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与实施途径 【摘要】在建筑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日,建筑工程管理做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当今建筑行业普遍关注的内容。将建筑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完美融合的建筑工程管理,其在施工中拥有着它独特且重要的领导与监督地位。本文将根据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与实施途径,来研究建筑学与管理学完美融合的产物对于推动建筑工程发展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重要性;实施途径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与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住宅或遮风避雨的处所,建筑物的安全与实用性,美观与独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追捧。然而,伴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壮大,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各项要求的提高,如何保证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的安全与实用性,保证建筑承办商认真负责,以及保证建筑使用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则成了整个建筑领域与相应的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重点。由此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结合了建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管理学的科学管理方法,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在建筑过程中保持创新、完善体制、加强管理、重视安全和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操作而起到监督管理与指挥作用。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主要监督管理的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成本的管理。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盈利与否与企业的成本投入与竣工所得有着很大的关系。成本越低,在相同的竣工所得下,利润就越高。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项目的成本进行预先的计算规划与控制,在核算分析与考核后制定出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由项目管理人员落实相应的实施方案,在考虑到成本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其次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质量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的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对于施工建筑进行统一的、全局的、由始至终的监督与管理。质量管理的对象不单单是指建筑物或者建筑材料,还包括周围环境、施工工序等多个方面。专业的质量管理可以提升建筑整体的质量,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并且可以落实成本管理所拟定的实施方案,对于整个工程的顺利竣工起到推动作用。最后则是对于安全的管理,安全管理的范畴是对整个施工过程和整个施工建筑整体而言的。它是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建筑工程竣工后整体建筑的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对于安全有着充分的认知,施工人员与建筑设计人员才能时刻以“安全第一”为出发点,设计并建造出能够预防灾害,而不是事后补救的建筑设施来。而对于安全的深刻认知,也可以提升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规范操作与认真负责,大大降低安全事故隐患,为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保障。 可以是建筑工程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利益、质量安全、以及施工人员与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运用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技术与知识,可以推进建筑工程的开展,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为使用者带来更舒适、更实用、更安全的使用环境。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重视管理与理念创新 上文简述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它是保证了施工安全与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工程管理的重视,并且落实工程管理的内容,是企业的决策人与管理者应该重视的课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不仅不再只局限于书本与电视广播,企业的领导与决策人可以通过网络与传媒来了解工程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培养与教育工程管理者与自身,从而潜移默化的将建筑工程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里,使它成为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通过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深入到所有企业员工的心中。 (二)完善制度与健全机制 如果将建筑工程管理做为形式主义引入建筑企业,那么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有为了更好的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应制度,健全其相应的管理机制,从而配合工程管理监督与管理企业施工。在完善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学会对于过去的不足进行反思,错误进行检讨;并且了解国家的各种相关政策与法律,认真贯彻建筑行业行为规范;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理论与经验,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深入管理基层,切实体验管理环节,严谨暗箱操作,保证管理过程的透明化与专业化,以便更好的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三)增强监管与确保质量 落实了工程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地位,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将可以大大增强其监管力度,也能确保工程施工与竣工后的工程质量。由于工程管理对于成本管理是基于企业合理支配资源与财力,从而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的,所以在监管过程中,对于物资用具的合理使用、保存与避免浪费都是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的对于质量的监管,则是在确保了成本管理的措施得以落实的基础上,对于施工材料的监督与管理,另外还包括竣工后的验收监管。可以说确保了质量与施工过程中对于物料的合理应用,才是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手段。 (四)落实安全教育与措施 在工程管理的重点之中,除了工程成本与质量的监管之外,最重要的则是对于安全的监管。做为确保施工人员与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在工程监管期间,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也跟将建筑企业整齐体专业素质有关,所以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要深刻认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推广安全教育的学习,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操作规范的学习,以及加强企业本身的安全措施,降低建筑过程与建筑竣工后所能产生的隐患。 结束语 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耸立起诸多人类文明的象征,随着建筑的不断增高,预示着人类的文明也日渐茁壮。做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建筑物是经得起风霜雨雪的巍峨之作,而确保它能横跨时间的洪流的重要保障,则是取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落实与开展。做为建筑物重要的监督与管理科学,建筑工程管理在今后建筑物的建筑过程中必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整个建筑工程技术,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解析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摘 要:通过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市场化 新时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也随之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建筑工程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化的发展,因此,为了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必须在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上进行创新。同时,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积极引进新型人才,并对管理体制、技术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 对工程管理不够重视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推广时间短,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不够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多数只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虽然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管理工作的重心仍旧是在工程承包上,对管理工作缺乏安排,致使管理工作混乱不堪,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甚至一些企业为了缩减工程开支,在施工中采用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这样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信息化程度低 建筑工程涉及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资源的交换,而数据和资源的交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创建自己的数据库,并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工程管理中。但目前,建筑工程中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化管理程度比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 1.3 能源消耗量比较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逐渐增大,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建筑工程能源的消耗量远远高于国外,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多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不断推广绿色建筑,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的必要性 2.1 创新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需要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正逐步走向市场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慢慢改变,竞争意识和市场理念也逐步形成。建筑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创新项目管理,而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企业与项目关系模糊、责任不明确、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缺点,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使建筑工程管理能够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2.2 创新是时展的必然 历史表明,想要进步就需要不断创新。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战略就是“促进改革、发展、创新一体化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应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企业文化相适应,从而建立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如果企业没有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资本和技术等,那么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创新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活力,企业在发展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建筑工程建设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承包商逐渐进入市场,国内的施工单位要想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并进入国际市场,就需要不断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3 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 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只有遵循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照市场机制改革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从而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系。在探索建筑工程管理的方式时,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建筑企业中标的大型建筑项目,建筑企业需要建立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等。建筑企业负责项目的监督和评价,而分公司依照相关协议投入资源并进行施工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对小型项目,建筑企业可以委托分公司进行负责管理,由企业对项目进行安全监督和技术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分公司的施工积极性,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企业要健全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可以对资金实施统一的调配和管理,并要不断强化建筑企业对资金的控制能力。实施项目资金委派管理制,保障资金管理负责人可以独立履行责任,对财务的支出实施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做好资金的预算工作,合理安排资金的用途,严格审批招待费用,严禁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2 观念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者要重视创新模式的应用,积极培养员工进行理念的创新,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并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凭借创新思维管理企业。 理者应该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建筑企业中贯彻和落实新的工作方法,同时,企业要把工程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把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的创新,需要探索符合市场发展的工程管理模式,并且要适应建筑企业的管理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情况。 3.3 技术管理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对专业化的施工技术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提高技术人员的施工技能。②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能力。建筑企业应该成立工程招、投标小组和项目技术方案管理小组,专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订施工方案。③积极研究适应企业施工技术的工艺和符合企业技术管理标准的技术。建筑企业应制订工程技术管理标准,实现工程管理流程化。④建筑企业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等,促进企业的良好运作。 3.4 成本管理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应重视工程合同的洽谈与签订,做好工程投标成本的预算,对合同条款进行细致的分析,规避不合理的合用条款。在合同签订后,对刚性的合同条款,应制订相应的措施,对开口合同条款,制订合理的理赔措施;在合同履行中,加强对施工单位的选择、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工程预算管理等。在工程竣工后,应做好工程结算工作,尽可能降低成本。对工程后期的管理工作,要处理好客户的投诉和意见,做好工程的维修服务工作,从而降低工程索赔成本。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建筑工程各个部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化的发展。同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积极引进新技术,创造出符合建筑工程管理要求的管理模式和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论述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总结,着重针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类似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建筑企业开始不断改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将工作中心向建筑工程管理上移,坚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进而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因此,下文主要就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仍存在着施工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现场管理粗放,建筑企业组织设计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管理质量,使得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的运作应该从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和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执行的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对工程管理的约束性较差。同时,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没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专业队伍,这就造成了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以及其他问题。 2.2 施工阶段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阶段就是现场施工,对该阶段的管理是否良好,与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机械和人员问题。机械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比较低;选用的机械不够,机械老化、性能不佳,由于缺少创新技术的支撑,在建筑施工中高效的新型机械很少采用。人员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实际水平与文化程度不对称,施工技术偏低,专业技术拔尖的管理人员少,高级施工技术人员短缺,同时缺乏新材料、新机械、新技术的使用知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3 劳动人员管理比较混乱 建筑业是一种劳动力比较密集的行业,劳动力在建筑工程中占主力军的地位,因此,合理地管理劳动力是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没有一套比较合理的行为准则去规范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调配、管理比较混乱,对劳动力未能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和使用环境。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的是包工制,施工队伍大多是临时组合起来的,施工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未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未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人员调配机制,从而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劳动力调配不合理的现象。 2.4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技术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管理应当实现规范化、科学、安全的操作,这就需要在技术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财产安全。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着技术管理不科学和管理松懈等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自己的职责对建筑工程执行严谨、细致的监督控制未严格把技术关,甚至只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技术标准和要求,导致很多的工程事故的发生。 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状况来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比较薄弱,素质偏低。在现代化的今天,建筑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高要求、高技术含量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比较高的素质,而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以及专业管理程度比较落后、低下,这种状况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健康发展。 3 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改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 完善和革新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要求。首先,应在管理的法律、法规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加强管理 目的,保证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要加大完善管理制度的力度,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系统,通过借鉴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以及采取必要的管理工具,对现有的操作和规划进行重新调整,使管理变得专业化、现代化。 3.2 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是所有的企业在生产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直接领导着工人进行施工,必须非常重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做到事事有底,每项施工都要有专人负责,对于违章作业要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每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对工程进度层层把关,各阶段都要签定生产安全责任书。监督人员必须督促和检查施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生产安全责任制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于没有明确责任的施工单位,要限定时间进行整改,必须做到有章可循,保证施工的安全。 3.3 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不同的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同,为了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经过岗前培训,不仅可以使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按计划、按质量完成。 管理队伍是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管理团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工程施工的效率,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才能带领建筑施工团队赶上时代的步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实际的强化管理队伍的工作中,要做好选、育、用等环节,从试用到聘用的过程必须要把好关,保证聘用的管理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保持与时代接轨,并能着眼于未来,保持管理水平的现代化。 3.4 优化力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降低建筑企业成本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少人力的浪费,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管理人员要对各个部门的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及统计,掌握各个部门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人员,同时对部分工作人员实行合理流动的机制,从而使人员管理显得更加灵活,达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私营的建筑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工程管理的局面变得比较混乱,弱化了建筑工程管理的运作机制。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各种问题并存造成了材料浪费,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所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法的应用策略 摘 要:在管理学科中,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分支,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对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对施工企业是否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项目管理法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项目管理法;建筑工程管理;应用效果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工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时候应用何种方法对施工效益是有很大影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法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其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1 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法概述 1.1 项目管理法的含义 项目管理法的核心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效率,同时更好的完成项目目标,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通常都是采用的项目经理负责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实施计划,同时也能更好的进行组织计划,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也能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对生产资料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获得更好的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通过管理手段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的目标,保证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2 项目管理法的目标、对象及特点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完成施工工程的建设,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项目管理法在进行实施的时候是以建筑工程为对象的,因为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通常每个项目都是一次性的,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要更加的全面和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的是相同的,项目管理要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对施工的费用进行控制,同时对施工的质量要进行控制。项目管理法也要对相关的施工信息和合同内容进行必要的管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所要涉及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控制是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的机械设备以及材料进行很好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生产要素之间是存在着很强的系统性的,因此,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也慢慢出现了系统管理的倾向。 2 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运用项目管理法 2.1 明确建筑工程的项目负责人 为了更好的应用项目管理法,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依赖项目负责人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在实施项目建设的时候,项目经理就是项目的负责人,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也是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经验的。项目负责人要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掌握,同时,对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技能要进行掌握。项目经理在一定意义上不能是单独的个体,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团队,这样能够更好的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同时也能更好的实施管理。项目经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更好的运用掌握到的知识,能够更好的将项目管理和时代变化进行融合。 2.2 建设管理项目运行的机构 项目管理法在进行实施时需先进行设计和建立管理组织系统,这样在组织运行和调整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实现项目管理法的目的。组织设计和建立是为了更好的统筹和建设一个能够更好的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的的组织机构,因此,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分工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就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更好的规范内部人员的活动,同时也能更好的利用信息实现组织目标。在组织系统建立完成以后,各个岗位和部门都是要进行组织设计的,这样能够更好的按照必要的行为来进行工作,同时也能更好的在组织运行的时候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组织调整的时候可以同组织设计的目标进行必要的对照,这样能够更好的对组织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这样在运行过程中也能更好的进行改善。项目管理法的组织职能通常是包含着组织设计、组织运行以及组织调整的,因此,项目经理的职能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效果也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的。现在很多的国有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有了很好的发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一定要对项目管理法的应用效果进行 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3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制定管理制度有利于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指导,并规范组织及个人的行为,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另外,在遵循相应标准和规程的条件下,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了保障。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与计划、责任、监督、核算、奖惩等方面联系起来。同时,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还应具备科学的依据,能够促使员工主动地接受,它的执行与检查应具体落实到人。此外,为了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应实施奖惩制度,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使一部分员工受益,并不排除某个人受罚的可能。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将“五无一创建”当作目标,其中,“五无”是指没有超过重伤的工伤事故,没有大型的机械设备责任事故,没有重大的交通事故,没有火灾与洪灾等事故,没有恶性治安事故;“一创建”指的是创建一流的安全文明施工场所。另外,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应做到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从严管理、奖罚分明,强化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以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即为建立比较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将安全系统工程理念充分利用起来。从项目部的领导开始,一直扩展到基层管理人员,创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机构,并保证其能够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促进网络安全以及建筑工程安全。 2.4 过程控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企业应将自身优势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最大利润。另外,在施工阶段还要有计划地采取有效措施去协调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方面的运作,实现合理的投资。项目部的有关部门应对工程单价以及总价构成有一个很好地了解,以控制工程中资金的流动。于流动资金的形态转变中对利润进行分离,强化工程的生产能力,在工程运行的全过程中获取收益。质量控制指的是通过对工作质量进行控制,来确保工程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的要求以及合同的标准。而工作质量又会在施工工序中的各个环节和每个因素中得到反映,由此可见,工程质量是由施工工序的质量决定的。合理的周密的进度计划指导着进度控制的进行,而进度控制则跟踪检查建筑工程的进度,并加以分析、调整及控制。进度控制是以实现项目动用时间为最终目的的。 3 结束语 项目管理法在管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对社会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是要对很多方面进行管理的,在管理过程中是要按照必要的方法来进行管理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经济效益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项目管理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同时,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是要具备丰富经验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对管理技能要进行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项目管理的科学性。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与措施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全面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相对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措施,希望能对工程管理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管理对象是人员管理,而建筑业的管理内容不仅包括人员管理,还包括施工设备、施工规划、施工材料等综合性问题的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工程项目负责人的管理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建筑工程各个基层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作用。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施工量大、施工范围广、涉及内容广泛的工程,所以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1]。 1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也就是人的因素,在我国有部分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始终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因而不积极主动地去加以修改与完善,甚至于其主观意识之中对于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有一种排斥感。正是因为他们主观上的抵触,导致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建立、管理责任的明确以及管理任务的具体化等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进而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发展缓慢,并且整体管理水平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低水平。 1.2客观因素 在分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客观性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主要是指除建筑工程单位自身之外的一些相关的机构与部门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是影响我国工程管理工作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协助建筑工程单位加强管理是我国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其职能并未得到全面实施和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管理水平的提升。 其次,监理的职能发挥不到位。我国的工程监理体制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第三方参与者,监理单位具有独立开展建筑工程全部项目审核与监理的权利 ,但多数监理单位被施工单位“束之高阁”,失去了监理的意义,其职能也难以真正得以发挥。 再次,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还未全面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仍处于低水平的经验型、粗放型管理阶段。对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不够重视,缺乏先进、 实用和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从而影响了工程管理水平、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2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改变落后的传统观念,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管理理念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管理理念多数停留在表面层次,而忽略了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完善,不断的融入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必须加强以下措施:⑴坚决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为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我国建立了多个执业资格制度,还设立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我们要通过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资料,并且进行不定期抽查,以保证执业资格制度的严格执行。⑵强化终生学习。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社会,只有及时更新所学知识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认清自身的不足,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严格执行执业资格认证外,还要建立一个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此来激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2 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为了提高整体监督队伍的素质,确保监督工作及时有效、公平公正的进行,政府对运行规则要不断完善,并真正落实 这些规则,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来加强对建设单位施工质量的监督,重点加强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特别是要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质量监督手续、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证办理及竣工验收。此外,也应该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监测设备,提升监督工作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监督工作的科技含量。 2.3实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理职能 实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并充分发挥其监理职能,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最强有力的保障。在监理单位进驻现场后,要根据先前制定的监理质量目标,完善分工制度,协调好部门工作,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 ⑴确定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分工,岗位的责任人要签订好责任书; ⑵制定相关的监理管理制度,拟定相应监理的工作程序,使工程监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 ⑶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使岗位人员定期和承包商、建筑工人沟通、协调,对于存在的问题要不断的督促,使其真正的落实到位,坚决杜绝质量问题隐患。 2.4建立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⑴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全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优化配置项目管理部门以及机构,保证设置功能齐全,科学合理地分配人员,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度。建筑工程管理责任制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 ⑵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一方面要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确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绩效考核、检查监督等约束机制,切实遏制各种不良作风,提高工程管理的积极性。 ⑶进行技术革新,提升管理效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实现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如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建筑工程管理等,它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提高了企业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质量,使工程的效益最大化。 ⑷建立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 建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是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来组织实施。我们必须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积极吸取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与方法,综合整理各方面资料,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和稳定发展。 ⑸创新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是提升管理水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忽略了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以及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革新与完善,不断融入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从而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在这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做到发展速度适中,在充分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特色” 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业要继续保持稳定、健康、持久的发展势头,就必须从自身管理工作抓起,确实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只有这样我国建筑行业才会拥有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需求,必须向着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不断的弃旧扬新,接受新方法、新技术、新思想,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工具以及高科技手段,从而实现综合、完善、高效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探讨了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 管理模式 发展 创新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使我国建筑行业的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刻不容缓。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而现代企业的生命力正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不断创新。因此,我们要先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开始研究。 1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一直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而无法大力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普遍较低,存在着组织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管理手段滞后、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方面的问题[1]。 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首先,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必经之路。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项目施工上的完善需要,就必须构建起现代化的企业机制。由于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只有本着创新的观念来实施,这样才有利于建筑企业更快地构建起现代企业制度,以顺应市场的需要。 其次,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大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正常开展,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摈弃其中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方面,才能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再次,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而工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失效,都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带来不利影响。 1.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时展的必然需求 首先,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符合时展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建筑工程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建筑工程的管理,创建出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才能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其次,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时展的必然需求。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如果建筑企业墨守成规,那么其被淘汰就是必然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适应新的环境,创建具有创新能力、拥有强大企业品牌效应的工程管理模式,才能顺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1.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建筑行业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有着其特殊性,尤其是在我国建筑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情况下,其发展受到外部人为、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项目管理不规范,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筑企业在工程投标中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等,使得设计和监理地位被动,难以履行职责,各种职能错位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建筑行业企业必须自我完善和创新工程管理模式,以实现国际化发展以及满足市场发展的规律。 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 2.1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 首先,要对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进行创新。工程管理从本质上来看,是对人的管理,建筑工程的计划、协调、控制等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进行创新,直接推动了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从而形成换人不换理念的企业文化,并为建筑工程的管理创新打下基础。 其次,要采用更加科学的管理理念。工程管理的对象是由很多种元素构成的错综复杂系统,这就要求工程管理应从整个系统出发,使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大力研究与处理好系统内部的 各元素、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还有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之间的关系。 2.2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创新 首先,工程承包考评制度的创新。通过完善工程承包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责任制的考评,将责任指标细化为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人力资源、技术、材料、成本、结算管理等多项内容,并且详细制定考评标准,以此来规范项目部及项目经理的责任范围和行为,然后进行考核量化打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成本与质量管理制度的创新。目前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与质量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事后算”的被动控制为主。尚未建立起来比较科学的成本与质量控制体系。因此,要侧重于对实际成本和施工质量的控制,创新内部控制制度,在抓好项目成本管理与核算的基础上,强化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并建立成本与质量考核的预警机制。 再次,工程管理责任制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责任制在工程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能否真正落实,是决定工程管理成败的关健。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在企业授权范围内,处理好建筑施工工程内部的多方关系,切实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能够协调有序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分配机制、监督机制与服务机制等多项机制确保工程项目经理责任制得以落实,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体系,来进一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控制与落实,确保工程项目目标能得以实现。 2.3加强对建筑工程人员管理层面的创新 对建筑工程人员管理层面的创新要确立人本管理理念。人才代表着建筑企业的实力,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源泉,工程管理人才惟有创新才能进步。要加快、创新培养建筑施工技术人才,选拔、任用技术强、素质高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人才的技术提升提供有效保障[2]。 在建筑施工项目确立人本管理理念之下,还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人员管理层面的创新: 首先,确定项目组织目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加以分解,并构建层次化目标责任系统,在企业内部全部员工积极开展责任目标考核,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整个系统中所承担的任务,这是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得以构建的重要基础。 其次,应采取相关措施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相关的组织协调能力。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除应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该拥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有助于促进各个方面的人员能相互沟通与了解,并保持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工作氛围,利于有效化解矛盾,达成一致目标,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 再次,加强法制教育。许多重大事故是由于法制理念淡薄引发的,这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经济等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其根源在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知法犯法,在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下,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4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 一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知识、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技术创新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筑工程管理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管理技术创新为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支持,相互相成,共同促进,是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办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它对建筑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不断进取的动力。建筑施工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加强各方面的创新,才能不断完善其管理结构,切实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为建筑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现状、问题与解决之策 摘要:众所周知,搞建设离不开建筑工程。近年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里面有相当部分来自建筑行业的推动。建筑业的成绩虽然有目共睹的,但是建筑工程中“农民工”、“人海战术”这些印象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脑海中,说明工程管理中尚存在诸多不足。如何认识建筑工程管理现状、问题以及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变革,正是本文不惮肤浅而希望着力探讨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居者有其屋”也是当代很多人的梦想和追求。解决住的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建筑业的发展。表面上看,建筑工程是经过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这个流程完成的,但其中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发挥的作用并不为许多人所认识。目前,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于相当多人的头脑中[1],为通过工程管理取得更大成效的努力带来一定的阻滞,因此需要通过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问题的剖析,探明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管理功效的策略和方法,笔者为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 现状就是当前的状况。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有好的状况,也有不好的状况。好的状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管理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改进工程质量、采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模式改进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所进步[2]。然而,不好的状况即存在的问题也客观存在,而且有些非常突出,下面予以讨论。 1.1 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尚待完善 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规范建筑工程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与国外相比差距仍较大,诚然这不单是建筑行业问题,其他行业也有类似问题。就建筑行业而言,仍有相当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符合标准、规范的管理机构,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无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工作。这其中既与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配套措施与实施监督力度不够有关,也与社会普遍的法律意识淡漠有关。 1.2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其中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对工程管理的认识较片面,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立即见到成效,所以容易引起重视,而管理的优势要发挥出来需要做许多工作,更会被人看成“虚”的——可大可小、可有可无的东西。二是管理简单化,以包代管,从总公司-公司-分公司-工程处直到项目经理部,人事、财权逐层下放,从管理角度来讲上级把权力下放到下级,应该承担的一些责任也推给下级,虽然省事,但对工程的约束力也大大削弱了。三是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而且大家都在拼价格,为了降低成本,能减则减,一方面裁并管理机构和缩减工作人员;另一方面雇佣廉价劳力,许多缺乏施工经验人员“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工程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远。 1.3 建筑工程管理重形式“花架子”多,现代管理实质内容少 如上所述,由于对工程管理不够重视,不少管理内容形式有,实质内容却不多。以质量管理体系gb/t 19000族标准(等同iso 9000族标准)为例,很多企业热衷于该质量标准体系的认证,因为有利于投标等市场竞争。在认证阶段确也做了不少工作,但认证之后则疏于打理。再如信息化建设也是衡量企业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少企业购买了电脑、网络设备、工程管理软件等,但工程上非常重要的材料、设备、人员信息或档案资料并没有及时录入,这些资料往往在竣工后才补齐。工程管理也往往不按照预定计划实施,更多是依靠以前的经验实施。 1.4 建筑工程管理缺乏整体意识和均衡思想,往往“顾此失彼” 在工程管理中质量、安全、进度、成本都是重要的因素,但经常失之偏颇。如为了强调进度,往往忽略工程质量;为了控制施工成本,也必须牺牲工程质量。另一方面,质量监督部门在检查工程质量时,比较重视土建方面的问题,而容易忽略水、电、暖通方面的细节;或者检查工程质量时,重视外露质量的检查,忽视隐蔽质量的检测。与之类似的还有重视施工质量检查,忽视对设计工作的监督;关注开工建设,轻视施 前期准备等。出现这一系列问题,本质上还是工程管理水平低的表现。 1.5 建筑工程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匮乏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还是人才队伍建设,但工程管理中缺乏既懂技术、又会管理;既熟悉经营,又精通法律;既知晓信息管理,又熟练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精于国际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标准运作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缺乏妨碍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影响到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2 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健全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的宣教、实施和监督 与法律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已有的法律法规制度也不够完善,表现在过于强调原则性而可操作性不强、适应差,因此法律法规建设的重点是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完善法规细节,突出可操作性。 其次,还应加强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实施与监督环节的管理。法律意识淡漠,就不懂得守法,一方面需要宣传教育,但更重要的是要靠严格的实施和公平、公正的监督来体现法律的尊严。 2.2 更新管理观念、理清管理机制,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增收创效 解决轻视管理的不正确认识,首先应重视企业的战略定位,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企业领导层尤其应该如此。采用简单的似乎不费劲的做法,虽然可以适应一段时间,但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会得到质的提升。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无不以现代管理思想管理企业。 其次,理清管理机制。管理既需要效率,更应完善职能,增强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管理上重复的功能可以合并,但有些功能需要更专业的管理,不适合裁并,例如成本控制、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等环节需要加强而不是弱化。 2.3 内部应加强教育和考核,外部应完善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应通过开展管理教育工作,增强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应建立考核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仍以gb/t 19000质量标准体系为例,如果在企业内部认真落实该质量标准体系,并将责任、要求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重视管理的实质和运行效果,而不仅仅为了“认证”,那么管理效果将会大大不同。 企业外部的监督必须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工程质量不佳、安全生产事故多无不与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公平、公正的监管让企图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施展的空间,那么更多企业会用心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竞争力问题。 2.4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问题是影响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有了人才更有利于采用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应建立人才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承担重要岗位工作。对于基层作业人员,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流动性大,更应注重岗前培训,并且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在安排具体工作时,不熟练工人必须与熟练工人岗位搭配,这样可以加快新工人熟悉操作技术的速度。 3 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多、实施的环境条件复杂,具有普遍性、系统性、综合性、多变性的特点。管理的实质是解决好质量、安全、进度、成本之间的关系,从管理技术上说可通过运用现代工程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协调问题和优化问题,但管理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应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的素质和管理的效率。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面临着新的标准和挑战。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持久的发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现状,同时也说明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因素;对策;影响;分析 目前,国际化和全球化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建筑企业开始不断改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措施。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科学,它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与运作之间的客观规律,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总结得出的结论,因此,它能作为工程实践的指导。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能保证企业的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将工作中心向建筑工程管理上移,坚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进而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是根据基本国情,按照客观经济学规律,结合各种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项目整个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所期望的质量与效益目标。工程管理的实施过程是从立项到交付使用和维护全过程的管理,贯穿于项目投资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准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及工程竣工阶段,主要包括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等。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建筑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为建筑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还融合了管理的实践经验,使得很多建筑企业将工程管理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的具体环节中,有效的协调了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确保建筑业实现高效的利润。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 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与秩序维护的基本依据,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从工程管理部门削减人力,很多管理人员身兼数职,长此以往,人员的积极性很难提高,同时造成相关工作不能得到及时落实,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难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2、缺乏工程管理人力资源 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占据着建筑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的主导地位,但是我国建筑行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代表人才,同时,熟悉法律、技术过硬、懂得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也相对较少,最为缺乏的是了解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与标准的专业管理人才,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不仅很难适应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需求,更不能达到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3、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基本没有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实施准则作出明确的规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建筑法律法规缺少与国际相接轨的管理准则,项目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难以做到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从根本上限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4、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以农民工为主,其很难把握和认识安全与质量、进度、效益错综复杂的关系,当质量、效益、进度与安全管理工作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安全让步的错误观念,进而留下了较大的施工安全隐患。 5、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核心与机制。 施工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是建筑管理工作的一重要内容,该工作的实施需要施工、监理以及质检机构三方参与。三者处理工程项目的方向不同,利益出发点也是不同的,并且三者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就形成了没有明确的监管工程质量的核心机构的局面。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部门,势必为把握工程质量的安全增加了难度。 三、解决建筑管理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对策 1、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首先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改变以往传统、守旧的管理思想与计划管理模式,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引进、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充分体现项目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为各项管理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保障。此外,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 的特点与经营、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与市场发展趋势,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根本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落实到位,最后制定具体的管理创新方案并通过长期的实践、分析与总结,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此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2、实行动态施工质量监理制度 动态施工质量监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发现并反馈质量问题,有效的控制了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动态施工监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常驻施工现场,并深入施工项目中及时观测、记录施工进度,并发现施工隐患。一旦发现相关的安全隐患,则要及时反馈,与施工单位人员取得联系,制定对策,把隐患带来的进度耽误以及经济风险降到最低。 3、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包括两个层面:其一,各级政府及建筑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对建筑单位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进行实时监控,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其二,建筑单位自身要制定严明的安全保障制度,使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并切实落实到施工之中。同时还要配备相关的安全设施和用品,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还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普及与宣传,以及传授安全设施使用办法的力度。一旦发生事故危险,要确保施工员能全身而退,并把工程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整个项目组织结构中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部门,选择与制定符合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目标的信息化岗位的专业负责人与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处理平台,真正实现网上交流、网上办公。在实际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方在不同的地点,应充分考虑对远程数据通信方式的应用,建立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与文档的共享、管理等。 综合上述,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项目实施的关键之一,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仍然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很难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结合建筑工程特点与现代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加强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对项目实施的各阶段进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通过建筑工程管理可以使项目建设达到优质的控制效果。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试论如何搞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工程管理是每一建筑单位都在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途径 探讨 随着建筑市场经济发展,过去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提高工程管理与控制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变得至关重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立足之本。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运用管理的职能,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正确地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上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与决定,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质量原则 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搞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二)预防原则 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建筑产品是好的设计、好的施工所产生的。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如果各质量因素预先得到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三)服务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要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在项目内部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各个部门,各种工种、各种人员都有个前、后的工作顺序,在自己这道工序的工作一定要保证质量,凡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能交给下道工序,一定要使“下道工序”这个用户感到满意。 (四)用数据说话原则 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必须依靠能够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字和资料,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一切以数据说话,就需要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工程实体或工作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从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找出控制质量的规律性,从而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寻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次原因,采取改进质量的有效措施,掌握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客观规律,以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建设。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一)质量管理 1.质量监管体系 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同时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业主(监理)监督。 1)企业自身监督———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监管体系,现行的机制主要是项目质检员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公司质检部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检查验收(内部阶段性)。这样一个三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监督机制,也是企业对工程质量把关的主要途径。 2)业主(监理)监督———也称为第三方监督,是最权威性的监督。现行的管理机制赋予这种监督以权当天的管理权限,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的、正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2.监管方法和手段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懒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以及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1)现场监督一一对于施工作业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观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形成的产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2)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3)编制质量控制书,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详细说明,指明对策,责成项目部限时整改。同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变化,但必须处处以国家规 范和新的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企业自检体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 (二)工程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的实施是融汇在一起的。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是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信息来源,是调整和分析施工进度的依据,是进度控制最重要的步骤。进度计划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把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并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程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及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监理单位、承包商及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 (三)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建筑工程的正确管理需要建筑工程使用和管理单位共同的正确的管理和使用,它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也必然更加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强其内部的管理体系,以便能获得更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企业部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现代管理体系有着非常强的整合能力,如何做好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够有一个放心安全的居住环境,我国的建筑事业就能够蒸蒸日上不断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研究 【摘 要】随着实行企业自主报价,竞争更加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应体现在质优、快速、安全、低耗前提下的价廉。无论是项目管理还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必须对所有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成本非常敏感。 【关键词】工程管理 成本控制 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成本是指生产建筑产品过程中发生或实际发生的工、料、费投入,它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的节约程度、机械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施工组织劳动组织、管理水平等施工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情况。所以,工程成本指标能反映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是评定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能够及早发现施工现场活动的成本超支或有可能超支,以便有机会采取补救措施,尽量消除超支带来的影响或将影响降至最低,对工程项目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完善企业立法 成本通常可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可变成本是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成本,在建筑行业中,它是劳动力、机械、材料的直接成本以及现场间接成本之和,这些成本可变是因为他们是所进行的工程量的函数。固定成本是指一般管理成本,它的发生与所进行的工程量无关,而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比例。根据每个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具体情况,确立成本控制目标。把目标建立在项目上,使成本控制目标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落实目标成本的责任并使目标成本有效控制的关键是明确承包人的责、权、利,企业在与项目经理签订经济承包合同时,必须确立目标成本和责任,落实承包人的责任和权利。要建立完整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完善企业经营、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定额、核算、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有关实施考核细则。 二、抓住各个环节控制,疏而不漏,全面实现目标控制 首先,把握工程特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企业经营要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条件、合同成交约定等承接工程和承建工程的源头抓起,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和工艺特点,结合企业现有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可能规范内最大程度更新提高动能等实际情况,修改并完善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经济、合理、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全过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流水作业,尽可能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成本支出“把握成本控制目标。 其次,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成本。在施工前务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节约措施,对将在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各种代用品均做好事前周密策划,反复实践验证,一经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更要严格把关检查“保证安全可靠地顺利实施,促使工程成本降低。 再次,坚持计划指导生产,强化定额控制。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组织施工和合理安排,根据具体施工安排和定额量,编制出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等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使人、财、物的投入在定额范围内按计划满足施工需要,避免工程成本出现人为失控。 最后,加强人工费、材料费管理,做好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施工操作人员要择优筛选技术好、素质高、工作稳定、作风顽强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面,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在施工中,要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工程的用工减少,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数量增加,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而且还相应地降低其他费用。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凡工程中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和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取得建筑工程合同之后,承包商应立即开始准备工程有关部分的分包和材料订购单。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签订的分包协议是其针对工程某一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协议内容要尽可能严谨,减少索赔的发生。订购单是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订购合同,其描述了要供应的材料名称、种类、数量和订购单的总金额。 此外,加强机械费、临时费、管理费等费用的管理,做好各项费用成本的有效控制。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浪费,按用款计划认真核算,控制范围,严格审批。机械费用应按合理测算指标分比例承包,实行机械设备租赁制,严格设备租赁管理和奖赔制度,加大设备使用率,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费。首先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严格执行合理的操作规程,按时检查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记录,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带病运行。其次,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改进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三是加强机械设备的计划性,做好机械设备平衡调度工作,选择与施工对象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及大型施工机械。四是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职能,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机械设备台班产量。 三、建立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 建立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有如下几步:第一,成本账目图表的作用是用于估计项目支出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确定与公司的一般账目和会计职能的联系及与其他财务账目的协调一致。第二,项目成本计划是运用成本账目来比较项目的成本计划和现场发生的实际计划的。第三,成本数据采集是将采集到的成本数据集成到成本报表系统之中。第四,项目成本报表就是确定在项目的成本管理中项目成本报表的类型。第五,成本工程是使成本目标最小化应采取的成本过程类型。 总之,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关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探讨 摘 要: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建设行业技术进步取得了很大成绩,某些科技成果水平和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应用技术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然而,中国的建筑业在工程管理的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些对策或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水平,促进建筑生产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 1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 是反映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有关取费标准得出。计划成本,指项目部按计划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计算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施工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揭示成本的节约或超支, 说明经营效果。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可反映项目的盈亏情况。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逐步推广和普及,项目的成本管理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已经得到应用,可以说,项目成本管理正式为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因为它能够体现施工项目管理本质特征,能够反映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能够提供衡量施工项目管理效绩的客观尺码。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 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 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二是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三是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项目部用完以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租赁费用。四是为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五是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六是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 2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可用以下几句概括: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包括文件化的体系程序)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关键也在企业(含区域分公司)和项目两个层次。企业要注重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作为项目层次的管理层项目经理部对公司又是执行层,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建设业主提供保证。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工长、施工队检查员、班组长及其兼职质量检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控制网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 (2)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建筑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 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 3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 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 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 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2)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 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 根据施工生产特点, 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4 结束语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建筑工程的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同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紧密相关,建筑工程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的措施,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运用合理的工程管理手段,建立工程控制程序,各专业密切配合。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建筑业也迅猛发展起来,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对管理理论提出全新挑战。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理论体系进行分析与阐述,对提高工程效率与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 管理理论 体系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是近年来发展的管理学科,随着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人们创造财富与福利的方法、途径等有了新变化,不再是重复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项目开发与项目实施。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主要管理领域,并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具体项目的应用而不断调整与改进。 1、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企业主要完成上级交付的计划任务,并以追求产值为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市场观念取替计划观念、利润观念取替产值观念、管理观念取替行政指令,以此促进工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同时改变经验主义,实现科学技术管理,强调创新,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2、施工材料管理理论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具有涉及项目多、工程量大的特点,应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施工技术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4、完善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可让所有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前了解施工设计、建筑特点要求等,并在心中对工程项目有详尽了解,便于科学施工。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合同交底。其中应涉及到施工范围及相关技术要求,便于今后图纸审查与索赔。 (2)设计图纸交底。让施工人员对图纸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和特殊部位等。 (3)施工组织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部署情况、施工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与组织形式。 (4)设计变更交底。主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底,必须迅速、及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 (5)新技术项目交底。主要将新技术中涉及到的工艺、材料、结构等,向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尽量全面详细,必要情况下需要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现场施工监督。一般技术交底多采取分阶段进行,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机应变。 5、施工质量管理理论 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也就是原本内向的质量管理需转变为外向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应随着方针、政策及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这也是未来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必将在未来得以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一、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工程项目历史悠久,传统的项目管理也源远流长。80年代后,随着学术的研究与进步,项目管理理论和方式逐步趋向成熟,渐渐进入了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之产生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其应用范围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行业迅速扩张,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是要求管理人员及各个系统相结合,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的各项活动中,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目标范围内完成,以实现项目干系人(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单纯的理论思想只能够作为一篇供我们学习的知识内容,如果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就必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为了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我们需要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管理方式中得以应用。 二、项目管理运用现状分析 从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的观念看,多数领导者并未认识到现代项目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巨大作用,思想仍停留在“项目管理只能对一般意义的工程起作用”上。从企业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管理工程项目方面看,仍习惯于领导主观臆造决策,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团队精神。从管理手段上看,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还不普及,即便是一些使用了项目管理软件和施工企业也只是停留在对工程的一般进度管理,而无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无法实现对项目实现过程的有效控制。从人员素质看,多数一般管理人员对现代项目管理的一般意义还不够了解,学习氛围不浓,现代项目管理推广存在相当难度。 上述现象表明,推广和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道路还相当漫长,同时,从另方面也说明了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潜力巨大,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三、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工程项目日渐增多。一方面是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逐渐变成以我们开发商直接投资建设为主;另一方面,国家投资比例逐渐缩小,加大了企业投资和社会投资的比重,这就要求企业加强现代项目管理,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决策能力。其次,国家对投资体制的改革不仅对私人投资或社会投资管理进一步放宽,而且要对各项投资项目加强监管。因此,项目管理实施方法、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都必须加以保证,现代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再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风险,例如: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由于工程涉及而广,参加和协作单位多,工程实施时间长,市场竞争激烈等多方面影响,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设计或施工时随时有可能遭受风险,所以要求用现代的管理方式加以应对,保证项目质量,保障经济效益。 2、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能够对项目管理给予规范性、合理性、系统性的引导。工程项目管理是约束性非常强的工程管理模式。目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日趋出现规范化、集成化管理的特点,而我国技术落后、组织不健全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加强项目管理以适应国际发展趋势。 1)规划 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规划,通过该规划的实施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在工程实施的各阶段、各环节都必须严格以规划为基础,以此协调工程项目的多方面关系,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施工。 2)团队 优秀的项目管理者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项目管理得以实施的保证。由于现代项目管理具有较大的风险,涉及资金、设计、施工、设备等众多因素和复杂关系,所以需要配备德才兼备的专业性人才,其不但能够将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且需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政策,具备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以及强有力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能动性。 3)监督 为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目标顺利完成,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分阶段管理,即动态管理。对于不符合项目实施的目标,一旦出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作出调整,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竞争性,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在项目管理中,要做好交底工作。增强项目文件的透明度,便于项目管理人员充分细致的了解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基本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保证工期。由此可见,强有力的监督是高效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的重要手段。 4)控制 目标控制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对工程项目来说,加强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尤为重要。对项目实施制定具体风险计划,在实施项目的全过程需要有风险管理做保障。加强对风险意识方面的管理,对于风险具有预见性,能够迅速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导致这种风险的因素,预测风险发生对项目造成的影响等。 四、推进现代项目管理的途径 1、要更新管理观念 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更新项目观念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高层管理者,应当树立起项目管理的哲学思想,高瞻远瞩地审视企业的战略目标,评估战略目标的实 现程度,项目的支持性以现代项目的思维理念看待和处理问题;对中层管理者,主要应注重管理流程和管理思维,注重从管理角度把握项目的组织、规划、协调和对组织目标的保障程度;对于操作层,应主要关注于技术、技能和操作技艺。 2、要推广现代项目管理资格培训 项目管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在于持续的教育,教育可以使企业、团队和个人对项日管理知识体系有更系统和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应当注重内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鼓励员工通过ipmp或pmp认证,对管理者而言,通过pmp认证更具意义,这是因为:拥有一定数量的pmp人员可以大大促进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实现项目的战略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 3、要培养一支优秀的项目管理队伍 项目管理队伍是由项目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职能管理者、项目经理和操作层人员等组成,之所以应当重视项目管理队伍,是因为管理层不仅是相应的项目管理执行者,同时也是这一层次的决策者,决策者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更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企业造就一支优秀的项目管理队伍的前提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项目的系统化思想更需要逐步建立并扎根于各级管理者的头脑中,对各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培养,必须严格树立起“项目”思想,培训对象包括:1)对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管理理念的培养;2)对各级管理层人员的整体项目理念培养;3)对个人项目管理培训和继续教育;4)对项目团队组合能力的培养;5)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养;6)对员工和职业道德教育;7)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等; 结束语 如今,工程项目不仅仅只追求经济效益,它是要将社会效益、公共利益等共同结合起来的,这必然要求一套现代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是一套既科学又严密的管理方式,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工程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项目实施中,减少由于建筑工地引起的环境污染,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减少使用自然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尽量使用当地供应的材料和可循环领用的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认知社会各方需求,提高社会效益;对员工给予充分尊重,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实践证明,现代项目管理要求工程各方主体与投资、质量、进度相协调,理论应用于实践对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成本、保证工期、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多为我们保证经济效益。因此,认真学习现代管理理论以及抓好项目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探析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是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逐步兴起的一门管理学科,是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所形成的工程管理方法。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对社会要求不断增加,对各种财富和福利的创造和取得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目前的人们生活中,对各种生活技术和财富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各个项目开发与实施的效果,这就为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提供了基础依据。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社会管理领域的完善提供了基础。在建筑工程中,伴随着当前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各种施工项目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1、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中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付的计划任务,并且在工程建设的时候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的目标。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以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施工模式来促进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采用目前先进的社会发展体系和市场理念来取代过去的建筑施工理念,主要的替代方法和措施有场观念取替计划观念、利润观念取替产值观念、用目前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来取代过去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行政指令,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体系奠定了理论依据。 2、施工材料管理理论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目前现代化技术措施加强对材料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原材料作为目前建筑施工的主要基础,提高原材料质量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依据。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并且存在着施工项目广泛,工程量较大的特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体系和措施应当通过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建立单位和施工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自身先进的专业知识负责对工程材料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对和检查,避免由于施工中各种材料规格和数量的部队称出现了较大的施工隐患问题。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施工技术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4、完善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可让所有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前了解施工设计、建筑特点要求等,并在心中对工程项目有详尽了解,便于科学施工。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合同交底。其中应涉及到施工范围及相关技术要求,便于今后图纸审查与索赔。 (2)设计图纸交底。让施工人员对图纸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和特殊部位等。 (3)施工组织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部署情况、施工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与组织形式。 (4)设计变更交底。主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底,必须迅速、及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 (5)新技术项目交底。主要将新技术中涉及到的工艺、材料、结构等,向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尽量全面详细,必要情况下需要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现场施工监督。一般技术交底多采取分阶段进行,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机应变。 5、施工质量管理理论 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 6、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建设监理事业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是建设监理事业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必经过程。建设监理事业稳步和谐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扶持,尤其是法律检察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用法律的武器制止建设工程中的违规操作。只有在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下,群策群力地排除各种障碍,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摘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保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我国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正常进行。本文主要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进行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加强管理的经验。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管理;问题分析 建筑业在不断发展,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对这些工程项目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够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 1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 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共同属于建筑项目,所以工程质量控制因素包括:人为因素、材料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这五个方面。 1.1关于质量控制的人为因素 质量控制管理中,人的因素占有很重要的部分。 工程质量好坏取决于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领导者的综合管理水平。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都需要人去控制,高水平的技术控制方式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反之,则会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首先要保证管理者的水平。 1.2 质量控制的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材料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对于建筑材料质量,首先要从采购人员入手,采购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一方面能够熟悉建筑材料的性能,领一方面还要具有能够鉴别建筑材料好坏的能力,其次,采购人员还要随时把握材料信息,在采购过程中要进行货比三家,择优选择,实现最小化的支出,最大化的质量保证。在材料选购中要进行抽样检验,严格执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1.3 质量控制的设备因素 建筑施工中,都会用到机械化设备,随着建筑技术不断发展,机械设备在不断更新,如今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实力的标志,直接影响机械化程度,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建筑技术和设备水平,正确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和性能参数。 1.4 质量控制的环境与安全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对周围环境因素的考察,对于影响施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另外,对于安全因素,同样是质量控制的保证,要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认真填写安全管理目标表见。 2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2.1 保证工程各方面的联络畅通 对于工程进度管理,要与工程的设计方、施工单位,以及承建单位和投资单位都要进行沟通过,能够及时的了解工程的进度。如果工程进度出现问题,要与各方进行及时沟通,第一时间研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保证工程正常进行,不影响工程进度。 2.2保证建筑材料的及时供应 建筑材料供应是影响建筑施工进度的根本,如果在工程建设中材料供应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保证采购的建筑材料及时到位。另外对于建筑材料的供应商,要提供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程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这三类。 首先,对于分项工程验收由施工单位本身组织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检察验收,准确记录验收资料,形成一定的上报文件,交给工程监理单位,进行检查和确认。 其次,对于工程的分布工程验收,工程项目会承包给一些小的施工单位,把施工项目直接分成几个施工项目。在这个验收过程中,需要承包单位自己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承包部分的工程验收。 最后,对于单位工程验收,是在工程项目完成以后。在自己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接到申请以后,监理工程师要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审查,并且结合相关的资料以及合同规范,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具体验收过程见 4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案例分析 4.1项目概况 某公司计划建设一度假村。建筑面积为10,000m2。内部建筑有别墅区、主楼、副楼、游泳馆、射击馆、钓鱼台、停车场、职工宿舍等,在周围道路 缘地区铺设绿地。项目总投资¥1亿,预计工程建设需要2年。 4.2工程管理分析 对于工程管理,我们在这里只分析两个重要的管理因素,分别是质量控制和工程进度控制。 工程管理中提出了质量控制方案: 首先,项目管理人员 要仔细分析图纸,对重要的细节问题和关键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在图纸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对图纸的各个阶段计划进行审核,保证施工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在设计进展中协助审核设计,对于一些工程质量的特殊要求,要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工程方案要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确保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对于大楼的智能化设计方案要进行技术分析。 4.3工程进度控制划分 第一,要对设计方提出的工程进度计划进行有效的评估,尽量避免发生因设计推迟而影响项目总进度及造成施工单位要求工期赔偿的现象。 第二,要保证供应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正常进行。材料和设备采购都要编制材料设备清单,能够方便建筑方以后办理相关手续。对于工程分包合同及招投标、施工进度等,都要与设计方进行研究,把研究结果作为施工进度指标,方便管理人员作出工程进度决策。 第三,在工程进度计划设计中要与实际进行比较,提交进度控制建议,保证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工作,实现工程进度目标正常化要求。 5 结语 工程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通过上文中的案例,能够发现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认真把好每道关,要精心施工,才能打造更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在不断加强质量观念的同时,还要不断的锻炼自己,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用知识用技术武装自己,保证工程质量,为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告营销论文:从“中国制造”系列广告解读国家广告营销 摘要 本文以国家广告营销的价值构建与商业逻辑、国家广告营销的策略反思与观照为论述主线,深入剖析了当前国家广告营销的意义和误区,进而从传播价值链规划、政策推动、广告创意他国本土化、新媒体整合传播等方面提出了国家广告营销新策略。 关键词 品牌 国家 广告 营销 2009年12月,中国商务部隆重推出“中国制造”系列全球广告,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意在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这则30秒的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中心主题,阐释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该广告推出后海外反响强烈。出口企业倍受鼓舞,有关国家营销的话题迅速上升为国内行业焦点。 一、国家广告营销的价值构建与商业逻辑 国家营销在国外早已有之,世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早在其1997年的著作《国家营销》一书中,就提到“致力于自我营销的国家,必将极大地增加世界经济的份额和他们所服务的世界”,在科特勒看来,国家营销的核心任务正是期望在世界舞台上建立卓越的国家品牌形象,具体体现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外交和教育等诸方面,国家品牌形象的核心诉求其实正是该国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对外的一种宣传和输出过程,其最终将为该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助推力量,科特勒进而认为,“国家品牌形象的培育和塑造是任何一个于在世界舞台上“纵横驰骋”的国家或者地区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从这个角度分析,国家是一个巨大容量的传播载体,借助国家这一“管道”;可实现商业、文化、产品等的异国输出或传送,但经济学讲究利益博弈的筹码原则,在强国向弱国输出的单一逻辑下,弱国似乎只有输出廉价劳动力、廉价产品的可能,这一话语逻辑构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壁垒,因此中国以往的国家营销较弱,而发达国家国家营销意识和举措都较为明确。比如,在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11月23日晚,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著名的美国动画片《辛普森一家》中“露面”,为片中的“首相布莱尔”配音,给到伦敦旅游的辛普森一家五口提出建议,据说布莱尔此举是为了借机向美国人“推销英国旅游”;而芬兰在2004年启动一项宣传其高科技创新中心形象的活动,以便使芬兰高科技公司在美国有更好的表现。但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早在几年前就由政府出面做广告营销,使多数印度的公司都获得了好的效益。 国家广告营销的价值意义日益凸显,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对等输出的桥梁已经搭通,中国经济的增量优势需要有强大的外贸支撑,出口引擎依然是拉动经济的最大马车之一,但在国际经济低谷的背景下,如何借助国家广告营销提升出口,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现实课题;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国家广告营销所承载的公信力,远远强于企业自身广告的宣传说服力。此外,国家广告对产‘品的品牌塑造作用正在不断释放。以印度、爱尔兰为例,这两个国家过去由政府出面做广告营销,使印度、爱尔兰的许多商业公司都获得很好的效益。正因于此,目前国家营销正作为一种提升一国国际形象的流行做法,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推崇。 我国近年来越来越意识到广告营销活动的战略意义,但最初的起源确是国家公关营销。在前两年中国制造引发系列全球贸易摩擦之际,国家质检总局首先发起了“相信中国,相信中国制造”大型宣传活动;其次,商务部在各种国际场合宣讲“中国制造”对全球经济做出的贡献和中国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均符合国家标准和进口国标准;最后,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都参与到这场国家公关当中来,从而成功实施了这场“中国制造”的国家公关行动,此次中国政府在“中国制造”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承受多种压力的时候,能够开展高层次、大规模的危机宣传攻势,显然可以看作是塑造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努力。 就国家行为的路径判断而言,中国制造的国家公关宣传,无疑是中国制造畅销全球、全球经济上升通道背景下消灭出口障碍的策略,政府扮演的是为中=国制造护航的角,色,完成的是国家营销的第一步,而在全球经济低迷、有效需求不足的市场图景下,国家如何借助国家公器的公信力去激发需求,唤起全球商和消费者的产品信心?中国国家广告营销应运而生。 中国政府创新性地迈开国家广告营销的步伐,其背后有民族经济利益和国家政治的意义。微观经济学里有微观规制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规制要放松才会形成充足的市场竞争,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保护民族利益的立场,因此国与国之间经济规制的博弈实际上是国家利益的较量,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不仅没有成为物廉价美的代名词,反而成为发达国家挥动反倾销大棒的借口,而通过广告营销,提高中国产品的亲和力,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作为新兴的崛起型国家,中国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国家营销”改变其他国家民众的认知,树立起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国家品牌,从而成为企业和产品品牌最好的背书。只有这样,才能将贸易争端等尖锐矛盾软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消除目标国家民众敌意、笼络政治资源和更好地游说政府,实现国家利益。正如中央电视台一贯宣扬的品牌背书效应一样,中国制造系列广告的海外刊播,正是借助国家公信力起到政府“产品背书”作用,增强产品的整体信誉,包括产品声誉和形象声誉,而值得赞许的是,国内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比如格兰仕等都巧打民族牌,以“国家管道”出击海外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另一方面,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还任重道远,经济转型非一日之功,中国制造恐怕仍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驱动引擎,因此帮助中国产品的推广、推动销售量已成为政府的燃眉之急,国家广告营销呼之欲出,并上升成创立国家财富的制胜战略。 二、国家广告营销的策略观照 但是我国目前的广告营销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1、单向传播思想未能改变,广告灌输痕迹;在消费者3.0时代,单一广告灌输容易招致消费者抵触,纵观中国制造系列广告,灌输教化痕迹还比较浓厚,尽管其中不乏故事叙事,但在广告。传播方式上依然比较单一,广告故事灌输的思维定位未能改变;此外,由于发达国家同时也是“广告剩余”国家,广告浸淫公众100多年,其在广告接受心理上比中国公众更为理性,更为成熟,用中国广告模式去开展国家广告营销显然效果还有待提升;2、国家广告营销拘泥于产品广告宣传,整体、全面、成熟的国家营销思想尚未形成,事实上国家广告营销的不单一是产品,它可以是文化、民族精神、国人素养等多层面的东西,但梳理一下近二十年来我们对外输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影视作品,不难发现其中的误区与隐忧,比如曾经让中国影视作品“第一次”走向国际市场的《红高粱》,留给世人的印象仅仅是贫穷和粗暴的消极形象,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我们的影视在宣杨什么,在塑造一个怎样的国家形象?近几年,韩国的几部大型电视剧在其国内、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蓝色生死恋》、《我的野蛮女友》、《我叫金三顺》、《百万朵玫瑰》、《大长今》等等,这些电视剧作品以其强大的号召力培养了亿万韩剧粉丝,这些电视剧为韩国集国家之力所打造,在其较高的艺术价值背后,人们更能发现其国家意志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电视剧作为韩国文化传播战略的一部分,借助国家广告营销的力量,逐渐将一个韩国国家品牌的积极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当然这只是完成第一步;韩国倾国家之力打造一个又一个文化符号,并将自己的产品整合到这些文化符号中推广出去,依靠这些符号,韩国向公众传达了一个国家品牌,一个人们眼中现代、时尚、性感的国家品牌,以此为市场支撑,韩国电视剧热播不断,韩国菜馆不断扩张,现代、lg、三星、sk、希杰、乐天等韩国著名商业品牌更是成为主流;同理,哥德堡号重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途经十多个国家,让人们对瑞典这个遥远而陌生的北欧国家的品牌、文化及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一艘旧船充当了瑞典国家广告营销的载体;3、以东方人的广告思维构思西方人的广告创意,营销了广告诉求的效果;以中国制造系列广告为例,依然是国内广告公司策划、创意、制作,本土式定位营销是广告界的代表理论,而中国制造系列广告在这一点上还有待完善。由上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国家广告营销必须有匹配的策略体系支撑。 在全球化的市场逻辑下,中国必须由“国家制造”日益向“国家品牌”转型,因此实行国家广告营销战略意义深远。如何更为有效的开展国家广告营销?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营销背景_中,首先要提升全民广告营销意识,出台国家广告营销战略,从战略规划高度来理解整个传播行为,特别是传播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规划尤显重要,从文化交流、影视输出、各界国际交往等多个传播链条进行规划,确保国家广告营销意识的宏观落实。以电影为例,积极、正面的国家意识、良好的公民精神风貌和产品形象都应该在电影中有所反映,向世界传达中国的正面形象,传达人性的真善美,在西方传媒意识形态依然对中国保持敌视和丑化的情况下,如何以文化引导他国的舆论、公众评价是中国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国家广告营销活动应该在宣传中国辉煌历史文化的同时,重点强调中国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形象,让国外消费者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接受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化,认可中国的技术实力和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假如国家将广告营销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执行之后,便需要切实有效的法规来督促政策的落实;其次,学会按照他国思维来规划中国国家广告营销,比如从广告创意表现上,可能要善于运用国外民众所感兴趣的元素来进行创意,促进创意的他国本土化。符号学研究认为,语言会影响思想,形式会影响内容,广告创意形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广告传播的效果,知名广告人李光斗先生将品牌文化力归结为品牌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而广告创意表现,即为国家文化、品牌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外公众正是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载体认识中国和中国产品。此外,伴随新媒体的兴起,新媒体以其快速性、准确性、互动性、便捷性以及粘合度高、性价比高、投放成本低、有效性强等特点为海外公众所认可,站在国家广告营销的战略高度,中国有必要借助新媒体、特别是“国家队”新媒体进行国家广告营销,不失为一种优势策略。纵观国内企业新媒体的运用,已从单一的网络推广、分众化广告、口碑传播、社区营销等营销模式,过度到覆盖品牌推广、客户互动、营销渠道以及企业战略、社会责任、公益形象等全方位的新媒体整合传播营销模式,中国的国家广告营销也可借鉴这一思路。 今天,国家品牌竞争力整体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化推进的显著征兆,在国家广告营销策略上,中国还面临着传播价值链规划、政策推动、广告创意他国本土化、新媒体整合传播等诸多现实问题,但唯有突破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理解上的障碍,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广告营销目标,提升中国的国家品牌形象和产品品质形象,促进国家价值和中国产品效益的最大释放,提升中国品牌的辐射力和领导力。 广告营销论文:关于广告传播视角的品牌形象与营销关系 【论文摘要】对于品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营销学视角以经验方法进行,这在无形之中忽视了品牌形象研究的独特性。作为品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形象的塑造对于实现营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品牌形象塑造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结构过程。因此从广告传播的视角去认识品牌形象与营销关系,结合中国品牌现实探讨这一问题应该成为其中之义。 【论文关键词】品牌形象;意义迁移;传播学 目前,品牌研究已经成为中国营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品牌与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我们所接触的大部分品牌都是外国品牌的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得了“集体失语症”,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没有从以低成本的优势中清醒过来。在此背景下,探讨品牌及品牌形象问题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当商品同质化问题不断加剧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商品物理功能差异性很难成为竞争的利器,消费者的感性消费将进一步推动有效营销的难度。如何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如何通过广告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并使其购买某品牌商品?这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营销的最大困境。单纯的告知性广告对消费者的决策影响作用变得越来越微弱。因此品牌战略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法宝,对品牌形象及品牌体验等要素的构建与塑造也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增强商品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此品牌形象的塑造应该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品牌形象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品牌的思想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在古代。因为种种原因而采用做标记的方式就具有品牌的意义。一般人认为品牌最先源于西方古代人给家畜特定做“烙印”以表明其归属。在中国古代标记广告的形式也具有品牌的意味。标记表明生产者或生产工匠。古代手工艺人经常会在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上打上某种标记(抽象的符号或手工艺人的签名)以方便顾客识别产品的来源,这是品牌的最原始形式。早期标记主要功能是区别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商标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由于商品增加、竞争加剧,商标的使用便逐渐推广开来。西方各国关于商标的法律也相续出台。使得商标时期的品牌运作有了相应法律依据和保护,从而使商品经济发展与竞争日益变得规范有序。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标记和符号,对于品牌内涵的塑造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科技革命的兴起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商品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品牌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品牌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之间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显而易见,这个定义更多是从营销组合的角度去思考。从传播学视角审视品牌,品牌更多是跟体验联系在·起.因为消费者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胜过物质需求。品牌可以说是一种信息或体验的营造与传递,正如马克·布莱尔所言“品牌所面临的共同的挑战是创造品牌体验,深化和扩展品牌与他们主要客户群以及影响者之间的联结”简而言之,品牌是一种消费者对商品的体验的集合。在这其中,品牌形象是极其重要的成分。什么是品牌形象?利维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品牌形象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品牌形象是存在于人们心理中关于品牌各要素的图像及概念的总和,主要是品牌知识及人们对品牌的总体态度。斯兹提出,品牌应像人一样具有个性形象,不是单独由品牌产品的实质性内容确定的,还应该包括其它一些内容……,由此对品牌形象的认识进入到品牌的个性层次。综上所述: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总体印象和判断。品牌的外在形式是标志符号,其实质内容是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感觉和体验的集合体。消费者的这一集合性印象和判断是在与该品牌长期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广告以及营销工具的组合使用就是要在消费者群体的心目中建立起消费者所期望的品牌形象以达到与其沟通的目的 二、意义迁移:广告塑造品牌形象的原理机制 广告作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品牌赋予不同的意义。商品同质化的问题导致商品的物理属性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亦即“产品和服务,仅凭产异化的利益、独特的销售方式和与众不同的功能属性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普通需求,也不能满足企业长期的利益需求”消费的重心已经从物理功能转向了商品的意义,消费者追求商品意义的企图在于寻找归属感,消费意义也成为消费者获得归属感的唯一线索。因为商品生产过程与消费的分离使消费者无法了解到整个产品的真正的原料成分等客观资料,所以消费者只能通过感性消费解决这个困境。 在同质化商品的大海中,某一种牌子的商品如果不进行差异化的品牌战略尤其是品牌形象塑造,将失去消费者的青睐,也可能在市场上失去自己的声音。广告塑造品牌形象主要原理是意义迁移。万宝路香烟的产品定位以及广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个迁移过程的本质。这个最初定位于女性香烟的产品以“像五月的天气一样温和”来试图打动女性消费者的广告以失败而告终。后来在李奥·贝纳的精心策划下.通过广告塑造了品牌形象。成为了男性香烟的代名词,其成功的秘密在于广告形象的巧妙运用。通过展示牛仔形象来强化香烟的男性化气概。在万宝路香烟的各种广告中都是以牛仔为主要形象,在牛仔的嘴上叼着香烟或夹在手中,背景一般为草原或草原登。从广告传播的视角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广告信息的架构是一个奇特的过程。广告将牛仔、香烟、马、乡村诸要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从而形成了一个人工的广告形象。这个过程本身具有不同的选择性与可能性,也就是说元素的选择具有任意性。但由于消费者自身具有的趋向心理作用,自动地会将这一过程理解为自然化过程而非人为的。通过对这一系列广告进行“自然化解读”有机地将各种元素的组成意义的载体:万宝路是男性使用的香烟,是专门为野性粗犷豪放的男性而生产的;如果一个人吸的是万宝路香烟,他一定更有男人气概。这个形象使消费者对万宝路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将多个元素的组合自然而然地理解为一个必然性的整体形象。当想到万宝路就会想到牛仔就会想到狂野的男性气质,同时是满足了很多男性对自由的潜意识需求(主要通过乡村、草原等背景性信息呈现)。正是广告通过人为地“自然化”过程给予商品塑造了与众不同的个性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的参与中完成了意义的构建与迁移。商品成为了有形象和独特意义的物质载体。消费者因此通过消费商品解读意义进而获得归属感和满足感。正如里克·莱兹伯斯在《品牌管理》中所言,“转化型广告以品牌能够带来的非物质的感受为主题,强调品牌的社会意义.而很少提及商品的内在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带来的好处。转化型广告的目的是为品牌塑造一个形象……品牌通过这种广告宣传却能影响消费者对其内在属性的评介”。 三、差异性与吸引力:塑造品牌形象对于营销的重要意义 当代,消费者决策不是单纯根据商品的物理功能属性,更多是根据商品的象征意义、品牌个性、品牌形象等主观因素进行。每个企业对自己产品的定位认识不同,就会存在不同的产品定位以及广告定位从而会塑造出不同的品牌形象。对于每一个品牌而言,塑造的品牌形象就具有区分其它同类商品的作用。乐百氏纯净水提炼出“27层净化”的概念对其纯净水的纯净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点,使得乐百氏纯净水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迅速脱颖而出。乐百氏“27层净化”纯净水的专业的品牌形象给消费者留下了超级纯净的感觉.有效地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出了具有排他性的形象。这种形象深入人心,使消费者产生品牌信任感,同时对营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帕特里克·汉伦所言,进行充分沟通(广告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就能够与顾客建立起情感纽带,这就有助于让他们打造出产异化的形象,赢得顾客的青睐,加深与顾客的联系。这对提升品牌价值、提高财务方面的业绩表现具有显著效果”。 在商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在广告铺天盖地轰炸的时代,消费者对自己需要购买的商品难以做出选择,到底是什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呢?品牌形象的塑造可以使消费者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获得精神满足与体验。这样的满足与体验需要仪式化的在场。仪式是指“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实现这种互动性,就必须考虑将生活仪式与产品结合起来。耐克运动鞋的诸多广告其实质就是一个英雄神话的仪式。在广告中球星们娴熟地运用自己的技巧,巧妙成功地实现英雄式的射门或投篮,最后受到凯旋而归的荣耀。整个仪式不仅仅是推动营销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促使更多的年轻人形成一种对英雄的仪式崇拜,并在自己的生活中重塑这一仪式,使其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这种由于品牌形象所形成的吸引力正在世界各地改变着成千上万青少年的生活状态。消费者经常会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将某一品牌形象当主要考虑因素进行决策,因为此时品牌形象等感性因素的刺激可能促使消费者可以回忆起大量关于商品的印象以及对自己生活的仪式化影响而产生隐含的驱动激励。所以可以如是说,消费者在购买这类具有明显品牌符号和品牌形象的商品时。更多是在满足自己内心世界的精神需求,这种精神需求的满足是通过仪式化的品牌形象加以实现的。换言之,具有品牌形象的商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总之,塑造品牌形象增强了消费者对某品牌的吸引力,改变了对品牌内外属性的评介,增强了对该品牌选择的可能性,从而使该品牌在市场营销中产生较强的竞争力。 广告营销论文:Web2.0时代广告精准营销探析 摘要 web2.0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广告的精准营销受到普遍关注。广告精准营销不仅给广告主带来更满意的效益,也给顾客创造了个性化的沟通体验。 关键词 web2.0新媒体广告精准营销 网络 广告 web2.0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也引发了消费者信息接受模式的变化,这对向消费者传播商业信息的广告必然带来巨大影响。在web2.0时代的互联网上,消费者不仅可以自主地找到想要的信息,而且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种自主性和互动性正在导致令消费者被动接受的传统广告如电视广告的收视率急剧下降。那么广告业应如何应对?近年来,无论是在业界还是学术界,广告的精准营销受到普遍关注。可以说,精准已成为web2.0时代广告营销的关键词。那么,新时代下广告精准营销的含义是什么?目前我国广告精准营销的状况如何、未来又将怎样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做以下梳理和探析。 一、广告精准营销的背景和含义 广告精准营销是以web2.0为技术背景而产生和运作的。web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一般来说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可能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web2.0时代的来临导致广告营销环境出现两个深刻的变化:一是受众接触信息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二是广告媒体的商业模式也在悄然变动。受众接触信息行为的变化表现在web2.0更新了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和身份。一方面受众信息接受方式从选择不同媒体以接收信息,变成了可以直接选择想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受众的身份不再固定不变,传播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一个人可以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受众不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掌握和控制信息、甚至参与信息的传播了。广告营销媒体商业模式转变表现在由以传统大众媒体为主逐渐向互联网等媒体融合或转移。这两大变化要求广告营销人员放弃传统的媒介模式,对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告市场作出新的思考和运作。 那么,web2.0主要有那些技术功能呢?web2.0技术能够借助cookies的跟踪和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储存,记录下来大量的姓名和信息,在发广告的时候,不是针对每个人,而是针对目标客户营销。借助sns,利用个人博客进行互联网的营销,能够取得传统广告无法比拟的精准效果。例如google借助adsense,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搜索习惯,进行数据挖掘,然后能够寻找到更适合消费者使用的广告。①也就是说广告营销者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深入洞察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把营销信息制作成消费者“想要的信息”,借助 现代 化信息技术精确地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了。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精准营销”的概念诞生了。2005年9月世界级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最早指出了一个营销传播的新趋势——精准营销。 广告精准营销则是市场精准营销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广告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 企业 广告精准地传达到目标消费者。其本质特征在于强调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价格,通过恰当的渠道,向恰当的顾客提供恰当的广告信息。通过广告提供的价值与客户需要的价值之间的恰当匹配,可以为广告主实现可衡量和高回报的营销绩效。广告精准营销不仅给广告带来更满意的结果,也给消费者创造了个性化的沟通体验。因此,有人说:“20世纪初,成功的广告营销人员是那些对消费者需求嗅觉敏锐的人;上世纪末,成功的广告营销人员要掌握不同的信息;今天,成功的广告营销人员则有能力为目标受众量身制定媒体投放计划”。② 二、网络是广告精准营销主要阵地 细心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精准营销的概念和理论的提出是面向市场营销各个环节的,但广告营销是重点。同样,广告精准营销也是面向各种媒体的广告传播的,但网络是广告精准营销主要阵地。因为至少在目前,只有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技术,才提供了精准营销的必备条件。 目前活跃在我国网络上的精准广告的多种多样,包括“搜索引擎广告”、“窄告”、“富媒体广告”、“分类广告”,“博客广告”、“话告”等。搜索引擎广告是指广告主只需输入一个目标关键词,例如“洗衣机”,便可以在消费者查询“洗衣机”的结果页排个好位置,以此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据艾瑞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搜索引擎运营商收入规模达10. 4亿元,同比增长了81. 9%。搜索引擎的收入来源是网络竞价排名。而诞生于2004年的我国十大广告媒体之一的“窄告”,迄今为止,已覆盖新浪、网易、人民网、新华网等4000家强势媒体,并以按效果付费、每点击最低0. 2元的价格策略,吸引了众广告主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关注。它能够将广告与网络文章完全匹配。如某篇 旅游 文章旁,出现的是旅游胜地、旅游用品的广告;某篇关于美容的文章旁,出现的是化妆品的促销信息。而且,窄告还实现了“省市定位”,同一篇讲述旅游的文章,在广州的消费者看到的是广州旅行社的广告,在北京的消费者看到的则是北京旅行社的广告。这样广告主可以按照消费者兴趣、需求、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细分,实现完全按效果付费的“精准营销”。以视频为表现形式的富媒体广告由于可以加入对消费者的监控,能够实现 “精确锁定目标受众群,精确监控广告到达频次”的目标,对传统的电视广告形成了竞争威胁。分类广告,其本质就是将报纸的分类广告免费搬到了网上,对报纸媒体广告市场形成冲击。 博客精准广告是博客基于自己在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或者对某产品的使用和体验开展对产品或品牌的评价。借助博客在自己的读者群中形成的好口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使这种形式的广告信息传播得更为顺畅。因此,在当今这样一个受众碎片化、细分化的信息传播时代,博客正以其相对专业化的内容和精准的受众定位博得广告商的青睐。“话告”是企业可以直接和客户进行在线对话的网络广告。当客户对某一则产品和服务的广告感兴趣时,可以点击“话告”的某一个链接直接和广告主在线对话,而且广告主只需要按发生的对话的次数支付广告费。所以,这种形式的广告效果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直接衡量的。而且广告主不需要对无效的点击支付费用。从精准的角度来讲,仅仅从点击或者点击量来判断是不够精准的,只有发生了真正的意向性的交流才是精准的。“话告”对客户的精准定位和按效果付费的模式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总之,这些网络精准广告分别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演绎着广告主的精准传播之梦。 三、我国广告精准营销尚处起步阶段,但 发展 潜力无限 尽管目前精准营销特别是广告精准营销已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随着传播效果的可测量的和低成本的 网络 精准广告的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重新思考或开始运作广告投放的媒体策略,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我国广告精准营销尚处起步阶段。首先,尽管精准营销广告已达60亿元人民币,但却仅占广告市场份额的3%~5%。占市场主要份额的仍然是在传统媒体上投放的广告。这些广告尽管在精准营销的理念的推动下向精准方向作出努力,但由于传播理念和传播技术的局限,效果不很明显。其二,虽然我国的网民在持续增多,但是普及率尚不到8%,而且据计世资讯数据显示,在我国的网民中有50%的人只是处于收发 电子 邮件的初级阶段。而具有网络营销体系的 企业 只占0.15%。其三,网络精准广告也存在着发展瓶颈,诸如如何解决搜索引擎广告、窄告、点告等类精准广告虚假点击的问题;如何解决通过网络技术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跟踪记录涉嫌消费者个人隐私的问题等等。 但是,毫无疑问,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广告精准营销,发展潜力无限。因为在这场由web2.0技术导引的精准广告营销运动中,精准广告的“主力军”——网络精准广告彻底改变了广告信息传递的方式,从而让这种营销方式更加有效。广告精准营销必然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不仅在网络媒体进一步发展,而且在其他传统媒体也将不断得以实现。当然,我们在实现这一美好前景的过程中,需要作出诸多的努力。 首先,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广告营销理念。精准广告是广告最理想的境界,要实现这一理想我们需要认识到信息传播技术是基础工具,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大力研发新技术;一方面我们要及时引进、尽快掌握新技术为广告的精准传播服务,从而推进广告精准传播的发展。但是仅仅如此还远不够,如果说信息传播技术是广告精准传播的基础的话,那么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做主则是广告精准传播的核心。要将广告信息精准地传递给消费者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不是仅仅依靠技术工具就能做好的。 广告精准营销不仅应该保证向消费者传递他们真正需要的商品信息,还能够做到让消费者自主自愿接收广告信息。 其二,我们需要不断扩大广告精准营销的领域,尽快由目前主要是网络精准广告变为各类广告全面走向精准。因为虽然网络是精准广告的主要阵地,但是诸多传统媒体广告都具有广告传播的价值。因此广告全面走向精准势在必行,当然,目前诸多传统广告媒体尚不具备类似网络一样的全面多样的信息传播技术,因此广告的精准传播只能相对而言地去加强。但是我们完全能够做到的是树立起真正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从广告的制作到广告的传播真正做到从消费者出发、为消费者着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web2.0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广告的精准营销受到普遍关注。广告精准营销不仅给广告主带来更满意的效益,也给顾客创造了个性化的沟通体验。网络是广告精准营销的主要阵地;目前我国广告精准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广告营销论文:试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营销策略 论文摘要:跨文化广告传播要在受众文化环境中取得成功,关键在于采取灵活适当的文化营销策略。本文分析了文化营销的实质,并对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产品文化营销策略、品牌文化营销策略与企业文化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广告 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策略 跨文化广告传播是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或地区的带有文化差异性的广告文化的传播活动。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实质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化环境包括影响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偏好和行为的风俗习惯和其他因素。跨文化广告传播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拥有具有战略意义的全球性广告主题还要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受众市场本土化。因为从某种意义而言,广告实际上是建构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外化显现,广告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一种现代社会大众流行文化。广告的aida传播效应模式理论认为:有效的广告首先要引起受众注意,使他们对广告信息保持兴趣,进而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最后促使他们采取购买行动。许多广告之所以未能引起aida效应,造成浪费,原因就在于广告主及其文案人员忽略了: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市场营销行为,它同时也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文化行为,它与社会意识形态、风俗习惯、文化偏见以及价值取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故欲达到aida效应,则须采取灵活适当的跨文化营销策略。 一、文化营销的实质 市场销售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营销活动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产品的物质要求,更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价值认同、社会识别等文化需求不仅要考虑商品、服务的物质性使用价值,更要注重它们的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价值。文化营销之兴起缘于:产品同质化。现代化的技术力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消费者对它们性能上的区分意识越来越少。当竞争在技术、成本、质量服务等物质因素上再难有大的突破时.一种非物质的因素——文化就引入了竞争。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营销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需求是有层次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大致满足后.心理需求所占比重便大大增加,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大都折射出某种文化的成分。 二、文化营销策略浅析 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因此,可以说价值观是文化营销的基础,而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是文化营销的关键,只有通过发现顾客的价值群并加以甄别和培养或是企业顺应需求,努力创造核心价值观念,才会使文化销售得以成功。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营销策略体现为产品文化营销策略、品牌文化营销策略、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跨文化广告之产品文化营销策略。产品文化营销策略是指在广告创意中注重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以文化包装相关概念.强调以文化为导向。注重产品外在形态的艺术审美和形象带来的消费者利益感知的增加.同时突出产品的标志化和个性化。这里产品文化是指提供给市场,在人们选取、使用或消费中满足人们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一切实体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以美国科尔盖特公司生产的科尔盖特牙膏为例。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巧妙地把英文名称“colgate”汉译为“高露洁”,这一主题清晰同时又大吉大利的名称,使消费者以为这是一家地道的中国公司。 在中英广告中还有很多这样成功进行文化包装的例子。如:瑞士omega(欧米茄)手表的英文广告——标题:themoonwatch(月球表)。正文:speedmasterpro—fessional:the first and only watch wornonthemoon(高速计时专业表:第一个和唯一在月球上戴的表)。该广告个性鲜明的文化包装凸显拥有这种手表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象征意义。 上述成功的文化包装在于成功地把握了广告受众的文化价值观,消弭了文化差异。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如不能对广告受众文化价值观有很好的理解与把握,则会导致语言语用的失误。如“小熊”牌的出口儿童服装译名是littlebear,本想表达“憨态可掬、茁壮成长”的褒义,可在英语中,熊一直被视作“凶猛、残忍、笨拙”的动物,用于指人时.又有“脾气暴躁、态度恶劣”之意.最主要的是在现代经济术语中.bear与market搭配构成onebearmarket,意为“行情下跌的市场”。俗称“淡市、跌市或熊市”.这样的译名怎能激起人们强烈的购买欲呢?故跨文化广告之文化营销策略须顺应广告受众的文化价值观,反之则难以取得aida效应。 跨文化广告之品牌文化营销策略。品牌文化是指某一品牌特有的名称或标志,或是这两个要素的组合。它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认知、文化传统以及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有利于消费者识别和区分这一特定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品牌文化有形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品牌的名称和标志。品牌名称是产品品牌中可以被读出声音的部分。品牌标志指的是产品品牌中可以被理解,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部分,常常需要某种特有的符号、图案或其他独特的设计。这些标志往往在看第一眼时就能够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麦当劳的金黄色大“m”标志、可口可乐的红色圆柱曲线以及耐克服饰上静中有动的“v”标志。 情感认知型营销策略就是要从目标消费者心中业已存在的情感出发,因势利导,使品牌的形象能强烈地触发消费者心中扎根的“情感结”,并与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与认同,最终对这一独特品牌“心生爱意”并“忠诚拥护”。最常见的情感类型莫过于爱国之情、故乡之情、浪漫之情、温馨之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因此情感诉求型的广告最易在全球推广。也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江苏红豆集团生产的红豆衬衫广告语为唐朝王维名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成为世间最纯洁美好情感的象征,浓缩了五千年中国文化里的爱慕之意、相思之情。故红豆衬衫在深受唐朝文化熏陶的日本一推出,便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日本人非常看重其文化价值,纷纷买来赠亲送友。 又如南非钻石公司debeers在美国打出的两则广告语“a diamond isforever与diamondsmake agiftoflove”以爱情为诉求点,打动了无数消费者;其在中国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更成为梦想中的爱情经典。 文化传统型营销策略就是指企业在建立产品独特的品牌形象时不是着眼于其他的诉求点,而是从目标消费者所看重的传统文化人手,建立与之相应的文化形象。以丰田汽车脍炙人口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为例,该广告语借用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一中国谚语.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又如诺基亚手机的中文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体现了儒家文化“仁者爱人”的伦理价值观。 个性形象营销策略侧重于强调品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具有某种与人相类似的个性因而它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同.而且会成为目标顾客用以表达自我特性的工具。每一个人都有向别人传达“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我希望成为个什么样的人”的欲望.因此具有某种特定的个性化特征的产品往往就成为具有相应性格特点的使用者的代言人。如苏格兰知名品牌威士忌酒芝华士(chivas)中文广告语“真味真情趣,尽在芝华士”突出了产品的个性,表达了企业的理想追求,使广告能够迎合受众,形成某种内在的亲和力,引起受众的关注和青睐。 跨文化广告之企业文化营销策略。企业文化营销是企业根据自身文化内涵的特色.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系统革新和有效的沟通。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并以此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种营销方式。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营销与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即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以及物质文化层面。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这四个文化层面把企业文化营销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外显文化营销、行为文化营销、制度文化营销以及精神文化营销。 外显文化营销是企业文化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部分。要把企业经营哲学、产品内涵和企业精神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牢固和鲜明个性的企业形象,必须通过一个整体传播系统,尤其是运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符号,将具体可见的外观形象与内蕴特质的价值理念融为一体。以ibm公司为例。该公司把其企业文化概括为“尊重个人”、“竭诚服务”和“一流主义”三个信条。为了在形象设计上反映公司的企业精神.设计师把公司的全称“intenrationalbusinessma.chines”浓缩成“ibm”三个字母.以富有美感的造型表现出来。并将蓝色作为公司的标准色予以统一各种标志。ibm公司实施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的成功.使其成为计算机企业的蓝色巨人。 行为文化营销通常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如企业在产品销售、产品促销、公共关系、新产品开发等经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基本精神。行为文化营销不同于外显文化营销,外显文化营销借助于其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标志来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具有直接性、形象性:而行为文化营销是依赖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企业的文化精神,是一种非直接的但更具时效性的文化营销方式。如深圳比亚迪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推广.其英文广告语“green.environmentally friendly.energy saving’’是其行为文化营销的最佳诠释。在2010年第80届日内瓦车展上,比亚迪与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计划共同打造全新的电动车品牌。这~举措让世人看到了比亚迪致力于研发绿色环保汽车的信心与能力,使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迅速上升。 制度文化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风格所反映的企业文化。制度文化营销策略就是以广告的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效果实现反映、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和精神内涵。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管理素以严谨著称,其广告语鲜明地折射出其产品所体现的企业制度文化:标题——“大众”.安全上路;正文——生命可贵,岂可儿戏,德产大众深明此理。因此。在设计及制作每一部车子时都以您的安全为首位。超过30种不同的冲撞测试,以确保万无一失。车身结构的加强措施,前后左右的安全护撞区与防撞杆给予更大的保障:驾驶座安全气袋在紧要关头能化险为夷。事实证明,“大众”的安全措施绝非纸上谈兵,其高度的驾驶乐趣更为同行所津津乐道,一经驾驶.必有所悟。此广告紧紧抓住消费者所关心的驾驶安全问题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增加了受众对广告内容的认同感。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一个企业是否有明显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决定了它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营销的目的就在于确认、突出、表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整个企业的基石。以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奥迪汽车为例.其广告语从创牌的“马力强劲、质量优异、装饰豪华”,到发展中的“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再到向上延伸的“同一星球、同一奥迪、同一品质”,每个进步都是对创新的执著追求与对整合传播的精确把握。也使得奥迪品牌深入消费者心里.其“领先、激情、人性、远见”的品牌个性已成为品牌识别的核心。 综上所述.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营销策略能帮助企业突破本族文化的局限去认识和了解他族文化。从而拓展自己内在的文化心理空间.把本族文化置于更广泛复杂的世界文化背景中去审视,与世界文明对话。跨文化广告文化营销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受众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认知行为有充分的理解与把握,将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标准融合起来,消弭文化差异,使消费者认同跨文化广告所传播的商品信息与消费理念,最终促成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成功。 广告营销论文:企业赞助广告的营销思考 广告作为联系产品和消费者的桥梁,已广为各类工商企业关心和重视。赞助广告因其所赞助的公益事业对社会、个人和特定的消费者举足轻重,且能让企业与所赞助的公益项目和消费者融为一体,迅速沟通,促进企业形象的树立和整体形象的宣传,对工商企业颇具有吸引力。近年来赞助广告活动名目繁多,伴之而来的违章赞助广告“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由于赞助企业不了解自己在所赞助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不了解赞助广告的基本原则,未能通过赞助活动的开展,促进产品的销售。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剖析赞助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性质,宣传赞助活动中赞助企业的权利、义务,方能促进赞助广告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在赞助广告活动中的权利、义务 《民法通则》第一章第三、四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赞助单位及赞助活动的举办单位作为赞助活动的出资者和组织者,也应在《民法通则》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民事活动。经过协商权衡,从赞助项目的拟定、赞助广告的选择,直至赞助企业的商定,企业同意出资赞助,应签订赞助合同。出资者资金的付出,当然要通过某种方式得到补偿,因此合同的签订,即赋予了出资者在赞助活动中的基本权利。 一是有自愿参加的权利。赞助广告的“赞”字就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自主选择权,企业根据自己的营销目标、产品销售情况,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对企业形象的树立、对产品销售有益的赞助活动。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给企业带来广告效益,得到补偿的活动,企业有权拒绝参加,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强行要求企业出资赞助,搞“拉郎配”。 二是有获得部分经费补偿、支配部分赞助费进行广告宣传的权利。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是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因而决定了其赞助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广告宣传,扩大企业和企业产品知名度,即使在促进某些公益活动开展的赞助中,也离不开获得广告效应,有效地开展广告宣传,获得部分有效的间接补偿。因此,通过协商获得一定比例的广告费用,自由支配部分广告费成为企业赞助活动的基本权利。与此同时,其费用的支出,也只能服务于广告宣传活动的开展。如果企业不能自由支配部分赞助费用于广告宣传,那么就无法体现赞助活动的广告意义。 三是有选择广告宣传方式、广告宣传内容的权利。赞助活动是企业出资进行的自我宣传,那么企业就不能不考虑广告费用支出的最佳广告效果。为此,企业就必然通过与举办单位协商,选择最佳广告宣传方式,科学安排广告宣传内容。举办单位也应保证企业广告宣传方式、宣传内容的选择权,以促进企业通过赞助活动的参与,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是有使用本单位注册商标的权利。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在其商品上使用的具有显著特征、能够区别商品来源的标记。在赞助活动中,企业完全可以也应该利用商标进行广告宣传,提高企业和产品商标的知名度。当然如何使用注册商标,还必须征求举办单位的意见,避免妨碍和冲淡活动主题。 五是有参加赞助活动相关活动的权利。如参加赞助活动的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同时也可以对赞助活动提出某些建议,指导活动的正确开展。 六是有依法退出赞助活动的权利。企业在赞助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旦发现举办单位有弄虚作假、假公济私,违法举办等行为时,可依照《民法通则》第四章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条有关规定程序,退出赞助活动。 二、企业在赞助广告活动中的义务 赞助广告活动中,企业既是赞助活动的出资者、参加者,又是赞助活动中广告的主体,因此为了确保赞助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地开展广告宣传活动,企业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须履行一定的义务。 首先是要认真审查赞助活动的审批手续、赞助计划、活动主题,确保赞助活动的正确性、合法性。特别是活动主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其次是广告宣传的内容应在其经营范围内。《广告法》第三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广告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赞助活动中企业在活动场地空间范围内“刊播、设置、张贴的广告,其内容应当在广告客户的经营范围或者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严禁超出经营范围自我宣传。同时要注意的是,对于广告中有关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准确、清楚、明白,不得有歧义,更不能欺骗用户和消费者。 其三是向活动举办单位提供必要的证件、证明、资料,保证广告内容真实、客观、合法。《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用户和消费者”,为此企业在开展广告活动时,必须向举办单位提供必要的证件和证明,比如广告使用的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广告中涉及到专利、注册商标时,还须向举办单位提交有效的《专利证书》和《注册商标证书》;对于涉及到农药类、人用药品类和医疗器械类的广告,还要提交有关行政机关的有效批准文件。 第四是按照规定支付赞助费用。各项赞助费用应在企业销售费用中以广告科目列支,企业年内支付的广告费总额应在年初编制的年度预算内,不得以广告为名,向任何单位赠送产品、食品或“资料”,以确保广告费用真实支出。 三、企业在赞助广告活动中应把握的原则 以上分析了企业在赞助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保证企业在赞助活动中能充分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赞助活动才能参加。为此,企业对赞助活动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合法性。所赞助的活动必须是经过主管部门同意、工商部门审批过的活动,活动的举办单位有完整的活动计划、费用预算等。活动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公德,能焕发精神,鼓舞人心,激发民族自尊心;同时,整个活动有益于企业形象的树立。 2.有偿性。赞助费应在赞助活动中得到部分补偿,对于钱沉大海、收效甚微,甚至无广告效果的赞助活动,应慎而又慎,理智权衡,有权拒绝参加。 3.真实性。赞助广告的宣传内容,应真实、健康、清晰、明白,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规,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用户和消费者。 广告营销论文:广告公司市场营销简论 [摘要]目前在中国广告业中,跨国广告公司是本土广告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何使本土广告公司冲破跨国广告公司的强大优势得以提高,成为本土广告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本土广告公司现状的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希望为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提升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本土广告公司跨国广告公司广告竞争力优势 当今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使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同时国外品牌商品也在国内市场热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土广告主对广告有了新的认识和迫切的需求,广告业迅速发展。随着政策放宽,外国广告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子公司,跨国广告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广告业,他们依靠成熟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优秀的人才以及先进的运营管理等优势与本土广告公司争夺广告主资源,对本土广告公司形成强烈的竞争与威胁。而本土广告公司由于起步晚,运营不规范,人员水平混杂,竞争能力十分薄弱。在对本土广告公司现状的分析后,如何使本土广告公司尽快提升发展,成为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本土广告公司的现状 1.外部环境对本土广告公司的影响 第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来自跨国广告公司的挑战。 随着管理政策的完善,部分企业增加了生产环节,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不降低原料成本、人员工资等前提下,只能减少广告费用。而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消费能力降低,也影响企业对广告投入的信心。 中国逐渐走向国际化,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到中国,多年服务这些企业的广告公司也随之来到中国。初期跨国广告公司不了解中国市场,他们招聘中国本土员工进入公司。跨国广告公司有着上百年的悠久历史、规范的运营管理模式、先进的策划理念、着国际知名企业、大量成功的案例,这些光环吸引了许多本土优秀人才加入,更加剧了本土广告人才缺乏的局面。他们利用本土广告人实施本土化战略,打破了本土广告公司的独特优势。 第二,广告业开始分工细化导致全面制的广告公司生存空间日益减少。 全面制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为:广告主将广告业务全部委托给一家广告公司,广告公司由市场调查开始,了解市场、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同类产品差异、分析消费者心理、制定广告策略、进行广告创意、制作实施、制定媒介投放计划等,并企业向媒体购买时间段、版面,广告。 而现在广告业开始分工细化,广告市场逐渐细分为市调公司、公关公司、媒介购买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专业性更强的公司。广告主为了省去中间的费用,不再把所有业务都交给一家公司完成,而是把不同业务拆分给各专业公司完成,这些公司更能够保证广告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我国本土企业普遍存在对本土广告公司不支持和只是作为备选广告公司的心态。 在一些发达国家,本土广告公司大多是随着本土企业的壮大发展起来的,广告公司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销售区域变化来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企业选择固定的广告公司捆绑合作。 作为共同生长在中国市场的民族企业,本土企业应该对本土广告公司多加扶植、支持。但本土企业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总会选择一些大型的跨国广告公司进行广告活动。只有在资金不允许的情况下才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本土广告公司,给“自己人”点儿机会。这种备选的心态使本土广告公司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不能迅速地成长。 2.本土广告公司的自身问题与优势 第一,管理能力不强,经营理念不完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本土广告公司经营者通常都不是管理人员出身,大部分都是创意、策划、媒介人员出身,过于重视“片面的专业”,忽视了对公司管理能力的提高。本土广告公司基本是手工作坊式的公司,停留在日常工作管理的水平,没有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和理念,也没有相应的人员来统筹规划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再加上与跨国广告公司相比待遇及人员培训体制的不完善,使员工流动性增大,纷纷跳向拥有知名度的大型跨国广告公司,客户信息也面临泄露流失的危险。 第二,专业化程度不高。 本土广告公司数量庞多,大部分公司是通过“关系”得到业务,不具备全面、专业的广告技能,把广告行业当成“暴利”行业,追求高利润。大多都有“有单就接、交单即可”的心态,毫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专业化程度不高降低了本土广告公司行业声誉,广告主自然不愿去找鱼龙混杂的本土广告公司,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第三,资金实力薄弱,零散化运作竞争力不强。 本土广告公司大部分为中小型规模,资金实力不强,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并且给广告主带来实力不够的印象。大型企业广告主不敢寻找本土广告公司做业务,本土广告公司也不能为企业垫付部分广告款,担心影响自身公司经营运转甚至出现坏账的现象。 本土广告公司又大都为个人创办的公司,多为零散化运作,注重各自利益,与合作公司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能形成强强联手的双赢局面。 第四,忽视对自身形象的塑造。 广告公司作为服务行业,其公司形象十分重要。本土广告公司同质化情况严重,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方式趋于相同。如何明确公司定位,塑造鲜明的公司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广告公司在广告主心中的印象。而一些广告公司为了自己的小利益,置行业规范而不顾,为争取客户搞恶意价格竞争,扰乱市场,制作粗制滥造的广告,影响了公司自身形象的同时,行业形象也随之下降。 第五,本土广告公司自身优势。 本土广告公司与跨国广告公司相比也具有一定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本土广告公司的员工都是本土广告人,对本国市场,消费者心理、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理历史等方面充分了解。对于本土企业广告主来说,本土广告公司更能理解企业的需求和想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适合中国市场的广告策略。作为植根于中国市场的企业,本土广告公司还拥有充分的社会资源,经营的灵活性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随着跨国广告公司内部有经验的本土广告人员的回流,本土广告公司已经拥有较强的广告专业技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专业、性价比更高的服务。在广告市场逐渐规范的环境下,本土广告公司正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 二、本土广告公司的提升策略 第一,本土广告公司可以采取联合组建集团的运营方式。 本土广告公司普遍缺乏对广告全程运作的核心技术,利用集团化运营,可以将优势最大化,积累更雄厚的资金,避免零散操作,组成强大的集团化队伍,便于在工作中的相互配合和连贯性。组建本土广告集团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产业链扩张,例如广告公司与媒介公司合作;中小广告公司进行合并,如由多个小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为一个强大的集团;利用外资或上市融资等渠道壮大自身实力,加强对国际国内资本的争夺,突破资金壁垒。 第二,聘请专业管理人才对公司进行规范化的经营管理。 由管理者制定完善的员工福利待遇、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特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公司品牌形象,形成科学而又完备的公司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创造公司的品牌有利于公司文化的形成,公司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公司文化的核心内容,有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员工们就会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下,产生对公司的目标、观念的认同感和作为公司一员的使命感,这种认同感和使命感对于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而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无疑对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力量。公司的品牌也能在客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业务的开展。 第三,提高专业水平,多方面增强核心竞争力。 专业水平是广告主选择合作广告公司的重要条件之一。本土广告公司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应着重注意“创意”这一重要步骤。“创意是整个广告策划的灵魂”,在创意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什么样的广告是消费者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找准诉求点,这对创意的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避免了消费者对广告效果不满意的风险出现。另外,面对本土广告公司同质化的现状,广告公司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追求差异化:或者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创意队伍、或者在媒体资源上占有优势、或者有全面优质的客户服务、或者专做某一市场行业领域,将此行业的广告做专做强,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众多广告公司中脱颖而出。 第四,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用心扶植企业。 广告业首先是服务行业,广告公司提供的是对企业产品的广告策划,服务的对象是企业。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希望与广告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广告公司与企业捆绑在一起,提供战略咨询、经营规划、整合营销传播等经营层面上的专业意见;另一方面,对广告公司来说,由于深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层面,更能牢固地维系客户。良好的客户关系是公司的重要资源,是公司品牌价值的体现,也是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本土广告公司不应以盈利作为经营的唯一目的,要吸取一些跨国广告公司的成功经验,为企业持续多年的服务,使广告公司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根据自己对客户背景、客户素质和目前的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发展潜力的客户。服务于优质客户,可以提升一家广告公司在同行业的声誉。 第五,人才是构成广告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广告公司竞争力的强弱,很重要的是取决于公司人才的数量、质量及其才能的发挥程度。本土广告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体制,“以人为本”,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睿智和才干。建设人才储备梯队,防止一两个人独霸客户的情况,避免掌握客户的人员一走,导致客户流失的问题。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人事部的作用不仅仅是负责一些公司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还应涉及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培训计划以及公司制度建设的多个层面。本土广告公司在业界取得一定的声誉后,跨国广告公司的人才反而会被吸引到本土广告公司来。 第六,注重文化创新做知识型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公司形象。 公司的经营者和员工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创新的能力,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具有快速应变的能力。同时,作为一个本土公司,公司的经营者应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公司形象,公司形象主要表现在员工对公司的忠诚、稳定的客户、规范的管理、符合自身的品牌文化、优质的服务等。为客户塑造成功的品牌也是为广告公司自身创造品牌资产,公司形象的提高自然能够凝聚优秀的人才,吸引优质的客户。 第七,注重对消费者的把握程度。 现在的市场已经由卖方主导转变为买方主导,研究消费者,把握其消费心理、生活态度与变化趋势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整个广告活动的策划、制作和实施过程中,始终站在消费者角度,洞察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代表消费者发言,提出消费者观点,以此来调整广告运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 第八,开拓新型的广告媒体领域,跳出传统媒体的局限。 利用对消费者的精准把握,本土广告公司可以由被动的资源接受者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从型广告公司向资源型广告公司转型。内容资源或以提供内容的形式发展,比如国内外赛事、承办公益活动、投资影视、开办电视栏目等等,拥有自己的受众,吸引广告主参与,成功的转型开拓新一片天地。面临传统媒体资源领域基本已经各分天下的局面,本土广告公司完全可以在新媒体领域尽快抢占资源,开拓利用新媒体的广告领域:如网络广告,安瑞索思(中国)有限公司已经为多家国际国内大型企业提供了线上线下广告领域、互动网络领域等卓有成效的互动沟通管理项目。分众传媒利用楼宇广告媒体形成竞争的突破口。也可集中资本展开竞争,在某一领域内取得优势,如白马广告公司在户外媒体广告方面有所专攻,已经具备了与跨国广告公司一决高下的能力。 中国广告业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本土广告公司应认清自身的问题,总结优势,调整和改变策略是大势所趋。随着广告市场的不断变化,寻找更好的发展形式进行战略转型是本土广告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尽管跨国广告公司抢占了部分中国广告市场,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坏事,有挑战、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我国本土广告人要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迅速成熟起来,才能振兴本土广告业。相信本土广告公司在与跨国广告公司的竞争中不会逐渐萎缩,而是在融合与提升中越走越高,越走越强。 广告营销论文: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变革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整合营销传播范式下的西方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西方国家广告业变革的内外背景和其对组织机构变革的重大影响力,同时介绍了西方广告公司发展整合组织机构的五种模式和主要途径,以期对我国广告公司组织模式的变革和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西方广告公司;整合营销传播;组织机构变革 营销管理领域的新论“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IMC)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受信息技术的巨大推动,21世纪的营销逐渐向互动的方向演进,市场控制权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为顺应这种演变趋势,IMC已成为近年营销传播的主流,因此,学术界对IMC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目前,国外IMC的应用已经从理论认识层面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广告公司的经理们认为,广告公司比其他营销传播商更会采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据Duncan和Everett(1993)的调查,有一半以上的被访广告公司承担了一种以上的营销传播职能。为了更好地整合各种不同的营销传播工具,西方许多传统广告公司都已经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改革,开拓出不同形式的整合型组织,并形成了若干变革模式。本文对此加以归纳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广告公司组织变革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一个世纪以来,大众媒体和广告公司在营销传播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最近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西方传统广告公司层级式组织结构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同期与组织管理相关的理论发展则为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后盾。目前,西方广告公司已经进入IMC范式时代。未来的广告机构将不再是单纯的广告机构,而是一个营销机构(Steinberg,1997)。 1.组织机构变革的外因。从外因方面看,营销发展的趋势要求传播服务商和组织作出相应的变革。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控制权由制造商转到了零售商,最终转到了消费者手中;消费渠道的大规模整合结束了一个世纪以来由大众媒体和广告商控制营销传播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又加速了媒体使用的多样化,客户的营销手段和投入也由传统的广告导向转向行为导向。例如,促销和直销等手段被大量采用。为了适应新的营销潮流,20世纪90年代末营销传统领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美国的一些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积极探索和实践IMC。他们发现,实施IMC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创造一种组织构架,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能成功地进行合作。 各种管理新思想为变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企业流程再造(BPR)、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有些公司将TQM的理论应用于生产、存货控制、销售和预决算过程。其实,TQM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工作的统一”,它的一个基本步骤就是要打破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壁垒;BPR理论则要求创造整合的系统和流程以减少重复的步骤。虽然TQM和BPR的专家并没有涉及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领域,但是他们都认为,有效完成跨职能项目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这就需要对组织进行改革。 2.组织机构变革的内因。从内因方面看,广告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要成功地实施IMC,首先要设法排除组织障碍。西方广告公司为此作过不少的组织变革探索,诸如缩小机构规模,外包和分拆等。其中虚拟组织和网状组织一度十分流行,类似的组织结构具有灵活性,更适合营销的发展,尤其是网状组织中的每一个独立公司,在与其他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实现跨职能整合的同时也发展了其综合的业务能力。但是,它们也存在种种缺陷,如虚拟组织并没有为系统的大项目设置解决冲突和沟通活动的流程;不同的机构很难传达品牌的“形象”、“感觉”、“基调”、“主旨”、“个性”、“定位”、“风格”或者“精髓”等抽象的内容;不同的专业商实施促销、直销和公共关系活动,虽然针对性和专业性强,但是他们难以向消费者解释品牌方面的细微差异;还有,要让所有的合作者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也十分困难。 Schultz、Tannenbaum和Lauterborn(1993)曾提出过整合所面临的三个最大的组织结构障碍:一是大多数公司把营销决策作为低层次的职能;二是广告公司普遍采用垂直的组织结构;三是公司中存在独立的专业职能部门。而Prensky、McCarty和Lucas(1996)的分析指出,实施组织整合的障碍分别为:佣金报酬制度、组织文化以及权力结构。总之,IMC的发展对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据美国、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家进行的“广告公司IMC实践”专项调查显示,IMC对广告公司组织结构会产生影响。 二、五种整合组织结构模式 1996年,AndersGronstedt和EstherThorso经过调查分析,归纳出五种基本的广告公司整合组织机构模式。这五种模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即表现为各科专家从独立的专业机构之间的宽松合作,到完全整合在一个机构中工作的过程。被访的每个广告公司,其组织模式从整体上看可能会接近某一类型,但并不一定就是某个模式,它们可能同时又融合了其他的模式,也可能会针对不同的客户使用不同的模式。 1.联合模式。联合(consortium)模式,通常适合员工不足40人,没有能力聘请各种营销专家的小公司。在采用联合模式的公司中,主公司一般执行媒体广告的工作,帮助客户制订总体战略,并决定采用哪些营销手段,而公共关系、直销和促销等活动则外包给其他公司。整合工作由主公司的客户团队承担,即协调各个专业机构,以确认信息、形象和时间安排等是否得到有效的整合。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1)灵活性。可以帮助客户在合适的领域找到合适的专家;(2)节约成本。主公司无需花费雇用各方面的营销专家。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多缺陷:(1)专业机构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项目的计划和执行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客户到主公司,再从主公司到外包专业机构;(2)每个公司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媒体之间潜在的协同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3)合作公司之间很难传递有关品牌的无形信息。(4)只适合单个整合项目。这种整合模式不适用于客户长期的、不断发展的整合传播战略。 2.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模式。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consortiumwithonedominantagency)模式和上述联合模式实际上大致相同,主公司依靠许多外部供应商提供营销服务,如数据库管理、促销等;主公司的客户团队要承担整合任务。这种模式与联合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公司除了有能力开展传统的广告活动外,同时也能兼顾使用其他的传统营销工具,如公共关系,也就是说公司本身也可提供多种营销服务。此模式的一个缺陷是客户往往对主公司的专业水平持怀疑态度。 3.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corporationwithautonomousunits)模式被许多大中型公司所采用。构建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收购一些独立的、在某个营销传播领域具有专业水平的公司来实现。但事实上,许多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其自主单位是由公司内部单位直接成长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中,客户经理全权处理整合工作,并承担整合责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1)众多同一领域的专家一起工作,有利于共同发挥专业能力;(2)同一家公司来自不同自主单位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他们能进行更好的合作。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缺陷:(1)专家间的关系难以协调。由于多个专家一起工作,如何平衡和融合不同专家的意见,采纳哪个专家的意见等都需要考虑。(2)各自主单位各谋其利。表面上,各方面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其实他们所在的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作为独立自主的单位来运作,有时甚至拥有不同的名称,在不同的地点工作,因此各领域的专家可能倾向于为自己单位谋利。 4.矩阵模式。矩阵模式有时也称为“项目组织”,它融合了职能部门和跨职能部门团队的特点。在此模式中,整合营销传播的计划和执行工作是由不同跨职能部门的客户团队承担的,整合工作的领导者是协同作业的组织者,采用矩阵结构,引导不同领域的专家协同开展工作。 这种团队中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专家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样的氛围里,各种想法都可以得到整合。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架构的优势:(1)层级结构加水平结构,有助于遏制部门主义倾向;(2)垂直结构和层级结构并行,使组织同时拥有职能部门专业知识的深度,以及水平结构之间各营销手段整合的宽度;(3)专家既归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又跨越职能部门和各自的专业进行合作;(4)各领域专家一起工作,能更好地进行部门间的沟通,且容易产生更多的创意,而创意的所有权归大家所有,克服了专家纷争的陋习;(5)团队的协同工作能产生更合适的媒体组合。但明显的缺陷是延误时间。要从不同领域的专家那里征求多数认可的观点,需要不断的磨合,产生创意也需要时间。 5.整合模式。整合模式通常由小公司采用,尤其是员工为15~20人的小公司,员工们必须懂得运用所有的营销工具。后来,大公司为了迎合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也开始模仿小公司组建整合模式。与小公司相比,大公司的优势在于能聘请到世界级的专家。 把握“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趋势是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具体表现在:(1)组织范式的改变。新模式减少了原有各种不同营销专业部门之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冲突,员工能充当沟通者的角色,目的是让客户从营销活动中受益。(2)深入理解客户品牌的核心内涵,在参与客户策划各种营销方式的过程中能良好地解释品牌的内容。(3)员工服务宗旨的转变。采用这种模式的广告公司能对各种营销手段进行融合,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服务,即公司员工能真正为特定的客户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职能部门工作。(4)更合适的媒体组合建议。员工不再与任何特殊的职能部门发生关系,所以他们能从客户出发,采用“零基”(zeronbased)媒体选择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该模式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对于员工的要求较高。员工们要更好地参与整合,对各种营销手段都要了解,要成为“战略通才”。(2)不同营销手段的高度整合可能使公司难以在各个专业领域都保持世界级的专业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五种组织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前三种组织模式中,各专业职能部门之间还存在竞争,虽然客户总监在决策时会与所有的专家协商,但是最终还由职能部门自己作出决定。到了矩阵式组织模式,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以及如何整合媒体工具,则是由客户团队商讨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消除了各职能部门之间原有的激烈竞争。第五种模式是广告公司向整合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但并不是完善的模式,也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许多大型整合机构,为了应对在营销策划领域中需要提供专业服务的挑战,在组织内建立一个由各路专家组成的咨询和培训团队。 三、组织变革的途径 传统广告公司的运作是让创意、媒体、调研和客户服务等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别为不同的客户服务。虽然他们也一起举行前期的准备会议,但是不同部门的人员还是以本部门的利益为中心而独立地工作。实施IMC的广告公司,就会把为同一个客户服务的所有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以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众多研究表明,广告公司在帮助客户进行营销策划时,虽然认识到运用其他营销传播渠道的必要性,但是他们在与其他营销机构合作的同时,从根本上还是不愿发展跨职能计划。不仅广告公司如此,其他营销传播机构也存在类似的与IMC理念背道而驰的做法。下面介绍广告公司进行组织机构变革的三种主要方法,它们是对一些跨国广告公司成功实践的总结。 1.增设其他营销传播职能部门。增设其他营销传播职能,具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擅长某一领域业务的机构(比如广告、公共关系等)可以直接在内部增设其他职能部门。如果客户需要使用多种营销工具,就无需从外部寻找专业营销服务机构合作,可以交由一家商统一完成。FCBWorldwide公司就曾经在其全面服务型广告公司中增设了促销和直销部门。采用这种方式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培育新的营销传播职能,势必造成资源和精力的分散,也可能削弱其长期建立起来的在某领域的“专家”形象。实力强大的广告机构有足够的资金在设立新部门时就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而小机构就无法做到,因此这种方式对后者不太适合。其次,要更快地增加其他营销传播职能,一种更实用的方法就是并购一个专业服务机构或者与专业机构合作。目前,许多大型广告公司都积极地收购其他类型的传播服务公司。例如,WPP集团在2002年和2003年大约进行了40次收购交易,涉及公关、咨询和医疗保健传播等领域,在进军新市场的同时以收购的方式来增强服务市场的业务能力。 2.组织机构重组。毋庸置疑,组织机构的重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要求广告公司摆脱原有的组织架构,重组其组织,甚至要相应地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调整。这种方式是广告公司根据IMC而进行的彻底变革。对于广告公司来说,想要整合营销组织,应首先考虑消除传统的层级制组织观念,以团队合作方式将各种“营销专才”编成“客户价值管理团队”。对于广告公司来说,除了配备专门负责品牌管理的营销经理外,还要将IMC的各个步骤落实到公司内部的专门项目负责人身上,并将这些专才合并在一个团队中,通过信息系统来协调各种传播技巧。Price/McNabb公司就是进行组织机构重组的一个例子,它对一家提供全面服务的广告公司进行了彻底重组,从而避免了原有独立部门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向专注于IMC和关系营销的营销传播公司转变。 3.营销传播团队合作。活跃于各国市场上的著名4A广告公司从属于某个全球性的广告集团,如奥美(Ogilvy Mather)、智威汤逊(J.WalterThompson)同属于WPP传播集团;BBDO从属于奥姆尼康集团。这些全球性广告集团在我国市场上通常以下属4A广告公司、媒体策划以及公关公司的名义独立开展业务。因此,在争夺客户的市场竞争中,不同的公司之间就不可避免地要展开争斗。而这些广告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就为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02年末,法国第二大广告传播集团哈瓦斯下属的两个公司就作了这方面的努力。哈瓦斯的广告公司“灵智大洋”与市场服务机构“精实整合营销”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成立了“品牌小组”,为客户提供度身定制的广告、市场调研、公关活动、品牌推广和营销渠道管理等系列服务。BBDO公司在管理吉列(Gillette)营销策略时也曾领导其姊妹公司PorterNovelli(负责公共关系)和RappCollinsWorldwide(负责直销)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的营销公司协同作战。集团在领导营销传播团队进行合作的同时要掌握核心业务,除了承担领导和战略计划制定的基本工作外,还要保持各种营销传播机构协调一致。 四、结束语 IMC的发展和营销战略重心的转移,对广告公司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一个商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趋势,而且非常清楚这个趋势,但实际状况却几乎没有几家商是真正整合的营销传播公司”(McCannErickson前副总裁JohnFitzgerald)。看来,西方广告公司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完善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他们在实施IMC的过程中,已经积累的组织变革经验值得我国的营销服务商学习。在经济全球化和营销战略全球化的进程中,迈向整合营销传播是广告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把握整合组织机构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则是我国广告公司改革组织机构的战略选择。 广告营销论文: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战略手段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大众传播正得到细分、网络传播则日显重要,这就标志着小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并正引发一场广告革命。在小众传播的背景下,市场营销界诞生了整合营销传播,但整合营销传播在冲击广告界的同时,却隐含着取消广告本体的趋向。立足于广告学本体,对应于整合营销传播,以“选择媒体”与“创设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战略,为迎合分化了的各类“小众”,进行广告媒体的精细化组合与广告信息的精细化组合,就成为业界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小众传播;广告革命;整合营销传播;精细化组合 美国《广告时代》的副总裁JoeCappo曾经在一篇题为《公司:不变则亡》(Agencies:ChangeorDie)的文章中写道:“现在广告业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美国,但影响了许多其他广告和媒体较发达的国家。”①他的话对我国正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日渐红火的广告界来说,意味着还没有来得及欢呼即将步入中国的“麦迪逊大道”时代,便必须进行自我改造,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广告战略新选择:这已是无可回避的。 一、小众传播,酝酿广告革命 “小众传播”首先体现在大众传播分化的本身。仅在我国,至1999年底,光是全国性和省级的种类报纸就已达2023种;而1999年以来就有60%的报纸进行了扩版。而电视台则已达345家,伴随着2000年海南卫视上星,全国31个省级电视台全部上星。如此便对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央电视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直接的体现,便是央视黄金段位广告招标金额不断缩水:1997年招标28亿、1998年26.8亿、1999年19.2亿、2000年21.6亿。尽管中央电视台也在不断地派生新的频道、进行着自身受众的细分,但依然改变不了受众被不断分化、牵走的趋势。这种大众传播分化的局面,直接带来的便是小众传播的崛起,有专家认为“确切地说应该是分众传播。” “小众传播”其次体现为网络传播空前的扩展。如果说小众传播时代的出现源于大众传播内部自身的分化,而网络传播则从外部更加速了这一分化与裂变。互动式网络传播的出现给传播学者们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它兼具大众传播、个体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特性,所以专家们只得从媒体诞生的位次上将其排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称之为“第四媒体”。其实从网络传播的受众角度看,它针对特定目标受众所进行的传播,乃是一种小众传播,它的个体传播特性,又通过新闻讨论组、BBS、E-mail的“另送”等方式而具有“聚众”的性质,而它所进行的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本身就是小众传播;因此网络传播完全可以超越技术确定的层面而在社会学与传播学的视野中定性为“小众传播”。 大众传播自身的分化与网络传播迅速的扩展,其结果便是共同打造出一个“小众传播时代”。对于这样一个时代,我国年轻的学者黄旦博士归纳了这么一些特点:“第一,内容更加专门化;第二,接受者更为自由、主动,富有选择余地;第三,传播者必须更加关心和了解接受者的各种需要;第四,利用‘电子报纸’、‘电视报纸’等新型媒介进行传播的传、收双方,都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②根据这样的一个小众传播时代的特征,相应地进行广告革命,就必将成为我国广告界的一股新潮流。也就是说,广告公民所服务的广告主本来就对大众传播时代“有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存在不满,如今既然针对目标受众而诞生的小众传播已经出现,那么再确定与大众传播相统一的大规模、粗放性的广告战略显然就不再适宜。 二、整合营销传播,呼唤广告战略对应 由于广告战略的根本使命是促进销售,因此如何选择与小众传播时代相适应的广告战略,就应该在营销学的视野中进行审视。 关于“市场营销”,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第一次提出了以“交换”为核心概念的定义,即:“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而“交换是指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需物品的行为。”③无疑,交换必须在双方平等、乐意的基础上进行,这就需要进行传播、沟通。当营销的社会环境进入“小众传播时代”,敏感的营销界立即予以反应,于是旨在“与消费者更好地沟通”的“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便应运而生。④ 1993年,美国西北大学D·E·舒尔茨教授等人出版了重要的著作——《整合营销传播》。该书强调由生产导向转入消费者导向后,4P已经转向4C,过去的“消费者请注意”现已被“请注意消费者”所取代。因此,从消费者出发,IMC就应该成为营销的新趋势。在书中,他介绍了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AdvertisingAgencies,4As)的一个工作组为IMC所下的定义,即: 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⑤ 其概念所揭示,以及IMC的主要内容有二: 一是强调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从沟通意义上展开营销活动;二是强调把广告、公关、CI、促销、直销、包装、新媒体等一切传播均归属于广告活动,使企业能将有关的信息统一口径地传播,即“用同一声音去说”(Speakwithonevoice)。 显然,小众传播的关注目标受众与IMC的关注目标消费者、小众传播须借助能将信息准确送达受众的媒介与IMC须采取对消费者有效传播的渠道,形成了惊人的同构。这无疑是时展的趋势使然。 IMC追求的是在实现与消费者沟通中的信息传播被有效接受,和不同传播手段整合使用中信息传播的最佳化,以及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双向的、和谐的关系。这其实也正是企业广告战略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美国著名的广告与营销专家乔治·E·贝尔齐等人便写道:“厂商既然接纳了整合营销传播的观念,就要求广告商综合运用各种促销工具,来取代以往主要依赖的媒体广告,一些公司还开始越过传统广告商,启用其他类型的促销专业人员策划和实施促销计划。”⑥相应地,不少广告公司纷纷将自己的主导业务从纯粹广告的大众传播转向提供IMC服务。如美国《广告时代》将FallonMcElligott选为1995年度广告公司时,其标题就写道“整合营销方法可以使店铺的排名靠前,保持创新优势”。将FallonMcElligott改造为整合营销公司的是公司的营销经理Markgoldstein,他被公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方面领先的专家,他帮助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了公共关系、直销、零售促销和交互式媒体等领域,帮助公司获得《广告周刊》最热门新业务广告公司称号,并使著名的企业如联合航空、宝马、假日酒店集团、美国网络等成为公司新客户的名单。 整合营销传播的盛行,使得广告公司易帜成为了营销服务公司,这对广告公司的生存或许是幸事,可是对广告学来说,是一种内涵的丰富还是一种本体的丧失?这就需要对“广告”进行再认识—— 我国台湾的著名广告学学者樊志育在考察了诸多广告定义之后,将“广告”定义为:“广告者,系讯息中所明示的广告主,将商品、劳务或特定观念,为了使其对广告主采取有利的行为,所做的非个人的有费的传播。”⑦他之所述是甚有道理的,因为广告并非全部是旨在促销的商业广告,各类推广“特定观念”的广告同样存在,而广告主也未必一定是商业企业。据美国有关组织统计,美国政府是全美排名第40位的广告主,而诸多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团体作为广告主所刊播的公益广告,同样也不是为了促进销售。显然,整合营销传播不能包容广告,广告也不必因整合营销传播的兴盛而自我取消。而且,就是在研究IMC的营销学家视野中,广告的独立性也是很清晰的:“广告是指特定资助人支付,用于组织、产品、服务或观念的非人员沟通形式。”⑧这就很清楚了,广告即使在IMC之中,它仅圈定了“非人员沟通”为自己的本业。坚持这一点,广告学也就不必担心在汹涌澎湃的IMC流潮中,丧失自己的本体。 但是,整合营销传播中“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与“多种传播渠道整合”的要点,却启发着广告界进行相应的革命。那么,广告革命的突破口何在呢? 三、精细化组合,广告战略的必然选择 广告作为一种经营活动,其战略思想是其立身的关键。对广告主来说,广告战略是营销战备的核心部分,又是管理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广告公司来说,广告战略则是向广告主提供广告服务的核心内容,广告制作则只是广告战略思想的物化。虽然广告战略可包容的范围较宽,但关键的内容只有两个,即:广告创意与广告媒体。对此,菲利普·科特勒说得尤为明白:“广告战略包括两个主要因素:创设广告信息和选择广告媒体。”⑨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这两个关键因素来探讨小众传播时代的广告革命,以及如何与整合营销传播对应。 美国的广告学者杰克·Z·西瑟斯等人认为:“在整合营销传播形势下,媒介计划人员更加紧密地工作在一起。整合传播策略要求对不同的沟通渠道运用不同的创意。”⑩如此,我们则先来探讨小众传播时代的“沟通渠道运用”或“广告媒体选择”。其实,IMC的应运而生,也正是由于传播背景发生变化使之然。如,乔治·E·贝尔齐等人就对IMC诞生的背景概括出了如下特征: 1.营销的投入由媒体转向其他形式的促销; 2.媒体市场的细分化降低了对大众媒体的重视,而集中于小众媒体; 3.市场力量由厂商向零售商转移,尤以连锁店为举足轻重; 4.独立于大众媒体之外的数据基础营销迅速发展; 5.媒体购买产生直购与低价化的变化。⑾ 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广告大众媒体细分成小众媒体,便自然地呼应了小众传播时代。其网络上的新闻组、BBS、E-mail,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POP、DM、车体、户外、产品包装捆绑(如“可口可乐”与“方正”、“乐百氏”与“新浪”)等小众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广告的宠儿。而最能代表大众传播的媒体——电视,在以多频道迎合小众接受胃口的形势下,其新颖的广告形式也正在不断诞生;美国传播学家托马斯·鲍德温等人就曾对若干电视广告新形式作了如下介绍: 信息提供(informationoffer)——虽然是电视插播广告,却可鼓励收视者利用家中的终端机键入要求,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犹如将信息“邀请”进入家中; 直接回应电视(directresponsetelevision)——广告与节目同长,产品可通过电话订购或直接通过遥控器按键购买; 信息广告(infomercial)——广告具有交互性设计,观众可自由进入,且可配合个人需求; 节目长度广告(program-lengthommercials)——广告与娱乐节目以及直销手法糅为一体; 咨询积费广告(perinquiryadvertising)——媒体邮售的不再是广告时段,而是按用户进行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向广告主计次收取费用;……⑿ 大众媒体的分化,并诞生如此多样的广告新形式,再加上诸多传播的、现代的小众传播媒体,使得广告战略中的媒体选择只有走上精细化组合的道路。诚如杰克·Z·西瑟斯等人所言:“媒体必须经过精心挑选才能到达产品的最佳目标受众群。媒介企划者们对传统的媒介不满是因为它们是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在文化变迁的年代,这种大众传播媒介正在被细分。因此,与过去相比,我们必须更加精确地定义市场。”⒀在这么短短的一段话中,数度提到“精心”、“细分”、“精确”,无疑是清晰地表达了对媒介选择精细化组合的重视程度。 广告媒体选择的精细化组合,使得符合不同细分的小众传播媒体特征的广告信息创设,也必须在精细化基础上得到组合。这正验证了著名传播学家麦克鲁汉的名言:“媒介即讯息。”由于广告信息创设本身的丰繁复杂,那么精细化组合的要求则更增加了其复杂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广告市场上的三组差异与统一来看广告信息精细化组合的必然性: 其一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差异与统一。在世界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全球化营销已是大势所趋,而全球化营销势必要求全球化的广告信息,以使好的创意得到全球推广,且降低广告制作成本。但是,全球各地消费者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广告信息的本土化也同样是必须的。如此,就需要广告信息的精细化组合来在“差异”中“统一”二者的矛盾。如吉列公司的“超感”(sensor)系列产品,全球化的广告活动主题是“一生至爱,男士珍品”;而在法国,广告主题则略作改动,译为“完美风范,男士经典”。类似的差异中统一,被广告界称之为“全球化思考,地区化行动”。超级秘书网 其二为企业形象与产品个性的差异与统一。在新技术带动新产品层出不穷地涌现、并使任何一种产品只能各领风骚仅数月的背景下,相对稳定的企业形象就成了消费者对产品信任的心理寄托;因此企业形象便成为广告信息的重要内容。而企业为了适应细分了的种类消费者需要,不同系列、不同类别、不同个性的产品必然不断得到开发、上市,如此产品广告信息的创设,就得进行细分定位,就得迎合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二者的统一,这就需要广告信息创设上的精细化组合。如宝洁公司的形象广告信息突出的永远是“P G”这一企业符号,而其产品广告,如“飘柔”、“海飞丝”、“玉兰油”、“护舒宝”、“碧浪”、“佳洁士”等,其广告信息就在精细化中尽显差异了。 其三为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的差异与统一。如果说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广告信息,多是概括的、简明的,如“海尔”的“理念”“真诚到永远”、海尔的“小神童”洗衣机的节水、“小统帅”电冰箱的保鲜;那么小众传播媒介的广告信息,则却可以做到具体与详细,如“海尔”自办的网站、海尔专卖厅内“海尔”形象录像带的滚动播放以及“海尔星级服务”人员的宣传册派送。这种广告媒体与广告信息的精细化组合,业内人士多称之为“空中轰炸,地面点射”。 如上三种广告市场上常见的差异与统一,实际上便决定了广告信息创设的精细化组合。如此,不仅对应了广告媒体选择上的精细化组合,而且也对应了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多种渠道、一个声音”。无疑,广告战略的精细化组合,恰是小众传播时代所决定的必然选择。 广告营销论文:银行广告营销管理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广告上的投入也日趋加大。这说明我国银行业经营理念开始转变、品牌意识逐步加强、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如何更好地利用广告来提升自身品牌竞争力?这就要从广告策略基础、广告定位、广告媒体选择以及广告效果测定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关键词]商业银行;广告营销;策略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所做的《2003-2006中国银行市场广告投放分析报告》显示,从2003年开始,银行业广告投放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广告投放总量的增长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上,2006年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9.6亿元,是2003年的2.4倍。银行业广告市场规模呈现迅速高速增长的趋势充分反映了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银行保持在广告投放总量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在四年广告总体投放中,占比为44%。而股份制银行作为市场最为活跃的一群,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竞争意识最为强烈,从广告投放总量上看,已经逼近国有银行四年总体投放,占比达到37%。广告作为一种非人格化的沟通策略,已在国内各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中得到广泛而频繁地使用。 一、从广告投放看银行业的几个变化 (一)经营理念的转变。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发生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变化:一是国内同业竞争局面已经形成。新型股份制银行已成为商业银行行列中的重要力量。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占有份额也逐年加大,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不容忽视的有力竞争对手。二是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态势业已显现。作为世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约国之一,我国已将银行业作为优先开放的行业清单提交相关国家和地区。因而,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国同业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三是国内金融市场需求多样化已成为现实。随着社会公众现代金融意识不断增强,买方市场的形成,金融市场上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呈多样化,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具有独家特色的金融服务去满足各个层次的客户需要,是各商业银行所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 面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各银行都意识到需要在营销观念和策略上进行深层次的变革,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求得在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银行必须走出去,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观念,让人们充分地了解、熟悉其银行企业,进而接受它。广告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 (二)品牌意识加强。所谓品牌意识就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当一个企业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企业、他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在消费者中间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所造成的认知度、忠诚度和联想度,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战略将品牌融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过程”时,他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培育了自己的品牌意识。品牌能有效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新的利润来源。品牌意识为企业制定品牌战略铸就强势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性基础,成为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 由于银行机构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需要借助品牌来塑造个性,扩大知名度,增强识别性和消费者的认同性。所以品牌营销在银行营销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经营成功将依赖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层理解,而银行品牌的广告宣传恰恰是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服务为例,招商银行将他所有的理财产品,统称在这个品牌下,无论在平面和影视,都是以这个品牌来宣传,让消费者容易记住和形成视觉记忆,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品牌推广。 (三)产品多元化,盈利能力增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及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居民的消费、储蓄、投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居民个人对银行产品和需求也开始涉足贷款领域,消费信贷、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个人贷款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各类信用卡业务也日益增多。另外,由于股票市场与基金市场的高收益,各银行也推出了与股票、基金挂钩的各类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信息通过广告传达给消费者,给消费者提供了广泛的理财机会,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盈利能力。银行广告的投入规模与增长幅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银行业广告营销存在的问题及营销策略选择 广告是现代商业银行不可或缺的营销策略。广告与人员推销、公关活动、直接销售以及赞助等都属于促销策略,广告策略只是营销策略的一个分支,其实施不仅要与同一层次的策略配套,还要与比它高一层次的策略协调,从而发挥营销策略整体的系统联动作用。广告策略的准确运用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在自身的发展,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的银行广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广告没有全局观,各省区各自为政,缺乏正确的企业定位,造成消费者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品牌认知;广告投放的随意性强,目标消费群体不明确等。 如何充分利用广告上的投资,来加强产品的吸引力,更好地塑造企业品牌形象,从而在目前混乱的广告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广告策略的基础 1.准确的自我认知,形成统一的全局观。自我认知是指详细了解企业内部条件,包括企业拥有的人、财、物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等等,了解本银行企业在该市场中所处的地位,是处在市场的导入期、成熟期、衰退期中的哪个阶段。因为处在不同时期的银行采取的广告策略有很大不同。分支行广告要与总行广告风格保持一致,总行要对分支行广告监督管理,分支行在全局观指导下,又要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广告策略。 2.做好客户市场调研,有的放矢。客户市场调研实际上就是对消费者进行研究。首先应该对市场进行细分,这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如按客户性质标准把客户分为个人客户和团体客户;按地域因素分为本地客户和异地客户;按客户对银行的忠诚程度分为忠诚型、不坚定型、变化型和游离型;按行为因素分为追求利益型和规避型等等。通过对市场细分,了解市场规模、位置和未来发展趋势,为银行选择目标市场找出依据。其次要对消费者心理进行研究。广告要创造消费者内心所期望的产品或服务,使消费者达到一种内在的满足。相反,广告创造了与人们期望不相符的东西,就会使其产生一种严重的失落感,被推销的产品就会陷入困境。 3.竞争对手分析,知己知彼。竞争分析包括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和当前定位,并把本企业目前的状况与竞争对手比较,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自身企业的广告定位上突出自身优势,并与其他企业差异化。 (二)广告定位 定位理论的创始人艾?里斯和杰?特劳特曾指出:“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准确的广告定位是说服消费者的关键,并有利于本企业与它企业的产品识别。现代社会中的企业组织在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中,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企业必然为自己的产品所针对的目标市场进行产品定位,以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向,企业形象定位又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所开展的企业经营意识、企业行为表现和企业外观特征的综合,在客观上能够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不仅是对产品功能和价格的选择,更是对企业精神、经营管理作风、企业服务水准的全面选择。 1.企业形象广告定位。企业形象是组织的识别系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企业物的要素和观念的要素在社会上的整体反应。一般而言,不同的企业,经营理念、经营风格、价值观、企业文化等等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企业形象广告定位应该突出本企业在风格、理念、文化上的特征,更关键的是展示一种文化,标示一种期盼,表达一种精神,奉送一片温馨,提供一种满足,从而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著名银行品牌——瑞士银行,其竞争力不仅是产品赋予的,更是其卓有特色的品牌内涵铸就的,它在1934年制订的《银行保密法》,在瑞士的大小银行中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从而使瑞士金融界在全世界树立起“安全、稳妥”的品牌形象,使其成为世界各地资金聚集的安全港,也成为人们喜爱的保险箱。我们国内的某些银行并没有深入探究自身的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所以在宣传定位上意义模糊,缺少一种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清晰的品牌聚焦力。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口号是“您身边的银行”,原本是突出自身的网点优势,但随着电子银行的普及,这种优势也面临挑战,从而造成定位的不准确性。建设银行的“建设现代生活”、中国银行的“全球服务”等形象定位都显得空洞,缺乏精神内核。但是国内有些银行的在企业形象定位上还是比较清晰的,如农业银行的“大行德广、伴您成长”、浦东发展银行的“笃守诚信,创造卓越”、广东发展银行的“创造卓越、追求超越”、中信银行“承诺于中,至任于信”、招商银行从“水因时而变、山因势而变、人因思而变、招商银行,因您而变!”到“我思,故我变。”等口号都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文化风格。 2.产品广告定位。现在各行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品种繁多,拿人民币理财产品来说,就有农行的“金钥匙”理财、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民生银行的“民生财富”、工行的“理财金账户”以及中行的“中银理财”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银行卡业务。在如此众多的产品推广战中,如何让消费者认知自身的产品呢? (1)市场细分法。广告在进行定位时,要根据市场细分的结果,进行广告产品市场定位,而且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定位对象区域。只有向市场细分后的产品所针对的特定目标对象进行广告宣传,才可能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比如可以按消费者的年龄、抗风险能力财力和实际需求来细分,再针对目标对象制定不同的产品推广计划。中国建设银行的房贷产品的口号“要买房,找建行”,非常鲜明地突出了产品特色。 (2)品质定位法。如花旗银行为了实现“花旗永远不睡觉”的响亮承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稳定的应用系统,确保每一个客户打电话到呼叫中心,任何时刻都会有人接听,而不只是电话录音,虽然付出的代价不少,但花旗银行由此获得了巨大成功。 (3)功效定位法。在广告中突出产品的功效,比如产品的收益性、安全性、便利性。金融产品与普通商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质量衡量标准主要体现在安全性、便利性和收益性三个方面。安全性是人们对金融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即保障资金安全,规避金融风险;便利性是指如何让消费者享受到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收益性是指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消费者对于获取更多回报的要求。如今,银行为了抢占营销制高点,在金融产品包装上可谓煞费苦心,“金钥匙”、“乐得家”、“圆梦宝”等金融产品品牌相继步入老百姓的视野。奇怪的是,多数公众能说出产品名称,却无法说清产品的内容。可见,银行新产品的宣传只停留在介绍产品名称的阶段,产品所包含的服务内容却未向公众广泛介绍。银行促销缺少通过产品广告宣传让客户了解产品内容,引导客户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创新产品的环节。所以在广告宣传中有必要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加强产品内容、功效的介绍。 3.选择恰当的媒体组合。在广告定位完成以后,银行就应根据目标选择符合要求的媒体。其标准是花费的广告费用最少而效果最好。广告媒体是银行进行产品广告宣传的物质手段,是广告信息的载体。广告媒体主要有报纸和杂志、电视和广播、计算机网络、公众传媒、高层建筑顶部和道路两旁的灯箱以及机动车辆的车身等户外广告媒体。这些媒体各有利弊,因区域、对象不同以及自身的局限性,有的广告媒体出现和影响的地区很广,而有的广告媒体则很小,且受众的针对性也不同,因而在宣传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例如,报纸和杂志的发行量大小和阅读者广泛程度、广告在电视和广播中的播出时段、路牌广告的地点和车辆广告流动路线的选择、高层建筑的地理位置和醒目程度、计算机网络在不同区域的覆盖和使用情况等等。银行在选择广告媒体时必须把这些差异综合考虑进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选择。 例如招商银行在电梯平面媒体的运用上,可以看出招行新的品牌形象推广策略。招行的目标受众是生活在城市中,收入很好、生活无忧,追求从富到贵到生活品味的人。而电梯平面媒体覆盖高档小区和写字楼中的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高消费这四高人群的特点,和招行的受众恰好符合。电梯平面媒体恰恰为影响他们提供了一条高效的渠道。调研数据显示有71%的目标受众在看过招行框架电梯平面广告后,提升了购买招行金融产品的意向。同时很多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反映,在无聊的电梯等候时间看看广告是一种消遣。CTR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显示出该广告投放对品牌认知带来了积极作用。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也是网络称雄的时代,网上银行、网上营销、网上购物,都已走进寻常百姓家。现在全国网民已经突破1亿人,银行应当积极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宣传银行对外形象和金融产品。 另外,我们还不能忽略自身媒体的宣传功能。银行营业网点的液晶显示屏、银行给VIP客户定期投寄的内部刊物等都是可以被开发利用的。在营业网点,液晶屏幕上及时的全球股市汇市的最新动向及财经新闻可能会比反复放着一个穿着靓丽的美女说“XX信用卡”之类的广告更让整个银行网点的形象高大起来。内部刊物中财经类的内容会比生活类内容更受客户欢迎。像花旗银行的《花旗财富贵宾专刊》,是被很多专业人士奉为重要参考的。而我们的自媒体也应借此传达和体现银行独有品牌和业务的特质。 4.及时测定广告效果,广告计划稳中有变。广告宣传一段时间后,银行要及时测定广告的效果,依据效果调整产品或广告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市场中顾客的需求。 广告效果比率=业务量增加额/广告费用增加额广告费用收效率=S2-S1/P×100%(S1——广告前的平均业务量;S2——广告后的平均业务量;P——广告费用) 西方商业银行曾有一例产品广告很成功的案例:英国储蓄银行以397280英镑的广告支出换取了5000万英镑的投资,其中有3/4来自新的投资者。按以上公式推算,英国储蓄银行的广告效果比率为93.75%,收效率为94.4%。 我们国内银行进行产品广告也要经常及时地测定广告效果,若效果比率、收效率偏低时就要好好总结问题出在哪儿?是定位不准,还是和消费者沟通不够?找到问题症结,及时调整广告计划,而不能一味求稳,对效果视而不见,也不能一味求变,从而影响产品形象的认知。 广告营销论文:广告策略营销 摘要:符号消费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研究符号消费能够深入发现消费心理需求的规律,从中找出其差异性与潜藏性,而作为营销计划中的产品信息传播媒介的广告,利用本身所必备的重要告知功能,可将产品中的显性和隐性价值表现出来,让受众接受和说服受众。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企业产品的研发、宣传、推广和销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符号消费;广告;价值 消费社会是一个被“物”(商品)所包围,并以“物”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物”已经不仅仅因为其实用性而被消费,而由其带来的附加价值、“物”与“物”的差异性,即符号性,成为“物”被消费的主要目标。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种大规模的“物”(商品)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正如日本学者岗本庆一所言:“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等物品的传播性为媒介而从事消费。”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随着生产技术和营销技术的发展,不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显然,仅靠技术质量和销售服务已难以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还必须依靠加强企业和产品的符号特征(如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广告,则在现代社会中成为实现商品的符号意义和时尚价值的手段。 一、符号消费的特征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和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声望、社会地位以及权利等,是具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 消费社会中,消费是“一种操纵符号的系统性行为”,消费的核心在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在鲍德里亚看来,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具有符号价值。使用价值代表了商品的效用,交换价值代表了商品之间的等价关系,符号价值则是代表了商品之间的差异。这种符号上的差异构成某种商品的独特性和示差性符号,使得同类商品之间相互得以区分开来。这就是商品符号价值的第一层次的含义。符号价值的第二层次的含义指的是附着在商品上的符号,即品牌商标和品牌形象。这种品牌不但使某种商品具有独特性和示差性,而且使商品获得了更多的内容和价值。因为品牌代表了与之相对应的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生活品位和生活方式,也代表了某些个人和群体的主观意义。 按照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符号有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组成,能指是符号的形式,是由物质、行为或表象载体所充当的对符号意义的指称或指向;所指是符号的意义,它通过符号载体来提示、显示和表达。在符号系统中,符号的“价值”是通过他们与其他符号之间对立关系——差异性而获得的,符号必然有着自己的区别性特征。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是任意的,是符号使用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是一种客体物质,本身不表示任何意义,通过一定的方式赋予某种社会意义后才成为符号。什么商品赋予怎样的意义,这很大程度上是任意的,重要的是被社会认可,正如交通指示灯的意义必须被社会认可一样。商品要成为符号的另一个条件是差异化,商品系统中一种商品的符号形式(能指)和符号意义(所指)必须与别种商品相区别,差异性是商品符号的重要特征。交通指示灯的意义是以红、黄、绿三种颜色及其意义彼此相区别为基础的,它们在差异对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符号化就是将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的产品进行符号式加工,并通过大众传播手段,使消费大众形成关于商品符号的共识,从而建构商品符号体系。 二、广告构建符号消费 1.广告的符号性。符号消费的产生,使得消费者愿意为这些“符号”价值支付更高的价格,消费者通过消费这些“符号”获得了某种超出物品使用价值之外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彰显出它的拥有者和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名誉和社会威望,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广告作为符号的一种,也是赋予商品文化意义、象征意义的一个良好途径。广告作为符号,它体现了人类的思维习惯、文化习俗,同时它也在不断构建整个社会符号系统,重构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心理习惯。 一般地说,广告行为是商品信息传播行为。具体说,广告信息表征着某个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情况。因而广告信息无不透射出人们的本质力量,即任何产品或服务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烙上民族的文化印迹。但是,信息既然是事物的普通属性而非事物本身,那么广告信息的传播,则必须假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可使广告行为受众识别的符号,才能实现。广告行为过程就是对商品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赋予其某种相应的物质形式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行为过程就是商品信息符号化的过程。信息是符号的内容,符号是信息的物化形式。 2.广告传播是一种符号操作。广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营销,而是营销中的一种符号操作,是通过符号的操作来创造信息,传播信息。既然意义是商品消费的重要一环,那么广告就不仅在传达信息这个意义上是一种符号操作,而且在“创造意义”上成为了一种典型的符号操作。 第一,广告是产品增加文化附加价值的一种符号。文化附加值是指产品通过广告、公关、服务等各种渠道留给消费者的一个有独特内涵的形象。这个独特内涵是产品表达的意义,是无形的,附加在产品物质形态上的。如海尔“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诺基亚则提倡“科技以人为本”表达科技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服务,森马“穿什么就是什么”则不断鼓励个性的张扬。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这些表达产品不同内涵和追求的文化附加值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产品作为符号的意指。 第二,广告是消除产品“均质化”特性,标志产品个性的符号。在竞争者林立的市场中,保持商品个性是引起消费者注意和兴趣,从而形成购买欲望的重要条件。但是,随着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的普及,同类同种的商品,在功能、品质、特征方面趋于一致,难以形成商品个性。营销专家把这种情形描述为“均质化”倾向。“均质化”倾向构成了商品销售的严重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广告传播中的符号操作,即所谓的独特的广告定位与广告诉求,使其在品牌上、使用价值上具有了个性化。广告定位和诉求在其本质上来讲都不会物质性地改变商品的特性,而只是符号的操作。广告通过独具魅力的编码方式,如一定的广告口号,广告视觉形象,广告标志性音调等,能够赋予消费品本身所不具有的附加价值或个性魅力,从而使得消费者在欣赏广告、消费广告产品的过程中具有了广告所宣传的心理上的享受。从这个层面上讲,广告通过符号创造,能够成为它们所宣传的商品鲜明可辨的个性特征。 第三,广告必须使要传播的信息符号化,才能完成传播。广告是当今大众传播信息输出的一种方式,这就要求广告必须经过必要的信息编码,并且在广告信息的编码过程必须适应大众传播过程非对应性特征和注意的随意性,强化广告符号的内在冲击力,同时还要求广告的编码过程成为与特定的传播媒介特征相适应的、符合媒介语法的符号化过程。 因此,从以上三个层面上讲,在广告制作、广告传播以及发生作用等方面,广告是一种典型的符号操作。 3.广告符号的明示意与隐含意。如前面所讲,广告活动的成功,实际上就是透过广告符号的隐含意,媒体在特定的时刻传递了该广告的意义。根据符号学家罗兰·巴特所指:“明示意是指印象中所含括的形象或意义,隐含意则是在第一层意义之余还加上额外的第二层符旨”。广告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隐含意来传递它的符旨,使之区别于其他的具有“能指”的品牌关键所在。要想读出符号的隐含意,必须具有某一特定的文化价值与信念相关知识,广告符号可以通过特定序列变化来构成隐含意。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广告符号的明示意与外延相联系,是对对象的根本性质的描述,而隐含意与内涵相联系,它与文化意义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构建出神话。从文字符号来说,外延是指约定俗成的含义,是一个语言符号的中心含义,并常与现实或虚拟世界的现象相连。而内涵则是超过中心含义的额外含义,这些涵义能反映由文化塑造的感情和态度。文字符号的产生来自于人们的经验,在一定社会的长期实践中,人们通过反复不断地使用某种符号来代表某种信息,从而导致该社会群体对某一符号具有共同的理解。广告作为一种符号,它与文字符号紧密相连。因此,如果一条广告想要被受众所接受,首先,其选取的语言符号必须具有该区域每一成员都认同的外延意,其次,对于其内涵也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理解。 所以,在现代广告策划中,首要的环节就是要通过市场调查,做好定位或市场区隔。对某一文化区域要使用能被该目标区于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告语言符号,否则广告起不到好的传播效果。从更高的层面上讲,广告外延可理解为人类的基本需要,而内涵则是在满足基本需要后所产生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广告创作出了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之外,还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 例如,雕牌洗衣粉的系列广告中有一则“下岗工人篇”中,“一位下岗的中年妇女,徘徊街头,看着贴满招聘信息的讯息栏,显出急切、疲惫和憔悴的样子;在她的家里,她的小女儿为了给妈妈减轻负担,帮妈妈做家务,手里拿着雕牌洗衣粉,边洗边说‘妈妈,我终于可以自己洗衣服了’;妈妈回到家,看到洗干净的衣服,热泪盈眶”,这篇广告做的有情感人,再现了现代社会下岗职工生活的艰辛和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能感受到的家庭温情,在广告受众的心理上能够产生极大的感情共鸣。广告创作利用“下岗职工、小女儿洗衣服”的构图以及“女孩充满温情的话语”,阐释了“雕牌”洗衣粉在构建家庭融融真情中的中介作用。在这里,“小女孩用洗衣粉洗衣服”作为广告符号的明示意与外延相联系,即阐释了“雕牌”洗衣粉根本性质在于可以清洗衣物;而“雕牌”洗衣粉在构建家庭融融真情,体现人类温情方面,成为广告符号的隐含意义,与内涵、文化意义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构建出神话。 三、广告设计的策略 商品与消费文化中影像、记号和符号所体现的梦想、欲望和离奇的幻想,使类像在商品与欲望之间建立起虚幻的联系。于是,大多数的商品都被贴上青春、活泼、典雅、开放、大方的“价值”卷标,而大众传媒又让人们每天在无数梦幻般的、向人们诉说欲望的、使现实审美幻觉化和非现实化的影像中为这些价值寻找年轻的、高知识的、国际化的、反传统的“社会性”的定位。于是,消费者在寻找那属于“我”的气质、“我”的品味的过程中把商品当成了一个个象征的符号。消费时代的这种语境特征给广告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1.消费者指向策略。消费时代受众语境的差异决定了语言指向交际意图的多样化可能,主要归结为四种:语言指向个性,张扬自我精神,使商品成为消费者用来诉说自己的“语言”,进而自觉地认同广告语言所宣扬的另类的理想体验。交际过程中,语言指向的是某种消费形象,通过赋予产品独特精神的内质,来使产品成为消费者独特个性的表征;语言指向情感,融入某种情感体验,焕发消费者的共鸣,引发好感;语言指向品味,在现代社会喧嚣的都市生活中,稀缺的不仅仅是感情,还有一种感觉,能够寄放心灵的从容与恬安,创造某种叙事氛围,以情调的渲染感化受众认同;语言指向意识,引导消费者的意识形态,以另类、反叛的方式为受众的需求立法。 2.产品指向策略。消费时代的广告语言有着太多个性化的特征,但是作为广告形式本身,促进销售是其最终目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有广告意图直接化的倾向。 现代符号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物质产品本身便是一个具有意义的符号。因为它是一个将企业和消费者联系起来的媒介物,所以也就是完形。人类不但是能劳动的动物,而且也是符号动物和文化动物。人类生产的每一件物质产品都凝结着自己的情感、愿望和期待,自然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因此,如何透过物象发现和宣扬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再以精致凝练、饱含意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产品指向策略能否感染受众的关键。 在产品指向策略的运用上,语言表达要设法使产品名称与一种符号性价值相关联,通过语言为产品赋予某种文化性价值构筑一种品牌意象,“不是要把具体的茶卖给顾客,而是要卖给他只能在茶壶中孕育出的魔法魅力”,使商品从以前的“有用物”蜕变为“被附加某种意义的符号”,以此诱发人们对符号的心理认同,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并最终让消费者铭记产品。例如,戴比尔斯钻石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其语所构建的意义体系里,商品本身成为能指,与其表征的所指意义“永恒爱情”构成符号性的文化价值,即戴比尔斯钻石是永葆爱情的钻石。戴比尔斯钻石因成为符号而“充满”了意义,意义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不仅激发了单次购买,更把这一符号意义推广到全社会的生活方式,钻石从此在爱情的表征道路上大行其道。 3.语言形式策略。无论是消费者指向,还是产品指向,最终都要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在“众神喧嚣”(巴赫金)的消费时代,如何突破重围,精准定位,对语言形式的选择显得异常关键。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通而不俗,玉琢成器。语言的最常规表现是其通俗性。文似看山不喜平,广告用语更是如此。但这个“平”不是指平白浅近,而是指平淡无奇、乏善可陈。广告语要不露痕迹地运用技巧,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例如,很多经典的广告语: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飞利浦:“让我们做得更好”。人头马XO:“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等等。 第二,善用修辞,彰显美感。修辞能增添语言的趣味与韵致。一些生动的广告语言往往是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而得以实现的。恰当的修辞可以使广告语言增添趣味,引人入胜,在给消费者带来美感的同时令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第三,因变致奇,独树一帜。消费时代的广告语言要想顺利抵达受众的心理进而实现交际意图,必须首先摆脱大同小异的互文性语境,以独特的语言吸引阅读。文字本身也有视觉冲击力,语言元素的陌生化搭配是实现该目的的一种途径。 四、小结 广告只有在打动和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说服受众。作为符号消费,不同的受众群有着不同的符号消费的需求,当代广告策略要尽可能多而准确地挖掘符号中的象征性以满足符号化消费中不同的心理需求。 广告营销论文:国际营销广告翻译 摘要]全球化趋势使国际营销活动日渐频繁,国际广告协助各国商品在全球的推广,这对广告的翻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国际广告的灵魂是文化。本文从国际广告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国际商标的翻译问题。 [关键词]价值观;跨文化;文化差异;广告翻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国际营销活动日渐频繁。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各个国家竞相推销自己的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广。在中国,伴随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营销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更是语言、传统习惯、法规、教育、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广告译文能否在译语语言文化环境中达到促销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能否被广大受众理解、认可、接受。为了使广告翻译既符合广告语言的特点,准确达意,灵活创新,简洁明了,达到广告原文的效果;又自然忠实准确地传递原文化信息,符合国情,让顾客乐于接受该产品的信息,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国际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广告语的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宣传推销商品。 二、国际营销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每个民族都形成了深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要想让广告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流传开来,首先就要使广告译文符合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心理。 国际营销中不乏此类成功的译例。比如美国的Revlon(露华浓),一看译名便会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香风佛榄露华浓”。从而引发读者对该产品的美好联想。该译名引经据典,充满了汉民族文化色彩,译作女用化妆品,非常合适。又如“Carrefour”和“Cocacola”分别为“家乐福”和“可口可乐”,满足了中国人“平安是福”和“求吉求利”的心理。也有些广告商标的翻译由于没有顾及到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心理,从而引起了译入语消费者的不好联想,使得产品销路不畅。如法国某公司在向中国推销男用香水时,将其香水命名为“鸦片”,本意想用“鸦片”一词突出其产品的魅力,希望中国男生使用这这种香水像吸鸦片一样上瘾。结果可想而知,产品上市后,即遭到中国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并因其违反中国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这是因为该公司不了解中国对“鸦片”的憎恨心理,无意中挫伤了我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 (二)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东西方之价值观念差异最主要表现在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而东方强调集体主义。由于国内消费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众心理、对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的迷信,导致国内很多广告出现“×××,用了都说好”,“我们都喝×××,今天你喝了没有”,“部优”、“省优”,“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等等。而英美等国家价值观中人们追求的是独立,是特立独行的个性,是与众不同(我为什么要与大家相同?)。他们的广告不会引导和鼓吹从众,更不会迷信和盲从所谓的权威,其广告词体现在文化方面更多的是“个性(individual/in2dividuality)”、“独立(independent/independence)”、“隐私(private/privacy)”。因此,由于文化的不同,国内的有些广告如果直译成英语等外语,就使英语国家的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在对外进行广告宣传时,要区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尽量少用“大家都说好”、“昔日宫廷×,今日×××”等广告词,不要把虚假的东西当事实宣传。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编排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一则汉语广告为例:高档装修——中档价值——星级服务——大众消费——4000平方米大店气宇非凡,各系列菜一应俱全,正餐、大餐、小吃任君品尝——豪华包间、雅间、大厅由你选择——品尝陶然风味,俯瞰山峡风情。这则广告的创作意图是宣扬陶然居餐饮店,但广告诗的开头只是介绍具体情况,而未点出主题,只到最后点名广告的要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螺旋式的思维方式。然而,英语广告受西方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往往采用更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方法。如: “Givehimadiamond,thegifthe’llneverforget.Mendiamondringsandmendiamondweddingbindsinboldandmasculinedesigns.Pricedfrom$500to$2,000Adiamondisforever.Themandiamond.Whenawomenlovesaman.”—“送他一枚戒指,他永不忘。大气而粗犷的男人戒指和婚戒。定价500到2000元。一颗戒指永恒远。女人若爱男人,送他戒指。”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保留、替代、删减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增强广告对不同受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东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产物。东西民族社会习俗的差异必定会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韩国有一手机品牌叫“Dragon”,这种手机在中国销售当然受欢迎,因为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Dragon却是罪恶的象征。想必这一手机在西方国家的销售要受阻了。再如,我国的“玉兔”商标并不译成“JadeRab-bit”,而是译作“MoonRabbit”。这是因为玉兔是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桂花树下的兔子,所以它又成为月的代称。“MoonRabbit”这一译名既体现了我国的古老文化,又避免了误解,使人不会误认为是玉做的兔子。 (五)东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不同,一些反映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词语,对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西方人也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比如:我们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最初曾译为“fivestress,fourbeautiesandthreelovers“曾使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理解为“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修改后的译文为了“fivestress,fourpointsofbeautyandthreeaspectsoflove.”广告翻译中还应该避免使用政治上有特别含义,易引起误解的商品名称。如:“大鹏”卷笔刀的英译名”ROCsharpeners”大鹏是大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最大的鸟,有“鹏程万里”,“鲲鹏展翅”之说,具有志存高远,前途无量的褒义。但ROC三个大写字母也是常用新闻词语中“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势必产生误解或不必要的联想,既不利于创立出口商品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 三.国际营销广告语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是最古老的翻译方法,并在广告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广告语大部分是陈述性的,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简洁、不做作,而这正是直译追求的意境。直译要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结构尽量一致,从而在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例如:“典雅大方(elegantandgraceful)”,“畅销全球(sellwellovertheworld)”,“汰渍到,污垢逃(Tide’sin,dirt’soff)”;“Doubledelicious,Doubleyourpleasure(双份美味,双份愉悦)”,“Coca-Colaisit(还是可口可乐好)”,“MyParisisinaperfume(巴黎恰在香水中)”.再如“Kissyourcoughsgoodbye(一种新型感冒药的广告)被译为“一吻去感冒”,简洁形象地概括了药的作用,语言生动形象,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读几遍。 二)音译法 在商品品名的翻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少品名在目的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的。如:PierreCardin(皮尔·卡丹),Kodak(柯达彩色胶卷),Philips(飞利浦电器),青岛啤酒Tsingdaobeer等,这些品牌都采用音译。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它不能直接表示音位,所以,我国有不少产品的品名都是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为汉字注音的,主要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或音译人名、地名等等。在翻译时也要顾及到广告语言中词汇的情感意义,其交际价值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一个词的愉悦联想。比如;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命名的“丁家宜”精华护肤霜系列产品的品名原来是用汉语拼音“Dingjiayi”来表达的,但不如现在改用“Tjoy”的好。因为”Tjoy”不仅在语音上是“丁家宜”的谐音,而且其含义还可以引发人们产生愉快的联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T可以令人想起服装展示中的T型舞台和模特儿的靓丽身影,而且joy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词汇。 (三)音意兼译的翻译法 音意兼译法是指将一个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则意译。例如: Applepie苹果派 其中“苹果”为意译,“派”则是音译。此类译法还有, 茅台王子酒MoutaiPrince 金利来Goldlion 香港的曾宪梓先生创业初期的领带品牌为“金狮”牌,故译为Goldlion。但因“狮”与“死”谐音,有“不吉利”之意而影响销售。后由Goldlion而改名“金利来”,其中的“金”者“利”也,“金利”为意义的重叠,“来”则从lion的发音而来。音意兼译法的另一种形式是:在整个词音译之后,再加上一个表示类义的语素。如:pizza比萨饼。“比萨”为音译,再加上一个“饼”字,便使其含义更加明确化了。又如,Hamburg汉堡包,Budweiser百威啤酒。 (四)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套用中英的固有模式,在不破坏广告原文效果的基础上对广告进行翻译。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性,翻译广告时如能以最大程度和最巧妙的套用和模仿英汉相对应的句式结构、表达方式,可以使译语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尊重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保持产品的形象。翻译时可套用或模仿英汉成功的广告体例、英汉诗句、谚语等。百闻不如一尝(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广告)。Tastingisbelieving.译语套用英语成语:Seeingisbelieving,换了一个词,语义真切,效果与原文相似。套用此成语的还有碧丽牌健美苗条霜广告:Bilislimmingcream一Usingisbelieving.再如:婴儿爽身粉广告:Likedaughter,likemoth-er.套用英语成语Likeson,likefather。香烟广告语:Tosmokeornottosmoke,thatisaquestion.套用莎士比亚的名句“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这种译法也可用于广告的英汉翻译,这些广告运用英汉文化中固有的成语,言简意赅,尽人皆知,使消费者读来倍感亲切,并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英汉广告中还有不少已形成固定的套语或固定的涵义,且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同或大体相同,如四字格等,也可以采用直接套译的方法。 (五)修辞法 广告英语里很多词语是带有修辞效果的,为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某些不易直译的修辞格可以转换成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其他修辞格,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修辞格的转换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一层次的修辞格转换;一是跨层次的修辞格转换。比如“三菱”汽车公司(Mitsubishi)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时,创制了广告:“Notallcarsarecreatedequal”。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一见这则广告,立即会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Allmenarecreatedequal”。日本广告商将原句中的“men”改为“cars”来突出广告诉求的目标,将原来的肯定句式改为否定句式,道出了该车的优越性能,这则广告词套用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句,使三菱汽车在美国成功地打开销路;而三菱公司向我国进行广告宣传时将其广告词改为“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古谚,运用对偶这种中国人喜爱的修辞手法,使中国消费者读起来既亲切熟悉又生动形象。如果在同一层次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跨层次寻找新的表达方法,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如,Wetakenoprideinprejudice.(《泰晤士报》的广告语,这句广告语里“prideinprejudice”有两种修辞手法,一种是英语修辞格仿拟(parody),与《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联系起来。一种是押头韵(alliteration)。原文的意思是说明自己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不以偏见而感到骄傲。可以试译为“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我们并不引以为豪。”通过这样的翻译,英语的修辞格仿拟(parody)和押头韵(alliteration)转换成了汉语的修辞格押尾韵(Rhymes),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押韵。这样通过修辞格的转换生动地传达了原作的意韵。 四、结语 总之,跨文化广告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其地位日益突出。实践证明,成功的广告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成功的翻译,不仅会给企业或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直接影响企业或国家的形象。 广告营销论文:农产品营销广告策略 [摘要]现在,看电视、报纸,几乎都是酒类、电器类、日用品等工业产品广告,到农产品广告较少,且大部分质量广告较差。农产品的经营已进入激烈市场竞争时代,广告作为信息传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对农产品的信息的传递、品牌的树立、与消费者的沟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产品广告起步晚,发展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农产品营销的广告策略创新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农产品的广告策略创新进行探究,提出了农产品广告策略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广告策略创新 一、农产品的广告策略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条的规定,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广告系农业广告的一类,主要用于介绍和推广农产品的广告。目前油料产品、奶类产品等深加工农产品的广告呈现较多,而初级农产品的广告较少。近年来国内对于农产品传播的研究侧重于品牌、网络传播、促销及营销策略的研究,深入地进行农产品广告策略的研究不多。张光辉提出利用整合营销传播创新农产品传播渠道。整合营销传播指除了借助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体以外,农产品品牌传播应该注重运用网络信息平台、会展、零售终端等新型传播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展示农产品品牌形象、培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饶启聪提出了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新形式网络营销。营销者还可用两种方式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农产品信息和服务的方式:第一,营销者以网上新闻方式将农产品信息和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顾客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可以访问公司页面;第二,在重要会议、公众信息、政府和非盈利活动中广告赞助页面。 农产品广告策略是广告战略的一部分,是保证实现广告目的的重要谋略思想,是为实现广告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对策与方法手段,主要包括媒体策略、创意策略和实施策略。广告策略的制定要求方法得当,行之有效,要符合目标顾客的心理需要,要具备与对手竞争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所制定的策略切合产品的实际。广告的策略的制定需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广告的内容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有效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农产品广告策略创新的必要性 1.有助于树立农产品的品牌 所谓农产品品牌,就是指用于区别不同农产品的商标等要素的组合,如“伊利”、“蒙牛“等。企业的竞争已由有形市场的竞争转向无形市场即产品品牌的竞争。品牌是在产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而产生的。在产品经济条件下,各种农产品之间竞争较为激烈,有品牌的农产品相对于无品牌的农产品来说,在产品竞争中会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美国的新奇士就是个很好的成功例子。美国加州与东部市场较远,在钱布林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非盈利性农场主合作社——南加州水果协作社。1907年,协作社拿出10000美元做了第一广告,接着在《得梅因名簿》推出了一版三色报纸广告,宣告当年三月份的第一周为“爱荷华柑橘周”来促销柑橘,同时在爱荷华全州散发印有“吃柑橘有利健康,到加州挣钱忙”口号的海报。广告活动的结果在全国范围内有利地塑造了“爱荷华柑橘”品牌,柑橘的销售量提高了50%。 2.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传播的广告效益 广告策划的原则坚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广告的投入与回报严重不成比例,许多企业存在着广告效益过低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广告缺乏战略性,二是广告缺乏对媒体的选择性,无选择的做广告不仅浪费广告费,有时还会错失时机,影响销售。三是广告缺乏艺术性。众多的广告类似的面孔、雷同的用语、类似的人物、雷同的动作,无法促使消费者产生兴趣,进而引起购买欲望。 通过广告策略创新,围绕企业营销战略制定企业的广告策略,增强广告的战略性,可以提高广告的效益;租用广告媒体的时间、空间的费用约占企业广告预算的80%左右,根据企业的实力、媒体自身的特点、受众接触媒体的情况、农产品品性质特点,以及广告媒体的适当组合选择分析加以科学的组合,可以大大地提高企业广告的效益。 三、农产品营销的广告策略创新 1.广告信息内容创新 广告信息内容包含广告主题、广告语、广告文、广告口号等内容。广告人叶茂中认为“一篇好的广告方案总是能说出目标消费者心里所想,或消费者未意识到的需要。对于一个广告方案最高的奖赏就是,消费者从广告方案中找到了自己想的东西,‘是的,这正是我要的,”。罗素.瑞夫斯提出,广告信息内容的USP策略,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广告信息必定包含特定的商品效用,必须是独特的、惟一的,或是其他同类产品不具有或没有宣传过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提炼出符合消费者某一方面的心理需要、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信息。农产品的同质性较强,现在所见的广告作品大多停留在最基本的信息告示水平,广告诉求多为功能诉求,承载信息冗余、核心主题不突出,广告作品差异性小,识别性弱,广告效果差。 2.广告媒体创新 广告媒体创新,主要指媒体的选择与时间的创新。媒体的选择应考虑媒体的性质与传播效果、广告商品的性能和使用范围、受众的习惯和文化程度、产品现状和消费趋势、广告制作和成本费用等多种因素。根据商品性质特点及其消费者选择广告媒体、消费者的活动、时间、场所选择广告媒体、广告媒体的适当组合选择分析加以科学的组合,然后确定广告的次数、日期。农产品宣传常常要展示产品的形状与色泽,因此需要借助具有强烈色彩性的宣传媒体,如电视与户外广告媒体,而报纸与广播效果稍差。网络广告是知识经济时代广告策略创新的最主要表现,网络广告借助其自身的技术优势,不仅可采用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表现形式,而且可用三维空间展示,使用户全面了解产品信息。 目前,农产品广告在媒体选用选择广告媒体时,多选用广播、POP广告、墙体广告、口头广告、标牌广告等类型,媒体广告所占份额较少,媒体单位也多选择地方媒体。农产品宣传较少彩耗费相对较大的媒体广告。由于农产品大多易腐烂,保持期短,运输贮藏不便,农产品的宣传必须选择有力的媒体树立产品的品牌,及时向消费者传输信息。农产品的目标对象为中间商和最终消费者。 蒙牛利用电视广告迅速成为中国奶业大王。广东中山市小榄镇粮油贸易公司利用食品信息网和中国粮食贸易网,扩大了出口额和出口量。江苏有60多家大型水产品批发产品也上了互联网,向国内外产品传递信息,效益显著。同时,广告人一直以来都谋略寻找新的广告媒介来更有效地传载广告信息,能创意性地使用媒体,往往能比较好地博取消费者的认同。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有一家农场,专门生产谷类和马铃薯,每年夏收之后,农场主就开着拖拉机,在麦田地上犁出长260米、宽150米的英文字“EATPOTATO”。以黑色活土为笔画,以黄色麦茬为底色,煞是好看。农场正好处在一条航线下面,航班整日不断。乘客以此为一景,留恋观赏的同时,无意中中了广告的圈套。 3.广告创意创新 创新是广告创意中最显而易见,也是最难达到的原则。如果想在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各式广告中取得一席之地,则必须要有创新点,给受众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广告创意坚持两大原则,独创性和实效性原则,因此,广告创意要勇于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而要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吸引人们的注意。农产品的广告消费群体是普通大众和中间商,因此要进行产品细分,高端农产品的创意要体现产品的质优、健康、环保,低端农产品的创意要体现价廉物 美、绿色无污染,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进而采取购买行为。产品稀缺品种的农产品的广告创意,就尽量从新、缺、特方面做文章,调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 Zespri(佳沛)新西兰奇异果曾推出比基尼、美容、阴阳、武士四个主题的报纸广告,画面上佳沛的商标被放置在醒目位置,四个主题中的奇异果分别带着孩晒眼镜穿着比基尼、扎着头巾、敷着面膜、被装扮成太极图案、扎着忍者的头巾,奇异果的形象生动有趣,幽默新奇,很抢眼,而且能够望“图”生义,创新形象直接明白地传达了广告产品的诉求。 4.广告定位创新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定位”(Positioniong)概念,迄今已被国内外普遍认为是广告策划的最基本的、最具划时代意义的理论之一。所谓定位就是在未来潜在顾客心中,或者说是用广告在消费者的心中找出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一旦建立起来,就会使消费者在需要解决某一特定消费问题时,首先会考虑某一品牌的产品。将火力集中在一个狭窄的目标上,在消费者的心智上下功夫,是要创造出一个心理的位置。运用广告创造出独有的位置,特别是“第一说法、第一事件、第一位置”。因为创造第一,才能在消费者心中造成难以忘怀的或不容混淆的优势效果。 蒙牛开始成立时使用的广告口号有:“伊利做内蒙古第一,蒙牛做内蒙古第二”,“发展民族工业,向伊利学习”,“让我们做的和伊利一样好”,这些学习美国AVIS出租车的老二攀附策略取得明显成效。美国西北樱桃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高档产品,把樱桃比作水果中的钻石,以钻石的高贵来提升樱桃的价值。 5.塑造个性化产品品牌形象 每一品牌及每一产品都对应着一个形象,对于相同的产品或品牌,消费者无法区分其内在的品质差异,借以辨别的是附加上去的个性和形象。这一形象,一般均是经由各种不同的推广技术,特别是经由广告传达给顾客及潜在顾客。正如奥格威所说:“每一广告都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也就是说,品牌形象是广告多次反复地将某一产品与某个意象、某种个性和象征长期联系一起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因此,在广告宣传中,突出农产品品牌的历史、地理、传统、风俗等文化特征有利于塑造农产品品牌个性,实现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积极的情感沟通,进而培育农产品品牌忠诚度。 美国加州牛奶“GOTMILK”的广告运动,每个明星的嘴唇上都有一抹牛奶小胡子,成为经典的标志,那撇牛奶小胡子长盛不衰,广告运动推出后,使得喝牛奶在青少年中渐渐成为时尚。李奥·贝纳为绿色艺人公司的豌豆虚构的“绿色巨人”人物形象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形象。当初,贝纳为了表现豌豆的新鲜和饱满,描绘了一幅连夜和包装豌豆的夜景,并插有一个捧着一个大豆荚的巨人形象。“绿色巨人”给人留下了长久美好的形象,作为对这一成功形象的回报,绿色巨人牌豌豆总能比其他品牌卖得贵一些。 6.整合营销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强调综合运用广告、公关、促销和人员推销等一系列传播沟通手段,对消费者传递一致的、协调的产品个性。除了借助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体以外,农产品传播应该注重运用网络信息平台、会展、零售终端等新型传播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展示农产品品牌形象、培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农产品走公益的策略也很重要,比如与体育结合,现在流行奥运生产的农产品很吃香,还有会议、旅行、餐饮等诸多公益活动的切入,很多活动把农产品介入进去,提高知名度,这样可以大范围在各种渠道进行销售,农产品品牌建设也可以迅速提高。现在已经完全进入了多媒体甚至是跨媒体的时代,消费者自己也在创造体验,创造传播。 广告营销论文:广告设计对商场空间营销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商场空间环境装饰设计,分析与思考广告和商场室内设计如何有机结合,促进品牌的整体形象传播,强化客户认知心理,以及商场空间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广告设计美学商场空间营销 广告在我们身边充斥着,是商家宣传新产品,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宣传载体,能从多方面刺激消费者产生反应。作为被众多主体选中的影视宣传途径,若想迅速抓住公众的眼球,内容很重要。它使市场和个人品牌紧密连接,传达着商家的个性及意识,它作为双重载体,一方面与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它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成分,反映人们的精神生产内容。 商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既是销售商品的场所,也是反映城市物质经济生活与精神文化风貌的窗口,其空间装饰既要符合消费个体意愿和潮流趋向,也要满足商家的销售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广告和商场空间装饰的结合已是不可分割,互相产生影响。 广告帮助商场品牌创立,发展,维持,一个广告对我们就意味着有不同的事物产生。它不仅仅是广告本身,而是商业,美术,市场等的综合。品牌在广告中讲述故事,那么广告中的设计究竟是如何在商场空间中展现着它的魅力呢? 一、广告对于市场营销功能的影响 广告,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广告中的创新性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市场成功的表现。广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但提供了产品的信息,还有就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被看到。许多人读报纸或杂志,都已经被这些产品、销售和打折所包裹,甚至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它是消费者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并引导消费,这种引导功能是十分强大的。 广告设计利用视觉效果,平面元素去吸引读者,使他们受影响,是一种有着强烈目的性的设计。因此广告必须使用视觉的传达因素,比如标题,内容,文字和设计来抓住人的注意力。同样也阐述着是什么被销售,谁是商家,以及广告的目的。设计上追求着理念和如何被认知。从另一方面来说品牌是依赖于广告的,广告媒介拥有专业的经验,有能力向客户提供商业服务,其中包括策划,准备及运用广告。常见的流程包括:预算策划,投资商,艺术指导,文字工作,研究者,艺术家,设计师,技术人员,市场调研,媒体操作,公共关系,销售甚至是规划学。 在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商场购物不仅是必需的生活内容,也是精神放松的享受,消费者的购物观念已由传统的单纯购物转变为多元化的购物心态,购买动机日渐复杂,就市场而言,首先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商场中的商品不再是紧俏物资,同一类商品的可选性大大增强。其次消费者的购物意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象和品牌意识决定了大多数人的购买趋向,广告作为媒介,负责着品牌的价值和自身的品味。在这个竟争的市场,它向世界和人们展示着品牌的个性,抓住顾客的眼球。从传媒业的角度来看,商场拥有令人羡慕的日客流量,而且顾客的消费水平普遍偏高,因此它是广告传播和媒体信息的极佳场所。例如哈尔滨远大购物中心与九华互联携手推出“远大多媒体信息系统”,在商场内设置了60多个大大小小的液晶电视,每天循环播放供应商广告、购物中心宣传和公益信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可观的资金回报。 在“以人为本”、“顾客是上帝”的商务环境中,其空间装饰设计从整体上必须紧跟潮流,抓住消费者瞬间的购物意识和心理活动的变化,及时把握“时间”与“空间”。在考虑位置的同时,面对不同层次和性别的消费对象,利用广告宣传,在硬件上取悦消费者,满足他们对购物环境的要求。 二、广告对商场空间格局的影响 每个成功的广告都存在着某种信息,能够鼓励客户去信任这个品牌。首先,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和精美的包装,能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力,引起购买者的兴趣,诱发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其次,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和包装能增加产品的价值量。 “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个产品质量好或一个人手艺好,通过人们相互传播,最后总会有人知晓来做生意。广告的布置对于商场内的空间格局产生了重要的的影响。商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既是销售商品的场所,也是反映城市物质经济生活与精神文化风貌的窗口,因而构建商场空间格局新秩序、重视商业建筑的文化性是现代化商场的发展趋势。商场空间装饰设计也必须紧紧围绕消费者购物行为和意识,这样商场的销售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地位才能得以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商场空间格局逐步由原先单一的购物空间形式演化为综合购物空间、休闲空间和观赏空间为一体的空间构成模式。例如在欧美国家所存在的大型SHOPPINGNALL,以及国内大城市所出现的综合购物商城,就购物空间而言,其空间形式不再是冷冰冰的柜台分割.而是集多种销售形式为一身,以各种经营模式展现。根据国内较多的商场建筑结构,最为常见的是“一字型”和“L型”卖场。销售模式以参与为主,空间流畅,讲求通透感,间于穿插休闲空间。这样的环境已经是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环境,行销市场急速地产生变化,形成卖场气氛促进卖气的消费特质,人们清楚地除了消费商品之外,讲求的是购物的乐趣,即是欣赏各式各样物品出售的陈列摆设,以及感受商品销售空间给予的环境气氛。 当商场布局确立之后,品牌形象的氛围设计将承担品牌区域重要诠释作用,广告的传播效力,非常重要,它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顾客的眼球和心理,引发他们的兴趣,设计集中表达了品牌资源定位的高低、年龄差异、性别的不同、功能的描述以及时尚引导等,不同品牌的文化属性,自然而合理的衔接于一个个具体的商业环境里,共同诠释着卖场内的时尚信息,使卖场内的商品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准确地传达给顾客。 通常人的注意力集中非常短暂,广告位如何布置,如何与交通流线结合,这是非常关健的。消费者购物一般都有一定的购物流线,这些流线一般呈现一定的状态,因此商场装饰首先就不应只考虑室内如何如何装饰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如何使商场融入这种购物流线中去。这是一种生态系统,能够准确的表达卖场的商业定位和消费心理导向。结合布局来看,对许多消费者来说,选择一家他们要光顾的商店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首先,选择购物区域(商业中心或商业街),其次,该区域内的店铺选择,商场的出入口非常重要,可利用外观的醒目吸引注意力,引导消费人流,使商场在一定程度上聚集“人气”。门面与招牌是商场促销的第一步,不失时机地推出有特色的产品广告和企业形象,利用图片、霓虹灯、电动机械及电子媒体等广告手段达到吸引顾客、吸引视线、扩大知名度、推销产品的目的。这样,在购物区域内的某家商店特别是由于广告影响而形成的位置优势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些橱窗(广告)正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的商店会比那些街巷深处远离人流的商店招徕到更多的顾客。透过橱窗对某家店铺及商品的注目,往往会导致进去逛上一圈并买上点什么,就像是在事先并无购买意愿的情况下存在着一种对某商店的“进入冲动”一样,进到商店里走走看看以及购物都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同样内部装饰也起到更丰富和深入的引导,展示与陈列是市场促销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其本身就是广告的一种常规形式,通常有几种迹象:首先是靠近入口的商品的被购买率和观赏率要高于后面的商品,这个位置的广告产生的效益较高;在视线水平及可及部位的商品,其被接触率也是较高的;其次是通道空间比较大及特殊摆设的产品都是很能引起人的兴趣的。这些现 象是由顾客不自觉的购物习惯引起的,那么这些部分的产品商家就会相应采取广告效应的措施。例如入口门柱的装饰,加强主通道的灯光及色彩的装饰,在重要位置悬挂大型广告牌。这样的装饰方案才能取悦于投资方,使之成为现实并最终为顾客接受。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所使用的语言也各具特色。埃利斯做的一系列实验表明,人们实际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一个人的语言判断他所处的社会阶层。一般而言,越是上层消费者,使用的语言越抽象;越是下层消费者,使用的语言越具体,而且更多地伴有俚语和街头用语。西方的很多高档车广告,因为主要面向上层社会,因此使用的语句稍长,语言较抽象,画面或材料充满想像力。相反,那些面向中、下层社会的汽车广告,则更多的是宣传其功能属性,强调图画而不是文字的运用,语言上更加通俗和大众化。无论从商家、商品供应商、厂家和市场来看,将广告运用于商场装饰之中,即将商场装饰广告化处理是必要的和不可忽视的。 三、广告在商场装饰中的作用 广告是商品推销的重要手段,它宣传商品,加速商品的流通,对于繁荣市场经济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商业广告又随着媒体的广泛传播,与广大消费者经常接触,成为不断地影响人们生活与思想的重要因素。优秀的商业广告作品夺取顾客的眼球,博得他们的欢心,它处于媒介经济生命线的重要地位,在宣传产品时,传递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人们的审美消费理念、日常生活行为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商场作为销售场所,里面的一切投资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运转,从宏观的角度看,商场环境装饰设计已不再是游离于促销功能之外的附加产品,而是整个促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场广告由以前的单一模式转变为群体模式,将灯箱广告、立式站牌广告、悬吊广告、展示广告等等具体的广告手段,通过环境设计的有效组合,表现于空间构成、区域划分与引导、饰面图形组合、橱窗设计、色彩及家具设计之中。例如华润时代广场AIBI品牌的展示,AIBI品牌作为体育和休闲健身用品,还在活动现场安排了健身教练,指导消费者如何正确选择及使用其健身器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消费者对健康优质生活的兴趣。此类广告的宣传模式暂时性的改变了商场空间的流线,活化了商场的装饰内容,使其既成为活动的装饰,又促进了市场消费。广告宣传是产品营销的先导,现代化社会、信息时代,经济发展正日趋全球化,有道是“商场如战场”,市场潜力的挖掘必须通过广告这个媒介,使人知道产品,了解产品。因此,广告创意要新颖,无论是广告的背景、画面、广告词等都应与众不同,独具特色,不能庸俗,除了美感上的冲击力,实事求是更是放在首位,产品的真实性不能过分夸大。我们从广告中看到了绚烂的色彩,看到了有节奏的精彩的画面,看到了明星,看到了有趣的有用的东西。尽管时长仅30”,1’30”,3’等,但如同看了一个微缩的电影,倾听到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好广告所带来的效益,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商家不留痕迹的传递了广告背后最真实的意图——让公众认识并充分了解其宣传主题,并让受众人群最终产生购买欲望。作为商场内的广告,毋庸置疑需要展现的是产品独特的个性,并配合商场的整体装饰风格。 四、结束语 商场装饰是商场经营战略的硬件部分,其所有形式都必须与经营挂钩,符合经营的需求,为消费者认可和喜爱。而广告则是经营策略的软件部分,其形式与定位与商场氛围形成一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广告的形式丰富多样,美化了商场的空间;其功能促进了商场内市场的运作,是企业与市场沟通的桥梁,是商场消费的催化剂。广告展示商品的个性,而商品的性格决定商场装饰的风格,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经营特色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商品的销售。因此,广告对于商场内装饰设计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广告营销论文:营销广告翻译 [摘要]全球化趋势使国际营销活动日渐频繁,国际广告协助各国商品在全球的推广,这对广告的翻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国际广告的灵魂是文化。本文从国际广告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国际商标的翻译问题。 [关键词]价值观;跨文化;文化差异;广告翻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国际营销活动日渐频繁。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各个国家竞相推销自己的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广。在中国,伴随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营销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更是语言、传统习惯、法规、教育、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广告译文能否在译语语言文化环境中达到促销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能否被广大受众理解、认可、接受。为了使广告翻译既符合广告语言的特点,准确达意,灵活创新,简洁明了,达到广告原文的效果;又自然忠实准确地传递原文化信息,符合国情,让顾客乐于接受该产品的信息,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国际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广告语的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宣传推销商品。 二、国际营销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每个民族都形成了深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要想让广告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流传开来,首先就要使广告译文符合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心理。 国际营销中不乏此类成功的译例。比如美国的Revlon(露华浓),一看译名便会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香风佛榄露华浓”。从而引发读者对该产品的美好联想。该译名引经据典,充满了汉民族文化色彩,译作女用化妆品,非常合适。又如“Carrefour”和“Cocacola”分别为“家乐福”和“可口可乐”,满足了中国人“平安是福”和“求吉求利”的心理。也有些广告商标的翻译由于没有顾及到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心理,从而引起了译入语消费者的不好联想,使得产品销路不畅。如法国某公司在向中国推销男用香水时,将其香水命名为“鸦片”,本意想用“鸦片”一词突出其产品的魅力,希望中国男生使用这这种香水像吸鸦片一样上瘾。结果可想而知,产品上市后,即遭到中国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并因其违反中国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这是因为该公司不了解中国对“鸦片”的憎恨心理,无意中挫伤了我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 (二)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东西方之价值观念差异最主要表现在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而东方强调集体主义。由于国内消费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众心理、对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的迷信,导致国内很多广告出现“×××,用了都说好”,“我们都喝×××,今天你喝了没有”,“部优”、“省优”,“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等等。而英美等国家价值观中人们追求的是独立,是特立独行的个性,是与众不同(我为什么要与大家相同?)。他们的广告不会引导和鼓吹从众,更不会迷信和盲从所谓的权威,其广告词体现在文化方面更多的是“个性(individual/in2dividuality)”、“独立(independent/independence)”、“隐私(private/privacy)”。因此,由于文化的不同,国内的有些广告如果直译成英语等外语,就使英语国家的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在对外进行广告宣传时,要区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尽量少用“大家都说好”、“昔日宫廷×,今日×××”等广告词,不要把虚假的东西当事实宣传。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编排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一则汉语广告为例:高档装修——中档价值——星级服务——大众消费——4000平方米大店气宇非凡,各系列菜一应俱全,正餐、大餐、小吃任君品尝——豪华包间、雅间、大厅由你选择——品尝陶然风味,俯瞰山峡风情。这则广告的创作意图是宣扬陶然居餐饮店,但广告诗的开头只是介绍具体情况,而未点出主题,只到最后点名广告的要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螺旋式的思维方式。然而,英语广告受西方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往往采用更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方法。如: “Givehimadiamond,thegifthe’llneverforget.Mendiamondringsandmendiamondweddingbindsinboldandmasculinedesigns.Pricedfrom$500to$2,000Adiamondisforever.Themandiamond.Whenawomenlovesaman.”—“送他一枚戒指,他永不忘。大气而粗犷的男人戒指和婚戒。定价500到2000元。一颗戒指永恒远。女人若爱男人,送他戒指。”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保留、替代、删减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增强广告对不同受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东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产物。东西民族社会习俗的差异必定会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韩国有一手机品牌叫“Dragon”,这种手机在中国销售当然受欢迎,因为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Dragon却是罪恶的象征。想必这一手机在西方国家的销售要受阻了。再如,我国的“玉兔”商标并不译成“JadeRab-bit”,而是译作“MoonRabbit”。这是因为玉兔是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桂花树下的兔子,所以它又成为月的代称。“MoonRabbit”这一译名既体现了我国的古老文化,又避免了误解,使人不会误认为是玉做的兔子。 (五)东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不同,一些反映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词语,对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西方人也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比如:我们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最初曾译为“fivestress,fourbeautiesandthreelovers“曾使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理解为“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修改后的译文为了“fivestress,fourpointsofbeautyandthreeaspectsoflove.”广告翻译中还应该避免使用政治上有特别含义,易引起误解的商品名称。如:“大鹏”卷笔刀的英译名”ROCsharpeners”大鹏是大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最大的鸟,有“鹏程万里”,“鲲鹏展翅”之说,具有志存高远,前途无量的褒义。但ROC三个大写字母也是常用新闻词语中“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势必产生误解或不必要的联想,既不利于创立出口商品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 三.国际营销广告语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是最古老的翻译方法,并在广告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广告语大部分是陈述性的,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简洁、不做作,而这正是直译追求的意境。直译要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结构尽量一致,从而在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例如:“典雅大方(elegantandgraceful)”,“畅销全球(sellwellovertheworld)”,“汰渍到,污垢逃(Tide’sin,dirt’soff)”;“Doubledelicious,Doubleyourpleasure(双份美味,双份愉悦)”,“Coca-Colaisit(还是可口可乐好)”,“MyParisisinaperfume(巴黎恰在香水中)”.再如“Kissyourcoughsgoodbye(一种新型感冒药的广告)被译为“一吻去感冒”,简洁形象地概括了药的作用,语言生动形象,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读几遍。 国际营销中的广告翻译* (二)音译法 在商品品名的翻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少品名在目的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的。如:PierreCardin(皮尔·卡丹),Kodak(柯达彩色胶卷),Philips(飞利浦电器),青岛啤酒Tsingdaobeer等,这些品牌都采用音译。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它不能直接表示音位,所以,我国有不少产品的品名都是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为汉字注音的,主要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或音译人名、地名等等。在翻译时也要顾及到广告语言中词汇的情感意义,其交际价值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一个词的愉悦联想。比如;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命名的“丁家宜”精华护肤霜系列产品的品名原来是用汉语拼音“Dingjiayi”来表达的,但不如现在改用“Tjoy”的好。因为”Tjoy”不仅在语音上是“丁家宜”的谐音,而且其含义还可以引发人们产生愉快的联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T可以令人想起服装展示中的T型舞台和模特儿的靓丽身影,而且joy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词汇。 (三)音意兼译的翻译法 音意兼译法是指将一个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则意译。例如: Applepie苹果派 其中“苹果”为意译,“派”则是音译。此类译法还有, 茅台王子酒MoutaiPrince 金利来Goldlion 香港的曾宪梓先生创业初期的领带品牌为“金狮”牌,故译为Goldlion。但因“狮”与“死”谐音,有“不吉利”之意而影响销售。后由Goldlion而改名“金利来”,其中的“金”者“利”也,“金利”为意义的重叠,“来”则从lion的发音而来。音意兼译法的另一种形式是:在整个词音译之后,再加上一个表示类义的语素。如:pizza比萨饼。“比萨”为音译,再加上一个“饼”字,便使其含义更加明确化了。又如,Hamburg汉堡包,Budweiser百威啤酒。 (四)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套用中英的固有模式,在不破坏广告原文效果的基础上对广告进行翻译。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性,翻译广告时如能以最大程度和最巧妙的套用和模仿英汉相对应的句式结构、表达方式,可以使译语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尊重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保持产品的形象。