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一、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先进经验 (一)美国的第三方物流经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汽车企业遭遇了来自德国、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迫使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客户管理和销售终端管理的同时,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物流管理上,以期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美国汽车制造企业逐渐发现使用第三方物流远比企业自己运作汽车配送要省钱,在此背景下,通用与福特先后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企业间的高度互动协作,实现物流的最高效与最经济。通用和福特所强调的高度互动协作,实质上已经不再是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委托关系,而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共享基础上、对物流解决方案的探索。一方面,物流企业看重内部职能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汽车制造企业外化的内部功能。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与汽车制造企业共同研究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在最近3年内,通用汽车平均使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36家,福特汽车平均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28家,保障了两家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 (二)日本的JIT精益物流理念 日本是全球最重视物流、库存管理的国家之一。以丰田为代表的JIT精益物流管理模式帮助其在短短二十年间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汽车制造企业。JIT精益物流管理理念,主要是指企业将流水线上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送到必要的生产地点,其目标是追求生产过程中的零库存。零库存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每个零部件需要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哪个工序需要都有严格规定,以尽可能实现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正是依靠这点,日本汽车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北美市场后,迅速取得成功。二是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生产需求。零部件等物品的物流采取了“及时制”管理模式,并依此建立了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使得物流管理可以完全根据生产要求运转。三是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由于库存时间大大缩短,零部件的损耗降至最低,库存流转期间的质量问题大为减少,且避免了零部件的过时,确保了产品质量。 (三)欧洲的数据公共平台建立经验 以大众、奔驰、宝马、保时捷为代表的德国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建立数据公共平台,大大提升了物流管理效率,其做法迅速被全欧洲汽车制造企业所接受。利用数据公共平台,不仅汽车制造企业自身的数据交换十分迅速,与其保持合作关系的零部件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汽车经销商等都可以共享相关信息与数据,进而围绕汽车制造协调各自工作,合作效率大为提高。数据公共平台的主要优点如下:一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先进。汽车制造企业的公共数据平台是整个制造工艺的司令部,生产厂家、部件厂、供应商、物流企业都会根据这个数据平台来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并按照要求进行配送。数据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各家企业的执行情况,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转。二是服务方式多样化。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一,客户的需求也不一样,数据平台会根据订单提出不同的供货模式,以支持个性化订单生产。相关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供货要求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三是包装与仓库管理十分先进。由于采用了条形码技术,在仓库管理系统中,每个需求与供应都可以精确到极致,且包装环保、实用,极大降低了库存包装环节的费用。四是运输反应能力超强。由于数据共享彻底,物流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予以响应,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随时掌握物流情况并做出必要生产调整,完全实现了向全球供货的物流管理能力。 二、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大多采取了一体化自营物流模式,即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中间件再到半成品采购物流、制造物流以及分销物流都是由汽车制造企业自己完成。换句话说,汽车制造企业既要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还要完成整个物流过程。这种模式导致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出现诸多问题。一是汽车生产过程的物流供应链过长,不易掌控的因素较多。中国大多数整车生产企业是合资企业,即使是完全国产化的汽车企业,汽车核心部件包括发动机、减速器等都是从国外采购。从采购到实际使用的过程非常长,企业不仅要支付大量采购费用,还要支付高昂的运输费用,很容易受到市场供求影响,导致采购方面的物流费用不易控制。如因某个零部件不到位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不得不采取空运方式,产生大量额外物流费用。二是零部件供应商分布较广,使供应商地理位置过于分散。中国幅员辽阔,零部件供应商往往会出现在多个地区,使用汽车运输往往容易受到交通条件限制,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的柔性,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三是合作意识差。虽然现在不少汽车制造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基地,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销售网络和中心库,但由于汽车制造企业习惯了包办所有物流业务,加之汽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缺乏高效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导致整个物流运转效率较低。有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心库利用率还不到30%。各家汽车制造企业往往更重视整车物流,当整车运送到达目的地后,往往空驶回来,致使企业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合作意识差导致中国汽车制造业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发展十分缓慢。 三、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一)坚持JIT理念,加强库存成本控制 汽车制造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坚持JIT理念,降低库存量,从而控制库存成本。具体而言,汽车整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的物料种类很多,每种物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所占用的资金也会有所差异。在汽车制造企业物料管理中,应依据其重要程度进行ABC三种物料分类,其中,A类物料最为重要。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习惯于重点管理A类物料,对其他两类物料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虽然A类物料管理十分到位,库存清空与运转很快,但整体物料管理不能获得好的库存成本控制结果。事实上,虽然A类物料之外的其它两类物料虽然在全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采购难度也更大。这些物料供应一旦跟不上,很可能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生产。因此,在汽车制造企业库存成本控制中,至少也要保证所有物料种类齐全,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从订货批量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关系出发,要想使库存总成本最优,必须在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控制策略:一是A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由于A类物料占到全部物料总成本的8成,其库存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是在保证企业生产不中断的前提下,确保其库存最低,实行供应周期短、经济批量订货方式,最大限度降低A类物料的库存成本。一般来说,A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得越好,整个库存成本控制目标就越容易实现。二是B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B类物料一般占到总库存成本的15%左右,宜采取定期订货与定量订购方式。汽车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前提是随时掌握库存量,随时根据需要保持一定库存。对于用量较小的B类物料,其订货量可以稍大些;对于用量较大的B类物料,可以与A类物料一样采取批量订货方式。如此才能保证B类物料库存既不断货也不会太多,以真正降低其占用的库存费用。三是C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由于C类物料到总库存成本的比重只有5%左右,且供应商一般不会单独发货,订货次数太多又会增加汽车制造企业此类物料管理人员和运输成本,宜采取较大采购量的方式进行订货。 (二)建立数据公共平台,控制运输成本 汽车制造企业的总装车辆运输成本是其物流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也比较大。日本通产省的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辆运输成本占到物流总成本的6成左右,是影响物流费用的重要因素。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运输费用控制的关键点包括运输时间、价格、方式、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因此,汽车制造企业要想实现运输成本控制最优,必须建立数据公共平台,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根据数据平台选择合适运输方式。在汽车制造企业运输方式选择中,铁路、公路、航空是常见的几种运输方式。从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运输现状来看,选择公路运输的比例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水路运输受到自然条件制约较大,且装载汽车的轮船很难在小河流中航行;铁路运输虽然费用较低,但受制于铁路动力不足且运输时间较长,无法满足汽车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鉴于各个运输方式各有优势和劣势,汽车企业应根据所运输物品的不同,选择不同运输组合,以实现最佳运输成本控制。二是提高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开发运输分配与跟踪自动分配系统是汽车制造企业控制运输成本的不错选择,不仅可以实现运输路径优化与车辆编组优化,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运输费用。其主要做法是通过运输分析,系统自动生成运单,根据运输路线与编组自动生成运输费用,使运输费用摆脱以前的模糊管理而变得更加精确。配合GPS定位系统,还可以自动跟踪运输车辆运行情况,进而在运输车辆返回前准确计算回归时间,进行下一次编组,极大提升运输效率。三是根据数据平台选择合适物流外包。物流外包是许多汽车制造企业的选择,通过引入多家物流企业竞标,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外包物流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不同,如果一味要求降低运输成本,很可能引致物流企业以降低物流质量来获得更高效益,进而带来商品损耗,或使顾客利益受损,最终影响到汽车制造企业的品牌效益。 (三)针对装卸搬运特点,控制装卸搬运费用 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装卸搬运作业较多,从原材、材料、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到产成品等都需要装卸搬运作业。与其它制造行业相比,汽车制造企业的装卸搬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装卸搬运次数多,每个环节都要用到搬运装卸。二是装卸搬运占用时间多。一辆汽车从原料到成品,大概只有20%的时间是在生产线上,剩余时间都处于搬运装卸中。三是装卸搬运费用昂贵。由于汽车制造中所用的零部件、半成品占用空间大,搬运装卸要求非常高,用到装卸搬运机具的比例较大,该部分装卸搬运费用占到整车制造成本30%以上。因此,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控制好装卸搬运费用对于降低物流总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把握控制点,即高效管理储存物资,降低物品装卸搬运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搬运装卸效率,确保所有物品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快速度装卸搬运到位。二是要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根据不同的装卸搬运对象,形成流水线式的装卸搬运作业,这需要对装卸搬运设备进行合理选择。三是杜绝设备超负荷运转或无效作业。尽量减少作业距离和次数,提高每次装卸搬运的质量。四是不断优化作业过程。着重在时间、空间、质量上下功夫,根据本企业生产制造工序,设计自动装卸搬运系统,通过不断节约时间,用最合理的装卸搬运作业来减少分装、转运以及改装的程序。要坚持JIT理念,尽量减少中间件的库存停留时间,降低库存保管费用。同时,不断提高装卸搬运质量,减少产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在装卸搬运过程中的损耗,降低装卸搬运费用。五是优化企业分销体系。用高效的企业分销方式,迅速将物品运送到客户手中,给客户以最好的物流感受,不断减少汽车成品的装卸次数,降低企业损害赔偿比率。 (四)选择合适控制方式,控制包装费用 根据不同的装卸运输要求,企业应选择合理的包装方式。统计数据显示,包装费用在整个物流成本中的占比在10%以上,有些行业的这一比重更高。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包装设计如何对后续运输装卸影响巨大。任何包装设计都要考虑到商品的特性、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要求,以避免包装浪费和产品损耗。由于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材料、产品要经历装卸、搬运、分类配送、选拣等工序,既不能损坏产品,也不能影响工作效率,故对包装的要求比较高。与其他企业不同,汽车制造企业从最开始的原料、材料到最后的成品,由于形状没有规律、产品种类繁多,其包装要求更高。可以想象,如果针对每一个需要包装的中间件进行包装设计,不仅费用高,而且也不现实。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原料、材料和零部件等包装要求,尽可能设计一些可以通用但又不会降低包装质量的包装方案。 四、结语 降低包装费用,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一是加强成本核算工作,降低包装费用。二是选择可循环使用包装材料,尽可能降低包装材料采购费用。三是推广包装尺寸标准化,对包装过程进行机械化设计。四是针对一些必要环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散装物流,以降低整装物流费用。 作者:吴希 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浅谈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控制对策 近年来,汽车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加剧烈,企业通过降低汽车生产装配成本以及商品价格提升来实现利润的增加已经非常的困难,当前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利润增长的瓶颈。在这种形势下,控制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支出,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强化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必须优化汽车制造企业的采购、生产、供应以及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的成本控制管理,通过资源的整合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成本。 一、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内涵及构成 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就是指汽车制造企业在汽车生产供应链的零配件配送、整车生产、产品供应、销售环节以及售后业务等由于物流活动而产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包括包装、运输、装卸、仓储以及信息处理等几项基本的环节,成本控制主要是对供应、仓储以及运输等方面的物流成本控制。企业物流成本的具体构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运输成本 运输是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作业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汽车生产的供应链环节中,运输是不同作业环节的直接联系,只有运输的畅通才能确保供应链的正常,运输阶段产生成本费用的操作主要包括了集货、搬运中转、分配、装卸以及分散等操作,是整个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 (二)库存成本 库存是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只有一定量的库存才能确保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正常。但是库存同样也会产生成本支出,现阶段库存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三)交易成本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企业为了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以及物流与信息流的同步,必须以交易成本的支出来确保汽车制造企业获取相应的实时信息,同时这也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 (四)物流管理成本 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汽车制造企业而言,一般都是单独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或者是组建物流公司,尤其是对于物流管控工作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企业的物流管理成本支出也是处于不断增加的态势。 二、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一)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完善 当前,我国很多汽车制造企业并未在财务会计体系中设置单独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一般采取的是将物流成本计入到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产品、销售以及期间费用,物流成本控制上往往仅是对销售这一物流环节之一进行成本控制,核算的内容也仅仅是支付第三方物流或者是外部的运输、仓库保管费用等,由于没有统一的归集核算,因此对于物流成本控制管理缺少参考依据。 (二)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运输成本是汽车制造企业重要的成本支出内容,由于运输费用、通行费用等越来越多,因此汽车制造企业产品的运输成本费用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在物流运作模式上对资源以及信息整合利用水平不高,造成了汽车运输过程中回车空车率较高,同样是增加了物流成本。 (三)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现阶段物流业务开展的重要支撑就是信息系统,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效果就必须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我国物流信息技术严重滞后,造成了汽车制造企业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效率不高,因而难以实质性的降低物流成本。 三、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具体控制措施 (一)完善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 企业强化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创新自身物流技术,就必须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准确的统计物流成本费用以及在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分配,进而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在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上,可以采取设置物流成本一级科目,同时设置供应物流成本、内部生产物流成本以及销售物流成本等二级科目,通过单独设置物流成本核算凭证、账户以及报表体系等,提高物流成本核算水平。 (二)加强汽车制造企业运输成本的控制 在汽车制造企业运输成本的控制上,首先应该减少空车回车率,这就需要汽车制造企业重视对物流的规划,同时加强与其他企业或者是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最大程度的降低空车回车率。其次,汽车制造企业应该注重对运输方案的合理优化,要根据自身运输条件、市场需求、运输量、到货时间要求、运输距离以及运输整体费用等,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案。 (三)建设完善的汽车制造企业内部信息平台 建立信息平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各类信息,实现汽车制造企业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内部,通过信息平台,可以明确汽车制造企业运输的最佳路径与方式,同时也可以借此寻找路径合适开展往返运输配送业务,降低空车回车率,提高运输效率。在企业间建立信息平台,可以通过拼车的方式,将相同或者相近路径的物流运输整合,进而实现运输的最大限度利用,降低物流成本。 (四)利用物流外包降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 物流外包即借助于第三方物流来完成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运输。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借助于专业化的物流技术以及全面的物流信息,缩短运输时间,同时由于不必要大量配备物流基础设备,而且费用是根据产品数量计算,因而物流管理实现了与生产销售环节的一致性,非常有利于控制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 (五)完善其他成本控制管理 对于库存成本的控制,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控制存货水平以及库存结构,最大程度的控制库存成本。对于装卸运输成本,则重点是合理选择装运设备以及装运方式,节省费用支出。对于包装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则是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同时尽可能实现包装作业的机械化与标准化。对于物流管理成本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完善物流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减少物流管理人员来实现。 四、结语 面对汽车制造企业的激烈竞争环境,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加大对物流成本的控制管理以增加利润收入。在物流成本的具体控制管理过程中,汽车制造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物流环节的具体情况,重点对库存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成本、包装成本、物流管理成本等方面的控制管理,以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水品,进而形成汽车制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者:刘红蕾 单位: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 浅谈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正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受阻,国内市场正逐步受到影响,产销协调不良、计划多变,物料控制难度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严峻问题。如何建立高效的物料一体化运作体系,提高物料控制对生产与销售计划变动的适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如何有效控制物料消耗、控制物料库存,降低物流成本,获取第三利润,是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问题 1,全球金融危机,企业面临空前的降低成本压力。 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产品积压,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一些小型企业正处于倒闭的边缘。 2,物流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业务运作效率低。 物流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物流管理功能分散在采购、生产管理、物流、制造及销售等部门,多头管理,协调困难。 3,跨部门协作不良,效率低,反应慢。 企业从接受客户订单、产品设计开发、供应商开发与评估、编制生产计划与物料计划、采购与跟催、仓储与配送、生产,到产品交货,业务涉及到销售、设计、质保、生产管理、物流等部门。各部门都有自身的考核指标,存在着部门利益,由于市场预测不准,导致生产计划跟不上变化,物料控制与采购协调困难,不是缺货,就是积压,遇到问题常常扯皮。 4,ERP系统功能不完善,系统操作不规范。 目前制造业使用的ERP系统普遍存在系统功能与业务管理部配套或不适应的问题。国内软件大都侧重财务管理功能,对生产制造管理作用不大,国外软件,如SAP系统功能完善,但价格昂贵。在系统应用中,常常因BOM更改、产品编码不一致、计划变动或系统操作不同步等,导致系统数据不准确。给采购、计划、生产及物流业务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混乱。 5,对供应商管理不力,供应服务水平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部分供应商技术垄断。供货周期长、批量大、供货不及时或不配套、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或者库存居高不下,或者停工待料。 提高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对策 1,构建高效的物料控制组织体系 构建高效的物流体系,是解决物流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关键。 (1)传统的物资供应体制突出供应保障功能,将供应商开发、谈判及签约等商务功能,即Sou rcing与采购跟催业务,即Purchasing归采购部管理。 这种体制导致采购部门就像灭火队,不利于供应商开发与管理、不利于生产计划、物料计划与采购业务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往往因计划变动、BOM更改、供应商供货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扯皮,协调困难,甚至影响生产。因此,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物料采购业务与仓储管理功能整合是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发展的趋势。 建立高效的物料控制管理体制,就是把采购商务与采购业务分离,将直接物料采购业务划归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部门,如上海大众汽车、上海通用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上海延锋伟世通、重庆李尔汽车装饰件和东风康明斯汽车发动机等都采用类似的管理体制。 几点说明: ①采购部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开发供应商、同供应商谈判和签订协议上,对供应商供货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监控,则通过实施详细的采购框架协议来保障(包括供货问题具体处理办法、责任追究与处罚等),具体讲,就是将采购框架协议(同供应商签定的游戏规则)移交给生产与物料控制部(或称物流部门)执行。 ②物料采购订单员根据物料计划下订单,并催货(新产品和间接物料、原材料采购等则由采购部下订单和跟催)。 ③质量、技术、物料控制等部门依据框架协议同供应商横向联系,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 (2)物控组织机构设置 物料控制组织是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部门中负责对物料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组织。 2,实施物流运作管理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的目标:系统优化、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降低成本和快速反应。实施物流运作管理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措施: (1)主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管理一体化 所谓主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管理一体化就是将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制定职权归PMC。生产作业计划员归属PMC管理,但工作地点不变。即生产计划员由原归属制造部门变为归属PMC。不改变其工作职责,只改变其归属。通过主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管理一体化,转化车间生产计划员的立场,由原来侧重以制造部门利益考虑问题向从企业整体利益考虑问题转化,有利于强化生产计划执行力度,有效控制在制品和成本库存。 (2)物料库存的一体化管理 传统库存的概念是指仓库的库存,在实际运作中,而物料进入制造部门后,物料进入生产成本,由制造部门自管。这种管理方式既不利于生产成本的准确核算,也不利于对物料的监管。 所谓物料库存的一体化管理就是对仓库与生产现场物料的全过程控制,即无论仓库物料还是生产现场物料。都是库存的组成部分,只要未生产出成品,物料未被消耗,库存就没有减少,生产现场物料只不过是从仓库转移而来的。制造部门领料或仓库向制造部门发料是一种地点转移过程,而库存并未变化。目前采用SAP系统的企业在成品物料消耗转化成为产成品时,通过BOM倒扣料的方式使物料库存量发生变化。 (3)仓储与生产现场物料一体化管理 传统领料或送料方式下,车间物料由材料员负责管理,仓储部门与车间必须进行物料数量交接,常常因数量差异进行交涉,导致作业环节多,效率低。物流不畅。 实施仓储与生产现场物料一体化管理,就是通过改变车间材料员的归属关系,即仓储员与车间材料员都归属于物流部,其实质就是将原来领料或送料方式,改变成为配送方式。通过转变车间材料员的归属关系,使材料员由原来侧重以制造部门利益考虑问题,向从企业整体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转化,在生产现场发挥物料配送服务和对物料消耗督促的作用。 因此,要实施仓储与生产现场物料一体化管理,就必须对仓储与生产现场物料实行全过程控制,这样,才能做到物料配送与物料消耗、库存信息更新与成本核销同步化。 3,建立物流配送体系 (1)物料配送的概念 物料配送是指物流部门根据生产作业计划或看板指令,多批次、小批量,将物料准时、及时地送到生产现场或工位的发货方式。 (2)领料、遥料、配送利与弊 ①领料方式: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到仓库领料,车间人员增加,车辆往返多,物料占用控制难,仓库管理被动。 ②送料方式:车辆往返多,仓库人员多,成本高,物料批量大。 ③配送方式:仓库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和看板。及时进行车辆和人员调度,将物料准时配送到工位。可以减少车辆往返和送货人员数量,小批量配送,有利于控制车间物料占用,提高物流对计划变动的适应性。配送采用拖车或人工发送物料,拖车与叉车不同,拖车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拖车几万元,叉车30万元以上)、安全性,作业效率高(可挂几节)、占通道小等特点。 (3)物料配送操作 物料配送是指按生产计划分装、备料。按生产现场需求指令进行及时、准确送货的发货方式。 ①主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信息到仓库。 ②物流部门按生产线进行分工,设置物料拣货、配货员和车间巡视配送员,设置物料看板。 ③仓库应在生产进行前按生产作业计划提前将最小单元配送到工位。 生产操作者根据计划进行生产,消耗完最小单元(一箱物料)将看板放入指定位置,由车间巡视配送员携带看板和空容器到仓库取料,然后配送到工位,仓库进行记帐。 4,整合供应商,改进供货方式 (1)推行供应商管理客户库存(VendoPManagedInventory,简称VMI)供货方式 VMI是指供应商为满足客户JIT供货的要求,将物料储存在客户仓库或靠近客户的第三方物流仓库,其所有权归供应商。VMI供货方式既有利于供应商降低运输成本,也有利于客户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目前VMI在汽车行业普遍采用。体现了供应链中的双赢。 (2)推行供应商直送工位的JIT供货方式 JIT供货方式是指靠近客户的供应商,为满足客户JIT生产的要求,对体积大、笨重的物料,根据生产进度,小批量、多品种配送。如在上海大众汽车附近的供应商采用JIT或同步化供货方式向上海大众汽车供货。 (3)第三方物流集货配送(Milk-Run)方式 Milk-Run供货方式是应用了乳品企业循环到牧民牧场取奶的原理,由主装工厂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按需求计划挨个到供应商处小批量集货,以满足小批量生产对物料需求的物流方式。如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汽车同安吉TNT物流公司合作,整合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物流资源,开展Milk-Run的物料供应,既解决供应商小批量供货运输成本高、社会交通运输压力大的问题,也满足了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对物料的需求。
公路工程沥青施工篇1 1引言 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中,其原材料不仅包含基础沥青,还包含碎石材料,通过摊铺、碾压及其他施工方式形成路面结构体系。为保障该路面结构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性以及耐疲劳性,需要对施工全过程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在此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检测技术,以便掌握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为公路工程后期的运行奠定基础。 2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要求 2.1水稳性 在沥青路面运行过程中,水侵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其常见病害之一,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坑槽、剥离以及松散等问题,进而促使沥青材料间的黏结力降低,使路面剥离速度加快,出现水毁。基于此,水稳性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能稳定运行的重要标准,决定路面的耐用性[1]。 2.2耐疲劳性 沥青路面在受到车辆荷载的持续作用后,自身应力会始终处于变化状态,路面在受到持续作用后的抗破坏能力便是耐疲劳性。当荷载作用次数到达一定程度后,沥青路面受到的应力会超出自身抗破坏力,进而导致开裂现象,影响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 2.3高温稳定性 高温稳定性指代的是沥青路面抗流动变形的特性。因为沥青面层在使用过程中的强度与刚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弱化,受到行车荷载后容易发生病害,如波浪、车辙以及推移等,从而影响工程运行质量,因此,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十分必要[2]。 2.4低温抗裂性 沥青面层在低温环境下的抗裂能力被称为低温抗裂性。环境温度的降低会导致沥青劲度不断增加,再加上外界车辆的载荷作用,一旦沥青面层内部应力无法释放,最终会导致应力超过沥青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使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直接破坏路面,为公路工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埋下隐患。 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现场试验检测内容与技术 3.1施工前及施工中检测 3.1.1集料检测技术 有关集料的检测内容有粗集料试验、细集料试验以及矿粉试验等。不同检测内容应用的技术有所不同,具体内容包括:1)粗集料试验,常见的试验有:筛分试验、含水率试验、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压碎值试验等。2)细集料试验,常见的试验有:含泥量试验、砂当量试验、压碎指标试验等[3]。3)矿粉试验,常见的试验有密度试验、亲水系数试验、塑性指数试验等。 3.1.2沥青性能检测 为提高沥青性能,保障沥青与石料之间的高黏结关系,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需要对沥青开展试验检测,从其密度、黏附性入手。本文主要从沥青延度入手进行探究。在探究沥青延度时需应用延度仪设备,制作的试件在室温中冷却1.5h,刮刀处理后将试模连同底板放入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槽中保温1.5h,再放入延度仪的水槽中,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水温进行控制,并且保障水面无任何晃动情况,设备保持高稳定性。试验结果要多次测量与收集,单次检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更不能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4]。 3.1.3混合料检测技术 混合料检测指代的是对沥青路面原材料混合处理之后的状态检测。在沥青路面施工活动中,材料普遍为混合料,并且对混合料的抗剥落能力、抗车辙能力都有明确要求。1)马歇尔试验马歇尔试验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常见检测技术,能够辅助工作人员有序开展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严格把控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试验准备阶段,首先,工作人员要结合沥青路面的施工实况制备混合料试件,常见的制备方法有击实法、轮碾法。需注意的是,混合料试件的成型指标会影响马歇尔性能检测结果,尤其是对孔隙率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在试件制备完成后,需对其高度进行测定,不满足高度要求的试件一律废弃处理[5]。若试件还未完全冷却就直接脱模,也会影响试件质量。完成试件制备工作后,需要将其放置在恒温水槽中保温,然后置于马歇尔试验仪上进行试验。2)车辙试验法车辙试验法有横断面尺法、基准尺测试方法、激光车辙仪测试方法。以激光车辙仪测试方法为例,该方法是在车辙横向位置设置红外线传感器,对车辙的坑洼程度进行连续监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车辙检验中。工作人员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压轮轴的压强进行测定,确保相关数值处于正常范围。之后,在高温环境下要保障压轮轴始终处于固定线路,以此明确沥青面层的稳定性[6]。此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也可用于现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检验。 3.1.4沥青路面厚度检测 常见的沥青路面厚度检测方法有挖坑法、钻芯法、雷达法。公路工程沥青面层厚度通常为8~30cm,基层厚度范围为20~40cm。以雷达检测为例,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中心频率大的特点,但是探测深度较浅,属于浅部施工技术。在检测过程中,以脉冲形式为主向沥青面层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会按照相应速度进行传播,但遇到不同介质将会发生折射现象[7]。以此对沥青厚度进行准确探测。 3.2施工后检测 3.2.1路面平整度检测 有关沥青面层平整度检测手段较多,如三米直尺法、连续式平整度仪法、激光平整度仪以及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法。1)三米直尺法在应用直尺法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测时,需明确测量方向,目测直尺底面与沥青面层之间距离,确定最大间隙位置。随后运用塞尺测量最大间隙距离,准确至0.5mm,以三米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试结果。2)连续式平整度仪一般情况下,连续式平整度仪的标准长度为3m,测定间距为10cm,计算区间为100m,每隔100m输出一次结果。在测量过程中,要明确测量区间,将该设备置于路面起点,牵引设备后部沿着测量区间纵向行驶,横向位置要始终保持稳定。保障连续式平整度仪工作正常。需注意的是,该设备应匀速前进,速度以5km/h最佳,最大不超过12km/h。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每隔10cm测记位移值,每100m测量区间内的平整度标准差,区间平整度用式(1)计算:式中,σi为区间平整度计算值,mm;di为以100m作为一个区间,每隔一定距离采集的路面凹凸偏差位移值,mm;N为计算区间中用于计算标准差的测试数据个数,个。3)激光平整度仪激光平整度仪通常应用于无泥浆、无冰雪以及无严重车辙坑槽的沥青路面平整度测试上。激光平整度仪采集的数据是路面相对高程值,应以100m为计算区间长度用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标准计算程序计算IRI值,以m/km计,保留2位小数。 3.2.2抗滑性能检测 针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检测工作,检测内容主要是车胎在制动情况下与面层产生的摩擦力度。抗滑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辆能否安全行驶。1)横向力系数测试法因公路工程中横坡与路拱的存在,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不同轮胎的制动力有所不同。车轮在运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横向侧倾现象,若要对车辆实际行驶状态进行测量,需测定其横向侧移阻力,进而得出沥青路面摩擦系数。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方法不仅能测量路面横向力系数,还能反映其侧向摩擦系数,并且测试点位多,具有测量效率高的特点。2)制动距离法制动距离法,是指在已知车辆质量的情况下,测量其在湿润路面的制动距离,以此计算路面摩擦系数。但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由于难以保障车辆完全制动,并且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高速状态下紧急制动安全性不高,因此,该方法并未被广泛推广。3)能量损失法该测量方法是一种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抗滑性能测试方法,主要代表有摆式面层系数测定仪,通过明确摆锤末端橡胶皮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反映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相较于其他方法,能量损失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但该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测量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 3.2.3路面弯沉检测 1)贝克曼梁弯沉试验此方法适用于测试路基及沥青路面的回弹弯沉,以便评价其承载能力。其原理是路基或路面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垂直变形,卸载后能够恢复的变形数值便是路面的回弹弯沉结果。在试验过程中,当沥青面层厚度大于50mm时,回弹弯沉值应根据沥青面层平均温度进行温度修正,如果路面平均温度为(20±2)℃时,可以不进行修正。在试验过程中,要检查标准车制动性能以及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要求,查看其是否符合规定轴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注意轴重不能发生任何变化。随后做好标记,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梁臂不能碰到轮胎。安放百分表于弯沉仪测定杆顶面上,随着车辆缓缓前进,百分表数值会发生变化。当表针转动到最大后,表针将会回转。读取最大数值与回转后的数值,而后进行计算,掌握路面弯沉值[8]。2)落锤式弯沉仪与贝克曼梁弯沉试验有所不同的是,贝克曼梁弯沉试验属于静态弯沉,但落锤式弯沉仪测量,能够模拟汽车行车荷载,对道路弯沉情况进行测量,由计算机完成弯沉数据采集工作,具有速度快与精度高的特点。因此,经常使用落锤式弯沉仪开展动态弯沉测定工作,同时也将其用于回弹模量的测量。结合当前弯沉测量情况来看,落锤式弯沉仪通常情况下有内置式与拖车式两种类型,内置式具有灵活轻便的特点,拖车式具有便于维修存放的特点。施工单位需结合实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以便有效掌握动态荷载下的弯沉现象,为提高测量结果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要具有水稳性、耐疲劳性,高温稳定性以及低温抗裂性等特性。基于此,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十分必要,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明确沥青面层抗滑性能、路面平整度,为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冬梅 单位:商丘市智能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沥青施工篇2 如今,沥青路面凭借其良好的性能和施工便捷性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有必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探究其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及策略。 1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的总施工长度约1292m,其路面采用沥青路面,总摊铺长度约1156m,公路的横断面组成为:人行道宽6.5m+绿化带宽4.0m+车行道,宽15m+绿化带,宽4.0m+人行道,宽6.5m。路面结构层次为:AC-13I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厚4cm+AC-25I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厚7cm+沥青下封层,层厚1cm+二灰碎石层,层厚30cm+石灰土层(10%),层厚20cm。 2下封层施工 (1)按照验收规范严格验收路面基层,当发现与设计要求不符的地段,应立即按照要求处理,然后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为之后的下封层施工奠定良好基础。(2)下封层作业前召开技术交底专题会,明确人员岗位职责,使责任真正落到个人身上,并帮助作业人员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及负责的具体工作。(3)在汽车式洒布机的支持下逐步完成下封层的施工。 3拌和料拌和与质量控制 拌和料要用间歇式的拌和机来搅拌,开拌前,使集料预热,温度要维持在175~190℃,之后由热料提升斗把热料放到振动筛内,由振动筛各类筛网来筛分,再储存到相应热料仓内,这些筛网有以下几种规格:33.5、19、13.2和5mm。沥青掺加前也要预热,温度要维持在160~170℃[1]。预热后的集料与沥青以及矿料具体用多少主要和生产配合比有关,拌和期间最后再掺加矿粉,经搅拌促使拌和料完全均匀,沥青均匀的裹覆于粒料表面。搅拌持续时间要采用试验的方法进行确定,在拌和料出厂后,它的温度要维持在155~170℃[2]。 4混合料运输与质量控制 (1)将拌和完成的混合料从拌和楼中装载到运料车的过程中,每次卸完一斗料都要对运料车进行一次小幅的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混合料中的粗细集料发生离析。(2)运料车的具体运量应比混合料生产及现场的摊铺能力均有一定富余,运料车进入现场后,将其停在与摊铺机相距30cm的前方,注意整个过程都不能和摊铺机之间发生碰撞。准备开始卸料时,运料车的驾驶员需将车辆档位挂在空挡,由摊铺机顶推作用持续前进。(3)拌和料要以最快速度运达,但期间要确保安全,进场后拌和料的温度要维持在145~165℃[3]。现场的质检人员或监理工程师还需要对混合料实施质量检查,倘若拌和料的料温或者是质量不能和要求相符,则一律禁止摊铺。 5混合料摊铺与质量控制 (1)拌和料摊铺需安排2台摊铺机执行,运行速度维持在2~4km/h。在摊铺下面层的过程中,需通过拉钢丝绳实现标高与平整度的控制,而摊铺下面层拌和料期间,需借助平衡梁使摊铺层厚及平整度达到要求。摊铺操作中,速度必须恒定,松铺系数采用试验方法选定。正常状况下开展摊铺作业时,料温需维持在140~160℃[4]。(2)摊铺时,运料车的驾驶员和摊铺机工人要加强配合,严防碰撞的发生,否则将引起偏位,而且还会导致大量拌和料撒到路面。拌和料供应要连续,如果混合料断供,则注意不可将摊铺机中的混合料全部用完,使料斗中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存料,避免送料板直接外露。若由于机械故障导致料斗中混合料结块,则要重新摊铺开始后将其铲除干净。摊铺机的操作人员应对摊铺边线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熨平板的调整。现场检测人员要对混合料松铺厚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每5m设置一个断面,并在每个断面上随机抽取3点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摊铺机的操作人员。另外,还要按照50m的间距进行横坡检查,以确定摊铺后的平整度能否达到要求。(3)摊铺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密切关注摊铺动向,如果发现横断面不满足要求或构造物的接头处存在缺料等情况,都应采用人工进行找补,由现场的工人来修补时,不能踩踏热料表面执行各类操作。当天施工完成后,都要做好成品保护,不可使用以柴油为燃料的清洗机械,以免漏油给路面造成污染。在摊铺机正式开始收料之前,需在料斗中均匀涂抹一层隔离剂,以此防止料斗的内壁和混合料发生粘结,同时还要在摊铺机的下方垫上一层塑料布,用于避免对路面造成污染。 6混合料碾压与质量控制 (1)混合料的碾压需选择适宜的压路机类型并通过适当组合来进行,使碾压达到理想成果。压路机配备数量要根据场地等情况选定。(2)混合料碾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压,第二阶段为复压,第三阶段为终压。(3)初压需在摊铺完成后拌和料温度尚高时开始,期间严防推移及拉裂状况,碾压温度取决于拌和料内添加的沥青的稠度与所用压路机种类,需在之前的试验性摊铺与碾压施工中确定具体参数;碾压方向为以外侧为起点循序向内,为防止漏压,需采取叠压措施,重叠宽度一般为压路机轮宽度的30%,最后再路中心部位实施碾压,将这个路幅碾压完成后视为碾压完1遍[5]。如果路边缘处存在支档结构,如挡板或路缘石,则要紧挨着支档结构进行碾压。而如果没有支档结构,则可使用耙子先堆高混合料,再用压路机外侧轮进行碾压。碾压操作中,驱动轮要和摊铺机对准,行驶路线在开始碾压前就应该确定,施工中不能随意改动,一切不规范的操作都有可能引起推移等异常现象。(4)初压达到终止条件后即刻复压,复压的机具在没有特殊要求时为轮胎式压路机,碾压重复的遍数采用试验的方法来选定,一般不少于4~6遍,以混合料达到密实状态且没有显著轮迹为合格标准。(5)复压达到终止条件后即刻终压,终压的机具在没有特殊要求时为双钢轮压路机,碾压重复的遍数采用试验的方法来选定,一般不少于2遍,直到将路面上由于之前碾压留下的轮迹完全消除掉。(6)为防止碾压时混合料和压路机轮发生粘结,可以在施工开始前向压路机轮均匀洒水,但要注意洒水量不可过大,以免影响混合料的正常成型。压路机不可在还没有碾压完成的路段进行转向、调头与停车。若振动压路机必须在成型的路面上通过,则要提前将振动装置关闭。在压路机难以到达的部位,可由人工借助振动夯板将摊铺完成的混合料压实。 7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作为当前最常用的公路路面形式,其施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当前该工程的沥青路面施工已经完成,包含平整度、宽度、厚度、压实度等在内的各项指标都可以达到要求,验证了上述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值得其它公路工程的沥青路面施工参考应用。 作者:马晋奎 单位:山西长晋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公路工程沥青施工篇3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目的 在公路项目施工作业中,沥青路面的质量十分关键,只有对现场实行试验检测,方可及时发现施工环节中潜在的问题,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另外,对沥青路面进行试验检测,还可以显著提升公路工程的总体安全性,减少因为质量缺陷而引起的意外事故,让人们的交通出行安全更有保障,因此必须做好沥青路面施工试验检测工作。 2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测试要点 2.1在运料卡车上测试施工温度 (1)混合料出厂温度或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温度需要在运料卡车上进行测试,而且应每辆车辆进行一次测试。若运料卡车侧部有专门的温度测试孔(和底板之间的高度差值在300mm左右),则将插入式温度计直接放入测试孔中进行温度测量[1]。若运料卡车没有专门的温度测试孔,则可在运料车的混合料堆上方的侧向使用插入式温度计进行测量。其中,在拌和厂中测得的温度值即为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而在将其运送到现场以后,测得的便是现场温度[2]。(2)在进行温度测试时,温度计的插入深度不得低于150mm,而且要直至温度计上的数值不再持续上升方可进行温度值的读取与记录,注意要将精度控制在1℃。 2.2在摊铺现场测试施工温度 (1)混合料摊铺温度需要在摊铺机的一侧拨料器前方混合料堆中进行测试。将温度计插入测试部位至料堆表面以下至少150mm,并且要跟着往前移动,若料堆向前滚动,则要将温度计拔出后再次插入,观察温度值的变化,直到其不再上升,便可进行温度值的读取和记录,将精度控制在1℃[3]。(2)在摊铺作业中,运输车辆向摊铺机进行卸料时,可使用红外摄像仪来检测整个料车内的温度场,通过温度场图片进行数据的记录,并且要将最高、最低温度登记下来,计算出最大温度差值,精确至1℃。 2.3在碾压现场测试压实温度 结合实际需求,随机选取初压开始、复压或终压成形等阶段的测点,对碾压施工中的混合料温度进行准确测量。(1)插入式温度计法。把插入式温度计插进公路路面沥青混合料压实层一半的深度位置,再将温度计周边受到扰动的混合料压实整平,观察温度计测量值的变化,到不再持续上升为止,将温度值读取记录下来,精度为1℃。在温度计读数结束之后,需要立刻将其拔出,然后插入下一测点的混合料内[4]。(2)非插入式温度计红外温度计法。使用非插入式温度计红外温度计对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进行测试,这时测得的温度通常作为施工单位自行检查或施工作业的质量控制参考依据。在进行温度测量时,应直接对混合料表面连续进行至少3次测量,直到最后3次测得的温度差值不超过1℃时,将最后一次测得的温度记录下来,而且需要精确至1℃。(3)红外摄像仪法。使用红外摄像仪测量整个施工区域的表面温度,这时测得的温度主要是作为施工过程控制参考依据。在进行测试时,将红外摄影仪对准测试区域,通过摄像加以保存,通过温度场图片的形式将测量结果保存下来,并且要将最高、最低温度记录下来,并分析计算出最高温度差,精确度要控制在1℃[5]。 3沥青路面施工检测技术 3.1平整性检测技术 在沥青路面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路面质量,应对路面平整性进行准确、全面的检测,较为常用的有下述几种检测技术。(1)3m直尺测试。①确定测试方法。需要采取单尺方法进行检测,并且检测部位需要设置在接缝部位。②选取测试位置。除了特别要求,需要将行车道一侧车轮痕迹(距离车道线0.8~1m)作为连续测试位置。若待测路面已经形成车辙,则要选取车辙中间部位作为检测位置。③清理路面检测而部位的碎石、杂物等。④把3m直尺沿着公路纵向放置在检测位置的路面上。⑤以目测的方式观察3m直尺底部和公路路面之间的间隙状况,以此得出最大间隙部位[6]。⑥把具有高度表现的塞尺放入间隙内,对最大间隙高度进行测量,或者使用深度尺在最大间隙部位测量直尺中顶端和地面之间相隔的深度,将此深度减掉尺高,便得到测试点的最大间隙高度。(2)连续式平整度仪测试。①把连续式平整度仪放置在待测公路路面的起点位置,确保测定轮处于轮迹带范围内。②在牵引车辆的后方,把连续式平整度仪和牵引车辆进行稳固连接,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操作。③启动牵引汽车,沿着公路纵向行进,横向位置需始终维持稳定。④检查确定连续式平整度仪处于正常运作状态。对于连续式平整度仪的牵引速率,需要控制在匀速状态,而且需要沿着车道方向行进,速度保持在5km/h左右最佳,最高不可大于20km/h。(3)车载式颠簸累积仪。①在进行正式测试之前,需要使测试车以预先确定好的测试速度前进5~10km,根据设定的预热时间对测试系统进行预热处理。②将测试车停止在测试起点前方300~500m的位置,然后开启平整度测试系统程序,根据待测公路的现场技术特征设置相关参数。③驾驶人员在进入测试路段之前,需要维持标定时的车辆行驶速度,沿着正常的行车轨迹进入测试路段。④当进入至测试路段后,测试人员需要开启系统的收集与记录程序,在测试期间,必须及时、正确地把被测路面的起始点、终止点,以及其他要求进行特殊标记的测点位置输入系统中。⑤在测试车辆驶离测试路段之后,测试人员需要立即停止数据收集与记录的工作,并将仪器各部分恢复到初始状态。⑥测试人员需要仔细核查数据文件,保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否则要求进行二次测试。⑦断开测试系统电源,此时测试工作已全部结束[7]。 3.2渗水性检测技术 (1)把塑料圈放置在公路路面的测点之上,然后用粉笔分别沿着塑料圈的外围与内侧进画圈,其中内外环中间的部分便是需要使用密封材料加以封闭处理的区域。(2)使用密封材料对环状密封部位加以封闭处理,在此过程中不得让密封材料进入内圈,若密封材料不慎进入内圈,则必须使用刮刀将其完全刮掉。然后把其搓揉成直径约为拇指大小的条状密封材料堆积在环状密封区的中间位置,而且要堆码成一圈。(3)把套环放置在道路表面的测点上,套环中心要尽可能与圆环中心重叠,再稍微施加压力,把套环压在条状密封材料表面。采取相同的方式把渗水仪放入套环中,并将其对准,再用力把渗水仪压在套环上,然后放上配件,以免压力水从底座和路面中间渗出。(4)闭合开关与排气孔,往量筒内注入水,直至超过100mL的刻度值,再将开关与排气孔打开,让量筒内的水下流,使渗水仪底端空气排出。在量筒内水面降低速度放缓之后,用手轻轻按压渗水仪,让其底端气泡完全排出。当水从排气孔内顺畅排出时,需要将排气孔与开关闭合,再一次往量筒内注水,直至水面达到100mL的刻度位置。(5)开启开关,当水面降低到100mL刻度位置时,需要立刻使用秒表进行计时,在计时3min之后,记录水量,从而结束测试。若计时未到3min,水面已经降低到500mL,则需要立刻记录水面降低到500mL时所耗时间,从而结束测试。若开关开启后,3min内水面不能降低到500mL的刻度值,则要求使用秒表记录测试3min内的渗水量,从而结束测试[8]。(6)在测试期间,若水从底座和密封材料内渗出,则代表底座和路面之间的密封性较差,这时的试验结果不具有参考价值。闭合开关,使用密封材料进行封堵,再次按照上述(4)、(5)的步骤进行测试。若依旧有水渗漏出来,则需要在相同纵向位置沿着宽度方向就近选取位置,并在此依照(1)~(5)的步骤进行测试。(7)测试期间,若水从外环圈外部路面渗出,则可采取人工方式,利用密封材料对外环圈外侧5cm范围进行密封处理,并按照(4)、(5)的步骤进行测试。若密封范围内不再有水渗出,则可判定该测试结果具有参考价值。(8)根据(1)~(7)的步骤,对3处测点渗水系统进行仔细测试。 3.3压实度检测技术 (1)钻取芯样。①钻取沥青路面的芯样直径不得低于100mm,而且若一次钻孔得到的芯样含有各个层位的沥青混合料,则需要按照结构组合状况,使用切割机把芯样沿着每层结合面锯开,然后进行分层检测。②钻孔取样需要在沥青路面充分冷却之后开展。对于普通的沥青路面,一般是在第2天进行取样,而对于改性沥青或SMA路面,则需要在第3天之后再进行取样[9]。(2)测试试件密度。①在水内使用毛刷将钻取的试件轻柔地刷洗干净,洗净表面附着的粉尘。若试件的边角处存在浮松颗粒,则需要细致地将其清理干净。②晾干洗净后的试件,或者使用吹风将其吹干,直到重量恒定。③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试验方法,测得试件密度。一般而言,可使用表干法测得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对于吸水率超过2%的试件,则需要采取蜡封法测得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对于吸水率不超过0.5%的特殊致密型沥青混合料,在进行检验检测时,可以使用水中重法对试件表观相对密度进行测试。④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好标准密度。对于部分特别的路段,在进行压实度检测时,可采取核子密度检测仪对公路路面压实度进行检测,在使用该设备进行路面压实度检测工作前,应确保路面压实度质量和施工温度。只有当沥青施工温度小于检测标准时,才能使用核子密度仪测量路面的压实度,进而明确沥青路面压实度的具体参数值。 4结束语 总之,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属于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由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公路路面质量,在具体施工作业中,应综合考虑沥青路面施工建设的实际状况,并根据路面施工的详细要求,选取适宜的试验检测技术,提升沥青路面施工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促进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新颜,沙爱民,邹晓龙,等.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适用场合[J].公路交通科技,2016,33(12):35-41. [2]关秀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技术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20,32(3):116-118. [3]何永泰,李炜,雷俊安,等.不同温拌剂对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J].公路,2020,65(9):59-64. [4]马登成,马尉倘,吕春芬.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中外公路,2015,35(6):61-66. [5]董刚,刘义彬,郑南翔.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信息实时监控系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32(11):27-32,40. [6]曹海宏.林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与质量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7]孙昌泉.缓释防冰沥青混合料制备及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8]武钰.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技术探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9):52-53. [9]李世平.振动压路机压实度检测系统的应用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8. 作者:刘小霞 单位:陕西交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有关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摘 要]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及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 是我国十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之一。随着城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高层钢结构工程应用越来越多,合理确定钢结构安装的施工顺序、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安装质量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关键。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这也是人们征服自然的表现,也是人们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超高层建筑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水平的体现。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一般的超高层建筑主体都采用了钢结构。超高层建筑不仅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体现。由此,为了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都采用钢结构体系。钢结构的施工是一项技术型非常强的工作,要求从施工的设计、材料的采购、现场的安装、施工管理方面都要做到细心,这也是建筑施工单位技术水平的体现。 一、钢材料的选用 钢结构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耐火钢的研究成功并投人生产,为钢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投生产的B400RNQ和B490RNQ种型号的耐火钢,在达到600C时其屈服强度依旧有150―220MPa一般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当采用框一剪、框一筒结构体系时的经济性统计为:钢结构造价等于钢材费用和制作安装费用及防火涂料费用。关于抗震问题,设计者应设计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建筑中应具备有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的多道设防:并且要求有必要的刚度和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和均匀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宜积极采用轻质高强材料。 二、建筑楼盖的设计 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这样的设计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起到变形协调作用。一般情况下采用钢结构建成的建筑物楼盖采用轧制的托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屋盖,要求其宽度大于150mm。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大多是表现在设计者对板底旱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构筑物框架结构的楼盖应符合的规定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并与钢梁以抗剪件结合为整体的组合楼盖,可采用以压型钢板为板底模的构造。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铺板,端部板角与钢梁焊接,板面上再设细石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厚度不宜小于40mm:预制板缝中应按抗震构造要求配筋并灌缝。 三、有关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3.1 有关逆向施工技术的阐述 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中的应用,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建设,比如:对中间支承柱的浇筑的环节、对修筑地下的连续墙与向上逐层建设的地上结构等。而逆向施工技术同顺向施工技术相比较,能够发现高层建筑采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三点优势。 (1)在构筑物和管线进行合理布置之后,能够借助于对地下连续墙的规划方式实现建筑面积扩大的目的。(2)依托于逆向施工技术,对高层建筑进行逐层浇筑,促使地下室的结构能够得以内部的支撑,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基坑形变的可能。(3)逆向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高层建筑中的地上结构同地下结构进行同步的施工,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对高层建筑中多次地下室的施工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施工效率。 3.2 有关预制模板技术的阐述 一般来说,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的工期是建筑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而言。由于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其具备复杂的结构特征和重复性高的施工技术应用的特性,致使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施工技术是否到位,还需要对施工的工期予以合理化的考量。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施工,可以采用滑模法和爬模法进行施工工期的有效控制和安排,促使整个建筑施工工程能够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井然有序,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施工工期的合理化完成。预制模板技术,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和高度机械化的特性,能够对施工的工期和施工的质量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施工工期的缩短与施工成本的相应减少和优化,推动整个工程的建设达到最优的利润收益。 3.3 有关钢结构施工技术的阐述 随着科技水平的深入发展,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将钢结构广泛应用其中,并且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对钢结构施工技术予以科学化的改良,使之可以为高层建筑的施工提供质量与安全上的双重保障。通常情况下,对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过程中,会将钢结构的施工速度快和工业化程度高的特性充分融入其中,并推动高层建筑能够在重型钢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的钢结构与混凝土组合的建设中得到广泛与有效的应用。由于钢本身具有热传递的特性,是一种具有良好热导功能的材料,这就促使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钢结构也同样地具有热传导的特性。在安全性问题上,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钢结构虽然具有坚固的特性,但是在发生火灾等情况时,受到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特点,可能会为整个高层建筑带去毁灭性地破坏,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能够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对防火设施予以高度的重视。由于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中,对钢结构的施工需要借助于大型塔吊来进行,而塔吊自身的起重功能可以直接决定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在安装方面效率的高低情况。这就需要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对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予以全方位地检测和试验,使之能够在技术的衔接方面得到质量和安全的保障,促使二者共同推动施工效率的提升。 3.4 有关泵送混凝土技术的阐述 通常情况下,泵送混凝土技术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比较重要的技术之一。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强度高和数量大的特点,而目前我国在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将混凝土作为整个施工中的关键部分,需要借助于泵送技术满足施工对混凝土的需要,通过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通过泵送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中的应用,能够对钢结构的稳定与安全予以科学化保证的同时,还可以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加以保障。 四、结语 传统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技术已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而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逐渐在生活中普及,而且这种结构在建筑中取得的良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得到了越来越多高层购买者及建筑工作人员的认可。但由于它的程序复杂,精度准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能粗心大意,一定要注意保证每个措施的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同时,我国在此方面的技术方面虽然越来越成熟,但也不是完全的成熟,我们应该虚心前行,让我国在此方面的技术趋于完美。 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非常普遍,其中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本分针对钢结构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索,供相关的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一、前言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优良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另外一方面能够有效的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本文针对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提高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质量。 二、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工期跨度大季节性施工不可避免因考虑项目的综合效益,施工周期一般定为2年左右,特别是在北方,冬夏季节性交替明显,给工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高层建筑对材料设备人员的运输安全要求高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的运输方式主要为垂直运输,吊运设备高度高运输数量大,属于重要危险源,高层建筑要把高空安全防护放在首位,严防人员物体坠落,另外,临时用水临时用电消防设施等要定期进行排查,避免各类安全隐患的产生特别要强调的是,由于高层建筑上下不方便,再加上施工工人以农民居多,文化素质偏低,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发生的较多,为了文明施工,施工单位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设置临时厕所,防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 3、深基坑开挖高层建筑均会考虑高效率的利用空间,地下一般设有停车场超市各种设备储藏间等,因此基坑开挖深度大,地基处理复杂,基坑支护难度大,材料耗用多,对成本和工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制定优秀的基坑支护方案成为了节约成本控制工期的主要措施; 4、大部分高层建筑的施工均在市区进行,施工用地紧张,场地有限,需要根据现场材料机械的需求量合理组织安排,减少库存量和机械占地,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确保整体施工场面的顺畅; 5、高层建筑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混凝土用量大,模板型号多,钢筋连接密集,因此控制好混凝土及钢筋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6、材料品种多安装工期长垂直吊运设备各种材料均需提前预定或者订做,以便供应商能及时供应,并且在结构施工阶段,合理安排插入其他工序,穿插施工流水作业,确保施工工期7、高层建筑中的标准层占整个主体工程的绝大部分,设计结构基本相同,首层标准层施工完毕后,便可有效的组织逐层流水作业楼层多工作面广,可充分结合时间及空间开展平行流水及立体交叉施工作业; 8、涉及政府及地方单位较多,现场施工工种多,施工环境多变,必须精心组织,加强集中管理。 三、高层钢结构体系 当前,我国高层钢结构体系主要包括钢框架结构体系、刚框架原支撑结构体系、钢框架原剪力墙结构体系、刚框架原混凝土核心筒体系以及交错桁架结构体系。 1、钢框架结构体系 钢框架结构体系是较为常见的,钢框架结构体系所指的是沿着纵、横方向的框架来作为承重的主要结构,该体系具有传力路线清晰、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性大、可以做成大开间、满足建筑布局需求以及制作安装施工便捷等特点。 2、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钢框架原支撑结构体系主要是利用框架结构作为基础,并布置相关数量的竖向结构来支撑,这就使得钢框架原支撑结构体系能够承受水平力和侧向力。如果房屋楼层较高,这种体系与纯钢框架体系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性,其通常运用在7层以上、15层以下的建筑物结构施工。 3、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高层钢结构中合理地运用剪力墙能够使其更加稳固,从而承受更大的负荷。该体系依据实际使用性能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淤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于钢框架-带缝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盂钢框架-钢板剪力墙体系:榆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体系。 4、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 钢框架原混凝土核心筒体系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的芯筒和钢框架共同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该体系与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均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该结构体系施工中能够有效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价。但是,由于钢框架与核心筒的关联性不够紧密,一旦在较大的地震作用下核心筒遭到破坏,钢框架也就无法抵御地震的冲击。 5、交错桁架结构体系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主要是由柱子、桁架以及楼面板所构成的,通常柱子是固定在建筑的外围,而桁架则是固定在柱子上,楼面板则是固定在桁架的上弦与下弦中。交错桁接体系通常用于15层以上、20层以下的建筑物施工中,该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物上大开间需求,还能综合使用小柱距离和短跨楼板减轻建筑物自身的承重;桁架每隔一层设置一个可以合理控制框架柱断面的大小;该体系还具有用钢量低和经济实惠等特点。 四、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较混凝土施工及其他施工过程不同,造成其施工质量问题具有严重性、复杂性、频发性以及可变性等特点。其中,钢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轻则返修或返工,造成工程工期延长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重则导致钢结构建筑坍塌等 事故发生,给社会和人们造成人身财产损失;钢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影响钢结构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质量控制方法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事前质量控制:首先,施工单位组建项目部,其中包含工程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明确各部门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责任;其次,钢结构工程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工艺技术培训,提高其施工水平,同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及相应校正工作;最后,制定相应的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目标和建立健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即检验批质量控制计划、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计划以及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计划。 2、事中质量控制:钢结构工程施工主要包括钢结构焊接施工和钢结构组装两个工序,因此钢结构事中质量控制主要针对这两个工序。其中,对于焊接施工质量控制方面,首先提高施工人员工作责任意识,其次充分的对焊接工艺技术指标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焊接质量标准,最后是加强焊接点质量检查管理,对存在问题部门进行返工处理;对于安装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关键在于控制螺栓连接施工质量,首先是对高强度螺栓在使用前进行除锈、润滑等处理,确保螺栓质量,其次是确保底脚螺栓位置精确且安装稳定,保证高强度螺栓在通入螺栓孔时能够穿梭自由。此外,在钢结构事中质量控制中,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钢结构工程质量缺陷管理办法,以保障工程质量。 3、事后质量控制:钢结构事后质量控制主要是对钢结构焊接质量、钢结构安装连接质量、钢结构除锈防腐质量的检测和管理。各工程检测方法应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应钢结构检测标准执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我国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特点,以及钢结构体系,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技术管理措施进行了介绍,目的是提高高层钢结构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应该将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使用性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逐渐提高钢结构吊装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钢结构;钢管桁架;施工工艺 1.现代钢结构的建筑特点 1.1钢结构建筑总重轻 钢结构建筑体系自重轻,约为混凝土结构的一半,可以大大减少基础造价。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钢结构的延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强,使钢结构一般不会因为偶然超载或局部超载而突然断裂破坏。钢材在潮湿环境中,特别是处于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中容易蚀,必须刷涂料或镀锌,而且在使用期间还应定期维护。 1.2原材料可以循环使用 钢材是一种高强度高效能的材料,循环使用价值很高,边角料不需要制模施工,也有很高的价值。目前我国已引入国际上引人瞩目的新型产品,与砖混结构比较,节约所需能源,减小维护费用,具有环保节能的特点。 1.3满足超高度和超跨度的要求 钢材组织均匀,其密度与强度的比值远小于砖石、混凝土、木材,并且强度高,弹性模量亦高。在受力相同情况下钢结构自重小,从而可以做成跨度较大和高度较高的结构以及灵活的结构形体。 2.工程概况及施工重难点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楼为230米的超高层建筑,是苏州吴中区第一高楼。本工程主楼结构已基本施工完毕,主楼主要施工机械为一台TC7035塔吊。主楼屋顶是由钢管桁架柱、H型钢梁和钢管桁架梁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屋顶钢架起始标高为188.6m,顶部标高为228.228m,总高度约40m。主楼核心筒顶标高为201.8m,屋顶钢架从188.6m到200.45m有3层钢结构,屋顶钢架从200.45m到228.2m为倾斜的钢管桁架造型结构。钢结构工程量约810t。 2.2 施工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2.2.1高空安装和高空焊接 本工程施工是在230m高的主楼屋顶施工,存在大量的高空安装和焊接,如何解决高空安装安全、焊接的防风防雨以及防止高空坠物是本工程的难点。解决措施: (1)钢柱分吊装单元加工,钢梁分块加工,整体安装的方法,减少高空安装和焊接。 (2)钢结构安装时搭设操作平台和安全通道,在焊接位置搭设防风防雨棚,并设置接火盘,防止焊接火星飘落,确保安全。 (3)在结构外围搭设外围脚手架防护措施。 2.2.2钢结构安装定位难度大 本工程钢结构为倾斜造型结构,钢柱多为格构式,安装对接口多,制作精度要求高,测量定位难度大,如何保证钢结构的最终外形是本工程的难点。解决措施: (1)格构式钢柱在加工厂制作时,要求两个分段在工厂预拼装后,再拆开运往现场。 (2)利用软件做出本工程钢结构安装的三维坐标,在结构上做出特征点,利用全站仪精确控制安装精度。 (3)利用软件得出每个分段变形情况,在安装时采用临时支撑等反变形措施来解决钢柱的定位问题。 2.2.3施工机械的安装、拆除 本工程构件最高安装高度约230m,主楼原有塔吊TC7035安装位置影响钢结构201.8m以上钢结构就位,需要重新安装一部塔吊,用于201.8m以上钢结构安装,塔吊的安装、拆除是本工程一个难点。解决措施: (1)合理选择塔吊安装位置和型号,并通过计算和增加临时加固措施确保塔吊影响到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2)编制详尽的塔吊安拆方案,将塔吊安装、拆除危险降到最低。 3. 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 3.1施工技术路线 3.1.1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和作业环境,利用原主楼机械TC7035塔吊安装201.8米标高以下屋面钢架并安装塔吊TCT7032。 3.1.2利用塔吊TCT7032拆除TC7035塔吊,并安装201.8米以上屋面钢结构。 3.1.3屋面钢结构钢柱分段制作,相邻两段在工厂预拼装,钢梁分层、分块安装。 3.1.4为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钢结构安装时需要安装和焊接操作平台,在焊接时需要注意防风和防雨。在结构外围搭设脚手架防护措施,防止高空坠物。 3.2钢结构安装 3.2.1本工程钢结构安装以一节柱所包含的结构作为一个流水单元,一个流水单元主要包括一节柱内的梁、柱的安装调整、最终就位等。 一个流水单元钢结构安装的施工工艺流程: 前一单元轴线、标高复测柱顶标高处理钢柱安装安装主梁二次校正钢柱安装次梁柱、梁节点焊接焊接节点无损检测钢结构分层验收下一节流水单元施工 3.2.2钢梁单元 单根钢梁重量较轻,不分段。格构式钢柱和桁架式钢柱之间的钢梁要求在加工厂加工成吊装单元运往现场安装。 3.3钢柱吊装 3.3.1钢柱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吊装前,应对钢柱的长度、断面、侧弯以及牛腿面的标高进行预检,发现问题即向技术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3.2钢柱吊点设置在钢柱顶部,直接利用临时连接板,工厂制作时在临时连接板上已经预留吊装孔。其中单根圆管和单片桁架式钢柱采用两点吊装,格构式钢柱采用四点吊装。 吊装前将爬梯安装在钢柱的一侧,钢爬梯与钢柱点焊固定。钢爬梯与安全绳,自锁器配合使用。格构柱爬梯绑在柱子内部。单片桁架式钢柱和格构式钢柱在钢柱吊装就位后,使用挑板搭设操作平台,其余钢柱应与钢平台一起吊装。为防止吊耳起吊时的变形,采用单机回转法起吊。 3.4钢梁吊装 3.4.1钢梁安装前必须对柱子牛腿以及钢梁进行预检。预检内容:梁长度、螺栓孔、摩擦面、剖口要求、梁的挠曲等。 3.4.2 H型钢梁安装到位后,先用与螺孔同直径的冲钉作定位,然后用与永久螺栓同直径的普通螺栓作临时固定,普通螺栓的数量不少于节点总螺栓数的三分之一,且不少于二只。 3.4.3钢梁安装 加工时,建议在钢柱上做牛腿与圆管梁连接,在牛腿和钢梁应安装连接耳板。为减少高空安装和焊接,可以将钢柱之间的主次梁在加工厂加工成整体运往现场,然后使用塔吊吊装,吊装就位使用牛腿和钢梁上的连接板临时固定。 3.4.4楼层钢梁与核心筒预埋件节点的构造处理:楼层钢梁一端连接在钢柱上,一端连接在核心筒预埋件上,由于预埋件埋设后,受混凝土浇筑影响,偏差较大,会影响钢梁的安装。 3.4.5为节省塔吊吊装提升和下落所需的时间,采用一次吊装多根方法,吊装小型的次梁等构件,为确保安全,防止钢梁锐边割断钢丝绳,要对钢丝绳在翼板绑扎处进行防护。 4.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针对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在工程实践中,钢结构吊装施工中由于现场情况复杂,如何安排钢结构吊装与混凝土结构施工在空间和时间上避免相互立体交叉,加强统筹安排和施工的整体协调性,解决工程中的难题并按工期完成吊装任务是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 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超高层建筑钢结构伸臂桁架施工技术分析与施工质量控制 摘 要: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其中钢结构是比较常见的结构类型。这种建筑结构不仅在空间结构上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而且其结构性能也比较突出。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主要是以钢混外框架筒、核心筒以及伸臂桁架等体系相结合的形式,其中伸臂桁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具体的应用中,建筑物的水平荷载力可以直接传递给混凝土核心筒,这种受力情况可以在建筑结构的不同层次中体现。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伸臂桁架结构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钢结构;伸臂桁架;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现如今,建筑工程中多数都是以钢结构为主,其中伸臂桁架结构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伸臂桁架结构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固性。接下来,笔者主要以具体的工程为例,对钢结构中的伸臂桁架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仅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此工程位于某市的国际广场,属于超高层建筑。起重地上为50层,地下为3层。总体高度为220米,其核心筒主要是以混凝土剪力墙的形式为主,其外筒则是钢管混凝土柱,无论是内筒还是外筒都是借助钢梁桁架承板来进行支撑和连接。然后将其接在不同的楼层上,在伸臂桁架结层之间设置带状的桁架结构。 2 施工技术分析 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对伸臂桁架结构形式进行全面地优化,同时对施工经验以及应用的技术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得伸臂桁架结构在安装的过程中更加简化和合理。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原设计中,伸臂桁架主要采用的是高强螺栓连接的形式。核心筒剪力墙的施工主要是以钢结构的施工形式为主,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地预埋。另外,在考虑剪力墙本身刚度的过程中,预埋的混凝土达到了标准的强度,就可以进行节点的连接。一般情况下,预埋段伸臂桁架节点的连接方式从栓接变为焊接。主要是由于焊接的精准度比较高,而且对质量也可以进行全面地控制。 2.2 混凝土核心筒内部的伸臂桁架上弦和下弦都需要进行预埋。在对钢骨柱进行预埋时,剪力墙内部的钢筋结构需要进行牢固地绑扎和支模。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安装结构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就会使得伸臂桁架结构出现严重地错位问题。通过对这种情况进行全面地技术分析之后,技术人员将接头取消,预埋的钢骨柱被重新设置了标高。进行通高通长的设置,然后将伸臂桁架下弦落入到钢骨柱的焊接处。经过优化处理之后,可以减少钢骨柱的错位现象。 2.3 通常情况下,原设计中的螺栓的等级都比较高,其直径可以达到30,通过对这一等级螺栓进行全面地分析可以看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所示:如果是单个节点,螺栓的数量需要在已有钢筋结构的截面上进行布置,否则就需要提升螺栓的直径和强度等级。一般来说,伸臂桁架节点栓接作用主要是呈现的是连接作用。这种方式并不是十分可行,因此,需要规定设计的上限。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按照施工的特点来调整预拉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要减少现场螺栓的数量。一般来说,螺栓的强度需要达到12.9S,预应力拉力为410KN,扭矩系数的平均值需要被控制在0.11-0.15的范围内。这些参考数据都需要符合技术论证会的标准,同时还要经得起扭矩系数试验,做好螺栓拉力试验,尽量满足施工的要求。 3 伸臂桁架加工预拼装质量控制 对于超高层建筑钢结构中伸臂桁架的设计来说,高强螺栓直径需要被控制在30mm以内,螺栓孔径可以超出1.5mm。超出的部分就是最大的误差值。经过加工、制作和安装之后,构件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误差。要将偏差形式控制在标准的误差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难度。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螺栓无法正常穿入到孔位当中。基于以上的分析,施工人员对构件进行预拼装具有一定的的现实意义。在预拼装工程符合标准之后,工作人员要对构件进行全面地检查,将安装方向和安装顺序进行明确,提升构件加工的精准度。 3.1 预拼装目的预拼装的目的在于检验构件加工能否保证现场拼装、安装的质量要求,确保下道工序的正常运转和安装质量达到规范、设计要求,能满足现场一次吊装成功率,减少现场安装误差,所以预拼装在本工程加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2 预拼装内容预拼装主要内容为桁架所有的弦杆、腹杆和节点的接口拼装以及钢柱连接接口的预拼,切割弦杆余量、钻孔,标记。 3.3 预拼装细则。预拼装胎架底线必须严格按要求画线,并提交检查员验收后方可使用;先定位弦杆的中间段,定位纵横向中心线及节点角度线,切割端面余量,切割余量时必须注意焊缝间隙尺寸;吊上所有节点和腹杆、用安装螺栓与连接板紧固,检查所有的眼孔是否正确,否则进行补孔,或重新钻孔;把两侧钢柱吊上胎架定位,注意定对钢柱的母线方向和楼层标高线及侧面母线的左右水平度,然后与胎架定位,检查与桁架弦杆、腹杆的连接接口,焊缝隙间隙尺寸;用钻模配钻弦杆、腹板的高强度螺栓孔;为配合现场的安装方便,必须做好各连接接口处的对合标识、中心线、对合线、标高线、水平线标记,并用洋冲标识,提交监理验收,同时做好各种数据的测量记录表,提供现场安装用。 4 伸臂桁架现场安装质量控制 4.1 桁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检查工程出厂合格证,探伤检测报告。 4.2 工程师会同施工单位质检人员,核对构件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3 现场采用动臂塔吊吊装伸臂桁架下弦杆,下弦杆就位校正后,安装连接板,校核、校正后安装高强螺栓,用扭矩扳手初拧。 4.4 吊装伸臂桁架上弦杆,安装就位后,安装连接板,校核、校正后安装高强螺栓,用扭矩扳手初拧。 4.5 吊装伸臂桁架腹杆,安装就位后,安装连接板,校核、校正后安高强螺栓,用扭矩扳手初拧。 4.6 检查校正伸臂桁架,检查高强螺栓初拧情况。 4.7 伸臂桁架连接高强螺栓待主体结构封顶后终拧,用扭矩扳检查。 结束语 为了加强结构的侧向刚度,提高其抗震性能,超高层建筑都会沿竖向高度设置几道水平加强层,钢桁架加强层便是代表。为了使提高施工水平,使钢桁架加强层达到设计要求,需要对其施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施工期进行结构分析,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如果施工控制不当,就会容易引起安全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性能,模拟结构的施工过程,对结构设计和指导施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物资管理论文:浅析加强医院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物资管理 医院后勤物资的管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础,如何提高各类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加强物资的定额管理等,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在院科二级医疗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大胆探索深化医院改革的新路子,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平台,成立以计算机管理为技术支持的经济管理中心,对全院实行各种物资的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经1年多的运行,医院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采购成本大幅度下降,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提高管理意识,探索物资管理的最优方式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医院从全部依靠政府拨款,转向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资源配置在很多方面实现市场化,医院资产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必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收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赢得医疗市场份额,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全面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院是新疆阿克苏地区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完善的二级甲等医院。自2005年4月以来,院党委注重运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医院发展建设,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平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并反复强调信息化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党委多次组织召开财务、设备、信息等部门协调会,结合医院实际,提出管理需求,依托医院信息基地的技术力量,开发和研究出科学、实用的网络化物资管理系统。 1.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首先,成立了物资管理科,对全院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物资分配进行全面统管,改变了过去医院物资管理粗放分散型的运作模式,并遵循合理分工与相互制约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协调原则和责任到人等原则,使医院物资管理突出集中统一,责权明确,网络监督,充分体现物资管理的透明性。 1.2 分库管理、统一核算 医院的物资材料按大类分库存放管理、采购发放,而这些库房全部属于同一个部门?物资管理科管理,账务全部由物资会计统一核算。物资科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下设三个库房:医用材料库、医用耗材库、总务物资库。凭借网络的优势将各个库房的物资材料的账务数据全部汇集到物资会计处统一处理、统一核算、汇总统计。物资的消耗统一参与医院内部的经济核算。 2 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一体化管理 2.1 实现“零库存” 在物资管理科库房对每一种物品,设置了库存上下限和标准存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积压和临缺报示,再结合科室申领申购单,生成采购计划,经调整确认后上报采购招标部门。这样基本可以实现“零库存”,避免了库房物资积压和浪费。 此外,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询到不同的物品及同种物品的不同价格,可以据此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严控价格。对一些耗量大、周转快的物品,物资科会同招标部门通过市场调查或直接从厂家获得信息,以最优惠的价格、完好的品质进购,既节省了资金,又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导向。 2.2 实现网上物资申领流程 物资科根据局域网上的信息,对各病区消耗材料每天的实际使用量进行审核,对于已使用的可收费材料及时给予补充;不可收费材料由科室定期申请,仓管员打印出库单,经物资配送人员审核实发物品,由工作人员将物资配送至各病区,部门主管在出库单上手工签审。各部门通过电话申请物资,由于无须医护人员往返仓库,而直接由工作人员配送,可节省科室大量的时间,使后勤服务工作更加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了将“医护人员还给医人”。 2.3 实现计算机出入库、库存管理 库存物资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入库、出库单据不再由手工填写,而是履行有关手续后由计算机打印入库单、出库单。这样就避免了物品不入库就被领取和领取物品不填出库单的现象。月末由计算机操作人员打印出月末库存物资的账目同实物一一核对,做到了账实、账账相符;打印出采购的各供货单位物品的汇总表,便于与各供货单位清算结账;医院成本核算部门通过网络月末可准确及时取得各科室领取物品的金额,提高了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核算的准确性。 物资会计各类账的生成打印,并直接发送财务处以生成凭单。因各类数据均由采购和库房录入,会计可随时调用这些数据处理账务,所以大大减轻了会计的事务。物资会计通过微机不仅可以实现上述各类事务数据的检索查询,还可以自动汇总生成各种报表。 2.4 对贵重物资全过程监控管理 对贵重物资,如导管和介入材料等,采用从采购入库到请领、病人的使用、收费环节全程监控,避免物资在环节过程中的流失对医院造成的损失。 通过查询系统,将医院的采购信息公布在网上,增加物资管理的透明度,让全员参与物流管理,真正做到阳光操作;同时便于医院管理者随时了解、掌握和监控医院物资的库存、价格、付款情况和监控物资的流向,实现明明白白的管理。 3 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物资管理渠道畅通 3.1 规范了财物流通秩序 从物资采购到物资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经济管理的制约,把经费与物资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计算机网络全方位监督,较好地发挥了有限经费的整体保障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物资管理的思维定式、管理模式和方法。推行领导集体理财、经费归口管理、物资统一保管。物资统管纠正了采购、管理、供给、核算各环节的不可控性,从根源上消除弄虚作假、损公肥私隐患。使财物管理科学有序,提高了经济效益。加之,网络监控系统的全程跟踪和严格的审批、请领制度,都有助财物行为的自我调控和约束。 3.2 有效降低了物资消耗成本 1年多以前,医院物资消耗费用占医院支出费用的60%以上。材料费用的下降是医疗费下降的关键环节。物资的统管统供,大大地增加了资金动用的灵活性。通过计划采购、定额供应,变成本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以达到医院总体成本的降低,实现管理出效益的最终目的。2005年以来,采购的物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一次性耗材降低30%,医用胶片类降低37%,办公用品降低20%,后勤物资降低15%,共计节约资金800余万元。 3.3 提高了物资管理效率,保障了科室核算实施 实行物资统购统管后,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可以随时查询,并根据库存情况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或人工编制进货单,既保证了临床一线的使用、又避免了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从而提高了采购资金的循环利用率。 由于从物资的采购渠道到物资的供应全过程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物资系统可以进行各种物品消耗分析、采购分析以及打印各种月结账务报表,不但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物资分析,也把会计、保管员从繁琐的账务处理中解放出来。我院物资部门实行微机管理后,工作效率增加一倍,而人员却减少了一半。 实施科室核算制度后,各科室在物资部门领用的物品全部计入科室成本,由此提高各科室的积极性、杜绝物资浪费、增收节支。同时,网络可以随时查询科室领用物品数据,便于相互监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各科室的成本意识、节约意识。 物资管理论文:浅论区域性应急物流中的物资管理研究 [论文关键词] 区域性应急物流 应急物资 物资管理 应急物流中心 [论文摘要] 区域性应急物流由于其本身特性、物流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与常规物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应急物资的管理方式与常规物资管理方式有明显的不同,从采购、储备、运输到配送都体现出区域性应急物流的特点。研究应急物资管理,对于更有效地进行应急物流、使物资发挥最大效用有很深的意义。 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战争等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在应急物流的实现中,应急物资的管理是核心环节。研究和探讨应急物资管理的有效对策,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提高应急物流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实用价值。 管理应急物资必须正确认识应急物资的特点。只有对应急物资的特性需求、供应商、地理分布等非常了解,才能保证在事件发生时,迅速、可靠地筹措到必需物资。与普通物资相比,应急物资具有以下特点: (1)不确定性。由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产生原因和影响范围通常难以预测,这就决定了应急物资的数量、发放范围、运输方式等不能确定。 (2)不可替代性。许多应急物资的用途非常特殊,是在特定环境下启用的特殊物资。如疫情发生后使用的疫苗,战场救护用的血液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 (3)时效性。应急物资要发挥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就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超过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 (4)滞后性。应急物资的启用是在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产生的原因、强度、波及范围而使用,时间上滞后于灾情的发生。 一、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资的管理是对应急物资在需求分析,筹措,储存,保障运输,配送和使用直至消耗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对应急物资进行妥善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物资理化性质的影响,保证其价值的充分发挥,保证在应急情况下各种物资的合理配发和使用。是实现应急物流快速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应急物流保障水平的显著标志。 应急物资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应当视质量为生命,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应急物流。要根据应急物资所处的具体自然环境,保持其自身的理化特性,为物资储存、运输、搬运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安全性。是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管理的根本要求。安全工作是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由于应急物流追求高速度,因此在应急物资的运输、配送、发放等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做到安全稳妥,无事故发生,确保万无一失。 (3)存放合理。要求对应急物资存放的空间位置合理化,便于快速搬运、配送和管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流程优化。是应急物资管理的内在要求。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环节,节省物流时间,符合应急物流追求时空效益最大化的特点。 (5)准确率。是体现应急物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应急物流的高速高效运转绝对不能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而是要求准确掌握应急物资的数量、规格、品种、型号等信息,对应急物资的储存、配货、发放等过程做到绝对准确,严防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严肃认真,做到不错、不乱、不差。 (6)有效监控。是指对应急物资在需求、筹措、储存、运输、配送到消耗整个过程进行动态和静态监督控制,收集应急物资的实时信息,为指挥机构判断情况,做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应迅速启动应急系统,包括启动应急物流中心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并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的产生原因、大小、性质、影响范围等,对所需应急物资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并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查询应急物资的储备、分布、品种、规格等具体情况,决定应急物资的发放、数量、种类等,随后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应急物资,组织运输与配送,直到送达需求者手中。应急物流中心利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将应急物资的相关信息反馈于信息系统,以供指挥机构分析情况得出决策。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内含应急物资数据库,可供查询搜索应急物资的各种信息,还可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对应急物资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掌握最新动态。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为应急物资的调度、运输、配送提供优化模型,为指挥机构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以便应急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运送到需求者。 应急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就是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应急物资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反馈并得出决策的过程。因此应急物资的管理必然依赖于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必须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采购 一些大型的突发事件,如地震、SARS、禽流感、突然爆发的战争等,由于其突发性和极大的破坏性,在短期内对一些特殊物资产生了大量需求。但某些特定的资源(如某一传染病的专科医生、专用的药物等),平时的储备难以满足应急的需要,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其供应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限,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因此需要对应急物资进行有效的采购。在进行应急物资采购时,应当开辟多种渠道,主要面向国内企业,必要时通过海外市场采购,保证物资的质量。 应急物资一般用于防止突发事件的蔓延和后期的重建工作,也包括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及时补充。采购量一般相当大,对时间要求比较高。应急物资的采购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时间短,采购质量高。应急采购活动关系到人民财产生命安全,有着强烈的时效性,要求采购时间越短越好,采购程序也要紧凑且简单。但采购时间短和采购程序精简并不代表着对采购对象要求降低,恰恰相反,由于应急采购自身目的的重要性,它对采购对象的质量等指标要求并不会低于常规采购活动的要求,在某些特殊方面(如救伤用的药品、血液制品等)甚至可能要求更高。 (2)供应商多元化。应急物资的采购由于其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且短期内的需求极大,单一的生产或销售企业往往无法完全供应,通常由多个供应商同时提供,这样又为应急采购的最后选择和质量控制造成了困难。 (3)采购方法与采购行为规范的矛盾。应急采购活动由于其时间的紧迫性,采购部门会根据采购时限的要求有选择地利用相应的采购方式。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采购法规建设的加强,一方面加强了采购活动的规范性,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僵化采购模式,迟滞采购活动的开展,如在应急物资的采购中明显不适用招标采购法。 采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包括合理的采购量及采购时间,它直接影响到库存成本的高低。对于应急物资,虽然不能像普通物资一样通过产品结构分析来完全确定所需各项物资的相互匹配关系,但是事件发生后所消耗各项物资的数量都应该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我们可以根据过往统计来确定各项物资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然后根据库存文件(包括内部可供利用的资源信息,即回收复用、改制等方面的物资数量)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提供应急所需各项物资,既保证了应急活动顺利进行,又使采购成本最小化。 三、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紧急救助、安置灾民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 众所周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粮食的储备,主要是应对突发性的饥荒、战争等事件的发生。应急物资的储备关键在于储存仓库的合理布局、修建的数量和容量、物资的种类、长期和中期的储备量,以及储备物资的合理维护和有效管理。针对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对救灾物资的要求,应当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储备。大量的有效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大大减少相关成本。我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相当的差距,近些年才加大了储备力度。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反映了我国在医疗物资储备方面的许多不足。因此,应当根据各地区频发灾害的实际情况,储备救灾物资,关键是要合理,过多的储备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过少的物资很可能会使灾害变成灾难。 首先,应做到区域布局合理。布局合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储备层次上要合理;二是储备的方向和地点要合理。 其次,要做到规模适度。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本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最终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总的规模和各级各层次的合理标准。 最后,还要注意对储备结构进行优化。一是可以利用ABC分类法将救灾物资划分为重点物资和一般物资,分类管理;二是依据市场供货情况分为长线物资和短线物资,对重点物资,短线物资合理储备,对其他物资少储备或不储备,使储备结构更加合理。 应急物资装备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应急物流能力,国家民政部于2008年5月7日下发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很多城市已经着手组建应急物资装备库,一旦发生社会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事件,救援物资可以和急救人员同步调配到位,这将大大提高面对公共灾害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地方减灾规划要求,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要根据本区域内易发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可以采取新建、共用或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库房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县级以上区域一般应设立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乡镇和村可结合避灾场所建设,积极开展救灾物资储备,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扩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的有效服务辐射范围。 库存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牵涉到很多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作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库存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有待研究,需求信息瞬息万变,以及某环节不能及时供货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与方法还不完善。 (2)对库存物资的分类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库存物资的分类是对其进行制定相应控制策略的基础。当前物料的分类仅用传统的基于物料数量和占用资金比例作为分类指标,很难反应市场供应情况,实际应用中很难发挥作用。 (3)对库存物资需求预测模型研究不够,物资需求的研究是进行库存控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需求预测模型能为企业库存控制与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运输 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对物资的需求往往是突发性的、局部的需求,从总体能力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物资准确、快速地运到某个特定地点。应急物流对于物资的流动速度要求比较高,通常选择运输途径时节约运输成本的原则已不重要,有效压缩应急物资的运输时间则是关键。应根据物资的价值、数量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尽量实现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考虑开辟一定的绿色通道,保证物资的畅通,比如可以简化海关检验检疫的手续和实行优先运输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取相关的辅助或优化措施,以节约物流成本。民用应急物资应该给予和军事物资同等的优先待遇,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 五、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配送 突发性的事件一般扩展比较迅速,通常是区域性的。为了使各类物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送达灾区和救灾机构中去,应该充分做好物资的有效调配工作。因此,合理设置物流中心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物流中心可以将物资进行分拣、包装,甚至简单的加工,将救灾物资有效的分类,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到目的地。应急物流中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专门建设应急物流中心将占用大量的成本,一般地,各级政府灾害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所辖地区的一些物流中心作为备用应急物流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或者预知灾害时,可以将一些大型的区域物流中心暂时作为应急物流中心进行物资的中转。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应急物资供不应求的特点容易产生物资在各个受灾点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即当某些受灾点的物资仍然供不应求时,有些受灾点的灾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其物资的拥有量超过了需求量。特别是在实施由应急物流中心向受灾点的资源配送策略中,在各个受灾点,可重复利用物资的资源总量都是单调上升的,但是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使得灾情的连带危害程度不断发生变化,即各个受灾点对物资的需求量并不都是单调上升的。故可重复利用的物资更容易导致供需关系的不协调,使得灾情处理过程中物资在各个受灾点分布不均衡。同时,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决定了其利用率的提高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内资源的总量。所以,可以通过转运处于库存状态的物资、提高可重复利用资源的利用率和不可重复利用资源的服务水平来协调这种不均衡的状态。 为了减少由于缺少应急物资而引起的风险,根据物资的特性,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在利用现有配送系统的基础上保证物资的快速流转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应急物流的配送系统中,应急物流中心不仅承担着一般配送中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协调各个受灾点之间抗灾物资的转运问题,是整个应急管理系统的中枢。当某一受灾点的灾情突然加重,而该地区的抗灾物资无法从库存中得到满足或病人需要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医生或医疗器具进行诊治时,通过应急物流中心及时在各个受灾点之间进行协调,使得位于某个受灾点库存中的抗灾物资可以被其他受灾点共享。这种建立在各个受灾点之间的风险共担的受灾点物资一体化与供应链一体化相结合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符合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抗灾的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抗灾物资严重供不应求的困境,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为了易于协调和指挥受灾点之间资源的转运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建议在若干受灾点组成的系统内只设置一个应急物流中心,即一个受灾点只接受一个应急物流中心的资源递送。 考察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充分利用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此外还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二是加强军地联动,在紧急情况下,可与军方联系救灾抢险事宜,动用军事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尤其是在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时特别要加强军地联系,5.12地震中就明显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利用电子商务的先进理念,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四是加大动员力度,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五是采取灵活的配送方式,科学制定配送需求指标体系。在应急物流配送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研究用户需求特点,选出对配送影响较大的需求指标,并根据各指标不同的侧重点,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科学确定权数,构建完善的需求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指标确定三级预警体系,分别为一般级、严重级、紧急级。“非典”危机爆发时,疫情来势凶猛,如果不对医院及居民需求采取超常规的应急物流配送,一旦疫情大面积扩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可把“非典”时期应急物流配送确定为紧急级,对每个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配送方式,实施有效配送服务,具体实施应急物流配送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灵活的配送方式,如伴随式、跟进式、空中定点投送等。 物资管理论文:关于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研究 [论文关键词]物流 施工企业 物资管理 应用 [论文摘 要]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三)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 (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二)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三)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四)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五)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六)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物资管理论文:如何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 废旧物资是指已按规定的程序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后待处理的,以及停用、拆除和闲置的失去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材料和工程物资等实物资产。 目前废旧物资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1、对废旧物资管理重视不够。废旧物资管理作为资产管理的终端环节,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为间接,容易被忽视。2、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没有对废旧物资管理建章立制,废旧物资管理权、责、利不清,机制尚不健全。3、废旧物资管理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使用部门、财务、物资管理部门没有进行有效沟通。生产部门、使用不了解废旧物资管理的程序,财务、物资管理部门不了解废旧物资产生的情况等。4、没有建立台帐。没有对废旧物资做好相关的统计和建账,记录不清。5、废旧物资处置不及时。废旧物资大量积压造成浪费损失,废旧物资保管不善造成丢失情况屡见。5、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截留。企业将废旧物资收入作为账外账,自收自支,甚至出现将废旧物资私自处理的情况。 在当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大环境下,加强废旧物资管理水平实为必要。由此,审计人员应将废旧物资管理审计纳入审计工作的重点。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助于国有资产的保全,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企业的增效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呢?下面从几个重要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对企业废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评价 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都是在建立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下进行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所以要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建立了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废旧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完整健全。一般情况下,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应对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工、管理业务流程、物资分级权限审批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如规定物资使用部门对报废物资提出申请;技术部门对报废物资处置前市场调研、产品质量的第三方鉴定和物资回收单位资质审查及审核报废物资的集中变卖和处理等;仓管部门对报废物资进行出入库及分类储存保管等;财务部门对报废物资核算管理及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监督部门对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监督等。审计人员也要查看废旧物资管理制度是否明确规定了废旧物资管理鉴定、回收、保管、评估、处置、再利用等各环节的流程;是否根据废旧物资管理的分类及金额等重要程度建立了分级审批。 了解了废旧物资管理内部控制以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对企业废旧物资管理做初步评估,如废旧物资管理体系本身就不健全,就可以对管理制度提出建议,修补其中的内控条款。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完善,审计人员就可以根据其指定的内控制度检查其具体执行情况如何。这其实也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符合性测试。 二、企业是否对废旧物资归集分类管理 一般生产企业按照分类有金属、材料、轴承、电缆、工器具、油品、设备、配件、车辆、办公用品等类别,包括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等。企业对废旧物资进行归集分类有利于以后保管、处置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看企业归集分类的相关台账,也可通过现场查看相关归集分类的存放标示。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企业没有将废旧物资分类,处置时只能打包出售,出售了什么也不清楚。某些企业甚至将可重新维修利用的设备按照废铁的价格出售,需要用设备时又重新采购,这样容易造成浪费。 三、废旧物资处置是否及时、保管是否妥善 审计人员主要查看企业是否有定期处理报废物资,是否有产生积压损失的现象。审计人员可以到现场查看废旧物资保管的地点。是否露天存放,某些金属设备、材料等露天存放容易锈损;对于危险废弃物有无单独存放;存放地点是否安全,出入库是否有人把关、出入库记录是否完整。 四、废旧物资记录是否完整 废旧物资按照仓库管理标准有无建帐建卡。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抽查废旧物资申请到处置的相关单据。查看单据编号是否连续,单据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申请的审批;报废申请签名是否齐全;移交人、时间和接收人、时间有无遗漏;废旧物资处置是否有过磅清单、记录等。报废固定资产处置是否做好相关登记管理。 五、废旧物资程序是否完整 审计人员可以抽查废旧物资报废申请单,审核是否严格执行程序要求进行层级审批。对于大宗固定资产报废,是否有上报审批相关手续。财务人员有无对报废固定资产进行核销以及相关的会签审批。 六、回收单位如何确定 查看企业是否按照要求以招标、拍卖形式确定回收单位。以招标形式确定回收单位的,招标过程是否流于形式,评标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合理、评标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评标办法进行,评标办法有无泄漏的情况,评标结果有无异常。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看废旧物资处理的相关招投标资料对此进行评价,也可以直接参 与到废旧物资处理的相关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工作中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回收单位的资质审核也很重要,查看回收单位的资质证明相关文件,资质范围是否符合要求,资质是否真实。查看回收单位的财务状况能力等相关资料,对于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很重要。 七、回收价格是否合理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市场查询废旧物资价格作为参考,看废旧物资处置价格是否合理;某些废旧物资价格波动较大,可以查看企业是否存在协议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对于大宗固定资产报废,是否经过市场评估、询价后进行处理,是否有大宗固定资产直接作为废料处理的情况。对于存在地域垄断性的废旧物资回收有无多方询价了解行情后确定回收价格。 八、帐务处理是否准确 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是否全额入账。审计人员主要查看企业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是否全额入账,审计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后对废旧物资管理回收情况,与企业以前年度处理情况比较、与同类型企业处理情况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查看废旧物资处理情况是否异常;查看企业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是否有较大的偏差。核对企业的废旧物资处理记录、过磅清单与财务帐面数是否一致;废旧物资处理情况的帐务处理是否准确。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是否走固定资产清理程序后入营业外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企业将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截流成小金库;某些企业将废旧物资处理收入计入往来后进行开支。 上述从几个方面谈了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的一些思路,具体审计过程仍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分析调整。 物资管理论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论文关键词:物资管理 信息化 实施应用 论文摘要:如何合理地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其安全稳定地运行,是物资部门长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必将会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平稳安全地运行,为路局的物资供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内容更新及时等优势。路局物资处对物资部门信息化建设历来十分重视,但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并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企业投入信息化的人财物是有限的,因此,物资处对物资信息化建设采取“分布实施、急用先上”的原则,是符合企业客观情况的。 1物资部门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及升级改造的重要性 计算机是物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铁路物资部门是路局较早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的部门之一,通过长期的应用,计算机在物资部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简单的收发料统计到复杂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但是,由于资金紧张致使铁路部门计算机使用周期较长,有些站段业务部门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早已不能胜任当前繁重的运算和大量的数据流处理。因此,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由于硬件老化日趋严重,计算机的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所带来的危害更是层出不穷。系统的故障,大多可以通过重装系统解决,但是,硬件引起的故障,则会直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硬盘数据丢失,会使多年来保存的各种数据、重要文档资料等丢失。尽管现在物资部门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备份制度,但是,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是没有任何预见性的,由此可见计算机硬件系统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为了配合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物资部门的推广和应用,物资处专门为各段业务部门进行了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高性能的计算机早已全部配备到位,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必将会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更流畅,数据保存更安全,计算机系统运行更稳定。 2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网络上各种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铁路系统各部门纷纷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项工作的拓展,由于个别人计算机病毒防护意识较弱,致使计算机病毒在铁路系统内部网络上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影响了网络整体的速度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开放网络便利的同时也涉及到了网络数据的安全问题,即在向外部共享自己的公共数据的同时,怎样保护内部私有数据,诸如部门业务信息等不受外部网络非授权的非法访问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物资部门专用软件的稳定运行,也关系到物资重要数据的保存和传输安全。面对如此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就使得我们在网络应用的开展中不得不对数据安全问题加以特殊重视。物资部门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改造已经使数据传输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3加强物资人员培训,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路局物资处每年都要举办多次物资管理人员培训,这足以看出物资部门对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视。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培养物资部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训也会越来越多。 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多种资源整合的过程,管理、信息、人员、事务……都要通过信息化整合在一起。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策划和设计要从应用者和应用环境的实际出发,做好“微观对接”。但是,目前物资部门既懂得业务知识又懂得信息化的人才稀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物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瓶颈。因此,对拥有单科知识和多维知识、网络知识和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最急迫的。我们应尽快完善物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选;隹一个切入点,并且开始大力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骨干的培训,尽快建立起物资部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信息经济和物资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加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自2006年在物资部门正式运行至今已经4年了。在这4年中,通过物资管理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的不断改进及完善,已经能很好地适应物资部门的日常工作。但是,由于程序开发较早,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基于c/s模式的应用程序,这种模式给系统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基于b/s模式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正在研发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c/s模式与b/s相比较,主要存在两个重大方面的区别:一是技术上的区别;二是软件模型上的区别。在技术上,b/s模式采用了w ebbrowser/server技术,这是一种以服务器集中/多用户并发为主技术。随着lt技术的飞速更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将是未来软件系统发展的主流,而且随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铁路系统对路局物资管理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应用需求。整个物资部门使用统一的软件,可以加强对全路物资采购及配送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配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5加强物资部门与路内其他单位间的协调和沟通 工作协调是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是个特殊岗位,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十分重要。应正确处理好物资采购与物资配送的关系,积极宣传和强调两项工作同等重要、相互依存,不存在谁是第~、谁是第二的问题。 由于物资管理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和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相互借鉴、相互讨论,必将会加强各单位物资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好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也将会在物资部门间广泛传播。 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巨大工程,物资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后勤部门,除了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物资采购和配送流程,还应以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铁路各基层单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物资管理信息可以成为连接多个部门,实现物资合理分配使用的纽带。物资管理工作者是铁路中长期规划建设的后勤保障部队,不但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克服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守旧观念,强化创新意识,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种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单位各部门多交流,让大家理解物资管理工作实质、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大胆参与实践,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创新,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切切实实地为和谐铁路建设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物资管理论文:论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论文网在线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论文网在线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论文网在线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物资管理论文:浅析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企业物资管理方式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 采购管理 零库存 物流配送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已经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在更新与完善企业的物资管理方式。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的物资管理无论是在采购,还是库存和配送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就这些特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物流采购管理的特点 1.采购周期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在电子商务下时代下,供应商实现了网络化管理,通过供应商的商情库,了解物资的品种、质量、价格、数量、服务与咨询等情况,在网上询价、洽谈和开展交易等等业务活动,既能节约时间又可节省费用。并容易实现全球化采购,获得最好的供应商与最优惠的产品价格,同时因为因特网使用费用较低,网上交易成本只是传统交易的1/50。此外,还能够大大减少“少批量、多批次”的采购方式所引发的劳务运输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问题。所以,网上交易能解决过去物资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2.物流速度快,有效降低库存量 在电子商务下时代下,供应商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可不再使用大量库存来保证生产,企业采购员能根据生产单位的需求,不断调整生产计划,迅速在网上寻找物资信息,在网上与供应商进行洽谈。这种高速的信息流最大化地促进了人流、商流、财流物流、的飞速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及时的对物资采购做出的快速反映,有效降低库存量。 3.交易中介少,有效的降低运输费 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以减少交易一中介,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通过物资采购网,能减少运输中介,由专门的物资配送公司将产品直接送达客户,而不必一次一次地不同转送。从而减少运输中介,降低的劳务与运输费用。 二、电子商务时代下实现“零库存”管理的方式 1.配送方式 根据电子商务的特征,对物流配送系统实施统一的信息管理与调度,依照采购方的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再将配好的货物送给采购方的物流方式。这一优化的、先进的流通方式能够有效地优化库存配置并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保证产品及时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配送方式代表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是现代最具有发展潜力与经济效益的物资供应系统。所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可以对某些物资施行了配送制,依照企业的实际需要,直接将物资送到生产现场,实行采购与发料一体化,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物资的储存与运送成本,并使生产必须的物资及时靠近现场,保证了稳定和高效的生产。 2.委托保管方式 经过一定的程序,将企业的物资交给专门的公司保管,再向受托方支付一定代管费用,从而使得企业不再有库存,进而实现“零库存”。“零库存”的优势在于:受托方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实现高水平与低费用的库存管理,企业不再设置仓库,同时,减去了仓库与库存管理的许多事务,使企业能集中力量生产经营。然而,这种“零库存”的方式主要靠转移库存来实现,并不能真正降低库存总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需要专业保管的物资。 3.即时供应体系。 在即时供应体系下,企业能够随时的购入物资,采取需要多少就可以购入多少的方式,供应者能以自己的库存与有效供应系统担负即时供应的责任,从而实现“零库存”。这种形式实现的“零库存”主要针对工具与标准件。但是,这种供应系统对信息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他要求供求的双方的业务系统都要是完全自动化,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表现这种库存方式的优势。 三、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物流配送管理的特点 1.