度、技术角度满足了该公司几年前研时的需求,然而在正式推广时,遇到以下问题:①系统开发时,求大求全,正式应用时,项目部业务部门水差参差不齐,难以同时齐头并进,推广人员精力有限,难以顾及全部的专业;②系统对设计了对业务流程的审批,但涉及人员太多,如验工结算流程,从架子队至执行层至主责层多达十几个人需要进行审批,加上工地网络不畅等原因,经实际测算一份验工结算工作流程,从发起到全部审批完成,需要四个工作日,将影响项目的进度款支付,同时这些基础流程对系统中设计的统计分析功能影响巨大,因此流程过长、限制过死成了系统无法顺利推广的最重要的原因。③系统设计的流程、表格较为固化,系统从需求调研到开发完成具体推广应用的条件,历时四年,但是公司的管理水平与要求跟四年前已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也就是软件开发的灵活性不足,适应性不强,使开发出来的系统不符合日新月异的管理需求。④系统开发时基于的平台落后,界面不友好,升级困难。(3)需求准确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管理者提出当前状态下急需依靠系统解决的关键问题,即不能及时准确的取得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数据,基础数据多次采用,时点不同造成数据间相互冲突。在总结其他单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本公司信息系统开发“核心模块先行,基础表单固化,流程由使用单位自行设计,平台先进升级方便”等原则,决定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基础数据“一次录入、多次利用”,各个管理层级所需统计分析报表自动生成,通过业务流程的设置加强后台对项目的管控力度,由项目经理管项目转变为法人和项目经理共管项目的模式。 二、确定核心模块及开发的分阶段目标 项目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进度管理、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为解决对项目各成本要素的管控,因此核心模块确定为财务管理、工程数量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等,即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费的管控。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以财务倒逼机制为手段,以项目的收入清单为依据,以工程、物资、设备总控数量为基础,签订承包合同,按时结算,按时支付,实现执行层与主责层对项目的共管,以及管控层对项目的监管。系统开发的第二阶段为依据企业各个管理层级对信息的不同需要,实现核心模块数据从的数据库中自动生成各管理层级需要的各类数据。减少重复工作量,提高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加强各类成本要素数据的管控、纵横向比较与分析、预警等。系统开发的第三阶段为将项目管理的其它模块陆续加入,包括安全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试验管理、党群工作等等。使项目管理系统成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系统推广及应用 目前,经过上述定位的信息系统已经在某单位得以全面应用,成为了该单位实现“法人和项目经理共管项目”和落实精细化管理最佳工具。综合该单位在短期内得以全面推广该项目信息系统的经验如下:1.领导团队的高度重视和必用不可的决心可操作性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平台开发完成后,能得以顺利的推行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领导团队对系统的高度认可、高度重视。某企业采用了由总经理亲自带队,各单位第一行政领导及技术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片区现场推进会,宣传信息系统推行的重要性、必要性,传达了领导团队全面推广使用系统的决心与信心。必须使用信息系统的理念与领导层决心的传达与展示是系统得以顺利推行的基础与前提。2.培养强有力的推广与应用核心团队为顺利推广应用本系统,应成立由软件公司系统开发人员与公司负责协作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等共同组建的核心团队,负责系统的操作培训、技术问题的解决、后台硬件的维护、数据安全等工作,作为系统有效运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技术保障。由系统开发人员对各级子公司的关键业务人员(包括核心模块相关人员与系统管理员)进行现场培训与实战演习演练,掌握了系统的使用与流程的设计等技能,并对系统使用时存在的常规问题有一定的解决能力,再由各级关键业务人员对本公司的项目人员进行培训与数据录入的现场指导。事实证明,分层级的培训与推广应用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般项目提交的在各公司关键业务人员能力范围内无法解决再提交核心团队,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3.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系统推行时,应制定阶段性目标,分阶段确定各项目数据录入的要求。4.奖罚分明的考核兑现制度为提高各级公司、各项目推行信息系统的积极性,建立奖罚分明、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信息系统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等建立奖罚标准,并及时考核兑现,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度的奖罚,将对提高系统数据录入的质量、进度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四、结束语 总之,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这个掌握信息就掌握了胜利机会的年代,对施工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必须的、必然的方向,开发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适应性的系统,并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推广与应用,使之真正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最有效工具,最有力武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赵浩 单位:中铁五局一公司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经验探讨 1企业信息系统云计算实施基本步骤 1.1评估云计算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云计算平台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在实施之前,必须充分评估本企业实施云计算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云计算具有高度兼容性和整合能力,适合将企业原有计算平台和信息系统进行统一整合。但是,云平台固有特性决定其暂时不能胜任以下特殊应用。·采用非PC架构平台搭建的应用系统。例如运用小型机担任计算平台的应用系统,或者主要由苹果MAC平台构成系统。现有的企业虚拟平台只支持在PC服务器上部署,也只能虚拟出PC服务器硬件。·复杂图形处理及3D处理应用。虚拟软件暂时无法支持高性能图形卡,无法实现硬件加速功能。·需要单机多屏显示或者多机独立显示的应用系统。·外接端口使用较多的应用。例如大量使用RS232串口、USB端口的应用,此类应用因外接端口与物理主机对应,无法实现虚拟机自由迁移,失去了虚拟化的重大优势,如果利用串口服务器、USB服务器等第三方硬件实现资源共用,又可能因单点故障影响可靠性。·I/O密集型应用。云平台实施后,每台物理服务器上同时有若干台虚拟服务器在运行,其CPU、内存等资源均能得到合理划分。但是,外部存储I/O一般都是通过SAN光纤存储实现,多台虚拟机会对主机的I/O通道进行抢占,在I/O压力较大的应用中可能难以满足要求。·因安全问题要求物理隔离部署的应用。例如在电力二次安全防护中,生产控制大区的应用系统和管理信息大区的应用系统无法实现整合。1.2信息化基础资源调查企业信息化基础资源调查是建设企业云计算平台的重要步骤。主要工作是调查统计现有信息化基础资源情况,包括PC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网络情况等,建议以表格形式整理汇总,具体见表2。本步骤有两个目的:一是确定企业云平台建设规模,根据现有服务器的实际数量和配置要求决定迁移至虚拟平台后的虚拟机数量和资源需求,从而推断出所需物理服务器的实际数量;二是可筛选出现有服务器中配置较高者,经升级后作为云平台的资源池,尽量节省成本。根据经验,在典型的企业应用环境中,一台主流的PC服务器可承载6~8台中等负荷的虚拟服务器稳定运行(内存需根据虚拟服务器要求进行扩充)。1.3选择云平台硬件、软件方案完整的企业云平台基础设施由物理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以及平台软件组成。这里采用的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VMware软件。在本步骤中,物理服务器要求如下。·单个CPU内核数尽量高,因VMware通过物理CPU个数授权,因此同等价格下,单个CPU内核数越多,性能和处理器负荷冗余度越好。·内存足够大,单台物理服务器要支持多个虚拟服务器同时运行,足够的内存必不可少,以笔者的实施经验,单台物理服务器内存应大于64GB。·应配置2块以上8GBHBA卡接入冗余多路径SAN或者采用冗余10GBiSCSI存储网络,以保证数据存储可靠性等性能。·对磁盘I/O要求不高、网络结构较为简单的,可以选用刀片式服务器,以节省安装空间和能耗。·可尽量利用原有配置较高的服务器升级而成。存储系统一般采用SAN结构,也可以使用iSCSI。结构简单、主机数量少时,也可以用SAS、SCSI电缆等直接组网,只要满足“存储设备的LUN能同时被所有主机访问”即可。存储设备容量根据现有服务器的总容量选取,必须支持RAID5或RAID6,并根据需要增加热备份盘,介质应尽量采用高速FC或SAS硬盘(15000r/min),为节省成本,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硬盘。网络系统与传统架构相同,建议每台物理服务器有两块及以上的网卡连接到企业内部网交换机。1.4搭建云计算平台本步骤开始为正式实施安装阶段,主要工作由集成商完成,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1)规划各硬件设备安装位置,网络、光存储连接方案。(2)安装存储设备,上电后进行基本阵列配置,建立RAID,设定热备份盘,划分LUN(逻辑单元号)并予以全局。因虚拟机迁移需要,此处应至少划分2个LUN。(3)安装新增的物理服务器,连接HBA卡和光纤交换机,连接网络。(4)在新增的物理服务器上安装虚拟平台软件,如VMware的ESXi及vCenter,云平台基本成型。(5)将拟升级加入云平台资源池的服务器上的现有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中。(6)对这些服务器进行升级(主要是内存及HBA卡),安装虚拟平台软件,加入云平台资源池。(7)将其他应用逐一迁移至云平台。(8)配置云环境下的高可用,例如HA或FT。 2原有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经验 系统迁移是将运行在物理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及操作系统平滑转移到虚拟机中运行,每台服务器数据量往往都在数十吉比特以上,较为耗时。为保证迁移过程中应用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利用专用工具软件进行在线迁移,因为操作系统和软件环境的影响,在线迁移有时会失败。2.1迁移工具的使用各虚拟技术提供商均会免费提供适合自身平台使用的在线迁移工具,如VMware的ConvertStandalone。软件具体使用方法不再赘述,仅提出如下使用过程中的要点。·Convert可以安装在被转换的Windows服务器上,也可以安装在网络中其他Windows服务器上,前者转换速度稍快,后者可同时转换多台服务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迁移时尽量选取服务器访问量较小的时间段进行,避免二次同步中出现错误。·迁移操作前应保证被迁移服务器和vCenter服务器网络连接可靠,并关闭被迁移服务器上的网络防火墙和病毒防火墙。·被迁移服务器上的server、workstation服务应保持开启,系统策略中应允许具有管理员权限的账号在网络登录。·迁移选项中,转换后的系统服务应将物理机硬件相关服务全部禁用,例如HPSmartArray、HPSystemManagementHomepage、HPRemoteMonitor等。·如果想在Windows主机转换后对系统进行自动配置,如刷新SID等操作,需提前按迁移工具的提示,自行在网络上下载对应版本的sysprep包,复制到指定的目录方可进行操作。·如果转换过程中报错失败,可根据错误提示对被迁移的系统进行调整后重新转换。如果始终无法转换,则只能将被迁移主机停机,用另一工具VMwareConvertCD光盘启动系统,进行离线冷克隆。冷克隆兼容性最好,但速度较慢,且被迁移主机在迁移期间无法提供服务。·转换后应检查虚拟机的数据完整性,为网卡配置IP地址,检测相关服务是否正常。2.2虚拟机管理命名为便于管理,各类云平台支撑软件都会给用户提供方便、直观的管理控制台,为适应云环境下的主机管理,建议在给虚拟机命名时包含主机名、系统名及IP地址等基本信息,尽量使用英文、数字及英文标点,不要使用中文。2.3迁移错误排查以本单位实施过程为例,迁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如下。(1)在对Windows主机进行迁移时提示VSS快照创建失败VSS(volumeshadowcopy,卷影复制)是Windows提供的系统服务,用于创建基础存储设备的高保真时间点映像,如果该服务运行异常,迁移程序将无法正常运行。解决方法:检查系统服务中VSS运行是否正常,可重启服务后再次尝试。另外,如果源主机挂载有USB或ESATA存储设备,建议在迁移时将其排除。(2)转换后的虚拟机无法设置原IP地址,提示该IP地址已经分配给其他适配器迁移前后,操作系统识别到网卡发生变化,但原IP地址仍关联到已经不存在的网卡上,导致无法分配给新网卡使用。解决办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搜索原IP地址,将值改为空,再重新在网络属性中为新网卡配置IP地址。(3)不明原因的反复迁移失败部分服务器可能因特殊的软件兼容性问题导致不可预料的迁移过程反复失败。对此,建议将迁移程序安装在被转换的服务器进行尝试。如果仍不能成功转换,则采用光盘启动进行冷克隆。2.4迁移完成后的优化系统迁移完成后,应及时对应用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检查,包括云平台的运行情况、主要资源占用;各虚拟机的资源分配是否充足;检查虚拟网络是否通畅;验证虚拟机迁移能否正常动作;对关键服务器进行性能分析,如果有硬件瓶颈应采用升级或资源调配的方式予以解决,确保正式投运后平台长期稳定运行。 3云环境中的系统安全 企业信息系统迁移到云平台后,传统IT架构下的信息安全策略及方法大部分仍然适用。同时,鉴于云平台自身的特点,也具有一些新的安全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技术。3.1合理分配管理权限云平台将原有分立的各服务器集成到统一的资源平台中,操作员可以远程在集成的管理环境中进行硬件层面的操作,而默认平台管理员对所有资源和虚拟服务器拥有完整的操作权,在多管理员的环境下,可能带来越权使用的风险。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级别的操作人员分配相应的管理权限,并按照AAA(认证、授权、审计)规则严格进行访问控制。3.2云环境数据安全云平台中的所有数据全部存储在集中存储设备(磁盘阵列)中,一旦存储出现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大规模停运和严重的数据损失。在企业环境中必须绝对避免这种情况。硬件层面:集中存储设备必须拥有高可靠性,必须采用合理的RAID级别(RAID5或RAID6),指定足够数量的热备份盘,有条件者建议采用双机镜像克隆。在日常巡检中,应特别注意存储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数据层面:合理制定备份策略,对重要数据定期进行备份。主要方法有虚拟机克隆、平台级备份工具VeeamBackupServer、传统的主机级备份工具等;病毒防范可沿用原有防毒体系,也可采用云平台认证的嵌入式防毒体系,可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企业云计算从本质上隔离了应用。对于运维的单一个体来说安全性必然会提高,防止安全问题的引入以及隐患扩散。同时对于整个平台来说,整体管理控制、局部独立管理模式也提高了平台的安全性,通过补丁管理,以push方式可以短时间内弥补所辖虚拟机的安全漏洞,同时也使得平台本身安全性提高。针对具体应用系统的安全,可以利用同步镜像、负载均衡技术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4结束语 该信息系统云平台使用效果较好,既大幅度降低了数据中心运维成本和总体拥有成本,又保障了数据安全和系统、应用的稳定。经过一年多的正常运行,云计算平台与以往传统方式相比,资源利用、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据初步测算,云计算平台实施后,现有规模下可减少服务器25台,节约投资成本125万~200万元;节约机房空间、制冷量约60%;每年节约电能2.6×106kW·h;后续管理运维成本显著降低。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云平台也将进一步完善,最终建成一套数据高可靠、业务高可用、设备高效用的基础平台,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保障。 作者:王骞 邹联 单位: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企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1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1.1Access的优势(1)存储方式单一。Access管理的对象包括表、窗体、查询、页、报表、模块和宏,这些对象都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文件中,便于用户统一操作和管理。(2)面向对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主要建立在类和对象的基础上。类的一组属性和方法定义了类的界面,它封装了类的全部信息。在Access中,通过可视化的操作能快速创建类的具体对象,然后设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以定义该对象的外观和行为,而不必关心其内部是如何实现的。(3)完善的向导和设计器。Access提供了将近100种向导以及丰富的设计器或生成器[2],可引导用户建立数据库的各种对象。(4)集成开发环境与Internet。Access提供了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环境,而且用户可通过数据访问页对象将应用程序迅速到Internet上。(5)与其它软件之间的资源共享。利用Access强大的DDE(动态数据交换)和OLE(对象的链接和嵌入)特性,将其它对象嵌入窗体和报表中,建立动态的数据库报表和窗体,实现与其它应用程序的数据共享[3]。1.2VBA的特点VBA是新一代标准宏语言,是基于VisualBasic发展而来的,是开发MSOffice应用程序的嵌入式程序设计语言。相对于传统的宏语言,VBA具有以下特点。(1)提供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VBA通过模块对象(类模块和标准模块)的设计实现程序的功能。(2)内置脚本语言。VBA程序是内嵌在MSOffice文件中的,必须寄生于已有的应用程序,且被Office程序解释执行,VBA程序不能编译成后缀名为“.EXE”的可执行程序,不能脱离MSOffice环境运行[4]。(3)通用性。VBA作为一种通用的宏语言可被所有的Microsoft可编程应用软件所共享[5]。它具有跨越多种应用软件并且具有控制应用软件对象的能力,使用户运用一种语言即可开发各种应用软件,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可移植性。 2ADP在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在Access2003中,通过ADP方式创建Access数据项目文件,然后在ADP数据库窗口中设计数据表、查询、窗体等各种数据库对象以创建用户界面及组件,最后在Access2003内置的VBE(VisualBasicEditer)开发环境中编写VBA程序以实现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及数据库系统的集成。现以医院门诊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的实例,按照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常用步骤对医院门诊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2.1信息系统的设计2.1.1需求分析医院门诊部门是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首要窗口,也是医院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门诊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使医院门诊业务数字化,即通过管理信息平台完成门诊具体事务及行政管理,提高医院门诊效率和服务质量,减轻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对中小型医院的深入调研与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见图1)及系统业务流程(见图2)。2.1.2数据库设计与建模根据“医院门诊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关系型数据库理论,设计了结构合理且不会引起操作异常的满足第三范式要求的数据表。本系统用到7张数据表,它们的结构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模型见图3。2.2信息系统的实现2.2.1窗体界面设计在一个软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窗体是录入窗体和查询窗体,而这两种窗体除了绑定的字段不一样外,其它功能都大同小异[6]。但由于这两种窗体在整个系统中占了很大比重,所以重复设计这些窗体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节约窗体布局设计时间并减少代码编写的工作量,该系统预先设计了一个标准的窗体作为模板,这个模板窗体应具备常用录入窗体或查询窗体的基本界面和功能。笔者的设计思路是:把各窗体的共性抽取出来变成通用的窗体模块,而将各窗体的不同特征(变量或方法)均集中在窗体打开事件中进行存储和设置,既使程序设计模块化又增强了程序的可扩展性[7]。一旦需要创建新的窗体时,可复制这个模板窗体,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定制的功能就行了。使用模板窗体的另一个好处是几乎所有窗体具有统一的界面风格。根据以上窗体设计思路,各基础数据窗体的创建步骤可大致概括为:首先设计标准模板窗体,再通过复制模板窗体得到一个新窗体,再修改此窗体的记录源,然后删除模板窗体的原有字段,将指定字段添加到新窗体中,最后在此窗体的窗体打开事件中修改变量值就可以了。2.2.2功能模块实现该系统的数据库编程采用了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ADO(ActiveX数据对象)数据访问技术。为节省篇幅,以“基本资料管理模块”和“门诊管理模块”为例,采用程序编码和程序逻辑控制的方式讲述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1)基本资料管理模块本模块包含“医生档案管理”、“病人档案管理”、“药品档案管理”三个子模块,其业务功能非常相似,为节省篇幅,现只讲述“医生档案管理”模块的实现过程。“医生档案管理”模块的作用是完成对医生档案的新建、查询、修改及删除操作。该模块的窗体界面设计和运行的效果见图4。“新建”、“修改”、“删除”、“查询”功能的VBA程序代码分别见程序1、程序2、程序3、程序4,“保存”功能的程序逻辑控制见图5。程序1:“新建档案”按钮的单击事件过程(2)门诊管理模块①门诊挂号管理子模块该模块的作用是完成病人就诊前的挂号管理,如果系统中存在病人的档案,则直接生成挂号单,否则应建立病人档案,再挂号。该模块的窗体界面设计和运行的效果见图6。挂号ID和挂号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单击“新增”按钮打开“病人档案管理”窗体,将某病人信息输出到“门诊挂号管理”窗体对应的控件中。单击“保存”按钮将病人的挂号信息写入数据库。②就诊开药管理子模块该模块的作用是完成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和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并根据病情开药。该模块的窗体界面设计和运行的效果见图7。在“就诊开药”窗体的中输入挂号ID后按回车键,可将病人的就诊信息和开药明细输出到窗体对应的控件中,其实现过程见程序6。医生记录病人的诊断信息并依据病情开药,其实现过程的程序逻辑控制见图8。程序6:“挂号ID”文本框的KeyDown事件过程③收费发药管理子模块该模块的作用是计算和收取病人就诊的所有医药费,并发放药品。该模块的窗体界面设计和运行的效果见图9。划价、收费和发药业务流程实现的程序逻辑控制见图10。2.2.3系统集成为了集中管理各个分散的功能模块,使用户操作具有连贯性,需进行系统集成。该系统使用“菜单集成”和“窗体集成”的方法将已建立的所有对象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控制平台主窗口。(1)菜单集成使用宏建立自定义菜单栏,其步骤是:创建宏组(由若干个宏组成)以设计系统主菜单,创建宏以设计子菜单,最后执行【工具】│【宏】│【用宏创建菜单】菜单命令[8]。在这里只列举系统主菜单及其“基本资料”子菜单的设计过程,菜单宏的详细设计及参数设置见表1。(2)窗体集成在“主界面”窗体中创建多个按钮控件,并使用选项组控件按功能将他们分组,然后把每个按钮的“单击”事件属性设置成相应的宏即可。 3结论 通过真实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可更直观地理解了ADP方案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法,即首先对软件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及业务流程,然后对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建模,再设计窗体界面,然后编写各模块及组件的VBA程序,最后集成数据库系统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现ADP提供了一组功能强大的工具以及一系列数据库应用的解决办法,完全可用于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场合,为企业创建安全、高效的数据库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使用户能够比以往更轻松地组织、访问和共享信息。 作者:刘坤彪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财经学院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小议企业信息系统的流程与管控 1信息系统上线试运行申请 系统建设完成后由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单位负责向信息化管理部门申请系统的上线试运行,系统申请上线试运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1系统建设开发单位按照系统需求说明书、系统目标任务书或合同中的规定已完成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系统经用户试用并修改完善,已相对稳定,具备有关功能和安全保障措施,经业务部门确认能够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业务的发展。 1.2系统建设开发单位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包括系统的功能实现、安全性、性能、可用性、兼容性、集成性等方面,并形成测试报告。测试结果经信息化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运行维护单位的认可。 1.3系统建设开发单位完成各个层次重点用户的培训工作,包括系统最终用户和运行维护单位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1.4系统建设开发单位配合运行维护单位制定详细的上线试运行实施计划、系统备份方案、系统监控方案、安全策略配置方案、应急预案和移交计划等。对公司核心应用系统需提供快速恢复系统的部署方案。 1.5系统建设开发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共同检查系统的安装环境,确认满足安装所需的服务器、网络、电源等环境保障条件。 2信息系统上线试运行测试 2.1系统开发完毕后模拟配置生产环境,并将信息系统部署至模拟测试环境。 2.2制定测试方案,对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 2.3进行集成测试,通过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安全评估,重点考察系统的集成性、健壮性、稳定性、负荷响应能力和安全性等指标。 2.4进行功能测试,对运行环境中各功能模块的连通性、响应能力、安全性以及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等指标,形成相关记录和报告。 2.5运行维护单位确认上线试运行测试通过后,结果报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各相关部门在系统上线试运行申请单签字确认后,系统即具备上线试运行条件。 3系统上线试运行 3.1当信息系统满足以上试运行申请条件并通过试运行测试后,由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系统上线试运行开始时间和上线试运行的期限,原则上上线试运行期为三个月,具体可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不同,按照能够全面检验系统运行质量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运行时间或实际发生业务数量。 3.2上线试运行的初期安排一定时间的观察期。观察期内由系统建设开发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共同安排人员进行运行监视、调试、备份和记录,并提交观察期的系统运行报告。 3.3系统上线试运行期间,未发生影响用户使用的故障、未发生因软件缺陷而导致系统停运的重大故障、未进行较大变更等,可认为该系统上线试运行期间稳定运行;否则需待系统整改完善后重新开始上线试运行。 4系统上线试运行验收 系统运行期间连续稳定运行,没有影响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的重大问题,可由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牵头组织验收,成立验收工作组(或验收委员会),成员应由业务部门、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的专业人员组成,验收工作组包括技术审查组、生产准备组、文档审查组等专业小组。对项目相关文档进行全面检查,对系统功能实现、性能、安全性、数据备份与恢复、应急与快速恢复方案等进行测试和核实,并作出验收结论。 5系统正式运行 通过信息系统的上线试运行验收是信息系统完成上线试运行转入上线正式运行维护的标志。通过上线试运行验收后,系统完成建转运工作,该信息系统即为正式在运信息系统,需严格按照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纳入日常管理。运行维护单位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除保证系统所需网络和软硬件环境正常外,还应对系统应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做好应用统计,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6系统下线 系统下线前,由业务主管部门向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提出下线申请,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组织对系统下线进行风险评估,以确认系统下线后是否对其它系统造成影响。系统通过下线风险评估,并经其它相关部门审核和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审批后,由运行维护单位具体实施。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应用程序和数据进行备份及迁移工作。备份数据保存时间由业务主管部门确定。 下线工作完成后,运行维护单位向业务主管部门提交系统下线报告并抄送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同时做好该系统相关文档、材料的归档备查工作。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上线试运行申请、上线测试、上线试运行验收和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各阶段缺一不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作者:孙帅 单位: 平高集团信息中心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煤炭企业信息系统设计探新 1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它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管理业务、组织行为等多方面。多年来,人们探索了许多指导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理论和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能较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其他方法尽管各有优势,但都大多只能作为结构化系统开发在局部开发环节上的补充,尤其是在系统开发工作量最大的系统分析阶段,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四大部分, 2煤炭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遵循结构化开发方法 根据煤炭企业现行系统分析,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该分步进行,采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时,由于使用用户对煤炭企业MIS需求定义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相关系统研发人员由于不熟悉煤炭企业工作流程,导致开发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在沟通上难以迅速达成一致,因此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时会增加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反复询问相关需求,并进行调试。 3设计原则 (1)煤炭企业MIS是一个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模块化结构设计尤为重要,在设计中遵循系统相关性原则、可维护性、整体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等原则,编码尽量浅显易懂、文档的工程化、标准化。(2)由于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开发人员多、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相关流程易变等特点,因此要特别注意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和原型法相结合。(3)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运用会对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冲击,势必会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相关领导要积极负责,并开发人员与业务人员紧密合作,才能确保开发顺利进行。 4系统功能设计 煤炭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总目标是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在煤炭企业建成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起以中心数据库为核心,各部门数据库分别存储并与中心数据库具有互联互通能力,实现信息的共享使用。使各部门的数据具有与中心数据库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各类信息,共享各类信息。系统在实现科学性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要为企业领导管理活动提供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现代化管理环境。 5系统结构设计 使用vs2007以及SQL数据库技术,将煤炭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划分为个模块,如图2所示。辅以原型法,将每个模块快速成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为合作双方的沟通提供良好的交互环境,使用户对操作界面和系统功能描述等有较早的、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以便用户对系统的预期目标进行实际验收。 6结语 煤炭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将煤矿企业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交换信息,实现了领导活动、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快速、准确、科学、可靠、便捷,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加速煤炭企业现代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溢涛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煤炭工业管理局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摘要: 企业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建成投用了支持生产运营、企业管理的各类信息系统。随着业务精细化管理,出现了“信息孤岛”、“流程割裂”、“数据分散”等诸多问题。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开始进行信息系统集成。本论文全面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集成需求,提出了界面集成、流程集成和数据集成解决方案。 关键词: 界面集成;流程集成;数据集成 企业信息化发展一般经历分散建设信息系统、统一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信息共享等四个阶段,各阶段随着管理深入和新技术应用,螺旋式上升。当前,企业业务处理更加高效、协作更加密切、分析更加准确,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数企业开始系统集成,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层面实现互通互联、流程层面实现业务协调、操作层面实现界面统一。 一、现状分析 国内企业系统集成多采用点对点集成,但与国外先进案例相比,存在两方面差距: 1.1信息系统集成度不高,存在信息孤岛。系统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相互独立,都有各自身份认证和权限分配,同一类数据在不同系统重复录入,形成信息孤岛。 1.2流程割裂,数据分散,业务协同支持不够。系统数据存放在各自数据库中,无法共享,部门业务协同少,形成数据分散、流程割裂。 二、需求分析 2.1界面集成需求。通过集成各系统界面,实现统一访问入口、统一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减少系统ID和访问密码,实现单点登录。 2.2流程集成需求。通过统一的流程引擎、业务应用和流程监控,实现信息系统业务流程集中部署、管理和监控。将业务审批前移至用户平台,实现跨系统流程监控,实现流程可视化跟踪。 2.3数据集成需求。为各系统定义唯一数据源,数据“一次录入,全程共享”,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组织间数据贯通。 三、集成解决方案 3.1界面集成方法。门户作为用户统一业务操作平台,将各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网络信息和协同服务集成在统一界面上,支撑企业内外业务流程流转,消除传统信息壁垒。常用集成技术包括:Iframe、WebClipping。Iframe,即浮动帧标记,用它将一个HTML文件嵌入在另一个HTML中显示。Iframe最大特征是所引用HTML与另外HTML可直接嵌入一个HTML中,并可多次在一个页面嵌入不同内容。WebClipping是通过对集成界面HTML语法分析,从中截取所需要页面,并将所截获内容在门户展现。 3.2流程集成方法。流程管理应用(BPM)通过统一的流程引擎、业务应用和流程监控服务,实现业务流程集中部署、管理和监控。流程管理应用功能架构流程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流程设计、建模、开发、部署、监控、管理等。流程开发实现流程设计建模及表单定制开发;流程运行完成流程引擎、业务规则引擎和待办,实现流程实例运行操作;流程监控对流程实例异常活动监控、对用户任务进行人工预警;流程绩效提供流程执行效率等KPI指标信息。流程管理平台适用流程流程管理平台可以解决审批型、协同型两大类业务流程问题。审批型工作流:在流程发起后的流转过程中,针对审批表单内容完成审批,流程流转完成后将表单内容更新到系统中。协同工作流:流程表单内容由多个流程步骤录入和补充完成,在每个流程步骤执行完成后将数据更新到业务系统中,流程流转完成后将全部字段更新到系统中。 3.3数据集成方法。企业服务总线是实现数据集成主要方法,包括企业服务总线(ESB)、企业服务库(EER)及监控平台。数据集成方法单业务领域系统数据集成通过ESB进行交互,跨业务领域数据集成通过ESB级联实现。ESB客户端接入方式客户端接入根据接入协议类型进行处理,接入协议包括HTTP协议,JCA协议、JMS协议等,支持WebService、JMS、JCA等方式接入。 四、结束语 本论文梳理了企业系统信息化现状,分析了信息系统集成需求,提出了采用Iframe等技术实现界面集成,采用流程管理平台解决流程割裂,采用企业服务总线完成数据集成的集成解决方案。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将会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大数据应用、智慧工厂应用奠定坚实基础。H参考文献[1]邓劲生,郑倩冰.信息系统集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尉红刚 战莹 单位:兰州石化公司自动化研究院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也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在调研信息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加固措施及建议,能够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信息安全;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借助于信息技术人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系统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信息已成为重要资源,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信息化技术在不断支撑、丰富国家、企业各项业务有效开展的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国家的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在信息时代,信息系统的不安全,也就谈不上国家的整体安全,并会引发其他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使整个国家建设陷入被动。2014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他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会上还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1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现状 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为衡量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其中不乏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制造生产等行业领域。部分特殊的企业由于敏感性,对国家而言极其重要,当其安全性受到破坏后,将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公众利益甚至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信息安全除了强调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之外,同时强调可靠性、可控性、不可抵赖性,总而言之,信息安全就是要保证信息系统及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不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窃取和非法使用。2003年9月7日,中办和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以下简称27号文件)。该文件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性文件,作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指导,奠定了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方向。该文件是我国信息安全历史上最重要的、具有转折的文件之一,确立了信息安全的重要位置,开始从国家的层面上关注、重视信息安全问题。该文件明确了对重要信息系统实行等级保护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实行分级保护制度。 不论是等级保护或者分级保护,中心思想是按照被保护对象的防护需求和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构建相应等级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随着27号文件的贯彻执行,经过多年的建设,大部分企业都初步建成了涵盖物理与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以及安全保密管理等层面的信息安全体系,部署建设了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计算机防病毒、主机监控与审计、补丁管理、身份认证等安全产品,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还建设了存储备份系统和异地备份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对数据资产的安全防护。通过以上建设措施,实现了一定的防护目标,基本保证了业务发展的信息安全需求。 但就信息系统的组成而言,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网络设备、工控机、存储设备等。2)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工具(通用软件、专业软件)等。3)安全防护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补丁分发系统、计算机防病毒系统、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网络接入控制、漏洞扫描系统、身份认证系统、打印监控与审计系统、刻盘监控与审计系统、安全NAS、堡垒机、WEB应用网关、数据库漏洞扫描系统、WEB应用漏洞扫描系统等。4)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是信息系统的重点防护对象,其主要存储于数据库、应用系统、服务器、终端计算机、安全产品、存储设备等。5)人员:包括使用人员和运维管理人员。 2信息系统的防护难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信息系统的防护难点近些年,借助于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的推力,各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在物理安全、运行安全、安全保密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备了一定的防护能力,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防护难点更加突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度脆弱性和风险性现如今,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在不断增加,涉及各个业务领域,网络规模不断增长,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更加复杂。但是,由于信息安全的木桶效应,再加上难以控制的技术漏洞和管理不当,必然会导致不可避免的安全攻击和灾难,也就造成信息系统存在高度的脆弱性和风险性。(2)攻击源的多样性和防范对象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国家安全中,有能力对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是国家的敌对国家和敌对组织,当一个国家受到了攻击,也能很快确定攻击是由谁发动的,进而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但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组成信息系统的各类硬件、软件、系统,以及各类人员都有可能成为威胁主体,软硬件的后门、漏洞、缺陷,包括对人员的诱惑都是攻击信息系统的常用手段。正是由于攻击源的多样性和防范对象的不确定性也就造成了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防不慎防。 2.2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信息系统随着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初步具备了防止内部人员过失泄密的防护效果,但是信息系统在防止外部非法入侵和内部主动窃密等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终端、服务器层面1)计算机基本安全保密配置不到位或管理不到位,导致用户可以私自更改BIOS启动顺序,造成用户终端的所有安全防护产品功能失效,进而窃取用户终端所有的文件资料、植入病毒或者木马。2)安全产品配置不当,不能起到预期的防护效果,误报、漏报情况多见;安全产品之间、安全产品与应用软件之间兼容性存在问题,多数情况下为了保障业务应用的正常开展,只能放弃安全技术防护措施,仅仅借助于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然而实际过程中是否严格管理、是否有效监督不好衡量。3)服务器的防护、监控措施不足,大部分服务器仅仅安装了病毒防护软件,且大量服务器均存在刻录光驱,且安装有刻录软件,对服务器的输入输出没有监控审计技术手段。4)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用国外,服务器大部分为WindowsServer2003(已停止升级服务)、WindowsServer2008,用户终端操作系统WindowsXP(已停止升级服务),据了解,自WindowsXP、WindowsServer2003停止补丁升级以来,国内外已囤积大量的0day工具,一旦0day漏洞被利用,后果不堪设想。(2)网络层面1)网络设备安全配置不当,开启多余服务、端口,存在被非授权访问的隐患。2)未采取接入控制措施对接入设备进行一一绑定,造成存在设备非法接入的风险。3)未对设备、用户进行分域分级,未按照“最小化”原则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导致网络拓扑混乱,重要资产(服务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等)存在被非授权访问的安全隐患。(3)硬件设备层面所使用的大量硬件资产(服务器、交换机、工控设备等)采用国外进口,不了解底层硬件的工作机制,是否存在隐通道至今没有检测验证手段。国家层面缺少对该类设备的检测方法,存在诸如后门、系统缺陷的安全隐患,如惠普某型号服务器、三星某打印机已经被证实存在后门;另外,由于某些特殊的工作只能使用国外进口的专用设备,对其只能依靠厂商的专业维修团队来进行维修,也就造成在维修过程中存在被植入恶意程序或窃取数据的风险。(4)应用层面1)应用系统存在身份认证缺陷,如管理员弱口令、或者仅使用用户名、身份证号等简单信息作为身份认证的凭证,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水平或者垂直提权,进而盗取数据、获得管理员权限,对系统实施非授权管理和控制。2)现有应用系统的开发重点关注业务需求的实现方面,很少考虑代码安全性,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文件上传等简单易用的高风险漏洞,导致在系统上线之后,轻易被攻击,获取权限、拖库,沦为攻击跳板。另外,在用的一些应用系统仍有部分使用开源代码,攻击者通过研究开源代码,就能轻松对系统实施攻击。为防止WEB应用的漏洞被利用,有些企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实施WEB防火墙,但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仅仅能防范一些低级攻击者。3)自2014年4月爆出的OpenSSL心脏流血漏洞[1]来看,目前所有使用的网络协议还有多少存在重大安全问题,都是未知数。4)目前大部分应用均配合使用了中间件,如Tomcat、Weblog-ic、普元等,中间件已经成为攻击者的重点攻击对象,中间件不可避免的不停升级,但是,大部分企业使用的应用系统基本都是一次性交付,很少及时为中间件升级;另外,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使用默认用户名口令的情况,为攻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5)数据层面在数据资源方面,目前,大部分数据仍以明文的形式、或者简单的格式变换存储于服务器、数据库、用户终端,服务器的运维人员能够非授权访问到业务数据。(6)安全审计层面1)虽然部署了一些安全产品,如杀毒软件、IDS、防火墙等,每一类产品仅能针对某一类安全问题较为有效,对于信息系统的审计目前过于松散、独立,没有关联性,不成体系,同时由于各类系统日志信息的不完整、误报、漏报,造成审计的实际作用未充分体现。2)虽然部分单位部署了安全管理平台类收集日志的系统,但存在日志收集不全面,智能分析能力弱,缺乏针对全局的整体安全形势监控手段,难以实现多信息系统的综合监控及安全事件及态势分析。 2.3攻击技术的主要特点近年来,网络安全攻击事件逐年增加,针对特定目标的各类攻击的精确性及针对性大大提高,目标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互联网领域逐渐蔓延至涵盖了各类信息基础实施、通信链路的网络电磁空间领域,涉及到经济、工业、政府部门、国防军工、民用领域的各类网络基础设施。目前最流行、最大威胁的攻击就是APT攻击[2]。APT攻击:APT(AdvancedPersistentThreat高级持续性威胁),此类攻击的特点包括:(1)针对性强,目的明确1)重点针对具有大量有价值信息的特定组织机构,如:政府、军事机构、军工企业等;2)主要以窃取信息为主要目的,如:国家秘密、军事情报、政府文件等;(2)准备充分,攻击持续时间长1)利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收集目标信息,分析目标系统漏洞,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漏洞利用工具;2)一旦攻击成功,将长时间潜伏在目标系统中,窃取关键信息;(3)影响广泛由于信息系统复杂的依赖关系,且此类攻击一般针对重要的组织机构,一旦攻击成功将波及其他信息系统安全。APT攻击的典型代表有“震网”病毒、“火焰”病毒以及“高斯”病毒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固建议 基于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以及面临的安全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固和改进。 (1)采取措施加强对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可控性、可用性防护。重点针对数据资源安全,围绕存储安全、标识安全、安全访问、备份安全开展数据资源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存储安全:采取加密技术,从数据资产产生之初就保障其安全性;标识安全:采取标识技术,对信息进行标识,经流程审定后,标识与信息主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不可分离,不可随意篡改。安全访问:采取强制访问控制措施,严格限制数据资产的访问主体和访问权限,如只读、打印、编辑、再授权等细粒度权限控制。 (2)加强应用系统全生命的信息安全约束。重点针对应用安全,加强对应用系统在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验收、系统运维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同时,应定期对应用系统开展渗透测试,有条件的建议开展软件源代码安全性分析,不断查找漏洞,不断提升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将已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形成应用系统的开发管理规范,指导后续应用系统安全建设。 (3)建立综合安全事件分析统计平台,形成统一安全监控能力。针对各类安全产品的孤岛现象,结合现有的安全产品的告警日志、应用系统的审计日志,建立异常事件审计模型,建设综合安全事件分析统计平台,对安全事件进行关联审计分析、实时报警,并展示出安全事件的发展路线图和影响范围。 (4)开展核心信息资产的梳理,提升应急与灾备能力。对信息资产按重要性进行分类梳理,开展应急灾备能力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恢复演练,确保备份的有效性和恢复的及时性。 (5)深入开展信息系统精细化管理,加强信息安全专项检查,切实提高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能力。制定信息系统日常管理操作的详细规范,明确定义日常管理具体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使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闭环管理所有信息安全和运维事件,杜绝低层次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专项检查,提升信息系统安全运维能力。 (6)借助于攻击技术,不断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矛与盾、攻与防永远都是相对存在的,要验证盾的有效性就要用矛去不断的攻,信息安全同样。因此有必要培养、成立一支团队,学习、掌握、熟练攻的技术,并不断的实战验证,站在攻击者的角度去思考防的方法,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只有经历不断的攻防迭代过程,其防护效能才能有实质的提升。 (7)逐步开展国产自主化产品应用,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以试点的形式逐步开展国产自主化网络设备、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安全设备和各类应用系统的实际应用,逐步替代现有的国外产品,探索自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 4结语 随着国家、企业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不断重视,经过多年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安全防范能力,但是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如履薄冰的状态。从近些年持续不断爆出的各类安全事件(如OpenSSL协议漏洞、ApacheStruts2漏洞、USB固件漏洞等)来看,现在广泛使用的、所谓安全的基础信息技术都可能存在着深层次的、隐蔽的漏洞,因此,对于企业发展、国家安全来说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构建一个完整、有效、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石兆军 武越 李可 刘向东 李楠 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 企业信息系统论文: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研究 摘要: 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而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是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深化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介绍了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有关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特点,以及实现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特点;措施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办公的效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革新。而实现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可以使信息系统发挥更大的效用。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处理、生产销售等各方面都已开始朝着信息系统协同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受到了一定限制。因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协同化。 1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相关概述 1.1信息系统协同化的标志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具有以下几个标志:消除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屏障,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职能的明确分配。现代企业信息系统运用灵活,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协同高效。加强企业规划的制定,以实现企业各项指标与发展战略目标的合理确定及其之间的协同管理。在明确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各项指标与工作任务的有效整合。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各种机制体系之间的协同。 1.2信息系统协同化的难点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需要跨越企业边界、跨越地区边界、甚至跨越国家边界,这就使得其在实现过程中必将面临着诸多难点。其中主要的难点包括各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维护问题。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需要将不同企业间的不同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某种协议相互连接起来,在保证这些信息系统独立工作的同时又在该协议下进行协同工作。然而,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信息系统,没有必要与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协同工作,且协同后自己的信息系统可能因与其他信息系统不兼容而遭到破坏无法继续正常运行。此外,一些较为保守的企业不希望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人分享,也不愿意与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协同化工作。信息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与升级,将很有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从而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要求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交互性,这就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使得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维护问题成为制约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化实现的一大因素。 2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息互相交叉,造成大量信息冲突和冗余在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过程中,尤其是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不仅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独立性明显,而且整体信息系统呈现多元化态势,导致了信息系统相互交叉程度大,从而造成了大量数据信息的冲突和冗余,使得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过程中大量冲突和冗余数据的出现,对其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协同后的企业间信息系统对企业外部资源利用不足也是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企业紧靠自身的内部信息系统来维持经营发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企业不能对外部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则很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2.2信息系统的多元化导致新的孤立信息产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最初就是在解决企业中的孤立信息问题中所诞生的。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功能的不断完善、种类的不断多元化以及企业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信息系统的相互协同与交互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管理工作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企业信息系统多元化所导致的新的孤立信息的产生。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在建立初期依据的是其自身内部不同部门而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而并没有考虑日后与其他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问题,导致越来越多新的、更大的孤立信息不断产生,不仅对企业自身内部信息系统的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 3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特点 3.1企业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并不意味着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全开放,而是在保证各企业信息系统独立工作的同时所有系统共同完成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企业信息系统相对独立,需要建立在企业将自己的信息系统与其他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协同前对自身商业机密和重要的信息被泄露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预判,并尽可能避免对于某个企业信息系统的过分依赖之上。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应具有相互独立的特点。 3.2企业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具有一致性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一方面体现在数据的实时交换,一方面体现在企业间交流互动的加强。而这需要参与协同化的各企业间达成一定协议,以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对数据进行实时交换。如果协同后的企业间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则该系统将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交换,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导致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应具有统一的数据标准。 3.3企业信息系统具有交互性与网页浏览者和网站之间具有交互性一样,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也需要具备交互性特点。所谓交互,是指双方进行的信息交换和做出的互动行为。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离不开协同各企业间信息的交换与互动,因为没有信息的交换与互动,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协同的实现。所以,建立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化,应具备交互性特点。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这些特点,在为各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互动的同时,也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维护造成了诸多的难点。在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将其特点与难点相互结合后进行充分的考虑,以确保在解决难点的同时突出特点和优点。 4实现现代企业信息系统息协同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4.1了解与掌握企业间信息系统的特点要想实现现代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实现企业间信息系统效能的最大程度发挥,就必须对企业间各信息系统的特点进行了解与掌握,对企业信息系统的交互性、统一性和独立性进行关注。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完成企业间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功能的扩展,进而才能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商业机密,这对其他企业应是不可见的,且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销售方式,这就要求在构建企业间信息系统时应保持信息系统的独立性,以确保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可以正常进行。同时,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以信息共享、交流互动为目的,以满足多企业共同需要为宗旨而建立起来的,所以该系统的建立还应具有交互性和统一性特点。现代企业间信息系统满足这三个特点,可以实现企业间信息的共享、交换、反馈和及时更新,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4.2积极构建企业内和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企业间信息系统以通信技术为基础,来实现信息的跨国界、跨地区、跨企业交流、互动和共享,并为企业信息的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工具。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需要分别构建企业内和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首先,应建立企业内信息系统平台,因为它是构建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重要保障。企业内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需要在企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经营项目及管理特点的前提下,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来完成。在系统试运行后对系统的运行效率、功能实现等情况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对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定期检测,若运行情况良好则需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升级、维护与完善,以不断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强化系统的功能。其次,建立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跨区域、跨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创建系统企业间信息共享、交流互动的功能,从而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 4.3加强企业业务层和战略层之间的合作根据企业间信息共享和交流互动的深度情况来看,其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业务层和战略层之间的合作来实现。在企业间业务层的合作与交流当中,企业间的关系更趋向于交易关系,所以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应更多的关注企业间的交易活动和交易过程,以确保协同后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企业与客户及时提供所需信息。企业间战略层的合作更多关注的是双方的长远利益,即以合作双赢为目标。基于这一角度,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则需要从全方位来进行,即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这整个过程双方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切实达成合作双赢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 作者:李阳 单位: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煤矿采煤机论文:煤矿采煤机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对策 摘要:分析采煤机常见的摇臂故障、电机损坏、单向牵引故障以及补油热交换系统故障的产生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详细的维修对策,最后给出了采煤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矿采煤机 安全管理 故障分析 维修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采煤设备的结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采煤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不仅降低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还会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问题。设备的安全使用还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确保采煤机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必须要加强采煤机的故障分析和维护管理工作。 1采煤机的常见故障分析 1.1采煤机的摇臂故障 采煤机的摇臂承担着割煤和装煤的重任,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摇臂可能会出现齿轮损坏、轴承损坏、摇臂漏油等故障。1)轴承损坏。一轴轴承是采煤机摇臂中比较容易损坏的部件,在轴承的高速运转过程中,如果存在有润滑度不足的问题,非常容易造成轴承的损坏。如果油量过多或过少,则会出现冷却水压不足的问题,使得摇臂齿轮温度持续上升,导致轴承的损坏。2)齿轮损坏。在采煤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摇臂齿轮损坏的问题通常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造成的。例如: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出现工作面支架调斜、采煤机的铲煤板、护帮板、割前梁等现象,造成采煤机摇臂齿轮的损坏。或者是在进行加油、检修工作时的不谨慎,使得干扰物进入到齿轮箱中,加大摇臂齿轮的磨损。除此之外,在采煤机的超负荷工作过程中,如果齿轮的淬火不够、材料强度不足,也会让齿轮出现变形、毛刺、齿牙磨落的情况。3)摇臂漏油。摇臂漏油问题主要是因为采煤机更换油封的装卸操作不规范,或者是骨架油封的磨损,导致出现密封不严的情况。如果油封的质量不过关,在采煤机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摇臂漏油的情况[1]。 1.2采煤机的电机故障 采煤机的电机维护管理水平对电机的使用寿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进行采煤机的电机维护时,如果维修工艺不合理,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电机微量磨损的恢复,必然会加大电机的磨损,进而导致电机损坏程度加深。如果加胶和打麻面的处理不合理,也会加大轴承座孔和轴承之间相对转动时所产生的热量,使轴承过热,磨损增大,出现胶合。通常采煤机电机进行大型维修后的使用寿命都会大大降低,主要是电机的绝缘性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为在电机的重大维修中,通常都需要进行电机的浸漆、烘干、解体等,使得电机的绝缘性大大降低,再加上维修工艺的不合格、维修工具使用不当等情况,则会导致电机的线匝绝缘层被破坏,进而加大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频率,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生产效率,还将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3采煤机单向牵引故障 在采煤机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存在着伺服间回油路堵塞、单向阀油路堵塞、节流孔和回油路不通的情况,则会造成采煤机无法快速换向的情况[2]。如果伺服阀到油缸、伺服阀到单向阀间存在着油管泄漏,主液压泵的摆角不正常,电磁阀或电位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也会造成采煤机的单向牵引故障。 1.4补油热交换系统故障 如果采煤机电机的管路接头松动或漏气、电机反转、油液中存在杂物,导致背压阀先导孔、主阀芯、过滤器等的堵塞、油液的粘度过高、油箱的油位过低等情况,都会导致采煤机补油热交换系统低压较低的情况出现,造成采煤机无法正常工作。 2采煤机常见故障的维修策略方法 2.1采煤机摇臂故障的维修方法 针对采煤机摇臂故障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维修。第一,轴承损坏维修必须要保证采煤机摇臂齿轮箱的有水冷却压力适中,并且保持着足够的润滑度,同时还要对润滑油的颜色、质量进行密切的关注,发现问题时应该及时解决,确保摇臂轴承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第二,齿轮损坏维修。首先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并严格要求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得以提高,进而降低错误操作的出现;在推溜移架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采煤机的摇臂齿轮出现损坏情况,应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摇臂漏油维修,要减少和避免摇臂漏油的情况出现,必须进一步加强采煤机摇臂安装管理和装配工艺,使用高质量的浮动密封和骨架油封来代替传统密封方式,将机摇臂漏油的概率降到最低。 2.2电机故障的维修方法 在采煤机的电机维修中,首先,应该对电控箱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矿井防爆面的淋水情况,并严格禁止使用高压水枪直接冲洗采煤机箱体[3]。其次,要从根本上提升电机防油、防水的性能,并在电机截割部、牵引部的端头处设置一个“O”形密封圈,这样则可以在其出现漏油和漏水时马上排除,同时还应该在摇臂壳体内安装一个放油口和放水口以便日后的保养维护使用。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采煤机的维护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电机的保养和检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注油与换油时间和油量。 2.3采煤机单向牵引故障的维修方法 要有效防止和维修采煤机的单向牵引故障,除了要加强日常维护工作外,还应时刻关注油质的变化情况,并严格控制好油的使用量,定期对采煤机的过滤器进行清洗,处理油垢和杂物,这是预防过滤孔堵塞的主要措施。在采煤机清洁工作完成后,应该先进行设备调试运行,在确定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2.4补油热交换系统故障的维修方法 第一,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补油热交换系统的注液压油工作,避免出现油位过低和过高的情况;第二,发现过滤器滤芯出现堵塞应及时进行清洗或更换;第三,定期检查主回路系统、补油系统等是否存在泄漏、损坏的情况,如有接头出现松动,应该及时扭紧。 3采煤机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完善采煤机的维修制度 完善采煤机的维修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使采煤机的预防和维修工作标准化,还可大大提升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确保采煤机的安全可靠运行[4]。同时,维修制度的完善也是对维修人员的工作进行控制管理的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还可以确保采煤机的检查、维护按时按质完成,落实好个人责任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方便在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减少因设备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 3.2做好设备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采煤机的安全稳定运行与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采煤机的日常维护包括了冷却液、润滑油的检查,并及时进行添加;漏水、漏油、漏电等情况的检测,确保采煤机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对主要构件螺栓进行紧固,以免出现松动的情况;除了简单的养护外,还应该定时进行全面的维护,例如:对部件污垢的清洗、对设备磨损的修复等,主要做好设备的养护的管理,才可以更好地保证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4结语 采煤机的安全管理和养护维修工作是保证采煤机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只有找出采煤机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对其加以预防和维护,才可以确保采煤机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作者:马书林 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猫儿沟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采煤机论文:浅谈采煤机司机在煤矿灾害防治中的作用 【摘 要】结合煤矿实际环境及生产条件,突出探讨采煤机司机在煤矿灾害防治中的作用。 【关键词】煤矿;采煤机司机;灾害防治 煤矿生产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工作环境特殊,作业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多变,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稍有疏忽,或违反有关规程、规定,就可能导致事故发生,轻者影响生产,重者造成矿毁人亡,甚至引起威胁全矿井安全的重大灾害。 1)工作环境特殊 我国绝大多数煤矿是井下作业,和地面工作环境相比,煤矿生产的工作环境要艰苦得多,特别是地方小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更为恶劣。 2)作业条件艰苦 (1)作业地点分散,线路长。煤矿采掘工作人员需走较长的路程才能到达工作地点。 (2)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煤矿采掘工作人员一个班下来在井下就需要 10h 左右。这种情况易使工作人员劳累疲乏、体能下降、反应迟缓,极易产生烦躁情绪。 3)生产工艺复杂 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由许多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多工种、多方位、多系统立体交叉连续作业,是煤矿井下生产的又一特点。不论是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排水等,哪一个系统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酿成生产事故,影响全矿井安全生产。 4)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煤矿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产环境条件恶劣,经常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透水和冒顶.挤故等。 井工开采煤矿的采煤机司机处在采煤工作第一线,最熟悉采煤工作面的情况,只要采煤机司机了解煤矿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具备井下作业安全知识,具有识灾、防灾、避灾的能力,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即可很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煤矿灾害的发生。 1 在瓦斯事故预防方面的作用 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煤矿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危害十分严重,其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和有害气体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防止瓦斯爆炸是安全管理的重点。 (1)采煤机司机在采煤工作中控制好采煤机牵引速度,与支架工密切配合,及时支护,防止冒顶、片帮,以减少瓦斯逸出; (2)充分利用采煤机上安装的甲烷断电仪,密切关注采煤工作面各处的瓦斯变化情况,发现瓦斯超限及时报告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注意经常检查采煤机电气装置的防爆情况; (4)工作面遇有坚硬夹石时,采取松动爆破措施处理,禁用采煤机强行截割。 2 在矿尘防治方面的作用 (1)采煤机司机在采煤工作中,要密切配合注水降尘工的工作; (2)经常检查采煤机的内外喷雾装置,保证其可靠有效地喷雾降尘;注意观察喷雾系统压力仪表,确保内喷雾压力不小于 2MPa ,外喷雾压力不小于 4 MPa ,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 3 在矿井火灾防治方面的作用 (1)采煤机司机应注意经常检查采煤机电气装置的防爆情况; (2)在采煤机运行中,注意观察电缆水管拖移装置的拖移情况,发现有刮卡现象,及时紧急停机处理,以防电缆刮断引发电缆短路; (3)操作控制好采煤机,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割煤时要做到“三直,两平”(即工作面煤壁直、刮板输送机直、液压支架直,顶、底板平整); (4)在采煤过程中,注意观察煤炭自燃等火灾事故隐患,发现情况及时报告。 4 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的作用 采煤机司机在采煤工作中,要密切配合采煤工作面的探放水安全管理工作;熟悉并注意观察采煤工作面的突水预兆,发现水害隐患及时报告; 熟悉水害避灾撤出路线。这样,可有效地避免或减轻水害的影响。 5 在矿井顶板灾害防治方面的作用 (1)控制好采煤机牵引速度,与支架工密切配合,及时支护,防止冒顶、片帮; (2)发生冒顶片帮事故时,及时停止割煤,协助支架工进行处理,并使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停电闭锁; (3)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要保证在支护可靠的情况下进行采煤工作。 6 结论及建议 矿井灾害预防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实事求是、慎重对待,煤矿领导应高度重视采煤机司机,必须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灾害危险的辨识能力,才能更好的预防和避免е略趾κ鹿实姆⑸。 煤矿采煤机论文:采煤机模拟试验台在梁宝寺煤矿研究及推广应用 摘 要:目前煤矿采用PLC、变频器对采煤机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运行可靠,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梁宝寺煤矿经调研引进采煤机模拟试验台改变以往变频器、控制中心、端头站、遥控器等元件维护与测试需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现状,有效的保证采煤机维护与电气元件的备用。 关键词:变频器;控制中心;模拟系统;维护与测试 梁宝寺煤矿是年产量30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企业矿井,在高产高效的生产条件下,长期运行状态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采煤机变频器、控制中心、端头站发生故障的情况。以前试验维修需要有成套采煤机设备做试验才有可能测试,测试维修效率低,在井下应急机电事故中,会出现影响生产的事件发生。故经研究调查,引进采煤机模拟试验台,通过模拟系统实现对变频器、控制中心、端头站、遥控器各项性能的维护与测试。 1 技术方案 采煤机模拟系统试验台,主要有计算机、控制系统、检测系统、显示系统、遥控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成功通过模拟试验实现对变频器、控制中心、端头站、遥控器各项性能的维护与测试。 2 模拟实验台工作原理 2.1 变频器检测 将隔离开关打到ON的位置,然后把控制中心按钮、遥控器按钮打到内的位置,按下启动按钮,接触器吸合后变频器主电源得电,然后将220V电源开关打到通的位置,启动计算机,打开DriveWindow2.3软件会显示系统画面1。 选择ABB.SMP,单击OK键,进入系统画面2。 单击File选择Parameters进行参数设置、修改、保存等功能,单击Monitor选择seting对X、Y轴、监视内容等进行修改;单击Drive选择Take Control,对变频器近控功能测试。 检测变频器的远控性能时,按下牵送按钮,牵送指示灯和自保指示灯亮起,按左行、右行及牵停按钮测试其远控性能。测试完后,按停止变频器主电源失电,然后把计算机关闭,再将220V按钮打到“断”的位置,控制中心、遥控器按钮都打到“内”的位置。 2.2 控制中心检测 模拟设置用上翻、下翻钮将光标移到模拟设置菜单,按设置按钮进入如系统画面3。操作上翻、下翻钮选择需要设置模拟量,选择确定后,按设置按钮模拟量下的发光块变成红色,该模拟量保护被设置,即当模拟量超过极限值后,控制系统进行保护动作;被选中的模拟量下的发光块为红色时,按设置按钮模拟量下的发光块变成黄色,该模拟量保护被屏蔽取消,即使被测量值超过参数设置的极限,也不会进行保护动作。 2.3 控制中心试验 将控制中心与试验台控制插头连接起来,然后将控制中心按钮打到外,遥控器按钮打到内,将220V电源按钮打到通的位置,工控机和功能显示器得电显示主页画面,然后分别按瓦斯、牵变温限、左截割温限、右截割温限若工控机显示的故障闪烁说明温度保护功能完好,按下牵送时,牵送指示灯亮说明牵送功能完好,按下左升、左降、右升、右降时,指示灯闪烁说明其功能完好,按下主停时,自保点指示灯熄灭。 2.4 端头站测试 将左右端头站与试验台端头站电缆连结好,控制中心打到内,遥控器打到外,220V电源打到通时,端头站得电,然后按下端头站功能按钮,功能显示相应显示,若不显示说明其按钮故障;按下遥控器各项功能键,功能显示器相应显示说明端头站完好。 2.5 遥控器测试 将控制中心打到内,遥控器打到内,220V电源打到通时,功能显示器和工控机正常显示,操作遥控器功能按键,功能显示器相应显示说明遥控器完好。 3 结论 (1)采煤机模拟试验台有效解决了以前采煤机电气元件试验维修难题,通过模拟系统实现了对变频器、控制中心、端头站、遥控器各项性能的维护与测试,有效保障了采煤机电气元件的维修与备用。 煤矿采煤机论文:浅谈极薄煤层采煤机在煤矿的应用 摘 要:与中厚煤层及厚煤层相比,极薄煤层的机械化开采不仅工作面环境条件差,不利于设备正常工作,而且煤层厚度变化大且多断层,会直接影响到极薄煤层采煤设备的生产性能;此外,极薄煤层投资成本高,回收效益却远远低于厚煤层或中厚煤层,因此针对极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一直相对滞后。而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有些煤矿受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厚煤层长期得不到及时开采,对后续工作面的正常交替产生直接影响,一些极薄煤层资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丢弃,由此可见,针对极薄煤层采煤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螺旋钻式采煤机在实际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极薄煤层;螺旋钻式采煤机;煤层开采 1 极薄煤层开采的特点 根据煤层厚度可将煤层分为极薄煤层、薄煤层、中厚煤层及厚煤层,其中极薄煤层的厚度通常在0.8m以下,薄煤层厚度在0.8-1.3m,中厚煤层在1.3-3.5m,厚度大于3.5以上的即为厚煤层。相比中厚煤层及厚煤层,极薄煤层的开采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煤层薄,采高低、经济效益低。极薄煤层厚度不超过0.8m,且煤层硬度大,进入工作面作业时,无论是人员还是开采设备均移动不便,采煤机通常需要通过挑顶或割底才能进入工作面,恶劣的工作条件不仅导致开采劳动强度大,而且机电事故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并且极薄煤层煤质相对较硬,炸药、截齿、刨刀等吨煤消耗量过大,增加了回采成本,降低了开采的经济效益。其次,回采率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层的地质构造会对开采方法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的厚度、角度、褶曲、断层等均有可能影响到巷道的布置,缩小工作覆盖面,直接影响到回采率。最后,采掘比例大,掘进率高。极薄煤层回采巷道多为半煤岩巷,多投入刨煤机、螺旋钻机等进行采掘,随着工作面的快速推进,综掘设备进入工作面比较困难,爆破也无法实现一次性全断面爆破,因此无法保证掘进速度,导致工作面接替紧张。 2 爬底板薄煤层采煤机存在的问题 我国赋存了大量的极薄煤层,空间条件限制导致机械化开采存在较大困难,目前应用的唯一可以开采极薄煤层的滚筒采煤机械即爬底板采煤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较好的适应性,这种采煤机机身位于刮板输送机与煤壁之间的底板上,采煤机及刮板输送机横向并排设置于液压支架与煤壁之间,可较好地解决机面高度、机身厚度、过煤空间之间的矛盾。但是爬底板运行采煤机也存在一定问题,其应用限制条件也比较多,并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回采过程中仅能布置单滚筒,且要求固定滚筒摇臂,无法自主调高,以更好的适应装煤需要;开采时上下端头需要人工开炮打开缺口;此外,爬底板运行采煤机无法较好的适应煤层厚度变化及倾角变化,割顶、底岩石量大。其次,爬底板运行采煤机需要设置链外牵引,如果煤层倾角较大,则制动困难,易发生断链伤人事故,并且断链后采煤机下滑可能会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最后,采煤机爬底板运行还存在占用机道的问题,其空顶及控顶距较大,无法保证液压支架顶梁前端的支护强度,支护效果差。由此可见,爬底板运行采煤机仅适用于倾角较小、厚度变化不变、顶底板起伏不大、构造简单的极薄煤层。 3 螺旋钻式采煤机在极薄煤层中的应用 螺旋钻式采煤机的工作原理: 分析爬底板薄煤层采煤机存在的问题可知,极薄煤层采煤机要求整体结构紧凑,机身长度不可过长,截割电动机采用横向布置在摇臂上,滚筒直径小,机身重量不可过重;摇臂上需要设置挡煤装置,以保证更好的采煤效果。螺旋钻式采煤机中,其螺旋钻包括2节钻杆,一个左旋一个右旋,中间由风管连接,钻头的切割部分包括3个钻头,其属于钻机组的执行机构。螺旋钻式采煤机主要设置于钻采巷中,向煤层上方打钻,螺旋钻采煤机组向螺旋钻传递扭矩及钻压,钻头割煤、螺旋钻杆掏煤,开采下来的煤可直接掉落在钻采巷的刮板输送机上,再由输送机运出。螺旋钻式采煤机一次采宽在1.1m左右,三轴联动钻杆1.27m左右,钻机本身通过人工操作液压系统自动连接钻杆,达到设计采深或遇到其他地质构造带时,退出钻杆,螺旋钻机整体前移,预留0.5-1.5m煤柱后再进行下个循环的开采。 煤层开采过程中要做好钻孔内的通风防尘工作。通过风管可不断向工作面通风,首节钻杆控制箱内安装一台瓦斯传感仪,其与钻采机供电形成闭锁,风管旁边放置一根软管,可向执行机构喷头供水,以起到降尘作用;钻孔出口处可设置1组外喷雾装置,可最大程度上保证降尘效果。螺旋钻式采煤机使用前抱紧装置锁紧钻杆,再实现钻杆的连接与退出,钻杆组的旋转由2个单独的传动装置来实现,前抱紧装置锁紧前需要调整离合器的位置,离合器带有凸轮,其主要连接钻杆,利用钻机的钻杆微调装置将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钻采机上的龙门吊、巷道内的专用平板车等可完成钻杆的安装、拆卸、储存等。螺旋钻式采煤机下面设有支撑在巷道底板上的滑板,利用巷道内的JH-14T绞车牵引钻采机、乳化泵站、开关等实现在巷道内的移动。机组开采下来的煤再通过靠放在巷道内的刮板运输机运至带式输送机上,最后运至采区煤仓。 综上所述,在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在极薄煤层开采方面的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煤矿企业,大多数还采用手工炮采,不仅作业环境恶劣,设备维修操作不便,而且产量低、事故多,经济效益差。随着煤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采用螺旋钻式采煤机可实现煤炭资源的有效回收,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并且可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且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了极薄煤层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煤矿采煤机论文:浅析东风煤矿MG―150W采煤机导向滑靴磨损原因 摘要:采煤机导向滑靴是采煤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也是采煤机易损件,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采煤机的正常使用。针对东风煤矿5709采煤工作面MG-150W采煤机导向滑靴频繁磨损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找出损坏原因,制定可行预防措施,保证了采煤机正常工作。 关键词:5709工作面,采煤机,磨损 0 引言 大倾角采煤机前导向滑靴在生产中损坏明显,龙煤集团七台河煤炭分公司东风煤矿5709工作面大倾角采煤机前导向滑靴在生产中损坏明显,使用寿命较短,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对损坏原因进行仔细分析,找到损坏原因,制定可行预防措施,保证了采煤机正常工作。 1.5709工作面地质条件和MG-150W采煤机技术参数 5709工作面位于东风矿广场偏北600~1200m,走向长度为1400 m,倾向长度为150 m,煤层厚度为0.9~2.8m,平均为2.5m,煤层倾角为5°~28°,平均为20° 采煤机的技术参数为:采高1.4~3.0m,截深0.63m,牵引速度0~5.5m/min,最大牵引力250kN,适应倾角0°~30°,采煤机重量20t,卧底量为400mm,滚筒直径为牵引方式液压无链牵引,电机功率150kW,电压660~1140V 2 导向滑靴受力 图1为导向滑靴的受力简图。滑靴与导轨接触的四个面分别记为A面(下表面)、B面(做表面)、C面(上表面)、D面(又表面)。导向滑靴在使用过程中,受力状态为:当前导向滑靴Z值为负,Y值为正时,说明下表面A受向下的拉力和向后的摩擦力,同时右表面D受向右的压力和向后的摩擦力。当Z值为正、Y值为负时,说明上表面C受向上的支持力和向后的摩擦力,同时右表面D面受向右的压力和向后的摩擦力。 3 影响滑靴磨损因素 MG-150W采煤机在5709工作面因地质条件的影响,设计制造等原因,导向滑靴经常损坏,影响采煤机的正常使用。 3.1 采煤机进刀方式 采煤机斜切进刀时,运行阻力急剧加大,滑靴受到很大的侧向力,加剧导向滑靴内侧的磨损,造成导向滑靴的撕裂。 3.2 煤层倾角 由5709工作面地质条件可知,该工作面煤层倾角较大。图2为采煤机导向滑靴下钩处受力与煤层倾角的关系曲线。由图2可知,导向滑靴下钩处受力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而明显增大,且方向向下,导向滑靴A面受拉。实际工作过程中,在较大的煤层倾角工作条件下,导向滑靴的下钩处(A处)磨损严重,导致齿轨轮偏离正常啮合状态、导致轮齿磨损和折齿现象频发。 图1 导向滑靴受力简图 图2 煤层倾角对导向滑靴影响 3.3 行走轮啮合角 驱动轮与销轨啮合角越大,牵引力向上的垂直的分力越大,导向滑靴下钩处受力相应变大。啮合角γ越大,前导向滑靴下钩处所受拉力越大,磨损越严重。 3.4 操作者技术水平 在利用千斤顶移动刮板输送机时,必须保证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既平且直。如果操作者技术水平欠缺,造成中部槽弯曲度加大,也会使导向滑靴断裂损坏。 3.5其他 3.5.1温度 根据导向滑靴材料,取工作表面动摩擦系为f=0.2。导向滑靴在承受压力很大,根据力学原理,摩擦力很大。此情况下,导向滑靴B表面、C表面、D表面(图1所示各表面)温度急剧升高,温度过高时,就会造成黏连,各表面严重破损,影响使用。 3.5.2刮板输送机 刮板输送机水平方向弯曲度、垂直方向弯曲度时设计采煤机时行走机构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般水平方向弯曲度为-1°~1°,垂直方向弯曲度为-3°~3°。输送机中部槽连接处磨损后,加大实际弯曲度。同时,5709工作面底板起伏较大,也加剧了刮板输送机中部槽连接处的弯曲度。采煤机经过该处时,依靠导向滑靴捋顺销排。导向滑靴所受侧向力急剧加大,严重时下钩处(图1所示A面)会撕裂。 3.5.3滑靴材料 由于采煤机导向滑靴形状不规则、结构复杂,所以一般为铸钢件。MG-150W采煤机导向滑靴采用材料ZG35CrMnSi,热处理工艺和元素成分严重影响滑靴的使用寿命。元素Cr成分不足,获得马氏体组织数量不足,严重影响导向滑靴的硬度和强韧性。 4 结论 导向滑靴磨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绝对避免。所以减缓其磨损是提高其受用寿命的必要措施。 综合考虑MG-150W采煤机和5709工作面地质条件,通过以上分析,可适当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根据输送机中部槽连接特点,为保证中部槽平直,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保证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以此避免采煤机通过时损坏导向滑靴。 (2)正确选择滑靴材料。选择导向滑靴材料时,Cr、Si元素成分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Cr元素起固溶强化作用,同时能细化晶粒,提高导向滑靴的强度和韧性。同时,Si元素成分不能太高,否则增大导向滑靴的热脆性。导向滑靴是铸钢件,一定要经过热处理,即去应力退火。 (3)降温。适当对导向滑靴各接触面(图1所示的A面、B面、C面、D面)进行冷却,以减小由于温度升高而造成的导向滑靴黏连磨损。 (4)尽量减小采煤机重量。为减少滑靴所受压力和摩擦力,尽量减小采煤机重量。 煤矿采煤机论文:浅谈煤矿采煤机的润滑技术 【摘 要】 采煤机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设备,是一套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采煤的工作效率。由于煤矿采集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采煤机如果出现故障就导致整个采煤工作中断,给煤矿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采煤机的润滑直接关系到采煤机设备的工作效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加强采煤机润滑技术的研究,只有保证了采煤机的工作性能,才能提高采煤工作的效率,实现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煤矿采集 采煤机 润滑技术 1 引言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功能也越来越多。由于采煤机自身的结构组成日渐复杂,使得其发生故障的原因也随之复杂,因此必须加强对采煤机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采煤机维护,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润滑状况,润滑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于采煤机设备的工作效率,因此对采煤机的维护中心环节就是搞好润滑工作。本文就煤矿采集过程中,采煤机的润滑技术进行讨论分析。 2 对采煤机传动部件的润滑 采煤机的主要传动元件是齿轮、油泵、油马达以及液压系统中的其他液压元件等,主要用油是齿轮油和液压油,主要传动部件为截割部和牵引部。 2.1 采煤机的截割部 采煤机的截割部齿轮箱处于比较潮湿的井下,一般采用飞溅润滑,因此要求有较好的抗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性。为了取得较好的润滑性能,对截割部用润滑油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齿面滑动速度。在一定情况的负荷下,油膜形成的困难程度与齿面滑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形成油膜的条件就越困难。因此要选用滑动速度大的齿轮,选取极压性能好的润滑油。 (2)齿面负荷。截割部的传动齿轮往往都是中、低速度重载负荷,对接线处赫兹应力小于4000公斤力/cm2,可以选择非极压性润滑油;当赫兹应力大于10000公斤力/cm2时,可用极压工业龄轮油。 (3)运转温度。当润滑油经常在70℃环境下工作时,润滑油很快就会变质,而采煤机通常工作的环境温度就在70℃以上。因此对润滑油的要求就非常高,不但要有足够的黏度,还应该有较好的粘温特性,且黏度指数在90以上。 采煤机截割部不与油泵共用同一油池时,机头齿轮箱一般选用N100号、N150号工业齿轮油或者极压齿轮油。 2.2 采煤机的牵引部 目前我国采煤机的牵引部一般均采用液压转动,对其使用的柱塞泵压力要求较高,负荷变化比较大,摩擦会出现固体接触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油泵与泵箱中的传动齿轮工作在同一个邮池,要求润滑油必须满足液压能量传动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齿轮润滑的要求。在启动时运动黏度一般要小于800厘沲,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磨损以及保证油泵启动时吸油。在润滑油剧烈搅动且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要求润滑油的黏度指数不得小于110。因此,在牵引部一般选用N100号或者N150号抗磨液压油。 3 煤矿采煤机的润滑技术 3.1 齿轮油 (1)齿轮油的作用。第一降低摩擦因数,减少摩擦力与功率损失,降低机械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分散热量及时冷却。第二减少齿轮和其他运动部件的磨损程度,使设备能正常运作,并延长其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第三是冲洗齿面污染物和固体颗粒,缓解齿轮间的冲击力,避免相关零件生锈腐蚀。 (2)润滑脂选用的技术要求。①润滑脂适应的轴承运转速度有限,不能采用润滑脂润滑。②润滑脂滴点温度比轴承的最高工作温度高出20―30℃,温度越接近于滴点,润滑脂变质失效的速度就越快。③负荷高的轴承要选择针入度较小、较硬的润滑脂。④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外界条件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的适合的润滑脂。⑤要保持油脂的洁净度,并按照使用标准和要求按时按量进行灌注,且不可混用。同时随时注意、检查油量和油质变化的情况。 3.2 液压油 在采煤机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既可以传递动力,也可以为液压传动机构起到润滑作用,还具有冷却、防锈的功能。因此在选择液压油时,必须从传递动力和润滑两个方面考虑,选择黏度合适的液压油,才能使其发挥最最大的效能。 (1)对液压油的技术要求。①抗氧化能力和抗泡性较好的,保证在储存过程中不会被氧化生成胶质,并且在系统温度压力变化时,油质性能不会变。②具有适宜的黏度和较好的温性,且黏度指数不得小于90;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抗磨性能。③能较好是适应密闭材料,不会影响密闭材料的使用性能,具有较好的防锈性能、抗乳化性能以及抗腐蚀性能。④抗剪切性好,闪点比较高,凝固点低。 (2)润滑油选用的技术要求。①载重荷要选用高黏度的油,保证润滑效果;载荷轻选择黏度低的油,减少能力消耗和发热。②温度高时,选择高黏度的油;在潮湿的条件下,选择具有良好防锈性能的油。采煤机的裸露部件需要选用黏度高的油。机器部件作变速、间歇、往复运动时,要选用黏度高的油。③根据不同的润滑方式、不同物质的相容性,选择不同的润滑油,以确保发挥最佳的润滑效果。 4 结语 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煤机的维护中心环节就是搞好润滑工作,不断创新润滑技术,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润滑效果,提高采煤机设备的工作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采煤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我国煤矿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煤矿采煤机论文:煤矿用采煤机电缆线芯断裂问题的分析与预防 摘 要:煤矿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的开采量也逐渐的增大。当前煤矿开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采煤机作为主要的采矿机器,其运行状况直接决定了采矿的效率,但是,采煤机电缆线芯在运行的过程之中经常会出现断裂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采煤效率和煤矿产量。文章主要分析了采煤机电缆线芯断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预防对策。 关键词:煤矿;采煤机电缆;线芯断裂问题;分析与预防 采煤机生产效率的提高,不可避免的给电缆线芯造成更大的负担,通常而言,生产效率和电缆线芯的机械损伤疲劳程度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而且采煤机电缆线芯断裂的维修费用较高,严重影响了采煤效率,因此,加强对于电缆线芯断裂问题的研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1 煤矿用采煤机电缆芯断裂的原因 1.1 材料加工控制不当 电缆线芯的加工至关重要,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就会造成电缆质量出现问题。例如在电缆的加工当中,要进行电缆的拉丝或者淬火处理,以提高电缆的抗拉程度,但是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就会造成电缆线芯铜单丝的氧化过度,从而造成其材质变脆,再者在电缆挤绝缘后的硫化过程中,如果进入水分或者绝缘材料高温释放出酸性物质,也会造成内部铜丝的腐蚀,从而影响了其断裂伸长率,也降低了导体的耐弯曲性能。 1.2 线芯束绞节径比较大 一次束导线的绞合节径增大,往往会造成其弯曲半径变大,同时也降低了电缆的耐弯曲性能。因此,电缆一次线芯束的绞节径有着明确的规定,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通常一次束绞导线的节径不超过25,同时复绞线的绞合节径比不大于30,而对于内层的绞合节径比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通常而言,对于内层的绞合节径比不超过20,而外层的绞合节径比不超过14。但是部分生产厂家对于绞合节径比的控制不当,例如:对于国家标准的理解错误或者设备精密度等原因,往往造成电缆线芯的绞合节径比超过标准的数值,甚至有些产品的超标率超过了30%,从而造成电缆的耐弯曲性较差,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 1.3 缆芯绞合节径比较大 采煤机的电缆有着较高的质量要求,尤其是对于电缆线芯的绞合节径比,根据MT818的相关质量规定,标准的电缆芯绞合节径比应当小于10,但是在电缆芯绞合完成后,要进行一系列后续的处理,例如要进行电缆的复绕、挤护套等处理,因此后续生产工艺的影响也造成了最终产品电缆的节径超过了标准要求,降低其柔软度,增大了断裂的概率。 1.4 绝缘材料的影响 绝缘材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绝缘材料可以发挥其绝缘作用,保证电缆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绝缘材料可以对电缆的线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电缆受到的应力过度集中。因此,绝缘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通常而言要想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绝缘材料的含胶量要大于35%,只有保证足够的含胶量才能保证绝缘材料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质,但是由于电缆绝缘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其含胶量的控制不当,造成了其伸长率、抗拉强度和拉伸回缩率不合格,不能充分发挥其对于电缆线芯的保护作用,也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1.5 使用过程中的影响 采煤机的工作原理是:在机器的带动作用下,采煤机在其固定的轨道上上下移动,同时保持在轨道斜面上的向前运动,采煤刀就会一层层的把煤矿割掉,而电缆会随着采煤机的机械运动而上下运动。通常而言在采煤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电缆施加应用,但是如果电缆槽中进入了杂物,就会造成电缆的移动阻力增大,从而造成采煤机推动电缆行走的现象,从而对电缆造成了破坏,长时间的运行会造成电缆的疲劳断裂。此外在采煤机运行的过程中,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过小,就会造成电缆的超负荷运行,从而影响了使用寿命。 2 煤矿用采煤机电缆线芯断裂预防的方法 2.1 避免铜丝氧化 在电缆线芯的加工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避免加工过程对铜丝造成氧化破坏,例如在淬火过程中,可以采用氮气保护的策略来保护铜丝,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单丝的伸长率,保证其柔软度。此外在加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标准,采用良好的绝缘材料,例如可以采用异丙基橡胶作为绝缘材质,减少硫的使用量,或者不使用硫,以提高绝缘材料的性能。 2.2 控制导体绞合与成缆节径比 导体绞合节径比对于对于电缆线芯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要按照相关的国家规定设计绞合工艺,在加工的过程中,要缩小理论节径比,可以下调10%到15%的比例,保证产品的节径比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2.3 绝缘材料的选择 对于绝缘材料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这是提高电缆性能的关键,通过研究显示,绝缘材料的性能和其生产工艺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生产处理工艺可以保证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拉强度,因此在绝缘材料配比的选择上,要优化配方组成和炼胶工艺以及硫化工艺,保证绝缘材料的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余量,尤其是要保证绝缘材料的胶料含胶量合格,不能只考虑成本因素而忽略了其应用性能。 2.4 合理选择采煤机 设计合理的电缆槽可以加强对于电缆的保护,在设计过程之中,要结合电缆的选型,保持电缆规格型号和电缆槽的一致性。此外要结合采煤机的功率和控制方式,设计合理的电缆槽,避免电缆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电缆槽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电缆的损坏。再者要加强对于采煤机电缆薄弱环节的保护,避免电缆受力集中而产生过度弯曲。例如在电缆连接处,可以设计U型喇叭口,避免电缆的过度弯曲,也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增加钢丝牵引,在采煤机的运行过程中,由钢丝来进行牵引,避免电缆本身的受力集中。通过额外设计保护可以有效提高电缆线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其出现故障的的概率,同时这些设计也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2.5 增强控制线芯的性能 通常而言增强线芯的柔软性、导体强度、相对滑移性可以有效降低电缆断裂的发生。首先是对于其柔软性的控制,要控制线芯导体和成缆节径比的关心,增加导线单丝根数,并采用复绞结构,增强电缆线芯的柔软度和刚度,此外也可以降低成缆节径比,增强线芯的抗弯曲伸缩。再者是导体强度的控制,可以在线芯中添加强度较高的纤维丝,提高导体的性能,当电缆受到较大的拉应力时,首先承受应力的是线芯中的纤维丝,从而保证了电缆线芯不受到破环。最后是对增强线芯之间的相对滑移性,为了保证在电缆弯曲、拉伸过程中,控制线芯具有相对的滑移性,以保证应力的及时分散和均匀,我们先在单根控制线芯外均匀涂敷滑石粉,然后绕包一层耐高温滑移带,控制线芯成缆后,再绕包一层聚酯膜或加强无纺布,使控制线芯在受力时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冲,从而延长控制线芯的使用寿命。 2.6 现场管理 在煤矿开采中要做好现场管理工作,保证采煤机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例如要及时的清理电缆槽,避免电缆槽中的杂物影响电缆的运行轨迹,从而减少了电缆线芯断裂的发生。此外要清除采煤现场的杂物,保证各个施工设备摆放整齐,防止现场的其他工具对电缆绝缘层造成割伤等问题的发生。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采煤机的电缆线芯使用寿命直接决定了采煤的效率和生产能力,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来提高电缆线芯的断裂问题。因此在电缆的生产过程中,要控制电缆线芯的生产工艺,大大改善电缆的柔软性、强度和抗拉伸能力,提高电缆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煤矿采煤机论文:浅谈滚筒采煤机在煤矿企业发展趋势 摘 要:通过对企业各个时期所使用采煤机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了采煤机技术水平对煤矿企业生产的影响,并对新时期采煤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我国采煤机的发展前景和主攻方向。 关键词:滚筒采煤机;液压;电牵引;发展 1 滚筒采煤机概述 1.1何为滚筒采煤机 采煤机械分为采煤机和刨煤机两大类,采煤机是机械化采煤作业的主要机械设备,其功能是落煤和装煤。目前应用最广的采煤机械是滚筒采煤机。 1.2 滚筒采煤机的分类 滚筒采煤机按形式可分为链牵引采煤机、液压牵引采煤机和电牵引采煤机三类。 (1)机械牵引:是指全部采用机械传动装置的牵引部。特点:工作可靠,但只能有级调速,结构复杂,目前已很少使用。(2)液压牵引是利用液压传动来驱动的牵引部。液压传动的牵引部可以实现无级调速,变速、换向和停机等操作比较方便,保护系统比较完善,并且能随负载变化自动地调节牵引速度。(3)电牵引:电牵引采煤机是对专门驱动牵引部的电机调速从而调节牵引速度的采煤机。 2 滚筒采煤机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 2.1 20 世纪 70 年代链牵引采煤机普遍应用 20世纪70年代,在开滦各矿广泛使用的是鸡西煤矿机械厂制造的MLS3-170 型双滚筒采煤机和上海冶矿厂制造的MD-150 型双滚筒采煤机、无锡采煤机厂和辽源煤机厂共同制造的DY-100 和 DY150 型单滚筒采煤机。 此类采煤机的特点: (1)装机功率小:这个时期的采煤机所能达到的最大装机功率为170KW。(2) 有链牵引、输出牵引力小:这个时期的采煤机牵引方式都是采用圆环链与牵引链轮啮合传动,传递牵引力小,牵引力在200kN以下。(3)牵引速度不均匀,采煤机负载不平稳。(4)自开切口差:由于双滚筒采煤机摇臂短,又都是有链牵引,很难割透两端头,且容易留下三角煤,需要人工清理,单滚筒采煤机更为如此。(5)工作可靠性较差:在我国基础工业薄弱的影响下,致使采煤机的寿命普遍较短,特别是液压元部件易损。(6)品种单一,覆盖面小,很难满足不同煤层的开采需求。 2.2 20 世纪 80 年代液压牵引采煤机广泛推广 采煤机向大功率、重型化和大倾角方向发展以后,链牵引机构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无链牵引得到了很大发展。 这个时期,国家开始重视系列化采煤机的开发工作,一种功率的采煤机可以派生出多种机型,主要元部件在不同功率的采煤机上都能通用。各矿使用的采煤机逐渐由MXA600/ 3.5 型、双电机AM500型、MG300-GW型采煤机所替代,可满足 1.5m 至 4.5m 煤层开采的需要。某些矿井也使用了MG200-W 型中小功率采煤机。 此类采煤机的特点: (1)机身短,调度灵活。(2)操作简单、维修成本低。(3)无银牵引的推广使用使采煤机工作平稳、使用安全。 (4)单位质量输出功率大,且滚筒旋转速度高,机身轻,耀震动。(5)组成部分复杂,施压元件和油液都处于密封的壳体内,因此出现故障时很难判断,给采煤机的检修带来很大的困难,处理时间长,影响生产较严重。(6)系统牢靠性不高,自动化水平低,手动操作不便于薄煤层狭窄的空间。 2.3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电牵引采煤机占主导地位 这个时期,MG-200/500-AWD、MG-300/730-QWD、MG-650/1515-WD等型号的采煤机在各矿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具有良好的帕特性:可以在采煤机前移时提供牵引力,但其克服阻力秫动;也可以在采煤机下滑时进发由制动,向电网反馈电能。(2)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因为它的设计制动力矩为电动机额定转矩的1.6--2.0倍,所以电牵引采煤机可用在40°―50°倾角的煤层,而不需要其它防滑装置。(3)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电牵引和液压牵引不同,前者除电动机的电刷和整流子有磨损外,其它元件均无磨损,因此工作可靠,故障少,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小。(4)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电控系统能及时调整各种参数,防止采煤机超载运行。(5)结构简单、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机械传动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只做一次转换,效率可达99%,而液压采煤机的效率只有65%―70%左右。 3 滚筒采煤机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煤炭生产远景规划及采煤机技术发展趋势,滚筒采煤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 (1)采用电牵引方式。传统的液压牵引采煤机在国外虽然仍在生产和使用,但已不占主导地位。(2)采用交流变频。由于交流变频调速牵引系统具有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维护管理简单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近年发展很快,交流牵引正逐步替代直流牵引,成为今后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方向。采用两个变频器分别拖动 2 台牵引电机的牵引系统,成为电牵引技术发展的又一个特点。 (3)高度自动化 开发工作面远距离无线高速信号传输装置,以解决采煤机工作影像高可靠实时传输的研究。研发高可靠性、高性能、抗干扰、抗热效应、拥有远程实时操作的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 (4)发展小型电器配件。向电器设备结构的小型化发展,由于功率的增大,电动机、变压器、变频器等设备的体积也相应增大,为满足整机结构布置紧凑的要求,必须研究电器设备小型化的技术途径。 (5)提高可靠性。重点完善和提高系统装置的抗振、散热和防潮等性能,研究可靠的微机电气控制系统,重点提高采煤机电控系统的抗干扰、抗热效应的能力。如油封技术方面,要开发出长寿命、高可靠性产品。(6)根据实际情况大型化。要根据用户需求和配套设备发展情况决定自己的大型化。而当今控制技术的发展,并联流程的控制实际已经不存在问题。针对具体的产品,大型化到中间规模的阶段,市场需求是最大的。 结语 现代化煤矿综采放顶煤技术的高速发展,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矿井地质条件,煤层厚度及煤质硬度,合理设计开发出能满足矿井生产需要的电牵引采煤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设备,是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煤矿采煤机论文:连续采煤机短壁机械化开采在韩家湾煤矿回收边角煤中的应用 摘要: 介绍了国产EML340AF型连续采煤机及其配套设备在回收韩家湾2-2东翼残采区边角煤中的应用,主要根据韩家湾具体条件论述了其残采区短壁工作面布置、开采工艺及设备配套等情况,进一步阐述了短壁机械化开采在我国目前煤炭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0 引言 我国煤炭生产企业主要采用长壁式采煤法,并且随着工作面长度越来越大,长壁开采后遗留的矿井煤柱、不规则块段及边角煤也越来越多,以成为制约煤炭企业和煤炭资源回收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连续采煤机为龙头的短壁机械化开采技术体系,具有采掘合一、机动灵活、设备投资少、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可更加有效回收布置长壁工作面后无法开采的矿井煤柱、不规则块段及边角煤。本文以连续采煤机为龙头的短壁机械化开采技术在韩家湾煤矿回收边角煤中的应用情况为例,探讨一种能够较为有效解决目前煤矿企业所面临的矿井煤柱、不规则块段及边角煤等煤炭资源回收问题,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 1 概况 韩家湾井田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貌大致为风积沙区,沙丘连绵,波状起伏,地形相对比较平坦。 韩家湾2-2东翼残采区边角煤区域位于韩家湾井田的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为井田边界,西南部为三盘区已采和四盘区正在回采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388m,倾斜长度2440m,总面积约0.947km2。 1.1 煤层顶、底板 2-2煤层顶板属Ⅱ类中等稳定顶板,以老顶为主,局部有直接顶,直接顶岩性为粉砂岩、细粒砂岩和泥岩,直接顶厚度一般为1~3m。开采上部煤层,距风化带很近或已在风化带范围内时,因岩体性质恶化,顶板稳定性下降。 煤层底板主要由泥质岩类粉细砂岩组成,本区煤层顶、底板属较稳定型。 1.2 煤层特征 根据钻孔资料及盘区掘进巷道揭露情况分析,韩家湾2-2东翼残采区边角煤层厚度为0.20~3.96m,平均煤厚约3.3m。煤层埋深约100.95m,结构单一。厚度变化规律明显:由西向东变薄。故总体上属大部分可采煤层,采区内厚度变化不大,只是到了东部边角处因沉积冲刷急剧尖灭。 1.3 地质构造 韩家湾2-2东翼残采区边角煤区域内无岩浆岩浸入和火成岩,无较大的断裂和明显的褶曲,断层极少发育、褶曲不发育。边角煤西部有河流冲刷现象,煤层急剧变薄,顶板较破碎,煤层局部被冲刷变薄或尖灭,范围不大;该区域局部会出现沉积充填现象,范围较小。东部至2-2煤层边界线150m处可能会出现大面积沉积充填现象,煤层变薄,局部可采。 1.4 水文地质情况 盘区内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及地表水系等因素控制。根据省煤田地质185队勘探及抽水试验表明:主要含水层延安组风化岩裂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承压水单位涌水量为0.15~3.13m3/h,渗透系数为0.0066~0.107m/d,按钻孔单位涌水量富水性分级都属于弱富水性。但应注意此含水岩组分布面广,厚度较大,距2-2煤层间距小。 1.5 瓦斯等有害气体、煤尘及煤层自燃发火情况 本区煤层埋藏浅,上覆基岩较薄,开采本区时,预计瓦斯很小。根据钻孔瓦斯测定结果,自然瓦斯成分基本为氮气,一般大于88%。甚至全部是氮气,韩家湾生产矿井瓦斯很小,处于二氧化碳、氮气带中。经四川省煤田地质研究所实验测定,各可采煤层爆炸指数在33.88%~41.60%之间,煤尘具有爆炸性。井田内各煤层埋藏均较浅,变质程度低,通过对部分钻孔中采取的煤芯测试结果,并结合相应样点的化学分析结果,综合确定出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易自燃的煤层。 2 回采工艺及方法 2.1 回采工艺 巷道均布置在2-2煤层中,每41m布置一个区段,区段间留设10m保护煤柱;区段内支巷间留设3m保护煤柱,采硐间留设2m保护煤柱。邻近盘区采空区侧留设20m保护煤柱。采用两条支巷同时掘进的方法,每掘进26m后60°夹角开一条联巷贯通,当煤层低于2m时停止掘进,开采硐进行回采。采硐回采时采用双翼后退式,由里向外依次进行回采,采硐进刀方向与支巷均成60°夹角,宽度3.4m、深度8.0m。如图1,连采机先回采1#支巷,在1#支巷内先采左翼后采右翼,连采机进入1#采硐回采8.0m后退机,1#采硐回采结束;连采机移至2#采硐进行回采,2#采硐回采8.0m后退机,2#采硐回采结束;连采机进行下一个采硐回采。回采至联巷时,连采机移动至2#支巷开始回采,2#支巷回采顺序同1#支巷。 2.2 施工方法 ①落煤工序。采用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EML340AF连续采煤机完成落煤与装煤工序。掘进、回采最大空顶距8.0m,最小空顶距0.8m。②装煤工序。通过连续采煤机的装载运输机构来完成装煤工序。连续采煤机割煤时,煤落在装煤铲板上,同时圆盘耙杆连续运转,将煤扫入中部运输机,运输机将煤装入后面的无轨胶轮车。③运煤工序。连采机落煤无轨胶轮车边角煤运输巷刮板运输机边角煤运输巷胶带输送机2306辅运顺槽胶带输送机三盘区皮带大巷胶带输送机皮带运输巷胶带输送机主斜井煤仓地面。④清理浮煤工序。掘进完成一个循环后,连续采煤机退出巷道,降下铲板,对巷道内的浮煤进行初步清理,锚杆机支护完成后用铲车进行二次清理。清理浮煤时,应注意巷道两帮的缆线、管路、风筒及瓦斯探头等设备。⑤支护工序。在连续采煤机掘进过程中,及时将锚杆、树脂等支护材料运至锚杆钻车上并码放整齐,当连续采煤机掘进完一个循环(8.0m)时,把连采机退到联巷口后方5m处,将锚杆钻车开至巷道内进行支护,锚杆钻车到位后把电缆悬挂好,支护从外向里逐排进行,支护断面图如图2。 巷道支护参数如下:①支巷、联巷:采用锚杆支护,矩形布置,间距为0.95m,排距为1.1m,每排5根;②巷道交叉点处采用锚索加强支护,矩形布置,间排距为2.2m;③工作面遇到顶板破碎、巷道有片帮现象时,必须加挂钢筋网。 3 工作面设备布置与配备 ①工作面主要采用连续采煤机作为掘进与回采的主要设备,工作面设备布置如图3。②工作面主要设备如表1。 4 结语 ①韩家湾煤矿残采区边角煤回收,采用连续采煤机等机械化设备进行开采,充分发挥了连续采煤机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边角煤的回收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矿区整体资源回收率。②连续采煤机短壁开采,设备配套非常重要。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用6台防爆无轨胶轮车来运输煤炭,相比目前短壁开采中所使用的梭车运输煤炭效率有所降低,并且增加了运输的复杂行,同时对井下环境也造成了一定污染,因此改为连续采煤机配套梭车运输使用效果更好。③我国煤炭生产企业主要采用长壁式采煤法,随着工作面长度的增大,开采后的残留煤柱、边角煤、不规则块段煤量也在逐年上升。随着短壁开采装备日益更新,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短壁采煤法也在不断改进。短壁机械化采煤对于解决无法布置长壁工作面的残采区、不规则快段及边角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也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场之中,短壁机械化开采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对煤炭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煤矿采煤机论文:电牵引采煤机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电牵引采煤机在应用当中的几个问题如直流牵引与交流牵引、变频器的机载与非机载、变频器的选择等一些进行了探讨,对建设现代化矿井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采煤机;电牵引;非机载问题;变频器 采煤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如果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的中断,对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结合我矿多年采用MG200/500-AWD等系列的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的工作实践,对电牵引采煤机在电气系统中的发展及故障做个分析和总结。 1、关于直流电牵引和交流电牵引问题 在电牵引发展过程中,选择直流调速方式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虽然直流电牵引和交流电牵引两种调速方式都适用于采煤机工作,但在可靠性和先进性方面是有差距的: 第一,直流电牵引中最薄弱的环节是防爆直流电机,直流电机优点是过载能力强,起动特性好,缺点是体积大、结构复杂,加之防爆结构原因,碳刷与整流子片接触摩擦发热,热量散发慢以及磨损下来的粉末难以排除,因此,碳刷的寿命低,可靠性差,且在井下维修相当困难。交流电牵引采用的是交流鼠笼式电机,体积小,防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维修方便,但在驱动交流电机的调速装置上还有不足。如:交流变频器的散热问题、煤机工作环境的影响至交流变频器的震动等问题不是十分理想,但随着国际上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变频调速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成熟可靠,这些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直流电牵引由于受直流电机尺寸的限制,功率不可能做大,在同样外形尺寸下,交流电机功率可以做得更大一些,这有利于电牵引采煤机向大功率、高参数、高可靠性方面发展。从发展观点看,交流电牵引比直流电牵引更有发展前途。 第二,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机械特性有很大的区别,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是软特性的,交流电机是硬特性的。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凹凸不平,以电机的抗过载能力和过流时间来看,交流电机和交流变频器更具有优势。 2、变频调速装置的机载和非机载问题 在交流电牵引中,安装在采煤机机身上的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叫机载系统,把变频器和变压器从采煤机上分离出来安置在工作面的巷道内,用一根特殊的牵引电缆与采煤机连接起来,这种布置方式叫非机载系统。机载和非机载系统的优缺点比较: 2.1非机载系统的优点 (1)由于变频器、变压器与主机分离,采煤机的机身长度较短,销轨及两滑靴间的距离较小(销轨与滑靴一左一右),对工作面起伏、弯曲的适应性较好。 (2)可以选择或设计裕度较大的变频器和变压器,对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十分有利,也有利于大功率采煤机的开发和研制。 (3)变频器、变压器作为独立的部件置于工作面的巷道内,避免了因采煤机工作的振动对变频器的影响,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冷却问题变得容易解决,维护和检修十分方便,并与采煤机电控分开,避免信号干扰,提高采煤机抗干扰、抗热效能力。 2.2非机载系统的缺点 (1)连接变频器与牵引电机的牵引电缆在采煤机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挤压弯曲、疲劳损坏,产生短路接地或断路现象。同时非机载系统中牵引电缆很长(300m左右),电压降很大,变频器在低频工作时(一般10Hz以下)电机输出扭矩下降,往往会出现低频时采煤机不能行走的现象,经常影响采煤机电控系统和变频器工作的可靠性。机载系统是通过相对静止的短电缆将变频电源传输到牵引电机,故电缆的电压降较小,传输效率高,低频特性好,电缆不易损坏,能充分发挥变频器的电气性能,也有利于变频电路的漏电检测。 (2)由于我国生产的非机载系统中变频器的工况参数显示屏不在机身上,司机看不见巷道内的显示屏,阻碍司机随时观察采煤机牵引工况。机载系统正好与非机载系统相反,取消了易出故障的牵引电缆,而变频器显示屏也置于机身上,便于司机随时观察。 (3)变频器的选择。为了扩大电牵引采煤机的使用范围,使电牵引采煤机适应不同倾角的工作面,必须选择有制动功能的变频器。当煤层倾角在25°以下(即为缓斜煤层),就可在变频器中增加两组制动模块、两组水冷电阻,并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增加两组液压制动器。因为煤层倾角在25°以下的工作面中,采煤机的下滑与输送机产生摩擦力,受到浮煤对滚筒的阻力以及输送机弯曲引起的阻力等因素的制约,采煤机的下滑力不会太大。另外,我国目前工作面的作业方式都采取双向割煤、两端头斜切(斜切距离一般为25m~30m)进刀,即使下滑,由于距离不长,电阻发热量有限,用冷水冷却也足以把热量带走。万一热量吸收不了,变频器电压继续升高,最后只能靠过电压保护功能断电停机,液压制动器立即制动,阻止机器继续下滑。当煤层倾角在25°~45°之间,即为中斜煤层,靠制动模块和制动电阻难以吸收交流电机发出的能量,变频器过电压保护将频繁出现,甚至机器无法工作。 3、结束语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我们认识到,在煤矿井下使用交流、机载变频调速电牵引采煤机是最合理、最经济的选择。 煤矿采煤机论文:浅析煤矿矿井采区采煤机安全故障处理措施 摘要: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采煤机的组成、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故障的原因也更加复杂。在现代化、机械化的煤矿生产中,采煤机是十分重要的设备,它是集液压、电气、机械于一体的大型机械系统。由于矿井井下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并且在采煤机的操作、保养、维护等方面人为能力各不相同,从而产生各种安全故障,直接影响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经济性。文章对煤矿矿井采区采煤机的安全故障原因和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煤矿矿井;采煤机;工作原理;故障处理;安全运行措施 采煤机的主要结构包括附属装置、电气控制箱、牵引部、截割部等。采煤机的截割部主要包括挡煤板、滚筒调高装置、螺旋滚筒、行星减速箱、摇臂等;采煤机的牵引部主要包括泵站、行走机构、牵引部的减速箱等;采煤机的电气控制箱主要包括监控设备、隔离开关、主电动机、中间箱、电磁阀箱、副电动机等;采煤机的附属装置主要包括防滑装置、摇臂调高装置、电缆水管拖移、底托架、紧链装置、冷动喷雾装置等,主要起辅助作用。滚筒采煤机的工作机构是螺旋滚筒,在滚筒旋转的同时也载入了煤壁,并通过安装在螺旋滚筒上的截齿将煤破碎,再利用滚筒上的螺旋叶片将已经破碎的煤装入刮板运输机。 1 采煤机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1 采煤机不牵引 当采煤机的电动机启动后,手把离开原位,集中显示屏上的黄灯亮,表明电动机几率失载,同时松闸路灯、安全火花和非安全火花的电源绿灯也会正常显示。如果这四个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表明电气方面发生故障了。如果显示灯正常,一定是液压系统发生了故障。通过观看出现故障时的系统背压是否下降来确定故障所属的范围。 1.1.1 系统背压不下降。(1)功控电磁阀故障:故障的原因是电磁铁的接线不当或接触不良;P、O口安装错误,导致控制油不能正常进入回零油缸进行解锁。故障处理方法,如若电线是接触良好的,则可以将电磁阀扭转180°后再安装。(2)功控电磁阀前阻尼管故障:故障原因,螺旋阻尼管R直径较小,容易被脏物堵塞,使得油路不够畅通,回零油缸得不到解锁,油马达不能正常运作。故障处理方法,把螺旋阻尼管R1拆下来清洁,疏通管道。(3)制动电磁阀故障(二位三通):故障原因,电磁铁接线接触不良,电机不能正常运作,制动器电磁阀不能松开制动器和打开控制阀,回零油缸不能解锁,机器无法正常牵引。故障处理方法,检查油管是否有油,如果没油,电磁铁就不运作。 1.1.2 系统背压下降。(1)辅助泵损害不运作:故障原因,泵漏损太大了,如果背压在1.5MPa下,失压控制阀起保护作用,使得回零油缸不能解锁,主油泵在零位不运作,导致采煤机不牵引。故障处理方法,如果确定是泵的问题,可以换辅助泵。(2)主油泵与油马达漏损:故障原因,当主油泵或者马达泄漏量超过辅助泵的补油量时,系统背压降低,出现不牵引的现象。故障处理方法,更换。(3)其他故障及故障原因:卡套管被破坏、背压阀的弹簧因长期使用导致疲劳损坏或由于调节螺钉松动造成不牵引。故障处理方法,修复或 更换。 1.2 采煤机单向牵引 1.2.1 调速机构伺服阀上回油阻尼孔R1被堵塞:故障原因,如果伺服阀上的两个阻尼孔有一个堵塞,就会使推动油缸在调速时不能回油,造成单向牵引。故障处理方法,拆掉伺服阀上的小长盖,清除掉阻尼孔中的脏物。 1.2.2 调速机构中回零油缸故障:故障原因,回零油缸上的固定螺钉装得不够稳或不够协调,致使调回零油缸中的活塞组件和杠杆机构拉不动,出现单向牵引,导致系统背压不下降。故障处理方法,松开固定螺钉,来回拉动手把,直到卡滞现象消失,然后固定螺钉。 1.2.3 主油管破裂漏损:故障原因,当主油管中有一根被破坏时,比如这根管子恰好为回油管,就会产生单向牵引的现象。故障处理方法,更换油管。 1.2.4 主油泵配油平面一侧拉毛:故障原因,当拉毛一侧建立不起高压,也会产生单向牵引。故障处理方法,更换主油泵,但要先检查油马达外漏损和主油管,在确保没有损坏后,才能更换主油泵,切不可随意更换。 1.2.5 梭形阀芯故障:故障原因,脏物卡住了阀芯,使得梭形阀只能一个方向动作。故障处理方法,清洗梭形阀。 1.3 采煤机牵引速度降低 1.3.1 正方向和反方向的牵引速度都会下降。(1)主油泵和油马达容积效率下降,内外漏损严重:故障原因,空载时牵引速度下降慢,牵引速度在负载增加时而有所下降,油温上升。打开液压传动部上盖,可以看见油泵外漏严重或油马达漏损严重。故障处理方法,更换泵或马达。(2)高压安全阀运作失常:故障原因,空载时牵引速度正常,但随着压力的增大,牵引速度会突然下降,使调节弹簧疲劳变形。故障处理方法,更换弹簧,并调整至整定压力值。(3)梭形阀后的高压管路或高压表管子故障:故障原因,梭形阀后的高压管路漏油,致使压力油分流,而进入马达的流量变少,牵引速度减慢,严重时甚至造成背压下降。故障处理方法,修复或更换。 1.3.2 一个方向牵引速度下降。(1)主油路一侧漏油:故障原因,在高压一侧漏油时,牵引速度降得较快,当漏油处与辅助泵靠近时,低压保护产生,牵引停止;在低压侧漏油,并且漏油量较少时,还可以牵引。故障处理方法,修复或调整。(2)补油单向阀故障:故障原因,单向阀密封面做得不好或脏物卡住阀芯,从而造成主油路一侧高低压窜油,因此速度有所下降,若牵引方向改变,这只单向阀则会成为补油阀,机器可以正常牵引。故障处理方法,清洗或者更换。 2 采煤机安全运行措施 采煤机在生产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安全规定:采煤机要在降尘设备、紧急停止装置、保护设备都齐全的情况下才能运作;采煤机不能频繁开动或带负荷开动;在使用采煤机前,要确保所有紧急停止装置、控制装置都能正常工作;启动采煤机前,保证采煤机工作范围没有人员停留;如采煤机需要更换截齿和滚筒,电源需切断,采煤机隔离开关和离合器需打开,输送机暂停运作;注意启动报警和显示内容;操作采煤机时不得关闭冷却降尘系统,冷却水的流量要不低于2.1m3/h,冷却水的压力应调为2MPa;在处理热的工作液体时要避免人员被烧伤;检查拖曳电缆是否有损伤,确保电缆排列在电缆槽内;替换件、处理辅助液体和工作液体时要根据相关规定操作;避免采煤机部件相互剪切、挤压;采煤机转动时防止胶管、链条、截割机构、驱动轮等拉伤、卷伤。 3 结语 在采煤机的操作、运行中,要能充分掌握采煤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结构,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操作采煤机,避免采煤机的疲劳运行和误操作。同时,还要及时分析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精心保养,做好采煤机的日常维护工作,保障采煤机等设备的安全运转,最大限度地发挥采煤机的生产效能,为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高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简介:代云(1964-),男,云南玉溪人,云南省后所煤矿矿长,机电工程师。 煤矿采煤机论文:浅谈煤矿滚筒采煤机故障分析及对策 【摘要】滚筒采煤机在煤矿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强调了采煤机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效益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滚筒采煤机发生故障的原因,提出了几个故障检查排除方法及步骤;能够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制定出较合理的排除故障的方案,准确排除采煤机的故障,也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滚筒采煤机;故障分析;故障排除 0.引言 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对采矿设备要求较高,滚筒式采煤机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煤矿中广泛使用。滚筒式采煤机构造简单,具有很高的强度,在开采过程中能量损耗小,而且易于改装;它还拥有较宽的采高范围, 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煤层的要求,硬煤处理能力强,在顶、底板复杂条件下运行平稳。这些特点都使得其应用更加广泛,煤炭开采对依赖程度更高,其运行稳定性也显得更加重要。 1.采煤机的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煤矿生产安全是重中之重,而作为生产过程当中的关键元素,采煤机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保证采煤机的稳定运行,既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给安全生产加上一把大锁。然而,采煤机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操作不规范,设备、人员管理松弛等原因导致设备故障发生,在故障发生后,部分人员的处理方法不得当,也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这都极大的限制了采煤机效能的发挥,为企业带了较大的损失。工程技术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滚筒式采煤机的检修方法,能够迅速的发现故障源,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扎实做好故障预防、维护工作,保障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2.滚筒采煤机故障的成因 滚筒采煤机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类:(1)自然型故障。机器使用时间较长,甚至超过使用年限,导致关键部位或者关键零件出现了磨损、老化等现象,其工作性能大大降低,甚至丧失。存在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以及密封件、紧固件等是故障频发点,都将导致机器不能正常运转。(2)人为型故障。 操作,维护人员专业素质低,设备、人员管理不善是引起机器故障的主要原因,在所有发生的故障中占有较大比例。误操作、松管理、低维护等等行为不仅影响了机器的正常运转,降低了机器使用寿命也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滚筒式采煤机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在采煤机发生故障后应该迅速发现故障源,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再生产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经验法、仪器法。 3.1根据经验、直觉判断“四步法” (1)“阅”。第一,先查阅资料。 重点翻阅采煤机的检修记录、机器运行记录、以及零部件更换使用记录,还包括不同时期的油脂化验单和设备的图纸、说明书等。通过查阅资料,掌握设备的基本运行情况。第二,实地察看。深入井下采煤现场,仔细观察采煤机上各个相关部件的运转是否正常。在发现异常处,在重点观察如运动部件的运转环境是否正常,有无障碍物妨碍其正常运行;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是否与设计标准相吻合。同时,检查接头和油管等位置,以防密封不严导致的泄露现象的发生;各相关仪表指示盘的显示是否异常,有无故障提示等。然后根据设备说明书内的给出的常见故障解决方法,找到故障源,并予以排除。 如一采煤机左截割滚筒发生停转现象,而且其齿轮箱内伴有杂音。通过对比分析,初步判定其故障源可能位于齿轮箱内的传动部件,箱内的部件遭到损坏。在通过实地检查后发现,位于箱内小伞齿轴上的两盘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脱落, 导致故障发生,所以相应的更换受损轴承,排除故障。 (2)“查”。主要检查机器上各部件的连接状况。如紧固螺钉与螺栓的固定情况、执行机构运行灵活度、冷却系统的工况、各部位的油位、运动件的磨损以及运动件的相互运动状况如滚轮与齿轮的啮合等。 如一采煤机出现不牵引现象, 首先全面检查对相关的高低压系统元件和管路,但运行正常;然后检测其运动零部件,也显示正常;最后将故障点确定在泵位调节机构控制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组件中的弹簧与操作臂之间的连接销子发生脱落,再销子重新装好后, 采煤机牵引问题顺利解决。 (3)“摸”。在检修采煤机的时候,触摸是一种直接的检修手段,可已迅速的检查出电机、摇臂等的温度状况,如若发现温度异常处,通过故障分析,找出故障原因,确定导致故障发生的部件。在对液压元件进行维护时,用手触摸显得更有效,既能给以直接的感官,又能有效避免使用工具造成的液压元件的污染、划伤、擦伤,保证了修理后的液压元件的清洁,完整。 如在触摸过程中发现平面配油副严重磨损时,这表明其使硬化层已经失去作用,应该及时更换;在对马达进行检修时,但触摸到柱塞处有较严重的划伤时,也应该及时更换元件,避免机器故障的发生。 (4)“听”。主要听采煤机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震动。当出现噪音大,震动频率大等异常状况时,说明机器的运行发生故障,需要检查出噪音发出的位置和震动点。再确定噪音发生位置时,可以是采煤机处于空转状态,用如铁棒改锥等作为监听的介质,接触机箱一端,然后在另一端仔细听,确定噪音最大的位置,找出故障发生部位,也可通过音响震动情况,间接的判定出损坏的部件,找出故障点,然后予以排除。 3.2利用专用采煤机检修仪器、仪表检查 当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初步分析后,利用专业的仪器仪表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检查过程中常用的仪表有: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等。利用这些仪表对可疑故障点进行测量,采集数据然后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判定设备故障源的发生位置和原因。 如一采煤机在运行过程中电动机异常发热,温度较高,但是没有压力超载现象发生。通过利用仪表首先对电机的空载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发现空载电流较大异常而电压显示正常,这意味着电动机的绕组的绝缘件可能受到损坏,遂再进一步将对地绝缘件和相间绝缘件作为测量对象,发现其绝缘电阻下降幅度较大,所以确定这是导致发动机发热的原因,在确定故障原因后对发动机进行更换,遂排除故障。 4.结语 采煤机是煤矿生产过程当中的关键元素,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与企业的利益和生产安全息息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滚筒式采煤机的检修方法,能够迅速的发现故障源,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扎实做好故障预防、维护工作,保障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管理决策论文: 管理决策论文:我院经营管理决策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医疗的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通过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手段,对医院自身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较好的保证到医院正常的发展,对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就显得极为重要。医院成本核算是管理部门进行制定出的一种宏观的经济管理的财政以及政策的补偿政策和医疗保险等政策的 一种科学依据[1]。在医院实际的经营管理决策时,通过成本核算的形式,能够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保证到深化医院改革的相关效果。为了保证到这种效果,可以不断的对医院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所使用的成本核算的手段以及对医院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找出如何较好实现成本核算的方法。 1成本核算对于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医院在体制方面也开始取得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我国的医院也从靠着财政拨款过日子的情况之下转变成为需要靠着自身经营来发展的现状。对于我院也是如此[2]。我院在实际的进行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决策工作是能够取得有效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为了较好的实现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正常进行,保证到成本在一种合理的状况之下进行极为重要[3]。为了保证到我院的日常工作能够严格的规定成本,并能够在此过程中保证到医疗质量,则需要对其实施成本核算。 2目前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核算问题 我院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并不足目前我院已经开始实施了科室级别的核算情况。但在此过程中,由于医院的管理人员对于成本理论的认识并不足,对于成本的理解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差。而正是由于这种特点,目前在实际的实施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也无法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甚至极有可能会出现成本核算上的错误,例如会将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和院内的奖金分配工作等同,导致我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走向误区[4]。目前我院缺少一种完整的成本核算理论的方法为了较好的实现成本核算,我院在实际的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过程中,一种完整的成本核算理论方法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但目前我院在实际的实施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仍然是将成本核算建立在预算会计的理论方法上的。同时这种方法下的成本核算基本上也只是对于医疗业务活动过程中的业务收支进行一定的核算,因此无法将医院中的实际成本状况以及目前我院的经营情况进行反映,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成本核算理论方法无法对我院实施一种及时可靠的依据,甚至极有可能导致我院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错误[5]。成本核算的管理方法以及实施方法并不相同在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上,我院使用的方法较多。例如可以将科室的核算纳入到财务管理中,也能够单独的成立经济管理的科室对于成本进行相应的核算,和财务管理实际上呈现出一种分离的状态。正是由于这种现状的出现,目前我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管理以及实施的过程中,会导致成本数据出现失真的情况。 3改进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成本核算问题的方法 加强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目前我国在实施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及时对成本核算的认识并不足。正是由于这种特点,我院在实际的实施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往往并不能够较好的进行。因此可以在我院实际的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对于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显的提升我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工作,因此也能够更好的实现成本核算的实际效果,这对于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进行成本核算的正常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找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实现方法的不合理也是导致目前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无法正常进行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关注到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种有效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于我院的科室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的评估,也需要对于目前我院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关注。通过这种手段,就能够较好的实现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成本核算的实际效果,这对于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统一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成本核算的管理以及实施方法目前我院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过程中,管理和实施方法相脱离也是倒是成本核算无法正常进行的一种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可以对于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中的成本核算特点进行分析,找出较为有效的管理和实施的方法,并能够实现对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施以及管理,并在此过程中真正的起到成本核算的相关效果,保证到我院能够较好的实施成本核算。 作者:侯景芳 单位: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财务科 管理决策论文:大数据对涉农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时代的背景,能在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支持涉农企业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涉农企业管理决策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并得出涉农企业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大数据;涉农企业管理决策;影响 最近一些年来,涉农企业面临着一体化经济和信息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为保证涉农企业能抢占更大的市场竞争,应当使其管理决策水平得到提高。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涉农企业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增加,然而在管理决策上受到其影响也大大增加。所以,亟待进一步对涉农企业管理决策受到大数据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1大数据定义 目前,专业研究领域尚未对大数据技术的概念进行明确规定,其中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的观点:IT权威研究结构Garther公司对该概念进行界定,即为在新处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大量信息资源,并且具有良好的处理信息的能力;NSF对大数据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即为在多种数据源的基础上构建的丰富且长期性的分布式数据集;麦肯锡对其也作出定义:即为在突破传统数据软件功能的数据集合,在规定时间内能高效管理数据,涉及采集、储存和分析数据等。上述对该概念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大数据技术的特点,能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同时摆脱数据信息的限制,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掌握,并用专业化的手段处理数据信息,在加工处理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 2大数据特征 2.1高速性 由于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基于此,涉农企业在形成信息的同时能高效处理这些信息,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决策,由于大数据存在高速性的特点,因而能实现上述现实需求。 2.2海量化 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即为海量化,其为在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数据时,数据存储单位在TB存量到PB存量之间,但海量化的数据存储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涉农企业的管理决策。 2.3多样化 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内容多元化的发展特点越来越显著,并且大量的大数据符合信息发展的要求,涉农企业以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为内容,有效存储和处理正常交易期间的所有相关信息;与此通知,在人机交互期间形成的数据信息能通过非结构化数据形式完成存储和管理,并进一步构建大量的数据信息库。 3大数据对涉农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分析 3.1给决策环境带来的影响 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可见在当前环境下,涉农企业不但能结合目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管理决策,对数据进行正确判断和研究,灵敏地感应市场发展动向,良好地应用有效数据,进而为涉农企业发展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大数据环境下,涉农企业必须具备更强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制定、评估和分析决策方案,进而对管理决策的总体产生影响。当前,我国逐渐朝着市场经济时展,在当前日益竞争的背景下,唯有深入应用数据,涉农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才能协调,涉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大数据中的数据的价值较高,其涵盖了准确、全方位的信息,因而对于涉农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涉农企业应用大数据拓宽了其发展空间,从调查数据可知,当前涉农企业现代化管理已经将大数据作为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尽管当前涉农企业才应用大数据才刚刚起步,但是已经给涉农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会。数据能够准确判断有效信息,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为涉农企业将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2给决策数据信息带来的影响 面对日益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的存在对涉农企业管理决策的内容技术含量及知识含量的丰富程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大数据带来的最大影响即为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合理分析信息,能为涉农企业管理决策奠定理论基础。若涉农企业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忽视互数据的应用,则其将丧失大量的市场竞争资源,流失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并降低其竞争力。大数据下的数据管理、特点以及形式已经突破了目前前期数据的大量特点,大数据的数据管理较为复杂,因为涵盖的内容广泛,必须通过选取、手机和存储整体的数据等一系列环节,旨在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接着进一步分析与概括搜集的数据,结合涉农企业的现状和实际正确处理数据,必须对大数据的实时作用给予高度重视。除此之外,数据间存在相关性,数据和数据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唯有如此才能对数据有准确的理解,并充分发挥其价值;基于知识含量的视角,由于数据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这种知识既有行业内部的也有行业外部的,数据管理工作者应当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一因素对管理决策产生极大影响。大数据下涉农企业需要的知识更多更丰富,必须深入分析和挖掘数据中的内容,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与信息。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数据和知识在内部实际上是统一的,必须视为一体,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涉农企业应用数据的能力,唯有保证二者的协调一致,涉农企业获取的信息才更有价值,其能创新发展模式,增强涉农企业综合实力,帮助其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3.3给决策参与者带来的影响 对数据分析师的影响,当前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在数据搜集和分析上的作用至关重要,数据分析师不但要应用统计分析分类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还必须整理和总结大量的数据,能够转换数据,使其转换成简单的语言以供决策者正确使用数据。然而,市场中十分缺乏数据分析师,哪怕部分涉农企业设置了数据分析师,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转变管理决策职能,大数据的应用转变了管理决策者的制定决策的方式,传统的决策方式都是借助自身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或者借鉴其他涉农企业案例经验对涉农企业将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判定,基本上属直觉判断,但是大部分大数据对科学和方法较为重视,因此和传统决策方式相比更客观,因而转变了他们的职能,高层管理者在未使用大数据之前基本上都是依靠自身的知识对涉农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判断,难以确保获得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在应用大数据之后,能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涉农企业的现状出发,进行科学准确的决策。对涉农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而言,获取数据信息更具便利性,同时决策水平逐渐提升。在使用互联网和普及计算机的基础上,科技获得高速发展,各个领域间更易于融合,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使得涉农企业内部能实现全员参与决策。 3.4给决策组织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环境下,必须动员所有成员参与其中,则涉农企业的决策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能,进而逐渐拓宽其范围,以此重新配置决策的权重,这对于涉农企业决策组织而言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包含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还包括分配决策权的问题。由于市场瞬息万变,能充分凸显出分散决策的作用,因而便于涉农企业管理制定有关方案。当然,知识分布和转移成本对涉农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产生极大影响,若涉农企业领导存在相对统一的知识结构和集中的知识面,则必须通过集中决策的方式作出有关决策。在分配决策权时,涉农企业可能不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然而因为涉农企业没有交付给个人制定决策权,因而在交付的同时,也未能综合评估这些人的能力和知识,进而对制定决策的质量也产生了极大影响。通常而言涉农企业中的员工对涉农企业的基本情况越熟悉则存在更多的知识量,技巧就越熟练,且判断涉农企业的发展更贴切,同时也具有更大的决策权。在网络时代中对应用管理组织模式更为重视,因为金字塔的管理模式更于趋向于扁平化的组织模式,由于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基本员工也能对基本的数据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因而管理模式更显著,同时也会影响决策的分配权。所以,在制定管理决策时,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完善涉农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制定高效合理的决策奠定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涉农企业的发展模式获得极大改变,因而涉农企业必须满足更高条件的,必须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规律了如指掌,不断跟随时展的脚步,积极使用现金技术,结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增强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效支撑涉农企业正确的管理决策,进而推动涉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作者:刘丹 单位: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商贸系 管理决策论文: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也给也给企业传统并且相对简单的管理环境带来了极大冲击,对企业的企业管理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突破固有管理模式,取得更大进步,必须尽快探寻出适合于当今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的企业管理决策系统。而大数据的出现,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商业革命的记录,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特征的探讨,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 大数据时代即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应用程序共存并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其中囊括的数据内容远不是目前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及的,在分析、搜集、存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资源丰富,反应迅捷,而且存储空间大到难以想象。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将对企业决策数据、环境、参与者及组织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大数据的特征 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目前在整个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更偏重于将某一含义的数据进行专门处理,而不仅仅只是掌握海量数据内容,即假设大数据的内容是某一产业模式,则分析重点应放在怎样提高数据的“加工”能力,以确保大数据内容升值。 2、大数据的特点 (1)迅捷性。众所周知,大数据在对数据的搜集、整合、处理方面具有迅速敏捷的特点。各种社交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的盛行,各式传感器在日常生活的普及,都在某一程度上反衬出信息的输出、传播、接收等过程只是转瞬之间的事。(2)多样性。数据内容在大数据中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的,一般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产生于正常的交易过程,需经过专门处理才能对数据内容进行记录和储存;非结构化数据内容是一种技术内容,由原有内容衍生出或随着各项技术手段的诞生而出现,是人和机器之间各种交互变形产生的数据。(3)海量性。大数据里的数据经整合后呈现海量趋势。以普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一般存储单位为TB,更有甚者以PB为单位储存数据。这种现象倘若上升到更大更广的科学领域或者商圈,存储规模恐怕会更大。 二、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 1、影响管理决策数据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决策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其中当量准确性数据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对数据内容的疏于管理会导致数据内容的流失,致使企业无法通过数据分析监测市场状况,从而做出错误决策。以下从两方面内容分析大数据对管理决策数据的影响。(1)数据管理方面。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管理,呈现出形式、结构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数据管理过程繁杂,需首先对整个内容进行大致选取再重新整合,将实时数据分析的内容作为重点,在保证处理的数据准确可靠的同时注重数据内容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内容之间的关系已不是原有的因果关系模式,而是相互关联模式,这种关系模式的转变,使得数据内容之间信息的相互挖掘成为现实,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度。(2)知识管理方面。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看,数据中潜藏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内容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唯有从各个方面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中提炼出适合于本企业管理决策制定与运行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影响管理决策环境 随着大数据内容的不断更新充盈,数据量已从原有的TB(1024GB=1TB)、PB(1024TB=1PB)级别,上升到EB(1024PB=1EB)级别,甚至是ZB(1024EB=1ZB)级别,数据存储量上涨趋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数据内容总量中,近两年出现的数据内容超过数据总量的92%,这预示着大数据时代早已到来。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决策内容需要大量的数据内容做支撑,因此,数据内容的搜集、筛选、整理、整合、再利用这一过程,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云计算的背景下,大数据环境影响着企业搜集信息的方式,决策方案的选择、决策制定及评估等过程,进而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内容也有深远影响。 3、影响管理决策参与者 (1)数据分析师的出现。数据分析师是在大数据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兴职业,主要工作内容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通过自身对数据敏锐的感知力,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及分布式处理等数据处理方式,将企业某类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整合,提炼出决策者希望看到的有助于决策制定的信息,大大便利了企业决策制定人员的工作。(2)管理决策参与者职能转变。大数据背景下整合出的数据内容,使得传统的经验判断、直觉判断、仅靠自身学识分析判定等较为冒险的决策制定方式不再盛行,转而屈服于能“说话”的精准数据内容。大数据的存在,使得企业决策者能理性的站在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状况和管理者多年的管理经验,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管理决策参与者的职能由此发生了转变,全员参与决策制定已成为大势所趋。 4、影响管理决策组织 大数据背景下倡导的全员参与决策转变了决策制定者的角色,决策制定权的重新分配问题,势必会给企业管理决策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带来变革性的冲击。(1)企业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集中决策组织或分散决策组织的选择问题,另一个是决策权的分配问题。对于问题一,企业组织理论认为可预测环境对组织决策过程影响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决策组织更易形成;反之,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下,分散式决策组织更为有利。电脑技术常常用来帮助企业在动态变化环境中提高数据处理能力,而动态变化环境作为不可预测环境的一种类型,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分散式决策结构。除此之外,企业知识财产分布、转移成本以及权力转让成本等也会影响企业组织结构,倘若知识财产散在分布,则应选择分散决策结构;倘若上级主管分布集中,则应选择集中决策结构。大数据背景下的决策更注重时效性,并且环境复杂多样,各种决策知识散在分布明显,因此,大数据下的决策形式主要是分散式。对于问题二,决策权没有适当分配是导致企业决策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大数据背景下,全员参与决策制定,即使是普通员工也有决策制定权,因此,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更为有利,决策分配问题应该更多的参考借鉴这种变化趋势。(2)企业管理决策文化。企业借用大数据理念进行决策的制定,必须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当面临重大决策时,首先应该收集、整理数据,再做出决策,而决策者的思维转变会提高员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行动力。倘若员工能做到用最新的数据分析结果,说服上层领导改变仅凭直觉做出的决策,那么企业管理决策文化将迎来一场革新。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就企业本身来说,不止是一种数据处理方式的应用,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手段。大数据内容的高效运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还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战胜对手,完善自我,让企业的未来更辉煌。 作者:翟飞 单位:中铁辰邦(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决策论文:企业管理决策行为中后悔因素概述 1引言 决策者在各种决策过程中首先是规避风险或是规避后悔;还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二者兼顾进行决策,二者间是否有共同的标准,是否有共有的机制进行权衡、协调,并产生决策行为,这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和扩展。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的研究,给决策领域研究带来了新的期待,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决策过程中个体的内部加工机制以及外部的决策规律。决策者如何预测未来的可能后悔,若规避后悔后会导致何种决策行为差异,已成为了今后后悔与决策领域研究的重点。 2决策行为中后悔情绪的研究现状 决策在经济学中最早被看作是“绝对理性”的行为,但现实中不确定的风险决策,如赌博、炒股、保险等却违背了“利益的最大化”经典理论。Kahneman的前景理论认为风险下决策者的各种主观偏差导致了其非理性行为。决策过程总是受到情绪的作用影响其行为,是认知加工的高级过程。在决策过程中,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者都基于趋于快乐而避免痛苦。决策领域的已有研究指出,诸如后悔、失望、愉悦、惊奇等情绪在决策行为模型的影响作用,已成为风险决策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在决策的认知加工过程中,情绪与效用的关系密不可分。决策者在积极和消极情绪影响下,其决策行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与此同时,正确的决策结果会使决策者产生正面与积极的情绪,但错误的决策结果会导致决策者后悔、失望等负面情绪。 3后悔情绪的相关理论 3.1后悔理论 后悔源于决策者对所选项结果和放弃项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而产生。若放弃选项的结果优于所选项结果,决策者会产生后悔情绪;反之,就会产生愉悦情绪。Bell的失望理论认为,失望基于结果未能达到期望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比如,参与有1%的机会获得10万元抽彩活动。参与者选择参与但结果一无所获后,就会非常失望没能获胜。Weber Chanman在小额赌注的赌博研究中发现,个体在失望情绪的影响下,表现出风险寻求的行为。Dijk认为降低自我期望是避免失望的一种方法,因为“没有期望,永远不会失望。”Zeelenberg指出,后悔理论不同于传统的前景基础决策理论,选项的期望效用不仅受到选择项结果而产生的痛苦或快乐影响;还受到被放弃项结果的影响,即风险偏好除受到心理因素和认知加工因素影响,还受到预期后悔情绪的作用。 3.2决策后后悔 决策后情绪的有关研究对深入了解决策者决策过程的认知机制,影响决策行为的有关因素等有着重要意义。Zeelenberg等人深入探讨了决策的结果所可能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消极情绪——后悔与失望,认为二者是明显不同的两种负性情绪,后悔与失望情绪在感受、思维、行为趋势、行为、情感性目标五个方面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别。后悔的产生是由于自责;而失望的产生是由于环境或他人的被动感觉。决策后后悔的有关研究还指出,后悔是在以往错误决策中习得的一种功能性情绪,决策后后悔情绪不仅是独立的决策后情绪体验,而且还会影响到决策者未来的决策行为。因此,决策后后悔情绪的预测可能会出现偏差。3.2.1情感判定理论Mellers等人(1997)提出了情感判定理论解释个体对选项结果的预期情绪,认为决策者对结果的愉悦程度受到结果效应、比较效应和惊讶效应的影响。Me1lers(l999)又提出了主观预期愉悦理论,用于解释决策者在面对决策任务时的认知特征,并预测决策者会按照最大化预期愉悦的原则进行决策,在面临具有不同结果得失的赌博选项时,会对赌博总体进行主观评估,权衡备选项的主观预期愉悦值大小后,选择预期愉悦值较大的一项赌博选项。3.2.2决策判断理论Connolly Zeelenberg提出了决策判断理论,认为后悔基于两个核心因素:即与决策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或对做出不利决策的自责。在决策结果反省过程中,若存在可能或完全不合理的认知,决策者产生后悔,后悔强度依赖于反省结果的严重性程度。决策者会由于决策结果未达到自身预期结果而后悔,也会由于自身错误决策而后悔。3.2.3反馈条件的后悔理论Humphrey发现早期后悔理论中缺乏对反馈作用的主观认识,提出了反馈条件后悔理论。认为后悔是否产生源于决策者是否预知弃选项的可能结果。通过预期反馈,突显了对于不确定项的结果。 3.3预期后悔 心理学家Janis和Mann则提出预期后悔情绪能促使决策者在更加细致的思考基础上,最终做出的更加“理性”的决策。预期后悔情绪作为一种决策前情绪,是影响人们行为决策的重要情绪因素之一。所谓“后悔厌恶”“、避免后悔”等都是源于对后悔情绪的预期感受,即在决策行为做出之前规避或厌恶可能的后悔情绪,被称为预期情绪。所谓预期情绪区别于即时的、内在活动结果的预想情绪(如恐惧,惊慌等)。是预期结果发生时,对于未来体验的预期,而非在决策过程所伴随体验到的即时情绪。对预测选项结果进行比较的预期情绪就是预期后悔。研究表明预期后悔可以改变人们在行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决策者受其影响而做出规避后悔的决策行为。Boles Messick认为,决策者采用多重参照点对决策结果进行评估,最终改变决策者的选项偏好。选项本身的特征,如关系、社会比较和价值区域是激发决策者产生参照的三个影响因素。Ritov的相关研究显示,后悔概率的改变导致决策项结果间的对比所形成的参照,决策者对于选项偏好产生差异,最终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行为。Zeelenberg等人证实预期后悔情绪可以通过操纵反馈信息进行控制,决策者在决策时并非因为风险厌恶,而是后悔厌恶。当风险规避与后悔规避的方式不一致时,决策者为了规避未来的后悔表现出风险寻求的决策行为。Larrick Boles发现当决策者对放弃选项的反馈信息没有期望时,比期望得知反馈信息的决策者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厌恶,在这种影响下,决策者更容易达成谈判。Zeelenberg和Pieters通过对荷兰彩票的博彩行为研究,发现受预期后悔情绪的影响,荷兰邮政编码彩票(号码为邮政编码)要比国家彩票(自己选定号码)更能吸引群众,后悔情绪的产生是由于个体或社会所提供的反馈。Lin等人研究发现决策者在股票投资中使用多重“也许会怎样”来判断其预期后悔情绪。 3.4“作为效应”与“不作为效应” Kahneman研究指出,行动者比不行动者更后悔。因为行动者的不作为与不行动者的作为相比,更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导致行动者会更加后悔。Gilovich和Medve的研究发现,在短时期更容易由于作为而后悔;在长期时则由于不作为而后悔。Zeelenberg指出,决策者对于之前结果是积极或者缺失进行决策,作为比不作为更后悔;若结果是消极时,则决策者不作为更后悔。Li和Liang的研究表明,若作为结果接近却未达到积极结果时,决策者作为比不作为更加后悔;若作为结果远未达到好结果,不作为的决策者比作为的决策者更加后悔。张结海提出后悔一致性模型解释了后悔的作为与不作为效应。用“状态改变”和“状态继续”替换了“作为”与“不作为”的概念。另外,在决策过程中系列决策任务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Tykocinski等人指出,为了避免由于两次机会对比而形成的预期后悔情绪,在错过前期决策行为机会后,决策者的“不作为惯性”会降低后期类似机会作为的可能性。Zeelenberg不作为惯性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后悔可能只是一个副产品。决策者对初始机会的错失导致其对后面机会的决策贬值。不作为惯性对经济学中的许多反常现象都可以进行合理的解释,例如沉没成本效应或登门槛效应等。后悔的“作为”与“不作为”的后续研究愈加深入,诸如反事实思维、心理模型等许多概念成为了研究的新角度。研究发现后悔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后悔总是作为一种很强的动机因素影响和调节着人们的行为。 4今后研究的展望与启示 后悔因素在决策行为上的作用与影响是复杂的,理性认知与情绪解释并不能全面解释个体的决策行为过程,决策者受后悔最小化的影响,有时可能会做出冒险行为。在决策认知过程中,规避风险和规避后悔的方向一致时,决策者才会表现出风险厌恶,因此决策实质是后悔厌恶。另外,由于情境因素的影响金融决策行为的结论不完全适用于人们的普遍决策行为模式。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多地符合生态理性观。当前研究认为后悔来源于反事实思维,若未能得到放弃项结果的反馈信息,就不会产生反事实思维,也无法产生后悔。从决策反馈到后悔情绪的产生过程中有哪些认知成分,其如何参与后悔情绪的加工,也是一个今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另外,目前关于后悔中的作为与不作为效应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争议。研究者对“作为效应”与“不作为效应”相比较,仍然未得出其后悔程度差异的一致看法。此外,后悔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更多涉及决策者的行动与不行动、责任、努力及个体特征等方面对后悔程度的影响。对于决策任务选项对后悔程度的客观影响,还有待于深入探索。在情绪因素中还存在一个因素,即弃选项与决策项接近程度,在被试的预期后悔情绪与决策行为上的作用与影响。以往研究结果发现,当决策者依赖于代表性知觉进行决策判断时,在一定程度上通常会忽略“基线值”的信息,即事件发生的相对频率。备则项的接近程度可以作为一个影响预期情绪强度的重要情境因素,提高决策者的后悔厌恶强度,并改变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接近程度的强度如何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直线性的对应关系,还是会出现波动,还有待于借助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对后悔因素深入探讨。 作者:于翔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管理决策论文: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研究 一、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 1.市场营销管理状态落后。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状态均较为落后。由于企业的运作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力也大幅度提高,但是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市场营销管理的状态稍显落后。因此,使得企业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市场营销状态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将各部门之间工作相统一,也就无法将生产环节中的力度完全发挥出来,限制企业的发展。 2.营销手段贫乏。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处于发展缓慢的阶段。许多企业为了谋求新的发展渠道,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但是却没有改善自身的营销手段,也没有将技术与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相结合,所以,在营销手段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对企业进行包装,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3.营销方式与管理之间存在矛盾。由于营销理念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引入我国的,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发展的程度还不够完善。营销方式一般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而更新的,所以企业的营销方式方面发展还算稳定。大多数企业对市场营销的管理都不够重视,所以,营销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营销管理方法都是在沿用过去的传统模式,而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代营销理念和营销方法的需求条件,这样就会制约企业市场营销方式的更新和发展。 二、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及结构功能 1.环境分析功能。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具有环境分析功能。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对潜在的威胁因素进行具体地分析,并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等环境因素进行有效地分析,从而得出企业发展的途径。另外,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帮助企业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意向,分析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和劣势,从而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 2.市场细分功能。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市场细分功能。企业在充分了解自身所生产产品的情况之下,就能够对市场受众进行细分,从而实现具有目的性的市场营销,减少市场营销的误差,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 3.产品策略分析功能。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产品策略分析功能。产品的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落期为其生命周期。市场营销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可对的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减少产品不同生命周期带给企业的不良影响,使企业能够在旧产品的成熟期推出新产品,实现产品的新陈代谢,防止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产品的影响。 4.价格策略分析。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进行价格策略分析。从产品的价格策略角度进行分析,可将产品的市场占有额、利润以及销售方式等等分析透彻,实现定价方式的优化,保障新产品以及处于成熟期产品的市场成本、需求以及竞争力。 三、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策略 1.数据库支持技术。市场营销管理与决策系统发展较为落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市场营销方式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市场营销管理与决策系统进行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许多企业已经形成了数字化办公的模式,而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也应进行改革,以数字化管理模式来代替过去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市场营销管理提供支持,可以将市场营销工作中获得的数据与信息进行整合,将所有信息与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之中,从而满足市场营销多样化的需求。数据库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支撑层、数据库管理层、决策工具层以及决策层。其中,支撑层为数据库模型,由营销模式为基础对数据库模型进行选择;数据管理层是对数据库、方法库以及知识库等等进行管理;通过选择决策,最终进行决策。数据库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一,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满足各种市场营销方式的需求,以市场营销的特征为主体,对数据库的适用性进行重点的分析。其二,在利用数据库进行市场营销的管理时,由于数据库能够对市场营销数据进行系统、整体地分析,使信息数据保持整合性,并且能够在营销信息数据之间建立相关性联系,从而实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并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 2.OLAP支持技术。OLAP(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共享方面,且需要建立在网络数据库的基础之上。OLAP技术是一种决策工具,可以在数据库进行决策的过程之中提供动态的数据支持,从而实现营销数据的综合性分析。OLAP技术为数据库提供的动态信息较为灵活,而且OLAP技术还可以对营销数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使数据库分析更加接近人的思维,也使营销数据分析更加具有准确性。OLAP技术实施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第一层(客户端)、第二层(多维化处理)和第三层(数据处理)。OLAP技术实施环环相扣,先从客户端获得数据,然后将数据提交服务器,由OLAP服务器进行多角度地处理,然后再投入数据库进行准备、加载,移入数据仓库,最终完成数据的分析和转换。这种数据处理方式与人脑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基本一致,所以,能够为营销数据的处理提供支持。 3.数据挖掘支持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也是建立在数据库基础之上的营销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就是将营销数据库之中的重点决策信息筛选出来,并对重点决策信息进行整合,为市场营销提供更多的案例分析。信息挖掘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集成、规约、清理、变换、实施、评估以及知识表达等八个步骤对信息进行整理,并利用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等等对数据进行集成计算,挖掘营销信息的有效价值,并将价值最大化。信息挖掘技术可以弥补数据库的不足,帮助数据库筛选信息和数据,防止重要数据被忽视或丢失,并保证数据库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实现自身的发展,企业必须要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许多企业对营销管理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营销管理模式阻碍企业营销能力的发展。所以,企业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还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重视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市场营销管理的水平,改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实现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作者:李贤俊 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管理决策论文:学校教学管理决策 一、规范办学行为,使教学有序进行 规范办学不仅是国家、社会的要求,也是家长、学生的期盼,更是学校管理的需要。首先,对教师教学行为加以规范,要求教师要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学校也应制定相关师德师风和教学管理方案,做到预防在先,以规避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其次,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自我规范:第一,要严格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坚持平行班教学,注重教学的公平性,确保所有学生的受教育公平权利;第三,严格作息时间,保证学生的课间锻炼和休息时间。通过规范办学行为,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基础保障,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常规管理决策到位 教学常规管理决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也是学校其他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石和保障。1.决策制定突出“实”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夯实常规管理,应凸显“实”字。首先,决策要符合实情,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校本常规管理制度。其次,决策要注重实效,要做到切实可行,能够提高教学管理质量。2.管理落实突出“恒”“滴水穿石”,靠的就一个“恒”字。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我们也要坚持“恒”,切忌时冷时热,有头无尾的管理态度。首先,严格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能够持之以恒地实行,学校领导要每日巡查、定时检查、随时抽查,遇到问题后要及时解决,形成日日有管、天天有效的管理格局。其次,除了制定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外,还要从思想上对教职工进行引导,逐渐结成共识,形成持之以恒的管理文化。3.反馈调控突出“快”教学管理中狠抓常规管理旨在为了更有效地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就要求在“管”中必须做到对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做到一个“快”,以指导“教”与“学”。反馈途径有很多种,如:当面交流反馈、集体反馈、教学效果反馈、教案反馈等等,通过及时反馈,促使教学管理的优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4.校本教研突出“活”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为基本的途径,也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中“教”与“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扎实校本教研,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本教研要由“单一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开放性”转变,突出一个“活”字,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不断自我进步,并主动把成果中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进而转化成提高教学水平的实际效益。 三、结语 总之,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加强教学管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更好地让学校教学管理跃上新台阶,展现新活力,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陈云峰 单位: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 学校管理决策的育才氛围 一、学校管理决策势在必行 学校法人的权力没有实质性制度的制约,分工而不分权,缺乏有效的授权就会导致决策上的事情会因校长的情绪和偏见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我们会发现这种决策管理采取的方式和参与的程度往往也是个人决策的结果而非民主意见。学校教育的出现应运而生的是学校的管理,这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壮大。在当今社会学校从一个封闭的系统变成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系统,学校的职能在兼顾“育人”为目的的同时是“主其事为管,治其事为理”。一所好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是有素质、有能力、有管理水平,能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人。我们小学在建设校班子的时候秉承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让每个管理岗位上的人都记住“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无功便是过”。一所学校就是一个社会缩影,教职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分子。管理者如果不走访倾听老师的心声,肯定会脱离实际地制订一些决策。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管理者不为教职工打造舒适的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势必会导致教学积极性的下降,只有打造出“学生不怕学习难,教师不怕工作苦,领导不怕下属烦”的工作环境,才能留得住人才。我们小学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这种管理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领导,副校长分科管理教育教学的指挥机构,这种层级式管理,相互之间分工又合作的目的是达到一级对一级负责,管理责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我们学校的各科组长和干事都是经过学校的层层推荐,反复考核通过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能力。我校选拔出来的管理人员思想先进,教学有创意,工作有闯劲,有较强的责任感,能当好干群之间的纽带,能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我们学校的管理决策是以“育人”为目标,在教育方向、目标、内容、原则上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效能。 二、学校管理决策规范可行 学校教育工作要结合现状。成功决策的前提是有准确的认知,认识老师对学生、教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等基本关系,规避一些实际行动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这种现代关系,在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教学相长,触类旁通。学校的管理实践是检验决策理论的唯一标准,正确的管理能推动学校的发展进程。我们小学在提高教师的理论学习上大下功夫,让教师知行达到合二为一,教师会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检验决策实践的正确与否。我校在调整控制教育行为的时候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这几年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各种形式的调研和学习。在教师培训、交流演讲、名师讲座、骨干进修的活动中,提高了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思想觉悟。我校通过职代会充分征集意见,完善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在绩效挂钩方案、课时奖励方案、创新改革制度、优秀科研等方面投入资金,吸引优秀人才,打造名师队伍。