翻译时可套用或模仿英汉成功的广告体例、英汉诗句、谚语等。百闻不如一尝(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广告)。Tastingisbelieving.译语套用英语成语:Seeingisbelieving,换了一个词,语义真切,效果与原文相似。套用此成语的还有碧丽牌健美苗条霜广告:Bilislimmingcream一Usingisbelieving.再如:婴儿爽身粉广告:Likedaughter,likemoth-er.套用英语成语Likeson,likefather。香烟广告语:Tosmokeornottosmoke,thatisaquestion.套用莎士比亚的名句“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这种译法也可用于广告的英汉翻译,这些广告运用英汉文化中固有的成语,言简意赅,尽人皆知,使消费者读来倍感亲切,并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英汉广告中还有不少已形成固定的套语或固定的涵义,且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同或大体相同,如四字格等,也可以采用直接套译的方法。 (五)修辞法 广告英语里很多词语是带有修辞效果的,为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某些不易直译的修辞格可以转换成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其他修辞格,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修辞格的转换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一层次的修辞格转换;一是跨层次的修辞格转换。比如“三菱”汽车公司(Mitsubishi)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时,创制了广告:“Notallcarsarecreatedequal”。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一见这则广告,立即会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Allmenarecreatedequal”。日本广告商将原句中的“men”改为“cars”来突出广告诉求的目标,将原来的肯定句式改为否定句式,道出了该车的优越性能,这则广告词套用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句,使三菱汽车在美国成功地打开销路;而三菱公司向我国进行广告宣传时将其广告词改为“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古谚,运用对偶这种中国人喜爱的修辞手法,使中国消费者读起来既亲切熟悉又生动形象。如果在同一层次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跨层次寻找新的表达方法,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如,Wetakenoprideinprejudice.(《泰晤士报》的广告语,这句广告语里“prideinprejudice”有两种修辞手法,一种是英语修辞格仿拟(parody),与《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联系起来。一种是押头韵(alliteration)。原文的意思是说明自己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不以偏见而感到骄傲。可以试译为“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我们并不引以为豪。”通过这样的翻译,英语的修辞格仿拟(parody)和押头韵(alliteration)转换成了汉语的修辞格押尾韵(Rhymes),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押韵。这样通过修辞格的转换生动地传达了原作的意韵。 四、结语 总之,跨文化广告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其地位日益突出。实践证明,成功的广告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成功的翻译,不仅会给企业或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直接影响企业或国家的形象。 广告营销论文:网络营销中广告对策分析 所谓网络广告,一般来说指的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广告,它是自互联网问世以后企业商业广告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次新的拓展,也是互联网作为营销媒体首次被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先进营销手段。从最初的网络广告到现在的网络营销管理系统,网络广告从1999年10月14日的美国WIRED杂志网络版开始,就逐步以其鲜明的特点迅速成为媒体广告业的新宠,同广播、电视、杂志、报纸四大媒体一起被称作为五大广告媒体。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两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络经济的不断推进,网络广告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网络广告所面临的商机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开发资源挖掘出其中的商机,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广告优势发展网络广告,解决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难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 1网络营销下的广告特征 1.1网络营销下的广告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旨在产生更好营销效果的网络广告,它具有传统广告所无法比拟的互动性。因为作为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广告,有着非常强的交流功能,当消费者看到互联网广告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自由查询产品信息,同时通过同公司网站联系或者电子邮件的形式第一时间了解产品,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完成对产品的进一步咨询,然后订货,从而可以在单一媒体上足不出户的完成整个购买过程。这一点是传统的广告媒体无法实现的。而且,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广告,有着非常强的消费者主宰功能,就是说网络广告的内容可以完全掌握在网页浏览的消费者手中,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兴趣目标自由选择广告链接,通过点击鼠标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广告,从而成为网络广告的主导者,这也是传统的广告媒体所难以企及的。此外,同传统的广告相比,网络广告更是有效增强了目标顾客的选择性,网络广告的启动,需要通过目标群体的主动链接和搜寻,一定意义上,这是一种“软件广告”,这样通过上网获取公司广告的消费者能够带有更多的目的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网络营销的促销水准。 1.2网络营销下的广告避免了空间、时间上的限制 在传统的营销中,如果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广告媒介进行广告,以求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往往会被限定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进行传播,如果是国内刊播或者国外公司想进入中国刊发广告,则需要涉及到区域政府批准并且在传播地寻找合适的广告商,洽谈购买当地媒体等一些复杂而浪费时间的环节,同时由于目标群体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局限,广告刊播时间也会受到譬如说刊期或者时段的制约,同时广告信息将难以保留,如果说广告主没有频繁地进行续期的刊播,则很容易被消费者所遗忘,这样广告将受到时间或者空间的很大制约。而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广告,则是通过互联网联通全球进行自由式扩张的,只要消费者的电脑连接了互联网,广告信息就可以到达。政府审批、广告商洽谈及与当地媒体谈判、广告到期续期刊播等传统广告媒体令广告主大伤脑筋的问题将不复存在,同时原本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广告信息,如果不是广告主刻意进行删除,消费者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自由地对其进行查询,广告排期等问题将不再会是问题。 1.3网络营销下的广告具有非常强的经济性 我们都知道,传统广告有着非常高的投入成本,在诸多的投入成本中80%的费用要交到广告媒体手中,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段直接和投入挂钩,这笔费用对于营销公司而言,是一笔极其庞大的投入。而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网络广告,其投入成本仅为传统媒体的3%,而且避免了空间限制,可以进行全球性传统,所以非常强的经济性使其在价格上有着非常强的竞争力。 1.4网络营销下的网络广告具有广告效果的可测评性 对于通过传统的广告媒介进行传播的营销广告,其所能达到的营销效果的测评是非常困难的,有多少人看到或者听到所传播的广告信息,或者说有多少人在接收广告信息后受其影响而对广告产品做出购买决策,这些是难以进行统计的,而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广告,一般可以通过设置服务器端的一些访问记录软件获取实际访问公司网站的访问人数,甚至通过接受信息的消费者回复的电子邮件直接了解到他们对产品的一些反应,通过这些信息得知,广告的公司可以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对其产品营销策略进行有效的调整。 2通过网络传播的广告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2.1网络广告的载体制约了网络广告的发展 所谓网络广告的载体,指的是网络广告传播所需要的互联网及其客户端。对于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而言,虽然说在中国电脑计算机、互联网这些科技高速发展,但是其不菲的价格和其所需使用技能相对较为复杂,这些因素直接限制着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我国的人均电脑拥有量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电脑上网相对来说仍未能达到普及的程度。我国虽说有着2000万的网络用户,然而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极其渺小,从一定意义上讲,同传统的广告媒体所能达到的铺天盖地的效果相比,网络广告的广告效果受其载体的局限,劣势极其明显,网络载体的制约直接影响了客户进行网络广告的积极性,影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 2.2网络广告的广告范围极为狭小 从我国当前网络广告所面对的主要客户群体来说,IT行业、保健品行业、通行行业占到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而且从其公司所有权划分,摩托罗拉、三星、英特尔等外资或者合资企业是广告的主流,对于这些外资大企业而言,其广告目的并不时为了马上从网络广告上获取更多利润,而是希望通过网络广告直接面对中国最有消费实力的群体,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而占大部分国内市场份额的国内企业却是更多的把广告的视角投向了传统的广告媒体,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网络广告的广告范围。 2.3缺乏有效的广告监管体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由于中国互联网是近十多年才开始高速发展的,网络广告的发展更是时间较短,刚刚起步的中国网络广告,明显缺乏有效的广告监管,相当多的广告网站欺骗消费者的虚假信息,导致网络骗局网络陷阱的层出不穷,而很多法律法律明令禁止的广告也经常出现在网民的视野中,对于网络广告的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的漏洞,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网络广告方面的相应条例也大多处于空白状态,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广告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的网络广告尚处于发展的混乱期和无序期,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2.4我国网络广告的创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网络信息众多,据统计,面对众多的网络广告版面,上网人在面对一个网络广告时所能花费的注意力很难超过5秒钟,所以说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吸引消费群体的注意力,广告创意人员可谓是绞尽脑汁,色情、低俗、恶作剧的广告创意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以求通过这样的恶作剧广告获取点击率,但是大多数消费者在点击之后对这样的广告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只为吸引注意力的广告创意不但没有起到广告产品以求营销的目的,而是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这直接导致了网络广告的点击率的下降趋势,可见缺乏创意直接影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 3基于网络营销的广告策略 从我国当前的网络广告发展现状来看,面对网络广告发展中所受到的制约或者存在问题,本文认为,应当从网络广告内部及其外部条件入手进行整合调整,从以下诸方面进行: (1)从网络营销广告的外部条件入手,健全网络广告发展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从监管的角度出发,加强监管力度。在我国,网络广告的管理已引起国家的重视,我国电子商务的各项政策、法律与法规及各种标准正在加紧制定,但还不够,因为网络广告监管工作的执行不能光靠政府部门,还需要政府、网络广告商和网站经营者的共同参与与积极配合。 (2)从网络营销广告的内部条件入手,加强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展网络广告的范围,加强网络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建设。我们要在扩建、完善现有以光缆为主体的基础传输网和推进基本电信普遍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当代最新通信与信息技术成果,加速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容量、安全可靠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网。一旦宽带技术在我国得以普及应用,制约网络发展的技术障碍得以消除,电子商务和网络广告的发展将是不可估量的,网络广告的范围也将会由目前的IT、通信、汽车、酒店、地产等少数行业拓展到全社会的所有行业。同时,我们有必要通过推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充分认识到网络优势所在,积极利用网络这一商务平台。国家应该鼓励教育部门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在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开设电子商务选修课程,甚至可以考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广告营销论文:微电影广告营销理念分析 摘要:微电影广告营销有其独特价值。它既能实现广告的品牌传播,从广告内容、情感诉求和流行倡导等方面建构品牌形象,又能从社交互动、维系品牌忠诚和商业逻辑等方面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围绕着“诉求”与“转换”两大理念展开微电影广告营销,可以有效打通用户和品牌之间的互动渠道,为微电影广告营销创造独特传播价值。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营销;诉求;转化 自从2010年凯迪拉克品牌广告《一触即发》之后,微电影广告营销逐渐兴起,市场空间不断扩张,成为营销的重要手段。微电影广告营销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能够把复杂诉求简单化,在短短几分钟的短视频中,就可以清晰地向消费者传达产品功能和品牌价值。微电影传播具有微型化、碎片化的特征,能使其所承载的广告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抓住用户的碎片化消费习惯,创造更多的用户广告接触,使广告价值“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到用户。 一、微电影广告营销产生的时代背景 所谓微电影即微型电影,一般用于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移动设备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片长一般在30-300秒之间。微电影的内容一般以幽默轻松、时尚潮流、公益教育等为主题,既可以单集成片,如凯迪拉克《一触即发》,也可以组成系列,如桔子水晶酒店十二星座系列微电影。微电影广告营销是微电影(microfilm)与广告主的营销诉求相结合而产生的商业文化景观。它融合了微电影与广告的基因,以宣传某个产品或品牌为目的,以微电影为表现手法,制作拍摄具有完整情节的短片,将广告信息与诉求融入微电影故事与主题之中,契合了广告主和广告受众在微时代的内容需求。微电影广告营销的诞生,除了受众因素外,还受到市场、技术、行业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是与电视广告成本高涨、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迅速扩大这一背景有关。在电视广告等其他传播营销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效、低成本的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企业日益看重的营销平台,众多企业品牌营销都试图借力微电影广告这种新型营销方式,以微小成本撬动大市场。二是互联网经济兴起,社会化网络技术发展助力微电影广告营销。微博、微信、秒拍、优酷等平台或工具的技术支持,为微电影广告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媒介支撑。三是广告行业力邀明星、名导参与微电影广告拍摄推动了其不断发展。例如,姜文执导的佳能微电影广告《看球记》、莱昂纳多出演的OPPO微电影广告《FINDME》等。正是这些因素合力推动了微电影广告营销的发展。 二、微电影广告营销的诉求 广告诉求是营销活动的根本,其核心在于定位受众需求。微电影广告营销主要通过功能与情感诉求来实现产品的推广。 1.功能诉求。微电影广告营销可以被分为促销型微电影广告营销和品牌理念塑造型微电影广告营销。前者以向目标受众提供产品信息为目的,通过展示产品信息使目标受众对品牌产生认知,进而影响受众的选择,促使其产生消费行为。例如,唯品会曾联合十六大品牌方制作《唯我独行》的微电影,配合自身平台,实现促销特卖。后者则将品牌理念融入到微电影广告中,从受众的主观感受、感知方式、感知背景出发,将品牌理念渗透给目标受众,达到塑造品牌知名度,维护消费者忠诚度的目的。这类广告大都将品牌价值嵌入故事情节中,以此触动受众。例如,佳能公司邀请姜文导演的微电影《看球记》,讲述了一位离异的父亲带着儿子去看球的艰难经历,并将自身品牌“感动常在”的理念植入影片中,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2.感性诉求。广告诉求可以被分为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两类,其中感性诉求主要利用受众的感性思维,使其在感动之余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促成消费行为与品牌认同。感性诉求以其创意、情节获得受众认同,引导消费意向,因而更适合如今的社会化媒体传播。例如,在2016年春节期间,百事集团携手六小龄童推出“把乐带回家”系列广告的猴年篇,就是典型的感性诉求微电影广告。该广告借助“猴王情怀”,抓住受众对旧时光的感怀和对新猴年的畅想,并推出“乐猴王纪念罐”产品,塑造了温情动人、团圆欢乐的品牌形象。2015年,宜家(IKEA)在台湾地区推出的《槟榔摊》这一“小空间大梦想”主题微电影广告,很好地将功能诉求和感性诉求结合起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营销的成功案例。《槟榔摊》选择具有典型台湾印象的槟榔阿嬷为主角,以改造其槟榔摊为故事线,分“平面图”“方框里的人”“框线上的梦”“新生活”“家”五个板块,讲述了其20年来养育4个孩子和两个孙子的生活故事。这则微电影广告最精彩的莫过于对感性诉求的实践,这是因为“以情动人”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赢得较好的口碑。 三、微电影广告的受众参与和价值转换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和PC网络终端的大众化,受众参与的特性和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广告营销一拍即合。基于受众和产品或品牌之间的价值定位,微电影广告营销主要通过受众的互动参与,实现自身的价值转换。 1.互动参与。一方面,利用最新的技术创造更多的受众广告接触,实现受众与产品的交互。例如,唯品会的微电影广告《唯我独行》使用了全新的互动视频技术,观众在观看广告的时候只需要用鼠标轻轻点击画面中出现的符号“”,画面便会展示“片中同款”的商品信息。这一同屏互动的形式,解决了购物情景中的信息痛点,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和用户互动参与。另一方面,依靠感性诉求也能获得更多的品牌认同和曝光机会。例如,方太集团的微电影广告《夏洛特烦恼续集》,邀请《夏洛特烦恼》的主角沈腾和马丽出演。沈腾以厨房油烟吸不干净的“自黑式”吐槽开场,穿插与马丽的情节互动,说出油烟的危害,而马丽发现问题所在,并合上方太油烟机“云魔方”板,使厨房油烟更加干净,突出了方太油烟机的强大功能。这一广告在故事情节中传达了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因其具有戏剧性、明星出演和电影IP话题关注度高等特点,使受众更愿意转发、分享到社交网络,形成了两级传播甚至多级传播的现象。 2.价值转换。微电影广告营销的价值既来自于广告内容本身,还体现在商业经济层面的价值。一是微电影广告有“题材更丰富、局限更小、传播速度更快更广泛、创作心态更轻松随意”等特征,是社会化媒体时代微传播情景中适应受众碎片化需求的重要文化商品。例如,雪佛兰科鲁兹赞助的《11度青春》系列,成为经典的微电影作品。二是微电影广告巧妙借助互联网力量,契合了社会化媒体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兼顾广告主的广告诉求,引入商业投资,使微电影创作成为可能,这也实现了广告主、创作者、媒体三者之间的共赢。要想通过受众参与,实现微电影营销的价值转换,就需要建立产品功能、品牌形象和受众消费之间的稳固关系,而这正是微电影广告营销所能达成的目标,也是受众在微电影广告中参与互动、增强品牌好感度和忠诚度、实现广告价值转换的体现。例如,在2015年年末,方太集团推出了“猜不到结局”系列微电影广告,刷新了消费者对短视频广告的认知。通过四条微电影广告讲述了一个生活里最细微的观察和体验:伤害女人的不只是时光,还有“油烟”。广告建议选用方太智能油烟机,从源头杜绝伤害,保护她们的健康和美丽。方太“猜不到结局”系列微电影广告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积极参与,迅速形成话题热度,不仅传递了“四面八方不跑烟”的产品理念,达成产品功能诉求,而且能够以护肤品等产品功效的情节反转来宣传自己的油烟机品牌,以幽默的感性诉求形式获得了消费者的情感认同,传递了“保护您的美丽和健康”品牌理念。同时,广告以精美的画面和视觉表现,展现了产品的“力”与“美”,也将“因爱伟大”的企业文化价值传达给消费者,完成了品牌价值的转换。 四、结语 当前,微电影广告营销以不同于以往商业广告的诉求定位,将产品功能、品牌推广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并借此刺激受众互动,创造畅通的反馈渠道、完善的反馈机制,让受众参与到广告活动的过程中来,满足其参与需求,充分调动受众积极性,实现微电影广告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高效转换。 作者:高婷 广告营销论文:整合营销时代广告与营销共存 摘要:在特定的年代,每一种营销方式都有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在以前以广告营销为主的时代,企业产品上市、招商等都会采用广告来进行营销。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势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公关营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在整合营销时代,广告与公关共生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对广告和公关进行了研究,在了解广告和公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整合营销时代两者共生的原因以及表现。 关键词:整合营销;广告;营销;共生 一、广告、公关及两者关系 (一)广告 广告,顾名思义即广而告之,是指那些为了告知人们某种事物、观点和见解而引起人们注意的信息,它包含商品、观念、服务等。狭义的广告指的是商品广告,即一种商品促销的手段。广告是自己对自己的包装,它是一种传统的、短期见效的营销手段。 (二)公关 公关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知、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公关能够向公众传递企业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公众建立、协调良好的关系,塑造品牌形象,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精准营销,能够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正确的舆论引导,扩大企业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尤其在企业面临现实危机时,公关将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三)两者的关系 在整合营销时代,广告和公关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广告里面包含公关性质的广告,公关活动也要借助广告的力量进行传播,渲染营销氛围。例如,联想在换标时就是采用新闻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关宣传,这种宣传传递的是故事和信息,是具有广告性质的公关。通过各种报道和现实体验让人们获得更多的认知,在此背景下再进行广告宣传,比单纯直推广告更具有说服力,减少了人们的抵触情绪。 二、广告与公关共生的原因 (一)现实发展需要 新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原有的营销模式和传播环境,广告和公关两种互利的传播形式随着现实传播手段的变化都要进行调整和发展。每一种公关形式的选择都是由市场所决定,而不是由企业和客户所决定。时代的发展需要两者的有效结合,利用广告创造氛围,给消费者造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利用公关抓住客户的兴奋点,进行有效公关。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带给了企业更多的营销空间,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打广告,也可以通过新闻、事件等进行沟通和发展。 (二)客户需求多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同质化趋势加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此时的消费者已不再像以前一样满足简单的产品需求,面对多样的产品除了理性分析和根据品牌的了解来选择外,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地通过媒介宣传进行判断购买。消费者拥有了自身个性化的评判标准,单一的广告形式不能满足其需要,特别是体验经济的到来,使公关这种营销模式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但广告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被人们熟知的两种营销手段,在整合营销环境下,广告与公关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三)两者各有利弊 广告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领了整个营销市场,但不难否认广告的费用支出极大,企业要想打造知名度必须花费巨额的广告费,这种营销力的堆积是表面的,企业真正影响力的扩大需要强有力的产品支撑和形象塑造,以及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是广告难以做到的。公关正好弥补了广告的这些弊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打造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进行深入传播,具有良好的沟通效果。在当前时代,两者应相互补充,协同发展。 三、整合营销时代广告与公关共生的表现 (一)传播层面上的共生 广告是单向地被动传播,在此过程中信息是不对称的,广告给人的感觉更表面、更直接。消费者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与品牌建立联系。公关是双向的传播,在此过程中信息具有对称性和互动性,公关传递的是一种感受,具有隐蔽性,解决的是人们对企业和品牌的认知和了解的问题。公关反应的时间长,没有广告所传达的信息直接、明了,但为消费者创造了其与品牌主动、亲密沟通的机会,创造了与消费者的共鸣点。 (二)企业品牌形象的打造与维护 企业通过公关的各种渠道可以为企业打造品牌,这种品牌的打造需要长时间的发展与维护。企业需要思考公关导向的品牌营销,主要为企业打造媒介价值和客户体验价值,让媒体为企业进行多方正面报道,吸引更多客户进入品牌设计的体验中来,强化客户对品牌的认识。而广告在维护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创意广告来实现品牌的打造。在进行单纯的商业活动时,由于时间限制,也只能运用广告来实现宣传和推广。可见企业品牌形象打造与维护需要广告与公关的融合打造。 (三)两者结合做好与客户沟通 广告和公关在营销的过程中都需要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两者在沟通的方式和手段上有所不同。广告通过直接付费就可以进行宣传,迅速让消费者熟知,扩大企业知名度;公关则需要一些技术和技巧才能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产生好感。在当前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两者相互融合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例如企业可以购买一个新闻版面,利用文字与客户实现沟通。如果在这个版面中增加更多的策划点来帮助企业进行营销,则就有了更多的公关意味。因此,在与客户沟通方面,广告与公关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与客户的沟通。 (四)使企业长短效益共存 广告具有时效性,能够实现企业的短期利益,对那些短期促销目标和产品限时销售具有良好的效果,广告给客户带来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公关能够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把每个阶段的广告融入企业长远利益的发展上来,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广告既能使企业达到短期效益,也能为企业长远利益的构建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广告和公关就像人的左右手,在整合营销时代应互利共生,两者传播的目的和意义是一样的。但广告和公关作为两种传播手段,所用的方式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两者不能相互替代,而应共存、各取所长,共同提升企业的公信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马利娜 广告营销论文:广告营销存在问题与策略 摘要: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结合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企业竞相进行“数字化”转型,App营销以其精准性、互动性、信息全面、运营成本低等特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手机应用程序爆炸性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信息安全、流量非正常消耗、推送无用信息、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消费者在使用App广告营销时应建立信息保护机制、优化应用程序避免“流量被偷”、精准推送“私人广告”、结合企业特色等方式消除消费者顾虑,更好的运用大数据获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App营销大数据互联网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二者的相结合,促进了App应用软件的兴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的目光逐步的转向移动终端,App广告营销以高精准、低成本、互动性强等特点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同时,App营销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据观察,大部分学者研究将重点放在强调App营销的重要性,较少谈及App营销存在的弊病。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此方面,并对此提出见解与对策。 二、App广告营销的特征简述 App广告营销即应用程序营销,是指广告主将品牌、促销信息等投放至智能手机、PC等移动设备的内置广告形式,应用软件作为App广告的载体,其发展带动了App广告营销的兴起。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同时网民个人上网设备向手机端集中。这些充分说明App广告营销正在逐步的颠覆或将取代传统的广告方式,成为新的营销蓝海。App广告营销具备以下特征: 1.精准性。企业进行营销传播的本质是对消费者时间的“抢占”,App广告营销实质是整合利用顾客碎片化时间。一部手机或一个终端设备就是一名受众,因此使得App广告得到传播。另外,随着大数据的到来,企业利用消费者信息及定位系统,对消费者推出精准营销。 2.互动性。传统营销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属于单向“推”的方式,将信息送达消费者,引发一些问题,如消费者满意度无法判别、无法进行信息反馈、企业搜集反馈信息成本和难度增加等。App营销可以利用线上交流、搜集信息,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互动。 3.信息全面。此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就消费者,传统广告营销信息内容有限,文字及图片较少。App广告中则包含大量图片、文字、视频、产品的评价信息等,供消费者充分了解产品。此外就企业来说,以往的产品营销广告方式难以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然而App营销,借助大数据分析整合这些信息,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从而推出相应的产品广告。 4.运营成本低。传统广告以电视广告为例,拍摄制作费用较高,并且后期企业在收集消费者反馈信息的成本也会增加。运用App形式进行营销虽然开发费用相对较高,但一旦开发推出,其运营费用大大下降,并且能够获得高效的信息反馈,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三、App广告营销存在的问题 1.消费者信息透明化,泄漏危机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App应用程序、互联网+、云计算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安全风险,一些信息系统存在高危漏洞。对于数据的泄露及信息保护不够,使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透明化,自2015年以来,数据泄露的事件不断曝光,网易、支付宝、高德地图等多款App窃取用户信息。窃取者通过一个用户甚至可以搜寻到与之相关的用户信息,由App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不仅使消费者对于App营销的满意度降低,更对品牌产生一定的负面评价,影响企业形象。 2.App偷流量事件频发,消费者信任度降低。智能手机的盛行及App的开发,导致流量非正常消耗事件的频发。据IDC评述网报道数据显示,国人一年为流量非正常消耗付出的代价至少400亿。一些App在开发制作时就设计了在安装后套取用户后台权限,在消费者不知情时增加消费者流量消费。因此,使得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信任度降低,更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 3.无关垃圾信息推送过多,降低消费者满意度。新内容提醒、新广告信息、新促销通知等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睡眠时间,App软件推送成为新时代下的垃圾信息。App开发商希望不断地推送内容使消费者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但消费者更希望推出符合其自身的广告。推送信息过多给消费者带来很多困扰,因此很多消费者不得不选择拆卸软件,使企业线上顾客流失,并且可能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满意度,进而失去消费者。 4.App创新度不够,不能凸显企业特色。目前业界的App分类大致为休闲娱乐类、信息沟通类、应用工具类、媒体传播类、生活辅助类、行业应用类。越来越多的App出现,但不外乎这几类,App市场同质化严重。一些企业在开发自己的App时多采取模仿的方式,创新力度不够,很少突出企业的特色,因此使消费者丧失兴趣。 四、App广告营销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网络诚信,强化消费者信息保护机制。App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主要载体,企业在借助App时,应该明白消费者下载App是在信任基础上,消费者在注册时其个人信息就被企业所获取,企业同样应回以信任。建立消费者信息保护机制,健全网络安全体系。 2.优化应用程序,设置流量提醒模块。由于智能手机的推出,图片、视频充斥着App的页面,这为消费者更好的理解产品带来便利,但这也使得非无线网状态下用户流量告急的情况出现。为缓解消费者不满,企业在利用App广告营销时,应设置流量提醒模块。同时企业在开发App时应避免被一些“偷流量”的后台操作控制。 3.理解消费者需求,使广告“私人订制”。企业应借助大数据的优势,搜集消费者需求信息后,对其推送消费者感兴趣的模块信息。可以设置“关注推送”选项,给顾客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待企业再推出新产品时定向推送给消费者。以“私人定制”广告的方式更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才是营销的首要。 4.开发优质App广告,利用企业特色强化竞争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互联网市场,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注重创新。企业在设计App时应充分结合企业文化,制作优质App广告,并且应在开发后及时关注App广告反馈情况,以便修改,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在上述中提及App具有互动性这一特点,为避免App广告与传统广告单向“推”的问题,企业应设置意见反馈模块,激发用户积极参与,增加用户粘性。例如,可以利用反馈积分,当App广告被消费者接收到,用户将意见在线反馈给企业换取积分,积分达到一定额度即可领取奖励等方法,不仅有利于企业了解顾客需求,而且能够使企业不断的改进产品。 五、结语 如今APP营销成为营销的新形式,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应合理的运用APP广告营销方式,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APP营销特有的信息特制化以及交互性为企业带来了便利,使企业能够结合定位服务推送给用户合适的信息广告,并且有效的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进而及时作出调整,这些能够无形中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但在广告无孔不入、APP问题层出不穷的时代下,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降低了顾客满意度。企业如何合理的借助APP营销的优势,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顾客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笔者时间和精力有限,仅提出了少数建议,希望能够对当今企业起到借鉴意义。 作者:张明明 单位:青岛大学商学院 广告营销论文:广告公司中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行业成为最具发展潜力与势头的十大产业之一。广告行业的进入门槛低,参与广告市场竞争的企业众多,但广告公司的规模都较小。与此同时,整合营销传播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广告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中小广告公司的现状以及本土中小广告公司开展整合营销面临的困境,为中小广告公司开展整合营销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整合营销传播;中小广告公司;营销策略 0引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广告业在近几年开始进入一个活跃时期,无论是广告公司的数量,从业人数,还是广告营业额,都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广告公司自身营销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传统营销上,如何适应新形式下的营销环境,加快营销战略的转型成为诸多中小广告公司实现持续经营和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广告商协会把整合营销定义为一种从事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包括多种传播技能,如广告、促销活动、直效营销与公共关系等,并将这些营销传播技能进行整合,达到最大的传播效益,通过完整的传播计划来获取其附加价值[1]。总体来说,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客户为中心、强调双向沟通、强调各种传播工具的整合、重视长期效果。 1我国本土中小广告公司现状 1.1广告公司规模总体偏小首先,目前我国中小型广告公司进入门槛正在逐步降低,经营项目非常单一,工作人员一般控制在10~30人,更有甚者,在进行“夫妻档”经营。此外,在人员配置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一人多职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高级专业人才也非常缺少。其次,我国中小型广告公司注册资金数额通常比较低。第三,企业规模偏小还体现在中小广告公司的业务量相对较小,而且合作的客户一般都是当地小型企业,其拥有的信息传播资源和渠道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也偏小。 1.2中小广告公司经营呈现分散化本土中小广告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都是独立的经营模式,鲜有合作,各个公司之间都不愿意共享各类资源,而都是自己管理自己使用,这种各自为营的模式,使得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广告传媒市场更加紧张。 1.3中小广告公司灵活多变相对于大型广告传媒公司,中小广告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多变,大型公司往往会有一套固定且复杂的内部流程体系,在业务反馈等方面受限颇多,但中小广告公司往往没有这方面的限制,所以,其内部反应相对快速且高效。 2本土中小企业开展整合营销传播面临的困境 整合营销传播于1994年传入我国港台地区,1996年传入大陆,经过20年的推广,整合营销传播已成为我国广告界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为了增强竞争力,多数本土中小广告公司已经接受“整合营销传播”,公司业务不再只是单纯的广告创作和广告策划,也开始逐步转变为整合营销传播[2]。但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开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1整合营销传播应以成熟的企业为基础面对整合营销传播这一新鲜名词,它的效果如何,在短时间内并不十分明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因此很多企业高层,特别是中小企业领导对整合营销传播都持有相对保守的态度,并不愿意大刀阔斧地对企业现有的营销策略进行改革。加之对整合营销传播比较片面的理解,很多企业只是单纯地在企业内部设立“整合营销部”或类似的形同虚设的部门,是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 2.2对整合营销传播的认识不够虽然整合营销传播在很多地方被提及,但仍有很多中小企业的员工急需对整合营销传播的知识进行系统的了解。一些企业领导人知道整合营销传播,但对其理解不深,有的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解有误,将它与传统的营销混为一谈。 2.3不够重视消费者的需求整合营销传播的主要受众是消费者,但是很多广告公司在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时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站在自己的角度推广产品,开展宣传,不注重消费者的需求,甚至在进行宣传推广时,也没有充分融入消费者去进行调查,自以为是地对消费者开展营销工作。 2.4对企业文化认识相对片面,没有融入当地文化我国中小广告公司一般都存在于三四线甚至更小的城市,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文化,同时还要将其与本地区的特色文化相结合,否则会使企业传播的影响力大大降低。 2.5传播渠道阻碍了整合营销传播的进行整合营销传播要求改变以往的宣传方式,以一个声音一种观点进行整合营销宣传。但是,目前我国大多中小广告公司,由于各方面原因,无法将企业的内部资源很好整合起来,并且对一个声音宣传也不够重视。 3中小广告公司实施整合营销的策略 3.1品牌营销中小广告公司要进行品牌营销,就必须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保证,这是其所必须的前提和基础。此外,还要考虑产品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差异化经营理念,通过差异化的经营,使客户对自己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识别和认可,其在选择本产品时,更多的是对品牌的认可,在无形之中,树立了产品的品牌威信,保证了品牌营销的顺利实现。 3.2受众营销中小广告公司要进行受众营销,就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消费者的所需,进行产品的统一调配和市场的宏观调控。此时,广告公司所进行的一切行销活动都要根据受众的喜好、兴趣来进行,在活动开展前要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要积极采纳受众的意见,以维持和受众的关系。 3.3关系营销中小广告公司应该与相关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关系。包括其他广告公司同行、目标消费者、潜在消费者,以及其他管理部门。作为自身,要在保持适当盈利的基础上,适当让利,适当作出让步,以退为进,以便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力的优势。 3.4生态营销广告公司,作为盈利性质的企业,其首先考虑的必然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对一些户外广告公司来说,其在满足自己公司既得利润的同时,在满足消费者需要和公共利益方面也应该有所突破。要积极树立本公司在消费者心中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同行业的典范,使受众在感情上更倾向于本公司。 3.5广告营销生活中,广告是铺天盖地,但在林林总总的广告中,文化产品的广告却难得一见。即使有也是很少,广告公司在推广产品和服务时,总是花在宣传方面的费用不少,投入广告的却很少。广告公司的整合营销传播不仅要充分利用媒体的新闻传播效应,还要加大在媒体上对广告产品和服务的传播力度,增加消费者对于本公司的认知度。 3.6网站营销一个广告公司,无论大小,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广告公司想要实现网站促销,首先必须建立出色的网站。这些页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网站能否得到用户的欢迎,不仅要设计得生动漂亮,同时还应该看这个网站是否最大限度地替用户考虑。网站首先要以传媒产品和服务展示为核心,第二还要访问安全快速,第三要信息更新及时,最后还要具备完善的检索能力。 4结语 整合营销传播是中国广告业的分水岭,决定着广告观念的传统与现代,粗放与精致。同时,整合营销传播更是对中国广大中小企业的挑战,在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时,必须将其和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将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起来,保证营销效果,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作者:李然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民营企业论文:对后危机时代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在当前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民营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等许多方面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我们的政府部门、民营企业和相关机构形成合力,才能在金融危机后的新一轮经济大潮中有所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发展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以住房抵押贷款为特征的次贷危机,在随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伴着雷曼兄弟、通用汽车公司等的相继倒闭,金融危机像海啸一样开始大范围向世界蔓延,并深入到了各国实体经济,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无论是珠三角的广东、长三角的江浙,还是像内陆地区的黑龙江省,在经济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刻,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的停产、倒闭的倒闭,特别是外向型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企业生产经营显现出一派萧条的景象,随处可见。黑龙江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虽然不像沿海各省那样严重,但也遭到了严峻的冲击。 黑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经济发展史中曾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我省经济建设、产品出口创汇、促进就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我国的经济版图,凡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都是中小企业或者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通过上面和江苏、浙江省份的比较,可以看出黑龙江民营企业和他们相比在各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当前的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纵观我省民营企业,无论是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民营企业发展自身、企业融资等方面,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不够完善 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不够完善,这不仅仅是黑龙江的问题。从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层面上看,长久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民营企业发展虽比过去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还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关于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虽已建立,但具体相关细节尚待完善,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金融危机下可能表现的更为明显。目前,促进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有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和2006年出台的《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还有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2009年国务院通过并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法律法规虽然制定了,但那些条文框框还比较抽象,都是体制性的没有具体细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缺乏与之配套的的相关措施,具体的操作中会有很大的弹性,执行起来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缺乏为民营企业“一站式”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府可以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企业以政策支持。当然,社会上专业性的中介机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等,都可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关于人才开发、企业管理、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国外的很多企业在和政府打交道过程中基本都通过中介机构,这样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效率就很高,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以借鉴,我们通常讲要转变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就是要求政府从一个经济社会的管理者转变为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也是新时期政府职能之所在。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社会化服务意识和水平比较低,政府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加重视,加大调查研究,给予中小企业中介机构以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三是在某些领域民营企业竞争主体地位的缺失。出于国家战略的考虑,由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省国有企业行政垄断的存在,在金融、能源、电力、通信等某些行业,都设置了很高的进入壁垒,民营企业是很难进入这些行业的,行政上的垄断造就了这些暴利行业,而且在这些缺乏竞争性的行业中,企业唯利是图现象非常严重,企业的服务意识也非常淡薄。从长期以来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行政性体制障碍是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必须慢慢根除这种障碍,还民营企业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主体地位,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黑龙江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偏低 民营企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民营(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量的99%以上,数量上占有绝对的地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黑龙江经济发展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黑龙江经济经济总量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今天,黑龙江中小企业也彰显了自身在发展壮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基本都没有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一,黑龙江有将近17.8万家中小企业,而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民营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管理上的家族式,企业决策都是业主一言堂,这种过于集中的家长式管理往往造成一些重大决策失误。企业内部没有或者无法执行严格的企业规章制度,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最讲究人情、关系、面子,员工“近亲繁殖”几乎是每个企业的通病。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职工 是业主的亲戚朋友,往往碍于情面,无法按规章制度办事,这就是家族制企业管理的弊端,过分依赖情感的作用必然削弱管理者的制度意识,使得企业在小规模水平上长期徘徊,束缚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可否认家族式管理在过去的企业管理中也曾发挥的一定作用,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比以前将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简单化的家族式管理显然己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第二,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远景规划,忽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或者碍于企业主的能力限制,根本没有战略管理的意识,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这些问题可能在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弊端还不太显现,但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若不能适时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黑龙江中小企业普遍管理水平较低,中小企业其实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在创办初期通常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的所有权归家族所有,企业往往被传统的经验型的管理方式主宰着,“以人治企”的观念陈旧,家族权力的过度集中,信息沟通的不通畅,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着“无战略管理、无企业文化”的现象,在企业发展方向、战略制定等方面决策盲目,管理模式的落后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管理学上有句话叫作“管理出效率”,而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才是一个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一直把资本作为企业核心资源进行管理而忽视人本管理的思想,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企业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资本的管理,更多的还是人力资本的问题。只有把“人、财、物”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企业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若缺乏人才资源,企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也就没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每年我们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在人才的运用方面和大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因此,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这一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金融危机对我省中小企业是一种挑战,中小企业主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看到重视人才的开发和管理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未来的世界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势必得到加强,中小企业所处外部环境会更加复杂,同时对中小企业在人才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三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有限。黑龙江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规模的限制,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不可能很大,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比例虽然会高一些,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特别是那些民营中小企业基本上是没有研发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是包含了更多的内容,产品、价格、品牌、服务等等都是竞争的手段,中小企业知名度小,产品的品牌效应较差。在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满足会越来越高,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顺势而为,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在生存竞争中求得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未得到根本解决 近些年来,安徽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部门和经济金融系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工作,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前财政部和工业信息化部已经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具有很多缺点,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仍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处境,融资问题一直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特别是中小企业,一般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都比较偏好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总给人感觉没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宏观金融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银行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并没有很好地为中小企业做好融资服务工作,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表现在融资频率比较高、而资金量较少,而国有大银行作为一个金融机构又“嫌贫爱富”,对国有大银行的业务来说,服务中小企业是一种成本高且不怎么赚钱的买卖,这样就缺乏业务创新的动力,也就不能较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资金来源的有限性,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其发展滞后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够健全,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加上中小企业自身资本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其在经营中融资较难,这样极大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安徽各级政府虽然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提高了认识,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融资难问题仍是制约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促进黑龙江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刻,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果断作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发展,通过这些政策的落实,我们完成了2009年GDP增速“保8”的任务,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趋稳向好,这对于我们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在外部经济形势趋稳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应该总结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因为经济全球化将使得金融危机的发生更加频繁。 中小企业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发展的如何,关系到黑龙江能否在新时期实现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任。在当前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等等许多方面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别是像我们黑龙江这样一个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在新的历史时期,黑龙江要想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较大的发展,我们的政府部门、中小企业和相关机构只有抱成一团,形成发展的合力,才能在金融危机后的新一轮经济大潮中有所发展。 (一)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快速成长,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1.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在城镇和农村积极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活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就业弹性高、就业容量大、就业形式灵活、就业门槛低的特点,鼓励具有一技之长的城镇居民和农民、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乃至 机关干部创办、领办小企业。 重点支持具有示范作用的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示范功能。积极搞好创业辅导、项目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撑等活动,落实补助资金,扶持发展创业项目;积极扶持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骨干企业群体;积极扶持拥有专利技术、管理科学、资本运作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发展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延伸优势产业链。通过国有企业的规模扩张、技术扩散、零部件加工,带动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组织国有大中型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对接活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围绕我省乙烯、汽车、飞机、电站设备、重型机械制造等骨干企业发展好配套项目,搞好零配件加工和延伸加工,发展专业化的配套企业。 大力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按照布局合理、土地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改善产业集聚环境,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成,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产业依托。积极发展一批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业集群、石油化工业集群、医药制造业集群和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发挥好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和农产品总量大、品质好的优势,促进民营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引导民营企业围绕粮食、畜禽、亚麻、马铃薯、山特产品、乳制品、果蔬加工等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着力培育一批掌握先进技术、具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鼓励和支持大型民营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积极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工程,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建立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联合创新活动,不断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产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研发应用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并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推广节能、减排、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 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努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资金问题。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全面开展民营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企业诚信活动,帮助民营企业提升诚信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自然人创办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分散机制,降低担保、贷款风险。 提高对民营企业项目开发建设的扶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推进民营企业上市辅导工作,支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建立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中小企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和扶持省、市两级中小企业培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民营企业培养国际经贸合作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民营经济健康顺利发展 1.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标行为,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各类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包括非营利性领域和营利性领域。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信贷支持力度。在省、市财政预算中设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鼓励各金融机构从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 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到境外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 政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政府部门要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克服推诿扯皮、拖延搪塞的衙门作风,真正做到从大局出发,为事业着想,真心诚意地为民营企业服务。 总之,黑龙江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自然条件优越,但是要发展好民营经济,还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 民营企业论文: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诚信民营企业 摘要:诚信经营是现代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必需素质和核心战略。而我国的民营企业由于外部市场机制及法制建设不健全,内部经营者及员工素质不高、信用管理机制欠缺,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完善法制建设、增强舆论宣传及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等多角度逐步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诚信经营的状况,从而为我国民营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诚信经营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诚信;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用科学的发展观衡量,我国民营企业却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诚信问题更要引起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民营企业诚信现状 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借助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迅速成长起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香港商报》社长吴松营在《中国力量:以楼忠福和广厦为坐标》的序言里说:“回顾中国改革的过程,中国内地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反过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创造令世界惊诧的经济奇迹,中国综合国力自1978年以来之所以能迅猛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稳步提升,也离不开中国民营经济力量的蓬勃生长和壮大。”由此我们可见,我国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和即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针对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跟踪调查显示,当问到“商务交往中您认为哪种经济类型企业比较守信用”时,企业经营者认为守信用的企业按经济类型排序依次是: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表1)。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私营企业排位靠后。 注重信誉是现代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需素质,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战略。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却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问题,这在信用经济的今天对民营企业自身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这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打造诚信民营企业。 二、我国民营企业经营失信的原因 1.市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尤其是我国产权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诚信经营机制的形成。产权得到高效保护是完善有效的产权制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目前我国对民营经济的产权保护还不到位,导致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缺乏企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追求近期利润的最大化,失信现象频繁发生。再加上守信获利、失信受惩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失信者的违约成本大大低于其可能获得的收益,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企业诚信理念很难得到张扬。 2.法律约束乏力,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约束极其乏力,使我国对失信行为的管理无法可依,从而给企业失信留下了可乘之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与信用管理直接相关的法律,只是在已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中规定了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来规范信用行为,无法对民营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加以具体认定,从而予以批评纠正。因此,失信者有恃无恐,频频从事不诚信行为。另外,即使抓出企业失信行为,我国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制裁不严,构不成对失信者的威慑力,从而给民营企业失信留下了后续之路。 3.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专业人才较少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主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据估计大专以下学历占了75%以上,加之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其管理者多为企业主的亲戚朋友,企业内部这种低层次的文化水平,导致了民营企业在其经营运作中投机活动盛行,不合法、不道德的行为频频产生。另外,民营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据统计,在农村民营企业中,专业人才仅占4.1%;在城镇民营企业中,专业人才比例也仅占到12.1%。这种人员构成,决定了民营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低下,道德水平不高。这些都使得我国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失信行为严重。 4.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大,信用管理机制欠缺 我国民营企业自诞生时起就具有固定资产比重较小、信用基础不足、投资周期短等特点,使得这些企业信用风险较大,融资信用极为低下。我国民营企业普遍成立的时间较短,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其财务、业务等信息透明度低且变化大,很少有民营企业设立专门进行内部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也很少有其他机构为民营企业的信用管理提供帮助和咨询。因此民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很不规范,企业诚信经营的管理水平十分低下。 三、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诚信经营状况的措施 1.健全我国市场机制,完善民营企业产权制度 要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诚信经营的状况,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守信获利、失信受惩的市场机制,确立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必须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企业产权制度,理顺产权所属,将民营企业改造成为产权明晰的市场 主体,使交易双方有清晰的产权边界,清楚双方信用责任。 2.加快诚信立法建设,加大惩治失信力度 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建立、健全信用方面的法律体系,尤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明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诚信与失信的法律边界以及法律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制裁。信用立法要切实提高失信成本,加大打击、惩罚失信行为的力度,迫使民营企业诚信经营。同时,要完善执法监管制度,严厉制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要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坚决将失信企业绳之以法。 3.增强诚信舆论宣传,提高企业成员道德素质 社会各界要利用各种条件和途径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气。民营企业主及其员工受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自然而然会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注重改善企业诚信经营的状况。此外,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不断从外界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断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不仅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生产水平,更能营造高水平的企业道德环境。 4.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 民营企业通过深化内部制度改革,把诚信制度纳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中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使企业诚实守信有章可循,也使社会对其的诚信监督有据可依。另外,我国目前还应大力发展征信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信用意识的增强,企业征信业的发展无论是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还是对企业微观信用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征信业是依据科学、公正、客观、独立的原则,为客户提供资信调查、资信评估和信用管理等服务,其作用包括:增强经济主体间信用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交易的成功和效率;建立企业信息档案,增强监督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等等。 民营企业论文:民营企业更要提高企业文化力 企业文化力是作用于企业内外部的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量,它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它可以起到统一员工思想,激发员工斗志,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难以自立自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样,作为民营企业,如果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指导,也很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生存。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民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培育和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营企业文化,是保证民营企业进入市场、驾驭市场的战略举措,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一、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文化和精神的需求就会成为时尚,并日益注重其个性特色。因此,企业的性质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除经济功能外,还承担了更多的文化的社会功能。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属约束型模式,未离开人们传统的跟踪型的被动思维模式,适应市场变化的程度较低,难以使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尽管某些民营企业,特别是较大型民营企业对自身的文化系统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了整体文化素质,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连接度有所增强,但从总体看,企业文化力量仍存在根本的不足。如今,民营企业从计划经济状态进入市场经济状态,特别是要和国际市场接轨,文化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塑造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 二、企业管理的需要。西方学者曾把企业管理称为“行为科学”。按生物学角度分析,行为受大脑的支配,而大脑指令又取决于意识。在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中,学者们反复讨论三个问题,即企业管理中如何对待人、集体和精神因素。这三大因素可以概括为“精神力量”。因此从本质上说要加强企业管理,就要重视精神因素,只有使员工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企业发展所需的其它必备因素,企业内部组织才会更加一体化,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将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因此,民营企业要结合本地、本企业、本行业的实际,大力弘扬不自满、敢于争创一流的精神,敢于冒险、敢为人先的冲天干劲,以振兴家乡为己任、致富不忘回报国家、家乡的精神境界。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当前,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需要各民营企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新路。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两者是相通的、互补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可以更大的领域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企业文化通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国家多作贡献。 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此要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必须提升民营企业文化力: 一是围绕经济发展,形成有效的文化支撑。促进企业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当前民营企业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围绕黄金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要落实“三全”:面向全员,即面向所有的员工,取得员工的认同;贯穿全程,即贯穿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全面,即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经营的各个方面。从而激发职工热情,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深入推进诚信建设,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创建诚信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民营企业领导者应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已经到了品牌革命时代,企业必须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激活员工的创造力,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中国的知名企业“海尔”认为:一个企业如果不把创国际名牌作为出口的目标,仅仅是卖货,没有品牌意识,货就越来越卖不动。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加入WTO后,名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因为今天的市场是品牌竞争的市场,谁拥有名牌谁就拥有了市场;而我国企业由于没有世界名牌,因此许多企业只能为跨国公司打工,为人家生产世界名牌产品。故此,如何让自己的突破过去那种零散、不成规模的“一篮子士豆”现象,打出自己的品牌,成为民营企业努力的目标。同时,要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有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 三是着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培育企业精神首先要培植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当前民营企业要以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赋予企业价值观以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诚信观念、创新观念等新内容。其次要突出特色,结合企业的实际,形成自己独有个性的企业精神,并使之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如:海尔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美国的惠普公司“自己就是企业”的精神都很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是树立典型引路,确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这样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比得上,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 于,所确立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如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信守的诺言、制定的制度,领导者必须带头严格遵守,身教胜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为蹊”。如此才能得到员工的敬佩和支持,才使企业文化的推行得以顺利进行。另外,企业文化是务实而不是务虚,也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根本措施。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发展、员工利益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民营企业文化在实施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开展得生动活泼,蔚然成风,取得实效。 民营企业论文:民营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战略的浅议 [摘要]民营企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艰苦创业,积累了一定资本的原始积累过后,如何进行企业的战略调整或战略转型,如何去规避企业发展中的经营风险,是走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民营企业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笔者作为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一员,置身和经历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风雨历程,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浅谈民营企业如何面对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民营企业 专业化 多元化 一、早期专业化时期 19世纪中叶,人类社会中企业制度创新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以需要大量内部管理和复杂组织形式的铁路公司为先导的现代企业逐步兴盛起来。据统计,1917年美国最大的278家公司中绝大多数是单一产品型企业,只有7%左右为主导产品型企业。这也就是说,在美国企业发展的早期,绝大多数是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只有极少数呈现出较为“自然”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中国民企的创业初期,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某一种技术生产或提供某一种产品/服务开始创业的。所以可以说此时企业经历了一段极其短暂的专业化经营时期。另外,计划经济时期,很多企业根据政府的行政命令决定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企业无权自己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其产品类型及产品组合,因此,那时企业基本上也都是处于专业化经营阶段。 二、专业化向多元化转变时期 美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起步的。二战以后,多元化经营成为大公司迅速扩张的重要方式;进入50年代初美国企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热潮,且越来越猛;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美国第三次兼并浪潮的出现,美国企业多元化发展达到高潮。 最典型的是ITT公司,该公司从1960年起的20年里混合兼并了300家公司,进入美国最大工业公司十强之列。 20世纪中叶的“电子革命”使企业创造了新的产业平台,使一批批,一群群新产业,新产品生成和发展起来。企业技术飞速进步,每个企业一般都拥有了一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资源极大丰富,甚至出现了富余资源等待开发利用;企业经营者们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管理能力也极大提高。且那时还处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时期,市场上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正处于卖方市场态势,许多行业存在着极大的行业吸引力。 因此,在中国也不例外,众多企业积极向外扩张,增加生产或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在本行业已经占据有利地位的企业面对极具吸引力的新兴产业,他们也在考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是企业规模壮大到一定程度时也必然欲追求范围经济效应,此时企业也会选择多元化经营。 三、新型专业化时期 在西方,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及西欧就出现了一股反多元化经营的势头,并出现了“反混合兼并”“反多元化”的呼声,逐渐形成了“归核化”(refocusing)或“范围紧缩”(dounsizing)的新浪潮。大公司们纷纷以多种手段清理非核心业务并加强核心业务,形成适度的多元化状态,企业开始注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进入90年代以后,受美国学者CK·帕汉拉德和哈默学的着名论文《公司核心能力》的影响,回归产业又一次成为众多企业明智的选择。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成为飞机制造业的“巨无霸”,正是波音公司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举措。 而反观中国改革2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先后有多种形式的所谓“多元化”经营战略形式出现,如: (1)“办三产”、“福利工厂”型多元化。这是“中国特色”,因为要解决职工子女 “就业难”问题,解决富余职工生活着落问题。 (2)非市场、半市场型多元化。这多半是1992年以来,许多企业大搞所谓的“多元化经营”而兴起的。这完全是过渡时期,计划与市场双轨转折、胶着时期,卖方市场发展到顶峰。 国外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时,往往是为了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寻求到新的利润来源,重视多元化经营中产业间的关联程度,而中国的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时,往往过多地服从于公司扩大规模和低成本扩张的目标,加上我国企业领导人在经营和管理上有一种独特的“心态”,急于把企业规模做大,怀有一种明显的“大公司情结”,当原有产业和原有市场满足不了这种特殊“情结”的时候,就会迅速向其他产业和其他市场渗透,而不管这些产业与原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如何,导致企业盲目多元化。巨人集团正是吃了盲目多元化的苦果,它盲目向与软件毫无关联的保健品业以及房地产业进军,最终兵败78层巨人大厦 四、企业的知识及能力决定企业的外在表现 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其知识与能力尚处积累阶段,企业还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时,企业只能集中自己有限的资源与能力,投入到核心业务的发展上来,发挥专业化的优势,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争取尽快在本行业占据竞争优势地位。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主导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相关条件,取得了相对优势的竞争地位,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初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开始力图在原有产业之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追求范围经济,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便会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企业实行多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外部原因分析,主要是市场容量的限制。市场需求与市场容量的有限性会促使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同时,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也会诱使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2、从内部来说,实行多元化的原动力,是为了更充分地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范围经济”。 综上所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外在表现形式,多元化是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不 断引进并集成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最终之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更高层面的专业化产业之路, 专业化与多元化能否形成一个基于知识演化与动态能力观念统一呢?这也许正是以后我们民营企业关于多元化与专业化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民营企业论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的要点 论文摘要:文章从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转变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树立现代“双赢”的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分析论述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决策水平和人才素质的竞争。企业领导者怎样选好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企业的骨干力量形成一个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优秀团队,这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的关键。 民营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所有管理者,上至总经理下到每个主管以至员工都应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并强调企业管理者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其各项职责如招聘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培训规划等都需要各主管的贯彻配合和直接参与;同时,各级管理者直接承担着下属的辅导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职责;员工也越来越多地负起自我管理的责任。因此,如果认为人力资源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员工的高流失率等是人力资源部失职的看法是片面、错误的。其次,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更重要的还是企业高层领导者的重视、支持甚至亲自推动。一些民营企业寄希望于参加一两次培训,或请咨询公司在某个操作点上提出一两个改进方案是很难奏效的,这种零散、不完整的管理方式正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加强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除了要注意上述所讲问题外,民营企业的决策者们还必须树立以下观点。 一、树立现代“双赢”的价值观 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应该知道,企业的法人是你,这只意味着企业过去是你的,企业的现在和将来是属于大家的,属于全体员工的。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只有勇于面对这一点,舍得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营效益,舍得把“我的公司”变为“我们的公司”,同时要做到以德服人,在权利的分配上做到客观公正,使得员工心甘情愿的为你工作,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做成“百年老店”。民营企业必须同时兼顾业主利益、社会利益和员工利益,树立“双赢”的价值观,才能摒弃落后、陈旧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自觉接受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自觉地了解、尊重和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保障员工的权利和利益。对员工而言,只有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在企业中得到体现和保障,才能对企业产生忠诚感和向心力,才会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的业绩与企业的效益和前途关系是直接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其具体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让企业核心层和骨干员工拥有企业的股份。企业的核心层和骨干员工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知识人才、营销高手等。这部分企业的中坚力量人数上虽只占整个员工人数的20%,但他们创造的企业价值和利润却占企业总利润的80%,报酬应向这20%倾斜,并和这些中坚力量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分享报酬”体系和“持续激励”机制。企业可以拿出一定的股份或“让购”、或“奖配”、或采用“职位股”、或采用“期权股”等形式配售给这部分员工。 2.实施公平、合理和多种价值的分配奖励体制。依能力强弱、责任大小、贡献多少、工作好坏,按绩按劳分配,分配形式应多样化,既有工资(岗位工资、职能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突出功效奖、科技创新奖、特别贡献奖)、股份(奖励股份、职责股份、配售股份)、福利津贴(特岗津贴、住房福利津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物质奖励,又要有职位升迁、荣誉称号、旅游休假、教育培训等非物质奖励。企业要针对不同员工、不同人才,实行不同的分配和奖励政策。对普通员工采用多级别职能工资,每年按考核情况适时提升工资和给予绩效奖励;对知识型员工应依据可持续贡献才能、品德和职责采用职能工资为主,结合股份奖励等分享式分配形式;对中高层管理员工宜采用以职务、责任和绩效价值为本位的职务工资、年薪效益工资加股份分享制报酬体系,年薪效益工资部分按所负责部门和工作的实际绩效确定。需特别强调的是,要做到使报酬与奖励公平、合理、科学,真正起到激励员工发奋向上、团结和凝聚员工的积极作用。 3.要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签订 劳动合同,体现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明确劳动职责、劳动时间和基本报酬标准,要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住宿及伙食条件,要依法落实员工的社会保险。 4.勇于放权,让“干部”责权一致。企业“干部”或称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用好这一批人,使其成为能同企业一起抗击风浪的不可动摇的层层核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重要内容。民营企业的老板要转变人才观和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要超越自我、信任人才、放手放权。在加强审计稽核和严格各种绩效考核的前提下,让“干部”有职有权,能说话,能拍板。老板要注意在下级员工面前维护“干部”的权威,不能只突出自己,总是向员工暗示“我才是老板,我才能决定一切”。如果这样,员工就会“看轻”干部,使层级管理流于形式,事无巨细都去找老板,去讨好老板。 二、转变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思想的一部分,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挖掘、科学管理。民营企业的大部分决策者还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民营企业的决策者要转变思想,把人的管理从简单的人事管理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上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起一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比如,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计划、职务设计与职务分析,对员工进行科学的招聘、选拔与任用、对员工进行事业生涯的设计、进行绩效评价、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制定薪酬政策、缓和劳资关系、关心员工的安全及保健等。在这里主要谈以下几点: 1.建立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一套人才竞争机制,无论是家族内部、还是家族外的人才,都应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企业应大胆选择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担任要职,并使家族外的管理人才应有职有权。对员工实行“三工转换”,优秀员工、合格员工、不合格员工不是终身的。对中高层干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职务转换和定期述职,干部能上能下。对知识型员工解决好人才流动与稳定骨干人才的矛盾,对能给企业创造持续价值或可以作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员工,应采取领导与被领导角色置换的互动式情感化管理体制。 2.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和开发。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才管理首先应从直接控制式转向间接遥控式,建立良好的劳资之间的沟通与信任,要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淡化过程控制,强化结果评价,创造一种宽松的又可有效评价工作实绩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环境。增加人才对企业决策的参与性,按人才的知识、能力、贡献确定其在企业的地位和权威性,让人才的知识、能力充分为企业创造价值。 3.建立严格、公正、准确的考核制度。民营企业的考核应规范化、制度化。考核是奖惩的依据,奖得不公正、罚得不公正,都会挫伤员工积极性。考核应以关键业绩为主,对不同类型岗位制定不同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使考核尽可能量化。 4.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受益的是企业和员工。使员工在培训中接受到新的观念、新的方法,能够认识到企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对自己及企业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把个人的发展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对期望接受继续教育,并愿意学习后返回企业服务的员工,企业可通过签订公证合同等方式,资助其深造。 三、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破除家族式经营和家长式管理,尊重和信任员工,打破老板与员工之间特别是高层员工之间的管理屏蔽,平等相待,了解员工的心愿和要求,倾听员工意见,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参与性”,加强员工与企业的双向沟通和感情联系,从根本上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尊重你的员工,爱你的员工,他会加倍爱你的企业。从感情上关心员工,生日、节日给员工送上祝福,婚、丧、孕、产给员工带薪休假。从远利益上为员工做好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体现管理人情味和人本主义精神。民营企业内部一定要有竞争机制,使员工有紧迫感,有工作压力,但又绝对不能让员工觉得随时都有被扫地出门的感觉,感到人人自危,无所适从。民营企业不搞终身制,但也应该有员工为企业终身服务。一个企业创办5年,其员工在本企业工作时间最长的只有3年;一个企业创办10年,在企业供职最长的只有7年,一个企业创办了50年,而没有一个在本企业退休的员工,这样的企业,很难让员工有“归属感”。有的民营企业甚至害怕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过长,企业将要给予其较多的福利待遇,而有意借故解雇资深员工,结果伤害了大批员工的感情。在解决员工“归属”问题上,日本企业建立企业与员工“命运共同体”战略颇为成功。松下电器在每批新员工加盟时的迎新会上,总会请几位在松下退休的元老在首排就坐,这实际上是给新员工一种“提示”,是一种精神激励。 民营企业论文:民营企业并购公有制企业的法律问题 近年来,由机制活、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并购那些效率低下、负债沉重、难以为继的公有制企业,是各地地方政府普遍采取的盘活资产、解决就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在 合理评估公有制企业的现有资产的前提下,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多赢,是参与兼并各方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契合党和国家有关公有制企业改革的政策方向。在众多的“民并公”现实案例中,成功者有之,目标落空者亦有之。从目标落空的案例来看,又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集体受损型,一类是民营企业受损型。前者的典型表现是内外勾结,低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对于此种问题,已有了比较明确和充分的认识,法治措施也在不断跟进和完善。后者则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在并购公有制企业过程中,由于法治环境、政府行为等方面的因素,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的利益目标,反而深陷泥淖,自身难保的情况。如目前较有影响的某省本溪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曲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并购该市农业机械制造厂就属此类。这种情况可能属于个别现象,但是其对人们特别是民营企业主对市场经济和法治的合理预期和内心信念的挫伤效应是十分严重的,同样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需要深刻反思。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正确界定私人产权、合同自由与政府干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和构建法治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私人财产权必须得到法律的充分肯认和保护;第二,合同自由必须要有法律保障。在不违背法律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当事人有自由缔结契约的权利;在意思表示真实、一致的情况下,合同效力在特定当事人之间等同于法律,必须信守并不受非法干涉。第三,国家或政府应保护私人产权、保障合同自由;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干预必须合理、适度并依法进行。上述三项原则是互动的统一整体,市场经济社会的秩序构建必须予以遵循。考察一些在“民并公”过程中民营企业受损的案例会发现,问题的原因往往在于法治环境,而法治环境出现问题的根源则是上述三项原则没有得到地方政府乃至司法机构的认同和践行。 企业并购首先是个合同行为。在“民并公”案例中,民营企业一般是并购方,而公有制企业是被并购方。民营企业是否需要通过并购实现发展、并购时机是否成熟、选择谁作为并购对象以及并购代价如何,均应由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实际情况自行决定。这是合同自由原则的基本要求。然而,有些地方由于急于想解决一些经营困难的公有制企业的实际问题,甚至为了彻底甩掉财政包袱,千方百计地寻找、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动用政府的公共影响力压服一些效益好的民营企业与一些包袱企业签定“合同”,实现合并。 民营企业的活力源泉和比较优势在于其清晰明确的产权归属。民营企业主对企业享有所有权,在市场竞争中,决策自主、风险自担。政府与有关国家机关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好民营企业的产权所有者的私人财产权,引导和监督企业合法经营。对于肆意践踏企业财产权的不法行为应绳之以法,严肃处理。只有企业的产权得到了有效保护,企业才能发展并实现利润,国家税收和职工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有的地方政府视民营企业为“肥肉”,强行摊派,甚至有些官员吃拿卡要,这都是不尊重私人产权的表现。在“民并公”的过程中,一般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其结果是被并购方的法律主体资格消灭,资产并入,人员接收,最终出现一个规模更大的民营企业。对于并购后产生的民营企业,政府同样应该分清产权归属,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在本溪等地方还出现了完成并购后的民营企业中原公有制企业个别职工因劳动纠纷不满,在一些不法分子组织下哄抢、私分企业资产的现象,对此,地方政府不但不依法制止和处理,反而包庇纵容。这种做法不但严重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也违背了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权和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基本精神。 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原因,公有制企业改制和“民并公”的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就成了一个很难化解的矛盾。特别是在有些集体所有制企业中,职工是企业资产的创造者和积累者。在接受兼并后,一旦企业经营出现波动,出现工资下降或支付困难,就可能引发原集体企业职工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应该积极通过工作进行疏导,维护社会稳定,而不应该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撤销并购合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稳定的社会局面确实需要十分珍惜和努力维护。但是,如果不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求从根本上妥善解决企业职工安置问题,而是通过不恰当的手段强行压制,不仅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反而会破坏合同的严肃性,影响社会稳定。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吴韬 民营企业论文: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 【摘 要】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的开发和科学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民营企业应该切实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依据自身的条件,合理借鉴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而为企业更好的服务。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一些实际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 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逐渐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民营企业承担着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影响着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管理上,中小民营企业开始重视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造成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在新形势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摆在每一个中小民营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组织生存发展并始终保持竞争力的特殊来源;是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保证;更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可以说,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对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主也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中小民营企业低水平的管理模式和落后的管理意识,以及制度上的缺陷,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真正的在企业中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要想获取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才能提高其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组织战略的成败,人力资源战略对组织具有持久、长期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但由于意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的规划,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战略,导致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 (二)家族式控制,导致管理混乱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有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便是家族式管理。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的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诸如内在的凝聚力和团结、能提供可充分利用的信用资源,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弊端就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得他们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惟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对企业的局限性可表述为: 1.“自己人”的文化层次和管理素质偏低,缺乏科学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思想,对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智了解甚少,导致高层决策短期化,无法顾及企业长远发展,甚至导致决策失误,从而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2.企业内部中高层管理者大多数是“自己人”,在本来就缺乏管理制度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内,更难于进行科学化管理和指挥。 3.近亲繁殖导致获取信息量小,思路狭窄。 4.容易导致人员配置不合理,由于某些岗位被“自己人”占用,导致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无法进入,而“自己人”的素质又不高,不适应专业化的工作要求,造成企业工作的低效率,低效益。 5.由于企业内部中高层管理者大都是由“自己人”任职,造成招聘进来的员工缺乏对企业认同感,感到缺乏成长空间,难以得到提拔,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充满担忧,久而久之产生跳槽的念头,不利于公司的长治久安。 (三)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素质不高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完善的激励、薪酬机制,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实施。但由于民营企业管理的基础薄弱,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不清,一些民营企业主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认为人力资源部就是人事部,只是名称更改一下而已,领导人照旧,管理制度照旧,管理模式照旧,工作范围也照旧。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各个直线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协作。但许多企业主不了解人力资源工作的内容和意义,对人力资源地工作支持不到位,致使人力资源工作开展困难,不能深入到各个层面,人力资源管理滞后。 (四)缺乏长期有效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为了能够吸引和保留有能力的员工,公平的薪酬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或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太多不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这一方式并不一定起效,报酬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 (五)注重培训的形式和数量,忽视培训的内容和质量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发展靠人才这个道理差不多人人都懂,但是不少民营企业老板出于对员工忠诚度的疑虑,只重视使用人而不重视培养人才,只愿意在用人上花钱,却不愿意在培养人上投资。即使认识到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培训,结果却是受训者对培训内容兴趣不大,参训的 积极性不高,培训对促进管理及人员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最终导致培训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六)人事法规政策淡漠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由于部分企业经理只知道技术、产品与市场的重要性,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较少,所以选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士随意性很强。这些人力资源管理者基本上既不懂劳动人事政策的具体应用,又没有劳动人事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在管理上轻视人事法规政策。 三、解决措施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性定位 首先,民营企业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正确认识,在观念上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高于其它一切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而并非单纯的成本耗费部门。另外,还应认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企业的各项工作都与人息息相关,必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密不可分。其次,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观,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性定位。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要求企业围绕战略目标,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纳入到整个企业发展战略中,系统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促进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再次,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投入时间和资金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直线经理和员工的观念也要转变,力争将民营企业非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为适合企业发展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总之,只有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民营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所谓优化配置,简单地说就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最有效地工作。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有效地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使用的效率。为求得人与事的优化组合,企业人员配备应遵循因事择人、量才使用、动态平衡的原则。因事择人就是根据岗位的要求,选择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以便卓有成效地完成工作;量才使用就是根据人员的不同特点来安排工作,以便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动态平衡就是企业要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观念,不能论资排辈,使企业的员工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当中,这样员工既有压力也有动力,从此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企业才有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三)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实效 当前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的进行培训。对管理人员要经常的进行培训,这些培训既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培训,也要包括对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形势等内容的培训。对员工则是要依据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持续不断地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以保持和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 (四)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从其内涵上说,就是对人与事的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二是对人的工作结果,即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进行评价。现阶段中小企业在考核上还比较粗放,定性考核多,定量考核少,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绩效管理应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尽可能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流程,评价方法则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目前拥有的资源及能力等各方面加以制定。 一是薪酬激励。薪酬多寡应与个人业绩挂钩,切实做到按劳得酬,公正合理,促使企业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二是期权激励。现阶段许多企业的员工已不限于获取短期的利益,需要长期利益保障,以分红、股权为代表的期权制形式是目前增加企业凝聚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也让员工感到是为自己的未来工作。 三是授权与民主参与激励。民营企业应冲破家族任用,大胆启用具有管理特长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进入企业中、高层,让员工享有建议、投票、决策参谋等民主权利,从而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愿意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产生与企业荣辱与共的责任感。 四是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对于员工来说,职业发展是人生大事,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理想,会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自我实现的动力,那么员工就会心怀感激,为企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忠诚和业绩来回报企业。 五是情感激励。管理者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有感情的,管理者必须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和征服下级的感情。要对下级尊重、信任和关怀,多帮助他们、赞扬他们、理解他们,从感情上赢得下级的信赖,推动工作的进展。 六是对员工要有职位升迁、荣誉称号、旅游休假、教育培训,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等非物质激励。 (五)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一只无形的手,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引导人力资源发挥出巨大的潜在能量。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培育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与企业共命运的精神,发挥出其他管理制度所无法比拟的激励力量,产生超常的激励效率。而我国民营企业大多都没有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功能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来。因此,民营企业应注重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依靠员工的力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三是要共建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六)改变经营管理理念 民营企业管理者要走出思想上的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主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培训,实践感受较为丰富,而理论知识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主应适时聘请职业的经理人,让那些真正拥有较多管理经验、技术的职业经理人来负责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敢于在国际市场上用优秀的理念,高薪高酬,实职实权聘请一流的高薪技术人才和企业所需要的其他人才,从而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结论 总之,民营企业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理想状态,只有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最佳状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不断地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优秀的人力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服务,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意识,才能留住人才,培训人才,任用人才,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民营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民营企业论文:简述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发展路径 “产品成功了,企业却不能持续发展”——这是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怪圈”和难题。一系列民营企业“成长性破产”的事实表明,在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产品、市场等传统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固然重要,但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支持的财务核心能力的构建亦不容忽视。构建和保持一定的财务核心能力对于提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推进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概念内涵 自从1990年潘汉尔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后,企业能力研究就成为企业管理研究和战略管理研究的主题。企业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而其核心能力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财务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它通过价值形式贯穿于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任何一项战略管理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财务方面的支持。由于资本的稀缺性和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性需求,财务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企业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育和发展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日益引起各方关注。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概念由我国学者朱开悉(2001)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罗宏、陈燕(2003)则将财务能力定义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进而指出,财务核心能力是对企业价值起决定性作用的财务能力;孙新宪、胡建琦(2006)则从知识角度对财务核心能力作了定义,认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特有的知识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发展并优化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提供财务上的支持。综合上述观点,考虑到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笔者认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通过有效筹集和配置财务资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财务支持,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其他核心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提高了,才能促进企业其他能力的保持和提升,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而企业整体核心能力的提高最终将体现在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 民营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与一般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本质内涵相同,都是从财务的角度保证民营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得以延续。但是,民营企业作为由民间私人投资、经营、享受投资收益、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在融资渠道、投资方向、财务组织等财务活动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甚至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在资金来源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资金来源渠道上受到更多限制,更不易获得国家政策性资金的补贴和支持;在投资方向上,某些领域可能被国家限定为民营企业投资的“禁地”;在财务管理组织方面,某些民营企业具有浓郁的家族特征,财务管理的制衡机制未必如上市公司等股权分散化的企业规范和健全等。因此,财务核心能力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更为重要。并且,在概念外延上,民营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还应当具有民营企业的一些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从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上体现出来。 二、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财务战略管理能力 财务战略是为适应企业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重大的财务决策不仅影响到财务本身,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亦会产生重要影响。前些年“巨人集团”之所以因巨人大厦的盲目投资而置于死地,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主要决策者不具备财务战略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缺乏对财务战略的考虑,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相脱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外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民营企业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面临的理财环境,审视复杂环境下所蕴藏的无限生机和潜伏的巨大危机,不断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进行财务战略问题的设计和谋划,才能不断适应环境的挑战。 (二)内部控制执行能力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控薄弱是当前许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最大弊病。以某一食品企业为例,据在这家企业财务部门工作过的员工回忆,该公司的总账和明细账居然没有一个能对得上!如此脆弱不堪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内部控制何以能够为企业扩张提供财务支持?如果企业的决策者连自己的“家底”都搞不清楚,扩张自然是盲目的,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也就只能是天方夜谭了。造成这一状况的成因极其复杂,产权结构单一、理财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落后、知识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民营企业只有认真分析自身内部控制不力的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执行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财务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地进行财务创新,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理财环境,为企业打造核心能力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证。财务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财务组织创新能力和财务组织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孙新宪、胡建琦,2006)。财务组织创新具体又包括财务管理职能的创新、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财务机构设置的创新和财务运行机制的创新。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灵活性强、应变迅速,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积极推进财务组织创新,为提升财务竞争力提供保证。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关注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其核心在于通过改善和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民营企业应当以建设学习型财务组织为目标,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道德和业务素质,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四)财务 文化培育能力 财务文化是企业文化在财务领域的渗透和体现,是财务理念、财务宗旨以及财务行为准则的综合。如果把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管理制度、资金等看作企业财务活动的“硬件”,那么财务文化就是“软件”。这个“软件”的核心是财务理念,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财务价值理念,才能正确理解和贯彻企业的财务宗旨,遵守财务行为规范。民营企业作为私营资本的代表,在企业文化(包括财务文化)方面具有自身特色,民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培育良好的财务文化,形成良好的财务理念,促进企业的财务职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同时,通过将财务文化与整个企业的文化有机融合,增强企业的进取力、凝聚力,使财务管理活动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 三、民营企业构建财务核心能力的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但其财务核心竞争力还普遍较低。现实中不难发现,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衰退并非源自资不抵债,而往往是源于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等投融资方面的问题。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片面地注重规模扩张,而忽视财务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增强,使得财务管理活动无法为企业扩张提供足够的保障,进而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忽视财务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增强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只有积极主动地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消除这一“瓶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构建财务核心能力首先要厘清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本质,即以财务资源为基础的运行层级。Javidan(1998)提出了核心能力的关系层次,即资源能力核心能力。这一链条能够较好地说明核心能力的构建路径。按照这一思路,民营企业应当按照“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核心能力”的路径构建财务核心能力。 (一)财务资源与财务能力的获取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构成的资源束,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特殊的资源。财务能力表现在对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上,财务核心能力的建立需要以企业财务资源(即财务资本)为基础。但财务资源并不等于财务能力,要将财务资源转变为财务能力,必须将财务资本投入到民营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这种财务运行要求财务能够持续性地供给资金,形成持续筹资能力;对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持续性地投资,形成投资能力;对企业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形成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只有这种资源向能力的转变,才能给财务能力带来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最高指导原则,选择对核心竞争力有促进和提升作用的融资方式,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导向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向,这样既提高了民营企业资本的运作效率,又确保了企业财务能力的获取。 资金等物质资源固然是属于财务资源,人力资本也是企业财务资源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本包括同质型人力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两种形态——在某个阶段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为异质型人力资本;反之, 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为同质型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财务人员包括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即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和普通财务工作人员两个层次。CFO是现代企业重要的高级管理职位,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者、企业资源和价值的管理者、企业风险管理的掌舵人,CFO才能的高低以及发挥的有效性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基础和源泉。CFO显然应当属于异质型人力资本,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和企业存在的异质性。而能否选择和任命高水平的CFO、CFO的才能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又取决于企业是否存在适当的制度安排。CFO制度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安排合理的CFO制度,才能解决CFO的选择、激励、监督等关键问题,才能确保CFO的才能充分发挥,并对其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也才能够保证财务创新的有效性。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高附加值决定了其自身的稀缺性,普通财务人员作为日常财务事项的经办者和财务决策的执行者,通常属于同质型人力资本,不过,他们有可能通过学习成长为异质型人力资本。然而,民营企业因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普通财务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可见,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企业是否存在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发现机制,因此,完善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应当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路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财务创新与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 企业的资源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竞争优势。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完全模仿和难以替代的(Bamey,1991)。因此,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路径在于通过不断创新形成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同样,获取了财务资源、具备了财务能力,未必能够将其发展为财务核心能力,要将财务能力发展为财务核心能力,关键也在于通过持续的财务创新,对可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以创新作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基础是由企业财务资源的独特性和财务管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的。任何两家企业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财务资源,也不可能面临完全相同的财务管理环境,这就决定了每家企业根据自身理财环境作用于可控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异质的,不同企业之间是不可完全效仿的。只有针对自身财务资源和理财环境不断创新,才能让财务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有可能发展成为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 按照企业财务本身的规律和核心能力的特征进行分解,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罗宏、陈燕,2003)。财务运用能力是指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作用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收益分配能力以及资本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协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整合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财务应变能力是指为培育、维护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财务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三个方面,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基础,相对而言,其异质性较差,通常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达到一定水平;但财务应变能力则具备很强的异质性,是形成财务核心能力的关键。民营企业在培育和发展财务核心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具备良好的筹资能力,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形成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控制、评价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比较健全和规范以后,要着力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创新财务运行机制。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概念,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加以完善和保持。由于理财环境和管理条件的差异,创新形成的财务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能够保证民营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论文:民营企业现代化档案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民营企业档案,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建以及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加强企业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条件 1.确定民营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原则。 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应该选择不同的档案管理模式。各种管理模式各有所长,关键是哪种更适合本企业当前的要求。在确定具体管理模式时建议考虑以下原则:首先,档案管理层次要与企业规模形态相适应。一般而言,中小型民营企业可以实行单级管理,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实行以法人为基础的多级管理。例如上海新黄浦(集团)公司,属混合型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总公司档案部门对总部形成的档案实行综合管理,对各子公司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全资与控股公司由总公司档案部门与之签订“档案管理协议书”,明确规定档案所有权归总公司,日常则由其代管。其次,档案管理形态要与企业管理形态相适应。企业档案管理按形态划分有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从整体上看企业档案管理形态具有共存性与渐进性,至于某一企业采取哪种管理形态应与企业管理形态相适应,不宜盲目追求档案信息化管理。民营企业中有不少高新技术产业,这种企业可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最后。档案管理手段要与企业技术形态相适应。档案管理中的手工管理、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是档案管理运用现代技术的不同阶段,企业档案管理手段应紧跟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但不能脱离企业技术管理形态盲目追求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在建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或内部局域网的企业,大量电子文件的生成会促进企业文档一体化管理;而尚未实现网络管理的民营企业可采取手工管理或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方式。 2.配备档案管理人才,制定科学的归档范围和管理制度。 目前,民营企业大多重经营、轻管理,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对于档案工作这种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的工作不太重视。很多企业没有专人负责档案工作,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随意性大。因此配备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人才是民营企业电子档案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作为应用性很强的档案工作,为了培养档案管理人才,我们必须加强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满足时代的需要。民营企业自身也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的制定和使用,包括电子文件归档、计算机管理和检索,以及库房的管理等。民营企业要将规章制度建设置于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重新审查、整理和进一步完善原有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保障民营企业档案的信息安全。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第一,访问控制。具体是入网访问控制,即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并控制访问时间和在哪个网站入网;权限控制,控制用户访问的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指定用户对上述资源执行仅能只读,无改写、删除等操作;防火墙控制,用以阻止网络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第二,信息加密。信息加密技术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的传输,确保不宜公开的电子文档的非公开性。要在发收两端用软件进行加密、解密工作,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通过密钥支持解密而获得原始数据。具体来说,通信双方交换彼此密钥,并存放在安全处,需要对方发消息时,用密钥进行加密,在收到数据后,用对方的密钥解密。第三,网络与硬件载体安全。建立备份与恢复系统,即使出现信息丢失,只要启动该系统,可恢复丢失信息的原貌。预防病毒,防止网络系统遭受侵害。要在计算机系统上安装防毒软件,自动杀毒。不允许随便使用外来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必须使用时应严格进行病毒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4.全面提升企业档案实体与企业信息整体管理水平。 首先要强化档案综合管理。要按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由综合档案机构对企业档案实行统一整理和开发利用。对企业档案实行综合管理是当前国有企业转制而成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的主流,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有差异。可以实行集中统一式的综合管理,也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式的综合管理,该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档案工作的全面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档案的整体功能。其次要强化文档一体化管理。指在企业内对文件、档案实行统一管理,一般多见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档案部门除管理档案外,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对企业网上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时予以管理,对网上传递的电子文件实行逻辑归档,相应纸质文件适时另行归档。该管理模式能使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步进行,有利于推动档案现代化管理。 二、民营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目标 1.为民营企业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提供条件。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文化一体化是必然趋势。经济竞争正在逐渐演变成为更加隐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竞争,而企业档案本身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因而可直接服务于企业建设。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使得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正是这种挑战,使得 我们民营企业家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保持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民营企业档案的建设,使得企业的发展史、大事记、实物、专利、荣誉、社会评价,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向外界展示。企业档案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着,但是许多内容却是具有无形资产和精神产品的性质和作用,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人文文化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且企业文化可以物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而最终体现为企业的物质产品。它的多重属性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及企业人文精神的塑造、企业品牌的打造和宣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民营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重组、兼并、转制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建立完备的企业档案,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固定资产的产权认定、价值估算、价值分割等必须依据企业档案的一些原始资料才行,同时企业在改组和合并时必然涉及对原有产品的品牌和注册名称的相对价值的估算,一些企业的股份改制必然对原有和新的注册品牌进行评估,甚至一些企业对自身的品牌还要进行一些相关的公证和请求品牌保护。一个企业在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资产的借用、转让、抵押等经济活动,企业档案本身就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它不可避免地要参与企业的借用、转让、抵押等经济活动,因此企业档案不仅对各种参与借用、转让、抵押的企业资产具有估算、监管的作用,甚至自身也会成为企业借用、转让、抵押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企业电子档案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必备要件之一,在企业融资、借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科研活动也会形成大量的档案,其中许多内容就是电子档案,这些电子档案不仅对从事科研很有用途,而且科研人员和相应其他项目的科研人员在以后的企业科研活动中都会再次利用电子档案,这些电子档案保管的状况对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民营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能为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凭证。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资产权益的原始凭证,是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和保护神。在解决债权、债务和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以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问题过程中,企业档案这一原始凭证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及法律的完善,企业档案的经济价值将会越来越明显,档案作为法律凭证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档案对提升企业整体水平、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规避市场风险、发展企业文化、保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论文: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思考 「摘 要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能适应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应提高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优化配置会计资源。 「关 键 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问题;解决途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资本、经营规模迅速崛起,据统计,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3%,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4%.它们不仅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饮食服务等传统产业中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步渗透到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项目,城市供水、供电、环保、公交等市政项目和科教、信息等新兴领域,正在成为这些行业的一支生力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民营企业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远远不能适应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不仅具有广泛性和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和长期性。 一、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也就是说,《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职责规定得非常清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以及会计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更谈不上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慢,缺乏自我加压和终生学习的精神,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观念滞后,甚至还存在任人唯亲,无证上岗的现象,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水平低。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建立和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或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则具体表现为不按《会计法》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帐簿;不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编制记帐凭证、记帐、结帐、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会计报表附注,存在帐证、帐帐、帐实不符现象;不按规定办理会计人员工作交接;不按规定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不按规定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和销毁等等。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内部会计控制失灵,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将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有的民营企业从社会上聘请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有的还同时受聘于两家或多家企业,会计核算流于粗放,无法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质量。 4、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科学的经营、筹资、投资预测决策和风险预警、规避机制,导致财务控制能力弱,决策科学化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对经济运行缺乏调控实效。 5、受企业负责人或会计人员思想观念、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 6、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国有改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两套帐、多套表,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管理空白或混乱。 二、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措施 1、从财政部门来说,一要从普法的高度,加大对企业负责人《会计法》、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会计社会氛围,并建立企业负责人学法守法的监督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企业负责人认真落实“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法定要求,自觉履行单位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职责,进而提高企业负责人领导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二要以造就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基础工作扎实、作风严细、高素质、高效率的财会队伍为目标,有 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工作,加大对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科学、规范、公平的高级会计人才考评和培养机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严把资格准入关,杜绝无证上岗。广大会计人员还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知识型、管理型、廉洁型”的会计人才,为民营企业落实国家法规政策、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促进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从民营企业本身来说,民营企业规模越膨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就越重要。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从企业内部来看,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当局受旧的管理体制的影响,对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内在动力引起的;从企业外部来看,也没有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不健全,执行不力等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形,因而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应加强对《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管理当局和所有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促使民营企业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严格依法按章办事,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促进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是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这是做好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首要和基本的一环。二是财政部门应经常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通过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验收活动,保证民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制度化,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规范、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三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应牢固树立效率意识和管理服务意识,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地处理好一切会计业务,并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的基础上,要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善于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潜增效,当好企业负责人的参谋和助手,为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优化配置会计资源,充分发挥记帐的优势。根据《会计法》、税法和记帐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应该建帐建制而达不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民营企业,一律由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进行记帐。同时,记帐机构也应进一步提高执业质量,不断拓展业务外延,为民营企业提供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咨询、税收筹划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4、企业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应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大力增强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诚信度和公信度,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能力,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对现金、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筹资、投资等决策面临的风险进行详尽的研究和评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作用,进而提高各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科学制定各项定额,全面加强预算管理,认真做好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和监督,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向企业管理要效益。 5、财政部门应加大对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力度,以解决会计电算化水平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以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最高新的技术、最精细的管理获得最优厚的收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政部门应注重发挥好民营企业与财务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会计核算特别是财务管理商品化软件的引进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水平。 6、加强对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培训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目前,国税、地税部门对民营企业的纳税监督和约束是强有力的,但对其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却指导不够,相比而言,财政部门应负责对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指导,由于种种原因,财政部门的督导也不到位。外部监督的弱化和缺位给民营企业造假帐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建议财政部门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经济运行监管机构,或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国税、地税、审计、工商、统计、社会中介机构等构成立体化的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检查配套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促使民营企业讲诚信,有效地解决两套帐、多套表等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创建和维护和谐有序的绿色会计环境。财政、税务部门还应共同建立对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辅导和考评奖惩机制,积极研究和制定民营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量化和细化考核,并将考核和奖惩结果公告,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支撑则是会计核算。民营企业要切实提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理性认识,从大处着眼,从基础起步,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也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和指导,这样才会保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民营企业论文:提升中国民营企业自身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我们既要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和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也要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中迅速成长壮大的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的动力。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许多民营企业还处于“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长的状态,不仅加大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使民营企业自身在缺乏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制约下竞争力不足。为此,民营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民营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基础。民营企业有一些是家族企业。当前,制约这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内在制度障碍,主要来自于封闭的家族化治理制度。家族式治理使企业外部的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难以融入到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体系中,成为自主创新的障碍。为此,这类民营企业应通过进一步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促使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由封闭走向开放。在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逐步规范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民营企业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转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在当前的资源环境约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我国民营企业要积极转变增长方式,走“低物质消耗、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型增长道路,提高民营经济技术含量,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民营企业要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轨道,努力在价值链的高端寻求高利润。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紧密相连,当今社会已进入全方位竞争的时代,价值链中创新活动(研发)和品牌(营销)两个高端分配了产业利润的绝大部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环节。但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制造环节,产品与服务过于同质化,企业间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因此,广大民营企业应当逐步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轨道,把自主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来经营,在品牌经营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 第四,民营企业要走出经营盲目多元化的误区,主动回归主业并积极进行主业重构。目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在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经营上盲目多元化,导致发展精力分散。许多企业在盲目多元化过程中遭到挫败,这是值得认真汲取的教训。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在企业战略方面必须进一步突出主业,走出经营盲目多元化误区,特别是要大力整合价值链,收缩过长的产业链,回归主业和进行主业重构,从而保持基业常青。 第五,民营企业要由“企业数量集聚”模式向“产业关联集群”模式转变,充分重视产业集群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集群的崛起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活动主体空间组织形式。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集聚往往是侧重于企业在地理上的“扎堆”,而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度不高。为了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尽快走向产业关联的集群的发展模式。 着力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除了民营企业自身努力外,也离不开良好的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支持。目前,有关部门已提出要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同时还要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些都为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广大民营企业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步伐,在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壮大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民营企业论文:论民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需要规范的财务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简称IPO)处于良好的时机,但IP0要求公司财务报告无虚假记载,并需经有证券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因此,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应充分认识到上市过程中需要规范的财务问题,聘请外部审计师、律师及券商等专业人士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财务核算,以使民营企业能够成功上市。 一、产权不清晰问题 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土地征地手续不合法或不完善、土地以租代征,有房无地、房屋无报建或验收手续,以及其他原因无产权证;或由于资产重组、股东投资、资产置换、以物抵债等进入公司的资产未过户,或者由控股股东拥有产权证。 为此,IP0申报前要解决主要经营性房产、土地、专利、商标等资产的产权问题,办妥相关资产的产权证,对办理产权证确实有困难的,若不属于主要经营用房屋和土地,可以先转让给控股股东或其他方然后租用,资产专利和商标也可由控股股东长期授权使用。 案例一: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晶科技”)的LB0专利权长期未过户,对此IP0申报中,专利所有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以下简称“物构所”)声明如下: 自本所将LB0专利权转让给福晶科技以来,该项专利(含其在美国和日本的权益)实质上归属福晶科技所有,其使用LB0技术不构成对本所的侵权。本所保证将根据福晶科技的要求尽快将专利权过户至福晶科技,并配合福晶科技排除任何第三方对福晶科技自由使用及处分该项专利的侵害及妨碍。 律师及券商对此作了核查声明:经核查,发行权及物构所目前正在办理该项专利的过户手续,专利权过户不存在实质的法律障碍,该事项不影响发行人资产的完整性,对本次发行及上市没有实质不利影响。 二、关联方交易及同业竞争问题 目前,一些民营企业从避税角度考虑开办了若干家业务类同或上下游企业,独立性相对较差,导致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相对较多。另外,核算基础薄弱使关联交易在安排、核算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交易目的、动机是为了调节利润;交易依据不充分,缺少相关合同及确认;定价不公允;关联方界定不完整;会计处理不当;交易程序不规范;实质关联方非关联化。 证监会在IP0审核中对关联交易是否必须、是否真实、是否公允,以及最近一年及最近一期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关联交易比例是否超过30%较为关注。对于发行人存在外包、外协生产模式的也特别关注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因此拟上市民营企业应提前规范关联交易,通过资产重组等方法消除同业竞争;减少不必要的关联交易,经营所必需的关联交易应完善相关程序和法律手续,并注意按市场原则定价。 三、收入确认问题 收入不真实是民营企业财务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般来讲,民营企业在没有上市融资需求的前提下,通常是少计、晚确认收入,少体现利润,尽可能地少缴或晚缴税。当企业有上市融资需求时,少体现利润是极其不利的。 另外,还存在收入确认凭证不完整,如缺合同、发票、交货或发运单、对方确认单等;或买方提供结算数据不及时或不准确;退货处理不规范;利用关联交易虚构收入、不真实反映收入等情况。由于与收入有关的重要合同、协议是收入确认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应格外重视合同的规范并妥善保管,尽可能地将合同的内容与条款予以细化。对于一些金额极大的重要合同,还应考虑聘请专业人士协助草拟并进行复核。 同时,企业应按会计准则要求制订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明确收入确认的时点、依据,并严格执行,以减少IPO审计时的调整。但目前相关的收入准则,主要是针对传统行业及传统销售方式制定的。对于新型产业(特别是计算机软件行业、网络相关行业),以及药品的特殊销售方式,现有判定标准显得过于抽象,而只能依赖企业、审计师及监管部门的职业判断。下面以药品特殊销售方式为例,说明其应如何规范收入的确认问题。 案例二:某公司药品销售的主要方式是先将药品出售给分销商,继而由分销商完成药品的终极销售。公司在将药品发运给分销商时确认为收入实现,主要理由就是它与分销商签订有购销合同,根据这些合同的相关内容,不论分销商能否完成二次销售,都将如期收款。 而我国收入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分销商能否回款取决于其是否能最终实现销售,如果分销商持有的存货严重超过市场需求,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全部实现药品的二次销售。换言之,靠二次销售赚取价差的分销商将因此没有支付能力,还会将货物退回公司。由于公司未来的销售仍需依赖分销商,不接受分销商的退货是不现实的。所以,公司虽然已发出商品,但与商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报酬实际并未转移,故公司在将药品发运之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是不合理的,其销售行为应按寄售模式予以反映,待分销商将药品最终销售后,再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四、 税务方面问题 民营企业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采取各种方法逃避纳税,如设置账外账;不开发票不入账;向关联方转移利润;成本费用虚列,不配比结转;虚假购物(有增值税发票);应资本化的支出费用化;所得税扣除与税法不一致,但往往得到税务局默认;个人所得税未代扣代缴;税收优惠不合法,无文件或审批级别不够。 由于IP0过程中,省级税务部门将对企业前三年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国家法规政策是否相符出具确认文件,并就可能被追缴的风险作特别风险提示,以及证明近三年内有无税收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受过税务部门处罚。因此企业应早作安排,规范运作,依法纳税。企业在取得税收优惠时,应取得并妥善保管税务当局及其他政府部门有关征、免、减税文件及税务鉴证清单等正式书面文件。 这里还需提醒企业在日常纳税申报表及财务报表审签中,报表应由相关责任人自行或书面授权签字。曾有企业在IP0申报中因比对纳税申报表法人代表签字笔迹不一致且无书面授权资料而被证监会否决的情况。 五、社保问题 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未按规定为全部在职职工办理社保关系。但IP0申报中对人员社保情况应予以披露,曾有企业因社保问题被否决的情况。故企业在申请IP0时,应充分准备并收集相关书面材料,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本公司社保执行情况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劳动合同以及劳动服务合同。 六、会计基础问题 民营企业往往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问题,会计基础工作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政策及估计常见问题。如会计政策不够稳键,随意性或目的性强;资产减值计提方法不合理、计提基础不准确、计提金额不充足、计提范围不完整、大额冲回以前计提等。 (二)一些费用及款项长期挂账。某些民营企业在往来账如其他应收款、备用金、银行存款未达账或预付款中存在名目繁多、责任不清、用途不明的费用性款项,长期挂账,未作清理,部分已成为死账。企业应在IP0过程中逐一清理,落实责任并进行账务处理。 (三)长期投资业务多且账务处理混乱。如投资挂账于其他应收款、在建工程等;核算方法选用不适当,或不反映损益;股权投资差额及商誉处理不恰当;投资关系不清晰,无合同及被投资单位出资证明。为此,企业应在IP0过程中按会计准则规定对投资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并完善投资文件,如对外投资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投资协议、被投资单位章程、验资报告、营业执照等相关投资业务证明文件。 (四)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中的常见问题。如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方法、年限、残值率不当或经常变更;利息资本化不符合准则要求;停工损失资本化;试运行期间会计核算不正确;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时点不当,折旧起始时点不符合准则要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依据不充分;开发支出资本化依据或条件不充分;非专利技术是否能确定受益年限,以明确予以摊销或减值测试。 (五)资产、负债账面反映不完整。主要表现在:部分收入不入账,比如边角料销售;以物抵债资产、接受捐赠资产不入账;借款不入账;未付款购货未进行暂估入账;已办理报废手续但仍在使用资产等。 公司管理层应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健全财务机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 七、研究开发费用问题 民营企业大多属于新兴高科技行业,因此企业的日常研究开发费用一般较大。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其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规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并在受益期限内按直线法摊销。因此IP0申报中,对研发费用资本化,需充分考虑其条件,并准备相关材料作为证明。 八、准则衔接问题 大部分民营企业IP0前尚未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所以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递延税款等方面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调整。 九、内部控制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并不健全,无制度规范或有制度规范但执行力度不够。如某些不相容职务未分离,书面单据未予审签并留存等。企业应按相关规定完善内控制度,职责分解到岗位,严格执行并加强监督考核。 民营企业论文: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对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所存在的薪酬管理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指出阻碍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问题主要在于薪酬理念的落后,薪酬机制的不健全,薪酬结构的片面性以及盲目跟风,套用不适合自身企业现状的薪酬模式这几个方面。文章全面地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论证,并对解决这些民营企业薪酬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文章认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只有在转变薪酬理念,打造薪酬战略的同时建立起完整、有效与可执行的薪酬制度,多角度、多层次的设置与完善薪酬结构,并且选择与实施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薪酬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薪酬、薪酬管理 企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直接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核算与效益、股东的收益水平上,更与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成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不仅能够促使员工努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但是,必须承认在当今大多数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薪酬管理工作还相当薄弱,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积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薪酬与薪酬管理的概念与目的 薪酬是指用人单位以现金或现金等值品的任何方式付出的报酬,包括员工从事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奖金、提成、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各项利益回报的总和。(注1)薪酬管理就是企业工资的微观管理,是企业在国家的宏观控制的工资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制定各种激励措施与规章制度,在职工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过程。(注2)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根据“劳”来确定职工的薪酬差别,即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薪酬制度。薪酬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薪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在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激励、发挥员工的能力,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将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为薪酬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最近几年,国家在法律、政策上给予了民营企业更多的扶持和帮助,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残酷的市场竞争使得它们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而它们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更是空前的,但是由于其历史条件和自身环境所限,这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尤其是薪酬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薪酬理念问题 忽视人力资本合理增长的薪酬理念,薪酬应当体现员工价值的理念尚未完全建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知识的存量,它是通过教育、培训、保健等投资而形成。(注3)这就说明人力不仅是被作为生产力来使用,更是一种可持续增长的资本表现。我们说90年代制定薪酬是从劳动成本角度出发,而现在制定薪酬则是一种投资,这是我们在理念上的根本改变。相对于自然资源而言,人力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挖掘潜能,人力资源的发展必然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然而,事实上很多刚刚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仍是货币资本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资本雇佣劳动仍是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真实写照。人力资本观念并未深入人心,企业家仍把人力资源仅仅作为生产要素来使用,只考虑劳动力成本,而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也不可能站到战略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支付与员工为企业贡献价值明显不相称的薪酬,强调薪酬投入的即刻产出性等方面。据报载:“我国制造业的龙头之一广东省2005年民工短缺数量预计超过100万人”之所以造成这一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地的大量企业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来谋求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一再压低工人工资,最终使得劳动力大量流失,企业生产难以维继。 我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从传统作坊、乡镇企业或者改制企业发展而来,无论是从领导者本身,还是企业的中层、基层员工所表现出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都不是很高。企业主们总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想尽办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却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发展壮大的标志之一就是员工能力和素质水平的提升与薪酬水平提升两者之间的互动式良性循环,所以更不可能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人力资源发展这一关键性问题。企业的老总们只看到了机器、材料、货币资本等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却忽视了人作为唯一的能动性资源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因而他们舍得在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上进行投资,却不愿意为员工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好的薪酬福利待遇,其结果便是企业员工的薪酬满意度下降,员工劳动投入积极性降低,员工流失率加大。人力资源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体现出其本身应有的价值。我们还应认识到这一薪酬理念的潜在后果可能是高素质员工流出而低素质员工充斥企业的现象。长此以往,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下降。另外中小型民营企业本身规模就不是很大,实力就不是很强,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就无法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造成企业高素质人才匮乏,企业也就缺乏根本的发展推动力,这一恶性循环将最终使得企业淘汰出局。 我并不认同现在很多地方报纸杂志对于一些经济效益好、发展势头猛的民营企业的盲目吹捧。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其中有很多企业只是遇到并抓住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并通过迅速的资本扩张而获得了企业的发展。对于人力资源发展这一企业核心战略问题,他们远未充分认识,并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来进行思考。我想他们还称不上企业家,称呼他们为企业主更为合适。 (二) 薪酬机制问题 1、薪酬决定与调整机制 目前我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薪酬的确定基本上还是老板拍脑袋的结果,老板根据对市场行情的大致估计来决定员工的薪酬水平,企业内部缺乏完整的薪酬制度与标准,没有公平付薪的依据,因而在面对定薪、加薪等薪酬调整政策时,无以为据,随意性很大,不能正确反映员工合理的收入水平。大多数企业在决定薪酬或制订、调整薪酬标准时只是跟着感觉走,没有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和评估,更不能根据岗位评估的结果给出合理的薪酬等级,而对于企业内部各岗位分析与评估的正确与否是保证企业薪酬分配内部公平性的关键所在。在企业中,人们关心薪酬差别的程度有时甚于关心薪酬水平,这就必然要求薪酬分配必须遵循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企业中不同部门之间或者同一个部门不同人之间,个人的薪酬水平必须反映岗位职责的区别和个人 能力的大小。如果公司内部薪酬不公平,容易造成员工心态失衡,严重影响士气,也打击了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一方面企业没有明确的薪酬决定标准,也会使员工感觉困惑,不知道自己的薪酬是如何来决定的,决定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加薪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在员工的头脑中划上一个个大大的问号,容易造成员工的不满,企业的凝聚力也随之下降,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 同时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对外的薪酬调查机制,使得本企业的薪酬水平很难与外界实际相挂钩,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产生定位偏低的结果,造成人员流失。因此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有效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根据统计,引起跳槽的原因依次是薪酬、工作前途和工作满足感等,一个内部合理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是留住人才的首要条件。企业的薪酬水平合理,相比整个市场和同行业的薪酬状况具有吸引力,企业的薪酬才具备竞争力,才能吸引住优秀的人才。如果公司薪酬较市场水平明显偏低,一方面会造成员工的严重流失,不利于企业内部的稳定,另一方面那些教育水平高、素质好的人才很容易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跳槽到其他公司,外部的优秀人才也不会愿意加盟进来,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当然企业在参考市场和同行业水平制订薪酬标准时,也要从企业成本角度来考虑薪酬水平。薪酬水平也要在企业能够负担的水平之内。 2、薪酬补充机制 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中的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而言,应当给予更多的优厚薪酬福利待遇,因为他们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相比较于大型的、上规模的企业而言,往往会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最明显、最突出的就是企业核心技术和市场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旦他们离开,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典型的例子是: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一般都是老总控制住产品的主要市场,然后聘请一些高级的、资深的工程师负责企业的技术工作。如何留住这些关键技术人才,很多民营企业采用了高额年薪制的模式。其实单纯的年薪制并不能很好的把个人利益紧密的与企业利益相结合,会使关键员工更多的考虑即得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民营企业家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利润分享的重要性,不能以家族观、个企观来局限住企业的发展,应当放弃短视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三)薪酬结构问题 薪酬结构问题也是困扰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薪酬结构是指员工薪酬的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一般的构成薪酬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其中,外在薪酬又可以具体分为基础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直接薪酬和福利开支、带薪休假等间接薪酬,以及舒适办公环境、良好辅助设施等非财务报酬。(注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企业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各种分配形式比例结构不合理,造成企业发的钱不少,但员工的工作热情并没有被真正地激发出来。还有的企业在薪酬结构上往往过于简单、过于单一,基础工资加上绩效工资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没有更好地运用薪酬这一工具。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种薪酬构成因素,有效地对员工进行激励。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比以前更多的关注员工的薪酬水平,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正如上面所述,薪酬不仅只关系着“钱”的问题,还有很多其它因素也对员工的工作态度、积极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企老总们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货币薪酬,而往往忽视内在薪酬和其它外在薪酬表现形式。正是在这种狭隘思想的指导下,很多时候我们民企的老总们对员工人格尊重不够,限制过多、过严,甚至有些企业连员工基本的养老、医疗保险都不缴纳。此类种种行为导致的后果是员工的内在薪酬为负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极低,劳资关系紧张,员工离职率大大增加,企业的发展支撑力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如何运用好各种不同的薪酬形式和激励方式是放在民营企业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在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就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且要拿出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四)盲目套用和追求先进的、新式的薪酬模式 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虽然在管理上还比较粗放、比较初级,却喜欢跟风似地追求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在薪酬管理这一方面当然也不例外。殊不知,根基尚未稳,怎么可以造大楼呢?其结果一般都是失败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许多先进的、新式的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像宽带薪酬、战略平衡式薪酬等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给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很容易使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产生一种对旧有事物的怀疑和对新事物追求的渴望,其结果往往就会变成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一些事实上根本就不适合自己企业当前所处阶段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他们错误的把错误的模式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用在错误的地方,最终只可能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企业战略都未明确的企业,如何来使用战略平衡式薪酬管理模式,就算套用上了吧,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也许在使我们的企业更加迷茫的同时,企业中的员工们也会更加迷茫吧。我并不否认这些管理模式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但是要使用它们,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现实的管理水平和实际情况,只有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才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转变传统的薪酬理念,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机制、薪酬结构与薪酬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转变薪酬理念,打造薪酬战略 民营企业家们要转变薪酬理念,造就注重人力资本增长的薪酬战略导向观。在正确的企业战略指导下,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乃至薪酬战略。薪酬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要为企业总体战略服务,企业的薪酬制度应着力体现企业的战略意图,放弃成本观念,着眼投资理念。企业应认识到提升员工人力资本所起到的巨大杠杆作用,应当注重塑造一种关注人力资本增长的企业文化,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应当有三大方面的转变:第一是把薪酬管理上升到战略的角度来考虑,薪酬战略要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要能最大化的为企业战略服务。在制定薪酬战略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阶段、经营战略 和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长处与短处分别是什么。与此相对应,我们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等因素,决定企业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薪酬激励措施,风险度有多大,回报率有多高。然后就可以决定需要多少人、什么样的人才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薪酬战略。其次是从以前只注重员工使用,转变到现在的注重员工能力的开发与提高上来,把员工的职业发展、培训机会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形成注重员工价值,强调员工参与管理,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最后是形成企业经营客户、服务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改变以往的以产品为中心的价值观,把客户至上的观念深入到企业文化中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明白客户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客户是企业的生存基础。如果我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转变思维,将企业的管理理念从以前的“以物为本”、“以市场为本”,转变到 “以人为本”,实现薪酬的战略化管理,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薪酬的不合理状况。 (二)建立起完整、有效与可执行的薪酬制度 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建立起完整的薪酬制度,从岗位分析到评估、从薪酬等级设计到薪酬标准的设定都要建立和健全起来,既要体现企业内部的公平与公正,又要使薪酬标准与市场行情相吻合,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薪酬待遇。对于一些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核心价值的人才,企业要舍得投入,为这些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使他们愿意留下来和企业一起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起点不是很高,原有的薪酬管理工作基本是空白,这就要求这些企业首先要分析清楚企业的各个岗位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工作方法和特点是什么,工作所需要的工具是什么,该工作与其它人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等等问题,在弄清楚这些具体问题之后,要对每个岗位进行合理的评估,这个岗位难易程度如何,责任大小如何,需要什么才能的人来担任这个岗位,通过岗位评估可以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从而为薪酬设计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当我们有了完整的岗位等级后,我们就可以确定与之对应的薪酬等级,做到薪级与职等的统一,确保了薪酬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其次对于薪酬标准的确定,中小型民营企业一般也是“拍脑袋”的结果,没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对此问题,我们可以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和同行业的薪酬情况,这样在制定薪酬标准时,就能结合竞争者的情况给出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当然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所限,中小型民营企业可能没有实力去请一些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来做这些事,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人才中介、行业公会、专业网站等媒介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民营企业在充分掌握了市场薪酬行情之后,就可以按照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结合公司实际的情况给每个岗位定一个合理的薪酬,这样就避免了薪酬决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后我们要根据员工实际贡献的大小分配薪酬,适当拉开差距,避免平均主义现象。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核心的、关键的员工,我们的企业家要舍得投入,一流的人才应有一流的回报,使他们的劳动与收入相平衡,不仅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更要为他们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空间,用企业文化来吸引住他们,留住他们。有条件的一些企业可以使用股票、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等长期激励手段,把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参与公司的利润分享。这种做法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管理文化,即强调以“公司大家庭的成员关系”为基础的参与,它创造一种强调绩效和所有权的文化氛围。着名的微软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来,始终以超常规的速度向前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拥有以盖茨为代表的一大批精通最新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注5)我们必须认识并且承认知识型人才的价值和对企业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当把留住核心人才提高到关系企业生存问题的高度来看待。只有努力留住人才,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多角度、多层次的设置与完善薪酬结构 民营企业要合理设置薪酬结构,充分利用多种薪酬构成因素,有效激励员工。单就外在薪酬而言,我们应该根据岗位性质和重要程度,考虑到薪酬各个部分之间的合理组合。企业要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情况平衡好薪酬结构中固定薪酬与可变薪酬的比例,寻找适合各阶段的平衡点,让薪酬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我们可以按照薪酬各部分所表现的刚性和差异性,分别采用高弹性、高稳定性和折中三种模式。高弹性模式一般奖金和津贴比重大,而福利、保险比重较小。而且基本薪酬实行绩效薪酬形式。这种方式虽然有较强的激励功能,但稳定性较差。高稳定模式则是基本薪酬占主要部分,福利水平较高。这种模式有较强的安全感,但缺乏激励功能,而且公司人力成本增长较快,企业负担比较大。折中模式则界于两者之间,需要依据公司具体特点来合理搭配。虽然我们强调外在薪酬,但也要注意不要把它完全和内在薪酬割裂开来。公司还要为员工们提供诸如带薪休假、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旅游度假等福利待遇,这会有助于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我们应主动让员工在工作中参与决策过程,给他们较大的工作自由度,注重他们的成长过程。这类员工心理需求的内容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高层次的需求,体现的是员工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相关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中华英才网首届中国大学生心目中最佳雇主企业评选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择业时最心仪“培训和发展机会”。16%的人选择薪资和福利,10%的人选择工作的开放环境。这次调查共回收了18万份有效问卷,涉及600多个高等院校,有一定的代表性(注6)。可惜的是,从整体看,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报酬,而对员工的行为考虑的较少。如果我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可以充分运用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通过其不同组成部分对员工心理回报产生的不同作用,达到薪酬激励的最大效用,以使得员工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努力地、自觉地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终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些企业未来的远景,必然是光辉灿烂的。 (四)适合自己的薪酬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 中小型民营企业要稳步发展,信守适合企业当前发展要求的就是好的的理念,避免盲目套用那些新式的、创新的薪酬模式。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就象房屋打地基一样,一定要把地基打深打好了,才能最终“宝塔结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非唯一的部分,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单独取决于人力资源部门,它是与企业的整个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企业总体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的民营企业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现实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人力资源策略和手段来逐步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整个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以前很容易有这样的观念,就是什么事情都有‘对’和‘不对’两种答案,但现在企业变化很快,没有什么对和不对,只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我们要时时反思薪酬政策,不断地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建立适当的薪酬制度,这样才能让薪酬作为一个好的管理工具,真正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当然,我们都应该辨证的看待问题,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也不能完全局限于目前的管理水平,不去突破、不去实践。企业的发展,有时必须得忍受阵痛之苦,但是也许换来的会是一个企业快速发展的“春天”,这一点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小型民营企业虽然存在着很多薪酬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且有些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并且能够站在战略的 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薪酬结构、薪酬机制、薪酬制度等各个方面努力改进,积极引进相关的管理人才,努力探求适合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薪酬解决之道,中小型民营企业必定能够跨越发展瓶颈,稳步的向前发展。 民营企业论文:民营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策略研究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去年10月份以来,由于国内外消费需求放缓,我县电声、木具、陶瓷产品,不仅价格大幅下降,而且有价无市,导致产品滞销积压,企业经营亏损,一批企业不得不停产、限产。我们于11月份开始,对我县民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了50多家企业;11月19日,县政协召开部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12月24日,召开电声行业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平稳 我县民营企业靠加强管理,调整结构,开辟市场等措施,努力化解经营风险,全县民营经济在增本减利因素增加、融资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基本面是好的。08年1~11月份,全县民营企业总收入、工业产值、税收分别为41.5亿元、32.7亿元、0.97亿元,分别比增6%、8.5%、1%。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电声产业产值实现16.44亿元,比增24.63%。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严峻 08年10月份以来,市场形势急转直下,给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 一是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支柱产业生存艰难。自前年出口退税率下调开始,我县外向型企业感到了寒意,尤其是陶瓷、木具行业犹遇严冬。陶瓷行业几乎全线停产,税收由20__多万元减为几十万元,现仅如金陶瓷公司仍维持正常生产,也只是苦苦经营,几乎没有利润。《劳动合同法》实施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客观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调整等因素叠加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增加30%以上。去年10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民营企业影响严重,电声行业出现停产、减产状态,接单量与前年同期减少50%以上,有些企业不敢接单而停产。虽然到11月份,产值有增无减,但这是部分企业增加产值的原因。光是旺兴达就增加了一个亿产值。祥旭家具08年产值1.6亿,比07年减少3000多万元,减少15.8%。目前,为了减少亏损,大部分企业采取降低成本手段,通过裁员、降薪、缩短工时、压缩产量等,造成相当部分工人失业。生铁由每吨4000多元降至20__多元,钢材由每吨6000多元降至3000元左右,冷轧板由7000多元降至4500多元,给我县钢铁、冷轧等行业严重冲击。食品加工产量比前年同期减少20%以上。11月份,小麦国家收购价每吨提高200元,珠三角的大量工厂裁员、倒闭,食品需求量大幅减少,对食品加工业影响很大。我县食品企业虽未关闭,但举步维艰。现在,经济寒流只是刚刚来临,估计上半年对我县民营企业影响将更加严重。 二是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产品的滞销积压,珠三角不少企业的停产、倒闭,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大量流动资金的占用,货款回收艰难,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使企业难于维持正常生产。 三是企业经营者信心受挫。面对原材料价格与产品销售价格倒挂,降价幅度又一时无法探底,为避免和减少亏损,不少企业只好等待观望、停产或减产待市。甚至有的企业在产品行情暂无多大影响的情况下,也不敢满负荷组织生产,表明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担忧。 上述问题导致我县不少企业停产或半停产,隐性和显性失业人员将大量出现。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策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重,提出如下粗浅看法和建议意见,旨在抛砖引玉。 1、建议县委、县政府关注民营企业的困境,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民营经济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企业的困难就是政府的困难,民营经济不景气,也就是我县经济不景气。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力深入民营企业调研,并出台对民营企业积极帮扶政策,如贴息贷款,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协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题等,真正让企业感受到政府与他们是心连心的,从而增强企业的自信心。二是呼吁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关注民营企业的现状,从自身业务角度采取积极措施。如新出台结构性减税等税收政策,就需要税务部门积极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从而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度过难关。 2、提振信心,积极应对。“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去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重拳扩大内需,未来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同时,将在20__年底之前投资4万亿元。省委、省政府推出了总投资2.37万亿元的新十项工程经济振兴计划,并将出台《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围绕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等五个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 度尤其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力度是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有信心,应该客观地看待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困难是暂时的。希望广大民营企业提振信心,加强企业管理,加强自主创新,与政府一道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3、坚持科学发展,化危为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危也是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珠江东岸以东莞企业为代表的传统型加工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而珠江西岸以顺德企业为代表的自主创新型的企业则受冲击较轻,说明了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抗击风险能力,企业在危机中实现战略调整的重要支撑点就是品牌资源。只是靠订单发展的加工型企业受到外界的影响太大,调整的空间太小。而品牌企业就能掌握主动权,有自己的筹码。我县的企业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大的冲击?就因为我县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是传统型加工企业,没有品牌。而我县培英电声公司凭着具有自主品牌,受影响相对较轻,去年12月份的业绩比11月份有明显增加;祥旭公司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增加10多个新品种,争取国内市场,在县城高速路口设立120__多平方的展销市场,现已动工兴建,09年产值目标超过2亿元。穗丰、裕丰等米面制造业凭着自主创新和信誉打造的品牌,占有市场一席之地而影响较轻,与去年同期降幅只有20%左右;劲达汽车部件公司凭着信用和汽车维修市场的稳定性,不但没受影响,反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的出口额;泰昌公司抓住机遇,投资300多万元新上喇叭铁网生产线和无尘静电喷涂车间,提高了产品质量;如金陶瓷公司投资280多万元实行煤转汽改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这些充分说明了民营企业要求得发展壮大,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走自主创新之路。金融危机本身就是一场洗牌,危机过后将有大量商机。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重点引导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品牌,在危机面前实现新的突破,在危机中升级。 4、严密注意资金链,提高资金利用率。在金融危机中,企业的资金链显得尤为重要。资金链很容易引发多米诺效应,满盘皆输。因此,要加强财务和营销管理,杜绝盲目投资。在营销方面,尽量采取保守的方法,不要盲目地接单,选择信用好的客户才接订单。我县每年都出现几千万的恶意“走单”,国际金融危机中还要防止因对方企业破产而无法收回货款。同时要尽量缩短收款期限,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努力巩固资金链。 5、加强管理,压缩成本。在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收入和支出风险。其实企业内部大有潜力可挖,压缩成本是最基本的方法,这是企业家自我救赎的最好方法:一是降低工薪、缩短工时,留住熟练工人,等待时机,抢占市场;二是裁减冗员,降低成本,维持运转;三是优化产品,提高利润,留住市场;四是暂停生产,留足资金,等待时机,沉着过冬。 6、团结协作,抱团过冬。抱团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取暖。群体的智慧碰撞,会比单个企业家苦闷经营要好很多。电声行业是我市具有产业群结构的行业。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电声行业致以严重打击,电声企业对行业组织发挥作用有着热切的期待。因为行业组织发挥作用,肯定比个人的能量要大。真正发挥电声行业商会作用,是我县整个电声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安全度过寒冬的需要。通过商会组织,进行企业结盟,共商时计,抱团过冬,实现共担风险。工商联(总商会)和电声行业商会要积极行动,引导我县电声行业度过难关,走出困境。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摘要: 随着施工企业发展,内部控制要求日益强烈,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从制度建设、风险管理、人力管理、监督检查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制度建设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完善内部控制,比如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财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制度建设同时还包括职责分工,企业文化,内部审计、反舞弊方案等。风险管理主要是管理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人员素质、技术方案、质量控制、安全因素等;外部风险主要包括甲方缺乏诚信导致的风险,市场固有的风险、法律风险、行业风险及自然灾害等;人力管理主要是从人的道德要求、后续教育、不相容职责的合理分工等方面;监督检查主要是从监督机构、监督方式等方面来保证。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风险;人力;监督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政、交通、水利、地产建设的日益扩大,使得施工企业在经济市场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79家中国企业中,施工企业就有5家位列其中。然而,在施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业务量的增大,业务交往环节的增多和频繁,人员素质的不同,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受计划经济的束缚,造成责、权、利失衡,责、权、利不能同时到位,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机制和人事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够,主要原因是施工企业的改制进行不够彻底。 部分单位权力下放过大,则难以有效控制,引发滥用权力的负面效应;部分单位权力过度集中,不能充分调动项目经理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目前施工企业授权管理普遍遇到的尴尬局面。 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局限于内部牵制、内部监督阶段,由于施工企业的改制不彻底,内部控制存在很多缺陷,各职能部门和员工责任感不强,管理意识淡薄,不遵守内控规定,往往简单地把内部控制制度理解为一般的规章制度,造成制度落而不实、有章不循。有些企业领导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思想上对内控制度不够重视,导致内控制度威慑力下降。 因此,为了保证施工企业人、财、物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企业经营信息的客观、完整,保证企业的制度和经营决策得到有效的实施,挖掘潜力,提高效益,保障施工企业日益增长的动力。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势在必行。要做好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针对施工企业单位产品价值高、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应从制度建设、风险管理、人力管理、监督检查等几个方面来落实。 1 制度建设 施工企业的制度建设应表现在组织结构与控制、职责分工、企业文化、内部审计、反舞弊方案等几个方面。 1.1 组织结构与控制 组织结构是为公司活动提供计划 、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一个好的组织结构更能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各业务活动间的流动,施工企业也不例外。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应该体现在从投标到施工,从安全到质量,从预算到决算的各个领域和过程。拥有了这样的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并在各个机构部门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如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 产保护控制、财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只有这样,才会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保证施工计划的执行,保证在施工生产中经济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从而实现企业效益,实现社会价值。 1.2 职责分工 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合理组织机构中的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其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以科学而严密的责权体系进行业务的分工和配合,这样可以高效运用企业资源、确保达到企业目标。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人员分工更应细化,比如造价人员编制投标方案进行成本策划的分工,技术人员编制技术方案并进行现场的技术交底和质量控制的职责,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安全人员的安全方案和现场安全管理,工程人员的进度管理等;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例如: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决策与项目实施;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竣工决算与竣工决算审计;对材料采购的授权、批准和业务经办的分离,存货验收与保管、存货领用与发出;对工程量的计算与审批的分离;会计记录和资金保管的分离等。施工企业应当制定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工程项目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1.3 企业文化 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形成的、影响企业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效力的精神、意识和理念,主要包括,企业的整体价值观,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经营风格与职业操守,员工的行为守则等。对与施工企业来说,由于流动性比较大,施工人员层次水平的不一,建立施工企业独特的、人性的企业文化,对施工企业形成强有力的控制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施工企业应当根据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职责权限,结合不同层级人员对实现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和不同要求,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层级人员的职业操守准则或者行为守则,并明确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不管企业文化的形式有怎样形式和表述,安全、质量、管理、服务将是施工企业文化追求的永恒主题。 1.4 内部审计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好氛围;对于施工企业,审核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及其实施情况,监督企业经营收入及资金管理情况,根据制定的科学的规范的标准,监督施工企业并检查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处理有关工程质量投诉与举报;审核企业的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披露内容;通过对各种经济信息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的检查,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差错、低效率、浪费、无效、利益冲突和控制薄弱等环节。 1.5 反舞弊方案 有效的反舞弊方案,是企业防范、发现和处理舞弊行为、优化内部环境的重要制度安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明确有关部门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和协调机制,规范反舞弊调查处理程序,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防范因舞弊而导致内部控制措施失效、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施工企业应当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将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放在采购,劳务、分包费用的结算等领域,根据施工成本主要发生的材料和人工等具体情况,将舞弊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点。企业反舞弊工作至少应当关注:员工单独或者串通舞弊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舞弊给企业内部控制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非法使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未经授权、滥用职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弄虚作假。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如举报、投诉等监督管理措施。 2 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管理,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企业应当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准 确识别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应当关注的内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团队精神等人员素质因素;工程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技术方案设计、成本控制、财务报告编制与信息披露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基础实力因素;研究技术投入、新工法的应用技术因素;施工安全、员工健康、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因素;工程工期、工程质量等主体性因素等。 应当关注的外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由于甲方信用和实力原因导致的合同风险、垫资风险、担保风险、拖欠工程款风险;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电子商务等科技因素带来的风险;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基础等社会因素带来的风险;法律法规、税务稽查、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带来的风险;由于经济形势、市场竞争、融资环境、汇率变动、利率调整、产业政策、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带来的风险。 施工企业应该针对上述情况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建立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确定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结合风险成因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并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只有能充分认识到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回避和应对风险的措施,才能更有效的实现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增收节支的目的。 3 人力管理 企业所有业务(包括内控)的进行都需要人来执行,人的素质、世界观、道德观、积极性都会影响业务目标的实现。所以说人是事务的主体,人力管理很重要,企业的人力政策应当科学、规范、公平、公开、公正,人力管理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关键因素,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 施工企业的人力管理尤其重要,受施工企业流动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的影响,施工企业对人力的管理要更细致、科学、人性。从人的选用到人的培养都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措施。比如: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或核心技术等岗位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财会、材料、预算等关键岗位员工的轮岗制衡要求;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员工的聘退与培训等。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针对各层级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建立明确的标准,来有机结合企业内部的各项有效控制。促进员工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同时严格执行的考核和落实配套的奖惩制度。 4 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形成书面检查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指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 首先,确立监督方式,要建立持续性监督和专项监督制度,比如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所进行的连续的、系统的、动态的检查以及对安全环保、质量控制、后续服务建立;对实施的某一方面的情况所进行的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检查以及对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结算管理的建立。 其次,要确立监督的目标。施工企业应当利用工程信息与施工现场情况,加强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财务、结算造价等监督检查工作。 最后,施工企业通过建立的审计委员会、纪监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以达到控制缺陷、查错纠弊的目的。其中要反映施工企业一定时期内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评估报告总结成书面评估报告的形式。 总之,施工企业的发展迫切呼唤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施工企业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将会在施工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小型民营企业破茧而出,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问题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问题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因此,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建设缺乏操作依据 在我国,有关内部控制法规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评价都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方向性的指引,其操作性、推广性、可矫正性及可评价性不够;长期以来,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几乎完全是针对公共的和专业管理的企业——他们很难提到民营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模式,则尚无该方面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二)内部控制习惯于传统的控制方式,忽视了方式的跟进和强化内部控制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内涵 一部分人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都存在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时常发生违法违纪的现象。 (三)忽视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的阶段性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功地出生,安全的度过了孕育期和生存期,但是我国的一些民营中小企业没有经过成熟期,而直接由成长期向衰退期过渡。因此,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的内部控制模式是适应企业创业的,其劣势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显现的,因此应结合民营中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来研究其内部控制模式,才能更好地找到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内部控制模式 美国管理思想家伊查克%26#8226;麦迪思把企业生命周期形象地比作人的成长与老化,指出企业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成长阶段(企业的孕育期、婴儿期与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与老化阶段(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与死亡期)。在民营中小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产权制度、经营方式、营销模式、企业文化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对内部控制模式的选择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成为影响内部控制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竞争生存阶段的民营企业特征及管理重点 目前我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限制;信用体系缺乏,使民营中小企业无法放心地把企业交由家族成员以外的人员来创业。另外在竞争生存阶段,民营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企业的生存成为第一重要的事情。在管理上,我国当代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普遍采用家族制管理,以个人产权或家族产权为主体,从而形成业主个人产权,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四位一体的产权关系。业主控制了一切,没有更多的管理层,企业员工也主要以家族成员为主,采用集权化领导。 (二)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特征及管理重点 进入成长阶段,一般说来,企业已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且要求管理组织结构逐步由集权制向分权制发展。家族集权成为企业合理吸纳人才的障碍。因而创业者试着授权,形成无意识的分权。成长阶段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内部控制的建设对于企业提高素质,增强实力有重要意义。 (三)多元化持续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特征及管理重点 企业在市场上已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速度减慢,但是效益提高,企业向多元化或集团化发展,内部管理由集权模式向分权模式发展。在该阶段,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必须摒弃原来那种自然人企业,转向法人企业,这时家族已经退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参与企业财务控制和维护自身专业资产不受伤害的权力。 据上述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应建立不同的内部控制模式,本文把正常发育的民营中小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模式划分为:竞争生存阶段的家族集权型内部控制模式,成长阶段的家族监控型内部控制模式,多元化持续成长阶段的多元监控型内控模式三种递进模式,下面分别进行研究。 三、竞争生存阶段的家族集权型内部控制模式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是影响内部人员控制其他成分的基础。它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董事会的关注、指导和员工的正直、职业道德和进取心。现代公司理论认为,当控制权集中在少数投资者手中时,由于占有企业利益的大部分,他们比控制权分散在很多投资者手中更容易采取积极的一致行动,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家族集权型的内部控制模式下,控制权集中在家族手中,正适应了现代公司的理论。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来管理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民营中小企业在竞争生存阶段机制较为灵活,管理层次较少,决策层能够较快的获取第一手资料,因此企业在初期运作阶段时比较谨慎,风险识别、防范能力都相对较高。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管理层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具体包括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 (四)信息与沟通 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在生存阶段采用的家族管理的模式,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的地位不同,造成民营中小企业在家族成员间的沟通较顺利,而非家族成员间的信息沟通有很大的障碍。因此员工之间的沟通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从而造成信息沟通实质上是无效的。所以民营中小企业所有者必须意识到信息 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并使相关人员明确自身在各个信息沟通中的位置,信息沟通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监控 在竞争生存阶段,民营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内部控制侧重于人力控制,是以家族裙带关系为纽带的,高层及中层大部分管理岗位以家族成员为主的,管理人员受制于道德观念约束,集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为一体的自律道德监控系统。 四、成长阶段的家族监控型内部控制模式 (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民营中小企业进入成长阶段首先是改变企业的治理结构。在民营中小企业结构设置上设有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同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企业规模越大,企业主本人单独作决策的比例要不断下降,而与企业董事会共同决策的比例要上升。同时要逐步破除家族式管理,使管理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加强风险防范 民营中小企业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这样才能将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的风险将到最低。同时企业还应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险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 (三)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企业内的各种管理岗位逐步向外人开放,权力由完全集权向适度分权发展。但在关键岗位的权力不能放开,分权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的必须由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直接审批,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企业在分权的同时失控。民营中小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内部控制的重点要由人的控制转变为会计控制。 (四)加强信息流通和沟通 首先是强调收集和挖掘各种与决策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建立良好可靠的信息系统,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和独立监督与评审。其次是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信息正确的传达。这个信息流通和沟通系统不仅要有向下的沟通渠道,还应有向上的、横向的以及对外界的沟通渠道。在家族监控型的内控模式中,企业的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企业信息的沟通应严格遵循管理层次的要求,不越级发放指示,不越级管理。 (五)监控 成长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一方面依靠家族的监督评审,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发挥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的作用。 五、多元化持续成长阶段的多元监控型的内部控制模式 (一)进一步完善控制环境 1、组织结构 企业由家族集权管理、家族监控管理彻底向外多元化分权管理发展,为了适应分权的管理,多元监控模式下的公司的组织结构广泛采用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同时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家族完全退出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要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企业管理者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调整企业内部环境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3、企业文化 实现家族文化向企业文化的转变,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事缘理念,彻底破除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内外有别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控制活动 严格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交叉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的现象。 (三)信息沟通 多元监控要求公司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公司财务控制权,以维护自身资产不受损害。企业可以建立互动激励控制系统,互动激励控制系统指的是经理层和董事会进行激励并以对话形式确保互动性的机制,从而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 (四)监控 第一是建立动态财务监控系统要求经营者对公司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第二是强化董事会的作用,积极推进聘请独立董事;第三是增加直接由董事会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第四是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外部监控主体对企业进行监控。第五是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建设。 总之,在竞争生存阶段,民营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企业的生存成为第一重要的事情。在管理上,我国当代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普遍采用家族制管理和家族集权型的内部控制控制模式比较合理和有效。在成长阶段,第一阶段的家族集权型的内部控制模式成为民营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合理吸纳人才的障碍,民营中小企业一般需改变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又不能完全公众化,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该阶段采用健全和完善的家族监控型内部控制模式;而在多元化阶段,民营中小企业应效仿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分层次进行控制,即采用多元化监控模式。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分析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企业内部管理等相关方经济决策的依据。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给经济管理工作造成的危害之大,给经济发展设下的障碍之多,给企业管理工作者增加排除障碍的任务之重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最根本在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失效,因此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分析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1)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当。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而又没有相对应的监督机构或人员对其进行制约,所以很容易造成监管不到位,管理缺失。(2)内部监督机构作用得不到发挥。首先,内部监督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一方面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者服务;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设置是平行于其他部门,或隶属于财务部门,这就造成内部监督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其次,内部监督工作重事后监督,轻事前防范,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只注重对会计账目、凭证、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审查,而对评价、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企业各组织机构人员执行职能的效率等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3)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差。有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订立往往不经过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调查和研究,而制定出不切合实际的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制度已不能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业务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等等。而此时企业也不及时的制定出新的适合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内部控制及时加以修正,不能形成动态控制。(4)监督制衡的机制不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有章不循。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监督考核机制,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只是在上级面前走了个形式,不能真正发现存在的问题,即使有制定好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不能自觉的遵守。(5)稽核审查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由于监督机构平行或隶属于其他部门,导致稽核审查的范围被缩小在某几个部门,不能全面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造成内部控制整体失效。 2.考核企业负责人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1)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内容。长期以来,对企业负责人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通常情况下,对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往往是通过观察其任职期间企业的盈利水平来作为考核的标准,忽略了其他的相关因素。例如资产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等,从而使得负责人对企业未能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内部控制的失效。(2)企业负责人利用职权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以粉饰政绩、业绩。有些企业负责人为了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通过这些假信息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致使企业的实际状况并没有报告中的那么好,因为是由企业负责人带头,所以从根本上破坏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3.外部监督乏力。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庞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管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预算系统,能对企业进行整体规划,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有效地协调企业内部各层次、各单位的目标指向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可以依据预算指标加强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发生和执行进行控制,做到有的放矢。此外,科学的预算系统还是考核经营业绩的依据,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单位的经营业绩提供可靠保证。 2.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中小企业如不需配备专职人员,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此项工作。 3.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 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4.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的思想行为状况。未来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只有让员工认同企业,对企业有了依属感,才会时刻以主人翁的精神来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觉地履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避免了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的状况,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关爱企业员工。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差错。 5.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着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并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共同的价值取向的一种亚文化体系。当一个企业的文化形成之后,能使企业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我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员工们在迈向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能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努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它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6.强化外部监督。首先,要依赖政府的权威性,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政府应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其次,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在广泛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的揭露,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各种社会现象实施的一种民主监督。同时,舆论监督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播舆论信息,从而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最终达到监督的目的。 7.提高电算化利用率。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实现了计算机化,这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今后要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总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探讨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论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以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作为主要审计对象,具体内容如下: 1.控制环境。要把握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特别关注财务主管的管理思路及管理态度;财务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人力资源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等。 2.控制活动。在良好的控制环境下,控制活动是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关键性要素,重点审查财务活动是否有充分的授权审批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审批程序;财务不相容职务的设置与执行是否合理健全;账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等。 3.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重点审查相关财务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技术效果。 4.风险管理。重点审查被审单位抗风险的能力,重要管理岗位、资金流通环节、实物资产保管环节等,被审单位抗风险的能力,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防范并提出合理建议。 5.监督。重点审查企业内部财务报告相关资料的审核制度的合理性及是否有效执行;审计与会计执行分离;审计的及时性及有效性;审计人员在不同审计环节的层次性等。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安然等一系列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事件的发生,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而且在预防经济危机、财务报表舞弊等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抵御作用。因此,各国企业界和会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审计也日趋重要。 1.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需求 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在分析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揭露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各环节、各领域和各层次的弊端和问题,重点深入研究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问题,识别其严重程度,与管理层及时进行沟通,并提出改进和调整办法,以促进企业各项内部控制活动的健康运行,最终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保障企业各种资产和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2.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机关、社会公众等,他们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执行有效性,良好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范和规避财务报告风险,依据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企业利益相关者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及执行的有效性等,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赖程度,进而正确评估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从而为正确行使权力和各项决策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对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监督和鉴证的内部控制行为尤其重要。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审的联系与区别 1.与内部控制评价异同点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自我评价,目的在于发现并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但两者在范围、目的、性质等方面不同。在范围方面,内部控制审计仅以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为主,而内部控制评价围绕五大控制要素对企业所有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在目标方面,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内部控制评价是为了发现企业问题而进行的自我评价;在性质方面,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外部进行的独立鉴证业务,而内部控制评价是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全面评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服务业务。 2.与内部控制评审异同点 内部控制评审通常存在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为了能够准确定位审计重点、判断审计抽样规模,从而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而进行的内部控制初步评审,以及风险评估阶段对内部控制进行的深度评价。评审结果直接影响到审计总体计划的安排及实施阶段进一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性质。 二者的评审对象都围绕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都采用检查书面文件和记录、询问有关人员、穿行测试等相似的审计方法,为了节约审计成本资源,两者可以开展“整合审计”。尽管如此,两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独立的鉴证业务,而内部控制评审只是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过于依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规定,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企业既要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要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外部审计。而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对象一致,范围相同,只不过是内容各有侧重点。所以,为了减少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应当首先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成果,以判定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是否可以利用及利用的程度。因此,导致很多内部控制审计主体基于现实的选择、成本效益的考虑,尚未充分判断企业内部审计的可利用程度,未能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审计信息反馈滞后,审计领导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现场审计动态,更多地依赖企业内部控制评 价结果,导致可能疏忽掉企业内部审计也没有发现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和工作程序仍不够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根据调研结果,虽然一部分事务所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事务所是采用随机抽样和外部监管要求的审计方法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这势必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本质要求和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当前阶段,绝大部分事务所进行的都是“整合审计”,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尚属理论探讨阶段,导致更多的审计工作重心偏向财务报表审计,而内部控制审计也主要为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测试提供依据,所以内部控制审计往往偏离方向,未能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如不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归档不规范、审计工作底稿混论、审计报告不复核等,很难保证审计质量。 (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内部控制审计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建设不均匀,尤其是控制环境较差,管理层认识不到位。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采用“鼓励”政策,陆续有选择性地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施行,推行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截至目前,只有少数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且只有一部分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审计,大部分企业尚未把内部控制审计提上议程。 (四)内部控制审计运行监管环境较弱 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较国外体系落后,仅仅限于在规章层次上有所引导和约束,但这些基本规范、配套指引等相关文件的权威性较差,违规成本较低,导致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 (五)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欠缺 随着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承揽内部控制审计新型业务,由于业务类型有别于会计师事务所以往的法定或非法定业务,导致许多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制定专门的质量控制体系,其审计结果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质量失控,从而极大增加审计风险。 三、对我国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建议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深层次法制化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管理规定正在逐渐规范,从2008年至今,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陆续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可以说,《配套指引》连同《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但是,配套指引仍仅限于指引,而非法制化,会驱使企业选择性执行,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执行要求、审计方法、整合审计等进一步法制化,以规范内部控制审计业务。 (二)规范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方法和程序 虽然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有了适当的指导,但据不完全统计,注册会计师依据配套指引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不同的事务所或不同的项目组执行程序仍然大有区别,可见指引不足够规范,需进一步详细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范围、工作程序,这样才会大大减少内部控制审计的可操控性,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三)多角度控制内部控制审计成本 为了能够促使内部控制审计及时有效地全面开展,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大前提下,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要尽可能地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首先,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审计,互相利用审计成果。当然,“整合审计”不能相互过度依赖,需要对两类审计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巧妙整合,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内部审计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与外部内部控制审计有重合之处,如果能够借助内部审计的的工作成果,会大大减少审计工作量,需要强调的是,必须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信赖为基础。 (四)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审计运行监管环境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监管部门应该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包括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监督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披露、监管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监管事务所质量控制设置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考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评级机制,并通过建设合理的监督公告制度,发挥监督效用,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合理运行。 (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体系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质量,规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体系是大势所趋。质量体系主要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两方面着手建设。会计师事务所从整体层面健全事务所组织结构、审计人员质量控制、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审计制度质量控制,在业务层面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承接业务程序、审计方法及取证程序、明确审计范围等,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业务质量控制。注册会计师的质量控制核心在于加强事务所执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多渠道、多角度培育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执业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浅谈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便捷高效,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便捷高效,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算化会计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并替代部分需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学科。与原有手工记账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表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节约大量大力、物力、时间。 二、会计电算化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进而实现管理目标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帐、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因而计算机自动加工处理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3、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帐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概率较低,,但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减,而且一旦出现舞弊,损失巨大。因此,强化内控管理,制订有效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电算化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1、加强程序操作控制。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2)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3)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4)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5)不准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6)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7)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杨;(8)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加强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职责分工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而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3、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的安全控制。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5)机房的工作环境保护。网络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针对这些方面,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4、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帐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企业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帐册内容,做到帐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帐表处理应及时调整;(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5、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汁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企业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不容忽视,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促使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分析强化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下企业内部控制 摘要: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在电算化会计的发展下,也应有自身的飞跃,对于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都给予了一定的解决,它的发展空间将是无法估计的,我们应该以坚定的信心迎接它的发展。随着IT技术不 断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迈向了更深层次的发展,这些巨大的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在此基础对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带来的内部控制问题作出一番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 信息 1、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特点 1.1对象发生改变 内部控制的对象由原来以人为主的控制转变为现在的人、机两方面的控制为主。在手工记账的方式下,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会计对象、信息处理方法、处理程序和工作情况等。企业所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全都记录在纸张之上,并且根据会计数据处理过程的不同划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的存放方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会计凭证的方式转变为文件、记录的方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这样就使会计核算的方式呈现出无纸化的情况,使得修改的数据不留痕迹。随着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形式的进一步推行,有关这些交易的所有信息在每次进行交易时都会由业务人员将它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并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处理,对于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所必须的各种单据、凭证就会相应的被取消了,原来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在核算过程中会逐渐被计算机取代,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1.2 方式发生改变 会计电算后,控制方式变成了手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这时,以计算机的控制为主导:虽然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但对于原始数据的生成和审核工作,还是需要依靠手工的方式来复核和控制的,对于大量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工作是靠计算机来自动完成的,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主要是依靠硬件的质量及程序设计的效果来保证的。因此,除了手工控制方式外,确保计算机外部设备、计算机内部设备以及网络传输设备的正常运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保证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的不被非法篡改、破坏或丢失的作用也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为此企业必须采取严密措施对其进行管理、控制和保护。 1.3处理数据的方式发生改变 虽然,计算机的应用并没有使会计系统的基本功能发生改变,但它却使手工会计系统处理数据的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手工记账方式下的那种以多人完成核算业务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输入一张凭证,计算机便可自动进行过账、转账、汇总、输出报表等一系列的工作。 2、电算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2.1 数据处理方式出现的问题 (1)原始数据操作准确性问题 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数据源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将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这就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一条重要规律“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将是垃圾”。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责任高度集中于电算化软件系统,企业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问题 一旦系统数据被非法修改、拷贝或是系统程序控制失效,就会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系统软件普遍存在着类似问题: ①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②数据的兼容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差 ③实用性不足。 因此,系统风险问题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 (3) 不相容职务难以分离,“一身多职,越俎代疱”现象严重传统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职能分离及相应职责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算化后,由于功能和知识度集中,导致职责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会计人员大大减少,致使这些原则的重要程度下降。 2.2会计信息易于伪造 手工条件下,会计数据和信息记录在纸介质的单、证、账、表上,修改困难,修改会留有明显痕迹 ,从而便于查证、控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3内部控制的程序容易出现差错 电算化系 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生,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3、完善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策略 3.1 处理方式要合理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请记住我站域名/ (1)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这关系到系统开发、发展、更新等项目的成败。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都比较大,对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而且领导的授权和认可也有利于保证系统开发和发展的物资和资金的需要。 (2)符合标准和规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 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 3.2 加强会计信息管理,人员和组织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等等。 (1)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控制是指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将系统中的各类人员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将会计组织机构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同时规定各自的操作权限,操作权限(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上机管理 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3.3 加强内部控制程序 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帐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大力加强人才的培训也是很必要的,企业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的技术,培养或聘用一批精通技术、熟练应用电算化程序的高级技术人才,使所学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的相关技术能够充分融会贯通,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日趋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从目前状况看,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的资金、人员、市场等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企业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企业资金、人员失控现象,这样的失控往往导致企业的崩溃。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宽松的体制为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可能,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到2010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些决议的提出,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实施、内控制度的建设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现代企业管理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995年,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首的权威机构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与传统的内部控制概念相比,这一定义的发展在于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仅是静态的制度,企业的员工不仅仅应照章办事,还应在各项管理、经营活动中实现效率、效益的原则。这个概念体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适时、全程的控制观念。相应地,也将内部控制结构改成内部控制成分,包括五个方面:(1)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一组因素的总称,包括管理哲学、经营方式、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董事会等。(2)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3)控制活动,指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4)信息与沟通,对与财务报告目标相关的信息进行系统的记录。(5)监督,通过检查控制活动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监督。 现代企业管理下的内控制度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素质控制;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业绩报告控制;财产安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 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具体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 ——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如何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要建立、修正和维护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管理者当局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如果管理者不愿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重视管理,不愿设立内控制度或不能遵守建立的内控制度,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影响。 第二,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公司内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 第三,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管理信息约80%来源于会计资料,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取决于会计资料的真实程度。因此,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机构如董事会内可设置一个审计委员会,监督会计报表,协助董事会与公司外部及内部审计人员直接沟通。审计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公司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同时也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 第四,各职能部门授权一定要明确,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任与权利对等。若管理当局明确建立了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就可以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 第五,人事政策要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与正直品行。要做好公司人员的选拔任用、后续教育工作,制订并执行据业绩考评给予合适的待遇及晋升等有关政策。 第六,各种管理控制方法灵活运用。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进度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 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在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国家对会计的管理体制的情况下,会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会计制度的设计不仅包括规定会计账户、账簿、会计报表等内容的编制说明,还包括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融化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程序。 (三)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建设。 内控监督机构对每个岗位、每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制度,实现与行政管理交叉控制,加强内部监控。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只有施行切实可靠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基于反商业贿赂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优化 一 、商业贿赂的性质 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蔓延开来的一种负面经济现象。美国的《布莱克法律辞典》将商业贿赂定义为:“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是指竞争者通过秘密收买对方的雇员或者人的方式,获取优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曼纽尔?维拉斯奎兹(Manuel Velasquez)把商业贿赂描述为“企业外部人士给企业雇员的一种报酬( consideration),双方达成共识,当这位雇员为企业进行交易时,会给那位外部人士或其企业带来好处”。贿赂产生的个人利益很可能与组织利益冲突。而在《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舞弊被定义为:一系列违规和违法行为,这些行为是以有意识欺骗为特征的,并且这些行为既有可能有利于组织利益,也有可能损害组织利益;既有可能为组织内部人员所为,也有可能为组织外部人员所为。通过舞弊与商业贿赂概念上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商业贿赂行为是企业或员工的一种典型的舞弊行为的结论。商业贿赂行为作为舞弊行为的特征有三:(1)、主体是企业或员工,行贿或受贿有利益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2)、目的是为销售商品或者购买商品,即为达到商业目的,通过贿赂手段,获取优于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地位。(3)、手段有两类,即财物手段和其他手段。 商业贿赂行为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高风险因素。可以说企业一旦卷入贿赂丑闻,面临的不仅仅是法律上的责任、企业声誉的损害以及巨额罚款,还有企业运营成本的大大提高,最终损害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组织防止包括商业贿赂行为在内的舞弊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商业贿赂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冲击 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下,商业贿赂成为不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这使得守法经营的企业沦为受害者,形成所谓“劣币驱逐良币” 的现象,商业贿赂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潜规则,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也容易在商业贿赂大潮的冲击下而失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控制环境恶化。 一个组织可能在成立之初就对商业贿赂现象 “视而不见”,甚至将商业贿赂看成是企业获取利益的有效手段。有的企业鼓励员工的商业贿赂行为,来实现企业的某些短期目标。比如,施工企业为了竟标成功,鼓励员工向发包方行贿。有的企业高管亲自参与到商业贿赂中来,对于易发生贿赂的部门还任人唯亲,这就对企业的控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二)、风险评估机制缺乏。 企业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必须和销售、生产、财务等作业相结合。为此,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很多企业将商业贿赂视为促进销售的手段,没有意识到商业贿赂是企业的一种风险,或者说对商业贿赂行为给企业造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相应的反商业贿赂风险评估机制也不足为奇了。 (三)、企业控制活动弱化。 企业的控制活动包括:经济业务和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员工的职责充分的凭证、账单设置和记录;资产和记录的接触控制;业务的独立审核等。控制活动能够抵偿风险。由于企业控制环境的恶化,企业大多都缺乏具体的反商业贿赂的程序与政策。在企业易发生商业贿赂的区域也没有明确的关键控制点,即使存在,在实际中也暴露出执行不力的情况。 (四)、沟通不畅与信息阻塞。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须按某种形式在某个时间之内,辨别、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在商业贿赂中,企业与员工经常利用回扣、折扣、佣金的相似性,进行虚假的帐务处理,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由于商业贿赂造成的 “信号盲区”,企业出现沟通不畅与信息阻塞的现象也显得十分正常。 (五)、监控的缺失。 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但是由于前面的几个原因,企业很难对自身的商业贿赂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 可以说,商业贿赂行为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造成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一个企业可能会通过商业贿赂来获得一些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在如此高风险的环境下经营,必然会损害其长远利益。 三、 基于反商业贿赂视野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优化 要阻止企业可能发生的商业贿赂行为,关键在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建立并保持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主要责任在组织内部的管理层。事实上,企业只要认真执行了健全与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商业贿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发生的。我们在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明确反商业贿赂内部控制系统的优化目标。 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三类:与营运有关的目标、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以及与法令的遵循性有关的目标等。具体到反商业贿赂内部控制系统的优化,我认为要达到两个目标效果:第一,提高试图舞弊者的舞弊成本。舞弊成本可以定义为试图舞弊者为了达到舞弊目的而绕过内部控制系统所支付的代价,包括舞弊前与舞弊过程中以及舞弊发生后三个阶段所发生的成本。它可以是舞弊者为了绕过内控系统所花费的时间、金钱、舞弊暴露后的处罚等;第二,提高舞弊者暴露几率。如果暴舞弊露在事前,我们可以避免舞弊行为;如果在事后暴露,我们可以弥补控制缺陷,杜绝类似舞弊行为的发生。上述的两个具体目标,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三类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关联性。 (二)、建立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 任何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就是COSO报告中所称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在建立企业良好控制环境的过程中,高级管理层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一个诚信与道德的价值观,企业上下要意识到商业贿赂对企业的危害性,高级管理层是这种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董事会要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起到真正监督引导的作用;企业还要拥有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和规程,特别要注重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只有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企业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反商业贿赂的控制环境。 (三)、加大高风险舞弊区域的控制强度。 我们在优化或调整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要重视商业贿赂给企业目标带来的巨大风险。在易发生商业贿赂的高风险领域,要制定更为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强化企业的控制活动,并加大内部审计力度。比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是采购与销售部门。对于这些部门,在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下,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可以采取:明确采购与销售业务的批准权;制定合理的采购与销售政策、计划;合理界定采购与销售部门各岗位职责及配备人员;要有充分的凭证、账单设置和记录;采购与销售业务的独立审核等控制程序来加强控制。最后还要进行持续的监控,不断检查所进行的活动是否符合原定的政策、计划,对易发生贿赂部门进行单独的内部控制评价。 中高管理层的商业贿赂行为是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区域。一个设计完美的内部控制系统也会因为集体舞弊或管理层的舞弊而显得苍白无力。在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时,我们还要考虑管理层的贿赂行为。最终导致SOX法案出台的安然、世通等公司的丑闻,都是企业高层人员进行舞弊行为的例子。这些舞弊行为中就包括商业贿赂行为。全面执行和定期监控的内部控制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核和报告,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组织防止和发现管理层舞弊行为。 (四)、内部审计部门角色的重新定位。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防止舞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管理层的责任。但内部审计师有责任通过审查和评价控制系统健全有效性揭露业务经营部门存在的风险,来协助防止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在履行这一职责的时候,内部审计师应确定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1)、企业组织环境是否有利于控制意识的促进,其组织目标是否现实;(2)、企业是否建立了经营管理方面具体的规章制度;(3)、对经济业务的授权是否制定了恰当的政策;(4)、企业对高风险地区的资产保护措施是否恰当;(5)、信息渠道是否能够为管理层提供足够可靠的信息;(6)、其他可能影响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及有效性的方面。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顺应“风险管理审计”的潮流,根据组织经营活动各方面的潜在风险水平,通过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来协助遏制舞弊。内部审计师在合理程度上确认组织发生了类似商业贿赂等严重的舞弊现象时,不仅要向职能或业务活动中负责采取纠正措施的人员报告,还应当将这种情况及时通知管理高层和董事会,保证信息的畅通。内部审计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增强识别舞弊的能力,提高专业熟练程度。 (五)、重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的作用 控制自我评价是一种包括自我调查和研讨的方法,是组织内部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师评价和确认组织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适当性的有效方法。CSA的目的主要有:确认存在风险、评价管理和减低风险的控制过程、编制可容忍风险程度的行动计划以及确定实现业务目标的前景。在企业反商业贿赂的过程中,运用CSA,将管理商业贿赂风险和提高组织目标实现与控制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到风险管理、控制的知识,熟悉本部门的控制过程,使风险更易于发现和监控,纠正措施更易于实现,为业务目标的实现提供更有效的保证。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改革事业的发展,企业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增强企业在改革浪潮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求企业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现代内部控制概念的主要内容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由反映最高管理当局、董事和企业所有者对控制以及控制对企业重要性的全面态度的各种行为、政策和程序组成。内部控制结构是人制定的,也是由人完成的。因此,人的素质及道德价值如何,对内部控制结构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2.管理当局的风险评价:财务报告的风险评价是管理当局对与财务报表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有关的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管理当局的风险评价是作为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结构的一部分,以使错误和不合法行为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评价和面对风险就十分有利于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这主要是为国家审计部门服务。 3.会计信息与交流系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目的是鉴别、综合、分类、分析、记录和报告企业的交易,并为有关资产保持受托责任。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满足与审计目标有关的所有几项内部控制目标。这些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确实存在,即会计存在的真实性;所有已发生的业务、交易均被记录,即会计的完整性;所有已记录的交易、业务均准确无误,即会计的准确性;所有交易。业务记录的时间均及时且准确,此即会计的纪实性原则;所有交易、业务的分类标准合适恰当,即会计分类的准确。 4.