配送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下,配送信息化作为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体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与代码化,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和电子,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等。所以,数据库技术(database),条码技术(barcode),电子数据交换(edi: electromc datainterchange),电子订货系统(eds: eleetromc ordenng system),有效的客户反映(ecr: 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和快速反应(qr: quick response)及,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resource plan. mug)等等技术和方法在物流中将能够得到普遍的应用。 2.配送自动化 信息化是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是自动化的核心,无人化是自动化的外在表现,省力化是自动化的效果。另外,配送自动化还能够加强劳动生产率,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降低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等。物流的自动化设施特别多,如:货物自动分拣和自动存取系统,条码/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以及自动导向车等,这些设施与系统在发达国家己经普遍的应用在物流作业流程,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物流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3.配送网络化 信息化也是配送网络化的基础,这里所指的网络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组织的网络化,即:建立物流组织的内部网络intranet:二是物流配送体系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制造商或供应商的联系与物流配送中心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间的联系同样也要经过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如:配送中心要向供应商发出定单,就可以借用计算机通讯方式,借助于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与增值网van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s自动实现; 4.配送智能化 配送智能化是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的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与决策,如:运输路径的选择、库存量的确定、、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自动分拣机的运行、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等等问题都需要依靠大量的知识才可以解决。在物流的自动化进程中,物流智能化作为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物流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 物资管理论文:输变电工程物资管理采购创新 摘要:当今输变电工程施工物资材料供应的内部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要想占有市场,适应市场,并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及时转变思路,管理创新,更新管理机制,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对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在众多的管理领域中,物资采购(自购材料)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是实现上述两项主要管理内容的第一环,要把好这一重要环节,进行创新,改革管理模式应是当前各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输变电;物资;采购管理 一、形成物资采购管理新理念的客观环境 外部环境的形成。随着输变电工程物资主要材料的集中招标,集中供应,俗称甲供料。大部分材料由甲方供应,只有小部分为自购材料,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利润和效益降低,在此环境下应尽快转变思路。在自购材料一块方面挖掘潜力,更新管理机制以实现在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己经形成。 随着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降低经营成本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创新物资管理理念成为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资金雄厚,多年来在市场中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资信度,大量供应商争相进入输变电工程施工物资市场,这就给我们改变物资采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 二、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和设备、材料招标管理办法,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搞好物资申报计划及物资分类、采购分工工作,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岗位规范与工作标准,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实行物资采购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化。 (二)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物资采购要贯彻国家物资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遵守市场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遵循比质、比价、比信誉、比远近和以厂家供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先急后缓,适用及时的原则,千方百计采取多渠道,少环节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总结经验,开拓货源,保证输变电工程的物资需要,使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 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要广泛推广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运用,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机构,建立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履盖物资管理各环节,对物资、申报材料计划、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帐目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材料的采购、加工渠道、合格供方和供货信誉、质量,价格体系等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资料贮存与检索,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三、全新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引入 物资采购管理程序基本包括:申报材料需求计划的提出、采购任务的下达、询价采购、入库验收、结算等。但旧的管理模式是人为随意采购,买哪家的东西、什么价位基本上是专职采购人员或需用单位决定,随意性较大。二是-事一议性招标,即针对物资需用量较大的项目,临时组织招标。这两种方式存在着不能全过程竞价采购,没有目标价格原则,采购产品质量不易控制及采购过程易产生腐败行为等弊端。 组织机构。该系统分为二个机构:物资招标中心、物资采购实施及供应中心,二个中心相互无行政关系,相互独立。其中: 物资招标中心职能:负责将采购计划录入计算机网络,网上采购信息,采购统计,入库前验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物资采购实施及供应中心职能:依据招标中心采购结果签订合同,物流供应,结算及特殊条件下的人工采购。 流程:由物资招标中心在计算机网络上信息进行准入招标,采用专家打分制分别按企业规模性质、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业绩、主要用户反馈、与本企业业务往来中的形象、企业资信程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考评,实地考察后,符合标准的供应商能确保产品质量,交货进度,发放合格供方准入证。入网后各供应商在供应质量问题和供货时间不能满足需求则立即取消合格供方资格。在此基础上,招标中心接到由材料申报采购计划时,就按程序进行采购信息网上,供应商可书面和传真报价,计算机自动比价排队,最低价形成,采购确立。下一步工作转到物资采购和供应中心签合同,货到后,由物资供应中心验收,再转入施工项目部仓储。这种理念基于招议标方式,使日常采购从小到大均纳入有序招标过程中,既实现了低成本采购,又确保质量合格和进度需求。 四、计算机网络招标采购理念的优点 通过计算机招标网络采购,甲乙双方不见面,避免了人为的随意性,改变了传统的采购方式,实现了日常化的招标采购,规范了采购成本控制原则。由于采用网络准入制,严格控制供应商的入网资格,使产品质量和交货期能够得到保证。 采购过程有计算机按设定原则来完成,采购是在人机人的环境下自动完成。避免了采购过程中的人为随意性,基本能够避免人的干预,使不正当竞争得到有效控制。 能够实时进行网上招标方式采购。实现了物资采购的全天候竞价。始终保持最低价采购,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由于对供应商进行严格评价,实行合格供方准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淘汰制,使采购的物资具有较强的质量保证。作为输变电物资采购实施和供应中心采购物资的第一道质量把关人,同时又有完善的入库验收,使产品质量较以往的采购更可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有助于提高材料可靠性,可以说这一措施具有潜在的质量和时间效应。 适应输变电工程物资供应环境的变化,做好甲供料物资供应同时做好自购材料规范化,网络化采购供应工作,是保证输变电工程顺利施工和成本降低,采购阳光化的有效途径。 物资管理论文:试论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研究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施工企业 物资管理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物资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与企业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推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1 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工程物资是构成工程产品成本的主体,它占到工程总投资的60%左右,是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的源头,物资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最容易出漏洞,也是最容易出现舞弊的环节,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则会出现物资采购价格虚高、物资质量低劣,甚至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损失浪费等问题,势必会增加工程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 2 当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上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包括员工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对物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结构体制的不断改革,导致各级领导很少顾及研究新时期物资管理工作,以及物资采购权的下放导致自主化采购的出现。 2.2 物资管理配套设施薄弱,计划预控不到位 由于企业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此外,施工企业对于物资的计划预控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导致材料浪费严重。一方面是项目对于加工产品不预控、不优化,数量不审核,由于心中无数,计划不周,导致产品加工成之后多半成废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市场调剂少,重复加工购置多,导致资物资未能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利用率低、浪费大。 2.3 物资采购不规范,重供应而轻管理 当前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不规范、价格比较乱。物资采购无规章,材料积压占用资金多。采购权分散。采购的物资不能形成批量,选择的供应商、经销商多,厂家少,中间环节多,直接采购率低,价格比较高。 与此同时,从物资管理的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现象严重。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及时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可让物资管理的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2.4 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人才匮乏 施工企业从事物资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都是业务素质差,管理水平低。参加过专业培训的人很少,有的项目的物资主管未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差。有的文化程度低,不懂管理、不会管理。外控能力差,采购的物资规格、型号、单价、数量、定位不对,材料分类不明,业务处理不清,账物不符,不能准确及时反映成本,其项目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经济极不相称。 因此,施工企业内部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法规的人才严重缺乏。物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有的连电脑都有不会使用,更不会利用其他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有用信息。 3 推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建立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并落实 施工企业要推进物资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效益,必须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物资管理制度,从物资计划、采购、合同签,订到验收、保管、领用、报废,整个物资流程都有制度可循,物资主管部门要加大现场业务指导,加强信息沟通,要把物资设备的公开招标采购工作落到实处,对物资流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加强控制。 3.2 做好物资的预控,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 项目物资发放工作,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控制量的发放,是项目物资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应严格执行物资预控、发放程序,根据上级关于项目物资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项目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建立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对单项作业队使用材料进行数量上的控制。 同时,施工企业要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和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严格要求采购人员提高责任心,减少差错,杜绝漏洞,有效高效地开展采购工作。 3.3 抓好供货商管理,严把物资验收入库关 企业应严格规定入围供货单位确定后,材料采购人员不得随意在入围供货单位以外进行物资采购,对现有合格供、经销商之外的任何单位如果未按正常程序进行考察均不得参与投标、比价、供货。 从源头上抓好供货商后,应加强对物资验收这一重要环节的监督管理,施工企业要专门设置材料验收组。货物到达后,由验收组成员根据货运单、装箱单、购货发票及采购合同等相互核对,依据采购合同有关条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物资保管人员还需按财务规定及时递交材料出库单,财务科登记入账后和仓库明细账进行仔细核对,严防物资的流失和浪费。 3.4 实施系统控制,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企业应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对物资材料的管理实施系统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 另外,可以积极应用mis进行物资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完善状态。 3.5 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引进人才 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在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 4 结论 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必然会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模式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这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资管理论文:物资管理信息化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物质管理现状,就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更好更快地为科研生产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提出了方案。 [关键词]物资管理 管理信息化 内部网络 企业的物资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各种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供应、保管、发放、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的总称。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物资管理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保证,是改善企业技术指标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资进行规范、高效、科学的监督管理,是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物资管理作用的日趋重要,对物资管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就成为物资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显然,传统的手工作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利用现有的内部网络,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 一、我国目前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文件都是手工编制,影响管理质量 在物资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单据和文件,如合同、复验单等。这些都是与我所质量管理程序密切相关的,在质量内审、外审中为物资采购的控制提供依据。现阶段,所有的质量文件都是手工编目归档。我们只是利用excel表格将采购物资所对应的一系列单据和文件的编号保存起来,需要时通过excel的查询功能找到编号,再从文件盒中找出归档的相应文件。例如一年的复验单就有上千张,要从中找出一张来就比较麻烦。 2.缺乏数据库管理软件,加大了工作量 入库单和发料单全部都是手工登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库存的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导致实物会计手中的账本库存数和仓库不一致,影响了库存查询的准确性。而且一年下来厚厚的几十本,要查找凭证也很困难。特别是填报各种报表,常常需要几天,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 3.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 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例如采购申请,申请部门要填写一份,采购员要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份以方便执行,计划管理人员也要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份以记录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文件编号等信息。重复劳动的存在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二、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对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统计,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让信息按标准的物资采购程序流动,既规范了物资采购流程,又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统计。这样一来,各申请采购部门可以随时查看仓库库存情况和采购申请的执行情况;主管领导可以随时了解分管部门的工作进展。我们还可以通过消息的形式通知申请人到仓库领取到货的物资,定期停产、更新换代等信息,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序化、透明化、人性化。 2.加快信息流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性 现阶段,信息处理完成后,是通过人与人的传递来实现信息的流通,流通时间相对较长。如果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处理的结果就可以马上显示出来。例如,当入库或发料信息到达仓库,只要仓库保管员一确认,库存情况就会马上更新,现阶段存在的库存查询问题,将得到完全解决。 3.无纸化办公,同时减少人的劳动量 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把人从大量烦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处理更有价值、更重要的工作,提高了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另外,“无纸化”的办公,也节约了纸张等办公用品的开支。 三、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是一款通用性极强的物资品管理软件,适用于各类企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物资的入库、领用、库存等情况进行管理,完成企业对物资日常业务的采购入库、退货、领用、退库、盘点、往来账款等管理工作,全面反映物资的采购情况、领用情况、损耗情况、以及人员和部门的领用情况。同时借助功能强大的查询及报表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所需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正确、便捷的支持平台,帮助企业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物资。 2.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实施信息化 供应部门可依据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预测物资需求并对库存进行调剂,通过在网上查询库存情况,实现库存物资的网上调剂和储备定额化管理,以减少物资重复储备,节约库存物资资金,保证物资及时到位,确保运营的需要。同时,网络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如在网上公布各种物资的市场价格,必要时进行网上限价,并依据市场变化,进行合理化调整,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对于管理、监察部门可以随时网上查询物资供应部门和使用部门所有物资的运作状况,有利于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总之,利用网络工具,可以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3.重点关注采购及库存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 新的采购管理系统中,采购订单处理实现全程电子化是关键。另外,采购环节的电子化使得物资管理系统可与财务管理系统集成,这样就能随时掌握各项采购业务的财务情况。通过采购管理系统,经过对各种采购订单、发票、结算单的统计与对比分析,以其低廉的成本、多元化的选择、端对端的服务、透明简短的过程等显著优势,实现采购业务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这样就为企业内部准时供货制度提供保障。库存管理是物资管理中业务量较大的环节。实现物资出入库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保证在物资库存数量随物资入、出库实时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库存信息始终保持真实准确。 物资管理论文:论物资管理现代化 【摘要】当今世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务、运输和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水平,这就要求管理现代化。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包括四大内容:管理思维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管理 物资 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全面的管理,②全过程的管理,③全员参加的管理,④全部的方法。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规律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参考。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电子计算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经济、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物资管理论文:论物资管理现代化 【摘要】当今世界,在市场 经济 体制下,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 企业 的生产、技术、劳务、运输和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 现代 工业 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 ,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水平,这就要求管理现代化。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包括四大内容:管理思维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管理 物资 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 科学 ,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全面的管理,②全过程的管理,③全员参加的管理,④全部的方法。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 规律 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 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 参考 。 四、管理手段 现代 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 电子 计算 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 经济 、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 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物资管理论文:浅谈经济核算和物资管理 摘要:本文就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内容、形式和方法论述了加强物质供应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同时说明了建立与完善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核算;物资供应;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就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内容、形式和方法论述了加强物质供应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同时说明了建立与完善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核算;物资供应;经济效益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经济核算是为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而进行的多项经济活动及其方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活劳动和物资消耗以及取得的成果,用价值形式进行记录、计算、对比和分析,借以发掘增产节约的潜力和途径。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主要职能部门之一,物资供应和管理是实现企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资材料,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居首要地位。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在降低产品成本中降低材料成本是关键。降低材料成本除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之外,努力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而物资管理的经济核算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经济效果。 一、物资供应部门核算的内容 为保证经济核算工作正常进行,必须做好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工作、清产核资和厂内计划价格等基础工作。核算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采购的核算 企业的物资部门为了保证生产和建设的需要,除核定必要的周转库存外,还要根据生产中的消耗和生产计划及其他用料计划的安排,通过连续不断的订货、采购进行必要的资源补充,才能确保所需物资的供应。因此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品种、规格、数量是否按计划需要均衡进货以及产地的远近、价格高低、质量的好坏、运输费用的多少等等,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重视和加强原材料采购的核算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核算,不仅能反映和监督未购订货计划的执行,而且能通过采购成本升降原因的分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数据和决策。 2.储备资金的核算 物资部门的资金核算,主要是将企业核定的储备资金管理好、使用好,合理储备物资,防止盲目采购。实践经验表明,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 首先,应在核定储备资金额的基础上逐年修订物资储备定额,把储备资金分解下科、下库并落实到物资品种和规格上,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从而使全体供应人员都把降低储备资金占用作为工作重点。 其次,实行归口管理,指标分解,分头核算,有偿占用。通过专业核算及时反映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分析与检查,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再次,逐步实行“零”库存管理和供应。当前生产资料市场的开放和逐步扩大,对市场供应充足、消耗量正常而有规律的各种辅助材料和长线物资,应尽量实行当月采购、当月消耗,不留或少留库存,以节约或降低储备资金的占用。 3.管理费用核算 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在采购、供应与保管业务活动中都要发生一定费用,这些费用大致可分为固定性费用和可变性费用。固定性费用如折旧费、水电费、人工劳务费等,这部分费用比较固定,对费用水平影响不大。但是可变性费用如差旅费、仓储费、库房维修费、搬运送料费、运输费、利息支出等,这些费用与物资采购供应额的大小有着直接的联系。企业物资管理费用中可变性费用约占全部费用的40%多。因此,在费用核算中应着重加强对可变性费用的管理和核算。除对核定定额指标进行宏观控制外,应将有关费用指标进行分解,分别下达各有关专业科、仓库和个人,发动群众当家理财,按计划控制使用,节约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努力降低费用水平。 4.原材料消耗的核算 企业一般是按产品计算成本,按核算单位计算盈亏:原材料消耗是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实行“消耗控制”,减少物资消耗,是降低产品成本重要的有效途径。根据情况,当前在保证生产需要的条件下,要做好定额供料、集中下料、残余料回收和利用、辅助材料使用管理等用料核算。 定额供料是供应部门按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计划和材料消耗定额核算应供应的材料数量对用料单位进行供料,是把材料消耗定额作为消耗的标准和原料供应的依据组织供应,以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控制。 开展集中下料对合理组织供应和降低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集中下料也是提高材料利用率和节约材料的重要手段。在做好集中下料的同时,必须认真开展下料核算,通过下料记录弄清每种产品的实耗数量和实耗中工艺损耗及非工艺损耗的构成情况,为计算利用率和差异分析打下基础。 加强残、余料回收,充分利用余料。对余料应严格分类,标记鲜明,分区存放。残料也s要分离出其他单位可以利用的部分,充分予以利用。 各种辅助材料消耗量在生产和建设中也是很大的,因此要认真执行按计划限额供料,以控制消耗。 二、物资核算的形式 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各有不同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供应部门采取内部独立核算方式。银行单独开户,直接办理物资费用收支及费用支付结算业务,同时与企业实行储备资金金额信贷制和各种经济指标承包合同制。这种独立核算、指标承包的经济核算形式在改革初期收到良好效果。 当前,由于生产计划任务不断增长,国家对生产资料价格采取放开政策,实行多层次价格体系。同时指令性物资分配基数越来越少,大量材料由市场调节解决。因而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形式也必须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三、物资核算的方法 众所周知,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的印记,按产量指标粗略制定物资计划、仅向少量指定供货商采购物资、无限量加大物资库存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创新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并使其顺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潮流, 已经显得愈发重要了。 为了进一步加强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工作,在经济指标承包的基础上实行两级目标责任核算,采取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方法,把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与业务核算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目前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与各专业部门的核算融为一体。会计核算、统计核算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事后核算,它不能代替供应专业人员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业务核算。如物资的价格、质量、签订合同权益议定、运输方式、订购批量、库储量和费用支出等,这种事前的业务核算往往是决定会计核算、统计核算成果的重要因素。事后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仅能依附事前核算。因此,必须把各项经济指标分解下达到有关专业科,由专业科配备的核算人员进行目标责任核算,以保证下达的承包经济指标得以实现。 四、建立必要的经济核算体系 在实行分级分口进行经济核算时,必须建立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 首先,设立经济核算的组织体系,设置必要的核算组织形式和人员,从具体核算到综合平衡形成纵横交错、分级归口式的核算组织体系。 其次,核算指标体系。为了实现预期的经济效果,必须从多方面提供核算数值。指标所反映的对象和内容不同,它们各有核算目标,主要以资金、成本、费用为主。 再次,核算方法体系。从下到上采用统一的核算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的真实情况,才能有可比性。如凭证的登记、传递、分类、汇总等方法、费用计算和分配方法、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和核算网络,保证反馈及时,以提高经营核算水平。 总之,加强物资管理的经济核算工作,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物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盈利,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物资管理论文: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以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为主题,结合企业实际具体论述运用统计来指导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 提出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探讨改进物资管理工作的措施、办法,使物资管理工作更好适应施工企业内部配套改革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 物资管理 统计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 由于建筑行业自身存在着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 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 成本不断上升, 材料费居高不下, 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 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改变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加强物流管理, 是施工单位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所在,本文以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为主题,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进行了探索。 建筑工程从施工准备、破土开工到收尾竣工,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物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施工由始至终实际上打的就是一个“物资仗”。既然是这样,物资管理工作的成果如何?物资消耗是否合理?物资管理的手段是否先进?自然就同基本建设工程成本的高低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施工企业管理落后,在整个企业管理的链条中物资管理这一环节又突出显得薄弱的客观事实。但我们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一、我国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具体存在着一些问题:物资消耗比率大,工程成本高;在不少企业里,由于物资管理不当造成越定额、超标准的消耗是屡见不鲜的。成品保护不善,损失浪费多。现在有不少施工企业,在于工程质量问题,在返工重修中消耗的物资是难以精确计算的,企业里经济责任制不建全,质量同效益不能紧密挂勾,返工超耗一律由企业包下来,问题更为严重。另外,由于不能很好进行成品保护,许多工程交验前门窗、照明设备、玻璃、楼梯栏杆等有的被损坏,不得不修补重做,也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资。 二、 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原因: 1、物资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们现在的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在物资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中都缺乏科学评价和程序,特别是一到施工紧张和物资短缺时,往往就“萝卜拔了不带泥”;现场物资供应和也不善于机动掌捉,灵活运用,往往违背了供求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工程的建成都是生产资料价值形态的转移,正是在这种转移中产生了投入与产出的价值比。由于我们有些物资管理部门和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业务素质较差,物资管理中做不到科学化、物资保管做不到规范化、物资使用做不到合理化。 2、现行的物资消耗定额不准、不全、不配套,也是造成物资超耗的重要原因。是现在有的物资消耗定额脱离实际,存在偏高偏低,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还有一些物资没有消耗定额,以致造成部分物资消耗失控。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供给制的物资供应方式,养成了人们一种“张口伸手”的惰性,过去在伐们有些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干部头脑中,物资节约的意洪是不够强烈的,往往是片面追才产值,忽视工租质量和物化劳动的节约。其次,是尽管有各类物资的消耗定额,但是不能严格执行,班组领料有的也不实行限额:,特别是大宗材料使用,几乎是放,大家拿。再次,是物资管理上缺乏明确的奖罚制度,也是造成原材料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施工企业内部来说,工人超过了劳动定领,可以多拿计件超额工资,而节约了原材科,也得不到奖励。久而久之,助民了重数超额,忽视节约的思想。 3、现场管理还没有做到科学化。施工现场是各类建材物资的集散场所,现场管理如何对物资管理影响极大。“工完、料净、场地清”这本是在我们施工企业多年的一句形象话。但是我们有些工地说是说、做是做,工完料不净,场地杂乱无章。 三、统计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中心, 企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加强各种管理, 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信息。通过在内部建立统计信息网络, 广泛搜集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诸如库存量、物资消耗量、历年物资消耗统计资料、资金控制指标等, 为领导更好地进行物资管理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领导不仅在制定物资管理决策时需要统计信息, 在控制物资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各种定期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具体有效地形式, 对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保障企业的物资管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可以通过统计报表、统计信息、简报等, 使决策者及时了解库存情况, 各项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没有实现决策目标, 找出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供决策者参考。 3、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水平高低、经济效益优劣进行衡量管理上台阶, 经济效益好是进行物资管理的中心。统计可以通过制定的物资消耗定额、库存资源情况、物资节约及浪费情况等方面, 结合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衡量物资管理水平面的高低, 经济效果的优劣。 四、发挥统计工作职能, 指导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 统计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 它为一定的经济体制服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的统计工作呈纵向的垂直型、横向的辐射不够, 各统计部门除了完成上级部门规定任务外, 没有面向市场, 面对社会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本部门所需要的资料, 各统计工作的范围基本上只限于事后反映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和成果,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及时了解本企业物资库存动态情况, 物资采购管理状况, 对编制物资计划、安排生产、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优化统计的信息职能, 为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现有的体制下, 统计作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应义不容辞地将决策者作为自己的第一服务对象, 为其提供全方位信息。以现有的综合统计为中心, 以班组统计、车间统计、专业统计三级统计网为基础, 在本厂内部形成一个管理信息网络, 并与其它相关部门信息机构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上下贯通, 左右相连, 内外结合的信息网络体系。如某企业采用计算机管理, 对基础资料的搜集采取集中管理法, 在供应部门建立一套全厂完整的物资分类台帐, 各仓库、车间基础资料经供应部门集中登帐, 在每月 24 日进行汇总编表, 并与财务部门及相关科室进行联网, 大大提高了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全面了解物资管理状况。 2、深化统计的咨询职能, 作好决策者的参谋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应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统计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对决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需要掌握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 将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专题分析和系统分析, 搞好近期预测工作, 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供决策者参考。 3、强化统计的监督职能, 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和预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中, 由于企业内部条件及各种外部因素影响, 必然会出现种种背离决策目标的不协调现象, 如由于人为的因素, 造成物资超储, 在企业月报里应有所反映, 适当采用利用、代用措施, 降低物资库存, 相应地增加了流动资金, 加快物资周转速度, 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专职统计人员素质, 是进行有效建筑工程物资管理的人才保障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 积极参与企业建筑工程物资管理, 要求企业统计人员既要有较深的统计专业知识, 又要有多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分析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 企业统计人员必须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以及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如市场营销、市场预测、企业管理、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 以扩展视野, 提高业务素质。 五、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采取的其他途径 对施工企业来说,竞争的实质是比质量,比价格,优质、低价才能取胜。因此,加快 物资周转,降低物资消耗,节约原材料就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问题。所以,加强物 资管理,既是改革深入的必然趋势,也是施工企业搞活经营的客观要求,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具体有: 1、树立折的思想观念,加强物资管理意识:我们强识物咨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各级领导,广大千部和职工节约的意识增强了,在行动.上才能有自觉性。要通过思想教育在广大干部和职工中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养成优良的职业观和道德观。 2.要有全面、准确的物资消耗定额: 建设工程是“百年大计”,必须“质量第一”。在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要求供料,要采取措施防止物资管理失调和失控。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有准确、全面的物资消耗定额。具体办法就是要制订、补充、修改物资消耗定额,以此做为企业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有了定额还要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3.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物资管理措施。前边我讲的物资管理现状是从一般和总体上讲的。就每个施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上的差异,问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属于那种情况,当前最迫切的都要着手进行物资管理上的整顿。要从管理方法人手,一项一项的制定出相应措施。就一个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总目标中一定要有物资管理的相应目标。就是说要把物资管理纳人企业方针目标管理的总体规划之中。今后,评价管理干部的政绩要评价节约意识,考核企业要考核物资消耗程度;检验管理升级要检验物资管理水平。 4.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各企业都要建立节约有奖、浪费受罚的分配政策和奖惩 制度。分配的原则应当是把有限的奖金使用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上,要突出 重点,讲求实效。不能平均分摊,各得一份;好坏不分,机会均等。 5.在物资管理上要认真执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逐步运用网络计划、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为此,各施工企业都要注意这方面的智力开发和专门人才的培养。 结语:物资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都要注意学习和研究这门科学,都要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社会经济效益上做出新的文章,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统计制度, 可以促使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探讨 摘要: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对电力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行业体系制度方面也在逐渐健全。但是,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相关问题,提出了造价控制及管理的措施,以期为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投资时期;设计时期 为了促进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及速度的加快,需要对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予以更多重视,明确电力工程建设方、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以及监理企业等方面的工作责任,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建设效率以及安全性方面提供更多保障。下面对造价控制及管理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为电力工程造价的降低及电力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现状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计价体系及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对造价管理控制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招投标工作的不规范、投资工作的盲目均对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产生影响。针对此类问题,需要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及投资方等的立场进行分析,为电力工程建设方等参建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支持,并且为电力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资金成本的合理控制和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现有情况对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进行具体探讨和研究。 2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 2.1电力工程投资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 投资决策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电力工程建设实施前应进行系统的分析,综合考虑投资预算、材料成本等方面的预算。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需要考察现场,调查电力工程周边的自然环境、影响建设工作的人为因素,分析电力工程建设工作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避免任何不利因素对后期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2.2电力工程设计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 设计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对后期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该时期,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做好造价控制、进度跟进、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最终实现谋而后定。此时期,造价管理人员需要结合造价、环境影响、占地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工程造价,提高电力工程建设工作的联系性,并且对不同时期电力工程的工程量、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性及资金投入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为后期调整工作的灵活性提供保障,为后续工程建设及正常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设计方案的升级优化能够为造价控制、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的提升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使电力工程在良好的框架下进行更好的建设。 2.3电力工程施工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 此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较为复杂,需要考虑施工工作的各类影响因素,分析自然环境因素,适当地增加预留资金。当然,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合理控制预留数量,避免因预留款过多导致后期竣工后大量资金不翼而飞,降低电力工程建设方及其他参建单位的经济损失。该时期,造价管理人员需要考虑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造价成本,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及工作安排为建设施工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建设施工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等方面进行平衡,最终实现电力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此外,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设计变更一类的问题进行控制,对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使变更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对投资的节约,在切实落实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为方案的制订提供更多依据。 2.4电力工程竣工结算时期的造价控制及管理 在收尾时期,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力工程建设各方经济利益进行平衡,搜集完整的电力工程相关数据信息,对定额组成内容、工程量计算规则等进行了解,对造价控制及管理体系的方案制订原理进行明确,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在保证参建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对电力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提升,切实落实支出汇总及总结方面的工作,严格按照合同及票据中的数据内容进行结算审核,避免因支出方面的漏洞对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3造价控制及管理的强化 3.1加强监督,提升造价控制及管理水平 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能够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支持,对电力工程设计、实施、竣工结算时期各方面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管,为工程建设施工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奠定基础。此外,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造价管理控制手段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为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及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3.2坚持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3方面做起:①做好可行性分析工作,对电力工程建设现场进行调查,进而掌握工程实际情况,判断报告可行性,提高投资建设方案的科学性,认真完成投资估算方面的工作。②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进行限额设计。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设计概算的充足,提高工程结算及预算等方面工作控制水平,并且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通过限额设计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量、投资额等进行控制,避免造价超过规定额度的最大值。在造价人员及设计人员的合作下,对产值进行科学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最终提高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③对招投标方面的工作进行控制,并且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选择最佳合作单位来合作。 3.3综合考虑和平衡工程质量、工期及造价 电力工程的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造价人员需要考虑设备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环境因素等诸多问题,合理安排工程的建设工作,明确工期、质量以及造价几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最终对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实现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 4结束语 总结全文,为了实现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人们需要对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予以足够重视,针对投资、招投标、计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在投资时期、设计时期、建设实施时期和竣工结算时期加强造价控制和管理,切实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最终实现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林立 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是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是大势所趋。本文从电力工程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制度上和工程造价的控制方面,提出了强化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相关策略,旨在减少工程造价的成本,提高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造价招投标设计 电力行业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电力作为保障。电力建设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大跨步前进,工程造价也是伴随着电力行业的升温而崛起的。电力工程的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的价格受到市场供需的变化比较大,必须在材料采购和使用之前,对电力工程做好必要的预算,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果成本过高,直接导致电力工程造价的上涨,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规模都会造成影响。所以做好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对整个电力工程来说,意义重大。 1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造价已经成为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能够做好项目建设条件的方案,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造价,可以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也是电力企业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中,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环节的控制,能够确保工程预算的合理性,利于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能够实现成本的节约控制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2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可行性阶段的探讨 项目主要负责人必须细致的对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同时,提高工作的深度与宽度。仔细分析和比较报告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选择恰当的投资建设方案。更要认真客观的编写符合市场现状的项目投资估算,并做到符合详细科学理念、实事求是的原则。 2.2主动并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 (1)实行限额设计:①设计概算一定要充足,才能更加有效的对工程预算和结算进行实时控制;②要重视设计方案之间的比对并择优选取,在起初的设计当中,应该看重对设计人员的投资观念的培养,要按限额设计的标准严格要求设计人员,重点分析投资额度以及工程量控制是否合理恰当,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尽力做到让工程造价的范围限制在规定额度的范围之内;③预算施工图纸,之后再与技术经济的设计预算详细比较,确定施工图纸存在的对投资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满足对设计控制提出的要求。 (2)注重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造价人员要积极和设计人员交流,互相沟通交流信息,设计人员应将比选方案结果递交给造价人员。 (3)比对和分析使用价值后,就要去限制工程造价。经过分析产值,要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达到利益最大化。 2.3科学的进行招投标 (1)要明确电力工程的标底,认真确实的分析标书,制定合理的工程报价和工程承包的一切费用,电力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费用进行准确的比对和分析,最后决定恰当的投标价格。另一方面,电力工程的投标活动应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分析相关市场的竞争局势,清晰竞争对手的实际状况,从而制定公司的投标战略。(2)确保竞标的公平性。招投标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它是招标企业通过投标者的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从中选择最适合的工程承包单位,从而获取更高利润的商业活动。目前的招投标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现象。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维护招投标的公平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 2.4合理处理工期、质量以及造价三者间的关系 电力工程在施工期间,其造价控制的关键目的就是承包的合同价格。施工期间会有许多复杂难测的施工环境,包含了许多风险要素。同时,需要处理的内容特别广泛,有人工方面、材料方面和机械方面等等。这个期间的造价控制的主题就是要合理地安排工程施工。考虑到造价、质量和工期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合理处置和安排这三项工作,让工程的经济效益能达到最大化。 3强化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策略 3.1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与管理 投资责任主体在项目投资中应该充分明确,这指的是一个企业首先要有企业法人,然后才会有投资项目,法人的工作包括一个项目的谋划、集资、实行乃至投入生产和经营、偿还贷款及债务以及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一系列维护和管理,并担负着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这样就使投资风险的约束机制得到有效的加强,即谁投资项目,谁必须承担该项目的一切责任及该项目所带来的一切风险,这一机制能够把电网工程建设目中存在的投资规模大、战线长、效益低、浪费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控制电网建设在工程造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各种技术经济决策和工程造价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效益息息相关,它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关键步骤。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遵循可行性强、经济合理的主旨,在对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强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合理的项目预算,这样就能使其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3.2注重监督和管理作用,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的限制非常复杂,施工阶段就是要把设计的图纸和原材料等变成具体实物的过程。工程项目的大部分投资都花费在此阶段上,因而是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电网的工程建设已经在我国各地区进行了投标。进行施工招标不但对企业间的竞争机制的健康化有所帮助,还有利于企业的不断向前进步发展。同时,还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按期完成,增进了施工队伍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我国现行电力施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因此电力施工企业要加快改革步伐,通过科学管理,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并且要努力在市场中生存反展下去,给电网建设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 4结语 工程造价关系到电力企业运作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电力工程造价的专业性较强,对工程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密切。我们要制定有关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案,从而控制和管理工程造价,最大程度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丽萍 单位: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基础土木工程的管理以及基础工程造价的控制项目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要在实际土木工程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体项目的优化升级,就要利用相应的措施进行集中的工程管理。本文从土木工程管理以及工程造价的内容概述入手,对提高土木工程管理以及基础工程造价的相应措施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更好的助力相应企业进行集中的项目优化。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建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实现整体工程项目的优化,就要从管理层面以及基础造价控制层面进行集中的项目升级,以实现整体土木工程的顺利建立和竣工。 1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内涵 1.1土木工程管理的内涵概述 对于基础工程的管理项目来说,就是通过集中的管控措施进行项目的优化,利用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促进整体项目的完整。基础工程的顺利竣工也离不开基础的管理措施,在整体工程建立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优化基础的运行措施,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集中的过程优化,不仅要对基础质量、基础工程进度进行优化的管理,也要对整体项目中的基础成本以及整体施工安全进行集中的管控,只有实现全局性管理措施的践行,才能实现整体管理机制的有效操作。在实际土木工程项目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以管理基础质量以及基础成本为目标,运行有效的管理指标,以实现整体管理措施的完整,进一步推动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落成[1]。 1.2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内涵概述 在实体化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基础工程造价进行集中的管控,相应的造价控制包括基础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也包括对于基础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有实现全程的项目监控,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要在利用相应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运行最优化的成本控制[2]。相关管理人员要从多角度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并且对相应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以及效果指标进行集中的分析,以实现整体工程结构的完整。在整体土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工程中的目标和任务进行集中的监控,并且利用基础核算机制进行造价的控制,按照相应的施工图纸进行项目的验收,集中审查实际工程量以及基础竣工项目的结算项目,建立真正切实有效的造价控制结构。 2优化土木工程管理的措施分析 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只有实现整体管理措施的优化运行,才能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并且利用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行项目的集中升级,顺利推进工程效果的提高。第一,优化基础质量和安全管理。对于基础土木工程项目来说,只有保证基础质量的优化,才能实现整体项目的顺利建成。基础的质量管理不仅要对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集中的监控,也要对整体施工项目的安全运行进行相应的管理。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会签订必要的施工合同,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相应项目进行工程进度的推进,并且保证基础质量的达标。管理人员要选取质量安全的施工材料,并且运用适宜的施工技术,保证基础工程的安全性能以及可靠性,利用相关培训提升基础施工人员的基础素质,并且保证整体工程技术符合工程的要求,在提升相应工程人员责任心的基础上,实现整体项目的优化质量控制。若是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就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集中的纠偏,并且利用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符合相应的安全和质量标准。第二,优化基础工程进度的管理。对于基础土木工程项目来说,只有实现整体工程进度的优化运行,才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的工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工程建立相应的工程进度表,并且辅以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施工进度的集中监管,保证整体工程按照相应的施工图纸以及进度计划表进行有序的运作,若是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可规避的问题,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要进行进度的重建。另外,要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项目的基础条件进行集中的考量,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保证工程进度的完整。第三,优化基础成本管理。在土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基础的成本管理是实现整体项目顺利运行的基础,只有在保证进度合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整体工程的顺利运行,要对影响工程成本管理的因素进行集中的干预,有效的控制相应的工程运行成本。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对施工材料进行优化的选择,保证其符合实际的工程标准,并且要进行市场价的对比,以实现整体价格的最优化。另外,相关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分配,保证基础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真正落实权责分明的基础制度,利用优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整体成本的实时节约。 3优化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分析 对于基础造价的控制,要实现管理人员和管理方案的有效联动,不仅要升级基础的管控措施,也要保证适宜的管理节点。第一,优化决策与设计阶段的基础工程造价控制。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要实现基础的工程造价控制,就要对工程的项目类别、工程的基础规模、工程的基础现场、工程的基础技术方案等方面进行集中的控制,利用相应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集中的数据收集,并且通过基础的市场调查生成基础的项目运行报告,在其中对基础工程的造价控制进行数据和可行性的分析,再结合实际项目的基础情况进行工程投资的有效控制,真正保证在设计决策阶段,建立完整的造价控制方案[3]。第二,优化施工运行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基础的土木工程项目来说,工程的周期长,人员复杂,实际项目运行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多,要进行集中的造价控制非常繁琐,因此,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优化的项目审核。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开始前基础招标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对审计变更进行集中的施工基础造价管理,在招标文件中要对整体项目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和落实,利用基础审计措施进行项目的核查和分析。另外,在审计变更环节中,若是设计项目和实际项目出现不符,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的工程造价,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实时的监督,并对现场的突发情况进行集中的汇总,以实现工程结算机制的优化运行。第三,优化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只有实现整体结构的完整,才能保证竣工造价控制的合理化运行,相关管理人员要在工程竣工后,结合相应的工程合同和招标文件,进行相应项目的审计和核算,相关人员要深入现场进行集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并且利用工程量的运算方式,进行整体项目的造价核实,以实现整体工程造价控制结构的完整。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来说,竣工造价核算是整体工程的实际造价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整体结构和方式的完整,才能保证基础造价控制项目的顺利推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实现整体项目的优化运行,就要针对管理措施以及造价控制进行集中的项目升级,利用相应的优化措施实现整体结构的完善,要针对工程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集中的管理和项目控制,以实现工程项目的优化运行,真正助力整体土木工程项目的持性发展。 作者:黄毅行 单位: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行业都在不断的迅速发展壮大,在发展过程中对电力的需要质量也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国对电力工程不断地加强和改造也不断的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得电力工程项目的增多,导致了电力工程市场的出现竞争激烈的场面,为了保证在电力工程市场中取得优势,首先要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水平还要降低电力工程的造价,本文进行了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作出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建立合理的电力工程造价体系才能做到优质优价的电力工程规范模式,来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电力工程市场,才能有效的使国家及电力工程行业得到合理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经济效益;电力工程建设 电力工程是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电力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电能的使用已参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领域当中,成为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国防安全等的重要动力形式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由发电经过输送到用户使用过程中,输送的电能要与用户的消耗量一致,如果出现停电时间过长,或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给人民也带来里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要有规划的设计和施工运行电力工程确保电力工程供电的可靠性,要做到合理公正公开的电力工程工作就要有一项严谨规范的电力工程造价体系,电力工程造价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电力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造价的建设发展,从电力工程造价的决策、设计、实施阶段入手,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前景。 1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电力工程市场的经营还不是规范,电力工程建设投资膨胀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直接导致了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工期延长,电力工程造价的价格也会变多,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严谨的工作,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层来主导整个电力工程建设方向,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形式,才能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涉及范围较广、种类多、工程量较大而且复杂,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是电力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确保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崭露头角,必须要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准备阶段进行严格的审核作出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我国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电力工程设施,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是一项计价复杂、工期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工程,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上是一项具有动态性、阶段性、高量化的表现,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贯穿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行业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一个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投资方失去了收获的效益,所以要重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使得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 2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因素 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所需材料费用的使用量没有准确的标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采购的过多造成浪费,提供的材料过少导致施工延期,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的造价的标准指数,电力工程造价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没有从实际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的标准没有从实际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的标准,严重缺乏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性。电力工程造价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电力工程造价师获得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率较小,获得高级工程造价师资格技术人员更是稀少,虽然取得了相关的造价资格证,但是人员缺乏实践的经验,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较低,然后不能满足电力工程行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由于电力工程建设的周期比较长,工程项目较复杂,工程造价人员在编制及设计工程造价时,对实际的施工风险因素了解得不全面,风险有内部影响和自然影响,内部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在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大量浪费掉了施工材料和资源,没有很好的可利用材料资源,自然影响是在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出现了自然的灾害导致了施工建设的延期和材料的受损浪费扥,加大了施工成本。 3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电力工程造价是电力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才能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为保证电力工程的项目质量,降低电力工程造价成本,使得国家和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得到双赢的局面,由于施工企业对所需材料费用的使用量没有准确的标准,导致了浪费和缺乏,所以施工企业再根据实际的勘察和现代的市场行情以合理的价格来购买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人员作业的管理,实行惩罚职责,让施工人员利用可利用材料减少资源的过度浪费,与此同时,也要提高电力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不光设置理论的专业考试,还要建立一套实际操作的考试,使得造价技术人员有较高的技术知识和实际的知识操作技能,提高了造价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能让电力工程造价制度得以提高。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从开工阶段到竣工结束期间要做好风险的评估,勘察实际情况,收集、整理、归纳、设计出符合工程实施的方案,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要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损失和自然灾害可能出现的影响都要计入预算中,根据实际排查来做出相应的分析和预算。降低电力工程造价的预算指数,使工程施工企业等到更高的利润效益。 4结束语 我国加速了电力建设进程,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情况下人们对电力质量需求也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国家对电力工程建设不断地加强和,促使了电力工程市场的出现竞争激烈的场面,为了确保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崭露头角,首先要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水平,还要降低电力工程的造价,建立有效合理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才能达到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目的,树立电力工程造价完善的体系才能做到优质优价的电力工程规范性的模式,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电力工程市场,才能有效的使国家及电力工程行业得到高效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红武 单位:山东正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日益扩大。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是其关键性环节,关系到电力工程在成本上的控制。但是现阶段电力工程在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管理。文章就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问题以及控制管理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策略 从某种程度上讲,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电力工程成本分配以及后期工作的顺利运行。目前,因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内容相对较多,所以造价管理的影响因素也就相对较多。电力工程应该针对现阶段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方法落后、造价不准确以及管理过程不合理等问题,制定科学化的管理策略,并严格落实执行,从而促进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 1现阶段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问题 1.1管理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具有非常强的配合性,因此,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应必须要细化分配到每一个细小部分,从而有助于确保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工作的协调性。但是,在电力工程的具体造价管理工作中,缺乏切实有效的造价管理方法,特别是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监督管理方面,很难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来落实造价管理方法[1]。此外,由于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工作方法的落后,使得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大量预算信息出现不真实的现象或者是遗漏了关键性的工程预算项目,对电力工程的后期造价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造价风险系数。 1.2造价不准确 电力工程中的造价不准确主要是由预算引发的,预算过程中,电力工程的预算、估算以及概算不能实现一致性,例如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过程中,预算编制工作是需要综合考虑大量市场因素的,从而避免预算设计方案的盲目性,然而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却缺乏真实性的市场信息,很难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动态化,最终造成预算工作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性与规范性[2]。因此,电力工程预算工作中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或者是信息,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在造价管理上的准确度。 1.3过程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工作整个过程管理没有科学有效的控制,很难确保电力工程中造价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的过程性是非常强的,从而使造价管理具有相对较大的潜存风险,例如电力工程预算超支以及工程造价失去控制等,进而造成造价管理工作在整个电力工程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与控制能力。电力工程在造价管理中的过程管理不能仅仅考虑单方面的因素,应该对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全部影响因素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效提升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的判断水平,满足电力工程的个性化应用要求。 2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策略 2.1改进造价管理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想提升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需要从造价管理方法上进行完善与改进,要高度重视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并结合电力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益情况,大力引进技术性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在决策管理阶段就可以实现预算控制以及造价控制,保证造价管理能够符合现代化电力工程的实际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与改进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方法:第一,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中需要设计一定的预算限额,而且确保各项电力工程的造价不可以超出最高的造价限定额度,保障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精确性,使其更好的应用于电力工程[3]。第二,运用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缩短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工期,促进资金成本的节约,构建节约型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控制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成本规模。第三,应明确好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的各项成本费用,需要制定出不同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案,然后对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之后选择出相对而言更具可行性以及更科学的方案,有助于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的降低[4]。 2.2加强造价管理的过程管理 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要实现动态化的造价控制与管理,由于现阶段电力行业已经提出了全新的改革措施,使得电力工程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造价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全过程中需要大力实行动态化管理,以电力工程的现场管理为主,不断深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例如,某电力工程企业在招投标环节到竣工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中积极推行工程造价管理,一方面可以有助于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造价信息的管理控制,而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电力工程的变更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不同影响,确保工程造价管理与电力工程的一致性。 2.3高度重视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 在不断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估算与概算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保障电力工程在造价管理工作上的经济性。在实际工作中,电力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事先规划工程预算方向,有效评估工程预算方案,使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5]。具体来说,要合理分析预算管理在企业以及投资方等单位的经济效益,辅助电力工程的造价决策。借助电力工程的合理化预算编制,有效改善电力工程中造价管理工作的不良现象,大大提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践性。 2.4保证电力工程招投标的科学化 为了提升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要做到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的科学化,首先要明确工程的实际标底,充分研究分析标书,合理制定工程的报价。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制定承包价格。此外,还要做好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市场调查,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竞争形势,制定科学化的投标策略。其次,要保障电力工程竞标的公平化与公正化,工程招投标作为一种市场化竞争行为,是以利润为主要目的。目前,电力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公平现象,甚至会存在内定行为,严重影响到招投标的活动秩序。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采用有效措施来维护电力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公平性,增强企业的竞争性意识。 3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以及专业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影响到电力工程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因此,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通过改进造价管理方法、加强造价管理的过程管理、高度重视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以及保证电力工程招投标的科学化等措施来提升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昕睿 单位:资阳资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力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与时俱进的变革时期,而电力企业的主要施工特点在于其资金密集性,电力企业的施工必须要有足够走的资金对施工过程进行支撑,而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让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怎样在有效完成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能够通过某些方式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这也就是我们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初衷,简而言之,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造价,这也就是本文研究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手段 引言 电力工程造价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力工程造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怎么能够系统合理地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怎样能够在合理的条件下在每一个环节进行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是电力建设亘古不变的问题所在。 一、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 通过法律经济技术的技术手段来对电力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是对电力工程进行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利用这些手段来对电力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来进行强制性的控制,藉此降低工程施工造价从而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多元化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 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分析 在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分析协调好工程造价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电力工程造价的过程中,由于电力工程造价的根源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比较深远,不能够适应实际市场的需求,所以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无法明确预算定额和电力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实际造价与预算造价偏离的后果。其二,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明电力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全方位的工程造价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过程,只有将工程造价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控制环节中,才能使整个电力工程控制持续有效,最终达成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初衷。其三,电力工程是一个技术与资金并重的项目,电力工程的专业负责人员也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仅仅需要掌握专业的造价知识还需要具有一些相关的知识,熟悉电力工程施工的流程,明晰自己的职业素养,统筹兼顾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积极调动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优秀的管理能力。只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带领电力工程进行施工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此外,不仅仅是电力工程的领头人,施工各个环节的施工人员同时也必须增强自己专业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把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施工环节中,有效地节约电力工程施工造价控制。 三、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细节 电力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在电力工程中占有的比重非常之重,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革新,电力工程造价成本也不断水涨船高,并且由于其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造价范围难以控制,加之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范围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并且系统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电力工程造价,而具体地落实到电力施工中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管理细节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在项目设计阶段,虽然工程设计的设计费在整个工程中所占的比重仅仅是九牛一毛,但是却能影响着整个工程造价的成本预算,所以在设计阶段,好的设计方案和好的设计理念都能够将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到最低,设计就是工程造价的重中之重了,电力工程不仅仅要满足质量要求还有满足节约经费的目的。充分地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达到开源节流,降低经费,缩短工期,提升工程效益的目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而电力工程的设计控制就是撬动整个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那个支点。其次,在招投标阶段,各方各面主要比拼的是低价以及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公司竞争力,由于有了竞争力的存在,才使得招投标的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但是由于电力工程中施工企业经常与电力工程承包企业有附属关系,所以难免会有失偏驳,不能真正做到降低工程造价。必须早招投标环节做到一视同仁,不偏驳,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的施工成本。然后,在合同签订的阶段通常会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而在合同签订过后则采用“索赔盈利”的方法来承揽工程。由此低进高出,使得招标环节形成的低价竞争力形同虚设。而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由于业主的造价管理人员对合同的价款调动范围以及各个流程中存在的误差从而对合同执行的各个流程等中存在的价格误差不够明晰,存在诸多疏漏。合同不仅是双方对彼此的制约手段,同时也是数据计算的的根本基础,在施工各阶段施工合同的完善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细节计算,明确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标准在合同中的体现,合理在每一个环节规避风险,减少资源浪费,有效节约造价成本。最后,在进行项目施工阶段,若要将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进展顺利,那就必须将电力施工中所需要的设备和器材等需求备至齐全,只有在工程伊始将这些物资都备至齐全,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施工阶段因物资短缺而产生的工程暂停工期延长等现象的出现,由此导致的电力工程的成本增加。此外,在项目施工阶段,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阶段进行工程项目外包的过程中,各方通常只会在自己的角度对合同进行理解,从而导致许多地方不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成本的控制,出现入不敷出、经管不善、工期难结等问题。若想合理地避免这些问题,只有将合同中所有的细节都一一推敲,设置专业人士对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才能达到减少工程预算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施工过程是一个统筹兼顾、环环相扣的过程,因此在电力企业进行施工的过程必须要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细致详尽地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详尽有效地针对电力施工企业的造价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冯飞 单位: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摘要]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工程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因此,为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就必须把控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项目建设前期的设计阶段。 [关键词]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因素;管理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使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准确的编制公路工程造价文件,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编制角度出发,浅谈公路工程造价编制中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下提出对工程造价编制中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1材料单价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首先是各个材料单价的取用问题,采用材料信息价时,常常会遇到各省的造价信息价比较齐全的主要是省会城市,而各地的材料只有主材信息价,比如型钢,钢管、汽柴油及地材都没有相关信息,这样就给编制概预算造成困难,如果采用省会城市的价格,那就势必要考虑从省会城市运,但实际一些材料是在当地就能够购买到的,故材料原价价格的准确性有所偏差。 2)各类钢材、燃油料市场价格的变化给合理编制预算单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钢材及燃油的市场价格波动太大,而且波动频繁,故在造价控制中,很难把握,尤其是估算和概算阶段,忽高忽低的材料价格给总造价的控制带来很大难度;其二由于有些项目立项早,工可编制已经早就完成,过了好几年才开始初步设计,这中间几年的价格变化对造价来说影响很大。 3)地材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竞争,地材单价及取用方式也有很大变化,比如在设计中考虑购买,但实际施工中却采用的自采,由于西北地区尤其是西藏新疆地区的材料自采比购买价格还要高出许多,这样就造成造价增大较大,偏离了原有的概算或预算。 2工程量摘取及定额使用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 2.1路基工程 1)在路基中的填石路基,会存在填缝料,填缝料经常采用中粗砂,中粗砂单价一般较高,在高速公路中需采用20%的填料,故这部分造价较高,但往往在概算会忽略这部分费用,造成施工图预算超概情况。 2)在路基开挖石方中,由于距离村落距离较近,故需采用控制爆破或光面爆破,控制爆破一般为90元/m3,光面爆破一般为150元/m3,这样比普通爆破高出5.3倍及8.8倍,故在编制概预算时,要充分考虑这项费用。 2.2路面工程 路面基层、底基层配合比的调整问题。部分项目没有根据设计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或调整有误。如我省部分项目路面的基层采用1.5:3.5:15:80水泥、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碎石,如在套用二灰碎石定额进行费用计算时,直接将水泥用量添加到定额中而没有对石灰材料用量进行折减,这样做无形中增大了费用,使基层费用计算有误。 2.3桥涵工程 在复杂性桥梁施工过程中,如连续钢构等,或者水深较深者,在下部需考虑工作平台及套箱围堰等辅助项目。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桥墩大于25m时,需考虑电梯及提升模架,而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会漏记该项目。 2.4隧道工程 1)隧道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有些不可预见项目,比如溶洞处理、采空区处置及预留预埋及风机悬挂段加强衬砌增加处理,这些部分都有可能存在有可能不存在,而且这些项目往往费用比较大,例如贵州地区的隧道中这部分费用可以达到三四千万。故在编制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设计人员提供数量是否合理,其次是套用定额时,也要准确把握。 2)隧道防排水中,防水板的价格差异较大,比如我2014年作的广东河源项目,防水板采用HDPE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材料,这种材料不是普通的反应粘结型预铺或湿铺高分子防水卷材,而是一种特殊材料,故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新增材料,普通的反应粘结型预铺/湿铺高分子防水卷材在计算下来,单价一般在45~50元/m2,而HDPE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材料算下来在103元/m2左右,故两种材料差异较大。 2.5其他工程与沿线设施、房建工程 连接线、辅道、支线的费用计算问题。近年来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连接线工程而且里程越来越长,使施工图设计规模扩大,费用大幅度增加,给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其次在对这部分工程的费用编制时,由于这类工程一般采用二级以下技术标准,按陕西省补充编制办法规定应按二、三类工程单独编制工程费用,再汇入建安费中。但为了计算方便往往直接采用高速公路标准编制,使费用多计。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编制问题 1)征地拆迁补偿费用计算不准确。该项费用计算不准确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土地的类别划分、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划分不准确,与建设实际出入较大;二是由于目前受国家三农保护攻策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难于确定,使该项费用计算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三是由于业主的对概预算的过度把控,造成有些征地拆迁费用必须由业主说了算,这样就造成的征迁费用的不确定性。全国有大部分省市如广东省,广西省及山西省等都有自己各省关于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在编制概预算时能够有标准可循。但有些省市如陕西省,只有区域部分的拆迁补偿标准,有的只是某一条高速工程的标准,在编制概预算是就比较混乱,没有统一标准。甚至有些低等级公路是业主让做到多少就要做得多少,有诸多的不合理地方。还有关于临时占地的单价标准,各项相差比较大,在我做过的广东的项目,业主就要求临时占地的单价要采用永久征地,这是因为业主在前期工作的时候,关于征迁费用和当地政府签订的合同要求按永久征地。有些省市比如北方地区,采用的单价就低很多,但实际做工作时,较低的单价根本谈不下来,关于临时占地又没有政策性的文献可以参考,故给编制概预算带来困难。 2)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如贷款利率的变化也给编制工作增加难度,利率变化频繁,即使是0.1个百分点也对造价有大影响。还有贷款的比例和每年贷款的分配问题,对造价都会产生影响。 3)在第三部分的专项评估费,这部分费用在编制办法中虽然有规定,但实际操作确实有困难,比如压覆重要矿床、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及用地预审报告编制等这些费用都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个人在这里,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比如各省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关于专项评估费用的取费标准。 4结束语 本文是自己在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编制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个人有一些想法,比如根据各省的需要,由一些大的设计院与常年做设计概预算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编制各省指标的规则表与大家共享,这样既可以学习共享,又可对自己做的项目有个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容易查出问题及错漏。但是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加上时间较仓促,文中难免有一些错漏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辛婷 单位: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摘要】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反映的是公路桥梁项目建设的资金的运用情况,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是工程造价师们考虑的问题。论文简述了工程造价的定义,对公路桥梁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以及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把握好施工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才能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1引言 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一个过程,在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能有效地保证建设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对公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起指导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从而发挥出工程造价在建设中的应有的作用。施工单位通过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不仅能得到经济上的实惠,而且可为保证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2对工程造价的理解 对工程造价的理解在我国工程建设发展中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人们最初对它的理解仅限于1个项目的预算或结算,根本没有体现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没有充分发挥出工程造价应有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这个概念也与时俱进,笼统地讲,工程造价的资金总和基本上能反映出1个建设项目的总的成本投入,它包括了参与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个方面的资金消耗。因此,工程造价是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施工计划、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资金进行合理预算的基础;对于1个项目工程的造价是否合理,是判断这个工程能否获得理想经济效益的依据。以公路桥梁工程为例,它的建设规模大,施工时间长,相对来说资金的消耗也比较多,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的问题是在施工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把较大的资金量合理分配在分部分项工程的项目中,从而达到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总体控制,达到较好的工程质量。 3公路桥梁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3.1招投标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我国实行招投标体制管理,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它促使我国的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通过对项目工程的公开竞标,施工单位之间对于工程项目可以采用最直接的竞争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来说,这是1个通过市场来招标、择优、低价选择投标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挖掘施工单位的自身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根据各自的施工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工程价格来竞标,有利于工程价格的降低,因为在竞标的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格上的竞争。建设单位也可以通过竞标这一手段来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就十分重要,建设单位要通过审查投标中的各方的资料,通过准确、严密的招标文件来保证工程合同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以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减少在履行合同时发生纠纷的可能,将施工中分部分项工程的投资合理使用。 3.2施工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的关键时期,一般的情况下,材料的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一半以上,现在的做法是在招标时,工程材料的费用由投标方自主报价,这种控制费用的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必须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如果在施工阶段管理不到位,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出现返修工程,这样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导致工程资金的增加;有的施工单位不按进度要求施工,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消耗的资金很多,一旦工期拖延,那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再有工程的变更问题,有的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随意更改变更工程的进度及造价,工程变更越多,影响就会越大。因此,不合理的施工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 3.3结算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施工结算管理是1项严肃认真的事情,要按照合同要求的条款来办事,这样就不容易出现合同纠纷事故了。结算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来进行相应款项的划拨,并随时检查进度款运用情况,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在结算时要按照施工实际完成工作量进行结算;工程竣工结算时,建设单位要安排相关的审核人员对工程量、项目单价、项目的正确性进行认真审核,以确保取费程序符合正常手续;审核工作结束后,要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尤其是对于项目中的超支部分更要分析原因,作为以后改进工程造价的依据,使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更趋完善。 4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 4.1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的周期也越来越长,相应的投资消耗也不断地增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工程造价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工程造价不再是1个静态的指标,而是1个动态的管理的过程,而且建设项目的复杂性也决定工程造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次计价。尤其是施工阶段,公路桥梁施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施工方案的变化,从而导致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动。目前在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工程造价举高不下,这与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制度。因此,像公路桥梁这样大型的工程,必须按照建设程序进行多次计价,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防止出现重大失误,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国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实行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的工程,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4.2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实施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应该有1个重点。工程造价的重点应该是在项目建设的决策和设计阶段,通过有关专家分析,在作出投资的决策后,关键是设计工作。有数据显示,在施工阶段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也只能节约大约8%左右的工程造价;而通过对建设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的技术分析能节约工程造价50%左右。通过这个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工程的决策和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在设计的过程中积极推进限额设计的思想,这一思想的运用能够使设计者从根本上控制工程造价,首先是在设计上的控制。按照现场的施工特点,将工程资金分割,相当于专款专用,而且是在设计时加以控制。因此,对于设计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要求设计人员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设计方案合理、科学、实用。相当于量体裁衣,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另外,在实行招投标制度后,招标中建设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的来选择,仅1种设计方案并不能确定其是否合理,只有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才能找出在经济性、实用性、可行性方面适合本工程的方案设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实行监理制度,这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1条途径,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必须实行监理(含造价监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决策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符合工程造价的要求。只有通过对设计过程的监理,才能使设计更趋于合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5结语 总的说来,工程造价是一项融技术性与经济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工程的施工决策、设计、招投标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地实施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管理职能,在国家的公路桥梁等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工程造价人员急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作者:吕福霞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铁路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探究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交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在铁路工程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方面,依然还是采用计划经济的造价管理方法。所以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就显得不尽人意。计划经济的管理方法在以前我国经济、交通等各方面都不发达时在铁路工程管理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显然它已不再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铁路交通。为了减少工程实施中效率低下的现状,构建新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体系,显得极为紧迫。 一、铁路工程造价管控的基本现状 (一)工程项目的招投标 目前在铁路工程招投标中使用的评标方法,太过于看重标底的作用,这对施工企业产生了误导,使其把工作重点和精力放在标底的探测上,而不是注重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降低施工成本这些方面。 (二)工程的概预算 定额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是我国以前实行计划经济时使用的一种模式。此中计价模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市场实际价格,而且只有大中型国有施工企业才可以使用,在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采用定额的计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铁路工程的管控要求。 (三)工程合同管理的索赔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中的铁路工程大部分属于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通过严格管理施工单位投资项目的工程合同,规范管理投资项目,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施工企业获利的索赔方面的管理,更是可以用严格来形容,这种严格的管理模式导致施工企业进行索赔的要求无法实现,打压了施工企业完成工程的积极性,使工程造价与施工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二、当前铁路工程造价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造价控制在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工程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是施工造价的关键,但是随着铁路建设近乎雨后春笋般的飞速发展,许多建设单位往往舍本逐末,只关注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的预算和工程竣工的结算,却忽略了对工程前期的造价管理和控制。但事实是,如果投资决策已经定下,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力超过了75%,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可以从中看到设计阶段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性。只有管理控制好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才可以避免出现投资超额的情况,从而也就避免了“三超”现象(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出现,正常结算超预算一般在10%以内,但很多普遍在20%以上。 (二)造价控制在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工程建设前期的投资计划到设计文件进行的项目实施阶段这段时间叫施工阶段,这个阶段在整个工程阶段中,资金投入最大,还会因诸如设计变更、施工条件改变、标准提升等种种问题影响造价。一些施工企业常常利用这些环节上的疏漏,从中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造成这种情况滋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铁路工程具有工期长、工程量大、工艺繁多的特点,而建设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又与技术人员缺乏沟通。上述情况人为地造成了不可控的施工阶段造价问题。 (三)造价控制在竣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竣工结算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只有非常细致的结算技术才能应对竣工结算复杂的结算过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根本经济利益由竣工结算直接决定,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计算成本也需要它提供最终依据。然而,因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着不同的利益出发点,所以在铁路工程竣工结算办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和纠纷。 (四)工程造价控制及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因为目前造价体系并不完善,企业还很难构建适合自身的报价体系,这浪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也使企业不能有足够的经济维持其持续发展。 三、铁路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造价管控全过程的管理 全过程的造价管控,即把在建设期一直到结算对投资能构成影响因素都变成可控的。铁路项目的建设工作要在项目建议书开始阶段就进行,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竣工交付这一整个阶段结束保持对工程的投资控制。在投资的整个过程中,以已经获得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为依据,应用现代管理科学对工程投资造成影响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和识别,将其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重点放在设计阶段,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目前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这些因素考虑,优化设计方案,把经济和技术的关系处理好,核心是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选择最优秀的设备商和施工单位,规范科学的进行设计变更,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铁路建设工程的重要特征是,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这导致不确定因素影响工程投资,使其范围变得广泛而多变,造成在建设周期中铁路建设的投资相对不稳定。这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动态管理机制,才能随时根据变化的情况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针对情况作出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实施投资项目控制目标。 (二)深化改革概预算体制 铁路工程概预算专业性和针对性都太强,显得不够灵活,铁路工程要每五年更新一次概预算定额,这不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也与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不相吻合。所以要进行深层次地改革概预算体制,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适应实际的经济发展,符合新技术的应用。 (三)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在整个施工工程的造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只有对合同文本和内容进行规范,对合同的管理方式进一步细化,才能避免因为合同形式化和合同的不规范使用而产生经济纠纷。 (四)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 建立一个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的计价模式,要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在铁路建筑市场上实行工程量的清单报价,招标范本要做到与国际惯例接轨。在招标时,根据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各投标单位就可结合自身实力开始报价,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业主在招标过程中拥有主动权,可以从优选择合适的投标单位并在工程承发包合同的形式下,确保了投标单位报价的法定化。当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招标文件或合同文件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施工单位可以直接出示工程量清单作为资料证据,进行施工索赔和变更。 (五)动态控制投资的方法 通过编制项目投资规划分解掉目标项目投资,对目标项目投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通过设计过程的投资控制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完成整改项目控制。在从项目实施开始前到项目实施开始中,逐步地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编制不同进度计划的过程。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铁路交通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但是在铁路工程的动态管理和控制方面还相对落后。先进的硬件设施配上落后的软件管理方式,带来了许多工程管理控制上的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构建科学、高效、规范的工程造价管控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加强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也势在必行。 作者:王晓敏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1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确保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电力基本建设一个永恒的主题。 2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2.1项目的可研阶段 控制工程造价的最重要阶段并不是传统的施工阶段,而是可研决策阶段段。可研决策阶段是明确电建工程诸多建设指标和水平的初始研究规划阶段,诸如工程站址选择、项目对比,设备比选、建设规模及标准、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线路路径及走向、需拆迁赔偿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植被等,特别是投资估算的最终确定,对于整个工程的造价管理意义重大。这个阶段要在充分掌握各项勘察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积极深入工程实施现场,以大量详实的现场一手资料,作为工程项目决策的基础,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工程各项决策科学、合理、可行。切忌出现“纸上谈兵、空中楼阁”现象,为今后工程实施和造价控制带来巨大隐患。 2.2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 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是对工程可研所确定的建设和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和细化的阶段,这一阶段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将被全面更加详尽地制定和落实,所以,在可研决策阶段确定了投资估算之后,这一阶段的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比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1加强设计招标投标管理 设计招投标是为了引入设计方案及工程造价的竞争,使其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设计质量,合理控制工程设计标准和设计规模,从设计角度努力降低工程整个造价,不断提高整体工程设计水平。所以,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设计招投标管理,在设计招标文件中不仅要对工程的设计时间、进度、质量及设计深度做出要求,并且还要把工程造价、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发生金额与设计单位的设计费结算挂钩,如果工程单位或单项造价不合理(过高或过低),并且没有在节省工程整体造价上有采取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此项将作为评标否决项,可以否决该设计单位的投标。这样可以促进设计单位不断创新设计思路和方案,努力提高设计质量,从而达到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2.2严格执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要求严格按照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进行满足技术要求的设计,同时,要减少不必要和不标准的设计,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限额设计的基础是可研阶段形成的投资估算,所以必须要保证投资估算的质量,这样才能将其作为限额设计的“额度”控制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法人单位要将限额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写入相应设计合同中,以对设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起到制约作用。对于设计超出限额的部分,要进行严格审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属于设计单位的问题而非工程上的客观原因,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合同经济惩罚措施。 2.2.3提高设计深度,保证设计质量 设计单位在初设阶段就必须达到施工图深度,所有初设必须进行现场实际勘察并留有现场影像资料,尤其是建场费赔偿金额部分,在初设阶段,设计单位必须和监理、业主项目部共同勘察现场,留有相应规范的音像资料,保证初步设计概算的准确性,避免出现结算超概算或者概算大量结余情况的发生。初步设计工作结束后,项目法人要组织各专业专家对设计报告、图纸,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等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审查,及时发现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对概算和预算进行修正,对于问题较大的,要视情况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保证工程设计概算造价全面、准确、科学、合理。 2.3项目的招标及实施阶段 工程项目的实施是按照设计文件进行工程建设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招投标、工程前期、施工、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本阶段的工程量最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费用投入最多。因而造价控制所需的力度也是最大的。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工程造价的最终形成阶段,如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诸多影响造价的因素控制不利,那么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的质量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结算必然会超过概算,就会出现工程造价失控。所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2.3.1加强招投标管理,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首先,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标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杜绝管理漏洞;其次,是加强招标机构管理,不断提高招标文件和标底的编制质量,积极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严格审核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编制质量,因为这直接影响今后的工程结算质量。最后,要按照相关的法律和规定,规范招标文件条款及相应内容,积极引入投标报价竞争机制和市场经济要求。认真对各投标单位资质和能力进行审核,坚决杜绝各投标单位围标、压标和低价抢标的现象,积极引入报价合理,综合素质最高的建设队伍,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3.2加强施工前期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标准 施工前期阶段管理重点是: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规模是否与批准规模相同,有无超建设规模现象发生,工程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单项造价是否科学、合理。同时,要按工程进度编制长短期资金计划,加强资金的支付管理,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减少建设资金占用及利息支出。最后要充分重视征地、动迁等涉及地方政策性的施工配套工作,协调好与各方的关系,特别是要力争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高效率实施,节省建设资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3.3严格工程签证和变更管理,切实控制施工造价 工程签证和变更的发生,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控制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工程签证和变更,首先,在算好经济账的同时,严格按照基建相关程序及时进行,争取把签证和变更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降到最低,避免出现因流程问题,造成时间拖延,使得签证和变更费用损失扩大的情况。其次,加强合同管理,工程承包合同是约定了工程发包和承包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契约性文件,所有工程费用变更必须首先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流程对费用进行变更和处理。杜绝违反合同管理流程,随意进行费用变更的现象,实际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序、可控,规范管理。最后,要加强工程签证和变更审查,严肃查处盲目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和虚假签证和变更的发生,切实降低工程造价。 2.3.4积极发挥监理和造价咨询公司作用,充分利用外部社会资源 在项目建设中,监理和造价咨询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外部资源,要充分发挥其对工程项目造价、进度和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了在招标前可由其协助编制工程量清单、确定控制价来指导招标外,还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求监理公司和造价咨询单位承担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的任务,严格履行工程支付的监督职责,根据工程进度进行投资控制,按照施工合同,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等事项,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最后,在合同中对监理公司和造价咨询单位规定相应的造价控制奖惩条款,使其经济利益与工程造价质量紧密相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影响因素多,造价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电力建设的开始阶段,就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促进电力建设健康、合理发展。 