利用现有条件提高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在其他方面加强对教职工的精神激励。管理策略用对路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这学期我们把小学生贪玩问题同小学生好动的个性联系起来认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学校的管理者把学校放到社会系统的整体中去权衡教学模式,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调整学校的教学目标。目前,我们学校的决策执行者在教学管理方面有非常高的积极性。当个体参与决策活动并依靠集体的智慧进行决策,就实现了学校的民主化,这是所有学校管理的必然趋势。现在的管理讲究科学化原则,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中,为学校的其他各项管理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我们姜家镇中心小学全体教职工通过团结协作,构建了和谐的群体关系。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中为教职工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管理者不但把决策作为一门科学,还把学校决策视为一门高雅的艺术,用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决策,用与时俱进的艺术眼光看决策。我们把学校打造成培养学生的摇篮,用正确的管理决策打造卓越的管理团队,齐心协力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让学校的发展目标达到质的飞跃。 作者:刘显德 单位:黑龙江省肇东市姜家镇中心小学 兽药市场管理决策和事项 兽药市场混乱会带来污染农产品、损害消费者健康,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农产品出口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因此,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实施兽药、饲料全程监管,提高养殖业产品安全水平,已成为农业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我市多种措施并举,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在确保养殖业投人品质安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成效与问题 l.l监管成果2002年我市共立案查处兽药案件47起(其中有涉及配合饲料和预混料中不规范添加兽药的饲料案件8起),在查处的纯兽药案件中,取缔无证经营、无证生产兽药的22起(其中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5起,无证生产销售兽药案2起),占案件总数的5641%;违法经营违禁药品案6起(违禁的药品有呋喃唑酮、丙酸睾酮、己烯雌酚、氯霉素、土霉素残渣等),占案件总数的l538%;违法经营未标注主要成份兽药案l6起,占案件总数的410%;违法经营未经批准人药转兽用药的II起,占总数的2821%;违法经营含量不足兽药案l起,占总数的256%;饲料加工点违法直接向饲料中添加兽药的1起,占总数的256%。 l.2存在问题我市兽药市场违法经营状况呈现七多三少一低的特征。七多为:一是饲料经营点无证偷卖兽药的多;二是养殖大户利用规模优势带卖兽药的多;三是在职乡兽医,尤其是村畜技员无证经营兽药的多;四是持证经营人员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多;五是合法经营者经营未标注主要成分等标签不合格兽药的多;六是人药未经批准擅自转为兽药销售的多;七是经营和使用违禁药品的多。 三少为:严把进货验收销售质量关的少;建立完整兽药进、销、存台帐的少;经营的场所、仓库符合兽药经营陈列与储存要求的少。一低是:合法经营者整体专业水平低。实际从事购销活动的直接经营人员一半以上不具有专业资格或未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对兽医、兽药知识和法规知之甚少。 2措施与对策 2003年兽药管理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兽药监督力量,完善兽药审核,加大兽药质量抽检力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大力开展养殖业产品兽药残留检测,认真清理、规范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继续推行安全使用各项制度,协助相关单位指导养殖场所科学合理用药;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超范围使用药物添加剂的一切行为。 2.1积极宣传,为规范兽药市场营造良好氛围继续推行行政执法宣传回执制度。将兽药管理、禁用药清单、两院关于违禁药品的司法解释印制成宣传资料,一边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成广泛宣传,同时将宣传资料直接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请当事人签字,将回执存档待查。这样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并广泛参与,提高法规的社会知晓率,把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2加强培训,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结合,每年《兽药经营许可证》年审工作,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者进行兽药知识培训。聘请专家教授讲授兽药、兽医法律法规以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广绿色兽药和饲料。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职业道德观,规范市场秩序,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 2.3全程监管,依法整治,不留死角,为规范兽药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法律法规,重点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加大监管力度。(1)取缔无证经营者,即未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和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者。(2)取缔四无产品,即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产品说明及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兽药饲料产品;(3)没收违禁药物,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人员给予行政处罚,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和不按规定超量超范围使用兽药的违法行为。(4)按照减少执法成本的要求,对抽检的兽药产品先行初检,初检有问题后再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3意见和建议 3.1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实行执业兽医处方制。一是初具规模的养殖场所,更要配备专职兽医,以确保兽药的安全、合理、有效。二是实行兽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销售制度,以此规范兽药经营秩序。 3.2加强兽药监管体系、监测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养殖业产品安全,协调三者关系,逐步完善法制、体制和技术支掌机制,加大投入,全程监管,严格执行禁用目录和禁用清单,确保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 3.3帮助广大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提高认识,增强市场意识;树立竞争观念,增强经营意识;引导生产经营者抓畜禽产品的加工,增长产业链;同时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良好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 管理决策论文:应急物资管理决策机制探析 摘要:基于CBR算法的电力应急物资应急需求的研究和应用,是专门用于电力单位在应对应急事件时对应急物资的需求预测。是研究CBR算法理念,分析各历史应急事件的基本信息和物资使用情况,为新的应急事件的应急物资需求提供决策支持和决策依据,提高应急事件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应急物资决策;CBR算法 一、概述 基于CBR的应急物资管理决策机制是人工智能的一种,通过收集历史案例建立应急救援案例库,当发生新的应急灾害时,系统可以根据新的应急灾害的关键信息从案例库中查找可以与之匹配的案例,从而依据匹配案例的应急物资使用数据来预测新应急灾害救援需要的应急物资,很好地模拟了人的联想、直觉、类比、归纳、学习和记忆等思维过程,在新问题求解时,借助历史经验类似问题来进行推理,得出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应急事件发生时对电力应急物资的需求,呈现出的要求是既要快,又要准。因此将CBR模型引入到应急事件的电力应急物资需求预测中,无论是对于处理水平不确定的决策信息,还是帮助处于复杂决策环境、面临巨大心理压力的应急事件管理决策者,其效果都是显著的。 二、应急物资管理决策机制方案设计 (一)构建信息空间 构建CBR案例库分为信息空间和解空间的构建。信息空间是客户进行前端操作的基础,信息空间是案例库的前端数据库。信息空间是对案例信息的总体描述。通过抽取应急灾害案例的关键因素对应急案例进行整体描述,信息空间存储的变量数据是区分各个案例的基础。案例库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按照不同自然灾害类型分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地震灾害、雷暴灾害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四类;第二层级是每一个具体的案例,案例按照不同自然灾害归类;第三层级是案例的问题描述层级,这一层级抽取案例的共同特征进行描述,从而收集每个案例的基本信息;第四层级是案例的决策描述,这一层包含相似性计算的关键信息。 (二)构建解空间 解空间是案例库的后台数据库,存储案例库中案例的实际应急物资需求相关数据。解空间中的数据是以应急物资需求比的形式存储的,案例的信息空间和解空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系统从案例库中查找到与新应急灾害相似的案例时,系统会从解空间中自动调取匹配案例对应的应急物资需求比清单。解空间通过输入应急物资台账进行数据分析,最后以应急物资需求比的方式存储。通过台账的应急物资需求数量与信息空间的受灾关键因素数值作比,得到历史案例应急物资需求比。当新案例通过相似性算法在案例库中找到匹配案例时,系统自动调出匹配案例的应急物资需求比,用新案例的信息空间关键指标的值乘以匹配案例的应急物资需求比就可以得到新案例应急物资的预测需求数量。 (三)基于CBR的应急救援物资需求预测机制 应急物资管理辅助决策推理模型包含新应急灾害受灾信息汇总与数据输入、案例相似性度量、案例匹配算法、结果输出和案例库更新五个模块。首先在用户操作界面选择应急灾害类型,系统包含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地震灾害、雷暴灾害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四个应急灾害类型,在系统使用的过程中,应急灾害的类型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增加或删减。输入新应急灾害的问题描述和决策描述信息后,系统根据案例匹配算法进行计算决策,从案例库中匹配出与新应急灾害最相似的历史案例,如果系统输出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加入案例修改规则重新从案例库中寻找匹配案例。系统查找到匹配案例后,自动从后台数据库调用匹配案例的应急物资需求比清单,然后根据新应急灾害的输入数据计算应急物资需求清单,经过人工修订后输出应急物资需求清单。在应急救援结束后,根据新应急灾害的特点和实际使用的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完善系统输出的应急物资需求清单,最后加入专家修改意见,将新应急灾害纳入案例库完成案例库的自学习功能。 三、结语 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CBR的应急物资管理决策机制,首先,将CBR的理论模型与应急物资的管理决策相结合,从而将人工智能引入应急物资管理决策机制;其次,从信息空间和解空间两个部分构建适合应急物资决策系统的历史案例库,为应急物资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再次,设计基于CBR的应急物资管理决策机制,使应急灾害救援时需要的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更加科学、快速、准确,避免了人工决策的随机性、主观性和滞后性。基于CBR的应急物资决策机制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原理,使用历史经验和数据来指导新应急灾害的应急物资需求分析。从而避免了人为决策的随机性和主观性,大大降低了应急救援的时间成本和决策成本,为应急物资需求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宸1,赵亚豪1,刘保德1,陈旭1,黄鑫2 单位:1、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2、昆明能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决策论文: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审批实施制度 一、专家论证咨询制度 在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领导下成立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各类规划编制方案以及重大项目的方案选址提供论证咨询意见并形成书面意见,为规划管理提供决策审批依据。具体项目范围为: (一)各类规划编制成果体系。包括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概念性规划方案。 (二)列入近期建设重要地段的重大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城市重要节点及重要轴线的公共建筑单体方案。 (三)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绿地、重要管线走廊规划方案。 (四)省级以上立项项目及跨行政区域的重大项目的规划选址论证。 二、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决策制度 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至二次委员会会议,采用两种会议方式,一是由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主持;二是受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托由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或分管规划的市领导主持。对市区三条高速范围内及市区产业园区内重要规划项目进行讨论,并形成会议纪要,市规划局按照会议纪要实施管理。以下范围项目须经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研定: (一)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主持会议决策的范围 1.对已经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咨询过的各类规划编制成果进行审核,包括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重要节点及重要轴线城市设计、 概念性规划方案; 2.主城区内产业园区选址、年度城建重点实事工程和社会公用事业项目选址及其规划方案; 3.经营性用地项目及社会事业项目的选址及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4.主城区内(含各类产业园区)规划主次道路两侧临街所有建筑单体方案; 5.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和110KV以上高压管线走廊规划方案; 6.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规定、实施办法、市区规划编制计划以及规定外项目的规费减免; 7.因公共利益对已批规划进行调整的项目; 8.临城市主干道两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的违法建设及确需变更规定处罚幅度的违建项目的处罚;产业园区内3000平方米以上工业项目的违法建设及确需变更规定处罚幅度的处罚。 (二)由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或分管规划的市领导主持会议决策的范围 1.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托负责决策的范围项目; 2.规划区内的集镇总体规划及城乡统筹规划方案; 3.主城区外的城建重点工程和社会公用事业项目的选址; 4.主城区外国道、省道两侧临街建筑单体方案; 5.主城区外的其他市级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规划方案及单体方案; 6.决策项目,报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审签。 三、市规划局局务会会议决策制度 市规划局局长主持局务会,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对上报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项目会办讨论,按控制性要求进行审核并拟定初步意见,确定提请研定内容;对市规划局自身负责管理的项目作出会办决策,实施管理。具体项目范围为: 1.上报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分管市长的项目初审; 2.已经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研究明确由市规划局把关的项目; 3.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范围以外的项目选址、经营性用地项目以及公益性项目的设计要点和规划方案(以上不包括工业项目选址及总平面规划方案和高速圈外乡镇用地规模在200亩以下项目); 4.市区规划区内、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范围之外的建筑单体方案以及道路、桥梁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方案; 5.城市主干道以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的违法建设及确需变更规定处罚幅度的违建项目的处罚; 6.市规划局直管区域内的项目一书二证的核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四、规划分局会议决策制度 各规划分局每周由市规划局分管局长牵头会办,形成分局会办决策意见,除需上报的项目外,各分局可根据会办意见直接办理规划决策审批并实施管理。具体项目范围为: 1.所有按规定需上报项目的预审工作; 2.负责分局管理分工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一书三证的核发和竣工验收; 3.高速圈内乡镇项目的预审、上报,高速圈外乡镇用地规模在200亩以下项目的选址、规划和单体方案的审批; 4.负责分局管理分工范围内的民房管理和各类违建项目的监督检查; 5.依据已经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市规划局审批审定的各类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直接对具体工业项目的选址、规划方案进行审批和管理(规划道路红线宽40米及以上的临路建筑单体方案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管理决策论文:大数据企业管理决策分析 面对大数据时代下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改变,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的管理决策模式开始在大数据环境下凸显出诸多不足。而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观察,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大数据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也必然会进一步深化,对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也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围绕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决策为中心,分两部分展开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以期在大数据环境下为企业科学、适用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大数据概念及特征 大数据又被称作巨量资料,目前在学术界其官方定义为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互联网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集合则是互联网大数据。从大数据的内涵上观察,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为大小处于不断变化中且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这些数据会随着技术进步、时间推移在数据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第二层为符合大数据的标准且都可称作大数据,但基于数据集来自不同部门采集,因此在大小上会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大数据的特征上,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价值密度低、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体量巨大以及处理速度快。 二、大数据环境的企业管理决策 (一)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管理决策主体改变 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于企业的管理决策而言,其首先凸显出的影响为在管理决策的主体上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具体而言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基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下的内部管理决策权上,传统的企业管理觉得的权利集中企业高层,而在大数据时代则有更多的基层员工可以参与到企业管理决策中,提升了企业整体管理决策的水平;其二从外部管理决策权上观察,基于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一般企业员工而言,也会在企业经营中产生数据,同时还会使用这些数据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在企业的整体管理决策主体上逐渐从市场精英垄断转变为一般民众也可参与的开放多元。 (二)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管理决策思维选择 随着大数据在企业市场经营中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化,当企业管理决策的主体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企业在管理决策的思维选择上出现一定的变化。具体而言,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决策思维上,多是基于对经验和理论的分析,进行技术性的管理决策。而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在进行管理决策之前,则首先想到对大量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进而基于分析的结果进行客观的管理决策,从传统的主观直觉决策思维转变为客观分析的决策思维。 (三)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管理决策权力配置 在大数据环境下,当企业管理决策的主体和思维出现改变之后,必然会导师在企业管理决策的权力上出现重新配置的情况。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决策权利的分配中,处于“金字塔”模式下,权利极其集中。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因为每一个企业的员工都会产生数据,且利用数据,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决策权力上也朝着“分散化”的趋势发展,而企业的决策结构也会造成“扁平化”的方向发展。企业中的一般低层管理者和员工会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拥有更大的权力。 (四)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管理决策文化建设 在企业市场经营进行管理决策时,其决策文化会直接对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继而进一步就决策模式的选择,和决策效果产生影响。从传统的企业决策文化上观察,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国情,通过企业高层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化评估,便可以就企业的发展决策进行拍案,处于“管理者制定决策”的决策文化之下,在客观性上难以保障。而在大数据时代,因为企业在决策时可进行参考的点和数据更多,拥有更多的数据对决策给予支持,因此有利于企业建设“信息驱动”的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的决策客观科学性具有明显的效果。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管理决策在主体、全力、思维以及文化上影响分析可知,通过大数据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当主动推动大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积极优化管理决策主体,扁平化管理权力、转变管理思维和建设“信息驱动”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依托于信息不对称所展开的市场经营模式开始被市场所淘汰。对于企业而言,面对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向社会中各行各业的渗透,其在经营中的管理和决定都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改变,管理决策主体改变、管理决策思维选择、管理决策权力配置以及管理决策文化建设都是企业面对大数据宏观环境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保障企业能够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管理决策论文: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分析 摘要:结合项目管理需要介绍了决策系统的设计目标、技术支撑和设计对策。实际应用表明,高速公路专项工程项目管理中,为促进项目管理决策水平提高,科学合理设计决策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该决策系统满足项目管理需要,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速公路;专项工程;项目管理;决策系统 为促进高速公路更好地运营和发挥作用,及时修复和处理存在的质量缺陷,加强项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为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应该设计项目管理决策系统,从而更为有效地辅助决策,为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和管理水平提高奠定基础。本文将结合实际需要,介绍一种项目管理决策系统,主要包括设计目标、技术支撑、设计对策等内容,希望能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启示。 1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设计目标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提高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其总体目标,先需要知道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总的来说,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将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养护等各环节集合在一起,使这些业务流程形成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这样大大简化了高速公路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比较方便,共享程度高,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2数据交换能力强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与互联网结合,使项目管理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变得十分方便。 1.3操作简单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界面清晰,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操作简单,便于开展项目管理决策工作,并且信息反馈能力强,能及时将各项决策信息反馈到管理层,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依据[1]。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利于促进项目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 2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技术支撑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就没有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具体来讲,为更好地适应高速公路管理需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管理决策系统技术支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数据库集成技术 支持多种硬件平台运行,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 2.2图形用户界面 可以方便用户使用,便于开展项目管理决策。 2.3先进的服务器结构 系统由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机组成,这种结构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能让资源共享变得方便,技术升级、软件更新变得容易[2],同时节省成本,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 2.4技术先进 面向对象技术和第四代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ABAP/4开发工具以及C++、JAVA语言等。 3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设计对策 3.1项目管理决策系统总体功能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分为不同的子系统,管理者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相应界面,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开展操作,进行项目管理决策。用户根据权限登录到相应的系统中,进行决策并开展项目管理,以保证系统安全。不同的用户类型对系统的需求不完全相同,系统设计时全面考虑这些内容,达到有效服务系统设计和用户的目的。另外,还有系统权限配置,不同用户享受不同权限,同时也不能越权访问,只能在配置的权限范围内开展各项操作,完成项目管理决策的各项工作。 3.2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功能需求 整个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当中,管理员的权限最高,能进行用户、人员信息、设备管理,可以添加、删除、修改系统数据,对数据库进行维护与管理。只有管理员才拥有这些权限,其他人员不能进行这些操作,只能在分配的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其他工作人员严格按要求开展各项操作。例如,参与项目管理决策、查看决策信息、进行系统管理等,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便利,推动这些工作有效进行,提高系统管理工作水平。根据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功能需求,合理设置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分配不同的功能,满足用户使用和参与决策管理的需要。注册用户利用账号和密码登录访问系统,在分配的权限内开展各项操作,满足项目管理工作需要[3]。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与管理,通过这些子系统的设置和功能、权限的分配,有利于项目管理决策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还能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为促进高速公路管理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3.3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功能 决策人员登录后查看高速公路的基本信息,每个系统具有自身功能,为项目管理决策系统服务。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基本信息模块显示系统基本情况,登录后查看系统和高速公路的基本介绍。用户管理为用户注册、登录、浏览服务,还可以查询、删除、修改用户;人员信息管理用于添加、修改、删除、查看注册用户人员的姓名、性别、部门等;系统管理用于管理员、各参与者的管理工作,根据角色不同配置权限资源,查看系统注册人数。系统具体应用中,为促进项目管理决策水平提高,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由系统审核通过,完成登录工作。并在配置的权限范围内开展各项操作,参与项目管理决策,促进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决策水平提高,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功能实现 4.1系统功能实现 系统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从系统分析和需求功能出发,根据数据和系统功能模块,确定运行平台。然后实现系统设计的功能,为系统运行和发挥作用奠定基础,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决策创造条件。目前在软件和系统设计工作当中,MVC模式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包括Model模型、View视图、Controller控制器三个部分。具体应用中,每个组成部分发挥不同作用。模型是核心组成部分,封装系统数据结构和事物逻辑,接受用户请求并操作相关数据,返回处理结果。视图将处理好的数据结果返还给用户,接收和发送数据,但不能对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器接收视图传来的请求,调用模型处理,将处理结果传至视图层,向客户显示结果,让客户掌握模型处理后的结果。 4.2系统架构设计的实现 合理设计系统架构不仅有利于完善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功能,还能为子系统开发创造良好条件,优化系统结构,促进系统更好地运行和发挥作用。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形式,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4]。每层实现相应的功能,形成一个整体,但各层是相互独立的,分别发挥不同作用。用户界面层通过Web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业务逻辑层根据请求向数据访问层调用模型,数据访问层进行数据处理和操作,将结果返给业务逻辑层。通过采用这种架构设计和工作方式,促进系统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形式,在项目管理决策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与数据库交互通过JavaBean完成。用户登录进去的子系统为用户界面层,向业务逻辑层发出请求,根据规则处理请求和相关数据,封装处理结果,返回至用户界面层。完成整个系统结构的工作流程,也有利于项目管理决策系统有效运行,促进决策管理水平提高,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 5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具体应用 为了对系统有更为详细全面的了解,系统设计完成后将其应用到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查看应用效果,为推广该系统创造条件。 5.1具体应用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设计完成后,将其应用到邢台-衡水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工作中。并严格按要求开展各项操作,掌握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基本情况,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实现有效提高决策水平和项目管理效率的目的。 5.2应用效果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错误率小于10%。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开展项目管理决策创造条件。同时,应用表明系统利用率在80%以上,安全性和保密性非常强,系统加工数据的准确性在95%以上,并且可扩充性和维护性好。 6结语 高速公路专项工程项目管理中,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科学合理设计决策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结合项目管理需要,介绍了一种决策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为促进系统更好地运营和发挥作用,应该做好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综合技能,并及时修复系统可能出现的缺陷,使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发挥作用。 作者:巩瑞才 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管理决策论文:高速公路专项工程项目管理决策系统探讨 摘要:结合项目管理需要介绍了决策系统的设计目标、技术支撑和设计对策。实际应用表明,高速公路专项工程项目管理中,为促进项目管理决策水平提高,科学合理设计决策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该决策系统满足项目管理需要,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速公路;专项工程;项目管理;决策系统 为促进高速公路更好地运营和发挥作用,及时修复和处理存在的质量缺陷,加强项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为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应该设计项目管理决策系统,从而更为有效地辅助决策,为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和管理水平提高奠定基础。本文将结合实际需要,介绍一种项目管理决策系统,主要包括设计目标、技术支撑、设计对策等内容,希望能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启示。 1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设计目标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提高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其总体目标,先需要知道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总的来说,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将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养护等各环节集合在一起,使这些业务流程形成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这样大大简化了高速公路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比较方便,共享程度高,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2数据交换能力强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与互联网结合,使项目管理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变得十分方便。 1.3操作简单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界面清晰,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操作简单,便于开展项目管理决策工作,并且信息反馈能力强,能及时将各项决策信息反馈到管理层,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依据[1]。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利于促进项目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 2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技术支撑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就没有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具体来讲,为更好地适应高速公路管理需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管理决策系统技术支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数据库集成技术 支持多种硬件平台运行,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 2.2图形用户界面 可以方便用户使用,便于开展项目管理决策。 2.3先进的服务器结构 系统由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机组成,这种结构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能让资源共享变得方便,技术升级、软件更新变得容易[2],同时节省成本,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 2.4技术先进 面向对象技术和第四代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ABAP/4开发工具以及C++、JAVA语言等。 3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设计对策 3.1项目管理决策系统 总体功能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分为不同的子系统,管理者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相应界面,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开展操作,进行项目管理决策。用户根据权限登录到相应的系统中,进行决策并开展项目管理,以保证系统安全。不同的用户类型对系统的需求不完全相同,系统设计时全面考虑这些内容,达到有效服务系统设计和用户的目的。另外,还有系统权限配置,不同用户享受不同权限,同时也不能越权访问,只能在配置的权限范围内开展各项操作,完成项目管理决策的各项工作。 3.2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功能需求 整个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当中,管理员的权限最高,能进行用户、人员信息、设备管理,可以添加、删除、修改系统数据,对数据库进行维护与管理。只有管理员才拥有这些权限,其他人员不能进行这些操作,只能在分配的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其他工作人员严格按要求开展各项操作。例如,参与项目管理决策、查看决策信息、进行系统管理等,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便利,推动这些工作有效进行,提高系统管理工作水平。根据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功能需求,合理设置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分配不同的功能,满足用户使用和参与决策管理的需要。注册用户利用账号和密码登录访问系统,在分配的权限内开展各项操作,满足项目管理工作需要[3]。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与管理,通过这些子系统的设置和功能、权限的分配,有利于项目管理决策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还能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为促进高速公路管理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3.3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功能 决策人员登录后查看高速公路的基本信息,每个系统具有自身功能,为项目管理决策系统服务。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基本信息模块显示系统基本情况,登录后查看系统和高速公路的基本介绍。用户管理为用户注册、登录、浏览服务,还可以查询、删除、修改用户;人员信息管理用于添加、修改、删除、查看注册用户人员的姓名、性别、部门等;系统管理用于管理员、各参与者的管理工作,根据角色不同配置权限资源,查看系统注册人数。系统具体应用中,为促进项目管理决策水平提高,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由系统审核通过,完成登录工作。并在配置的权限范围内开展各项操作,参与项目管理决策,促进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决策水平提高,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功能实现 4.1系统功能实现 系统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从系统分析和需求功能出发,根据数据和系统功能模块,确定运行平台。然后实现系统设计的功能,为系统运行和发挥作用奠定基础,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决策创造条件。目前在软件和系统设计工作当中,MVC模式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包括Model模型、View视图、Controller控制器三个部分。具体应用中,每个组成部分发挥不同作用。模型是核心组成部分,封装系统数据结构和事物逻辑,接受用户请求并操作相关数据,返回处理结果。视图将处理好的数据结果返还给用户,接收和发送数据,但不能对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器接收视图传来的请求,调用模型处理,将处理结果传至视图层,向客户显示结果,让客户掌握模型处理后的结果。 4.2系统架构设计的实现 合理设计系统架构不仅有利于完善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功能,还能为子系统开发创造良好条件,优化系统结构,促进系统更好地运行和发挥作用。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形式,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4]。每层实现相应的功能,形成一个整体,但各层是相互独立的,分别发挥不同作用。用户界面层通过Web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业务逻辑层根据请求向数据访问层调用模型,数据访问层进行数据处理和操作,将结果返给业务逻辑层。通过采用这种架构设计和工作方式,促进系统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形式,在项目管理决策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与数据库交互通过JavaBean完成。用户登录进去的子系统为用户界面层,向业务逻辑层发出请求,根据规则处理请求和相关数据,封装处理结果,返回至用户界面层。完成整个系统结构的工作流程,也有利于项目管理决策系统有效运行,促进决策管理水平提高,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 5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具体应用 为了对系统有更为详细全面的了解,系统设计完成后将其应用到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查看应用效果,为推广该系统创造条件。 5.1具体应用 项目管理决策系统设计完成后,将其应用到邢台-衡水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工作中。并严格按要求开展各项操作,掌握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的基本情况,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实现有效提高决策水平和项目管理效率的目的。 5.2应用效果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错误率小于10%。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开展项目管理决策创造条件。同时,应用表明系统利用率在80%以上,安全性和保密性非常强,系统加工数据的准确性在95%以上,并且可扩充性和维护性好。 6结语 高速公路专项工程项目管理中,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科学合理设计决策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结合项目管理需要,介绍了一种决策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为促进系统更好地运营和发挥作用,应该做好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综合技能,并及时修复系统可能出现的缺陷,使项目管理决策系统发挥作用。 作者:巩瑞才 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管理决策论文: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和控制功能 一、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预算管理及观念意识 在企业管理中预算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在我国,预算管理的起步较晚,是在上世纪未90年代才被我们所认识。预算管理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其包括;特种决策的预算,日常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统称为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根据企业目标所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计划,也就是用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中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在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大多数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而对于经济管理还留有计划经济下的印迹,显然与市场经济的需要相背离,这会导致预算管理难以实施。这种现象是基于两种观念上的错误导致。一是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机制,使得管理层缺乏采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多数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在当前,能够运用预算管理的企业唯数不多,晓通预算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甚少,科学地认识预算管理的知识缺乏,以至于没有足够的运用平台。这些都是导致运用预算管理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难以实施的又一原因所在,因此,制约了预算管理的发展与发挥。 (二)预算管理在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参与预算管理的程度不高,从管理阶层到基层员工普遍缺乏极积参与意识。在整套预算管理中,从方案的设计到组织实施,都会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影响,也会对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不同的作业流程产生影响。因此,预算管理也被称为“一把手”的工程,这也就意味着在此管理中需要管理阶层的直接参与领导。并且,广大的基层作业人员也应极积的参与配合。而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阶层参与程度不够,认识不足。一方面,片面的认为预算管理只是单纯的财务或计划部门的业务。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的流程中,注重指标的完成情况,忽略各环节中的执行情况。也大大削减了预算管理的效果,也降低的其权威性。二是预算管理机构建设不完善,各环节之间缺乏相互协调与沟通。发挥预算管理的效率,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预算管理机构,做到动员企业的各部门,各类成员都进入到预算管理活动中,通过预算管理组织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相关的利益。预算管理具有很强专业性,权威性,与代表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财务上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以专业的预算知识将数据转变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动因,是一种期望值,通过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编制,执行,评价与考核制度等环节来完预算机构的建立,保证决策与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加强预算管理,平衡与协调预算各预算的职能,提高决策与控制功能 (一)预算管理的功能 当前预算管理已被许多企业广泛的应用,对于预算管理在实际中将给企业哪些效益,这还得从预算管理的最基本的功能说起,预算其本质是一项工具,它是用于协调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中制定决策的工具。也是行为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的一项工具。而这两项工具即为预算管理的职能或功能:决策与控制。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也就是加强企业的决策功能的管理以及控制功能的管理。 (二)决策的功能 决策通常是指在预算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制定的规划与计划方案,以便能够实施落实的活动。这是利用沟通与协调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决策功能中也包含着三项功能,一是沟通功能,二是协调功能,三是计划功能。沟通功能是预算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它是一个交换信息的环节。比如上下级之间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产生的信息不对等,通过预算管理中参与决策的制定,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各方,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等的作用。协调功能则是预算管理中的一种活动,它是将企业现有的资源合理地进行分配与安排,达到平衡各部门间的利益。开展良好的协调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计划功能,在决策中制定的计划是企业将在某一时期内实现完成的目标,也是经营预算,它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的希望和途经。也是预算管理的必然结果。 (三)控制的功能 控制是指以企业的预算目标为标准,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给予监督评价与考核。在控制功能中有三项内容,一是经营控制,二是业绩评价与考核,三是激励机制,在经营控制中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期望与要求,通过预算起到对所有部门及人员之间管理沟通作用。业绩评价与考核则是通过会计数据实现预算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相应的指标的完成情况,了解各部门及人员的业绩,或是存在问题,从而为预算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激励机制的功能,是为了鞭策员工,提高其工作效率与积极性,将激励的政策编制成预算管理中,以量化的数据形式,赋予某一部门或人员的期望值,对员工而言,这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景。激励员工努力完成预算目标,对预算管理起着积极参与的作用。 作者:于力单位:泰安中正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管理决策论文:探讨贷款价值管理决策的有用性 (一)贷款价值比是满足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决策需求的关键财务信息 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决策是一项金融决策,本质上是对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配置过程中的战略选择权进行估值,也就是财务信息对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决策的有用性才能够最大化。为使商业银行管理者能够识别和建立战略选择权,原则上要求财务信息“相关”并且“真实”。“相关性”具体表现为财务信息能够预测房地产抵押贷款未来的价值和财务信息能够对贷款时预测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组合价值进行确认或改变。借贷双方都不能在事前预见并描述贷款发放之后贷款价值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决策同时要求“真实”的财务信息。“真实”财务信息要求反映房地产抵押贷款组合价值及其变动的本质特点。具体讲,第一,财务信息要有总体性,即能够完整地反映房地产抵押贷款组合价值。第二,财务信息要有实时性,能够客观地反映房地产抵押贷款组合价值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之间的价值动态变化。最后,财务信息要有均衡性,能够在信息成本的约束下使信息价值最大化。本文认为,在银行财务报告中,能够获得的基本具备上述各项质量特征的关键财务信息,就是贷款价值比例(LTV),即贷款数额与抵押房地产价值的比例关系。首先,贷款价值比例体现了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内在特征,也符合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根据贷款的抵押品,可将贷款区分为“依据资产”或者“依据现金流”两种类型(梯若尔,2007)。房地产抵押贷款是一种典型的“依据资产”的贷款。在实践中,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机制主要是杠杆率约束。一般地,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关注确保未偿付的债务价值与房地产资产中剩余的价值之间大致平衡(哈特,2006)。在发起房地产抵押贷款事前,贷款价值比可以帮助银行预测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未来价值;在发起贷款后,通过比较名义(或初始)贷款价值比和实际(或当前)贷款价值比(即贷款额变动率/房价变动率)的差幅,能够确认或改变之前的预测结果。其次,贷款价值比例能够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真实性”内在一致性,又能体现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决策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特殊要求。第一,通过一家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配置规模和抵押房地产价值规模,可以能够完整地反映房地产抵押贷款组合价值的杠杆约束。第二,比较房地产抵押贷款组合价值与抵押资产价值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变化,能够获得房地产抵押贷款组合价值变动的动态信息。第三,贷款价值比可以节约财务信息成本。广义讲,可以作为房地产贷款抵押的不仅有房地产,还包括借款人的声誉。相比审核借款人声誉,银行审核房地产资产价值的信息成本更低。唯一需要单独进行进一步讨论的是贷款价值比的前瞻性。 (二)实物期权框架下的贷款价值比 假设房地产抵押贷款发放并持有到期,房地产抵押贷款使用历史成本法或摊余成本方法记录在银行的财务报表中。历史成本法通常在贷款到期无法偿还之前并不认定亏损,只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才将已发生的贷款减值计入当期损益,换言之,在贷款到期之前,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贷款资产价值与违约可能性没有太大的关系。抵押房地产资产价值使用公允价值法计量,放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公允价值计量坚守“现在”时点,而不是面向未来计价(任世驰等,2010);能够动态地反映抵押房地产资产价值的动态变化,但不能单独地预测抵押房地产资产未来的风险价值。这就是说,贷款价值比这一财务信息是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混合计量的产物,但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会计计量都不能直接使贷款价值比呈现出前瞻性特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明确指出:通用财务报告是以管理层的最佳估计、判断和模型为基础而不是基于准确的描述①。因此,只要估值是所选择的方法和应用方法是合理恰当的、能够如实反映估值,就能符合财务信息真实性中无重大过错的特性,并非强求完全正确。基于此,我们发现在实物期权框架下,把按照历史成本法计量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与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抵押房地产资产联系在一起,能够显示贷款价值比的前瞻性,同时能进一步认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决策有用之间的关系。在实物期权的框架下,我们可以把房地产抵押贷款描述成债务人持有的一种看涨或看跌的实物期权②。假设某公司用自有的价值600万的某一商业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500万元(包括利息)。当抵押商业房产的市场价值大于500万元(假设仍为600万元),则债务人会还本付息,这等于以500万元的价格从银行手里买回价值600万抵押房产,其差额是100万元(600万~500万元)。但是,抵押商业房产的市场价值下跌,假设跌到为450万元,则债务人就会放弃抵押的商业房产,即不还银行的500万元本息,因为一个理性的债务人不会花500万元买一宗只值450万元的房产。可见,理性的债务人在抵押商业房产的市场价值上涨超过贷款本息时,有权按照约定价格(即贷款本息)买回抵押商业房产。这类似债务人得到一个看涨期权。我们也可以把房地产抵押贷款描述一个看跌期权。仍然使用上面的假设数据,现在我们要说明:理性债务人在什么市场价格下选择把商业房子留给银行而不愿意归还贷款。当抵押的商业房产的市场价值大于贷款本息500万元时,假设仍为600万元,理性的债务人不会把价值600万元的商业房产只按照500万元的价格出售,换言之,债务人会支付给银行500万元贷款本息。但是当作为抵押物的商业房产的市场价格下跌到500万元以下,例如450万元,理性债务人就会选择把商业房产留给银行而不愿意归还贷款,因为这等于按照500万元的价格(即要还的贷款本息)卖给银行只值450万元的商业房产,前提是抵押的商业房产市场价值下跌到贷款本息以下,因而这类似债务人得到一个看涨期权。可见,理性债务人是否违约的选择,取决于抵押房地产资产的市场价值波动与抵押贷款规模之间比例的变动。一般地,当抵押房地产价值大于贷款价值时,即贷款价值比的比值较小,债务人没有违约激励;当抵押房地产价值小于抵押贷款价值时,即贷款价值比的比值较大,债务人就有违约激励。在实物期权框架里,贷款价值比能够产生一个前瞻性的财务信息,在没有交易成本(即没有违约金、处置费用)的情况下,如果贷款价值比趋向于≥1时,群体性违约概率就越大,当贷款价值比<1且更小时,群体性违约概率就越小。由于贷款发放后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未偿贷款本息余额基本固定,抵押的房地产价值“随行就市”因此,通过对重估抵押的房地产市场价值,能够得到贷款价值比变动趋势的信息。这一基本思想在美国KMV公司1997推出的KMV组合管理模型(又称信用监测模型,CreditMoniter’sModel)得到实现。不确定性程度和实物期权的价值正相关。不确定性越大,实物期权的价值越高。这是因为不确定性越大,获得或等待新信息而保持行动灵活性的价值就越大,而保持行动灵活性就相当于购买或建立了一个期权。因此,贷款价值比变动趋势信息的相关性最终体现在帮助商业银行管理者识别和建立战略选择权。我们假设一个银行要增加一个房地产抵押贷款组合,这个增加的贷款组合假设为10亿元(类似初始成本),一年后得到的本息收入是12亿元,资金的加权成本是15%,无风险利率是年利5%。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假设房价贷款比为1,即用于抵押的房地产总价值与贷款组合价值等价,由此,银行预计抵押房地产价值将上涨20%,即1年以后的抵押房地产价值和贷款组合的还本付息额一致;并且我们假定出现群体违约,则银行出售抵押房地产收回贷款本息(忽略出售成本)。这样,我们可以用抵押房地产价值的变动表示贷款组合的收益变动。我们比较传统的现金流量决策和期权决策的差别。按照传统的现金流量决策:在时间0时,银行增加贷款10亿元,到时间1时,银行通过出售抵押房地产得到本息支付12亿元,本息收益的净现值如下:净现值=12/(1.15)1-10=0.43亿元按照实物期权方法决策:现在我们进一步假设,如果房地产市场行情好,1年后抵押房地产价值可能上涨到14亿元,但是如果房地产行情差,抵押房地产价值也可能下跌到10亿元。如果1年后证实出现用于抵押的房地产价值下跌到10亿元,银行将选择不增加房地产贷款组合,显然,只有在抵押的房地产价值上涨到14亿元时,银行才会增加一个贷款组合。根据实物期权方法决策价值可表达为:净现值=14/(1.15)2-10/(1.05)1=1.06亿元按照实物期权方法决策的10亿元抵押贷款组合的净现值大于按照传统的现金流量决策的净现值0.63亿元,换言之,假设银行只是靠出售抵押房产收回本息,显然前者优于后者。两者之差就是信息的价值,也就是保持灵活性或期权的价值。尽管按照现行的制度安排,如果债务人违约,银行也只能从拍卖抵押房地产的所得中债务人必须支付的还本付息部分,剩余部分仍归债务人。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们这里给出的结论:银行的战略选择期权决策是一个依房地产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状态变动信息而进行调整的行动;而根据期权理论,房地产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状态变动的基本驱动因素就是贷款价值比的变动。反过来,由贷款价值比变化驱动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状态变动信息的价值,最终体现在银行战略选择期权的决策上。(四)简短的结论当商业银行管理者改善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决策、从而防止房地产市场价格崩溃冲击银行贷款资产质量引发金融危机时,需要从银行的财务报告中能够得到贷款价值比变动的信息。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关于决策有用性的基本原则精神保持一致,在实物期权框架下,能够将计量贷款的历史成本方法和计量抵押房地产市值的公允价值方法结合起来,在商业银行财务报告中充分反应贷款价值的动态变化,并将这一信息的有用性最大化地体现在银行建立的战略期权上。由此,能够大大提高银行财务报告信息满足银行管理者事先防范房地产市场价格崩溃冲击银行信贷质量、从而防范金融危机的需求。 本文作者:陆克今薛恒新工作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工业科技论文:浅析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改革的战略思考 [摘 要]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在新时期面临着改革的战略需求。本文根据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提出了改革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的战略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改革 1 引 言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为推动国防科学技术进步、扩大生产能力及满足国防科技工业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相关建筑、设备设施(可形成固定资产)和手段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是由国防科工局或国防科技领域主管机关负责审批和管理的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投资或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投资。国防科工局或国防科技领域主管机关根据型号任务的研制需求,向军工单位和承担型号配套任务的民口科研生产单位进行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军工单位和其他科研生产单位的发展曾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传统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进行改革的战略需求。 2 投资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2.1 建设模式以保障型为主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任务保障型建设。此种建设模式任务针对性强,在满足重点研制生产任务需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存在如下缺点:保障条件建设被动滞后,不适应整体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水平的要求;缺乏柔性和弹性,在研制生产任务完成后,固定资产闲置严重。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任务保障型向任务能力结合型转变的过程中。 2.2 投资方式以政府投资为主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实行以政府为主的方式,政府既是投资主体,又是审批部门。近几年虽有改变,但总体上还没有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成熟的投资、融资方式,社会融资力度不够。这样导致政府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投入负担过重,政府投资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2.3 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 虽然国防科工局和国防科技领域主管机关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咨询评估、规划计划、项目审批、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等管理工作的力度,但与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部分管理还不到位。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后评价管理、档案管理、招投标监管、保密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4 投资重点不突出 在传统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各个军工单位和承担型号配套任务的民口科研生产单位都把争取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增强自身科研实力、增厚“家底”的珍贵机会,争取每一次申请投资的机会,国家在投资方面重点不突出,虽然满足了部分单位科研生产任务的研制保障条件需求,但是没有在国内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生产能力。 3 投资模式改革的战略需求 3.1 国外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的借鉴 在国际形势十分复杂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军事实力竞争日益激烈,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也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其他国家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美国为借鉴对象。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其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军工企业、研究所、高等院校和营利性机构作为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产品的承研单位,与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是合同关系,负责具体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自主经营,以赢利为目的。其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是联邦政府投资为主导,以风险投资为支撑。我国的军工单位大多是国有、国营单位,不完全是以赢利为目的,国家投资是其获得发展的唯一源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不足。 3.2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改革的战略方针 近几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国防科工局都已经认识到了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路和战略方针。《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和改革意见》中提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战略是加快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其主要内涵:一是建设模式由任务保障型转向任务能力结合型;二是体制机制由计划指令为主转向更多地采用市场手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三是科技发展由跟踪研仿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努力掌握和拥有支撑武器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沿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四是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大力推进产业的高技术化和集约化,加速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转变。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 4.4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 其根本目的是要大力推进产业的高技术化和集约化发展,加速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转变。所以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注重能力建设投资项目的内涵需要,突出集约化发展要求,加强柔性化建设,不能一味地追求扩大能力。在投资项目建设中,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和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4.5 完善和建立政策法规,强化监督评价机制 要以满足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改革的要求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理清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法规,协调解决因时间、环境和管理部门不同等造成的不同法规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理顺投资管理体制和机制,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满足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法规,制定可操作的投资管理办法和规定,将转型升级战略以法规要求的形式落实到投资管理工作中。 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突出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管理机构、项目法人和社会中介机构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特点,研究制定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使用的有效性,提高投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实际效果。 5 结 论 从世界范围发展的趋势来看,寓军于民、军民结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的改革,对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实力,推动军工单位和其他科研生产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工业科技论文:全球化学工业总基调:科技创新 2011年对于全球化学工业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扬后抑的总体趋向,加之充满变化与危机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因素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整体格局,同时也为2012年的发展前景埋下了伏笔。 在欧债危机尚未解决,美国经济依然疲软的情况下,世界化学工业在2012年的发展走向并不乐观。 美国化工理事会首席经济学家凯文?斯威夫特做出预测,相比2011年全球化学品4.8%增长的预计,2012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将继续走低,为3.6%。而这个增速预测的前提是欧债危机进一步好转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不发生硬着陆),然而除以上因素外,叙利亚与伊朗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将直接影响全球原油供应局面,进而导致化学品市场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在经过2010年阶段性反弹后,2011年主要发达国家化工行业增速开始处于相对平稳且回落的状态,预计2012年增速将降至年均2%。 在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2012年化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变数,在未来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和在疲软形势下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严峻形势不言而喻。 在国际化工协会理事会公布的2012年世界化工行业发展总体纲要中,对国际化工业前景持谨慎而乐观的态度,指出全球化工行业发展必须实现自身产品供应链条的持续稳定,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2012年虽然面对诸多挑战,然而新兴市场化学品需求依旧旺盛。2011年,新兴市场需求总体增速为5.4%,而2012年其增速将会继续提高,成为低迷市场中的亮点。美国化工协会理事会数据预测显示,2012年新兴市场化学品需求将增长6.2%,其中专业化学品增速将继续扩大。 近期,sri咨询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中,按市场价值计算,到2014年全球专用化学品市场年均增速约为4%,中国将以年均7.3%的增速独领风骚。在世界地区划分中,亚洲其他地区(不包括日本)的增速为5%;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速为4.3%;中南美洲增速为4.2%;中东欧地区的增速为4.1%。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将放慢,日本增速为3.3%,北美增速为2%,西欧地区增速为1.3%。新兴市场化学品需求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走低的大背景下,不失为一股强劲的助推力量。 国际化工协会理事会在的对于201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目标建议中,明确指出了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与建议。首先,形成可持续、安全的化工循环发展链条。其次,步入具有相对弹性、客户化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再次,化学工业的技术与科技创新是绿色经济的前提,国家政策的有效引导和鼓励是支持创新产品与技术的保障,而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政府是创造绿色经济发展和提高绿色增长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全球化学工业发展趋向将进一步向着可持续、创新、绿色及注重效率的时代挺进。 虽然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良好,处于相对优势的发展状态,但在化学工业的科学发展创新上仍旧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不平衡性在2012年将继续扩大。这主要体现在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将通过高效的节能技术大幅削减碳排放量,以及通过巨大的创新投资发展新型技术。 今年1月19日,在日本举行的以“支持现在,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化工研讨会上,日本提出了集中力量关注材料创新,将产品竞争转化为材料竞争的宏观策略,并将加大能源、资源的节约,创造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回馈社会型模式。对于世界新兴市场来说,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产业的升级改造,由单纯注重规模转化为以效率先导的发展模型上,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样也是2012年全球化工行业发展大势所趋。 2012年,世界化学工业的发展将不仅关注技术创新,而且在发展理念和模式方面继续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道路,在以高效、节约、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工业科技论文: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管理模式分析 论文关键词:国防计量师;考核;素质 论文摘要:解析了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实施的要点。 0引言 国军标gjb 6465一2008《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以下简称标准)已由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8年3月17日,并将于2008年10月1日实施。标准规定了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计量检定、校准、检验、测试等计量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人员学历、实践经历和资格鉴定考试的通用要求。标准的实施标志着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管理将步入一个职业化管理的新阶段。本文将结合该标准对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管理模式做一个简要介绍和分析。 1职业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1. 1以素质教育为主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原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短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或考前培训形式来提高计量人员素质,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对很多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现了问题自然就无所适从。多数计量人员获得计量检定员资格的方式通常是考试前突击自学、临时抱佛脚,或是参加短期计量培训,取得计量检定员证之后,就书本一扔,万事大吉;而计量人员取证的类别也是按所从事的计量标准仪器或参数分类,计量十大专业共有243个种类之多,这种取证方法导致计量人员的知识面狭窄。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于计量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国防计量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国防计量的水平,针对国防计量服务对象特殊、技术水平高精尖、工作方式特殊、计量保障贯彻科研生产全过程等特点,新的计量人员管理模式强调以素质教育为主,对计量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 1)思想素质。国防计量是法制计量,是对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标准设备进行检定校准。计量人员出具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武器装备的质量安全,可以说数据的客观公正代表着计量人员的人格和尊严。所以,计量人员的责任重大,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2)知识素质。新的管理模式要求计量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计量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新的计量人员考核项目,将原来的104个项目、243个子项目,合并为56个项目,国防初级计量师和国防中级计量师都按项目取证,国防高级计量师按计量专业取证。这样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拓宽计量人员的知识面,提倡一专多能,因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计量仪器设备大多是多参数、多学科的,要独立完成某一项计量工作,就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甚至要求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知识。比如做长度计量的也应该掌握一些力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甚至要了解产品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 3)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计量人员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要求计量人员首先要有选择测量设备和测试方法的能力,常规的计量检定是按照检定规程一步步完成的,但更多的型号计量保障问题是综合的,无现成规程可依的,需要按照具体情况选择测试设备和方法;其次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现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计量人员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走在科研生产的前面;最后是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规程上的、教科书里的、师傅教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未必都管用,计量人员要具备不被固有的方法所束缚、勇于创新计量测试技术的能力。 1. 2统一的考核标准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原来按两个考核模式管理,国防一级、二级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由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工委(办)组织考核。由于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管部门与各地方工办以及各地方工办之间的具体的考核要求、考试方式、考试内容都不尽相同,导致了各地区计量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计量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所有国防一级、二级计量技术机构、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的原则,由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考核机构统一管理和实施,从而保证了考核标准的一致性,今后分布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将按照统一的考试要求参加考核,这样确保了所有国防科技计量人员的考核质量,有利于整个国防计量人员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1. 3国防计量人员进行分级管理 国防计量人员原有考核要求不分等级,不管计量人员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差别多大,考核要求都一样,获得的资质都是国防计量检定员证书。但实际上,国防计量人员的服务贯穿于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和试验的全过程,计量检定校准的对象多、范围广,计量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难易程度都不尽相同,对计量人员的能力要求自然不同,按一个等级考核不利于计量人员能力与所从事岗位的一致;另外,对于计量人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而言,考核标准单一会缺乏激励性,限制了人员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对人员的统一管理。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国防系统内从事计量检定、校准、检验、测试等计量技术工作的计量人员,必须通过认证,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后才能开展工作,国防计量师按其相应的能力水平分为三个级别:国防初级计量师、国防中级计量师、国防高级计量师,不同级别计量师的能力要求、执业内容、报考条件都不相同。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申请条件进行相应级别国防计量师的认证,各计量技术机构也可据此制定不同级别人员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效率。 2新模式的显著特点 2.1与国家的管理模式接轨 2006年,国家人事部与质检总局联合了《注册计量师制度暂行规定》,对从事计量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人制度,纳人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凡是从事计量法律、法规所规定计量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取得注册计量师资格,注册计量师分两级:一级注册计量师,二级注册计量师。 新管理模式坚持与国家注册计量师制度接轨,国防计量师的要求涵盖国家注册计量师的要求,其中国防初级计量师能力要求涵盖国家二级注册计量师要求,国防中级计量师能力要求涵盖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要求,同时增加国防特殊能力要求;由于国防计量的特殊性,设置了国防高级计量师。这样就保证了取得国防初级计量师资格的人员,必然达到国家二级计量师能力要求,取得国防中级计量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必然达到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的能力要求。 另外,新模式也鼓励国防系统的计量人员,特别是对国家开展服务的计量人员,积极考取国家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对于获得国家注册计量师资格的计量人员,国防系统认同其计量基础知识能力,如果报考国防计量师,可以只考核基础知识之外的内容,考核合格后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 2. 2考核与培训分离 新模式坚持考核与培训分离,即凡是参与考试工作(包括考试试卷的命题、审题、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举办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培训,从而保证认证的公平、公正。但是,由于国防计量人员责任重大,出具的测量数据关系到国防军工产品的质量,在标准里还是对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进行了要求,目的是要在考培分离的前提下,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把好关,确保培训质量,从而保证计量人员素质的提高。 2. 3突出国防计量的特色 新模式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色。首先,标准的管理对象是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计量人员;其次,由于国防计量人员所属单位都具有军工属性,同时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对计量人员的学历要求高于国家的要求,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而国家注册计量师对计量人员的学历规定为中专以上;第三,标准中参照武器装备型号计量师的相关规定,在国防中级计量师和国防高级计量师的能力要求中都加人了承担武器装备型号工程相应计量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以提高国防计量人员型号保障能力,适应型号工作的需要。 2. 4高标准、严要求 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防计量要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计量人员,所以新模式对计量人员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在标准中体现如下:一是考试合格条件提高,不是以前的60分万岁,而是提高到70分或80分(具体见标准);二是资格确认要求高,对于国防计量师证书有效期满准备延期的,除了提供相关证明外,还要参加资格确认考试,重点考核知识更新的能力,考核合格后才予以延期;三是对培训机构组织的取证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时间都有最低要求,取证培训时间不少于60小时,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8小时。 3新模式的实施要点 新的管理模式下,计量人员的管理将由原来的两层管理变为统一管理,管理对象涉及到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万余名计量人员。而各地区管理基础和计量人员素质各不相同,所以,在新模式开始运行前应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3.1做好过渡工作 鉴于现在整个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员特别是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人员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的现状,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进程,同时保证国防计量工作的连续性,建议在新模式实施前有一个过渡过程,出台相关过渡办法,保证原来持证的计量检定人员继续开展工作,同时对于资历较高、经验丰富的计量人员开展认定工作,即经过资料评审后不通过考试直接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 3. 2规范管理,提高认证质且 新的管理模式建立在对计量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基础上,要尽快制定运行的配套管理办法,不断规范管理,提高认证工作质量。应根据国防计量师的能力要求,尽快制定不同级别的考试大纲,作为考生复习和指导考试的依据;应优化考试试题,提高试题质量,建立考试试题库;同时,强化能力考核内容,逐步解决“会考的不会做,会做的考不过”的问题。 应进一步严格考试制度,保证考试客观公正,对不参加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不合格的人员不予资格确认,对违法违规的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维护国防计量师制度的严肃性和国防计量的权威性。 3. 3完善考核手段 考核手段直接影响到对计量人员的管理质量,我们看到,从2006年开始,国防计量人员考核手段已由纸质答卷形式逐渐改为计算机上机考试形式,并在航空304所建立了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考试中心,这样一方面使考试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考核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方便了考生。下一步,应按照大区域的原则继续建立区域考试中心,构建覆盖全国的大区域考试网络,将这种考试方式大力推广,在方便考生实时就近参加考试的同时,减少考生异地考试所花费的时间和考试费用。 另外,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是国防计量师考试中最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实际操作的考核条件有限,考试用的计量标准器具与实际工作所用差距很大,有些考试又由于设备本身精度高,价格昂贵,实际操作只能“观摩”,影响了考核质量。下一步应积极研究实际操作计算机模拟考试系统,把实际中典型的、原理性的知识模型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三维仿真技术,模拟计量检定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从而实现计量人员操作培训和考试的网络化、数字化,这样既达到了考核要求,又大大提高了考核效率。 3. 4做好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国防计量师为保持和提升其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的学习。是否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国防计量师资格确认的一个必要条件,国内外的很多实践证明,继续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今后应将继续教育培训作为提高计量人员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计量人员参加各种培训班、新规程宣贯班、学术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工作基础上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与同行、同事、老师或国外技术人员的讨论、交流来提高自身素质。 4结束语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管理模式,是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计量人员管理办法,在总结原有计量人员管理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它的运行对于帮助国防计量人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国防计量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国防计量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强化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计量保障能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工业科技论文:科技工业人才管理改革 摘要: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用人机制具有举国体制聚智、工程思维治人、计划管理育才等特点。当前,由于改革不足、放活不够,用人机制已不能充分满足发展需要。对此,可从三个方面着力:一要“培养”,注重改进工作现状、注重引进外力资源、注重提升综合素质;二要“分类”,分别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和普通职工,给予不同的条件;三要“开放”,着眼于用人管理与心态、组织与岗位设置、信息交流与文化等要素共同走向开放。 关键词: 用人机制;国防科技工业;党管人才;以人为本 国防科技工业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带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带动综合国力和话语权提升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水平,必须在抓好科技创新的同时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抓好用人机制改革创新,实现激发创新活力、带动整体发展的目标。 一、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用人机制的基本特点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正是依靠一支支思想觉悟先进、业务能力扎实、创新诉求强烈、风清气正相传的从业队伍在不懈奋斗中实现的。几十年来,其用人机制也发生过一系列深刻变化,但总体来说仍延续三大特点。 (一)举国体制聚智 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进步的法宝。国防科技工业关乎国家发展命脉,不仅始终坚持了公有制经济的绝对支配地位,也长期享受着举国体制便于汇聚人才、智力等资源的红利。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在资源倾斜、人才引进、福利保障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厚的条件,形成了其对人才的重要吸引力。 (二)工程思维治人 国防科技工业的建立,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参考了组织化、工程化色彩浓厚的苏联模式完成的。最早的从业队伍主要是老一辈归国科学家和自培科技人才,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起步,也决定了必须以工程目标本身为聚焦。由此,工程思维在国防科技工业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奠定,并被长期推崇。 (三)计划管理育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企业化改革全面铺开,但这种改革主要是宏观的、面向体系的,尚未比较深入地涉及具体的、核心的体制结构和核心领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传统思维仍在许多领域,包括用人育才、职位拔擢等方面有显著表现,导致了诸如用人机制不活、强调行政级别等现象的持续存在。 二、当前用人机制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我国科技人才总量不少,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结构性失调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严重不足,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也广泛存在。 (一)用人体制本身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已基本走完了改变科技贫弱状态、跻身科技大国行列的历史阶段,目前已走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上。这就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与我国科技领域用人体制不无关联。具体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既有用人体制保证了从业科技队伍的基本稳定,保证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建设与进步;但由于用人体制的改革不够、放活不足,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人才、信息、文化等要素的流动性变差,人才素质“下沉”、机构臃肿等现象不同程度地有所显现。应对领域前沿的敏感度、针对市场竞争的危机感,常止于讲话宣称和文件号召,而在向追求发展效益、提升竞争实力的做法转化时衔接不够、贯彻不足;文化内核趋于固化、保守有余,发展心态内向守成、开拓不足,奉既有的经验做法为圭臬,而视创新求变为另类,关注当下重于关注长远,重视战术漠视战略;等等。 (二)社会环境变革带来的新情况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持续确认和效果显现,人才对自身的理解、社会对人才的定位都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国防科技工业从业者而言,释放身份束缚,完成从“体制人”到“社会人”的转换,已成为不可逆转、必须接受的过程,随之而来的是人才对其市场价值的再次自我确认,是人才在主观意愿上日益勃发的解放和流动诉求。对此,如果只是坚持用人机制的传统做法,不求新求变,不仅不能适应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更好更大发展的需要,还容易导致新一轮的人才队伍危机。这些都深刻地表明,我们当前的用人机制由于改革不足、放活不够,不能充分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要求和任务目标,难以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这也是我们当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所必须把握的主要矛盾。 三、用人机制改革的策略 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必须重视并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不断推动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具体来说,可以从培养、分类和开放三个方面着力。 (一)关键词: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建设,培养为先。从组织层面来讲,要把人才培养始终当作重要工作来抓。 1.注重改进工作现状 目前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各单位也有比较有特色的做法,但总体而言,部分地存在培养“重形式”、培训“走过场”、内容与需求脱节等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国防科技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此,必须就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着眼,一个一个分析,一个一个解决,深化研究探索,持续改进提升。 2.注重引进外力资源 当前,我们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要保持不败之地,必须人为我知、人为我用。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实现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求变意识,在对比中不断改进自身发展,达到发展进步的目的。在引进外力资源时,在持续开展科技交流与工程合作的同时,要着重引进基础科学理论、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宏观形势与战略政策解读这三大方面,弥补我们在人才知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为持久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的动力来源和方向保证。 3.注重提升综合素质 当前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提升是核心,但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可或缺。要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就必须着眼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在加深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掌握包括思维方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管理技能等多方位的知识,从而形成对其岗位工作和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关键词:分类 无论是吸引、培养人才,还是用好、留住人才,都需改变以往比较普遍的“一把抓”做法,而注重分类,注重采用个性化、精细化的人才管理策略。 1.用好科学家,给予其更大的自由度 要珍惜我们的院士、科技专家等珍贵资源,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给予更多的保障,鼓励支持他们多出成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要尊重科学研究的特点,允许他们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2.用好科技人员,给予其全面的保障 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是国防科技工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力量,也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对广大科研人员,要针对性地改变长期以来偏重精神文化刺激的做法,“光明正大”地给予他们物质激励,鼓励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名利双收”。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让科研人员更好地抵住“诱惑”,维持队伍的基本稳定,确保事业的长远发展。 3.用好企业家,给予其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以往的做法中,我们各级的管理人员中很多都是在科技领域做出了重要成绩后完成身份转换的。这种做法确保了管理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充分了解,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从国内外很多经验看,世界上一些很著名的企业家并不是科学家、发明家,但他们富有敏锐的市场感觉、执着顽强的作风,同样可以成为创新的组织者、发展的推动者。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企业家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把握发展方向、凝聚人才人心、筹措资源投入、推动组织优化升级等方面的作用,理应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 4.用好普通职工,给予其更好的成长空间 广大普通职工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力量,只有拓展并给予其更好的成长空间,并引导其基于自身特点、岗位需要和成长机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匹配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行业发展升级的战略实现。 (三)关键词:开放 只有保持开放的系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开放,也是用人机制的重要改革方向。 1.用人管理与心态走向开放 我们不仅要用好、培养人才,更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开放首先是在吸引人才标准上的更加灵活,力求海纳百川、唯才是举。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与组织之间双向选择,人才需要流动才能更好成长、实现价值,对此应予以正视和顺应,而非消极抵制,否则只能损害组织发展。选人用人,不仅“能上”,也要“能下”,这才能保证组织和事业的健康发展。 2.组织与岗位设置走向开放 组织架构、岗位设置等是体制的外在呈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对象。实现组织与岗位设置的走向开放,鼓励在现有体制模式下实施探索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模式、制度,从而实现发展能量的新聚合、新质变。在这一过程中,人才队伍也会随之而发生调整变化,通过组织隶属、身份性质、岗位职责等的变化,实现人岗再匹配,从而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力的进一步释放。 3.信息交流与文化走向开放 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工业4.0等大行其道的今天,拒绝信息交流的开放没有任何发展前景,而封闭、半封闭的组织文化也注定没有出路。对国防科技工业而言,必须倡导更加开放的信息交流和更加包容的组织文化。这不仅要在子系统、在各级组织内部实现,也要努力在国防科技工业全系统内和与其他系统的合作共赢中实现。 作者:张国航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工业科技论文:云服务科技资源工业设计论文 1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概述 1.1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云服务功能 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标准的虚拟化与基于面向服务架构,利用资源即服务(R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的思想,采用可扩展语言(XML)技术,提出面向服务的资源描述标准,即将平台中共享的科技资源视作能够提供服务的单元,并按照定义服务的模式进行标准化描述,从而实现异构平台中的资源和服务,能够通过统一的标准接口进行访问和组合,只要遵守架构中提出的标准接口,其他科技服务平台均可实现与本系统的对接,并与本项目平台进行资源和服务整合。在此基础上提供资源搜索引擎,实现科技资源的垂直搜索和数据挖掘,结合科技资源呼叫中心,以达到快速、高效的跨系统、跨平台的资源和服务精准匹配,以此实现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成化、智能化的管理和运营,通过智能化的共享和协同,为工业设计供需双方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云服务功能。 1.2现有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 ①现有的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虽然也集成了大型仪器、科技文献及科技数据资源,并建立了呼叫中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设计师的很多需求,但是其仍为多功能的独立系统,彼此之间无法实现智能化信息交流,也缺乏与其它系统间信息的输入输出机制。②目前国内大多数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的远程租赁服务模式由于技术成熟度不够,虽然也能提供工业设计信息与软件解决方案,但是鉴于托管平台安全性技术、用户身份管理技术、企业内外数据集成技术、企业内外应用集成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其实际应用中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导致无法进一步推广。③目前国内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缺乏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理想的运作模式是将工业设计相关的大型科学仪器与文献资源、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支撑、科技检测服务等方面的相关资源集成,并通过互联网交付给终端用户,以流化收费的方式获得收益。而目前国内这类型共享平台大多数的做法还是依赖用户自身的软硬件基础,通过在线检索,租用服务等方式进行对外服务,这些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因此提升企业的工业设计能力帮助不大。 2云服务平台及其体系架构 云服务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开放架构,利用Web服务和本体(Ontology)技术对科技服务的质量进行系统、标准的描述,包括通用描述(如服务提供商的信誉、服务所需的时间和服务价格等)和特有描述(如对仪器而言,包括其用途、性能参数和已使用年限等)。基于上述描述,设计相应的资源匹配算法,实现根据用户提出的服务质量需求,快速、高效的跨系统、跨平台的资源和服务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服务质量的资源搜索引擎,从而实现科技资源的垂直搜索和数据挖掘,结合科技资源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增值服务。 2.1云服务平台 针对工业设计行业所需的关键共性设计技术,将现代设计方法(模块化设计、智能设计等)融入数字化设计中,建立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及资源信息库,形成一套贯穿与工业设计、中试和制造的一体化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高精度、高效率大规模仿真计算方法与分析技术、CAD/CAE/CAPP/CAM/ERP一体化技术,KBE理论与方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制造过程技术等。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技术路线,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接口,实现异构系统和平台的数据共享和服务整合。该平台通过承接工业设计、中试项目、试验测试、技术引进、租赁委托等方式开展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建立“项目开发费+服务费+技术转让费+销售收入”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2.2云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 基于云服务的开放式工业设计创新技术服务集成平台,重点突破了科技服务垂直搜索与精准推送、大型仪器动态数据采集与监控、基于SNS的技术专家协同咨询、技术价格评估、技术技能在线交易等技术,用户通过SSO单点登录享受大型科学仪器与文献资源、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工业设计共性技术中试开发、科技检测服务等所有子平台的服务,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动态选择和匹配相应服务,并实现服务收入的按需分配,从而创造了一种清晰的商业运营和利润分成模式。引入C2B(需求者-技术方)等商业模式,提供仪器租赁、科技检测、软件与资源等团购服务,通过降低服务消费单价,提高用户使用度,增加平台收益;通过平台会员费、技术供需对接及成果转移佣金、服务资源租用费用、信息定制费、平台广告费等多元化创收模式,确保平台可实现可操作性强、可扩展性好、可持续发展性高的规模化运营。云服务平台包含大型科学仪器与文献资源、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工业设计共性技术中试开发、科技检测服务等4个子平台。 2.2.1大型科学仪器与文献资源子平台 该子平台采用C2B模式,通过与工业设计产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充分收集聚合这些企业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需求,通过筛选分类后,将形成一定规模的相同需求,以团购方式寻求资源提供方,并积极与担保、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建立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公信力,构建“资源需求方———资源提供方———担保机构———平台管理方”共赢的商业运行模式,将有效解决需求分散、资源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的问题。 2.2.2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子平台 该平台基于SAAS这种软件即服务模式,提出技术转移应用服务模式的理念,并针对工业设计业的产业链结构,制定该行业的技术转移服务业务电子化标准,研究并开发支持技术供需者和中介的技术转移应用服务,构建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技术转移推广平台。用户可通过低廉的价格获得先进的技术数字内容制作、主题技术展示、技术精准推送、技术转移渠道拓展、技术专家协同咨询、技术科学评估、技术在线交易等强大的服务功能。同时,面向工业设计的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技术价格、先进性、成熟度、转化可行性等评估指标等,为工业设计领域的技术价值量化提供科学和系统的评价依据。针对技术评估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开发支持流程化业务管理的在线评估管理系统,实现技术评估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有效地提高技术评估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主要包括用户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评估流程管理、在线评估等子系统。 2.2.3工业设计共性技术中试开发子平台 针对工业设计模块标准化与模块的划分方法,根据产品各零部件的不同功能,将零部件进行模块分类,综合考虑设计、工艺、制造和采购等多方面的需求,形成一套具有较宽应用范围内产品模块设计与制造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为零部件的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2.2.4科技检测服务子平台 该子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并规范科技检测领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形成检测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构建“网上检测超市”,制定科技检测服务平台准入机制,制定检测机构加盟“超市”的规范性制度,进一步扩大科技检测超市加盟户数,聚集更多的优质检测资源;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完善“检测超市”物流配送体系,打通检测及关联服务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依照电子商务模式改进“检测超市”运行手段,建立检测超市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3结语 鉴于目前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国内工业设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通过集成工业设计有关的检测支援服务、仪器与文献共享服务以及技术转移服务,以资源及服务的理念,搭建的跨系统、跨平台的科技资源的云技术服务平台,从而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作者:高超 杨帆 李雷霆 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工业科技论文:科技服务业与支柱工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引言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级化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科技服务业是推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价值链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助力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关联产业[4]。2014年10月28日了《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旨在多措并举地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6]。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将推动科技服务业态、赢利模式、经营方式、创新能力等发生更大的变化[7-8]。石化、有色、电力、冶金、机械、食品、煤炭七大行业构成了甘肃省的支柱工业,这些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甘肃省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据统计,2010—2013年上述七大支柱工业不论是工业总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平均都在90%以上[9]。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现代科技服务业与各行各业的关系日益紧密,但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又是不一样的。本文就是想利用数量经济方法测算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与七大支柱工业之间的联动情况,在翔实统计数据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估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与七大支柱工业的关联关系,以便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 (一)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10]是基于时间或空间序列数据的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研究对象间的关联程度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取值范围为0~1,若值越接近1,研究对象间灰色关联度越大,研究对象间相互影响就越大;反之,若值越接近0,灰色关联度越小,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就越小。通过对研究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排序,可以得到影响科技服务业与支柱工业之间互动发展的主次因素。灰色关联分析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分析数列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称为参考数列。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称为比较数列。第二步,变量的无量纲化由于系统中各因素数列中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一般都要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第四步,计算关联度因为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的关联程度值,所以它的数不止一个,而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进行整体性比较。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在算出xi(k)序列与y(k)序列的关闻系数后,计算各类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平均值ri就称为y(k)与xi(k)的关联率度。第五步,关联度排序关联度按大小排序,如果r1<r2,则参考数列y与比列数列x2的关联度大,其现实意义为,比较数列x2代表的因素对参考数列的影响比比较数列x1代表的因素要大。 (二)数据来源在这里,我们重点取政府财政科研拨款、R&D经费投入情况、R&D项目(课题)数、R&D人员总数、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技术合同成交额等8个科技服务业数据对七大支柱工业的增加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时间段为2009—2013年,数据全部来源于2010—2014年的《甘肃发展年鉴》和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具体数据参见表1。 三、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与七大支柱工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初值像处理本研究主要利用2009—2013年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和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的相关数据,以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Y)作为参考数列,其中,Y石、Y色、Y电、Y冶、Y机、Y食、Y煤分别代表石化、有色、电力、冶金、机械、食品、煤炭七大支柱工业;以政府财政科研拨款(X1)、R&D经费投入情况(X2)、R&D项目(课题)数(X3)、R&D人员总数(X4)、专利申请量(X5)、专利授权量(X6)、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X7)、技术合同成交额(X8)作为比较数列。为了减小计算量和消除数量级大小不同的影响,文章采用初值法,对表1的原始数列进行初值像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见表2。 (二)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根据灰色关联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与七大支柱工业整体的关联系数如表3。 (三)计算灰色关联度根据关联度计算公式,可分别计算出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与七大支柱工业整体以及科技服务业与各类支柱工业的综合灰色关联度,具体详见表4。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根据上述对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与支柱工业的灰色关联分析,我们可得到如下结论:(1)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与甘肃省支柱工业发展最相关的2个因素是R&D经费投入情况(r2=0.9291)和政府财政科研拨款(r1==0.9175),其次是R&D项目(课题)数(r3=0.8780)、技术合同成交额(r8=0.8423)和R&D人员总数(r4=0.8063),而专利申请量(r5=0.6966)、专利授权量(r6=0.7067)和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r7=0.6537)等与甘肃省支柱工业整体发展的关联度相对较低。(2)R&D经费投入情况与七大支柱工业总体的关联度最高,说明支柱工业发展对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在增强;政府财政科研拨款具有次高的关联度,说明支柱工业近年来的科技研发活动对政府财政拨款还有比较高的依赖性。(3)R&D项目(课题)数对支柱工业的影响排在第三位,揭示了研究与实验性开发与支柱工业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说明重视和加强R&D项目(课题)活动对支柱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4)技术合同成交额对支柱工业的影响排在第四位,而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和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的关联度普遍偏低,说明目前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与支柱工业主要是通过基于买卖关系的技术转让和合同化的订制研发实现两业之间的互动,而企业自主的技术研发,尤其是原始的技术创新研发还比较弱。(5)科技服务业的各个具体行业与七大支柱工业的关联度都大于0.6,说明科技服务业与七大支柱工业的互动关系比较强。但是,科技服务业与各类支柱工业的关联度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对于石化工业来说,技术合同成交额的关联度最高,说明甘肃省石化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所需要技术成果主要还是通过技术交易获得的。但紧随其后的3个高关联度因素是“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R&D经费投入情况”和“专利授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石化工业领域的技术研发活动,尤其是原始技术创新研发已经成为该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而且这些研发活动对于政府财政科研拨款仍然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同时也仍然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如增加R&D项目(课题)和人员),建立和完善面向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的考评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如鼓励科技人员重视申请专利)。对于有色工业来说,“R&D经费投入情况”、“政府财政科研拨款”和“R&D项目(课题)数”是关联度排前三位的因素,说明对于R&D活动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对于甘肃有色工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只不过目前研发活动投入对于政府财政科研拨款的依赖性还比较强,需要继续拓展和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尤其是要加强对市场资金投入的引导;“R&D人员总量”对于甘肃有色工业的创新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技术合同成交额”与该产业的关联度相对较低,说明该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交易活动还需要加强,要进一步推动该产业建立开放式技术创新机制,提升产业技术创新的效率;“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和“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与该支柱工业发展的关联度都相对较低,说明围绕甘肃有色工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尤其是原始性技术创新研发仍然需要大力加强。电力、冶金、机械工业的情景与有色工业类似,“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的关联度都相对较低,说明在这些工业领域既需要大力加强技术研发,尤其是原始性技术创新研发,同时也需要加强基于交易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开放创新机制,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和加快产业升级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而食品工业和煤炭工业具有较相似的情景,R&D活动投入(包括经费、课题项目、人数)和技术交易情况都与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和“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的相关度都相对比较低,说明与这两个支柱工业发展相关的技术研发,尤其是原始性技术创新研发仍需要加强。 (二)讨论从产业层面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与七大支柱工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能较清晰地理清科技服务业与这些支柱工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现实状况。但由于篇幅和数据获取所限,只选取了2009—2013年五年的数据进行了测算,没有对两者间的时空关系等更复杂的交互情景进行分析。另外,对科技服务业与支柱工业之间不同的关联表现的原因也未能深入探索。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的,只能留待以后或者后来者继续关注和研究了。 作者:吴新年 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工业科技论文:工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南宁市在机械行业的人力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与科技成果产出等相关数据,以层次分析法将分析项目层次化与条理化,再利用模糊分析法构建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对南宁市在机械领域上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机械行业;绩效评价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型,工业领域则是转型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当前中国工业的发展模式急需从简单的来料加工、低技术含量制造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对广西亦是一项重大挑战,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及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是走向国际大都市的前提条件。目前南宁市的工业水平较其他地区而言相对落后,这也制约了南宁市甚至广西的经济发展。如何高效地发展工业经济,是决策者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离不开财政科技的投入,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法,建立绩效评价等级和模糊矩阵,对南宁市的财政科技投入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 一、工业科技投入发展现状 2012年南宁市全部工业总产值2287.90亿元,较上年增长21.2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00.37亿元,增长22.83%,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4.32亿元,增长18.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6%,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在工业科技投入方面,按企业规模划分,南宁市2012年在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投入的经费分别为22482万元、35630万元、43283万元。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技活动所做的统计界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 D)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大类活动,2012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情况中,R D内部支出总额为102059万元,其中基础研究支出为79万元,应用研究支出为337万元,试验发展支出为101643万元。 二、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在工业领域的构建 本文将依据投入—产出建立绩效评价模型。投入以人力投入与经费投入为研究对象,分别是科技活动人员、R D人员、R 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产出则由R D项目、新产品项目、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及发明专利组成。根据南宁统计年鉴,科技活动人员7689人,且全部集中于制造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688人,R D人员4951人;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情况中,R D经费内部支出为102059万元,其中基础研究支出为79万元,应用研究支出为337万元,试验发展支出为101643万元,除此之外,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为106569万元;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及成果情况中,R D项目为1245个,新产品项目为888个,新产品销售收入为994184万元,专利申请数为454件,发明专利有211件。 三、数据分析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在构建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参照国内外研究资料整理归纳,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及现有资料,将评价指标分为投入,产出两大指标,建立层次后再用模糊数学法建立模糊矩阵,对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一)建模与评价1.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1)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为把问题条理化与层次化,首先构造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2)两两比较矩阵的建立。判断矩阵用于表示本层次元素与上一层次有关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3)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矩阵建立完毕后,采用和积法计算出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二)研究区评价1.确定评价要素权重。(1)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根据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评价要素包括科技活动人员、参与R D研究人员、R 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 D项目数、新产品项目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并以专家打分形式建立判断矩阵。同时计算最大特征根λ=15.18405056,CR=0.529456383<0.1,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各要素的权重满足评价的要求。(2)模糊矩阵的建立。南宁市2012年的工业生产评价指标,见表4。工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是对各项指标的定量界定,它是依据全国工业财政科技投入的基础上建立而来,并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与相关人员交流确定相关参数数据,其数值如表5所示:根据隶属度函数,建立模糊矩阵R。2.综合评价。将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w及模糊数学法建立的模糊矩阵,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B=w*R,得出总体对各级标准的隶属度。 (三)评价与分析1.科技人力资本投入绩效分析。B1=[0,0.054043559,0.141587775],由B1可知,科技人力资本投入绩效在第三级的隶属度最大,其值为0141587775,处于第三等级,表明人力资本投入绩效落后,可在此方面加以改进。2.科技资金投入绩效分析。B2=[0.063168346,0.080184159,0],由B2可知,科技资金投入绩效在第二级的隶属度最大,其值为0.080184159,处于第二等级,表明资金投入绩效中等,且尚有一定的改进空间。3.科技产出绩效分析。B3=[0.198749627,0.462266534,0],由B3可知,科技产出绩效在第一级的隶属度最大,其值为0.198749627,处于第一等级,表明科技产出绩效比较优秀。 四、结论分析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法,对南宁市工业行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在建立工业行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系统过程中,合理的建立了绩效评价系统及评价要素的权值,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南宁市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呈现以下规律,人力资本与资金资本的投入绩效欠佳,而科技产出呈现良好态势。 作者:刘宁杰 李昕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工业科技论文:现代国防科技工业改革 摘要:邓小平依据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出发,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和发展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系统的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思想。坚持以服务国防为前提,积极谋划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寻求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新突破;坚持以提高效率为基础,积极探寻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国防;经济;改革;创新;效率 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邓小平依据国际战略格局变化出现的新特点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就如何有效地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思想。 一、坚持以服务国防为前提,积极谋划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部门,它不仅在国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国防科技工业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经济与国防功能,是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几乎完全服务于国防建设目的,在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深入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指明了国防科技工业在服务国防的前提下,努力确保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 1.打破军民分离格局,走军民结合与平战结合发展道路。国防科技工业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发展道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解决平时和战时国防需求波动性较大的矛盾,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互动发展。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科技工业走的主要是一条军民分割和临战准备的发展道路,尽管这对集中有限资源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增强国防实力和巩固国防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一定程度浪费。邓小平指出“外国没有什么专门搞军用的。我们搬的是苏联制度,是浪费,是束缚技术发展的制度。”[1]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分离和临战准备发展模式暴露出来的弊端,确立了国防科技工业必须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发展方针。国防科研生产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就是要打破国防科研生产中的军民分割、平战分离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和军事经济效益都比较高的发展道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防科技工业不仅要承担军品的科研生产任务,而且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广泛开展民品的科研生产活动;(2)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科技工业在军民品的科研生产上,既要有适度的分工,更要有广泛的协作;(3)国防科研生产活动不仅要考虑满足和平时期的国防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在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如何满足战时的军事需求。与此同时,邓小平进一步强调,要把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纳入制度化的建设轨道,真正从制度上解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问题。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先后进行了一些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邓小平指出:“我们抓国防工业的军民结合,抓得比较早,这一条抓对了。有的国家就不行,所以搞得很困难。” 2.坚持军品优先原则,按照以民养军要求发展民品生产。国防科技工业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发展道路,意味着国防科技工业将同时承担军品和民品的科研生产任务。而在如何处理国防科技工业军品和民品科研生产关系问题上,邓小平进一步明确了“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发展方针。在“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提法上,邓小平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起初只强调军品与民品科研生产的主次关系,即“以军为主”;后来不仅强调了军品与民品科研生产的主次关系,而且进一步强调了民品科研生产的目的,即“以军为主、以民养军”;最后邓小平在进一步明确民品科研生产在服务于军品科研生产的同时,不再强调军品与民品科研生产的主次关系,而是强调军品与民品科研生产的优先次序,即“军品优先、以民养军”。邓小平指出:“国防工业有四句话: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其中,以军为主改为军品优先,其他三句不变。”[3]把“以军为主”改为“军品优先”,并不是简单的用词上的替换,而是内涵上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1)进一步强调了国防科技工业的特殊职能。国防科技工业是国民经济体现体系中主要服务于国防目的的特殊产业部门,因而必须把军品的发展作为优先发展目标。(2)清晰地阐明了解决军品和民品科研生产矛盾的原则。即当军品科研生产与民品科研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在资源分配、进度安排等方面优先保障军品科研生产的需要。(3)不再简单地强调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数量上的比例。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占整个科研生产任务的比重,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可以高一些,而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可以低一些;在有的时期可以高一些,而在有的时期可以低一些。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一旦承担了军品生产任务,不管军品生产任务是多还是少,都必须优先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就国防科技工业承担的民品科研生产任务而言,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军品科研生产的发展,即以发展民品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和获得的经济收益,来进一步推动军品科研生产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曾在听取六机部汇报时所指出的,发展民用船的方针是用民用船得到的利润满足军用船的需要。 3.发挥军工自身优势,主动加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因而国防科技工业在技术、装备和人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国防科技工业在确保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等优势支援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军工生产能力,以及防止或减少技术设备、人才等资源出现闲置浪费现象,而且能够有力地推动国家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为此,邓小平强调指出:“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大力发展民用生产。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5]为了使国防科技工业更好地支援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首先必须利用自身在技术上的比较优势,进行军转民,努力开发民用高技术产品。这不仅可以克服“与民抢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而且有助于增强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提升国家产业水平。然而,由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对民品开发缺乏必要的经验,对市场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不少高技术军工企业在军转民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而是纷纷转产家具、自行车、食品等低技术含量的民品,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支援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此,邓小平尖锐指出:国防工业现在搞了一些民品,是应该搞的,但都是一般的民品,没有在技术上提高,突破国民经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6]为了有效地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客观上要求国防科技工业的军转民必须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积极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高技术含量的民用产品。除此之外,国防科技工业还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的研究活动,参加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等经济建设活动,这不仅是支援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不断增强自身的科技和经济实力的需要。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寻求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新突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逐步建立和发展了一套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其特点突出表现为:政企不分、军民分割、自我封闭和完全否定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国防科技工业的体制性弊端开始日渐暴露出来,同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越来越不相适应。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就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入分析,并从制度改革和创新的角度,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的思想。 1.坚持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改革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大局,坚持党和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国家的军事战略需要,而且也符合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新中国成立后,受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逐步形成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军民分离和自成体系的管理体制。国防科技工业的这一管理体制,既不利于国防科研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后,就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本设想是:(1)按照军民结合、统一领导要求,完善国防科技工业领导体制。针对国防科技工业传统领导体制中存在的军民分离、多头管理弊端,邓小平指示将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纳入整个国家的规划,进行集中统一领导。按照邓小平的精神,1979年成立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统筹规划全国的机械工业,并将一机部、农机部、四机部和六机部划归国家机械委员会直接管理。后又撤消 七、八机部,成立新的七机部。1982年国防工办和国防科委合并成立国防科工委,统管国防工业的生产和科研。1986年,将二、三、五、七机部(即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兵器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由过去的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改革为国务院直接领导。随后将三、七机部合并成立了航空航天部,1993年又撤消了航空航天部,逐步打破按行业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领导管理的局面。(2)按照政企分开、有效管理要求,改革国防科技工业组织体制。政企不分是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一个共同特征,国防科技工业在这一点上尤其明显,这不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影响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为此,邓小平强调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要把政企分开作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共同目标。邓小平明确指出:“企业下放,政企分开,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7]根据邓小平的精神,国家从组织体制上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88年,在机电部下设立北方工业总公司负责兵器工业,船舶工业总公司负责船舶工业;在能源部下设立核工业总公司负责核工业。1990年,成立电子工业总公司负责电子工业。1993年,撤消航空航天部后,分别成立了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天工业总公司。国防科技工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总公司后,其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协调监督,统筹技术力量,促进军民结合,从而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 2.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努力转换国防科技工业运行机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单一指令性计划运行机制,即通过指令性计划来维持整个军工科研和生产的运转。这一运行机制的最明显缺陷,就是缺乏效益意识,经济运行中的资源重复配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克服国防科技工业传统运行机制的固有弊端,邓小平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认识出发,提出了军品也是商品,国防科技工业必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运行机制的思想,并就如何转变国防科技工业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思路。主要有:(1)要在军品科研和生产中实行合同制。转换国防科技工业的运行机制,重点是改革国防科技工业部门与军事部门的供求关系,其基本内容和形式就是改成订货关系,实行合同制。邓小平指出:军队和军工部门要搞合同制,“订立合同,要有数量,要有质量,要有进度,要有价格”。“军队和这些部、公司就是订货关系”。[8]实践证明,在军品研制和生产中引入合同制,有利于促进军品研制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强化其作为市场参与者的地位;有利于改变过去使用单位和研制单位通过军工主管部门间接发生联系的状况,使供求双方直接见面,避免供求脱节,减少浪费;有利于开展竞争,对研制单位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迫使其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武器装备研制效率。(2)确立军品科研生产单位的市场利益主体地位。在军品单一指令性计划运行机制下,作为军品供给主体的科研和生产单位,只是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物,是一个单纯的研制和生产者,而不是相对独立、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由于军品研制生产单位不负盈亏,缺乏效益意识和硬预算约束,因而军品科研生产效率往往比较低。为此,必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使科研生产单位成为具有独立利益的市场主体。邓小平指出:“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条无论如何要坚持,这有利于发展生产。”[9]按照邓小平的指示精神,军工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企业的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 3.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改革完善科研生产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引入市场机制,转换国防科技工业运行机制后,军事部门将按照以最低价格获取最好质量的军品这一原则来进行军品采购。因此,军品科研生产单位要获得军品科研生产订货任务,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上下功夫。军品科研生产部门担负着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其产品质量问题,不仅直接危及到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影响到战争的胜败。邓小平强调指出,“科学的东西不能弄虚作假。军工产品质量就是要百分之百,可能问题就出在百分之零点几上。”[10]因此,国防科研生产“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坚持质量第一,关键是要加强科研生产单位内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1)加强和落实各项责任制。建立和加强各项责任制度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指出:“质量问题与建立规章制度有关。没有必要的责任制度,质量难于保证”。[11]在各项责任制度中,岗位责任制度尤其重要。邓小平强调:“岗位责任制度要赶快建立起来,要不然,出了事故找负责的也找不到,这怎么行呢?有些质量事故要追究责任,严重的要判刑。在恢复制度方面,特别是岗位责任制方面,军事工业应该走在前面。”[12](2)建立严格的科研生产制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涉及到产品的科研设计,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产成品的总装和出厂,以及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等每一个环节。因此,一定要建立严格的科研生产制度。在建立严格的科研生产制度方面,邓小平指出:“要恢复各种制度,恢复总工程师、总设计师、总工艺师等岗位制度。”[13]为了保证军品科研生产的进度和质量,“任何一项任务,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项制度”。[14]按照邓小平的精神,军品科研生产单位不断加大了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使军品科研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3)建立人才培养和管理使用机制。国防科技的发展,产品质量的提高,人才是关键。“我们要开一条路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把人才卡住。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15]要通过改革,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条件;建立一套人才选拔、考核、晋升和奖励制度。 三、坚持以提高效率为基础,积极探寻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新思路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既有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也同时面临着大力发展经济和提高综合国力的艰巨任务,因而国防建设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受到资源瓶颈的约束,并由此而进一步影响到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为了开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新局面,邓小平从世界格局发展的新特点和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既能够有效保障国防建设的需要,又能够更好地兼顾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探寻一条资源消耗少、科研生产效率高的发展道路。 1.适度压缩军工规模,合理调整国防科研生产的布局和结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是在临战准备思想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张,特别是“三线建设”,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不仅规模过大,而且布局和结构极不合理,存在着布点过于分散、资源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现象。这既不利于国防建设的发展,也无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破在眉睫。我们好多的决策,包括一、二、三线的建设布局,‘山、散、洞’的方针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16)现在急需要的是把军工规模压下来,使之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但军工规模的压缩,并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减少,而且包括布局和结构上优化。因此,规模的压缩必须结合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来进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防科技工业布局进行调整和改造的思路是:分类指导、统筹规划。首先,把军工企业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布局符合战略要求、产品方向正确、有发展前途、经济效益好、对国家贡献大、建设是成功的;第二类是建设基本是成功的,但由于受交通、能源、设备、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产品方向变化后经济效益不够好的;第三类是有的选址有严重问题、生产科研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有的产品方向不明、没有发展前途的。对第一、二类企业的调整以就地完善为主,对第三类则分别采取关、停、并、转、迁的办法,改变这些企业的空间布局。通过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的调整,不仅压缩原有国防科技工业规模,提高了国防科技工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新建了一批工业区,给内地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改变国防科技工业内部结构不平衡的状况,还对国防科技工业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在国防科技工业的结构调整上,邓小平强调应加大国防科研的分量,认为加强科学研究,这是总的趋势,“科研要走在前面”。[17]与此同时,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国防科技工业要按照市场经济和军民结合要求进行调整,以改变长期以来单一军品的科研生产模式。 2.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同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依靠进口,买不来一个国防现代化。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财力有限,经济建设任务繁重,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购买军事技术和装备;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不允许将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卖给我们。因此,即使我们有足够的财力可供购买军事技术和装备,我们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也会永远落后于别的国家,谈不上武器装备和国防的真正现代化。不仅如此,如果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过多地依靠进口,还会导致对国外技术的过分依赖,一旦国家需要应对必要的危机,特别是战争就有可能陷入被动,从而给国家安全留下重大的隐患。据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科技,研制和生产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军事技术装备。邓小平指出:“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18]我们“要立足自己搞科学研究,我们能够自己设计出好的飞机、好的海军装备和陆军装备”。[19]总的来讲,“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20]然而,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我们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同时,还应当高度重视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引进。因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21]通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不仅可以为我们节省大量的科研经费,而且可以大大缩短我们从头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时间,有助于提高国防科研的效率和加快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步伐。在如何引进问题上,邓小平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思路:技术的引进应该是全面的,应该包括管理和各种先进经验在内;引进产品要考虑周到,要配套、搞全,同时要和我们的制造结合起来;在引进什么、引进多少、占多大比重等问题上,要分轻重缓急。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来讲,必须始终要正确处理好自力更生和适当引进的关系,兼顾好国防安全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新晨 3.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强化国防科研生产的分工与协作。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体制外运行,而必须主动融入市场经济之中,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开展科研生产活动。市场经济是在社会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分工和协作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来讲,其社会分工和协作化水平,不仅是衡量其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是影响其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通过分工协作开展科研生产活动,不仅可有效地发挥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比较优势,而且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使国防科研生产单位在利益动力和竞争压力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国防科研生产效率目的。因此,邓小平强调国防科技工业部门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要在国防科研生产中不断强化分工与协作。加强国防科研生产的分工和协作,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1)必须打破国防科技工业不同行业自成体系、相互封闭的格局,要使国防科技工业不同行业、部门和单位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基础上广泛开展分工和协作活动;(2)必须打破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科技工业之间自成体系、相互分离的格局,要使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科技工业不同行业、部门和单位在竞争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分工和协作活动;(3)必须打破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封闭格局,要使国内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与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科研生产上发展合作关系。邓小平强调指出:“引进国外大型科研设备,同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搞科研,加速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个好。”[23]由于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安全大局息息相关,因此国防科技工业在分工的基础上,同国内外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科研生产活动还必须高度重视国防安全问题,不仅要考虑国防科研生产的经济效率,而且要充分考虑国防科技工业的安全效率。 工业科技论文: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软实力提升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十二五”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创造了一系列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精度”、“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扬国威、振民心,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为军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发展增添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与兴起 “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等“软实力”。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当今时代,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 同志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早就给予文化软实力以高度重视,并赋予其突出的战略地位。 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的发展历程 1935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中央红军兵工厂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村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军工文化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是军工文化的成熟发展期,救亡图存是鲜明主题,爱国主义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这个环境中成熟起来的军工文化在内涵上凸显出国家利益至上的特征。军工文化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文化轮廓,已经基本上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解放战争时期是军工文化的继续发展期。这个时期,军工文化发展的主线是围绕人民解放战争、为中国赢得光明的前途、建立一个新生的民主共和国的主题而进行的。经过解放战争时期的洗礼,军工文化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各个方面都不断前进,特别在推进宣传阵地建设、注重文艺工作方面收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军工文化进入了不断完善期。建国初期,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国防科技工业飞速发展,一大批国产军事装备陆续列装,军工文化也同步迈入了建设新中国的时代。80多年来,人民军工形成了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军工精神为指引,体现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既是军工文化的精髓,也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软实力的紧迫性 一般而言,文化软实力主要取决于经济实力的发展强弱,它是一个由多种文化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在系统功能上又相互区分、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软实力”系统。具体包含五个子要素:一是社会发展模式;二是社会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三是内部的文化生态;四是在国际、国内社会中的形象;五是对国家外交的影响力。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与交往越来越密切,各种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锋的局面也是前所未有。今天的文化竞争已经超越文化自身,涉及国家安全和综合实力。目前,我国经济体的总量已经跻身世界第二位,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因此,亟需军工文化呈现正能量,以助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军工文化对于坚定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的实干精神具有示范意义;军工文化承载了军工战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唤醒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而基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军工精神等所涌现出的国防科技工业各条战线中的鲜活事例和模范人物,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典型,对推进我国公民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营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的社会主义建设氛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些年,随着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壮大,一批批80、90后的新生力量加入或将要加入国防科技工业队伍。新生代的年轻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学历较高,他们中的技术骨干很快就能走上关键领导岗位,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国防科技工业起步时的风雨,也没有体验过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初期的艰难,比较容易受到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不良诱惑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对他们加强军工文化教育,从而激发他们爱国爱党、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使命感、奉献国防军工战线的荣誉感变得非常重要而紧迫。 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认真学习并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思考怎样才能通过军工文化建设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落地开花,对内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外履行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的三大历史使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了军工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人生追求,使其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融合,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行业先进文化,落实文化兴业、文化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战争年代,军工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入民众生活,在军民融合的道路上成就斐然。今天,军工文化更应该在军民深度融合基础上,走创新发展之路,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实现与群的交流互动。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军工文化的传承创新,要选择鲜活而有生命力的内容,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要不断扩大军工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帮助军工文化从中华民间文化传承体系中吸纳智慧源泉,充实内涵拓展外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要鼓励创作军工文化作品,用文学创作、图书出版、影视作品、舞台文艺等形式,记录和传播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上的典型故事、先进团队、先进人物和创新成果。军工文化作品可通过传统媒体和新的媒体向社会投送,以加强军工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发挥好军工文化的引领作用。 要加大军工文化媒体建设力度,形成与国防科技工业战略地位相适应的舆论力量。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依托军工集团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公司,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作者单位: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 工业科技论文:科技创新促进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研究 摘 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以天津为代表的城市规模大、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的区域特大型城市的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本文在全面了解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发展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的技术领域、路径研究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核心技术;创新体系 以北京、上海、天津等榇表的特大城市城市规模大、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为农产品供给带来一定压力,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等不足,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产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有效供给、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快速增长阶段向质量提升和平稳发展阶段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1]。 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带动下,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发展。2013年,天津市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精制食用植物油、乳制品等行业均相比2010年翻了一番以上,其他行业增幅均在50%以上。2013年,保健(功能)食品、食用油、方便(休闲)食品、冷食饮料、肉及肉制品五大重点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2010年增长了1.65倍,年均增长38.39%,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24个百分点[2]。全市农产品加工业5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0年增长1.45倍,占全行业的85.74%。超百亿元企业数量为2010年的3倍。“十二五”以来,天津农产品加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食品制造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增加到51.82%;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迅猛,同比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34.8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51.92%;滨海新区是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最集中地区,汇聚了众多强势大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79.35%[3]。 尽管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制约产业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足。75%的企业规模较小,普遍存在发展方式较粗放、产品结构单一、自有品牌缺乏、同质竞争激烈、融资渠道不畅、技术改造滞后等问题。二是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原料成本、包装成本、用工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的大幅上涨,对农产品加工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三是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受全行业影响,食用油等行业产能呈现过剩局面,导致天津市大部分粮油企业开工不足,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加,竞争加剧。四是原料基地建设不足。天津市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食品加工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尚处于简单的初级供给阶段。 1 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重点发展技术领域 1.1 生物资源特色营养组成与食品功能营养机制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建立液相色谱-生物质谱(LC-MS)为基础,基于高通量特色生物资源活性成分分析,不同基因型生物资源营养特征,主要生理活性组分中淀粉组成与分子结构、蛋白质种类与氨基酸模式、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组成、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特性营养活性物质组成与结构特性,创建特色食品加工生物资源物理活性组分数据库。通过多重相关性分析,建立“基因型组合-营养组成与结构特征特性”关联体系关联因子,设计关联基因差异位点基因型检测分子标记体系,形成基于基因关联的特色生物资源食品营养分子评价体系,建立营养成分快速定性检测平台[4]。 1.2 食品安全快速监测及加工过程安全控制体系 遵循“风险分析”、“快速检测”和“过程控制”原则,利用现代仪器分析及分子技术重点开展食品加工过程化学污染危害物、微生物、非法添加物、快速、在线监测与控制技术、食品品质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食品质量在线无损监测技术和过程关键控制点数字化实时分析与决策系统等研究,形成一批监测方法、技术装置、软件系统和标准规范;优化现有相关技术,形成“快速监测-控制-信息化”集成技术以及其应用指南,在乳制品、果蔬制品、酒、虾等行业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并推广应用。 1.3 食品保鲜技术及包装材料技术 针对食品需要长时间、远距离运输的特殊情况,从对呼吸作用进行控制、控制微生物繁殖、控制食品内部水分蒸发三个角度开展食品保鲜技术研究。开展生物保鲜技术研究,抑制有害细菌繁殖,有效保持食品新鲜度和营养成分。积极研发纳米保鲜技术,将通过纳米技术研制的新型材料添加入包装材料中,起到长久杀菌作用[5]。加快研发电子技术保鲜方法,通过利用高压负静电场产生负氧离子和臭氧,使果蔬中负责代谢作用的酶钝化,减少乙烯的生成。开展食品保鲜新型材料研制及其机制研究,研究生物防腐剂合成调控机制和防腐保鲜机制,开发新型植物源与微生物源保鲜剂。 2 实现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的路径研究 2.1 加快推动企业协同发展 着力推动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龙头,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吸引一批北京的总部项目落户或对国际食品巨头及国内外知名食品集团总部项目进行定向招商,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6]。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强、充满活力的民营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在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使民营企业由“生力军”发展为“主力军”。 2.2 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支持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重点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根据企业现有优势及目前市场需求,建设企业重点研发中心及研究院,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提升研发机构创新能力,形成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研发和创新核心力量[7]。鼓励、支持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3 推动产业实现绿色持续发展 全面落实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降低能耗,提升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优化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中水和热的循环梯级利用和废水废弃物的综合治理水平。大幅度减少食品过度包装。着力加强专业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将开发区打造成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区。结合全市各区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以武清、静海等区县为试点,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园区建设,通过建立公共研发和检测平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高效服务[8]。 3 加强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科技创新领导与支持力度 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以全面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发展为核心,配合产业部门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统一目标、多方协作、集成应用”的农业科技经费使用新模式,形成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统筹互补合力支持都市农产品加工业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区域联动。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建立都市农业和种业领域京津冀战略合作,加快建立区域性都市农业和种业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智力度,积极吸引一批龙头企业在津设立研发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吸引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津创新创业。 3.2 加快推动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专业化产业创新联盟。整合全市技术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集成科研机构、企业、农户和金融与服务机构,立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需求,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新型化、专业化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一批技术研发平台。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各领域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需求,建立行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领军企业建设综合性企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吸引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科研机构,采用独立建设或联合建设等形式,来津设立技术研发机构[9]。着力推动产业产学研合作。建立高效的创新成果孵化体系。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科技型企业孵化器。 3.3 加强创新技术组织宣传模式 根据科技惠农工程各年度工作目标,采用政府组织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示范推广技术的供应和组织。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天津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研发,并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给予支持。通过市县两级电视媒体、“科服网”和农技站等渠道,宣传介绍天津市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展示天津市科技资源,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科技能力[10]。 3.4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科技金融创新 推动行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对接。选定个别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作为重点合作银行,允许和鼓励合作银行优先扶持行业重点企业“周转金”项目[11]。设立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逐步扩大专项支持力度。以财政资金为先导,促进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投入力度,形成产业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体系。 工业科技论文:农机工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依安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 摘 要:农机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前景下,农机工业当前的发展形式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所以促进农机工业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本文阐述了农机工业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的必经之路,提出农机企业当前管理趋势,以此使农机工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有所提升,让农机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机工业;工业化;科技创新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仍然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彻底实现工业化发展。我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所以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要从农村入手,农民是重点,农业发展是难点,只有将三农问题给解决好,才能够使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渐实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是重要的新型工业发展突破口,农业装备直接盒农民增收、农机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直接关系,所以说农机工业的重任也是非常明确的,依靠科技创新的新途径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行进势在必行。 1 农机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当前,我国已经有近万家农机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大,但是但从各个农机企业的生产规模来看,规模还是较小,产品档次不够高,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且经济效益不好,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是农机工业没有适应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要求,在我国农机企业的现有技术以及产品结构上看,主要就是技术相对落后,对低水平的大宗产品过剩生产,比如三轮农用运输车、小型拖拉机等,使得市场上供大于求,让农机工业发展一直都止步不前;再有就是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导致新型农机产品跟不上时展需求,特别是那些能够满足国际竞争力需求的优势农产品农机装备,在我国农机市场上多数都是无货可供,或者是供不应求。其二是农机工业没有达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要求,当前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并且是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含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较好的经济效益、且较低的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而我国农机工业现在离信息化发展要求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就是缺乏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其三是没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我国农机工业在经济、技术、管理以及技术上都相对落后,受到过多的经济因素制约,在向全球化发展中还面临更多的挑战。鉴于此,我国农机工业的未来发展目标还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让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加快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从而让农机工业能够立足于的国际市场。 2 农机工业依靠科技创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以调整农机结构 2.1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机企业市场竞争力 当前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各个领域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而在信息技术得到应用的同时,各产品科技含量也比较高,这能够有效促进新型农机工业的发展。