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除其他四方面外,管理当局为满足财务报告的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任何企业都可能有许多这类的政策和程序,但一般都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职务的恰当分离;恰当的审批手续;充分的凭证和纪录;资产和记录的实物控制;业绩的独立检查。 5.监督:监督活动是有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设计和运行效果进行经常或定期的评价,以确定内部控制结构是否按照既定的目的运行,以及对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变化进行适当的修正。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和修正所需的信息,来自于已存在的内部控制结构、内部审计人员的报告、有关控制活动的例外报告、有关管理机构提交的报告、经营人员的反馈信息以及顾客对开票事项的意见等各个方面。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目的 因为只有全面了解内部控制,才能更好地达到分析、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所以必须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大致有下列目的: 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 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更大地达到盈利的目标。 5.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效率地进行。 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应预先确立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还应注意一些特定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持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统制帐户和试算表,核准与控制各种凭证,同外部资料较,将现金、有价证券和记录核对预算与执行结果比较等。 三、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及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是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只有全面、彻底地了解其局限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切实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有力措施。 (一)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 内部控制只能为管理人员达到其目的提供合理的保证,因为内部控制有其固有的局限,即管理当局在制定其制度时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及许多对于内部控制本身就无法控制,例如: 1.内部控制只适于正常且经常反复出现的业务事项,而不能对例外事项(包括意外事故)进行控制。 2.对于工作人员因粗心、精力不集中、身体欠佳、判断失误或误解上级发出的指令而造成的这种人为错误无能为力。 3.制还受到控制成本的限制。及控制费用不应与因舞弊和错误所造成的可能损失不相称。 4.当工作人员合伙舞弊和内外串通共谋时也无法控制。 5.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不能正确使用权力时无法控制。 6.因情况变化,原来制定的内部控制过时失去效果时,也无法控制其错误或弊端的发生。 尽管管理当局力争取得有效的控制效果,但由于上述及其他限制因素存在,内部控制不可能完美无缺。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还没有达到能够使各类财务决策权力,各项财会业务过程,各个操作环节和各个财会人员的行为都处于紧密的内部制约和监控之下的科学、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如:财务内部控制尚未形成覆盖各个部门和环节的系统,还有薄弱点和空白点;财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不够,互相衔接也不够严密;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 理论上忽视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及其风险的研究,误导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疏忽和松懈。表现在: 1.企业管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甚至把财务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而没有把财务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 2.有的企业虽有为数不少的财会规章制度,但仅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而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3.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企业没有财会部门的稽核,有的内部稽核不规范,未形成制度。 4.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思想工作不深入,对职工的个人行为和思想状况了解不够,使一些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发现。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还规定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帐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 在内部牵制中,还要提出的一点是,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轮换频繁一些,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通常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仅仅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问题。其实,从企业的角度或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应关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应为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其要点如下: 1.要抓好关键人,如分支结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 2.要把握住关键部位: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 3.要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 4.要控制住关键工作岗位加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 (三)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 1.切实加强企业对内控的认识。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较多地强调业务发展,一味追求经济目标的实现,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内部管理。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缺乏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另外一个原因是轻视内部稽核作用,企业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对其并不十分重视。 2.切实加强各级人员的素质。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有三个:资金实力、高品位的产品质量(包括良好的售后服务)、高素质的人才,但归根结蒂还是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创造出高品位的产品,才能切实提高企业资金实力,才能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人的品质与自律是关键。 3.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其预防作用。目前电脑业务在我国企业中发展很快,但内技却比较薄弱。企业的计算机管理制度一般很少更新,这主要是缺少该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领导层对这不重视的缘故。计算机管理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对进人主机房没有执行严格授权,主机房管理人员与操作员没有严格分开,形成漏洞。这也是当前计算机犯罪案增多的重要原因。 4.必须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比较普遍。很多案例表明,一些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没有严格执行制度。 5.要切实制定内控制度,以适于自己的企业。当前,各行业均有自己的特色,各个企业又有自己的特色,应在上级领导制定的内控制度下,切实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内控制度,更好地适合自己的企业,获得较好的执行效果。否则,制度与执行中的实际情况发生矛盾,会影响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会计记录是否按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报表能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等。它在履行审计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向厂长、经理负责,且当前有较多企业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有不少企业在人员的编制上,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或是兼管某一业务,这就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发挥作用。如果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摘要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我国目前对企业内部控制认识不一致,比较混乱。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不发达、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统一指导和规范、全面构建整体框架。 「关键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竞争机制;控制环境;监督机制 近年来,震惊世界的会计造假案件、“航空母舰”级企业轰然倒闭案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在惨痛教训刺激下,各国会计乃至整个管理领域对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日益强烈。2001年6月以来,我国财政部相继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等试行制度,这表明我国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方面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并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但是,如何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在目前条件下应从何入手,我国理论界还存在不少争议。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内部控制系统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这一观点是1958年AICPA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报《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提出的;二是内部控制结构观点,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该观点是1988年AICPA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提出的,我国1997年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套用了这一理论。这也是目前我国CPA沿用的内部控制结构。三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这是美国资助组织委员会(COSO)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提出的。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由于实行市场经济时间只有十年的时间,企业刚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正处于摸索阶段,内控思想散见于各部门、各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第一,内部控制在概念上不统一。我国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只有审计准则第九号《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和新修订的《会计法》正式提出了若干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要求,但立足点和出发点分别是从报表审计的角度和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的角度来进行的规范。刚刚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只是限于会计领域,而且该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如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不相容会计岗位的分离,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报账规定,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纪律要求等等。 第二,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需要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的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甚至有的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容易制造内部矛盾等。新疆众和公司任用服刑犯掌管4.5亿资产的案例就是一个突出的案例。 第三,我国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目前,由于对内部控制概念认识混乱,因而对内部控制应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构建、各种要素有哪些联系等也认识不一,各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也是千差万别。 第四,内部控制执行不力。我国现有内部控制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严重忽略了如何执行制度、判断和报告制度执行的状况、矫正制度执行的偏差等方面。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制度,实际执行情况可想而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等也鲜有实施。 第五,在内控制度设计上明显存在着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倾向。财政部门着重抓了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财政部于1986年颁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1年以来了四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报告作了一些规定,2000年国家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变报规则》,对公开发行证券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披露作了一点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作了要求。国家审计署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内控制度的测试当作“作业准则”予以规定。整体来看,全国没有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各部门只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针对具体事件制定要求。 第六,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理论界对西方整体框架理论的科学性有所认识,但部分理论界人士、多数政策制定者、大部分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尚有待统一和提高。 三、形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 形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混乱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市场经济不发达。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发展的外部动因是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影响时时处处可见,市场竞争有不规范的地方,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影响内部控制的发展。 第二,缺少指导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由于国家经济管理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模式中完全脱离出来,条块分割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打破,企业界还没有形成如COSO之类的权威组织,大部分管理制度建设靠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而国家部门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各司其职,因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和建设规划。 第三,企业风险意识不强。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计划规避了市场风险,而市场经济风险处处存在,许多企业仍然是计划经济决策方式,对市场风险没有充分认识,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只凭管理者的感觉盲目决策,造成大量的失败教训。春都集团、广东国投、东北华联等不胜枚举的案例都是这方面的充分证明。 第四,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内部控制概念,而政出多门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控机构,已建立的部分机构多数处于被控制对象的领导之下,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大部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第五,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很少对其内部控制综合考察。内部控制状况对企业内外利害关系方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利益影响,各方对此关注不够。虽然近来证监会对少部分企业有所要求,国家审计署也作为测试的一项内容,但这只是笼统的要求,没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和制约机制,约束性不强。 第六,外部监督乏力。虽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二是有的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再加上个别黑幕交易,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对内部控制问题更是不报告、不追究;三是会计师事务所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混乱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和企业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对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只有十来年的历史,同西方几百年的市场经济相比,自我完善能力较弱,加上我国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企业对政府依赖性较强,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对能动作用和主导作用,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更加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竞争规则;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会有力激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意识,从根本上促进内部控制建设。 2.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指导。鉴于我国企业界民间组织不太发达,权威性的规范制度均由政府制定的实际情况,我国应由国务院企业管理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指导小组,统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制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规划,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3.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西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较为完善,其权威性得到世界公认,我们可以充分借鉴。但毕竟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考虑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尤其是我国内控制度具有的用来堵塞国有资产流失漏洞、遏制领导干部贪污腐败、规避盈利或非盈利组织经营风险、制止虚假会计信息流入社会(包括企业主管部门)等功能要给予充分考虑,以防企业内部控制中忽视了国家利益,给国家造成损失。同时,要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 第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目前我国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建设: 1.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目前,我国很多公司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完全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通常是“虚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如“东方锅炉”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董事会与总经理职责重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造成的。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哲学。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因此管理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以郑州亚细亚集团为例:1997年初新任董事长发现集团机构根本无人主持运作,管理人员都忙于私事。正因为管理层的操守和价值观若此,才导致了亚细亚集团的悲剧。因此,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尤其是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3.企业文化。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优化,同时,应避免一种只注重小团体和短期效益的企业文化,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否则,即使象安然那样的大公司也会走向覆辙。 第三,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一是要发挥政府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对照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行为,帮助企业加以纠正。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必然而且必需的选择。但我们必须看到,在我国现实国情下,内部控制的建设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快步伐,早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内部控制 数据安全 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给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带来很多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企业跨地域经营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控制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革命按照其计算模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传统的“主机/终端”模式的主机时代。随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由于个人电脑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第二阶段又可称为“PC时代”。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开始盛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网络计算的模式已经成为IT计算模式的主流,第三阶段称为“后PC时代”——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电脑技术的运用在IT行业的地位开始逐渐被网络技术的运用所替代,这主要是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接入网络给用户带来的效用成爆炸性成长。网络的发展并不依赖于个人电脑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与国际互联网联接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多,个人电脑的各种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等功能将逐渐被分离、独立出来,以适应未来人们对上网日益增多的需求。 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机遇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而企业网络投资的回报率则高达10倍以上。瑞士的雀巢集团总部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分布在全球400多家企业的财务、资金、质量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总部随时监控资金在世界各地运作的状况,在几分钟内就能调动分散在全球的几十亿、上百亿资金。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0%~30%,库存降低30%~60%,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60%~200%,报表周期缩短90%以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完成一个票据审核流程由原来的2周缩短为2小时,专门负责票据处理的人员由500人减少到150人。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性和关联带动作用,使得信息化成为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使得资金流、信息流能够全部集中起来,从而为加强企业跨地域经营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控制能力。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万维网重新定义了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个人之间的边界。它使得公司能够对自身进行重组以提高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挑战 1.网络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使企业信息系统直面外部威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为:“计算机系统有保护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不被偶然或故意地泄露、更改和破坏。”欧洲几个国家共同提出的“信息技术安全评级准则”,从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来衡量计算机安全。在互联网时代,原来封闭的企业内部循环的局域网信息系统面对开放的互联网世界,每时每刻都会受到来自内外部的威胁。首先,大量的企业信息通过开放的Internet传递,存在被截取、篡改、泄露机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其次,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给系统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当企业的目标越大的时候,受到攻击的风险也就越大。某些突发的政治事件都有可能涉及到企业所处国家或地区,从而引发在短时间内企业信息系统面临外部的攻击。第三,计算机病毒的猖獗也为会计信息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对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第四,系统升级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会计数据库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系统升级过程中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大影响。 2.内部控制的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影响。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稽核与审计的难度加大,致使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性差,商业秘密容易被泄露。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人员和各种规程构成的复杂的系统,该系统将许多不相容职责相对集中,加大了舞弊的风险;系统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易被修改、删除、隐匿或伪造且不留痕迹;系统对错误的处理具有重复性和连续性;系统设计主要强调会计核算的要求,很少考虑审计工作的需要,这些往往导致系统留下的审计线索很少,稽核与审计必须运用更复杂的查核技术,且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高的代价,这无疑将加大稽核与审计的难度和成本,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可以看出,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鉴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特点,借助COSO框架,建立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考虑如下因素: 1.完善的组织与管理控制制度。组织与管理控制制度可以确保合理设置岗位,实行操作人员分级授权管理;保证交易数据有据可查;确保交易档案文件的安全和软硬件设施的安全。绝对避免由某一个人完全控制或接触一项交易活动完成的全过程,这样既可以避免舞弊行为,又不至于使相关业务活动完全依赖一个人。(1)交易数据有据可查。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交易数据的有据可查,为内部审计提供依据。任何交易的修改都应采用记录修改的方式,而不是覆盖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措施包括完备的计算机操作日志、严格的系统操作人员控制,还应建立岗位轮换制。对设置的岗位应该建立权限控制制度,用密码加以控制,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2)保证软硬件设施的安全。软件要做好备份,交易数据要保证有异地安全备份;硬件设施不仅是系统信息处理的重要设施,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当系统受到自然灾害或者人为因素的破坏时,要有应急备份系统在短时间内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2.健全系统开发控制制度。(1)管理层自始至终的参与。从系统开发前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研究、系统开发的预算以及开发过程中的绩效管理等都应该有管理层的参与。否则系统开发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没有管理层的参与控制,没有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很难保证不超出预算和按时完成系统的开发。(2)建立标准文档资料。建立标准齐全的文档资料,这不仅有利于系统的升级维护,也便于审计人员了解系统,方便系统的审计工作。(3)全面的系统测试。系统测试可以确保新系统尽可能少的错误。当然软件无论如何测试都会有错误存在,所以在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时可以让两个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要有严格的验收程序。 3.严密的操作控制制度。系统操作控制是系统日常使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部控制。日常的操作控制可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数据的安全,不会因为数据的人为篡改使企业资产蒙受损失。它应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结果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摘要: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等问题做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经济管理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行。逐步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表现。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如琼民源、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以及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现象,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领导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观念落后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还有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手册、文件和制度,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企业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即使已经制定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表面文章,制度的落实存在很大的问题。遇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大事小事厂长经理说了算,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造成内部控制严重失效。由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故对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的作用不甚了解,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故而对建立内部控制不重视。 1.2 信息系统失真,信息不流畅 在我国企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企业的信息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流通都十分不畅,许多有关企业的信息被管理当局控制,而企业的员工对此一无所知。还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与部门的信息沟通缺失,员工对企业信息了解微乎其微,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部门。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自己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对此并不清楚,一切以企业管理当局要求为准,管理当局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问其行为是否合理合法。会计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也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 1.3 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控制环境薄弱 1.3.1 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系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同时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目前,我国有些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但只是形式,没有人认真地去考核检查执行的效果,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3.2 内部控制虚设,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完善 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股份有限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没有设置,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股份有限公司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壳,但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以后的国有企业,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会董事或董事长,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股份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公司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 1.3.3 企业制度不健全 (1)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2)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3)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 1.3.4 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针对“使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采取了必要行动,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而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造成了大量的造假行为,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1.4 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 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许多企业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低下。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在诸多风险中,大多数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不管是什么风险,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 1.5 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低,许多管理人员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这样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也因其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由于企业常常把企业的盈利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好坏进行紧密的挂钩,致使许多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2)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诚信度不高。有些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财务人员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的概率大增,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尤其是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的新内容较多,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不少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诚信不足并非其心甘情愿造假,而往往是由于利益驱使或其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限制,依赖于单位负责人而不得不违心地制造、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 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 通过上述对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对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2.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包括:(1)走出“控制就是牵制”的误区,确立现代控制观念;(2)走出“控制越紧越好”的误区,防止高度集权、僵化运作、效率低下;(3)走出“放任自流”的误区,防止目标不明、责任不清;(4)走出“控制就是处罚”的误区,防止以处罚代替控制。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内部控制环境越佳,内部控制的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要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地运行,企业的任何人员都不能超越内部控制的约束,企业的任何管理制度都须经他们通过实施。因此,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都离不开管理当局的态度,离不开他们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只有管理当局重视内部控制,从思想上认识到它的作用,在实际行动中贯彻控制的政策、措施和程序,才会有助于内部控制得到充分的发挥。重视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的宣传。内部控制的成败如何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负责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格外重要。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往往是单位负责人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对此《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负有执行《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今后在制定控制有关规定时同样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健康的发展。 2.2 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要求能够对信息及时予以识别、获取和加工,并采用便于有关组织及其员工在履行其职责时使用这些信息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有效传递。要让每位员工清楚地知道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自己承担的职责及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工作的关系,哪些行为被接受,哪些不被接受以及他人沟通的方式和渠道等。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方针、政策,防范和纠正出现的错误或不当,促使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并且一个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贯彻相互牵制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牵制原则即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2个或2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2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的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2个或2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限制。另外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补充。贯彻这一原则的重点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对会计凭证的控制。会计记录是反映经济业务发生、处理和结果的文件记录,应对企业发生的各类业务进行适当的分类,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交易,在各类会计报表中恰当地表达交易和披露相关事项,应定期进行各类记录的核对,以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及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及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和参考。一般的单位内部控制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3)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不仅要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和评价,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者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进行计划、执行、协调、控制和监督经营活动而建立的整体架构及职责分工的框架体系。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及内部控制的效果,故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经营特点、经营规模、管理模式等来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在设置组织结构时,应当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考虑其内部架构和各个机构的职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即要做到内部机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相互沟通、相互制约,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各机构职能的履行得到有效开展,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有了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员来落实,故要求企业在各内部机构中配备与其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并具备良好素质和足够的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主管人员,由他们带领机构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职能,这样才能保证组织结构的正常有效运行。再者,要提高组织结构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这对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也十分重要。 健全企业制度,包括:(1)建立起有利于录用和培养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德才兼备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管理机制;(2)制定恰当的员工工作标准和道德标准,作为考核员工的依据;(3)建立富有良好激励机制的职务晋升和工资晋级制度,防止以貌取人、随意用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行为的发生;(4)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过程中,对于偏离既定政策和程序的情况,要建立补救措施,发现问题,有及时行动进行纠正的机制。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从企业的角度或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应关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因为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重要的直接影响。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执行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阶层保证“为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已有效的落实”。而严谨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并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内部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率。企业应该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而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 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专门机构或指定的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为确保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促进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权限,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 2.3 加强风险评估,提高风险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风险不断地提高。风险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所谓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不确定性,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兼并重组风险等,要加强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及早地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领域,防患于未然。现代企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密切注意企业可能遭到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因此,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总的来说比较低,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公司及上级管理部门应对广大外部投资者和公司员工进行知识培训,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形成一种人人参与控制的良好人文环境。 2.4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个再好的制度仍然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来贯彻执行,否则这个制度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企业应该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以便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因此,企业高层领导人除了自身起表率作用以外,还要引导其员工做道德范围以内的事。所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当重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我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能排除企业发展中一些人为的阻碍和摩擦,建立一种和谐的内部关系。员工们愿在迈向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能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努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它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即使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上还不够。没有意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去唤醒员工的主体意识,唤起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真正让员工成为自己的主人、企业的主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内部控制才更有效。 3 总结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进一步贯彻《会计法》的要求,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企业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改变当前企业由于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造成的大量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财务舞弊的现象,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方案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内部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基础工作。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方案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设计方案;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不仅要应对外部的竞争,还要对内部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争取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保持稳健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内部控制方案设计不合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因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方案进行简单探讨。 1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1.1 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确保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维护企业财产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信息和其他企业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和可靠的传递,有效的降低或者避免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经济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在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下,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1.2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思想薄弱 因为内部控制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间接效益也需要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内部控制需要增设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需要大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了企业的办事环节和程序,因此,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出现偏差,认为内部控制会导致企业办事效率的下降,有些企业甚至认为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员工的不信任,容易导致内部矛盾的产生。这些错误的思想导致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实施内部控制的动力。 2、内部控制执行失效、监督不足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在我国企业中,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责任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内部控制工作看作是应付检查的表面形式,没有实质的完成内部控制环节。此外,内部控制虽然是覆盖所有生产和经营环节的活动,但是由于部门之间存在差异性,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执行不够彻底。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企业对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制定不够科学,导致内控监督范围过于狭窄,不能覆盖内控执行的方方面面,内控监督机构缺乏足够的独立性等等。 2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方案改进措施 2.1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流程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内部控制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确定内部控制工作的目标。内部控制目标不仅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动力,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进行内部控制方案设计时,首要环节就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和特点,概况总结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要整合内部控制流程。在进行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时,应该根据现有企业业务流程,重新整合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使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更加高效、快捷的完成。再次,要确定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点,关键控制点在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影响范围最为广泛,作用也是最大的,有时候可以影响到全局工作,因此,必须找出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点,重点把控,有的放矢。最后,制定内部控制措施。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将企业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2.2 提高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职工的诚信程度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一个企业的文化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体现出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积极态度,促进下级部门及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如果高层管理者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那么整个企业文化就会很好体现内部控制的思想。反之,如果内部控制得不到管理层重视,内部控制效果就不理想。内部控制体系制定者及实施者的操守及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重 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3 丰富内部控制手段 内部控制手段的丰富主要是针对企业事前的管理,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核算。事前的管理是内控的基础,主要是以预防不必要财务支出为主,包括两点:一是管理授权控制,指设置员工和部门的岗位权限。二是财务预算控制,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控制项目并明确控制标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事中控制对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一是业务操作控制。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将业务流程如产品购销和储存加以规范,同时规范业务人员行为,传递财务使用信息。二是会计系统控制。规范会计核算过程,杜绝利用折旧计提、费用摊销等政策调节利润,保证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事后的核算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在目标实现及制度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中错误和偏差,包括数据核对、检查计划完成情况、风险评估、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3 结语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企业的健康运行,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王贤有(1971—),男,汉,辽宁省,中国联合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会计师,大学本科,财务与会计。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优化问题的探讨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促进国有企业合规经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提高国有企业财务效益的重要措施。从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来看,管理的质量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尚缺乏完整的经验,其内部控制管理不免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促进内控优化。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优化 内部控制以一定的方法、程序或措施以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自我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机制,确保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和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企业类型,国有企业经营的效益与效果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因而国家高度重视其自身经营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与实施是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又一举措,对于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现状,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通过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和体系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结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与财务管理的效率。其次,内部控制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国有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程序,有利于降低企业各种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促进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合法合规,保障国有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再者,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加大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管理,从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保障经营的安全与稳定。 一、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在国家内部控制规范的引导下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控制框架与系统,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经营环境有所改善。但同时也需注意到,由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经验尚浅,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还无法达到完善的地步,内部控制许多方面体现出一些不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整体而言效率不高。 (一)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相对比较滞后 良好的环境基础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开展的有利保障。从环境建设方面来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依然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首先,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掌握能力还比较低。内部控制是集会计管理、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控制等众多活动为一体的一项工作,带有很强的全面管理性质,而有些国有企业却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较为狭窄,常常过于强调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使内部控制活动的全面管控效果降低。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适宜性。国有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基本是按照国家内控规范建立的,因此带有一些僵硬的成分,体现出较多的条条框框和众多的文字描述。而且有些国有企业在借鉴外来内部控制经验时也体现出变通不足,对其成功的实施背景不加以深刻研究,忽视自身经营环境的独特性,使得内部控制虽然制度表面上看来很完美,但在实施中却难以找到可操作的路径。第三,内部控制组织保障不足。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依然难以有效解决,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权利的制衡机制较差,使内部控制缺乏必须的组织结构保障,在实际管理中控制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降低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效果。 (二)内部控制活动开展限制因素较多 加强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与执行管理是很关键的工作,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内部控制活动开展不力。具体而言,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内部环境不协调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全面执行。这主要是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程序与措施时没有充分理顺企业业务开展与内部管理环境等方面的关系,使内部控制方案与业务活动、管理工作出现偏差与矛盾,因而难以付诸行动。第二,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素质限制了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效果的发挥。就管理者来说,他们很多时候把握不住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关键之处,在要求下级员工执行时可能强调错了工作重点,使内部控制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管理显得没有秩序。就具体执行人员来说,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可能对内部控制未达到真正的理解,内控方法也未有效掌握,因而在实际遇到内部控制问题时就会倾向于采用经验主义,放弃内部控制方法的运用,导致内部控制程序流于形式而未严格执行。三是内部控制缺少顺畅的传递与沟通渠道。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之一,而国有企业内部还未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环境,首先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制,导致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信息闭 ,不能及时进行内部控制的交流;其次,层级之间的信息传输效率很低,反馈时间过长,使上级对下级内部控制活动难以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指导,降低内部控制规范性水平;第三方面是企业信息技术基础支持力度难以达到要求,这也是内部信息不畅的最根本的因素,全方位的信息网络能将企业内部会计、财务管理、业务部门、管理层直接连接在一起,使内部控制管理能够获得所需的全部信息,更重要的是使全体人员能够对自己所处的内部控制管理位置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 (三)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评价与后续改进不到位 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可以对企业各部门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测,有利于对人员工作效率与效果的考核评价。国有企业却在内部控制监督上表现的不那么严肃,实际工作中监督部门不常进行内部控制开展的考核,即使有抽查也体现的比较随意,因而监控作用并不大。再有些国有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与监督职位兼任的情况,形成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显然不利于内部控制监督的执行。这些行为实际上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形成潜在的内部控制损失。此外,对内部控制活动缺乏必要的后续评价与改进管理也是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往往在本期结束后就将内部控制画上了句号,忽略了对管理效果的评价环节,因而未能对内控管理进行及时的查缺补漏,总结经验教训,使内控管理水平难以实现不断的提高与改进。 二、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保障内控管理实施 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是国有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的首要环节,一是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正确理念的形成,国有企业一方面要树立主动内控的思想,把内部控制真正看做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与必要举措,从而更加有动力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另一方面要科学的把握内部控制的内涵,不仅在制度中更要在头脑中建立内部控制的网络管理框架,全方位的认识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各方面的联系,内控措施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形成统筹管理的内控层次。二是促进内控制度建设优化,既要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性,也要保证内控制度的合理性与灵活性。要注重内控制度实质,减少理论制度的条条框框,增加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指导规定,使制度操作性更强。同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适时的更新,根据企业业务开展与经营管理的变化实际对内控制度的适宜性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改进,保障内控制度切实与企业管理环境协调。 (二)规范内部控制执行,提高内控执行效率 保证内部控制程序与措施的实施,首先要保障其自身的正确性与科学性,企业要紧密结合内部管理实际及业务流程来确定内部控制执行程序及各项内控措施,可以通过向内控具体执行人员征求方案意见的方式多吸收全面的建议,提高内控方案与执行环境的协调能力。其次,保障内部控制策略执行人员遵照程序开展工作。人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主体,企业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以提高人员执行素质为基础规范内控执行。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负责人员,企业要进行内控战略思想沟通,为其指明内控管理的执行重点,使其了解该取得的内控效果,执行管理人员也要自觉加强对企业内控策略的掌握,以正确贯彻并把重点控制点履行到位。对于内控具体执行人员,企业要通过素质考察评测其内控执行能力高低,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培训,切实提高其内控方法、程序的把握与运用能力,减少历史经验对其工作的影响,从而缩小执行偏差。再次,加强内部信息传递与交流体系建设,为内控执行提供必要的条件。企业要以信息技术平台为主要手段,建立网络化的内部组织联络体系,各层级之间既有信息向下传输的渠道,也有向上反馈的通路,各部门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使其能对自身内控效率有所比较有所认识,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内部控制信息传送效率。 (三)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做好管理评价与持续改进 首先,国有企业要强化监督部门结构合理性,禁止监督人员兼任企业其他部门职务,防止监督失职影响监控真实效率。其次,加强内部监督职责履行,要求监督部门期初对本期监控工作做好规划并提交书面材料,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结果也以书面形式上报,以督促其履行日常监控责任。第三,重视内部控制管理评价与后续改进。企业要以持续改进理念指导内控管理,管理期末对内控执行效果与效率进行 及时的评价,并结合绩效考评进行总结,更多的是找出内控管理中的漏洞,对有效的内控措施继续坚持,在今后内控实施中填补管理漏洞,不断促进内控工作的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在小微型企业的应用探析 摘要: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五大原则。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在参照应用这五大原则的基础上应有自己的特征。 关键词:内部控制原则 小微型企业 内部牵制 1 内部控制原则及其内涵 财政部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第四条要求,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五大原则。 1.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在管理层级上应当覆盖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即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在事项范围上应该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的约束力应该渗透到计划、决策、执行、监督、评价反馈各环节,以确保不出现控制的“盲点”。 1.2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具体而言就是要对业务事项的重要性程度和风险的高低进行甄别和评估,对重要的业务和事项要重点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这一原则的运用,通常在企业的内部审计环节体现更为明显。 1.3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中的制衡包括纵向制衡和横向制衡。纵向制衡是指上级对下级的审批控制、监督考核和指示要求。横向制衡是指平级部门之间以及员工岗位之间的互相分工、互相监督和制约,较多地涉及了执行权层面的岗位分工协作。制衡性是内部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实践中很难操作,如果制衡松散,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如果制衡过严,又会导致企业无法高校运转。遵循制衡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建立起能保证企业顺畅有效运营,又能通过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的企业管理流程。 1.4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适应性包括对企业内部的适应和企业外部的适应性。内部适应性是指所建立的内部控制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方便部门和职工进行实际运用,要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外部适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以及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要把握这两个方面的适应性,以保障企业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1.5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的实施一定是有相应的成本开支的发生的,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根本点在于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增加效益。企业不能为了控制而不惜代价,控制实施的前提是控制的预期收益大于控制成本。 《基本规范》第二条指出: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也就是说小企业和其他单位不必一定要按照《基本规范》规定的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2 小微型企业的管理特征 小微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营业收入相对较低,从业人员较少的企业。2011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了重新界定。例如,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1]小微型企业正是因为规模小,才抗风险能力差,所以,更有必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护企业整体利益,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2.1 小微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以业务为导向。由于规模和实力的限制,“生存”是小微型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企业必须紧紧抓住销售、生产等命脉性的工作,紧紧围绕市场经营的业务功能来配置资源,所设置的管理职能机构和人员较少,常常一人兼多职,甚至企业主事必躬亲。 2.2 小微型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流程不稳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小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性、速度以 应变能力。这使得小微型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各种制度和流程不像大企业那样齐备、规范和刻板,结构、制度、流程等皆处于动态、快速的变动之中。 2.3 管理架构扁平,沟通直接。小微型企业人员少,企业主和企业骨干员工多半有血缘、乡缘、学缘等关系。企业内部往往有浓厚的“家”的色彩,情感性因素较多,人与人之间一般可以便捷地面对面进行沟通。企业主个人对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3 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产生了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而言的,《基本规范》的五大原则也是针对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而制定的。通常小微型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合一或者分离程度很轻,比如,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任。因此,笔者以为,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在参照这五大原则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适应性、适当牵制、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 3.1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小微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企业初创、产品服务单一、人员分工并不明显、管理点不多的阶段,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充分利用会计系统进行;同时,加强管理层监管,企业业主或管理者应该尽量担负较多的日常工作,尽可能少授权,“事必躬亲”或事后尽快复核;企业的关键控制点如合同订立、款项收付、重要发票、票据和印章必须掌握在管理者或业主手中。 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客源趋于稳定,规模有所扩大,企业业主或管理者不授权自己就忙不过来,进而产生了行政、采购、营销等职能岗位时,则会计和出纳就要进行相应的分工,要建立相应的简单财务制度和授权措施,企业控制关键点要关注关键的成本费用项目、业务活动以及重要的要素和资源的控制。这时,企业还应对重要的员工的信用背景有所掌握,并建立其信用绩效档案。 3.2 适当牵制原则。《基本规范》规定了制衡性原则,强调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这一原则的提出是针对现代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企业而言的。由于小微型企业没有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所以谈不上部门或组织机构之间的制衡。再加上,小微型企业一切活动以业务为导向,往往一人身兼多职,过细的牵制和分工必然带来管理成本大幅上升,而使控制得不偿失。因此,小微型企业不必强调全面制衡。 但小微型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展开实行适度的岗位和人员之间的相互牵制还是必要的。相互牵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方法,要求企业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人员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应避免一个人对某一项业务可以单独处理,或有绝对控制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舞弊现象的发生。小微型企业由于人员有限,管理层级少,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实行严格的相互牵制。但对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和重要事项仍应当避免一个人包揽整个过程,可以采取适当分工、授权审批、专人审核、交叉复核、定期检查等办法,使相关人员无法舞弊或尽可能地减少差错。 3.3 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任何企业进行内部控制都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更是如此。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需要付出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运行检查等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些付出都是现实的财力物力支出,也许这些支出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不算什么,但对于小企业而言可能是一笔较大的负担。因此对于小微型企业而言,更应该考虑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如果控制发生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一般而言,对企业成败有直接影响,如影响盈亏、成本的重要事项,应严格控制;次要的事项,应根据企业的能力限制,简单控制或不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判断一项控制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应当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考虑。如尽管一些控制会影响暂时的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进行该项控制,可能造成更大损失,则仍应该实施该项控制。 至于五大原则中的全面性原则,对于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时,可以淡化处理。由于小微 型企业以业务为导向的管理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使得小微型企业管理层级少,各种流程变化性大,人员之间可以直接交流,企业主的素质和做事方式对企业其他员工有重大影响,所以,在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时不必强调多层级和全流程控制。
工程机械类论文:正确认识和开展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机械 管理工程机械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而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如何设法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 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2)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3、结 语 总结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其次,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都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都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问题的浅议 摘要:由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95%以上的产品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企业销售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销售模式的路越走越窄,并一直困惑着中国的设备制造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种边缘产业,将融资与贸易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交易方式。它不专属某一特定行业的边缘性,可以组合成若干种灵活的结构,降低对信用的过渡依赖,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解决工程机械企业销售困境的难题。 关键词: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厂商 1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现状分析 1.1业务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激烈竞争,制造企业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采用了“分期付款”、“以租代购”或“先租后购”等灵活销售手段,有点类似融资租赁,但还不是具体的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进入我(文秘站:)国虽然时间不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发展一直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就更少。对目前具体业务的开展更是很少,基本上处于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阶段。除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依托其全球融资租赁经验在中国市场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外,国内现有的融资租赁公司涉足工程机械融资领域的并不多,而国内制造厂商开展融资租赁的更是很少。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融资租赁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国家,租赁公司中的大部分是有银行或厂商背景的。 1.2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前景广阔 我国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需要的大量的设备投资,单靠银行贷 款、直接购买,既行不通也不现实。通过融资租赁,即可满足上述地区、工程的投资需要,又能盘活东部发达地区的闲置设备、存量资产,促进中国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贷 款的相对困难,对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对库存商品和闲置资产的租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当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贷 款、上市这两条融资渠道尚难走通,融资租赁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现实选择。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的租赁需求量仅占全国工程机械设备需求量的10%左右,与高达80%的相应的国际水平相距甚远。2004年,美国租赁业对GDP的贡献已接近2%,而我国仅为0.17%。比例低正说明市场空间大。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共性,对比发达国家,面对全国供、求市场都非常巨大的工程机械设备,工程机械租赁业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2工程机械企业融资租赁模式比较分析 2.1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 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指融资租赁公司和厂商达成合作销售产品总意向,当用户需要租赁设备时,融资租赁公司则向厂商直接购买设备,然后租给用户,用户再分期向租赁公司缴付租金的租赁形式。 一般情况,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中的承租人大都对其自身承担的责权利有清楚了解,采用租赁形式也是以解决分期付款的融资需求为主,而金融租赁公司则以收取租赁手续费或租金价差为主要目的。这种模式虽然具有参与各方角色明确、操作程序简单的优点,但是已经不适应租赁业“专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若不予以操作模式创新,不适合融资租赁公司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的经营需要。 2.2转租赁 转融资租赁是由出租人从另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或厂商租进设备,然后租给下一个承租人使用。转融资租赁与其他融资租赁的主要区别在于转融资租赁是从租赁公司或开发商取得融资便利,其他是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融资便利。转融资租赁的关键在于多了一个第三人充当转租人,其功能可以通过最终承租人和转租人两方面以体现。对转租人而言,当租赁公司在其借贷能力较弱,融资技术也不发达,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利用别家租赁公司条件优厚的融资便利,往往会采用转租赁的方式。 转融资租赁在租赁中引进了转租人这样一个中间人,解决了承租人信用额度不足的缺陷和贸易壁垒的障碍,使承租人通过转租人完成融资,使承租人在直接融资租赁成本的基础上,还要增加转租人的成本利息、转租人承办租赁业务的费用、转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租赁服务所赚取的利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租金,使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融资租赁方式。 2.3委托租赁 委托型租赁指厂商作为委托人,将产品委托租赁公司分别给其指定用户达到销售目的的租赁形式,而租金额等租赁款项则由厂商与用户事先约定。 在委托型厂商租赁中,融资租赁公司一般不承担风险,只是担当租赁中介角色,以收取委托租赁手续费为目的。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厂商。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拥有较多闲置资产的工程机械厂商、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设备制造厂商、能控制用户租金归还风险的厂商等。在当前租赁市场,该模式的创新现实意义也很大,融资租赁公司也可以打破常规,在承担部分租赁风险、代为寻求承租客户、增加中介经纪或二手设备供应商参与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构想。 2.4杠杆租赁 对于建设和运营中所需的一些购置成本特别高的大型设备的融资,利用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难以实现,杠杆租赁则为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杠杆租赁指租赁公司以现金投资设备成本费的20%~40%,其余购置费用通过向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借款获得,然后把购得的设备出租给承租人。租赁公司要把租赁物的所有权、融资租赁合同的担保受益权、租赁物的保险受益权及融资租赁合同的收益权转让或抵押给贷 款人。对于隧道挖掘的专用机械设备等购置成本特别高的大型设备,采取杠杆租赁方式可以分担资金风险、解决融资困难。 在杠杆租赁中,对于出租方而言主要体现在债务杠杆作用。出租方自有资金投资利润率的提高,出租方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出租方使用权益资金所获得的收益。另一部分是出租方使用负债资金所获得的收益负债对权益资金收益能力的放大效应,称为 财务杠杆正效应,财务杠杆正效应的条件是: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的利息率;税收的屏障效益,负债筹资可以给出租方带来税收上的优惠,因为按照规定,生产经营期间的负债利息作为出租方的财务费用可以在当期或以后若干期内的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表现为国家财政少收了税款而给出租方带来价值的增加。企业的负债越多。利息抵税效用就越大。 3工程机 械企业融资租赁的可行性分析 3.1融资租赁对工程机械企业的功能优势 工程机械制造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有着企业长远的战略考虑。因为现阶段相当多的制造商销售受到了很大的外部力量牵制,随时会有来自银行的不确定因素。尽管有了银行的介入,其风险控制的专业手段和给客户的心理压力确实有助于项目的风险控制;但当银行亦要求厂商、商提供回购担保时,信用风险的最终落脚点仍然落在了厂商和商身上。因此,当工程机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用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改善销售产品的风险控制、降低销售门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更为有效直接。 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融资租赁在法律上明确地界定了所有权问题。银行按揭是一个抵押担保问题,但是如果涉及到承租人破产及三角债问题,从法律上来讲没有清晰地界定物权。而融资租赁过程中,法律已经十分清晰地界定了物权,只有当承租人缴纳完全部租金,并付清最后的设备残值费之后,设备的所有权才转移到承租人手中。融资租赁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一旦承租人不还租金,一可以收回物件;二可以保留债权,避免三角债;三可以处置担保资产。法律上,租赁物件不参与承租企业的破产清算,一旦承租人经营不善、企业破产,租赁物件不会灭失,债权不会全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促销租赁创新模式的探寻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租赁公司和厂商之间不断寻求共同创利方法的过程,厂商租赁创新必须服从于获取利润的需要,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3.2应对国外厂商的冲击 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和金融租赁市场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2004年世界租赁年报——中国分报告》)。从2000年以来,外国工程机械厂商、外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纷纷抢滩进入中国工程机械金融租赁市场。近年来,一些欧美大的跨国公司及其工程机械厂商开始进入中国租赁业。这些大公司介入中国融资租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为推销他们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因此,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必须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制造商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的经验,引入融资租赁业务,抢占先机。 结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拥有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将面临整个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一直采用厂商销售模式来销售产品,但是目前这种方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工程机械厂商引入融资租赁业务是其发展的当务之急。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修理方式的研究 摘 要:工程机械现场修理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开发一系列功能较全、使用可靠和实用性强的工程机械修理车,将对保障工程机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率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高度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了大量的工程机械、车辆和设备。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维修保养任务绝大部分应在现场予以解决。现场修理能力强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 现场修理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它的能力强弱首先取决于它使用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一般情况下,工程机械作业现场高度分散,机械的使用强度大,发生故障的突发性高,施工时间紧迫,因此,现场修理现代化首先是要求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工艺材料的现代化,并要求能将这些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各种材料等成套装车,形成不同功能机动灵活的修理车系列,便于及时、迅速靠近作业机械,组织实施紧急抢修和预防性检修。有些施工单位也曾因陋就简地设计改装过若干修理车,但皆因配套设备陈旧、落后,不能适应车载要求、功能不全、故障率高加之机动能力差等原因,逐渐被淘汰。 我们长期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并要求经常不断地到工地上去对大量的工程机械组织维护保养和修理。其中有不少修理项目,如各种机械的修复;电气电子设备的修复;柴油机的修复;液压部件的修复等等,在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和工具方面,都已获得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尤其是在工程机械的维修中,可汲取的内容很多。如能将这些成果加以修改、组合,就不难推广到工程机械修理的广阔领域里来。因此,开发一系列功能较全、使用可靠和实用性强的工程机械修理车,将对保障工程机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率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 开发新颖的工程机械修理车系列,目前条件比较成熟,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军用修理车制造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进和广泛应用,各种专为修理车车载配套设计的设备、仪器和工具的相继研制成功,都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将能缩短其开发周期,节省开发的费用。 1、现场修理手段现代化的内容 对修理现代化手段的主要要求是:首先,是在故障诊断、零部件拆装、净化处理、修复工艺和组装调试等各个环节,要求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工艺材料的性能能满足维修质量的要求;其次,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第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不污染环境,不伤害人体健康。 1.1大力推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在维修设备、仪器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维修手段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检测设备中,大量地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传感器,可使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在故障诊断、参数测量和调试时达到不解体、快速和准确的目的,使维修工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测试技术和提高故障诊断能力。 采用电力电子逆变技术检测喷油泵试验台的主轴转速,其瞬时稳定度极高,转速可以预先设定;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高性能传感器,可使试验台的集油、量油数字化,且快速、直观,测量精度大为提高,量油的准确率可达10-5L以至更高,操作实现了半自动化并十分可靠。 采用电力电子逆变技术,还可将直流弧焊机的质量从200多千克降到20几千克,它的焊弧稳定,焊接质量极好,工作可靠,尤其适合在野外机动使用。将焊机的外特性稍加改变,再配上自动送丝机和电弧喷涂枪等,即可变成一套轻便的高速电弧喷涂设备,就可在现场对各种零件的磨损、腐蚀部位进行修复和保护。 采用超声电子技术,可在液压系统油管外测其流量,判断故障部位;超声波清洗机配上高效、无毒、无磷的常温水基金属洗涤剂,就可以快速、安全、低成本地清洗许多手工难以清洗的零部件;超声电子技术还可进行无损探伤、测厚等。 1.2大力发展各种表面工程技术。表面技术是维修工程中的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和实用技术,是现代化维修手段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可以提高在现场修复各种零部件的能力,还可根据需要改变零件的表面性能状态和消除其缺陷。 电刷镀和高速电弧喷涂是在野外容易进行的表面维修工艺。广泛引入先进的化学材料和处理工艺,可以弥补在表面工程技术中一般物理、机械方法的不足。 采用各种性能优异的有机和无机粘接剂,能较好地解决各种强度要求的零部件的粘接修复。克服螺栓连接和铆接的一些致命弱点;采用一种新型的常温下固化的粘接剂,能快速修补轮胎和橡胶零件;采用多种性能的化学密封剂,可解决在复杂条件下使用的油、水、气的密封和堵漏;采用一些高抗腐涂料,可解决南方湿热和沿海盐雾地区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的防腐问题。 采用一种特殊的清洗剂,通过自动循环装置,对发动机的燃油系、冷却系、润滑系进行不解体清洗,净化程度高,不腐蚀机体,不污染环境。和分解机体后清洗的办法相比,工时仅为其几十分之一,发动机的功率、油耗、排放也随之大幅度改善。按期清洗,对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有明显的好处。 发动机和用油液润滑的各种机械部件,如果所用润滑油管理不善或者盲目换油,都将造成浪费;如果更换不及时,将使机器严重磨损。一种新型的鉴别润滑油质量好坏的成套化学试剂,能在野外快速、准确地辨别润滑油的质量状况。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检测,十分方便。 引进一系列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化学养护材料,能自动提高其机件表面润滑能力,使机件减少磨损;或能使发动机气缸内燃烧充分,提高功率输出,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值得在现代维修工程中加以推广。 1.3采用多功能、轻型的机械加工设备。多功能小型设备可以在野外独立无援的情况下,临时加工仿制部分急需的零部件。这是在现场修理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十分必要。如一种重量较轻、功能很强、专为修理车设计制造的多功能小型机床,利用变换多种功能附件,便能实现车、铣、磨、钻等多种功能,尤其适合在现场修理时使用。 要大力发展各种高效、多功能、适用的电动、液压和手动的工具,以便快速、安全地拆装零部件。 2、现场修理手段的现代化 应根据实际需要组装成一系列不同用途的多功能工程机械修理车,按照不同的性能价格比供用户选用。如有的以检测为主;有的以通用机械修理为主;有的以发动机、液压系统修理为主;也可以是单项功能的,如专门调修喷油泵或专门用于不解体清洗发动机等等。当然如有用户需要,也可生产功能较全的综合型的修理车或车组(即由几辆车组成的一套修理车)。 3、人才队伍建设和观念的转变 现场修理手段的现代化只为维修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能否使这些新型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掌握现代化修理能力的队伍,两者缺一不可。 3.1业精于勤。这支队伍应能刻苦学习,有潜心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先进的设备充分发挥潜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维修设备现代化后,操作使用往往更加简单可靠、容易掌握,训练的周期将相应缩短,但仍需要努力钻研,要想得到预期的好效果,不付出辛勤劳动是不行的。 3.2要转变观念。维修工作尤其是现场修理,长期不被真正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修修补补、辅助性的工作,它的建设和投入被放 在次要的地位。现在提出手段现代化问题,和现实情况相比反差很大。不少人抱观望态度,或者“敬而远之”,觉得这些要求太“超前”了。仔细分析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长期受经济条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实际情况怎样呢?当我们大胆地采用一系列新的维修技术和工艺后,不但能使那些陈旧、落后的修理手段得到更新,变为高效、准确、可靠且操作简单的技术和工艺,而且能给工程机械现场技术保障带来一片新的气象。 3.3现代化的设备坏了怎么办?设备现代化的概念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不仅要求设备有很高的可靠性而且还要有很高的可维修性。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不会出故障的,万一出了故障就要尽可能地缩短故障的现场修复时间。这是设计开始时就必须考虑的事,也是设备研制最着力的地方。许多新型设备十分复杂,其设计制造的难度很大,没有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是做不出来的,但它的操作使用却十分简单、可靠,修理也不困难;对操作者不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但对维修设备的制造厂,则应要求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工程机械类论文:谈在工程机械中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在我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使用的重型机械比较多,但是由于管理上或使用中存在不足,经常会出现丢失或者被损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停工,对工程工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工程机械在长期的使用当中,会出现一些提供故障,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将故障及时的传送给售后,尽早解决问题,也方便了用户的统一管理,提高了设备运行的效率。 一、系统基本功能 ①机械紧急保护。在机械长期的运行中会出现老化、磨损等,引起的机器的故障,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在操作人员采取措施之前,就会停止系统的运行,进入保护模式,避免机器出现其他的故障。这样就降低了机械损坏的程度,不仅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而且降低了维修的费用。②统一管理。在GPS定位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重型移动机械动态位置的确定,然后传输给用户中心,就实现了对机械的运行状况的实时了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管理能力。③提高售后的质量。在机械出现故障时,通过GSM网络将故障的原因传送给生产厂家的数据中心,然后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将处理的措施反馈给用户,减短了维修的时间。④性能参数的反馈。在系统的设定中在定期内就会将机械的运行参数通过网络传送到生产厂家,然后对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如果出现潜在的隐患,就能够及时的解决,为改进机器和创新产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工程机械监控系统的主要的结构是集散型分布式处理结构,其组成部分包括主要由地面中心站、井下监控分站、传感器、控制执行器、图形工作站、集线器及远程终端等组成。其中监控中心站是整个工程机械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该部分的监控软件能够实现系统任务调度、设备组态、定义配置、数据通信、数据处理以及网络数据共享任务。而监控分站主要是具备各类数据实时采集、预处理、报警、控制以及与监控中心站间的数据通信等功能。其中监控系统中心站的设计主要有通信协议与交互连接设计。 配置接口提供了请求数据和更新数据两个方法实现外界与动态数据库间得交互连接。配置接口能够设计各种配置程序,来满足用户对系统的各种需要。该配置接口的程序配置的过程主要,首先通过传递一个参数向动态数据库进行请求数据,然后动态数据库对传递的参数进行相关的处理,并将核实的数据传回给请求者。当配置程序对配置修改以后, 可以通过数据更新方法把新的配置更新到动态数据库。所以在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中,配置接口能够实现设计了数据库配置、分站类型配置、模拟量类型(传感器类型) 配置等配置程序的功能。 二、可满足的技术指标参数 在设计的指标上要满足以下几种参数的范围:工作温度:—20℃——50℃之间;存储温度:—25℃——70℃之间;系统电源功率不能超过60W;交变湿热保持在95%以上,(30℃——60℃);部件的重量不能超过12KG;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要大于2000小时。通过子系统的作用下,对智能仪表的所有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实现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GPRS无线网络的运输上要满足:使用三级网络控制系统。传输的过程为:首先是操作人员,然后传送到用户控制中心,最后传达到生产制造厂的网络控制中心。 三、具体的技术应用 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采用了三层网络结构,在底层网络上使用了CAN总线技术;上层网络采用GPRS传输技术,在底层系统中能够将各种参数通过传感器的作用传递给CAN总线,然后再传送给监测分析嵌入系统,经过系统的处理,将数据通过上层的GPRS网络传输给生产厂商。 1、移动机械性能检测分析综合系统的应用 主要是将智能仪表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然后对机械的整体运行情况做出评测,使操作人员能够清楚的了解机械的使用性能,如果在检测中性能参数出现问题,在应急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机械的快速保护。监测分析主要的性能参数包括:机械发动机的转速、工作时间、总计时间、冷却液的流出、机油的温度、液压油的温度以及输出电流电压等。只有对这些参数及时的评测,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GPRS的网络传输,能够将所检测到的机械运行的性能参数传送到用户中心的上位机处理系统中,这样用户就能够掌握机械的运行状态,同时制造商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的系统来监测机器的运行情况,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后服务。在GPS定位模块上能够准确的定位到机械的位置,主要是通过在通信模块的基础上,将地理位置信息传送到用户中心,然后在嵌入式系统的作用下,将机械的位置信息存储在存储器当中,为用户查询机械位置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上出现失误,会导致机械的性能的改变,如果程度不严重,在报警后会提醒操作人员及时的修复;如果对机械的损害非常的大,就会强行的采取保护措施,比如自动切断电源、停止机械运行。 2、人机页面的应用 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使用了移动机械车载操作监控界面,操作人员能够直观的在液晶显示器上看到机械运行的状态,该界面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能够满足重型机械生产环境的使用要求。在用户中心监控界面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机械型号的形式来查询机械的性能参数,同时接收远程系统传送来的报警信息,在这个界面上,能够对报警信息、机械的损坏信息以及位置信息都能及时的掌握。 总而言之,目前在我国的重型机械越来越多,通过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使用户及时的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当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快速的给用户提供解决措施,保证了机械的正常运行,实现了工程机械的智能化的发展,提升了系统自身的性能,所以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研讨 1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规划 系统由手持式智能工业终端(PDA)模块、专家故障诊断模块、数据录入模块、工作原理结构检测装配与调整模块、维修方案生成模块、训教模块、帮助模块和打印输出模块等组成,图1为程序流程。 1.2专家故障诊断软件 故障专家诊断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使用维修人员提供的现场故障信息,综合系统所融合的维修保障领域专家有关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识别、总成或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分解、检修、装配与调整等方面的经验、技能信息,对工程装备的故障进行系统的诊断与分析解剖,并能根据故障原因的不同给出故障维修方案,包括维修方法、维修时间、维修编组、维修器材与工具等技术方案。另外,专家诊断模块也可用来进行维修操作人员的维修保障训练、实习等工作。该模块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1.3数据录入软件 为防止初学者输入无效数据,破坏故障数据库内容,所以数据录入模块面向高级用户,在进入数据录入功能时要求输入高级用户密码,只有正确输入密码才能进入数据录入界面。数据录入界面除下拉式操作菜单外,也提供了方便的操作命令按钮,如“插入节点”、“插入子节点”、“更改节点名称”等,用户可以利用菜单或命令按钮,方便地进行新型工程机械故障的数据录入工作。各个故障数据节点均由自身编号(ID)和父编号(parent)组成,如图3所示。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由par-ent链接,下级节点的父编号(parent)与上级节点的ID号相同,形成从上级节点到下级节点的单向链接关系。故障树的层次结构成为动态扩展的树形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大数据量存储与数据库结构的固定分配空间约束这一难题。 1.4维修方案生成软件 维修方案主要包括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分析、故障的排除和调整方法、故障零部件的更换与修理时间、零部件维修的编组、机具设备、工具材料及辅料等内容。维修方案和排除步骤是在专家诊断并确定故障原因后,提供的给维修人员的维修方案和维修操作步骤。维修方案数据的存储方式与故障数据存储方式相似,也是采用单向链表的形式,不再赘述。 2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1故障层次结构数据库与检索方案的设计 由于新型工程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复杂性,在设计故障信息数据库时面临极大的困难。实际工程应用中,同一故障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而每种故障原因又可能由不同的零部件引起。同一零部件又会产生多种故障原因。因此,故障零部件、系统、故障原因、故障现象等元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领域专家的相关的经验知识,这些元素在数据库的存储时很难处理。在设计数据库时,合理的融合了链表式结构与层次化结构,构建了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故障分析过程数据表,满足了专家推理的需求和程序的高效运行的要求。 2.2工作原理、结构、检修、分解、装配与调整数据信息高效存储与显示 每一个新型工程机械,其组成零部件至少上万,考虑到其检修、分解、装配与调整等信息数据,其数据量几乎是海量的。如何存储这些数据,并恰当地显示出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过对当前所能见到的帮助系统和工程装备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应用了Word文档格式转换为Html格式,将相应的主题信息存储到SQLServer数据库中,开发了编译软件,对转换后的html文件和数据库进行编译链接,较好地处理了数据库信息检索、html文档数据存储和可执行文件数据查询三者联合作用的工作原理等数据存储与显示模式。程序执行效果与人机界面都是比较优秀的。 3结论 新型工程机械故障专家诊断系统在研制开发过程中,认真贯彻了有关设计标准、规范,主要性能指标满足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所采用的嵌入式工业级移动数据终端、嵌入式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具有先进、成熟、可靠等优点。系统的开发设计充分贯彻了模块化、一体化、结构化、面向对象和面向应用的设计思想,使系统的软件稳定、可靠,达到了使用要求。 工程机械类论文:谈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我国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功能 在机械工程中,有效利用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工程中的生产效率、减小能量的损失、节约能源,而且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自动化水平,使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广泛使用机电一体化不仅可以使机械工程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技术价格比,而且可以使操作更加简单、轻便,在当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具有以下功能: 1.1自动报警、电子监控以及故障自检功能 在工程机械中,电子监控就是对其传动系统、工作配件、制动系统、发动机以及液压系统等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一旦在监控过程中发现了异常现象,自动报警系统就会对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准确地定位,然后便能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迅速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还可以使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变得更加简单,使停机维修的时间减少,降低维修使用的费用,尽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1.2有效控制柴油机的功能 在工程机械中,有效利用电子油门的控制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升温控制装置以及电子调速器等机械设备可以真正实现控制柴油机的功能。 1.3使作业精度提高的功能 在沥青以及水泥混凝土搅拌的现代设备中,为了能够提高成品料的作业精度,都广泛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而且实现了称量过程的自动化。因为应用了自动化的找平系统,所以大大提高了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另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因为使用了有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而完全实现了调节的自动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摊铺的质量。对铲运机铲斗刀刃、平地机刮刀以及土机铲刀进行机电一体化的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机械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真正提高了工程机械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1.4使生产率提高、降耗节能的功能 在传统的工程机械中,一般能量利用率比较低,比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料能量的利用率在30%左右,这样低的能量利用率使得工程机械必须注重节能发展。在发达国家,他们的挖掘机都已经采用新型的节能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不但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采用卡特电子效率的控制系统,通过综合控制泵和发动机,大大提高了工程机械的生产效率。 1.5工程机械作业过程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功能 为了真正减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大量的企业在工程机械中开始实行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控制。这种功能还减少了由于工作者的经验不足而对作业精度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先进的企业中,其挖掘机都设有特殊的轨迹控制系统,即挖掘轨迹控制系统。在控制板上,有关的工作人员只要把挖掘机运动轨迹的路线设计好,就可以依照各种角度传感器的信号利用微机控制系统对动臂、铲刀和斗杆进行自动控制,这样不仅实现了对工程机械作业进行自动化控制,而且还能够精确挖掘各种特定开口与断面的斜面、沟槽。 2我国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由于控制、电子、计算机、光学等多种学科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在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前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模块化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精细,我国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应该加快实现机械产品的动力接口、机械接口和电器接口的标准化,虽然这项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困难,但是却尤为重要,因此说,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变成模块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是,只要实现了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模块化,就可以有效匹配各单元和部件,比如:具备视觉、识别以及图像处理等功能的控制单元、减速于一体的动力单元等等。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进一步分工,新产品才能更快被研发,工程机械才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2.2智能化 在21世纪的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将会把智能化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应用上。一般所说的智能化就是指在有关的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模糊数学、心理学、运筹学等新思想、新手段在工程机械上中进行应用和分析,让工程机械通过自己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以及自主决策等能力进行运作,这样就使得机电一体化满足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将成为必然。 2.3网络化 机电一体化之所以在工程机械中获得广泛应用,这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目前,大多数新型的机电一体化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强大的功能,而且有相当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只要借助网络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畅销。与此同时,在工程机械中监视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也已经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看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趋向信息化和网络化。 2.4可持续化 不可否认,工业化的进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然而,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严重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公民也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绿色产品的概念和设计制造越来越受到欢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制造、使用、设计以及销毁工程机械产品时都注重环保的要求,尽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所以,在工程机械中,可持续化的绿色机电一体化产品将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3结语 在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而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因为大量企业对机电一体化都很重视,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工程机械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就应该及时顺应时展的潮流,赶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快速地了解、掌握和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中去,为我国的工程机械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管理 1各等级技术保养时机的计算 无论是制订季度保养计划还是月保养计划,都必须计算出各台工程机械的各级保养时机,这样才能进行各种工程机械的保养次数统计,才能确定具体的保养日期。为便于计算,现以工程机械运行时间(h)为矢量坐标,得出如图1所示的某型号工程机械运行时间与各等级保养的关系,其中TD表示大修间隔期(h),TZ表示中修间隔期(h),TⅢ表示三级保养间隔期(h),TⅡ表示二级保养间隔期(h),TⅠ表示一级保养间隔期(h);同时,设某台该型机械至本月底已运行了T0小时,按使用计划,该机下月需运行T1小时,即该机至下月底总的运行小时数为T=T0+T1;并假设:本月的保养项目已按计划实施完毕,没有推迟到下月进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按照保养规程的规定,在做高等级保养时,应完成低级保养的内容;2)由于中修的停修时间比较长(1个月左右),所以某型工程机械若在某月需进行中修,则在之后至本月底基本上不能承担施工作业任务。 2当0 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如果T0n×TⅢ,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三级保养;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其中:n为保养间隔期的倍数,正整数。如果T0n×TⅡ,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二级保养;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如果T0n×TⅠ,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否则,该机在下月可以不进行任何等级的保养。 3当TⅠ (1)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1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2)如果TZ-T1 4当2TⅠ (1)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2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2)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1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3)如果TZ-T1 5实例说明 下面以某型机械为例作简要说明。该机的相关定额参数分别为:TD=4800h,TZ=2400h,TⅢ=1200h,TⅡ=400h,TⅠ=100h;同时,该机械至本月底已运行小时数为T0=1090h,按使用计划,该机下月需运行小时数为T1=230h。那么根据以上方法,可推算出该机下月的保养时机为:该机在本月运行到1000h已完成了一级保养之后,又运行了90h,那么在下月运行10h(即总运行时间达1100h)时,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之后再运行100h(即总运行时间达到1200h)时,需进行1次三级保养,之后继续运行100h(即总运行时间达1300h)时,还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因此该机在下月总共应进行2次一级保养1次三级保养,分别在其总运行时间达到1100h、1200h和1300h之时进行。 6执行技术保养计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如果工程机械使用计划因受自然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而调整,则保养计划的保养日期也将随之变化。保养计划在执行中,可依据工程机械实际运转小时数,视完成任务的需要和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等情况,允许适当提前或推迟,但提前或推迟时间一般不应超过各级保养间隔期定额的10%。(2)下达保养计划时,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应与工程机械使用计划同时下达,技术保养计划应同时下达给工程机械使用单位和保修单位,月保养计划还应抄送通知工程机械使用操作人员,以确保技术保养计划的落实。(3)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与施工或培训任务发生矛盾时,不可因施工或培训任务重而挤掉保养工作,应本着既要坚持定期保养制度,又要满足施工或培训需要的原则处理。(4)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确实较差,不能延期保养,而施工作业任务重,可利用施工作业的空闲时间,分时分段进行保养,即将规定的保养项目分几次进行,这样既完成了规定的保养内容,又不影响施工或培训任务的完成。 7结论 根据文中给出的关系图和计算方法,可准确地推算出各种类工程机械的等级保养时机,为科学制订技术保养计划提供了依据。把握好文中所提出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可有效解决保养计划与施工任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确保技术保养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工程机械类论文:营销模式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广大朋友们,关于“几种营销模式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是由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也是突飞猛进, 市场上的需求已发展到目前高质量全方位的竞争, 迫使厂商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 改变经营方式,各个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所采用的营销方式不尽相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立足于市场,除了要重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外,还要重视营销。 一、不同营销模式特点 工程机械企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营销模式:直销、一般销售、授权销售、区域独家( 专营)销售、融资销售和租赁销售。 1.直销。直销方式就是企业自身建立营销机构、设置办事处,在所属区域内开展营销工作,与终端客户面对面交流沟通,由企业与终端客户直接签订最终的合同。由于工程机械产品的专业性、复杂性及工程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国内,对于经营规模较小且产品专业性较强的一些工程机械产品适合采用直销方式营销。 2.授权销售。授权销售被定义为“ 执行联系生产者和用户,以完成营销任务的活动的组织机构网络”。工程机械产品的终端客户较为分散,产品价值较高,销售过程需要特别的服务,销售周期较长。一般来讲,授权商无权独立制定销售政策,如价格、折扣等。 3.区域独家(专营)销售。区域独家(专营)(以下简称区域总)销售是企业在一个界定的营销区域内仅仅授权一个商,这种制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区域总以其特有的经营方式,在制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有力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4.融资销售。融资销售是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销售的一种运作方式,也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有力措施之一。融资销售的主要优点是:较好解决了终端客户资金不足的问题,终端客户在购买工程机械产品时,仅仅需要支付部分货款,就可以取得设备的使用权,降低了终端客户资金运营成本,解决了客户资金短缺而又急需设备的难题;制造企业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避免了其他营销方式中的经营风险;商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利润,完成资本积累;有利于企业、商拓展市场。 5.租赁销售。租赁营销是生产企业或商为了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将新产品尽快推向市场,为用户提供的具有金融服务性质的销售。租赁销售建立在高度诚信基础之上的分期付款销售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液比例阀 负载感应 压力补偿 先导控制 遥控 1 引言 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种类和形式 电液比例阀包括比例流量阀、比例压力阀、比例换向阀。根据工程机械液压操作的特点,以结构形式划分电液比例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螺旋插装式比例阀(screwin cartridge proportional valve),另一类是滑阀式比例阀(spool proportional valve)。 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是通过螺纹将电磁比例插装件固定在油路集成块上的元件,螺旋插装阀具有应用灵活、节省管路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近年来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有二通、三通、四通和多通等形式,二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节流阀,它常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复合阀,对流量、压力进行控制;三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减压阀,也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中应用较多的比例阀,它主要是对液动操作多路阀的先导油路进行操作。利用三通式比例减压阀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动减压式先导阀,它比手动的先导阀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控制精度。可以制成如图1所示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减压阀使输出活塞具有不同的压力或流量进而实现对多路阀阀芯的位移进行比例控制。四通或多通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可以对工作装置实现单独的控制。 滑阀式比例阀又称分配阀,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最基本的元件之一,是能实现方向与流量调节的复合阀。电液滑阀式比例多路阀是比较理想的电液转换控制元件,它不仅保留了手动多路阀的基本功能,还增加了位置电反馈的比例伺服操作和负载传感等先进的控制手段。所以它是工程机械分配阀的更新换代产品。 出于制造成本的考虑和工程机械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特点,一般比例多路阀内不配置位移感应传感器,也不具有电子检测和纠错功能。所以,阀芯位移量容易受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波动的影响,操作过程中要靠视觉观察来保证作业的完成。在电控、遥控操作时更应注意外界干涉的影响。近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内装的差动变压器(LDVT)等位移传感器构成阀芯位置移动的检测,实现阀芯位移闭环控制。这种由电磁比例阀、位置反馈传感器、驱动放大器和其它电子电路组成的高度集成的比例阀,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可以有效地克服一般比例阀的缺点,使控制精度得到较大提高。 3 电液比例多路阀的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 为了节约能量、降低油温和提高控制精度,同时也使同步动作的几个执行元件在运动时互不干扰,现在较先进的工程机械都采用了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是一个很相似的概念,都是利用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去调节泵或阀的压力与流量以适应系统的工作需求。负载传感对定量泵系统来讲是将负载压力通过负载感应油路引至远程调压的溢流阀上,当负载较小时,溢流阀调定压力也较小;负载较大,调定压力也较大,但也始终存在一定的溢流损失。对于变量泵系统是将负载传感油路引入到泵的变量机构,使泵的输出压力随负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始终为较小的固定压差),使泵的输出流量与系统的实际需要流量相等,无溢流损失,实现了节能。 压力补偿是为了提高阀的控制性能而采取的一种保证措施。将阀口后的负载压力引入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对阀口前的压力进行调整使阀口前后的压差为常值,这样根据节流口的流量调节特性流经阀口的流量大小就只与该阀口的开度有关,而不受负载压力的影响。 4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先导控制与遥控 电液比例阀和其它专用器件的技术进步使工程车辆挡位、转向、制动和工作装置等各种系统的电气控制成为现实。对于一般需要位移输出的机构可采用类似于图1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驱动器完成。电气操作具有响应快、布线灵活、可实现集成控制和与计算机接口容易等优点,所以现代工程机械液压阀已越来越多地采用电控先导控制的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代替手动直接操作或液压先导控制的多路阀。采用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在工程车辆上可以大大减少操作手柄的个数,这不但使驾驶室布置简洁,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操作复杂性,对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2是TECNORD公司JMF型控制摇杆(joystick),利用一个摇杆就可以对如图2中的多片电液比例阀和开关阀进行有效控制。该摇杆在X轴和Y轴方向都可以实现比例控制或开关控制,应用十分方便。 随着数字式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性能稳定、工作可靠、适用于工程机械的无线遥控系统,布置在移动机械上的遥控接收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控制电液比例阀的比例信号和控制电液开关阀的开关信号,以及控制其它装置的相应信号,使得原来手动操作的各个元件都能接受遥控电信号的指令并进行相应动作,此时的工程机械实际上已成为遥控型的工程机械。 无线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工程机械的遥控改造。从安全角度考虑,它发射的每条数字数据指令都具有一组特别的系统地址码,这种地址码厂家只使用一次。每个接收机只对有相同地址码的发射信号有反应,其它无线信号即使是同频率信号也不会对接收装置产生影响。加上其它安全措施的采用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装载机、凿岩机、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车和桥梁检修车等多种移动式机械的遥控改造中获得成功。工业遥控装置与电液比例阀相得益彰,电液比例阀为工程机械的遥控化提供了可行的接口,遥控装置又使电液比例阀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5 电液比例阀在工程机械上应用实例 图3所示为某型汽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简图,图中仅画出了与电液比例阀有关的部分。该机采用了3片TECNORD TDV-4/3 LM-LS/PC型比例多路阀,负载传感油路中的3个梭阀将3个工作负载中的最大压力选出来送至远程调压溢流阀的远控口,调整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使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恰好符合系统负载的需要即可,从而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压力补偿油路使得通过每一片阀的流量仅与该阀的开度有关,而与其所承受的负载无关,与其它阀片所承受的负载也没有关系,从而达到在任一负载下均可随意控制负载速度的目的。 图4 是某推土机推土铲手动与电液比例先导控制实例。当二位三通电磁阀不通电时,先导压力与手动减压式先导阀相通,梭阀选择来自手动先导阀的压力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当二位三通电磁阀通电时,先导控制压力油通向三通比例减压式先导阀,通过梭阀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 6 小结 以上简要介绍了电液比例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工作特点,对比例阀的负载感应和压力补偿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电液比例阀的不同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机械的先导控制和遥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电液比例阀对简化工程机械操作、提高效率和作业精度以及实现智能化作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日益拓宽必将使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现场的应急维修 摘要:在工程机械工作中,机械设备一旦损坏,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因此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文章从寻找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掌握几种应急维修技巧、使用日用品应急代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工程机械应急维修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机械;应急维修 在工程机械工作中,现场环境往往是不佳的,例如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多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加之工程施工经费偏紧、机械设备的品种多且型号杂,因此机械设备一旦损坏,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在机动车维修中,机动车行驶突然出现故障,一时买不到标准配件时。因此我们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这样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采用某些容易得到的日常用品应急代用,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这里,本文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应急维修方法。 一、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及现场如何解决 1.零部件的安装失误 例如有些工程机械中液压缸密封件中的支撑环(主要由充填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弹性较差,因此在安装前应先将其在100oC的油中浸泡10~20分钟,使其变软,然后乘其弹性较大时安装上。 2.零部件操作上的问题 这方面引起的问题较多,尤其时在工程车运行中,新驾驶员不熟悉机器性能的情况下。例如,有台工程车的半轴的花键经常磨损,后来发现是驾驶员使差速锁一直未脱开,导致使用时加重了传动部位的负荷,使其磨损严重,因此要改善操作。 3.相关部位的故障引起零件的损坏 例如,一台挖掘机上的两个行走液压马达同时坏了,经检查,是多路回转接头上的油封损坏而堵塞了回路所致,因此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日后液压马达还会损坏。 4.零件的质量问题 例如有台挖掘机,其液压马达、液压泵、减速器的轴承都损坏过,更换了原厂的轴承后还是坏,最后安装了进口轴承就解决了问题。同样,这台挖掘机动臂缸的油封在夏天也经常损坏,后来发现是原厂的活塞与缸筒的配合的间隙太大之故。现场重新加工活塞后,油封就没再坏过。 二、几种应急维修技巧 1、巧用扳手拧螺栓 有时由于缺少合适的扳手导致拆装零部件困难,特别是进口工程机械的有些螺栓,拆装时用国产扳手非大即小。另外,有时由于随机携带的扳手不全,拆装也会出现问题。此时采用下面的办法可解燃眉之急(主要针对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呆扳手)和内六角扳手而言,尽可能少使用活动扳手和管钳等工具,否则易损坏部件),如果所使用的梅花或开口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或螺母)大,内六角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小,可在扳手内(梅花、开口扳手)或扳手外(内六角扳手)垫一些铜皮、铁丝或螺丝刀等物,而后慢慢加力拆、装;而当开口扳手比螺栓头(或螺母)小、内六角扳手比螺栓头大时,可分别用锉刀将开口扳手开口锉大、将内六角扳手的六方尺寸锉小。通过以上处理多数情况下可以解决应急拆、装工作,而且经改制的扳手可以留作以后使用。 2.巧拆轴承座圈 W4一60挖掘机打气泵(SKI一82型)的连杆轴承常易损坏,损坏后轴承外圈仍镶在连杆孔内很难取下,因外圈坚硬用钢锯锯时易打滑,而硬打硬敲又易使连杆损坏。这时,可将连杆夹于台钳上,选用重型套筒扳手中的套头,一侧使用比轴承外圈稍小的套头顶住轴承外圈,另一侧用比连杆轴承孔尺寸稍大的套头顶住连杆孔侧面,然后逐渐加力夹紧台钳,这样轴承外圈就会慢慢被压出来。如有气割工具,则可直接用气割割断轴承外圈。 3.巧拆轮胎 在拆卸大型轮式装载机、推土机的轮胎时,分离轮胎和轮辋是一件较困难的事,由于长时间使用而未拆卸过,轮辋可能发生锈蚀,使轮胎和轮辋粘得很紧。采用放气、来回行走碾压的方法拆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用下述方法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即在取下锁圈后(有些进口工程机械如WD140推土机其轮胎装有外边环),在轮胎和轮辋之间加水以利润滑,用两台推土机铲刀分别压轮胎两边,中间用长短合适的一根铁棒横在轮惘上,而后穿上钢丝绳用起重机或装载机等起吊,这样轮胎和轮辋就很容易分开。 4.巧换销套 W4一60C挖掘机各销轴处销套因长时间使用,缺乏润滑而损坏,更换时如不注意方法,常使销套安装不到位,造成端部损坏。对此,可将销套套在对应的销轴上,再将销轴穿人销套座孔对中定位,而后用手锤锤打销轴端头,使销轴头部将销套压入销套座孔内。此法不损坏销套、不产生歪斜,简单可靠。 三、使用日常用品进行应急代用 使用日常用品应急代用是不得己时的应急措施,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要简便易行,制作时间短;二是要保证行车安全;三是要不损坏原有装置,不造成其它零件的损坏;四是应急之后,要及时调换正规的配件。 1.使用自行车零件应急 1.1如果柴油机喷油器顶杆内孔的小钢球丢失,可以用自行车飞轮滚珠代替,也可以用报废的黄油嘴内的小钢珠代替。 1.2当农用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回位弹簧断裂,可以用自行车车座下的拉伸弹簧代用。 1.3东风一12型手扶拖拉机上固定转向拨叉与转向臂的销子若磨损,可以用自行车曲拐销代替。 1.4在给轮胎充、放气时,经常需要把气门芯拧出来,有时因用力不当,或经长期使用后气门芯的螺纹下部折断在气门嘴内,而断头部分较难取出。这时,可取一根自行车辐条,将其带螺纹一端强行向断芯的气门嘴内拧入,使辐条螺纹攻人断芯内,而后用力猛地将辐条向外拔出,即可将残留在气门嘴内的断芯取出。此法简便易行,屡试不爽。 2.使用生活用品应急 2.1清洗发动机油底壳或者机体内表面时,如果铁屑和杂质太多难以洗净,可以用适量的面团粘吸。 2.2当汽油机化油器的浮子破损时,可以用热水瓶的软木塞改制代替。 2.3如果机动车的制动液泄漏流失,可以用白酒或一定浓度的肥皂水代替。 2.4牙膏中含有研磨材料,可以用牙膏研磨气门与气门座、柴油机三副精密偶件以及机动车车灯玻璃上的经微划痕。 2.5家庭用的洗洁精等,可以用来清洗机械零部件,尤其适合清洗橡胶零件,洗后不会发生溶胀和变形现象。 2.6用洗衣粉加锯末清洗沾有润滑油的零件。 2.7如果发现蓄电池电解液液面过低,为防止极板硫化,可以购买市场的纯水、太空水倒入蓄电池内。 2.8剪开易拉罐壳,可以很方便地制作机动车上的铝垫圈或者加油、加水的漏斗。 2.9当发现水箱、机油冷却器和液压油散热器等多管(芯)部件损坏导致漏油、漏水和漏气时,为迅速判断损坏部位,可利用香烟吹气法找到泄漏处。即点燃一支香烟,深吸几口,含烟于口中,将怀疑有故障管(芯子)的一端堵死,对准另一端吹烟,则管(芯)上冒烟处即为故障部位,然后再查找下一个部位。此法简便易行,有效可靠,但要注意安全。 3.使用电器用品应急 3.1如果柴油机高压油管接头台肩处漏油,剪一段16号电工保险丝绕在紧固螺母下面。 3.2如果拆卸磁电机时不慎丢失高压触点炭棒,造成磁电机不能产生高压电,可以用干电池的炭芯磨短一段代用。如果汽车分电器盖中心电极碳棒损坏或丢失,可以用5号干电池中的碳棒稍磨后代用。 4.其它应急方法 4.1如果高压油管乳头处漏油,可以用塑料片或软金属片剪成一个小环形,垫在接头凹穴内。 4.2当发电机碳刷磨损过度或弹簧力不足影响发电时,可以用木块或树皮削成炭刷长宽一致的小块,垫在弹簧与炭刷之间,以增加炭刷与整流子的接触压力。 4.3可以用洗净的丝瓜络代替空气滤清器的铁丝滤芯。 4.4如果橡胶油封的自紧弹簧过松,可以用加添橡皮筋的方法予以弥补。 4.5零件的接合表面常用密封垫片密封,并在垫片上涂一层耐油密封胶以增加密封效果,但如一时没有密封胶,也可使用油漆代替;油漆的粘性较大并干后变硬,使密封可靠,效果较好。如一台日产WD140-4型推土机打气泵出现故障,修理后安装时由于没有密封胶而在泵盖密封垫上涂上一层油漆,经使用证明效果很好。 工程机械类论文:论常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 论文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常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不当而对其造成的危害,探讨了如何适当维护液压系统。 就液压传动的工程机械而言,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其良好技术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志。合格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正确的维护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根本。为此,本人根据工作实践,就一般作业环境中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作一粗略的探讨。 1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传递压力、润滑、冷却、密封的作用,液压油选择不恰当是液压系统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按随机《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牌号选择液压油,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代用油时,应力求其性能与原牌号性能相同。不同牌号的液压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压油产生化学反应、性能发生变化。 深褐色、乳白色、有异味的液压油是变质油,不能使用。 2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 清洁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生命。 液压系统中有许多精密偶件,有的有阻尼小孔、有的有缝隙等。若固体杂质入侵将造成精密偶件拉伤、发卡、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固体杂质入侵液压系统的途径有:液压油不洁;加油工具不洁;加油和维修、保养不慎;液压元件脱屑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固体杂质入侵系统: 2.1加油时 液压油必须过滤加注,加油工具应可靠清洁。不能为了提高加油速度而去掉油箱加油口处的过滤器。加油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手套和工作服,以防固体杂质和纤维杂质掉入油中。 2.2保养时 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滤清器盖、检测孔、液压油管等部位,造成系统油道暴露时要避开扬尘,拆卸部位要先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如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时,先除去油箱盖四周的泥土,拧松油箱盖后,清除残留在接合部位的杂物(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水渗入油箱),确认清洁后才能打开油箱盖。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铁锤时,应选择不掉纤维杂质的擦拭材料和击打面附着橡胶的专用铁锤。液压元件、液压胶管要认真清洗,用高压风吹干后组装。选用包装完好的正品滤芯(内包装损坏,虽然滤芯完好,也可能不洁)。换油时同时清洗滤清器,安装滤芯前应用擦拭材料认真清洁滤清器壳内底部污物。 2.3液压系统的清洗 清洗油必须使用与系统所用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油温在45~80℃之间,用大流量尽可能将系统中杂质带走。液压系统要反复清洗三次以上,每次清洗完后,趁油热时将其全部放出系统。清洗完毕再清洗滤清器、更换 新滤芯后加注新油。 3防止空气和水入侵液压系统 3.1防止空气入侵液压系统 在常压常温下液压油中含有容积比为6~8%的空气,当压力降低时空气会从油中游离出来,气泡破裂使液压元件"气蚀",产生噪声。大量的空气进入油中将使"气蚀"现象加剧,液压油压缩性增大,工作不稳定,降低工作效率,执行元件出现工作"爬行"等不良后果。另外,空气还会使液压油氧化,加速油的变质。防止空气入侵应注意以下几点: 维修和换油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排除系统中的空气,才能正常作业。液压油泵的吸油管口不得露出油面,吸油管路必须密封良好。油泵驱动轴的密封应良好,要注意更换该处油封时应使用"双唇"正品油封,不能用"单唇"油封代替,因为"单唇"油封只能单向封油,不具备封气的功能。 3.2防止水入侵液压系统 油中含有过量水分,会使液压元件锈蚀、油液乳化变质、润滑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磨损。除了维修保养时要防止水分入侵外,还要注意储油桶不用时,要拧紧盖子,最好倒置放置;含水量大的油要经多次过滤,每过滤一次要更换一次烘干的滤纸,在没有专用仪器检测时,可将油滴到烧热的铁板上,没有蒸气冒出并立即燃烧方能加注。 4作业中注意事项 4.1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 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使机械故障频发,大大缩短使用寿命。作业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一方面使机械结构件早期磨损、断裂、破碎,一方面使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冲击压力又会使液压元件损坏、油封和高压油管接头与胶管的压合处过早失效漏油或爆管、溢流阀频繁动作油温上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操作手要保持稳定。因为每台设备操纵系统的自由间隙都有一定差异,连接部位的磨损程度不同因而其间隙也不同,发动机及液压系统出力的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赋予了设备的个性。只有使用该设备的操作手认真摸索,修正自己的操纵动作以适应设备的个性,经过长期作业后,才能养成符合设备个性的良好操作习惯。一般机械行业坚持定人定机制度,这也是因素之一。 4.2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 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经排气后不能消除,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4.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班司机停放机械时,要保证接班司机检查时的安全和检查到准确的油位。系统是否渗漏、连接是否松动、活塞杆和液压胶管是否撞伤、液压泵的低压进油管连接是否可靠、油箱油位是否正确等,是接班司机对液压系统检查的重点。常压式油箱还要检查并清洁油箱通气孔,保持其畅通,以防气孔堵塞造成油箱真空,致使液压油泵吸油困难而损坏。 4.4保持适宜的油温 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30~80℃之间为宜(危险温度≥100℃)。液压系统的油温过高会导致:油的粘度降低,容易引起泄漏,效率下降;润滑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的磨损;生成碳化物和淤碴;油液氧化加速油质恶化;油封、高压胶管过早老化等。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不要长期过载;注意散热器散热片不要被油污染,以防尘土附着影响散热效果;保持足够的油量以利于油的循环散热;炎热的夏季不要全天作业,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油温过低时,油的粘度大,流动性差,阻力大,工作效率低;当油温低于20℃时,急转弯易损坏液压马达、阀、管道等。此时需要进行暖机运转,起动发动机,空载怠速运转3~5min后,以中速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操纵手柄使工作装置的任何一个动作(如挖掘机张斗)至极限位置,保持3~5min使液压油通过溢流升温。如果油温更低则需要适当增加暖机运转时间。 4.5液压油箱气压和油量的控制 压力式油箱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油箱气压,其压力必须保持在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压力过低,油泵吸油不足易损坏,压力过高,会使液压系统漏油,容易造成低压油路爆管。对维修和换油后的设备,排尽系统中的空气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检查油位状态,将机器停在平整的地方,发动机熄火15min后重新检查油位,必要时予以补充。 4.6其他注意事项 作业中要防止飞落石块打击液压油缸、活塞杆、液压油管等部件。活塞杆上如果有小点击伤,要及时用油石将小点周围棱边磨去,以防破坏活塞杆的密封装置,在不漏油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连续停机在24h以上的设备,在启动前,要向液压泵中注油,以防液压泵干磨而损坏。 5定期保养注意事项 目前有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置了智能装置,该装置对液压系统某些隐患有警示功能,但其监测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液压系统的检查保养应将智能装置监测结果与定期检查保养相结合。 5.1250h检查保养 检查滤清器滤网上的附着物,如金属粉末过多,往往标志着油泵磨损或油缸拉缸,对此,必须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能开机。如发现滤网损坏、污垢积聚,要及时更换,必要时同时换油。 5.2500h检查保养 不管滤芯状况如何均应更换,因为凭肉眼难以察觉滤芯的细小损坏情况,如果长时间高温作业还应适当提前更换滤芯。 5.31000h检查保养 清洗滤清器,更换滤芯,清洗液压油箱,更换液压油。长期高温作业换油时间要适当提前。当然,如能通过油质检测分析来指导换油是最经济的,但要注意延长使用的油,每隔100h应检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并更换变质油。 5.47000h和10000h检查维护 液压系统需由专业人员检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根据实践,进口液压泵、液压马达工作10000h后必须大修,否则液压泵、马达因失修可能损坏,对液压系统是至命性的破坏。 工程机械类论文:环保节能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与趋势 随着工程机械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工程机械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荷。为保护人类十分宝贵且有限的地球资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及工作舒适性,努力达到人、机和环境的亲和,很有必要按照汽车行业的环保标准来设计工程机械产品。尽管目前工程机械尚未归并入限制排放的机动车行列,但随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用烟度、噪声等指标的限制愈来愈严格;特别是随着装载机等数量大的工程机械产品在市政建设中的使用量不断加大以及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可以预见开发研制环保节能型产品是今后工程机械发展的趋势。鉴于此,徐工科技在装载机行业中率先推出了ZL40G环保型轮式装载机。 本文以ZL40G环保型轮式装载机为例,就机械材料的选用与设计、所要遵循的要点和所需考虑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设想。 1、环保型材料的利用 1)尽量采用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在各系统及部件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尽量是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而且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的材料,特别是结构件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比较容易装配和分解的大模块化结构和无毒材料,提高工程机械材料的再生率。 2)长寿命、低能耗及减轻重量的设计原则 通常来说,延长产品寿命就等于减少了机械的生产量和降低其报废量,降低产品能耗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减轻产品重量即可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要从减少环境负荷的角度尽可以考虑各系列产品同类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性。为此应在保持主机各项性能参数前提下,尽量减少主机和附属作业装置或机具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实现液压系统的轻量化和高效率。 3)尽量采用低环境负荷材料 工程机械零部件设计中应尽可能不使用氟利昂(空调)、含氯橡胶、树脂及石棉等有害材料。如装载机驾驶室和内饰上使用难以自然分解且对环境有害的工程塑料及其它一些非金属材料都加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仪表、散热器及蓄能电池等采购生产中,应尽可能减少或替代铅的使用量。因此在主机设计中一些附属零部件选用新型环保型材料很重要。 4)废弃零部件处理的污染最小化及综合成本最优化 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报废件处理简单、费用低和污染小,零部件要解体方便、破碎容易,能焚烧处理或可作为燃料回收。 2、环保型工程机械产品设计 1)选用低公害发动机 发动机是工程机械所有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部件,采用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高效率的环保型水冷增压柴油机能大大降低对环境的负荷。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措施或应用新型的环保燃料来进一步降低排放、噪声等,努力适应第三次排放法规要求。 2)降低整机振动与噪声 减振与降噪应该是产品设计中最需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在装载机设计中,动力装置采用双向减振悬挂系统就能克服整机动力传动系统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噪声及对动力系统的疲劳破坏;后桥设计成中心摆动结构能使后桥摆动中心与动力输入中心重合,很好地减少附加力矩对传动系统不停冲击所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避免在崎岖不平道路上整机各部件相互冲击所产生的噪声。除选择低噪声的发动机外,主机的结构布置或系统的结构设计也可以进行某些针对性的改进。如冷却风扇可不再由发动机直接驱动,而可单独由液压马达带动,这便于将风扇与发动机隔开并将整个发动机密封起来,从而使噪声不能通过风扇出风口传到外部,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液压管路排列来降低液压油泵振动、阀节流和油管振动产生的噪声;可在机罩等覆盖件处设计粘贴吸音隔音材料;可设计全密封整体式驾驶室,密封减震,隔音降噪,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3)液压系统的清洁和防渗漏 保持传动液压油的清洁度对工程机械的液压传动非常重要,因此精心设计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如采用高效高精度过滤装置)十分必要,这样就可去除油液中微尘垃圾、机械磨损物等杂质,减少液压元件故障与磨损、延长常用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液压油的更换频率;同时可有效避免液压油在工作中温度升得过高过快,延长换油间隔时间,减少对周边作业环境的污染。另外通过采用增压液压油箱,可改善泵的吸油效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能很好地防止外界灰尘和水分进入油箱,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清洁度。液压系统的渗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是目前部分工程机械产品中普遍存在的,液压管路采用耐腐蚀、防老化、具备优良密封性能的进口优质胶管很有必要;为了减少损坏软管的废弃量,设计时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使用硬管;对设计过程中只能采用软管并且容易破裂时油液流出而污染环境。 4)系统高效节能的设计 工程机械的高效节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减少能源消耗即意味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用电控高性能长寿命节能型发动机是研制环保型机械最基本的一环;另外在设计时采用双泵分合流技术、液压负荷传感技术、静液驱动技术等都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工程机械产品人性化的设计 1)环保安全关怀型驾驶室的设计 如采用防紫外线辐射玻璃的全密封整体式、经减震降噪处理的“安全环保型”驾驶室,室内配置无氟环保型冷暖空调,并设计FOPS及POPS驾驶室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如司机座椅可全方位调节、功能集成的单操纵手柄、可调式转向驱动器、全自动换挡装置、电子监控与故障自诊断系统,再辅以合理美观的颜色搭配,可大大改善司机的工作环境,缓解疲劳,提高作业效率。 2)自动加脂装置或集中润滑系统的配置 传统的手动加注润滑脂费时费力,而且通常有多余的油液溢出来污染周边环境。因此研制环保型工程机械就能自动定时加注润滑脂的设备,如集中润滑系统就能自动定时给各铰销加注黄油,其加油量经过仔细计算后设定,可很好地保证各销轴得到足够的润滑而又没有多余的油溢出,既环保又方便。另外对于小型机械,鉴于降低设计成本,可采用密封的销轴或使用新型材料的特殊轴套、或设计二级防尘结构等防止外部异物的进入和内部油脂的排出,从而延长加注润滑油的间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外观美学设计 传统的工程机械产品一直是外形粗放、笨重的形象,环保型产品更应注重外观美学和车身的流线型设计,达到机器的环境的谐和,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如发动机机罩就可进行造型别致美观的流线型设计,整机的标识标牌应精心布置、设计,良好地体现环保特色。 4)人性化设计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化代表了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实现了各种工况下自动判断、挖掘机器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达到发动机的最佳功率匹配,减少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并自动诊断机器状态,使机器使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因此控制和操纵的人性化能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系统可靠性设计 尽量运用高可靠性的成熟技术和借用经市场考验后的成熟系列零部件可延长各关键系统或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例如降低制动元件的更换频率就相当于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工程机械类论文:电气工程机械管理探究 摘要:伴随电气工程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高,电气工程机械已是企业的核心生产力。而电气工程机械的普及不但缩短了工程工期,同时从根本深化了工程品质。但是,电气工程机械在使用环节会因很多外在因素所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气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因此,怎样完善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以试论电气工程机械管理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关键词:电气;工程机械;管理 一、影响电气工程机械管理工作的因素 在工程环节,电气工程项目通常存在涉及面大的特性,机械装置、工作者调动频繁。管理系统若无目的的精简机械设备及管理工作者,或将工作人员整合至其他系统予以兼管,那么就可能造成管理层和操作层断档,进而导致工程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有效性下滑。同时还有一些工程企业未构建健全的机械管理体系,对机械设备的台帐与相关档案缺乏有效且明确的管理,致使机械管理工作毫无章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一些工作者只是侧重于使用,对所存在的问题无法第一时间予以有效的处理;同时,在机械发生故障需维修时,一些维修者无法从实质处理故障,因此导致机械故障变得更为严重。这但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及工期,同时还提高了维修资金与运转费用。因为个别工作者对工程技术与设备使用并未完全掌握,特别是短期聘用人员,专业能力层次不齐,通常不会侧重于工程条件与作业方法的适应性,进而造成机械设备始终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更有甚者会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这从根本加剧了机械的磨损度。现阶段一些工程企业对电气工程机械的故障与老化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电气工程机械无法匹配于现代工程的需求。个别管理工作者仅侧重于短期收益,并没有顾及电气工程机械的有效性,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举措使用已经淘汰的设备,造成电气工程机械故障率骤增。这不但为相关工作者带来安全隐患,同时还会导致施工效率降低的问题。 二、电气工程机械管理的有效举措及建议 电气工程机械管理即为电气工程的核心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为:从电气工程机械的使用周期掌握管理的客观规律,同时深入了解电气工程机械系统的最优管理机制。电气工程管理的侧重点即为分析保障系统的有效性,以保证维修能力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收集分析电气工程机械的稳定性与维修保障方面的参数,和过去积累的使用维修分析参数予以对比,分析其保障的有效性,因此对电气工程机械使用及维修情况予以评价及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改进建议同时反馈至维修设计以及设计制造阶段,以深化此阶段内的工作,同时为设计新机型的维修规划及维修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依附于运行费用统计参数予以经济评价。构建现场电气工程机械的保养及维修工作,第一时间处理现场电气工程机械故障;依附于电气工程机械的使用状态,设计维修计划,安排好现场电气工程机械的保修,从根本减少机械维修对工程的不利影响。现场修理的侧重点是对电气工程机械突发故障的现场抢修。而抢修即在工程现场上通过应急诊断与修复举措,以恢复工程所需的基本功能为先决条件,第一时间对电气工程机械的损坏区域予以修复,让电气工程机械可以完成预定的工作并撤离现场,其特点为:时间紧迫、恢复状态存在多元化特性。现场抢修的特性直接影响了修理的模式,其既可以是现有规程上制定的修理手段,举例说明:总成互换修理、原件修复,同样也可以是临时性的修理模式,举例说明:配用、粘接、焊接、捆绑以及拆拼修理。众所周知,电气工程机械具有更新换代较快的特性,而更新换代也会从根本影响企业的工程竞争力。所以,企业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不要仅为眼前的效益,我们要遵循机械报废原则,深化电气工程机械的换代。经合理的检测,把高能耗、效率低且无法适用于工程的机械换掉,用以保障工程品质及稳定运行。同时隶属明令禁止淘汰的电气工程机械,予以报废处理。要让电气工程机械时刻保障良好的工作效率,因此为工程项目建设铺平道路,从根本深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气工程企业若想深化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那么就要遵循下述几项基本管理原则:第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善的体系即为电气工程机械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定岗到人,予以整体管理;第二,构建完善的机械设备统计机制,深化电气工程机械的整体管理,同时要设立明确的设备档案,同时做到按时检查;第三,拟定绩效机制,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电气工程机械管理者要遵循保养使用说明,拟定有指向性的保养计划,同时和操作者予以技术交底,阶段性抽查保养工作。构建明确的奖惩制度,将电气工程机械的保养以及运行等归类于奖惩制度,以深化相关工作者的责任心,进而确保电气工程机械的稳定运行。伴随现代科技的全面进程,电气工程机械也在持续的更新,其技术含量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需要相关工作者加强学习,了解前沿的技术知识。工程企业要深化培训力度,挑选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工作者,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定期组织工作者参加电气工程机械操作竞赛,构建一个技术交流、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同时依附于工程的实际情况,利用技术知识讲座等举措,第一时间推广有效的经验,因此去深化工程机械操作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电气工程机械管理我们需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定岗到人,在此基础上予以整体管理。构建机械设备统计机制,深化电气工程机械的整体管理。同时要拟定绩效机制,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对企业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侧重于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工作。电气工程机械管理有效性会从根本影响企业利益。所以,要有指向性的完善电气工程机械管理,相互制衡,以科学为基点,探索并择取前沿的管理举措,让电气工程机械的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合理化。 作者:张勇 单位:山东招标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类论文:工程机械研发中的环保节能技术 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工程建设领域当中,工程机械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效率,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机械研发的过程当中,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对此进行了必要的研究。 关键词: 工程机械;产品研发;环保节能;生态环境 自从商业世纪90年代开始,以房地产市场为代表,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开始快速发展,同时大量的工程机械被投入到建设领域当中,极大的推动了工程建设的力度,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在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工程建设的力度也将不断加深。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工程机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工程建设进度以及效率的有力保证,因此工程机械被大范围的使用。但是工程机械的大范围使用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机械研发的工程当中加强环保节能技术的使用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既保证了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同时也避免了环境污染。 一、国内外工程机械产品的环保节能分析 (一)国外工程机械产品的环保节能分析 目前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在工程机械领域当中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同时也非常重视节能环保的问题,同时还制定了具体的标准。例如,在德国的工程机械领域当中大部分的发动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与管理,可以随时对发动机的功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动力损失的状况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大幅度的节省了燃料,同时也使得发动机的寿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西方发达国家,在最近几年当中以微电子为代表的各种先进技术都逐渐被运用到工程机械的研发过程当中,从而极大的推动了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的水平。一般来说国外在进行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的过程当中都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降低发动机排放,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同时最近几年当中也逐渐开始向着混合动力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环保节能分析 我国在工程机械领域方面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拓展,一大批工程机械公司逐渐开始发展起来,例如,三一重工、徐州重工等都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工程机械公司。但是目前阶段我国在工程机械的环保节能研发方面的起步较晚,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技术指标与法律法规。例如,目前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工程机械都存在着噪音大、尾气排放量大的特点,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此外,目前阶段我国的工程机械领域在节能多路阀以及液压泵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从而无法与发动机实现有效的匹配,限制了节能环保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工程机械研发中的环保节能技术研究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当前阶段工程机械研发过程当中环保节能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目前阶段国内外市场当中在工程机械环保节能方面的基本情况,在下文当中笔者将介绍在工程机械研发当中的几种环保节能技术。 (一)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目前阶段,全电子控制的柴油发动机在工程机械研发中的使用力度已经逐渐越来越大,通过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的柴油喷射量以及喷射时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可以通过软件来控制其实现动态的变化,因此,在不同的工况下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曲线,从而使得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同时还可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以及排放量。目前阶段我国潍柴发动机已经开始研发发动机的电子控制技术,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电子插装结构多路阀 电子插装结构多路阀与传统的多路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是通过电子液压系统来实现对产品不同功能的实际控制,同时还采用了CAN总线控制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双平行阀功能,此外还需要采用整体式结构,最终使得电子控制有效实现,能量损失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终达到节能的根本目的。 (三)新型传动系统 目前阶段许多企业对传动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也表明改进传动系统可以有效节省能源。新型传动系统主要包括液压传动系统、机械传动系统以及电传动系统等不同的组成部分,多种系统共同组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机械传动的效率,从而使得极大的提高了节能效果。例如,在液压传动系统当中,静液压传动装置是以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为主组成,附加各种变量控制单元和传动元件成为一种无级变速的传动装置。与传统的液压传动系统相比其效率更高,布局也更加的灵活,同时对于功率的利用也更加的合理。 (四)人性化设计 在现阶段的工程设计当中,人性化设计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强工程机械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可以使得产品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使得操作人员操作的灵活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在最近几年当中我国的工程机械研发在人性化设计方面以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驾驶室的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设计的加热空气悬浮式司机座椅可全方位调节、防紫外线辐射玻璃的透明天窗。 三、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我国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加强工程机械研发的环保技能技术的研究不仅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工程建设的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工程机械研发环保节能方面的基本现状,并总结了具体的环保节能技术,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的研发有所帮助。 作者:舒龙挺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工程机械类论文:公路工程机械配置与维护 摘要: 公路施工为社会交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于公路建筑设备和机械管理十分重要,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机械设备,文章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经济化配置,并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分析了公路机械设备的管理科学化策略,希望能够为公路施工建设机械设备管理起到作用。 关键词: 机械设备;公路施工;配置与维护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配置和维护在公路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能够加深对公路机械设备配置与维护的了解,本文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经济化配置中优化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和在选配机械设备注重效率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对机械设备维护提出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化检查和科学合理维护机械设备等建议,希望能够对公路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的配置和维护起到作用。 1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经济化配置 在公路的管理过程中,要能够针对公路机械设备进行优化配置工作,通过对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的优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进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公路建设工作效率,从而能够缓解管理建设劳动强度,有助于达到节约人力物力,增加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加强管理效率,取得更加优秀的经济效益。 1.1优化选择施工机械设备 在公路施工建设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不同的施工设备选择,要能够根据施工量的大小进行机械设备的选择,要能够根据施工量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施工设备,同时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机械来选择不同的型号和数量,同时要能够提前规定好不同的进出场时间,以保证施工设备和技术能够应用在公路的施工建设中来,同时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建设标准来选择不同大小的设备和机械。比如针对一些建设工程量较大的公路工程,要能够选取数量较多和型号较大的施工机械和设备,以保证公路施工工程有序进行。针对一些公路施工量小的工程,要能够选取数量较少同时型号也是较小的施工设备,以保证公路施工工程有序进行。但是在进行设备选择方面,不能够简单的依据施工工程量的大小来进行选择,同时要能够考虑到不同的施工工程量,采用科学分析的态度,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和设施。以保证公路施工设备之间能够科学高效配合,保证整个公路施工科学高效进展。要能够根据公路施工的条件和手段来进行选择更加适宜的公路建设设备,保证整个公路施工经济成本得到合理控制。在公路施工方面,不仅仅要选择科学适宜的施工设备,同时要能够选用科学高效的施工技术,以施工技术作为主导,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更为合理的施工工程建设。比如针对公路的土方施工,要能够综合考虑到土方的运输情况,在进行施工设备选择方面,多选用推土车和运输车等设备,以保证整个土方施工工程合理进展。在针对公路路面建设方面,要能够针对性的选用混凝土拌和设备与摊铺机,同时要注意对路面的夯实机的选择,通过对不同施工设备的选择,保证每个工程建设能够各司其职,每个设备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独特的功能效用,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工程建设迈向新台阶。 1.2选配机械设备应注重效率 在进行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要能够科学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要能够根据不同的设备来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连贯性。另一方面,要能够将整个公路施工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条件及基础综合分析。机械设备本身制作的条件和实际的工作条件略有差异,要能够结合具体的工作去进行选择合适的工作设备,在进行施工设备选择时,要避免设备选择的盲目性。在实际的工作期间,机械设备的使用条件主要指的是机械设备所发挥出的自身效益和工作效率。所以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期间,要能够从根本上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避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相关问题,阻碍公路工程建设的进展。对于整个公路设备机械要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对机械设备的维护:(1)进行设备机械选择的过程中,要能够综合考虑到公路建设工程后续工作,尽量避免选择功能单一的施工设备,尽量选择一些有相对搭配的施工设备,保证机械设备发挥出应有的工作效益。(2)在进行机械设备选择的同时,除了选择有可搭配的设备,还要能够选取相关综合性能的机械设备,以缩小建筑设备配套环节,保证整个公路施工过程中简单便捷,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个公路建设的工作效率,为后续的工作建设打下良好基础。(3)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相关的主力设备和设施,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薄弱环节,比如在进行道路路面施工过程中,运输车的效用要比在土方施工中发挥效用低,但是同时也要注重对土方运输车的使用,可以安排土方运输车进行输送其他与公路建设相关的物品,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科学高效,从而能够达到局部施工机械设备之并列实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科学化维护 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机械设备很容易存在相关障碍,机械设备一旦出现障碍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有的工程设备是主力施工机械,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公路建设停滞。而对于一些重大的机械故障,主要是因为一些小故障没有得到重视造成的,由于忽略了一些设备中的小障碍,久而久之,才可能引起整个机械设备出现大障碍的情况,机械设备一旦出现大障碍,不仅会导致工程的建设进度减缓,同时也有可能造成整个机械设备报废。为整个公路工程的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会造成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在施工工作进行中,要能够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护工作,保证整个公路建设设备处于健康平稳的状态。 2.1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化检查 众多实践表明,在整个机械出现故障过程中,多数都是由于不重视日常出现的小毛病而导致的,如果在故障发生最初时间内,对机械设备进行相应预防检查,那么就会很大程度上避免机械设备出现更大故障。所以对于机械设备,要能够实现日常检查工作。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查,要能够从日常维护和巡检两个方面进行,在日常维护方面,可以借助相关的技术来达到对机械设备的检查效果,可以对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和中途休息内进行检查,对此可以利用“十字作业法”来加大对机械设备的检查,保证检查的高效率性。另外一个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巡查人员,进行对设备机械的检查工作,每日进行检查,做好记录,然后每周进行汇总,将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能够看出机械设备的使用特征和潜在故障,可以设立奖励机制,以鼓励每个工作人员的检查意识。 2.2科学合理维护机械设备 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化和科学技术的检查工作,能够发现机械设备之中存在的相关障碍,对此要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维修措施,加大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力度。针对不同的故障要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切不可盲目修理。比如针对机械设备缺乏润滑油的情况,要能够针对性添加润滑剂,同时要做好工作记录,为后续工作进展提供数据支持,千万不可随意进行维护,必须合理选择润滑剂维护机械设备。 3结束语 总体来说,公路工程施工与建筑设施和机械的选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此我们要能够在机械设备选择的过程中优化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和在选配机械设备时注重工作效率,同时要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的科学检测,针对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采取更为科学的方法进行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工程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促进工程施工效率的提高。 作者:许伟芳 单位:云南第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论文: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面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治安综合治理,维护高校治安秩序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重要保证。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根本要求。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是要注重以学生为本,要突出学生在高校内安全保卫工作全过程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高校主体,也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之本。满足广大学生安全需要,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这既是安全保卫工作应尽的职责,也是学校保卫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的方针,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狠抓安全意识的提高,是安全防范的根本。高校在治安防范工作中,首要是抓对人的教育和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在工作中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预防教育和管理工作:一是搞好安全法规宣传教育。采取集中上课,专题讲座,观看图片展览和影视节目,利用校内宣传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师生的防范意识。二是加强行为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腐蚀和影响;指导班级开展安全法规学习和自律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安全用电、安全出行、谨慎处事,依法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三是举办安全员和义务消防队员培训,多渠道、多方位强化、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逐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安全防范工作的氛围。 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一种约束机制,没有制度就等于没有规矩,没有约束力。高校必须建立一整套制约机制。除了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外,同时还应体现自身的工作管理特色,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校纪校规,约束师生员工的行为。 狠抓内部防范,从源头上构筑确保安全的防线。抓好学校内部安全防范必须建立在人防、物防、技防三个基本点上。首先,人的防范是决定因素。要配强配足保卫干部和精明强干的校卫队员。其次,物质防范是基础。要对学校明确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严格落实铁门、铁窗、铁橱、防盗报警器等设施的配置工作。再次,技防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高科技手段在学校内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优势,完善计算机管理网络,充实情报资料数据库,建立与健全电子监控、报警体系,实现科技创安,加强科技防线。 狠抓检查,强化整改,防患未然。为了把安全防范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必须突出抓好三个检查。一是要突出抓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的重点检查;二是要突出抓好放假前、假期中、开学后的全面检查;三是要不间断对校园不放心部位实施突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指定有关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对问题大、花费多、存有重大隐患的部位,要向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汇报,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确保不发生人为的治安和安全责任事故。 加强高校保卫队伍自身建设,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保障。高校保卫队伍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战斗集体,是一支担负着繁重保卫工作任务的队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对保卫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高校保卫队伍,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保卫队伍必须具备以下六点基本素质。一是政治素质要坚定。高校保卫队伍担负着防范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保障国家财产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高校政治、治安秩序和正常的教育科研工作秩序的重任。要完成好这些任务,这就要求高校保卫队伍要自觉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政治素质。从而保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不会迷失方向。二是道德素质要崇高。在新的历史时期,笔者认为高校保卫队伍应具备如下职业道德素质。热爱保卫工作,热爱教育事业;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努力工作,勇于创新;文明执勤,热情服务;严格管理,规范统一;三是心理素质要过硬。工作中,保卫队伍要确立起过硬的心理素质,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克服各种畏难情绪,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磨炼自己的工作意志,做到处变不惊,镇静自如。四是作风素质要高。保卫队伍要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自律作风。通过这些作风的培养,真正成为一支让师生满意、领导放心、犯罪分子惧怕的队伍。五是业务素质要专深。高校保卫工作是一项集执法、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胜任这些工作,必须具备娴熟的破案能力和整体实施方案的能力;熟知保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熟知违法犯罪和各种灾害事故的预防、预测和综合治理;具备良好的视察思维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六是身体素质要强壮。保卫工作具有突出性、连续性、紧张性、危险性等特点,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因此,保卫队伍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是做好保卫工作的必要条件。 房屋建筑论文:论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的方式分析 摘要: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施工中出现了大量的混凝土裂缝,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经验,探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泵送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1.商品混凝土构件裂缝形成的因素 1.1砼结构裂缝的种类 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是指对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等结构功能有不利影响的宏观裂缝。由于混凝土混合料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凝结硬化,产生体积变形。水泥石的干燥和冷却收缩大,集料的干燥和冷却收缩小,同时水泥石和集料之间相互粘结和约束,同时由于收缩变形产生微孔和微观裂缝,构件受力以后,微孔和微观裂缝逐渐连通、扩散,形成宏观裂缝。 裂缝的种类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外荷载(静、动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二是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还有一种不多见的裂缝是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假设模型的差异引起的。但是,近年来大量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实测研究证明裂缝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包括温度变形(水泥的水化热、气温变化环境生产热),收缩变形(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及地基不均匀沉降(膨胀)变形。据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工程结构产生属于变形变化(温湿度、收缩与膨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约占80%,属于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20%。 1.2施工阶段商品砼对结构裂缝的影响因素 (1)混凝土所处环境中有害介质的浓度。当前城市污染日甚,大气、雨水中均会有硫酸盐、氯离子和某些盐类等浸蚀性介质。当浸入到混凝土的有害介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均会加速钢筋的锈蚀,破坏混凝土内部结构,使混凝土开裂时间提早,如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势必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2)混凝土所处环境中CO2的浓度。环境中的浓度,由于硬化混凝土内部Ca(OH)2存在。混凝土必然要与周围环境中的CO2发生碳化反应生成CaCO3,这种反应使固相的体积减少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较大的碳化收缩。CO2的浓度越大,碳化反应越容易发生。 (3)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湿度.混凝土具有湿涨干缩的特性,由于外部环境湿度小于混凝土内部湿度而引起的混凝土干缩裂缝是非常常见的。这种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中的水由表及里向环境中散失,当混凝土内部水迁移速率小于表面失水速率,则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毛细血管收缩应力,当这种力的作用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出现裂缝。 (4)振捣时间.商品混凝土属于大流动性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振捣时间长,在振捣处会出现富浆部位,富浆部位较容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终凝后继续收缩发展成贯通裂缝。有的工地,为减少拆装泵管次数,将混凝土拌和物集中卸下,用振捣器赶料,使大量浆体被赶走,粗骨料留在原处,导致混凝土不均匀,浆体多的部位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 (5)混凝土养护十分重要,如果墙体和柱、梁的保温养护不到位或养护时间过短,很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初凝之前养护不当会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引起失水收缩。此时骨料和水泥之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变形,其收缩量可达1%左右。在混凝土表面上,特别是在抹压不及时和养护不良的部位出现龟裂,宽度达1mm~ 2mm。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 2.1加强混凝土施工现场管理 (1)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包括浇筑顺序,一次浇筑层厚,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布料的位置,密集钢筋处下料与振捣,预埋管线的 处 理,预留洞口钢筋配置,模板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的可靠性,钢筋的绑扎、位置及固定等等。 (2)施工荷载的控制。施工荷载为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条件限制不可避免地附加在结构上的所有外力因素的总和,比如模板及其支搅体系、钢筋、布料机等,往往是结构设计时难以准确预估的因素,其荷载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比正常使用荷载更为不利,其作用更容易使得混凝土在其硬化过程中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值而产生受力裂缝,因此需对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和这些荷载可能导致出现的裂缝宽度进行验算,同时施工过程中需严格地控制这些荷载。 2.2浇捣工艺 在浇筑开始前要作必要的清理准备工作,完成模板、钢筋的最终检查和浇筑设备及临时设备的检查。混凝土浇筑有以下三个要点:1)不做冷接缝;2)不能引起材料分离;3)应尽量在短时间内浇筑完毕。振捣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减免常见质量事故的关键性工序,施工时应严格遵照有关规程要求,要注意振捣均匀,避免振捣过度或不足以及漏振,要避免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赶料。如果发现干缩裂缝出现,混凝土表面开始硬结,人工抹不动时,可采取平板振捣器进行二次振捣的方法,使混凝土进一步密实化。 2.3做好混凝土运输的控制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眭,避免产生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分离、泌水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3.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3.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再混凝的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士表面出现泌水的现象十分常见,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必要及时清理表面的泌水。因为泵送混凝二水灰比较大,泌水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清理干净,就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2应及时按温度技术进行保湿养护 ①保温养护措施,为了预防裂缝,应保证混凝上内外温差和降温的程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②温度保持持续的时问,根据温度应力,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养护时间不少于15天。当拆除混凝土表面的保温隔膜时,要逐层拆除。③保温养护过程中,混凝士表面的湿度是要一直保持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温差裂缝。 保温养护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以预防裂缝的产生,其次,也是为了减慢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再利用混凝士的抗拉强度,捉对设备设旌的安全装置要经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在购买新设备时,必须同时购买其防护装置。设计制造设备设施时,应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进入到年度和中长期生产经营计划之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整体安全性。 4.结语 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及发展不但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功能和使用年限,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及抗渗能力等。商品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从设计、施工、养护到运营等各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不仅相互联系,而且相互制约。所以,在实际工程实践中要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各种原因,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研究,全面剖析,重点施制,同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 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房屋建筑论文:房屋建筑保修阶段监理实践与探讨 摘要: 国家《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将工程质量保修期的监理工作列入施工阶段的监理内容。笔者有幸参与某小区一等工程项目(多层房屋30余栋建筑面积15万余m2)的保修阶段监理工作感触颇深,特撰写此文与同行切磋交流。 关键词: 施工监理 房屋保修 一、监理依据和工作重点 1、工程保修监理依据。工程保修是指工程质量保修,监理应依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深圳市施工监理规程》、《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设计文件、工程质量验评标准进行。为了确保保修及时保证质量施工合同还应规定工程质量的保修金额(一般为工程总造价的5%)和保修金的预留与支付方法以及保修金的利率。经过业主方与承包商协商,也可以签订专项工程保修合同。 2、关于工程保修期的计算。关于工程的保修期限应依据监理单位与业主方签订的《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文件中规定的期限。监理合同中规定的是监理业务期限,目前一般保修期监理定为1年,而施工合同规定的是承包商对工程负责报修的期限,但必须符合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章建设工程质量保修的规定。故施工合同规定除屋面防水工程等为5年,其余部分工程保修期定为2年。 3、保修阶段的监理工作重点应根据具体工程对象和工程使用状况确定。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应列为监理重点: ①对应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关注其观测成果和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是否已沉降稳定,如发现异常情况,应通知设计和质监部门进行分析研究处理; ②对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缺陷进行调查,重点是楼地面、墙面、天棚以及门窗工程; ③调查屋面、浴厕间、外墙面防水效果; ④给水管及排水管有无渗漏以及卫生洁具使用状况。 二、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工程进入保修阶段,承包商已撤离现场,而监理单位则应根据工程项目大小(可以不设项目监理机构)宜在参加该项目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监理人员中保留必要的人员。 2、监理人员要渔业主方密切联系,关注工程使用状况是否正常,随时听取用户意见。同时,与有关承包商保持电话联系,并且要求承包商指定一名联系人。 3、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时,督促承包商向业主方提交《质量保修书》,其内容为具体保修项目,期限以及有关承诺。 4、组织承包商对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质量回访,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为宜。并在气候突然变化(台风、冬季低温)如台风暴雨过后组织使用单位进行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按单位工程进行登记。 5、在工程保修期1年即将到期的前1-2个月,由监理人员组织业主方以及承包商共同对工程进行全面目测检查。发现的问题及需要维修的内容按单位工程列表登记。 6、监理人员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以上质量回访与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与缺陷发现的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并确定质量缺陷的事实和责任。比较严重的质量缺陷应由监理人员组织业主、设计人员和承包商共同研究确定原因。关键是要确定该工程质量缺陷是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的。因为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工程存在的质量缺陷均应由承包商负责,无条件保修。监理人员及时发出《工程维修通知书》要求承包商在接到通知书十日内派人进行维修。比较重大的质量缺陷,如基础不均匀沉降和屋面、地下室渗漏等质量问题要求责任方提出缺陷的处理方案,经过监理、设计人员、业主方共同审批后,由监理人员监督实施处理。 7、承包商若不能按监理人员要求及时进行维修,监理人员应书面通知业主,可由业主委托其他承包商完成。(同时,监理人员要与原承包商沟通)。其维修处理发生的费用依据施工合同规定在质量保修保证金中扣除。 8、当监理合同约定的工程保修期监理业务过期后,承包商应按施工合同和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仍需对工程继续履行质量保修义务。 三、关于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问题的几点认识: 1、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笔者发现目前设计施工图纸文件中,均未有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说明。据国家《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3类普通房屋和建筑物,其设计年限为50年,并明确工程是在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前提下才能满足的条件。 2、在保修阶段监理工作中发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移交使用单位后,有的使用单位擅自改变设计使用功能,即出现工程的非正常使用条件,增加了结构的活荷载甚至破坏了屋面和外墙面防水功能等情况。举例说明: ①楼层办公室改为档案资料室,宿舍改为文具仓库; ②屋面上加设太阳能热水器,电视等无线接收设备,屋面和外墙面设置大型广告牌; ③室内进行二次装修扩门拆墙,改变水、电管线; ④屋面天沟灰尘和生活垃圾堆积,天沟流水不畅,个别水落堵塞等。 监理人员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即应书面通知业主或使用单位,并提出处理意见,引起重视。 3、关于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分部保修如何实施,缺乏具体配套措施,不好操作。因保修期为50年,是人生的大半辈子。岁月沧桑,人事沉浮,50年后去哪里找承包商和责任人?又如何分清责任工程是否属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笔者认为实施这条不大现实。 四、几点体会和建议: 1、监理单位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监理工作中,无疑是正确的。只有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严格的控制,不留人和质量隐患,使工程竣工每一分部质量均达到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同时满足用户的使用功能要求,使业主放心使用。实践证明,施工阶段监理工作越到位,保修监理工作量就会大大减少。 2、当房屋建筑工程投入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对结构构建产生时间效应和构件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中以及地基的沉降等原因会产生变形。同时,在建筑物协调变形过程中会产生次应力的不利影响。(当然,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以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以上结构、构件不会发生超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质量问题。)故工程在使用一阶段后,会出现这样、那样质量小问题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所以说工程质量保修是必要的,即使竣工验收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工程也不例外。 3、监理单位对保修阶段也要像施工阶段监理那样重视,就像工业产品售后服务那样,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搞好保修阶段监理工作,也是监理单位提高资信度保持监理行业形象,创监理品牌的重要方面。 4、监理人员首先要模范地贯彻执行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关于有关工程保修的规定,在施工阶段监理工作中,严格控制材料、构配件质量和施工操作工序质量,确保工程在正常条件下施工。同时呼唤业主方要确保工程的正常使用条件和采取正常的维护措施,以求房屋建筑工程达到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 5、建议国家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贯彻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制定关于房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保修期为50年的相应的具体配套措施便于实施。 房屋建筑论文: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常见裂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处理以及预防的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 裂缝 原因分析 防治 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业已表明,裂缝的存在是材料本身固有的物理特性,任何结构物的裂缝都是不可避免的,房屋建筑工程也是如此。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经常会遇到一些结构构件出现裂缝的工程问题。因此,对裂缝进行分析,究其产生的原因,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如何进行修复,是很有必要的。 一、因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由于砖砌体是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较低,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很可能是结构破坏的特征。因此,正确认识这类裂缝的形态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这类裂缝主要产牛原因有;柱、窗间墙高厚比较人的中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承载大梁的墙局部受压;轴心受拉或偏心受拉;砖挑檐的竖向剪力:墙柱的大偏心受压;砖平拱的竖向弯矩:砖过梁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二、基础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1)正八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大,建筑物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正八字形裂缝。(2)na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两端小,建筑物形成反向弯曲而造成倒八字形裂缝。(3)斜裂缝:建筑物地基局部软弱,造成局部沉降量过大而出现斜裂缝,相邻的建筑物间距过小,新建的高层建筑造成原有建筑不均匀沉降。(4)竖向裂缝:底层大窗台下的竖向裂缝,主要是因为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量大于窗下基础的沉降量(因为大孔洞削弱墙重),使窗下墙产生反向弯曲变形而开裂。(5)水平裂缝:水平裂缝一般有两种。①窗间墙上的水平裂缝,一般都在每处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存上;②水平裂缝发生在地基局部塌陷处,这种裂缝较少见。 三、温度变化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1.温度裂缝形成的机理简析 外界温度变化使组成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产生胀缩变形,当这种变形受到其他构件的约束时,就会在构件内部或相互约束的不同材料构件之间产生应力(主要为拉应力和剪应力),当应力超过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产生了温度裂缝。 在使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屋面板与墙体之间,线膨胀系数a差异较大,通常混凝土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a1=10×10-6,砌体的线膨胀系数a2=5×10-6。当两者以相同的温差升降时。由于线胀系数不同,在接触面上将产生相对位移,而这位移受到限制,则产生剪应力。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的直射,通常屋面板的温度总是高于墙体的温度变化,使得这种剪应力更大。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tmax ftk时墙体就产生斜向温度裂缝。当温度应力超过墙体的抗剪强度tmax fv时墙体就产生水平温度裂缝。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就在门窗洞口四角产生竖向及斜向裂缝。而楼板的斜裂缝主要由于纵横双向框架梁受热膨胀产生推力作用于端角楼板上,超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产生了斜裂缝。 2.房屋建筑工程出现温度裂缝的修复 在发现温度裂缝时,不要急于修复,应观察到裂缝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若发现屋面保温层末达到热工要求和标准时,首先应重新改做屋面保温隔热层,以防止裂缝继续活动。鉴定裂缝的稳定方法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贴玻璃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判断确定。对裂缝的处理须从建筑的美观、强度、耐久、使用功能等方面并充分考虑到裂缝形成的机理,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大致有:①裂缝细小,对房屋正常使用影响不大,可暂不处理;②裂缝虽细小,但已造成墙面、屋面、楼面的渗水,或对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保护的需要,可采用嵌补密封或压力灌浆进行处理;③对于裂缝较大、较多又贯穿墙体,不仅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还对房屋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或φ6@500钢筋网片,并用φ6@500的钢筋穿墙将两钢筋网片拉紧固定后,外抹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以补强加固。 四、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温州地区蒸压灰砂砖,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缺少使用经验,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①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蒸压养护后,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但根据生产经验,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因此,体积极不稳定。 ②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否则影响明显。③砖体表面太光滑,粘结性能差,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预防的主要方法:①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②严格控制含水率;③严格按温州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④改善砖面造型。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五、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如砌体通缝,灰缝砂浆不饱满,含水率掌握不当,脚手眼设置不当,组砌不当等。这些裂缝形态各异,必须对症防治。 六、结束语 综上分析,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温度裂缝问题必须从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全面综合的分析,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修复措施。只要有足够的重视了,方法得当,温度裂缝的发生的几率、严重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均能降低到理想的水平。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应当机立断,迅速采取相应对策,排除动力源,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 房屋建筑论文:浅谈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摘要】房屋建筑的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危。所以有效的实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建筑施工的特殊性,重要性以及发展上开始论述,并且提出了包括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质保体系,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确保材料质量和施工最优化等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房屋建筑施工的涉及面非常广泛,而它的施工也有着一个复杂无比的过程。在施工中,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比如设计,地形,地质,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设施,管理制度等等,这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如今我国的工程项目几乎每一个都处在不同的地点和环境,完全没有所谓的教科书或者现成案例可以作参考,在建筑过程中我们要靠着经验和摸索来前行,而且它也没有像工业生产那样的固定的流水线,在生产流程中不易管理。在建筑工程中,还有许多人为或者自然的原因造成质量不好,比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差异,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等,都很容易产生质量上的出入,从而导致发生相关质量事故。所以实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1.1 建筑施工的特殊性 建筑的类型以及样式繁多,对于规模的要求也不同。施工作业非常受天气的影响,而在许多复杂的工程如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配等,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从而能保证施工正常有序的进行,用以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降低建筑成本的目标要求。 1.2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工作的好坏,可以说决定了企业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等问题。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具备了优良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设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设备,同时又需要有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发展实施。 1.3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所承担的工程可能在结构上就更为复杂,在功能上更为特殊,在装修上更为新颖,从而促使了生产技术水平必须不断提高,技术装备也必须更为先进,而技术管理上也要求更高,所以施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 想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比如施工质量责任制以及事故报告处理等责任制度,同时也要让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在真正工作中得到发挥,使其能发挥真正的监督施工质量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人是作为最基础最基本的要素存在。它不但是操作者,同时也是组织者。他不仅是被控制的对象,同时又是控制的对象。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出产不合格或者工程事故的源头。因此,在整个质量控制工作中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了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把施工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 而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比如出现因材料,构件,半成品或者由于设计失误,施工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出现事故。这个时候施工单位就要对其在产生严重后果前做出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这也正是落实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所起到的作用。 2.2 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能否真正发挥实效发挥实际作用,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能否真正有效进行下去的关键环节。这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有效运行下去的前提下,从任务承接,工程调研,乃至施工前期中期的准备,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生产,施工操作以及回访客户,质量保修等方面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 2.3 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 参与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高低,是整个工程质量优劣的最关键因素。现在不少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启用职业素养较低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有的技术人员连对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最基础的常识也不懂,就匆忙上岗,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了一些正负钢筋搁反或者搭接长度不相同等现象,这给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想要施工质量能提高上去,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严格限制准入资格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做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上岗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身上。 2.4 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在材料采购这一项上,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违规销售手段不断涌现,“提成”“回扣”等对材料采购人员的诱惑力相当的大。因此,在采购员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相对诚实守信并且爱岗敬业的专业人员来担任,并且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以及材料的鉴定水平,以便他们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的成本。 在材料的检测这一项上,现阶段我国的建材市场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何选择好的材料是关键,但如何鉴别到底是否好的材料则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了。首先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对那些具有正规质量保证书的材料,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一视同仁的进行必要的检测,用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而相比那些质量书不齐全的产品,则更应该追查清楚,确保“三无产品”以及不合格的材料走不进施工现场。 在材料的使用上面,我们认为是施工材料合理使用同样是建设优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施工前,我们要预先为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创造良好的仓库或者场地等条件,用以确保它有一个良好的外界因素。而在施工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进行材料的是使用,减少对原材料的浪费。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施工使用的实验仪器,或者机械设备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没问题。 2.5 施工方式选择最优化 在施工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必须以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原则,进行优化设置。首先我们必须采取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方案,质量标准以及操作规程。我们必须采取较为先进的工艺,用以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这样做的同时,会提高项目的投资。因此在选择施工工艺上,我们要对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充分的调查,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工程项目和实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案,绝对不要为了省钱而选择不好的施工方案,这自然会造成得不偿失的局面,所以在施工工艺的最优化选择上,企业要慎重再慎重。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我们不仅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还要依靠各个专业人员本身的职业素养和施工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的各个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配合工作。工程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最终成败优劣的关键,在施工的阶段,我们要制定完善的,详细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目标,并且通过各种合法合理的手段和途径,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过程乃至全方位的管理,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只有如此,才能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真正的保证。 房屋建筑论文: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管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事关重大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但监理工程师很容易忽视监理的预控工作。针对此问题 ,文章紧紧围绕影响工程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 ,阐述了监理工程师在建筑工程质量预控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管;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繁荣外衣已逐渐挡不住其内在的质量问题。工程建筑质量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房屋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建筑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形,地质,施工建筑的设计、材料、以及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等,都是影响房屋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为了提高房屋建筑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的监管力度,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房屋的工程质量,切实把质量安全作为建筑的第一要务,找好建筑质量,保证企业、个人、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1 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共有五点: 人(man),是指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操作者,其素质的高低理论、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是否有责任感,是否积极主动,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 环境(environment),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诸多因素,而且复杂多变。 方法(method),包含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实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三大目标的实现。 材料(material),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机械(machine),是工程实施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工程质量和进度都会有影响。 2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 2.1 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建筑设计工作失职,没有严格遵守质监规范,如果涉及到关系工程,便上瞒下欺、弄虚作假、掩盖问题,部门质监部门领导还存在受贿问题或者是承建单位的利益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质量监督部门非但不能够监督工程质量,反而会加巨隐患。 2.2 监理部门监管不力。部分监理部门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监管的职责,甚至有些监理部门同施工单位沆瀣一气,直接听命于施工单位的指挥。 2.3 招投标管理工作不力。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顾后果以垫资、压价,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无证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非法挂靠、转包或非法分包。 2.4 施工单位道德沦丧。施工单位互相压低造价,自行或者贿赂设计人员私改设计,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放任职工不按技术规范操作,粗制滥造。选择职工队伍时不注意其素质的高低和信誉的好坏。拖欠分包企业资金和职工工资等等。 2.5 建材市场鱼龙混杂,假冒伪劣建材大行其道,加之施工企业材料管理不善,选择材料时贪徒便宜,使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投人使用。 3 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明确房屋建筑所涉及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因承包与分包单位(尤其是非法挂靠) 所造成质量、 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对承包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设立进入建筑行业的企业的技术性门槛,推动施工单位完善自检、自查机制的建立。发现违规现象,处以高额罚金,问题严重者,取消其建筑资质。 3.2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工人的素质建设。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落实责任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定期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总和素质考评,定期对其培训学习。规范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督促建筑单位从理论及技术水平、心理行为、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等方面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综合评价。不私招滥招建筑工人,对其从业资格进行严格把关。 3.3 不断完善政府主管部门行为规范 转变职能, 加强和改善对市场运行体系的监督管理。要逐步完善报建、 招投标工作中的专家审查制度,简化手续,理顺信息渠道,加强对勘察、 设计、 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和认证管理,加大抽检和技术检测力度,加强施工队伍资格审查。要建立公平竞争、 规范运行的建筑市场秩序,必须靠法制作保障,!建筑法∀已正式施行。各级地方政府也需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 政策措施,以确保建筑市场的每个方面都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尤其要通过法制建设,尽快实现建筑业中政企分离,解决地方保护、 行业垄断,条块分割的问题,以尽快建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市场。 3.4 加强建筑市场材料质量的管理对建筑材料和构件质量严格把关, 做好材料构件定货,进场检验,材料试验和材料保管, 构件保护等 4 个环节的管理和把关,从根本上杜绝伪劣材料。构件进人施工现场, 要完善进场材料,构件的试验、 检验,仓储保管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定职不定责, 实行严格按照材料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和材料试验,绝不能为降低成本材料和构件的进货质量标准,同时查漏堵洞, 把好构件及材料质量关,保证工程质量通病从根本上消除。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防止工程质量的发生, 需要各级管理部门有强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工作质量, 严格整顿建筑市场,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深化改革, 转变管理机制;从粗放型质量管理向集约化质量管理转变。只有这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抓质量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达到用户满意、 企业满意和社会满意的目的。 房屋建筑论文:试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通过房建施工常见问题分析、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1.1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1.1.1 一次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可逆的,因此,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败。 1.1.2 固定性与生产的流动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固定在指定地点的土地上,工程项目全部施工完后,由施工单位就地移交给使用单位。 1.1.3 单件性。每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和周围环境相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 1.1.4 体积庞大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大量的工程材料、制品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体积庞大,房屋占有很大的外部空间,因此只能露天进行生产,其质量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 1.1.5 预约性。房屋工程产品不像一般的 工业 产品那样可先生产后交易,它只能是在现场根据预定的条件进行生产,即先交易后生产。 1.2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特点: 1.2.1 是影响因素多。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1.2.2 是质量波动大。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 1.2.3 是质量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 1.2.4 是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及环境(environment)五大方面,简称4m1e。施工过程中对这五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工作。 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3.1 “pdca”循环 施工质量控制就是要注意抓工作质量。“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方式展开质量控制。 3.2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施工 企业 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运用的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活动体系、手段和方法。 3.3 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 3.3.1 是统计调查表法。统计调查表法又称统计调查分析法,在质量控制活动中,利用统计调查表收集数据,简便灵活,便于整理,实用有效。 3.3.2 是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层的结果使数据各层间的差异突出地显示出来,层内的数据差异减少了。 3.3.3 是排列图。排列图是为了寻找主要质量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 3.3.4 是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3.3.5 是控制图法。控制图是用来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有效的图形工具。 3.3.6 是散布图法。散布图是分析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图形,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布形态判断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pdca循环和tqm控制理论为基础的质量控制方法,强调有关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和统计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体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施工建成适用、 经济 、可靠、安全的工程。 4 结论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的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地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 发展 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 科学 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展,谋求更大发展。 房屋建筑论文:有关房屋建筑渗漏的原因与防治的探讨 摘要:渗漏是房屋建筑中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中主要质量通病之一。本文通过工作经验与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房屋建筑各种渗漏的出现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渗漏;原因;防治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在城市建设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房屋建筑的渗漏问题及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房屋建筑渗漏水防治,贯穿于设计、施工、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和回访保修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已经交付使用的建筑物,如果出现渗漏现象,不但恶化了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还将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所以,防治渗漏是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重点。在房屋建筑工程中, 常见的渗漏现象往往出现在屋面、卫生间管道和外墙、塑钢窗等部位。 一、房屋易出现渗漏原因与部位 引起房屋工程渗漏的原因很多,设计失误、选材不当、施工工艺不规范、细部做法不认真、交付使用后装修不当、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等因素造成。而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渗漏现象往往出现在以下部位:①屋面,主要集中在山墙和女儿墙泛水部位、屋面天沟、檐沟与落水口、变形缝、出屋面的管道边缘、屋面板等;②洗手间管道和地面;③外墙;④地下室。 (一)房屋渗漏的原因分析。 1.屋面 (1)山墙和女儿墙泛水部位的渗漏。 山墙、女儿墙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连接泛水部位的裂缝。 该裂缝与屋面平行,其渗水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材料方面。山墙、女儿墙一般采用的是砖砌体,而屋面板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板。 由于这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砖砌体和混凝土的变形值不同,致使其连接部位就产生裂缝。 该部位防水一旦受到破坏,雨水沿裂缝渗入室内。二是施工方面。山墙、女儿墙与屋面板连接处一般设计要求做泛水,而且防水层都应按泛水节点构造进行施工。但在处理渗漏时,常常发现施工并没按要求进行。 (2)屋面天沟和檐沟和落水口的渗漏。 在现场察看时,经常发现屋面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太小,有的甚至有倒坡现象,有的落水口高于沟面,这就使屋面天沟、檐沟排水不畅或积水,因而产生渗水。 另外,施工时落水口的短管没有紧贴基层。 落水口没有采用密封材料封口,做防水层时又增设附加层,这些都会造成渗水。 (3)变形缝的渗漏最常见发生渗水的是采用铁皮顶盖的变形缝,原因是有的镀锌铁皮顶盖未能按流水方向搭接或接口未加焊,有的顶盖固定不牢。有的因堆放杂物,顶盖被压坏或变形,产生雨水渗漏。也有少数变形缝渗水是防水层卷材未断开被拉裂,有的是变形缝未加干铺卷材封盖或加了而未达到规定要求,有的是未做附加层等原因而产生渗水。 (4)穿过屋面板管道的渗漏。 穿过屋面板的渗水经常出现在卫生间的排气管道,保温层排气管和厨房的排烟道。原因是管道周围没填嵌密封材料防水,并且多数用水泥砂浆填缝而且又不饱满。也有的是基层没处理好就做防水及其它构造层,造成构造层与管道壁连接处发生裂缝。 2.卫生间 卫生间渗水主要是施工与材料的原因或卫生器具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如:大小便器、地漏下水管、上水开关、水龙头等,排水立管未预埋防水套管,“ 毛坯”卫生间在装修时钻洞损坏暗埋管,使用的塑料或铝塑复合管质量差等。 3.外墙 目前的住宅工程,框架结构中起围护作用的外墙砌体使用的基本上为非承重空心砖,空心砖由于壁薄,中间多为大孔洞,空心率大(最大达 48%),在运输与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破损,缺棱掉角等缺陷。若在外墙施工中用了上述破损砖或由于设备管暗装的需要对已砌外墙砌体进行凿打,人为地造成外墙砖砌体破损,较易在外墙形成渗水处,且一旦有水渗入外墙砌体,空心砖内孔洞又形成积水槽或水的通道,让人们无法正确判断渗水处,一旦发生渗漏,整改起来极其不易,易形成顽症; 4.塑钢窗下雨时, 雨水沿塑钢窗的框边缝隙流入室内,污染了墙面和下层顶棚。 原因是塑钢窗与洞口墙体间的缝隙灌注发泡胶时, 两侧未封死,发泡胶自由流动,导致发泡胶不够密实,雨水沿缝隙渗入室内。 二、防治措施 (一)屋面渗漏的防治。 1.加强屋面构造层施工质量管理屋面构。 造施工时必须按工序分层分项进行检查和验收,做好检查验收的记录并整理归档。要改变以往靠班组自检的做法, 在分项验收中应有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验收并签证。 2.山墙和女儿墙渗漏对于山墙、 女儿墙部位的渗漏, 建议设计在结构上加强屋面与山墙、女儿墙的拉结,增加拉结钢筋。 3.天沟和檐沟及变形缝等渗漏渗漏原因虽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如坡度太小,收口处不密实而产生渗水。所以建议在天沟、檐沟、变形缝的施工时适当增大其坡度( 2%),在做防水层时都应增设附加层,并采用密封材料嵌填收口处。 4.屋面穿管漏水。 除了按要求做出圆弧和高台外,也应先进行放水检查,再做防水层,注意做好泛水。 (二)卫生间渗漏的防治。 首先要把好备品、备件关,即在施工中加强检查样品。 为防止地漏管道和大便器渗漏水,下水管穿过楼板的封堵, 应作为一道工序检查签证,合格后才允许进行地面施工。 对于蹲式下卧安装的大便器,除检查下水管封堵外,尚需通过试水,检查结构是否漏水。 一定要在结构和封管处不出现渗漏水时, 才允许安装蹲式大便器,这样即使大便器破碎或接口处渗水,也不至于渗入楼下 (三)外墙使用的砌体砖建议使用三排孔多孔或其它轻质实体砌块,当使用空心砖或多孔砖砌筑外墙时,为提高砌体防水能力,砖之朝外面应选择棱角齐全的砖,当墙的长度与砖模数不符时,不足模数部分由实心砖或素砼调整。外墙砌体砌筑完毕应尽量避免凿打,如有预埋暗管,砌筑砌体时可事先于安装管道位置两侧留通缝,缝间竖向每隔 600mm留拉结钢筋,拉结筋伸入墙内各 250mm,砌后浇 c20 细石混凝土;同时对诸如脚手架眼、缆绳孔等造成的墙体缺陷要先修补完成后方可打底粉刷,不留隐患。抹灰前应检查墙体孔洞,封堵墙身的各种孔洞,不平整处用 1:3 水泥砂浆找平,如遇太厚处应分层找平或挂钢筋网,对脚手架,塔吊施工电梯的拉结杆等在外墙留下的洞口应清洁湿润,用素水泥浆扫充分,再用干硬性混凝土分2次各半封堵,先内后外,充分捣固密实。 (四)塑钢窗渗漏的防治。 1.灌注发泡胶时,两侧要用夹具封死,确保发泡胶受挤压密实。 2.加强操作人员的管理,确保塞缝密实。发泡胶发泡完毕,取下夹具,用小抹子收边勾缝。 三、结束语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防渗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房屋渗漏成因复杂,环节众多,而且环环相连, 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而出现问题,都可能产生渗漏。因此,房屋渗漏问题应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根据实际操作过程的经验总结和原因分析, 对各种渗漏均应认真研究探讨,抓好设计、施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切实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把好关。 努力解决房屋的渗漏问题,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房屋建筑论文: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对策 摘要:建筑工程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工程中,任何的决策过失和不当行为都有可能给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失。因此,各个建筑企业要把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 措施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都离不开建筑工程,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是人生安全,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强管理。若不能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很有可能会影响相关工程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危及国家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建筑市场蓬勃发展并迅速向外开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竞争。为了在竞争不断激化的市场中稳住阵脚,也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投资环境逐步得以优化,城市人口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可否认,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下水道堵塞,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具体措施 1.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建筑企业要完成承接的工程任务,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贯彻以质量为中心、效益为目的的“质量兴业”计划。承接工程时,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选好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管理人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强,项目班子工作齐心协力,预定的质量目标就完成得好,就会创出优质工程。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有一套工程质量的控制办法,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做好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检验,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企业除制定方针目标以外,还必须紧紧围绕工程项目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重点监督施工现场的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具备持续改进功能。施工质量对进度和经济效益及承包人的信誉有直接影响,项目是企业创建名牌工程,实现优质工程计划的归宿。 2.提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加强对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各项目部现场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标准、规范的熟悉和运用,提高对标准、规范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督促劳务分包队伍的负责人和他们的施工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标准、规范,并加大对分包的监督理力度,确立工程质量负责制,以提高工程实物质量为突破口,把分包队伍自身的质量管理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3.完善规章制度 只有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程序办事,做到超前监督,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应该认真严格地按照《建筑法》中规定的运作程序和行为规范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立项与报建、招标与发包、设计与施工、材料选购、竣工验收等,这些工作必须按照建筑工程程序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坚持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指挥谁负责质量,不给事故责任者推脱的借口。应以科学的态度做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一旦下达,要严格执行计划。每项工程开工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负有重大的责任,施工规范是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准绳。 4.抓好施工全过程管理 企业要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抓好材料物资的管理,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和施工试验关。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控制材料质量,要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设置样品,严格按样品进货,严格检测和验收。另外,应当搞好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对某些重要部位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要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断提高科技水平,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前提。目前,建材市场规范程度不高,建材质量良莠不齐。很多材料性能不过关。耐久性差,尤其是防水材料质量不过关,直接影响屋面防水工程质量。另外,机械化施工关没有全面普及。施工中,大量工程依靠手段操作,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质量控制较难。因而提高工程质量,必须从提高建筑材料质量入手,研究开发性能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和积极引进推广使用先进施工设备、施工技术都非常重要的措施。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只有严抓工程质量管理,才能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质量是建筑真正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近日,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每承建一个项目,要对这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只有好的工程质量才会树立良好的信誉,也才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施工质量无大小,我们在日常的施工工作中,时时注意各个施工环节,一切为提高施工质量服务,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为祖国伟大复兴事业作微薄之力“。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才不是纸上谈兵。 房屋建筑论文: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基础和现状,进而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各阶段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水平,提高投资效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设计到建成投产,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评估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后评估等各个环节都与造价管理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造价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成败。 1.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基础和现状 1.1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基础 法定价在现实的定价中已逐渐由法定性变为指导性,定额是法定价的根本。定额虽然逐渐失去它的法定地位,但定额在现行的计价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它仍然是计价的依据和基础,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造价的动态管理仍然离不开定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经济还需要定额作指导。 1.2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现状 工程造价是一种通称,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对房屋建设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花费的费用总和。从我国现行工程建设项目费用组成的规定内容看,它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里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即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的手段,以实现预期目的。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是指那些影响工程造价增减的变动因素,就基础建设工程造价而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量变因素,二是价变因素,三是定额取费的变动因素,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就是对造价实行全过程限踪管理及预测管理方法。 2.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造价过程动态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2.1决策阶段科学地编制投资估算 项目决策阶段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做好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 (1)收集详实、准确的基础资料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估算需要很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基础资料主要有: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及大宗材料的采购地等;现有已建的类似工程的经济指标和市场情况等;项目设立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周边的环境、同行业的经营情况等资料;国家和地方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2)编制投资估算 在投资估算编制中,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这既是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也是下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依据收集的基础资料,认真进行分析、多方案筛选,经过充分论证后,确定最合适的方案,使工程造价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水平上。 2.2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合理地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 (1)采取优化设计方案和限额设计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国外专家指出,虽然设计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小,不到1%,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很显然,搞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必须克服,控制工程费用应从设计抓起。因此,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利用各种指标对厂区总平面图设计、工业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进行分析比较,这两方面的设计不仅对工程造价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施工及投产后的生产、经营都有重大影响。 (2)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分解投资和工程量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它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也同时实现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 2.3施工阶段的造价是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环节,需要重点把握 细化施工造价管理,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首要任务是材料价格的控制。首先,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且品种价格繁多,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掌握第一手施工情况及材料信息,为竣工结算提供有力的依据。其次,严格控制项目内容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地质变化、设计变更、业主原因等等,为工程造价的变更留下了可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变更关,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代表、监理代表几方共同签字认可。最后,要严格现场签证和隐蔽工程记录的管理,避免因现场签证不严导致结算时的扯皮现象,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 2.4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竣工后,要严把工程结算关,注意搜集整理好结算资料,要认真审核工程量和套价取费。工程造价中材料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动态因素,据我们测算,房屋建筑工程目前的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约65%,其中材料价差(本地材料预算价对比定额材料预算价)占工程造价的12%左右。因此,认真确定材料价格和正确处理好材料价差的调整问题,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科学有效地控制材料价格这一重要的动态因素。 3.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投资活动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只有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实施控制,才能达到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管理的目标,即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的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效果,减少耗费,增加效益。 房屋建筑论文: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以房屋建筑学为突破口,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寻找一种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各专业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适应这个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围绕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教学体系。笔者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尝试。 一、教学改革内容 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房屋建筑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建筑各组成部分构成的基础知识,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学会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与验算。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所以在讲授中就让学生被动听讲变为自主学习,将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找资料、材料整理、课堂成果展示、小组互评、教师讲评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通过耳熟能详的案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园周边建筑工地,将课堂搬到现场上进行,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使学生对建筑构件知识深刻理解。 二、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提供直接保障。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对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毕业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重点强调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一)小别墅设计训练 目前高职教育虽说是三年学制,但由于有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部分院校甚至实施了“2+1”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真正在校时间就只有两年了。而理工类专业由于课程多、时间紧,房屋建筑学的教学重点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多为绘制或设计建筑局部构件。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能力。为此我们设置了独立的小别墅设计集中实践训练,要求学生用36个学时独立完成一个小别墅的建筑设计。学生经此创新的综合实训,不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独立的设计过程也实实在在地增强了他们查阅资料及建筑制图的能力。 (二)施工实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单纯的理论知识只可以为他们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支撑,只有经过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才能解决就业后眼高手低的问题。所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社会实际建筑工程,开展现场教学,成为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转化为基本技能、完成快速上岗甚至零距离上岗的不二选择。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按1∶1的比例建造了一个完整的一层半的建筑模型,将民用建筑的各类构件节点展示出来,再加上建筑材料展示实训室、建筑装饰施工工艺节点展示实训室,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建筑的内部构造与做法。结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目标,我们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基建建筑工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在施工现场与建筑施工人员的交谈,使学生对建筑市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技术都能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也能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改革总结 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两届学生的试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的效果非常明显。从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改革都是认可的。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靠机械记忆的方式,通过自主、自觉学习,又能到实训基地和建筑工地亲自动手见习,感觉目标性非常明确,学习时更有动力。同时,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表明,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基本可以实现快速上岗,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该教学改革已经在本学院建工系各专业、多个课程上推广实施,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最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作者:龙福贵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房屋建筑论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浅谈 摘要: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建筑事业也正在不断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建筑技术开始被使用到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作为现代的建筑的发展趋势,其施工技术应该得到重视,对高层建筑的技术整体进行系统性的掌握,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更加的全面,施工质量更加健全。鉴于此,本文就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分析 1高层房屋建筑的简单介绍 一般10层或者10以上的房屋建筑物,高度在24m以上的房屋建筑物称为高层房屋建筑。高层房屋建筑的楼层较多,高空施工作业也就相对较多,对相应的施工要求相对较高。具体来说,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与普通的建筑施工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①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需要较多的高空作业,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大量的高空作业对高层住宅建设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以保障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整个工程的质量;②高层住宅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更为复杂,由于高度的增加导致建筑结构所承担的荷载加大,所以必须优化高层建筑的结构,提高其设计和施工水平,这就需要不断升级其结构施工技术,并保障其符合实际工程结构的要求以及施工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③高层房屋建筑的地基要求严格。地基方案的合理有效性对保障整个高层房屋建筑的安全与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高层房屋建筑的天然地基基础埋度应大于建筑高度的1/12,其中桩基埋深大于建筑高度的1/15。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时应综合考虑这些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模板工程 在土层地基安装模板竖向支架的支承时,不但要有排水措施,基土也要坚实,另外要把垫板设置在基土与支架支柱接触面中,还要做好雨季施工时基土防沉陷的措施。上下两层的支架立柱要对准同一个中心线,同时要铺好垫板,假如层间隔高度超过5m时,应使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还应让模垫板保持平整,上下层支柱与同一中心线垂直,使支撑和拉杆稳定牢固。依照设计要求和标准来安装模板的位置、标高和轴线,结构构件的大小一定要正确,各个洞口、门窗、水电线盒、螺栓和预埋件等的尺寸和位置也要准确并固定好。应依照设计要求和规范对梁或板的底模板进行起拱高度支模,使起拱线保持直线,不能出现折线。施工时仔细核对好主次梁节点、梁柱节点、板墙与楼梯、阳台及顶板等模板的尺寸,使拼缝整齐,边角顺平。 2.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2.2.1有关裂缝的问题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形成大体积混凝土,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较高的内部温度和较低外部温度之差所造成的拉应力会造成内外温度失衡,这就是高层房屋建筑墙面以及基体发生裂缝的最主要原因。对于高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出现的裂缝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解决:(1)设计方面的措施。①要设计出永久性的伸缩缝,要在房屋建筑外墙面的相关位置设计出预留伸缩缝,能够满足由于内外温差所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发生的较大变形,从而避免出现墙面裂缝。②要足够重视配置构造钢筋的情况,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结构性突变所造成的应力同向集中的问题。③有些建筑墙体使用的是空心砖,对于这种墙体来说要加设相应的构造柱,并且要严格控制构造柱的距离在3m范围之内。(2)施工方面的措施。为了防止出现构件收缩时间过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湿润养护工作,确保构件表面具有足够的水分。否则会因为温度过高使得水分蒸发的过快而发生收缩的问题,从而导致构件出现断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时间,这就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标准的范围内,防止发生混凝土温度降速过快的问题。 2.2.2有关麻面的问题 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凹凸不平会造成麻面的出现,针对这些麻面问题需要进行良好的处理。在完成了相应的施工后进行加盖模板时,要选择那些表面没有较大凸凹问题并且具有较少裂缝的模板进行加盖维护。若是在缺少加盖材料的情况下,可通过麻布袋等相对平整的物质覆盖到模板的表面之上,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模板的平整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在浇筑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内部掺入杂质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就要求相关施工人员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配料。对于由于模板拼接不够严密所形成的墙体麻面情况,要增强对于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培训,提升施工人员自身的施工技术能力来最大程度上避免麻面情况的出现。 2.3高层房屋建筑的支护技术 在高层建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了冲孔灌注注桩、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板桩与钢板桩。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施工中照搬过去的施工技术,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建筑工程地质因素、基坑大小与邻近建筑结构都会对高层建筑房屋施工产生影响。因此,高层房屋建筑使用支护结构技术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同时还应当作出经济考量,以此来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层房屋建筑的发展为整个房屋建筑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高层建筑房屋施工技术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的情况下,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进而保证施工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都符合实际施工,从而以优质的房屋建筑推动社会与经济的长远发展。 作者:任红升 单位:山西宏厦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论文:房屋建筑学教学教法思考 摘要:《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传统讲授教学教法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发展需要,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教法,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本论文主要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经验进行阐述浅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教法,希望为研究浅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教法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教学教法;研究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类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对提高学生建筑的知识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实践能力,符合企业现代对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 1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现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传统的黑板讲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教师基本都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房屋建筑学》在建筑类专业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一般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方法,双边等教学方法,根据具体内容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需要建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房屋建筑学》是应用型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课后实践是《房屋建筑学》的核心内容,在课后实践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效果最佳。 2.1实践课程的设计 教师在实践课程要科学有效的进行设计,课程设计的质量对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需要根据课程重点内容,搭建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对实践课程能更理解。在实践中的课程设计是学生能否掌握这门学科的关键,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环节的合理设计,使课程设计紧贴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 2.2现场实地实习 学生在现场实地实习之前要进行充分预习,对有问题的知识要进行标注。在现场实地实习中应该预先将课堂上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知道实习的目的,思考的方向,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做到充分的准备,因为施工现场环境非常复杂,学生应该把安全方面放在第一位。在现场实地实习中应该找一个在房屋建筑方面有经验的实践人员,参与学生的实习,来为学生解答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紧紧地抓住实践这条主线,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再不断地使学生得到合理的实践答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对《房屋建筑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对知识有效理解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现场教学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房屋建筑学》的课程需要在现场实地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实践技能都有促进作用。 3《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经验 3.1课前布置预习阶段 教师需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进行预习,预习的效果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预习不是简单的课本预习,需要通过对课程全面的了解,并且能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2课堂教学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搭建教学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也是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学生预测效果好,带着问题来学习,课堂效果很好,反之学生预习不好,课堂又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学改革就失败,必须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作者:姜力 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房屋建筑论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简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重视和关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以此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促进房屋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中房屋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以期和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同时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房屋建筑工程经常会出现质量的问题,例如:房屋漏水、管道堵塞等等,这些存在的质量问题,不但会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功能的发挥,同时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要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2房屋建筑工程中房屋质量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强烈的质量意识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缺少质量意识,是引发房屋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者没有重视建筑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等等相关文件的宣传工作,施工人员没有认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房屋建筑工程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不专业,加上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又没有将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施工不规范的问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由于自身工作素质不高的原因,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学习和吸收效果不理想,导致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保守和落后,进而影响施工的质量,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根本上得不到保证。此外,在房屋建筑工程的过程中,部分施工企业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在施工时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房屋建筑工程在使用的工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倒塌等等,严重的威胁人们的生民安全和财产安全。 2.2建筑质量出现问题 房屋建筑质量上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部分刚结束施工的内墙,因为内部装饰涂料质量不合格,内墙会出现脱皮、变色等质量问题,降低了房屋建筑的使用价值。此外,在结构板块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板面浇筑施工不规范,导致提升架口板面结构容易出现裂痕的质量问题。在对屋面防水设计进行调查时,由于没有对局面泛水檐进行设计,局面泛水檐的高度不符合标准。在自由排水屋面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将铁皮泛水檐设置在檐部,同时多数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另外,屋面防水材料和墙面的涂料以及防盗门的质量不合格,这些都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2.3工程监理力度不够 工程监理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要将工程监理落实到位,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往往会出现工程监理力度不够的情况,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工程监理主要是指,设计监理和施工监理。设计监理,是指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监管部门监理每个设计项目,例如:工程施工的时间、施工质量等等;施工监理,是指监管部门对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监理。由于不规范的监理市场,在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屋面,往往只重视施工阶段的监理,而忽视设计阶段的监理,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此外,施工单位不客观的对工程造价进行压价,而工程监理为了承接项目,随意接受压价后的工程项目,工程的监理工作效果不理想,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4合同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 我国建筑市场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并没有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合同,在实际的情况中,往往会出现合同不能够落实到位的情况。此外,建筑企业会使用不正当的途径获取施工机会,建筑企业会接受合同中明显的霸王条款,以实现获取施工机会的目的,建筑企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对于合同的内容会擅自进行更改,导致违约的情况经常发生,严重的影响到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重视设计阶段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为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奠定基础。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对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产生影响,同时也直接决定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要将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首先要做好审核工作。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设计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要审查设计人员和公司的资质,例如:审查设计人员和公司的资质是否满足拟建工程的规模、类型等国家规定的要求、审查公司的相关证件是否有效等等,进而保证设计阶段的质量,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3.2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 3.2.1开工前的检查 在房屋建筑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场地的环境和施工的条件进行检查,特别是要检查施工的材料和机械,保证施工材料和机械可以准时送达,同时要检查工程项目的投资资金,保证工程项目的投资资金准时到位,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提供保障。 3.2.2工序交接检查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序交接检查工作,尤其是检查关键部位的、对下一道工序具有较大影响的和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工序交接。工序交接的检查工作,一般有操作人员自身、工作组内组员之间或者班长完成,对于关键部位的工序检查工作,要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保证检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上级部门要不定时抽查工序交接,进而为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基础。 3.2.3隐蔽工程检查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要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工作。如果项目现场存在监理单位,要检查隐蔽工程的施工,保证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施工的要求,然后掩盖隐蔽工程,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2.4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 如果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工情况,再次复工之前,要复查施工的条件和各项开工因素,检查合格之后,在重新进行施工,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3.2.5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检查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检查人员要将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在检查合格后,要将检查结果整理成书面材料,然后开展下一项工作。 3.2.6成品保护检查 要检查已经完工的成品,进而保证已经完工的成品具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已经完成的成品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的现象,同时要对保护措施进行检查,保证保护措施的安全可靠,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4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 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可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时间,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市场价值,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够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进行保护,从而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树立建筑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为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进而为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的情况中,房屋建筑工程中房屋质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建筑质量出现问题等等。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为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基础,促进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同时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黄奕宁 单位:惠州市惠城区城乡规划建设局 房屋建筑论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思考 摘要: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为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符合社会发展全部需求,实施施工技术管理尤为关键。现阶段,在房屋建筑施工时,人们对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深入分析对于促使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0.引言 为响应人们对建筑行业的全部需求,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引入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手段尤为关键。尽管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但是也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带来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符合建筑行业发展需求,必须对房屋建筑施工时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与工程预期施工目的全面衔接,在缩短房屋建筑施工周期的同时,提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1.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现状分析 对于房屋建筑施工来说,实施有效的房屋施工技术管理尤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房屋建筑施工时出现问题的可能,对于促使房屋建筑施工顺利进行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制定施工技术管理时,需要保证相应施工技术管理符合房屋建筑施工的全部需求,尽可能采用新型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借以提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效果。除此之外,在实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时,还应对施工技术管理的目的和相关措施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确保相应施工技术管理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侧面提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合理性,为后期房屋建筑施工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对于当前实施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来说,其在房屋建筑施工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对相关问题综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侧面提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合理性,为后期房屋建筑施工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在对当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深入分析时,明确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施工技术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为保证房屋建筑施工顺利实施,不许按照房屋建筑施工要求设立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模式。由于施工人员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不够重视,所设立的施工技术管理模式没有达到完善的状态,导致房屋建筑施工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和进度等方面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部门过于推崇房屋建筑行政指令,影响施工人员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了解,导致相应管理技术难以落实,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施工效果。 1.2房屋建筑施工单位缺乏相关经验 为保证相应技术管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相关要求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方案,避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出现问题,侧面提升房屋建筑施工的有效性。就目前来看,由于相关单位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不够了解,在制定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施工单位管理层对技术管理要点不明确,加大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出现问题的可能,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1.3缺乏相应技术管理机制 大多数建筑施工单位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不够重视,在实施房屋建筑施工时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设立技术管理机制,导致房屋建筑施工时经常出现问题,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2.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综合上述问题,在实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时,需要对相关问题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解决措施,借以提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合理性,为房屋建筑施工顺利实施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2.1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对于房屋建筑施工来说,相关部门应按照房屋建筑施工要求构件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遵循相关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房屋建筑施工时出现问题,侧面提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和其他外在条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各个房屋建筑各个施工阶段的连贯性,确保技术管理体系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2.2执行技术管理相关制度 众所周知,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涉及多项规章准则,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需要按照相关制度规章进行施工技术管理,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对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基本工作综合分析,细致审核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相应的档案和技术管理流程,确保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符合相应规章准则要求,从而提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性,为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时,还应按照房屋建筑施工要求创设相应审核制度,明确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相关制度变更的原因,并制定有效解决措施,从根本的角度上控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变更,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一致性,使得相应技术管理准则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2.3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想着信息化方向转变,将信息化技术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合理性,对于减少房屋建筑施工时出现问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收集力度,确保短时间内完成房屋建筑施工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符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要求的数据信息库,为后期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明确技术管理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时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视。就目前来看,在实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这一点必须对相应问题综合分析,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借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普遍性,任何一门课的教学目的与同期教育的理想效果相接近,就是教育改革的成功。小学美术教育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没有自由的广阔的想象天地,美术教育就难以找到自己的灵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点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把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培养美术方面的实用人才,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课堂之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能力;素质教育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必须把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健全的思维。如《雄伟的长城》是一节绘画课,要求学生凭自己的想象描绘在群山中蜿蜒起伏的长城。为了引发学生的想象,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你登过万里长城吗?万里长城东起我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12000华里,大家看(出示幻灯片)长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画出它雄伟壮丽的景色吗?”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画出了长城那蜿蜒曲折,犹如巨龙逶迤,腾跃于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长城。 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由于儿童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因此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如《春天在哪里》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的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手工制作课主要是通过具体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玩是儿童的天性,《风凉的扇子》一课是工艺制作课,充分利用孩子们玩玩做做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制作,通过制作扇子,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本课中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同学都当一名设计师,给老师设计一个漂亮的扇子,看谁设计的样式最好看,扇出的风比较大,颜色搭配最漂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扇子,其中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作。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挂图进行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美丽的图画。教学《我想象的未来世界》一课,教师出示挂图是紫背景的画,画的是未来的太空,一个白色的机械大鸟在空中展翅飞翔,鸟背上座落着未来的人类村庄,有绿树、有房子、有停车场,大鸟的前边还有一些漂浮着的房子,人们可以通过空中的道路到那里去游玩。这些挂图颜色鲜艳,童趣浓厚,形式多样,充满儿童天真烂漫的气息,使学生产生了特殊的亲切感,从而激起学生产生“我也能画一幅”的欲望和“我的想象画”会更好的自信心。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能使他们增长知识,陶冶心灵,并能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如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动物世界里要开联欢会了,小动物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参加舞会,瞧那满身花纹的小斑马、摇摇晃晃的小企鹅、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威风凛凛的小老虎……都是那样有趣可爱。