作者:及春祥 单位:国网沧州供电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分析 现如今,社会不断进步,工业不断发展,用电量增多,为了满足需求,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然而,随着物价的上涨,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上涨,电力工程的总造价则越来越多,占据了项目资金利用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保证资金利用的有效性,成为了电力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项目。 一、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造价主要指的是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花费的所有费用加起来的总和,包含固定资产和一次性费用等。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就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利用,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计划以及合理控制,对成本、利润以及风险合理控制。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指的就是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而在电力整个工程中,造价管理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包含四个阶段,即决策、决策、施工以及竣工验收阶段。 二、工程造价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1.设计阶段的前期管理力度小 工程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从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现状来看,设计人员其中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绘制设计图,可以说设计人员和做工程造价控制的技术人员之间没有配合起来,只是各司其职,缺少沟通。尤其是在建设时间紧迫的时候,使个别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没有精心细致地考虑,最后导致设计与施工阶段严重不符,工程设计只能进行临时变更。 2.工程使用的概算预算定额与反应实际的工程造价有偏差 由于电力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突然间的需求、物价的不断上涨致使人工成本和原料价格提高幅度较小,这些对设备的市场价格都有影响。市场总在瞬息变化,我们的预算定额却没有补充,存在许多缺项,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了,导致工程估价的不完整,给工程计价也带来了难题。 三、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 1.在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在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决策的时候,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工程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一定要重视。在决策之前进行前期调查,负责人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深入调查,归纳对工程造价有着较大影响的因素,考虑工程项目对周围环境有没有什么影响,进而提升研究的可行性。 2.加强对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 在工程中,技术以及经济是重要的两方面,而设计则是实现这两方面对立统一的重要举措。一旦项目中做好决策,那么设计就成为项目建设的关键部分。在设计初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建设方案、结构形式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得到确定,然后设计概算形成,并在此基础上算出投资的最高限额,进而开始着手施工设计图纸,待图纸画好之后,进而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算出准确的工程造价。另外,做设计时一定要注重设计质量,毕竟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满足使用要求,项目的一次性投资是多少以及建成后使用的效益等方面。另外,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先进的技术不仅有助于节约投资,还有助于工期缩短,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根据已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对初步设计的费用进行控制,并按照已经批准的设计编制概算,然后有效地控制施工图设计以及预算。限额设计的作用非常显著,首先,对于设计人员来说,限额设计可以有效得强化其全过程的造价意识,还可以帮助技经人员进行及时造价计算,然后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技经人员的计算进行设计,从而形成一个有效完善的运行体制。另外,在设计中,由于深度不够,则会产生一些勘察设计相互脱节的情况,而限额设计则有助于摆脱这些脱节现象,从而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与此同时,限额设计的推行还能够促使设计以及造价人员考虑得更为周全,可同时考虑到一次性投资及运行后的维护费用等。 4.抓好技术与经济工作 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时,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可以采用技术和经结济合的方式。第一,要确保工程组织结构的合理,明确各个组织的职责,尤其是监理单位的职责,还要设置一个专门进行造价控制以及管理的部门,从而保证造价控制有效性。第二,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工程和施工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节约资金。第三,在经济上,对于建设项目的费用支出进行严格地控制,最好建立奖罚措施,对于节约者给予讲理,对于那些随便消耗的负责人给予惩罚,从而保证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想持续化长久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运用现代化的管理以及建设方法。而电力工程建设想要成功,就必须完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以及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力企业良好发展,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夏志燕 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电气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1、电气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工作的管控 投资决策阶段是影响电气工程造价的关键时期,根据电气工程建设的实际,这一时期对整个电气工程造价的影响在85±10%的范围内,可见这一时期进行电气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在投资决策阶段电气工程造价决定着电气工程整体的指标水平,对于具体项目的选比,电气工程的规模,电气工程的标准等关键性要素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特别在电气工程的估算环节上造价有着最终的影响。应该注意对电气工程这一时段工作的加强,利用各种方法把好电气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初始关卡,将整个电气工程限定在规模、效益、质量三者良好契合的范围内,进而实现电气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2、电气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工作的管控 项目设计时期是影响电气工程造价的重要节点,以过往电气工程造价的经验,这一时期占据着整个电气工程造价的影响在55±20%的水平之间,可见设计阶段加强电气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价值。在项目设计时期电气工程具体的实施过程将会被制定,详尽的项目将会被安排,为了进一步实现电气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工作的管理与控制,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2.1做好电气工程项目设计的招投标工作 通过招投标工作可以扩大范围,通过竞争机制来提高招投标工作的质量,在全局上看招投标还可以整体上提高电气工程造价的行业水平。在招投标工作中要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进度、标准作出详细的要求,要将工程造价与设计费用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提高招投标时的主动性。在招投标过程中还要重视对“逆向选择”问题的预防,不能不顾电气工程的质量,而片面压低电气工程的造价。要确保电气工程项目招投标时过程的公开性、基础的公正性和竞争的公平性,这样才能确保各方面的利益,达到维持电气工程建设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 2.2做好电气工程的限额设计 在设计阶段限额设计是电气工程实现有效控制的关键性手段,应该在可研阶段投资估算的基础上,对电气工程投资进行限额控制,实现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项目法人和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限额设计,要将限额设计的内容写入委托设计合同,以对设计人员起到约束作用。对于设计超出限额的部分,要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属于设计单位主观上的问题而非工程上的客观原因,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 2.3提高电气工程设计的质量 在电气工程造价中要保证电气工程设计的深度,这是提高电气工程设计质量的基础。要完善设计贯标工作,狠抓设计质量,以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要切实加强施工组织设计,认真编制施工预算,预算受设计概算的制约,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些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做到全面、准确。 3、电气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造价工作的管控 实施阶段是电气工程的质量形成期,也是电气工程造价的执行阶段,这一时期占据电气工程的20±15%的范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工作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特别是费用投入在几个阶段工作中最多,因而造价控制所需的力度也是最大的。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工程造价的实际形成阶段,如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诸多影响因素控制不利,那么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的质量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决算必然会超过预算,出现工程造价失控。继续落实招投标工作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做好施工配套工作,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加强对设备和材料采购工作的管理。设备和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对电力项目工程造价影响很大,需要及时掌握设备和材料的市场情况,货比三家,必要时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择。采购时要发挥批量优势,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设备和材料的价格,节省采购支出。另外,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同样要加强资金的支付管理,要根据工程进度做好库存和采购计划,在不影响工程建设的前提下使资金占用时间最短,减少资金成本支出。 4、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造价是确保电气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特别在电气工程投资越来越大,电气工程工期越来越长,电气工程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更应该发挥电气工程造价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使电气工程的全过程得到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真正实现电气工程造价的功能和价值。文章最后强调当前应该在电气工程造价的信息化上下功夫,形成电气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此来适应当前电气工程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电气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 作者:郑冰单位:大连宏发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火力发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1、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和问题 1.1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火力发电工程项目作为电力工业的龙头,不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影响着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火力发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过程多、费用高,但对其投资后所产生的效益,远远超出了项目本身的建设投资,因此对火力发电工程项目的各阶段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好坏,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的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差异性和个别性。其每项工程的造型、结构、设备配置、空间分割等要求不同;造价高,资金投入量大。火力发电工程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其规模通常较大,造价费用高昂,资源耗费量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过程中,常发生施工设计图纸、设备材料价格、利率、工资标准等系列工程变更;复杂并具有层次性。影响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的因素复杂且广泛,因为工程的层次性,因此导致工程造价也具有层次性,通常火力发电工程造价具有单位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三个层次。 1.2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 技术经济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思想认识差异。设计人员只按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未充分考虑工程的造价,而概预算人员只依据设计图纸完成相关的定额文件、设计预算等;项目投资额超限。仅对项目建设后期的造价进行控制,忽视了项目建设的决算阶段,所以常发生投资超额现象,导致工程建设投资额长期难以收复;造价控制和监理制度未全过程实行。施工单位按照前期的设计图纸进行作业,当发生设计不合理或脱离实际时,由于未实行造价控制和监理制度,不能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导致投资浪费或工期拖延。 2、强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2.1工程造价决策阶段的控制措施 对火力发电工程造价的控制和计价实施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但项目的决策阶段所涉及的各项经济技术决策,是决定该项目工程造价的核心阶段,尤其是对项目地点、建设标准、工艺评选及对设备的选用等,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造价。以此,此阶段要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及生产规模等关键因素。 2.2工程造价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 火力发电工程的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关键,作为设计单位其肩负的责任重大。控制和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工作与思想,要贯穿于对项目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要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制定出可操作、可行的的措施。工程造价的降低措施要分工合理并明确职责。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是工程设计,需要注意两个阶段控制。即:在项目调研时要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与选择,在施工图和初步设计阶段要注重设计标准的选择;在对方案进行优化时,要充分考虑投资限额的约束;在项目设计优化考虑投资限额的同时,不仅对单体项目,还要考虑优化结果对整体项目的影响;组建具有创新能力、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执行力的队伍;设计变更紧跟施工进度,施工图预算紧跟设计蓝图,变更与预算一一对应。对火力发电工程项目进行优化设计,是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法之一。最近近年,电力行业提出设计方法和思想改革的要求,即在确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保证火力发电工程建设的先进性、合理性及经济性。优化设计要以减人增效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地缩减工程造价,并注重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用地,降低并网电价,为并网竞价做有力保障。建立控制造价的有效机制,降低工程建设造价。对火力发电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要在调研、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开展限额设计,并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以此来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在确保设计深度的同时,增加方案优化的力度。工艺过程要可靠、简单,降低厂房占地和工程量;厂区的竖向及平面布置要进一步优化,并控制项目造价;施工中涉及的专业,要加大方案的优化工作,尤其是设备的选择、方案制定及工艺布置。各专业在确保方案最优的前提下,保证工程量的精确性和价格的实际性;主厂房管道的选择及走向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建设资金的配置要合理,降低建设期的贷款利息,优化工程的动态投资额;在火力发电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期,设计方要发挥经济和技术的人才优势,积极的协助业主方,做好降低工程造价工作。 2.3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的控制措施 在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建筑安装活动要根据工程建设合同条款、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在确保安全、环保、成本、质量和工期等各个目标的背景下开展。当在施工阶段出现施工进度的网络计划管理、工程变更、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控制等相关问题时,可参照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1)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与供应要及时。对材料的价格进行控制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所以在确保材料合格的背景下,要尽可能的争取价格的最低,同时要创建一个四通八达、反馈及时、灵活多变的信息网络,以便可以随时了解即时的建材市场价格,掌握其变化规律,从而制定建筑用材的价格管理办法。 (2)对网络计划进行不断改进,获取最优方案,从而保证在执行计划时,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财力、人力和物力使用的合理性,并力求以最低的消耗量换取最大的经济成果。 (3)降低由于图纸的原因造成设计变更的几率,提升设计工作质量;工程的招标文件描述要准确,编制工程量清单时,要避免由于项目遗漏或考虑不齐全等造成工程量计算的不准确,导致在开标后费用的增加;在对工程进行变更时,在变更前就要进行费用预算,并确保设计变更始终被控制于工程的可控预备费范围内。 3、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要时时贯穿于火力发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合理控制建设期内的各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因素,避免或降低建设资金的浪费,在保证施工安全、周围环境和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建设成本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 作者:魏旭陈茉单位:山东诚信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控制 摘要:近些年来,土木工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艰难,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强土木工程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于我国建筑行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有利于实现通路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进一步节约成本。文章以土木工程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我国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作为最基础的工程之一,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广泛存在于建筑建设项目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大土木工程管理方面的投入,重视工程造价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土木工程与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土木工程管理要素,实现对土木工程造价的科学有效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质量[1]。 1土木工程管理概述 土木工程是一个工程系统的过程,其内涵非常广泛,它是建筑工程所有专业术语的总称,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不仅包括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还包含工程建设的对象。比如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通过这一系列工程建设,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为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提供服务[2]。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土木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将理论落实到实践当中,从而实现对工程设施建设的全面管理。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进一步加强土木工程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国家工程项目在建设上的积极作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知识型建筑企业的发展。现阶段,土木工程只有满足支持经济对其的要求,并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够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才能够完成土木工程建设的任务,进一步提高整个工程建设质量,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一大背景下,致使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论是哪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较多的知识,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才能够取得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相关企业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要求,将知识看作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 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土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加强项目决策者的责任意识,使项目决策者能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工程建设。土木工程项目应当建立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土木工程的积极作用,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性。 2.2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在不削减后代子孙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不破坏建筑周边的生态环境,最佳的效果就是与周围的环境互相协调或者融为一体,实现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另外工程项目建设者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经济和环境的有机协调,维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2.3全面推行精干的管理体制 想要做好土木工程,提高土木工程管理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做到权责分明,权责统一。建立规范有序的重联运行机制,在确保管理真空和责任无死角的前提下,实现机构的精简压缩。建立协调统一的指挥系统,并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实现工作人员技能的培训,实现建筑队伍作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土木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策 工程进行之初,就应该重视土木工程造价的作用,在工程进行当中乃至到最后,整个建设工程土木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必须被严格贯彻到整个土木工程建设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土木工程建设成本降到低最低,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土木工程的全局性的把握,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1在投资决策阶段的具体落实 对于一个项目工程来说,投资决策的意义非常重大,它直接决定着该项目工程能否实现正常生产。与其它阶段相比,该阶段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想要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就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决策。决策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①项目的建设规模;②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③建设地点的选择。这三大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直接关系具有工程造价水平的高低。在项目的控制管理过程中,投资阶段的控制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有时甚至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造价。在投资阶段,应当对工程造价的管理,给予高度重视。而在投资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实现投资估算,是审查整个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的依据。在投资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投资预算工作,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方位把握,还要尽可能地将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考虑到,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产生给项目工程相关企业带来的损失。 3.2在设计阶段的具体落实 在完成投资决策后,建筑工程项目进入的下一个阶段就是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梳理和优化投资决策阶段已经形成的部分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着重重视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方面的积极作用;②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限额设计。所说的限额设计主要是指在确定资金来源的情况下,科学的设计施工方案,以达到满足各项工程应有水准的目的。 3.3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具体落实 工程招投标阶段时实现整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管理最为重要的阶段。工程的招投标,顾名思义就是在完成工程投资决策和工程设计后,将工程的勘察和施工以及原材料的供应的内容公开地进行招标。作为土木工程重要的施工方式之一,发包这一活动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近些年来,随着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在进行招投标过程中对工程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清单计价,充分体现出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和公开性。不仅如此,工程量清单计价也充分反映出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并能够实现实施阶段项目的有效控制。 3.4工程施工阶段的具体落实 工程施工阶段是指工程项目进入到了实际操作这一流程。预先设计好的有关于工程项目的所有方案都将落实。在该阶段,资金的投入与控制主要体现在按照计划进行,这个阶段不需要考虑消减和节约工程资金。 3.5在工程竣工上得到具体落实 工程竣工阶段主要是指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已经结束,但整个工程并没有完全终结,还需要做好最后的清算活动。工程竣工阶段的工程清算是对实际发生的费用有工程设计之初设计预算相对比,了解各项费用之间的差距。在工程竣工阶段所做的工程造价控制其实就是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总结性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对整个工程控制管理具体实施效果进行检测。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必须贯彻在土木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对工程建设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跟上时展的步伐,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到最低。土木工程建设中,加强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虽然能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不能完全只重视这两个方面。将二者与工程的其它因素全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最大的效率,才能实现土木工程最大的利益,这对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秋全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论文: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摘要:结合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指出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不足,并从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在工程施工建设中,节约工程成本、降低造价、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效益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为了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做好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然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周围长、资金投入多,必须做好每个环节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但由于受到制度、资金、人员等因素制约,目前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导致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出现,降低了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效益。因此,结合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实际情况,探讨和分析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般都认识到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重视并采取措施来提高造价管理控制水平。但由于一些单位的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忽视施工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导致成本出现了增加情况,没有实现对造价的有效管理。具体来说,当前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投资大、施工周期长,为促进工程效益的提高,一般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招投标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已有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忽视了对招投标文件的管理,没有依照工程量清单进行造价预算,存在遗漏现象,影响了道路桥梁工程造价水平的提高。评标工作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也对造价管理与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施工造价控制与管理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忽视施工方案论证,对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没有全面对比分析,也未能采用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案来指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二是隐蔽工程签证不完善,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没有严格审核,增加了道路桥梁工程的成本[1]。三是忽视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合格材料的使用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质量事故。四是忽视施工合同管理,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工程建设,出现了工程索赔的情况,进而引起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增加。 1.3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忽视对造价的审核工作,思想上不重视竣工结算。一是道路桥梁工程价款审核不全面,分项、分部工程及设计变更的审核没有严格执行,审核存在遗漏现象,工程结算未能全面反映道路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二是竣工结算资料不完善,工程量清单审核不全面,影响了竣工结算审核水平的提高,还可能导致造价的增加,影响了道路桥梁造价管理与控制水平的提高。 2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提高造价管理与控制水平,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效益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该加强对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1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选择道路桥梁施工单位时采用招投标方式,让多家施工单位进行公平竞争;组织专家对这些单位的工程报价、技术装备水平、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等进行综合考评,选择最优施工单位。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施工单位在保证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出最优报价,从而有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1)为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必须重视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完善各项条款,进而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约束,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编制招投标文件之前,协调好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工作,形成合力,对文件进行全面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文件编制的合理性[2]。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重视招标文件管理,提高招标文件资料的质量。招标文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工程量清单。编制时应该坚持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确保计量准确,杜绝重复和遗漏现象的出现,为合理控制道路桥梁工程造价奠定基础。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提高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水平。(3)组织评标专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评标,审核施工单位单项报价和总报价,确定合理的合同造价,以便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2.2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施工阶段是道路桥梁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核心。其关键内容是严格按照合同开展施工,减少工程变更,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施工管理,从而提高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水平。(1)进行施工方案论证。施工方案不仅指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还是进行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施工前要重视方案的论证及不同施工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对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用最优方案,有效地指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资金,提高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水平[3]。(2)加强隐蔽工程验收和施工现场变更签证工作。完善现场签证手续,提高道路桥梁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预见性;审核隐蔽工程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变更现象应提高思想认识,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加强审核工作,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对道路桥梁施工中必须发生的现场变更,由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共同签字确认,防止因现场变更而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3)提高对施工机械、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管理的水平。选择先进的、性能优良的机械设备,重视机械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机械设备施工和使用效率。严格把握好材料购买工作,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采购材料,加强试验检测,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入道路桥梁的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材料也应该加强抽检,确保材料质量合格,预防施工质量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重视施工队伍的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控制道路桥梁的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做好每个月劳务工资的统计工作,考核每个月工资总额是否超预算,有效控制人工费用。(4)重视合同管理。道路桥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开展各项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减少和避免出现索赔现象。当出现索赔时要遵循合同规定,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有效控制工程造价[4]。从而更好地规范和约束施工单位的各项工作,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促进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2.3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除了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之外,还要重视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对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价款结算,对包括分项、分部工程,设计变更等造价进行全面审核,确保满足要求、防止存在遗漏情况,为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做好结算资料的管理工作,不出现遗漏,确保资料完整,全面反映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具体情况。收集和整理好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现场签证、工程变更等资料,确保资料完整,从而有利于资料和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重视审核工程量和单价的工作,确保竣工结算造价审核工作的全面到位,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造价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应该认识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根据具体需要合理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另外,还应该完善造价管理控制制度,提高造价管理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熟练运用造价管理控制策略,提高造价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工程成本,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李晓光 单位:保定市公路管理局
建筑概论论文:珠宝 建筑学概论 10 Corso Como上海空间周年庆嘉年华 沪上时尚设计概念地标10 Corso Como上海迎来开业一周年的庆典嘉年华。10 Corso Como上海开业一年间已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时尚人士购物、休闲、餐饮的理想去处。在周年庆典上,媒体人、时尚达人、品牌代表,VIP等嘉宾应邀相继光临,为10 Corso Como上海送上生日祝福,共襄跨越时尚、艺术、设计界限的感官盛宴,度过了精彩又难忘的夜晚。 进入首层空间后一阵淡雅的芬芳首先将嘉宾吸引至diptyque香氛专区,在这里法国香氛品牌diptyque为10 Corso Como上海周年庆典特别奉献了个人香氛系列的中国首发。另一边,意大利设计家居品牌Memphis品牌带来了缤纷有趣的新品首发Pop Up,不仅有黑白几何特色的Ettore Sottsass系列独家销售。 在二层空间的Playsam明星设计师特别慈善合作的展示以及三层空间法国高级时装品牌Paco Rabanne的8件古董衣作品的重磅展览区域也聚集了大批设计师与明星的忠实拥趸。同时Paco Rabanne2014秋冬新款也在三层空间首度登场。 在顶层画廊还举行了达达主义摄影师Erwin Blumenfeld展览开幕酒会。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二战期间及战后他在纽约中央公园工作室创作的作品。他对色彩的实用,充满创意的构思和取景方式都让人眼前一亮,而他天生的图片布景拿捏的感觉和实验性的拍摄更是让他成为同年代摄影师中的翘楚,在时尚最前沿占有特殊的地位。 10 Corso Como品牌总裁Audrey Sun在周年嘉年华上兴奋地透露:“10 Corso Como继米兰、首尔、上海之后,很快将在北京开设全新店铺,我们希望把‘悠闲购物’(Slow Shopping)的理念带给中国更多的消费者,每一位来到10 Corso Como的顾客都可以享受到时尚、生活方式、设计、书籍、音乐及美食等等丰富的体验。” 高级衬衫品牌PYE「派携手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编织故事,传情「派意”展览 艺术与时装往往是息息相关,从安迪・沃霍尔到村上隆的创作都不难见到。这个夏天,高级男装衬衫品牌PYE「派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携手举办“编织故事,传情「派意”展览,为观众带来一趟游走在艺术和时装的创意旅程,并掀起时装与艺术的跨界对话。「派一直支持艺术创作,此次携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三位青年中国艺术家,于2014 年 8 月 28 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了一项名为 “编织故事,传情「派意”的特别展览,在以数百件「派衬衫构成的悬浮雕塑下揭幕由艺术家叶甫纳、蒋志和马秋莎拍摄制作、以“凝视”为创作概念的视频作品。艺术家叶甫纳更于现场演绎其《家春秋》系列内的其中一个角色,与参观者一同合影留念。 视觉通过光和色看见世界的动静。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影像是一种能够让观众从日常表象中发掘更深层的内部世界的重要媒介,通过律动的图像完成对感觉的架构。在艺术家将质地柔软的个体存在转化为极具形式感的视觉呈现的同时,「派的成衣衬衫被重新定义为每一处织入细节的中国品质、每一缕缝入针脚的东方传统。品牌的独特性被定位在优秀的做工、设计和材料上,恪守和发扬本土源远流长的商业道德,兼具世界大都市生活的当代感,与世界共同期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除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装置艺术展览场地,上述视频也将在「派的各间分店内和品牌网页上播放。 HUBLOT宇舶表中国当代艺术季首秀大幕开启 “90后”新生代艺术家挑战成规打造前卫橱窗艺术 作为艺术季首秀,宇舶表首次邀请中国艺术家为品牌打造“宇舶爱艺术”主题橱窗艺术展。“90后”新生代艺术家高露迪创作的波普风格艺术橱窗今天在北京、上海等6家专卖店与公众见面。高露迪分别甄选了2014年个人最新力作《四棵松》、《仙人掌》和《黄蓝线》进行数码化处理,借用三幅绘画作品中的直线框架来表现硬朗与明确的质感;同时,他更是以宇舶表Big Bang波普艺术女性腕表为色彩灵感,对画面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鲜活、极富时代感。一个顶级奢侈品腕表的时间世界瞬间释放出自由、无畏的年轻生命力。随橱窗艺术同时在店面展出的Big Bang波普艺术女性腕表,在 2014年日内瓦表展一经推出即令全场惊艳。幽蓝、炫紫、玫瑰粉和苹果绿四款独特设计,让色彩在爆炸与碰撞中完美融合于腕表,这是对波普艺术最纯粹的重塑与解读,更开创了高级制表与流行艺术的突破性结合。 FENDI 联手 Blue and Joy 呈现与众不同的艺术橱窗 一向支持艺术,乐于与艺术创作结合的FENDI,联手驻扎于柏林的意大利艺术二人组―Fabio La Fauci和Daniele Sigalot,将两人艺术创作与FENDI 2014-15秋冬时尚完美结合。于9月起,在FENDI全球各地精品店的橱窗内,正式启航“Blue and Joy”合作项目。4,000多只以铝质金属打造的纸飞机雕塑,造型轻巧,颜色多彩。犹如儿时对于纸飞机的快乐记忆。届时,纸飞机会飞进全球27家FENDI精品店的橱窗,从香港八月开幕的置地广场精品店开始,紧接着在各个时尚之都,诸如米兰、巴黎、纽约和伦敦,以及罗马、慕尼黑、布拉格、东京、台北、北京、首尔以及更多首都城市中呈现。对于人事、物件中,一种特有的,一种出其不意而又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感官意识的认知。将其复杂的认知透过纸飞机的各色形态及其方向各异的飞行路线传达出,在这个因矛盾和充满问题的世界,鼓励人去探险和发展个人心中的个性世界。届时,顾客将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个曾经在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和那不勒斯王宫博物馆展所展出的艺术作品。2005年年底,Fabio La Fauci和 Daniele Sigalot组成了创作双人组,取名Blue and Joy。出生在意大利的他们,主要在柏林进行创作,并因大量的媒体合作项目而闻名。 Bonpoint法国童装高级定制 Bonpoint 深受欧洲皇室与好莱坞明星的喜爱。开设的门店遍及各大国际时尚地标,是蒙田协会与Comité Colbert 法国精品协会中唯一的童装品牌。Bonpoint 的品牌理念简单却独树一帜:奢华与童装完美结合,精致温馨的店铺里出售品质上乘又引领时尚的孩童服饰,细节设计露显低调奢华。店内营造的唯美童话气息打造属于孩子们的梦幻世界。Bonpoint 的品牌哲学蕴含对生活品质的深刻体验:赋予孩子与生俱来的优雅与时尚,让他们跨越童话的界限,踏着父辈的足迹走遍世界,一路收集时尚,建立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30 多年来,Bonpoint 的奢华童装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扬,其设计部门的工作形式则保留了巴黎高级定制服的悠久传统,在品牌创始人Marie-France Cohen 的倡导下,悉心打造每一个款式,每一朵绣花,每一个配件,加之完美的剪裁, 上乘的布料, 微妙的色彩处理,以质地、细节体现奢华的概念。如今品牌的创意总监Christine Innamorato 秉承了品牌的独特理念,将个人旅行经历中的丰富体验融入设计,创造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Bonpoint 小精灵。 《KARL日报》巴黎创刊 时尚之王掀起全球新闻风暴 随着最新的设计方案细节不断公布,Karl Lagerfeld,这位亲身践行“全方位设计”的天才设计师已经惊动了整个时尚界。据透露,这位以全方位设计才华和无限创造力闻名的时尚界的标志性人物将要为他宏伟的时尚帝国加入新的媒体渠道:近日他的专属特别版报纸―《KARL日报》将正式出版。这份备受期待的带有调侃风格报纸的创刊号于2014年9月末登陆美国和欧洲,里面将配有Karl Lagerfeld新一季秋冬广告大片。此消息公布之后,各大新闻媒体开始流行起“他拥有超人类能力”的推断。这位设计师以多产而富于创造力的设计一直给人一种神秘感,在这样的大负荷的劳动量之下他是否还有休息时间一直还是个谜―看起来他的生存方式是违反人类基本的生理规律的。有报道称,他其实是一个有着深不可测时尚力量的外星人,但其报道的真实性尚待验证。报纸提供了对Karl Lagerfeld本人和他爱猫Choupette的采访报道,同时包括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爆料。 Bally巴塞尔艺术展致敬现代主义 携Kolkoz作品《Form Scratch》彰显设计魅力 Bally始终秉承精湛工艺、卓越品质和创新精神。如今,品牌在其全新产品中融入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元素,从经典品牌向现代奢华品牌转变。为庆祝品牌这一全新转变,同时作为艺术推广的长期支持者,Bally决定举办为期一年的巡回艺术展,围绕现代主义、功能主义和创新主题,颂扬现代主义设计师和艺术家。Bally邀请了世界著名艺术家Kolkoz以Pierre Jeanneret组合屋为灵感,打造出惊人的艺术装置作品,取名《Form Scratch》,该艺术作品占地10平方米,由连接Ostquai的吊艇机吊起,悬挂在巴塞尔港口的莱茵河上。作品以基本的建筑技术建造,与其说是一座建筑,不如说是一件玩具,仿佛要唤醒我们的童真,激发大家的想象力。Kolkoz以现代主义者的视角,为建筑平添了几分趣致。早在1990年代,法国二人组Samuel Boutruche和Benjamin Moreau就以“Kolkoz”的名号驰骋艺术界。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现实与虚拟的融合,打造出复杂的装置艺术作品和充满趣味的公众参与作品。Kolkoz始终寻求颠倒艺术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其在美术馆内的作品包括框架雕塑作品,完全由框架本身打造。另外还包括一系列摄影作品,展现了二人以游客身份流连于世界著名艺术作品前的情景。他们的作品收藏于Gallery Emmanuel Perrotin美术馆。 建筑概论论文:从建筑的启蒙与认知谈建筑概论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本文从建筑学专业本科学生对建筑的启蒙与认知出发,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建筑概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建筑设计基本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学 建筑概论 认知能力 培养 建筑概论是建筑学专业本科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启蒙性的课程,目的在于使建筑学专业初学者获得建筑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本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探索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培养方法非常重要。 1 课程特点和要求 本校建筑学专业为五年制,按照老版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筑概论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经过实践教学之后,新的培养方案已将其修订为专业必修课,并且开课时间从第二学期调整到了第一学期。这样更有利于课程之间的衔接,设置也更加合理。 建筑概论课程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紧密联系的。授课教师要把握好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好各个环节。大一年级的基础课程涉及到教学的核心和基本问题――建筑的基本认知和传递,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设计的主体线索呈现出来的。 2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2.1 教材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多,但篇幅相对较小,不容易做到深入和扩展 建筑学专业的建筑概论课程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涉及到人、社会、环境、自然的方方面面,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课堂状态,既让学生感觉无趣,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如果不能将思维打开,只是停留在教材有限的内容,那么,对建筑的理解也不会很透彻。 2.2 教学方式被动,学生参与度不够,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建筑概论是一门内容更新较快的学科,传统的被动式的“教”与“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获得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无法保证好的教学效果,就无法做到对学生真正能力的培养。刚进入大学一年级学习的学生,对于建筑学的理解不深,如果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生很难理解很多基本概念和设计思维,最终创造性也得不到培养。 2.3 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合理性,不容易反映出实践能力 建筑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一般都是通过撰写课程学习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查。建筑学专业是一门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学生要有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但是,同时它又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只是通过一篇论文或者一份报告去衡量学生的能力是不合理的。 3 从提高学生建筑启蒙与认知能力的角度进行培养 从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们可以看出,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授课者应该采取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抓住重点,多角度考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3.1 了解知识构成,提高综合认知能力 建筑涉及到科学、哲学、艺术、历史、文化和地理等诸多领域,建筑学专业对学习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一位优秀的建筑专业学习者要能够从人文看建筑、从工程看建筑、从案例看建筑,这些知识都需要相对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和积累。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入一些联系实际的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加深理解。在讲解建筑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多结合实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处于专业启蒙阶段的学生能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建筑的意义的理解。讲到中国民居,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故乡的民居特征,通过表达和交流可以让课堂气氛更活跃。这种方式不仅能让他们参与课堂,而且还能用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学时有限,学生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教师应推荐学生课后看一些建筑理论书籍,还可以上网观看建筑学相关的纪录片或者资料,例如:《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等纪录片。通过阅读书籍和观看影像资料,一方面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还能了解著名建筑师的故事和思想,增加对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兴趣。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放在课外,要求学生最后提交2~3篇课程论文。 3.2 掌握尺度概念,培养空间认知能力 从学习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到慢慢接触尺度,这是从理论落实到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在建筑所限定的空间里活动,人的各种活动尺度与建筑空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要真正做到开始设计,必须从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开始。在这一部分可以设计一些绘图的小作业,例如:绘制不同形式的家具,表现人和家具之间的尺寸关系;设计住宅时如何考虑的建筑与人的基本尺度关系;测量你的宿舍中家具的尺寸,并绘制简易的图纸,表达尺寸关系。对于刚刚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对空间的认知和体验是个难点。从单个空间到组合空间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但要了解单一空间,而且还要掌握多空间组合方式,其中会涉及到空间的围合方式、空间的情感、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等。这部分除了课堂讲解和课后训练之外,还需要学生看一些参考书籍,希望他们通过学习能撰写读书笔记,教师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能及时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3.3 训练作品解析,提升图解认知能力 建筑作品的解析是培养学生图解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经典建筑作品,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强化平面构成的思维以及空间意识。建筑概论的学时较短,每安排周2学时为宜,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安排时间做一些课后的训练。例如:学生可以选取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赖特等建筑大师的作品进行解析。同时,授课教师要对学生的训练目的比较明确,主要有:通过对建筑作品形成背景的了解,认识建筑设计前期的环境资料;通过具体建筑平面、功能、流线等的分析,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通过建筑形体、立面特征的分析,提高建筑设计的审美能力。交流的方法可以采用图纸展示和PPT汇报相结合的形式,要求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向别人阐述自己的想法,还要有恰当的图示语言能力,表达建筑设计理念、构图和形式。这是在学习建筑的初期阶段就要养成的一种能力,通过这种训练也能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在考核时可以占较大比例。 4 结语 建筑概论课程学习是培养一个未来优秀建筑师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个环节,才能环环相扣,保证整个专业学习过程的渐进和提升。专业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一次讨论、一次汇报和一篇读书笔记的撰写都是提高能力的一小步,教师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概论论文:概论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有着广阔的使用前景,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为建筑建设中,由于其涉及面广,稍有差池,就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做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只有通过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每一道关键环节,才能建造出优质的大体积混凝土。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前言 建筑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都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有了用武之地,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的施工技术,从模板的施工、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到后期的养护,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一、大体积混凝土 通常来讲只要一次性的浇筑量大于1000m3,或者混凝土结构的最小尺寸大于等于2米,就可以称为大体积混凝土构件,而实际建造中的定义则是断面最小尺寸大于3米的构件或是水化热引起的环境温差超过25度的构件都可以成为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具有较宽厚的结构,较大的浇筑量,水热化的温度可能会超过25度以及施工难度大的特点。 二、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1、施工准备工作 1.1施工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应同时满足生产工艺和设计规范的要求,其水平施工缝的设置应满足规范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供选择的模板包括木模板、钢模板和钢木模板,其中木模板保温效果较好,而钢模板对保温不利,采用时应满足温控要求。施工前,应根据实际情况验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制订温度控制技术方案,有效控制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升温峰值以及降温速率,防止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温度裂缝,确保施工质量。 1.2、混合料配合比及其材料 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速率过快而形成过大的温度应力,施工单位在经设计单位同意的前提下,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20,可采用混凝土试件60天后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交工验收及评定的依据。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确保满足设计所要求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工作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水泥剂量,并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升温速度为原则,以此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降温速率和内外温差控制的难度,同时减少后期养护费用。根据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建议混凝土公司根据施工图纸的相关要求提前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并根据其结果进行优化,建议设计配合比采用60天的后期强度,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泥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材料的实际含水量等情况变化,对配合比进行及时的调整,应尽量避免在暴雨天气进行混凝土施工。要求到达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应在140mm-180mm,砂率为38%-42%,水胶比应≤0.55,拌合水的用量应≤175kg/m3,混凝土泌水量不宜≥10L/m3。 2、混凝土浇筑 2.1在开始用砼泵进行浇筑前,应对泵管内壁用清水进行湿润,以免使用过程中发生堵管的现象;在确定泵管可以正常使用之后,再用水泥砂浆或者不含粗骨料的砂浆对砼泵进行润滑,注意砂浆的分散,避免砂浆浇筑在一处;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要出现停顿,不得以暂停的时候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所以在使用前应该对料斗进行检查,保证浇筑过程的连续顺利进行。最后,砼泵一定要有专业的、受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说明严格操作,保证砼泵发挥作用。 2.2浇筑的过程中因该在2到3米的范围内垂直于模板水平布料,每一层的浇筑候补不要超过500毫米,当超过这个数值时就应该采用坡度浇灌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防止缝隙的出现又能保证水热化温度的保留。(3)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会出现泌水,应在实现安排清理的人员,防止泌水堆积引起构件麻面、开裂或是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等问题;当然,为了避免泌水的麻烦,在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可以缩小水灰的比例或是减少外加剂的使用,对凝结时间进行控制等办法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4)在浇筑完成2到3小时的时候可以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抹平处理,在初凝前用振捣器多次碾压,之后再次进行抹平,收水后,便可以进行二次抹面的工作了,全部完成后要在混凝土表面铺上塑料薄膜或是草帘进行保护。(5)在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浇筑的时候应该按照无缝混凝土的施工方案进行,浇筑开始于对地下一层墙板的浇筑,直至混凝土浇筑到了顶板的大梁下口,才能够进行顶板的浇筑。顶板浇筑的过程中裂缝多出现在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所以要注意对裂缝的控制,可以通过对顶板进行搓平、抹压的方式来减少裂缝的产生。 3、确定保温材料的厚度,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升达47.3℃,假如浇筑温度是30℃,混凝土中心温度将达77.3℃。如果环境平均温度Tq=(35+23)/2=29℃。两者平均温差将有48.3℃,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解决办法是在混凝土开始降温时,在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使表层混凝土温度提高,达到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的目的。一般规定:混凝土内表温差T1-T2≤25℃对于较厚的混凝土,此温差值可适当放宽。由此可见,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大体积混凝上在降温阶段要“保温”养护。 经过考虑可提出两种养护方案供施工时选择。一种是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3cm厚的防水岩棉被。另一种是蓄水2~12cm养护,深度随当时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减。前者的优点是保温性能较好,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减慢降温速度,从而有利于混凝土抗裂,但缺点是可能因降温速度过慢而延长养护时间;但如遇环境温度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时,较难采取临时加强保温的措施。实际施工中采用了第一种养护方案,养护效果很好。塑料薄膜很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潮湿,既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又使前3周的降温阶段不致出现干燥收缩,还保证了微膨胀剂充分发挥补偿收缩的作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次浇筑量大,厚度大,强度等级高,在夏季炎热天气施工,技术难度大。混凝土浇筑后,经过3个星期保温保湿养护,效果理想。要施工好超厚、高强度等级的大体积混凝土,关键要有一个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有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有一套科学的养护工艺,有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4、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问题和分析 通常来说,建筑的顶部施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为会受到来自外部空气、温度、降水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施工难度也较大,再加上风吹日晒的作用,很可能会导致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处理。常见的建筑混凝土大面积施工问题就是出现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日晒、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高温的天气和突降的雨水很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因为冷热不均及水分蒸发变得越来越干燥,而出现裂纹,这些裂纹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处理就很可能扩大蔓延。(2)水泥的用量不足影响工程建设。在进行建筑施工建设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水泥用量较少,不能起到防护作用,也很容易导致混凝土施工建设时出现裂缝。 对于混凝土的调配来说,一定不能忽视配比时的用水量,可以说水的用量与裂缝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使用水泥的过程中,所含水量多少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面的收缩程度。如果施工表面的湿度不够,水分也不充足,就很容易出现表面裂纹。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不能够推脱责任,要积极地进行处理和解决。针对上述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两个因素,施工建设人员要根据情况找出相应的对策。我们都知道人的表面皮肤如果缺少水分就很容易干裂,与之同理建筑物的表面如果缺少水分也会出现开裂,如果施工时不能保证建筑物外表滋润含有一定水分的话,就很难防止裂缝的出现。对于另一个诱因温度问题也要重视,大面积的使用混凝土,也容易出现较多问题,不过这些问题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应该针对实际问题做出实际的分析与思考,找到应对问题的最好对策。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建筑施工的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让混凝土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越来越好,混凝土施工建设的抗压性和安全性也逐步提高,不过相关施工建设单位还应该不断的采取多重手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温度与养护方法,来不断的改进性能。 建筑概论论文:概论建筑结构的检测及加固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难得机遇。在建设工程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物的质量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既被质量管理部门所监督,也被人民群众所关心。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持久性是结构设计首要考虑的方面,而检测建筑性能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执行的。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的检测以及加固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 引言 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可细分为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评估技术和加固改造技术。检验测试技术的基础,为鉴定与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基本数据。鉴定与评估技术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连接检验测试技术与加固改造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和论证,确定影响结构性能的因素、各因素影响的程度、存在问题的性质,确定问题的处理方案。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是针对结构存在问题的处理,包括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操作,是对全套技术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验证阶段。 一、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意义 建筑结构的可靠安全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建筑物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条件下,也就是说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应满足建筑结构适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二、建筑结构检测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是在对建筑物进行检测、鉴定的基础上,对建筑物进行整体或部分构件的加固,使原结构降低的安全性得以恢复,或者使建筑的使用功能满足新的要求。因此,进行改造加固设计之前,有必要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并提出检测报告和鉴定报告,为改造设计提供依据。对于使用时间超过20年以上的建筑,检测鉴定的重要性尤其突出。而目前的加固改造市场,检测这一重要环节往往被严重的忽视了。原因就在于,一方面甲方往往首先由资金或工期的出发点去考虑项目,而且多数甲方对检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另一方面,设计单位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没有彻底的坚持自己的观点。客观上来说,中国的加固行业从国家的规范、图集到市场体制都还没有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建筑结构的检测按照检测目标的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检测、砌体结构检测、钢结构检测和地基基础及桩基检测。 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 对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与评估,是建筑结构加固的依据。因此,对于先天不足或后天管理不善的建筑,或者由于不可抗力造成伤害的建筑,以及由于使用功能需要增层改造和步入“中老年”期需进行诊断、检查处理的建筑,都需要进行调查、检验,并作出科学的鉴定与评估。鉴定与评估可视具体情况一般按这样的程序:接受委托―初步调查―确定目的、范围―成立鉴定小组现场调查―安全性、使用性评级―可靠性评级―提出报告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对民用建筑的鉴定分为安全性的鉴定、正常使用性鉴定与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鉴定包括安全性鉴定与正常使用性鉴定;对工业建筑直接进行可靠性鉴定;对危险房屋进行综合性鉴定。最终对建筑结构进行评级,评级标准可按可靠性和危险性分为A,B,C,D或一、二、三、四等级。 四、建筑结构检测的内容 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危险,一旦受到外界影响触发,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这就需要在建筑物遭受到外界灾害影响后,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或者适用性和耐久性进行评估,以确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程度,而评估的主要手段便是建筑结构检测。 1、常规的外观检测。如平整度、倾斜度、尺寸偏差等。此项检测是最传统的、最原始的检测方法。但也是最直观的检测方法。 2、强度检测。如材料强度、构件承载力、钢筋配置情况等。 3、结构内部缺陷的检测。 4、材料成分的化学分析,如混凝土的集料分析、钢材化学成份分析等。 五、建筑结构检测的常用检测方法 结构检测工作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按所检的结构种类把建筑结构检测方法分为:混凝土结构检测、钢结构检测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检测等。对某些结构或构件,为获得其结构整体受力性能或构件承载力、刚度或抗裂性能,可进行结构或构件的整体性能的静力实荷检验。其中静力实荷检验可分为使用性能检验、承载力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对某些重要建筑和大型的公共建筑还可进行结构的动力测试。 对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目前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是钻芯法和回弹法。钻芯法结果准确可靠,但会造成对结构物局部的损坏。非破损法中的回弹法、超声法、超声一回弹综合法所测试结果精度不高。拔出法是一种介于钻芯法和非破损检测方法之间的混凝土强度微破损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易行,适应性很强,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较高,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检验评定手段。 对砌体结构的检测目前主要使用轴压法、原位单剪法、推出法、砂浆片剪切法、点荷法。这些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的优点是直接测试砌体的强度参数,其缺点是试验工作量较大;间接法是测试与砂浆强度有关的物理参数,进而推定其强度,在实际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因测试工作简便,目前应用还比较广泛。检测方法的选用应综合考虑结构情况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选用直接或间接或两者综合的方法。 六、我国建筑业的考察检测基本设计思路与手法 设计思路首先考察建筑的寿命:耐久性――在一定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对病害及老化的抵抗而保持基本设计功能的能力。设计耐用年限――在正常使用维护条件下,建筑物不需做较大加固处理,就能保证结构安全和主要设计使用功能的年数,在结构设计中又称为“设计基准使用年限”。使用寿命――建筑物或其重要部分从投入使用到废弃不用的时间。建筑物的病害及根源:设计质量水平,特别是设计中对耐久性的考虑;建筑材料性质、质量满足耐久性要求的程度;施工质量和水平、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工艺措施。建筑物使用所处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大气、地下水、工业环境腐蚀因素。 加固原因大致如下:建筑物年久失修,结构有损伤或破坏,不能满足目前的使用要求或安全度不足;由于各种灾害事件的影响使结构产生裂缝或者破坏;施工质量低劣,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有蜂窝、孔洞、露筋等缺陷,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或砌体砌筑方法不当,造成通缝,空心砌块不按设计要求灌筑混凝土芯柱;或钢结构的焊接质量或焊缝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修复加固受损构件应着重从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及经济合理三方面综合考虑,加固后还需考虑对受损建筑的应力影响,同时注意被加固构件的施工方法及构造,确保加固构件可以与原结构共同工作。对受灾建筑的构件进行修复的施工方法与正常建设建筑物是不同的,修复加固时出现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受灾建筑不能再被修复甚至是永久损坏,所以修复加固建筑构件时一定要确保精心施工,保证修复加固的质量。 七、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技术 随着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结构的改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结构的加固技术在结构的改造中发挥了作用。此外,替代结构技术、改变传力途径技术、预应力技术、托梁拔柱技术、结构增层和加层技术,在结构的改造中由广大的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发明和创造出来。结构的加固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新的加固材料的研制是推动加固技术发展的动力。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检测鉴定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检验测试仪器的发展,加固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由轻质、高强、抗腐蚀、耐高温的新材料构成的效果好、易施工的加固方法可推动加固材料的发展。 加固改造理论的提高是该项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面。目前的加固基本上是针对构造和承载能力不足的构件,缺乏从结构总体上的把握与判别。在结构设计领域则有相应的理论,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强柱弱梁强节点等。目前的加固有时会适得其反。例如:对多层砖混结构的某一层墙体做夹板墙加固,使得该层墙体的钢度大幅度增加,形成与相临楼层的钢度差,对结构的抗震不利。此外还有加固后构件的承载能力提高,防火等级大幅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总体上把握,靠加固理论的提高来解决。 结束语 科学检测手段和合理加固措施的综合运用,要建立在行业规范以及严谨工作作风的基础上。随着建筑材料的推陈出新,建筑物所出现的问题由大众化逐步发展成个体化,这就要求检测加固的手段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针对不同问题灵活解决,提升工作效率。完善的检测加固体系不仅能延长建筑物的服务年限、节省资源,更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影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建筑概论论文:概论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不仅仅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了工程浇筑的施工进度,同时对工程建筑质量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引言 当前,我国基建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已变得非常普遍。而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建筑施工材料,其自身浇筑和施工技术的好坏将会对建筑物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引起高度重视,抓紧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加大对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监测力度,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等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间接的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形较大、结构较厚、使用钢筋较密、工程中混凝土用量较多、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以及工程条件复杂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混凝土因为水泥产生的水化热而形成的温度差,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温度应力会形成裂缝,严重影响建筑质量。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和能正常使用,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从材料选择、工程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等有关环节进行妥善处理,并做好相关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能顺利施工。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其表面系数较小,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释放相对集中,其内部的温升比较快。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差异较大时,极易形成混凝土温度裂缝,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出现的问题 1、泌水现象 泌水现象指的是因为水泥有着极强的吸水性,而造成很多水从混凝土外部析出的现象。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使用的水越多,且其温度越低,那么其析出的水分也就越多。此外,混凝土的析出水量还会受到水泥颗粒大小及其物质组成的影响。在混凝土分层浇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泌水现象,分层作业的时间差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对这一现象有着严重的影响,这一差值太大太小均不可以,如果这种时间差值设置地不合理,混凝土内部的起着粘结作用的应力显然不符合要求,泌水现象势必不可避免。 2、由温度因素而造成的裂缝 在混凝土不断变硬的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却很难散发,从而使得其内部温度逐渐增加,再加上混凝土内部的散热速率远远小于其外部的散热速率,如此混凝土表里之间的温度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值,从而造成混凝土表里分别承受着不同性质的应力,如果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小于这一温度应力时,混凝土中就极易出现此种裂缝。 3、由于干燥收缩而引起的缝隙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往往使用泵送方法进行作业,这种方法使得混凝土中的水分相当多,含量较多的是游离水,等到混凝土变得坚硬之后,因为这种游离水的大量挥发,所以,混凝土就会变得非常干燥,与此同时也在不断收缩,又因为边界条件的限制和混凝土中存在的收缩变形,使得很凝土结构中出现了非常大的拉应力,如果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这一拉应力,那么混凝土中就不会有裂隙出现,其结构是稳定的;否则,混凝土中就会出现裂隙,导致其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 4、施工中形成的冷缝 冷缝实质上就是一种在实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的各种形状的质量缝,其形成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现实中的种种情况使得混凝土得不到有效供应;第二,实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方式方法不合理。这种问题往往存在于混凝土分层浇筑这一工序中,主要是由于两相邻混凝土分层浇筑的时间设置地不合理,如果在第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初凝时间大于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那么混凝土连续浇筑作业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冷缝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这种问题就会使得两相邻混凝土层之间结合得不太好,从而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严重下降。 三、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1、混凝土优化设计 混凝土的混合比例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配合比例的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除此之外,严格禁止与其它品牌水泥混合使用,不同等级水泥之间以及旋窑与机立窑水泥之间都不得混合使用,以免影响混凝土性能。混凝土所用水、砂、石经检验应符合使用标准,避免用污染水及带有污泥的砂、石来配制混凝土。对普通结构混凝土,应控制合理的水灰比。其中水泥、砂、石子、水之间的比例,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合理的混凝土等级配合比。 2、混凝土原料的选取 上文提到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混凝土及相关配料与水搅拌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为了减低混凝土中的产生的大量热能,需要对混凝土中的水泥进行控制,因为混凝土中水泥化过程产生水化人温度。所以,混凝土的配料需要重新分配,通过选择适当的原材料和正确的分配比例,达到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大量的热能。混凝土原料的具体选取办法是选取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同时采用适合建筑当地建设的混凝土,混泥土中的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如在乌鲁木齐地区建设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根据当地的土质使用适当的混泥土的原料。所以,混凝土中的土、碎石、砂需要慎重考虑。 混泥土的原料选用准确是制作混凝土的第一步,混凝土的配比是混凝土制造第二步也是形成混凝土最重要的部分,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对混凝土使用的标准化规定确定混凝土原料的配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混凝土,所以在混凝土按照混凝土配比标准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避免混凝土配比中出现差错。 3、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良好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科学与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需采取以下措施: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需进行严格把关,保证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骨料级配适当,制定专题方案支设和拆除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防止定位筋,钢筋,模板等的变形和移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通常是采用泵送浇筑,因此配合比设计需从两方面进行考虑――降低单位水泥量及泵送要求。水泥用量不能过多,每平方米用量在300kg-320kg之间最为理想,不超过450kg。砂率应严格控制在45%-55%上下,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就能保证大幅降低水化热,确保黄泥塘具有良好和易性,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4、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方式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热散发,通常选用砖模或木模。若要采用钢模,需考虑到它散发热量较快,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大的特点,还必须要采取额外的保温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可在遵循整体性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混凝土供应,钢筋疏密,结构大小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斜面分层,分层分段等方式进行,保证混凝土厚度均匀上升。在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在浇筑好上一层之后下一层才初凝完毕,这样就能够避免在上浇筑层和下浇筑层之间产生施工缝,需采用二次振捣法,保证良好的接搓,从而提高密实度,分层厚度推荐为20-30cm。需安排专人进行混凝土振捣,且最好在振捣前进行相关培训,并安排专人监督,防止振捣不实或漏振,最大程度保证振捣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宜在正常振捣环节外,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可强化混凝土密实性,排除钢筋下的空气以及大粒胫骨料,消除干缩裂缝。 5、混凝土的拆模控制 混凝土在实际温度养护的条件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混凝土中心表面最低温度控制在25℃以内,预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9℃以上允许拆模;混凝土浇筑后,由于内部较表面散热快,会形成内外温差,表面收缩受内部约束产生拉应力,这种拉应力通常很小,不至于超过混凝土的抗扣强度而产生裂缝。但是,如果此时受到冷空气的袭击,或者过分通风散热,使表面温度降温过火就很易导敛裂缝的产生。 6、混凝土养护 养护工作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等表面压平后,则需要在表面进行洒水,再覆盖塑料薄膜,最后则需要在塑料膜上面覆盖保温材料,这样在夜晚温度较低时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但在中午温度较高时则需要把保温材料揭开,进行散热。同时为了有效的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则需要在底层塑料薄膜下设置补水软管,根据表面的湿润情况进行适当的注水,需要有专人进行养护的看护工作。在大体积混凝土初凝前还需要进行搓压工作,通过搓压可以有效的防止面层起粉和塑性收缩的发生,但在最后一次搓压进行时,则需要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比如:在城市的高楼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养护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部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然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裂缝使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以及安全因子大大降低。因此,必须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裂缝进行仔细研究,以便可以在建筑施工过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以及建筑本身具有的稳定性。 建筑概论论文: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及管理概论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对建筑施工质量保障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中,常常会遇到的施工质量问题就是建筑出现裂缝。建筑结构施工中裂缝的产生会影响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对于混凝土的整体性、耐久性以及防渗能力都带来了不小的破坏,给建筑物的使用带来隐患。本文主要根据建筑结构施工中产生的裂缝的种类以及原因,提出了施工中避免裂缝产生的措施和管理方法。 关键字:建筑裂缝;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现代建筑大量兴起。建筑的结构都是以钢盘混凝土为结构主体,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的不均匀下沉,会使得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刀,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以及材料的强度不能够达到要求的时候,就会出现建筑物的裂缝。混凝土裂缝对于建筑的伤害是致命的,一旦建筑中产生破坏性的裂缝,那么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结构的安全性等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存在不同质量的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是在所难免的,因而解决混凝土的裂缝产生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中产生工程裂缝的原因分析 1、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 众所周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压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2、施工技术不当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浇捣混凝土,如果在此过程中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都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密度和实在性,造成混凝土的质地不高,成品质量不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造成不必要的工程裂缝的出现,诱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工作不细致,同时也有的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在对混凝土的外围就行抹面整修的时候,没有做到混凝土所需要的次数,这样也会造成工程建筑的裂缝出现,这些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且建筑工程的早期养护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建筑物得不到好的养护就会造成混凝土的脱水和脱皮而出现裂缝。 3、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钢筋弯曲变形、下沉,保护层过大,导致板面裂缝。 4、原料配比不均匀 配合比不当是指水泥的用量较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良选用外等。由于原材料各部分比例搭配不均匀,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离析现象,从而导致同一块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强度不均匀,部分抗拉能力低,因此出现裂缝。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也可以使楼板产生裂缝。可添加掺合料及外加剂,粉煤灰是我国当前普遍使用的掺合料,可提高混凝土的易性,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效能和可靠性。 5、混凝土自身材质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施工材料,混凝土一般是指用水泥作为胶凝的材料,砂和石作为集料,和水严格的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而成配合,再经一定时间的搅拌、成型以及养护而获取的水泥混凝土,其又称之为砼。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用量以及其使用的频率都是比较大的,所以要想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防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裂缝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要调试好混凝土的配量,还要严格的管理混凝土的使用的过程。混凝土本身的抗压的强度是很高的,但是其拉伸的强度相对于抗压的强度不是很高,所以,混凝土的调试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其的抗压强度以及其拉伸的强度。现今,许多的建筑施工人员很难把握混凝土调配的黄金配比,这样不恰当的调配就将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进而也就导致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裂缝现象的发生。 二、避免建筑施工中裂缝出现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研究 1、结构设计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应保证建筑平面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应力裂缝。若不能避免形状突变,如在孔洞和变断面的转角部位,由于温度收缩也会引起应力集中,这时应作局部处理,做成逐渐变化的过渡形式,同时还应加配钢筋,以保证其稳定性。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建筑长度较长时,要按照相关规范合理布置伸缩缝、后浇带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受力较小,影响不大的部位设置施工缝,引导裂缝在此处产生,然后集中处理。对非屋面板的楼层板钢筋也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至少部分面筋拉通。 对于阳台板,由于受到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必须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密布,既可避免光圆钢筋被踩踏变形的缺点,又增强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大小阳角处楼板角部应在原配筋的基础上,上下表面均设置7 根放射形筋,防止楼板 45°斜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梁两侧增设足够的腰筋,保证 200mm 间距一道。设计人员要本着科学合理、负责的原则保证施工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避免断裂的产生。 2、施工选材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依据建筑工程的确切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类型,在调配混凝土时,要关注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尽量避免或者不采用高强度的水泥来调制,在调制时,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制标准和比列进行,同时可以根据现实施工的要求添加一定的外加剂,合理设计混凝土的坍落度,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准确针对现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调整,解决问题,做好建筑物初步养护工作。 3、施工图的配筋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结构设计应妥善处理构件配筋的抗、放关系,避免设计时结构断面带来的应力集中,同时要采取有效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工程建筑裂缝大都是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质变出现的,所以我们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掺用膨胀剂等。同时,设计人员应注意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强化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敢于质疑,敢于实践,若发现施工图中有问题就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4、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 要想规避建筑裂缝的出现就需要高素质的监理来监督工作,因此就必须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对监理单位的审批一定要严格,不符合监理单位混凝土使用标准的一定让其达到资质标准才可审批,绝对不能让其蒙混过关,另外,对于没有独立实体的监理单位也不能审批。监理单位定期为监理人员提供培训,以便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更何况监理工作本身就需要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很好的应变能力,所以作为监理单位,就应该具备该有的能力,要具备工程施工的监理能力,要具备设计监理能力。要具备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要具备进度和投资的控制能力。由此看来,为了发展监理事业,监理单位必须要配备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才能认真负责,以专业的技术解决裂缝的相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情况会经常出现,在认知到出现裂缝的原因之后就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此类情况的发生,此文对裂缝控制的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而且这些措施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在建筑施工中出现裂缝问题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建筑概论论文:概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措施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位工程的体量、建筑高度、结构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对安全防护的要求也必须相应提高。就此本文针对现阶段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体制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的队伍规模也逐渐扩大。有些企业为了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的重要,轻视了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安全的重要作用,致使事故频繁发生。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国家带来财产的损失,同时还给伤亡人员的家属带来沉重打击。企业因此降低资质影响投标。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概述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其施工材料、与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关系密切,所以,无论是哪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相应的安全问题出现,很容易引发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中主要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有:第一,施工场地中所需要管理的安全项目相对较多,工程管理者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可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因为部分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比较差,在管理施工场地的时候比较松散,再加上对施工工艺比较缺乏了解,不能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从而致使施工场地的危险性增加,安全管理的效率也不高。第二,很大一部分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构建及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且未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管理施工场地的安全等,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力度不强,无法贯彻落实有效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第三,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片面强调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主要构建较多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比较缺乏且不健全,造成了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进度比较滞后,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针对上述的相关安全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来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建筑行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执行不力不足 实践中可以看到,随着国内对建筑行业发展的不断规范化建设,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很多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依然不容乐观,安全隐患问题屡见不鲜;同时,实践中还存在着违章办事、安全管理查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及执行力不足等问题,法律警戒、制度上的约束力难以真正体现。此外,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实的地区,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所谓的经济快速发展,严重忽视了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建筑市场混乱,挂靠、分包转包现象普遍 调查发现,当前建筑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为了谋取不法利益,很多无资质的单位或者小承包队,挂靠在有资质的单位上,越级承包工程项目,为了获取利益,不惜偷工减料,以致于各类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该种情况下,常见的现象是一个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被层层的转分包成很多小项目,分包商也比较多,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各自为政的现行非常的普遍,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埋下了安全管理隐患。对于那些挂靠的小分包队而言,他们的技术不过硬、建筑施工条件不具备,应从很难缺乏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安全资金资金不舍得投入,粗制滥造、滥竽充数。比如,升降机、塔吊等大型的机械设备应用过程中,因钢索、缆绳等不符合要求,安全防护网强度太小、质量太差,因此很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违反安全规程操作的现象非常的普遍 对于建筑从业人员而言,多数是务工的农民,该群体的特点非常的鲜明,即多以血缘、地缘以及业缘关系而集聚在一起,通过亲友的介绍,跟着一个包工头进程揽活,置于专业的施工技能、高素质等品质,根本谈不上。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言,就业不稳定、人员流动性非常的大;传统的思想观念成为农民工安全意识差、安全保护能力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他们看来脏、重、累以及苦和险等工作,没什么大不了,自己根本就不在乎,以致于安全事故发生时,都是致命性的。 4、施工单位管理、安全投入不到位 首先,很多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对安全制度和岗位责任更是马马虎虎,甚至存在许多违规行为。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项目挂靠的问题,尤其是建筑行业,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实力资质纯粹靠挂靠来取得建设项目的资格,导致许多挂靠项目得不到妥善的管理,有些甚至没有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 施工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安全质量管理检查走马观花。另外,设计方案没有考虑实际施工现场状况,导致方案与施工现场不符,容易发生错误或存在隐患。 其次,由于企业对施工安全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加大了成本,是一种浪费,因此许多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很少能够做到全面到位。大部分企业对项目工程不愿增加安全投入,缺少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费用、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机械设备、工具、附件等有缺陷,对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面罩等也无法保障。 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建议 1、建立健全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保障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当前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管理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多数安全故障的发生与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以及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有关。因此,实践中应当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保障制度(如下图所示),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制度不能只是停留在制定上,而是应当将其有效的落实到实处,笔者认为一项制度能够落实和执行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制定和存在的价值。具体实施方法是从建筑企业入手,充分利用责任、制度规范施工行为;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一套自下而上、层层挂钩的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和保障制度。同时,还要层层签订建筑项目安全生产责任书,将措施、责任以及思想和组织等,有效的落实到位。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一定要从工作环境、建筑实际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消防管理、材料采购及验收、机械操作、文明卫生以及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相信将这些制度切实落实到位,必然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现场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关系着建筑施工质量、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因此,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升,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确保建筑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求对项目施工图纸认真分析和全面认知,全面了解相关技术要领,并且对建筑项目施工条件科学评估,加强建筑施工工序的科学优化。第三,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具体施工细节,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第四,做好技术交底,全部施工人员都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以此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3、细化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首先,在施工现场明显的位置悬挂标牌、安全标志。在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入口位置,设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监管电话牌、建筑安全生产规定牌以及施工消防保卫牌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牌,以此来接受监督;在场区有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危险部分应悬挂安全标志牌。其次,施工现场周围用设置封闭围栏。市区施工过程中,高度应当在1.8米以上,场内地坪硬化处理,确保到道路坚实畅通性。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洞、孔、口以及沟、井等,应设围挡、或者警示标志,尤其在夜间应设置警示灯;施工脚手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设计,选用符合规定的器具,以专项安全施工组织为基础对其进行设计和搭建,并用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要配戴安全帽,独立悬空作业过程中,还要配挂安全带。 4、确定重点,加大投入 “物”的安全管理包括文明施工和对安全设施的管理。首先要对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予以保证,对现场所需的设备和设施、安全防护用品给予配备。其次是查找危险源,寻找安全控制点,施工企业纷纷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来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这一管理体系之所以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找出安全控制点,把握安全管理的关键。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各个施工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危害性的评价,对重大危险源列出清单,同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找出我们安全管理的关键点、最危险点。 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安装、拆卸、顶升、验收、使用和维修保养等情况;起重机械司机、信号工、司索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脚手架工程: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验收及使用等情况;脚手架搭设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深基坑工程: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临边防护、变形监测等情况,各环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及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使我们能够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有轻有重。 5、加强施工企业与政府监管控制职能 首先,施工企业与政府应改变安全管理工作中传统的落后的监管方式,一方面施工企业与政府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监管方式,从多方面实施建立综合监管方式;另外一方面,政府监管应建立监管队伍,实行主动出击的原则,不区分普通工程建设项目还是特殊重要在建项目,不论项目是在建或拆除,全盘将所有工程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其次,各级企业负责人与政府应该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系,特别是各级政府应该将安全管理工作列于整个施工进程中的首要工作来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好道路;各级企业政府还应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到各单位部门及其负责人,建立安全监管小组,定期对项目某阶段的安全管理进行汇报总结; 结束语 一个事故不断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不断的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所无法承受的,因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应该引起越来越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关注,尊重生命、关注安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力量,降低企业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正常健康快速发展。 建筑概论论文:建筑电气节能概论 摘要: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导致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绿色建筑,能够最有效利用能源,降低污染,节地、节能、节水,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能源紧张的今天,建筑电气节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对建筑电气节能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节能,建筑电气,照明,供配电节能 引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被严重透支,资源日益短缺。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第二:土地资源紧张.城市用地存在巨大需求,可供土地严重短缺;第三: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具有全球规模。第四:能源问题。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低效利用问题。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却普遍低下。在资源消耗过快、环保负荷日重的情况下,能源的高效利用也越来越重要,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的体现出来。《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必须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一、建筑节能是节能、降耗、减排的重点领域,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支持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开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对于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国家的建筑节能工作与上世纪70年代已经展开。日本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35~40%,早在1980年,日本就了“建筑物的节能标准”告示,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已经颁布了节能法、循环性社会基本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建设再利用法、容器再利用法等七项法律,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到2030年的目标是达到70,较2003年减少30%(以上数据来自《日本新兴产业调研系列报告》)。 我国的建筑节能起步较晚。直到1986年建设部推出了第一部关于节能的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节能率要求30%。1995年12月,建设部又颁布了第二个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GJ26-95),节能率要求50%。199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5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这部条例对健全建筑节能工作机制、规范政府管理行为、明确主体权利义务、依法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作出了规定。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社会能源节约的重点领域。 现代建筑中广泛采用了变压器、空调、电动机、照明、电梯等耗能系统。建筑电气能源消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所以,电气节能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 二、在电能消耗中,照明用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发达国家是19%,我国是10%。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提倡绿色照明。绿色照明是指以提高照明效率、节约电力、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照明设计与控制方法,主要包含三项内容:照明设施、照明设计及照明维护管理。绿色照明”实际上是对采用节约电能、保护环境照明系统即照明节能的形象性说法。 三、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规定:照明方面节能措施主要有(1)、充分利用天然光源,应采取分区控制灯光,公共场所、室外照明宜集中遥控节能管理或采用自动光控装置。(2)、采用高光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器材,尽量减少采用白炽灯,有效控制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节能要求越来越迫切LED照明应运而生。据估算,我国照明用电约占总用电量的12%,2010年我国总发电量为3万亿度,假如半导体照明进入1/3的照明市场,就可节电30%,即年节电1000亿度,至少相当于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以上数据来自中国经济导报)。LED作为一种节能无污染的电光源,可以和绿色能源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真正的绿色节能用电系统,其中与太阳能应用相结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LED太阳能路灯还有优良的气候耐性、温度耐性和超长的工作寿命。该路灯配用合适的蓄电池,在连续1周不见阳光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电力供应。(3)、正确选择照明方案,应优先采用分区一般照明方式。(4)、灯具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清洁维护和更换光源。 四、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节能方法:(1)、减少线路损耗。我国的线损率比一些发达国家要高。在一个工程中,线路纵横交错,使用的导线及电缆不计其数, 所以在线路上消耗的有功功率相当大,必须减少线路能耗。减少线路损耗的方法有:选用低电阻率材质做导线,减小导线长度,增大导线截面,优化电网结构,选择最合理的供电路线。(2)、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一是变压器无功功率损耗很多, 应考虑在一次侧装设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二是目前的建筑设计绝大部分采用二次集中补偿。(3)、减少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合理选择变压器的负载率,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以防止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能耗浪费。(4)合理选择变配电室的位置。(5)、电动机的节能。主要是减少电机轻载和空载运行。(6)、智能控制。对空调、变配电、安防、照明等基于计算机控制平台统一管理,实现节能、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服务。 结束语: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已经成为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以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 建筑概论论文:概论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概述: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多,能源紧张越来越成为人类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个行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基于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在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室外空间环境和绿化的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地面节能设计、建筑设备的节能设计、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节能设计以及节能建筑设计的细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节能建筑 设计方法 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成就显著。长期以来,投资建设项目时,我们往往只注重如何降低施工成本,然而忽略了建设项目未来的成本(包括操作费用,维修费用和报废处置费等)。事实证明:建设项目未来成本往往都大于施工成本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降低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更要考虑到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合理性,环保性。 全寿命周期,是指寿命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而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是指建筑的寿命周期,是建筑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是:主要的部分项目从构思到拆除的全寿命周期过程,可分为项目决策阶段、施工阶段(包括设计和施工阶段项目),使用和维护阶段,拆除阶段。 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再生资源利用及其资源的再利用。降低建筑能耗,科学利用资源的同时,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建筑节能与其他节能目的不同的是,建筑节能需要在遵循绿色、环保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文化背景、材料制作以及该地区的自然气候环境。 为了达到建筑的节能,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针对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 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应准确的了解工程的实际规划状况,并结合规划中的每一环境,将节能理念渗入进去。在整个规划节能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选址、布局。 在建筑规划的整体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有着不同的规划方式。 在一些寒冷北方地区,设计人员在建筑规划中,习惯性将建筑物布置在向阳与避风位置,以便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利用太阳能,避免建筑物热损失。 在一些炎热的南方地区,设计人员则要将建筑物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结合,加快空气热量流动,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 2) 建筑体型、朝向。 在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中,建筑物的朝向对建筑节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 室外空间环境和绿化的设计。 在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中,其室外空间环境和绿化的设计不仅关系着人们的审美效果,同时还关系着居住的舒适度。 在环境绿化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及当地的气候,选择与之相符的植物,最好以本地的植物为主,在确保植物成活率的同时,还能将绿化成本降到最低。 三、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墙体节能设计、外窗节能设计以及屋顶节能设计等几个方面。 1) 墙体节能设计。 在整个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中,外墙作为整个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使用的材料性能将直接影响着住户的日常生活及建筑的实际消耗能量。在整个墙体节能技术中,其节能方式主要是通过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实现的。通过相应的施工技术,将其填入墙体内,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复合墙体,在提高墙体热阻性能的同时,还能确保墙体的实际施工质量。 2) 外窗节能设计。 在整个工程建筑中,窗户的核心功能在于实现建筑工程的采光、通风,同时也有着围护作用。在整个窗户的节能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结合工程的整体构造,严格控制窗墙面积的比例,然后选择保温隔热效果好的窗户。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采用不同玻璃类型和窗墙比的建筑模型进行模拟比较。结果表明,在乌鲁木齐、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双层LoE玻璃最优;在昆明则应当选用单层反射玻璃。当南北立面窗户总面积固定时,乌鲁木齐、北京、上海、昆明四城市中最佳窗墙比分布为南立面40%,北立面15%;广州最佳窗墙比分布为南北立面各30%;与墓础模型相比较,当采用最佳玻璃种类和最优窗墙比分布时,建筑采暖制冷及照明总能耗可分别降低34%(乌鲁木齐),33%(北京),14%(上海),4%(广州),2%(昆明)。 3) 屋顶节能设计 屋顶节能主要是指通过在其屋顶上采取措施来实现建筑节能,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与建筑成本的投入。在科学设计理论指导下,能够充分调动建筑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如:隔热保温层的使用,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阻挡屋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屋顶绿化,既可以美化,又可以隔热保温;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利用降水多和太阳光充足的自然条件,采用“储水节能环保屋顶”,斜顶、平顶的使用等。 四、 地面节能设计。 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一层室内温度都低于以上几层。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对地面进行的保温处理,进而使底层室内热效果得到提升。在设计中,使沿外墙一米范围内的夯内,填上足够厚的干炉渣,并在其上面做合理的混凝土面层。这是提高室内地面保温,减少散热量的设计中一个非常简单并且可行的保温措施。 五、 建筑设备的节能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设备节能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采暖空调系统节能。 在采暖空调节能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从采暖系统热源出发,对其供暖系统进行完善,在提高系统供暖效果的同时,还能从根本上降低供热系统的实际耗能量。在整个空调节能系统中,设计人员应避免空调节能使建筑过多接受太阳辐射,且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建筑的实际内部构造,将外窗大小与朝向相融合,以此来达到节能效果。 2) 电气和卫生器具的节能。 在建筑节能的设计中,电气及卫生器具的节能与人们的整个生活息息相关。针对电气节能,需要设计人员能够结合光源的实际状况,利用自然界的一切光源,并将其与实际设计相融合,确保电能的节约。 六、 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节能设计 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利用可再生资源来实现工程的节能设计。 在整个可再生资源利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热在建筑中的实际作用,使用一定的技术将其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确保在节约生活能源的同时,还能提高能源的实际利用率。 2) 在可再生资源节能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当地工程的实际状况,将一些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提高工程节能的时效性。 七、 节能建筑设计的细节设计 节能建筑设计应从细节入手。 1) 为避免发生“热桥”反应,使用可靠的保温材料。 2) 在阳台,飘窗,外墙上阳台,空调的外机架,壁柱,装饰线条等外墙的出挑构件和附墙部位都要采取隔断热桥的措施,并要做好保温工作。 3) 窗口周围的要做好外墙保温。 4) 门,窗框与墙体之间以及抹灰层之间的缝隙,应使用科学材料进行密封; 5) 隔断墙、玻璃幕墙、梁、楼板等之间的空隙,应用保温材料填充。 结束语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技术、新能源不断的涌现,绿色理念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运用,在提高建筑工程自身性能的同时,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节省了建筑资源,降低了工程成本。因此建筑节能理念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筑概论论文:生态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概论 摘要:作为新兴事物的生态建筑,其在今后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值得我们进行探讨的地方还是比较多。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的迈进,机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也变得不可阻挡,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与之相关的,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会带来建筑科学技术内容和建筑艺术创造的不断丰富发展,推动整个建筑学的不断前进。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 1869年由德国学者海格尔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其实关于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把传统的动植物研究上升为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共生与再生原则明确了不同物质间的合作共存与互利关系,以及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多种边缘学科,其中的生态建筑学就是生态学在规划和建筑领域的体现。运用共生与再生原则,在结合自然、拥有良好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生态建筑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基点,将人作为发展的一部分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因此,生态建筑概念着眼于两方面:(1)提供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小环境;(2)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生态建筑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同时又控制和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使用,实现索取与回报的平衡。 二、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和技术策略 历经数十年的实践发展,生态建筑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思想、方法。如环境原则、健康原则、人文原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节约原则,即著名的3R原则――Reduce(质与能量的消耗及效率的高低)、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循环使用及重复使用)。 本质上,生态建筑设计是由生态美学观、生态伦理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人的行为与自然发展同等地位,这是生态设计最基本内涵。必须明白人是自然环境一部分,人的活动须建立在生态伦理道德基础上,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结合与协作。生态建筑存在的根本是对自然环境的关心,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首先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到建筑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更多的关心。 2、因地制宜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根据生态学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资源的经济利用,其首要是土地利用。今后城市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进行发展,为了有效地节省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建立充满人情味、亲和大自然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使城市地下、地面、空中有机协调的连接为立体网络。其次是生态平衡和建筑节能,也就是减少资源和材料消耗,如建筑保温材料和太阳能的利用就是这方面研究。 3、减少人工层次,更加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规律的重视,确定“生态优先”和“整体优先”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利用自然环境,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交融。 4、注重生态建筑地方性 任何一个城市建设、区域规划或单体建筑,都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其中包括地域地理因素、气候特征、建筑肌理特征、地方文化与风俗、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持久性和利用强度、当地的各限制条件等。 5、具有足够的弹性,包容未来科技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是一种动态的思想概念,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有足够弹性来适应未来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设备、建筑结构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根据以上原则,生态建筑设计可在以下几环节进行操作。首先,宏观环境上,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利用和开发。