首先,建立农机行业市场、产品、以及科技信息网络,从农机企业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和农机企业信息不畅的现状为基础,建立农机行业市场、产品、科技相关的数据库和信息网络,从而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给农机企业以及农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其次,建立农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联系的信息系统,在农机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工艺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信息系统,利用网络技术打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以及精益生产等制造管理技术,让农机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让生产成本降下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2 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新型的农机技术和产品,满足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农机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沿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主线,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和生产出更多先进适用的现代化农业装备,培育和引领市场发展,为全方位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服务。(1)榇俳作物种植结构的整,推进优势农产品合理规划布局,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区域种植特点和关键、薄弱机械化作业环节,提供先进适用的耕种植保和收获加工农机装备。(2)为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提供先进适用的饲养加工成套技术装备,促进种养业内部转化,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3)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成套技术装备,促进农产品升值,增加农民收入。 2.3 注重技术进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持农机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发达国家曾为实现工业化付出严重污染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的代价,如今他们又不得不为治理环境和降低消耗补上沉重的一课,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又适逢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机遇,农机工业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道路的经验和教训,在注重自身发展可持续性的同时,推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低能耗、低排放的动力机械和农用运输车辆,节本增效的水、肥、种、药施用技术装备以及保护性耕作、生态建设机具等,尽快形成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装备体系。 2.4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先进技术装备和利用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的组合技术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农机工业必须为农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撑,为蔬菜、花卉、畜禽、水产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组合技术与装备。同时农机制造业本身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机企业多数地处中小城市,靠近农村,更具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但是,劳动密集并不是不讲科技含量、为扩大就业而迁就落后,而是强调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组合技术,首先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同时兼顾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形成科技创新引导市场、市场需求推动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国家在农机工业的发展上的扶持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在农机工业发展上不光给予更多的技术上支持,还给予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财政上的支持,力求让农机工业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让我国农机工业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当然,农机工业要想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有效创新发展,实现全面的新型工业化,从而推动科技创新良性循环发展。 工业科技论文:市场化机制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的思考 摘要: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及国防建设的脊梁,既属于国防建设的范畴,又属于经济建设的领域,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必将有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 关键词:市场化 国防科技 军民融合 国防科技工业承担着“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职责,必须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一、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必然选择。国防科技工业承担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要任务,既是我国军事安全的重要支撑力量,其自身能力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的作用,由提供武器装备向核安全、太空安全、海洋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以及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拓展,为“大安全、大防务”服务,支撑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的国家安全建设。 二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有效开展国防建设的迫切需要。现代武器装备的技术复杂性和成本进一步提高,需要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工业基础和高技术成果,发挥国家工业和科技的整体实力,集聚全社会各种创新要素,支撑和保障武器装备建设。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反应灵活、创新活跃等优势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工业和科技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民口在一些前沿技术、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全社会支撑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具备。 三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支撑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有力依托。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一直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承担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大部分是由军工领域承担。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平台,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拥有几十万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高地,是人才聚集的高地,也是高技术设备设施最集中的领域。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国家科技创新都需要国防科技工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面向军民两个需求,推动国家科技进步。 四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稳步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力量。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中高端发展的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拥有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专利,把这些先进技术和专利释放出来,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转化,大力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其潜能将是巨大的,能够及时增强有效供给,必将为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二、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成果 近些年来,在政府、军队、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民参军”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民口单位已占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民营企业上千家,占许可单位总数的五分之二以上。同时,民口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层次也不断提高。 二是军工科技发展对国家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明显。一大批高新武器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标志性成果。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一大批原材料、元器件、一些关键工艺技术同步实现了突破,带动了相关民用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了带动引领作用。军工研制的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3000马力大功率液力变速器、4吨级轻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魂芯一号”高性能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多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军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军品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民品也高速发展,民用航天、民用核能、民用航空和高技术船舶等军工领域传统的“四民”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一批新的军工高技术产业从小到大。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民品产值中,有一半以上是军工高技术产业。 四是促进了资本多元化发展。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步伐明显加快,上市的业务已由最初的民品、军民两用产品向军品拓展,涉及的单位已由放开能力单位扩展到保留能力单位,资产层级已从通用设备设施、辅业资产向总装测试等军工核心资产深入。截至目前,军工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98家,以中国重工、航空动力、广船国际、哈飞股份、北方创业等为代表的军工上市公司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军工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近几年也大幅提高。 三、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引领推动军民融合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率先突破 一是优化军工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大力推进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对全社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进行分类管理,核心能力由国家主导;重要能力发挥国家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竞争,择优扶强;一般能力完全放开,充分竞争。推进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除划分为公益类的院所继续保留事业身份以外,其余院所全部转制为企业。修改完善社会投资指导目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军工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推动军品市场公平竞争。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军品创新性研制活动准入后置审批,提高准入效率,充分吸纳社会优质资源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适应竞争性装备采购要求,推动系统集成商、专业承包商、市场供应商体系建设,推进分系统及配套产品竞争,明确细化总体单位开展分系统和配套产品采购的规则要求。择优利用军工和民口单位的优势科研生产能力,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规范军工集团公司对民口军品配套单位的收购行为,避免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维护市场良性竞争格局。 三是培育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制定军工技术定期解密管理办法,完善技术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大军用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进一步发挥军工技术和能力优势,突出高技术方向,利用基金等市场手段,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应急安全、反恐维稳等国民经济急需的新兴产业,提高军工高技术产业在军工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推进军工产品结构向高端发展,为民口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服务。加强军工与国民经济衔接,发挥军工与地方双重优势,引导军工企业与地方加强战略合作,围绕“一带一路”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园区,大力推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科技重大专项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促进地方就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四是完善军民资源共享机制。打造国内权威、服务一流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指导地方建立区域信息平台,建立军品科研生产需求、能力建设需求、军工技术转化需求等信息收集机制,以及民口前沿、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资源信息收集和推荐机制,推动军工和民口通过线上信息对接,实现线下合作共赢。建立军工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长效机制,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把市场能做好的事项放手交给市场,持续推动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特色学科实验室以及军工计量机构等向社会开放共享,服务国家科技创新。 工业科技论文: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数字化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由国防科技工业局负责审批或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全部或部分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档案是国家投入巨资产生的知识成果和无形资产,也是项目投产后运行、维修、管理、改扩建和技改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资源。 一、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数字的必要性 项目档案的积累、管理以及后期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管理内容,项目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保护档案本身、保障项目档案提供利用、提高项目档案利用效率和提升项目档案信息化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二、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数字化存在问题分析 (一)项目档案数字化缺乏明确的管理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日益规范,出台了众多管理制度,文件中在项目管理过程和验收环节对项目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些宏观的要求,但在项目档案数字化方面却没有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 2015年12月,国防科工局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文《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科工办[2015]931号),原科工办[2007]744号文作废。其中第十七条要求建设g位应接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项目纸质文件材料进行数字化转换,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地质勘测文件、质量评定(验收)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竣工图等。但相对要求比较宽泛,只列了大类,没有明确数字化的范围,对项目文件数字化的归档格式、像素大小、载体形式等参数也未进行详细要求。 (二)项目档案涉及单位及形式多样,格式不统一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会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厂商、监理单位等不同的单位,而建设单位内部会涉及各部门档案的形式有文件、图样、照片、录像片、光盘等各种形式,档案存在形成单位多,形式多样且格式均未统一。导致项目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度较大。 (三)项目档案数字化的制约手段缺失 在项目档案形成、管理和归档过程中,建设单位一般采用签订合同时要求各参建单位提供纸质文件,但对纸质文件的数字化、电子化的要求却提的不多,不全。比如土建工程参加单位鲜有电子文件光盘移交给建设单位归档,设备仪器供应商或非标设备研制单位对于设备的使用说明、研制总结、验收大纲、培训教材、测试记录、源代码等内容电子版文件提供的不全,这说明建设单位缺乏对参建单位提供资料的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合同制约措施,没有相应的管理要求。 三、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数字化的思考 (一)制度要求明确,职责落实到位 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数字化相应的标准、规章和技术规范,明确要求项目档案数字化范围,应当归档其数字化版本,并对各类数字化档案的归档格式、像素大小、载体形式等参数进行详细明确。其次,从建设单位层面,应当把对项目档案的要求、措施纳入到相应的管理办法,针对项目制定项目档案工作方案,明确项目档案数字化的具体要求。 (二)经费预算与合同制约相结合,实现项目档案数字化统筹管理 对于本单位自身形成的文件,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本项目档案工作方案,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并归档。对于其他单位形成的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在前期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各阶段明确相应的预算需求,并在与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备供应商及非标设备研制单位的合同中明确在支付合同款前,应审查参建单位的项目文件材料数字化情况以及电子文件光盘移交情况,是否按合同(协议)条款履行职责,对未按合同(协议)要求的建设单位可暂停或不予支付合同款。 (三)根据利用原则,明确项目档案数字化范围 笔者认为项目档案文件的数字化工作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制定项目竣工文件数字化的筛选原则和范围,数字化成果的接收标准和方法,各参建单位根据合同的明确要求,各司其职,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完成规定范围内的项目文件的数字化工作。 在目前国家、上级没有明确的管理要求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进行项目档案数字化处理前的鉴定工作,明确项目档案数字化的范围,此工作要遵循以需求导向,以便于利用查考为目的。 根据项目档案形成的不同阶段和内容,对于由建设单位收集、归档的各A段文件,如项目的立项批复,各类合同,项目“三同时”文件,审计、档案、项目竣工验收文件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直至项目竣工验收时经常会使用到这些文件,这些文件可由建设单位自行数字化或由专业档案数字化公司按合同要求完成数字化工作。 基建文件中应该明确竣工图必须进行数字化。竣工图数字化是档案利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所以对竣工图开展数字化,一方面能更有效的保护档案,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提供利用服务。 非标设备的电子文件形成于非标设备研制的全过程,是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录。为保证及时提供设备安装、调试及生产过程中的维修利用,明确设备仪器,尤其是非标设备的各类文档及设备图纸的电子版文件要严格按照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要求与纸质文件同时移交。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项目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档案提供利用,在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维修、维护,也能更完整、系统地体现国家的科技和军事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项目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还需不断探索、完善,使项目档案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作者单位:[1]张魏,上海航天技术基础研究所;[2]陈嘉芬,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工业科技论文:新形势下航空工业基层科技情报机构发展模式的探讨 摘 要:情报对航空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基层科技情报的发展,科技情报需要机构的发展,本论文主要从环境与需求分析、发展机遇与存在的问题、航空工业基层科技情报机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探讨进行阐述新形势下航空工业基层科技情报机构发展模式,科技情报机构的科学发展,是科技情报准确性的基本保障,是提高航空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希望能为研究航空工业基层科技情报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航空工业基层;科技情报;发展模式 1 概述 同轴度在机械行业中是一种常见的位置公差要求,因此同轴度的检测方法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弹簧托梁摇枕吊安装孔的同轴度检测,简单阐述了同轴度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弹簧托梁摇枕吊安装孔同轴度工艺分析 弹簧托梁是承载普通列车转向架二系弹簧的载体,其通过摇枕吊连接摇枕,四个孔Φ80(0,+0.06),同轴度要求0.5mm,如图1所示: 图纸要求分别以弹簧托梁两端的两个孔的轴线为基准,分别评价另一端两孔的同轴度。 3 原工艺说明及原因分析 同轴度公差带定义为直径公差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区域。一般方法按照D纸检测同轴度,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头旋转90°,操作设备去触测两端Φ80的孔。如图2所示: 检测方法为尽可能在大的距离下触测两个圆,在PC-DMIS软件下自动拟合成一个圆柱体。分别以两端的圆柱体轴线为基准,去评价另一端圆柱体的同轴度,所得结果很不理想。 因为这种方法只能触测到最外端的Φ80孔,且被测孔的最大深度仅有25mm,同时测针的长度也限制了所测圆柱体的长度。而被评价圆柱体存在同样的局限性,且被评价轴线与基准轴线相差1000mm,这就出现了短基准长距离的问题。假如实际测针长度可触测距离为15mm的两个圆截面,以这两个圆截面构造的圆柱体轴线作为基准线。所要评价的圆柱距基准圆柱1000mm。如果构成基准的两个圆截面圆心位置存在5?m的测量误差,则基准线在延伸到被测圆柱截面时偏离约333?m(5?m),此时,即使评价圆柱与基准圆柱完全同轴,其结果也会有666?m的误差(同轴度公差值为直径),已超出图纸要求。测量示意图如图3所示。 4 方法改进说明 考虑以上原因,检测时改用星形测针和加长杆配合使用,如图4所示。测量截面圆时,分别用星形针四个方向的测头去触测工件Φ80孔。在加长杆作用下,测头可触测到托梁内侧立板上Φ80孔。在4个立板上分别触测4个圆截面后,分别将F和D处的两个圆截面构造圆柱。再将4个圆截面圆心构造一条3D直线,作为公共轴线。然后分别评价F和D处圆柱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取其最大值为弹簧托梁摇枕吊安装孔的同轴度。 5 结语 通过对同轴度测量方法的分析,分析了短基准长距离的测量问题存在误差原因,并通过用公共轴线的测量方法解决了实际应用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反映工件的实际生产状态。 工业科技论文:论国防科技工业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方向 摘要: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用人机制具有举国体制聚智、工程思维治人、计划管理育才等特点。当前,由于改革不足、放活不够,用人机制已不能充分满足发展需要。对此,可从三个方面着力:一要“培养”,注重改进工作现状、注重引进外力资源、注重提升综合素质;二要“分类”,分别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和普通职工,给予不同的条件;三要“开放”,着眼于用人管理与心态、组织与岗位设置、信息交流与文化等要素共同走向开放。 关键词:用人机制 国防科技工业 党管人才 以人为本 国防科技工业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带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带动综合国力和话语权提升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水平,必须在抓好科技创新的同时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抓好用人机制改革创新,实现激发创新活力、带动整体发展的目标。 一、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用人机制的基本特点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正是依靠一支支思想觉悟先进、业务能力扎实、创新诉求强烈、风清气正相传的从业队伍在不懈奋斗中实现的。几十年来,其用人机制也发生过一系列深刻变化,但总体来说仍延续三大特点。 (一)举国体制聚智 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进步的法宝。国防科技工业关乎国家发展命脉,不仅始终坚持了公有制经济的绝对支配地位,也长期享受着举国体制便于汇聚人才、智力等资源的红利。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在资源倾斜、人才引进、福利保障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厚的条件,形成了其对人才的重要吸引力。 (二)工程思维治人 国防科技工业的建立,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参考了组织化、工程化色彩浓厚的苏联模式完成的。最早的从业队伍主要是老一辈归国科学家和自培科技人才,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起步,也决定了必须以工程目标本身为聚焦。由此,工程思维在国防科技工业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奠定,并被长期推崇。 (三)计划管理育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企业化改革全面铺开,但这种改革主要是宏观的、面向体系的,尚未比较深入地涉及具体的、核心的体制结构和核心领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传统思维仍在许多领域,包括用人育才、职位拔擢等方面有显著表现,导致了诸如用人机制不活、强调行政级别等现象的持续存在。 二、当前用人机制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我国科技人才总量不少,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结构性失调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严重不足,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也广泛存在。 (一)用人体制本身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已基本走完了改变科技贫弱状态、跻身科技大国行列的历史阶段,目前已走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上。这就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这与我国科技领域用人体制不无关联。具体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既有用人体制保证了从业科技队伍的基本稳定,保证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建设与进步;但由于用人体制的改革不够、放活不足,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人才、信息、文化等要素的流动性变差,人才素质“下沉”、机构臃肿等现象不同程度地有所显现。 应对领域前沿的敏感度、针对市场竞争的危机感,常止于讲话宣称和文件号召,而在向追求发展效益、提升竞争实力的做法转化时衔接不够、贯彻不足;文化内核趋于固化、保守有余,发展心态内向守成、开拓不足,奉既有的经验做法为圭臬,而视创新求变为另类,关注当下重于关注长远,重视战术漠视战略;等等。 (二)社会环境变革带来的新情况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持续确认和效果显现,人才对自身的理解、社会对人才的定位都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国防科技工业从业者而言,释放身份束缚,完成从“体制人”到“社会人”的转换,已成为不可逆转、必须接受的过程,随之而来的是人才对其市场价值的再次自我确认,是人才在主观意愿上日益勃发的解放和流动诉求。对此,如果只是坚持用人机制的传统做法,不求新求变,不仅不能适应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更好更大发展的需要,还容易导致新一轮的人才队伍危机。 这些都深刻地表明,我们当前的用人机制由于改革不足、放活不够,不能充分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要求和任务目标,难以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也是我们当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所必须把握的主要矛盾。 三、用人机制改革的策略 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必须重视并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不断推动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具体来说,可以从培养、分类和开放三个方面着力。 (一)关键词: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建设,培养为先。从组织层面来讲,要把人才培养始终当作重要工作来抓。 1.注重改进工作现状 目前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各单位也有比较有特色的做法,但总体而言,部分地存在培养“重形式”、培训“走过场”、内容与需求脱节等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国防科技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此,必须就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着眼,一个一个分析,一个一个解决,深化研究探索,持续改进提升。 2.注重引进外力资源 当前,我们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要保持不败之地,必须人为我知、人为我用。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实现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求变意识,在对比中不断改进自身发展,达到发展进步的目的。在引进外力资源时,在持续开展科技交流与工程合作的同时,要着重引进基础科学理论、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宏观形势与战略政策解读这三大方面,弥补我们在人才知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为持久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的动力来源和方向保证。 3.注重提升综合素质 当前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提升是核心,但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可或缺。要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就必须着眼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在加深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掌握包括思维方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管理技能等多方位的知识,从而形成对其岗位工作和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关键词:分类 无论是吸引、培养人才,还是用好、留住人才,都需改变以往比较普遍的“一把抓”做法,而注重分类,注重采用个性化、精细化的人才管理策略。 1.用好科学家,给予其更大的自由度 要珍惜我们的院士、科技专家等珍贵资源,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给予更多的保障,鼓励支持他们多出成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要尊重科学研究的特点,允许他们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2.用好科技人员,给予其全面的保障 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是国防科技工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力量,也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对广大科研人员,要针对性地改变长期以来偏重精神文化刺激的做法,“光明正大”地给予他们物质激励,鼓励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名利双收”。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让科研人员更好地抵住“诱惑”,维持队伍的基本稳定,确保事业的长远发展。 3.用好企业家,给予其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以往的做法中,我们各级的管理人员中很多都是在科技领域做出了重要成绩后完成身份转换的。这种做法确保了管理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充分了解,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从国内外很多经验看,世界上一些很著名的企业家并不是科学家、发明家,但他们富有敏锐的市场感觉、执着顽强的作风,同样可以成为创新的组织者、发展的推动者。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企业家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把握发展方向、凝聚人才人心、筹措资源投入、推动组织优化升级等方面的作用,理应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 4.用好普通职工,给予其更好的成长空间 广大普通职工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力量,只有拓展并给予其更好的成长空间,并引导其基于自身特点、岗位需要和成长机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匹配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行业发展升级的战略实现。 (三)关键词:开放 只有保持开放的系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开放,也是用人机制的重要改革方向。 1.用人管理与心态走向开放 我们不仅要用好、培养人才,更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开放首先是在吸引人才标准上的更加灵活,力求海纳百川、唯才是举。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与组织之间双向选择,人才需要流动才能更好成长、实现价值,对此应予以正视和顺应,而非消极抵制,否则只能损害组织发展。选人用人,不仅“能上”,也要“能下”,这才能保证组织和事业的健康发展。 2.组织与岗位设置走向开放 组织架构、岗位设置等是体制的外在呈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对象。实现组织与岗位设置的走向开放,鼓励在现有体制模式下实施探索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模式、制度,从而实现发展能量的新聚合、新质变。在这一过程中,人才队伍也会随之而发生调整变化,通过组织隶属、身份性质、岗位职责等的变化,实现人岗再匹配,从而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力的进一步释放。 3.信息交流与文化走向开放 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工业4.0等大行其道的今天,拒绝信息交流的开放没有任何发展前景,而封闭、半封闭的组织文化也注定没有出路。对国防科技工业而言,必须倡导更加开放的信息交流和更加包容的组织文化。这不仅要在子系统、在各级组织内部实现,也要努力在国防科技工业全系统内和与其他系统的合作共赢中实现。 工业科技论文:科技平台创新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体系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在带动工业生产行业快速崛起发展的同时,也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行与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标准。作为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和基础,科技平台的创新直接决定了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文章针对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就如何在科技平台创新条件下开展工业经济转型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技平台创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传统的采矿业、制造业利润出现下滑,而在积极需求经济转型升级的,尤其是高新技术为平台的产业,利润总额持续上涨,涨幅较去年增加了8.9%,是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中涨幅最大也是最快的行业。由此可看出,科技平台创新对于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同时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也带动了科技平台的创新升级,二者相辅相成。因而深入的分析如何利用科技平台创新实现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数据表,如表1所示。 分析上表可看出在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总趋势。2015年全国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利润总额为63554亿元,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2.3%。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总额相较于去年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幅度最大,达到21.9%。只有私营企业利润总额相交于去年实现增长。 2015年我国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利润总额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需求不足导致的生产销售减缓;二是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效益下跌;三是生产成本偏高、企业资金流动困难限制了企业的经营生产利润。虽然2015年我国企业效益发展状况形势颇为严峻,但从调整工业结构以及企业升级转型方面来看,在积极转型升级的行业及相关企业利润持续上涨。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利润总额较去年上涨8.9%,装备、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总额涨幅在4%~7%之间。 二、如何在科技平台创新条件下促进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以科技平台创新为支撑重组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传统的建材、开采、石化、钢铁等工业产业依然存在着技术水平偏低,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科学等问题。我国传统工业产业结构的重组必须以科技平台创新为支撑,全面提升传统工业部门的的综合科技水平,通过技术的创新,促使传统工业进行结构重组,使其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科技平台创新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现阶段,应集中科技资源解决传统工业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逐步实现并掌握核心部件、设备、材料等设计制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加强环保、节能、高效等各类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传统工业产业还应该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专利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科技平台的创新需要与工业发展的基础能力保持步调一致,切莫急于求成,根据工业企业现有科技资源,充分地利用和挖掘产业潜力,确保科技创新能够被迅速地应用于经济转型升级中。 (二)以科技平台创新为途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以科技平台创新为推进,大力地推进和发展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依然停留在高耗能、低效率的传统模式下。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必须首先扶持一批拥有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全新产业,例如计算机电子产业、高端设备生产制造产业、生物类医药产业、海洋开发等。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应该与国际接轨,顺应世界工业技术创新潮流,从技术性、环保性、实用性以及安全性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尽快形成完整的新兴产业链和生产经营体系。同时以科技平台创新下的新兴产业为切入点,逐渐扩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范围,实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地转型升级。 此外,科技平台创新下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各高校、科技园区、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搭接科技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使科技创新要素的聚集,集中资源解决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性难题。加强与外企的合作,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将其转化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三)加大科技平台创新投入力度 投入研发是关乎未来的战略性投资。科技的投入和开发总体的规模还较小,且相关的扶持资金大多数投入到大型的企业中,而需要扶持的成长发展型企业缺少研发资金。因此,在进行转型升级时,就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为其提高充足的扶持资金。扩大中小企业的投资规模,就必须研究国家科技的成果和引导基金,转化成为战略性和引导基金性的新兴产业。 将金融和科技相融合,对金融机构进行引导,使之增加对高科技园区和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的建设进行大力的支持。对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进行多种方法的探索,通过多元化科技的创新进行机制的投入,使得科技经费的投入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上市企业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对科技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有效合理的引导,使得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和市场资本进行对接。合理规范创新创业的投资,保证其规范的进行发展,针对风险投资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强管理,且对其进行税收的优惠照顾。 将重点省市作为科技服务示范区,进行建立探索试点,将科技企业金融支持服务作为中心,为创立初期、成长中期、成熟期积极提供有效合理的金融服务,使其金融发展优势得到增强。相关银行和监理部门必须规划相关的政策,引导以及鼓励金融机构的保险、证券、整合信贷以及租赁等等资源;使得科技金融服务的联动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金融机构自身应当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稳定的推动知识产权的质押贷款,对于示范区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联合组织“信托”或者“集合票据”。 (四)加强科技平台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是创新科技的中心,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质量是由人才的能力和层次所决定的,从而影响工业升级转型的实际效应。从科技的应用、研究以及开发,到技术的交流、示范的设点以及推广,都主要依靠大量的科技型人才。总体来看,我国现今的科技资源规模较小,且区域分布不均匀。例如:河北大省,相关科技活动的从事人员数量和比例均不高。河北省现今的人力资源的结构不能够满足工业经济的升级转型。在升级转型中由于缺乏高水准专业技能的科技人才,供不应求。 因此,必须在实践创新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才能够做到人力资源的有效保证。创新平台和创新项目,必须加大培养和吸收科技人才,建设优秀、稳定的人才队伍,特别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海洋化工等等相关领域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优秀的科技人才进行激励,推动企业、领域经济技术的发展。加强科研院科技人员以及高校科技人员的互动。 三、结束语 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时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工业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平台创新为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和有效的途径,我国工业产业必须在科技平台创新下积极地调整传统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还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潮流,不断地自我调整和自我创新,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科学技术局) 工业科技论文:对目前国内工业建筑工程科技走向的分析 摘要:在我们国家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许多别国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工业建筑工程科技都进入国内,我们国家也随着开展了工程科技的革新,国内的工业建筑工程科技正以向科技化及健康的走向发展着。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工业建筑工程科技走向进行分析。 关键字:工业建筑;科技;走向;分析 1 目前国内新型科技的使用情况 1.1建筑装饰工程科技的革新和走向 近些年来,国内的建筑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了非常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建筑装饰工程科技在科技与环保理念之下,同样获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末,国内的装饰工程科技开始与外国的先进科技不差上下,但在可持续走向的过程中碰到了瓶颈时期,导致装饰工程科技最终于国内当下阶段,造成国内装饰行业得不到快速的发展进步。 自21世纪以来,装饰行业的企业市场理念开始加强,针对国内日益提升工业建筑的准求,企业的眼光投在了盲目追寻世界上先进科技上,引用和选用了先进的工程科技。譬如:背栓系列、石材干挂科技、组合式单体幕墙科技、点式幕墙科技、金属幕墙科技、微晶玻璃与陶瓷复合科技、木制品部品集成科技、石材毛面铺设整体研磨等。在先进科技的作用下,导致高科技因素在装饰行业蜂拥而至,不少的工业产品直接在装饰工程中所使用,金属材料装饰、玻璃制品的装饰、复合性材料的装饰、木制品部品集成装饰等先进科技的出现,从根本上使得装饰工程发生变化,时代感越来越强,产品精度高,工程质量好,工程工期短,无污染的独特优势导致他们在装饰工程中得到获得越来越多的展现契机。这些先进的装饰材料和工程科技,在工业建筑中为工业生产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接连和固定是装饰工程作业必然会濒临许多方面的矛盾,各种高性能的黏结剂的出现完全使得传统的模式得到变化更新,在确保使用强度的前提之下,弹性黏结消除了钢性黏结的弊端。免漆饰面工艺与环保油漆的使用,本质上改变了现实中油漆作业造成的化学污染的情况,免漆饰面的形成,现场全部取消油漆工的作业,从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反映工程水平的提高与走向。环保油漆的运用,不光造成工程工作者的身体安全获得了保证,而且成功预防了由油漆造成的有害气体而延误工程竣工时候的正常运用,同时材料的耐火性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业建筑自身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年限获得了提升。 1.2 更多的新科技新材料在混凝土工程中的使用 1.2.1清水混凝土工程科技 因当下国内人口在不断的增多,每个人所占有的空间在不断的降低,为了得到更为优越的居住环境,高层建筑走向变成必然。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对工艺的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投入开始增多起来。清水混凝土科技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科技中的一项新科技,它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的混凝土,质朴自然,展现了人们重归于大自然的科学认识。 除此之外,遵从装饰所达到的效果分为3类: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科技是混凝土科技的一项全新科技,因其直接以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表面,使得整个工程建筑变得简便快捷,减少了工程建筑成本,使得整个工程的速度也增快了不少,同时也减少了工程竣工之后的维修费用问题。这种类型的工业建筑工程提升了整个建筑的稳定度,减少了工程成本,对当今的工业建筑是有益无害的。 1.2.2 混凝土工程的新材料――钢纤维砼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走向,人类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只为了居住性和生产适用性,而且还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建筑呈现出艺术美感。标志性的住宅和工业建筑也成了人们追求的方向,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工程科技的要求就提高了。为了使建筑的艺术感和实用性都能得到体现,我国建筑行业的专家研究出了钢纤维砼。钢纤维砼是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经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它不仅能改善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而且能增强砼构件的抗剪、抗裂能力、耐久能力,能使脆性砼具有较好的延性特征。另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因而它使构件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对于结构抗震性有极大改善。钢纤维砼的应用,是混凝土工程科技中的一项突破,它弥补了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建筑工程科技的走向。 1.3 新型防水工程科技在工程中的大区域使用 1.3.1防水混凝土结构 防水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本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兼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还可满足一定的耐冻融及耐侵蚀要求。与卷材防水层等相比,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便、改善劳动条件、缩短工程工期、节约工程造价、检查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工业建筑中经常采用。 1.3.2 防水材料的更新走向 运用防水材料达到防水效果的传统作业方式是沥青防水,现在通过科研专家的不懈努力,已经走向出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密封膏等高效弹性防水作业。防水工程在向冷作业方向走向,综合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以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材料为例,它是以高强度水泥为载体,经特有活性物质和微硅粉改性而成,以此为基础,我们已经开发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涂料、混凝土外加剂、结构修补砂浆等多种产品。 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大区域使用。通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践验证,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渗透性强,防水性能持久,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自我修复功能,整体防水性强,能抵御化学物质的侵蚀,并对钢筋起保护作用;而且环保无毒,不产生危害气体,工程简单,对复杂混凝土基面适应性好。任何复杂环境尤其是水位经常波动、变化,以及经常受到机械震动的环境下,如溢洪道、水池、地铁隧道、地下室等结构,水泥基渗透型非结晶防水材料优越性能更加突出,解决了一般防水材料无法解决的难题。 2 现代工业建筑工程科技的走向 以最小的代价谋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是现代建筑科技活动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规范下,现代建 筑科技的走向呈现出一系列重要走向。剖析和揭示这些走向走向有助于认识和推动建筑科技的进步。 2.1 高科技化走向 新科技革命成果向建筑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渗透,是科技运动的现代特征,是建筑科技高科技化走向的基本形式。这种渗透推动着建筑科技体系内涵与外延的迅速拓展,出现了结构精密化、功能多元化、布局集约化、驱动电力化、操作机械化、控制智能化、运转长寿化的高新科技化走向。建材科技向高科技指标、构件化、多功能建筑材料方向走向。在这种走向中,工业建筑的工程科技也随之向着高科技方向走向,利用更加先进的工程科技,使整个工程过程合理化、高效化是工业建筑工程的核心理念。 2.2 生态化走向 生态化使得建材科技奔向开发高质量、低消耗、长寿命、高性能、生产与废弃后的降解过程对环境形成的作用是比较小的建筑材料方向走向;追求建筑设计目标、设计过程以及建筑工程的未来运行,一定要兼顾到对生态环境形成的不良影响,争取选择那些低污染、耗能少的建筑材料与科技器械,提升建筑物的运用时间,争取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生态环境相统一。在这样的走向中,建筑的灵活性将成为工业建筑工程科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使用高科技材料的同时也要有助于周围生态的和谐走向,另外在建筑使用价值结束后建筑的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在建筑工程的考虑之中。 2.3 工业化走向 工业化是当下建筑事业的走向方向,它试图将互换性和流水线引到建筑活动,以准化、工厂化的系统科技改造建筑业的陈旧生产模式。从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能够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使得建筑的高效率提高,为以后的工业建筑工程科技的一体化提供了条件。 3 结束语 工业建筑工程科技的走向跟许多的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最终的方向决定在当下生产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外界环境的要求。只有满足这样要求的建筑工程科技才可为工业建筑提供最好的需求。工业建筑工程科技的走向将奔向高科技和一体化的走向发展。 工业科技论文: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的问题、需求与对策 [摘要]陕西农产品加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但总体而言,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陕西农产品加工科技水平普遍落后。因此,分析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并寻求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问题;对策 1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整体落后 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落后,初级加工占有重大比例。2008年,全省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中,从事粮食储藏、面粉和淀粉加工等初加工的企业占到粮食加工企业总数的63.1%;肉类加工企业中,从事初级屠宰的企业占到肉类加工企业总数的74.3%。 1.2农产品加工装备整体水平及其机械性能低 同其他先进水平省份比较,农产品加工业在陕西的装备普遍落后,原因可能是受机械工业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整体制约。目前,技术装备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水平农产品加工企业占80%以上,只有5%的技术装备处在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简陋、规模小,加工装备的机械化程度低,必然造成加工能力低下。 1.3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不足 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少,农业创新能力弱。农业科技投入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7%~27%。这使得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水平很难得到快速提高,使得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核心企业竞争力不强。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各级政府对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机制不完善、科研队伍人才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示范带动作用不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不能很好地为地区农产品加工业服务。 科技转化能力低,高新技术未能很好转化。全省食品产品万余种,90%以上属初加工和粗加工产品,精深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对相关产业带动力不强,科技转化能力低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1.4缺乏科技创新意识,企业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陕西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整体实力较差,在科技创新意识、产品质量控制、研发条件、科研开发投入、知识产权拥有的数量、员工培训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公司相比,差距大。多数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所谓“科技投入”或“高科技驱动”等,多是从国外进口设备,而不是用于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与开发,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科研创新体系十分必要。 2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的需求 根据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趋势及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现状,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的重大科技需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2.1农产品深度加工关键技术的需求 2.1.1大宗农产品传统加工技术的提升改造 陕西农产品重点需要开展肉制品、粮油、果蔬、乳制品、烟酒茶胶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突破酶工程、生物工程以及高效分离、杀菌、防腐、干燥等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引进开发一批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创出一批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建立若干农产品深加工示范生产线,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陕西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2需要农产品产后保鲜、深加工、资源多层次利用、产品系列开发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陕西农产品生产存在用途不专、品质不高、定位趋同、效益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农业科技为优势农产品生产提供系列优质专用良种,区域化、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的优质、高效、栽培(养殖)技术,以及配套的收获、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等技术。 陕西农产品目前仍以鲜食、原料和初级加工品消费为主,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资源系列多级化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产业链短、经济规模小、附加值低,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迫切需要农产品产后保鲜、深加工、资源多层次利用、产品系列开发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 2.2技术装备方面的需求 目前,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的重大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局限。一是设备进口,成本高,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投资。而受投资影响,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得不到发展,制约了规模加工的发展。导致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装备的落后,影响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二是设备进口,维修麻烦,配件价格高,更换配件费钱又费时,影响了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因此,现阶段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质量好、性能强、技术高的国内自主研发产品。 2.3技术创新方面的需求 陕西农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晚,许多企业重引进、轻研发,重设备、轻技术。因此提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新时期有下列需要: 2.3.1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需求 投资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风险性,它需要巨大的一次性投入。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金融体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广泛的融资渠道。 2.3.2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需求 技术创新主体是指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我国绝大多数加工企业技术却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陕西情况也一样。长期以来,技术创新主体本末倒置,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次要的角色。而研究开发机构和政府成了创新的主体,这是很不正常的情况。 2.3.3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作为中介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传播技术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就必须用中介信息来搭起在确定何时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市场并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的情况下一座桥梁弥补不足。而陕西目前对中介信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到位,许多加工企业还没有建立计算机网络设施,还不能进行快速多渠道的信息联络,这样,科研院所和高校与市场在创新技术方面难以直接联系,这一方面造成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受到了较大限制。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成果也难以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需求 2.4.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 针对陕西农产加工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入世”后所面临的挑战,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建立食品安全监督与评价体系,构建陕西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平台,满足对农产加工食品安全保障和进出口贸易的需要。 2.4.2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尽管已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普遍标准旧,在有害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农药残留量等食品安全与卫生标准上与国际标准相比差距大,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开展重点农产品技术标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借鉴国外推行GMP、HACCP、ISO9000质量管理规范的先进经验,构建陕西大宗农产品主要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提出与国际接轨且适合陕西实际的大宗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程,促进加工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的对策 3.1技术创新的推进和增加科技资金投入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科技和市场一样,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也是农业产业化得以腾飞的双翼和升级的阶梯。农产品加工业只有以科技为先导才会持续发展,成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政府要加大农产品加工的科技投入力度,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科技的发展,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扭转产后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十二五”期间的各项科技计划中重点予以支持,实现重大突破。 3.2采取投入主体多元化的形式,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加强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逐步实现质量标准化、加工原料规格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专业化、运营一体化。建议科技厅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农产品种类,在重点生产区域,采取多元化投资的形式,重点抓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示范基地。 3.3引导科研单位的参与,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实行产销一体运行,以市场为导向,从而获得比较丰厚的回报,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实行“公司+农户+科研院所(高校)”的新型运营模式,促进三者的紧密结合,探索出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户为依托的新型产业化、规模化运营机制,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化与升级。 3.4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与技术信息服务体系 市场、技术、信息三者都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尽快建立健全可辐射陕北、关中、陕南的市场、技术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专家咨询系统,指导全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尽量减少一哄而上、盲目重建的现象。 工业科技论文:南通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 摘 要: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无疑成为科技发展评价中的关键环节。采用DEA方法对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指出了南通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不高、行业综合效率差距较大、重点行业存在投入冗余等问题,建议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应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工业;科技创新;评价;DEA模型;传统产业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足够的科技投入强度和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是提高科技产出效率、增强地区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仅取决于科技投入的总量,更为关键的是科技投入产出的效率,因此,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无疑成为科技发展评价中的关键环节。本文有针对性的从工业行业角度出发,采用DEA方法对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 科技活动包括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3类活动,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 D)又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R D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前提。 1.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活动人员是企业开展科技活动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前提和基础。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6.07 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员(R D人员)3.63 万人,分别比2011 年增长16.8%和13.0%;R 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65.0%,比2011 年(61.8%)提高3.2 个百分点。科技活动人员中R D人员所占比重上升,反映了企业自主创新人力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科技活动人员均超过5 000人,这三个行业R 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分别达到60.1%、58.9%和55.1%。 2.科技经费投入不断加大 科技经费投入是确保科技活动人员开展各项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2012 年,南通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 941家,其中,有R D活动的1 191家,比2011年增加29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4.1%,比2011年提高6.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 D经费内部支出96.10亿元,比2011年增长23.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1年的1.9%提高到2012年的2.2%。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R D经费投入主体作用明显。2012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 D经费内部支出为59.99亿元,比2011年增长23.5%,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R 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为62.4%;小微工业企业R D经费内部支出为36.11亿元,比2011年增长23.4%,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 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为37.6%。 分行业看制造业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 D经费投入的绝对主体。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R D经费内部支出95.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9.2%,R D经费投入超亿元的行业有17个,其中超十亿元的行业有2个,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科技产出水平不断提升 二、绩效评价 (一)DEA模型的选取 数据包络分析(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和W.Cooper等学者提出的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部门)进行相对有效或效益评价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结合国内DEA研究的实际应用,本文选取使用较多的两个模型模型C2R和BC2模型。其中,C2R模型可以用来评价决策单元是否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BC2模型则是用来评价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 1.C2R模型原理及评价 2.BC2模型原理及评价 C2R模型假设分析主体在固定规模收益下运营,但若存在变动规模收益,则会导致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不可区分。BC2模型将综合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综合效率表示投入产出项资源配置及规模大小是否适当,在固定投入下,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之间的比率。纯技术效率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配置比例,用于衡量是否有过多的投入造成浪费,或过少的产出而生产能力不足。规模效率表示整体投入资源的规模大小是否适当。规模收益是指投入要素等比例增加时对总产出的影响,共有3种形式,最适当的形式为规模收益不变,即投入与产出成等比例增加;规模收益递增是指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规模收益递减是指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DEA无效除了来自资源配置(投入产出)不当的因素外,也可能源于投入的不适度规模,可以通过调整投入规模改进其无效的状态。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工业行业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系统比较复杂,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中,既要考虑到科研创新能力又要考虑到效益性。评价体系分为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大部分,在科技投入指标中,包含人力资源投入指标和经费投入指标。其中,R D人员是由参加R 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及应分摊在R D项目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两部分相加计算而来,更能有效地衡量对人力资源的实际投入;经费投入指标中,R D经费内部支出反映了对科技活动的实际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反映了工业企业引进吸收新技术和改造落后产能的力度;新产品研发投入反映了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在科技产出指标中,专利申请量是体现工业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则是了反映工业企业的产出效益以及投入增加所带来的产出成果。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工业科技论文:以科技进步推动石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提要] 近几年来,巴州石化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巴州主要大宗工业品原油产量585.2万吨,同比增长0.2%,原油加工量64.8万吨,同比增长12.5%;天然气产量开采量19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4%。石化产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占到全州总排放的70%和59%以上。本文结合巴州实际,对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推进巴州石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技进步;工业;循环经济 原标题:科技进步推动石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以新疆巴州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6月23日 一、巴州石化工业经济现状 在巴州工业经济发展中,石油天然气开采占本地工业的主导地位,短期内这种工业格局仍将继续。2011年巴州主要大宗工业品原油产量584.12万吨,天然气开采量1,721,723万立方米,2009~2011年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利润率仍保持继续增长态势,分别为48.38%、49.78%、49.84%。2012年石油天然气工业增加值占巴州工业增加值的75%,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导地位预计在今后几年仍难以撼动。几年来,当地通过科技进步发展石化工业循环经济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压力巨大。因此,无论从经济质量还是从环境承载能力看,加快科技进步,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特别是提升石油天然气等化工主导产业,是巴州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选择。 二、科学技术在推进巴州石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问题 (一)发展石化工业循环经济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战略性需求。2011年全州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电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值综合能耗等各项指标较上年同期已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地市相比,还很不理想。2012年巴州工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石油工业所占比过高,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地方难以左右,因而在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石油天然气产业中所运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等产业规模小,贡献偏低。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增加造成石油天然气生产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生产效益下降。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产业效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的利润率,但这同时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推动。 (二)巴州石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和附加值低。巴州石油天然气主要靠数量增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走以质取胜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近年来,巴州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石化工业循环经济成效已初步显现,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一是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初显,但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一个较长过程。科学技术的创新运用对巴州石化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工艺改进、污染减排等影响非常明显,但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巴州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虽然在节能降耗、废物利用等点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面上情况来看,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缺少高新技术产业,而且传统产业不大不强。石油天然气等总量比较大的行业门类,也只是依赖1~2个产业,且一个产业又往往依赖个别大企业,产业基础很不稳定。加之区域特色不明显,县区之间产业同构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三)工业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在石化工业循环经济中科技创新不足。2011年,巴州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用电量为118,261.00千瓦,比重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7.34%。2011年巴州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疆平均水平,居全疆倒数第二位;每亿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分列全疆倒数第四、第二、第三位。由于石油石化产业中的科技创新不足,科技投入不够,许多石化工业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重点节点得不到突破。由环境污染导致的事件时有发生,将会对环境带来极大的、无法弥补的破坏。粗放式的生产模式,造成能源巨大的浪费,在能源生产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进行简单开采,造成能源基地的污染、浪费和环境破坏。造成环境巨大的代价,生产大量投入,能耗水平高,环境压力大,社会和谐稳定问题不容忽视。循环经济可以解决能耗和污染的诸多问题,发展的好还可以降低能耗水平、提升企业效益,产生新的增加值,但这需要在科技创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解决石化工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因此,我们发展石化工业循环经济,不仅仅是解决企业生产问题,更应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在巴州石油天然气行业、重点领域形成一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工业园等等,以逐步形成巴州特色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对加快巴州科技进步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战略性很强的决策。对我们政府管理部门而言,要发挥“看得见这只手”的作用,为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循环经济不可能在现有低技术水平上得到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是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强化规划引导,促进产业结构向石化循环经济调整升级。按照巴州已有的工业发展规划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石油天然气中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意识地根据现有产业结构与石油天然气产业定位有选择的招商。对石油、石化上下游产业招商给予支持,特别是能接通石化上下游的产业、产品、生产工厂和技术要积极引进,鼓励用各种新技术来解决上下游在循环经济利用上的瓶颈和难题,落实循环经济所需的各项要求。 (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在巴州石化工业循环经济中的投入。我们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势条件就是拥有资源,这是巴州实现工业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这为巴州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特色工业产业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一是库尔勒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影响力和吸引力都明显增强;二是自治州相继出台了实施“工业强州”的意见和加快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随着自治州“创新发展环境”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大改善了巴州的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这也为加大科技创新在石化循环经济的投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发挥好政府的协调职能,加大对石化工业循环经济的支持。除了借助政策手段进行间接调节,巴州地方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和石油天然气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排除企业顾虑及消极思想,为企业利用创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出谋划策,加大对石化工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经济、科技、环保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为区域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可尝试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项目库,积极为企业收集、提供最新科技信息。组织消化吸收和创新,促成国内外已有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将企业培育成为技术运用与推广的主体,将有利于巴州石油、石化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和技术落地给予更多的支持。 (四)探索扶持机制,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巴州对鼓励推广新技术运用的各项制度已初步建立,但系统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健全和完善。巴州制定出台了部分政策措施,指导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但从总体来讲,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配套措施不全,缺少有效的激励政策、资金支持、回收处理体系和合理费用机制来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我们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石油天然气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企业主体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石化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除对一些重大项目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进行直接投资外,对一些符合国家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可通过积极组织科学技术项目、科技贴息项目、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和国债项目等,争取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也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 (五)坚持科技创新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巴州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坚持优势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集中精力优先发展支柱产业;坚持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相结合;坚持新型工业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扩大就业相结合。制定了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工作目标,坚持把工业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抓手。目前,巴州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需要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巴州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之一,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坚决防止无序开采资源,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推进石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在石化产业的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在循环经济的投入,利用循环经济促进石油石化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从“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谈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摘要:对“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的深入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惠州学院这一应用型高校的特点,指出了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不足,并基于这此问题提出了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管理及课程检验形式等环节应采取的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风景园林竞赛;毕业设计;园林;教学改革 1 引言 2016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了14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转型试点高校,这些高校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向应用型高校转变,这其中就包括惠州学院。园林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毕业设计是高等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要点。 为了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设计水平,同时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全面展示才华和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国内大多数设有园林专业的高校都将参与“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作为检验园林专业毕业生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设计能力,带动园林专业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进而推动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2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的特点 2.1 国际竞赛加强合作交流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是国内外园林相关专业院系和中国风景园林网发起以及联合主办,每年在园林相关院校毕业生中开展毕业作品和论文的评选活动,命名为“‘园冶杯’风景@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专业性强,涉及范围领域广泛,是国内园林专业较具代表性的国际性赛事,既有国内外各大高校师生,也有国内外业内代表专家和企业,更有国际青年设计师的分享与对话,对于加强专业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2.2 专业评审激发设计动力 为保障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特设立竞赛活动组委会。组委会由参与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巡展工作,组织本校学生参与竞赛等相关事宜。在作品收集结束后,组委会组织行业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和复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国际任何国家和地区相关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均可报名参赛。这一公平评选和竞争的机会给予广大应届毕业生极大的设计动力,参与竞赛不仅为了获得荣誉,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2.3 选题广泛反映时代问题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作品分为毕业作品类、毕业论文类、主题竞赛类三大类。毕业作品包含园林规划作品、园林设计作品和城市设计作品,毕业论文包含规划设计、生态植物和城市设计论文,主题竞赛包含文化景观、生态修复、海绵社区、康复景观和城市更新(含开放住区)等,毕业作品、论文限应届毕业生参赛。正因为如此,参赛作品的选题极具广泛性和前瞻性,内容丰富多彩且符合当前国内外专业发展趋势,在一定层次上能够反映出时代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园林专业视角。 2.4 多方参与促进专业发展 作为园林专业的重大国际比赛,“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促进了园林行业和谐发展。同时“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是“园冶杯”国际竞赛的一个组成板块,这一竞赛平台包含在校学生和社会企业,且作品类型包含设计类、施工类、综合类、论文类和科研类等,这一将学校与公司企业结合在一起的竞赛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园林设计水平,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全面展示才华和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与公司企业亲密接触,了解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发展形势和方向。 3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本科阶段最后一个课程环节,一般在大四第一学期要确定选题,第二学期要完成设计作品并进行答辩。这一阶段,一方面学生不仅要面临毕业设计的课程,同时还要面临专业实习、就业、考研和出国等现实问题,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冲突。另一方面,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是检验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这一重要环节,他们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一门课程,因而往往为了其他事情而忽视毕业设计,甚至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去学习。这一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太少,仓促完成任务,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不仅达不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加影响到专业的发展。 3.2 选题时效性不够,创新性不强 选题是毕业设计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够产生一个比较好的毕业作品,但是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在选题上过于草率。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下衍生出选题,这一类的选题大都还较合理,在某些时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创新性不够,且选题内容过于局限;一类是学生自拟题目,这一类的选题类型多样,但大多数较片面,所选设计主题不是过大就是过小,且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有些甚至只为完成课程任务而随意选定一个主题。 3.3 设计深度较浅,缺乏可实施性 评价一个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除了要有细致的设计平面图和效果图之外,更要有详细的前期分析以及后期的施工放样图,但在许多高校的园林毕业设计课程上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过于重视图纸的表现,缺乏对设计对象的详细分析,从而导致许多设计十分不合理。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仅仅停留在方案设计阶段,并没有涉及到施工图,这一现象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不系统,且与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不仅要考虑平面空间布局、建筑小品布置、植物配置等内容,也要考虑设计是否符合行业设计规范、是否能够满足居民需求、能否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室外环境等方面,避免“纸上谈兵”。 3.4 单一的导师指导 在本科毕业设计导师资源配置上,一般都是一对多的模式,就是一个校内导师往往会指导多名学生,甚少有学校采取一对一的指导模式,许多学校也缺乏校外导师的参与。校内导师往往知识结构较为单调,大都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大都只能帮助其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缺乏实战经验,且个人的主观看法有时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都会让学生的知识获得被局限,项目设计深度不够,综合性较差,解决问题的能力较缺乏[2]。 4 从专业竞赛角度谈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4.1 以“设计主题”形式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是指导教师研究课题的衍生或者是学生自主选题,范围较为局限且颇具随机性,通常会集中在某一类型的选题,无法与园林专业当前最新发展趋势相互契合,大大违背了毕业设计课程全面考察学生设计水平的初衷。改进毕业设计选题模式,关键就是要在质量较高的选题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来提高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 从专业竞赛角度来看,可以引入“设计主题”来指导毕业设计选题。一方面,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专业发展动态和市场形势,一起探讨和分析出若干个设计主题,学生再依据这些主题来确定具体题目,在宏观的背景下再做出多样的选择,使得毕业设计更为丰富且能够与时代接轨。另外一方面,“O计主题”这一选题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再是单纯地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固定地选择指导教师研究课题下的某些选题,而是通过自主选择设计主题来确定自己的指导教师,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设计积极性,学生选中的某一主题的导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具体选题进行指导,具体选题可以是实际存在的项目或还在计划中的设计场地,这符合了毕业设计真题实战的要求。对于计划中的设计场地,由于没有实施具体项目,所以相关数据和资料可能并不齐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去搜集相关内容,学会分析,这不仅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培养专业竞赛素养。 对惠州学院园林毕业设计选题传统形式的改进,加强了设计选题的时效性,且更加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主题融入到毕业设计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毕业设计课程之中。 4.2 组建“导师组”,构建多方位指导体系 与传统学校的园林专业一样,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导师制实行“一带多”的模式,即一名指导教师会同时指导多名学生,而由于惠州学院园林专业师生比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导师会同时指导约10名学生,这大大影响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质量。另一方面,单纯的校内导师的指导机制具有较大的限制性,且指导教师个人知识面有限,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思维得不到拓宽,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建设[3]。 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课程,在某些程度来说,也是许多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的专业能力证明,许多公司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都会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些设计公司还会采取快题设计的方法来考察面试人员的设计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十分必要。组建“导师组”,构建多方位的指导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聘请校外专家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一起组成综合导师组指导学生。校外专家可以是其他不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设计院或者企业相关从业人士,学科背景不局限于园林,可以是建筑学或者是城市规划学。这样,校外专家不仅可以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能给在校的毕业生提供行业最新信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能与社会发展接轨。 其次,组成多元化的导师组,各取所长。多元化的导师组人数不限,但每一个导师组只能以一名导师作为主导师,其他导师可以从旁辅助。主导师辅助这组学生的总体指导和方向规划,辅助导师则从专业其他领域进行补充。比如,主导师具有较好的设计构思能力,能够挖掘出刚好的设计题材和想法,但软件操作能力和植物配置能力稍弱,那么,这一组的辅助导师则应具有较好软件操作能力和植物配置知识,这样这一组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就能得到全面的指导,对其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帮助。另外,校内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不如企业和设计院的专业人士,因此,在施工图和扩初图的设计过程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若是将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组成一个综合指导组,那么学生也能更早地接触实际项目施工的知识,对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较大帮助。 4.3 增加公开评图环节,提高总体设计水平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常常需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和修改,在毕业答辩之前,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也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指出相应的优缺点。按照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传统模式,每位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至少要给予10次以上的指导和点评,而在学生毕业设计提交之后,每个学生也会有一个对应的评阅教师来对其设计作品进行点评打分。这一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能得到相应的指导,也能够得到较为公平的分数,但学生之间的作品缺乏交流,且总体设计水平得不到更好地提高。 任何一个专业竞赛都会由多个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获得绝大多数支持的作品才能够脱颖而出。从竞赛角度来看,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加入公开评图环节十分有必要,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辛勤付出会完成设计初步作品,这个时候可以组织一次专业公开评图,毕业学生和所有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初步评价,集思广益,让学生和教师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对于每位毕业生的设计作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帮助。而在学生毕业作品最终提交完成之后,学校可以在毕业答辩前举行一次更大规模的公开评图,可以邀请国内外同类型的院校进行联合评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和意见,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交流,从而提高专业办学水平,通过院校间的共同合作从而促进园林专业发展[4]。 4.4 支持竞赛促改革,激发学习动力 毕业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最后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需要利用为期至少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这门课程,然后在毕业之前提交一份按学校要求完成的作品。不同的学校对于毕业设计的考察标准不一样,学生只要通过毕业答辩基本上都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也正因为此,许多学生并不太重视毕业设计,有些仅仅是为了完成,因此设计作品质量不高,不利于园林专业长足发展。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历年的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不高,缺乏较好的作品,园林专业也缺少一定的办学知名度[5]。 为了激发学生的设计动力,提高园林专业办学水平,惠州学院园林专业从2016年开始,以“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作为毕业设计的基本标准,要求所有园林专业毕业生按照竞赛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从设计选题到后期毕业展板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地按照竞赛要求完成。作品提交后,先在学校内进行公开巡展,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鼓励。获奖学生根据自主意愿参加“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最后,参赛的19幅作品内有9人获奖,其中一人获得三等奖,学院也获得先进集体奖和优秀组织奖,这对于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从一个侧面检验了园林专业的办学水平,同时参赛过程中与国内外不同院校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促进了惠州学院园林专业的发展[6]。 当然,作为毕业设计课程改革的第一年,2016年的毕业设计课程还是存在一定难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新审视这门课程,并且要寻求最合适的道路。之所以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离不开学院、教师和学生的一致支持:学院从各方面给予了园林专业支持,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改革,并且拨款报销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学生的图册打印费和展板打印费,包括后期参赛报名费也是学院统一缴纳;园林专业的任课教师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当中,孜孜不倦地对学生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给予学生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园林专业毕业生大多都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认真选题,努力构思,积极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基本上都能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课程,且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5 Y语 惠州学院园林专业以“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为切入点进行设计课程的改革初见成效,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完善,在竞赛机制的引导下,以“设计主题”形式确定毕业设计选题,组建多元化的导师体制,在设计作品初步完成时进行公开评图,环环相扣,综合提高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从而推进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建设。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指导研究 摘要: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是检验大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设计技能,实现教学培养目标的途径。根据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通过探讨前期调研、设计理念、方案设计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写作等4个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对毕业设计教学方法上提出一些具体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指导建议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任务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说明书两方面。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分析图等设计作业;毕业设计说明书主要运用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针对该毕业设计进行设计说明。本文谋弦瞪杓迫挝竦哪谌莩龇,分析现状和问题,从教学实践中挖掘出一些指导方法。 一、督促学生加强前期调研工作,端正学习态度 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与就业等时间冲突,使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毕业设计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降低工作标准的要求[2]。前期调研工作充足与否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是否良性循环,要求指导老师督促学生加强完善前期调研工作,端正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对项目基地进行调研分析,对自然地貌、建筑古迹、地域文化进行考察;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防冲突当地民风民俗。 指导老师需叮嘱学生在调研中,特别对园林景观中的细部设计进行观察与分析,例如水陆交接处的驳岸设计、亲水平台的设计、堤坝游览方式的设计、景观小品的人性化设计等。并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汇报调研心得,对优秀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优缺点,学会借鉴与创新。 二、指导学生树立设计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与文化价值 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设计主要问题之一是设计内涵不足,忽略了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培养[3]。有文化的设计才有生命力,任何设计作品都要有一定的设计理念,要培养创新精神和文化价值。指导老师告诫学生要善于挖掘文化精髓,体现更深层次的含义,才能提高人的品味与审美,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用简单的色彩拼图或植物造景就是对园林设计的表达。只有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喜爱、所理解,才易于使本民族的群众接受,越具有社会性,越能发挥社会功能,就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4]。要求学生对基地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甚至城市精神、民族精神等多方面进行调研,挖掘与借鉴、吸收与创新。 要求学生遵循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4],对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抽取和转化,对地域文化精髓进行提炼和创作,对传统园林设计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方法等进行借鉴与创新,通过景观设计展现最大限度的表现力。设计理念可以采用历史文化元素、民族精神等等,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或地域特征,体现于共同文化上,内容与形式让人关心熟悉的,才能在心理上达成共鸣。 三、督促学生完善方案设计,注意细节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图、总鸟瞰图、节点大样图及效果图、分析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方案环节,指导老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断地进行辅导和修改,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一)第一次草图的设计要点 首先,要求学生对基地的场地、现有水文与植被、建筑小品等进行分析,在保留古建筑、保护原生植被、尊重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对水文条件进行利用,将园林打造成一个青山碧水、鸟语花香,有特色有文化的游览胜地。其次,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分析图制作,贯穿自己的设计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及基地各出入口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功能分析、交通流线分析、景观节点分析等。 (二)关注细部设计的重要性 景观节点设计、铺装设计、亲水平台设计、堤坝与滩地之间游览的可达性设计,以及其他人性化服务设计,都属于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关注的细部设计问题。 对景观的节点设计,要围绕设计理念展开,集中体现设计的中心思想,这一点是需要指导老师不断跟学生重点强调的。城市中的景观设施标志着历史与文化关系相辅相成,形成独特文脉和现代人文特色的景观[5]。通过节点设计表达该区域的功能性和设计主旨,一小见大,从而更好地贯穿全区域的设计理念。对该区域的中心景观小品、植物造景、地面铺装纹样、以及座椅的造型设计等,都要进行考虑,都要体现该节点的特色,从而展现整个园区的设计理念,体现一定的文化精神内涵。 (三)重视景观效果图制作的耐心培养 由于毕业设计任务量较大,学生耐心度不够,所以对于效果图的制作缺乏细节表现。效果图需要在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对植物、建筑、山石,以及水面、天空、飞鸟等运用抠图、色彩的叠加等表现技法,对基地进行场景模拟设计。效果图制作中对于植物种植,需要运用植物素材根据光影和透视角度,一颗颗调整种植,工作内容繁琐,对此项工作学生缺乏细心和耐心。指导老师需要叮嘱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强调植物种植在画面中的必要性,特别是主干道两侧的陈列式种植乔木,可以强调直线型道路的贯通性,强化曲线型道路的流动感,丰富画面效果。 四、提高毕业设计说明书质量,把握毕业设计最后一关 本科毕业生不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说明书,都存在一些写作不规范、内容不具体、结构不完整,论文格式理解错误等问题。作为毕业设计最后一环,要求学生必须提高毕业设计说明书质量,给自己的大学时代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写作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围绕设计理念,阐述设计内容;并需阐明采用某种文化元素的原因、用意与出处,以及如何体现设计理念。写作格式方面要求学生规范写作标准,全面检验,严格把关,做到具体与完整。指导教师也需提高自身素质,高标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五、结论 本文针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内容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特别提出要指导学生善于树立设计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并探讨设计具有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以期为风景园林毕业设计教学水平的完善与提高提供指导性建议。 康蕾(1988-),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为了提高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毕业设计中的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教学内容为例,设计教学任务,明确任务内容及目标要求;为便于引导学生顺利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又将该任务划分为7个子任务,对各子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了设计;并且对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任务展示、任务分析、任务执行及任务评价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园林专业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与园林专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巩固、拓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融会贯通、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把课程学习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以任务为引领开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任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执行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复习、巩固、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同时培养探索精神、自主学习习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任务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自己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1]。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两个适用性特点:一是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二是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2]。因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比如高虹[3]在《高职应用文》、江务学等[4]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包括两个大的方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其中,毕业设计又分为方案设计与工程设计。对于园林工程设计方向,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外文翻译、综述撰写、工程设计。本文以其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任务设计 教学目标。本任务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点:①掌握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确定方法。②掌握固定式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中喷头选型及布置的工作方法。③掌握喷灌系统管网布置的技术要点。④掌握喷灌系统管径确定的工作方法。⑤掌握喷灌系统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及图示方法。⑥掌握设计说明的撰写方法。⑦进一步培养应用图纸资料进行工程设计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教学内容。本任务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确定的基本知识。②园林绿地常用喷头的主要类型及技术参数、适用条件。③园林绿地喷头选型、喷头布置、管网布置的基本知识。④喷灌系统管道管径确定的基本知识。⑤水泵及动力设备选型的基本知识。⑥喷灌系统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及图示方法。⑦设计说明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及撰写方法。 教师在设计本任务时,可以结合自身或学生企业实践,以企业真实的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作为教学任务,提供基址图、景观设计平面图、竖向设计图、植物种植设计图及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园林工程》的学习,对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其知识基础依然薄弱、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不能适应毕业设计工作的需要。为便于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角色,顺利开展毕业设计,将该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各子任务的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子任务表 2.任务展示 教师以PPT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任务所选定的园林绿地方案设计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及相关资料;以PPT课件或视频形式介绍园林植物对园林绿地景观实现的意义,以及灌溉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本任务的学习兴趣。 3.任务分析 引导学生阅读实训任务书及相关图纸、文字资料,了解设计区域土壤、气候、地块轮廓、植被类型、水源条件等相关信息,明确实训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基址条件、相关要求、成果形式及考核标准。 4.任务执行 本任务以2~3人为一小组,选定组长一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工作步骤包括:资料搜集与分析整理、喷头选型与布置、轮灌区划分、管网布置、水力计算、水泵选型或喷灌管网入口设计工作压力确定、图表绘制、设计说明撰写几个环节。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要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进度,对工作认真、进度较快的小组,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学习不积极、工作拖拉的小组,进行必要的督促、引导与教育;对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解决;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根据各组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对任务大小、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任掌兰 任务评价包括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环节。 组内自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对各自的工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设计成果,并准备小组汇报材料。 组间互评。教师组织全体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工作汇报。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工作成果进行汇报,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总结概括,对本组总体工作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接受其他同学及教师的提问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评价。教师对各组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成果质量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说明,以帮助各组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工作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 1.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任务形式呈现,有明确的知识点与学习目标,有效改变了学生毕业设计初期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并且,对于较为复杂的教学任务,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开始毕业设计。 2.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任务目标明确,大小适宜,考查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工协作,边做边学,遇到问题共同讨论,协商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意识。 四、结语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对毕业生资料搜集与分析能力、外文阅读与翻译能力、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应用园林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实际问题能力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相关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并结合各任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任务展示、任务分析、任务执行及任务评价,可以有效弥补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理论基础、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循序渐进,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三位一体”模式研究路培 摘 要: 本文以 “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三位一体’模式研究”为研究内容,拟通过近年来在生命科学学院带毕业设计的体会和感受,从园林毕业设计中教与学两方面出发,建构选题模式、教学模式、展示模式的三者结合的体系,尝试以工作室制度为教学框架,横向联合兄弟院系进行毕业设计,注重毕业设计展览,探讨以概念为先导的毕业设计选题,探索与其他门类艺术相联系的设计方法和表现效果。 关键词: 目标专业 毕业设计 三位一体 随着现代经济与教育的同步发展,高校园林设计专业学科不断更新与完善。目前,园林本科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存在诸多问题,如文理兼收导致部分学生艺术修养浅薄,文字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出现选题新颖恰当、表达流畅清晰又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学生在毕业前期忙于工作就业,对毕业设计没有学术上的认识和重视,常以机械拼凑复制抄袭敷衍了事;甚至部分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与专业方向无关,这是一个很严肃而又司空见惯的问题[1]。一篇关于建筑学毕业生的文章《从“两不毕业生”看中国建筑教育》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当前国内建筑教育提出质疑,总结“两不毕业生”的现状,“两不毕业生”即一不了解社会现实,二不能突破创新,园林界也是如此。所以,如此严峻的形势使得这些从事教育,特别是担任毕业设计导师的人不得不深思改革的措施。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大小与难易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工作质量和时间安排,毕业设计指导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设计课题。 1.选题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选题脱离实际的情况,如数百亩地的某园区的规划,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有的难度偏小,如几十平方米的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甚至还不如课程设计深度,学生得不到应有锻炼,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导师工作室制度,在第七学期经由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进入由特定教师组织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制度下,注重少数精英学生的毕业设计成为可能。这一制度强化了各个工作室之间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对于艺术教学来说是一个培养精英的最佳土壤。 工作室教学,学生与教师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因而其师生关系演变为带有师徒制这种传统教学的影子,关系一般比较融洽,所以学生的思想工作比较容易做。一个有特色的毕业设计工作室,应该在选题、教学方法和成果展示三方面有明确的计划和要求,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整体效果。 1.1题目类型个性化 首先由导师提出一个相对明确的整体方向,例如提出某一个园林景观学中正在探讨的理论方向或者设计风格趋势,作为引导学生探讨的方向。教师在开始时讲一个在这个方向上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讲座,提供一个需要的知识结构。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收集资料,思考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提出选题倾向,与工作室导师讨论,逐步确定自己的选题,使同学之间在相互比较和激发的基础上,基本构成整个工作室教学方向。 1.2题目内容真实化 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应选择真实的题目,地形图、规划意见书、任务书等基础材料齐全,多为指导教师参与或熟悉的实际工程项目或设计院的一个真实项目,以“实战”的氛围感染学生,或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参加项目踏勘、汇报、图纸会审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实际工程的操作程序,获得较全面的“实战”经验。 2.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2.1方法引导 传统的看图改图,就事论事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毕业设计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国际上盛行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提供改变这种现象的理论基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以选题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核心驱动力,导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更易于形成个体的学习风格。 2.2进度控制 毕业设计课程和以往设计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分散。一些学生趁毕业设计阶段外出求职择业,或者参加研究生、公务员等各类考试,这样就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得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和投入减少,造成设计质量下降。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投入,可以在前期召集毕业生开动员大会,告知其毕业设计的目标、任务及毕业设计中应遵守的相关纪律,与学生沟通,对其毕业设计任务在时间上做好合理安排,避免冲突。除了这些常规做法之外,通过准工作室制、分工分组、模拟实战、商业伙伴对话、Outcome等方式,实施“拼合座位”、“准工作制”等手法,突出设计过程的重要性,完成课程的进度,达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成效性。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2]。 2.3质量控制 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毕业设计良好效果的有力手段。针对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指导的方式、内容、时间等多方面着手,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和提高应用型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2.3.1小组指导制 毕业设计的指导,通常采用一个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学生小组的方式。这种单一指导教师制有其容易组织的一面,但可能受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经验多寡等局限。所以应打破这种“单一导师制”,而改行“小组指导制”,即由方案设计、植配、结构、水电等专业教师或工程师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参照实际工程设计中的操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当然,每个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的学生人数可数倍于常规小组,相关工种的指导教师不必全程参与,只在相应的设计阶段加入即可。 2.3.2指导时间切实可行 在指导时间上,保证每周至少一次的固定指导时间,其他时间可通过网络等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同时,做好详细的指导记录,记录每个学生的进度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对下次指导内容做大致安排。 2.3.3阶段性成果质量控制 工作室制的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建设过程的多项内容,因此,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设计本身,每一个过程的评价均应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如寻求设计工程项目、协助甲方编制设计任务书、各个设计阶段的建筑设计、与甲方的沟通协调、与其他工种的配合、方案汇报等。评审过程由导师和其他教师,以及从社会上聘请的专家们组成,进行互评。最后模拟甲方的评价,根据实际情况、按院(系)拟定的格式填写相应评价书,折成对应的分值计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3.展示模式 3.1展示定位 对于毕业设计的展示,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在答辩的同时进行集中的作品展示,而展示多数时候是为评审的方便而做的按照一定规格的陈列,构不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展览。成果展示在不同的院校形式不一,没有十分明确的模式。而将毕业创作展览提高到与毕业答辩一样的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览自己的毕业创作作品,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使得在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中,逐步变换成用户―设计管理者―设计师的角色[3]。 3.2展示手段 作为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总结形式,各个工作室可以以此为契机展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同时与其他兄弟院系进行联合毕业设计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交流学习有关毕业设计教学的经验,牢固树立对于毕业设计成果展示的重视和对于学生个性的鼓励姿态。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园林专业毕业生调查反馈分析 摘要:为更好地对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对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生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地方民族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调查问卷;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1999年后,园林专业教育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据统计,2009年国内共有184个园林专业(风景园林)的本科培养点,覆盖全国175个学位授予单位,其中高校172个。湖北民族学院是一所省属地方普通高校,园林专业开办于2000年,相对于其他高校办学历史悠久的园林专业来说,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阶段。本文主要结合本校园林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研究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应对策略。 一、毕业生调查数据统计 毕业生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8个问题,涉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工作能力需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问卷通过网络发放,回收有效反馈调查表102份,其中男生66人,女生36人。回收问卷涵盖了自2004~2012届(2011年无毕业生)的毕业生调查结果。64.7%的毕业生看好园林专业的就业前景,31.4%的人认为就业前景一般,仅3.9%的被调查者对就业前景不乐观。而调查显示,对毕业生当年的就业情况,15.7%的人表示满意,72.5的人认为一般,少数人(2.0%)表示很差,9.8%的人对其他同学的就业情况不清楚。对自己在单位的发展前景预判中,56.2%的人认为有较好的提升空间,25.0%的人则认为提升空间不大,只能在基层工作,18.8%的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不清楚。男女性别在就业上的差异调查显示,26.5%的被调查者表示求职单位只要男生,65.3%的人认为性别在求职时有差异,但不明显,而8.2%的被调查者则表示在求职时性别没有差异。就园林就业方向来看现场施工、工程方面需要男生多些,而设计、预算等方面男女生就业没有差异,预算方面女生反而更占优势。从毕业生就业地区和所从事的工作来看,近1/3的人(31.4%)在华南就业,表明华南地区是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多也是毕业生比较偏爱的地区。仅5.9%的人在自己的家乡工作,15.7%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工作,15.7%的人在华中地区就业,15.7%的人在华东地区工作,13.7%的人在西南地区就业,2.0%的人在华北地区就业。目前有57.5%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工作,19.1%的人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工作,23.4%的人就业工作和所学专业没有关系。而针对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相关专业的原因调查,47.1%认为所学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无法与名校毕业生竞争,23.5%认为和社会环境有关,10.3%的认为与园林公司提供的机会有关,19.1%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对所学专业就业方向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半的人(51.0%)从事建筑施工类工作,41.8%的人从事规划设计类工作,7.2%的人从事植物栽培和其他工作。针对在校期间培养能力对就业的影响力大小排序为,综合素质(56.9%) 专业知识(20.0%) 人际交往能力(16.9%) 电脑、英语(6.2%)。对于在校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选项排序第一的是多参加校外活动,增加社会阅历(45.1%),其次是专心学习专业知识(39.4%),再是多考证(9.9%),多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工作(5.6%)。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46.0%的学生表示很有用;48.0%的人表示可以用到部分,但不是很多;6.0%的人认为在校学习的园林知识对自己的工作完全没有用。在课程设置上,重点学习课程按重要性排序为:园林设计类课程(24.4%)―绘图软件(23.1%)―植物类学科(23.1%)―手绘等绘画技巧(12.8%)―社会、文化、艺术类课程(10.9%)―生态、地理学科(4.4%)―其他课程(1.3%)。在授课内容上,有实用价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42.6.%),其次是培养创造力(34.0%)和知识体系的全面性(23.4%)。关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39.6%的人认为应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理论讲授和实践的重要程度,34.0%的人认为应更注重加强实践,26.4%的人认为理论和实践应兼顾。对于实践教学的方式,毕业生首选(29.2%)实战(实践/实训)法,其次(21.4%)是项目(任务)教学法,再是(20.2%)案例教学法,校企合作教学法(19.1%),体验式教学占9.0%,其他方法1.1%。对于综合实习,被调查者首选(64.5%)到园林公司和企业,其次(33.9%)是参加老师的项目或者工程,仅有个别人觉得无所谓。而对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37.7%的人赞同个人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15.1%的人赞成采用撰写小组论文或研究报告,30.2%的人赞成开卷考试,17.0%的人赞同闭卷考试,没有被调查者赞同采用学生自测的方式考核。针对大学期间专业学习中遇到的苦恼和学习的障碍,29.4%的人认为对专业就业方向和专业知识体系缺乏认识,23.5%的人认为专业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缺乏或不扎实,有19.1%的人认为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差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还有13.2%的人认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欠缺,10.3%的人认为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弊端是自己学习的障碍,4.5%的人不适宜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大学期间,促进个人成才的最大动力或者最有感触的原因,23.5%的人选择自身对未来的规划和努力,20.6%的人认为是对专业学习和专业体系的了解、认识及对园林工作的向往,20.6%的人选择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同学互助鼓励,14.7%的人选择某段特殊经历,17.6%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湖北民族学院原有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基于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为基础制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和现代化城市需要的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园林建设与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办学所在地较为偏僻闭塞,当地经济较为落后,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和工资待遇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说缺乏吸引力,从就业地区来看,华南地区的就业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的多数毕业生还无法达到就业后立即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的程度。为此在学生进校之初,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尽早规划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确今后的主攻方向,建立合理的目标,找到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学好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避免部分学生临到毕业还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有些课程如植物生理生化、植物遗传育种学、插花艺术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客观上造成了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开设门数和学时数的不足,使得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但基础不扎实,深度也不够,这成为毕业生反映的问题之一。为此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应减少这类课程的设置,或将其作为选修课、方向课开设。另一方面,由于园林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的相关领域非常广泛,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也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也应该加强,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学会更多工作中的实用软件,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毕业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则集中在实践教学上。毕业生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实践经验不够,一般需要1~3年的适应期。在校期间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偏向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在某些时候趋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学校缺乏专业的实训基地,学生缺少动手机会;已有的实训基地存在设备陈旧,老化的现象。园林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在实战中取得经验,而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完整的项目培训计划,实验、实习项目和实际工作有较大出入,因此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而采用学校和园林公司、地产等企业联合的实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园林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多学多看大师们的规划设计方案,从中吸收营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活动,把参与比赛纳入创新学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点评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加强专业学术讲座,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及园林公司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讲座,让更多经验丰富的园林专业人士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上,也应打破目前单纯的期末卷面考试一种方式。很多学生习惯考前临时突击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强记的内容也忘记殆尽,造成高分低能或无能的现象。考核评价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对于部分课程采用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或者以设计作品作为评价的依据。 作为地方一般高校,生源和师资的限制使得湖北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无法达到一类高校复合型人才要求。如何寻找地方民族高等院校的生存空间,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将是今后继续研究探讨的重点。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思考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一个环节。如何通过毕业设计教学使学生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从而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园林 毕业设计 教学思考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进行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对所学的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预算技能等方面知识的一次较全面训练和考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选题方面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然而许多毕业设计的命题要求往往只停留在方案的初步阶段,对实际工程中综合问题的考虑较少,脱离了实际,没有实质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注重对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时还存在不少假题目,学生只能假题假做,不能突出高职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宗旨。 (2)时间方面 毕业设计的启动时间多与毕业实习、就业冲突。面对当前竞争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部分高职毕业生的主要精力开始转向就业需求。因此,也就造成了毕业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的工作中去,对毕业设计工作产生敷衍的心态。[1] (4)学生专业学习方面 有的毕业生直到毕业设计阶段,许多专业基础问题仍未能很好掌握,专业基础薄弱。例如,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的方案设计思维能力仍然没有形成,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常用的园林树种,但是对于树种的使用和搭配仍然不清楚,还有的学生没能熟练掌握毕业设计中常需要运用到的专业应用软件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毕业设计的成果。 (5)考核制度方面 考核制度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把控不严。一方面,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规范的检查制度,或是落实不够,没能很好的辅导学生和督促学生的进度;另一方面,对毕业答辩的考核不严,没有一个很好的考核模式,学生一般都能通过答辩,使得答辩工作流于形式。 2 提高高职园林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对策 做好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是一个较为烦琐和繁重的工作。针对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应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合理选题 教师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时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力求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其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将来就业的方向。例如有些学生希望能去园林施工单位就业的,那么可以考虑拟定一些施工图绘制或是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另外,选题尽量做到真题真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必须尽可能地紧扣设计工作中的问题,按照实际的设计工作流程和要求来进行毕业设计。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中的其中一项选题为位于南宁市郊的某果园景观提升改造。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基地环境;与果园业主进行交流,获取果园的景观改造设计要求。获取一手资料后再进行进一步分析,构思和设计。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理论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进度 为缓解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有一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毕业设计中,建议毕业设计准备工作提前1至3个月展开。另外,教师要做好时间上的把控,将毕业设计分阶段开展,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避免工作虎头蛇尾。例如,可以将毕业设计分为项目前期阶段,方案构思阶段,初步概念设计阶段,方案定稿设计阶段,效果展示表现阶段,答辩前准备阶段等。每个阶段都需要学生进行阶段性汇报,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方案汇报的能力。 (4)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同学擅长3D效果图的制作,并且也希望将来能从事3D效果图制作方面的工作。那么在毕业设计阶段,就可以让他主要负责后期效果图部分的内容。有的同学方案能力比较强,可以让该同学担任毕业设计小组的设计主创。而有的同学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就需要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带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升,引导每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辅导,又要使教师由传统的“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规范答辩 毕业答辩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成果保障。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应综合考虑,具体内容应包括工作量、设计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答辩情况等。[2]上交的成果必须规范,要有统一的规格和装订。图册必须完整,例如设计方向的成果需包含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总平面效果图,总平面效果图、鸟瞰效果图、功能分区、道路分析图、景观分析图、局部效果图等内容。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简明扼要的而有系统的阐述毕业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能熟练地,确切回答问题。 3 小结 毕业设计是一项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手段和途径。因此,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充分重视,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规范实施,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本文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例,提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生毕业论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毕业论文;工作过程;应用性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工作重心正在由重视规模发展向注重质量提高转变。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同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八条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支持高职学校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等活动”。高职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既是落实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又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提出问题 在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中,实践环节的教学至关重要。为此,课题组对当前高职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论文选题或范围大而空,如“浅谈屋顶花园设计”,或缺乏创新意义,如“论香樟大树的移植技术”等。从文章的结构分析来看,前面引用的综述性内容篇幅较大,而真正对研究对象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分析、逻辑推理的部分却深度不够,尤其对园林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没能结合生产实际推陈出新。大部分学生反映,如果被派往离校较远的地方实习,则无法当面与指导教师沟通,所以只好采取“临时凑数”的做法来应付答辩。高职生提前顶岗实习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学生与岗位的对接,但如果采取“放羊式”管理,无疑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声誉。因此,与之配套的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思路 当前,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共育人才的新型教学管理体制,以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学校应制定出特色显著、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南及行文规范,二级院系应该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研究”转变,让学生懂得论文写作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不仅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更是培养学生养成一种科学研究的习惯,可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高职学生毕业 论文写作水平的措施 (一)突出应用性 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就业教育。以“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成长目标的高职生不需要写学术性论文。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毕业论文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它反而倡导的是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突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作为一个层次教育的特殊性。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高职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探索,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生产实际上遇到的问题,对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帮助更大,这也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二)把握好选题方向 工作过程导向的毕业论文取材应指导学生在毕业实习或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普通而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选题范围可在顶岗实习期间涉及设计项目、施工流程、工程技术等方面去挖掘,也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做相应的调查分析。经验告诉我们,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应按照专业三大核心能力(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应用)确定选题方向。 城市中小型绿化规划与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等方面的选题 (1)设计项目内容可以为城市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或城市郊区名胜风景区。(2)做真题,亲自去实地勘察、测量并分析有关数据,然后进行设计。(3)绘制图纸,包括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景观结构图、立面图、施工图和效果图等。(4)进行工程概预算,编制设计说明书。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监理等方面的选题 (1)参与某一项或几项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2)参与某一项或几项园林工程施工监理。(3)参与园林工程招投标书的制作(重点编制园林工程预算书)。(4)亲自参与工程的施工建设与技术服务工作。(5)参与某项绿化工程的施工,包括整地、放样、刨坑、苗木的运输及保养、栽植、立支柱等工序。 园林苗圃建设、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方面的选题 (1)对我国苗木的供应场地和不同规格的苗木价格做市场调查。(2)参与某项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3)调查当地观赏树木、花卉、地被植物的主要品种、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技术。(4)调查和分析当地观赏树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5)调查和分析当地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 (三)认真做好实习记录 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手资料来源于生产实习和过程记录。在派送学生去企业顶岗前,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安排和指导,告知学生做好日常工作的记录与台账。园林工程建设涉及面广,野外作业的情境较为普遍,因此学生在记录工作过程时,应注意采用不同手段解决问题。比如在设计方面,只要不涉及商业秘密就可将图纸以电子文稿的形式保存;在生产方面,可借用视频工具将工艺流程录制下来,用相机拍摄隐蔽工程和施工节点;在苗圃里,可采用电子记录仪或物联网技术记录生长过程。如果能把一套完整的项目设计整理成“方案设计”,把一个成熟的生产工艺过程整理成一篇“技术报告”,把园林苗木的生长过程和养护关键技术整理成“生产报告”,把现有绿地的使用情况写成“调研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将比“评述性”论文所具备的现实意义更大,这正是高职人才可做成好文章之处。 (四)组建论文指导团队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高职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高职毕业论文工作应着眼于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淡化学术性,突出应用性,在内容与形式、取材和时间安排上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同时要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教师团队指导。 园林建设过程一般涉及“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组织 ——养护管理”等几个流程,整个流程周期长,内容多,而且往往涉及市政、土建、水电、装修等多学科交叉施工的情况。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一个大型项目通常分几个标段或按年度分周期进行组织施工,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团结精神。团结合作是社会性建构主义者十分重视的一种学习形式。因此,学校应切合实际工作对复杂问题和特色攻关项目组建相应的论文指导团队,一般由专业带头人担任团队负责人,校内“双师型”教师及行业知名专家或能工巧匠担任核心成员;同时,鼓励跨系部、跨专业、跨班级的学生加入团队。为便于组织和实施,还可在园林技术专业论文指导团队下设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应用”等分队。 (五)建立论文综合评价体系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毕业论文考核评价应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具体由“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答辩表现”组成。“过程评价”主要涉及文献检索、现场调查、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任务的岗位贴近度、开题报告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工作态度等,这部分内容占总评的30%。“目标评价”以毕业论文(设计)提交的成果为主,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双方评分,这部分内容占总评的40%。“答辩表现”主要涉及论文汇报提纲、PPT制作、答辩论述思路与表达程度、回答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占总评的30%。这种评价体系摈弃了以往只考核论文和答辩两项内容的不妥做法,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改革成效 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从2009年7月起,学院针对2007级园林技术专业实施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调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教学管理。由于当前园林建设行业所涉及的岗位数较多,因此我们根据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了分类指导,鼓励学生采用项目式、程序化的方法做研究,尽量做到真题真做、大题小做,确保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施工项目的可操作性、调查项目的前瞻性。从近三年论文选题统计结果来看,“项目设计”约占15%,“技术方案”约占20%,“调研报告”和“实验报告”超过55%,“评述性”文章不足10%。同时,从近几年江苏省优秀论文的评选结果来看,我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已连续获得多次优秀奖,证明我们的改革已初见成效。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以就业为导向的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环节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通过对毕业环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并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毕业环节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园林技术;毕业环节;教学改革;就业 近几年来,由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毕业环节教学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毕业成果质量,使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减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环节教学与就业的脱节。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办学方针和本院提出的“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必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深化毕业环节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职业岗位需要,加强组织和管理,切实提高毕业环节教学质量。 一、毕业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毕业教学成果形式单一,拼凑抄袭现象日益严重。以往园林技术专业毕业教学环节成果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有毕业论文和设计作品两类。毕业论文由于高职学生写作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拼凑抄袭现象严重,有许多学生整段甚至是整篇抄袭他人的文章,抄袭之风盛行。其次是文章内容空洞,有部分学生文章浮于表面,没有以真实的案例为依托展开分析,或者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使整篇论文缺乏说服力。其三是文章结构不合理,逻辑混乱。上述情况的存在不仅使大量的毕业论文质量低劣,而且也背离了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毕业教学环节与就业在时间上存在矛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园林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六学期,但从了解设计任务到着手进行设计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收集、分析设计资料,花费一些时间,无形中就压缩了园林设计的总时间。此外,许多学生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忙于找工作或者忙于实习,分散了他们的精力,毕业设计的实际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偏低,效果不理想。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实际经验相对欠缺。本院园林技术专业招生规模在近几年有较大增加,导致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欠缺。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以及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还存在缺口,导致了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师资的缺乏。此外,由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繁重,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教师往往疲于应付;有些教师因长期身处学校教学环境之中和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实际工程经验相对欠缺,对相关的实际技术把握不足。 4.师生交流不畅,管理缺乏有效监控。由于专业的特点,目前大部分学生采取分散的自主实习模式,学生的实习地点分布于全省甚至全国范围。而教师由于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法经常走访实习单位,仅通过电话或QQ联系,给师生交流造成一定的障碍,使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之下,常常无法达到预先制定的毕业环节教学目标。 5.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目前,园林技术专业主要采用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答辩后,毕业设计工作也就结束了,使得许多学生和指导教师感觉毕业设计“虎头蛇尾”。一开始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成果却不能很好地展示,不论优劣,只要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就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毕业环节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针对以上毕业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尝试,确定了以下改革思路与措施: 1.确定适合本专业的毕业成果形式。为了使毕业教学更好符合专业特点,本院园林技术专业从2007届学生开始,采用设计作品作为本专业主要的毕业成果形式。从2010届学生开始,我们取消了毕业论文这种成果形式,并探索性地采用以毕业技能操作考核作为成果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确定园林技术专业的成果形式为课题项目类,以设计图纸、设计方案作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本院的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以2-3人作为一个设计小组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课题来源,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与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在设计过程中,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最终完成一套包括设计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在内的完整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方案。这样的毕业环节,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丰富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他们就业竞争力。 2.确定合理的毕业环节教学时间。为了消除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我们调整了毕业设计的时间,把时间从最后一个学期提前到第四学期末进行毕业设计课题选题。这样学生可以利用暑假的社会实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毕业设计的初步构思。由于第五学期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保障,有利于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时以及与导师的面对面交流。 3.实行导师全程负责制。导师全程负责制是指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的全面指导,不仅负责设计的指导,还要进行思想品德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择业和求职。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通识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实训教育阶段和职前教育阶段等四个阶段不同的教育目标,通过不同的指导方式开展指导。目前本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导师全程负责制正在积级尝试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建立毕业实践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全过程管理。由于师生交流不畅,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达到毕业教学环节的目标,必须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为此,学院开发了毕业实践综合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全过程管理。毕业实践综合管理平台的建立使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不受时空约束,使毕业设计指导与答疑非常便利。学生按进度要求及时上传个人顶岗实习材料及毕业设计作品,并可以随时讨论和提问;指导教师可以随时检查所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并进行批改与答疑,而且还可以资源共享,避免解答不同学生的同类问题的重复劳动。在管理平台上,学生每次上传的材料及教师的批改都有记录,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跟踪及考核,加强了整个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毕业教学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5.完善本专业的毕业教学成果评分标准。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按照下列方式进行:首先,科学地设计毕业设计成绩的构成。为保证客观性、公平性、真实性,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分别由指导老师评分和答辩成绩二部分组成,比例各为50%。其次,制定新的毕业设计评判标准。选取毕业设计的岗位贴近度与专业贴近度、设计方案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效果图的艺术表现力与真实性、设计的创新性与个性化、设计方案的时代性与地域文化性、设计方案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全面评价毕业成果的质量。第三,在答辩过程中,邀请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答辩组成员,避免了仅由校内教师评审带来的局限性。 6.为毕业设计成果搭建展示平台。为了更好地将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本院每年举行“三结合招聘会”,将答辩、作品展示与人才招聘相结合,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在招聘会上,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展示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可以根据毕业作品及答辩情况选聘毕业生,达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通过近几年的毕业环节教学改革与实践,使以往存在的许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同时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很多同学毕业设计的创新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均很高,作品的水平已经接近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每年“三结合招聘会”上,园林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肯定和好评。2012年届毕业生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在“浙江省第二届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中又创佳绩,获得园林景观设计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是深化毕业环节教学改革的成果。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及对策 摘要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分析作假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设计选题,加强过程管理,真实性承诺与审查,设计进程图的答辩展示等针对性管理对策。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 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毕业设计作假行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主要表现是通过扫描、拍摄、拷贝、网上下载、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窃取他人的设计成果。毕业设计作假行为会引发一系列危害,如破坏学术诚信,破坏师生关系,损害学位制度,损害教风学风,导致人才培育质量和就业率下降等[1]。不可否认,弄虚作假行为是工科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每个专业会有自身的专业特点,作假行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会有较多意向图,而建筑学专业则基本没有,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尚有较多手绘效果图,而机械设计专业已基本淘汰手绘效果图。基于此,本文探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并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 1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1.1作假行为的主要原因 1.1.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①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②专业基本功不扎实;③手绘制图和电脑机辅助设计制图能力不足;④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赌博等恶习;⑤毕业前恋爱投入时间和精力过多;⑥在毕业设计之前已经找到与园林行业无关的工作,或对毕业后从事园林方面的工作根本没有兴趣,因而对毕业设计采取敷衍态度。 1.1.2环境影响方面的原因。 ①虚假宣传、作弊、欺诈、以次充好、冒名顶替等社会上各种不诚信现象的影响;②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③抄袭雷同已成为园林设计行业的普遍现象;④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容易,成本低,而找到确凿证据并进行查处则很难;⑤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进行,与找工作、毕业实习、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毕业清考等存在客观上的时间冲突[2]。 1.1.3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①重视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结果,即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件和文本,轻视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存在监控漏洞,对毕业设计过程放任自流;②选题环节的制度性漏洞,如设计题型不丰富,与上届相同的题目多,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占比偏高等;③针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欠缺,没有制度约束,仅靠自律意识,影响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效;④毕业设计的答辩通过率太高,一般全班仅有1~2个人不能通过,争议答辩又沦为走过场;⑤缺乏园林专业设计图件和文本的规范化细则;⑥对毕业设计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小,缺乏举报及奖惩制度。 1.2作假行为的主要表现 1.2.1请他人代做。 请他人代做毕业设计是设计类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老问题,园林专业也不例外。现在校园常见一些小广告宣传毕业论文、代做毕业设计是值得警惕和打击的。 1.2.2扫描或拍摄。 很多书刊杂志上有园林设计图,以往还要依靠扫描仪、数码相机,现在的智能手机就能办到。有些园林专业的学生也做与室内设计有关的毕业设计,在一本室内设计杂志上就能拍摄到全套设计图。 1.2.3拷盘或下载。 在高校里,学生可能直接把上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拷盘,稍加改动即剽窃成功。也有学生会到网上去下载园林设计图,目前有筑龙网、园林人资料、天工网、百度图库、建库网、土木工程网等很多网站都提供园林设计方面的电子图件下载服务,有些是收费的,有些是免费的。 1.2.4滥用设计意向图。 以一个雕塑为例,如果用一张相似雕塑的照片来表达设计构思,即是设计意向图。互联网的存在,使得设计意向图正在被泛化和滥用,花架、廊、游船码头、门房、喷泉、茶室等很多本来可以亲自设计构思项目,都被用设计意向图来表示,因为网上随便就可以搜索下载到一大堆。意向图的滥用和泛化,使毕业设计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1.2.5偷换设计场地。 例如在选题环节,学生的选题为A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指导老师也提供了现状地图,但是教研室可能并未对现状地图存档保存。到了毕业设计制图时,该学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未进行设计,而是到网上下载一套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设计图,指导教师也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参加答辩,并顺利通过。 1.2.6抄袭设计文本。 园林设计文本的作假主要是拷盘、抄袭。不可否认,很多场地的园林设计原理和方法是相通的,但即便如此,设计文本也应该由本人亲自完成,而不是拷贝。甚至有的指导教师直接把上届学生的设计文本拷贝给自己指导的学生。 2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的管理对策 2.1优化设计选题 应鼓励毕业设计题型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作假行为。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工厂绿化设计、校园景观绿化设计、风景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休闲农业园规划、湿地公园设计、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公共建筑绿地设计、道路绿地设计、滨水景观带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室内设计、庭园设计等都可以,如果没有具体的设计场地,虚拟的设计场地也是可以接受的。在选题环节,一定要将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场地具体化,并提供地形图建档保存,在答辩时进行对照,以免学生偷换设计场地,在网上下载全套园林设计图蒙混过关。 2.2加强过程管理 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选题在大四第一学期9月初即完成,接下来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11月左右进行开题答辩,到下学期6月中旬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跨度长达6个多月,而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找工作,参加招聘会,考研及复试,考公务员等。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前两个月根本不在学校,大部分学生真正开展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是在返回学校后的5月份。因此,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重点在毕业设计答辩前的一个多月时间。要防止学生的作假行为,应要求学生在手绘设计室和电脑辅助设计室开展毕业设计,并安排督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巡查,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并形成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学生的到位情况及异常原因,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进度,对毕业设计质量、进度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提出整改意见;布置下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并进行辅导。要求学生在记录册上签字,以便检查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出勤情况。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寝室用电脑开展毕业设计,也无人监管。另有一些学生借口返校前已完成毕业设计,根本无法对其监管,而实际上他的设计作品可能是网上下载的[3]。 2.3真实性承诺与审查 真实性承诺,即要求学生签署毕业设计成果真实性承诺声明,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也要签名,以防止有些指导教师或辅导教师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作假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还要求1/4左右的同班同学提供真实性证明签名。真实性承诺能够在心理层面、道德层面、信用层面对毕业设计的作假行为产生震慑作用。资格审查的重点是指导教师相互交流评审,对于评审结果不合格者或存在弄虚作假者取消答辩资格,必须进行修改或重新做。不过,很多学校未实行盲审,评阅教师即使发现有弄虚作假者也可能碍于情面放水。要查证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真实性,较好的办法是成立真实性审查小组,除园林专业教师外,最好有学生参加。审查内容包括是否变更设计题型,是否变更设计场地,是否由本人亲自完成,是否完成真实性承诺手续,毕业设计工作手册是否记录完整,文本是否存在抄袭行为等。在真实性审查阶段,可接受毕业设计作假行为举报,被举报者一经核实即取消答辩资格。 2.4设计进程图的答辩展示 目前,大多数高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答辩都存在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弊端,学生凭借手绘图或电脑辅助设计图及文本即可参加答辩,至于其毕业设计成果是否由学生亲自完成,则无人考究。要改革这一弊端,可以引入设计进程图,所谓设计进程图,即学生在电脑辅助设计完成到50%~75%时,将其利用autoCAD、photoshop、3Dmax、sketchup等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的图件保存为JPG格式文件,在毕业设计答辩时作为设计图件真实性的证明在ppt文档中展示。参加答辩的图件是一套完整的最终设计图,可通过扫描、拷盘或网上下载等途径获取,可以随时打印。而设计进程图是未完成的设计图,根本无法通过拷盘或网上下载等途径获取。对于手绘图件,因不便于制作设计进程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采用手绘图件答辩的学生集中到设计室绘图,由管理人员对其设计进程进行记录,防止雇请他人手绘设计图件的事情发生。 3结语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毕业设计作假行为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园林专业作为边缘学科,更容易受到冲击。