同学们有兴趣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吗?下面我们就来画这些小动物。通过这段小故事,把小动物的形象艺术化地添进了学生的脑海,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感受到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无法想象的画面,构思新颖、有趣,构图饱满,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想象力特别丰富。 结束语: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美术教学不能构想空中楼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想象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能力。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去培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只有彻底抛开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版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版画特有的动手功能和育人功能 版画的制作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当然其它的画种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是在手脑并用,但版画的动手从实质上不同于其他绘画的动手,他需要学生去耗费较强的体力劳动,因为版画的制作是利用刻刀在木板上去刻制,在刻制的过程中给同学们带来的丰富的乐趣,加深了他们的印象与刺激感,而且在刻制技法上的使用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还有一个与其他画种不同的特点就是版画可以无限制的去复印好多张,在印刷的过程中也会给学生们带来无比的乐趣,看着自己的作品一张张的被印刷出来,他们会从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是与完成其它画种作品的体验和心情是不同的。版画形式的多样性,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的版画形式的过程中慢慢喜欢上绘画,充分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所在。在题材创作上,版画与其他画种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版画的创作题材可以是一副很小很小的藏书票,也可以是一张书本大小的节日贺卡,更有可能是有着时代象征题材的大作,这都不会受画种的限制。学生可以将自己起手制作的藏书票、节日贺卡送给同学、送给老师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多么的幸福和自豪,不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版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特定的社会交流功能 版画形式的多样性和他的复数特点恰恰是学生的所需要的,低段的学生因为没有很好的美术功底,不可能把他所想象的东西画的非常写实,他可能会把所有的物体画的一样大小,这如果在其他的画种中,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还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而在版画里,由于版画特有的多样的表现形式,像综合版画的创作,学生们可以利用现实当中实有的物体去做材料,列如树叶、树皮、废旧的布料、沙子等等随处可以找到的物体去创作,只要这副作品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是一副成功的作品,没有人会对他的作品指指点点,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他的作品竖起大拇指,这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创作思维的锻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版画的复数形式,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社会功能,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学生制作出了一副非常成功的作品,他会毫不吝啬的去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拿出来去参加画展,寄到杂志社去发表等等,他不会有万一我的作品送给别人我就没有了,参加画展的时候丢掉了怎么办等类似的想法。他会大胆的去尝试投稿、去参赛,在这个过程中,就慢慢的锻炼了自己的自信心,如果投稿成功了,参赛获奖了就更加的鼓舞了学生,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这充分体现了版画所特有的社会交流功能。 三、版画材料便捷,为版画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 版画制作材料由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创作材料上,一块木板、一张卡纸、一块布、一张吹塑板、一桶乳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版画创作材料,都可以制作出漂亮的版画作品;创作题材上,可以是一张小小的藏书票、连环画、节日贺卡、也可以是一副完整的大幅创作;创作形式上,可以是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铜版、综合版画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不致使学生被困在一个画种当中难以下手,在学生选择材料、题材、形式的过程中,无形之间就开启了学生的大脑。版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版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制作出版画,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动脑、动手。体会到在制作版画当中的乐趣,鼓励学生,产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王文广 单位:库车县第十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分组合作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关系到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分组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形成协作精神。教师应利用科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综合考虑其性格、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成绩等,分为A、B、C三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进行分组搭配,并保障各组中均有该三类学生,使其能够相互扶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对小组进行分析,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及长处进行相应的指导。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了解其他成员的想法,这有利于细化成员的各项分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及质量。教师可以任命手工能力较强或者组织能力良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其能够带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或者很好地组织小组的各项活动。但是组长也需要轮换,才能使得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更高,更有责任感,且不会出现内部矛盾。 二、小组竞争 在各小组之间设置合理的竞争,是构建小组评比激励制度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该方法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个人主义,而重视团体的综合实力能够让学生各方面均有所提升,如语言表达、自律性、色彩表现、创新设计、对学习内容的安排等。各小组成员应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更积极地参加小组学习的各项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为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思考对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蔬果的剖面》一课时,学生均需要参与该课题的小组学习,对各类蔬菜进行观察与分析,包括颜色、形状、造型等,每位小组成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意选择蔬菜进行绘画,或者发挥想象力,采用夸张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象的蔬菜。成员将完成的作品交给组长,由组长将其贴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展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蔬菜世界。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利用这种竞争方式,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的团结程度,也使得美术课程充满了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题选择 每位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美术基础、兴趣等差异较大,且各个学校的条件也不同,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及质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课题,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教师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对教材内容进行探讨,并根据各自的优势与特长进行细致的分工,包括研究彩灯的形状、结构、色彩,利用各种工具进行制作、结构拼装等,最后制作成品。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在关键环节则需要进行一定的点拨、引导,如彩灯的拼装,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技巧等。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操作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热情,积极参与活动。教师需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工作,适当调节课堂气氛,并及时巡查各组的活动情况及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及时帮助其克服困难,解答疑问,指点方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分组学习的效果,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和反思不足,对于自身小组及其他小组的优势、缺点等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活动中弥补不足,充分发挥优势。对于小组的评价,需要先制定评价标准,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的速度、质量、数量、色彩搭配、创新情况,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各小组的合作情况,等等,均可纳入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要公平、公证、客观,教师不仅需要适当指出其不足之处,更应对于其特点及优势进行说明、鼓励,使其不骄傲、不气馁,在今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优化学习效率,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结语 教育者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及模式,分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将该方法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合理分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培养团结意识及协作精神。文章分析了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全面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学校的条件,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彻底落实,提高教学水平及质量,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长远发展。 作者:刘洁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色彩教学下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一、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美术主要是通过线条、色彩等手段进行再次加工的艺术表现,光有线条而没有色彩的美术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所以,色彩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逾越的。在美术教育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对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感染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正确地把握色彩,能够给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美术教育中,色彩除了其本身所特有的物理性质之外,还能对人的感情产生触动,此外,邻近的色彩通过合理的调配,可以看起来更加完美,继而获得一致的色调效果;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对比性,不同色彩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使得某一色彩更加显著,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假若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将使得这一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美术工具的认识上来促进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物体对色彩进行分辨和学习,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美的情感,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此外,也可以通过“游戏”设置来引领学生感知色彩的变化,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颜色进行搭配,充分激发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拓展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愿望,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更希望从大自然中来感受色彩的变化,为此可借助于课外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蓝天、绿水、四季等的变化,帮助学生体验色彩的美感。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世界 色彩对人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大脑的发育并不完全,对色彩的辨识能力有限,而对于鲜艳的色彩却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色彩心理敏感时期,男生多喜欢冷色系的蓝色和绿色,而女生多喜欢暖色系的粉色或红色,由此便可判断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心理倾向。例如,对于偏爱红色的学生,其感情较为细腻,具有一定的好强心,对任何事物总是好奇的追问,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对于偏爱黄色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偏向于热情,在外人面前会表现得很有自信,反应较为灵敏,做事比较积极、主动,具有团队精神等等,可以说,通过对喜欢不同色彩进行分析,能够判断出学生的性格、喜好等具有典型的特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这种色彩心理效应,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使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提高学生的色彩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一)掌握色彩的观察方法 对于色彩的观看是观察的一种,就拿红色来说,不论红色的物体受什么环境色影响,起什么变化,只是孤立、抽象地观察物体的固有色,这种观察色彩的方法一般用于装饰色彩绘画中。但是,对于不同的为物体,不同的角度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同一个物体,因作者观看的角度不同,便会得出不同的形象,比如,正方形的物体因作画者和物体的角度不同,可以看成梯形的透视形,换一个角度也可看成近于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的透视形。观察色彩也是如此,一定要将对象、光源和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观察、比较,要让学生学会从对色彩的诸要素的对比联系中来把握色彩的变化。这种观察方法是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但也包含了审美的基础,因为色彩美是色彩的整体效果,体现在色彩的关系之中。 (二)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艺术离不开生活,美术也不例外,对于美术教育的学习可以借助许多生活中的细节元素,更好的认识到美术构图中的关键元素,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周遭的事物色彩。当然,美术学习过程漫长,量的积累是为质的转变做准备,美术的学习便是为今后美术的发展做准备,美术终将归于生活。在小学的美术学习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学会观察生活中与美术相关的细节,对生活当中的事物以及自然界的生物都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概念。 (三)结合实践,联系生活 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一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最为常见的便是对名画进行鉴赏,针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在美术课程当中涉及名画赏析,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真正切身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愫,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的认识,美感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通过欣赏、实践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提高。 作者:李云洁 单位:重庆市南岸区金山路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学生互动下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教师要关注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同伴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展自己的美术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行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更加平等民主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互动方式中更好地完成美术学习。如教师在学生完成美术习作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相互传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点评。学生在其他同学悦纳的眼光中强化自己成功的喜悦,并在同学的指点下了解自己美术作品的不足进行修改。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从同学的眼中更好地发现了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互动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实现人机互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完成人机互动。在人机互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美术能力途径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完成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运用新型的教育学理论,注意使儿童乐意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让学生形成画面的感知,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互动关习中形成自主、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让大家认识我》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创作工具,认识常用颜色以及不同风格线条的表现,学生在与多媒体进行人机互动的基础上,体会到不同的笔触,不同的画布所产生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生生互动。 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互动的重要性马宗平(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榆关学区大刘庄小学,河北秦皇岛066303)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互动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互动,并努力强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真正提升自己。关键词:小学美术;互动;重要性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3-0175-01立生生互动。在小学阶段,每个班的班容量不同,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班容量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按照班容量的大小以每组四至六人的形式组成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生生互动。教师要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实现学生之间的小组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都能够获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学生完成绘画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以及组外交流,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生互动中获得美术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真正提升自己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生生评价,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美术能力,获取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创建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发展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已经具备的美术能力,懂得自己应该从哪个角度进一步学习美术,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冷与暖》的教学中,教师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当学生完成色彩创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并在学生对同学的作品的评价中体会冷暖色调的不同,在师生互动评价以及生生互动评价中进一步感知颜色的不同,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互动方式的重要性,并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强化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自我认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提升美术能力。 作者:马宗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榆关学区大刘庄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切实发展,教师应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及对象,应用新式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能够体现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更能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并通过鲜明的画面使他们意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的组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实发展。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始终强调素质教育,并主张进行全面培养。美术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小学美术的教育局面则应得到及时纠正。第一,应对美术功能进行重新认识,深入贯彻美术教学目标,积极评价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适时转变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起使新的美术教育观;最后,应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美术教学新模式、新策略。而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具有的多方面优点,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小学美术教学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吴志刚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课堂素描教学论文 一、素描练习与“苦练”态度 初学者总有一个“懒”字,只是喜欢欣赏别人的作品,也爱看别人作画,就是不爱自己动手,总觉得自己太“笨”,画得太“丑”,或害怕别人讥笑而不敢提笔。事实上,从古至今,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在初学阶段都有过踉跄趔趄的经历。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苦练”的问题,技法虽然弄懂了,并且背得滚瓜烂熟,提起笔来也未必画得了画,这就必须要刻苦地坚持素描写生练习。 二、基础训练与基本要求 西洋素描比我国传统技巧更加完备和先进,是具有科学性的,它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学习他们的素描教学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素描教学法,我们都要遵循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的基础,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能力。素描与色彩要求结合得完美,首先要抓住素描造型。譬如中国的人物画,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加强白描的基本功训练,准确掌握人体比例、透视及运动规律,这就要认真分析和认识对象,打好素描基础。 在素描教学中,必须注意简练、准确、生动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应从循序渐进入手,先画石膏和静物,但死的模型也不必画得太多。人体造型的难度是大的,随着人体的运动,当中细微变化更难掌握,因此我们要求对人体结构要有所研究,重视解剖基础训练。 素描的练习,起初可用硬笔(铅笔、碳铅或钢笔等)勾画,时间不用长,画面不用大,用小幅纸张素描,扼要地把对象的大关系概括出来即可,成为初步形体动态的印象。头脑中有了这个印象之后,即可进行第二次素描,更能准确地调整好对象的位置、比例、明暗、轻重、动态、传神等等造型因素,有程序地由浅入深地加以表现。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第三次素描训练时,要求同学们在课外时间进行,背离对象用心默记着去画。记忆素描结束后,还要去对着物体和画面仔细检查一番,把默记错误的地方和不准确的地方纠正过来。如果觉得不满意或有多余的时间,最好再默记一幅,或变换角度再画几张。这样的素描教学法,一定会使学生学得活、记得深、收效大。 三、提高素质与鉴赏能力 学生在素描教学中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作业就能层层深入地进行。达到这个阶段,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整体关系,不忘取舍,削弱次要部分,强化主要部分,在深入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以适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需要在素描教学中经常开展名作欣赏、习作评比活动,与学生自己的作业相互对照,找出较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找到不足的原因。最后,教师可集中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解决,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要作出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剖析,牢记作画要领。素描习作可以灵活多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快速捕捉有生命形象的造型能力,能将写生、记忆、默写、夸张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总结 素描教学是绘画课程的基础,课堂作业只是基础训练的一个方面。若要表现鲜活的对象,仅凭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走出教室,深入生活,到校园里、到大自然中去探寻更加丰富的形象,这是基础训练的第二个方面。只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生活中到处都有可发现的题材,皆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并且赋予各自鲜明的个性,甚至可以“不施粉黛而光彩动人”。只需自觉地运用相关的造型规律,学生的造型基本功完全可以在课外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苏凤光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教师进修学校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美术教学素材的相对昂贵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美术教学有别于其他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为首要教学目标。因此,对于学生在一些美术实践上,特别是绘画等活动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虽然对美术用具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的要求不甚严格,但是在这种大量的美术练习中,纸张、水彩等美术用具的消耗也是相当惊人的,特别是经济相对匮乏的一些二三线城市,这种消耗必然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教学素材就成为小学美术教学在施行新课标道路上又一个前进的障碍。 2.小学美术教学观念的难以转变成为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施行的巨大阻力 考试对于我国的师生群体来讲都并不陌生,也就是说应试教育已然扎根于人民的心中,虽然有关部门也在尝试利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取代应试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均不见成效。面对这种形式,尽管新课标的施行带动了人们对美术学科教学的关注度,但是美术依然作为“非应试科目”被广大学生、家长甚至是教育者都摒弃在外,这也就成为现今教育领域对带美术教学依然采取消极态度的关键之所在。 二、完善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措施 1.自上而下的加强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得绝大部分的美术教师消极对待自己的工作。因此,完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其教学成果展示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必须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从教学成果、教师出勤以及学生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科学构建。 2.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要针对促进美术教学顺利进行方向层层规划与落实 既然美术教学素材的缺失已经成为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块“短板”,那么作为起到宏观调控的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是学校就应从这一方面着手进行问题解决。通过教育资金拨款以及社会求助等多种方式弥补因美术教学素材缺失造成的资金不足问题,只有在主管部门的大力号召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个教学体系甚至是社会对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 3.积极争取转变小学美术教学观念,把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作为强力落实的工作重点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如果想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打开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片天,就必须先转变旧有的对小学美术的教学观念。在旧有教学观念扎根人心的这种情况下,小学美术如果想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取得教学成果,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必须从领导处着手,只有获得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再透过先进的管理体系层层把关与落实,那么取得社会认可,在新课标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将不再是遥遥无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小学美术的教学作为整个教育变革的新兴事物如果想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实现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 作者:王海燕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实验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民族文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措施 1、重视课外实践活动 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对于民族特色较为浓厚的地区,如拉萨、丽江等地,尤其适合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因地而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民族文化进行搜集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开学后,可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讲讲美术作品的寓意以及创作心得,如此一来,学生对于当地的风俗文化、建筑、手工艺品等都会有一个相当明确的了解,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为了调动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在美术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观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开设专门的手工制作美术课堂,教授学生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以绣球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绣球的工具。在课堂上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并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绣球。在制作绣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普及绣球的相关知识,包括绣球的由来、与其有关的故事以及绣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等。通过手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其了解到绣球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2、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主动构建与课堂内容一致的模拟情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其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在风格、内涵和情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将各种资料统一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身心特点为基础,认真有效地搜集和分析民族文化资料。同时,与现阶段的美术教育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主动构建适合民族美术教学的有利氛围。教师可在教室、校园安置大量符合学生兴趣和审美的艺术品,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以铜鼓为例,在现代社会,有着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铜鼓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早已超出了乐器的范围。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绘有铜鼓图案的服饰、瓷器以及刺绣等图片。经过整理之后,可将其悬挂于校园文化作品展览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去当地感受铜鼓文化。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切身体会周围的民族文化氛围。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受,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意识。与此同时,这对于激发小学生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为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培养优秀的鉴赏者和传承者。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媒体的不断普及,不仅各种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也逐渐应用开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以直观形象为主。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更能够加强美术作品的直观性。教师可根据实际的美术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选用色彩丰富,涉及面广,能够彰显民族文化的作品来制作课件。其所表现出的艺术色彩以及感染力,非教材上的图片所能比拟。再者,教师在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时,可事先准备一段工艺品制作过程的视频,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其所表现出来的细腻、生动和准确能够有效提高艺术品的直观效果。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还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早已演变成人们搜集和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来说,其具有分布面广,类目繁多的特点,而且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而计算机网络所独有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对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料也提供便利。尤其是一些制作难度较大,工艺程序繁杂,对原材料以及各个制作工序要求较高的艺术品,诸如砖雕、民族饰品此类,教师可与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搜索资源,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结语 只有传承和发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民族文化。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民族文化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利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整个社会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入美术教学,使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系统合理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以此从根本上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潘卫红 单位:广西南宁市明秀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运用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措施 1、重视课外实践活动 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对于民族特色较为浓厚的地区,如拉萨、丽江等地,尤其适合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因地而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民族文化进行搜集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开学后,可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讲讲美术作品的寓意以及创作心得,如此一来,学生对于当地的风俗文化、建筑、手工艺品等都会有一个相当明确的了解,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为了调动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在美术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观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开设专门的手工制作美术课堂,教授学生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以绣球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绣球的工具。在课堂上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并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绣球。在制作绣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普及绣球的相关知识,包括绣球的由来、与其有关的故事以及绣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等。通过手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其了解到绣球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2、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主动构建与课堂内容一致的模拟情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其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在风格、内涵和情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将各种资料统一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身心特点为基础,认真有效地搜集和分析民族文化资料。同时,与现阶段的美术教育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主动构建适合民族美术教学的有利氛围。教师可在教室、校园安置大量符合学生兴趣和审美的艺术品,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以铜鼓为例,在现代社会,有着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铜鼓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早已超出了乐器的范围。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绘有铜鼓图案的服饰、瓷器以及刺绣等图片。经过整理之后,可将其悬挂于校园文化作品展览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去当地感受铜鼓文化。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切身体会周围的民族文化氛围。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受,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意识。与此同时,这对于激发小学生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为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培养优秀的鉴赏者和传承者。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媒体的不断普及,不仅各种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也逐渐应用开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以直观形象为主。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更能够加强美术作品的直观性。教师可根据实际的美术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选用色彩丰富,涉及面广,能够彰显民族文化的作品来制作课件。其所表现出的艺术色彩以及感染力,非教材上的图片所能比拟。再者,教师在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时,可事先准备一段工艺品制作过程的视频,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其所表现出来的细腻、生动和准确能够有效提高艺术品的直观效果。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还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早已演变成人们搜集和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来说,其具有分布面广,类目繁多的特点,而且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而计算机网络所独有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对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料也提供便利。尤其是一些制作难度较大,工艺程序繁杂,对原材料以及各个制作工序要求较高的艺术品,诸如砖雕、民族饰品此类,教师可与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搜索资源,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结语 只有传承和发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民族文化。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民族文化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利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整个社会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入美术教学,使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系统合理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以此从根本上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潘卫红 单位:南宁市明秀小学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回顾与展望 小学美术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国内的审美教育表现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灌输、启发和引导,与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审美形态教育,培养人们对自然界中和各种艺术形式形态、结构的识别、鉴赏;二是美感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能力,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三是情感教育,通过对艺术的理解与鉴赏陶冶人们的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从而使人得以和谐、全面地发展。 为了解农村小学美术美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建议,笔者对西北某农村学区当地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查研究。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美术教学现状 1.条件制约 在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的认识做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第一,在农村学校美术专用教学用具没有较完整的美术教学设施;第二,家长不支持(不过问的占65%)美术学习。 2.认识偏差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学校因师资不够,美术课普遍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代。家长或认为学校怎样教,孩子就怎样学,放任自流;或认为美术对孩子的升学没有什么帮助,予以制止。 3.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 (2)忽视学生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3)评估标准单一笼统,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笔者在调查中多次听取和观摩了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绘画作品,发现美术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点:导入简单,主题明确,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结构完整,学生易于接受。 缺点: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内容(如简笔画伞的画法)讲解过于细致,未从美术作品创作的角度去深化构图意义,失去了美术审美的整体性。②后期的美术评价活动做得不够,虽对学生有评价,但只是“画得不错“”画得很好”等一些简单、笼统的评价。③听老师的讲解,学生显得被动,表现得疑惑不解、无所适从。 (二)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学生富有学习热情。当前小学美术课是多方位的,包括绘画、设计、手工、制作、欣赏等。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充满着对美术课的浓厚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很强。随着课改的深入,美术课在农村的一部分学校也有了适当的开设。 2.劣势 (1)美术教学资源短缺,专业人才缺乏。笔者对多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被调查的小学都没有完整的美术教学用具,教具是数学教具的三角板、直尺等,没有美术模型,更没有美术教学教室。在校的美术任职教师,均为语文或数学教师临时代课,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 (2)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影响美术教学。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表现在:①忽视美术课的重要性。认为美术课是副科,可有可无。 家长也只重视孩子语文数学科目的学习情况。②学生的认识简单。从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美术仅仅是“画简单的图案”。 二、对策建议 1.教学方面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实际感受与练习。“培养美术鉴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是美术新课标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教学评价上,改变过去的简单教育评价方式,尝试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单一、乏味的课堂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用具上,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将美术课与周围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美术课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家长、学生方面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并号召家长对美术教育重视起来,积极配合教师工作,支持孩子的美术学习。综上所述,要改变目前的农村美术教育现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积极学习与实践新课标理念,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开发式教学研究 美术课程突出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充分结合。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期,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美术活动、合理使用美术工具与器材、参与美术制作、赏析美术作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开发意识。小学美术“开发式”教学其实就是艺术构思的过程,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新奇想法,萌发创新思维,更能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美术这种形式表现出来。什么是“开发式”教学?如何实施“开发式”教学?实施“开发式”教学的意义何在?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例加以阐述。 一、开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开发式”教学指教师以小学生的美术教材为范本,结合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美术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潜能的开发。 【案例一】《制作动物王国》这是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一节课,我主要是通过捏、卷、粘等方法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各种小动物,从而了解橡皮泥的妙用。 材料准备:橡皮泥;彩色手工纸;小刀、小竹棒。 研究过程:①学生们利用网络收集卡通小动物的图片。这个环节我主要想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小动物图片和资料,他们可以看到动物们的特点。②我提问:橡皮泥有什么用途?怎样搭配颜色才美观?学生经过讨论后,我最后会把大屏幕打开,与学生一起欣赏用橡皮泥制作的小动物玩具。③制作橡皮泥小动物。我让学生结合捏、卷、粘等方法用各色橡皮泥制作漂亮的小动物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我专门设计了两道闯关游戏。一是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制作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二是组建小动物王国。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几个创新设计思路: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⑵结合自己的想象设计你喜欢的小动物形象;⑶制作大小各异的小动物,成立动物王国;⑷感受生态平衡、爱护动物的重要性在探讨和设计动物王国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参与制作。第一道关每名学生都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小动物能顺利闯关,有的同学做不好,同组小伙伴就帮助他。最终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也顺利过关。第二关学生们就各显身手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了形态迥异、色彩丰富、独特新颖的动物形象。下课,我把这些小动物摆放到一起,感受着合作的快乐,更感受到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二、开发式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审美情趣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开发式教学可以设计很多题目,学生通过参与了解到美的真正涵义,更懂得在生活中如何珍惜身边的美,更懂得如何看待美。 【案例二】《制作民族娃娃》这是小学美术自编教材中的一节课,学生通过剪、卷、折、贴各类彩色纸制作造型新颖、体现民族特色的娃娃形象。材料准备:通过网络搜集民族服饰样式;空啤酒瓶、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主要方法:我让班级学生按4人一组进行划分。然后指导7个步骤建议尝试:①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民族服装图片,确定制作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结合网络图片画好设计图;②把设计图进行图形分解,以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为基本拼组图形;③在彩纸上画出各类分解图形,然后用剪刀剪下来;④用一种颜色的纸将空啤酒瓶粘贴好,作为娃娃的身体底色;⑤做好娃娃的头部、双臂和双手,并粘贴到空啤酒瓶上;⑥把剪下来的图形按照设计图进行组合,可以利用粘贴、重叠、卷、折等方式使服装显得更有立体感和美感;⑦按照设计图片粘贴娃娃服装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最快最好地用剪刀剪出各类图形?学生在刚刚尝试的时候都是选择按形状边缘一个个地剪、慢慢地剪。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就学会了“对称剪”、“折叠剪”的方法。学生们在受到启发后,又提出了怎样粘贴组合图形使服装更加漂亮,用什么样的颜色搭配服饰效果更好等问题。学生们在大图形上面粘贴了小图形,在正方形上面粘贴了圆形,用长方形做头饰,用圆锥形做裙子。学生们还尝试了层次化设计、卷边化设计,图层化设计。美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潜能也被激发出来了。在课堂的最后,我让每个小组把自己设计制作的民族娃娃放到展览台上进行展览,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制作成功无比骄傲和自豪。 活动意义: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民族娃娃,他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认识到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明确了民族团结、和谐对祖国稳定是多么的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是小学美术“开发式”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出艺术美,感受到美术教学的魅力才能真正增强自身鉴赏美的能力。学生们通过这类教学活动,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思路开阔起来,设计空间无拘无束时,从联想到想象就必然成为一个质的飞跃。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进一步扩展时,一些突发奇想或奇思妙想就可以转变成为现实,找到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在美术学习中,如果教师能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审美情操入手,必然会实现美育目标,培养出具有较强审美能力的人。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摘要:美术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的任务。电子白板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文献法、教学实践法,对电子白板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美术;电子白板;学习评价 1前言 在学校教育中一般把美术归于艺术类课程,让其担当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任务[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使得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黑板教学过渡到多媒体教学,又到如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越来显示出其优势,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实现绘画示范教学的动态化演示 传统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更多是教会学生画画,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给学生画一幅画作为范本,让学生模仿教师的作品进行绘画;或者由教师在课堂上现场作画,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绘画[2]。在现在看来,运用这种方法显然已经很落后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粉笔的颜色只有很少的几种,教师现场做出的画色彩不鲜艳,而且由于时间紧,画的质量不高,整体水平受到粉笔的限制,加上纸张与黑板的局限性,或者画的背景不佳,或者纸张的大小有限等,更不能让教师的水平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的视觉。二是教师画出的画是静止的,对学生的感观没有很大的冲击。虽然后来多媒体进入课堂,于是教师用做好的课件进行作品的示范,但是课件是现成的,所展示的图片也是静止的,学生在学习模仿时只能看到教师已经做好的画,而教师作画的过程是看不到的。以上问题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来解决。电子白板技术的出现方便了中小学美术教学,其中包含了更多的功能,如果能充分应用,则可以极大地满足小学美术教学的需要。电子白板集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尤其是三维图像演示动态功能,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演示的瓶颈,弥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够发达的不足。比如在教学制作贺卡时运用电子白板,先给学生展示贺卡的复杂结构,然后对贺卡的内部结构进行解剖演示,再运用视频的方法给学生演示制作过程,而且可以对重点制作部分进行放大演示,近距离播放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制作贺卡的步骤,这样就会更方便学生的学习,甚至可以边看电子白板的演示边进行操作。 3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的过程就是自己展示的过程,教师成为课堂上的表演者,自己的表演完了,教学也就完成了,对于学生学成什么样子,教师很少顾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成了课堂上的复印机,只是机械地复印教师的绘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很简单,只要谁画得像,就可以得高分。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了解不够,学生在学习时想了什么,如何画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等,教师都不知道。而且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也无法取得教师的帮助,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无疑,这样的学习质量是得不到保障的。运用电子白板进行示范教学,教师与电子白板的互动性很强,电子白板与学生的互动也非常出色,可以配合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上面两个互动[3],电子白板的运用,使美术教学出现很大的改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白板上画画,当学生的绘画出现错误时,可以用“橡皮擦”,很容易修改,也不会留下痕迹。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很方便,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批注或者帮学生修改就可以。比如有一节课,教师选择了绘画飞机的内容,先挑了几个学生到前来操作白板,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心目中的飞机画出来。果然不出所料,学生画的飞机形态各异,有的画战斗机,有的画客机,有的画直升机,甚至有的学生在飞机上画出了像鸟一样的翅膀……学生画出的各式各样的飞机让其他学生捧腹大笑,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都踊跃上前作画,他们的想象力也因此得到发展,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4丰富教学内容 没有应用电子白板之前的教学,课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与课本的互动极为有限[4],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因信息量太少而困惑,只能讲解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另外,当学生需要学习内容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仅仅是用作基础性的教学,当学生对于一项教学内容无法理解时,教师无法再从教材中找到其他的材料,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受到限制,无法了解教材以外的其他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进行素描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讲台上摆放一个实物,或者是几何图形,或者是人体头像,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干脆用一张素描绘画作品代替了实物。在绘画前学生要仔细观察才能进行绘画,但是运用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很难长时间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枯燥的练习方法让学生不但没有产生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会产生逆反情绪。而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包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很方便查阅到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这些资源库中的内容都是经过教师或者专家筛选过的,与教学内容非常吻合。另外,存于电子白板资源库中的材料非常方便在教学中提取,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分级目录中查找或者直接搜索就可以查到相关的材料。 5优化教学过程 在美术绘画教学中,多是以技法与步骤、过程性示范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示范是教师边讲边示范,讲解与示范是相互穿插与贯穿在一起的,是连续不间断的,如果讲解或者示范中断了,就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传统教学方法单一,讲解与示范一般情况下会发生冲突,教师也为此感到苦恼,学生的学习也经常会被干扰。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也很枯燥,没有兴趣可言,所以不能长时间地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造成学生获取知识的中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可以多次为学生重复前面的知识。比如在教授“你见过哪些飞机”这一内容时,美术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笔来示范绘画飞机,飞机的不同部位的线条或者形状能轻易从资源库中选取,而且可以对这些线条与形状进行变形、变大小等操作。在示范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会自觉地集中起来,进而仔细观察教师的绘画方法与过程。由于教师所使用的工具具有新颖性,而且操作过程像在变魔术一样,制作一架飞机是一种享受,那变幻的线条与形状在教师的手里游刃有余,非常精彩。学生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在观察教师的示范时更认真,对细节观察更细致,在这个过程中,由教师的教授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在回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远离白板,让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观察,学生看到的是只有电子笔在白板上运转,这种画面神奇而有魅力,学生看到了教师示范的全过程。在复杂的绘画处,可以调节电子笔的绘画速度,甚至可以回放,直到让学生看清楚为止,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这样一来,运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在教学中突破了绘画步骤的难点,既帮助了教师也帮助了学生,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5]。 6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运用多元的方法[6],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运用电子白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已经不把结果摆在第一位,而是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这种评价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信心,促进电子白板与学生这两个要素的互动。学生的想象力在电子白板的启迪下丰富,学习激情与欲望也在与电子白板的互动中升华。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学生不容易走神。比如在教学小学美术教材中“会响的玩具”时,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启发学生欣赏玩具,其色彩美、形式美等都会在电子白板的辅助下一揽无余。学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认识到玩具的质地,看看是用泥、纸还是塑料做的。当学生上前操作学习时,可以运用电子板给学生设置闯关游戏,学生在操作时就像在玩游戏。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有很多材料可选,但是每种材料要做出相应的玩具,如果学生选择材料不对,电子白板就会做出提示与判断,给予相应的分数。当完成一个玩具的制作时,电子白板会对玩具从整体上打分,包括它的响声是不是很美妙、是不是有节奏等。学生在操作中真正感受到美术带给他们的快乐,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7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了对美术教学的要求,美术教师积极投身于美术教学改革中,更加关注如何开展让学生喜欢的美术课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美术课堂,有利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认识到电子白板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多实践、多研究、多积累教学经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段晓明 王保庆 单位: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摘要: 以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现状,就其有效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1前言 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此,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将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为宽泛的内涵,它不仅仅是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应用,更是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教学评价等的有机融合。这一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一种全新的教学感受和体验,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学习,从而在有效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本身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美术课程是一门独立于其他基础知识的学科,带给学生艺术美感的视觉享受与体验。现代教育技术对美术学科有机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美术学习水平,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通过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呈现,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质和内在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这一理念的渗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对素质教育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同样大有裨益。 3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电脑绘图应用利用计算机让学生了解电脑绘图的技巧和要领,结合教材文本进行必要的实操练习。如在“彩线连彩点”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画图面板”绘制出简单的形体,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一平面作者:谷红霞,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054000)。上点与线条的关系;学生还可以用计算机中的Photoshop软件进行绘图造型、填充颜色、修改分割、调整编辑等。创设情境化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形式教学理念的体现,美术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营造融合视觉、听觉的多维度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和绘画创作热情。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互联网是一个蕴含着巨大信息量的无限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具体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4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一些中小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对匮乏,计算机数量较少,多媒体教室不够,相关的配套设备不齐全,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的美术教师数量也非常有限,这种种问题导致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2)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仍然沿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示范式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理念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也相对有限。3)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从课堂开始一直到课堂结束,教师扮演着解说员的角色,其会按照之前所制定好的多媒体课件来一一为学生解说知识点。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仍然是非常少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抛弃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导致学生分不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4)部分教师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这既无法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发挥出来,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5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切入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美术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高低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层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为美术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全新教学理念的渗透有利于美术教师合理定位自身的心理角色,以全新的现代化思维和视角去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诉求。信息化教学思维和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接触和掌握更全面的美术知识和理论学说。其次,定期举办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研讨活动,让教师交流有关多媒体设备的操作经验和教学心得。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研讨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在多媒体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切实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最后,由于部分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程,因此,在聘请美术教师时并不考虑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而是以较低的工资聘请整体素质偏差的美术教师,这就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美术教学水平。鉴于此,在聘请美术教师时,学校要适当提高门槛,尽可能聘用专业素质高、多媒体技术水平高的教师,以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巧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则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欲望和探究学习热情。如在“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首先通过投影设备为学生呈现几幅春意盎然的风景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画作中的自然美;然后播放柔美、舒缓的音乐烘托氛围,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相互映衬中,对“春”形成一种美好的意象,进而启发他们的绘画灵感;随后,教师通过3dsMAX软件,为学生呈现一组有关“春”的动态景象,让他们感受三维空间中“春”的多元化色彩和空间概念,进而激发对“春”的热爱和向往。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在画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贺卡是遇到重大节日、生日等日子时,学生之间相互赠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它能传达出学生之间珍贵的友情。如教学“贺卡蕴深情”这一内容,在制作贺卡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精品贺卡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看,发现这些贺卡的点睛之笔。多媒体的运用打破了学生对传统贺卡的认识,他们发现原来贺卡也可以这么漂亮,这种精致的美让贺卡也成为艺术品。贺卡的种类和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此,在制作贺卡时,教师不要硬性规定贺卡的种类和贺卡的结构形式,而是让学生结合贺卡要送的对象和送贺卡的目的来选择贺卡的结构形式和种类。通过这样做,学生会主动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来制作出具有个性的贺卡。合理拓展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信息化教学方式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中,以直观式、示范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内容拘泥于描述性文字和静止的图片,通常由教师对绘画创作进行适当点拨和讲解,随后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绘画作品的临摹。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教学氛围也较为严肃、呆板。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美术教学内容发生很大改变,不仅包括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还包括文本、图标、视频、图片、动画、音频等模块,旨在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开发和探究学习,是一种高效、灵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美术教育理念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感受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感悟动态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动性和可塑性。构建教学评价机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反馈信息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有着激励、调节和导向的作用。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应注意以下两点:1)应注重评价美术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水平,注重教师将传统美术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程度;2)应注重评价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以学生的客观感受作为评价标准,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比如在教学“我为校园添色彩”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快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并让部分学生来谈谈他们在本节课中所取得的收获以及疑难点。教师通过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反思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势,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高效的美术课堂。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学生安排任务——制作“我为校园添色彩”手抄报。当学生在课后完成本次任务之后,在第二次美术课堂上,教师借助投影仪一一展示每位学生的手抄报,在展示过程中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部分学生点评这些作品。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相互点评的过程其实就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6结语 综上可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面与陈旧的传统美术教学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课堂的实践水平相对有限,需要大量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究、创新和反思。多媒体教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也是中小学阶段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作者:谷红霞 单位: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目标,老师需要不断探究、改善美术的讲授方式,深入探究传统美术讲授方法的不周之处与缺陷,积极主动寻求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模式。主要结合成功的教学案例,对改善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做了简介,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一直以来,小学美术沿袭传统的教学观,机械无趣、单调乏味,写生枯燥、毫无创意,教师对儿童画画时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不给予关注解读,对学生绘画的引导只限制于简单的模仿训练,限制了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小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严重挫伤了小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发展。在对小学生创新训练过程当中,需重视将小学美术课程与学生标新立异意识、精神、能力相结合。 一、让学生边学边玩“寓教于乐” 让学生体验“乐中学、玩中学”许多教育学者都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在低年级制作“蝴蝶指偶”的课上,老师通过把各种比赛游戏、表演等活动融于课堂,使学生全心投入情境中。随着“蝴蝶飞”的乐曲声开始,音乐声回荡在整个教室里,老师通过手指上不同颜色、手动作的不同造型变成了许多美丽的蝴蝶“飞进”课堂,学生个个流露出惊喜的表情。老师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新知识后,又引导学生做起了“请你跟我做,大家一起来学习”的拍手游戏。然而老师只是编了两个动作并领着学生做这两个动作,之后便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编自导,老师则走到他们中间跟着学。作品完成后,师生一起手戴指偶在“蝴蝶飞”的歌声中跳起舞来,并“飞”出课堂……再如,在座位的编排上经常变动,会使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同时,经常思考,利于创作。 二、使用新奇的讲授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讲授教学重点内容时,常常由老师先讲,并明确指出要记住哪些内容或注意容易出错的环节和部分,再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在四年级的剪纸团花课上,老师是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授课的。在大家一起欣赏、了解团花及其特点之后,老师先展示“三折”与“八折”的示意图,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动手操作,学习要求是要了解剪纸团花分几步完成?由学生回答,老师只需按照学生说的步骤板书出来。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预习“三折”示意图,再自己动手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看,及时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自己折的步骤,留意自己手指摆动的位置。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折法,同时老师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动手操作,及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操作有什么看法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予以讲评,并演示。这一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先学后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观,它充分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人本素质教育观,学生多了一份主人翁的独立意识,少了一份依赖和懒得动手动脑的思想。学生能做的、会做的,老师决不插手,只有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老师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高质量地学、如何动脑思考,并在实践中发明创造。 三、尽力把脑海的事物实际化 虽说是小学美术,但其理论知识也十分抽象。老师在讲授时,要努力将这些较为抽象的美术专业术语具体化、通俗化,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更好地开展美术课的讲授工作。如,在讲授“冷色与暖色”的课程时,教师不能只是口述哪种颜色是冷色,哪种是暖色。而应该是在讲课时,提前准备几个小杯子,分别在杯身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例如,贴红色标签的杯子,里面放温水;贴黑色标签的杯子,里面放冷水。通过让学生触摸冷热水杯子,认知辨识冷暖色。对杯子温度感受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同时很好地学会了冷暖色调这种比较抽象的东西。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美术课堂的气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应适当使用计算机技术。 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主题,播放相应的动画短片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向学生展示一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还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简介一些著名画家童年的趣事。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新型美术教学模式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大纲要求,且现代美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人类思维活动,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就会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胡德梅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程家集学区张老庄小学
社会道德论文: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事关国家未来。而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认知不足,社会道德感情缺陷和社会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显得愈加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必须坚持在以人为本,内功培养与外功训练相结合。注重实践三条原则的指导下,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机制,强化社会道德能力养成的实践环节。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能力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生活领域中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也将随着发生变化,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相互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必将随之转变,以适应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重要群体,是青少年中接受和处理各种信息量最大,思想观念最为活跃的部分,其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其状况如何,对整个民族的影响又尤为深远。通过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研究,进一步揭示青少年社会道德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培养途径,着重探讨我国当前情况下,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社会道德能力是指道德主体在面临社会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社会价值观或原则处理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社会道德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又是人成功地完成社会道德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社会道德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等。社会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社会道德能力是人的生存能力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特征,就是将外在的知识,包括社会道德知识、社会道德观念通过受教育者的社会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经过社会道德实践再将内在道德信念转化为稳定的社会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社会道德能力培养以社会道德知识为重点,同时十分注意其他科学知识对社会道德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把社会道德知识与其他科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教育,从而从更高的水平上提高道德素质。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要十分注重社会道德实践,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分辨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深厚的道德感情、磨练顽强的道德意志、养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行为。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种终身教育过程,是一种呈螺旋式上升的教育与再教育过程,是一种在不断地由社会认知一社会践行一自我反思的循环中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过程。 中国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未来各项事业的重要骨干和接班人,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社会道德水平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应对社会道德新挑战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需要学生理性和思维参与的过程,借助学生自己的智慧作出自主判断和决策的过程。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必须着力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思维能力、社会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社会道德决策能力、社会道德选择能力等,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思维方式,能够自觉地运用已知去对付未知,处理生活中面临的具体社会道德问题。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面临着科技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挑战。首先是网络文化的挑战,包括信息传播方式转变形成的挑战、教育方式改变的挑战。其次是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价值观冲突、价值观的困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调整。再次是知识经济的挑战,包括知识经济对教育主体的影响、对教育客体的影响、对教育介体(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影响、对教育环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的影响等。第四是对外开放的挑战,包括道德文化复杂和多元性的挑战、道德文化变动和异化性的挑战、道德文化虚浮与躁动性的挑战、道德文化世俗与实用性的挑战等。只有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培养才可能取得实际的成效。 二、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社会道德认知的不足。这表现为认知上的自我中心观,即在个体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上往往只从自我的立场出发,而不能从他人或社会位置去思考问题或处理问题的认知方式。这是导致不少大学生出现社会道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道德认知能力的缺乏导致了严重的道德问题。2.社会道德感情的缺陷。道德感情既表现为对人的感情,也表现为对有关道德问题产生的道德焦虑。对人感情的淡薄和道德焦虑的缺失致使部份大学生发生较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3.社会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意志薄弱也是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中发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看,对一些简单的道理他们并非不懂,但却愿意采取对个人较有利、个人感到更舒服、更痛快的方式而作出了放弃遵从道德规范的选择。比如一些学生并非蓄意影响他人的利益,更不愿损害他人的利益,但在个人的愉悦需要和特定环境的作用下,也作出了放弃遵从道德规范的选择。 (二)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缺陷产生的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道德教育影响。学校教育以智育为主,与德育分离,突出智育而忽视德育,忽视认知能力的提高;注重知的培养,忽略行的训练。2.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道德失范与讲道德吃亏的现象强烈地刺激着这一代大学生,复杂的道德环境使不少大学生产生了道德困惑,道德信念发生了动摇。某些自身道德素质不高的家长,以其不健康的言行, 在子女道德素质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消极的影响。即使是道德素质较高,但忽视道德教育、或道德教育的条件受到家庭具体情况限制的家庭,对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高也会形成不利的影响。3.个人成长特征的影响。今天的大学生,很多都离不开家长的呵护,性格较为脆弱、怀疑、孤独、自我封闭。这种特定的情况很容易引起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道德问题。 中国是一个道德文化非常深厚的国家,在培养道德能力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继承已有传统方法的同时进行创新,赋予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新的时代内容,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要确立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不是机械接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被动客体,而是作为道德活动的创造者和体现者的主体。培育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最根本的,是要确立大学生在社会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内功培养与外功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像其他能力一样,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理知识,同时还必须引导大学生把握用价值原则来解决道德问题的方式。第三,注重实践的原则。必须从道德认知做起,教育大学生以道德意识指导道德实践,使道德实践为道德意识的升华提供丰富的养料,持续不断地将道德实践内化为人的道德意识、把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必须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机制,强化社会道德能力养成的实践环节。 (一)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一是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体系。发挥学校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既管课堂内外,又管校园内外,使社会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随着社会日益走向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是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体系。建立良好的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班集体、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以不断地影响和引领大学生个体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三是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家庭。努力唤醒父母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影响意识,帮助父母掌握道德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对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二)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机制。一是要优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突出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时代性。要把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道德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要有一支适应新形势的道德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除了具备道德教育工作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该有新的观念、新的素质,具有网络的资源意识、技术意识、国际意识、服务意识和方法意识,能够运用新的资源和技术手段开展道德教育。三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工作,提高对道德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管理,加快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教育,使整个网络活动有章可循、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建立信息库,努力提高网上宣传教育工作的信息流量,使其内容新鲜丰富、特色鲜明。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以使学生相互交流,自我教育,邀请事业有成的教师、教授、校友或海外归来的专家谈自己的经历、体会,用动人的事迹感召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国外优秀文艺作品,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鉴赏能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上文化活动。发挥校园网的媒体整合作用,将校报、闭路电视和户外宣传等媒体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网上,实现道德教育与多种传媒的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增强辐射力和吸引力,形成网上网下联动、全员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式的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积极开发和研制网络道德教育软件,形成网上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四是实现道德教学的知识教育与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紧密结合。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应以成才教育为切人点,教育大学生明确成才过程是德、识、才、学、体诸要素全面发展的过程,使大学生充分认识道德品质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五是创建道德认知教育与提高道德意志品质紧密结合的德育教学体制。在道德教育中遵循由浅人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注重不失时机地抓住随时发生的各种事件、事故开展深人浅出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道德问题,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在不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道德意志品质。 (三)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道德本身是人的一种实践理性,人在道德认知教育中获得的“道德心灵之花”,不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结出客观的道德之果,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检验、确证、巩固和完善。社会道德能力教育要十分注重社会道德实践,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分辨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深厚的道德感情、磨练顽强的道德意志、养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行为。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必须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道德教育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思维能力、社会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社会道德决策能力、社会道德选择能力。强调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实践性,就是要“寓教于做”,在“做”中培养。要使大学生长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实践,对文明道德规范反复实践,使他们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通过社会道德实践,使大学生实现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对道德文明要求由不习惯做到习惯做、由不自觉做(或被迫做)到自觉自愿去做的过程,把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约束机制的过程,达到知而行之。要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感情、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自觉。要重视营造道德实践环境,注重道德行为引导,包括示范式行为引导、律令式行为引导、激励式行为引导。闭要重视创造道德实践机会,强化道德行为训练,把道德行为训练寓于学校公益活动之中、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实践把大学与社会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加强指导,精心组织。要有计划地安排或引导学生走进社区、深人农村、走向社会,参与健康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文明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加广泛和深刻地了解市场经济,认识社会发展,丰富人生成长经历,培养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社会道德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三大道德都是对人们最基本的、最低的、最必要的要求,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然从这些道德基础谈起才有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道德基础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两大重要问题的重中之重。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融洽、有序、稳定、协调、和谐的文明状态。而这种文明状态绝不是杂乱无序的,需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约束和调节才能实现。因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解决好这三个基本层面的道德问题。发挥三大道德在社会建设中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和精神支撑功能可以提高主体构建和谐关系的道德实践能力,使社会主义法律、政策、制度建设的贯彻和实施效果更佳。那么, 三大道德为什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呢?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而展开的。根据道德所调整的关系不同, 我们可以把道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道德建设恰好能够从精神道德领域解决人际关系和谐问题、社会关系和谐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因此,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层面上来分别加以考察。 一、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德基础——文明行为促进和谐 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道德上的基本标准。构建和谐的社会,人们必须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总是要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秩序,这就是作为和谐基础的社会公德。这种基础作用可以从三个层面表现出来: 首先,调节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的和谐。举止文明、待人接物礼貌大方、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可以营造一种人际和谐的氛围;平等待人、尊重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人都去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可以促进造就社会和谐。 其次,调节在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和谐。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是构建和谐的主要内容。爱护公物要求公民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是实现公共生活和谐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遵守公共秩序意味着个体对纪律、规章、法规等社会公约的敬畏和遵守,意味着个体自我约束、严以律己、一丝不苟的奉献精神,意味着个体与社会的合作态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公共秩序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和愿望,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我们的生活才能正常进行。 第三,调节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的和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与自然共生共存、协同发展,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降低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不多,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推动生态和谐,实现长治久安的社会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和谐社会的职业道德基础——职业文明促进和谐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具体说涵盖的是同一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从业者与职业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能否调整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和谐”水平和高度。职业道德随着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又随着分工的逐步细致而不断发展。在社会分工愈细和专业化程度愈强的现代化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职业压力日渐增大,社会风气呈下滑苗头,不文明的职业活动不断增多。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势必对和谐社会建设造成重大影响。 首先,调节在同一职业内部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包括同事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一部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将人们统一到为了正当利益而和谐劳动的统一目标下,其内部关系就会不断融洽和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人人努力向上、文明礼让的和谐局面: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鼓励;部门之间顾全大局、相互配合、减少矛盾、避免纠纷;上下级之间相互理解、尊重、沟通、减少内耗、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 其次,调节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和谐。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是为人民服务这一职业道德核心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从业者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满足社会其他行业和人员需要,同时也从其他行业的职业活动中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每个从业者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整个社会各个行业互相联系、密切配合,都努力营造“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文明”的行业风气,就可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统一和谐整体。 第三,调节从业者与职业、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和谐。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从业者要忠实地履行职业责任,安心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诚实劳动;努力培养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幸福感、荣誉感,培养正确对待各种职业劳动的科学态度。忠于职守、热爱本职既是从业者发挥才智、干出成绩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生活有条不紊、和谐行进的需要。此外,对待其他职业、职业与职业,要坚持“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鄙视体力劳动和服务性职业的职业态度。因为,一个人社会地位、荣誉的高低,并不取决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关键是看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所做的贡献。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家庭美德基础——文明家庭促进和谐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夫妻关系、长幼关系、邻里关系三个方面。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正确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首先,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构建文明和谐家庭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建设一个好的家庭,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恩格斯说:“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即是说,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是家庭美德最基本的规范。夫妻双方在共同生活中,要遵循“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原则,培养、巩固和发展夫妻间的爱情,并使这种爱情具有美好的、崇高的道德内涵。为什么夫妻平等相爱具有举足轻重的道德意义呢?因为,男女双方的平等是爱情关系得以保持的前提,同时也是维系家庭关系、社会和谐的基础。作为共同生活伴侣的夫妻,只有在和睦互爱的基础上,才能共同承担好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其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精心抚养和爱护子女,子女瞻养和尊 敬老人,是家庭和谐的重要表现。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子女也有对父母赡养孝敬的义务。尊敬父母,赡养老人,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古语云:“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人岂能无情无义?赡养不仅仅是在物质上供养老人,还要在他们年老体弱时在生活上给予照料,包含着精神生活的内容。当然,父母也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对待子女,要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不要用旧的思想观念苛求子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敬老爱幼,全家和睦相处。此外,在家庭生活中,一个成年人不仅/!/要面对父母,还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家庭是教育子女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父母的道德、威信对整个家庭关系的和谐融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教育学的理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道德上做好子女的表率。 第三,邻里团结塑和谐。“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有助于克服困难,还能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生活环境。一个家庭同左邻右舍的关系,是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缩影。邻里之间坦诚相待、友好往来、礼让为先、交流信息、沟通感情不仅能创造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而且邻里间还会互相影响、教育和感化,有利于营造温馨、稳定的和谐环境。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者密切联系,辩证统一, 共同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三大道德,可以有效确立、强化、养成实践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维护和建设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而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道德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道德,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和必须去践行的活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道德风气日益败坏,令人堪忧。一些无道德底线的想法和行为让人无法接受,许多人在呼吁、渴望道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伦理,是人们群众的共同心愿;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柱;对于提高我国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使我国在世界之林位于巅峰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1. 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使一些过时的、丑恶的道德观念随之出现,与市场经济相互抵触。这些道德观念使经济不能够平稳运行,阻碍了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扬长避短,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 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对外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依赖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加入世界经济体系,而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道德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多年形成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道德观一旦崩溃,开始追求物质享受,极端自私,甚至丧失人格国格,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慢慢沦丧。实行改革开放,就要与他国进行交往联系,就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积极吸收他国积极向上的文化,同时抵制他国对我国进行‘西化’的政治图谋,这是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加强道德建设,坚持共产主义道德观,形成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力,抵御外国意识形态渗透,从而更好地进行对外开放。 3. 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以德治国要求我们党的全体人员的和广大领导干部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我们国家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在国家事务中处于领导地位,因此,在“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职人员要不断提高“治国”能力,其中首要包括的就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只有道德高尚,为人坦诚正直,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从而达到以德治国的目的。以德治国要求广大人们群众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怀,人民群众既是国家方针策略的承载主体,又是方针策略的推动主体。他们的道德素质越高,就越能理解领导者的以德治国方略,就越能积极响应国家以德治国的号召,而且也会监督领导者为政以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就越高。因此,加强公民道德是以德治国方略实施的有力保证。 二、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基础。道德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二者相互联系,相互约束,不可或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思考。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剥削阶级资本家凭借资本的力量雇佣工人从事商品生产,剥削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它的首要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权利的拥有者。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曾论述过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观念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无形之网,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以自己特有的独特方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群众的道德水平不提升,就无法使经济更好的发展下去。相反,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会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道德建设的具体途径。 ( 一 ) 以经济为支撑。 道德建设必须以经济为支撑,我们只有积极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为解决国内的其他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的觉悟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 二 ) 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道德传统,更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大力弘扬新的时代精神,并与其相结合。同志指出,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特别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五种精神。“五种精神”的提出,是我们党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伟大精神的凝聚和发展,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升华,是当今时代道德特点的深刻洞见。在全国上下宣传和弘扬这五种精神,对于道德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现实意义。 ( 三 ) 以法律制度为保障。 如果说道德教育是用说服和劝导的力量启发人们,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坚定人们的道德意志。那么,法律和制度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逐步将外部的约束和他律内化为人们的自律和内在的道德觉悟。我们只有把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和谐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体现国家和全体人民意志的政治法律制度,才能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适合的制度条件。 ( 四 ) 以道德建设活动为载体。 要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要求城市居民的道德素质要在一定的水平上,提高市民道德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中之重,又是文明城市的外在体现;要创建更多的文明村镇。开展创建文明农户活动,是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行之有效的方法。重视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动员农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有效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的基本经验。 深入创建文明行业。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要深入各行各业来感受不同行业的性质,而举行有针对性的的创建活动。尤其服务行业,每时每刻都与消费者接触,不免会有矛盾产生。这时,服务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体现了个人乃到整个企业的道德观念,甚至影响这一行业的道德水准。因此,搞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对于道德建设意义深远。 总之,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道德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基础工程;道德建设是使我国不断繁荣强大的伟大事业,但也是一项重大而艰巨、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应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团结统一、民族和睦相处、经济平稳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道德思想,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共同努力,实现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革命和任务! 社会道德论文: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经济建设的目标,同时又是思想建设的内容,既要有法律的保障,又要有思想道德的维系。社会的和谐,是由构成社会的诸要素的和谐来实现的。人——是社会构成各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道德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素。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首要的是人的道德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古语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社会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所谓“有条”则“不紊”。社会规范有成文与不成文的两大类:法令、条例、规章以及一部分道德,为成文的;风俗习惯以及一部分道德为不成文的。成文的、强制性的规范固然有效,不成文的、非强制性的,靠褒贬来规范的,能净化人的心灵深处,更具有长效的功能。 和谐社会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三是人与自身的和谐。其中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上述两种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有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就成了必然。因此人自身的和谐,即和谐人的建设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 一是思想和谐,主要表现在思考问题全面,理性的处理问题,做事以双赢为目的,而不是损人利己。二是品质和谐,其核心是能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每一个人都应与别人一样平等的看待自己的利益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要成为一个和谐人,除自身努力,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人是否是和谐状态,与社会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密切相关。 一、和谐思维 把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善于以和谐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能做到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解决问题时做到统筹兼顾,努力形成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工作氛围。 崇尚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为贵”是许多人的处世原则。过日子讲“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讲“和气生财”,这都是一种和谐思维的传统体现。自然事物也是各种元素的和谐组合,香甜是五味的和谐,音乐是六律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自主的人——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作为一个精神个体,他必须是思想独立的,而不是唯命是从,唯上是从,唯权是从。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扩大教职工的政治参与度,让教职工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充分发扬民主,相信和依靠教职工,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集聚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 二、和谐道德 道德水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更主要的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政治和法律的范畴,而且也是道德水准的范畴。从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哪一项都离不开道德水平的提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地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方面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能力建设就更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没有全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能力,社会和谐无从谈起。道德能力具有导向功能,有助于人们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基础;道德具有激励功能,道德能力作为精神激励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把人们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上来,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人们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造潜能,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道德能力具有调节功能,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人际关系。道德能力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功能,它有助于在一些繁杂的道德环境中迅速做出道德评价和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选择,有助于人们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道德能力具有控制功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安定有序的和谐局面。全社会的强有力的道德能力,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个体道德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道德本质上讲是自律的,是人内心中对自我的自觉要求,是人的一种实践理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过程,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 三、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创建,除去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更多的是道德范畴的建设。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依重的就是道德的约束力和领导者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凝聚力。把教职工个人利益和发展与学校的利益与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共同发展,利益共享的和谐局面,才能形成和谐的校园环境。 和谐校园的创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作为学校的员工,应该为创建和谐校园添砖加瓦。首先,要加强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用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来做好本职工作。其次,从自身做起,服从领导,尊重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三,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以和谐的人,和谐的部门,来共同创建和谐的校园。 综上所述,和谐关系、和谐规范、和谐思维都是和谐道德的内容范畴。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强调的也是道德的约束力,所以,和谐道德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社会道德论文:谈三种社会角色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伴随民主社会的全面建设,媒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然而媒体失范现象却愈演愈烈。这既有媒体外部的生态环境因素,也有媒体自身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多重角色冲突导致的因素。本文以西方学者对新闻业的三种社会角色解读为视角,探析新时期我国媒体失范成因及其应对策略。笔者认为行业自律应成为推进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突破口,与此同时,受众伦理规范将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彰显强大推力。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 社会角色 对策 行业自律 我国着名记者范长江在论及新闻工作的机遇和危险时,曾经深有感触地写道:“我想世界上很少有像新闻工作者这样有更多诱惑与压迫的。一个稍有能力的记者,在他的旁边,一方面摆着:优越的现实政治地位,社会的虚荣,金钱与无知的享受,温柔美丽的女人,这些力量诱惑他出卖贞操,放弃认识,歪曲真理。另一方面摆着:诽谤、诬蔑、冷眼、贫困、软禁、杀头,这些力量强迫他颠倒是非,出卖灵魂。”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转型和新闻体制改革并进,使得我国的新闻传播面临巨大的挑战。假新闻评选年年有,虚假报道手段年年新。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假新闻,以至有悖于新闻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这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舆论导向,降低了媒介的社会公信力。 无独有偶,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的美国,黄色新闻潮席卷美国新闻界也正值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盛行,低级趣味内容和虚假报道充斥媒介,媒体不实报道煽动美西战争,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新闻失范及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可谓已发挥至极致。但也正是经历了此次失范到规范的洗礼,美国新闻界才逐步走上以“真实讲述”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新闻专业主义道路,才成就了美国社会较为客观的报道。新闻自律逐渐以专业的职业理念、道德规范和话语实践融合成为新闻职业发展的内驱力。由此反观媒体市场现状,笔者认为,从失范到规范是新闻界在自身发展中必经的阵痛阶段。借鉴西方学者对新闻角色的理解,以自律规范新闻行为,使其内化为新闻业的职业追求或许更为重要。 美国新闻学者对新闻业有三种不同的角色解读:一是作为一种职业的新闻业,它讲求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二是作为一种政治体制的新闻业,它是与行政、立法和司法相并的第四权力,是维护民主社会的重要保证;三是作为一种商业存在的新闻业,它是以赚取利润为最高追求。三种角色的三种属性使得新闻业一直徘徊在公益和私利的矛盾之中,在“贪欲和理想之间”维系着不可或缺的“张力”。而能够维系这份张力,并能平衡扮演媒体的多重社会角色的莫过于新闻业一直倡导的行业自律。“新闻职业伦理规范是新闻职业主义的中心工具,是新闻职业化的手段。它给予从业者一种职业认同感,这是一种职业发展趋向健康的标志,有助于把零散的个体从业者联合起来。”在新闻报道中意识到伦理问题恰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终极体现,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界应该把持的职业操守。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使得新闻报道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但同时失范的新闻传播行为也不时挑战着伦理极限。比如,泛娱乐节目得宠,色情、暴力文化盛行,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泛滥;虚假新闻与侵权案件不断;歧视现象突出和同情心缺失、恶意炒作等。此类新闻的泛滥犹如生长在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它们寄生于新闻传媒强大的传播能力,在没有真实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反倒扭曲人们对现实的了解,引发错误舆论导向,激发群众性事件,使人们的义利观、道德观与主流价值观发生偏离,严重影响社会肌体的健康和谐,也完全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追求。导致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客观影响,既有自我约束的问题,也有既定制度监管不力的体制缺陷。 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中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业三种社会角色认识的偏颇和权重失衡所致。商业、经济因素是利诱新闻从业人员失范的最大诱因之一。二是新时期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都与新闻专业主义规范缺失有关。三是政治、体制因素(名声、发稿时限等)对稿件真实程度构成巨大挑战。 综上所述,新闻自律应该在我国新闻专业化进程中发挥强大的自我修正功能:首先,作为一种职业追求的新闻业,新闻自律督促新闻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采写技能和人文主义情怀。如对突发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出色的记者应是排除万难,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尽可能详尽地报道事件,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发挥新闻的环境监测功能。例如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的报道、“5·12”汶川大地震、2010西南旱情的报道,总体上是客观公正、及时公开,为政府决策提供宝贵的信息支持。这不仅展现出新时期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新闻操作,也反映出新闻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与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但我们也看到,新闻记者因报道带来的 “次生灾害”,如灾难报道恐怖化、随意化、娱乐化、商业化、媚俗化。在汶川抢救伤者的危急关头,记者为拍照或提问延误救援,有的甚至间接导致伤者死亡……美国新闻学者赫尔顿在其着作《信使的动机——新闻媒介的道德问题》也说道:“如果新闻业一旦丧失道德价值,它即刻就会变成一种对社会无用的东西,就会失去任何存在的理由。”上海复旦大学王中教授曾概括我国灾害报道的观念:“灾害不是新闻, 抗灾救灾才是新闻。”类似职业道德责难,如2005年记者蹲守拍厦门路人掉水坑风波、着名摄像师(因内疚自杀辞世)拍非洲小女孩遭秃鹰吞噬照片风波等。此时,从新闻的职业角度看,他们都尽职尽责,第一时间记录险情;但从人性的角度看,几近冷血的现场记录必然受到公众唾弃。正如美国全国新闻摄影师协会前会长威廉·桑德斯所说:“你(新闻从业者)首先是人类的一分子,其次才是新闻记者。” 其次,作为一种政治体制的新闻业,新闻自律维护民主社会的运行,督促政府与媒体的合作,并推动合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由于中西方社会政治制度不同,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法律赋予记者的权利多寡也不好简单类比,在此本文不做更多讨论。但随着近些年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日臻完善,周久耕事件、宝马案等一系列民众互动、媒体参与甚至主导的监督事件的圆满解决,既完成了媒体代言民众的监督使命,也彰显出媒体在守护社会良知和提高媒体公信力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再者,作为一种商业企业的新闻业, 新闻自律促使其清楚地划分商业利益和新闻报道的界限,这也是受众应该有所了解的。当受众逐步认识到所谓媒体的“神秘”后,必将会理性地看待新闻作品,诸如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三俗”内容等不良报道的受众市场也将不断减缩。在保证新闻商品质量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本无可厚非,可因为经济因素影响到新闻商品本身,从而贬低新闻价值,乃至制造假新闻,影响到的只是媒体公信力的下降,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媒体自身。 针对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笔者建议 行业自律应成为推进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形成强大的外部约束力。虽然传播媒体面临着诸多的伦理困境,但是“传媒应是道德守望者”的观点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新闻伦理实际上影响着这个复杂而多元 的行业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新闻职业传播者,同时也影响着公共生活的每一个人。”笔者认为,新闻自律的途径很多,杜绝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新闻行业自律尤为重要。行业自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行业内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遵守和贯彻,另一方面是行业内的行规行约制约自己的行为。且每方面都包含有对行业内成员的监督与保护机能。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都是隶属于某一媒体,他们的身份识别、新闻行为(包括采、写、编、评)、新闻作品的最终传播以及作品本身的权威性都来自新闻工作者所归属的媒体,如果行业协会能够对此有严格的自律规范与监督机制,自然能够准确定义新闻从业者的行业操守,并使之内化为其自身的内驱力,因此加强新闻业的行业自律是从根本上实践新闻自律。 以有偿不闻为例,其产生无非以下两种情况:其一,记者个人的有偿不闻,被传媒人视为不道德。其二,新闻单位的有偿不闻则比较复杂,有的被传媒人默认,比如对于那些经济效益很差的专业报刊而言;有的为宣传部门所默许,比如批评报道可能为官方所不悦,官方便安排批评对象与媒介主动沟通;有的则被宣传部门视为不道德,比如非法煤矿老板对新闻单位的贿赂。所以在大声疾呼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更应加强新闻界自身行业自律的规范,报与不报是一回事,负面新闻怎样积极报则是行业自律需要细致落实的。 受众伦理规范应与行业自律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实时共同推进。在新闻伦理的研究中,受众的伦理规范并没有被放在显着的位置。但是受众作为信息的需求者与接收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对于外来信息的接触、理解和记忆,即受众需求直接影响新闻传媒提供的信息产品的质量。因此,重视受众的伦理规范,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同样是新闻传播伦理中的重要一环。受众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正确地、建设性地利用媒介资源进行自我完善,参与社会进步,以及对传媒的辩证的批判能力都应反映在大众传媒的伦理规范和准则当中。 总的说来,受众在接触媒介,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应符合以下三点要求:第一,信息选择动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第二,信息解释保持客观,切合语境;第三,自觉监督举报不良信息传播。 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同样应承担一定的道义责任。在大众传播中,相对于传播者而言,受众是受传者,是传播对象。但受众并非完全是消极的、被动的,他们对传播的内容往往进行独立思考,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有自身职责、义务和使命,因此他们对实现有道德的大众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业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务大众,因此我们对于大众传媒的研究、开发和使用只有与人类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个人与他人利益、当代与后代利益统一起来,才是合乎道德伦理的,否则就应该受到道德伦理的谴责。贝里斯曾说:“职业道德研究不是自动地让一个人更道德,而是培养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和清晰的思考,提供一些一般的指导原则,有助于一个人在当代社会更好地理解职业的角色和重要性”。这样的新闻界才是公众所期待的,自然也会得到它应有的自由和尊重。学界已大声呼吁,业界也正逐步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一线新闻活动当中,用更具人文气息的新闻作品赢得更多受众、更多信服。 社会道德论文: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诚信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关系。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人们之间以诚相待,才能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使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一些地方存在道德冷漠症,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因此,以诚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二,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道德规范。用诚信道德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交换关系,要求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维系着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所以,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同时,市场经济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如果对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一些人就可能以失信行为来谋不义之财。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失信问题较为严重,加大了企业交易成本,也影响了企业在经贸往来中的信誉。失信行为还从经济生活蔓延到政治、文化及人际关系领域,并滋生了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所以,诚信和失信的道德冲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道德建设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市场秩序的状况。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第三,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政府的诚信,关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任务。政府的诚信建设,一是体现在制度的公正性层面;二是表现在政府行为的诚信层面。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制度不公就会导致社会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引发社会利益分配失衡或利益冲突,并为各种不法行为、失信行为提供孳生的土壤。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五个统筹”的关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群众特别关切的问题,是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符合社会公正的制度,要通过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去维护和实施,其实施的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政风,决定着政府的公信度和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缺乏责任意识,致使政策扭曲;有的地方腐败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尖锐地指出:有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比较严重。因此,诚信政府建设,关系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关系到社会诚信道德水平的提升。 第四,诚信道德建设,是保证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精神支撑。诚信道德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的重点,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其他各方面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同志指出,和谐社会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这一深刻阐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和谐社会构建方面的具体运用,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个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民主法治是政治方面的明确要求,公平正义首先是经济方面的价值目标,安定有序是社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任务,充满活力是社会建设多方面努力的综合成果,和谐相处是对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要求。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诚信道德的规范、支持和维护。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的道德素养,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可能协调,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做到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生活就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如何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呢? 第一,要以诚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培育公民诚信道德人格。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诚信道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人人讲诚信,给他人以信任,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形成。职业道德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以诚为本的经营宗旨和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而且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本,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根本。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以诚信道德为重点,调整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相互信任、互敬互爱、长幼有序、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社会的微观基础。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最终是要塑造具有诚信道德的公民人格。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公民有了诚信这种高尚的道德人格,社会也就有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合。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为诚信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诚信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加强公民的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使诚信真正成为公民的道德自律。如果缺乏对失信者惩罚的法治体系,或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诚实守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失信违法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的惩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气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的。其次,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诚信道德奠定坚实的经济关系基础。诚信道德通过教化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软约束,它需要市场体系、市场关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制度性”和“规范性”来规范经济活动,从根本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再次,要把诚信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建设诚信社会,要加强社会管理薄弱环节的建设,逐步完善诚信教育与社会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长效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有效地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规范人们的行为。总之,诚信既是道德建设,也是法制建设;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程,也是完善经济制度和社会管理的任务。加强诚信建设,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综合努力。 社会道德论文:关于编辑社会道德内化的理论研究 论文关键词:编辑工作;社会道德;道德内化;心理机制 论文摘要:在编辑工作中,选择社会道德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地位,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并自觉地按照编辑道德要求办事,是编辑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分析编辑社会道德内化的制约因素和固有矛盾,并揭示编辑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对提高编辑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伦理学是一门科学,是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发展变化及其社会作用的科学。不难看出,编辑伦理学的核心不仅需要研究编辑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道德结构体系,而且还存在着编辑社会道德的内化问题。就编辑工作而言,所谓内化,是指编辑履行和遵守社会道德之要求。如果编辑没有社会文化出版之道德的内化,那么,就很难表现出合乎一定社会文化出版之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也就难以形成编辑所期望的道德品质。编辑社会道德内化不仅受到社会文化环境、道德教育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编辑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几对矛盾密切相关。从传统习惯来看,编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分析编辑社会道德内化的相关理论间题,对提高编辑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编辑社会道德内化中的制约因素 编辑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就是编辑在实践中必须模范地执行的过程。 在编辑工作中,编辑道德内化是以发展社会主义的出版文化和整个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根本目的的。社会环境的主要要求有:①弘扬民族文化中的道德精华,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优化现存文化体系中的内容和结构;②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阵地,逐步形成普遍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③不断吸收当代文化创造的新成果,形成文化出版的新内容、新特点;④通过文化出版引导读者和引导社会道德发展的方向。这是编辑道德内化应该达到的目标,也是编辑要实现的出版繁荣。 编辑作为社会的一员,其编辑活动是在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其中社会环境对编辑事业的兴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文化、社会地位等。编辑道德内化与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编辑的工作与生活。例如,在政治上,不同时期的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及相关的方针、政策,对以精神生产为特点的编辑活动自然是一种重要的规范和制约;在思想上,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的积淀,各类社会思潮的兴起都会对编辑活动产生公开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在法制社会逐步健全的今天,编辑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必然要受到有关法律的规范和制约。 编辑道德内化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直接接触中把社会道德进行内化。对于内化过程本身来讲,社会环境不是一个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编辑社会道德的内化,并对内化过程起积极推动的作用。不良的社会环境则有碍于编辑社会道德的内化,且对内化过程起消极的阻滞作用。 总之,编辑道德内化的社会属性说明了置身于特定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里的编辑,要谋求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在社会的支持下开展自己的社会活动。如果离开这些现实的东西,编辑道德内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谋求编辑事业的发展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2.编辑道德内化与社会道德教育。 在编辑道德内化过程中,社会道德教育仍处在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所谓社会道德教育,是指为使编辑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自觉履行对社会整体和他人应尽的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编辑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对于编辑来说,社会道德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有的编辑在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觉悟等方面仍不成熟,需要通过社会道德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有的编辑自发行为可能不合乎编辑道德要求,道德选择常常受到社会道德意识的支配,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道德教育从外部灌输进去。一方面,要使编辑道德内化成为个体行为动机的个体道德的需要,必须以社会道德教育为前提。只有通过社会道德教育,才有可能逐步实现编辑道德的内化。另一方面,社会道德教育可促使编辑道德内化真正进人编辑的心理之中,自觉地按道德要求办事。在对编辑进行道德教育时,应特别重视编辑自我意识发展的新特点,注意调动编辑的积极性和发挥编辑的主动性,努力把社会道德教育与编辑自我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只有这样,社会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地实现编辑道德的内化目标。 一般说来,编辑接受了一定的社会道德教育,就可能把这种社会道德进行内化。所以说,一定的社会道德教育决定着编辑道德内化的特定内容和发展方向。因此,在对编辑进行社会道德教育时必须注意:①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有理想性,要有现实性;②道德教育的形式要有可行性,要有多样性;③道德教育方法要有科学性,要有艺术性。 编辑的心理因素对实现编辑社会道德的内化至关重要。对编辑社会道德内化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认识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是指编辑接触客观事物而在内心产生的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活动。情感因素是指编辑对一定事物所持有态度的体验。意志因素是指编辑对一定的目的支配和调节的行为。如果没有人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也就没有人的心理,所以人的心理对客观的反映既是积极活动者,也是积极能动者。编辑社会道德内化的全过程是编辑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实现的。一般来讲,编辑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 (1)进取心理。一个优秀的编辑应具有高层次的追求和强烈的进取心。进取心的表现形式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信念、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开拓创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嫉恨时弊的品格。这种心理来源于对振兴祖国、造福于人民的诚挚感情,而这种感情会转化为动力,鞭策和鼓励编辑在思想素质、工作素质和道德素质上不断地进取。有进取心的编辑决不会满足于一般地应付工作,而是在学术和知识上有更高的追求,并具有高度的敏感和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就是编辑设计自己、发展自己的动力,也是编辑走向成为通才的自觉意识。 (2)伯乐心理。编辑人员不仅要有铺路石的精神,而且要具有伯乐心理,要十分珍惜脱颖而出的人才。采用稿件不拘私情,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大胆地为有真才实学的作者鸣锣开道。发现和扶植一个人才,比创造一项发明或一项成果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3)自豪心理。自豪心理来源于编辑对自身工作的热爱和对继承人类文化的伟大意义的认识。作者劳动的结晶是通过编辑的劳动才走向社会,辐射智慧的光芒,产生社会效益的。编辑的伟大就在于以其透明的劳动增加作品辐射光芒的亮度和强度,就在于他的劳动造福于子孙万代。编辑在这种自豪心理支配下,会产生坚定的、自觉的编辑意识和行为,排除各种干扰,为发展我国的编辑事业奋斗终身。 二、编辑社会道德内化中的固有矛盾 道德品质的善与恶,从伦理角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在经济行为中,编辑道德品质的确认只有肯定个人自然需求的合理性,才能充分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性。由于编辑在心理、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因而在思想与情感上出现波动性,常常使编辑在社会道德内化中出现苦恼和忧虑,存在着固有的矛盾。 1.道德认识的系统性与无完整性。 道德认识是编辑对编辑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感知、理解和接受,并逐渐深化,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看法,它是编辑道德品质的心理基础。崇高的道德理想,高尚的道德清操都来源于一种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编辑社会道德内化的第一步。编辑向来被人称为“伯乐”,是令人尊敬的职业。但同时又被人们称为“文稿之官”,朱笔一批,即可定文稿之生死。因此其道德认识显得特别重要。但是在编辑工作中,对有些编辑道德关系的理解和处理常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如坚持真理、批评同志和保持朋友间的友情哪一个重要等,这说明编辑工作在一般情况下只注重原则,不注重细节是不行的。因此,编辑要加强道德认识,注意总结经验,提高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活规律的认识。 2.道德情感的持久性与冲动性。 所谓道德情感,即指遇到某种事物之后,总有一种好感和恶感,是由别人或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于自己遵循的道德标准而引起的。如做一件好事,就会感到安慰;如做了坏事,会感到后悔、内疚,甚至痛恨自己,这就是道德情感。编辑的道德情感一般表现在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情感、义务感等,这些都是较为高级、深刻的情感。在高尚理想和高尚道德的支配下,编辑善于用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情感,战胜内心情绪和外部困难达到既定的目的,工作效率高,工作主动、热情,出现了为出版事业、为真理而奋斗的道德行为。但有的编辑由于不注重道德情感的调节,时常出现冲动、盲目,不考虑后果的蛮干情绪,特别是在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的时候,其危害性就更大。为此,编辑应珍惜道德情感,克服常见的那种心境转变快、变化幅度大、情绪忽高忽低、态度忽冷忽热的现象,逐步自觉养成健康、稳定、持久的道德情感,更好地为我国的出版事业的兴盛竭诚奉献。 3.道德信念的稳定性与动摇性。 道德信念指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真诚信仰,以及由此而对实现相应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在编辑道德品质的构成中,道德信念居于核心地位,可以凭借自己的信念,按照某种道德准则选择行为,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善恶价值。并在某种内心信念的支配下,坚定不移地去履行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一个人要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在实现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显得动力不足。作为编辑,应注意把祟高的理想与个人的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辩证地统一起来,自觉地用远大的理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用社会主义道德所推崇的完美人格来要求自己,从而逐步形成自己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以预测出版发展方向、未来状况,走在时间的前面,为读者提供新的更多的精神食粮。 4.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与盲目性。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举止方式,它包含着一种理性的应付问题情境的倾向。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的复杂性,道德行为常常取决于对他人的评价,凡是能得到奖赏的行为就是可行的行为,反之就是不可行的行为。编辑自觉选择行为常常同模仿性和盲目性行为并存,应引起注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出版业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编辑对道德认识、道德行为时常出现脱节或冲突的现象,在行为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在少数编辑身上认为封建主义思想残余是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敌,崇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现代观念和方式,充满着要干大事业的雄心与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的矛盾,祟尚创新精神与保守的职业选择的矛盾,现代道德观念与原有道德框架的矛盾。这种道德行为的两重性固然有自身的主观原因,但客观上它是与社会、历史、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克服编辑行为两重性的最好途径是坚持改革,因为改革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革除编辑道德建设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改革能为编辑在思维和行动上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改革能促使编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愈来愈趋向一致,使出版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三、编辑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 为保证编辑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加强对编辑行为的控制。对编辑行为的控制可分为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社会控制是自我控制的前提,自我控制则是对社会控制的实现。只有做到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的协调一致,才能达到编辑行为的最有效控制。编辑自我控制有其一定的道德心理机制,其中义务、良心、幸福是编辑最基本的道德心理机制,在编辑社会道德内化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义务是道德的一个范畴,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他人或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它集中反映社会和他人对个人提出的种种道德要求,也反映自己对社会和他人应负的道德责任。由于义务表现个人在道德上如何自觉地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问题,所以它也表明个人对集体利益的真实态度。实际上,义务内容是由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决定的。在编辑工作中,义务内容是由编辑道德原则和规范所决定的。这种义务是由编辑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内化而产生的一种道德责任感。义务作为高度的道德责任,是自己的意志服从具有一定道德价值的任务的内心源泉。道德义务虽具有道德命令的性质,但对履行义务的主体来说,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是深刻理解道德的要求,自觉承担在自己职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因此,在编辑道德内化过程中,注重道德义务的修养,不仅使编辑明确自己的道德责任,而且使编辑形成崇高的义务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从而使编辑具有对义务的成熟态度,以提高遵守编辑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性。 良心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是指个人对他人和社会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也是个人道德意识结构中起自我控制作用的道德心理机制之一。在编辑工作中,如果违背了这些准则和规范,就会受到别人或同行的谴责,个人便会感到良心的不安。良心在编辑道德内化中的作用通常有: (1)良心的谴责会导致不良的心理反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果做了违背良心的事情,则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映。引起编辑情绪不佳、心情不愉快的原因,一般被认为是出版现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困难和干扰,这仅仅道出问题的一方面。应该看到,人的情绪变化除了客观因素外,还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道德良心直接受认识和态度的影响,严格地说,道德良心并不是单纯由外界的客观事物激起,它经意识的权衡,受意识的操纵和调节。例如,一个编辑利用工作之便,与他人自订不良交易,刊登有害于人心健康的文章或损公利私的广告,他就会受到道德良心的谴责,心理感到不安,处于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2)道德的败坏影响身体健康。谁都知道,人经常处于担惊受怕的恐惧心理状态,对人的身体影响极大。若情绪不好,则整个身心皆为所扰,以致达到疾病的程度。如果编辑在工作中对来稿不按规章办事,实施不道德行为后,他的行为违背了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心,就会受到公众的指责和唾弃。人格受到污辱,他的道德良心自觉感到失去了平衡,精神懒惰失常,重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俗话说:“无私才能无畏”,作为编辑,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心胸坦荡。在编辑工作中,良心既是编辑道德内化的结果,又可在编辑道德内化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具有健全的良心机制的人,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道德自我控制。而这种健全良心机制的获得,不仅要借助于社会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而且还取决于编辑道德内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现。 幸福是人人向往的境界,是人人追求的理想。尽管同行对幸福有各式各样的理解,但笔者认为,幸福在编辑工作中主要有:把幸福等同于快乐;把幸福理解为完全排斥感觉快乐的精神境界;把幸福理解为受理性宰制的持久快乐。在现实编辑生活中,不同的幸福观往往决定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模式。从理性上看,幸福是以快乐为基础而又高于快乐。 幸福是内心依恋的决乐,是流动而又持久的美好追求。我们无数编辑前辈,在编辑事业中执著追求,无私奉献,创造了许多感人幸福的事例。幸福的生活虽然是决乐的,但快乐并不等于幸福。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把“知足者常乐”奉为正统的幸福观。然而,“被按下丢的葫芦浮起来快”。随着改革开放,传统的幸福观遭到了严峻的挑战。许多编辑信奉的是另外一种哲学,即“不知足者常乐”,惟有永不知足,不断追求,才是“追求高于占有”的现代幸福观。心理学家早就指出,干不好工作的人休息也不会得到满足。幸福是动态的,是一个永不满足,寻求新目标,以求实现主动的行为过程。 编辑把幸福视为主动的过程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生命精神强烈的人来说,必须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真善美的理想人格,应该把幸福看成是一个不断趋向人生完满的未完成式。作为编辑,应把幸福立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之上,正确把握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的统一,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幸福是创造的结果,只有首先创造,然后才能享受。事实表明,惟有创造才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也惟有创造才能给精神以最高享受。因此,惟有创造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工作,作为编辑,只要把握机遇,干一番事业,幸福终究会降临。 四、结论 1.编辑道德内化不仅与社会环境、社会道德教育密切相关,而且与编辑的心理因素密不可分。可见,社会环境和社会教育对编辑道德内化过程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编辑的心理因素才起决定作用。因此,编辑道德内化是社会环境、社会道德教育和编辑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2.编辑从事出版业务,与文字打交道,由于文化知识的逐步积累,理论性的不断增强,促进了辩证思维的发展。因此,编辑应该以行为动机作为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而不能仅仅依据行为的外部后果作出判断。当前,编辑必须适应改革形势,更新道德观念,在改革中产生的价值、诚信、义利、时效等方面的新观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义务、良心和幸福是编辑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是维护编辑事业宏图和保持编辑神圣职业的荣辱、尊严和诚实的重要调节剂。它们有效地维护着编辑所接受的一切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执行。义务、良心和幸福心理机制的发达程度、有效程度和推动力,在出版事业的很多方面可以表明一个编辑社会道德内化过程实现的程度。 社会道德论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论文摘要:变革的时代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复杂多样性。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概述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探索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党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前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确立,为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们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新时期,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一、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变革的时代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复杂多样性。 (一) 关于信仰理想。目前的大学生大都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亲历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进程,亲身感受到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他们中绝大多数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学生信仰模糊,对国家发展的走向认识不清。受市场经济的功利思想影响,有些学生理想空乏,在他们看来,理想是空的、信仰是假的、钞票是真的,他们对政治缺乏兴趣,注重自我和眼前利益,对文凭、证件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二) 关于价值取向。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市场经济时代,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引发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应当承认绝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务实又不忘集体、不忘奉献。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功利意识、自我意识较强,价值取向矛盾,在认识上认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但在实践上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既认同奉献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标准,但在现实中又讲求实惠和实际。不少大学生是优秀的学生干部,但在就业时更愿意到大城市大公司,而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少数大学生自私自利,贪图享受,对别人缺乏爱心、对集体缺乏关心、对社会缺乏责任。[2] (三) 关于道德水平。《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加大了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多数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程度不够,对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不高。一些大学生看来,传统道德已经过时,良心已失去了昔日的荣光与风采。山盟海誓只是“冲动”,助学贷款仅是“利用”,考试舞弊算作“传统”。大学生贷款并不都是因为贫穷,不主动还款催生“道德银行”;研究生考题、四、六级考题泄露封而不死。据报道,广东农行助学贷款有四分之一多学生逾期不还,不良率高达27%。[3]更有极个别的大学生利用同学、亲戚朋友的同情心及利用网络诈骗、行窃,然后尽情挥霍。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在大学里任意挥霍。“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是日前出现在南京某高校里的顺口溜。一些学生家庭贫困但硬性摆阔,不知道父母的血汗钱是怎么挣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心理导致了一些学生人格的扭曲。 综上所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复杂多样,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甚为迫切。 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新时期,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工作。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很好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4]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此,高校要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教师。尤其应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如用讨论法、问答法、辩论法、咨询法等,高质量地上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课,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进入学生头脑。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切实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积极鼓励和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支部,发挥党员作用;营造学习环境,成立学校、学院、系部各级马克思主义研讨小组,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学生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 (二)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引导学生。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与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和信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发展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使大学生不仅在情感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使他们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又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5]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鼓励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三) 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学生。民族精神是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感情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统一体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民族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这五种精神,共同铸造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同志指出:“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6] 所谓时代精神,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崇高精神,它以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依托,顺乎时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精神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务求实效、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改革创新是核心。因为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新时期,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很好地弘扬这两种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民族精神不能脱离时代精神,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因为如果离开了时代精神,我们就不能及时地从实践中吸纳鲜活的力量,就会失去其时代的价值。 大学生是祖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高校要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利用喜闻乐见、生动感人的影视资料感染学生,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内在积极性,使其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心灵深处扎根,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感;同时,鼓励大学生解放思想、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开拓进取、大胆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务求实效、无私奉献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 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要求学生。道德观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调整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道德建设的核心是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是个别的、零散的荣辱观念的理性升华。同志针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变化,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实际,依据我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丰富,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它贯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大学生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接触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社会交往比以前更加广泛,但因生活经验不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重大的人生课题面前,存在许多困惑、矛盾和冲突。因此,高校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学院、系部、后勤工作,健全评价学生行为制度;指导教职工和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教职工以爱岗敬业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学生以勤奋好学、艰苦奋斗为荣,以懒惰作弊、奢侈腐化为耻,进而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7]新时期,高校领导和教师应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社会道德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试析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在于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中国农民道德开始由封闭、迷信走向了开放、科学,宗教色彩逐步淡化,婚姻家庭道德观转向了现代化。对新一轮亚文化影响下所出现的思想道德水平的下降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思想道德建设 一 、 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主体性缺失现状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致使社会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各种亚文化不断地充斥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主体性明显增强,其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积极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不断得以强化;另一方面,消极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有所复生。 第一,我国农村道德观念已由保守、迷信向开放、科学的方向发展。 1、消极、迷信、保守等思想不断向积极、科学、开放等思想进行转变。改革开放前的农民思想有着较明显的保守与迷信色彩,这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按市场规则开辟了新的人际交往领域,形成了新思想、新观念,其思想更加积极、开放和科学。当前,农村的封建迷信活动有所减少,不健康的成规陋俗逐步被废除。 2、单一的道德观念开始分化和重组。计划经济中农民的价值取向比较单一,这有利于农民克服自私、狭隘的思想,确立高尚的道德目标。另一方面,这种价值取向却忽视了人们道德思想的层次性,禁锢了农民对正当利益的追求。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巨大转变。传统农民开始分化成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农民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准市民群体。与之相适应,原有的单一的农村思想道德观念也出现了分化和重组。一方面,农业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了很强的商品意识,特别是那些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的农民已具有较强的社会化大生产观念和现代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准市场群体与市场联系较紧密,具有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意识、时效观念、创新意识。 3、伦理思想和宗族色彩日趋淡化,家庭婚姻道德逐步现代化。传统农村伦理思想有着相当强的宗族色彩,族长或家长实行专制控制,以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转。在市场经济中,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明显变化,伦理道德日益健康,宗族观念日益淡化。 第二,我国农村道德观念呈现下滑的趋势。 1、精神生活贫乏致使道德水平下降。改革开放后,由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精神文化生活中来。但是,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却给他们的道德实践带来了十分不良的影响,赌博等不良风气在农村盛行,农民道德水平呈现出下滑的事态。 2、亚文化影响使得部分地区宗教思想死灰复燃。由于多元文化的重叠,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亚文化不断地充斥了人们的思想,腐朽的思想得到了张扬,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却被扭曲。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步瓦解了农村的宗族势力。但是,由于亚文化影响,部分农村的宗族活动又重新盛行起来。这不仅会引发农村宗族矛盾,还会导致农村迷信活动的盛行,不利于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 3、农村政府部门道德权利腐败现象严重。在经济体制转型的中,由于各种制度不健全,民主法制建设薄弱,以权谋私等权力道德腐败现象在不少农村干部身上时有出现,对社会影响极坏。这不仅是严峻的权力道德问题,而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4、生态伦理观念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严重削弱。在市场经济中,在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农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却滥砍滥伐、乱捕乱杀、乱排乱放,致使农村生态伦理道德水平下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5、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利己主义思想滋长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主义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许多农民在个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置国家集体利益于不顾,甚至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以维护其自身利益。 二农村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的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思想道德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对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其表现为: (1) 流于口头形式。在政绩考察上注重于表面数字而忽略思想政治工作。还有的地方把精神文明建设错误地理解为经济建设的 “依附”,使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不能并驾齐驱。 (2) 对“两个文明”理解错误。过分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甚至于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有时,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与我们所提倡的理想、价值、道德规范大相径庭。 第二、农村思想道德失范。其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价值评判出现混乱、标准不一,使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评判无所适从。这是由于:传统的道德体系被打破,顺应时代要求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尚未得到相应的确立;不自觉地把经济建设中的功利性移植到思想建设中,使思想道德建设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社会舆论导向没有形成合力致使道德约束力弱化,腐败现象蔓延。 第三、思想道德教育仍然薄弱。当前,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是由于: 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单一、陈旧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发展缓慢,少数地方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倒退。 三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本身具有滞后性。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并予以解决。 首先,我们应从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削弱亚文化在主流意识文化领域中的消极作用。我们应着眼于现实,应该强化道德教育,把这项工作当作是一个工程来抓。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农民思想和正确规范农民行为,并把说理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该切实转变思想教育观念,采取多种教育、多渠道教育。在教育中,不应以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状态去说教,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对话,这样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要对农民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切实帮助农民明理、释疑、解惑。要不断强化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还应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传播的优势,在一定范围内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 最后,思想道德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农民思想道德的主体性作用,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创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学习型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道德论文:试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社会道德结构分析 论文关健词:功利主义 个人本位 人类博大精神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是由两个道德层面组成的,即以功利主义原则为基拙的个人本位和休现人类博大精神关怀的进德层面。二者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个人之间在多种选择和竞争的环境中由价格机制引导而自愿进行的契约式产权交换。单纯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由所有权、经营权、价值规律、分配制度、企业组织形式、经济法律法规等所构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范,有与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要求相互协调的社会道德的参与,来作为评价和调节人们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道德体系中,应该包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并相互制约的两个道德层面,即从属于市场机制的、以功利主义原则为基础的、个人本位的道德层面,和体现人类的博大精神关怀的道德层面。二者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其矛盾运动对市场竞争机制的正常发挥具有重大意义。 一、以功利主义原则为荃础的个人本位的道德层面 以功利主义原则为基础的个人本位的道德层面是市场经济社会道德结构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市场经济社会进取的动力因素,并形成平等和正义的市场交易原则。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产权必须明晰,市场主体之间必须自由交换,自由契约,自我负责,打破各种超经济强制,在法律上建立个人所有权和个人行动自由,在道德上鼓励以个人奋斗进取来争取个人幸福。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是在封建农奴制解体后,劳动力和劳动产品有了自由出卖权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是对权力—强制型经济的否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伴随这个过程,形成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思想。从文艺复兴对感性个人主义的肯定,到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建立,资产阶级理论家们构筑了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的政治法律体系,提出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共和政体等一系列新型政治理念。与此同时,启蒙思想家们又构筑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新秩序,他们从趋乐避苦、自爱自保等感性主义的人性论出发,论证了道德的功利原则、利己原则和博爱原则,认为道德原则同其他一切观念和原则一样,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产生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以此为基础提出道德的本质和核心是利己主义,人类的博爱是以合理利己为出发点的。马克思恩格斯评价说:“功利论一开始就带有公益论的性质”利己主义在当时“也是一个大胆公开的进步。 功利主义个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念对市场竞争机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打破特权垄断,提供平等机遇,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经济不承认特权,要求人们必须自由和自愿,而功利主义只认利益不认特权,简化并摆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树立了市场经济社会的社会正义观念。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自由平等、诚实守信本来就源于最初的经济行为,是市场经济交往中多次博弈的结果,在功利主义看来,合理利己便是正义,与商业活动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是相一致的。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为了功利目的而付出劳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完全符合利己主义的正义原则。第三,功利主义注重物质利益原则,鼓励人们去大胆追求个人幸福,从而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邓小平同志讲:“不重物质利益,对少数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时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功利主义的个人本位在体现其意义的同时,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1,趋利性。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任何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2、分化性。财富和贫困的积累会导致两极分化,这是功利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3、腐化性。财富的膨胀、金钱的积累会导致生活的腐化、道德的败坏,而功利主义所追求的个人幸福是没有道德限定的。4,无序扩张性。功利主义个人本位主张一切以个人的自身利益为中心,在一定条件下会使人们不安守本分,造成劳动的行业秩序和劳动等级秩序的破坏,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以人类博大的精神关怀为核心的道德层面 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道德体系确保了市场交易公平和正义原则的普遍确立,但功利主义并不能确保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正义的确立,也不能消除市场经济自身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在打破原来的权力—强制性经济关系,给社会个体带来自由的同时,也释放了人性中的恶的方面,鼓励了人性的盲目的、非理性的扩张。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就市场机制的经济运作法则而论,既有鼓励进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也有不择手段、藏污纳垢的一面。面对残酷的竞争法则,如果没有一种能够对人性进行有效地内在约束的东西,而凭纯功利的追求肆意支配竞争行为,那么,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就会导致纯利欲的冲动,造成信用缺失、交易成本的增大,竟争秩序的混乱合理的分配法则被扭曲成权利和投机的法则,最终导致人性的泯灭、政权的腐化、社会财富的浪费。其次,财富的积累在带给人们享受,赋予人更大自由度的同时,也会使人的欲望恶性膨胀,使人性失去理智的约束,造成物质与精神的错位,社会生活腐化堕落,给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悲剧性的后果。在一个社会生活腐化的社会环境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很难一帆风顺的。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形式的社会道德。以近代西方为例,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时正是以基督教宗教理想为思想渊源的人文学和社会理想异常兴旺发达时期,该时期兴起的几大思想体系和宗教道德文化体系,如世俗的人文主义、基督教人文主义、新教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加上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传统天主教会,在市场经济社会的社会制约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市场经济之所以获得成功,重要原因就是在“挣脱了宗族纽带”之后,“建立了信仰和伦理的生活方式共同体对于血缘共同体的优势,利用资本主义精神文明较好地实现了对贪欲的抑制。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是具有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杰出的才华,他们并不重视追求个人利益,但十分重视自己的名誉,视之如生命,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楷模。由此看来,尽管市场机制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需要体现公平与正义的交易原则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念为其铺平道路,但也离不开体现人类博大精神关怀的社会道德文化的有力支持。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背景而抽象地存在,历史上,市场机制与西方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近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文明。中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的最大实践者,在发展中遇到各种艰难和困惑是必然的。因此,应解放思想,树立公平和正义的交易观念,并对本民族的文化创新予以高度的重视,除了以建造“社会主义资本精神”和“工业精神、实业精神”来“重建我国的经济基础”之外,还必须要用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来烘托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只有匹配了发达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市场经济,才是健全的市场经济;只有具备崇高的社会道德文化理想的民族,才能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真正体现自由、平等。 社会道德论文:试析个体道德建构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论文关键词:个体道德 个体道德建构 道德需要 良心和人格 论文摘要: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个体道德建构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个体道德建构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道德需要: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是个体道德建构的机制;良心和人格是个体道德建构的结果;个体道德建构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很发达的程度,物质财富还没有异常丰富,要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不是一跳而就的事,也同样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到整体最后占领全盘的过程。每个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从而在其道德及其发展上必然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不可能完全平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立足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夯实基础,以点带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道德建构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 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进行践履从而形成相应的个体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 一、个体道德建构的动力:自我实现的道德需要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自然属性表现为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特征和无限扩张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人类社会贪婪、自私等恶行的根源。社会属性是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和接受社会教化所获得的。通过社会生活的同化和教化,个体完成从道德客体向道德主体的转化,形成自我道德实现的现实需要,促使个体自觉能动地选择和形成道德观念,进行道德践履,获得社会的认同。个体的生活史,就是一个积极了解、掌握、践履社会道德需求从而实现个人同社会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 道德需要是个体发展、完善、实现自我、高尚利他的精神需求,它表现为坚持某种道德信念、践履某种道德行为的愿望和理想。它引导人们为社会整体利益,为某种正义、祟高的事业和信念,为个人人格的完善与实现而奋斗。一个人没有道德,似乎也能苟且地活着,但理想的生活,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生活却一刻也不能离开道德。 个体道德需要一经产生便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道德需要的产生固然要依赖于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但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时并不以个人物质需要的满足为转移。“不为五斗米折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正是道德需要的精神力量之所在。道德需要的产生是个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对社会文化中道德价值观念的认识和掌握,并通过自身的不断修养而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步树立起了什么是好的、坏的、善的、恶的,应该的和不应该的等道德价值和正义的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支配人的行动。这种应该、不应该的道德价值观念,作为内心的道德命令支配着人们的动机、意向和活动,从而成为人们的道德需要。道德需要的实质是对自我完善理想中道德因素的追求,道德理想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支柱之一。 个体道德需要是实现社会道德的内驱力。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道德是对个体道德的整合而完成的,是个体道德践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外显形式。社会道德的良化取决于个体道德的良化,社会道德的败坏根源于个体道德的败坏。社会道德建设必须重视个体道德建构,而个体道德建构首先必须激发个体的道德需要。社会道德规范不能成为人们的道德需要,那么社会道德及其践履就不具有现实性。正如再美妙的艺术不能离开具有审美力的感官,社会道德的光芒也难以照亮死灭了的人的心灵。 近些年来理论界提出了所谓的“道德滑坡论”、“道德代价论”、“市场经济必然论”。无论这些观点是否正确,但在对我国现实道德状况的认识上可以说都坚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水平有所下降且状况堪优。应该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优势,我们有数量巨大的理论、文艺、宣传队伍和组织严密的管理机构,我们的意识形态是人类思想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马列主义、思想,干部、群众时刻接受着先进文化思潮的熏陶,但实际效果却难如人意。相反,李洪志几年前炮制一套所谓的法轮大法,披着真、善、忍的外衣宣扬封建迷信,几年间却使几百万人深陷其中,有人甚至到了如醉如痴、可以为他舍生忘死的地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利用了大多数人都希望作好人的愿望来教化他那一套歪理邪说。如何从激发个体道德需要的新视角出发,开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从而实现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又一治国方略是摆在教育理论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个体道德建构的机制: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 个体道德需要为个体道德建构提供内在动力,但个体道德建构还要通过内部的功能机制才能实现。如前所述,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内化的产物,同时它又表现为自我导向、自我调节的微观机制。 自我导向就是个体在参与社会群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期待,角色期待代表个体的道德理想。我们知道,任何个体总是处在社会关系之中,总是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度过的。个体通过参与群体而参与整个社会生活。个体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必然选择自我的角色期待,这种角色期待既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道德要求具体化的表现。个体正是在实现道德角色的过程中,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满足社会群体的需要,将社会所期望的道德要求逐渐融人个体之中,成为指导个体行为的道德准则。 自我调节就是个体对自我导向的“角色期待”(理想中的“我”)和“我”的思想行为(现实中的“我”)的审视和修正。角色期待一旦形成,个体便在观念上把自我一分为二,即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个体借助理想中的“我”确立自已在外部世界的方位,现实中的“我”成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价和审视的标准和依据。正是这两个参照系的存在使个体能够衡量现实中的“我”是否达到了自我设定的要求,从而不断地监督与鉴定自我思想和行为的成熟性和可行性。并且按照反馈原则不断地对“我”进行认识和辩析,不断地发出信息,帮助和指导“现实中的我”越来越接近预定目标的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个体道德建构的道德内化,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把社会道德要求的信息输人到主体的自我意识系统中去,然后形成自身的微观和宏观参照系并发挥作用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辩析、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帮助指导现实中的“我”去接近理想中的我的要求,不断地唤起自我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当现实中的我偏离目标期待的要求时,个体主体便会感到内疚、羞耻,受到良心的谴责,使现实中的“我”改弦更张,朝着既定目标的要求前进,以达到道德上的自我和谐。 个体道德形成过程中的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集中表现了个体主体在道德建设中的能动性。从字面上看,道德是道又是德,它既表现为外在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又表现为个体追求自我完善的思想、感情、意志与活动(德)。道德既可以从社会经济关系中寻找其根据,又可以从主体—人的方面寻找其机制,这也是道德区别于法律的方面,因为它是自觉能动的,而法律即是纯粹强制性的。 个体在道德建构过程中的能动性要求社会道德教育必须走一条民主化的道路。封建社会把封建礼教作为绝对律令要求人们无条件地服从于它的神圣性,结果是人的个性的日渐萎缩。解放以后几十年,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建立起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体系,这对改变我国人民的道德面貌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思想道德教育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索的方面。内容上忽视了人在道德需求上的层次性,习惯于把只有少数先进分子才可能作到的道德标准作为全民族的共同普遍标准提出,这样,全民族基本道德素质并没有普遍养成而高层次的道德建设要求则欲速不达;方式上往往重灌输、规范,轻启发、引导。今天的道德建设不能再走传统的老路,应该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在要求,在坚持道德建设总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个体在道德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强化道德主体的自我导向、自我调节机制,亦即走一条民主化的道路。 三、个体道德建构的结果:良心和人格 个体在道德需要的驱动下,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对道德取向和道德行为的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于是形成道德建构的结果:良心与人格。良心是一种内在的、被人们自觉意识且隐藏于内心深处的道德责任感;人格是个体在良心支配下通过道德实践在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对象性活动中的道德价值实现。前者表现为个体道德建构的内在结果,后者表现为外在结果。 良心是在长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中,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心理中经过积淀而形成的,是个体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个体践履道德行为的标准和尺度。良心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道德责任感指导和约束自我的道德行为,同时以此为标准对个体自身和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道德价值的评价和评判。当自我行为与良心相一致时,便感到自我道德上的满足和愉悦,反之则感到不安和痛苦;当对他人道德行为进行评判时表现为认同、褒扬或不屑、谴责。良心一旦形成对个体来说,往往会有一种稳定不变的“巩固性”和理所当然的“公理的性质”。 人格这个词在这里是从伦理学层面上来讲的,单纯地指道德人格。它作为个体与他人、与社会对象性活动中的道德价值实现,是通过他人、群体对自我道德行为的道德评价形成的。“孤独个人”无所谓人格,故所谓“修在内而成在外”。道德人格是个体主体道德素质、状况的集中体现,表现为个体独有的品格精神和对一定社会道德方式所持有的惯常立场、态度及行为模式。 很明显,人格是由良心所决定和支配的,因为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人的道德行为受良心的指引和约束。同时,个体在道德实践中,通过他人、群体、社会对其人格状况的高度评价又成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强化其良心使其在更高的层次上完善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良心与人格表现出一致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发生。有些人迫于名利及权势等欲望的诱惑,接受过高层次教育和道德条理的熏陶,在他人面前也能表现出高尚的行为和圣洁的人品,但其内心却包藏着不可告人的野心和阴谋。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双重人格。因为他们的道德行为不是源自于良心的约束而是来自于名利的导引,人格不是良心真实、直接的反映,而是虚假、扭曲的反映。 四、个体道德建构的意义:杜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一)个体道德建构是社会道德转化为现实道德的基础。任何社会道德只有内化为个体道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实道德。社会道德的生命力,最终取决于每个个体的道德自律程度和由此构成的整体综合效应。社会道德如果不能内化、转化为个体道德,不能成为个体的自觉、自愿的行动,那么社会道德最终只会成为苍白无力的说教。 (二)个体道德建构是道德的“理论理性”转化为人的“实践理性’的中介。个体道德建构的根本不只是在于从理论的宏观层面确立和认同某种科学的思想体系,更重要的在于以科学思想理论为指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好主观世界并转化为自我的自觉行动,使自己成为具有健全道德人格的“道德人”。人格与良心的分离实际上是道德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离。个体道德建构使人们一方面进行道德“理论理性”的武装,另一方面使道德修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从这个意义说,个体道德建构是道德“理论理性”向“实践理性”转化的中介。 (三)个体道德建构是进行各个层次道德建设的综合基础。 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都可以在个体身上得到综合反映。一个已婚的从业人员,既是社会公德的载体又是职业道德的载体,也是家庭道德的载体,道德个体是各个层次道德的综合体。如果个体道德建设好了,个体在各个层次上表现出来的伦理行为都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客观要求,那么,对整个社会各个层次的道德建设无疑将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四)个体道德建构对他人和群体具有强烈的道德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总是不断地通过自我的思想和行为对他人及群体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感染。一个人格完美的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中国历来具有关注人伦、崇向人格的传统。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及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道德圣人”的人格精神影响了几代人。就当前来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积极分子要充分利用、发掘他们的思想行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价值,还要从生活上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弘扬正气、贬斥邪恶的文化氛围,反过来又对每一位社会个体进行个体道德建构产生强大的外在激励作用。 社会道德论文:由“五爱”到“八荣八耻”——论析“八荣八耻”对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论文关键词:五爱;八荣八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简要分析了建国五十七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变革和发展过程。解读了“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内涵和相互关系,论述了“八荣八耻”荣辱观对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伟大贡献和现实指导作用。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强大的反作用。由“五爱”到“八荣八耻”,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变革发展过程说明了这一点。建国五十七年来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不断发展和丰富。同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逐步发展完善,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大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精神作用。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变革过程的简要回顾,论述了“八荣八耻”荣辱观对道德建设的继承和创新,及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作用。 1“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对我国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继承。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崇尚道德教化的历史。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礼且格。”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梁启超“人人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谓之公德。”……历代重道崇德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有重大影响。 建国五十七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五爱”公德。建国伊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筹划建国大计时,在总结和继承我国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提出“五爱”公德。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二条规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同时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大力开展和实施“五爱”教育。很明显,这个“五爱”公德既总结继承了中华民族崇尚道德教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根据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对人的基本要求,制定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 (2)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探索,同时对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1981年2月25日,由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倡议中根据改革开放的实际,对公民的道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这一道德要求体现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 (3)90年代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新界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行了重新界定,形成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道德要求的规范体系,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这个道德体系比“五讲四美三热爱”从理论上更加完善。一般来说,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阶段道德关系的反映。它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良道德传统,它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份并存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它一经形成,就积极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达到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但是从实践操作看,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只是提出正面的要求,具体操作性并不明确,而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既肯定和继承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精神,又完善和补充了这一缺陷。 2“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创新。 同志于2006年3月4日在政协礼堂,看望政协民盟、民进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讲话四十分钟,第一次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根据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和我国在战略机遇期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进行了新的理论创新和概括。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新的道德规范和评判标准,从而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理论。 (1)“八荣八耻”荣辱观肯定和包含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精神。同志的讲话,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角度人手,下来他讲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三个问题。在第三个间题中他明确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接着他论述了“八荣八耻”荣辱观。 在“八荣八耻”中既包含了“五爱”中的“四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同时,又增加了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道德准则“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处理人与纪律的准则“遵纪守法”以及进人小康社会后仍然要坚持的作风—“艰苦奋斗”。可见同志在讲话中既肯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精神实质和基本道德要求。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2)“八荣八耻”荣辱观补充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综观同志“八荣八耻”荣辱观,她由以下三个有机部分组成: 第一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由“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热爱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两点组成。爱国为民是人生的目的,也是行为的目标,是道德的最高层次。 第二是人的素质和人生的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由“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两点组成。科学和劳动是我们为祖国、为人民必备的素质,是带有技能性的素质。和其对应的是学习和工作,是人生的两个轮子,两个支点,只有两个轮子同时同速转动,人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否则就会偏离方向,或者在原地打转转。 第三是人的行为道德的四个维度:一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二是处理义与利关系的准则:“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三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四是处理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可见“八荣八耻”荣辱观是以人为本的道德观。三个组成部分,既有人生观,又有价值观;既有道德规范,又有法律规范;既有道德评价,又有道德教育,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形成一个完整的道德准则体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八荣八耻”荣辱观比过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只有正面肯定提法相比较旗帜更鲜明、更具操作性,更有警醒内化作用。过去的道德规范都是正面肯定的方式表述,面“八荣八耻”是既肯定又否定,既明确肯定提出八个方面的“为荣”,同时又相对应地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为耻”。正如同志所讲,“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这就更能发挥道德规范的警醒、内化作用,在道德实践中更具操作性。这也是在新形势下对道德理论建设的一大贡献和创新。例如“五爱”中的“爱人民”是比较抽象和不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这就把宏观要求细化为可具体遵守的准则,服务于人民既要求执政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时也要求每个公民努力工作,积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贡献。 3“八荣八耻”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从一定的经济关系中发生,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 解放初的“五爱公德”的社会和经济基础是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和将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五亿人日的吃饭问题是首要任务,同时还要对付国内国际的敌人的颠覆活动,以确保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五爱”公德的提出对团结人民,动员人民投人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十世纪80年代的“五讲四美三热爱”道德规范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国年人均GDP达到250美元的基础上,面对改革和建设的繁重任务提出的道德要求,它对化解改革矛盾、调整人与人关系起到了重大的协调作用。 二十世纪90年代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提出是在我国年人均GDP达到500美元的基础上,需要深化改革,特别是面对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势下提出来的。无疑这一道德理论对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进人21世纪后,特别是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 3万亿美元,年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的基础上,我国面临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人的素质和社会风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荣辱观,必将产生深刻的现实指导作用。 第一,它是医治人均千元后“振动期”一剂良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证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达到年人均GDP1000美元后,会出现一个“振动期”。在这个振动期各种社会矛盾显露,各种思想激荡。要解决这一问题,人的素质特别是人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第二,它是我们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必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种人才既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平和觉悟。“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树立和实施,必然能够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进而端正社会风气,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三,它是新时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新规范和新标准。目前我国整体社会风气是良好健康的,各条战线涌现出了无数先进人物。但是贪污腐败、愚昧迷信、违法乱纪、黑白颠倒、美丑不分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要发扬正气,革除丑恶邪气,“八荣八耻”荣辱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杆。我们贯彻和坚持这一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必然使我们个人受益,社会进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总之,“八荣八耻”荣辱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必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和谐地发展,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和实施。 社会道德论文:浅谈以荣辱观为起点构建社会道德体系 论文关键词:荣辱观;道德体系;构建 论文摘要: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要从道德的本义、人的本质特征和现阶段人类社会的特点出发,遵循荣辱观和创新原则、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则、道德与法律相沟通原则,通过理论推动、教育落实、法律保障、社会管理强化,社会舆论协助,构建一个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与个人发展又能维护社会相对比较稳定的道德体系。 0引言 道德本身就是为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而产生,具有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但是一直以来被统治者作为统治的工具和手段,慢慢失去了其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本来面目,要转变当前德育收效低微的状况就必须构建以荣辱观为起点的体现人的道德的主体性、创新性的社会道德体系。要构建科学的社会道德体系必须从道德的本质、人的特性和荣辱观以及新世纪人类社会的特点去思考。 1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范畴。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树立基本的道德体系才能正常运行。道德意识作为社会价值体系,包含着社会的、政治的、法律的、人的因素,渗透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价值取向,标志着文明程度。作为道德价值的起点,任何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都必须建立适合的荣辱观。 道德同时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内心感受。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必然的维系着一定的荣辱观。任何社会,道德的存在,除了维护公共秩序外,也是个体发展自我,寻求生命意义的一种方式,是人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道德观念会发生变化,一部社会变迁史,也是人的心灵变迁史。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激烈的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处在社会变迁中的人们的心灵状态、行为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必须切实了解现今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中国人的心灵追求,才能给出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荣辱评价。 道德构建目的就是为了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每个人在利益面前都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树立一定的荣辱观,否则社会秩序将受到破坏,妨碍个人和社会的生存和进步。这就是道德的本质。只有明确了道德的本质才能使道德具有创新性,才能赋予道德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道德才能成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2人的特性和荣辱观 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七情六欲。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外人一生下来就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某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新的人与人关系的产生。每个人都由他人获得自己的生命,人出生以后都依赖着自然或他人的劳动成果而生存和发展,每个人也都以自己的特殊方式作用于他人,为他人获得生命,为他人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可以说人片刻也不能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道德规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的规范,通过约束每个不同人的不同行为来达到一定社会的和谐运行。只有在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道德的力量才能展现出来。树立一定的荣辱观念,便是在道德主体内心深处,以自律形式出现的规范。人活着总有追求,有一定的道德目的和人生期望,这些价值取向促使人们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荣辱观是人们思想、言行的标准尺度,人们对荣辱的感受形成动机、意图、目的,通过劝导、褒扬以及自我激励方式促使人去行善,通过羞耻感、罪恶感而阻止人作恶。 3新时代人类社会的特点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从上世纪起得到迅速发展,在经过近几世纪的积淀之后,新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新的模式开始了新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已不再遥远,文化的东西方隔阂已日渐缩小,强调尊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突出人的个体的价值,借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新一代年轻人的道德心理也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加快、生活方式的影响,由整体性的形态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自由人,由于人们在“人我不分”、“人群不分”混沌的整体主义形态中受尽了压抑,当他们超越整体性共存的思想束缚以后,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极力追求绝对自由、民主,认为道德是个人的东西。这种单子式道德模式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反人类的根源,危害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现在在发展中国家的新一代追求单子式道德比起发达的西方国家更加强烈,据中国广西沿海地区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85%的学生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为了将来给社会造福的仅占巧%,这就是一个例证,而且这巧%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光荣是崇高的境界,它一方面在主体的行为和人格中体现着尊严,另一方面,又在人们的心目中唤起巨大的喜悦和敬仰。它使人超越委琐卑微,脱离小我,找到大我。人生要获得光荣、崇高的评价,就必须给自己树立光荣崇高的价值目标。当人们自觉遵循荣辱观念时,道德就不再是一种纯外在的要求,而是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发自内心的生命向往,把外在的义务变为内在的责任,尽义务就成为一种快乐,成为光荣,成为自我实现的方式,成为一种天性的敏感,道德的高度意志自律,体现了自由的本质—在完善自我和完善社会这个最高目的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每个人,作为道德的主体,在整个一生中都面临着道德完善和人格成长。在人生的转折关头,面对道德的冲突和困惑,荣辱观使每个人在每一道德境遇中进行反思,作出正确选择。生命是否值得过,与主体对于羞耻的理解和体验大有关系。尘世间短暂的快乐,炽烈如焚的利己情感和瞬间生灭的功利欲望,使人难以洞明内心。在道德生活中,虽有规范的确立和理性力量的支持,但在理性和情感、义务与欲求之间,总有许多的心灵冲突。因此,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履行正确的道德行为,对于个体来说,内心斗争是无可避免的,然而,崇高的道德情怀,也就在此处。没有道德的热情,没有崇高的牺牲精神,道德的尊严无以显示和表达。 4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 一切道德规范的构建都必须从人的特性出发,从人类社会的需要出发,以荣辱观为起点、以有利于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快速发展为原则。现今,人们作为社会的一员,生存于突变的新时代。工业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物质,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异,极端个人主义、绝对自由观等,危害着人类的持续发展。这些变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此,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构建必须肩负起维护和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重任。 个人主体追求与社会追求相统一是社会道德体系构建的亮点,个人主体追求与社会追求相统一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的整体意志,只有遵守这个原则人类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持续发展,个人主体的理想追求才能得到实现。 人的道德价值目标和人生价值取向的确立,对人们道德行为的选择具有根本的意义。道德行为绝不是孤立的个人意志的表现,而是与他人意志、社会意志有着本质联系的行为,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有着本质联系的行为,具有社会意义。如何对待个人利益和他人、社会利益,就成为区分道德行为的基础。公民的道德行为必须依据这一社会准则和荣辱观,体现社会的道德要求。在道德体系构建中,必须将荣辱观贯穿在主体的愿望、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等因素之中,用光荣或羞耻的评价标准来自我立法,塑造人格。 5社会道德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以荣辱观为起点构建社会道德体系,必须依托道德理论科学研究,不断创新道德观念,废除束缚人类发展的陈旧道德,提出满足人类发展要求的新道德观念,创新道德检验标准。通过学校教育,使人类摆脱陈旧道德的思想束缚,建立新时代道德观念。在这一道德建设渠道上教师要先行,教师要成为社会道德的实践先行者。依靠法律来作为道德的保障,通过社会管理使法律保障得到有效的实施,是道德建设的关键性环节。社会管理不力,世风日下,理论研究成就就成了一纸空文,学校教育的结果就化为乌有。近年来出现的“学校一年功不抵社会一阵风”就是社会管理不善的恶果,社会管理不善将导致道德沦丧、社会无序,在社会管理中尤其是对官吏的管理要从严,治国就是治吏,施德从治吏起。社会舆论是道德约束的重要途径,要认真利用好广播、电视、互联网、出版等宣传媒体建设正确的道德舆论。要加强对影视、刊物、网络等文化产品的管理,要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社会道德体系的完善构建会形成一只无形的手,当这只道德之手足够大、足够有力的时候它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诚信、礼让、明智、知耻、节制、廉洁、勤俭等。“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时展的要求,是社会和谐的呼声。以荣辱观来构建道德体系,抓住了道德建设的本质特征,适应了人的生命发展和人格育成规律,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必经之路。 社会道德论文:论析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体系 论文关键词:构建;道德体系;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需要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要求的合理有效的道德规范体系,本文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体系,从道德底线、建立回报机制和提倡高尚道德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同志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明确道德底线,遵守道德底线 要构建和适应谐社会的道德体系必须首先从反对不道德的现象做起,从最低的最基本的道德建设开始才能一步步地构筑起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因此,道德底线纳人了我们的视野,成为构建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一个基点,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道德底线,就是善的最低、最基本的层次。是人们有益于他人与社会的最起码的社会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履行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一个底线,并且我们不能超越这个底线。这个底线是让我们的行为保持着对社会是有利的而不会对社会及其他人产生影响和损失。道德底线对人的行为约束具有最低限度性。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速推进,外来思想文化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大碰撞的时代,不同的价值选择都获得了被尊重的空间。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价值折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许多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绝对价值被相对主义所颠斑,墓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所混淆。任何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标准来维系。凡事皆有度,如果道德下滑超出了底线,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将因此有可能失去行为标准。 所以构建新的道德体系首要的任务是确立道德底线,确立基本的善恶是非标准,在社会公德领域,职业道德领域,和家庭领域都应该建立起最基本的善恶标准。不能让我们的道德底线一再的下滑。社会舆论不应当对超出道德底线的行为予以姑息纵容,要坚决的予以谴责。这样才能树立社会正气,才能有可能改变目前道德行为大量失范的可能。如果我们整个社会都对一个基本的善恶都不明确,一再的姑息原谅,甚至理解与同情不道德的行为,那对于我们民族来说是危险的。 二、建立公平的回报机制 道德的核心是公平,即公正和平等。我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教育应该承认利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应该承认道德的核心是公平,一味强调利他和一味强调利己一样,不仅其本身是不公平的,而且也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以这两种价值取向所建立起来的两种道德规范都不可能对人与人的关系形成公平而有效的调节。 社会道德乏力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道德建设缺乏相应的社会约束、激励机制的支撑。这种约束、激励机制,既包括精神上的褒与贬,也包括物质利益上的奖与罚。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们活动的动机是以物质利益为其根源的,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我们的道德建设主要是借助于对道德行为的褒与对不道德行为的贬来进行,褒与贬是一种精神形式的奖与罚,而精神形式的奖罚在社会舆论缺乏一致性的情况下其作用是有限的。如果道德的行为不仅不会带来物质利益,相反会牺牲自己的物质利益甚至最可宝贵的生命;而不道德的行为不仅不会丧失物质利益,相反可以保住既得的物质利益,甚至可以得到新的物质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形式的褒贬就很难起大的作用。只有当道德建设具有相应的社会约束、激励机制的支撑,道德的行为成为合乎利益的选择,而不义之举将导致利益的极大损害时,道德才能对通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道德赏罚是进行道德控制的基本手段,通过对道德行为的赞扬和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使人们分辨是非善恶。 社会公德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形成社会公德奉献与社会公德回报机制。要真正发挥社会公德的治国作用,就必须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良胜循环的社会公德奉献与回报机制,这种机制能够保障营造出一种扬善抑恶的社会公德环境,改变社会公德义务和社会公德权利相脱离的现象。要使那些认真履行社会公德义务的人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回报,使不尽社会公德义务的人受到谴责和惩处。只有真正建立起扬善抑恶的有力的社会机制,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以德治国,才能真正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应该奖励公德,惩罚缺德者。在尊重个人个人的基础上建立权利义务制度,建立恰当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贡献奖励制度。 三、提倡高尚的道德 追求道德理想,崇尚高尚的道德人格,是我国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先贤们强调要修养自己的思想品德,培养自己的人格.努力争取达到或接近“至善”的思想境界。另外革命道德传统也具有丰富的内涵,献身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将祖国和人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实现奋斗终生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道德情操。 这些高尚的道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被好多人看来是可笑的,甚至是虚伪的。但是刚刚发生的汉川大地震有力的证明了奉献和牺牲的高尚道德有着无比巨大的力量。在地震碎然来临的一刹那,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在最危急的时刻被灼烤出最真实的一面: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放射出炫目的光芒。不需要罗列具体的事例,他们感天动地的壮举深深的刻在了人们的心中。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是不是动机不纯,因为危难的关头,容不得你去想这样做是否值得,是否公平。在生死面前表现的应该是人最本真的表现。 我们看到这些应该很欣慰,我们伟大民族有这样强的凝聚力.我们的公民有这样高尚的道德品质闪闪发光。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协调社会利益的一种公共准则,更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合理有效的道德规范体系,建立这样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涉及的方面是很多的,但是明确道德底线,建立回报机制和提倡高尚道德这三个层面是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方面。 社会道德论文:网络社会道德危机的成因分析 论文关键词:网络社会;道德危机;成因 论文摘要:当前的网络社会面,瞄道德危机,这严重影响了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探求网络社会道德危机的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现试从网络社会本身的特点,网络社会运行的现实背景以及网络主体的人性心理三方面,对网络社会道德危机的成因进行较为全面、详细的分析。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为人们开辟了一个极大开放和自由驰骋的空间—网络社会,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但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中,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网络病毒、网上侵犯知识产权、网上侵犯个人隐私等不道德现象大量出现,严重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而且带来了人际情感冷漠、人性异化等问题,可以说,网络社会正面临道德危机。如何实现网络技术和网络道德的协调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消除网络社会的道德危机,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探求网络社会道德危机的成因,是解决网络社会道德危机的基本前提。本文试从网络社会本身的特点、网络社会运行的现实背景、网络主体的人性心理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网络社会本身的特点来看 (一)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导致道德约束力的弱化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是现实的,交往面相对狭窄,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友以及充分放大了的家庭—国家的方式存在和维系着,在一定意义上说,人们是在一个“熟人社会”进行交往,交往的对象都是熟识的人。慑于道德他律手段的强大力量,以及长期形成的道德氛围,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遵守着既有的道德规范。而在网络社会这一虚拟空间中,网络行为具有了“数字化”或“虚拟化”的特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依赖现实的各种条件,也不再需要真实的身份,通过计算机终端,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个符号。人们上网进人网络社会就如同去参加一场假面舞会,“在这个舞会上,我所面对的‘你’和‘你’所面对的‘我’都消失了,我们都成了似曾相识的‘他人’”。在网络社会中,一个“在线交谈”中自称是妙龄少女的网络行动者可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而与之交谈的“英俊少年”可能早已是不惑之人。 而且,一旦进入周围没有熟人的公共社会,那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人际情感筑成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即使一些“私德”尚可的人,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也往往表现不出应有的公德。相反,“反正没有人认识我”这种意识,恰恰成为一些人无视公德的最好借口,似乎只要避开了对自己有实质约束力的监督、管理者的目光,干什么都可以。更有甚者,把网络社会视为“道德的真空”,认为“在网络世界里只有能力的高低,没有道德的善恶”。在网上,父子对骂、优秀的学生在网上行骗、语言粗俗等现象屡见不鲜。他们把人之为人的起码的“底线伦理”都抛弃了。 正是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类似于传统“熟人社会”中道德他律的种种“外力”,在网络社会中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作用,导致道德约束力弱化,造成道德危机。 (二)网络社会的开放性结构易引发诸多伦理道德问题 网络社会的结构与现实社会结构具有十分不同的特点。现实社会采用的是一个由下往上机构逐渐减少而权力却逐级集中的纵向的金字塔式结构,每一个基层组织的运行都服从于更高一级的指挥和命令,总体的社会结构必须依赖于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机构。而网络社会采用的是离散结构,它是开放的、松散的,不设置一个国际性的中央控制设备或中心,所有的计算机都处于各自的中心地位。应该说,这种结构对于避免网络系统的崩溃,保证网络系统的良好运行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网络社会的这种开放性结构易引发诸多伦理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 1.网络的开放性使个人隐私保护更加困难。在网络社会,除非人为去封闭,不会有人生活在信息孤岛上,个人的姓名、性别、身体状况、家庭状况、财产状况、社会生活背景等有关个人隐私的各种资料在计算机及网络中都用一连串的符号来表示。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与这些符号的通用性的特点构成了对个人隐私保护权的严重挑战。甚至可以说,在一个如此开放的信息网络社会里,真正需要考察、真正难以做到的是:人们如何能够在必要时“封闭”起来,以保守真正属于自己的秘密。 2.网络的开放性使侵犯知识产权更加方便。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飞跃发展,使信息的复制、传播变得非常简单和便捷。又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人们可以任意下载大量的信息和服务。于是,通过网络非法复制、使用他人的科技成果,侵犯知识产权等不道德行为随之产生。网络的开放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3.开放性使网络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开放性是网络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开放的网络却随时面临来自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的安全威胁。从理论上说,网络的安全性与其开放程度成反比,最安全的网络是自我封闭的网络,但这不符合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原则。 4.网络的开放性使道德冲突加剧。互联网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任何意见。网络的开放性使人们很容易在网上交流,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各家各派的学说在网络上自由碰撞,使网络文化以几何级数的形式发展。在网络中各种各样的道德观相互并存、交互辉映。但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道德冲突加剧。 二、从网络社会运行的现实背景来看 (一)人们对网络社会的认识存在误区 1.人们对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存在误解。把虚拟混同于虚幻与虚无,因此对网络社会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现实社会,许多人还没有真正地把网络社会视为人类的新的生存空间,由此导致了人们对网络社会道德问题的不同态度。有人认为,网络社会是虚拟的、非现实的,也就是说是虚幻的、想象的、不存在的,我们没有必要对网络道德问题大惊小怪。但是网络社会虽然是虚拟的,但并不是虚幻的,它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它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不可能漠视它。也有人认为,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它的虚拟性,因此解决网络道德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关闭网络,这样就一劳永逸了。但是,网络本质上是开放的,开放性是网络的根本特征,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关闭网络意味着消灭网络,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网络空间的道德问题而拒绝网络,因为它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2.信息崇拜误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信息的依赖与日俱增,他们的工作、学习甚至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信息,信息己成为现代人新的崇拜对象。网络道德危机的出现就与信息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谁对网络环境的破坏程度越大,人们越容易认为他对信息操纵能力强,水平高,从而推祟他、敬仰他。“信息崇拜”者使网络环境下的一些破坏行为反而成了英雄壮举。美国学者西奥多.罗斯扎克在《信息崇拜》一书中就曾全面、深人地揭示信息崇拜的负面效应。罗斯扎克在充分肯定计算机技术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提醒人们警惕“信息崇拜”的负效应。他指出“信息被认为与传说中用来纺织皇帝轻薄飘逸的长袍的绸缎具有同样的性质,看不见、摸不着,却倍受推崇”。“如同所有的崇拜,信息崇拜也有意借助愚忠和盲从。尽管人们并不了解信息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信息,却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周围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成为信仰时代的‘真十字架’:救世主的标志了。 (二)网络法律和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困难 正如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形容的,“我们的法律就仿佛在甲板上吧哒吧哒挣扎的鱼一样。这些垂死挣扎的鱼拼命喘着气,因为数字世界是个截然不同的地方。大多数的法律都是为了原子的世界、而不是比特的世界而制定的。网络社会是一个与现实社会不同的新的生存空间,现有的法律和制度在网络社会很难发生效力。网络的非中心化、可匿名性特点,使得一些网民抱着“我是百姓我怕谁”的心态,在网络上尽情地放任自己,肆无忌惮地从事各种网络行为,而直面现实社会的法律和制度无所畏惧。同时,又因为适应网络社会的法律的制定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其中涉及到许多法律界定难以进行:一是法律主体难以确定。在网络社会,任何个人、单位、组织都可以以非真实的多个身份上网,“网上”、“网下”相去甚远,难以界定。二是法律责任及其程度难以界定。如,一个人利用网络上的黑客软件,轻松地窃取了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提供黑客软件的网站要不要承担责任、该承担多大的责任。三是法律规范难以统一。不同的国家对道德、犯罪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规定,互联网上很难形成通行的国际法规,网络管理也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法度。道德一旦失去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网络社会的道德危机就有可能越来越严重。 (三)道德评价上存在双重标准 由于对网络社会的认识不足,或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过分崇拜,人们在对待互联网中的言论、行为时,采取了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伦理道德评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道德问题的深化。比如在对待黑客与盗贼、电子公告版(BBS)与大字报等问题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社会的黑客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盗贼,他们往往在网民不知道的情况下进人网民的电脑(即网民的“家”),或大肆破坏,或任意盗取信息。但是在对待黑客与盗贼的问题上,人们却采取迥然不同的态度。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盗贼,人们恨之人骨,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对于黑客,人们却表现出太多的宽容,甚至是敬佩、崇拜。在现实生活中当某人遭受偷窃了,无疑会赢得众多人的同情,但在网络空间,当某公司的计算机系统被黑客闯入攻破时,社会的同情心有时并没有放在被害者身上,反而对黑客的行为报以敬佩。也正因为如此,黑客们乐于公开自己的黑客身份,并公开集会讨论交流。在互联网上,各种有关黑客的专门网站比比皆是,在众多的综合网站的BBS上,有关黑客的讨论也随处可见,以高学历、高智商人群为主的网民可以在此相互学习、交流破解他人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并且以自己高超的破解技术为豪。而与此相反的是,盗贼受到社会的唾弃,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的人决不会因自己是盗贼而自豪,更不要说是公开自己的盗贼身份了。 同样,人们对网络空间的BBS、聊天室与现实社会的大字报也持不同的态度和评价标准。BBS,聊天室号称无纸化的大字报,任何人都可以尽情地发表各种各样的言论。比起现实社会中的大字报,BBS、聊天室在许多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影响程度、广度、方便快捷的程度及隐蔽性均大大超过现实生活中的大字报。有些言论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公开发表,但在互联网上却能发表并能长期地保存下去。由此看来,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BBS、聊天室也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与放纵。并且,许多学校和网站都纷纷开辟出BBS、聊天室。众多的BBS,聊天室构成了网络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人们对网络行为的宽容和放纵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不道德行为的蔓延,既而导致道德危机。 三、从网络主体的人性心理来看 (一)人际交往的“伪装”心理 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生活在社会上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交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类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孤独。而人们在交往中,受许多因素(诸如一个人的喜好、脾气、性格、文化程度、修养水平等)的影响,或多或少地都要对自己进行一些“装扮”,扮成能使他人喜爱的,使他人能够接受的一种心态、形象去与他人接触,以使交往顺利进行,于是人际交往就带有了“面具性”。网络化使得人类这种交往的“面具性”通过电子时空的放大而更具戏剧性、伪装性,从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网络道德问题。 (二)侵略和占有心理 现实中的人,同时具有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双重属性,这样在人性心理中就本能地具有侵略性和占有欲,只不过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碍于各种伦理道德规范,以及现实社会中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人们不便过于表露,而且总是不断地对自己进行修养来抑制人性中一些本能的需要和欲望。然而,在虚拟社会中,人们可以“相逢对面不相识”,可以不谋面而进行交流、交往,因而表现得非常自由,人性中那些本能的需要和欲望就显露出来,难以控制。这也正是网上“黑客”猖撅的一个主要原因。电脑“黑客”们利用自己丰富的计算机知识,突破系统设置的安全保护,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擅自闯人别人的计算机系统,以实现自己的侵略欲望和自我满足的占有欲望。 (三)宣泄压抑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宣泄压抑的心理需要,人只有把压抑在心里的一些需要、一些郁闷的情绪都宣泄出来,才能使人性得到健全的发展,才能使人心情愉悦,身心健康。对任何一个社会人而言,他在现实生活中都可能会遇到挫折,产生不满情绪而感到郁闷。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可能随时随地发泄自己的郁闷心情。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安全地进行宣泄的场地,人们可以尽情地、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宣泄工作生活中带来的压抑。然而,网络社会的特殊环境很可能使人们更加肆无忌惮、赤裸裸地释放自己而不计任何后果,由此也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此外,还有人们的猎奇心理、好胜心理等都有可能通过电子网络时空的放大而产生一些网络伦理道德间题。 综上所述,造成网络社会道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而且是复杂的。我们只有在探明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干预手段和防范措施,确保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人类带来福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水利水电是国民的重要工程,也是保障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工程。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前、中、后监理几方面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进,因此难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如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给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隐患和风险,同时也制约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发展。因此,为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引入监理制度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监督,是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基本保障。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状 1.1监理工作不能及时跟进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大多较为复杂,且涉及面广,施工周期长[1],需要多部门合力完成,在遇有问题时,需要各个部门间的相互沟通,特别是监理部门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共同找出问题的疑点,并加以解决。但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由于监理制度的不健全,监理人员不能及时跟进,导致很多施工企业把重点放在工程款上,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把控,如在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实地勘察不到位,施工中,又不按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进度安排进行,从而使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出问题。总的来说,由于监理缺少责任约束,再加上施工企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监理人员不能及时跟进也就成为必然。 1.2工程设备和材料监管不到位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好多施工企业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善,经常出现一些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情况。特别是在施工前大量的材料和设备采购进场期间,很多商家为了得到合作机会,私下贿赂施工企业相关负责人,提供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工程埋下不可挽回的安全隐患。 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要点 2.1工程施工前的监理质量控制 (1)在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阶段,监理就得展开工作进行投标企业的资质审核,同时对承包商的信誉、技术、资金等方面作出评判,并结合工程实际与承包商的条件对工程施工标准作出一个相应的评判。假如承包商条件不符合,及时向水利水电工程主管部门汇报,取消其投标资格,从源头把握好水电工程的质量与安全。(2)在工程施工前,监理要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以及有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假如图纸有问题,及时和设计单位沟通,作好图纸修改工作。(3)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过程中的监理监督工作,要从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开始进行,在测量前期准备时,监理要对测量企业的资质和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条件符合性检查。结合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的原点、控制网等作出全面检查,确保实施中的工程标准与设计文件相符。(4)对施工单位的审核,主要对其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的严格审查,确保工程质量得以实现。(5)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监理要对施工现场的水电畅通情况、地面平整度、砂石堆放合理性等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做好施工应急预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6)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要进行严格有效的剖析,精准找出工程要点,消除安全隐患,使监理在施工整个过程中都能抓住重点。 2.2工程施工中的监理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是监理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要对施工方案、工艺、管理等方面作出全面监管[2]。(1)监理要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目标从定制、开展过程、目标实现三方面全面进行控制。(2)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分析工程质量存在的原因,同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工程施工中,监理要严格检查签证制度,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和把控施工进度,只有每个工序都完全符合要求后,再进入下一到工序。(3)在施工现场,监理要随时进行工程监督,尤其是重点施工部分或隐蔽性较强部分要进行重点监督,如发现质量问题,马上整改。如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影响到项目整体方案实施时,需马上通知,立即停工,检查问题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应急措施。待解决问题后,由监理复查,在能够保证整个项目施工安全后,再恢复施工。(4)为使监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的顺利开展,应定期举行沟通会议,要求施工单位报告项目详细的施工进度情况。同时监理要制定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各部门推诿责任,使各部门积极协调交流,把工程项目的质量影响因素一一消除,保证施工的顺得开展。 3工程施工后的监理质量控制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监理的管理是复杂工作,从施工前、中、后监理都要展开有效的监督及管理工作,那么施工后的质量控制监理工作十分重要[3],这是工程完工后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环节。工程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有:对施工单位交上的竣工报告进行审核,严格审核检测报告及质量报表等相关资料。同时,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报告,要认真核查其真实性,对检测数据、手续和标准是否与行业规范相符。通常应用平行工程质量验收,待项目所有施工资料和合同验收后,监督施工企业将水利水电建设资料整体入档,以备随时查询。 4结语 综上论述,水利水电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对工程监理管理制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增强监理质量控制的管理力度,提升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方能进一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控好水利水电工程投资,发挥出强有力的工程效益。 作者:任玉平 单位: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我国的市政工程和水利水电等基础建设工程也在快速的发展建设当中,其是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的标志。从近年的发展来看,其建设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了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才能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可以保障广大民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本文基于此问题,阐述了市政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对其完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完善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特点 随着民生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市政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建设完善中,而在其工程的建设中,高质量的管理制度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市政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以及后期其对广大民众的利弊,都取决于其施工管理。就我国水利水电施工中来看,因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其的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施工前期的工作准备 很多市政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是会选择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施工,其交通条件较差,其施工环境的艰苦大大的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这也使整个工程的施工前准备更加困难。正因为施工环境条件的有限,所以在进行施工前,更应该合理的进行工前准备,制定详细的规划,比如:道路修建问题、施工单位的基础服务、办公用房以及生活住宿等。所以,合理的工前准备有利于后期施工的进度、投资成本、建筑基础的稳固。 (二)繁多的工程施工工作种类 在我国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不只是单单选择在一种类型的地区,也会选择在水中、山中或者很多施工中都会设计到的爆破工作。而在一般工程施工中,这些工作有时却需要同时配合进行才能完成整个工程的施工,这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上都加大了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难度,所以有效且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是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艰苦的施工环境 在工程的施工中,可能遇到地质问题、水文问题、和区域性气候问题等直接影响的因素。所以,可以说在程的整个施工过程来看,其施工的环境条件是尤为艰苦的,这里也不得不向广大的工程的工作人员致以敬意。以长江流域的三峡水库为例,在其的建设工程中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还有其建设环境的建库以及对下游民众的人生及财产安全。 (四)较大的工程量 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工种且施工的强度颇大,而在我国,很多的市政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中都是以单项工程为主,这就同时增加整个工程的施工量。而以上所诉的几个方面都会在施工现场布置较为集中的前提下因为地形条件、天气气候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做好规划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2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前准备工作不足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开展前期存在的为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很多工作单位会因为考虑费用的节俭问题从而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缺乏对环境、地形、资源等可能影响施工建设因素的考察和分析研究。在工程设计中不负责任的利用以往已有资源和数据进行大概的对比和利用,而不是去进行现场勘测获取,从而导致了工程的缺乏准确的设计分析。 (二)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度健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对责任的推脱和懒散的管理方法,使其管理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从而导致管理制度存在空缺、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进程和质量。正因为管理制度的空缺和责任的不明确,引起很多人的谋利私心,以工程建设为由,消减工程预算,降低成本,放低材料本质,从而才导致后期因建筑质量不合格而引发悲剧。 (三)对安全的重视度不高 工程施工的安全不仅仅只是施工中工作人员的安全,也是其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安全,低劣的建筑材料也是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安全问题罪魁祸首之一。其质量的要求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都起着非常决定性的作用。 (四)监督审核工作的不全面 我国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期间的监督以及后期的审核和检验工作都严重不合格。不仅影响到工程本身的质量安全,也对广大民众的人生财产安全以及投资人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五)政府部门管理不善 市政工程的建设是对政府工作中的重要评价之一。正因为其的重要性,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因地其太过于重视,对其施工追求成效和进度,对质量要求不足重视。如:在未签订质量监理合同甚至施工合同的情况下,展开工程施工。 3完善措施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水利水单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其首要任务便是建立合理且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其管理制度。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根据工程施工的现场需要,结合其所在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有效且安全的管理制度。2.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管理的检查,而是实实在在的执行。因此,管理制度建立后的严格执行工作更是尤为重要。 (二)加强施工机械和设备的管理 施工设备的选取决定着工程施工的进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应该对其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加强管理。保证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材料都是规划方案内的,且都检验合格,且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 4总结 综上所诉,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应明确在市政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所相对应的问题。只有在施工管理上不断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而加强施工方面管理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而是政府等机构的相互监督与管理,在加强管理技术的同时加强安全体制的发展制衡,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截流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伴随着我国不断进步的经济水平,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明显的增强。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最基础的公共事业,在这样的经济快速进步的背景当中也得到显著的提升。截流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所以受到人们高度关注。深入对这项技术进行分析非常关键,要正确的使用截流施工技术,不但可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将工程建设效率提升,文中将重点对水利水电工程截流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截流工程;施工技术 1前言 截流工程就是施工导流流程中,一旦导流泄水建筑物完成竣工之后,在比较科学合理的时间里,使用围堰堰体的一部分,将河床快速的截断,同时形成河流改道实现水流下泄的目标。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当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的截流工程,分析截流施工技术对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品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截流方法分析 2.1立堵法.立堵法需要的各种辅助设施比较少,也是一种比较简易的截流方式。这样的技术由于使用的设备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可是利用这种设备的种类非常少,所以施工当中节省了不少的资金。对于地质条件非常好的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方便节约成本,同时在现实施工当中也是使用非常多的一种截流方式。立堵法这个方式首先在施工当中的河床一边或者两边都进行填筑戗堤,最好一边老堤,另一边填筑戗堤,为了能够将河床慢慢缩小,一旦河床达到一定的宽度就要停止,这个断面我们就称之为龙口。之后重点对龙口和河床进行防冲加固。在枯水期时施工,围堰堤顶超过水面0.2~0.5米即可实行封堵龙口,让戗堤更好的合拢。最终想要将戗堤漏水问题解决,需要设置防渗在迎水面当中,当出现截流之后,对戗堤进行加厚加高就可以修成围堰。在围堰内侧龙口位置要设置沉水井,用以观测龙口合拢质量,同时可将围堰内的水流集聚到沉水井中抽出,以利围堰内施工。因为立堵法拥有很大的优点,黄河在部分施工当中也使用这个方式。施工当中不必要架设浮桥,这就让总体施工流程变得很简便,大大的降低施工成本,将施工当中的各种人力物力节约,因此施工单位广泛使用。2.2平堵法.根据龙口的总体宽度进行投料抛投工作,同时确保全线抛投,一直抛投到抛投料堆积能够超出水面为止。利用这样的截流技术要提前进行浮桥设置,要在龙口处设置浮桥。因为这个技术根据全线龙口的宽度,作为一种平层抛投,所以均匀性非常好,截流当中单宽流量比较小、流量比较均匀,和单体抛投材料比较,平堵法要求的抛投材料质量比较轻。因为是作为全线抛投,所以施工效率非常高。 3截流技术的施工设计 3.1截流流量的设计就是水利工程施工当中所需要的时间里将截流流量设计。利用提前设计保证截流施工科学合理有效,满足施工标准。此外,设计截流流量要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符合施工现场,当中的自然环境因素包含了地形、地貌、地质遗迹自然气候。施工技术人员要更正水文气象预报,保证截流流量。可是确定截流流量记性办法不仅仅是改正水文气象预报的这一种,还要按照水利工程自身的特征以及现实施工情况来选择设计方式。3.2截流时间的确定。合理的选择截流时间对截流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截流施工之前要对泄流、空闲期、通航等的因素进行充分考量其影响截流时间的确定的长短。(1)拦河闸坝泄流对截流时间的影响截流时间确定之前,技术人员要对水利工程是否符合泄流条件进行勘察,同时可能是否将竣工投入使用的建筑物保证导流泄水作用正常,同时看建筑物是否符合泄流规定。(2)空闲期对拦河闸坝截流时间确定的影响空闲期进行截流施工工作,保证在汛期之前将截流工作完成,设置空闲期普遍来讲在水利工程汛期到达之前,再次确定通航对拦河闸坝截流时间的确定。(3)地区因素对截流时间确定的影响因为自然环境对截流施工操作影响非常大,在确定截流时间的时候,工作技术人员要充分将自然条件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 4龙口的确定 截流施工技术当中,工作人员要按照同行情况、河床地形条件等原因对截流戗堤轴线进行设置,要科学根据规定进行设置。同时龙口确定在截流施工当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设置龙口位置在截流戗堤轴线当中,所以设置龙口需要保证截流戗堤位置之后在进行确定。所以,在施工设计当中,设计人员要非常关注龙口预先留出的比较开阔的空间,同时保证龙口距离料场距离比较短,如果龙口位置距离料场较远,可先将抛投材料运输至龙口附近,更好的确保截流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可以及时快速的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截流作业,同时龙口和料场距离的缩小更加减少了材料运输成本,运输时间减少,施工效率提升。更好的确保水利工程稳定性,将危害工程的因素减少,将水流对龙口的冲击损害减轻,这一点技术人员要在覆盖层比较薄的地方设置龙口。此外设计人员还需要确定好主流地位,将龙口设置以及主流相对的位置,保证水流可以顺利泄出,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能。 5截流所使用抛石材料 截流施工当中所需要的抛投材料大部分就是块石、土袋以及石串等等。现实施工过程当中,一旦遇到截流过程中水利条件比较恶劣,使用的抛投材料就是使用钢筋混凝土来进行构件、四面体、六面体的人工块体等。使用这种抛投材料非常容易出现良好的施工效果,而挑选抛石材料要有几个特点:一,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透水性,同时和其他材料相比较非常容易进行输送以及起吊。二,选择截流抛物量的同时要按照截流物的运输情况,以及可能流失数量加上其他水文地质等其他原因综合规定,同时要根据适当的预先留下进行准备利用。同时在龙口段所进行抛投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物以及各种大石块要进行精确的计算,避免导致增加采购成本。三,在初期使用预进站段所利用的抛投物就需要挑选天燃料或者开挖的时候所出现的渣料。 6结尾 总之,水利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多,社会上各个方面开始高度关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质量出现了非常高的要求,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当中比较重要的截流施工技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关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深入研究,更好的提高总体工程品质,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准的提升。 作者:朱传武 单位:常德市天恒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初探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工程,其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以及进度。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是维护现代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项目工程,所以其建设对于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功能就必须保证其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于建设企业来说,通过高水平的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通过高水平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提高其质量和安全性,使其的使用价值得到显著的提高。 2优化完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2.1施工管理技术优化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偷工减料的危险性,从而认真工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量比较大,施工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改变施工计划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施工管理技术必须要先进,以能够合理分配工作人员的各项任务,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这个可以向我国比较大型的公司请教,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就是在施工交底环节,这个环节也是非常的重要,施工交底是对水利水电工程整个施工的一个最后统计总结,这项工作必须要做好,这也就要求施工管理技术要很先进,因此需要加强使用云计算,施工交底所牵扯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只靠人工统计管理的话需要大量的时间,但是采用云计算,不仅可以进行效率很高的计算,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让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的状况有个更清晰的了解。 2.2加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比较复杂,难度比较大,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在工程施工现场,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确保工程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与专业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人员要落实相应的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每一个工程的责任都要进行有关的说明,明确责任,加强管理。还要加大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完善相应的技术措施,增加一定的设备技术。对于部分设备还要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加大一些安全事故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以及安全事故检查处的督导力度,从各个方面进行有关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安全项目实施。 2.3切实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对于每一项工程项目来说,相应的施工周期非常的重要,如果周期太长或是因为了某些事情耽误了相应的工程,就会造成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或是有关资金方面的浪费,利润极大的降低。因此,为了保证项目可以顺利的进行,一般有关管理人员在工程进行以前就要制定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科学安排各种事项,控制关键部位,制定周密可行的进度标准。并且还需要与有关人员进行一定的统筹协调,参见各种关系,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有关材料和人员、设备按照计划进行。根据不同的施工特点,制定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加快施工进度,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施工环境。 2.4提高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进行高水平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因是为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管理。①要加强验收工作,对不同阶段的供需按照程序进行检查验收,并且根据相关文件进行比对,在质量验收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施工。②还需要有规范的操作规程,近些年来,由于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工程,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保证他们施工的规范性。也要加强监督,对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及时上报进行解决。 2.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技术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①必须强化企业的施工人员培训,树立质量严守设计标准的意识,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②要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控力度,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以及企业规定的操作流程规范施工。③可以实施激励机制,对于那些认真工作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也不断上升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2.6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滞后,技术引进等操作过程过于冗杂,整个过程不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要建立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做好成本预算,在项目施工之前对现场进行准确的勘察,并考虑到机械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条件这些因素来确定施工成本,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等情况,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可以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保障。引入激励机制也是现代化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成绩突出、技术创新的人员进行相应奖励,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 3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 作者:周斌 单位: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并逐渐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相关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规模正在成高速扩大的发展趋势,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当中仍需要对施工当中的危险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做好对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当中的安全管理。基于此,文章就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当中的安全隐患和一些常见的施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控制 正文: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和普通工程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工程庞大而且受到诸多环境方面的影响,总体来讲,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如下:(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工程量也很庞大,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当中会受到很多来自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所以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大都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进行的,且这些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水文环境和地理条件都比较复杂。因此这也就造成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很长和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内容。(2)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太过复杂,所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想完成这些复杂的施工程序就必须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只有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才能有效的完成工程施工当中繁琐的施工程序,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顺利的进行。(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大都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自然环境当中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造成溃坝或者高边坡失稳等工程问题。另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当中还涉及到爆破、开山打洞等一系列施工问题,如果施工当中管理不到位或者是操作不当,同样也会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和事故。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 2.1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多。但是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大都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自然环境较为复杂,所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非常多。另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太过注重外在形象的新颖度和视觉感,在工程施工当中不仅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当中的危险性。并在这些危险性还会随着复杂的施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随着施工工期的延长而延长。 2.2施工人员、设备流动性强的原因 水利水电工程竣工之后,工程建设当中使用到的机械设备会被搬运到下一个工程现场,施工人员也会随着工程的变化而转移,在此期间,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搬运转移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安全上的问题。例如,机械设备在搬运转移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受伤等问题。所以,在机械设备和人员转移过程当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2.3工作人员本身的原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工程量很大,施工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才能更好的胜任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作。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非常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很大,施工人员在精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施工很容易会造成疲劳,因此施工单位除了要给施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外,还做好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息时间,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很快的恢复精力和体力。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3.1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1)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前除了要对工程施工当中所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进行严格抽检外还要对施工人员是否具有上岗资质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设备功能运行的完好和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禁止非设备安装维修人员对电器电路进行安装维修。(2)加强对事故点的重视力度,对于易发生事故点位置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和监督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3.2落实安全管理意识 加强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管理当中的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在施工现场采取引导和宣传的方式来提高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和安全施工的重视。另外,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培训,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确保施工人员都能够通过考核并持证上岗。其次,在安全事故管理上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责任落实到人。 