同时协调好城市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的关系,在空间利用强度、方式、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相适应;区域规划要与城市整体环境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其次,微观环境上,如园林景观设计、单体建筑设计等,要做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灵活性和广泛性,所以其具体方式、途径、方法非常丰富,蕴含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三、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的建筑设计是个大问题,它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建筑发展的可持续性 信息时代更应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用高新科技,探索生活环境和生存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原则进行设计:(1)对涉及地域性、地方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文化脉络;(2)结合建筑功能要求,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3)树立建筑材料循环使用和蕴含能量意识,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破坏环境、高温能量、产生废物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开发利用旧的建筑材料、构件;(4)针对当地气候,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5)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资源降至最少;(6)减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及建材的浪费。 建筑时空的延续性 “以人为本”的建筑很大程度上是强调其自然方面因素,由自然性引发出时空中的循环延续,进而成为整体,使建筑生命周期成为设计中重要因素。建筑的时空延续性要求建筑设计创作需要在遵循自然前提下,从传统生活和工作形态中汲取养分,提取要素,结合当代建筑科技和居住需求,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寻求建筑个性表达。这种延续使传统民居范式中的要素运用于现代建筑语言的创新中,其再现可是有形或无形,局部或全部,均可兼而有之,目的在给传统工作和生活一个延续和生存的空间,使之与时代同步、与传统文明相辅相成。 建筑时空的全面性 时空的延续性具有某种低于建筑空间文化的特质,实现了抵御建筑空间文化创新的再现,丰富了当前雷同的建筑模式。然而,仅是时空的延续性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人要求。为此,还须考虑时空的全面性。完成了自然空间与人性空间的合理结合后,需考虑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类自身生活工作方式的必要因素,主要有建筑的舒适性、生态性、适应性、文化性、信息性、智能性等。 四、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生态建筑正在西方国家得到大力推广,它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绿色设计是当今国际工业界的一种全新生产方式,“绿色消费”已成为发达国家公众生活的目标之一,它将促进人类新的绿色产业的出现,绿色设计和绿色建筑在人类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将会不断完善和成熟。日本、荷兰、德国、英国等国家已建成多幢生态办公楼。这些建筑采用的建材不影响人体健康,采用节能光源,不用空调。德国法兰克福还设立了生态住宅建筑学院,专门培养生态住宅设计人员。人类应回归自然,而住宅的生态化、城市的绿色设计恰恰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必然趋势。 结论 本文简要阐述了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探讨。虽然现阶段在我国生态建筑才刚刚兴起,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国民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家节能减排的持续深入人心,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定会在全国得到推广,生态建筑的发展不可小觑。 建筑概论论文: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概论 摘要:老年是人生较长的一个阶段, 老年人与住宅的关系最为密切, 老年人居住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老年住宅的设计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地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 提高其生活的自信心, 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居住环境。本文介绍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分类,探讨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分类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 有心理学上的、医学上的、社会学上的。面对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严峻现实,我们应当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住宅政策, 切实落实《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设计理念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发, 并完善社区公共设施, 更加细致地安排为老年人服务的基层公共设施, 让老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快乐。 一、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分类 老年人居住建筑根据养老方式可分为三类: 1、居家养老居住建筑 居家养老是我国的主要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住宅是居家养老的主要载体。老年人住宅又分为纯老户住宅和多代户住宅, 即只有老年人的住宅和老年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住宅。根据家庭供养模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不同, 住宅的布局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依老年人与子女居住的分离程度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1)合住型 依老年人的专用居住部分在住宅套型中的分离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六种平面的组合: 居室分离型: 包括共用厕所和老年人专用厕所两种。 居室、厨房分离型: 包括浴厕共用和浴厕分离两种。 主要生活空间分离型: 包括门厅共用和门厅分离两种。 (2)邻居型 由本楼内两个居住套型组成。这种居住形式即有利于两代人生活完全独立, 又有利于两代人生活上的互相照料和感情上的交流。 两个居住套型近邻、共用一堵墙, 中间可打通联系。 两个居住套型在同一楼内, 但不邻接。 (3)分开型 老年家庭和年轻家庭高度独立, 但在同一居住区内, 符合现代居住潮流: “住得近, 分得开, 叫得应, 常来住”的模式。 2、社区养老居住建筑 现代意义上的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家庭很难满足居家养老的各种需求, 养老功能逐步社会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居家养老的居家方式提供了可能性, 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服务养老设施主要由下列内容构成: (1)增设和完善居住社区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①老年人日间活动中心:为低龄老人和健康老人提供文体、兴趣的空间, 并且可以解决午间的餐饮和休憩的需要;②托老所: 为平日需要照料和护理的老人提供餐饮、起居、护理、保健的服务; ③医疗保健: 包括小型医院、门诊所和保健站, 为老人常见病预防、保健、急救服务; ④老年人咨询中心: 包括老年人权益、房产、婚姻、再就业、旅游等老年问题开展咨询服务。 (2)扩大和完善居住社区绿地和场地的建设。增辟室外健身、休闲、交往和娱乐的场地; 扩大绿地面积, 增加绿地的功能和设备设施。 (3)建立家政服务中心, 兴办老年学校,开展各种生活服务, 如购物、家务、送餐、保健和陪读、陪聊的日常服务工作。 3、社会养老居住建筑 社会养老是由社会提供的养老机构接纳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居住, 并提供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综合服务的养老方式。社会养老居住一般包括老年人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和关怀医院等。老年人公寓根据其投资和服务对象性质不同可分为福利性老年人公寓和普通老年人公寓, 前者属于社会养老范畴是社会供养型老年人居住建筑; 后者是居家养老的范畴, 属家庭供养型老年人居住建筑。二者均是老年人设施, 属于设施养老范围。 (1)老年公寓 这是以家居形式为主, 辅助养老服务体系的老年人养老设施。在老年公寓内, 老人们独立分套自居, 或多个老人以家居形式半独立自居。根据老人需要照料的程度, 适当配置公用设施和服务管理人员。 (2)养老院( 福利院、敬老院) 主要接纳社会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 提供集体居住的生活单元, 并提供生活、文化、娱乐、健康服务的老年人设施。 (3)护理院 接纳生活自理能力差, 活动能力差的老年人, 并重点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设施。 (4)安怀院 是专为无望康复的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的特殊老年人设施。 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 1、老年人住宅的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的老人住房建设一直未受重视,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考虑三代同住,即使有少量的敬老院也大都是为孤寡老人所建,选址往往在城市的边缘地区,采用院落式管理,相对封闭。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老人与社会的交流,忽视了老人对社区活动的参与意识,容易使老人在精神上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想法,不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即使是现在所建的老年公寓,也有相当一部分在选址上也只考虑了周边的自然环境,而忽视了社区人文环境。建设得很好的社区街坊,一般都有可供老年人居住的良好环境,这里不仅有现成的公共设施,而且通常交通条件也较好,还有常常被忽视的优点就是这里可以得到来自青年、老年朋友和邻居对老人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在建设场地的选择和总平面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 (1)场地周边活动安全,不应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保证购物、逛公园等一般室外活动不必穿过城市主要街道; (2)基本的地区公共设施如图书馆、保健服务、文娱设施等也都要靠近; (3)场地不宜直接邻近学校、儿童游乐场或为青年与成年人所活跃出入的娱乐区; (4)环境质量良好,环境符合老人的心理上的需求,对老人有较强的吸引力; (5)场地应有足够面积,以满足开展户外活动的要求。 (6)处理好合设或邻设的其他设施与住宅之间的关系,既提供公共交往空间,利于老人开展体育活动,又方便生活。 (7)生活气息浓郁,使老人们与各年龄段的居民们有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机会,避免产生与社会相隔绝,被社会所遗弃的消极心理; (8)设置坡道联系室内外空间,方便轮椅的使用; 2、老年人住宅的建筑设计要点 (1)采光优良,是目前衡量一套住宅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老年住宅采光,就不仅仅为了美观,还有特殊意义。老年住宅各个房间的门都应认真考虑,譬如,厨房和起居室,宜用玻璃和门扇,可以透光也可从外面看见,如果老人在厨房里滑倒,自己无法站起来或者晕过去了,外面的人就可以及时发现。否则,由于厨房抽油烟机的巨大响声,很容易把其他声音盖过。而在门上开一个玻璃窗户,声音传递就可以很方便了。推拉门,不用平开门; (2)玄关的设计。多数家庭中都没有扶手、坐凳,而且空间局促,由于凳子摆不下,致使老人一般需要扶着鞋柜等物的台面换鞋。此外,玄关还应该注意轮椅的收放空间问题住宅入口处面积要适当增大,门的宽度要适当增加,地面力求平坦,便于轮椅通过,并在老人经过处预留安装扶手的埋件 (3)老人容易摔倒,地面和浴池底都应防滑,浴池、厕所、楼梯及走廊两侧应设扶手,改变方向和高度的地方应用明显色彩; (4)老年人视力下降,易患各种眼疾,应提高房间照度,并抑制眩光,据日本分析,照度需提高2倍;各种设施上的文字说明应加大,以利老人识别。 (5)老人身高会缩短,有时高达6~7cm,因此,开关、门铃和门窗把手应适当降低安装位置: (6)卫生间的设计。老人容易失禁,卫生间应靠近卧室,并设长明灯;卫生间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容易出现意外伤害状况的所在。以选择淋浴还是浴缸这两样设备为例,大多数老人使用淋浴,尽管他们很喜欢使用浴缸,但确实后者比较危险。而我国在使用浴缸的条件上也有很多的不便,比如说热水、空间问题等,因此,浴缸不见得是适合老年人的洗浴方式。淋浴可以把使用浴缸进出而造成老人滑倒的危险降到最低。很多老人使用浴缸,因为体力问题,还需要配备一把坐凳,这样造成的温差很容易生发疾病。住宅可以考虑紧凑的设计,用省地营造便利,比如能用淋浴的帘子就不用淋浴屏,轮椅转圈的区位就可以扩大一些。如果非要用浴缸不可,就必须在适宜位置安装他们能够借力的扶手,尽量降低危险系数。卫生间洗面台下应凹进,以便老人可坐下将腿伸入操作。 (7)厕所宜用推拉门,不用平开门; (8)老人听力降低,应提高报警响; (9)厨房的设计则在于便利和安全的统一。如果是残障老人使用的厨房,就应该保证让他们坐上轮椅也可以正常操作,而不能是家里无人时,最基本的事情也做不到。以操作台为例,下部设计应留空,还有我们希望设计成连续操作台,这样坐在轮椅上也可以把一件东西搬到对面去。此外,还有炉灶和水池的位置关系也是有讲究的,我们认为L形布局是最理想的,老人在轮椅的转圈范围内可以够到。 建筑概论论文:老年人居住建筑概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关于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已慢慢改变,传统的养老方式也已不再适用于现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目前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是发展社会养老,推广更符合现代人居住的养老设施建设。 关键词:老年人;建筑设计;需求;景观 面对我国老年人日益增多,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现状,在建筑设计上更应该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主,这也是当前发展老年人设施建设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成的服务于老年人的社会机构有很多,但是大部分还是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等特点,忽视了老年人的需求。对于老年人来说,更趋向于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生活,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因此,老年人建筑更应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为主。 一、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分析 老年人阶段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化又因人而异。有的老人退休后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学习舞蹈,有的老人则更希望安静的多与家人相处。我们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和特点。1、信息的需求。老年人活动空间较小,但仍需获取社会信息,了解周围变化、市场行情,了解世情。 2、社会关怀理解和环境支持的需求。老年人渴望相互交往获得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生活上则喜欢安静,但不希望寂寞。 3、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多数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4、依存的需求:老年人往往对家庭生活依存心理加强,希望有亲人照顾,外出就医有人陪伴。 5、和睦的需求:老年人所处的社会角色、人际交往关系的巨大变迁,使之常常会有孤独感和寂寞感,需要亲朋好友的交往。 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8、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心理表现无助,希望有人照顾。 二、适合老年人的公共设施设置考虑到老年人体能及心理的特征,按照自理、介助到介护不同的生活状态,设置必要的医疗、娱乐、文教、社交、供应、管理等公共设施,组成健全的生活保障网络系统。 1、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身体机能,基地内的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上应以保护老年人的行动为前提,避免可能发生的环境伤害。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强安全感,消除隐患。 2、要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棋牌中心、老年医疗急救康复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文化休闲活动,并能针对老年人的体能和常见病,提供相应的疗养设施和方便服务条件。 3、基地应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需要。而且室外环境平坦、视野开阔,与庭院结合绿化、造园,组合成若干个户外活动中心。适当布置一些建筑小品,如绿化、喷泉、凉亭、长廊等,同时备设坐椅、灯具及活动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具有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散步、晨练的户外场所。 三、老年人建筑设计要点 1、建筑设计要从老年人的安全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相对完善的综合考虑,增加生活上的安全系数,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脚动作逐渐变得不灵活,所以室内地面材料要求防滑,并排除高差和门槛;由于老年人的判别力、行动力急剧减退,所以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可以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使老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在卫生间设置安全抓杆等必要的辅助设施,门最好设平开门,向外开启,并留有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设置夜视灯,避免夜间老人起床摔倒。 2、建筑设计要从老人的心理出发,对各个功能空间大小进行控制,避免空间过大或过小对老人心理造成不适。 在各个使用功能空间之间连接部分的过道宽度一般保持在净宽1.8M,这样既可以步行通过也可以轮椅通过;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0.65m高处宜设φ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老年人在行动中会有乏力感,体现在起立、下蹲比较困难,一般在需要起立、下蹲、坐、卧等地方设置与地面平行的安全抓杆两根相对地面标高0.3m和0.85m左右,两根相互垂直设置,或平行设置。在楼梯设置上,按照建筑设计专项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中的规定,楼梯踏步宽度大于等于300mm,踏步高度小于等于130mm。而且在建筑层数上面也有相应的限制,三层以上则需设置电梯等。3、建筑设计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设计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个人护理的需要。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使用贴近自然的材料,并注意使老人的居室、卫生间、厨房容易清洁。在建筑色彩上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采用清新、明快、温暖的色调。老年人居室的色彩搭配应考虑个人爱好,因人而异。但要注意居室大色调的协调把握。比如在强调老人居室的厚重感时,要防止产生压抑感,居室的陈设不能一律呈灰暗色,而忽略明快、舒展的设计;在尊重老年人的色彩喜好时,尽量避免大面积的深颜色,以避免死板、沉闷感。另外老年人喜欢清净,居室的隔音性能要好。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间里,家具十分重要,要具备宜人的功效,其形式的美感、色彩的刺激要符合老年人的审美经验和个性差异。而且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居室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同时设置种植菜地等区域,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根据老人们各自的体力情况,参加力所能及的养花、栽树、种蔬菜等趣味性劳动,增添生活的乐趣,从而为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晚年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老年人建筑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上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将现在流行的园林设计手法用自然式的表现方法表达出来,给人营造一个丰富而有富于变化的环境。在不同的区域用孤植、群植、丛植等种植方式,来体现植物的个体美、群体美,从而营造一个自然的氛围。在植物搭配上,尽量体现季相变化,形成了“春花、夏荫、秋果、冬绿”的效果。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景物、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地方传统,而且使老年人不感到陌生,带来愉悦放松的感觉。五、结语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扶幼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设计者应结合具体实际,为老年人参与行为,进行周密的规划、组织与设计,保证他们具有年轻人的平等参与机会。根据老年人对设施的多样化要求提供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争取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设计目标,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这不仅是老年族群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每一建筑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建筑概论论文:建筑砌块砌体施工技术的应用概论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砌块砌体的特性,阐明了施工前的准备即使施工中的质量要求,最后强调了砌块砌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砌块砌体 施工技巧 保证措施 前言 为保证砌块砌体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其材性及施工工艺进行摸索。通过施工实践,为我们在砌块砌体的施工方面积累宝贵的经验 一、建筑砌块砌体的特性 砌体强度偏低,不稳定。墙垛、柱子及窗间墙等砌体强度比设计规定的偏低,且随时间不断降低,甚至出现压碎和开裂现象。原因是砌块本身强度偏低,且硅酸盐砌块碳化对强度的降低影响较大,加上砌体砌筑质量难于保证等。 砌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和龄期不足28 d 的及潮湿的砌块,不能砌筑上墙,严格控制抗渗性及相对含水率,运到施工现场的砌块严禁浇水、浸水润湿,当天气干燥炎热时,可少加喷水润湿,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砌筑时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严禁雨淋,雨天不得施工,砌完的砌体宜进行防雨保护。砌块用砂浆为加入改性剂后配制的专用砂浆,它是由胶结料、细骨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混合材和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采用机械搅拌后,专门用于砌筑混凝土砌块的砌砂浆,简称砌块专用砂浆。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b15、Mb10、Mb7.5 和Mb5。砌体水平灰缝应按净面积计算≥90%;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80%,常温下砌筑高度≤1.8 m,搅拌至用完砂浆的时间应≤2.5 h。砌筑应对孔错缝搭砌,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纵横墙同时砌筑时应交错搭接,上下皮砌块的搭接长度应为主砌块长度一半(190 mm),最小搭接长度≥90%,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临时间断处不得留直槎外,应从墙面伸出200 mm 砌成阴阳槎,宜延至门窗洞口。砌筑好灰缝砂浆达到“指纹硬化”时即刻进行勾缝,清水墙面应随砌随勾颖。对不密实或砌筑中被碰撞而灰缝开裂的应取出该砌块,重铺新鲜砂浆后砌筑。复合夹心墙体应先砌内叶承重墙片,即(190 系列)2 皮高,紧靠内墙放置保温材料,再起外叶墙片,中间留有10~20 mm 隔气层,内外墙片之间的水平缝和竖缝应随砌随刮平勾缝。当墙体竖向灰缝中出现2 皮通缝时,必须设一道钢筋网片,沿墙高每隔600 mm 设一道拉结网片,埋在墙体交接处或芯柱与墙体连接处的水平灰缝中。 二、 施工前的准备 1、 砖的准备 砖应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品种、强度等级及时组织进场,按砖的强度等级、外观、几何尺寸进行验收,并检查出厂合格证。常温下施工时,砖应提前1d~2d 浇水润湿,以水浸入砖内10mm左右为宜,避免砖干燥吸收砂浆中过多的水分而影响粘结力,并可除去砖表面的粉末。但浇水过多会产生砌体走样或滑动,使施工操作困难。 2、砂浆的准备 砌筑用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砂浆在砌体中的作用是传递上部荷载,粘结砌体,提高砌体的整体强度。砂浆种类选择及其等级的确定,应根据设计要求而定。一般水泥砂浆主要用于潮湿环境和强度要求较高的砌体。石灰砂浆主要用于砌筑干燥环境中以及强度要求不高的砌体。混合砂浆主要用于地面以上强度要求较高的砌体。 3、机具准备 砌筑前,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垂直和水平运输机械。其中垂直运输机械是影响砌筑工程施工速度的重要因素。常用的垂直运输机具有井架、龙门架、塔式起重机等。井架,通常带一个起重臂和吊盘,起重臂起重能力为5kN~10kN,在其外伸工作范围内也可进行一定的水平运输。吊盘起重量为10kN~15kN,可放置运料小车或其他散装材料。搭设高度一般为40m 左右,用缆风绳保持其稳定性。龙门架,它是由两根立柱和横梁组成的门架。在龙门架上设置滑轮、导轨、吊盘、缆风绳等,进行材料、机具等的垂直运输。根据立柱结构不同,其起重量为5kN~15kN,门架高度为15m~30m。近年来为适应高层建筑施工的需要,采用附着方式的龙门架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如MSS-100 型龙门架的架设高度可达100m,SSE-100 型可达80m 等。水平运输除可由塔式起重机进行外,也可用双轮手推车或机动翻斗车进行。 二、砖砌体施工技术的质量要求 1、横平竖直 横平,即要求每一皮砖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块砖必须摆平。为此,在施工时首先做好基础或楼面抄平工作。砌筑时严格按皮数杆挂线,将每皮砖砌平。竖直,即要求砌体表面轮廓垂直平整,竖向灰缝必须垂直对齐,对不齐而错位时,称为“游丁走缝”,会影响砌体的外观质量。墙体垂直与否,真接影响砌体的稳定性,墙面平整与否,影响墙体的外观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三皮一吊,五皮一靠”,随时检查砌体的横平竖直。检查墙面的平整度时,可采用塞尺塞进靠尺与墙面的缝隙中,检查此缝隙的大小。 2、灰浆饱满 砂浆在砌体中的主要作用是传递荷载,粘结砌体。砂浆饱满度不够将直接影响砌体内力的传递和整体性,所以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砂浆饱满度水平灰缝不低于80%,且灰缝厚度控制在10mm±2mm 之间。影响砂浆饱满度的主要因素有: 砂浆的和易性。和易性好的砂浆不仅操作方便,而且铺灰厚度均匀,也容易达到砂浆饱满度要求。虽然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比水泥砂浆低,但水泥砂浆的和易性要比混合砂浆的和易性差,因此砌体结构施工时常采用混合砂浆进行砌筑。 3、上下错缝 为了保证砌体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应选择合理的组砌形式,使上下两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至少1 /4 的砖长; 不准出现通缝,否则在垂直荷载的作用下,砌体会由于“通缝”丧失整体性而影响强度。同时,纵横墙交接、转角处,应相互咬合牢固可靠。 三、砌块砌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每层墙的最下和最上一皮,梁或梁垫的下面,墙的阶台水平面上以及挑檐、腰线,均应砌丁砖。宽度小于1 米的窗间墙应用整砖砌筑。半头砖和破损的砖,应分散砌在墙心和受力较小的部位。 2、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厚度一般为10毫米,其波动幅度应在8~12 毫米的范围内。砌筑砂浆的流动性应为7~10 厘米。灌缝应用流动性较大的砂浆,严禁用水冲浆浇灌灰缝。拌合好的砂浆,应一次用完,不能过夜。砖的边角不要碰准线(边角离准线2 毫米左右)。每砌5~6 皮砖后,用靠尺检查墙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其方法:将靠尺靠贴墙面,当线锤与墨线重合为合格,不重合则表示墙砌歪了;靠尺与墙面贴合紧密表示平整。 3、在门窗框边砌砖时,先用线锤吊正门窗框,框与墙接触面应留8~10 毫米的缝隙;窗台板砖面与窗框下窗头底离空30~35 毫米,以便粉刷完工后框底离空10~15 毫米,杜绝窗台渗漏返水。洞口墙阳角要吊正,防腐木砖、木门窗框每边至少砌入两块。 4、墙的转角及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如必须间断时,在间断处应留斜槎(又称踏步槎),斜槎高度不大于1.2 米,其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如留斜槎确有困难时,也可留成直槎,但应在水平灰缝中加设拉筋,其数量为每半砖厚度不得小于一根直径至少4 毫米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0.5 米;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少于50 厘米;末端尚应做成90°的弯钩。墙的转角处不应留直槎。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检查方法:揭开三块砖,把百格网放在砖面上,观测砖面上粘有砂浆的所占格数。取三块砖的平均值,每砌高1.2 米应检查3 处。 5、清水墙的面砖应挑选边角整齐,颜色均匀、规格一致的砖砌筑。有砖垛的墙,垛和墙身必须同时砌筑,并应逐皮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二分之一砖长。 建筑概论论文:概论高层建筑与城市形象的塑造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层建筑在城市形象中的作用,然后探讨了如何通过高层建筑塑造城市形象。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形象,塑造 一、高层建筑在城市形象中的作用 1 层次性 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作为城市表象的重要载体, 具有很多非纯功能的因素。展示是这类建筑的重要方面, 对城市总体空间和城市性格的形象化考虑, 大于对其本身内部功能的关注。它的表达性、象征性和统领性是尤为重要的。显然, 它不是填塞城市的普通建筑, 而是城市塑型的关键构件, 是城市空间和景观的主导。高层建筑标志性是隶属于其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在这些标志性中, 根据文化、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对标志性的层次进行划分, 从纵向深度刻化城市的内涵和外放其固有的文化张力。 高层建筑标志性本身也要依据重要程度在层次上予以区分, 使城市在空间表象上富有层次, 形成一定的等级划分。有了层次和等级才能使整个城市的空间和景观, 既有秩序又富于变化。由于其等级不同, 辐射范围和空间控制区域则不同, 与之相匹配的城市空间也就不同。 2导向性 高层建筑标志性代表着一种空间的标识与象征, 它对人的行为路线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地上标志在观察者的眼中, 认为是外向的参考点, 有实在的物体, 尺度上的变化很大。似乎对某一个城市比较熟悉的人, 愈来愈依赖地上标志作为向导, 来共享其独特、专一的特色。我们把城市引喻成为一个网络, 把系统内各个交叉相关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描述, 共同配合, 组成网络中的诸要素, 把关注点放在不同的网络终端, 使整个网络显示出内在的关联性, 形成有机的整体。高层建筑标志性所要承担的就是各个网络终端的支点与构架, 对城市个性化的建构提供有力的支持。 3天际线 现代城市中, 高层建筑在高度上的优势使其对天际线节奏变化的影响愈来愈大。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 旧有的天际轮廓已经逐渐改变, 高层建筑的融入使新的城市天际线逐步形成, 而在这一地程中, 相近的体量、相似的风格使城市天际线显得缺乏层次, 重点不突出, 有待于在高层建筑标志性的建构中加以改进, 使天际轮廓线显得活跃、富于变化, 也使城市的文化风格具备鲜明的个性。高层建筑的各部位中, 顶冠部分的标志性处理对天际线的影响尤为显著。凯文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篇1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为了能够使得配套施工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下去,在开挖与支护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去对基坑工程其他的相关工程进行配合,尽量的减少和排放土方工程存在的矛盾。除了对于机械等方面给予有效的使用之外,还要求其能够对于支护施工本身的合理性给予有效的确认,使其能够令施工的工艺的标准化程度获得快速提升,使得基坑支护施工本身的安全性获得保证,另其自身的使用寿命得到适当的延长。(1)深层搅拌与钢板桩支护。主要是运用水泥对其进行固化,施工之前还需要使用机械对其进行搅拌,使其能够令材料自身硬化的速度与硬化的效果得到保证,构成深基坑软土自身的一种合理的支护结构。(2)桩基支护与地下连续墙经常会被理解为属于钢筋混凝土管桩的一种支护形式。这种支护技术需要对桩之间所处的距离进行控制。(3)锚和内部支持。锚杆以及内支架是当前进行深基坑施工的重要结构,其自身的刚度大,并且变形能力相对较小,能够令基坑本身的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寿命获得保障。 2深基坑支护经常会出现的施工问题 2.1设计不合理 基坑的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用到公式,但是使用公式的时候一般都是对相对简单的结构和浅基坑进行计算。其更加适合被用在对拐角比仅计算,但是其中的含水量与体积相对比较大的基坑。然后如果精度较低的话,那么就对实际的施工的效果造成影响。例如,会使得内摩擦角会变大,以及静态距离产生变化,使得支撑结构自身缺少足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总的来说,细长结构的深基坑支护其对于的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长宽相并不大的岩土工程,如果在设计上存在不合理情况,那么井壁就很可能产生位移,使得基坑进行开挖的空间太过狭窄,这对后期采取支护所获得的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2取样不完整 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设计阶段,就需要对于基坑中所包含的土样和基坑中的石方进行取样并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得工程设计可以和实际施工情况保持吻合。可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目前有很多施工单位或者施工队伍为了能够提升自身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使得施工的工期能够被压缩,在进行取样的过程中经常会动一些手脚,使得取样的范围缩小并且在取样的时候并不完善,这种情况使得取样分析变得缺少准确性,而其获得的分析的结构也无法为施工施工方案的确认提供帮助。 3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具体的优化对策 3.1对支护的施工设计给予优化 为岩土工程的深基坑制定支护方案,需要去对材料自身的用途和使用数量去进行非常严谨的计算。并且还需要对在需要进行装修工程里材料不仅能够保持充沛的同时也不会出现材料损耗的情况。首先需要挑选适宜的装卸以及适当的运输工具,需要尽可能的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对材料的二次搬运。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使得材料自身进行放置情况合理,及时依照施工的进度与材料当前的库存状况去进行材料的采购,合理去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实际的使用计划给予有效的设计,并且将“就地取材”的建设思想作为节约目标,令深基坑施工设计中的多种管线路径以及预埋方案在保持合理有效的同时尽可能的做到节约资源,尽量令管线本身的路径最短,从而令材料节约的目标给予实现。 3.2对基坑开挖施工给予优化 针对岩土工程深基坑的施工,需要在对其进行支护后在进行自后的施工。这样做的目的是其在进行施工时,能够尽量的将深基坑暴露的时间缩短,令支护结构在施工快完成的时候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施工效果,并且,为了能够使得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有所提升,还可以在进行整体开挖时保证基坑施工的持续性。另外,深基坑开挖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其土方堆放以及运输的问题也是需要注意并且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的。我国针对基坑开挖施工提出的规定中指出,进行开挖的土方需要与基坑保持至少2至3米的距离。施工人员还需要对这一安全距离给予科学并且合理的计算,同时还要对土方堆放高度进行有效控制,其他零点对基坑支护施工不产生影响。 3.3优化支持和排水建设 向下排水处理是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在水下建造项目时,会出现流沙和管道涌浪。在更严重的情况下,挡土墙上的土将会塌陷,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支撑。同时,施工安全也将受到威胁。因此,在岩土工程深基坑的施工和施工中,应避免水下施工,积极完成排水,并进行相应的排水和排水处理。如果地下水超过地下水坑,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基坑底部干燥,同时改善施工环境。基坑底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要确保深基坑的固结和基础结构的抗剪承载力。 3.4施工技术的有效性 必须在设计阶段对施工技术进行有效优化,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应用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在严格按照我国有关国家规定的基础上,优化传统设计理念,即从项目建设条件出发,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法。除了构建传统概念的真实信息反馈动态系统之外,施工设计还需要加强对结构变形的控制,计算和确定地面超载情况,合理变换平面效应和空间效应。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并提供有效的分析。总体上,要提高设计方案本身的有效性,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做出相应调整,以有效提高深基坑本身的施工效果。 4结论 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当前岩土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还需要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参考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开展救灾若干方面的相关研究。他们致力于设计,施工和管理效果的可持续和有效管理。控制方法使其能够不断为提高我国项目施工质量提供有效帮助。 作者:张昊 单位:河北中核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篇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趋于高端化,更加把注意力放在了构筑物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上。这也导致了岩土工程必须在社会的推动下发展,因为岩土工程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形式大部分是地基,基坑是为了提供地下工程施工所挖的临时坑,但是受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地下管线复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使用支护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确保日后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1了解深基坑支护的种类 构造越高的建筑,基坑的深度值必然与建筑物高度呈正相关,基坑的深度越大容易形成的事故又相应的增多。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就需要先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根据不同的基坑深度、地质、环境与荷载情况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常见的有四种:深层搅拌桩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土钉墙支护。 2目前较多出现的深基坑支护问题 应用极为广泛的深基坑支护手段,通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问题,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2.1挖掘程度难以掌控 理论情况下,较深的基坑大多采取机械挖土方,剩余约50cm时再采用人工挖土方,最后进行支护作业,这样能够加大程度的减少误差。但是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我国缺少施工机械方面的人才,所以机械在没有很准确的操作下比较容易出现少挖或过度开挖的情况,还有基坑的坡度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比较难以掌控操作技术含量[1]。由于有些基坑面积比较大,人工开挖所呈现的问题显而易见,难以平衡整个场地的平整度,对后期的施工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2设计及施工人员对于基坑支护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在设计基坑中的施工都是特别理想化的,难以准确预估到地质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大部分建筑物都是在周边房屋众多的环境中施工,城市当中地下结构特别复杂,受各类管道线路、土层性质、人文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支护结构的设计数值及图形都难以达到一个没有偏差的状态,故而很大程度的影响实际工程的施工。在设计并不是很完美的情况下,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不按照设计中的要求施工,使支护结构没有达到标准的质量,就将引起支护面开裂、支护强度不够造成的坍塌的问题[2]。这一问题意味着我国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深基坑支护质量的重要性。 2.3支护施工的复杂性难以协调整体工程 工程施工中应该尽量保证各个工艺的协调进行,理想中的状态应该是先开展土方开挖的施工,紧接着对支护结构进行施工。然而实际现场中,由于土方开挖操作性低,用时较短,很难在其后根据工期进行繁杂的支护结构施工。支护施工拥有工序复杂、操作技能要求高的特性,以我国目前的支护施工技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整套的工序,所以致使这道工艺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造成工期延长、窝工等问题。 3加强支护结构施工的发展措施 3.1保证基坑施工的质量是前提 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因素都可能导致施工故障甚至事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程序,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组织施工,对应的作出一些具体的施工措施,而且要严格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例如,在土方开挖前先进行地质勘察,拍照及摄像留底一份开挖前的环境状况,应该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等信息进行分析,特殊土地需要认真组织施工,分层开挖深度不宜过大[3]。如果土壤高程差太大或挖掘进度过快,土壤原始平衡状态变化容易,降低土体剪切强度,导致土体滑动迅速。这一问题会使监管难以顺利进行,故而加大了坍塌事故的发生机率。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点是过程控制。一旦施工过程有一些问题,以后很难纠正和补救。 3.2完备支护施工技术研究系统 实践是验证事实的唯一标准,要想得出正确的理论必须践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但是在我国并不具备对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系统研究。对于现有的支护方法,我国的理论知识水平都不能很好的将其功过进行评说[4]。目前我国拥有大量施工单位积累的支护施工资料,但是并没有对其有一个具体的研究说明,缺乏数据的支持,没有系统科学的分析,很难达到理论完整的目标,这是目前我国最为缺乏的。 4结束语 国家的发展必然造成各行业的发展,而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应用在整个建筑行业都起到了一个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深基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项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引起了广大人士的关注。为了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对于基坑支护的研究必不可少,具体对如何提高这项工艺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展开讨论。深基坑支护技术对于人员的要求必须严苛,还需要对我国建设行业开展学习,深化这项施工的设计理念,加强对于支护施工的研究,才能够推动我国建设行业发展形成新高潮。 作者:王立刚 单位:唐山市新地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篇3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层出不穷和这些建筑建设中的不能忽视基坑开挖。虽然可以直接挖掘一些简单的基坑,但也有一些建筑地盘小,要求工程基坑的深度大,需要支持基坑工程技术来保护这些建筑。因此,基坑工程技术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以前的井点降水与钢板桩的运作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在当前形势下,深基坑支护技术可以划分为以下:①让深基坑坑外压的土层系统,主要包含地下连续墙,深层水泥搅拌桩、钢筋混凝土桩、钻孔灌注桩和钢板桩;②深基坑坑支持系统用于固定和支持深基坑坑外壳,包括深基坑支护技术和相关的设备,主要包括结合钢支撑的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材、钢材管支撑;③用来减少坑水入渗深基坑渗水系统,其中主要包括锁钢板桩的深度、压密注浆、高压喷射灌浆桩、地下连续墙、深层水泥搅拌桩。 1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在选择上的注意事项 在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选择上应当着重注意两方面内容。即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以及选型时的注意要素:首先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按照结构可分为:土钉墙、放坡、水泥、土墙、以及支档式结构。其中支档式结构又能进一步划分成支撑式结构、锚拉式结构和悬臂式结构等。其次是选型中的注意要素,这其中涉及几方面要点:(1)工程所涵盖的工期及经济特性等;(2)要考虑好施工位置的地质情况和环境气候等因素;(3)结合土质与周边环境。进行良好的支护结构设计;(4)充分考量好深基坑的尺寸与形状;(5)还应考虑到周边设施建筑物等对基坑的反作用力情况;(6)监测点的选取和设置;(7)基坑具体深度及其施工条件;(8)地下水源、管线分布情况等。 2优化选取深基坑支护方案 从基坑支护的作用不难看出。其支护结构不仅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更会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建筑物、以及施工土质的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方案设计时。应当尽量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在保证项目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还应尽量缩减投入成本,使基坑支护机构在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之上。还要具有经济性。良好的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能够对项目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能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基坑支护方案的优化选择上,也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2.1从经济角度设计优化深基坑支护方案 在项目施工前。对所需施工场地进行土质勘测。以及对周边环境进行实际考察,以此来分析和判断出此位置将选用何种支护结构方案。同时,能够进一步确定出此位置进行基坑开挖和进行支护作业是否能够采取有效的经济节约措施。有时,在针对特殊土质条件及较为开阔的施工场地且周边并无其他临近设施和建筑物时,还可以考虑进行简单护面或者无支护的方案来解决基坑支护问题。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时,若采用传统的土方开挖、回填、外运等方式。则会增加施工成本。而若以喷锚网方式进行支护则会使边坡上段位置受力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支护效果。对此,可以采用联合支护方式进行施工作业。对基坑上段采用放坡、下段采用喷锚网。通过这种联合支护形式。能够很好的对基坑进行支护。 2.2从基坑深度来优化深基坑支护方案 在基坑支护中会涉及到悬臂桩的嵌固,且对其进行嵌固的深度通常要达到其高度的倍数,而由于悬臂桩在进行支护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弯矩的承载,且会出现侧向性位置移动,这将会对基坑周边的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考量好基坑位移所产生的敏感度。若存在悬臂桩支护方案与实际施工支护有出入时。则可使用联合支护方式达到支护效果。如在基坑上部采用喷锚支护,基坑下部采用排桩支护或直采用桩(锚杆支护形式进行基坑支护,这两种联合支护方式不仅能够解决悬臂桩无法达到的效果,更能有效减少施工资金的投入。此外,在支护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支护方案的应用。 2.3深基坑支护的优化设计研究 设计方案的优化在深基坑支护中,由于施工难度大、时间长、条件差等不利因素。使得基坑工程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根据不同施工环境、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设施、以及气候因素等。基坑支护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上。要做综合性的考量。例如: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要对地下水源或管线分布位置进行明确勘测;要对周边环境及建筑物进行距离设定;对于支护结构及尺寸进行选择等。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不仅要有基坑支护专业知识、建筑工程设计经验,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全质量控制意识,时刻将安全与质量作为方案设计的首选,此外,对于可实施的支护方案要进行必要的对比和筛选,在确保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原则上,综合考量施工的难易性和经济性。 2.4方案中设计参数的优化 对于嵌固深度的优化,基坑支护结构中桩体的嵌固程度对支护效果影响较大,若嵌固深度不足,则会影响基坑的稳定性。若嵌固深度过大,对于桩体材料的浪费也大大增加。会提高支护成本,所以,在进行嵌固深度设计时,不仅要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尽量做到经济性。桩体的优化。桩体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支护效果。过为稀疏的桩体排列,将会加大土体的受力,极易出现土体滑落,失去支护能力的现象,若桩体间距过于稠密。则会使土体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也会极大的增加投入成本。因此,在进行桩体排列设计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调整好桩间距以便使桩体结合土体。发挥出更大的支护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与地下工程的增多,使得岩土工程时基坑施工逐渐增多,基坑深度不断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基坑支护的危险系数进一步提升为此,应当在基坑工程作业前,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设计。选取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唯有如此,才能使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以保证,也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工程项目的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严元.论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措施[J].城市建筑,2012,15:56. [2]熊小军.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解析[J].低碳世界,2014,11:137~138. 作者:刘文成 芮永康 单位:江苏省核工业二七二地质大队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 一、电气施工阶段的管理 只有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达标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因此,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个施工过程都要做好日常的检查工作,而建筑电气是整个施工中的关键部位,一定要紧跟结构施工的进度中的预留以及预埋作业,主要有: 1.1接地工程:根据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检查基础底板钢筋的贯通情况、柱与底板主筋的焊接防腐工作以及测试接地阻值等。此外,可以通过增加人工接地极来减小接地的电阻值。 1.2防雷引下线:如果引下线采用立柱主筋时,必须将主筋自上而下都做标记;当采用专用引下线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贯通成一体,同时要做好焊接和防腐工作。 1.3配管以及箱盒的预埋、预留以及位置标高等符合要求,外壁按规定做除锈和防腐处理等。当施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后,建筑电气工程将随着装饰、装修工程的开始进入安装期,其关键工序有:①根据要求将管内穿线按色标分色,已达到区分零、地、相线的目的。②定位、接地以及接线相序是做好电器设备安装工作的重点。③安装电缆桥架和金属线槽时,除了做到横平竖直以外,支点之间的间距也一定要符合相关规定,并且连成的整体应当做好接地。④对于吊顶配管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跨接地线的焊接和防腐工作。此外,对于消防报警系统以及通讯电话系统等所用的电线管种类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⑤屋顶避雷网应与接地引下线焊接可靠,上下应当形成一个贯通的接地体。在竣工阶段:第一,电气管理人员根据规范要求检查系统测试结果以及试运行情况,必须服从指定专人的指挥并且一切工作按照相关规定认真执行。第二,收集和整理竣工资料。竣工资料是体现工程质量的文件,为了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应当统一管理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经过收集、审查以及整理的施工中的各种技术文件应当作为工程日后运行以及改建和扩建的依据。此外,为了有效的保证施工资料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真实准确,必须随着施工进度及时整理施工资料,并且要求签证齐全。 1.4建筑电气分部观感质量标准。工程所有材料必须选用优质产品,并作到品种、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出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施工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在线路敷设、配电箱、开关插座、照明灯具及防雷接地等分项上,外观质量必须达到优良标准。 二、进行设备调试、保证使用功能 调试工作是对前述大量工作的一次检查。为了明确控制的对象,一定要用标签对配电箱柜进行标识。一定要按照产品的说明书以及设计图纸的要求逐渐检查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温度控制范围、安全保护以及空调机制冷等,尤其是与安全相关的各种控制以及操作设备等进行反复的试验,使其达到设计的要求。由于调试工作是对本工程进行的最后检验的关键性工作,除了调试单位进行意外,还要电气专业人员以及各专业管理人员和使用单位的相关人员密切配合。这样做,除了能够有效的监督检查设备的内在质量和安装质量外,还可以为以后设备的使用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当调试完毕后,经过实效考验稳定可靠后,方可交付使用单位。 三、结语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将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总而言之,作为电气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对施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精细化管理。同时电气工程师还必须不断地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不断地汲取新知识,给自己充电,做到与时俱进。 作者:王志斌 单位:中冶集团铜锌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问题及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筑业不断发展,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气工程施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和工人安全。因此,建筑电气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讲述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述其原因,找出其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建筑电气工程是项庞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及时深入分析并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找出应对措施,便会影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因此,下面我们来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尽可能提高其施工质量。但是建筑电气工程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包括了地暖工程,通风管道等多个方面,而且还要对建筑内各种基础系统进行控制调节。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诸多细节难以控制,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大不相同,导致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问题接二连三出现,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1.1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管道铺设问题电气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管线穿过沉降缝时未设置路箱,电线管厚度不达标,选择原材料出现问题,电线管未达到预埋深度,在外裸露过多,施工工人技术层面质量不高等问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这就对施工工人的要求大大提高。要确保施工工人的综合素质及其专业水平,工人在工程作业中要严谨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但是实际问题是,施工工人综合素质低,专业水平低,对工程整体要求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1.2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变压器制造安装问题现如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新的追求,电力系统随之不断发展,变压器也得以升级,这就对变压器的安全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变压器制造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不成熟,导致其内部金属表面存在很多毛刺,会导致其顶端放电,使得安全隐患大大增加。再者,就是变压器安装维护过程中,存在温度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使得变压器的寿命缩短。1.3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防雷接地问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防雷问题。若雷雨天气被雷击中,会对建筑电气工程产生很大的损害,大大增加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解决这个严肃的问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首先,严格挑选施工材料,绝不因为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而掉链子。其次要注意防雷设备末端要达到预埋深度。 2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施工过程中电气设施设备日常管理出现问题为了使建筑电气工程顺利进行并保证其质量,施工工人应定期对工程中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有些电气设备的定期保养,对施工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若施工人员偷懒不进行专业保养或者施工企业贪图便宜,自行保养,都会对电气设备造成极大的损害,进而影响施工工程的质量。2.2电气施工过程管理制度出现问题一项工程要想顺利完整,必须在施工过程开始前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从而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完善,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一项严谨的施工管理制度,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将工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责任负责人,形成有梯度的分工,这样能够使施工人员更有责任感,从而减少错误的出现。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难度较大,有些小组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所以就不能及时传递施工设备,这就会导致工程延期,不能按时完成工程计划。我们都知道,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漫长,而工作量很大,每延期一天,就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2.3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出现问题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在竞选时中标,极大地拉低了报价,然而这么低的价格并不能获取利润,这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使用质量很差的原材料。这会导致很严重的安全问题,若施工工程中出现塌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更有施工企业以低价把工程分包或者外包到其他企业。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3施工过程中问题解决措施 以上针对建筑电气工程各项细节过程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让大家明白了施工难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工程顺利完成,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3.1实行有效的质量监管和安全管理任何一项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管和安全监管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成本控制和施工流程控制,这样才能使工程不出差错。3.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考核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精细繁琐,对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很高。施工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以及严谨的态度。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的施工质量也要随之不断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作为整个建筑业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流程,理应受到重视。施工者一定要端正态度,努力更新专业技能,提高创新意识,为建筑电气工程这一工程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作者:孙承坤 单位:北京兴电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分析 1.建筑电气工程的特性及表现 (1)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些大型公司企业等公用建筑的需要也应运而生了许多奢华装饰物品、高性能安全装置、自动智能化系统设备,而这些东西都和建筑电气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建筑电气对于国家经济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建筑电气工程实际上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很多时候人们不可避免的需要了解它,并接受它产生的作用。因此,因此,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由其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这种工程的施工质量已经对人民群众的人生财产安全产生了直接明显的影响。 (3)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建筑土建施工与建筑电气工程之间是一种在运转程序上交替执行的关系,同时它们更是一种对彼此产生推动和帮助作用的关系。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标准、应用的器具材料和施工工艺、具体实施方法会根据建筑装修本身的档次高低和建筑结构的不同而变化,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性。 2.新形势下建筑电气施工工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质量问题:施工过程是质量管理的关键部分,而有些建筑工作者欠缺规范施工的意识,或者抱着侥幸的态度,更有甚者,缺乏全面科学的知识储备,造成对工程项目的检验方法不准确以及出现误区,进而没有就电气安装工程得出准确的测评结果而引起质量隐患。其次,一些电气设备和材料在订购、运送、保管过程中如果任意一个环节审查不当都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不良作用。另外,开工前没有确认施工组织设计所采用的施工程序、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没有核查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没有做好各方面的技术交接都会对施工水平形成影响。最后,事先没有进行完备的方案讨论、确定,会议审查等一系列准备程序,没有及时发现设计的不足并着手克服等这些不充分的准备都有可能造成施工误差。 (2)解决方法:首先,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日检制度,让建筑工作者真正具备质量意识。再者,要着力提高施工设计组织者和执行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对电气施工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技术整合培训,同时,建筑电气各方面工作人员自身也必须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要仔细把握好电气设备和材料在订购、配置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确保装备的质量。值得注意的一点,一定要在开工之前,进行周密、详实的关于设计概念,整体效果的讨论与欠缺之处的及时修改,,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各方面的技术工作交接和审议工作,确保竣工后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的现状及施工技术 (1)配电盒的处理 配电盒使整个工程中电力的关键,对于各个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安装时要采取严谨的防护措施。然而,现在却有某些建筑行业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配置,导致一系列的隐患产生。在依据施工技术要求,在安装配电箱时要认真看好图纸说明,每一步都要慎重连接,确认好是正确的位置后再进行安置,达到紧密连接的要求,保证箱内线路的牢固持久。 (2)避雷装置的安装 一些建筑公司觉得避雷装置可有可无,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故不再安装电气工程避雷装置时进行规范有效的处理,使得避雷装置存在很多问题,其实这已经为建筑电气工程的不安全性种下了祸根。避雷针的线路连接及配置数量都是有一定规范的,只有正确安装才能真正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3)线路管道的建设 现在的管道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管道太过弯曲,连接方式错误,重要管路标志模糊等,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对应措施予以解决;把管道弯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导管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在道路铺设过程中,及时有效做好检查修复工作,进行完备的技术交底。管路铺设技术有效地纠正了吊顶层不规范配置,也克服了各路管道施工中的技术和人工难题。当然,它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方能充分利用。 虽然这些年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前进,但是还可以看到,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社会对建筑物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逐年提高,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建筑电气工程正在不断地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建筑电气工程的前景十分广阔,广大建筑电气工程工作者也要不怕困难,着力攻克在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工程完成后的质量,不断完善和改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作者:李洋 李泽 单位:河北中创安装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细节管理研究 摘要:文章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依据在具体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的方面,也对电气工程质量通病和施工陋习进行了讨论,希望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电气工程;建筑;细节管理 1电气施工前期的准备 电气工程渗透到施工的各个程序,主要包括立项、方案论证、施工图纸的设计和施工,也包括竣工后的验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另外施工期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主要包括了技术准备、现场准备、材料准备和人员准备,要做好这些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准备好必须的资料。 1.1做好电气设计委托书 在对电气设计委托书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详细的表达对将要建设项目的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的要求,只有有详细的委托书相关的设计单位才能够具体的展开工作,做出符合要求的施工图。另外,有一些参数也会影响到设备的性能,所以这些参数一定要在委托书中表现出来。比如,对可燃气体进行报警的设备是有很多种类的,一定要明白可燃气体的种类才能选出合适的报警设备,精确的找到报警设备的安装高度。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完善电气设计委托书的内容,保证拟建工程的质量。 1.2把好审图关在审图工作 方面,首先,审图重点就是总体性和方案型的重大原则问题,这个阶段的工作是绝对不允许被忽视的,如果对这阶段的工作重视不够就会导致后期的工作要一边进行建设一边进行修改,会带来很多的麻烦,也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其次,做好技术交底和开工准备,在这项工作中一定要向施工单位全面的说明图纸内容,主要涉及到设备位置、管线布局和走向、施工大样和做法、设备型号及施工图说明这些方面。 1.3做好设备选型在设备的选择和保障 系统的提供方面都是使用单位做前者,建设单位做后者。根据设备的质量选择供货单位,只有那些质量很好的设备才能保证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设备的选择时在采购、运输和保管材料和设备方面都要下很大的功夫,对于这些方面都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另外也要对材料和设备的外观和性能做严格的检查,也要对设备的合格证、说明书和试验报告进行仔细的核实。一定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够使用没有经过认定的产品,也要派一些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那些重要的和关键性的工程材料和设备进行选择,进行实地考察以后再最终选择设备的供货地点。 2电气施工阶段的管理 整个项目的质量的好坏是由施工各个阶段的分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的,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期的对每一个分项工程进行检查。在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建筑电气这个关键部位,其预留及预埋作业要紧跟施工的进度,其工程主要有以下方面: (1)接地工程。接地工程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设计好的图纸运用相关的技术规范对底板钢筋的贯通情况、测试接地阻值以及底板主筋的焊接防腐工作进行检查,电阻值的减小的工作也可以通过增加人工接地极来进行。 (2)防雷引下线。假如使用立柱主筋来进行引下线工作时,一定要对主筋从上到下都要做上标记。如果使用的是专用引下线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上下的贯通是否一体,焊接和防腐的工作也要及时进行。 (3)在整个施工的主体结构完成以后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建筑电气工程的安装期,其主要有以下工序:①为了区分零相、地线,要把管内的穿线进行分色;②在对电气设备进行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定位、接地和接线相序这些重点工作;③在对电缆桥架和金属线槽进行安装时,要使得支点之间的间距符合要求,做到横平竖直,连成的整体也要做好接地;④做好跨接地线的焊接和防腐是吊顶配管的主体工作,另外也要注意也要使用符合要求的电线管、消防报警和电话设备;⑤首先,注意是否形成贯通的接地体,屋顶避雷网和接地引下线是否可靠的标准;其次,在竣工阶段首先应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对系统测试结果和试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相关的要求,选择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认真的执行;最后,要注意及时的对竣工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整理竣工资料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 (4)建筑电气分部质量标准。务必确保所有的材料必须选用优质的产品,并且要符合品种、型号、规格的具体设计要求,质量合格响应市场要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质规则的要求具备齐全的出场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安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对企业的约束和要求,在一些比如配电箱、开关插座、和防雷接地的环节中,一定要注意其外观质量,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些方面要达到要求。 3建筑电气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要求是完成收尾工作、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竣工验收的预验收和竣工验收。在实施这个阶段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相关资料的完善和收集归类。因为电气工程的相关设备的供货和分包的单位多,所以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及时收集资料来说会有点困难。另外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料没有随着工程的进度编制,往往会制约竣工验收。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工程资料的收集加以高度重视和监督,并且要随着工程的进度及时编制,在经过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对其进行归类存档,从而保证竣工验收能够及时的进行。根据当地城建局的要求,解决要做什么资料,怎么做资料这一系列的问题。当然不同省份的组卷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步和创新,另外当今时代的人们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说建筑智能化在未来将会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负起自己相应的责任,不断地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创新,动态精细化地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电气工程师还应该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地汲取新知识,给自己充电,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作者:赵华健 单位:天津普利达房地产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人员水平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施工工作人员的实际专业水平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方面。施工工作人员的相关性专业水平和技能等是否能够符合标准对于施工工作人员来说是其能否顺利展开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如果不能针对电气安装的工序以及相关的技术等具备牢靠的知识,施工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人员热情出现不够高昂的情况,就可能会导致电气安装工程出现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发展。 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1提升操作人员的规法意识在实际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各种人员在技术和理念等方面都不能达到要求是影响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改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能够规法自身的操作意识以及安全意识,规范实际的操作流程。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很多我国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事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的节能水平造成的重要影响,施工工作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因此,有效强化操作人员的实际安全意识是重要的改善措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项目需要针对电气安装的施工方进行全面性事前检查,并且保证其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资质,还能够子啊施工之前就针对电气安装过程中的相关利益进行联系,以免后期如果出现问题难题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另外,电气安装的操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安装操作要求严格执行,降低事故发生率。除此之外,相关的施工单位需要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巧,这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改善工程质量的发展。 2.2科学规划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属于一个较大范围的动态性系统,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在事前进行科学规划,施工图纸是其中的重要载体。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发展,将相关的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进行科学的调整,任何一个成功的工程都和整个工程的施工人员的严格要求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主要的设计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建筑电气安装项目设计进行有效地完善,发现任何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进行纠正。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项目当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工程设计和工程进度等进行统筹安排,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尽职尽责。最后,管理人员还需要考虑到一些人员的实际流动性,进行弹性调整,进而保证工程的计划进度发展,实现灵活性管理。 2.3科学调试调试过程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是重要的部分,其涉及到电路和防雷区等调试内容。首先,电路调试重要之的是故障人员需要做好对于配电箱以及线盒内压线等的相关性调试工作,特别是针对一些不同线路之间进行的连接以及转化的过程需要进行一些分类性的检查和测试。其次,金属防雷区域的调试。针对一些外墙的金属门窗以及看栏杆防护等都需要进行规范性调试,防止出现遗漏的现象。再次,运行设备调试。运行设备调试主要指的是对于电气安装过程中的一些可调性元件进行调试。最后,发电机自启动和市电切换以及双电源末端的切换调试。在整个调试的过程中,即便调试的方式较为简单,然而许多工作人员因为其简单的操作就出现忽视的心态,造成后期操作过程中出现协调问题,导致这样简单的调试操作也容易出现问题,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工程的质量发展,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运行和发展。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正式任何一个调试项目,科学展开调试过程,促进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电气安装工程的相关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方面,都需要具备足够规范的要求,需要针对工程安装施工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能够保障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发展。电气安装工程的主要标准是能够根据电气安装行业的实际规范和要求,使用专业技术和手段进行有效施工和操作,进而加强监督和管理,达到施工目标。笔者主要分析了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希望能够为改善电气安装工程的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林成雄 单位:中山市通大房地产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问题及措施 1施工阶段 1.1施工设备的监理 建筑中的电气工程的复杂性专业性,决定了它需要对电气设备、材料质量等有高要求,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及电气工程质量。监理方在进场时对于主要设备和材料都要进行质量检验,避免那些被淘汰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进场。主要有以下设备:(1)配电柜、控制柜。配电室是电气工程的核心,绝对不容忽视,因为一旦出现问题,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建筑工程的进度,甚至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监理工程师应对配电柜、控制柜的合格证、附带的技术文件、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标志、等查看核实,决不允许不合格的设备进场。在施工监控过程中,核对图纸,严格按照图纸规范施工,消除隐患。(2)电力配电器。这也是电气工程中重要的设备之一,主要作用是分配和控制各支路电能,包括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测量仪表的安装等,质量监理方需检验电气设备是否按照有关专业功能进行修改、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器配合是否符合要求,认真细致核对配电箱设计修改通知单,及时纠正开关容量偏差,回路数不够等错误。(3)建筑弱电系统设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技术也日新月异,建筑弱电系统设备也与日俱增,质量差异大,有些甚至无法保障质量。因此,监理工作尤为重要,要严格审核材料、设备的报验手续,认真检验“三证”,对建筑弱电系统设备的功能进行调试。(4)电缆工程设备。电缆的质量涉及到通电后的散热功能,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分类别、以次充好的进行电缆敷设,容易造成电缆散热不畅,将有可能造成火灾等事故,危及人身安全,因此,监理人员要仔细检查电缆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且在电缆敷设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杜绝铠装压扁、护层断裂、表面严重划伤等现象发生。 1.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理 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质量,施工过程还关系到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有条理地进行施工活动,监理单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在实际电气工程中,第一,须及时对已完成的接地体或接地网(极)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检测结果若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立即采取措施,不要等到工程项目大部分都已完成时再打接地极,不仅会破坏路面和埋地管道,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第二,管内穿线和电缆穿放完成后,对电线、电缆的绝缘电阻测试也要跟紧,以检测电缆、电线在穿放过程中绝缘层和芯线是否划伤。第三,在工程后期,对灯具及开关、插座安装前对可能受损的线路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监理工程师对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应全程进行质量监控并记录测试值。(2)空调安装工程。在安装前,监理方应该与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人员交流,共同研究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及空间标高等,监理人员应要求电气和空调专业的施工单位给出钢结构支架的安装方案,然后双方进行协调沟通,最后确定安装方案并征得设计方的同意再进行施工。(3)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建筑物的建设中防雷接地系统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中若要求利用结构内主筋焊接做均压环,则钢筋间的搭接焊长度应为钢筋直径的六倍,且一般采用双面接,若施工现场有难度也可采用单面焊,但搭接长度应为钢筋直径的十二倍,如果搭接的钢筋直径不一样,则以直径大的为准。若设计中建筑物利柱内主筋做防雷引下线且要求柱内主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时,直螺纹应采用10镀锌圆钢跨接直螺纹连接处。若设计要求做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金属门窗时,在结构施工时应预留接地端子且采用10镀锌圆钢与均压环或接地干线相连。电气监理方应督促防雷接地系统规范施工,有时电气施工图可能对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没有明确,监理人员也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对屋面设备及金属管道采取防雷接地措施。(4)网架内照明灯具及管线的安装问题。监理人员在校对灯具位置时要注意是否与空调风管位置相同,若相同,应该进行相应调整。(5)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防患于未然,在对火灾探测器的安装工作中,监理单位要督促施工方按照相关国家规范施工,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还应从美观角度细致考虑,为了吊顶的布局美观,火灾探测器等吊顶设施,其安装位置与墙壁的距离应大于0.5米,距送风口的距离应大于1.5米。 2施工验收阶段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该“重两头,保中间”,注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可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验收阶段也很重要,监理工程师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对漏做的一定要补做;加强电气线路、设备、器具运行的观察和测试;检查设备器具的安装、接线及配电管线的敷设配置是否符合规范、整齐;检查容易引起火灾的地方的温度变化是否正常及火灾探测器,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等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程师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还有较强的责任感,在质量监理工作中踏实认真负责,不弄虚作假。还要注意各个环节的相关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对监理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处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应该跟上建筑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使整个建筑工程更加优质。 作者:胡树平单位:哈尔滨汽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控探究 摘要:建筑工程的重要分项工程,保证建筑电气施工安全对整个建筑生命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分析安全管控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希望为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应用 近几年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因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屡屡发生,导致施工人员伤亡、家庭崩塌。不仅给建筑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建筑电气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建筑电气工程现场安全管控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证工程安全施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施工现场人员生命安全,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安全管控的重要性 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施工企业安全意识淡薄、现场安全管控不足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危害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也给施工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安全是保证建筑生命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有助于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减少事故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对建筑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环境的安全管控 提供良好施工环境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消除不安全因素,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临时设施、现场办公、设备及仓储、卫生等进行合理布置。编制有效的安全施工方案,制定满足安全施工条件的安全措施。对于一些大型、复杂的工程,如大型电气设备安装、复杂电缆线路敷设安装,需要起吊作业、搬运、大型电线电缆牵引敷设以及电气设备高压试验等特殊作业,在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在施工区域装设安全警示标志,在起吊作业前先进行试吊保证安全后方可正式起吊,电气试验前保持通讯通畅、相互呼应,对带电设备采用隔离措施确保人员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电气试验结束后对被试设备进行充分放电,避免试验设备剩余电荷放电伤人。在狭小密闭空间内作业时,需提前进行排水、通风,在室内施工时要有充足的照明,保证作业环境安全。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 3.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客观环境安全管控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这就需要施工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全面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教育。在每天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根据当天工作任务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并组织所有施工人员召开班前会,重点交代当天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现场存在的危险点及安全防范措施等,让每个员工都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范围。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召开班后会,总结对当天的生产工作,同时总结当天安全工作,发现不足应及时整改。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检查安全工器具的配备及施工人员的行为和精神状态,检查纠正不安全行为,对项目部施工现场和安全卫生责任区内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环境卫生、成品保护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整改,消除不安定因素。 3.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安全管控 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人员素质都参差不齐,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参加本工程的全部施工人员,在开工前必须进行公司级、项目部级、施工队级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工地工作。建筑电气工程涉及特种作业较多,如高处作业、起重吊装、高低压电工作业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特种人员的管理,涉及特种作业时必须由具备特种作业资质的人员担任并要求持证上岗。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通过安全教育、培训进行人的行为控制,让现场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减少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 3.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机具设备安全管控 随着社会不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机械被用到建筑施工现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对施工机械机具控制不好将危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损害企业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应派专人对施工机械机具管理,定期对施工机械机具进行检查、保养、维修,对机械机具状态进行标识。施工机械机具发放前,必须由库管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使用前必须由施工现场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严禁使用变形、破损、有故障等不合格的机械和工器具。机械和工器具的检查结果应形成记录。机械和工器具应由了解其性能并熟悉使用知识的人员操作。机械和机具应按出厂说明书和铭牌的规定使用,固定式机械设备应随机设安全操作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由施工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建好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屏障。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配合协作管理 4.1、外部沟通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都离不开与业主、监理、设计和供电部门等单位的沟通协调。与业主、监理的沟通接受指令明确工作任务,对工程施工作整体部署,进而达到预期目标。与设计沟通是确保工程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与供电部门沟通是确保顺利办理用电业务,满足安全、质量、进度要求,达到电气设备安全投运目标。加强沟通协调,收集各单位的施工指令和将本项目安全生产信息发送出去,以便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得到各单位的支持配合。而建筑电气工程同时涉及土建、给排水、消防、建筑智能化等多个专业项目的相互配合,加强对各专业施工队伍的协调有助于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效率,促进项目的安全施工。建筑电气施工企业通过在现场业主、监理、设计、供电部门以及各专业分包商之间沟通,加强各单位的配合与协调,使施工现场发生的技术问题、洽商变更、质量问题以及施工报验等能够及时快捷地解决。 4.2、内部协作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企业安全管理也是如此,凝聚“人心”齐抓安全生产工作。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同时,通过技术、安全部门的检查、监督,在施工班组的规范作业,加强企业内部协作,使企业管理指令得到正确执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确保企业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进行经验交流,提高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关心,提高员工安全责任感。只要在生产各个岗位的员工以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对待安全生产,我想建筑电气施工环境会出现更好的情景。 5、结语 注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是每个建筑电气施工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企业管理人员提高自身专业安全生产素质,企业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投入,职能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上报整改。采用安全教育培训、事故应急演练、员工间相互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从客观和人为条件消除不安全因素,为建筑电气工程安全稳定的运行、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壮大和社会安定和谐提供保障。 作者:杨贵平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装研究 摘要:较之于普通工程项目,电气工程施工建设工序更加复杂,同时对施工单位以及具体作业人员的素质与技术要求更高。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因此施工难度也会增大,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文章对电气工程施工安装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施工安装;工程项目;用电安全 从实践来看,电气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及其性能稳定性,与用户用电安全关系密切。若电气工程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则会影响其适用性、安全性,严重时会威胁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装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电力工程整体施工建设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电气工程项目施工安装作业及其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1.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图纸与意图理解之间存在着偏差 在各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图反映的是其整体布局,尤其是对建筑外形、内置、构造、建材以及装修和施工要求等进行全面说明,并以此作为电气工程施工定位放线、装饰装修的重要参考标准。需要强调的是,建筑电气系统中需要设计的内容非常的多,而且工程量也非常的大,在图纸设计时难免会出现疏漏和错误,以致电气施工安装质量与进度难以保障。同时因部分工作人员经验不足或者没有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情况,所以难以有效实现设计意图;设计人员的图纸表述不清晰,也会导致电气施工安装人员误解,进而导致电气设备安装与设计意图存在偏差。 1.2建材选用质量问题 建筑电气材料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确保建筑电气施工安装质量及其应用安全可靠性,选材质量要求一定要高。由于当前建筑规模不断增大,因此电气材料使用量也非常的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电气工程的成本和造价。从实践来看,高品质电气施工安装材料,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和资源,而且还有利于确保用户使用安全可靠性。当前存在的建材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导线的电阻率相对较大,而且熔点低,严重影响了其绝缘性和使用功能;电缆的耐压性差、耐温偏低,抗腐蚀性和绝缘性比较差;插座、开关导电值、铭牌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电气装置塑料产品强度低、硬度小一级安全性差;此外,电气设备导电金属片弹性差、容易受到磨损,而且接触不良等,均属于建材质量问题。对于建材选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3电气工程施工安装管理乏力 第一,施工失误。电力工程中的管道非常复杂,而且工程量非常的大,实践中部分施工方在敷设电线时对线路安装质量把关不严,尤其是没有做好质检工作,加之某些施工方无证施工,一味的赶工期,难以确保施工安装质量。对于部分专业分项工程而言,存在着多次转包的现象,加之施工队伍资质不够,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以致内部监管乏力。第二,监理失误。电气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不严,监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无法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第三,业主失误。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缺乏相关知识和认知,咨询和设计单位过分关注主体方案以及工程建设造价等,严重忽略了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加强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施工安装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建筑电气施工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电气施工安装质量,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2.1做好前期准备 第一,电气施工安装方案设计。建筑电气施工安装之前,应当根据建筑结构、业主需求以及性能要求等,结合工程施工标准和各项规定,对电气施工过程进行完整性设计,并以此作为后续施工作业的参考和指导。在电气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线路连接、设施配置、电源布设、系统总负荷以及各电气设备的负荷等,以确保建筑电气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第二,图纸严格会审。建筑电气施工图纸是对设计意图的阐述,施工设计单位应当根据设计要求绘制图纸,并对图纸严格审核。同时根据需要、各项规定,严格会审图纸。通过会审,设计、施工单位需对图纸进行深入的沟通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在此过程中,设计方需对施工单位就图纸内容以及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 2.2电气施工技术要点及其质量控制 第一,接地设备布设。对于接地设备而言,可减少不合理电气设备使用对居民人身和财产造成的影响,因此需对接地设备进行合理布设。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接地设备所布设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应该严格控制,这有利于实现电气设备接地效果;其次,在距建筑物出入口位置大约5米处,需布设人工接地体;最后,筏形基础的地面位置,需布设承台梁,而且后者的布设应当根据桩基类型设置到具体的位置上。第二,防雷接地安装。防雷接地是为了防止雷击以及静电危害,其主要是由雷电接受设备、接地线、引下线、接地体、接地网以及接地装置和接地电阻等部分构成。在安装防雷接地装置时,应当注意接地体在距地面大约0.4~0.7米的位置布设。深沟的开挖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5米、1.5米,然后将接地体放入其中,其上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0.3米为宜。同时还要对防雷接地设备的各部分牢固性进行严格检查,以免出现断裂等问题;填土施工作业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清洁度,避免因杂质倒入其中而减少电流阻碍。第三,配电箱施工安装。建筑电气工程中的配电箱施工安装,主要是为了能够便于停电和送电,对于电路系统进行有效的检测。通常情况下,配电箱采取配电柜、开关箱以及分配电箱三级配电保护方式,在安装配电箱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电箱底部位置距地面至少2米,以免对居民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导线安装时,坚决避免导线受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导线问题而造成的电路故障。在导线施工安装完以后,用压头固定好导线,而且还要布设压线段子,这样有利于使线路变得更加的清晰。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需对导线顶丝压接,这有利于避免后续脱离,进而影响整个配电箱和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应当做好电闸、配电箱支线之间的有效连接,而且在各电闸上各电路控制名称,便于日后运维管理。第四,插座与开关施工安装。插座、开关作为居民电气设备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部件,实践中应当确保对其正确的施工安装操作。在施工安装之前,应当选取质量比较好,规格和型号适当的插座与开关设备,这有利于确保其正常应用。在插座与开关安装时,应当取出塑料台中的导线,并且根据各种颜色明确底线与相线,固定好导线以后将导线引入金属孔,利用螺丝固定好导线;将开关盖板和插座盖以后,用螺丝固定住,避免盖板出现倾斜现象。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导线预留切忌过长,容易造成电路损坏。第五,电线管敷设。配管下料之前,监管部门应当对管材严格审查,若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则一律不得施工作业。配管加工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操作。比如,明配管仅有九十度弯,则弯半径就应当以管外半径4倍为宜;若有至少两个弯时,则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半径6倍。同时,暗配管弯曲半径至少要为管外半径6倍,而且埋入混凝土以及地下管道的弯曲半径需大于管外半径10倍。在弯管器选择过程中,应当根据薄壁钢管、镀锌管径(内径)具体确定。若壁钢管、镀锌管内径超过32毫米,则可利用液压弯管器;若内径不超过25毫米,则采用规格不同的手动弯管器进行操作;若需大量煨弯32毫米内径的钢管,则可使用专门的弯管制作烘箱对其加热处理。当管子弯曲以后,应当对管皮有无开裂、变皱或者变质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对接管子时,应当仔细检查管间粘接是否牢靠。电线管敷设过程中,切忌利用割管器对钢管进行切割,而是应当用钢锯进行切割,并且要保证锯口位置的平整度,不能出现倾斜现象;切割完成后,利用圆锉处理管口位置的毛刺。在连接管子时,若直径不超过32毫米,则建议不要选用熔焊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利用套丝以及套管等紧定螺钉进行连接;对于那些内径超过40毫米的管子,建议对其进行焊接。在暗管和明管接地时,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操作,配电箱内的薄壁管、镀锌管等,应当采用专业的接地线卡以及至少2.5毫米的BV导线(双色),牢固连接箱体。对于直径超过40毫米的管子而言,进入配电箱即可采用点焊方法将其牢固在箱体之上,并注意做好防腐处理。管子埋入墙内或者地面,其外表面以及地面、墙面距离至少20毫米,以确保管子免受外地压破。值得一提的是,现浇楼板内的管子敷设时,为了能够有效减小底板结构受到的影响,应当将其分开成排,然后间隔放置。当管子经沉降缝、伸缩缝时,应当平放过渡箱,并对其进行牢固,依设计标准施工作业;明管与暗管在进盒以及进箱时,需确保其顺直进入其中。如果箱的孔眼比管径小时,则必须对其进行钻孔,扩大箱子的孔径;钻孔操作时,切忌采用气割以及电焊等方式进行开孔。如果管子数量较多,则进箱时应当成排布设,而且应当保持适当的间隙。进箱管的长度一般在3~5毫米,并且要确保其排列有序;明配管在进入配电箱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操作。 3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实践中应当加强重视,对电气施工安装全过程加强控制,尤其要做好细节方面的施工安装和管理,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及其运行安全可靠性。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施工技术要求和标准,从技术、人员以及材料和制度落实等方面加强管理,这有利于确保建筑电气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作者:郭东辉 单位: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企业争相林立,促使建筑市场竞争变得十分激烈,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强化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筑电气工程由于自身特性,在工程整体中占据重要作用,其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影响十分深远。此外,安全作为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加强电气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尤为必要的。由此,本文主要就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1前言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电气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活动开展中,其中所涉及到的给排水系统、暖通系统、照明系统以及通风系统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影响施工质量。通过建筑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进一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应用,引入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必然选择。由此看来,加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施工前期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但是被很多施工单位所忽视,影响到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事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事项,无论是设计图质量、施工方案质量,还是施工机械设备准备情况和施工材料质量情况,都包括在内,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企业,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合同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条款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要加强对施工方案的审核,质量控制要点在于建筑电气工程人力资源配置、施工材料配置、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以及施工方法选择等多个方面[1]。其二,在充分熟悉图纸相关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电气工程图纸的会审工作,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促使设计图更加科学合理。其三,将最终确定的施工方案合格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建筑电气工程各方能够对工程施工活动达成统一共识,确保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 2.2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主要是以施工各个阶段所涉及到的内容为主,质量控制占比较大,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质量控制人员应该加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设备和材料检查工作,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都能符合实际工作质量标准,对于施工期间发现的劣质材料予以淘汰,加强材料进场质量控制工作。其二,配合土建部门,做好工程管道线路的预埋工作,这点尤为重要,主要是由于施工中会安装大量的管道和线路,预埋和预留就是前期猪呢比工作[2]。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埋设楼板内部的线路和管道而言,埋设深度大概在15mm以上,并且位置选择在面筋和底筋之间;对于一些硬塑料材质的管道线路,应该确保接口处的严密性,在完成各项工作后由相关监理单位和业主方验收。其三,对于施工期间的电气基础和电缆竖井施工等环节需要严格遵循相应标准进行,做好检查和评估工作,还需要充分考量工程后续的扫尾工作是否会影响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2.3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后期,主要是针对后期电气设备运行中各项技术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提升设备性能和安全,及时有效的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3.1选择合适绝缘导线 绝缘导线可以说是电气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于电气工程自身特性,施工现场所使用的设备电力负荷不一,所选择的绝缘导线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电气设备运行负荷进行准确测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绝缘导线。故此,对于绝缘导线的选择尤为关键,如果忽视这一问题,很可能造成绝缘导线社区原有作用,造成触电事故出现,危害到施工人员生命安全[3]。 3.2安装安全防护设备 电气工程由于自身特性,较之其他工程而言电气设备较多,这些设备在安装时应该严格遵循相应施工方案,安装配套的漏电保护器装置,防止漏电事故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还需要做好配电箱的接地设施,防止触电和短路现象出现,从而影响到建筑功能使用。 3.3其他安全事故防御 建筑电气工程由于自身特性,很多电气设备需要高空作业安装,这就对设备安装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期间,设备安装人员需要穿戴好安全帽、手套和专门服装,尽可能的降低安装危险系数,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4]。此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强化自身安全意识,能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进行,对于老化的安全防护设备及时更换,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降低到最小。 4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近些年年来大量电气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致使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工程各方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期间和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选择更为合理的电气施工材料和设备,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工程规范作业,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作者:徐太红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序探讨 摘要:国民经济建设进程中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推动经济进步的首要条件。为凸显建筑项目实用性,应有效加强电气工程施工建设。本文就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序展开进一步分析,对有效预防不规范现象,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序 1.1做好前期准备 电气工程施工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尤为重要,首先应加强勘测.在安装施工前期,工作人员应深入现场细化考核分析,就施工现场环境条件以及具体特征做整体把控,明确施工区域当前的属性。如建筑工程规模、具体楼层、电气工程分布范围与建筑应用功能等。建筑图纸就好比建筑工程的缩影,为此施工人员应做好图纸分析,明确其有否同现实场地相契合,认真细致的掌握图纸的各项细节,特别是区分好强电以及弱电施工环节,避免图纸错识的问题。承包方在要求时间段之中做完扫管处理后需要同建筑团队进行交接。为合理预防施工任务叠加问题,杜绝交接以及防线处理同步开展,应快速顺畅进行交接,提升工作效率,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穿线工作为建筑电气工程核心基础,其整体水平关系到电气施工后续质量,为此实施穿线阶段中应配备必要的监督管理员工,依照穿线工作现实装配实时完成补管。另外,依照电气工程具体需要,应组建补管工作小组,实施单独处置,进而全面提升补管处理效率,合理预防遗漏问题的发生。由于土建施工以及电气施工同步开展,因而两方应积极配合才能全面提升项目质量,预防工期拖延的问题,有效缩减成本,提升工程建设整体效益水平。由于两方承担任务量、专业技术方向并不相同,因此会存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角度不同的现象,为此在遇到需要两方配合方能处理的问题时,应主动交流探讨,结合两方建议。而在单独施工之时,则可为对方提出更加专业化的建议。 1.2加强安装施工 建筑工程安装施工为主体环节,需要把握好处理流程。在防雷接地处理过程中,应将柱钢筋作为电极,做好干线处理、安装支架系统以及防雷系统,辐射防雷引线。辐射钢管过程则包含随墙配管以及墙体配管两类,前一类是将赫兹与短管相接,利用焊接完成固定处理,各个管口以及盒子、箱口应位于相同水平线。第二类则是不包含介入短管,而是直接完成盒子同箱子的焊接处理。辐射电缆过程也包含人力处理或是机械处理两类。水平状况下通常利用人力完成拉因处理。而在垂直状态下,则应通过机械设备完成牵引处理,借助卷扬机可将电缆移动到合理的方位。配线施工过程中则可通过边拆除、边清扫的方法完成扫管,如此一来不但可预防堵管问题,还可及时快速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做好后续穿线工作。安装变压器过程中可直接通过吊车移动变压器至变压室,或是通过轨道连接吊链方法将变压器装置牵拉至合理方位。在安装配电箱过程中,应依照设计标准,同土建施工合理配合。利用穿线使配电线路以及箱体开关移动到合适方位。 1.3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安装工序 为保证电气工程设备安装环节严格依照流程实施,应做好综合管控,根据设计标准与我国行业要求标准完成安装处理。对于线路的总体长度、横截面积尺寸、管道体积、设备系统整体质量均应加强管控,确保设备系统运行应用可靠性,有效降低引发安全问题的机率。后期工作中应加强监督管控,针对建筑电气工程各项流程做全面核查检验,做好漏洞环节的分析与整改。尤其应针对穿线施工以及配管施工加强控制,注重接线预留是否合理,安装防雷系统有否契合接地标准,安装设备有否可靠安全,质量水平是否合乎标准,这些均是重点防控的环节。针对检测分析查出的问题应快速进行处理,预防漏洞环节导致更大的影响与破坏。针对较易引发安全隐患的方位应不断核查,保证整体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2有效预防建筑电气施工工序不规范问题 为有效预防建筑电气施工工序不规范问题,应全面提升作业人员专业水平。在电气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中,经常会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包括:承包方以及开发方采购应用的原材料为劣质产品,这样可使自身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也与工序不规范现象密切相关,如果员工安全生产工作意识淡薄,便会导致标准合格的原材料以及设备系统被更换甚至丢失。应对该类问题的做法是,针对一线生产员工做专业技能与知识培训,加强建筑电气工程安全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感,端正安全负责态度。同时,还应提升管控力度,奖励规范、惩处不规范行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建筑电气工程的可靠安全运行同有效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密不可分,通过制度管理可全面预防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违规违法行为。倘若监管制度不完善、包含漏洞,便会令一些非法分子为赢取更大的利益而作奸犯科、铤而走险,最终将对建筑电气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为此,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机制建设。同时,应加强安装技术人才培训,特别是安装配电箱、进行穿线处理环节需要配备高精专人才,以确保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序更加可靠规范,提升整体实用性。 3结语 总之,为全面提升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质量与整体实用性,我们只有加强施工工序管理,针对每一项细节严加管控,遵循施工建设规范,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安装施工管理,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方能真正建设出优质、良好的精品建筑工程,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作者:高美群 单位:哈尔滨市达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漏电保护技术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在建筑行业方面的飞速发展,有关电气方面的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当中实际的应用越加广泛。对于建筑电气工程的相关施工过程当中,时常会出现触电事故,给所有的电气施工人员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应用漏电保护的有关技术,对于电气工程系统当中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可以极大的减少施工人员发生触电的几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技术 漏电保护的有关技术在我国有着多年的应用,对于技术使用等相关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建筑电气工程实际的施工当中,有关漏电保护方面的技术应用还比较欠缺。漏电故障对于施工人员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非常大的威胁,再加上当今阶段我国整个建筑行业正处在飞速进步的新时期,强化漏电保护的有关技术在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相关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漏电保护相关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 1.1建筑电气漏电的有关原因 在施工现场对于相关的电气设备准备接线时,对于熔断电阻丝应用的不合理,有关承载通过的具体电流超过了相关电路用电设备的实际负载,进行超负荷工作时,无法起到阻断的有关作用,电流持续通过导线,使热量堆积升高,在其热量升到外部绝缘层相关的融化点时,导线就会直接暴露到外面,导致漏电事故的发生;电气设备在应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定期对其做出检查,某些电子元件或者是导线被氧化的非常严重,而橡胶绝缘层也会逐渐的失去弹性,一旦将其移动或者是弯折机会产生裂痕,当再次有电流通过导线时就会出现电弧。而稳压器损坏会导致整条电路之中通过的电流不够稳定,在设备使用的过程当中通过导体的相关瞬间电流过大,导致零件被烧毁,进而造成用电系统极易发生漏电事故。 1.2漏电保护器具体的工作原理 当电气设备出现漏电情况或者是有某些工作人员意外触碰到电源时,就会触发漏电开关,进而阻断电流继续通过,呈断路的有关状态。对于这种保护器来说,能够有效的应对漏电事故以及反应触电等相关的突发情况。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在电源上的输出端接入相关的漏电保护器,同时也就是相关用电设备上的输入端,在其内部有一个能够感应具体通过电流的相关变压器,将其接入到通过交流电的有关导线所组成的线圈,在线圈的另外一端接上相关的断电器,其中互感线圈之内是由簧片以及弹簧组成,在通路的有关状态下,簧片会受到磁场的有关作用被吸附到电流通过的地方。 2电气施工之中的不安全因素 对于建筑电气的相关施工来说,可以威胁电气工程安全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其主要都有:在有关穿线工程当中,相关的导管细以及导线繁多致使管内空间拥挤,散热不足,同时再加上某些相关施工人员自身的技术素质比较低,不能按图进行施工。这种情况导致了导线绝缘层具体的老化速度加快,减少了工程实际的使用寿命。没有把腐蚀剂处理干净,在开关方面的处理没有切断有关的相线,甚至是把相线接在了灯头螺口的相关线柱上。对于插座的安装把相线以及零线位置进行互换,使得相线在上而零线在下的有关规程接线问题等,对于接线工作来说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安全问题。 3现代建筑有关电气漏电方面的保护对策 3.1等电位联结的具体实施 等电位联结就是将保护接零总线与建筑物之中的暖通道、总水管以及总煤气管等相关金属管道或者是装置,利用导线实施联结的一种有关方法,从而实现均衡建筑物之内相关电位的目的,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一些易燃易爆的有关场所。就单相220V的有关线路来说,漏电保护器仅仅只能实现间接接触保护的有关作用,并且还存在着因为机件磨损或者是质量不稳定等相关因素引发的基础不良以及寿命较短等影响,从而产生动作失灵等相关的隐患,不能单独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必须要实施等电位联结,才可以彻底消除低电位的相关金属零件和漏电设备或者是电气线路中产生的电弧、电火花等现象,合理高效的避免出现火灾等相关的安全事故。在进行漏电保护的有关过程中,需要单独敷设相关的保护零线;对于保护零线来说,不能再进行独立开关的设置或者是熔断器。特别是外电线路以及施工用电使用相同的供电系统时,相关的电气设备一定要符合当地供电的具体要求,应用接零保护或者是接地保护等有关措施。对于同一个母线、变压器亦或是发电机的具体供电电力网当中,不可以同时应用接零保护以及接地保护。除此之外,假如电气设备的相关厂家已经规定了有关漏电保护方面的规范,那么就应该严格的执行。 3.2在接零线有关的保护原则 在有关建筑电气施工方面的正常运行过程当中,对于一些电气设备在外部的不带电部位同时也需要实施接电保护,其具体应该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对于配电屏以及控制频金属相关的框架部分必须实施接零保护;第二,在电气设备当中的传动设施一定要实施接零保护;第三,发电机、变压器、电动工具以及照明工具等具有的金属外壳同时也需要实施接零保护;第四,对于线路线杆上的开关金属外壳、金属支架、电容器上的金属外壳等也一定要实施接零保护;第五,在线路当中的钢索、金属保护套以及操作平台等实施接零保护;第六,在建筑施工现场方面的电气室当中设备外部的金属外壳、栏杆以及带电部分的相关金属门等也要实施接零保护;第七,对一些实际运行环境比较差的有关场所,电气设备通常应用接零保护的相关方式。在实际进行漏电保护的有关过程当中,应该单独对保护零线进行敷设。 3.3漏电保护装着的相关实验 为了检验相关装置实际进行漏电故障检测方面的准确性,应用10kV高压通过水电阻进行单项接地的有关方法进行人工接地实验。对高压开关上的负荷端任意取一项实施接地实验。凭借一段高压电缆具体接在V型铁板上,将电流表其中一端接在相关的接地极上,将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之后进行送电实验。在多次实验之后,能确定其是否准确。从而解决在漏电保护方面的不适应中性点有关经消弧线圈相关接地系统问题。对于两种中性点有关接地方式共同存在的煤矿,特别是两种中性点实际运行方式交替的有关阶段,这种保护实用价值更高。 建筑电气工程相关的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和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果想要在根本上解决用电事故的出现,除了应用规范的有关施工方法之外,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力普及有关用电安全方面的知识,强化人们对于用电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材料被应用在漏电保护的相关装置当中,有关漏电保护方面的技术将不断改善、不断进步,进而促进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进步发展。 作者:陈俊林 汤月生 单位:衡阳湘美园林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 1建筑电气工程中应当要遵循的原则 1.1积极采用标准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施工也要按照建筑电气标准的设计要求,进行全面的推广与使用。同时还要实行先进的改造方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更新老旧设备,并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整顿。只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才能积极促进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设备上的创新与发展。 1.2控制好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 加强对建筑电气材料的检测工作,并及时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施工材料,真正实现质量与施工的共同进步。同时对于建筑方案来说,也要及时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在实际施工中积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促进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 1.3要坚持合理化开发 在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施工或是改造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做到施工与规章制度的统一,还有利于做好发展与建设,真正实现合理化的开发。 2做好施工前的计划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工程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就必须要做好施工前的计划工作。且对于施工图纸来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际施工以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计划与调整。在建筑工程中想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必须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师来说,在对图纸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就要立刻进行改正。同时还要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编制好具体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中,还应当要保证所制定的方案不仅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与要求,还要保证做好各个环节的安排工作。真正实现每一件事情都有人在管有人在做,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进程与灵活的调配。 3真正做到防范为主 在对建筑工程开始施工以前,要明确建筑的质量目标,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要进行严格规范与要求。因此在实际中就要求施工人员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同时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其次对于电气工程的控制人员来说,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再次在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要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真正从源头上做好把关工作。且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安装材料是否合格直接影响整个电气工程的质量。所以就必须严格控制好工程的材料,保证材料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于规范要求。最后,要规划好施工的进度,如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控体系等,这样也就实现了从整体上将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纳入到整个建筑系统工程中,并进行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 4增强电气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中,大多数并不是因为电气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存在问题,而是因为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而造成的。因此可以说,增强电气安装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中,要求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组要及时对电气安装施工企业进行审查,保证安装人员具备一定的电气安全意识。因此在项目开展以前,必须严格要求安装人员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这样在后续的安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追究事故责任人。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让安装人员认识到安装责任与自身经济利益挂钩,在此种情况的影响下,也就增强了安装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安装人员的实际操作中,要配带好绝缘设备,对线路检查完以后,在保证设备没有其他问题的前提下,才能正常的投入到使用中去。如在阴天下雨季节中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就要求安装人员必须要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不能有接头。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先检查有无破损处,使用前还要先进行检测,只有在保证没有问题以后才能使用。其次在工程中想要提高质量意识,就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坚持保质保量的完成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任务,控制好各个环节。而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则应当要坚持到岗到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经理也要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检查,在检查后要对检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出解决措施。其次是要成立一个技术培训组,加强对安装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保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安装人员的专业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将管理与服务提升到同一阶段。这样也有助于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向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对于电气安装人员来说,则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保持严谨的作风,在安装中也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把握重点环节,做好控制工作 一般来说,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所进行的施工都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好的图纸与文件进施工。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要严格把好电气材料,并填报审批,只有在监理部门同意以后,才可以运入到施工现场中。第二,要控制好施工环节,如直接影响建筑安全的避雷带与均压环等,避免发生遗漏的现象,同时还要保证焊接长度与质量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工作,才能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同时还能避免后期出现问题。 6做好调试工作 针对建筑工程来说,调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要保证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要做好线路的调试工作。如做好接地线与配电箱的调试,尤其是针对一些不同的线路转换与连接来说,必须要做好测试工作。第二,要做好金属防雷的调试工作。对于建筑外墙中的金属门窗等来说,必需要进行调试与防范工作,避免出现遗漏的现象。第三,要做好设备之间的调试工作。在电气安装工程中,对于一些可调元件来说,则要遵循先空载后负荷与先单体后联动的原则,保证设备具有稳定的使用性能。第四,要调试好发动机与双电源末端的调试工作。虽然表面上看这一工序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常常因为安装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就出现了协调不好的现象。 7做好质量检查工作 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由于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因此必须控制好工程的质量,更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后的检验。如可以培养出第三方进行监理工作,这样也就实现了从客观与公正的角度出发,对整个建筑电气工程进行监督。其次从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上来讲,尤其要控制好薄弱环节,加强管理,保证每一项环节指标都能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因此在工程作业面宽、时间紧等的情况下,要分轻重缓急,避免出现人力、财力与物力的浪费。此外在监控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与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还要注重总结经验,分析现场的实际情况,找准电气工程的关键点,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如针对配电装置来说,在电气工程中,配电装置属于核心工程之一,若是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安装人员与施工设备的进行,从而降低供电的可靠性。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求安装人员要严格控制好配电装置,从设备的进货到后续的安装与调试工作都要严格进行检验,规范施工图纸。 8建筑电气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相互配合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电气安装施工以前,安装人员与土建施工人员要针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核,尤其是对图纸中所预留的洞口部位进行反复核对,以避免发生错误的现象。另外,在实际施工以前,还要检查好土建工程中的预埋件以及管道的位置等,只有在验收合格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如基础施工阶段在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工程的要求,提前做好进户电缆预埋管等工序。同时还要在保证预埋精准度的基础上,施工人员要先掌握好各项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9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建筑电气工程的不断发展,电气安装工程在建筑中的地位也突显了出来。因此在实际是施工中,就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目标。真正推进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做好动态控制工作,保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最优化。 作者:李繁生 单位: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问题处理措施 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工艺问题。有效的控制电气安装过程实际上是为正常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建筑电气工程的过程控制受施工工艺的影响较大,这就对核心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受施工条件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偏差都应该考虑到,以便能够真正做到对设备安装情况的实时控制。 (二)管线标高和定位不准确。虽然在安装过程中,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和施工方案进行安装,但由于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开工前对施工图纸审核不严格,对电气设备,比如明敷的电气配管、电缆桥架等,规划布局不合理,施工工序不正确,尺寸安装不规范,都会导致设计与施工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引起了管线在同一标高和其他专业管线及设备交叉的现象,这样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观感质量。另外,如果施工安装单位急功近利,没有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安装,就会扰乱整体的施工工序,给其他专业施工带来诸多不便,从而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质量和总体进度,甚至因为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增加施工成本。 (三)安装人员水平限制。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把安装技术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制度,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定期对安装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和施工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错误行为,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应用到电气安装行业,只有加强安装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才能使其在建筑电气工程实施过程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准备不足。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中,难免会产生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就对施工管理工作产生疏忽与怠慢,他们在生产工作中不认真遵循着科学的施工管理流程,不择手段的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发展空间就大大降低了工程的质量,使得施工管理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开展,对工程的监督与监察力度也逐渐减弱。这样长久以来,施工质量的降低会导致施工方的投资成本进一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浪费施工材料,无法实现促环保与高效益的生产目标,更重要的是对于生产安全质量也大打折扣,施工方的监管责任也会随之加重。 (五)施工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如果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管理工作中与施工现场断开了联系并没有积极实施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工作的话,施工单位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施工现场的状况,也就无法开展科学合理的施工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会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造成施工项目的监管问题产生。