要想遏制各种类型的作假行为,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从各方面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精力投入,而不是幻想通过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只有在严格、公正、公开的规章制度监督下,学生毕业设计中的作假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不断提高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朱元恩 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分析 1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1.1作假行为的主要原因 1.1.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①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②专业基本功不扎实;③手绘制图和电脑机辅助设计制图能力不足;④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赌博等恶习;⑤毕业前恋爱投入时间和精力过多;⑥在毕业设计之前已经找到与园林行业无关的工作,或对毕业后从事园林方面的工作根本没有兴趣,因而对毕业设计采取敷衍态度。 1.1.2环境影响方面的原因。 ①虚假宣传、作弊、欺诈、以次充好、冒名顶替等社会上各种不诚信现象的影响;②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③抄袭雷同已成为园林设计行业的普遍现象;④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容易,成本低,而找到确凿证据并进行查处则很难;⑤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进行,与找工作、毕业实习、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毕业清考等存在客观上的时间冲突。 1.1.3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①重视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结果,即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件和文本,轻视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存在监控漏洞,对毕业设计过程放任自流;②选题环节的制度性漏洞,如设计题型不丰富,与上届相同的题目多,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占比偏高等;③针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欠缺,没有制度约束,仅靠自律意识,影响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效;④毕业设计的答辩通过率太高,一般全班仅有1~2个人不能通过,争议答辩又沦为走过场;⑤缺乏园林专业设计图件和文本的规范化细则;⑥对毕业设计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小,缺乏举报及奖惩制度。 1.2作假行为的主要表现 1.2.1请他人代做。 请他人代做毕业设计是设计类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老问题,园林专业也不例外。现在校园常见一些小广告宣传毕业论文、代做毕业设计是值得警惕和打击的。 1.2.2扫描或拍摄。 很多书刊杂志上有园林设计图,以往还要依靠扫描仪、数码相机,现在的智能手机就能办到。有些园林专业的学生也做与室内设计有关的毕业设计,在一本室内设计杂志上就能拍摄到全套设计图。1.2.3拷盘或下载。在高校里,学生可能直接把上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拷盘,稍加改动即剽窃成功。也有学生会到网上去下载园林设计图,目前有筑龙网、园林人资料、天工网、百度图库、建库网、土木工程网等很多网站都提供园林设计方面的电子图件下载服务,有些是收费的,有些是免费的。 1.2.4滥用设计意向图。 以一个雕塑为例,如果用一张相似雕塑的照片来表达设计构思,即是设计意向图。互联网的存在,使得设计意向图正在被泛化和滥用,花架、廊、游船码头、门房、喷泉、茶室等很多本来可以亲自设计构思项目,都被用设计意向图来表示,因为网上随便就可以搜索下载到一大堆。意向图的滥用和泛化,使毕业设计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1.2.5偷换设计场地。 例如在选题环节,学生的选题为A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指导老师也提供了现状地图,但是教研室可能并未对现状地图存档保存。到了毕业设计制图时,该学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未进行设计,而是到网上下载一套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设计图,指导教师也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参加答辩,并顺利通过。 1.2.6抄袭设计文本。 园林设计文本的作假主要是拷盘、抄袭。不可否认,很多场地的园林设计原理和方法是相通的,但即便如此,设计文本也应该由本人亲自完成,而不是拷贝。甚至有的指导教师直接把上届学生的设计文本拷贝给自己指导的学生。 2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的管理对策 2.1优化设计选题 应鼓励毕业设计题型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作假行为。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工厂绿化设计、校园景观绿化设计、风景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休闲农业园规划、湿地公园设计、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公共建筑绿地设计、道路绿地设计、滨水景观带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室内设计、庭园设计等都可以,如果没有具体的设计场地,虚拟的设计场地也是可以接受的。在选题环节,一定要将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场地具体化,并提供地形图建档保存,在答辩时进行对照,以免学生偷换设计场地,在网上下载全套园林设计图蒙混过关。 2.2加强过程管理 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选题在大四第一学期9月初即完成,接下来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11月左右进行开题答辩,到下学期6月中旬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跨度长达6个多月,而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找工作,参加招聘会,考研及复试,考公务员等。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前两个月根本不在学校,大部分学生真正开展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是在返回学校后的5月份。因此,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重点在毕业设计答辩前的一个多月时间。要防止学生的作假行为,应要求学生在手绘设计室和电脑辅助设计室开展毕业设计,并安排督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巡查,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并形成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学生的到位情况及异常原因,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进度,对毕业设计质量、进度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提出整改意见;布置下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并进行辅导。要求学生在记录册上签字,以便检查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出勤情况。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寝室用电脑开展毕业设计,也无人监管。另有一些学生借口返校前已完成毕业设计,根本无法对其监管,而实际上他的设计作品可能是网上下载的。 2.3真实性承诺与审查 真实性承诺,即要求学生签署毕业设计成果真实性承诺声明,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也要签名,以防止有些指导教师或辅导教师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作假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还要求1/4左右的同班同学提供真实性证明签名。真实性承诺能够在心理层面、道德层面、信用层面对毕业设计的作假行为产生震慑作用。资格审查的重点是指导教师相互交流评审,对于评审结果不合格者或存在弄虚作假者取消答辩资格,必须进行修改或重新做。不过,很多学校未实行盲审,评阅教师即使发现有弄虚作假者也可能碍于情面放水。要查证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真实性,较好的办法是成立真实性审查小组,除园林专业教师外,最好有学生参加。审查内容包括是否变更设计题型,是否变更设计场地,是否由本人亲自完成,是否完成真实性承诺手续,毕业设计工作手册是否记录完整,文本是否存在抄袭行为等。在真实性审查阶段,可接受毕业设计作假行为举报,被举报者一经核实即取消答辩资格。 2.4设计进程图的答辩展示 目前,大多数高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答辩都存在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弊端,学生凭借手绘图或电脑辅助设计图及文本即可参加答辩,至于其毕业设计成果是否由学生亲自完成,则无人考究。要改革这一弊端,可以引入设计进程图,所谓设计进程图,即学生在电脑辅助设计完成到50%~75%时,将其利用autoCAD、photoshop、3Dmax、sketchup等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的图件保存为JPG格式文件,在毕业设计答辩时作为设计图件真实性的证明在ppt文档中展示。参加答辩的图件是一套完整的最终设计图,可通过扫描、拷盘或网上下载等途径获取,可以随时打印。而设计进程图是未完成的设计图,根本无法通过拷盘或网上下载等途径获取。对于手绘图件,因不便于制作设计进程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采用手绘图件答辩的学生集中到设计室绘图,由管理人员对其设计进程进行记录,防止雇请他人手绘设计图件的事情发生。 3结语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毕业设计作假行为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园林专业作为边缘学科,更容易受到冲击。要想遏制各种类型的作假行为,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从各方面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精力投入,而不是幻想通过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只有在严格、公正、公开的规章制度监督下,学生毕业设计中的作假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不断提高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朱元恩 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谈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评价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了应用型专接本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实施园林专业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途径和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应用型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一、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欠缺重视 学生对事关自己毕业大事的设计(论文)提不起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认识不到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其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体现,并且这项工作事实上是其在大学期间极为重要的实践活动,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二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艰苦卓绝、认真工作的品质,他们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时,所定的标准极低,因而对此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花费的心思均不能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和目的。三是学生进行设计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这时候学生正处于大学时最忙碌的大三实习期,大四找工作更是让学生们忙得晕头转向,这两个时间段都和学生进行设计(论文)创作的时间冲突,这样就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应付了事,以求顺利毕业。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资源相对不足 园林专业的研究方向相对较单一,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均明显不足,这种情况导致每年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园林的规划设计这一方面。学术界在总体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设计、轻论文的错误见解,因此学生选题只是集中在设计这类较为单一的选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得选题面狭窄问题愈发严重。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的招生总数逐年递增,但是学院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再加上学校与社会企业没有形成密切和广泛的联系,使得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面临较大的困境。 (三)质量评分标准的参差不齐和奖励办法不够完善 风景园林系园林专业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评分标准,实际上其不是自行制定的,而是参照本学院的其他专业质量评分标准得出的结论。园林系在教学工作中仅仅对园林设计方向方面有一些具体要求,对其他方向甚至完成设计的全过程等重要领域则缺乏细化的质量标准。这一现实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法对学生对待设计的不认真态度和实际工作时的懈怠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学院负责人必须实际行动起来,制定权威合理的园林设计质量评分标准,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并监督学生进行符合规范的实际操作步骤,这样的行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培养起学生强烈的责任心,从而顺利达到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目标。 二、研究制定并实施园林专业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途径和质量评价体系 (一)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的理论指导体系 为了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较早地融入工作环境,并初步适应所在岗位的具体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应逐步侧重于彰显学生的“干才”本领,并且这种展现应该真正建立在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因此,围绕园林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教学改革要从应用成分、构成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逐步形成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理论体系,使改革真正体现出创新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严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关 为解决选题困难和地方资源有限与学生人数增多的突出矛盾,在选题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多种方式的选题的实现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给出的题目;二是学生对题目进行自主选择,确定所选题目之后,学生可与指导教师联系,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以获得宝贵意见;三是鼓励学生结合企业的具体工程项目,选择所属企业的在职人员帮助辅导选题。与此同时,选题内容应遵从多方面、全方位的原则,寻求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途径。 (三)确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 “全员”指对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学生和各级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质量意识的教育,对各个主体进行明确的分工,使他们对自己的职责都有一个充分的、明晰的认识;“全过程”指对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评分、论文归档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全方位”指采用多种保障措施和实施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在创作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以前单一的教与学转变为师生之间互相探讨,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出的经验,在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实践过程中,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是充分提高学生综合实力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起初始终保持自信,然后随着实践中问题的暴露内心充满疑问,觉得无所适从,到处碰壁,无处下手,最后伴随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并再次充满自信,认识到自我的价值,获得职业成就感。 (四)建立合理的园林专接本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机制 1.调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时间。毕业设计(论文)一直以来都被安排在大学的第7—8学期进行,将近两个学期的时间原本是充裕的,但由于这段时间的特殊性,学生正值实习、找工作等积累社会经验的初步阶段,这样的时间安排使学生真正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被压缩到难以达到最低要求。因此,我们建议应根据学生临近毕业这段时间的特殊性,适当地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始时间,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甚至可让学生提前开始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以减少学生临近毕业时期实习工作与学习在时间上的冲突给他们带来的不利影响。2.细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安排特定的教师负责,指导教师要全面监督和指导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在一系列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细化指导、跟踪检查,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以满足教学要求。3.注重对学生资料查阅及引用工作的指导。教师应全面并且细化对学生进行文献检索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学问的严肃性,并使他们自觉地适度、适当引用文献资料。这一过程当然也少不了老师对学生的监督,以避免学生对已有文献资料的重复模仿,并坚决杜绝抄袭事件的发生。4.利用多种方式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师生之间可充分利用网络采取电子邮件、QQ等多种联系形式,另外,面谈及电话也是非常方便可行的沟通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如此,教师就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将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要求和宝贵意见等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对于在校外的实习学生,可以调整管理办法,校方可要求学生在其他时间通过其他多媒体方式与指导教师保持沟通。5.制定并逐步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和奖励办法。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坚持不懈;二是制定精确严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用严格的标准来强调学术报告的严肃性以及学生选题的科学性,学校以及相关负责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论文)进行成绩考评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督促学生独立思考;三是将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成绩,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选模等关系教师的自身发展利益挂钩,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与学工作。通过制定并加以实施园林专业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途径和质量评价体系,近几年我系园林专业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提高了整个系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此外,在以后的园林专业专接本工作中,还可以在工作制度和学生培养上进行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那种单一死板的设计思路,大胆提出并实施毕业设计(论文)的新理念,最大限度地提升园林专业专接本毕业生的设计(论文)质量。 作者:高小慧 胡永进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为了落实我国教育部鼓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政策,肇庆学院将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园林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行试点加强应用技术型教学。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可以建立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宗旨,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并对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园林;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一、前言 2014年,我国高等院校将由“学术型”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发展模式转型,重点鼓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指于1999年以后新成立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1]肇庆学院就是一所公办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立足肇庆,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按企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园林专业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而毕业设计是在校本科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2]它是对学生在校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及取得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还是衡量园林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针对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将对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还对其他应用技术型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参考模式,从而提高我国同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近年来,肇庆学院园林专业积极探索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在与企业进行“学技交流、双导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调研分析 目前,各个高校的园林专业都是自行制订教学大纲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与其他研究型高校教学模式是有区别的[3],主要在于毕业设计的“专业技术性”和“地方应用性”。现针对肇庆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现状、问卷调研结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一)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完善 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本研究对肇庆学院2008届到2015届的园林专业毕业生共100人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分析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改革的建议。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教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1.毕业设计教学对学生的培养重结果、轻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大部分认为毕业设计对他们的就业是有帮助的,极少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对他们留学有帮助,但只有11%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提升了他们专业技能。在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目的方面(图2),有52%的学生选择“为了对自己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与应用”,也有44%的学生选择“只是为了完成学习教学任务,获得学分,顺利毕业”,还有4%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具体目的”。2.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如图3所示,毕业设计的选题中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科研项目指定和由指导老师指导而定的占了63%,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是由指导老师来确定选题的。学生没有主动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就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在完成毕业设计期间,大部分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以约见和QQ聊天等方式为主,而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现场考察、讨论和分析的教学方式很少。3.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参差不齐根据此次问卷调查发现,毕业设计的题目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差别较大,有些题目甚至脱离实际和地形地貌现状,没有应用性价值,也没有体现地方特色。大多数毕业设计内容仅仅停留在某个公园、广场等特定的几个城市绿地地块的改造规划和设计上,缺乏设计深度和广度,也没有与行业需要结合起来进行某个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 (二)指导教师专业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的撰写部分都进行了指导,但主要是修改设计的合理性和图纸的规范性,也有少部分教师没有给予指导,仅仅帮学生修改格式和结构。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有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但也不排除有些青年指导教师因为参加科研、工程设计和实践的训练不够,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缺乏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所以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完成其毕业设计。 (三)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加强 1.毕业设计答辩时间安排应更合理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需要完成的工作量适当,且完成它所花费的时间需要3个月左右,希望答辩时间能安排在毕业前1个月。因此,答辩时间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到毕业设计工作量的大小和学生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且不应该与大学生就业的大型招聘会和研究生考试等时间相冲突。2.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不应该流于形式,要具体且细化考核标准对于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标准不科学、不规范、不具体、可操性不强等问题,这样会导致出现教师评分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也很难客观评价学生的作品。由于考核标准的不规范而导致学生成绩出现偏差,这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三、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一)毕业设计课程体系完善 1.加强课程教学方面管理要进一步修订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主要针对教学目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这门课程与常规课程不一样,原本就是无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方式相结合来进行课堂内外、校内外的教学,真正起到综合性、实践强、应用型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指导,提出构思、讲解方案;也可以由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去现场进行调研、考察、现场测绘,回校后再一起探讨,确定设计定位、方案初稿等;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建立毕业设计群,就学生的问题和一些想法进行实时联络和跟踪教学。对于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学校在第六个学期就应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在第七学期开展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再在第八学期开学进行答辩申请、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程序。这样才能使程序更合理,工作更细化,时间更具体,有利于敦促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完成任务。2.课程教学指导教师定位针对这门课程特点,指导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一的单独辅导和教学,因此指导教师应该具有比对待其他课程更高的责任心和热忱去完成课程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而非主导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综合化,及时与学生沟通、联系、探讨,定期对学生进行课程检查。3.课程教学学生的定位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应该主动参与教学,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学,否则在学习中很难有创新精神。园林专业应用性非常强,要随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与企业紧密联系,与社会接轨。企业中采用的设计软件是多种多样的,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及时跟进并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设计技术手段,以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与社会对接。 (二)毕业设计应与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 学生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去企业第一线以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而毕业设计也是一门体现综合性实践能力的课程。故将这两门课程结合起来,在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时候,企业中的师傅可以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并结合企业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来安排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具体操作如下:1.毕业设计选题选题方式应该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5],选题内容更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和实习企业中的师傅作为指导老师,应对选题进行论证和把握。选题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直接选择的与社会、企业挂钩的一些项目,也可以以指导老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为背景来设置毕业设计内容,把握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还可以以指导老师承接的一些工程或设计项目为题。2.毕业设计导师确定“双向导师”制度是指由校内外两名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全过程。[6]校内的指导教师侧重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术性理论知识方面,校外指导教师则强调实践应用工作能力的指导。为保证毕业设计新模式顺利运行,且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学校与地方企业应该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聘请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第一或者第二导师。同时,院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共同商量并实施选题。3.毕业答辩应聘请地方企业高级工程师、设计总监等技术人员当评委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设计总监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多年来的实际工作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知识,这些是企业中的核心技术内容,也是我们学校教师所缺乏的企业实战经验。因此,特聘这些高级技术人员来当答辩评委可以让校内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相互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做出来的作品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直接跟市场挂钩,这样就更好地避免了学生的毕业设计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的情况。 (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针对上面提到的现象,肇庆学院专门制订了一套考核标准。园林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确定了专业细化具体的考核标准。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论文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成绩的总评,每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来评定,它们分别各占20%、40%和40%的比例。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要求、文献资料与实践能力、外文翻译能力等方面,这部分成绩主要由指导老师评定。论文成绩主要考核论文的工作量、理论基础、专业技术水平、研究成果、结构与文字表达等。这部分成绩主要由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各自评定分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答辩成绩包括陈述设计内容部分(60%)和答辩部分(40%),每位评委各自给出评定分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答辩成绩。如果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被企业直接采用或实施,或作品在专业比赛中获奖,该学生作品可以直接评为优秀等级。(四)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对于学生优秀的毕业设计,学校应该制订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在校内、地方企业、同等地方院校等地方进行作品展示。展示的毕业设计作品内容应该包括设计图纸展板、设计作品模型展示、设计作品三维动画展示三个部分。优秀作品展示可以让校内和同等院校的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也可以让企业了解我们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真正让学校和企业相互沟通,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四、小结 从此次整个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整个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应该要合理,学校应尽早公布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准备等方面。选题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需要,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单人工作量太大、项目完成的深度和创新性很难有所突破,甚至有些毕业设计选题没有实际应用意义。而学校安排毕业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增强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希望学生能更好、更顺利地融入社会,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做好铺垫。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模式框架如图4所示,具体特色是采用“一对一”课堂教学、现场实地调研测绘教学、网络平台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肇庆学院园林专业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首次强调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各自在课程中的定位,将毕业设计与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最终成绩评定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将优秀毕业作品在校内、同等院校、企业单位中进行展示,展示作品包括图纸、模型和视频动画内容,让园林专业教学成果最大限度的被社会所认可。 作者:陈华 张洪萍 单位: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摘要: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阶段的综合训练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合格本科毕业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等有着很高的要求。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履职能力。近年来,高校扩招、就业趋紧、网络发展等多种因素导致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整体水平下滑,迫切需要园林教育界加以重视并作出反应。 1园林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选题方面的问题 选题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目前,全国各地房地产比较热,因此很多指导教师提供的选题过于集中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相互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其实,此类设计题目因为建筑、道路等格局基本定型,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有限,有些沦为简单的种植设计;②很多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题目是虚拟的,与实际脱节;③重复上届的设计题目,或者略加变通,这就可能造成复制拷盘等作弊现象;④有些学校允许学生自主确定设计题目,但又缺乏监管,导致很多学生将实习期间在实习单位的设计作品,充作自己的设计,可能并非其本人独立完成;⑤部分学校在选题环节仅仅是要求指导教师提供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而并没有提交设计基础现状图存档保存,这就给一些投机取巧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1.2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问题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带来了空前的冲击,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①通过互联网可以查找到海量的图片,其中不乏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或者是已经施工完成的实例,造成很多学生不去花时间认真设计,转而到网络上抄袭设计,将一个个小的局部设计七拼八凑到一起,可能根本没有考虑其整体性,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的设计基址;②在园林设计领域,如果用现有的图片资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一般称之为设计意向图。在20世纪80~90年代,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主要依靠手工作图,意向图使用得很少,而现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常见大量的设计意向图,可能有的学生答辩的图纸有10多幅,其中大部分是意向图,这种趋势非常危险;③网络信息技术使学生可以方便地通过扫描、手机拍摄、拷盘、电子邮件等方式来投机取巧,减少自己在毕业设计上时间和精力的投入;④现在有很多网站可以提供一整套的园林设计图,例如筑龙网、园林人资料、土木工程网等,可能会有学生直接从这些网站下载全套园林设计图,来充作自己的设计。 1.3监管环节的问题 大多数学校举行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答辩的时间在11月中旬,在此之后,部分学生会留在学校里考研、考公务员,大部分学生会找工作单位或找单位实习,然后学生们会在次年4月底5月初集中返回学校,毕业设计答辩的时间是6月上旬或中旬,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完成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在5月份。在学生开题报告答辩之后,4月底5月初返校期间,学校对学生的监管比较困难,毕业设计监管的黄金时间正是5月份,可惜,很多学校基本上缺少监管。由于学生多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完成毕业设计,他们会在寝室里或公共自习室里做设计,学校的制图室是供手工绘图的,电脑辅助设计是供电脑辅助设计教学用的,因此很多学校没有便于监管学生进行集中开展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室,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有些指导教师没有尽到应尽的指导责任,放任自流,而指导教师是天然的监管者,但学生没有将主要精力用于做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一般都有辅导教师,可惜很多学校设立辅导教师只是挂个名,没有真正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等于失去了辅导教师层面的监管。 1.4答辩环节的问题 答辩环节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从目标管理的角度,就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①没有人对毕业设计的真实性把关。对于毕业论文,可以采取论文来审查论文的真实性。而毕业设计,其主要作品是图纸,目前还没有技术手段进行或进行真实性甄别,就必须有学院组建专门的委员会进行真实性审查,也可以建立毕业设计作弊的举报制度,但很多学校没有这样做;②毕业设计答辩的文本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各种类型的设计具有相通性,因此设计说明书在文字上重复率较高。可能很多学生的设计文本并非自己所写,而是从所谓的模板拷贝而来,再稍加修改而成,这个问题很严重,不论这个模板是网上下载的,还是指导教师提供的;③毕业设计答辩之后,一般每个答辩小组会有2名左右的学生进入争议答辩,可惜很多学校毕业设计答辩要求比较正规,但是到了争议答辩环节,就成了放水送人情,常此以往的结果,就是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必太认真,反正做好做坏都会通过。因此毕业设计答辩和争议答辩必须动真格,不能最终人人都通过。 2加强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主要建议 2.1外聘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和参与设计答辩 即主动聘用社会上在园林设计、施工组织方面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并参与毕业设计答辩,以弥补校内多数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2.2提高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指导 教师要结合园林专业的特点和实际,可以从园林建筑设计、公园设计、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滨水绿地设计、风景区设计、休闲农业园设计、湿地公园设计、屋顶花园设计等多方面拟定题目,也可以是关于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园林养护等方面拟题,题目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鼓励申报创新型题目。要杜绝陈年旧题、减少或不用虚拟题目,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但要避免弄虚作假。 2.3实施严格的综合性过程指导 依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进度计划,学生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阶段的设计任务。完成后,交由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并确认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任务,每一阶段的任务学生可提前完成,但无特殊原因不能拖延进度,无故拖延进度者将受到警告、严重警告、成绩降级等惩处。对于在校内做设计的学生,指导教师要进行严格的考勤,每次指导后,应详细记录指导的时间、地点、具体内容、学生进度情况等,这样可确保学生能有足够的设计时间,也对学生起着督促、警醒作用。对于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指导老师需确定每周的联系时间,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设计进度,学生也可将已完成的设计传送进行检查,回答指导教师所提问题以确保该设计是由学生独自完成[1]。 2.4加强毕业设计的真实性管理 真实性管理的一个有效措施是引入设计进程图。借鉴工程中的进程图概念,这里的进程图是指学生在电脑辅助设计制图完成到50%~75%时,将其利用Autocad、Photoshop、3Ds-max、Sketchup等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的图件保存为JPG格式文件,在毕业设计答辩时,作为设计图件真实性的证明,在答辩汇报的PPT文档中展示。因为设计进程图是未完成的设计图,在网上不能下载,也很难通过成品图纸逆向操作形成,这样就可以在技术上基本保证设计图纸的真实性,至少不是扫描、拷盘、下载等方式获得。当然,加强真实性管理还可以辅助其他手段,比如强制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在真实性承诺书或保证书上签字,另外,还要求不少于一定比例的同班同学提供真实性证明并签名,这样可以在心理、道德、信用层面威慑作弊行为[2]。另外,还可以建立健全的作弊举报制度。很多学校的举报制度形同虚设,就是因为大家都怕得罪人,即使得罪人了最后还是放水通过,毫无意义。 2.5毕业设计答辩不走过场 毕业设计答辩是整个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毕业答辩可以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考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工作和成绩的能力。在答辩环节,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末尾淘汰制度或类似制度,不能设计做得好与坏,人人都能过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真做设计。指导教师认真指导,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2.6建设毕业设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 上述内容,以及前面没有谈到的一些次要问题,都需要建立有章可循的规范化制度,这样让学生、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对自己的责任、职责、义务、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都能心知肚明,使毕业设计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提高本校毕业设计工作管理水平,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结语 很多因素导致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下降,要扭转这种趋势,必须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加强过程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院系建立制度化的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也有助于实现毕业设计的公平公正,释放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潜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针对目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为做好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元恩 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管理问题及建议 摘要: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加上园林专业自身特点的原因,如题型多而杂,效果图占比多,毕业设计成果规范化欠缺,以及其他不利因素,这就需要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化,使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真实性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四年大学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主要专业课程的一次全面、彻底的总结、提炼与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结合工程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的实践平台,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过程。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反映[1]。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管理一直存在诸多不足,加上园林专业作为边缘学科的自身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管理上要求更加精细化,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1毕业设计选题环节的管理 在毕业设计中,科学选题是关键,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达到上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先决条件。但是,在实践中反映出选题环节存在如下问题:①部分选题过于陈旧。有些教师的选题重复自己的科研或设计,有的向多届学生连续提供同一题目,导致学生抄袭甚至直接拷盘;②题型不够丰富。有些院系的设计题目主要集中于居住小区环境绿化设计,而实际上此类题目由于主干道路、建筑等均已经由其他设计单位定稿,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③设计真题比例偏少,有实际工程背景的设计真题能提供详尽的植被、水文、地质及现状地形图等资料,实战气氛浓厚,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兴趣较高,而虚拟的设计学生兴趣不高,完成的质量也不尽人意;④选题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园林施工、施工组织设计、养护管理、预决算等是园林工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的设计题目基本不见踪影,绝大多数的选题依然注重规划设计;⑤其他问题。如有的题目难度和广度超出学生能力,有的题目工作量不足,未能和创新创业训练挂钩,缺乏学生自选自拟题目的机制,选题环节的资料未及时存档等等。 2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有关问题 众所周知,学生要写论文,先要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通过本人的调查,发现很多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也是采用这一套路。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不太适用于设计类课题,工科设计类毕业设计题目一般只需要撰写开题报告就可以了,但可在开题报告中加入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等内容。 3毕业设计的真实性管理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作弊手段已不再局限于请人代做、抄袭设计文本,增加了拷盘、手机拍摄、扫描仪扫描、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现在有很多网站如筑龙网、园林人资料、天工网、土木工程网、百度图库、建库网等均提供免费或付费的整套园林设计图纸,很容易被学生偷梁换柱,变更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图纸。再就是有很多学生毕业设计开题之后去单位实习,将实习单位图纸带回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至于是否为其本人完成则不得而知。针对设计图纸作弊的问题,本人建议在答辩环节引入“设计进程图”。即学生在用CAD做毕业设计时,图纸完成75%左右的进度时,将dwg格式的文件虚拟打印为jpg格式的文件,在毕业设计答辩时,将此jpg格式文件与最终设计图纸一并展示,作为本人亲自完成的证据。对于手绘图纸,可以在完成75%左右时,拍摄一张照片作为进程图。采用进程图比较实用的原因在于,网上无法下载到仅完成75%左右的图纸,而将全部完成的图纸逆向操作减少为75%左右的进度,植物配置会露出马脚。也建议引入毕业设计的真实性签名制度,学生的一份毕业设计完成,需要本人在图纸背面作真实性声明和签名,其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也要签名证明其真实性,同时要求至少1/4以上的同班同学签名证明其真实性。 4毕业设计成果的规范化管理 很多学校对于毕业论文都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但是对于工科类毕业设计图件,却很少有规范化要求,园林专业也是如此。在现阶段,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件,至少应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①工作量的规范化要求。例如公园设计或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等,其设计面积应提供一个范围,防止出现面积不足,或工作量超出学生精力和能力范围;②设计深度的规范化要求。园林设计的深度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3种。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应侧重于方案设计,面积较小的场地设计,应侧重于施工图设计,其余则应侧重于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提出设计深度要求,可以丰富设计题型,弥补单纯以面积来衡量工作量的不足。③应提交图纸名称及数量的规范化要求。绝大多数高校的园林专业均没有提出毕业设计应提交图纸名称及数量的规范化要求,因此有的学生答辩时提交3~5张图纸,有的则经验交流提交上10份图纸,这本身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④图纸本身的规范化要求。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纸,无论是手绘图纸,还是电脑辅助设计图纸,对于图纸的图幅、字体、字号、颜色、图签栏、线条粗细、图例等,均应提出规范化要求,避免学生提交的图纸五花八门,良莠不齐。⑤设计意象图的规范化要求。设计意象图是指用来表达设计构思的相似图片。由于园林专业自身的特点,很多局部设计需要用效果图来图示,这就造成了意象图的滥用和泛化,喷泉、亭、廊、花架、花池、游船码头、茶室、餐厅、大门、雕塑等很多本来可以亲自设计的项目,被大量使用从网上下载的意象图代替,使毕业设计训练学生的效果大打折扣[2]。在毕业设计文本的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一个通行问题是,很多高校园林专业学生的毕业答辩文本在后面著录了参考文献,这就和毕业论文没有区别,也没有反映园林专业的特点。和园林工程设计实务一样,园林专业设计的文本也是不需要著录参考文献的,有些学校还提出文后参考文献的数量要求,无异于逼着学生作假。试问一下,学生要在某场地设计一处亭廊组合体,或群植一丛灌木,还要引用参考文献吗? 5答辩环节的管理 ①资格审查。很多学校没有毕业设计答辩的资格审查制度,或者资格审查仅仅审查学生是否缴清学费。从专业的角度,资格审查的重点是检查文本、图纸是否合乎规范;是否为学生亲自完成;是否削减工作量;是否变更题目或设计基址。②举报制度。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论文软件来实现,但这一手段并不适用于检验毕业设计的真实性。检查毕业设计的真实性,除了前述的展示进程图、真实性签名,终极手段就是毕业设计作假的举报制度。③改进末位淘汰制度。目前,很多学校的末位淘汰制度流于形式,即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第一轮未通过,大约过一个星期之后,参加第二轮答辩,第二轮答辩则大幅放水,全部通过。这就使末位淘汰制度不严肃,本人建议可对末位淘汰制度加以改进,对于第一轮答辩结果,可控制在每班2~3人不能通过,第二轮答辩淘汰最后一名,让其继续改进,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比如3个月或半年)达到要求后,再颁发学位证。④改进评分制度。很多学校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答辩环节采用评委教师评分,指导教师回避的制度,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分数,并据此确定进入争优答辩和争议答辩的学生名单。但是这一制度的缺点是,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及其毕业设计作品比较了解,同班或同寝室同生也对同学及其毕业设计作品比较了解,但是二者都没有发言权。因此,建议评分制和推荐制并行,让进入争优答辩和争议答辩的学生名单更具公正合理性。 作者:朱元恩 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中药制药论文: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 摘 要:如今,人们对于中药制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中药制药面临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先进科学技术与专业设备出现在中药制药市场中。然而,我国目前中药制药领域中,高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中药制药生产的效率,还能够有效保障药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对于中药制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具体介绍了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药制药;应用;分析 目前,高新技术受到了中药制药领域的高度重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就我国目前高新技术水平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可总体来说尚不成熟,在实际的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中,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药品质量无法得到充足的保障,严重影响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这无疑会对中药制药领域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加少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提出一些自身的观点,仅供参考。 1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1.1 泡制全浸润工艺与装备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中药的认识只存于表面,并不了解中药具体的制药过程。但是,在实际的中药的生产过程中,制药工艺非常繁琐,难度较大,这也导致大多数中药在制药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使得药品的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中药浸润工序是整个中药制药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制药人员必须要对浸润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充分保证药品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将先进的高新技术与设备应用到中药的泡制全浸润工艺中,以此来简化复杂的制药工艺,从而有效的降低制药生产工作的难度。此外,制药人员要对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分别处理,更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适合的制药工艺,并制定合理的浸润时间。 1.2 动态提取技术 结合目前我国中药制药生产过程现状而言,其中还存在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在进行重要药物的提取过程中,制药人员依旧延续了传统陈旧的提取方法,施工设备也非常滞后,这就导致药物的提出率不高,并不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制药领域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药的使用率,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呢?那就必须将动态提出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的生产中,并对滞后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药物的提出率,还大大提高了药物的使用率,使得我国中药制药领域真正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1.3 仿生技术 仿生技术是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拟人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运转的原理,将药物研究与分子药物研究相结合,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技术。中药材粉末在一定的pH酸性水溶液提取,然后再用一定PH碱性水溶液提取,选择pH的最佳值和其他一些辅助条件和工艺参数。它主要是以生物学的相关理念为基础,从而对药物特性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人体环境模拟的办法,来对中药药物生产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而且在药物提纯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采用仿生技术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使得药物在提取的过程中,药材的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4 生物酶技术 与上述仿生技术使用一样,生物酶技术是借鉴了生物工程技术的酶工程技术来实现对中药的提取。生物酶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性质的高效催化剂,大多数酶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蛋白质,利用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多数植物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靠生物酶的作用才能实现将其溶解出来,同时还可以借助酶的运输将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细胞内部发挥药效。另一方面中药材在经过提取后其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大分子的多糖、蛋白质、胶质类等,这些物质通过生物酶的催化都会将其降解而挥发出去。但是在使用生物酶技术时要注意,由于中药材包含的领域十分的广阔,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质等物质,生物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 2 中药制剂应用高新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1重要活性成分或药物配比的关系 一种中药的发现,其中活性成分和要用部位的确定和使用,使之进一步成为确定的药物很重要,但是研究清楚每一味中草药植物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的种类、用药部位之间的量效关系在医学研究领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研究和最终各项理论的确定为人类利用中药开拓了广泛的药物资源。目前,我国中医中药药性和药味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态度的分析进行的,缺乏相关药物之间量效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中医中药理论和处方方剂的基础上,要从理论研究与实验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和研究。 2.2 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问题 目前我国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农药超标、化学成分过多等质量问题,这些药品一旦投入市场中,将会极大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虽然现代中药制药领域中引入了更多的高新技术和施工设备。但是,中药产品内在质量问题仍是中药制药行业非常关注的问题,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制药领域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中药制药行业要高度重视中药产品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问题,对于农药超标和化学成分较高的中药药材进行分析调查,充分保障药物的使用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病痛情况,为我国中药制药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2.3 应用现代检测技术控制 为了提高中药制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大力发展想指纹图谱技术和其他的相关控制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未来应采用更加先进的高新技术,例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并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高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中药制药领域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还充分保障了药物的质量,减少了繁琐的制药工序,打破以往传统的中药制药生产方法,采取更多先进的制药技术,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及时对制药设备进行优化和更新,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药物内在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采用适合的高新技术,确保药物能够起到绝佳的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新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制药领域长期稳定的发展。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中残留农药在制药工艺中的归属与去除 【摘要】目的:为了对三种不同提取技术状态之下人参药品之中所存在的农药残留归属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水煎煮工艺及95%乙醉,50%乙醉加热回流工艺对人参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语法测定煎煮(提取)液中的有机氛农药含量。结果:以95%醉提溶出率最高,50醉提溶出率次之,水煎过程溶出率最少。结论:醉提对中药材中有机氛农药有较高的溶出率,而水煎煮过程对中药材中有机氛农药的溶出率很低,残留农药大部分随药渣去除。因此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水煎工艺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必须采用醉提工艺时应考虑去除提取过程伴随溶出的残留农药,以避免残留农药可能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人参;有机氛农药;气相色谱;溶出率;提取转移率 人们在药物服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汤剂以及中成药,实质上都是利用醇提、水提等方式来提取出在中药材之中所存在的活性成分。下文主要是以人参根茎类的药材来作为测试样品,该药物在经过了醇提以及煎煮等不同的处理之后是,对其提取物之中所含有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溶出量进行测定,通过该措施,来我国中药药材之中残留农药处理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依据。 一、仪器与试荆 1.仪器。Agilent(6890N型)气相色谱仪(配备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DB-1701石英毛细管柱(美国Agilent公司);索氏提取装置;回流装置,实验室组装;NE-1真空旋转浓缩仪(Eyela日本);离心机(丹东,82-1);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HH-Z2水浴锅;电热套(河北新兴电器厂);群力TDGC-1调压器(北京调压器厂)。 2.试剂、材料。丙酮、石油醚、浓硫酸、乙醇均为北京化工厂分析纯,提取用水均为双蒸水。 农药标准品:六六六(Benzene Hexachloride,BHC),包括a -BHC ,p-BHC,y-BHC,S-BHC四种异构体;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 ethane,DDT),包括p,p'-DDE,p,p'-DDD,p,p'-DDT, o,p'-DDT四种同系物;五氛硝基苯;四氯硝基苯;七氯;环氧七氯;抓丹;艾氏剂;硫丹,包括a一硫丹、p一硫丹两种异构体,均购自sigma公司,纯度 98%。配制成0.02p,g-mL-,的农药标准品。 在该试验之中,所使用的所有人参提取药材,都是在大量的测试样品之中,选择具有农药残留量最高的药品来进行的测试,同时,所选择的试验药材之中所含有的农药,几乎已经包含了所有可能被检测出来的不同种类的农药。 二、方法与结果 1.三种有效成分提取工艺 (1)水煎。精密称取充分混匀后的人参样品l0g,置于圆底烧瓶中,100mL蒸馏水浸泡半小时,首煎30min先武火煎沸腾,再改用文火保持沸腾状态),倒出首煎药汤。待稍冷却,加人60mL蒸馏水,复煎30min,方法同首煎。倒出复煎药汤。合并两次药汤,即得水煎药汤,此工艺过程为模仿通常的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 (2)95%醉提。精密称取充分混匀后的人参样品Sg,加人SOmL95%乙醇,在800℃水浴锅中回流提取1h,倒出首提药汤。待稍冷却,加人30mL95%乙醇,回流1h0倒出复提药汤。合并两次药汤,即得95%醇提药汤。 (3)50%醉提。精密称取充分混匀后的人参样品Sg,加入SOmL50%乙醇,在800℃水浴锅中回流1h,倒出首提药汤。待稍冷却,加人30mL50%乙醇,回流1h。倒出复提药汤。合并两次药汤,即得50%醇提药汤。 2.有机氛农药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DB-1701石英毛细管柱(30mx0.32mmx0.25wm,Agilent公司),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 99.999%),流速1.2mlJmin。进样口温度2000 ℃,进样口恒压8.即si,检测器温度3000℃,不分流方式。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100℃,以250℃/min升至1900℃后,保持1min,以30℃/min升至2200℃后,保持2min,以100℃/min升至2700℃后,保持l0min。出峰时间为32.4min0进样量1wL,外标法定量,不分流进样。 三、讨论 在中药药材之中所出现的农药残留超标过量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学者针对中药药材农药残留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针对经过提取之后的萃取成分所具有的农药残留量却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本篇文章主要是对药材在实际制药提取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模拟,依据模拟所提出去的活性物质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来对溶出率进行阐述,并且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结论。 在对中药药材进行提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提取方式不同,其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溶出率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例如在使用乙醇提取法的过程中,其有机氯农药经过处理之后,拥有的溶出率较高,并且溶出率的提高是随着提取过程中的乙醇浓度的不断提升而提升,实现这一效果的主要原理就是由于有机氯农药能够充分溶解在极性数值较小的溶剂之中。并且从大量的研究结果来看,有机氯农药自身所具有的溶出率,在随着药材的增加而持续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依据大量的档案记录情况来看,有机氯在乙醇影响之下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事实上和实验室所得到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差距。在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文献之中所存在的溶解程度,事实上都是在完全常温的状态之下来进行相应检测并且计算得出的,而在本文对有机氯溶出率进行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其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模拟工艺条件是使用的800℃水浴,而在这一过程中,有机农药所呈现出来的溶出率是随着温度的提升而不断的提高;本次实验的过程中,其人参药材之中所包含的有机氯农药所具有的含量,达到了PPB的级别,但是在150ML的乙醇之中所呈现出来的溶解程度,却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完全饱和的状态下;有机氯农药之中所包含的大量有效成分,在实际溶出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协同性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有效成分的存在,才能够促使有机氯农药能够更好的溶出。 即便是使用完全相同的提取工艺,其中所存在的不同有机氯农业,也同样会直接呈现出不同状态的溶出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其中的有机氯农药所具有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了具体的试验结果。根据上文的试验结果来看,其中所包含的有机氯农药溶出率排序,由低到高的顺序主要为:BHC 结语 综上所述,依据本篇文章的实验理论,能够通过试验的结果来得出:在对如果更高的提取药材之中所存在的有效成分进行更高效提取的过程中,务必要针对药材的溶出率降低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应当尽可能的减少有机溶剂在这一过程中的所进行的提取操作,而直接使用水提的方式来对药材之中所存在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 中药制药论文: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体系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各个行业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的药品制造行业发展中,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促使我国的制药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就我国的中药领域制药技术所呈现出来的现状观察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没有加以解决,如果说这类问题无法加以解决,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中药制药发展出现错误。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之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的重要制药领域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药制药;领域;分析 在中药的制药领域中,从理论上来说,利用高新技术来进行生产,能够使得生产能力和质量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尤其是提升中药制药的高效性,高新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稳定、可靠性作用。同时,在实际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务必要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技术加以改造,从而促使技术能够更加适合中药的制药生产。下文主要针对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之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1.泡制全浸润工艺与装备 中药制剂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主要是将中药进行清晰、切片、制造等几个繁杂的工序处理之后,再将其制造成为相应的药片,通过该方式进行生产的制剂可以直接使用在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而在中药制剂的制造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最为重要的侵润工序,便是其中所涉及到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其侵润的具体时间不能够过长,也不能过短,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进行把握。如果说应用高新技术来投入到重要制剂之中进行生产,其高新技术能够直接依据不同药材的不同特性、药性、部位等来对侵润的具体时间、温度进行调控。 2.动态提取技术 在中药的制药生产领域之中,药物的提纯技术,可以说是关乎药品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操作环节。就目前来说,我国使用极为广泛的技术便是利用水、乙醇的方式来进行沉降提纯,但是这类生产方式从目前的行业领域上来说,其设备较为落后,药物实际的提纯效率极低。而为了能够使得中药制药领域发展能够得到提升,使得提纯的成分和效率能够更加的充分,就必须要最大化的对药材本身进行利用,就必须要针对制药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进行提升结合,避免技术过于落后。动态提取技术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指在进行提取的过程中,添加入适量的药材,同时采用机械化的方式来应用循环技术,这不仅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药物液体之中所存在的溶解程度,还能够在进行动态处理的过程中保持药物浓度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药物所具有的溶出效率。 3.仿生技术 仿生技术是从生物学上借鉴而来的一项技术,主要是指从生物药剂学的基础上,模拟药物在人体环境下经过整个身体机能的运作原理,将药物研究和分子技术的药物研究相结合,为药物服用后经过人体消化道和胃部给药的重要制剂设计开发的一种新的药物提纯的生产工艺。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中药制剂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不同的溶解度为标准,在一定的酸性环境下对其药物成分进行提纯,然后在用一定碱性的水溶液进行中和提纯,选着最佳的酸碱值,借用其他的提纯方法和辅助条件实现药物的提取。 4.生物酶技术 与上述仿生技术使用一样,生物酶技术是借鉴了生物工程技术的酶工程技术来实现对中药的提取。生物酶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性质的高效催化剂,大多数酶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蛋白质,利用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多数植物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靠生物酶的作用才能实现将其溶解出来,同时还可以借助酶的运输将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细胞内部发挥药效。另一方面中药材在经过提取后其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大分子的多糖、蛋白质、胶质类等,这些物质通过生物酶的催化都会将其降解而挥发出去。但是在使用生物酶技术时要注意,由于中药材包含的领域十分的广阔,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质等物质。 二、中药制剂应用高新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重要处方中的重要活性成分、部位或药物配比的关系 从一种中药之中,能够极为明显的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重要部分以及所包含的活性成分,通过这一方式来确认药物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性,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但是要对所有中药材所具有的成分、用药部分进行量效的确认,是医学研究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和涉及到的理论体系对于中药的制药发展来说,有着重大的联系,所以,我国目前在对中药自身的药性成分以及药味等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是直接利用辩证的形式来对药物资源的应用途径进行分析,但是却没有专门针对各个不同药物之间所存在的量效进行切实的研究。因此,中药制剂在发展的过程中,务必要采取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要在我国传统的中药处方以及医学理论上来进行发展研究。 2.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对药物提取的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各项标准进行强化、完善。就目前来说,我国在中药制药领域之中,极易出现的农药超标、中药制剂超标、中药生产效率控制等方面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正是这方面的改善工作,才使得我国的中药制药生产得到了提升。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尚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制剂的质量可控的重点工作就是中药处方各中药制剂的药性如何确定、如何检测,除了采用指纹图谱技术之外还需要我们研究更为实用的新技术。农药残留问题和重金属超标问题应该从药材的种植源头抓起,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率、缓释等问题的改进和药物易吸湿、霉变的稳定性问题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得以改变。对于中药制剂在药性的最大化保留和药物性质的稳定问题上应尽量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生产,而固体制剂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的生产模式,同样应该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例如新制粒技术、包衣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物技术、包囊技术等。 3.应用现代检测技术控制中药质量在当前的中药制药领域中 为了提高中药制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大力发展想指纹图谱技术和其他的相关控制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未来应采用更加先进的高新技术,例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并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药制药领域飞速发展的的过程中,其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范围还会持续不断的扩大。而中药只要领域之中所使用的各方面技术,能够对于中药制剂的生产提供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这对于中药制剂的繁荣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讨论 【摘要】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 造福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在我国医药大发展的背景下, 中药制药的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也日益受到瞩目。中药制药现代化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只有从生产工艺、中药原材料、中药药剂的剂型、中药制剂的现代化质量标准等上面着手, 多管齐下, 才能真正使得中药能够在最大效益上造福于人类。本文简述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历程, 争取能够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制剂;中药制药现代化;中药药剂学;发展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成果, 也是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史上, 中医中药为人们的健康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而多年来, 由于中药对某些疾病所起到的特殊的治疗或缓解作用, 使得中药愈来愈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医药专家的关注。尽管我国有着很丰富的道地药材, 但是由于我国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制约, 使得我国中药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如何在纷乱复杂的医药市场上, 抓住机遇, 稳中求进, 既能大力发展我国中药事业, 又能提升我国中药制剂的研发水平, 成为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发展概述 “中药现代化”这个概念是1996年正式提出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中药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产业之一。中药现代化是指凭借传统中药的优势, 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按照国际普遍认同的质量标准对中药进行研发、生产和使用, 以满足现代化的医药需求。中药现代化包括中药基础研究的现代化和中药制药的现代化[1]。这次主要探究的是中药制药的现代化, 而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基础是中药生产的现代化, 核心是中药制剂的现代化。我国虽然有着很多道地药材, 但是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我国药材目前存在着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较大、资源量减少等诸多问题, 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发展也不能忽视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制剂与化学药制剂的单方药不同, 中药制剂多为复方制剂, 所用原料的成分极为复杂, 君臣佐使共同作用, 其中存在很多无用成分以及药物辅料淀粉等。这也使得中药制剂的毒副作用不明确, 增加了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难度。我国中药制剂中较为普遍的是中成药, 并且其应用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易被人们接受, 尽管如此, 我国中药制剂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生产工艺有待改进, 中成药质量标准不够明确, 中药剂型种类有待扩充等。为此, 增强我国中药研发生产中药物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技术, 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中药制剂水平的落后情况, 并且只有综合实现中药辅料、中药生产技术、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剂型的同时现代化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中药制药现代化。 2 国外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述 2. 1 德国中药发展概述 德国生物药手册中有40%左右的药物都是由植物原料制成的, 且73%的德国人使用过或者正在使用植物药物。大多数德国人在解决感冒、滋补和心血管疾病时会采用植物药物, 而这种用药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德国植物药的发展, 德国很多现代药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另外, 德国在植物药的生产方面也位列世界前列, 是全世界众多国家中上市植物药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众多进口的“洋中药”种类中, 1/3以上都是来自德国, 并且在我国中药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2. 2 美国中药发展概述 早些年, 由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药品的化学成分必须是成分明确的, 申请入境的复方制剂要阐述清楚每种化学成分的药理药效学作用, 并解释清楚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毒理学作用。而中药制剂大多成分复杂, 并且很难清楚明了的解释清楚其作用机理。为此, 中药及其制剂在美国的发展较为缓慢。从2004年开始, 随着《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的, 美国逐渐允许具有多种化学成分的中药也可以作为药物, 但是必须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美国对于植物药的研发大多是由化学家进行, 主要是从植物药中分离各种成分, 找寻新的化合物结构以作进一步研究[3]。而美国生产的植物药品种大多是单方药, 一般以胶囊或片剂为主要剂型。 2. 3 日本中药发展概述 汉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在日本的本土化结果, 并随着日本药学发展已经在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截至目前, 日本已经拥有900余种汉方药, 其份额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虽然日本汉方药与我国中药的起源相同, 但是日本汉方药更注重对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 为了提升对汉方药质量的高效控制, 汉方药制剂以颗粒剂和浸出物制剂为主[4]。另外, 由于汉方制剂大多数有明确的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功效数据等, 所以在美国等国家的上市畅通无阻。这些原因都使得日本的汉方药成为我国中药的强大竞争对手。 3 中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药品的消费理念也会逐渐改善, 从对治疗疾病的需求型逐渐过渡到预防疾病的保健型。在世界药品市场上, 化学药、生物药和植物药三方鼎立, 药物种类处于多元发展的状态, 但是由于化学药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使用天然药物或者绿色药物来治疗疾病或者预防保健[5], 这无疑给天然产物中草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外, 从2009年我国实施新医改以来, 我国医药市场逐步扩充, 并且政府对中医药职业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 中西医并重发展将成为未来医药发展的主题。在如此良好的环境下, 更应该大力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促进我国中药体制改革, 逐步提升我国中药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淘汰那些已经陈旧腐化的中医药管理制度, 健全中药质量控制标准, 以促进我国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4 小结 中药作为我国医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升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实现中药制药的现代化将会更加促进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增强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能力。只有继承与创新并举, 把传统中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相结合, 才能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药都经济发展 摘 要: 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品在“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呼声中再次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中医药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药品市场上,中药材、中药制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中植物药(包括天然植物药和人工种植植物药)市场份额达到近300亿美元。然而,目前国际许多国家已经出现多种研究植物药的新思路,尤以日本、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为首,他们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方法使得中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处在了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本溪药都;地方经济 1 前言 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品在“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呼声中再次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中医药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药品市场上,中药材、中药制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中植物药(包括天然植物药和人工种植植物药)市场份额达到近300亿美元。然而,目前国际许多国家已经出现多种研究植物药的新思路,尤以日本、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为首,他们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方法使得中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处在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作为中药生产的故乡――中国,中药的出口情况不容乐观,出口份额相当低,且多为原料药,以低端产品为主。更加严峻是其他国家研制、开发的中医药产品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并走向世界市场,甚至在我国申请专利,这是对有着悠久中医药发展历史的我国的中医药产业的巨大挑战。面对日趋严峻而激烈的中医药市场的竞争,我国研制、开发现代新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已是迫不及待。但我国现阶段以中医药理论与技能为基础的中药制药人才及生物制药人才极度匮乏。基于此,结合本溪药都经济开发区开设以中医、中药为背景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是非常必要。 2 中药制药生物制药专业的性质与产学结合 以中医药知识为基础,以现代先进的科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以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为主要发展方向,在中职学生层面,专业设置应主要以培养适合药品生产企业需要的岗位操作工及岗位质量检查员为主要目标。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应分别将中药制药、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先进设备结构、设备操作方法、设备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及岗位质量检查员各岗位检查项目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以解决中药及生物药生产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实施GMP生产操作。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药学、生物学、中药制剂技术、生物药制剂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各种药品生产设备的操作,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结合我校的的优势与药都企业建立长期可靠的产学交流。使学生将所学的技能更适合企业工作的需要。 3 培养模式的探索 制药的相关专业在我国部分高校及部分中职院校有所开设,但大多数院校主要注重于化学药品生产的研究,与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在培养方向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上有一定的差别。虽然各院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注重于化学药专业知识的培养,但在学科建设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的,为我校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对于中职院校来讲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制药方面专业人才,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验、实训、工厂实习、技能大赛,毕业设计来进行培训的。一般的培养模式是在开设专业课的时候开设这一门专业课的相关实验、实训课,对理论课讲解的知识点、原理、方法等进行验证和巩固。 学生们在实验、实训室学习的条件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其规模也难以与工厂相比。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在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工厂实习虽然很辛苦,但是学生们还是很认真刻苦,并且学习兴趣高于在校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在药品生产企业的实习,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使自己所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能够适应将来的正式生产工作。 我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在专业设置上,本校的中药制药专业是本溪市第一个以中医药基础为背景的制药专业。专业已于1996年招生,目前在校学生近500人。专业开设至今,在校领导的关怀及相关老师的努力下,教学改革工作有了一定的积累,并取得相当大的成绩。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将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制药人才。对解决本溪药都地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人员,特别是具有中医药基础知识的技术工人匮乏,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将能更好地促进本溪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辽宁省甚至全国的中医药企业提供后备人才力量。 4 结语 我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制订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具有中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药品生产技能人才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培养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合格学生。尽可能安排学生到制药企业车间参观学习,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环节中,要实验、实训室相结合,实训室、工厂实习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制药论文: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和探讨 摘 要: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医药行业更加重视制药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中医制药的安全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许多高新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为我国重要制药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中药制药领域中应用高新技术,不仅能提高制药效率,还能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因此在中药制药中,应采用合理的高新技术,促进我国中药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药制药领域;应用分析 1 引言 就目前我国中药制药行业来讲,由于制药工艺、方法和模式落后,难以适应于当今社会经济以及该行业的发展,难以确保中药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提高中药制药的质量和效率,采用先进的制药技术和设备,提升制药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效率,实现中药制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从而更好的顺应现代化医药事业的建设要求。但是由于传统制药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的制约,导致在采用高新技术制药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中药制药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制药企业应加大对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研究力度,使其更好的适应于制药生产过程,切实提高中药制药的效率和质量。 2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 2.1 泡制全浸润工艺和装备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中药制药的发展,对中药制药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中药制药生产中,采用泡制全浸润工艺和装备进行生产,通过中药清洗、切片、制造等生产工序,最终制造成相应的药片。在该方式下生产出来的制剂可以直接应用于治疗临床疾病中。浸润工序作为中药制剂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在整个制药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往往浸润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最终制剂的治疗功效。因此浸润的实践不宜过长和过短,需要根据药材的实际特性进行设置。那么将高新技术应用与中药制药领域中,高新技术能根据药材的不同特性、药性等对浸润时间和温度进行掌控,从而确保最终制剂最大化治疗功效。 2.2 动态提取技术 在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中,药物的提纯技术直接关系着最终生产药品的质量和功效。目前我国制药企业在中药制药过程中,普遍使用的药物提纯技术是通过乙醇、水的沉降方式进行提纯。但是该方式提纯设备落后,药物提纯效率和质量十分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为确保药物提纯成分和效率更加充分,就必须对药材进行充分利用,采用先进的药物提纯技术,避免因技术落后降低药物提纯效率。将动态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领域中,在药物提取过程中适当添加药材,采用机械化方式来应用循环技术,在提高药物液体溶解度的同时,将处于动态处理过程的药物浓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大程度提高药物的溶出效率。 2.3 仿生技术 基于生物学药剂学基础,将仿生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领域中,通过模拟药物在人体环境中对整个身体机能运作的影响,与分子技术药物研究相结合,在药物服用后经过人体消化管和胃部给药的重要制剂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的药物提纯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是根据不同酸碱环境中,中药制剂溶解度不同的标准,在特定的碱性水溶液中进行中和提纯,在特定酸性环境中提纯药物成分,从而确保仿生技术在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中的最佳酸碱值,从而确保生产的药品是符合多数人身体运行机理的,且不会对其造成其他有害影响的。仿生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药材的利用率,促进了中药制药生产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从而保障中药制药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 2.4 生物酶技术 生物酶技术是基于生物工程技术的酶工程进行中药提取的。生物酶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其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多数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也是采用生物酶技术的优点所在。在植物中药制药中采用生物酶技术,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将其溶解出来,并依靠酶运输在细胞内发挥出药物有效成分的最大功效。同时中药材在提取后往往含有一定的杂质,比如蛋白质、多糖等,这种物质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都会被降解并挥发出去,提高了药物的纯度。由于中药材涉及到诸多领域,如动物、植物以及矿物质等,加上生物酶具有专一性,在采用生物酶技术进行提取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生物酶种类,有利于提高中药制药的效率和精度,促进我国中药制药行业健康发展。 3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理论和实践结合研究处方中药物之间的配比关系 对中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重要部分和所包含的活性成分,确定药物自身所具备的功效和治疗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确定所有中药材具有的成分、用药部分,是目前医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对整个中药制药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辩证形式对药物资源应用进行分析,忽视了不同药物之间的量效的研究,针对这些发展瓶颈,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基于我国传统中药处方和医学理论展开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高效应用。 3.2 中药产品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的问题 在我国中药制药领域中,时常出现农药超标、中药制剂超标等现象,不仅影响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健康,还可能造成环境破坏,阻碍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为切实解决中药产品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的问题,就必须不断完善药物提取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标准,从而提高我国中药制药的效率和质量。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如何有效的检测处方中各中药制剂的药性,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并有效的改变中药制剂的溶解率以及缓率等问题。 4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我国中药制药行业涌现出了一些高新技术,在提高制药效率的同时,确保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但在高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干扰,导致制药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制药企业应不断完善中药制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促进中药制药水平更上一层楼,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中药制药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中药制药方向是北京城市学院中药学专业的一个方向,旨在为制药企业、科研院所、药品检验等部门培养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自开办此方向以来,学院一直致力于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特点,培养适应中药制药领域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经过丰富的调研,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制药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药制药方向特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教学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技能实践性的特点[1],基于此,我们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时,立足于基础实验技术和专业实验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协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以“分层培养、启发创新”为基本教学思路,从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运用能力出发,设计构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整体实验教学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基本功、过硬的专业实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其具体思路如下: 一是实验教学体系整体性原则。中药制药方向传统的实验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往往强调与理论课程的相应性,注重每门课程的独立完善与改革,从而造成教学内容重复、缺乏系统性及实验室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时,首先要系统地建设实验教学内容,理顺实验课程体系[2],改变过于与理论教学相应的状况,以中药学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出发点确定各门实验课程的知识结构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根据学科的交叉性、相关性,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调整实验内容,按多层次、循序渐进、开放式的思路,构建实验教学体系,从而发挥系统功能效应。 二是分层次、递进性、多样化教学模式。中药制药方向实验课程体系以应用性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性训练三大模块。具体实验项目的设置划分为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三个层次。其中基本技能侧重实验基本操作,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专业技能注重专业技术的巩固与应用,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为主;创新性训练模块注重强调应用性教学、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以设计性项目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按上述实验内容层次划分,进行“递进式”的多样化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力,利于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创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三是依托实验中心优势资源,共享基础训练平台。中药制药方向依托的实验教学中心―中药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实验示范中心,拥有丰富的学科交叉和开放型团队的协作条件。实验中心通过科学整合原有的各个功能独立的实验室资源,构建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和生命科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满足了不同专业的实验训练需求,强化了各专业的基础实验教学。 中药制药方向通过充分利用实验中心各项训练平台、学科交叉与开放型团队的协作条件,在共性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构筑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设计反映了知识链、能力序列、学生层次的系统构思[3]。 四是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创新训练、应用相结合。实验室平台是大学生创新训练的肥沃土壤,充分利用实验室开放条件,鼓励学生到开放实验室从事创新活动或开放性实验训练,提升学生实验技能与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创新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检测等领域的知识、技术运用为核心,对中药制药方向实验课程设置进行一体化设计,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构建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见下图) 图: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基本技能模块实验课程的开设,依托实验中心构建的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和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主要训练学生显微镜技术、溶液配制、玻璃仪器洗涤使用、称量及实验室安全的训练内容,以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在一年级本、专科新生中进行。通过训练使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达到整齐划一,为进入下一轮的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做好充足的准备。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实验课程的教学重点与特色进行有机整合,作为基本验证层次 ,重新编写《化学基本技能训练》。面向生物技术、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中药学和药学专业开设的化学实验平台训练。 专业技能模块实验课程的设置,强调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突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检测技能。该模块按实验技能循序渐进设置有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和专业核心技能模块两部分。其中专业基本技能模块依托实验中心开设的生命科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该训练平台是拟合生物技术、中药学、食品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础实验项目,以专业共性基础与个性基础相结合设置实验项目,以各专业共性项目为主,个性项目为辅,多为验证性实验,少为综合性实验项目。各专业在必修共性项目和专业个性项目的基础上,可以选修其它专业的个性项目,拓宽思路与视野。中药制药方向依托此平台开设了其中与药用植物学、微生物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解剖生理学、仪器分析相关的训练项目及专业拓宽项目。突出使学生掌握中药显微技术、植物形态鉴别方法、仪器分析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药药理实验技能,同时开拓了视野与思路。专业核心技能模块设置了“中药化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和“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其中,“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在前四个核心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为强化学生的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学实验的系统性、整体性理念,以实际应用为着眼点设计,将各门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设置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 创新性训练模块是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的创新性实训项目。此项目的开设方式主要是以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或参加教师主持的应用型研究等项目为主展开训练,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意识。 如上所述,中药制药方向构建了由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和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性训练模块组成的,具有完整性、循序渐进性,有机结合、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和运行的关键环节 实验课程体系中核心专业技能模块作为专业实验技能与能力运用的核心,在整个实验体系的设置与运行中是关键环节,对学生核心实验技能培养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专业核心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并实施实验教学是重中之重。 根据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质量检测技术核心实验课程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在实验项目的选择、建设上,注重典型性、特色性,突出学科特点。将基本技能层次、技能强化层次、综合设计层次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同一系统的实验技能顺畅衔接,保证学科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层次性。同时,打破以课程为单位组织进行的实验教学,有效地避免各课程开出的部分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术的掌握。 另外,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检测为核心,按照中药学应用型实验研究思路,选择了一些典型性的实验项目。例如,复方黄连素片、冠心丹参滴丸、山楂总黄酮分散片等,以《中国药典》为指导,建设了将各门实验课程联系起来的,模拟中药材质量检测、中药制剂制备与质量检测、药效评价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构建了中药制药方向的特色实验教学“流水线”。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1.形成特色实验教学培养体系 围绕中药生产、质量检测和应用的实践,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创新性训练模块3个阶段的实验技能训练,巩固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了基础实验、专业基本实验、核心技能实验、强化技能与思维形成的实验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 2.多学科协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中心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依托实验中心构建的各类训练平台,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实验基本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为专业核心实验技能的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师资力量。 3.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选择性的为中药制药方向的学生开设设计性综合应用型实验,并以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实施,打破了实验课程课时的限制和“填鸭式”教学形式。在实验实施中,学生自主拟题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仪器的准备、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均由学生负责,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这种专业实验课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为中药制药方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受益匪浅,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效果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经过近两年的初步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成绩显而易见。 一是实验教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刚刚入学时实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扎实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在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中锻炼了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感到身心轻松,游刃有余。 二是在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通过基础实验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思维的训练,能够很快胜任相应领域的工作岗位,并在就业岗位中显示出明显的竞争力。 三是创新性训练模块激发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实验技能与思维挑战创新实验的热情,参加该项活动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发挥了学生的潜力,不断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在教育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能够使实验教学对接学生的就业岗位,并达到预想的效果是任重而道远的使命。适合的实验教学体系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完整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从而为就业岗位培养实验基础扎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中药学应用型技术人才。 中药制药论文: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从课程的准确定位、多元化教学、补充新的中药制药工艺技术以及全面评价等四个方面论述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课的授课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艺学;中药现代化;教学方法 我过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中药现代化,旨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综合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手段,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产品。这既是提高中药竞争力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仅需要科研院所的努力,更需要中药企业的积极参与。针对中药制药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竞争力,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涉及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中药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和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其中本文所讨论的中药制药工艺主要是指中药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涉及中药的前处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工艺、浓缩工艺和干燥工艺,这也是决定现代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1,2]。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对象是中药,涉及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药工程等多门专业课的综合理论知识。中药制药工艺学与化学制药工艺学和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相通之处在于对现代制药技术的采用,但中药制药工艺又具有自身的显著特色: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要围绕中医药理论进行,若离开这个基础,就成为植物药或天然药物。因此,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中,要在中医药理论这个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提取纯化工艺。 一、准确定位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专业性课程,针对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的学生开设。所以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工程中,要以专业性、技术性为导向,突出这门课的应用性。这门课以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学课程为基础,突出其综合性以及在日后中药生产中的桥梁作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落脚点是工艺技术,不能过于强调其基础原理。 二、多元化教学 虽然中药制药工艺学目前的发展总体上较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有所差距,但仍有不少发展良好的中药制药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实现了中药生产的升级换代。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化学制药与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在保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中药的现代化生产。这就需要高校为企业输送既懂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工艺的专业人才,这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特别是中药制药工艺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立足课本,但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资源提高教学成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资源,特别是国际上植物药生产的工艺的相关资料,对于提高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目前,限于课堂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从教材上直观地感受工艺过程。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选用一些直观、说明生产流程的视频讲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材的精油章节,可以利用flash演示加热、汽化、冷凝过程,同时播放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的视频,这比教材的示意图更加直观和富有吸引力。等视频网站有动态表现生产工艺的flash和视频资料,可以直观地表现工厂车间的生产流程和原理,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实践教学。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药制药工艺学这门课之前,会有专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在车间里最直接地认知中药生产工艺,同时,车间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工艺流程、参数设置的理解。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基本训练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切不可将见习或实习简单化、形式化,在开始实习前,老师要和车间的带教老师沟通好,在保证学生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学生对生产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最好有一定的亲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利用学校的中试车间,让学生分组分批完成实验任务,让每个小组(3~4学生)都独立地完成提取、纯化、浓缩、干燥以及压片或灌装胶囊的中药制药流程。该课程配套的实验分为两部分:一次是集中实验,统一学习操作技能;一次是进入到中药或生药方向的课题组中,跟随研究生做实验,要求每位学生从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等环节中,挑1~2种练习。这部分实验需要和各课题组的负责人沟通好,虽然实行起来有难度,但效果较好。 三、充分吸收最新的工艺技术 目前所采用的教材对新技术、新工艺有所更新,但仍不充分。但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和研究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一些中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比较积极,引进了一批较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工艺。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补充已经被企业采用或行将被企业采用的新的技术或手段。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膜分离(浓缩)技术。比如一些中药企业采用无机陶瓷膜工艺代替传统的醇沉工艺,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乙醇使用量,对中药有效成份基本无截留,除杂彻底;无机膜性质稳定,再生方便等特点。与纤维滤膜组合使用,即可以延长滤膜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提高药品品质。但关于无机陶瓷膜的介绍以及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在目前的教材中较少,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补充到讲课材料中,使学生接触到代表中药制药工艺发展方向的新技术。采用有机超滤膜精制中药多糖类成分,较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具有得糖率高、工序简省的优点,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生产工艺。以香菇多糖的制备为例,可以从超滤原理、多糖分子截留、多糖的组成等几个方面介绍有机膜超滤工艺在中药多糖制备工艺中的应用。同时利用flash动画模拟超滤过程,多糖的电镜测定等手段直观的对比膜过滤与传统工艺的不同,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全面评价教学效果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突出技术工艺的专业课,不能当作理论课来讲授,在考察学生时也应兼顾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察环节中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环节,考察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中药制药工艺的理解。笔者在学习结束后设置了中药制药工艺学综合实验:银杏总黄酮的提取及滴丸制备,涉及微波、超声以及传统煎煮等不同的提取工艺,采用UV和HPLC定量法,考察不同工艺对总黄酮的提取效率的影响。比较大孔吸附树脂柱、膜分离以及醇沉工艺对总黄酮部位质量的影响。让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工艺设计的能力。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坚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的技术,特别是源于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技术,对于提升中药的生产水平至关重要,毕竟,目前中药制药领域新技术的独立创新成果较少。在设置中药制药工艺学实验课时要兼顾中药学、中药制剂等传统学科和生物学、材料学、波普学等现代技术。既懂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工艺的专业人才,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依赖,也是生产现代中药的重要保障。所以,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要立足课堂,联系实践,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工艺设计能力的工学人才。 中药制药论文:高职中药制药专业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摘要】高职院校的中药制药专业主要是以有效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用以服务于中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线工作为其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综合型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又必须在整合专业的基础上,对其职业进行有效的分析,迎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有效地制定出人才的培养方案。对高职院校中,其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岗位与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从实际课程的设置、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中药制药专业 职业分析 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独特的民族性与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其逐渐朝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因此,就迫切需要一些综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在医药教育、生产、科研等多个领域中从事相关的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的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在对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地提供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中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其中药制药专业属于一门将工学与药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专业,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与应用性,是用来连接医与药的重要桥梁,涉及到了中药制药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如新设备、新辅料等。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中药制药专业主要是培养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中药生产技能,并且具有将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从而满足我国的众多中药生产企业对中药饮片、制剂等生产活动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的中药制药专业,就需要以培养这类人才为其教学目标,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技术人才,如表1所示。 三、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上述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知道,高职院校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及本科教育有所不同,其中药制药专业培养的是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知识以及技能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然而目前,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充分的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上,仍是按照本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忽视了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性与技术性特点;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也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素质的拓展,特别是对于实训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内的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对其重点突出,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技能。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定位与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就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的改进。在课程的设置中,高职院校要在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从岗位群出发,对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课程与教学的计划。如在基础课程的设置方面,就需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无需一味地强调各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只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就可,并适当的加强诸如计算机、英语等基础性的课程与本专业的联系。而对于专业性的课程,就需要适当的加大对各课程的整合力度,遵循相关职业的操作管理规则,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学校必须重点把握,通过模拟生产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的形式,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供其专业的技能。 第二,在教学模式上的改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高职院校可以积极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各相关企业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相关职业的实际操作程序,实现预就业的目的,为毕业后的真正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突出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有效地实施重点培养实践性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对师资力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就使高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师必须对其角色进行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的传播者”角色,让自己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具备的“职业指导者”的角色。而高职院校也必须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一些专业教学的培养计划,不断地提高本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加强对实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的基地不仅是综合型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摇篮,也是高职院校普遍的办学特色,它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除了不断地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需要积极地完善对实训教学的质量评价与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有关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在对该专业的职业岗位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从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进以及师资力量与实训教学的强化等方面,有效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专业的中医学人才的需要。 中药制药论文:试分析膜分离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因其便于操作、过程易于控制以及无污染、能耗低等优势,在中药的制药过程中应用广泛,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加强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着重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的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中药制药;应用进展 一、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 (一)膜分离技术及其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在化学位差以及外界能量的推动下,让混合物其中一部分组分通过选择性透过膜,而另一部分则被透过膜截留下来,并有机结合透过膜在分离混合物时,混合物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迁移率这一特性,从而实现分离混合物或对其展开浓缩以及提纯等目的新型分离技术。在膜分离过程中,没必要将新物质引入,而且分离中无相变化产生,因此对环境的污染较少,同时所消耗的能量较低,能有效的节约能源。此外,化学势能差以及压力差是膜分离的主要驱动力,其分析设备无运动部件,因此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 (二)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 1.常规除杂。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将热原、鞣质以及蛋白等中药内的大分子杂质去除。例如,运用膜分离技术中的微滤技术,进行何首乌水提液的精制,去除的固体杂质高达67%左右,可获得良好的精制效果; 2.有效成分提纯。当前,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的现代化生产中,在进行提纯植物有机酸与色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中应用广泛; 3.中药提取液浓缩。一般情况下,在多数的中药提取液中,其目标产物具有的浓度相对较低,要获得最终的产品,通常需要经过大比例干燥或浓缩才能实现。在中药提取液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将提取液中的无机盐类以及水去除,最终完成中药提取液的浓缩; 4.药酒与中药口服液生产。(1)在药酒的生产过程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利于除菌率以及澄明度的提高;且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依然能保障药酒的性能;(2)在运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生产中药口服液的过程中,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大的黏度,且含有大量絮状物、亚微粒等。在中药口服液的生产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增加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同时还利于中药口服液的澄明度的大幅提升; 5.中药注射剂、浸膏制备。(1)在中药浸膏制备过程中,采用膜分离技术,能有效缩减中药浸膏崩解时限,提高其崩解性能,并使浸膏中有效成分含量大幅提升,减小中药浸膏的体积;(2)相较于采取石硫醇法以及醇水法等传统方法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而言,应用膜分离技术可将热原以及杂质等有效去除,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大幅提升制备产品的澄清度。同时,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还能产生脱色作用。 二、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一)微滤与超滤 可将微滤与超滤的过程看做是一个以膜为介质而展开过滤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压力差作用下,结合膜孔径大小而实施筛分的过程。混合液体在压力差作用下通过膜时,比膜孔径小的分子被富集起来,并截留住比膜孔径大的大分子物质,完成混合物分离。在这一分离的过程中,由于分离膜上不断滞留了许多大分子物质,从而降低了膜的通量。加之阻塞以及浓差极化产生的膜污染问题,导致实际膜通量 (二)纳滤 在纳滤过程中,压力差是其主要的驱动力。在纳滤分离过程,所需的操作压力 (三)反渗透 反渗透主要是指实际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于溶液一侧,并通过膜,使溶剂分子流向溶剂侧,并确保溶剂分子流向溶液侧的数量多于其向溶液侧透过的数量的过程。静压差(高于渗透压)以及选择性透过膜是反渗透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在该过程中,操作压力通常为1.5MPa-10.5MPa,0.1nm-1.0nm为截留分子直径。在中药制药中,反渗透主要应用于浓缩药液、水回收利用以及脱除各类无机盐等。 在中药制药中,除以上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之外,膜蒸馏、分子印迹技术以及膜集成联用技术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也普遍应用。如,运用膜蒸馏技术精制中药,或在人参综合利用中,运用膜蒸馏技术进行人参露与洗参水的浓缩等。 膜分离过程具有分离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与连续操作,而且分离过程简便等优势,使膜分离技术发展成为当前最为节能、高效的分离与浓缩技术之一。在中药制药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中药生产周期,并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此外,还可提高中药的附加值,在中药生产中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中药制药中,要立足于实际,推广运用膜分离技术,推动中药制药工业快速发展。 中药制药论文:现代工艺与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中药为我国传统医药,用中药防病治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如何更好的发展好中药,应当引起业内重视。本文主要对现代工艺与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中药生产中的大桶煮提、大锅蒸熬及匾、勺、缸类生产器具当家的状况大为改善,进而出现不锈钢多功能提取罐、外循环蒸发、多效蒸发器,流化干燥器等设备,中成药的剂型也有较大的发展,由丸、散、膏、丹剂为主发展成为具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及少量粉针等剂型。那么到现在为止,在中药制药领域又有哪些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其中呢?现作如下综述: 1粉碎技术 利用超声粉碎、超低温粉碎等技术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细胞破壁率达95%以上。超微粉碎以剪切为主,得到超细粉体再进行提取。提高药物的吸收率、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主要用于一些贵重、稀有药材的粉碎[1]。其中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将带来中药传统剂型的革新和发展,推动中药剂型现代化。以生药人药的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膏剂和丸剂等,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宽以生药人药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吸人剂、涂膜剂等,也可促进先进制剂技术(如固体分散技术和药物缓释技术)在这些生药剂型中的应用。 2浸提技术 2.1超临界流体萃取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溶解能力和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对压力、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的特性,通过升温、降压手段(或两者兼用)将超临界流体中所溶解的物质分离出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兼有精馏和萃取两种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由于可通过调控压力和温度,选择性地萃取某些成分,可以兼具提取和分离的功能,适用于提取分离挥发性成分、脂溶性物质、高热敏性物质及亲脂性、分子量较小物质的萃取,但对极性大、分子量大的物质如苷类、 多糖类 ,需要加夹带剂。 2.2超声提取 超声提取技术是以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 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超声提取能够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提高药物溶出速度和溶出次数,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有效部位提取率,且瞬间稳定升高温度,对热不稳定成分影响较小。 2.3微波萃取 是指使用适合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从天然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各种化学成分的技术和方法。微波萃取的机理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微波射线自由透过透明的萃取介质,深入到生物材料的内部维管束和腺胞系统。由于吸收微波能,物料内部温度突然升高,在天然物料中的维管束和腺胞系统升温更快,保持此温度直至其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的能力,细胞破裂。位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从细胞壁自由流出,传递到萃取溶剂里。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物质的tanδ值不同,对微波能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微波可以对体系中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出来,进入到萃取溶剂中。 2.4酶法提取 酶法的基本原理是选用合适的酶将中草药中的杂质(如淀粉、果胶、蛋白质等)予以分解除去,最大限度地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酶法提取要求酶有极高的活性、高度的专一性和温和的反应条件。酶法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酶的种类、用量、酶解时间、温度、酸碱度、物料细度、搅拌强度等多种因素。 2.5半仿生提取 半仿生提取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具体做法是,将提取液的酸碱度加以生理模仿,先将药材用酸水提取,再以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对提取液的最佳pH值和其它工艺参数的选择用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结合主要药理作用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比例分割法进行优选。 2.6亚临界水萃取 常温常压下水是极性很大的溶剂,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极性会降低,对中极性和非极性有机物的溶解能力也会增加,在适度的压力下,将水加热到100℃以上临界温度374℃以下的高温,水体仍然保持在液体状态,它的极性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这种水称为亚临界水。亚临界水与常温常压下的水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更类似于有机溶剂。当温度为250℃,压力10.0 MPa时,水的极性与甲醇相当。 2.7双水相萃取技术 将两种不同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混合,当聚合物达到一定浓度,体系会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形成双水相体系。双水相体系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高聚物之间的不相溶性即高聚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相互无法渗透,不能形成均一相,从而具有分离倾向。基于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分配,不同物质在特定的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分配系数,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在上相和下相间进行选择性分配,表现出一定的分配系数,从而达到分离纯化之目的。 2.8反胶团萃取 表面活性剂分子溶于非极性溶剂中自发形成的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内而非极性头朝外与有机溶液接触。胶团内可溶解少量水而形成微型水池,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生物物质溶解在其中,由于胶团的屏蔽作用,这些生物物质不与有机溶液直接接触 ,起到保护生物物质的活性的作用,从而实现生物物质的溶解和分离[8]。 2.9液动分级逆流技术 液动分级逆流提取是工业生产技术,在提取方法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物,适合于动物类、矿物类、根茎类等原材料,进行常温或加温浸提、常温或加温动态提取、常温或加温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对各种药材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媒及溶媒用量、颗粒饮片尺寸、 提取单元组数、药效成分提取率等工艺参数等,可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进行优化。 3分离纯化技术 3.1膜分离 膜分离是以压力为推动力,根据体系中分子的大小和性状,通过膜的筛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离,可分离分子量为1000~1000000道尔顿的物质。起到精制、富集及浓缩的作用。目前,膜滤主要用于浓缩、分级、大分子溶液的净化等。 3.2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由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由许多微观小球组成的多孔球状交联聚合物,是由有机单体加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等添加剂聚合而成。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存在的影响。它具有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的筛选性原理是由其本身的多孔结构所决定。 3.3分子蒸馏 由于物质挥发度不同,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液体混合物的分子受热后运动会加剧,当接受到足够的能量时,就会成为气体分子而从液面逸出,随着液面上方气体分子的增加,有一部分气体就会返回液面,在外界温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分子运动的动态平衡。不同种类分子的有效直径不同,故其平均自由度不同,其逸出液面后与其他分子碰撞的飞行距离不同。 3.4高效逆流色谱技术 高效逆流色谱是一类不用任何固态载体或支撑体的液 -液分配色谱,主要是利用在高速旋转状态产生的二维离心力场的作用下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快速有效的对流或分割,从而使样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成千上万次萃取,根据样品中的物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种方法。 4干燥技术 4.1喷雾干燥 喷雾器是喷雾干燥的关键部分。液体通过喷雾器分散成 10~60 μm的雾滴 ,提供了很大的蒸发面积(每m3溶液具有的表面积为 100~600m2) ,从而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对喷雾器的一般要求为:形成的雾粒均匀,结构简单,生产能力大,能量消耗低及操作容易等。 4.2冷冻干燥 冷冻干燥使被干燥的液体在极低的温度下 ,冷冻成固体;然后 ,在低温、 低压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 ,使冰升华汽化而除去 ,以达到干燥的目的。冷冻干燥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生物产品的干燥和浓缩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生物产品的活性。冷冻干燥的干燥过程包括升华和解吸两个不同的步骤。 5β-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是一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外端亲水,内部疏水,既有水溶性又有脂溶性。药物经其包合后,可增加溶解度和溶出度,可防止药物的风化或挥发,防止氧化、光解、热解等,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该技术适用于挥发性及不稳定性药物的包合,如延参健胃胶囊中干姜挥发油的包合,冰片经包合后,解决了不稳定的问题。 6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微机自控系统已普遍用于制药工业及制药机械的设计和生产,如高节能超临界萃取微机程控提取装置,口服液、大输液、针剂、软胶囊等的生产联动线,微机自控胶囊填充机等。 随着GMP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使用电脑和机器人控制的无人工厂已在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出现,药物生产在密闭的空间进行,不与人直接接触,仅需少数技术人员管理电脑和机器人,从而大大减少了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信经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人的努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会越来越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会在世界医药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制药中微波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微波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茶叶加工、植物油提炼等生产过程中都会看到微波技术的踪影。由于微波是一种交流高频电磁波,电流可以用来操控微波的发挥,功率密度也具备调控性,所以微波非常好控制。正是由于微波技术拥有操控性强、高性能低耗损的优势,因此在细胞有效物质的提炼过程中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微波技术的介入使中药制药技术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目前,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笔者在本文中,重点针对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其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波技术;中药制药;应用 在以往的中药制药中,生产程序需要经历的浸提方法包括浸渍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而被用来干燥中成药和中成药材的方法包括沸腾干燥法、烘干法等。在消毒灭菌这一板块,主要依靠紫外线与干热灭菌等方法来完成[1]。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制药结合微波技术后工作成果与效率均得到了提升。由于微波技术应用于重要配药中,可操作性强、工艺效率高,能够实现自主化生产,提高药材使用率,生产全过程节能减排,所的产物质量过硬,均已达标。微波技术使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获得了极大的突破,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开发意义与价值。笔者在本文中,重点针对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其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 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 1.1 微波的基本原理 微波技术之所以能够实现杀菌效果,主要是依赖于微生物产生的非生物效应与热效应。在交流高频电磁场的环境中,植物细胞内会生产大量热量,液泡因此产生膨胀,最终致使细胞壁中,有效成分细胞液的流出并融入进溶液里,在温度的催化下迅速扩散。这一提炼过程,主要是在微波能的作用下,致使目标产物细胞膜、细胞壁的破裂,使有效成分流出。其次是利用离子传导,产生撕裂以及相互摩擦,最终产生热效应[2]。而且,因为微波拥有一定的穿透力,加速了细胞内有效成分的浸出,使药物的提炼效率与质量得以提升。 1.2 关于微波特性的分析 微波拥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主要包括穿透力强、内热效应优、对生物有非生物效应,同时灭菌效果强。此外,由于微波是一种交流高频电磁波,电流可以用来操控微波的发挥,功率密度也具备调控性,所以微波非常好控制。在消毒灭菌这一板块,主要依靠紫外线与干热灭菌等方法来完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制药结合微波技术后工作成果与效率均得到了提升。在中药制药过程中,只需对微波电流、时间与温度加以调控,就能够精确的掌控中药制药的反应过程。 2 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的相关分析 由于在提炼过程中,必须通过目标产物细胞膜、细胞壁的破裂,使有效成分流出,所以细胞破壁的操作过程十分关键。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过程重要为:通过微波加热致使细胞内部温度上升,细胞膜与细胞壁会在液态汽化的压力下,细胞表面将会出现细小的裂痕与孔洞。而细胞外的溶剂就趁机快速渗入细胞内,完全溶解后将释放大量包内产物[3-4]。因为微波技术拥有操控性强、高性能低耗损的优势,因此在细胞有效物质的提炼过程中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微波浸取技术拥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原料耗损度,提高有效物质的使用率。中药制药中的浸取技术,由于微波技术的结合[5],因此获得全面的革新,制药技术得以提升,因此微波技术具备应用价值,拥有推广并广泛投入应用的意义。 3 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的相关分析 微波技术的介入,让中药制药加工过程与结果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它能够有效节省制药时间,降低能源材料的耗损,提高现有材料的利用率,同时掌控性强,对生产药物的灭菌消毒效果佳,所以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生产中的应用,获得广大业内学者的认可与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微波技术加工苦杏仁,既能有效杀死了苦杏仁酶,还能保障苦仁苷完整。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在炮制苦杏仁时,微波技术的杀菌效果显著,同时还能使含矸量不受影响,具备优良的保苷性,食用口感也更加松脆[6]。用蛤粉作为辅助材料,使用微波计术炮制阿胶丁的效果也非常好。 4 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材干燥的相关分析 微波技术的革新推动着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微波的灭菌机理是:由于受到强度微波场的作用,物料中的菌体及虫类会因为分子极化弛豫,且吸收微波会使温度变高。当目标作用物的蛋白质性质发生变化后,其膨胀性、黏度、溶解度等均会产生相应的明显变化,同时失去生物活性。此外,微波的非热效应还具有灭菌作用,这是其他的常规物理灭菌法没有的。业内学者还对六味地黄丸进行了烘箱干燥与微波干燥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烘箱干燥出的产物,丹皮酚的含量好俗大,灭菌效果没有微波干燥法的效果好[7]。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制药结合微波技术后工作成果与效率均得到了提升。微波技术的介入使中药制药技术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目前,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微波技术应用于重要配药中,可操作性强、工艺效率高,能够实现自主化生产,提高药材使用率,生产全过程节能减排,所的产物质量过硬,均已达标。当前,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举足轻重,具备应用价值,拥有推广并广泛投入应用的意义。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制药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从探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模式的角度,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大胆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它将制药企业的制剂生产线引进学校,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专业性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指导学生,生产出真实的产品,形成了“教师即是师傅,学生即是徒弟,作业即是产品,教室即是车间”的“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四位一体”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课 题: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课题,课题编号LZY13436,课题名称:中职学校中药制药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周雪梅。 我国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制药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医药企业受国家《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法规)等相关制度、规范的制约,很难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为相关院校承担起培养核心职业技能岗位人才的实践教学任务。学校要培养适合制药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但学生又缺少企业实践机会,这显然已成为制约中职制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基于此,笔者学校对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改革,创新性地提出了中药制药专业“教师即是师傅,学生即是徒弟,作业即是产品,教室即是车间”的新型工学结合的“四位一体”模式。它将企业职业能力、岗位标准等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职业教育从培养能读、写、算的有知识的人,转变为心、手、脑并用的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素养的专业人才,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这样既体现了学校专业建设的职业特色,也使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受企业的欢迎。 一、实施过程 1.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岗位职业能力调研旨在根据制药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的需求来构建中药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核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标准等,以提升中等职业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内涵,为制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客观依据,使构建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制定的标准,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满足现代中药制药生产行业的需要。 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溪经济开发区、沈阳经济区及吉林等地制药企业发放问卷或实地走访。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到医药生产企业基层岗位设置主要有工艺员、技术员、安全员、设备员、材料员、质保员、车间化验员、仓库保管员、提取岗、浓缩岗、炮制岗、粉碎岗、干燥岗、制粒岗、压片岗、包衣岗、胶囊填充岗、制丸岗、制水岗、配液岗、铝塑泡罩岗、颗粒内包岗等。生产剂型主要集中在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等固体制剂,口服液、搽剂、酒剂等液体制剂相对较少。从企业走访情况看出,生产企业对各种制剂工、提取工等基层岗位需求量大,要求专业操作技能较高,而其他如工艺员、技术员、设备员、车间化验员等人员需求较少。调查中也发现岗位操作工有时也需要对产品质量(外观、水分、密度等)进行一般性检测和分析,并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对设备进行简单维护的能力,所以中药制药专业在培养学生时除了岗位职业能力外,还应适当加强药品质量检验及制药设备知识能力的培养。调研还显示,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将已有的设计、决策、规划等成果转换成产品的能力。 2.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医药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调研结果,建立适合于“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对岗位群进行分析,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展开,强化生产实践技能培养,适当加大实验和实训课的比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理论课设置与实训课相呼应,其授课比例更趋于合理,知识结构与实践安排更符合企业对综合素质强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减少课程内耗。课程标准更加突出实践性,学生学的就是职业岗位要用的。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理论知识”评价方式,以企业的岗位操作和职业素养作为评价的依据,实行知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技能)、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3.专业核心校本教材建设 中专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中药制药专业聘请了中国药都的多位医药行业专家,通过大量的研讨与实地调研,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中,并与生产企业合作开发了适用于医药产业岗位职业需求的《中药固体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教程》《药物制剂工职业能力手册》等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和技能实训教材。实践证明,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融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为实训基地科学有效运作和为实践教学服务创造条件。 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场景、工作要求建设,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场景,并可以应用实训室的制药设备,加工出真实的产品(如:丸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通过在实训基地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实践,最终达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使培养的学生能完全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达到学校培养与企业应用的无缝对接。 5.提升教师职业技能,打造新型职业教师队伍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寒暑假,积极联系医药企业,送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聘请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或到校从事兼职教学工作。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及职场实习实践,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引导教师体会和建立“以岗位技能和人际合作技能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的教育观。通过工厂岗位实践、技术交流、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操作技能和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强、能教学、能科研、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职业型教师队伍。 6.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由于中专学生的年龄偏小,对社会认识不足,并且基础知识差距较大,有学习好、接受能力强、有表现欲的,也有基础差、不爱主动学习的,因此在实训课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将接受能力强、有表现欲的学生安排为实验实训组的组长,教师培训结束后,由组长再对组员进行再培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实训室的真实环境中,以及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应用实训室的生产设备生产出各种剂型的产品。学生的作业即是生产出的产品。学生在操作中常常会提出各种问题,此时教师即是师傅,指导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训过程完全采用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依托。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为师傅、学生为学徒、教室为车间、作业为产品”的角色转换,把实训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新体系。同时,培养学生认真钻研、规范操作、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职业素质。 7.探索基于实训过程的技能考核模式 传统的教学实训考核模式,由于考核重结果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造成学业评价的不公平,失去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为消除现行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的弊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变原有的阶段性考核为过程考核,做到实训教学考核全程化。考核内容以制药企业岗位能力为依据,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记录填写等。 二、条件保障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条件,它创建的良好的职场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有效桥梁。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下,老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师生以企业生产活动为中心,边教边学边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技能要点,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钻研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三、实施成效 实施“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企业管理摸式的“教、学、做”一体的实训教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编制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实训教程。专业培训的优秀毕业生遍布中国药都的每一个医药企业。 2013年中药制药专业学生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某医药企业闻讯直接将这些学生聘任为药材库保管员。2009级学生在某医药企业GMP认证办公室工作,她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和水平得到了该企业领导的一致好评,她本人也在实习报告中说,“虽然到了一个新的企业,但是在学校打下的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某公司化验室唯一一名中专学历的职员,来自于笔者学校中药制药专业,这都是因为她在学校学习的过硬的化验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其他岗位的优秀员工不胜枚举,他们已遍布于中国药都各个生产企业,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体会与思考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解决了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无法进入医药企业实习的难题,并有效地提高了专业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生产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的一致。但是这种生产性实训将消耗大量物料,同时生产出的大量教学产品,不能进入市场创造价值,这是有待于学校下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中药制药论文:浅析中药制药的瓶颈及创新方法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中药制药技术领域的基本现状出发,浅要分析了中药在制药领域内遇到的若干瓶颈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药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创新性的提出以“三化”即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中药制药技术,并对该科技工程的创新前景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程;制药方法;中药工业;转化科学 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中,中药工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更是升级为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但由于受到发展时间短的历史原因及科技水平低的现实原因双重影响,导致我国在中药制药领域出现了桎梏的瓶颈,诸如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促进我国中药制药的战略发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战略转变,故选择一些有潜力的中成药进行再次开发是及其必要的,从而完成制药技术的升级改造,以便更适合当前医疗市场的需求。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一些中成药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大众对中成药质量问题的关注促进了对中成药的质量分析,诸如多成分含量测定、色谱指纹图谱等检测方法在技术上走向成熟。例如在我国中药制药领域制药技艺还是水准较低、生产操作过程呈粗放式、制药设备智能化程度低、制药的技术革新意识较低、创新驱动力不足进而导致中药制药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1]。因此,面对中药制药发展的困境和市场对中药制药的期望,自主创新发展中药制药工艺、推动该项技术的升级发展、实现科技战略创新、构建提高药品标准的新机制、加强对制药过程的检测及全程质量监测、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不仅具有巨大的医学价值更有利于推动我国中药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制约中药制药发展的桎梏因素和技术诉求 1.1中成药产品的保证质量之难 按照国家药品局的指示,提高中药的制药质量标准是医疗工作者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对中药制药技术提出了六字真言,即“高标准、严要求”。“高标准”即是在研究中提高中成药的生产原料及质量放行的标准,将一些药量含有限制或者微量有毒有害的物质修订了检测的目标,纳入检测的范围。“严要求”就是严格控制制药工艺品的品质、提升制药工艺的水平。 1.2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之难 人们往往重视的是药品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因而导致对中成药的再次开发的研究技术较薄弱。再加之制药工艺品质低等技术因素导致中成药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同一生产产家不同批次生产的药物或者不同产家生产的同一款药物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药品药效的稳定性以及临床疗效甚至还极易会造成临床上的一些安全隐患。由此观之,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之难是阻碍中成药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素。 1.3中成药制药过程节能之难 低碳经济是当前各行各业所追求的发展战略,如何促进中药制药过程中减少原材料的损耗、减少废品垃圾、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生产设备的生产利用率、催生生产新工艺,是当前中成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4保障中成药生产品质之难 中成药制药的各个环节密切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可以说制药工艺各个环节的精准操作是保障中成药生产品质的奠基石。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中药制药过程中,工艺操作却缺乏精准,有些工艺甚至呈现出粗放式。大部分生产企业的制药工艺参数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自动化控制。综上所述的种种因素都成为了中药制药工艺品质的瓶颈。 1.5中成药生产质量检测风险之难 虽然在医疗领域出现中成药产品质量问题的事故层出不穷,但还是缺乏中成药生产质量事故预警的机制。根据生产需求,建立质量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评估机制,检测生产工艺的质量,对生产数据进行观察可以有效加强对生产质量全过程的监测[2]。 1.6中成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之难 中药的制药过程是及其复杂的,因而制药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一直是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内的瓶颈因素。控制技术整体水平较低、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较落后、中间体质量检测指标尚不完善、制药信息的缺乏导致难以实现对制药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推动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的控制技术创新发展是中药制药领域内的当务之急。 2新时代中药制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辛苦努力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医学领域陆续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代技术改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了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特征的技术变革。第二代技术革新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制药设备更新以“三化”为特点:自动化、管道化、半自动化。第三代中药制药技术抓住了新时代技术革新的浪潮,创新发展以“精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为制药技艺革新的目标,推动中药制药工艺实现跨越式发展[3]。通过对新一代中药制药技艺的探究发现,在新的时代诉求下,中药制药工艺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创新: 2.1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的创新 中药制药技术一般是利用PAT技术实现对制药过程的有效监控。通过集成方式对制药过程进行化学、物理、数学和生物等风险监测,辨析出可能引发制药风险的因素,实现中成药质量的控制目标。 3中药制药科技创新构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创新对中成药的制药技术突出了创新的技术诉求。我们应抓住这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机遇,自主创新实现中成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制药工程的技术创新,生产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极大促进中成药工业技术的创新飞跃。大幅度提高中药质量,实现制药技术的升级更新,推动中成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中药制药论文: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代制药技术不断深入。由于传统的思想,在药品的选择上,人们偏向于中药,所以对中药的生产和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对其进行现代化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一般来说,中药研究的过程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药成分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生产出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药品。目前,大多数的医药研究员都引入了现代制药技术,来提升我国传统中药的质量和作用,提高中药生产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制药技术 中药生产 应用分析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中药生产技术明显落后于其他制药技术,中药产业在我国制药市场中呈现下滑趋势。中药产业若想在激烈的制药市场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引入现代新技术,向高科技制药技术的水平和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中药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大多数中药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引入了现代化高新技术,这刺激和影响着传统的中药产业。现代化科学制药技术和各种制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使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推进了中药制药剂量和药效稳定发展。 二、现代化中药制药技术实例概况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航建发在医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拥有了一支专业的设计队伍。其医药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涵盖生物制药、中药提取和医药制剂以及配套的设施等。特别是中药提取车间的工程项目设计,把国内外的先进制药技术和我国传统中药制药技术联系起来,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全面的中药现代化生产技术体系,被国家发改委员会评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此制药项目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厂区分为两期工程进行规划和整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为双层,高度为18.75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厂房的布局中,规划了发酵车间、提取车间、交配电房、仓库以及办公区域等。各辅助生产区域采用岗位轮流的工作模式,在不影响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下,将厂房分为2层,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 在设计中,将提取车间分成了三层,包括出渣层、操作层和投料层。在第三层可以布置同提取罐配套的冷凝器、冷却器;提取罐可以悬挂在第二层上,同时单效蒸发器也放置在第二层。整个设计工序方便操作、流程顺畅,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成本的投入。 图1 中药提取生产车间 三、现代化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设计和应用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好的方案和规范是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建设全过程有效的控制理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中药制药现代化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制药工艺和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各种各样的需要。 (1)采用自动化技术对固体进行发酵 现代化中药制药工艺突破了原来的生产技术,适应了国家和社会高新化、现代化的发现要求,使固体发酵工艺实现了技术创新。在工作设计和制度中,引入了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单元操作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应国家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自动生产线,以满足相应发酵环境下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发酵工作和在不同自动化技术控制阶段的标准和理念。此技术有效的推动了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先进制药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中药生产过程中,提高了中药生产效率,保证了中药药性和剂量。 (2)实现了中药胶囊有效成分的定量控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现代化,在生产检查中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质控手段,它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能对液体混合物进行成分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在定量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例如,三聚氰胺就可以用此法检测其含量。