3.3完善施工监管制度 做好施工监督管理工作是全面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施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施工的安全管理与监督,严格按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条款,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对于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等进行有效监督,杜绝不配带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杜绝将各种危险品带入施工现场,并严查各种安全隐患以及问题,全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施工意识 在安全管理当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以及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有效的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施工,定期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是重要工作,特别是对于从事特殊工种作业的施工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技能培训,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违规操作进行事先说明,并反复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为了有效的规范施工施工现场,最好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特别是施工材料、安全通道以及施工安全规范等方面,要给予高度关注。 3.5保障施工安全,完善补救措施 有效的补救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影响程度,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相应的补救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于施工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在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任何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抢修,以免影响施工进度;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违规操作行为也要进行及时叫停,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立即整改;发生安全事故或者人员伤亡需要进行应急救援,将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情况尽量降到最低。 4结语 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是推进国家经济以及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程,为了有效的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顺利有序推进,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全面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采取有效地措施对于安全施工给予进一步的完善,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以及不足,但相信,随着施工企业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将在未来有更加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为全面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有序推进做出重要的努力。 作者:卢政伟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 摘要:在从事水利水电工程20余年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经验工作,结合自施工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等几方面,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做要点阐述,在此基础上,阐述对应的管理措施,以共同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控制;管理 1前言 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空前发展。而现阶段,能控制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好坏。由此,必须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测量放线,是工程施工开工象征的第一步。测量放线准确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2.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种类多、门类杂。由此,认真做好原材料质量检查,注意查验相关证明,能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试验,尤其一些易爆材料的检验务必严格,是关系到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 2.3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质量,关系到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一旦有失误出现,将导致整个工程施工的失败。由此,对混凝土材料配比、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振捣、浇筑工艺手段、施工人员数量、施工水平高低等等,都要进行最严格的检查,严格规定每个浇筑段的长度,注意处理好施工缝,做好每个钢筋连接位置的施工等等,通过规范每个细节的操作实施,最终确保施工的高质量。在施工基础面上,参考开挖混凝土断面的资料,由监理和工程设计的一方共同确认开挖面是否达到要求的建基面。保证混凝土浇筑面上的清洁,要做到没有流水,没有积水,没有油污,岩石屑。在施工的断层,裂隙和软夹层的清理要满足设计的需要。混凝土避免粗糙,没有污染的,在浇筑前被混凝土覆盖要保持12h以上的潮湿状态;混凝土模板的要求,模板加工车间或者施工现场对模板的制作误差再次确认,应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模板要平整,完成,模板上无其他异物。保护模板,在模板上涂上模板油来保证模板的密封性,保证模板不漏浆,保证施工的顺利;再次检查模板是否坚固,确保模板在施工中不变形满足浇筑中发挥作用,模板与基础面的接缝要严密;对施工的钢筋也是有质量控制的。钢筋应光滑不剥落,无锈蚀,不结垢,没有污渍和其他异物损坏钢筋。钢筋的规格,柔韧度、焊接点必须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在使用钢筋的时候,钢筋的间距,单位面积使用数量都要满足施工要求,偏差也不能大于图纸设计中对偏差的限制,钢筋的支撑方式必须获得足够强度,保证不变形。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3.1健全工程管理机制,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健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机制,早期做好施工规划审批,能根据审批组织开工建设。最后,严格交付业主的施工管理,组织更科学化的开展工作。施工管理过程中,更注意搞好宣传,实施科学化管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走。 3.2严格工程投标制度,确保工程实施标准化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早期工程的设计,是很重要、很关键的。由此,要做好设计资质证,根据施工工程的规模,健全完善资质认证制度,通过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实施,能聘请到更专业、更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参与此项工程建设。而且,经设计的图纸,要有资质证明的印章,严禁用无资质资格的设计单位,通过不正当的渠道获得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权利。 3.3规范施工监理机制,确保工程实施的高质量 给那些具有一定实力的具有水利水电建设技术和条件的,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平的施工单位的业绩证明,只有这些单位才能进入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这样就要求了施工单位要具备一定的实力,拥有技术人员,良好的生产设备和施工经验,进一步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质量。更要选择信誉好的,管理规范化的,能满足施工要求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的全程监理。 3.4重视竣工验收管理,确保工程完工质量 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将以报告的形式,将施工情况上报主管部门验收,以做好备案和保障。地方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组织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 3.5政府发挥质监职责,切实做好质监工作 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工程实施进行强制监督。就此,做好质监工作,发挥其政府质量监督,加大执法力度,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切实做好质量监督建设。 4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该此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相对要繁杂,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不断的完善和健全。施工前做好测量放线工作,而其中涉及到的原材料种类多、门类杂。由此,认真做好原材料质量检查,注意查验相关证明,能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试验。同时,还应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配合做好质监控制,更应注意:早期做好施工规划审批,健全工程管理机制,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严格工程招投标制度,健全完善资质认证制度,确保工程实施标准化;规范施工监理机制,重视竣工验收管理,确保工程实施的高质量;将施工情况上报主管部门验收,以做好备案和保障,确保工程完工质量;政府发挥质监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好质量监督建设。 作者:张德军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水务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保障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仍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从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从而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水利水电工程往往存在着施工工期长、施工地点固定、工序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难度重重。而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水利水电企业必须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质量管理意识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很多的水利水电企业在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片面的追求工程的工期、成本等方面而忽略了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缺乏应有的质量管理意识。这种情况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工程的工期和成本压力,但却可能带来一些质量隐患,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1.2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在这一领域仍存在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1]。这就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施工质量管理部门比较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施工质量事故出现的频率,降低了施工质量水平。 1.3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在现实生活中,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队伍往往是临时组建的,这就会出现施工队伍的专业性不强,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大,这些都给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除此之外,在施工队伍中往往缺乏专业的施工质量管理人员,使得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从而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频繁出现,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1.4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材料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在实际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材料的选购还是材料的运输和储存都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而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多集中在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很多施工企业就会就近购买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给整个工程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制定责任明确的网格化质量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根本因素,而质量意识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前提。为扎实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首要任务是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制定责任明确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首先,通过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其意识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其次,要注重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专职质量检查员、施工队检查员等组成的网格化质量管理体系[2]。 2.2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明确施工质量管理的各部门和各人员的职责,从而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除此之外,还需要制订严格的质量标准,在检查过程中,严格依照标准检查,以检查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 2.3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素质,加强施工的专业性 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不仅涉及到水利、电力而且涉及到物理、建筑等领域,专业性非常强。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就需要综合考虑地下管网、地质环境等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预见并且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加强施工的专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施工单位要重视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素质,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更新其知识储备,使其能够以更为专业、前沿的知识储备参与到工程建设,从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2.4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很大程度上与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严格选购,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施工材料纷繁复杂,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采购人员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不同的材料进行识别,选择质优价高的材料。②改进材料的运输和储存工作。材料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会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材料的质量发生改变。所以,一定要改进材料的运输和储存工作,降低其对材料质量的影响。 3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息息相关,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因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为此,水利水电企业应从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建立责任明确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控制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作者:刘欣 单位:四川华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探讨 摘要: 文章首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具备的主要特性进行阐述,从工程管理职责缺少明确性、个人经验存在差异、缺少正确的技术指导人员指挥、现场施工测试不到位四个方面入手,对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0引言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加强施工进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如果没有按照施工期限结束施工,不但会给施工企业的外在形象带来影响,同时会降低工程投资效益,进而减少工程投资回报率。而水利水电工程属于一项基础工程,它背后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产业链,水利水电工程在这条链接中起着核心作用,如果施工进度得不到保证,必将会形成连锁副反应,进而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影响。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施工团队自身,都应该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工程如期竣工。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主要特性 1.1风险性 首先,施工期限长。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从开始到竣工,并非一朝一夕,施工期限较短的是两三年,较长的可达十多年。其次,施工影响因素众多。特别是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天气、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旦出现这些自然灾害,必将延长施工期限。最后,有关政策、资金、管理机制等因素的不完备,也会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 1.2艰巨性 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主要集中在水流较大、水位差异性较明显的区域中,并且需要借助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设施,但是因为施工现场场地面积比较小,施工进入道路过于狭小,一些大型施工设施不能应用,只有采用人力的方式落实,施工难度以及工程量非常大,在某种程度上必将会制约施工进度。 1.3多层次性 水利水电工程包括众多专业性施工环节,例如,土方施工、钢筋施工以及排水管道施工等,需要根据施工难度,对施工流程、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时间进行合理配置,之后根据施工计划,有层次开展配制好的施工流程。只有如期完工,并保证每个小工程施工质量的条件下,才能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 2当前存在的问题 2.1工程管理职责缺少明确性 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在开展施工工作时,存在诸多问题,施工现场没有合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人员,并且分工缺少明确性,管理十分混乱,没有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监管和引导。因此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使得施工质量存在较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不能如期完工。 2.2个人经验存在差异 施工设计图纸,不仅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依据,同时还是落实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工作的关键标准。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时,必须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开展。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在进行施工时,难免会存在施工实际情况和施工设计图纸相违背的现象,一部分施工人员没有和施工设计团队协商,私自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调整,从而使设计图纸和完工工程不一致,施工质量不符合施工需求,进而给施工工作有序开展带来制约。 2.3缺少技术指导人员指挥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施工规模比较庞大,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如果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数量比较少,不能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引导和管理,或者引导人员不具备专业性,引导不到位,使得施工质量不满足施工标准,进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严重者,还会出现返工现象。 2.4现场施工测试不到位 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需要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样检查,进而起到对施工质量解析的作用。但是,有一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追赶施工进度,没有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抽样检查,导致混凝土配比不满足施工要求、地基缺少平稳性、灌浆压力不充足等现象,这样不仅给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同时还给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合理分解施工项目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自身具备施工期限长、施工难度系数高、施工工序繁琐等特性,因此,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时,需要根据一定标准,对施工项目开展配置工作,例如,根据施工时间节点实现配置、根据施工本质实现配置等。之后把配置完毕的工程项目利用合法渠道承包的方式,将其划分给具备施工资格的施工企业。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优化配置,可以使整个工程项目富有条理性,从而给水利水电工程如期竣工提供有利条件。 3.2分级控制施工进度 水利水电工程负责企业主要依据相关的配置标准划分施工项目,同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将工程划分给相应的施工企业,由施工团队结合自身管理特性落实施工项目。这时,对水利水电工程起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以及承包工程的有关单位和施工企业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接。在进行施工进度管理时,应该秉持由上至下的管理流程开展,一级管理一级,如果不是特殊状况,不得出现越级管理。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进度管理工作时,需要实现分级管理,把职责落实到个人身上,并且秉持谁管理谁负责的方针,不但可以提升施工进度,同时还能保证施工水平。 3.3实现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协调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和一般建筑工程一样,都要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甚至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在开展施工进度规划工作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带来的制约因素进行充分探究,尽可能提出优质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案。此外,站在水利水电工程承包企业的角度来说,为了减少成本投放,首先要对自身施工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同时还要与项目施工难度进行比较,根据分析结果,再明确自己是否要承包此项目,坚决不能盲目承包。无论是承包企业,还是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承包情况以及施工进度设计时,需要将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融合到其中,进而保证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的协调发展。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成本,受到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的企业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还要加大施工进度管理力度,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工程如期交付,同时还可以给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郑海平 高玲玲 王光英 单位:淮滨县水利局施工队 淮滨县水利局 河南省白沙水库管理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一直是我们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对于提高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整体工程交付之后的运行状况,都与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虽然从总体上来说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这些都阻碍了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其相关行业更好发展。文章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我们行业状况有所贡献。 关键词: 水利水电;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随着21世纪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以及水电不断被应用到了各个行业之中,很多国家都意识到了水利水电工作对于本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应该清楚我们目前的工作在哪些方面还存在漏洞,例如质量安全的控制与管理等等方面。只有真正的完善好这部分细节,才能够适当的规避工作中的意外风险,保证工程总体的质量水平,减少安全隐患,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进而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素质落后,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水利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专业人员’不仅仅指的是具备专业的业务技能,还需要具备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巧,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目前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实际状况来说,这样的人才是我们非常欠缺的。很多工程的管理者和一线施工的工人在工作思路以及管理经验上都非常落后,而且长期以来缺乏专业的指导,很多情况下都是完全依靠经验在进行工作,不仅个人的生命安全缺乏保障,也很难保证施工的质量。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当下国内对于这方面人才培养的措施有很大的关系,虽然相关的院校一直有开设这方面的专业,但是想要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就扎根到工程一线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 1.2质量安全意识不到位 除了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在思想上这些工人也没有认识到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隐患之一。例如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检修工作等工作,很多工人觉得施工设备只要还处于规定的使用年限之中那么就都是安全的,因此在平时也就忽视了对于设备方面的维护工作。但是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极端的天气都可能会导致施工现场的设备罢工,而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必然会耽误整体的施工进度,后期想要追赶进度必然会放宽质量控制方面的标准。这样工程整体的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除了对于设备的及时维护,认真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落实好施工监督工作的细节,也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1.3水利工程的方案设计脱离实际状况 在水利水电工程正式开始施工之前一定要拿出完善的、经过详细论证过的施工方案,要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行的,这样才能够正式开始动工。而且在施工方案之中也应该对各个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职责做好明确的界定,这样不仅能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更会让每一个环节上工作人员都清楚他们对于整个工程的意义。但是目前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都没有认识到这部分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在方案设计阶段没有经过实际的考察就草草的将方案定型,而且选择参考的数据过于陈旧,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完善,这必然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工程方案不能只是追求美观大气,更应该注重的是实用性,但是很多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于注重外观的效果,从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稳定性,也就无法保证后期的工程质量与安全。下图就是一个常见的水利工程设计图。 1.4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工作 应该将风险评估工作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从选址、选材都应该时刻谨记质量至上的原则。但是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认识到这部分工作的意义,粗放式的风险评估,给工程的整体带来了很多质量安全隐患。随着近几年来竞争的不断加剧,也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施工所需材料的供应商往往会选择降低成本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可是这样会使得自己产品的品质大打折扣。不仅如此近几年在这个行业之中多了很多大小规模不一的施工团队,因此对他们的施工过程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与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说需要改善目前风险评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状,转变施工方的经营理念。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控制与管理的重点工作 2.1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往往会需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因为品种多、数量大,所以说为了保证工期往往同一个过程一般会选择多家供应商,但是供应商的数量一多,整体的品质就很难保证了。如果在这之中如果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不仅后期的材料备案和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也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应该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必要的抽检,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质量标准。这些工作都应该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并且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不仅如此对于材料的储存也要特别注意,要做好材料的防雨防潮工作,对于危险品要严格管控。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稳定,从而提高整个工作的总体质量。 2.2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可以说是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在这之中要严格把握混凝土的混合比重。除此之外还要从整个施工现场的分布位置入手,对混凝土的搅拌设备以及人员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各个施工点的混凝土供给。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例如开挖面是否符合开挖的条件,这一细节一定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确认。还应该查看浇筑面是否清洁,排除有松动岩石或者地表裂缝的危险施工区域,保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总体质量。 2.3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的具体举措 1)完善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制定统一严格的量化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他们的工作内容,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但是具体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应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这之中不能以偏概全,应该具体的分析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地质地形特殊的施工区域质量管理制度应该更为严格,要让每一个环节上的工人都能够落实好自己的工作细节。就拿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维修来说,应该提高检测的频率,扩大检测的范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方面更是应该如此,不能一味的降低成本就选择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应该在工作中时刻谨记安全质量,真正的践行施工质量安全原则和相关规定。 2)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 施工准入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施工工程和相关建筑单位的水平的标准,简单来讲准入证就是指的界定行业内具备施工水平和施工条件,并且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施工单位,通过政策上的支持让这部分单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制度,首先就要求了他们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技术设备,能够按照严格的工作标准完成施工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就科学的把一些施工水平堪忧、信誉堪忧的不良企业给排除在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程的施工安全,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3)建立竣工验收的备案制度 通常我们会以报告的形式向上级的管理人员汇报工程的相关进度,以此来通知他们进行工程的验收。同时施工的单位也应该提交一定的数据和施工保证资料,以此来进行备案。这一环节是不可少的,他们可以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将这些资料作为相关的技术支持,更好的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也可以时刻督促施工人员和施工方谨记安全意识,保证工程质量。 3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一定程度上还是限制了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发展。只有完善好这部分细节,也就能够有效的规避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而推动水利水电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希望能够相关人员一些思考和建议,也希望能够对提高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有所贡献。 作者:王员龙 单位:抚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度大、跨地区性强、技术难度高,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控制好工程质量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优质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控体系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从业人员,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方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紧急状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在保证施工效果的情况下节省相关人力和物资的开销。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每个水利水电工程从业人员的立身之本。我们应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通过分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因素,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突出的具体问题,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缺陷进行弥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从而推进水利水电工程发展,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1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点多面广,施工区常常是在江河湖畔或远离村庄的山区,当地的水源、地质、地形、水流因素及季节条件给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用水、用电及材料运输带来了很大影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造成不小的难度。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季节条件,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减小环境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影响。(2)管理因素和组织因素。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包含众多的施工项目和数量庞大的施工人员,项目繁杂,施工管理难度较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要应对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就需要组织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健全优质的施工质量管控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就有可能造成施工效率低下,施工质量差,工期延长状况的发生。(3)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影响。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质量优劣,决定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后期效果。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成败,如果没有严格把控混凝土的原材料检测、备料情况和配合比例,在浇注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浇筑技术人员,忽略了混凝土浇筑细节,震捣不足或过于震捣,都有可能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4)施工前准备工作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前测量对于混凝土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混凝土的浇筑量、浇筑部位、水力条件、施工期的环境和天气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用材的备料、价格等情况、我们都应该做出一个准确的预判。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人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前,如果没有做好具体测量、放样工作,没有使用国家规定的校正测量仪器对施工点进行精确的测量,就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效果,造成施工期延长,工程造价超过预算,施工质量不达标等情况的发生。(5)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加强和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一般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质量监督、质量检测等单位参与,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点多面广,建设、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的监督管理人员也很难做到各个工作面都全程跟踪监督,所以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监督任务还是由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担,而各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也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最终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监控的具体整改方案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质量,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数量众多,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部分施工工地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足,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操作不规范、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建造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在碰到一些临时出现的紧急情况和复杂的技术问题时,往往束手无措。因此我们要对施工人员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锻炼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建造能力,还要从思想层面对施工人员加以引导,让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工程质量是脚踏实地地干出来的,也要让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操作规范意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隐患。(2)加强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虽然由建设、监理、施工、质量检测四方完成,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点多面广,部分水利水电工程配置的监理人员和交通工具有限,满足不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监督任务还是由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担,监管漏洞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加强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分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对施工方的施工进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地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施工方尽快拟定出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3)控制施工细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从控制点复测、施工放样、基础开挖、建基面处理、钢筋制作安装、模板架设支撑、混凝土浇筑等每一道工序严格检查,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做到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下一道工序不开工。要学习最先进的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浇灌技术,严格把控混凝土配比和混凝土的原材料检测,明确规定混凝土浇灌的长度和深度,严格把控混凝土浇灌流程,对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等现象要进行详细的说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报质量监督部门备案。(4)出台严格的考核方案和奖惩措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众多,施工人员组成复杂,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因素繁多,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测体系和责任追查体系,有效的排查分包资质,杜绝多次分包现象的发生。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及时的监控和管理,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紧迫感和工作责任心,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5)材料和硬件设备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应该对进场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硬件设备进行实时的排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备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施工效率,如果硬件设备出现安全问题不仅有可能造成施工质量不达标,也可能对设备操作员造成伤害。我们可以灵活利用当今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电子软件,对硬件设备进行监控和调节,培养专业的设备检修员和网络电子工程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设备进行总体的整合和调控。在水利水电工程招标选材时,在注重产品性价比的同时严格把控材料来源和稳定性,不定期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查检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用材的抗震性和抗水压性,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环境因素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 3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程,我们要在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实行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查措施,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推行更加人性化的工人考察标准,实现任务分配的合理化、责任化,杜绝分包现象的出现。想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对当今所出现的诸多施工管理问题进行弥补和修正,需要我们水利水电工程的从业人员进行积极的探讨,推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罗化生 单位:红河州开远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措施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认为施工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对其管理控制,如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管理,严格施工单位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涵盖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等。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施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也不断提升。但由于施工内容多、难度大等特点,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多,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在总结多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其改善措施谈谈几点建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1)施工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大多在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利,施工条件及其恶劣,导致工程施工难度大,不仅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还导致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施工质量难以把控。(2)施工工作量大,涉及专业多,专业性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的种类繁多,工作量大,不仅涉及到水上工程施工,如土方开挖、石方爆破、圬工结构物砌筑等,还涉及到水下作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多,有水利、电力、机械、交通等,这些专业的专业性都很强,需要很多专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来控制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1]。(3)不同工程之间的重现性较差,需结合工程实际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与大多数的土建工程施工类似,不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条件相差很大,施工时虽有一些类似工程经验可以借鉴,但总体来说工程之间的重现性很差,几乎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工程,为此大大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2常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结构物强度不足,沉降过大引发的结构裂缝,甚至是结构物垮塌、堤坝决堤,地基承载力不足,机械设备质量不合格等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而引起这些质量问题的因素错综复杂,有设计方面的,如未能真实反映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结构方案设计不合理,受力分析有误;有施工作业方面的,如偷工减料,未能按设计图纸施工,任意改变施工作业顺序等;也有施工管理方面的,如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程序不严格,对隐蔽工程等验收重视程度不足,业主盲目压缩工期,导致施工质量频出,不仅对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同时还给工程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措施 3.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钢筋、水泥、混凝土、石料等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常用的几种原材料,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这些材料的质量,禁止一切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施工中。要做到这点,首先,材料供应方在提交材料的时候要对每一批材料附有出厂检测报告;其次,施工单位在使用这些原材料之前应对每一批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抽检;再次,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对主要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抽查检验,对于不合格原材料立刻叫停,以确保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各类原材料质量能满足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从源头上把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关。 3.2加强隐蔽工程质量管控 地基基础、钢筋等都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这些工序施工结束,在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前,需要报监理单位对其进行质量验收,只有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对其进行覆盖。因为,隐蔽工程的施工是不可逆、不可见的,一旦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合格,会严重影响工程其他部位的施工质量。如,开挖地槽后,施工单位需及时通知监理单位、设计代表及业主到施工现场,认真比对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地质条件是否存在出入,查看现有的地基是否符合设计施工条件,是否需要对地基进行补强处理。再如,钢筋安装完成浇筑混凝土前,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需要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只有经专业监理工程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3严格施工单位的市场准入制度 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一个好的、规范化得施工队伍是建造一项高品质工程的基础。因此,应严格施工单位的市场准入制度,尽可能选择一支品质优良、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如可以在招标文件中对施工单位本身、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设置相应的投标业绩要求和信用加分条件,来最大程度筛除市面上一些挂靠资质和浑水摸鱼的企业。 3.4建立健全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任何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都不能仅凭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就能完成,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由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从多个阶段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施工原材料控制、隐蔽工程质量控制、主要结构物施工质量控制、工程交竣工验收、质量保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4结束语 综合以上,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专业的基础建设工程,其施工质量受到结构设计、地质环境、原材料、施工过程的管理控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者:卢应洵 任铁 单位:贵州水利实业有限公司 遵义神禹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视化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施工场地动态可视化管理,其次对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以期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可视化 1前言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可视化技术与管理科学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工程场地布置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的可视化管理目标,并且还可形象的、直观的展示项目施工进度,进而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提供全面的、迅速的信息支持与有力的分析工具,能够为工程施工管理提供有利的辅助,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功能与部门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2施工场地动态可视化管理 2.1施工场地可视化布置 在采用GIS技术的基础上,对施工场地三维数字建模及可视化。通过建筑实体模型化输入工具,能够实现施工场地各类建筑物与设施的空间可视化布置目的,通常涉及水工建筑物、生产设备与生活办公设施等,并且还可输入或是链接对象的信息,例如所属标段、单位工程等属性信息以及有关的影像资料、图纸等多媒体信息等。此外,其还能够查询场地面积与生产系统生产情况、存料量等。 2.2工程信息可视化查询 对于空间信息查询模式,主要涉及图形—属性双向查询、条件查询与热连接查询,通过信息查询,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此外,还可以任意比例浏览工地地图、建筑物图形信息等多媒体信息等。 2.3施工场地三维动态演示 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能够依据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对施工现场布置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模拟,并且还可推演某一时间段施工场地的场景,实时生成动画,显示出施工系统的三维可视化表现与实时施工信息,尽量早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交叉作业等导致的场地拥堵、窝工等现象,确保施工的协调有序进行。 2.4施工进度可视化管理 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一般计划管理软件功能,并且还可构建建筑实体数字模型,并且还能够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良好的衔接,构建施工对象、施工工序的时间对应关联,以动态的方式形象的展现出工程进度计划,系统可实现功能主要涉及以下方面:①施工进度控制数据输入、查询与修改。②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并且还可以多种形式显示,主要包括横道图、网络计划等不同形式。③依据新的条件数据对进度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与合理的调整。④依据工程项目施工实际情况编制相对应的进度表,通过比较实际进度与进化进度,探索出合理的修正或是补救的方式。⑤能够依据项目工期目标要求,及时优化工程进度。⑥可按照工程进度实况,预测工程施工变化趋势,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提供帮助。⑦该系统可依据计划管理人员的需求,输出规范化的进度计划的横道图、网络图以及施工强度、工程投资曲线图等,并且还能够以图表或报表的形式输出。 2.5施工图文资料管理系统 依据项目施工档案管理规范化需求与实际要求,通过计算机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成果,研究开发施工图文资料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为:①统一的分类编号建设项目文件、施工文件等资料,以更好的满足档案管理工作需求。②可实现各类档案的编辑、登记等目标。③能够实现档案借阅、移交、销毁等管理的程序化目的。④可满足图文资料信息及有关实物之间的动态链接,并且还能深化对有关实物的认知,同时还能够检查有关资料的完整性。 3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3.1施工场地三维数字建模及可视化 3.1.1数字地形三维建模 数据建模是GIS的基本功能,能够构建真实的、质量较高的、能够反映工程施工系统静态与动态时空信息的三维数据模型,可促进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三维地形模型不仅具有可视化功能,还可对其进行空间分析与操作。所以,通过采取适宜的模型,可构建三维地形模型。数据地形模型能够描述地面特征的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地形模型有多种构造方式,不规则三角形网络模型(TIN)与规则格网模型(GRID)是常采用的方式。其中,不规则三角形网络模型(TIN)是通过分散的地形依据一定的规则形成的一系列不相交的三角形网,其能够充分体现出地形高程变化细节,能够在地形较复杂的环境中使用。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所处地区的地形较复杂,该项目采用TIN模型建立工程地形DTM,具体实现过程为:通过现场测量、既有地形图数字化或是摄影测量等方式,获得离散的高程数据点。转换、查错、简化离散高程数据。采用Delaunay三角形法构建TIN模型。 3.1.2三维地形模型的可视化 地形可视化目标主要通过DTM实现,所构建的地形模型主要采用OpenGL生成、显示三维图形。所谓地形模型的映射,主要是将DTM转化成OpenGL的计算模型,即为OpenGL的几何建模。OpenGL可提供点、线与多边形等基本建模原语,可将地形模型数据表述为点形的、线形的、多边形的原语序列。所以,TIN数据结构的DTM可直接采用OpenGL三角形面片原语描述。三维地形应当合理的显示出来,并且还要做好投影变换与视口变换操作。其中,对于投影变换,通常包含透视投影与正射投影,由于透视投影与人员观察客观世界的方式相类似,所以透视投影更加适用于地形模拟。视口变换主要目的在于将三维空间坐标映为计算机屏幕上的二维平面坐标。 3.2地物实体三维建模 在完成了三维地形数字建模之后,需要对水工建筑物、辅助设施等地物实体建模,以一般的几个建模不同,地物实体数字模型需要反映其属性信息。对于几何图形及其属性的对应关系,可通过GIS的空间数据组织结构构建。依据地物对象属性,可分别采用点、线、面、体等4类图形数据结构描述。其中,地形测量点属于点属性,道路能够表现为一定粗度的线,水面等则可以面表示,坝体、涵洞、闸室等建筑物实体均为体属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仅重视建筑物几何形状的描述,所以应采用基于面表示的面片结构与边界描述的建筑物三维数据结构,并且还可真实反映出工程施工动态过程,在数据结构中,不仅需要表述几何特征与属性,还需要全面体现出时间特征。此外,对于建筑物与设施的实体建模,可通过面向对象的参数化建模方式进行,即为采用相关几何关系组合一系列以参数控制的特征部件构造整体建筑物。例如坝体可通过布置参数与断面参数的方式确定。其中,对于布置参数,通常涉及中轴线布置参数、弯曲段的拟合精度等;对于断面参数,主要表现为断面尺寸参数等。在确定了上述参数之后,应按照几何约束与拓扑关联,通过相对应的计算模块计算出各各段起止横断面轮廓的控制坐标点,然后再依据点以及一定的顺序,生成坝体的三维曲面体模型。 3.3地形动态挖填方法 在工程施工动态过程中,地形填挖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实际施工中,不仅需要对地形开挖进行综合的考虑,还需要做好局部地形的填筑施工,例如施工长度、骨料生产平台等,此类填挖作业具有时间性,并且还会随着工程施工动态发生。从本质上来看,地形填挖是对数据地形模型的修改,并且可采用TIN表示DTM,由此可知,地形填挖即为对TIN模型的修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地形填挖操作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①定义能够保证与地形原始TIN相交的足够大的开挖(填筑)初始形体面。②将其转换为TIN模型。③对该项TIN与原始地形TIN进行填挖计算,以生成相交边界。④在原始地形TIN上,沿着相交线切除填挖初始形体面涉及的地形区域。⑤以相交线为接线,在初始填挖形体TIN中切除多余的开挖边坡。⑥合并两个修正之后的TIN,形成经填挖后新的地形DTM。上述填挖计算原理为面与面求交的图元布尔计算,通过对两个曲面的交集进行一定的计算,可获得填筑区域表面积以及填挖体的工程量。 4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计算机可视化管理技术的合理应用,并且有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运用GIS技术,能够为施工提供直观的、形象的管理工具,促进工程数据可视化形象表现目标的实现,为施工分析与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韦金立 单位:广西河池水利电力建筑工程处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控制与优化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利国利民。在保证项目整体质量的同时,严抓项目进度管理。通过对施工进度管理的控制和优化,运用各种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解决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确保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优化措施 水利工程在进度控制管理方面要从施工进度计划方案的制定以及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实时检查两个方面着手,对工程进度进行确定和合理的调整,从而确保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按照施工进度完成水利工程的建筑;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检查,从而避免施工方为了自身利益而偷工减料缩短工期,进而防止工程返工而导致的工期延误。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特点 1、项目进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一个工程项目是由多个施工环节和部分组成,工程建设中所设计的专业领域范围较广,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共同运用。由于每一个项目工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工程建设当中,很难借鉴到以往的工程建设经验,在实际的建设当中,也常常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需要运用知识和技术来解决。根据这一不确定性特点,要对技术性能成本、工程施工进度等进行管理和控制,是一项难度较大,且复杂性较高的工作。 2、每个项目具有特定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骤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个施工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次性、单件性则体现出了施工项目的施工目标,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时,管理方向和管理方法要针对项目的具体施工目标来决定。另外,每一个施工项目的施工目标不同,都代表了其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施工流程和施工计划。 3、项目进度管理是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存在一定的危险程度,因此说明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项目带有一定的危险和责任。管理方面也较为宽泛,其中包括人力、技术、设备、材料、资金等诸多方面,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管理的真实有效性,要任命相应的项目经理,负责主要的管理工作。可以授予项目经理应有的权限,在管理中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4、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项目管理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善于应用型现代科学,将科学理论和技术与实际的施工技术相结合。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将多个专业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将施工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更加顺利、快速、优质的完成施工建设任务。这样也有利于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管理。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优化措施 1、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合同与安全的控制管理 施工进度合同是确保施工单位如期交工的重要合约,具有法律效用。对进度合同进行管理,研究施工进度合同也是施工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制定交接工期时,作为施工单位要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外情况,能够对各种影响施工进度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保留一定的余地,制定工程交工日期。另外,要能够在合同中确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免发生纠纷。要做好施工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保障施工的进度,避免延误工期。 2、做好水利工程的实地勘查工作 在水利工程进度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尤其是自然因素是不确定,不可控制的,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就需要对施工地点,地段进行认真勘察,能够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做好应急方案,合理地安排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设计施工进度方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环境因素气候因素造成的停工情况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度,使工程能够按计划进行建设。 3、科学设计施工进度方案 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施工进度管理的不确定性较强,因此,利用科学的手段对施工进度进行风险管理控制,进行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是很重要的。采用科学的设计工程方案,帮助技术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选择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对施工进度方法进行科学检测是很重要的。目前,采用科学的方式解决进度管理风险问题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在处理进度风险随机性问题方面,采用蒙特克罗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就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出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情况,能够为工程施工进度设计提供依据,减少工程施工进度纠纷。因此,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要多采用一些科学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通过科学设计,提升施工进度管理的效果。 4、加强对材料设备的控制 首先,要对施工中所应用到的施工材料进行控制。根据提供的项目建设方案,对材料的质量、型号等进行检测,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对项目工程进度造成影响;其次,在材料的储存阶段要进行规范控制。在施工材料准备试用阶段,通常是进行集中储存,但禁止不同种类的材料混合堆放,避免因材质不同造成的相互腐蚀,对材料的质量形成严重影响;最后,工程项目施工当中如有需要使用材料的环节,要提前进行申请,并对申请的数量做出具体的估算,以免对材料的浪费。另外,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建设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材料和设备,实现机械化施工的同时,也可大幅度的提升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5、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检查以避免工期变化 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管理工作人员要与施工质量检查部门紧密配合,通过对工程质量的实时检查以保证施工行为不会因为质量不达标返工而浪费时间,从而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建工作能够按照既定进度执行,进而保证在既定工期内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具体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工作建议参考以下几点意见。第一,在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工作中,在行政方面要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保持联系,从而能够了解到施工质量对施工进度的潜在影响,一旦发现施工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对施工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二,施工进度控制管理部门要对施工技术有广泛的了解,从而在出现突发问题对如期完成工程建筑产生影响时,能够群策群力,通过技术手段的提高来缩短施工用时,进而将耽误的工期及时抢回来。此外,施工进度计划方案要实行公开化,参与工程建设的各级工作人员都要对施工计划有了解,在思想上对施工人员进行影响,从而能够提高施工工作人员的务工质量。 6、加强施工安全 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工程建设当中的重点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与此同时,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降低风险有着重要作用。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将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规范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如果有危险系数加大的施工环节,尽量减少人工施工数量,并进行机械协作;还要在带有危险性的地方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语,时刻提醒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 总之,正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能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科学的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的管理显得格外的重要。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必须始终贯彻安全施工的意识,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制度和方案的制定,并对于各个阶段的施工步骤和要点进行明确,严格的按照这些施工方案来进行施工进度的控制,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调整。 作者:邱捷宁 程奉高 单位:四川添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研究 摘要: 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安全监理这一职能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甚至在有些施工单位并没有设立安全监理部门,这样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其管理和监督等机制就会造成影响,对其质量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以甘肃水利水电工程为例,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理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关键词: 安全监理;水利水电;必要性 1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对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对安全监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其工作职责进行了详细明确。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选择地点相对较为偏远、地形相对较为复杂、环境质量较差等地点。甘肃省正是因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被我国有关部门化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的流程相对较为繁琐,规模相对较大,甚至将整个施工工程划分为好几个施工阶段,所涉及施工单位也相对较多,各个施工单位缺乏一定的联系,这样就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出现一些问题和不必要的争端。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个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较为散漫,施工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这样很可能在施工的过程中造成一些安全隐患,对其质量也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将安全监理制度引进到其中,这样不仅仅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同时也保证了整个施工项目可以顺利地展开。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监理制度应用,设置安全监理部门和工作人员,也间接地对安全施工进行了不断的加强。因此,施工单位可以有效地监理制度划分到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施工的领域内,这样不仅仅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控制,与有效地避免了安全施工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 2加强安全监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运用策略 2.1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意识,设立专门监理人员 一是施工单位正式施工之前,构建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使工作人员对安全施工可以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对建立安全监理部门,设立专门的监理人员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将其安全管理可以进行充分得体现。二是在施工单位对安全监理制度进行不断加强和运行的过程中,若是操之过急,工作人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要将安全监理制度逐渐的渗透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使工作人员明白安全监理制度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样对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无疑是最大程度上地帮助。 2.2对各个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进行明确 要想顺利、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施工单位就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详细划分,并对其安全监理工作进行明确,使安全监理工作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施工进场、施工准备、施工阶段、施工结束检验等这几项施工工作。在施工单位进场的过程中,应当对其施工人员、设备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施工的安全协议和施工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在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监理人员要对施工的项目、环节、施工人员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对后期在监管的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帮助。并且,安全监理人员也要对网络施工管理形式和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此保证质量和运行状态,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3对安全监理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主要分为监理员、专业监理工程师以及总监理工程师等。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开展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对其工作责任进行全面的明确,使每一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人员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工作责任。 2.3.1对监理员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 监理员主要是负责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对安全施工、施工质量、环境保护等各行方面进行监督,对施工隐患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程师及时地进行反映。 2.3.2对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安全监理主要是负责施工现场安全文件的预审工作,对施工人员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其技术使用的形式进行全面的监督,同时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详细的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和设备是否正常的运行。另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对监理员所反映的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也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了有效的保证. 作者:董春娟 单位: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咨询中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计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水利事业质量也快速提高,水利施工的组织设计也受到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对整个工程进行规划、对人员进行管理、对造价进行控制等。文章通过对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借助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策略 引言 近年来,水利水电项目变得越来越多,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促进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不断发展,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变得越来越多,要想在该行业中脱颖而出,则应该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可以对整个工程进行规划与统筹,从而使得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比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可以进行人员配置、材料的购买、成本的控制等。加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是当前水利水电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对此要积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重要意义 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以及水电安装的项目数量也越来越多,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水利水电施工组织的设计阶段应该要遵循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对水利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助于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对施工组织进行协调以及动态控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施工组织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的依据,在进行造价控制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整个工程进行梳理之后得到的一个科学的规划,因此可以作为造价控制的基础。第二,施工组织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量十分巨大,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还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降低成本,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生产力,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所以,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第三,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是确定合理工程造价的关键。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就会根据工程的情况进行认真的论证分析,从经济、技术等角度着手得到一个优化的施工方案,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将成为工程造价是否确定的关键。 2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策略探讨 水利水电工程成本的管理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促进水利水电行业的快速转型发展。在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2.1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视 造价管理是当前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施工企业当前对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进行造价管理的时候也是简单随意的管理,没有一些实际依据,最多是根据往年的一些数据来进行预算管理和造价控制,这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很多行业中,造价成本管理都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的培养,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成本意识,要对水利水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成本控制,从而使得施工企业的付出成本与收入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能够帮助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在进行造价控制的时候,应该要根据施工组织这个基本的依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控制和管理,从而才能使得造价控制更有针对性,对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能够进行有效的掌控。 2.2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制定合理的施工图 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图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施工图是进行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之前做总体预算,一般都会根据施工图来确定,施工图不仅能够反映出工程的基本情况,还要反映出整个工程的各方面规划。在施工图中就应该要反映出施工企业进行水利水电施工时所需要的成本,比如在施工图中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计算出材料的多少、所需要的人员数量,从而使得企业在具体的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能够对项目中所需的各种人力物力进行配置。施工企业在进行水利水电的时候所涉及的施工图往往不止一份,应该要多设计一些方案,并且根据方案的优劣情况进行具体的选择,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也可以选择多种方案中和,从而使得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方案更加优化。基于施工图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应该要根据预算情况,对整个项目做好全面梳理,进行以造价管理为目的的全程预算,在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进度、材料等方面的事前控制,做好相应的规划,从而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能够按照设计方案有序推进,避免出现意外现象,而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2.3加强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 对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进行核算以及监督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合理的成本核算,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成本分析与控制是无从谈起的,因此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成本的核算工作。企业的各个部门成员应该要积极配合成本核算工作。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也要将施工组织设计当做核算的依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出的成本数量与实际成本数量之间的差异不能太大。在施工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对各种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时候,成本核算一旦出现了与预算不同的现象,则应该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免耽误工期。 2.4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变化加强造价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这些突发状况不仅有可能会导致工期延误,还会增加成本。针对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出现变更的现象,应该要加强对各种突发状况的控制,对现场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既定的组织设计进行修改、补充等,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目标。除了进行动态管理,还应该要加强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分层管理。对于各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推进,要将管理层与作业层进行分开管理,施工单位对工程的管理,要从传统的直接管理转变成为间接管理,明确不同层次实体的责任,促进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发挥。在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动态和分层管理基础上应该要加强造价控制,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变化,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内容等进行补充,从而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也能实现动态化和分层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成本的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还能促进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内容,是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的基础。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时候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利用,借助施工组织设计实现高效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作者:钱丽 单位:德宏州水利电力勘查设计院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陕西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工程的质量问题也是相关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工程的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与日后的使用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制度,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控,才能有效保证陕西地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陕西地区经济在不断发展,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重点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不仅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陕西地区的农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发展提供了保障[1]。然而近年来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急速发展,导致工程中质量问题频发,为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文章中笔者针对陕西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1陕西地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不同,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施工地形方面,具体来说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施工地点的特殊性 与一般建筑工程不同,水利水电工程主要在江、河上进行施工,并且在其施工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周围水质的影响。另外,是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施工导流、基坑、排水等都是能够对于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正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工程材料的采买与运输都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运输成本会比较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1.2施工建设面积较大 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建设点较多,工程量、施工面积较大,水利水电施工过程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的设计与完善,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要及时考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实时调控,以保证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1.3施工建设难度高 因为水利水电施工主要是在江、河上进行施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挖掘隧道、水上作业等难度系数较高的施工,所以相关人员必须要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注意施工的安全性。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所存在的不足 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便是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建筑材料[2]。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和居民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密联系,例如堤坝的建设,能够为人们抵挡洪水的侵犯,如果在进行堤坝工程建设时,施工材料出现了问题,那么将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现阶段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的现象,然而在建筑工地中因为施工质量控制松懈的原因,将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运用电到工程当中,因此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 2.2相关人员对于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观念薄弱 现阶段,陕西地区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建设单位一味追求工程所创造的效益、减少工程成本,而忽略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而一些建设单位面对施工进度带来的压力,往往会在施工时间上下功夫,从而过于重视工程进度而忽略了工程质量。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施工材料为混凝土结构,但是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的错误认识,认为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混凝土结构不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由此导致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2.3施工过程中管理缺乏秩序,施工质量控制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在陕西地区的相关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中挂靠资质的现象十分严峻,由此可能会造成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资质低、专业施工人员缺乏配置。另一方面,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控制机制不完善,因此会进一步导致施工过程中管理的无序性,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3.1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监控,保证施工质量 陕西地区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时,因为钢筋、砂石等都是最为常见的建筑施工材料,因此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相关人员要在建筑材料使用之前将材料的抽样保存,并且进行检测,在保证材料符合标准之后才能进行使用。并且相关人员对建筑原材料进行检测时,要先检测建筑材料是否具有质量合格证,之后在进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时,要针对材料的具体型号进行详细比对,例如水泥的具体型号,避免出现差错,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另外,在建筑材料在进行使用之前,相关人员要严格检查建筑材料的生产批号,以及建筑材料使用的稳定性,保证建筑材料是最近的出厂时间,在确定材料质量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使用。 3.2做好施工准备,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控制观念 (1)陕西地区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为强化施工人员工作责任,要建设相关的工作责任制度,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责任明确到人,强化进行工程质量控制的意义,同时要挑选责任感强、专业技术高的施工人员会成为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同时聘请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 (2)相关人员在审查施工图纸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图纸中理解模糊之处进行标明,再由图纸设计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免在按照图纸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模糊施工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影响正常的使用。 (3)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过程安排时,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整,保证施工过程的有序性,以免出现由于施工过程不合理造成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 3.3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机制,强化工程质量管理 在陕西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施工过程,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需要对工程质量管理进行重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树立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的观念[3]。 (1)优化水利水电施工过程,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之前、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之后的顺序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控制机制的顺利运行。 (2)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3)保证施工过程的完整性,加强建筑材料使用的控制,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避免出现施工人员敷衍了事的现象。在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施工人员具有专业的建筑施工证书[4]。 (4)着重协调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关因素,对进组材料、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有效协调,保证施工质量。 (5)强化施工检查力度,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质量核查时要对重要的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核查,避免出现差错,影响工程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居民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中笔者针对陕西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监控,保证施工质量、做好施工准备,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控制观念、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机制,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三方面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陕西地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采用更加科学有效措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施工过程的有序性,提高了施工质量,为陕西地区提供经济、环境效益。 作者:柴付才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浅谈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正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做好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管理因素的分析,并提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对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良好发展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管理方法 要想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良好开展,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水利水电的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自身施工技术与管理技术,尤其是做好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因素的探讨,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良好发展,有效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效益与施工质量。以下笔者即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1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因素的分析 我们都知道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其施工管理尤为重要,可以说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否。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气象条件、水文条件等。可以说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只有拥有高质量、高技术的施工人员,执行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施工管理工作,才能够构建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尤其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还必须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从材料采购、材料使用、剩余材料处理、材料检查等方面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以避免不科学、不合理现象的出现。而在施工机械的管理上,则必须要确保操作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这是因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受气象、水文环境影响颇多,施工机械也面临着诸多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依据施工环境特点,做好施工机械的管理与维护,为工程施工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可控环境,对提高施工管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减低工程造价成本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正因如此,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则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我们都知道,在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中,由于其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因此,也必须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考虑。第一,从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入手进行考虑。首先,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建立健全且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为施工单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质量施工管理小组,实施岗位承包责任机制,在施工作业时按照质量施工要求进行详细的检查,进而将质量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切实落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一旦发生施工质量问题也能够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制定质量管理方案,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质量;其次,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对于没有合格认证的,没有通过实验检验的,没有通过相关建设部门认证的材料一律不允许投入到施工使用之中。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交流会议,并且请施工设计方面的资深专业进行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速递,同时也让大家在会议中交流、吸收经验,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最后,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质量环境。施工环境会对施工工程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前以及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的施工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管理控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第二,从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入手进行考虑。安全管理不仅包括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管理,还包括对整个施工工程技术安全操作行为的管理。可以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促进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施工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施工安全早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重点所在。所以,如何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也成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施工体系,实行安全岗位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并且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尤其是一些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更应该提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可以用悬挂安全条幅的方式,时刻提醒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注意安全,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此外,对于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应用的一些新材料、新技术要结合施工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推广,妥善协调各个部门、各个工程之间的施工关系,以此来进一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构建经济、安全、优质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第三,从加强水利水电施工成本管理入手进行考虑。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势必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做好水利水电施工成本控制,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也早已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质量等会对施工成本产生影响因素的合理控制,并且做好对施工成本相关资料的掌握与了解,做好预算工作,制定成本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变化进行及时的分析,使每一项施工成本都能够被严格控制在既定目标成本之中。第四,从加强水利水电施工进度入手进行考虑。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管理进度计划,势必能够大大改善与提高水利水电的施工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所在,在平衡生产的重要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从而促进水利水电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 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而这就需要水利水电的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团结一致努力克服困难,并且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科学的施工管理办法,加强对施工管理体系的完善。也只有如此,才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良好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不断前进与发展。 作者:张鹏举 韩笑 单位:.黑龙江省龙水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分析与对策 摘要:本文就造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因素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为提高我国水利水电的施工安全做出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施工安全;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十分复杂且施工工种繁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也往往存在着众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也正因如此,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则尤为重要。以下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粗浅的探讨,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解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做出有益的参考。 1造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安全问题的因素 1.1水利水电施工对象复杂多样 由于水利水电的实际施工环境、施工流程、施工操作复杂多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水利水电施工难度,同时其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部分施工企业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爆破作业,以提高施工效率,而正是爆破作业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安全问题严重也严重影响了爆破作业效果;部分施工企业在洪水期进行水利水电施工,势必会受到洪水的严重影响,增大安全问题的发生;部分施工单位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基坑挖掘作业中,由于缺乏对基坑的有效支护,也加重了安全问题的发生,导致施工安全大打折扣。 1.2水利水电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控制中,许多施工企业没有按照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执行监督、监测机制,尤其是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安全管理效率低下,安全事故频发。此外,部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仍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且自身的监督管理意识缺乏,监督专业知识不到位,在施工安全中一旦发生安全问题也无法给出有效的指导建议,这也直接阻碍了施工安全的落实,造成施工管理效果的下降,给水利水电施工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风险。 1.3水利水电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素质偏低 水利水电施工人员安全技能素质的高度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的施工安全效益。然而目前有不少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施工意识且安全技能素质低下,这不仅无法对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尽职尽责的完成,造成施工管理效率的直线下降,还会使安全管理工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如若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且安全技能素质偏低,势必其执行能力、领悟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影响水利水电安全施工的实际效果。 2解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几点对策 2.1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 我们都知道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也正因如此,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控制,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还能够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应该做好对施工环境的控制工作,对水利水电的施工环境采取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控制手段,进而构建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点,提高施工安全。同时,在企业中还应该加大对危险因素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意识,进而提高对危险点的控制效果。 2.2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是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有效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应该对施工现场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以及实际的交付作业情况进行控制,以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要严谨非专业人员进行水利水电安全控制操作,并做好现场安全的交接问题,以减少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 2.3落实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责任机制 落实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责任机制,并将施工责任人作为施工项目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效益,加强安全施工的落实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效果。也正因如此,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应该构建完善的施工责任机制,明确施工责任人,从而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把握与控制,减低施工问题出现的几率。在实际施工前,施工企业就应该做好施工项目的分析工作,明确每一个项目的责任制,并指派专门的安全责任管理人员负责水利水电的施工安全管理。同时,施工企业也应该定期对施工安全责任人进行安全管理培训与经验交流工作,进一步明确施工责任人岗位责任意识的同时,强化岗位安全责任工作的落实效果。 2.4加强水利水电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 水利水电施工人员作为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直接执行者,其自身安全素质的高低势必会对整个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在实际施工中,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所有的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不断的提高安全意识,严格规范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确保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标准进行操作,在确保施工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让更多的同行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确保水利水电施工安全不仅能够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效益,还能够有效促进水利水电技术的发展。也正因如此,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单位更应该加强对施工安全的控制,落实施工安全制度,做好施工安全教育,从而使水利水电工作向着又快、又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作者:张闻宇 姜平 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管理在整个工程施工管理中尤为重要,并俨然已经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正因如此,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早已成为当前所有施工企业共同关注的重点。本文笔者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简要阐述,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为规范与完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质量管理 水利水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其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应用性的有效发挥。因此,如何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则尤为重要。以下笔者就水利水电工程特点、施工质量含义以及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也希望通过笔者的阐述,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用的参考。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现如今我们所说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其项目主要包括:水利水电枢纽建设、水工建筑物基础建设、水利水电机电设备安装、水工大坝工程、水利堤防工程以及河湖整治等。这些工程项目施工普遍存在建设周期长、施工强度大、技术工种多、地质环境过于复杂等施工特点。而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则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多处于偏远的山谷地区,且多在河道、湖泊、沿海等水域施工作业,因此,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复杂的施工环境势必对施工建设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挡水、蓄水、泄水又是水利水电工程所需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承压性、防渗漏性等性能就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这势必会加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强度与施工难度。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含义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水利水电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合同中,对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所要求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的综合体现。而施工质量管理则是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在实际施工中,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积极的做好量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完善,进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目前我国水利部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制定了一系列的施工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等。并以此为依据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给予指导与控制。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个人建议 3.1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我们应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以此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得以全面落实。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前期,施工企业应该建立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构建质量管理机构与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工前,则应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实际要求办理质量监督手段;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施工企业应该建设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做好设计文件的审批与会签工作以及技术交底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个施工岗位,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责任,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机制与考核办法,认真执行“三检制”,进而确保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2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由项目法人负责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则按照工程项目合同及相关施工规定对各自应该承担的工作进行质量确认。质量监督机构在行使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职能时,不能替代项目法人、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所行使的质量管理工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项目各方都必须承担水利水电施工建设的责任与义务,且各方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有着领导责任,负直接领导职责,从而为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建设的基础。 3.3进一步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制度。 在水利水电的实际工程施工中往往由政府实行监督机制,从而对工程质量行为进行有效的外部控制。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就应该进一步强化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体系。尤其是水利水电施工项目必须要执行分级管理制度,由政府行政部分授权的质量监督机构与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以及资质审查,并按照国家对水利行业的相关建设规定、设计文件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进而有效约束工程质量形成。 3.4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并加强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多采用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安全可靠的新材料,从而为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铺垫。3.5增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法制教育,是提高施工人员自身质量管理意识,质量控制行为的关键,也可以说是提高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还必须进行定期的质量法制教育,增强质量法制观念,积极的开展群众性的管理和合理化建设活动,为质量管理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探讨,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从而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建议,为广大同行在今后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上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韩笑 张鹏举 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龙水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作为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正因如此,不断的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完善与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则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就几种关键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粗浅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坝体填筑 前言 现如今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现代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一些关键施工技术甚至决定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所以,不断的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实践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就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几种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粗浅的分析与探讨,以此希望能够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有益的帮助。 1.几种关键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1.1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作为水利水电重要的施工技术——坝体填筑施工技术,其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坝面流水作业问题。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及对水坝体填坝技术的掌握,将坝体填筑施工作业内容,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做好坝面流水作业方向、工作段大小的划分使其符合坝面面积,同时还要符合施工机械的正常作业要求,确保宽度在10-20cm;长度则在40-100cm;第二,要根据施工作业的实际内容,正确划分坝体的填筑工序,一般来讲填筑面积、铺料方式、施工强度、施工季节都是影响坝体填筑工序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对填筑土料应该做好其作业上的时间控制,进而避免因为季节不同,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热量流失,使其在作业循环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的发生;第四,做好流水作业程序工序数目、流水作业单位时间的制定,并在确定流水作业完成以后,方可进行卸料与平料作业。 1.2上坝路面硬化技术 第一,路基的施工。首先,在路基压实上,可使用80HP的推土机,然后进行放线测量。并同时进行土方的回填、路槽的开挖工作,确保其参数能够符合铺筑泥结石的施工设计要求。路基在整理好之后,还应该做好现场监理检测报告的检测与核对,方能继续下一道工序。第二,泥结石路面的施工。在碎石的铺倒上,应该根据断面的实际比例,利用自卸汽车与人工摊铺二者相结合的模式,配合推土机进行摊铺。尤其是在整个摊铺过程中,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指导工作,并且及时检查铺石的厚度,一般来讲,铺石的厚度不宜大于20cm。在整平以后,则可以运用厚度为6cm的土料进行铺筑。最后在路面上洒水,人工进行整平,并用15T的振动平压路机进行碾压。第三,砼道缘预制及埋设。在砼道缘的预制上应该根据道缘尺寸的实际设计要求,进行砼模具的制作,并且使用350L的砼拌和机在预制现场对砼进行拌合,并用1T的翻斗自卸车进行砼料的运输,后采取人工方式入仓进行收面。同时,还应该对所配送的材料进行详细的检验,检验合格之后方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予以使用;在砼道缘的埋设上,首先应该在泥结石路面的两侧做好放线测量工作,并利用人工进行挖槽,确保挖槽的开挖高度满足设计高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完成打桩、挂线以后,才能够正式开始安装道缘。 2.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施工技术要点 2.1在土石坝施工中做好准备工作 做好土石坝的施工准备工作,对提高土石坝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做到此点,就必须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做好土石坝料场的规划工作。在土石坝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好其料场的规划与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科学、合理的料场规划不仅能够影响坝体的整体施工质量,影响水利水电施工工期长短、施工造价的高低,更是因为料场规划与施工现场周边的农林业生产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进行土石坝施工前,必须要认真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对所有的料场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从而做好料场的规划工作;第二,做好土石料的开挖运输工作。为了能够确保在土石坝施工的整个过程之中,各项配套机械能够各司其职,按照施工工序顺利开展,就必须做好料场的开挖、运输工作,为施工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实现综合机械化施工奠定基础。 2.2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做好土料压实工作 第一,对于防渗体等粘性土料而言,需要通过压实干表观密度与施工含水量,这两项标准控制压实标准。尤其是砂土、砂石又是填筑坝体、坝壳的关键材料,所以对填筑的密度要求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可选择孔隙率作为压实的标准;第二,在压实机械的选择上必须要以原状土的实际结构状态为基准,结合筑坝材料的实际性质、施工所需强度、作业面积等众多因素,对碾压设备的类型进行选择,以使其性能能够达到施工设计要求,实现施工质量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几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提出了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项要点,旨在通过本文的粗浅阐述,让更多的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水利水电施工早已离不开施工技术的运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也早已成为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多吸取国外的先进施工经验,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完善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提高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使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能够更上一层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 作者:赵文君 贺岩 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论文:论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 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 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施工企业论文:国有交通施工企业如何改进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通过对交通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现状及成因分析,阐述了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就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选拔与配置、培养与开发及合理的考评与激励政策。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治理,已成为国有交通施工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交通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经营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治理。然而,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现在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治理,已成为国有交通施工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危机的现状 1.缺乏高素质的经营治理人才。企业需要人才,但缺乏高素质的经营治理人才却是国有交通企业的一个通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技术人才受到重视是理所当然。但是,经营治理人才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视。国有施工企业治理者大多是技术起家,重技术、轻治理往往是他们的特点。他们认为经营治理人员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吃闲饭”,因此不予重视和培养。长此以往,导致有能力的经营治理人才要么被埋没,要么跳槽,而那些没有经营治理能力的人员却通过种种“关系”占据治理岗位,使治理部门成为养闲人的场所。 2.人力资源流失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才主体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流动逐渐频繁。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不仅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假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在大量流失的同时又缺少补充,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量的中高级经营治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不但使以前对这些人员的培养投入得不到回报,而且重新招聘、培养相应人员所花费的成本也非常高。此外,人力资源的流失还可能造成企业商业机密外泄等后果。因此,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会直接削弱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危机的成因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治理观念落后。一是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学的人才观。企业决策者应认识到,德才兼备、有创造力、有贡献的就是人才。不仅高工是人才,技艺精湛的工人也是人才;不仅受过系统教育的硕士是人才,从基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二是将现代的人力资源治理和传统的人事治理混为一谈,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投资、保障体制。很多国有企业虽然把“人事部”的牌子换成了“人力资源部”,但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治理的层面上。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治理的内容,而且在理论上和操作上更加丰富、深刻和全面。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是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的服务部门。企业应当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资源,用科学的、人性的方式尊重员工的人格和选择,关心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企业在员工成长的同时也得到了成长,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2.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冗员过多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导致一方面富余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工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熟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经营治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 3.激励手段单一,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国有施工企业在员工激励政策上存在误区:注重人力资源职位的提升,忽视人力资源专业技能的发挥。国有施工企业往往以专业技术作为提升行政治理领导的依据。诚然,有不少的优秀技术人员在走上领导岗位后,表现很出色,但这并不是一个必然规律。治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素质和能力结构上的要求差别是很大的,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不一定就是一名优秀的治理者。曾有报道,一名专业能力很强的博士被聘任为某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经理后,却因治理不善,最终被免职。对这位博士来说,他的特长是研究而不是治理,所以其治理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对企业来说,这种用人方式是人才的浪费:其一技术人员并不一定适合治理工作,将他放在治理岗位上,可能把真正适合这一工作的人员挤走;其二技术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本人的专业在延伸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上必将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对企业和个人,这都不是一件幸事。 4.人力资源培训落后。在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很多国有施工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通过不断开发而增值的增量资源,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像所有资源一样会发生损耗,只重视对其使用,而没有考虑到补给和折旧,不舍得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重点投资与投入对象。 三、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1.人力资源的选拔与配置。首先要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前,多数企业的经营治理者还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指定任命,有些名曰竞争上岗,实际上早已拟定;在招聘中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有关经营者招聘的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办法选择适合的经营治理者,通过竞争择优选择经营者,使大批有胆识,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人才得到合理配置。其次要制定选拔的标准。例如国有施工企业治理专业性很强,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不仅要懂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而且要具备经济理论、企业经营治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还要具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诸方面的业务能力。因此,在制定对国有施工企业治理者的选拔标准时,就必须把这些作为必备条件考虑进去。其他的岗位也是一样。只有制定完善的选拔标准,并严格地按标准执行,才能选拔出真正适合这一岗位的治理者。 2.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成功的企业领导层十分重视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他们认为,只有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开发,企业的潜能才会得到开发;只有人力资源的素质得到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才会得到提高。合理开发出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相当于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条件下,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总量。这对企业效益的增加和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作为人力资源流失比较严重的国有施工企业,更要重视人力资源培训,把人力资源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做到舍得投资、舍得开发、舍得培养,真正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在进行人力资源培养之前,应分析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结合未来发展需要,科学地设计培训体系,建立并完善培训与用人相结合的机制。 3.人力资源的考评与激励。在人力资源治理方面,国有施工企业应注重在人力资源的选拔、绩效考核等方面应用科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使激励更加有效和充分的基础是对工作绩效的科学考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目标任务、任职标准、考核制度。目前凡是员工积极性高的企业,一般都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与个人收入挂钩。 (2)建立适合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的激励机制。可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了解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针对国有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激励方式: 薪酬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工资、福利以及股权等方式,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不过,这种激励假如过量的话,会加大企业的负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因此,薪酬激励必须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包括对企业员工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正确运用精神激励可以有效地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假如做到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事业激励。人都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以科技人才为例,他们都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对提升专业领域的成就、名声、荣誉以及相应的地位比物质利益有更强烈的需求。因此,对他们来说,事业激励主要就是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他们能够施展才华。 企业文化激励。通过企业文化激励能使员工体验因能力差异而引起的收入和地位差异,激励员工不断自我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以人力资源价值的良性循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激励,反过来又促进企业形象的自我完善。 施工企业论文:核电施工企业劳务管理论文 当前核电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的新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建筑业企业资质重新就位、建设部首次提出劳务分包企业概念以来,建筑行业的用工制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建筑施工现场的操作层大量从企业里脱离出来,大中型施工企业的自有员工主要是管理层人员和技术人员,自有劳务层人员越来越少,建筑劳务逐步市场化。另一方面,建筑业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建筑劳务市场却还远未完善。二级建筑市场(即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市场)尚不健全,总分包环节混乱,专业承包和劳务承包界限模糊,私下交易、无证承包、越级承包、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劳务市场的混乱,危及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也难以保障劳务工的合法权益。 同样,这种状况对核电建设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从核电劳务队伍构成、面临的新问题、福岛核事故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建筑市场 施工企业 核电 劳务管理 一、核电建设劳务队伍的构成分析 核电建设劳务队伍的来源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企业自有劳务、专业劳务分包和临时性用工。 1、企业自有劳务。是指在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中,与企业签订有正式劳动合同的自有劳务人员。如原来很多国有企业招聘了农民合同制工人,一般合同期较长,劳动合同有效期不限于单个工程项目。建筑业企业新资质就位以后,企业大大地减少了此类劳务的数量,但对这些有技术、会管理的工人(如工长),不少企业都采取了特殊政策予以保留,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是企业正式职工。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务单位人员中的优秀员工进行考核、招聘后,转变为正式工人或协议工。总体来说,他们的人数很有限。以我公司为例,20__~20__年核电项目部使用的自有劳务(含专业公司)分别是26%、29%、29%,基本保持在1/3以下。 对企业而言,自有劳务的管理是其自己的职责,企业有权决定直接雇佣劳务的有关问题,并对这类劳务的雇佣、使用、培训、权益以及他们的工作质量负直接的、完全的责任。 2、专业分包劳务。是指从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那里分包劳务作业的专业劳务分包企业。这类分包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建筑业专业劳务资质,往往是成建制的,能以独立的企业形态承担施工企业的现场操作任务。目前,核电现场操作任务大多是由劳务分包来承担的。以我公司为例,20__~20__年核电项目部使用的专业劳务分包分别是36%、33%、33%,基本保持在1/3的水平。 成建制的劳务企业有以下特点:一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人员管理、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有优势;二是管理责任比较容易界定,双方都签订有合同,合同范围和责权利方面比较明确;三是自身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善于与总承包单位进行谈判;四是有时会有协调困难,成建制的分包劳务会降低总包单位对现场劳务力量安排的灵活性。 3、临时性用工。指企业临时雇佣的人员,一般是为了具体一个工程项目或阶段性的任务而临时雇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临时性用工。通常临时性用工不是成建制的施工劳务,在建筑领域非常普遍。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施工现场普遍使用的劳务派遣也属于此类用工。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对于企业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可实施劳务派遣。劳务派遣都由已取得合法资质的劳务单位招聘、签订劳动合同,再由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施工企业)签订协议,由用工单位管理员工。以我公司为例,各单位都有相对比较固定的劳务派遣合作单位,20__~20__年各核电项目部使用的劳务派遣比例都是38%,一直比较稳定。 目前,核电项目部都能严格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劳动标准,并提供与正式员工相一致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福利待遇。 二、核电建设劳务市场出现的新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改革和产业政策调整,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短缺持续存在,我国建筑领域劳务市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从过去的买方市场变成了现在的卖方市场。而东部沿海地区历来是我国核电建设劳务的主要来源地,市场的变化对核电劳务的供应源产生了极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成本压力非常大。东南沿海地区每次的“民工荒”都会带来建筑市场工资薪酬待遇的一次次上涨,而核电工程的报价却呈不断下降的曲线,业主单位在合同中给出的劳务单价已经远远低于市场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地区核电劳务的市场价比合同价高40-60%,且技术型工人越来越吃香,技能水平不同带来的差别很大。施工总承包单位原先给付的工资已经超出合同价,而今年劳务人员工资水平更是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30-40%,企业承担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另外,市场不成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 2、劳务队伍流动性大,管理难。劳务短缺的影响使得工资待遇高低成为推动劳务队伍和人员流动的主流因素。一些劳务队伍利用市场管理的不成熟,挂靠有资质的企业,采用“马路招聘”的方式从市场上临时招聘人员,或者私下里转包给其他以“包工头”牵头组成的劳务队伍(或称小老板),由“包工头”出面,签订“内部”承包协议,分包劳务工作,凭完成的劳务工作量结算劳务工资。一些分包单位甚至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保关系和正规的工伤保险,管理隐患很大。他们合同、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合则来,不合则走,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管理秩序。一些劳务人员家族观念和老乡观念强,每当内部发生矛盾或与总包单位发生矛盾时,往往不愿意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一些单位和个人经常打着“讨要工资”的名义,或采用集体上访、谈判等方式处理,或采用堵门、封路、爬塔吊等极端行为,向总包单位、业主单位施加压力,极易发生群体性治安事件,既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稳定,也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3、维权的意识和法律水平不断提高。与民用项目相比,核电施工各项程序复杂,企业要求严格,分包单位找人难、培训难,工程量上不去结算额低,工作积极性差。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员工维护个人权益的意识和法律水平不断提高。据一项调查,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新生代农民工中因为怕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有6.5%,仅是传统农民工的一半;采取投诉行为时,以集体投诉方式进行的(几个人一起去投诉),新生代农民工为45.5%,高出传统农民工17.6个百分点。一些劳务单位人员屡屡向总包单位提出同工同酬同待遇的呼声,而总包企业依照《劳动合同法》无法给予满意的解 释,企业面临失语的尴尬。 三、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产业的影响 核电安全是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核电安全的高起点也是其他电站所无法比拟的。此次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核安全文化也敲响了一次警钟。核电处于调整期,核电建设产业又一次站在行业发展的重要关口。从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来看,虽然说长期影响可能不大,但短期和中期的影响已经体现,很多计划今年开工的项目处于停滞待工状态,年内开工的目标已经无法实现。对施工企业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总体而言是有利于宏观产业,不利于微观企业。 1、从有利的方面说,在福岛核事故之后,世界各国将更加注重核电建设安全和质量,核安全要求将更加严格,对核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核电产业的修整,核电安全标准将得到全面而有效地执行;核电技术的创新成为重要目标,利于进一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国际国内的核电投资主体对核电承包商将趋向于施工技术、管理经验丰富和项目管理水平成熟的单位。 2、从不利的方面说,停滞待工的核电项目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压力,原来已经准备就绪的人力、物力、设备等资源就会闲置,运营成本会进一步增加;核电产业工人队伍稳定性受到影响,成熟的管理、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会流失,企业留住人才必然要采取措施、付出更多成本。对于劳务队伍而言,如果没有施工任务,刚刚培养起来的有经验的劳务的人员会迅速流失到工业民用领域,以后核电一旦重新启动要召回的时候会很困难。 四、对策及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为了积极应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形势,为核电产业调整后的核电建设大潮提前做好准备。在劳务队伍的引进和管理上,按照公司战略,我们将保持自有核心劳务队伍比例,扩大专业劳务分包比例,逐步减小劳务派遣比例。这个方向也基本适合今后核电建筑市场的发展。但由于目前核电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劳务市场的不成熟,导致核电劳务市场的“紧缺”将会持续一个阶段。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加强管理,稳定队伍,并为培育合格的核电产业工人队伍打好基础,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深化劳务合作,与专业劳务分包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企业要定期对劳务合作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估,对其资源配置、人员培训取证、人员技能、管理体系、文化融合等方面评估,建立劳务单位综合评价名录。对合格单位进行督促、帮助,对其中比较优秀的单位进行政策性扶持,在取费标准、人员培训、人员激励、生活后勤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培养其能力,调动其合作积极性,实现双赢目标。同时,对确实不合格、又不愿意改进的单位要坚决清退,保证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遵守和执行。 2、加强区域合作,从源头参与培育稳定的劳务基地。施工企业要主动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联络,建立合作关系,与地方政府一起培育劳务基地。一是由地方劳动部门摸清劳动力资源状况,及时收集用工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减少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盲目性。二是由地方政府协调,劳动、公安、计生等部门对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就业登记,同时在培训(技术)等级证书、户籍证明、婚育证明等方面提供便民服务。三是由企业向地方企业用工需求,劳动部门及时劳动力市场信息,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做作业,促进劳务工有序流动。四是由企业与地方协作,并提供一定的支持,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3、开展劳务员工培训,改善现有劳务队伍的技能和素质。针对当前核电总承包单位普遍存在的劳务队伍来源杂、管理乱、技能水平普遍较差的状况,要抓住症结,重点解决员工技能水平差、综合素质低、文化融合难的问题。要通过考核,了解劳务人员水平差别情况,按工种、按能力组织进行职业技能、质保体系、安全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劳务人员尽快适应核电施工和现场管理的要求。 4、推进以人为本,改善条件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要想方设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劳务人员使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产生认同,从而在文化上进一步融合。一是按照国家《劳动法》规定,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节假日及平时加班,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尽量改善工作条件,力所能及地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二是提供受教育、受培训的机会,支持劳务人员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三是建立完善各级工会组织,鼓励员工加入工会组织和其他内部团体,参与企业管理、文化活动,推动文化融合,发挥工会在保护工人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尊严。(编辑:果宝) 施工企业论文:信息技术在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大大促进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许多企业将全部投资的10%以上用于信息平台的建设,而其中70%是用于管理方面。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较成熟的技术构筑信息平台,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资金、提高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公路建设中的施工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业务管理缺乏规范性,随意性很大,对人的经验和水平有很大依赖性;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较大,出错率较高;由于施工企业存在异地施工、点多面广的特点,领导对企业各部门及各项目部不能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影响决策的质量;企业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造成设备使用、人员利用方面的极大浪费。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流程的结构化、合理化水平,以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自动化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在规划、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的交流与协作,并且运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实现自上而下、由内至外、从局部到整体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到,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八个子系统:领导层管理子系统、项目层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机务管理子系统、材料管理子系统、办公管理子系统、工程管理子系统、劳资管理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涉及到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三个层次的信息管理活动,都有自己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项目层管理子系统包括各个施工项目经理部系统,它们可根据自身的规模与特点选择适合接入Internet的方式,把项目施工中的财务情况、人员状况、设备使用等信息通过Internet传至与信息类别对应的财务、机务、材料、办公、工程、劳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通过自身的软件运行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汇总等操作(下文中将以机务科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达到对内、对外提供所需信息的要求,子系统间可通过局域网等技术进行通迅。领导层子系统随时可以从这七个子系统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本企业的动态情况,同时领导层子系统把决定、指示等信息快捷的传达到其他各子系统,为正确的管理决策和科学预测奠定了基础,实现了零距离的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可以用数据库技术、局域网技术和Internet等技术实现上述目标。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通信服务、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具体如下: 及时通过网络把工程进度、设备使用、人员等信息进行科学处理,领导者可以方便快捷的从各子系统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及时把处理意见传达到各有关部门。解决了异地施工不易管理的现象。 各子系统不仅对数据等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要能从中归纳出对预测、决策有利的重要信息。 各部门可以在网上进行文字、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交流,通过电子邮件(E-mail)方便地起草、发送、浏览电子邮件并分类归档,实现各类信息在企业各部门及个人之间快速的传递。为各部门提供网上信息的模块,可以本部门的情况或其他信息。 应用电子论坛(BBS),大家可以进行技术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可以实现网上培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的员工培训。 共享硬件、软件、数据资源。 机务管理子系统 以机务管理子系统为例,对其功能的实现及作用如下说明: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它主要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使用管理;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配件的管理以及基础性资产管理等。每个单位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具体情况,但发展的思路是一致的,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更规范、更合理的进行设备管理,使其更好的发挥效用。首先我们要对设备科人员岗位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其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化分析与调整。一般施工企业设备科岗位可分为:机械设备科科长;机务统计员;档案管理员;机械科管理调度员。 设备管理子系统要实现以下几项主要功能。 人员管理 有每名机械人员的姓名、年龄、工种、所在工地、驾驶证号、本人照片等详细资料。可以进行人员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筛选、统计、打印等相关操作。 机械配件管理 填写入库单(验收单),负责人员签字,据此做入库出理。填写出库单(领料单)负责人员签字,据此做出库处理。依照出入库记录登记机械配件账。可以实现安全库存量管理,不足安全库存时报警。对机械配件可以进行分类查询。逻辑模型如图2。 机械设备管理 包括机械 档案管理、机械调度、费用管理(修理费、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安全及事故。 图3中单击某设备后“档案”、“调度”、“费用”、“安全及事故”、“图片”的某个按钮,将弹出与之对应的关于该设备的情况。 信息收集和反馈 通过网络接收各地施工项目部的机务信息,进行分析、归类、汇总等,得出所需信息,或提交领导层子系统、或反馈给各地施工项目部。 系统维护 设置操作员及其密码;设置各项功能的密码;记载操作日志;具备数据库自动备份,系统安全恢复;做好网络通信中的安全工作。 具备上述功能后,设备管理子系统基本形成。这样决策层可以详细的了解设备子系统中人员的动态,各项目工地的情况,及时掌握配件的管理使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快捷准确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调度等各方面的有效信息,做到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杜绝了一些以前管理的漏洞,使管理层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对企业的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可以应用以下几种定量评价的方法:一是年利润增长额法。二是纯收入法。三是投资回收期与投资效果系数法:投资回收期T=K/P投资效果系数E=P/K。其中:P是年利润增长额,K是系统初始总投资。四是直接价值估算法。五是大于/小于成本法。有了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信息系统进行比较客观和直观的评价。从而对信息系统发挥的作用作出正确的评价。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企业只是使人工作业自动化,并未改变原有的工作和管理方式,简单地对现有流程自动化,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都只会加剧混乱的程度。解决的途径是将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分析、重组、优化和管理,使业务顺畅化和高效化,协调内部业务关系和活动,提高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能力,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有效利用基于Web的多层客户/服务器技术、数据仓库、分布对象技术、安全和保密等技术。 公路建设事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管理水平,使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竞争能力。 施工企业论文:对施工企业内部管制研究 在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工作的完成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而且在企业财力、人力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投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亟待完善任何制度的实现与执行,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内部控制机制也不例外。环境因素又分为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环境因素。其中,外部环境因素不可控,内部环境因素可控。对内控机制而言,起决定影响作用的是内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是造成各个企业内部控制内容与效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倘若内部环境因素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内控机制的实施。然而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内部控制环境的真实状态并不乐观。管理角度的控制与财务角度的控制未能充分协调在整个内部控制机制中,管理角度的控制与财务角度的控制是其两个主要内容。其中,财务控制是整个内部控制机制的核心内容。通常,单位在建立内控机制的过程中,都要围绕着财务内控这一核心。内控机制首先要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资产安全完整。这也是内控机制的根本目标与出发点。然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么将内控视同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要么围绕财务部门和财务工作,将重点放于会计内控的建立与完善。使管理角度的内控机制与财务角度的内控机制没有并行成为内控机制的共同组成,而是成为分立的两个独立个体,二者未能充分协调。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目前许多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认识都较为单一和浅显,企业内部缺乏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从而使得内控机制也变得相对薄弱。很多管理者对潜在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产品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的形成原因,多是归因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所造成。并未从自身角度和市场角度寻找深层次原因。此外,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招揽业务、抢占市场份额,违规缩短工期或者采用恶意压价等方式,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的同时,也给其内控机制带来一定压力。 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对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和督促经济业务有效进行,有着积极作用。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很好的控制了其经营风险。因此,全面完善建筑施工内控机制之前,应首先提高管理者对内控机制的重视程度,转变其之前的陈旧认识。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宣传的方式,分批分期进行内控机制理论培训学习,给管理者提供一种学习内控、关注内控、了解内控的良好环境。同时,从控制环境的角度,将内部控制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与完善企业内审机制施工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财务数据、业务流程等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该部门工作,监督、检查企业工程成本、质量,以及为工程进度做好把关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该部门直属于企业总经理领导,不受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制约,以此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机制,施工企业对于企业正常经济业务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做出及时的揭露和纠正,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操作范围内。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对该部门配备专业人员担任具体的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每一个承接的工程项目,以及项目各阶段都进行程序化与规范化的有效管理与审计,及时发现与解决存在的潜在问题,对内控管理中反馈的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对于内控中的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案。为企业改进管理的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提高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员、全过程控制成本模式施工企业在完善内控机制的过程中,还应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予以完善。重点要提高施工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等人员对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意识,在企业内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模式。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不仅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等参与其中,其他相关人员也应积极参与到成本管控之中,以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切实可行的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此外,还应在成本管控中实行责任追究制与责任承包制,以及对工程项目实行全面的工程项目安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总之,要将成本控制放在企业内控的首位。为了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在具体控制过程中,还可以配套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之中。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施工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还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在施工企业内部,责任成本的设定,通常由企业项目部、预算部、财务部等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笔者认为,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环境都已日趋完善与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在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须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此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前提之下,正确认识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为目标,推进思想观念的革新,强化竞争意识,针对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与解决,以完善的内控机制为媒介,全面加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论文: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浅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已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趋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规范,在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经费管理、投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都有所进步。本文通过对水电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对其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电施工 财务 财务预算 项目成本控制 资金管理 0 引言 水电施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其特点是资金流动量大,工期长,运作复杂,且由于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分布很不集中,这给水电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则由于水电施工企业大多实行委托-制,在这一委托-关系中,委托人的风险是中性者,人是风险规避者,甚至是风险制造者,因此,加强水电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尤为重要,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优化资金结构,是降低工程项目风险,保证公司利益实现的关键。 1 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财务人员能力素质相对偏低 目前全国水电施工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每中标一个项目至少也要配备两个财务人员(一个会计,一个出纳),而财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都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造成具备财会人员从业资格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相对匮乏,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承担工作任务的需要。 1.2 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集团财务和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平台在整个施工企业基本上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应用网络、人员等主客观原因影响,发展不平衡,有的项目部至今还没有用起来,有的项目部形式上看在用集团财务核算平台,实际上真正在用的还是原来的一套,集团财务核算形同虚设。特别是资金结算中心建设由于业主对项目资金的管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3 项目部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由于水电施工项目施工环境的影响,在项目部工作的财务人员基本上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自身资历浅,业务能力不够强,对各项财务标准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熟悉,收入、成本确认不够准确,费用归集不真实,在具体财务工作中难以打开局面,加之部分项目部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财务人员又更换频繁,使项目部的内业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存在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表不符、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1.4 预算管理执行不完善 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重机关轻项目部、重经费预算轻工程成本预算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有的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相关业务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有的预算纯粹是由财务部门编出来的,特别是工程成本预算没有按照项目中标合同和项目评估报告编制,由于基础资料不齐全,编制出的经费预算、成本预算针对性不够强,可操作性较差,利用价值不高,不能作为考核项目经营管理的指标。 1.5 控制制度实施存在问题 施工项目部一般都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差距。有的项目部在支付分包队伍工程款等大额资金使用方面会议研究少,审批手续简单,财务监督不到位,有的项目部在现金管理和现金支票的管理上,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管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2 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队伍素质 企业要通过培训,达到提高财务人员能力素质,规范会计核算的目的。鼓励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资格考试,以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对企业财务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招收大学生补充到财会队伍;另一方面也可实行财务统管的模式,对合同金额较小、施工时间较短的项目部只设一个代报销的出纳岗位,不派专职财务人员,由上级财务代管,几个项目部轮流处理财务业务。 2.2 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各大商业银行、电力系统、通信行业等国有大企业都实现了全国性的网络一体办公自动化,水电施工企业也基本上实现了财务集团化,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集团财务和资金结算中心平台在企业一旦运行就必须不断推进,不断完善,加强人员培训和与业主的沟通。新开工项目一开始就必须使用集团财务平台,对确因网络原因不能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可用其他软件暂作补充,一旦条件具备,就应尽快转换到集团财务平台上来,努力实现企业内部“核算统一、预算统筹、资金统管”的财务管理目标。 2.3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各级财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 通则》,积极推进企业集团财务平台的建设,从原始凭证的收集、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资料的整理保管入手,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对各项经营活动开展情况的集中反映,企业所属财务核算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各项会计政策,重点是收入、成本、利润的确认必须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力争做到账账、账卡、账表、账实相符,为企业决策者和外部相关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2.4 加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 财务预算是企业各级实现经营目标、控制成本、考核业绩的依据,是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严格推行预算管理审批制度、财务集中管理和经费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支出;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部经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较好经济效益的基础,各项目部要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和项目评估报告等为基础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分解,并通过建立成本计划定期分析制度,定期进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对造成超支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资金管理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安全理财的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推行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建设,着力实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积极推动资金集中支付平台的运行,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2.5 加强财务制度的执行及财务监督 项目中标后,项目部一旦组建,工程、质安、财务、运输、物资等职能部门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必须带头模范执行财政法规、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务监督,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运行。 3 结束语 除以上叙述外,工程项目的变更也是财务管理中问题之一,为此,企业必须选派责任心强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部从事与业主的工程结算和变更索赔工作,加强合同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台帐,及时收集资料,及时办理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做到日清月结,特别是对变更索赔项目,一旦结算不及时,日积月累数据越来越大,最终索赔的难度也加大,因此更是要随时发生、随时办理签证结算,减少施工企业在项目上的超前投入,减小经营风险,再综合以上所述,即可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序进行,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施工企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成本的构成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用,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施工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措施费、企业管理费、规费及税金构成。 二、成本控制的措施及方法 施工成本的控制就是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建设单位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其中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和企业管理费等约占工程总造价的80%以上,是施工成本中的主要可控因素,也是我们进行重点分析的对象。规费和税金都是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项目,必须按规定列项,属于不可控因素,本文不与分析。下面就结合施工成本构成分项详细的进行分析“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1.材料费的控制措施 施工成本中材料费约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60%-70%,是施工成本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进行重点控制。材料费由两个因素的影响,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 1.1材料消耗量 材料用量的控制要严格管理,减少损耗和废品,尽量减少消耗量,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通过定额控制、指标控制、计量控制、包干控制等手段有效地控制材料的消耗。如钢筋,混凝土等可以通过定额计算消耗量的材料,采用定额指标控制,严格控制在定额消耗量之内。根据工程进度核实工程量限额领料,对超出部分必须查明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节约部分进行相应的奖励,鼓励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成本。钢钉、钢丝、纱布等零星材料造价不高,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实行包干控制,提高作业者的节约意愿。 1.2材料单价 由于材料价格是由买价、运杂费、运输中的合理损耗组成,所以控制材料价格主要也要锁定市场价格信息、材料采购距离的远近以及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或则水路)实现。采购数量通过招标或询价等方式,一般可向三个以上厂家进行询价比较,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要求择优进行选择。 2.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的控制,需要根据定额计算的工程量,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市场人工价格信息和劳务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控制。可以进行劳务询价或者直接进行劳务分包,控制在定额限额之内。其中,人工费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合理组织施工,安排施工计划。可以通过施工时标网络图、横道图进行计划安排,组织流水施工,用合理的节奏防止或减少窝工,节约人工成本。 要结合工程的技术复杂程度选择劳务公司或者在劳务市场招募工人。劳务市场的工人人工费价格较低,但是技术水平不高,组织观念较差,不好协调管理;劳务公司的人员技术水平高,方便管理,但是相对人工费用较高。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工程项目特点、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对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消耗数量和台班单价组成。要区分自有机械和租赁机械,自有机械台班单价成本由台班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及场外运费、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其他费用等组成,而租赁设备台班单价主要由租赁费组成。控制机械使用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组织措施 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进行设备进出场管理,加强设备的调度工作,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增加施工成本。 3.2技术措施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施工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防止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机械故障和损坏。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但是也应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择方案而忽视对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 3.3经济措施 进行经济激励,这是最容易为人们接受和采用的方法,鼓励机上人员和辅助生产工人的协调配合,提高机械生产效率。 3.4合同措施 加强合同管理,进行机械设备包干控制,实行谁超支谁负责、谁延误谁赔偿的责任管理,提高参与各方的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 4.措施费的控制 措施费是指实际施工中必须发生的,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非 实体项目费用。其费用的发生和金额的大小与使用时间、施工方法或者两个以上工序相关,并且不形成最终的实体工程。具体有安全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大型机械进出场及安拆费、冬雨季施工费、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费,施工排降水费,脚手架费、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等等。 措施费的控制要结合工 程实际条件确定。工程施工必须消耗的费用,投入的多少要结合对项目带来的效益确定。如投入的模板脚手架租赁费较高,但是它的投入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维修和维护费用,减少事故发生,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投入,所以投入较多的费用是正确的。同样工期要求不紧,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不易采用大面积作业提高效率,且安全风险很小就没必要投入较高的措施费,只要能够正常施工就行。还有就是要提高租赁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租赁费用;增加自有设备的周转次数,减少施工损耗和折旧费用。但是具体如何投入需要造价工程师结合项目经 理,透过资金的时间价值折算为现值或年值进行综合确定。 5.企业管理费的控制 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财产保护费、财务费、业务招待费、法律顾问费、咨询费等。 企业管理费是不能形成项目实体的消耗性费用,是最能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是应该重点管理的一笔费用。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5.1尽量精简管理人员数量 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奖罚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5.2加强办公用品使用管理 实行办公用文具、纸张、印刷、邮电、书报、会议、用电、通讯签字制度,按月或季度年度进行各部门对比,奖励节约,处罚浪费和超支。 5.3固定资产及设备要加强维护和保养 确保合理使用的年限,减少年使用费用。 5.4建立统一的信息处理工作流程或服务平台 通过定期例会制度或者企业内部网站处理内部事务,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因信息不流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协调困难。 三、施工成本控制的总结 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以上所写都是针对施工阶段如何控制施工成本的措施,也是我们主要进行的成本控制阶段。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对招投标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也不能忽视,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全寿命周期和价值工程原理控制工程成本,主要是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项目费和企业管理费。然而建设项目本身复杂多变,且外部环境条件,水文、气象、安全、社会等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为企业赢取理想的利润。 施工企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处理的初探 一、现行挂靠企业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1)会计人员进行相关会计处理时无章可循的惶惑。由于既无官方规范可循,亦无权威机构能够咨询,一些新接手挂靠业务的企业会计人员,对如何处理此类业务心中茫然,不知所措;无奈间,只得在半信半疑地惶惑中将此类业务勉强处理。(2)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会计处理方法的限制。应该看到,在许多挂靠企业,虽然没有明确的规范指引,会计人员仍在积极寻求一种规范的方法,以求正确地处理业务;但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养的参差不齐,自然也就形成各个自以为是的会计处理方法。二是混淆挂靠经营方式和其他经营方式的界限。如与借用经营方式和内部承包经营方式的混淆。挂靠经营方式的属性在于,财务必须对工程的全部过程予以会计处理,包括收入、成本、工期、款项、税金并处理好与挂靠方、甲方和国家的关系;而其他两种经营方式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种属性。因而它的会计凭证要求、会计科目的使用、及税金的计提、缴纳等,相对挂靠经营方式的会计处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些企业为了便利,常采用此方式对挂靠业务进行核算。但客观上,却涉嫌规避了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个调税的计提。三是挂靠协议效力高于一切。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实务中,挂靠双方的协议往往成为企业会计在处理挂靠业务的最高准则。会计人员须围绕着对协议的落实而设计会计的处理方式。随着协议的五花八门,相应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就杂乱无章,问题百出。四是以乱对乱,主观故意。出于利益的驱动,一些挂靠经营的企业,利用目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范的缺位,“发明”了种种使税务、审计人员都感到费解的会计处理方式,以图虚拟收入、成本、利润的增减变化,达到避税的目的。 二、挂靠业务会计处理的探讨 这里笔者进行探讨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税法、会计制度、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15号及其他相关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和对相关业务的调研、分析。案例:A公司(挂靠方)以B建筑公司(被挂靠方)的名义,与甲方开发公司签订了某大厦的建筑施工合同,合同总价1000万。A公司与B建筑公司挂靠协议约定,A公司按合同总价的5%支付B建筑公司挂靠管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由B建筑公司按实际发生数从账面扣除,所得税双方公司自行负担、自行缴纳。该工程2012年4月开工,同年12月31日完工。 (一)B建筑公司的账务处理 1.挂靠方A公司转来工程用料750万。借记: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0万元;贷记:应付账款———各供应商明细750万元。作为B建筑公司的财务,应对挂靠方A公司转来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以确保业务的真实。同时,B建筑公司应付账款各明细账的设置必须是确实对项目实施了供货的单位。因为:(1)有利于B建筑公司对项目的供货动态、供货质量、工期进行管理。(2)有利于真实反映项目成本各明细的构成,防止虚假。(3)有利于落实企业间的相关结算制度并“不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这里,必须杜绝挂靠方A公司代替供应商开发票给B建筑公司的财务,并要求将货款直接打入该公司的行为。2.2012年12月31日,该项目完工,确认收入、成本、相应比例的管理费,并开具发票给甲方:借记:主营业务成本750、工程施工———合同毛200、工程施工———挂靠管理费50;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挂靠经营1000。在上述会计处理的分录中,我们应该看到:(1)工程施工中的合同毛利,就其经济属性,亦即按其权益和义务来说,应当归A公司所有,并非归B建筑公司所有,所以B建筑公司最终应进行将其归还给A公司的会计处理;(2)同理,工程施工中的挂靠管理费,应当归B公司所有,因为B建筑公司用其资质对所建项目进行了管理,保证了该项目质量的达标,按约定取得的合理收益。且这个管理费也是能够被确认、计量、和反映并最终构成该公司的利润的。同时,这也是会计基本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3.假设营业税为3%、附加税为营业税额的13%,计提流转税。合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000×3.39%=33.9元;(会计处理从略)。4.收到已结算的合同价款。借记:银行存款1000;贷记:工程结算1000。由于(1)项目的整个核算都在B建筑公司账面进行;(2)防止将银行账户违规出借;(3)便于B建筑公司对项目质量的监管和保证;(4)保证履行因该项目而发生的各项债务;(5)其他可能导致B建筑公司承担风险的因素。所以,甲方的结算款打入B建筑公司银行账户后,必须由该公司支配。5.支付各项挂靠方A公司转来的料材费。借记:应付账款———各供应商明细750;贷记:银行存款750。B建筑公司必须将款项划入各供应商银行账户;其他费用可参照此原则处理。6.将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和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对冲。借记:工程结算1000;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0。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00、工程施工———挂靠管理费50。7.最后,应当将归A公司所有的毛利200万元在扣除流转税33.9万元后划归A公司,并将其开具的发票进行会计处理:借记:主营业务成本166.1;贷记:银行存款166.1。而此时,在B建筑公司的账面上,该项目的实际核算已完成;A公司取得毛利166.1万元,B建筑公司取得挂靠管理费50万元。 (二)A公司的账务处理 相对而言,A公司对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则简便得多。具体需结合A公司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种类的不同而作不同的会计处理,此处不再赘述;但其基本环节应当包括四点:首先,开具发票给B建筑公司,并确认当期收入;其次,计提并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再者,确认必要成本费用。一些为取得上述收入而发生的零星开支,包括工、料、费,及因订立合同而发生费用等,因数目小,或因原始凭证的限制,而不便交由B建筑公司作会计处理 进入合同成本的,均应当予以归集,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最后就是计提并缴纳所得税。总之,挂靠经营方式已蓬勃发展于我国诸多行业、尤其是建筑施工业,成为该行业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经营方式,体现了改革开放中我国新型经济基础的构成。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则是上层建筑,理所当然,应关注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经济基础,因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为经济基础提供积极、能动的服务;而绝不应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无疑,挂靠企业会计处理的规范,对税收漏洞的填补意义较大。若挂靠双方企业的会计处理按上述方法予以调整、规范,则本文所述目前挂靠企业会计处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相信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这仅仅是笔者个人的探讨,而要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此类问题,保证国家税收的入库,必须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予以规范。 施工企业论文:论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先进的企业文化。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不仅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变,更重要是把企业文化作为整个企业的灵魂,着力打造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变化积累形成、体现本企业鲜明风格个性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整体形象、整体发展水平、整体工作特色、企业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1.施工活动的流动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必然是跨地区与跨文化的,必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从业人员很大部分来自农村,员工素质较差,这为企业文化的深入推广带来了难度,同时施工现场的分散性大、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3.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加之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各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大量隐蔽工程除了有限度的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人员的负责和自觉。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要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现代工程项目建设日益规模化与复杂化,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建筑企业应当顺应潮流,加快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2. 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前提。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把握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是企业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具体内容应涵盖以下: 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并为整个职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在企业运作中作为“无形的手”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 2)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与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吸纳、招收优秀人才,亦可激励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以人为本:建筑施工企业队伍分散、项目点多、作业面广、施工战线长、人员流动大、管理跨度大。在作业上,工程工期紧,交叉作业多,各工序繁琐,管理难度大。在工作中,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高空作业多,危险系数高。在生活上,职工远离家人和基地,长年在外频繁流动,夏顶烈日,冬冒严寒,生活单调。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关爱。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关怀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职工通过愉快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双赢的目标。 4)工地文化:工地是建筑企业的基层,亦是建筑企业的“窗口”。工地文化是一种具有建筑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工地文化建设。开展工地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配备电视机,建立娱乐室,设置报栏,开展“青年突击手”、“技术岗位能手”竞赛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创建文明工地和“安康杯”竞赛活动,突出安全文化,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安全化,同时将企业精神、宣传口号等具有企业特色的标语图牌悬挂张贴。建筑企业只有将工地文化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真正使企业文化根植于员工心中。 3. 制定明确细致的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细致的企业制度,它应当侧重于规范员工在工作时的具体操作和工程项目的各种具体指标。施工的过程本来就是繁琐复杂的,配料合理、施工科学更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准则,没有科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指标,优质的工程便无从谈起。因此,建立健全各项目管理制度,让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团队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团队的精神体现,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将是一盘散沙,未来企业间的最高层面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优秀的团队,优秀团队的成员思想必然是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整合到一起的。施工活动的艰苦性与复杂性注定了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因此,加强团队建设,对建筑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地努力,并以此为基石,树立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优秀的工地文化、加强团队建设,唯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竞争中取胜。 施工企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完善策略研究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企业内部所实施的一种自检与管理行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作用与影响,使企业内部各种业务与经营活动能够更为全面而直观的展现出来。由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活动实施有效性管理,能够排除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进而对企业发展形成一种保护。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一项更为独立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其根本作用是改变企业自身的管理与经营环境,使企业价值得到不断提升,同时改善企业内部的运行环境,促进企业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能够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经营效率得到提升,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增强企业的正规化管理,并以财务报告等为手段来督促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管控。 二、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现状 1.经济责任审计的确认与咨询的作用不显着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是以财务审计为主,但内部审计工作绝不仅仅是以财务报告就能够将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较而言,并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如果在对企业审计或者项目进行审计时,缺乏内部的相关配合,这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极为困难的。 2.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通过审计查出企业内部运转存在问题,不过却没有给予足够的的重视,导致企业遭受到一定的损失。很多企业的专业人员数量有限,且专业性不强,导致在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时,没有将内部审计的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 3.审计人员管理意识偏差弱化了内部审计地位 多数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对企业经营所给予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却忽视管理。企业所参与经营的项目,多是采用事后管理,且受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对内部审计中的投标竞标、工程造价、资源配置与管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认识,形成的财务报表不规范,导致企业管理内容的缺失,这在建筑企业中比较常见。 4.内部控制环境差 如今,正值我国经济的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道德观碰撞比较激烈,受利益驱使,部分企业领导者目光短浅,对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这体现在内部控制方面就表现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不力,没有将我国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获得的效果也极为有限。 5.内控制度执行不得力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高度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尽管企业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如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水平,那么内部控制所获得的效果就极为有限,无法对经营与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加以应对,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将其作用全面、具体的展现出来。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工作 在企业外部监督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相关执法与行政部门的监督,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注册会计师事业的专业水平,提升企业审计工作在专业性。此外,还要依托于社会力量来构建企业审计与监督体系,增强办理会计事务人员所拥有的职业道德水平,对违法乱纪现象要及时加以曝光,通过各种有力的监督手段来督促和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应及时向董事会、总经理汇报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情况。董事会具有任聘的权利,而总经理则没有这种权力;若企业内部运转存在严重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直接汇报给董事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董事会的权利,使企业内部权力得到平衡,也能够使审计部门的地位得到提升。 3.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 为了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企业中顺利推广和实施,企业要构建审计工作考核制度,依此来增强个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人员对审计工作操作在规范性。对各种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对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要严厉对待,并且与职务调整紧密联系起来。 4.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向经济效益审计方面逐步发展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财务审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财务审计能够对企业内部各种经营情况查缺补漏,有利于企业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尽管国外内部审计与经济效益相关联,但国内内部审计处于初级阶段,仍然要以审计为中心,经济效益作为重要参考而不是指标而存在。 5.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内部审计是实施企业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方式,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执行力差的情况,使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财务审计而向管理局提出可行性的执行方案与策略,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漏洞与不足进行补充,对各种欺诈、舞弊行为进行有效遏制,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为重要的职责所在。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种经营状况进行考察,对已经出现或者潜在的漏洞或者违规现象进行审查,这是内部审计日常工作最为重要的内容。 施工企业论文:施工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有经营管理之道,而且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是企业真正实现自负盈亏,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因此,不仅要重视企业的赢利能力,更要重视合理地使用资金,通过财务管理的各种措施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的良性循环。 一、施工企业资金紧张形成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的加大,施工企业施工任务相对饱满,虽然发展迅速,产值不断递增,但资金周转不畅,经济效益不佳仍是许多施工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资金紧张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竞标压价,行业利润率偏低。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为了达到中标目的,许多施工企业纷纷竞相压价,有些投标报价低于工程预算甚至低于成本价;由于低价中标,使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造成施工企业的行业利润率较低,加剧了资金紧张的程度。再加上施工企业中标后,需预先支付一定比例的投标保函押金,而且占用时间较长,一般要等工程竣工验交一年后才能收回;另外,业主还要按工程总价的5~10%扣质量保证金等原因,使施工企业往往有大量的资金游离在外,长期不能参与企业正常的生产周转,造成流动资金紧缺。 (二)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周转时间长。目前,施工企业一部分工程款总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并且完成的产值越大,应收账款数额越大,再加上部分业主因资金不到位等原因,致使无法按期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更是有增无减。由于施工企业本身特点,工程结束后对遗留的债权,一般都由原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去催收,而项目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企业若再不重视此项工作,没有成立专门机构,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时间一长,很容易变成坏账、呆账无法收回,严重影响了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三)固定资产投资盲目,造成资金流失。有些施工企业一味追求社会效益,不考虑企业的规模和承受力,没有有效调度和使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只要揽到新工程,就贷款购置新设备,工程下来没活干就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同样把“活”钱变成了“死”钱,超越了企业资金的承受能力,使企业背上了沉重包袱。 (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流动资金被不断吞噬。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依然存在,有些项目上马之前,没有科学的组织施工管理,核算体制不健全,部分领导素质偏低,决策失误,使本应按计划正常进行的施工,一拖再拖,导致间接费用支出增大,直接影响了预定成本计划。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事前开支无计划,事中无控制,事后无考评,企业领导决策的随意性大,成本管理实施力度不够,责任成本管理如同虚设,使项目不但没有为企业创造货币积累,反而需要企业大量的投入。有的在签订外包工程合同前,不进行成本预测,造成单位分包工程造价高于中标价;有些在选择施工队伍上缺乏必要的资质考查,领导把关不严,不按财务规定办事,乱批条子,造成超拨工程款,最终分包队伍一走了之,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五)摊子过大,多头开户,分散了企业资金。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流动频繁,高度分散,有些单位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开立的银行账户就有近百个,有的在同一地区施工,也多头开户,缺乏统一管理,造成资金严重分散,影响了企业资金的筹集、调配和使用效率。 二、解决资金短缺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树立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现代企业管理追求的是效益的最大化或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它需要对任务的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而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注重结果,忽视投入,形成企业直接费用支出经常超定额,间接费用更是居高不下,最后导致企业没有效益,资金紧张。因此,要适应市场变化的形势,迅速完成粗放型到集约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领导层资金管理的意识,更新理财观念,适应市场要求。 (二)强化资金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就必须加强对内部资金的管理。在使用上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年初根据经营计划结合实际编制资金计划,日常按计划进行控制,要做到:严格资金审批,建立“一支笔”的审批制度;严格按计划控制,确保计划的严肃性;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使资金的管理逐步由“人治”向“法制”化转化,达到制度理财的目标。加强资金使用的检查与分析,减少资金使用风险。 (三)做好工程预测,减少资金投入。在工程投标中,一是对垫资施工的工程项目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和预测,看垫付的资金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收益,能否抵偿所支付的利息,尽量杜绝盲目垫资,造成资金紧缺和浪费;二是对投标工程要进行成本预测,搞好量本利分析,避免盲目上马,导致工程亏损,增加资金投入;三是签订的合同内容要严谨,条款要齐全,执行要有力。外包工程要进行价格测算,不能超出中标单价,进行外包同时要防止超付工程款,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加大清欠力度,防止资金沉淀。施工企业要加大清欠力度,包括对在建工程和已完工程,确保资金正常回笼,要做到:1及时办理竣工工程结算,核实业主拖欠工程款数额,组织专门清欠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实行奖罚兑现;2要防止新的施工工程款拖欠;3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追回拖欠的应收账款,减少企业损失。 (五)建立企业内部调度结算中心,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资金分散不能集中使用,也是资金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为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成立资金调度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和章程,运用经济手段去管理经济,运用资金使用杠杆去管理资金。单位内部的筹集、调配、使用及需要到银行借贷都必须通过资金调度中心来进行。成立资金调度中心,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限制各下属公司在银行多头开户,该并的要并,该撤的要撤,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的造血能力。 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各种融资手段,来缓解资金矛盾,合理使用银行贷款,但必须确保规模和数量,合理的利用商业信用使用资金的浮游量等 财政手段,暂时缓解资金压力。 总之,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应从自身抓起,从内控制度管理方面找原因,必须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通过理财的各种策略,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施工企业论文:浅论关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探讨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目前非常紧迫任务。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与坏,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获取生存能力,需要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施工企业市场全面开放,全面施行招投标,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已经很小,施工企业要想创造效益,现实的途径是强化内部管理,挖掘企业潜在效益,必须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一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预定的计划,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指导与监督工程施工的进度。成本控制是以避免浪费、增产节约为原则,追求经济有时效性,还能控制工程项目的开支在规定的标准与原定的计划内; 成本控制还能保证项目的盈利,因此加大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力度,对企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对于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否贯彻落实工作,工作是否进行得顺利,思想认识都对其有重大的影响。思想认识不足的体现主要有:注重工程的经营开发、而轻视轻项目的风险;重视增加收入、而忽略了节省开支;成本控制的工作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某个部门的事情;成本控制的工作只停留在语言上,没有实践;成本控制管理过于严厉,影响了员工的利益等思想,这些认识都能使成本控制在管理上的执行力减弱,导致成本控制在管理执行上的效率不高与效果不佳。 (二)轻视事前预测环节工作,计划制定不到位,成本控制目标欠缺细化 企业不进行事前成本预测及成本计划,使得成本控制没有目标,管理存在随意性。不按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实际的成本控制中无法细化到分项工程及主要成本控制点上,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 (三)控制措施的执行力不强 在工程进行前,缺少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规划与预算,工程中标之后,也未依据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做好调查研究的工作,对成本进行规划与测算。在工程进行中,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执行力与监督力均不高,不按照生产计划与定额控制成本进出的数量,并且在选取材料供应商时也不按照程序招标,采购的材料也缺少足够的市场调查。 (四)奖罚力度不强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能得到落实,主要是因为没有把工程项目的责、权、利结合,而且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关于成本控制的管理部门,不能明确工作职责。奖罚不按照规定执行,奖励的力度薄弱,处罚的力度也不强,没有很好的激励与约束的作用,致使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 三、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对成本控制的思想认识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里,提高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是必须的,因此企业的各个部门与全体员工应达成共识。并且应有效解决成本控制在管理工作上的开发及项目风险关系,让员工意识到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管理同企业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企业共同参与对成本控制的管理。 (二)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 发挥成本控制职能确保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确保执行力贯穿全过程。首先,实施项目成本预测,可以为施工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编制项目成本计划提供依据;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计划和成本管理目标;再次,目标成本的制定细化分解到各分项工程,按照成本核算的内容细化成本控制目标,依据施工计划将成本目标分解到基层施工组织,编制项目部费用收支控制明细表,以落实相关的成本控制责任和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三)完善物质材料采购机制,实现经营方式创新 施工企业论文:施工企业在工程监管中的实用性 加强图纸会审能力施工单位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应该从整体上以及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要素实施图纸的审查工作,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实施施工图纸自审。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要及时地安排与组织技术人员以及各个专业的班组长读图自审,形成一个详细的各个专业的书面读图记录之后,再报出多方进行施工图纸会审。(2)相关的分包单位均要参加,对会审当中提出的问题与回复要做好图纸会审记录。通过2次会审,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及时地提出施工图纸当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感到比较模糊的地方,明确施工过程当中的施工要点,及时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图纸审查,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对高架桥施工地区的地质资料等环境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检查了设计图纸是否齐全完备,施工图与总平面图的几何尺寸、标高、位置是否符合,建筑图与电气、给排水、结构等相关专业图纸是否有出入。(3)对于一些结构非常复杂、施工难度特大或者是重点施工部位,在施工图纸会审前2周要将全套的施工图纸送至公司总工程部,在图审的时候要通知总公司办公室或者工程部派专员来参加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 我们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想很好地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就需要我们对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其详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关于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强制性措施,也是建筑施工参照的基本标准之一。制定法律法规的细作,加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对于规范工程建筑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能从根源上加强工程施工企业的作业能力,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健全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也能够使得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硬性的制度可以参照,这对于从根本上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建筑材料作为构成工程主体的基本元素,对其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也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建筑材料实施管理主要通过这几个步骤:首先,对建筑用料的采购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对于采购人员的选择和采购过程的监督应该本着谨慎、科学的原则。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最大的成本支出,适当提高材料的性价比,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其次,提高对施工现场中的原料看护和保存的工作水平,防止因为雨淋、受潮以及盗窃等现象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加强对建筑用料施工前的检验,对于达不到施工要求的原材料应当不予使用或者进行更换。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国家相关部门早已出台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也有了一整套既定做法。 但是,一般的工程上,还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严格地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意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提高质量意识和监督意识,使各个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端正思想态度,明确监督部门对施工管理、组织设计、工程质量以及整理资料等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内容主要有质量检测、组织策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方案等。工程施工方案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工业建筑工程来讲是一个核心部分。因此,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把质量控制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设计,对于施工存在的经济效益以及难题等,要在施工方案设计的环节予以正确的控制,实施有效的技术、经济、管理、操作、工艺等措施,以保证工程符合质量要求。质量管理计划是专门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管理计划安排,具体的做法主要为对施工的环节进行细分,并安排具体的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地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期进行质量上的监督与控制。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施工计划也能切实地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建立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人才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只有高水平的人才才能确保高水平的管理工作。由于目前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致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低下。建立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着手:一方面加强人才的招聘。另一方面,建立内部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培训计划。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先制定关于建筑施工人员、物料、机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颁布实施,对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采取严格的奖励、惩罚措施。其次,施工单位加强与监理部门、建设单位以及国家安全监督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对工程的建设前、中、后期进行协同管理。最后,对质量管理的结果进行定期的评价与检验,对管理的过程进行再管理,更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涉及环节众多、工作量大以及实施控制难的管理工作,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有效的措施还需要根据施工的环境以及工程的实际需要来综合性地制定,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加强对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可以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提供理论性的指导,并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体系。 施工企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建筑施工企业也逐渐增多,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因此,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有利于未来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监督;素质;会计核算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承担较大的项目建设风险,且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因此其会计核算比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更加复杂。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全面把握工程实施的财务状况,就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以便为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依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普遍存在监督不到位、经营者不重视及会计人员能力素质差等问题,只有在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及问题,在掌握了影响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分级核算,因为施工企业生产存在着地点不固定、生产分散及流动性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将施工生产与会计核算进行结合,并科学合理地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成果,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采取分级核算方法;二是单位工程成本单独核算,也就是施工企业会计需要根据每项工程分别来核算成本,分别考察不同工程的具体特点,同时使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便于进行分析;三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因为建筑施工工程存在着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若在工程全部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与价款结算,就需要施工企业预先垫付大量资金,这会造成工程施工中的资金供应问题,也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各阶段经营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根据已完成工程情况分期核算,并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未受重视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及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建设成败,其经营理念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根据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导致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十分普遍。而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管理者认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为资金运动,只注重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忽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财务部门只能依赖于施工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核算,这就极易造成成本核算失真,进而影响管理者的经营决策,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2.2 建筑施工企业监督不到位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财会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现在,仍有一些企业并未在内部监督中明确各自职责,甚至有些企业都未能建立或执行内部监督制度,而外部监督又过于形式化,最终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处于无监督状态。久而久之,有些企业就会为节约成本等,或不遵守会计准则,或一人担任多职,严重影响会计核算质量。 2.3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能力与素质不够 近些年来,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但很多企业也只是关注财务人员数量,却忽视了人员质量。财务人员或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证,或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或实践能力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现象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人员管理中,忽视团队培训,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一些专业性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一味固守陈旧理论,必将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3.1 转变理念,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所需的会计核算机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能形成科学的成本效益观、风险收益均衡观,主动接受会计核算新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各施工企业应不断改进会计核算相关制度,通过各部门在结构与权额上的相互协调进行资源配置,严格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树立会计核算的新理念,认真学习与贯彻新会计准则,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3.2 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应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会计核算工作化繁为简。 3.3 加强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人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在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培养;二是加强现代化管理思想宣传,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保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四、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核算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正确认识会计核算特点及存在问题是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因此,本文从会计核算特点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施工企业论文:有关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措施研究 1.引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大城市修建地铁成为城市建设的风向标,地铁施工项目剧增,施工企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当前地铁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负盈亏压力较大,竞争激烈,为了在行业中站住脚,要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地铁施工企业总体来说还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为确保地铁施工企业稳定快速发展,要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认清当前形势与问题,探寻地铁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新路径。 2.当前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2.1人力资源布局风险 总体来说,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不当,没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地铁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待遇很低,不能长期留住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详细说来,有关数据表明,整个维修队伍人员分布不均衡,三线员工很多,二线员工懈怠,一线员工紧缺,这种局面显然是不科学的,况且企业员工(技术工人)整体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再学习能力相当落后,而一线员工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再学习的动力。企业没有技术性人才,技术密集型企业没有技术人才是很难发展的,所以要优化资源配置。 2.2人员招聘及培训风险 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纳贤才时未考察好人才的能力及才能,没能招到对口的人员,为合理分配人员埋下隐患,况且现有企业在招聘及培训人才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招聘人才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基础知识,很多学生都是专业知识扎实而实践能力较差,我们要重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才利于维修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在人员培训时,要使员工充分认识企业的宗旨、文化、前景,要有实际性的内容,使员工对企业有信心,调动员工为企业献身的积极性。 地铁施工行业由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系,同样其绩效管理体系也要随之改变,以改以往的考核方式,要明确考核目的,统一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原有考核方法一般是主观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显然这是不公平的,不能反映人员真正的表现情况,导致努力工作的员工还没懒散员工得到的报酬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减小甚至会仇视企业,整个企业会不团结,技术性人才可能会考虑换工作,企业剩下的都是工作懒散的员工,造成懒散的工作氛围,企业效益显然会下降,影响企业发展。 2.3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建立 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全面理解,不能片面。虽然企业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有成绩,仍有少许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成效,其员工没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会导致参差不齐的现象,每个员工有不同的理解,片面的抽象的甚至是扭曲的,所以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达到全面统一的认识,并且要大力开展文化活动,让员工参与,使员工受益,这样会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每年都要开展几种文化活动,在工作的同时享受文化活动带给的快乐,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 3.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效力提升的途径 3.1建立合理的岗位设置和薪酬体系 要依据生产需要,将岗位的设置合理化,也要参考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综合起来安排职位。要提高技术水平高、能力出众的的待遇和一定程度上的升迁,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尝试对部分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流程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司人员的团结性,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确保公司快速稳定发展。 另外现代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地铁施工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企业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POSITION )职责、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工资(PAYMENT)分配等方面(简称“3P模式”)。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地铁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 3P模式的内涵及操作步骤为: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职责。开展职务分析,应收集以下信息:①工作内容是什么;②责任者是谁;③工作岗位及其工作环境条件等;④工作时间规定;⑤怎样及操作工具是什么;⑥为什么要这样做;⑦对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如生理、心理、技能要求是什么; ⑧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关系要求是什么。 (2)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考核工具一般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其考核结果以数字的量化形式表达;考核形式最好采用员工个人、部门、直接领导、间接领导共同参与的立体考核形式;考核方法主要有360度考评、目标考评(MBO)以及关键指标考评(KPI)等;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可以涉及整个企业、部门及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个人,同时,面谈是十分必要的。 (3)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此方案的设计涉及三部分:①考虑保障员工个人的基本生活,这是员工所得的固定工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的有关政策;②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及员工的相关情况,使用面谈或宣传的方法,为相关的岗位设定可变的工资待遇;③综合考虑整个企业、员工个人和部门的经营业绩,根据这三者的业绩情况,设计相应的员工薪酬中可变部分的发放方案。其中关键 的是如何确定三者各自所占的权重系数。在这里可以有效地体现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思想。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林泽炎博士给某电子公司制定薪酬发放方案为: ①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额;②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③按“基本工资十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的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时发放。 3.2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管理培训工作人员,优化管理机制,第一步就是招聘新成员方面,分析并优化原有的人才引进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制度,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引导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定期引进新人才,为企业注入新思想,用年轻人的热情来感染老一辈的工作积极性,新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校园招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考虑其实际操作能力,以综合能力为标准;社会招聘时要综合考虑人员的工作经验,所做项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引进所需人才,这样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企业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勘查、规划、具体施工等,其技术性较强,企业的核心就是技术,因此,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所需的是高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为解决管理不善的问题,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重新布局人力资源的分布,可以向其他在人员管理方面优秀的国外地铁施工企业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为企业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员管理方案,帮助管理部门设置人力资源,使员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使管理的具体环节有序化,管理措施具体化,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也要使员工得到实际的利益,建立奖励制度,让员工尝到甜头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从经济上奖励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员工,或者给予职位的升迁,让其当组长、项目经理等,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给予一定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可以进行某些工艺的创新,调动同事工作的积极性,使整个团队更加团结。在企业文化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就是家,找到存在感、归属感,做到以人为本,使每一位员工得到尊重。确保员工安心地工作,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3.3加强培训 根据以上措施引进新的人才,然后要加强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虽然招进来的都是高素质人才,但其实践操作技能要重新培训,况且地铁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掘进方法和盾构技术也逐渐优化,为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需要保证员工能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增强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所以,人员入职前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建立完善的入职培训体系,让每一位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每月或每个季度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的技术不断更新,紧跟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全体员工大会,将最新思想及技术传授给员工,并采取相应的方式考核并检验员工的培训效果,例如专业考核、实践操作,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识,为以后培训打好基础。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才能保证员工学到真本领,提高专业水平,总体素质,有利于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只有员工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同行业中站住脚。 3.4建立企业文化 在重视员工技术的同时,也要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归属感,确保员工视公司为自己的家,同事为自己的家人,增强自己工作的责任感,让员工发挥自己在公司中的价值,懂得与同事的合作,做到互利共赢。只有这样,员工才会甘愿奉献自己的所有,一心一意为公司服务,公司才能发展。工作人员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而单枪匹马是不行的,需要团结起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只有员工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发技术,集思广益,提高创新意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实力强大的企业反映其背后是团结合作的员工,团结合作的员工是企业良好的文化培育熏陶出来的,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4.小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发展,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如地铁施工企业,能否科学有效地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步棋子,所以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要做好,针对不同缺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对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一、成本会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1.成本会计的应用能够优化结构,降低成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在谋求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控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一个企业要想在庞大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让企业低投入、高产出。企业作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应始终把降低成本作为企业核心战略。尽量采用高科技的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高科技设备包括采用机器人技术。但是有个前提条件是,企业方要培训出专业的设备维修与维护人员。这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企业结构,降低成本的目的。 2.成本会计的应用能够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管理也是生产力。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好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是企业持续进步的不竭生命力。一切经营管理的行为、手段、方式和要求,无不围绕着追求经营效果而开展,并总是从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能两个方面入手去实施。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是涉及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持续进行,不断改进的艰苦工作,要以发展的观念研究和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公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应从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全面、系统地查找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还应制定具体的降成本费用的目标,责任到人。 3.成本会计能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依据。管理之首要在于提高效率与效果,而提高效率与效果的目的,无非是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如果对各种经营业务进行获利能力和投资回报能力的比较,就可以作为经营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资产经营及资本经营的依据,这就属于战略管理的范畴,降低成本与节约成本,就是实行低成本战略,让企业有绝对的比较价格优势。因此,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的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的信息和相应的资料研究分析,更好的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够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二、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实现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 1.增强成本观念。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壮大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沉淀严重,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暴露。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成本管理理念。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摈弃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以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只有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才能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建立厂内银行,通过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来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避免用钱无计划、开支无标准,多头批条和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从而造成在资金使用上不计成本的做法,严格加强对资金的控制,使全体职工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变由几个算帐为人人当家理财。 2.要从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经营管控。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认真优化、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形成科学的经营核算和管理标准,提升经营反应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同时,加大班组核算成果实施应用,提升周转材料使用效率,降低成本;结合企业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生产、洗选工艺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公司销售收入;强化成本内部控制,继续加强费用管控,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 3.推行成本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的实施。在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考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迫在眉睫。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更加重要。因此,这也给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手段,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革新与建议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创新 在现代企业中,管理会计至关重要,对信息社会中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对既定目标实现关键性管理。2008年金融风暴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深入反思,因此管理会计被重视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它被摆在了时代的前沿,可以说其产生的目的旨在提升与变革企业效力。 1.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战略职能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兴领域,本企业着眼于战略角度,以消费者和竞争对手为中心构建“战略三角关系”,以此既能够为消费者和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外向性信息,又能够实现对内部信息的战略审视,从而为企业管理层制定和执行竞争战略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它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并且有利于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但就我国现状来看,存在着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普及程度不高、应用环境不达标、部分企业高层并未认识到其重要性、管理会计师的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其的发展。 2.重新审视管理会计全面预算功能 管理会计具有全面预算功能,全面预算不仅是盈利组织的重要管理工具,同时在西方的事务管理上也被政府广泛利用。整合管理会计,以预算为出发点,不仅满足信息时代企业组织管理需要,也是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的必要发展,还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力。 3.进一步发挥管理会计的评价职能 首先,此评价机制实现员工实际绩效与其酬劳薪金的联系,可以激发员工的动力。其次,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使企业人员建立企业目标认同感,使企业内部人员合作一致。最后,通过评价机制,形成对企业高层和普通员工的约束和激励,从而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企业的远景规划,最终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4.拓展管理会计人本管理职能 人本管理是充分认识人的重要作用,以“人”为出发点,重视社会人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的作用,强调社会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即依靠并开发人的潜能,尊重每一个员工,尊重每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企业高管在进行决策之前,绝大部分的信息来自企业的普通职员,当职员的意见受到尊重时,他就会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提供更准确的信息。针对经济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合理化、外部监管力度增强等变化,要求对管理会计职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定位,不仅要与财务会计系统相结合,而且要渗透企业自身文化,使企业管理思维与企业自身文化相符合,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企业发展提供具体信息,从而能够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效率,确保企业的经营运转。 二、管理会计职能创新的实现路径 1.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运用管理方法和技术,作好战略规划 现代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为使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得以实施,首先要纵观全局,从竞争战略出发,同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相联系,制定并实施经营战略,并且要善于引进新兴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将此贯彻始终,才能高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更应该充分利用管理会计的战略性前导性功能,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前导性指标,来协助企业管理人员更准确地筹划未来。最后,企业可以把战略的制定范围扩大化,除了总的目标战略,还可以加强成本等方面管理的战略制定,加强预算管理,做好全面预算工作。 2.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1)健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使企业发展能力指标更有效。企业发展的过程即是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各方面共同合作、相互协调。实际上,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或各职工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方的活动行为势必要影响到另一方的活动行为,因此只有确保各方面协调发展,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够使企业得以长期、稳定、和谐发展。企业应立于长远发展目标之上开展业绩评价活动。对于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而言,其在评价企业业绩时仅注重短期经营成果,忽视了长期经营成果,这样严重制约了企业长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业打破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着眼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目标之上,推进财务与非财务、外部与内部、长期与短期的均衡发展,同时凭借多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构建新型的业绩评价体系。 (2)建立相关准则,形成业绩评价理论体系。丰富评价指标。在目前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条件下,适当提高对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比重,开展对企业业绩评价时应考虑到本企业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状况、风险状况及资产运营状况等多个方面,以规避企业为实现短期效益最大化而损害到长期效益行为的发生。 (3)引入绿色绩效评价和社会责任业绩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思路也要不断地进行开阔,除了要完善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主题外,还要引入绿色绩效评价和社会责任业绩评价的社会机制,要不断进行各种实践,从而进一步去研究如何在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两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之上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探究 1、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有效的管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企业的管理对象。人既可以充当企业的管理者又可以充当企业的管理对象,主观意识和能动性都是通过企业员工来体现的,企业员工可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氛围。合理的企业管理可以为员工营造出家的温馨,然而温馨地氛围却离不开我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整个企业时,免不了去激发员工的团结意识,培养员工积极进取的心态。其次,要控制好企业的成本,也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1.1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增添一份团结的力量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要想整个企业在很好的工作氛围和风气下飞速的发展,就必须发挥好我们的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建立起企业目标,并在每一位员工的配合下,完成企业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增添一份团结的力量,而且还能凸显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最终使整个企业能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既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又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 1.2企业文化的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的发展会使企业内部人员都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培养出较为优秀的人才。企业的发展方向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指导。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和预测,还能帮企业的管理者理清经营管理思路,使得经营管理方向更加清晰、更加明了,能让管理者能够做出很好的决策、实施更好的管理方案。这样一来,不但能使企业不再走弯路,而且还避免了一些错误的决定。 1.3企业文化的约束能力比较的强 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能力。它能规范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强化企业的规章制度,增强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态度能够如实的反映出企业的整体面貌及相应的企业文化。 1.4企业文化可以激励员工很好的去工作 端正地工作思想及工作态度都能通过企业文化来反映,员工自身的修养和工作态度是对整个企业的一种支持。在企业文化的鼓舞和支持下,企业员工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才会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员工才能充分地展现出自我价值。当自我价值的到了肯定,员工的心中就会涌现出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在这种荣誉感的推动下,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同时,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励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1.5企业文化对各部门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企业良好的精神面貌,是通过企业的品牌形象来支撑的。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市场地位及品牌形象都与企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下的投影,它能准确又形象的体现出企业的精神,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市场的发展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拥有一个较为优越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感染整个社会,还对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整个企业的生产力也是通过企业文化来体现的。因此,企业文化能够支持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推进。 2、企业管理具有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是企业的核心动力。管理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等,管理支配着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等。企业文化是以精神和意识层面反映着人的气质和风格。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更不是附庸风雅借以装饰企业的文化。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必须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导入管理文化的内涵,致力于管理、制度和科技创新,将企业文化分为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按照依法治企、以德治企、文明建企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理念,努力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的轨道。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属于管理理论范畴。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两者并存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之中,有不少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结语:综上所诉,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它能有效地去推动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具有促进作用,而企业管理强化了企业文化。另外,为了使企业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确保企业文化能够一直有效地发展下去,而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履行各项管理诺言,确保企业文化能够取得落地生根的发展。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财务管理的企业管理是牛鼻子 为了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已是当务之急。然而,企业管理千头万绪,究竟从哪里着手好呢?笔者认为,选准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不妨从财务管理化着手。 当前,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强大动力,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核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同时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 如何抓好财务管理信息化呢?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工作可以使财务管理信息化走上规范化轨道。 首先,在硬件方面要搞好企业内部局域网建设。当前,办公自动化已相当普及,局域网建设已不再高不可攀。如果企业还不考虑局域网建设,则肯定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 其次,在软件方面要选择、使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软件公司的方案和产品,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软件公司一般能按企业的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使之满足企业的需要。 再次,在系统方面要落实专门负责人员和制定完备的制度。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打造一支这方面的队伍。因为制度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幅度,所以,有关的制度建设应是工作的重点。 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完善信息报送体系,规定下属各分公司、子公司必须上报的指标名称、指标构成规定、指标统计的时间、报送的期限。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地使用相对指标,目的是方便对照和比较。同时,要设计好指标汇总的表式,目的是方便进行分析、比较和监控。另外,还应规定财务部门对汇总表格开发利用的要求。总的目标是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提高为管理会计,只有进行上述制度的建设才能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战术问题和战略问题。例如,在成本构成中,通过对同一采购品种单价的比较可以反映出下属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各项相对指标更能直观地进行比较,如人均产值、劳动效率和人均创利,每百元产值或营业额的工资比例、能耗比例,这些都属于经营上的战术问题。如果对各种经营业务进行获利能力和投资回报能力的比较,就可以作为经营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以及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的依据,这些属于战略问题,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财务部门应当通过指标分析把各种问题分别提供给有关部门,有的可直接提供给企业领导。针对各种问题,部门和领导可以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企业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抓“牛鼻子”的作用。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电力物资企业管理方法初探 摘要:电力物资相比于其它的物资流通具有更加强的连续性,因此加强电力物资的管理对于提高全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论文从分析当前电力物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在肯定其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找出不足,并对电力物资企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电力物资;管理;初探 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订购、运输、储备、供应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搞好物资管理,有利于合理化使用和节约物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利润。电力工业作为装备性工业,物资费用在电力生产成本和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此外,电力生产又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供电安全与供电质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对物资的选用和匹配比一般工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稳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建工程的顺利投产,提高全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电力物资企业发展现状 各市、县供电企业基本上都实行零库存制度,在多种产业下专门成立相应的物资销售企业,所有电力物资的采购、保管、供应、销售统一由该企业扎口管理。包括多种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所需物资都必须向物资企业申报采购计划,物资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配供(批量及常用物资由省市物资企业送配)、组织招标(1万元及以上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或零星采购等,月终凭各部门的领料单由财务部门分类开票同主业及各多产企业进行结算,结算方式一般为统一加收一定比例的“仓储费”(比例标准参照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这种物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符合国电企业竭力发展电力多经产业,减轻主业负担的战略要求。增加了多经产值,壮大了多产企业队伍,安置了部分人员,减轻了企业工资压力,为多经企业物资经营和管理,筑起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2)改变了财供合一的模式,统一了采购、存放、发料程序和手续,明确了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从而改变了以前的分散管理模式,一方面便于领导经营决策,另一方面节约了大量人力与物力。 (3)主要物资由省、市企业统一配供,以及规范招投标程序,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从而减少了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在理论上降低了材料的购价,节约了各项工程成本。 (4)实行物资统一配供与亲自组织采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供物资质量,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客户工程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2目前电力物资企业存在的问题 2.1电力物资企业定位不明确 多年来,电力物资企业所在的网、省电力企业总的看都没有给电力物资企业明确的定位,即主要是算主业还是算多经企业,是管理职能部门还是纯粹的企业,因此没有确定明确的工作职责。更主要的是国务院出台的主辅(多)必须分离的政策后,相当一部分电力物资企业认为自己是辅业身份,或者是多经物资企业身份,必然要剥离出去。 其实正确处理定位问题和物资企业在电力企业中的职责问题应着重明确一点:物资企业的物资流动过程组织与管理工作,永远成不了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因为电网企业主管业务就是有效地控制线路损耗,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开展好电网上网电量收购业务和向终端客户销售电量。但是我们应清楚地看到,电网企业在当前一段时间内(五到十年内)电网建设任务是十分繁重的。目前我们国家人均用电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到2020年我国的电网装机总容量将达到70 000亿千瓦以上,比现有容量翻一番。因此,电力企业投资巨大的基本建设必然会引起空前庞大的物流量。因为电力成套设备集成技术复杂,物流专业性强,根本不可能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其物流工作。应该说,全方位地做好电力企业的物资流通,是任何电力物资企业今后长期内最基本的职责与工作定位基准点。 2.2物资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 一方面在物资供应和物资保管过程中,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违规违纪的现象难以避免。另一方面现有物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陈旧的物资管理模式根深蒂固,新鲜的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方法吸收不进来,整体物资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3现代化物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就全国电力物资企业而言,虽然开发了不少电力物资信息系统,但正式投入使用的不多。并且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我国有丰富的原始信息资源,但在此基础上再生的二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使用率相当低,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进一步加工成商品使其增值。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要比西方国家落后十几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从1973年开始的,1983年以后才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物资管理在社会大生产中占用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已达到95%以上,而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3提升电力物资企业管理水平的建议 3.1明确电力物资企业的定位 电力物资企业的定位就是电力物资专业物流企业。其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各电力企业,这就要求把电力物资企业建成面向市场(包括母体企业的内部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进行高效率的运作,完全置身于市场环境的社会化服务企业。 尽管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文件有明确规定,主辅必须分离。但作为一个电力企业来说,一年几十亿元的电力建设项目必然会引起巨大的物流效应。这种物流必然会使电力企业专门建立作为其子企业的电力物资企业,来承担本企业内的物流工作,以实现从资源配置上追求规模效益,减少成本支出,降低工程造价,实现资金运作和经济效益在物资采购方面即物流上的最大化。当然,不排除有的企业做了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工作,甚至会取得不菲的成绩。但是电力物资企业首先要确保电力企业所需的各项物资,保质保量,按期到位。若主辅分离彻底实施了,电力物资企业就会再转型成为电力企业内一个负责物资专业化管理的子企业。 3.2加强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关键,这需要提高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理论水平、经营管理能力,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物资管理需求;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做到公正平等、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精益求精。 其中要求物资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有一定的学历水平。学历水平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它反映了系统地学完了某一层次、某一种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了某些职业技术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的资源优势,为提高工作质量,加快工作的进度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尽快适应现代物资管理工作的需要。(2)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材料的加工工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根据行业的特点,建立起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工作流程,形成系统化的物资管理资源整合,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物资管理的服务职能。(3)具有较为系统的物资管理的基本常识和实务技能。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涉及到最多的业务就是各种财务票据,这是最根本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必须做好物资台账工作,并且严格按照单据的格式逐页逐项地书写准确无误,还需物资管理人员能熟练快速地计算出物资的储备定额,为财务经济核算而提供依据。除此以外,物资人员还必须掌握所存储物资的技术特性,了解物资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要领,这样不仅使物资人员能够履行一般化的物资管理相关作业,同时还能够真正担负起物资流程优化、物资资源的有效合理控制、物资增值服务等的现代物资管理工作的职能。(4)较好地掌握仓库物资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了解某些相关产业或学科的知识,了解国内外物资管理的新成就、新发展,能够善于引进和开发国外先进的物资管理技术,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意识,并运用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方式、方法。这样使物资管理人员成为既懂得最基本的物资管理方式与方法,又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应用型物资管理人才。 3.3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管理 由于物资管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所包含的物资种类众多,要让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把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等的管理纳入网络管理之中,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快速疏通企业内部管理信息渠道。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电力企业文化与电力企业管理 一、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从某种层面上讲,文化能充分代表企业的精神及内涵,是企业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与灵魂。只有切实注重文化建设,才能让职工普遍达成共识,并能按照共同准则及纲领进行办事。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能切实展现自身具有的价值观念,并对自身发展趋势进行有效诠释。此外,企业文化还能充分反映企业自身形象,并能有效向外界展示自身活力及动能。通常来说,企业规章制度、各项运行管理等方面无不体会出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一旦失去自身文化,自身管理水平也将难以保障,综合实力难以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财富,充分渗透到企业管理各项环节。在企业进行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自身传递价值理念,在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切实得到了充分利用。例如,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企业管理标准无不充分体现出当前企业独有的特色文化。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现阶段面临挑战越来越严峻,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利用文化带动企业管理,才能使全体职工共同迎接困难、克服挑战。 二、电力企业文化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系 (一)电力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电力企业为切实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应牢固树立讲诚信、甘于奉献的核心理念。相对来说,电力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公众性特点,对于国民经济建设起到十分重要推动作用。为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切实贯彻服务精神,并将其作为电力行业宗旨。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都应该切实遵守这一核心理念。 (二)电力企业文化价值观 电力企业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应切实树立造福人民价值观念。电力企业应充分考虑到人民实际利益,并能切实真正取信于民,力争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客户命运进行有机结合,和社会保持同步。电力企业应力争实现充分满足于客户,并能让政府宽心,充分得到社会有效认可。例如,目前较多电网企业逐渐意识到造福人民的重要性,并积极进行服务热线的开通。 (三)电力企业文化发展观 从发展观角度将,电力企业应力求实现安全运作,为广大群众切实提供优质性服务,并能逐渐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应在保障各生产环节安全进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面对当前较为激烈市场竞争,还应学会寻求合作,并力求实现规范化竞争及有序竞争。电力企业还应不断提高自身职工综合素质,并注重树立自身良好公众形象。此外,电力企业应大力推行品牌战略,形成一定品牌意识。 (四)电力企业文化管理观念 电力企业管理层在对职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切实注重以人文本,力求实现人性化管理,这样才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定归属感及认同感,从而切实达到人企合一的境界。与此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应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促进管理,这样才能使管理得以切实开展,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自身效益。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切实遵循严谨、严格的态度,并力求最终促进管理最终人性化、标准化以及实现科学化。 (五)电力企业文化重中之重 电力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将重中之重始终放在安全方面。只有切实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才能将安全管理真正贯彻落实实施。为此,电力企业各项生产过程中,应将安全生产切实作为基础,切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树立员工安全意识,并使员工切实具备一定安全理念。与此同时,应针对安全问题,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使企业职工都能切实遵循。安全问题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应让全体职工切实树立一定的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将安全加以充分重视,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电力企业文化切实促进企业管理体制建设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广泛开展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无疑充分体现出企业特有的文化。同样道理,只有企业具备自身的特色文化,才能有利于各项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在电力企业进行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制定过程中,除切实符合法律规范外,还应充分得到电力企业职工的一致认同,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以人文本的理念,让员工从心底产生一定认同感,并能使其积极性得以有效提高。通常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仅应切实具备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应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使员工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并有助于企业运营管理得以顺利进行。此外,一旦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同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应切实按照当前企业文化,对管理制度进行一定修改,力求实现二者之间有效平衡。 四、结语 本文浅要分析电力企业如何推动良好的文化建设,如何加强自身企业管理,并就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力求实现良好的企业管理。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企业文化,并力求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电力企业最终有效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新一轮产业革命下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要把产业的结构调整上升为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以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和产业间互动融合发展等一系列的举措都在表明,我国正在经历一场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涉及行业之多、波及企业数量之广前所未有。目前,河南正处于产业革命进行中的攻坚期,在这一关键时期,作为本轮产业革命的中坚力量,本土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水平滞后、运行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在此大背景下,需要企业积极创新,创造出更加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保障本轮产业革命能够按照计划平稳、有序地实施完成。 一、河南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综述 产业革命在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它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的革新,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发展路径的形成等一系列会对产业发展形成重大深远影响的变革。当前,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剧烈、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以及产业间的趋同发展效应明显,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先进制造业为首的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 产业革命的发生通常最先是以工业的技术革新为标志,作为传统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一般都是最先进行技术革命的,而先进制造业作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广泛的被制造业企业使用。先进制造业相对传统制造业而言,具有巨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主要采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等设备第一时间接收外部最新产业发展方向和行业产品信息,反馈给设计研发中心,对产品的外观、功能、功耗等方面进行实时改进,将信息传输给生产线,实现产品及时的更新换代。 2.自动化:先进制造业的生产线大多采用自动生产机器人来辅助人力生产,生产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造船、航天等领域,生产自动化可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解决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智能化:以智能机床和3D打印机为代表的智能化设备已经占据了制造企业厂房的重要位置,随着这些设备在生产当中的大规模普及,企业可以为消费者制造出他们想要的个性化产品,从而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取得更高的收益。 4.柔性化:柔性生产,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柔性生产线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实时作出针对性的调整,实现小批量精准生产,为企业获得最大收益。可以实现“供—产—销”一条龙的高效流畅的供应链体系,达到全产业链的高效运行。 5.生态化: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由于采用了更加环保和高效的生产设备,降低了长时间持续性的环境污染,做到了工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河南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仍然处于传统制造业阶段,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中,河南仅有宇通客车、许继电器两家企业入围。 (二)大力发展以新型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新的产业革命使原有在产业内部发展的下属子产业由于获得了技术和管理上的巨大进步,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独立的新兴产业,使现有的产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显着改变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例,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河南生产性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5830.52亿元,2014年已经增加到了6687.43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4.7%,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呈现出逐年稳步提高的态势,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0.81%,2014年上升到了51.59%,增加了0.78个百分点。除生产性服务业外,生物医药、3D打印、光伏制造等新兴产业不仅更加丰富了现有产业的组成,同时也提升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企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的管理创新研究 以往历次产业革命都无一例外地引发了企业管理方式的革新,而新一轮产业革命同样影响着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外部整体产业发展和市场经营的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逐渐表现出水平滞后、效率低下等缺点,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原有的管理体系上进行创新,创造出新型的、能够更加适应产业发展环境的管理方式,才能在本轮产业革命中立足。本文从组织结构设计和管理机制两方面提出三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嵌入式组织结构管理体系 相对于产业间频繁的互动发展,企业之间由于生产流程、管理体系之间有较大差异,加之保密等因素的存在,致使企业的运行相对外界仍然是封闭的,依然是以单独个体的形式存在,即使是有亲密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也仅限于较浅层面的交流,导致企业间的合作发展效率低下,阻碍了共同发展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企业间互动发展的嵌入式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应运而生。嵌入式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特别是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互动发展,很好地解决了由于管理体系的封闭性带来的阻隔问题,嵌入式组织结构可以是事业部、职能部门甚至是整个管理层的嵌入模式的多种方式,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可以实现一个企业直接地对合作企业管理体系的监管、调整、重组等一系列活动,这种互动发展的模式可以使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更好地与生产企业母体进行对接,消除彼此之间的差异和磨合,实现高效的生产。目前,嵌入式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主要应用于联系紧密的产业,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食品行业的全产业链生产等领域,今后还会逐步向更多的产业推进,形成产业互动发展的未来趋势。 (二)自适应式柔性管理体系 柔性管理是从企业的经营方面出发,对事业部、职能部门进行柔性化改革,实现各部门对企业整体战略调整的自动适应。以事业部为例,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最早起源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由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 雷德?