因此,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项目的开展中,不仅仅要通过电话文件等形式传播有关施工现状的信息,还要在第一时间内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掌握施工的动态,这会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使得施工管理工作得以有效的展开,从而促进施工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问题处理措施 (一)优化施工方案和工作流程。项目的工作重点是对工程项目工作流程的优化、工程方案的改进,把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分配运用,这样能够减少和降低投入成本。当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劳动力的报酬增加、成本增加时,需要及时的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在电气设备安装之前,要全面掌握安装过程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对项目实施的流程、工作内容制定科学的控制措施,对项目的进度管理和监督需要成立专业的工作小组。当监督小组发现项目进程与计划有偏差时需要提出补救措施和方案,及时调整计划,满足工期目标。 (二)协调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的关系。施工单位应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一支结构设置合理、人员素质较高和从业经验丰富的项目部。项目部应该严格执行“质量零缺陷、管理新起点”的目标和要求,对所有的电气设备安装实施科学化管理。项目部人员需要以项目合同作为依据,组织监督管理小组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费用等实时监督管理,确保标准化和精确化管理。 (三)优化设备节能评价体系。在运行管理方面,应该大力提倡采用节能的运行方式,要加强运行管理机制,使得在电气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节能运行方案。根据以上各项指标,将建筑地区的特点相结合,构建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评价的指标体系。还有一些评价指标,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测试数据,而无法列入评价体系,例如,水泵、风机的有效功率比、电机功率比、总效率等。 作者:范绪光 单位:大连港口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可能的施工管理方面 1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过程 采用合理的建筑电气施工材料,降低电气工程的设备生产管理,保证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材料分配控制过程,加深整体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问题,防止因为材料或机械设备的老化,影响整体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对电气工程中相关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化的检修和处理,从而加强设备电源插口和开关的各种标准值控制过程,保证金属的导电板的合理化接触控制过程,防止发热多强,造成整体的规定值出现问题。改善电气设备材料的整体染值点,从而逐步降低相关的安全性能,防止电气因为燃点过低,绝缘程度差造成综合性的燃点问题。 2加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培养过程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相关水平进行合理化的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加强整体施工人员的有效化系统培训,建立良好的技术分析过程控制,制定合理化的资质培训和管理,保证良好的电气技术水平规范控制管理,逐步改善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实现合理化的综合性培训管理,从而在人力资源规划上,提高短期技术培训教育管理过程,保证良好的综合性技术稳定控制,防止电气工程产生各种质量问题。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相关质量控制过程 1加强建筑施工前的相关质量管理 在建筑施工管理前,需要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分析,确保合理化的建筑施工设计过程,从而加强施工注意事项的注意过程,保证施工重点和相关施工位置的有效化确定。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施工计划,制定合理化的工程施工时间、预埋位置、通道和漏气过程安排位置,改善相关的设备检修过程,从而加强整体施工质量问题的合理把控,提高整体施工过程的相关设备检查分析过程,做好相关的抗氧化处理过程,从而加强施工设备的使用时间,改善施工材料的相关施工准备工作。提高施工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管理,保证施工人员在思想和技术上可以都具有良好的施工素质,从而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加强电气施工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性,提高施工技术实施前的相关责任技术分析,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完成国家要求的相关工程生产许可质量标准控制过程,从而保证后期施工过程中可以按规定完成施工任务。 2加强建筑施工中的相关质量控制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设计的相关图纸要求,制定合理化的施工质量标准控制过程,对施工过程中法相的相关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完善施工中的各类施工措施的处理过程,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施工设计不足问题,经过施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综合性审核后,可以报设计单位进行重新勘察,确定设计方案后,进行设计修正,保证良好的设计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提高综合性的监理人员施工监督控制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好施工建设人员、设计人员、监理和管理人员的相关沟通过程,保证施工建筑的正常预埋位置,确保整体地下电缆的各项结构的合理性,防止因为房墙影响产生渗漏问题。明确认识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中的相关重点问题,从而逐步改善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保证电气工程的施工预控管理和施工监控,确保施工电气设备的相关土建混凝土的正常安装质量,改善电气设备的安全安装过程,在合理化的技术分析过程中,完善各项电气设备的安全质量控制管理。在合理化的土建施工过程中,提高综合性的电气施工专业控制管理过程,在浇筑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监管,提高施工设备的相关技术监管,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损坏问题。 三、施工中的相关安全化管理过程 采用合理化的用电制度控制,完善相关的施工规划控制过程,确定施工的各项基础性原则,保证合理的安全管理规划下,相关的施工安全用电控制,提高综合性的程序审核控制过程,逐步完善相关的施工安全技术监管。制定合理化的施工建设技术交底制度,加强综合性的系统电气工程设计控制管理,保证电气施工中各项资料的有效化责任监管,提高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逐步完成施工签字和盖章过程,建筑电气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采用合理化的安全教育管理和培训过程,对施工中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安全管理,采用持证上岗的制度,制定合理化的维修管理制度控制,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检查控制过程,对电气的相关施工内容进行检查和控制,完善电气工程设备的相关准确安装,确保设备的相关内容符合正规的检查分析和管理,防止因为安全隐患造成各类问题的产生,对相关的接线进行合理化的连接,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化验收,制定合理化的工程问题控制管理。 作者:牛泰臣 单位:明达建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论文:新时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一、新时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 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筑行业也有了相应的快速的进步和发展。就目前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建筑物的服务性功能不断在提高,当前建筑中对于电气化和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标准逐年在增加。这样一来,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发咋程度就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和安全等方面关注的增加,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也被更多的人群所关注。这是由于电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关乎着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安全程度。 二、新时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建筑电气工程一般都是在隐蔽的地方进行。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线盒内的电气工程,在这项工序当中,其施工个周期非常长,各种工序又十分繁多,要不停的进行埋线和穿线的处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电气施工中某一项环节出现了具体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整个工程就要重新返工。同时,在线盒内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子工程项目繁多,各子系统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和复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气工程施工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在这三个特点中其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完善必要的施工管理体系和施工管理方法。关于影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高质量的种种要素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的论述分析。 三、影响新时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要素分析 (一)关于施工的环境与气候要素的影响。在理论上,电气工程与其他建筑中的工程相比,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的条件要求是最高的。这是由于,电气工程隐蔽性和复杂性的要求,还有就是每个环节的系统对气候的要求都不仅相同。所以说,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主义对这两个因素进行的系统的分析,一定要选择有利于电气工程施工的环境和气候。 (二)关于电气装置自身质量的影响。众所周知,电气装置属于消耗品,一般都有自己的保质期,再加上这些电气装置在经过长途的运输和保管之后再次进行使用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想象不到的质量问题,这对于电气工程施工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首先厂家出产设备存在一定概率上的质量问题;其次是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或者是其他因素可能会不利于这些电气装置的保存,继而出现损坏的现象;再者一些人为因素可能也会对电气装置产生影响。 (三)关于施工人员对于电气工程施工的影响。在整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当中,施工人员是影响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最重要的影响。这点不难理解,再完美的电气装置和施工环境最后还是要人进行操作进行施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不具备相应施工素质和技术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必要会出现对电器装置安装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操作失误。上文中我们已经分析过,电气工程施工中故意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工程施工的问题,以至于必须返工。所以说,我们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一定要重视人的因素,积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以确保整个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新时期建筑工程电气施工管理体系分析 (一)关于施工之前的管理问题。有句古语说的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也是如此。要知道,施工之前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工程施工之前,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全方位,无遗漏式的对今后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者是不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策略。不仅如此,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在其他建筑部门的配合下对设计部门完成的图纸进行深刻的分析,整体把握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预案。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对一些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大的地方进行细致的剖析,必要时要召集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相关的可行性施工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前我们要做好相关的施工图纸复核工作,要确定整个设计和施工方案都准确没有相应的错漏并以此做好相关施工安排和施工进度表。 (二)关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电气工程在做好施工之前的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则进入施工过程当中的管理阶段。这个阶段当中的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管理的核心,因此一定要做好这个阶段的管理的相关工作。施工过程当中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操作,必须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整改,直到合格为止;第二,施工单位还要做好施工所需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以及进场验收方面的工作。材料在进场之前,所需配备的进场资料一定要齐全,还要通知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只有验收通过之后,才能够将材料运用到施工的过程当中。第三,施工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与其他工种作业相互影响的问题,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与分包单位以及建设单位进行协调,确保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到阻碍施工的问题。 (三)关于隐蔽工程施工的管理问题。建筑电气系统中,有很多的电缆及电缆保护管、接地线等需要从墙体或隔墙内部穿过,这些施工项目都属于隐蔽工程,其出现质量问题时不易察觉,即使发现整改起来也较困难。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管理建筑电气施工质量。 (四)关于竣工后管理问题。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验收。后期的验收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当整个电气施工完毕后,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调试,确保各种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对于电气工程中的不合格产品,应及时返工,并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总而言之,随着人民生活的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人们对相应的居住环境的条件有了更高标准的追求。建筑电气施工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功能性的完善程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其的施工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已经开展了一段历史时期,也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就,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这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多年工作研究经验下的一点心得体会,现将其写于本文,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作者:曾强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化工信念推进化工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客观上也加剧了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负面效应。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与化学工业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如2007年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事件、2008年青岛浒苔暴发等。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由此也催生了绿色化工的快速发展。 绿色化工指的是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源头上就运用环保的理念,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从而降低了成本与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毒性,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化工的兴起,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 目前,绿色化工已被全球列为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解决资源、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保证国家与民众安全的核心基础科学与技术。绿色化工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将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化学与材料、生命、信息、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结合将开辟新的发展方向,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改善提供多种途径。采用无毒、无害原料和溶剂,高选择性化学反应,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过程将得到普遍关注。 未来几年,我国资源、能源消耗将呈持续增长趋势,面临的环保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要积极引进、推动绿色化工的建设,通过环保、绿色化学工艺过程的开发,使化工行业生产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过程实现绿色化。如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代替剧毒的光气和氢氰酸等制备中间体,以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等。 据了解,在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后,常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环保专项治理活动。对全区范围内排水工业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量及去向以及企业立项。建设、三同时等执行情况按照方案进行全面调查。对进入化工园区的企业,严格执行区域环评要求,同时鼓励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前景好、管理规范、污染轻的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化工园区的产业层次,较好地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绿色化工不仅使化工行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且还通过绿色化学品以及绿色化学工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推动其他行业实现绿色生产。因此说,绿色化工已成为节能减排的助推器。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崇绿色化工的理念。在法国,“绿色化工”增长势头强劲,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思路。随着“绿色化工”的迅速升温,未来这一新兴产业创造的财富很可能超过农产品本身,仅生物能源一项就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化工的出现,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绿色化工技术和科技产品的逐渐完善,将通过“变废为宝”做到“清洁生产”,资源利用“一体化”,使新兴化工工业园区实现循环经济。 绿色化工论文:化工中的绿色工程 摘要: 化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纤维材料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衣着服饰的革命,突破了原有的棉、麻、毛等材料的局限;新的可替代能源的发明,给日益严峻的煤炭、石油等天然原料短缺的趋势提供了缓和压力的空间。在化学化工科技发展带来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负面效应也随之产生,那就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废弃物污染情况的加剧。因此,绿色科技的运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就化学工程中的绿色科技的运用给出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化学工程;绿色科技;环境保护;绿色化学 1 绿色科技促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我们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就是二氧化碳。无论是以往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还是现阶段科技含量高,日趋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这些工厂每年要向大气排放数万甚至数十万吨的二氧化碳[1]。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成为了造成全球性的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造成这一现象的那些工厂却不用为温室效应负担任何一点费用。 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许多化工企业正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甚至有一些企业将二氧化碳作为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原材料来使用。例如,有的化工企业将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一种原材料来生产尿素。仅这一种工艺,就可以使该企业的每年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减少数十万吨。 2 海水淡化工程的预处理过程中运用绿色科技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离开水,水对于每个人的生命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资源。而这种重要的资源,又具有这有限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淡水的危机成为了世界性的环境难题。而我们中国,又是世界上最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就成了缓解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现状的一种有效的途径[2]。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海水淡化所必须的成本也在逐渐的趋于大众化,使这一技术不再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才使用的起得奢侈的技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引进并采用了这一技术。 海水淡化技术指的就是一种利用物理上的或者化学上的方法将海水里面的盐和水进行分离的技术。在进行海水淡化技术的预处理进程中,任何影响环境状况的不良影响都没有产生。并且在获取海水资源的过程中,并没有继续对生态环境构成伤害。我们的党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就是指要在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以继续发展的环境状况。因此,将绿色的化学工艺[3]运用于海水淡化的过程中的这一举措至关重要。因此,将绿色的科学理念与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便成为了现代世界化的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海水淡化构成的预处理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氢氧化镁,成为了环保领域新的宠儿,这种物质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效果良好的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绿色化学技术在我国传统香精香料工业中的应用 在日常化学产品的生产中,香精香料是不可缺少的添加剂之一。我国的香精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及全球性经济萧条的状况逐渐加剧,我国的香精香料出口产业收到了很大的打击,产品订单大幅度减少。 在深入地调查我国香精香料产品出口订单锐减现象的原因之后,不难发现,产品中有害杂质含量超标,是其真正并且主要的原因。造成有害杂质含量超标的原因则在于生产工艺方面的缺陷[4]。例如提取原料的成分在产品中有残留以及包装材料的使用不当等原因。其中,提取原料的成分在产品中的残留的问题,可以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提取技术来改变。包装材料使用不当的问题,则应通过加强企业和工厂的监管力度,督促生产商家和企业反复试验,选取符合有害杂质含量标准的外包装物等方法来改善。还要牢牢掌握我国香精香料产品的优势方面,不断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才能够满足生产出高质量、低能耗的香精香料产品的要求。 4 绿色化学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逐步向前推进 传统的化工生产,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能源。其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的工程中所做的贡献是不不忽略的。但是呢,又由于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过后的残余物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又造成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生态平衡的失调。这样,就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新世纪,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所提出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这种道路的选择[5],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国策。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工业,在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导之下,最行之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法便是绿色化学的开发和利用[6]。绿色化学,不单单是指那些对环境产生的有害影响小甚至没有有害影响的化学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包括那些行之有效的且作用明显的价格平民化的化学化工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绿色化学的生产过程只产生非常少量的废物处理,或者不产生废物处理。其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资源,使原材料转化为产品,尽量不产生污染。有利于化学化工产业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道路的切实执行。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化工机械制造的发展 一、化工机械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1)针对化工机械回收环节的合理性设计。绿色化工机械的设计理念重点在于“绿色”,在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体现“节俭”,即节俭资源和能源,合理设计机械回收部分,实现环保目标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化工机械而言,手工分解依然为主流,虽然回收率较为客观,但是环保效果却不尽人意。DFR即化工机械回收设计是指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将机械零部件以及材料的回收纳入到考量范围内,尽量选取回收价值高、处理方式简易的环保材料,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外国先进科技手段的引进,以创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标准的现代设计方式。 (2)面向化工机械拆卸环节的设计。DFD即化工机械拆卸设计是指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机械的拆卸性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机械的可拆卸性,这其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一是在充分满足化工机械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秉承“预测”原则,即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尽量简化装卸设计,从而减少未来机械的拆卸步骤,为将来的零部件回收奠定良好的设计基础;二是化工机械的材料选取上尽量减少使用种类,使用兼容性能好的材料;三是坚持化工机械设计的统一性原则,即尽量规则化、标准化、通用化结构和功能相近的机械零部件,这样减少拆卸使用工具种类和数量的同时便于机械零部件的循环利用;四是绿色化工机械的设计应在坚持拆卸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使用和操作功能的不同而进行具体设计。 (3)必要的化工机械使用寿命评价。所谓的化工机械使用寿命评价在此主要是就其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与此同时它也是绿色化工机械设计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措施。化工机械使用寿命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环保材料的选用、化工产品所涉及到的回收设计、可装卸设计、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以及资源优化处理等绿色设计;另一方面是指在化工机械的可使用生命周期过程中使得技术、经济以及环境实现最优化。由此可见,对化工机械进行必要的使用寿命评价就绿色化工机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而言是必然的、是不可或缺的。 二、化工机械自身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1.将“绿色”灌输到生产制造过程中。此处所指的“绿色”主要包括两个深层次的含义即环保和节省。环保是指在绿色化工机械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回收等环节降低对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节省即为节约、节俭的意思,是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改造整个生产制造工艺流程,进而达到低消耗、高产出的目的。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而言,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厉行节俭,无疑是实现企业和环境双赢的重要举措。 2.注重先进科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当前化工机械所应用到的先进技术手段主要分为四种,即:一是数字化。数字化主要是指在化工机械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将繁杂多变的信息转化成可度量的数字、数据予以记载,继而通过计算机进行精准的计算和控制,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源消耗。二是自动化。自动化是指通过化工机械的自主运行,较少人工操作,节省人力资源,使得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动补偿等。以不影响产品质量为前提,完善操作环境,通过先进生产工艺以及管理体制的应用,促进绿色化工机械产业的再发展。三是集成化。集成化不仅包括技术集成,还包括管理集成。融合各先进技术手段的优点,从管理以及技术方面双管齐下,创建一种符合现代制造标准,节省高效的生产模式。四是网络化。信息网络化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汲取当前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制造、管理、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并结合自身的生产制造特点,形成一种新型的现代生产制造流程,从而实现绿色制造。 3.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再循环利用体系。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一方面改善了化工机械生产制造的环境,另一方面循环使用,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能源,对促进绿色化工机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充分做好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环保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化工生产后所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对“三废”的开发和利用予以应有的重视,高效回收,重复使用,以尽量规避其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以及经济等方面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4.实现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实现绿色化工机械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在此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符合环保标准的绿色包装,优化包装结构;二是在包装材料的选取上,选用污染小、无毒无害的材质,减少材料浪费;三是包装废弃物应易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行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四是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人身健康等产生不良影响。 5.注重提升化工机械工业的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现代经济社会对企业的必然要求。注重提升化工机械工业的创新能力,就要求企业时刻保持自身化工机械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包装技术的先进性,以此为基础,实现自身的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企业还应注重紧随国家政策制度,以坚强的决心和勇气,完成自身的创新、转变,从而为绿色化工机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奠定扎实的企业基础。 作者:韦凯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绿色化工论文:环保管理与化工企业绿色发展 1坚持绿色化工企业的发展目标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化工企业必须增强绿色发展的意识,充分认识和理解绿色发展的真正意识和基本内涵,并积极进行落实。作为企业,首先要积极学习国家关系化工企业节能减排和发展的基本政策法规,树立正确的绿色环保和人文主义发展意识,将绿色发展和环保管理作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次要加强技术革新,积极引入更多先进的节能减排设备,为绿色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环保管理制度和体系,从多方面入手规范企业的绿色发展。以下也将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保管理体系 2.1建立企业环境治理机构,实行三级系统控制。完善的环境治理机构是实施环保管理的重要保障。一级控制是要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委员会,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对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于整体的环保管理工作进行管控;二级控制是基于委员会基础上设立环保安全部,主要负责基本的企业宣传工作以及环境治理和监测;三级控制在每一个基础性企业单位中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人员,主要负责监督企业单位的环保实施情况,协同好企业单位的基本环保管理工作,并确保一些最新的环保政策法规能够宣传到位并落实好。2.2注重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污染后也会带来众多的影响和破坏性,因此要能够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所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认知和关注评析风险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整改措施。同时针对于重大环境影响因素或者是危险源的风险分析,应该启动紧急的风险预案和防控,既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风险分析和预测将作为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2.3建立企业环境动态管理制度。作为化工企业应该将绿色发展作为自己新的发展目标,并能够建立完善的动态管理制度。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检查和监测,积极落实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相关的政策法规。作为企业管理委员会也应该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做好基本的环境监测和检测工作,定时定点对于企业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和管控,对于违反指标规定的单位要进行曝光处理并进行整改,保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全面的环保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管理体系 考核和评价是规范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环保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管理体系是加强环保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通过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可以对于企业的各项环境指标、设备的能耗、废弃物的排放量、污染事故的责任方等等进行综合评判,同时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评分考核并作为最终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节能减排的指标应和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通过层层考核和评估每年要对一些为环保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工企业进行奖励和表扬,而对于不符合各项指标的企业要予以整改和批评。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为环保管理创造更和谐的环境氛围。 4加强科技创新,为化工企业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将成为化工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应该把技术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经济投入和研发投入,发挥传科技具备的基础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清洁技术,开发应用投资省、消耗低、污染小、效益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降低减少原材料能源消耗,实现污染物质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其措施:要能够抢占国际、国内技术创新制高点.开发环保工艺、研制环保产品。结合市场新产品开发、技术成果产业化竞争要求,企业每年用于技术进步的投入加大,开发了一大批既有利于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又有利于企业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5结语 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环境友好型企业也应该是绿色化工企业发展的目标,绿色发展要求化工企业要全棉实施和落实环保管理,落实好节能减排相关的法律法规,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确立化工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将环保管理措施进行推广和落实。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现金的文化,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科学发展观正确引导下的化工企业必然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作者:刘泰宇 单位:哈尔滨石油学院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化工技术在精细化工的运用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工业制造业发展逐步迈向更高的高度,当然由于环境的变化及工业发展带来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加,环境的排污容量在不断减少,国家及政府针对环境的保护政策也在不断细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环保化工技术越来越被更多人重视,其绿色化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化工工业的生产污染零排放指标逐渐得到落实。 关键词:绿色化工技术;精细化工;研究分析 工业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必须要将绿色化工技术落实到实际的化工生产中。本文针对绿色化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其零排放无污染利用和资源充分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以及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等特点,同时具体阐述了精细化工具备的装置规模小、种类较多和生产装置具有多功能和综合生产能力以及技术密集度高等主要特点,提出要积极应用浅析微化工技术和绿色催化技术以及绿色分离技术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等建议,希望对提升绿色化工生产效率有所启发。 1绿色化工的的特点概述 1.1“零”排放无污染利用。绿色化工技术实现的精细化工装置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对每一个可能产生的产品及规格都进行更加充分的吸收及利用,保证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零污染。1.2资源充分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是否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否有效利用,绿色化工不仅要考虑是否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污染物,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的是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健康性和绿色性,以及是否符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特征。1.3绿色新型。生产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零排放”和使用无毒、无害原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使用绿色新型生产技术,比如近年来的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新型生物发酵技术、无毒、无害可再生的催化剂技术等。 2精细化工的主要特点 2.1装置规模小。精细化工装置要比一些石油化工等行业相对小很多,但是国内外的市场不断扩大,已经有不少的精细化工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2.2种类较多。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精细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不仅是通用型精细化工产品,一些专用品种和定制品种不断出现及丰富化工市场,即使是类型相同的产品,也会出现多种规格的特点,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多种品种和型号的产品也在不断增加。2.3技术密集度高。化工产品的形势更加多样,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研发工作也要符合市场需要,所以其中的开发周期往往相对较短,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其开发周期也越来越长,所应用的开发成本也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其中的精细化工的产业技术密集度也得到提升。从技术密集度方面来讲,以机械工业技术密集度指数为100,则精细化工中的医药可达到340,而且有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行业利润率较高,比较容易推行绿色化工技术,同时也是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的前沿。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绿色化工技术推广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精细化工行业。 3绿色化工技术及应用浅析 3.1绿色催化技术。日益发展的先进技术大大促进了绿色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有机合成工业借助仿酶催化剂、固体酸碱催化剂、纳米催化剂等催化剂大大促进了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比如现在人们都是采用更加先进的手段来对传统催化剂进行强化优化,保证整个催化反应过程更加高效合理,使得每一个反应条件更加适宜于进行催化工作,保证整个生产环节向绿色方面进行转换和发展。可以这么说,未来反应过程节能要依靠绿色催化技术的进步。3.2绿色分离技术。化工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化工装置的形式也在不断优化和高效,精细的化工装置相类似于其他的化工装置一样,其分离技术的应用也往往更加普遍而多样,但是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像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树脂吸附、分子筛吸附、微波萃取等分离技术是发展迅速的几种主要的绿色分离技术。他们往往具备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这种绿色分离技术在一些医药、农药、香料、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化妆品等行业中都得到了积极广泛的应用。3.3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针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科学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的共享,大大促进了整体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的加速进步。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不对称催化合成技术在手性药物、部分医药、农药、香料等行业都提供了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取代了一些高温、高压、高污染的传统化学合成技术,如电氧化、电还原、电取代、电聚合、电裂解、电环化、电耦合等。 4结语 总体来说,工业经济不断发展,针对化工发展来说,必须要将绿色化工技术落实到实际的化工生产中,在此基础上首先要把握绿色化工零排放无污染利用和资源充分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以及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等特点,科学把握精细化工的装置规模小、种类较多和生产装置具有多功能和综合生产能力以及技术密集度高等主要特点,积极应用及应用浅析微化工技术和绿色催化技术以及绿色分离技术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等绿色化工技术,促进绿色化工生产迈向新的台阶。 作者:柴委 单位:枣庄职业学院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化工技术探析 摘要:结合当前的绿色化工技术发展情况,从多方面论述了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具体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应用方面,并于最后提出了绿色化工技术展望,希望能对化工领域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化学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这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影响因素。在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其中,化学工业中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所以,化工领域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应该在各个层面予以充分重视,以保障化工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1,2]。总体来看,通过利用绿色化工技术,能够改善传统化工产业中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点对于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技术发展需求,重视化工领域中的绿色化工技术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相对应的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工作。 1绿色化工技术概述 在化工领域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绿色化工技术,能有效保证化工生产对环境问题所造成的污染情况,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化工技术创新,通过合理的工艺技术的进步,有效控制化学原料中废弃物所带给环境的危害。所以,应该充分重视有毒的废弃物的排放问题,充分利用好废弃物资源回收技术,保证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根据规范标准,通过对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控制,以充分发挥绿色化学工业技术的优势。 2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拓 2.1化学催化剂选取 分析化工领域中的具体生产,化学催化剂则具有广泛的用处,也是化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能明显提升化工产生效率。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会造成大量的有毒废弃物的排放,会造成周边环境的不可替代的危害情况存在。所以,在相应的绿色化工技术研发过程中,应该重点落实如何进行无毒无害化学催化剂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有效控制好各种有毒废弃物的排放工作[3,4]。另外,还应该结合项目的要求,做好催化剂的选取工作,一般情况下,首选毒性小、危害程度低的催化剂,保证化工工业的绿色发展。结合现阶段的化工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无毒害催化剂研发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针对烷基化固相催化剂来说,这种无毒害的催化剂,并没有造成环境的实际污染问题,应该在合适的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另外主要指出一点,针对无毒害化学催化剂的研发工作,应根据相关规定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好废弃物排放量,并重视排放的废弃物循环问题,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2化学原料选取 对于绿色化工技术中的化学原料部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从根本的污染源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当前,绿色无污染化工原料的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依然会造成大量的污染物在生产中产生,出现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应该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尽量选择毒性小或者无毒的原材料,尽量不添加化学药剂。比如,比较好的材料包括天然农作物、天然植物等方面。随着化工工业的深入发展,应该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尽可能放弃有毒害的材料的使用,而大力推广无污染、无毒害的原材料,从源头上尽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有利于无毒害材料进一步推广使用。 2.3化学反应选择性深化 在研发绿色化工技术时,还应该重视化学反应选择性方面的问题,能提升化学生成物的提取的效率,使其能够符合相关的环境标准要求,进一步降低化工生产的成本,保证满足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预期要求。比如,我们经常把烃类选择性氧化物应用在石油化工领域中,主要是考虑到化学反应中极易氧化性的特征,这就会造成生成物存在严重的损害和浸染的可能。所以,应该进一步深化化学反应选择性的工作,避免出现损坏生成物的反应条件,从而符合化工绿色生产的要求,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难题。 3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3.1清洁生产技术应用 应充分发挥清洁生产技术的优势,其不仅在废弃物处理、海水淡化以及冶金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不存在毒害反应,这样自然也没有污染物的产生。比如,具体的海水淡化处理中,利用此技术进行海水淡化,能够有效提炼出海水中的盐分或其他,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并且在整体的应用环节中,清洁生产技术并不会出现污染环境的问题,没有任何的潜在危害情况。 3.2生物技术的应用 针对生物化工技术的发展特点,利用生物技术的优势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说,膜化学技术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利用生物技术,能充分利用好可再生资源,并将其转变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充分利用酶的成分的催化剂作用,能够保证反应速度的加快,控制选择得当则不会出现污染废弃物的问题,具有相对温和的特性,对于化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化学生产中,原料大都选择动植物内部的有机原料,在逐步发展中,才逐渐使用了自然中的煤炭和石油等资源。 3.3环境友好型产品应用 考虑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应充分重视环境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所以,在各个方面对于环境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来说,则是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背景下,提出有效控制措施。考虑到传统化石类的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应用,资源消耗中带给了大气的严重污染问题,引发人们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所以,应该积极开展新型环保产品的研发,这也是符合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的需求。比如,以酒精的生产为例,主要是利用天然甘蔗为主的原料,能够通过技术发展生成新型乙醇汽油,实现汽油替代,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在越来越多实践应用中,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难题。 4绿色化工技术展 望化学工业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功不可没,同时,绿色低碳科学理念也必将是未来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这里结合当前的化学工业发展现状,针对未来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应着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5]:第一,通过直接转化技术,使得合成步骤的“原子经济”性有所提升。从实际的绿色角度来看,有机合同需要两步或者三步才能完成,如果能将其缩短为一步的原子经济反应,能充分体现出直接转化技术的优势。比如,在进行生产环氧丙烷的过程中,传统则是利用两步法的反映方式,在得到钛硅分子筛后,可以满足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原子经济新方法。诚然,在化工领域中,满足原子经济性的条件还比较困难,有些条件甚至还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应该不断优化,充分利用化学反应的集成,能利用好排出的废物,可将其作为另外反应的原料,满足封闭循环的要求,实现零排放的需求。第二,保证输入端能量和过程中能量的管理得到充分的重视,满足整体循环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最低原则。在节能减排的指导原则下,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替代传统的排放量大、能耗高的技术,充分利用好新型的热能、氢能以及太阳能资源,尽量减少碳排放。第三,保证输出端CO2的集中转化技术进一步提升。利用高效的催化材料,满足高效活化、定向转化CO2等技术的突破,通过电化学方法、光催化等手段,尽量实现工业生产中的CO2排放量最小的原则。 5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生产中的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对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该重视绿色化工技术的研发,充分利用绿色化工技术的优势,实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综合性利用资源,有利于实现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郑小伟 单位: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绿色化工论文: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化工行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难以想象,已成为当下非常紧迫的重大课题,针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将绿色化工技术应用到化学工程工艺中十分重要,既能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又能实现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绿色化工技术的开拓情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状况,对绿色化工技术深化探究,达到改观化工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环境问题呈现出了可怕的形势,环境污染问题已慢慢的浸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而化学工业中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十分突出,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具有长远的影响,不仅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改善,更对化学工业健康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绿色化工技术阐述 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充当的角色十分突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化学工业生产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期望通过对化学工业生产方法的革新和改良,来控制化学技术中化学原料和废弃物给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和潜在的危害,因此,一定要减少排放有毒的废弃物,将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做好,使资源利用率得到充分高效的提高,对污染物的排放实行有效的限制,把绿色化学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为前进的方向。 2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拓 (1)化学原料选取化学原料作为绿色化工技术开拓中的基础,能从根源上使污染源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绿色无污染化工原料并不是最佳的原料选取,其依然存在着缺陷,在生产的过程中依旧会产生污染物,给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生产中最好选用无毒的或是毒害相对少的原材料,不添加化学药剂的,比如,天然植物、天然农作物都是较好的材料选择。随着化学工业的兴盛,应该舍弃有毒害的材料,而选用无污染、无毒害的原材料,这样,才能在达到环境保护标准的条件下,使原材料成本减少,材料来源得到充分扩展。(2)化学催化剂选取化学工业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习惯性地运用化学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对化学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有大量的有毒废弃物排放出来,给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在面对具体的绿色化工技术开发时,应将焦点聚集在无毒无害化学催化剂研发上,以此为核心,使有毒废弃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另外,需要重视化学催化剂的选取要点,把无毒害或是毒害甚小的化学催化剂作为首选,从而接近工业绿色发展。在现阶段的化学工业中,众多研究人员在对无毒害催化剂研发方面的成绩令人们醒目,对烷基化固相催化剂倾向关注,它是一种无毒害,甚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催化剂,非常适合大力扩展应用。在此,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关于无毒害化学催化剂的研发,必须控制废弃物排放量严格符合规定要求,重视排放的废弃物循环使用这一点,使资源利用率有良好的改观。(3)化学反应选择性深化绿色化工技术具体钻研过程中,需要偏重深化化学反应选择性,进而达到加倍有效地实现化学生成物的提取,在确保符合减少环境污染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化学工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更进一步改进资源利用效率。比如,在石油化学工业中,通常会运用烃类选择性氧化物,因为其化学反应极其易于发生氧化,在生成物产生方面存在着严峻的损坏与浸染。对此,针对化学反应选择性深化这一点,必须把防止产生损坏生成物的反应作为重点关注,进而使化学工业沿着绿色生产发展,消除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危害。 3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1)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的优点非常独到,不仅在冶金、海水淡化、废弃物处理等范畴被普遍的应用,而且也不会出现任何毒害反应,更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物。比如,在海水淡化中,通过清洁生产技术针对海水实行淡化处理,把海水里面的盐分和其他物质提炼出来,转化为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的水资源,所有环节中应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不会存在潜在的危害。(2)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通常在生物化工中比较充分的展示其优势,在实际操作应用中膜化学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其效果最佳。通过生物技术把很多可再生资源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学品,比如,酶成分,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与环境中的化学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快反应速度,而且不会出现污染废弃物,其反应特点相对温和,在化学行业中使用意义相当深远。而在以前的化学生产过程中,通常是把动植物内部的有机原料作为原料,以后改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石油和煤炭。(3)环境友好型产品应用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拥有良好的环境十分的重要,因此,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环境的注重程度也越来越高,而环境友好型产品是针对控制环境污染问题而研发的一种摒除以往污染严重的产品。传统汽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传统汽油燃烧,不仅给大气带来严重的污染,更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此,需要开发新型产品取代这种情况,环保型汽油和新型燃料和能源等迅速出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的增强。比如,酒精的生产,其原料以天然甘蔗为主,以新型乙醇汽油代替原来的汽油,在实际中应用非常普遍。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对减缓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给环境造成了危害,导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发展绿色化工,将绿色化工技术恰到好处的应用到化学工程工艺中,不仅能高效控制环境污染,更能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关键作用,进而促使化工行业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作者:赖锦杰 单位: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绿色化工论文:化学生产绿色化工技术研究 摘要:绿色化工技术是应用化学原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化学生产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为满足当前社会化学工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将绿色化工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化学生产企业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化学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阐述了绿色环保将是未来化学生产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化工技术;化学生产;应用分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也日益蓬勃壮大,生产规模和产量逐步扩大,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极大的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利于化工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化工技术成为当前化工行业急需的新技术,应用化学原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排放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效的解决化学工业对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二、绿色化工技术的优势 1、科学利用化工原料 在绿色化工技术中科学利用化工原料是首要的优势,也是研发绿色化工技术的关键步骤。在化学生产过程中选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化学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极大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新型的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和添加剂、催化剂、溶剂等被研制和生产出来,例如天然的植物、生物等原材料代替有毒有害的化学原料,既保证了原材料的绿色环保无毒无害,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2、合理的使用催化剂 在传统的化学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催化剂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但过量的使用催化剂也会增加废弃物的排放,加大对环境的污染。在绿色化工技术开发过程中重点研究了无毒无害催化剂的使用,比如对烷基化固相催化剂的研发,这项技术能够使催化剂达到无毒无害绿色环保,用此代替传统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中污染物的生成,同时还可以将排放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处理后再次利用,提高利用效率,促进化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化学反应的选择 在石油化学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烃类选择性氧化,这个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非常容易产生氧化现象,严重破坏了化学反应生成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使化学生产更加环保健康,产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就要采用绿色化工技术,强化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使化学反应的生成物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取和净化,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化学生产的绿色环保。 三、在化学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绿色化工技术 1、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在绿色化工技术中采用绿色催化技术、辐射热加工技术等新型科学技术进行化学工业生产,实现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现代化清洁生产技术。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采用这项清洁化工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和扩散,同时将垃圾再处理加工成可以利用的沼气,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既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样在清洁煤气化的化工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染物的生成,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在海水淡化生产过程中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生成的氢氧化镁,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有效的避免了二次污染,解决了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清洁生产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冶金工业、印染企业、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煤气化和垃圾处理等化学生产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化学原料的大量使用加剧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人类身体健康。绿色化工技术中的生物化学技术涉及了基因、细胞和酶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植物、生物等体内的生物酶和生物催化剂,降低化学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这些原材料来源于动植物,来源广泛成本低。比如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酶代替丙烯腈制成丙烯酰胺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就是采用了氯离子、葡萄糖、丙烯和过氧化氢等作为原料利用生物发酵法制成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是左旋果糖,不会产生氯化钙等废弃物,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成本低,使用性能好有很高的生产和利用价值。 3、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化学物在光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光化学反应与催化反应的有机结合,使化学反应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氧气、氧化锌、硫化锌、二氧化钛等常见的光催化剂中尤其是二氧化钛的效果是最显著的,被广泛的应用到化学生产过程中。将二氧化钛作为功能材料复合到塑料、皮革、纤维、涂料等材料中研制成无毒无害、无污染的二氧化钛光催化绿色复合材料,能够充分发挥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抗菌作用达到除臭和净化的功效,在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家俱以及家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的采用,为人们生活环境的净化和环保开辟了新的天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绿色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化学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极大的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降低对大气、土壤、水源等环境的污染,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有效的推动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化、绿色化健康发展,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在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绿色化工论文: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要点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随之呈现。近年来化学工业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占的比重更大。因此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显得非常迫切。本文就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以及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以期为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化学工程;绿色化工技术;工艺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各国的专家们都在寻找一条既可以发展经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的道路。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发展而来的,绿色化工技术的重点在于绿色二字,其能够充分溶解资源消耗时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对于这样的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1关于绿色化工技术 绿色化工技术的作用是减少化学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无形的或有形的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造完善化学工业的生产和运作方法。如此一来,化学技术中使用的化学原料以及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就会有所减少。而且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下,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向空气中排放的废气、向河流中排放的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就会减少许多。另外绿色化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将资源的回收利用程度提高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有极大的益处。 2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要点 2.1选用合适的化学原料 化学原料的性质决定了整个化学工业的生产运作。化学原料是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污染的来源,因此重视化学原料的选取是重中之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是快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研发的新型的化工原料尽管是绿色无污染的,但是不可能让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丝毫环境污染的问题。从这一点无法避免的问题出发,现在的技术飞速发展,化学工业生产中已经着手研发更加清洁的原料,尽量选取那些没有任何毒性或者是毒性较少的化学原料进行化学工业生产,逐渐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采用一些天然的植物或者是农作物作为无毒害性材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2选用绿色化学催化剂 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化学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完成整个化学生产,提高化学工业生产的效率。尽管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积累财富,但是很明显这种财富不会长久,因为化学催化剂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大。因此研发出毒性低的化学催化剂降低有毒物质的排放以及排放量,是当前化学工业生产的目标。纵观现在的绿色化工技术行业,其关注点都在研发无毒化学催化剂上,争取研发出的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努力朝着绿色化学催化剂的方向努力。依照现在的研发进度来看,烷基化固相催化剂这一种催化剂的研究成果较为可观,实验表明烷基化固相催化剂是没有毒性的,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可以推广到化学生产工业中,有不错的使用价值。但值得一提的是,烷基化固相催化剂这一类催化剂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要针对废弃物的排放标准问题准备参考数据,尽量达到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以循环利用的效果,进而促进资源的利用率。 2.3选择性强化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也是绿色化工技术研发的重点,若是研发人员可以完善这一内容,化学生产过程中产生物的提取会更加高效,也会更加便捷。也就是说强化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不仅可以让化学工业的环境污染降低,还可以降低化学工业所需成本,如此一来还节约了资源。例如在石油开发这一类化学工业中经常会选择烃类选择性氧化物,这一种氧化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为这种氧化物可以让化学反应非常容易就出现明显的氧化反应。由此可以知道,为了达到化学工业绿色生产的目的,减少环境污染,一定要选择性强化化学反应。 3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冶金、淡化海水、处理垃圾还有发电等,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产生毒害性。正因为这种独特的优势,在现代的化学工业中备受推崇。例如在海水淡化时,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盐分分离,甚至可以分离海水中的其他物质,使海水成为人们的生活用水。 3.2应用生物技术 生物化工中常常应用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是生物技术中膜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一般是通过将可再生的资源有效地转化成可以为生产生活利用的化学品。例如常见的酶成分,这样一种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最好的一点是不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消融的废弃物。 3.3应用环境友好型产品 环境友好型产品强调的是不影响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杜绝污染强度大的产品的使用。比如增加使用那些绿色汽油、燃料、能源,降低化学工业生产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逐渐提高资源合理利用,增加效率。 4结束语 经过对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提高资源再利用效率,以及提升资源溶解的程度,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杨璐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应用意义与展望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绿色化工环保技术这一理论进行分析,详细解释它的含义和存在意义。然后针对这一理念重要性进行讨论,总结我国绿色化工领域内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最终对绿色环保领域的未来做出展望,为实现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色化工;环保技术;问题和解决措施;展望未来 在经济水平的发展下,我国化工行业也日益成熟,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化工产业技术晚,科技含量偏低,对于生产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影响了我国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化工与绿色环保技术融合起来,更好的解决化工与环保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 1绿色环保化工技术的含义与意义 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是利用化学的技术和手段减少或消除有害物的技术措施。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化工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虽然整体水平相较国际水平仍处于劣势,但是已经有了赶上世界一流工业大国的趋势,当前我国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完美解决工业发展与环境之间产生的冲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为实现工业技术与绿色环保和平共存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绿色环保技术由此产生。它的核心思路是从根源上消除或减少工业生产对于环境产生的影响,它是解决环境与工业发展之间冲突的必需途径,是控制工业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使用势在必行 我国的工业发展从最初落后世界水平已经逐渐达到世界中上游水平,这期间的高速发展除了我国各方面的扶持以外,也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如今,人们都已经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因此,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发展就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各个国家都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技术。首先,对材料使用化工技术和手段进行无毒无害处理,其次对于工业废物进行处理回收。这样才能保证最后得到的产品对环境和人都没有任何危害。人类在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消耗着大自然的资源,化学技术作为科学基础技术,也是改变世界的基础,当人们意识到环境与化工产生了冲突的时候,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就成为解决这一冲突的有效手段。 3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探讨 3.1从绿色化工产品的选择方面分析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实现生产绿色工业产品的目标,必须要对化工原料进行筛选,必要时采取制备新原料代替对环境有污染的材料。正常状态下的工业生产中,尽可能将化学合成操作中带来的污染降至最低,而加工有毒材料时尽量添加催化剂削弱产品的毒性。在工厂设计过程中对化学法中能源的使用进行分析,避免出现能源上的浪费等问题。 3.2从化工产品的回收方面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虽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是,我们也需要利用自身的知识将自然资源重复利用,既避免了自然资源的浪费,也减少了对于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为人类提供服务。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是否可以进行废物的回收利用、重新加工等。 4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发展方向 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理念就是在化工生产中保证无污染、无毒害的特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绿色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中国在绿色化学方面已经得到了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认可,使得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科学家也有很多的精力去研究生产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化工产品,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完成化工与环保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这将会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也会为环保技术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5绿色化工环保相关措施 5.1采用新的设计分析技术 想要从源头上改变化工污染状况,需要对现有的分析设计技术进行改革,研发出新的化工产品,并且对具备污染性的化工产品合成方式进行改进,最终实现生产无污染化工产品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也要严格对化学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循环回收进行考虑,以降低化学过程中能源的耗费,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另外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尽可能地不使用助剂或附料,选用更安全的化学产品。 5.2控制化工产品的寿命 对工厂废物的回收处理需要实现零排放,这不仅是绿色社会的要求,也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通过对原料、催化剂等材料进行绿色加工,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具有危害的副产物,得到最优化的绿色加工产物,不会产生其他的废弃物,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5.3推动科技创新进度 要将化工污染扼杀在萌芽中,就需要采用新型化学合成方式与合成技术,在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理论产量问题,还要考虑如何将原料分子最大化的转化为产品,提升原子利用率,避免出现其他废物或者副产物,实现化工生产的零排放。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在未来阶段下,我国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完善现阶段化工生产的环境评估指标,选择环保的生产路线,减少有害物质,利用科学软件来评估成本,预测生产危险,提升生产工艺。 5.4控制化工新产品的生命周期 为了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对产品的原料、试剂、催化剂等辅助材料要进行绿色化加工处理,使新产品得到最优化的反应,使原料中的分子、原子全部地转变成所需要的绿色化工产品,不产生任何废水、废渣、废气,并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即能满足经济的增长又不带来环境的污染。此外,还要加强化工高级人才的培养,将绿色化工思想贯穿于整个化工业教育的过程中,提高相关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并使他们认识到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在人类和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激发新型绿色化工产品的开发潜能。 6结语 化工业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创造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这也是所有化工企业的研究和主攻方向。绿色化工领域作为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已经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一致认可,并且对化工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各种扶持。随着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发展,逐渐实现生产化工产品的无污染生产。在下一阶段下,还需要不断的创新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在生产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化工产品的同时,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郭雨轩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进程的加快,化工企业的环保问题也逐渐的受到重视,并切实制定方案实施。本文对化工企业中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一些措施来进行分析,需要加强对员工关于化工企业环保问题的培训,对企业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对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分析,建立良好的环保管理机制等。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具备一定的独特性,特别是目前大的环境压力下,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就必须采用比较现代化的技术来进行处理,从化工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分析,特别是从化工企业以及经济环境发展方面相呼应,可以通过选取防腐材料,建立环保意识,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以方便形成很好地发展模式。 1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需要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环保问题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渣、废气,影响环境质量,所以,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要想维护社会安定,就应该加紧解决环保问题,提出环保管理措施。 1.2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尽管说企业管理的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处理好环保问题,对企业长期有效的发展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就能够更加使得企业竞争中有很好的形象,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化工企业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加强环保管理。 2分析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现状 2.1环保技术和产品不达标 随着我国社会各界人士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工企业在环保管理中应用了许多新能源、新技能。然而,随之在市场中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借节能减排的名义,实际上却没有节能减排的效果。这些应用到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中的产品,取得很少的功效。还有,许多化工企业因为经济问题,采取比较简单的环保措施来实施环保节能,但是这些环保设施和技术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 2.2意识不浓厚 在一些化工企业中,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朱,没有足够的投入环保,环保意识不是很强,特别是具体应用中,机制不够完整,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也没有全面的对企业环保发展以及现代化技术处理进行分析应用。许多企业主没有完善的环保意识,增加了企业环保的负面效应,对企业发展的良性形象有所损害。 2.3污染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较低 许多化工企业的污染设施处理的运转效率低,发生了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很大问题,这样的结果就会引起群众不满,上访、上诉的现象时常发生,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许多企业对治污、排污没有进行彻底的处理,只是进行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污染处理方法,没有进行完善的污染处理技术。许多企业没有足够的对环保问题进行投入,使得设施念旧失修,不能投入使用,从而成为摆设,甚至有可能出现管理和制度保障缺失的情况,建成环保设施滞后,对正常的操作和运转没有认真的进行管理,造成无法达到生产要求的情况;还有一些企业甚至没有对污染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应付的局面,检查环保现场的时候没有完善的体系,仓促开机,快速停机。 3探讨环保管理方法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 3.1构建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主要问题就是绿色环保模式的构建,对化工企业的实际要求出发,根据环境保护以及企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对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认真考虑,从而加强投入环保管理,使得现代化设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觉地利用一些现代的信息技术,接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处理科学有效,从而保证环保信息披露渠道可信,内容真实有效,从而激发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层、基层院等更加深刻认真的了解到国家环保政策以及企业制度;通过对其中存在高污染的一些环节进行淘汰,关停,改变一直以来对环境粗放的管理形式,在化工最严重的地方进行废水处理,建设废水以及处理的设施,集中将收集到的事故废水、消防废水等进行集中处理,对救援人员以及生产重地配备应急的器材,更好地鼓励并促进环保部门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改造,使得企业环保管理质量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3.2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严格的管理机制是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将化工企业环保进行监管是实现环保部门职能的重要作用,这种管理模式更好地融入舆论监管以及现场的检测,贯穿到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每一个生产环节,更好地强化了企业管理的程序。更好地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在监督的同时,对于环境问题应该加强控制,可以采取专项任务以及排污征收工作,从而更好地制定监察工作,提供一些环境破坏的数据,形成好的联合执法组,严格的对超标、不合格、污染严重的情况进行登记监察部门收到关于环境污染的相关举报或者上访的,必须提前通知检测部门进行快速监测,严格执法,以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为基准。4结语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发展迅速,同时其化工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化工环境污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居,所以,化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环保意识的理解和切实认知,更好地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重视环保的根本,加大环保力度,解决环境污染,以求达到环境和经济共赢的状态。 作者:张宇晟 单位: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绿色化工论文:化工企业绿色经营创新探讨 摘要:随者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企业便应运而生,掀起了企业的绿色经营风。就化工企业而言,其作为污染大户,伴随着绿色经营的不断深化,绿色经营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化工企业绿色经营创新进行了研究,旨在促进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工企业;绿色经营;创新 从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再到绿色消费,无不渗透着绿色经营的理念,且绿色经营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因而,在绿色革命的不断冲击下,化工企业如何顺应潮流,做好绿色经营便成为业界普遍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围绕化工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的研究,有着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1我国化工企业绿色经营现状及原因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1绿色经营的起步较晚,最早的实践为仪器行业,而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发展,绿色经营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其与我国日渐增多的化工企业而言,数量仍较少,且有诸多企业尚未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如下。 1.1内部因素 首先,部分化工企业绿色经营意识薄弱,因经营者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较深,过度重视企业运营中的成本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生态效应,因而对绿色技术与绿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其次,关于绿色经营方面的投入过少,当前,新改造资金排污收费、基建资金、国外环保贷款以及国家环保补助等为我国企业绿色资金的主要来源,其较之于企业绿色资金(尤其是绿色技术创新资金)的数量要多,且有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基建投资中仅有4.5%用于绿色技术创新,改造投资中仅有1.3%用于绿色技术创新,且绿色技术创新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较之于国家标准远远要低;最后,当前我国的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现象显著,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化工行业急需发展绿色经营。 1.2外部因素 首先,我国环境法规尚不完善,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持,但缺乏完善性,细节方面并不明确,再加上实施力较低,大多通过经济与行政手段来实现环保目标,导致执法不力、政企不分、以权代法等现象凸显,化工企业绿色经营便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其次,绿色经营并未受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地方政府并未认识到环境产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而并未化工企业未来的发展与绿色经营二者有机结合;最后,人们对绿色经营缺乏系统的认识,绿色消费意识不强,因而对化工企业在环境破坏方面缺乏一定的监督。 2化工企业绿色经营创新对策 为进一步适应来自于国际市场的绿色冲击,提升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充分考虑到当前化工行业绿色经营现象的情况下,有必要做出创新,以提高绿色经营水平,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2.1社会公众方面 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尚存在较低层次,主要源于其对日常生活中环境的环保意识强,但对日常生活外的生态环保注意力欠缺。首先应加大对化工企业绿色经营的宣传力度,使其意识到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应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活动,使其充分认识到化工企业绿色经营与之息息相关,进而参与到绿色经营中来。 2.2企业自身方面 首先应提高企业经营者与员工对绿色经营的认识,促使企业利益取向更加正确化,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对经营者与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强化,使绿色经营日渐深入人心;其次应加大绿色技术创新与环保投入力度,以强化绿色科技的成果转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落实义务与责任,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最后强化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生态文化价值观念,形成属于化工企业的绿色形象,以充分发挥其在绿色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 2.3政府方面 首先应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建设,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如在环境税费制中,可提高污染处罚,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并加大化工企业对污染治理的补贴力度;其次应逐渐建立起一整套的绿色经济制度,如绿色生产、激励、考核、会计制度等,并将资源环境核算制度纳入其中,以对率先行低污染、低消耗的经济行进行鼓励,并以绿色经济技术取代传统高污染、高消耗的生产经营行为;最后应当增加宏观调控,以帮助企业发挥好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广绿色经营。 3结语 绿色经营伴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等而逐渐发展成为化工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工行业绿色经营创新中,社会公众、企业自身以及政府方面均应做出改进,以提高我国化工行业绿色经营水平,进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梅明辉 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理念下的化工技术论文 1校企联合在理论教学中的绿色化工教育 1.1开设“绿色化学”课程,邀请校外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我校还聘请校外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化工前沿性知识,回答学生的提问,与学生进行直面交流,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如把模拟化学的数值运算与计算机化学的逻辑运算结合起来进行“分子的理性设计”,完全顺应目前倍受化学界重视和倡导的绿色化学的思想,使化学成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境界的化学。在进行绿色化工工艺和技术的过程中,借助于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可以更为精确地选择底物分子、催化剂、溶剂以及反应途径,这样可通过尽可能少的实验达到预期目标,大大减少了实验次数,从根本上减少了原料的消耗,对环境污染的排放也相应减少。再者反应与生物技术、分离技术、纳米技术等的结合使得开发新型反应路径仍有空间。微波反应器、膜分离技术及膜催化集成反应器、超声波萃取传质等等前沿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绿色化工、绿色分离、集成过程等概念有所了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1.2重视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工的感性认识。 专业授课教师通过案例中采用绿色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针对具体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不同工艺路线和流程的技术经济评价让学生了解该工艺的发展状况和绿色工艺的应用。如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制取氢气的方法很多,有①电解法:2H2O2H2+O2;②甲烷转化法:CH4+H2OCO+3H2;③水煤气法:C+H2OCO+H2;④碳氢化合物热裂法:CH4C+2H2;⑤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2H2O2H2+O2;⑥寻求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在上述方法中第五种方法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是可行且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因为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且该反应没有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第六种方法寻求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也是可行且有发展前途的方法。通过采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提高了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温度、操作压力,简化了流程。在大规模生产中,这种效应无论从环境影响方面还是从经济影响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也用于制造其它树脂、塑料、涂料、黏合剂、润滑剂。其传统合成工艺为丙酮-氰醇法,即:甲基丙烯酸甲酯传统合成反应中使用剧毒原料氢氰酸,污染严重,设备腐蚀严重,而且合成路线长,原子利用率低。美国Shell公司开发的新路线不用剧毒物质,原料价格低,利用钯催化剂反应一步完成,产品收率高,原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均好。 1.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绿色化学理念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3]。我校努力将现代教育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幻灯片投影、多媒体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等等。化工教学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工程设备、工艺流程、设备原理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板书、挂图和实物微缩教具来进行讲解,只能演示设备静态,讲授过程枯燥,不生动。现利用现代教育方法集图、文、声、像和三维动画为一体的特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课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拓宽知识面,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2校企联合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工意识 2.1改进化学实验项目,多开展微型实验、串联实验。化学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强化绿色化学意识,并把注重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到实验教学中[4,5],舍弃或减少毒性大、危险性大、对环境污染及三废后 处理困难的实验项目,尽可能多地选择低毒、污染小且后处理容易的实验项目,注重开设宣传绿色环保的实验项目[4]。如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开设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从元宝枫种壳中提取单宁等绿色技术实验,这些实验原料是天然的,提取溶剂是无毒的,并且可以回收利用,废渣无公害且可以用作肥料;如综合实验项目“从海带中提取海藻酸”,其传统方法是盐酸-甲醛提取法,我们改用木瓜蛋白酶作催化剂,超声波提取。这样不但大大缩短提取时间,提出率从30%提高到90%以上,而且工艺简单,无污染。微型化学实验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试剂与辅助材料用量、水电消耗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实验成本,而且爆炸、燃烧、中毒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相应减少,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又由于产生的“三废”量少,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如综合实验项目“海藻接枝丙烯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其所用单体丙烯腈不但价格贵,而且有毒,而采用微型实验后,不但经济而且减少了污染。串联实验是指通过调整实验顺序,使一个实验的产物成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如双酚A的合成实验产品可作为环氧树脂实验的原料,乙酰苯胺实验的产品可作为磺胺类药物实验的原料。 2.2选用先进仪器和技术进行实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先进检测手段包括红外、紫外光谱,气相、液相色谱,电镜扫描,X-衍射等。选用较先进的实验仪器,不但减少了试剂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也增加了实验操作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化的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质量。如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吸收实验,其测量气体吸收量的经典方法是酸碱滴定法,因此,实验气体往往只能选用氨气,致使实验过程产生大量废液并且实验环境恶劣。但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吸收量后,实验气体可用CO2代替氨气,这既改善了实验环境,又使测量速度加快、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且使学生接触到先进环保的检测方法。一些常规、传统的化学实验消耗较多的试剂、药品和水,尤其是一些实验所用试剂药品较贵、有毒、有害或不安全,这时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实验仿真就很有意义,如醚的过氧化物爆炸、有毒溶剂的燃烧、砷化物的相互转化等。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既能使学生学会实验方法,又避免了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伤害[4,5]。 2.3利用大学生创新实验及毕业设计渗透绿色理念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及毕业设计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6]。指导教师首先必须有强烈的绿色意识,在设计课题时多注重向学生渗透绿色理念。如课题“海藻农用节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海藻是可再生性资源,储量相当丰富,而且海藻类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极易被植物吸收。用海藻制得的保水剂不但能锁住土壤中的水分,改良土壤,提高果蔬品质,而且该保水剂能被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又如课题“Ag@AgCl-壳聚糖/OREC/TiO2微球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原料是可再生的,成本低、可降解,制备的复合膜对有机污染物有吸附及光催化降解协同作用,该研究在解决医药、食品、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方面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这种课题研究方式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培养了绿色环境意识及环保理念。 2.4校企联合在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渗透绿色理念 见习、实习环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化工行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对现代化工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让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结合,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见习、实习是学生迈向化工行业工作前的重要的锻炼[2]。因此,学校和企业积极联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工教育。如学生在长庆石油公司实习时,亲身感受到清洁生产、绿色工艺带来的好处:该公司投建硫回收系统工艺用于废物处理,它既避免了废物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回收到硫磺,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学生在长庆石油公司及兴平化工厂还参观了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污水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CO2、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污水生化处理相对于化学处理废水降解污染物更彻底,运行费用较低,基本上不产生“二次污染”。企业技术人员也通过自已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后获得的利益向学生宣传绿色化工的重要性。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企业的环境好、无污染、不扰民,使企业具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改善了职工的生产操作条件乃至生活环境,减轻了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影响。 3结束语 绿色化工是降低传统化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学生是未来化工行业的主力军,需要高校与企业联手加强对学生绿色化工意识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及未来责任感的一项重要举措。当然,我们的校企合作在不少方面也有不如人意的方面,如合作关系多停留在表层,还不够深入,合作关系脆弱、具有不对等性。总之,校企合作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实施绿色化工的意识,我国化工工业才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连利黄怡张卫红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化工发展与应用 1、绿色化工技术的概念 绿色化工主要指的是采用现代化化工技术及方法,以便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那些可能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生态环境及威胁社区安全的物质,这种技术手段即所谓的绿色化工技术。绿色化工技术以绿色化学为基础,并能够从源头上对可能污染环境的过程进行阻止,因此,此技术已经成为开发环境友好型工艺、化工反应及产品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入,绿色化工技术责无旁贷的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来,绿色化工应用效果最为理想的即原子经济反应,也就是将原料中各原子转变为产品,同时,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及副产品,真正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此过程中也无需使用各种有毒溶剂、原料及催化剂,并最终生产出了环境友好型产品。 2、绿色化工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情况分析 2.1、原子经济反应技术 现如今,化工行业所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即节能与减排,经过反复分析和研究化学同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原子经济反应技术诞生了。原子经济反应的概念最早是在1991年美国托罗斯特教授提出来的,虽然概念提出的早,但在近些年才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国际化学科研的前沿领域之一,为新世纪化工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原子经济反应的本质即将传统化工技术生产的路线由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转变为“源头上消除污染”,因此,此项技术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作为绿色化工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些年来原子经济反应的研究及应用也越来越多,美国化工领域将其作为新世纪化工绿色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并将“绿色化工挑战奖”颁发给该领域最新成果的研发人员。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中科院也进行了相关技术咨询活动的开展,并将原子经济反应等绿色化工技术研究课题纳入到了我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之中,相关院校也纷纷进行了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机构的组建,对于推动我国原子经济反应等相关绿色化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绿色化学技术 所谓的绿色化学技术,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化学技术,如今,其在全世界化工领域研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各类化学生产商纷纷从绿色化学技术中获得了潜在的商机及市场效益。对于绿色化学技术而言,推动其发展的源动力除了企业及研究领域的关注以外,还有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例如,欧盟的REACH法规,即所谓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及限制”,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防止潜在有害污染物或物质的生产及使用,因此,全球有关节能及可再生资源产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大企业纷纷将绿色化学技术作为研发的重中之重,而绿色化学技术的开拓企业及大型公司均不断进行创新计划的公布,以不断加强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产品的研发力度。 2.3、分子设计技术 为了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必须选择科学的化学反应途径,除了考虑理论产率以外,还应当考虑到原料利用率的不同。例如,对于原子经济反应而言,其原子的转化率高达100%,且不会有废物或副产物的出现,真正做到了废物及污染物的零排放,因此,此反应有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目前,国外不少化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达到了此标准,这已经成为评价化工生产过程对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影响的另一种标准。此外,采用目前十分流行的特定分子合成路线等相关软件来进行绿色化工生产过程的辅助设计,以便对不同生产流程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有效鉴别,确定最佳生产路线,从而制定一条绿色化、污染少、经济、合理的生产流程,实现化工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完善。 2.4、生物化学技术 对于石油产品而言,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并对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天然生物原料由于自身属性等原因,能够同环境达到相融相合的境界,因此,已经成为绿色化工领域的关注重点,也开始成为化工领域生产过程中的首选材料。例如,木质纤维素、淀粉等,这些由于含有大量的糖类聚合物,因此,将其破碎为单体后作为化工原料,经较为温和的条件,如酶类催化或细菌发酵等作用,就可以生产出无污染,又能够生物降解的绿色产品,此技术目前已经在产铜化工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绿色化学技术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应用深度及广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对于推动我国化工领域的绿色化、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无论是化工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还是行业研究人员,都应当重视绿色清洁化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紧跟绿色化工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为我国绿色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沈亮明工作单位:绍兴贝斯美化工有限公司 绿色化工论文: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打造绿色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是党和国家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煤气化公司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从事煤制气生产、输配、销售的大型煤化工企业,是集社会、环保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十多年来,企业为解决郑州、洛阳、三门峡沿线城市居民生活、工商业、服务业用气、优化豫西沿线能源利用结构和改善周边大气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被授予“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全国煤炭系统首批文明单位”、“国家环保部中国环境报社环境理事单位”、“河南省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十佳单位”、“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一系列荣誉。 “十二五”以来,面对更加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和任务,煤气化公司通过从管理、技术、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寻求节能减排新途径,建立新机制,倡导全员参与,促进了公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把近两年来企业积累的一些经验、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几点体会总结下来以供分享。 1 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精细管理,向管理要节能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管理措施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要求企业不断创新思想,将管理方式由原先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煤气化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1.1 借力专业市场,促进节能减排 煤气化公司在内部市场化机制运作过程中建立了多个专业市场,如污水市场、连运市场、工艺指标市场、修旧利废市场等,并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方案和考核细则,对量、效、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每月进行考核兑现;同时借力专业市场,在车间、班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实现了人人为节能做贡献,人人为减排献良策的良好局面,有效地促进了节能减排。 1.2 坚持深化“零泄漏工厂创建”,持续提升基础管理 从2011年开始,煤气化公司开始了持续创建“零泄漏工厂”工作,并不断提升管理手段,先后实施了漏点分级动态管理、六好设备评级管理和漏点公示牌管理等措施,以漏点消除和设备消缺为基础,动态掌握设备管理和漏点消除情况。仅半年时间就累计消除设备缺陷3065项,消除漏点1830个,完成检修项目160项。通过该创建活动,不但使现场环境得到了改善,能源的浪费也得到了遏制,降成本、增效益的效果也日益凸显,获得了集团公司的认可和推广。 1.3 狠抓煤场规范化管理,严把“量、质配比关” 煤场管理一直是公司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煤炭在煤场存放时间过长,会产生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造成原料煤的损耗,同时原来的粗放式管理,严重影响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导致净煤气单耗居高不下。针对上述情况,煤气化公司于今年初研究下发了《煤气化公司煤场规范化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做到“五化”,即采购标准化、进煤有序化、存煤定制化、配煤食谱化、分析日常化,最终实现了煤炭的科学存放和精确掺配,大幅降低存煤损耗和煤场管理费用,达到了气化炉最优的配煤指标。通过煤场管理的提升,每年可节约标煤2400吨,节约转运费等管理费用200万元。 1.4 推行乘车券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车管理 为加强车辆管理,降低车辆油品消耗和费用,煤气化公司对公务用车实行了乘车券控制。按照年初各部室经济责任制车辆费用考核标准每月发放一次公务车乘车券。乘车人使用完毕后,按实际行驶里程向驾驶员支付相应数额乘车券并进行登记,乘车券用完后,原则上不再派车。该制度的实行,养成了员工拼车和计划用车的习惯,遏制了公务用车的浪费,仅上半年就比去年同期节约用车费用约十万元。 1.5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合同能源管理力度 合同能源管理是以节约的能源计费来支付节能项目资金投入的节能业务方式,可以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是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节能技改资金投入方式,并将根据项目的节能量给予奖励。为此,公司加大了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并配套出台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要求在节能减排项目论证、招标和实施中尽量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 2 依靠科技创新、狠抓重点工程,向技术要节能 企业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最新的节能技术予以应用。 2.1 锅炉系统节能改造项目 煤气化公司是较早完成锅炉氨法脱硫的企业之一,近两年更是投资2200余万元对锅炉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将原水膜除尘改为电袋一体化除尘,更新脱硫塔,采用高效省煤器,通过改变省煤器结构,提高换热效率,使锅炉给水温度提高了约25度,从而降低了蒸汽单耗,改造完成后每年每台锅炉可节约标煤约2600吨,并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工程验收结果显示,烟气中粉尘含量及脱硫后二氧化硫含量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由于该项目开展较好,效果显著,申报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300万元并已获得通过。 2.2 废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改造前净化闪蒸汽、甲醇精馏闪蒸汽等大部分送入锅炉锅炉燃烧,多余部分通过管道送入火炬燃烧,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公司经过论证,通过新增压缩机,将所有可回收气体全部压缩回送入净化系统,不但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完成后,年可节约标煤16500吨,由于效果突出,申请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400多万元并已获得通过。 2.3 废水治理改造项目 煤气化公司采用较先进的污水生化处理方法,运行较稳定,并通过逐步调高水解池入口PH值的探索,实现了降低污水处理酸碱消耗和达标排放的目标。与此同时,企业积极开展对生产污水生化处理后回用至循环水系统的研究,截至目前,每日可节约循环补充水2630方,预计全年可回用污水96万方,节约成本百万元,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深化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条,向结构要节能 随着西气东输和“气化河南”战略的出台,煤气化公司调整思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优化调整现有产品结构:采用深冷分离技术从净煤气提纯CH4,从而为义马―郑州沿线城市供应优质高效的CNG或LNG天然气产品,同时为现有醋酸装置提供合格的原料气CO;其富余部分氢气则用于新建合成氨装置生产,并配套氨合成生产硝酸、硝铵。延长了产品链条,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碳转化率,达到了产品的优化升级和废气的资源化再利用,走出一条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之路。 4 小结 节能减排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十二五”规划中已将“节能减排”列为重大专项进行规划,研究建立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和长效机制。作为企业,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刻理解“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的宗旨,在企业发展上全面贯彻“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理念,在资源利用上落实“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做好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和有效回用,就一定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能够给大家创造一个碧水蓝天的生存环境。 绿色化工论文:谈绿色化工中无毒无害溶剂的应用 摘 要:该文论述了无毒无害溶剂在绿色化工中四个发展方向,绿色溶剂、超临界流体、水和不使用溶剂各有其特点和应用。这四个方向代表了以后化工溶剂的基本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溶剂 超临界流体 绿色化工 绿色化学也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和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就是通过科学的技术和手段来减少和消灭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原料、反应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和产生,以确保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没有损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就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坚持采用预防污染的手段,从原料到中间产物,再到目的产品都要做到无污染,实现零污染,甚至零排放。绿色化学的最高理想就是在整个化工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的物质作原料、催化剂和中间产物,对环境和人类不再有伤害。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就不再污染环境的化学,集合了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和生态化学的综合学科。 化工生产中大量的污染物质不仅来源于生产的原料和制造的产品,而且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中间产物也会对环境产生大量的危害。其中最常见的污染来源来自于溶剂,这些溶剂被广泛应用于反应介质中,在物质分离也大量采用溶剂。目前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溶剂大部分是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在应用过程中不仅会引起当地水源的污染,而且会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这是因为溶剂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它的用量是非常巨大的,通常是反应底物的数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如果能够采用无毒无害的绿色溶剂来替代这些对环境有害的有机化合物作化学反应的溶剂,那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正因为这样,采用无毒无害的绿色溶剂,少用或不用对环境有害溶剂已经成为了当前化工生产的研究方向。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绿色化工中无毒无害溶剂的应用有以下四个方面。 1 选用绿色溶剂代替不利于环保的溶剂 烃类溶剂和氯化溶剂是过去化工生产常用的溶剂。烃类溶剂和氯化溶剂的优点是不容易燃烧,表面张力小和黏度,渗透能力很强,可以很容易清除狭小缝隙中的污垢。溶解油污能力强,特别是在金属加工油、油脂等方面。烃类溶剂和氯化溶剂最大的优点是沸点很低,非常适合利用蒸汽进行清洗油污的方式。但是烃类溶剂和氯化溶剂的毒性非常高,它们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非常低,一旦超标将会对生产车间的工人身体损害极大。正因为如此,欧盟和美国等许多西方国家已经限制生产和进口这些种类的清洗剂。 现在化工生产中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溶剂,正越来越多的被无毒无害的绿色溶剂所取代。比如:砧烯和过氧化氢之类的清洁剂正逐渐替代烃类溶剂和氯化溶剂。砧烯和过氧化氢之类物质能够生物降解的非常彻底,不会留下残留物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对臭氧层造成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油漆、衣物洗涤剂和电子产业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价格高是帖烯类溶剂最大的缺点,这造成了成本的提高,缩小了它的应用界限。 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对电路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带动了清洗剂大量需求,目的是除去电路板中过多的掺杂物。过氧化氢由于其清洁无污染的特性正在被广泛应用。在使用后过氧化氢分解成了水和氧气,一点都不会构成污染,近年来超级纯过氧化氢每年的需求量正以11.6%的速度增长。 N-甲基吡咯烷酮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选择性强和稳定性好的溶剂,具有极性强,不容易燃烧,毒性很低、不易挥发、生物可完全降解、可重复利用、使用安全等优点。而且分子中不包含卤素,不会破坏臭氧层,在化工产业中应用非常广泛。譬如在涂料行业印刷工业中正越来越多的应用。N-甲基吡咯烷酮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也可用作萃取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作有机溶剂,在杀虫剂的生产过程中常用作载体溶剂,在生产滑润剂过程中常用作萃取剂。总之,酯类溶剂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前途应用广泛,发展前景看好。 2 采用超临界流体作溶剂 超临界流体的研究是无毒无害溶剂研究中最活跃的开发项目,这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被用作化工生产中的溶剂。随着温度和环境的变化,任何物质都有三种相态,三相并存的点叫三相点,气液两相成平衡的点称为临界点。在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称作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在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二氧化碳变作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通常具有液体的密度和气体的粘度,因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有着液态溶剂的溶解度和气体的传质速度。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来调节溶剂溶解度,压缩性,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等性能。没有毒性、安全可靠、不容易燃烧、成本低等特点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与传统溶剂相比的最大优势。 目前,四川大学皮革系正把超临界二氧化碳用在皮革处理的过程中,应用前景令人鼓舞。另外在油漆、涂料和塑料的生产过程也已经开始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有机溶剂。举个例子,Dow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已成功采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包装材料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发泡剂,代替了传统的怕坏臭氧层的氟氯烃。 3 采用水作溶剂 水是自然界最广泛的物质,无毒无害,取材广泛。早在1980年,Breslow发现环戊二烯与甲基乙烯酮的环加成反应在水中速度很快,比传统上在异辛烷中的反应速度快了大约700倍。日本化学工业在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成功地用超临界水生产出了TDA,井已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运行。在以前这些工业残渣是废物垃圾,污染环境。现在是变废为宝,既减少了浪费,又防止了环境污染。这项新技术不会产生出酸碱,更不需要用作废水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将塑料中间体进行回收是一个新的突破。 4 化学反应不使用溶剂 在固相反应和熔融状态下的化学反应中的某些反应有些是不需要溶剂的。旋光性2,2’-二氢基-1,1’-联荼酚采用FeCl3・6H2O为氧化剂进行固相反应,在50 ℃条件下反应持续2个小时,再用稀盐酸淋洗就可以得到联萘酚,收率95%。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日渐提高,无溶剂浸渍漆逐渐开发并推广出来。无溶剂浸渍漆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一片新天地。同时这种浸渍树脂还有着非常优良的渗透性,良好1稳定的物理性能和室温保质期。 绿色化学是在传统化学工业基础上开发出的更高层次的化工化学,符合了时代对化学工业的新要求,是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是减少或消除化污染,做到可持续发展。当然,绿色反应也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的成本收益,在技术上和经济上要合理。随着现代对环境越来也重视,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上面四个无毒无害溶剂的选择方向在化工生产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 【摘要】化学化工业一直是制造工业垃圾、引发环境污染的重要领域,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大对化学化工业的治理力度、实现绿色化学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总结新时期发展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重点探究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前景,呼吁更多的传统化学化工业加入到绿色化学发展队伍中来,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化学 化学化工业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化学领域兴起的领域性革命,其主要强调节约自然、防止污染。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近代中国一直强调以工业带动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长期的工业化发展大大降低了国家的各种能源的储备量,且对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自绿色化学革命以来,我国也逐渐将其引入到国家相关的化学化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系中来,且相关院校也将绿色化学教育作为化工等专业教学的重点方向,以为我国化化学工业的绿色生态化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 绿色化学即指通过各种作用实现化学物质反应后的污染“零排放”,其要求发展中遵循防止废弃物的产生、从污染源入手制止污染;遵循以最大的限度将参加反应的原子出成为最终的产物的原子经济性;确保设计、合成、催化等各道工序的无毒无害化反应;研究可降解的化学品,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等。绿色化学的原理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科学的发展路径。 二、发展绿色化学化工业的重要意义 (一)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营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传统化学工业发展中会造成严重的水、固体废弃物、噪音等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绿色化学化工业强调的是从污染源进行根本的制止,以最先进的技术加大各种能源作用时的利用率,减少各种能源的未充分反应而造成的污染;加大废水、废弃物的加工处理工序,禁止污染物的排放。以化学工业发展中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利用程度,二氧化硫漂浮到空气中会酸化空气,容易引起酸雨等危及人、动植物健康的现象,而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化学工业中引入两种气体时要强化对其的封闭性控制,确保其在反应的过程中不会泄露。有毒有害物质的精细化处理、防止各种污染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创造了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绿色化学化工业强调资源的充分利用,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绿色化学化工业在工具的选择上强调其循环利用功能,这样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就达到了90%――100%,降低了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外,节约了生产生本的投入,为化学工业的发展省却了一笔不小的生产成本。省却的生产成本可以进行更为科学严谨的化学工程试验,从而又推进了绿色化学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绿色化学化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自然灾害 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原因虽是自然因素,但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各种资源的不合理的开采、各种对自然环境有影响的工程施工在一定程度上讲都是灾难发生的诱因。