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科学严格的质量标准,使中药制剂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图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中药的提取和制剂生产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控制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直接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单元制造技术系统集成的自动化全面质量检测控制生产线是该项目实现制药工艺现代化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此项目中,单元制造设备建立了提取、浓缩、干燥等操作系统,这些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方式,使整个提取工艺流程实现连续化和物料转移管道化。 设计中,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塑包装设备,提高了产品包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具备了在线检查和称重、自动去除不合格产品的功能,有效的增加了中药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设计中用到NT25型铝塑包装机,利用数字和红外线扫描,能精确的保证产品的质量参数,高效快速的控制质量,提高了中药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进而推动了中药产业的稳定发展。 (4)高温、高湿的空调处理技术 在现代化制药技术中,中药生产流程非常的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提取工序使用大量的酒精,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风险,应该在送风支路上设置防爆防火阀,并采用直流形式排风。如果外界自然空气能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可以利用自然风,采用排风扇,实现变风量、变新风的运行。 (5)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利用膜两侧的电位差、浓度差或者压力差,使原料选择性的透过膜,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在中药成分分离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较大的杂质和胶体,不仅会对膜产生一定的破坏,也会对中药的提取、分离以及制造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可以在中药中加入絮凝剂,使部分悬浮颗粒发生沉淀,使其过滤,更好的被超滤膜分离,达到中药生产的最佳效果。由于该技术操作方便、污染小、成效高,能全面提高中药生产的质量,促进我国中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结束语 此工程设计整体来讲,布局比较合理,各项工艺流程和设备都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生产过程稳定可靠,有效的提高了中药生产的效率,保证了中药的剂量和药效。中药制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运用现代制药技术进行生产是必然的选择。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调动科学力量,促进中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软件项目论文:浅析软件项目管理中人员流动风险的管理 论文关键词:软件项目 风险管理 策略 监控 论文摘要:在软件项目管理中,频繁的人员流动是软件项目的一个风险,为了缓解这种风险,项目管理者必须建立一套策略来降低人员流动,同时,还需要监控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提供风险是否正在变高或变低的指示,通过这种监控管理,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最终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 一、引言 在软件公司中,技术人员的流动性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因此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在短期内恐怕难以做到。但这个问题又一直困扰着公司的项目管理者,特别是与软件项目组人员组织相关的频繁的人员流动给软件项目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那么,认识到这种风险后,怎样来对这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后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最终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这是本文笔者要讨论的问题。 软件风险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及软件产品本身可能造成的伤害或损失。风险关注项目未来的发展,这意味着风险涉及选择及选择本身包含的不确定性,在软件开发过程及软件产品都要面临各种决策的选择。风险是介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状态,是处于无知和完整知识之间的状态。同时,风险将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地点等因素的改变。 一般来说,在软件项目中,存在以下一般性风险:(1)产品规模风险—与要建造或要修改的软件的总体规模相关的风险;(2)商业影响风险—与管理或市场所加诸的约束相关的风险;(3)客户相关风险—与客户的素质以及开发者和客户定期通信的能力相关的风险;(4)过程风险—与软件过程被定义的程度以及它们被开发组织所遵守的程度相关的风险;(5)技术风险—突破技术的极限极具挑战性和令人兴奋,但这也是有风险的;(6)开发环境风险—与用以建造产品的工具的可用性及质量相关的风险;(7)与人员及经验相关的风险—与参与工作的软件工程师的人数、稳定性、总体技术水平及项目经验相关的风险。 二、降低风险可采取的策略 如果软件项目组对于风险采取主动的策略,则“避免”永远是最好的目标。这可以通过建立一个风险缓解计划来达到。在软件项目中,频繁的人员流动被标注为一个项目风险,基于以往的历史和管理经验,人员流动的概率为70 %,被预测为对于项目成本及进度有严重的影响。而软件项目中,人员的频繁流动又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为了缓解这个风险,项目管理者必须建立一个策略来降低人员流动。可采取的策略如下: 1.找出人员流动的原因。可以与项目现有人员一起探讨人员流动的原因,比如是否公司提供的工作条件不如人意、报酬偏低、竞争激烈等。找出原因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可能的范围内改善工作条件,至于报酬,不可能无限地增加,可以把工作业绩和报酬挂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适当控制竞争的程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2.在项目开始之前,分清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原因,采取行动以缓解那些在管理控制之下的原因,“预防”总比“救治”更主动。 3.一旦项目启动,假设会发生人员流动并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以保证当人员离开时的工作连续性。 4.对项目进行良好组织,使得每一个开发活动的信息能被广泛传播和交流,定期召开项目组工作协调会议,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 5.定义文档的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以确保文档能被及时建立。 6.对所有工作进行详细复审,使得不止一个人熟悉该项工作。 7.对于每一个关键的技术人员都指定一个后备人员。 三、降低风险的监控因素 1.随着项目的进展,风险监控活动开始进行。项目管理者监控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提供风险是否正在变高或变低的指示。在项目组的人员管理中,应该监控下列因素:(1)项目组成员对项目压力的一般态度;(2)项目组的凝聚力;(3)项目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4)与报酬和利益相关的潜在问题;(5)在公司内及公司外工作的可能性。 2.除了监控上述因素之外,项目管理者还应该监控风险缓解步骤的效力。例如:上述风险缓解步骤要求定义“文档的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以确保文档能被及时建立”。如果有关键的人物离开了项目组,项目管理者应该仔细地监控这些文档,以保证文档内容正确,当新员工加人该项目时,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这是保证工作连续性的条件。 3.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计划假设缓解工作已经失败,风险变成了现实。继续前面的例子,假定项目正在进行中,有一些人宣布将要离开。如果按照缓解策略行事,则有后备人员可用,因为信息已经文档化,有关知识已经在项目组中广泛进行了交流。此外,项目管理者还可以暂时重新将资源调整到那些需要人的地方去,并调整项目进度,从而使新加人的成员能够赶上进度。同时,要求那些要离开的人员停止工作,进人“知识交接模式”。 总之.当对软件项目期望值很高时,一般都会进行风险分析。不过,即使进行这项工作,大多数软件管理者都是非正式地和表面地完成它。用在标识、分析、管理风险上的时间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回报:更加平稳的项目进展过程;较高的跟踪和控制项目的能力;因为周密计划而产生的信心。 四、总结 风险管理意味着危机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对它进行处理,这就提高了项目成功的机会和减少了不可避免风险所产生的后果。实践经验证明,最成功的项目就是采取积极的步骤对要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风险进行管理。对任何一个软件项目,可以有最佳的期望值,但更应该要有最坏的准备,“最坏的准备”在项目管理中就是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 软件项目论文:浅谈软件项目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 论文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可靠性 决策支持系统 论文摘要:本文在解释软件项目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出软件项目管理的局限性,进而说明应用软件项目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最后从软件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的决策具有多级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各个领域需要用软件系统扩展和提高自己的业务。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研制出了不同的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主要完成的项目管理活动分为管理活动和工程活动两类。例如:项目立项评审:评估项目立项条件是否具备,如相关部门移交资料是否齐全,客户信息是否完整,团队成员是否恰当等等;项目计划评审:评估项目计划合理性,是否与公司其他项目资源和运营目标冲突(回款):SCM(项目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系统管理和项目有关的各类文档和软件版本,确保项目的惟一性资料信息被留存,可随时追溯项目各阶段关键文档记录(例如备忘录)。工程活动包括项目要获得实质性进展必须要做的工作,例如写计划,做需求调研,写解决方案,变更项目范围,项目启动大会,项目例会,项目里程碑会议,项目紧急事件处理会议,项目备忘录,项目验证,项目培训,项目小范围试运行,项目验收报告等等都是工程活动。 软件项目管理能完成若干事情,但是,由于软件开发过程以及应用过程中,诸多因素会造成软件的不可靠性,例如:1.需求分析定义错误。如用户提出的需求不完整,用户需求的变更未及时消化,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对需求的理解不同等等。2.设计错误。如处理的结构和算法错误,缺乏对特殊情况和错误处理的考虑等。3.编码错误。如语法错误,变量初始化错误等。4.测试错误。如数据准备错误,测试用例错误等。5、文档错误。如文档不齐全,文档相关内容不一致,文档版本不一致,缺乏完整性等。另外程序代码错误,也可以造成软件的不可靠性。程序代码一个最直观的特性是长度,另外还有算法和语句结构等,程序代码越长,结构越复杂,其可靠性越难保证。所以提高可靠性从原理上看就是要减少错误。而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 DSS)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能很好的将那些微结构或无结构、不确定和零散的关联因素有机的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和定量化,给决策者以支持,减少了决策的主观性。可见,研究并开发一个软件工程项目质量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System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ject Quality,简称SEPQDSS)对于软件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 这里所说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是指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种决策信息以及许多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最需要决策智慧和经验的工作,因此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决策的进程一般分为4个步骤:发现问题并形成决策目标、用概率定量地描述每个方案所产生的各种结局的可能性、决策人员对各种结局进行定量评价,一般用效用值来定量表示、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对准上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技术及检索技术结合起来;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使用;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及适应性;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的灵魂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一个成功的DSS应用,应该融合了优秀的管理思想,能给应用者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方法论。DSS中所包含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则是将这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具体表现出来,从而让DSS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贯彻这种管理思想、实践这种方法论。组织整体的管理绩效因此而得到提高。这从另一角度说明,应用者必须首先整合自己的管理思路,提升管理意识,明确通过DSS将实现的管理目标,才能开始DSS的实施。 从软件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讲,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是使软件的功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且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预计的资金下,开发出一个高效率,质量和可靠性能够满足要求的软件。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软件功能完备(软件的需求完备),资金控制在计划之内,时间控制在计划之内,软件的效率和可靠性符合要求,人员之间能够合理协调达到最好的效率。 软件项目管理的决策具有多级性。因此,决策制定程序是比较复杂的。一般来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决策路线层,反映了由决策任务的提出、多级决策、批准实施的全过程;第二层,决策工作层,由决策对象进入某一个部门开始,到送出这个部门截止的部门内部处理;第三层,决策分析层,指一个部门内单个决策者或决策小组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确定目标,并提出方案(设计)、评价分析及解决方案抉择和实施反馈的具体步骤。 由此可见,决策支持系统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而且有其重要价值的。 软件项目论文:浅谈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阶段收尾管理 论文关健词:软件项目管理 收尾管理阶段管理 论文摘要:在实际软件项目管理中,阶段性的收尾管理工作往往不被大家重视,其实阶段管理收尾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阶段评审,文档记录等方面来阐述软件项目管理中阶段收尾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庞大,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软件人员的增加软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增大,各个软件企业都意识到将项目管理的理念引入到软件开发活动中开始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又所谓“IT项目管理”或“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的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随着软件开发规模及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软件开发活动不再是像过去的几个开发人员就可解决的事情,它需要使用开发规范或开发流程控制来约束每个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工作.以保证每个项目组成员按开发计划及进度准时、保质完成自己的任务。软件项目管理的各个过程主要包括二需求管理范围管理任务分解规模估算成本管理进度计划质量计划配置管理计划,风险计划文档管理团队建设,跟踪控制收尾管理项目结束。项目收尾管理作为项目结束前的最后管理工作也显得及其重要一般包括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两部分。合同收尾就是项目管理人员与客户对照合同一项项的核对审核是否完成了合同所要求的内容是否达到合同所提出的指标或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客户验收管理收尾就是对于项目组内部把做好的项目文档、代码、与客户交流的文件等归档保存对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效的创新技术进行及时地总结,对外宣称项目结束转入维护期把相关的产品说明及技术文档转到维护组。 一、阶段收尾管理 软件项目结束的状态: 1.正常结束。2提前结束3延期结束4暂停。5取消(因变更或不可完成)。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而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这对一个公司来说则是今后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以前会听说过这样的项目:客户验收后项目活动就随之收场,项目资料没有认真归纳总结不是束之高阁就是缺失不全但是当新项目启动时.面对新的项目问题项目组成员才发现:其实这类问题以前也遇到过,但是却无法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资料只好再投入人力、时间甚至金钱来重新经历一遍为什么相同的问题会重复出现,究其根源是因为缺少项目总结也就是说没有做好项目收尾工作。那么是不是我们只能等到项目结束或收尾时才能开始进行项目总结文档保存的工作呢:当然不是在软件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做收尾管理工作,也就是阶段收尾管理工作。 二、阶段收尾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际软件项目管理中.阶段性的收尾管理过程和工作往往不被大家重视其实阶段性的收尾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收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进度管理中的里程碑每个项目都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链组成的软件项目也是如此。只有在任何一条任务链都已经优化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优化因此保证每条任务链的效率是整个项目进度完成的前提和基础.只要能保证里程碑事件的按时完成,整个项目的进度也就有了保障。那么我们在里程碑点都来做些什么呢: 在计划好的阶段管理工作中.收集项目的最新信息和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来判定项目的阶段效率,进度是提前了还是落后了,成本是在控制中还是超支了?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客户对阶段工作结果满意么,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同时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以便近早采取纠正措施这就是阶段管理工作中的收尾管理,所以说阶段收尾管理是进度中的里程碑是整个项目进度优化的前提和基础。 2沟通管理中的契机沟通是保持项目顺利进行的润滑剂。与传统项目相比软件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大的风险。参与软件项目建设的用户并不都是软件开发专家.他们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但是很少能了解软件开发的技术.随着项目工作进程的深入就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与客户的及时有效沟通更显得尤为重要。软件项目是客户和用户共同面对的项目只有双方的积极参与才能促进项目的成功,而只有进行有效的项目沟通管理才能确保用户的积极参与。一个阶段的项目工作完成后与客户一起就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客户对项目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时统计、分析客户对项目的意见.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有些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时签署的文件,也尽快找客户给予签字确认。当双方出现纠纷时,只有双方签字的文字记录才是最有用、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3收尾管理的基础。一个项目阶段的工作刚完成时项目组成员都保留着最新的阶段记录如阶段文档或最新的代码版本这个时候收集起米是非常容易的时间随着人员的变动或者项目的需求变更有些项目成员可能离开了项目组那时再去收集他们保存的文档资料就非常困难了,甚至有些记录永远也找不到了。好多大的软件开发项目跨几年的时间项目经理可能已经换了几任客户的项目主管也换了几位最后项目收尾管理时的文档收集、总结的工作,就是在阶段收尾管理的基础上来确保每个阶段的文档、资料都能按时完整地保存、归档。只有阶段管理收尾提供的数据信息越真实、越准确.才能保证在项目最终收尾时客观评定项目的绩效总结的经验教训和文档资料才有真正借鉴的价值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一定要重视进度中的里程碑事件抓住与客户沟通的契机做好项目阶段工作的总结收尾工作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呢。也就是要做好项目阶段管理收尾工作。阶段收尾管理工作是保证项目成功的重要管理手段它和项目的其他工作一样应该纳入项目计划并按计划落实。 软件项目论文:浅论系统动力学的软件项目进度管理 论文摘要: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复杂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性,特别在进度管理当中。文章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两阶段软件项目的实施过程,该模型可以对项目的完成时间进行有效的预测,同时还讨论了人员的分配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进度管理;系统动力学;预测;人员分配 为解决“软件危机”,学术界和业界将项目管理理论借鉴到软件开发中,诞生了软件项目管理。众所周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为软件项目管理主要内容。在进度管理中,一般都采用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如甘特图、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技术,它们都建立在项目可以分解为独立的工序上,而在实际软件项目管理中,各个阶段(工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前一阶段未发现的错误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实施,同时当后一阶段发现前一阶段有错误时需要前一阶段返工,等等如此现象很多,这种相互影响往往是非线性的,这在传统的网络图中难以表达,也超出了管理者头脑能达到的理解范围。 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Forrester教授创立的系统动力学为解决动态复杂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理论、观点、方法与工具。 1系统动力学概述 20世纪50年代Forrester教授将计算机科学和反馈控制理论应用于社会、经济等系统的研究。 20世纪纪70年代,系统动力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了解和认识人类动态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2O多年来王其藩教授等学者参与了系统动力学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工作,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系统动力学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应用比较少见,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讨论了时间和成本估算,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项目目标进度的设定对项目表现的影响。讨论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特别是在管理项目风险动态复杂性方向的特色和优势。 系统动力学强调以闭环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这也决定了它采用反馈环路式的建模方法,即通过分析行为模式背后的反馈环路结构,改变结构中相关变量的值,了解不同策略下的不同行为模式,来完成策略的优化。 系统动力学强调反馈环路的结构关系、时间延迟、信息放大对系统行为的影响,其中结构关系表示系统各组成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间延迟表示决策行动落后于信息的获得,信息放大表示随着流程与时间的推移,某些信息会被放大,它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会随之被放大。 2模型的建立 软件项目管理往往包括多个阶段,这些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彼此构成网络。但是两阶段间的关系是问题的基础,故以2阶段软件项目开发为例。模型基于如下假设:①每个阶段开发都存在一定的错误,这些错误一部分在本阶段被改正,一部分需要到下一阶段才能发现。②在每个阶段发现错误的机率与从事调试的人员多少有关。③上一阶段遗留的错误影响下一阶段的开发以及调试。④每个阶段的人员是固定的,开发人数多必然导致调试人数少。⑤项目的进度为第一阶段开发,调试,第二阶段开发,第一阶段返工、第二阶段调试。其中第一阶段返工与第二阶段调试是并行的。 2.1状态变量以及之间的衔接 模型中的状态变量共有5个,“毛开发量1”,“已更改项目1”,“返工项目”,“毛开发量2”,已“更改项目2”分别表示第一阶段的开发、调试、返工,第二阶段的开发,调试,其关系如图1。 只有上述5个工序都完成,该项目才算完成,图2用辅助变量“整个项目进度”表示了研究关心的项目进度情况。 2.2速率变量的设定 模型中共有5个速率变量,其设置分别为:实际开发速率1=剩余工作量影响1×开发速率1×开发人效率×开发人数1。 调试1一调试人数1×调试效率×剩余错误影响1×时间衔接1。 实际开发速率2一开发人效率×开发2×剩余工作量影响2×时间衔接2。 调试2一调试人数2×调试效率×剩余错误影响2×上阶段错误×时间衔接3返工=调试人数1×调试效率×剩余遗留错误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剩余工作量影响”、“剩余错误影响”、“剩余遗留错误影响”。这三个影响主要采用了如图3的参考模式。 其中“剩余工作量(错误)影响”说明当工作开始时工作速率比较低,当工作解决尾声时速率也比较低,中间速率最快;“剩余遗留错误影响”表示当第一阶段遗留的错误越多,第二阶段的速率越慢;这符合实际情况。 其它辅助变量的设置不再赘述,该模型的整体流图如图4所示。 3项目进度的估算 建立好模型后,通过设置常量和决策变量可以对系统进行模拟。这里令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人员都为20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预计工作量都为1000,错误率为0.2,第一阶段开发人员为10,调试人员为10,第二阶段开发人员为7,调试人员为13,模拟得到的项目进度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在整个工程160(天)完成,并且在第35(天)第一阶段初次完成开发,在70天完成调试,在125天完成第二阶段初次开发,在160天完成第一阶段的返工和第二阶段的调试。 4人员分配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从模型流图(图4)可看出,问题的决策变量是每个阶段人员的分配以及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自然会加快进度,这不需要讨论,这里主要研究人员分配,特别是第一阶段的人员分配对整个项目进度的影响。 模型假设第一阶段遗留给第二阶段的错误的多少取决于第一阶段从事调试人数,即:阶段1遗留错误一错误一(错误×调试人数1作用)。 其中“调试人数1作用”采用了“S型曲线”参考模式,表示调试人数很少时发现错误的概率小,随着人数增加发现错误概率迅速提升,到人数趋于饱和时概率趋于稳定。 在第一阶段遗留错误对第二阶段的影响上,以对第二阶段的调试工序的影响为例来说明,模型假设第二阶段的调试中能逐步发现第一阶段的遗留错误,故而交给第一阶段返工,同时第二阶段的调试继续进行,并且调试的速度受到第一阶段剩余遗留错误的影响,即:调试2一调试人数2×调试效率×剩余错误影响2×上阶段错误×时间衔接3。 图6分别模拟了总人员为20人的前提下第一阶段开发人员为5、10、15、18共四种情况对应的整个项目的进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发人员为15时进度最快,开发人员过多(18人)和过少(5人)都会导致项目进度的增加,这符合现实情况。导致这样的原理在于:当开发人员过少,则延长了开发过程;当开发人员过多,必然导致调试人员过少,虽然第一阶段的开发过程时间缩短了,但是势必增加调试过程的时间,以及增加遗留错误进而影响下一阶段的进度。故而有一个适中的人员分配方案。 5结束语 软件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有助于分析系统的变化行为,文中的模型主要分析了在总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人员分配在两阶段项目管理当中的影响。由于实际当中人员可能是变动的,如除了正常的人员流动外,管理者可能通过观察项目的进度人为的调整人数。还有在实际中影响进度的因素很多,如人员更替、工作效率、经济资源等,同时这些因素是互相藕合的,如何更细致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准确的模拟进度管理需要深入研究。 软件项目论文:浅谈软件项目实训中的人员选择与管理 论文关键词 软件高职 项目实训 人员选择 人员管理 论文摘要 项目实训是软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结合软件高职项目实训中人员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同时给出实训人员选择与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总结其中的一些基本经验。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逐渐兴起,软件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一线人才,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带动整个IT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项目实训作为软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拓展还是动手能力的培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福建省的软件高职项目实训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论在项目设置上还是在管理方式上都存在不足。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管理经验,对软件高职实训中的人员管理方式和方法做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 人员的选择 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力。但是实训工作毕竟带有一种企业模拟性质,学校注重教育公平,而企业更关注开发效率和项目成本,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此消彼长的对立面。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人员选择和配置,找到既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团队开发效率的平衡点,是实训项目管理人员所急需解决的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并采用的2种较为合理的人员选择与配置方案。 1.1 T R式自由组合法这里的T指的是Test,即测试,包括技术笔试和专业面试。在两项测试之后应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量化指标,该指标应着重突出候选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团队意识,公布所有候选人员的各项量化指标。为保护学生的隐私,在公布时可以用编号取代学生的真实姓名。这里的R指的是rate,即比例。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预先设定好小组成员结构的技术等级比例,参照学生的综合得分情况,按照1:2:1的高中低3个层次分布比例较合理。这种做法既可以避免单纯比例式自由组合给学生带来的盲目性,也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可以科学地、客观地组建起较为高效的团队,从而能够在后续阶段提高团队整体工作效率,也为管理工作带来方便。 1.2 T R交互式人员确定法首先寻找若干名班委组成评审组,项目管理人员或教师负责领导该评审组;接着参照T R方法得出候选人员的各项评估指标和综合指标,以及小组结构比例;然后由评审小组成员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每个成员实际情况确定各小组的组成人员。将初步形成的分组名单公布告知各候选人员,征求每位成员意见,由评审小组跟持反对意见的候选成员进行当面的会议式的沟通,进行合理的调整,经此步骤之后形成最终分组名单并公布。这样做实现候选成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交互,能够把纯粹的硬性考核成绩指标转化为“考核成绩指标+交互式分析”。这样较为客观且人性化的评判方式,既能够得到较为真实的数据,又能够吸纳学生合理的意见或看法,从而利于更科学的人员选择。 2 人员的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管理中他建议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来激发他们。 在学校实训的项目组中,成员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基本能够得以满足,因此,保证成员的社会需求、受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对管理者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满足组员的社会需求就是为组员提供相互交往的时间和场所。实训项目的交流不应仅局限在小组的范畴,应鼓励小组与小组间的相互交流,条件具备的话可以组织学校跟学校间类似项目组间的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电子邮件、组建QQ群、网络会议、座谈会和技术讲座等互动方式。2)为了满足组员受尊重的需求,应该让他们感到在项目小组中受到人格上的尊重,技术长处被认可。对于参加实训的学生来说,对他们做出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就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方式,如针对某个技术环节开展一次技能比赛,或者开展评审会定期对项目阶段成果进行评估,对优秀团队及其成员进行表彰等。3)为满足组员自我实现的需求,应该在项目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分配给组员具有一定挑战性和难度的任务,这些任务不能超过学生能力的范围,同时给他们提供课外的辅导以提高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技能。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附加评审内容纳入学生最终的实训综合成绩中去,给学生超越自我的动力。 3 团队的管理 3.1 增强小组凝聚力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小组是最高效的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在思想上能够形成共同的准则,在工作中能够紧密配合和协调,组员跟组员之间能够互相学习、相互关照,从而消除隔阂,用集体的力量解决许多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方式有许多,如给小组起个性化的名字、开展游戏或者室内或户外运动等方式增进组员间的沟通。另外,提高小组组员的责任感、诚信度以及保障他们的知情权、提供发展的空间等,都是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3.2 增强小组沟通沟通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开发效率的提高和团队的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适当的小组规模。在编制小组成员时应考虑到人数对沟通的影响,成员太少,沟通容易但不利于开发效率;反之,成员过多会使得沟通变得十分困难,从而使效率严重下降,因此,合理的人员安排才是关键。根据经验,一个实训小组以4~8个为宜,其中6人组最为合适。2)合理的性别比例。如果小组中的组员性别均相同,可能会导致冲突,使得沟通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在确定小组结构时应注意男女比例的控制。对于软件开发类实训项目而言,小组中的男女比例应控制在3:1左右,其中女性组员可以作为小组的协调员。3)适当的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除了领导小组工作外,还负责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受尊重的小组负责人可以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无论对自身的进步还是对整个团队的发展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软件项目论文:关于工作流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工作流技术而研制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文章首先描述了传统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用工作流的方法来设计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然后介绍了一些理论基础。文中重点阐述了系统的设计结构和所采用的一些技术,并给出了部分的具体实现方法。 论文关键词:工作流,JMS,项目管理,SPP,建模,工作流网 1前言 2O世纪7O年代以来,为了解决软机危机,改进软件过程能力,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将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方法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应的使用软件工程方法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也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由于开发流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项目变化等因素,这些系统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传统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一般是由图形用户接口(GUI),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组成,用户通过GUI向应用程序发出请求,应用程序处理这些用户请求,并且访问数据库,返回用户所要求的结果。这种模型在流程稳定的时候是可以满足需要的,它的缺点在于: 1)建模过程是之前设定好的,无法改变; 2)缺乏柔性,系统开始运行之后,预先定义好的条件就无法改变了; 3)可扩展性较差,如果想要增加或者修改相应的功能,整个系统必须重新开发。 目前,对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管理系统都采用工作流技术来克服上述问题。工作流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而提出的概念。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WFMC给出的工作流定义是: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以实现整体的业务目标。而这正适合于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基于上述的理由,我们结合江苏省十.五攻关“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项目,研究并开发了基于工作流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CMMFlow,目前已应用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管理,其效果相当良好。 2理论基础 2.1 CMMI3级精简并行过程(SPP)模型 利用工作流技术可以设计和建立一个工作流环境,在此系统中,我们使用CMMI3级精简并行过程(SPP)模型来支持软件过程实施。 SPP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产品概念、产品定义、产品开发、产品测试、用户验收和产品维护等6个阶段,包含项目管理、项目研发和机构支撑等3类过程、19个过程域。其中项目管理过程包含立项管理、结项管理、项目规划、项目监控、风险管理和需求管理等六个过程域;项目研发过程包含需求开发、技术预研、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系统测试、Beta测试、客户验收和项目技术评审等8个过程域;机构支撑过程包含配置管理、质量保证、培训管理、外包与采购管理以及服务与维护等5个过程域。 我们把每一个过程域都看成是一个流程,其中过程域之间的关系是线性为主,并行、迭代为辅。每个过程域包含若干原子活动。通过建立活动与角色以及角色与具体用户的关联,即可建立一个可执行的业务过程模型。 2.2基于petri网的可视化建模工具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的建模工具是使用工作流网和XP—DL共用的策略,采用的是扩展的Petri网,对最终用户来说,足可视化的图形建模工具。为符合WfMC规范,工作流机装入的模型用XPDL存储,可使用XPDL和Petri网两种表示形式,验证是使用Petri网形式。 在Petri网的基础上,Aalst提出了工作流网(WF-net)的概念,其定义如下: 一个Petri网PN=(P,T,F)被称为工作流网,当且仅当它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PN有两个特殊的库所:i和0。库所i是一个起始库所,即·i= ;库所O是一个终止库所,即O·= 。 2)如果在PN中加入一个新的变迁t,使t连接库所。与i,即·t·={0),t·={i),这时所得到的PN是强连接的。 下面我们给出一个用工作流网定义工作流的简单例子,例子描述的是软件立项管理的工作流过程。 根据工作流网的基本定义,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基本组件和触发机制,对立项管理进行建模,得到如图1所示的工作流网模型。 基本流程如下:立项建议小组进行立项调查,然后进行项目构思和可行性分析,在完成之后进行立项申请,然后立项审查小组对此立项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同意立项。如果否决,则必须重新进行立项建议,如果同意立项,进入项目筹备阶段,流程结束。 3系统设计 3.1设计思路 整个系统构架采用B/S模式,参照J2EE框架,主要分为四层: 1)展现层:主要包含客户浏览器端和Web服务器端的applet,jsp和servlet,负责和用户交互,接收数据,显示结果等。 2)商业逻辑:用于处理展现层从用户端接受到的数据,包含了控制应用处理的所有规则,同工作流执行服务通讯,并且将展现层和数据服务层连接起来。 3)工作流执行服务:是流程运行和管理的核心组件,包括工作流机和任务表管理器。 4)数据服务:负责提供对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服务。 此外,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还采用了以下的技术: 1)J2EE框架 J2EE体系包括javaserverpages(JSP),javaSERVLET,enterprisebean,WEBsevrice等技术,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它通过提供企业计算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服务,使得部署在J2EE平台上的多层应用可以实现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J2EE中多数标准定义了接口,例如JNDI,JDBC等,这使得遵循这些标准的不同开发者之间的模块可以无缝地互连。 2)JMS JAVA消息服务(JMS)定义了Java中访问消息中间件的接口。JMS只是接口,并没有给予实现,实现JMS接口的消息中间件称为JMSProvider。 在JMS中,每个客户机连接到一个为发送和接收消息提供框架的消息传递程序。客户机需知晓消息格式和消息目的地。根据JMSAPI,消息传递分为两种模式,点对点和/订阅模式。 点到点消息传递方法使用下列工具,如消息队列、发送方(或消息制作者)和接收方(或消息消费者)。客户机将发向特定接收方的消息发送到唯一的队列。当接收客户机从特定队列抽取消息时,它发出确认消息,表明消息已处理。队列将保留所有消息,直至接收方收到消息或消息到期。/预订消息传递方法使用者、订户和主题的概念。客户机将消息发送到主题或内容层次结构。为了接收到消息,消息消费者必须预订此主题。因此,对于这种方法,可以将消息制作者作为者,而消息消费者则是订户。JMS供应商将多个者发来的消息分发到主题和此主题的多个订户。 点对点模式适用于使用集中式工作流机的系统,对于大规模的分布式应用,/订阅模式则相当有效,但是,在保证各个分布式工作流机的一致性问题上则稍有难度。 3.2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CMM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它主要由过程建模工具,工作流机,任务表管理器,web服务,客户端和数据库接口等组成,该系统的各功能特点是:在这个系统中,我们使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通过Http请求与Webserver交互,Websevrer再将收到的请求加以处理,判断哪些是应当丢弃的,哪些应该交由工作流执行服务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结果发送给工作流执行服务器。工作流机收到Webserver传送过来的数据后,会根据消息的具体内容继续执行流程或者将流程挂起或是结束流程的运行,并且更新任务表管理器的内容,在需要的时候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来完成任务的需要。在过程建模工具中建立,修改,删除的模型将通过存储过程来修改数据库中已存储的模型。 websevrer和工作流执行服务也都要通过存储过程来访问数据库。各部分的功能特点描述如图2。 1)建模工具:使用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来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过程定义,将经营过程转化为工作流引擎可以执行的形式。同时还提供对过程模型进行分析,测试的工具。 2)工作流机: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平台的核心,它是业务流程的任务调度器,从某种程度上看,工作流机也是业务资源管理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实例化及执行过程模型、为过程和活动的执行进行导航、与外部过程交互完成各项活动、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等。 3)任务表管理器:过程模型中的每个活动都被看作是一个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的任务或由用户手动执行的任务,任务表管理器负责对这些任务的监视和维护。 4)Web服务:包含了用于处理用户请求和显示结果的jsp和sevrlet,其主要工作是将客户端与工作流执行服务连接起来。 5)客户端客户端是基于浏览器方式的瘦客户端,方便管理员管理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和一般用户管理和执行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6)数据库接口:实现了底层的数据存储,包括过程定义,工作流控制数据,工作流相关数据,企业组织模型等工作流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的信息。 4系统的一些实现技术 4.1任务的自动分配和触发机制 可以根据模型定义自动地分配任务,当一个过程实例运行的时候,活动可以根据模型定义自动分配到指定接收者,并且,有关完成此活动所需要的数据也会传递给相应的接收者,从而提高业务过程执行效率。模型中使用角色机制,不指定具体人员,这样,人员变更不至于引起模型的变动。系统支持迟后绑定,即可以在活动运行的时刻才确定此活动由谁来完成。 流程从使能到运行的控制,采用触发机制,分为人工触发、自动触发、消息触发和时间触发。人工触发一般是用户从任务表中选取其中一项任务来完成,自动触发是一些通过程序自动执行的过程,一旦使能就被触发,消息触发是指系统外部的消息到达触发,如Email,时间触发是由定时器来触发。 4.2活动信息的统计 系统可以通过对活动信息统计,并将活动的运行状况和统计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内。通过提供有关工作量的信息,可以在建模的时候预测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在活动结束时计算任务完成情况,与初始模型进行对比,生成相应的图表以判断工作效率,辅助决策经营。除系统提供的几个基本统计模型之外,用户也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工具,自行扩展新的模型来完成工作量信息统计和生成对比图表。 结论根据软件过程管理的需求,以工作流技术为核心,J2EE技术为支撑,结合SPP模型,文章给出了一个软件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其中的一些技术实现。但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软件过程控制和度量,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软件过程模型的建立就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需要深人了解整个软件过程,并根据不同的需要修改模型来完成资源的动态配置和管理。另外,关于分布式工作流机之间的通讯和一致性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需要拟定合适的策略来实现资源优化调度。 软件项目论文:项目管理理论中关于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的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软件外包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目前的形势,提出基于“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在项目管理理论、CMM和ISO9000的基础上,提出和细化了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操作内容。旨在通过对软件外包项目采购的选择购买、跟踪与控制、评估验收和项目后处理等过程的研究,来提高软件外包采购的项目管理水平,满足承包方对分承制方产品在质量、进度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和对外包过程的有效控制,为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过程。 一、基本概念和背景 项目管理理论是一门综合多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共有九大知识领域,包括项目集成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是指需要从执行组织以外获得货物和服务的过程。通常把货物和服务称为产品,把买方称为业主或对应分承制方的总承包商,而卖方称为承包商、厂商或供应商。项目采购管理一般包括以下主要过程:采购计划编制,询价计划编制,询价,承包商选择,合同管理,合同收尾[ 1 ].对于软件产品,一般采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已经在市场流通的软件产品进行采购。例如,某企业想做信息化建设项目,涉及到数据库,那么它就可以在目前市面流行通用的几种厂家和种类的数据库中选择。例如Oracle公司的Oracle数据库,Microsoft公司的SQL Sever,IBM公司的DB2数据库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询价、签合同、安装培训等过程来购买此类产品。这种采购过程基本已经形成几套通用的解决方案,比较简单,中国企业在处理这类产品的采购时,大部分都处理的较好。个别的企业由于需求分析不清晰,培训工作不到位等原因,也会产生购买的产品不适用,或不会用的情况。另外一类软件产品采购的形式是外包采购。它是指在市场上没有出现现成的产品或者没有适合自己企业需求的产品的情况下,需要以定制的方式把项目(功能模块)承包给其他企业。例如某企业需要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项目(ERP),虽然可以购买BAAN软件,但是基于本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软件必须定制,对于各个原有孤立岛的集成软件,无法购买现成的产品,必须自己开发或外包给别的公司。 二、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的意义 许多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业主、总承包商、分承制商、供应商和开发制造商等共同合作来完成。因此在任何甲方和乙方之间必不可少的涉及到部分子项目(功能模块)的采购活动。目前社会中,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谁先进行信息化改造,谁就早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巨额利润。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庞大的软件产品市场,促进了软件业的发展。许多项目庞大复杂、高风险并且涉及高科技信息领域,在客观上使企业需要采购和外包许多产品,包括软件产品。主观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式下,这种外包采购作为采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更为复杂的形式,在企业中更为普遍存在。企业为了在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专门从事某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的业务,在某个业务领域内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把企业内部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把一些非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的子项目和功能模块外包给有实力和优势的公司,才有利于加快项目的完工进度,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制,保证项目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更高的价值。 以电信行业为例,爱立信公司2000年底宣布把手机生产的绝大部分业务外包给新加坡的Flextronics公司,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原因是爱立信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的销售占爱立信公司销售额的54%,利润达90%以上,占有全球的移动通信市场分额高达30%,而手机生产的投资回报率很底,甚至出现亏损情况。对于爱立信而言,手机生产“外包”是在信息化时代的战略调整,希望通过外包生产,调整投资结构,使手机降低成本并且尽快盈利,集中精力稳定和拓展电信业的新市场。出于同样目的,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也表示将外包部分地区的手机生产业务。作为手机市场份额最大的诺基亚,在专注于手机生产业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周边产业。希望以手机业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三大公司的投资趋势,可以看出,“外包”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正被一些大公司越来越多的采用。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自身的能力限制或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将采取业务“外包”的生产方式。 就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的市场来说,2000年是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第一年,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开始运作。行业信息化改造重点将由原来的电信、金融、海关等行业转向交通、制造、医疗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由于自身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业务发展重点的原因,将会把大量的软件项目外包给软件公司。根据CCID的统计(软件可以分成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2000年中国软件市场中应用软件的销售额为147亿元,占软件总市场份额的63.9%.预计到2005年,计算机信息服务和软件市场销售额增长到1750亿元。届时我国软件项目“外包”市场潜力可想而知。 三、软件外包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传统行业,许多工程项目的采购活动,例如机械工程项目或建筑工程项目等等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和标准。但是软件项目的外包管理工作并不象其他行业那样顺利。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引起广泛注意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发现70%的项目是因为管理不善而引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软件开发仍然很难预测,大约只有10%的项目能够在预定的费用和进度下交付。商用软件通常只有9%(中小型软件公司有16%)的软件项目能够及时交付且费用并不超支。 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形式,具有高度不可测量性和高度柔性;软件企业开发能力还不太成熟,软件开发大多数还处于手工作坊方式,软件研发企业有其自身的运做方式,人为因素比重大,不好量化管理。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许多软件开发企业对于自己的项目都难以精确控制进度、质量、资源和成本,那么对于业主来说,想对外部企业(例如分承制商)保持良好控制力的难度就更大了。再加上具有技术优势的软件开发商一般集中在几个科技发达的大城市,与业主的距离远,相互的交流不方便,因此许多软件采购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都差强人意:不适用,进度超期,性能达不到标准,成本太高等等情况时有发生。 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的成功与失败不仅仅影响到当前软件项目的质量、成本和工作进度,而且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个项目的整体结构、性能以及进度,意义重大。特别是当软件项目作为整体项目计划关键路径的一个环节,软件项目采购的进度直接影响整体项目的进度,并且总成本将成指数级增加。由于软件采购的情况特别复杂,涉及的学科领域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还有商业上的和观念上的,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软件项目采购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理论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目前软件外包采购管理情况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1]、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2,3]和国际标准ISO9000-3[4]中虽然对外包采购管理的流程有过论述,但是他们指出的只是外包采购管理的一般原则;虽然人们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实施标准,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事物的另一对立面就是操作过程不具体。这给软件产品的外包采购管理者带来具体操作上的困惑。另外PMBOK体系原则上是应用在各个行业的,缺乏针对软件领域的特点做专门的论述。ISO 9000-3系列和CMM虽然是针对软件领域的标准,但是ISO 9000-3的最大的特点是只告诉你要按规定做,不强调效果和后续改善,不强调经验积累和后评估。从这个意义上讲ISO9000注重水平的评估,不太强调提高企业成长的过程,因此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意义不大;CMM虽然旨在强调企业的过程能力的持续改进,但是它重点强调软件的开发过程管理和产品管理,缺乏软件的分发、转交和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标准,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基于“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 本文作者在集成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W- CMM,SA-CMM)和ISO9000-3中关于外包采购的宗旨的基础上提出“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 “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旨在利用双方业务能力互补,通过共同合作完成软件外包项目,达到“双赢”的目的,促进双方业务总体能力的提高。这种“双赢”策略要求双方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双方共同关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有效结果;只能成功,不能指望依靠惩罚手段来收回采购成本,软件外包采购项目的失败对整个项目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在合作过程中,建立对分承制商关系的管理体系,作为以后合作的基础;重视开发过程的风险评估和采购项目后评估,使得双方业务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传统的外包采购中,采购方只关心分承制商产品的进度和质量,以为只要分承制商按期、按质交货,就可以圆满结束此次采购活动。有些项目尽管前期进度和质量满足合同要求,但是许多是以高投入、高负荷、高消耗等手段来保证的,这给后期带来极高的风险。在阶段评审中,如果采购方对分承制商开发过程中的费用投入、人员负荷、资源消耗、组织结构变化等漠不关心,因此就不能及早预见风险、控制风险。很难想象,后期在费用透支、人员疲惫或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分承制商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进度。这种情况下,采购方只能要么加大投入,要么终止合同,并要求赔偿,要么延期验收等等。其副作用可想而知。而分承制商为了减少损失,根据博弈论中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原理,必然采取降低质量要求,减少投入的策略,来加快进度。结果最终还是采购方遭受损失。 六、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过程 为了保证软件外包采购项目的顺利进行,本文作者在上诉理论体系和“双赢”采购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和细化了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操作内容,旨在为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可操作过程。 对于本采购过程,如果业主方由于行业、人员等原因,没有健全的监控部门,可以聘请具有软件监理职责的公司,或者总承包给具有一定软件工程监控能力的公司。这时的总承包公司角色相当于本文提到的采购部。 软件项目的整个外包采购过程可以分为十个工作阶段,包括总体项目需求分析和设计、子项目的需求分析、厂商选择、分承制商开发、业主阶段评估、交验测试、安装、培训、维护,后评价。 在开始外包采购之前,首先业主要完成项目的总体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承包项目的需求说明书。一般承包项目的需求分用户需求和分配需求。对于分承包商来说,业主对软件项目所提出的需求通称“用户需求”。对于业主来说,系统总体分配给软件的系统需求通称“分配需求”。如何作好子项目的需求分析和管理,请参阅《软件需求》,详见参考文献5.然后业主把需求说明书交给采购组组织采购。采购部门收到需求说明书后,再补充质询调查表、报价指南、综合条款及条件等文件,组成采购质询技术文件发往厂商进行质询。采购部门在厂商质询的基础上,准备了厂商选择和投标估价等技术文件后,向业主送审,提请业主批准和确认所选厂商。在厂商选择和投标估价这两个文件中,采购部根据拟采购的软件对被质询的至少三家以上的供应厂商,就技术开发成熟能力、资源(包括以有的产品、硬件、软件、信息和已经过的培训)、资格和信誉、过去的合作关系、价格、提供的售后服务(包括培训和维护)、分承制方组织配置结构、与质询要求的差异等方面,经过经济技术和商业战略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评估,经过其他各部门(例如系统工程组、软件工程组、质保组、财务组)审核后,列出供应厂商的优劣次序,择其优者为该项目的供应厂商。采购部一般以月为单位向业主通报软件采购情况。一般以招投标方式或内部评审的方式来确定分承制商。 分承制商在接到采购部的定货以后,就可以进行工作说明书、用户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详细计划和成本概预算、测试计划、质量控制方法、风险控制、拟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和软件生命周期等文档的制作。然后分承制商把有关的技术资料文件通过业主的采购部送给业主进行校核和批准,然后才能开始开发。 业主在接到分承制商的上述材料后,组织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质保部、财务部、采购部、法律部就上述材料中的开发项目视图和需求范围、使用或需要购买的软硬件、进度计划和成本、测试计划与案例、使用的技术和工程标准、人员配置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文件和风险评估、控制建议书。并由采购部制定采购项目监督评估计划书。合格后,由采购部、质保部及法律人员与分承制商签署详细的软件采购子合同。如需要对软件项目投保,以此来降低风险,需要和分承制商协商后,纳入合同文件。 分承制商在签署合同后可以进行设计和开发。业主应该委派采购部监督分承制商的工作。采购部应该有计划的组织质保部、软件工程部的项目计划管理人员和配置管理人员,定期对分承制商的开发活动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建议书。送审业主方的系统工程部、项目管理人员、分承制商的此项目的负责人。分承制方的项目负责人要对评估建议书的建议进行书面回复,并确保实施。 分承制方对所有需要采购的资源(软件、硬件、人力资源等)负责进行检验;采购部有权在任何时候对分承制商所采购的资源进行验证,使之符合所采用的规格说明书、规范、标准和其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确保分承制商专款专用,建立开发环境。在这个阶段之前,采购部门和分承制商首先要确定由分承制商提供的验证建议书,并作好准备工作,提交检验用的技术文件,包括厂商说明书、设备性能数据表、配制清单、试验程序、检验技术要求。在检验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均已准备妥善后,分承包商就可以向采购部并通过采购部向业主提出书面检验申请。一般分承包商可以提前三周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提前两周以书面形式向业主提出检验申请,由业主召集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质保部组成验证组,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检验。通过检验后,分承包商进入项目开发阶段;业主进入监控和评估阶段。对于重大关键项目,业主可以派遣项目监督员短期或长期进驻分承包商单位。 由于作为外部单位,业主不便时刻监督项目的开发过程。虽然理论上需要把分承制商看作是自己的一个项目部门来对待,纳入自己的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体系,但是客观上由于分承制商与业主距离较远,人员不熟悉,各自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业主难以实时监督分承制商的开发进程和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分承制商的软件项目的各个里程碑处和分承制商一起进行检查和评估。软件项目一般可以划分成若干个里程碑(3-5个为益),分承制商需要提前一周通知采购部组织相关人员来评估。软件项目的里程碑一般指产品设计趋于稳定,中间产品定义趋于明晰,项目开发组真正了解项目实际的关键技术难度和可行的进度计划,开发活动停止,产品进入除错和稳定、随时可以的阶段,或当产品设计被删减、资源增加、进度延误的时候。在评估软件质量、进度和功能的同时,还要评估分承制商的人员工作负荷程度、风险、费用和资源消耗情况,并形成文档。由采购部送审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项目管理部和分承制商的此项目负责人。 当产品进入交验测试的时候,分承制商需要提前三周通知采购部,采购部于前两周通知业主作好交验的组织评估准备工作。这时业主组织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测试部、质保部和采购部,根据分承制商和业主在分承制商开发阶段预先共同定义、评审并批准的测试计划和验收方案进行验收测试,对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逐个详细的测试。最后以书面的形式给出对整个软件项目的测试评估报告。并对未通过验收测试的软件产品指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和计划。分承制商交付给业主方的软件产品应当包括:源代码、软件开发计划、仿真环境、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说明、验收测试计划、软件使用手册、软件安装手册、软件维护手册。必要的话,还包括相关培训计划。 软件采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交货,也是目前经常忽略的阶段。当所采购的软件产品以及硬件运行环境在规定的时间到达采购部时候,采购部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业主交货。业主对所交的整个软件产品清单进行验收,并事先通知采购部拆箱日期,要采购部和分承包商的代表按时到场。业主要在接到采购部交货通知后一个月内,对所检查验收的整个软件产品(包括相关的软件、硬件及其附属产品、文档、技术资料等子合同中规定的产品)出具一份交货证明,如果这些提交的软件产品没有受到损坏并与装箱清单相一致,并在业主方环境运行良好;否则出具一份书面通知,说明在某个方面此产品损坏或与装箱单不符,或在业主方提供的环境运行不良。此通知或证明应由采购部和分承制商代表签署。如果在签合同的时候,就规定分承制商负责安装和调试,则相应的过程省略。 最后业主方由采购部把所有的文档归类封存,以备后续类似项目采购的参考查询。同时采购部在两个月之内以书面形式,对分承制商的技术开发成熟能力、资源(包括以有的产品、硬件、软件、人力资源和已经过的培训)、信誉、分承制方组织配置结构,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提交后评价报告,作为建立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依据。对于此次采购的经验和教训,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客户关系控制、流程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采购部以文档的形式在组内讨论并保存。 七、结束语: 作为大型工程项目中的软件子项目或者部分功能模块的采购(外包),由于软件开发的固有特性(风险大,柔性强,人为因素突出,结果不宜测量等),使软件项目的外包采购管理变得十分复杂。如何控制分承制商的开发进度和质量等关键因素,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针对具体公司和项目对采购过程有所裁剪。 软件项目论文:Project 软件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摘 要:本文介绍了Project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基本使用方法,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建 设中 Project 软件的应用情况,阐明了 Project 软件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资源分配 1 Project 软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Project 是一个项目管理网络计划软件,它是基于关键路径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两种技术,主要用于大中型项目的计划制定、评审、优化、资源合理调配和现场动态跟踪的通用的肯定型网络计划软件包。Project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项目描述和计算的方法及模型,通过这个软件生成图、表或文件。 1.1 快速地建立项目计划 建立项目计划,需要完成一份正确的网络计划图,这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设计、参数计算、核对、成图。如果需要在原方案上做些修改,就不得不重新算一遍。耗费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形势。Project则能把这些工作都承担起来,能轻松愉快地完成项目计划的制定工作。如果需要修改、增删、优化,只需要把修改的地方输入给 Project,它会按新的意图重新计算,在几秒内就给出结果。而且 Project 会自动计算出关键路径,计算每个任务的时差和整个项目的开工、完工日期,告诉能否如期竣工,资源分配是否合理。 1.2 按工期管好项目中的任务 Project 把一个任务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即:比较基准计划(原始计划)、当前计划、实际计划和待执行计划(剩余计划或未完成计划)。它为每个阶段的计划都设置了数据域,用户随时都可以查看。比较基准计划$原始计划’里的计划数据记录了最初制定项目计划时项目的状态情况。这个计划数据在项目调整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无论何时需要原始计划数据时都可以从这个计划数据域中得到。 当前计划是根据实际已经发生的计划和任务间的制约关系面计算出来的,它作为整个计划的重点向用户提供了极为详细的数据。例如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工期、总时差、自由时差、工作量、费用等。 实际计划是指已经开始实施,但未完成或已经全部完成的任务计划。Project 设置“实际计划”数据域,可使用户把已经完成的工作和未完成的工作区分开来。而且一旦一个任务的实际计划生效,Project 会按实际计划自动修正当前计划。并且据此计算和预测整个项目计划。 待执行计划是需要完成的剩余工作量,Project 会根据完 成情况自动计算剩余工作量。 总之,用户把采集到的项目任务完成和变动情况输入到Project 后,系统就按项目实际发生的数据进行整个项目计划的计算,确定新的关键路径,预测整个项目前景,使得项目动态跟踪就变得非常容易。 1.3 对人员设备和资金资源进行分配 Project 把在完成项目任务活动中投入的人员、机械台班设备和材料、资金等抽象化为“资源”,建立起资源库。Project根据每个任务的资源使用情况计算整个项目的资源需求曲线,自动指出“超负荷分配”发生在那些任务上,能够帮助用户自动进行资源平衡,并能自动排出每个资源承担的任务上的日程、工作量和成本表。 1.4 提供丰富图表 Project 提供了与国际上接轨的单代号网络图,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在 Project 配套的软件 “中文伴侣”中开发了双号网络图处理系统。 Project 把横道图和表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以图形方式形象地查看任务信息,又能看到具体的数据,便于理解项目。横道图上不仅可以显示出工序的关系线,而且工序信息也可直接显示在横道条的四周。 资源图是以反映资源使用状况为重点的信息,Project 为资源分析和跟踪提供了8种图形,即:资源需求曲线图、资源工作量图、资源累计工作量图、超分配工作量图、资源已经分配的百分数图、资源当前可用工作量、成本图、累计费用图。 总之,Project 提供项目各个方面信息,使项目的管理更高效有序。无论用于项目投标、项目计划的组织施工,还是对工程项目实行监理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软件。 2 Project 与山西水利建设 近年来,我省的水利事业发展良好,按国家规定逐步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使工程项目管理日趋规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已成为必然。然而,在我省大多项目管理仍延用传统的方式,依赖自己的老经验,总认为不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工程也照样能进行下去。尽管绝大多数项目部都购买了计算机,但大多数单位使用它打字、制表,由人工画道改成“计算机画道”,计算机没能发挥出其强大优势。项目施工单位用手工编制项目计划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而且经常是工程已经开工,计划还没有做好,使计划管理总处于被动局面。然而,计算机在优化进度计划方面及时、快速、准确、便捷等特点是人工无法比拟的。针对传统管理的弊端,Project中文版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众多有实用价值的功能,以及简单且方便的解决方法,使生产计划人员能高效地处理这些变化。 在我国许多建筑单位选择了Project,在应用过程中普遍反映这个软件操作简单,更改、调整非常方便,确实体会到该系统在建筑项目计划的制定管理与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强大功 能,尝到了先进管理方式的甜头,认识到工程项目施工中开展全面的计算机应用,实在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完善的今天,建筑施工行业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竞争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允许任何企业偏安于一隅,任何一个拥有关键技术的小企业,都可以在很短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区域性的大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日益成为企业间竞争的根本,而一些大的水利工程已率先引用了先进管理软件,如我省的引黄工程,利用P3作管理软件。水利水电监理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软件进行监理控制等。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应在掌握原有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高效管理,这应该是山西水利发展方向。当然,把计算机用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每项目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Project作为微软的最新项目管理产品,国外项目管理的首选软件,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工程中的不同特点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但计算机用于工程项目施管理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必须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我省水利项目管理的需要,也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6 Project在工程建设中的前景展望 目前我国采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建筑施工单位还不太多,这主要是由于有些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有些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没有建立和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应计算机管理特点的管理体制,同时也说明把计算机用于工程施工管理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它需要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项目管理科学化是大势所趋。Project软件凭借其在项目管理方面所起的显著作用,以及其操作简单,跟踪调整方便等特点,已在中国建筑市场占了一席之地,尤其是Project2000版的推出,使操作更为简单、快捷,人机界面更趋完善,功能更为强大,这必将推进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一场高科技的改革,使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个软件,国家也十分重视科技的推广,尤其是水利部,专门组织培训班,对全国水利单位人员进行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培训,这将极大地推动软件在水利行业的推广应用。据说水利部将把是否利用Project软件进行项目管理,是否有专职人员进行过Project软件培训,作为监理资质评审的条件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该软件的重视,这也将有利Project软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该软件在国内推广将展现光明光景 软件项目论文:关于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论文摘要:针对软件项目和项目开发中的复杂性、易变性和不可预见性,研究了软件项目管理流程方法设计了软件项目运作过程的总体流程,分析了各阶段流程的进入条件、主要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 论文关键词:软件过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管理 1引言 长期以来,软件项目高失败率的状况一直困扰着人们,研究表明,软件项目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应用项目的复杂性;二是缺乏合格的软件项目管理人才。实践证明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是导致软件项目失控的直接原因。软件开发的风险之所以大,是由于软件过程能力低,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软件开发组织不能很好地管理其软件过程,从而使一些好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 流程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有效工具,随着市场环境与组织模式的变化,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信息化背景下越发显示出其威力和效用。流程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技术,更体现了现代管理的思想。流程管理的重点是:理清和管理好所有主、支流程间的关系,使他们相互协调发挥应有的作用。流程管理增加了部门的透明度,管理的对象不是“部门”和“部门员工”的概念,而是以工序流程为管理对象,注重流程中每一个过程和效率以及和上下游工序的关系,管理重点在于整体流程的完整性和顺畅性。目前,流程管理技术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重视。 运用流程管理方法和技术进行软件项日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变软件过程管理混乱的局面首先埘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的定义;其次,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所有的活动过程均按照流程所规定的活动的逻辑关系、活动的实现方式来执行,这样可以使得所有的活动有序和可控;第三,通过明确运作流程,使项目组人员迅速融入项目和开发过程中;第四,关注每个过程的“结果”,使软件项目的所有工作产品均能得到有效的保存,保证了软件产品完整性。 2流程的概念及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流程是由活动组成的。基本活动是由个人或团体来完成的,它不需要进行其他的基本活动的转化。流程的各个活动之间有着特定的流向,它包含着明确的起始活动与终止活动,因此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结构上来看,流程有四个基本的构成因素:活动、活动的逻辑关系、活动的实现方式和活动的承担者。流程与“一系列的活动或事件”,“结果”等概念密切相关。流程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技术,更体现了现代管理的思想,原有的以控制、塔式组织为基础的职能行政管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管理的发展沿着分工理论运行了上百年后,现在又重新回归到整合与系统。 软件项目生命周期的一系列的开发过程是各种各样的流程活动:软件项目的计划编制、系统分析、慨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码、测试与维护等活动过程都是一种流程活动:制定软件项目管理流程,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制定的流程能引导项目逐步走向成功; 2)制定的流程能适用软件开发过程; 3)制定的流程能指导项目开发活动.有利于对项日开发活动的管理; 4)制定的流程能以苴观的流程图表示.能使项目组成员清楚的知道软件开发与管理的过程和相互之间关系; 5)流程中的起始活动条件、终止活动条件明确、规范便于控制: 6)流程中的工作产品定义明确、可度趟,评价标准和方法具体、可操作 3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设计 在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不仪要努力实现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等目际,还必须协调整个项目过程,以满足项目参与者及其他利益柑关者的需要和期望;随着软件规模和所涉及的领域不断地扩大,软件项目的管理越来越困难,纵观所有失败的软件项目.基本原因是不能管理其软件过程,在无纪律的、混乱的项目状态下,组织不可能从较好的方法和工具中获益。严谨的软件过程控制管理不仅可以在每个阶段回顾和纠正项目的偏差.别软件项目的风险甚至果断中止项目。且可以将人才流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要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必须明确软件项目管理流程。 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设计为项目搜寻、立项、售前合同生成和合同执行等5个主要阶段,分别以Pl、P2、P3、P4、P5表示;同时设计了立项完成、合同签定、功能定义、软件开发、项目验收等5个里程碑,分别以TM1、TM2、TM3、TM4、TM5表示,如图l所示。在这些流程中,合同执行流程是软件项目管理的核心,其主要过程有:产品定义、软件开发、测试执行、内部验收、项目实施与验收、项目维护. 4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分析 4.1项目搜寻 项目搜寻是项目立项的基础,项目搜寻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市场信息收集,用户需求跟踪,对潜存的项目进行分析和筛选。 4.2项目立项 立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认立项的理由,提出立项建议,提供合适的资金和资源,使立项建议成为正式项目。 4.3项目售前 售前阶段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合同的签定结束,主要工作有:制定与客户的交流计划,详细了解客户的背景资料,了解客户启动项目的缘由、目的和期望,编制项目方案建议书,准备合同蓝本。 4.4合同生成 合同生成阶段的主要工作有:项目方案的评估与确定技术合同、商务合同的商定、评估与签署。 4.5合同执行 合同执行是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的重点,可分为软件开发、测试执行;内部验收、项目验收、系统维护等五个基本工作过程。 4.5.1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阶段分为:需求调研、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等过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1)制定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计划是一个用来协调所有其他计划,以指导项目执行和控制的可操作文件。它体现了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开展项日活动的基础,也是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的依据。 2)确定开发过程。根据软件项目和项目组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稳定、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并按照该过程来进行软件开发 3)加强过程控制一过程控制主要包括过程管理、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 4.5.2测试与执行 项目测试的目的是俭查系统是否符合项目合同与任务书规定的要求、项目测试分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主要进行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性能一效率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压力测试、可靠性测试、安装/反安装测试等测试过程在模拟运行环境中进行。 4.5.3内部验收 项目完成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后进行项目内部验收.主要有三个步骤:①文档准备。项目经删提交内部验收计划、项目开发总结报告、产品清单:财务主管提交项目财务预算报告。②内部验收测试。内部验收测试的测试内容与方法虽然与系统测试基本相同.但应站在用户验收的角度进行,因为它是试运行的基础。通过这一步。为用户验收作充分的准备。③内部评审。对提交的所有文档及测试结果进行内部评审,完成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4,5,4项目试运行与验收 试运行与用户验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所有的工作产品得到用户的确认。主要工作有:①验收前的准备。项目经理负责检查产品的完整性。包括文卡当、介质和中间产品等,以确保现场实施的成功;负责应用软件的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安装调试总结报告;负责制定用户验收计划,并得到客户的确认。②用户进行验收测试和系统试运行,进行文档和系统的移交。③用户确认。项目经理负责与客户协测,协助用户进行项目验收,形成用户验收报告。 4 5.5项目维护 软件系统的维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纠错性维护,由于前期的测试不可能暴露软件系统中所有潜在的和隐含的错误,诊断和改正这些错误的过程为纠错性维护。另一类是完善性维护,在软件正常使用过程中,用户还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新的需求而增加软件功能的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如果需求变更很大,那完善性维护将转变为软件新版本的开发。系统维护的宗旨就是提高客户对软件产品的满意度。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是系统维护的根本目的。 4.6软件项目管理的里程碑 项目的考核与评审是软件项目管理流程控制的基础,我们在整个流程中设定五个基线,即确定五个里程碑,它们分别是TM1:立项完成;TM2:合同签订;TM3:产品功能定义完成;TM4:软件开发完成;TM5:验收通过。 如图1所示。各阶段的主要的进入条件和相应的工作结果是里程碑是否达到的重要标志。 5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及相关技术已成功运用在软件项目的研发和管理中。通过将流程管理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中,以设定软件项目总体流程为主线,确定每个阶段的主要流程和里程碑,并采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一系列的模板和表格进行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使软件项目的成功率显著提高。 实践证明,针对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软件项目运作流程,定义软件工作产品,明确各阶段的进入条件和退出条件,进行有效的流程控制与管理,大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项目的成功率。 软件项目论文:关于工作流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工作流技术而研制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文章首先描述了传统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用工作流的方法来设计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然后介绍了一些理论基础。文中重点阐述了系统的设计结构和所采用的一些技术,并给出了部分的具体实现方法。 论文关键词:工作流,JMS,项目管理,SPP,建模,工作流网 1前言 2O世纪7O年代以来,为了解决软机危机,改进软件过程能力,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将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方法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应的使用软件工程方法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也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由于开发流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项目变化等因素,这些系统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传统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一般是由图形用户接口(GUI),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组成,用户通过GUI向应用程序发出请求,应用程序处理这些用户请求,并且访问数据库,返回用户所要求的结果。这种模型在流程稳定的时候是可以满足需要的,它的缺点在于: 1)建模过程是之前设定好的,无法改变; 2)缺乏柔性,系统开始运行之后,预先定义好的条件就无法改变了; 3)可扩展性较差,如果想要增加或者修改相应的功能,整个系统必须重新开发。 目前,对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管理系统都采用工作流技术来克服上述问题。工作流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而提出的概念。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WFMC给出的工作流定义是: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以实现整体的业务目标。而这正适合于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基于上述的理由,我们结合江苏省十.五攻关“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项目,研究并开发了基于工作流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CMMFlow,目前已应用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管理,其效果相当良好。 2理论基础 2.1 CMMI3级精简并行过程(SPP)模型 利用工作流技术可以设计和建立一个工作流环境,在此系统中,我们使用CMMI3级精简并行过程(SPP)模型来支持软件过程实施。 SPP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产品概念、产品定义、产品开发、产品测试、用户验收和产品维护等6个阶段,包含项目管理、项目研发和机构支撑等3类过程、19个过程域。其中项目管理过程包含立项管理、结项管理、项目规划、项目监控、风险管理和需求管理等六个过程域;项目研发过程包含需求开发、技术预研、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系统测试、Beta测试、客户验收和项目技术评审等8个过程域;机构支撑过程包含配置管理、质量保证、培训管理、外包与采购管理以及服务与维护等5个过程域。 我们把每一个过程域都看成是一个流程,其中过程域之间的关系是线性为主,并行、迭代为辅。每个过程域包含若干原子活动。通过建立活动与角色以及角色与具体用户的关联,即可建立一个可执行的业务过程模型。 2.2基于petri网的可视化建模工具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的建模工具是使用工作流网和XP—DL共用的策略,采用的是扩展的Petri网,对最终用户来说,足可视化的图形建模工具。为符合WfMC规范,工作流机装入的模型用XPDL存储,可使用XPDL和Petri网两种表示形式,验证是使用Petri网形式。 在Petri网的基础上,Aalst提出了工作流网(WF-net)的概念,其定义如下: 一个Petri网PN=(P,T,F)被称为工作流网,当且仅当它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PN有两个特殊的库所:i和0。库所i是一个起始库所,即·i= ;库所O是一个终止库所,即O·= 。 2)如果在PN中加入一个新的变迁t,使t连接库所。与i,即·t·={0),t·={i),这时所得到的PN是强连接的。 下面我们给出一个用工作流网定义工作流的简单例子,例子描述的是软件立项管理的工作流过程。 根据工作流网的基本定义,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基本组件和触发机制,对立项管理进行建模,得到如图1所示的工作流网模型。 基本流程如下:立项建议小组进行立项调查,然后进行项目构思和可行性分析,在完成之后进行立项申请,然后立项审查小组对此立项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同意立项。如果否决,则必须重新进行立项建议,如果同意立项,进入项目筹备阶段,流程结束。 3系统设计 3.1设计思路 整个系统构架采用B/S模式,参照J2EE框架,主要分为四层: 1)展现层:主要包含客户浏览器端和Web服务器端的applet,jsp和servlet,负责和用户交互,接收数据,显示结果等。 2)商业逻辑:用于处理展现层从用户端接受到的数据,包含了控制应用处理的所有规则,同工作流执行服务通讯,并且将展现层和数据服务层连接起来。 3)工作流执行服务:是流程运行和管理的核心组件,包括工作流机和任务表管理器。 4)数据服务:负责提供对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服务。 此外,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还采用了以下的技术: 1)J2EE框架 J2EE体系包括javaserverpages(JSP),javaSERVLET,enterprisebean,WEBsevrice等技术,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它通过提供企业计算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服务,使得部署在J2EE平台上的多层应用可以实现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J2EE中多数标准定义了接口,例如JNDI,JDBC等,这使得遵循这些标准的不同开发者之间的模块可以无缝地互连。 2)JMS JAVA消息服务(JMS)定义了Java中访问消息中间件的接口。JMS只是接口,并没有给予实现,实现JMS接口的消息中间件称为JMSProvider。 在JMS中,每个客户机连接到一个为发送和接收消息提供框架的消息传递程序。客户机需知晓消息格式和消息目的地。根据JMSAPI,消息传递分为两种模式,点对点和/订阅模式。 点到点消息传递方法使用下列工具,如消息队列、发送方(或消息制作者)和接收方(或消息消费者)。客户机将发向特定接收方的消息发送到唯一的队列。当接收客户机从特定队列抽取消息时,它发出确认消息,表明消息已处理。队列将保留所有消息,直至接收方收到消息或消息到期。/预订消息传递方法使用者、订户和主题的概念。客户机将消息发送到主题或内容层次结构。为了接收到消息,消息消费者必须预订此主题。因此,对于这种方法,可以将消息制作者作为者,而消息消费者则是订户。JMS供应商将多个者发来的消息分发到主题和此主题的多个订户。 点对点模式适用于使用集中式工作流机的系统,对于大规模的分布式应用,/订阅模式则相当有效,但是,在保证各个分布式工作流机的一致性问题上则稍有难度。 3.2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CMM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它主要由过程建模工具,工作流机,任务表管理器,web服务,客户端和数据库接口等组成,该系统的各功能特点是:在这个系统中,我们使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通过Http请求与Webserver交互,Websevrer再将收到的请求加以处理,判断哪些是应当丢弃的,哪些应该交由工作流执行服务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结果发送给工作流执行服务器。工作流机收到Webserver传送过来的数据后,会根据消息的具体内容继续执行流程或者将流程挂起或是结束流程的运行,并且更新任务表管理器的内容,在需要的时候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来完成任务的需要。在过程建模工具中建立,修改,删除的模型将通过存储过程来修改数据库中已存储的模型。 websevrer和工作流执行服务也都要通过存储过程来访问数据库。各部分的功能特点描述如图2。 1)建模工具:使用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来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过程定义,将经营过程转化为工作流引擎可以执行的形式。同时还提供对过程模型进行分析,测试的工具。 2)工作流机: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平台的核心,它是业务流程的任务调度器,从某种程度上看,工作流机也是业务资源管理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实例化及执行过程模型、为过程和活动的执行进行导航、与外部过程交互完成各项活动、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等。 3)任务表管理器:过程模型中的每个活动都被看作是一个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的任务或由用户手动执行的任务,任务表管理器负责对这些任务的监视和维护。 4)Web服务:包含了用于处理用户请求和显示结果的jsp和sevrlet,其主要工作是将客户端与工作流执行服务连接起来。 5)客户端客户端是基于浏览器方式的瘦客户端,方便管理员管理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和一般用户管理和执行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6)数据库接口:实现了底层的数据存储,包括过程定义,工作流控制数据,工作流相关数据,企业组织模型等工作流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的信息。 4系统的一些实现技术 4.1任务的自动分配和触发机制 可以根据模型定义自动地分配任务,当一个过程实例运行的时候,活动可以根据模型定义自动分配到指定接收者,并且,有关完成此活动所需要的数据也会传递给相应的接收者,从而提高业务过程执行效率。模型中使用角色机制,不指定具体人员,这样,人员变更不至于引起模型的变动。系统支持迟后绑定,即可以在活动运行的时刻才确定此活动由谁来完成。 流程从使能到运行的控制,采用触发机制,分为人工触发、自动触发、消息触发和时间触发。人工触发一般是用户从任务表中选取其中一项任务来完成,自动触发是一些通过程序自动执行的过程,一旦使能就被触发,消息触发是指系统外部的消息到达触发,如Email,时间触发是由定时器来触发。 4.2活动信息的统计 系统可以通过对活动信息统计,并将活动的运行状况和统计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内。通过提供有关工作量的信息,可以在建模的时候预测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在活动结束时计算任务完成情况,与初始模型进行对比,生成相应的图表以判断工作效率,辅助决策经营。除系统提供的几个基本统计模型之外,用户也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工具,自行扩展新的模型来完成工作量信息统计和生成对比图表。 结论根据软件过程管理的需求,以工作流技术为核心,J2EE技术为支撑,结合SPP模型,文章给出了一个软件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其中的一些技术实现。但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软件过程控制和度量,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软件过程模型的建立就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需要深人了解整个软件过程,并根据不同的需要修改模型来完成资源的动态配置和管理。另外,关于分布式工作流机之间的通讯和一致性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需要拟定合适的策略来实现资源优化调度。 软件项目论文:应用P3软件为建设项目管理服务 摘要:三峡工程是一举世嘱目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的任务其中包括进度控制的任务极其艰巨。业主单位确定应用P3软件作为进度控制的辅助工具已近五年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有幸从93~96年,涉及此方面的工作,对合理地应...... 关键词:P3 建设项目 管理 服务 三峡工程是一举世嘱目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的任务其中包括进度控制的任务极其艰巨。业主单位确定应用P3软件作为进度控制的辅助工具已近五年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有幸从93~96年,涉及此方面的工作,对合理地应用P3强大的功能为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进度控制服务,提一点自己的看法。现分述如下,作为抛砖引玉供有关部门参考。 1 统一规定网络进度计划的表达形式 三峡工程因其规模宏大,需要采用分项直接承发包制,业主将与多个独立的承包商建立合同关系,如果承包商们在进度计划表达形式上不统一,各自采用他们习惯的表达形式,对单个合同可能是可行的,但对整个三峡工程的进度控制而言,将产生混乱的而导致无法进行。 网络计划的类型有肯定型、非肯定型,随机型、循环型等。在土建行业大多采用称作关键线路法的肯定型计划网络。而该类型计划网络以其表达形式来分有:双代号、单代号、与单代号搭接网络等表达形式。从业主与监理方使用的网络计划大多是控制性进度网络,以及考虑到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与P3软件所能支持网络计划的类型而言,以采用单代号搭接网络最合适。由于它表达相同的计划对象时,可以具有网络的规模最小,表达最为简洁的好处。因为它可免除用其肯定型计划网络时,为了表达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需要增加虚活动和要把完整的须加细分的敝端。关于规定统一用搭接网络的建议,必须取得建设各方的共识,并共同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把进度管理,纳入统一的、可操作的进度控制模型之内。 2 分析管理环境,合理确定进度计划网络整体结构 进度计划网络的整体结构是指进度网络系统中整个局部网络之间联系方式不同划分结构类型。 在选择进度计划网络的整体结构形式的时候,必须根据建设项目特点与管理模式出发予以考虑。从三峡工程业已招标发包的合同看,有的一个合同包含了若干个单项工程(如右岸一期工程合同);有的则一个扩大单位工程包含了若干项合同,如永久船闸工程。因此,业主项目与监理单位均处在多个合同管理环境下工作。这大大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与工程协调工作量。我们在确定网络计划整体结构时,都要与上述多项目管理环境相适应,并充分利用P3软件所能提供的功能为前提。 关于进度计划网络的整体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级网络,如以三级网络为例,其示意图见图1。 图1 多级网络示意图 个工作(或称活动)。因此,分解的详细程度会直接影响网络计划中活动数目。过于详细,则增大网络图的图幅,不利于阅读与管理;分解得过粗,则对进度控制缺乏必要的指导作用。WBS分解的详细程度应考虑如下因素: (1)WBS分解的详细程度要与计划进度的功用相协调,业主方的计划进度主要用于进度控制,宜粗些。通常分解到分部工程(最多到分项工程)的层次即可;对承包商实施性的进度计划所需的CWBS,可由承包商对其合同范围工程,在业主方WBS框架基础上根据需要,再自行细分; (2)WBS的框架结构,要兼顾工程分标的具体要求。如永久五级船闸输水工程,宜将其再分成上游输水工程与下游输水工程,以避免出现一个分解单元跨两个合同的情况; (3)分解的详细程度,对整个工程各部份要做到基本一致,以便能正确确定网络计划中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4)WBS分解的详细程度应使之对应的活动,在施工现场较易识别,有利于进度检查与进度控制工作。 总之,WBS分解结构应有利于建设项目进度控制与其他项目管理的需要。 3.2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分解结构(OBS) 为使项目管理机构管辖范围清晰、职责分明,常用组织分解结构描述业主方管理机构的设置。并把它与WBS终层次的分解单元对应起来,即把WBS垂直树与OBS水平树按项目管理组织的管辖范围,得出对应的交叉点,以明确其责任主体。OBS的详细程度可分至具体责任人。 3.3 建立为项目管理服务和方便P3应用的代码体系 设计出一好的代码体系与代码方案对于项目管理及相关软件高效应用至关重要,它可使诸如统计、分类、校对、查询、计划的整合、计划的拆分、数据组织、过滤等工作变得简单方便。由于限于文章篇幅仅列项说明如下: (1)为拟订好WBS框架,建立统一的工程分解结构代码符与词典。并在最高层主网上输入,以便为各层主、子网所共亨。 (2)为拟定好OBS框架,建立统一的组织分解结构代码符与词典,并在最高层主网上输入,以便为各层主、子网所共亨。 (3)依照三峡工程分标设计,统一规定合同代号,并建立词典。 (4)约定各标合同项目活动代码,在单代号搭接网络模型下,活动代码为网络中节点代码,从活动代码易于做到唯一性的易于阅读网络图,建议活动代码的前两位为字母型(与合同代号一致),后4位为数字型混合码为宜。后4位阿拉伯数字均以0、5数字结尾,以便为以后网络中增加活动留地。 (5)约定活动分类码 活动分类码实质上是把某些特性用活动分类码的形式加以识别。P3可为活动提供20个分类码,这些活动分类码可以识别诸如:活动属何种工程;活动所在的工程部位、高程;活动的承包单位;活动的监理单位;活动的业主管理单位;施工活动还是管理性质活动;以及想要识别的其它特性。业主方统一建立活动分类码(包括代码结构、码值与词典)供参与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所共亨。 (6)制定统一资源类别代码 制定统一资源类别代码的结构、码值与词典,资源包括:资金、劳力、各种材料、各种专用施工设备等。制定统一资源类别代码,使各承包商以统一的代码把资金、劳力、各种材料、各种专用施工设备的需要量载入网络之中,不仅为承包商编制施工资源、配置计划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业主方通过主~子网络结构汇总各种资源的总量及其在时间上的分配提供方便。为业主的材料、设备的采购与供应,资金筹措,施工现场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持。为了减少这方面的工作量,可仅对业主关心的资源进行,对承包商关心的资源可在其子网络上自行定义。 4 制定运行规则,避免混乱发生 业主与多个承包商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关系,共同为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各自承担其相应的义务情况下,按照一定的准则,规定各方运行规则,是避免发生混乱所必须的,尤其是应用P3采用多层二阶主~子网络非直接传递结构模型时,尤为必要。其运行规则的内容概述如下: (1)有关各方均应采用为业主方制定的代码结构、码值(符)、词典。最好在最高层主网上输入,以便为各层主、子网所共亨。 (2)为使在主~子网结构内运算协调,在运行进度计划调整、更新时,必须确定相同的更新日期。所有的子网应使用相同的数据日期,以避免冲突与混乱;如果相同的数据日期不可能,应在主网更新、调整,使其数据日期在主~子网上同步; (3)进度计划调整、更新的数据日期,可统一规定在月支付后的某一天为宜; (4)承包商在其子网上调整、更新进度计划(增、删活动、调整活动时间、改变活动逻辑关系等),必须在其子网络拷贝版上进行,然后交监理审批,经批准后才能作为正式的子网络,并将原子网络备份(存档)以便恢复或查询; (5)经(4)所述步骤后,统一建立从合同到整个建设项目各层次的目标进度网络,为事后的进度评价建立基准; (6)各承包商对各自的进度进行评价时,均以经监理、业主审核确定的实际完成的工程质量为基础进行,使进度评价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7)当在主网上增加不属于子网络的活动或里程碑日期时,应为主网络定义一个前两个字符的可与子网络活动相区别的活动代码符; (8)业主、监理方为维护进度计划系统的安全,还应建立如下规定: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主网络与子网络的权限,及子网对主网络存取、访问的权限;用于所有子网络工作日历;用于调度/平衡计算如何选项的规定;资源、费用计算单位和小数点位数等。 5 扩大软件使用范围,发挥更大的作用 把P3软件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辅助工具,可发挥如下作用: (1)编制与优化项目总进度计划与标段工程进度计划,按需对进度计划作出适时调整与更新;输出各种图表; (2)计算时间参数,找出关键线路与关键活动; (3)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作对比,得出偏差,评价实际进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实际进度对计划进度的跟踪; (4)汇总包括资金、材料、劳力、专用施工设备需用量计划及其在时间上的分布,为项目资源供应提供信息支持; (5)在上述基础上,为制定中、短期进度计划提供方便和依据。 笔者认为,还可以在以下方面扩大使用范围,以充分发挥其P3功能: (1)在合同管理方面,用于分析承包商提出的工期索赔要求与确定其索赔期限; (2)为业主、监理在处理不同标段合同之间在进度上发生冲突时,提供最优调度的分析工具。即当不同标段间平行作业的活动会损害工程施工质量或危及安全时,可依据对项目目标实现最佳的原则,确定活动作业顺序,而主~子网络结构模型是最合适的分析模型; (3)建立费用帐目把工程概算价格、合同价格、实际支出价格等载入网络计划之中,结合本国国情运用赢得值分析技术,还可在项目投资控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6 结束语 笔者所要阐明的是把P3软件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辅助工具,决不是仅涉及软件操作等纯技术性的问题。从业主方角度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从组织性质工作入手,做好上面所述及的工作。在统一组织、指挥下才能充分发挥其软件功能,为项目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犹如交响乐团在高水平乐队指挥下才奏出美妙动听的乐章一样。笔者曾对大型建设项目使用P3软件的情况进行一些调查,凡使用情况不理想的其症结所在大多在于此。这是要引以为戒的。也是笔者写此文的用意之所在。 软件项目论文:项目管理理论中关于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的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软件外包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目前的形势,提出基于“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在项目管理理论、CMM和ISO9000的基础上,提出和细化了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操作内容。旨在通过对软件外包项目采购的选择购买、跟踪与控制、评估验收和项目后处理等过程的研究,来提高软件外包采购的项目管理水平,满足承包方对分承制方产品在质量、进度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和对外包过程的有效控制,为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过程。 一、基本概念和背景 项目管理理论是一门综合多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共有九大知识领域,包括项目集成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是指需要从执行组织以外获得货物和服务的过程。通常把货物和服务称为产品,把买方称为业主或对应分承制方的总承包商,而卖方称为承包商、厂商或供应商。项目采购管理一般包括以下主要过程:采购计划编制,询价计划编制,询价,承包商选择,合同管理,合同收尾[ 1 ].对于软件产品,一般采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已经在市场流通的软件产品进行采购。例如,某企业想做信息化建设项目,涉及到数据库,那么它就可以在目前市面流行通用的几种厂家和种类的数据库中选择。例如Oracle公司的Oracle数据库,Microsoft公司的SQL Sever,IBM公司的DB2数据库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询价、签合同、安装培训等过程来购买此类产品。这种采购过程基本已经形成几套通用的解决方案,比较简单,中国企业在处理这类产品的采购时,大部分都处理的较好。个别的企业由于需求分析不清晰,培训工作不到位等原因,也会产生购买的产品不适用,或不会用的情况。另外一类软件产品采购的形式是外包采购。它是指在市场上没有出现现成的产品或者没有适合自己企业需求的产品的情况下,需要以定制的方式把项目(功能模块)承包给其他企业。例如某企业需要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项目(ERP),虽然可以购买BAAN软件,但是基于本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软件必须定制,对于各个原有孤立岛的集成软件,无法购买现成的产品,必须自己开发或外包给别的公司。 二、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的意义 许多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业主、总承包商、分承制商、供应商和开发制造商等共同合作来完成。因此在任何甲方和乙方之间必不可少的涉及到部分子项目(功能模块)的采购活动。目前社会中,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谁先进行信息化改造,谁就早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巨额利润。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庞大的软件产品市场,促进了软件业的发展。许多项目庞大复杂、高风险并且涉及高科技信息领域,在客观上使企业需要采购和外包许多产品,包括软件产品。主观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式下,这种外包采购作为采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更为复杂的形式,在企业中更为普遍存在。企业为了在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专门从事某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的业务,在某个业务领域内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把企业内部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把一些非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的子项目和功能模块外包给有实力和优势的公司,才有利于加快项目的完工进度,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制,保证项目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更高的价值。 以电信行业为例,爱立信公司2000年底宣布把手机生产的绝大部分业务外包给新加坡的Flextronics公司,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原因是爱立信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的销售占爱立信公司销售额的54%,利润达90%以上,占有全球的移动通信市场分额高达30%,而手机生产的投资回报率很底,甚至出现亏损情况。对于爱立信而言,手机生产“外包”是在信息化时代的战略调整,希望通过外包生产,调整投资结构,使手机降低成本并且尽快盈利,集中精力稳定和拓展电信业的新市场。出于同样目的,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也表示将外包部分地区的手机生产业务。作为手机市场份额最大的诺基亚,在专注于手机生产业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周边产业。希望以手机业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三大公司的投资趋势,可以看出,“外包”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正被一些大公司越来越多的采用。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自身的能力限制或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将采取业务“外包”的生产方式。 就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的市场来说,2000年是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第一年,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开始运作。行业信息化改造重点将由原来的电信、金融、海关等行业转向交通、制造、医疗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由于自身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业务发展重点的原因,将会把大量的软件项目外包给软件公司。根据CCID的统计(软件可以分成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2000年中国软件市场中应用软件的销售额为147亿元,占软件总市场份额的63.9%.预计到2005年,计算机信息服务和软件市场销售额增长到1750亿元。届时我国软件项目“外包”市场潜力可想而知。 三、软件外包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传统行业,许多工程项目的采购活动,例如机械工程项目或建筑工程项目等等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和标准。但是软件项目的外包管理工作并不象其他行业那样顺利。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引起广泛注意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发现70%的项目是因为管理不善而引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软件开发仍然很难预测,大约只有10%的项目能够在预定的费用和进度下交付。商用软件通常只有9%(中小型软件公司有16%)的软件项目能够及时交付且费用并不超支。 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形式,具有高度不可测量性和高度柔性;软件企业开发能力还不太成熟,软件开发大多数还处于手工作坊方式,软件研发企业有其自身的运做方式,人为因素比重大,不好量化管理。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许多软件开发企业对于自己的项目都难以精确控制进度、质量、资源和成本,那么对于业主来说,想对外部企业(例如分承制商)保持良好控制力的难度就更大了。再加上具有技术优势的软件开发商一般集中在几个科技发达的大城市,与业主的距离远,相互的交流不方便,因此许多软件采购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都差强人意:不适用,进度超期,性能达不到标准,成本太高等等情况时有发生。 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的成功与失败不仅仅影响到当前软件项目的质量、成本和工作进度,而且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个项目的整体结构、性能以及进度,意义重大。特别是当软件项目作为整体项目计划关键路径的一个环节,软件项目采购的进度直接影响整体项目的进度,并且总成本将成指数级增加。由于软件采购的情况特别复杂,涉及的学科领域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还有商业上的和观念上的,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软件项目采购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理论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目前软件外包采购管理情况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1]、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2,3]和国际标准ISO9000-3[4]中虽然对外包采购管理的流程有过论述,但是他们指出的只是外包采购管理的一般原则;虽然人们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实施标准,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事物的另一对立面就是操作过程不具体。这给软件产品的外包采购管理者带来具体操作上的困惑。另外PMBOK体系原则上是应用在各个行业的,缺乏针对软件领域的特点做专门的论述。ISO 9000-3系列和CMM虽然是针对软件领域的标准,但是ISO 9000-3的最大的特点是只告诉你要按规定做,不强调效果和后续改善,不强调经验积累和后评估。从这个意义上讲ISO9000注重水平的评估,不太强调提高企业成长的过程,因此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意义不大;CMM虽然旨在强调企业的过程能力的持续改进,但是它重点强调软件的开发过程管理和产品管理,缺乏软件的分发、转交和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标准,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基于“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 本文作者在集成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W- CMM,SA-CMM)和ISO9000-3中关于外包采购的宗旨的基础上提出“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 “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旨在利用双方业务能力互补,通过共同合作完成软件外包项目,达到“双赢”的目的,促进双方业务总体能力的提高。这种“双赢”策略要求双方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双方共同关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有效结果;只能成功,不能指望依靠惩罚手段来收回采购成本,软件外包采购项目的失败对整个项目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在合作过程中,建立对分承制商关系的管理体系,作为以后合作的基础;重视开发过程的风险评估和采购项目后评估,使得双方业务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传统的外包采购中,采购方只关心分承制商产品的进度和质量,以为只要分承制商按期、按质交货,就可以圆满结束此次采购活动。有些项目尽管前期进度和质量满足合同要求,但是许多是以高投入、高负荷、高消耗等手段来保证的,这给后期带来极高的风险。在阶段评审中,如果采购方对分承制商开发过程中的费用投入、人员负荷、资源消耗、组织结构变化等漠不关心,因此就不能及早预见风险、控制风险。很难想象,后期在费用透支、人员疲惫或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分承制商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进度。这种情况下,采购方只能要么加大投入,要么终止合同,并要求赔偿,要么延期验收等等。其副作用可想而知。而分承制商为了减少损失,根据博弈论中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原理,必然采取降低质量要求,减少投入的策略,来加快进度。结果最终还是采购方遭受损失。 六、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过程 为了保证软件外包采购项目的顺利进行,本文作者在上诉理论体系和“双赢”采购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和细化了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操作内容,旨在为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可操作过程。 对于本采购过程,如果业主方由于行业、人员等原因,没有健全的监控部门,可以聘请具有软件监理职责的公司,或者总承包给具有一定软件工程监控能力的公司。这时的总承包公司角色相当于本文提到的采购部。 软件项目的整个外包采购过程可以分为十个工作阶段,包括总体项目需求分析和设计、子项目的需求分析、厂商选择、分承制商开发、业主阶段评估、交验测试、安装、培训、维护,后评价。 在开始外包采购之前,首先业主要完成项目的总体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承包项目的需求说明书。一般承包项目的需求分用户需求和分配需求。对于分承包商来说,业主对软件项目所提出的需求通称“用户需求”。对于业主来说,系统总体分配给软件的系统需求通称“分配需求”。如何作好子项目的需求分析和管理,请参阅《软件需求》,详见参考文献5.然后业主把需求说明书交给采购组组织采购。采购部门收到需求说明书后,再补充质询调查表、报价指南、综合条款及条件等文件,组成采购质询技术文件发往厂商进行质询。采购部门在厂商质询的基础上,准备了厂商选择和投标估价等技术文件后,向业主送审,提请业主批准和确认所选厂商。在厂商选择和投标估价这两个文件中,采购部根据拟采购的软件对被质询的至少三家以上的供应厂商,就技术开发成熟能力、资源(包括以有的产品、硬件、软件、信息和已经过的培训)、资格和信誉、过去的合作关系、价格、提供的售后服务(包括培训和维护)、分承制方组织配置结构、与质询要求的差异等方面,经过经济技术和商业战略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评估,经过其他各部门(例如系统工程组、软件工程组、质保组、财务组)审核后,列出供应厂商的优劣次序,择其优者为该项目的供应厂商。采购部一般以月为单位向业主通报软件采购情况。一般以招投标方式或内部评审的方式来确定分承制商。 分承制商在接到采购部的定货以后,就可以进行工作说明书、用户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详细计划和成本概预算、测试计划、质量控制方法、风险控制、拟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和软件生命周期等文档的制作。然后分承制商把有关的技术资料文件通过业主的采购部送给业主进行校核和批准,然后才能开始开发。 业主在接到分承制商的上述材料后,组织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质保部、财务部、采购部、法律部就上述材料中的开发项目视图和需求范围、使用或需要购买的软硬件、进度计划和成本、测试计划与案例、使用的技术和工程标准、人员配置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文件和风险评估、控制建议书。并由采购部制定采购项目监督评估计划书。合格后,由采购部、质保部及法律人员与分承制商签署详细的软件采购子合同。如需要对软件项目投保,以此来降低风险,需要和分承制商协商后,纳入合同文件。 分承制商在签署合同后可以进行设计和开发。业主应该委派采购部监督分承制商的工作。采购部应该有计划的组织质保部、软件工程部的项目计划管理人员和配置管理人员,定期对分承制商的开发活动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建议书。送审业主方的系统工程部、项目管理人员、分承制商的此项目的负责人。分承制方的项目负责人要对评估建议书的建议进行书面回复,并确保实施。 分承制方对所有需要采购的资源(软件、硬件、人力资源等)负责进行检验;采购部有权在任何时候对分承制商所采购的资源进行验证,使之符合所采用的规格说明书、规范、标准和其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确保分承制商专款专用,建立开发环境。在这个阶段之前,采购部门和分承制商首先要确定由分承制商提供的验证建议书,并作好准备工作,提交检验用的技术文件,包括厂商说明书、设备性能数据表、配制清单、试验程序、检验技术要求。在检验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均已准备妥善后,分承包商就可以向采购部并通过采购部向业主提出书面检验申请。一般分承包商可以提前三周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提前两周以书面形式向业主提出检验申请,由业主召集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质保部组成验证组,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检验。通过检验后,分承包商进入项目开发阶段;业主进入监控和评估阶段。对于重大关键项目,业主可以派遣项目监督员短期或长期进驻分承包商单位。 由于作为外部单位,业主不便时刻监督项目的开发过程。虽然理论上需要把分承制商看作是自己的一个项目部门来对待,纳入自己的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体系,但是客观上由于分承制商与业主距离较远,人员不熟悉,各自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业主难以实时监督分承制商的开发进程和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分承制商的软件项目的各个里程碑处和分承制商一起进行检查和评估。软件项目一般可以划分成若干个里程碑(3-5个为益),分承制商需要提前一周通知采购部组织相关人员来评估。软件项目的里程碑一般指产品设计趋于稳定,中间产品定义趋于明晰,项目开发组真正了解项目实际的关键技术难度和可行的进度计划,开发活动停止,产品进入除错和稳定、随时可以的阶段,或当产品设计被删减、资源增加、进度延误的时候。在评估软件质量、进度和功能的同时,还要评估分承制商的人员工作负荷程度、风险、费用和资源消耗情况,并形成文档。由采购部送审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项目管理部和分承制商的此项目负责人。 当产品进入交验测试的时候,分承制商需要提前三周通知采购部,采购部于前两周通知业主作好交验的组织评估准备工作。这时业主组织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测试部、质保部和采购部,根据分承制商和业主在分承制商开发阶段预先共同定义、评审并批准的测试计划和验收方案进行验收测试,对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逐个详细的测试。最后以书面的形式给出对整个软件项目的测试评估报告。并对未通过验收测试的软件产品指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和计划。分承制商交付给业主方的软件产品应当包括:源代码、软件开发计划、仿真环境、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说明、验收测试计划、软件使用手册、软件安装手册、软件维护手册。必要的话,还包括相关培训计划。 软件采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交货,也是目前经常忽略的阶段。当所采购的软件产品以及硬件运行环境在规定的时间到达采购部时候,采购部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业主交货。业主对所交的整个软件产品清单进行验收,并事先通知采购部拆箱日期,要采购部和分承包商的代表按时到场。业主要在接到采购部交货通知后一个月内,对所检查验收的整个软件产品(包括相关的软件、硬件及其附属产品、文档、技术资料等子合同中规定的产品)出具一份交货证明,如果这些提交的软件产品没有受到损坏并与装箱清单相一致,并在业主方环境运行良好;否则出具一份书面通知,说明在某个方面此产品损坏或与装箱单不符,或在业主方提供的环境运行不良。此通知或证明应由采购部和分承制商代表签署。如果在签合同的时候,就规定分承制商负责安装和调试,则相应的过程省略。 最后业主方由采购部把所有的文档归类封存,以备后续类似项目采购的参考查询。同时采购部在两个月之内以书面形式,对分承制商的技术开发成熟能力、资源(包括以有的产品、硬件、软件、人力资源和已经过的培训)、信誉、分承制方组织配置结构,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提交后评价报告,作为建立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依据。对于此次采购的经验和教训,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客户关系控制、流程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采购部以文档的形式在组内讨论并保存。 七、结束语: 作为大型工程项目中的软件子项目或者部分功能模块的采购(外包),由于软件开发的固有特性(风险大,柔性强,人为因素突出,结果不宜测量等),使软件项目的外包采购管理变得十分复杂。如何控制分承制商的开发进度和质量等关键因素,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针对具体公司和项目对采购过程有所裁剪。 软件项目论文:关于软件项目管理的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软件开发中的进度延期、费用超标、质量低下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利用项目管理中的相关控制方法进行软件开发过程控制。、论文在阐述软件项目管理内容的基础上,针对软件项目的三要素分别进行了探讨: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和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软件项目管理控制方法。这些研究对于加强我国软件项目管理控制过程,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开发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项目管理 进度控制 费用控制 质量控制 软件开发 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经济革命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信息化正在日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推动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及其软件产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软件项目的管理成为项目管理领域一个令人兴奋的课题。本文将结合项目管理中的控制方法分析软件项目管理控制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软件项目的开发效率。 1、关于软件项目管理 1.1项目与项目管理 项目是一个旨在完成一个或一些独特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它有着一系列被详细描述的属性。由于项目的独特性和一次性特征,引伸出它的其他特点.如目标的确定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发性等。基于项flI的这些特点.项目运作更加注重项目决策前的计划以及对实施过程的控制,以减少项目运作的风险。项目管理是2O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它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有效解决大型组织的效率低下和小型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加问题以组织的机动灵活.面向客户和资源利用率高而被广泛应用。在工程设计.施工软件项目的开发、实麓中经常会遇到进度拖延.费用超支、质量不达要求等问题除去极少数是因为技术原因造成,绝大部分是源于僵化的管理和不当的管理方式。 1.2软件项目管理 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同时,随着软件开发规模及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软件开发不再是向过去那样一二个开发人员即可解决的事情。迫切需要一种开发规范来规范每个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与支持人员的工作每个项目组成员按约定的规则准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采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分工也可以降低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从而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2、软件项目控制 2.1软件项目控制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包括对照已文档化的估计、约定和计划评审和跟踪软件完成情况和结果。基于实际的完成情况和结果调整这些计划。软件项目的已文档化的计划(即软件开发计划,正如在软件项目计划关键过程区域中所描述的)用作跟踪软件活动传送状态和修订计划的基础管理者监控软件活动.主要通过在所选出的软件工作产品完成时和在所选择的里程碑处,将实际的软件规模工作量成本和时间表与计划相比较,来确定进展情况。当确定未实现软件项目计划时,采取纠正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修订软件开发计划以反映实际的完成情况和重新计划遗留的工作或者采取改进性能的措施。 2.2软件项目控制的内容 软件项目控制的目的是为软件项目的过程提供足够的能见度,从而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对计划的严重偏离时能够采取适当的更正行为。软件项目控制包括:a。追踪软件项目的进展于表现从而与所作的估计、承诺和计划做出对比:b。追踪软件项目的风险;C。在发生对计划的严重偏离时采取适当的更正行为。 2.3软件项目控制步骤 由于软件开发是处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开发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不断修改项目计划,以适应新的变化。此外项目经理及其组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解决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均属项目控制的范畴项目的预算和进度计划只能为项目经理提供决策的依据.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控制不住.很难在限定的时间和预算要求下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目标。因此软件项目控制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a、预测什么会发生——要做出开发计划并建立工作标准b、查明什么正在发生——用建立的工作标准检查当前的工作;c、正在(或已经)发生的实事同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d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满足项目目标,预算和进度的要求。 3、软件项目控制具体操作 3.1软件项目进度控制 为了确保软件开发中的各项工作能按照计划预定的日程顺利完成.对项目的进度要进行控制。进度控制的过程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际进度值与计划值的比较、发现偏差、检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3.1.1进度控制流程 (1)进度控制的输入 进度计划。项目进度基准是项目测量和报告的基础和标准。 实施报告。实施报告提供了有关项目进度发展实情。报告未来可能发生的进度问题。 变更要求。项目变更要有严格的申请和审批手续。 进度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2)进度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进度控制变更系统。为有效实现进度管理与控制.进度控制系统应设立实现重新计划的全部功能。包括:文件设立.跟踪即实施报告.变更评估等。 实施情况测量。项目进度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对迟发生的进度偏差是否采取纠偏措施。而实施情况报告提供了决策的主要信息。如变更分析.趋势分析.已实现价值分析等。 纠偏计划。很少有项目能完全按计划进度进行为实现项目进度或总进度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原计划进行调整或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为此.需要不断对实施的项目进行活动时间预测。修改活动过程.替代进度方案分析。 项目管理软件。它的作用是跟踪项目按计划日期展开实际工作的情况.对照进度计划分析进度现状,找出进度的偏差.分析进度偏差对项目的影响.预测未来走势 (3)项目进度控制的输出 进度更新。包括对项目管理中任何进度信息的修改。进度调整是其中的一种.师队员进度计划中活动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改变。纠偏行动。通过改变资源投入将实际进度拉回到计划的行动过程。 从中获得的教训。有关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纠偏方案的评估与选择以及其他方面的感受和教训都应纪录在案成为日后有用的历史资料。 3.1.2进度控制方法 一般项目进度控制采用因果分析.分析用四步完成: (1)明确问题。实际完成情况与项目里程碑相对照.确定是否超期.超期的部分是在哪里。 (2)查找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位从系统角度充分认识各方原因.应组织具有代表性任务人员并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项目主管要通过他领导的办公室或小组,以及在各职能部门的人共同分析问题产生原因。 (3)确定个原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程度。对影响程度的评估可以采用专家小组打分的方法,事先确定权数.而后打分得出分析结果。 (4)画出带箭头的鱼刺图。分析出原因后各部门各就其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 3.1.3软件项目进度控制具体措施 在实施进度计划过程中,会有种种故障:客户的需求进行了补充或修改;工作量估算不准,造成进度不平衡或是有人不遵从开发规范.导致产品出现缺陷;或是技术环节出现故障,这些问题往往是在进度计划外出现的.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项目进度不得不进行调整。开发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类似问题,可以采用以下辅助措施,控制进度按计划执行: (1)政策性措施。对于不遵从开发规范,人员不按时履行职责的.给予经济或是职务上的处罚.这种措施应是建立在分配任务之前; (2)人员安排。在各子项目接口处适当安排机动人员与机动时间。这一措施有赖于项目组织的机构设置能动性好。此处比较难解决的是人员业绩评估.奖励问题。 (3)技术措施,要想很好地执行进度计划,需要事先有统一的规范例如开发语言的统一,文档的归类。这样便于下一阶段人员理解上一阶段人员意图,交流更加容易。 (4)信息流措施。该措施要求建立一个信息流系统.准时汇报项目进度.便于主控人员调整进度,并且保证信息流通顺畅。避免开发期压到最后造成严重拖工。 (5)资金措施。财务部门可以定期检查各部门财务情况.控制资金流出时间.进而控制项目进度。这与后面要讲到的三者权衡有密切关系。 3.2软件项目费用控制 费用控制就是要保证各项工作要在他们各自的预算范围内进行。其基础是实现就对项目进行费用预算。整个项目费用应包括项目范围规划阶段。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原型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和项目投入使用后的使用阶段所消耗费用的总和。软件开发项目承担公司为了完成项目目标和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就要控制成本.在控制过程中,首先要拟定一个标准.即计划值.然后进行实际至于计划值的比较,确定实际值与计划标准的偏差大小.以便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偏差.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偏差分析。 偏差是指实际成本对相应计划的偏离,成本偏差的数学公式为: CV=BCWP-ACWP(负数CV表明出现超支;反之,则节资)(3—1) 其中:CV为成本偏差,BCWP为计划工作预算,ACWP为完成工作实际成本。 在进行成本偏离计划程度分析时,常用计划偏差率反应时给予计划的偏离程度。 CVP=CV/BCWP(3-2) 其中CVP为成本偏差率。 偏差值是控制分析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因而应向各级组织汇报。对于不同的项目或同一项目不同阶段或不同管理层次,对偏差的控制程度不一样,制定偏差允许值的方法也不同。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减少了,因而偏差允许也可降低。 3.3软件项目质量控制 对于软件产品的项目质量控制应是事前有预控,过程有监控的主动控制闭环系统。(1)事前预控:根据影响质量因素多等特点.软件项目质量必须事前预控,及根据软件的类型和特点,以及以往类似项目的常发病和预防措施,对软件项目质量提出事前预控措施,包括制定控制的计划和程序,这是项目质量控制的前提。(2)过程监控:根据易产生质量波动和易产生系统因素变异等特点,软件项目质量必须过程监控.即按照预控的计划和程序,对工序、分项、单元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监控.包括监测、检查、控制和评定.这是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 4、结语 软件开发项目在进度、费用和质量三方面均需要进行控制,因此还存在三因素的权衡问题。实践中.需要在三方面均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确保项目完成情况与计划最大限度的接近。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借鉴.对软件开发项目控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软件项目论文:浅谈软件项目实训中的人员选择与管理 论文关键词 软件高职 项目实训 人员选择 人员管理 论文摘要 项目实训是软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结合软件高职项目实训中人员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同时给出实训人员选择与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总结其中的一些基本经验。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逐渐兴起,软件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一线人才,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带动整个IT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项目实训作为软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拓展还是动手能力的培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福建省的软件高职项目实训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论在项目设置上还是在管理方式上都存在不足。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管理经验,对软件高职实训中的人员管理方式和方法做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 人员的选择 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力。但是实训工作毕竟带有一种企业模拟性质,学校注重教育公平,而企业更关注开发效率和项目成本,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此消彼长的对立面。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人员选择和配置,找到既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团队开发效率的平衡点,是实训项目管理人员所急需解决的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并采用的2种较为合理的人员选择与配置方案。 1.1 T R式自由组合法这里的T指的是Test,即测试,包括技术笔试和专业面试。在两项测试之后应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量化指标,该指标应着重突出候选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团队意识,公布所有候选人员的各项量化指标。为保护学生的隐私,在公布时可以用编号取代学生的真实姓名。这里的R指的是rate,即比例。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预先设定好小组成员结构的技术等级比例,参照学生的综合得分情况,按照1:2:1的高中低3个层次分布比例较合理。这种做法既可以避免单纯比例式自由组合给学生带来的盲目性,也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可以科学地、客观地组建起较为高效的团队,从而能够在后续阶段提高团队整体工作效率,也为管理工作带来方便。 1.2 T R交互式人员确定法首先寻找若干名班委组成评审组,项目管理人员或教师负责领导该评审组;接着参照T R方法得出候选人员的各项评估指标和综合指标,以及小组结构比例;然后由评审小组成员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每个成员实际情况确定各小组的组成人员。将初步形成的分组名单公布告知各候选人员,征求每位成员意见,由评审小组跟持反对意见的候选成员进行当面的会议式的沟通,进行合理的调整,经此步骤之后形成最终分组名单并公布。这样做实现候选成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交互,能够把纯粹的硬性考核成绩指标转化为“考核成绩指标+交互式分析”。这样较为客观且人性化的评判方式,既能够得到较为真实的数据,又能够吸纳学生合理的意见或看法,从而利于更科学的人员选择。 2 人员的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管理中他建议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来激发他们。 在学校实训的项目组中,成员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基本能够得以满足,因此,保证成员的社会需求、受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对管理者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满足组员的社会需求就是为组员提供相互交往的时间和场所。实训项目的交流不应仅局限在小组的范畴,应鼓励小组与小组间的相互交流,条件具备的话可以组织学校跟学校间类似项目组间的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电子邮件、组建QQ群、网络会议、座谈会和技术讲座等互动方式。2)为了满足组员受尊重的需求,应该让他们感到在项目小组中受到人格上的尊重,技术长处被认可。对于参加实训的学生来说,对他们做出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就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方式,如针对某个技术环节开展一次技能比赛,或者开展评审会定期对项目阶段成果进行评估,对优秀团队及其成员进行表彰等。3)为满足组员自我实现的需求,应该在项目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分配给组员具有一定挑战性和难度的任务,这些任务不能超过学生能力的范围,同时给他们提供课外的辅导以提高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技能。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附加评审内容纳入学生最终的实训综合成绩中去,给学生超越自我的动力。 3 团队的管理 3.1 增强小组凝聚力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小组是最高效的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在思想上能够形成共同的准则,在工作中能够紧密配合和协调,组员跟组员之间能够互相学习、相互关照,从而消除隔阂,用集体的力量解决许多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方式有许多,如给小组起个性化的名字、开展游戏或者室内或户外运动等方式增进组员间的沟通。另外,提高小组组员的责任感、诚信度以及保障他们的知情权、提供发展的空间等,都是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3.2 增强小组沟通沟通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开发效率的提高和团队的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适当的小组规模。在编制小组成员时应考虑到人数对沟通的影响,成员太少,沟通容易但不利于开发效率;反之,成员过多会使得沟通变得十分困难,从而使效率严重下降,因此,合理的人员安排才是关键。根据经验,一个实训小组以4~8个为宜,其中6人组最为合适。2)合理的性别比例。如果小组中的组员性别均相同,可能会导致冲突,使得沟通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在确定小组结构时应注意男女比例的控制。对于软件开发类实训项目而言,小组中的男女比例应控制在3:1左右,其中女性组员可以作为小组的协调员。3)适当的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除了领导小组工作外,还负责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受尊重的小组负责人可以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无论对自身的进步还是对整个团队的发展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通信毕业论文: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从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他们对于毕业实习这项教学环节的心理现状出发,研究他们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工作从规划、组织、管理及总结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理论研究 1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前情况 大部分院校的毕业实习是安排在大四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为期2个月到半年左右的实习。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大学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学校硬件条件不能完全和生产企业实际需求相吻合,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企业用人要求。 ⑴学生具有的理论知识情况。学生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但仅仅是理论知识。但对于通信行业这样一个不断发展,技术要求不断变化的新产业来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远远落后于实际要求,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新一轮的理论培训。 ⑵学生的心理状况。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是90后,他们在大人的过分保护下,对社会及自身能力的认识严重不足,因此,在选择毕业实习单位时要求过高,而在进行毕业实习过程中对毕业实习岗位、指导毕业实习老师及毕业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劳动报酬有严重地不满。 ⑶学校设计的毕业实习方案。任何一个院校在准备对一个专业进行招生之前,已经设置好了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实习方案也已经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三年前设计好了。但这三年间,社会、企业及学生能力都在不断变化,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要求变化是非常大的,这些都会造成毕业实习方案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2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学生即将毕业并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有些学生的工作单位已经基本确定,而各单位对于新进人员的要求不同,所以,对于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所有院校都分为学生自主实习和集体实习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那些已经确定了工作单位意向,且即将工作的单位又能提供实习条件的同学,一般实行自主实习;另外的同学一般进行集体实习。 ⑴自主实习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虽然学校允许进行自主实习的学生一般是要求已经确定了工作单位意向或准备考研的同学,但有部分同学因为害怕吃苦等原因,没有真的到自己联系的单位实习或只要给学校提供了一份单位同意接收毕业实习的接收函。这样,本来是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选择就业单位的教学环节,变成了大学学习阶段的一个时间空层,甚至会产生很多不安全因素。 ⑵集体实习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没有确定工作单位的同学,可以利用毕业实习阶段对企业用人制度有个了解,甚至可以确定自己的工作单位。但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对实习单位不满的情况,经常抱怨用人单位给他们的劳动强度过大,支付的劳动报酬过低,工作环境不满,企业制度不合理等,甚至后悔选择了集体实习。 3 毕业实习建议 ⑴在毕业实习前。首先,学校尽可能完善毕业实习方案。根据社会需求及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实习方案中明确毕业实习的意义、目标、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尽可能明确每个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并加强指导实习老师的要求。在进行毕业实习前,学生 、学校与实习企业要签订实习协议书,明确学生、学校与企业三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指定学生负责人、学校联系人及企业联系人,这三方之间必须保证定期沟通,三者要共同协调处理各种出现的问题。然后,作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学生对社会形势充分了解,珍惜毕业实习过程中的就业机会。然后帮助学生明确毕业实习的目的是让他们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可以让他们有效地把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开始适应正常工作地压力。最后要提醒同学,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岗位工作与所学专业不是完全地对接,很多工作要从基层开始,在实际的生产工作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多观察,脚踏实地地工作,要有吃苦耐劳地精神。 ⑵毕业实习过程中。在出发去毕业实习单位前,学校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学生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要克服。对于正在进行的毕业实习,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学校一定要专门安排相关部门及具体人员与实习单位定期进行沟通,同时要与实习学生进行定期联系,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监控,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习记录本,对于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 ⑶毕业实习结束。在学生顺利完成毕业实习后,由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及工作能力,结合他们完成的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最后对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以鼓励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 由部分毕业实习学生代表、实习指导老师、学校领导、通信专业课主要教师和实习企业代表共同总结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尽可能让相同的问题在下一届毕业实习学生中不出现。 总结:虽然,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情况不容乐观,但只要我们做好从毕业实习规划、毕业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毕业实习的组织和管理,毕业实习的归纳及总结,最终一定能不断地改进毕业实习这个教学实践环节,使我们的毕业实习真正完成学生从学校学生到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这个身份的转变,使我们的学校最终成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 通信毕业论文:浅析通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解决好就业困难的问题,对促进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造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原因;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这一方面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但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入剖析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促进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我校通信学院学生为例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等教育自身的原因 高校课程设置应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与社会接轨,与行业接轨。通信行业技术更新快,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这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同时,理工科为主的学院,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比较薄弱,使得毕业生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增加了就业难度。 1.2 社会原因 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学扩招以后,高校就业人口基数增大,政府宏观调控有一定的难度,这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相应的困难。 其次,如今各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学生更愿意留在自己家乡,但是内陆城市通信行业发展相对落后,就业机会相对北上广深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而言还是偏少,造成人才需求和供应不相匹配,这也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最后,用人单位对应聘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要求本科生需过英语四级甚至六级,担任过学生干部,获得科技活动奖励或者参与过项目等。还有一些单位的人才引进目标是硕士和博士。 1.3 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期望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父母价值观为主导的家庭,对子女的就业选择往往抱有一种特定的期望。而多导彝ザ酝ㄐ判幸盗私馍跎伲对子女期望过高,有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以父母为中心,父母意见左右学生的选择,这样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困难。 1.4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准备不充分。就业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目的,但却是主要的目的和动力。但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观落后。在就业过程中,很多毕业生一味的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等。二是,就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机会成本的高回报是应该的,过高的期望值导致一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选择性失业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三是,就业准备不充分。对行业和企业了解程度不够,人云亦云,不能学会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犹豫中浪费很多就业机会。 其次,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过硬。毕业人数增多,设计竞争激烈,单位求贤若渴。在人才选拔上非常重视,面试、笔试层层筛选。毕业生不重视方式方法,不关注企业需求,在笔试过程中,成绩不够理想,专业知识不过硬,毕业生质量达不到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使得选拔人才出现瓶颈。 最后,不良的就业心态。不良的就业心态严重的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缺乏信心,选择回避,消极对待。这些不良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攀比心态,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以其他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择业标准;二是,盲目求高心态,一些大学生不能结合自己合理定位,要求用人单位工资高、福利好、住房条件好、地理位置好、工作环境好;三是,不平衡心态,部分毕业生因自身综合素质不够或者就业时机没把握准而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消极的对待社会和生活;四是,自卑心态,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因自身条件不如别人或者屡次遭到招聘单位的拒绝而产生严重的自卑。五是,依赖心理,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对立就业思想,一味的依赖父母、亲戚、老师和朋友,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意识。这些不良的就业心态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措施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毕业生本人、高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面对这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如何顺利的就业,是摆在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1 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从高校来讲,一方面,加大就业课程体系的完善。针对毕业生就业观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等现象,学校已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但是课程缺乏延续性,就业指导应该从大一开始抓起,贯穿四年,不仅是就业技巧的传授,更要正确树立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思想,从而顺利的就业。在一方面,就业指导和教育应是系统工程,是全员老师的工作,不应单单是辅导员的事情,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各环节切实紧密配合、各部门目标一致才能在人才培养上出效果。最后一方面,加强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让他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价值不在于从事什么职业,不取决于工作环境,而在于把自己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践中去,让自身拥有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提前认识自我、认识行业,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和正确的求职观,才能使就业变得顺畅。 从家长的来讲,长在指导孩子的就业问题上,一方面要客观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孩子所有专业、具体的能力和自己的性格特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指导,不盲目的拔高要求,造成自己孩子的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思想。鼓励他们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不仅缓解就业的困难,而且还使社会的人才分布逐渐趋于平衡。 2.2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素质 第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一方面毕业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另一方面又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结合学校的“四个一”活动,在志愿服务、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文明礼仪等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接班人。 第二,要正确评价自己,转变就业观念。虽然经过几年的学习,毕业生不管是在专业素养上,还是在为人处世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面临社会,在动手能力上,在社会验上还是一个新手,因此在就业过程中,要正确的评价自己,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所找的工作要适合自己的发展,不能盲目跟风、盲目攀比,一味的追求大城市、大单位、好福利。只有正确的评估自己,才能更好的就业。 第三,树立诚信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人的立世之本。行业变化太多、就业人数剧增,就业竞争异常严峻,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因此,毕业生尤其是女生要正确面对这种挫折和失败,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过程中,毕业生遇事要冷静,及时的调节自己心态,才能为顺利就业打下心理基础。 第四,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毕业生经过几年的系统学习,在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思路,他们有精力,有闯劲,有创新意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有政策、有支持,容易出成绩。这不仅能解决自己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和毕业生以及家庭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就业工作,抓好人才培养,保证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通信毕业论文:通信类专业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就业指导对策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每年培养的通信类人才数量明显攀升和许多非通信专业人才涌入通信行业,使通信类毕业生出现“就业难”。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生就业面临市场供过于求、研究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和研究生就业行为发生变化以及通信类专业研究生就业领域相对集中、就业区域明显失衡、学校所在城市就业意向比较突出的特点进行通信类专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从结合专业特点、巩固、拓宽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渠道、加强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共同做好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后续稳定工作等方面入手,尝试探讨促进通信类专业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对策,以期为推进通信类专业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做贡献。 【关键词】毕业研究生 就业 指导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市场需求给毕业研究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他们的就业状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在当前就业制度改革全面展开的新形势下,研究分析研究生就业现状,提出应对措施,不仅是当今社会时展的必然,也是当代研究生顺利就业、实现人力资源优化的内在要求。通信类专业研究生以其专业的特殊性,就业形势变化的灵敏性,使其就业的现状更具有时代气息和研究价值。 一 研究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 1.研究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研究生扩招直接导致研究生就业竞争加剧。一方面,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国家机关、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和国企、高新技术企业等研究生传统就业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幅远远低于就业人数的增幅。研究生的就业岗位从“金字塔”的顶部向下移动,就业中出现职位层次下降、工资水平下降、求职时间延长等现象。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分别有:“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供过于求”,约占89%;“大学教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约占43%;“大量工作不需要高学历”,约占32.9%;“研究生就业政策存在问题”,约占28.9%;“学生择业不切实际”,约占20.4%。 2.研究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毕业研究生的价值取向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并存、由价值理性转向工具理性。区域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和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也严重影响研究生的价值取向。高学历与好岗位并不划等号,研究生群体中“就业难”的心理已基本形成。2010 年,《北京人才报》一项调查显示,自卑、焦虑、从众,成为部分研究生就业的“心理门槛”。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曹高举在其《研究生的不良择业心理及其调适》的报告中提出,不少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己,一遇到挫折就信心尽失,变成“鸵鸟”消极逃避。 3.研究生的就业行为发生变化 就业制度与用人制度的改革和职业市场的逐步开放,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自由择业和职业流动的机会,同时也使得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使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就业,但部分研究生对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求职时茫然、盲从。而且,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反差较大,存在择业期望值偏高、目标短期化和趋向功利化现象,把读研的目的狭隘地理解为高薪高职,把研究生文凭当作找个好工作的跳板,误解了研究生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初衷。 二 通信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计算机、通信等与产业相关的热门专业,研究生就业市场长期红火,就业质量较高。从近年的统计情况看,通信类研究生的就业流向中体现了行业自身的一些特点。 1.通信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特点 通信类毕业研究生就业领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电信运营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或电子计算机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与通信相关的行业内,学科专业十分对口。以某高校为例,近4 年来2 千来名通信类专业毕业研究生,85%以上到国内大型通信运营企业(如移动、联通、电信等)、电子制造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大唐电信等)和高等院校就业;通信类毕业研究生就业区域总体表现为:华东、华南等沿海发达省市就业人数较多,老少边穷地区较少。还以该高校为例,该校通信类专业80.1%的毕业研究生在江苏、上海就业。其余的毕业研究生也主要选择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而到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条件比较艰苦的边远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研究生数量明显偏少,到其他西部省市就业的毕业生仅有0.81%,“孔雀东南飞”的倾向依然严重;院校所在区域在研究生就业地区选择中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以南京高校为例,虽然南京在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才吸引政策等方面与京、沪、深等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每年在南京就业的该校研究生为48.88%,远远超过到京、沪、深等大城市就业的比例。 2.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就业率上看,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良好。从2005~2009 年该高校通信类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的统计数据来看,5 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8%,远远高于全国研究生的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这说明通信类研究生的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普遍较高。但从主要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通信行业的用人需求呈现总体增加趋势减缓的格局。通信类专业毕业研究生今天令人羡慕的就业形势已受到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从供需比上看,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有所下降。虽然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率较高、就业形势良好,但是这几年平均供需比却逐年下降。以该所高校为例,通信专业研究生平均供需比从2005 年的1∶13.3 下降到2007 年的1∶7.7,再降至2009 年的1∶3.4。由此可见,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从就业流向上看,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地区流向很不平衡。随着经济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全面开展,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可是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却没有适应这一需求,就业地区一直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地域不均衡的问题十分严重。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失衡使得研究生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难度也比其他地区更大。 从就业观念上看,通信专业研究生更加保守。受到近年来通信专业研究生相对火爆就业形势的影响,他们就业的期望值非常高。根据调查,在选择工作单位时,该校毕业研究生首先考虑的是行业发展的前景、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生活条件、经济收人和福利待遇等。85.7%的研究生期望月薪在4000 元以上;62.32%的研究生把沪宁作为首选地区,37.77%的研究生选择深圳沿海开放城市;54.57%的研究生选择国企和高新技术企业,29.26%和19.68%的研究生分别选择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79.47%的研究生择业时比较重视专业对口程度;78%的研究生表示他们在求职中遇到困难时一般也不会轻易降低择业标准。研究生保守的就业心理,日趋功利的就业观念,加剧了就业流向的失衡,造成了宝贵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成果的贬值。 三 新时期做好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如何根据现阶段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特点,针对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难点,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工作模式,是当前摆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家庭和研究生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1.结合专业特点巩固拓宽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渠道在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时,拓宽就业渠道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1)运用市场营销策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主动向社会和其他行业的用人单位宣传毕业研究生的专业优势和人才特点。长期保持与通信信息、电子等行业内用人单位的良好合作,巩固毕业研究生基本人才消化渠道。利用科研合作机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大力开展委培、定向培养,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多领域合作,使通信专业研究生就业的行业涵盖通信信息、电子、机械制造、教育系统等领域。此外,积极发挥校友会和研究生导师的个人作用,直接向用人单位推荐适合的优秀毕业生。 (2)加强就业需求预测。进行深入的就业市场调研,主动、经常、广泛地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准确把握通信专业就业热点的转移。定期公布预测分析结果,结合人才培养的周期,及时引导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的调整,重视和增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3)给予西部及边远地区就业政策支持。国家可建立专项基金,对到西部及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就业的通信专业研究生在工资、生活条件等方面提供优待,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别,真正实现待遇留人。同时给予这些地区发展地区经济和开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培养当地的“造血”功能,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吸引有志青年创业。 2.加强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与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和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能仅仅体现在研究生毕业前的短时间之内,而应始终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加强创业教育,通过成功校友或知名人士的成长报告、创业报告和成功报告等活动,帮助研究生树立创业的信心;通过创业设计大赛等课外活动,培养研究生创业的能力;利用假期组织研究生到用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能真正走进社会,接受社会的锻炼,提前适应就业环境的能力。定期组织优秀毕业研究生创业事迹报告团在各高校做巡回报告,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引导作用。由于导师与研究生的接触、交流的领域广泛、机会频繁,从思想到学术,从道德情操到治学态度,从为人处事到生活习惯,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且师生接触方式多样且随和,既有准备充分的谈话,也有毫无顾忌的闲聊,既有某些深思熟的决策,也有一时的应急处置,较少虚情假意,没有遮遮掩掩,所以在广泛交往过程中,研究生思想中深层的问题会有意或无意地暴露在导师面前,这就使导师能真正抓住研究生思想问题的核心,采取有效方式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导师可根据每个研究生的特点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成效。 (3)主动加强与“三高”用人单位、国家经济科教及国防建设等重点单位的联络和沟通,获得尽可能翔实的介绍资料;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加大这些用人单位在毕业生中宣传的力度,优先安排他们来校招聘毕业研究生,给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以期找到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尽量解决好国家需要与毕业研究生个人选择之间的矛盾;并做好“三高”用人单位和国家重点企业所接收的毕业研究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采编优秀毕业研究生创业档案,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和交流做好毕业研究生“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经验和措施。 通信毕业论文:通信类毕业设计工作探讨 学生在外无法学习系统的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的方法,指导老师远程指导,有时候很难联系上学生,遥控失灵,很难深入指导。目前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大都由各系(部)自行开展,由于系部教学管理力量的薄弱,很难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答辩委员会的老师由于日常教学工作任务重,也没有多余精力去监管。 1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没有充分认识到答辩的目的和意义。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组织,工作职责没有明确。答辩环节忙、乱,容易出差错。在组织答辩的时候没有标准流程可以参考,主观性很强,答辩的范围、内容没有重点,教师提问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问题随机性强,提问的方法也不讲究。 1.2缺乏科学的评分体系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没有进行细化、量化,只是由答辩组教师主观判断和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很难保证成绩判定是否公正,直接影响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2创新毕业设计工作方面的探索 2.1深化、创新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思想 2.1.1毕业设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2004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了专门的检查,并公布了检查结果。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已十分成熟,但高职院校是否需要和如何开展毕业设计教学仍是广泛探讨的课题。毕业设计工作必须开展,因为这是高职院校极其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能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出对通信专业领域的工作热情,养成创新性思维。 2.1.2鼓励学生将论文设计方向与实习岗位、实习内容紧密联系通信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光是一本毕业毕业证书已经不能证明毕业生的能力有多强,而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即可让学生在竞争中崭露头角,让用人单位刮目相看。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再是名校和高学历,而更倾向于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社会实践经验、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尽快融入团队,适应工作岗位。因此,毕业设计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负责和刻苦专研的工作态度、创新协作的工作方法等,使其做好入职准备。 2.2创新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2.1以《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手册》为准则,各环节规范化、程序化操作学院对毕业设计的任务布置、指导教师的选聘、课题的选择、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的指导、论文评阅及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和疏理,制订出各个环节的规范要求,出台《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手册》,编制出格式化电子模板,使教师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具体的程序和要求。 2.2.2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通过大会,把全体毕业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思想认识进行统一和提高,对《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手册》各个条款进行解释,明确各项要求,从而更好地执行毕业设计方面的各项规定。同时,组织优秀的指导教师给学生做毕业设计专题讲座。 2.2.3科学制定选题,双向化选择毕业设计选题是关键。选题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实践性,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每年进行毕业设计学生人数有800名左右,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有60名左右,这为采用双向化选择选题提供了条件。双向化选择即先由指导教师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和专业课程内容,以可操作性、实用性、现实性为标准,研究制定并提交课题题目及简介、对学生人数及其能力的要求,经学院审核后公布,然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能力与兴趣,填报选题志愿表,最后由学院根据课题要求和选题志愿统一协调。 2.2.4校企联合指导,让企业的专业力量参与到论文指导的工作中来,增强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拜师学艺,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例如通信运行091班黄懿同学在中国电信实习,在校内老师和企业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关于中国电信政企客户经理服务营销策略的研究》,取得优异的设计成绩,也得到了企业的好评,毕业后直接被该公司录用。校企合作联合指导不仅使学生个人获得了宝贵的实习经历,也使学生在随后的就业竞争中占到了先机。 3结束语 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科学化、程序化、严谨化的工作,它不仅需要师生重视与配合,更需要学校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和方法创新,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和步骤,让毕业论文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从而确保毕业设计工作高水平开展,高质量完成。 作者:王翠霞单位: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毕业论文: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论文 1以赛促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作为职业院校中的工科专业,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更高,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以赛促学提升高职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大部分具有高学历并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教学理念中,都想把所学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往往会造成学生对知识“消化不足”。以赛促学是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实行“做中学,学中做”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增加案例教学法和面向项目实践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2)积极组织各项电子通信类专业比赛;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课程,组织院系专业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在比赛中发现不足,能主动的分析问题,寻求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通信工程系为例,在2014-2015学年,先后组织了电子焊接大赛、LED灯饰设计大赛、电子创意竞赛、嵌入式产品开发技能竞赛、4G网络通信大赛等技能竞赛。竞赛分不同的学习阶段,比如大一第一学期的同学参加电子焊接比赛,大二大三的同学就可以参加电子创意设计等专业知识要求更高的赛事。竞赛主要的思维是创新、实用。 (3)组织参赛团队参加国家、省、市级电子通信类专业技能竞赛;教学模式的改变,将学生理论学习过程有机融合在专业实践当中,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通信工程系为例,该系成立了“挑战队”,专门从事各项电子通信类比赛的筹备和研究,以点带面,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各项赛事中获得成绩的同时,减轻教师团队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过程中,通过系统设计、方案论证、电路设计、选用材料以及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4)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创业竞赛活动;针对高职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在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核心能力可以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加优势。大学生就业创业竞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尽早树立奋斗目标,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规划好大学三年的生活,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积极开展了职业规划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还邀请一些有过大赛经验的校友回校开展经验分享活动,对提高电子通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2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成果 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强化工学结合特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近3年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通信工程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子通信类专业竞赛,到目前为止,累计参加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大赛26次,参与师生达到968人次。先后参加了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粤台高职院校“单片机MCU协同创新”职业技能竞赛、单晶片创意暨认证技能国际竞赛等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际比赛、国家级、省部级比赛奖项一等奖、二等奖38项。 通过以赛促学是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将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以专业技能大赛的形式融合到教学改革中,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相结合,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通信工程系为例,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2012到2014年,该系学生就业率分别为98.67%、98.87%和99.21%。,就业率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就业质量明显上升。 