斯隆于1924年提出,故被称为“斯隆模型”,又称“联邦分权化”,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事业部制,就是按照企业的主营业务包括按产品、地区、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个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宏观的领导下,拥有完全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职能的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事业部已经在传统工业领域的管理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进入了发展的稳定期,但随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异军突起,传统的事业部体系受到强烈的冲击,事业部一成不变的规模和流程客观上阻碍了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灵活应变的生产方式,事业部制也急需像先进制造业一样采用柔性化的管理体系。柔性事业部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自动适应整体的管理体系,不仅能与管理层实现同步发展,自身的战略调整甚至还可以反向引导管理层进行相应的调整,产生促使管理层进行调整的“外溢改革效应”,企业整体互动发展,以实现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柔性事业部与先进制造业在形态、路径和机理等方面高度相似,已率先应用到了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今后还会扩张到其他行业和领域,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基于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体系 现代企业以事业部制为主体的组织结构设计虽然较之前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在管理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其中对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各事业部内部由于有自己的职能部门,可以以一个独立的、封闭式的体系运行,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对其他事业部的协调性下降,甚至对领导层的指令的执行力也有所下降,企业内部体系松散,整体性和凝聚力差,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下降。究其根本原因,并非事业部这种形态的结构性缺陷,而是在宏观层面上缺少根据将各事业部以及事业部与领导层之间衔接起来的纽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部门间的协调性,而企业基于业务流程的管控体系的出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制造业企业为例,业务流程从最高级别的董事会开始,将分属各事业部当中的职能部门如研发部门、营销部门通过流程指令串联起来,并严格按照从最初战略的制定到最终产品的销售这一流程的先后顺序来执行,涵盖了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保障流程,而同时也将公司级流程、部门级流程和岗位级流程串联起来,由于各事业部之间的职能部门已经通过流程紧密的联接在一起,事业部之间的协调也顺理成章地通畅了,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减少了无谓损耗,最终为企业创造了更多价值。基于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系统目前已经在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企业中开始采用,今后会有更多的企业采用这一先进的管控体系。 三、意义与启示 新一轮产业革命由于涉及行业和地区范围较广,对技术和资本的要求较高,目前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会对现有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深远的影响。由于现有的企业管理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本轮的产业革命,急需管理体系的革新。本文中的三种管理体系创新模式的提出是一次探索,对河南工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意义:一是对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改造和创新,完善其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有助于企业形成更加科学、合理、完备的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二是推进河南工业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调整,有利于河南产业转型和升级,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对促进河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河南目前产业整体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工业企业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体系的改进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支持;同时,政府相关管理机构也应尽快出台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制度,使企业早日实现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石油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石油 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摘要:管理的新生力量在于不断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题。深入研究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正确处理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几个问题,处理好几个关系,是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高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 中国企业管理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西方管理文化的精粹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不断让科学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冲涮。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小农意识,就是用市场经济的规范取代计划经济的禁锢,就是要在民主、科学、创新的旗帜下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实施高效、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整合中西管理文化的精华,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和文化十分必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石油企业正逐步推向市场,面临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的发展趋势。如何才能促进石油企业有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关键是需要研究企业管理创新。 一、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主要是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中开展。参与管理创新的人员主要是专职的管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很少,这反映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广泛开展。当前石油企业鼓励创新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方法及管理模式或在一些局部领域内开展创新活动,而管理制度创新较少。这就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从创新方法上看,主要是借鉴其他相邻领域知识和技能,独创较少。同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主要局限于少数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群众性;同时创新领域狭窄,创新手段有限,整体创新能力水平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观念陈旧,企业的管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1、国家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和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有效结合;2、已经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规范;3、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没有建立健全;4、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5、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完善;6、成立股份公司后企业管理如何转变;7、重组改制后各个公司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企业管理创新来逐步解决。 企业管理创新活动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笔者认为企业内部环境是制约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1)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 石油企业属于矿藏采掘业,同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油气资源深埋地下,勘探开发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低;二是原油生产受自然规律的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的成本费用高;三是油气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石油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约束条件要较普通工业企业要多,而且正是这些特点加大了管理创新的成本,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很难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2)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导向 企业管理创新极易受到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导向影响。由于国内原油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提高原油产量,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有很强的认知,其投入也很大,而对管理创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3)企业创新氛围 良好的创新意识,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在一个好的氛围下,人就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不好的氛围则可能导致人思想僵化,思路堵塞。由于石油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中,对市场反映迟钝,缺乏市场压力,难以形成企业创新的氛围。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进行管理创新,以期超越一流,保持不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管理创新是一浪高过一浪,在管理的诸多领域中进行了大胆而又成功的创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营关系越来越重要,管理创新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据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我认为在石油企业管理中需要开展创新活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1.组织机构的创新 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目前石化集团正在进行的重组改制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组织机构必须有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全新的委托关系、集权与分权要求、管理效率的提高等等。因此,开展组织机构创新活动特别重要,否则企业制度创新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它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研究开发、形成产业化到市场推广应用,在整个过程中蕴涵着一种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石油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和追求整体效益的特点,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和高效益产出为归宿,推动石油企业发展,从而促进管理方法、管理 模式的创新。 3.经营理念的创新 由于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价值观及行为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石油企业的这种模式及价值取向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特性的经营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取向。 4.管理制度创新 一些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它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这是把原来的一个企业分为二个,各自有自己的法人,在经济上、行政上相互独立,但在党群组织上还是一个系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5.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革,企业物资、资金流动在不断加速,企业原有游戏规则也随之在不断改变。石油企业只有适应这些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胜。 6.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金、技术、专利等企业生产经营要素都可以相互转让,唯独只有人力资源不能自由转让,因为人力资本将取代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使得过去以财务管理为重心的管理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如何让职工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活动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7.企业流程和信息技术运用创新 流程的改革与创新,源于西方企业对传统分工条件下造成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流程片断化、无人负责整个流程,只追求局部效率优化而使整个流程效率低下的再认识。流程之所以需要不断创新,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电脑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有流程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流程创新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搞好各项其他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前提条件,是企业进行各项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条件。石油企业若想进一步创新、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处理好管理基础工作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基础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充分搞好管理创新,探寻新的发展方法和手段,推动石油企业向前进步。 2.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对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加强和改善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 创新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发现,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其科技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更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说管理创新也能创造市场,也能弥补技术创新的不足。因此,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除了尽可能地运用技术创新的成果推动管理创新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管理创新来充分挖掘技术创新的潜力和效率。 3.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与自身特色的关系 石油企业独有的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所有的管理创新活动都应当围绕如何减少和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展开。例如,地下油藏呈上下分布,不同的油藏分布在不同的地段,其平面上相互重叠;反映到地面生产上,不同的油藏其地面生产设施可能在同一区域。油藏分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油藏地面生产设施不可能以油藏为单元组织,而只能以地面集输系统为单元组织。因此现行油藏原油成本核算以地面集输系统为单元进行成本要素归集,这样的成本归集反映的是同一集输系统内所有油藏的平均开采成本,从而使采油在优化油藏开采方案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因此,无论是在经营理念创新上,还是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创新上,都必须建立在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之上;否则,所有的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 4.管理创新过程与利用信息技术的关系 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管理游戏规则,信息技术不仅使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特别是掌握当代前沿技术的大企业控制市场的能力不断加强,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资本周转的速度,使他们更容易获得远远高于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这从根本上破坏了利润平均化的机制。由于我国石油企业在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方面与西方大石油企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加上管理创新活动缺乏或滞后,使其竞争力差距不断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已成为当今石油企业竞争的焦点。因此,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现行管理创新的重大影响,是决定企业管理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5.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创新和管理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不能把二者的关系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实质上就是改革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制度改革,旨在界定企业与政府、与社会、与投资者(股东)、与员工的关系,奠定企业管理的制度基础,带来企业运行机制的市场化。这是企业现代管理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如果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晰,外部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即使内部管理改革取得突破,也是不能持久的。企业管理体制(或组织结构)的改革,目的是实现管理模式的市场化,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以产权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基本完成以后,企业管理创新的任务更艰巨,对企业的竞争力、经营绩效的影响更直接。这两种创新是并行的、相互促进的,都直接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因此,石油企业必须通过企业重组改制来加强和深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完成市场导向型的管理创新,建立起面向市场的管理模式和决策机制。当前石油企业必须通过企业重组改制来加强和深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完成市场导向型的管理创新,建立起面向市场的管理模式和决策机制。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石油企业管理现状,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分析现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新措施,正确处理好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关系,切实搞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把经济搞上去,为我国石油企业在新世纪有更大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大规模定制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摘要]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我国的重点研究和应用领域,可以借鉴大规模定制思想来改进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提高应用的成功率和降低成本,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大批量定制;管理信息化;可重构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加快现代化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这为我国企业应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指明了方向。在现阶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深化改革、建立新型企业运行机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迎接挑战的需要。 根据国家经贸委对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状况调查,全部实现OA或MIS的企业仅占总数的7.5%,尚未实施的企业占32.6%;全部实现ERP等系统的企业只占4.7%,尚未着手的占64.6%;基本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只占1.2%,尚未着手的占75.5%。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知,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项目成功率不高等问题,还需要学术界、软件系统商、企业、社会和政府来共同努力,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分析 1.需求和软件的多样性 由于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企业的能力不同,所以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最初是企业需要管理的文档、图纸和基本数据越来越多,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手工处理难以适应管理的要求。然后,企业又希望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实现各个业务单元和行政办公的信息管理。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深化,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管理资源、经济资源、竞争资源被人们重新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在于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将分散在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在管理和决策的目标驱动下,人们又希望使企业变得“聪明”起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又转向重视信息内容挖掘、全盘协调各种因素。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应用的深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早期有管理技术数据的各种CAX软件,后来又发展到统一的PDM(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现在又发展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强调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数据的管理。还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现在非常流行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KM、商务智能BI、电子商务等。但对于企业来说不是功能太少,就是浪费太多,找一款称心如意的管理软件非常困难。管理软件的多样性本来是为了满足企业的不同管理需求的,但在应用中反而成了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困扰。 2.定制化需求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其运作方式、管理模式等的不同必然要求个性化的软件来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只有定制软件才能达到这种需求。但是定制软件的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导致了定制软件项目的不确定性,容易失败。软件厂商一般是根据各自对企业和行业的理解,开发出商业化的标准软件,才能维持较低的成本,大规模推广,而这又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有冲突。为此,厂商一般提供所谓“二次开发”,但功能有限。所以,需要借鉴生产制造领域的大规模定制的思想,来改进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和开发,既控制合理的成本和时间,又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应用的成功率。 三、大规模定制的思想 大批量定制生产(Mass Customization, MC)是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对每个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而成本和时间同大批量生产产品相一致的一种生产模式,根据每个客户的独特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效率提供定制产品。 大规模定制的思想强调对产品进行模块化和标准化分析,在识别客户的不同要求和需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想和相似性原理,对产品进行分解和重组,形成产品族等模式,得到能够快速配置的产品模型,并且将形成特定产品的时间尽量延后,使产品的定制化工作简化,然后在标准化技术、模块化技术、成组技术、现代设计技术、并行工程和重组制造等技术和思想的支持下,根据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最终实现以大批量生产的效率提供定制产品。 四、企业管理软件的大规模定制 运用大规模定制的思想,对管理软件进行定制部分和标准组件的区分,利用现代软件技术,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管理软件大规模定制。 1.区分基本通用部分和定制化部分,快速建模 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会有所差异,因而要求软件系统能够与此相适应。全球化的进程与激烈的竞争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由此需要企业增强组织的可变性以适应快速竞争的环境,这要求软件系统能够动态重组。但是变和不变是相对的,在某个时期,总有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最基本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组合出不同的个性化的变化。这样,通过区分软件的通用部分和定制部分,将软件系统建立在可快速变更的企业模型基础上,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变化,动态地配置和裁减,能够快速、低成本地得到企业所需要的个性化管理软件。 为了建立可快速变更的企业模型,人们提出了动态企业建模DEM(Dynamic Enterprise Modeling)的方法,通过它提供一个企业管理与运行的框架结构,以保证企业的应用系统能够紧密匹配企业经常改进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型,进而减少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加应用系统柔性, 方便信息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进而获得优化的个性化软件系统。在企业动态模型的基础上,组合软件商开发出的基础平台和标准化自由定制模块,能够大规模定制出管理软件,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企业的需要。 2.利用可重构的软件技术 传统软件的系统设计方法,注重软件的功能分解及功能之间的信息交互,软件中所有的功能都是预先设计好以针对某种具体业务 过程的,这种方法是无法通过对这些功能体的替换来实现重构的。为了实现软件的大规模定制,需要一种新的可重构的软件技术。我国的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这方面的多项研究,探讨了解决的办法。把软件的功能实体和它的交互界面分离,使得界面的设计和功能实体的设计得以分别进行。在软件的功能设计阶段,只关注其软件功能细节以及完成每个功能细节所需的条件,而不关注它是如何处理界面的。系统的交互界面的设计是通过对功能实体的封装来实现,是在系统实施的时候才设计和确定的。采用不同的功能实体进行封装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软件,实现不同的软件应用。 3.需求获取、快速定制 在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时,对于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信息系统,总有相似的信息处理过程和可以重用的部分,可以通过组合各种可重用的单元,通过对单元进行参数化的设计实现完全不同的功能。在大规模定制的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整个设计过程将比普通软件的开发过程更为缓慢,需要进行行业性和地域性分析,分解功能模块,对模块单元进行参数化设计。在软件应用过程中,生成针对某个企业的特定管理软件是非常迅速的,通过确定用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和单元参数,进行组装和调试,即可得到所需的应用软件。 五、企业应用服务的个性化与通用化 不但在软件的开发过程能够应用大规模定制的思想,在管理软件的企业应用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大批量定制的思想来改进我们的工作,缩短项目的时间和成本,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1.企业应用的基本需求 对于需要进行管理信息化的企业用户来说,总有一些是他们所共有的基本要求,包括硬件配置、基础培训、流程分析及改造、实施计划等。在具体的管理信息化的软件要求方面,也有对基本的软件构件的共同需求,这些基本服务和基本软件部分可以完全成为模块化的组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实施咨询专家和企业的IT人员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普遍管理要求,利用企业建模工具快速实时地搭建企业的应用环境,不但缩减了实施的时间,降低了实施风险,实施成本也大为缩减。 2.个性化要求 对于企业个性化的管理信息化业务要求,实施咨询专家和企业的IT人员可以使用业务配置工具以及企业建模工具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重组,融合企业的独特管理模式和个性化要求,得到可裁减的系统,不但能够符合企业当前的需求,而且在企业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还能够对软件系统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在后续服务方面,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比较多,需要能够提供包括软件及IT外包托管、个性化的管理咨询、持续改进等方面的服务。这类服务可以按照大规模定制中的产品族设计的概念,将服务设计和分解成系列化的产品,用户可以有多种的选择组合,提高服务的适应性。 六、结束语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别很大,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管理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不高。通过探索管理软件和信息化服务的大规模定制的生成方式,能够降低项目的时间和成本,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浅谈企业管理中情感管理的作用 摘要:情感管理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复杂的心理功能,也是人们意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就会产生满意、愉快、欢乐等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忧郁、沮丧等消极情感。 关键词:企业管理;情感管理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理解情感管理的含义,并不断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员工要尊重。首先是管理者拥有一颗平常心,不居高临下,对员工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不欺弱惧强,靠威信而不是靠权力来管理。其次是管理者宽厚待人,对员工不恶语伤人,不讽刺挖苦,不揭人隐私。再次是管理者作风民主,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化的有益于本单位的建议及时采纳。 对员工要理解。管理者要和员工进行情感交流,首先是管理者能够做到了解人。对员工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业务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了如指掌。其次是管理者能够做到体贴人,能够经常深入到员工中去,善于与员工沟通思想,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理解他们所急、所想、所愿。再次是管理者能体谅人,对员工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对员工偶犯小错,能善意指出,帮其改正错误。 关心呵护员工。首先是管理者能够换位思考,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把决策的出发点放在有利于单位事业,也有利于广大员工上。其次是管理者善于听取员工的心里话,让他们敢于并愿意向自己诉说忧愁、埋怨或牢骚,从而让员工有信任感。再次是管理者乐于助人,能够积极为员工谋福利,为他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员工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关爱之手,雪中送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企业管理者要具有人格魅力。吸引员工是情感交融的结果,管理者要靠品格吸引人。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技能,遇事冷静、充满信心、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格。 一、企业管理者实施情感管理的深远意义 (一)培养员工要有高度的责任性及爱岗敬业的精神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科技大发展、大交流的动态社会。其中人才流动频率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除了员工个人主观原因外,客观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一些企业管理过程中,以职务压人、上行下效、唯权中心的行政管理做法经常存在;简单的以罚代管、效益至上、忽视员工情感需求的管理思路仍唱着主旋律。企业忠诚于员工的意识淡薄,没有把员工当作一种潜在巨大的人才资源来对待;也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长久下去,导致员工情绪低落,产生消极、抱怨、不思进取等负面效应。 (二)提高企业自身管理素质 企业管理的手段与方法愈来愈先进,原有的强调制度管理模式正逐渐削弱,取而代之是更为人本柔性的情感管理模式。现代企业汇集了一大批贤士能才,他们都渴望得到管理者的赏识,希望有充分的自主性和愉悦的工作环境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情感管理模式,对建立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大有裨益;同时它也是抑制官僚主义、小团体主义的管理方法。当然,完全抛弃原有制度管理模式也是片面的,而是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施情感管理,做到两者有机统一,这才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三)建立和谐团队,形成国内外着名的企业文化 情感管理的实质是管理者有意识地激发员工人性中善的一面、优的一面,在管理团队中营造出一种良性的情感氛围,在同事之间、伙伴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相互赞扬、相互欣赏、相互帮助,而不是指责、挑剔、埋怨与勾心斗角。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激情及潜在能力,能够引导和培育好的、忠诚的客户,形成团结友好的企业企业管理和市场氛围,也有利于企业管理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这样,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企业管理理论表明,不同的个体及团队会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调整个人及团队目标,与企业管理总体战略目标一致,并为共同的发展愿景而奋斗。企业管理成员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四)增强企业的号召力 情感管理能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密度,能够提高员工情感调适能力,消除情感障碍,减少人际摩擦,形成和谐、奋进、民主、平等的环境和氛围,使员工真正形成凝聚力。所以说情感管理是形成企业管理凝聚力的源泉,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当积极情感在企业内得到公认并成为共同需要时,便能紧紧地抓住员工的心,企业因此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企业员工就会空前团结,成为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团队。日本经营之圣稻胜和夫说过:在管理中人心比什么都重要,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人心的结合更牢固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心也是资本。管理者要用“心”才能管好心。 二、企业管理者实施情感管理的方法 (一)体现尊重 尊重员工作为一种有效的零成本激励方式,是情感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在现代管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如果员工对领导过分依从,过分尊重,就会丧失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员工的人格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效果。现在好多企业都在企业文化中强调“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所有的人都视作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公平地对待他们,要爱他们,要让员工感觉到被尊重。日本松下公司的总裁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管理理念值得借鉴:他要求管理者必须尊重员工,对员工心存感激之情,这样使员工觉得公司重视他,满足他人格受重视的需要,激发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因而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 (二)体现信任 “信任”是人才管理最基本的方法。只有信任才能取信人才,打消其顾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主动性,甚至超水平地发挥才能。惠普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百家大公司的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威廉·休利特是惠普的创始人之一,他这样总结惠普的精神:“惠普之道,归根结底,就是尊重个人的诚实和正直。”惠普相信员工都想把工作做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 更好。 (三)体现关心 关心员工的企业必将使员工满意度上升,工作热情提高,使员工安心地在企业内工作。但关心不是只作到表面上的,而是要真心真意地去关心员工,这是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须做到的。马狮是英国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百货零售集团,它致力于发展与员工的良好人际关系,经理人员必须了解员工的困难并做出反应,高层管理者应该知道员工工作环境和各项福利措施的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给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这样既能使员工得到满足,又能保证企业所需的人才。 (四)体现赏识 赏识能赋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能从内心激发员工对事物的热情。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多选择机会赏识员工。对于他们,管理者不应吝啬赞美的词语,应当自然大方地去赞美他们,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功。 (五)激励作用融入情感因素 在激励员工的各种方式中,物质激励是最常用的。但是随着员工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物质激励就不能一成不变,只有充分把握员工的不同需要,选择员工感情上最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奖励,才能让奖励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 三、在对员工实行情感管理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一)公平、公正 管理者不能不讲情,但也不能只讲情。只讲情的管理,容易使管理者丧失原则性,最后会导致混乱和矛盾,导致感情的涣散与破裂。一个好的管理者,任何时候都不可失去理智,否则做事就会陷入盲目性。如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把握不清,在行动时优柔寡断,在分析问题时抓不住要害,怀有偏见,执迷不悟等等。实施情感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尺度,将情和理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既定目标。 (二)情感管理要讲究度 情感本身属于感性的范畴,不能进行精确的量化,所以对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尊重、信任、沟通、鼓励都应建立在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尊重和贡献的基础上,如果这些因素一旦过度,就会造成管理的失度。或者使员工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不严、有空可钻,从而违反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或者使员工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依赖企业管理来加以解决,丧失自身独立性与主动性,过分依赖企业管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的关系,从而阻碍了企业管理的发展。 (三)运用沟通技巧 表达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重点在于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如何让表达情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力量。如利用生日和节日之机表达情感就产生加倍的效果;学会关心员工的家人,必会换来员工发自内心的感激;尊重员工的时间,可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管理的关怀;经常到员工的工作场所去走一走,了解员工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并加以解决,可使员工真正忠于和服从企业的管理。 总而言之,情感管理是现代管理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同时它也是一门管理艺术。充分发挥好情感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管理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经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经营人心。管理者要用情感这根红线,充分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地把员工与管理连接起来。此外还应加强对企业管理者情感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情商和情感管理的技能,充分利用这种方式来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论企业管理之推进精细化管理 一、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总体思路 黄陵矿业的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以企业文化为引领,以人为轴心,以岗位为载体,以人的自觉能动性为依托,采用最适宜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精确掌控管理操作环节和重要点,把标准化的管理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处和每一时,降本增效,最终实现“岗位增值、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总体目标。具体路径通过引入内部市场机制,强化五项基础管理,应用管理信息平台和科学绩效考评体系,使岗位价值管理关键因素优化组合,既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率,又创造了岗位价值。 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可以概括为“一个机制、二个体系、五项管理、一个平台”。其中“一个机制”是指内部市场机制,就是将企业内部各单位和各岗位按市场化要求形成市场经济的关系,借助于市场的自动调控能力,实现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二个体系”是岗位价值核算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五项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岗位成本管理、全员岗位安全管理、全员岗位质量管理和全员现场管理。“一个平台”是岗位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 二、建立推进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的内部市场机制 内部市场化运作机制就是将企业内部各单位按市场化要求形成市场经济的关系,借助于市场的自动调控能力,实现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明确“内部主体、内部要素、内部价格、内部机制”是做好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确定内部市场主体。在内部核算方式上实行四级市场主体运作,一级市场主体是矿级,二级市场主体是区队、科室,三级市场主体是班组,四级市场主体是岗位。 2、明确内部市场要素。建立突出以“材料供应、设备租赁、设备维修、内部运输、劳务结算”为五大项目的内部市场要素,逐步深入和延伸要素项目,不断扩充内部市场化要素内容及范围。 3、制定内部市场价格。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力求价格准确、全面、合理,并编制成册,内部发行。同时,根据内外部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价格体系进行修订和增删,使价格趋于合理。 4、完善内部仲裁与索赔制度。成立内部市场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建立运行内部仲裁与索赔制度,保障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构建岗位价值核算体系和考评体系 1、构建岗位价值核算体系,科学、准确核算岗位价值。 岗位价值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划分、岗位评估、岗位定额测算以及岗位价值核算。首先,根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占用设备情况、消耗材料和配件情况进行岗位划分,建立最小经济核算单元;其次,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岗位在组织中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任职条件、岗位工作条件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再次,依据岗位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量指标和岗位效益定额三大类定额测算岗位定额;最后,用岗位收入/岗位支出作为岗位价值系数,以此修正岗位薪酬,激励员工岗位增效,增加正价值,避免零价值,消灭负价值,真正实现“管理到岗、量化到岗、核算到岗、考核到岗”。 2、设计卓越岗位绩效考评体系,有效激励和引导员工行为。 绩效考核是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有效实施的切入点。考核体系主要分为三层级,第一层级是部门考评,主要是依据有关考核办法对各部室、区队进行考核,形成部门绩效;第二层级是区队对岗位的考核,形成岗位绩效;第三层级是班组对个人的考核,主要是通过ABC卡考核,形成个人绩效。绩效考核结果最重要的运用即为工资分配。按照全面预算要求,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使用。依据“倾斜一线,保证重点,以效定编,定额管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利润考核,风险共担”的工资分配原则,推行“内部模拟市场和以安全效益为主体”的工资分配制度,加大安全考核力度,扩展安全考核范围,通过三级绩效考核结果,对工资总额进行分级分配,变生产型管理为安全效益型管理,保证矿井生产协调稳定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依据每日员工生产得分、岗位绩效考核、岗位价值系数形成当日员工的收入。实现岗位价值和员工收入的“日清日结”。 岗位价值采用财务核算的方法,使岗位实现由“统计核算”向“会计核算”的转变,对岗位价值实体每一项具体的经济业务都建立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将财务管理落实到各个岗位价值实体的每一个成员。各个价值实体要实现收支两条线核算与管理,岗位价值实体的价值收入、价值消耗都要纳入核算、控制、检查、分析、考核、兑现。通过全员理财,实现价值增值,拓展财务管理空间,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使价值实体内的所有成员都要精业敬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达到岗位增值、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经营目标。 四、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和全员成本、安全、质量、现场管理 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岗位价值管理科学、准确、有效。 全面预算管理是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它是以科学预测为前提,以总体战略目标为中心,反映一定期间内所应实现的战略目标和完成的任务,然后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区队、岗位,从而预计并达成未来期间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个计划、控制和考核系统。按照预算指标,结合全面预算要求和实际生产计划,对可控性成本费用指标横向分解到部室,纵向分解到区队、班组、岗位,指标分解做到了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及配套办法,确保全面预算工作的实施效果。预算编制按照“由上而下、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按照以弹性预算法为主,以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严格按照《煤矿预算指标分解办法》、《预算指标考核办法》等制度,进行预算指标的分解、考核,做到了测算科学,分解到位,执行得力。 2、实施全员岗位成本管理,落实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责任。 全员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制定总成本目标,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改进作业程序,以使最终成本小于成本目标。全面成本管理由确定并分解成本目标、有效控制实施目标和评定兑现目标三大环节形成的一个紧密联系的闭环成本管理体系。全员成本管理总成本目标分解后形成一个用成本费用表示的子目标系统,其中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目标、直接人工成本目标、制造费 用目标、管理费用目标、财务费用目标、销售费用目标等,具体方法是按成本责任中心进行分解,将成本目标分解到机关各部室、区队和各相关责任岗位,使各项成本有各自的责任归属,做到“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3、建立全员岗位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 安全管理是矿井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煤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相关安全考核的制度及办法,实行了安全千分制考核,严格按照安全千分制考核细则及要求,细化、量化了考核指标和考核范围,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制定了《干部走动式管理办法》,按月根据矿安全工作动态,编制月度走动式安排表,定人员、定范围、定时间、定要求以保证此项工作达到安全管理的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了安全工作指标有分解、有考核、有奖罚、有兑现,实现矿井安全的长治久安。 4、注重全员岗位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黄陵矿业把产品(原煤)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四大控制要素,以”计划、执行、检查、分析、总结“为过程,建立煤矿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首先要强调全面,即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全过程讲究质量的思想贯串于生产过程以及相关工程、服务等各个环节,包括各种保障环节(如人员、技术、设备、措施等)等。尤其强调管理重点从“事后”转移到“事前”,使整个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充分保证产品质量;全员参与,就是要求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每位工人,都要投入到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中去,其中尤其强调管理者的支持和持续的组织、扶持以及有效的质量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组织所有成员的素质,把管理和技术创新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全体员工关心和参加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5、细化全员现场管理,提高岗位劳动效能。 全员现场管理就是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黄陵矿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现场管理的效率,应用“四项技术”(定置管理、标识管理、看板管理和编码管理),打造岗位精细管理环境,落实5E全生命周期管理(每时、每处、每物、每事、每人),推进精细管理升级,实施“6S” (即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管理,规范岗位职工行为和现场环境,开展“双述”活动(“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夯实岗位安全精细作业基础。 五、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岗位价值即时核算。 信息化网络是实现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的平台,结合生产经营的流程,设计岗位价值核算软件系统,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定额价格管理模块、收支管理模块、岗位价值管理模块、绩效考核管理模块和工资核算管理模块,将核算终端扩展到各区队,在主要的公共场所设置LED电子显示屏,使每位职工当天都可以了解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是多少,以此来激发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六、营造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的良好环境 1、实施“五精”管理,实现企业文化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20__年,在人本精细化管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把“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的“五精”管理要素导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打造“三基九力”(基础、基层、基本功,凝聚力、亲和力、执行力、管控力、经营力、现场力、创新力、学习力、文化力)团队作为“五精”管理的重点实践内容。大力开展“精优作业法”的精炼行动、“卓越管理法”的历练行动、“创新成果”的锤炼行动、“权威首席员工”的修炼行动,不断总结提炼符合我们实际、富有成效的五精管理方法。 2、打造“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 为了进一步补充和延伸精细化管理,形成岗位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特质文化,20__年,我们集“五精”管理之大成,以建设“三创六型”矿区为目标愿景,以“三增一保”为核心,着力打造“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全面打造“五星岗位”,激活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凝聚了全体职工的智慧,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较好地引领了企业管理升级,确保了矿区基业常青和永续发展。 七、对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相互促进 对标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只有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将对标管理的各项关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公司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目的就在于构建以岗位订单合同为纽带的内部市场链和价值链,形成以岗位为主体的内部市场体系。通过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平台,公司及时地将对标指标进行逐级分解,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名职工,使公司在开展对标管理过程中可以精确掌握各项工序的关键技经指标,为查找工序漏洞和技术差距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及时进行对标改进和创新管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企业形象的大幅提升。公司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又可以运用对标管理的思想,找出差距,改进提高。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兰洋集团作为一家以房地产开发和投资管理为主体、集多行业经营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化发展和规模型经营的特性,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品德素能、专业知识素能和管理艺术、方法、技巧素能,才能扛得起管理责任,拿得下管理任务,把执行的工作落实到位。 一、兰洋管理者应具备的品德素能 兰洋集团是一个还在创业发展中的企业,十年艰辛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的后续管理者必须传承兰洋以人为本、精益求精、志怀高远、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发扬兰洋高严细实的企业作风,做兰洋人、说兰洋话、办兰洋事、树立起“兰洋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思想品徳、具备把兰洋事业做大做强的专业技能素质,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 兰洋集团的管理分岗位管理、基层管理、部门管理、集团管理,从上到下,上一级管下一级,下一级为上一级负责。其目的就是要把企业的系统工程任务落实到位,最终达成目标任务。因此,要求每一个管理者要身在兰洋、心系兰洋、忠于兰洋、忠于兰洋事业,加强品德修养和专业学习,使自己具备良好个人品德素能,否则就难以扛起管理任务重担。 一个管理者只有首先具备了品质素能,才能真正站在公司大局角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紧贴公司大局发展总目标,恪守职守、履职尽责,肩扛责任,抓好本职,在兰洋集团平台上展现才华,放出光彩,画出璀璨兰洋梦画,同时也提升自己人生价值。 人的优良品德决非是先天造就、而是在长期接受品行教育和自我不断修养中逐步形成的。在经济企业里工作,经常会直接或间接的遇到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矛盾问题,有的人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利益关系,往往会犯损公利己的错误。因此,品德乃为政之基,慎行乃用权之道,常修“七慎七防”之德、把好“慎”与“防”双向关口尤为重要:一要慎“始”,谨防“下不为例”。“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慎始是廉洁的第一道防线,绝对不能被冲垮,损公利已一旦有了第一次,必然会有第二次或更多次,下不为例也就成为常例。二要慎“微”,谨防“积小成大”。 祸患积于忽微,小恶终成大疾。违法事再小也决不可为之,要“去小恶以保本质,积小善以成大德”。三要慎“腐”,谨防“自我放纵”。“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腐地”,管理者与经济打交道,要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拒得住腐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四要慎“好”,谨防“自误前程”。嗜好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恣情放纵,被人投其所好而利用,走上岐途。五要慎“权”, 谨防“权力滥用”。 作为管理者要恪守“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人生信条,权力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监用权必弃责任于不顾。六要慎“欲”,谨防“任性放纵”。嗜欲之覆天,廉政之心生。欲望是人生的一种动力,无欲不可,而纵其欲则毁其心。欲其身,到最后就会坠入“欲不可除,如娥扑灯,焚身乃止”的可悲境地。七要慎“终”,谨防“前功尽弃”。“ 终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个人做到慎始不难,对管理者而言,愈到身边之暇,愈要“珍重晚来风景好,黄花老围高秋,谨慎走好人身每一步。” 以上“七慎七防”,很多人认为这是国家政府部门人的事,与我们非公企业贴得不紧,涉及不及,然人之品德修养人人皆同之。近几年《感动中国》英雄模范人物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普通老百姓而非官位之人,站在品德修养角度,“慎”与“防”,是形成人生高尚品德的“挡浪墙”,慎者亦为防,防而必慎之,慎与防遥相呼应、相辅相成。 二、兰洋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素能 管理是一种实践,也是对不同学科进行不同学科实践的管理。专业学科管理本身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素能进行管理。俗话讲,内行管内行,才能管到点子上。从我们公司管理者讲还有少数人身在管理岗位,并不具备业务管理的知识素能。因此总是执行力不高,把管理任务执行不到位。如今的兰洋集团己经从单一品种经营走上了多元化技术型经营,管理者不具备专业知识素能就难以担当专业学科管理重任。 第一、要按照自己的管理职责努力学习钻研专业知识,管什么要懂什么,比如管行政就应清楚做那些事,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管专业技术,就应知道怎样把执行的任务从始至终确保质量完咸任务;管财务就应保证一切财务往来符合国家财经制度、财经纪律规定,怎样节支增效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搞管理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要长期当门外汉,既不管又不理,一问三不知! 第二要努力学习掌握管理技能。管理技能包括的面广内容丰富:其一要具备业务指导技能。即对任务执行者要进行全方位的业务指导,避免执行错位、方向走偏、执行不力、任务受阻;其二要具备组织协调技能。能动员全体执行人员积极性、共同完成执行任务;其三要具备督检查技能。使执行人员经常能“照镜子”找差距,“洗洗澡”开展批评,及时督促整改执行过程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执行顺利推进;其四要具备监督保证技能。监督是管理者的一项职能,任何工作决不能没有监督。即是你对执行工作任务做了交底、指导,协调、督促、检查,但必须监督整改和完成,没有监督就没有管理;其五要具备为执行服务的技能。在执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服务功能,有了有效服务才能获得有效绩效。 三、兰洋管理者应具备的工作艺术方法技能 管理者的工作管理技能,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反复实践所获得。从现代企业把“工作落实到位” 核心理念角度看,要搞好兰洋企业管理,管理者就要具备下列管理技能素质: (1)首先要学会自我管理技能,带好下属队伍。企业管理就是管人管事管权管公司。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一个连自己管不好的人就谈不上管好别人。所谓管好自已就是指对自身所做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目标、效率、成果、决策、检验五个原则。按这些原则开展工作,目标明确、效率突出、、成果显著、思路清淅,不盲目工作,不盲目管理,也对自己干得对与否思想明明白白。而对自已属下的工作,一要“领”,二要“导”,三要“传帮带”。也就是要领着干,指导者干,传帮带者干,这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不容忽视。一个不会领、导、传帮带的管理者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 (2)要修养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管理方法、管理技巧,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者开展工作讲艺术、方法和技巧,并把思想政治工作伴随其 中尤为重要。不要以为“手中有权,万事好办”,其实不然。掌权更要会用权,不能以权压人脱离群众。往往不同的管理艺术、方法和技巧,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但就这个简单的管理方法问题在我们公司还处在薄弱状态,作为管理者这是必备的素质之一。 (3)要熟练掌握和充分运用科学循环法开展工作。任何一项工作或工程建设任务,从开始到完成都是包括方方面面工作在内的一项系统工程,也都有一个从决策计划、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完成任务到最后总结的系统程序过程。这个过程一环扣一环、相辅相成,因此管理者开展工作也必按程序过程循序惭进、步步深入,一步一步地完成,其中一个环节工作搞不好都会影响大局任务完不成。这就需要管理者们必须学会按程序循环工作法,并熟练运用在完成系统工程任务的全过程中,这也是一个管理者必须掌握和孰练运用、抓好工作的法宝武器。 (4)要竭尽全力履行管理者的基本功能和职责。管理者的主要基本功能就是“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査、监督保证、有效服务”。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总是把履职尽责穿插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做到高度关注执行的过程,精心指导具体执行,及时研究处理解决执行中出现和发生的问题,同执行者一起研讨寻求有效执行捷径,监督按要求完成执行任务,组织进行完成任务后的工作总结。实践证明,这样做好了,就是一个负责任、受尊重、合格的管理者。 (5)要站高、看远、眼盯发展、顾全大局、既要搞好本职工作,又要搞好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集团工作;既要团结好本部门员工,又要团结好全员职工;既要严格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又要制订自已部门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实施计划。总之,不能拉车不看方向,更不能自扫门前雪,不顾别人瓦上霜。事实上只有全局工作搞好了,才能大河有水小河不干。 兰洋集团经过近年来的企业整顿转型、产品结构构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营规模不断拓展,企业管理的专业技术性难度愈来愈大,从而对管理的素能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兰洋管理者要紧跟形势,努力学习,全面掌握管理素能,全力搞好管理工作,争当一各兰洋合格优秀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以全面预算管理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个时髦的管理词语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无论是否叫全面预算,很多企业每年年底都要进行下一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我们在给企业提供全面预算管理咨询服务时,常常发现很多企业预算编制的基础五花八门,有的企业甚至以上年会计报表为预算的编制为基础。虽然预算年年编,但效果如何却另当别论。这就不能不叫人怀疑预算对企业究竟有多大意义。 这里想就国内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上的一些误区及我们在德勤为企业提供全面预算管理咨询服务而产生的一些认识和思考谈点看法,抛砖引玉,以推动国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企业了解家底、有效调动和分配资源、把握机遇、争取主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利润竞争空间的狭小性,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自然扩大到影响经营过程和经营质量的方方面面、影响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方方面面。可以认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协调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改善物流和资金流,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这是管理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全面”二字上,它具有全员、全额、全程的特点。 “全员”是指预算过程的全员发动,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人人肩上有责任,让每一个参与者学会算账,建立“成本”、“效益”意识。“全员”的另一层含义是企业资源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一个协调和科学配置的过程。通过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对预算过程的参与,把各部门的作业计划和公司资源通过透明的程序进行配比,从而可以分清“轻重缓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全额”是指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财务预算,更重要的是包括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仅关注日常经营活动,还关注投资和资本运营活动;不仅考虑资金的供给、成本的控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产量、材料、人工及动力等资源间的协调和配置。只有在业务预算即销售和生产预算、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形成资金预算和预计的财务报表,才能合理预测、统筹安排企业的资源,才能将资源的使用与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以达到有效控制,保证目标实现。即预算因业务活动而产生,我们称之为作业基础上的预算。 “全程”是指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即预算管理不能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的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系统密切配合,会计核算过程同时也就是预算的执行过程,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任何反常现象都应该通过会计核算系统地体现出来,通过预算的预警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经营问题或预算目标问题,并通过预算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有效地激励经营活动按照预期的计划顺利进行。 全面预算管理的几个核心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的角色定位 虽然我国企业在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班组核算、费用归口管理等,有的企业也进行了计划与预算的编制,但这与我们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管理机制而非仅仅是一种方法,它一方面与市场机制相衔接,通过预算目标的确定反映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与企业内部管理、内部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相衔接,通过责任中心的确定、预算指标的分解与落实、预算调整与执行考核,反映企业对市场要求的应变和措施,反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以战略目标管理为导向、体现企业全方位要求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约束和局限,构建了一整套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机制,通过预算目标的分解、编制、汇总与审核、执行与调整、评价与考核,将对企业起到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沟通认识、控制经营与激励业绩等方面的作用。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表明了在一定期间内公司管理层对所有部门、所有员工的期望和要求,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明确任务、发现问题、协调努力、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预算管理既非财务部的特权也非财务部的专利,而是企业整个运营系统的总协调和配合,任何一个部门或环节上的松怠都将影响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进而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 预算目标导向 很多企业在编制预算时,或是先提出一个资金使用规模(即企业现有资源)作为编制基础,由此决定企业的活动和应达到的目标;或以上年会计报表为基础进行比例修改,提出今年的预算指标和从事的活动。以这种出发点作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很难真正起到全面预算管理应起的作用。全面预算编制的起点应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计划,并据此决定企业应该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从而明确为达到这些目标、从事这些活动需要什么资源和多少资源。可以这样说,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 依据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企业业务的性质不同,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会有所不同,但战略目标一经确定,它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以目标利润为导向进行预算的编制。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它通过固定目标利润来描述企业的预算平衡点,直观地反映出企业以目标利润为基点、实现目标利润以及扩大销售与降低成本费用获取超目标利润的过程,对企业寻求实现或超额实现目标利润的途径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因其主要涉及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基本上不涉及资产负债等实质性会计信息,总体而言它还是一种比较粗放的预算管理,尚不能称为全面预算管理。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系统不透明,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有可能促使企业为完成预算而调节利润,例如该提的折旧不提或少提、该摊销的递延资产没有如数摊销、材料或产品成本不实、已经发生的费用挂账,从而忽视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质量,甚至造成“潜亏”,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等等。 但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企业必须对完成战略目标所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发展潜力作出科学的计划,所需要的资产负债状况、与资产负债相联系的费用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和分配,减少“待摊”或“预提”项目对预算执行的影响,使预算和实际的差异分析为管理控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业务预测与计划 预算包括预测,但不仅仅是预测,还有计划。因此,预测、计划和预算成为常常谈论而又表述不清的概念。 一个好的预算,不是依据实际报表进行简单的数字调整,也不应该是凭空想像的数字安排,而应是以科学的预测和切合实际的业务计划为基础,多次上下往返讨论而决定的,只有这样编制出的 预算,才能指导业务,才能对企业有真正的意义。如果没有科学的业务预测和计划,花费很多精力所编制的预算与简单的工作计划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花费的成本却大相径庭。 预算、核算与考核的同步协调 预算的编制仅仅是预算管理的开始,为发挥预算的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如果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反之,如果考核没有预算做基础,考核也是无的之矢,既无说服力也无效果。 考核是对已完成工作的分析和总结,但怎样考核?国际流行的做法是以关键业绩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所谓关键业绩指标是指为影响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而制定的指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就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因而它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部分。 预算、会计核算和业绩考核三位一体是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预算的编制,特别是财务预算的编制,应该与会计核算的体系相一致,采取相同的分配基础和方法。其次,考核指标的设计除了遵循可控原则来考虑责任单位的控制力外,还应该注意整体利益与个别利益的兼顾、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的兼顾。例如:上一工序成本与下一工序成本的反向发展,材料品质高低产生的材料成本与材料消耗量的反向发展想像等,都表明总目标与具体目标之间稍有考虑不周,就可能危害企业目标的实现。预算考核与部门业绩和总体业绩分别挂钩的办法是解决这种矛盾的一个尝试。 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机制,目的之一是建立有效的预算预警系统,通过该系统作用的发生,将非正常业务活动控制在萌芽之中,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预警系统包括四类: 预算内事项预警。是指预算内事项在其实际发生额接近预算时出具的预警提示。主要是通过财务核算的实际与预算比较系统而自动发出的警告,提醒有关人员注意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否将超出预算及决定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超预算事项预警。是指预算内事项在实际业务活动中,其实际发生数已经或将要超出预算额度时出具的预警提示。主要是通过财务核算的实际与预算比较系统而自动发出的警告,或通过预算管理的授权控制系统而发出的警告,以提醒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判断,并决定相应的预算弥补措施。 预算外事项预警。是指预算方案中没有预计而执行中即将发生某项业务事项时而出具的预警提示。它是通过预算管理中的授权控制系统而发生作用的,提醒有关人员按照授权制度进行分析和审核,以决定是否应该发生及如何分配资源。 反常事项预警。在实际业务活动中,针对某些反常经济现象而发出的预警。反常现象并不一定成为隐患事项,但如果不对反常现象提起注意,一旦转换成隐患事项并最终发生将酿成重大损失,影响预算完成。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基于生态属性的旅游企业管理策略 内容摘要:旅游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微观主体的旅游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承担重要责任,实施生态管理是旅游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旅游企业的生态属性入手,分析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特点,并指出了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旅游企业 生态管理 生态经济系统 旅游业的发展因其对自然资源高度的依赖性,对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活动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被重视。作为旅游经济的微观主体的旅游企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外向型的旅游企业将首先面临这一挑战,实施生态管理不仅会给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是指旅游企业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调节、控制,以提高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旅游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的本质,是要使旅游企业的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达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却不超过系统平衡所允许的阈值,核心是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不同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系统工程。 旅游企业的生态属性 (一)流:资源利用开发配置的生态问题 旅游业具有高度的行业关联性,它是通过与同业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学校、社会公众、其他行业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连续进行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等来维持其新陈代谢的。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能源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并产生污染是旅游企业的基本属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短浅的资源开发行为和低的资源利用效率。旅游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各种“经济流”,更应关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流”,正确处理好各种“流”的关系和影响,必须通过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来实现。 (二)网:生态系统的成员与关系结构问题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网络结构。而企业环境是一个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网络、管理网络、文化网络和关系网络交织而成的超维人文空间,在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中企业的关系是互动网络式,保持网络的畅通和各网点的协作,正确处理生态系统成员的关系与结构是旅游企业实行生态管理的本质要求。 (三)序: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 一个和谐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经济系统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而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组织和人的经营、管理、控制行为。旅游生态经济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通过人类的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而建立起来的自然与人类的复合体系,在此体系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旅游企业通过实施生态管理,更好地认识竞争与共生的矛盾关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竞争序和共生序。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一)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者旅游的主要对象物,也是当今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构成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导因素。经济系统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保证,是旅游企业经营目的所在,也是现代旅游活动的本质。社会系统是实现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保证,是旅游者、旅游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是旅游这种生活方式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级多要素系统,其各级各类子系统都包含了众多的构成要素,各要素间产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和转换。 (二)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1.对生态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对自然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神奇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历史遗存,无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为经济单元的旅游企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态资源,而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其发展的宗旨。生态资源既是旅游业产品的重要组成,也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动力基础。 2.旅游容量的有限性。旅游业并非无污染的产业,由于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旅游区生态环境退化乃至失去旅游吸引力的事例屡见不鲜。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出于单纯的经济目的,热衷于旅游、餐馆、游乐等设施的投入,大兴土木,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退化对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将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认为旅游容量由自然环境容量、人工环境容量、社会环境容量三项组成。无论哪一种容量,均是数量有限的,即存在不能超越的阈值。 3.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旅游企业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严格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因为旅游经济活动使系统的抗干扰和自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而从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来看,旅游需求与供给受到来自于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旅游需求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给旅游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带来困难,也给旅游业严重依赖的生态环境带来周期性破坏。旅游业发展的自身高弹性与其生态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共同决定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点。 4.系统功能的多重性。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多重性特点。旅游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又能使其具有生产生态产品、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地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减缓甚至消除环境污染、减少自然灾害、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稳定、健康等生态功能。生态功能的维持和发展是实现旅游经济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旅游经济功能的完善为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也是优化旅游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相应策略 (一)培育生态理念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理念应包括生态战略理念、绿色营销理念、“清洁生产”理念、生态财务理念、生态文化理念等。旅行社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的纽带,在了解需求及指导供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树立和营建绿色营销观念是旅行社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理念;饭店属高消费场所,必然占用消耗大量资源,转变经营观念、创建绿色饭店是旅游饭店的持续经营之道;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的目的地,按照生态产业园的设计思路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及管理,是景区实现生态管理的首选策略。 (二)构建旅游企业生态管理运行机制 1.健全企业生态管理组织。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生态化的组织结构应以提高生态效率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强调生产过程的循环,在外部建立生态链的网络关系,设法改变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模式,推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信息交流的多元化。通过建立生态运行经理制,把生态理念贯穿于管理组织网络之中,使管理更趋灵活有效。在质检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设立生态管理监督机构,使之成为生态管理的重要部门,保证生态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强化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实施生态管理的有力支持。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方针之主要内容应为企业对污染防止和各种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承诺,建立评审生态指标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生态要求的操作规程,并将其渗透到各项业务活动之中。积极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将ISO14000作为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 3.完善企业生态管理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生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通过各种激励方法使全体员工参与整个企业的生态管理活动。如建立生态管理经济责任制,将生态管理指标与管理者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通过设立生态管理奖励基金鼓励员工,成立生态技术革新小组,奖励创新成果;制定生态目标,实行全员考核制度,实现由全体员工参加的、全过程的全面生态管理。 (三)对生态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已推动生态系统管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的时代。将记录资源生态系统要素的信息转化为按一定准则且规范排列的数字信息,就形成数字资源生态系统。其意义在于:建立了不同资源层面的空间相关,构造了反映同一资源层面动态变化模式,有利于我们尽量用服务来替代能源和物质的消耗,做到既按顾客之需调节能源的供应,又确保能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控制;生态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促使旅游资源的生态特征可视化,给管理人员提供了对生态经济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四)激励供应商并教育引导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一方面人们将更关注对自身有益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将负担过度消费引起的负效应,因此旅游企业不但要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有责任激励供应商、引导消费者向有利于生态经济平衡的方向发展。通过把新的环境准则纳入采购行为,要求供应商提供环认证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向公众展示他们的环境承诺,对供应企业起到宣传广告作用;旅游企业对消费者的引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向消费者提供有关生态产品、服务和企业生态经营的信息,引导消费者的购买方向。二是向消费者宣传、灌输、渗透企业生态产品、服务及企业生态理念,刺激和创造消费者生态需求。旅游企业可根据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资源节省使用等原则制定产品和服务的生态价格来引导顾客的生态消费。 (五)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生态资源 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要从生产要素配置和利用转化为生态资源配置和利用,这将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企业设计建造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第二,推进高科技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旅游产品销售网络化、设备功能的深度开发、能源系统的技术革新等措施,达到市场的充分扩大、管理效率的提高、能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本内涵扩大再生产。第三,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再开发,通过有系统、有步骤的实施企业人员的招募、选择、培训及合理流动等,达到人尽其能、各得其所,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进而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有效和节约利用,形成与其它资源的良性循环。 生态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时展的要求,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变革,协调好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关系是企业生态管理的核心所在,唯有实行生态管理,旅游企业才会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企业管理相关论文:浅谈供应链企业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生产经营、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从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如果只是依靠企业自身努力,不足以在市场环境中获得足够的优势。为了应对熟悉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要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又是互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得到提高,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模式出现,通过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相互协调补充,使供应链各环节都平稳运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实施中,对市场环境也要不断的适应,要求管理人员要将供应链管理意识竖立起来的同时,还要对企业管理战略进行创新,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属于管理模式的一种,基于企业发展中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对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将产品从原料、加工及销售各个环节的元素联系在一起,采取集成化管理措施。在供应链管理中,每一个环节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后,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综合而言,企业供应链管理具有战略性、互补性及集成性:(1)战略性。指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资源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竞争使合作相互促进。企业通过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提升,使自我不断的完善和提升,避免企业在供应链中被淘汰。(2)互补性。指的是对企业自身运行的不足通过相互合作实现补充,尤其是在市场环境的多元发展中,动态的市场运行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企业间展开合作,能够有效的抵御市场风险,实现风险共担,降低损失。为了使企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效果实现,企业要从自身的不足入手,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包含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及资金等方面,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升。(3)集成性。指的是对资源的优化整合,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够将企业松散的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简化运行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而产生的设计水平及生产水平,在产品创新速度方面也得到了加快,最终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1.合作企业间存在利益冲突 在供应链管理中,利益最大化是合作企业共同的目标。但是,难免会出现企业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出现不合作的倾向。尽管很多企业也参与合作,但这些合作具有暂时性的特点,一旦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会退出供应链。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要想获取长期效益,必须要将合作维持下去,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可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 2.供应链管理存在缺陷 在供应链管理中,需要相应管理技术,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技术不可缺少,另一方面供应链运行技术也非常重要。对于管理技术而言,以整合企业优势资源作为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企业也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企业供应链运行中,尽管很多企业也都处于供应链管理中,但管理的方法依然采用传统方法,合作管理的态度并没有出现,企业之间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在供应链管理中,涉及的资源类型有很多,包含资金、信息、知识、物流等,这些资源或多或少都存在地域跨度、时间差距。因此,需要建立信息链管理平台,而目前因为技术上存在局限性,使得供应链合作中也存在着缺陷。 三、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创新策略 1.建立供应链合作信息机制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是节点,在企业供应链运行中,企业间一旦出现不信任现象时,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了防止供应链信息失真对供应链的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对于重装企业而言,必须要建立信任机制,对企业管理战略进行创新。基于共享信息平台,将供应链信任机制建立起来,企业间能够在平台中对生产、经营、销售等市场信息相关问题充分的进行交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例如,对企业产品市场信息进行交流时,涉及的内容包含产品、市场、销售、售后等方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准确、全面的获取,必须要有密切的企业间合作与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供应链信任机制,有利于企业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合作,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创新。 2.建立供应链合作动态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在供应链上运行过程中,尽管企业之间都是以合作为主,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个企业都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的,所以在企业供应链合作中,有必要建立动态监督检查机制。针对供应链中所有的合作企业的运营状态进行监督与检查,包含经营策略、技术措施、进展情况等,都要与合作规范相符。供应链合作中,企业之间都采用的是合同管理方式,按照供应链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进行动态的管理,对合作企业的状态实施过程性监督,全面管理,防止供应链中某一企业出现问题,对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建立供应链合作动态监督检查机制,主要针对的是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监督,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建立供应链合作协调机制 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核心业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关注的重点,其它业务则通过外包方式,由专业服务单位处理。而供应链管理在企业间的建立,使企业间形成动态联盟,在供应链运行机制下完成各项业务。然而,供应链在运行状态下,企业之间的协调问题势必会存在,这也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必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只存在与形式,而信息合作不会出现。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则会促使合作的失败。由此可见,协调机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现代企业竞争中,对市场份额的竞争是重点,消费者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因此,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只有全力合作,才能使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建立供应链合作协调机制,供应链运行中企业的共同目标才能实现,通过协议式合作,对资源、信息进行共享,共同分担市场风险,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最终使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均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总之,在各个行业领域中,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间的竞争也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要求对管理战略也要不断创新,实现动态化的供应链模式。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合作信息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协调机制,才能保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稳定运行。
对外贸易论文:影响对外贸易逆差的因素研究论文 美国自1971年产生贸易逆差以来,除个别年份外,其逆差一直处于恶化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末期,这一趋势似成不可挽回之局面。比如,1998年美国贸易逆差为2,467亿美元,1999年猛增至3,46亿美元,2000年更是骤升至4,524亿美元,2001年虽稍有缓解,但仍维持在4,272亿美元的高位,200年又升至4,783亿美元。据预测,2003年美国贸易逆差会跃过5,000亿美元大关,达5,242亿美元2004年达到5,651亿美元….这样恶化的贸易逆差,终于让白宫的小布什政府坐不住了,开始全球施压,特别是通过要求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施压。国与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国彼此之间的贸易差额,但在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日渐提高,消费层次和需求偏好逐渐复杂化的今天,光靠廉价的刺激恐怕已成“昨日黄花”。况且在美国指望强势美元吸引外资,以支撑经济扩张的大背景下,靠美元大幅贬值刺激出口亦是“远水难解近渴”。而为了避免国内经济衰退,财政赤字也不能减少,唯一可以求助的就是非价格竞争因素了。 然而,美国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济学的教科书,在研究产品的销售情况时,主要关注产品的价格因素,而对非价格因素往往并不重视。这在2世纪80年代的美国表现得特别突出。虽然近年来非价格因素在美国得到了一些重视,但其制造商和出口商仍然不能做到把产品战略、价格战略、销售战略和其它的主要决策平等地揉进企业的一般均衡策略之中。 一、非价格竞争因素被忽视的原因 为什么美国会对非价格竞争因素如此忽视呢?按照剑桥大学多宁学院(DowningCollege.Cambridge)的麦克考彼(J.s.L.McCombie)教授和瑟尔沃(A.P.Thirlwal1)教授的解释,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非价格竞争因素的作用不容易量化;第二,很难划清“价格的非竞争性”(pricenn—competitiveness与“非价格竞争因素”(non—pricecompetitiveness)的区别,因为有时虽然主要是由于非价格竞争因素造成了出口业绩的不佳,但当把价格降低很多时,也能增加出口。 尽管确定非价格竞争因素及其作用存在述两个困难,但并不是忽视这一因素的理由。美国在拓展出口市场方面,要么给对方国家施压,强迫对方开放市场;要么通过美元贬值,以降低出口报价。为什么两者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呢?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非价格竞争因素。 二、非价格竞争因素的基本内容 按照麦克考彼和瑟尔沃的理解,非价格竞争因素应该包括:产品的质量、可靠程度、交货速度、营销网络的范围和效率以及获得出口信用和担保的难易程度等。而按照美国“国家经济开发委员会(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Council一一NEDC报告的解释,非价格竞争因素可以明确地分为两大方面:一是销售或营销活动;二是产品的特征,包括设计、维护的难易程度、质量、可靠程度、交货时间和售后服务等。 联合利华(Unilever)公司前总裁大卫·奥尔(DavidOrr)先生就曾经把市场营销描述为是一种“为了盈利而以正确的售后服务支持、以正确的价格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提交正确产品的技巧”。另外他说,“今天,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主要是产品设计、款式、包装、广告等。而对于资本货物,最重要的非价格竞争因素是信用条件、交货期、可靠程度、技术服务等等”。 三、忽视非价格竞争因素影响了美国的出口 应该说,美国在出口方面,对于包装、广告、交货等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在产品的推销、设计、款式、性能、售后服务及信用条件等方面就明显不如日本、德国等国家了。 在市场营销方面,特别是在以海外系统性调研为基础上的市场营销方面做得较差,便是美国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口不利的主要原因之一。“英国出口贸易研究组织”(BritishExportTradeResearchOrganization)于1975年发现,德国和日本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它们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一般要安排l1名永久性营销人员,而美、英的大公司只安排l一2个人。另外,美、英公司只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来生产和供应产品,而不是像日本公司那样主动发掘最终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要求,再根据客户要求来设计、生产并提供产品。 在产品设计和款式等方面,美国更是稍逊一筹。美国人错误地认为,它们为国内设计的产品也同样能够适应外国客户的需求,无需再改变设计和款式,甚至连说明书和维护手册上的英语都不用再翻译成进口国的语言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比如像牛仔裤这样一种最大众化的商品,当销往国外时其款式和设计也需要变更,因为美国人、法国人、亚洲人的体形存在很大差异。再有一个例子,在印度尼西亚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由于农村电力网的电压较高,七、八十年代美国生产的电冰箱在那里不能用压缩机很容易被烧毁,日本抓住机会,及时在电冰箱上加了一个调压器,投放印尼市场后很受欢迎,很快垄断了印尼的市场。 另据研究表明,对于机械工程设备、电子类资本产品和科学食品等产品,其技术性能显得尤其重要。英国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英国机械工具用户被问及为什么要购买外国工具时,有5%说因为价格便宜;5%说售后服务好;8%说买外国工具是为了满足特殊需要;20%说外国交货又快又可靠2l%说外国机械的本国没有;30%说因为外国的工具技术性能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是出口销售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价格因素成了第二位或第三位的因素。另外在美国和德国开展的一项调查中,当美国进口商被问及为什么购买外国资本设备时,有77%的人回答是因为外国设备的差异性强(见右上表)。当德国的工厂资本货物出口商被问及其出口成功的秘诀时,有73%的人回答是因为他们提供的产品差异性强。只有7%的人说是因为他们提供的产品廉价。由此可以断定,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特别是机械类产品),其非价格竞争因素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已经超过了价格因素的作用。 1987年7月的《经济学家》(TheEconomist)杂志的一篇报告指出,虽然近年来美国在高科技复杂设备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这些制造商主要是盯住国内市场,只有国内市场疲软时才会重点考虑外销,这就使美国制造商在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时显得措施手不及,准备不足,出口不佳也就在所难免了。超级秘书网 另外,该报告还提示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另一个缺陷,即美国公司多是雇用进口国当地的咨询机构,开展市场调研和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样的研究报告往往是建立在当地不全面的和可能误导制造商的信息之上的。因此,经常出现报告内容失真或偏颇的情况。 再有,由于大多数美国银行没有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网络,所以美国公司在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融资、结算等方面就显得非常滞后。这也制约了美国公司的海外销售和出口的增加。 最后,美国公司实行的是季度或年度业绩奖励制度,而出口要求的是长期性的工作热情和态度。显然,两者是相悖的。结果,公司经理人的决策和行政往往是短期行为。这很不利于公司出口的增加和长远发展。 总之,美国在非价格竞争因素上并没占有很大优势(包括产品质量优势),甚至处于劣势。这是影响美国开拓国外出口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也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恶化的长期性的重要诱因之一。 对外贸易论文:经济危机给对外贸易运行造成的影响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对外贸易;人民币汇率;进出口成本 【论文摘要】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以来,美、欧金融市场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实体经济当中,且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美欧经济放缓甚至衰退,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货物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将首当其冲的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我们不妨对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行业运行情况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 1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行业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 1.1次贷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减速影响我国外部需求 次贷危机导致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慢,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油价急剧上涨和粮价飙升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随着次贷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扩散,2008年全球经济出现降温已成定局,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根据有关测算,美国GDP增速每下降1%,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75%;欧盟经济增速每下降1%,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子产品将下降15%,纺织服装业将下降5%。前8个月,我国对欧盟、美国出口分别增长26.3%、10.6%,增幅分别同比回落5%、6.1%,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呈现升降互见格局。由于对主要出口市场出口增幅的回落,造成我国外贸总体出口增速减缓。1-8月外贸出口9376.9亿美元,增长22.4%,增幅同比回落5.3%。 1.2次贷危机导致美元持续疲软引发人民币汇率升值加快 为应对次贷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不仅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人民币升值步伐也明显加快。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积升值21%,而仅08年1~8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就达到6.88%。人民币加速升值,一方面,削弱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并且由于难以预期人民币升值速度,企业基本不敢接大单和长单;另一方面,降低进口成本,对进口增加作用明显。1-8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6.5%,比上年同期回落了6.5%;进口增长48.5%,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了23.3%。 不仅美元疲软会导致我国出口减缓,美元升值也会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我国的汇率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要依赖于这一汇率的决定。因此,随着美元汇率出现明显回升,在08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仅升值0.06%,但对欧元、日元、英镑当月升值分别达到5.98%、1.16%、8.2%。尽管国际贸易有70%是以美元结算的,但作为中国第一、三大贸易伙伴,人民币兑欧元、日元的快速升值,仍会给国内一些出口企业造成严重冲击。 1.3次贷危机推动初级产品价格大涨导致我国进出口成本上升 2002年以来,随着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的持续贬值,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水平高涨。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扩散使得国际游资缺乏投资机会,为回避风险及追求利益,大量游资流向国际商品期货市场,进一步推高了石油和粮食的价格,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由于我国对初级产品进口依赖不断加大,结果导致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口成本,推动我国进口总体增速的提高。例如,08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初级产品增长70.3%,增幅提高47.5%。其中进口数量增长有限,而进口价格上涨明显,例如,进口铁矿砂均价上涨77.9%;原油均价上涨71.2%;成品油均价上涨91.7%;煤炭均价上涨64.9%;大豆均价上涨79.2%。另一方面,也将使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继续增加。通常情况下,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竞争激烈制约,工业制成品价格涨幅远落后于初级产品,靠提价转移原材料成本上升会越来越困难。作为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已成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承担者,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对我国外贸运行的影响将日益加深。此外,由于出口、进口商品的价格涨势差距较大,成为今年我国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出现明显下降的关键因素。 2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还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1)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动荡势必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但与入世之前相比,当前国内外经贸形势有明显的区别,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方式、市场分布、商品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的能力已明显加强。 (2)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超级秘书网 (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中国对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但对这些国家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进一步开拓市场还有潜力。 综合所述,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危中见机,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 对外贸易论文:城市对外贸易发展措施探析论文 摘要:新疆外贸近年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与新疆对周边中亚五国市场的开发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增长使新疆日益成为中国与中亚贸易的通道。为切实发挥新疆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新疆在继续起到贸易通道作用的同时,也应尽快转变为部分出口商品的生产基地。 关键词:新疆;中亚;贸易;通道;基地 一、新疆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于中亚五国 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以来,新疆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2006年新疆对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为73.9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与中亚外贸额的61%,新疆已成为中亚五国在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亚与新疆的贸易额也占了新疆外贸额的81%,中亚国家也成为新疆主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新疆企业如何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中亚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发展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已成为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的核心问题,对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疆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一)新疆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1.改善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与十年前相比,新疆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1995年新疆出口商品主要为新疆本地产品,如资源类的棉花、或基于资源的初级制成品棉纱、羊毛衫、棉布、呢绒;进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如钢材、机械、化肥、化工原料和医疗设备。而2005年,新疆的出口商品结构则以工业品为主,前五位的服装、鞋类、纺织、家具和塑料制品,占了当年出口额的62%,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进口商品主要以初级制成品、石油及资源类的废铜、废钢为主,这表明新疆外贸的竞争能力有了一定的改善。 2.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背离。2005年新疆工业总产值为2102.53亿元,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占37%、石化工业占23%、电力、热力生产占6%,合计占当年新疆工业总产值的66%。而2005年新疆前五位出口商品出口额为31.12亿美元,占当年出口额的63%。出口商品结构与新疆工业结构之间存在极大的背离性。 由表1可知,服装类、鞋类、纺织品、家具和塑料制品是新疆最主要出口商品,2005年出口额分别为175.34、35.07、18.33和16.74亿元,而当年新疆这四类工业产值分别为0.73、52.2、6.9和41.5亿元,出货值分别为0、0.54、5.6和4.4亿元。由此可知,新疆的主要出口商品并非新疆地方工业产品,而是来源于内地省份。 (二)新疆进口商品结构分析 1995年新疆进口商品中前五位都是工业制成品,占当年进口额的43%,2005年新疆的主要进口商品以原料类产品和能源为主,未锻造铜及铜材、废钢占进口额的37%,原油占11%,机电产品仅占11%。由此可见,新疆进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 进口商品中金属类产品和能源类产品所占比例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疆石化工业和金属加工制造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但新疆的进口商品结构也存在与经济结构背离的问题,如2005年金属和有色金属类商品进口额为15.239亿美元,占当年进口额的52.55%。但根据新疆工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分析(见表2),黑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加工能力能够消化进口的钢材、废钢类商品;有色金属商品的进口额是该行业产值的3.47倍,这表明进口的有色金属制品并未在新疆本地进行深加工。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新疆主要的出口商品主要来源于国内其他省份,而进口的主要商品也有相当一部分未在新疆进行深加工,新疆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其产业结构存在着相当的背离,外贸的快速增长对新疆经济的拉动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新疆对外贸易方式分析 (一)新疆外贸以边贸为主 新疆目前主要的贸易方式为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这与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表3为2005年中国和新疆主要的贸易方式分类表,可看出中国主要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而新疆主要的贸易方式为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尤其是边境小额贸易占新疆对外贸易额的70%。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新疆的主要贸易伙伴都是周边国家,有着开展边境贸易的地缘优势;其次,国家为发展边疆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了鼓励边贸的优惠政策,即通过边贸进口的货物关税和增值税减半,这对边境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例如,2002年中国边贸进口铜达到29.2万吨,由于边贸的优惠政策,边贸进口精铜价格比正规渠道的铜价每吨低45美元~87美元,到达上海的价格则比其他方式进口和国产精铜的价格每吨要低200元人民币以上。而随着2003年6月中国取消铜边贸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减半的规定,2003年1—4月份边贸铜进口量为同比下降16.7%。 (二)边境贸易所存在的隐忧 WTO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要求缔约方在实施某种优惠和限制措施时,不得对缔约方实施歧视待遇。在WTO规则中,边境贸易被作为特殊经济区提出,WTO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例外的规定,以满足许多领土接壤国家历史上沿革形成的边境贸易的传统习惯,并促进各成员国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此类例外一般仅适用于各国边境线两边15公里范围之内[1]。 新疆现行的边境贸易的范围要比这宽泛的多,主要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边境地区已开展的除边民互市贸易以外的其他各类边境贸易形式,均统一纳入边境小额贸易管理,执行边境小额贸易的有关政策。边境小额贸易政策的实施对象是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该企业虽然必须设在边境地区,但范围要远远超过WTO中距边境线15公里以内的规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边贸无边”的现象,与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不符[2]。 边疆贸易之所以能成为新疆主要的贸易方式就在于国家规定通过边境贸易进口的货物关税减半,此项规定的目的在于通过外贸的增长来促进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关税减半”的优惠措施也成为众多企业开展边贸的主要动力。 虽然目前新疆通过边贸进口的货物在中国总进口量中所占比重很小,而边贸的主要伙伴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也还不是WTO的正式成员,但已经出现了其他贸易伙伴国对此的质疑,如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矿业公司RioTintoBorax在美国的子公司2002年4月份指出,俄罗斯出口至中国的硼酸只需缴纳一半的关税,而Borax的产品每年却需要多交纳约100多万美元关税,因此中国的边境贸易政策有利于俄罗斯出口商,从而违反了中国对世贸组织作出的平等对待所有贸易伙伴的承诺[2]。 四、新疆对外贸潜力分析 (一)能源贸易潜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能源、特别对石油的需求量在快速增加。2002年中国进口石油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5年中国进口石油达到1.36亿吨。1990年以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7.2%,石油生产量年均仅增长1.8%,石油对外依存度由1993年的6.7%上升到2005年的46%。据专家估计,2020年进口依存度将达到60%。中国石油供求失衡加剧,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同时,中国石油的进口来源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和非洲,2002年中国从这两个地区进口的石油占进口总量的78.7%,为改变过于依赖中东和非洲石油的现状,与中亚国家进行石油合作将会推动中国石油来源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因此,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新疆在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经济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哈石油管道不仅可以向中国输出哈方石油,还可以输送包括俄罗斯、土库曼斯斯坦等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石油。由于目前供应中哈石油管道的库姆科尔油田产油量有限,因此俄罗斯的上塔尔斯克油田的原油也可通过中哈管道运往中国[3]。2007年7月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达成协议,未来30年土库曼将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每年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超级秘书网 (二)农林产品及其制成品的贸易潜力 中亚国家的经济结构普遍以工业为主,即使拥有较好发展农业条件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减少、果蔬品种退化、运销环节不畅及仓储设施落后等原因,果蔬产品无法满足国内需求[4]。近五年来,哈萨克斯坦种植蔬菜的水浇地减少了一半,果园面积也大大减少。而这些问题,也是其他中亚各国所共同面临的困难,因此新疆应努力在农林产品领域形成自己对中亚国家的优势。 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中国在粮食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最弱,蔬菜、畜产品的竞争力在减弱,部分水果的竞争力较强。基于自身林果资源的独特优势,新疆可充分开展林果产品与中亚的贸易,将新疆打造成中亚的蔬菜、水果供应基地[5]。 新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农林资源,如不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加工,单纯出口农产品,不但附加值低,而且远不能发挥这些资源的生产和出口潜力。由于农产品的上市时间过于集中,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使得产品的价格较低,对运输也造成了季节性的压力,会给企业和地方经济造成损失。而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但可解决单纯出口农林产品的季节性过强、产品储存周期短、运输不便以及附加值过低的问题,而且可极大地扩大对初级农林产品的需求,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拉动作用[6]。 当前新疆农产品加工业最具规模的主要是番茄酱的加工,从事番茄酱加工的企业主要有屯河、中基、天业等企业。2004年工业番茄产量为452万吨,番茄制品生产规模为75万吨。经测算,一亩地可产番茄4吨多,而一公斤番茄的收购价为每公斤0.17元~0.3元,农民一亩地纯收入可达到800元左右。而对番茄的深加工可大幅度提高番茄的附加值和降低运输环节的压力。 新疆可通过对农产品、林果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立足于地方资源优势的相关加工业,并拉动相关配套产业,将新疆发展为外向型的番茄酱及其他番茄制品产业带、对农林产品进行深加工建立起各类果汁、果酱和食品等工业基地,形成新疆外贸的竞争优势的稳固基础。 五、结论 (一)新疆对外贸易具有的贸易通道作用 1.商品贸易通道。尽管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占大部分,进口商品也以能源、资源类等初级产品为主,但由于新疆工业基础的薄弱,出口商品主要来源于内地且相当一部分进口商品也是运往内地进行深加工,使得新疆外贸呈现了“走廊型”的特征。因此,虽然新疆外贸自2000年以来呈现了高速增长的局面,但由于属于“走廊型”贸易,新疆外贸的增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很小的。在新疆外贸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时,如2001年比2000年下降了21.8%,而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52.2,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77.3%,但当年的新疆GDP增长速度却并未出现相应的变动。 2.能源通道。基于对中国能源安全的考虑及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继中哈石油管道投入运行以来,2008年2月21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全线开工,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其设计输气规模为每年300亿立方米,将于2010年建成通气。随着该管道的建设,新疆作为中国能源通道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 (二)利用资源优势建设基地 为了避免新疆成为单纯的贸易通道,新疆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现有的条件,大力发展石化产品、农林产品和纺织等轻工品的出口,将新疆发展为中亚各国的化工产品、特色农林产品和部分轻工品的生产基地,使新疆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真正发挥外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对外贸易论文:海外投资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从理论上讲,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即存在互补性,也具有相互替代性,这要根据母国(或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类型和发展阶段而定。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的实践,并结合我国海外投资与贸易出口的实际,按几个行业分别分析了海外投资与贸易的互补或替代关系。论文认为,由于投资行业的特点和投资区域的不同,海外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要视具体的投资行业和投资区域而定。从目前看,政府应该给予具有贸易创造效应的海外投资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在世界经济中,国际直接投资是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运作方式之一,且与国际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从总体上看,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都在大幅度增加和日益扩大。但具体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是具有互补性还是具有替代性?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还是相反?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和企业如何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促进贸易出口的增长,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分析。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理论解析 影响国际贸易增长的因素有许多,从理论上讲,仅就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而言,直接投资究竟是构成对贸易的替代,还是产生了对贸易的创造,这主要取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按照小岛清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三种类型:①(1)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在东道国寻求某种自然资源既是为了满足母国本国的需要,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因此,资源导向型的投资不仅扩大了母国自然资源的生产规模,而且也促进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甚至还扩大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2)市场导向型投资。如细分起来还可以分为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和占领市场型投资。因此,在这种类型中,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如: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后的初始阶段,因各种需求的存在,贸易是创造性的;当投资和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时“,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结果势必会减少贸易的往来,因而具有贸易替代效应。但如果是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也许这种投资对贸易的间接促进会使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全面地分析,即使是前面所述的替代贸易时,在东道国进行市场导向型投资也可能会带来服务贸易方面新的需求。(3)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这主要是指在东道国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投资。这种类型的投资,因国家之间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国际分工,在初始乃至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中无疑是加大了贸易的发展,如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而进行的加工贸易。但因比较优势是动态而非静态的,这种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进行具体分析。 在理论上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贸易的替代关系的还有佛农(Vernon.R),他在其著名的产品周期理论中,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模仿和扩散的动态分析,阐述了母国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在新产品的第一阶段,产品在技术创新国国内的生产、销售主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主(也存在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接近的其他国家出口的可能性);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化,同时又面对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降低产品成本成为技术创新企业维持其海外市场占有率的必然要求,这时便出现了技术创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佛农认为,一般地这种对外直接投资不会产生对母国出口的替代效应。但是,如果这种投资发生得过早,就有可能替代母国的出口。在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替代影响将越来越明显。①总之,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即存在互补性,也具有相互替代性,这要根据母国(或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类型和发展阶段而定。 二、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证检验 当我们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再来看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时,会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异同。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对这两类国家分别进行研究。 (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国外一些学者将对外直接投资与某些产业的实际出口联系起来进行了实证研究。如,伯格斯坦(Bergsten.C.F.)认为,在美国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中,那些对外直接投资程度较低的产业,其出口水平也较低;随着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提高,出口规模也相应上升;但是当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一定规模后,追加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就逐渐消失了。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既是互补关系也是竞争关系。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其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竞争(替代)也将不断加剧,因而海外子公司的生产将逐渐替代美国的出口。②同时,学者们也有相反的发现,利普赛(Lipsey.R.E.)和威斯(Weiss.M.Y.)的研究表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美国的出口与美国海外子公司销售额都是高度正相关的,而且美国海外子公司的生产销售都部分替代了美国出口竞争伙伴中的发达国家企业的出口③。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除去个别的现象,较大规模的起步应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亚洲的印度、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是从那时起陆续向国外或境外进行直接投资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一些成员的投资方式也从贷款转向间接投资,再由间接投资转向直接投资。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而且由原来主要投资于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逐步转向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世界级大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1997年,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全球500强”的仅有22家,平均营业收益率为3.6%;而2000年入围企业增加到33家,平均营业收益率提高到5.2%,且高于“全球500强”4.7%的平均收益率①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对贸易的促进也有其特点。首先,小规模和特殊商品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优势。由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生产,资本劳动比率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低许多,发展中国家东道国更愿意接受劳动密集型高的项目投资。即使是进行规模较大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母国的发展中国家也占据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同时,这种生产性投资也将给母国带来原料、设备的出口增加,因而具有很强的投资与贸易互补性。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侧重于扩大出口的市场销售战略。无论是为保护原有的出口市场,或是开辟新的市场,还是避开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多采取各种方式保障出口,在达到一定实力和经验积累后,逐步再向全球经营战略发展。 考察韩国的经济,其迅速发展得益于通过出口把国内产业与国际市场紧密连接的结果,从而使国际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大,并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91年韩国全国经济学家联合会的一份《韩国制造业的国本外投资经营成果调查表》②中,我们看到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总的来讲与贸易联系较多,所占比重也较大。如开拓市场与回避进口限制两项都与贸易紧密相连,其之和所占比重在韩国整个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中达到35.7%。当然,从表中还可以看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北美洲和欧洲地区,开拓市场的动机比重最高,占到29.3%,比其他动机的比重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这是为适应当地区域化经济和确保新产品市场的结果;在拉丁美洲、大洋州地区,最高比重的动机为回避进口限制,占27.3%,也比其他动机高出10.4个百分点,这说明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此两个地区对贸易壁垒的突破动机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但具体到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还有更进一步的动因分析。如李宏格(音译)(Lee,Honggue)对韩国电器行业的研究。③电器是韩国最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电器生产国。李宏格指出,韩国电器行业在1989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比1979年增长了85%,显示出韩国在该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于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了顶峰———尽管与韩国电器产品的出口相比其投资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1976-1992年间电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而1992年电器产品的出口额却高达161亿美元。李宏格分析,韩国电器行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表现为维持和扩大出口的需要,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那么,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韩国本身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所造成的压力,迫使电器行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寻求廉价劳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是在亚洲地区);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在韩国扩大对欧美出口的同时,其电器产品也已成为反倾销的对象———这一点对我国在加入WTO之后,重新审视海外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是积极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一国的对外贸易乃至国际贸易;由于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互补关系和替代关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不一,所以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的影响具有动态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经济运作方式。 三、中国海外投资发展与贸易的关系 为了论述的方便与国土概念上的准确,我们把以下涉及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称为“海外投资”。 (一)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比较准确的提法应该从1949年算起。但因那个时期的海外分支机构都是一些贸易企业,规模又非常小,一般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海外投资的步伐越来越大。截至2001年年底,经外经贸部批准的企业就达6610家,中方海外投资总额已达83.5731亿美元,遍布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①。 1.中国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中国海外投资在全球的区域分布正逐步由集中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目前从投资的额度来看,集中化的表现还依然存在。截至2001年底,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数量在全球主要63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见表1。从基本格局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占28.99%,发达国家(欧洲、大洋州和北美)占27.99%,加上中国港澳地区33.46%的分布,大致呈现出各占1/3的态势,可以说是一个多元化的分布。具体的投资额度和比重见表1。 通过以国家和地区分布的形式进一步对投资额排序,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海外投资分布的集中化:即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使相邻国家(地区)和海外华侨聚集的国家(地区)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集中区域。至于在拉美地区和非洲投资额分布得较高,一般为投资行业的原因所致,这将在下面进一步阐述。 2.中国海外投资的行业分布。中国海外投资是从贸易 型企业起步的。这些贸易型企业开始在海外做的商业性工作是为对外贸易企业提供信息、进行市场调查和客户联系服务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国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下,生产加工型企业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服务贸易型的投资行业特点仍十分突出。根据对外经贸部的统计,截至1999年,中国海外投资中服务贸易型企业,无论从企业数量上还是在投资额度上仍占绝大多数;生产加工型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增加较快,但在投资额度上还处于较小规模;而资源开发型企业在投资额度上比生产加工型企业还要大些。详见表2。 一般地,中国海外投资在发达国家的多为服务贸易型和研究开发型,即非生产性项目。服务贸易型企业的运作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内企业的出口,以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在海外投资于研究开发型企业则是为了更有利地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大多为资源开发型和生产加工型,即非贸易性项目。资源开发型的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国外开采条件较好或储量、品位较高的石油、矿产、林业、渔业等资源,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加工型投资,主要为转移国内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或发挥中国在技术、管理上的比较优势以占领当地的市场,同时带动相关材料、设备、零配件的出口。因此,这也是生产加工型的投资大多集中在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海外投资与贸易的互动 1.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动因。从外部条件上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进入生产、销售、采购的全球体系成为必然。中国既然已经实行了“引进来”的改革开放,也必然要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资本、技术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上看“,走出去”到海外投资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号召,更主要的是国内企业自身发展的利益驱动和内在要求。如前所述,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许多动因,具体而言,中国海外投资的动因主要有如下五点:(1)寻求资源开发。中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在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将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其中,开发的重点放在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对外能源投资,即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此外,还有一般性资源(如: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树林资源等)的开发。在海外投资开发资源,主要是为了保障我国资源长期、有效和稳定的供应。(2)扩大出口贸易。无论是从中国政府政策的角度,还是从企业投资的角度,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材料、机器设备、零部件的出口,甚至带动服务业的出口,都是目前进行对外投资最多的动机。在政府定的有关海外投资政策中,着眼点基本上都是扩大出口,是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综合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动机调查,扩大出口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①(3)开拓国外市场。在中国国内需求不足以及同类企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积极开拓新的国外市场是企业利益驱动的内在动力所致,也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这与理论上阐述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之一———寻求市场型是相同的。(4)规避贸易壁垒。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上讲,规避贸易壁垒或突破贸易壁垒都是寻求市场型的种动机。由于我国现已加入WTO,关税逐步下调后,规避各种贸易壁垒已成为扩大出口和占领国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出口配额限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利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可谓是突破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对特殊贸易限制的一个反应。(5)获取高新技术。在海外投资是中国企业获取高新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航天、航空、电子、生物化学和机械业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渠道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少数中国企业还在国外投资建立了研究和开发机构,用最近的距离、最快的时间学习、研发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当然,这种类型的投资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但它将是最具潜力的海外投资。 2.中国海外投资对贸易的影响。如前所述,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上,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即存在互补关系也不乏替代关系,即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也有贸易替代效应。具体到中国的实际,由于投资行业的特点和投资区域的不同,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要视具体的投资行业和投资区域而定。首先,服务贸易型企业的投资,动机与目标非常明确,肯定是为扩大出口服务的,因此这类企业的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其次,资源开发型企业的海外投资,进口的资源都是我国相对成本低或战略的需要,同时还能带动设备、制成品(如钢材)、技术和劳务的出口,虽然会带来一定的进口贸易增长,但从整体上看对我国出口贸易还是起到了促进作用;最后,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海外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情况较为复杂。我们将对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海外投资做一个具体分析。(1)机械行业。机械行业中如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组装,家用电器中的CKD、SCD①等,由于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要使用国内的零部件,在初期设备投资之后,后续的零部件就成为组装生产的必备条件。因此,从总体上看,机械行业在海外投资对我国出口的带动作用是持续且长期的。特别是大型家用电器,这是典型的加工组装型产品,根据外经贸部的有关统计,家电行业投资带动出口的系数比其他产品高达20-30倍。金城集团的案例也显示,摩托车产品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后,大幅度地带动了该集团的出口:1997年海外销售收入250万美元,带动出口近150万美元;1998年海外销售收入近600万美元,带动出口达400万美元②。实证分析表明,机械行业由于技术与原材料、散件的高度结合,海外投资就可带来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2)轻工行业。严格地讲,轻工行业中也有属于机械行业的产品,区分出来的主要是体积较小的机械产品如自行车以及其他轻工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体积较小,出口运费没有体积较大的机械产品高,与海外加工的生产成本比,在国内的生产成本更低,因此这类产品的海外投资与出口很可能出现替代关系。也就是说,在国内生产此类产品后出口更经济,就很少会有企业再到海外投资生产;即使在海外投资并形成规模生产,对国家的出口带动作用也不大。(3)纺织服装行业。纺织服装业的投资主要是规避贸易壁垒,由于根据多种纤维协议,在投资国的出口配额已经用尽时,如果东道国尚有未使用的配额,投资国便可以使用。中国在纺织品领域受欧美出口配额的限制非常严重,因此不少的纺织服装企业到海外投资主要动机都是为了突破配额的壁垒,在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这种类型的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也要视情况而定:一次性投资建厂可以带动国内纺织机械的出口,但对出口贸易没有持续的带动作用;使用国内材料多的,可以促进国内原材料、面料的出口,但有原产地规定比例的国家对此也有一定的限制;在有的国家(地区)可以享有免配额、免关税的优惠,则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出口或向第三国出口。因此,纺织服装行业在海外的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扩大还是替代,兼而有之,目前尚未找到实证数据。超级秘书网 四、结论 1.综合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回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中的发展,以及中国海外投资与贸易的现状与特点,论述了中国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既存在互补又存在替代关系、中国的海外投资既有贸易创造效应又有贸易替代效应的理论。有意义的是这些互补和替代关系,或称贸易创造和贸易替代效应,在不同的投资领域、投资行业、不同的投资区域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是有所差异的。 2.就中国政府的初衷来讲,进行海外投资是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为了带动出口的增长。从目前看,只要是具有贸易创造效应的海外投资,政府都应该而且也会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3.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外直接投资决不仅仅只与对外贸易有关,而以往政府有关海外投资政策的制定大多以扩大出口为基点,所以是与海外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而非与贸易有关的海外投资政策。跳出我们思考的圈子,再一次强调海外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对建立中国的跨国公司、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都意义重大。 对外贸易论文:后金融危机时代对外贸易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应该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是世界各经济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河北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努力改变进出口贸易格局。但是,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改变观念、用足政策、调整结构等几方面提出了河北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对外贸易对策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的渊源 金融危机爆发后,从2008年的9月开始到2009年,全球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一路下跌。我国在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2009年更是每况愈下,出口、进口大幅减少。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直接导致河北省对外贸易由10年来保持的增长趋势转变为2008年第四季度的负增长。之后2009年度对外贸易更是一路下跌、萎靡不振,进口、出口均下降,且下降幅度在2009年度第三季度达到谷底。2009年第四季度之后,进口、出口减速放缓,初见经济回暖的端倪。 河北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和促进消费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对外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009年12月22日,由中国金融学会和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的“2009中国金融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主题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由此,“后金融危机时代”成为高度关注的具有历史范畴的关键词。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从现在危机低谷开始缓慢地回升,到下一个经济繁荣期的到来之前。 首先,后金融危机时代还有很多特征表现出不确定的因素,这种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稳固。危机爆发后,通过衰退、破坏消化矛盾,以期达到新的平衡,然后开始复苏。这一次危机从爆发开始,世界各经济主体就采取了大量的手段实施救援,致使经济开始复苏,但实际上危机本身的真正平衡还有待期望,基础不是很稳定。 其次,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河北省对外贸易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包括: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了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些做法不仅阻碍了有关国家自身经济复苏的步伐,也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是后经济危机时代贸易形式的一大特点。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河北省对外贸易策略 为应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调整,谋求新发展,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现河北省对外贸易的总体目标,我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继续发挥金融危机时期采取的“扩大内需,保持增长”的应对措施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世界经济繁荣时期,对外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衰退,对外贸易的萎缩也必将抑制经济发展。因此我省在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寒冬时,积极相应国家2009年政府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等政,确保我省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稳步发展。2.不断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我省出口已改变了传统的出口初级品为主,现在出口的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根据河北商务网最新数据我省出口商品比重较大的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钢材。但是出口的制成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较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仍需优化。 3.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 中国出口产品在遭遇越来越多以安全和环保为名义的技术壁垒的同时,反补贴、反倾销等新型贸易摩擦呈现出更加频密的态势。反补贴已成为我国贸易摩擦的热点,中国遭遇反补贴调查数量已居全球第一。据从河北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2010年1—6月份,我省企业与国外企业产生的贸易摩擦(国外贸易救济调查)20起,其中反倾销案8起、反倾销和反补贴案5起、保障措施调查案4起、特别保证措施调查案3起。涉案企业达到190家,涉案金额1.6亿美元。外贸企业应充分了解涉及本行业的本国国际贸易法律法规、WTO规则、出口对象国的法律、政策动向等,合理利用各种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企业要联合起来,同时政府也要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才能提高胜诉的可能性。超级秘书网 4.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风险 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三大贸易伙伴。但也是对我国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最多的国家。因此出口市场尽量多元化,积极开拓其他国家,降低遭受诉讼的风险。2006年,河北省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市场达到27个,不仅包括传统的美、日、韩、俄以及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还增加了以色列、伊朗、乌克兰和新加坡四个国家。 5.充分利用优势发展对外贸易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全省中环首都北京和天津市,东临渤海。河北拥有的海岸线和优质天然良港,为成本最低、最方便、运量最大的物流方式——海运创造了便利条件。 河北地处物产丰富,是农业大省,全国粮、棉、油集中产区之一。在农业方面,拥有畜牧业、蔬菜业和果品业的优势;在水资源方面,河北省海岸带总面积9000km2,具有发展海洋石油、海洋化工、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产业的天然条件。在工业方面,已经形成化工、医药、冶金、建材、机械、食品五大支柱产业。 河北省在环渤海经济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区域战略地位突出。特别是随着唐山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建设,河北将主动参与区域分工、服务环渤海,也必将成为区域综合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和动力之一。 三、结束语 河北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近年来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个别年度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发展受阻。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背景,对外贸易已恢复生机。河北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等优势,也将带动对外贸易更好发展。 对外贸易论文:对外贸易变化趋势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支撑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诸多内外部因素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受此影响,未来在中期之内(2010—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将可能出现重大变化,除总体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外,对外贸易产品、地区、贸易方式等都将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化。 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将出现重大调整 就影响外部环境出现重大调整的诸多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都将放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明的预计,2010~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4.2%)将比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4.7%)减少0.5个百分点左右。在国际贸易(包括服务贸易)方面,2010~2014年间预测的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5.6%)将明显低于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8.1%)约2.5个百分点。 所以,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的下降,将改变我国自新世纪以来外部需求不断扩张的状况,我国出口增长空间将有所缩小。 二是全球经济向再平衡方向调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美国采取了减少“双赤字”、提高储蓄率等政策,这些政策已开始取得了一定效果,2009年美国储蓄率开始由负转正,未来美国经济失衡的状况将进一步得到纠正,也会促使全球经济向平衡方向调整。 这种调整意味着,即使是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恢复到正常的增长速度,但由于美国等原来经常账户赤字较大的经济体将大幅减少赤字,从而这些经济体的进口增速慢于经济增速。 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调整,—方面使我国出口需求空间相对缩小,另一方面也会促使我国外贸长期顺差、内外经济失衡的状况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调整。 三是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出现新特征。由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下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出现上升的趋势。对我国而言,除受世界经济、贸易增速放缓而出现的普遍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外,还会因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受到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击。 过去几年,我国虽然遇到不少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但真正对我国实施的贸易制裁还是有限的。但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在资本密集型和高技术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对发达国家优势产业将形成越来越强的竞争,这种变化将对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造成实际损害,不但影响越来越多的工人就业,而且对发达国家核心利益造成影响。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由于出口产品结构快速提升和竞争力加强,就和美国发生过严重的贸易战。因此,可以预计,在中短期内,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摩擦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对我国出口的实际制裁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全球出口比重扩大,以及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仍会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与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持续存在,预计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会增加。 此外,以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安全和技术标准等为借口的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也不断增加,这同样也将制约我国出口空间。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未来也会出现一些有利于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变化。例如,我国加入wTO时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特保机制”)将于2013年底到期后终止,届时其他WTO成员方不能再运用此条款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另外,随着我国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减少以及对国际规则熟练运用能力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报复的能力也将增强,这也会迫使其他国家慎重考虑与我国的贸易冲突。 四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将减速。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自由化推动的,经过近20年的发展,除非有新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出现,否则经济全球化过程将趋于减速。 受此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格局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从总体上看,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将放缓;二是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向外转移制造业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关系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对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三是发展中国家内部有可能形成新的分工关系,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放缓导致的国际分工关系变化,将对全球中间产品的贸易规模和流向产生影响,对我国加工贸易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除了外部环境出现重大调整外,内部环境也将出现重大调整。在此,有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值得引起注意。 第一,我国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将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我国将开始出现由劳动力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转变。预计国内劳动力市场将开始出现“刘易斯拐点”,即原来长期存在的数量充足、工资较低、具有熟练技能、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供给将减少,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将出现一个较快的上升期。近年来陆续出现的“民工荒”、企业最低工资不断上调等现象已经说明我国已逐渐进入“刘易斯拐点”,今后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快。另外,土地、资源等要素也将出现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的情况,对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出口扩张约束也越来越强。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供给在今后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以人才为例,预计未来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国际性人才也会越来越多地流入我国,将大大改变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瓶颈。 总体看来,未来我国过去依靠低成本和大量要素投入的劳动密集型出口比较优势将逐渐削弱,而依靠高成本投入、技术密集型出口优势将开始形成,出口结构向高端升级速度将加快,这种变化也将促使我国由原来以增加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向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的集约型出口增长方式转变。 第二,国内经济政策将逐步向扩大内需方向进行调整。下一阶段,我国经济政策将着重向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方向进行调整,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 因此,对外向型经济有偏的鼓励政策将向无偏的中性政策转型,即逐渐减少对出口、外资的优惠鼓励政策,引导资源均衡地投向对内和对外经济部门,实现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实际上,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我国政策曾进行过类似的调整,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出口大幅下滑之后,为了稳定出口,部分政策又进行了回调。 预计未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消除之后,外贸政策还将按照上述方向进行调整,并且在环保、职工福利、安全标准等方面也会采取新的、更严格的措施。 第三,汇率和通货膨胀的新变化对贸易将产生很大影响。在我国经济出现“刘易斯”拐点之后,由于我国总供给曲线发生了变化,增加的超额货币供给不再会像过去那样,在带来产出(包括出口)增加的同时没有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转而会出现在产出增加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甚至较高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贸易账户将不会再出现长期、持续的顺差,简单地说,贸易顺差增加要么会推动国内物价水平上升,要么会推动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最终导致顺差向恢复基本平衡的方向变化。 此外,由于近年来土地、能源、公用产品和服务、原材料等价格都开始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更是出现了成倍的上涨,未来一段时间,这些价格将逐渐传导到生产成本上,使我国存在较大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未来我国将可能由原来的国内低于全球平均通胀水平转为国内高于全球平均通胀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变得比较昂贵,进口产品价格将变得比较便宜,也会促使外贸向基本平衡方向发展。 第四,扩大进口因素不断增加。一是到2015年左右,我国人均GDP将由3000多美元增加到5000美元甚至更高,这是消费结构升级最快的阶段之一,我国对国内不能生产的高端消费品、或发达国家掌握品牌的奢侈品等进口增加;二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制造业快速升级时期,对国外先进的高技术、装备等资本品需求在—定时期内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速;三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将使进口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将会使国内消费者增加对国外产品的采购;四是政策也会向有助于增加进口的方向调整,例如我国为减少过大的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会采取一些主动增加进口的措施。 我国对外贸易中期变化的主要趋势 第一,对外贸易总体增速将趋缓。预计从2010年到“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我国外贸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逐渐回落。在这段时间,以美元计算的贸易额,将以平均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贸易年增速将略高于国内GDP增速,也将高于全球贸易增速4个百分点左右。 据此计算,2015年,我国外贸规模将达到约4万亿的规模,在此期间,我国将一直保持全球最大贸易体的地位。从时间分布看,由于金融危机后外贸将出珊恢复性增长,加之外贸增长的惯性,因此未来几年外贸增速将大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第二,出口产品结构将加快升级。从中期看,我国出口产品向高端升级的能力将大大提高,有利于推动我国出口结构向高端的资本密集型、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很多对外贸易、尤其加工贸易是以代工方式组织生产的,由于我国不掌握设计、品牌、营销渠道等高增值环节,导致出口产品价格很低,未来我国出口产品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将大幅提高我国单位产品出口的价格和出口附加值。另—方面,由于国内成本上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制造环节的出口将遇到较大挑战,其生产可能出现向中西部地区以致向海外要素成本更低地区转移的趋势,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出口的比重将下降。 第三,加工贸易比重持续下降。加工贸易曾经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由于各项成本的增加和政策的调整,不利于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将不断增加,加工贸易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外转移的趋势将继续加快,并最终导致加工贸易在全部贸易比重继续减少。我们预计,到2015年左右,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全部出口的比重将下降到40%以下。 第四,顺差规模将明显缩小,贸易差额趋于平衡。下一阶段,受国际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将显著放慢;受国内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影响,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 总体看来,我国进口增速将高于出口增速,长期贸易顺差局面将得到较大改善,贸易顺差将减少,甚至存在个别年份出现逆差的可能性,预计到2015年左右,我国外贸顺差将大为减少甚至将趋于平衡。贸易顺差下降,将导致贸易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正转负,但也要看到,顺差下降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从而在—定程度上改善我国贸易的外部环境。 第五,我国与新兴市场和“金砖四国”的贸易将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取得很大进展,但发达国家仍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70%以上。 在中期内,一方面,从全球最终贸易产品需求看,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发达经济体,前者在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份额将会趋于上升,未来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地区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对发达国家出口比重将逐步下降,对新兴市场和俄、印、巴出口比重将上升。在进口方面,我国将加大从非洲、澳洲、拉美、俄罗斯等资源大国进口资源类产品。 另一方面,从基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国际贸易中间产品流向看,亚洲区内有可能形成更为精细的生产体系,我国在亚洲生产体系的地位将发生变化。因此,下一阶段,我国可能由原来接受欧美日韩等跨国公司投资、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生产、位于“雁行”模式中低端的分工体系,开始向对其他经济体投资、在其他国家从事加工贸易生产、位于“雁行”模式中高端的分工体系转变,相应的贸易流向也会由从发达国家进口上游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最终产品的流向,向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流向转变,从而会使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出现较快上升。超级秘书网 第六,贸易条件将得到一定改善。未来我国进出口产品价格也将发生较大变化。—方面,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之后,由于这类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加之我国逐渐进入技术、研发、品牌、渠道等具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以及我国影响国际价格的话语权增强,预计我国出口平均价格将会出现较大上升。 另一方面,我国对资源品进口虽然总量还会增加,但国内政策调整等因素将提高国内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对资源品进口增速将可能趋缓,此外全球资源品价格在经过前一时期的大幅上涨之后,难以出现新一轮快速上涨。 因此,从中期看,预计我国出口产品平均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并超过进口平均价格增速,我国贸易条件将扭转前一时期持续恶化的情况,而得到逐步改善。 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趋势探讨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支撑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诸多内外部因素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受此影响,未来在中期之内(2010—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将可能出现重大变化,除总体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外,对外贸易产品、地区、贸易方式等都将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化。 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将出现重大调整 就影响外部环境出现重大调整的诸多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都将放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明的预计,2010~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4.2%)将比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4.7%)减少0.5个百分点左右。在国际贸易(包括服务贸易)方面,2010~2014年间预测的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5.6%)将明显低于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8.1%)约2.5个百分点。 所以,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的下降,将改变我国自新世纪以来外部需求不断扩张的状况,我国出口增长空间将有所缩小。 二是全球经济向再平衡方向调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美国采取了减少“双赤字”、提高储蓄率等政策,这些政策已开始取得了一定效果,2009年美国储蓄率开始由负转正,未来美国经济失衡的状况将进一步得到纠正,也会促使全球经济向平衡方向调整。 这种调整意味着,即使是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恢复到正常的增长速度,但由于美国等原来经常账户赤字较大的经济体将大幅减少赤字,从而这些经济体的进口增速慢于经济增速。 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调整,—方面使我国出口需求空间相对缩小,另一方面也会促使我国外贸长期顺差、内外经济失衡的状况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调整。 三是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出现新特征。由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下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出现上升的趋势。对我国而言,除受世界经济、贸易增速放缓而出现的普遍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外,还会因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受到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击。 过去几年,我国虽然遇到不少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但真正对我国实施的贸易制裁还是有限的。但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在资本密集型和高技术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对发达国家优势产业将形成越来越强的竞争,这种变化将对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造成实际损害,不但影响越来越多的工人就业,而且对发达国家核心利益造成影响。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由于出口产品结构快速提升和竞争力加强,就和美国发生过严重的贸易战。因此,可以预计,在中短期内,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摩擦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对我国出口的实际制裁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全球出口比重扩大,以及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仍会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与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持续存在,预计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会增加。 此外,以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安全和技术标准等为借口的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也不断增加,这同样也将制约我国出口空间。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未来也会出现一些有利于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变化。例如,我国加入wTO时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特保机制”)将于2013年底到期后终止,届时其他WTO成员方不能再运用此条款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另外,随着我国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减少以及对国际规则熟练运用能力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报复的能力也将增强,这也会迫使其他国家慎重考虑与我国的贸易冲突。 四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将减速。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自由化推动的,经过近20年的发展,除非有新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出现,否则经济全球化过程将趋于减速。 受此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格局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从总体上看,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将放缓;二是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向外转移制造业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关系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对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三是发展中国家内部有可能形成新的分工关系,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放缓导致的国际分工关系变化,将对全球中间产品的贸易规模和流向产生影响,对我国加工贸易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除了外部环境出现重大调整外,内部环境也将出现重大调整。在此,有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值得引起注意。 第一,我国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将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我国将开始出现由劳动力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转变。预计国内劳动力市场将开始出现“刘易斯拐点”,即原来长期存在的数量充足、工资较低、具有熟练技能、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供给将减少,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将出现一个较快的上升期。近年来陆续出现的“民工荒”、企业最低工资不断上调等现象已经说明我国已逐渐进入“刘易斯拐点”,今后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快。另外,土地、资源等要素也将出现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的情况,对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出口扩张约束也越来越强。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供给在今后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以人才为例,预计未来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国际性人才也会越来越多地流入我国,将大大改变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瓶颈。 总体看来,未来我国过去依靠低成本和大量要素投入的劳动密集型出口比较优势将逐渐削弱,而依靠高成本投入、技术密集型出口优势将开始形成,出口结构向高端升级速度将加快,这种变化也将促使我国由原来以增加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向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的集约型出口增长方式转变。 第二,国内经济政策将逐步向扩大内需方向进行调整。下一阶段,我国经济政策将着重向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方向进行调整,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 因此,对外向型经济有偏的鼓励政策将向无偏的中性政策转型,即逐渐减少对出口、外资的优惠鼓励政策,引导资源均衡地投向对内和对外经济部门,实现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实际上,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我国政策曾进行过类似的调整,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出口大幅下滑之后,为了稳定出口,部分政策又进行了回调。 预计未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消除之后,外贸政策还将按照上述方向进行调整,并且在环保、职工福利、安全标准等方面也会采取新的、更严格的措施。 第三,汇率和通货膨胀的新变化对贸易将产生很大影响。在我国经济出现“刘易斯”拐点之后,由于我国总供给曲线发生了变化,增加的超额货币供给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带来产出(包括出口)增加的同时没有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转而会出现在产出增加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甚至较高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贸易账户将不会再出现长期、持续的顺差,简单地说,贸易顺差增加要么会推动国内物价水平上升,要么会推动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最终导致顺差向恢复基本平衡的方向变化。 此外,由于近年来土地、能源、公用产品和服务、原材料等价格都开始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更是出现了成倍的上涨,未来一段时间,这些价格将逐渐传导到生产成本上,使我国存在较大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未来我国将可能由原来的国内低于全球平均通胀水平转为国内高于全球平均通胀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变得比较昂贵,进口产品价格将变得比较便宜,也会促使外贸向基本平衡方向发展。 第四,扩大进口因素不断增加。一是到2015年左右,我国人均GDP将由3000多美元增加到5000美元甚至更高,这是消费结构升级最快的阶段之一,我国对国内不能生产的高端消费品、或发达国家掌握品牌的奢侈品等进口增加;二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制造业快速升级时期,对国外先进的高技术、装备等资本品需求在—定时期内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速;三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将使进口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将会使国内消费者增加对国外产品的采购;四是政策也会向有助于增加进口的方向调整,例如我国为减少过大的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会采取一些主动增加进口的措施。 我国对外贸易中期变化的主要趋势 第一,对外贸易总体增速将趋缓。预计从2010年到“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我国外贸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逐渐回落。在这段时间,以美元计算的贸易额,将以平均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贸易年增速将略高于国内GDP增速,也将高于全球贸易增速4个百分点左右。 据此计算,2015年,我国外贸规模将达到约4万亿的规模,在此期间,我国将一直保持全球最大贸易体的地位。从时间分布看,由于金融危机后外贸将出珊恢复性增长,加之外贸增长的惯性,因此未来几年外贸增速将大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第二,出口产品结构将加快升级。从中期看,我国出口产品向高端升级的能力将大大提高,有利于推动我国出口结构向高端的资本密集型、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很多对外贸易、尤其加工贸易是以代工方式组织生产的,由于我国不掌握设计、品牌、营销渠道等高增值环节,导致出口产品价格很低,未来我国出口产品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将大幅提高我国单位产品出口的价格和出口附加值。另—方面,由于国内成本上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制造环节的出口将遇到较大挑战,其生产可能出现向中西部地区以致向海外要素成本更低地区转移的趋势,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出口的比重将下降。 第三,加工贸易比重持续下降。加工贸易曾经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由于各项成本的增加和政策的调整,不利于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将不断增加,加工贸易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外转移的趋势将继续加快,并最终导致加工贸易在全部贸易比重继续减少。我们预计,到2015年左右,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全部出口的比重将下降到40%以下。 第四,顺差规模将明显缩小,贸易差额趋于平衡。下一阶段,受国际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将显著放慢;受国内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影响,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 总体看来,我国进口增速将高于出口增速,长期贸易顺差局面将得到较大改善,贸易顺差将减少,甚至存在个别年份出现逆差的可能性,预计到2015年左右,我国外贸顺差将大为减少甚至将趋于平衡。贸易顺差下降,将导致贸易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正转负,但也要看到,顺差下降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从而在—定程度上改善我国贸易的外部环境。 第五,我国与新兴市场和“金砖四国”的贸易将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取得很大进展,但发达国家仍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70%以上。 在中期内,一方面,从全球最终贸易产品需求看,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发达经济体,前者在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份额将会趋于上升,未来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地区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对发达国家出口比重将逐步下降,对新兴市场和俄、印、巴出口比重将上升。在进口方面,我国将加大从非洲、澳洲、拉美、俄罗斯等资源大国进口资源类产品。超级秘书网 另一方面,从基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国际贸易中间产品流向看,亚洲区内有可能形成更为精细的生产体系,我国在亚洲生产体系的地位将发生变化。因此,下一阶段,我国可能由原来接受欧美日韩等跨国公司投资、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生产、位于“雁行”模式中低端的分工体系,开始向对其他经济体投资、在其他国家从事加工贸易生产、位于“雁行”模式中高端的分工体系转变,相应的贸易流向也会由从发达国家进口上游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最终产品的流向,向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流向转变,从而会使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出现较快上升。 第六,贸易条件将得到一定改善。未来我国进出口产品价格也将发生较大变化。—方面,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之后,由于这类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加之我国逐渐进入技术、研发、品牌、渠道等具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以及我国影响国际价格的话语权增强,预计我国出口平均价格将会出现较大上升。 另一方面,我国对资源品进口虽然总量还会增加,但国内政策调整等因素将提高国内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对资源品进口增速将可能趋缓,此外全球资源品价格在经过前一时期的大幅上涨之后,难以出现新一轮快速上涨。 因此,从中期看,预计我国出口产品平均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并超过进口平均价格增速,我国贸易条件将扭转前一时期持续恶化的情况,而得到逐步改善。 对外贸易论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论文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协同作用理论依据 虽然,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都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说明了出口贸易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原理,进口国可以借助对外贸易消除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行业短板,有效降低社会整体生产成本之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会得到一定提高。因此,进口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作为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对于认清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只要是国家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开展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将启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协同作用实证分析 1.对外贸易与GDP依存关系 进出口额可以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规模,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从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呈高速增长趋势,从2004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95539.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258212.3亿元,增长了近2倍。虽然在2008年前后由于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再加上国际市场紧缩,对我国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2009年金融动荡结束,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量继续增长,2010年增长到历史最高水平,所以这10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几乎呈大幅度增长的态势(见图1)。同样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呈持续增长趋势,从2004年的GDP总额159878.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GDP总额566130.18亿元,增长超过2倍,且每年持续增长,2013年增长到最高水平,所以这1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态势。综合进出口总额增长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数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GDP的增长量下降时(2009年),对外贸易发展受制约,当GDP的增长量持续上升时,对外贸易呈持续上涨趋势。二者这种较为密切的依存关系表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会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会在国内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发展。 2.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变动关系 对外贸易依存度(FTR),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说明一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关联程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从2001年到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持续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59.767%增长到2006年的65.17%,增长了5个百分点。在2008年前后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紧缩,我国外贸依存度有所波动,但是在2009年金融动荡结束,我国外贸依存度开始回升,2010年继续增长,2012年开始回落,主要是我国经济转型政策的调整,更注重增长质量,数量上放缓。而同样的变化体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上,在2006年我国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在2008年前后增长的速度放缓。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经济增长的变化说明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即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变化一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越快,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出口贸易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进口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吸引外资等等,所以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内经济的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在价值形态上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增加。其衡量指标可以采取总量形式也可以采取人均形式。总量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人均指标一般采取人均国名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总值增长率,有时也采用人均消费数量增长率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进出口贸易的近10年的变化我们发现,2004-2013年对外贸易出口额和对外贸易进口额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3)。只是在2009年出现了拐点,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的贸易都产生了影响,导致我国2009年进口和出口额下降,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经过1年的调整,2010年全球贸易环境变好,我国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又恢复了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对外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可以直接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实现GDP的增长,而进口贸易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原材料,大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本国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生产,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进口贸易规模远小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间接的,所以我们在扩大出口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进口,进口的产品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会有所不同,应适度增加资本、技术等的进口,把进口技术和设备放到主要位置,避免重复进口,发挥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实现经济和贸易的均衡和谐发展。在注重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重视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形成双向对流的贸易增长格局和动态贸易平衡,充分发挥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升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三、结论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出口贸易在增加GDP的同时,进口贸易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考虑资源、环境等因素,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为加快经济发展,在加大投资和消费的基础上应合理的发展国际贸易,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使国际贸易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肖艳红 于永新 对外贸易论文:提高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一、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 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进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出口商品价格要全面反映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鼓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规范出口秩序,遏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和恶性竞争。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抓住当前国际石油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适时扩大原油进口,充实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进一步提高进口的便利化程度,适当减少进口自动许可目录产品。抓紧研究进口信贷、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为促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创造条件此外,实施科技兴贸工程,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科技兴贸工程是商务部13项重点工程之一,通过建设一批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运用政府相关的特殊政策,如典型的技改贴息以及新型产品的研发和资助等,在最大程度上的鼓励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以及再创新,进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 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国外贸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外乎是外贸企业利润的提高,因此,在我国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转变期职能,即是必从过去的外贸经营者转变为外贸宏观调控者,从直接的行政干预转变为通过汇率、关税等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进而通过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提高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简单而言,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必须有所改变,必须要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简单来说,政府在改变职能后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明确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一切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要逐步推行股份制,朝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使外贸企业真正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 3、开展工贸、技贸、农贸结合,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 4、抓紧出口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出口,提高外销价格,从而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 5、加强经济核算,节省费用开支。 6、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7、提高企业素质,特别是提高外贸工作人员的素质. (三)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来看,出口导向战略是我国的现行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战略,由于该战略使得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并没有与对外贸易数量同种程度增长,这也使得粗放型经济贸易增长方式容易出现,从而影响了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力。因此,实行平衡型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是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国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资源稀缺,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国外的优秀资源。同时,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正在加强,我国对世界各国的依赖性和竞争性也在逐渐加强。所以,我国还要将竞争优势作为自己的导向,通过增加对外经济贸易,增大就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要根据目前国家的经济的以及国情,因地制宜的制定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也即是应该实际努力的去发挥出我们所具有的资源优势,通过优势导向,吸引国际投资,进而达到发展金融等相关行业的目的。不仅如此,我国政府应该鼓励各企业及个人去培植资本优势,从而去尽快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的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实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田靓 单位:渤海大学经法学院 对外贸易论文:上市公司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一、公司股利分配理论及政策 股利分配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用于再投资的一项重要政策,按照国际惯例,公司要按照盈利的一定比例,分配给投资者。股利分配是公司经营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因此,上市公司非常重视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通常会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对各种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种符合本公司特点与需要的股利分配政策予以实施。股利分配重要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不仅是一种分配方案,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化往往是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信号,这些信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市场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性越强,这种传递方式越有效、成本越低。因此,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政策时,相当慎重。以免投资者误读,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二、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概况与特征 目前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了两者兼有的分配模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通常在公布股利分配方案的同时公布转增和配股方案,使得转增和配股也带上了分配的色彩,也常被看作是股利分配的一种形式。主板股利类型可划分四种。 1、配发股本:配股股票是指上市公司以一定的价格向原股东配售新股。配股实际上相当于增发股票,它并不影响本期收益,由于所有股东以低于市价同比例配股,股票将被稀释,股票价格将相应下降。 2、转增股本:转增股本是指上市公司将公积金转作股本。转增股本只是在公司权益结构不同项目间的内部调整。因此与送红股一样,转增股本后每位股东拥有的股票价格总额不变,而拥有的股票绝对数增加,从而股价将下降。 3、派发股利:上市公司所派发的股利具体又可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现金股利是指上市公司以公司的留存收益向股东发放现金作为投资回。现金股利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股票股利是公司将留存收益以发放股票的方式发放给股东。股票股利并不减少公司的股东权益总和,只是在减少留存收益科目的同时,增加了股本科目。 4、不分股利:不分配是指上市公司不进行留存收益的分配,由于我国历史遗留的股权分置问题的影响,很多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凭借其绝对控股地位,拒绝进行股利分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2006年5月8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治理办法》规定,希望此举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以前普遍存在的不分配现象。 三、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 2009年,我国经济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率先引领世界经济走上复苏之路。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一路高歌猛进,至20009年11月上证综指摸高到3465点。各上市公司赚得锅满盆满,业绩整体大幅度上升。上市公司派现极为慷慨。具不完全统计,在全部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年中,有近百分之七十实现盈利。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重“高送”“高转”,轻现金分红:随业绩增加,不分配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以转增、同时派现和送股、三种形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派现和转增、转增和送股、派现和送转多种形式。不过我国上市公司中有相当多公司,不重视股民的现金回报,除了不分配股利外,也有的上市公司不注重现金股利的发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喜好炒高送配题材的股票,跟这种理念有很大关系。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现金股利比较受欢迎,投资者把现金股利视为最直接、最稳定的投资收益。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股本扩张或者“圈钱”需要,在股利分配方案宣布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配股、公积金转股等扩张行为,从理论上讲,“转股和配股不属于股利分配范围。而现金股利作为给上市公司投资者超过国库券利率的较高现金回报,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承担较高风险的一种补偿”。 2、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讲,连续的、稳定的股利政策,是对股民负责,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回报预期的指向,是上市公司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的展示,也是企业形象的一种体现。在西方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尽量保持现金股利的稳定性,保持鼓励政策前后的一致性,以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形象。只有在管理层确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企业的盈利会发生变动时,才愿意改变股利政策。但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短期行为严重,随意性较大,不仅在现金股利分配原则上缺乏稳定性,而且分配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上市公司很少考虑随意性的股利政策给公司形象带来的损害。上市公司忽视股利政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远见卓识。 3、不参与股利分配:近几年,证监会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对上市融资提出了许多硬性条件,做出了不分红上市公司不允许融资的规定,扭转了过去很多上市公司不分红的局面。但是现在仍有部分公司甘当铁公鸡,令投资人失望。我国上市公司一直不注重现金股利的发放。但是个别上市公司常常以假账的形式欺骗投资人,为其不分红制造借口。这些“铁公鸡”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具不完全统计,我国主板市场每年仍有近百分之十的上市公司,一毛不拔。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不参与股利分配是很少见到的。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动机分析 随着创业板企业年报的相继披露,在”高转送”噱头的刺激下,创业板个股气势如虹。一时间,高送转成了“印钞机”。 1、高送转乱像 (1)“惊艳”第一幕:2010年1月26日,同花顺公布了10转10派3元的分配方案。创业板高送转大幕正时开启,当日该股开盘即被封至涨停。在此股带领下,创业板气势如虹。许多投资者也蜂拥跟盘,在高送转光环之下,同花顺出现一轮上涨行情,股价一度摸高至100.10元。短短的两个月,同花顺股价大涨31.19%。 (2)史上最“牛”公司:2010年3月18日,创业板新贵神州泰岳推出A股史上最耀眼的分配方案——“10转15派3元”。这一方案令其他高送转上市公司黯然失色,当年西飞国际10转12的分配方案与之相比相形见绌。其股价更是一路爬升到200多元,时间也只有仅仅两个多月,涨幅高达百分之四十多。这一股价超过茅台,成为A股最高的股票。在其带领下,A股中共有143家公司推出10转5以上的分配方案。 (3)“蝴蝶”效应:创业板风生水起,至2010年4月16日,创业板大部分股票采取了高送转分配方案。大都推出10转5以上的分配方案,还有二十多家公司推出10送5以上的分配方案,包括九州电器、华谊兄弟在内的18家创业板公司,均推出了10转10以上的高送配方案。网宿科技、汉威电子、日宝通带、也紧跟其后。 (4)黑色“滑铁卢”:高送转方案虽千差万别,但股价大幅跳水的结果却相同。同花顺除权除息日,当日大跌6.11%。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汉威电子和宝通带业,除权除息日,两支股票均大跌百分6%,汉威电子成交额也被放大至近3亿元的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该股上市首日的成交额5.16亿元。而当日该股换手率更是达到了32.25%。而此后一日,宝通带业迎来除权除息日,在当日该股勉强以0.53%的微红收盘,但次日则股价大跌,跌幅高达9.53%。 2、高送转动机分析: 毋庸置疑,在创业板的一百多家上市公司中,科技含量高,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公司还是存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上市公司质地和经营都不突出,鱼龙混杂。却都采取高送转分配方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动机。 1、主力为了出货:”高送转”并非创业板的专利,热衷参与者,也不仅仅是业绩优良的公司。难道真的是高额回报投资者?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年沪市送转冠军新安股份是一家经营管理都不是令投资者满意的公司,从公布的资料看,今年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百分之九十,盈利能力大减,抗风险能力较差,但就是着么一只公司也采取了大比例的”高送转”方案,同样情况的还有美都控股,该公司整体毛利率为8.8%,比2008年略增长0.23%,该公司3月27日公布的10转12派0.3元的分配方案远超市场预期,基本每股收益0.29元。但其盈利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美都控股的高送转显然没有基本面的支撑。美都控股”高送转”预期的炒作始于2月份。具内部人士透露在公司高送转之前,就有超大户资金潜伏在其中,从大智慧大户资金买卖盘可以看出。在推出高送转预案的次日,主力资金就大举卖出流通盘的0.84%。当日该股大户和超大户均呈减仓之势,而从3月30日至4月21日,美都控股资金净流出1.81亿元,占到流通盘的6.3%,这一比例在同期地产上市公司中高居第一位。 2、为限售股解禁提供契机:定向增发有一定的锁定期,长期持有相关股票的系统性风险比较大,而利用”高送转”,博得市场的欢迎,使得参与增发的投资者有机会实施退出机制。上市公司适时推出”高送转”就是为限售股解禁提供契机。在创业板的一百多家公司中,以九州电器为例,自该公司在推出10转10派1元的诱人分配方案,随即该公司行情的启动,股价一路飙涨,在此后的不到一个月,九州电器就有近百万股此股份解禁上市流通。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建峰化工。该公司在3月3日公布10转5的高送转方案。但公司2009年的业绩难言理想。2009年建峰化工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43.7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25%,每股收益0.6元。 这或与该公司2009年的增发有关。 3、为获取高额回报: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回报,不惜花重金买消息,第三大基金公司对中国卫星的参与就足以说明。也可见机构资金对高送转行情的踩点精准。在去年的十一月份,中国卫星的股价就表现出异常的兴奋,这家基金在低位加仓,不久,中国卫星10转10派0.5元的分配方案。当日中国卫星尾盘被持续大单封至涨停,全天成交总额为2.86亿元。而从当日龙虎榜可以看到,4家机构席位位于买入榜的前五位,累计买入6126.6万元。而卖出榜只有一家机构席位,卖出2200万元。而这与当日超大户增仓4121万元大致相符。而此后中国卫星涨幅已经达到52.75%。其间踩点精准的,获取高额回报是有着广泛背景的三只基金。 五、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效应分析 1、题材炒作:“高送转“作为一种炒作的题材,只具有炒作的投机价值,并不具有投资价值。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公司公布”高送转“之前,主力资金会提前布局,再借助高送转炒高股价,吸引散户追涨。所以普通投资者在投资高送转股票时还是要慎重。而市场对于创业板的“高送转”现象,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成长下的高送转方案是众望所归,企业和投资者都需要高送转 2、缺乏监管:从现有的法规制度看,似乎还找不硬性指标的监管规定,一般来说,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莫名其妙的“高送转“,交易所等相关部门可能会电话上市公司询问理由,但是在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明确说法需要禁止,而上市公司采用资本公积金转增等方式也比较隐蔽。虽然”高送转“常常在市场掀起风浪,但相对而言却并无太多约束机制,从长运发展来讲,适当的监管利于股市的更加健康的成长。 3、数字游戏:让投资者了解“高送转“背后的数字游戏,表面上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多了,实际上不会给投资者也不会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现实中,公司之所以能够“高送转”,往往是因为其高溢价发行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公积金,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实质就是把从广大投资者手中募来的资金,用于扩张股本而已,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因此,“高送转”往往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高成长需要将利润和公积金转增股本,“高送转”本身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回报。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高比例转增预案主要是IPO超高价发行所致。而这些钱实际上都是二级市场上投资者自己的钱,现在这些多出来的资金只是又被重新分配了。现金分红才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真正回报。 对外贸易论文:对外贸易发展问题与应对路径 本文作者:侯德文、林维柏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株洲市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日用瓷及电磁器、未锻轧锌铅银铟钨等、无机碱硫酸盐碳化物等、涡轮喷气及螺桨发动机、铁道机车及配件、摩托车、烟花爆竹、刀头、机器切削刀片、滚动轴承、火花塞等。以上十种商品出口占2003年出口总量的79.24%,占2006年出口总量的89.02%,2009年出口总量的75.66%。这些产品所在产业多属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使株洲市面临着较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不利于株洲市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株洲市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工业用品,日用消费品除日用瓷及电磁器、烟花爆竹外所占比重较小。2010年,株洲市棉浴巾出口额仅为31万美元,而进出口总额达69330万美元。2009年株洲市农产品出口额仅为53万美元,2010年降至13万美元。 株洲市相对周边城市而言加工贸易企业较少。2010年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仅为16家,郴州为30家,长沙达到70家。2012上半年,有业绩的加工贸易企业仅有11家。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大多集中在城区,所辖5县市中醴陵市有2家,其他县为空白。近年来加工贸易在株洲市外贸中所占比重一直不高,2008年占6.29%,2009年占4.45%。株洲市对外贸易对一般贸易依赖性较强。2008年株洲市加工贸易额为7217万美元,同期一般贸易额达107416万美元;2009年加工贸易额为5161万美元,一般贸易额达108374万美元。株洲市对外贸易方式严重不合理性。 株洲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宏观层面的对策 ⒈优化商品结构 株洲市外贸商品结构存在着不平衡性,影响到株洲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株洲市要依托两型社会建设的良机,不断调整和优化商品结构。要逐步淘汰资源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对农产品经营的投入力度。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壮大农产品产业,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控制好进口商品结构,鼓励企业进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技术型产品和设备。株洲是一座新型工业化城市,要大力引进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和先进技术,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 ⒉优化产业结构 株洲市产业结构存在着严重失衡问题。2010年株洲市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9.7%、58.5%、31.8%。株洲市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的比重;要依据株洲市农业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对株洲县和炎陵县特色蔬菜出的扶持力度,依托特色蔬菜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调整工业结构,以5115工程为依托,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已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 ⒊优化贸易方式 株洲市对外贸易方式存在着不平衡性,以商品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比重较低。株洲市要积极优化贸易方式,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株洲市工业园区众多,但尚无加工贸易专门园区。株洲市要积极规划和构建加工贸易园区,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为发展加工贸易创造便利条件。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战略,完善相关政策,发展适合株洲市情的信息、文化等服务产业,促进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 ⒋完善对外贸易配套服务 一是要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网络,降低外贸企业物流成本。目前株洲市大部分企业海运出口货物需要用汽车运到长沙霞凝港装船,增加了企业进出口成本,给外贸企业造成诸多不便。株洲市要加大铜塘湾港区的改造力度,增强其货运能力,以铜塘湾港区为依托建设外贸物流园区,以减少外贸企业物流成本。二是要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进一步支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开拓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鼓励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企业的收汇风险。三是要搭建外贸企业客户开发平台,利用会展的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会,扩大其客户资源。2011年,株洲西迪硬质合金有限公司通过参加美国、荷兰、英国的展览,获得557万美元的出口订单,增长了近2倍。这一案例充分证明通过政府各项扶持政策有助于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对外贸易。株洲市要构建服务于本地外贸企业的专用电商平台,对外贸企业提供线上和线下的撮合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化不足的问题。四是引导外贸企业建立行业协会机制,通过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外贸风险,共同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二)微观对策 ⒈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践 开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践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要在内部大力践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要在生产经营中贯穿国际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将绿色观念融入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废旧产品的处理等环节,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实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消耗的最小化、排放物的减量化甚至零排放。开发、生产和销售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害的产品,积极开展绿色营销活动,提升企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认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应对国际贸易保护壁垒。 ⒉加大投入,提升国际竞争力 外贸企业要加大各方面投入,走科技兴贸之路。一是增加资金投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株洲市绿色农产品出口市场前景良好,但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价值低等问题,农产品经营企业要对农产品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要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要加强相关人才培养,要依托株洲市高校优势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适应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⒊积极开拓新市场,优化市场结构 株洲市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对新兴的东盟、非洲等市场的开发有限。株洲市外贸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巩固原有市场,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新兴市场,从而化解企业在传统出口市场上遭遇的激烈竞争,并有效规避贸易壁垒,促进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要调整国际营销思路,有条件的企业要适时开展跨国营销,通过在国外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的方式延长价值链。目前株洲市尚无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鼓励重点企业尝试走出去战略,通过国际化经营规避贸易保护壁垒,获取更多利润。 对外贸易论文:对外贸易商务英语论文 一、概念介绍 (一)商务英语的概念。所谓商务英语指的是在职场生活当中所使用的英语,其内容主要是涉及商务活动的全部内容。从字面上看“商务英语”是由“商务”和“英语”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英语”在其中仅占到了4成,可见“商务”在整个概念当中的重要性。商务英语首先应该是以英语基本功作为基础的,在提高英语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再去强调商务。学者戴尔将学习英语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背诵阶段,第二阶段是习惯阶段,而商务英语正是处于习惯阶段之后才可以进行商务英语的学习。 (二)对外贸易的概念。所谓对外贸易指的是将我国做为主体,和各个国家之间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对外贸易从本质上来说也具有交易的本质特点,而商务英语的交易过程当中主要涉及到的商品的宣传、商品议价、相互信任的建立等等过程。对外贸易活动是不同国家和商人之间开展经济交流的活动,而在此活动当中最为重要的是交流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语言,如果语言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没有办法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对外贸易也就没有办法持续进行下去。英语在大多数国家的对外贸易当中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所以商务英语的重要性也就不容置疑了,商务英语以其职业化、专业化在对外贸易当中充当着基本的交流和媒介的关键作用。 二、商务英语的特点分析 (一)商务英语具有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其语法的形式、所具有的背景知识、商务词汇、商务内涵。 (二)在英语的应用当中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实用性的,主要体现在了用词的简洁、规范、容易理解上,在商务英语当中常用词是商务英语首先选择的内容,它是保证语言通用性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各个国家能够达成共识的关键工具。 (三)商务英语不管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文体上都是非常的复杂和规范的,这点在商务合同上体现的是最为明显的。 (四)商务英语是以陈述事物做为根本的,所以在表达上更加的倾斜于明确和具体的表达方式,词语和句子的使用上更为注重直接的表达,做到了尽量的规避含糊语句的出现。 三、对外贸易当中商务英语发挥的作用 (一)在对外贸易当中使用商务英语利于新技术成果的获取和交流。现在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知识引来时代的时期,那么知识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进行分析。假如在某一商品当中有着一定的科技精华及知识的凝聚,那么这些科技精华和知识凝聚在对外贸易的过程当中就会成为竞争的主要动力。在对外贸易的实施当中,贸易交流的双方一直在进行着信息、思想、语言的交流和传递,在这一过程当中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新的技能。作为科技人员在对外贸易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自己所熟知的商务英语将我国的技术和科技精准的翻译给对方。同时产品在进行翻译之后,再经过不断的加工和完善之后,商务英语是能够及时的将完善后的信息进行表达的,这对于更好的了解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的发展情况是非常有利的。这些对于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互相对新技术的推广和学习,可以实现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借鉴,同时还能够在借鉴的基础上将本国的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最后创造出更高的利润。 (二)在对外交流当中,商务英语搭建起了各国之间交流的桥梁。英语作为全球性的通用语言,在各国的交流过程当中已经得到了很高程度的认可,并且其重要性已经被各国所认同。根据知名语言学家所进行的初略估计,在全球的范围内,除去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之外,世界上还与超过十亿的人能够能熟练的进行英语的使用。再有,在各种商务活动当中、全球性的贸易活动当中有超过七成是利用英语来进行洽谈、沟通的。我们知道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一体化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着,这就使得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当中所具有的作用表现的更加明显,而普通英语因为其实用性不强的特点已经没有办法和现在多元化的经济社会相适应,这时候兼具了创新和实用的商务英语的重要性就更为凸显了。在以商务知识、商务背景作为基础的时候,当中的交际技能、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商务英语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的,所以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当中既充当着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还充当着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其正确的使用可以有效的规避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误解,能够有效的维系贸易双方的关系。 (三)使用商务英语可以有效的减少在对外贸易当中出现的摩擦,保证经济更好、更稳定的发展。企业对国家市场的了解及对商品的了解都是商务英语的一个重要功能,同时商务英语也在对外营销当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世界市场上,基本上多数的商务活动和外贸洽谈所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同时英语也在电传、信件当中是主要的语言方式。在对外贸易的电传当中商务英语的正确使用要做到在所有的环节上用词的精确、要保证语句的严谨,商务英语的使用当中要尽量的保证术语的专业性和行话的专业性,要避免因为用语问题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所以说正确的使用商务英语是能够有效的减少对外贸易双方之间的摩擦的,同时还能够对合作中的问题做到有效的处理,促进合作关系的达成。再有当在对外贸易的过程当中,双方出现摩擦的时候,处理问题的律师就需要使用商务英语来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当中,律师为了对双方国家的法律用词格式及习惯做到了解,是需要对各个国家的有关法律文件进行查阅的,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够让本国在对外贸易当中的利益做到很好的保护,最后一点,商务英语还能够在国家谈判当中、合同签订的过程当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是能够促进对外贸易的发生的,那么也就是说其是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 四、总结 商务英语作为对外贸易当中的基础性语言工具,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商务英语涉及到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既有交际技巧、风土人情,也有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等,实际上商务英语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职业语言,是专门用途英语当中的一种。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语言,在对外贸易当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决策,充当着交易双方的交流工具,架起了对外贸易双方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作者:詹洪华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对外贸易论文: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论文 一、我国能源对外贸易形势 我国的能源消费量总数逐年增加,能量消费的年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没降低在10%之下。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量消费弹性系数的增加,使得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的提升。而通过能源的对外出口,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能源供应大国。受到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在能源对外贸易之中,担任了能源需求大国和能源出口大国的双面角色。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得到了加强,但我国对于能源使用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优化。近年来高污染、高耗能和能源型产品都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从我国能源工业的总体来看,出口比例更倾向于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我国出口的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型产品相比其他国家的价格更为低廉,而对这种产品的出口,实际上是变相地在对能源资源进行出口。 二、我国能源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一)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并相互依存的,产业结构在优化过程之中,会受到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而这种反作用的影响能够及时对产业结构的失衡情况进行弥补,并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从而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这种良性循环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更为明显,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以开放为主,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清楚地认清世界环境的压力,从而对外部条件加以利用,让国家的产业结构由原本的封闭体系,从而交叉在世界市场分工格局之中。在对国际环境所提供的机会进行及时把握,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业结构进行不断升级的过程之中,加强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从而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战略。 (二)我国的能源需求结构 经济发展能够对能源消耗造成重要影响,而我国的产业结构更为偏重于重工业,但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从而造成环境问题严重,能源供给紧张。我国的能源需求结构和能源生产结构不平衡,能源生产地往往距离能源需求地较远,而长距离、大规模的能源运输,在加重能源负担的同时,也引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对能源需求结构的调整需要先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加快对服务业的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就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国的服务业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而能源需求结构的调整还需要以开源节流为主,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和新兴能源的利用,从而减轻能源需求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三)能源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 能源供应环节上的缺口,使得能源更为紧张,而从能源消费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重工业始终占据全国能源消费比重70%左右。而近些年来工业消耗能源的比重正在逐年提高,而随着重化工业的不断发展,重化工业也将扩大对能源的需求。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降低能效消耗强度,并且减轻污染强度。以我国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阶段。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也将得到优化,而重化工业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将有利于能源协调发展。因此能源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必然性,二者在发展过程之中都会对重化工业造成影响,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 (四)能源经济运行问题 我国的能源需求正处于长期增长的过程之中,而能源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将是对能源供应的重大挑战。因此我国将进一步寻求全新的供应途径和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除了要求国民收入的快速平稳增长,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作为发展方向,以加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在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会对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从而对能源经济运行问题加以解决。 我国能源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加强二者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从而有效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作者:李颖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对外贸易论文:韩国对外贸易影视文化论文 韩国影视产品的海外出口一直受到影视界的关注,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力鼓励影视出口,并在亚洲形成了“韩流”现象。韩国电视剧市场以亚洲为核心,覆盖亚洲、美洲、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韩剧出口额仅为800万美元,2011年则达到了1.58亿美元,基本保持每年10%的增长率。影视产业已经超过传统产业,成为韩国增长趋势最强劲的产业。 一、韩国影视文化对外贸易的成功机制 近年的韩国文化对外贸易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还把韩国文化成功传播到亚洲乃至世界,造就了席卷全球的“韩流”现象,使韩国一跃成为文化强国,其中,韩国的影视文化贸易充当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开路先锋。 (一)韩国影视文化贸易的创新机制 韩国电视剧更是韩国文化贸易的主导,而韩剧的成功也并不是偶然,而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一部韩剧拍摄之前要做很多前期工作,仅市场调查就得好几个月,然后根据市场所需开始编写剧本。后期韩剧在制作上是“边拍边播”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意愿,给观众提供了互动的权利,从观众反馈信息中找到新的创作点,调整剧情。来提高收视率,而收视率低的作品有可能被叫停,从而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所以一部作品能完整播出真的很不容易。因此拍戏的进度之赶可想而知。有些场景一拍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但是播出时有可能只有几秒钟,尽管这样,剧组还是对每一场戏都认真对待,尤其是一些小细节方面也做到了尽善尽美。题材上也有了不少拓展,很多剧都充斥着穿越、读心、瞬移、不死等各种超能力,类型也逐渐丰富起来。除了韩影韩剧的创新外,韩国的综艺节目也影响到了中国,比如《爸爸!我们去哪儿》是韩国MBC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爱护子女的父亲们试图聆听子女心事从而增进亲子感情传达父爱的节目。这个节目的创意被湖南卫视购买,制作成了自己的节目《爸爸去哪儿》,邀请了五组明星父子或父女组合来参加节目,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和广泛热议。明星爸爸们的舐犊情深,和萌娃们天真可爱的俏皮模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父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思考和重视。 (二)韩国影视文化贸易的政府支持机制 为了推动本国影视文化贸易的发展,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韩国政府在很多方面出台了对韩国影视文化的扶持政策,比如在资金方面、人才培养、生产经营等众多领域,政府都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韩国影视文化的发展。1998年,韩国政府更迭,总统竞选承诺扶持电影业,推分级制振兴韩影,由此迎来了韩国电影的春天。在总统竞选中承诺扶持文化产业的金大中没有食言,在顺利当选后,金大中政权推出电影分级制,用来取代之前的审查制度。按照影史学家的说法,韩国电影正式从“统治模式”进入“振兴模式”。分级制度给了创作者更大的创作空间,80年代靠海外拿奖的林权泽、裴勇俊这拨导演不再孤独,奉俊昊、朴赞郁这批现今成为韩国导演主力军的中生代,几乎都是伴随分级制度的诞生而出头并成长起来的。韩国政府把“文化兴国”作为民族文化传播战略,拟通过影视文化贸易提高韩国文化的国际地位。在政府机构的职能上作出针对性调整,保证行政部门对于产业的支持能直接高效,在金融危机后,相比其他政府部门,文化部门逆势扩张。 (三)韩国影视文化贸易的市场营销机制 “给我一部韩剧,我能翘动你的品牌营销”。在韩剧的火热来袭下,这绝对不是一句玩笑话。《来自星星的你》同款在淘宝上有8.19万宝贝上线,而今年的春晚同款仅有3419件宝贝,就连春晚最红款也是因出演热门韩剧《继承者们》火爆中国而登上春晚的韩国演员李敏镐身着的lord taylor手工定制系列。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韩剧的品牌软植入模式。韩剧挑选的赞助品牌都是高端的,数量也是越多越好,给整部剧营造了奢华感,能出现在观众眼前的logo和硬性植入的品牌屈指可数。比如在《来自星星的你》中,唯一出现logo的品牌是男主角代言的韩国男士成衣品牌Ziozia。事实证明,不展现logo的软性植入方式收效更好,“扒”衣服的过程对观众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除了营销品牌外,韩剧更多的是在营销本国的文化,借由最受欢迎的韩剧来推销本国的各种文化,带动了餐饮业、商贸零售业、美容业、时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部接着一部韩剧的热播持续地推动了购物、时装、美容、美食等行业在海外的发展。韩剧中充斥着韩国的泡菜、拌饭、烤肉等,一部《大长今》更是让韩国的饮食文化深入人心,包括一些日常饮食和养生之道。《来自星星的你》捧红了韩国的“炸鸡和啤酒”,由于中国市场上没有卖纯正的韩式炸鸡,部分餐饮店正在考虑引进。还有一些韩剧中的咖啡店、果汁店也已经到大陆开分店了。 韩剧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着自己国家的旅游。一部《冬季恋歌》使得南怡岛成为旅游热点,当年仅日本观光客就达20万人,相关经济收入也高达2400亿韩元。免税店的销售额也因为“裴勇俊”而增长15%左右。韩剧不仅仅为旅游业带来了收益,也为其他韩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缔造了更多商机,无论是手机、服饰、化妆品、电玩动画,甚至是整形技术,都借由韩剧这一媒介打开了国际市场,这种经济效益还扩展到了金融、投资等领域。足可见,韩国文化贸易对于本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 二、韩国影视文化对外贸易的成功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就当前中国影视文化的整体现状来说,它存在以下问题:影视文化不乏喧闹,却缺少思想和人文观照,没有创新,乏善可陈。相似题材的作品扎堆、雷同现象非常严重,比如帝王戏、警匪片、谍战片等都是阶段性地一涌而现,使得观众产生厌倦心理,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贸易方面,逆差严重,贸易伙伴集中,产品形式单一,产业化程度低。针对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韩国影视文化成功输出的宝贵经验,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下,我国影视文化可以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产业化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文化产业大国,文化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文化产业占本国GDP总量的18%-25%,韩国的文化产业占本国GDP总量的6%-8%,文化产业对于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在逐年大幅度攀升,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突破5%,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就将无法在经济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上立足。文化产业投入相对少,产品附加值较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韩国影视文化所引起的经济联动效果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我们应加强影视文化的生产经营,创新影视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优化产业布局,集约集聚发展,建立高效的文化产业融资模式,活跃资本运作,拓展盈利模式。同时,还需完善文化市场法制法规,建立一套有效地产业经济政策体系,为文化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且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促使我国文化做大做强,走出去,在文化贸易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一杯羹。 (二)民族化发展方向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的连续性、独特性,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在对周边文化的影响力、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方面具有典型意义。我们可将其文化精髓融入到影视文化当中,通过影视文化输出,使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当今世界可以说是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即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就无法在经济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立足。比如,《卧虎藏龙》、《叶问》、《精武风云》等影片因其体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功夫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电视剧《汉武大帝》、《康熙大帝》、《乔家大院》等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剧受到海外市场追捧;《长征》、《八路军》等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型制作,受到了韩国观众的追捧和喜爱;《故宫》、《再说长江》等纪录片也在国际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正是因为这些影视文化蕴含着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发展空间。韩国影视承载的韩国文化,深受各国人民欢迎,韩国影视的民族化发展给韩国影视带来了巨大成功。我国文化比韩国文化更深厚更博大,因此我国影视文化朝着民族化方向发展,必将成功走向世界,将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国际化发展方向 我国影视文化民族化发展是向世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同时还必须保持开放性,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剔除本土文化中不能适应时展的部分,通过与全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和学习,博彩众家之长,做到包容、吸纳、整合,又同时体现民族特色,与国际社会接轨,才能使我国影视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外,我国的影视机制运作层面上,要与国际影视工业接轨,保持很高的制作水准,不忽视每一个细节;营销上要舍得投入经济成本,抓住一切可以推广影片的国际化平台,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发行上要制定合理、正确的策略,整合匹配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实战技能的各类优秀电影人才,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发行机构;在创作上,中国应该依靠东方特色的题材优势,在形成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做到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也就是说,我国影视既要重视创造性元素,又要重视营销性元素,做到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才能使中国影视走向世界,被海外观众所接受和认可。 总之,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下,我国影视文化可借鉴韩国影视文化发展的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振兴之路,并且希望通过我国影视文化产品的成功输出,带动服饰、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此向世界展示我国的优秀文化,通过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王亚丽 单位: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对外贸易论文:当今农产对外贸关联探索 作者:顾佳佳 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在2007年的全球粮食大危机中,国际粮价迅速飙升,对国际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而我国的粮食安全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不仅保证了我国自身的需要,还帮助其他国家度过了粮食危机难关。农产品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自2001年底,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又好又快的增长趋势。从2001年至2010年,我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交易总额也在不断地攀升,从2001年的279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219.6亿美元(表略),除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出现减少外。另外,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对外贸易差额一直呈现逆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②国家政策多进少出;③国际农产品价格下降等。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市场一直较为集中,主要的十大出口市场分别为荷兰、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韩国、香港、美国和日本,2009年这十大出口市场的农产品出口额占到了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65.2%,虽然较1995年的81.6%有所下降,但仍然相对集中,这与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落后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影响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农产品一般要经过农民、产地收购者、批发商、零售商等许多的环节才能够流通到国际市场上。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多个环节的运输,不仅大大地消耗了能源,增加了流通成本,还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时间过长,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农产品品质相对较低质量问题是交易成败的关键。我国农产品质量不高,也是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且较为分散,缺少统一的生产标准,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其次,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水平低,在农产品的分级、整理、消毒、包装、装卸等方面缺少专业的加工,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品质下降,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现代农产品对外贸易物流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产品信息的及时获得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刚刚起步,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够及时地获得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另外,由于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许多地方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使得农产品供需信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对称性,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物流主体的规模小,素质相对较低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经营主体大都以农民个体及销售大户为主,经营者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对现代农产品物流的管理理念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也使得我国农产品交易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不能够得到充分显示。 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改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措施 提高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虽然现代农产品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是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已十分悠久,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将先进的物流技术及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运用到我国的农产品发展中,使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得以提高。主要是通过在农产品的配送、运输、存储以及产品的包装加工等方面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采用多式联运,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对农产品的存储服务,根据不同的市场需要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包装,从而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在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流通效益,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培育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能使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更好将精力集中在农产品品质上,从而能够更好地加快农产品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通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更多的现代化、专业化第三方物流组织参与到农产品的现代物流中,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服务,在保证农产品本身内在价值的同时,提供专业的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进一步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价值,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农产品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征,只有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信息,才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仅仅通过农民自身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来共同实现。所以,在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该建立有效地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使农民及物流企业能够及时获得相关的市场信息,更好地引导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大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力度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将电子商务全面地导入到农产品的对外贸易销售中,通过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与,并依托于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及现代物流系统实现农产品的快捷交易。通过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能够实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不仅能够创新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及时交易,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节省流通成本,还拓展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论文 一、当下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公司制度改革,成立了一些新的物资采购供应单位,可是其本质上依然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限制下挣脱。物资管理工作依然局限在技术单位要上报的一些使用计划与物资单位开展的采购模式之中。这种工作模式因为缺乏对采购部门的有效监督,并且受到了采购业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及思想素质的影响,因此在采购工作过程中常常有不合规范的方面存在。除此之外,部分单位领导依旧存有重产值、重施工季度、轻成本控制以及轻物资管理的思想,严重制约了物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的开展,以致于造成物资计划准确性失衡,增加了采购次数与采购成本。 2.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间约束性薄弱。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固定模式,企业的技术单位主要负责的任务是计划提取,而物资单位对物资进行的采购供应,财务单位主要负责清算、审计单位则主要负责对采购供应活动的审计。因为受到专业因素的制约,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对物资采购过程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监控系统,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大部分企业对物资管理工作都订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可是因为缺乏必要有效的监控方式,因而造成物资采购的透明度低下,极大的限制了物资采购工作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之中,通常将工作局限在事后控制作用上,而没能对其进行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造成整个物资采购监控工作先进性不强,拉低了整个采购工作的工作效率。 3.物资信息网络不完善市场应对能力低下。因为市场行情的改变属于建筑施工企业要直接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其对材料价格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缺乏完整的物资信息网络,各项物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以致于造成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力低下,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有较大的成本流失。 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方式策略 物资管理属于企业管理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照品种、质量以及限期等当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整的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项物资条件,合理有效的组织物资订货工作、采购工作、运输工作、储存以及收发工作等等,加快物资流转、降低物资耗损,有效的监督与促进生产管理单位有效、节约的进行物资利用;合理的进行包装物和生产废弃物的回收与使用,以防止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实现投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1.强化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与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材料采购单位在采购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谁经受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降低错误出现工作情况出现的概率,使用有效高效的方式展开采购工作。严格依照招评标程序以规范化招评标的各项管理,积极使用招标、比价以及竞价的方式,以有效的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达标。物资采购的工作人员需要在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基础下,遵循“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实现招标比价项目件件有详细记录档案。另外招标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三公开一监督的工作原则,将各项办事政策公开化处理,强化群众监督的力量。各个施工建设单位要切实有效的强化材料计划的核准制度,有效的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功能闲置浪费的现象。 2.促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构建,加强内部管理。 2.1科学定位。要想达到保供的工作目标,建立起有效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能力,有效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系统,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创效增收的目的。 2.2科学管理。依照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工作的实际特点与潜在规律,订立与开展一套完整的物资管理工作操作组织计划,吸收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物资管理目标的创新。 2.3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把控施工管理现场的物资成本消耗,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与科学化的工作管理能力,提升应用专业物资管理软件在基层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及时更新,使用动态化方式对各个工程与劳务工作单位物资成本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在物资成本的管控过程中,定期的形成各项管理数据与联络报表,对各类数据联机打印并实现上级管理单位远程监控的要求。 3.促进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标准化进程。要想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体系,细化各项操作准则,对各种工作操作流程重点完善,并以此统一工作目标与考核目标,进而有效的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物资管理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前进。物资管理工作操作流程的建立,形成在实用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目标之上,重视成本与质量的监督控制,有效完成流程内外的业务对接。 三、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高低和工程质量、经济效益间有密切联系。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加入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物资管理形式,这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为了和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有效促进物资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让物资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与科学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让企业能够在经营效益的层面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程天凯 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分公司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建筑企业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一、强化施工企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施工单位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业务范围内去承包工程,不得超过自己的能力去接工程;要自觉接受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全面监督和检查。施工单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要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加强管理,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二、完善质量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筑企业要自觉地接受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和检查,高标准,严要求,将外部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强化内部质量保证的动力,积极引导和培养职工增强抓好质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工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跟踪和监督。建筑原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这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购进建筑原材料的时候,相关负责人要严格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只有检查合格的原材料才能用于施工。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对于施工单位编报的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严格审核,其中主要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要对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的准备工作进行质量控制,这些环境条件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能不能顺利开展,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能不能达到标准和先关要求。 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除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督外,要想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还要在平时增加一些员工的岗位培训,加强对员工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在施工工程中,对于工程质量的人员和材料等一些能够影响到工程质量的要素一定要严格进行控制。要事必躬亲,定期不定期地对工程进行抽查和监督,对于那些容易出现质量事故的情况要及时、及早预防和治理,尽可能让质量事故扼杀在萌芽中,对于那些隐蔽工程的施工,要进行旁站监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整改。 五、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确保工程做到高标准,高质量,就必须在这一阶段下大力气,在这一阶段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各级政府和相应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建筑市场管理的力度,依法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尽管现在国家也制定了很多关于工程质量的法律和法规,但是有些还不能够完全落到实处,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有些相关的工程事故相关责任人未能得到应有的惩处。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法》的贯彻和落实,常抓不懈。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从施工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万无一失。建筑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全面实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得到明显了改善,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增强了管理的意识。员工的个人素质、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在标准的运行中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工程总体质量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作者:秦焕昌 单位:兰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数据库技术应用于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不断的发展,目前困扰着建筑业的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成本的控制,如今的市场大环境下,建筑企业如果想立足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控制企业的施工项目的成本,成本无法控制的话是不可能立足于建筑行业中的。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工程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运用数据库技术设计一个,针对性强并且可以操作的企业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数据库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本文主要是结合本单位的一些实际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这样针对性更强。 1数据库技术在工程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1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如今我国的社会不断地进步,和谐社会建设成就突出,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高效益,如今工程企业所追求的不仅有高效益的工程质量还要有较低的成本,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的控制,才是一种有效的合理的全方面的管理过程。 1.2目前建筑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以往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业水平还很低,存在着很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比如执行力较差、科技含量不高、方法比较老旧、管理者思想保守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困扰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如何利用科技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是管理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1.3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在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并且把这些成果渗透到工厂的生产,公司的管理上来,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还能不断的节省成本。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金进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高效的处理各种事物,能够利用逻辑的关系来结实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预算,可以根据预算的数据不断的控制工程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保证。如今数据库不断的运用到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中,可以利用数据库高效准确的对数据进行管理,如今设计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管理平台极为重要,可以发挥数据库的优势对建筑工程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服务,不断的深化企业的管理制度,控制工程的成本。 2建筑工程管理的数据库设计 2.1选择合适的建筑工程管理数据库系统。在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数据库的选择,数据库的选择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和效能,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结合系统的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库的开发支持的情况来选择数据库,经过分析和研究,得出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在选着数据库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在成本预算和核算的过程中处理的数据比较多,因此必须选择功能强大的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核心;第二,选择的数据库必须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还要能够让很多的用户进行访问;第三,一定要能够进行扩展和伸缩,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数据库的使用;第四,所选择的数据库的维护功能必须完善。在选择数据库时可以参考以上几点进行选择。 2.2建筑企业管理数据库的设计。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包含一个名词叫表空间,它主要是数据库的逻辑划分,基本上每一个数据库都会有一个表空间,数据库中的表空间主要是用来存放数据字典和回滚段,在数据库的运行中一定要减少输入和输出的冲突,在这里表空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表空间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输出量进行逻辑的划分,可以做到表空间和系统应用的衔接,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数据段、索引段以及回滚段来实现。 2.3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它主要是按照数据的结构来组织和存放、管理数据,在这个系统中管理的对象就是建筑工程企业在施工项目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来自基层的管理人员,并且这些数据都是一手的资料,比如,施工过程中运用的一些钢筋混凝土的标准表数据以及混凝土的一些标号等,除了需要这些数据以外,还要有一线的管理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确认、合适以及提炼,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手工处理以后,才能得到一些原始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机无法得到的,只有得到这些数据以后,才能输入计算机进行逻辑的运算,这些原始数据都是成功利用数据库原理控制经营成本的前提。建立数据库不但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还能对数据进行共享,这样就能保证数据的独立性实现数据的集中控制,这样还有利于数据的维护。 2.4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系统,首先就必须把数据的管理作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利用数据库的功能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全方面的参与到工程的管理中去,可以实现一个人输入的数据可以让很多人使用,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意的调用一些有用的数据进行管理,系统也会自动的进行数据的流传。 2.5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在系统设计的初始阶段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研,这里主要调研的对象是工程的成本,只有结合实际的情况以后才能了解建筑工程企业的需求,根据软件的基本原理来建立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模型,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在明确了工程的基本需求以后给出了以下几种功能:在本文的系统设计中需要强调的是在系统的设计初始阶段要对工程的任务进行详细的分解,利用项目的进度以及项目的成本控制来对项目中的各个数据进行采集额处理,这样才能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的重精细化管理,可以为项目的管理者提供决策的根据。 2.6经营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本系统可以实现项目的事前计划控制,还可以加强项目中的一些过程的控制,可以使得在项目的进行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不断的反馈项目中所产生的问题,可以利用现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一些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工程的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1)数据库信息系统在事前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项目开工的起初,由一些预算人员对项目进行预算,完成对总体项目成本的预算,并且分工协作把预算的工程量进行分类和整理,并且把这些数据进行输入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通过信息系统传到各个部门进行审核。成本控制是企业的主要任务,上级的公司必须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的控制,严格的核实工程的量,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来编制一些核算表,并通过数据库进行处理,可以对每一个经费进行分类,分成几个核算的分表,然后把这些表发到每一个部门进行审核并且通过数据库系统提供一些提料计划;(2)数据库系统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数据库信息系统可以在管理中严格的执行合同上的条款,这样可以严格的控制一些用料的浪费,并且制定一些奖惩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3)数据库信息系统在事后管理中的应用。在信息系统使用以后就可以处理一些事后的纠偏控制,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更方便的管理方法,还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度对成本进行控制,非常方便实时的成本控制。对日后的一些新的项目也有一些参考的价值。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的发展,一些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出现的很多的问题,如今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本文就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软件的一些基本原理,尝试设计出一款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运行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钟葱玉 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学校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1建筑企业作用 建筑企业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同农业企业、服务业企业一样,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为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工程建设提供产品,承包工程,不断地完善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体系,使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它还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它还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许多固定性的财富,为提高国民收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它也可以为国家增加大量的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建筑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我国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从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特点 一般的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都适应于大多数的企业,但就建筑企业而言,却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建筑企业的生产产品、生产过程、生产的管理经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所以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应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所以要想进一步的认识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就必须对建筑企业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特点:(1)在与用户的关系方面。建筑企业要想获得一个工程,就必须通过投标竞争的形式来争取,并通过与用户建立承包合同来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筑企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们要对用户负责任,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完成所承包的工程,并且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有着一定的监督和检验。在工程完成后,建筑企业与用户要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2)在管理体制方面。因为建筑企业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它没有特别强的固定性,而是流动性较强,企业所承包的工程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也就不是按部就班的依照固定的流程,而是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方方面面,来具体地、适当地改变企业的管理体制。(3)在企业计划方面。建筑企业的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依照企业来指定的一系列的工程计划;另一方面是依照所承包的工程来制定一系列的工程计划。虽然分为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关系十分密切的,简单来说,第一个方面的计划是第二个方面计划的前提,第二个方面计划是第一个方面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二者互不可分,缺一不可。(4)在劳动用工方面。因为建筑企业所承包工作的不稳定性,所以直接导致建筑企业不能拥有较多的、固定的企业人员。建筑企业一般来说只要拥有一些管理人员、高级工程技术员以及一些较少的文职人员即可,不需要大量的工程施工人员,等到进行工程时,再根据工程的特点来雇用一些合同工。(5)在预算体制方面。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特点以及投标工程前所做的预算,可以大概地确定工程实施的价格,而得出来的这个价格就需要建筑企业的预算具有相当大的可靠性。(6)在资金占用方面。建筑企业所投标的工程大都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就一般情况而言,它们占用的资金数量是非常大的,所以一般的建筑企业对计量支付都有着自己的特定要求。 3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现状 (1)生产能力:我国的建筑企业特别是比较大的建筑企业,一般来说都是资金雄厚、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拥有较强的工程施工人员以及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这样的企业大都有承包大型工程的能力。(2)管理制度:因为前些年我国受到计划经济的大力影响,所以许多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都没能及时地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难以适应,并且更是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十分地不健全,不具有灵活性,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难以适应。(3)经营模式:前面提到我国的建筑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而这种企业现在仍处于粗放式和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产品的投入成本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成果,企业劳动力的增加与企业的生产总值密切相关,并且是成正比例的。从这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增加劳动力才能增加企业的效益;并且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当地落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展中基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样的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且与国外同类型的企业相比,我们更为落后,国外先进的企业大都是依靠科技的发展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这种方式很少受到资源的影响,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的企业还停留在增加投入,从而增加产出的层次,不重视效率的提高。(4)组织结构:我国企业的发展缓慢大都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受到地方的保护,另一个是行业的垄断,我国的市场还没有形成十分公平的竞争环境,所以我国的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自成体系,较为封闭的发展模式。这样就直接造成了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落后,重复地做着相同的工作,使得它们的发展停滞不前。而且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大型的建筑企业并不能与国外的建筑企业相抗衡,大的建筑企业不是很强大,小的建筑企业不是很专业。(5)管理水平: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企业在承包生产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化的管理,而且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上都比较的落后。(6)技术能力:我国的建筑企业“杂而不攻”涉及诸多的领域,传统技术相当的熟练,但是在创新方面还是比较的落后。(7)人员力量:我国建筑企业的人员力量是比较落后的,这些劳动力大都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的综合素质较低。(8)分配制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分配制度还是较为合理的,这种分配制度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直接有关,每个人员的工资都是可以增长的,打破了传统的分配模式,使企业的灵动性增强,更有利于管理和发展。现阶段实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不合理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打击了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水平大打折扣,所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4结论 建筑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参考的解决方案,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更为健康、可持续。同时我们也要着手于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每个企业都应有自己的文化,这样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的各种体制,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作者:刘克利 单位:河北保定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私营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1发挥项目经理作用 1)私营建筑企业项目经理作用难以发挥。由于私营建筑企业一切都是老板说了算。企业定合同,项目经理不参加;施工中拨款、材料进出,项目经理作不了主;人事安排上,项目经理没权利。这样项目经理作用难以发挥,大大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进度,造成很多浪费,保证不了工程最大利润化。 2)充分发挥项目经理作用。企业老板要认识到项目经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a.合同履约的负责人。项目合同是规定承、发包双方责、权、利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文件,是处理双方关系的主要依据,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双方行为的准则。项目经理是公司在合同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代表公司处理执行合同中的一切重大事宜,包括合同的实施、变更调整、违约处罚等,对执行合同负主要责任。b.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监督人。为了做好项目工作、达到预定的目标,项目经理需要事前制定周全而且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包括工作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使项目组全体成员围绕共同的目标、执行统一的原则、遵循规范的程序、按照科学的方法协调一致的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c.项目组织的指挥员。总承包的项目管理涉及众多的部门和人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并节省项目的管理费用,要进行良好的组织和分工。项目经理要确定项目的组织原则和形式,为项目组人员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d.项目控制的中心。对项目工期、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的控制是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项目合同考核的主要指标。项目经理要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对项目的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综合控制。制定执行效果测量基准,进行进展情况分析,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是项目控制的中心。 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1)私营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a.企业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唯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人们就业于私营建筑企业中,做不到以企业为家,而是以自身利益为重,短期行为非常明显。b.人力资源缺乏规划,盲目招聘,随意性很大,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而且重复招聘,造成很大浪费。c.私营建筑企业是家族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裙带之风。