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对各种自然能源的开采和利用,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降低,将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因降到最低值。 三、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绿色化学取代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当前有机化学品的主要成分来自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如煤和石油,降低了能源的储备量之外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绿色化学化工业正在极力研制从可再生的地质能源和生物能源中汲取有效的成分以取代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绿色的能源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来源,有利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绿色化学革新制药领域 目前化学制药是我国重要的医药用品的来源,但化学制药工业发展中存在化学药品的品种多且更新快、制药过程的化学品反应步骤多、对制药的各种原材料的需求量大等状况,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且各种药品都是用化学品配置而成,含有不同程度的有毒成分,印证了“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人们长期的服用化学药品,对其身体各器官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绿色化学制药中虽仍采用各种化学物质,但由于提炼技术的更新,大大加大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提取程度,既降低了药品对人体的伤害,也强化了制造工艺的原子经济性。 (三)高效可降解材料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塑料袋、塑料管等塑料制品是一种难以降解、难以腐蚀的物质,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绿色化学的普及后可以强化对生物、光等降解高分子的利用,加强对高效降解材料的研发。高效降解材料可以利用于塑料袋等生活用品的普及中,也可以利用到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为人类造福。 (四)绿色化学化工业推进二次利用工程建设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便会对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随着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发展各种科学处理并循环利用垃圾的方法逐渐全面化,无论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均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处理。这样经过处理的垃圾被正常投入到利用中后便成为一种资源,这种资源与其他不可再生能源不同,后者只会越来越少,而其会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断的增长。绿色化学化工业对垃圾的处理和利用便推动了废弃物的二次利用,为社会节省发展成本的基础上降低了各种生活垃圾对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愈加明显,制约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而绿色化学化工业对缓解资源紧缺、改变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有积极的影响,且其可以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保障人民和国家发展安全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根据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并总结了发展绿色化学化工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前景,呼吁政府、企业和个人加大对绿色化学化工业的关注和研究力度,以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绿色化工论文:关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发展绿色化工的思考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污染一直是困扰化学工业的致命问题,制约着化学工业的健康发展。化工过程既伴有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又有相变发生,因而在节能降耗方面潜力很大。近年来,化工生产绿色化的研发和应用正方兴未艾。 绿色化工就是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源头开始运用环保理念,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从而降低成本与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毒性,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化工的兴起,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根治。 绿色化工理念注重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考察其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包括绿色原料、绿色产品和绿色过程等方面。要真正实现化工生产的绿色化,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运用绿色化学的手段实现零排放;其次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着手,大力研究开发从整个工程链中减少或消除污染的绿色工程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过程系统综合,降低能耗,实现废物最小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然后从循环经济角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废物产生和排放。 绿色化工已被全球列为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解决资源、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保证国家与民众安全的核心基础科学与技术。绿色化工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将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化学与材料、生命、信息、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结合将开辟新的发展方向,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改善提供多种途径。 一、全球绿色化工态势 1995年美国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自1996 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1997年成立了绿色化学协会,致力于环境友好化学合成和处理的教学、科研工作。美国加州提出两项州议案,要求按照加州绿色化学行动法促进绿色化工发展。美国已着手创建一项能够明确鉴别绿色化学品和绿色工艺的综合性工业标准,实行绿色化工第三方认证,目前有近50家单位在参与制定。 欧洲的绿色化工也很活跃。英国的绿色化学网从2003年开始创建,2006年成员已达到1500家;为鼓励绿色化工,英国还设立绿色化工水晶奖、英国绿色化学奖、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环境奖等奖项。法国化工业正逐步将农作物用于化工领域,据预计,未来农业领域绿色化工创造的财富很可能超过农产品本身。 日本已从污染型的工业社会转变为全球环境的领跑者和节能超级大国。与1990年相比,2006年日本化学工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而同期化工产品总产量却增加了30%。2000年日本成立了绿色与可持续化学网络,开展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化学的研究开发、教育、奖励、国际间的合作、信息交流等工作,并发起设立“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化学奖”。 巴西因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生物塑料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地区低很多,从而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巴西的公司已经将中等规模甘蔗基高密度聚乙烯推向市场,并在生物基乙醇生产、生物乙醇制烯烃、生物基丁烯等方面有较快进展。一些跨国公司也积极参与巴西的绿色化工计划。不远的将来巴西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塑料生产国。 大型石化公司正努力发展绿色化工,不断提高能效,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使用对环境友好的新工艺,减少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如,阿克苏诺贝尔公司销售产品的18%来自其 “生态优质”产品,与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相比,留下的环境印迹低得多,公司到2015年计划将此份额增加到30%。 二、国内绿色化工进展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我国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8.88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7%。石化产品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它为农业提供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等,为能源、交通和居民生活提供石油、天然气、液化气等燃料,为汽车、船舶、航空航天、机械工业等提供合成材料、轮胎、涂料和胶粘剂等产品,为纺织工业提供合纤单体、合纤聚合物、染料及纺织助剂,为轻工家电业提供各种塑料材料、功能材料,为电子工业提供印刷电路板基材、塑封料、光刻胶、高纯试剂和特种气体等,为建筑业提供塑料建材、保温材料、建筑涂料、防火材料等,为医药工业提供基本化工原材料,为军事工业提供军用化工产品,为人民生活提供各种相关的日用化学品…… 我国化工产业的出路就在于摒弃粗放的生产模式,推崇“绿色化工”,发展环保型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三废排放量,采用循环经济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 科学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2006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 我国绿色化工研发正在兴起。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已于2003年联合组建了天津绿色化学化工实验室。2008年2月,广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和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重点高校发起组建的广州绿色化工产学研战略联盟正式启动。 绿色化工产品应用备受关注。如,绿色化工材料和技术渗透到了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南京化工园区绿色化工思考 1.发展现状 南京化工园区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经过1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园区在绿色化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园区实现了集约发展,通过公用工程共享,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采用热电联供,实行按能级配置使用能源,提高了效率;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企业节能降耗有了明显改善。 (1)绿色碳一化工产业链。合成气是碳一化工的源头,园区合成气实行集中供应,生产效率高,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利用,废弃物少。惠生(南京)化工有限公司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向菱天公司、蓝星公司和扬巴公司供应,并分离出一氧化碳产品供给塞拉尼斯醋酸装置,多余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生产出甲醇。实现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碳排放。 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工艺技术,其中煤气化采用GE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工艺气体的净化和CO深冷分离采用林德公司低温甲醇洗工艺;甲醇合成单元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高效等温反应器和高性能合成催化剂;精馏系统采用“三塔”流程。同时配套克劳斯装置回收煤气中的硫,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属于清洁煤化工项目。此外,项目还利用余热发电,有效地利用了煤的化学能,实现了企业一半用电量自给。项目还做到废水循环利用,废渣深加工利用、废气提取二氧化碳综合利用。 在醋酸合成方面,园区集聚了两大世界一流的醋酸生产商BP和塞拉尼斯,它们的生产技术属当今世界顶级技术。从合成醋酸的反应方程式看,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符合“原子反应”要求,反应只有一步,全部的反应物原子都变成了产物,没有原子损耗。 Celeance公司在传统Monsanto法的基础上开发成功AO Plus工艺,与传统Monsanto法比优势明显:装置的时空产率提高到20-40mol醋酸/升・小时;投资费用节省40%;公用工程消耗降低30%。近年,塞拉尼斯公司对AOPlus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可将装置产能由120万吨/年提高到150万吨/年,单位产品成本大大下降。 BP公司在Monsanto法基础上改进,于1996年推出了BP Cativa工艺。催化剂体系具有如下优势:主催化剂便宜;稳定性好,可以维持高得多的浓度,具有更高的时空产率20-30mol醋酸/升・小时;投资费用节省10%-30%;由于体系中水浓度低于2 w%,副产物丙酸少,因此公用工程消耗降低20%-40%;采用该技术,可将原有装置产能提高30%以上。 (2)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及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领域。由于它的使用可以节省能耗,因而属于绿色化工产品。园区在聚氨酯领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3)绿色涂料及助剂。 “绿色涂料”是指节能、低污染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含量涂料和辐射固化涂料等,主要是从减少涂料总有机挥发量、降低溶剂的毒性、提高用户的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改进。 我国是涂料生产大国,但高性能环保型涂料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化工园区在“绿色涂料”领域形成了产品集聚,有环保助剂、高性能树脂和安全的涂料产业链。如长江涂料公司年生产能力8万吨,是我国涂料行业设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工艺领先、技术超前、环境优美、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油漆制造基地,国内涂料10强企业。 园区还是国内最大的醇醚溶剂基地。醇醚类溶剂与水有很好的相溶性,被广泛地用于水性涂料,作助溶剂,起偶联使用。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目前有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丁醚、乙二醇丁醚醋酸酯六套生产装置,其中丙二醇甲醚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产品质量达到电子级;乙二醇丁醚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年,乙二醇丁醚醋酸酯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年。 (4)水处理剂。水处理产品和服务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尔科工业服务(南京)有限公司由全球最大的水处理剂制造商美国纳尔科公司投资设立,年产3.7万吨水处理剂,包括年产7000吨橡胶聚合体、5000吨液态聚合体和年产2.5万吨混合物等市场畅销产品,最终将实现年产15万吨产量的规模。工厂设备先进、生产工艺世界一流,定位为纳尔科在全球的八大核心生产厂之一,可供应纳尔科产品线的所有核心技术产品。 (5)资源综合利用。在乙烯裂解过程中,主要产品为“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纯苯、甲苯、二甲苯)”,同时也生产一定量的碳四、碳五、碳九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中碳四已经得到较好的利用,碳五、碳九的利用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高低,对园区绿色化工建设有重要影响。 南京源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碳五综合利用项目包括 8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2万吨/年碳五石油树脂装置,是目前国内同类装置中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双环戊二烯、脱环碳五加氢树脂。 南京齐东化工有限公司正在新建16万吨/年裂解碳九深加工项目,生产石油树脂7万吨。 2.对策措施 (1)引入“生态效率分析”方法并制定相应标准,定量、科学地评价入园项目。 (2)构建园区的绿色化工政策环境,一方面限制污染大的项目进入,另一方面鼓励绿色化工项目。 (3)项目入园需要进行前置性技术先进性、环境安全性评价,优先选用绿色化工项目。 (4)加大力度,提升园区现有企业技术,削减污染物、有毒物的产生和排放。 (5)以生态园区创建为契机,加强循环经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 (6)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杜绝偷排现象,保证装置的安全运行,降低事故率。 (7)建立绿色化工专项基金,奖励绿色化工项目,资助绿色技术开发。 (8)跟踪国内外绿色化工技术、工艺和产品,向企业推荐新技术、新产品。 (9)建立绿色化工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利用和推广有市场前景的绿色化工技术。 3.今后重点发展的项目 (1)环氧丙烷。国外以过氧化氢和丙烯直接合成环氧丙烷技术已成熟,我国也正在积极研发。2010年我国环氧丙烷总产量约124万吨,大多采用污染较严重的氯醇法工艺生产。该工艺设备腐蚀严重,而且产生大量氯化钙和工业废水,难以处理。而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几乎不产生三废。BASF公司和韩国SKC公司分别建成30万吨/年和10万吨/年HP-PO装置。 园区有大型环氧丙烷装置,采用的就是氯醇法工艺,而且钟山化工厂搬迁项目还有10万吨氯醇法环氧丙烷,如果能够合并改为20-30万吨双氧水氧化法工艺,不仅技术上可行,也可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2)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淀粉基塑料可分为填充型、共混型和全淀粉塑料等三类。目前我国淀粉基塑料主要是填充型淀粉塑料,已属于逐步淘汰型品种。共混型淀粉塑料与单独的合成聚合物相比,其具有较快的降解速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部分产品可完全降解。全淀粉塑料是真正的完全降解塑料,其成本与常规塑料更为接近,是最具发展前途的可降解淀粉塑料。 目前,日本住友商事会社、日本谷物淀粉公司、美国Novon International公司、意大利Ferruzzi公司和Novamont公司等已宣布研制成功全淀粉降解塑料,其中美国Novon International公司的“NOVON”全淀粉塑料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达到4.5万t/a,意大利Novamont公司开发的“Mater Bi”全淀粉塑料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万t/a。 (3)聚乳酸。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可在使用到一定时间后逐渐降解,并最终变成对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浙江海正集团合作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大的5000t/a PLA生产装置。2007年,日本化纤协会公布东丽公司成功开发出将以PLA和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纤维进行混炼,使用耐热性、刚性及成型性较好的植物纤维强化PLA塑料。 (4)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国际上减碳呼声日益高涨,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二氧化碳捕集与综合利用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5)碳酸二甲酯(DMC)。这是一种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可替代剧毒的光气、氯甲酸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作为甲基化剂或羰基化剂使用,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作为溶剂,DMC可替代氟利昂、三氯乙烷、三氯乙烯、苯、二甲苯等用于油漆涂料、清洁溶剂等;作为汽油添加剂,DMC可提高其辛烷值和含氧量,进而提高其抗爆性;此外,DMC还可作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和柔软剂的添加剂。因此它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 生产可采用甲醇羰基合成法和二氧化碳法,这两种方法的原料在园区非常丰富。园区要在新材料项目上有大的突破,就应当寄希望于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技术和应用技术上的突破。 (6)CO2基共聚物。将CO2合成为高分子产物的关键是催化剂技术,其合成不必经过高能耗的还原过程,既能保护地球环境又可得到一类颇具特色的新型材料。河南天冠集团与中山大学合作正在建设5000t/a的生产线;内蒙古蒙西集团采用长春应化所的技术建成3000t/aAPC装置;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中海油合作,正在海南兴建3000t/a装置;江苏泰兴1万t/a装置已投产。 (7)绿色环保涂料。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兴起“绿色革命”,促进了涂料工业向“绿色”方向大步迈进。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光固化涂料和粉末涂料占比不断提升。2009年我国涂料总产量达755.44万吨,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但绿色涂料比重较低。 涂料行业是园区精细化工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助剂、树脂、涂料成品等品种齐全,“十二五”期间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应当大力发展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绿色助剂和树脂。 (8)生物质燃料。生物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利用主要包括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石油替代能源,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乙基叔丁基醚、生物气体、生物甲醇与生物二甲醚。 (9)精细生物化学品。1970年代以来,生物化工得到很大发展,生物化学在发酵、食品、纺织、制药、皮革等行业都显示了威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更促进了酶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发展。 生物化工以微生物或酶作为催化剂,以可再生资源取代化石资源,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材料等,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目前可以重点发展手性化合物、1,2-丙二醇、生物乙醇等。 (作者单位: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绿色化工论文:“绿色化工”理念与“绿色文化”的传播 【摘 要】建设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环保型、节约型社会,人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绿色化工”与“绿色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化工职业教育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来的大批化工类高职学生在绿色文化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可以成为绿色文化传播的生力军。本文就“绿色化工”理念与“绿色文化”形成背景、传播现状和传播方式与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化工;绿色文化;传播 绿色湖南建设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全面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化两型”战略,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在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两型社会” 建设为引领,以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为重点,发展绿色化工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绿色文化,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思想指导下,政府和行业企业的调控、指导和参与、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改革创新前沿阵地的高职学院,尤其是化工类高职学院,在推进绿色湖南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一、“绿色化工”理念与“绿色文化”解析 人们对生态文明发展的认识走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传统的纯经济增长发展观到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相关概念 绿色化工:指的是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源头上就运用环保的理念,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从而降低成本和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毒性,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化工的兴起,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 绿色文化:广义绿色文化即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进,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包括持续农业、持续林业和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产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也包括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哲学、生态意识、生态艺术、环境美学、生态旅游,以及绿色运动、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等诸多方面。狭义绿色文化是指人类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切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包括采集狩猎文化,农业、林业、城市绿化,以及所有植物科学等。 (二)形成背景 上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经济格局正出向着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和生态化方向演变。经历过一个世纪惊心动魄的政治动乱、军事纷争和经济危机以及长足的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奇迹的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尤其是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20世纪90年代之后,建立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国际社会蔚为风潮。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的分析,可见应用循环经济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达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最佳发展模式。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现状,学术界、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循环经济在我国还处于试点研究阶段,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均有待进一步发展。要在我国全面发展循环经济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绿色湖南建设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和研究。 工业强省面临传统产业升级,建设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环保型、节约型社会,人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如何普及“绿色化工”科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南石化产业因“四化两型”建设而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在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发展中需要更多的高端技能人才。绿色化工时代大潮汹涌澎湃,湖南化工类职业教育如何植根化工、依托化工、服务化工,为绿色湖南建设添砖加瓦,这是化工类高职学院培养人才发挥创新作用的历史使命。 而在《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中有一项绿色文化指标:在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率80%以上;全省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达到90%;文明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80%;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70%。绿色化工职业教育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来的大批化工类高职学生在绿色文化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可以成为绿色文化传播的生力军。 二、“绿色化工”理念与“绿色文化”传播现状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长株潭“四化两型”建设产业群区域,拥有化学工程系、制药与生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5个系20多个专业,学院建校50多年来植根于化工行业培育社会急需人才,引领湖南化工职业教育发展。学院坚持培训教育工作“四个结合”:一是师资队伍实现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相结合;二是培训内容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三是学习情境实现课堂学习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四是培训的绩效评价实行企业与学校相结合。 学院创新了特色“技能节”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技能竞赛成果,并连续六次获得的省职业技能鉴定十佳单位荣誉。学院本着凸显高职特色的原则,以服务学生素质拓展,服务校园文化繁荣为目标,以实现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发展,促进学院建设发展为目的,依托化工行业发展优势,利用50多年化工院校办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突出化工龙头专业品牌特色,率先成立了化工协会,化工协会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十佳优秀社团”、“湖南省大学生优秀社团”, “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学习实践类特别奖”;拓绿环保协会也被评为第四届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在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2009年获香港环保协会颁发的“全国(环协)联校水果贺卡2009杰出成果奖。活跃在校园文化宣传前沿的“大学生记者团”2013年荣获“全国高校十佳优秀社团”。这些社团在当前化工行业正在由传统化工向新型化工转型,作为化工湘军摇篮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专业性社团建设把握时代命脉与社会同呼吸。在注重专业技能知识提高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的同时,热切关注“四化两型”社会的建设,组织开展新型化工知识讲座,积极学习宣传有关新型化工的知识,宣传绿色化工理念,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绿色环保气息。《打造技能竞赛文化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打造“精技”社团 励炼化工“湘军”》分别荣获2010年和2011年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高职教育越繁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反之亦然。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石化产业是湖南省支柱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引擎。为了解高职生对于“绿色化工”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以便更有效地传播“绿色化工”理念,我们于2014年6月---7月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随机调查。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得出以下结论: (一)对于绿色化工的相关知识,化学工程系和制药与生物工程系这两个同属化工大类的系部学生,明显比经管系、自动化与信息系、机械系的学生了解更多一点。 (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绿色化工理念”的知识普及,所感兴趣和支持的举措具有一定差别,比如化工类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应把绿色化工相关知识编入教材。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大多认为学校或政府的宣传很重要。 (三)关于“绿色化工理念宣传”途径,从调查结果来看,社团、协会活动和高职学院的主流媒体宣传依然是主要的宣传途径与平台。 (四)学生对于社会与环境的关注度比较高,主动(下转第207页上接第219页)融入社会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 (五)湖南化工类职业教育如何植根化工、依托化工、服务化工,为绿色湖南建设添砖加瓦,这是化工类高职学院培养人才发挥创新作用的历史使命。 三、“绿色化工”理念与“绿色文化”传播方式与途径 高职教育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等方式服务地方,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既是应尽的职责,也是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从探寻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在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特有的创新作用及发挥创新作用的途径入手,在绿色化工背景下的研究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绿色文化的传播,开辟推进绿色湖南建设的新路径。 (一)发挥专业优势。绿色化工职业教育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来的大批化工类高职学生在绿色文化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可以成为绿色文化传播的生力军。 (二)校内校外互动。校内通过社团、协会和课堂融入,专业选修灯途径传播。校外通过关注社会,融入社会,让社会和更多的人了解、支持、投身、热爱祖国的化工事业,获取政府更多的关注和政策、项目支持,使化工人才培养基地的化工类职业院校获得更和谐的发展建设环境和更有力的财政支持。 (三)网络与传统结合。一方面是为绿色湖南建设和祖国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化工类人才,通过人才接力,使“绿色化工”科普工作在高职生中得以创新,使“绿色文化”传播的途径更为广泛。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与传统的宣传平台和方式,对“绿色化工”理念和“绿色文化”进行传播。 绿色化工论文: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生态绿地规划构想 摘 要: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原名岳阳市云溪工业园)是一家专类化工园。2013年6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更名为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并进入国家级首批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获国家前期1.5亿元循环化改造资金。项目批复给园区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绿色理念将成为园区发展的主旋律。本文根据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基本情况与产业规划,以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的生境条件为基础,从生态绿地规划原则与思路、生态绿地系统空间结构与布局、生态绿地树种规划及规划总目标等方面系统地对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绿地体系进行了规划构想。希望能对园区今后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 绿地 规划 绿色化工产业园是一个新的产业园区概念,也是国家实施循环化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全新要求,更是实施两型社会的战略部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是对绿色化工产业的全面诠释。地区发展的生态平衡、人与环境和谐、产品可控、经济效益优良、城乡统筹一体、区域内物质与能量良性化循环、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等均是建立两型社会的具体要求,也是绿色化工产业园的发展目标。 工业园区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地域综合体,是一种新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破坏。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尤其对专类化工产业园区,工业生态化是产业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工业园区生态系统中,园林绿地系统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美化地方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绿地系统成为关键。 1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基本情况与产业规划 1.1 园区概述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前身云溪工业园)成立于2003年,园区位于岳阳市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与临湘市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相望。境内驻有长岭炼油化工总厂、巴陵石化公司(原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华能岳阳电厂等三家中央大型企业,是湖南省重要的石化基地、火电基地和纸材基地。2013年6月由云溪工业园更名为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进入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1.2 产业发展定位 云溪发展目标定位:以原油、煤气资源为基础,发展石油炼制产业、催化与助化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产品、合成材料深加工产业,延伸丙烯、碳四、芳烃、碳一化学四条产业链,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并借助大交通优势发展大型物流业及其它工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市,力争成为岳阳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点。 1.3 产业空间布局 立足园区现有产业空间分布及地区整体空间发展形态,将园区产业功能分为:“一园、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园就是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包含“三片”指云溪城片区(巴陵石化厂区、云溪精细化工园区、新材料产业区),长岭片区(长炼厂区、长岭工业园区),儒溪片区的临湘滨江工业园区。 1.4 产业规模 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控制范围为230 km2,至2020年发展规模约52 km2,精细化工产业园核心区用地为26.77 km2,十二五末工业产值规模达2500亿元,总人口达10万人。初步建成一个工业与城市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1.5 产业园生境条件 1.5.1 区位优势 云溪区位于湖南北部,是省唯一沿通江达海的城市,园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岳阳市又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5.2 交通优势 境内公路成网,通衢四方。有多条国家级主干道在此交错经过: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杭瑞高速、随岳高速、107国道等横穿境内,有近30 km的长江水岸线,有岳阳城陵矶国家级直航港口,交通十分便利。 1.5.3 地形与水文气象 工业园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传统农耕文化发达。园区规划地多以低矮丘陵为主,穿插众多大小湖泊,在沿长江不到30 km的水岸线南侧,汇聚了芭蕉湖、松阳湖、白泥湖、洋其湖等较大的湖泊,还有白杨湖、枫桥湖、鲁家湖、莼湖、肖田湖等面积在300~500亩左右的小湖泊,区域内湖湖相连,水生湿地景观优良。 1.5.4 地域文化和传统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绿色化工产业园区也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资源。古镇陆城系公元994年建成的原临湘县治,历经千年。区内存有培风塔、寡妇矶、擂鼓台、五爪松、尚书墓、贞节牌坊等8处古建筑遗址。古树名木众多,100年以上的古树120余株,有坪田村岳飞手植松、有新华村700年的古银杏树、有荆竹村古树群落。园区传统文化资源特色鲜明,人文环境特质优良。 1.5.5 区域劣势 环境现状:由于园区是传统的石油化工基地,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都不容乐观,化工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日益突出,环境形势严峻。另外,区域内农村养殖业众多,猪鸡等畜禽粪便及水产养殖污染非常严重。生态环境较为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一定影响。 绿地现状:绿地总量严重不足,缺乏植物造景特色,自然山水条件未能充分利用,缺乏自然生态保护体系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网络结构。 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原则与规划思路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破坏与修复的过程。一方面,工业发展要求土地成片集约化、高效化及配套节约化,在工业用地大量成片开发时原有地表植被资源被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失调。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又污染着周边大气水体与土壤,破坏着周边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为改善区域环境,人们又不得不去改造和修复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使破坏与修复在区域内循环。作为两型社会和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应将生态保护与修复摆在园区绿地规划的首位。 2.1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2.1.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法建绿治绿 按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区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制定各类绿地的定额指标,创建多样化的绿色空间及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并按国家与地方相关的环保及绿化法规及条例,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严控绿地系统建设指标、治理和恢复恶化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 2.1.2 区域协调,生态优先 按区域丰富的湿地生境条件控制生态基本构架,划定生态功能区,建立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做到绿地“斑点、廊道、基质”的有机结合,生态修复与保护结合,城乡环境统筹结合,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2.1.3 突出重点,强化特色 绿色化工产业园核心规划区现状河流污染严重,大量原有植被破坏,大气质量较差,生态系统弱化。应当努力加强河流污染治理,保护沿河植被及土壤原貌,建立河湖与园区间的生态缓冲体系,并加强园区道路、企业与园区周边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1.4 以人为本,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园区生产、经济及社会活动的需要,以人为本,为园区及其周边居民生活提供舒适、方便、实用、优美的绿色环境空间。规划中,按照“近细、远粗”的思路,远近结合,首尾相顾。使近期项目建设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为远期规划发展又留出余地。 2.1.5 实地适树,景观多样 大力开发利用区域内乡土树种,有节制地引用外来物种,构筑有地域性的植被特征,构建园区生物多样性特性。 2.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思路 自然生态条件是区域生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景观规划的本底和基础,是大地景观的骨架。区域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相互耦合和镶嵌而形成的生态格局,即是“斑块、廊道、基质”的空间镶嵌体。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沿长江岸线规划,一江多湖,具有浓郁的湖泊生态系统特征。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形成以企业附属绿地、园区公共组团绿地、古树及古建筑遗址绿地为斑点;以长江水线及岸线,多主干道、高压线通道、化工物料管线为廊;以多个湖泊及农林基地为基质的综合绿地体系。注重大环境绿地与园区中小型绿地结合,开放型绿地与经营型绿地结合,线型绿地与块状、带状绿地结合,绿地系统与园区水系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结合。 3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3.1 多斑点绿地格局 斑块是景观构成中极为重要的景观类型,一方面可以美化改善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城市生态中大多数生物的栖息地和庇护所,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所以应结合现状绿地斑块,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开辟新的绿地斑块,并使其均匀合理分布。 3.1.1 以企业附属绿地为斑点的绿地建设 园区各企业是园区规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园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绿地是一个企业精神文明与企业价值的体现,并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应结合各企业生产平面布局及工艺流程特点,以在降噪、除尘、防火、通风、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基本要求下,处理绿化与路、管、线之间的关系,合理营造人工植物景观群落。在企业主出入口、主体建筑、高大构筑物等作为工厂标志性景物前,营造起点缀、衬托作用的植物景观;在不够美观生产建筑前,用植物材料进行遮掩,用植物界面替代建筑界面,形成一个新空间,起到替代、分隔作用,达到视觉美化、转化目的;利用浓密树叶遮挡与吸附工业粉尘;利用乔木的高大树冠,为道路、广场等提供遮阴,避免夏季高温和阳光刺激,获得适宜的小气候和满意的光影效果。 3.1.2 以园区公共组团绿地,节点绿地为斑点绿地建设 在园区各个主要的交通对接口(如园区大门与临湖路接口处,云港路、长江路、临湖路交接处,园区规划的主次干道与园外交通干道的多节点处),园区边角余地,重要企业的主要出入口等景观节点处等,规划建设面积不等的开敞绿地空间,每一个景观节点都作为重要景点进行控制建设,形成与周边环境特征相协调的景观环境。 3.1.3 以古建筑遗址绿地及古树保护为斑点绿地建设 散落在园区规划地的八处古建筑遗址是地区人文景观的见证,要根据遗址大小及实地环境合理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可大可小的斑点绿地,或遗址公园、或绿地组团、或防护绿地等,要突出遗址特色,再现当年历史风貌。 古树名木承载了多个世纪的历史和风雨,是地区悠久历史文化象征,是地区珍贵文化遗产,是研究地区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的重要活物证。一颗树就是一道景,就是一片绿地。园区新华村古银杏树龄达700多年,高25 m,胸径达1.8 m,冠幅达35 m,树势雄伟苍劲,秋日满树黄叶,700年树龄还每年结实,极为绚丽壮观。要做好园区规划内的大乔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的现状调查和保护方案,确定应保护树木位置、保护方案和景观利用设计,使古树这一不可再生的地区文化底蕴得以延伸。 3.2 多廊道绿地格局 3.2.1 以长江岸线为屏障的滨水景观廊 园区沿长江近30 km的水岸线既是园区对外水运物流的交通承载地,更是园区滨水绿地景观的营造本底。要合理布局岸线的港口,码头及仓储建设用地,将长江生态绿化带融为一体设计,合理营造防护林带、滨水景观带。在滨水景观规划中,设立滨水步行道,休闲观景平台、将护坡,草地和原有树木以及交叉口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变的亲水空间,为工业园区创造一个开敞的,融绿树碧水为一体的自然滨水景观廊。 3.2.2 以园区多条交通干道为轴的道路景观廊 道路景观廊是园区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通道,也是区域内的景观廊与防护廊。既联系斑块,引导通风,使园区绿地形成连续的体系和网络结构,又为园区提供真正的氧气库和舒适的外部空间。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或建设了多条红线宽50 m的主干道(长江路、云港路、瓦窑路、白泥湖路、道云路等)。 长江路生态景观带:与长江岸线平行,规划有10 m宽的中央绿化带(环湖路―沿湖路)。在绿化设计上,应分段大规模的片植特色树木,要求全线特征段明显,形成“春、夏、秋、冬”植物季相,并进行轮替。中央绿化带上不设置步行道,避免行人从花园横穿马路的安全隐患。两侧人行道上栽植大中型乔木以形成林荫道,并与生态景观带形成生态廊道。 云港路、瓦窑路、长江路、白泥湖路、道云路设计为三块四带式,形成了东西或南北贯通的绿色景观脉络。路两侧沿企业用地红线规划了7~9 m宽的绿带,宜乔、灌与花草搭配,树木郁闭度尽可能达到90%,起到隔音降粉尘作用。规划人行道宽度为4~5 m,宜种植一排高大乔木,形成林荫道。规划2~3 m宽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绿带,宜小乔木与花灌木球或铺地植物搭配,形成一道分割空间。绿化种植形式可丰富多样,分段变化,使得林荫道四季绿意浓浓。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另外对贯穿园区南北向的随岳高速与东西向临湖高速过境公路两侧要规划30~50 m宽的防护隔离带,以自然植被为主,起隔音降尘与吸附汽车尾气作用。按《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对修路破坏的山体进行护坡与植被恢复,按要求种植行车道隔离带。对与园区交通干道接口形成的交通绿岛要高标准规划设计,宜树组景,宜园林雕塑或小品成趣,展现化工园区对外新貌。 3.2.3 以园区高压走廊及物料通道为线的防护景观廊 对园区规划或建设的高压走廊与物料管廊要设置防护绿地。对长江路西侧预留110 kV高压走廊及在临港铁路南侧及随岳高速公路西侧预留的220 kV高压走廊,都要设置不小于40 m宽的防护绿化隔离带;对接长练片区、巴陵石化片区及岳阳绿色精细化工园核心区的物料输送管廊要设置20~30 m宽的防护隔离带。防护隔离带绿化,近期以自然植被为主,远期可根据其不同功能选择不同植物及不同的种植方案进行人工生态化改造,形成一条条绿色生态走廊,发挥绿带更大的生态效益。 3.3 多基地绿地格局 3.3.1 以松阳湖为生态恢复性蓝色景观空间规划 岳阳绿色精细化工园核心区与新材料园围绕松阳湖流域规划建设,松阳湖湖叉众多,为树根状,因承纳巴陵石化建厂初期化工生产水及过去云溪城区生活污水,河流污染严重,湿地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湖泊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发挥湖泊生态功能的最终目标。一要加大治污减排力度,促进清洁生产,减少化工生产对湖泊的继续侵害;二要加大河湖改造,修建人工河道,实行清污分流,边治理边修复;三要在园区土地开发时,要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现有的生态稳定,尽量做到不填湖汊,维护已经脆弱的生态系统;四要利用多种绿地形式修复恶化的区域生态环境。 在松阳湖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时,要少填湖汊,对自然式河道予以控制保护,让自然湖叉伸入园区中心形成一条条楔型绿地,并沿湖岸线预留30~60 m宽的河道植被生境带形成生物通道。楔型绿地可有效起到降温、输送氧气、增加湿度、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污染物的作用,特别是对提高生境的多样性,快速修复生态系统起着巨大作用。对松阳湖流域实行清污分流的清水区,要通过非生物化和生物化手段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非生物化方面:对河场多年污泥进行换填或去富营养化(换水或提高储水量),改变水质;生物化方面:加大水土保护,改造或改良保留地的植被,营造良好的陆地生态系,并沿湖岸低水位区逐步引进水生植物群落,营造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湖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对生态保留地与沿湖岸生物通道植被带的绿地建设,可根据园区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分期实施,逐步形成以松阳湖为基点的湖泊湿地景观与滨水景观。 3.3.2 以白泥湖为休闲性蓝色景观空间规划 白泥湖区域是生态敏感带,植物、动物、微生物已经形成了合理的食物链。但近年来随着农业养殖业的发展,如沿湖周边生猪养殖、河蟹养殖、茨实种殖等,严重影响了湖水水质。在规划建设中,近期:应以慎重保护为主,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是保护和恢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要大力控制农业生猪无序发展和无限扩张,特别是要控制禽畜粪便的乱排放现象;河蟹养殖要减少人工饵料喂养方式,多发展水草生态养殖;对水质直接造成恶化的茨实种植面积要严格控制,直到取缔,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中期:根据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要逐步取缔周边围湖造池,围湖造田等缩小水面的农业行为,扩大湖水面积,提高水位,保护自然水生生物群落,全面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并鼓励环湖周边进行荒山绿化,还绿于大地;远期:规划营造一个大型的环湖生态公园,建设环湖生态走廊,运用地形、自然河湖汊、丰富的植物群落、园林建筑小品等进行空间组织和分割,创造出不同的自然及人工小景,形成绿色化工产业园开敞的滨水空间。 3.3.3 以肖田湖、杨其湖为半农业的绿色景观空间规划 肖田湖和杨其湖湖泊区由园区外围浅山丘,湖泊和规划的城乡防护隔离林带共同围合而成,它直接的生态作用是保护和过渡聚居斑块与农田自然生境本底,形成园区的外围保护林带,同时作为园区未来发展用地。规划将远期发展用地及长期保留的耕地、林地、园地等自然生态用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并制定严格保护政策,控制居民区侵占。规划结合区内的自然生态条件,重点保护区内山体林地和沿湖生态林地,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建设,构筑良好的生态背景,重点引导和发展休闲性农业,控制禽畜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园艺与生产绿地等的种植,形成观光农业区,逐步建成园区的绿地保护与补偿地带。 3.3.4 以陆城古镇为修复性紫色景观空间规划 古镇陆城系公元994年建成的原临湘县治,至今还保留着古镇部分风貌,现已纳入国家古建筑修缮保护建设规划。在修复过程中,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保护、发掘和利用其历史人文景观遗存,创造独特的城市景观特色。并合园区其它古建筑遗址,对外形成一条独特的古文化景观廊。 4 植物生态景观规划 4.1 地域植被调查 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区属低山丘陵地带,低矮的山丘地和河湖相连,地貌多样,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树木繁茂,自然植被丰富。经实地调查生境物种多样。 乡土乔木树种:香樟、杜英、榆树、朴树、枫香、银杏、枸骨、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紫薇、木芙蓉、椤木、炸木、三角枫、构树、栾树、白蜡树、乌桕、皂荚树、杉类、臭椿、香春、苦楝、棕榈、石榴、柿树、枣树、白花继木、竹类等一批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树木,也有马尾松、山杉、桤木等人工林。此外还引进了雪松、樱花、红叶李、石楠、柚树、玉兰、竹柏、梅花、罗汉松,柏类、铁树、柳类等外来乔木树种。 灌木类:红继木、珊瑚冬青、六月雪、迎春花、南天竹、胡枝子、夹竹桃、黄栀子、海桐、茶梅、红枫、茶花、龟甲冬青、十大功劳、黄杨类、杜鹃、女贞类、紫荆,木槿、花碧桃、火棘、月季类、梅花、五针松、海棠、含笑等。 藤本类有:紫藤、山金银花、络石、常春藤、猕猴桃等。 多年生花卉类有:美人蕉、紫茉莉、菊花、鸢尾、月月红、黄花菜等。 地被植物:沿阶草、麦冬草、葱兰、韭兰、酢浆草、虎耳草、狗牙根等。 水生植物有荷花、棱角、鸭丝草、茨实、辣蓼、芦苇、毛蜡烛、灯芯草、荸荠、凤眼莲、千屈菜、菖蒲、野稗等多种水生植物。 4.2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4.2.1 适地适树原则 一是根据地缘因素选择乡土树种,构建有地域特点的植物景观;二是根据种植地段的不同,选择适宜树种,达到绿化种植目的。 4.2.2 乡土树优先原则 乡土树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性强、培育简单、生长快,成景效果好等,要优先考虑。 4.2.3 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工业园园区绿化树种选择要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兼顾景观美学价值。 4.2.4 乔、灌、藤、花、草复层混植配置原则 在植物造景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多层搭配混植,提高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指数,努力营造丰富植物景观的同时实行绿地生物量与系统的稳定性。 4.3 树种规划 4.3.1 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是指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的、数量最大能形成全园统一基调的树种,应以本地区的适生树种为主。 香樟、杜英、银杏、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紫薇、栾树、石楠、柚树、玉兰、红继木、冬青、夹竹桃、铁树、茶花、龟甲冬青、杜鹃、火棘、女贞类等。 4.3.2 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是一个地域的绿化支柱,对保护环境、营造植物景观、反映区域面貌等方面作用显著。下列树木宜在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作骨干树种选用。 庭院绿地树种有:香樟、杜英、榆树、朴树、银杏、枸骨、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石榴、紫薇、木芙蓉、椤木、炸木、三角枫、栾树、棕榈、竹类、雪松、石楠、柚树、玉兰、竹柏、梅花、罗汉松等一批观赏价值高的园林乔木树木。 行道树有:香樟、杜英、银杏、红果冬青、杨梅、国槐、三角枫、广玉兰、栾树、朴树、马卦木、水杉等。 防护林有香樟、杜英、三角枫、乌桕、马尾松、桤木、梓树、白杨、构树等。 抗大气污染的树种有柏树类、榆树、朴树、银杏、国槐、构树、白蜡树、臭椿、苦木等树种。 湿地树种: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树等。 4.3.3 植物园林特性规划 观花与香类植物:桂花、紫薇、栾树、石榴、梅花、夹竹桃、黄栀子、茶梅、杜鹃、木槿、花碧桃、月季类、海棠、含笑、木芙蓉、茶花、紫荆、樱花等。 观果类植物:银杏、枸骨、火棘、栾树、柿树、枣树、柚树、石榴、红果冬青、杨梅、胡枝子、南天竹、皂荚树、海棠花等。 观叶与姿态植物:银杏、枸骨、三角枫、乌桕、棕榈、红枫、红叶李、铁树、红继木、五针松、竹类、十大功劳、龙爪槐、南天竹、金叶黄杨、石楠等。 藤本攀缘类有:紫藤、山金银花、络石、常春藤、猕猴桃、凌霄花、爬山虎等。 地被植物:沿阶草、麦冬草、葱兰、韭兰、酢浆草、虎耳草、狗牙根、四季青草皮等。 水生生态群落植物有:荷花、棱角、鸭丝草、茨实、辣蓼、藻类、芦苇、毛蜡烛、灯芯草、荸荠、凤眼莲、千屈菜、野稗、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 4.3.4 植物配置规划 根据植物形态(乔、灌)、喜光性(阳性、阴性)、季相(落叶与常绿性)、抗性(烟尘、毒气)、喜水性(耐旱与耐涝),生长势(速生与慢长)等生态习性,注重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长树、乔木与灌木等的比例关系。落叶树种中多选择色叶树,边坡绿化以地被植物和藤蔓植物为主,湖泊湿地选择耐水涝植物与水生植物,近期应适当增大速生树种比重,以加快绿地系统成形步伐。主要节点、交通岛、公共服务区等重点地段要选用园林观赏特性强的树种。植物布置总体上要丰富植物层次和季相变化,并且疏密有致,既有密林,又有疏朗草坪,既要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又要体现景观效果。在大面植物群落的空间围合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幽径到林中开阔空地,疏林草地再到缓坡草坪,要形成疏密、明暗、动静对比多元化空间,创造出富有活力的感悟空间。 4.3.5 生产绿地规划 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生产绿地面积要占建成区2%以上。要大力护持发展一批较大规模的绿化苗圃基地,中期使园林绿化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不断加大园林科研力度,利用开发乡土树种的同时引进和驯化新品种,以丰富园区植物的多样性。 5 规划目标 以园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为契机,通过规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的园林绿地建设与园区功能有机结合,营造出各种园林绿地类型齐全,分布合理,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生态稳定,游赏方便,城乡一体特色的山水园林工业园区。 (1)规划区至2020年绿地率达到15%,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2)在规划期内构建合理的绿地系统和完善的绿地网络,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的修复和改善,进入良性发展阶段。(3)加强重点地区,包括沿江、河湖岸、主干道、城市门户等地区绿化建设,构筑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现代化化工园区风貌的生态绿地景观系统。(4)充分保护区内古建筑遗址、古树名木及珍贵植物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浅谈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浅析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摘 要:工程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项目建设成本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做到对项目施工成本的有效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化成本管理的理念及管理要求的日益更新,企业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工作开始呈现出诸多的问题。文章将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成本管理;问题;策略;研究 项目成本管理作为工程建设中最为精细、复杂而又关系重大的一项工作,对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各项建设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成本管理逐渐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水利施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是大力提升,做好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必须落实的工作任务。 一、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一切费用,既包括施工企业直接在工程建设中支出的人工费用以及机械、材料费用等,还涵盖了施工企业为了保证施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而产生的管理费用以及财产保险费用等。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实施有效管理,就是要从施工企业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出发,对建设成本进行有效地规划、预测以及核算与分析等工作,力求通过成本管理达到提升企业建设效益之目的。对于水利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而言,其成本管理则主要是针对水利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所开展的各项资金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是从工程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成本、施工进度报告以及工程建设中的变更等几个方面,开展对成本的管理工作。工程承包合同与工程施工密切相连,实施工程成本管理必须从工程承包合同的相关协议出发来具体开展。组织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指导,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规划来实施,依据工程设计进行成本管理,是做好工程成本预算的必然要求。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其他成本管理依据,如施工计划成本、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变动等,也是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企业具体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保证。 水利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不仅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整体经济效益,还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为现实的是关系着实际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承包商)的切身利益,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各个环节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是保证水利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今时代,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以及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成本管理牵涉更为深入的经济及管理问题。对于水利工程实际施工者即承包商而言,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水利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严格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具体施工成本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从理论上来说,水利工程项目的经理在施工成本的管理与项目经济效益方面应当对实际施工企业的总经理负责,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部分项目部将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来负责。从这一方面来看,实际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最终不了了之。此外,在工程建设成本控制中没有一个总的目标,走一步算一步,这对工程项目的承包商来说非常危险。工程竣工时,除固定费用等项目未超出预算的成本外,人工、材料、燃料、配件和施工单位间接费等可变费用全部出现超支,最终造成项目亏损。 2、严重忽视了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与工期成本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工程的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水利工程(承包商)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上规定的施工工期是赢得信誉的主要条件。一般而言,工程项目都是有特定工期要求的,不能在规定的工期范围内完工,会对承包商产生很大的经济负担,主要表现为施工成本。一些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质量与工期成本的重视明显不够,尤其是对质量与工期二者之间的成本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的研究,多表现为盲目赶工期、抢进度,必然会造成施工成本的无形增加。 三、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目前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重视度和制度建设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该项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但一味地进行工程建设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因为只有成本管理好了,才可能获得利益。鉴于此,笔者认为施工企业(承包商)上至领导层,下至普通的施工人员,都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度,树立成本意识。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光有制度是不行的,笔者以为,一项制度落实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存在的价值,因此还应当将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 2、加强具体工作环节的成本控制 要从根本上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每一个具体的工作环节做好。 第一,施工材料费用控制。采购材 料时要严格把关,尤其对那些质次价高的原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对于用量比较多的材料尽量与供货厂家直接联系,减少中间环节,从而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限额、限量发放材料,严格控制材料的用量,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第二,人工费控制。在施工的不同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包段、包工方式,整体原则是多劳多得,每个人都是根据劳动成果获取报酬,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的现象。 第三,施工机械费用控制。在施工之前,应当先对施工机械的整体工况进行严格地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保养,一旦发现不合格或需要维修的设备,立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施工过程的整体效率,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进而造成延期。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对于节省开支非常重要。 第四,适当地加快施工的进度。工程施工进度是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只要工程施工还在继续,就会时刻产生费用,也直接表现为施工成本的增加,因此加快施工进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这也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 第五,工程决算中的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竣工以后,项目财务人员应当与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地核对,以补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漏项,从而确保相关款项都能入帐,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工作。因此,企业的相关领导以及成本管理人员一定要从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对水利工程的有效成本管理。 浅谈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浅谈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水利施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扭亏增盈的重要途径之一。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作为水利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点、效益的主体、信誉的窗口,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的影响很大,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资源市场条件的影响,其个性非常突出。单件性、多次性、不重复性、中标的价格、方法的多样性及依据的复杂性等个性特征造成了实施成本管理的难度大及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 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虽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课题,但对于目前日趋白热化竞争的建筑市场,则是必须摆在十分重要位置的大问题。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那种朴素的、一般号召式的成本管理模式上,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会由于实际成本的居高不下,在经济上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甚至可能会由于经济问题的困扰而造成项目施工的无法运转,而施工项目运转成效又直接涉及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生存。所以,我们现在迫切地需要实实在在地面对和解决有关成本控制的一系列问题。 2. 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实现成本控制的途径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目的是充分调动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效果。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在满足合同工程质量、合同工期的前提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费用的科学管理活动。主要通过技术、经济、管理活动实现节支增效的成本管理目的。 2.1搞好成本预测 2.1.1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工程中标签订协议后,要组织管理人员结合中标价,根据合同要求、项目内容、特点、企业的资源情况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预测,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价,科学确定各项成本指标。 2.1.2确定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成本控制把握以下原则: (1)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工程项目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预成本的控制。全过程控制,对项目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 (2)例外管理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经济效益的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项目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3.1制定落实与之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 签订《项目成本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奖罚分明。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树立全员经济意识。 改革项目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实施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手段。把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其经营业绩挂钩,根据经营管理者的实际业绩和企业经济效益来制定其报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制定分配制度要注意:制订的分配制度要合理、切实可行;经营业绩评价要系统、科学、有效;监督、考核要有制度,严格规范进行。 3.2选好项目经理,配备好项目班子 选准一个有道德素质、会经营管理、懂生产技术的项目经理,是搞好项目成本管理的可靠保证。同时,作为项目经理副手的其他项目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 3.3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明确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核算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建设参加者的共同任务。应全员参与,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提高全员经济意识应做到以下几点: 3.3.1由项目经理首先与上级领导签订责任书,明确自己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要确定责任成本。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成本管理的有效化。 3.3.2项目成本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末,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经济管理工作,必须有组织保证,建立必要机构,配备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抓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核算、监督、稽核等机构,制订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系统的职责范围,提高全员成本意识,使人人具有控制成本增长,促进成本降低的经济观念和效益观念。 3.3.3在项目部内部层层分解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好项目部内各个成员的责任,谁负责、谁负担。提高项目部内部成员的责任意识,可将责任书上墙,时刻提醒项目部内部成员。 3.3.4具体考核措施。可以在项目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项目部内成员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进行商议考核,在各自责任成本范围内实行奖惩。 3.4采取技术措施控制项目成本 一是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出多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确定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二是在施工过程中,研究、执行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三是在竣工验收阶段,注意经济、技术处理,缩短验收时间,提高交付使用效率。 3.5加强合同管理力度控制工程成本 目前,建筑工程投标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投标报价决策面对的是复杂的待建项目,难以预测的不可控因素很多,低价中标不可避免。而要搞好低价中标项目的成本控制,除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外,合同管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成立合同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熟读合同条款,抓好合同内、合同外结算和工程索赔工作,为项目争取更大的效益。 3.6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减少返工率控制施工成本。 4.结束语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将是水利施工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在我国加入wto,建筑业面临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加强水利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堵塞成本管理中的各项漏洞,努力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战略目标,推动水利施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浅谈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重要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重要性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水利发电工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我国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施工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位置。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一方面关系到工程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工程项目款项的合理应用。文中就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脚步的加快,农村水利工程也正在逐步发展。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其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同时也是农村减少洪涝、干旱灾害的关键。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水利工程必须先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关系到工程费用的控制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等众多环节。施工企业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事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核心。 一、关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分析 水利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土建工程,其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应根据水利工程特点,按照工程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工程预算分解、动态资金管理以及基础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以促进企业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控制、减少施工浪费以及不必要的支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企业管理的根本。因此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加强了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但是多年来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使得施工企业为了迎合招标工程单位,不得不降低投标价格。因此使得施工企业的投标价格不断降低,为了保障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保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水利建筑施工企业重点。 (一)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而施工成本占整个企业运行成本的70%以上,因此施工成本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改变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造成的企业经济利润降低的关键。目前水利施工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是采用定额方法对材料、工资、费用等进行成本控制,该模式及其具体管理办法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先行的传统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模式也凸显了一些弊端。而水利工程占用企业资金较多,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资金的占用。另外对于企业的整体成本管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成本管理的企业管理的基础,有效的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最佳突进。企业可以通过责任分工、成本管理体制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手段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从多方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实施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平衡调度资金以及建立各项辅助记录,配合施工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并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项目成本的偏差。财务部门的重要管理职能是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要赋予财务部门相当的责、权、利,用来监督、执行及奖励成本控制中的各个相关人员。 财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能力提升。另外可以通过成本管理的过程提高企业各部门的综合能力。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不仅仅可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三)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水利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质量、减少工期、降低水利工程成本。而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建立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发展、生存的关键。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即需要生产人员的直接控制,又需要管理人员的间接参与,是全员、全过程的,人人都要围绕成本控制的工作。因此成本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各部门管理的协调性,及配合性。同时通过计算机管理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数据传递方式,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信息反馈快。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提升,促进企业及时发现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立水利项目工程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从项目目标值的确定,实际成本的录入,到成本核算的口径和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等都进行规范和统一,把项目工程成本核算中共性的东西形成一种模式固定下来,建立标准的基层成本核算体系。同时使项目的承包、项目的考核、项目的分配办法的制定都紧紧围绕项目核算这个中心。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促使成本核算体系的协调运转,这样不仅使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会带动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增强员工降低成本的意识,通过全员的参与有效的降低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用等。通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强调施工人员的自主管理,使员工形成一种人人讲成本,人人讲效益的新观念,才是抓成本管理应该抓住的最关键的环节,从而找到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点。 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其需要项目工程中的各个部门配合、全员参与才能将成本控制有效的实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是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手段。完善的、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健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全员、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生命力及市场竞争力。同时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谈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1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招投标最直接的目的是将一些工程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业绩显著的单位引入招标中,只有实力强大的队伍才更好的肩负起工程项目,才能保障工程质量。然而,在实际招标中,很多单位没有明确招标工程信息,没有对业主有一个充分了解,更无法知晓工程投资融资情况、工程性质、工程效益等等,就盲目进行投标。还有很多企业中标之后,没有及时起草一个科学的标书。很多企业总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作出标价,原因在于自己想要降低工作利郎,这样的标书显得没有太多优势,也缺乏竞争力。在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这样容易导致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出现浪费,没有任何的收入。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容易导致资源浪费,招标工作重要性也无法展现出来,为了保障施工顺利进行,为了使得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标书的起草应该建立在科学水平上。 2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完善措施 2.1人才要实现优化 进入21世纪便进入了人才竞争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时展对成本管理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具备稳固的综合知识,拥有扎实的功底。预算人员还需要不断丰富自我,通过大量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素质。预算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市场变动趋势,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预算人员掌握丰富的成本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经济知识,获得经济意识。在进入预算工作时,经济意识会贯穿以整个项目施工阶段。 2.2投标要公平合理竞争 坚持项目招标制度,是推动我国建筑市场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之重要举措。基于公平竞争基础上,做好招标工作。招标工作落实才更好的控制成本支出,使得人才发挥出作用,交易费用适当降低。建立相互选择的基础上,使得工程价值更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在招标工作中,需要体现出公平性、竞争性,选择那些质量意识强、技术水平高超、社会形象好以及经验丰富的单位。工程执行招标工作之后,中标单位应该及时签订施工合同,将工程造价定下来。 2.3搞好成本预测,确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 第一,预算处工程所需的人工费。预算工程费需要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确定,使得具体工程量得到保障。明确出项目工程人数,根据当前人工单价进行计算人员费用。第二,预算出项目工程所需材料费用。一般而言,工程需要的材料类型比较多。在选择购买时,做好重点性选购工作,将主要的材料以及相关辅助材料费用预算出来,根据当前市场材料价格做好保底预算。第三,机械费用预算。。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定额施工方法测算投标中的机械设备情况,必然与实际所需存在差异,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实际的机械费用。同时要考虑到实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租赁以及摊销费。第四,测算间接费用。众所周知,间接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它所占的比例为15%到20%之间。在进行成本预算控制时,应该重视这内容控制。水利类型的项目工程,决定工程所需的间接费用比较高。因此,在实际预算中,应该结合实际做好预算工作。(本文来自于《科技创业家》杂志。《科技创业家》杂志简介详见。) 2.4做好施工控制工作 进入施工阶段时,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图纸将其变成实物之过程,其中会涉及到原材料、半成品以及设备使用等问题。施工阶段是实现项目工程使用价值之过程。在施工中,虽然成本控制空间比较小,但是出现的浪费现象确实成本控制无效一大体现。因此,成本控制应该注意该环节。施工环节的价格控制至关重要,在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浪费资源问题,这给企业带来的危害非常大。 3结束语 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同日益竞争激烈的项目建设市场做竞争,在竞争中保留一席之位,在实现高质量工程目标中,做好成本控制。只要做好项目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企业在施工中才能获得巨大的利益。拥有了经济支撑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保障企业健康、稳健的发展下去。在实际工作中,项目人员努力、创新的进行成本预算,一起齐心协力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使得工程造价效益提高。 作者:宋劳乐 单位:陕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 浅谈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对于项目施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优化,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为研究切入点,对工程项目实施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式的完善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一、引言 项目施工成本的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头戏,它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的管理能效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效应。然而,对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仍是我国众多水利工程建设企业项目管理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本文的研究中,对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二、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逐步恢复并重建了政府层面的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机构,并统一了工程概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水利工程成本管理的政策性文件。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水利工程成本管理逐渐从政策层面转向工程实施层面,加快了实践应用的步伐。2008年,建设部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进一步明确了包括水利工程项目在内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等实施的法律依据。自此,我国水利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实践活动有了更为详实的政策性依据,相关的管理活动也日益发展起来。 三、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很多不健全之处。具体来说,表现为政府干预过多。长久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成本管理实行“政府主导,企业执行”的体制,在中央政府的统筹下,各级地方政府的水利部门都设置了层层的工程成本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范。在整个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政府部门众多,层层管理的体制也使得相关的政府审批环节过多。以市场经济视角去看,很多方面的限制过于死板,例如定额、取费、施工机械价格管理等,都被各级政府部门严格把控,因此,工程成本很难实现市场经济规律管理,这也对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也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各级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中的管理问题。例如,很多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报账式”成本核算模式,或采用“比对式”核算模式,对项目的过程性成本、总结性成本进行核算。严格意义上讲,上述成本核算方式,仅仅是传统模式下,简单财务统计方式的拓展,难以对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过程性成本支出进行精确核算和控制,因此,实际的管理效率十分低下,管理的精确度严重不足,不能反映出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而采取更为科学的核算方法,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过程性成本进行核算,则显得势在必行。 3.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缺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水利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均从其他岗位上转型而来,他们鲜少有人具备专业的水利成本管理知识,也缺乏动手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1984年至2014年,我国各种形式的水利项目施工企业数量从57404家增加大157421家,从业人员从982.7万人增加到3312.9万人,然而,从业人员数量的上升并不意味着专业素质的提升。根据笔者调研发现,约有75.3%的水利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属于临时聘用和抽调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往往凭借经验主义或大致推算进行成本管理,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显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完善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成本管理体制的革新和完善,对我国水利项目工程成本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的全面市场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政府在企业工程成本中的管理作用应逐渐从微观转向宏观,给企业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此外,政府应对企业的成本和造价制定由指令性转向指导性管理,且指导性价格应随市场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价格波动而动态变化,从而发挥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灵活、激动的特性。 2.引入科学高效的成本核算模式 为使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在下一步的管理实践中,各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应注重引入更为科学高效的成本核算模式,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出发,加强项目成本的过程性核算管理,摒弃落后、低效的成本核算策略。在实际的操作中,各级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例如,对于需要进行精确定量成本核算管理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企业管理者可引入ABC成本核算法或DABC成本核算法,按照:确认损耗成本,进行分类计量;识别成本作业,划定成本作业库;界定成本作业动因,形成最终产出成本的流程,对项目建设的成本进行定量化管理。 3.加大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各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企业还应加大力度,对内部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不断强化内部成本管理人员的软硬素质,例如,可通过组织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外出参加培训、组织内部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可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强化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人力基础。 五、结论 在我国水利工程市场逐步步入国际化道路的背景下,国内水利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减少工程损失带来的风险,有效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工程成本管理问题的探索,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各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政府和研究人员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
1室内软装饰概念及表现形式 1.1软装饰含义 软装饰是现代室内设计行业发展中十分常见的设计手法。软装饰不仅能够弥补房屋结构上的缺陷及硬装效果上的不足,还能够使室内风格更加丰富多彩。室内设计公司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必须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并且合理的利用软装饰手段,优化室内设计方案,使客户的需求达到最大化满足,增添房屋的艺术氛围和文艺气息。 1.2软装饰表现形式 软装饰在各种装修风格中的应用也不相同,比如在田园风格中主要体现的是自然美,在这种风格环境中能使人远离城市的喧嚣,精神得到充分放松。以碎花、暖色调物品等天然物品来突出田园风格的主题。欧式田园风格使用手工布艺、别具一格的沙发,通过独特的壁炉壁灯给人舒适温馨的感觉。地中海风格则是在色调上来体现,利用蓝白色让人联想到阳光沙滩、碧海蓝天等情景。所以在不能装修风格中软装饰的使用也不同,这就要做到对软装饰的分类,通过软装饰的材料性、造型、色彩不同来综合性考虑,既要环保性还要考虑其功能性、适意性、趣味性,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表达装饰品的造型和质感。 2室内软装饰的作用 现代人们更加注重于室内设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室内设计不仅在功能上更大满足在人们内心精神需求方面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室内软装饰对室内设计带来的意义是极大的,忽略了软装饰的作用,就很难营造出更加理想的装饰效果。 2.1在居室中的衬托作用,营造独特氛围 为了使居室空间不枯燥、单调、沉闷,使用软装饰补充细节部分,不仅起到点缀效果,更是对整个居家环境的衬托,让室内环境充满生气和意蕴,如单纯地摆放一盆塑料花会很单调,然后能在花瓶下铺上垫布就更能衬托出效果。适当的局部铺设地毯、桌布、沙发垫等更能烘托家具突出主题,增加温馨的气氛,也是改变家具颜色的最方便的方法。 2.2在居室中的分隔作用,更具有层次感和条理性 软装饰的对空间的分隔性不容忽视,可用帘帐、织物、屏风来划分室内空间,弥补室内空间结构的不足,让整个室内空间更具有功能性及条理性,也使空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利用软装饰品的色彩软件大小等,巧妙的使空间更丰富更具层次感。 2.3在居室中的装饰作用,提升室内设计效果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触,刚装修完以后效果很好,一旦业主入住后,摆进家具等就面目全非了。而有些家居硬装效果很一般,但入住后,摆放陈设品添加软装饰后却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这与软装饰色泽、图案、机理等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对比和协调有关。设计要遵循艺术规律。窗帘是家居中不可缺少的,以往窗帘的主要作用是用于遮光、防尘。在现代家居环境中窗帘的的美化功能及环境营造的作用越来越大。窗帘的颜色、造型、花形定性室内装修风格。壁纸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用于改变房间空阔、单调的感觉,如室内层高较低,为避免房间显得太矮,可使用色彩对比强烈的竖式条纹和图案来装饰墙壁和窗户。如空间过于狭小,则可用横式条纹装饰墙壁和窗帘,在狭窄的两端使用醒目的图案,利用材料的反差对比。 3结语 合理应用软装饰在室内装修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软装饰设计有效应用到不同的设计空间中,从而设计出不同品位的艺术空间。软装饰生动点缀了室内空间,给人更多的审美情趣。装饰艺术进行装饰选择时,必须以设计空间整体效果作为设计的起点,把整体效果作为设计的终点。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重视度越来越高,将软装饰与硬装潢完美结合,可充分体现和提高居住的品味。随着轻装修重装饰设计理念的流行,室内设计中也会越来越多使用装饰艺术,其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功能也会越来越多元,会让软装饰设计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学习是快乐的,教育是美好的。教育是教授学生知识与文化,其过程不能是强制的、枯燥的,应该是在主观学习需求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系统化的、符合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的教与学和谐互动的过程。整个过程充满生成性与创造性,在美的氛围和知识的海洋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美育思想与政策 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的美育一直是教育家、思想家关注的方面。从美学中发展出的应用美学提倡美应用于生活,应用于人的教育,从而产生了教育美学。中国的诸子百家,西方的雅典学派都倡导人性中的真、善、美,都以教育作为传授知识之真,培养天良之善,营造身心之美的重要途径。柏拉图曾提出“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此而美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建议“教师要有熟练的技巧来活跃课堂教学,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对真、善、美产生乐趣,并会使学生心甘情愿追求真、善、美。”蔡元培曾明确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认为数学的游戏可以引起滑稽的美感;物理声学与音乐、光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地理学中云霞风雪的变化、山岳河海的变迁都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这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国家也十分重视教育中的美育,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意见》中强调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挖掘各学科包含的美育资源,大力发挥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自然学科的美育价值。多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和校内外实践,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课外、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两办意见》要求科学定位课程目标,高中阶段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按国家要求,教育部门进行了相应改革。根据《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在2016年9月推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主要内容就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文化基础里强调人文底蕴,主要指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高中生要能够识别语篇表意所采用的手段,全方位地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要理解文化内涵,能够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同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高中生还应具备推断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思想观点的能力,初步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从先贤圣哲到当今教育大家,从人的成长需求到国家教育大计,美育都被列为人类成长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而美育思想与各科教育的融合也是将美育内化于人,以美影响人,发展人的更切合的手段与途径。当今英语教师也应多思考,规划和实施英语课堂的美育融入。 二、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美育融入 (一)高中英语课堂思政教育角度的美育融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正确的价值观念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正确的价值观是趋美向善的,教师要打造充满正能量的高中英语课堂,带领学生向美向善。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关乎品格,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关乎人的终生成长。 1.高中英语课堂中品格的美育塑造 英语学科是一门包容量极丰富的学科,它的课堂既可包含英语知识、其他学科知识,还能施行品格教育、情感教育。高中英语课堂的品格美育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之美和跨文化的精华品格之美。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是爱国、奉献、坚韧、互相帮助等,跨文化的精华品格是汇集世界各地的优质文化品格精要,如智慧的哲思,孝道,忠诚,诚信等。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把握这两方面的内容,运用批判性思维和积极正面的价值观甄别可用的教学内容,汲取优质的品格融入课堂教育中,内化到学生思想中。高中英语课堂品格的美育可以融入英语学习的多个方面,包括单元的任务教学,必修课、选修课的深度学习等。单元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教师要精心梳理和安排单元教学内容及活动,在教学和完成任务活动中适时地进行品格之美的引导和影响,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知这些品格,形成这些品格,并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品格。人教版新版教科书里添加了很多思政和美育元素,教师应巧妙利用这些元素设计教学内容及活动。例如必修三的第二单元“MoralsandVirtues”,整个单元都在探讨道德与美德,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美育内容。针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调查研究内容,探讨何为morals,何为virtues,让学生制作表格规划出他们理解的morals和virtues有哪些,又都是如何定义的。为了加深思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morals和virtues的同时举例说明,选出他们心目中的代表,列举这些人物的道德和美德特点及事例。在做完这些课前调查研究任务后,教师向同学们介绍书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林巧稚,白求恩等,设计任务让他们挖掘这些人物的特征和事例,让学生在课上结合课文进行展示。任务结尾,教师让学生总结归纳这些具有道德和美德的人的共同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和明确引导其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良好的品格。 2.高中英语课堂中人格的美育塑造 人格不同于品格,它包含的是每个人显著的特点、性格和习惯等,它是个人整体的精神体现,是人所具有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表现为自我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它具有倾向性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影响人格的两大因素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它决定人的生活方式,影响人的命运,甚至会导致人生的成败。在心理学里,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表现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即为人格,它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有极大的稳定性。具有健全人格和坚定意志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会更加坚定目标,百折不挠地坚持和奋斗下去。高中阶段是学生向成人过渡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在高度发展,学生急需良好的引导与教育,帮助他们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因此,通过美育教育并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高中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英语学科包容并举,既可以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又可以介绍西方优良的哲学思想;既可以讲述本国历史、民族的优秀事例,又可以推送世界杰出人才的传记和故事,衬合着英语优美的文字、语音,使学生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将各种好的品质,世界观,人生观内化到自身,逐步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面向未来。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例子向学生展示美的另一面以及结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其能运用这些思维更好地判断是非曲直,拥有正能量,更好地创造未来。 人教版新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PeopleofAchievement的课文“TuYouy-ouAwardedNobelPrize”是一篇关于人格塑造的优质文章。文中记叙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通过研制中药治疗疟疾的故事。在分析课文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引导学生将研发疟疾药物的过程梳理出来,用序号标好过程,进行总结归纳。 ①TuYouyou'steamexaminedover2,000oldmedicaltextsandevaluated280,000plantsfortheirmedicalproperties. ②Theyfoundamedicaltextsuggestingusingtheextractfromsweetwormwoodtotreatafe-ver. ③Theytestedacollectionofdriedwormwoodleaves. ④Theytriedboilingfreshwormwoodandusingtheliquid,butthisdidnotworkeither. ⑤Theyusedalowertemperaturetodrawoutsweetwormwoodextract. ⑥Theytestedonthemselvestoseeifsafe. ⑦Theytestedthemedicineonmalariapatients. ⑧Themedicinebecameastandardtreatmentformalaria. 从曲折繁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干成一件事需要无数次尝试,无数的研究、实验以及检验,而结果也不一定成功。这使人明白坚毅的人格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在略读环节过后,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利用下列表格进行教学。若学生英语程度较高,可让其自行查读文章,阅读过后,为他们提供如下表格,引导其对科学家的优秀人格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归纳,会更细致地思考文章意义,在英语学习的同时内化优秀的品质和品格,使学生进行深层学习并升华他们的情感。如果班级学生的英语程度较低,教师在学生进行查读环节之前就可以提供这个表格,用表格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能够很好地填满这个表格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点出这些人格特征的可贵之处,让学生向其学习,多将这些好的人格、品质内化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假如学生英语程度较低,我们也可以将表格中的内容以连线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但在课文的总结阶段要更多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引导。 (二)高中英语课堂学习内容方面的美育融入 1.英语教学材料学习中的美育融入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学阅读材料是进行美育融入的较为直接而有效的途径。文学材料本身就极具美感且有很积极的教育意义。我国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阐述“文学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其符合道德的价值取向,但正如自然具有文采一样,文学的形式是语言、结构所表现出的文采。”所以高中教师在针对文学教材进行美育教学时要把握文学材料中的价值之美,把握价值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主题意义,思想道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还要多引导学生使用批判性思维来判断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非正面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世间正恶并存的事实,更理性地面对人和世界的多面性,用正确的观念来引导自己的人生,影响身边的人。同时,针对文学材料中的语音之美,结构之美,修辞之美等内容,教师也要在课上多加引领,使学生可以赏析这些文学之美,进而运用这些文学的美育元素创作出自己的英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涵。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其他教学文章,如阅读篇章,读后续写篇章也都是精选的文本材料,其内容涉及面广,或具前沿性,或具知识性,或具指导性。教授这些文章要兼顾知识和美育元素,教师要多注重这些文章教学中的美育融入。在日常教学和练习中,教师也会选取很多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用以巩固所学,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要细致思考这些材料的选择,给予学生全面而有积极影响的文章,在选材和教学中也多注重美学的融入。 2.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美育融入 英语学习是对一门语言,一类文字的学习。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词汇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英语词汇本身的组合就极具美感,前后缀与词根相结合生成许许多多意义相关联的新词,如魔术般。各种衍生、派生、转化等使英语语言谱系像一个个参天大树般屹立着,形成英语立体的词汇构成,而在这些构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背景、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观察,进而掌握这些立体的构成,以美育的方式使学生徜徉在英语词汇的丛林之中,探索、学习并受到知识和文化的陶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多将词汇放入语境中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情境教学也是英语课程美育融入的必要手段,学生通过在情景中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同时体会如何使用这些词汇,做到活学活用,加深记忆。情境中的词汇也比单独的词汇更具美感,可在意义深刻,表达地道且结构匀称的句子中让学生体会英语词汇、语句、结构之美,带领他们赏析词汇的用法和意义及融入语言环境中的巧妙之处。学生通过这样的引领会更好地体会英语的特色之美,会更加喜爱英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探索学习英语。 3.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美育融入 英语口语的教学也可以尽显英语之美。英语的语言表达总是线性的,流畅而优美。而节奏、语调、重音是语音、语流长河中的重要点睛。汉语的汉藏语系和英语的印欧语系语音差异比较大,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多进行英语语音、语调、发音的熏陶和操练对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英语的学习、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有很大帮助。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教师在课上可以多进行英语语音知识的引导。教师还应掌握学生日常发音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只顾虚词弱读,句子重点不突出;为追求语言速度没有停顿,表述不清;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时长差异不明显;忽略语境场景,语调表达方式匮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引领。先让学生清晰规则,再引导他们根据语言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对于弱读,重读等问题,可以利用原声音频让学生跟听、模仿;对于连读等问题应让学生先学会划分意群,根据不同意群来连读,不是同意群的部分不进行连读;对于节奏问题,在练习时可让学生打拍子,节拍打在重读音节上;对于语调先让学生体会语境和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再结合语调规则进行适度表达,使语音语调表达得体、地道、生动形象。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地道的语音语调,流畅的英语表达,教师可以利用多模态进行教学输入,如让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或立意好的英文电影,看完之后进行英语的口语模仿或观点输出。用英语谈论观影想法,总结优秀的观点和对人生有帮助的思想。也可以让学生学习英文歌曲,在学习英语发音和吞音、连音等语音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培养他们的乐感之美。一些立意高远的英语演讲、英文朗诵也是学生口语学习的好材料。在模仿学习地道英语表达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用英语谈论所思、所感,经过教师辅助引导,生成更加有益的三观,增加正能量,这也是英语学习中美育思政融入的好方法。 4.英语文化教学的美育融入 相较于之前版本的教科书,新的教科书添加了更多的文化内容,尤其是中国文化,如中国美食、节日、历史等这些都与美育的内容息息相关。食物的浓郁飘香,节日的传统习俗,历史的悠久流长,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皆蕴含其间。相较于之前的教科书,学生们从一味学习西方文化转到了中西并举的文化学习中,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更好地关注身边的生活和文化,体会身边的美。从而更加珍视生活,懂得从身边的生活中汲取幸福的点滴,汇流成心中博大的爱国情怀。这种美育内容的编排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之情,使他们更能立足当下,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准备建设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未来。 5.学校教学辅助形式中的美育融入 高中教育教学中的思政和美育融入应如春雨润物般细致全面,覆盖在学习和生活的全阶段,关注教育生活的每个环节,于细微之中见真谛。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校园生活是求学阶段的主要生活,学校和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习、成长提供适合的情境,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日常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多营造校园文化,搜集睿智和积极的名人名言,悬挂在校园楼道或展板上。班级也可以制作各种立意新颖,主题正面的英语板报宣传,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影响他们的观念。一些优美的英文诗歌,睿智的英语名人名言,英语的百科知识都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他们的思考和学习。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英文收集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展现在校园宣传栏中,让学生体会祖国文化历史的悠久灿烂,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平时忙碌的学习之余,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趣味活动,如英语演讲、辩论赛,英语歌曲大赛,作文大赛,英语主题绘画展等。这些活动都能以优美的形式陶冶学生,提升他们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在欢乐与积极的氛围中影响他们的思想,促进积极人生观念的形成。 高中英语思政、美育教育并不仅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环节,精心思考,细致准备,以较高的思想和人生高度来准备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去观察学生,体察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健康成长、成才,成为有健全三观,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未来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贝内德托·克罗齐.美学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曹利娟.美育背景下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提升路径——基于中学英语课堂分析和问卷调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3]陈晓云.高中英语课堂美学实践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4]何齐宗.教育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刘道义,郑旺全.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6]杨斌.教育美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吕旺姝 单位:长春教育学院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对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与使用的思考 摘 要 本文主要对医院医疗物资采购共用管理与使用进行了研究。认为要加强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高值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以促使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环节更加透明化,提高对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据此,有利于为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医疗物资 高值耗材管理 采购成本 医疗物资是医院服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医院开展一切医疗活动的重要前提,而对医疗物资采购的管理则是我国医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物资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多,主要有医疗专用设备、卫生材料等等。另外,在医疗物资中较为特殊的用品是一些植入人体的、具有消耗性的卫生材料。为此,医院必须加强对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的管理,规范对医疗物资的使用,建立健全的医疗物资管理制度,以提高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1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1采购程序的规范化 为加强我国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管理,必须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规范医疗物资的采购程序。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贯彻落实医疗物资采购规定,以使其程序符合要求。要制定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以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保障医疗物资采购各个环节的有效开展。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确保提交、订货、到货验收和出入仓库每一个过程的规范性。 1.2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的成立 医院要成立专门的采购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的组成,医院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设置采购办公室,以保障医疗物资采购工作的质量。 1.3管理和制定医院物资材料的采购制度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医院物资材料采购制度,提高医院物资材料采购管理水平。在选购中要遵循物美价廉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要合理地进行医院物资的采购,不仅要满足医院对物资材料的需求,还要尽可能地为医院节约成本。要慎重选择供应商,建立完善的档案加以记录。在实施采购之前,要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负责人要共同参与,将其所需要的医疗物资各相关信息提供给采购办公室。采购办公室在采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采购计划来购买,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1.4保证购入材料的价格合理性 在医疗物资采购工作中,要在保障医疗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价格,以节约医院的采购成本,减少患者的物质负担。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每个环节的透明化,要将采购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以规范其采购行为。另外,采购人员要确保所购买的医疗物资质量符合标准,具有安全性。 2管理高值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 2.1准入关的监督 医院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监督高值卫生材料的准入关,尤其是植入人体的医用材料。在这些医疗物资入关之前,一定要确保供应商的各项证明都是真实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并且所有的资料都必须由其公司盖章证明,使其具有合法性。在采购高值卫生材料时,一定要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这些物资进入仓库时,一定要详细记录其资料,并进行妥善的管理。 2.2手术室、心胸外科等科室特殊材料的管理 医院要采取备用管理的方式来管理手术室、心胸外科等科室的特殊材料。在制定备货清单时,需要供应商。仓库管理员和相关科室以及采购办公室一同商议,并且要在备货清单上签字。 2.3介入性和植入性器械的管理和使用 在对介入性和植入性器械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时候,要做好使用登记,要记录所使用的科室名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由医生签字。除此之外,要将所记录的内容与病人的病历放在一起。 2.4耗材管理 在对消耗性医疗物资材料进行管理时,要严格规范采购程序,核实收费情况。在进行结算的时候,必须对病人的住院费用、购买发票等相关内容,需要出示仓库管理员和手术室器械管理员签字的凭据。在核实之后,才可以办理出库。 2.5规范管理制度,提高高值卫生材料备货的收效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高值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以规范高值卫生材料的购买程序。要根据高值卫生材料使用的状况进行合适的备货。做好备货工作,有利于避免供应商出现压货现象,可满足医院对高值卫生材料的需求,能实现医院和供应商的双赢局面。在对高值卫生材料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值卫生材料使用之后,必须将其发票与患者进行核实。这种方式不仅能维护医院的利益,还能确保患者和供应商的利益不受损害,在高职卫生材料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高值卫生材料备货的有效性。 3结束语 加强对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是我国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中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地提高我国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的透明化,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以减少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的成本费用,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医院对医疗物资使用的规范性,提高医疗物资的利用率,进而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总而言之,加强对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和使用,能为医院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我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一批专业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本文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采购人员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采购;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相关含义界定 (1)采购管理的概念。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项基本活动,它是指物料从供应商移动到企业组织内部的管理过程。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成熟,采购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仅仅关注于价格,只进行单纯的物品买卖,如今采购已经逐渐转变为适应市场竞争和寻求合作的战略采购活动,成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整体供应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转变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企业不仅对内部运作进行合理安排。(2)供应链概述。关于供应链的定义有很多,但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权威的版本。综合来说,关于供应链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供应链是关于规划、调控以及控制物料、组件及成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手里的一系列活动。供应链是企业获取生产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并通过销售渠道将产品传递至消费者的网络。供应链包括产品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它是一个双向的流程,将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成员联系为一个虚拟的企业集合体,并且还可以将采购、制造、产品分配与服务的活动连结起来。 二、有关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人才的现状 目前,企业中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阻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虽然采购部门给企业带来的利润通常很大,但企业仍然十分缺乏对采购部门的重视和对采购人员的培养,造成了采购专业人才十分紧缺的局面。采购岗位对采购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经验要求也较高,采购岗位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采购流程、计划、成本、法规、行业特点等,还要对质量、工艺、制造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拥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感,所以,采购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系统和很强的综合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集群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职业采购人员作为供应链管理上的关键岗位,其地位和作用愈发显得重要。因此,我国企业当前亟需建立完善的采购体系人才发展规划,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工作热情和专业素质的采购人才。 三、采购人才的培养 (1)人才的选拔。选拔专业的采购人才,企业应依据其自身的采购战略,明确岗位设置及及相关岗位要求。企业首先要住内部进行初步筛选,参考采购体系内部人员的个人性格、兴趣及其发展规划,与企业岗位职责要求优先选配。(2)人才的使用。人才的使用具体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适合本岗位的人才。采购职能最好能够给予一个人全权负责和机动处理,并且采取上级监督下级、逐级检查督导的模式。也可以实行轮岗制度,将不同岗位进行交替轮换。轮岗制的实施要考虑到员工自身的个人规划,帮助其提高个人的采购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也与其他岗位相结合,进行晋升使用或者岗位置换。(3)人才激励。对采购人员的激励,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职务晋升和物质激励。对于具备领导能力且专业技能成熟的人员,可考虑其自身的发展规划化对其进行行政职务晋升和技术职务晋升。另外,可参照采购人员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一定物质上的奖励,如加薪、股权激励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供应链竞争态势的形成与加剧,企业更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国际化采购人才。为此,我国企业应该塑造专业采购人才、培养专业团队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统筹规划,全力打造,培养企业供应链竞争优势,为我国企业更好的参与国际化竞争,为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和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一个实践者的角度 本书从实践者的角度,通过分析一个个案例,讲细节、讲执行,以独立文章的形式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实践。本书注重解决供应链实践中基本面的问题,填补了相关领域学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空白。全书包含供应链管理和设计、供应商管理、从小采购到大采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职业等内容。 作者刘宝红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供应链管理专栏”创始人,西斯国际执行总监。刘宝红先生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有十几年的丰富经历,他的大部分实践来自硅谷高科技界。自2004年以来,刘宝红先生致力于介绍、宣传供应链管理,帮助国内企业系统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2009年,他创立西斯国际,并与国际顶尖咨询公司联手,协助本土大型企业制定供应链转型战略,帮助他们建立供应链流程和系统,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以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日益兴起,供应链也面临新的挑战。但供应链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不变的:其一,关系,即理顺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其二,链接,即通过集成、连接供应链伙伴,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作者认为,一般大家说起供应链设计,就好像是揉面团,可以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其实,如同任何商业难题,供应链设计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而是给飞驰的汽车换轮子。从零开始,设计、实施一套崭新的方案容易;难就难在从一个烂摊子着手,在现有的框架上修补。推倒重来的革命方式看上去彻底,但大都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的演进方式貌似缓慢,实则因系统地解决问题而一劳永逸。 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讲了许多供应链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举了很多实例,这些问题在任意一个供应链中都是常见的问题,但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确实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可遵循的,因为供应链的复杂性,很多问题不能一个一个去解决,因为时间紧迫,只能是先去解决眼前棘手的问题,不紧急的问题等后面再去解决,其实这只是在“救火”,而不是在供应链“管理”。 作者用非常朴实和诚恳的语言,为读者讲解了采购与供应链的流程和其中遇到的问题,远比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写的高高在上的“教科书”读的舒服。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当企业规模还小的时候,大家关注的是品牌、销售、渠道。而企业规模逐渐壮大的过程中会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成熟的标志往往在于运营的改善。 科尔尼是一家总部在芝加哥的公司,有着87年的历史。在全球有3000多全职的咨询顾问,其中400多位负责采购相关的咨询业务,一年营收是10亿美金,其中有25%都是跟采购战略有关的。与此同时,当今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化妆品品牌厂商,还有零售商,都是我们公司的客户。所以,希望我介绍的采购经验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采购管理:企业持续发展推动力 先跟大家回顾一下某家企业的历史:这家企业从90年代开始起步,到2000年上市,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然而,从2011年开始,它陆续遇到一些困境:存货很多,以及部分门店关闭。其内部2012年相关的数据显示,亏损19.79亿,关店1821家,营业额减少24.5%。 