3结束语 通过以赛促学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推进,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缩短毕业生职业适应期,切实提高高职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作者:庄坚泉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通信工程系 通信毕业论文: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第一类:通信工程设计1、通信网工程设计2、程控室工程设计3、传输室工程设计第二类:通信论文4、光城域网研究与组网5、光波分复用技术的研究与分析6、光同步数字体系的研究与分析7、论述移动通信的应用及发展8、铁通XX分公司宽带业务现状与发展9、铁通XX分公司发展策略10、提速铁路专用通信业务及发展11、自拟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通信工程专业课题第一类:通信工程设计题目要求《通信网设计》 一、设计要求:1、作某一范围长途干线网设计;2、绘出新设计通信网图并作相应阐述。 二、主要内容:1、对通信网种类及构成要素作概括性阐述;2、拟定长途网业务节点数量及选用相应设备;3、对新设计通信网的信道构成特点、网型、保护方式等作相应阐述。《程控交换工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对原有设备情况的调查,收集各种资料2.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交换网图3.根据交换网图提出中继方式,其中包括信令方式,接口方式及传输方式等内容4.画出工程所需各部分图纸5.写出设计规范书及设计说明书二.完成图纸名称:1.交换网图2.中继方式3.设备平面布置图4.总配线架,数字配线架端子分配图5.电缆径路图6.电源系统图7.工程数量表《传输室工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1、结合本单位条件或者处自拟条件作传输室施工设计,规模不限;2、采用光纤传输设备或者数字微波设备及相关附属设备(如中配架、数配架、引入架、试验架等);3、对各项设计作重点说明。 二、主要内容:1、传输室设备平面布置图;2、通信网图;3、室内信道直线径路图;4、中配架运用及分配图;5、布线计划图改工程数量表。第二类:通信论文题目要求1、根据所选题目进行现场调研及收集资料;2、根据题目说明论文主要包括哪些部分;3、对每一部分作详细论述;4、论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及结论;5、所涉及的数据、图表要准确;6、论述过程中要有自己独创的观点; 通信毕业论文:电力公司信息通信毕业论文 1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1加快传输网络工程改造,全面提升传输网络硬实力 江阴电力通信网最早是在2002年开始建设的,采用东信光传输设备建设统一的光通信传输网。设备至今连续运行时间已达12年,故障频繁发生,导致运维压力大增,同时因厂方备品备件储备不足,严重影响到本地区通信网络的可靠运行。根据江苏省网络归并方案的要求,江阴地区结合十二五规划,对现有光传输网进行了逐步调整,组建以中兴设备为传输主体的光通信传输网络。 1.2加强班组运行资料管理,提升班组管理软实力 开展传输设备的技术改造是确保网络稳定运行的硬件建设,那么准确完善的运行资料就是提升班组运维管理的软实力。信通设备资源管理是一项庞大的数据系统工程。班组近年来在运行资料的管理方式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和探索,专设专业资料FTP服务器,实现资源的共享。建立并及时更新所有信通设备台账,做到对信通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确保设备运行的可控在控能控,有效促进设备健康运行水平。进一步加强班组运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各类图表资料做到绘制精细化,修改滚动化,现场同步化,大大提高了班组运维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全公司提供一个安全可靠高度稳定的通信平台。 1.3加强运维技能培训,创建学习型班组 根据统计,公司从事通信专业人员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学历层次、职称级别、技能等级来看,均处于弱势地位,整体技能素质偏低,制约公司信息通信运维创新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有效途径,来切实提高运维人员的综合能力和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水平,确保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制度上,将标准化班组建设与学习型班组建设有机结合,以班组建设系列管理标准规范和统一班组各项管理要求,搭建交流共享的学习平台。构建班组内丰富的图书资料库,建设开放的学习分享模式,广泛收集积累外、内部信息和知识,讨论分享,在班组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工作,确保班组全体运维人员了解并掌握先进的技术。同时班组建立常态岗位练兵运行机制,深化培训,通过班务活动和民主生活会加大学习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问答、考试、比武的方式,激发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高起点全面规划搭建运维实训基地平台。在现有较小规模的通信运维实训平台基础上,完善配置,逐步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通信运维实训平台。实训平台设备宜选配系统在线运行主流设备,并适当选用部分超前设备。通过实训基地平台的建立,运维人员不仅能及时掌握传输、交换、电源、光缆维护等信通各分支领域的相关原理和技术,还可以全面掌握信息网络交换数据配置、信息安全运维等必备技能。通过实训基地,有效模拟故障现象,查找现场罕见告警,确实提高运维人员的动手能力,提高对实际设备的应用能力、操作水平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电力生产。 1.4完善班组管理制度,提倡一岗多能及专业融合,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1.4.1制定分工制度,责任到人文章首先梳理了信息通信两个专业的主要工作方向,主要有光缆、电源、电话、网络、计算机、服务器、系统、抢修等不同分工,而整个班只有11个人,还有3个值班人员,4个50岁以上人员,为了协调好11个班员的工作责任性和积极性,通过沟通,首先取消了值班制度,这样富余了3个人员,可以参与更多工作.然后针对每个人员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包,50岁以上的负责一项工作,50岁以下的负责两项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1.4.2制定结队制度,不同分工签订结队合同确定了分工,不是说只要对自己的分工负责就可以了,还要对其余相关的工作进行辅助,签订结队的人员要进行专业帮带,负责结对人员对自己分工的熟悉及运维,负有连带责任.确保每个分工至少有1人精通,1~2人熟悉。1.4.3制定轮训讲学制度,全面提升运维技能水平在确保分工,签订结队合同后,班组还制定了讲学制度,利用周五安全活动的时间,开展分工技能大讲堂活动,在活动期间,轮训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分工进行基础普及,运维技能讲解,并进行测试,每人两周时间,一周讲堂,一周测试并讲解。经过基础知识普及,运维技能测试的过程,班员的各方面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4.4制定阶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度班组引导员工在客观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定个人愿景及阶段性的职业发展计划。每个人员都需要制定1~3年的阶段性职业生涯计划,做到近期有目标,长期有愿景.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辅导、沟通交流及定期检验活动,促进员工在日常的积累进步中实现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1.4.5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技能提升,专业融合针对分工完成情况,结队帮带效果,技能大讲堂测试成绩,职业生涯规划完成情况,班组制定了确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每项制度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当月完成情况好的给予绩效加分,与工资奖金挂钩,鼓励员工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行专业工种的融合,全面提升班组运维技能水平。 2结束语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信通运维班人员已经进入各自的角色,每项工作既是信息又是通信,进行了真正的专业融合,各项指标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组现有人员11人,人才当量密度为0.96。双师型人才共5人,占总人数的45%;技师8人,占73%;党员5人,占45%,高级技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信息通信专业融合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持续发展完善的过程,涉及对环境、网络、系统、业务等各层次的管理,以及对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信息通信系统运维水平和工作质效,确保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体系在电力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也看到自身在班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主要体现在班组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平均年龄超过46岁,有14年未进新进员工,与日新月异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无法同步,技术更新存在一定难度。信通运维班应迎难而上,继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不断持续深入的把专业融合工作做好,为公司发展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传输平台。 作者:王志东单位: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 通信毕业论文:通信工程产业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摘要:讨论了我国通信工程产业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概速了在研究开发方面,推广应用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时通信工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通信工程;发展现状;网络安全;解决对策 1发展现状 我国通信工程专业是源于电机系电机工程专业,并由有线电、无线通信、电子技术等专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产业。在20世纪的初期,我国的多所大学就曾经先后建立过“无线电门”和“电讯组”,建国以后,我国高等学校在苏联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对各高校的电机系和电机工程专业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为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积蓄着雄厚的力量。 通信工程在我国真正地进入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吹过来的信息革命这股飓风。为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是从这时起,通信工程专业有了它现在的名称。大量的技术成果如: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的研究,光纤高温传感器、光纤环形腔的细度及环形激光器的研究,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技术等都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2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网络通信已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及科学等各个领域,它改变了传统的事务处理方式,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信息在网络通信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日趋受到通信网络设计者与网络用户的重视。 鉴于信息安全开始对国家安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需要准确认识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与表现方式,清晰了解保障信息安全所依赖的信息网络化的客观规律。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以便真正发挥作用,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通信工程中的网络通信安全。网络通信安全一般是指网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实用性、占有性。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反映在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四个不同的层面中。而现在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可以大体分为;内网通信安全和网络问信息传播安全两个方面。 3解决对策 3.1内网通信安全 3.1.1采用安全交换机 由于内网的信息传输采用广播技术,数据包在广播域中很容易受到监听和截获,因此需要使用安全交换机。利用网络分段及VLAN的方法从物理上或逻辑上隔离网络资源,以加强内网的安全性。 3.1.2操作系统的安全 从终端用户的程序到服务器应用服务、以及网络安全的很多技术,都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因此,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是整个安全系统的根本。除了不断增加安全补丁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对系统的监控系统。并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用户口令和访问控制等制度。 3.1.3使用网关 使用网关的好处在于网络数据包的变换不会直接在内外网络之间进行,内部计算机必须通过网关。进而才能访问到Internett这样操作者便可以比较方便地在服务器上对网络内部的计算机访问外部网络进行限制。公务员之家 3.1.4使用密钥管理 在现实中,入侵者攻击Internet目标的时候,90%会把破译普通用户的口令作为第一步。以Unix系统或Linux系统为例,先用“fjnger远端主机名”找出主机上的用户账号。然后用字典穷举法。 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奏效,入侵者就会仔细地寻找目标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伺机夺取目标中存放口令的文件shad-OW或者passwd.然后用专用的破解DES加密算法的程序来解析口令。 在内网中系统管理员必须要注意所有密码的管理。如口令的位数尽可能的要长;不要选取显而易见的信息做口令;不要在不同系统上使用同一口令;输入口令时应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口令中最好要有大小写字母、字符、数字;定期改变自己的口令:定期用破解口令程序来检测shadow文件是安全。没有规律的口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2网络间信息传播安全 所谓的网络信息传播安全主要是指网络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应保持信息本身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信息网络的通信是由通信协议堆栈完成的,通信协议大致可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采用通信协议分层的方式对网络通信进行安全控制可满足信息网络安全通信的需要,保障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接下来,我们就保证信息传播安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探讨。 3.2.1采用数字签名技术 所谓“数字签名”就是通过某种加密算法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对于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而无法比拟的。它能验证出文件的原文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变动。确保传输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这样数字签名就可用来防止有人修改信息等情况的发生,可以进一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强化身份识别功能和不可抵赖性,同时数字签名技术还可以提高交易的速度和准确性。 3.2.2数字集群系统网络技术 数字集群系统的信息安全主要涉及用户鉴权、加密、分级用户管理、日志管理、虚拟专网。数字集群系统分为专网运营和共网运营两种方式。数字集群网络对于网络的容量、通信覆盖率、呼叫建立成功率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经常应用于应急通信,因此其业务量具有突发性,拥塞控制对于数字集群通信网络也就尤其的重要。拥塞控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数字集群网络的网络结构还具备更高的抗灾变能力,对于重点地区进行基站的双覆盖,由于数字集群系统担负着应急通信的重大使命。因此通常其社会效益要重于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 3.2.3采用量子密码信息加密技术 量子密码术是密码学与量子力学结合的产物,这种加密方法是用量子状态作为信息加密和解密的密钥。量子的一些神奇性质是量子密码安全性的根本保证。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三大类量子密码实现方案:一是基于单光子量子信道中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方案;二是基于量子相关信道中Bell原理的方案;三是基于两个非正交量子态性质的方案。 量子密码的研究进展顺利。某些方面尤其是量子密钥分发已经逐步趋于实用。面对未来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现行基于解自然对数及因子分解困难度的加密系统、数字签章及密码协议都将变得不安全。而量子密码术则可达到经典密码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说,量子密码是保障未来网络通信安全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我们即将进入到一个量子信息时代。 4结语 通信工程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我国通信事业的未来,我们只有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我国的通信事业达到新的巅峰。 通信毕业论文: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介绍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数据通信的分类,并展望未来美好的应用前景。 主题词数据通信构成原理适用范围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崐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崐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崐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一、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 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如框图1所示。图中DTE是数据终端。数据终端有分崐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崐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崐、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崐、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崐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崐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崐(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崐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崐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崐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崐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崐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崐设备输入的数据。 2.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崐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亨崐该电路。 (2)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崐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_转发的方崐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于个定长的数据块(称为分组或崐打包),将这些分组以存储_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第一个分组信息都连有接崐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在分组交换网中,不同用户的分组数据均采用动态复崐用的技术传送,即网络具有路由选择,同一条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户的分组在传送,崐所以线路利用率较高。 3.各种交换方式的适用范围 (1)电路交换方式通常应用于公用电话网、公用电报网及电路交换的公用数据崐网(CSPDN)等通信网络中。前两种电路交换方式系传统方式;后一种方式崐与公用电话网基本相似,但它是用四线或二线方式连接用户,适用于较高速率的崐数据交换。正由于它是专用的公用数据网,其接通率、工作速率、用户线距离、崐线路均衡条件等均优于公用电话网。其优点是实时性强、延迟很小、交换成本较崐低;其缺点是线路利用率低。电路交换适用于一次接续后,长报文的通信。 (2)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实现不同速率、不同协议、不同代码终端的终端间或崐一点对多点的同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通信。由于这种方式,网络传输时崐延大,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内存与外存空间,因而不适用于要求系统安全性高、网崐络时延较小的数据通信。 (3)分组交换是在存储_转发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兼有电路交换及崐报文交换的优点。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如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存取、崐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并可在不同速崐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不适宜于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 二、数据通信的分类 1.有线数据通信 (1)数字数据网(DDN) 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崐其网络组成结构如框图2所示。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崐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崐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崐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崐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DDN的主要特点是: ①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传输信道的误码率要求小。 ②信道利用率高。 ③要求全网的时钟系统保持同步,才能保证DDN电路的传输质量。 ④DDN的租用专线业务的速率可分为2.4-19.2kbit/s,N×64kbit/s崐(N=1-32);用户入网速率最高不超过2Mbit/s。 ⑤DDN时延较小。 (2)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崐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_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崐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崐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崐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崐但网络性能较差。 (3)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崐部分组成,如框图3所示。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崐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崐在网上传输。其功能特点为: ①使用统计复用技术,按需分配带宽,向用户提供共亨的的网络资源,每一条崐线路和网络端口都可由多个终点按信息流共亨,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②采用虚电路技术,只有当用户准备好数据时,才把所需的带宽分配给指定的虚崐电路,而且带宽在网络里是按照分组动态分配,因而适合于突发性业务的使用。 ③帧中继只使用了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一部分来执行其交换功能,利用用户信息和崐控制信息分离的D信道连接来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简化了中间节点的处崐理。帧中继采用了可靠的ISDND信道的链路层(LAPD)协议,将流量崐控制、纠错等功能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从而大大简化了处理过程,提高了效率。崐当然,帧中继传输线路质量要求很高,其误码率应小于10的负8次方。 ④帧中继通常的帧长度比分组交换长,达到1024-4096字节/帧,因而其吞吐量崐非常高,其所提供的速率为2048Mbit/s。用户速率一般为9.6、4.4、19.2、N崐×64kbist/s(N=1-31),以及2Mbit/s。 ⑤)帧中继没有采用存储_转发功能,因而具有与快速分组交换相同的一些优崐点。其时延小于15ms。 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崐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崐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崐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崐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崐携用户。 三、网络及其协议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崐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崐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崐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广域网一般崐指连接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全国公安系统的信息中心互联起来,也是一崐个广域网。广域网一般分布距离在100-1000公里之间;城域网又称为都崐市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方圆不超过10-100公里;局域网的崐地理分布则相对较小,如一栋建筑物,或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大房间崐等。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单位可使用多个局域网,如财务崐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崐种人才信息,公安 刑侦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犯罪信息系统、交警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机动车辆、崐驾驶员信息等等。 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崐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崐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崐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崐控制协议(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nternet崐Protocol)。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崐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崐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 〈1〉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 〈2〉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 〈3〉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 〈4〉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崐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崐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目前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202.0.96.133崐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崐一的。 四、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 1.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数字数据电路(DDN)的应用范围有: ①组建公用数字数据通信网; ②可为公用数据交换网、各种专用网、无线寻呼系统、可视图文系统、高速数崐据传输、会议电视、ISDN(2B+D信道或30B+D信道)、邮政储汇计算崐机网络等提供中继或数据信道; ③为帧中继、虚拟专用网、LAN,以及不同类型的网络提供网间连接; ④利用DDN实现大用户局域网联网;如我区各专业银行、教育、科研以及自崐治区公安厅与城市公安局的局域网互联等。 ⑤提供租用线,让大用户自己组建专用数字数据传输网; 例如,今年二季度,自治区公安厅租用DDN电路,采用数字交叉复用设备,崐组成公安专用数字数据传输网。这也称为对公安专用通信网进行数字化改造。经崐过多次研讨和实地试验,决定租用128K数字数据电路,其中以64K作为专崐用数据信道,把公安厅和各地级市的犯罪信息中心互联以64K覆用8条8K信崐道作为语音信道,供传真和长途电话直拨业务使用,从而解决公安专用通信网因崐信道少,开电话会议,就打不了长途电话;要打长途电话,就发不了传真、传不崐了数据的问题。 ⑥使用DDN作为集中操作维护的传输手段;或把全区城镇110报警服务台崐互联,实现全区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 (2)分组交换网的应用 分组交换网能提供永久虚电路(PVC)及交换虚电路(SVC)等多种业务。崐利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台,还可以开发与提供一些增值数据业务: ①电子信箱业务 电子信箱系统又称电子邮件。它是一种以存储_转发方式进行信息交换的通崐信方式。在分组交换网平台上用户把需发送的信息以规定的格式送入电子信箱的崐存储空间,由电子信箱系统处理和传输后,送到接收用户的电子信箱并通知收信崐人。 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又崐被称为“无纸贸易”。EDI用电子单证代替了纸面单证,由传统的多点对多点崐的联系变为网络信息传递。EDI技术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极其主要的工具。现在崐国内外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③传真存储转发业务 传真存储转发是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智能化的传真网。该网崐利用计算机的存储_转发技术实现广大用户所需的各种新的服务项目。存储_转崐发技术的核心是传真交换机。 ④可视图文业务 可视图文业务是一种利用现有公用电信网络开发出来的新型、公用、开放式崐的信息服务系统。可视图文的业务类型主要有公用数据库业务和专用数据库业务崐等。 (3)帧中继技术的应用 帧中继技术适用于对广域网进行数据访问和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也是一种崐ISDN承载业务,主要用于局域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崐口,是向未来宽带ATM交换过渡的手段之一。常用于: ①组建帧中继公用网,提供帧中继业务。 ②在分组交换机上安装帧中继接口,提供业务。 ③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虚拟宽带业务。 ④在专用网中,采用复用的物理接口可以减少局域网互联时的桥接器、路由崐器和控制器所需的端口数量,并减少互连设备所需通信设施的数量。帧中继的数崐字链路连接鉴别(DLCI)寻址功能可允许单个中继接入设备与上千个接入设崐备通信。其本地管理接口(LMI)可大大简化帧中继网的配置和管理。 ⑤局域网(LAN)与广域网(WAN)的高速连接。 ⑥LAN与LAN的互联。 ⑦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文件的传送、图像查询以及图像监视、会议电视崐等。 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为移动数据通信。它的业务范围很广,也有广泛的应用前崐景。 (1)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 移动数据通信的业务,通常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两种:基本数崐据业务的应用有电子信箱、传真、信息广播、局域网(LAN)接入等。专用业务崐的应用有个人移动数据通信、计算机辅助调度、车、船、舰队管理、GPS汽车崐卫星定位、远程数据接入等。 (2)移动数据通信在工业及其它领域的应用。 移动数据通信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崐三种类型。 ①固定式应用是指通过无线接入公用数据网的固定式应用系统及网络。如边远崐山区的计算机入网、交警部门的交通监测与控制、收费停车场、加油站以及灾害崐的遥测和告警系统等。 ②移动式应用是指野外勘探、施工、设计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车、船队崐和快递公司为指示或记录实时事件,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实现业务调度、远程崐数据访问、报告输入、通知联络、数据收集等均需采用移动式数据终端。移动数崐据终端在公安部门的刑警、巡警、交警也开始应用。 ③个人应用是指专业性很强的业务技术人员、公安外线侦察破案人员等需要在崐外办公时,通过无线数据终端进行远程打印、传真、访问主机、数据库查询、查崐证。股票交易商也可以通过无线数据终端随时随地跟踪查询股票信息,即使度假崐也可以从远程参加股票交易。此外,电子信箱是国外应用很广的数据业务,在我崐国也已经开始应用。无线接入Internet可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因此无线数据崐通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有线数据网的补充和延伸,在公安系统,移动数据崐通信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相信不久的将来,移动数据通信也会在我区公安崐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五、结束语 展望未来,通信网络将向着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数据、语音、图像等崐各种数据通信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得到综合利用。数据通信在我区公安系统也崐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近公安部已经下达“金盾工程”总体设计任务书,部署两崐年内建成“金盾工程”。总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公安综合业务通信网,实现以全国崐犯罪信息中心(CCIC)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应用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和综崐合利用,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提高办公效率和执法能力提供强崐有力的信息支持。数字数据网(DDN)开始在公安专用通信网的应用,促进公崐安专用通信网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方向发展。公安机崐关掌握着大量的社会信息,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必须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信息崐高速公路将通过同步数字体系(SDH)等大容量光纤、多媒体技术,把电话、崐传真、数据、动态图像等各种通信业务综合在一起,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应用崐ATM技术,以交互方式快速传递,把全国各级公安机关CCIC连接起来,使崐各类公安信息在不同层次上相互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通信毕业论文:浅谈高职通信技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摘 要:通信行业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呈现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之势,随着3G、4G的研发、试运行、推广、普及,5G标准的制定以及未来的商用、民用,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高职类通信毕业生的校企沟通不足,学生自身适应能力差,直接导致就业困难,或者到企业难以适应。因此增强校企沟通,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和社会认知能力,提高生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各高职院校和学生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 通信 毕业生 就业 随着3G、4G的研发、试运行、推广、普及,5G标准的制定以及未来的商用、民用,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4G、国家宽带战略,还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都给通信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如何培养具有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维护、优化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1 岗位现状 1.1 大中型企业的人才需求 以中国通信服务及其子公司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更加看重毕业生的资质、在校成绩、获奖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干部的经历。入职后会有一定时期相对正规的入职专业培训。 1.2 小型及私有企业的人才需求 在全国各地有数不胜数的通信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更加看重毕业生的实用性,希望毕业生上岗就可以直接投入工作,最好还能独当一面,一人兼多职,希望将培训放在学生在校期间,由校内教师完成。既能减少企业的相关培训投入,又可以规避相应的风险。 2 高职毕业生现状 2.1 知识结构老化、单一 通信类高职学生的课程结构一般是本科通信学科的简化,而且通信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在4G基本普及的今天,很多教师还在按照2000年初的教材讲授2G的专业知识,知识结构没有做到随技术发展而更新。 2.2 理论知识不够深入,技术实训和动手能力较差 针对高职学生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热情不高,能力较差的条件,除了一小部分准备专升本以及考研的高职学生外,大部分高职学生应该选择走技能型道路。但是由于目前专业设备价格高,更新换代升级快等特点,很多学校的相关投入较少,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不到真正在用的通信设备和软件,即使有相关设备也只能参观,不能实际动手操作。 2.3 学生自我要求低,工作期望值高 很多高职学生自入校以来,自我要求低,缺乏自我培养的意识,仅满足于课堂知识,对专业知识的自我学习,探索意识不强;对英语、计算机等通用类考证等事不关心,没信心去做。反而临近毕业时对企业和工作岗位期望值比较高,例如要求工作地点,薪金待遇,企业文化等等。 2.4 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很多毕业生在企业实习或者找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一般都采用忍的方式自己承受,一旦忍受不了就会采用辞职的极端方式。社会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间还有灰。工作中在隐忍和辞职之间,很多事情可以和企业的相关人员沟通协调。例如有的女生因为企业提供的住宿条件比较艰苦就放弃职业前景良好,待遇优越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 2.5 办公自动化使用能力薄弱 简单的数据统计工具Excel,工作汇报工具PPT,文档处理工具Word等在学校不止一门课在讲授,教师也三令五申的强调其重要性,可是很多毕业生毕业后还是不能灵活应用。还有很多毕业生去应聘文员或者办公室秘书等岗位,但是打印和复印工具从没有用过。 3 岗位和高职毕业生的差异分析 3.1 校企沟通不够 校企双方沟通不足,现在是信息时代,尤其是通信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校方应主动出击本行业的各种类型的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专业教师增加社会实践时间。 3.2 开设课程与岗位结合不够紧密 有些院校开设的课程十几年不变,内容也相类似,讲授方式也仅仅是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行业内新的用人需求在课程上没有得到体现。 3.3 学生自我认识不足 作为高职通信类学生,要明白自己相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优势和劣势,并如何在校期间发挥自身优势,尽量弥补自身劣势,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 3.4 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不足 学生在刚入职场时会抱怨同事对自己不够热情,领导对自己不够关心,住宿条件不及学校,合作方对自己不够尊重,加班太多,工作环境不理想,以上这些都是对社会认识不足,对工作岗位认知不足导致的不适应。 3.5 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时间长 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不足是导致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时间长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毕业生毕业就失业,这些毕业生也是由于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不足导致的到企业适应时间长带来的结果,更有甚者根本无法适应。 3.6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现在有些毕业生根本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还有的直接被问题和困难吓倒。例如在南方一些城市天气炎热、空气潮湿、虫鼠较多,这都是毕业生放弃工作的理由。遇到问题时,想的不是怎么解决,而是逃避。 4 院校和学生努力方向 4.1 院校主动出击,加强企业调研 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来校园招聘的机会与企业人员深入交谈,剖析企业的招聘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文化,工作环境以及用工需求。院校还可以和人力资源机构、猎头机构合作,为毕业生量身定制长远的职业发展方向。 4.2 与企业合作,专业人才定制 高职院校积极寻求机会,与信誉良好、用工稳定、待遇较好的企业合作。针对通信工作人员年轻化,流动性大的特点,专业定制人才,让一部分学生一入学就保障有工作,并针对该工作定制合理的,适合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4.3 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剖析自己分清优劣势 可以引入性格色彩学和心理学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剖析自己性格以及适合的职业,分清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例如擅长人际沟通并且较活跃的可以做通信类销售;比较细心的可以做文员、合同、招投标;团队合作比较好的可以做具体的施工;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比较好的可以做O理。 4.4 加强社会实践机会,职业化培养学生 加强社会实践是对社会认知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可以请企业各阶段员工,尤其是历届毕业生回校做访谈,讲座。另一方面非毕业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实践做假期工,既可以赚些生活补贴,也可以更好的对社会和企业有真实的认识。 4.5 加强学生情商培养 情商,简称EQ,指信心、乐观、急躁、恐惧等一些情绪反应的程度,与智商不同,情商大多取决于后天培养。体现在生活中就是“请、谢谢”等文明用语,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良好的职业习惯,与人沟通的顺畅,团队合作的愉悦程度等等。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比较喜欢资质良好、情商高的毕业生,因为情商是做项目或者团队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条件。 4.6 提高生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存能力在我们毕业生的角度就是就业能力和生活问题的处理能力。可以采用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在看待毕业季的求职过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遇到问题和困难不要畏惧,办法总比困难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就业,看待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随着通信大环境的发展而发展,相信终有合适的岗位等待通信类高职毕业生。
土地资源管理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为了有效对这些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渐开始推广。地理信息系统汇集了遥感技术、地图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查询、存储、输入和采集,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处理大量的地理信息,还可以使用编码的方式进行数据标记,方便信息的搜索。 关键词: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人均土地资源还是很紧缺,再加上土地污染,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如果土地资源管理不到位,不仅影响城市人民的生活空间,还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安全,因此各方部门要予以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在这方面的应用,提高了土地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同时还可以进行信息的编辑、采集、处理和存储。 1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分析 和其他信息系统对比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有自己的特点,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标记,对信息进行属性编码,和地理信息有关系的信息都成为检索内容。该系统可以在一般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对需要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信息中存在的错误情况进行修改,除此之外,其对图文的修改能力也很强。还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按照具体需求,对所需信息、图文等进行管理,还可以和其他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数据交换,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该功能满足了自身数据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最新的数据资料,让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地理信息系统在图形处理、制作图表上也很强,可以把地理信息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对已经存在的图像进行定向编辑,装饰和修改,除此之外,还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绘制不同的图像,无论是专题地图还是要素地图,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该系统还有很强的架构分析能力,对空间进行科学而细致的分析,最终制作出独具一格的地理分析图。最后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数据结果的输出和转化,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在这方面提供便利,方便客户对数据结果进行编辑、修改、评价和分析,除此之外,该系统的输出功能还可以输出不同形式的地理数据和地理图形,因此其功能非常强大。 2土地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 2.1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进行地籍管理时,基本上就是在第一次土地权属变更和登记时,进行有效管理和记录,这是我国土地开发管理中的重要一项,在地籍管理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还可以提高管理地籍登记的质量,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由于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相关部门重视地籍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让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2进行测绘数据的存储和更新 如果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测绘,不仅有很多需要测绘的数据,而且进行该城市数据的统一储存也有很大困难。使用的软件中没有拓扑分析功能、缺少查询检索统计功能,与此同时,对测量数据进行录入和更新时,功能有限,达不到理想要求,没有网络化共享查询功能,想要建立基础测绘子地理系统,智能依靠服务器建立云端工作室,通过辨别数据的属性和空间,进而统一分类和整理。按照固定格式输入进去,按照属性不同存储路径也不同。但是基础测绘子地理系统却不同,其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对新测量出的地形数据进行批量导入,还可以进行多功能的复合查询,该系统能够存储表格、图片等文件,还可以分析、查询统计的最终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在内部进行展示,为各个部门提供最新的数据,工作效率非常高。 2.3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在对市政工程进行的规划、管理中,主要是进行管线工程的规划和管理,交通工程的规划和管理,对于管线工程而言,主要包括城市雨水管、燃气管、给水管、电力线、供热管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也不为过,对于城市交通规划而言,包括轨道交通、高架桥、公路和市政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监控、应急、指挥、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市政规划管理服务平台,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可视化管理,而这些管理的数据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让管理手段走向现代化,提高城市规划的管理水平。 2.4进行土地定级评估的分析 对土地进行定级评估,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土地,当进行定级操作时,先要建立一个图件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够可以反映出具体的地形图,还可以利用比例地图作为底图,然后使用仪器进行扫描,最后利用图片处理技术对底图进行合理的修整,这样就能制作出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为了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可以先在地形图中输入有关坐标,最后再进行精确的位置描述。对土地定级属性数据库进行建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国家的土地管理办法,在定级前对当地的土地进行评估,不仅可以确定土地的位置,还可以收集到一些影响土地的因素,还可以表现出不同土地的差异性,对于土地的定级评估因素而言,其有具有几何定义和性质,当完成上述工作后,就可以形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点、线、面三个空间的管理,还很好的规定了土地定级的属性信息和属性指标,把已经得知的数据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更好的对土地信息进行处理和划分。 2.5在对管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时,可以对城市中每一个地下管线进行空间方面的定位,结合实际的空间信息,制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字地图,管线在地下都是呈现空间分布的,该技术可以让管线图进行叠加,因此在数字地图上反映的非常真切,将不同的管线在同一个地图中准确的标注,与此同时,还可以把管线的属性数据输入到管网图形信息中,进而建立一个管道属性信息数据库,保证二者的一致性,利用图形的信息查询功能,就可以得到其属性信息,同时还可以收索到属性数据,直观的找到管线图形的位置。在城市规划测绘中,工作人员直接就能查清建设项目所在位置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避免由于不了解施工地下情况,而对这些管线造成破坏,影响施工质量。还能建立对应的管理系统,对这些已经测绘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如果施工中有位置变化,还可以及时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6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查询方法分析 进行有关的逻辑查询工作中,主要会涉及到坐落定位、交叉路口定位、输入坐标定位、道路名的定位、以及图幅号的定位等[1]。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查询失误,对以后的工作将会是很大的影响,下面就根据有关情况,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当进行交叉路口的定位时,先要把区号输入进去[2],然后依次输入街道号、宗地号、街坊号等五个条件定位,这样就可以准备查找到路口了,其和传统方法相比,操作灵活简单,工作效率高。进行坐落定位时[3],可以利用目标地址定位的方式进行寻找,就能寻找到坐标。对道路的名称进行定位时,就是输入道路名然后定位即能得到相应的道路坐标。对交叉路口进行定位时,主要是利用相互穿插的两条道路进行定位。输入坐标定位方式比较简单,在XY轴线上输入具体坐标,然后就能准确定位,该系统有很高的准确性,而且数据是动态更新,不会出现偏差。 3总结 通过以上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地籍管理、数据测绘、收集储存,以及土地规划中、土地定级评估、地下管线管理中,都有很好的应用,其功能非常强大。随着信息量的成倍增加,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基础设施管理也更加复杂,要求有更好的城市规划管理手段,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施信息综合管理,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该技术还会有很大的创新。 作者:郭晓静 单位:池州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 土地资源管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本科培育研究 “知识-能力-素质”阶梯型培养模式 阶梯型培养模式结构设计 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习特征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习惯,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模式划分为3个阶段:基础阶段、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和提高阶段(图1)。在这3个阶段培养中,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理念贯穿其中,但不同阶段强化内容又有差异,以实现阶梯型培养模式。在基础阶段,以培养学生知识体系为中心,强化对知识的学习,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知识体系;综合能力培养阶段,除继续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对知识应用的能力训练;在提高阶段,在前期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对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培养。 基础阶段 基础阶段主要是大学一年级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以第一课堂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体系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如开设管理学、地图学与测量学、西方经济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开设土地管理学、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概论、遥感基础与应用、地籍测量、土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经济学作为专业主干课,以土地科学概论、GPS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制图、土地景观设计、土地信息系统作为专业选修课。三类课程很好地将理论、技术和应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理论体系,使其更符合社会各界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需要。 综合能力培养阶段 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主要是指大学二年级阶段。学生在经过大一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该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强化培养。可以通过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课题研究,进行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强化培养。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而言,进入到学校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平台后,能够系统地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3S”技术等进行学习,对ArcGis、MapGis、Workstation、Arcview、Erdas、Envi、Skyline、CAD、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熟练操作。并且通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能够熟悉了解基础数据的生成过程,从整体上了解该项目或课题的目的意义及技术方法。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使实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 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主要是大学三、四年级阶段。经过大二阶段专业能力的锻炼后,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时除了继续学习以外,强化对管理、组织能力的锻炼。例如,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就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处理数据,而是组织安排整个项目的相关工作,包括项目工作的前期安排准备、数据的前期处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分配、整个技术路线方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以及项目完成后归纳、总结和升华科研项目中的技术方法、思路和一些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训练撰写科研报告、表达学术成果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低年级的学生在专业技术上能力上进行培训和指导。经过大学4年的学习,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每个阶段的培养重点会有所差异,但在宏观上总是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模式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 阶梯型培养模式效果分析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注重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于就业,符合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在社会岗位的竞争中具备较大的优势。 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很多的高校,“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是针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若本科生的学习培养模式也采用这种模式,就能够让学生更早地具备研究的思维或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后续的学习,或是更好地更进一步开拓、发展自身的潜力,更进一步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三位一体。 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特殊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让优秀的本科生进入科研实践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有所促进,对整个团队乃至学校的创新能力也有所贡献。同时,他们的加入也为团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 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硬件设施保障 阶梯型培养模式对硬件设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建立以专业软件及其他硬件为基础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师资队伍保障 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的保障。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培养模式,要求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作保障。①需要高素质授课教师队伍,在第一课堂能让学生接受“宽口径、厚基础”的理论教育,并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体系;②需要全面的实践教学的教师团队,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能全面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习实践;③需要高水平的教师研究团队,让学生能大量参与科研实践课题,为学生提供“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协调发展的环境。 注重学生后续能力的培养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注重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科研项目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模式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是不够的,可能一部分学生参加完项目,就认为已经完成任务,而不善于归纳、总结和升华项目中的技术方法和思路,难点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等缺乏总结。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后续能力进行培养。 本文作者:周启刚张晓媛陈倩陈丹王福海杨霏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类实习组织管理探讨 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为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实习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当实习任务圆满结束后实习单位就会在全疆范围内为学校做一次宣传,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种实习方式。确保了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外实习工作的开展,从最初的实习单位与学校有了初次的合作意向、达成协议、前期准备工作、实习工作在实习地点的具体开展到最后的实习结束,往往具有历时较长、涉及人员较多、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同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为了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辅助实习单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科学合理的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可以辅助实习单位按时完成本单位的工作。新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具有工作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欠缺工作量大等特点。近年来新疆各地州的土地管理业务较多,而且工作覆盖面大、涉及人员多,如城镇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等工作重、任务紧,单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有的工作人员,要想按时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与高校合作,不但可以解决在校学生的实习任务,同时还可以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校外实习组织管理阶段的划分 结合实习单位工作业务的需要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实习,而是一次带任务的实习,它不但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求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因此,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为了顺利地推进实习工作,将校外专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三个阶段,并且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开展相应的组织管理工作。 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各个阶段的内容 1.实习前: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周全,直接关系到以后实习工作是否能按计划推进以及实习效果的好坏。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两个单位在实习中的内容、责、权、利,然后按照各自在实习中承担的角色开展前期工作。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主要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进行的。由其中一方起草合同,在合同中要尽量明确实习的内容、时间、组织结构建设、实习经费及落实以及双方在实习中的责、权、利等内容。合同是保证实习顺利开展、确定实习双方各自角色以及各角色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规约。在合同签订之后,学校和实习单位就要根据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规定,着手进行实习前期的组织管理工作。(1)校方需要做的工作。对于学校而言,应做好以下工作:制定详细的实习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实习的目的、内容、范围、技术依据、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经费使用、实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等;编制实习手册,为学生实习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制定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从实习工作管理、生活管理、考勤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几方面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各个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制定教师实习管理规定,并落实、安排实习过程中的带队教师,明确带队教师在实习中的工作内容、主要责任等;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工作,通过聘请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技术专家、实习单位指派技术指导人员等方式,对参与实习的全体师生进行技术培训,以让实习人员进入实习角色,熟悉实习的技术要求及技术环节;划分实习小组,落实学生组长,加强实习小组成员的沟通,以便在实习中能更好地沟通和协作;其他工作,如做好实习前动员,提高实习师生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督促对方做好实习过程中的住宿、伙食、安全等工作;落实往返实习地点与学校的车辆,为参加实习的全体师生购买实习过程中的保险。(2)实习单位需要做的工作。对于实习单位而言(主要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前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本次工作任务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好与工作任务相关单位的沟通工作,尤其是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沟通;确定工作任务的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文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依据;加强实习区域的宣传工作,确保与实习工作开展期间所涉及到的调查对象配合良好;加强与校方的沟通工作,为实习师生进入实习区域前提供各种基础保障,如落实好工作费用及本单位的参与人员等,并为每个学生实习小组配备一名工作组长,以保证工作任务的接受和分配,保证实习中学生的安全等。 2.实习中: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及实习安全 这一阶段是学生校外实习的具体实施阶段,其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师生是否能够按照实习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是否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实习任务。由于这一个阶段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校方和实习单位更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以积极应对及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1)校方需要做的工作。这一阶段,校方主要是通过带队教师来做好实习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带队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既是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又要按照实习单位的技术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因此,带队教师首先要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性质,协助实习单位有序地对整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做好工作任务在实习小组之间的分配和实施。2)加强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督促学生按照基层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督促其按照实习要求保证每天的出勤,并负责检查内业工作完成情况。3)在这一阶段的前期,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实习任务,无论是技术还是方法都不是很明确,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要做到每天工作结束后组织组长开会,对一天工作的内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汇总记录,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中期,当学生对实习任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之后,应及时开展一个工作阶段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及时让每一个实习学生都知晓自己小组以及其他小组的工作情况,对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做不到位的小组进行整改;后期,学生已经可以很熟练地完成分配的实习任务且实习即将结束,这时带队教师要督促学生戒骄戒躁,保质保量完成后期的收尾工作。4)带队教师要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和学生遇到的困难等,尽量做到在业务上与学生保持师生关系,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校方及实习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在生活上与学生保持朋友关系,关心、关怀、关爱实习学生。5)做好实习结束后与实习单位的各项实习成果的交接工作。(2)实习单位需要做的工作。这一阶段,实习单位需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保证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与实习学生共同开展工作;保证实习期间的车辆安排;协助处理实习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及突发事件等。 3.实习后:做好实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这一阶段的实习工作都已结束,全体实习师生顺利返校,校方还要及时督促实习师生做好实结,及时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实习学生要做好实习报告,实习教师要根据实习学生的表现、完成的工作任务为每个学生评定实习成绩;由校方召开实结大会,进行全过程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结合实习单位工作业务的需要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对学校、学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是顺利开展、推进各项实习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充分重视校外实习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以实现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的“三赢”局面。 作者:赵俊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探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耕地规定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管理和使用土地,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村场、部门单位必须把国土资源管理、耕地保护纳入日常工作,明确支部书记为村级国土资源管理第一责任人,村委主任为村级国土资源管理直接责任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土资源管理,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申报的具体工作,乡政府将其职责履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第三条各农业村场必须跟乡政府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并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组、到户、到丘块。土地承包者将承包的土地转包给他人耕种,必须经村内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或村委会研究同意,并报乡人民政府备案,村委会必须及时协调好承包地的权属纠纷。积极主动配合乡党委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国家建设征地的拆迁安置工作和补偿协调工作。严禁村级组织非法出让、转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可以依法流转。因国家建设和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需要,可以对集体土地依法进行征收和征用。 第四条切实做好农民建房的申报工作 ㈠所有村民居民建房都必须向集镇、村庄规划的居民点集中,不符合规划的住宅拆除后不允许再在原地重建。无论是新建、扩建、改建,都必须由农户提出申请,村委会签署意见并组织申报,经乡人民政府审核,国土所具体调查核实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 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个宅基地的用地标准是:占用农用地130平方米以下,占用原宅基地210平方米以下,占用其他土地180平方米以下。 ㈢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只能申请国有建设用地建住宅。 第五条集体和个人办企业,原则上要向建乡和规划的小集镇集中,但因特殊情况要在其他地方兴办的,必须优先使用村内闲置的建设用地和荒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第六条严禁在沟渠、防汛大堤控制区、公路控制区修建示久性建筑物。因特殊情况,确实需要临时搭工棚等,必须经相关部门同意,在不影响水利、交通的前提下,经规划部门依法批准后方可使用。对历年来已经修建的建筑物,因故拆除了,不允许再原地重建。公路旁建房的间距为:国道20米,省道15米,县道10米,乡村公路5米。防汛大堤禁脚50米内不允许建房。 第七条严禁在基本农田上建坟、建窑、挖沙、取土、栽树、挖塘养渔、建畜禽养殖的建筑物。否则,依法责令改正并处耕地开垦费二倍以下罚款。 第八条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非法建筑物,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非法建筑物并处非法占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罚款。村民和居民依法批准建房超过批准面积多占的土地按非法占地论处。 第九条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款。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条违反以上规定和构成规定土地违法行为处罚的,对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主管责任人在本辖区年内发生一起土地违法行为不及时举报和制止,不积极协助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同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行政处罚,直接责任人是部门干部职工的参照本规定进行处分和处罚,或者建议其县级主管部门进行处分。主管责任人乱作为或者因工作失职至使本辖区内土地违法事实特别严重,土地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主管责任人不是支部书记的,其所在党支部书记同主管责任一同处罚。 土地资源管理探讨: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发展 摘要: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解决耕地资源保护不严、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国土资源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使国土资资源优势在团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保护保障发展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土地、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坚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并重,是国土资源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保护资源、不保障发展,不是科学发展观;同样只保障发展、不保护资源,也不是科学发展观,两者均不可偏废。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保护、利用、管理国土资源,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国土资源部门开展思想大解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解决耕地资源保护不严、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国土资源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使国土资资源优势在团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惜地”与“用地”的关系,即守住耕地底线与经济建设占用土地之间的关系;二是“占地”与“补地”的关系,即各类建设项目占一块耕地与补一块耕地之间的矛盾;三是“管地者”与“用地者”的关系,依法依规管地带来的是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用地秩序的良性循环,是规范用地者的用地行为,也是依法保护用地者合法权益;四是“长远”与“眼前”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依法依规用地、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等,促进国土资源的永续利用。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抓好国土资源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优势,才能实现“双赢”。 创新举措,着力提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实际能力,建立、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着力在节约集约用地上见成效、出成果,以此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由传统化、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型转变。在政策导向上,敏锐地把握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变化、新要求,不断深化对土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的用地观,始终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保障发展的重点。树立以发展促集约、以集约促发展的理念,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缓解当前用地紧张矛盾的有效途径、守住耕地红线的根本举措,降低开发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讲,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力度: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安排兵团下达的年度用地计划,将有限的用地指标用于团场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和节能减排项目。及时排出大项目、好项目,多头多路想办法向上争取兵团“点供”用地。二是严格土地规划管理。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在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及投入产出评估的基础上,依法合理调整各类建设用地空间。三是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团场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四是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五是实行定额管理。确定工业项目容积率一般不低于0.7,建筑系数不低于30%,绿地率不得高于2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六是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集中建设一定比例的多层标准厂房。七是强化建设用地跟踪管理。坚持建设用地许可公示制度,完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强化用地合同管理。 突出重点,下决心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从国土资源系统和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来看,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国土资源形势严峻。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是国情、省情,是一个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国土资源大量耗用,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全局性问题。二是护地惜地意识淡薄。当前,一些地方浪费土地、粗放用地、乱占滥用土地现象比较严重,重用地、轻保护,重项目征用、轻复垦开发,重新增新占良田、轻存量土地利用,有的地方甚至把土地的粗放廉价使用作为优惠条件对外招商引资。三是土地违法违规现象较为严重。每年违法违规用地都时有发生。违法违规用地主要表现为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部分闲置土地、征而不用等。同时违法违规用地往往坑害职工利益,引起涉地信访投诉增多。四是国土资源管理的自身能力和方式不能适应需要。“一家管、大家用”,管理方式粗放、精细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规划控制、标准规范和有力的保障机制,执法力度不够,参与和配合宏观调控能力差。土地管理方式、机制、措施、效果以及队伍的素质、作风和服务水平等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的不足,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要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保障科学发展还需重点抓好以下六项任务: (一)加大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普及《土地管理法》,增强全民土地基本国策意识。继续加大土地法制宣传力度。抓住“土地日”、“地球日”等,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宣传渠道,积极宣传当前新形势下的土地新政策、新法规和依法集约用地先进典型,曝光违法用地案件,特别要加大对师、团级级主要领导的宣传,进一步转变团场干部群众的用地观念,营造更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五个不准”。将各团行政一把手列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将耕地保护目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列入团场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耕地保护责任到位。进一步深入开展基本农田保护“争先达标”活动,落实基本农田管护有效措施。 (三)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一是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有保有压”的供地方针,重点保证团场重点工程、民生工程以及好的大的项目用地。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控制浪费土地的现象。有效控制项目用地规模,不断提高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水平。三是继续开展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存量再次配置利用。不断加大整合资源、挖掘存量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好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再配置工作,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对土地闲置不满两年的,按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土地闲置满两年的,该收回的收回,该追加投资的限期追加投资,未按期追加投资的实行分割收回,重新配置。努力排解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 (四)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努力开展争创“土地 执法模范团场”和“土地执法模范连队”,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巩固“百日行动”成果;以基层国土管理机构调整为契机,积极构筑预防土地违法的长效机制,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强对区域内涉嫌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与各有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坚持共同监管,启动联动机制,加大查处力度,遏制新增违法用地的发生。 (五)创新国土资源基础管理工作。创新创优地政地籍管理工作,按照上级部署,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查清每个团每一块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位置和保护情况,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缓解人地矛盾创造条件,配齐配强干部队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窗口、档案管理服务等其他基础业务工作都要创新创优,使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六)加强国土干部队伍建设。要在成立中心团场国土资源分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重新设置和调整机构职能,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岁月匆匆,风雨兼程。20年多年来,新兴的土地管理不断走向成熟,但面临的严峻形势也不容乐观,当前后备资源稀缺、人多地少、土地粗放利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更为严峻是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继续减少。“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唱响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要求,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的方针,大力实施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努力开创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思想道德论文:谈农村青年的思想道德现状与策略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出现的问题 1.金钱与权力对孩子的影响一切向“钱”看,钱是万能的。社会上一些比较物质化的思想对孩子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父母在社会上处理问题时,利用权力与金钱来摆平一些事情,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解决,这些成年人的社会行为在无形中给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带来偏差,他们走向社会后,在家长的行为上进行演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彻底改变。 2.不良的影视、网络、出版物,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混乱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近年的影视、网络、出版物,充满了暴力凶杀、报仇泄愤、色情谈情、黄色下流的场面。这些极具刺激的镜头对于正在成长身体和学知识的关键时期的未成人,对他们思想道德观影响很大。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1.从思想上抓起对农村未成年人的教育要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德育,管理和教育方式应实现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理念。在学校的教育中体现以学生为本,要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前提,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教人,这是培养人的需要,也是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责任心,对于一些留守儿童更要多加关心和帮助,及时的发现他们的思想波动,及时做好防范预案。 2.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完成对学生的智育的培养,还要完成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把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人性化、生活化。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共同探讨一些问题,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学生在担当孩子、长辈、社会公民、领导等多重角色时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应具有的美德,并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在面临道德两难时应作如何判断及选择,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3.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学校大队委和团委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科普知识竞赛、计算机短期培训;开展普通话演讲赛、书法绘画赛、音乐舞蹈、文艺演出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以竞赛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自立精神。 4.因地制宜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我们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我们未来需要的是一批有文化、懂科学的新型农民,因此,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对他们进行“三农”教育和劳动教育中,帮助他们形成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要做到家庭、学校、社会三力合一,父母、教师、和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要适时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对于一些思想上有波动的未成年人,应该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一些留守儿童更应该注意,这些孩子比较敏感,比较容易走向极端,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定期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家访,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6.对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问题要重在引导,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展德育工作。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步走入农村的家庭,我们应该利用网络优势,让未成粘人更好的接触社会,通过绿色网络,避免未成年人接触暴力色情的网络,以免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让健康的网络成为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利工具。 思想道德论文: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政治思想方面 调查发现74.7%的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积极的人生态度。90%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如在回答“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否感到自豪”的问题时,表示“感到自豪”的占96%,其中,对升旗仪式重视的学生为90%,能关心国家大事(收看新闻)的占72%,把热爱祖国作为公民最基本责任的占90%,反映了大部分普惠制班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国家大事,能够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仍有少部分普惠制班级学生对国际、国家大事漠不关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对国家、集体、社会的责任感。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爱护公物、维护公德方面,还存在消极和违规的行为。如有20%的学生曾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失范,包括乱闯马路或红灯,不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以及在旅游景点等名胜古迹上有乱写乱画的行为,等等。其次,在职业道德方面:积极的占60.4%,中性的占20%,消极的占19.6%。70%的学生不知道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65%的学生不知道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将近40%的同学表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首先考虑集体利益。在回答如何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时,54.7%的同学认为应该积极奉献,正当索取。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69%的同学主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另有25%的人表示会根据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而定。在回答将来的择业标准是什么时,有60.4%的学生把符合兴趣、发挥特长作为首选。把享受生活作为人生的理想,价值取向是“能享受生活”,“做一个有钱的人”的占70%,反映了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第三,在个人品德方面:积极的占44.1%,中性的占27.4%,消极的占28.5%。60%的学生对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表示不满意,仅有40%的人表示满意。30%的学生对加入团组织、党组织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37.4%的人认为,入团入党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可见,功利主义、权力至上等错误思想,在学生中还有一定的市场。 (三)心理素质方面 积极的占40.7%,中性的占32.2%,消极的占27.1%。在回答“目前你最苦恼的事情主要来源于什么?”时,60%的学生选择前途迷茫,12%的学生选择学习成绩,18%的学生选择家庭因素,10%的学生选择处理同学或朋友关系。在回答“你在学校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时,竟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是老师不关心,同学不喜欢,没有朋友,而不是成绩、被批评、被人小看等等。这反映了普惠制班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所共同具有的害怕孤独的倾向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成长方面的烦恼。在回答“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很大的挫折或困难时,你采取什么态度?”时,被调查的学生只有40%表示“迎着困难,积极进取,乐观不退却”,有60%的学生低调处理或逃避,反映了多数学生耐挫折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和别人发生矛盾冲突,如何处理?”的回答中,有60%学生表示能够“宽容、忍耐、和解”。而有40%的学生做不到,说明普惠制的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许多欠缺的地方。 (四)学习态度方面 50.4%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上不起学而对重返校园倍加珍惜,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想珍惜这次政府给予的学习机会,抓紧时间,努力学习。21.9%学生是被动来学习的,学习态度不够明确,因学习基础较差,只是应付了事。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50%的学生有学习的热情,但没有学习的毅力。 (五)其他方面 20%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主动协助学校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管理工作,使班级的各项管理活动能积极开展。同时,由于家庭贫困,课余时间去“练摊”挣钱的学生占15%从以上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我院三年来对普惠制班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实际经验,可以看到普惠制班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部分学生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除了具有普通中职学生的一些共性外,还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特点表现如下:第一,文化层次差异较大。在百名学生中高中毕业的23人,初中毕业的,以及相当初中水平的72人。入学新生数学、英语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数学:46.6%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水平;59.6%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英语:38.6%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水平;72.2%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第二,年龄跨度大。最大的学生30岁,最小的学生16岁,相差一轮还多。年龄大的学生自以为参加过社会工作,对什么都了解,什么事情也不在呼,对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视而不见,组织纪律性差,家庭事情多,请假次数多,无法保证正常的学习。而年龄小的学生由于初中的基础没有打好,没有较好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家庭背景复杂。单亲家庭比例大,占37%。特殊的环境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欠缺,在心理上表现为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不平衡,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卑,冷漠,孤僻,对前途迷茫,行为习惯不好,组织纪律性差。第四,家庭负担重,社会经历复杂。由于特殊的家庭际遇,他们过早地进入社会,外出打工,承担起生活的重负。入校后由于家庭负担重,25%的学生利用晚上时间外出打工。由于他们没有什么技术,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加之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负面影响,沾染了 许多不良的社会习气,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第五,虽有学习愿望,但信心和毅力不足。很多学生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也清楚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差,方法不当,遇到了困难就退缩了,信心不足,毅力不够,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第六,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多数学生居住在城边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学生迟到早退现象经常发生,给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总之,他们身上的优势是:思想比较成熟,有着很强的生活独立性和自强精神,生活简朴节省,不怕吃苦,劳动不讲价钱,有一定的耐挫折力;而劣势是:生活压力大,自信心不足,有时要面子,有虚荣心。根据上述调查分析,我们掌握了普惠制学生存在的不良思想道德问题及倾向。①思想道德价值标准呈多元化,思想道德价值评价标准内容模糊;②过分看重金钱和权力,实用主义思想严重;③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④职业理想模糊,职业规划不明确;⑤缺乏自信心、感恩心,同时有一定的自卑心理;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个人品德素养都有待提高;⑦法律意识淡薄,缺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提高普惠制班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德育课在提高普惠制班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针对普惠制班级学制二年,专业课学习任务繁重的实际,现有的中职学校德育课教材已不适应其教学要求,通过对普惠制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及其特点分析,根据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德育课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在德育教学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重视在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中的思想道德渗透 专业课学习和实习实训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内容,所占课时比重大,进行时间长。为此,注重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和实行实训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抓好班集体建设 设立普惠制班集体建设的标准: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和谐的人际关系,严明的组织纪律,以及优良的班风等,围绕这个标准开展班级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团体和个体两方面的干预,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班级管理从关注问题到关注优势;从知识灌输到注重人格发展;从学校教育管理走向学校、家庭和社区齐抓共管,使班级管理效率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 (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抓住学生开学初刚进校的契机,在学生中举行“摆脱困境重塑自信”和“团结就是力量”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增强自信心,为将来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基础。(2)通过“设定职业目标,自觉成长成才”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自身实际规划人生职业目标。(3)通过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普惠制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在企业单位工作的心得和体会,通过现身说法来激励在校学生学习。(4)通过母亲节、父亲节、国庆节、感恩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征文、写家书等活动,激起学生的感恩情怀,举行生动的感恩教育,收到较好教育效果。(5)以“我的变化”为主题,开展大型观摩班会活动,让学生座谈交流一年来在学校的成长和变化。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全员辅导:根据普惠制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抛弃不健康的心理想法,重塑信心,树立良好的心态,全面提高心理素质。(2)个案交流:针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通过个案研究学生的特定情况,采取定期咨询、交流等方法来矫正其心理问题。 (六)注重教师行为的示范性,强化教师的德育功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好。为此我们选择最优秀的教师担任普惠制班级的管理工作,让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从而带动学生健康成长。 (七)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反馈制度,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普惠制学生是由社区审查推荐来校学习的,他们在校学习的各种费用都由国家政府来出资,为此,学校联合社区、家庭来共同完成教育和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快速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总之,通过以上途径和做法,普惠制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较快的提高,为其走向社会成为合格的职业人、社会人奠定了基础。现已毕业的06级、07级的学生,大部分都胜任各自的岗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思想道德论文:谈青年思想道德修养的良方 1、问题的提出 青年注重对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当代青年在思想道德修养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知行脱节。不能不说,当代青年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接受了大量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相关教化,然而,社会生活经验的不足可能使得这种教化事倍功半,对当代青年所进行的大量思想修养培养或仅仅浮于形式或者理论,学习之人是否对所学之事关注了足够的重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及能否学以致用,这都极大得影响到对其思想道德修养建设的效果。其次,培养意识与环境影响。一方面,当代青年能否主动意识到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而又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当代的青年要从哪里学习以建设自身思想修养。当代的青年处于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道德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历史背景下,全球文化交融形成了文化侵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猜忌、欺诈、自私、贪污腐败等各种社会丑恶思想和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腐蚀其思想。特别是通信的便利,互联网的匿名和虚拟性,更给予各种别有用心的思想的传播扩散提供了便利。不少青年在不加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排斥传统文化,急于求成,追逐各种极端思想,只追求利益、金钱、名望,而不区分实现的行为和过程。相反,中国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灿烂的文化瑰宝,却少有年轻人关注,现如今,能够知道《周易》与孔孟之道的人或许还有,但是能够解释其中含义的人已经鲜有,更何况去理解其中对人的教化精髓,并发扬光大。 2、以古为鉴 事实上,易于受到不利思想和因素影响,产生侥幸心理和拜金主义,其根本就是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不到位,对于这些情况,中国自古就有贤者不断教导人们要“贞吉”,也就是说,在面对各种不利和诱惑的时候,坚守自身高尚的修养,就可以得到美好的结果。当代的青年,应该静下心来,重新认识学习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髓,这对提高自身思想修养无疑是极佳的教材,更是自己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国早在千百年前,便有人认识到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出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修身”乃至“治国”。关于道德修养,追根溯源,要从《周易》说起。其《乾?文言》日:“君子进德修业”。指出君子增进品德修养是为了立业。看重人的品德,特别是君子的品德,是《周易》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系辞上》说:“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也,”指出《易经》是圣人用来提高德行、扩大事业的“法宝”。《周易》把“德”放在“事业”之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德的主张。[1]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同”、“节用”等墨家思想,教育人平等博爱,团结同心,清廉俭朴。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祖先的智慧结晶可谓不胜枚举,当代青年作为振兴中华,引领时代的骄子,更应以古为鉴,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传承并推动中华民族发展。 3、端正态度,学而不厌 当代青年处于特定的时代环境下,容易受到各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诱惑,为了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向古人学习,尊崇古人的礼仪之美,而从根源上摒弃现代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周易》对我国传统道德意识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其就提倡人要尚谦、忠孝、仁义、贵节、诚信。[2]这就指导人们,培养高尚的思想修养,首先要具备这些高尚的态度和意识,此乃立身之本。尚谦指的是,做人要崇尚谦虚、谦恭、有礼貌,作为一个君子,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应该自觉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此可以使人信服、臣服;忠孝指为人要对他人,特别是对长者,要抱有忠诚和孝顺的态度;仁义指的是做人要怀有仁义的态度,“以己推人,视人若己,成人之美”,以此仁爱之心实现社会和睦,这一点甚至是现在也是人们难以普及并做到的;贵节指的是要抱有节约的态度,以俭朴节约为美,以挥霍浪费为耻辱,由此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诚心则是我国自古以来最为推崇的美德之一,强调人们之间互相抱有诚心的态度,则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得到进步。从这几点古人所推崇的态度和美德上,不难看出,单单是通过个人态度的端正和坚持,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乃至于社会都可以因此而和睦和进步。同时,在努力端正和保持上述态度时,做到学而不厌,获得上进心和耐性,更能够为当代青年无论是通过学习培养自身思想修养,还是摄入知识技能,提高自身价值,获取社会成就,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青年是一个人满怀大志,准备成就一番事业的时段,在这个时期,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也会对其行为乃至日后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借用《周易》中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为当代青年成就自身事业的过程中,完善并提高其思想修养,指导其正确获得成功。《易经》有乾坤二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说是体现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应乾卦,象征“天”;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对应坤卦,象征“地”。学术界对于这二卦的解释仍有不同,本文则以乾卦中象征天的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比为青年人扶摇直上的事业进步,而将坤卦中象征地的君子厚德载物的精神比为青年人要具备的深厚品德和隐忍内敛。作为社会的未来,当代青年一方面要自强不息,勇于进去,敢于以王者的地位为目标不断进取;另一方面,又要具备大地一般的深厚品德,懂得以忠臣的身份辅佐和包容他人。做到这样,可以在取得成就时不骄傲自满,在面对挫折时不丧气嫉妒,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5、知行合一,学而时习之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那么,在不断对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行培养和学习的过程中,只被动地接受教化是不够的,在学习和建设自身思想修养的同时,当代青年也应借助自己的社会实践机会,甚至是自己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把学习到的思想付诸实践行动,做到学而时习之,才不算白学,才能实现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真正价值。 思想道德论文:干部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最近,我们着重就全市党政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干部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全市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遍进行了一次道德教育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90份,收回675份,并重点调查走访了5个乡镇、20个单位。干部思想道德滑坡现象透视 一是少数干部心态变异,理想信念淡化。少数领导干部把勤俭朴素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当迂腐,视艰苦创业为“傻冒”;个别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疑虑,甚至动摇。 二是有些干部纪律松驰,宗旨观念不强。有些领导干部在重大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党性原则,美丑不分。有的搞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个别领导干部只考虑自己权力的大小,不理民事,严重脱离群众。 三是少数干部贪图安逸,工作作风飘浮。个别领导干部贪图享受,碌碌无为;有的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有的回避矛盾,推诿扯皮;少数人急功近利,关心的只是能否在上级心目中形成“能干”的印象。 四是个别干部违法乱纪,损害群众利益。据纪检监察部门反映,近年来查处的案件出现了领导干部贪污受贿问题多、经济案件多、违纪主体层次高的现象。 干部思想道德滑坡主要原因 1、放松学习,不注意提高理论修养和知识修养。部分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浓,造成了干部自身必要的政治理论、科学文化、法律纪律等方面理性知识的匮乏,失去了洁身自好的内在力量。 2、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社会腐败与陈规陋习的影响,不能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的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的性质和本质要求认识不清,加至社会腐败与陈规陋习的影响,放松了思想改造,滋生了利己主义思想。文秘站网 3、干部教育方法和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干部思想道德建设脱节。在培训方法上,不能很好地坚持教育灌输与自我修养、理论学习与认真践行、道德教育与党性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在培训内容上,针对性差,重点不突出。 4、干部使用中对“革命化”和“德”的标准要求不高。有的在用人上没有认真执行《条例》,对干部“四化”的第一化──“革命化”把关不严,被一些人的表面“效益”和所谓“政绩”迷惑。另外一些干部靠拉关系,不择手段地跑官要官,混进领导干部队伍中。 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第一、在培训内容上,必须强化“五个教育” 一是必须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要在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础上,联系实际,系统钻研,深刻理解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并具体化为指导现代化建设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是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教育。要教育领导干部做到用权为民。 三是进一步深化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教育。要教育干部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四是进一步加强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教育。要教育干部树立自身的清正廉洁形象。教育干部在用人、利益分配、处理问题等工作中做到出以公心,一视同仁。 五是继续倡导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教育。要教育党员干部认识到艰苦奋斗既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怕困难、不畏艰苦、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高尚情操。 第二、在培训方式上,必须坚持“三个统一” 一是把教育灌输与自我修养统一起来。在干部培训方式上以正面教育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学习有关伦理道德理论,更要学习和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等一系列规定以及中央领导的有关论述等。在进行道德他律教育的同时,还要强调个人的道德自律。要通过学习培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把有关的干部道德规范、准则等,转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信念与行为。 二是把理论学习与认真践行统一起来。领导干部要坚持自学。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列出必读书目,并采用抽查读书笔记、组织研讨和考核考试等形式促进理论学习。在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工作实践和个人生活实践中切实践行,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道德营养,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监督,接受群众的教育监督。 三是道德教育与党性锻炼统一起来。在干部培训中,必须把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强化党性锻炼,也就是教育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坚持共产党人的为“官”之道,恪守人民公仆的为“官”之德,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功夫和道德自律能力。 第三、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的全过程。 在进行干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能企求一蹴而就,必须注重长期的潜移默化,由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经常性的教育,就必须坚持耳濡目染、持之以恒的原则。在培训中要对党员干部经常进行党的宗旨教育,使其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良好的“官德”。另一方面,要对干部思想道德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或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广大干部一次次加深认识,反复受到感染,逐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道德论文:银行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情况汇报 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创建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经营改革和发展,分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一手抓经营,促进业务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促进和谐稳定。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以文明规范服务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严格按照“十字”行风的要求,结合分行实际,不断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利用井冈山独特资源,要求全行树立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做到艰苦奋斗,勤俭建行。又如根据行艰苦的经营环境,要求全行千方百计出主意、想办法,全行拧成一股绳,做好业务经营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行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文化的培训工作,引导转变员工观念、态度和行为。 二、进一步深化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继续开展“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为核心的主题教育,进一步激发全行员工“团结一心、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法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深化道德宣传教育,强化职工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普及。 三、积极培育服务理念。认真抓好窗口行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教育,全面推选规范化文明优质服务,以服务窗口和vip服务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客户满意,通过切实可行的检查考评措施,确保创建任务落实到位,收到实效。突出服务理念的升华和服务意识的养成,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这一无形要求,化作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体现在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参观学习、交流讨论、评比表彰等各种形式,在全行持久形成一种“抓服务就是抓业务,抓服务就是抓效益”的主导意识和浓厚的舆论环境,把“软”手段真正变成“硬”道理。 四、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的开展与群众谈心活动,用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员工认清工行发展形势,明确今后任务,跟上时展步伐,坚定改革发展信心,为工行发展提效作出应有的贡献。开展为工行经营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提高员工顾全大局,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觉悟。 五、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员工企业团队精神,通过组织员工旅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成立“互帮互学”小组等多种形式,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同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把组织的关怀和集体温暖送到生活困难员工中,进一步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为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想道德论文:用雷锋精神激励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雷锋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共产主义道德的理想人格,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烁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他的言行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时期共产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用雷锋这一典型的共产主义道德的理想人格去激励。教育学生,不仅内容先进,而且形式也比较适宜,符合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特点。因此,学习雷锋精神,应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永恒课题。将雷锋精神作为永恒的课题,不仅说明雷锋精神在我国现实、未来都不会过时,而且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只有将其作为永恒的课题,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使雷锋精神溶化在少年儿童的头脑和行为中去,逐渐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变为他们的行为方式,形成他们身上的优良素质。 基于以上思想和认识,我校把学习雷锋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首先,我们在每个同学的头脑中塑上一尊雷锋像。雷锋是60年代的英模人物,对于90年代的小学生来说,头脑中还没有完整的雷锋形象,要教育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必须先让他们知道雷锋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为此,每年3月份的第一周,我们都安排为“认识了解雷锋周”。在这一周中,小蜜蜂广播站专题介绍雷锋的事迹;各班召开“我知道的雷锋”主题班队会,各学年评选讲雷锋故事的故事大王;号召全校同学收集有关雷锋的图片,大队部搞读雷锋日记心得交流会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同学们的头脑中留下了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从而使学生明白,雷锋不仅属于60年代,也属于90年代乃至永远,雷锋精神是我国精神文明宝库中的珍品,具有不朽的价值,每一个新中国的少年儿童都应该自觉学习雷锋的精神。 其次,我们分析了“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人”这一素质教育目标的内涵,将其分解为四项具体的小目标:1.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以爱国为荣,不爱国为耻;2.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3.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待人宽厚;4。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分析对照后清晰可见,这四项小目标无不被雷锋精神所包括。 为此,我们将学习雷锋精神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机地溶为一体,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以下四条脉络: 一是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利用晨会、班队会、校训讲话和重大节日、纪念日,由浅入深地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年来倍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史实,了解无数仁人志士、爱国英雄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事迹,了解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历尽艰辛建立新中国的业绩。从小就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树起民族的精神,激励起做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 二是学习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与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教育结合起来。以大队部的名义发出倡议,要求每个少先队员对照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事不留姓名的感人事迹,结合自己和身边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事例谈感想和体会。各班召开主题班队会,为所有的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以开阔孩子们的胸怀,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在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必须友爱相处,互相帮助,并由此萌发出社会哺育了我,我也要为社会承担义务的“为集体、为他人”的意识。 三是学习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与文明礼貌,学会听取别人意见和尊重别人的教育结合起来。在全校开展“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学会尊重别人”的活动,具体方法有三:一是请受到别人尊重,别人听取了自己的意见的同学在广播中读表扬稿;二是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得不到别人尊重时的心情;三是由受到表扬的同学谈体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对人有礼貌,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诚实守信,才能换来真诚的友情,像雷锋那样,心里总装着别人,别人也会对你回报爱心。四是学习雷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结合起来。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树立热爱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光荣的良好风气。首先让学生学习雷锋不乱花一分钱,省下钱来支授灾区,衬衣和袜子破了补,补了穿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事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上衣、盘中餐、家中物,以及自己对待劳动的态度,谈感想、写心得,召开交流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这样的教育收到了入耳入脑入心,潜移默化的效果。树立雷锋叔叔那样的理想和追求,已成为很多同学的愿望。 现在,全校不同年级普遍成立了送温暖、校园小主人。为您服务、义务清扫、雏鹰假日等小组。各小组自觉开展活动。在学校自觉清扫和保持校园卫生,自觉浇花护树;回家后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到社会上热情帮助军烈属、五保护,慰问解放军、交警叔叔等。特别是全校同学积极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书达5000余册,无偿捐息储蓄达35800多元,拾金不昧达千人次,金额3000余元。全校少先队员还为手拉手互助对子──双榆小学成立了基金会,定期为那里的特困生交纳学杂费,资助过冬煤款等。在这些实践中,我们非常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活动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少年儿童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要依照知行统一的原则,不仅使其知道怎样对,而且要使其在实践中体会怎样做。这样才能逐渐理解、体验雷锋精神,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思想道德论文:浅谈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方面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确定尽了极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其原因在于: 一是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有的省已取消中考政治考试;政治教师人人可当,甚至,少数学校专业政治教师成了学校多余的人员。这个问题是学校所不能完全解决的,社会、家庭对此也颇有干扰。一个学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不能读大学;过了高考分数线,表现不那么好照样可以上大学。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带给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较大。 二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从每个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开始,往往有一个计划指标,而这个指标完成情况又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挂购,有这个利益的驱动机制,智育评估的措施非常完备,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落实。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标,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 三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小学生就开始学习“从小立志为中华”,道理讲了许多,但是,从电视广告到家作电器,带“洋”字的信誉高,影响大,印象深,于是得出结论:“中国的就是不好外国的”;社会上也常常为“这孩子有出息,以后准会出国”一说。再加上社会上各样不正之风也常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的录像厅,个体书摊、游戏机室正大量存在黄色的东西,“思想教育搞一天,不如别人一支 烟”。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一套,完全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销,给 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使学生的接受程度差,认为我们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即一周在校五天的教育,两天假期放过,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等于零。还有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在小学大讲人生观、世界观和共产主义,入大学反过来进行养成教育,讲行为规范,文明习惯。 四是对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有差解,德育工作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业余的事无关紧要,所以往往搞活动,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功能。 一、思想政治的导向性 中学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二、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并且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的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 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应具备的功能,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必须承认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广泛性 ,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份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 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教育者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作为教育的课题,讲述必需的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 注重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坚持教育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突出教育性。 思想政治课要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地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其他的社会科学常识来实现的”。可见,其“教育性”离不开“知识性”而“知识性”虽有基本身的目的要求,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教育性”。所以必须坚持教育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同时要自始至经地突出教育性。 二、要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统一。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 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摆事实、讲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三、对思想道德教育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结为量化管理,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纳入量化。但全部转化为量,也是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定性”与“定量”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四、言教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总之,我们要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探索努力探求一条科学的德育工作路子,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成为时代的栋梁。 思想道德论文:全球化环境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增强。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政治的分化与重组,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深入研究全球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对于加强全球化大背景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全球化大背景,具体讲,是4个“化”和4个“深刻”。所谓4个“化”就是国际化、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所谓4个“深刻”,就是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关系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4个“化”和4个“深刻”,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多元挑战”和“4个环境影响”。 多元开放的挑战。我国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西方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渗透,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实施西化、分化图谋,为进1步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加难度。 多元经济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丰富教育资源,同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诱发1些人思想混乱和价值观扭曲,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为进1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加难度。 多元结构的挑战。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还在发生深刻变革,思想道德建设的生长点增多,同时,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创造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为进1步引导青少年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增加难度。 多元文化的挑战。我国正处在1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为思想道德建设打下了坚实思想基础,同时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为进1步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增加难度。 全球化经济的环境影响,主要解决民族自信心。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着特点是全球化。对全球化我们头脑要清醒,它是在美国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是在1种不公正国际秩序下的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讲,绝对不是机会均等、利益均分,挑战和机遇也不是半斤对8两。专家预测,发达国家将进1步摆脱物质生产的桎梏,成为向全球经济提供知识、技术、智能和思想的“头脑”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利用这些知识、技术、智能和思想进行物质生产的“躯干”国家,整个世界将出现社会财富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国家聚集的趋势。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各种文化产品纷至沓来,在给人们提供多样化文化体验的同时,也把其承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进国门。有人讲,美国手中有4件武器可以打败全世界,第1,它手中的美元;第2,它的5角大楼;第3,它的因特网;第4,它的好莱坞,分别代表着美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美国和西方国家认为西方化就是美国化、西方化。按照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影响世界、改造世界。全球化也使国内1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身份,失去传统认同感。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应当既懂得保持本民族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既有国际眼光、世界意识,又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科技化全球的环境影响,主要解决对人类有更高道德责任感。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人类。工业的发展带来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大规模的开垦和过度的放牧造成森林和草原生态的破坏;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发展,涉及到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计算机犯罪正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出现从体能、技能到智能的转变,容易产生追逐物质利益,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新的伦理道德问题。科学技术发展未必能带来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反之,可能是人欲横流、物欲横流。当今世界最大危险不是原子弹,不是核云盖顶,而是人类道德的堕落。最大残废是人类心灵的残废。科学技术发展要求青少年,对人类要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 市场化社会的环境影响,主要解决为人民服务价值取向。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性。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在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上,在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市场经济也有负面影响,它容易使人们不择手段追逐金钱,反映在社会上出现了诚信缺失,反映在国民经济秩序上出现了腐败的增加,反映在党政干部队伍上出现了权钱交易等。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社会转型,动摇了传统价值规范体系,新的体系尚在构建之中,经济成分、经济组织、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青少年在道德评价、道德行为中出现了1系列困惑与迷茫,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特征明显增强。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青少年应当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样之中有主体,多变之中有主线,在利益多样化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价值取向。 数字化生活的环境影响,主要解决正确分析选择判断能力。数字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进入21世纪,数字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数字化与全球化互相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开通,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娱乐和话语体系。面对网上海量信息,1些青少年无所适从,不知所向,不知所取,造成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碰撞和冲突,陷入网络以至不能自拔,出现信息异化情况,即信息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控制了人。整个人类经历了自然异化、商品异化、科技异化,如今又进入了信息异化。面对数字化生活环境,青少年既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求知的能力,又要学会筛选,学会吸收,学会抵制。 4个环境影响对全球化大背景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化背景下,需要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和民族精神的统1;在信息化条件下,需要信息获取和判断、整合能力的统1;在市场化条件下,需要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诚信意识的统1;在法制化条件下,需要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统1。 4个环境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和冲击归结为4句话:开放环境的多维参照与比较,竞争环境的强烈激发与推动,信息环境的迅速流动与冲击,网络环境的多重影响与诱导,特点是多样、多重、多变,复杂化、形象化、感性化。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思想道德论文: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系统和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针对我国未成年人,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刑事犯罪活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相伴而来,加之一些地方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在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时,一手硬一手软,使这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同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愚昧迷信活动蔓延,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成为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出路是综合治理,虽早已成为共识,但是要使其成为整体性的、持续运行的社会工程,就必须使之系统工程化,建立全方位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紧一阵、松一阵”的随意性;克服“有的硬、有的软”的不平衡性,才能使预防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工作持久、长效、有序地运行,形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这种长效机制如何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制度和系统的建立: 一、建立严密的系统工程责任制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系统工程,要求全社会的整体行动。从中央到地方和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应设有责任一致的专门组织。从全国到地方,应制定长远的规划,推行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宏观的统一性是在微观的多样性中实现的。而落实预防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措施,并建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形成其综合治理的责任制。严密的责任制是系统工程的主干,“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的保证。为了不产生综合治理的“漏洞”,就要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理责任制,把责任制落实到一切负有青少年教育的责任部门、单位、组织直到家庭。各有关部门应当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切实承担起共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任务。 二、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的稳定组织机构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难点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落实上不系统、不平衡,在一些地方不持久,没有形成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当进入21世纪之际,我们迫切的任务是使这项工作提上战略地位,使这项全社会都已关注的事业走上系统工程化的道路。这就是要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原创://到社会的一整套完整的、多层次的综合治理组织系统,使整个综合治理有运行的实体。综合治理的方针、对策要落到实处,首先也要有组织实体作为整个任务的载体。落实综合治理,第一步是组织落实,是要有人干实事。 从中央综治委到地方综治委(现在中央综治委已有了专门机构),直到基层,都应有组织健全的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机构。这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程的硬件,是整个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载体。这个机构是在分级领导和组织实施中联结成完整系统的。它不但要求中央层的整体性领导能力,同时要求逐级的领导与执行的有效性。分级环节的弱化和中断,都意味着整体性的局部否定。 参加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的各个党政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应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专门力量,有了专人来抓,综合治理才不是虚任务、软任务。从中央到地方、到各部门、团体,形成组织上的渠道,使中央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落到实处。同时,还应当加强社会上民间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力量的建设。这主要是在社区居委会中,应有专门负责青少年工作的人员。通过他们,将中央关于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精神落实到社区,落实到群众中去。他们是各级综治委中青少年工作力量在群众中的延伸,是综治委青少年工作的有力助手。 首先,工作对象面广量大、责任分散。在社会上,青少年无处不在,而公安司法机关和社会的控制面与青少年存在面有着很大差距。能够做到有把握控制的社区和单位尚属少数。同时,负有预防青少年犯罪责任的各级组织、社区、家庭和个人,他们的责任感、责任能力也是有差异的。这种统一的责任要求与极不统一的责任者的矛盾,使预防青少年犯罪责任的落实在实践中有很大的困难。 其次,由于预防犯罪工作见效迟缓,特别是作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工作更是靠潜移默化、影响灵魂、培育品质的长过程才能起作用的。而且其实际效益更是在相当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现的。因此,这项工作往往被视为软任务而排不到日程上,这使得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难以纳入统一的运行轨道,并能持续地、大面积的平衡发展。但是,要真正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我们就必须构建系统工程。说到底,解决这些困难,都有赖于系统组织的建立。 三、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系统 有了上述的组织系统,他们的行动,需要由统一的认识、统一的决策来保证其取得一致的有效性。这是一个意识系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程的软件,是硬件运行的“灵魂”。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组织系统如何动作,创造何等的价值,它们的工作质量、人员素质,全是由这方面的知识因素或对策的内容决定的,也就是说要取决于这方面知识和对策系统建设的水平。 要使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知识和对策科学化,成为一门日臻完善的科学体系,用以武装其工作组织的成员。预防青 少年犯罪的知识和对策,必须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组织及成员相结合,才能变成有价值的物质力量。要有统一的指导理念、统一的对策、统一的组织配合、统一的战略部署。现在,我国犯罪学研究机构中已经有了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科研力量,我们认为在综合治理工作系统中,也应当有自己的自上而下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研究力量,他们从事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从事这方面的对策开发,成为领导机关决策的咨询和参谋力量,使整个预防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工作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预防体系: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矫冶工作。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信、自立,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同时,做好对青少年心理矫治工作,通过对不良心理因素的清除,对扭曲心理的矫正,对创伤心理地修复,以阻止不良行为的发展,削弱或者排除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动因,从而有效地预防或者制止犯罪。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道德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开展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如参观打击积压种犯罪的专题展览,收看法制教育电视片,观看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要内容的电影、戏剧、文艺演出、举办法制报告会,搞好警校共建等。 (二)改善社会风气,消除犯罪诱因 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中存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无时不在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严重妨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少人正是在这些思潮影响下,形成了犯罪心理,走上犯罪道路的。为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消除腐败分子;消除寄生现象,反对享乐主义,鼓励诚实劳动和适度消费;净化文化传播媒介,坚持消除腐蚀青少年人的精神垃圾。要搞好犯罪心理预防,就必须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消除犯罪诱因。 (三)加强社会控制,减少犯罪机遇 犯罪心理形成后,只有与适宜的机遇条件发生联系后,才会转化为犯罪行为。因此,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的改善和控制,加强对复杂的公共场所和特种行业的监控,加强技术性防范措施的研究和开发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减少犯罪机遇,从而有助于预防犯罪。 (四)建立家庭预防模式。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同时,应成立家长学校,让父母多些教子方略,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水平,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子女进行教育,使其增强法制观念,纠正不良行为,防止违法犯罪。防止犯罪心理的形成,必须要防止个体形成反社会意识。要努力培养个体的亲社会的意识,包括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价值观、法律意识、集体主义观、劳动观念、爱国主义思想和健康的道德心理结构。 对于已形成犯罪心理的人,要防止其恶性发展,努力矫正其心理发展的方向,还要注意分析犯罪的思想基础和个性基础,然后对症下药,改变其错误的认识,重塑其性格结构。 (五)努力克服学校教育中的弊端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规律来看,青少年受教育时期也是极容易产生问题的"危险期",而且犯罪呈底龄化趋势。因此各级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刻不容缓。并且在办好重点学校的同时,花大力气办好普通学校,尤其是普通中学,改变不合理的快慢班,正确对待"后进生"和"双差生",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对青少年教育的主导作用,是一项长期任务,同时,家庭也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建立完善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信息系统 在任何一种系统工程中,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的工程,信息系统都是联结整体的神经系统。全国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组织,联结成为整体,靠的是信息系统的有效传播工作。如何掌握全国的、具体地区的青少年犯罪情况和成功的经验,也靠信息系统的有效传播。在现代同犯罪的斗争中,情报信息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领导机关部署的执行情况,也需要有真实的通畅的信息反映机制。 建立专门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信息体系,是其系统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系统工程都应当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决策方向的能动系统。这被称为“自组织”、“自完善”的功能。这种功能是信息所特有的“反馈”作用。控制论认为:“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系统工程”。预防青少年犯罪工程是社会控制工程,只有通过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反馈,才能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有持久的运行机制,从而克服虎头蛇尾,原创://有始无终的工作毛病。各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机构,都应有专门负责情报信息工作的人员,并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工作体系和责任制,充分发展信息系统的神经节作用。 五、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资金投入体制 这是以上几个系统正常运行的经济保证条件。各地综合治理机构中,经费虽然是有限的,但鉴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应保障它有一个固定的份额是属于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 无论是组织系统、知识系统、信息系统,都是由人来进行的,都需要人才,都需要设备。今天,它们都是有价格的,都要依赖经济支持的。没有稳定的经济投入(哪怕是少量的),就难以有稳定的、持续运行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系统工程;没有完善的青少年犯罪预防资金的投入机制,青少年犯罪预防系统工程,就不是“硬”的,而是“软”的。说到底,如果没有持续的、长期的资金投入保证,预防未成年犯罪系统工程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可以不夸张地说,是否把预防青少年犯罪系统工程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战略任务,有没有起码的经费保证是一个重要标志。投入资金的落实,可以是多渠道的。首先应在综合治理工作中对资金的落实上做出合理的规定。应改变综合治理工作部门布置任务不考虑经费保证的现状。应规定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团体、在参加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时,应有自己的工作资金预算,使各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都是有资金保证的行为。 预防青少年犯罪系统工程,是一项全面科学化的建设工程,是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有重要改革,必须有所突破,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持之以恒,才能建立得起来,坚持得长久。我们应通过建设系统工程创造有中国特色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思想道德论文: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意义 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在全党和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也得到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热烈欢迎。毕业论文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放在文艺工作的重要位置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遵循。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社会主义文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通过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殊方式,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归根到底,社会主义文艺的职责、任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文艺事业也出现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对繁荣文艺事业、建设先进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辛勤耕耘、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文艺创作环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融洽和谐,文艺创作活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积极活跃,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呈现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文艺领域也确实存在种种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的现象,对此,群众反映强烈,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文艺领域的扶正祛邪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它作为文艺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贯穿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文艺健康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充分发挥中国文联的特点和优势,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文联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宣传文化战线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中国文联要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广泛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在全社会大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积极的贡献。 1、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创作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基本导向。文艺创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精神劳动,需要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才能。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和爱护艺术家的劳动创造,鼓励他们开展艺术探索、凸显艺术个性。但是,文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文艺作品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坚持什么,摒弃什么;鼓励什么,鞭挞什么;提倡什么,抑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繁荣创作是文联工作的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在文艺产品的创作生产中,坚持正确导向,体现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积极倡导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各项文艺评奖活动中,都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评判作品、个人、团体能否获奖的重要标准。要有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出一批反映热爱祖国、毕业论文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秀作品,塑造一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生动感人、可信可学的艺术形象,推出一批立场鲜明、观点正确、说服力强的文艺评论。要在着力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的同时,创作一批鞭挞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文艺作品。 2、坚持群众性与示范性的统一,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服务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文艺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文联有着文艺门类齐全、文艺资源丰富和文艺人才荟萃的独特优势,在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服务活动中,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基本要求,突出活动的示范性、实效性,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使群众心灵得到净化、认识得到升华、思想得到熏陶,觉悟得到提高。在开展“万里采风”“、送欢乐、下基层”“、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聚焦长征路”等活动中,要充分运用文艺的方法宣传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使之扎根基层、扎根群众。要注意汲取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鲜经验,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重要任务,贯穿到繁荣农村文艺、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全过程。要紧紧围绕开展重大纪念日、节庆日活动,把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宣传革命道德、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要注意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活动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在群众参与广泛的各类艺术节活动,既要坚持为民、节俭、实效、欢乐的原则,又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3、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基本标准。大力提高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文艺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使“八荣八耻”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座右铭。要继续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三项学习教育”中,注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职业操守,增强社会责任,完善人格塑造。要坚持先进性要求,继续在文艺工作者中开展“德艺双馨”活动,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德艺双馨”的重要内容。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文艺队伍建设与办好文化名人纪念活动、推选文艺新人活动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文艺队伍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思想道德论文:强化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思考建议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从我县来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贯彻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县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它事关全县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一、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 我县是人口大县,未成年人教育和培养任务十分繁重。我县约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27.5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16%。他们是__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始终加强和不断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抓创新、抓载体、抓特色,突出开展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科学思想和法制教育,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像宣传、教育、文化部门坚持十年仍常抓常新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和影片教育活动,关工委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深入中小学举办形势报告会,共青团“争创雏鹰奖章”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都是很好的载体和做法,受到广大未成年人的欢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健康向上、文明友爱,善于创造、乐于助人成为__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县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腐朽文化、腐朽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容低估,含有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腐蚀,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我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抽象道理灌输轻现实世界引导、重优秀生培养轻后进生转化、重视在校生的培养教育却忽视了对辍学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帮助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千方百计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二、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对策一:把握重点,切实增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所在。我县目前有在校学生12.19万人,占全县未成年人总数的44.3%,要使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要加强德育学科教学。德育学科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注意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纠正德育学科教学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和以其它学科代替德育学科的不良倾向,要从师资、课时、教研、课改等方面确保小学思想品德、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落到实处。要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传统美德和民主法制教育贯穿于每个学科的教学中,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三项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要加强基本言行教育。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按照德育的总体目标和未成年人成长规律,抓好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循序渐进,梯次推进。幼儿阶段要重点开展道德启蒙教育,培养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认知和行为能力;小学阶段要重点规范小学生的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中学阶段要重点加强中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学校要突出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的教育。 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不懈地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调动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 献精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要注重对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养,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培训系列,德育管理干部培训纳入干训系列,对班主任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要在政治和物质待遇上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师德监督信箱”“师德举报电话”等形式,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 四要建立齐抓共管的德育机制。要实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落到实处。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监督和保证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落实,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会组织的作用,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中学团委书记、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并纳入日常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系列。要大力开展中学生业余党校、中学生团校、成年教育、体验教育等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全县各中学都成立团校。有条件的完中要组建业余党校或党课小组,并按照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方针,做好在高中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辅导员制度,吸纳有专业特长、有丰富经验,做出过突出贡献、取得过显著成绩,德高望重、乐于奉献的社会人士担任学生的志愿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要坚持和改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级(团队)等先进的评选工作,树立好各类先进典型,发挥好榜样激励作用。 对策二:促进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要拓展德育工作阵地。要根据我县的历史、人文和环境特点,挖掘我县作为古县、老区、侨乡和开放地区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要运用各种方式向未成年人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同时要立足__的历史和现实,深入宣传民族英雄黄道周、开漳圣王陈元光、筹台宗匠蓝鼎元、少年英雄黄淑华等著名历史和先烈人物的事迹。要把__县革命烈士陵园、黄道周纪念馆、黄淑华烈士陵园3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家堡、清泉岩等6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合起来,完善配套、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引导和组织广大青少年实地参观,开展主题活动,接受革命传统以及历史人文、传统美德、英雄事迹的教育。要丰富和拓展各类未成年人教育基地,抓紧将天福石雕园茶博物院等一批新的文化旅游设施申报为市级教育基地,要积极筹建闽南革命根据地和闽南革命武装两个纪念馆,使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扩大影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在广大青少年中深深扎根。要抓紧配套建设可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活动场所,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六大基地”的建设,强化教育功能,挖掘教育内涵。 二要重视推进家庭教育。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要紧密配合,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要抓紧建立家庭教育专兼职工作队伍,广泛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要积极支持学校和有关部门创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引导人们重视对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要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学校的评选活动,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和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未成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重视做好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三要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初中学生每年20天、高中学生每年30天”参加社会实践的规定,提倡开放式学习,积极创造条件让未成年人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参加和体验现代农业、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军事训练、国防教育、科技科普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长才干、陶冶情操,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要把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 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少年宫、影剧院要密切配合、各展所长,经常性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发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功能。要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近年内要力争在县城新区建设一座综合性、多功能、规范化的青少年 活动中心。认真落实“蒲公英计划”,积极扶持农村儿童文化园的建设,改善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关部门要对已建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清理整顿,被挤占、挪用、租借的要限期清退。要加强德育创新,善于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抓紧启动“校园信息网”建设。要组织实施“青少年阳光上网计划”,加强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 四要净化文化传播、强化舆论引导。要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加强少儿文艺创作和表演队伍建设,大力繁荣和发展少儿文化艺术。共青团、教育、文化等部门要抓紧组建县少儿艺术团,发现和培养各类少儿艺术人才,并经常性组织他们为广大未成年人开展演出活动。要继续通过“电影进校园”的形式,扎实开展爱国主义影片教育活动,严格影片内容的审核和把关,多放映讲述英雄事迹、反映革命战争、讴歌改革开放、描写当代少儿生活的影片,真正让中小学生喜闻乐见,受教育、得熏陶。 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执法,对带有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恐怖等不良内容的书刊图片、音像制品、游戏软件、玩具饰品,都要禁止销售和传播。要坚决执行“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以及“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要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过滤软件,封堵有害内容,打击违法行为。要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通信工具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环境。县“两台一报”要开辟专栏、专题,办好办活少儿节目,及时报道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和新典型。认真做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的落地覆盖工作,要积极制作、刊播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为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五要探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抓紧从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选拔和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有条件的学校要抓紧建立规范的心理咨询室,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测评,举办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疏导、青春期教育等内容纳入教育轨道。县人民广播电台要开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发挥空中桥梁的优势,为广大未成年人解疑释惑。 对策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通力协作,才能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尽快建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及其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经常听取汇报,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县文明委将挂靠文明办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为畅通工作渠道,保持上下联动,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的办公室,负责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督促检查和组织协调工作。教育、文化、广电、科技、电信、公安、工商、民政、海关、财政、税务等部门,共青团、工会、妇联和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负有不同的重要责任,具有各自的独特作用。这些部门要结合业务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要的财力支持,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对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运行所需的资金予以保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和上级的殷切要求,也是__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着眼未来的希望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要主动承担起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职责和义务,积极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法制和社会环境,努力为建设生态工贸港口旅游强县,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后备军。 思想道德论文: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误区 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误区及对策 摘要 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家庭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物质关心、轻精神关心,重身体、忽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言传、轻身教,重专制、轻民主的误区。这种教育理念扼杀了未成年人的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探索应对之策,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庭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误区;对策 1 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对未成年孩子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作为1种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特点。 1.1 先导性 家庭是个体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1个场所,即人生的第1个课堂,“在任何教育文化教育模式中,家庭总是1种重要的教育机构”,[1]迄今为止“在任何社会,家庭总是最早,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机构”。[1]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父母对孩子所实施的教育具有先导性。1般说来,孩子出生后经过3年的哺乳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 3 岁到 6 岁是学龄前期,亦即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都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近代生理学、遗传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孩子6岁以前的大脑发育很快,并渐趋成熟,是接受早期教育、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期。而且人的发展有1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如果错过最佳发展期,潜能就会泯灭。研究证明,孩子智力的发展可能遵循着1条递减的法则:假如1个孩子生下来的素质优秀,他的天赋可以打100分的话,如果出生以后就进行教育,他就可以发展成为100分能力的人;如果5岁才开始进行教育训练,哪怕是非常出色的教育,也只能发展成为80分能力的人;如果10岁才开始进行教育训练,那就只能成为30分或20分能力的人。[2]当然,这只是1种假设,人的智力发展是否这样绝对,难以争论,但是,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应该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1.2 连续性 家庭教育的第2个特点是连续性。1个人自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有3分之2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与父母朝夕相处,共同生活,无时不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但父母的1言1行,1举1动,无不随时随地地教育和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都将对子女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谈吐举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将伴随着人的1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些教育家又将父母称为终身教师,将家庭教育称为终身教育。 1.3 感染性 情感的感染性是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能够引起别人同样的情感或者与此相联系的情感。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彼此心心相通,情感的感染性就更为强烈,且具有持久性、深刻性的特点。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1个生活环境,家庭的1切都会在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他们最初的生活经验、初步的科学文化知识、1般的社会道德评价,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语言和智力,逐步形成习惯,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家庭生活条件的好坏以及成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平、生活方式 、行为举止、好恶取舍等都会对孩子的1生产生重大影响。 1.4 型塑性 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养成”教育。从“人之初”的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比如,孩子在入园、入学乃至走向社会时,都明显地反映出不同家庭教育的效果,家庭对孩子起着初步的“型塑”作用。如果家庭教育水平高,孩子在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就好,老师在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时就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予以补偿和矫正。 1.5 亲和性与权威性 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教育,与子女逐步形成了血缘伦理的亲情关系,这是其他教育者难以达到的。同时,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的依赖性以及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1致性,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权威性。因此,子女对父母的话比较相信,对他们的教育感到亲切,于是,父母的教育就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亲和性和权威性。父母若能合理地把握这1特点,对子女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思想道德论文: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及路径 一、大学生道德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上公民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享乐主义、极端主义有所滋长。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比如,国家实行并轨招生后,由于客观上的原因,人才就业市场还不十分完善,一小部分人趁着过渡时期政策的不完善,拉关系、走后门,为自己的子女找工作,有些大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觉得没有希望,失去提高自己各个方面能力的信心。2.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反映到师生生活上来,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金钱至上、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消极的思想道德观念蔓延,一些人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出现了混乱,在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市场经济提倡的多元化经济,使大学生的个人主义观念抬头,影响了他们对事物的判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后,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经常接触的环境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大学生本身对外来物质利诱的抵抗力有限,在潜移默化中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3.原有的教育体制以及传统的“课堂说教”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影响。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是需要有创新意识,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知识经济社会,而传统的教育体制要求大学生首先要通过各种考试,无形中,产生了一部分“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连一些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问题也解决不了,适应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打击。4.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现在,教师队伍的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教师理想淡漠,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有的教师把学校作为“跳板”,希望经过几年过渡,或出国,或另找高薪优职;有的缺乏职业良心,不认真备课,草草上堂。教师的诸多思想和行为在与学生的言传身教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师德建设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5.大学生道德观念与行为错位。大学生热爱祖国,对政治原则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对现实问题的判断又常常表现出某种模糊的政治意识。他们知道理想的重要性,但又感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太大,认为现在讲理想是唱高调,讲实惠、追求物质利益才是最现实的。他们希望有一个和睦团结、友爱的集体,能够得到他人的关心、理解和帮助,但是许多人却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以自我为中心,把对自己是否有利作为行为选择的标准。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和责任。 二、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1.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加强制度和体制创新,针对各高校具体状况,制定本校思想道德建设策略。人才需求是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动力,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而发展的关键则是培养大量合格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本校实际状况,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道德建设实施策略,针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二重性,将工作重点放在策略的践行上,避免不切实际的措施。2.加强全社会大环境的道德建设,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作为社会大环境的一部分,其发展和社会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尤其是教育的现代化、高效化和开放化,所以加强社会大环境的道德建设对高校道德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充分重视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影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立法立规,充分重视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力量。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师德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中心,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师既要对社会负责又要对学生负责;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其思想状态、道德水准、文明程度,从质的方面对社会整体文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德表现在教师的言谈、行为、举止品格、意向之中,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行、群体的师德风尚都具有社会公共性和示范性,教师要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师只有真正明确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才能在实践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法律,也不是命令,而是要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要引导教师自觉进行师德修养,要把规范中的要求贯穿到学校的岗位责任制、纪律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中。4.建设高层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生活方式的集中表现,对内优化育人环境,对外树立学校形象;是由师生直接参与和组织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精神文明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体现的。校园文化包含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公益性、娱乐性、健身性等活动内容。校园作为人类文明传递的重要场所,既担负着传递人类文明的遗产———文化,又要不断地更新和创造新的文化。师生是校园的主体,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知识重复,企盼创造性的思维,创造出新的文化财富来活跃生活。但也要看到社团活动中的一些不良倾向:社会消级文化、商品推销、变相老乡会等,因此对校园文化要加强管理,积极引导。第一就是要重视主流文化,推动校园文化上水平、上档次,引导师生追求高雅的情趣、高品位的作品、高格调的设计。第二是要发挥校级文化艺术团体的作用,使其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要切实加强指导,提供必要条件。第三要保证社团活动的正确舆论导向,对社团举办的 讲座、报告会、辩论赛要把握好政治方向,防止散布错误观点,引起思想混乱。5.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突出主渠道的作用。高校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首先,要解决当前一些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不重视“两课”的错误思想,要加大“两课”改革的力度,对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抓“三观”教育,发扬“五爱”精神。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习动机,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道德的基本思想。要教育学生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树立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祖国为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耻的爱国情操。三是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有关内容,发动学生座谈分析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和现象,并与“三好”学生评定、“文明修身”活动、创“文明宿舍”“文明班”、评选“精神文明活动积极分子”等活动相结合,发挥校报、广播、宣传栏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的舆论作用,扬善惩恶,维护和倡导校园文明。四是发挥社会大课堂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要认真总结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好的经验,拓宽社会实践的领域,不断探索社会实践新形式、新特色。要注意发挥文化教育的优势和高等院校专业特长,按照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发展模式,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总之,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应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作为统一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其目的应达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高校教育上质量、上水平,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和“四有”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过程要注意四个结合:领导重视和基层实践相合,思想教育与文化陶冶和行为规范相结合,反腐倡廉与改进机关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相接合,树个体典型与群体示范相结合。 思想道德论文: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哲学基础之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 根据以上引述明显看出,上层建筑仅指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多种形式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可见,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曾经做过非常简要而涵义又非常深刻的概括:“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5](32)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一定的上层建筑,不论是思想的上层建筑,还是政治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着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并且竖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变革。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关于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不可忽视的反作用,恩格斯非常清楚地讲过:“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为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确立的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即国家权力的以及和它同时产生的反对派的运动的反作用。”[6](701)另外,思想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乃至由这个基础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思想上层建筑可以帮助巩固和发展其所反映的经济基础及其政治上层建筑,也可以瓦解性质与其相反的经济基础及其政治上层建筑。一个阶级如果想夺取政权,那么它在成为统治阶级前必须要用本阶级的思想冲击反动阶级的思想;夺取政权以后,不使本阶级的思想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所取得的一切经济、政治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社会主义的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主义的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发展。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直接影响到其历史使命的履行程度。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必须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作用。因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又一重要的哲学基础。 哲学基础之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为了最低层次的生存需求苦苦挣扎着;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精神生活却一度匮乏。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当生产力高度发达以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4](12)人的物质和精神各方面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说过:“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7](190-191)因此,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克服由于私有制和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全面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自然力和社会力、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潜力和现实能力等’,也意味着在实践中‘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全面发展的个人,就是用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8](141)再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不仅决定着人的本质,也决定着人的发展。马克思曾指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3](295)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9](109)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早在1957年,就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0](65)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曾多次谈到:“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0](166)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揭示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他强调指出:“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的需要、劳动能力、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而且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它决定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性质,影响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结构的优化。所以,需要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系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地内化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并外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和法律行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优化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使其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是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哲学基础之一。