管理者凭个人的好恶随意对员工进行奖惩,经常是奖得轻、罚得重,承诺多兑现少。绩效评价不公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压抑了家族以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技术人才的进入和发展。 2)私营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a.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私营建筑企业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发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要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加强思想工作,使之在精神上、心理上属于企业;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待遇和优美清新的工作环境,从管理上充分体现对员工尊重,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为企业兴盛而努力工作,从心理上与企业融为一体。b.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做好企业未来劳动力需求的预测。要考虑使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和共同发展的规划。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目标和策略转化为对人力的需求,有效达成人力供求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同时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模式。c.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科学选拔任用员工,做到人尽其才。实行公开透明的聘用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人才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客观的评估绩效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赏罚分明。 3构建科学财务体系 1)私营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a.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国家和地方绝大多数财经法规都没有考虑私营企业的特点,使得私营企业理财行为缺少针对性的法律依据,内部控制乏力,经营活动中不规范行为较普遍。加之社会审计尚未涉及私营企业,缺少了外在监督。b.筹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私营建筑企业规模较小,资信度较低,资金缺乏。筹资渠道狭窄,大多数小企业的资金源自于自身积累,或从银行以外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c.财务机构不健全,管理无规章。由于是家族企业,投资者同时又是经营者,权利高度集中,缺乏约束和审计,没有按《会计法》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建立账簿、层次不清、分工不明。财务制度短缺,信息网络化应用不到位。财务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d.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少数企业老板错误地认为效益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财务管理出来的。无视财务管理的职能,任人唯亲,阻挡非家族优秀财务人才的进入。现有财务人员没经过专门培训,缺少专业知识,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都不高。 2)私营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a.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管理认识。企业所有者要转变观念,必须要具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搞好了,企业的经营才能顺利进行,实现价值最大化。b.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或完善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全体员工的财务行为,明确财会人员的职责权限。实行职务分离和钱账分管制度,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对企业内部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分权、授权及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作出相关规定。c.加强资金预算、扩大资金来源、合理运营资金。企业在搞好内部制度的同时,要加强预算管理,编制好资金预算计划,要提高企业的信誉程度,以获得信贷机构的信任,构制良好的金融调节机制。在资金日常管理方面,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d.提高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素质。企业领导者要改变任人唯亲的观念,从外部引进高级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加强信息网络化应用,抓紧对内部人才的知识更新,定期进行培训;财务人员要适应新环境下的知识结构,要具有财务、预算、控制、分析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财务人员管理水平提高了,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中才能真正起到核心作用。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国家转变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建筑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建筑业中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私营建筑企业可以说商机无限。 作者:杨剑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固废公司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论文 1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如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但规模、水平和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其管理水平相对规模较小的施工管理企业要高,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没有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与施工管理中,使得其管理水平不高。 1.2信息应用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有关资料显示,现代建筑行业中,很多企业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是采用单击操作模式,无法对即时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和共享。除此之外,有很多企业对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较狭窄的范围,对材料采购、项目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无法在施工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造成数据收集不完整,从而导致管理水平没有提高。 1.3应用管理体制不完善 调查表明,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加入了网络信息计划技术,但在实际的控制中,应用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编制深度还有待提高。 2如何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 2.1管理人员的重视 要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就需要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转变传统观念,重视信息技术。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信息技术应用狭窄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进行利用和优化,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建筑行业站稳脚跟,得到发展。 2.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要真正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做到信息数据的自动收集、分析及储存,对储存的信息要能够进行检索和导出利用。建筑企业要结合具体情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战略目标的制定,及时有效地落实计划内容,建立起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2.3高度重视信息共享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中,较大规模的参与单位和参与人员以及较多的建筑工程文件中包含了很多信息量,如果采用传统的纸文件来储存信息,不仅有很多层次,工作繁复困难,浪费人力物力大的同时也拉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人为原因的各种失误,使建筑施工工作开展缓慢并且困难,拉低经济效益,造成工作人员的压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转。可见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做好信息共享模块,就能使建筑工程的实时信息有效的传达到各个相关人员的手中,分析和处理工作就能快速有效的进行,有利于施工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2.4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企业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基于因特网的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构建专用数据库,将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构建网络连接,使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可以通过全面的信息掌握在网上进行操作。通过网络组织平台实现信息交流,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2.5工期、质量以及成本的控制 要利用管理软件对工程地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在控制工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显示相关的特性关系,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对工程的实施进度进行控制。质量控制极为重要,质量管理软件比传统的人工管理效果更好,并且耗费的时间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进行技术控制时,模板、深基坑等有关计算可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果快速准确,可以开发一些设计软件进行相关设计工作。利用管理软件对施工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控制,很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减少失误的发生,使工程管理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3公司实施方案 我公司从2010年开始就投入了人力、物力、资金,建立信息库,先后使用了OA办公管理系统,金石建筑工地管理系统,将两个系统结合使用,管理,现场两条线即并行又交叉。成本部门在项目正式实施前相关成本控制预算就已经挂在公司建筑工地管理系统上,项目部根据预算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严格依据预算控制每一子项的成本,全程做到有目标有依据的透明化管理;项目部现场通过每天施工日记、采购计划、收料明细、签证记录等工作的实时上传保证现场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可更改的可靠性,使管理工作有精准的依据,各部门按照流程化实施;公司领导则根据具体项目具体情况在宏观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作出调整,保证了每一个项目顺利运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优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及时准确的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各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到了一种白热化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要在建筑施工行业站稳脚跟,就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需要相关企业重视信息化管理,革新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再接再厉,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繁荣。 作者:童京贝 单位:江苏盛禾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信息化与建筑企业管理 一、将信息化融入建筑企业的难点分析 (一)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模式和整体需求不清楚传统的企业往往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再加上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一个清晰明了的专业模式,来对信息化进行管理,对于管理的流程也没能进行有效地掌握。具体体现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能具体阐明信息化过程中的需要,对企业管理和工程项目认识较浅的信息技术员不能只凭几个月的调查经验来认识企业的需要,所以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制定出实际有效的解决措施、比较前沿的综合解决手段,如ERP,也没能进行有效的推广。(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措施建筑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电脑来构建信息化体系,但是对于软件的开发和购买经常缺少有效的计划,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各单位有软件需求时,就自行开发满足所需。使用年份较久的计算机网络,其数据仍表现得非常孤立,不能有效共享,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出现了这种现象。要想提高水平,必须有好的规划,对资金的投人做提前预算,否则开发的独立系统水平较低。对于具体的规划,要将其分为多个实施步骤分期执行,最终实现整体规划。(三)信息人才匾乏,人员观念不一最近几年,信息化建设越来越火,对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也更加频繁,出现了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建筑行业此现象更加突出,特别缺少对信息化产业了解深刻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在建筑行业,应该培养一批具有高级信息化技术的人员,这样才能有效地建立和管理信息化体系。建筑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员工素质有所不同,体现在他们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一致。传统的劳动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大部分员工,使得他们对于信息化建设不能很好地适应。而这些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会给企业的发展和运行带来负作用。大多数员工对其认识不足,只注重短期效益。很多人在较长的时间后看不到效果,就丧失了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法不当1.企业软件开发各自为战、重复投人、浪费资源。建筑企业使用的软件,有些是自己开发的,有些是从软件公司购买的。在这些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很少有企业进行合作,往往是各自独立开发,导致研发的软件缺少专业水准,实际使用效果低,或者有些在开发完后没有被很好地使用最终放弃。而且很多软件工程在开发期间不遵守有关规范,缺少完整的开发资料。有的单位在验收开发的软件后再补充有关数据,更有甚者在临走时连源程序都不留下。2.信息化只是模拟手工过程,对改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不明显。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有些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企业在研发系统时,没有对系统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总结,也没有大胆创新,开发出的软件大多是借助计算机对业务的处理流程进行手动模拟。对规范的流程没有进行完善和改造,加上没有先进的管理措施,导致了开发的软件不够先进。3.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建立和使用问题。截止到今天,在建设信息化体系过程中,建筑企业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没有有效的规章来遵守。很多企业也缺少内部的信息准则,没有规范的编码标准。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要以自身的基础信息规范和其编码体系为基础。现在很多大企业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信息规范和其编码体系。 二、将信息化分析引入建筑企业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转变观念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先决条件。第一,信息化管理需要变革的不只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同时还有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及组织结构等相关因素。如果只是单纯地把机械生产代替手工业务看成是企业信息化,不变革由于新技术引进而可以省略的工作流程,不变革陈旧的管理模式,就很难实现信息的一致性和共享性。转变管理理念与优化企业流程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信息化管理的完善也是企业变革的中坚力量。第二,管理者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是企业改革成功最重要的主观因素。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关系着企业改革的大局,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与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建议企业在内部实施“一把手责任制”,构建信息管理机构及实施机构,最大化的应用信息管理。(二)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脚踏实地、长期坚持的一项艰巨任务。企业首先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此同时,还要明确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阶段性目标。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总目标是要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友好合作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优化客户关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引进并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是构建企业内部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如统一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及信息应用系统等,为资源共享和信息流通提供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网络与企业外部网络的有效连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实现企业网络营销并成立电子商务平台;采用信息化的经营模式,利用信息化辅助企业制定发展策略及发展规划;优化企业与客户关系,建立客户管理系统;根据现代管理理念改革企业管理模式,精简组织机构,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三)注重信息化人才引进、培训和深造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力量,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实现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密不可分的。第一,企业领导层的培训。领导层与决策层是企业的旗帜,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他们必须明确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与意义,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和风险,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第二,企业管理层的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培养复合型人才。如强化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强化IT职员的管理常识。第三,全体职工的培训。定期开展动员大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将信息化管理贯彻到基层岗位。第四,积极引进技术人才,从而确保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与进度。(四)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方法1.从企业发展的高度设计企业管理信息。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一定要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设置在一定高度之上,以现有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并精简组织机构,构建信息化系统,决不照抄照搬其他企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信息化道路。2.确定适合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模式。一般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施工承包企业,另一个是工程总承包企业。对于前者来说,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某个或某部分工程业务的处理。对于后者来说,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整体工程的进度把握及流程控制。对于建筑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而言,其信息系统建设可能既包括施工承包,又包括工程总承包,因此,信息系统的设计应从整体着眼,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3.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内部信息化技术标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信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无论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全新设计抑或只是综合原有的单项管理系统,都需要搭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信息一致和资源共享。4.合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选之路。解决企业信息人才紧缺的最佳途径便是寻找合作伙伴。一方面,企业作为软件开发设计原型和应用试点,是合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投人方,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投资可相对减少。另一方面,软件公司应尊重并充分利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等知识产权。此外,企业还要依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5.创新是设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先进性的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了基本框架之后,就要从细节人手分析并理清适合该企业的管理理念,建立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型,归纳并绘出信息化发展流程图,从而确保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与时俱进。一些企业的所谓信息化只停留在用机械模拟手工管理上,工作流程基本没有改动,这只是暂时满足了客户需求,而对于利用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企业改革却没有实质性作用。(五)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作为一项投人高、风险高的建设项目,企业必须为信息化建设制定评价评估体系,从而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不足,适时调整发展策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追求技术创新、完善信息化建设是建筑行业的永恒课题。企业领导层要明确技术创新及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以及组织机构的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从不同角度审视企业原有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组织机构及管理流程,将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思想融人其中,通过信息化等方式和手段促进企业的改革。 作者:吴华君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建筑企业管理的挑战 一、两个现象与两个挑战 两个现象。在建筑行业,一是大量的建筑企业长期着力于企业管理的改进与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完善;二是大量的企业长期着力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企业因此而花费的人力及物力非常巨大。虽然如此,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个显著的事实就是国内建筑企业还少有真正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两个挑战。国内建筑企业奋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虽不懈努力,但差距始终存在。一是成熟的、代表行业管理水平的、自主研发的、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几乎没有形成;二是通用的、实用性较强的、国产化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也没有形成。建筑行业是国内各行业中成长较快的一个行业,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不能及时建立适用性强、与时代同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无疑对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不利。 二、三个方面的定位与偏向 企业的宗旨有意无意倾向虚拟经济指标。企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一个基本组织,赢利是企业的基本性质,但赢利并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赢利的前提是企业合法经营,企业实实在在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被市场所认可。随着虚拟经济体系的发展与泛滥,不少迷惑性的说法或提法往往影响企业的决策者,过多地强调企业的宗旨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及股东价值最大化。其实,经济价值或其它所谓的利息、红利、股票价格、指数、期权等,都不过是虚拟经济的表现符号而已,只是特定时刻以特定的不太准确的经济评价标准对企业的一种表面评价而已。企业如果过分关心虚拟经济符号,甚至花大代价粉饰或美化企业的虚拟经济数据,而忽视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关注,不能及时开发市场适用的产品与服务,不能有效增强产品性能,不能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产品成本,必将影响企业市场影响力及竞争能力的可持续性。而建筑企业的工程产品与服务的单件性,往往导致企业不自主地就偏向于虚拟的经济指标的管理,而忽视了企业产品与服务经营的本质。市场经营自主或不自主地偏向于表面的市场覆盖。建筑企业的市场经营与普通的工业企业的市场经营有较大差别。产品的单件性、生产管理的分散性、企业整体是分散经营,这是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但在产品集约化、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批量生产、流水线精益化生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基本方式。建筑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管理亦不例外。但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有四个有趣的现象:一是在广大的区域市场或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某个建筑工程的业主花大力气在众多的建筑企业中寻找合适的企业,而在此经营的众多建筑企业也往往花大力气互相竞争,以争取到某个建筑工程业主的认可。这直接导致需求方及制造者在实际的工程与服务正式生产前,就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成本。二是特定的建筑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规模,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不能规模化的情况下,只有花更大成本与精力来扩大自己表面的市场覆盖范围。通常小一点的企业力求跨省,大一点的企业则求跨国,再大一点的企业则经营范围遍布全球。虽然在整体上可称规模,而各目标市场上本质还是粗放的单件经营。三是建筑企业难以定型的、现实的建筑工程产品去投放目标市场,而且建筑工程的购买者及工程的业主,往往并不必连续或短期内购买一定规模的建筑工程。因此,寻求订单成为建筑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当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建筑工程的订单相对容易获得。而经济低迷时,订单的获得则相当不易。四是国内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采用的是资质分类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导建筑企业深化自身的产品建造能力,也能为需要建筑工程的业主提供选择合适的建筑企业的指导。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大量的企业采用很高的成本用于资质的拓展与维护,寄希望于以广泛的高资质对接更广大的市场,以便充分开发市场资源。但对于实际的产品生产与管理,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及工艺的现代化改造。这就导致一种现象的产生,就是资质愈全、等级愈高的企业,其空心化的趋向反而更明显一些。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的原因,形成一种必然的矛盾,就是广种薄收式的市场开拓,导致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降低,而单个的业主又不可避免地倾向于在特定的建筑工程上实行精细管理。最终的结果就是建筑企业整体管理成本的加大,以及单个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也加大。建筑企业究竟能不能实现工程产品与服务的规模化及精益化管理呢?问题的关键就在区域市场与目标市场的定位上。所谓的目标市场就是明确范围的大中型城市,而区域市场则包括交通、文化、地域、风俗等相关关系的多个城市、多个省市或几个国家或地区,也可以是某一类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或潜在所有需求领域。所以说,目标市场的经营是建筑企业的重点,目标市场上实现规模化的精耕细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建筑企业区域市场的规模化生产管理,从而实现建筑企业整体的现代化生产与服务的管理。企业自主不自主地偏向于产品加工者的角色。建筑工程可能是现实中最复杂的产品与服务系列。建筑工程与其它工业产品一样,在形成过程中有制造企业及分供方及分包商。但与其它工业产品不同的是,建筑工程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工程的使用者即业主始终参与工程的建造管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占主导地位。既使采用EPC、BT或BOT等方式获得的建筑工程的业主,也往往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对工程提出或粗或细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国内的建筑企业大多只专注于工程施工方面的经验积累,并且也往往只以工程施工为主要目的搭建企业的组织机构,以提供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服务表现企业的生产能力。当建筑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关于提供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时,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这与国际先进建筑企业所具备的提供完整的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形成鲜明的差别。建筑企业究竟应不应该形成完整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管理体系,或者仍然只是专注于简单的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能力的保持,这是许多建筑企业当前情况下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国内市场仍以工程施工服务的市场需求为主,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大多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生产与服务的需求。再一方面国内关于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生产与服务的需求正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从企业的本质上看,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产品的开发、定型、制造的主动权,而仅仅只关注某几个加工环节,那么这个企业在本质上只是产品的分供方,不能不具备工程产品的完整知识。这就很难提高企业的专业发展能力,也就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三、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与通常的工业企业直观的生产流水线为主建立的生产管理系统不同,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在单个项目稍显明确,但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则表现为虚拟化的多个项目、多个地区、多种类型工程项目的生产信息的调控与调度。由于建筑工程生产管理体系虚拟化的特点,加之我国建筑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计划经济体系下所形成的,单纯依赖国家施工规程与预算定额专事施工管理的特点,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趋向于建筑企业只从事施工为主的导向,使得许多建筑企业本质上只是专事工程施工的加工性企业,少有建立完整的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的生产管理体系。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的技术经济标准,包括建筑工程工艺规程标准、预算定额、施工生产定额,这又是建筑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二是生产资源,包括机械设备、工具、装备、技术工人、各种材料与配件等;三是日常的生产指挥控制系统。企业日常业务运转系统:企业日常的运转系统包括企业行政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系统、财务资金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成本控制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及其它专业职能系统。还包括企业集团控制系统、区域控制系统、业务板块控制系统、特定工程项目控制系统。绩效表现或评价系统(或外在表现与评价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信用评价管理体系、财金税收监控体系、股东利益监控系统等。多种系统的关系:企业基础性管理系统、日常运转系统以及外在表现或评价系统三个方面,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性质与特点。这些系统是一还是多呢?在同一个企业内部不可能存在多个体性的或矛盾或包容的系统,只可能是一个系统,而根据不同的外在或内部的需要表现为不同的功能。就如同人的身体,只有一个,而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功能。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也是以一个体性,而可以表现出满足多种内外需要的功能。但在所有的这些系统中,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是基础,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脱离这个核心,就会使企业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当然,这并不排除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作重点表现为对不同管理系统的加强或改进。当企业在发展中遭遇问题,这往往是必然的。如果不认识企业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作用,片面从企业表象系统或日常的运转系统进行手术式的改进,往往只是表面的美容或隔靴搔痒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企业标准化的基础是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化,具体表现为生产管理系统的标准化、企业日常运转管理与控制的标准化,以及企业外在表象或外在评价的标准化。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标准化,特别是日常生产指挥控制系统的标准化。在建筑企业分散的市场、分散的产品、分散的管理情况下,这种生产指挥控制系统的标准化运作尤其重要。单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单位工程项目的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包括生产管理基础系统、日常运转体系及外在表现与评价系统。其中的生产管理系统是单个特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基础,尤其重要的是日常的生产指挥与控制,具体表现为单个工程项目日常生产指挥与控制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又表现为建筑企业整体生产指挥与控制标准化的延伸。通过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生产指挥与控制的稳定状态,确保建筑企业整体的生产稳定与控制状态,最终形成建筑企业整体的市场形象及企业绩效。 作者:韩绍洪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1对石油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的建议 1.1理念的进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若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做的就是创新,创新首要的就是思想上的进步和改变。因为一个企业的管理思想对企业是致命的,它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具体的工作中,国有石油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层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思想上的培训,通过教育的手段使管理者的思想不断地成熟和完善,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将新的理念慢慢地融合应用到自己所在的企业当中,学以致用。而且核心理念必须符合当前我国所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有先进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信息意识和战略意识等。风起云涌的当今社会,企业要想安身立命,就必须要学会应对各种变化,企业必须要“活”起来,跟得上迅速更新的时代的步伐。1.2更新管理经营模式随着外部竞争的激烈程度的日益增加,“低成本运营”必须要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作为企业的核心经营模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让企业的经营变得不再那么顺风顺水,企业必须要建立灵活的高效的运营模式从而去面对市场的各种冲击。企业的转型也是刻不容缓的,不能在一味地重视生产,却忽略市场,要想企业经营稳定高效,就必须将企业的经营模式放到市场中,不断地根据变化完善自身的经营模式。1.3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新工艺对于企业来说,如同源头活水一般重要。所以技术的创新也是管理创新的一种形式,因为技术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动力。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改变,更是管理层面上的各种提高[3]。从技术的研发,到技术的成熟推广,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管理,这个过程更是一种管理的创新,一种全新管理机制的应用。对于我国的石油建筑企业来说,投入大,高风险,整体效益还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不能忽视。整体效益的保证和提升离不开新技术的开发利用。高科技才是其成功的金钥匙。但是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还必须注意要依托市场。这样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石油建筑企业的迅速发展。在国际的大潮中去进行管理方法和模式的创新。1.4创新管理项目外界环境的变化、建设地点的变化、气候及地理因素的影响等是石油建筑企业的自身特点,石油建筑企业自身独有的特点使得企业的经营方式与其他企业不同,并且对企业工程的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包括多方面的,它不是单一的、狭隘的,例如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各界协调沟通、人力资源、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都属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范畴。1.5创新市场营销石油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项目,就要依靠一个重要的资源,那就是通过自身努力而积累的营销和营销网络,同时这也考验着石油建筑企业的营销能力。营销与营销不同,建筑市场的营销不仅包括通常的营销概念和内容,它还表现出建筑市场自身的营销特点。社会营销是企业进军发达国家市场的一把利剑,社会营销并不是狭隘意义上的营销,而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两个主要内容是:首先是要考虑长远意义,既包括个人的,也包括社会的,发达国家往往更注重环保和节约,他们眼光更加长远,不会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其次是要有敏感的感官,及时发现消费者和社会的需要,并努力去满足这些需要。1.6企业机制的更新企业内部机制的更新是一个企业稳健运行的保障。是由建筑企业也是一样,企业若想适应国际大潮,适应市场经济,就必须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和开拓,建立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尽量满足企业员工的经济需求和社会地位需求,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以价值为准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两种制度都要偏重创造性劳动,员工所得和其创造的价值成正比。鼓励员工独立思考,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增加竞争力。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人为本。 2结论 总的来说,对于我国则是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层来说,只有充分了解当前管理层面上的创新,才能找到自身仍然未改进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刘龙 单位: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蜀渝石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挖掘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应用 一、建筑企业管理现状 人工式及粗放式管理看起来较规范,实际上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负责人以及材料供应商过于信任,如果发生人事危机,建筑企业将无法掌控工程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让企业遭受利益损失,或造成烂尾工程,严重者甚至导致建筑企业面临破产。传统的管理模式表现出了建筑企业对材料供应单位的过分依赖,材料价格主要由采购负责人及材料供应单位进行确认,造成建筑企业对于材料价格无法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如果供应单位将自身利益进行无限扩大,将会导致建筑企业在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不利于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存在制约限制。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在进行数据挖掘时,应按照工程的造价、项目类型、管理模式、以及资料信息属性,对整个工程中的数据进行划分梳理,并建立工程数据库及数据存储格式。在工程的造价过程中,应根据各种专业的工料机数据、定额数据、以及清单数据建立工程的基础数据库,并对基础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再次进行分析,并根据配合比的相关规定,使工料数据及混凝土等配合比数据进行衔接,使衔接合理化;将工料数据、配合比数据与定额数据进行衔接,保持衔接合理化;需将工料机数据、配合比数据、定额数据以及清单数据进行合理的衔接。在进行工程造价数据的储存时,应注重原材料数据、人工数据以及供应商资信储备,其中包括市场实际价格、历史数据的储备,必须保证数据库的实时化、动态化及多样化,保证数据库具备所有的历史价格数据,再对所储备的所有工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工程造价的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充分预测工程造价的走向。将各地市场上的实际价格进行充分的储备,并对储备数据进行全面的对比,在数据基础上,结合工程的管理需求及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进行工程造价时,可对图纸上的工程量数据进行提取,并以此作为工程造价的计算依据。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据信息也逐渐网络化,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企业的运营风险也逐渐增加,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应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管理中,应通过现代化技术对问题进行分析,有效解决管理问题。在工程的材料供应及造价管理方面,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出更多的管理策略,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对比,从而确定最佳管理方案,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 作者: 黄艺 单位:南宁市建筑管理处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思想政治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应用 一、转变价值理念,树立先进的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观念 1、增强政工人员服务意识。通过培养和再教育,既要是政工人员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建筑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增强政工责任感,又要政工立于服务职工利益至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达到缓解职工工作压力,解决职工经济负担等目标;2、创新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方法。“细化”服务方法。依据分类处理方法,对职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寻找引发问题的切入点,之后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深化”方法。推进建筑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结合职工的思想状况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规律,从而高效率、高质量进行服务工作。 二、工作方法链接,创新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一)采用个案工作方法,解决建筑企业职工个性问题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最早的服务方法是个案工作方法,其是指案主依托于专业知识和技巧,调适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从而使案主充分发挥自我功能和社会功能。归纳而言,国内建筑企业职工主要存在五类个案问题,即情绪问题、一般咨询问题、人际交往与感情问题、适应问题及家庭问题等。建筑企业汲取个案工作中的会谈方法和技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中建筑企业在运用个案工作中的会谈方法时应做好下述问题:1、明确会谈内容;2、具有一定的约定限制;3、角色分工明确等。另外,常见的会谈技巧有复述、建议等多种。只有基于上述开展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充分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建筑企业职工个性问题的良好效果。(二)运用团体工作方法,解决建筑企业职工共性问题开展专业服务,完成帮助过程和获得成长经验,解决个人问题是团体工作方法的两大显著特征。同时,协调劳资关系、营造健康良好工作环境、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等方面均是建筑企业职工团体重要工作。通过将团体工作引入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能够促进职工团体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而且还能够使职工团体合作能力大大增强。除此之外,还使职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显著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建筑企业职工共性问题,为建筑企业职工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奠定了基础。 三、健全建筑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机制,构建高质量、高水平工作队伍 (一)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企业的壮大,建筑企业职工仅凭借原有的知识、技能已无法满足建筑企业多项工作的需求,此时更需要建筑企业建立健全培训机制,设立培训机构,由资深政工人员和建筑企业管理者负责组织建筑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培训更新建筑企业职工知识、技能,提升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此为建筑企业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建立健全选聘机制建立选聘机制力在加强建筑企业职工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一方面,建筑企业在选聘职工时,应以下述三大原则为指导:1、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原则;2、学历与实际工作能力并重原则;3、实际业绩与潜在发展能力综合考核原则。进一步规范选聘流程,在确保人员与建筑企业宗旨相符合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员作为建筑企业职工队伍一员;另一方面,运用多样化选聘方法开展选聘工作。建筑企业常见的选聘方法有:笔试选聘。考核被选聘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面试选聘。考察被选聘人员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相关实践能力;职能能力选聘。通过考评被选聘人员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判断该人员是否能够符合建筑企业需求。总之,凭借健全的培训机制和选聘机制能够起到净化职工队伍的作用,为建筑企业构建高质量、高水平工作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尤海洲 单位:河北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一旦确定和批准工程造价后就不得增加,以后改进也不可能进行,支付和结算工程费用要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等,这些都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这些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借助信息手段,在大型项目的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捕捉这种信息,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是我们实现这些严格要求的有效手段。由于整个建筑行业的竞争处于异常激烈的状态,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的工程项目的现状是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分布情况。如何使得跟踪、获取在建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是有效和及时的,能够帮助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依据,已成为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我国大多数工程建设管理者正进行着不断的努力。另外,时间、空间上的差异也在不断地增加着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和难度,工程建设者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很显然,对于新型的工程投资和建设,简单的、粗放的、定性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已经不再合适,为了更加合理地组织、协调、计划和控制好工程项目建设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只有加强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工程施工管理软件的利用,目前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管理工作才能胜任。 2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应用水平的建议 第一、信息化使用的培训需要加强,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在信息化认识上的培训。让建筑施工企业领导者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企业的领导者对该新技术的认识水平与一个企业新技术的应用程度成正比。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上这几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飙升,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最关心的是在现有薪酬的条件下,能不能找到足够的人来干活,至于信息化及员工的信息化培训,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更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信息化存在误解,实施信息化在本企业难以实现。因此,在对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的应用方面,采取的态度是不太积极甚至是回避的。可以说,改变企业领导者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成为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第二、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合理战略规划,予以有效实施。信息化施工管理的特点是: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如:传感技术和智能卡技术;自动化的信息存储如:光盘存储和和数据库系统;网络化的信息交换如:局域网和互联网;工具化的信息检索如:搜索引擎;集成化的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系统和专家识别系统;科学化的信息利用;MIS系统等。所以,企业应熟悉以上信息化的特征,分析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第三、基于局域网或者广域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应广泛应用于施工管理全过程中。信息量大、规模大、参与人员多、建设工程文件多是现代建设项目的特点。以纸媒为载体的传统施工管理方式,只能进行与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很不方便。这种方式层次多、花费高、易失误,所以效率低。在信息快速膨胀的今天,建筑管理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的信息共享平台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第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网上工程管理的应用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要开发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项目管理系统,应该首先建立网络数据库和网络互联,从而实现网上虚拟组织,也能实现变纵向信息交流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在施工阶段,对施工过程也可以利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管理工程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第五、在三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中,要大力推进管理施工的相关软件的应用。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关键工序、机动时间以及各个工序互相制约关系等特性都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显示出来,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就可以适应了。目前,在质量控制方面已较为成熟地应用这类软件。这类软件的应用,也能大量的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首先要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信息化的难度,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信息化的程度。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解决比较容易的信息化过程,只有在信息化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得到了好处,才有动力继续进行下去。我们相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定会带动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廖梦虎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金融危机下建筑企业管理创新探析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蔓延,由金融业向经济领域的扩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建筑业也未能幸免。我国建筑业在金融危机下主要受到海外业务的冲击、资金短缺、外币风险大和管理难度增加等方面问题的制约,危机应对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较低。本文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而提出管理创新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金融危机;建筑企业;管理 金融危机环境下建筑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企业中很多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想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管理方式,为建筑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筑业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3%~10%,是不可替代性的成分。建筑业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解决人民住房问题;建筑业不仅能够改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在风貌,更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在的文化历史内涵,是精神高度的外化表现,是塑造国家或地区形象离不开的重要产业,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人民安居乐业,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金融微环境下的建筑业 (一)海外业务受到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领域的蔓延使建筑业发展受到极大冲击,一些境外的工程由于严重的资金短缺,往往通过压缩投资规模甚至缓建、停建等方式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海外业务受到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对我国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产生严重制约作用。 (二)国内建筑业资金紧张问题加剧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一落千丈,市场景气度严重下滑,房地产房屋土建工程愈发萎靡不振,失去原有活力。房屋土建工程作为房地产业主要的产值来源,它的萎缩势必会为我国建筑业带来严重的发展压力,主要经营土建工程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带来资金短缺问题,我国建筑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使相关建筑项目的进展受到资金阻挠,很难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形成恶性循环,建筑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境。另外,国内许多有外商投资项目能够为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不小的收益,但是全球金融危机下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都吃了不少苦头,因此,我国建筑业的外商投资有了很大程度的压缩,建筑业的发展越发困难。 (三)外币资产风险不断加大 金融危机会引发汇率的震荡,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市场中流通量较大的货币对人民币的贬值达到20%左右,且各国为了促进国内消费缓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开始减少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我国海外建筑业的经济收益和资金在无形中缩水严重,加之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我国很难掌控海外投资的市场动态,汇兑损失风险增加,建筑业的效益大打折扣。 (四)建筑企业管理难度增加 许多建筑企业受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增加、投资规模扩大的鼓励,在经营中不断进行规模扩张,企业管理效率本身存在滞后性,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发展难度急剧增长、投资风险不断强化、经济效益日益下降,都为企业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三、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建筑企业管理创新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是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 建筑企业管理的创新应在管理观念创新的前提下进行。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树立起创新理念,认识到企业管理的基本保障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摆脱金融危机束缚的最重要最有力的依靠。企业关注人才的招聘和培训,将知识管理理念落实在实处,将传统的管理者队伍转变为一个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强、具有较高行业敏锐度、人际网络清晰且稳固的综合素质雄厚的管理者团队。另外企业管理者要时刻观察国内国际建筑市场动态,实现企业的与时俱进,在适应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建筑企业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和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实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管理创新能够保持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实力,但是要想在建筑市场中树立不可替代的地位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在管理创新的基础上领导技术创新,金融危机对建筑企业的要求更高,企业现代化的实现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先进生产技术的使用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 (二)建筑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面对建筑市场不景气的局面,建筑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定价结构和项目实际将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成本尽早的转嫁出去,减少企业在接下来的项目进程中可能的金融风险隐患,可以很好地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企业可以通过合同条款、汇率和利率等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风险管理。常见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即期外汇合约、掉期期权等。也可以通过与银行签订利率掉期合约规避利率变动带来的可能性风险,建筑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预防可通过加强资金预算、压缩银行账户等方式进行。面对国际汇率的变动企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放长眼光,审慎投资,在项目实施中加强监控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总结 总之,建筑企业管理创新是加强应对金融危机和规避风险能力,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应从管理观念和技术创新入手,加强风险管理,在与时俱进的理念指导下进行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作者:刘文涛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管科学院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摘要: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补充,是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工具。通过对企业内部、行业、产业链等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企业运营状况,为改进企业运行流程、提高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率,为管理者高效、准确、数据化的决策提供信息保障,这就是管理会计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了建设以信息化系统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体系,建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为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本质;创造价值 一、引言 自2014年11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指导意见》作为国内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启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2015年12月财政部又了关于征求《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15】26号),该《基本指引》标志着国家引导的管理会计转型将逐步在企业层面落地。以管理会计评价管理成效、提升管理决策水平、创造企业价值,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在会计标准建设、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方面,主要侧重于鉴证类会计和记账类会计(简称财务会计),会计数据大部分为收支数据;利用会计数据参与强化管理、经营决策、趋势预测等方面的作用没有挖掘,会计数据未对企业创造价值发挥重要作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单位应运用管理会计准确分析和把握价值创造模式,推动财务活动与各业务环节的有机融合。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基础上,结合单位内部环境,相应确定管理会计应用重点。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2016年管理会计将在企业逐步落实,并将日益完善[1]。 二、管理会计创造价值链的效应分析 管理会计以企业现在、未来的资金流动方向为主线,以提高投资价值为目标,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预测趋势的科学依据[3]。管理会计可为建筑施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价值空间、促进市场扩大发挥一定作用。 1.管理会计的价值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战略型管理会计、价值链型管理会计两类,二者共同之处就是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空间。自1981年英国学者Simmonds提出战略型管理会计[2]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发展战略,对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会计数据提供管理与分析”的论断以来,战略型管理会计由于迎合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求,一直在完善和发展中。战略型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一是从战略高度针对本企业、市场客户、竞争对手组成“战略三角”,在管理会计中实现数据信息的“三位一体”;二是针对企业发展规划、市场地位、投资预测建立“核心决策支撑”体系,借助管理会计数据,促进本企业价值链的延伸、提升与完善。战略型管理会计关键就是需要企业家关注“发展战略”。价值链型管理会计是以创造、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以投入产出比、预期投资收益等为根本。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下去、壮大起来,就必须特别注重“价值链”的经营活动。从思想理念、人力配置、经营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围绕“价值链”进行梳理。联合应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搜集、存储、分析、处理、提取与企业管理决策高度相关的信息数据,让“数据”参与企业家、管理团队的快速及准确的决策中。整合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消除投入产出比劣项,建立有机一体的横向价值链;整合本企业、下游供应商、潜在客户、老客户与资金、投资的“数据关系”链,建立有机一体的纵向价值链。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管理会计制度和实施工程中,利用管理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方法理性构建横向与纵向价值链,实现价值链的有理性、有逻辑、有竞争优势的组合,创造企业价值的竞争优势。 2.管理会计具体内涵目前企业推行的是财务会计,其与管理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明确:财务会计要完成企业运营与决算的所有任务,而管理会计体系则要紧密围绕决策与价值来构建[4]。二者具体区别如表1所示。建设管理会计体系是一项工程,要按计划、分步实施:第一步要研究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将管理会计融入规划和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第二步是建立与完善企业考核、管控等规章制度,要实现管理会计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密切协同。具体内涵如表2所示。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在实际工作中,梳理物流与调度、现场与作业、客户与市场的关系,推进业务以“财务数据表达”,推进业务进程与管理决策的“无缝”衔接,从而实时地把握企业、客户、市场关系的最佳资源配置,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会计理念和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如何在推进管理会计发展时期,实现企业从战略规划、具体业务工作与决策支撑的有效网络连接,值得深入研究。 3.管理会计发展趋势管理会计正在完善和发展中,其趋势有:一是从产品盈利能力、渠道扩展到客户盈利能力系统分;二是在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PerformanceManagement)中延伸,推进管理层与价值链的对接;三是向预测会计转变;四是要植入EPM方法(信息化系统)的商业分析;五要实现信息化和数据分级共享,当作业务来管理;六是完善成本管理技巧和能力等。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决策服务,本质上是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最终是为管理者高品质决策、创造企业价值服务的工具。 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建设要分步实施。首先,推进在建施工项目的管理会计进程。建筑施工企业由众多的工程项目单元组成,工程项目运行是否安全、有序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直接关系企业的命运。在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上,要通过加强项目管理,以项目合同为目标,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确定物流顺序,实时核算投资与收益,推进信息化系统与施工业务的深度融合,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标,为企业获得信誉及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针对未来施工项目的管理,要做好可行性研究,突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工程抗风险能力等的结论,在管理会计中建立量化的指标体系,为投资决策提供透明、实时、科学的依据。在银行贷款与还款、合作者签约、工程设计、建设进程等提供基础资料及数据分析,量化的数据是管理会计的关键。再次,在管理会计中要推行建筑规模与限额设计一体化系统。限额设计就是要按照批准的设计可行性报告、扩初设计和投资估算控制等设计总概算,同时设定审定的投资额、工程量分解表、工程流程图等组合联动数据结构,根据审定的额度进行方案研究与筛选,以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限额设计控制工程投资有纵向和横向两条线控制:纵向控制是按照工程及限额设计过程从前往后依次进行控制;横向控制是对内部专业及设计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进而保证设计质量的一种方法。管理会计在这方面作用很大,不仅可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还是保证投入产出比达到合理值的最佳方法。最后,管理会计中,紧密联系新型材料、新型结构件及新型零部件跟踪数据库。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时刻关注新型复合建筑材料、零部件等在施工及设计中的运用,一是可直接降低工程的投资;二是可保证工程拥有较高的质量;三可降低日后建筑整体维护费用。这些都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部分。 四、管理会计需要科学计量价值 在财务会计中,类似客户资源(市场开发)、数据库、知识产权等资产并没有作为资产教学计量,其实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对建筑施工企业很重要。企业内部针对研发等机构的奖惩有成熟的做法,但目前还没看到作为资产计量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涉及建筑施工企业有关分支机构的评价指标做了初步分析。市场开发分支机构每年都会完成规定的工程任务额,工程实施后所产生的利润,一般会有约定的部分可以归属为该开发机构。这对企业来说,相当于这个开发机构每年都在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收益。因此在管理会计核算中,市场开发机构可以作为一项客户资源类的资产计量。笔者建议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具体为:设该机构的资产价值为V,设该机构年度平均的经营任务额度为A,设开发机构所创造的净利润部分的系数(一般按照任务额度的1~1.5%计取,具体看公司在市场开发方面的政策)为µ,设企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R。从上式可以看到,提高该经营开发机构资产价值的主要因素为:一是获得更多的任务份额以提高A值;二是获得效益更好的任务以提高系数µ;企业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对于市场开发机构的年度计量来说,基本上相当于常数。在这个公式里,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会提高市场开发机构的资产评估值。因为收益率的降低意味着企业需要用更多的资产才能实现同样的收益额,所以对开发机构来说是合理的。 五、建设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议 1.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长期聚焦于成本管理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成果。成本管理也是管理会计范畴的一个重要模块。从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来看,研发部、市场开发部、项目部、工程公司、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基本上是层级越高越需要管理会计来辅助决策。对于体量巨大、业务多元的央企,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以及发挥高效作用尤为重要。 2.对标先进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有诸多先行的优秀企业。但对于建筑施工工程公司,能够直接对标的具体企业并不多。通过对多个优秀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1)战略层面的认同。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和认识要到位,是实施的坚定支持者,这一点必不可少。(2)信息化系统的支持。管理会计的精髓在于实时抽取管理状态的数据信息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调整或修订,减少企业损失,增加企业价值。要落实“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投资收益管理为中心”,信息化系统必须跟上。(3)公司价值的呈现。管理会计是对管理效果的数据化,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判断业务的运行状况。30年前,企业80%的业务价值都能够体现在财报上;但现在只有20%的公司价值可以在财报上看到,其他80%的价值都在人力资本、技术优势、知识产权等资产上,计量这些资产的价值是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4)人力资源的支撑。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对人力资源、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财务与业务融合的推进和实施,财务人员要深刻理解具体业务的实际运转,而业务人员也要学会运用“会计语言”,管理会计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 3.打破部门壁垒,有效实现财务业务融合推进管理会计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打破部门壁垒,实现真正的经营数据真实可靠、实时化、口径统一化。例如德国汉高公司在建设管理会计上:将大部分财务分析、业务控制职能等整合在全球公司的财务部门下,即整合在集团CFO之下,而并非整合在每个事业部下。通过整合,一是可以确保财务特别是管理会计具有最大的独立性;二是具有更大的协同效应,之前每个业务部门都有各自的会计体系,统一在CFO下,各个部门能用统一的管理会计体系下实现监控、分析和指挥运营。在这方面,很多央企的建筑施工企业有财务主管委派制,这对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有利的。汉高在管理会计框架上设置了“金字塔”式的三个层级:第一层是实现业务的信息整合,以信息化和报告系统为基础;第二层是在信息整合之后,实现对于信息的分析;第三层是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对于改进业务的建议和方向。面对“金字塔”,员工在工作当中都要自问,自身所做的工作到底创造了怎样的价值,调动了全体员工的主动性。 六、结束语 总之,面对竞争激烈和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大力加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以更有效地分析状况、改进流程、创造价值,实现“总结过去、监管现在、创造未来”的管理目标。 作者:孙婷 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程应用 1全面审计法 全面审计是对工程造价的使用合理性判断的重要方法,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常常由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组成。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对建筑工程组成认识不足,只对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进行严格审计,从表面看,审计对象选择较为准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工程项目应采取不同审计方法,但都要做到审计全面,不能片面的认为,除了主体工程外,其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小,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认识。例如在对某大型超市工程审计时,停车场虽然是建筑工程非主体工程,但如审计人员粗心大意,认为停车场所占的投资比例较小,忽略对停车场部分的审计,将对整个工程审计产生一定影响。在审计前,审计人员必须了解该大型超市建筑基本情况,并对工程项目所占资金比例情况进行分析,此外,还必须到工程现场实地查看,对比资料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例如,审计人员发现该大型超市的停车场面积与设计图纸面积存在明显差异,那么,应加强对停车场工程造价分析,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立即移交相关机关处理,确保建设资金有效利用。 2价差审计法 建筑工程一般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材料及设备的价格浮动,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常常在价格上做手脚,套取工程投资资金。为了确保投资资金的有效利用,工程审计部门应加大对工程造价价差的合规性进行重点审计,在审计时,主要对价差调整方法及调整系数进行重点审查,审查其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约定,并找到依据。例如,某机械设备制造厂建设项目设备主要由施工单位进行采购,工程竣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采购的机械设备已不能满足目前运行需要,需要采购新的设备进行替换,施工单位就向建设单位提出价差补偿问题。在进行机械设备审计时发现两种设备之间确实存在价差,审计人员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设备价差中包含了综合单价中的所有子项目,除了补偿设备价差外,新采购的机械设备与旧的机械设备在运行方式和技术水平方面都十分相似,只是在材料的可靠性上存在一些差异,通过查看投标文件,对于其中的人工、机械、材料没有作为计算基础进行考虑,而施工单位的设备价差中包含了此部分内容,这就与施工合同中的约定不响应,为此,审计人员将不符合施工合同约定的费用给予扣除,费用多达60万元。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价差计算准确性的同时,还需对计算的合理性的审计。 3工程量复核审计法 工程量是施工单位结算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是施工单位完成的所有工程量都是可以计价的,只有符合施工合同要求的部分才予以计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设计任务越来越多,造成设计质量的不断下降,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差。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审核时,应加强对工程量的准确性进行严格审计。例如,在对某大型超市停车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该项目存在管理混乱现象,工程招标投标存在问题,工程造价不实。停车场的开挖、回填土方工程占工程总投资的34%,投资将直接对大型超市建筑工程投资产生影响,由于土方开挖、回填工程单价较高,是施工单位最容易存在问题的地方。因此,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停车场土方开挖、回填工程量内容的审计,经审计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很多虚方,需对原设计图纸进行重新核算。经重新核算,发现土方工程量造价多结算188万元。 4工程结算审计 项目竣工后,工程造价审计人员一般需要对工程结算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工程量的计量过程是否存在重复计量及其它不合规计量等,特别是对工程的隐蔽工程的计量情况,现场无法进行查看,只能依靠设计图纸和现场签证作为审计的依据,同时,审计人员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尽可能收集更多的原始资料,论证隐蔽工程的计量是否真实可靠。例如,在对某高速公路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时,其中存在一项设计变更,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与原勘测资料不符,需对地质进行重新勘测,某高速公路设计院将设计变更通知上报高速公路主管部门后获得批复,审计人员发现,设计变更与工程结算资料主要工程量一致。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更,需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将原地质中的淤泥换填为块石,由于换填部分为隐蔽工程,无法对换填情况进行查实,只能根据建设方、监理单位的现场签证作为结算和审核依据。审计人员为更进一步查实该计量是否合理,便对监理日志认真查看,发现监理日志中记录有换填块石的工程量,经审计人员认真分析,施工单位所报工程量与监理日志上记录的工程量存在差异,就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日志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施工单位存在重复计量,且重复计量的工程量较大,经审计人员核算其工程造价多700多万元。因此,在审计工程造价时,应多角度,多方位查证有关支撑材料,并对支撑材料进行对比,以论证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确保工程投资的高效利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审计是一项需认真对待的工作,审计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全面覆盖,认真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计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加强对隐蔽工程资料的收集和对比,确保隐蔽工程的计量准确,合理,同时,做好审计的相关记录,不断地积累审计经验,提高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投资资金的高效利用。 作者:孙杰 单位:青岛兰德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初探 一、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占有率偏高的问题 相较事后审计工作,跟踪审计在成本和资源占有率方面明显偏高。由于工程造价跟踪需要投入的审计人员多、审计环境复杂,且在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都比事后审计工作的量偏低。因此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中能否配置足够的审计资源,将直接影响到跟踪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与审计质量。为此应加强对计量相关资料的严格检查,以确保工程计价和计量等审计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提高审计的质量,充分发挥出跟踪审计在控制工程造价和促进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2、人员素质问题 对跟踪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是两个有所区别的学科专业。工程造价审计工作需要以掌握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为主的造价员、工程师为主,而财务审计工作则要求以审计师和注册造价师为主。在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中,既需要两个专业的紧密结合,也需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在跟踪审计中不存在技术上的死角,从而有效控制和避免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的发生。因此,对跟踪审计的在业务上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促使其更新观念、更新知识,通过不断掌握新的技术与方法,能更好对从事到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工作当中。 3、风险不确定性问题 工程造价工作中的风险问题,主要是指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没有意识到被审计工程造价存在的错误与弊端,或者在相应的造价核算与审计单位业务中出现差错而没有被防止或纠正的情况下,采取不适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或者发表了与实际不符的审计结论,从而受到利害关系人的指控,甚至会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相比传统的事后型审计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各方面建设信息不对称而影响到审计结论错误的风险,更有利于审计人员能对工程造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与纠正。然而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自身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其中一些本不应被审计人员所承担的风险,也会因为跟踪审计工作的进行,很难摆脱被要求参与到工程管理中的困扰,并往往会相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同时,审计人员对工程项目长期跟踪审计的过程中,所接触各类诱惑的机会也会加大,个别审计人员往往会因为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在造价审计工作上的不力,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的选择与强化 1、运行模式的选择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运行模式上的选择,除应当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外,还需结合审计的有效资源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据相关资料表明,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80%~90%,而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有70%以上。建设项目各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与多次计价过程的关系。项目建设中越靠前的阶段对工程造价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在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跟踪造价审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对审计运行模式的选择时,应尽量优先选择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模式,如因审计问题或审计职责权限等方面的因素而采用的阶段跟踪审计模式,也应当力求将跟踪审计所介入的阶段能尽量提前,从而充分保证审计监控的力度,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控制,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2、对跟踪审计工作的强化 (1)高素质的造价审计人员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要求,既要求造价审计人员能够具备解决审核项目工程造价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也能够协调和处理各方面关系和各专业间的联系,并熟悉施工流程和施工规范,具有较强的市场观念,从而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的准确、客观与公正。为此,应采用高素质的造价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科学严谨、公正公平的跟踪审核。 (2)推行复审制度 为降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审计风险,并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应对需审核项目采用一级审核、三级复核的制度。即通过工程造价人员审核后,再由项目负责人复核,并最终由技术负责人终审的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中的风险,确保审计结论的真实、可靠和有效。 (3)采用适宜的审计方法 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是融合了工程、经济、财务、技术、法律和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的统一运用,并通过国内外众多的建设工程造价审计部门与造价审计人员,在长期的造价审计的实践以及研究中,进行不断创新与总结而发展起来的方法体系。通过在跟踪审计运行模式中对审计方法的合理与科学的应用,能有效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控制与确定。常用的审计方法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标准图审核法、对比审核法等,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 三、总结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巧性、知识性和政策性都较强的工作,加强工程的跟踪造价审计不仅能极大的节约投资成本,还是遏制当前不良腐败现象和犯罪的重要手段。为此,需加大对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的支持与建设的力度,通过对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的有效应用与研究,以不断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跟踪审计工作的水平,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控制,进而推动整个建筑工程行业能沿着良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 作者:徐凤珍 陈昉 单位:宁波中冠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探讨 面对自2008年上半年以来的金融风暴,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国务院提出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方案,这其中大部分将投入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项目中,投资规模之大超过以往的历次内扩。如何更好的对这类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实行监管成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成功的案例,跟踪审计受到社会公众的瞩目、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建设单位的欢迎。但实际开展跟踪审计的项目目前并不很多,跟传统的竣工后聘请社会中介咨询单位进行竣工结算审计相比,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传统的竣工结算审计中,审减金额或审减率是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主要标准,但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它不仅控制了工程造价,而且还进行了监督评价和咨询建议,这不仅解决了事后审计的“马后炮”问题,而且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有利于廉政建设。 一、传统的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监管模式 1.政府无法实现有效监督传统的竣工结算审计,建设单位有权自行选择中介机构进行竣工结算的审计,而作为投资主体的政府是无法实现对审计过程、审计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由于目前的现实情况,还很难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因此,结算审计基本上是一种事后审计,作为工程的投资者,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后一个知道“三超”结果的。 2.结算审计尺度不统一各个中介机构由于资质不同,组成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同,对定额的理解不同,造成了同一个项目,不同的中介结构所出具的工程造价的报告书不同。工程造价的审计与一般的财务审计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工程造价是审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方妥协的结果,无法用一个绝对的数值来衡量审计结果的精确性。三方需要协商、需要妥协的地方越多,那么该审计结果的弹性就会越大。 二、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法规依据 根据《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第二十三条“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为全过程跟踪审计提供了法规依据。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审计机关纷纷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施办法也相继出台,全过程跟踪审计已成为趋势,为跟踪审计的项目选择划定了初步的范围。 三、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切入点的选择 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在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根据我国目前现有的工程造价审计力量和现行的建设工程建设程序来看,一般有这样几个切入口,一种是在项目立项阶段,也就是在可行性报告批准以后;一种是项目的设计阶段,即从项目的初步设计开始;还有一种是项目招投标完成后,进入项目的实际施工阶段。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通常可划分为策划、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决算等阶段。“跟踪审计”的含义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住在建设工地,像监理工作一样,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实施监督,从有效性角度来看这种安排无疑是最好的,但从审计绩效来看,鉴于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这种方式会大大提高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效率,所以只有把握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变全天候的跟踪为“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关键控制点一般放在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等几个环节,对于前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决策环节,一般认为跟踪审计投入的绩效并不可观。因此,目前操作性比较强的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为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 四、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选择 1.设计环节 设计的方案形成及实施阶段是跟踪审计的重点之一。众所周知,在工程成本费用中,设计费只占工程造价的1%~3%,而其对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50%~70%。长期以来,我国的设计行业普遍存在重设计、轻经济的现象,设计人员在方案选择过程中,过多的注重方案的前瞻性和功能性,容易忽略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另一方面,对结构设计出于安全考虑,尽量取上限的安全系数,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项目的投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应结合专业知识,主动地分析设计的经济指标,向设计人员提出可行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及时提出一些设计没有想到的或需明确的问题,以弥补设计图纸深度的不足,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明确设计要求及功能要求后,跟踪审计人员应就控制工程造价提出自己的建议,具体包括:不同方案的造价对比表、建筑指标参数控制情况(例如:层高、檐高、跨度等影响工程类别的指标)、建材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其他可控费用等等,这些都要形成书面建议书,作为整个跟踪审计报告的一部分。 2.招投标环节 根据建设部第107号部令《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招标工程一般采用固定单价的合同形式,这就形成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提供标的的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的合理性界定的问题,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投标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的合理性界定。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企业定额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消耗定额以及市场价格,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充分考虑风险,自主报价。也就是说投标人的投标依据是以企业定额为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消耗量定额为辅。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在招投标环节中,应作为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存在,而不应作为标的的编制单位,只有让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机构存在,才有可能对中介机构以及投标单位提供的综合单价的合理性作出界定。合理的综合单价是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前提。在招投标过程中,作为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应加强对标的编制机构中该工程暂定费用的合理性考查,如一些项目措施费用,实际拟使用品牌的价格调查等。 3.施工环节 施工阶段是各造价咨询单位实施跟踪审计操作最多的一个阶段。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目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都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形式。在实施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工程变更、隐蔽工程的工程量以及综合单价执行情况的审计。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图纸会审的参与、施工月报表的审核、相关材料的价格咨询、形象进度的取证(现场拍摄、丈量、记录等)、隐蔽资料的会签、变更方案、措施费用的审核、索赔及反索赔涉及费用的认定、月度跟踪审计报告的撰写等等,尤其是有关隐蔽工程的取证拍摄、签证会签及变更方案与措施费用的审核。一般来说,施工单位都是按图施工,质量控制及进度控制由监理、质检部门负责,而隐蔽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在竣工结算时往往因做法、厚度等引起量价争议,所以在跟踪审计中进行适时取证、会签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措施费用也是可控的,施工方的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措施费用发生的必要性、合理性要严格加以审核,切不可根据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时的暂估费用一概而论。 4.结算阶段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结算时应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即清单项目单价为固定单价,属不可调单价,工程量则可按实际完成量调整。因此在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结算阶段,造价跟踪审计人员的关键工作是核准和复算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如果工程量清单报价中的工程数量不包死,应尽可能按竣工图纸等资料重新计算工程量,而不仅仅是计算增减工程量,因为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数量不一定十分准确。如属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工程项目,均需由设计院、监理、建设方三方确认及审核,并按照标底的编制方法计算出该项目的单价,然后对比中标价与标底的下浮比例对该项目的单价进行下浮调整,确定项目的结算单价。 5.项目的后评价阶段 工程完工后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单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与控制工程造价有关的工作,那就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总结。其目的是通过对建设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的全部过程、环节的分析,总结在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各阶段的失误,找出引起各阶段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制定和修改一些管理措施,使建设方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工程的概算指标体系,通过一个个建设工程使之不断地完善,分析各阶段的失误,找出引起各阶段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制定和修改一些管理措施,使建设方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不仅全面提高了工程的概算指标体系,而且也提高了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也使得造价控制工作有始有终。 五、结语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非常复杂,但实行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一种创新机制。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仍然是新的课题,应积极努力地建立管理制度、定额体系、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之间的系统,使这种创新机制对政府投资工程实施全过程严格、科学的造价管理,具有实际意义和操作的可能性。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电力工程造价审计策略 摘要:在当前国内生产领域之中,电力资源乃是确保工业生产顺利进行所极其倚重的能源。对于国内电力企业而言,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之中,如若不能实现对成本的科学规控,则将直接导致企业成本的攀升。本文以当前国内电力工程造价审计活动中暴露出的相关不足为研究切入点,以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审计;策略 自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启改革开放的大幕之后,国内经济以及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实现了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会经济建设活动与工业生产领域对于电力这一绿色能源的极度倚重。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内电网工程大规模兴起。不过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电力工程整体实施情况以及实施进展来看,其中工程造价审计方面所凸显的不足尤为引人注目。 1现阶段国内电力工程造价审计活动中暴露的相关不足 (1)欠缺精准的信息搜集。如若审计从业人员未能在审计过程之中实现精准的信息搜集,则极易导致审计失真的情况出现,进而直接造成工程预算存在缺口或者是预算超标问题的出现。造成前述问题的原因在于:负责进行审计的相关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显著的不足,未能给予工程审计活动中遭遇的各类问题给予合理的应对,亦或是在遭遇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措施不当。还有就是,部分从事审计活动的人员未能给予一些细节问题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进而导致预算失真的情况出现。[1]此外,因不同施工企业未能实现信息共享,进而加大了审计从业人员搜集相关信息的难度。(2)审计单位没有严格遵循审计标准的要求与范式。一些施工企业在对待审计标准的态度上,存在着漠视的态度。因而造成参与电力工程施工的相关单位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互,进而为相应的审计活动带来负面影响。还有就是,部分审计人员未能沟通到位,因而易于引发审计失真的问题出现。(3)外部市场价格变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任何工程的实施均需要采购人员实现进行用于工程施工的相关施工材料选购以及专业施工队伍的遴选,不过从市场价格变动角度来看,前述工程施工要素均会受到外部市场供需关系的直接影响,因而使得审计人员只能依凭自身的经验加以标价处理,如此极易导致预算同实际成本开销产生出入。(4)未能给予电力工程中的隐蔽性造价问题以足够的关注。从施工角度来看,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之中,极易遭遇此前未曾预料到的情形,如线路电缆的铺设长度超过预期设想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审计人员必须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工程设计图纸的角度来看,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信息难以实现全面的呈现,因而会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挑战。(5)施工变更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从电力工程施工实践的角度来看,部分产权单位在准备不充分以及未能对投资额度给予科学规划的情况之下,匆忙启动施工项目,同时,因前期规划欠缺科学性与全面性,因而会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之中,为应对不足而对施工整体规划不断进行调整,如此也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2电力工程造价惯常出现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1)确保审计信息的全面搜集,避免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对于工程审计从业人员而言,其必须注重对自身职业素养的针对性提升,进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审计信息的全面搜集,规避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同时,工程审计从业人员应当秉承勤勉的工作态度,对所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以便确保工程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与准确性。[2](2)审计应当严格遵循审计标准的范式要求。对于审计单位而言,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规章的要求,并依法组织对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对于工程审计过程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施工企业加以认真整改。同时。电力企业必须注重内部职业伦理教育,以便使审计从业人员形成较高的职业伦理意识,自觉践行自身的职责。(3)注重对电力工程施工材料等因素的价格规控。审计单位应当给予询价环节以足够的重视。从实践角度来看,在这一环节之上极易引发问题,面对问题的出现,审计单位必须给予正确、科学、审慎的对待,以便实现对所出现的问题的效度化解决。在组织招标过程之中,招标单位应当规范招标流程,避免出现标底泄露、虚假招标等情况,以便依托科学、规范的招标活动,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规控。除此之外,审计单位应当对易于引起市场价格变动的相关因素加以密切关注,以此实现对价格后期走势的精准预判。(4)给予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之隐蔽性造价问题以足够的关注。所谓的隐蔽性造价问题,通常是指难以事先加以预防和规避,且不易被发现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造成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的提升。为规避此类问题,审计单位应当组织专人,对电力工程的设计施工图纸加以认真分析,以便从中找出可能引发隐蔽性造价问题的部分,并以此为准据,帮助施工设计人员实现对图纸的完善处理。另外就是,工程审计从业人员应当实地深入施工现场,以便通过实地审计的方式,实现对隐蔽性造价问题的精准排查。(5)提升监督力度。基于确保工程审计活动实效性的考虑,审计单位必须对工程进行全程审计跟踪,以便通过这样的形式,避免任何一个施工节点出现问题而造成工程整体造价成本的提升。此外,在从事电力工程审计的过程之中,工程审计从业人员应当注重所采取的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以便以此实现提升审计活动效度的提升。(6)注重强化工程设计管理力度。电力企业应当在组织招标之前,应当采取设计招标的形式进行,从而做到能够依托自身生产实际相出发。同时,藉由技术招标中对相关技术门槛的设定,使招标活动更具指向性。此外,电力企业亦应当在选标过程之中,对投标方案加以科学遴选。 3结束语 作为电力工程审计单位以及相关的审计从业人员而言,在从事电力工程项目的审计活动之中,应当注重所采取的审计方法的科学性,并在日常工作之中注重对自身审计知识与审计技能的不断提升,以此实现对审计活动实效性与精准性的保障。除此之外,作为电力企业而言,必须给予审计单位以实时监督,以此促进审计从业人员能够以规范、严格的工作态度投身于电力工程的审计活动之中。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程造价审计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合理的把控工程项目施工资金,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工程质量与进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通过对工程造价审计施工量风险进行简要的介绍,进而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特点以及防范对策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特点;防范对策 1引言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步伐。工程造价审计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不仅能够确保工程建筑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而且还能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能够在高质量的前提下顺利完工。然而,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简要介绍工程造价审计风险 2.1简要介绍工程造价审计 在开展工程造价审计的过程中,专业的工程审计人员必须要在遵循国家以及建筑行业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通过专业的工程审计技术对建设工程相关的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审验以及检查。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审计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即分组计算法、标准图审计法以及全面审计法。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内容主要强调是五审并举,其主要是从“工程、财务、效益、质量、管理”五个方面进行着手,从建筑工程立项到建筑工程项目决算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进行全面的控制,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真实性。 2.2工程造价审计风险 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规章条例已经将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被明确的规定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未按照建筑施工工程相关的审计要求,造成建筑工程造价结论缺乏一定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同时相关的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并未提出具有正确性以及合理性的审计意见,从而引发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由于建筑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存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结果与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对工程造价审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建筑工程造价风险,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润。 3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特点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审计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其不仅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工程的进度。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审计职业的风险以及审计工作的风险,工程项目建设中审计职业的风险主要是由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下面我们将对建筑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做出简要分析。 3.1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具有一定客观性 由于工程造价审计所涉及的建筑工程项目内容相对比较多,并且数据资料相对比较繁琐。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建筑工程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存档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误差现象,虽然这些误差能够通过人为主观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这些误差却无法进行彻底的消除。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相关的审计人员一旦未能进行全过程项目工程建设的参与,通常不会发现这些误差现象,从而就会引发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同时,由于这些风险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2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通常情况下,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明显的显示出来,主要是在建筑工程设计结论与工程预算存在着明显的误差之后。出现这种结果主要包括多方面因素,工程造价审计每个环节都会造成工程造价审计误差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讲,工程造价设计风险的普遍性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相关造价的影响因素而造成的。而工程造价设计影响因素又包括多个方面内容,比如说,施工人员数量失真、工程假设质量评估的公正性、工程结算资料的准确性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制度等诸多方面内容。这些因素不仅会对工程造价的审计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概率。因此,在进行项目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环节进行把控,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造价审计的可靠度。 4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4.1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了解 在未进行工程造价审计之前,相关的审计人员就要对项目工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为工程造价审计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然而,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审计工作所要了解的工程项目内容包括设计变更、工程预算以及施工量等等,同时审计工作也要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以及掌握,其中包括企业的管理体系、综合实力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内容,从而才能确保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 4.2为工程造价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外部因素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可靠度。只有在规范的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下,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才能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全面掌握建筑工程相关信息,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进行准确的把控。除此之外,工程造价审计单位必须要加强与被审单位主体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得到其配合与支持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因此,相关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可靠性。 作者:封聪慧 单位:河北帝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科技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项目管理也被提出了较高要求。工程造价审计是项目顺利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它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中了解工程造价审计的意义,介绍了当前工程造价审计的基本现状,重点探究了项目管理中工程造价审计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项目管理;积极影响 0引言 现如今,工程建设市场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完善,市场持续发展的同时,工程项目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工程项目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项目管理,就要相应的开展造价审计工作。科学、合理的造价审计不仅能够降低工程成本,还能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优化工程质量。 1项目管理中了解工程造价审计的意义分析 1.1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全过程实施造价审计,参与项目施工的全体员工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工作意识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各部门间施工领导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互相帮助、共同协商、共同交流,实现团结施工。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地完成同一工程项目,施工效率自然会提高。 1.2有利于增强管理能力 我国工程建设的起步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并且建设经验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项目管理方面,因此,强化项目管理能力是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在项目管理中实施造价审计,有利于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控制造价,实现最低成本、最高效益。与此同时,施工环节能够有效优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会相应增强[1]。 1.3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实施造价审计,将施工建筑材料合理应用,充分发挥材料使用价值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建设资源的不平衡使用和过度浪费,同时,还能合理调整施工进度。造价审计的合理实施,能够在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 2工程造价审计的基本现状 2.1审计过程较复杂 一方面,建筑工程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工作范围较广、工作难度较大,无论是材料采购、项目规划,还是工程施工,都需要进行全面的项目管理,从中能够看出,造价审计的工作内容也会相应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建筑工程在项目施工中实施承包制,项目承包后会增加造价审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2]。 2.2审计人员工作水平较弱 工程造价审计之所以未能顺利开展工作,主要原因之一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较弱、专业知识含量较少,同时,审计人员对造价审计的认识较淡薄,忽视了造价审计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因此,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参与度较低,当遇到施工问题时,审计人员不能及时应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大多数审计人员上岗资质较低,无证上岗、缺证上岗现象普遍存在,聘用这样的人员担任审计一职,造价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提高[3]。 2.3审计机构协调性较差 造价审计要想取得明显的工作效果,需要优秀审计单位以及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全程参与,只有获得审计工作者、审计单位的帮助,才能获得全方面的审计信息,实现信息的优化整合、细致分析、合理分配。但是,实际上审计机构间的协作配合性较差,施工单位、承包单位等部分独立运行现象显著,并且各部门独立工作时经常低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机构在缺乏协调配合的基础上独立开展工作,造价审计工作远远不能达到预期,关于审计机构间协调性差这一问题,值得施工单位广泛关注[4]。 3项目管理中工程造价审计的积极影响 3.1造价审计的具体应用措施 3.1.1应用于设计阶段 在当今建筑市场背景中,项目决策缺乏相关专业单位以及政府的支持和意见性引导,项目造价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利于项目实现优化管理和系统性管理。在项目设计阶段应用造价审计,即在设计期间严格控制并管理项目造价。首先,选择设计计划时,应利用招标形式进行设计选择,确保所选设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次,为了实现良好的项目管理效果,提高应用设计的工作质量,既可以应用限额规划方式,也可以应用标准规划方式,应用这两种方式将设计造价置于上阶段的投资估算中。最后,支持项目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些许费用,有利于调动规划部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利于促进项目资金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与此同时,能够促进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优化项目质量。 3.1.2应用于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需花费较大成本,该阶段的造价审价工作理应优化,施工阶段的造价审计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当造价审计涉及施工项目变化时,此时审计工作应全面、具体展开。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根据书面凭证进行拨款,同时,应有监理负责人签字,从而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5]。 3.2造价审计的积极影响 3.2.1加强预算编制合理性,有效控制成本 要想促进造价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首先施工单位要合理控制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确保预算编制成本能够迎合社会市场价格变动需要以及工程量计算。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水平变化较大,大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这样的建筑市场中,为了成功中标将标底价直线降低。部分管理理念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弱的建筑企业所实施的预算编制在指导成本控制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且指导效果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价审计能够优化预算编制质量和水平,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编制具备科学性之后,将其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以预算编制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促进施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利润空间,同时,提高施工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与此同时,开展造价审计工作时,项目投资单位实施造价审计,能够对施工单位的项目成本以及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进行及时、全面监督,并且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通过控制施工总成本,提高投资单位的投资数量。上述工作完成后,项目施工单位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原有的设计要求和预算规划,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和有效管理,从而促进项目施工工作顺利进行[6]。 3.2.2施工图预算合理控制管理变更 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应重点控制施工图阶段的施工工作,与此同时,尤为注意施工变更的管理。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变更中已有的控制要求,全面分析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投资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变更情况,以此确保施工工程的规范性和优质性,强化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造价审计从经济角度出发强化控制施工企业的变更管理,因施工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加现象能够被有效遏制[7]。 3.2.3工程量清点提高了工作质量及技术 合理审计工程量清单,能够及时迎合预算编制中已要求的工程量计算。与此同时,能够强化管理施工技术性、先进性以及测量放线等工作。工程量清单的计价审计工作不仅会提高所计算工程量的准确性,减少计算失误,还能根据图纸要求按计划进行工程施工,避免出现工程量过多或者过少等现象,与此同时,能够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成本。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部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应用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的造价审计经验,加强管理施工技术,合理控制测量放线等工作。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建筑项目施工成本的优化,能够实现成本目标的合理控制。例如,在建筑工作中进行土方挖掘时,根据实际外挖掘需要,选择适合的施工方式,并根据合同规定的工程量要求,施工部门应合理控制施工量。优化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适量挖掘土方,这不仅会减少挖掘成本,还会降低运输费用,促进施工单位实现利益最大化[8]。 3.2.4有利于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造价审计工作在当今的工程建设市场中,这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使项目管理再次提升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建筑施工单位也会相应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以及工作责任感。为此,建筑施工单位会有针对性的为审计人员组织系统性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以及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这有利于促进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项目管理目标及时实现、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优化项目管理环节。 4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审计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积极开展,它符合现阶段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它能促进施工单位健康发展。从以上的论述中可知,项目管理中实施造价审计工作能够促进建筑项目有序运行,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产生积极影响,它不仅会降低项目施工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者:陈艳 单位: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建设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探析 摘要:作为对建筑行业影响深远的变革,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将大大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新的模式需要各方进行实际探索并逐渐学习和总结,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造价;审计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含义介绍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重点是清单,具体而言是指由招标单位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费用、税金等信息的清单,投标方在进行工程项目投标时根据该清单内容、招标要求如期完成要求。不仅如此,投标方需要在综合考虑招标方的要求之外,还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自主报价,在新型的市场定价模式之下签订最终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工程量清单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融合了现代管理审计理念,将一些新的审计观念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之中,进而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性和经济性,并且便于各方对于工程项目作出客观、独立和公正的评价。 2.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模式比较 在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建筑项目工程造价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定额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和税金等。其中定额直接费用的计算是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具体规定,用该直接费用乘以当地费用定额的费率,再加上工程材料的价差,得出的结果作为工程造价。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之下,招标方提供的招标文件及清单和具体需求才是工程造价的最终决定因素;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工程现场的实际施工进度、签证变更和施工完成情况以及企业定额和风险因素。将二者直观对比发现,工程量清单模式和定额计价模式在确定工程造价时程序不同。定额计价模式中,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宏观政策和地区具体规定,这种做法使得最终的工程造价趋向于整个社会的平均价格,因此带有强烈的政府行政干预色彩。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则集中体现了企业自身的价格标准,明确以企业定额为核心,较好地反映了企业的诉求,是一种靠市场竞争来决定价格的竞价机制。因此,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才是建设工程造价审核工作的发展趋势,代表了建筑工程造价领域的市场化方向,是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重点。 2.1定额特点不同 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以及投标人按照市场竞价规律来竞标是工程量清单模式最大的特点,国家统一工程量计算和消耗定额的做法打破了地区和部门之间的项目划分和计算准则方面的封闭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统一。企业定额仅仅表示企业在某一工程实体建设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的数量,并不代表价格,而是综合考虑了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等因素之后进行的成本计量手段,充分展示了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改变了量价合一的定额制度。 2.2价格来源不同 建筑产品的规格和造价波动比较大,其形成过程经过了人工和机械的有序合成。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各种人工单价、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价格能够得到反映,并且动态变化形成信息网络服务体系,该体系能够收集和汇总各时期的价格信息和价格指数,为各投标商制定投标价格提供实时有效的价格。 2.3招投标形式不同 工程价格属于《市场法》中市场调节价的范畴。以招投标方式为核心进行竞争定价是我国工程价格形成的主要形式。价格改革的不到位使得定额标准无形中限定了投标活动中标底的存在,将标底作为中准价,在此基础上做一定浮动来判定有效标。工程量清单改变了套定额取费的办法,使得企业能够以合同形式自主确定费用。 3.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 3.1审计依据变化 工程量、定额、市场价、合同、承包商施工水准等是定额计价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依据,工程量清单模式的审计也参考这些依据,但是具备更加鲜明的如下特点: (1)定额作用弱化:工程量清单模式不考虑“套用定额”正确与否,合同双方都需要受到该工程清单计价的约束。 (2)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成为关键因素:由于由施工单位的自身定额确定清单单价,因此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措施就是衡量清单竞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3)合同约束加强:传统的工程合同的报价往往与竣工结算价格相差很大,价格弹性太大是合同约束条款不够的结果。清单模式的工程价格相对而言是刚性的,约束作用明显。 3.2审计内容变化 清单模式下的审计内容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1)招投标成为工程造价最核心的环节,对招标文件的审计和工程量清单的审计都大大加强。(2)施工过程和竣工结算阶段均增加了新的内容。 4.工程造价管理 在工程建设全过程都需要实施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大致分为4个阶段:招标投标阶段、签订施工合同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和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4.1招标和投标阶段 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总体性纲领文件,招标文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合理的招标文件能够良好地反映双方的意愿,进而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相反,存在缺陷的招标文件会给之后的各个环节带来纠纷和麻烦,有可能引发索赔问题,使得工程造价超过预期,违背招标初衷。 4.2工程量清单和评标阶段 审查投标文件的忌讳是只看总体造价而忽略各分项造价。总体报价符合要求不代表着各分项符合报价要求,总体报价最低也不代表分项报价最低,总体差距不大也可能分项差距巨大。某些投标单位会在变化较小的项目上压低报价,而在工程增量变化较大的项目上提高单价,这种情况会增加结算总价。对于此类不平衡报价情况需要进行认真地分析比较,同时需要投标人进行解释和澄清,给出各分项的单价分析和计算依据。对工程量变化较多的单价需要重点研究,区分报价高的子项目和报价低的子项目。 4.3签订施工合同阶段 施工合同是工程量清单模式下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是实施造价控制的重点。施工合同能够约束工程造价,阐述了在工程量变更的时候如何调整综合单价。合同中需要明确规定工程数量变更是否在合同约定范围之内,同时需要对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此外,工程造价管理者需要积极介入施工合同,体现对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权。 4.4工程实施阶段 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十分过硬的经济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以此来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的规定。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结构成本的投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同时对工程造价有重要影响,当达到结构安全边际点时,结构成本的投入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前提下,又减少了工程的造价。所以,控制结构成本必须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控制的重点是减少无效的结构成本,既满足功能要求又满足结构规范、成本合理的要求。成本控制是全过程的,重在事前计划、管理、控制,在设计中应避免不加节制地提高层高,设计超大面积的外窗以及外立面的繁复装饰等现象。此外,通过指标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限额设计指标,形成控制设计,使成本与工程项目相配合。经过结构设计的合理对比、分析、计算、控制了这些楼座的钢筋及砼含量,在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了工程成本。例如在某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施工中,该项目的地上成本指标经过多次测算后,工程指标统计数据见表1。一般而言,工程实施阶段砼、钢筋总量的变更较大。对地上面积5个楼层的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的单方都控制得较好。工程规模变更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同时在重点监督之下,工程的地上部分、地下车库的实际成本与预算统计相差在2%以内,这充分体现了清单模式在工程实施阶段的运用效果。 4.5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作为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恰恰是工程洽商漏洞最多的环节。部分洽商项目没有实施、经过核减的项目没有通过洽商或者洽商工程量远超于实际工程量等问题都有可能会出现。因此,竣工结算阶段一定要仔细认真,发现隐蔽验收记录,按照竣工图纸和变更记录来重新校准工程实际完成量,这样才能最终做好工程造价的审计和控制工作。 作者:孙宗艳 单位:双鸭山方圆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审计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影响 摘要:工程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计算,使工程中的所有花销都在预算范围以内,以确保投入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工程审计的参与度较低,往往只是在工程竣工时期进行最终结算,却没有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工程造价经常超出预算,给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论述审计在工程造价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审计工程造价问题控制措施 工程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工程量的变更,使工程在合理合法的环境下顺利开展,从而有效的保障建设单位的基本权益。工程审计在工程的各个阶段都不容忽视,理应受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并且积极主动的配合审计工作,使工程审计工作得以快速、高效的完成,为自身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现存问题 1.1施工方案缺乏合理性 施工方案是建设工程项目时所采用的规范标准,里面详细规定了工程建设中必备的所有施工要素,包括施工材料、设备、技术,以及在不同环境施工时采取的应急策略,可以说,施工方案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方案通常由施工单位来制定,在施工之前,方案设计人员将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实施严密的管理和控制。可是很多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没有让审计人员参与进来,也没有根据当地的市场价格选择材料,再加上设计人员大多不是财会专业的人才,无法正确的评估工程成本,导致工程造价与工程预算存在巨大的偏差,在工程后期常常因后续资金不足而延误工程进度,甚至会使整个工程停滞不前,而材料的计算失误还会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使得工程竣工结算的难度显著增长。 1.2施工阶段管理不当 建设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项资源的投入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准确的数据,这些工作都应通过工程审计来实现,如果没有审计人员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就无法对工程所有项目的支出作出精确的统计。而且在施工阶段工程量偶尔会发生变化,工程造价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审计人员会根据工程量的变化适时调整数据,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相反的,如果没有审计人员核实记录工程量,就不能得到真实的造价。此外,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谎报材料价格,如果没有工程审计人员来监督施工单位的行为,就会使建设单位蒙受损失。 1.3工程结算资料不实 竣工结算是在工程竣工后对工程中发生的所有经济行为进行统计、核查与计算,这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作,需要工程审计人员耐心、细心的核对资金和票据,保证每一笔支出都有相应的票据支持。这些票据以及其他的结算材料都是由施工单位提供的,如果施工单位隐瞒或更改票据资料,就会影响到最终的工程造价。由于工程审计人员在施工阶段缺乏参与,因此无法知晓审查资料中的错漏之处,这给施工单位以可乘之机,他们常常会伪造工程量,更改材料价格或是捏造不实票据,导致工程竣工结算出现严重的失误和偏差。 2工程审计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控制措施 工程审计在建设工程中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项目前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下面将分别介绍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具体的控制措施。 2.1项目前期和设计阶段审计是前提 工程项目前期审计人员应检查参与招投标的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施工单位的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工程要求,审查招投标文件资料是否合法、齐全,招投标流程是否真实、规范,彻底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舞弊行为,确保招投标的公正、公平、公开,使工程项目在合理合法的环境下顺利实施。审计人员还应主动与中标单位共同完善方案细节,针对当前材料市场环境选择最佳性价比的材料,使施工方案符合最大经济性。 2.2施工阶段审计是重点 (1)落实审计责任制度。 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经济活动较多,不容易受到控制,因此审计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将审计工作进行细分,每个审计人员都负责不同的项目,减少审计工作的交叉和资源的浪费,使审计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确保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在严密的监督控制之下,避免审计项目的遗漏。审计人员要与施工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每笔资金的流向,在发现资金去向不明时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防止资金的无故流失。 (2)保证工程进度。 审计人员应保管好票据,同时在每个月末核对一次票据,每张票据都要有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签字,否则将视为无效票据。在核查票据时应检查成本与预算是否一致,如果发现二者存在差异,应立即与财务人员一起查明原因,并将原因进行标注。由于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庞大,往往需要划分成许多个施工段,在每个阶段施工完毕后审查人员都要将该阶段的施工情况呈报给建设单位,附以票据和资料,使建设单位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以保证建设资金的持续注入。 (3)严格遵守设计方案。 审计人员应随时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以防施工单位随意施工,胡乱增加工程量而影响工程造价。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发现必须要更改工程量,审计人员必须对变更的工程量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工程量的变更是否合理,将意见呈交给建设单位,经其同意后才能变更设计方案。审计人员还要将变更后的工程成本进行计算,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工程的成本造价。 2.3竣工验收审计是关键 首先,应做好工程量的管理。工程量作为竣工结算的基础数据,在根本上影响了工程造价,同时也决定了工程审计的效果。工程量的计算方式复杂,应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与施工各项资料为依据,对图纸设计与实际施工进行对比,准确核算工程量。在确定工程量准确后,核查工程材料费用支出情况,并将关键环节与分项工程作为核点,确定各材料用量、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实际,并做好不同用料之间价格区别的管理。其次,隐蔽工程管理。隐蔽工程是需要重点审查的项目,工程审计人员需要仔细检查隐蔽工程是否真实存在,施工技术和材料与施工单位上交的报告是否相符,杜绝施工单位胡乱捏造工程,增加工程量这类现象的发生。最后,工程结算书管理。审计人员应就工程名称、定额编号、定额套用以及规格等进行确定,尤其是定额套用计价时,应明确定额工作内容与所用材料情况,保证工程套用定额的合理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审计能够严格的控制工程造价,减少工程中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工程审计应该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发挥其最大化的作用,将工程造价降到最低。审计人员应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对工程项目实施严格的监督和审查,监督施工单位的一切行为,并向建设单位汇报工程的实际情况,同时仔细核查工程中的票据资料,在工程量发生变化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将工程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程伟强 单位:东莞市常平镇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对策探析 摘要: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安装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环节非常多,施工工序也十分复杂,所以必须加强对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在安装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正常使用。此外,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时间比较长,要想进一步提高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做好工程的进度管理,其中造价审计的作用得到凸显。通过科学的造价审计能够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呈现良性发展,促进建筑工程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中各个领域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中任何一种经济行为都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建筑工程领域也同样如此。建筑安装工程中实施科学的造价审计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1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概念 在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如何对建筑安装工程实施卓有成效的综合性管理业已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经理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作用必然会引发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建筑工程的实践中,造价审计可以起到降低建筑工程综合成本、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的综合性功效。所谓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指的就是立足于建筑安装工程技术应用的角度,对其投资活动的真实可靠性、合法规范执性、实践成效性等项目,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与法律规范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公证的一系列活动的概述。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检查评估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核算与实际业已完成项目投资的真实情况与合法的程度,同时对建筑安装过程中资金的运作、原材料的采购、工程预算等诸多环节予以督查,并对督查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如虚列工程项目款项、套取项目投资资金、虚报资金支出、高估并冒领预算资金等行为予以查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主要的内容涵盖了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设计概算审计、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审计、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合同价审计、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审计、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结算审计等方面。 2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问题 2.1审计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健全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多元化利益的格局。建筑企业想要通过使用先进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则希望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安装工程项目的监管部门则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这也反映了当前不同部门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着眼点,进而做出不同的造价审计结果,这就导致造价审计风险的出现。所以,部门利益的分化现象是导致造价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市场经济为了能够调节这一现象,必须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 2.2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式之一,所以人们必须重视并推行建筑安全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是造价审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所以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造价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审计实务能力,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尺度。不过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都不能够满足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效率不高,审计的质量也不能达标。造成这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我国审计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同时没有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使之出现财务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能力欠缺,对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了解等问题,影响到审计的质量。 2.3传统审计方法无法满足现实环境的需要 随着建筑安装工程实践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项目审计工作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指的是造价审计包括很多环节,例如,财务收支的审计、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等,这些环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且深度大。外部环境指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有些审计人员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使用非法手段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这就导致造价审计工作中出现伪造信息、徇私舞弊等现象,极大地增加了造价审计的风险。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造价审计方法,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环境的需要来创新审计方法。通过上面的分析结果我们能够看出,伴随着利益主体的多样化,造价审计风险呈上升趋势,为了避免造价审计风险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不断创新造价审计方法来满足现实的审计需要。不过当前建筑安装工程单位还没有认清这一点,依然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效果可想而知,这对于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3完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对策 3.1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必须建立并完善审计风险防范体系。通常情况下,建筑安装工程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而且施工时间普遍偏长,这就增加了造价审计的难度,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造价审计,建议在工程中使用全过程造价审计方式。作为安装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对工程中的资金流向、人力资源的分配、工程设计的规划与落实等环节进行谨慎的审计,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伪造签证、提供虚假信息等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所以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是审计部门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3.2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所以为了能够保证造价审计的质量就需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例如,要想做好变更签证工作,审计人员就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合同是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本,所以审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合同,这也是做好变更签证工作的基本前提。第二,造价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审计人员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来进行,这也是做好变更签证工作的基本保证。第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推动审计工作前进的基本动力。为了能够不断完善我国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为审计部门提供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3.3创新审计方法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安装工程造价审计也应该引入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现阶段出现的各种审计问题不断创新审计方法。例如,作为审计部门可以引进CAD制图技术来保证审计的准确性,提高工作的效率。此外,还应该把审计方法积极地用于审计实践当中,同时从审计实践当中总结出审计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审计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安装工程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不断健全审计风险防范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塑造健康、稳定的安装工程造价审计发展环境。 作者:钟素琴 单位:淮安市清河区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方法 摘要:工程造价审计属于工程审计的范畴,一般是对单位或单项工程的造价进行审核,它的审计过程和决算编制过程有些类似,一般由造价工程师来完成。工程造价审计意义重大,既有利于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还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还可推动招标承包制的展开。不仅如此,经过造价审计,有利于加强基本建设的事前监督和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因此,确保审计工作正常开展,是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对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进行详细叙述,并给出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希望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审计;方法 1.工程造价审计概述 工程造价审计在工程项目的具体运行中,可以督促企业制定降低成本的计划,有效地杜绝计划外项目,使所有项目在合理的预算内实现综合平衡。同时,造价审计还能对建设规模和设计标准进行合理控制,遏制高套定额、重算多计的工程价款,防止任意扩大成本开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控制与监督的作用,对工程造价的每一细节进行合理审计,最大限度的节约工程成本。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有全面审计法、分组计算审计法、标准图审计法、对比审计法和筛选审计法。 2.审计方法及特点 2.1全面审计法 全面审计法指的是,按照国家或者行业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顺序,逐一地对所有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中不合理的预算花费,审计工作的完成质量高于其他审计方法,差错被减至最小,有效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对于那些施工要求较高,预算较紧张,成本范围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来说,采用全面审计法,可以满足相应的需求。但该方法也有很大的缺点,由于审计对象较多,审查较细致,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需要大量时间来完成审计工作。综上所述,全面审计法比较适合那些工程量较小,工艺相对比较简单,信誉度较低的单位的工程项目,而对于信誉度较高,工程项目过于复杂的项目采取其他审计方法更加合理。 2.2分组计算审计法 分组计算审计法指的是在遇到分项工程时,可以把相近的具有一定联系的项目工程分到一组,这样一来,原来的整个工程就被分为多个具有类似审计过程的小组,在计算每一小组时,可选取其中一项进行计算,而余下的小组内其他工程则可通过类似的审计法则进行推算,大大简化了审计过程,有效降低了审计工程量,同时,审计质量也能满足要求,是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加快审计速度的好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较紧迫,工程量较大,工程项目较复杂,施工单位信誉度较高的情况。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审查质量相对不如全面审计法,不适用于对工程造价审计要求较精确的工程项目,同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失误,比如,被分入同一小组的工程由于实际情况不能采取同样的审计法则进行类推等。但总体来说,分组计算审计法还是一种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法,适用范围较广。 2.3标准图审计法 标准图审计法指的是对于那些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进行工程施工的项目,可以先对编制预算造价进行审计,然后再按照标准图纸来对造价进行审计,这样一来,可将两次审计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检查出工程造价的不合理之处。这种方法有效保证了审计的质量,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还能大大缩短审计所用时间,易于审计部门定案。但同样,这种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只能适用于按照标准图纸进行施工的工程项目,适用范围较小。但由于建设工程行业在向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标准图纸将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因此,该种方法在以后或许能得到更多的使用。 2.4对比审计法 对比审计法指的是运用已经审计过的其他类似的工程造价与该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审计的办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即两工程的审计所用到的计算法则以及两工程的特点均有很大的相似度。该种方法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施工图相同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有差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对异同部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和处理,对于施工图部分,可采用对比审计法进行审计的工作,而对于不同的部分,则需采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第二种是两工程的设计大体相同,但二者的建筑面积不同的情况,此时应该按照工程的建筑面积之比与工程量之比保持一致的原则进行审计的工作,将两工程的造价审计结果进行对比,看结果是否有较大差异。如果差异较大,说明拟审造价有问题,应重新进行造价审计,如果结果差异不大,则表明审计工程造价是正确的,可以采用。 2.5筛选审计法 筛选审计法指的是利用建筑工程在具体分项如各个单位工程量和造价等在数值上差异不大的特点,将各个工程量、用工等作为标准化的要素,并注明其适用条件,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时,即可直接运用已经标准化的数据来进行审计工作,从而大大简化了审计过程,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此种方法可以在建设住宅时采用,或者当现实情况不符合采取全面审计法的条件时,也可用该种方法代替。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缺点,当对审计质量要求较高时,不应采取此种方法。 3.结语 工程造价审计对于建设单位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缩短建设工期,减小工程造价,提升工程质量,节约建设资金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有着显著地作用。不仅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被批准,工程造价审计相关人员也会越来越专业化,相关工作越来越与国际接轨,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不断走向成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本文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几种方法做了逐一论述,通过罗列它们的优缺点,来让人们对工程审计的方法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作者:曹康 单位:四川华宏装饰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防范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幅度的增长,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建筑工程建设的投资愈来愈多,甚至有膨胀泛滥之态,使得建筑工程建设屡屡出现烂尾楼增多、工程建设施工进度推延、工程施工款项难以回收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不严谨,没有系统的工程造价审计体系;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认识不足。文章就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进行相关的阐述,探究防范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相关方法策略,以便工程建设单位能更好地进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工程造价审计,既是一种对工程建设项目监督和审查的管理手段,也是对工程建筑项目投资金额合理分配以及工程投产成本监控的有效方法。工程造价审计,即是审计机关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所花费的所有款项进行监督、核实与评估。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即是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费用进行审计时,由于判断有误或者出现审计错误而造成对工程造价审计所产生的风险。工程审计风险是伴随着整个工程造价审计整个工程的,如果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过大,会对整个工程施工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审计风险,防范审计风险带来的经济隐患。下面,笔者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进行相关的分析。 1当前我国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现状 1.1工程造价审计所提供的材料风险 这种审计材料的分析,主要就是相关工程造价材料存在缺漏、不真实情况或者是出现造价数据重叠等情况。基础的审计材料不完整、不正确,得出的审计结果自然不准确,审计人员也因此面临审计风险。 1.2国家有关工程造价审计政策法规风险 国家审计政策风险,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国家关于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编写的不明确或者体系流程不健全,审计中出现的难点疑点众多,使得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存在风险;二是审计人员对于国家工程造价审计政策解读不清楚,而存在的审计风险。 1.3审计单位内部的审计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审计风险 审计单位没有一套完整的审计管理体系,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不能按照规范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很容易会被上级的意志所左右,使得审计不正规,出现审计风险。 1.4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专业水平不足,业务经验缺乏 一般情况下,进行工程造价审计,都需要审计人员能秉承公正、客观、负责任的心态进行审计,但是有时候,某些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的审计技能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在某些上级压力下,出现人情审计或者审计不全面,从而使得工程造价审计存在大风险。 1.5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利益上存在差异对工程造价审计造成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工程利益上存在差异意见时,即工程建设单位为了节约工程造价成本,而施工单位为了获得高额施工费,他们对工程造价材料各执一词,对审计人员进行造价相关数据交代时,双方都存在很大的自我片面性,而审计员根据双方提供的不健全材料进行审计,自然很容易出现审计错漏,存在审计风险。二是,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利益意见相同时,为了双方获利,双方私通,串通造假各项工程造价材料数据,而审计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事故,责任便由审计方负责。 1.6工程造价审计各部门之间协调存在的风险 这种协调风险,可由内外风险组成,即审计单位内部各审计部门协调和审计单位以外部相关联单位进行审计协调的风险。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审计单位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一致,没有恒定的审计标准,存在审计差异多造成的审计风险;外面风险就是,审计单位与银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政府行政单位之间在审计造价中业务水平不一、专业标准不一致形成的风险。 2提升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防范的方法策略 ①工程建筑单位要建立一套完整可靠的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从工程图纸设计、工程材料购买、施工质量、工程竣工验收等,对工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确保工程造价审计时,获取完整可靠的审计材料。②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提前的可行性预测,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投资预算有所把控,预测的内容有整体工程项目投资预算、施工人员是否能如期完成工程建设、政府对工程造价是否会审批、所购进的建筑材料是否能满足要求等,通过全面的事先预测分析项目可行性,减少后续工程审计风险。③在工程造价审计中,审计人员尽可能让自己处在主动地位,主导控制审计进展,同时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使得审计工作高效精确。④工程审计单位要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审计风险防范模式,这种模式旨在综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注重审计的真实性与质量,让审计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⑤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采用动态审计进行审计。动态审计工程造价,可以对工程造价分阶段审计,如工程施工前进行相关审计、工程施工中进行造价审计、工程竣工后进行审计,这样动态分期审计既能实时跟进项目建设进展,对项目进行有效监督,另外,更有利于审计人员能够客观正确的进行每个阶段的审计,防止审计材料疏漏以及各种审计造假行为。⑥审计单位应该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要充分的明确内部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让审计过程更加通顺无障碍。⑦审计人员要提升本身审计专业技能,多参加磨练,增加审计业务经验;同时,还应该时时关注各种动态审计政策,对国家审计法律法规通读并理解透彻,提升自身应变能力,能恰当地处理审计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事故,减少审计隐患。⑧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工程造价审计规章制度,让审计单位与各个相关工程造价单位能互通顺畅,减少审计各种障碍。 3结语 总而言之,减少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提高审计风险防范,需要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全力配合,审计单位人员高水准的审计技能以及相关政府机关单位的通力协助。 作者:刘生凤 单位:新疆广汇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国内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研究 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就是根据相关部门所规定的石油工程项目材料损耗的程度以及收费标准对某一项是有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随着石油工程的不断扩大,其工程造价也呈现了逐年增高的趋势,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地问题,造成了石油工程项目严重的投资膨胀。 1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内容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对石油工程造价审计提出了更加规范和精细的要求。石油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贯穿于整个石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需要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计算,因此,加强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各个阶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项目决策阶段 石油工程的项目决策阶段主要包括工程施工成本的预算以及签订施工合同,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施工成本预算的审计和施工合同的审计两个阶段。 1.2前期论证阶段 石油工程的前期论证阶段主要是对工程的设计进行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预算项目是否完整,保证不出现错列、漏列或者多列的情况,同时还要对预算造价的合理性进行审计,审查预算成本是否超过了投资的额度。通过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审计,可以有效地实现石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保证可项目工程实际的技术性、完整性以及资金的合理分配。 1.3工程施工阶段 石油工程施工阶段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对工程质量的审计、对投资进度的审计、对款项支付的审计以及对安全管理的审计。审计人员在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该优先选择工程项目中的重点施工阶段、重点施工部位以及重点因素进行严格的审计。 2目前我国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石油工程项目在工程决策、工程施工、竣工结算等方面的工程量比较大,存在的突发状况比较多,所以导致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仍然还存在的着大量的问题,审计管理制度、人员配备以及技术方法上仍然具有很大的弊端,这就使得石油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1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 我国并没有颁布一套系统的关于石油企业审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目前仅有的关于审计的法律和制度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如今的审计工作中,同时一些条文规定不够明确,对于某些财经行为难以进行具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判断,这就对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关于石油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培训机构,在石油企业内部也缺乏对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培训,甚至一些石油企业的审计人员是由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临时任命的,连基本的审计知识都不具备,这就对石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3工程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 目前我国一些石油企业知识在工程竣工之后才开始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对于项目前期论证阶段、项目决策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缺乏必要的造价审计工作。而一些石油企业虽然在前期论证阶段、项目决策阶段以及工程施工阶段进行了工程审计,但是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审计上面,对于工程造价的审计工作难以真正地落实。 3结束语 针对石油工程资金消耗量大、投资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石油企业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的重视,完善企业内部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的管理制度,加强石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审计,努力发挥石油工程造价审计的优势,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王铁楠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审计论文:工程造价审计论文 1建筑工程中造价审计常用方法 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改革刚刚实施,原有的定额计价方式正逐渐向建筑工程量的清单计价方式转变,并全面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这也使得对建筑工程中造价真实性的审计工作难度在不断的加大。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1.1采用全面进行审计工作法 根据国家或建筑行业的预算定额进行编制或根据施工现场的先后顺序进行全面的审查工作。它的计算方法与所编制的施工图在预算上基本相同。且运用此种审计方法能够减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误差,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这种全面审计法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比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工程量较小、施工的工艺也比较简单,技术力量不足与信誉度较低的企业。 1.2采用标准图对比审计法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可以适当的利用标准图或进行施工采用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的建筑工程项目。首先要集中审计力量,进行编制标准化的预算,并以此来作为审计的标准。在施工中按照标准化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或采用通用图纸进行施工的工程项目,在地面以上的结构中基本相同,可以集中审计力量。对预决算造价进行详细审查,并作为标准化图纸中的标准造价,而对于不同的设计与部分来说可以进行单独地审查工作即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标准图审计方法能够有效地缩短审计时间,取得的实际效果也比较好。但是这种审计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它适用范围比较小,只能适用于采用标准化图纸进行施工的建筑工程。 1.3采用分组审计的方法 将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划分成不同的组,并将存在一定联系的项目分成一组,再进行审计工作,计算出一个小组中某一个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在利用建筑工程量之间中存在的联系进行计算,推断一组中其他几个建筑工程量,此种方法能够快速完成工程量,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审计方法。 1.4采用筛选审计的方法 建筑工程虽然在建筑面积与高度上存在不足,但是在各个部分的工程量与造价的数值上变化并不大,审计人员将过去在审计工作中的数值进行整合,并注明所适用的建筑。这样层层筛选,被筛选下来不进行审计工作,而没有被筛选下来的就要进行详细的审计工作。在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中运用筛选审计法能够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的速度,更好地让审计人员发现存在的问题。 1.5采用重点审计抽查的方法 在面对工程量较大且建筑工程造价较高而建筑的结构又比较复杂的建筑工程时,要明确建筑工程的重点部位,及时采用全新地施工工艺与新型的建筑材料,抓住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审计工作。 2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方法 2.1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审计工作 制定审计计划是提高审计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满足机构中内部结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审计工作也在全面推广中。在建筑工程的结算审计中,需要协调好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甚至需要借助外部专家与咨询机构的力量才能完成审计工作。所以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制定严格的计划而任意发挥,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所以审计组要制定出详细的审计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中的内容进行审计工作,将建筑工程项目细化,让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明确审计的目标,了解项目合同的期限,保证项目工程分工的稳定。此外由于审计项目的对象呈现多样性,所以在进行审计工作中要及时调整审计计划,争取项目时间安排的主动权。另外由于一些建筑工程的特殊性,使得建筑材料与设备都需要外购,所以对于此类要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资源与价格,缩短采价时间。 2.2确保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对建筑工程进行审计工作涉及到了建筑工程的开发商与承包商双方的利益,所以不论是从哪一方来说,如果对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存在质疑,就会对咨询机构的公信力与权威度产生影响,这样所审计出来的结果就很难得到开发生与承包商的确认。另外由于一些机构中在承接一些较小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审计权利通常是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所以就没有内部之间的复核,对外也都是由一人进行联系等,均会造成承包商与委托方对咨询机构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2.3明确审计目标,充分进行论证 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人员要明确审计的目标,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审计来明确建筑工程的真实造价,通过对比投资额来揭露由于招标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合同签订中的不合理、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善等现象所造成地浪费。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全过程的各项资料,在充足的审计证据资料的基础上,做出谨慎的评价。 2.4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造价工程师进行较小的审计项目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详细审计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是对于一些工程量较大的项目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进行详细审计不仅没有必要,还不符合现代化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建筑工程的造价编制与造价审计工作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造价编制工作是比较全面的,而造价审计工作则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抽样审计工作。进行抽样审计工作也并不是随意进行抽样的,不仅要遵循科学地抽样方法,还应当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5制定建筑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报告,签证审计定案表 在建筑工程的造价审计环节中,签证审计定案表是十分重要的,在控制管理的难度上也是最大的。一些建筑工程由于在签订施工合同的过程中,合同编制不严谨,施工现场的管理也存在问题与手续不全等原因,都给建筑工程的竣工结算阶段带来了影响。此外由于开发商与承包商是站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就使审计签证工作往往很难达成一致,最终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审计周期延后,造成违约的现象。 2.6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地跟踪审计工作,才能真正地解决建筑工程造价中资料虚假的现象,才能让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如实的反映出实际施工情况,减少项目工程造价审计的风险。 2.7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健全审计信息数据库 对于委托中介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项目工程来说,要加强审计质量的检验,对于不符合审计质量与不合格的中介机构来说要严格进行处罚,并驱逐出建筑项目的审计市场中,确保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机构能够具有高水平与高素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好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方法,是确保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确保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的投入,促进建筑工程造价设计工作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 作者:李彦婷 单位:佛山益康置业有限公司
汽车发展论文:汽车光源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 要:介绍汽车光源的应用现状,着重概括热辐射汽车光源和气体放电汽车光源的特点、应用和发展同时简要介绍了其它类型的汽车光源,并对汽车照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照明;光源;灯具;热辐射;气体放电; 光效引言汽车行驶时,照明灯具是不可缺少的。汽车灯具主要的功能有两点:一是照明功能,即照亮道路,交通标志,行人,其他车辆等,以识别标志和障碍物;二是信号功能,即显示车辆的存在和传达车辆行驶状态的信号。汽车照明和信号装置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在有关汽车的105项欧洲ECE法规中有36项是直接与汽车照明和信号灯有关的。在各种汽车灯中,前照灯的作用尤为重要,与行车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有关的统计数据表明,夜间行车比白天行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大一些,这与夜间照明条件不佳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行车速度的提高,汽车照明的质量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汽车光源是汽车灯具的发光部件,是其核心所在,因此选择合适的汽车光源,提高汽车光源的质量和效率,对提高汽车照明的质量和增加行车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汽车上使用照明装置大约开始于20世纪初。最先使用的是煤油灯和乙炔灯,接下来开始使用电光源,经历了从真空白炽灯,充气白炽灯,卤钨灯到气体放电灯的发展过程。随着光源工业的发展,汽车光源也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提高的汽车照明的要求。汽车前照灯既要照亮汽车前方的路面和交通信号标志,又不能给对方来车驾驶员造成不舒适的眩光。这就要求前照灯的空间光强分布满足十分精确的要求。在我国,汽车前照灯的光分布标准是等同于相关的欧洲ECE法规。近光前照灯的光分布完全不对称。中间是一个高光强区域,以尽可能照亮前方的路面。光束在水平方向有所散开,以利于辨清路边的情况。在指向对方来车驾驶员眼睛的方向上光强很小,不产生眩光。在前照灯产生的明、暗区之间有一条十分鲜明的分界线,称为光强截止线。 由于法规对汽车照明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与普通光源相比,汽车光源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一些特殊之处,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汽车光源系列。为了方便灯具设计,现在很多汽车光源在国际上都已经标准化。1、白炽灯和卤钨灯汽车光源汽车灯中最先使用的电光源就是白炽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白炽灯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在白炽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卤钨灯。白炽灯和卤钨灯是目前主要的汽车光源,在汽车内外的照明和信号装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白炽灯和卤钨灯都属于热辐射光源,灯丝在通过电流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而温度升高,变成白炽状态,从而发射可见光。这类光源的特点是驱动电路简单,价格便宜,发光体灯丝尺寸小且发光稳定,有利于灯具系统的光学设计。 卤钨灯与白炽灯相比更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光效高,灯丝紧凑等特点,是目前理想的汽车光源。白炽灯的功率较小,主要用于对照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如S25(21/5W)和T20(21/5W)可用于尾灯/刹车灯,S25(21W)和T20(21W)可用于转向灯和倒车灯,T10(5W)可用于尾灯和牌照灯,T10(10W)可用于车内灯和车门灯。卤钨灯的功率较大,常用于车辆前方的照明,如H3 (55W)可用于前雾灯,而用于前照灯的卤钨灯品种很多,有H4 (60/55W), H1 (55W), H7(58W),HB 1(65/45 W ),HB3(65W),HB4(55W)等。白炽灯和卤钨灯汽车光源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白炽灯在汽车信号灯中使用广泛,由于标准法规对各种信号灯的颜色均有严格要求,如尾灯和刹车灯为红色,转向灯为墟拍色等,因此目前信号灯通常使用彩色泡壳或彩色配光镜。现在客户对汽车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汽车灯具都采用无色透明无花纹的配光镜,能直接看清车灯的内部,这时若使用彩色泡壳的白炽灯,白天不使用时车灯外观不尽如人意,人们称之为“煎鸡蛋效应”。 为了改善车灯外观,近年来发展了一种在无色透明的泡壳上镀多层介质干涉膜的技术,这种信号灯泡在不点燃时外壳是银白色的,与反射器背景的颜色比较协调,点燃时发射的光线呈墟拍色,这样大大提高了车灯的外观质量。卤钨灯作为目前主要的汽车光源,其发展趋势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适应汽车灯具的发展。随着自由曲面反射器的问世,与之对应的光源如H7也相应问世。二是改进光源的结构尤其是灯头的结构,使光源在灯具内定位更精确,更容易。 H8, H9, HI是新型卤钨汽车光源的代表,其中H8用于前雾灯,H9用于远光前照灯,H11用于近光前照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一个特殊设计的塑料金属组合灯头,在灯具中安装十分方便,且定位精确。值得一提的是H11灯的寿命超过2000小时。三是采用外壳镀膜技术。为了提高光源的发光效率,可以在泡壳上镀红外反射膜,使灯丝的红外辐射反射回灯丝,提高灯丝温度从而减少能量消耗。有的客户喜欢前照灯的颜色偏蓝一些,这样视觉感觉光线很白、很亮,光色更接近日光,提高行车的舒适性,这些客户的要求可以通过在泡壳上镀蓝膜来得到实现。 汽车发展论文:多核嵌入式处理技术推动汽车技术发展 过去的40年里,半导体行业在集成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去年正好是摩尔定律公布40周年。在大部分情况下,摩尔定律也适用于试图通过技术在短期内实现迅速扩张的其他一些领域。2005年SIA年度报告中举出的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半导体行业的模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978年,纽约到巴黎的商务航班需要7小时,机票价格为900美元。如果将摩尔定律用于航空业,现在机票的费用就只需要大约1便士,飞行时间不超过1s。”显然,航空业是不愿意采用摩尔定律的,但许多其他行业却试图适用这一定律。 汽车行业已从嵌入式处理技术的发展中大受裨益,有些车辆现在最多使用60个处理器。对汽车新功能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对更高的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引擎技术的发展和最终的“环保车辆”需要新的方法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大量技术难题。在利用更大功率的半导体、新型内存技术、更强的嵌入式处理器性能及定时控制功能解决大量电气技术难题方面,半导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半导体技术将为解决汽车电子行业现有的技术难题创造新的机会。汽车行业现在使用的32位微控制器包含3000多万个晶体管,而且未来几年内可能会迅速增加到6000多万个。随着未来几年内系统集成度的不断提高,要想在日益复杂的系统中充分利用半导体的全部功能,就需要开发新技术。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现已实现了1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的新功能,一种新型的实时多核调试、校准和环路硬件接口正在满足高级引擎动力总成系统的特殊要求。 过去30年中,有人曾试图使用停缸技术(Cylinder deactivation)。随着燃油价格的上升和功能强大的嵌入式处理器的出现,汽车生产商和最终用户都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停缸技术。嵌入式处理器被用来控制引擎定时,以在扭矩和动力总成系统的燃油经济性之间达成平衡。 从轻型车辆到重型卡车,各种动力总成应用都将采用清洁环保的引擎。部分地区的政府法规将使引擎变得更加清洁环保。使用燃料直接喷入汽缸和微粒物捕集装置来清除排气装置的方法将需要对喷油嘴和传感器(检测微粒物捕集装置的状态)进行极为先进的定时控制。 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新的方法来使工程设计小组采用上市时间更短、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且数量日益增加的新特性。在汽车市场,用于引擎管理的嵌入式控制有着一套非常复杂的机电系统要求。客户期望和政府法规的变化正在推动引擎管理的不断变化。引擎技术向稀燃引擎、无凸轮引擎和电子混合车辆的发展将对未来车辆的动力总成系统电子组件产生直接影响,无极变速将在未来的动力总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新的微控制器技术和半导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将新技术变为现实的主要动力。 图1显示了引擎管理的复杂性。该方框图显示了有多路输入和多路输出设备的常见引擎控制系统,这些输入会根据对系统的影响生成不同级别的中断和异常,输出设备可以是脉宽调制(PWM)、通用输入/输出或定时输入/输出。 在调试和校准机电系统时,实时调试非常关键,因为机电系统通常不允许修改或中断嵌入式处理器的性能以便开发工具进行查询。现在的系统工程师可以利用更先进的开发工具的优势,这些改进在几年前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解决如何在多个处理器核心类型之间实时进行数据和指令跟踪的问题,业内成立了IEEE-ISTO Nexus5001 Consortium或Nexus Forum。Nexus Forum最早于1999年技术规范,并在2003年进行了更新。 Nexus 5001技术规范包括了一些标准功能,使用非入侵式调试技术对数据和指令设置断裂点和观察点。该技术规范将部署多种独特功能来跟踪最严重的软件和硬件故障。其中的部分新功能包括:责任跟踪信息处理、数据跟踪、内存替换、端口替换、程序跟踪、超时和错误消息处理。多年以来,虽然微处理器中已经部署了其中的许多功能,但目前还没有实施过全部功能和实时调试接口的处理器。 过去10年中使用的校准和调试方法使用了在调试和校准动力总成系统的过程中“必须查看每个周期”的理念体系。Nexus 5001方法对调试情况进行了以下四种假设,避开了“必须查看每个周期”的做法。 开发工具中可以使用源代码和目标代码。这样,基于主机的工具就能跟踪或计算程序流程而无须直接地址或数据总线可视性。 从目标系统到开发工具都只需要流指令修改。当主机校准/调试工具接入目标代码后,只需修改通过调试接口传输的流指令地址即可在嵌入式处理器和主机工具之间保持同步。如果流变化在255个指令中没有实施同步地址,Nexus 5001技术规范将发送同步信息。 只有有限数量的数据位置必须实时显示,而大部分数据值可以在中断期间检查或发生特殊事件时进行更新。对于许多工程师来说,Nexus 5001接口跟踪数据值的功能还是一个新功能。一般来说,该过程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逻辑分析器实现。该分析器负责跟踪地址总线,并触发数据总线向特定内存位置写入数据。这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大容量数据高速缓存和片上系统SRAM的出现使它变得几乎不可能实现。 最后,如果错误发生,用户必须从调试环境那里收到相关通知。Nexus5001技术规范在发射机部分提供了一个大小可以变化的FIFO缓冲器。如果FIFO溢出,接口将发送错误信息。用户可以选择规定什么情况下发生溢出错误,以便实施过时的嵌入式处理器或通过发送新的同步信息继续操作。 Nexus 5001端口可以根据开发、环路硬件或校准工具捕获的信息数量进行配置。几个IC厂商已经在多种CPU基础架构中采用了Nexus 5001技术规范,以支持从手机、汽车、硬磁盘驱动控制器到视频处理器的多种不同应用。 最近为兼容PowerPC构架开发的一种多核实时接口可以在单个接口上提供实时调试、校准、快速原型试制和环路硬件功能。图2显示了基于Nexus5001标准的多核调试体系结构中的4个处理单元的方框图。第一版可以为4个数据处理单元提供实时接口。这4个处理单元分别是兼容e200z Power构架的核心、两个增强型定时处理单元(E—TPU)和一个直接存储器存取(DMA)。通过Class 3 Nexus 5001接口上的一条连接,主机工具可以同时从任何或全部处理单元中收集数据。此外,调试和校准工具可以在任何或全部处理单元上为数据和指令建立断裂点/观察点。使用这种应用的一个例子是一位工程师跟踪E—TPU上的定时事件和在兼容PowerPC e200 1SA的Book-e处理核心上运行的代码之间发生的问题。 32位嵌入式处理器上可以实施一个浮点和/或单指令多数据(SIMD)设备,以支持复杂的算法。SIMD允许在多个数据集上实施一条指令,这在过滤和阵列算法中非常有用。Nexus调试端口允许监控浮点和SIMD的数据和指令。 MPC5500产品系列中最新的嵌入式汽车处理器正在推动新的引擎技术。DSP功能与MPC5500 SIMD设备的集成能够推动动力总成在多个领域的发展,包括高级引擎撞击检测、CVT改进和6速自动换档等。此外,混合电子车辆功率转换器模块中也在使用DSP功能,用来控制大型电动引擎。 新的微控制器、输入/输出系统、开发工具、通信方法和高级算法等的出现将实现新的汽车应用。具有实时多核调试功能的嵌入式处理器将淘汰传统的运行控制调试方法。 嵌入式处理器已经成为现代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偶尔使用该技术的用户不会注意到大部分嵌入式处理器。半导体技术将在未来产品中大大提高集成度和性能并降低成本。设计工程师必须部署新技术才能充分利用复杂的半导体技术的优势,而半导体供应商则必须确保系统需求、性能和系统成本之间的平衡。 汽车发展论文:发展我国汽车责任险的契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 [2003]20号)(以下简称高法司法解释),于2004年5月1口起正式施行。高法司法解释本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生命健康权,拓展厂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赔偿项目的范围,并对赔偿标准进行了大幅的提高,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方面作了多项的制度创新。它的实施势必将加大道路交通事故中驾车人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将对我国汽车责任保险产生广泛的影响。 高法司法解释中人身损害赔偿的制度创新 高法司法解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卜,本着“以人为本”、珍惜人的生命、人格价值的基本理念制定的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 在人身损害赔偿方面,高法司法解释强化了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的保护,完善了对受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司法救济措施,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高法司法解释中确立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创新主要包括: 引入营养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费等体现珍惜人的生命健康权的赔偿制度。高法司法解释放弃了在我国沿用已久的将交通事故受害人视为应当受到救济以勉强生存的残疾人的传统观念,确立了健康人、社会人的新观念。高法司法解释第 24条确立了受害人有获得营养费赔偿的权力,第19条确立了受害人有权要求加害人赔偿用于恢复受害人器官功能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和后续治疗费的原则。 引入更为科学合理的赔偿标准。按照健康人、社会人的理念,本着确保受害人及其被扶养人能够达到一个基本的、体面的生活标准的原则,高法司法解释放弃了在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上长期采用的生活费标准,采用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纯收入标准;放弃了在被扶养人生活费上按照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的做法,采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放弃了在死亡补偿费上采用生活费标准的做法,采用为可支配收入标准或纯收入标准。 引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赔偿制度。高法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条规定明确了公路交通运输单位或个人在运送或搭乘旅客时所应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被有些专家称为填补了我国侵权法规则的一个漏洞。 高法司法解释的实施将推动我国汽车责任保险 高法司法解释的正式实施无疑为大力发展我国的汽车责任保险提供一个极为良好的法制环境。依照我国《保险法》的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没有道路交通事故加害人对受害人的法律赔偿责任,汽车责任保险制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同时被加强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则成为推动汽车责任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相比,高法司法解释在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方面引入了多项制度创新,大幅提高了赔偿标准和赔偿额度;同时与5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即将实施的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这四部法律文件的同时实施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并进而推动我国汽车保险产品结构从现在的以车损险为主的结构向以责任险为主的结构转换。 高法司法解释的正式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汽车责任保险包括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两大类,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一般采用的都是“低保额、全覆盖”的模式,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如日本的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对交通事故人身死亡的赔偿标准只有3000万日元,但受害人的近亲属在获取3000万日元最低保障后,还可以要求加害人赔偿高达数亿日元的赔偿,面对这巨额的人身损害赔付,日本的汽车消费者不得不在购买了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后,再行购买高额的任意责任保险。高法司法解释实施后,笔者初步估算,我国发达地区如北京、广东等地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平均会有三倍左右的增幅,西部地区由于基数偏低的原因,增幅还会更高一些,有人测算成都地区的死亡赔偿金最高标准会达到23.7万元,是2004年5月1日前的四倍。去年我国已经出现了单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高达574万元的案件,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额度和规模还会有进一步的提高,面对如此高的人身损害赔偿支出增幅,我国驾车人的唯一选择就是购买更多的汽车责任保险来分散其所可能承载的巨额赔付。 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 高法司法解释引入了健康人、社会人的新观念,大幅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支出的标准和幅度,这对推动我国汽车保险产品结构调整和促进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尤其是汽车任意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随着法定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未来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将呈现下列三种发展态势。 1、在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和任意责任险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以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为基硼,任意责任保险为主体的汽车责任保险险种结构。 2004年5月1日生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要求机动车实行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只能向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基本的保障。任意责任保险则是保险商以一国的侵权法为基础,结合其风险管理能力和社会需求制定的各类可供投保人自由选择的责任保险形式,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不同的是,任意责任保险可以向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一个十分宽泛的保障范围。从理论上讲,任意性保险的保障范围很大,可以涵盖加害人的所有法律赔偿责任,而且多数任意责任保险所提供的保障正是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例如英国的第三者专项险就是一种将其道路交通法所设定的第三者强制责任险的保障范围拓展到任何情形的险种,因为在英国法定的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往往承保的只是发生于道路交通法所规定的“道路”上的交通事故,而三者专项险则将“道路外”也纳入其范围,而且对人身和财产损害的赔偿都是无限的。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在保障范围上的不同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正式实行汽车强制责任保险以后,汽车强制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都将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以强制责任保险为基础,以任意责任保险为主体的结构。 2、在任意财产损失保险和人身损害保险相互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以人身损害保险为主的汽车任意责任险结构。 就交通事故而言,它所可能引起的损害赔偿无非包括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两部分。财产损失主要包括汽车自身、车上货物、旅客携带的行李、驾车人管理的财产 (如租人的财产、托管的财产)等的损失部分,由于汽车自身所可能导致的财产损失属于车辆损失险的保障范围,真正属于任意责任险保障范围的财产损失主要包括后三项财产损失。在一起交通事故所可能引发的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主要包括第三者、旅客、搭乘者、驾车人等,与此相应的人身损害保险主要包括自损事故保险、旅客或搭乘者伤害保险、无保险车伤害保险、人身伤害补偿保险等。虽然在任意责任保险中既包括了财产损失保险和人身损害保险,但人身损害保险无论在承保金额、责任限额还是在保费收入方面都比财产损失保险要大得多,在某些交通事故中如在去年底发生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最高赔案——曲乐恒诉张玉宁案中所涉及的574万索赔全都属于人身损害索赔,该案并不涉及财产损失纠纷。在高法司法解释确定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中,医疗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抚慰金五项赔偿对受害人能够获得的总赔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在高法司法解释正式实施以后,势必会出现一个任意财产损失保险和人身损害保险共同发展的局面,而人身损害保险必将在未来的汽车任意责任险中居于主体的地位。 3、其他非标准化的汽车责任险竞相发展的趋势。 汽车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人身、财产遭到破坏的危险性,而且这种危险性还在随着车辆类型和用途的多样化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扩大保障范围是现代保险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不断增长的对各种汽车责任保险的需求促使那些难以标准化的汽车责任保险得以竞相发展。在发达国家,这类非标准化的汽车责任保险主要是指那些专门用于特种车辆和不属于常规汽车责任险保障范围内的汽车责任保险,前者如专门用于农业车辆、森林车辆、建筑车辆、拖挂车、赛车、高尔夫球比赛用车、休闲用运动车等特种车辆的责任险种;后者如将处理交通事故所可能引起的替代车服务、各类法律诉讼费用如验尸、调查、诉讼、辩护等费用和代车主与受害人交涉服务等纳入保障范围的责任保险。在非标准化汽车责任保险方面,我国的汽车保险商也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去年推出的颇受争议的酒后驾车险,今年面对不断加剧的汽车召回事件,又有保险公司准备推出汽车召回险,随着高法司法解释的实施和各项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我国其他类型的汽车责任保险也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汽车发展论文:品牌营销----中国汽车流通体制的发展趋势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51%,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汽车发展论文:汽车保险发展历程与现状浅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的增长必将带动汽车保险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按照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步开放保险市场,中国汽车保险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我国汽车保险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世界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将为中国汽车保险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汽车保险;第三者强制责任险;无过失责任 一、汽车保险的起源 (一)近现代保险分界的标志之一——汽车第三者责任险 汽车保险是近展起来的,它晚于水险、火险、盗窃险和综合险。保险公司承保机动车辆的保险基础是根据水险、火险、盗窃险和综合责任险的实践经验而来的。汽车保险的发展异常迅速,如今己成为世界保险业的主要业务险种之一,甚至超过了火灾保险。目前,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强制或法定保险方式承保的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它始于19世纪末,并与工业保险一起成为近代保险与现代保险分界的重要标志。 (二)汽车保险的发源地——英国 1.英国法律事故保险公司于1896年首先开办了汽车保险,成为汽车保险“第一人”。当时,签发了保费为10英镑—100英镑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单,汽车火险可以加保,但要增加保险费。1899年,汽车保险责任扩展到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所造成的损失。这些保险单是由意外险部的综合第三者责任险组签发的。1901年开始,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险保单,已具备了现在综合责任险的条件,在上述承保的责任险范围内,增加了碰撞、盗窃和火灾。1906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有限公司,每年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免费检查保险车辆一次,其防灾防损意识领先于其他保险大国。 2.实施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机动车辆的流行加重了公路运输的负担,交通事故层出不穷,有些事故中受害的第三者不知道应找哪一方赔偿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发起了机动车辆第三者强制保险的宣传,并在《1930年公路交通法令》中纳入强制保险条款。在实施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过程中,政府又针对实际情况对规定作了许多修改,如颁发保险许可证,取消保险费缓付期限,修改保险合同款式等,以期强制保险业务与法令完全吻合。强制保险的实施使在车祸中死亡或受到伤害的第三方可以得到一笔数额不定的赔偿金。 3.1945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局。汽车保险局依协议运作,其基金由各保险人按年度汽车保费收入的比例分担。当肇事者没有依法投保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或保单失效,受害者无法获得赔偿时,由汽车保险局承担保险责任,该局支付赔偿后,可依法向肇事者追偿。 英国现在是世界保险业第三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据英国承保人协会统计,1998年在普通保险业务中,汽车保险业务首次超过了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费达到了81亿英镑,汽车保险费占每个家庭支出的9%,足见其重要地位。 二、汽车保险的发展成熟 (一)汽车保险的发展成熟地——美国 美国被称为是“轮子上的国家”,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此相随,美国汽车保险发展迅速,在短短的近百年的时间内,汽车保险业务量已居世界第一。2000年美国汽车保险保费总量为 1 360亿美元,车险保费收入占财险保费收入的 45.12%。其中,机动车辆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为820亿美元,占60.3%,机动车辆财产损失保险保费收入为 540亿美元,占39.7%。机动车辆保险的综合赔付率为105.4%,其中,净赔付率为79.3%,费用率为 26.1%。美国车险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都相对自由,激烈的市场竞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车险市场。 (二)美国汽车保险发展的四个阶段 1.汽车保险问世。美国最早开始承保汽车第三者责任险是在1898年,由美国旅行者保险公司签发了第一份汽车人身伤害责任保险。1899年汽车碰撞损失险保单问世,1902年开办汽车车身保险业务。 2.通过《赔偿能力担保法》和《强制汽车保险法》建立了未保险判决基金。1919年,马萨诸塞州率先立法规定汽车所有人必须于汽车注册登记时,提出保险单或以债券作为车辆发生意外事故时赔偿能力的担保,该法案被称为《赔偿能力担保法》。该法实施的目的在于要求汽车驾驶人对未来发生事故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提供经济担保,但是由于这种担保的滞后性,以及该法无法强制每一汽车使用人履行赔偿义务,车祸受害者求偿仍然困难重重。为了改进这一做法,1925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汽车强制保险法,并于1927年正式生效,成为美国第一个颁布汽车强制保险法的州。该法律要求本州所有的车主都应持有汽车责任保险单或者拥有付款保证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以保证受害者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并以此作为汽车注册的先决条件。以后,美国的其他州也相继通过了这一法令。 3.保险公司推出未保险驾驶人保险。由于未保险判决基金由州政府管理,因此被各保险公司指责为政府过多的干预保险业。为了阻止政府的这一行为,许多保险公司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自发的抵制。保险公司推出了未保险驾驶人保险,提供给被保险人在汽车意外事故中遭受身体伤害,而驾车人是事故责任人,但是驾车人可能:(1)没有购买汽车保险;(2)虽有汽车保险,但是其责任限额低于该州要求的最低限额;(3)肇事后逃跑;(4)虽有汽车保险,但其保险公司由于某种原因拒赔或破产。目前,美国大多数州保险监管部门已要求销售汽车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未保险驾驶人保险。 4.无过失汽乍保险。赔偿能力担保法、强制汽车保险、未得到赔偿的判决基金和未保险驾车人保险虽然减少了在汽车事故中未得到经济补偿或不能得到充分经济补偿的受害者,但仍然无法解决诸如下列一些问题:(1)受害人的索赔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常常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查取证,而且最终也很难确保这些证据能证明对方驾驶人确有过失; (2)律师的费用和其他审查费用均来自于最后受害人补偿到的赔偿金,因此受害人即使获赔,得到的赔偿金也已大打折扣;(3)虽然轻微受伤者得到的赔偿一般还能弥补其经济损失,但严重的受害人得到的补偿却平均不到其经济损失的30%,甚至许多最终根本得不到赔偿。因此,一些汽车保险制度的改革者们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将无过失责任的法律制度推及到汽车保险中。 所谓无过失责任法律制度,指无论当事人有无过失,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一个“纯”无过失汽车保险将完全取消受害人起诉肇事者的权利,而且将提供一系列的综合保险给予受害人全面的经济损失赔偿。当然,这种“纯”无过失保险并不存在,各州的无过失汽车保险仅部分的限制受害人起诉肇事者的权利。一旦人身伤害损失超过了某一界限,被保险人仍可通过起诉的方式要求对方赔偿。通过无过失汽车保险,汽车事故的受害人获赔更迅速、更方便。 (三)美国车险科学的费率厘定和多元化的销售方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形成了一套复杂但又相当科学的费率计算方法,这套方法代表了国际车险市场上的最高水平。尽管美国各州车险费率的计算方法有差异,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绝大多数的州都采用161级计划作为确定车险费率的基础。在161级计划下决定车险费率水平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机动车辆的使用状况。次要因素包括机动车的型号、车况、最高车速、使用地区、数量及被保险人驾驶记录等。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决定被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率水平。 除了传统的汽车销售商保险方式以外,直销方式在美国已很普遍。现在美国主要有三种直销方式:(1)利用互联网发展车险市场的B2C模式。美国车险业务约有30%都是通过这种网络直销方式取得的。绕过了车行这一鸿沟,交易费用减少了,保险费率自然就下来了,同时这也促进了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张。(2)利用电话预约投保的直销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不需要大量的投入去构建网络平台。(3)由保险公司向客户直销保险。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可以直接到车市或者以其他的方式,把车险产品直接送到客户的面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省去客户的很多时间,业务人员能够面对面地解答客户对于车险产品提出的问题,挖掘市场潜力。 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投保人承担部分损失——德国 与中国相似,车险业务也是德国非寿险业务的核心。2002年,德国车险保费收入219.7亿欧元,占整个非寿险保费收入的42.7%。德国保险市场开放度较高,有120多家经营非寿险的保险公司,竞争非常激烈。特gcJ是车险方面,市场集中度很低,接近完全竞争状态。车险市场份额最大的安联集团,2002年其保费收入仅占整个车险市场的17.8%。车险排名前1啦的公司市场份额之和也只为63.6%,其中有两家还是外国公司(苏黎世保险集团和安盛保险集团)。 德国车险营销渠道主要靠机构。机构又可分为只为一家公司(A)和同时为多家公司(B)两类。其中,通过A类机构销售的保单占整个保单总量的74.4%,通过B类机构销售的保单占 13.0%。A类机构销售的保单比重较大与德国车险经营的传统有关。在德国,如果投保人和保险人无异议的话,车险保单到期后可自动续保。由于德国车辆出险率很低,因此A类机构的客源比较稳定,与保险公司合作基础非常牢固。 德国的保险公司在理赔时实行“责任处罚”原则,即每次理赔不论赔偿额多少,投保人自己都必须承担325欧元。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提醒投保人要尽量避免事故。德国的汽车保险费还实行奖优罚次。如果一年不出需要保险公司理赔的事故,第二年这辆汽车的保险费就会调低一个档位;然而,一旦出了事故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那么次年的保险费就会上调3个档位。而且保费的档位越高,档位之间的差额就越大。 (二)汽车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突出——法国 法国车险市场是个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丰富,市场细分度高,产险公司管理费用率约为28%(最好的公司可以达到22%)。法国有 146家财产险公司和相互保险公司经营车辆保险。 2002年法国车险保费收入163亿欧元,占财产险保费的44%,相当于当年法国GDP的1%。调查表明,在法国100%的车辆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58%的车辆购买了车损险,82%的车辆投保了盗抢和火灾险, 87%的车辆投保了玻璃破碎险。就赔付额而言,2002年全法国发生的400万起事故中,责任险赔款最高,占总赔款的50.3%,车损险占33.9%,其他险种占 16.8%。在责任险赔案中,涉及人伤的赔案占总赔案数的10.5%,但赔款额却占总赔款的59%。这主要是因为法国法律对涉及人身伤害的第三者责任赔款不设上限的缘故。 法国汽车保险业的经营区域和范围已经大大超越传统保险的内涵,汽车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愈加突出。譬如,保险公司为减少酒后驾车事故发生率,允许客户在因饮酒而不能驾车时,可在保险公司报销一次交通费用;在重大节假日,保险公司会适时在大的娱乐场所进行查验,并对因饮酒不能驾车的客户提供交通服务;有的保险公司内部设立汽车修理研究中心,为保户提供修车价格指导或为汽车修理厂提供技术培训等。 四、对中国汽车保险业的启示 (一)车险更充分体现了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 从第一份汽车保险保单第三者责任险保单到政府强制责任保险,再到汽车保险局的成立或未得到赔偿判决基金建立,再到无过失责任保险,无不体现了车险为保障受害人因车险损失能得到赔偿而做得努力。 当然保险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国外各大保险公司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在防灾防损上,通过降低事故发生率来实现自己的利润。而当客户出险时,保险公司会以各种方式给客户提供方便,比如在定损前,预先赔付,还有在客户修车时提供替代车服务,这不仅给受害者以赔偿,更体现了保险公司的人性关怀,从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国外很多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是负利润,而是依靠资本市场盈利来弥补这一亏损的。 而中国的财产保险公司还是把车险业务当作一块重大利润来源,当客户出险时,保险公司找理由拒绝赔付,拖延赔付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国外保险公司,有时即使不在赔偿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也酌情予以补偿。 (二)车险费率厘定因素众多而各国侧重不同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各发达国家的车险费率厘定均由多种因素决定,基本上都包括:车辆保养情况、行驶区域、车型、历史赔付纪录、年行驶里程数,驾驶人年龄、职业、性别、驾驶年限、投保人不动产拥有情况、信用记录和结婚年限等等。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美国是一个倡导法治和自由的国家,且注重尊重人的个性,而美国人行事又较为散漫,所以美国的车险费率厘定更多考虑人的因素,同一辆汽车,由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费率可以相差3倍。而日尔曼人的行事谨慎是世界有名的,德国的车险出险率非常低,因此德国车险定价中车型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变动幅度最高可达2700%。 中国车险费率厘定距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且自2003年1月1日起实行自主费率,由于中国车险发展时间短,而各大保险公司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国家保监会应该从各保险公司收集车险数据,借鉴发达国家的车险要素费率体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合理的指导价格,供各保险公司参考。 (三)车险营销以为主以服务竞争 各发达国家车险销售均主要依靠机构,特别是德国由机构销售的保单占到总保单的 87.4%。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保险公司也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方式,电话直销,网络直销的份额开始不断上升,美国网络销售的车险保单已占到总业务的30% 发达国家车险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各大保险公司由价格竞争转到服务竞争。美国务保险公司提供种类繁多的细分保险项目,供投保人依据自己的情况与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组合,而且当投保人出险时,向投保人提供替代车服务,给投保人最大的便利。英国保险公司最先免费为投保人检查车辆,防灾防损意识领先。而法国汽车保险业以社会管理功能突出而著称。 中国汽车保险业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恶性的费率竞争,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各保险公司应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市场份额。 汽车发展论文:从消费者需求看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摘 要】 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处于轿车将要普及化的发展阶段的前期,但国内汽车消费却持续低迷。国产汽车价格下调虽促成汽车的短暂旺销,但汽车销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的必然增长。为分析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本文从研究汽车市场上的消费者需求入手,在采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国内汽车消费者需求的优化对策。在文章最后,结合对汽车消费者需求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全文旨在通过研究消费者需求,从而找出一条使国产汽车从国内消费市场低迷中走出来的道路。 【关键词】 消费者需求 汽车工业 发展思路 【引 言】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看,在汽车进入家庭的过程中,收入和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入家庭的先锋车型往往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车型,如T型车,2CN等。根据这一历史现象,许多人认为中国家用轿车的普及也要从价格低廉的微型车开始,而且国内大部分汽车生产企业也沿着这条路子走来发展,但效果却令人并不满意。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拿到我们国家就不适用呢?原因就在于,时代不同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况且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观念和消费政策也不同,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已与祖先们有了很大不同。正是由于居民的消费需求改 变了,我们不能再按以前的那些需求理论来指导企业的生产。认识到这些特征,将对今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一、现阶段,我国汽车消费者需求的现状。 市场是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集散地,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现代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上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企业要想取得发展,除了要了解与企业相关的市场外,更要做好市场的研究工作,重点就是做好研究市场需求的工作。而要研究市场需求,首先就得研究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讲,要使它能够取得发展,也必须从研究汽车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入手。只有在研究汽车消费者需求后,各汽车生产企业才可以决定“生产何种汽车”,“为谁生产汽车”和“怎样生产汽车”。先来看看,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一)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欲望现状 北京大视野社会经济调查有限责任公司对有购买意向的家庭“主要购买目标”做了专相调查。调查结构按购买的先后顺序排列为:第一位是家用电器;第二位是住房;第三位是电脑、家具、汽车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人们对汽车的购买欲望并不是很强,只有在他们拥有住房后才会考虑去购买汽车。 2000年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做了一相题为“我需要汽车吗”的消费者心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大致与上述结果相似。其中,回答“现在我不需要汽车”的比例高达70.3%;回答“今后我可能需要汽车”的比例有47.3%。 两项调查虽不能表明目前国内汽车消费者需求的全部,但它们都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的看法:就目前来讲,我国消费者对购车的欲望还不是很强。 (二)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能力现状 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全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12个大城市,大部分居民的月收入水平不到1500元,即按照月收入1500元计算年收入也不过1.8万元;普通居民家庭年收入2~2.5万元。而现在要买一辆13万元左右的家用汽车仅一年的消费总支出就要2万元左右,大大超过了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在这样的情形下,居民回去买车吗?结果我们发现,居民不但买车,而且车的档次也还不错呢。 据中国汽车市场调查研究会提供的一分调查报告,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也就是夏利左右的车型,占31%;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包括捷达、富康等品牌,占17.5%。但是消费者表示,如果以后买车,它们的选择将集中在10~20万元的档次(占30%)。尽管一些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的知名度较高,但是人们今后购买家用轿车的意向选择,几乎都集中在中高档轿车。 对比两项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依照目前我国居民已有的收入水平,如果要购买一辆家用汽车,他们的购买力还是很有限的。但就已经购买家用汽车的家庭来看,他们的购车档次却都集中在中挡车。这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不相匹配的现象,也就构成了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消费者“购买力”的一大特征,尽管其中包含贷款消费。 (三)消费者消费汽车的相关环境现状 目前阻碍汽车进入家庭的因素不只是收入水平,诸如市场供给、消费政策等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北京晚报记者对76位汽车消费者进行定点拦截采访,在81%已着手购车和准备购车的消费者当中,有38%的消费者面对价格波动的汽车市场处于观望状态,导致“持币待购”现象的产生。当问及他们既然想买车为何又不买的理由时,摆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汽车价格还是太高”;摆在第二位的理由是“各种汽车消费政策不明”;摆在第三位的理由是“现有车型还不够丰富”;接下来的理由便是“还没有攒够足够的钱来买车”。 这则采访资料反映的其他事实我们暂且不论,就有两点提醒我们:目前消费者觉得我们的汽车消费政策还没有让他们信赖,市面上还没有丰富的车型让他们选购。归结起来,就是在我们国内,还没有一个让消费者觉得满意的汽车消费环境。经过统计和分析,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环境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 1.市场上小型车可选性相对较大,而大多数中国人需要的国产中挡车可选性却比较小 2.各种汽车消费政策不完善(消费税、信贷等) 3.汽车保险制度很不完善 二、汽车消费者需求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1.现状分析 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欲望一方面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这点无可质疑。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只有人们在获得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欲望。对我国消费者而言,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是买不起轿车的,就算是买得起轿车也用不起。这就使得我国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要买车只能是想想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购车欲望自然不会很强烈。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欲望还受到特定消费观念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国内大部分汽车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很落后,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把消费汽车放在身份的位置上。这种观念把消费汽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一是把消费汽车看成是“超前消费”或是一种“时尚”。这种观念并没有考虑他们出自何种目的买车,当中从众心理起着较大的作用。就是由于这些落后的消费观念,导致有部分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汽车的欲望,尽管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钱买车。 2.优化对策 要想提高消费者对购买汽车的欲望,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只有当消费者的收入上升到一定档次时,他才会有购买汽车的欲望。然而在收入水平不可能短期飞速发展时,要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改变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念,通过引导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念来引导消费者消费汽车。还可以通过汽车租赁业务出租汽车或按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汽车,从而刺激消费者想拥有、购买汽车的欲望。克莱斯勒总裁艾柯卡在20世纪60年代刚接管该公司时,就是采取这种方式使本公司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的。 (二)消费者购买能力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1、现状分析 消费者购买能力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但收入水平并不是决定消费者有无能力购买汽车的唯一因素。在上述我国汽车消费者收入水平有限而消费汽车的档次并没有随之降低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出这点。 那么,就目前我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会是怎样的呢?通过调查资料分析得出,其中最受广大私车消费者关注的十万元到十五万元人民币的轿车接近总量的40%,出租车需求量在18-20万辆。此外,价位在九万元以下的占到22%;十五万元到二十万元的占到19%,二十万元到三十万元的占到12%-15%,三十万元以上的占到8%。这些数据就可大致反映目前我国汽车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2、优化对策 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能力有限,一味地降价来迎合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虽不是长久之计,但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妨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只要厂商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价格低廉、性能好、售后服务优良的适销对路的汽车产品,以此来刺激汽车消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这也就从侧面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而且,中国在加入WTO后,外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在国内提供汽车贷款服务,这也会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能力,尽管那是一种贷款消费。 (三)汽车消费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1. 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上三大问题的出现,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是个机遇也是挑战。说它是个机遇,因为只要解决这三大问题,就会吸引一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汽车;说它是个挑战,因为如果这三大问题不能尽快解决,就会失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汽车。因此,汽车生产企业因时因地地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这无疑对扩大国内汽车的消费有极大的帮助。但仅凭这点远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汽车消费政策和售后服务体系。 我国汽车政策属地性、汽车生产与销售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产业政策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实行,这都导致消费者想买车都难的局面。加上在汽车税费方面,各级政府我行我素,在汽车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各种收费项目繁多、数额巨大。 在售后服务系统的观念上,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差距很大,由汽车引发的信贷、保险、租赁等较国内要完善许多。特别是国内的汽车保险,缺乏一种服务的理念,使得消费者害怕买车。因为一旦消费者买车后,享受不到社会化的规范的售后服务,那么养车的成本就更高。这样只怕是买得起车而用不起车,有哪个消费者还敢去买呀! 2.优化对策 要优化汽车消费环境,还得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目前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上的三大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条解决方案: (1)推出性能好、款式丰富的国产中档车。 (2)完善汽车消费的法律法规,搞好汽车信贷、汽车减税工作。 (3)完善和调整国内汽车保险业,让消费者在买到汽车的同时也买到了服务。 汽车消费环境的优化,单靠企业的力量还不够,还得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三、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 我国汽车工业的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但就现阶段,面对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特殊情况,各汽车生产厂商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一条合理的、科学的而且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发展道路。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四点思路: (一)产品方面。车只是代步工具,没有必要讲究排场。因此,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应重视经济型轿车的发展空间, 把发展经济型轿车作为长远的战略目标。然而在现阶段,企业重点应放在生产性能好、耗油量低、环保型的中高档轿车。这些产品的适应人群年龄层次在30~50岁之间。 (二)价格方面。汽车价格的制定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并要考虑一些 地域因素对制定价格的影响。一般来讲,在国内居民当前的收入水平下,高收入家庭的预期购买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8万元,而中等收入家庭的预期购买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3万元。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而言,10万元是一个“坎”,他们的购买汽车的平均价格为8万元左右。 (三)销售方面。各汽车生产企业完善机制,同一商只能一种品牌的汽车。各汽车专卖店或会展中心应设在离城市中心最近的位置,以便消费者咨询或参观。同时,企业应培育好与商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营销表现方面。现在媒体不该再炒汽车价格降了多少,更不应该煽情“高消费”;媒体的宣传应强调车的性能、环保,并且宣传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念,要让消费者明白买车是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应注重公关、促销等市场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应重视品牌的推广活动。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强迫消费者买什么,不买什么。需求是无法阻挡的。我们不能强迫消费者去认同或购买某种汽车,我们只能去生产消费者喜欢或需要的汽车。在弄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汽车后,企业就可以决定生产什么样的汽车,为谁生产这些汽车和怎样来生产这些汽车。全文在分析完我国目前汽车市场上的消费者需求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概括为:以生产国产中高档轿车为主,以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消费者为主要消费对象,同时兼顾公务车市场,在宣传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念时,走国产轿车的精品名牌之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汽车发展论文:发展我国汽车责任险的契机 身损害赔偿制度创新对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 [2003]20号)(以下简称高法司法解释),于2004年5月1口起正式施行。高法司法解释本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生命健康权,拓展厂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赔偿项目的范围,并对赔偿标准进行了大幅的提高,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方面作了多项的制度创新。它的实施势必将加大道路交通事故中驾车人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将对我国汽车责任保险产生广泛的影响。 高法司法解释中人身损害赔偿的制度创新 高法司法解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卜,本着“以人为本”、珍惜人的生命、人格价值的基本理念制定的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 在人身损害赔偿方面,高法司法解释强化了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的保护,完善了对受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司法救济措施,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高法司法解释中确立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创新主要包括: 引入营养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费等体现珍惜人的生命健康权的赔偿制度。高法司法解释放弃了在我国沿用已久的将交通事故受害人视为应当受到救济以勉强生存的残疾人的传统观念,确立了健康人、社会人的新观念。高法司法解释第 24条确立了受害人有获得营养费赔偿的权力,第19条确立了受害人有权要求加害人赔偿用于恢复受害人器官功能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和后续治疗费的原则。 引入更为科学合理的赔偿标准。按照健康人、社会人的理念,本着确保受害人及其被扶养人能够达到一个基本的、体面的生活标准的原则,高法司法解释放弃了在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上长期采用的生活费标准,采用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纯收入标准;放弃了在被扶养人生活费上按照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的做法,采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放弃了在死亡补偿费上采用生活费标准的做法,采用为可支配收入标准或纯收入标准。 引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赔偿制度。高法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条规定明确了公路交通运输单位或个人在运送或搭乘旅客时所应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被有些专家称为填补了我国侵权法规则的一个漏洞。 高法司法解释的实施将推动我国汽车责任保险 高法司法解释的正式实施无疑为大力发展我国的汽车责任保险提供一个极为良好的法制环境。依照我国《保险法》的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没有道路交通事故加害人对受害人的法律赔偿责任,汽车责任保险制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同时被加强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则成为推动汽车责任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相比,高法司法解释在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方面引入了多项制度创新,大幅提高了赔偿标准和赔偿额度;同时与5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即将实施的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这四部法律文件的同时实施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并进而推动我国汽车保险产品结构从现在的以车损险为主的结构向以责任险为主的结构转换。 高法司法解释的正式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汽车责任保险包括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两大类,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一般采用的都是“低保额、全覆盖”的模式,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如日本的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对交通事故人身死亡的赔偿标准只有3000万日元,但受害人的近亲属在获取3000万日元最低保障后,还可以要求加害人赔偿高达数亿日元的赔偿,面对这巨额的人身损害赔付,日本的汽车消费者不得不在购买了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后,再行购买高额的任意责任保险。高法司法解释实施后,笔者初步估算,我国发达地区如北京、广东等地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平均会有三倍左右的增幅,西部地区由于基数偏低的原因,增幅还会更高一些,有人测算成都地区的死亡赔偿金最高标准会达到23.7万元,是2004年5月1日前的四倍。去年我国已经出现了单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高达574万元的案件,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额度和规模还会有进一步的提高,面对如此高的人身损害赔偿支出增幅,我国驾车人的唯一选择就是购买更多的汽车责任保险来分散其所可能承载的巨额赔付。 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 高法司法解释引入了健康人、社会人的新观念,大幅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支出的标准和幅度,这对推动我国汽车保险产品结构调整和促进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尤其是汽车任意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随着法定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未来我国汽车责任保险制度将呈现下列三种发展态势。 1、在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和任意责任险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以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为基硼,任意责任保险为主体的汽车责任保险险种结构。 2004年5月1日生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要求机动车实行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只能向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基本的保障。任意责任保险则是保险商以一国的侵权法为基础,结合其风险管理能力和社会需求制定的各类可供投保人自由选择的责任保险形式,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不同的是,任意责任保险可以向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一个十分宽泛的保障范围。从理论上讲,任意性保险的保障范围很大,可以涵盖加害人的所有法律赔偿责任,而且多数任意责任保险所提供的保障正是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例如英国的第三者专项险就是一种将其道路交通法所设定的第三者强制责任险的保障范围拓展到任何情形的险种,因为在英国法定的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往往承保的只是发生于道路交通法所规定的“道路”上的交通事故,而三者专项险则将“道路外”也纳入其范围,而且对人身和财产损害的赔偿都是无限的。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在保障范围上的不同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正式实行汽车强制责任保险以后,汽车强制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都将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以强制责任保险为基础,以任意责任保险为主体的结构。 2、在任意财产损失保险和人身损害保险相互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以人身损害保险为主的汽车任意责任险结构。 就交通事故而言,它所可能引起的损害赔偿无非包括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两部分。财产损失主要包括汽车自身、车上货物、旅客携带的行李、驾车人管理的财产 (如租人的财产、托管的财产)等的损失部分,由于汽车自身所可能导致的财产损失属于车辆损失险的保障范围,真正属于任意责任险保障范围的财产损失主要包括后三项财产损失。在一起交通事故所可能引发的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主要包括第三者、旅客、搭乘者、驾车人等,与此相应的人身损害保险主要包括自损事故保险、旅客或搭乘者伤害保险、无保险车伤害保险、人身伤害补偿保险等。虽然在任意责任保险中既包括了财产损失保险和人身损害保险,但人身损害保险无论在承保金额、责任限额还是在保费收入方面都比财产损失保险要大得多,在某些交通事故中如在去年底发生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最高赔案——曲乐恒诉张玉宁案中所涉及的574万索赔全都属于人身损害索赔,该案并不涉及财产损失纠纷。在高法司法解释确定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中,医疗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抚慰金五项赔偿对受害人能够获得的总赔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在高法司法解释正式实施以后,势必会出现一个任意财产损失保险和人身损害保险共同发展的局面,而人身损害保险必将在未来的汽车任意责任险中居于主体的地位。 3、其他非标准化的汽车责任险竞相发展的趋势。 汽车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人身、财产遭到破坏的危险性,而且这种危险性还在随着车辆类型和用途的多样化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扩大保障范围是现代保险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不断增长的对各种汽车责任保险的需求促使那些难以标准化的汽车责任保险得以竞相发展。在发达国家,这类非标准化的汽车责任保险主要是指那些专门用于特种车辆和不属于常规汽车责任险保障范围内的汽车责任保险,前者如专门用于农业车辆、森林车辆、建筑车辆、拖挂车、赛车、高尔夫球比赛用车、休闲用运动车等特种车辆的责任险种;后者如将处理交通事故所可能引起的替代车服务、各类法律诉讼费用如验尸、调查、诉讼、辩护等费用和代车主与受害人交涉服务等纳入保障范围的责任保险。在非标准化汽车责任保险方面,我国的汽车保险商也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去年推出的颇受争议的酒后驾车险,今年面对不断加剧的汽车召回事件,又有保险公司准备推出汽车召回险,随着高法司法解释的实施和各项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我国其他类型的汽车责任保险也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汽车发展论文:发展我国汽车金融业的思考 一 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一段稳定的增长期后,目前已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下列的数据大致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 体系。 随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借鉴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 结合我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因素,汽车金融服务体系也会逐步发展并得以完善。 四 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主要由各大商业银行提供,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所占的比例很小。 我们知道,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综合性,其目的重要是获得利息差额,而不在于保证汽车产业稳定连续的金融服务。在汽车业不景气的时候,银行就会收缩其金融服务,和汽车业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行业特征发生矛盾。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直接利益关系,商业银行也不可能在风险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推进汽车金融服务的专业化。 国内目前有七家企业集团成立的财务公司从事汽车金融服务,由于企业集团本身规模,财务公司授信规模受到的限制,其专业化优势很难发展,也制约了它的发展空间。 因此,以国内主要汽车制造商为依托,建立专业化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无疑是应对市场的必然要求。而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也就成为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模式。 汽车金融公司的建立,会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史上的一个突破,对于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汽车金融公司能够引进国外成熟的汽车消费信贷融资的管理技术,使消费者接受金融服务时有更多的选择。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的引入,借鉴了国外同类机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保证在机构规范,健康发展前提下同国际市场的顺利融合,促进我国在汽车融资业监管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从短期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重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限制: 第一:政策因素 现在制定的《办法》和《细则》与国外发展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业务范围,经营监管等方面尚有一定距离。主要基于我国目前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经营环境不完善,业务风险控制能力和金融经验不足。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扶持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稳定发展的现实而做出的重要选择。它意味着汽车金融涉及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但也在某些方面,从政策上限制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比如:《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的出资人为非金融企业,最近一年总资产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0亿人民币,设立在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亿元人民币等,从资金规模上限制了潜在投资者的进入。 又如《办法》规定,同一企业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汽车金融公司,且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这就意味着零星的汽车金融公司不但与营业网络遍布的银行难以竞争,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也无从应付。 再如《细则》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车贷利率在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10%—30%,与对商业银行的规定相同,这样会使汽车金融公司的威力因此顿减,立足更难。 因此,政策限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目前中国车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为主,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和集团财务公司为辅的局面。 第二: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首先:汽车金融公司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目前仅局限于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且是境内股东单位)和向金融机构借款。从根本上看,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问题不能解决。 其次:汽车金融公司缺乏有效的业务拓展能力 受到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和目前以商业银行把持汽车金融服务的双重压力,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拓展在短期内困难不小。 再次:汽车金融公司防范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私车贷款的有30%违约还款,10%的汽车贷款难以收回。在如此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对汽车金融公司来说,不能不引起关注。 此外,人才问题也是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在短期内近期解决的问题。 尽管短期面临种种困难,但从长远来看,汽车金融公司仍将是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产量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规模的增加,金融服务大其是汽车金融服务在提升市场需求方面无疑具有较大优势和良好的前景,为促进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我们建议: 1、建立健全我国信用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标准和体系尚在探索阶段,银行也只能依靠简单的办法判定借款人的还贷能力。面对信用环境的恶化,致使消费信贷市场未能迅速发展的现状,必须首先建在一个全国性的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突破制约汽车消费信贷的“瓶颈”。在各种汽车信贷模式中,建立完善的个人管理系统,健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个人信用体系是汽车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 2、建立个人信用消费保险机制 银行可与保险公司联合开拓信用消费和保险市场,变银行一家承担信用风险为两家或多家承担风险。将带动经营与投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即向客户提供与汽车消费相关领域保险一揽子服务的同时,向客户提供在汽车消费过程中的资金融通服务。既可以通过融资方式,巩固和扩大传统汽车保险业务,也可以通过保险保障体系,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整资利用的最大化,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3、进行国内外合资汽车金融服务的推广 适度放开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逐步走向全面发展和完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中资机构仅凭自身的条件,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中角逐,其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在短期内以合资形式起步无疑是适宜的。 4、培育完善汽车租赁市场 我国汽车租赁业务处在起步阶段,同国际汽车租赁业相比,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品牌管理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其发展速度相比也相差甚远。为此,一是提高人们的租赁意识;二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如厂商、银行的支持与顾客的信用问题有待探索;三是完善 二手市场,促进汽车租赁业快速发展。 5、完善分期付款制度 在借鉴国外分期付款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应逐步完善和制定与分期付款有关的法规、法律,如《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以及汽车管理条例、商品分期付款销售条例、汽车分期付款管理办法、抵押登记办法、经营审批管理办法以及旧车回收拍卖办法等,以此规范汽车分期付款销售方式及厂商、商家的经营行为,使汽车市场上的分期付款销售方式趋于成熟,并逐步发展成为汽车市场上的重要销售方式。 五 综上所述,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汽车金融业的支持 。中国的汽车金融业发展起步较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将以其优势参与国内的汽车金融业务,改变银行对汽车金融业务垄断的局面,促进我国汽车金融业朝着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必将成为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汽车金融公司的大门虽已敞开,但仍受到制度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借鉴国外汽车金融业的成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及时地做出推动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有效对策意义重大。 汽车发展论文:多核嵌入式处理技术推动汽车技术发展 过去的40年里,半导体行业在集成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去年正好是摩尔定律公布40周年。在大部分情况下,摩尔定律也适用于试图通过技术在短期内实现迅速扩张的其他一些领域。2005年SIA年度报告中举出的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半导体行业的模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978年,纽约到巴黎的商务航班需要7小时,机票价格为900美元。如果将摩尔定律用于航空业,现在机票的费用就只需要大约1便士,飞行时间不超过1s。”显然,航空业是不愿意采用摩尔定律的,但许多其他行业却试图适用这一定律。 汽车行业已从嵌入式处理技术的发展中大受裨益,有些车辆现在最多使用60个处理器。对汽车新功能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对更高的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引擎技术的发展和最终的“环保车辆”需要新的方法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大量技术难题。在利用更大功率的半导体、新型内存技术、更强的嵌入式处理器性能及定时控制功能解决大量电气技术难题方面,半导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半导体技术将为解决汽车电子行业现有的技术难题创造新的机会。汽车行业现在使用的32位微控制器包含3000多万个晶体管,而且未来几年内可能会迅速增加到6000多万个。随着未来几年内系统集成度的不断提高,要想在日益复杂的系统中充分利用半导体的全部功能,就需要开发新技术。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现已实现了1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的新功能,一种新型的实时多核调试、校准和环路硬件接口正在满足高级引擎动力总成系统的特殊要求。 过去30年中,有人曾试图使用停缸技术(Cylinder deactivation)。随着燃油价格的上升和功能强大的嵌入式处理器的出现,汽车生产商和最终用户都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停缸技术。嵌入式处理器被用来控制引擎定时,以在扭矩和动力总成系统的燃油经济性之间达成平衡。 从轻型车辆到重型卡车,各种动力总成应用都将采用清洁环保的引擎。部分地区的政府法规将使引擎变得更加清洁环保。使用燃料直接喷入汽缸和微粒物捕集装置来清除排气装置的方法将需要对喷油嘴和传感器(检测微粒物捕集装置的状态)进行极为先进的定时控制。 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新的方法来使工程设计小组采用上市时间更短、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且数量日益增加的新特性。在汽车市场,用于引擎管理的嵌入式控制有着一套非常复杂的机电系统要求。客户期望和政府法规的变化正在推动引擎管理的不断变化。引擎技术向稀燃引擎、无凸轮引擎和电子混合车辆的发展将对未来车辆的动力总成系统电子组件产生直接影响,无极变速将在未来的动力总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新的微控制器技术和半导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将新技术变为现实的主要动力。 图1显示了引擎管理的复杂性。该方框图显示了有多路输入和多路输出设备的常见引擎控制系统,这些输入会根据对系统的影响生成不同级别的中断和异常,输出设备可以是脉宽调制(PWM)、通用输入/输出或定时输入/输出。 在调试和校准机电系统时,实时调试非常关键,因为机电系统通常不允许修改或中断嵌入式处理器的性能以便开发工具进行查询。现在的系统工程师可以利用更先进的开发工具的优势,这些改进在几年前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解决如何在多个处理器核心类型之间实时进行数据和指令跟踪的问题,业内成立了IEEE-ISTO Nexus5001 Consortium或Nexus Forum。Nexus Forum最早于1999年技术规范,并在2003年进行了更新。 Nexus 5001技术规范包括了一些标准功能,使用非入侵式调试技术对数据和指令设置断裂点和观察点。该技术规范将部署多种独特功能来跟踪最严重的软件和硬件故障。其中的部分新功能包括:责任跟踪信息处理、数据跟踪、内存替换、端口替换、程序跟踪、超时和错误消息处理。多年以来,虽然微处理器中已经部署了其中的许多功能,但目前还没有实施过全部功能和实时调试接口的处理器。 过去10年中使用的校准和调试方法使用了在调试和校准动力总成系统的过程中“必须查看每个周期”的理念体系。Nexus 5001方法对调试情况进行了以下四种假设,避开了“必须查看每个周期”的做法。 开发工具中可以使用源代码和目标代码。这样,基于主机的工具就能跟踪或计算程序流程而无须直接地址或数据总线可视性。 从目标系统到开发工具都只需要流指令修改。当主机校准/调试工具接入目标代码后,只需修改通过调试接口传输的流指令地址即可在嵌入式处理器和主机工具之间保持同步。如果流变化在255个指令中没有实施同步地址,Nexus 5001技术规范将发送同步信息。 只有有限数量的数据位置必须实时显示,而大部分数据值可以在中断期间检查或发生特殊事件时进行更新。对于许多工程师来说,Nexus 5001接口跟踪数据值的功能还是一个新功能。一般来说,该过程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逻辑分析器实现。该分析器负责跟踪地址总线,并触发数据总线向特定内存位置写入数据。这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大容量数据高速缓存和片上系统SRAM的出现使它变得几乎不可能实现。 最后,如果错误发生,用户必须从调试环境那里收到相关通知。Nexus5001技术规范在发射机部分提供了一个大小可以变化的FIFO缓冲器。如果FIFO溢出,接口将发送错误信息。用户可以选择规定什么情况下发生溢出错误,以便实施过时的嵌入式处理器或通过发送新的同步信息继续操作。 Nexus 5001端口可以根据开发、环路硬件或校准工具捕获的信息数量进行配置。几个IC厂商已经在多种CPU基础架构中采用了Nexus 5001技术规范,以支持从手机、汽车、硬磁盘驱动控制器到视频处理器的多种不同应用。 最近为兼容PowerPC构架开发的一种多核实时接口可以在单个接口上提供实时调试、校准、快速原型试制和环路硬件功能。图2显示了基于Nexus5001标准的多核调试体系结构中的4个处理单元的方框图。第一版可以为4个数据处理单元提供实时接口。这4个处理单元分别是兼容e200z Power构架的核心、两个增强型定时处理单元(E—TPU)和一个直接存储器存取(DMA)。通过Class 3 Nexus 5001接口上的一条连接,主机工具可以同时从任何或全部处理单元中收集数据。此外,调试和校准工具可以在任何或全部处理单元上为数据和指令建立断裂点/观察点。使用这种应用的一个例子是一位工程师跟踪E—TPU上的定时事件和在兼容PowerPC e200 1SA的Book-e处理核心上运行的代码之间发生的问题。 32位嵌入式处理器上可以实施一个浮点和/或单指令多数据(SIMD)设备,以支持复杂的算法。SIMD允许在多个数据集上实施一条指令,这在过滤和阵列算法中非常有用。Nexus调试端口允许监控浮点和SIMD的数据和指令。 MPC5500产品系列中最新的嵌入式汽车处理器正在推动新的引擎技术。DSP功能与MPC5500 SIMD设备的集成能够推动动力总成在多个领域的发展,包括高级引擎撞击检测、CVT改进和6速自动换档等。此外,混合电子车辆功率转换器模块中也在使用DSP功能,用来控制大型电动引擎。 新的微控制器、输入/输出系统、开发工具、通信方法和高级算法等的出现将实现新的汽车应用。具有实时多核调试功能的嵌入式处理器将淘汰传统的运行控制调试方法。 嵌入式处理器已经成为现代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偶尔使用该技术的用户不会注意到大部分嵌入式处理器。半导体技术将在未来产品中大大提高集成度和性能并降低成本。设计工程师必须部署新技术才能充分利用复杂的半导体技术的优势,而半导体供应商则必须确保系统需求、性能和系统成本之间的平衡。 汽车发展论文:汽车光源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 要:介绍汽车光源的应用现状,着重概括热辐射汽车光源和气体放电汽车光源的特点、应用和发展同时简要介绍了其它类型的汽车光源,并对汽车照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照明;光源;灯具;热辐射;气体放电; 光效引言汽车行驶时,照明灯具是不可缺少的。汽车灯具主要的功能有两点:一是照明功能,即照亮道路,交通标志,行人,其他车辆等,以识别标志和障碍物;二是信号功能,即显示车辆的存在和传达车辆行驶状态的信号。汽车照明和信号装置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在有关汽车的105项欧洲ECE法规中有36项是直接与汽车照明和信号灯有关的。在各种汽车灯中,前照灯的作用尤为重要,与行车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有关的统计数据表明,夜间行车比白天行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大一些,这与夜间照明条件不佳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行车速度的提高,汽车照明的质量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汽车光源是汽车灯具的发光部件,是其核心所在,因此选择合适的汽车光源,提高汽车光源的质量和效率,对提高汽车照明的质量和增加行车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汽车上使用照明装置大约开始于20世纪初。最先使用的是煤油灯和乙炔灯,接下来开始使用电光源,经历了从真空白炽灯,充气白炽灯,卤钨灯到气体放电灯的发展过程。随着光源工业的发展,汽车光源也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提高的汽车照明的要求。汽车前照灯既要照亮汽车前方的路面和交通信号标志,又不能给对方来车驾驶员造成不舒适的眩光。这就要求前照灯的空间光强分布满足十分精确的要求。在我国,汽车前照灯的光分布标准是等同于相关的欧洲ECE法规。近光前照灯的光分布完全不对称。中间是一个高光强区域,以尽可能照亮前方的路面。光束在水平方向有所散开,以利于辨清路边的情况。在指向对方来车驾驶员眼睛的方向上光强很小,不产生眩光。在前照灯产生的明、暗区之间有一条十分鲜明的分界线,称为光强截止线。 由于法规对汽车照明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与普通光源相比,汽车光源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一些特殊之处,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汽车光源系列。为了方便灯具设计,现在很多汽车光源在国际上都已经标准化。1、白炽灯和卤钨灯汽车光源汽车灯中最先使用的电光源就是白炽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白炽灯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在白炽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卤钨灯。白炽灯和卤钨灯是目前主要的汽车光源,在汽车内外的照明和信号装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白炽灯和卤钨灯都属于热辐射光源,灯丝在通过电流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而温度升高,变成白炽状态,从而发射可见光。这类光源的特点是驱动电路简单,价格便宜,发光体灯丝尺寸小且发光稳定,有利于灯具系统的光学设计。 卤钨灯与白炽灯相比更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光效高,灯丝紧凑等特点,是目前理想的汽车光源。白炽灯的功率较小,主要用于对照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如S25(21/5W)和T20(21/5W)可用于尾灯/刹车灯,S25(21W)和T20(21W)可用于转向灯和倒车灯,T10(5W)可用于尾灯和牌照灯,T10(10W)可用于车内灯和车门灯。卤钨灯的功率较大,常用于车辆前方的照明,如H3 (55W)可用于前雾灯,而用于前照灯的卤钨灯品种很多,有H4 (60/55W), H1 (55W), H7(58W),HB 1(65/45 W ),HB3(65W),HB4(55W)等。白炽灯和卤钨灯汽车光源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白炽灯在汽车信号灯中使用广泛,由于标准法规对各种信号灯的颜色均有严格要求,如尾灯和刹车灯为红色,转向灯为墟拍色等,因此目前信号灯通常使用彩色泡壳或彩色配光镜。现在客户对汽车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汽车灯具都采用无色透明无花纹的配光镜,能直接看清车灯的内部,这时若使用彩色泡壳的白炽灯,白天不使用时车灯外观不尽如人意,人们称之为“煎鸡蛋效应”。 为了改善车灯外观,近年来发展了一种在无色透明的泡壳上镀多层介质干涉膜的技术,这种信号灯泡在不点燃时外壳是银白色的,与反射器背景的颜色比较协调,点燃时发射的光线呈墟拍色,这样大大提高了车灯的外观质量。卤钨灯作为目前主要的汽车光源,其发展趋势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适应汽车灯具的发展。随着自由曲面反射器的问世,与之对应的光源如H7也相应问世。二是改进光源的结构尤其是灯头的结构,使光源在灯具内定位更精确,更容易。 H8, H9, HI是新型卤钨汽车光源的代表,其中H8用于前雾灯,H9用于远光前照灯,H11用于近光前照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一个特殊设计的塑料金属组合灯头,在灯具中安装十分方便,且定位精确。值得一提的是H11灯的寿命超过2000小时。三是采用外壳镀膜技术。为了提高光源的发光效率,可以在泡壳上镀红外反射膜,使灯丝的红外辐射反射回灯丝,提高灯丝温度从而减少能量消耗。有的客户喜欢前照灯的颜色偏蓝一些,这样视觉感觉光线很白、很亮,光色更接近日光,提高行车的舒适性,这些客户的要求可以通过在泡壳上镀蓝膜来得到实现。 汽车发展论文:品牌营销----中国汽车流通体制的发展趋势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51%,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汽车发展论文:西双版纳州汽车消费贷款发展状况与问题 l 国内汽车消费贷款基本情况 汽车消费贷款是指银行或汽车财务公司对申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用于一次性支付车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 全球汽车销售量中,70%是通过融资贷款销售的。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大都由专门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来做。 我国于1998年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此后汽车贷款一直由商业银行来做。2003年10月3日我国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也就是在同年底,首批3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得筹建批准,它们是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其中丰田和大众金融公司为外资汽车金融公司。2004年8月3日,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宣布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在中国筹建汽车金融公司。2004年8月17日,经过半年多的广泛征求意见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取代了1998年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虽然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车贷业务,开了一个口子,但同时也设置了种种限制,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几大汽车金融公司虽然成立,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业务开展照样困难。再加上我国银行对贷款的依赖程度比较大,银行还是比较看中车贷这块蛋糕,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而且目前车贷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仍握在银行手中,短期内难以挑战商业银行在汽车信贷市场的垄断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维持以商业银行为主,专业汽车金融机构、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其他金融机构为辅的局面,而在未来将逐渐形成以专业汽车金融机构与汽车集团财务公司为主,各类机构共同参与的局面。 目前,我国参与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等五大国有银行基本都开展了该项业务,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不同程度参与了该项业务。工行和建行是该项业务投入最多的商业银行。 据统计,截至2004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10.2%,而呆坏账已高达近1000亿元,汽车信贷的坏账率有40%左右,而像北京,坏账率更高达50%。 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无到有,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和持续升温,到2004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 l 汽车消费贷款在我州 西双版纳州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西双版纳州的汽车消费信贷始于2000年,最早由中国银行西双版纳中支开办,随后,其它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也先后开办的此项业务。2002年下半年,汽车消费贷款开始高速增长。进入2005年以来出现放缓迹象。汽车消费贷款在全部消费贷款中的占比也从小到大到回落的过程,2004年6月最高时达到10.9%,与全国平均水平10.2%相差不大。 虽然汽车消费贷款在我西双版纳州的发展轨迹和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但也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是用于营运的车辆远比用于家庭消费的车辆多。以州工商银行为例,2005年6月末汽车消费贷款中营运类占75%,家庭用车只占25%。在营运类车辆中,载客车辆占72%,载货车辆占28%。 二是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工商银行汽车贷款不良率2004年末为0.05%,2005年6月末为1.76%。农业银行2004年末不良率最高达到17.38%,但到2005年8月已下降到8.7%。这也是州内最高水平。远低于全国水平。 l 汽车消费信贷的问题 目前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商业银行在改革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变化是信贷管理的变革:大量审批权限上收总行,部分银行成立了跨区域审批中心,不再按省分配信贷额度,信贷资金分配跨区域、市场化倾向明显,授信对象条件条件及其所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对资金流向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双版纳州作为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本地企业贷款节节下滑。对地州级商业银行而言,消费贷款是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自主权限较大的业务。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要把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做大,形成新的信贷支撑点的可能性不大。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前期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保险公司推出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即车贷履约险,该险种使银行车贷风险彻底转嫁到保险公司上。没有了这种风险,银行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限,放宽贷款条件、范围等,再加上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缺失、作为抵押物品的汽车价格不断下降,又较难保全等原因,高赔付率使得保险公司于2003年撤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领域,这样一来,所有的车贷风险又回落到了银行的头上,坏账也只能由银行自身来解决。第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趋紧,银行紧缩银根,汽车信贷业务基本冻结,使得信贷业务萎缩。第三、央行的突然加息更加打击了信贷市场,贷款利率提高,资金成本增加,一些消费者更加不愿意进行信贷消费,汽车销售受到进一步抑制。第四、虽然商业银行是汽车消费信贷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但商业银行由于在违约车辆回收、拍卖、变现等方面缺乏经验,缺少专家,也影响违约车辆的处理,兼之社会其他配套措施不健全,所以,银行为尽量降低违约率,避免对违约车辆进行处理,总是制定非常苛刻的贷款条件,要求借款者提供足够的担保,进行保险,而且只贷给相当于担保物价值70%左右的资金。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正比的,银行高度的防风险措施,使其推出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无论是从方便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所以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基本上还处于问者多,贷者少的局面。 除了以上共性的因素,制约西双版纳州汽车消费贷款发展还有一个因素是私人家庭用车比例小。与大中城市不同,西双版纳州工薪族的居住地与工作地相距较近,一般不需要选择汽车作为主要代步工具,客观上家庭用车需求不大。有购车需求的人中,需要银行贷款支持的比例又小,所以家庭用车贷款市场短期内不会快速放大。前几年汽车消费贷款高速增长,从需求方面看一是企业改制,特别是汽车运输企业改制带来的机会,二是几大工程项目开工带来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方面的需求进入稳定期,新的贷款增加不会多,老的贷款逐渐到期,这会使汽车贷款增长放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虽然过去几年中汽车消费贷款在西双版纳州获得了高速发展,不良率较低,在目前商业银行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下,消费贷款也属于地州级商业银行自主权限较大的一项业务,但要保持汽车消费贷款的高速增长很困难,虽然长期看这是一项很有潜力的业务,但近三年内要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信贷支撑点的可能性不大。 汽车发展论文:发展我国汽车金融业的思考 一 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一段稳定的增长期后,目前已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下列的数据大致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 体系。 随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借鉴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 结合我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因素,汽车金融服务体系也会逐步发展并得以完善。 四 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主要由各大商业银行提供,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所占的比例很小。 我们知道,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综合性,其目的重要是获得利息差额,而不在于保证汽车产业稳定连续的金融服务。在汽车业不景气的时候,银行就会收缩其金融服务,和汽车业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行业特征发生矛盾。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直接利益关系,商业银行也不可能在风险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推进汽车金融服务的专业化。 国内目前有七家企业集团成立的财务公司从事汽车金融服务,由于企业集团本身规模,财务公司授信规模受到的限制,其专业化优势很难发展,也制约了它的发展空间。 因此,以国内主要汽车制造商为依托,建立专业化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无疑是应对市场的必然要求。而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也就成为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模式。 汽车金融公司的建立,会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史上的一个突破,对于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汽车金融公司能够引进国外成熟的汽车消费信贷融资的管理技术,使消费者接受金融服务时有更多的选择。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的引入,借鉴了国外同类机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保证在机构规范,健康发展前提下同国际市场的顺利融合,促进我国在汽车融资业监管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从短期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重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限制: 第一:政策因素 现在制定的《办法》和《细则》与国外发展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业务范围,经营监管等方面尚有一定距离。主要基于我国目前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经营环境不完善,业务风险控制能力和金融经验不足。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扶持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稳定发展的现实而做出的重要选择。它意味着汽车金融涉及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但也在某些方面,从政策上限制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比如:《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的出资人为非金融企业,最近一年总资产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0亿人民币,设立在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亿元人民币等,从资金规模上限制了潜在投资者的进入。 又如《办法》规定,同一企业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汽车金融公司,且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这就意味着零星的汽车金融公司不但与营业网络遍布的银行难以竞争,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也无从应付。 再如《细则》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车贷利率在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10%—30%,与对商业银行的规定相同,这样会使汽车金融公司的威力因此顿减,立足更难。 因此,政策限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目前中国车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为主,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和集团财务公司为辅的局面。 第二: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首先:汽车金融公司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目前仅局限于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且是境内股东单位)和向金融机构借款。从根本上看,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问题不能解决。 其次:汽车金融公司缺乏有效的业务拓展能力 受到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和目前以商业银行把持汽车金融服务的双重压力,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拓展在短期内困难不小。 再次:汽车金融公司防范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私车贷款的有30%违约还款,10%的汽车贷款难以收回。在如此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对汽车金融公司来说,不能不引起关注。 此外,人才问题也是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在短期内近期解决的问题。 尽管短期面临种种困难,但从长远来看,汽车金融公司仍将是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产量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规模的增加,金融服务大其是汽车金融服务在提升市场需求方面无疑具有较大优势和良好的前景,为促进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我们建议: 1、建立健全我国信用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标准和体系尚在探索阶段,银行也只能依靠简单的办法判定借款人的还贷能力。面对信用环境的恶化,致使消费信贷市场未能迅速发展的现状,必须首先建在一个全国性的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突破制约汽车消费信贷的“瓶颈”。在各种汽车信贷模式中,建立完善的个人管理系统,健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个人信用体系是汽车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 2、建立个人信用消费保险机制 银行可与保险公司联合开拓信用消费和保险市场,变银行一家承担信用风险为两家或多家承担风险。将带动经营与投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即向客户提供与汽车消费相关领域保险一揽子服务的同时,向客户提供在汽车消费过程中的资金融通服务。既可以通过融资方式,巩固和扩大传统汽车保险业务,也可以通过保险保障体系,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整资利用的最大化,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3、进行国内外合资汽车金融服务的推广 适度放开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逐步走向全面发展和完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中资机构仅凭自身的条件,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中角逐,其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在短期内以合资形式起步无疑是适宜的。 4、培育完善汽车租赁市场 我国汽车租赁业务处在起步阶段,同国际汽车租赁业相比,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品牌管理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其发展速度相比也相差甚远。为此,一是提高人们的租赁意识;二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如厂商、银行的支持与顾客的信用问题有待探索;三是完善 二手市场,促进汽车租赁业快速发展。 5、完善分期付款制度 在借鉴国外分期付款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应逐步完善和制定与分期付款有关的法规、法律,如《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以及汽车管理条例、商品分期付款销售条例、汽车分期付款管理办法、抵押登记办法、经营审批管理办法以及旧车回收拍卖办法等,以此规范汽车分期付款销售方式及厂商、商家的经营行为,使汽车市场上的分期付款销售方式趋于成熟,并逐步发展成为汽车市场上的重要销售方式。 五 综上所述,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汽车金融业的支持 。中国的汽车金融业发展起步较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将以其优势参与国内的汽车金融业务,改变银行对汽车金融业务垄断的局面,促进我国汽车金融业朝着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必将成为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汽车金融公司的大门虽已敞开,但仍受到制度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借鉴国外汽车金融业的成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及时地做出推动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有效对策意义重大。