这家企业就是李宁。众所周知,李宁不论从品牌、产品还是渠道上,都是国内企业非常成功的案例。即使这样,在它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也碰到了非常多的问题。 因此,当企业规模还小的时候,大家关注的是品牌、销售、渠道。而企业规模逐渐壮大的过程中会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成熟的标志往往在于运营的改善。所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我们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去关注运营。 另一个例子,假如一家公司的成本和销售跟着CPI在同步增长,那说明我的销售非常厉害,虽然每年市场竞争很激烈,但是它每年可以找我的经销商,找我的客户。同时我的供应链做得不差,我采购进货的时候,每年的价格也涨5个点,跟CPI持平。如果这样,大家可以看到,企业的独立增长还是非常陡峭的曲线,它还是不错的。 但是,大家都在这个环境中摸爬滚打,每年都在CPI中涨价,如果我的成本还按照5个点的增速,跟着CPI上涨,但是我的销售单价上不去,只能涨3%,我的曲线就比刚才的曲线下降了很多。 如果这个时候有另外一家企业做得非常好,它的价格可以同步上涨,但是成本不要太高,只要比其他人少增加2个点,就出现了第三条曲线,这条曲线跟第二条曲线相比,看起来只是高了一点点。但是,我们对数据做一个模拟,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第三条曲线的模式来发展,十年的过程中,我们累计的毛利润增加值就和第一条曲线第九年毛利润总和相同。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运营上,哪怕只有2%的改善,相对于竞争对手我们的成本少涨2个点,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帮助我们的客户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改善运营。 采购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第一个叫采购卓越性评估。一家公司的采购管理应该涉及到以下几点:公司对采购部门的定位;公司的组织架构到底有没有提供相应的授权;有没有在信息系统上给采购部提供相应的支持;在支持管理上有没有相应的培训;在绩效管理上有没有激励。整体而言,这家公司如果这些都做到了,我们才可以说它的采购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自1992年以来,每隔两三年一次,科尔尼已经组织了7次全球性的采购卓越性评估。最近的一次,2011年的采购卓越性评估的参与企业已经超过500家,参与企业的规模平均年营收达到120亿美金。我们挑选的这些企业,已经是行业的领导者,但是在这些企业中我们还会挑选出一些企业,叫做领先企业。按照这样的标准,分享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它们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不好,这就是给采购团队提出改善的目标。如果我们想要改善我们的采购绩效,想要为公司节约更多的成本,想要更好地提高效率,这些便是我们需要的某种目标。中国有句俗话:行百里,半九十。首先这句话说大家普遍不够坚持,但是也道出一个事实,说明我的目标要定得高一些,才能实现得多一些。所以才选出一些一流公司,告诉大家采购管理上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第二个工具叫做棋盘博弈采购法。一个商品是由无差别的社会劳动构成的。但是大家经过社会上的摸爬滚打之后,供需关系起的作用可能更大。这种工具就是供需关系构成的。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我们采购占了日常支出很大一部分。在中国进行采购的方法无非两条,一条是招标,一条是谈判。但是事实上,对于我们购买的产品,当双方的力量对比不一样的时候,比如我作为一家企业的老总,我要出差买机票的时候,我既不在乎坐哪家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也不在乎我坐不坐它的飞机。基本上双方的博弈都很低,这个价格就是按正常价格操作。 但是,假如我们跟某一个大公司谈一些专业产品,这种情况下,其实双方的力量都比较高。当我们面对这种不同的情况的时候,采购应该选择不同的工具,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有效。 棋盘博弈采购法就是这样的东西,会帮助采购人员进行选择,当我买一个产品,买一个服务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跟卖方的力量对比是什么样的。当我定义力量对比的时候,我可以在类似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去找,究竟哪一个点对应的方法更加有效。假如我作为一个资深的采购人士,我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别人是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法,日积月累,我会获得比他更好的效果。 整个棋盘博弈采购法,如果细分过来,在这张图(图1)上我们叫做七巧板。这里面有黄色的部分,是日常采购人员最熟悉的,比如招标,比如电子中标。但是,如果要改善整个公司的成本,采购其实跟各个部门有很多需要交互的地方。一个企业如果有战略合作的话,需要公司的战略部或者更高的公司领导参与,而当我们购买一个商品,这个商品可能是唯一供应商。唯一供应商的来源可能是我们定义的技术规格,我们设计的配方限制了我们的选择。真的想要改善成本,大家不要把责任放在采购身上,他只是谈价格的,我们需要更多人一起研究新的替代方案。 所以,作为采购在当今的时代,他必须熟悉自己负责的行业,负责的品类,他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大数据时代,新工具层出不穷 进入大数据时代,很多大公司对数据的应用其实是非常充分的。那么,对于我们而言:第一,我们内部的数据到底用好没有?第二,我们怎么了解这些公司使用数据的机制,通过利用这些机制,尽可能让我们的营销效果最大化?而大数据所创造的价值,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创造竞争优势,另一种是挖掘机会。 简单总结一下,其实我们在数据整合、使用上有很多的方法。第一类叫做营销分析,通过对市场活动的投资回报分析,来找到哪些花得最有效。比如应该花在一、二、三线哪一个城市,应该花在平面、电视还是地铁,还是哪一种渠道,应该在什么时段投放,怎么投放这个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等。 第二类是运营的分析。有一个叫资源动态优化的工具,这个工具其实就是典型的企业在采购中经常碰到的。企业有若干个工厂,有若干个供应商,但是这东西的价格一直在变化。不光是价格在变化,还要考虑点到点的运输费。如果是跨国贸易,还需要考虑库存,还需要考虑我的关税、汇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型。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数据优化引擎,当任何一个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我可以快速算出来对于我供应链最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个就是决策支持系统。举个例子,一家全球性化妆品企业在用了我们的方案以后,它的成本节约比原来提高了15%到20%。通过这种优化预算,可以快速地取得效果。只是在不同的供应商之间重新选择分配的定额,就可以拿到这个成本节约。 在分析过程中,当你真正带进数据模型计算之后,你会发现经验很多时候不可靠。再有经验的采购,也比不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量化的计算。大家以前都认为俄罗斯这个地方那么大,我如果要买这个材料的话,我最好找俄罗斯本地的供应商,这样成本最低。但是他们把整个供应链考虑进去之后,如果从中东的供应商采购的话,其实比俄罗斯的采购成本更加低廉。 还有一点,采购通常除了价格之外,我们需要再跟供应商谈一些优惠条件,比如说付款期、返点。但是采购在看这些外部成本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因素,今天我虽然很有优势,我可以跟供应商谈很好的价值,但是我的产能可能达到一个临界点,这个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如果按照我现在的收益增长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两三年之后,就会从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如果真的出现这个情况,那个时候采购的绩效就会非常难看,出现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会非常困难。所以用这种模型可以发现供应中断的情况,也就是刚才我讲的预防性的操作。 再下一步,谈到采购绩效管理,这是我们经常跟很多公司的CEO、CFO讨论的话题。大家有一个感觉,如果看现在的企业管理,不管是从董事会,还是从生产制造,还是从财务,还是从销售,其实已经有非常多量化的数据报表。同样对于采购绩效的衡量,我们也需要一个量化的数据报表。 这是我们最新的一个供应管理资产回报率模型(图2)。这张图标示着我们如何衡量采购在财务上带来的收益,这个收益有可能是直接的成本节约,有可能降低供应链的库存,使我的资金战略降低了;或者说我增加了存货的周转率,使我同样一笔钱周转的频率变快了,这些都是采购可以做的,而并非采购只能压低供应商的价格。 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做出这个分析之后,改善是会显而易见的。如果把一家企业看做是一个学生,很多科目分数比较低,我也不会指望在一个学期之内,我的所有课程都开始变得优秀。我挑最容易的两项,第一项是平均的采购项目成本节约的比例,第二项是当采购签过来这个合同之后,我内部的执行是不是可以确保没有跑冒滴漏,我可以真正达到成本节约。假如我采购支出是8.2亿,以前的节约指数是2.6%,改善之后提升到4%。而在合规性上,以前我签下的合同预计能达到100万的成本节约,节约可能达到68万,事后跟踪可能还有一些差异。做到这两点后,我的投资回报率的分数就可以从3.1增加到5.4,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就是凭空增加了250万的收益。而这个收益是在采购上直接构成的收益,他是把分母做小,对于企业盈利的百分比影响更大。这个就是在采购成本节约和技巧管理上能够给大家带来的帮助。 刚才讲的是一套数据衡量的方法,但是嵌入到企业当中去,它是一整套平台体系。其实讲述的是怎么让采购和其他部门进行积极的交互,大家可以积极寻找成本节约的方法,同时用项目的方法推动成本节约的时机,帮助大家找到怎样比别人节约更多的成本的途经。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供应链集成下的物资采购管理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企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成本支出的管理,通过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中,物资采购作为企业成本支出中最主要部分,其有效管理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与对策。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质量以及服务等。因此,企业想要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中各节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作为一种新的集成管理模式,供应链能极大的提高企业资金运转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有效缩短了企业交货周期,对提高其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和对策 1.实施集中采购模式 实施集中采购是供应链集成下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管理的最佳选择,同时它也是企业实现价格空间降低的基础前提。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集中采购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的采购方式。集中采购与传统分散采购模式相比起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集中采购而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物资价格。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策略成为企业增强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许多企业都会根据订货批量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一样的销售价格策略,如适当进行优惠政策等。与此同时,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并且能有效避免重复采购,对企业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以及减少库存的积压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健全市场调研制度 要实现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市场调研制度。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稳定和一些经销商之间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从经销商处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资源,以保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实现统筹兼顾。其次,企业必须要积极主动探索并采取新的营销策略。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安排特定人员进行市场分析和总结工作,并定期给企业一定的价格指导,以便于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市场上最新的物资动态。企业根据所掌握的市场物资动态,就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采购模式。如通过信函及电话等方式咨询价格,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单位报价,以便于筛选最优价格,实现企业材料成本的降低。 3.完善物资采购的渠道管理 供应链集成下,企业还需不断完善自身物资采购的管理渠道。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重点加强对主渠道的管理。企业的物资采购渠道有很多种,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先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筛选出一个或是几个主要的采购渠道,将其作为重点的管理对象。其次,企业也要不断探索和开辟除了重点管理的主渠道之外的新渠道。通常,企业确定了主要的物资采购渠道后,其整体的物资采购模型基本上也就完成了。这时需要企业加强对新采购渠道的探索和开辟,以便于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以主渠道为主,多种渠道并存的采购模式。这样企业才能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的物资采购渠道看,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目标。 4.合理选择供应商 供应链集成下,企业必须要注意合理选择供应商。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认真分析物资公司具体所需的物资情况,对物资的采购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主次划分。对于需要重点采购的物资,企业必须要对其供应商进行严格的把关,规范其准入的制度。同时,企业还需致力于科学评价体系的制定,来实现对各供应商实力的综合评价,从而确保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以及服务和信誉,降低采购的成本和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同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伙伴的关系,积极参与到供应商产品的设计以及质量管理等具体环节之中,有利于提高采购产品的质量,降低采购的成本和风险。 5.强化采购监管体制 供应链集成的环境下,企业要能够充分发挥物资采购监管体制的作用。具体实施方法为:首先,企业必须要积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采购奖惩制度,并严格把关执行,以提高企业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管理意识。同时,企业科推行采购人员责任和供应商挂钩的制度,以此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企业还要充分实行群众监督以及监督部门挂历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管理的制度化、透明化和公开化。同时,积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并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工作评价。对于一些有违法乱纪行为的采购员,及时查处并将结果公开,以此来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 三、结束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就必须要在供应链集成的环境之下,不断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力度,提高其在供应链中各节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支出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地位。 (作者单位:西北化工研究院)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物资采购供应推行内控管理防止职务犯罪的探索与应用 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主旋律。作为廉洁从业重点的中央直属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在获得物料的过程中,统筹兼顾采购的事前规划、事中执行、事后控制维护,以达到维持正常的物资供应,降低采购成本。物资采购供应流程主要包括计划、采购、合同签订、采购履行、物资验收等环节,如何根据物资采购管理业务流程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对物资采购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1 物资采购供应内部控制管理的保障 内部控制管理重点在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内控管理的要求,仔细梳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有章可循,内控管理才能真正发挥重大作用。 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梳理出各项业务流程,然后划分出不相容业务节点和岗位。采购管理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一切重大决策,都要纳入在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一切经济事务,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体系之外。 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相互牵制监督,促进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科学高效。 2 物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设计 设计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下面通过物资贸易部在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上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探索和应用,阐述说明如何把内控管理理论结合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取得实效。 2.1 供应商准入和审选管理 包括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审核供应商有关资质和加强供应商管理工作。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按照供应商准入必须具备的9个基本条件,将供应商应提交的相关资质材料由采购站进行初审、填表、上报审批、公示,由部商务科建案归档。要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制度建设,让供应商管理考核可操作性更强,从商务和技术层面增加考核部门,多角度反映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客观公正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2.2 物资采购管理 根据《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物资采购实施细则中采购流程,按照年度、月度需求计划,采购站编制采购计划审批表,在供应商数据库中选择3家以上供应商,经逐级审批后报部商务科确定采购方式,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比价等方式。选择预中标供应商后,将结果在公示栏中进行公示,公示期满结束后下发中标通知书。此来签订采购合同,确保采购工作顺利完成。 2.3 库存管理 主要包括到货验收、保管保养、盘点、发放等管理。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对物资进行所需的证件和外观的检查,按照物资的材质、性能、保管的技术要求采用不同的保管、保养方式,严格按照物资保管规定执行。在保管过程中,保持帐卡物的一致,并建立台账做好记录。在物料发放中,按照ERP系统的物资调拨单办理出库手续,并开具出库凭证。针对以前积压物资,专门请各二级单位技术人员现场看货,能领走使用的就领用了,其余的报公司处理。采购人员每次进货必须先进行分析,然后由不相容部门人员共同决定进货的品种规格及数量,确保不出现大量积压物资。 2.4 供应商考核管理 供应商考核管理要首先成立评估考核领导小组,依据供应商评估考核的项目及供应商评估考核评分标准,对年度内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进行评估考核,对年度内未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的资信等进行审查。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每次考核,都要由公司管理部室、使用单位先予以考核,然后,物资贸易部采购部门、商务科、管理科、仓储配送站、纪委根据平日的记录,分别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然后集中汇总。考核中确定一定的升级率和淘汰率,确保考核工作公平公正。 2.5 废旧物资管理 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根据《公司废旧物资回收考核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由物资贸易部分管领导负责,按照生产单位提出的处置废旧物资申请及按照审批程序批准后的废旧物资处置过程确认书,经管理科与申请处置单位相关部门现场复核鉴定,废旧物资处置成交后,由物资贸易部管理科开具废旧物资调拨单方可提货。为及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废旧物资、报废资产市场行情,废旧物资管理部门应专门出资注册一个以上废旧物资交易网,每次处理废旧物资,都根据当天的市场行情确定底价,达不到底价则不予成交。 3 物资采购供应内控管理的改进和提升。 要通过监督评价机制,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监督,对采购管理业务要从事后监督加强到向事前、事中监督,要重视群众及供应商监督的作用,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职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考核力度,实行问责制,通过必要的处罚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敬畏之心,促进物资采购供应内控管理的改进和提升。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供应链模式与采购成本控制 【文章摘要】 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作用重要,分析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现状,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是当今企业必须关心的一个紧迫话题。 【关键词】 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1 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与2001年4月,有效填补了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空缺,但目前仍存在研究缺乏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很多企业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等问题。 2 现代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经历了将竞争焦点集中于生产领域,通过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 “第一利润源泉”;通过提高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的发展过程。70年代后,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通活动以及有关信息活动,出现了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单个企业依靠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美日等国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强化核心能力,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而将其它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的主动权。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方面 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达到成本的降低。构造高效供应链应具备的关键点有: 3.1 以顾客为中心,供应链管理发点和落脚点是市场需求 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包括三个部分:客户服务,即企业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客户的反馈和期望作出反应;客户服务应对市场细分,分析服务成本,进行销售收入管理。需求传递,即企业以何种方式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的提供相联系;指企业把产品和服务送达客户的销售渠道组合,这一环节对成本有直接影响。合理预测分析并制定计划是重要的职能。采购战略,即企业在何地、怎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采购战略决定成本结构和所承担的劳动力、汇率、运输等风险。 3.2 注重核心竟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其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将之在供应链上准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它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资源市场上买不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不可分、资源具有组织性不因个体或局部原因而丧失等特点。 3.3 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 传统的企业供销之间互不相干,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企业间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合作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集成化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 3.4 优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信息系统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须从与生产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设计业务流程,使各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形成贯穿供应链的数据库信息,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达到共享重要信息。 3.5 整合内部物流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的物耗占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控制采购成本对经营绩效至关重要。采购成本控制是物流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耗用资金多,容易失控的环节。据测算悉降低1%的采购成本可以使利润提高5%~10%。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企业的采购价格;定额科学的采购量;及时、全面、准确地物流信息;准确、安全、经济的运送和储备方式;具有预见性和灵活的采购策略;良好员工的素质等都是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成本控制的6个方面有:(1)制订采购预算与计划。对采购资金理性的规划,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控制成本的。(2)采购价格的确定中要弱化个人行为,注重调查和收集信息,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采购价格。(3)利用采购环境。充分利用供应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场信息机制,使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减少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4)择优供应商管理。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商均等的机会,基于长期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强化供应商的管理。(6)储备管理。使库存在能满足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7)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 总之,企业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整合内部物流,建立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采用高科技物流设备,在物流运作中广泛采用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形成系统和网络,提高物流综合效益。同时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引入竞争机制,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一体化物流既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力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高职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标准的开发 [摘 要]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是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职骨干院校规划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从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角度提出课程设计思路,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从教材选用、教学建议和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实施建议,对职业院校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标准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设计思路 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为典型目标设计工作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一)市场需求研究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44号),将海南定位为“现代热带农业基地”;2010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现代物流业被确定为海南省重点扶持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将现代物流业和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确定为重点扶持产业,这给海南农产品物流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政策支持,从而加大了对高素质高技能型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企业岗位需求研究 在物流管理专业(热带农产品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研究相关物流企业,确定了物流公司岗位分布,明确了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培养的技能方向。根据该课程的知识目标要求,其所培养的岗位包括采购经理、采购主管、采购员等。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 (一)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热带农产品采购与管理理论知识,注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及相关企业实训,培养采购与供应管理职业能力和管理技能。 (二)课程内容 以采购的具体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块下每个任务的设置应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并且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实行“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按示范性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被列为核心重点建设课程,按课程建设的要求,教材选用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 (二)教学建议 1.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际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项目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目前,海南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上满足了现场教学的实训项目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需要。这种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重视学校课堂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物流管理专业(热带农产品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内外物流企业或热带农产品企业有关采购工作的经典案例,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项目驱动法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准备一个或多个项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工程的研发过程为引导,采用小组方式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开展实践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进行互评、教师点评。 例如在讲解供应商管理时,给学生布置热带农产品供应商管理实训项目。安排6~8名学生为一组,假设学生是某个物流企业的采购员,要采购符合要求的热带农产品。要求各组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也可课外通过打电话、参加展览会议等方式寻找供应商,但成本自负。首先各组搜索热带农产品的供应商,然后按自己的判断初选出5家供应商。对其供应价格、商品品质、运输方式、售后服务等项目进行考核,统计得分情况,按分数段进行供应商评级。根据得分情况及学过的采购知识,作出选择决策。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本组实训任务解决的思路、步骤和结果,还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答其他组提出来的问题,以答辩的形式进行多组交流,在辩论中教师应及时进行纠错和引导。最后教师对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及总结。通过实训项目的训练,学生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和所学采购知识完成“搜集供应商信息”和“选择供应商”两个环节,选择出合适的供应商。 (3)调研法 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调研了解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 在调研期间教师将全程跟进整个工作或活动,对调研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随时进行补充讲解、指导和消化。在调研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调研报告进行现场讲解。这种以“学生为行动主体”的方法,明确了“学重于教”,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学,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实现由“职业技能向职业资格以及职业能力”的跨越。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首先应该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一方面,利用假期安排专职教师到有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要求专职教师收集企业实际的采购业务流程、实际操作案例等,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企业专家拥有大量的实操经验,有生动的企业采购实践案例,能接触到采购活动管理的前沿问题,充分利用这些外脑,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许多新鲜信息,还能对专业教师培养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明确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及方法,特别是过程评估中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部分。在期末考核中,卷面试题应改变传统的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的模式,增加实际采购中常见的问题及案例分析题,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之外,主要侧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实训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卷面成绩×50%。平时成绩由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实训等内容构成。既避免了学生临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场作弊等行为,又能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3.对在学习和实训中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在该课程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以具体实训任务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头脑风暴法”等共同完成实训项目。而为了保证理论教学效果和实训课程的顺利实施,要求每堂课都有任务计划书,明确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和考核标准。考虑到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现实问题,对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表现突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以便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标准开发的内容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包钢采购物流优化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摘 要:钢铁作为我国基础原材料产业,为长久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钢铁行业若想得到更多的额外利润,提升自我竞争力,就必须改善供应链中物质与信息的流通效率,本文主要针对钢铁企业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的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以包钢的采购物流优化为背景,从采购流程运作、供应商的管理、以及决策的优化几个方面阐述了包钢采购物流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的方案。 关键词:采购物流优化 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管理 一、采购流程及运作的优化 包钢目前的采购业务主要分为原料、燃料,有色材料、辅助材料,即每月20日之前需将次月要用的物资计划上报公司综合计划科,审核备案,经领导批示后于28日前实施采购。各个专业通过公司的价格委员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物资的价格,来签订合同,进行备案后组织进货。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包钢物资供应公司的采购流程主要分为三个大项,即采购流程、供应流程、库存管理流程。采购流程中应由二级单位上传次月的需求计划,并填写好请购单,并要求存入数据库中。公司采购员应根据供货商的报价及需求计划和根据供货商管理中的供货商信息选择供货商并与之协商价格,供货商最终确认后,采购计划表转化为采购订单,并交给主管领导进行审核,然后采购员可以将采购订单从网上发给供货商并且随时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等供货商发货,材料到达之后,采购员让质量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采购订单转到财务部门应付账款系统,若不合格则转入退货系统。 在供应链运作方面,包钢属于国有特大型企业,受到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分散、低效、高能耗的形式严重影响了物资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包钢的外部供应网络有待改善,内部供应网络业需优化;另外一个就是库存管理和仓储管理水平急需提高。 我们这里将采购和库存的供应进行一体化管理。首先是结构性战略既包括对于外部供应网络的改造业包括了内部库存供应的网络设计,将包钢采购物流系统进行重构;其次功能性战略包括了界外的运输方式以及对运输方式策略的改进、库存中的供应路线优化以及库存管理的优化,从而实现采购物流过程的适量、适时、及适地的高效运作;再次基础性战略包括对仓储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组织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从而保证采购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保证。 二、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在基于供应链之下的管理优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物资公司与供应商建立合作的关系,从而来实现整个物资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准确、快速地流动,从而来降低供应链上各个组成部分的成本。所以,在整个物资采购的网络中,包钢完全可以根据把物资进行分类方法,第一,将外购原料、燃料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料采用不同的采购和管理方式和供应商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中的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与其中筛选出的部分重要原料、燃料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可以节省管理的成本,提高包钢采购物流的平稳与能效。 以前到现在,包钢采取的都是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方式,没有制定标准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流程。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采购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有关的供应商资料,进行初步的筛选后,让供应商提供样品让技术部门进行测试,在样品测试合格后提供测试的认证给采购部门,然后采购员向供应商进行初步的问价,采购员根据供应商的初步报价,结合公司的定价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价格协商,必要时采购经理也需要参加,就价格以及最小采购数量、付款的条件进行协商,最后达成一致,即列为包钢的供应商,进行正常采购。在今后的合作中,双方是以一种以价格为中心进行博弈过程,包钢经常会以低价为目标来寻找新的供应商,而忽略了与已有供应商一直以来的精诚合作来降低成本。其实供应商的精简和优化,会大大的降低包钢采购的成本与复杂性,从而提高采购的品质和包钢对市场反应的敏感。为此,包钢很有必要成立供应商的评选小组,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估指标系统,把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动态的管理,优胜劣汰,最终实现采购环境的优化。 三 、决策的优化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采购管理决策在优化过程中需要对采购进行分析,采购的分析主要包括了采购的需求与采购市场的分析。由于目前包钢在这方面存在着手工操作、从来都是靠经验的决策和事后的报表分析的陈旧管理手段,因此,包钢需要变革采购管理的方式方法。转变经验决策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即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物料的供应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对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供应信息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利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对物料需求和物流成本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价格对于物资采购部门来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市场信息,公司对物资的价格进行经常性、科学合理的预测,不仅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使得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这是包钢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 另外,组织结构的变革是为了降低组织经营的成本,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一般情况下,认为流程的优化后需要对组织机构进行再调整,按照业务的流程将众多原来松散的部门紧密地联系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任务、流程、权力和责任的组合和协调。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以包钢的采购物流优化为背景,从包钢的采购流程、供应链、供应商管理选择、决策管理的优化、组织结构的优化几个方面对包钢的采购物流优化做了阐述和探讨。钢铁企业采购物流的优化为包钢扩大国内的市场、迎接来自各国企业的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钢铁企业的采购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使得包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医疗器械采购中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的建议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的重要性,在综合供应商管理理论、供应商管理库存理论等基础上,结合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医院在现实中加强供应商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医疗器械;采购;供应商管理 一、引言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医保和城镇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各级医疗机构病员量大幅增加,对医疗器械的使用量也呈井喷式增长。张颖东(2011),汤黎明(2011)认为医疗器械直接作用于人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可靠性、有效性,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信誉和经济效益。关兵(2008)认为医院医疗器械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很高,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医院不断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因此,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尤其是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对于保障病人健康,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学者也对医院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对医疗器械采购方式的总结和研究。董明(2008),蒋红兵和马俊(2012)对几种采购方式进行了归类和总结;鞠宝华和王存放(2013)提议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中丰富采购方式,并从竞争性谈判采购角度出发,对其在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应用进行有效性研究。二是对医院医疗器械的内部采购流程优化和改进的建议。曾立和陈小华(2008)从管理系统入手,对于医疗器械采购系统的设计优化给出了建议。高华敏(2010)提出要从改进内部管理着手,完善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刘福祥(2011)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管理机制的建议,并提及应加强供应商管理和评价。郑沁春(2011)鉴于现行医疗器械采购流程繁琐、周期长的弊端,提出优化采购流程的建议。三是医疗器械采购人员的管理和绩效评价。马俊,孙忠河和蒋红兵(2012)提出健全采购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并提出了相关考核指标。张颖东(2012)认为现阶段医院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制约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韦勇(2009)从医疗器械采购风险的角度入手,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从上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于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研究大部分是从医院内部入手,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外部的供应商。事实上,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很少注重供应商的管理,更不用说与供应商深层次的合作。而我国在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文献中,关于供应商管理的较少。少数的几篇中也只是有所提及,并没有详细论述。邱志斌(2010)认为医院采购涉及的供应商多且分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医院的运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卢光泽和周丹(2004)倡导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研究医疗器械的供需策略。汤黎明(2011)认为为了不断提高采购供应的完善性和及时率,应该协调和优化供需双方在供应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对于医疗器械采购的优化以及医院服务的提升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韦勇和张晓斌(2009)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医疗器械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包括采购过程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院采购时缺乏论证和深入研究等。王茜(2011)认为医疗器械采购的风险主要有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医院被夸大宣传所误导;科技革新造成器械过早被淘汰;医疗体制改革对医疗器械预算、收费标准等带来影响。可以看出,这些风险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和合作来加以控制、弱化。因此,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对于医院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于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的建议 我国医院的供应商数量多,质量良莠不齐,所提供的医疗器械在价格、质量、交付水平上都相差很大。因此,对现阶段的医院来说,供应商管理首先要做的是对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对于常用的医用耗材可以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式采购,而对于一些医疗设备则应该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降低采购成本。 1.重视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供应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评估,进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秀的采购人员应当逐步开始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在采购之前就对供应商有详细的了解,而不是等到采购需求产生时才对其做出被动的反应。 首先,医院的采购部门应该能够识别市场上潜在的供应源。这些信息可以从现有供应商、采购部门保留的供应商信息档案、贸易期刊、贸易展销等途径获取。其次,应该对所识别的供应商进行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估。应该从质量指标、供应指标、经济指标和支持以及合作指标等入手进行评价。质量指标主要通过收到货物中不合格品的比例、使用中不合格品的比例来衡量。同时,应关注供应商所供应医疗器械是否通过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的认证,是否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等。这些可以作为供应商质量指标的加分项。供应指标可以从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以及订单变化接受率(即订单增加或减少的交货数量占订单原定数量的比例)等来衡量。经济指标主要从价格水平、降低成本的态度和行动等来衡量。必要时也可将供应商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手段、财务状况纳入考核范围。支持及合作指标。该指标主要以定性方式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有对投诉的反应、沟通、合作态度、共同合作改进的意愿、售后服务等。 对这些指标分别给予相应的权重,并按照供应商实际表现予以打分,最后供应商所得分数作为参考。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于有一定的规模,经营方式、专业知识水平优势明显,综合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能够较好地降低医院采购环节的管理难度的供应商,应在采购活动中予以偏重;而对于企业规模小,经营产品单一,业务水平较低,物流转运能力水平一般,产品经营有一定的随意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应有意识的逐步剔除。 2.对于常用的医用耗材可以采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在不断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基础上,应注重与一些有合作潜力的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关系,共同合作降低总体成本。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VMI,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链上游企业根据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本质上,它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成单级库存管理问题,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即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需求信息,供货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 VMI主要适用于医院常用的医用耗材等,这些耗材一般消耗速度快,需求比较稳定,如针类、刀片类,一次性管类,低值易耗品类,检查类等。对于这类物品,可以将其库存交由供应商管理,其补货决策也由供应商做出,然后在某一固定周期后如每月或者每季度按照实际使用量结算。医院采购要实现VMI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要大幅减少供应商数量,从所有供应商中选择综合表现最好、合作意愿最强、合作潜力最大的一家。这样供应商得到一份大额、稳定的订单,有利于其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降低了其业务成本,这样他才有激励去承担为医院管理库存的成本,甚至愿意在医院附近建立仓库以快速为医院补货;二是要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VMI的实施需要双方信息共享,相互信任。只有掌握了医院对医用耗材的消费的信息,供应商才能主动调整库存,灵敏的响应医院的需求。同时这也可以弱化“牛鞭效应”的影响,降低供应链上的总成本。三是医院要有运作良好的进、销、存管理系统,并有强大的操作和查询功能,能够实时调用相关数据。 医院在实施VMI之前还应该意识到,一旦实施了VMI后,医院改变供应商的动力和意愿都会降低,而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则会升高。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一定要慎重,要全方位考量。 3.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应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现代医疗设备具有精密度高、配套性强、技术更新换代快、价格昂贵的特点,其在医院固定资产价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应摆脱传统的单纯买和卖的模式,而应该更加重视与供应商的交流。 医院应该重视与一些主要的医疗设备供应商应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走访交流。经常的走访交流是医院与供应商相互增进了解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一方面,医院可以获得供应商的一些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采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对医院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得到一些医疗设备在使用、保养、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交流,供应商也可以从医院处获得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对于产品需求的情况以及相关评价,以便于供应商及时做出改进。尤其是当供应商准备开发一种新的医疗设备时,来自医护人员和专家的建议对于新产品可能非常有益。这样可以避免供应商盲目追求产品设备的高精度、高技术,而是更着眼于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实际需要。这样,通过与供应商的交流,供应商更了解了医院的需求。或通过改进原有设备,或通过新设备开发时考虑实际需要,极大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果,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实际上降低了双方的成本,最终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管理中应注重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不断强化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提升服务水平。本文对医院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进行了论述,给出了建议。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并没有考虑所有的医疗器械的情况,只是论述了常用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的采购;二是非盈利性国有医疗机构所采购的医疗器械中需要政府集中采购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对于这一部分的采购中如何加强供应商管理没有考虑到。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企业敏捷供应链下采购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显示出的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其能否抢得先机取得优势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运用敏捷供应链相关理论优化了某企业的采购管理体系,展示了及时高效应对市场需求的新的采购管理机制的应用效果,提升了该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实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与此同时,本文还能为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企业 敏捷供应链 管理体系 一、敏捷供应链的内涵 采购是型企业的生命线,采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然而这些年来,中国企业涉及采购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已经产生了很大程度的优化,而且无论是从理论水平的完善,还是从实际操作的实现,我国企业的采购管理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开始面向敏捷制造的趋势。敏捷性及其相关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同时,也为大型企业合作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所谓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 ASC)指的就是由若干供需方实体组成的,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动态供需联盟与网络。该联盟主要以特定企业为核心,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高效响应而将该企业上下游的供需实体进行统一整合,从而实现对各企业实体之间资金、物流与信息的合理调节与控制,并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快速高效响应市场环境变化的网络供需链条。 二、敏捷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为了提高公司采购管理的敏捷性,降低采购成本,我们选取了敏捷供应链理论作为公司采购管理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并针对该公司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与提出了相应可行的采购管理对策,从而实现了优化企业采购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1.构建敏捷供应链理论下新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采购管理部门多、执行过程繁冗是该企业采购管理体系的最大困境,该困境一大突出表现就是其采购活动所有部门均独立执行,且必须是上一个步骤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步骤,这使得公司的采购业务过于按部就班,缺乏对于市场的灵活适应性,而且流程的复杂冗长不仅大大增加了业务的执行时间,降低了整个采购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对于业务的执行力度与难度也是一个不小的阻碍。为了迅速适应敏捷供应链上采购管理工作要求,快速提高采购管理工作质量,企业的采购管理要尽可能去除采购业务流程中拖沓冗长繁琐无章的多余环节,要始终围绕以采购业务流程为核心来开展采购管理执行工作。 2.优化公司采购业务审批层次与结构。企业应在新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制定合理的采购考核制度、优化采购业务审批层次与结构以及顺畅的内部协调机制,消除多部门采购框架下的不良影响。该企业还应改变目前以职能为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组建以采购业务流程为核心的具体项目工作小组,采购项目在每个项目工作组内即可完成采购的全过程,每个采购任务都可以在有效环节中迅速流转,从而大大降低了一项采购工在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无谓流转,从而节约工作时间,同时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也会大大提高,对公司其他方面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督促和加速的作用。 3.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业务流程。作为某石化企业从事采购业务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专业知识作为从业背景,其次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公司的整体采购业务要有充分的认识认知,能够恰如其分的履行采购职责和开展采购工作。公司的人才招聘要严格规范,要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运用科学的人力资源招聘办法,客观真实的将贤才勇士招致麾下,不能任人唯亲,暗箱操作,“拉关系、走后门”,导致公司的人才战略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局面,影响今后对采购专门人才的培养。 三、敏捷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 1.显著提高了公司的采购效率。自从某石化企业执行敏捷供应链下采购管理体系以后,有效提高公司采购效率30%以上。以1年采购周期为例,从前12个月完成的采购任务,现在仅需8.4个月即可完成,现在一个采购周期从前完成12个月的采购任务,现在可以完成至少15.6的采购任务。 2.明显降低了公司的费用成本。敏捷供应链下采购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后,该企业人工成本费用明显降低:以1年时间为整个采购周期,可缩短采购周期3.6个月,公司31人从事采购相关工作,每人每月人工成本按1万元计算,一年期人工成本费用节约=从业人员数量*每人每月人工成本费用*缩短周期时间=31人*1万元*3.6个月=111.6万元。 3.保障装置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化工品产量和销量。实施敏捷供应链采购管理体后,该企业的敏捷采购为各生产装置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有力的保障了装置设备的良性运行,为持续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化工品产量,为带来可观的实际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 四、结论 敏捷供应链之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模式。采购管理体系的敏捷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采购业务开展是否行之有效,最终将影响企业是否可以十分迅速的满足市场客户的需要,提高竞争力,增强整体实力。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现状分析 摘 要:海上石油企业因其行业特殊性,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初期与英法等国石油企业合作,其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都领先于同行业。文章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了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旨在改观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石油企业备件管理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链管理 海上石油企业备件,是指石油企业在海上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或者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而储备的备件材料。由于海上环境,存在设备容易被腐蚀的特殊性,为了适应海上工况要求,所有使用于海上的备件材料的材质标准要比在陆地上使用的材质标准要高。海上石油企业用于生产的设备到目前仍有少部分关键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这部分设备的备件材料需要跨国采购,存在采购周期长,采购程序复杂等问题。在目前海上石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国产化比例的主流意识下,海上石油企业的大部分设备逐步国产化。国内采购的设备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低,因而适应海上环境能力差,问题较多。大部分国产设备备件存在种类繁多,标准化、通用化不强,甚至以次充好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就导致采购工作量大,成本高及用户不满意等问题。一旦备件材料供货不及时、不准确,将导致设备与人员的停工,生产任务拖延、不能正常维持,甚至出现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海上石油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有较长历史和国外先进的海上石油企业合作,其管理理念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国内同类行业中,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海上石油企业的备件管理模式和备件管理流程相对合理、高效。随着竞争的加剧,海上石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仍需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系统的建设。 1 海上石油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现状 1.1 海上石油备件采购现状 海上石油备件采购,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早在2003年各分公司就开始使用IBM公司MAXIMO系统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管理采购申请流程,内部物流配送,库存备件材料管理以及财务报表统计核算等。2008年总公司又引进德国公司基于ERP系统的SAP软件系统,统一管理相关库存、采购及财务工作。通过该系统,使采办效率大幅提高,节约了大量采办审批、澄清等环节的时间,相对降低了采购成本。海上石油企业采购的备件材料,目前主要渠道分为国内和国外采购;采办方式主要分为集中采办和分散采办;采办内容主要分为项目大宗物料采办和日常维修用料零星采办。 国外采购涉及面广,涉及环节多,采办周期长;主要存在价格高,质量较好和科技含量高等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海上石油企业在这方面配备了专业素质较高的采办人员,结合多年的国际采办经验,通常都能在提前期内能将用户提交的备件材料采购到位。 国内采购目前实行的是集中采办为主,与合格的相关产品供应商达成战略协议,将企业使用的关键设备备件和常用材料打包签订年度供货合同模板,目前合同模板的交货期都在3~6个月内,极少数和供应商签订的涉及少量国外备件材料的会超过6个月。集中采办大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采办程序,提高了采办的效率。分散零星采购只针对极少部分一次性用料、大修用料和加工料等,不作重点管理。 1.2 海上石油备件管理现状 针对海上石油材料备件的管理,企业通过内部MAXMIO与SAP闭环系统,采用二维条码技术。终端用户在提交所需物料的采购单前,必须由企业成立的材料编码申报项目小组核定后给备件材料统一编码。仓库库存编码物料在仓储管理中,具有查询方便、快捷,出入库和盘点时节省时间、人工等优点。基于条码管理的库存物料,企业将海上作业区块各装置之间的库存资源共享,装置之间如果有部分急需的备件材料可以通过系统快速进行查询,然后通过仓储管理人员进行内部调拨。部分大宗物料,由基层用户提出当年大致需求数量,再由终端或者基地仓库进行集中采购。针对部分淘汰设备备件,由企业库存主管部门将备件清单整理、集中,在系统中,合理二次利用。目前这些措施,已经使海上石油备件材料库存量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采办人员的很多工作量,在稳定生产、降低库存成本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3 软件平台和信息数据库现状 仓储、财务管理软件MAXIMO和SAP系统,作为海上石油企业管理设备、仓储、采购和财务等事务处理的两大管理软件,功能强大、完善,结合先进网络技术,已经基本能真实反应财务数据、设备状态、采购申请、订货状况、物流配送及运输工具等信息,为企业高层财务决策和基层物流管理、配送、信息维护提供了方便。企业内部的软件基本用户和中高层管理者,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总结和提高,使这两大软件功能逐步增强。 2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及供应链管理理念的逐步发展,海上石油企业已经把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使系统的采购供应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1 关键设备受制于国外。目前海上石油企业的重要关键设备依然依靠进口,其备件采购周期长,价格高,仍是海上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曾经有某个国内商供应某国外的设备备件,提供价值235元人民币一颗的螺丝钉。 2.1.2 备件信息不完善。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国内产品,有的厂家设备备件装配图不完善,一些易损件及常用件的零件图号错乱;部分厂家对设备易损件的更换周期及使用维护说明缺乏指导意义。国内生产的设备备件的附件类,如说明书、质量保证书以及材质证明等都随意甚至粗制滥造,设备备件的功能根本谈不上通用化、标准化。进口材料备件在标准上分为美标和欧标,存在英制与公制的问题,与我国的国标不相匹配。使该进口设备后续维修不得不依赖进口,无法国产化。 2.1.3 产品质量及采购提前期问题。采购原则为在同等质量条件下,选择价格低的产品。而现在的采购部门由于存在审计因素,采购物料时主要以价格为主,采用低价中标原则。由于国内产备件材料加工工艺和材质质量差,采购来的材料备件质量不佳,难以适应海上环境,增加了现场使用人员的维修工作量,造成用户对部分国产货的抵触情绪。目前采购方面存在国内供应商不按合同规定执行,经常有交货期有意或者无意延迟现象。企业高层在这方面问题的处理上,依然缺乏有力度的监督管理措施。 2.1.4 备件仓储管理模式有待改进。海上石油企业对设备主要采用预防式维修管理模式,理论上所讲的,一般日常所需的备品备件的品种、规格型号以及需求数量是可以预知的,如果能及时采购,可以不考虑库存。但在海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由于海上的环境、气候、空间距离、运输工具及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钢性等因素的制约,对仓储管理模式的改进方式来说,寻求一个合理的库存量才是重点。其中一部分必须储备但又不常用或者很少使用,而且需求很难预测的备件在库存中占了相当一部分资金,给备件的仓储管理增加了难度。企业的库存量依然存在上升趋势。除此之外,海上石油企业内部各装置之间的仓储管理,缺乏统一性,标准化不强;硬件设施亟待改进。 2.1.5 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制约。海上石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上已经有初步的尝试。但是海上石油企业在战略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亲密合作伙伴关系的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备件产品供应商的不成熟未能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在合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再一方面由于国内工业化水平低,很多设备产品质量满足不了海上生产环境的品质要求。因此,要在与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方面有所深入,还须进一步探索、实践。 2.1.6 采购人员的素质和绩效考核。采购被誉为现代企业新利润的源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和采购专业人才缺乏,因此海上石油企业的大部分采购人员都是非物流管理专业或者非采购专业方面的人员,在人员培训这方面也只流于浅尝辄止式的知识培训,无法深入到整个物流知识体系深层次架构。采购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加上海上石油企业采购绩效评估不健全,无法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使采购的运营成果很难客观体现。 2.2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海上石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海上石油企业已经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如何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进行采购与供应管理,面对种种挑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2.2.1 加强备件信息提交管理。在整个采购流程中,终端用户提交物料申请是采购流程的第一步,备件信息本身提交的质量水平,对整个采购过程的质量、速度至关重要。海上石油企业终端用户在提交设备备件的技术要求方面不够全面,采购部门必须用这些技术要求去消除只根据价格而为了经济采购劣质产品的习惯。落实海上石油企业制定的关键设备备件安全库存原则,年需求量集中采办,合理安排采购提前期。 2.2.2 完善供应链的建设。可以通过对国外石油企业的考察和学习,运用其先进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理论,加强以信息交流为平台的采购与用户的协作关系,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综合利用其他企业的优势,优化采购的流程和政策,使采购工作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化利用率,采购公开透明化,提高采办效率从而节约企业物流总成本。另外可以通过和一些开设物流管理、采购专业的高校合作,理论结合实践,提升管理层和基层采办人员的供应链管理理论素养。 2.2.3 加强备件的仓储管理。备件的仓储管理在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海上石油企业已经对关键设备备件的数据、信息进行了整理,使用定性预测法,结合历史数据制定出关键设备易损件和日常消耗件安全库存量。原则上不考虑设备出现的极端情况和灾难性事件,大修配件不做库存。在此基础上,必须坚定落实企业制定的有关仓储、入出库管理、收发货程序以及仓库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章可寻地处理问题。进一步深化仓储管理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对加强终端用户提交采办需求的质量,抑制企业备件库存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2.4 加强人才培养和绩效考核。石油企业应该切实搞好员工队伍的培训,加强供应链物流管理,员工归属感,职业道德的培养。完善人员考核系统,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对采购和仓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绩效考核,促进其工作积极性。从高校补充物流采购专业人员,整体提升采办人员的素质。 3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在目前已经实施的基于ERP信息系统的共享库存模式下,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是未来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趋势;使供应商积极参与海上石油企业的备件库存管理环节中,与供应商实现双赢。 3.2 低需求与慢速流动备件库存管理 低需求与慢速流动备件的管理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但管理难度较高。根据企业的实力、生产和维修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库存持有量。可以根据企业内部装置关键设备所采购的备件材料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对新装置的设备备件作定性预测评估,估算出这类备件的采办期间。 3.3 网络价值链 采购部门应该大力开发和推广电子商务,加强设备数据库的建设,加快信息共享和发展第三方的设备采购,将一些采购的中间环节省略,形成网络价值链,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 4 结束语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的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改善空间巨大,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信息科技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成本降低及人文环保意识的增强等主客观要求,通过提升企业仓储管理人员的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理论,结合管理实践,必将使我国海上石油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需求导向的高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寻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战略采购推动了对采购专业人才的需求猛增,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滞后导致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采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典型采购与供应流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构建融理论知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践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采购与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需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生产和销售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直接推动了采购和供应链的全球化,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采购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在采购与供应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约了采购与供应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因此,探索满足市场需求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日益活跃,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国际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成为许多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基地。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政府采购这三大需求,已经促使采购管理队伍的迅速壮大,并由原来的区域性向全球性扩展。一方面,大批外资、合资企业涌入,他们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行业经验的采购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众多国内企业逐步认识到采购成本节约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价值,必须迅速提高自身采购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同时,采购与供应管理岗位涉及面广,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都有采购行为,都需要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的人才。 随着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政府机构加强了对采购行为的规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实施以来得到快速推广,在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廉政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通过规范的符合国际市场运行准则的采购行为增加营销价值、获取政府订单、进入国际市场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改革及有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加速培养专业化和复合型政府采购人才、加强政府采购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采购职业人员需求巨大,高级采购职业人员短缺尤为严重。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采购计划、采购项目管理、招标投标、谈判签约、物料监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专业采购人员是非常稀缺的。 高校毕业生是采购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我国高校的采购专业建设已经严重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列入采购专业,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财经大类里也没有列入采购专业。虽然一些高校尝试在其他专业下开设采购管理方向,或者被批准为目录外新专业,但数量不多,其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全国自学考试涉及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但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职业培训主要以职业资格认证为主,而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认证费用高昂,良莠不齐。上述因素交汇在一起,影响了采购人才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制约了我国采购职业的发展和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采购人才需求的猛增,另一方面,教育滞后导致的人才供给不足以及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不足,由此产生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专业人才与团队的开发是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的基础。转型期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人才素质的开创性、主动性和应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采购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普遍很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知识覆盖面和专业能力比较欠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009年《中国采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表现为一些采购绩效指标不高;采购绩效与公司目标设计的结合不够紧密;采购部门在组织中的战略作用并未充分显现;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不高等等。成本控制是采购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贡献,商品质量、原材料市场和人才问题则是采购管理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 基于采购与供应对企业成本的节约效用,高层领导应更加重视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战略性特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加快培养和储备具有战略思考能力的采购与供应专业人才,构筑更具全球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解决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多途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采购与供应管理向供应链和价值链升级的需要。 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依据职业能力和素质构建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弥补高等教育对采购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推动高职院校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需求驱动的高职院校采购与 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和建设理念 (1)专业定位。以供应链中的采购与供应活动为工作内容,以完成采购与物资供应为任务,为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外资企业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以提高采购与供应效率,发挥采购利润杠杆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2)建设理念。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典型采购与供应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7个任务模块,并提炼每个模块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融理论知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践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掌握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技术,熟悉采购相关业务环境及采购与供应业务运作流程,具有供应商开发、采购与供应、库存控制等核心职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职业范围和职业发展 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起步岗位是从事基层操作的采购员、采购助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按照采购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向管理级和规划级岗位晋升,具体如表1所示。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具体如表2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典型的采购与供应流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对7个流程环节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提炼,确定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设计了相匹配的12个任务模块与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训、实践课程。为了加强对采购与供应基础理论的理解,还设置了4门基础课程。由于政府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国际采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采购类型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具体如图1所示。 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为加快采购人才的技能培训,规范采购行为,统一操作标准,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必须对从事采购行业的人员实行资格化管理。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利于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同时应按照采购职业资格标准整顿现有的采购队伍,进一步规范采购管理,使采购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技能更加趋于正规化、规范化。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采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做好采购职业资格的认证和对接,鼓励学生获取采购职业资格,将有助于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进入采购职业奠定基础;高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可使毕业生能顺利地向采购职业人员转变,而采购职业资格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构建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目前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三种国外证书和三种国内证书,国外证书包括: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的CIPS认证;美国采购供应协会的 CPM(注册采购经理)认证;国际贸易中心(ITC)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资格认证。国内证书包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采购师职业认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的CPS证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采购师认证。这些证书各具特色和适合范围,有的还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学历方面的要求,对在校学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资源和特色选择符合条件的证书,并实现证书与教学的对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采购知识和能力,为将来的认证奠定基础。 纵观采购与供应的战略作用和发展趋势,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政府采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要分别研究其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因此,做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统一协调,构建多层次、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重要,这也是未来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方向。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浅谈完善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途径 摘要:企业采购的经济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最终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要通过实施科学的采购管理,合理的选择采购方式和货物品种等,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本文介绍了传统采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采购 供应管理 采购模式 企业采购的经济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最终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多现代企业的成功,与有效的采购和供应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通过实施科学的采购管理,合理的选择采购方式和货物品种等,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 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效率,提高企业经营质量。 一、企业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存在“物资供应是简单的持币购物”的错误观念。企业物资分类太粗糙,储备“大而全、小而全”和重供轻管的思想。被动服务观念根深蒂固,不注重物资功能价格比,,防范风险的意识低。有的企业领导亲自指定供货商,有的无计划采购,还有的直接与商家签订合同等,违规采购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过分强调成本控制目标,选择的同类物资供应商数量大,用激烈的市场竞争来压制供应商。 2、供应商的选择不当,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准确分类定位,进行分类管理。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有合格的供应商,来提供各方面的物资。如果企业局限在过去采购的思想中,只有缺少供给时,才想到的进行供应商的选择的话,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很难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即使找到了,由于没有时间对供应商进行详细的考察,导致供应品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 3、没有真正站到供应链的角度来衡量供应商的价值。以本企业为利益中心,不考虑供应商的情况,把供应商当成企业利润的侵蚀方,看作为竞争对手,比较重视交易过程的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竞争博弈关系,因此站在这种角度思考,企业根本不会去考虑供应商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供应商的发展情况对自身的影响。 4、对供应商缺乏有效的控制监督、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对于供应商的有效的控制监督、绩效评价和反馈也是困扰本企业的一个难题。如何及时获得供应商的信息、如何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如何保证供应商的质量等问题都成为采购方思考的方向。对供应商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开展有效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双方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完善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途径 1、完善采购管理系统和控制流程 (1)对货物供应商实施分类管理。以常用的ABC法为例对矿用物资来分类。A类物资一般需要考虑大的供应商,而B、C类物资,中等规模和小的供应商会比较合适。所以我们需要为不同类别的物资选取各自合适的供应商。将矿用物资分类,对不同的物资分别选取适合各类物资的的供应商,并有一套合适的选取供应商的方法。最终与选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2)采购环节和流程的控制 ①采购环节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建立采购控制流程: 要实现所购物资与信息同步入库, 杜绝物资外流现象的发生, 必须从入库、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系统、应付账款系统及信息流程等方面同时入手; 实行财务、审计双管齐下,在采购过程中,要增加透明度, 必须做到行政监察、财务审计、制度考核同步进行,才能使财务审计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杜绝采购回扣现象的发生。 ② 完善商品采购流程具体途径。商品采购一般包括确定采购商品种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洽谈交易条件、商品的导入以及追踪等一系列管理过程。基于信任和彼此间的信息沟通, 建立起与供货商的合作关系和采购比价系统, 可随时查看采购商品与多家供应商的对照表, 通过比较价格、质量等级、信用等级、交货周期等参数,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③建立健全采购指标的评估体系。采购人员所采购的材料物资、采购的商品组合,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利润,因此,建立健全采购绩效评估指标很重要。分别对A,B,C类物资或者是按照其它分类方法得到的各类物资分别建立不同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包括价格、质量、服务、业绩等,其它方面如供货能力、信誉、技术等也要有指标可以考核。要根据不同类物资的特点来建立煤炭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以供应商的规模,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资信等方面,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公司实力强,信誉高”的供应商作A类准入,优先参与招标或比价采购,保证采购物资的优质低价,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供应商队伍。 2、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 (1) 提高采购人员的道德素养。采购工作,由于没有固定的规则,而且采购行为稽查困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采购人员的自觉和自我控制,采购工作成为了一项“道德工作”。因此,一个采购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应该是觉悟高,品行端正。做好采购工作的前提,就是拥有较好的思想品德,不贪图个人私利, 处处为企业着想,采购人员应做到诚实信用,爱岗敬业。拥有诚实品格,才能不被利益所诱惑, 才能经受住各种腐蚀,为企业创造效益。 (2) 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采购是个机动性很高的职位,对市场及供货商均须随时掌握,开发新的商品或供货商也是采购的重要职责之一,所以会经常故东奔西走。采购人员因此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地区、或国家,否则一直坐在办公室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身为采购对其所负责之利润预算负全责,其压力可想而知,采购更必须能适应此压力。这是一项劳心劳力的工作,劳心指竭尽脑筋把工作做好的付出,劳力指辗转各地体力负荷 ,要做好采购的工作,须事先有此心理准备。 总之,企业要通过实施科学的采购管理,合理的选择采购方式和货物品种等,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供应商管理在进口采购环节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在进口采购的执行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印度菜粕的短重、霉变、不能按合同规定装期交货、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饲料产业链的原料供应的源头企业,稳定的原料供应是企业稳定和高效运作的重要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实现供应商管理,继而达到原料质量、数量、交期等各方面的稳定已成为了我们日益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随着供应商队伍的不断扩大,供应商过程管理在进口采购中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显得日渐突出。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展开,通过对印度菜粕供应商进行分类的过程管控,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善的方案,最终把供应商过程管理真正变成一个适合本企业并为企业真正创造效益的工具。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跟踪;评价;改善措施 进口采购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外部供应进入企业的物流过程,跟踪供应商的供应过程,为交货提供便利。进口采购的目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按所要求的数量和质量获取物品或服务;(2)以最低的价格获得物品或服务;(3)保证供应商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和快速供货;(4)发展和维系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并开发潜在的新供应商[1]。在进口采购环节,供应商的供应过程的跟踪与评价是进口采购能否最终实现以上目的的核心所在。下面本文通过本人具体的工作实践来演示,我们在印度菜粕的进口采购中如何跟踪供应商供应过程,控制商品的质量,获取优质服务,选择和发现具有合作价值的供应商。 一、印度菜粕供应商过程管理的方法与要素 针对印度菜粕的供应商共性和特性,我们将供货商分成集装箱货和散船货分成两类,对每个供应商的每一单供货的执行情况进行长期的跟踪和对比评价。我们对供应商供应过程的跟踪与评估关键点主要落实在质量、价格、服务和交付等几个方面。我们这里所表达的质量问题不仅仅包含不符合要求的规范,还包括因质量不稳定引起的终端客户流失的损失也计算在内。价格,除了考虑产品本身的价格外,我们在这重点考量的是供应商责任缺陷成本、加强检验增加的质量成本以及在为提升供方质量能力付出的额外资源成本等。在进口环节,服务主要指供方的配合度,包含于供方接触到的各个方面。服务主要是通过其他要素来间接体现。交付即货物按我方要求时间、地点、方式、数量进行交付的活动,评价的重点则是看多少批次没有准时交付,有多少延期交付影响到我们正常的销售交货安排等。我们对供应商执行情况的评价频次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每半年做一次小结,年终再做一次总结。 二、印度菜粕供应商过程管理模型构成 主要由印度集装箱菜粕的供货过程分析、散船菜粕的供应过程分析、集装箱供货商与散船供货商的供货的优缺点比较、改善措施四个部分组成。 1.印度集装箱菜粕客户分析 (1)集装箱客户的进口供货情况。2009年我司集装箱进口印度菜粕供货主要来自印度的MJ、MA、DR. 三家供货商。2010年集装箱供货商新增了LJ和AD两家。2011年又新增DM、GL 和ST三家供应商。2011年,集装箱运费在大部分时间较大船运费便宜,集装箱菜粕的采购量增长比较多,在我总进口量的占比达到52.05%。印度集装箱客户供货情况如下表: (2)集装箱供货商的执行分析及评价。①短重:印度集装箱货短重现象比较普遍。印度集装箱菜粕的短重基本都在0.7-1%上下, 个别短重比例超1%。对个别短重比较高的,与供应商协商,在卸货港申请复检,0.5%以上由对方承担。②霉变:雨季高温高湿天气或增加了霉变的可能性。通过跟踪分析,霉变除了与供货商在出运前的水份控制不到位有关外,与6、7、8、9月装运期在印度刚好是雨季。霉变跟雨季的高温湿热天气有很大关系。6月底前到的印度集装箱菜粕,霉变发生率普遍比较低。而在6-9月印度雨季装出的集装箱菜粕到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湿霉变现象。2011年印度雨季由正常年份的9月份结束,延长至10月初才结束,使9月或10月初出运的菜粕也出现了水湿霉变的现象。2011年霉变率高的都是在这段时间出运的。③合同执行及单据:集装箱装运菜粕一般均为我司与印度公司直接签约,故单据交接过程比较直接、简单。信用证项下交单顺利,均能一次交单,不存在证外交单和转单的问题。④信息沟通:与大部分供货商的沟通,还是单纯的日常报价多一点。而与MJ和ST公司的行情、市场行情分析方面的沟通比较充分,这两家在对市场的判断方面均能给予比较客观的反馈。⑤供货优势和备货品质跟踪方面:业务中出现问题,上述供应商总体上都比较配合。船期延期都能按规定赔偿。但从到货、出运的及时性、重量、品质控制情况来看,MJ、ST公司这两家要强于其他家。GL 和DM公司虽然在货物价格都比较有竞争力,但在菜粕的品质和船期上面控制还存在不足。ST公司因其常年出口韩国印度菜粕,对菜粕的市场比较了解,在租船和货物品质控制上都比较到位。 2.印度大船散装菜粕客户分析 (1)散船的进口供货情况。2009年我部进口散装船菜粕供货主要来MT、TF公司、W公司三家供货商。2010年我部进口散装船菜粕供货主要是MT公司和AD公司两家供货商。由于租船方面的优势,2011年,ST公司和MT公司成为我司散装菜粕供货商。2011年大船采购合同数量近6万吨,占2011年总进口量的47.96%。 (2)印度菜粕散船供货商执行情况分析及评价。①霉变:大船散装,通风较好,到货霉变发生率基本没有。②短重:大船印度菜粕短重的问题比较普遍,时多时少,2011年4条船的平均短量0.553%。大船散装菜粕短重超过0.3%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③合同执行与单据:ST公司系印度本土公司,直接签约。无需转单,单据交接快,在信用证下一次交单。单据和接货报关时间的衔接上比较紧凑。而MT公司作为跨国贸易商,付款方式一般采用背对背信用证,需二次交单,导致交单期比较长,且部分单据需要在L/C外提供。另外,大船的实际发货人比较分散,单据分割太多,导致一个合同项下的单据量太大。④信息沟通:散装菜粕的供应商主要有MT、ST和TF这几家。这几家供应商共同特点是,同时扮演中间商和贸易商的角色,而且在国内都设有代表处。双方沟通方便顺畅,有问题比较配合,做事比较规矩。⑤供货优势和备货品质跟踪方面:ST、MT作为国际中间商和贸易商。MT在印度设有办事处,ST则是印度本土公司,两者在抓货和品质控制上有一定优势,且这两家公司长期从事国际间散船贸易,在菜粕租船方面均比较有经验。 3.集装箱和散船供货商跟踪情况的对比分析 (1)到货霉变的发生率:集装箱的霉变率高于大船。集装箱菜粕6月份之前到货的,霉变发生率比较低,而在6、7、8份雨季到来后再装船的菜粕的霉变率较高。因菜粕的吸湿比较强,雨季空气中的水份本身比较大,装运前水份控制不到位,或是中间转船,运输时间太长,均能增加霉变的机率。 (2)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的比较:集装箱业务一般均为直接贸易和当地本土公司直接签约,本土直接采购,无需转单,在信用证项下一次性交单,交单及时、顺畅,并便于双方直接的市场信息交流;而散船菜粕主要通过与国际跨国贸商和中间商签约,通常都需要转单,交单时间较长,且均一般均通过信用证外的二次交单才能完成整个合同的交单义务,增加了合同执行过程中开证、审单和单据跟踪的麻烦。 (3)集装箱和散装运输的比较:集装箱具有单位数量少,批量出运、速度快,灵活性的优点;缺点:雨季出运容易造成水湿霉变的情况;集装箱一般拆箱只点包不过磅或直接送货到饲料厂,出现短重后,在箱体完好和以装运港第三方检验机构的重量和品质为准(国际惯例)的情况下,短重部分从保险公司和外方那都很难获得赔偿。散装,一般一次采购的数量比较大,若市场不好,会造成库存压力。量大,品质控制比较难,硅沙超标比较常见,且在装运时一般都需要过驳,短重发生率比较高。优点:短重超出0.3%部分可由保险公司赔付。集装箱直接送货到厂或拆箱时间过长,会发生滞箱费的问题;大船如港口拥堵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卸货而产生滞期费问题。 三、对策与改善措施 1.减少并尽量避免在印度雨季采购集装箱菜粕,6、7、8印度雨季正好是中国传统的水产养殖高峰期,可考虑增加散装大船的采购量以减少霉变现象的发生。 2.集装箱的滞箱费,修箱、洗箱费方面费用经常会蚕食我们的利润。为增强我方在集装箱的箱期,修箱、洗箱费方面谈判的话语权,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尽量采用FOB方式,由买方租箱订舱。 3.港口销售人员应及时跟踪到货情况(包括短重、短件、霉变等)并定期汇总。有时国内销售反映实际到货的菜粕蛋白等指标低于合同指标,但是装港的检验指标又符合合同指标,且按国际惯例,菜粕的重量和品质以装港独立检验机构的检测结果为准。为更好地做好到货重量和品质监控,建议集装箱菜粕由SGS这样的检验机构在口岸入库监卸,抽样检测指标。这样做,尽管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可使我们对每批到货的品质都做到心中有数,且如出现品质差异,使我方与外方交涉有个依据,同时,也可以督促外方做好装港的品质控制。 四、供应商跟踪与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持续性。供应商评价是买方与供方持续沟通和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按一定的频次对供方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报告。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供应商的性质来决定自己的评价频次。评价信息的更新需要及时进行。 2.全面性。跟踪与评价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质量信息、交付信息、价格信息和服务信息,企业可以根据所经营的商品特点进行细化分析。 3.互动性。在对供应商的评价过程当中,除了供应商评价信息要保持持续性和全面性外,互动性在对供应商评价不可忽视,它关乎供应商管理实际效果的取得。因此,需要让供应商参与到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来,只有在上述供应商细化的评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与供应商共同执行评价结果,才能避免以下经常出现的情况:(1)单方面做此类的评估,评估的结果也没反馈给供应商,双方没有产生互动,没有沟通彼此的需求,就使得评估变得毫无意义;(2)信息不够透明,对最终评估结果中存在问题的责任归属存在争议。因为有时候出现问题并不总在供应商,对问题的改善没有好处。 为此,供应商过程管理的评估结果一定要反馈给供应商,同时,为了更客观地反馈供应商的执行情况,具体考察量化的要点设计也非常重要。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印度菜粕供应商分类跟踪与评价的方式完善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过程后,本企业印度菜粕供货的质量明显提高,到货的短重和霉变现象大幅减少。印度菜粕供应商的跟踪管理模式被公司认可的同时,也使我们供应商从品质、交期、信息服务等各方面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印度菜粕供应商在进口环节的动态跟踪管理,是针对本企业所经营的特定商品在进口贸易环节中,对供应商分类管理方面所作的初步探索。供应商管理与评价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我们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改善方案,最终把供应商管理真正变成一个适合本企业并为企业真正创造效益的工具。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篇1 1数据资源整合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进行涉及众多工程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在之前多是需要通过人工去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据资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终影响其效益的发挥。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关注先进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情况,不断进行采集数据,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数据资源库,保证数据资源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建设数据资源库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分类和存储,同时便于日后查阅,如搜索关键词或是分类序号,可以精准获得自身想要获取的信息。另外,依靠资源库的整合,信息共享更为便捷,数据资源整合效益。 2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比较频繁,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提高信息传输速度,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依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让水利工程施工工作进行前就能够了解和掌握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对获得的相关参数数值做好分析,便于及时解决和改善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另外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提高计算数据的水平与速度,降低技术人员劳动强度,节约其工作时间,保证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技术的研发等工作。 3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水利工程项目一体化建设。当前更多企业会购买集成化设备,获得相关管理系统软件后,不断对其进行改造完善,再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以便更好地完成水利工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这时候可以借助第三方管理软件进行功能拓展,可以更为全面的对管利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该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系统的适应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求。工程管理中的监测技术的运用就是信息化技术的展现,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时段的同步监测,有效验证监测各种数据信息,提高监测技术的精准度,结合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进行应用,为工程管理系统提供一定数据支持。同时有助于管理方案的优化升级,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改善。 4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在稳步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实现农田水利灌溉自动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依靠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进行远距离智能控制,传感器可以及时掌握当前农田灌溉工作的进行状况,有助于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智能监控系统的运用能够监控水资源供需情况,实现对灌溉系统的合理控制。 5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后续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改造工作的进行,还需结合工程实际,选择高质量的信息化技术,促进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志航 单位: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篇2 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是十分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农业产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往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都要依靠人力来进行管理,而这样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缺点,像管理效率较低、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很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效提高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农田水利建设期间的管理问题,为中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特征 1.1精准度较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整合在一起,提高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比如:信息化技术和卫星技术的融合,就可以有效提升信息数据的传输速度,将其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当中,不仅提高了管理速度,也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精准性。 1.2抗干扰性和可控性较强 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规模大和时间长的特点,经常会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施工人员管理方面,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进而导致工程开展受到了影响[1]。而将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凭借其标准化与规范化特点,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的功能系统,并针对各个步骤进行设计,加强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减少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2.1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数据信息类型十分丰富且具有王贻胜(河北省黄骅市水务局,河北黄骅061100)多层次特点。比如信息搜集、分析与传送等。而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在准备工作基础上,合理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通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完成信息化技术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高度结合,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集中管理[2]。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减少传统农田作业片区分散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的管理水平,确保农业生产工作可以有序进行,提高农田产量,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2.2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信息化水平 以往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一般都要依靠人为管理方式。而将信息化技术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整体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也会朝智能化方向发展。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农田降水量和管道出水量情况,借助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及时将农田水利工程相关信息传输出去[3]。另外,利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将整理好的信息数据反馈给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掌握农田水利工程信息,通过信息分析来改善农田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3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数据扫描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的是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农田水利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搜集,并将这些数据统一汇入到主系统当中,利用系统独有的算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经过分析之后获得相关数据信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指导和警示管理工作当中。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 提高信息采集的完整程度,有效处理人工采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这些农田数据信息实施处理,在海量的大数据信息中了解各个施工步骤的缺陷,以此来了解不同施工步骤之间的关系变化,对整个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监管,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3.2网络通信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系统化特点,其中涉及到了很多施工流程,这些施工流程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确保各个施工环节有效对接,才能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规范化进行,提高数据传输的精准程度和及时性。同时,应用网络通信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量,帮助管理人员综合掌控农田水利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对物资、人员和设备能够进行合理调配。特别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遇到技术难题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协调处理,确保整个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3.3GPS技术 目前,GPS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发展速度也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GPS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利数据支持。此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所涉及的施工内容都十分复杂且十分严格,传统管理技术无法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因此必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手段进行创新。而将GPS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管理人员收集工程建设信息的水平,还可以提高信息收集效率和精准性,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现如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施工内容和标准较为严格,传统技术以无法满足当前的施工建设需求,所以必须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趋势,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保障。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帮助,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中国农业快速发展,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 作者:王贻胜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水务局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篇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灌溉所需的用水量非常大,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在农业中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而要想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得到提升,不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还需要重视对施工技术的应用,将施工建设的管理工作做到位。 1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保障农业生产质量,改善农作物种植区域的灌溉条件,推动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也有着一定的“短板”,那就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的环境会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同影响。为此,针对不同地区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施工,同时还需要将施工管理工作做到位。 2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2.1农田勘察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要求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农田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农田的实际情况,根据农田的实际地势、土壤特点研究出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要求,进而提升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另外,应当根据农田的勘察参数,通过差异化的设计模式来确保工程建设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符。若是工程施工时出现突发情况,可以以勘察资料为依据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2临时排水设施 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临时排水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建设临时排水设施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时可以引流或者疏导较大的洪水和暴雨。在实际施工时,临时排水设施和常用排水设施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二者可以共同发挥作用,以此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排水效果。 2.3土方施工 2.3.1挖方施工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在土方开挖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及时地调整好填方量和挖方量,并与填筑工程有效结合,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在工作进行中,应该明确施工区域,同时做好相关配套设施的准备工作。 2.3.2填筑施工 填筑施工要以具体的工程情况和施工要求为准,技术人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尽量缩短调运土壤的距离,以利于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目前,填筑施工的技术和方法众多,要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以及周围区域的施工环境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技术控制工作,保障施工作业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提高工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持建筑工程的平整。 2.4钢筋混凝土施工 在施工时,要保障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的质量和规格、焊接点平整稳固等。只有各项质量控制指标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浇筑工作。加强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施工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为此,应该对模板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模板强度和稳定性符合工程的施工标准。同时,按照分层浇筑的方式开展工作,有效地运用插入式振捣器,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全面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避免工程因干扰而中断,顺利完成振捣工作。搞好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3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 3.1不断完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水平,就需要完善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在进行施工之前,有关部门要开展图纸会审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也应当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做到位,并且需要施工人员反复确认不同项目环节的时间点,将自身的施工准备工作做到位。在开展施工现场管理时,应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质量、进度、安全以及成本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控制。如果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就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3.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施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要加强创新管理,针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将先进的技术与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融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为此,要加大对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3.3加强材料管理 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相对较大,使用的工程原材料种类多、数量大。为此采购原材料时要选择高质量的产品,在符合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兼顾材料价格和质量。采购以后要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存放,防止在存放的过程中出现性能降低的问题,避免发生浪费材料的行为。在材料使用之前要对材料进行检测,判断是否符合施工标准。 3.4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应用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在进行施工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加强各部门的沟通。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监管、指导施工工作。如果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应用选择好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就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探讨与研究,重新选择适合的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1]钟德金.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砖瓦世界,2021(4):219. [2]王海军.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探讨[J].商品与质量,2021(2):341. [3]袁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4):2115. 作者:苗壮 单位:菏泽市牡丹区刘庄引黄灌区管理服务中心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篇1 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水电安装,建筑水电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的好坏。尽管一些部门对水电安装的质量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在现实的施工中存在着很多不按照规章制度施工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安装工程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何对水电安装工程技术进行创新,从而解决其中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分析 (一)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技术。建筑水电施工过程中,每条管道的布局要合理,按照施工的规章制度进行作业,才能保证水电安装的质量。管道材料的质量问题是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安装排水横管会出现倒坡现象,这种倒坡现象包括:管道壁上的污染很严重、楼板存在渗漏情况、伸缩节的位置设置有一定的偏差、管道阀门的装置不够灵活等等。 (二)卫生间器具的安装技术。卫生间内的器具和配件安装没有按照施工标准进行,选择的器具和配件的材料不过关等等就会造成后续的使用问题。 (三)建筑各个关口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检查口和地漏等关键部位的建筑水电施工的原因是检查口和地漏位置的设置不科学、清扫口与墙面的距离不科学和地漏没有设置安装水电装置等等。 (四)电气工程的管道技术。建筑中电气管道的铺设问题是主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中的关键问题。造成管道预埋和铺设问题是由于管道材料的连接和选择。比如:管道套管的直径选择不合理,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连接不严和不牢固。管道材料的厚度不够就会造成管道的弯曲处出现弯扁的情况。没有管道进行穿线就会导致管道被堵的情况,管道口的盒内长短不同,就会造成管道的不齐。在管道进入到盒内时不进行固定等等。 (五)配电箱的安装技术。安装配电箱时没有和墙面紧贴,和墙面产生了一定的空隙。箱体和预留空隙之间及在安装箱体时没有封堵,出现了一定的空鼓和墙面裂纹。对配电箱安装时没有按照系统图对回路进行编号,并且管道的布置不合理。箱盘后的线路没有固定,配线不统一。管线进箱的开孔和钢管匹配不合理等等。 (六)建筑防雷系统安装技术。建筑物中的避雷带按照一定的要求采用镀锌圆钢,引下线的连接接地引出线和避雷带与引下线的焊接质量差,焊接有夹渣等问题。接闪器和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时,没有加补偿器,在穿墙体时没有加保护管。接地体安装铺设的不深等等。 (七)控制和施工质量中的问题。在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往往不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因此,在施工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很差,还有工程概况只是一些设计说明书,很多工作人员因为控制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 (八)消防系统技术。在设计消防用水时,建筑中没有在室外对消防设备进行设计,虽然一些建筑中配备了消防设施但是配备的数量不多并且位置不合理和水泵的压力不够。例如在室外安装的排水管道的管径很小,不能够保证消防用水的要求。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不注意导致管道被杂物堵塞等等。在现实中就会发现,建筑施工时常常会有烂布头和水泥块等堵塞管道。 二、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创新策略 (一)给排水管道的堵塞和渗透问题的创新策略。首先一定要审核建筑设计图纸上的坡度和整体结构是不是存在矛盾,假如两者真的存在矛盾要让建筑设计单位及时解决。建筑施工现场造成的管道位置坡度不均匀的情况,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要监督施工人员进行调整,禁止倒坡。为了防止安装给排水管道出现的堵塞和渗漏问题,要在管道的材料和配件的质量上严格把关。对管道的材料和配件进行采购时要注重其出厂合格证书,一定要经过检验后再进入到施工的现场。其中,最主要的是:对镀锌管道的材料不能利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不要随意进行替换。在给排水管道开始安装后,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把管道口堵住,避免污染物掉入到开口的管道。在安装管道的过程中要把管道内的杂物彻底底清理干净,为了做到对管道彻底清理干净,可以采用通水的方法,这样做可以确保管道畅通。假如遇到管道不通时,要及时检查管道堵塞的位置从而进行疏通。 (二)电气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在电气安装工程时一定要注意接地线的组织安装,管线配电连接时一定要做到接跨地线,但是不能用焊接的方式进行。除此之外,也不能把接地线焊接到配线箱的外壳。接地线的铺设一定要单独进行,不能和其他的导线混合链接。建筑中避雷带链接一定不能用直接焊接的方式,连接表面要做到平整,不能虚焊,要快速处理焊接时的残渣。在建筑中要特别标出避雷带的位置,以防止建筑物钢筋和避雷带混合,从而导致短路现象,最终保证建筑的施工安全和电气的安装工程的质量。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深入,建筑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建筑公司,员工的工作效果将直接对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居民对建筑公司的评价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利益和形象,因此,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一是公司要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训练。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的技术尽管要求不高,但是在安装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技术要了解掌握。只有这种在工作中探索出来的技术,才能使施工人员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对水电的安装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二是公司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设计出完善的管理体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用群众的力量、居民反馈的信息对员工进行监督,提高员工的责任心,避免公司员工不重视问题。 三、结语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是一项矛盾而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一定要对工程有整体把握,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环节综合考虑相关的原因并且解决相应的问题。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的施工质量问题,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法规,但是建筑公司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力度不够,这是导致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想把建筑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好,就要从建筑设计的图纸、建筑材料的采购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管等方面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 作者:田文栋 建 筑水电安装工程篇2 在建筑工程中,其水电安装内容极为重要,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水电安装技术所用方法的科学与否。一旦水电安装方式处理失误,轻则不能保障建筑安全,重则还会使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侵犯。鉴于此,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有效促进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就要切实推动其智能性,创新性发展。 1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管道的安装技术问题 在如今水电安装过程中,管道安装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防水套环以及防水翼的制作工作与相关标准不相符,导致预埋管的水平程度不到位。其次,阀门的类型并未选择,阀门朝向存在问题,主干活接位置并未遵循规章,以及启闭安装灵活性差等问题。最后,排水横管方面,其坡度控制不到位,倒坡问题极为严重。 1.2卫生器具的安装技术问题 排水配件的质量是卫生器具安装中关键性的问题,同时,安装尺寸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也在卫生器具与其他配件安装中普遍存在,而坐式大便器的排水口也并未按照规定进行安装。除此,电位联结卫生器具过程中,只是安装了PE接地线,而局部等电位联结并不完善,穿钢管敷设电位联结现象屡屡出现,电位联结在卫生间管道、穿楼板金属套管、管道金属支架等方面也并未体现。 1.3开关插座的安装技术问题 在安装开关、插座等部件时,其位置选定并没有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并且其相关路线连接工作中,接错、误接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这些都会很大程度上引起短路以及串联的问题出现,不但会埋下安全隐患,还会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威胁。同时,安装强弱电平行布线时,其间隔距离与设计图不相符,300mm~500mm的终端间距无法保障,就使得弱点信号会被强电信号所干扰。 1.4消防安装技术的问题 在消防安装方面,自动喷淋、自动火灾报警、室内外消火栓、排烟送风这四部分是其主要系统,综合起来可以分为生活泵以及消防泵两种消防安装。其中,生活水泵在压力指示表设计施工中的智能程度达不到要求,导致其不能第一时间进行灭火与补水等工作。除此,风管漏风则是安装排烟风机过程中关键的问题,这就会导致管道井的阻力加强,进而使得排烟管失去作用,致使消防安装不健全。 1.5安全防护安装的技术问题 普及安全防护系统正在展开,一般情况下,业主的身份可以通过防盗报警的信号采集以及门磁开关传感器来进行确认,从而使得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提升安全水平。而在其安装时,求助报警信号往往由于其相关安全节点程序设计系统性不高、信号采集技术欠佳、信号处理系统敏高度不到位等问题而无法进行传达,也就丧失了及时报警的作用,无法达到保护人们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 2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新策略 2.1管道安装技术新策略 在核对建筑管道坡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强化,可以通过相应加大建筑出口管道坡度的方式确保其坡度的更加均匀,同时,安装预埋地管道时,不能采用未经处理的松土,并且全面预检和常规管道试压工作必不可少,管道的1.5倍是其压力的大小。同时为了有效确保建筑给水质量水平,24h的游离氯消毒水滞留就要在建筑给水前进行。 2.2卫生器具安装技术新策略 为了防止建筑工程垃圾进入到各个排水口中而造成污染,就要在管道毛坯安装竣工后将各个管道开口处运用专用建筑橡皮塞进行封堵,并且保障坐便器、浴缸、地漏等卫生器具的排水口处已被封堵。同时,为了确保更加完善健全的卫生器具安装技术,在安装卫生器具与坡度施工过程中,管道通球试验也必不可少,管道直径的3/4是其实验中木球或皮球的直径大小,其试验要在木球或皮球通过管道且并未堵塞渗漏时才能停止。除此以外,电位联结卫生器具时,安全保护措施中,漏电保护器和电位联结是有所差异的,万万不可代替使用,并且,因为套管直接接触底板钢筋,所以即使其与管道间填充物都没有导电性,但是一旦人脚接触后,会使得电位差形成,鉴于此,电位联结工作亟待完善。 2.3开关插座安装技术新策略 有效掌控家电的标高、固定件的固定间距、墙距、高度等方面都是建筑水电安装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其中,不但要保障上下两层统一轴线误差的范围在50mm,同时,若是开关与插座处于同一居室内,就要控制器标高偏差在15mm以内,也要确保门后位置没有安装开关以及插座等部件。与此同时,水电安装开关的方向要统一,其标准是向下是开启,并且要保障箱盒内方木数量大于等于10cm时在进行开关、插座接线。 2.4消防安装技术新策略 为了有效监督水压以及子系统保压的工作,确保试水工作顺利进行,在建筑靠近户内管道的地方安装压力表必不可少。同时,消防栓和外墙的距离是安装消防栓时至关重要的内容,一定要确保其距离在5m~40m之间,并要求其与路边距离在2m之内。除此,根据双速风机控制理念,将自动与手动开关按键设置于控制箱上,地启、停高、低速的排风挡也要相应设计健全,从而使得火灾信号可以在其低速运转时能够被准确捕捉,促使高速排烟挡运转,并且为了使得消防安装更加有效,施工中的直流开关试验不可或缺。 