房地产毕业论文:房地产房地产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环境的剧烈波动和竞争的加剧,房地产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跨区域扩张和并购整合,规模化、集团化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趋向和重要特征。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日渐加剧。当前,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的重要特征,而这种发展趋势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价值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房地产企业的价值链构成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企业价值链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房地产,价值链,房地产企业,管控模式 1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趋势 规模化经营是“指企业采用生产要素凝聚和重组的经营方式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经济效益”。规模化发展要求房地产企业从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式、精细化转变,它特别强调企业管理的专业化能力,同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清晰、各组织模块职能明确,业务单元划分适当,并且相互之间的联系通道顺畅,业务流程管理高效。 集团化发展对房地产企业的管控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专业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它要求集团总部能够从整体上保证各职能模块和业务单元的有机运转,且高效地掌控不同区域的多项目运作;同时,不同区域的项目在开发时还要保持协调运转、规范运行,以保证高效顺利地完成。另一方面,必须更好地配置企业资源,做到优势互补,互相推动,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规模化、集团化已成为当前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其促动之下,母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母公司不能身兼项目操作者和管理者双重角色,企业从“母公司―项目公司/项目部”的架构向“总部―区域联动”的集团模式转型成为必然。相应地,现有的房地产企业的组织管控模式也应做出必要的调整与创新,否则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2价值链理论 1985年,迈克尔?波特首次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管理理论,其认为,企业的价值产生于包括生产(投资)、经营、销售、服务和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协调运作产生的整体价值增值,而这一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价值产生的动态过程就是价值链。 价值链具有如下特性:(1)企业的价值活动只要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个方面,其中基本活动主要是直接创造价值的业务环节,而辅助活动主要是企业的内外部管理活动;(2)企业的价值活动其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环节完成自身的工作内容后,传递到下一环节。价值链上的参与者通过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工协作,实现价值增值。(3)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而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企业竞争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价值活动本身和最优化、协调的价值链活动。 3房地产企业价值链构成 按照价值链理论,房地产企业的开发作业流程,同样也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个方面。 3.1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 (1)前期研究决策阶段:通过缜密细致的市场调研,结合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对目标地块的购买与否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于已购买地块进行前期研究,确定项目业态和开发模式,进行价值研判与决策。 (2)规划阶段:根据前期决策,委托设计单位对已获得地块进行策划设计,形成良好的功能规划和市场识别,将土地最大限度实现增值。确定设计方案后,依法对拟建地块进行规划保健,获得许可。 (3)工程建设阶段:通过招标比选,选择最优施工企业,使其有能力完成设计方案,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施工,并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进行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是对土地、建筑材料等原料通过作业投入成本,使之转化为产品价值。 (4)销售阶段:在取得房屋销售许可证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推广与销售,并根据客户需求反馈,对在建和后期拟建产品设计和建造进行修正,实现销售价值最大化。 (5)物业管理阶段:产品开发、销售完成后,对产品进行物业管理、保修和后期维护。 3.2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 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都是围绕具备房地产特有产业价值链特性的基本活动的开展而开展的,它穿插、融合于房地产价值链运作的整个过程。 (1)战略定位管理: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宏观战略,作为具体经营方针制定的依据,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 (2)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和资本是企业发展重要支撑要素。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利用合理的薪酬、培训、晋升等机制,促进知识资源的积累和应用;财务管理是就做好企业的投资管理、营运资金和筹资管理以及 税务筹划。 (3)企业文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价值附加值来源,在凝心聚力、品牌推广、市场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企业创新:在激烈竞争的房地产市场中,技术、产品、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和获得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4价值链运营管理模式 价值链运营管理模式是以房地产价值链为核心,按项目开发流程实现一体化协同。公司所有职能模块和业务单元均基于价值链定位,从业务线、职能线及战略、管理、审计线三个层次各自承担相应职责,整个价值链上横向的各个协同单元成为利益共同体,互为依存,互为客户,各自形成可以量化的对整体价值链的贡献,通过协同提高效率,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创造最大化,形成横向一体化。相互协同又相对独立的各个业务单元和模块作为“小价值链”,通过积累形成各自的专业化优势,提高专业化能力,形成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相互作用提升集团整体优势,从而形成集团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上述价值链理论,将房地产企业的价值链条整合为横向一体化协同和纵向一体化协同。横向一体化协同注重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纵向一体化协同注重知识积累、专业能力的提升。 4.1横向一体化协同 首先由四大中心――战略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串成项目开发业务链条,这是地产企业价值链的核心和主干;由财务、人力资源、企管等职能部门搭成资源提供、职能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支持平台;业务链条以支持平台为依托开展经营活动,相互作用,形成立体协同的价值链。这条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与战略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如:供应商、建筑商、设计公司、装饰公司、销售等)对接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房地产企业的整条价值链。 基于价值链,四大中心作为业务单元分工明确、准确定位。战略研发中心侧重于集团战略研究,目标计划及项目的高、精研发和经营环境分析;产品设计中心侧重于项目规划与设计,致力于环保、节能、舒适、温馨、有品味的品牌诉求和产品设计;制造中心侧重于产品制造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以及产品制造的高效率、低成本;营销中心侧重于营销和服务,基于消费者心理,研究需求趋势和营销方式,建立营销管理和服务特色;与客户、合作伙伴相互尊重、关注共赢;实现价值链创造价值的做大化。 基于价值链,业务单元与资源提供和职能支持模块互为依存,互为客户。创造是所有业务单元和模块的共同取向。这样,就会产生协同效应,并打破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的界限,实现价值链的价值最优。具体工作中,各业务单元和模块在各自分工负责的重点工作和领域内首先努力做得最专业、最有效率,然后主动地参与价值链其他环节的工作,从不同的视野贡献智慧,避免漏洞,防止风险。 4.2纵向一体化协同 纵向一体化协同就是在价值链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各业务单元和模块工作范围相对固定,业务聚焦,打造专业化团队,提升专业化能力。纵向一体化使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有参与更多项目、更多业务的机会,有利于员工个体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成为专业化人材,并通过专业化发展的通道成长,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各业务单元和模块作为专业化团队,有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良好机制,团队内更容易培养知识分享的气氛,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进而形成专业化优势,提高价值创造的能力,能为价值链的价值贡献更大。 价值链运营管理模式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管控模式,它将整个项目运作过程都纳入到集团的管控范围之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团的管控能力;并且通过业务单元和职能模块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房地产企业组织的架构更为清晰,业务流程更为顺畅,另一方面这种调整弱化了职能部门的权力,强化了职能部门对项目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意识。因为在一体化趋势下,各部门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协调才能实现价值,进而也避免了各职能部门高高在上,缺乏服务意识的现象,使项目运作过程中公司的各种资源可以达到最大化利用。此外,重要的是将各职能部门对应于相应的业务单元使各部门的专业化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而且这种围绕业务流程的专业化优势整合促进了公司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使其更加能够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竞争与压力。 房地产毕业论文:当前形势下的房地产经济论文 一、中国当前中国房地产问题分析 1.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房价快速提高。 在中国城镇化政策开始实施之后,中国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这样便大大的增加了对城市房屋的需求。但是当前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模式还比较落后,仍然实行的是之前政府购买土地再卖出的形式,这样严重造成了房地产市场无法全面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调节。正是因为房地产行业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符,从而导致了房价快速上升。尤其是一些一线、二线城市,房价的上升幅度基本上已经不科学了。同时房价的不合理上升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2.房地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较低,市场发展不成熟。 由于房地产市场兴起时间较短,市场发展还不健全,而房地产行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较低,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受到中国基本国情的影响,导致中国房地产行业尚未形成适合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买方市场,从而导致了房价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真实地反映出供需的要求。当前房地产开发单位还片面追求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产业结构,其中较为高档的房屋建筑供应较多,但是中低端的商品房供不应求。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人们的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目前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 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其需求的资金大大超过了其他基础的生产行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资金成为了房地产行业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直观的问题就是当前银行所制定的松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虽然银行已经针对房地产行业制订了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成熟的方面。其中主要表现为很多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商过度依赖国家银行贷款,而自己拥有的资金较少,一旦出现了资金需求缺乏的现象便会直接影响到房地产项目的工程进度。这样的现象则不利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当前银行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其承担的发展风险也较大,银行出于自身资本安全的考虑,会谨慎选择放贷对象,这将直接限制房地产开发上的融资途径。 二、目前推动房地产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经济职能,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化 根据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环境尚且处在繁荣的发展阶段。这样的现象有利于房地产快速向前发展。但是从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基本进入到了略成熟的阶段。在今后的几年里,通过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有利于房地产行业朝着理性的趋势发展。但是,房地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一部分,而房地产消费又属于长期投资的一种项目,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大。因此,通过强化政府经济职能,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化,有利于 ,!规划、经济调节、法律法规等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合理调整房地产的价格,促使房地产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房地产市场更加繁荣稳定。 (二)制定科学化的发展规划,推动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 在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改革尚且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重大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调整。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房地产行业发展主要是为炒房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观念不利于房地产科学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对商品房和小商铺直接进行出售,从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开发商则通过对大型商场和写字楼进行长期出租,通过经营的方式从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则将房子装修成娱乐场所和工业厂房等,从经营中获得经济利益;而有些房子基础设施则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存在于城市中,虽然没有直接获利,但却在无形中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有效增加了城市发展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规划,努力做好现代城市发展的建设工作。坚持制定适合房地产经济科学发展的途径,深入了解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各种经济关系,促使房地产行业能够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 在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金融机构资金支持,房地产开发单位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需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然后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各项资金流动的问题,中国政府还应该根据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坚持实现中国房地产市场贷款的证券化,努力将整个房地产一、二级市场纳入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中,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合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还有利于降低各大银行贷款的金融风险,有效推动房地产行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化的趋势发展,有效提高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经济价值,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稳定的发展。 (四)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机制,明确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主体 中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深层次的。通过分析得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为了有效改善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便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充分明确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主体。通过利用政府职能进行科学调整,将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各项政府职责落到实处。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房地产市场能够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因此,需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构建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房地产法律体系,从而促使中国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化。通过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纳入到国家的法律体系中,促使房地产经济更加规范和稳定,确保房地产行业能够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推动房地产经济稳定发展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知识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导作用。房地 产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领房地产智能化的发展;并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增加房地产建设的环保性。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将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探索合乎人类生存发展的模式,将房地产发展和人类居住文明引上新的台阶。 三、结论 在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一方面是金融,一方面是政策。因此,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只注重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收益,还应该注重国家在金融方面的应对能力。但是由于当前中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尚且处在恶性发展的阶段,为了确保房地产行业能够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防止房地产经济出现泡沫经济,则不仅需要房地产行业自身进行调整,还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积极进行调控,才能够确保房地产经济能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房地产毕业论文:房地产税收的论文 一、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存在的主要矛盾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中,涉及到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费等10余类。随着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房地产税制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不同税种之间也存在冲突。这不适应当前人们已购有较多较高价位住宅,需要进行有区别的财产占有关系的税收再分配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的迫切要求,也不适应需要通过税收调节房地产供需关系及其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重流转,轻持有 房地产持有阶段课税少、税负轻;而流通环节,多个税种同时课征。着重对营业性房屋、个人出租房屋征税,如个人房屋出租收入既要征收房产税,又要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明显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但不对个人非营业性住房征房产税,这相当于给了土地持有者无息贷款,只要未流通,就无须为土地的增值而纳税。这样做实际上鼓励了土地持有,助长了土地投机,导致了高房价与高空置率的存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年4月,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7亿平方米,其中空置商品住宅0.69亿平方米,全国空置率超过25%,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0%的警戒线。一边是1亿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白白空置,一边是大量迫切需要住房的居民买不起房子,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已到了需要严重关注的时候了。 (二)税制不统一,内外两套有违公平 内企及华籍居民适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外企和外籍人士适用土地使用费和**年当时的政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的城市房地产税。这不仅给税收征管增加了难度和成本,还造成内外资企业竞争起点不同,税负不公,不利于统一市场的构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发展。 (三)税收立法层次低,征税依据不太充分 按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国家就不能征税、任何人就不得被要求纳税。这里所指的法律仅限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zd规。但我们现行的企业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其法律依据是由国务院制定并以暂行条例的形式颁布实施的行zd规,级次较低。 (四)征税范围窄,财政功能不强 房产税限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还把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财政拨付事业费的机构、个人居住用房等房产列为免税对象;土地使用税也排除了农村土地,仅限于对城镇土地征税。房地产税范围过窄,税基偏小,收入不高,也使其难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五)税、费不清,费高于税 目前,我国涉及房地产开发、销售全过程的所有税收,约占建设成本的9%;而如配套费等各类规费却达到41%。 (六)配套制度不健全,税收征管难度大 考虑到将来的税制改革,需要进行财产评估的税种和数量会很多,而我国的房地产评估业起步较晚,既不规范也不成熟。房产评估制度作为房地产税收的主要辅助手段还很不健全,目前还无法帮助实现房地产税收的顺利征收。 二、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采取“一清,二转,三改,四留”的办法,即对现行涉及房地产方面的税种进行整合,清理取缔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税种,合并税基重叠或有紧密关联的税种;将流转环节过重的税收负担转移到房地产持有阶段;把一部分体现政府职能,属于税收性质,且便于税收征管的收费,改为征税;对符合国际通行作法,又属必要的少量规费,继续规范化保留。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房产税,简化税制;提升房地产税收的立法层次;扩大税基,公平税负;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估价制度等配套措施,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具体设想 (一)合并税种,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或不动产税 把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使用费,以及属于税收性质的其他收费,合并为全国统一的物业税。既包括房屋、土地,又包括难以算作房屋的其他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我国物业税的主要设想如下: 1.扩大征收范围,确定征免界限。要改变房地产税收重流转,轻持有的现状,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扩大不动产的征收范围,取消那些不适应现实情况的减免。一是取消个人所有非营业性住房免税的规定,初期可把征税范围只限制在非普通住房,特别是对占用土地资源多,拥有住房面积大的豪宅、别墅等高档房实行高税率,而对占土地资源少、拥有住房面积小的低收入阶层给予税收减免政策。这样可改变部分居民买不起房,而买得起的人因持有成本过低,就多买多占的现状。这笔税款应专项使用,作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专项基金,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也可作为对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有困难的家庭提供购房或住房租金补贴,这样将高收入者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抑制目前我国逐渐拉大的收入差距,控制收入分配中的“马太效应”,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二是取消对事业单位有关免税的规定,把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用地用房纳入征税范围。三是把农村的工商营业用房和高标准住房纳入征税范围。 2.对房产税以评估市场价作为计税依据。现行房产税一是从价计征,是以房产余值(房产原值一次扣除10%--30%后的余值)作为计税依据;二是从租计征,以租金收入作为计税依据。这很不合理,按历史成本价余值征收,使得税收收入与房地产价值背离,国家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还将承 担通货膨胀损失;从租计征的则对其实际租金难以把握,且对经营行为征税与营业税有交叉;而且对同一宗房地产按从租计征与从价计征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出的税额相差很大。 3.对土地使用税应按类型和用途分别制定税率。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分地区按单位面积实行固定税额的办法,一是国家不能及时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二是税率过低,且不同等级土地之间的税额差距太小,体现不了调节级差收入的作用,对促使土地使用者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等方面的效果不明显;三是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城乡结合部难以区分,分设在城乡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会产生税负差别;四是部分减免税规定,过多地照顾了纳税困难企业,不利于一些占地面积大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影响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对此可借鉴国际通行作法,对个人住房按类型、经过评估的市场价格采用三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制。 4.全国税率应有弹性。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国不宜采用统一税率。可设立一个弹性控制区间,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纳税人支付能力等因素,在许可的范围内选择适用的税率。 (二)提高立法级次,下放管理权限 中央制定物业税的基本法,对税法要素做原则性规定,而由省级立法机关或政府制定细则,明确具体征收范围、税目税率、减免优惠、实施办法及其征收管理等,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央的税制统一,而且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灵活处理税收问题,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逐步把物业税培育成为县市级地方税的主体税种。 (三)开征不动产闲置税 目前,土地、房屋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存在大量已征未用和购而不用的情况,有的地方政府还征用大片土地,等待招商引资时高价出让。国内有1亿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空置总量,其中空置一年以上的超过50%,占压资金超过2 500亿元。而我国商品房开发商大多以银行贷款为主,房子销售不出去,必将威胁金融业的良性运行。为制止这种坐享房地产自然增值带来的收益的行为,打击囤积居奇,抑制非理性投资,制止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防范金融风险,需要采取税收强制措施,开征不动产闲置税。这样可大大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非常有效地遏制房地产投机,避免任何因房地产泡沫给国家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登记制度,全面掌握房地产各方面情况,找准征税目标。二是建立和完善以房地产市场价格为依据的价格评估体系。三是注意房地产税制改革与其他税制之间的协调。房地产税制的变动,将关系到有关房地产业的多项税收和收费,因此,要把该项改革和整体税制完善结合起来,处理好相关税种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毕业论文:企业单位房地产经济论文 一、房价形成机制与房地产经济 1.房价本身的形成直接诱因,来自购买方和出售方的协商议价。 只有房价在足够多的购房者认同的区间内,房地产的成交量才可以得以保证。也就是说,表面上是房地产开发方的单方面定价,但实质上是房地产开发方与购房者之间的一种价格博弈。开发方的定价原则在于,如果成交量降低就会采用一系列的促销措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价,而在其定价过程中会参考相似楼盘的报价,以确定自己的价格策略。 2.房地产经济的产业链延伸。 房地产经济是围绕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过程衍生出来的涉及到钢材、水泥等建材行业,劳务技术等服务行业,房地产设计咨询等创意科技类产业的综合化的半封闭的经济领域。同时延伸设计到房地产建材的原材料企业和因为劳务支持而带动的区域经济产业。而房地产成交价格指数是整个房地产经济状态的有效表达。 二、房地产成交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人们对于不同档次居住用房产的需求对房价的影响。 就房屋的宜居性要求来说,不同购房者对于极高档小区和基础型小区均有所需求。这两种需求虽然只是极端需求,但是反应了购买者对于房屋设施作为其居住用途上的不同要求。所以,单从2014年5月份数据来看,超过25每平米的住宅只有12%,这表明对于极高端房地产开发的开发商仍然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持谨慎态度。特别是在反腐工作日益紧张的今天,极高端房地产已经成为了高级官员购买房产的禁区。与此同时,有29%的房屋售价落在了15~25的区间中,26%的房屋售价落在了1~15的区间中,此两者占据了所有房屋资源的55%。此数据表明了大多数购房者是认同这一价格区间的。而6元以下区间、6~8区间、8~1区间中分别占有的比例为3%、11%和19%,本文研究区间范围中期价格分布呈现较为完整的正态分布。 2.投资用房产的需求对于房价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原因来自投资用房地产的投资人随时可能撤出房地产市场,而近7个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跌的主要原因,也是来自多个领域的投资用房地产投资人撤出。这些领域的投资人主要来自可能涉腐涉贪的部分官员亲属、通过民间贷款运作投资用房地产的商人等。理论上讲,因为投资用房地产之前囤积量的存在,以及投资人止损心理的存在,房地产售价可能出现成本倒挂的现象。 3.房产供应量对于房价的影响。 就以居住为目的购买房地产购买者来说,其需求是接近刚性的,而以投资为目的购买房地产的购买者来说,其需求是纯弹性的。目前的市场状态是以居住为目的购买房地产的购买者直线上升,而以投资为目的购买房地产的购买者数量直线下降。近7个月来,杭州房价的连续下跌,也充分反应了房地产投资市场的趋冷。但是,因为以居住为目的购买房地产的买方力量存在,房地产价格不会出现理论上的暴跌,而是应该在两者均衡的条件下趋于浮动。 三、地产开发企业的对策 1.积极控制土地保有量和开发量的关系。 开发商对于土地的保有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完全融资保有,其二是完全自有资金保有。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购进土地的资金是否经过了前置贷款。事实上,房产开发企业即使不进行土地开发,也可以完全通过土地的金融运作获得相当丰厚的利润。所以,到底将手中多少土地开发成房地产项目,是开发方需要平衡的问题。在市场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土地的持有期来换取更大的利润。 2.合理调查市场,做好产品定位。 房地产销售的利润高低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对土地开发的利润。而通过详实的市场调查,可以充分了解目标人群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以对房地产项目的定价和定位做好定位。只有充分科学的对项目进行价格和品质的定位,才可以使产品达到完美的标准。 3.实行集约式资金管理。 集约式资金管理是面对快速复杂化的房地产投资形式,各房地产企业纷纷上马的一种新型的资金管理模式,这种资金管理模式下,会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投资预期收益和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因为系统采用了模糊计算法,通过复杂的高维度矩阵获得多条件下的投资效益最终结果,使得企业的投资更加具有理性。 四、结语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认为房地产经济的波动趋势,不会出现市场上担心的暴跌的局面,而是可能出现相对稳定的缓慢回调后持续拉平的状态。但因为市场局面相对复杂,企业应该做好多方面的应对措施。通过合理的措施,企业可以实现投资集约化,使得投资风险得到更为有效的管控。 房地产毕业论文:核心期刊房地产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 1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环境的剧烈波动和竞争的加剧,房地产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跨区域扩张和并购整合,规模化、集团化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趋向和重要特征。 规模化经营是“指企业采用生产要素凝聚和重组的经营方式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经济效益”。规模化发展要求房地产企业从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式、精细化转变,它特别强调企业管理的专业化能力,同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清晰、各组织模块职能明确,业务单元划分适当,并且相互之间的联系通道顺畅,业务流程管理高效。 集团化发展对房地产企业的管控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专业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它要求集团总部能够从整体上保证各职能模块和业务单元的有机运转,且高效地掌控不同区域的多项目运作;同时,不同区域的项目在开发时还要保持协调运转、规范运行,以保证高效顺利地完成。另一方面,必须更好地配置企业资源,做到优势互补,互相推动,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规模化、集团化已成为当前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其促动之下,母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母公司不能身兼项目操作者和管理者双重角色,企业从“母公司―项目公司/项目部”的架构向“总部―区域联动”的集团模式转型成为必然。相应地,现有的房地产企业的组织管控模式也应做出必要的调整与创新,否则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2价值链理论 1985年,迈克尔?波特首次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管理理论,其认为,企业的价值产生于包括生产(投资)、经营、销售、服务和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协调运作产生的整体价值增值,而这一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价值产生的动态过程就是价值链。 价值链具有如下特性:(1)企业的价值活动只要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个方面,其中基本活动主要是直接创造价值的业务环节,而辅助活动主要是企业的内外部管理活动;(2)企业的价值活动其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环节完成自身的工作内容后,传递到下一环节。价值链上的参与者通过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工协作,实现价值增值。(3)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而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企业竞争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价值活动本身和最优化、协调的价值链活动。 3房地产企业价值链构成 按照价值链理论,房地产企业的开发作业流程,同样也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个方面。 3.1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 (1)前期研究决策阶段:通过缜密细致的市场调研,结合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对目标地块的购买与否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于已购买地块进行前期研究,确定项目业态和开发模式,进行价值研判与决策。 (2)规划阶段:根据前期决策,委托设计单位对已获得地块进行策划设计,形成良好的功能规划和市场识别,将土地最大限度实现增值。确定设计方案后,依法对拟建地块进行规划保健,获得许可。 (3)工程建设阶段:通过招标比选,选择最优施工企业,使其有能力完成设计方案,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施工,并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进行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是对土地、建筑材料等原料通过作业投入成本,使之转化为产品价值。 (4)销售阶段:在取得房屋销售许可证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推广与销售,并根据客户需求反馈,对在建和后期拟建产品设计和建造进行修正,实现销售价值最大化。 (5)物业管理阶段:产品开发、销售完成后,对产品进行物业管理、保修和后期维护。 3.2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 房地产企业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都是围绕具备房地产特有产业价值链特性的基本活动的开展而开展的,它穿插、融合于房地产价值链运作的整个过程。 (1)战略定位管理: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宏观战略,作为具体经营方针制定的依据,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 (2)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和资本是企业发展重要支撑要素。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利用合理的薪酬、培训、晋升等机制,促进知识资源的积累和应用;财务管理是就做好企业的投资管理、营运资金和筹资管理以及税务筹划。 (3)企业文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价值附加值来源,在凝心聚力、品牌推广、市场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企业创新:在激烈竞争的 房地产市场中,技术、产品、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和获得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4价值链运营管理模式 价值链运营管理模式是以房地产价值链为核心,按项目开发流程实现一体化协同。公司所有职能模块和业务单元均基于价值链定位,从业务线、职能线及战略、管理、审计线三个层次各自承担相应职责,整个价值链上横向的各个协同单元成为利益共同体,互为依存,互为客户,各自形成可以量化的对整体价值链的贡献,通过协同提高效率,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创造最大化,形成横向一体化。相互协同又相对独立的各个业务单元和模块作为“小价值链”,通过积累形成各自的专业化优势,提高专业化能力,形成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相互作用提升集团整体优势,从而形成集团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上述价值链理论,将房地产企业的价值链条整合为横向一体化协同和纵向一体化协同。横向一体化协同注重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纵向一体化协同注重知识积累、专业能力的提升。 4.1横向一体化协同 首先由四大中心――战略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串成项目开发业务链条,这是地产企业价值链的核心和主干;由财务、人力资源、企管等职能部门搭成资源提供、职能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支持平台;业务链条以支持平台为依托开展经营活动,相互作用,形成立体协同的价值链。这条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与战略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如:供应商、建筑商、设计公司、装饰公司、销售等)对接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房地产企业的整条价值链。 基于价值链,四大中心作为业务单元分工明确、准确定位。战略研发中心侧重于集团战略研究,目标计划及项目的高、精研发和经营环境分析;产品设计中心侧重于项目规划与设计,致力于环保、节能、舒适、温馨、有品味的品牌诉求和产品设计;制造中心侧重于产品制造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以及产品制造的高效率、低成本;营销中心侧重于营销和服务,基于消费者心理,研究需求趋势和营销方式,建立营销管理和服务特色;与客户、合作伙伴相互尊重、关注共赢;实现价值链创造价值的做大化。 基于价值链,业务单元与资源提供和职能支持模块互为依存,互为客户。创造是所有业务单元和模块的共同取向。这样,就会产生协同效应,并打破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的界限,实现价值链的价值最优。具体工作中,各业务单元和模块在各自分工负责的重点工作和领域内首先努力做得最专业、最有效率,然后主动地参与价值链其他环节的工作,从不同的视野贡献智慧,避免漏洞,防止风险。 4.2纵向一体化协同 纵向一体化协同就是在价值链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各业务单元和模块工作范围相对固定,业务聚焦,打造专业化团队,提升专业化能力。纵向一体化使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有参与更多项目、更多业务的机会,有利于员工个体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成为专业化人材,并通过专业化发展的通道成长,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各业务单元和模块作为专业化团队,有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良好机制,团队内更容易培养知识分享的气氛,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进而形成专业化优势,提高价值创造的能力,能为价值链的价值贡献更大。 价值链运营管理模式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管控模式,它将整个项目运作过程都纳入到集团的管控范围之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团的管控能力;并且通过业务单元和职能模块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房地产企业组织的架构更为清晰,业务流程更为顺畅,另一方面这种调整弱化了职能部门的权力,强化了职能部门对项目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意识。因为在一体化趋势下,各部门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协调才能实现价值,进而也避免了各职能部门高高在上,缺乏服务意识的现象,使项目运作过程中公司的各种资源可以达到最大化利用。此外,重要的是将各职能部门对应于相应的业务单元使各部门的专业化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而且这种围绕业务流程的专业化优势整合促进了公司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使其更加能够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竞争与压力。 房地产毕业论文:房地产企业开设投资基金形式分析论文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房地产业来说,获取资金和拓宽融资渠道是其健康运行的关键。从资金来源现状基础着手,揭示了目前房地产存在的金融风险。结合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使用SWOT分析法对房地产投资基金进行了综合研究。并结合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政策建议。 1当前房地产金融的风险 由于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较窄,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暗藏几大风险:(1)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使市场价格过分偏离其真实价值,从而产生泡沫。泡沫的破灭使房地产价格下跌,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就贬值甚至大幅缩水,给银行带来不小的损失。 (2)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隐含财务风险。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银行资金占其资产的比率在7%以上。 (3)“假按揭”凸显道德风险。假按揭已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源头。 (4)基层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存在操作风险。 (5)土地开发贷款有较大信用风险。 2房地产投资基金分析 2.1房地产投资基金的优势分析(S) (1)房地产投资基金具有融资灵活性:房地产投资基金通常在房地产项目已经开发完成、并能产生稳定收益阶段才会介入。因此,在各种资金供给者中,房地产投资基金所扮演的是一个“接盘者”的角色,可为房地产开发前期投入的各种资金提供一个有效的退出通道。 (2)房地产投资基金具有高流动性:它是一种房地产的证券化产品,通常采用服务或受益凭证的形式,使房地产这种不动产流动起来。而房地产直接投资,出售物业的难度大且交易成本很高,流动性差。 (3)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组合多元化风险较小:它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投资于不同类别的房地产项目,同时房地产投资基金有义务定期向外界公布各期财务报表、财务运作情况,有较高的透明度。房地产直接投资,受各种变化的影响大;投资风险大。 2.2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劣势(W) (1)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房地产投资基金法规,房地产税费不尽合理,对于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实施是个障碍。另外,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实力有限,能达到成立房地产投资基金要求的不多。 (2)我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房地产投资。在中国只有房地产贷款。连有限的房地产信托也是银行贷款的替代,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房地产融资。我国没有严格的金融体系,大众能够以比较低的准入门槛分享房地产行业平稳的增长,也不可能有真正商业地产的运作。 (3)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利于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金融体系就是在融资多余的储蓄和融资需求之间搭建桥梁。我国有大量的储蓄,储蓄幅度仍然很快,而房地产商也有大量的需求,但是整个金融中介的功能需要到中国香港去完成,这就是由于整个融资结构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构建使其完备。 2.3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机会(O) (1)投资对象分析。房地产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是房地产业及与其紧密联系的项目(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的股票、债券等。房地产投资基金关注的是基金投资所能够带来的基金收益状况和资本增值能力,它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就是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投资是以基金净值的持续最大化为目标。 (2)市场分析。一方面,目前我国有许多民间资本通过三个方面——自有闲置资金、企业资金、民间借贷和股权集资大量流入到房地产开发中,这种不规则投资房地产,加重了房地产的市场风险。建立房地产信托基金,不仅可以疏散房地产炒作中集中的过多资金,同时可以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和金融风险。 (3)需求分析。目前我国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健全,银行严格控制银行贷款。建立房地产投资基金可以拓宽房地产的融资渠道,减少房地产投资公司的高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有55%来自银行贷款,这本身对房地产企业就是一种很大的风险,一且金融体系政策有变更。房地产企业就很难避免金融风险。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就可以缓解这种风险,当金融政策有变动时,不至于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业发展。 2.4房地产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析(T)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房地产投资基金运行过程中。在规范运作的前提下由于不可准确预知的因素所造成的收益下降。 (2)财务风险。各种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为房地产企业资本不足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投资能否按期收回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是否会出现较高的拖欠风险、流通风险和期限风险。为此,被投资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3)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策风险,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对待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政策引起的对收益的影响。二是法律风险。由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 3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政策建议 3.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是目前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目前存在一些房政策法规,但其持续发展,需要更为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对此,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证和维持整个信托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健康、理性地发展。 3.2明确税收优惠待遇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国外得以大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能享受相关税收优惠。在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可以获得有利的税收待遇,房地产投资信托不属于应税财产,且免除公司税项。避免了双重纳税。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信托收益的纳税作出明确规定。对此,我国可借鉴美国附条件的不对其进行双重征税的规定。 3.3严格监管,强化信息披露 国外对公开发行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均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而从我国现有的信托计划发售时的信息披露分析,我国对信托计划涉及项目的披露较为简单,对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结构也未作详细披露。 应从发展之初就高度重视监管问题,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和违规惩戒制度。一方面。加速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另一方面,加大中介机构的连带责任,防止中介机构披露不合格的会计信息。公务员之家 3.4建立交易平台。解决流动性问题 标准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以像股票一样在市场进行买卖,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这也是其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以往的信托产品因为缺少统一的交易平台,流动性不足,成为限制信托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如果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就应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托产品信用评级体系、信托产品的定价等一制度,建立面广、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交易平台,提高其流动性。 房地产毕业论文: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分析研究论文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对风险的认识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房地产投资领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而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是开展风险管理的一个前提。房地产投资的显着特点就是投资资金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作为一种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活动,面临着社会、经济、技术等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它的项目全过程中既有经营风险、金融风险等有形风险,也有国家政策变化、社会环境变化等无形风险。总之,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决定了其投资活动的高风险的特性,从而使投资方案和决策具有相当的潜在风险。 1房地产开发投资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般定义是指在以特定利益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若存在与初衷利益相悖的可能损失即潜在损失,则由该潜在损失所引致的对行动主体造成危害的事态。房地产开发投资风险,是指投资商因对未来某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决策以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该项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产生负偏差的程度及其发生概率,即投资商在房地产项目投资过程中,遭受各种损失的范围或幅度及其可能性。 可以说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在一定环境和期限内客观存在,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来应对风险,避免损失与损坏的产生。而对它进行充分、深刻的认识,将有利于降低这些风险。 2从来源分析 从房地产投资风险来源看,也可以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自然风险是由自然界的实质性风险因素所致的财产损毁和人身伤亡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各人的行为反常或团体的不可预料行为所导致的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因政局变化、政治动乱、战争等政治因素所引起损失的风险。 3从投资阶段分析 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前期阶段和建设阶段,在这些不同的阶段房地产开发经受着动态的风险,有多种的动态因素对它施加影响,下面就从对项目全过程风险分析因素进行分析。 3.1决策阶段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潜在变化有可能给投资商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中国走的是宏观调控结合市场的路子,宏观政策变化会对房地产投资构成风险。比如我国1993年对房地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1994年出台的土地增值税条例、21年出台的规范住房金融业务的措施、2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的转变等,就使得许多房地产投资者在实现其预期收益目标时遇到困难。 类型风险-不同类型的房地产投资会有不同的风险概率,对于住宅、公寓、别墅、办公楼、商场和工业厂房等,且这些不同的物业抗风险能力也不同。在决策阶段必须选择好合适的物业种类,并对相应的风险进行深入调查。 区位风险-区位指某建设场地的地理位置,以及该区位所处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或背景等。例如地区的经济基础、经济增长前景、人口条件及其市场价格水平的可能影响等。 时机风险-地产活动有周期性,供求及价格随时间而变化。必需对未来几年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人口增减、收入水平升降、消费心理和物业需求变化等风险因素进行预测,以选择、确定合适的开发时机。 3.2前期阶段 进入前期准备阶段以后要取得立项审批;取得土地使用权;征地补偿;委托规划、报审;施工许可获得;筹资;招标等许多工作的进展,这里面也充斥着房地产投资的风险。 置地方式风险-由于投资商只能通过行政划拨和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等方式取得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已有土地也不能轻易地改变土地用途,所以通过行政划拨、协议、招标或拍卖方式取得一定年限土地使用权时存在着置地方式风险。 置地时机风险-比如建设资金落实困难导致不能按时开工,土地闲置、购地资金沉淀产生利息损失。 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指利用各种方式融通资金时,由于融资条件考虑欠妥而使其盈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比如通过股权融资时,由于发行股票时机不当、数量不当,价格不合理造成发行股票困难、融资成本过高,给开发者带来损失。 3.3建设阶段 工期风险-如承包商错误估计了项目的特点,低估了施工的困难,施工组织设计不当,遇到了复杂的地质条件而导致的工期延误等;或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创新而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的工期延误。 公众干预风险-由于某项房地产的兴建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利益,而使公众自觉性地进行干预,阻止该项目的发展从而可能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各种形式的损失。 施工事故风险。安全生产涉及到施工现场所有的人、物和环境,安全工作贯穿了施工全过程。由于安全工作不到位,或者其它偶然因素,导致事故发生,引起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最终都会给房地产投资带来风险.质量风险-由于施工的机械、技术,气候、水文,建材,人员素质等各种愿意引发项目质量不达标,带来的房地产投资风险。 3.4租售阶段 在租售阶段,房地产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销售、物业两个方面。比如定价策略不科学等导致房地产定价不合理而给其带来的收益损失。定价过高导致房地产滞销,总收益下降。或是定价过低了白白损失收益。另外由于消费者不仅注重其价格和质量,而且还十分注重其租售后服务,即物业管理,物业不当有时也会给房地产投资带来风险。 4总结 在房地产投资领域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利用、控制、管理。面对这这么房地产投资的众多风险,一定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认识,改善风险管理的方法,加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努力将投资的危险减小到最小。 房地产毕业论文:资金管理下房地产业的论文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处在一个极为复杂的环境,人民币升值,汇率风险加剧、国际反倾销频发、贸易壁垒森严,国家不定期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的调整,面对金融危机与不断变革的目标资本结构,都使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面临巨大风险。自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向我们充分展现了房地产泡沫对整个金融乃至经济体系的巨大冲击,因而加强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控,对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房地产业资金管理现状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是以项目的融资为开端,经过项目的开发以及房子的交付使用,到项目的售后,其最终的过程是支付外部的融资成本,这几个过程形成了房地产行业循环反复使用,房产企业资金链的管理主要包括资金的筹措,资金的使用和资金的回流三个环节。在房地产生产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社会物化劳动投入,势必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以及建筑物的建设资金大部分需要上亿元甚至更多,所以在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整个环节中必须保证资金链的良好运作。房地产项目资金环节是一个很长的周期,资金投入大,回笼慢,同时运营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偶然因素的制约,包括土地投资市场、综合开发市场以及房地产销售市场,项目资金投入后需要经过各个市场的一次性的完整流通才能获得最终的利润。 二、房地产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经营模式简单可以归纳为置地-建设-销售三个部分,建设时间、市场环境以及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等,无法进行有效的盈利预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公司治理结构,资金管理,工程财务管理以及整个项目资金账目的审计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货币资金是企业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可以用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流动支付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还本付息和依法纳税的重要保障,资金成本较高。此外,项目内部资金管理也很重要,如果某职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力较大,高度的资金集权会增大财务舞弊事件发生的概率。 (2)收入成本核算缺乏合理性 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周期一般是一年以上,项目较大的工程甚至要3至5年的时间。这期间,资金的收效慢,就会发生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呈现出不合理的现象,大量的资金投入产生的费用无法与收入配比,需要注意的是,开发产品即便预售完毕,预售款项并不能确认是收入,房地产开发产品的成本载体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项目销售单位却是单个楼层或者户型,单个楼层的售价与其成本自然就不是配比的。 (3)内部风险控制不当 虽然房地产开发公司大多依据国际管理经验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成效却不大,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只模仿了内部审计机制的外形,设置了机构,却没有学到内部审计机制的核心,国内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往往没有财务审计实权,审计报表的审批还是在领导手中,高度集中的财务集权设置,让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内容大多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三、房地产业开发财务管理的建议 面对日益加深的金融危机,在行业、企业目标资本结构式管控财务风险的同时要防范资金断流底线,开创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企业大规模融资,遵守风险收益均衡原则,建立完善统一的财务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和防范,对资金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 (1)完善企业目标资本结构 企业在建立资本结构时,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偿还能力确立融资目标,负债份额,债源分布,还债时间,将投资回收时间与负债时间长短期联合起来,防止还债集中到来。创建良好的筹资环境,降低资金成本,避免到期物理偿债的现象发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良好的融资环境能够促进企业吸收到更多的投资。 构建内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是解决资金矛盾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各类单位在中心内开设收入户和支出户,通过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统筹管理,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估,挖掘资金潜力,降低资金风险,提高资金调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资金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细化到每月每日,使得预算在不断变化中接近实际应用,为日后其他工程项目资金预算提高可行度和准确性的建议。有效的会计系统控制位企业提供了真实完整,有效可靠地资金流动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及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促进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的有序运行。 (2)推进企业自身改善 企业自身要注重对项目开发可行性的研究,对项目进行开发背景、规模和经济形势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确定项目后,对市场供需情况、工程预算以及政策法规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项目资金链能够稳定持续的拓展。 银行借贷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房地产行业需求,房地产行业不能局限于当前的融资方式,除了传统借贷和风险投资以外,还要借助上市融资、信托投资的方式,注入优质资产,形成多元化融资资金链,提高项目资金流动性。 在审计控制方面,现代内部审计已不再是单一的财务审计,其功能已经逐步扩展到了经营审计领域, 侧重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政策法规的遵循情况跟的内容控制,有效的财务审计能够对财务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使用舞弊情况,财务风险预警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要保障审计功能发挥作用,要严格遵照财务审计制度,实习财务分权制度,利益先关的领导、部门不能干涉审计部门的结果,加强内部审计部分的独立性,积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监督作用,从而为房地产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财务资金管理策略表明,建立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挑战指明了道路,加强财务管理力度,建立内部财务审计制度,扩大融资渠道能够规避国内市场经济的不理影响,保障房地产行业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房地产毕业论文:解析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投资决策风险的论文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社会财富的半数之上。其本身作为一种新兴的热门投资理财产品,为大众追捧。但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大,开发周期较长的产品,自身具有较大的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和其他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对行业中存在的风险有相应的认识以及时对其进行规避。 1.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简要介绍 房地产开发分为四个阶段:投资研究决策阶段、前期工作阶段、项目建设阶段、租售管理。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是房地产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不确定性最大、风险性最高的阶段,因此,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是指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实现相应的预期目标,通过相应的方法,运用一定的理论分析、数据分析,通对政策法规、开发区域的经济环境、地理环境进行相应研究,考虑市场供求提出开发策略,并正式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项目可行性的研究论证,最终分析出最佳的投资方案的过程。 想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就要求决策者了解其中存在的风险,并依照风险的程度对项目进行筛选和调整,来得到最佳方案。 2.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及相应要点 2.1重视项目区位风险 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程度不一,经济环境大相径庭,消费水平、物价水平有异这使得不同区域的房地产项目开发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伴随着不同的风险。由于经济环境不同,同一风险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也有着很大的差距,及风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或地域性。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地理位置相对固定以及其不可逆性,对于开发房地产项目所选区域的风险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项目区位风险主要包括政治政策、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交通环境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无论哪种因素进行了调动,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地产的开发及销售,并给开发商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 其中政治因素带来的风险包括新政策的制定、区域土地价格的影响、社会环境、社会安全性。等因素衣食住行,房地产占了其中的住,自然与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政府必然会对其进行监管和调控。其调控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是全面的,土地政策、公积金政策、住房补贴政策,税收政策、城市规划政策、环境环保政策以及影响原材料价格的相应政策,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相应层面。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未完善的今天,政策风险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可见十分巨大。 其中地理位置因素带来的风险主要是所要进行投资地区相应的法律法规、社会安全稳定因素、经济状况、周边的自然条件、土质的条件以及人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带来的。具体来讲,我们要考虑目标地区的交通环境,人口密集度,城市规划,土地价格,地质条件等。这些影响了该项目的收益,决定了是否能给开发商带来高额回报。 2.2加强项目可行性的论证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的研究主要是指,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认真调查拟建房地产项目的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并结合项目区位风险进行分析,认真地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案,以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为基础对拟建房地产项目进行动态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和论证,并以此来判断决定采用相应的方案并对相应方案进行改进或将探究结果作为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其中,要注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调查是一切分析的前提,错误的信息或者信息不对称将会对研究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其与真实的结果大相径庭,一定要保证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是准确的,否则将会使公司效益大大折损,甚至造成相应的损失。 2.3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投资决策风险管理 房地产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它有着开发周期长、投资金额较大这两种非常明显的高风险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巨大的风险将贯穿在整个房地产项目投资中。但是,高风险带来高利润,这也是为什么房地产投资日渐增多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因风险大而不投资,放弃其中高额的利润。为此,我们要做到相应的风险管理。 合理的降低风险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相应的风险管理中,我们可以用接下来的方法来有效地降低相应的风险: 进行合理的风险规避,这是一种相对保守稳健的投资方法,通过分析相应的项目区位风险后,放弃一些风险巨大的投资项目,来选择相对稳健的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稳中求胜,虽然没有超高额的利润但是胜在稳妥。 采用投资组合的方式,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采用证券投资组合的方式规避风险,我们也可以将它运用到房地产项目开发上。按照风险的不同程度以及利润要素,对一些合理的项目进行筛选,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使风险大大降低。这样可以相应地降低风险并带来较高的利润,只是对于人员需求较大,要做的相应决策也相对较多。 3.结语 综上所述,各类风险伴随着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全过程,因此正确认识并面对风险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全面的监测,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贯穿全过程的相应的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必须要做好项目区位风险和项目可行性等要点的监测和论证以及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来增强该项目的抗风险能力给企业带来高效益,并促进企业良好、快速并持续的发展。 房地产毕业论文: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金融论文 一、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创新的主要表现 (一)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 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公开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一度被暂停,获得银行信贷条件苛刻且规模受限,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日益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重要渠道,信托资金、资产管理公司资金、私募地产基金、民间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近年来发展迅猛。 (二)海外金融市场融资 鉴于中国大陆融资困难,近年来,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纷纷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获得融资,不论是股票融资还是债券融资,市场影响力和信用评级都是融资成本和融资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海外市场成功融资的主要是国内一些一线房地产开发商。 (三)通过创新方式获得银行资金 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在银行的直接信贷受限,通过新通道获取银行资金成为可行的方法。广为市场熟悉的操作方式是银信合作,即银行通过向客户发行理财产品,将所筹集资金作为单一资金委托信托公司投向房地产开发商,该方法于21年7月被银监会叫停。[1]但很快一些更为复杂的操作方式出现:一种是银证信合作,即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后,将所筹资金交给证券公司,由后者订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再将这一资产管理计划对接信托公司,最终投向房地产开发商;另一种方法是找一笔过渡性资金,先成立房地产信托计划,再由银行拿理财产品筹集到的资金受让该信托计划的受益权。③这些方式实质上延续了银信合作。除了换通道获得银行资金外,房地产金融市场主体还充分利用限制规则未覆盖的方法为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比如借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来为开发商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④的常用操作方法是:首先,由开发商与建筑商或设备供应商签订商务合同,提供服务或设备,形成建筑商或设备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其次,由建筑商或设备供应商以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取得银行的贷款;最后,贷款到期时,要么由房地产开发商还钱给建筑商或设备供应商,由后者归还贷款,要么建筑商或设备供应商到期不还,由银行向开发商主张债权代位求偿。这样,名义上是给建筑商或设备供应商的贷款,实质上是在为开发商融资。 二、宏观调控背景下购房者融资创新的主要表现 随着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向纵深发展,对需求方的调控力度也日渐加大,对购房者的金融限制即限贷政策,成为一种抑制投资需求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看来,绕过限贷政策的购房者融资创新日渐成熟。 (一)非银行借贷机构融资 受限贷政策影响,部分地区二套房商业贷款的首付比例提高,三套房或多套房商业贷款被叫停。⑤如果资金缺口不大,除自筹之外,还可向小贷公司、典当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融入短期小额资金。但向民间借贷机构借款往往需要抵、质押物,而且成本较高,因此这一途径仅可用于满足偿还资金预期明确、金额较小且期限较短的购房者需求。当然,如果资金缺口非常小,购房者可根据月收入状况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消费贷款。 (二)以变通方式从银行获得资金 如果购房者资金缺口较大,难以承担小贷公司、典当公司的高成本融资,或者短期内无法偿还借款,以变通方式从银行获得资金也是可行的。一些企业购房者可以动用运营资金购房,然后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甚至是装修贷款来缓解运营资金压力。个人购房者也可以其持有的其他房产作为抵押物申请消费贷款用于购房,只是这种操作方法成本高且有与现行法规相违背的嫌疑。但这并不意味着购房者完全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如果资金缺口不大,购房者可以通过一张或多张高限额的信用卡分期付款⑥的方式来获得银行资金,此外,一些在部分商业银行有较高综合授信额度的购房者,可以直接动用这一授信额度购房。 (三)通过房地产销售公司搭建的融资平台获得资金 购房者从民间借贷机构和银行获得资金的决策与操作往往是分散进行的,但目前在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一个令人警惕的新动向:房地产销售公司正努力与民间借贷机构或银行合作,搭建系统性满足购房者资金需求的融资平台。在公开宣传口径上,一些知名的房地产销售公司与民间借贷机构或银行的合作往往强调优势互补:房地产销售公司提供优质的客户资源,与民间借贷机构或银行的资金资源形成有/:请记住我站域名/效互补,大致的合作方式如图1所示。虽然在各种合作意图的声明以及网页典型推广案例中,房地产销售公司与借贷机构合作,对有资金缺口的购房者融资都有意淡化购房色彩,转而突出家庭消费、经营周转等功能,⑦但这些需求都是购房者在购房后的资金紧张造成的,这难道不间接构成为购房人融资?购房人完全可以从亲朋好友或工作单位短期借款购房,然后申请此类合作金融产品,获得融资后归还此前借款。此外,此类合作金融产品中,小贷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提供的家庭消费贷款本身监管宽松,商业银行提供的综合授信额度往往采取“一次审批,循环使用”的授信方式,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监控,这些资金不排除有直接用于购房的可能。⑧民间借贷机构和商业银行之所以愿意提供此类融资服务并放松监控,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在客户选择上,可以有意识地向偿还能力强的二套房甚至多套房购房者倾斜,这类人群净资产较高,往往可以提供其他房产作为抵押物,违约风险低;其二,在融资金额和期限上,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资金缺口小、借款时间短的客户,回避风险的同时加速资金周转。 三、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理论逻辑 毫无疑问,不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在绕过房地产金融调控壁垒、通过创新方式取得各类融资的过程中,其融资成本总体上要高于银行贷款,究竟是什么动力驱使他们承担高成本去融资?各类资金供给方为什么也愿意贷出资金? (一)生产者主权背景下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内在机制 “生产者主权”是一个与“消费者主权”相对立的概念,是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ohnKennethGalbraith)提出的。加尔布雷斯认为生产者总是不断自行研究、 设计、开发新的产品,自行安排生产,自行规定价格,然后通过庞大的广告网、通讯网和推销机构向消费者进行劝说,让消费者按照生产者安排的品种、规格、价格来购买商品,这就是“生产者主权”。在生产者主权市场中,不是需求创造供给,而是生产创造消费,出现这种市场力量不均衡是由于生产者总是有组织的、集中的机构,可以动用规模性的力量,而消费者则是分散存在的,很难形成集体平等地和生产者议价或维权。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相对典型的生产者主权市场,唐文进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讨论。[3]在房地产市场上,从买地到设计,从施工到销售,都是由房地产开发商的专业团队决策并主导完成的,反观消费者,除了决定买还是不买以外,对商品房的上述开发过程没有直接影响力。⑨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生产者主权特征明显。在一个生产者主权市场上,价格的确定往往有利于生产者。与社会福利最大化情形相比,生产者剩余多而消费者剩余少,这一点与垄断非常类似。其实房地产市场的确具备一定的局部垄断特征,虽然房地产开发商数量庞大,但由于商品房是地上附着物,购房者的工作和生活半径是有限的,他们往往仅对某一特定区域的商品房才形成有效需求,而在这一特定区域内的商品房新增供给往往仅由为数不多的开发商提供,这就在局部区域内形成了寡头垄断甚至是完全垄断。不论房地产市场是生产者主权市场还是具有垄断特征的市场,其价格必定比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高,房地产开发商存在较高的经济利润。静态来看,即便政府实施金融调控政策,房地产开发商依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承担较高的财务成本;动态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生产者主权市场,如果此前的利润空间不足以承担提高了的财务成本,房地产开发商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商品房出售价格的方式来转移成本,以保证其经济利润。如图2所示,初始状态下,某区域商品房供给为S1,商品房需求为D1,开发商定价为P1,商品房超额供给为AB。⑩房地产金融调控使得开发商的财务成本上升,该区域商品房供给变动到S2,如果此时P1的价格不足以使开发商获得正常利润,即经济利润为负数,他们就会涨价至P2,此时商品房超额供给为ED,待售商品房积压严重,不利于开发商的资金周转,于是开发商自己或发动销售公司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对消费者进行游说,逐渐使得对该区域商品房的需求由D1上升到D2,开发商又成功地卖出了EC的商品房,待售商品房回到较正常水平CD。 (二)房地产金融市场上的寻租机制 既然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较为自由地将财务成本上升转移成商品房价格上升,那么理论上,只要还有涨价的空间,继续上升的财务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除非价格严重透支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使出全部游说本领也无法提高商品房需求,价格无法继续上涨,财务成本的上升耗尽了开发商全部的经济利润,否则这一寻租过程不会停止。这一机制使得开发商能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具备较强的财务成本承担能力,各类型的资金供给方自然有向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动力,面对政府的金融调控政策,供给方自然会合作起来,想尽一切可行的路径,实现对开发商的融/!/资,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开发商资金需求,更使资金供给方获得较调控前更高的利息收入和服务收入。针对二套房甚至多套房的购房者,首先,这部分人资产净值较高,可以提供其他房产进行抵押或者其他资产权利作为质押,风险保障程度较高;其次,这部分购房者购二套房普遍付较高比例首付或购多套房的全款资金缺口不大,期限较短,偿还能力较强。这两方面原因也使得资金供给方在风险可控下能得到较高的利息收入和服务费。值得说明的是,房地产销售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方面,他们是主要的宣传策划者和游说者,只有更多的人被他们打动进而购房,他们才有获得更大利益的可能;另一方面,如果购房人资金缺口不大,但受制于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无法获得银行融资,他们作为信息的掌握者,自然会努力寻找银行和民间借贷机构合作搭建针对购房人的金融平台,在卖出更多商品房获取收益的同时,还可分享对购房人融资产生的部分收益。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上,资金提供方在房地产销售公司的帮助下大规模寻租,某种程度而言,房地产金融调控反而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寻租热情———对难以直接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的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而言,这部分资金来源弥足珍贵。 四、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影响 针对政府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不论是作为商品房供给方的开发商,还是作为商品房需求方的购房者,都因为各种房地产金融创新而获得了融资,成功地绕开了调控壁垒,这对房地产市场、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宏观调控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商品房供给不断增加的同时价格不断上涨 房地产金融创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推动商品房在供给不断增加的同时价格不断上涨。之所以推动商品房供给不断增加,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并没有受到调控政策的显着影响,特别是对那些大的开发商而言,他们不仅融资渠道多,而且融资成本也相对低,这些足以调动他们拿地和建设的热情,因此商品房供给不断增加。之所以在供给增加的同时商品房价格也不断上涨,原因有二:其一,在生产者主权市场上,供给决定需求,在不断增加供给的同时,开发商和销售公司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等各种媒体对消费者展开高强度宣传和游说,使商品房有效需求也不断增加;其二,在生产者主权市场上,市场定价权较大程度上归于生产者,与传统的银行贷款相比,即便通过金融创新取得的融资成本较高,开发商们也能通过涨价消化提升的融资成本。 (二)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加速聚集 房地产金融创新的间接影响就是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正在加速聚焦。在各种房地产金融创新的金融支持下,开发商在不断增加商品房供给的同时不断推高房价,根本原因在于其能够通过宣传和游说拉动需求,但针对二套房和多套房购房者的金融创新类融资恰好说明这种宣传和游说的力量正在减弱———开发商、房地产销售公司仅通过宣传和游说已难以有效拉动需求,还必须解决二套房和多套房购房者的资金缺口才能有效发掘购房需求。而一旦这一部分购房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有可能不再有足够的需求来消化增加了的供给,待售商品房大量积压,不排除房地产开发商们本着先于其他人逃离市场的心理进行恐慌性抛售的可能,届时房地产市场将受到沉重打击。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一旦成为现实,房地产金融市场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都会受到震动。一方面,对开发商的各类融资,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资金、海外债券、房地产私募基金和民间借贷机构资金都将面临较高的违约风险。受近年来房地产金融调控的影响,银行贷款在房地产金融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且银行主要放贷给一些实力较强的一线开发商和地区龙头开发商,贷款成本也相对较低,这部分资金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银行体系相对安全。但其他各类融资由于主要面对的是中小型开发商,成本较高,违约风险非常大。如果这些违约风险集中爆发,风险就会沿着资金的中间供给方到最终供给方的路径传播,逐渐演化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值得说明的是,在这部分融资中,虽然银行系统表面上看起来相对安全,但其他各种融资方式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与银行有某些关联,比如通过银行发放的委托贷款,以及实际上来自于银行表内或表外的资金,因此银行系统想要独善其身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房价如果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不排除部分首付比例较低的购房者违约,由于这部分资金主要是银行的按揭贷款,银行系统可能会在风险暴露的同时被迫处置数量巨大的抵押房产,这又会反过来加剧房地产市场风险。 (三)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 房地产金融领域诸多创新的实质是绕过调控壁垒,这使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政府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仅在银行信贷系统内得到了较好地施行,还不排除有部分银行打擦边球参与房地产金融创新。这些 创新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制订部门的声誉———他们的调控手段总是渐渐地失效,调控目标总是难以实现。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严重———人们渐渐习惯了市场的“智慧”,而不大理会政策的规制。近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与这种预期的不断强化不无关系。 五、针对房地产金融创新的优化管理建议 房地产金融创新使得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的效果不明显,增加商品房供给的同时推高房价,加速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聚集。为此必须调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思路,采取果断措施,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管理。 (一)调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思路 基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生产者主权市场的判断,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是加大供给和管理市场对房地产的预期。虽然近几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加快了保障房建设,增加了居民住房的供给,但是仍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其一,保障房建设计划体现出各行政区划平均分配的特征,这使得一些三、四线城市保障房供给相对充足,少数地区甚至过剩,[4]而一些人口高度集中的一、二线城市保障房供给相对较少,并且往往处地偏远,相当部分有资格的购房者购不到房,成功购房者工作生活存在诸多不便,生活成本提高不少;其二,保障房在建设、出售过程中存在管理漏洞,出现了一些房屋质量无法保障、购房人资质可疑等违规现象,使得保障房的保障功能打了折扣。针对这两个问题,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应该合理安排保障房建设计划,加大一、二线城市的保障房供给数量,特别是要在城市相对中心地段多建设一些保障房,可以采取土地出让配比策略,出让一块地给开发商的同时,紧邻开发一定数量的保障房,既增加中心城区保障房供给,又对普通商品房价格形成压力;另一方面要严格管理保障房的选址、规划、施工、发售各环节,增加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保障房的保障功能。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的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思路,要强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不断增加和多样化的预期,要强化社会房地产投机的风险意识,稳定房价预期,房地产主管部门和宣传主管部门要定期全国和各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的数据,特别是风险提示性的数据,并多渠道进行分析与宣传。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和销售机构的宣传管理,对于夸张不实的宣传和欺骗性的游说,要加大打击力度,尽最大可能促使购房人理性决策。 (二)调整银行业房地产信贷的管理思路 如前所述,在针对房地产金融宏观调控的各类金融创新中,银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表内来看,现行的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规模和风险皆可控,但如果把各种表外业务考虑进来,可能结果并不乐观。此外,一些银行通过其他主体间接给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或者通过其他信贷业务对购房者提供融资以弥补后者购房后的资金缺口,实际上还是在为房地产供需双方融资,并且成本不断推高,风险却未降低。虽然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其调控措施,如银监会21年7月叫停银证合作,2013年3月又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并加强管理,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通过证券公司成立资产管理计划再通过信托公司为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市场通称“银证信合作”)的通路被大幅收窄。但金融市场参与者众多,业务多样,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资金从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的流动很难彻底切断,严格的控制并不一定带来资金流动减少或停止,反而意味着更高成本的金融创新,因此,必须调整银行业房地产信贷管理思路。在银行房地产信贷管理方面,可以尝试改“风险回避”为“风险转移”策略,即银行业适度放松对房地产供需双方的信贷控制,再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把不同风险等级的信贷资产转移出去,这样能降低房地产市场供需双方的融资成本,在部分削减房价上涨动力的同时降低购房者的信贷风险。 (三)加强对房地产金融领域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机构的监管 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机构参与房地产金融领域有其积极影响:一方面,这些机构的参与有效增加了房地产供需双方融资渠道,分流了对银行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这些机构的管理相对于银行体系更为宽松,更有机会从事高风险业务,创新更为踊跃。因此,主管部门简单地叫停这些机构的房地产金融业务是不明智的,负责任的态度是加强对这类机构的管理。首先,要明确管理主体,目前,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都有归口管理部门,但其他一些机构,如地产私募基金、小贷公司主要由地方政府多部门管理,工商部门、发改委、金融办都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多头管理效率较低,应该针对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明确管理主体,进行专业化的全面管理;其次,要完善管理法规,加快新型金融组织的立法工作和相关业务管理规定的拟定,改变“先放养,后规范”的思路;最后,加强各类新型金融组织的业务指导,提示相关业务风险,提高资金盈余单位、新型金融组织的风险认知程度,使其在较高的风险承担意愿的前提下参与房地产金融业务。 房地产毕业论文:房地产投资论文 1993年到2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从1937.5亿元增长至116.1亿元,1年间增长了4.2倍,平均每年增长17.96%,尽管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低约1.5个百分点,但却远远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4年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速度虽然逐月回落,但同比增长仍达3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26.1%。在新一轮的投资增长中,在进入统计的19个行业中,房地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次于制造业居第二位。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问题 1、资金来源结构存在严重缺陷,银行贷款和经营性欠款数量巨大。1997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的各种资金渠道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债券、利用外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呈现回落趋势,而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则迅速上升。论文百事通23年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占当期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例高达98.5%,三项总计12932.29亿元。24年1-5月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占当期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例上升到98.7%,而银行贷款和经营性欠款两项合计就达3772.13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1.1%。 2、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经济适用房建设投入不足。1997-23年住宅开发投资稳定增长,23年达到6782.41亿元,占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7.1%;虽然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投资规模在各类住宅建设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最低的,但是与我国的收入结构比,这一比例明显偏低。24年1-5月在房地产和住宅开发投资增长分别高达32.%和32.2%的同时,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的增长只有9.1%。因此,造成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有加剧之势。一些城市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高档商品房却不同程度地空置积压。截至24年6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高达9697万平方米,其中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房达5673万平方米,占空置商品房总面积的58.5%;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加.2%。 二、房地产开发投融资体制面临挑战 1、降低国内贷款和预售筹资比例带来的融资渠道相对收缩。随着中国银行体制改革,房地产投融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台的关于住宅开发贷款和住宅按揭贷款的限制性文件的进一步落实,各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将更为慎重。另外,由于期房销售受到限制,依靠预售房款筹集开发资金的渠道也越来越狭窄了。上述变化表明,我国房地产投资体制正在发生变化,将扭转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过度依靠银行贷款和预售货款,从而加大金融风险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贷款难度加大,使开发商面临开发资金紧张和还贷的双重压力,不仅会迫使开发商调整价格策略,以维持企业的有效运转,同时也推动有关方面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2、自筹资金比例居高不下,债券融资拓展缓慢。1997年以来,自筹资金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23年占到当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28.6%,24年1-5月上升到31.1%。债券融资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所占的份额一直很低,这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阶段是不适应的,应当大力拓展债券融资的空间。 3、经营性欠款数量巨大,其中蕴藏的风险需要及时化解。统计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性欠款自1997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中,1997年经营性欠款占当年资金来源总额的38.1%,到2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6.1%。由于24年以来各地清缴拖欠工程款的力度加大,加之有关部门对房屋预售做出了相对严格的规定,促使经营性欠款的比例有所下降,24年1-5月下降到38.3%,但比例仍偏高。经营性欠款的主要部分表现为待出售的房地产项目,但是由于价格原因,供给和需求在低水平上维持均衡,短期内似乎难以改变,因此,及时降低这部分比例成为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内容。 4、房地产业应对国际、国内冲击的能力亟待提高。1997-21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额持续走低,22年这一数字开始回升,24年1-5月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4%。结合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预示着外商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有可能持续回升,并成为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要力量。然而,外资以何种形式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必须加以注意,以便妥为利用,防范负面影响。同时,国内游资对房地产的投机也值得关注,目前一些省份的游资有千亿元之巨,如何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防范其负面影响,也是有关各方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完善房地产投资相关政策建议 1、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是根本,行政手段须慎用。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生长点,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如果政策效力过猛,调控力度过大,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抑制经济增长。因此政策力度选择应适当。此外,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公平竞争环境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应当努力为房地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市场功能,以期在实现调控目标同时兼收培育市场之功效。目前各地针对土地供应、“烂尾楼”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其中相当部分带有明显的行政强制色彩,对市场的作用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明确提出“提高门槛”、“治理城市疤痕”等对策。其实关键在于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强迫开发商服从政府意志,如果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性地推行某些政策主张,甚至采取所谓的提高门槛等歧视性政策,不仅无助于降低市场风险,反而加重市场的扭曲,导致更大的风险。可取的政策导向是化解结构性矛盾,增加市场的公平性。 2、近期主要目标是结构调整。以结构优化促进总量调整,控制空置面积继续增长,消化存量商品房。房地产业目前的金融风险不在规模上而在结构上。首先是资金使用的结构。很明显,直到目前我国广大城镇家庭的居住面积仍没有达到基本的标准,对房屋的购买欲望仍非常强烈,有购买力的需求也十分庞大。另一方面,空置一年以上的房屋在56万平方米以上,庞大的需求和供给由于价格因素而无法有效实现。其次是资金来源结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银行贷款和经营性欠款所占比例过高,23年两项合计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总额的7%,24年1-5月两项合计占比仍高达61.1%。有效地改善供需结构、资金结构,是近期调控房地产市场,降低风险最有效的着力点。 3、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规范管理力度,把好土地源头关。近年来,政府 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从以往简单的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制手段为主。在此基础上,应更深切体会土地资源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实施更严格、高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完善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全面盘活土地资产,加快建立健全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土地产权制度。 4、完善财产税制度,打击过度投机和资源浪费并存的痼疾。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另一个深层次顽症是资源的无效配置,而这种无效配置的原因就在于占有资源不需要付出额外成本,因此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与此同时,由于不需要付出额外成本便可以拥有财产,刺激了以投机为目的的财产集聚和沉淀,导致投机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两种现象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必须加以改变。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分析,适时改革和完善财产税制度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建议有关方面抓紧研究,及早出台可行的方案。公务员之家 5、差别化引导市场,加快金融创新步伐。2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美元,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购买力基础。随着需求结构的细化,房地产市场产品结构调整也应当跟上,不同城市、不同群体对住宅档次的需求差异也较大。一个健康的房地产业,需要公平竞争的多元化主体存在,健全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实现多元化利益主体公平竞争的基本平台。与此相 :请记住我站域名/ 6、防范和化解风险并重,关注市场变化,提高预警能力。防范风险的根本原则是减少不确定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广泛搜集房地产市场信息,建立动态的统计、分析和监控体系,加强房地产的政策研究、市场研究和需求方面研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与此同时,对已经存在的风险,必须加以化解。当前的重点应当放在限制过度投机上,尤其是限制官商勾结的违规投机炒作行为。应当认识到,限制投机就是保护合理消费,有助于房地产的长久发展。从长远看,加强市场的公开性、公正性、公平性,是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业风险的根本出路. 房地产毕业论文:小城镇房地产投资风险特征研究论文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小城镇房地产开发也随之不断扩大,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可增加地方财政收人,带动当地建筑业、建材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饮食业等诸多产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房地产投资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影响收益的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因此,房地产业属典型的高风险产业。小城镇在城镇体系中,具有特殊性,因此,小城镇房地产投资除了具有一般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共性外,还具有其独特个性。 一、小城镇房地产投资风险特征分析 1.居民有效购买力风险。尽管全国范围内,小城镇人口众多,市场较大,但是单个小城镇市场规模并不大,消费群体有限。目前小城镇居民多数是从农村致富后迁移到城镇居住的,他们要么没有住宅,要么当前住宅环境较差,对住宅的需求较强烈,需求量较大,但是这部分人由于家庭收入结构单一,一般没有持久性收入,收入水平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购买能力极易受到市场变化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有效购买力风险。 根据国外的经验,房价一般为居民家庭收入的3~6倍,发达国家为5~6倍,中等发达国家为4~5倍,发展中国家为3~4倍。25年1~1月,我国商品房每平方米平均售价为39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3元,按25年全国城镇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来计算,售价为25.3万元,是户均年可支配收入(户均按3.4人计算)的7.2倍,超过国际公认的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因此,我国城镇居民的有效购买能力不高。 另外,由于来小城镇居住的农民大多没有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国家商业银行住房消费贷款也极少在县城以下的小城镇实施,因此他们就失去了住房公积金和贷款制度对提高他们有效购买能力的帮助。 2.规划风险。开发商拟在某地进行房地产开发时,都要与当地规划管理部门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区域规划和城镇规划,因为区域规划和城镇规划的修订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成果的价值。但是,目前我国有的小城镇还没有建设规划,或者虽有规划但只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而已,没有严格地按规划执行,主观随意性较大。有的小城镇,城镇建设纯粹是长官意志,随着长官的变化,建设规划和思路也可能会变化,城镇规划的主导作用会失去,有的小城镇虽有规划,但是规划也不尽科学合理,随时都有修订的可能。 这种无规划或不严格执行规划,将可能会导致房产与城镇规划中的功能分区不符,生活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功能相互混杂,建筑风格与周围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不协调等,从而失去区位优势,影响房产的价值,带来投资风险。 3.房产投资类型单一风险。不宜投资组合降低风险。所谓投资组合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方案,按照不同的比例额度构成的一个复合体。上世纪5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马利维茨率先提出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并广泛地在证券业、保险业以及金融业中加以推广和运用,成为一种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决策的有效方法,投资者常奉行一句格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美国等国方国家中最为流行的“投资三分法”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思想。 房地产投资组合是利用多样性来分散风险,通过开发不同房地产产品和不同的投资方式的组合,以求得单位风险水平上收益最高或单位收益水平上风险最小。小城镇房地产需求,主要集中在居民对住宅房地产的需求,需求愿望强烈且需求量较大,但是对大型商铺、旅馆等房产的需求并不明显,造成房地产开发商不宜采用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 4.消费习惯风险。在大中城市,由于城市市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城市居民来自不同地方,一般不易形成比较统一的消费习惯。我国地域广阔,小城镇众多,但各小城镇居民绝大多数为当地居民,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传统和观念各不相同,多数小城镇的消费者都有特定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如果投资者开发的房地产与当地的消费习惯不一致,可能会造成滞销。 5.开发企业自身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影响到开发活动的每个阶段,这也是开发的一个比较大的风险。在小城镇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多数是从原来的建筑企业或农村的建筑队转型而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素质低、资金实力弱、技术人员少、开发经验不足等问题,有的甚至是无资金、无技术、无队伍的皮包公司。在投资决策、项目建设施工以及销售管理过程中,作出的决策有时不合理,很可能给项目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带来比较大的风险隐患。 6.公众干预风险。这是由于某项房地产的兴建,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利益而使公众自觉地进行干预,阻止该项目的发展,从而可能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各种形式的损失。小城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复杂,土地权有的属国家所有,有的属集体所有,属集体所有的土地,形式也不一样,因此获取土地需支付相关的费用不尽相同。另外,原土地上的附着物产物类型不一,形式多样。因此,获取土地时赔付过程复杂,经常出现各种经济纠纷,影响项目正常进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小城镇房地产投资风险防范 1.广泛收集信息,做好可行性研究。科学决策。决策是指在若干个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所做工作的质量,最终决定投资决策的质量。众所周知,房地产投资决策所涉及的金额较大,一次投入后,要较长时间收回,并对投资者产生长期的持续影响,而且投资决策一旦被实施,就很难 改变,或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拟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全面的论证,以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公务员之家 在投资决策阶段,一般都要通过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进行决定。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决策意义深远,它是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是房地产及任何其他投资项目前期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目前,我国很多开发项目的研究报告,只是投资者申请立项时的例行公文,缺乏科学分析和市场需求的有力支持,而且虚假和不实成分较多,达不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有的作用。市场上的“烂尾楼”、“空置房”和官司缠身的项目大都是决策失误造成的。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截止2年1月,城市人口不足5万的三亚市共有12多宗“烂尾楼”。这些由于缺乏科学决策而形成的“烂尾楼”,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小城镇规划也是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投资者一定要详细了解小城镇的建设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和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和政府机关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小城镇的建设思路,保证房地产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2.不可盲目追求特色和档次。开发规模不宜过大。小城镇消费者收入不高,承受的价格随能力较低,大都属于一次置业,注重的是住宅的居住功能,对住宅的特色等辅助功能不是非常关注,因此不要盲目追求特色,以免增加成本,从而从价格上影响居民的购买欲望。小城镇居民对开发项目接受较慢,因此,每次开发规划不宜过大,可以采取分期开发的方式,逐步投入资金。投资者要充分考虑我国住宅方式、消费观念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及时掌握国家小城镇房地产发展状况,使投资项目在功能设计、结构安排、新材料、新能源的运用上,能不断满足消费市场的特殊需求,保证投资开发项目与消费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 同时,必须考虑市场购买力,找到最佳的价格定位。小城镇房地产价格较低,利润空间相对较小,降低每套住宅价格主要靠减少面积。从中央政策来看,26年5月17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点意见》(简称“国六条”)中提出,“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中提到,“要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自2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广大城镇居民购买力并不强大,需要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 3.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开发企业要理顺企业体制,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提升开发实力,引进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开发企业要高度关注工程质量,要实行项目监理制度,聘请工程监理公司对项目施工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项目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而绝大部分投资者或开发商并没有能力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直接从事项目的管理。因此,有必要聘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队伍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一方面督促施工方严格履行施工合同,对项目工期、质量实行严格控制,对材料设备等资金成本进行严格监管,并加强施工现场经济签证,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和工程成本。 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度,从房屋的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全程都要加强管理,确保质量。要向消费者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促进潜在消费群体的消费。 4.投资分散,控制风险。在市场经济中,从事多样化投资,一种投资的收益减少可由另一种投资的收益增加来弥补。房地产投资分散就是多样化投资的一种,是通过开发结构的分散,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一般包括投资区域分散、投资时间分散、物业分散、共同投资等方式,追求收益相同时风险最小或在风险相同时收益最大,即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的均于投资组合。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商一般实力较弱,应多联合多个投资者组成联合体,共同投资,共同受益,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收益。同时,投资商还可租用共同投资后剩余资本,进行区域分散和时间分散性的投资。对于部分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则可以选择物业分散和区域分析来分散和降低风险。 5.配备专职风险管理人员。对房地产投资项目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及投资的顺利回收,尽可能地争取最大利润。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贯穿于建设工程全过程。对于一些小项目,可以设一个专职风险经理,负责处理风险,对于一些大型工程,则设置风险管理机构,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处理风险事件。 房地产毕业论文:会计核算房地产的论文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合算的现状和特征 1.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因为其产品本身的建设周期较长,所以对于一般的项目商品在建设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想要收回成本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这个期间中,即使预售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对于我们会计工作来说也无法确认收入,这就对两者的配比的原则造成了影响。另外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以整栋建筑为基本单位,而对于销售楼房来说是以户型为基本单位,这就造成了两者的不配比。 2.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是以整个企业为主体来进行编制工作。投资和筹资活动也是以一个企业单位为基本的单位,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建筑部门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部门,其基本的运营都是以这个部门为主。在工程进行阶段时我们编制现金流量表所体现的是工程用物资、支付工资等科目,但是在整个房地产开发工程完成后则是表现为销售款的回收科目,以上所描述的这些原因都会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造成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无论对于内部的审查还是外部的认知,现金流量表都无法表现出企业现金流的全貌,这也就造成了我们会计工作的困难性。 二、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措施 1.合理设置会计科目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会计账目设计的时候要仔细的对本企业的所有的工程进行详细审查工作,要明确本企业对于开发项目的数量,项目的具体规模,并要求结合具体的内部管理章程进行成本的核算工作。一般说来公司的下属公司部门如果不对本单位内的所有资金的流动进行独立的核算工作的话,那就不用单独设立开发间接费用账。只是在成本栏目内增加利息栏一项及管理费这一项。由于利息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费用是主体,为了账目的核算更加方便,可以对开发成本一级账适当的取消,并且可以把代建工程、房屋开发等科目设为一级账,然后根据相应的一级科目设置明细账。在我们的实际的工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完全能够设立一份明细台账,然后根据我们进行的核算的不同对象,设立成本卡片,这个卡片主要作用就是对项目从开始起到结束的所有的成本费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工作。在一个会计年度工作完成后要将本年度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归档、整理、保存。成本卡片要注明抬头和账表部分,抬头的内容包括开工的具体时间、结束的具体时间、建筑面积及变更施工的单位的具体情况。对于这个卡片的主要内容则是应该采取多栏式的明细账进行记录。这种成本卡片的优点是反映整个项目的进程的资金情况,有利于对项目是否投资进行详细的分析。 2.实施现金收付实现制 房地产开发企业因为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账目和资金实际支付和发生的实际时间不一样。我们国家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的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但是经过我们会计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其实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日常的会计核算的工作中进行现金收付实现制。因为在我们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选择权责发生制的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缺陷,能够让人为的对所产生的利润进行调剂,权责发生制在客观上为企业的待摊费用和应收账款等账户进行调节提供了便捷,能够导致我们会计信息的不准确,进而导致资金的流失。再就是权责发生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其收入的实际情况,这样会导致企业的资金的周转情况不明确,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程项目签订越多的购销合同,所产生的资金问题也就更加的明显。由上可以看出权责发生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如果是收付实现制能够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的原则,而且能够很明确的表现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的流向问题,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也不影响现金收入、费用及营业外收入的情况。 3.扩大信息透明度 在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应该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一是对于土地的拥有量及其成本的信息,对于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就意味着更多的建筑项目,这些土地随着年限的增加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如果用于开发的话会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的利润更是不可估计。一般的房地产公司在信息中并没有土地使用权、总额等相关的信息。所以我们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应该在财务报告中增加关于土地使用及拥有量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有利于社会对于土地资源的监督;二是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将所有的资金流向进行公开,让媒体和社会进行监督。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应该把企业作为基本一个的单位,在这个项目中的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受到公众的监督活动,尤其是对于资金的流动情况,更应该有详细的报表让媒体及公众来时刻监督。主要的监督内容应该有购买工程物资款,对工人的工资发放情况,还有就是对于楼房销售所得到的房款的多少;三是注重质量保证金及风险信息的透明度,我们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一定的高危险性,为此我们应该建立起保证金制度来保障房屋产品的质量,以此可以防范风险。但是对于我们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开发的工程需要的资金量巨大,所要消耗的时间也相对其余的商品比较长,所以对于保证金的数额自然较高,而且需要保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基于此种情况企业应该就开发的具体情况提取质量保证金,把保证金计入工程成本,提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同时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应该把企业可能遇见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的列明,并对项目的抗风险力度进行标注,这样才能够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透明度。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会计的核算制度和体系趋于完善,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房地产企业会计的核算问题的探索,让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提升,从而可以有效地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房地产毕业论文:土地开发成本房地产的论文 1土地开发成本估算原理 土地开发成本估算是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开发和建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开发的最终成效。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提升经济利润,纷纷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土地开发成本估算,合理规划其各项开发建设资金,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1.1土地开发成本的涵义土地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获取土地使用权而付出的所用费用。根据《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试行)》及工业用地的特点,影响工业用地的区域因素主要有:工业区的位置、交通便捷程度、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集聚规模、环境质量优劣度、城市规划限制等。因此,在进行土地开发成本管理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站在房地产开发角度,在保证其开发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下,尽可能地降低土地开发成本,提升其资金利用效率,保证其经济利润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还必须进行必要的走访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开发区周围的环境情况,分析和评价其土地开发价值。 1.2土地开发成本估算的方法在土地开发成本估算过程中,常见的土地开发成本估算方法主要有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和假设开发法。这两种估算方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其对应的估价对象也不完全相同。 1.2.1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是在求取一宗待估宗地的价格时,根据当地基准地价水平,参照与待估宗地相同土地级别或均质区域内该类用地地价标准和各种修正因素说明表,根据两者在区域条件、个别条件、土地使用年限、市场行情、容积率、微观区位条件等的差异,确定修正系数,修正基准地价从而得出估价对象地价的一种方法。 1.2.2假设开发法假设开发法又称剩余法,是在预计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预计的正常开发成本及有关专业费用、利息、利润和销售税费等,以价格余额来估算待估土地价格的方法。 2土地开发成本估算方法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应用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成熟,其开发项目管理逐渐呈现出大型化、系统化、复杂化特点。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其项目开发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积极转变其管理理念,运用各种高效化成本估算方法进行成本估算,明确企业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权力与义务,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做到产权明晰,分配合理。 2.1项目概况 ①土地登记状况。待估宗地的编号、宗地名称、宗地位置、面积、用途、地号、图号、土地级别等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登记状况。 ②权利状况。待估宗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土地使用权为JDC房地产开发公司合法取得。待估宗地来源合法,产权清楚。 2.2土地开发成本估算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估算该项目宗地土地使用权获取费用,本次评估的土地处于辽阳市五级地段,设定为住宅。根据辽阳市新调整的土地级别和辽阳市基准地价资料,对应的50年期基准地价为690元/平方米。 ①日期修正系数K1的确定。由于自2008年以来,辽阳市的地价指数变化较大,平均涨幅约为20%,根据辽阳市的地价指数,确定期日修正系数K1=120/100=1.2。 ②确定土地使用权年期修正系数K2。由于辽阳市商业、办公、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均设定为50年期土地使用权价格,此次土地使用年期为70年。 ③容积率修正系数K3的确定。根据基准地价技术工作报告及其说明,其地价内涵定义为单位楼面地价,故直接乘以建筑面积即可得出单位地价,或许直接乘以容积率1.0修正。 ④开发程度修正的确定。因本次评估所使用的基准地价设定开发程度与本次评估宗地设定开发程度相同,因此不需再进行开发程度修正。 ⑤影响地价区域因素及个别因素修正系数之和(∑K)的确定。根据《辽阳市市区基准地价测算技术工作报告》,结合待估宗地的各项因素具体条件,编制出辽阳市河东村各项楼面地价修正因素调查及修正系数表,故宗地基准地价修正系数为0.27。 ⑥宗地地价计算。 ⑦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估价结果。该宗地建筑面积为38.41万平方米,土地总地价为41242.72万元。 房地产毕业论文:国内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一、当前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房地产企业虽有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但是对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却不够重视。财务成本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使用的效率,若成本管理使企业成本使用效率提升至最高水平,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并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因而放松了财务成本管理。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企业未明确有效的工作规范、目标,且成本管理体系本质也是不完善的。部分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只对部分成本管理环节给予重视,如重视设计阶段,而忽略了施工阶段,这种现状导致财务成本管理完整性不足,且很难进行系统性管理。 2.财务管理体系与成本管理体系不匹配。 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其内部管理体系却不能跟上企业扩展的脚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仍延续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较为粗放。从宏观和微观管理两方面来看,成本管理工作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规模,且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存在脱节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执行力。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仅针对自身设置,未考虑工作制度与财务管理的衔接性,因而无法在财务管理中落实各项成本执行要求,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建筑工程预结算管理效果不佳。 作为房地产企业,工程预结算是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确保工程预结算工作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财务成本管理不会受到影响。当前,工程预结算管理暴露出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组织建设不足,影响了工程预结算管理的执行和工作效率;第二,定额更新速度慢,计算步骤繁琐,且无法保证预结算工作准确性进,影响了工程进度;第三,工程项目管理不足,主要表现为综合管理缺失,导致工程施工与设计的交流沟通不足,难以达到统一的管理模式,因而造成预结算款升高,影响企业的资金运作;第四,工程预结算问题严谨性不足,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导致预算远超过实际成本。 二、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财务成本管理重视程度,树立财务成本管理意识。 作为房地产企业,要认识到财务成本管理对企业效益的重要影响力,从而给予财务成本管理充分的重视。企业领导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求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并树立财务成本管理意识,使该意识贯穿至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始末。企业领导要协调各财务管理部门,加快管理制度制定,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提高财务成本管理的效率。房地产企业应明确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管理的关系,使财务成本管理部门具有参与企业各项决策的权利,从而通过成本管理优化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2.加快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衔接性。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速度,及时调整内部管理,尤其要做好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以保证成本控制效果。成本管理体系建设要从制度建设做起,强化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费用审计制度建设,进而提高成本管理的规范性。房地产企业应建设分层管理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严格划分每个层次人员的工作范围,实施岗位责任制度,便于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在具体的成本管理中,首先要保证会计主体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其次要注意财务数据实时记录与收集;最后要强调会计主体财务数据与财务管理有效衔接。为保证工作流程的有效衔接,应制定会计人员的结账、报表、编制等规范。同时,要注意成本管理的科目设置与财务管理相互一致,使两者实现统一管理,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升级。 3.健全工程预结算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现代管理理念已经在我国企业中广泛推行,房地产企业也应具有现代财务成本管理的理念。现代财务成本管理理念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企业要结合会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预算管理。 3.1加快组织建设。 预算管理应实施统一领导,以强调其内部协调一致,需要企业内部部门互相合作、协调,因而其组织体系也要包括及公司各部门。企业内部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预算管理,构建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3.2加强工程预决算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工程项目经济指标预测,尤其要注意指标项目的全面性,避免发生遗漏,影响预算成本。应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估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成本,保证预估成本与实际成本无较大差异。估算出工程成本后,应与设计方案反复比对。 3.3加强预决算人员管理。 预决算人员是预结算工作的实施者,其行为直接影响预算准确性。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及学习,提高预决算人员业务能力。为避免发生弄虚作假现象,应完善奖惩制度,提升预决算人员职业素养,使预决算人员能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4明确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法。 很多房地产企业的预结算管理方法较为粗放,导致管理效率不高,因而要加快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法建设。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落实综合管理,并提升预决算工作执行力度。此外,应强化预决算过程的监督工作,督促预决算人员建立较强的责任感。 三、结语 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企业对财务成本管理重视不足,缺乏未将财务成本管理意识贯彻至相关部门,这种现状对企业节约财务成本是十分不利的,企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进而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房地产企业要深入了解当前财务成本管理的现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快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企业应重视财务成本管理规划,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提高,为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证财务安全构建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 作者:张彦红 单位:青岛银盛泰亿联置业有限公司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摘 要:高校实验室在上课期间,人员集中,室内环境质量恶劣,对师生的健康和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文中选择高校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验室室内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为营造健康舒适的高校室内环境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从而为实现高校室内环境质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室内环境质量监测;温湿度;光照;ZigBee 0 引 言 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任何一种建筑来说都尤为重要,实验室作为人员密集型建筑,良好的室内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湿(高于70%)或过燥(低于30%),光照的过明或过暗,都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影响正常排汗和情绪、降低注意力。由此可见,实验室环境的不尽人意,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效率。因此,开发了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以便24小时监控实验室的环境质量参数。本无线检测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1)该系统可以延长实验室里面设备的使用寿命,为设备提供一个安全的使用环境;(2)该系统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温湿度数据可以远程传输,管理人员在巡查的时候不必到机房去就可以远程了解实验室的环境问题;(3)本系统可以代替管理人员24小时监控非上班时间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达到对实验室远程监控的目的。 1 系统总体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在各种条件下要找到一个单一的指标来准确反映人体对环境的舒适性是很困难的。因此,在环境舒适性的检测过程中,我们往往关注三个比较重要的影响环境舒适性的因素:温度、湿度、照度。所以本系统针对实验室的环境分别采集温度、湿度、照度这三个因素来衡量实验室环境的舒适性。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室内环境无线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本文所述的室内环境无线监测系统分为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方案两部分。 1.1 硬件设计方案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硬件设计,由STC12系列单片机微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C2530芯片的ZigBee收发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该终端具有室内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计算处理等功能,它可以连续自动地测量温度、湿度、光照这些指标,各种要素经过传感器将模拟量转化成相应数字量,供采集器定时处理后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实现数据的采集、显示及无线传输。 1.2 软件设计方案 室内环境无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由主程序、温湿度传感器驱动子程序、光照传感器驱动子程序、LCD12864液晶显示子程序、串口通信子程序等组成。对于硬件方案用到的编程软件其中包括对于微控STC12C5A60S2进行C语言程序编译的Keil软件,将Keil软件生成的.hex头文件烧录至MCU中的下载软件STC-ISP中。 2 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实验室室内环境质量无线采集系统在硬件设计过程中,使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分别为微处理器电路设计、数据采集模块电路设计、显示模块电路设计、串口通信电路设计、无线收发模块。在本系统中,对实验室室内环境质量参数数据的采集主要依靠各种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AM2301、照度传感器模块GY30。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环境变化的规律把温度、湿度、照度等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量进行输出,通过单片机采集这些电量数据并对其进行计算即可确定各环境参数的数值。在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中,本文使用了STC12C5A60S2单片机进行设计。具体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温湿度接口电路,光照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电源电路,串口通信接口电路。 2.1 MCU的选型 本系统设计采用的是STC12C5A60S2单片机。STC12C5A60S2 在众多的51系列单片机中,算是国内STC 公司的1T增强系列中更具有竞争力的一种,因为他不但和8051指令、管脚完全兼容,而且其片内具有Flash工艺的大容量程序存储器。如STC12C5A60S2单片机内部就自带高达60 K的 FlashROM,这种工艺的存储器用户可以用电的方式瞬间擦除、改写。而且STC系列单片机支持串口程序烧写。显而易见,这种单片机对开发设备的要求很低,开发时间也大大缩短。写入单片机内的程序还可进行加密,很好地保护了用户的劳动成果。 2.2 温湿度传感器AM2301 DHT2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容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每个DHT21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信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择。 2.3 光照传感器模块GY30 本系统采用新型单片测光芯片GY30模块,该模块的工作电压为3.3 V,内置了BH1750芯片,可以对广泛的亮度进行1勒克斯的高精度测定,实现了照明度(1~65 536勒克斯)数字值的直接输出。主控器通过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 通讯接口读取GY30采集到的数据,然后按照用户要求的形式通过界面将数据呈现出来。 2.4 ZigBee数据传输模块选型 本系统中所使用的ZigBee模块为某电子公司的无线模块,该无线模块在产品类型中分为三种:ZigBee(Coordinator-协调器)模块、ZigBee Router(路由器)模块、ZigBee End Device(终端设备)模块。 ZigBee能耗无线监测终端的硬件设计中,无线ZigBee模块(Router-路由器)的功能是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资料包,并寻找最适合的路由路径,当有其他终端节点加入时,其也可为其他终端节点分配地址。CC2530结合了领先的RF收发器的优良性能,其内部包含一个8051 CPU,且系统内可编程,其支持TI官方指定的IAR编译软件,并具备8 KB RAM,因此,CC2530是一个完整的SoC解决方案。通过其可以建立强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2.5 ST7920型12864液晶显示模块 为了在节约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更丰富的显示内容,并考虑到低功耗的要求,本系统设计中的显示电路采用ST7920型12864带字库的液晶显示模块。 3 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软件设计的核心为底层硬件温湿度传感器AM2301模块、光照传感器GY30模块、LCD12864液晶、串口通信等编写驱动程序,使得监测系统在上电后可以分别正常监测温湿度值、光照值的显示,及进行串口通信。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主控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主控程序流程图 3.1 温湿度传感器AM2301驱动子程序设计 DATA数据线用于MCU与 AM2301之间的通信。四十比特完整的数据=十六比特的湿度数据值+十六比特的温度数据值+八比特校验和。例如,接收四十比特的数值,温湿度传感器AM2301的数据格式如图3所示。 图3 温湿度传感器AM2301的数据格式 空闲时总线为高电平,通讯开始MCU拉低总线1~10ms,然后释放总线,延时20~40 μs后主机开始检测响应信号。从机AM2301的响应信号是一个80 μs左右的低电平,随后从机在拉高总线80 μs左右代表即将进入数据传送。长的高电平代表的是信号1;短的高电平代表的是信号0。温湿度传感器AM2301数据传输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 图4 温湿度传感器AM2301的数据传输时序图 3.2 光照传感器GY30驱动子程序设计 GY30与主控器之间的通讯使用I2C通讯协议。时钟线为高电平时,数据线由高电平向低电平变化表示开始信号;时钟线为高电平期间,数据线由低向高变化表示结束信号。I2C通讯协议的起始信号与终止信号时序图如图5所示。 图5 I2C通讯协议的起始信号与终止信号时序图 3.3 串口通信子程序设计 上位机对单片机所存储的数据的读取是通过USART实现的。由于单片机内部集成有USART模块,因此MCU只需要连接MAX232芯片,就能和PC通信。首先,单片机要设置异步通信的比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方式等,最后才打开中断。在本系统中,异步串口通讯模块比特率设置为9 600,通信模式采用模式l,即每次发送的有效数据为8位,另加一位停止位。串口通信的软件设计流程图如图6所示。 4 结 语 本文针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采用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准确采集室内环境质量数据,使实验室室内环境质量在计量、采集、统计方面更加完善,同时确保实验室的正常、高效、健康、稳定地运行。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实验室环境的实际情况,从而极大地减轻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基于DW1000的超宽带室内定位系统设计 摘要:为了提高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精度,设计了一个基于UWB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该系统在上位机软件上运用TDOA算法进行定位计算,硬件设计上锚节点采用decaWave公司生产的DW1000为无线收发芯片,在其控制器STM32内部写入嵌入式程序,完成数据记录、收发。该系统理论定位精度可达到10cm,抗多径能力强、稳定性高,为无线网络传感器定位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UWB TDOA DW1000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UWB技术与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完美结合,正在改变着科技,改变着人类工作生活的方式,连通了现实社会、计算机世界、人类社会这三元世界。人类社会对目标进行检测、定位、跟踪和导航要求日益增高,尤其在环境复杂的室内,常常需要确定物品与设施的具体位置,所以急切需要开发通信能力强、成本小、能耗低、可靠性高的定位系统。相比于其他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基于UWB[1]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低功耗、低成本、高容量、高安全性的特点,非常适合于多点数据通信搭建室内定位平台。 1 系统构架和定位原理 1.1 系统整体构架 本定位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部分是基于UWB(IEEE802.15.4)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中包括标签节点(Tag)、锚节点(Anchor),软件部分包括硬件嵌入式软件和运行于上位机上的实时定位系统(RTLS)软件。 在系统中锚节点的设计是关键,锚节点对标签节点TOA信息进行的记录[2] [3],并且,记录锚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信息,然后发送给上位机定位软件,由上位机定位软件完成TDOA[4]定位分析计算,定位位置显示,并对Anchor/Tag进行配置管理。如图1所示。 1.2 定位原理 定位系统基于TDOA定位方法,这种方法只要求锚节点之间同步,不要求锚节点与标签之间同步,便与工程实现。通过标签节点向位置已知的锚节点发送无线电波信号,测量出标签节点到达锚节点的时间差,因为在空气中无线电波传播的速度近似于光速,所以,可以得到标签节点到锚节点的距离差,然后根据双曲线原理,利用最小二乘可以求出标签节点的坐标[5],完成定位。如图2所示。 已知有三个锚节点A 、B 、C 的坐标,未知标签节点T ,T到A与T到B的距离差 ,T到A与T到C的距离差 ,根据几何原理,标签节点T必定位于以锚节点A、B为焦点、与两个焦点的距离差恒为 的双曲线上。同时,标签节点T也位于以锚节点A、C为焦点、与两个焦点距离差恒为 的双曲线上,则有, 因为各个锚节点的位置都已知,可以求出 , , ,得到位置标签T ,的位置。 2.硬件设计 2.1 锚节点总体架构 锚节点和标签节点是硬件设计的关键,标签节点的功能很单一只是按固定周期发送广播数据包,设计比较简单,与锚节点设计相似,这里以锚节点作为重点进行介绍,下图是锚节点设计总体架构,锚节点主要有处理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嵌入式软件组成。锚节点以STM32F107VCT6为MCU,通过SPI[6]连接DW1000无线收发芯片,对其进行控制管理,集成EEPROM芯片,用于存储锚节点MAC地址、IP地址、RTLS定位服务器IP地址等,锚节点还设计有Ethernet接口用于上传数据、提供电源。如图3所示。 2.2 处理器模块 定位系统节点在MCU的选择上,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推出的互联型系列微控制器STM32F107VCT6,此芯片集成了各种高性能工业标准接口。它基于ARM Cortex-M3内核,主频72MHz,内部含有256K字节的FLASH和64K字节的SRAM,LQFP100封装。板上除晶振外的所有IO口全部引出,方便扩展及开发。内部集成高性能以太网模块,支持802.3协议定义的独立于介质的接口(MII)和简化的独立于介质的接口(RMII),支持DHCP、Telnet、TFTP、HTTP等协议。提供256字节的I2C端口,提供18Mbps的SPI接口,含有USB 2.0 OTG全速接口,支持从USB接口取电或通过控制对USB设备供电。 2.3 无线通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采用decaWave公司提供的DW1000无线收发芯片,它是一个遵循IEEE802.15.4-2011 UWB标准的低能耗、低成本无线收发芯片,支持精度定位和同步数据传输,定位精度可达到10cm,抗多径能力强,在RTLS系统中支持高密度存在,长寿命的电池适用于极小系统的消耗,支持TOF测距和TDOA精确定位,支持6个从3.5GHz到6.5GHz射频波段,数据传输速率为110 kbps,850 kbps,6.8 Mbps,功率消耗低,睡眠模式电流1 ?A,深度睡眠迷失电流50nA,拥有完整的MAC层支撑软件,提供SPI接口,可连接主处理器,6 mm x 6 mm 48引脚小型封装包,引线间距0.4 mm。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如图4所示。 2.4 SPI接口设计 SPI是一种同步串行外设接口,本系统中STM32作为主设备通过SPI实现对从设备DW1000无线收发芯片内部寄存器和RAM的读写操作,进行通信以交换信息、发送命令。SPI接口设计有4跟线,其中SCLK表示主设备STM32产生时钟信号,完成对通信的控制, MOIS表示STM32输出数据,DW1000接收数据, MIOS表示DW1000输出数据,STM32接收数据, CS1/CS2表示DW1000的使能信号,由STM32控制。如图5所示。 2.5 I2C设计 I2C[7]模块采用24C02的EEPROM芯片,该芯片容量为2Kbit,256个8字节,内有一个16字节写缓存器,支持I2C总线传输协议。I2C总线由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构成,可以在MCU与DW1000、DW1000与DW1000之间进行双向传输,各种被控制的电路都并联在这条总线上,每个模块都有自己唯一的地址,根据所要完成的工作,在信息传输的时候,每一个模块既是控制器,又是发送器。本系统主要用于存储Anchor MAC地址、IP地址、RTLS定位服务器IP地址、decaWave DW1000收发器芯片的硬件配置信息。如图6所示。 3 嵌入式软件设计 嵌入式软件开发采用Keil公司的Keil uVision4,编程语言使用C语言,该软件的编译与调试能够与ARM器件高效匹配。编写在MUC中的嵌入式软件主要完成标签节点到锚节点TOA的测量、锚节点之间TOA信息的测量、将获得信息传送给RTLS。 嵌入式软件的信息处理流程采用串行处理,单线结构就可完成所需功能,包括 STM32复位和时钟配置模块(STM32-RCC)、I2C读取模块、Ethernet模块、DHCP动态IP获取模块、UDP5555端口初始化模块、UDP4646端口初始化模块、定时器配置模块、decaWave DW1000收发器配置模块、上层应用初始化模块、发送无线广播数据包模块、中断处理程序。当无线收发收发芯片收到或发送一个数据帧的的时候,会向MUC发送中断请求,中断程序主要中断产生的类型、判断中断位置是否正确、读取数据接收帧的源地址、读取数据接收帧的类型、接收数据帧、读取TOA信息、将读取的信息进行封装发送给RTLS。如图7所示。 图7 嵌入式软件流程图 4 上位机软件设计 上位机软件采用微软公司开发的WPE框架,使用C#编程语言。主要完成TDOA定位分析计算,Anchor状态显示、定位显示、配置管理。Anchor状态显示主要显示Anchor是否连接到TDOA-RTLS,Anchor能够接收到那些Anchor的Pacer-blink信号,以及Anchor两个无线模块的工作状态;定位显示主要显示Anchor位置和工作状态(有无信号发送),Tag位置和工作状态(有无信号发送),Tag历史位置(或活动轨迹)指示;配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定位软件的功能配置和Anchor的管理配置。 4.1 上位机软件接口 嵌入式软件通过端口号为6666的UDP连接向RTLS发送TOA分析计算和Anchor之间的时钟同步所需的信息,该端口上传输的信息包括长度分别为76字节和70字节的数据包;RTLS通过端口号为3535的UDP发送管理配置信息,该端口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IP Tools网络监测工具进行数据包的截获和分析,并且这些信息可以与I2C芯片中读取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RTLS通过编号为2346的UPD将定位计算结果直接发送给各个显示客户端;RTLS通过端口编号为2345的UPD发出TDOA定位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 4.2 上位机软件工作流程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比较复杂,主要有主线程、TDOA计算线程、UDP6666数据包接收线程、UDP6666 socket数据包收发线程、UDP3535处理线程、UDP2346处理线程构成。当定位系统开始运行时,RTLS系统通过端口6666的UDP连接就收上传数据,当数据包接收完成后对数据包进行解析,76字节数据包提供标签到达锚节点的TOA信息,70字节数据包提供锚节点之间的TOA信息,之后通过TDOA计算线程调用定位算法函数进行定为计算,最后通过UDP2346处理线程显示出定位结果,整个过程中UDP3535处理线程一直处于打开状态,进行管理配置。如图9所示。 5 结语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与DW1000的超宽带室内定位系统,该系运用TDOA定位算法,原理简单,易于工程实现,硬件部分采用DW1000无线收发芯片,具有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强、成本低等特点。同时,本系统的设计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室内定位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探析 [摘 要]消火栓系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灭火设施,对消火栓系统的设计理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分析了消火栓系统的特点,探讨了室内消防竖管设置的最小间距,并研究了高位消防水箱设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消火栓;消防竖管;高位消防水箱 1 消火栓系统的特点 消火栓系统是我国使用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消防系统。消火栓系统包括室内外消火栓设备、消防管道、消防供水等设施,在灭火时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工操作的消防系统,也意味着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的到位会有一定的滞后; (2)系统本身灭火效果也会受到火场条件的影响,比如:较高的火场温度,浓烟降低了火场能见度,建筑构造设计不完全符合消防要求等; (3)火灾最终需要由消火栓系统来收尾。 作为室外、室内都使用的消防系统,消火栓系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灭火设施,对消火栓系统的设计理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即对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中所遇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2 消防竖管最小间距的确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规定: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每一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规定:消防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2]。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以下简称“水规”):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满足同一平面有2支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同时达到任何部位的要求[3]。 依以上规范条文可知,消火栓布置时可根据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建筑层高和水带长度得到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使得建筑内各处均处于两个以上消火栓的保护范围内即可达到要求。由此结合建筑内部形式可基本确定消防竖管的最大设计间距。 但上述三部规范并未详细规定消防竖管的最小间距,当两个消火栓布置间距过近或紧连着布置一处时,一旦火势威胁到某处消火栓,两个消火栓极易同时受大火影响,无法起到互相保护的作用,这种情况应该避免的。所以消防竖管布置应保证最小间距,根据对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保证至少5米最小间距的要求,保证5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最小间距。 3 高位消防水箱设置的必要性 消防水箱是设置在高处直接向水灭火设施重力供应初期火灾消防用水量的蓄水设施。对于高位消防水箱,部分人认为消防水箱可少设或不设,因为建筑高处设置的水箱可能会影响建筑立面处理,增加结构荷载和抗震防护要求,而且水箱作用有限,自身并不一定完全满足最不利点水压要求,且在消防主泵投入较早较及时的情况下,可以基本保证消防供水。 但笔者认为,考虑到我国的电力供应和消防设施管理情况,结合已发生的火灾案例,若不设高位消防水箱很有可能影响到火灾的初期灭火,而能否及时、快速的在火灾大范围蔓延之前控制火势是至为关键的。况且如下文所述,消防系统在设计时可以降低水箱设置高度,或设置在下层,通过设置稳压泵来达到水箱的设计压力要求。所以,在临时高压消火栓系统中设置高位消防水箱是非常有必要的。 4 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 《水规》规定: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位置应高于其所服务的水灭火设施,且最低有效水位应满足水灭火设施最不利点处的静水压力,并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不应低于0.10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低于0.15MPa;2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不应低于0.07 MPa;多层住宅不宜低于0.07 MPa;3工业建筑,不应低于0.10 MPa,当建筑体积小于20000m?时,不宜低于0.07 MPa;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水灭火系统应根据喷头灭火需求压力确定,但最小不应小于0.10 MPa[3]。 由上述条文可见,《水规》要求需满足最不利消火栓处7m 、10m和 15m水柱的净水压力,但符合《水规》要求的消防水箱设计仍有可能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1)满足《水规》要求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并不能完全保证最不利消火栓处的正常使用压力。根据工程实践计算,最不利消火栓口所需压力与水带长度、水带材质、水枪喷口直径、所需充实水柱长度和水枪射流量有关。19mm水枪配65mm衬胶水带,水带长度25m,则当消火栓出流量取5L/s时,最不利栓口所需水压为0.189MPa。由此可见,当保证最不利消火栓处7m 、10m和15m水柱的净水压力,并不能保证最不利消火栓的灭火需要。 (2)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不应仅为满足最不利消火栓处的压力需求,在实际工程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下简称自喷系统)亦需设计高位消防水箱,而且自喷系统与消火栓系统常共用一座消防水箱。此时,消防水箱还应满足自喷系统最不利喷头处的压力需要。根据实际工程计算可知,此处一般需0.2MPa以上的静水压力。 综上所述,从尽可能满足最不利点处灭火要求来看,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位置应高于其所服务的水灭火设施,且最低有效水位应满足水灭火设施最不利点处的静水压力(自喷、消火栓均应满足最低压力)。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此静压要求时,可增设稳压泵和稳压水罐,成为设有稳压泵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5 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积 《水规》按照建筑物性质和标准确定高位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积有明确规定: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6m3,但当建筑高度大于100m时,不应小于50m3,当建筑高度大于150m,不应小于100 m3;2多层公共建筑、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和一类高层住宅,不应小于18m3,当一类高层住宅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小于36 m3;3二类高层住宅,不应小于12 m3;4建筑高度大于21m的多层住宅,不应小于6 m3;5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给水手机浏览当小于等25L/s时,不应小于12 m3,大于25L/s时,不应小于18 m3;6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O且小于30000O的商店建筑,不应小于36m?;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0O的商店,不应小于50m?,当与本条第1款规定不一致时应取其较大值[3]。上述规范条文要求基本清楚,但有以下两个问题: (1)高位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积能否满足初期火灾水灭火系统所需消防用水量的要求。高位消防水箱火灾初期灭火的重要供水来源,常见的初期水灭火设施包括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为例。《水规》规定此类建筑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火灾初期以10min计,则需水量: 40L/s×10min×60s=24m3 另外此类建筑又须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又需水量: 30L/s×10min×60s=18m3 10min初期灭火用水共需水量: 24+18=42m3 由此可见,规范所要求的水箱有效容积实际上是不够10min满负荷灭火需要的,但考虑到火灾初期消火栓和喷头使用数量有限,消防主泵正常情况下可以及时启动,所以对水箱有效容积的要求有所减小。 (2)完全依照建筑物性质和标准确定消防水箱容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建筑高度低于24m但面积较大的商场建筑,其火灾危险性是非常高的,在设计消防水箱容积时就可能套用规范规定而采取偏小的消防水箱容积。 