2.5安全防护安装技术新策略 将安全防护的节点程序采用NeuronC语言编写,并运用NobeBuilder节点工具进行安全防护调试,LonWorks总线技术对智能建筑安全防护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远程计算机监控工作的多路报警信号检测设置便可以由特定路由器开展。 结语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中,其水电安装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但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处理,还要使得其水电安装技术不断完善,有所突破。也只有如此,人们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加舒适温馨。 作者:吴昊 单位:山东方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篇3 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在进步的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日益扩大,各项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有效提升了施工工程的整体效率。但是,由于来自很多方面因素的阻碍,致使在工程实际的进行过程中,其施工质量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水电安装工程开展阶段,其工程技术的应用存在了很多的不合理性,对工程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很大干扰。对此,在今后的施工进行期间,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对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创新力度,降低问题出现几率,进而为人们的营造一个相对舒适且良好的生活环境。 1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建筑行业飞速进步,建筑规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额的扩展。因此,人们对于水电安装工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并且,随着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电安装技术也越来越趋近于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提升。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在建筑工程具体施工作业进行阶段,不仅不断提升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还应该保证人民群众的用水用电安全[1]。因此,在今后的建筑水电安装施工作业进行阶段,应该强化重视,合理分析,深入探析问题,科学制定技术创新方案,保证可以从根源上对施工水平进行提升。 2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道的安装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的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进行阶段,管道安装使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对这一环节进行施工期间,相关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要求在施工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科学进行安装,确保管道安装工作可以满足相关规定和标准。但是,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管道安装存在了很多问题[2]。一方面,在对防水套环以及防水翼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其与施工标准以及规定存在的差异较大,使得预埋管的安装存在较强的不合理性以及不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工程进行阶段,没有采取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科学的对温度阀门类型进行应用,使得朝向缺乏精准度。此外,针对排水横管,相关人员也没有对坡度进行严格的把控,致使倒坡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严重制约工程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 2.2卫生器具安装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进行阶段,无论是公共卫生器具,还是私用的卫生器具,其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安装工作进行阶段,由于其涉及到的层面相对较多,因此各项施工技术的应用经常存在问题,对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很大阻碍[3]。此外,在对所有的卫生器具进行电位连接的过程中,不能对各个器具进行等电位连接,致使各个器具之间具有一定的电位差,再加上卫生器具与钢管的距离较近,最终导致回流电路存在,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3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研究 3.1管道的安装技术的创新策略 在管道安装具体的进行和开展阶段,要想有效的对管道安装问题进行规避,就应该认真核对管道坡度,让坡度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同时,在施工期间,如果有必要,可以扩大出口管道的坡度。在预埋管道施工中,应该将其埋在在松土下,确保可以进一步对施工水平进行提高。此外,为了可以进一步对安装问题进行降低,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应该加大对预检工作以及试压工作的重视,预埋管压力应该控制在管道工作的1.5倍。 3.2卫生器具的安装技术的创新策略 众所周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卫生间是人们活动量非常大的场所,因此,在进行卫生器具安装工作具体的进行阶段,其内部配件应该满足规定,依照流程以及图纸,有序进行。在对卫生间的材料进行应用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使用后期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在具体的卫生器具安装期间,为了可以有效对木屑等造物进入到马桶排水管道情况进行预防,应该对预埋管道毛坯施工完成之后,用橡皮塞进行堵塞。此外,应该做好漏电保护工作,保证水电安装的安全性。 3.3建筑电气预留预埋施工中的几点创新 (1)当前建筑电气预留预埋施工现状:①在建筑电气预留预埋施工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致罗列如下:质量问题:a.穿管弯曲半径太小,并出现弯瘪、弯皱,严重时出现死弯;b.导管转弯不安规定设过渡盒;c.金属管、防雷接地极等电位焊接存在焊接长度不够、虚焊、漏焊、焊渣未敲落或焊穿管子现象;d.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现浇板内敷管集中成排成捆影响结构安全;e.线管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未设置过路盒,留下安全隐患等。施工管理问题:a.PVC管沿梁、剪力墙敷设,浇筑时震动震碎管子,造成管子堵塞;b.PVC管接头留在梁下,浇筑时梁板钢筋加垫块,造成接头脱落,管子堵塞;c.施工管理体系三检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贯彻落实。②应对方案质量方面:a.PVC管根据内径不同采用不同规格弹簧弯管,内径32以上管子煨弯,采用烤管方式进行弯管,做到管子弯曲后,不皱、不裂、不变形;b.配管长度较长时按设计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过线盒;c.焊接时按规范要求,焊完敲落焊渣,并检查焊接质量;d.管子埋入墙内或地面内,管子外表面距墙面、地面深度不小于20mm,保证墙面地面沿管子不裂缝;e.线管通过伸缩缝和沉降缝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箱(盒)防止应平整牢固。施工管理方面:a.每栋责任到人,专业工程师要熟悉图纸及施工规范,旁站人员要做好交底,混凝土浇筑要进行专人看护;b.土建专业要做好班组交底,为保证质量应采取模板上打孔将线管穿出的方式预埋;c.督促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水电须配专业质检员。(2)根据精装房的相关标准,因末端电气点位要求尺寸偏差标准较高,结合现场施工经验,通过以下几点提高电气预埋工程质量。①现场预埋采用激光水平仪结合建筑定位线进行线盒定位,并排线盒采用连筋盒进行加固,中间采用PVC20管填充,保证现场预埋盒水平度、垂直度及定位尺寸无偏差,同时连筋盒钢筋加固后在模板上进行二次加固,保证混凝土振捣不会造成错位。②板上预留线管成品保护,预留后期接管足够长度后,采用透明胶带进行成品保护,盒内采用锁母加管套方式进行成品保护,保证管内不会堵塞,便于后期穿线畅通。 4结束语 针对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来说,其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技术含量相对较强,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要想进一步对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以及水平进行提升,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问题出现几率。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作业期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对水电安装工程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确保在有效提升施工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且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阳.探究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J].居舍,2018,23(29):151-152. [2]梁斌,吴丽丽.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问题以及创新策略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7,28(43):201-202. [3]吴昊.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3(13):176-177. 作者:杨其伟 李存艳 单位:腾冲玛御谷温泉投资有限公司 腾冲中基能源有限公司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管理 摘要:目前,EPC总承包模式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具有突出优势,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业主的青睐。本文首先概括了电力工程EPC项目管理,并就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管理与传统模式进行比较,最后对EPC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管理、采购管理及施工管理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设计;采购;施工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合同,是包括了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与调试以及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从EPC模式的本质来讲,其诞生是顺应业主的需求,是一种需求模式。在传统的模式中,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协调是最突出的矛盾,尤其对于投资额巨大、技术密集的电力工程项目,协调与配合的矛盾愈加突出。于是业主渐渐将EPC三者合在一起,即选择EPC总承包/交钥匙模式将单一的责任转给总承包商,可以显著减少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度缩短项目工期、减少投资风险、在早期即可得到收益。目前,国内以EPC总承包模式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尚处于试点阶段,适应国内实际情况的总承包管理模式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为此,文章就电力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管理进行探讨。 1 EPC项目管理模式 EPC模式项目建设参与方为:设计院(Engineering,E)、设备材料采购单位(Procurement,P)、施工单位(Construction,C)、试运行单位(Test,T)和设备材料供货商(Vender,V)。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一般由业主、业主代表(咨询工程师、监理、建筑师)、争议裁决委员会、总承包商、设计院、设备材料商、施工单位、试运行等有关方共同参与项目,总承包商是产业链的核心,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2传统项目管理模式 在传统模式中,业主本身具有项目管理、设备材料采购、试运行职能。该模式下,一般由业主、业主代表(咨询工程师、监理、建筑师)、设计院、设备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等单位共同参与项目建设,业主是产业链的核心,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业主单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项目管理,协调项目相关单位,这样导致业主单位的管理压力非常大。此外,项目建成后大量的管理人员无法安置,转换其他岗位需要时间和专业培训,这样导致建设管理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很难精进,最终业主项目管理水平降低。 3两种模式项目管理对比分析 两种模式下的项目管理要素对比见表1,可以看出EPC模式优势明显。 表1两种模式下项目管理要素对比 针对EPC模式的主要优势分析如下: (1)组织机构规模精简。EPC模式下,总承包商承担了项目管理的绝大多数工作,业主单位可以避免项目部组织结构臃肿、职责繁多,能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减少岗位人员设置。 (2)招标模式符合实际。由于EPC项目对总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水平要求很高,符合要求的潜在承包商数量少。为了避免公开招标所带来的口径大、招标周期长、废标、流标等现象,保证合格的潜在承包商能成功中标,EPC项目经常采用邀请招标或议标的招标方式。 (3)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设计处于工程建设产业链的龙头地位,总承包商与设计单位属于同一利益主体,决定了设计单位优化设计的积极性高。 (4)各环节高效配合。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中,设计院、采购部门、供应商、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实现了设计优化;通过设计与采购环节融合,减少了采购时间;施工环节中各方注重现场实体工程的施工及配合,杜绝了推诿、拖延等常见现象,提高了工程质量、安全性,缩短了整体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4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 目前,输变电工程EPC项目的实施阶段项目管理着重于中标签署合同后的各环节及各管理要素。其中,主要环节包括: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送电试运行、工程保修等。项目管理控制的主要管理要素包括:安全、质量、进度、费用、现场、合同、资料、风险等方面。因此,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在各环节中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及计划目标控制好各项管理要素。 4.1设计管理 目前,国内输变电工程设计大多数按照两阶段进行,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鉴于总承包设计管理还没有成熟和较为统一的流程,现以初步设计为例,提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初步设计参考主流程 图1界定了包含业主在内的各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界面及工作程序,不涉及各单位的内部环节。初步设计决定了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工程概算的金额,方案和概算一经审定,主设备的技术参数就不能随意更改,审定的概算金额也决定了工程造价的上限,总承包商在该阶段承担了很大风险。因此,总承包商在设计及评审阶段要充分与业主单位沟通工程设计要求,各方协商达成共识,并形成经各方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备忘录等书面材料,作为设计院的重要设计依据。以上措施一方面可以避免业主无理增加要求或提高标准;另一方面也限制承包商无故推诿或降低设计标准,从根源上减少后续设计变更、避免工程造价超概算。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可以参考以上流程,严格按照审定的初步设计为依据,避免或减少扯皮现象发生。但施工图设计阶段,总承包需要融入施工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的建议及意见,发挥三方协同互补的优势。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备供货商不仅要提供设备本体的技术参数、设备图样等技术资料,同时,更要参与系统设计、辅助设备的选型、不同厂家设备的接口设计。对工程占地面积少、空间要求严格的特殊项目,关键是整合一次、二次设备,优化设计,减少不合理的冗余空间。所有设备图样及相关技术参数,严格履行供应商、设计院双方签字确认和总承包方审批的流程,避免或减少发生责任不清、内部互相推诿,确保设备技术标准满足合同要求及造价不超出概算。 (2)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图深入分析,结合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图样、资料进行可施工性论证。重点参与总平面布置、变电站内道路布局,确保大型设备及施工用吊车等能够顺利进场,保证施工作业面距离及吊车停靠位置。 4.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涉及招标、签合同、重要设备监造、催交、出厂验收、设备运输、到场检验、施工及运行中的现场技术服务等环节。大型设备的采购管理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及造价,关系到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的质量。 采购环节的主要控制指标有质量、进度、造价。以下就采购阶段采购形式、签合同、设备运输、现场技术服务等重要影响因素做重点阐述。 (1)采购形式的选择及质量控制要点。设备材料的采购要以国家招投标法为依据,选择合法合规的采购形式,兼顾工程对设备材料的需求计划。设备材料质量是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关键。 (2)签署合同。签署合同要重点明确合同供应范围、质量标准、合同金额及支付方式、进度保证、违约责任及解决方式、风险分担界面。在履行合同阶段,以上几方面是约束供需双方的重要法律文件和履约依据,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供应商随意降低供货标准、供货延迟、技术服务推诿、扯皮;另一方面,约束总承包商或业主单位及时并足额支付预付款、进度款等工程款。 (3)大型设备的运输管理。目前,国内的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所配套的变压器、电抗器等大型特重设备运输难度大,设备出厂运抵施工现场沿途的公路或桥梁经常需要加固、加强,个别路径甚至需要新建道路及桥梁,需要协调公路或桥梁单位、政府部门、当地居民等,协调难度大、时间难于准确预测。 (4)现场技术服务。变电站工程中设备种类多、设备间接口复杂、施工现场需要供应商高质量配合工程实体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经调查分析,不同厂家的现场技术服务水平差距很大,直接影响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安全三个方面。因此,需要通过资格审查、细化合同条款、甚至是降低供应商等级等手段约束供应商提高现场技术服务水平。 4.3施工管理 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不局限于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泛指施工阶段对总承包项目部所属职能部门及各单位的管理。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款支付。由于大多数施工单位垫资施工的能力有限,延后支付工程款会增加施工单位的现金流压力,导致对施工单位的管控能力降低、施工积极性降低、施工单位材料采购能力降低,施工单位被动减少施工投入,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指标的实现。 (2)进度计划安排及实施。施工是检验设计及设备材料质量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需要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商充分配合施工单位,以施工里程碑计划为依据,合理安排设计、设备材料供货进度及交叉配合节点。设备材料供应进度一方面要满足施工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减少施工单位的现场仓储保管压力,合理安排设备材料进场时间。 (3)协调管理。该阶段总承包商管控的核心以施工现场工程管理为基准,重点加强设计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与施工单位的配合,设计出图进度要能够满足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申请要及时得到响应及处理。 (4)技术支持。对于大型重点工程,除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技术保障外,设计单位要派长驻工地代表、设备材料供应商要派技术服务联络人员或技术服务人员,全方位保障施工有技术支持。 5结语 综上所述,EPC总承包模式可以显著减少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度缩短项目工期、减少投资风险,但该项目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并不长,国内总承包项目缺少市场培育,政府监管政策及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所提出的流程及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以上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安全管理 【摘要】:工程总承包安全管理是对工程项目一切安全因素和安全事项展开全面策划及控制的过程,包括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等阶段。经过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让得工程项目建设一直处于正常、有序的展开状态,以保证达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关键词】:电力工程承包安全管理 前言: 安全管理为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分为几方面,一是需要设计单位全方位考虑涉及工程施工及项目建成后运行的不安全成分,参考国家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条文需要对设备和系统展开根本的安全性设计,来保证施工安全和运行可靠;二是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国家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条文要求达到并保持安全施工条件,从根本上消除施工隐患;三是总承包单位对工程现场环境、道路、消防、安保等安全事项按照国家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条文要求进行策划管理。安全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顺利实现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安全管理。 一 履行法律义务 强化统一管理 总承包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国家从法律方面已做出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来负责施工现场生产。总承包单位根据法律把建设工程分包给别的单位,分包合同中需要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及分包单位负责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 1 工程项目开工前,总承包单位协助建设单位成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委员会,与建设单位共同制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总体目标、总体要求,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总承包单位依法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对分包单位安全管理的约束力。按照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总体目标和要求,总承包单位对所有中标进场分包单位的安全施工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主要内容为审查分包单位的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核对企业资质证书等级许可范围与所承包工程的符合性,界定对各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范围,据此进行现场安全管理总体策划,形成统一、完整、效能的现场安全管理运行体系。 2 工程开工准备阶段,总承包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许可的有关规定,要求分包单位达到以下安全施工条件,并报送总承包单位进行型式审查和现场符合性检查: ① 建立健全安全施工责任制,制订完备的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②建立安全施工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施工管理人员; ③ 保证安全施工投入达到所承包工程的要求; ④ 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具备合法资格,与投标文件相一致; ⑤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合法有效; ⑥ 现场施工人员开工前已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对施工工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⑦制订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分包单位只有具备上述安全施工条件,并经总承包单位审查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后才能进行施工活动。这样规是为了充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力求从本质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3 工程开工准备阶段,总承包单位应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组织分包单位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分析,找出工程项目固有的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共同研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通过修改工程设计或增加安全设施等,提高工程项目整体安全性。工程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分析要全面、有序,应从环境因素、物的因素、人的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方面进行: 4 总承包单位应根据各分包工程内容、特点,制订相应安全施工管理细则,落实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准备工作。 二 履行法律义务 强化统一管理 进入施工阶段,各分包工程陆续开工,施工密度大、交叉作业多,人员与施工机械、施工环境接触机会大大增加,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阶段,也是总承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总承包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及分包单位安全施工条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影响安全施工各种因素的协调管理。 1 对工程现场的监督检查 : 按照工程现场安全规定要求,工程现场四周进行围档封闭;工程现场入口设置“一图五牌”;场区内可能发生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等危险部位设置安全标志牌;工程现场道路坚实畅通;各种设施及材料存放符合安全规定和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现场孔、洞、口、沟、井及建筑物临边设置围档、盖板和警示标志;工程现场采取控制污染措施,排水、排污系统畅通;大型施工机械安装、检验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并取得有关部门使用许可;各分包单位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巡视检查。 2 对分包单位的监督检查: 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安全施工条件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不符合或降低安全施工条件的现象和行为,要求分包单位立即整改或停止施工,并在规定期限内恢复达到安全施工条件,否则不得继续施工。按照工程项目危险源控制清单,对危险性大、易发事故的工程部位、装置和设备,总承包单位要安排专门人员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组织分包单位对施工方案、施工工序及机械设备配置进一步深化论证,在确保安全施工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安全施工条件是人的、物的、管理和环境等多种安全因素的集合,只有监督检查分包单位全面落实执行安全施工条件,才能有效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活动。 3 对影响安全施工因素的协调管理: 工程建设条件的变动,诸如设计变更、工期改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都将对安全施工产生影响。这种情形下,总承包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作用,与建设单位、施工分包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方共同协商,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在确保不降低安全施工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施工作业,并加强对施工过程及施工工序的监督检查。 三 建立预警机制 做好应急处置 1 为进一步加强事故预防,总承包单位要根据电力工程事故特点、类型组织各相关单位建立安全事故预警体系,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对工程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信息进行监测、识别、处理、推断,针对事故征兆制订相应预控对策。工程外部环境预警包括:自然灾害、恶劣气象、人为环境破坏和重大技术工艺、装置等物的因素变化;内部管理不良预警包括:人的行为活动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和企业组织机构状态。总承包及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对上述外部、内部信息的动态监测和评价,判断事故征兆对安全施工活动的影响程度,在必要时准确预警,以使安全管理系统及时做出响应。 2 事故应急救援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总承包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要求,协助工程业主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履行应急救援职责。总承包单位应监督检查分包单位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和设备、器材配备情况,要求分包单位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准备,并定期组织分包单位演练,提高事故救援能力。发生安全事故,总承包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单位及时、有序、有效地进行事故救援,并按照安全生产事故上报规定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 【结语】: 电力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和分包单位多的特点。因此,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安全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运行单位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如何使这些安全关联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是总承包单位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主动控制、事前控制是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根本所在,安全管理要做到预先分析、断定工程建设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工程设计阶段采取相应设计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为后续的施工安全和运行安全创造可靠条件。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对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经济性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越来越需要面对市场的考验。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还没有完全推行,其模式的构建还处于摸索之中。 关键词: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经济性研究 前言 目前,总承包模式已经为世界范围内成熟使用,代表了现代西方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高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这些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中,项目的建设模式逐步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我国工程建设业主负责制已经成熟,规模化的电力工程建设市场正在形成,充分发挥工程管理的前瞻性、战略性,积极适应国际工程管理发展形势,实施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尽快积累宝贵的项目管理“代建制”经验,对促进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总承包模式的概念 什么是总承包模式呢?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工程总承包是一种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构思、全面安排、协调运行的前后衔接紧密的承包模式。这一承包模式的出现和应用将过去分阶段分别管理的模式变为对所有阶段进行通盘考虑的系统化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符合建设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二、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所突出的优点 工程总承包通过签订总承包合同来规范交易双方的行为,实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建筑市场交易与项目组织实施的行为规则和制度安排。 1传统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相比,电力工程总承包通过发挥其制度功能,减少了因多次招标选择承包商而发生的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以及签订合同的成本。 2通过内部协调,降低了协调成本,促进了合作。由最能控制风险的一方承担风险,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并能有效抑制机会主义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履约过程中发生的监督、制裁违约行为等成本。 3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业主只与总承包商建立合同关系,减少了招标投标和合同谈判次数。在履约过程中,总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负责,克服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相互脱节的矛盾,使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有序衔接,合理交叉,能有效地对工程进度、建设资金、物资供应、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控制。同时,利干协调各方关系,化解矛盾,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业主所期望的最佳的项目建设目标。 实践证明,电力工程总承包制度的实施可以创造诸多经济增长点,充分显示出其较高的制度收益和较低的制度成本。因此,是一种合理的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电力工程总承包已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并得到广泛推行和采用。 三、我国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工程总承包已发展到冶金、电力、建筑、机械、建材、石油天然气、铁道、水运、纺织、电子、市政、兵器、轻工等行业和装饰装修、消防等专业的工程。被重视程度得到提高,总承包额不断增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工程建设市场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工程占建设活动经济总量的比例远小于发达国家建筑市场近一半的规模,这说明总承包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优势还远未体现。 1 企业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设企业普遍缺乏设计功能 由于国内市场发育以及资质壁垒等原因,以施工为主体的建筑业企业在国内开展的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一般局限于深化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和采购施工总承包,真正涵盖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的相对较少。 1.2资金运作能力不强 不少总承包企业在一种被动状态下运营,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有意无意中培育着别人的实力,自身的发展由于缺乏总承包融资能力而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也更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操作。 1.3复合型人才的缺乏 建筑业企业普遍缺乏通商务、懂法律、会外语、具有国际工程承包经验的高层次项目管理人才,特别是缺乏设计和专业采购方面的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的瓶颈。 2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虽然近些年来,建设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但其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其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在我国现行的招投标办法中,大都对设计、施工、监理分别进行招标,没有专门对电力工程总承包招标的规定,同时没有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总承包合同文本。 2.2 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良 二级市场尚未形成,分包主体培育不够。重视程度和宣传工作欠缺,致使作为二级市场定位的分包有形市场发展极不平衡。 2.3改革脚步缓慢 我国电力工程的招投标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目前我国没有电力工程总承包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只有设计和施工的招投标管理办法,而政府投资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缓慢,不利于工程EPC 总承包的发展。 四、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经济性研究策略 1推行总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资源稀缺的客观存在,要求企业必须既追求生产成本节约又兼顾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既考虑企业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企业单元效益与社会系统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一般的业主在行使工程管理的时候,同时行使社会资源的第一次整合。采用总承包模式后,总承包方在行使电力工程管理的时候,同时行使社会资源的第二次整合。双重地实施社会资源整合,必然促使企业追求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值。 2推行总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利用。总承包是在业主行使资产所有权、工程管理权基础上,由总承包商统一组织协调工程建设管理,由各分包商组织实施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充分建立起了统分结合、有统有分的工程组织、管理机制,发挥有限建设资源的最佳效益。 3推行总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成本。“安全”是最大的成本节约,总承包模式强化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成体系、分系统的总承包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工程安全工作的可控、在控;“资金”是工程建设发生的最直观的成本,总承包模式为工程资金运作提供了一体化环境,统筹、集约的资金管理确保了建设资金到位和使用的效率;“工期”是决定投资额度的重要指标,总承包模式的推行,在业主利益主体之下,产生了具有相对集中性质的代表业主利益的二级利益主体。——总承包商,合理缩短工期,节约投资成本,通过两级利益主体的双重努力得到了有效强化;“质量”是建设优质工程的基础,总承包模式为有效提高设备集成能力提供优越条件,设备的成套设计、采购、安装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电力工程总承包作为一个外生的变量,要转化为内生的力量,必然要有一个吸收与消化的过程,才能达到发展和成长,这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需要相关的制度环境。所以,在我国,总承包的交易方式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都是基于经济性的,如果失去了经济考量,投资的可行性就不存在了。电力工程建设通过总承包模式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投资的经济性,并使现代社会的诸多优势得到了集约化的发挥,具有向社会其它领域推广的重要意义。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浅谈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基础工作的管理与控制 摘要: 文章对电力系统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管理的优势和未来市场发展前景进行论述,对工程总承包关于项目管理的要点及内容具体分析,对电力系统工程总承包的科学建设模式展望。 关键词: 电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与控制 0 引言 当前国内经济快速的发展,传统基建模式与宏观经济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高标准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勘察与设计仍遵循传统模式;采购计划与施工管理控制等环节上的存在脱节,对工程建设的周期、及工程高效率的要求产生了不利影响,直接对投资效益造成影响,项目管理中的程序及方法严重匮乏,使得资源配置和优化无法正常运转实施。人才的缺失及相关经验组织机构也存在制约性。相比较而言,工程总承包的优势特点就更加明显,一体化全管理模式,将实行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的试运行全程管理控制,实现了资源配置及优化、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工程总承包的建设模式优势明显,满足了业主对工程项目建设,水平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对此建设部在近几年相继颁发了与工程总承包相关的管理规范,规范对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及标准。 1 国内电力总承包项目的市场环境地位 目前,主要以设计院为龙头对工程总承包实施项目管理,规模、系统管理都收到一定限制。以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为例:电源点总承包建设项目主要来自地方或民营企业的项目投资与控股。电网工程总承包建设项目主要来自各电源点送出工程或用户工程,纵使有极少数原电力系统内企业投资或控股的项目,也都是地方电网公司的低电压等级且投资额较少的项目。 据此看出当前国内电力系统工程建设对开展工程总承包管理认识有待加强,但从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判断,电力工程总承包是建设模式的必然结果。根据目前已在海外拓展epc项目管理的国内公司运转情况看,国外epc项目管理的市场已经成熟并得到认可。 2 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基础工作 2.1 项目组织机构系统及分工原则 在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中,无论是业主项目组织,还是EPC总承包商项目组织,都应纳入统一的项目管理组织系统中,要符合项目建设系统化管理的需要。项目管理组织系统的基础是项目组织分解结构。每一组织都应在组织分解结构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总承包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多,因此需要各方面的管理、技术人员来组成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对于人员的适当分工能将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活动和工作的管理任务分配到各专业人员身上,并会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2.2 总承包进度/费用的合理控制 2.2.1 进度计划和费用应合理控制 ①按工程总承包的总体进度,分别编制一、二级进度计划。双方最后商定的一二级进度计划,是工程总承包中的总体工程要求,涉及采购、设计和工程施工等具体方面,工程总承包方工程实施中应严格执行实施。②项目部对工程总承包实施管理过程中,还需同时编制三级进度计划衔接二级进度计划,施工方亦要按已获准的进度计划,编制对应的四级、五级进度计划,完善配套计划实施工作要求。 2.2.2 总承包费用合理控制 内部控制概算的编制要以签订的总承包合同价为基准,工程总承包的项目成本支出最高限额定为内部概算总价。依照费用的控制原理,对内部控制概算精心编制、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设计变更审批严格控制、对分包合同全程跟踪监督,作为为费用控制主要手段,以监督、跟踪、分析对比、和预测作为控制的重要手段,同时责任到人、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大处小处一起抓,每个人员都应树立成本意识,只有全员关心成本和造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使费用得以控制。 3 工程总承包管理控制要点 3.1 设计管理是影响工程总承包的关键因素 设计管理决定工程项目的规模、费用、工艺、结构等方方面面,工程项目中材料设备采购和施工顺序等都需按设计实施。对设备材料的技术规格和要求一旦在设计中确定下来,项目所用设备及材料采购费及施工费用支出也就得以确定。而epc工程项目的合同通常采用固定合同总价,设计管理是影响工程总承包的关键因素。 3.1.1 工程费用降低的途径,首先是设计优化的推行 工程建设的核心是设计,做好设计管理,方能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直接的关系。工程设计的质量及功能是否能满足业主要求,不仅影响到项目一次性投资总额,对建成后的效益也至关重要。经过统计,设计管理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率达75%(75%以上),所以,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是设计管理。 设计方案完成,还需进行充分论证,对设计进行优化,优化应以工艺系统的方案、设备材料的选型、总平面布置、空间布局等为重点,从而达到设备费用降低,高压管道尽量减少、电缆、桥架的工程设计,进一步合理降低工程费用。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业主对于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电力工程项目的掌控 摘要: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在目前的电力工程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比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具有突出的优势,如可以显著减少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度缩短项目工期、减少投资风险、在早期即可得到收益等,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业主的青睐。文章将从EPC模式下业主享有的优势和劣势分别进行论述,在实现合同目的和平衡业主与总承包商的利益方面对业主的掌控提出建议。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业主利益;总承包商利益;电力工程项目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即设计、采购、施工合同,是包括了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与调试以及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从EPC模式的本质来讲,其诞生是顺应业主的需求,是一种需求模式。在传统的模式中,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之间的协调是最突出的矛盾,尤其对于投资额巨大、技术密集的电力工程项目,协调与配合的矛盾愈加突出。于是业主渐渐将EPC三者合在一起,即选择EPC总承包/交钥匙模式将单一的责任转给总承包商,可以显著减少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度缩短项目工期、减少投资风险、在早期即可得到收益。但是,与国外成熟的EPC项目管理模式相比,在我国许多实际的EPC模式工程中,业主所扮演的角色和定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合同的履行和业主利益的实现甚至受到较大的影响,制约了EPC总承包模式的健康发展。文章将从EPC模式下业主享有的优势和劣势分别进行论述,对实现合同目的和平衡业主与总承包商的利益对业主的掌控提出建议。 1 电力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享有的优势 1.1 简化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协调工作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的合同关系简化,组织协调量减少。从前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下需要业主介入的大量协调工作在EPC模式下转移到了项目总承包商内部及其与分包商之间。在业主的管理负担大大减轻的同时,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总承包商的专业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风险。 1.2 总承包合同价格固定 一般的EPC项目,业主在合同要求里没有提出完全封闭的一个边界条件,尽管提出了功能要求、技术标准、大概的施工范围,但是项目施工的施工图纸、工程量参数等没有明确的固定。而合同价格往往是“绝对”固定的,除业主要求的变更外,其他情况的价格风险均由总承包商承担。 1.3 业主有权随时终止合同 业主在EPC总承包合同中,拥有随时终止合同的权利,而总承包商没有权利仅凭自己的意愿终止合同。由于总承包商的原因致使合同终止,总承包商需要向业主支付因此而发生的所有损失以及完成工程所需的任何额外费用,而业主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通知总承包商终止合同仅需向总承包商做出相应的补偿,而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2 电力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的劣势 2.1 业主过多介入管理增加自身风险 业主在EPC总承包项目中,只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其他项目参与方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等都由总承包商协同管理。业主的协调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实际工程项目中,有些业主仍然过多介入项目的管理,其不仅增加了本身的管理成本,也不能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专业优势。更重要的,其将本应由总承包商承担的责任逆转回到业主身上,不利于明晰总承包商的责任。 2.2 固定总价合同影响工程质量 EPC总承包合同往往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总承包商在报价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导致的成本增加风险,如人力成本增加、材料价格上涨、不可抗拒因素等。但是有许多风险因素是总承包商无法预见的,而其抗风险能力很弱,在合同总价低至无法平衡其成本时,总承包商很可能采取降低工程质量、采购质量低劣的设备等手段以减少成本支出,这就很大程度上危及到了业主的利益。 2.3 协调难度加大 业主在EPC总承包项目中,与监理单位单独签订合同,通过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实行监管。但是实际中,监理对总承包人员很难管控。由于EPC总承包在工程项目的实际运行中含有项目管理(PM)成分,是业主主要依赖对象,这样就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挑战监理地位,使得协调难度加大。 3 对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业主掌控提出建议 3.1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由于业主在EPC总承包项目中介入管理工作很少,故业主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例如加强施工图审查,全面参与采购过程特别在电力主设备、关键设施的采购中以满足质量要求为根本。 3.2 选择经验丰富的总承包企业 业主之所以在EPC总承包项目中过多地介入管理工作,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总承包商的信任。许多总承包商承担不了合同规定的责任,对于项目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是不堪一击。在当前电力工业主辅分离的背景下,给予了电力建设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环境。业主在选择总承包企业时更当考虑下面一些因素:总承包商具有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监理、项目管理等综合业务能力;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具有先进的工程技术水平;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具有广泛的销售网络等。 3.3 细化合同要素 EPC总承包下的电力工程项目,工程不确定性因素众多,故对合同的履约能力有必要进行评估,即在项目实施前业主要细化合同要素,明确总承包商的责任使业主的风险降低。 4 结语 本文从EPC模式下业主享有的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在实现合同目的和平衡业主与总承包商的利益方面对业主的掌控提出建议。希望对实际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掌控具有指导意义。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浅析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方向及其风险研究 【摘 要】在刚刚完成的电力体制第二次改革的背景下,工程总承包已经成为在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在全产业链和价值链改革重组机构里组织项目建设的主要形式,并逐步成为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支柱式产业。本文阐明了电力工程总承包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其有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电力工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兴战略产业的兴起,区域经济的追赶型发展,国内经济增长仍将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并重的转型过度阶段,这就为电力建设型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可能。同时在全国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在全产业链和价值链改革重组背景下,在向国际型电力工程咨询公司转型的发展战略下,工程总承包将成为电力行业在组织项目建设的主要形式,并将逐步成为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支柱式产业。总而言之,总承包模式代表现代工程管理的主流,是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形式 电力工程总承包的范围应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但在实际承包工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业主的实际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所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主要指Turnkey和EPC等模式,它们与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方向 以工程总承包开展工程建设满足了业主投资省、工期短、易管理的总体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转移投资和建设风险。总而言之工程总承包顺应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工程总承包覆盖的各个环节中,毫无疑问设计贯穿了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整个工程总承包的灵魂。 在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的“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惠泉500kV变电站中,通过方案优化设计,围墙内用地面积较同类型典型设计节省18%,在主控楼等建筑建造方面,优化、合并部分房间,较典型设计节省约28%,同时在绿化、排水沟系统、建筑物外墙等设计实体设计上进行优化。在线路工程中,以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为例,在该院承接的光谷—青山变500kV输电线路工程中,该工程组选择运用V 型悬垂绝缘子串,并在500kV青山变门口通过电缆经环站隧道进入变电站,不仅满足规划走廊的要求,同时还节省了大面积房屋拆迁的赔偿费用。 设计作为建设工程的龙头,在电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设计费占工程总承包合同价格的比例不大,一般只有百分之几,但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却极为重要。在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75%~9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约为5%~35%。 由此可见,以设计为龙头的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具备在源头上控制投资的核心能力,从而节约业主投资,节约社会资源。同时电力设计企业由于所处的工程角色及经济机制来看,其对于技术安全考虑较多,而对工程造价及经济效益则较少;对设计方便考虑多,而对施工、维护则考虑较少;对设计产值考虑多,而对设计合理优化则考虑较少。 电力工程总承包的风险 由于电力工程总承包其独特的项目运作模式,在实际操作工程中必然存在其特有的风险,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存在风险的分析评价,不但可以更好地认识风险,了解其性质及风险量的大小,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风险对策,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一般而言,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法律风险:毫无疑问,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承包商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规定和公共政策,这是承包商的一项合同义务。在施工许可、设备材料进出口许可以及劳动法等法律条款均会对工程本身产生深远影响。 (2)自然条件风险:自然条件对于电力总承包工程的影响同样不可估量。在承接总承包工程之前,要对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进行深入的评估。现场实际施工条件与合同内的现场环境的差异、气候条件对工程进度和工程施工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对工程的侵袭所带来的危害等等都是总承包工程的风险点。 (3)政治与社会风险:电力工程总承包工程特别是海外工程的政治与社会风险,承包方必须详加考虑。战乱、罢工、宗教等等政治社会问题影响到的已不仅仅是总承包工程实施的问题,甚至直接关系到项目部管理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是工程开展前必须重点评估要素。 (4)合同风险:在项目建设之前,业主会与承包商会拟定项目合同书。由于一般合同文件是由业主拟定,不可避免的合同中各条款对业主有特殊的保护作用,相应的承包方就会承受潜在的利益风险。 (5)承包商的条件风险: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工程中,承包方的对项目的管理能力与经验对项目进展及项目资金运作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如何协调好设计、采购和施工的进度关系并做好各环节中的质量体系流程是避免承包商自身条件风险的关键。 (6)设计、采购和施工风险:电力工程总承包的核心环节即为设计、采购和施工环节。 设计风险:如前文所述,设计对于项目投资影响重大,构成的设计风险同样不容小视,设计内容深度不足、设计方案与现场情况不符以及设计各专业的配合误差均会对总承包工程造成影响,直接危害承包商利益。在项目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强化设计深度、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并在设计各专业间进行良好的协调配合是减少设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采购风险:在电力工程项目中,项目设备材料费用在整个项目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一方面,项目采购对项目赢利与否以及赢利多少将起着重大影响施工风险:施工阶段也是资金投入最集中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投入的资金量约占工程项目总投资的80%~90%,总承包商需要根据项目安排情况筹措大量的资金,如果资金安排上出现差错或失误,很容易导致工程项目出现中断、停顿甚至报废,因此,施工阶段是对承包商的最大考验,大量的风险都在这个阶段显现,工程项目中绝大部分风险与施工阶段存在着直接和问接的关系。 (7)经济和金融风险: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特别是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业主是否按照合同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工程进度款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进展和承包商执行工程的预期收益。在业主支付以及汇率变化等方面对承包商执行项目预期利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同规定保留金、业主延迟支付或不足额支付工程进度款、合同价格货币和支付货币的稳定性、主合同货币与分包合同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性以及贷款的利率。这些影响项目预期利益的因素也是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存在的利益风险因素。 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的控制措施 从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在电力工程总承包中,风险是其必然的产物,如何最大程度上控制能够预见的风险,从而使电力总承包工程获得的最大合法利益是优秀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风险控制措施可降低项目的潜在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预测性,风险控制措施一般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离、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等。 风险回避就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回避风险有时需要做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但较之所承担的风险而言,这些牺牲与风险真正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相比要小得多。风险回避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控制措施,因为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从风险中获益的可能性,一般是作为其它控制措施均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一种方式。 损失控制是指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降低损失的严重性,使损失最小化。与风险回避相比,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方面工作。预防损失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杜绝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采取该措施后,其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或消除(通常只能做到合理地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而减少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恶化或限制其扩展范围,使其不再蔓延或扩展,从而使损失局部化,也就是采取该措施后,其作用在于降低损失的严重性或遏制损失的迸一步发展,使损失最小化。 每个电力总承包工程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每个个体的工程中发现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以内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是不尽相同的,评估和控制风险是承包商及总承包项目经理综合项目评估和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经验积累需要不断在实践中累积,当各种风险控制在承包方的可控范围内之后,总承包的经济利益将实现工程最大化。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苏丹电力工程总承包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国际工程承包中遇到的四项因子:外汇风险、规模和效益、国情对施工影响以及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国际工程;外汇风险;可持续发展 设计-采购-施工合同(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EPC)是执行国际重大工程项目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合同形式,特别是对于总价固定的交钥匙工程。业主希望通过此种合同形式来限定项目的投资额和完工时间,从业主的角度来看,EPC合同具有以下的优点: 1)项目造价可以采用总价合同固定(允许一定限度内的调整); 2)项目的完成时间固定(在限定条件下可以延期); 3)项目的质量通过质保金得到保证。 风险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则是指工程项目的筹划、设计、施工建造及竣工后投入使用各个阶段可能遭受的风险。可能的风险会导致项目失控,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甚至于经济效益下降与亏损。正确的识别项目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还可能从项目中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 从2005年年初开始,作者有幸参与了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在苏丹建设柴油发电电站的项目,对国际工程项目实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作者愿借此机会,对该项目做一总结,为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实施做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为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1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由于各国货币国际汇价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以外币表示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产生收益或损失,从而影响当前利润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我国对外承包企业一般需要使用大量的自由外汇用于购置施工机械设备、永久性设备、进口材料、办公用品,支付国内员工工资、国际差旅费、管理费用、利润等。大量外汇兑换业务的存在,就产生了外汇风险。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从事实的固定汇率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转变,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扩大,汇率波动更加频繁和剧烈。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变动趋势是上行的,且存在着较大的上行空间,升值是人民币价值回归的必然。 作者参与项目施工期间,恰逢人民币开始升值。初期美元对人民币还是8.0以上,但现在早已升值到6.3,仅仅数年时间,人民币升值幅度之大,各涉外工程企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项目利润大幅缩水,部分项目甚至出现了亏损。如何规避外汇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成了各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为防范外汇风险,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可考虑以下措施: (一) 加强对外汇市场信息的收集和跟踪,并及时对外汇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 选择相对稳定有利的计价货币。国际金融市场有软、硬货币之分。硬货币是货币汇率相对稳定,且有上浮趋势;软货币则汇率不稳,且有下浮趋势。付汇时企业争取采用软货币,而收汇采用硬货币; (三) 采取货币保值措施。签订承包合同时确定适当的保值条款,以减少汇率风险; (四) 预测计价外汇汇率的变动趋势,提前或推迟结汇时间。一般来讲,时间越长,汇率波动可能性增加,风险变大;反之减少。故企业可适当考虑提前或推迟结汇时间,以获得对自己更有利的发展趋势。 2规模与效益 国际工程承包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的发展是以经济效益为基础,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在商言商,这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没有效益的企业是不能长期持久发展的。少数企业对外经营时误以为有规模就有效益,做大了也就做强了,其恶果是片面强调了规模而忽视了效益,很多人把重点放在了做大上面,到处开花结果,随意承接项目,摊子很大但效益并不明显,个别项目甚至出现较大的亏损。而大多数企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做强做大的口号和宣传思想,做强做大的首要一点就是要做强,只有在强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做大。 作者参与项目期间,经常碰到兄弟单位同事询问我参与电站的装机容量与合同额时,常常惊讶于项目的规模之小和总合同额的偏低,言辞之间流露出轻视和不屑,甚至分包商在施工期间,也常常显出轻视的迹象。殊不知,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型工程项目,让企业成功打入了苏丹市场,并稳稳的扎根于苏丹电力建设工程市场,为公司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利润,也为中国创造了外汇。工程项目的好坏指标,决不是规模的大小与合同额的高低,而应该是经济效益。部分少数企业片面以为规模大了就是好事,给企业争光和创造了利润,而最终项目效益并不突出甚而出现了亏损,不得不继续以低价拿项目来掩盖亏损,从而使得经营进入恶性循环。有些驻外机构根本就没有项目,也承诺当年上缴一定数额的利润,有些机构明显亏损,却照样有利润上缴,这确实令人费解。 3施工所在地国情对施工影响 国际工程承包的现场施工地点均在国外,所在国的国情、交通、宗教信仰和法律也会对项目的具体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举个例子,中国的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横贯全国,交通运输完全不成问题,但你千万不能把中国的交通状况照搬到施工所在国去。苏丹柴油电站施工期间,我对苏丹的交通运输有了深刻全新的认识。在国内看来,仅仅一两天的路程,在苏丹硬是被拖延了半月甚至数月之久,影响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当地司机的人为因素,也有交通路面的极度恶劣。施工期间, 某个电站的全部货物需要在仓库卸货,然后更换成较小的车辆去目的地,由于卸货设备匮乏,担心卸货期间造成设备的不必要损坏,项目经理坚持认为不必要卸货,而应整个集装箱全部运往目的地,但运输公司坚持卸货,一定要更换成小的运输车,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经沟通才知道,原来是经过沙漠地带,沙子太厚,如果整个集装箱一起运输的话,会因重量过大而陷在沙里导致汽车抛锚。这些对项目整个的施工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所在国的法律、宗教信仰也会对施工造成影响。比如苏丹阿拉伯人居多,信仰伊斯兰教。故该国法令严禁饮酒。很多中国项目执行人员和施工人员忍不住酒瘾,偷偷寻酒;更有甚者,有某华人在苏丹私自开设酒店,明目张胆的触犯苏丹法律。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该华人被罚款数千美元,关押半年,之后遣返回国。这些行为不仅对项目执行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导致项目进度受阻,更是影响了我中国政府的形象,败坏了华人在国外的地位和尊严。 4国际工程承包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工程总承包的发展,应切实考虑市场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当一个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正在执行时,企业应从长远考虑,积极开拓项目所在地的新的项目,从而建立积极稳妥的项目市场。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援建项目,大部分依靠的是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不仅仅需要和国内相关的商会、银行、分包商等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也需要和业主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在项目的执行中,企业应能和业主加强沟通,了解所在国的项目市场和需求,从而达到原有的项目尚未施工完毕,新的项目早已签订。积极稳妥滚动发展的工程项目市场对企业有着极大的利好,因为它能产生稳定的利润来源;同时,从原有业主那里寻求新的项目也相对容易些。 在国际工程承包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作者所在的项目组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典范。项目组自从2000年进入苏丹市场,以首期柴油发电项目和苏丹电力公司等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成功打入了苏丹市场,而且拓展了业务范围,迄今为止十二年期间,成功的开拓并执行了八个项目,在原有建设柴油发电电站项目上,不仅延伸了新的柴油发电电站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维修合作项目,更是借此进入输变电领域。如今项目组不仅成功进入了苏丹市场站稳了脚跟,并和苏丹相关政府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成为苏丹电力公司固定的合作伙伴,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同时国际工程承包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看眼前短期的利益,片面追求眼前的短期利润,会导致企业失去打入市场的机会,从而丧失未来的项目工程、市场和利润;而应眼光放的远些,着眼市场的开拓和新的可行性项目,从而获得最终的利润。比如,初期的项目利润或许并不明显,甚至有可能亏损,但如能借此成功打入市场,从而寻求新的更多的合作项目,最终获得良好的利润,那么先期的合作承包项目,也是值得考虑和借鉴的。 5总结 国际工程承包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不仅有商务、技术,也有效益、法律和市场的稳妥建立等。通过以上的论述和分析,结合作者参与的执行项目,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了外汇因素、规模和效益、施工所在地国情以及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对国际工程承包的影响和作用。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谈电力工程建设中总承包管理的应用 摘要:近些年来,总承包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令人颇感遗憾的是,随着总承包管理模式逐渐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一系列与电力工程建设中总承包管理应用不当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本文抓住了这些问题中最核心的企业管理组织框架的建设和高水平管理人才的缺失这两个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发挥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 总承包 管理 应用 近些年来,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电力工程建设当中。这种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在电力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提高了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不仅在客观上促进了电力工程建设的高水平发展,也大大缩小了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在全国范围内,一种被称作“小业主、大监理、总承包”的新型建设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采取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电力工程建设中总承包管理的应用在理论上提升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应用方面,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还是出现了一些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问题。究其核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外行管内行,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发展陷入了“企业社会化”发展模式的怪圈影响,很多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建设管理都是由对相关工程的施工建设并不专业的电力企业监管实施的。这种“外行管内行”的管理方式不仅造成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持续低下,还影响了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影响了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整体格局。在将总承包管理模式引入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后,由于电力企业对全新管理方式的理解不透彻,在管理组织的结构设置上不够合理,不仅没有将应当赋予工程建设承包企业的“主动权”交给施工企业,反而给新管理模式下的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由于职权混乱造成的工程管理混乱。 二、管理缺人才,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不达标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是专业性很强的特种行业,需要从事该工作的人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素质。工程建设同样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施工工程管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绝非普通管理人员可以“触类旁通”依照经验处理的管理工作。由于电力企业的管理人才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更多接触的是与工程建设管理区别甚大的管理工作,因此,在总承包管理模式引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应用过程中,电力企业的一般管理人员很难达到专业程度与专业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相当的管理层次。但是施工方的管理常常需要在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代企业行使的“业主管理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样一来,由于管理人才管理水平的疏失导致的电力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也就慢慢出现了。 事实上,总承包管理模式是一种经得住市场考验的双赢的承包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在电力企业将施工建设项目发包给总承包商之后,电力企业就将项目建设的“行动权”交给了承包企业,回避了自己并不熟悉的建设项目管理的难题,而承包企业在接到电力企业的建设项目后,将承担起在电力企业给与的管理权限内按照电力企业的要求去完成项目建设的职责。从电力企业的角度出发,总承包管理模式是一种“无忧化”管理,电力企业只需对项目施工的进度和安全性加以监督就可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具体地说,总承包管理模式效用最大化的发挥需要电力企业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第一、确立阶梯式的目标管理组织 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在总承包商承包工程项目的同时,还有很多更加专业的分承包商出现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在这看似复杂的管理体系下实现有效管理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一支高效率的管理团队。而电力企业掌控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关键,是在将电力工程建设的“行动权”交给项目承包企业的同时电力企业对工程建设“主动权”的把握。因此,在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电力企业成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管理内容的阶梯式管理组织将有助于电力企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分级管理。在阶梯式的分级管理组织的结构框架下,电力企业的目标管理将会被逐级细化,不仅有利于对项目承包企业分级承包的建设进度的把控,也有利于项目整体进度和利润能力的管理,从而大大提升电力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对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是一项专业的管理工作,需要电力企业结合项目的特点物色适合的管理人员。只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才能发挥阶梯式目标管理组织的优势,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完成电力企业交付的工程建设管理任务。在专业化管理团队层出不穷的新时期,高新外聘高水平专业管理人员或管理团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样的做法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培养电力企业自己的综合型高水平管理人才才是更好发挥总承包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作用的办法。具体的讲,电力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以企业的管理人员为班底的“学习型管理团队”,该团队在提升所有管理人员现有管理岗位的管理水平的同时,客队有特殊管理才能的管理人员加以培养,从而在高新外聘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之外开发一条自主独立的高级综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轨道,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总承包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投资收益的保障,还关系到整个电力行业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值得电力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和企业管理特色持续深入的仔细研究。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浅谈如何加强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施工分包招标管理 摘要: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施工内容繁多,技术复杂,工期要求紧。因此在总承包合同签订后就应立即展开施工分包招标工作,施工分包招标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经营状况,本文重点谈下如何加强EPC总承包项目的施工分包招标管理。 关键词:电力工程 总承包 施工分包 招标管理 电力工程EPC总承包合同签订后应立即对项目的施工分包招标进行总体策划,要从编制分包招标方案,到资格预审、编制招标文件、评标、定标等各个环节加强分包招标管理。 1合理划分标段 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复杂、工期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施工分包招标将大大降低招标的竞争性,因此应将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划分成若干个标段进行施工分包招标,但也不能将标段划分的太小,太小的标段将失去对实力雄厚的潜在投标人的吸引力。标段划分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总承包方的现场协调管理要求。标段的划分应尽可能的考虑总承包方的现场协调管理工作。为明确各分包单位之间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减少总承包方的现场协调管理的难度,对于项目的各部分内容相互之间干扰不大,方便总承包人进行统一管理的应考虑对各部分内容分别进行招标。否则应当考虑将项目发包给一个承包商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对工程效益的影响。标段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效益。如果将EPC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施工分包招标,既有利于分包方的现场统一管理,也减少了总承包方的现场协调管理工作,且分包单位的人工、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等可以统一使用,大大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但发包价格往往很高。如果将项目按专业类别等合理划分为几个标段直接发包给分包单位,由于增加了各单位之间的竞争力,发包费用往往要比发包给一个单位低很多,但随之而来的是各标段之间的接口增加,总包现场协调管理难度和风险增加,且各单位间的人工、机械设备和临时设施不能统一使用。因此招标时应根据工程自身条件分析标段划分的数量。 2加强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因此在分包招标管理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2.1选择合适的合同文本 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文本应尽量采用成熟的示范文本,并根据本项目特点对合同条款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于无合同示范文本可参考的,合同条款应以总承包方起草为主。 2.2合同条款要完善 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既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基础也是将来双方签订合同的基础,合同条款的内容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合同条款应完善。对于今后可能出现争议的事项要在合同条款里进行明确约定。对于工期、数量、质量、计价原则等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合同中予以特别说明。 2.3结算原则要明确 在招标文件里必须将工程结算原则详细准确地写明,避免过程付款和结算时的扯皮。对于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招标项目,要明确对于工程量清单中未列或缺项子目的结算方式;要明确采用的定额及取费系数、计价原则、调整文件的使用范围;明确合同执行期间施工单位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涨价风险承担方;明确清单工程量发生变化是否调整单价。 2.4加强工程量清单编制水平 目前电力工程EPC总承包的分包工程多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进行招标。工程量清单是投标人进行报价的重要依据,它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直接影响到结算的进展与质量。对于大多数电力工程EPC总承包方而言,施工图图纸往往无法在分包招标阶段详细提供,因此总承包方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对工程量清单项目进行严格评审,充分了解现场施工条件和工程特点,尽量对清单中的子目包含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减少清单漏项,确保投标方理解清单项目所包含的施工内容,从而合理地编制投标报价文件,减少结算扯皮事项发生。造价人员还应根据招标范围及技经知识对工程量清单中容易引起歧义的子目一一界定清楚,比如钢结构的油漆品种、设备材料到货状态等。 3加强资格审查管理工作 资格审查包括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资格预审是指在投标前对潜在投标人进行的资质条件、业绩、信誉、技术、资金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资格审查。资格预审可排除那些不合格的投标人,进而降低招标人的采购成本,提高招标工作的效率。因此个人认为电力工程EPC总承包的分包招标应尽量采用资格预审的方式。要充分重视和规范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合理安排招投标活动的时间和计划,防止资格预审流于形式,同时建立专门的资格预审工作组,增加资格预审的透明度。 4加强评标管理工作 评标是招投标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招标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评标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4.1编制标低作为评标依据。标低的编制应充分考虑现行人工价格水平、材料市场价格、施工难度、工期、质量、自然条件等因素。标低应严格保密。 4.2要详细分析各投标方的投标报价,包括错漏项分析、算术性错误分析、不平衡报价分析、综合单价的合理性分析、综合单价中取定的人工单价和材料单价分析、措施费用分析、取费下浮系数分析、甲供设备材料卸车保管费分析、安全文明施工费用、规费、税金等不可竞争费用的分析等。 4.3对于明显低于成本价的报价一定要重点分析,防止施工单位为提高中标率进行恶劣的低价报价或不平衡报价,一旦中标后又找种种理由要求提高价格甚至中途退出,给总承包方造成很大的损失。 4.4要将各家投标报价情况与标低进行详细对比。对于报价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的单价提出书面意见,请投标方进行书面澄清或说明,避免投标方的不合理报价造成工程费用的增加,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不合理报价包括报价明显高于标低价格的和明细低于标低价格的部分。 4.5要仔细阅读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说明,确定投标单位对招标文件进行了实质性的响应。 结束语:通过以上论述,分包招标管理在电力工程EPC总承包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包招标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总承包项目的经营状况,因此应加强总承包项目分包招标管理。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税收筹划的对策及建议 摘 要 电力企业不仅为供电局减员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电力企业缺乏对国家日益完善的税收法律制度的研究,企业频繁出现重复纳税等现象,导致税收负担过重、效益下滑、现金流量骤减。因此,电力企业需引入税收筹划机制,合理、合法的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关键词 电力工程 税收筹划 对策 税收筹划作为一种企业经济行为,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与研究,这是我国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一种表现,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纳税人逐步树立正确的纳税观以及我国税收体制的健全和相对稳定的必然结果。由于税收筹划具有科学性、合法性,并符合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所以它为企业降低纳税成本、获得税收利益提供了一种可能。 电力企业在多年的经营中,始终本着照章纳税的思路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近几年,每次税务稽查人员来检查之后,都会查补很多的税款,导致电力企业的税收负担越来越沉重。而这正是电力企业缺乏税收筹划机制的重要表现之一。为了引入税收筹划机制解决这个症结所在,需要对电力企业税收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国外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法 税收筹划作为西方现代经济文明的产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于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来说,国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避税筹划,其真正的理论意义绝不是简单地带有违法性质地逃税行为,而是指导企业通过合理地投资规划来寻找那些不被税法认定的收益来源。2.推迟税款的实际应缴时间,主要是指导纳税企业推迟应纳税款的收益实现日期,以此来推迟纳税,增加流动资金。这种推迟纳税方式对企业发展很有好处:一是可以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强企业活力;二是随着货币贬值率的不断升高,用利息率进行贴现后,可以有效减少应纳税款的实际上缴价值。3.转嫁筹划,指的是集团联盟内部的企业之间进行的是利润分配行为,由于他们这种特殊的关系,所以使得他们之间可以通过抛开市场因素,按照联盟内部的利益关系来确定相互之间的利润转让定价,这样可以扶助联盟内部的困难企业摆脱高纳税金额的状况。4.可以通过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调整纳税结构。由于各企业的筹资方式和纳税比例不同,所以要求各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该特别注意对资本结构的考虑。由于筹股成立的企业必须给予股东以红利回报,但是现代国际税法有普遍要求企业的股票股息是要参入企业成本的。所以,从税收的角度看,借债筹资比股本筹资对于企业的纳税数额来说是更加有利的。 二、国内电力企业税收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 (一)重复缴纳营业税 该企业之间曾经存在着经营业务相互重叠的问题,导致内部各施工企业为了自己承揽工程业务而多次出现内部企业恶性竞争事件,不仅伤害了电力企业的整体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地供电局专门成立了用户工程服务部,由电力总公司对用户工程实行“一条龙”管理:即先由电力总公司出面和电力用户签订总合同,然后电力总公司再分别和内部的物资供应、工程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把工程层层分解。 (二)重复缴纳增值税 近几年来,该企业开始逐步加大对本地的水电投资力度。企业通过短期购买当地水电站、中期承包当地水电站、远期独资或合资修建水电站这三个方面同时拓展水电业务。去年,下属的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一般纳税人)为了解决内部一个高耗能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纳税人)电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承包经营了某县一个小水电站(小规模纳税人)。到了年底,税务检查人员告知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由于是承包经营关系,所以该年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所取得的该小水电站出具的增值税票中的进项税不能抵扣。结果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的适用税率6%查补征收已抵扣进项税总计50多万元。很显然,这是企业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重复缴纳增值税损失。 (三)没有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战略,2000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又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其中对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和新办的交通、电力、水利基础产业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到企业总收人70%以上的企业,给予了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前者的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缴纳,后者的企业所得税享受前2年免征、次3年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两者同时符合的企业,两项优惠政策可以同时享受,但是大多数企业未享受到此优惠政策。 三、通过税收筹划降低电力企业税收负担 (一)通过改变对工程合同的签订方式避免重复缴纳营业税 上述已经介绍的某电力企业由于重复签订工程合同而导致重复缴纳营业税的问题。那么,怎样才是税法中所允许的工程总、分包合同签订方式呢?其实只要省去先前电力总公司和电力用户总签合同这一步骤,而由电力总公司和内部各实施单位就自己的施工量(或者经电力总公司与各单位协调后的达成的施工量)与电力用户分别签订合同即可。虽然上述两种合同的签订方式都有着真实的内容和相同的本质,但是税法毕竟不同于现行会计制度,从这一角度而言,它体现的是“形式重于实质”。 这些年来,像这种工程合同签订方式不当而造成企业重复纳税的情况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之所以在过去可以认定为是合法的“总、分包工程合同”的方式,在现在遇到了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税务部门近些年来对工程分包(转包)合同签订方式的判定标准改变所致。探究其改变原因,可能是源于财政部(86)财税字第076号《关于对国营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工程的收入恢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对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工程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的补充通知》这两个税收法规的失效。由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流转税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之前,往往要经过多个环节,每经过一个环节实现一次交易,也就发生了一次对卖者取得商品流转额课征流转税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道道征税”。现在税务部门在认定工程是总、分包,还是再次流转的时候,依据的是合同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所以,现在对工程总、分包合同的签订方式要有新的认识,避免因两种工程合同签订形式的差别而导致企业重复纳税。 (二)改变企业经营形式,避免重复纳税 上述的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为了解决内部一个高耗能冶炼企业电量不足的问题,承包经营了县一个小水电站,最终因进项税不能抵扣而被重复征收50多万元的增值税。这部分税金缴纳的确很冤,当初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如果能改变一下对这个小水电站的经营形式,直接把其买下来:一是将该电站变成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下的一个全资子公司,那么尽管该电站仍是小规模纳税人,但是其因售给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电量而出具的增值税发票中6%的进项税可以正常的被抵扣,不至于重复缴纳这部分增值税。二是将该电站的业务直接并入J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之内,那么由于只有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这一个一般纳税人企业存在,也就不存在因某一部分进项税不能被抵扣而形成的重复纳税情况了。 (三)跟踪税收导向变化,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由于税收具有资源配置作用,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影响收入分配水平,从而影响消费倾向,进而影响投资需求来改变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这既是企业朝着有利于国家调控方向发展的路标,也是企业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手段之一。“企业应当熟悉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不仅要了解各种税种的计征范围、计征依据和税率,而且要了解差别税率的指定精神,减税、免税的原则规定,自觉按照税收政策导向进行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正如前述A水电发展有限公司的情况,如果企业管理层能对国家的税收导向有所关注和研究,那么在对水电建设这种国家鼓励产业的投资时间上会有所提前、投资力度上有所加大。不仅能避过近3年来水电建设费用大幅上升的峰头,省下一大笔建设资金,而且还能享受到国家对于西部大开发新办企业和鼓励产业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获得非常可观的税收利益。 四、结束语 对电力企业而言,非常利于多方位开展税收筹划,尤其是针对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筹划。因此,通过在电力企业引入税收筹划机制来降低税负、获得税收利益,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是有广阔运用前景的。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现代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的管理与应对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延续数十年的电建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要,作为新模式的电力工程总承包便逐渐成为了电建的主流。本文结合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实践,对其承包活动中所要面临的诸多风险如何管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为总承包企业指出了规避和降低主要风险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电力工程 总承包 风险管理 应对研究 1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 1.1项目风险分析 NOSA管理的理念是:所有的场所都有风险;所有的风险都可控制;所有的事故都可避免。这个理念在电力建设中尤其重要,电力工程总承包,处处存在着风险,但是这些风险都是可控的。要从风险识别开始,然后针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价,最后达到风险控制降低风险、消除风险的目的。 1.1.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做好了风险识别,才能将风险评价做到位。为了把风险识别工作做好,首先要弄得清清楚楚的就是总承包项目到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在承包活动中存在着哪些不确定的风险,这些风险的性质是什么,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等。其次,承包企业要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总承包项目中形成风险的所有可能性事件一一理清。最后,把这些结果整理出来,并且要形成书面文件,为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1.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要根据项目目标和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要对风险识别的结果进行综合、系统、科学的分析,以便确认项目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把这些关系理清后,再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整体水平和等级的评定。其过程主要有:认真、系统地研究与项目风险有关联的背景信息;确定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评价基准;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用风险评价的方法来确定承包项目的整体风险是在什么样的水平上;科学地运用风险评价的相关工具,对总承包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的排序,查找并确定关键风险是什么;最后,要对总承包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准确地确认承包项目的风险状态。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这三种。 1.1.3整体风险评价 整体风险评价就是要考虑诸多导致风险发生的各个因素对总体目标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PERT,、 GERT、概率树等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科学的方法给出风险给项目目标带来的可能后果及其概率,然后就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或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评价的方法,对项目整体风险给出评价,并确定出风险的等级,以便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控制。 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按概率等级划分方式进行分级。分别有频繁、很有可能、有时、极少和不可能,针对这几个不同的表现发生风险的概率分别是0.9、0.7、0.5、0.3和0.1,而相对应的等级是A、B、C、D和E。而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严重性等级的划分别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属于极其困难的情形,即工程项目完全失败,全系统失效,属于一等事故等级范畴;风险发生后的后果比较严重,部分工程项目失败,而且系统受到的损伤属于轻度的,属于三等事故等级;风险发生后的后果比较轻微,对系统的操作极其低,甚至是没有部分项目失误,损失很容易挽回的情况。与此相对应的风险严重性分别为:1.0、0.7、0.4、0.1,风险等级分别为I 、II、 III、 IV。 对工程的风险评价可以通过绘制表格的方法进行统计处理,进而进行更深层更复杂的分析判断。在量化表中,可以分别对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标识,按照高、中、低的分类进行填写。该表在填写以上内容之外,还可以其它的方式进行填写。比如将风险细化成为按紧迫程度来分,按费用风险、工作进度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功能风险等分别进行排序评估。对那些可能对项目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要做好概率分析和对目标影响程度的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评估,将结果统计在内并对此项内容做出详细说明。 2 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应对的策略,想办法使风险弱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 2.1风险弱化 使风险弱化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该策略就是组织层要根据风险的识别、评价结果,找出科学的办法将其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使企业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减少。例如,如果项目的实施过程需要经过雨水比较多的夏季或者风雪交加的冬季,而无法按计划进行正常施工,那么,就要在签订工程项目合同时,提前将这一类的不利于施工进行的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综合考虑之后再制定总工期。用这种办法便可以弱化风险。弱化风险的方法如何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风险发生前、风险发生中和风险发生后。如果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弱化,其本质就是风险预防,是风险发生前做好预防措施,弱化或避免风险的发生;如果在风险发生中或风险发生后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弱化,其本质就是风险控制,就是当风险发生了,就要想办法降低风险的损失。 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经常采取的风险弱化的方法便是风险预防,也就是说要在风险发生前想办法使风险弱化。如,在主厂房、烟囱、冷却塔等建设中,许多员工要进行高空作业,为了预防高空坠落,在高空进行施工的员工,都要按规定,正确佩戴合格的安全带;为了防止空中落物砸伤施工人员或设备、设施,还要搭建围栏、防护网等;为防止火灾发生,施工现场不仅要有水源,还要有灭火器、消火栓等,并严禁进入现场的人员吸烟。 2.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所要承包的项目风险性太大,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规避风险,那么就要主动放弃承包或是改变行动方案,来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采取规避风险的这种策略,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因为如果对该项目的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便草率采取放弃项目的方法规避风险,就可能造成损失。当然,如果采取改变行动方案的方法规避风险,虽然说损失可能小一些,但是如果是草率的,也同样会有所损失。这种策略是在放弃使用有风险的项目资源、项目技术、项目设计方案为前提条件的,所以,一定要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在有了十足的把握后,方可采取该措施。 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面对可能发生的巨大风险无力承担时,承包企业通过一些合法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的行为。顾名思义,风险转移只是将风险换了个地方去发生,这样做不可能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更不能减少风险发生时给项目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因为采取了转移的方法,却可以使承包项目的企业减少因风险发生而带来的损失。这种风险转移的方式比较合适应对那些风险发生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损失便很大的情况,风险转移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出信、发包、开脱责任合同、利用合同中的转移责任条款、保险与担保。 2.4风险承担 承担风险是指很清楚风险一定会发生,而且对此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所有的后果都很清楚,并且在经济上足以承担,又不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不会影响到企业形象,不会影响企业信誉度的情况下,承包企业决定自行承担风险的行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小输换大赢的风险承担策略。这种策略通过是采取将该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列为该项目的一种费用,比如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或者建立风险基金等,在电力工程总承包中,许多企业会在投标中单独列出一项,就是不可预见费,专门用来处理因材料涨价等带来的财务风险。 承包电力工程论文:现代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的管理与应对研究 摘要:电力工程总承包的特点、基本模式及范围、风险识别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力工程总承包中主要存在的风险,对电力工程总承包的风险评价与控制进行了论述,风险控制尤其重要,现代电力工程总承包方应从确定投标时便着手进行风险分析,并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降低风险。 关键词:现代电力承包风险管理 1.电力工程总承包中的主要风险 承包商熟知项目所在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并因此不享有因遵守和执行这些政策、法律承担的额外费用,向业主索赔。因此,这就要求承包商在招标阶段以及工程实施阶段都要对这方面的规定加以重视,尽量避免可能引起的损失。 1.1业主确定供货商及其范围 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业主为了确保项目设施质量,往往对承包商采购项目设备材料作出一定范围的限制,如某些关键性设备和大宗材料必须在某凡家供货厂商中采购,有时会确定更小的供货范围,甚至要求确定供货厂商,如有的业主甚至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某些具体设备,材料必须在确定的供货商那里采购。尽管业主确定项目设备材料的供货范围对保证项目设施质量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在实践中,有的业主未能及时跟踪其所圈定的供货厂商的情况,没有及时更新供货厂商的名单。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供货厂商转行,有些厂商设备材料更新速度不够,有的厂商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有的厂商被兼并或者破产关闭等,这些因素都将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承包商执行项目合同。这些情况对承包商来说都是不同程度的风险。 一般来说,业主要求确定供货商的设备材料都是一些关键性的设备材料。一方面这些设备材料的价格比较高,供货商稍微提高价格比例都将给承包商带来不小的额外费用;另一方面,从项目计划的角度看,这些设备材料往往是在这个项目的关键路径上,对项目进度起着实质上的影响作用,如果设备材料到货延误,将对项目工期造成影响。 1.2设备材料运输风险 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当承包商承担设备材料的采购任务时,承包商从供货商订购的设备材料能否按期到达项目现场,除供货商能否按期交货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设备材料的运输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受到较多的外界因素的影响,有时并不是承包商或供货商所能控制的。不同的货物采购合同所规定的采购方式有所差异,承包商承担运输义务和责任的大小也因之存在差别,尤其是在国外采购设备与材料,所涉及的风险程度差别较大,在设备材料的运输过程中,承包商主要可能遇到设备材料能否按期运输,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货物的损坏和灭失的风险。即使承包商可能采取了货物运输保险等措施,但如果发生了损坏或灭失的情况,尽管承包商能够从保险公司处获得一定的赔偿,但如果再次采购相同的设备材料,并运到现场,此间所花费的时间可能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特别是在海外采购的重要的关键性的设备材料,可能对承包商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除非承包商提前采购和运输,但即使是这样,承包商也要提前安排好资金的筹措,采取这种方式也可能会引起其它风险的发生。 1.3业主的检验与验收 在有的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业主为了确保工程设备材料的质量,业主要求项目设备材料到达现场时,业主有权对设备材料进行质量验收或者参加承包商组织的质量验收,如果设备材料质量验收不合格,业主拒绝接受这些设备材料,并拒绝对这些设备材料支付,如有的要求承包商采购的设备材料运抵现场后,经过现场验收,并且有业主代表签字了,承包商才可以按照施工安装程序进行安装,承包商在编制工程进度款发票时,依据业主签字的验收合格单,把这些设备材料相应的款项计入到本期工程进度款中,FIDIC一EPC合同条件第7.5条款规定:如果检查、检验、测量或试验结果,发现任何生产设备、材料、设计或工艺有缺陷,或不符合合同要求,雇主可以通过向承包商发出通知,并说明理由,拒收该生产设备、材料、设计或工艺,承包商应立即修复缺陷,并保证上述被拒收的项目符合合同规定。因此,在工程项目中,如果由于设备材料存在瑕疵,或者由于业主认为设备材料存在瑕疵而拒绝接受的,不仅影响到承包商的项目资金运作,也可能影响工程的进度。 1.4供货商担保期限届满 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供货厂商对设备、材料都有一个质量性能担保期限,这对承包商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承包商对业主负有项目设施的保证期,在这期间,承包商不仅要向业主保证这个项目工艺系统运行质量,还要对项目中的每个设备、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担保。因此,供货商对设备、材料的质量保证构成了承包商对项目保证的重要部分,由于合同的主体不同,产生了两个方面的担保关系:一个是承包商对业主保证工程设施的性能,另一个是供货商对承包商保证设备质量,在供货商设备担保期间,供货商负责设备由于质量原因的修复。更换零配件等义务,在承包商对项目设施性能担保期内,承包商负责项目设施因设计、施工安装以及设备、材料自身质量等问题的修正、更换等义务,按照一般惯例,如果由于设备、材料自身质量问题,承包商承担修正,更换义务后,可以把这种责任转给供货商,但如果供货商担保期限届满,承包商就无法转移这种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工期延误以及承包商在采购设备材料时间安排方面等原因,时常出现在承包商对项目担保期内而供货商担保期限届满的情况,这时承包商还需要承担设备维修部件更换和现场服务等工作,以及需要解决由于设备质量瑕疵而影响项目性能测试的问题,这样经常会给承包商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构成承包商在工程承包中的一个潜在风险。 1.5施工与分包风险 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从设计图纸转化成实体的重要阶段,所有的设计文件及图纸在这一阶段都要得到检验和体现,通过施工可以发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遗漏甚至错误,通过施工可以对设计作进一步的修正,设计阶段隐藏的风险也得以暴露,承包商要应对由此而带来的损失,施工阶段也是资金投入最集中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投入的资金量约占工程项目总投资的80%一90%,总承包商需要根据项目安排情况筹措大量的资金,如果资金安排上出现差错或失误,很容易导致工程项目出现中断、停顿甚至报废,因此,施工阶段是对承包商的最大考验,大量的风险都在这个阶段可能显现,工程项目中的绝大部分与施工阶段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由于涉及的专业面较广,牵涉的工种较多,投入的劳动量较为集中,总承包商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施工任务,必须将部分施工的任务分包给其它施工队伍,这些分包商完成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总承包商的施工质量,因此,在这一阶段总承包商必须管理和控制好分包商的工程质量,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 1.6施工安全的风险 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及承包商除了关心质量、进度和成本外,安全问题自始至终都应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工程中的任何安全问题都值得承包商加以重视,而且安全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尽量避免常规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非常规性的安全事故的出现。施工安全的问题主要为两方面:一个就是施工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的机具设备的损坏,另一方面就是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 1.6.1机具设备的意外损坏 施工机具设备的意外损坏是指承包商或分包商所拥有的施工机具、设备和临时设施,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工作人员缺乏经验或疏忽行为而造成的损坏,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装需要相应的施工设备和机具等,有些设备机具的价值很高,如果发生损坏,既影响项目施工,也会给承包商造成直接的财产损失,这就要求承包商要根据不同机具设备的特点为使用频率和价值高低等,进行分类管理,必要时可通过保险等措施减轻其可能遭受的损失。现场的机具设备作为工程建设的工具和载体,一旦进入现场后就应视为工程项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FIDIC一EPC合同条件第4.17条款规定,承包商应负责所有承包商设备,承包商设备运到现场后,应视作准备为工程施工专用。因此,现场机具设备由于不同原因所造成的意外损坏,不仅仅是承包商自身遭受损失,并可能影响工期,同时,这些机具设备作为工程项目的一部分,使得业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1.6.2现场人员的意外伤亡 在现场施工、安装调试和开车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现场人员的意外伤亡,这其中包括雇员的疾病伤亡,雇员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伤害,以及其他人员在现场受到的伤害,尽管可能不是由于承包商的原因而造成的上述伤亡,但由于这些伤亡是发生在工程项目的现场,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工程项目,从而对承包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的生命越来越受到重视,承包商及分包商应对电力工程总承包中的主要风险受雇于他的雇员的生命负责,雇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伤亡,其生病及伤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丧葬费用以及补偿费用等,应由承包商或分包商负责,若投相关的保险,则这部分费用需保险公司支付,尽管费用上可能由保险公司赔偿,但如果事态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执行,甚至导致挺括等现象的发生,尽管所有承包商都希望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执行工程的人员较多,工程时间也较长,承包商或分包商的雇员将或多或少地受到外部因素的伤害,比如施工人员被施工设备或机具挤伤,高空坠物对人员的伤害。以及运输事故导致的伤亡等,这需要承包商不但要提高雇员的安全意识,更要采取一些技术或合同措施,来避免更大的损失。其他人员在现场受到的伤害是指非承包商及分包商的人员,在现场期间可能由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导致人员受到损失,尽管其他人员不在承包商的保险范围,但由于事件发生在施工现场,而现场的安全由承包商负责,因此,承包商理所当然地要受到伤亡事件的影响。 2.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 2.1项目风险分析 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所有的场所都有风险;所有的风险都可控制;所有的事故都可避免。这个理念在电力建设中尤其重要,电力工程总承包,处处存在着风险,但是这些风险都是可控的。要从风险识别开始,然后针对这些所损风险进行评价,最后达到风险控制降低风险、消除风险的目的。 2.1.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做好了风险识别,才能将风险评价做到位。为了把风险识别工作做好,在承包活动中存在着哪些不确定的风险,这些风险的性质是什么,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等。其次,承包企业要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总承包项目中形成风险的所有可能性事件一一理清。最后,把这些结果整理出来,并且要形成书面文件,为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工作做好式比充分的准备工作。 2.1.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要根据项目目标和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要对风险识别的结果进行综合、系统、科学的分析,以便确认项目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把这些关系理清后,再对项目中发生的风险进行整体水平和等级的评定。其过程主要有;认真、系统地研究与项目风险有关联的背景信息;确定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评价基准;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用风险评价的方法来确定承包项目的整体风险是在什么样的水平上;科学地运用风险评价的相关工具,对总承包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的排序,查找并确定关键风险是什么;最后,要对总承包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准确地确认承包项目的风险状态。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这三种。 2.1.3整体风险评价 通过PERT、 GERT、概率数等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科学的方法给出风险项目目标带来的可能后果及其概率,然后就可以采用按费用风险、工作进度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功能风险等分别进行排序评估。对那些可能对项目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要做好概率分析和对目标影响程度的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评估,将结果统计在内并对此项内容做出详细说明。 2.2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较合适应对那些风险发生概率很小,但是一旦找出应对的策略,想办法使风险弱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对发生损失的情况,风险转移所采用的方法。 2.2.1风险弱化 使风险弱化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该策略就是组织层要根据风险的识别、评价结果,找出科学的办法将其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使企业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减少。例如,如果项目的实施过程需要经过雨水比较多的夏季或者风雪交加的冬季,而无法按计划进行正常施工,那么,就要在签订工程项目合同时,提前将这一类的不利于施工进行的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综合考虑之后再制定总工期。用这种办法便可以弱化风险。弱化风险的方法如何按时段划分,可以分为风险发生前、风险发生中和风险发生后。如果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弱化,其本质就是风险预防,是风险发生前做好预防措施,弱化或避免风险的发生;如果在风险发生中或风险发生后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弱化,其本质就是风险控制,就是当风险发生了,就要想办法降低风险的损失。风险弱化的方法便是风险预防。 2.2.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所要承包的项目风险性太大,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规避风险,那么风险发生后的后果比较严重。 主动放弃承包或是改变行动方案,来规避风险部分工程项目失败,放弃项目的方法规避至是没有部分项目失误,损失很容易挽回的情况。当然,如果采取改变况。与此相对应的风险严重性分别为:1.0、 行动方案的方法规避风险,虽然说损失可能小一些,这种策略是在放弃使用有风险的项目资法进行统计处理,进而进行更深层更复杂的分 源、项目技术、项目设计方案为前提条件的,所析判断。在量化表中,可以分别对风险的具体以一定要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2.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面对可能发生的巨大承担时,承包企业通过一些合法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的行为。顾名思义,风险转移只是将风险换了个地方去发生,这样做不可能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更不能减少风险发生时给项目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因为采取了转移的方法,却可以使承包项目的企业减少因风险发生而带来的损失。这种风险转移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出信、发包、开脱责任合同、利用合同中的转移责任条款、保险与担保。 2.2.4风险承担 承担风险是指很清楚风险一定会发而且对此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所有的后果都很清楚,并且在经济上足以承担,又不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不会影企业形象,不会影响企业信誉度的情况下,承包企业决定自行承担风险的行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小输换大赢的风险承担策略。这种策略通过是采取将该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列为该项目的一种费用,比如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或者建立风险基金等,在电力工程总承包中,许多企业会在投标中单独列出一项,就是不可预见费,专门用来处理因材料涨价等带来的财务风险。 3.电力工程总承包主要风险及对策 3.1政策与法律风险及对策 新法律法规与法律法规修订产生的风险由于电力工程的项目周期较长,在此期间新修正的法律法令和新出台的政策在合同签订前是无法预见的,承包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此类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此类风险多体现为法律法规设计或施工规范标准的提高,而标准一旦提高,往往意味着费用的增加和对施工技术要求的提高,甚至有些标准的提高对工程的费用影响较大,能达到10%,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一旦承包商对些问题认识不足,或没有相应的预案,给总承包商带来极大的被动,对此种风险总承包商应在合同中加以规避。 3.2投标风险及对策 投标阶段则指从业主那里得到标书开始,经过审标之后决定投标,编制并递交 标书,中标后签订工程合同之前的阶段一旦中标,标书将作为合同的一部分,在 此阶段中的标书评定、标书响应技术方案的选择和商务报价等活动中都存在着风 险累计的因素,分析不充分或控制不当都会给工程项目带来现实和潜在的风险,具体表现为: 3.2.1技术方案风险 总承包商在投标时选取了能够满足招标书中各项指标的重大技术方案,但因公司对这种技术的不成熟,或因公司具体条件的改变造成将来项目具体实施时困难,这就要求总承包单位在投标时对重大技术方案反复进行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3.2.2投标报价失误 即总承包商为了中标,在投标报价时将标价压得过低,但在项目实施时标价不 能补偿成本的风险,在实际的招投标中,总承包商通常会面临着一具矛盾,即投标 报价不能过高,否则会失去竞争力,而报价又不能过低,否则会造成项目亏损,这 时的风险会更大,因此要保持这二者的平衡,既要实现合理的价格,又要中标。有 时单纯的为中标而压低价格带来的风险是总承包商难以承受的。总承包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自身管理,依靠过硬的管理来降低总承包成本,提高竞争实力,既能保证以较低的价格中标,又能降低经营风险。 3.2.3编标报价漏项 编制标书和进行商务报价时,由于业主提供的前期资料不全,或由于投标人员对项目的细节了解不够,对项目的局部造成漏项,从而以较低项目投标成本进行投 标,这种情况下,作为业主方认为所有投标单位都已经熟知了招标书中的所有内容,所以极有可能因造价低而中标,而这种情况中标,给后续的合同履行带来很大的困难,给工程的经营造成极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总承包单位在进行投标时,要选派一批有经验、业务知识熟练的人员参与投标,保证投标的完整性。 3.2.4随意承诺 由于现在是买方市场,相当一部分业主在招标时,随意提高工程标准,或增加相对苛刻的条件,有些总承包商由于从接到标书到投标时间较短,对标书中标明的内容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时,或对要求执行的标准规范还没有完全理解时,或者为确保中标,除了标书中要求的内容外,随意进行承诺,一旦中标,业主要求履行承诺,这时总承包商再仔细查看以上内容时,才发觉有些承诺根本就做不到,或将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增大项目的风险这就要求总承包商在符合法律法规规范的前提下,量力而行进行承诺,对于不能履行的承诺不进行承诺,而一旦承诺,就信守承诺,并将这一部分成本体现在商务报价上。 3.3合同风险及对策 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 选择不当,合同纠纷,合同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合同条款不适用等,工程承包合同是执行一项工程项目的法律文件,在工程项目的执行中任何施工程序和工作环节都要在合同环境下予以实施,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和最终成果都是要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合同期限、予以检验评定验收和支付工程款,因此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执行的成败。有些承包商的项目经理。认为只要和业主搞好关系,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什么问题都好解决,对于业主提出的条件只要能做到的就尽量满足对方,即使有些条件往往是与工程无关的,可是一旦工程上出了问题,业主依然会按照合同条款来办事,使项目造成很大的被动。 3.3.l合同条件的确定 对项目合同条件的把握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合同条件一般由业主方面准备,合同条件倾向于业主一方,业主方往往把自己的风险通过合同的方式转移到承包商一方,如果承包商想签合同,往往只能接受而这样做,对于承包商而言,存在了潜在的合同风险。 3.3.2合同的解释 电力工程总承包合同都要规定合同文件的优先顺序,便于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产 生矛盾时有利于做出合适的解释和解决,但是由于承包商与业主之间实质上并不是平等的,业主往往利用其特殊的合同地位,对合同做出不利于承包商的解释,这样在出现争端时,责任往往在承包商一方,从而对承包商造成不利影响。 3.3.3合同范围不清 电力工程总承包涉及的专业多,范围广,工序繁多,专业之间交叉也很多,这样在合同中常常会造成合同范围不清,这时业主方往往会以总承包为由,把本来不属于合同范围内的工作强加给总承包方,使总承包方进退两难,增大合同执行的风 险,作为总承包商要善于从合同条款中寻找有利于自己在项目执行中创造盈利的 机会,聘请有经验的合同管理人员,提前发现合同中的疏漏或不利于自己的因素, 及时予以澄清解决,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合同争议带来的风险。 3.4采购风险及对策 采购工作在总承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4.1业主指定分包商及供货范围 业主方一方面是出于对产品质量的考虑,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向总承包商指定设备供应商及供货范围这样做既可能使总承包商无法完全控制设备质量,也会给承包商增加经济负担,因为业主指定的供货商的设备往往价格上高于市场价格作为承包商应就此问题提前与业主进行沟通,并写进合同,一旦由业主指定供货商造成的费用增加应由业主方来承担,降低由此产生的矛盾和风险。 3.4.2采购价格超出投标报价价格 大部分工程在设备采购与投标报价时间上相差在四个月以上,有的甚至在八个 月以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个月的时间足以让部分设备价格或钢材价格翻上一翻,给工程带来巨大的风险。作为承包商,应提前预测这一风险的存在,或将风险 转移给业主,或与业主共同承担风险,降低承包商自己承担的风险。 3.4.3供货商延迟交货 一是由于供货商生产任务繁多,来不及生产,造成供货延期;二是由于供货商管理不到位,资金短缺等原因,造成供货延期;三是由于供货商将设备生产分包,对分包控制不力,造成供货延期。无论是哪种情况,在电力市场上,供货商延期交货已成普遍现象,给总承包商人员组织工期履约造成很大的困难,带来巨大风险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承包商需提前估计供货商的履约能力,并提前向业主沟通,取得业主的理解与支持。 3.4.4供货商不完全履行合同 有些供货商为取得中标资格,在没有完全理解设备技术参数的情况下,进行承诺并中标,结果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达不到设备要求的技术参数,给后续工程造成潜在的风险,于良可能因为一件小的设备造成工程整体不能正常运行,给总承包工程带来风险承包商需加强设备验收,及时发现设备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存在的问题,并提前解决,以降低风险。 3.5设计风险及对策 3.5.1初步设计方案存在重大问题 而这时不易发现,给工程的投标报价和后续设计带来重大风险在总承包工程中,或者由总承包商完成初步设计方案,或者由业主指定的设计分包商设计,总承包商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投标,然后进行详细设计无论是哪种情况,一旦初步设计方案存在重大问题,都会给总承包商带来不小的损失作为承包商,在投标前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仔细的审核,作为后一种情况,可以与业主进行沟通,共同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或风险,降低自己单独承担由初步设计方案造成的风险。 3.5.2设计配合 设计配合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设计各专业之间的配合,主要体现在土建与安装的配合上,二是设计与采购之间的配合,三是设计与厂家的配合在这三种配合中,无论是哪种配合,如果协调不力,配合不好,都会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造成巨大的风险设计各专业之间和设计与厂家之间配合不好,会造成图纸延期或出现真空,即有些项目设计没有做,厂家也没有做,电气也没有做热控专业也没有做,而当现场发现时再进行设计,已经影响了现场的施工进度,有时给现场带来很大的损失承包商要加强设计与设计设计与厂家设计与采购之间的协调,建立完整的协调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协调的力度,降低由此造成的风险。 3.5.3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 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总承包工程的总造价、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的难易程度、变更的多少等诸多方面,总承包工程的一大优势就是通过与施工相结合,优化设计,降低造价,避免以往传统承包模式中设计与施工相分离,造价的多少与设计没有直接关系。作为电力工程总承包,其总体造价肯定比传统的分包模式要低,否则业主方会失去将工程做总承包的动力。而作为总承包方,要在总造价低的情况下,产品的安全运行和运行质量,只能从优化设计入手,这就需要高水平的设计人员而一旦设计优化深度不够,工程造价下不来,总承包商将面临很大的经济风险。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电力机组可靠运行的保证,好的设计能够避免许多运行意外的发生。电力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保证本专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还要保证设备选型合理,还要和其他专业配合好,提供正确的参数,而所有专业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机组的整体质量,影响到机组正常的运行。如果设计人员没有设计经验,往往使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是达不到合同要求的设计参数,或是尺寸偏差,或是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或是给厂家提供不正确的参数,在设备安装好运行时才发现问题,这时只能出设计变更进行解决,而设计变更就会造成返工,产生费用,有的工程的变更费用可以达到工程总造价的10%,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给承包商带来巨大损失。以上种种情况表明,进行电力工程总承包,如果没有高水平的设计人员,将会给总承包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和风险。要做好电力工程总承包,必须配备一批业务能力过硬有经验的设计人员,保证设计进度和质量,降低或消除由此带来的风险。 3.6进度风险及对策 工程进度能否正常进行是考验总承包方履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业主方 为了尽快收回投资而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而总承包的优势就在于把设计、采购、 施工进度协调统一起来,从而缩短工程的整体工期。相反,如果总承包方在这方面 的机制不健全,协调不力,会给总承包方带来很大的风险。采购进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进度目前我国的在建项目只有极少数项目设备到货及时,不影响进度,可以说大部分项目都或多或少受到设备到货制约,而有的对项目的工期影响长达6个月之上造成设备到货延迟的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制造方接到设备合同太多而生产能力有限,只能是谁先付钱先给谁生产, 谁给的钱多给谁生产,谁给的赶工费多给谁生产。 b.业主或总承包方付款进度延迟,供货商推迟交货。 c.受设计提资的制约,设计方还没有给制造方提供设备参数,设备不能进行生产。 d.业主方或总承包方定货晚,而设备生产周期较长,主要体现在进口设备上。 e.业主方或总承包方采购程序复杂,审批流程周期长,造成定货时间晚。 无论是哪种情况延迟交货,都可能造成工程的延期,既不能完成业主规定的既定工期,又增加了总承包的成本,.由此带来的风险将会给总承包方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总承包方应提早进行设备定货的准备工作,提前预测设备使用时间,倒推出最迟定货时间及时解决影响设备交货的各种因素,必要时采取特殊措施,改变向厂家的付款比例,同时加大设计方与制造方的协调力度,确保设备按时交货,降低由设备推迟交货造成的风险。 3.7质量风险及对策 质量风险分为设计质量风险采购质量风险施工质量风险三者综合作用形成工程质量风险。工程质量风险是指承包商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及没有完备的配套质量措施,造成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并进而形成工程多次返工,增加成本,甚至造成项目进度被严重拖延,以及人财物的损失等的风险,在项目合同实施阶段,保证项目施工质量是承包商的基本义务飞若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承包商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承包主体,肩负着整个工程的建设和最终提交满足要求的合格的产品给业主的责任,如处理不好将影响到能否顺利地得到工程款项及整个工程的盈利状况。针对工程质量风险,需总承包方高度重视工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和健全从设计采购到施工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全面进行设计交底,让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结合实践,加强材料和工程设备验收,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与监理工程师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发现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避免造成事实上的质量缺陷。 3.8安全风险及对策 电力工程总承包作为大型的工业建设项目,涉及大型设备吊装高空作业大量的电气设备安装有限空间作业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源大体积混凝土作业高空脚手架等多项危险性极强的作业,管理一旦出现疏漏,就有可能造成火灾高空坠落脚手架倒塌大型设备事故等重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将给承包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和不可想象的风险,严重的安全事故能够毁掉一个企业。 安全风险发生的根源在于: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是极其复杂的,人的行为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制约,比如人的受教育程度人的心理状态健康状态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的能力对工作的态度对所从事工作的熟练程度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管理环境沟通及协调能力的强弱接受工作压力的程度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的因素不同程度的作用在一个人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个人的行为能力,也体现出个人行为的差异,从而决定一个人的安全行为或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从能量与天的伤害间的联系所给以的定义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作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针好遗西潦因.可该某取该下对策: a.加强对人的教育和培训,包括业务知识培训思想培训心理培训安全知识培训,加强人的综合素质。 b.营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工作,保持人的最佳工作状态。 c.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在以上的采取的对策中,在实践中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比如人的受教育程度,在我国以农民工为主的电力建设市场中,受教育程度不可能很高,靠短期的现场培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再比如,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很大保障作用,但这又需要业主方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矛盾的因素导致安全风险 时时存在处处不能掉以轻心,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安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措施到位,加强管理,保证必须的投入,安全风险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电力工程总承包商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从设计、设备到施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设施费用的投入,保证工程安全,降低安全风险,是做好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前提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