6 结束语 消火栓系统是最基本的灭火设施,在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时,应注意控制消防竖管最小间距以使临近消火栓能互相保护;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中应设置高位消防水箱,其有效容积应尽量超过现行设计规范要求,以满足初期火灾消防用水量和水压需求。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基于ZigBee网络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摘 要:本文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对室内温度、湿度、烟雾、可燃气体等参数进行测量和采集,并对异常情况发出报警。给出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传感器选型及控制方案,并对系统进行了数据测试分析,验证了系统的稳定可行性。 关键词:ZigBee技术;环境监测;传感器 0 引言 ZigBee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自组网无线通信技术,节点之间可很方便的进行组网通信,有效的解决了单点无线传输的距离问题。诸多事故的发生都源于未知,室内环境的监测对于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为室内环境参数的监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阐述。 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室内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监测节点和数据接收处理主机。节点主要负责室内各项环境参数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烟雾检测模块、可燃气体检测模块以及PM2.5检测模块;采用单片机负责检测的控制,并将采回的数据通过ZigBee模块送出。ZigBee每个节点都自动分配唯一的ID,每一个节点可管理254个子节点,一共可扩展管理多达65000个节点。数据处理主机主要负责接收每个监测节点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包含显示模块、人机交互设置模块、报警输出模块和联动控制模块。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给出了单个节点的组成框图和主机的组成框图,节点的个数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扩展。 2 系统硬件设计 基于ZigBee技术的数据采集节点 主要采用了DHT11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夏普PM2.5灰尘传感器。 2.1 温湿度传感器 设计采用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检测。DHT11是一款复合型温湿度传感器,采用单总线方式直接送出温度和湿度值,使用时只需要电源和任意一个I/O口配合上拉电阻便可对其操作和访问。DHT11供电范围为3.3-5.5V,可以很方便的应用于各种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DHT温度测量范围为0-50度,湿度为20%-90%RH,完全满足室内环境的监测。 DHT11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 2.2 气体传感器 设计采用电阻型MQ-2气体传感器对空气中的烟雾和可燃气体进行检测。MQ-2气体传感器采用二氧化锡气敏材料进行气体的检测。二氧化锡在纯净的空气中电导率很低,一旦空气中有其他气体的存在,其电导率随空气中气体的浓度增加而增加,通过简单的电路便可将气体浓度信号转换成对应的电信号。MQ-2传感器不但对如液化气、甲烷、氢气等可燃气体灵敏度很高,而且对烟雾也有着理想的响应曲线。 MQ-2气体传感器测试电路如图3所示。传感器需要提供加热电压进行预热,加热过程大概30秒,然后便可以正常输出。加热电压和电源可采用统一电源供电,选择合适的负载电阻即可。 2.3 PM2.5灰尘传感器 PM2.5检测采用了日本夏普公司的GP2Y1010AU0F灰尘传感器,该传感器电压输出与灰尘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传感器采用光学方式进行灰尘的检测,通过控制内部LED发光时间然后检测对应光学腔内接受到的光强,经过内部相应的放大处理从而得到对应的电压。传感器采用5V供电,输出电压范围为0.75-3.5V,对应的灰尘浓度为0-0.5mg/m3,输出电压和浓度成一次线性关系。GP2Y1010AU0F传感器输出为模拟电压,所以需要配合AD转换器进行数据的采集,传感器接口电路如图4所示。 3 系统软件设计 基于ZigBee自组网的特性,无线部分程序设计变得相对容易,只需要记录和校验每个节点的ID即可进行数据的交互。节点的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和等待主机的数据发送请求,当收到请求时进行ID验证,若为本机ID则发送数据,否则继续等待,节点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主机的程序设计主要负责数据的请求和接收处理,进行显示、报警、人机交互和联动控制,主机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 4 结论 本文给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室内环境监测方案,详细的分析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对系统的传感器电路设计做出了相应的介绍,分析了系统的可行性。最终对系统进行了整体数据采集和通信测试,良好的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室内环境的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基于PID控制理论和步进电动机的冬季室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我国北方,冬季取暖一般采用暖气技术集中供暖,用户不能自主地调节温度,室内温度过高,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本设计应用PID控制技术,以步进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根据实时测量的室内温度,来控制阀门的开度,调节暖气管道内热水或热气的流量,从而达到了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增强了居民室内生活的舒适度,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关键词:PID控制;流量;PM2.5;编码;解码 引言 我国北方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目前为了改善室内温度环境,我国北方城市普遍采用集中供暖[1]。各市均建有大规模的地下暖气管道网,由政府指定的供暖公司负责运营。集中供暖有着较为明显的好处:资源利用率高,平均成本较低,供暖效果好。但是,也存在不少缺点:一是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不管用户是否需要,暖气始终全天供热;二是用户没有办法自主调节室内温度的高低,造成室内温度过高,空气流通不好。居民非常容易出现皮肤发紧,口唇干燥、咽部发痒、咳嗽、流鼻血等“暖气病”。用户为了降低温度,只能打开窗户散热,使宝贵的能源白白浪费了。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雾霾频发,pm2.5频频爆表,燃烧煤炭作为集中供暖的主要手段,成为罪魁祸首,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才能在不降低冬季室内生活的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呢? 本设计采用步进电动机来控制阀门的开度,进而调节暖气管道内水或气的流量,实现了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从而增强了居民室内生活的舒适度,为节能降耗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由两个模块组成,一个是温度设置及测量模块,一个是驱动模块,两个模块在物理上相互分立,使用时可以将温度和测量模块放到远离暖气片的地方,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驱动模块直接到暖气管道上控制暖气的流量。两个模块之间通过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芯片PT2262/2272传递控制信息。温度设置及测量模块又分为键盘输入、温度测量、温度显示三个单元。人们可以通过键盘设定自己需要的温度,温度的测量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18B20,18B20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以串行数据的形式传递给单片机AT89C51,经过处理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当前测量的温度。同时,AT89C51把实时测量的温度和用户预先设定的温度比较和分析,得出调整指令。通过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芯片PT2262/2272将调整指令传递给驱动模块的单片机,由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步进电动机完成阀门开度的调整,实现改变暖气管道内热水流量的目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框图 二、温度传感器18B20 18B20是美国Dallas 半导体公司创造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外形如一只三极管,温度感应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现场温度直接转换成二进制数字表示的温度,存储在18B20内的存储器里,18B20和单片机之间仅需要一条数据线连接,单片机可以通过数据线向18B20写入或读取数据,而且可以通过数据线提供18B20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源。每个18B20都有不同的序列号,所以多个18B20可以使用同一根总线和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通过序列号识别不同的18B20并发起读写动作。这一特点使用户组建温度传感器网络变得十分容易。通过程序设定,DS18B20 可以达到9~12 个二进制位的分辨率。测量温度的范围为-55°C~+125°C,在-10~+85°C范围内,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5°C[2]。由于DS18B20 具有体积小、测温精度高、适用电压范围宽、采用一线式总线、可组网等优点,在实践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芯片PT2262/2272 PT2262/2272采用CMOS工艺制造,分别具有编码和解码的功能,其中PT2262是编码电路,PT2272是解码电路,PT2262/2272必须配对使用,可用于无线数据的发送和接收。PT2262/2272分别拥有18个管脚,最多可以设置12位地址端管脚和6位数据管脚。地址管脚可以设置成“0”、“1”、“悬空”三种状态,但是必须保证PT2262和PT2272的地址管脚设置相同,否则PT2272不能解码。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采用4位数据码和8位地址码的方式。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称为码字,一个完整的码字包含地址码、数据码和同步码三部分。解码芯片PT2272在接收到PT2262发来的信号后,首先分离出地址码,并对地址码进行比较,只有当接收到的码字的地址码和2272的地址码相同时,2272的VT管脚才能输出高电平,表示解码成功。单片机在检测到VT脚高电平的信号后,开始读取PT2272接收到的数据。 四、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也称为脉冲电动机,它可以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角位移,每输入一个电脉冲信号,步进电动机就转动一定的角度,由于该电动机的转动方式是步进的,所以把它叫做步进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步进电动机转动的角度和输入电脉冲的个数成正比,转动的速度由输入电脉冲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速度越快。而且在不超出步进电动机负载能力的情况下,以上关系不受负载大小、电压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二是步进电动机在不失步的情况下,每转动一圈的步数是固定的,所以电动机的步距误差不会积累;三是步进电动机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在开环控制系统中,转速具有很宽的调节范围,而且能够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正是由于步进电动机具有以上优点,所以在数字控制系统中经常被用作执行元件。 五、软件设计 该系统的软件设计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对应系统硬件的两个模块。其中驱动模块的程序设计包括控制量的读取和步进电动机的控制。温度测量模块包括温度采集子程序(读取18B20测得的温度数据)、显示子程序、键盘输入子程序(用户设置室内温度)、PID温度控制子程序(计算控制量)。前面几个程序都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PID温度控制子程序的设计原理。单片机首先读取18B20测量的实时温度数据,然后把测量温度和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得到温度误差,把温度误差作为PID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由PID算法计算得出控制量。PID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PID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系统的控制规律可以用u(k)= u(k)+u(k-1)和u(k)=Kp[e(k)- e(k-1)]+Ki e(k) +Kd[e(k)- 2e(k-1)+ e(k-2)]两个算式表示[3]。其中u(k)表示每个测量周期阀门的变化量,Kp表示PID控制系统的比例系数, Ki表示PID控制系统的积分系数、 Kd表示PID控制系统的微分系数,e(k)表示k时刻的温度误差。由于室内温度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变化过程,所以我们在该温度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周期性的控制方式,即在一个温度采样周期内保持控制量u(k)恒定不变[1]。 结语 为了验证系统对室内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做了多次试验,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测量数据,分析记录数据可知,本设计控制温度准确性高,达到了预期目标。 本系统采用PID控制理论,以AT89C51单片机为系统的控制单元,以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芯片PT2262/2272为数据传输的纽带,选用步进电动机作为系统最终的执行机构,根据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误差来改变阀门的开度,较好的实现了室内温度的调节。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控制精度高、节能环保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基于射频及超声技术的室内二维定位系统设计 摘 要:该文通过对比几种常用室内定位(In-location)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射频和超声波技术相结合的室内二维定位系统。系统采用C51系列单片机为主控芯片,nRF24L01芯片作为射频通讯芯片,结合超声波发射与接收电路,融合射频和超声技术对二维平面上一点的位置信息进行获取,并通过LCD12864进行测量结果的显示。文章详细的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测量电路的设计,由实际测量的数据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可知,测量数据误差在2%以内。 关键词:射频 超声波 参考节点 室内定位 众所周知,对于室外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1]已经应用的成熟可靠,目前常用的车用导航、物流定位等大多数都利用的是此原理。但是对于室内定位,例如机场大厅、矿井内部、大型展厅内部、大型室内停车场以及大型购物商场,由于室内环境复杂多变,建筑物的结构,内部布局,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所以实现精确定位的难度较大。目前诺基亚、谷歌、博通甚至一些知名大学比如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和芬兰奥卢大学(University of Oulu)都有专门研究室内定位的小组。美国研究机构ABI称:“室内定位技术(In-location)是下一波热门定位技术,该技术将在2015年-2017年间得到大量部署和实施,是今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关键环节。” 目前室内定位常用的方法有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射频识别定位技术和超宽带定位技术等。表1[2]分析了几种常见无线定位系统的性能表,参照表1,该文设计了基于51单片机使用超声波和无线射频相结合进行室内定位的测量系统,可以有效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设计思路清晰,成本较低。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分析,系统采样稳定,数据误差较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原理 由于射频信号传输速率接近光速,远高于超声波传播速率,因此可以利用射频信号先激活待测节点,之后使其接收超声波信号,利用时间差的方法进行测距。这种技术成本低,功耗小,精度高[3]。该文便是采用此种方法实现在二维平面内对一待测节点位置信息的获取。 1.1 系统设计原理 如图1所示。在一个二维平面中,要确定某未知点的位置信息,其实质便是求得其在平面坐标中的坐标值。由数学知识可以知道,确定平面上某一未知点(x,y)的坐标值只需要知道该点到平面坐标中已知的两个参考点(x1,y1),(x2,y2)的距离d1及d2,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式,求解方程组即可求得未知点的坐标信息。 (1) 系统的关键就是通过超声波测出图1中的距离d1及d2,现在假设系统某一节点A具备射频发射模块和超声波发射电路,系统另一节点B具备射频接收模块及超声波接收电路。A节点同时发射超声波与射频信号,即发射电磁波。由于电磁波的速度接近光速远远大于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射频信号传播到节点B的时间忽略不计,当节点B接收到射频信号时,启动计时,当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停止计时。时间间隔t即是超声波由A传播到B所用时间。设声速为V,则A,B间距离为:。 1.2 系统整体设计 该文系统采用C51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nRF24L01作为射频通信芯片,利用LCD12864液晶屏进行坐标显示。如图2所示。系统主要包括三个节点,分别为1号总控制主节点,2号参考节点,以及3号待测节点。硬件设计上,各个节点都包括51单片机最小系统及上电指示电路,射频收发模块(nRF24L01)电路;另外总控制节点和参考节点具备超声波接收电路,待测节点处安装超声波发射电路。 系统整体通信流程简述如下:1号总控制主节发出射频触发信号,3号待测节点接收到射频信号之后报警指示灯亮。同时发射出射频同步信号及发射超声波。射频同步信号很快到达1号总控制节点及2号参考节点,两个节点启动计时器,待3号节点发射的超声波分别到达1号节点和2号节点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停止计时。分别获得超声波由3号节点到1号节点及2号节点的传播时间。1号节点总控制节点计算出节点1,3距离。2号节点参考节点计算出节点2,3距离,再利用射频模块将数据无线传送给1号总控制节点。总控制节点再依据两个距离数据,已知的节点1,2的坐标计算出3号待测节点的位置坐标。至此,完成系统一个单程通信,如此反复通信10次,求得位置坐标平均值通过1号节点处的液晶显示模块LCD12864显示待测节点位置信息。所有的通信流程由1号总控制节点控制。 2 系统电路设计 2.1 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上,文中系统主要涉及单片机小系统,射频收发电路,超声波发射与接收电路,LCD显示电路,射频收发模块供电电路。这里主要介绍系统的射频收发电路,超声波发射与接收电路。 系统无线通信模块的发射与接收主要采用nRF24L01芯片作为主控核心。nRF 24L01是一款新型单片射频收发器件,工作于2.4~2.5 GHz ISM频段。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并融合了增强型ShockBurst技术,其中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4]。由于采用SOC方法设计因此只需要少量外围元件便可组成射频收发电路,再配合简单的通信协议,就可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5]。将nRF24L01相应的控制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P1口上,利用串行通信方式与单片机进行通讯,可以设置为增强型模式(ShockBurst)下的接收或是发射状态,启动自动应答及自动重发功能。采用nRF24L01增强型模式时内部芯片堆栈区先入先出,数据可从低速微控制器送入,高速发射出去,地址和校验码由硬件自动添加和去除[6],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的性能和效率[7]。 系统超声波发射电路框图如图3所示。系统利用定时器由单片机的I/O端口输出40 kHz左右的方波脉冲信号,信号送给推挽式功放电路进行功率放大,用以驱动型号为TCT40-16T的超声波换能器,发射出超声波信号。 系统超声波接收电路框图如图4所示。接收电路的核心是红外线检波接收专用芯片CX20106。由于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38 kHz与测距的超声波频率40 kHz比较接近,可通过外接电阻微调芯片内部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当超声波探头未接收到40 kHz信号时,芯片信号输出引脚为高电平;当接收到与CX20106中心频率(40 kHz)相符的超声波信号时,信号输出引脚输出下降沿脉冲,将此信号连接到单片机外部中断引脚上,可触发中断,从而停止超声波传播计时。 2.2 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可以参考图2。系统软件按功能划分可以分为LCD显示,超声波发射,射频通讯,坐标计算几大部分。其中,LCD显示部分主要是通过时序对液晶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超声波发射部分采用定时器中断产生40 K方波信号,坐标位置计算算法依据的公式(1)进行计算。下文主要针对射频通讯部分所进行的软件配置进行简述说明。 在图2的“3射频同步信号 超声波信号”过程中,系统各节点射频收发配置如图5所示。由于nRF24L01在每个通讯频道上具有6个不同的数据通道,因此在设计上,3号节点与1号节点通过数据通道0传输信号,与2号节点通过数据通道1传输信号。3号节点发出具有发送地址编码的射频信号被1,2号节点接收后,1,2号节点分别启动定时器计时并通过各自的数据通道返回应答信号给3号节点,表示通讯成功3号节点可以发出超声波信号。值得注意的是,3号节点若是启动自动重发功能,则每次重发等待时间为250 us,这将导致系统测量误差过大,因此该系统禁止自动重发,而是由软件编程重发3次,判断是否次数溢出或是接收到应答信号,这样可以将每次重发产生的误差控制在15 us左右。同时,图2在“1发出射频触发信号”及“4传输距离数据”两个过程中,射频通信均采用数据通道0进行数据通信,并且开启相应的自动重发功能2次,经测试系统射频通讯流程性能稳定。 3 实测数据分析 系统测试实验环境为室内地面,其中主控制节点(1号节点)坐标安装在原点(0,0)上,参考节点(2号节点)坐标安装在y轴点(0,100)上,单位为cm。测量工具为卷尺,精度精确达0.1 cm。对于测试平面上10个不同位置点分别测量10次,得到100个数据,结果见表2。 通过分析图中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实验结论。 (1)定位范围。 经过测试表明,该系统基本可以实现对于在地面上200 cm×200 cm的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移动节点的定位。 (2)系统的平均定位误差。 X轴的平均定位误差为3.01(cm) Y轴的平均定位误差为3.14(cm) (3)系统的平均定位精度。 X轴平均定位精度:(200.0-3.01)/200.0×100%=98.50% Y轴平均定位精度:(200.0-3.14)/200.0×100%=98.43% (4)误差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数据并分析,系统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超声波信号的衰减问题。从表1及表2可以看到,虽然系统测量平均误差不算太高,但是针对不同的测量区域其测量误差明显不同,随着各节点之间距离的不同,超声波信号的衰减程度会不同导致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点不同,引入测量误差。 ②超声波发射角问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区域边缘地带数据的测量误差偏高,由于超声波存在发射角度局限问题,导致超声波信号接收时间点不同引入测量误差。 ③系统软件设计时,在3号节点发射同步射频信号和超声波过程中,禁止自动重发次数而采用软件编程发送次数溢出的方法在每次重发数据过程中需要等待15 us,总共软件设计为重发3次溢出,所以此处可能会引入50us左右的测量误差。 ④数据算法计算。系统数值计算的精度也会引入测量误差。综合考虑系统测量要求,51系列单片机的运算能力及速度,以及软件整体的效率和整洁度。该次系统软件计算精度都采用16位无符号位整数数据类型,而未引入浮点数据类型计算,所以对最终显示结果会造成测量误差。 ⑤温度引起误差。声速随温度变化关系可以表示为:V=(331.45+0.61t/℃)m・s-1。但是该系统中没有考虑温度补偿,而是以声速标准值340 m/s进行数据计算,因此会引入一定测量误差。 4 结语 该文设计了基于射频和超声波技术的室内二维定位系统,并通过设计得系统进行实际数据的测量,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系统的误差较小。对于存在的误差提出了可能产生的原因以及后续的解决方法,期望通过后续的改进可以使实验误差进一步减少,测量范围也相应的增大。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无线市话室内信号分布系统设计探讨 【摘 要】无线市话室内信号是室内常用的信号系统,能够对于手机通信进行有效的补充。本文对于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的原理以及设计方式进行探讨,对于设计中的信号源选定、分布系统选择以及布置等多种方法进行选择,从而设计适合室内的信号分布系统。 【关键词】室内信号分布;建筑内部;设计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个人便携电话系统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通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建筑大多为钢筋混凝土骨架结构,对于无线电信号的屏蔽衰减特别厉害,比如在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患者的通信信号微弱,通信质量严重下降。为了保障无线电通信信号,解决室内信号固定的问题,采用无线市话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是保证通信质量的有效方式。采用无线市话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是通过有线的方式,将无线信号引入室内,从而为室内的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室内信号。参考我国“信息产业部电(2000)604号”的文件,无线市话室内信号是固定电话网的补充与延伸,而且使用的频带为1900MHz~1910MHz,载频间隔为300KHz,主要采用TDMA的多址方式、TDD双工方式。 1 无线市话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意义 1.1 无线市话室内系统覆盖现状 随着无线市话的信号发展,室内覆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1)因为建筑物的屏蔽以及吸收作用,导致无线电波的传输衰耗,从而造成无线信号的弱场强区甚至盲区,而且受到基站天线的限制,会造成无法正常覆盖;(2)建筑物高层空间容易受到无线频率干扰,从而影响语音质量;(3)因为一些公共场所,比如会议中心以及大型购物商场,无线市话的使用密度过高,导致网络容量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1.2 室内分布系统特点 采用无线市话室内信号分布系统,能够有效的覆盖建筑物的盲区,适用于建筑结构复杂和人流密集、话务量高的建筑物内部的信号覆盖,室内分布系统特点表现如下:(1)建筑物的信号分布相对均匀,而且采用分布系统,能够抑制信号弱区内的乒乓效应,能够适应于系统扩容与多网合一;(2)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相对复杂。总体而言,采用室内分布系统,能够适用于大面积和内部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室内信号覆盖,是当前覆盖优化最主要的手段。 1.3 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与传统的SDMA和GSM网络相比,无线市话具有基站成本低和手机性价比高的方式,对于室内区域,解决信号覆盖问题相对复杂。而且当前无线市话室内覆盖系统的质量与容量受到影响,所以为了解决当前的信号覆盖的问题,应该将3G网络与PHS网络融合,从而降低室外网络的整体干扰,保证室内通信质量。 2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无线市话室内信号分布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分布系统与天线安装为主,一般而言,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流程为:现场勘测原信号覆盖情况、确定设计要求、选取合适信号源、选择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分布系统方案、硬件安装与开通测试,具体的设计工作如下。 2.1 勘测工作 勘测工作是为设计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首先需要详细的建筑结构图并且进行实际勘测,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做好标注,对于可能会引发信号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该建筑的传播损耗模型。在建筑物的勘测工作中,需要对建筑物的电梯、隔墙材料等信息进行收集,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图进行无线环境路测,从而为设计提供参考。 2.2 设计工作 设计是无线市话室内信号分析系统的关键工作,对于室内信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完成设计工作,需要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2.2.1 信号源选取 无线市话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PHS系统或3G系统,PHS系统可以再用500mW的lC7T基站,而对于3G系统,可以采用基站信源和直放站信源两种类型,为了保障室内系统的通信质量,需要合理选择信号源,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从建筑物的容量与覆盖两方面进行考虑,为了满足室内的通信质量,需要合理选择适当的信号源,适当提前考虑信号源机房的预留。 2.2.2 室内分布系统的选择 为了保障室内信号的有效性,需要根据覆盖面积以及不同环境选择覆盖系统:(1)对于覆盖面积小而且结构简单的建筑,优先选择无源分布系统;对于覆盖面积大而且结构复杂的建筑,可以采用分区覆盖的方式;(2)裙楼一般位于建筑物的低楼层,需要考虑容量的问题,标准楼的空间间隔较为规则,主要注意纵深处的信号控制,地下层通常为信号盲区,需要解决覆盖问题,电梯需要满足语音业务的覆盖需求,应注意保持信号连续性,因此通畅采用在电梯井内安装高增益定向天线或敷设泄漏电缆的方式进行覆盖。 3 方案设计的关键点 3.1 上下行平衡问题 无线市话室内信号分布系统中,需要对干线的增益效益进行合理设置,避免输入信号幅度过大或是过小形成的设置不合理。在设计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对链路预算进行计算,根据天线口的功率计算系统设计的衰减,保证合理传输。 3.2 干放使用原则 对于无线市话室内信号分布系统而言,同一组的基站不能接入太多干放,建议不超过5套,而且所有的干放尽量不要串联。设计中低噪声放大器一般处于接收机的前段,性能对于整机性能与接收灵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控制信号源干放,能够将上行信噪比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 3.3 天线布放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该遵循“小功率、多天线”的原则,降低小天线输出能够减少外协信号强度,因此采用多天线小功率方案覆盖效果更好。在天线布放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天线出入口功率,根据模拟测试效果选择天线布放位置,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 结语 无线市话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对于建筑屋内的信号传输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楼层的增多,当前的信号传输不能够满足室内信号的需求,合理设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能够保证室内信号强度,使室内信号满足建筑内部通信需求。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一种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室内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Zigbee无线模块作为节点,具有协议简单、成本低、功耗小、组网容易等优点, 利用Zigbee组建的无线传感网络,对下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无线控制。本文针对室内温度监控设计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室内温度监控系统,此系统可控性好,可靠性高,同时适合在智能家居方向扩展与应用。 【关键词】Zigbee 无线控制 室内温度监控 无线传感网络 节点 传统室内监控系统大多数都是用有线连接方式。当监控节点数大时,就会导致布线繁琐、安装困难、维护不便等诸多问题。利用Zigbee技术来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监控系统,就可以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无线室内温度监控系统,文中详细介绍了Zigbee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实时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EEE802.15.4-2003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媒介层,Zigbee联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层以及应用层。Zigbee网络由三种设备类型组成,分别是协调器、路由器以及终端节点,这三种设备类型的组网拓扑又可分星形拓扑、树形拓扑和网形拓扑。为了提高通讯效率,Zigbee组网不论采用哪种拓扑结构,网络都将按照Zigbee协议算法选择最好的路由路径作为数据传输通道,此系统采用网络形拓扑设计。 1 监控系统设计 终端节点通过采集温度传感器数据,经路由器节点发送给协调器节点,并接收协调器的控制命令从而作相应处理;路由器节点在系统中的主要任务是数据中转,确保协调器节点与终端节点间的数据交换正确,加大了Zigbee网络的覆盖面积;协调器节点接收终端节点采集到的传感器温度数据,把该数据由串口发给上位机,同时接收上位机发过来的指令信息,并发给对应的终端节点;上位机主要实现对监控设备状态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调控配置、实时状态显示、节点控制、数据管理及数据查询等,系统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 Zigbee温度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该监控系统主要由路由器节点和终端节点组成。终端节点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和外设控制两部分,终端节点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温度采集采用传感器DS18B20,温度采集范围-55℃―+125,-10℃―+85℃测量精度为±0.5℃。传感器将测得的温度数据传送给Zigbee模块CC2530,CC2530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发出控制信息控制下端设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 3 Zigbee温度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3.1 Z-Stack协议栈的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Zigbee无线模块采用操作系统的思想来构建软件系统协议栈,通过自适应轮询算法处理,系统初始化后,即进入休眠状态,当检测到事件发生时,系统立即被唤醒,并作出相应响应,事件完成后,系统继续进入休眠模式,如果几个事情同时发生,系统将按照中断事件优先级按序处理,Z-Stack工作流程为:启动系统、操作系统OSAl初始化、硬件驱动初始化、自适应轮询。 3.2 协调器节点的软件设计 协调器在系统中主要是完成建立和管理Zigbee网络的任务,它能够自动允许其他节点加入网络,收集终端节点传来的温度数据,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给上位机,同时接收上位机的控制命令,然后将命令发送给终端节点以控制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协调器建立网络并处理节点请求的程序流程如图3-1所示。 3.3 Zigbee节点与路由节点软件设计 路由器节点的作用是选择路由、转发数据。Zigbee设备有64位的MAC地址和16位的网络地址。网络地址是设备入网后,由协调器或者路由器分配,在网络中是独一无二的。为了保证每个节点所分配的网络地址的唯一性,Zigbee的分配网络地址的方案采用分布式寻址。Zigbee节点与路由节点网络流程图如图3-2。 3.4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终端节点是用来采集室内温度数据的,它一方面与协调器建立一定关系将温度数据发送给协调器,另一方面接收协调器发来的控制命令,控制下端设备空调器做出相应的操作。 在终端节点以终端的身份启动并加入网络后,即开始与协调器建立关系。一旦关系建立就 可以在不需要知道明确的目的地址的情况下发送数据。终端节点数据传递流程如图3-3。 4 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本系统上位机利用JAVA、Apache、Mysql和PHP实现,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通过串口或者有线网络接口接收Zigbee无线网络传送的被监控室内温度数据,将该数据处理后,结果可在上位机窗口实时显示,实现室内温度的无线监控和自动或手动的温度调节控制;借助后台MYSQL,将室内温度信息储存,可以方便的在上位机界面上对历史信息记录查询和对监控数据信息管理。上位机登陆界面和上位机监控界面如图6、图7所示 5 结语 本文给出了一种室内温度监控系统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方案,解决了有线网络存在的布线、维护和扩展性等问题。系统以CC2530为核心,搭建了一个物联网络平台,经试验证明,该系统可以很好的完成温度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记录等任务,能够通过控制外设完成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工作,对智能家居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摘 要】通过对CDMA的信号发送和接收境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就室内布线系统的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室内天线和信号源的选取方式,并对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CDMA;室内系统设计;噪音 在移动通信的CDMA网络建设的过程中,CDMA的网络信号由于基站的分布,而产生主导频污染的现象,导致信号受到干扰,在一般的大型商场和商业楼宇之间的基站不能布置的太密,在大规模的CDMA网络铺设完成之后,需要对网络的信号场强进行测试,以及对用户的使用报告进行检测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室内还存在信号分布不足,信号不稳定,网络通话质量存在问题,连通率比较底下,影响CDMA的通信质量。 1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思路 CDMA信号在室内系统设计主要包括CDMA信号源与室内CDMA信号的具体分布方式等相关内容的设计。 1.1 CDMA信号源的选取 CDMA信号源的接入是室内布线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个信号源的接入必须通过一个特定的接口才能与室内分布系统接入,这样室内的布线系统才能收到信号源的信号,信号源的接入手段一般有蜂窝接入或者光纤耦合或者空间耦合等接入手段。 (1)基站直接与信号源相连接的手段,接入到室内布线系统。 (2)通过基站与信号收发的端口进行耦合的方式,通过耦合器能够很好的对信号进行控制,排除其他信号的干扰和污染主导频信号,它主要适合于主基站离室内分布式布线比较近的接入方式。 (3)光纤直放站耦合的接入方式。在原理与基站直接耦合的方式相似,主要是采用光纤将基站的信号接入,并将信号接入到室内分布式系统。它适合室内布线系统与基站距离比较远的分布式系统,但是在施工时难度比较大。 1.2 室内分布系统中天线的选取 室内天线的选择是保证信号能够正常接收的重要保证,一般采用全向吸顶天线,它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覆盖整体楼宇,而鞭状天线和定向天线的覆盖范围比较大,能够有效的覆盖电梯和人群比较密集的地下室、车库等相关的场所。室内天线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布线情况而定,也要根据室内的信号结合方式而定,要符合环境保护和美观的需要。在实际室内布线工程设计中,要结合CDMA信号变化情况,根据室内分布系统规模的不同和具体的情况,从天线设计的效益、成本、投资等方面对天线进行具体的设计,要保证信号能够覆盖整个建筑物。 针对10000平方米大中型室内CDMA信号覆盖系统,要求的话务量和CDMA信号覆盖的强度比较大,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计,信号的接入可以采用光纤与基站直接接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一般无源器件发送的信号不能满足覆盖要求时,可以采用干线放大器等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当室内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时,可以采用微小型室内信号覆盖系统,采用全向型的天线,来实现CDMA信号的全面覆盖,也可以采用小功率的无线天线直放站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在对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设计时,要根据信号场强的大小和建筑物的特征,选择适当的、信号增益能够满足要求的定向、或者全向的天线施工方式。 2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CDMA信号场强分析 2.1 覆盖边缘场强分析 边缘场强的取值对CDMA信号的分析具有直接影响的作用,整个CDMA信号覆盖的场强的计算,需要依据边缘场强的确定,如果将CDMA信号的边缘场强取值过高,就要求室内的场强相应的提高,室内信号覆盖的强度也会提高,增加室内信号覆盖的成本,如果降低边缘场强,就会减少室内信号覆盖的程度,降低覆盖的成本,但是这也会影响室内CDMA信号的通话质量。在一帮的情况下,基站和手机的接收效率也会与边缘场强的取值有很大的关系,根据CDMA信号覆盖的要求,对于楼宇进行CDMA室内布线设计时,一般将边缘场强取值为-80dB,对于楼梯和一般的地下室等相关的场所的边缘取值为-85dB,以满足信号覆盖的要求。 3 CDMA室内直放站作为信号源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室内CDMA无线直放站安装环境要求 针对CDMA信号无线直放站的要求,设计时,信号的主天线安放位置应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但是至少要能够接收到强导频信号的软切换分支少于3个信号源,这样才能够避免室内分布系统的主导频信号受到污染,在施主天线的安装位置,要求主基站的导频的频率信号不能受到污染,确保室内信号的强调能够满足要求,保证通话质量。这样,基站接收的基站的信号强度要满足-70dB,为保证信号的通话质量,在主天线安装位置周围,要保证信号的外界的强干扰源的信息噪声小于-113dB。 3.2 室内信号无线直放站施主天线与转发天线隔离度的分析计算 根据CDMA信号的覆盖要求,和实际的天线经验,为有效避免和建设无线直放站之间信号的干扰和自激现象,要求无线直放站的施主天线与转发天线二者之间的信号隔离度应大于8dB,满足信号不能互相干扰的要求。具体的计算要求:,式中,为CDMA信号主天线的前后比,为CDMA信号转发天线的前后比,Li为CDMA信号的自由空间损耗,位置为CDMA信号的建筑物或者障碍隔离损耗,在实际的工作设计中,需要考虑障碍物、施主单位和转发天线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3 直放站对CDMA信号的施主基站噪声分析 4 结语 CDMA信号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需要对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需要根据移动通信的建设方案和优化程略进行具体的分析,要以最低成本投入,达到最大的收益,促进CDMA市场的发展。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室内分布系统的概念及应用,同时介绍了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时要关注的要点。 【关键词】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移动电话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通信工具,同时广大移动用户对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已不再单单满足于良好的室外移动通信服务,而且也要求在室内(特别是星级酒店、大型商场、高级写字楼等)能享受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而现代建筑由于多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电信号的屏蔽衰减特别厉害,使通话质量严重下降。在此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应运而生。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二、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应用及类型 室内分布系统通过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功率分配器件和干线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及馈线、室内天线等设备将无线信号均匀分配到室内各个区域,实现无线信号对室内的延伸覆盖。 1.室内分布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信号源(微蜂窝、宏蜂窝、直放站、BBU+RRU等); (2)分布系统(同轴电缆、光缆、泄漏电缆、光端机、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天线等)。 2.需要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区域有: 室内盲区:新建大型建筑、停车场、办公楼、宾馆。 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车站、机场、商场、体育馆、购物中心,增加微蜂窝建立分层结构。 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高层建筑的顶部,收到多个基站的功率近似的信号。 3.室内分布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同轴电缆分布方式无源分布系统 信号源通过组合使用的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馈线将信号均匀分布到室内各个角落。通过仔细的链路计算,达到信号的均匀分布。天线使用适合室内使用的吸顶式或壁挂式天线。覆盖面积小,适用于中小型楼宇室内覆盖场所。 (2)同轴电缆分布方式有源分布系统 在建筑物覆盖面积较大时,前述的无源天馈线很难满足需要;可增加中继设备,如放大器,以补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3)光纤分布系统 当覆盖的区域比较分散、相距较远或地形比较复杂时,可以采用光纤分布系统,通过拉远的方式对各个分离的室内区域进行覆盖。光纤站近端在信号源所在之处,通过近端实现光电转换,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经光分路器分配进入光纤传输至各远端;光纤远端为光电转换取出射频信号,并经过功率放到输入室分天馈系统。 (4)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信号源通过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后,送入泄漏电缆中,并通过电缆外导体的一系列开口,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天线起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作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信号均匀的分布在所经过的区域,这种方式称为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应把握的总体原则是: “小功率、多天线”的覆盖原则 “先局部、后整体”、“先平层、后主干”的设计顺序 主干线上主要用耦合器,平层主要用功分器 主干线尽量采用7/8馈线,平层小于30米采用1/2馈线 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室内分布系统天线布放方式 (1)走廊交叉位置布放天线 在走廊交叉位置布放天线,可以使该天线能够照顾多个方向的覆盖,在满足覆盖要求的情况下做到天线数量最少。 (2)切换区域布放天线 在电梯厅附近布放天线,在覆盖房间的同时,兼顾电梯厅的覆盖。 停车场出入口布放天线,布放位置一般选择在拐角处。 (3)房间内布放天线 为了减少穿透墙体带来的损耗,对于大型会议室、办公区域等,如果物业允许的话,可以将天线布放到房间内。 (4)定向天线防止信号泄漏 对于一些容易发生信号泄漏的区域,如走廊尽头靠窗位置,可以布放定向天线进行覆盖,定向天线的主瓣方向朝里,利用定向天线后瓣的抑制特性,防止信号泄漏到室外造成干扰。 (5)干扰区域布放天线 如果在室内存在室外干扰信号的区域,而且客户要求在室内区域必须占用室内信号,那么从室内覆盖优化的角度(相对室外基站优化调整),则需要根据干扰信号强度和区域来决定室内天线的布放位置。确保天线布放后,在室内干扰区域,室内信号的导频功率比室外干扰信号导频功率高5dB以上。 2.电梯覆盖需单独考虑 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井道一般可覆盖4层;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厅一般可覆盖3层。 3.室内分布系统的功率分配原则 (1)“先平层设计”,主要用功分器(保证天线口功率平衡);根据天线数量确定采用何种功分器,平层馈线小于30米一般用1/2馈线。 (2)“后主干设计”,主要用耦合器(可以节省功率);根据主干信号功率和平层需要功率确定耦合器的耦合度;馈线一般用7/8馈线。 (3)如果主干线全采用耦合器,可能引起天线口功率不平衡,因此,主干线可采用耦合器+功分器分配功率方式。 4.系统切换设计 (1)一般建筑物大堂出入口切换区域建议在室外距离门口5~7米范围内。切换区域不宜离马路太近或进入室内过深。 大堂切换设计策略: “小功率、多天线”方式; 定向天线从门口往里覆盖; 天线口功率可调。 (2)电梯切换设计策略: 通常建议电梯内为同一小区; 当楼层太高,不能同一小区时,需要引入相邻小区信号; 非全楼覆盖时,电梯井道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厅; 电梯内外不同小区时,切换区域选择在电梯厅。 (3)车库出入口切换设计:在车库出入口位置安装天线保证切换。 5.干扰和泄露 为建立较完美的无线覆盖网络,在设计时应兼顾边缘场强的计算,保证不会产生明显的信号泄漏。 小功率、多天线”覆盖技术解决室外干扰和控制室内信号外泄; 在易外泄区域安装定向天线控制室内信号外泄; 室外网络优化。 四、结束语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可以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使用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话务,扩大网络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只是从天线布放、电梯覆盖、功率分配、系统切换、干扰和泄露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实际工程设计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低功耗、便携式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摘 要:本系统以MSP430F5529单片机为核心,采用MQ138甲醛检测传感器、MS2200-P1一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检测室内空气中甲醛、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并检测甲醛浓度;利用AM2301温湿度传感器对现场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段式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甲醛浓度读数,温度、湿度读数。整个系统体积小,重量轻,采用电池供电,携带方便。系统功耗低,价格低,适合家庭使用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快捷服务健康生活。 关键词:MSP430F5529;有害气体检测;温湿度检测;超低功耗 居室、办公室、宾馆、饭店、商场等场所使用的装潢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成分如:甲醛等有害气体常引发眼睛和喉咙疼痛、皮炎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习惯称之为“装潢病”,在导致“装潢病”的诸多物质中甲醛可算是罪魁祸首。且甲醛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专业机构测量甲醛等有害气体价格昂贵,而且在时间方面受到限制。现代家庭使用的天然气、液化气可能发生泄漏引起爆炸。因此,设计一种低功耗、便携式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该检测系统由MSP430F5529单片机为核心,由传感器、A/D转化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组合而成。通过MQ138甲醛检测传感器检测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通过ms2200CO检测传感器检测一氧化碳气体,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 MQ135传感器检测室内空气中其他有害气体和可燃气体,AM2301温湿度传感器对现场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采用MSP430单片机自带的AD转换器对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利用段式液晶显示屏显示检测结果。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硬件电路设计 2.1 主控芯片MSP430F5529功能介绍。MSP430F5529是一种16位超低功耗、具有精简指令集的混合信号处理器。寻址方式丰富,运行速度快,高达25MHz。当系统处于省电的低功耗状态时,中断唤醒只需5μs;并且体积小,电压低,功耗低,适用于需要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仪器中。此外,内置的A/D转换器的分辨率达到了12位,提高了转换精度,使测量更加准确,内置A/D转换器进一步降低了功耗。 2.2 MQ138甲醛检测传感器。MQ138传感器的敏感材料是活性很高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当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氧化反应,氧原子吸附电子变成氧负离子,浓度升高。遇到还原气体时氧负离子因发生还原反应导致其表面浓度降低。MQ138传感器模拟信号和电平信号同时输出,模拟量输出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浓度越高电压越高。用于家庭、环境的挥发物探测装置,适宜于醛、醇、酮、芳族化合物的探测,气敏感元件测试浓度范围:苯 1 to 100ppm、甲苯10 to 100ppm、甲醛 1 to 10ppm。MQ138甲醛检测传感器测量原理图如图2所示。 2.3 MQ135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MQ135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用于家庭、环境的有害气体探测装置,适宜于氨气、芳族化合物、硫化物、苯系蒸汽、烟雾等气体有害气体的探测;气体敏感元件测试浓度范围:10 to1000ppm;对硫化物、苯系蒸汽、烟雾等有害气体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具有长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的稳定性。MQ135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测量原理图如图3所示。 2.4 ms2200CO检测传感器。ms2200CO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一氧化碳气体,工作在-10至60摄氏度,检测浓度范围:0-1000ppm(CO气体);对一氧化碳、烟、HC挥发气体有高灵敏度,可用于该类气体定性检测;具有使用寿命长和稳定性可靠等特点。ms2200CO检测传感器测量原理图如图4所示。 2.5 AM2301温湿度传感器。AM2301传感器又叫DHT21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复合式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一个电容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感温元件,并与高性能单片机相连。 2.6 报警系统。为了使本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监测更为直观,采用了由显示屏和一个蜂鸣器构成的声光报警电路。其中对应每一种有毒气体都有一红一绿两个发光二极管与其对应,正常情况下对应绿色的发光二极管亮,蜂鸣器不响;当气体的浓度超标时,对应红色的发光二极管亮,并启动蜂鸣器。 2.7 AD转换电路。气体传感器出来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而微处理器MSP430F5529只能处理数字信号,故需要对模拟信号信号进行转换,将其转换为处理器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由于经过放大电路出来的模拟电压变化范围在0~3V,故采用MSP430F5529单片机自带AD进行模数转换。 MSP430F5529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0-3V,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ADC0809的时序接口为51系列单片机的标准总线接口,操作方便,如同对存储器或I/O操作一样,A/D转换精度为8比特,满足本课题要求。输入的模拟电压为0~3V,一次A/D转换时间为100μS。 2.8 超低功耗。MSP430F5529继承了MSP430单片机超低功耗的特点,可以软件配置6种超低功耗模式,其处理功耗(1.8~3.6V,0.1?A/Power-down,0.8?A/Standby,250?A/MIPS)和口线输入漏电流(最大50mA)在业界都是最低的。可以满足本系统对超低功耗的要求,实现电池供电。 2.9 液晶显示模块。本系统所要显示的数据一共有5个,分别是两种有毒气体的浓度和室内的温度、湿度,显示模块采用单片机自带的段式显示屏。这种LCD是102x64矩阵LCD,带背光,驱动简单,适用于耗电量小为便携式应用的场合。 3 软件电路分析 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5所示。 4 系统实验方案 4.1 温湿度检测模块设计实验方案。选择AM2301模块进行温湿度传感器对现场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将测得数据与标准温湿度表进行比较,修正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测量准确度。 4.2 有毒气体检测模块设计实验方案。有害气体检测模块与MSP430单片机连接,利用单片机内置的A/D转换器将气体检测传感器模块输出的气体浓度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将显示出来的值与标准有害气体浓度相比较,修正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测量准确度。 5 结束语 检测室内甲醛气体浓度和可燃气体(甲烷、丙烷等);还可检测室内温度、湿度;可实时显示甲醛浓度读数、温度、湿度读数。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采用电池供电,系统功耗低,价格低;适合家庭使用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基于多网合一的室内覆盖系统设计 摘要: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投资,实现多种网络合一的室内覆盖规划设计,是3G和后3G建设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室内覆盖系统 多网合一 覆盖规划 0、引言 不同运营商的室内覆盖系统之间不仅频率不同,制式也不同,无法充分利用,既浪费投资又影响建筑物内的美观,同时也给网络维护带来隐患。本文就多网合一的3G室内覆盖系统的系统间干扰、容量、功率匹配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的设计方法可以保证多系统的正常工作,互不干扰,可有效应用于实际的网络建设中。 1、多网合一系统的关键问题 在多网合一室内覆盖设计时,由于不同系统的设备输出功率不同,不同频段信号在馈线中的传输损耗不同,不同频段无线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损耗也不同;各系统设备及性能指标不同,导致各系统的接入节点位置不一致。在建设多制式通信系统合一时,运营商需要考虑多方面问题。 1.1系统合路:系统合路是在原有系统增加新的信号源,如原有室内覆盖系统是无源方式,且器件工作频段涵盖了800MHz~2500MHz,则无需再改动。增加新系统时需在信号源部分使用双频或多频合路器对信号合路/分路后(对上行是合路,对下行是分路)送到室内分布系统。 1.2覆盖与容量:共用室内分布系统需满足各种系统的覆盖和容量要求。3G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建议优先采用“多天线、小功率”的方式,减少室内天线的输出电平,以控制信号泄漏电平。 对于大型建筑物,信号在传输和分配过程中,信号强度低到一定程度就需增加干线放大器对其放大,此时需用合路器把信号合路/分路,通过各系统的干线放大器放大后,再通过双频或多频合路器进行合路。 1.3功率匹配:多系统共用分布系统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功率匹配。均需要在设计中进行综合考虑。 1.4系统间干扰:多网合一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重点,需要分析各系统间的干扰并提出抑制方法,保证各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工程上运营商可以采用合路器隔离度、增加滤波器、空间隔离等几种方法满足杂散隔离度需求。 2 、系统的多网合一改造实例 某办公楼的原有GSM室内覆盖系统需要进行优化改造,使系统能兼容WLAN和TD-SCDMA系统。该建筑物有13层,地下有1层,有两部电梯。楼内多为办公区、会议室等。大楼中间为走廊,两侧为办公区,结构具有代表性。 2.1 GSM、TD-SCDMA、WLAN系统的合路:信号源方面,TD-SCDMA目前多采用BBU+RRU的方式,能够将远点射频模块就近于天线安装,降低了信号在馈线上的损耗。这种方式施工方便,对原有系统变动小,工程成本较低,无需依赖干放,是一种经济的室内覆盖系统组网方式。 TD-SCDMA设备RRU的输出功率(27dBm左右)比GSM设备(40dBm左右)低,而在馈线中的损耗却比GSM大,设计中不考虑在机房内进行合路,在无源器件中间级择机合路,采取功率倒推的方式,根据模拟测试结果,计算出天线口需要的功率,返回推算出TD-SCDMA设备接入的合适具体位置。根据大量测试经验,TD-SDMA系统天线口功率一般建议控制在7~10dBm左右,那么,从天线口至合路器位之间的馈线和器件及合路器损耗,应该控制在17dB左右。 WLAN系统的工作频段比TD-SCDMA系统的工作频段更高,如采用与TD-SCDMA系统相同位置合路的情况下,由于室内型AP设备输出功率有限(一般在100mW以内),为扩大单个AP的覆盖区域增大,工程上需要采用WLAN功率放大器,将AP信号放大,通过AP+干放的方式来解决覆盖问题。通过链路计算,WLAN干放的输出功率大致需要在30dBm左右。 2.2 功率匹配:根据工程经验,TD-SCDMA和WLAN系统天线口功率建议控制在10dB左右,这就需要通过对RRU和AP干放的输出功率的适当调整,使天线口的功率符合设计要求,在开通测试后优化调整,尽量保证信号的边缘覆盖场强的同时控制信号的外泄情况。 2.3 信号覆盖:对大楼原有系统进行摸查核实,对所有器件及天线等进行认真核查,检查是否与原有存档的文件相符合。对于部分格局发生变化的区域,根据现场覆盖情况,进行天线的增补。原有电梯内的覆盖,是采用八木天线安装在电梯井顶部和底部方式,天线间距很远,另外电梯覆盖原有采用八木天线,由于八木天线的频带无法覆盖到2GHz频段,因此考虑本次TD-SCDMA系统的电梯覆盖,采取重新布放馈线和宽频定向天线的方式。 信号覆盖方面:TD-SCDMA系统,需对大楼实现全覆盖;WLAN系统,主要覆盖办公区和会议室等重点区域,而电梯及地下室等区域,无需考虑WLAN的信号覆盖。 2.4 系统容量WLAN系统:工程设计上一般每AP接入用户数在20~30个左右应该比较合适。由于本大楼平层面积不大,对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数进行估算,同时为净化信道环境,减低信道干扰,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于在办公区域,每两层楼采用一个AP来进行覆盖,基本能满足用户需求。对于特殊热点区域,如大型会议室等场所,可采用多个AP合路的方式来解决。如果要进一步扩大用户容量,可采用支持802.11g标准的设备,该标准下单个AP最佳最大并发用户接入数是75。 TD-SCDMA系统:采用BBU+RRU的方式,分布式基站使容量和覆盖能彼此独立来规划,使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变得简单,并且带来很大的灵活性。由于目前项目处于试点阶段,初期用户数目少,网络提供的业务相对简单,对容量要求不明显,主要完成室内的信号覆盖,本方案暂时对每小区配置3个载波。 2.5 系统共存时的干扰:在多网合一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中,对系统间干扰的分析和抑制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只要合路器的隔离度满足大于90dB,就可以采用合路器隔离的方式来抑制3个系统间的干扰。 3、结束语 多系统室内覆盖应重点考虑不同系统间的杂散和互调的影响,当系统较少时,可只考虑杂散指标的要求。考虑到工程成本、建筑物美观及特殊场景需求,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基于光纤光栅探测器的室内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摘 要】为了精确、稳定地获得粮仓内大范围的温度分布,设计了光纤布拉格光栅测温系统。系统通过光纤网络对粮仓内进行大范围温度检测,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所测温度与中心波长之间存在线性的关系,根据光谱线性频移函数获得仓内各位置的精确温度。其中每个光栅的工作波长相互分开,经3dB的耦合器反射后,再用波长探测解调系统对多个光栅的线性频移进行测量,即可检测出仓内各处的温度。实验采用FBG封装的光纤、LPT-101型光源、放大处理电路等设备获得采集得到的温度信息。通过Origin软件画出了被测温度与波长频移的关系图,同时与传统的测量方法K型热电偶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光纤布拉格光栅测得温度与标准温度更接近,且抗干扰能力更强,满足粮仓内大范围温度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检测;光谱线性频移;粮仓 0 引言 温度检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生产厂房的温度检测、住宅区的室温控制、农业生产中温室大棚的恒温监控等。目前,国内外对于温度检测的主要方法有:热电偶型测温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探测区域大的特性,而其属于接触式测量,易污染、精度较低。数字集成温度探测芯片,该温度探测器功耗低、体积小,常应用于单点探测,在多点位大范围测试中误差较大。除此之外,光纤测温器也是一个常见类型,其灵敏度高、适合远距离检测,但多路检测测量难度大、工艺复杂、价格高;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温度监测系统,其优点是将光纤仅用于传输,测量采用其它光学或机械的元件完成,监测被测温度的变化;智能(数字)温度传感器温度监测系统,其内部包含处理芯片,适用于测温位置在线处理的场合。我国传统的内部温度测量方法是直接将温度计插入粮食中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低、精度差;除此之外,国内还有采用基于PN结或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系统[11],但其传统电路设计上存在干扰、滤波不稳定,线路复杂等问题。而测温电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但工艺复杂,且部分结构需要专用设备,十分不便。 相比之下,采用波长调制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12-14]避免了温度测试信号受光源变动、光纤损耗等的影响;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一根光纤中串入多个布拉格光栅实现分布式测量,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度;采用光谱线性频移的监测手段,测量精度高、范围广、分布密度大。本文在采用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所测温度与中心波长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光谱线性频移反演分布式粮温的新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度、温控范围和温度数据密度。 1 温度探测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测温方法,即通过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探测器对粮仓各处的局部温度进行监测。由于光谱线性频移程度与被测温度存在函数关系,即中心波长与被测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分布式光纤探测系统是可从整体上大范围地对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进行监测的探测网络。本文采用的是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探测结构,根据系统性能,建立了粮仓的数学模型。处理器控制宽带光源发射探测光,通过耦合器进入多组光纤通道,每组光纤通道中设置光纤光栅探测器,在粮仓内网络式分布,从而获得粮仓内各处的粮温数据。回波信号经解调仪解调,将带有温度信息的数据传给处理器,经过处理器将粮仓各位置粮温数据显示在控制台上。 2 光纤光栅基本原理 在光纤光栅之前,将在平面光波导中沿入射光传播方向制作的多层介质结构,即布拉格光栅。光纤中的光栅反射实际上是一种层状介质的反射,由光纤中沿轴向分布的多层介质结构构成光纤布拉格光栅。 常用的电类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其极易受外界的电磁干扰,会由于测量距离、辐射系数等因素导致测量精度降低。而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不仅具有普通光纤温度传感器的优点,还有光谱特性好、损耗率低及稳定性高等特点,且波长编码信息不受光源功率波动或耦合损耗等的影响。同时,在一根光纤中可设置多个光栅,使光栅阵列信息量大,结合波分复用等技术非常适合大范围的分布式网络化的粮温监测。 光纤布拉格光栅探测器中的宽谱光源可采用面发光二极管SLED或放大自发辐射光源ASE等,光传输及转换部分由光耦合器或光环形器构成。当光源系统发出一定带宽的光入射到光纤光栅后,由于光纤光栅对中心波长具有选择作用,只有符合波长关系的光被才会被反射,并再次通过光传输结构送入解调装置解调,最后解调光会体现出光纤光栅反射波长的变化特性。当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原理检测粮仓内局部粮温时,由于粮温变化引发的光栅自身的折射率或栅距的改变会使反射波长产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对由解调器检测得到的波长变化推导计算即可求得相应位置实时的粮温数据。探测器获得的尖峰波长随着粮温的变化持续变化,探测器带宽是指光纤布拉格光栅反射峰对应的带宽,其检测精度越高,则带宽就越小,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一般在0.2-0.3nm之间。 3 解调仪 光纤布拉格光栅采用波长调制,对布拉格波长移动的检测获取粮温变化信息的重要步骤。目前国内外实用化的解调技术主要有:采用可调谐F-P滤波器和宽带光源扫描传感光纤光栅的反射谱;采用大功率可调谐窄带激光源对传感光纤光栅进行波长扫描;采用建立在色散元件和阵列相结合基础上的光谱成像技术进行波长分析。ASE光源发出的宽带光经过F-P(Fabry-Perot)滤波器,因为不同的扫描电压所对应的中心波长各有不同。在扫描电压的控制下,窄带光穿过F-P滤波器,其中透射光经耦合器的分光后,产生多个可与测量通道相接的光路,3个测量通道的反射光回波信号被光电探测器采集从而获得反射谱。这些反射谱都是电压信号,被放大滤波后传输给信号采集模块,最终导入计算机,从而解调出粮温信息。 4 结论 本文针对粮仓内大范围的粮温实时监测困难大,设计了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测温原理的分布式粮温网络监测系统。系统根据光纤布拉格光栅所测温度与中心波长之间存在线性的关系,利用光谱线性频移函数获得仓内各位置的精确温度。实验采用LPT-101型光源、FBG封装的光纤及处理电路等获得模拟粮仓中的分布温度数据。通过计算光谱线性频移量及温度标定的方法获得对应处温度信息,再由Origin软件画出了被测温度与波长变化的关系图,与传统的K型热电偶单点测温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光纤布拉格光栅测温法的精度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抗干扰能力强,可获得大范围多点的实时粮温数据。 室内系统设计论文:高层建筑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与优化探讨 【摘要】高楼林立是大都市的特色,而混凝土和金属材料的大量使用却使建筑物对无线信号产生屏蔽。因此室分系统在TD室内业务覆盖和性能指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条件下TD信号的特点提出适合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结合测试结果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高层建筑优化方案 一、引言 移动通信业务中,只占覆盖总面积的20%左右的室内,但却产生了70%的业务量。而建筑材料会对包括TD信号在内的无线信号造成屏蔽。高层建筑物的较低层,TD基站的信号较弱;而较高层,信号虽较强但杂乱,会出现干扰严重甚至没有信号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TD网络有必要引入室内分布系统以清除盲区,吸收室内话务量,改善室内通话质量。另外,TD室内覆盖方案还要考虑融合并充分利用楼宇内已有的2G或其它制式的3G室分系统。 二、室内覆盖技术特性 2.1空间损耗分析 TD的频段为高频段,衰落比GSM900大,本文选取2010 MHz-2025 MHz频段来计算TD与当前2G系统在室内环境的传播损耗差值。由于室内电磁波的辐射模式相对简单,采用自由空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自由空间里,TD的传播路径损耗约比GSM900高6.6 dB,比GSM1800高0.8 dB。 2.2天馈系统的损耗 在天馈系统中,如果原系统使用的馈线为7/8与1/2的组合,TD系统的综合损耗约高于GSM900系统2~5 dB,高于GSM1800系统约1 dB;如果原系统中含有8 D、10 D等馈线,则分别高出为5~8 dB和2 dB。 2.3遮挡物典型损耗值 TD信号传播能力差,深层覆盖不理想,TD网络将出现更多盲区和弱信号区。遮挡物损耗值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见,钢筋混凝土的遮挡损耗值最大。 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3.1设计技术指标 (1)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达区内约90%,且MS在99%的时间里可以接入网络。(2)话音、CS64k、PS数据的块差错率分别在1%左右、0.1~1%及5~10%。(3)无线信道呼损不超过2%。 3.2边缘场强要求[1] (1)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载干比PCCPCH C/I≥-3 dB。(2)外泄电平在室外10米处的接收信号码功率PCCPCH RSCP≤-95 dBm。(3)无线覆盖边缘场强PCCPCH RSCP≥-85 dBm。 3.3功率配置方案 (1)信源采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功率预算,按32 dBm(12 W、6载波)进行功率预算。(2)PCCPCH信道功率在楼层天线口为5~10 dBm,在电梯天线口为10~15dBm。(3)单站RRU数量小于等于6个的,不采用光缆级联方式。(4)覆盖半径取6~10米。 3.4小区配置方案 (1)切换区域适中。如过大容易引起小区间的干扰,而过小不容易保证切换时间的要求。(2)室分系统小区切换到室外的宏基站规划在进入建筑物处;别的区域,则需要控制信号室内外相互泄漏。(3)楼层是室分小区边界,因而楼梯处即为切换带。(4)电梯内信号覆盖可与较低楼层共在一个小区或单独划分,与电梯外信号的切换尽量设置在电梯的门厅处。 3.5信源规划及设计 TD室内覆盖可选择的信源有BBU+RRU、光纤直放站、无线直放站三种类型。考虑到目前TD-SCDMA网络重点覆盖数据业务需求区域的建设策略,采用BBU+RRU作为信号源。另外,对于2G室内分布改造站点,BBU的安装位置应尽量接近原有2G信源设备(微蜂窝或光纤直放站),以利于方便引接原有的传输设备或传输光缆[3]。 3.6功率核算 (1)信源输出功率:PCCPCH信道功率(双码道)为32 dBm[3]。(2)边缘场强:普通建筑物PCCPCH RSCP≥-80 dBm C/I≥0 dB;地下室、电梯等封闭场景PCCPCH RSCP≥-85 dBm C/I≥-3 dB。(3)天线口功率≤10 dBm。(4)TD基站和终端间的最小耦合损耗应大于57.5 dB。 3.7切换区规划 (1)进出建筑物的切换:切换带在建筑物门口外5米以内非马路的平坦地面。(2)建筑物窗口处的切换:室分系统的天线可放置在近窗边位置,使室内小区尽量覆盖全部室内用户;或者通过改变小区选择/重选的参数,使用户优先选接室内小区;而建筑物高层的室内和室外小区则用单向邻区策略,也可以不配置邻区关系。(3)电梯间的切换:上下电梯的切换设在电梯口;用户在乘坐一台电梯的过程中无需切换。 3.8泄控制 要精确控制电信号的泄漏,可采取辐射功率小的多根天线。主要通过利用减小天线辐射功率、利用建筑物的屏蔽作用、合理选择天线布放位置来完成。使PCCPCH RSCP达到室外10米处满足≤95 dBm或室内小区外泄比室外主小区低10 dB[4]。 四、室内分布系统优化分析 室内分布系统有施工难度大,走线复杂,容易造成覆盖盲区等特点。因此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网络质量。如果不预先防范,将对后期优化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 4.1室分系统问题定位 经过测试取样,室分系统出现最多的问题是信号在部分楼层与电梯间内无法覆盖。另外部分天线失效、电平泄露、乒乓效应等问题也偶有出现。经过进一步勘测和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是RRU和馈线的原因。主要表现有: RRU配置不当;馈线、光缆或器件故障;RNC功率低。 4.2常见问题优化分析 (1)RRU故障类问题。RRU故障是导致室内无信号覆盖问题最主要的原因,造成RRU故障的主要原因则是RRU的配置不当,在确定正确配置RRU后问题如果仍存在,则可能是硬件问题或馈线故障。(2)馈线故障类问题。导致部分楼层无覆盖或者弱覆盖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馈线故障。在排除馈线故障时可以首先从馈线线头松动和规格不匹配这两个方面入手。(3)室内的小区切换问题。高层建筑的信号由于建筑物内的空间基本都是相对隔离的,信号分布状况相对复杂。在进行室内覆盖设计时,要选择人员活动较少的空闲的角落作为切换带。 五、总结 室分系统设计对TD网络建设具有意义重大。本文针对高层建筑内无线信号特点和业务需求,提出高层建筑室分系统在设计阶段应统筹考虑覆盖,切换等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发现室内覆盖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源、馈线故障以及小区切换规划设计。因此在施工阶段,要特别注意上述内容。另外网优人员也应及早介入室内分布系统的优化测试中,及时解决覆盖中遇到的问题。
园林规划论文:案例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探索 1园林规划设计案例的选择原则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所选择的案例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所选用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 1.1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真实的设计项目,而不能杜撰。最好是已建成的作品,使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图纸、实景照片或实地考察体会设计的构思过程、最终效果和具体使用情况,并可掌握从设计草图、设计成图到实际建成效果的逻辑过程。尽量避免仅限于设计图纸和效果图的“看图说话”。 1.2完整性案例应内容完整,例如基址概况、设计构思、设计图纸,图文并茂,如能配有设计者对设计过程的阐述、施工图纸、建成后的使用情况等内容,效果会更好。 1.3典型性针对居住区、公园、广场、道路等不同设计类型整理经典案例,案例中所体现的经验或者教训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进行拓展和延伸。 1.4启发性案例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设计思路,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1.5时空性每一个案例均处于“彼时彼地”的特有环境之中,所选案例不应只是“就事论事”,而应具有诸如周边环境、文化因素、气候条件等较为详细和丰富的背景资料,这样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设计的初衷和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虽已有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进步,应对案例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丰富其内涵。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多个层次进行了创新教学的探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2.1教师案例讲解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加强针对性案例的讲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在这一层次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强调方法的传授。“就事论事”的案例教学无疑收效甚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通过典型的案例较好地掌握某一类型园林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法和独立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在讲解案例时,可采用“W-W-H”分析方法:即wha(t该案例的具体设计内容),why(设计师的设计依据),how(设计师是如何实现和表达设计构思的)。二是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案例时,学生近乎是从对案例一无所知到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想法而参与讨论或提出见解,加之课上时间有限,不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全面了解案例的详情。学生仓促地参与,使得交流和探讨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用预告的方式,在本次课结束时预告下次课会涉及的主要案例,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讨论时学生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思考,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参与会更加积极,也将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2.2学生案例解读布置学生完成经典案例解读的课下作业,解读的案例可以是教师指定范围(如选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每年评选的获奖作品),或者学生自拟(如学生自己喜欢的设计师及其作品),并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最后阶段,由学生作为主角,在讲台上结合ppt进行成果汇报,全班进行学习和讨论,由于学生已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有较好地掌握,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有较大的选择主动权,往往体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持续的兴趣。教师则在台下充当引导者和听众,倾听学生的独立见解,此时教师不应轻易地做出对与错的评判,使学生产生顾虑,束缚手脚,而侧重引导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注重“方法”的传授。 2.3学生设计作业交流提倡学生在做设计作业的同时,完成“设计日记”,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接到设计任务书,到提交设计成果图纸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对基址的分析、构思的过程、草图的修改想法、查阅的相关资料、灵感的来源、总结的经验教训等等,最好是图文并茂的表达,其他则不作任何要求,以求真实完整。当作业完成之后,对设计日记进行梳理,并将优秀作品和日记作为案例进行课堂交流。 2.4改革考核方式园林规划设计作业的传统评分方式是以最终的设计成果(图纸)为主要依据的,这一方式的弊端是使学生轻过程而重结果、轻方法而重表现,平时的评图实验课积极性不高,并且容易造成“抄袭”和“赶图”的现象,可将评分依据分为设计过程与设计结果2部分,各占50%,设计草图的批改、设计日记、学生案例解读作业等均列入设计过程成绩,强化设计过程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进行改革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以促进园林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立科单位: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园林规划论文: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对策浅析 城市风景园林的管理者也大多没有深厚的专业素质,多为他处调动,不懂得怎么有效地管理风景园林,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风景园林管理体制中问题百出。功能单一,实用价值不够。城市风景园林的实用价值不够,功能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的园林应该具有生产、保健、休闲、文化和防洪等功能,但是大多数的城市园林都只注重表面,弄一些气势恢宏的建筑,虽然看起来不过,但是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甚至连供人休息的板凳都很欠缺。规划不科学、不合理。我国风景园林的规划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比如为了提高观赏性而引进很多名贵的植物,但是却不考虑园林的环境和当地气候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这样的行为只会增加风景园林规划的成本,加大管理的难度。 1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制 做好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长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家提倡低碳社会,风景园林规划正是符合这一宗旨的工作。政府部门应该首先加大对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投入,有了资金的投入才能推动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并将其建设成果纳入政府考核目录中。然后就是通过媒体宣传风景园林的优点,让社会民众和企业加深对风景园林的认识,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将风景园林建设的理念深深印在民众和企业的心中。多征求意见,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建议,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合理规划,科学管理 合理的规划才能带来更好的建设,在规划之前,应该首先收集风景园林所在地的环境、地质地貌和人文经济情况,根据具体需要和城市的整体布局来规划风景园林,尽可能就地取材,减少成本,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管理人才是做好风景园林后期运营的关键,很多城市园林的规划较为合理,也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生态性,但是因为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往往弱化了园林的实用性。应该大量引进生态学和园林园艺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多举办培训活动,与时俱进,提高城市风景园林管理的科学性。 3结合城市特点,体现特色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政府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利用这些元素,拉近风景园林和民众的距离。可以通过植被和建筑特点来体现城市内涵,因地制宜,让人在城市风景园林中真正体会到轻松惬意的享受。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风景园林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城市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目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现在,目光长远,以人为本,制定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规划建设规范,实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姚志南陈丽萍单位:浙江凌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规划论文:园林规划教学改革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它是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或类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1]。对于应用型人才,国内学术界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大多数人认为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后劲,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能够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2-5]。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四点:一是应用能力,即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能够识别各种设计图纸并熟悉设计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二是实践创新能力,这是因为园林设计师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是完成不了设计工作的。三是协调能力,能够适应园林设计团队式管理与工作模式。四是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能力既包含口头表达能力,也包含设计图纸表达能力。安徽科技学院园林专业开设较晚,最开始设在生命科学院园艺园林系下面。园林专业本身就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课程培养体系还是沿用传统农学院校的培养模式,因此,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还是偏向园艺与农学的,不但课程内容庞杂,而且专业核心课程不够突出,专业实践实习环节不够连贯,这些都是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符的。自安徽科技学院以优异成绩获批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以来,针对于园林专业的应用型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越来越迫切。而作为该专业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也有必要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才能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面仅就该门课程所存在问题及改革的几点措施谈一点想法,旨在合理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 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从事各类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的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作为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整个园林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及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国内外园林发展简史、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构造要素、公园规划设计、广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及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等内容。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各不同类型绿地的综合分析、解决场地存在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问题,并能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提高绘图技能、技巧。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学时偏少,教学深度难以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园林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而以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时为72,按照这个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每个部分的内容都讲到,势必会造成每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浅尝辄止,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不容易把握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往往是对某一章节内容刚刚入了门,又开始了其他部分的练习。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因要考虑课程内容的覆盖面,所以很难将课程内容细化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设计深度,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深度难与市场需求接轨。 (二)缺少设计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动力源于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会增加学习动力,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园林设计专业更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设计氛围。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美术基础,对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更难以形成良好的设计氛围,这对于学生设计能力与表现能力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 (三)互动较难,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虽然在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环节,但由于师生比较低,所以在课堂上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学生学习还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总是感觉上课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学生也必须要融入课堂,只有融入课堂才能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四)课程考核以试卷为主,考核形式单一这门课程一直是采用试卷考试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因试卷考试都是以理论内容为主,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能是对书本内容进行短暂的记忆,考试过后内容很快就忘记了。通过课程考核很难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原理与方法,更难以真正考查到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及表现能力,这也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考核多样化是不相符的。 三、具体的改革方法与措施 (一)调整教学大纲,满足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鉴于该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学时偏少的问题,在2011年5月份我们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要求与特点,重新编排了园林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根据新的培养计划,我们又于2011年的6月-9月重新调整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与实验大纲。修改后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共108学时,共分为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理论课占48学时,实验课占60学时,分别在大二下学期(理论:30学时,实验:24学时)和大三上学期(理论:18学时,实验:36学时)完成。调整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时得到补充,课程内容也更趋于合理,与其他课程衔接更加紧密。通过到设计院所进行调研以及在设计实践中的总结与探索,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专业的培养要求,我们参照课程内容选择了实际工作中接触类型最多的几种城市绿地类型,在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调整的同时,将原有园林史及城市规划部分删除,保留园林规划设计核心部分,并将其整合为八个课程设计模块,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也便于教师授课及学生课程设计的进行。这八个设计模块分别是:组合花坛设计、城市街旁绿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城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新的大纲更加强调实践锻炼的重要性,通过课程作业的实际训练使学生最终能够达到用人单位对园林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从最近几年园林设计毕业生都有到大型设计院和外企工作的情况可以看出,园林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设计基础 1.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学生尽快熟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要求、考核方式以及教学参考书,让学生提前收集参考书及设计资料。在平时的课程中向学生强调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并为其提供景观设计类网站及大型论坛,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浏览与专业相关的网站与论坛,多积累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不断增强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强化专业定位,培养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2.利用课程教学实习,增强学生知识面及专业自豪感该门课程有为期两周共40学时的教学实习,因苏州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上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故安排一周时间参观苏州古典园林,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古典园林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古典园林常用的设计方法。在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完成钢笔速写10幅,并安排测绘任务让其体会园林空间布局与划分的技巧。另外一周则安排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际项目的方案与祥图设计,学生最后上交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图纸。最后实习的总成绩由方案图纸(40%)、钢笔速写(30%)、实习报告(20%)、平时表现(10%)构成。实习结束后,将实习作品进行汇报展览。通过连续几届展览的举办,扩大了园林专业的知名度,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组织设计团队,鼓励学生参加实际建设项目及创新课题从2009年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个设计团队,每个团队设组长一名,团队成员3-5人,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规划项目及创新课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学生设计团队已参加并完成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课题10余项,参与完成的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这一模式是参照规划设计院的团队管理工作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方案设计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均很有帮助。 (三)加强交流互动,锻炼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对于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学生来说异常重要,特别是进入到工作单位后,无论是在前期的方案设计阶段、还是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或是施工现场指导阶段等,都需要毕业生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一能力也是招聘单位特别看重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除了正常的课堂提问及课程作业讲解,我们还做了一些师生互动方面的尝试。 1.汇报课程设计作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而言,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表达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图纸的表达,即通过图纸将设计理念展示出来。二是指语言的表达,即通过优美的讲述对设计图纸进行阐述。在园林规划设计实验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做一个景观设计方案都要自己上台进行汇报、讲解整个方案的内容,把自已的设计想法与设计理念表达出来,由任课教师根据其设计方案、图纸表现以及语言表达等情况对设计图纸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模式能够突破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单调、呆板的情况,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掌握学生的设计习惯,鼓励其尝试新的设计形式要求学生每一次课程设计作业都要在课程教师指导下经过2-3遍的修改,最后才能绘成正式的图纸交上来,这样做一是能够保证设计作品的质量,二是在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中对学生的设计思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在设计方案的探讨中,逐步了解并掌握其思想动态、设计习惯及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鼓励其尝试新的设计思想及表现形式。在图纸的每一次修改与讨论中都伴随着师生的相互探讨、交流意见、发表看法等互动形式。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比在大课堂上的互动效果要好,且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很快。 3.适当激励,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现在的学生个性与自尊心都很强,如果对其设计作品一味地否定或挑毛病的话会使其对专业课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设计作品时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带有教师个人的喜好。对其设计作品的风格应予以肯定,这样做也便于学生培养不同的设计风格;同时应对其设计作品中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表扬,以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具体方式除了口头激励,还可以将优秀的设计作品通过展览定期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优秀的带动不足的,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浓厚的设计氛围。 (四)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种综合应用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设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所要求的全部设计内容,这是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所必须达到的能力。 1.采用快速设计+图纸的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的特点,我们改变了课程考核方式,不再通过试卷对其进行考核,而是通过快速设计与课程设计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总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快速设计成绩占50%,课程图纸作业成绩占35%,平时成绩占15%。具体内容及所占分值见表1。快速设计成绩主要是由授课教师给出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4个小时内快速绘制出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并达到设计要求,最后,由授课教师根据其所提交的设计图纸给出成绩;课程图纸作业是指每个学期所规定完成的4个大的实验项目设计图纸,由授课教师根据其所交图纸给出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回答问题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其中课后作业是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布置的,这个作业是一个综合公园景观设计作业,且是属于课外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由课程教师组织协调,于每周三下午将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拿到一起讨论,授课教师要对每一组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指导。经过8周的时间,将每个小组的设计成果组织到一起,做成一个PPT文件进行汇报。具体办法就是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将他们组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每个组的汇报时间约十分钟,课程教师和其他学生做评委,对每个小组所做的景观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2.调整课程设计的考核数量与质量课程设计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课程设计一直是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际项目的了解、分析、设计、绘图,锻炼其分析场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于这一情况,我们调整了课程设计的质量要求,同时增加图纸的数量,由原来的一个课程设计一张A2图纸,增加到2张以上A2图纸,设计内容也由原来只要求一个平面规划图、两个透视图,到要求增加场地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视线分析图、竖向设计图、断面图以及局部景点祥图,通过质与量两个方面的严格要求,学生们的设计能力及图纸表现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结语 通过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工作精神,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对提高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很大。虽然在课程教学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只是开始,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我们更深入的专研,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接下来我们会不断调整、完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创建一套更加适合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模块体系,为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园林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园林规划论文:试析园林规划设计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就是要运用地貌、植物、硬质材料、建筑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工程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制宜地规划和设计各类园林绿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建议 1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2)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以供业主认可(3)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4)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5)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6)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7)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2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 (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象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4)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6)科学估算园林工程的建设成本及管理维护费用。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应正确把握建筑,铺装,水体,绿地等要素的比例,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我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3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3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4建议 (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其次是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3个层次:①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4)规划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现有的规划设计人才有来自城市规划专业院系的;也有艺术院系的;有建筑院系的,还有农林院系,来自不同院系的人才都各有各的特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不足,由此,根据目前的专业状况,应该有一个合作互补的专业团队。新晨: 园林规划论文:园林规划设计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就是要运用地貌、植物、硬质材料、建筑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工程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制宜地规划和设计各类园林绿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建议 1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2)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以供业主认可(3)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4)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5)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6)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7)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2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 (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象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4)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6)科学估算园林工程的建设成本及管理维护费用。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应正确把握建筑,铺装,水体,绿地等要素的比例,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我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3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3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4建议 (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其次是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3个层次:①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4)规划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现有的规划设计人才有来自城市规划专业院系的;也有艺术院系的;有建筑院系的,还有农林院系,来自不同院系的人才都各有各的特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不足,由此,根据目前的专业状况,应该有一个合作互补的专业团队。 园林规划论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们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很多原本无法解决的难题都能够应用新的技术进行解决或优化,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亦是如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学科,综合性强,传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文章将结合珠海横琴新区的市政道路工程,分析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采取的数字策略,讨论其意义及具体内容。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策略;横琴新区 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很多问题的辅助性手段,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这门学问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仿真技术、计算机建模技术等数字策略。这些策略一方面能够优化规划方案,使分析和设计更加科学、客观,提高工作效率,丰富表达形式,另一方面还能突破原有的限制,辅助相关从业人员提出新的设计理念[1]。本文将主要结合珠海横琴新区的市政道路工程,讨论数字策略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意义,并介绍具体的应用方案。 1风景园林设计采用数字策略的意义 首先,数字策略可以使得规划设计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2]。采用数字策略的最大优势就是省时省力,大部分设计工作都可以在计算机中完成,免去了原先一些不必要的手绘、书写等耗时操作,减少了书籍与纸笔的使用,降低了工作量,使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方便且快捷了许多,而且与传统的方案相比,计算机中的设计可以快速地完成修改过程,只需要花费较少的时间且不会破坏原始文件。此外,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涉及了大量学科领域,综合性极强,因此,设计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学习各科知识,信息的查询与搜集对于设计过程非常关键,数字策略保证了可以随时随地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其次,数字策略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精准且便于优化。数字策略可以实现定量分析,通过建模和量化数据,精准地分析各类影响因素以及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些是设计的主要依据。数字策略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使得规划更加严谨、准确、合理,且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同时,数字策略也可以用于校验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实际,从而进行修改和调整,校验的过程可以在设计初期进行,及时发现问题能够避免方向性的错误,避免浪费时间。再次,数字策略使得规划设计数据便于保存和查阅。在珠海横琴新区的市政道路项目中,合理使用了存储以及数据库技术,比如绿化项目中保存的数字信息涵括了地理信息数据、园林绿化设计、城市绿化现况等内容,从而便于管理者随时查看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便于管理。除文字信息外,各种CAD技术和3DMax软件的发展使得各类设计图纸也脱离了纸张,可以使用新的方法进行存储[3]。此外,保存的设计数据也可以实时共享,不同工作人员即使不在同一地区,也可以共同协作,完成设计任务。 2数字策略在风景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2.1设计过程中的数字策略 参数化的设计方案是一种园林规划经常使用的数字策略,使用先进的软件和新型算法可以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起到逻辑设计的功能,建模和综合分析整体形势和主要功能,通过结合各个不同的参数配置,建立相应的内在联系模型和约束关系,并使用编程手段得出整体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方案在各类实际规划问题中都适用,也是一种趋势,取代原有的经验主义,更加客观和精确。在珠海横琴新区的市政道路项目中,根据各处不同的状况设计的道路系统不一样。道路系统整个城市的传送带,合理的设计有利于城市的交通和美感。为了同时满足道路的通达性、美观和稳定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各种实际情况,包括地形、植被、文化等,这就需要借助数字手段来设计并完成优化,数字策略既使得交通系统网络设计和线形设计都符合实际,且能够提高效率。举例来看,道路系统中的绿化工程是重要的一项环节,使用数字策略可以通过综合分析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得出合理化设计,包括绿化带的选线设计、植被选择、景观格局等,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和数字策略能够有效地辅助设计者规划和设计整个绿化工程,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及质量,合理的绿化设计方案不仅因地制宜,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标志,体现当地的文化。 2.2项目管理中的数字策略 以珠海横琴新区绿化项目为例,随着现有的计算机办公技术的发展,各类软件越来越智能便捷,这样园林绿化的管理就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把控和监管整个项目,现有的很多管理软件不仅功能完善,使用便捷,且界面友好,运行流畅。这类管理系统用户体验佳,能够有效地辅助施工高效顺利的实施,减少了冗杂的工作量,优化整个施工和监管流程,进一步合理化人、物的投入,发挥最佳的用处,提高相关部门宏观掌控的能力。同时,管理者能够使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在一个地点对各个区域开展指导和管理工作,且可以实时监测各类静态、动态数据,对整个项目的推进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现有的各类绘图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高保真、高精度地复现风景园林的设计,方便了管理者调取具体模型信息,提高了时效性。另一方面,不同的责任单位间的沟通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首先,设计文档或实施成果可以通过办公软件演示,更加直观生动,便于理解并提出反馈意见,节省了很多报告者不断描述和解释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其次,各个责任方间的会议形式也并不局限于线下,而是可以在网络线上完成,便于邀请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大有裨益。 2.3数据与信息的数字策略 风景园林的数字策略之一是汇编、整理和保存所有规划设计的数据和结果。这些内容包含城市的园林建设、绿化工程、各类标志性建筑、雕塑等,也包含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前期调研、需求分析、设计主题等。将各种原有、新设计的图纸和成果统一进行数字化并统一存储,建立数据库,这样就可以长久保存各种设计模型、参数配置、平面图、俯视图、效果图等,便于调用和查阅。在横琴新区环岛北片主、次干路(C#、E#、G#)景观工程中,负责人把项目中相应文字形式的基本信息都进行了数字化,包括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设计方案、实施情况、责任机制等。同时,项目方整理了电子版的绿化种植工程主要工程量表,分门别类地汇总各类需要种植的植物类型及数量,全部数据内容条目上百种,不仅直观清晰,而查阅便捷、便于保存。随着旅游业的壮大和发展,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也越来越重要。风景园林或城市的规划也要把城市文化作为主要内容,比如用数字手段记录并在现场展示当地的历史事件、名人故居、纪念意义等,各类文字、数据、图像、影像是历史名人、悠久建筑、民俗风情、文化特色、名胜古迹的载体,一方面可以有助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发掘旅游价值,另一方面也具有教育意义,在人们观赏的同时宣传普及中华文化。风景园林相关的旅游信息与资源记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具有当地特色,具有积极作用,应当引起重视,也值得大家尊重。 3结语 本文讨论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采取数字策略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数字化的方案使得设计工作更加便捷。日后,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设计者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自己的设计,那时数字技术在园林设计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长杰 单位:珠海琴建园林有限公司 园林规划论文:“园林规划设计”授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文章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学习意识和能力、理论知识程度及课堂反馈情况分析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园艺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园艺园林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和手段应始终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1]。然而,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十分严重。本研究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分析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课程设置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共9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50学时。课程采用高等教育社出版,董晓华、赵建民主编的《园林规划设计》,共分为以下6个模块。(1)模块1是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的意义、国内外园林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学习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模块1占6学时,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要求学生能区别中西方园林规划的内涵;对我国园林规划设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开发建议;同时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2)模块2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园林艺术的形式和特征、园林布局方法、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等。模块2占22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要求学生掌握作图技巧。(3)模块3是园林绿地组成要素: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地形设计、园林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园路的设计。模块3占22学时,以多媒体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各种形式的单项元素进行绘图表示,且自主设计方案。(4)模块4是城市道路广场绿地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等。模块4占10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绘图工具进行规划设计。(5)模块5是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原则要求、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园路的设计及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模块5占20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用绘图工具进行设计。(6)模块6是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医疗机构绿地规划设计、机关单位绿地规划设计。模块6占10学时,采用多媒体与现场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2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课程设置不难看出,除模块1外,其余模块均要求结合现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可发现,该课程设置模式总体上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2.1主动学习意识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是“填鸭式”教育,它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主体的事实。高中阶段缺乏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等问题被悄然带至大学课堂。在“园林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老师布置设计任务时无从下手,通过适当引导开始设计时又存在设计思维局限性大、解决困难能力不足等问题,少数学生的设计作业几乎完全照搬案例。2.2课堂汇报总结归纳能力有待加强规划设计说明的编写是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规划设计说明能充分展示汇报者的设计工作,相反,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则无法表达设计者的中心思想,因而使整个设计效果大打折扣。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设计工作做得很好,但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部分学生会紧张、语无伦次,反映出在公共场合自我展现的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2.3设计工具掌握不够熟练“园林规划设计”需要掌握基本的电子绘图工具,目前较常用的为CAD软件。然而,从学生规划设计情况来看,电子绘图工具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快捷键的操作仍十分陌生,直接导致作图效率低、出图时间长,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3解决对策 针对“园林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3.1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是在学生有求知动机时,通过启发的形式促使其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可靠的教学方式[2]。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取代填鸭式教学模式,可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解放学生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责任心[3]。还可考虑加强大学高中合作的教学模式,改变大学与高中2个重要教育阶段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将大学老师自身对科研的兴趣、认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坚毅品质传送到高中课堂,潜移默化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其在大学阶段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3.2优化相关课程设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表述能力较差,课堂汇报易紧张等问题,可考虑采用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法,多增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同时,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增设评审组点评的环节。评审组由教师和多名学生组成,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点评他人设计方案不足的同时,强化了自身的学习效果。该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参与度,更有助于实现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宏观把控和合理引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3强化工具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工具”的能力工具学科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阶段,工具学科的学习都应得到高度重视。针对学生CAD掌握情况不理想的问题,可通过延长学时、提高考核频率等方式来强化教学质量。 作者:杨倩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园林规划论文: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探讨 摘要: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重点阐述了设计观念、人才培养、设计规划等方面,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现代景观园林规划工作如何开展:大地景观、视觉景观和精神景观。简单描述了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趋势,希望对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广大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趋势 我国现代景观园林是由古典景观园林演变而来的,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融入多种元素,使现代景观园林变得更加注重时尚、环保、舒适,把景观欣赏与休闲娱乐紧密结合到一起,更加完善景观园林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城市建设中,纵观我国现代景观园林现状,未来现代景观园林发展趋势,也成为学术界正在研究的课题。 1我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现状 1.1设计观念相对落后 近年来,虽然我国现代景观园林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主要是通过学习其他国家比较成功的景观园林设计案例,更有甚至直接拿来引用,没有体现出中国特有的风俗文化,其作品缺乏独立的设计理念,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在创作时没有吸取古典景观园林的养分,只是一味追求新元素的运用,导致其作品缺乏特色。设计师通常把焦点放在建筑物等一些硬件上,而忽略了同样相对重要的软件,如草坪、花卉、山水等的设计,设计师的这种偏好往往会导致景观园林与自然环境相分离。当下,设计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其作品更加成熟,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大众喜爱的作品。 1.2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需要新鲜血液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在国内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属于探索性的前进状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水平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设计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规划设计出的作品不断呈现出新的风貌。任何一个行业欲不断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人才的引入,国内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同样也少不了专业的人才供给,因此,若想促使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水平和理念进行创新,必须培养专业的景观园林设计型人才,从高校的教育抓起,积极促进现代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和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相融合,积极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格局的形成。 1.3规划设计理论结合实践,共同发展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在积极促进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水平进步的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的总结与研究,并将总结和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应用的过程中,正确的理论研究能够得到很好的印证,若是存在缺陷的理论成果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被发现并改正,从而更好地促进现代景观园林的进步与发展。 2创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现阶段的国内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积极促进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之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完美结合我国不同的地域特色,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风格。这是一项长期又艰苦的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2.1大地景观方面的创新所谓的大地景观就是指景观园林场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土地、地形地貌、本土动植物、气候和光线等,在大地景观方面的创新指的是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此外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尤其是在植被的选择方面上,要充分考虑植被随气候变化而呈现的不同的景致,切实做到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具有较好的层次感并凸显出地域特色,提高景观园林的观赏价值。2.2视觉景观方面的创新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必须重视观赏价值,给进入其中的人们以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从观赏者的角度周密考虑,包括传统文化氛围对中国人思维模式、价值观、认知模式等方面的影响,还要充分考虑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对于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等。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考虑观赏者视觉感触这项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对人群做充分的调研,方能做到景观园林与自然之间、景观园林与地狱人文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除了对大地景观和视觉景观方面的创新外,在精神景观方面、使用功能方面还要进行创新规划设计,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3中国现代景观园林未来发展趋势 3.1求新 所有新鲜事物的产生都是先从理念上进行创新,不断的试验改善之后方能实现新事物的诞生,所以,现代景观园林的“求新”之路首先进行的就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如何将传统的景观园林设计理念与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理念完美融合是首要问题。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历史资源和自然景观,是在进行创新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现代人们的加之趋向偏于低碳环保,在“求新”路上,还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保证在低碳环保的基础上进行“求新”。 3.2求变 “求变”不仅是设计规划理念上的变化,还要求广大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对目前景观园林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现状,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更适应时代需求的变化。在“求变”的过程中,不能对外界的尤其是国外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模式生搬硬套,要经过全面的分析考虑,“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将适合国内环境需求的景观园林模式积极引入,与本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最后,就是以前人们的思维主要是停留在旧的观念里面,要把建筑融入人的感情,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要更深地挖掘它的精神层面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4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关注的重点开始倾向周边的生活环境,因此,加快现代景观园林的理论和实践进程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在如此的大格局之下,作为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应积极钻研景观园林理论研究,并积极将先进的理论概念引入实践中,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争取早日形成据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新局面。 作者:柴荣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规划论文: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状况与对策 现代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了解当地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开展,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受到传统陈旧观念、设计人员植被搭配的失误、创新元素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效果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以上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并进行处理。 (一)现代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状况 1.观念相对陈旧 在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我国虽然大胆的引进了许多国外元素,为国内该行业的发展注入了血液,但是相关作品缺乏创新性,多数都是在抄袭,大多缺乏中国元素。环境绿化设计中从属不清。大多数设计者,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观。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除此之外,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很多对都缺乏场地意识。 2.只会模仿,不会创新 当前我国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大多是抄袭、模仿出来的,这种方式缺乏创新元素,同时也影响了当地文化、本土民俗的有效融入。在现实的设计中,虽然设计者具备一定的园林规划设计功底,但是却缺乏创新精神,最终导致其只会模仿,从而影响了下现代景观园林的良好发展前景。 3.未能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予以重视 受到技术与经验的影响,设计人员在园林设计中会出现重美观轻生态的问题,最终使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将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外,在设计中其也会过多重视景观的视觉感受,最终使得景观园林具备了“美与艺术”,却丧失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 4.在进行植物的选取与搭配中存在问题 一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建园的土壤、气候等,且过分重视植被的名贵性,最终出现植被“水土不服,大量死亡”的状况;二是设计人员对本地植物没有重视,并过分依赖外来植物,最终使得园内物种特色丧失;三是设计人员未能做好乔灌木的搭配,使得园内景观植物单调乏味,丧失了美观性。 (二)城市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问题的相关对策 1.重新树立规划理念 基于当前国内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可大致划分三种设计理念。首先是游憩型设计理念:该理念要求在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设计中找到平衡点,通过两种景观的合理搭配,设计可以满足旅游、休憩的园林场地;其次是景观型设计理念:其要求设计人员充分运用各种建筑景观,有效彰显当地风俗习惯、文化底蕴等,同时要融入新时代特征,从而迎合现代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是生态保护型设计理念:该理念要求设计者应全方位了解所有生态保护区的自然状况,然后使用合理的监控措施及设计方式降低景观园林设计产生的危害,进而让景观园林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成为现实。 2.放弃照搬照抄,积极开拓创新 首先,基于视觉景观角度分析:设计者应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思想认识角度出发,融合现代及传统园林设计手段,打造视觉特色突出的景观园林。比如,在色彩上就应该大胆的使用橘红、分红等颜色,打破植被单一颜色效果的格局,创新园林布局;在比如在空间布局中,要敢于使用不同新创的空间,利用假山、水波等形成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空间,打造玄幻之美,提高园林景观效果。其次,基于精神景观角度分析:一是要借助植被寓意传达景观园林的思想文化,比如玉兰花、海棠花等表示“金玉满堂”,梧桐树表示“始终不渝”,梅花则表示“坚忍不拔”,竹子表示“清风亮堂”等;二是设计者要通过自然的设计方式,将山水景色的灵性表达出来,为园林营造意境与氛围;三是要结合传统与现代铺砖方式打造园林特色,将历史遗留砖块与现代时尚砖头搭配铺设,通过对比效果,提高景观园林观赏价值;四是做好本土风俗、文化的彰显,通过将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融入当地民俗风情、文化等方式,提高景观园林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例如,在大雁塔四周园林规划设计时,将陕西八怪做成景观雕塑,展示当地文化特色,提高景观园林人文气息。 3.做好与当地生态环境的融合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设计者要做好现代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观念的统一,实现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思想的推广与使用,在确保城市发展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尽管园林的规划设计。另外,还要大胆应用国外成熟经验及技术,让景观园林的鉴赏与生态保护价值得以提升,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4.做好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首先要遵守植被多样性原则:设计者应科学选择、搭配乔灌木植物,提高植被群落的稳定性、做好空间的利用、完善光照效果,从而提高生态效益。其次要完善植被的整体规划和协调统一:在园林规划时,要实现乔灌木、花草等植被的层次设计,做好结构调整,并应重视当地特色植被的引入,要突出景观园林的本地植物特点。然后要合理引入植物:在外类植物的引入中,应基于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根据外来植物的生长习性等,做好植物的引入,切忌为了美而引入无法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园林的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最后要密切观察植被的全年生长状况:为实现园林的“四季皆景”效果,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观叶观花植被,改善园林景观状况。结束语:受到城市化快速推进、人们生活品味不断升高等因素的影响,在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大胆的引入创新思想与理念,在基于本土风俗、文化与现代新技术、成熟经验的借鉴融合下,实现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突出其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承效果的发挥。 作者:余琳琳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规划论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风景园林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更多的是以自身地域特征为主,致力打造更具自身特色的风景园林。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代风景园林的地域性特征,探讨地域特征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希冀为以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带来参考。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纯的物质生活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在这样的基础上,风景园林设计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更加贴近大自然,更极大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1地域性内涵 1.1地域性概念 相关研究此类问题的学者认为,地域性,是指跟一个地区的本性或跟其它地区相比较的特性,或者也可以说,地域性是将一个的地区的自然中的景观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涵等综合起来的特性。也有学者认为,对某个特定的地域来讲,地域性是综合了一切的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景观,将他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所具备的特性,这也是划分地域的标准。在我看来,地域性是在地域划分中,能够将这个地域和其它地域区分开来的特殊属性,这是划分地域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通常情况下,这种标准是用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它的呈现形态不仅仅拘泥于文化形态。 1.2地域性的属性 第一点属性是动态变化性。通过对地域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要素的影响,简介作用在城市、景观和建筑上;不属于本土形式,或外来风格的直接殖民。以上两种是体现动态变化性的两个方面。地域性的第二点属性,是系统性。地域性的第三点属性,是外在的多元化差异性。这种属性,是从宏观层面的角度来展现的,是对多个不同的地域风格的景观进行比较。地域性的第四点属性,是内在趋同性。在地域的空间范围内,地域划分的主要因素,有着其普遍性和代表性。 2现代风景园林的地域特征 2.1地域自然特征 2.1.1地质地貌 人类的一切活动们都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土壤的表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这就导致了土壤类型的多样化,岩石更是不断在不断风化。园林景观有着其独特的地域色彩,跟土质情况不同,土壤类型多样有着极大的关系,基于此,才有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地球内部不断运动,形成了不同状态,从而出现多种地貌特色。同时,地球受到地壳运用的影响,也会产生如地震之类的地质活动。地质活动多,地貌类型也不断增多。 2.1.2气候气象 大气层处在地球最外部,与地球其它部分相比,大气成活跃程度最高。大气层与人类接触最多,人类在进行活动时,需要大气层的保护,大气层更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础。大气层变化具有周期性,随着大气层的不断变化,地域上也出现了气候,或其它不同的气象。 2.1.3水文条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进行活动后的必须品。古往今来,水是人们生活和选择居住地区的首要条件。人类近水而居,可见水有多重要。因此,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带肯定是临近水的位置。 2.2地域人文特征 设计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形式,虽然他们的风格多样,在风貌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实际上,这些不同的风貌,都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经历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变迁而形成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展现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中,地域人文特征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历史遗迹,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历史遗留下来的,后人记载下来的能够展现人类历史活动的发展状况的记录,这是地域特征赋予人类的十分重要的财富,为后人研究历史带来了理论指导,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也是记载和传承历史的关键。因此,这告诉我们,在规划园林风景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正确利用历史遗迹,从而创造出更具有地域性作品。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更是加入了人文特征,例如在位置地形复杂、地址陡峭的位置,且离湖面非常近,因此在建造建筑的时候,要注意水面涨水对建筑的影响。在比如,在修建别墅的园林景观石,既要保持整体效果,又要展现特殊性,因为别墅里会经常举办各种聚会,要保证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别墅的时候,要注意布局,保证布局开合有度。同时,在设计中,要保证园林有抑扬顿挫之感,这样景观别墅才能够被当做旅游景点使用。先要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体现出人文精神来,就要将具地域性的人文色彩,加入到园林设计中来,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人文性,也能体现地域性。 3地域特征的视角设计园林景观 (1)气候是影响地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气候的影响下,地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当然,水文、生物等条件,都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受到大气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是随着季节地域等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下生活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2)植物在园林中最重要,同时也是建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条件。气候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风景,也导致植物的品种多种多样。因而,在园林中,类似的植物都不会单个出现,设计师会尽量将他们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群落。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会善于在自然景观中,发展美的植物,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将这些美丽的植物移植到自己的园林设计中来,即使不能真的将植物移植过来,他们也会尽量将这些颜色加入到自己的设计中。(3)在进行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地质和地貌,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和地貌,会对园林的设计规划起到不同的影响,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要充分重视地质和地貌。不同的地质和地貌会表现在不同的园林设计上,地域不同,地质地貌特征就会有明显不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问题,北方的园林和江南的园林风景的不同可以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4)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保留当地是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遗迹,这是由于历史是十分有价值的记录,记载着当地人在不同时代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记录看到当地人的生活,并且将这些生活状况与地域联系起来,看到其中的重要作用,历史遗迹是地域中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当下是现代社会,但在建造新的园林,或改造园林时也不可忘记历史,要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特色相结合,赋予园林新的内容和意义,不可将带历史元素的因素抹杀掉。(5)中国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有着浓厚文明历史的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变迁过程中,不同的地域及人类不同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情。有些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延续的。因此,在开发建造新的园林景观时,要保留民俗原有的特点,设计师要将这些独特的民俗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在游客观赏景观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4结束语 当前,园林景观已逐渐成为地域的代表。随着景观园林设计的不断发展,这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景观已不能仅满足于被欣赏,更应该寻求科学、功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并且,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也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赵立娟 园林规划论文: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与适应性原则 摘要:本文就是根据当前时展的需要具体讲述了城市园林规划的相关理念,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对提高城市园林规划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设计理念;建设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园林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在园林设计中愈发重视艺术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因为它同时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水平。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最为流行的就是风景园林,这种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之美,将青山绿水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之中来。本文就是详细讨论了不同园林的建设风格,并针对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讨论。 一、有关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问题研究 提到园林设计就不得不说一说视觉艺术效果了,正常人视觉的产生是由于光作用在人的视网膜上使人的视觉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神经细胞再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兴奋。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看到了有视觉冲击的景物以后都会产生兴奋,在心灵上有一种愉悦的体验,进而在脑海中留下印象。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恰似一部分辨率极高的摄像机,双眼就是获取信息对焦位置。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物体都会反色不同的光线,绿色光的波长在人眼的分辨范围之内。在接受了光线的信息之后,经过大脑的分析人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人们就是凭借这些原理不断的认识了解世界的,同时也产生了源源不断创造力。 二、园林设计美化城市景观 在园林设计中最关键的因素有三点,事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光线的明暗。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就是形状,在认清事物具体轮廓的同时人们就随之接受了光线和颜色的信息,通过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变化产生视觉的冲突。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的好坏主要受画面的气质以及艺术性质所决定,只要色彩、明暗和线条搭配得当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1园林设计中的线条设计 这里首先要说的就是线条了,几何学中我们都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园林设计时线条的运用十分关键,由线条的变换形成不同的形状产生不同的视觉冲突。例如垂直的线条给人一种平稳整齐的感觉,而曲线则给人一种优雅舒适的感觉,总之线条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是十分关键的。在一些比较小巧精致的园林景观中,线条的运用更时能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线条就是轮廓,是全景的基础。 2.2园林设计中的形状设计 一提到形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物体的几何形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物体的基本形态。园林设计中是物体抽象形态例如树、山、水池的形态,他们都是具体的艺术形态,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自然界中的形状往往都不是中规中矩的,而是有棱有角亦或是弯弯曲曲给人一种意象美,总之形状是景物最基础的形态。 2.3园林设计中的明暗设计 一提到明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光线,光线明暗相间的对比则给人十足的立体感。在园林设计中则是通过深浅不同的色彩来体现明暗的变化。阳光能够带给人们温暖,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明亮导致愉悦心情,而暗淡则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们利用明暗色彩带给人的不同体验和感觉,交替变换打造色彩丰富,明暗相间,有感情的园林艺术。 三、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建筑理念和特征 中华民族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上都极力追求自然和谐为主,满足人类娱乐享受要求。设计中充分考虑山水景观、植物特色、亭台楼阁的依势而造,不去特意雕琢,最终建造出和谐、自然、宜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对空间构造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追求天地自然尽在园林之中的目标。 1.由点及面,实现空间视觉效果的最大化。中国古典建筑中,园林设计师往往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段,通过各个景物之间的联合,让观赏者尽可能的感受到天地之意,延伸观赏者的感受意识,充分体会到自然山水之意。 2.巧妙搭配景物,实现景观外延的空间效果。古代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延伸风景自然性、连续性的手法,不拘泥于一院方庭,采用借景、引进的手段,实现视觉边界与自然景色效果的扩延。通过加强庭院景观与外界景观的呼应和联系,以实现园林景观对人们追求自然化回归思想。 3.景观多变,不拘一格。中国古代园林景观往往有着步移景异,动静结合的效果特征,步入园林都会让人有着虚虚实实、渐入佳境的观赏效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流连忘返。许多古典园林中都有园中园的设计,不同的景观地点设计不同的园林特征、形状特性,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局部空间交错、整体景观统一的布局,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看到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效果。 4.完善的景观体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古典园林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景观体系。依据在园林景观中运用障景、借景、引景等不同的造景手段使同一景观在整体景观中发挥着不同效用。此外,在景物变化、色彩、格调方面,古典景观园林也有着不同的运用效果,各景区间透过渗透、穿插的艺术手法,实现景点的相互串联。四、城市传统与现代园林景观的适应性提升手法 4.1对景 对景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对景可分为正对和互对两种,这种对于对景的使用,其实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使用对景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最主要是选择最为恰当的位置。 4.2借景 借景也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会经常使用到,我们看到了一个亭子的水中倒影,即使亭子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我们依然还是会知道,在这个景观中是有亭子。目前借景的方式也较多,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错都是比较常用的形式,借景的设计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4.3框景与夹景 在框景的运用当中,一般是选择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比如在山洞中我们是可以看到山外的情景,从窗户中我们是可以看到窗外的情景,因此对于画面的渲染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框景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其中先后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先开窗还是后开窗的景色是截然不一样的。五、结束语园林景观是城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讲究的是一种实用和经济性,设计当中无处不有传统的园林设计元素,传统园林艺术对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优秀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城市园林环境。 作者:孙树勇 单位:泰安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园林规划论文: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居住环境以及居住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城市居住园林规划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也是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设计策略,供相关行业人员参考。 一、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园林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现代城市居住区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城市居住区设计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而居住区园林规划则更多体现了生态性与舒适性,是对传统城市居住区设计的突破。然而在当前的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单纯为了绿化而进行绿化设计,一些草坪、花坛等尽管能够美化环境,然而周围都有栅栏围挡,人们的活动场地十分有限,这些园林设计难以发挥实用价值。其次,当前的居住区园林规划缺乏创新性,降低了其审美价值,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另外,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存在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不协调的现象,难以给人舒适感以及美的享受。这些都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亟待改进的问题。 二、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1.注重景观环境共享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居住区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园林景观效果,能够为人们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环境条件,将现代人工景观设计理念渗入其中,使小区内的各个住户都能够享受到舒心的生活环境。另外,小区的空间范围比较广,要对这些空间进行科学设计,对各个领域进行有效划分,提升层次感,为人们创建能够活动、交流、沟通的场所,使居民能够在享受美好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增进联系,满足人们的审美与社会交往需求。 2.渗入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在城市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中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因此,在园林规划中,可以深入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增强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尤其要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的结合,当地涌现的一些历史名人或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而且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播优秀的历史文化。另外,也可以在小区园林建设中设计假山、水景以及凉亭等,在假山上刻古代文人的名作,增强艺术气息,而且凉亭等设计不仅可以作为观赏的艺术建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娱乐的场所,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提升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3.体现园林设计功能性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不仅要具有观赏性,更要体现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在亲近自然、文明生态的基础上,增强园林设计的实用性。这在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城市居住区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在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能够满足人们出行、车辆出行的需求,而且要规划合理,根据居住区的设计情况进行道路规划,车辆行驶道与人行道要明确划分。可以利用线性分割对道路功能区进行区分,不仅具有线条美,而且便于人们出行。在居住区园林道路的周围,可以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吸收噪音,不仅能够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功能价值。 三、结束语 新时期,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增添了更多的内涵与时代意义,因此,在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将生态理念、绿化理念充分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并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广大居民创建一个优美又具艺术气息的居住环境,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的一个方向。 作者:陈竞 单位:北京麦田国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园林规划论文:海绵城市与园林规划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多,不仅有力的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而且对于调节地表径流量、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建成“美丽中国”,海绵城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城市园林规划建设是海绵城市建成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规划;建设;分析 1规划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地层次 保证足够的绿地量,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任务,同时绿地建设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所在。“渗、滞、蓄、净、用、排”六个建设项目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六大重头戏,它们实质上都是需要园林绿地来完成的。在对园林绿地的规划中,主要任务是确定绿地的用量,一般而言,绿地面积越多,海绵城市的功能就显现的愈加明显。再者,确定了绿地量以后,方能提升绿地的质量,使其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园林绿地在海绵城市中占据着较大的空间,在功能上发挥着蓄水调节的作用。绿地的多少是衡量园林绿地质量的重要标准,绿地滞留雨水的层次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冠层滞留,滞留雨水较多的绿地一般符合以下特征:树木高、树冠密、层次多、叶片细等。因此,乔木以及多层植物是园林人经常种植的树种。轻冠幅、低层次是目前园林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这种现象与我国园林行业的育苗方式和工程用苗标准有紧密相连的关系。二是,表土疏渗,表土性状、植被层次、根系状况以及雨水状况是影响雨水疏渗量的关键因素,一般含沙量适中以及表土不板结的沙壤土截留雨水的性能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并且根系发达,对雨水的疏渗能力较高。三是,根基滞留,除了冠层以及表土等因素,根系也是影响雨水疏漏的关系因素,根系的拓展能力需要通过树穴和土壤来保证。 2园林绿地的建设 在对园林规划建设中,要从绿地地形、绿地水体以及下沉式地形等三个方面来建设。第一,绿地地形,首先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要尊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种类,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地势较低洼的地方,人工改造成为水塘、旱溪以及拦水坝等,增强该地标的截留雨水的能力,而在过于平坦的地势可以建设公园或者是开凿人工湖,增加水体面积,园道两边的平台均要高于中间的绿地,方便雨水的疏渗。第二,绿地水体,适当增加低洼处的水体面积,可以通过建造景观蓄水小坝、蓄水池等来蓄留雨水,在起伏较大的公园建造山塘、洼地以及湿地,增加蓄水的功能。第三,下沉式绿地,无论是广义上的下沉式绿地,还是狭义上的下沉绿地,其实质是能够截留住雨水的低洼绿地,能够成为下沉式绿地的绿地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土壤较疏松,且透气性较好,土质较黏,植物选择以乔木为主,耐涝性强。 3园林的生态铺装 园林的生态铺装是让园林具备海绵体的特性,能够吸纳雨水,调节地表径流,比如对园林中绿地以及河湖水体等的铺装都属于生态铺装,举例进一步说明园林的生态铺装如何进行的:首先针对道路与平台的铺装,透水透气以及不污染土壤是生态铺装的目的所在,目前来讲,在众多的铺装方式中,透水铺装的效果比较比较好,但是尚且还存在着孔隙堵塞问题以及透水性不佳等问题;其次,是对水体与堤岸的覆盖,在城市中不少自然河流的、水体都因为建设而进行了人工覆盖,将天然河流变成不见天日的下水道,这种做法无疑是顾此失彼,笔者建议我们在园林建设中尽量少改造那些天然的河流和水体,恢复城市的自然循环系统。 4屋顶的绿化设计 绿地、生态铺装进行完了,紧接着就要针对屋顶进行绿化设计,降峰减流是屋顶绿化设计的主要手段,通常采用以下四种途径来达到这个目的:对植被层进行截水,通常10厘米高的地被层可以截留2到5厘米的雨水;土壤层截水,土壤基质和孔隙均可以截留雨水;利用蓄水层截水;蓄水系统截水。以上这几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屋顶形态来做出具体的选择,从而让其符合实际需要,也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 5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途径,海绵城市与园林建设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园林规划有助于早日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相关人员要注重园林建设质量的提升和发展,让园林建设为我们的家园发挥出更大的功效和作用,让“海绵城市”范围逐渐扩展,带给人们更为“绿色的”享受。 作者:于焕龙 单位: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园林规划论文:CAD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CAD软件是一种新的园林设计软件。设计人员借助计算机CAD的力量,不仅可以降低设计人员劳动强度、制图损耗,还能更好地校对图纸方案以及方便修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CAD技术;园林规划设计;应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不仅科技在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在园林规划中,CAD技术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园林设计的主流方式。CAD技术相比之前的手工绘图,不仅节省了员工的很多时间,而且还具有可更改性。比如,设计者要设计一个园林建筑面积较小的图纸,不仅地形复杂,并且平面变化多样,如此一来,CAD技术就显得十分便捷,无需担心画错重新改正以及图纸刮烂的情况。 1CAD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现在在设计行业中,CAD技术已经成为设计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因为CAD技术方便快捷,而且CAD技术还可以将图纸设计、图形绘制以及工程预算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设计人员借助计算机CAD的力量,不仅可以降低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制图损耗,还能更好地校对图纸的方案,而且方便修改。设计人员在完成一项工程时,可以将其中对自己设计有用的图样以块的形式存入图库中,当自己需要时,便可以从图库中直接采用,加快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设计人员在绘图时有计算机进行辅助就可以随时与建筑师以及相应的结构工程师进行沟通,相互配合,不断协调。设计人员在使用CAD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模拟生成地面的模型以及建筑的框架,然后在三维动画的软件中进行材质、光源的供应,最后通过照相机对人的正常视点进行模拟,形成一连串的轨迹,达到一种全方位观察的效果,使人如身临其境。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完善自己的设计效果,让自己的设计变得更加完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乏有其他的信息技术的产物,比如Photoshop、CAD以及3DSMAX等。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手工制图不仅浪费设计人员的大量时间,并且时间一久,还会发生褶皱、霉变等不可预测估的灾难。但是计算机设计并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它可以很科学地对设计图纸进行保存,不仅方便观看,而且还可以进行多次备份,安全性很高。网络上关于园林设计的资源十分丰富,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城市绿化、园林绿化以及市场上关于这些设计的动态等。因此,设计人员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CAD的上网功能得到大量丰富的资源,而且最好的一点便是,设计人员还可以将自己所整理出来或者搜集到的共享到网络上。由此可以看出,CAD的网上功能对于园林设计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关于园林设计的信息已经成为了可能,与国外设计人员交流也正在逐步完善。 2CAD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大多数的园林都具有一种古典美,它不仅是一门关于空间的艺术,并且还是一门关于时间的艺术。我国园林的特点也就造就了曲直蜿蜒的道路要求。但是CAD技术中的线条无论是曲直还是粗细都太过于整齐,没有人工作图的韵美,这也就让设计人员利用CAD设计的图纸缺乏生动性。在我国,设计人员大多设计的是平面的园林设计,然后利用其他的软件转化为三维模型,该模式不仅浪费了设计人员的时间,并且还大大浪费了设计人员的精力、财力,更有甚者是不同软件之间对于两维以及三维之间的转换性较差,真实的效果与实际的场景相差较大。 3制约CAD技术在园林规划应用原因及解决办法 CAD技术在园林规划中相对其他技术的发展可谓是十分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园林艺术的复杂性。因为我国的园林大多数植物都是群植、丛植以及孤植相互交叉,以此来丰富空间。前面已经提到CAD处理曲线的能力比较薄弱,但是根据一些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利用CAD中的栅格控制命令,然后利用PLINE绘出类似曲线的折线,最后再利用PEDIT将折线变成曲线;利用SKETCH时,设计人员在进行绘画之前将记录增量保持为1,这样就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不仅有面积方面的问题,并且还有信息量较大,因此对于设备的要求就比较高。根据一些设计人员的实际经验,在进行园林规划时,最好选用配制比较高、内存比较大的主机,工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选用比较低或者比较高的配置,不仅使得工作效率变低,而且还会让设计者承受比较高的费用。同时,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经常需要对一些资料进行扫描,因此扫描仪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比较简单的地形,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各控制点的相对坐标来生成。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形,设计人员先要用扫描仪输入,然后进行矢量化处理,转成CAD相应的文件格式之后再在CAD中打开。设计人员在对效果图进行绘制的时候,一般分为建模、渲染以及后期处理3个阶段。在园林的效果图中会有很多的植物图像,但是关于植物的建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设计人员在建模阶段,只需确定所要绘制植物的位置以及高度即可,至于植物的一些细节留在后面的阶段处理就可以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园林设计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设计人员为了更加准确地表现出设计园林的意图,园林规划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当前,园林规划利用CAD技术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园林的设计人员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应用,并且将CAD的功能特点掌握熟悉,将这门技术变成具有自己特征的东西。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相应的软件也层出不穷,并且这些软件都会有大量的快捷命令,如果设计人员能够将这些命令熟悉掌握,便可以快速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使用CAD作图,并不代表将手工绘图完全放弃掉。因为手工绘图不仅考验的是设计人员的空间观念,并且还有设计人员自己的设计思想,这些东西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坚决不可以放弃。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具有坚实手工绘图的设计人员,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而不是软件表现出来的无感情、生硬的味道。另外,现在的园林设计所需的软硬件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设计人员开发一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十分符合我国国情以及最重要的是能够对植物图片进行三维处理的软件,这些软件对于今后我国园林设计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4结语 CAD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不仅给园林设计带来许多的便利,并且也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设计人员在使用CAD的过程中,应当熟悉掌握CAD中各种命令以及应用技巧,同时,设计人员若要提高自身的绘画速度,则需要注意平时多积累经验以及增加练习次数。设计人员每次完成设计工作的时候,可以将里面对自己有用的图样存入自己的图库中,比如,树木的立体图以及园林小品等做成图块,在需要的时候,便可以随时去用,方便快捷,且可提高效率。相信在信息发展更加迅速的时候,CAD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并逐渐取代手工绘图,成为新一代园林设计的工具。 作者:白丽霞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林业处 园林规划论文: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教学探索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今园林规划设计的课堂中难以发挥其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作用,反而逐渐成为阻碍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后专业领域进步的一大障碍。本文由“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思路出发,联系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堂衔接中的的现状矛盾,创新提出“海绵课堂”的建设理念,通过一定的教学探索和总结,重新审视了当前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期对中高职衔接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园林;中高职衔接;规划设计;海绵课堂 “海绵城市”这是2015年最为热门的一个词汇,它是城市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产物,同样的道理,随着新课程改革与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教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关系———不断变化的教学状况与越发陈旧教学方法的矛盾,为此,笔者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建设“海绵课堂”的尝试性探索,以期达到职业教育“理论够用,技能够硬”的人才要求。 1“海绵课堂”的建设内涵 1.1中高职衔接中园林规划设计“传统课堂”的现状 1.1.1课堂定位的僵硬化。中职阶段,传统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把完成一定量的设计图纸抄绘练习作为课堂合格的“理想状态”,用重复的机械练习切断了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中强调的深度思考和主动创新的思维纽带,从而逐渐消减了中职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继续探索的兴趣,导致大量的优秀课程设计资源因学生内心抗拒性的“饱和状态”而流失,过于“饱和”的内心也同时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使其作品缺乏新意而呈现出明显的抄袭痕迹。如此僵硬化的课堂,使得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时明显不适应高职课堂更为自由灵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于专业前途的迷茫。 1.1.2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先理论后实践”这一存在时间间断性的教学方法几乎成为了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堂存活的唯一命脉,理论知识的“倾盆而下”造成了学生在真正实践时不知所措的局面。例如,在公园规划设计练习中提到“园林公共厕所应设计在地区主要风向的下风方向”这一理论要点,这一知识点在听讲时极易理解,但是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仍然有85%的同学忽略了这一关键点,从而大大影响了作品的合理性。 1.2中高职衔接中园林规划设计“海绵课堂”的本质 海绵课堂的本质就是比喻学生在课堂中如同海绵一样,将如雨水一样的知识点迅速吸收、存蓄、灵活运用,以此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实践过程中将蓄存的知识释放出来,从而让本身死板的理论知识在不断应用中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对于这样的课堂定位,笔者认为应该重新提炼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师生情感交流过程三者的内在联系性,并以之为基础来重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前课后探索的形式,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作为教师更应主动优先地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优先制定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中职院校学生在创造性方面的潜力,让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包袱”转变为实践的“解渴”财富,为学生轻松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海绵课堂”的建设途径 “海绵课堂”的建设强调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目标的实现,注重通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调整,课堂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课堂教学资源的全面开发,以完善“海绵体”———学生个体为突破口,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效果,从而推动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高效发展。 2.1“海绵课堂”的建设应可采用优先调研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低干扰途径 中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多积极外向,内心富有想法,虽对学习缺乏耐心,但本身的探索欲望依然较为强烈。因此,在中职阶段的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中,教师建议避免灌输式的教授方式,尤其在设计思路和风格上,应更为关注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并做积极引导,旁征博引来达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深化创意的目的,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会自我价值得到肯定的满足感。机器工厂式的园林设计人员早已不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于年龄和认识层次相对较低的中职学生来说,优先布置实地调研性质的任务将更为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例如,在“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一节中,可以本市富有特色的街头绿地小组调研为优先教学内容,组织实地调研并形成报告,教师在其中尽量减少知识点或者规范条例的干扰,以监控学生安全为主,将观察的角度彻底还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在高职阶段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中,主动探索和自主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得以延续。 2.2“海绵课堂”的建设可采用图文资源和城市资源 相结合的全方位途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独特性决定了这是一门需要大量辅助参考资料支撑的课程,因此课堂大量的图文资料成为了一柄“双刃剑”。一味的图文讲解将使得课堂中的“海绵体”———学生很快被“榨干”,即使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极尽所能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中职园林的学生也是无法真正感受园林空间的尺度感、空间感、意境感。笔者尝试将课堂置于城市现有园林中,让学生走出去充分吸收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用自己的直观感受和记录去发现问题,去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解“户外广场台阶设计”中,对于台阶踏步高度、宽度等规范,通过城市中几个不合理的案例来提醒学生关注设计尺度的概念。而高职园林的学生在图文资源和城市资源相结合的“海绵课堂”中将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以扩大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得渠道。 2.3“海绵课堂”的建设可采用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相结合的可持续途径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循环进步的过程,同一学生在中职和高职不同阶段的专业认识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时刻揣摩和反思个人或小组作品这一思维过程显得尤为宝贵。课程任务中涉及一定量的个人任务,同时结合了园林专业实际工作中的合作特点,加入了适当量的小组任务,这样的驱动方式更要求学生不断反思自己在课程进度中所需要做出的改进之处,以此来提升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另外,在小组合作中“海绵体”之间可以形成相互渗透、相互积存的机制,让知识的流动性和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从而有利于“海绵课堂”后期的可持续性建设。因此,在“海绵课堂”中,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的项目任务应具有可持续性,中高职院校主动构建一体化的学习机制,使得“海绵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吸收———释放———再吸收———再释放的循环。 3“海绵课堂”的建设展望 3.1引入“海绵课堂”的弹性评价机制 “海绵课堂”的灵活性授课必然与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格格不入,纯粹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的设计课是病态的,是没有生命意义的,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看来,弹性评价机制应兼顾考试与考查,闭卷与实践,更强调“海绵体”在知识吸收环节和知识应用环节的重要性,弱化结果表现,促进“海绵体”进一步的二次知识吸收,避免“一棒打死、一榨即干”的现象发生。 3.2引入“海绵课堂”的经费预算体系 多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会增加课程的成本,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面临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自我提升的成本和课堂教学的成本成为了新的挑战,学校层面应考虑加强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中高职院校教师定期交流学习活动以及校外实训场地的长期合作开发,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于学生而言,应充分利用中高职院校创造的课堂、图书馆、实训室等资源,减少课后的学习成本,将更多的精力和物力财力投入更高层次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中去。因此,详细而不断完善的经费预算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绵课堂”的发展速度。 3.3引入“海绵课堂”的网络互动模式 “海绵课堂”这一创新型的课堂从现代信息化教学的角度来看,必然少不了智慧化的网络构架。作为一门专业设计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中高职衔接从本质上要求中高职学生更应该主动增加与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群体内部的沟通交流频率,无论是中职学生与高职教师沟通,还是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互动讨论,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对于设计作品的探讨和深化始终贯穿于整个中高职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上一对一指导之外,借助现代化的沟通渠道,通过挖掘网络平台的资源,建立“微博互动”、“微信答疑”、“群聊分享”、“美图共赏”等新型互动学习模式,从而依靠广大师生的力量共同智慧地提高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海绵课堂”的蓄水量。 4结束语 “海绵课堂”是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创新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海绵课堂”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只是一个起点,是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延伸发展打下基础的一次尝试。总而言之,在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园林专业教学中应更多地去思考和探索“海绵课堂”的建设方式,形成中高职园林教学衔接的创新特色化发展道路,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整体的健康发展,也将使得中高职合作院校的关系更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