浅谈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困境与对策 【摘要】人们每天都可以从网络中获得不同的新闻信息,但是网上新闻的真实性却很难分辨出来,所以会存在有的新闻媒体传播错误的信息,影响人们判断对错的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在网络中人们可以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的人却没有认清这一点,在有的新闻下面进行恶意评论、造谣,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事情。消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要比你想象的速度快得多,这样就会导致有些舆论不受控制的广泛传播。在控制网络新闻舆论方面是现在政府部门以及网络监管者头疼的问题,在发生舆论的时候,应该及时控制舆论的传播,避免对人们造成错误的引导,从而影响社会风气。所以下文就对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困境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舆论;问题及对策 现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获得各种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网上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证实,在证实网上所传播的信息是否真实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现在的各个软件基本上都可以进行信息分享,这样同一个信息很快就会被很多的人所熟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快的。信息在被不断传播之后也可以在新闻下留下自己的看法,所以人们在阅读新闻的时候也会看到新闻下面的评论,在评论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匿名的形式进行评价的,所以就会出现有的人随便评论,完全不考虑后果,这样就会导致人们产生错误的理解,在认识方面被误导,使社会风气遭到破坏,这些负面信息,会影响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要加强对网络新闻舆论传播的管理控制,降低其危害性,保证网络新闻的正面发展,有效避免被错误信息左右人们的看法。网络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绿色传播,在人们尽情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也应该及时地找出有效的方法去控制舆论消息的传播。 一、网络新闻舆论的意义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设备从网络上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在这些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其真实性并不能很好地被证实,有的网络新闻完全就是为了获得点击量而制造出来的没有真实性的信息,在看网络新闻的时候会主动去观察新闻的真实性的人少之又少。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时候最多关注的就是网络新闻的表面意思,这样就会有许多不真实的信息被迅速地传播出去,这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产生一些负面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些人借助这些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制造一些错误的新闻舆论,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就会有人相信所传播的错误信息。还有的人就是为了散播谣言而利用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使错误的信息不断地被人们所讨论,迷惑人们的看法,从心理上误导,使人们在面对这些新闻舆论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惶恐的心理,对社会造成影响。由此看来,网络舆论的传播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会对人们的思想造成错误的引导,不辨真假地相信网络上所传播的消息,从而使人们对社会生活现状不满意,严重的会导致社会不安全因素产生,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形式 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各行各业都被广泛地利用,在各种网络平台上人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是非常迅速的,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了解各种各样的新闻动态,信息通过网络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网络上的信息不都是真实的,在查看网络新闻的人中,有些人只是在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只是潦草地看一眼,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证实。人们的这种看新闻的心态会被有些新闻媒体所利用,利用人们对所有事物的好奇心,编制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新闻标题,而新闻在被点开的时候却不是相关的内容,这就是典型的为了获取更多的新闻点击量。在这种网络信息传播趋势下,会有许多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消息逐渐在网络中流传,这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网络舆论的力量不能被忽视,在网络舆论方面应该具有正确的引导,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新闻舆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要想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对新闻舆论的传播途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网络运用广泛 网络可谓是现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不仅可以传播一系列的信息,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的运用没有什么限制,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运用网络,所有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网络发表出去。从现在运用网络的人们年龄上来看,年轻人比较多。年轻人在面对所有事物的时候都会有一定好奇心,对网络上所传播的信息比较感兴趣,这就导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不开网络。年轻人在价值观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对于网络上所传播的信息是否真实并不了解,没有一定的判断意识,很难分辨出网上信息是否真实,他们在参与网络新闻分享的时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2.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力度不够 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还是有些不足。网络环境相对开放,不管是什么信息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就是因为网络相对开放,才使信息可以在网络上被迅速传播。在对相关信息进行传播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评价。评论各式各样,所有的评论信息的真实性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证实,这就会使人们被错误诱导,相信了错误的信息。就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在对网络新闻舆论控制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只有具有一定的决策力和分辨对错的能力,才能使网络新闻舆论得到控制。从我国的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上来看,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三、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对策 网络新闻舆论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会导致对网络的监督管理工作不顺利。要想有效地控制网络新闻舆论,就必须对现在的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虽然从控制管理方面来看比之前的发展趋势要好很多,但是还是满足不了现在社会的需求,这是因为新闻舆论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是非常迅速的,这就加大了对网络新闻舆论管理的难度。所以在对网络新闻舆论进行管理之前就应该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新闻舆论的传播,尽量减少网络舆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1.相关部门加大对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力度 现在,对网络新闻舆论控制方面虽然有了进步,但是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对网络新闻舆论控制的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和各大网络信息平台是网络新闻媒体舆论控制的关键,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力度,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在控制新闻舆论方面,政府应该尽力保证网络安全问题,使网络环境相对绿色,使网络的安全与稳定得到保证。在对网络舆论信息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也可以多运用网络,通过网络宣传绿色网络平台制度,制定出完善的政策,对于通过网络造谣的人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从而有效地控制新闻舆论的传播。 2.完善网络防范体系 建立完善的网络防范体系,提高网络上信息的准入门槛以及发表难度,这样可以使网络新闻舆论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前网络相对开放,所有的人都可以进行评论,而且是以匿名的形式评论的,这非常不利于控制舆论信息的传播。据此,可以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让人们在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都是实名制的,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 3.加强新闻媒体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在有许多的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往往会编造出与内容不符的新闻标题,吸引更多的人去点击观看。根据这样的情况,要想从根本上控制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就必须加强对相关新闻媒体的管理,提高媒体内部的自律性,减少虚假新闻传播情况的发生。 作者:郭冬梅 单位:复旦大学 浅谈城市公共管理: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研究 摘要: 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复杂多变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非常迅速。由于网络的发达,每天都能接受到各种新闻消息,但是无法辨认其中是否是真实的,从而很容易受到各种新闻事件的干扰,影响对外界的判断。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些网民随意在各种新闻下评论,引发新闻舆论。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从而使网络舆论被大肆传播,同时由于网络的扩散速度较快,导致很难对这些舆论进行控制。面对如今这种网络上的新闻舆论问题,如何对这些舆论进行控制,需要政府以及网络监管者进行控制,避免舆论对人的诱导,造成社会不稳定性。对此,政府需要对目前的网络传播现状进行监管,建立有效的体系,从而控制舆论给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困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都能在网上找到,网上传播的信息有真实的也有负面的,对此如何进行甄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前,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能通过其接受到各种信息,并很快分享出去,这种方式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迅速。同时由于信息的传播,每个人都能在信息下面进行评论,在新闻事件下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看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能看到这些评论。从而导致有些人使用网络匿名,随意在网络上各种评论,导致一些人盲目跟风,使一些负面消息被无限扩展开来,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影响。由此,需要重视网络新闻舆论传播的危害性,做好对网络的监管控制,保持网络的正能量,避免舆论给大众的诱导。对此,如何解决网络能给人自由发表个人看法的同时,也能采用措施来避免网络舆论的传播,还网络环境一片绿色,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关于网络新闻舆论的定义 关于网络新闻舆论,是指如今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借助网络传播的快速性,人们每天都能通过各种移动设备接受到各种新闻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实或者是一些用来博取眼球的新闻,很少有人能主动去分辨这些新闻背后的真实性。他们只是针对这些新闻本身所希望表现出的意思进行传播,从而导致不真实的消息随着网络的快速传播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在社会上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导致网络新闻舆论的产生。对此,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借助网络的传播力量,一些具有诱导性的观点,让不明真相的人盲目地去相信,利用网络传播的速度,在网上形成一种舆论流,并影响很大一部分的受众去相信这些舆论。还有一些人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力量,一些谣言,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被这些信息所迷惑,造成人群恐慌,引发社会上一些不安定因素。对此,网络舆论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让一大部分人被网络舆论所诱导,从而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一些传闻信息,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不满,严重的会导致社会不安定感以及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这个社会的稳定。这就是关于网络新闻舆论的简单释意。 二、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特征 目前,网络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在网上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网络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同时使用网络的人数也逐渐增多,这就让使用网络越来越广泛的群体能够随时接触到各种动态信息,并且信息的传播速度也非常迅速。网络上的消息有真有假,接收到这些信息的人每天都应接不暇,他们只是从这些新闻消息中去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标题点进去浏览一下,而无法一一去辨别这些网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对此一些新闻媒体就利用这些猎奇者的心理,编造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标题,去吸引大众的眼球,从而赚取点击量,但这也使很多虚假的不利于社会的消息也随着网络传播开来,从而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不好地影响。对此,需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的力量,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避免网络舆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该点,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到网络舆论在网络上的传播途径。 (一)网络参与群体的层次多样性 现代社会,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上随意自己的信息。互联网的受众是非常广泛的,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年龄层次、职业以及身份和地位的人,网络对每个人都没有设置准入的门槛,这样使得各个层次的人都可以在网上随意发表个人的看法。通过对网络的经常使用人群调查后的数据可以发现,网络使用的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发展。这些年轻人对网络这种新兴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对网络上媒体发生的各种新鲜事也比较感兴趣,从而导致他们整天沉迷于网络。由于这些年轻的群体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观,在辨识一个事件的真实性上缺乏一定的个人见解,对此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信息的误导,他们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很乐于参与到这些事件的讨论中来,从而带动了这些虚假新闻的传播。相对年龄较大的部分群体在浏览新闻时比较具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力,不受这些夸张不实的新闻误导。 (二)网络新闻舆论把关功能薄弱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各种信息都能在网络上搜索到,几乎每个个体都能参与到网络中来。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能在网上快速传播。其传播的同时使人们能任意在网上进行发表评论。每个人每天都被充斥着各种信息,而且不能对网络上布的信息进行一一辨认,无法确认这些信息的真伪,从而容易导致人们被网络上一些负面新闻所诱导。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各种信息在上面进行流通,很难很好地对这些网络舆论进行把控,并不能控制好这些新闻的传播,避免负面舆论产生。如何对网络新闻舆论进行把控,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需要具有决策力和辨明力强的个人或者集体进行把关,才能对舆论做到有效控制。然而,目前,我们政府在对网络新闻舆论控制方面还比较薄弱,这是目前对网络舆论控制的不足。 (三)目前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困境 目前,网络时代使人们能够看到各种新闻消息,几乎每天都被这些信息所包围。网络新闻舆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网络缺乏合理的监管机制,没有对上传到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从而导致网络上一些负面舆论消息被迅速传播开来。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信息能仅通过一个链接就被传播到网络的各个角落,这就给网络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境。网络本身不好控制,任何一个角落的移动客户端都能充当一个网络接入口,通过这个接入端可以进行任何消息的发表。然而这个现象是不好控制的同时也很难对网络的入口进行控制。除此之外政府在对网络舆论的监管方面力度也存在不足,网络新闻发表的门槛很低,各大网络媒体对网络环境监管的不足,才导致网络新闻舆论的大肆传播,对社会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对策 由于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的难度性,使对网络的监管比较困难。对此,需要对这一现状进行思考,思考解决现今阶段所面临的困境。虽然目前网络新闻的舆论在管理方面相比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比较迅速,这样就使得网络舆论的控制难度较大。对此,就需要思考一些好的有些措施进行控制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避免网络新闻舆论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感,从而给社会带来好的积极的效应。 (一)政府需加大控制网络舆论新闻的力度 目前,关于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需要对这些网络舆论进行控制,其中,政府在控制舆论方面起着很关键的角色。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主体包括政府以及各大网络信息平台,在对网络舆论新闻控制方面,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舆论新闻进行严格控制,加大监管力度。在进行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上,政府需要努力维护网络上的安全性,控制网络信息环境的干净性,积极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同时,政府在对网络舆论信息进行监管控制的同时,也要借助各大网络平台的力度,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严格打击网络上虚假舆论信息的传播者,控制网络新闻的传播。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范体系 在进行网络新闻舆论控制措施上,各大新闻网站还需要建立安全防范体系,从而提高网络上信息的准入门槛以及发表高度。网络舆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网络上各种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通过匿名的方式在网上进行信息传播。对此,通过建立良好的安全防范体系,让每个人在进行言论发表时进行实名认证,从而保证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监管。 (三)加强网络舆论媒体内部的自律 我们每天接受到的新闻,很多都是通过标题吸引才点进去看的,这就使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点击流量,在新闻编制方面进行夸大,甚至制造一些虚假新闻来骗取点击率,同时博得大家的眼球。对此,可以从新闻的源头着手,对媒体进行监管,从各大媒体内部着手,加强媒体内部的自律性,避免虚假新闻的传播,改善舆论新闻的传播现状。 四、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我们每天都能接受到各种新闻信息,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密集性,我们很难从众多信息中一一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性,这就会导致网络上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严重的甚至会对社会产生一些不安定影响,这就是网络舆论的诱导力量。如何对舆论信息进行监管,有效控制网络舆论的传播,避免给社会造成一些不好的负面影响,保持网络的干净性就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分析如何找出网络策略,从而避免网络舆论对社会带来不好的负面影响。 作者:魏艳 单位:贵州省委党校 浅谈城市公共管理: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 网络新闻舆论成为广大民众表达自身的诉求、倾诉内心想法、进行思想碰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行政管理者了解民情民意、集思广益制定政策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的许多网络舆论话语权看似多样性表达,实则由少数人掌握,在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过程中把关者的作用被严重削弱,网络运营的过度商业化倾向也使得其忽视社会责任和信息传播的正面效应。网络新闻舆论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管理困境,这对网络新闻舆论自身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也给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性。政府应稳步调整网络舆情的治理目标,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范体系,积极加强网络舆论媒体内部的自律。 关键词: 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困境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即时通讯、微博、微信、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新闻舆平台在虚拟空间中得以不断延伸,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趋势。互联网逐渐成为广大民众表达自身的诉求、倾诉内心想法、进行思想碰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行政管理者们了解民情民意、集思广益制定政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互联网上的网络新闻舆论已经变成各种各样的社会观念以及思想意识的显示器和晴雨表。网络新闻舆论对一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呈几何式不断裂变的时代,任何区域、任何时间的任何事件都会经过蠕虫一般数以兆计的比特单位,迅速扩散到无限的空间和场所,冲击、迷惑着人们的心理认知和情绪判断,如果缺乏事前与事中必要的信息安全策略和应对措施,就会对社会酿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必然导致事后更大的处理成本。所以,在目前网络舆论盛行的时代,如何有效实施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保证网络新闻舆论朝着合法合情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当前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特征与信息监管局限 伴随着网络新闻舆论的不断发展,其产生的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近些年来,由于网络新闻舆论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参与者身份地位的复杂性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网络新闻舆论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日常化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深刻了解到网络新闻舆论的重要意义,但是同样也不能忽略的是,网络新闻舆论并非一个神圣的净土,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网络新闻舆论发展的困境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的困境,是我们有效完善网络新闻舆论的重要参考。 (一)多样性表象下的单一 互联网的受众性是非常广泛的,不同年龄、职业、身份、地位的人都可以尽情参与到网络新闻舆论中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泄自己的情绪。因此,网络新闻舆论的参与主体是具有多样性的。特别是在当下网络新闻舆论极度膨胀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被纳入到网络新闻舆论当中,从而凸显出网络新闻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与多维性。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样一种多样性的网络新闻舆论主体下存在着一定的隐忧和风险,这就是这种多样性可能只是以参与主体多样性表象的一种话语权的统一归属。网络新闻舆论虽然给广大民众提供了更为便利和多样性的渠道,也因此导致了话语权格局的重新整合,但是这种整合并非完全平等地将话语权分享给了每一位参与主体。一方面,网络新闻舆论的发言权与话语权并不是等同的。发言权主要是网络新闻舆论的参与主体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发泄自己的情感,这种权利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的。但是话语权则不一样,它不仅代表着发言权,还代表着对于该种舆论新闻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决定了网络新闻舆论的走向[1]218。在各种网络媒体当中,媒体空间的不断膨胀造成了话语权的一种虚假转移,许多参与民众在媒体当中往往只具有发言权而不具备真正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现实空间与网络媒体空间之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参与主体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别,一方为现实中的民众,一方是网络媒体舆论中的抽象符号,而两者背后都有统一的现实中的人在主导,后者成为了前者的一种映射,因此,现实中资源的多少会影响到个人参与者在网络媒体中的发声大小。网络新闻中的真正话语权其实是被所谓大V等领袖意见所左右的,网络媒体的参与者们虽然能够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些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最终都会统一为领袖意见。这些领袖们由于身份、地位的特殊,掌握着实际的话语权,引导着整个网络媒体的舆论走向。因此,在网络新闻媒体舆论的多样性的表象之下依然是单一性的发声存在。 (二)网络舆论引导运作模式不协调 当前的网络运营模式逐渐偏向商业化。而这种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与网络新闻舆论引导和管理的责任感之间形成了一种冲突和不协调,继而导致了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不能顺利和正常进行。当前的大多媒体都是采取商业的运作模式,商业运作模式对于经济利益的诉求超越了对于社会效益的诉求,这无疑给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当下的网络新闻舆论的情形下,由于网络舆论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网络媒体的运作势必会受到商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影响。近十余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浪网的诞生是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新浪是我国第一家主要以网络媒体起家、逐步成长为综合性、多元化的商业性信息平台,从其最初将自身打造成“世界各地中国人的全功能网上生活社区”的娱乐性定位,到目前已然发展成为覆盖中文世界乃至每一领域、每一细胞的网络帝国,其影响力早已成为中文信息世界的风向标,新浪网无疑在网络新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其他众多商业网站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到网络新闻之上。商业网站一般都能够通过巨大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使得新闻传播迅速在网络和现实中得以展开,为社会公众知晓。然后,在这种迅速传播的背后主要还是以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对于社会效益的关注度不高,有的甚至往往成为负面的导向,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2]。由此可见,在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过程当中,要充分注意经济利益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网络新闻舆论把关功能薄弱 网络新闻舆论需要具有决策力和辨明力强的个人或者集体进行把关,这对于网络舆论的良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把关人就是对传播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合理筛选、正当决策的人以及集体,其主要工作是在海量的信息交互与的过程中,进行专业的信息甄别、筛选、剔除或加工,本着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至上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信息契合群体的规范或价值观,避免对个人或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把关人或集体无形中充当着意识形态维护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他们需要规范、纠偏那些似是而非的信息造成的紊乱和伤害,必须充满大局意识,尽可能地通过对受众输入某种价值观或者意识形态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同化[3]。当然这种思想应该是符合大部分群众的价值规范的,是具有正能量作用的。在当今互联网不断发展,信息泛滥的大数据的社会形势下,把关者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而,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能够影响网络新闻信息的导向、价值和效应,能够极大影响社会发展趋势。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在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过程中把关者的作用已经极大地被削弱了,这主要是由网络舆论传播的特征引起的[4]。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论媒体的言论自由与开放性被大大提高,每一位网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信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信息筛选和过滤的限度。而且,网络舆论的把关者多数是以诸如网站管理员的删贴与网络系统的有害信息过滤等隐性的形式存在,这样导致把关者对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力和引导力被极大削弱。加上一些网民可以利用黑客等其他网络技术解除这种限制,能够很轻易地避开这种限制,通过其他的变相方式去信息。这无疑给网络新闻舆论空间的净化和有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二、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对策 前述网络新闻舆论供给管理中的一些主要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新闻舆论的良好发展,而鉴于网络新闻舆论对社会影响之深刻与广泛,就有必要寻找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好这些困境,以便积极应对网络新闻舆论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矛盾与冲突,以推进网络新闻舆论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效应[5]。 (一)调整网络舆情的治理目标 网络新闻舆论的治理目标对政府与网络舆情的关系模式以及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定位有着重大的影响。网络新闻舆论究竟是应该成为当前政府管理的对象还是应该成为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态度与看法就会形成不同的治理目标。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积极有效地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并积极利用网络新闻媒体去宏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是政府调整和治理网络新闻媒体舆论的重要目标。我们知道,网络新闻媒体多是以匿名和无限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这就在无形之间加大了政府在治理网络新闻媒体舆论方面的压力。网络新闻媒体的相关舆论与众多参与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新闻媒体的作用是要能够发挥切实的监督作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公共权力的对立面,而这种对立面绝不是单纯的对抗。其实,网络新闻媒体也以能够为公共权力和社会矛盾与冲突提供相对的缓冲地带而成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之一。与此同时,公共权力在为社会提供相应的运行程序和运行规则之时也同样为网络新闻媒体舆论的运作提供了相对良好的保障机制。网络新闻舆论应该得到政府有效的保护和改善,发挥它们对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去适应、改善网络新闻舆论的环境,对网络媒体新闻舆论的运行与操作机制加以有效的规范和治理,积极重视民众利用网络媒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这样一些诉求来实现政府与网络新闻舆论之间的良性互动。要实现这样一种目标,就必须加大力度调整网络舆情的治理目标,正确对待和认识网络新闻舆论的积极作用,努力参与到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进程中来。政府要利用公共权力的手段来建立健全网络新闻舆论的发展规则和运行机制,为网络新闻舆论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网络新闻舆论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范体系 网络新闻舆论是自由度高、以匿名形式开展的一种网络活动,由于网络新闻舆论自身的特殊性,有必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范体系确保网络新闻舆论的健康发展。首先,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网络新闻舆论管理团队,做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引领工作。网络新闻舆论的信息量是非常繁多的,其覆盖面和影响力也是极为广泛的,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管理。因此,政府部门要有意识地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角度出发,将引导网络新闻舆论的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6]。长沙市委市政府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政府通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专门讨论网络新闻舆论的治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网络舆论管理办公室,组建起专业化的网络新闻舆论管理团队。并且从市政各单位通过考评精心挑选了十多位政治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工作人员组建起专业的网络评论队伍,以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与此同时,长沙市市委市政府还下发了《关于组建长沙市网评员队伍的实施方案》对网络新闻舆论专员的工作职责、对象、程序、考核等都做了严格和正规化的有序管理。网络评论员不定期的登陆相关新闻舆论网站,本着“以事求实、对事不对人”的工作原则,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参与网络新闻的讨论,积极引导网络新闻舆论的正确发展方向。其次,搭建网络新闻舆论监控平台,准确把握和控制网络新闻舆论导向。可以组建起搜索频繁、监控面广泛的监控平台,适时关注一些网络新闻舆论的重要网站,如人民网、新浪网、中国网、天涯社区等,严密关注相关舆论的导向,对于网络新闻舆论中出现的特殊和意外情况予以及时和有效的解决,确保网络新闻舆论的正规性和合法性。当然,也应该适当赋予这些网络新闻平台一些特殊权利。为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一定的途径,由此在网络新闻舆论界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最后,要有效地疏通网络新闻舆论的渠道,对于不合适的网络新闻舆论及时地加以疏导。利用正面的宣传来以正视听,积极引导网络新闻舆论的发展态势,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新闻舆论突发事件、对于一些敏感信息要通过权威的客观事实来杜绝那些虚假造谣的信息,一方面要及时化解网络新闻舆论出现的矛盾,另一方面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双管齐下,有效净化网络舆论的氛围,创建和谐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三)积极加强网络舆论媒体内部的自律 治标先治体,治体要先治心,网络媒体不仅是信息化的载体,也是各类信息的中心,从国家利益、法律法规、从业道德、人文素养、职业培训、社会责任意识等各方面提升网络舆论媒体的内部自律,是促进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效益的有效手段。西方许多国家在网络新闻舆论方面就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它们很少利用公共权力强制控制网络舆论的导向,而是通过一些比较柔和的方式,例如“网络内容分级制度”、“业者自律规范”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尊重了网络舆论使用者的权利,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比起通过公共权力强制控制要缓和、有效。例如美国对于互联网的管制就是通过协调和权衡各方面的实际利益而实现的。美国在制定网络舆论管理管制的条例或法规的时候,“考虑到了互联网的行业利益、公众利益、以及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国家利益,很好地将这些利益融入到了立法和条例当中,通过利益协调机制在不影响网络发展的前提下完成对网络舆论的引导”[7]。因此,美国的网络舆论管理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多层级性、策略灵活性等本质上是植根于民众、网民尤其是网络媒体和从业者的网络素养和网络自律性的不断提升。提升行业自律和加强网络素养,需要不断加强网络生态文明和网络和谐环境的建设。这主要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扶持、培育具有公众效益的网络新闻舆论网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网路当中,那些保存下来的网站都是具有真正实力的,而且也是很好地协调和融合了各方面利益的。我们熟知的例如新浪、搜狐、网易等主流门户网站在商业化运作模式下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其拥有的网民占到了绝大部分。但是因为商业化运作的原因,许多网站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效应以及公益性行为还非常不足。而以社会效应为主的政府性官方网站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还缺乏相对的吸引力和灵活性,一些重要的主流网站迫于生存的压力也在逐步尝试向商业化运作模式迈进,盈利则成为这些网站的主要衡量标准。鉴于此,有必要加强网络新闻舆论的公益性建设,借此引导网络新闻舆论的方向。其次,要加强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内容建设。要能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搜集和整合相关新闻信息,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征,打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新闻形式,以吸引网民的参与,提升网络新闻舆论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此外,要注重网络新闻舆论的全面化建设,尽量给网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言论与观点,并积极做好对网民的引导工作,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根据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及民众的心理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受众普及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在日常的思想教育和意识培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原则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网络舆论的引导之中,在网络信息社会进步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结语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地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空间更加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网络新闻舆论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正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导向和稳定发展的作用是不可言喻的。在复杂的网络新闻舆论空间当中,应该密切注意网络新闻舆论的动向,有效加强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引导,积极做好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工作,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信息化条件下错综复杂的局面,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努力,需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做好引导工作。 作者:吴彤 单位: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浅谈城市公共管理:网络新闻公共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新闻传播出现了全新的载体模式,网络新闻由此兴起。目前我国网民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民众在接受信息的方式上逐渐改变,新闻信息管理也由此形成了新的规律和特点。网络新闻作为互联网时代新的新闻形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在对其进行公共管理时必须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方法的完整体系。本文结合网络新闻的特点,对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网络新闻;公共管理;问题探析 0.引言 网络新闻的出现为网民获取资讯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它帮助公众及时获取信息、参与事件进程,同时影响事件的处置,尤其在促进网络民意和网络民主的发育和生长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①。然而,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我国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存在诸多的漏洞和不足,必须加强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法规和制度管理,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新闻公共管理体系。 1.网络新闻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1.1网络新闻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新闻给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人民生活均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网络新闻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参与和转型。无论对于政治还是公民而言,公民参与都是其中的重要条件,它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网络凭借其民众参与的平等性和互动性将新闻和消息传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政治参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网络新闻有助于公众对政府的行政与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近年来,各大媒体均在建立自身的门户网站,为新闻提供了另一个拓展平台,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帮助政府实施有效监督。第三,网络新闻有助于政府反腐工作的推进。传统媒体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表现为信息无法及时、全面的表达,致使反腐工作开展遇到瓶颈。而通过网络新闻能够有效突破这一限制,帮助政府反腐工作得到顺利开展②。 1.2网络新闻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必有弊,对于网络新闻而言同样如此。网络新闻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网络新闻的泛滥影响公众对社会的认知。网络处于虚拟和开放的环境之中,其间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新闻和网络新闻,部分个人或者团体出于自身利益,利用网络散步谣言,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认知。第二,网络极易引发侵权现象。一般而言,网络新闻的和转载都会涉及到版权问题。不少人利用网络对原视频以及原文章进行编撰和篡改,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版权所有者的利益。第三,网络新闻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和权利。网络处于开放的环境下,个人的生活、隐私,尤其是名人的私人信息上传到网络会对个体的精神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心理伤害。尤其是近年来流行的人肉搜索,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2.网络新闻对政府危机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影响 2.1网络新闻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影响 网络新闻作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对政府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质即为新闻传播。新闻传播的主要是信息,而信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新闻传播实现的就是信息的传达。依据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属于人类基础需要。因此,不管是危机发生之前还是危机发生之后,人们都渴望能够获取社会的各类危机信号,而新闻传播则是获取危机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③。网络新闻传播作为大众信息传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有责任和义务为公众提供相关的危机信息。其实危机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新闻传播将人们所要面临的威胁准确地传达给受众。尤其是在事件爆发初期,要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对危机进行公开,这既体现了公众的知情权,同时也发挥了传媒应具备的环境监测功能。 2.2网络新闻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 在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其所涉及的环节和步骤复杂,包括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管理与监督,而这一系列的环节均需要民众进行参与,从而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拿公共政策的制定而言,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由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围绕生活的某个方面问题所制定的政策目标,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因此,确定政策目标是制定公共政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政府必须在充分考虑公众意愿的前提下才能最终确立政策目标④。尽管传统媒体在公众舆论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表达渠道依旧较窄,并且百姓在期间的话语表达权较弱。通过网络公共舆论,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为政府制定出公平民主的公共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策略 3.1建立网络新闻管理的法规体系 真实作为新闻传播的血脉,必须始终坚守。当前网络新闻大多采用匿名性质来进行,这就使得不少异己分子利用这一漏洞实现谣言散布和网络诈骗,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失真的新闻一旦进行广泛传播,则会将私人或者小问题进行无限放大,极易引起群体事件的发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于此,可以通过实施实名制立法来解决这一漏洞,在保护网民隐私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的新闻进行严格要求,把握好新闻自由与实名制之间的平衡点⑤。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网络新闻的法律与法规。目前我国虽然现存了部分有关网络新闻的管理条例和规定,但在实践中并未进行普遍实施,由此加快网络新闻立法工作势在必行,要将行政手段与法律策略进行完美结合。 3.2实现新闻网站良好的整合与缩减 由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其所衍生的新闻网站处于爆发期,各种类型的新闻网站层出不穷。基于此,政府必须强化网站管理,对其进行相应的整合与缩减。为此,政府首先要依据相关规定,崇尚“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以及办出特色”的理念,把重点且优秀的网站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网站。第二,要善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国内出现的有价值的新闻图片、文字以及其他资料等整合起来,供媒体共享,不断优化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积极为新闻网站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而言,包括放宽审核标准,积极鼓励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实现有效的融合和互动,争取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3.3优化网络新闻审批制度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具有及时性、交互性以及参与性等特征,因此网络新闻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它实现了信息交流的便捷和快速。传统媒体制度下,新闻从产生到具有一套复杂的过程,从而确保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然而,对于网络新闻而言,虽然也设立了一定的审核机制,但不够严密。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优化和完善网络新闻审批制度具有必要性,它是确保新闻内容准确真实,防止谣言散布的重要基础⑥。 4.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关于网络新闻公共管理问题的探析,得出实施网络新闻公共管理极其必要,它是优化网络舆论环境,确保网络新闻真实准确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网络新闻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网络新闻给政府危机管理和公共管理带来的影响;最后详细提出了优化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问题的策略。 作者:黄文亚 单位:复旦大学 浅谈城市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网络新闻舆论研究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不断提升,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对社会、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网络孕育下的电子产品具有更新换代快以及受众广泛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信息,获取新闻,进行舆论监督。其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和地域交互性,网民能够实现自由的意见表达,通过这种自由化的意见表达渠道能够形成网络新闻舆论,从而对政府公共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公共舆论;政府公共管理;影响 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政府公共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从而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逐渐增长,公民通过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来影响公共决策的效果日益显著,其积极作用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但其中的不少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尤其要强化网络舆论对国家公共决策所产生的正面作用和影响①。 1.网络新闻舆论对信息传递发展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短期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基于此,政府倘若继续坚持原有的理念和决策方式则无法满足社会各阶层人们的需要,必须打破传统,为人民和政府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途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知识水平逐渐提升,其政治意识也不断提高。为此,政府也要积极转变观念,畅通民众自身利益的表达渠道,不断缓解社会压力而导致的各类危机②。首先,网络舆论影响了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方式。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民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多停留于口头交谈,这种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大范围的传播。而在互联网产生之后,人们通过QQ、微信等方式实现信息交流,获取新闻资讯,这样的方式既快速又便捷,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公共舆论和政府公共决策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信息多对多的交流。在互联网还未普及之前,人们的观点很难传播给多数人,需要通过电视、报纸以及书籍等传统媒体才能实现。然而,现今微博、论坛等的兴起为民众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平台。很好地实现了信息多对多的传播与交流。根据调查显示,微博是政府进行政务宣传的主力军,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内容的不断发展,这一运营水平逐渐成熟,微博问政等服务能力逐渐增强。 2.网络新闻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带来的阻碍 2.1网络新闻舆论可能会引发非理性的社会心理 网络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它改变了传统媒体受到时间、版面以及播出时间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民众参与成本的风险,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表达情绪。然而,在没有约束力的情况下,人们时常将最深层的感受进行表现。尤其在没有约束的环境下,网民的身份处于匿名状态,因而容易出现部分网民受到心理操控而变得失去理智,网络内容低俗化以及情绪化问题则会暴露出来,容易引发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危及国家安全管理。 2.2部分不良信息会误导政府公共舆论的走向 通过网络开放自由的环境,人们能够自由发声,个性得到张扬和释放,但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信息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由于受到人们知识水平、价值观念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处理能力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有可能导致所传播的信息发生质的变化。尤其对于部分情绪比较激动的网民而言,他们在看到有煽动性言论的时候会出现跟风的现象,久而久之则会误导公众正确的舆论导向③。 2.3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权益侵害 由于网络的开放化和自由化,实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与此同时有效延伸了公民的权利。然而,一般而言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无需接受责任的制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强权和暴力行为的发生。现代社会,关于网络谣言事件层出不穷,严重阻碍和影响了网络舆论监督环境以及现实的社会秩序。在网络时代,个人的隐私缺乏保障,部分网民或许会出于仇恨和报复之心而对他人进行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行为严重损害了个人的权利。其实网络暴力犹如看不见的拳头,一方面给受害者带来了伤害,损害了其利益,另一方面使得部分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3.网络新闻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3.1有助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 在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其首要环节就是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由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围绕生活的某个方面问题所指定的政策目标,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因此,确定政策目标是制定公共政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政府必须在充分考虑公众意愿的前提下才能最终确立政策目标④。尽管传统媒体在公众舆论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表达渠道依旧较窄,并且百姓在期间的话语表达权较弱。通过网络新闻舆论,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为政府制定出公平民主的公共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有助于政府政策行为的执行 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核心,执行过程能否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涉及信息、执行人员以及资源配置等方方面面。宣传是政策执行的核心环节,它关乎公众对社会公共政策的认知程度。而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管理机构能够利用公共网络实施舆论导向,不断扩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新闻舆论,能够倾吐民众对政策表达最真实的意见。通过网络新闻舆论的交互性原则,能够有效实现与网民进行沟通,政府向网民认真解读各类公共政策,从而为政策的执行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助于政府政策行为的有效执行。与此同时,当民众通过网络新闻舆论发现政策执行存在不合理之处或者明显的漏洞时,则可以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从而确保政策的执行能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促进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⑤。 3.3有助于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舆论监督 政府公共管理同样离不开监督的作用,而监督又离不开媒体的作用。媒体监督作为主要的公共舆论监督工具,大多数情境下主要反映政治以及精英媒体人士的意见。由于受到媒体自身公信力的影响,实施起来容易便捷,而社会大众在监督上存在着较多难以实现的地方,很难实现普通大众的看法和观点。基于这样的现状,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存在着较大局限性,必须借助更加高效而有力的措施和监督手段,网络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其中最为实用的重要方式。与大众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监督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点,它使得公众能够平等参与组织各项管理,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帮助网络舆论获得良好形成。为此,政府公共管理部门要善于利用好网络这一利器,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切实实为人民办实事,从而不断提升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平和质量。⑥ 4.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新闻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有助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助于政府政策行为的执行;有助于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舆论监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阐述了网络新闻舆论影响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方面;其次分析了网络新闻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带来的阻碍;最后详细分析了网络新闻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带来的有利影响。 作者:周慰祖 单位: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职业道德论文:会计职业道德建构路径思考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良的网络风气给会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抵制较高网络诱惑力的物质条件,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财务会计活动。他们不顾会计行业的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职务之便,利用网络条件,坚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 国家网络法律建设的不健全,使得个人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因为社会生活不但要受市场规律调节,还要受法律调节,所以需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我国在93年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此法对电算化形势下的犯罪鲜有涉及,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不利于遏制违法的会计行为,当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会计行为得时候,缺乏法律保障。 在非网络互连经济中很少会有公共决策的机会,作假行为的客观基础也相对较小。但是在电算化开发经济时代就有不同,因为除个人消费之外的一切经济决策,包括生产、投资、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产品销售等等,这些都普遍含有公共决策的性质,这些都可能导致滋生腐败和作假。由此可见网络经济比非网络经济有着更容易产生腐败和作假的客观基础,使作假市场供求更为广泛。 加强电算化形势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加强电算化形势下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公德在会计职业的具体化,它既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会计工作特点,同时还体现了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把会计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会计道德行为,从自觉地履行会计职业义务,实现电算化会计管理的目的,使会计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会计人员只有遵循职业道德要求,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2健全电算化形势下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健全的法制法规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职业之便,主观臆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1]。在进行法制建设的时候,我们不仅应该完善立法,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还应对电算化形势下违法行为规定明确的惩治措施。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会计诚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及后续的激励约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国家的相关法律部门也要加大了执法力度,加强互联网建设,对违法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3建立和完善点算化形势下的自律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一类情感,是职业会计人员对他人和社会义务责任的强烈感情表现,而作为一种自我评价能力素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又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会计人员意识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会计信念和意志的表现。同样需要指出的是:会计职业的道德自律和他律是相辅相成的,是法制和德治相得益彰的统一和相互补充。因此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职业道德论文:浅谈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标准 科技期刊作为展示科研成果,交流科技信息,指导科研发展方向的载体,深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在市场经济挑战的考验中,能否坚定立场,刻苦钻研业务,谨守编辑职业道德,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编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期刊水平,是能否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的关键。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与水平决定期刊的命运 新世纪的到来,科技期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科技期刊的编辑水平决定期刊的命运,同时科技期刊编辑应不断的提高办刊质量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编辑没有好的职业道德,就很难自觉地把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作为自身不懈的追求。 一个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形成要素很多,比如:国家重视科技的政策,科技投入,科技环境,科技意识,科技机制以及科技人才的利用等都十分重要。而在这些因素之外,科技期刊的重要性也同样不可忽视,这已经成为学术前沿人士的共识。权威的科技期刊应源源不断的采集到科技前沿以及资深学者的研究进展,推介科技发明与发现,介绍最新的科技动态与方向,使之成为科技信息的交流中心。由此可见,科技期刊的编辑不但要有较高的编辑水平,同时也应掌握本学科的科技动态,科技发展及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刊物质量,从而推动全国科技期刊质量的整体水平。 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可分为两个方面: ⑴政治素质。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编辑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程度。具有较高素质的编辑应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可以明辨是非,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至于迷失方向。 ⑵业务素质。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业务素质尤为重要。科技期刊编辑对所从事的专业对象的认识能力,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编辑本人能否及时发现所审读文稿的价值,并使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稿及时变成编辑产品而发表。科技期刊编辑就更要求具有所从事专业的较高水准,熟知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动态、趋势。除此之外,编辑的知识积累,编辑的文字功底,编辑的处理事务能力等也同样重要。 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把办刊质量的提高变成个人的自觉追求。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两者之间,政治素质是根本,具有了较高的政治素质,才能自觉地去学习,不断进步,提高业务素质。而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是搞好编辑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很好的业务能力,就不能分辨稿件的优劣,不能对稿件的取舍做出公正的评判,也就不能对稿件进行有益的加工,期刊质量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只有编辑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具有编辑工作的满腔热忱,才能在工作中养成严谨的作风。无论对稿件的取舍,还是编辑工作的每一环节,都能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更具有敏锐的视角,强烈的职业意识,善于发现甚至发掘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只有这样科技期刊才能在众刊林立中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反之,如不能注意信息的收集,不注意获取新的前沿的科技成果,编辑反应迟钝甚至麻木,长此下去,刊物便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科学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刊物的生命同样在于创新。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要求,但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应当始终作为提高刊物质量的不懈追求。期刊在形式上的创新主要为内容上的创新而服务,应把形式上的创新与内容上的创新相结合,期刊的创新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内容的创新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在树立精品意识和策划的基础上,及时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捕捉科研前沿信息,在本学科科技期刊中不断推出新作,将最新的科研信息及时传播给广大科研人员,推动科学技术的进展,这样,期刊本身也才能够长久地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喜爱。 总之,科技期刊的编辑素质是科技期刊的命脉所在,就像企业生产出精品,创出名牌那样,科技期刊也同样应有名牌意识。刊物不奉献精品,不能推出学术前沿新作,就会被读者淡忘,被市场所抛弃。而要提高刊物的质量,期刊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满腔的工作热情,勤奋的敬业精神和不断的创新追求。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学习,努力进取,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从而精通业务,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刊物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在改变,观念在更新。出版环境的改变给编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使不少人陷入了困惑与误区。在这样的历史变革面前,某些人经不起名利的诱惑,在新情况下,新问题面前处置不当,丧失了编辑应有的立场和道德。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科技期刊与其他精神产品一样接受市场的检验。而科技期刊的编辑也同样面临着编辑职业道德的检验。新的时期当然要有转型意识,科技期刊编辑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然而,这并不是说要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不惜牺牲长远发展。在实践中,人们不难看到出版产品中华而不实的平庸之作,也常常见到只为抢占市场的粗制滥造货色,这与传统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重视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自古以来,历史上思想家都把道德的追求作为为人处世的价值准则。今天,在继承优秀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号召,这不仅是对官德的呼唤,也要求各行各业建立和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从某种意义上“为人作嫁衣”的编辑行业讲求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编辑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当然必须有与行业要求相一致的道德水准要求。编辑队伍应当加强管理,加强自身约束,加强个人修养,防止违背职业道德,丧失敬业精神,背离行为规范的事情发生。1995年1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制定了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编辑要对国家和人民负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要处理好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尊重作者,自觉维护作者权益。这些是对期刊编辑的起码要求,自然也应当成为编辑界同仁的自觉约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编辑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应该站稳立场,遵守出版工作者准则,分辨是非,通过自身的努力,自身的工作实践以及自有的高尚职业道德修养,以大众利益的追求为最高追求,以自身健全完善的编辑人格,渗透自身的文化参与意识,从而做到明察秋毫,努力使自己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以出版工作者准则作为标准,默默无闻,讲求奉献,不求索取,淡泊名利,抵制各种诱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一个编辑的崇高精神境界,高尚的人格力量,渊博的学识水平,担负起为社会、为现代人呼唤道德的历史重任。 职业道德论文:银行会计职员职业道德现状和培养对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它与适应银行业发展的要求还的距离还是比较大。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还不够好。虽然我国当下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近况固然有其好的地方,但是其存在问题还是比较多。 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一)相关概念阐述 道德是人们生活中较为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道德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一个问题。在我国古代,道德不仅指处理人际关系之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原则以及规范要求,还兼指个人的行为品质以及修养境界。在现今,道德涉及的范围非常大,是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等高的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 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是一般道德在社会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与职业活动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它的形成与商品经济之进展有着随同关系,成为商品经济活动中一种全新的道德观。 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成为权衡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的优劣的尺度。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职业活动的范畴愈来愈普遍,职业活动的内容愈来愈丰富,现在商业银行会计行业就是其中一例。商业银行会计职业关系的变化也促进了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在商业银行会计职业行为以及商业银行会计职业活动的具体体现。现今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则以及坚持准则,提高工作技能,参与管理,加强,服务这八个基本的要点,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保持公正;通晓业务,能力足以担任会计工作;对银行企业加以保密,绝对不以非道德手段获得别人秘密;提供客观的信息,并予以充分揭示。 二、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培训的意义 商业银行会计的服务对象涉及到多个方面,供给的管帐信息无疑属于公共产品,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之发展,此外,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能够积极与我国的法律法规搭档,调整工作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倘若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劣,那么严重影响到我国大众的切身利益。 大部分商业银行不乏职业道德素质颇高的会计人员。然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的确确仍然发生还是一少部分违背职业道德,乃至犯的不耻作为。因此,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的意义非常重大。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究其原因,无非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行为的必要保障;会计职业道德能够激发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自我涵养的主动性。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能够建立全新的商业银行会计行业作风,培育会计人员的杰出工作德行,培育品学兼优之会计人才,维护会计行业之威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一)积极的一面 1.热爱自己的岗位 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敬重会计这个职业。现在的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一方面出于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另一方面出于当下激烈的工作岗位竞争,大部分的会计人员都热爱着自己的岗位。 2.服务意识逐步提高 当下的大多数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对于服务对象的服务意识是不断加强的,他们对服务主体非常忠实,心里面自始至终都是以服务对象的经济利益为主。与之同时,他们树立起强烈的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谨记把为所有者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是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此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失,以谦虚文明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这样的文明服务促使他们的服务达到了高质量的效果。 3.守法合规意识不断增强 当下大多数商业银行会计人员都可以准确对会计职业权利与会计职业义务的关系对做出一定的安排并解,加强抵抗行业不正之风的本领,积极培养良好的遵纪守法之习惯,积极遵守企业组织纪律,并且积极履行维护财经纪律的责任,勇于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不断增强守法合规意识使得所有者的权益得到了保护,国民经济得到了良好地运转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职业道德观念较为淡薄 尽管我国根据国际惯例以及体制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相关的会计职业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业务活动有法可依,然而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当下有少量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念比较淡漠,诚信意识不够,再加上他们的上司不乏一些法纪观念不正之辈,廉洁自律意志力不坚定,因此造成底层商业银行会计人员难以遵守和维护职业道德,丧失掉自己的职业责任感,致使他们无法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随意更改核算办法,会计核算混乱,财政体系丧失平衡,胡乱造假账,严重致使商业银行出现诚信风险。 2.保护客户信息的行为存在偏差 商业银行客户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保密性,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是可以掌握大量的商业、工作以及客户信息。如果这些信息非特殊情况下是万万不能泄露的,倘若这些信息严重泄露,对于社会经济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3.缺乏钻研专业技能的精神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技能很强的职业,当下我国多数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忙于处理繁琐的业务,难以抽空学习,再加之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不高,认为会计专业无非就是一些数据处理的简单问题,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致使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量跟不上时代的信息更新节奏,导致商业行会计专业工作效率的下降。如果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不具备高质量的技能水平,会计信息是一种空谈。 4.违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 会计人员在处理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之时,其务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鉴于岗位的局限以及上司的影响,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违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有关。倘若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难以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贵伐,那么管帐信息大有可能会不真实,社会经济效益将大会损失。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为真实客观,倘若会计信息失却这 个特质,势必导致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局面之产生。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较差 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较差,整体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企业信用质地,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现时银行交易中出现诸多的信用缺失事件,这与整个整体信用环境较差息息相关,使得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受到冲击,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2.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 当下中国从事商业银行会计职业人数逐步增多,构成的会计步队异常巨大,然而我国的会计队伍总体素质较低,懂核算、懂管理的员工不多。之所以会出现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面与职业水平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会计的要求的局面,是因为我国的会计道德教育边缘化,很多时候我国的会计,教学都呈现出我国教育的弊端--注重专业素质教育但是却忽略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工作人员难成大器,造成违法行为时常发生,漠视法纪,银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纪律等执行得不严格,轻忽会计危机防备以及银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造,导致会计政策水平以及营业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3.内控制度和考核晋升机制不科学 防止管理疏漏需要依靠一个科学的内控制度,然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的科学性令人担忧。某些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内控岗位制约的管理制度,商业银行会计岗位的设置难以互相约束和监督,而管理则是较为松懈和脱节,即使某些银行拥有一个较为行之有效的制度,然而却缺乏一个健全的运行保障机制,如此势必助长个别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违法行为的形成。 当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考核晋升机制也是不科学的。商业银行中的会计人员中的热爱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者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奖励,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得到的奖励是微不足道的,这样导致那些职业道德良好的商业银行中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挫伤,同时也滋生了某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滑坡。 这种不好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考核晋升机制不科学,重业绩而轻行为。 4.经济利益驱动,个人职业道德滑坡 前面提及,尽管我国根据国际惯例以及体制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相关的会计职业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业务活动有法可依,可是现在有些商业银行会计相关人员尤其是领导层,职业道德观念较为淡薄,容易受经济利益驱动,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个人职业道德滑坡,进行商业银行的会计违规和做假账行为产生。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和恶性经济犯罪频繁发生,会计职能弱化。 四、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一)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当下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持续完善,政府应当支持鼓励社会公众中有着良好信用的人士以及企业,对他们的信用道德给予一定的奖励,运用大众媒体来宣传诚信的好风气。 其次,当局务须建立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档案制度,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 (二)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职业道德良好氛围银行企业应当坚持"以德治企"的理念来塑造企业形象,用职业道德来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银行企业应当积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企业精神,注重行为规范方面的管理,把企业道德与企业的理念、行为、经营方向、发展战略、服务特色等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与策划,强调企业和会计员工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勤于风险,贡献社会,把"让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作为价值观念,营造出一个职业道德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提升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培育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大有裨益。在对在校学生进行基本的会计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商业银行在职会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 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应当适当对其进行培训,采取适应性学习,扩展性学习和系统性学习等多种于培训形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采用讲授、讨论和研讨等培训方法,这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还能减缓其工作与进修研习的冲突。此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职业道德自我教育,养成自觉抵制不良行风影响,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促使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更加健全,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可以促使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之间有章可循,形成相互监督约束的良好氛围。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是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并且根据其结果进行相应之表彰和惩罚,建立起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倘若缺乏科学合理之奖惩机制,那么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检查就会只顾着形式,却难以施展其应有的鼓励以及震慑功用。因此,为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政府部门应当对会计职业道德实施必要的行政监督;会计职业道德应当纳入被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度检查验证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应为商业银行会计技术资格的重要条件;商业银行企业应当完善银行业内部激励机制,对银行会计人员检查中呈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同时通过公开刊物等大众媒体予以广泛的宣传,这样众多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者从这些道德楷模中得到鼓动的力量,营造抑恶扬善的企业环境。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银行企业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优良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展现企业特色,得到社会公众的了解、认同与偏爱,提高银行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以及竞争力,推进企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职业道德论文:论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与提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提要] 本文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和现实出发,提出将激励机制引进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管理,并对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及其全面提高素质,进行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在文章的结构上力求层次清楚,在写作特点上力求逻辑性强,文通理顺,这既是征文内容的要求,也是笔者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此外,在手法上从宏观着笔,微观收笔。 开展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不一定为每个馆员所认识,但决策者从实际工作发展考虑,急需提高工作者素质,从而认识其迫切性。 一、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力,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我国图书馆,每个馆员面对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都有一种适应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继续教育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成为“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 基于此,汉川市图书馆于1994年底,将馆员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到关系全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地位,开展了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的馆员教育,坚持了3-5年,每年分两个阶段(学期)开展,力争馆员素质上一个台阶,作为一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实 观念 当前,继续教育应该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培训。 虽然继续教育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开展馆员教育是迫切和有长远效益的,但教育观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并未深入人心。一些图书馆在决策层即馆领导中,对馆员教育的战略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较多的图书馆在管理层即中层干部中,对馆员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为科班出身的馆员学识已够丰富,足以应付业务的需要;或认为图书馆一般岗位工作简单重复,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完成任务。相当一部分馆员,对教育或逃避、或应付,甚至漠然处之。 对象 在我国,馆员继续教育是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和一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的教育。教育对象量大、面广且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开展教育必须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办学。 机构和管理人员 我国图书馆大多无专门继续教育或职工培训机构,也少有专职或专管的人员。较普遍的是,由图书馆人事部、馆长办公室、辅导部或业务部等负责馆员的教育管理,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 师资和教材 继续教育的师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师资以兼职为主,以图书馆内为主,主要来源于馆内业务岗位上的骨干,教学相长,又以此类教学活动作为这些骨干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方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教材一般难尽人意,有些内容已显成旧或是馆员已经掌握了的,有些教材理论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时间 继续教育,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图书馆更难有时间保证。在汉川馆的教育实践中,只好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实行时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余学习;二是不在减免工作量和工作定额的情况下,上班时间学习 。 经费 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以公费为主,主要来源于图书馆事业经费。但教育的效果是远期的,效益是潜在的和隐性的,而经费的付出是实际的、现时的。因此,经费压力较大。从汉川馆实践看,自费公助加奖金是现实和可行的一种方式。 三、建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从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实看,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管理一般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师资多样化且以兼职为主,教材不尽人意,教育对象多层次,内容多样,办学多形式,时间和经费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我国图书馆员教育难以采用严格、有效地行政管理模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馆员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管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馆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馆员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唤醒其开展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心态,激发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汉川馆从1995年开始尝试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图通过激励机制,建立馆员教育管理体系,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其内涵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馆员通过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通过教育及其考评,将馆员素质同明确的量化指标、目标联系,将这些指标同岗位调动、晋职、晋级和职称评定等联用,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主要依据,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科学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管理,包括观念转变、立法保证、规章制约,健全教育机构,控制教育内容以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 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让馆员从主观上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立法保证和规章制约。 据报载,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地方性法规,从1995年10月1日起,该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受聘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者,需依法进行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学时。这样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对馆员教育作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立法保证。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汉川馆在无相应法规提供立法保证的情况下,制订了有关继续教育的暂行办法,对教育的目的、内容、课程及师资、组织管理、激励机制作了具体规定。按规定,全馆业务技术人员需参加教育,每年不少于40学时。该办法成为全馆教育的制约性规章,使图书馆教育有章可循。 从笔者自身情况来看。1986年3月,派至孝感地区(今孝感市)图书馆,系统地受到了为期一月的“全区图书 资料管理干部”培训。1988年9月参加电大图书馆学专业学习。1992年11月,参加由地区人事局、文化局联办的(全脱产)图书馆业务培训。1997年1月,参加汉川馆的业务培训。成绩合格,先后获得各级主管部门验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健全机构 有了立法和规章,还须健全执行机构,以保证法律和规章的贯彻实施。汉川馆在继续教育管理实践中,确定馆员教育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负责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每月双周五组织全体馆员进行业务培训,然后进行考核,考分进入人事档案。 内容控制 继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办学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使教育的内容控制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中,汉川馆通过对课程、学时、学分等方面的控制和激励,将内容引导和制约到以下4个方面。 1)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包括行为修养、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人的素质比人的知识、智力对工作的促进作用更重要,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2)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开展。 (3)图书情报现代化新技术和新知识教育,多以研讨和馆内外讲座的形式开展。 (4)语文课程学习,包括外语、古汉语和写作等。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对继续教育效益进行评估,认定教育的成果,可以用事实向人们展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教育考核评估体系,是馆员教育激励机制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教育及其激励机制,保证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的科学管理,促进教育的发展。 四、全面提高馆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馆员的自身道德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李鹏同志在致国际国联第62届大会的贺词中指出:“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高度的评价,无疑是对我们图书馆员神圣职责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更高要求。 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并非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等具体行为上,确切地说,素质才是一种“实力”,拥有“实力”的馆员才能成功地适应读者的各种需求。素质也是一种潜力,有了它就可以在岗位上作出有价值的创新。道德是素质的充分再现,是道德的基础,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的,是人们内在的品质,包括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法制观念、文化程度、科学知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内涵。一个合格的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勇于冲破陈旧的思想禁锢、狭隘的思维方式,自足的心理障碍,求稳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懂得现代化管理知识。否则,何以谈接待社会各类层次的读者群。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提高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青年,更要注重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文化工作者的形象。 作者:湖北省汉川市图书馆 许德鹏 文育红 职业道德论文:有关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推行以德治国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实施以德治国的关键;以德治国、以德治官,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失范的原因,目的在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一、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小康社会的发展。“以德治国”重在治理“官德”,为“官”要有“德”,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固有之义。对承担着治理国家任务的执政党各级公务员来说,只有达到了相当的思想境界,具备了相当的道德水准,才能胜任领导工作。“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公务员特别是高层次公务员,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应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公务员对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身体力行,就会以自己的榜样和模范行动,来影响广大群众,他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相反,如果公务员不能以身作则,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甚至贪污腐败却不以为耻,就不能做人民群众道德的表率,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就成为空洞乏力的说教,以德治国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公务员自身道德水平不高,还会使一些群众产生失望情绪,从而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导致“官德毁而民德降”的不良后果。公务员不同程度地掌握一定的权力,“官德”合格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权力的行使方向和效果,官德好的公务员会自觉为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福利,相反则必然会以权谋私,甚至祸国殃民,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德’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文化,一种行政伦理。新时期加强‘官德’建设,就是落实我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以德治国”,迫切要求党和政府的全体公务员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模范地遵守道德规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强大的道德魅力吸引人民,团结人民,凝聚人心,带领人民群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根据机关的职能和对不通层次公务人员的要求制定出的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可以确立公务员的行为标准和道德标准,约束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执行公务时的主观随意性,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秩序,保障公务员履行公务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同时,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引导、约束下,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执行公务时就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有助于促进行政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与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为、管理制度、运作机制、领导行为等等因素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双向互动的。公务员行为的规范程度更多地取决于行政机关内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领导方式及其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这种程度越高,对公务员个体行为的规范作用越大。如果这些因素不稳定和不规范,其直接后果会造成公务员情绪上的不稳,心理上的不安,行为上的失范,管理上的混乱,就很难保证公务员行为的规范。所以,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行政机关正常有序地运行与发展具有保障作用,还可以促进行政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和 科学化建设。 二、当前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一)腐败现象丛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公务员经济犯罪的腐败现象呈现日益严重趋势:(1)贪污、受贿索贿现象逐渐增多。这几乎不同程度地遍及各个地区和部门。索拿卡要,收受贿赂。利之所趋,便忘了职责之所在。(2)个案数额越来越大。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千元、几万元上升到近几年来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更多。当今世界最大的走私案远华集团走私案涉及案值530亿元,偷逃关税300亿元,相当于1999年海关关税收入比重的53%,相当于1999年GDP比重的0.34。(3)贪污受贿公务员级别越来越高。2002年检察机关查办的县处级以上人员数目3269人,创出历史最高;法院判刑的县处级以上人员数目2002年亦出现历史最高点为819人。(4)法人犯罪、团体犯罪越来越突出,涉案人员较多。这些腐败现象的发生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83年至200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查办腐败案件所挽回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金额达491.3亿元,平均每年25亿元左右。1999-2001年这一损失平均每年高达占GDP比重的14.5-14.9%。据报道,目前逃往国外或失踪的官员人数己达数千人,卷走贪污的公款高达130多亿人民币。① (二)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蔓延成灾。当前公务员的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有:第一是玩数字游戏,虚报产值与速度;第二是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为求升迁,不讲良心道德,置党性原则不顾,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和贴金工程;第三是对成绩无限夸大,甚至无中生有,对失误则尽力隐瞒,大化小,小化了;第四是好说空话、假话、大话,哗众取宠,沽名钓誉,捞取政治资本。由于急功近利之心,上级领导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空口号,而下级则疲于应付,在不能完成的压力下只好作假;而某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者又不察实际,满足于听汇报和看报表。结果是,敢于弄虚作假的得到 肯定、褒奖甚至提拔,而说实话者则受到批评甚至处分。再加上有的上级领导有意无意地纵容下级弄虚作假—搞贴金工程,提高自己的政绩,而一旦出了问题责任是下级的,自己最多是检查不严,甚至可以推做不知,给了弄虚作假者可乘之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上级乃至中央决策的准确性,甚至导致决策失误,危及国计民生,阻碍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享乐主义成为时尚。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由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公务员地位的特殊性,“及时行乐”成为一些公务员的生活哲学,享乐主义蔓延开来。这些人玩世不恭,超前消费甚 至奢侈浪费。他们追求感官的刺激,忽视道德情操的陶冶。尤为严重的是,一些公务员在当地群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下岗职工愈益增多、不少学龄儿童无钱上学的情况下,仍挥金如土,暴珍天物。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将泯灭公务员的理想与斗志,消弥公务员的创业精神,毒化社会风气,引发民心混乱,最终导致社会动乱,党变质,国家变色。可以说,享乐主义特别是公务员的享乐主义成风之时,就是国家、民族衰落之日。 (四)官僚主义有所发展。官僚主义是公务员道德建设问题上的瘤疾,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深恶痛绝的、群众异常反感的问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并 分析了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危害。在新的形势下,公务员中的官僚主义又衍生了一些新的形式,表现最突出的是一些公务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想问题做决策凭主观意愿,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溜人,逃避政治责任;还有就是一些公务员变人民的公仆为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当官做老爷……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再就是还有少数公务员职业道德感严重退化,办事拖沓,效率低下,敷衍塞责。这样的干部为数虽少,但是危害却不小。官僚主义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严重的道德不忠诚和背叛,是对公务员从政道德的裹读和践踏,其危害不可小看,不但给国家政治经济及各方面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严重动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务员的道德失范问题比较突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①胡鞍钢,“巨大的腐败黑洞:10类系统性腐败的经济损失”,《纪检与监察》,2003年第7期。 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腐败问题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导致公务员道 德失范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封建残余思想文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说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自然和半自然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小生产的习惯势力也大量地存在,就成为封建残余思想寄生和繁衍的温床。列宁在论述苏维埃政权中的官僚主义的原因时指出:它是“小生产者散漫性和萎靡状态的上层建筑”。邓小平也说过: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同社会化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为了彻底肃清封建残余思想,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改,迅速发展生产力,创造其不能存在的物质基础。 (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对外开放是我们党新时期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在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的今天,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外广大资源及市场更快地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坚持。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处在资本主义包围的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同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有了渗透进来的可乘之机。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或用腐朽的世界观侵蚀,或用金钱行贿收买,或用美色和腐败的生活引诱,使党内和公务员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蜕化变质,达到其“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 (三)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法律等改革不配套 1.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以往我国的政治体制一直实行的是金字塔型的权力控制,它以政治权力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把整个社会都纳入政治权力的掌握之中,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调节包括经济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由于我国产权关系长期得不到界定,再加上政治权力在计划经济时期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的历史惯性,我国的资源配置权力绝大部分仍然由政治权力掌握,而不是由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由市场来调节。在我国当前的“准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控制能力减弱,控制手段滞后,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导致 政企不分,权责不明,权力过分集中。因此,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及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等因素为权力腐败产生了滋生的土壤。 2.法律体系不建全、不完善。一是立法质量不高,缺乏权威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现有的法律法规中,除一部分制定于计划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其基本内容己不适用于当前的情况外,还存在着诸如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治标的多,从总体出发治本的少;政策性规定多,法律规定少;原则性规定多,预防性和操作性规定少;要求遵守的内容规定多,而违反规定内容,如何进行处理的规定少;有关个人违法违纪的规定多,有关法人犯罪、集体违法违纪的规定少的问题。二是立法相对滞后,缺乏超前性、预防性和实效性,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由于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立法体系不建全,一些权力主体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私分国有资产。再加上惩治腐败的法律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已有的解释多是个人的学理解释,需要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立法解释或“两高”进行司法解释。因此,司法实践中针对一些腐败犯罪具体适用法律难度比较大。由于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民众对一些腐败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今天公务员道德建设的需要。 (四)对公务员当前的物质利益补偿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我国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却还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相比,而且就以我国目前的物价水平来说,也仅处于稍高于温饱状态的水平。而在高通货膨胀的年份,其实际收入还要下降。虽说是:“革命党嘛,只要有饭吃就行,以不饿死人为原则。”①但追求比吃饱和穿暖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毕竟是和平时期每个人的客观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②所以,随着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仍把公务员的工资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就很容易使其中的一部分人失去心理平衡,铤而走险,走上以权力为手段和换取工资以外收益的道路,导致公务员道德的失范。 四、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公务员的腐败和道德失范,是人类社会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恒久的话题,也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还要对之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治理。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治理公务员道德失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加强对公务员的廉政教育 加强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的是要抓好廉政教育。公务员的失德行为根源于思想道德的堕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祛除公务员思想上的病毒,治疗其道德上的缺失,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 1.要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廉政建设的首要位置,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革和创新。等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特别使公务员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教育、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一直强调思想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反复强调对广大干部要经常进行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明确提出反腐败斗争要以教育为基础,牢固筑起思想道德的防线。同时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以德 治国的思想。 2.在廉政教育的内容上,要弘扬优良的德政传统,加强公务员的自律意识,培育廉洁自律的政治氛围。发扬我们党的公正、廉洁、自律的传统,以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权欲,诚心为民,廉洁公正,克己奉公,举贤任能,开拓创新,善于进取; 3.在廉政教育的方式上,要靠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监督措施要到位。事实反复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倾向于腐败。因此,廉政建设中,监督是关键。人类有史以来,就有权力和道德的监督。其中最主要的、最本质的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广泛的民主监督权利。 (二)以法治德,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1.要尽快制定《公务员法》,确立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道德行为规范。严禁公务员以其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牟取任何私利。如禁止在职公务员经商,不得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严格规范公务员特别是高级公务员辞职从事经营活动,辞职必须履行规定辞职程序并且对公务员辞职后的从业应有必要限制;建立公务员离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限制公务员的配偶或子女从事赢利性活动。 2.尽快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各级公务员必须按时申报其财产收入,包括配偶和子女及其与其相关的财产收入;对于省部级以上的高级公务员要公开申报其财产;推行任职财产申报、在职财产申报和离职财产申报制度;在应酬活动中可以接受与本部门有日常联系的团体和人员的礼品、宴请,也可以接受重大节日期间的赠礼、宴请,但事后必须向主管机构汇报和登记。 3.要制定《公务员道德法》,使公务员的道德行为有了统一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执行机构, ①《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如道德规范局,负责对道德法规、政策做出解释,并提供道德咨询等。 4.制定《反贪污法》。如新加坡的法律明确规定贪污受贿罪的主体应是全体公务员;明确贪污的概念,即一切利用权力或职务之便接受报酬的行为都属于贪污受贿,并要明确贪污的标的“报酬”的范围,包含现金、礼品、贷款、佣金、免除债务或义务、免受罚款或起诉等。 5.要实行政务公开立法。将国家的行政法规、决定、文件等以一定的方式公开,如可以在政府的网站上,也可以通过报纸等媒体。使得公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也便于公民监督公务员的道德行为。 (三)对公务员进行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 虽然,腐败是由贫而不是由贪引起的,但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来看,我们还不具备“高薪养廉”的条件,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给予公务员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将其工资收入提高到社会中等偏高的水平并与通货膨胀率挂钩还是应该的。我们要想遏制公务员腐败和道德失范现象,使其不以权谋私,就要求公务员除工资收入和法定奖金外,不能再有其他的收入,而这种要求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高收入队伍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实际上很难做到。即使我们依靠其他手段能维持公务员的廉洁,但低收入也难以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行政部门来。而那些虽然廉洁但低素质的公务员同样不是我们所 希望的,也是不受人民的欢迎。所以,加强对公务员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也是解决腐败和失德的有效途径之一。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对于公务员尚无法做到高薪养廉。虽然近一年来,我国多次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收入,但其合法收入与其相对应的消费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在我国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公务员的收入,使其能以合法收入满足其正常消费。另外,对于国家公务员,应大力增强其收入的透明度,将他们收入水平公之于众,使其隐性收入明朗化,以更好的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例如,新加坡政府利用中央公积金制度,对减少甚至杜绝公务员的“59岁现象”起到了很好的制度保障作用。新加坡政府把公务员每月工资的40%作为公积金,存放在银行里等公务员退休后才能支取。这40%的公积金,只在公务员的工资中扣除22%,还有18%由国家补贴。也就是说,国家除了每月发放公务员工资,还要在其公积金中补贴工资总额的18%,一个公务员如果从20岁多参加工作,到退休时将会有一笔数目巨大的公积金可以支取,多则几十万,少则十多万,足够保证过一种优哉游哉的高素质生活,吃穿不愁,颐养天年。中央公积金是实在而可靠的保障,是向公务员提供的良好福利待遇。有鉴于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不再可能以少数风高亮节的人民公仆“穷而愈坚,不堕青云之志”的标准,要求大部分的公务员在清贫的生活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行政伦理水平,我们更应该在“重典治乱”的原则下,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逐步建立“以薪养廉”的伦理化的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 总之,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主题是永恒不变的,即公务员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职业道德论文:娱乐记者与主持人职业道德底线 随着信息发达“步伐”的加快,快节奏的竞争生活让人们感到很大的生活压力。娱乐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追求,所谓娱乐包括健身,比如爬山,散步,旅游等等。这只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真实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为我们带来的大量的娱乐新闻。也是通过对别人的隐私生活使自己得到愉悦。这就联系到娱乐记者。细细想来,面对娱乐圈的多彩世界,娱乐新闻记者要如何去报道呢? 对于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媒介或记者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 第一,经济利益的驱使。眼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富崇拜为兴奋点的社会大环境,对一些记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凡事以经济效益为上,一心扑在钱眼里。此外,由于采访工作是一项高强度、快节奏的重脑力劳动,让很多人觉得记者是吃青春饭,只有年轻人才顶得住,得趁年轻“揾多点”。因此出现了部分记者只求眼前实际利益,放松了对自己素质和职业的严格要求。 第二, 政治 思想 教育工作的忽略。一些媒体的领导认为只要记者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犯错,其他的问题无关大局。于是对收受礼物、红包、纪念品等往往睁只眼闭只眼,放松了对属下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单位,一年到头难得开一次业务例会,政治学习例会就更少之又少。 第三,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有的媒体主管部门对记者操守的管理存在盲点,监督不严、监管不力,奖惩机制未够完善,一旦记者出现了事故也只能听之任之。 对于娱乐记者来说,一部分人在工作之中难免会受到以上三点的干扰。 进一步的说有的不注重个人隐私,有的肆意篡改,有的扭曲事实,有的收受钱财做粉饰工作,有的夸大其词,有的形象丑陋,不尊重对方,有的偏离职业性质,以记者之名号赚取或者骗取钱财,做炒作者。这些人丧失的是个人道德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 一些编辑每天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娱乐新闻,常常陷于两难的境地,刊登呢?不知是不是故意炒作,有些新闻甚至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不刊登呢?又怕漏掉了确有其事的爆炸性新闻,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我国的传播业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刻,建国以来我们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经验,更没有娱乐报道的经历。没有本行业的职业意识,没有自律的自觉,除了简单模仿外,一切都在摸索中。报道明星,何种情形下的事实可以报道,何种事实不宜报道,何种事实适于粗线条报道而不宜细致入微,如何把握评论的分寸,区分适度幽默和侮辱的界限,照片和图画如何既具有新闻价值,又要防止低俗或侵权,如何区分“满足公众正当合理信息要求”和“迎合低级趣味”,如何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中掌握好公众人物的隐私界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用“心”去做娱乐新闻。 一、规范的心 娱乐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消遣,似乎与其他新闻有些不同。那么,娱乐新闻是否例外于新闻职业规范?遍翻新闻理论着作,娱乐新闻和娱乐记者并没有单独定义的内容,娱乐记者只是因为报道对象与娱乐界有关得此称谓,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与其他新闻记者没有两样。报道编辑娱乐新闻,同样受到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约束。所以,编辑不能因为自己是娱乐版的编辑,便可以在业务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更要用“心”去学习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只是在报道方式上,可以适当地活泼些,适当地有些幽默,但是不能发展到侮辱人格和侵犯隐私。 二、客观的心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包括事实与价值判断分开,全面、准确与公正。所谓公正,是指编辑要谨慎评估新闻事件的所有重要事实,做平衡、完整的版面规划,不偏袒任何一方。10多年前,孙旭培教授在研究我国报道方法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报道经验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的概念,提出:“平衡就是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有注意点出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平衡手法所追求的目标,是更准确地反映事物及其内外联系,是表现令人更加信服的倾向性,是寓倾向性于全面、客观、公正之中。” 运用到具体的新闻事件报道中,就要求编辑全方位的报道各方,尤其是对立方的观点和意见,公正分配版面份额,客观陈述事态的发展。编辑过程中尽可能地摒弃个人好恶和观点,保持中立的观察者的角度编辑新闻事实和对立双方的观点,甚至应当为新闻事件所涉及的双方(或多方)提供平等利用版面发表意见的机会。新闻失去公正,媒体就会失去人心! 比如去年5月闹出的在新京报社发生的窦唯烧汽车事件,之前,已经有一系列不利于窦唯的新闻事件出现,比如4月5日该报曾有文章《丁武奉劝窦唯去看心理医生》,其中几个小标题分别是:昔日爱巢人去楼空,窦唯偶尔回来栖身;窦唯自我封闭,很少跟摇滚圈接触;高原生活困窘,窦唯只给500元生活费;丁武夫妇奉劝窦唯,希望他去看心理医生。4月7日该报发表评论《窦唯骂出心声,我们只听见娱乐》,4月26日,《新京报》发表文章《对窦唯,你不能想当然》,5月10日该报再发文章《窦唯否认骂李亚鹏虚伪》。这些报道和文章,对窦唯与两任妻子、王菲的现任丈夫李亚鹏、摇滚歌手丁武之间的感情、利益纠葛进行了细致煽情的描写,甚至说了那么多的尖刻和侮辱人格的话。这样的新闻,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失去了一颗“客观的心”,我们都没有采用,只是在发生了窦唯烧汽车事件之后,作为新闻链接出现,让读者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窦唯烧汽车的新闻,也并不单单报道窦唯如何言行粗鲁,如何打砸报社,如何点燃汽车,而是从窦唯的角度、网友的反映、媒体的反映等多角度编辑反映这一则新闻事实,让读者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窦唯的行为。 三、人文的心 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贯穿人文理念。娱乐新闻的主要报道对象是公众人物。由于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与公共利益息息相关,明星作为一个受关注的对象,他的行为已经不是个人行为,而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所以,明星的行为无论多么隐私,在涉及公民的知情权时应该退让。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人物”没有隐私权,“公众人物”的私生活都可以肆意报道。比如媒体对王菲生孩子的“贴身关注”,客观上让一个六甲在身的孕妇寝食不宁、分娩地难定,这样的知情权消蚀了媒体应该有的道义和人文关怀,也误解和辱没了受众的合理兴趣。 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样式,迎合了受众在不断满足物质需要之后的娱乐消 遣需求,也符合我国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走向。但是,娱乐不是去新闻化,娱乐媒体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有操守、负责任的媒体。娱乐新闻业者也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恪守传播原则和规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职业道德。 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李咏以品牌价值5亿元蝉联冠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李咏在内的一些着名娱乐节目主持人由于自身的负面新闻的影响,仿佛一下子由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转变成了娱乐事件的制造者。早前李咏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曾坦言自己“已经触到了央视的娱乐底线”。美国文化传播学者波兹曼撰写的《娱乐至死》一书认为,电视决定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应是积极进取、明荣知耻的,否则这个民族必然走向衰败。①电视起着十分重要的精神引领和文化导向作用,正因如此,对于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应该有所限制。 2006年10月29日落幕的第六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典礼上,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李咏”再一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走向了备受争议的风口浪尖。观众对他嚼着口香糖带着墨镜上台领奖的举动很不满,尤其是他随意调侃孕妇蒋勤勤的举动,更是犯了“众怒”。当晚许多网民就在网上对此展开了批评。而一篇题为《李咏,你的“娱乐”底线在哪里》的博客文章更是在各论坛转贴,作者在博客中写道:“正所谓‘露多大脸、现多大眼’,李咏没忘了在金鹰奖颁奖典礼的舞台上张扬自己,但是他的这次张扬却让人感觉到十分恶心。” 央视作为一个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的媒体,它的娱乐底线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不能用一句话来做简单的概括,但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媒体性质决定了主持人的娱乐尺度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中央电视台一向宣称以社会效益第一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这里我们还是援引李咏自己的话。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否受到央视的某种限制? 李咏:任何电视台的主持人都会受到限制,国家电视台更是突出。 .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否觉得央视的娱乐尺度不够宽? 李咏:主持人是一个要充分展现个性的位置。作为央视主持人,个性张扬的程度以及分寸的把握,是需要拿捏的。 中国新闻周刊: 这个分寸在哪里? 李咏:通俗不庸俗,风流不下流。 在社会效益第一的中央电视台,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媒体的性质,它是政治性媒体,所以其节目也必须体现出权威性与公信力,实行“精英、精品、精简”的策略。②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其娱乐节目本身趋向于益智类的(幸运52、开心辞典)或是表演性质的(非常6+1、欢乐中国行),而非单纯的搞笑节目。央视本身性质决定其娱乐节目主持人必须受到限制,把握娱乐尺度,要能体现出国家电视台的风范,要能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用李咏的话说就是要通俗不庸俗,要以奉献出精美的节目为目标。 2.主持人的素质与职业道德决定了娱乐底线 优秀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不能人云亦云,不可过分程序化,应该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反应要灵敏,对一般的事物最好能有出乎意料的见解,然而这种个性的张扬必须在一定的框架之内,切不可哗众取宠,或是将自己出人意料的见解建立在嘉宾或观众的痛苦之上。“毒舌”事件中李咏貌似个性的麻辣点评,不仅伤害了参赛选手,也让绝大多数的观众难以忍受。 优秀的娱乐节目要让观众在捧腹之后还能有回味的东西,这就要求娱乐节目要有精神内涵,主持人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而且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在出席公众场合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轻浮,李咏在金鹰节一句喜欢“年轻漂亮”演员的玩笑话就惨遭恶评,被观众认为没有内涵。幽默是需要智慧的,哗众取宠会适得其反。能让人笑还不是关键,问题是要用在地方,要有亲和力,最好有深度,反映的东西也要积极。 然而,李咏作为央视名嘴在2005年7月19日与朱军、崔永元等主持人一起严肃地开会讨论“综艺、娱乐节目的低俗化倾向”问题,并向全国同行发出了倡议。倡议称,主持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倡议还要求主持人要展示健康形象,主持节目要大方得体、用语纯洁规范,杜绝低俗、媚俗、颓废、宿命、无聊的内容,拒绝粗话[,!]脏话、庸俗调侃、打情骂俏、奇装异服、怪异造型。会上还颁布了《广播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播音主持自律公约》。这里我们来看看有代表性的两条(2): 第九条:行为要得体,活泼而不轻浮。举止要正派,亲和而不失礼仪。避免粗俗和媚俗,反对矫揉造作。 第十四条:感情要真挚,避免煽情、挑逗。 从这些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出央视需要的是行为得体,不轻浮、高品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然而李咏在金鹰节上的表现似乎与条款有些出入,行为有些出位。 3.道德约束与舆论监督决定了娱乐底线 中国素来被称作“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重视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古代哲人历来主张“仁者必敬人”(《荀子·臣道》)、“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从生存交往视野中来看娱乐节目主持人,他们也必须真诚地面对嘉宾、选手和受众,而这种真诚首先应该表现为尊重。如果主持真的能够做到心中有人,尊重他人,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节目的尊重。 如果说道德的约束是否能够起到效果,主要取决于主持人个体,是其内因的话,那么强大的舆论影响,这种外因的作用就迫使主持人不得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循娱乐的限度。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观众能够及时地反馈自己的意见,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于主持人的监督。 优秀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应该是能够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既张扬个性又不失亲和力,既睿智幽默又富有内涵深度,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处媒体的游戏规则,清醒地明了自己的娱乐底线 职业道德论文:试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领域中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基础工程,必须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在经济改革发展中,一些大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现象,制造泡沫经济,扰乱经济秩序,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良的负面影响。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负面影响,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度薄弱;违法违纪手段隐蔽,作假技术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提出的要求更高,所以加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它首先是有利于社会,因为它关系着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2、从业会计人员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1 爱岗敬业 热爱本职工作,专心致志地对待自已职业,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会计人员只有为自己建立了这个出发点,才会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已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 2.1.1 认识到位,敬业奉献。会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自始至终都是以他们对职业的认识程度以及所采取的态度作为行动的指导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会计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会计是人人必求的工作,或认为“会计难当,职权难用,成绩难见,违纪难免”等,这就必然会在其工作中产生不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2.1.2 热爱工作,敬重职业。每个人只要热爱自已的本职工作,搞会计工作也是一样,全身心地投入自已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会现不平凡的业绩。 2.2 办事公道 处理各种职业事务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即忠实于服务主体,忠实于社会公众,忠实于国家,服务于社会。 2.2.1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没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可能出现偏差。对一些损失浪费,违法乱纪的行为和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业务开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把好关,守好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 2.2.2 加强学习,明辨是非。不断提高识别能力,明确是非曲直,分辨善恶美丑、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能因职位高低、贫富、亲蔬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2.3 诚实守信 诚信是金,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准则。 2.3.1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只有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真实正确地记录,如实反映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情况,才能实现会计核算,监督的真正内涵。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记账、算账、结账、报账,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2.3.2 保密守信,抵御诱惑。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2.3.3 执业谨慎,信誉之上。会计人员要坚持职业操守,讲信用、守诺言,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2.4 廉洁自律 会计的工作直接涉及和影响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的经济利益,所以,会计人员必须是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2.4.1 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共同作弊。 2.4.2 会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要严格自律、自我约束、抵制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清正廉洁。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这既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会计职业声誉的“试金石”。 2.4.3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3、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保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落到实处。 3.1 热爱本职,树立形象 会计人员要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弘扬时代精神,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掌握时代脉搏,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3.2 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会计人员作为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履行职责,自尊、自爱、自律、珍惜岗位。多学习相关法规,加强法制观念,自觉消除一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风气。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问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不存私心,不怕打击报复,能自觉、大胆地同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坚持原则是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管好用好各项资金的保障。 3.3 依法办事,客观公正 公正无私是检验每一个会计人员有无职业良知,是否尽忠尽职的试金石,只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 就是不湿鞋。”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刻刻都以国家法规、财经纪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在工作做到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不隐瞒真相,不弄虚作假,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敢于抵制一切违法违纪的经济行为。 3.4 廉洁从政,克己奉公 廉洁奉公是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一条重要道德行为准则,也是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德。会计人员直接掌握着财权,整天跟“钱”打交道, 受到利益诱惑的机会要比其他职业多得多,因此更要时刻把握好自己,不为金钱所动,不做金钱的奴隶。清正廉洁,是对会计人员的根本要求,更是考察一个财务人员是否真正称职的前提。 3.5 提高技能,强化服务 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及相关专业理论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使自已的知识和技能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真正起到当家理财的作用,主动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成为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注重自身修养,谦虚谨慎,文明礼貌待人,正确处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服务、为人民服务。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属于个人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将有利于会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职业形象,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能使从业会计人员成为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管理者。 职业道德论文: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要求 我国的法官职业化任重而道远。笔者以为,必须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因为高尚品德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基础。 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来看,必须把法官职业道德作为一套独立的自成系统的规范放在突出的位置,内化于司法活动的全过程。在法官职业化建设中,职业道德是“基石”。全美律师协会联邦司法委员会提出,美国联邦法院对法官素质的考核应把握三个标准,即正直、职业能力和司法品格。把正直即“高尚的职业道德”放在首位,这是对职业法官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法官,才能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法官的人格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终保障。 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法官通过提高道德素养,正确行使审判权,以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增强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度。 公正是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法官判断是非必须处在中立的立场上,公正地对待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做到不偏不倚,公正断案,不得将其个人的爱好、憎恶、偏见带入职务过程中。“社会允许法律有漏洞,但不允许法官不公正”。“当事人可以接受败诉,但无法接受不公平”。因而,每一位法官都要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永远地、坚定地记住:自己便是公平与正义的象征,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点滴积累维护公正。 廉洁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基础。法官的公正、权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官的廉洁无私,法官应当以清廉、简朴为美德,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绝非仅仅是养家糊口的谋生之计,更是出于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和不懈追求。法官要比其他人首先成为真正的人,决不能随世沉沦,追求俗利。法官只有清廉如水,抵御任何形式的诱惑,才能做到公正判案,才能维护司法权威。其实,比起普通百姓,法官会更多地面对诱惑和考验,在审判岗位上真正做到固守操守,承受考验,比常人更难,只有心平如镜,追求简朴的生活,不慕虚华,才能抵御金钱、女色、权力的诱惑。 法官职业道德还要求法官忠厚、谨慎、谦和、耐心。法官还要耐得住寂寞,慎交朋友,在社会交往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性”,低调处世,避免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法官的司法活动产生合理怀疑。法官应该具备履行法官职责所要求的个人良知、理性及合乎道德的情感。个人良知要求法官必须时刻怀有公平的理念,居中裁判,不将自己的“好恶”和情感偏向带入审判之中。 司法为民是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新的时代特征。法官要时刻牢记宗旨,强化民本意识和孺子牛精神。人民法官站起来就是一把伞,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俯下去是一头牛,为人民群众辛勤耕耘。我们正处于一个加速变革和推进法治的时代,一个重视秩序和强调权利的时代,一个追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司法机关和法官以更新的司法理念行使司法公权。在法官的骨子里和言行中,要带着真心、付出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强烈的公正呼声作为司法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作为司法活动的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满意的最大面和最高度作为司法效果的第一标准,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好国家、法律和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司法的人文关怀。这就是新的时代对人民法官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德国著名法学家拉德布鲁赫说过:“法律职业的要求之一是,必须每时每刻都对该职业的高贵及其深刻的问题有所认识。”“法不只是评价性的规范,它也将是有实效的力量,而从理念王国进入现实王国的门径,则是谙熟世俗生活关系的法官。”对法官而言,要正确行使审判权,必须具有意志及道德勇气,不以个人的喜怒、同情或憎恶来左右法律的实践,更不能挟私欲于公权之中。“仅仅要求法官要用最好的智识和良知来裁判,是不够的。应该规定法官仅需要那些最小的智识,而需要那些最大的良知”。由此可知,法官职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如此之重,非职业道德高尚者不可胜任。 职业道德论文:浅谈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社会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但由于职业所固有的社会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每一种职业在道德上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有自己独特的道德标准,如行医要有医德,经商要有商德,从艺要有艺德等。作为执行国家法律和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人民检察官同样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所谓检察官职业道德,是指检察人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处理法律、人际社会关系,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应遵守的规则和行为准则,是检察人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检察官所从事的是执行国家法律这一特殊职业。法律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人类理性的升华,其制定的初衷就是为了追求公平与正义,而公平正义能否得到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的使用,确切地说取决于司法官对法本身掌握运用的程度和司法官的良心,因为法律最终要靠人来执行。万物人为本,执法者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执法活动的公正与否,正如当代美国大法官奥康纳在北京大学讲学时所说的那样“公正的法律并不保证法律的公正”。在我国,人民检察院做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职权。人民检察官不仅行使着法律执行权,也行使着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古人云“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检察官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司法官,检察官做为国家权利运行的监督者,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其行为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示范性意义。如果检察官没有良好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能秉公执法,甚至知法犯法,贪赃枉法,不仅会损害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而且直接损害法律的尊严,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宁。因此,检察官应该是司法文明的倡导者、维护者,公平正义理念的践行者、传播者,是群众的道德榜样。树立高尚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并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标准推广到工作以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和业余生活中,通过检察官的职业行为和道德情操的辐射作用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可以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道德意识,促进公平正义理念在整个社会的确立和深化,促进整体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的提高。 二、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内涵 做为当代的人民检察官应当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__年专门制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对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概括为八个字:即忠诚、公正、清廉、严明。 (一)忠诚。忠诚是指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的检察事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 1、忠于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人民检察官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就要对党忠诚,维护党的声誉,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2、忠于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其强制力来保证其统一正确实施的,人民检察官只有忠诚于国家,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加强法律监督的目标,才能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能。 3、忠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不忠诚于人民说到底就是对党的背叛,因为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检察官必须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做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 4、忠于事实和法律。事实和法律是客观存在的,忠诚于事实和法律,就是要实事求是,依法办案,强化证据意识,牢固树立证据观念,一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5、忠于人民的检察事业。人民检察官的人生目的和理想就是献身检察事业,检察事业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事业,当好一名合格的检察官是历史的选择,必须义无反顾。无论是查办职务犯罪,开展法律监督,还是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遭受多大挫折,都应常怀对人民检察事业忠诚之心,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不移,追求到底。 (二)公正。公正是指崇尚法治,客观求实,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公正作为立法的目的,执法的目标,历来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取向。早在我国秦汉时期,人们就对其做出“正义、正当、公道”的解释。同时代的西方国家也有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和正确”之说。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检察机关更把统一执法思想,追求执法公正做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把它做为检察工作“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的核心内容。要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人民检察官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法观,一身正气,秉公执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我们党荣辱兴衰的高度把握好公正执法的底线,坚决维护和捍卫法律的尊严。依法、正确地独立行使检察权,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人大的监督,牢固树立法治观念,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严肃认真地执行法律,不掺半点私情。 (三)清廉。清廉是指模范遵守法纪,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监督。 清廉是为官者从业必备的道德操守,人民检察官对此应有更严格的要求,要重担面前不低头,成绩面前不昂头,遇到困难不垂头,重金面前不昏头。要自觉遵纪守法,淡泊明志,克已奉公。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拒腐防变。时刻做到淡泊名利,甘于清贫,耐住寂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坚决抵御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正确把握是与非、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处理好法律与权力,法律与金钱,法律与美色的关系,绝不能以情换法,以权滥法,以钱卖法。做到不贪于财,不徇于情,不苟于利,正确对待和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牢记入党誓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政治本色不变。 (四)严明。严明是指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刚正不阿,敢于监督,勇于纠错,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 执法严明,是人民检察官职业观念、职业纪律、职业作风和执业技能的综合体现。人民检察官在工作中依法办案要严格,思考问题要严密,调查研究要严谨,处理事情要严正,对犯罪分子要严惩。 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能是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同其它机关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执法中要起表率和带头作用,为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执法必须严格,这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在执法中既要考虑到公正执法,又要考虑到执法为民。思考问题要严密细致,调查研究要严谨 周到。注重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实际调查,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办案中不要被权势折服,在各种诱惑和阻力面前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严格执法,严惩各类犯罪分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三、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重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对于任何一位检察官来说,其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他对崇高的司法道德不懈追求的结果,是经过长期的教育及自觉的修养才能形成的。因此,人民检察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要自觉地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努力在职业思想、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等各方面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最后达到潜移默化,水滴石穿,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达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社会”的要求。要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 (一)强化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是人的一种意识反映,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将教育做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一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许多传统美德,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这些珍贵的道德遗产,对我们今天开展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值得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二是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引导、激励、启发和鼓舞的作用,使其明确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牢固树立检察职业道德意识,自觉用检察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将检察职业道德做为立身之基和处世之本。三是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与检察职业纪律教育、检察机关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警示教育”的方法,对不遵守检察职业道德的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达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的警戒作用。 (二)提高人民检察官的综合素质 检察官的检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最关键的要解决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能靠科学理论来启发人、说服人,最终才能转化为广大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在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中,检察官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一个专业素养不高的检察官仅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公正执法的良好愿望,对法律不熟悉,对业务不精通,就可能徇私枉法,结果亵渎了法律,践踏了民主,导致检察职业道德的沦丧。所以提高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双管齐下,齐抓共管,解决检察干警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促进检察人员的检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通过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措施,既要发现一批精英型检察人才,又要淘汰一批难以适应检察工作的人员,把好入口,疏通出口,使检察职业道德修养随着检察事业的进步从总体上提升一个新的档次。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切实解决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检察事业的发展,可以肯定地说,检察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但也不容讳言,在我们的队伍中也确有少数人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利用检察职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造成执法不公、为检不廉。严重败坏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声誉,损害社会主义法制的公正和尊严,为此,在检察队伍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检察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进一步提高检察人员的思想觉悟,树立先进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和法治理念,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重大问题,要敢于找问题,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规范,加以解决。严肃查处个别因为违反职业道德走上犯罪道路上的人员,警示大家遵守、践行好检察职业道德。 (四)强化检察官法律信仰,树立现代司法理念 在我国,检察官不仅行使着法律执行权,也行使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如果说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吏治腐败是最根本的腐败的话,那么检察官正好处于抵制这两类腐败的桥头堡位置。检察官办理案件,查办职务犯罪,面临着各种诱惑,也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而对法的绝对信仰是在复杂形势下考验检察官维系职业道德的重要砝码。人民检察官只有树立对法律的绝对信仰,坚信法律的伟大力量,信仰法律规则,才能秉公执法。因此,必须引导检察官树立“唯法至上”的理念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强烈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把法律信仰作为检察官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真正在灵魂深处忠实于法律。与此同时,还要引导检察官树立现代司法理念,以现代司法所要求的客观、公正、独立、民主、效率、公开等意识形态和精神指导来支配检察官司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动。 (五)完善检察权运行的监督机制,强化职业道德修养的外部约束 目前,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体系尚未完备,仅靠检察官自觉提升其职业道德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因此,有效的外部制约仍将是养成和提高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依托和前提。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中他律机能的发挥将在很长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他律,最主要的就是以监督来完善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这种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而最有效、最经常、最基本的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建立一种适当、有效的规则,使检察官在履行职务时遵循这种规则。这种监督不仅是对检察官行为的规范、对检察权的制衡,也是对检察官的爱护和保护。同时还要建立起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通过检务公开,聘请行风监督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等多种办法,依法公开检察业务办案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主动征求和倾听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和纠正,让检察官的职业道德直接由人民群众来评定。 (六)奉行高薪养廉政策,确保检察官应享有的待遇 现在,虽然检察官的社会地位很高,但其经济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高收入的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基层检察院,有时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一部分检察官因收入微薄而忙于搞第二职业。尽管近几年国家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资,但由于工资要由当地政府来解决,一些经济困难的地方,检察官所增长的工资也就变成了“在历史的档案里”。记得革命烈士写过一篇文章叫《清贫》,文中所倡导的是共产党人要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诚然,这是共产党人不应丢掉的一种美德,但现代社会倡导的清贫,并非单纯意义上生活待遇的艰苦朴素、一贫如洗,更多应指工作作风上的清正廉洁。检察官本是由社会精英组成的一支队伍,从事检察官这一职业的正当报酬应足以保证其衣食无忧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经济地位。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因此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还要动用经济手段,即大幅度提高检察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达到高薪养廉的功效。要使检察官的工资高于其他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并建立独立的财政保障体系,免除执法的后顾之忧。这种高薪养廉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型策略与途径。 职业道德论文: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强;注册会计师难以维护客观、公正的原则处理执业过程的问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判断的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和注册会计师自身品德不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乏 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存在并且得到不断发展的信条和灵魂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保持其职业操守的根本所在。然而,在我国,由于收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注册会计师普遍缺乏独立性。据统计,“脱钩改制”后我国有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6万多名注册会计师。不少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是以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占领市场,而是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和支付回扣、佣金等方式,甚至以丧失独立性为代价,对企业管理当局言听计从,以求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在社会地位、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性,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所在。 2、注册会计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总体水平不高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与注册会计师制度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和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中,从职业素质上看,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不如意,年龄偏大的缺乏必要的现代会计知识,年龄小的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缺少实践经验,因而缺乏“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注册会计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看来,不少注册会计师不具备必要的敬业精神,漠视造假对职业信誉的影响,对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不按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风险很大,更有一些注册会计师目光短浅,不惜以损害事务所信誉乃至行业形象为代价,主动参与造假。 3、对注册会计师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沿袭了行政体制,属于政府干预型管理体制,由于行业利益的软约束和信息不对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从而难以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和审计造假问题。但是时至今日,真正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诉讼案件仍然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因审计造假而受到的查处责令赔偿概率较低,即使被发现,受到处罚的力度也较低,因此,造假的成本仍然远远低于造假的收益。可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由上述的职业道德问题看来,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注册会计师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渐进的培育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自我完善,行业协会的积极培养,以及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和职业环境的逐步改善。 1、相关法律的完善 完善相关法规建设,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得以贯彻落实。首先,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建立起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体系,进一步修订《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实施细则,保证注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能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业务。其次要衔接好各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使法律能真正起到保护守法者的合法权益。 2、执业环境的完善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个人修养,社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执业环境是保障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执业的必要外部条件,而要想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当务之急就是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规范会计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设定最低收费标准,用市场机制引导按质论价,限制低价无序竞争。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和个人公开曝光,使违法事件无处可逃。整合各事务所资源,走规模经营,发展集团会计师事务所。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形式 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与禁入制度,严把行业入门关,不仅从学历上,还要从思想道德方面进行考察,从根源上减少各方面素质不过硬的人。而对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或有关后续教育中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使注册会计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职业敏感性。 综上所述,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认识,要理性全面地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调和的方式,既要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因素出发,又要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因素。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以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状总体形势虽是较为乐观的,但客观存在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仍然不容忽视。长远而看,目前的形势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采取各种措施让注册会计师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做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职业道德,克服目前存在的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道德论文: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怎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们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中摆正位置,掌握正确的善恶标准,使之成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 用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教育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活动都是在一定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必须结合两个教育: 第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是人们为之而向往,追求的奋斗目标和信仰。它是决定一个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是高尚的还是卑微的、美好的还是丑恶的一条根本的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实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二、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道德准则应该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是融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为一体的道德原则。它的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严格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同时还必须从思想道德上、法制建设上、宏观经济调控上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法律的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具有时代特征,代表着人民利益与社会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道德评价的力量,严厉谴责和批判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不良行为 事实证明,社会风气的好坏,除了政治、经济上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和对不良行为的批判打击力度。道德进步,行动有力,社会就安全。道德沦丧,放任自由,社会就沉渣泛起,盗贼横行,百姓就难以安定。所以,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严厉谴责和批判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重视反面教育,惩恶扬善。 人们对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权钱交易和行业不正之风虽然十分痛恨,也开展了斗争,但为什么屡禁不止,蔓延各个领域呢?除深层次的原因外,关键是批判打击和道德谴责不力。如果让这些行为除了在法律上受到严厉制裁外,在道德上也受到社会舆论最严厉谴责,形成人人喊打的态势,类似的事情肯定会大大减少。假如听之任之,甚至提供或创造宽松的环境,它怎么不愈演愈烈,到处蔓延呢? 因此,我们在思想道德领域要大力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让那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不法分子遭到社会的痛恨和鄙视。同时要大力宣传好典型,树立良好的公众道德形象,使人们学有榜样,让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深入人心。 现在各行各业正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致力道德建设,并根据自己不同特点制定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这固然重要,但根本还是在于抓好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端正社会风气。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从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来看,除了变革过程中深层次原因外,主要是道德思想滑坡所致,从产生问题的根源来看,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也是由于没能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缺乏新的正确的职业道德原则所造成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要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的内涵,明确公平、公正竞争原则与行业、部门的垄断行为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不相容的。尤其是与权力进入市场腐败现象的形象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要树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新观念,懂得运用法规,契约,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来规范市场、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切坑蒙拐骗都是违法的。只顾眼前利益,只顾个人利益都是不道德的,终究要失败的。 第三、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执行政策和工作的好坏,也关系到党的风气和党的形象。只有领导自身做好了,党风才会好,政风才会好,社会风气才会好。我们的各级部门要把加强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象抓经济一样,真抓实干。我们的组织部门要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重视干部的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德是才之资”的德才标准,把道德素质差,作风恶劣、以权谋私、缺乏“官德”的投机分子清除出干部队伍。 第四、我们的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各部门都应根据自己的行为特点制定可行职业道德公约和守则,真正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规范行为。继承和发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同时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活动,以丰富人们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将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融会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建立起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使我们的治黄事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长垣河务局) 职业道德论文:浅谈怎样加强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 正文: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形成规范的职业行为,能够使职工维护职业荣誉,遵守劳动纪律,钻研本职业务,提高从业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这是一个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职业道德建设这种行为准则的建设不像经济工作那样直观、具体,容易取得明显的成效,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忽视职业道德建设,“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出现了违背职业道德行为,再去解决和处理的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见利主义、自私自利、冷硬横推、门难进、脸难看,工作拖沓,不思进取等问题还大量存在,这些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在水管单位中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是水管单位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水利部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中指出:“献身、负责、求实”是水利职工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它从职业理想、职业素质、职业作风等3个方面反映出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严谨的职业道德规范模式。各单位要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依据,抓紧完善本单位各方面的具体规范。 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以职业道德的26字普遍规范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为依据,结合水管单位自身实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把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加强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道德观。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产生于其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对职工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职业道德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要求,因此,要在道德观教育基础上,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的教育,并建立开展职业道德宣传和教育的规章制度,树立职工的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把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同水管单位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确立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行为准则,不同的职业,由于职业实践活动、职业责任、职业利益、职业要求的不同,在长期职业活动基础上形成的职业道德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单位,职业道德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单位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会有所区别。因此,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认真研究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如何具体化为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按照《纲要》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结合水管单位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充分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拟定切合水管单位实际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样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既得到社会的认为,又具有针对性,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起到好的效果。 三、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因此,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把提倡和反对,引导和约束,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对职业行为的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职业道德规范在实践中得到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管理规章和制度中,既要结合水管单位的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又要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要把职业道德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为翔实可行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把职业道德规范融入到管理规章制度中去,形成职业道德和业务工作相结合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考核和奖惩,使职业道德从“软约束”向“硬约束”的转化,加强其约束力、强制力。 四、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发挥党员和各级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党员和各级干部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用共产主义道德严格要求党员。发挥各级干部的职业道德习惯的价值导向作用,邓小平同志说:“群众在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加强各级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各级干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有了党员和各级干部的表率作用,职业道德建设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深入开展群众性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职业道德的目的在于规范人们的职业行为,以活动为载体,吸引职工普遍参与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要以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开展职业道德的实践活动,如长葫局开展的“爱岗敬业、服务灌区、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春灌劳动竞赛等;二是要开展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教育和整顿活动;三是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带动群众,运用先进典型的职业道德事迹、精神教育和引导群众;四是要以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职业道德实践的突破点,增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既治本,又治标,解决群众关心的 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勿心善小而不为,勿为恶小而为之”,使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取得成绩。 六、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突出位置来抓。要把职业道德建设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中心环节,职业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不但要纳入行政目标考核和对职工个人考核,还要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内容。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职业道德的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文秘站:)治工作,要把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等工作方针、方法和原则,以真诚感染人,讲道理说服人、以行为作示范,使职业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促使良好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水管单位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水管单位对于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工作秩序的养成,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工作,一定要把它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使职业道德规范人人皆知,深入人心;一定要结合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要把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只要有扎扎实实的以上工作和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水管单位就一定会形成崭新的、优良的职业道德风貌。 职业道德论文: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探讨 在国内举行的第一次关于司法职业道德的国际研讨会上,法官惩戒程序问题成为主题。有些中国法官颇有微辞:中国当前的司法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为约束规范,而法官惩戒程序只是关于如何查处违纪问题的规范,无论如何也不应当成为首先需要研究的内容。但是,在与会的加拿大专家眼里,似乎法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尚有弹性,而对法官惩戒程序以及法官的权利在惩戒程序中的保障却被认为是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的重要因素。“ 当然,中国和加拿大在司法职业道德方面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国所侧重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即使是在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实体)准则体系的中国,建立科学、有效的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又称法官惩戒机制)至少也是一个与建立实体准则体系同等重要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一、实施机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含义 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是指法官的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贯彻、实施的机构、程序和其他工作制度的总称。实际上,作为一般规律,任何实体性规范发挥其作用的先决条件就是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实施机制。例如,民事诉讼法是实施民法的主要机制;刑事诉讼法是实施刑法的主要机制;行政程序法(包括一般行政程序规范、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是实施行政实体法的主要机制。对于司法职业道德来说,建立一套督促法官遵守职业道德的机制,设立处理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机构,设置相应的人员,建立相应的程序,都是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重要部分。例如,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要求法官严守司法廉洁,这还需要有一些机构、人员和制度确保这一准则的落实,包括宣传、教育、监督等。如果出现法官违反廉洁规范的情况,还需要相应的机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度加以处理。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实施机制的构成部分。 (二)基本特征 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与司法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系,与民事诉讼制度与民法或刑事诉讼制度与刑法的关系确有一些相似之处,但职业道德的实施机制又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自治性。职业道德规范是自律性规范,从而保障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的各项制度也具有完全的自治性。例如,法官惩戒机构一般由法官职业团体(如法官协会)或者法院建立,惩戒机构的组成人员一般由法官组成(也有吸收公众参加的情况),惩戒程序也多由最高司法机关自行制定。当然,根据一国的立法传统,也可以把这种机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带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规范,但其本质特征仍然无不表现出其自治性。 第二,准司法性。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的处理,是在一种行政式的准司法模式或机制之下进行的。它与司法(诉讼)程序的不同之处在于,提起指控或投诉的人并不像在民事或刑事诉讼中那样作为一方当事人或检控方在程序中出现,也不必作为被投诉法官的对立的一方监督程序的进行,还不必承担类似于检察机关承担的“举证责任”。但是投诉人有权利知晓处理结果。惩戒机构依职权对被诉法官的行为进行调查,而不是像在诉讼中那样依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而进行庭审。它与司法(诉讼)程序的相同之处在于,被诉的法官享有与诉讼中的被告方类似的权利,如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惩戒机构的处理决定,必须是在听取了被投诉的法官的意见之后作出。 (三)重要性 虽然我国当前对于法官职业道德制度建设重点还放在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体系方面,但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法院地位认识的提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日益显现出其重要。 第一,关系到对实体规范的实现。实际上,没有实施机制的实体规范是没有生命的。没有科学、完善的职业道德实施机制,职业道德规范便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一个国家可以写出完美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如果它的实施机制残缺不全,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这种职业道德规范也难以实施。 第二,关系到能否准确有效地打击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机制的建立在于保障职业道德标准的实现,其外在表现之一就是使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戒。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也在于有一套有效的程序制度。 第三,关系到能否保持司法独立性。法官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直接实践者,而法官惩戒程序所指向的对象就是法官。因此,这一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法官或法院独立性的实现。这一点是各国研究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奉司法独立为法治之本的国家,任何行为和制度都必须先经得起司法独立这一关的检验。 第四,关系到法官的权利的保护。如果惩戒程序的设计不注重对法官权利特别是程序权利的保护,法官将失去正常履行司法职责的保障。 二、国外机制简介及背景 在研究中国的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国外的情况。应当说,不论是大陆法系 国家还是普通法系国家,都十分重视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在德国,联邦法院专门设立“联邦惩戒法庭”(又译职业法院),审理涉及法官和其他高级公务员违反纪律的案件。德国还制定了《联邦纪律法》,规定对公务员(包括法官)采取纪律措施的程序。在加拿大,议会制定《法官法》时一并建立了“加拿大司法委员会”,处理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投诉和政府提请惩戒法官的建议,并为其规定了详细的工作程序。在美国,司法职业道德规范一般由各州的司法职业道德委员会实施。为统一司法惩戒程序,美国律师协会和州司法学会制定了《司法惩戒示范规则》,对司法行为委员会的组成、职权、人员配备,法官惩戒的理由、惩戒种类、证明问题、调查程序、审理程序、决定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联邦和各州的司法职业道德机构可以选择采纳这一示范规则。 对于各国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具体内容,这里不再详述,以下简要介绍这些国家制度存在的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利益均衡的制度基础。这些国家在建立司法惩戒制度时,十分注意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平衡,从而避免因为保护一种利益而伤及另一种利益。例如,美国在制定《司法惩戒示范规则》时,十分谨慎地考虑了几种相关的利益:一是在处理对法官不端行为的投诉过程中,应确保法官获得公平对待的权利;二是司法委员会认为没有正当理由相信法官实施了不端行为时,法官应当获得“投诉保密”的权利;三是应当注意到公众对于严肃认真处理对法官的投诉和以高尚行为标准要求(约束)法官是十分关注的;四是法官和公众都希望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对法官的投诉。 第二,自治性。这一特点在普通法国家表现尤其突出。有的国家从全国司法系统中选任或指定一些资深法官组成司法委员会或司法行为委员会,专门处理法官违纪案件;有的司法委员会由法官、律师、普通民众共同组成,以保证组织的代表广泛性;有的国家则由最高法院行使这一职能。强调司法惩戒的自治性的基础是把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法官职业(行业)的主要管理方式,同时把民众判断标准纳入法官行为约束之中。 第三,程序性/司法性。各国的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正在逐步摆脱其传统的行政性,而试图建立一种合理、正当的惩戒程序。国外的这些惩戒机制都非常强调程序性或司法性。例如,为保障惩戒案件审理的中立性,调查人员不能参与审理,而只能作为辅助工作人员或者证人;审理时允许提供证据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判断证据的效力;对于投诉人应当以合适的方式告知其程序进展情况等。其中,法官的程序权利的保护在各国都十分充分,而且这些程序与法院进行的司法诉讼程序十分相似。 第四,保护性。可以说,在一些法治发达的国家,法官的公信力是非常高的,而处理对法官的投诉时,除了实现整束法纪之目的外,更侧重保护法官的程序权利,维护司法的独立性不受不当惩戒机制的影响,避免法官履行司法职责的积极性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三、我国现行法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及评价 我国对法官行为的约束包括刑法、程序法、行政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约束,相应的机制也分为几种。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法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情况。 (一)现行机制 应当说,我国现行法官行为约束机制中并没有明确使用—“职业道德机制”一语,但实际上这一机制是存在的,而且多以纪律惩戒的形式出现。这与我国强调司法职业道德比较晚、职业道德在法官管理中尚未获得其应有地位,以及我国在立法和司法纪律中已有很多约束法官行为的内容有很大关系。例如,《法官法》中就有专章规定法官的惩戒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了一些关于法官惩戒的规章制度,如《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暂行规定》、《人民法院监察部门查处违纪案件的暂行办法》等。也就是说,一些职业道德规范早已纳入了立法或纪律文件之中,职业道德实施机制也以纪律惩戒的方式得到确立(尽管该机制的内容远不只这些),在我国称为“(纪检)监察制度”。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本文仍使用职业道德实施机制这一概念。 我国现行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法官个人自律机制和法官职业自律机制。所谓法官个人自律机制,是指法官通过认真学习、自我觉悟、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等方式,切实遵守司法职业道德标准,避免发生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所谓职业自律机制,是指法官职业(行业)组织(包括各级法院)对于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申诫、制裁的机制,而这种制裁不是来自国家权力,而是法官职业自律管理的固有权力。本文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后者。 (二)主要内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我国的“(纪检)监察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机构。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监察机构是人民法院行使监察职能、管理监察工作的专门机构,负责对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察。其具体监察职能包括监督制约、惩处违纪人员、教育防范、支持法院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保护法官工作积极性等。 第二,监察权限。人民法院的监察部门具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 第三,监察活动的原则。人民法院监察机构行使职权,坚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适用法律和纪律上人人平等原则、依靠群众原则、惩教结合原则。 第四,控告与受理阶段。人民法院对于公民和机关、社会团体对法院工作人员提出的控告、投诉、检举,应当受理。受理之后,经初查成立的,进入立案程序;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作其他处理。 第五,案件调查与审理。调查是指监察部门查询核对情况、收取证据、认定证据的活动。审理则是由案件调查组将案件提交案件审理委员会或案件审理小组进行审理的活动,包括审核事实和证据、审议案件处理意见、提交审批等。 第六,申诉复查复议。法官受到处理后,有权利提出申诉,要求监察部门复查、复议。监察部门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上述活动。 (三)评价 我国现行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机制在维护法院队伍纯洁、严肃查处违纪法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现行(纪检)监察机制自身的传统局限性在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应对法官职业约束和管理的特殊需要。 法官职业的形成与成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与结果。法官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司法权力的特点,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随着《法官法》的制定与修改,法官职业与其他职业特别是普通公务员的区别愈加明显。法官职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法官的独立性、中立性、职业化(专业性)、保障性等方面。法官惩戒机制一方面应当实现纯洁法官职业队伍、惩治违纪行为的目的,同时要体现和维护法官职业的这些根本特点,确保司法权力的独立、公正行使。而我国现行机制虽然在惩罚与教育、约束与支持、打击与保护的关系方面有所强调,但强调程度仍然不够,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惩处不力或保护不足的情况。同时,现行机制在程序性、行政性、非司法性等方面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司法权力和 法官职业本质的要求。 四、建立新型职业道德实施机制之设想 (一)总的考虑 在建立我国新型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以保障法官独立、公正行使裁判权为根本。如前所述,公正与独立是法官职业的本质特征,是一切与法官有关的制度都应追求和维护的目标。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建立也应当如此。 第二,以科学的程序保证及时、有效查处法官的不端行为。机制的直接目的还在于查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维护司法队伍的纯洁,但这一切必须借助科学、合理的实施程序。 第三,以现行机制为基础。我国现行的实施机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当继续发扬,但其中关于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审理方式、决定程序等方面需要有较大的改革。 第四,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一些国家在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国批判地借鉴,但整个制度的建立还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包括法官职业道德现状、社会对法官职业的期望等。 (二)实施机构 专门机构是整个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基础。新型机制要求该机构是一个能真正胜任司法惩戒职责、督促司法职业道德实施、促进建立更高职业道德标准的组织。具体问题可以作如下考虑: 第一,机构的性质应当是自治的或半官方的,即由法官职业自己建立这样的机构。 第二,机构的组成人员应当是司法界最具声望的法官。组成人员可以不是专职的,但应当保证一定时间处理法官惩戒案件。同时,也可以吸收部分法律界其他人士或公众参加。 第三,组成人员只是决策人员,因此需要设置各种辅助人员进行调查、提供法律意见、办理行政事务。 第四,机构设置可以打破行政区划,而在一个地区设立一个惩戒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统一对职业道德标准的理解,同时可以集中力量处理案件,提高工作质量。 (三)程序 关于程序的改革,可以参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要求。由于法官惩戒程序的特点之一是其准司法性,而且这一点在一些国家已经得到成功的实践,所以在新的程序设计时应当充分体现这一基本特点。作为一种准司法程序,必须应当考虑其公平性、科学性以及举证责任、证明标准、调查与决定的分立等各项具体制度。 (四)法官的权利保护 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特别是被投诉人的权利的特殊保护应当成为建立新型机制中的重点之一。当前仍然存在法官被无端投诉,受到较长时间内的调查,在此期间无法安心工作,影响独立审判的情况。为强化保护,应当特别强调几项要求:一是惩戒程序的保密性。如果调查人员从掌握的情况分析,认为不可能存在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应当为该法官保密。但是,从维护司法公信力的角度考虑,如果投诉已经广为人知,则应公开审理并将审理结果公开。二是法官的辩护权,即在作出决定前,审理小组应当充分听取法官的辩护。法官应当有机会为自己辩护,也可以请律师为自己辩护。三是区分正当行使司法职能的行为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不应混淆界线。四是对法官采取惩戒措施时,可以听取并尊重法官对处理结果的意见。这种“协商式”的惩戒方法对于法官正确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十分有益。 职业道德论文:教师的作用与职业道德 教师是一个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应具备的素质,特点和条件;认识他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地就是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都会产生‘学生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主导作用,这有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的算,教师可以包办、代替,教师可以把学生当成“白纸”、“瓶子”、“罐子”,将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移植到他脑中去,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的重要标志。 可见,无论从教与学的全过程看,或者是从认识的角度上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起主导作用。这就是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显然那种认为教师应该放弃主导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能否发挥或发挥多大,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客观的工作条件密切相关。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是和教育这一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传的传递就在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由于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 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因此,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教师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同样体现了一定阶级的要求。教师在客观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需要培养他们所需要的继承人。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因此从总体上否定教师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在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将直接影响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成败,影响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 教师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永恒的,这是由教育的永恒所决定的。 列宁把教育现象称之为永恒的范畴,因为只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就需要教育,教师的职业出就不可缺少,即使阶级消灭,教师职业永存,教师的职业与社会其存亡。 教师的劳动任务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的职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模和道德准则,它是教育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教育准则。如前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是长期复杂的,它不是单凭经济招待会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师为认识自己的劳动对象并能掌握和改 变他们,所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是无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时还要超越他们自身的负荷,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劳动报酬却往往和他们的劳动支出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对待学生的道德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热爱学生,是基于学生是革命的后代,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正因为如此,教师热爱学生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他们发展各自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 3、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 一所学校要强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学生的塑造也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共同的教育任务组成复杂的整体,要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所有成员力量的协调一致非常必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本份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如教师所教的每门学科都是形成学生完美的个性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科教师就不能采取贬低其他学科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威信,每个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钻研教材主要依靠个别劳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往往是面对学生单独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可是这种个别性劳动的形式更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产物道德观点,这样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协作。 4、对待自己的道德 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他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无法代替的。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而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的提高显得特别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中,以身作则地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其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广泛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屡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漳州农校:王少娟)
商务论文: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论文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服务不能协同发展。企业在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中,前期的营销和宣传往往做的比较到位。但是物流过程中,经常出现快递不能按时到达,或者到达之后物流公司不允许验货签收的情形,使企业在顾客心中的信誉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在电子商务进行大规模营销活动时,购物网站也常常出现系统瘫痪的情形,导致大量订单被取消,相关的配套服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不协调。 (二)企业诚信缺乏。诚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以淘宝网为例,信用等级越高的卖家,消费者对其服务和产品的信任度也更高。因此,很多信誉度较低的卖家,往往通过刷单来提高自己的信誉度。或者将营销页面用其他信誉度较高卖家的页面代替,从而避开网站信誉评价系统。企业发放的优惠券,也会被以各种理由告知不能使用。甚至出现在没有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单方面取消订单,并且不予发货的情形。说明企业对于诚信经营并未予以重视。 (三)网络营销方式单一。电子商务中,参与的主体更加多样化,但是很多企业只把营销的重心放在了企业网站上,营销方式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电子邮件、网站推广等。有些企业在网站建设完之后,认为网络营销就是借助一些廉价的平台信息,不能发挥网站的作用,导致网络在营销活动中的利用率较低。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策略 (一)加大配套服务的投入与建设。配套服务的投入与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针对物流公司不允许拆包验货的行为,企业和网站应当进行沟通,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可以诉诸法律途径。其次,购物网站也要加强硬件建设,避免出现服务器在高峰期瘫痪的情形。再次,企业也要注重自身产品和售后服务的管理。最后,政府也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诚信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立身之本。因此,企业自身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制定相应的企业诚信经营管理制度,鼓励员工和管理层讲诚信,惩戒经营活动中的不诚信行为。企业还要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员工和经营活动的自发性行为。在营销活动中,不能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不能为了信誉度的提高去刷信誉。购物网站也要加强诚信体系管理,对于虚假信息和刷信誉的行为,坚决予以惩处。 (三)综合运用多种营销资源和手段。企业要运用多种营销资源和手段,创新营销策略。企业应当有全球营销的观念,将营销的范围扩展到更大的区域。大规模的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网络营销部门,针对网络营销的特点制定营销策略。除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外,企业在利用自身网站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其他知名网站的平台进行广告的投放。针对消费者在夜间和节假日上网时间长的特点,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提高广告的投放频率。企业还要利用互联网多元化的特点,满足营销目标人群个性化的需求。并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进行营销活动。 作者:吴尤孜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 商务论文: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论文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相较于传统会计核算间的区别 不管是以传统纸质形式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还是在运用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工作,会计部门至始至终都具备反映、监督以及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这三大职责。电子商务的发展造就了企业不断地将复杂的工序简单化,模糊的程序精确化,而在工作流程中,也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无纸化、电子操作化设备等方向转变。而其中,会计核算在通过电子系统软件的运用,己经达到以无纸化业务数据取代一系原始的纸质数据、表格、签字印章等等。这是电商会计部门与传统会计核算间最本质的区别。而由于会计的工作形势转变,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也发生变化,对电商会计的要求也更将国际化。新《会计法》首次肯定了电子单据的法律地位,使得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数据有法可依;也更加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一些网上结汇、网络财务异地处理的一些制度得到了更为完整的实现。 二、发展电子商务会计核算的必然性 目前电子商务己处于日益成熟的阶段,大部分实业家都己接触网商这一模块,而作为企业的核心——会计部门如何转变为电子化工作流程相当重要,会计核算一旦网络系统化,就代表着公司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要知道,电子商务给公司带来的财富是不能想像的,全国各地做贸易的人你都可以与之交流,一个公司的财务运作正常,且接轨国际化操作的话,公司就等于多了一个左右手,面对交易的时候,将省去一系列收款、结汇以及在跨国贸易方面时时的汇率影响等,这些都将会由会计部门运用覆盖率强大的网络系统进行快速操作。 三、电子商务会计核算的利弊 电商贸易过程中,各类无纸化数据的安全一直存在隐患,这也是让人担忧的,因为在运用计算机作为主要贸易工具的同时,电子产品的程序设计是否存在漏洞是最为重要的。众所周之,在电脑领域中还存在着一种职业叫做“黑客”,它们能入侵人们的电脑,看到一切他们想要的数据,甚至复制盗用公司机密文件。同样,把网络运用到会计核算之中,不可避免地有着它的利弊之处。其中,在效率以及协调方面就有着本质的提高: (1)它有效地平衡了业务与会计工作上的协调性,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2)它满足了各层次客户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结算方式,为公司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3)电子商务会计核算能够非常有效地传输各部门所需资料,满足了公司内部需求。 (4)会计核算电子化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共享的资源信息,有效平衡公司内部、供货商、客户关系的协调性。 当然,在任何行业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都有利就会有弊,除了在上面我们讨论过会计核算能够给公司带来一系列快捷、系统地管理以及起重要的协调作用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它所存在的部分安全隐患: (1)操作人员的蓄意破坏以及个别不正确的非法操作使会计核算内部系统出现故障。 (2)计算机遭遇职业黑客恶性篡改数据或者中病毒等,使软件本身的程序遭遇恶性篡改,使得软件内部故障升级,使得黑客窃取商业机密,非法盗用银行帐号更为简易。 (3)操作权限不明确,多人重复操作使原有完整的数据资料反复更改后,己经失原来的正确力、公信力。 (4)面对每行每业不同的网络交易,没有一套软件的核算功能是能够完全囊括的,操作人员可能忽视行业偏差而错误使用软件,这样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 四、电子商务下财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运用电子商务财会软件是顺应贸易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子商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何针对在工作当中,会计部门将碰到的这些问题给出对策呢,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考虑: 1.对于开发软件的公司来说,要确定软件的安全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是它们首要考虑的方面。 软件开发公司要加大对财务部门软件开发的力度,必须要反复试验、加大验收程序以及增强售后服务,务必使企业公司在使用软件的工作中,相对的安全性要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一名专业的会计很难对计算机达到精通的水平,所以,软件公司更应该注重软件的通用性,尽可能着重设计管理权限功能、加强防病毒破坏、黑客的入侵以及数据遭遇篡机率的前期内置功能,这样会计核算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会减小不少,而且公司应该完善该软件在帐务处理一系列步骤所需的各方面功能,比如:设立远程处理数据、报表、监控、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报税、录入和输出数据等,从而让财务软件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都增强。 2.从操作人员方面来说,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严格管控权限设置、加强对软件功能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 (1)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依规办事的把控,力求培训出对财务知识和网络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优化教育知识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求电算化会计能跟上电商的脚步。 (2)财务数据必须保持原始、完整,无纸化数据信息应该以统一的格式和大众普遍认同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并且要确定数据的完整性和明确性。我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把原始资料数据分发给不同部门进行存档保管,这样的安排能够有效地互相监督,防范对原始资料和以确认数据的非法篡改。 (3)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理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这是电子商务会计良性发展的前提。首先我们要完善电子签名程序设计、要以严格,缜密的数字技术加以确认身分真假和数据真伪。制定严格的交易协定并遵守规定的交易流程,依法严肃地履行贸易过程中的授权文件、电子数据以及电子货币的一系列加密、签收以及验证等制度。保证网络贸易的保密性,真实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相关法律己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信息给出肯定的认同,这是具有法律保护的,从而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使用数据信息者对于财务报告的怀疑。 (4)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只有网络健康安全的大前提下,与电子商务一切相关的无纸化数据才能得到认证机构的认可和法律的保护,在交易中对于双方的身份识别也更无芥蒂,只有网络安全,操作人员职业操守的提升,才是一切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的有利发展趋势。 五、总结 会计核算在电子商务整个体系中虽然只占据一小部分,可是它所起的作用是无法能替代的,一个企业如果会计部门瘫痪了,等于整个资金链也停罢,而在电商日益壮大的发展中,把计算机网络系统运用到会计核算工作中,在对工作人员专业化要求提高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虽然在电子化会计核算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瓶颈和问题,但是这些在专业人员的不断研究和努力下,终归是能够妥善解决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电子商务给会计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完善核算软件的基本防御系统,从根本引进软件的源头抓起,解决企业一切资金链上的后顾之忧,完善一系列无纸化交易的安全性,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协调好企业内外部的运作,严格限制操作权限,从根本上确保电子数据的原始性,从而达到与企业各部门一起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 作者:李娜单位: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商务论文:电子商务计算机教学论文 一、电子商务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 1.1项目组模式 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就要把这学期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下达给学生,告诉学生这个学期要完成哪些任务,有什么具体要求,如何进行考核,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由于一个大任务就是一个项目,包含若干小任务,工作量大,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很难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按小组来实现。要求每组即要做到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还要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促进学习,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在各小组间也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小组间良性竞争,激发大家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兴趣。教师下达任务后,要按照一个电子商务大项目包括的要素进行理论讲授。同时,还要辅以实践教学,加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下达的任务。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核心,教师只是起引导支持和帮助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过程,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电子商务现象,掌握计算机电子商务知识,学生在已有只是结构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牢固。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学生的主动探究力、表达能力、协助能力都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 1.2项目分析模式 首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学生带着问题开发,通过项目的开发发现问题。然后由老师处理项目数据、模拟项目过程,使学生对思路和结论都有一个新的更高的认识,从而强化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得到较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也得到激发和培养。 1.3讨论模式 讨论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或完成老师布置的项目,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想法,利用检索工具无法自己很好地解决,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利用真实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案例更详尽、更真实的介绍知识点,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后时间也可以通过一些辅助软件,如QQ建立讨论小组来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功能的建设。 1.4综合评定 学生完成任务后,对任务的评定也是重要环节。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即注重结果评价,也注重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即学生平时的考勤、上课表现、平时参与任务的表现,以及完成阶段任务的情况。过程表现的成绩不仅包括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各个小组对组内每个成员的评价。 二、利用多媒体、网路等先进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校园网搭建网上课堂,教师可以进行课程维护、教学,将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要点、教学参考资料、习题等进行网上公布,供学生学习。学生可直接的在网路环境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作业批改,作业情况自动反馈出来,供师生分析。 三、电子商务项目教学取得的成效 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该课程导入项目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如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学生参与的情况来看,下达任务后,学生兴趣盎然,表现积极。一改原来那种被动做作业的态度,主动查阅资料,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的学习兴趣。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应用能力。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了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且对以前所学的商务知识进一步进行了巩固。锻炼了创新思维,提高了自信心。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在探索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真实的任务,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信心,对于未来走向社会充满了信心。 四、结论 电子商务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探索,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水平。电子商务项目导入课程,充分发挥了该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容易把知识点融入任务当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水平有较大的帮助,即要重视任务的设计,也不能忽视对任务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结果的评定。 作者:张玉徐健辉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商务论文:电子技术下的电子商务论文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引发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革新,对传统的经济理论也进行了极大的挑战。在商务界的革新的要求下,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商务的活动方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改革,由此引发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包括商贸投资者在内的所有人员的商务活动的基本观念的转变,因此,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于促进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仍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主要表现为电子商务发展地域不平衡,这主要就是在技术方面的要求,就国际市场而言,欧美、韩国等比较发达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就相对较差;就国内市场而言,主要经济区即东部地区发展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就较为艰难。另外,参与的行业也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说,与IT相关的行业,在电子商务方面发展较快,而一些建材、服装等行业,因为个性化比较突出,而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又很高,因此电子商务在类似的行业领域发展较为缓慢。当然,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毕竟还是新发展起来,并没有完全的步入常态,因此,大部分的交易还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买卖,而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相对于前者而言,概率很低,这也是当前电子商贸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2.1构建和完善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作为基础,而电子商务平台的实质就是简单的电子商务贸易经过一系列的有机整合,最终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规范化的商务贸易平台。简单地说,就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每一个部分同企业相对应,而每一个企业的任务就是不断去完善属于自己的部分,展示自己企业产品的具有吸引力的、全面的信息,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为购买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让他们任意挑选。可见,电子商务平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十分重要,这个平台一旦不能正常运行,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客户不能及时搜索到企业的相关信息,不能达成交易,对于企业而言是一大损失。因此,要想促进企业的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就需要在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多下功夫,促使这一平台不断完善。而在构建平台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卖家和买家的信息要尽量详细、正确,而最重要也是双方最在意的就是安全性,因此,平台的构建是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 2.2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对比传统的销售方式来说,电子商务的一个缺陷就是关于售后服务方面的滞后性,它不像传统的销售有着极为快捷、方便而且十分可靠的售后服务,而电子商务在这一块就明显的存在着劣势,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一方面的关注还没有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上,很容易出现买卖双方的矛盾,在监管方面,电子商务极大的算短了时间和空间的差距,但也为监管带了难度。因此,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需要不断地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监督管理,通过相关规定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另外,也需要大力宣传,引导客户进行正确的交易,选择收保护的、有信用度高的卖家,从而减少买卖双方因质量、售后以及一系列买卖中遇到的问题而发生矛盾。 2.3引入技术,选用专业人才保障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存在于电子网络世界的经营模式,因此,需要在网络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的维护,需要有一些高素质的专门的人才来操作,首先可以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营,其次就是保证买卖双方的客户信息不被泄露,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大发展,信息泄露的危害越来越明显,专业技术不到位,专业人士素质不够高,都会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只有专业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开发电子商务系统,为双方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电子商务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在不断地应用中,电子商务系统就需要不断地更新,而这些,必须有熟练的专业人员才可以做到。技术的投入、人才的投入本身就可以定义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技术投入,不断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实质上是促进电子商务繁荣发展的关键。 三、结语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现代信息传输的便捷性,电子商务也在朝着区域化、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呈现伞状发展,而最终促成电子商务的融合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需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争取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大流中,做迎难而上的弄潮儿。 作者:朱宇华单位:广东金宝集团有限公司 商务论文:商务英语教学论文 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依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矛盾也成为困扰广大英语教师的问题。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我国高等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项基础学科,在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已经逐渐转移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使学生具备较强英语口语、听力能力,能够开展良好的英语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卡拉逊(Krashen)教授就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们在进行语言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的方式主要分为习得(Acquisition)与学习(Learning)两种。学习指的是人们有意识地掌握该类语言学科,依靠研究、训练的方式逐步实现该语言学科的理解。习得指的是人们在潜意识状态下,诸如人际交往、生活实践等过程中无意识地了解该语言,最终能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应用该语言。从“语言习得”理论中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语言学习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讲解,还需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英语学习中,教师则更多地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商务英语知识学习。另外,商务英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力,让学生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能够主动地开展英语知识学习。不过,语言习得理论中也分析了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例如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年龄、学习动机以及需求情况等,因此,商务英语教学需要在分层次基础上开展,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还需要充分掌握学生年龄、学习动机以及需求情况对教学的影响,因材施教,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质量。 三、分层次基础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1)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分层次基础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即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只会写英语、背英语,而是能够利用英语知识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学生可以更多地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提升自身英语知识水平。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我国高校的广泛普及,在开展商务英语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依靠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图像、音频、视频等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发地、主动地投入英语知识学习中。 (2)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学生进校时英语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英语教学,势必会对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开展商务英语教学的时候,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针对部分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可以先从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后再开展进一步的教学辅导,对英语水平不错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讲解之后添加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内容开展教学。这样就能够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均能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较大的收益,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知识水平。另外,教师在开展英语知识教学的时候,立足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才能够降低学生个体差异性对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 (3)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近年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断被引进大学商务英语教学中,对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开展商务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自带的光盘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与趣味性的融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商务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自主化学习。分层次基础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束缚,以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同时,分层次基础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在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基础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提高大学商务英语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4)以商务英语课堂内外实践为核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应用,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使其在学中练,练中学,达到练有理论依据、学有方向目的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分角色对话、主题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应用英语语言,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与沟通。在课堂外,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院系举办的英语活动,诸如英语角、英语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提升其英语知识水平。 (5)建立有效的英语评估体系 为了评估学生在分层次基础上的商务英语学习质量,可以依靠完善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评估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并非是学生英语知识水平,而是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交流能力,英语测试成绩仅作为一项考察标准。通过完善的英语评估体系,能够更好地分析学生阶段性英语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最为公平的评价,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接下来的商务英语知识学习。 四、结束语 分层次基础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依靠分层次基础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得到明显提升,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切入,简单分析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现状,着重阐述分层次基础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希望能对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 作者:连颖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论文:商务英语中国际贸易论文 1商务英语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不同国家的企业开始共同合作谋求发展,而商务英语作为贸易活动的主要沟通语言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商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能够熟练的掌握它并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更准确的传达企业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及相关人员了解对方国家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公司制度。而整个贸易活动的合同、谈判环节,都需要专业商务英语人员的参与才得以顺利的进行。因此,通过娴熟的运用商务英语,可以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最大利益,是国际商务贸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更是国际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商务英语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其区别于普通英语的特点便是商务性及专业服务性,能够使国家之间、企业之间谈判更加准确、清晰,保障了贸易活动的及时交流及合法性,是国家招商引资、海外投资的重要实施工具,避免了由于语言不通而导致贸易活动的迟缓及停滞,促进了企业间贸易谈判的达成,为国际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应用途径 2.1企业间贸易谈判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国际经济的发展,企业与外企之间进行的进出口贸易中,都需要用英语来进行谈判沟通,同时合同条款的语言也是英语,这就需要企业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商务英语,以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这里说的英语不仅需要能够准确到位的表达企业之间的意愿,更要注重语言的商务性和礼仪性,尊重他国的民族礼仪是最基本的与人沟通方式,在贸易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国际贸易中熟练使用商务英语,是贸易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也是取得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2.2企业的商务推广 在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中,想要激起消费的购买欲望,离不开产品的推广活动,包括自身商务包装和广告营销。自身的商务包装是指企业对于自身产品用英语语言进行优美、合理、引人深思的打造包装,让消费者更加形象、生动的了解产品,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包装的尺度,秉着真实、客观的角度,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形象、生动不是虚假宣传,一味的夸大自己的产品只会失去客户对企业的信任,丧失与企业合作的兴趣,无异于饮鸩止渴,为今后贸易活动的失败埋下伏笔。而广告营销是指在对外贸易中,通过独树一帜的广告或者宣传片在幽默、生动的氛围下让消费者获得对产品的直观感受,进而促进贸易活动的进一步进行。不论哪种方式,都体现了商务英语运用的创新性,通过对商务英语的特点进行合理运用达到了企业的商业目的,体现了商务英语的商业价值。 2.3国际贸易中的翻译 在商务英语的学习和运用中,离不开翻译,英语翻译过程的基本原则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语境进行准确有效的翻译,根据语境进行翻译时不能掺杂个人的意愿和想象,否则容易因个人因素产生对原文意愿的偏离,从而导致贸易活动中的误解和失败。在国际贸易中,合同的谈判、条款的制定及函电的沟通都离不开翻译,这就对商务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遵照原文进行准确到位的翻译,又要针对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僵局进行灵活的翻译化解。求企业在商务贸易的进行前,应对对方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效进行变通翻译的同时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促进贸易谈判的达成。而在函电的日常来往中,电子函电的应用最为广泛,是常见的商务交流方式之一,其最明显的作用就是为贸易做出辅助,贯穿在贸易活动的每个环节。英语作为电子函电的主要语言,是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函电既提高了企业之间经济往来的效率,也为贸易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英语函电不同于普通函电,要本着礼貌、到位的原则进行书写,为双方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个友善的途径,同时,函电的措辞必须准确、开门见山,既不能浪费时间,也要将实际情况以最有效的方式告知对方,避免因用词的偏差引起误会,延误贸易的正常进行。 3商务英语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技巧 3.1要精通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语言技巧 商务英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趋明显。在国际贸易的谈判中,能够随机应变是谈判取得成功的诀窍,而商务英语作为贸易活动的应用语言,不仅要将其灵活应用,还要在贸易出现临时变动的情况下果断作出选择,用最礼貌的方法取得谈判的胜利。例如:当我们期望能和客户继续合作时,可以用“Welookforwardtoafurtureextensionofpleasantbusinessrelations.”希望我们之间友好的业务关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用法既表达了对于过去合作的满意,也说出了继续合作的真实意愿,同时又不卑不亢,很好的把握住了贸易活动交往中的语言技巧。但是,在商务谈判活动中,切忌盲目的根据自己的猜测对客户不明确的话语作出判断,这样容易因为个人主观因素的误判而影响双方的贸易关系甚至失去客户,如有对客户所表达的意思不明确的地方,应及时在礼貌用语的基础上进行询问,如:“Couldyourepeatwhatyoujustsaid?”这样的问话方式在让对方感受到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了询问,既达到了自己的意图,又维护了双边关系。因此,应在国际贸易中熟练运用商务英语,并掌握相应的谈判技巧,让商务英语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3.2要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灵贸易 通过这一手段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进程,同时也提升了对外贸易的绩效,再者也促进了世界范围的商务英语函电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势在必行。 3.3提高贸易效率 提高贸易效率,在当今全球化贸易中起到非要重要作用。在我们所知道的传统的对外贸易交流方式中,它们交流信息的方式都是以纸质文件形式,如果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会使得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不仅仅耗时间,而且耗精力,而且即使当客户收到资料以后,由于信息的复杂和大量化,客户也无法快速回复,所以在等待客户回复的时间漫长,最后就会导致贸易往往很难进行。但是相比传统的交流方式,商务函电的特点不仅能使纸质文件逐渐减少,工作量变小,并且也可以简化工作难度,更容易操作,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贸易信息也可以快速传递伴,这样也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尤其是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贸易之间更加频繁,提高贸易效率就是增加贸易机会,因此为了提高各国间的贸易效率,商务英语函电也正走向正轨,各国、各企业的传统贸易也逐步被商务英语函电所替代。 3.4对对外贸易的成本结构的改变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对外贸易的交易过程当中,对外贸易成本花费比较多,其中主要成本就涉及到在交易过程当中所用到的信息方方面面的查询、售后的服务和合同的决定和操作等基本开销。面对这些问题,商务英语在这些方面都有解决的办法,它可以大大节约这些工作所带来的开支。有方面调查显示:通过传统的贸易,进行一笔进出口业务,其中要处理交易相关机构的单据数据差不多要有250-300份,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甚至达到一个多月;并且,在其中所涉及的各类的成本多可打到货物价值的7%,这显然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但是商务英语函电交易比起传统的对外贸易,不仅仅可以使数据处理的程序更为方便易懂,而且在减少对外贸易的操作周期,企业的库存水平也都能简化,还有尽量避免传递过程中的人工干预等方面,更加完善,节约成本。虽然商务英语贸易在传统贸易的基础之外出现了一些技术,安全等成本,可是根据统计,使用商务英语函电贸易所需要的成本,比传统贸易所需成本降低5%-10%,总体来说还是使成本大大下降。 4总结 自WTO以后,我国的国际贸易持续增长,引入的外资也越来越多,在贸易自由化下的世界领域和新经济的形式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商务英语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电子方面涉及到一些安全隐患同时也给商贸英语函电带来了困扰。由于函电中所涉及到的信息都是相当重要的文件,因此这些信息的泄露很有可能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对于这些存在的隐患,我们不能忽视,因此商务英语函电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更新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发展当中,商务英语函电对国际贸易中扮演更为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总而言之,在对外贸易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要商务英语函电的作用,使其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降低对外贸易的成本,提高贸易的效率,扩展贸易的次数,使经济一体化的历程快速提上日程。只有使商务英语函电充分利用好并且发挥好,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促进沟通和交流,有助于信息及时高效的沟通,从而获得合作共赢。 作者:刘思思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商务论文:语言教学中商务英语论文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TBLT) 根据杰克·理查兹(2005),TBLT教学的方法是基于使用交际和互动任务作为中央单位规划和交付的指令。这样的任务是为语言学习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的延伸,它的支持者试图运用第二语言学习的教学原则。在这里,杰克·理查兹给了我们三个重要点对TBLT的特点,和他们沟通和互动,谈判和真实的语言使用。 二、任务型教学法(TBLT)的特点 1.给任务一个适当的定义并不容易,同样定义TBLT也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不难总结出大家普遍认同的TBLT的共同特性。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导向,例如,学习者对于一个目标进行有目标的活动。 2.任务型教学法不是以语法教学为目标的,因为任务型教学法的目标是以语言为目标,例如,探索语法规则。3.在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实践当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原则上被集中在方法而不是在形式,例如,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学习者的注意力是在被表达什么上。4.交际任务承担的是与人们在日常的生活相似的活动。 5.任务在与他人交际中进行。 6.结果是对任务型教学法成效的重要评估。 7.结果应该是一些实在的东西,比如,时间表,报告,或者是协议或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办法等无形的东西。 三、任务型教学法(TBLT)的优势 与其他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相比,TBLT有许多优点。回顾了前部分,TBLT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学习方式。首先,它体现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的“焦点”———从“教学视角”到“学习视角”。在语言教学课程,教师应该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机会,形成假说对外语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测试假说。强调学习过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所区分。TBLT是基于其教学大纲和学生的需求的设计过程。Skehan(1998)指出,任务难度应该严格控制,学生可以适当关注语言形式,以防止石化TBLT过程。理查兹和罗杰斯(2001)使用TBLT解释的目的:促进学生交互执行任务提供了自然语言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表达自己,并试图了解他人,自然互动帮助他们检查和纠正他的假设。其次,学生获取新知识输入时更有效地理解他们在教室里通过谈判和相互作用过程。任务型教学法把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结果。把交际任务成为语言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过程的意义性。 四、任务型教学法(TBLT)的可行性探究 1.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另一方面,学习者也受益很多从互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建立学习信心。最后,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可以极大地增强。任务的例子包括写支票,字母排序,找到一个街头目的地和帮助他人十字街,酒店预订,或进行机票预订等。换句话说,任务意味着人们在每一个生活在起作用,在工作中,在两者之间。Long(1985:89)定义了一个任务从非技术和非语言的观点:一个任务是一项工作开展为自己或为他人,自由或者一些奖励。然而,从一开始,任务型教学法就不时受到了挑战和批评,多元化和不确定的定义在“任务”。定义的任务包括“一块解决要做的事。”(牛津英语在线词典)”“任务是一个通常分配的工作,经常与一定时间或完成一些困难的事情。”(韦氏在线词典)“一个具体项目的工作分配给一个人或去做某些事的时候,通常是非常困难或乏味的”。(Wordsmyth的解释)第二个和第三个定义意味着工作由权威或雇主的一个人或情况。乍一看,“任务”似乎不太可能担当这一任务,基础主张教育学旨在终身学习的动机,因为它是不情愿地协同和实施。(2004年Littlewood)然而,由于“任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英语教学领域的今天,有必要密切关注它。英语教学研究人员提出的“任务”的定义范围,连续根据他们坚持交际目的的程度作为一个基本准则。虽然在语言教学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努力使事情清楚,“任务”的定义,很明显,有时他们让别人和自己都不知所措。虽然他们给“任务”的定义是不同的重点和角度来看,有一个共同点:任务应该涉及现实的交际语言的使用。对于本文,目的不是使一个清晰定义的术语“任务”,而是要找出“TBLT”的本质,寻求更好地利用我们的商务英语教学。本文中定义的任务是根据那些Skehan(1996)”的任务是一个活动:意思是主要的;有一些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任务完成有一些优先;和任务绩效的评估任务的结果。” 2.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事实上,商务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语言教学。在课堂中,不仅引进业务知识本身,而且还有语言知识等。尽管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中国近年来练习,一些调查表明,在中国很传统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并不难找到。在新的世界环境下,大学商务英语教学应逐步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然而,在我们的商务英语班,缺乏教学经验,语言能力发展之间的冲突和考试成绩,不切实际的期望,都被认为是壁垒阻碍这种方法付诸实践。因此,进行研究任务型教学的方法是重要的,要从传统教学过渡到任务型教学。 五、总结 任务型教学提供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沟通。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学生被要求强调互动,学习与他人互动交流,并使用他们学会与别人交流想法和意见,并建立和维护与人的关系。学生可以利用经验和知识在交际环境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来学习商务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创新和有效的方法。要有效地使用它,关键是改革和改变国内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不合理的元素。 作者:刘文超李宁单位:张家口学院 商务论文:高职教学下商务英语论文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与期待 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到广泛的应用。与以往以教师为主导、重理论讲授轻口语锻炼的传统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的设施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质的转变。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院校英语相关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且水平层次不齐,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在英语口语交流活动中缺乏一定的信心,甚至部分缺失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实现《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目标(培养本专业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熟练的英语口语交际与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必须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并付诸设施和有效完成。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着力解决《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学什么”———学习“任务” 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有别于普通的英语口语教学,前者的教学组织是建立在商务专业课程和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之上的。通常情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开始学习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前,会先期学习相关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如商务英语、中西文化对比、国际商务礼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对商务英语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无法以流利的英语口语为工具加入到国际商务事务中去。《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就是以培养本专业学生在未来职场中能用流利的英语为工具,从事相关商务事务为目标,实现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零距离对接。因此,《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要求,必须将课堂学习“任务”与未来就业岗位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有效衔接。为进一步深化和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方针,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常将职业核心技能描述为与未来就业相关的各种能力,如在行政领域有接待来访的能力、上传下达的能力和会议及商务旅行安排的能力等,而在商务领域可概括为客户开发与联络的能力、商务沟通与谈判的能力以及客户服务与问题处置能力等。这些能力分别对应具体的工作任务:客户开发与沟通、接待来访客户、日常办公事务、外贸业务处理、安排商务会议和商务旅行、客户维护以及争议处置等。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如何将具体的工作“任务” 引入课堂并将其设计为课堂内的学习“任务”———“怎么学”目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仍处于探究与创新阶段,项目化、过程化的教学理念已逐步引入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但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口语的教学仍处于薄弱环节,这也是当前市场普遍反映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开口难”的真实写照。培养能充分满足市场预期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做出相应的努力。 1.夯实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过程趋工作化。“工学结合”不仅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路灯,更是激发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落脚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虽不能像工科类专业实现校企的零距离合作,但真实职场中的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完全可以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实现“零距离”的仿真。首先将具体的工作任务根据其内在的逻辑性和整体性转变为课堂内的学习任务,使之系统化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其次将学习主体角色化,以公司或企业的职能为依据,组建相应的模拟组织并保持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和内部角色的自由轮换,积极创建组织文化和树立组织形象;再次突破传统教室的束缚,将教室空间转化为仿真市场,或直接进入真实市场。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每年度都会有国际性的交易会或商务活动如广交会、国际航展、国际耗材展销会、国际马戏节等在此举行,为我们和市场零距离接触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在这样的模式下,让学生亲身体验职场角色,使学习过程趋向于工作的过程。 2.评价模式过程化,考核结果业绩化。评价模式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规范直接发生作用。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以各项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组织设施的。各项任务完成的效果如何必须参照自上而下的各项标准予以衡量。合格者进入新一轮任务的学习和训练,不合格者给予“限期整改”的考核评价与整改建议。这种过程性的评价模式必须贯穿于各项任务的始末,如任务前准备过程的评价、任务中执行效果的评价以及任务后自我完善的评价,并将各项任务评价结果参考行业标准直接转化为工作业绩,逐项累计汇总形成期终考核结果。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地位及作用截然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以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为例,该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短时的理论指导下需要通过独立的学习和准备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课堂教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背后的引导者、监督者、支持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尽量鼓励学生在开展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以商务英语为工具展开交流与探讨并完成任务的展示。通过阶段性的任务演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4.强化职业角色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用流畅熟练的商务英语开展学习和工作固然重要,但在商务环境下口语表达加以得体准确的话,将更会成为时代的宠儿。高素质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渗透在个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直接对个体的行为发生作用,体现为个体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等,是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学习、实践积累而成的。商务英语口语课堂在“工作”任务的支配下更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使其内化为每一位学生的内在品质,促进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结语 当代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己任,技能的学习训练同素质的养成同等重要。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在训练学生获得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技能的同时,还须将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中的任务加以有效设计和处理方可有助于养成学生一定的职业素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学习过程工作化的引入将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侯小军单位: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商务论文:营销中商务英语论文 1、商务英语的相关概述 1.1商务英语的含义 商务英语一般是指在进行国际贸易中用到的英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可能用到的英语,还包括在国际交流和交往中经常使用的英语,因此,商务英语的含义应该包括国际贸易和对外交流两部分。商务英语不同于一般英语,学习商务英语课程,不仅要求学院提高英文水平和交流能力,更多的是向学员传授西方经济贸易相关的知识,如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和工作方式,以便学员可以掌握如何正确合适的与外国人打交道,促成经济合作或经济贸易。商务英语所坚持的文化理念都源自于国际贸易,因此商务英语是在一般英语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贸易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商务英语要求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口语能力强等。 1.2商务英语的特点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外延,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首先,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很强。商务英语用到的场合很多,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营销、经济等领域,甚至包括与国际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体系等。因此,商务英语需要用专业术语和专业语法将复杂的贸易活动和对外交流表达清楚。这同时也该外行业理解商务英语带来了困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或语法,在商务英语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如“drug”的日常含义是“麻醉药品”,但是在商务英语中是指“滞销品”的含义,这是因为麻醉药品不能在市场上公开出售。又如“country”的本义是指“城市、农场”等,在商务英语中,取其外延含义用来形容距离的遥远;其次,商务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全球化的交流常遇到的困难就是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交流困难,有时甚至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冲突或矛盾。如“dragon”一词,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我们都是龙的子孙,龙被认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代表吉祥幸福的神物,而在西方国家中的意思却恰恰相反“,dragon”一词含有恶魔、邪恶的意思;再次,商务英语语言简单易懂,且语言多缩略。对此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发过语言学家马丁内的语言经济原则,该原则认为:经济原则的前提条件是保证语言交际功能的顺利完成,同时人们对语言活动中的能量耗散要符合经济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进行经济活动中,人们所使用的语言要简介凝练,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工作时间和精力,提高生产效率,符合经济活动的要求。典型的例子是:外汇一般用“forex”代替完整的表达“foreignexchange”;最后,商务英语一般语言规范且正式,这与经济活动的严肃、谨慎特点密切相关,经济活动一般涉及交易双方的利益,这些经济活动要求用于严谨规范、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使用容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词语,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经济损失。所以,商务英语中一般少口语性词语,如表达“买”的意思时会用“purchase”而不是“buy”。 2、如何在国际营销过程中正确使用商务英语 基于商务英语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国际营销中要合理正确的使用商务英语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即背景知识、交际技巧、语言决策。 2.1背景知识 使用商务英语时要充分考虑商务英语所使用的背景知识,贸易双方的工作人员要对自己及对方的文化知识和环境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在国际营销中使用商务英语。在了解对方的背景知识时,要了解对方的宗教信仰、忌讳或避讳的习俗或习惯、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揣摩对方的心理特点,尽量避开双方都敏感的话题,避免交易的失败。针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这样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交易。 2.2交际技巧 在适当场合运用合理的交际技巧,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际营销中,除了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知识,做出正确的语言决策外,还要善于运用合适的交际技巧,灵活展现语言的艺术和魅力,调节现场尴尬的气氛从而促进双方愉快的交流。因此,在使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用合理的措辞,当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要在第一时间根据其背景知识对其思维习惯、心理特点等作出判断,然后运用合适的交流技巧,提升自我的交际能力。 2.3语言决策 对商务英语进行正确的决策,才能促进双方的交易活动顺利进行。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的应用中,背景知识是基础、语言决策是内容,交际技巧是手段和工具,只有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三者,才能更好的发挥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3、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商务英语以其独特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文化理念区别与一般英语,又以其较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国际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商务英语是进行国际营销的前提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的经济贸易不断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进行,进展方向的正确性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性。 3.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哪怕是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去执行和把关的,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主体是人,其也是控制内部财务的客体,所以,决定工作质量的因素就是人员素质,同时也是落实财务控制制度的条件,对人员进行控制的核心。企业在对用人进行选择时,应当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业务水平以及交流沟通水平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的企业责任。企业应当合理的对奖励激励机制进行设置,对财务人员学习专业会计知识的积极性进行鼓励,对人员的培训和进修进行组织,对行业知识进行更新,尽可能的对操作技能以及爱岗敬业的心理素质进行提高。 3.3建立严密的控制制度 对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完善的基础是要有一套完整的财务控制制度,它是标准、是依据。在对国家财富进行创造的过程中,企业是执行者,所以,国家就制定了许多有关的法律条文,故而,企业在建立财务控制制度时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章。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下,企业根据建立内控制度要点、目标以及原则的要求对本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完备的进行建立。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具体包括下面七个基本的控制财务会计的制度:适用适时的监督考核制;定期资产盘点的制度;合理科学的预算制;合理的会计程序以及会计政策;严格的核对制;完整的簿记制;可靠基本的凭证制。企业应当按照财务内控制度的体系框架进一步的对相关的内控制度进行加强和健全,让各个企业的职员对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明白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以及做了之后应该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3.4对规范控制程度更好的进行提升 对会计该工作进行分配时,不管钱的可以管账,不管报销的可以管稽核,所有的这些都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但是内部控制的内容是有很多的,包括公司的所有过程和所有方面,它是在对一个复杂工程进行内部控制,并不是仅仅单纯的依靠人进行管理,同时也不是简单的对会计内部进行控制,是需要具备一个规范、合理以及科学的内控制度去帮助别人,使管理者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有针对性的对管理活动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及标准。 作者:张馨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商务论文: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论文 1、商务英语的特点 1.1专业且实用 前文我们曾提到,商务英语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由于其涵盖到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贸易以及各种国际法律和当地法律等方面,由此,商务英语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到这些领域的专业性,通过运用该领域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来表现。如“CIF”一词于我们大多数人是陌生的,但在商业领域却是十分常见的,它是“Cost,InsuranceandFreight”的缩写,作为一个价格术语,不仅有“成本、保险费加运费”的意思,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它还有其他特定的含义与规定“,CIF”对对外贸易中交易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有一个规定,包括交货地点、运输和保险及其相应费用、进出口许可证申领和进出口关税的缴等方面。由此我们知道,商业英语不能只做简单的字面翻译,还要考虑到其代表的专业领域的含义。为了保证商务英语在应用时体现出专业性,我们需要对商务基础知识、商务英语涉及的领域做出相应了解,才能在国际商务中实现有效交流的基础上避免自身利益被损害,进而促进交易的达成。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它的实用性上,商务英语是一种职业英语,它必须在英语的基础上再突出商务的特性,在应用于洽谈、签约和信函等商务活动时必须注意对英语沟通技巧的发挥,这使得商务英语将英语与商务密切联系,从而展现出实用性的特点。 1.2文化差异显著 商务英语的本质仍是英语,其出生成长时被滋养与熏染的文化与我国并不相同,区别于根植我国文化土壤的汉语,因此,文化差异也会在其语言的使用中体现出来。中华民族自古崇尚“龙”,并以之为民族图腾,象征着民族的优秀精神,将自己称之为龙的传人。西方文化却认为龙(dragon)是贬义的恶魔、邪恶的象征,在两种文化中不同的意义也表现于汉语和英语之中。如中国人以“亚洲四小龙”来称呼时,英语的表达并非“thefourAsiandragons”,而是“thefourAsiantigers”。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业务人员需要了解到语言的交流亦是文化的交流,各国文化差异需要被尊重亦需要被重视,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出现的交流误会。 1.3语言简洁且规范 商务英语惯用简洁的表达,较多使用缩略语。这一点符合发过言语学家A.Martinet的言语经济原则:人的惰性使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尽量减少力量的损耗,采用熟悉的、省力的、多功能的表达形式。这一理论又符合当今商业领域的高效工作理念。由此,我们常能看到类似于“B/L”表示“海运提单”“、forex”表示“外汇”的现象,这种缩略短语的使用可以提高日常生活的效率,减少投放于沟通方面的而精力。规范且正式的语言要求在商务英语的书面用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性强,涉及到的领域往往又牵连到法律问题,所以,商务英语的使用又必须添加规范正式的特点,以防止误解或歧义的产生。如商务英语在表述购买的意思时通常选用“purchase”而非“buy”的原因便在于为了满足这一特点,商务英语多选用正式用语而非口语。在书写文件时,为了使其看上去更加庄重,撰写人也往往使用古词汇或拉丁语。 1.4固定句型与套语使用 商务英语正式、专业,在撰写文件时会有一些特定表述,这是在长期的外贸业务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的句式和套语。例如,如果我们用“sir”作为外贸函电的称呼语,那么“Yoursfully”或“Respectfullyyours”则被作为结束语使用。当然,套语的使用并不局限于此,也有一些成文的套语和句式被使用在合同和外贸英语函电之中。 2、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作为对外贸易活动的基本交流工具,在多个方面都有运用,在此,我们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2.1在国际谈判中的应用 在实现对外贸易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双方会面,就一些事务进行磋商与交流,达成共识或签订合同。在谈判时,双方进行交流的语言是商务英语,签订合同等书面文件时依旧采用的是商务英语,由此可见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合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在使用商务英语时必须达到准确标准的词汇运用,以促进合作双方谈判目的的达成。 2.2在商务贸易广告中的应用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广告的运用。在对外贸易广告中的商务英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通过广告宣传向外界更好的展示自身和推介自身产品,并在这两个过程中注重对商务英语的策划。在产品广告中使用的是一种应用语言,文案人员要使用优美、标准、能够准确的表达自身的风格特征的语言以激发目标受众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这与普通语言风格并不相同。为了将商务英语的知识、欣赏和商业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注重推陈出新,以表达出广告的深层次含义。 2.3在商务函电中的应用 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在不断推进,由此我们可以做出未来国际间越来越频繁的商务合作的推测,在这一演进中,商务函电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商务英语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加明显。商务函电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双方进行有效交流,进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它包括纸质函电、电子函件和商务电话三大类。通过使用商务英语,在函电中交换双方意见,表达己方合作意愿与自身特点,促进双方的互相了解,最终达成双方意见,实现双赢。 2.4在对外贸易翻译中的应用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商务英语已经成为这一商务活动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由于其在翻译环节(包括书面翻译和口语翻译)的高要求,使得商务人员正不断加强这一方面的学习,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商务英语水平来完成对外贸易翻译。书面翻译要求达到标准化、用词准确、清晰,使函件中的信息能够被正确,完整的表达。口语翻译,一般说来,难度要大于书面翻译,因其是实时翻译,需要在考虑到交流双方当时的语境、了解对方用语风格与当地风俗习惯之后进行准确、及时的翻译。我们相信,在企业不断重视员工商业英语专业化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一系列活动一定可以发展的更加完善,企业在对外发展中会更加顺利。 3、影响商务英语应用于对外贸易的因素 3.1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 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对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占据一定影响,贸易背景的了解是使用商务英语的前提。在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如果对关系到贸易交流的相连环境知识(包括是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报以业务发展历程和未来贸易发展趋势等)有了一定的掌握,则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能够对商务英语的使用做到更好的运用。在针对不同文化、地理背景的人们交流时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注意不要触碰放低敏感话题。 3.2商务英语的语言决策和交际技巧 商务英语的语言决策和交际技巧之处虽主要都是语言运用方面的策略,但语言决策更注重于在商务活动过程中对于语言方式的决策。其中的语言方式包括语句、词汇应用、语音、语气和表达方式的选择。科学合理的选择商务英语语言,无疑可以促进双方更好的交流合作,推动贸易的完成。良好的商务英语的交际技巧在对外贸易中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对商务英语灵活而艺术的使用避免或化解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尴尬局面,最终达成双方合作贸易。商务人员交际技巧的高低影响着双方交流与合作是否能顺利、圆满的进行,出于更好完成工作的考虑,我们要求商务人员能够做到依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交流技能、准确把握商务英语的使用尺度、增加交流经验。 4、结语 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外开放依旧是我国的发展趋势,国际商务活动正在频繁的进行且其规模可能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各国企业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中,惯于接受本土滋养的语言习惯,由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方在商务活动中难免会由于语言原因产生种种矛盾,如何进行有效解决的基本方法便在于商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准确的使用以减少各方在会谈中出现语言误会的现象,通过标准化及专业化合同或其他文件而减少双方纠纷。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占据的重要的地位不言而喻。 作者:尚丹丹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生产管理论文: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 分析了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及生产过程中决定安全的6项基本因素,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管理 保证措施 当前,面临着电力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1 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1 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1.2 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1.3 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1.4 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1.5 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2 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a.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b.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c.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d.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e.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f.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3 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3.1 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干部要把研究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3.2 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3.3 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a.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b.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c.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 3.4 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3.4.1 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电力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 3.4.2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4.3 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2个子系统,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 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 3.4.4 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3.4.5 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发电厂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3.4.6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生产管理论文: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企业的领导者和监察部门的检查,一线生产人员对于安全管理也是出于应付的心态,企业的安全管理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常会忽视和放弃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检查;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也只能为企业生产让步,更多时候是作为辅助工作来进行的,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多数化工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企业实现安全管理的进程缓慢。企业的安全管理仍有很大层次上依托于技术、工艺和设备,企业生产中技术、工艺水平不达标,安全管理难有突破。而现实的情况中,很多企业的易燃、易爆物品中阻火器及其它防火防爆措施跟进速度有待提高;设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没有设定合理的检定周期,往往是进厂后就开始使用直至报废。安全生产要更大程度上依靠技术的力量,提高企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监测能力,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实际上,企业更愿意在生产技术上投入,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技术投入略显不足。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企业社会形象的建立,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更进一步的关键环节。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降低企业的损耗成本,对于化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意义重大。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推动作用,用科学先进的生产理念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进行的根本前提,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明确安全生产是企业进行其它一切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通过编制安全发展规划、制订配套和保障措施,确保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在企业内部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将治理安全隐患、防范生产事故发生作为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好影响制约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参与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检查;杜绝违规操作,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安全生产问责制的建立,首先要对违反国家法令条例(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行为追究相应的责任;其次,在企业内部编制严格的生产规范制度,对违反规范操作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接着,企业还应当对事故处理中的应急制度作出规定,对事故处理不力,放任事故无限扩大影响的责任人进行追究;最后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及岗位技术培训也必须落入制度管理,对不按时参加和借故逃脱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 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由设备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引发的事故不在少数,保持企业内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数化工企业的设备都处于老化状态,设备中的一些零部件都面临磨损失效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加强企业内设备的检修制度管理,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对于企业的设备安全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设备检修工作编制作业安全方案,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检修作业安全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提高对企业内部的设备监测力度,应安排技术人员加强对设备的巡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报停维修;在操作员工的作业前技术培训中也应该加强一些设备参数的常识,以便及时监控设备的状态。 安全生产管理对于化工企业的意义十分重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化工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安全生产理念,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等损失。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化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生产管理论文: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摘要: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种种诱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 1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由90年代初的2500万人,到2003年升至3893万人,完成建筑业产值突破21865.4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的建筑队伍。建设的高潮一浪高于一浪,而安全生产管理滞后,甚至流行于表面形式,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2000年建筑业发生事故846起,死亡987人,而2003年发生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倍。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肃的问题。 2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建筑业是高危险的行业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的不断变化;建筑现场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建设过程时刻会面临新安全问题的挑战。 2.2 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 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音、热量、有害气体和滚滚尘土等,以及施工工人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这些都是工人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的体力下降,工作面的复杂使得工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触电等危险源令人防不胜防。 2.3 参建主体复杂,安全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2.3.1 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 建设单位是一个投资主体,其更注重于投资资金能不能节约一点,建设质量能否搞得更好点,建设进度能不能更快一点。而往往忽略保证足够资金用于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特别是房地产商,是整个项目投资建设的老大,无论是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一切都得听他的指挥,可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哪一个单位不听其摆布,哪一个单位就要面临被撤换的危险。而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哪一个单位都想取得一份“美羹”,只能听其摆布,甚至明知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也还是张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房地产商对建筑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时更是明知故犯。 2.3.2 勘察设计单位存在的问题 有些勘察单位迫于建设单位的压力,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不够真实、准确。 有些设计单位迫于建设单位的压力,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设计,有时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设计单位服务不到位,技术交底不明确,对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设施考虑不周,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没有特别注解说明。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忽略了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议。 2.3.3 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监理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设单位的左右。有些监理单位碍于面子,明知建设单位的行为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却不敢大胆指出纠正。 有些监理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设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比如,备受关注的广西医科大图书馆二期工程演讲厅舞台工程发生的坍塌事故,监理单位没有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也没有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监理员发现立杆间距离以及步距不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没做剪刀撑、水平拉杆没有与立柱连接,没有报告总监,也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此次重大安全事故导致7死7重伤,监理单位严重失职,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2.3.4 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当前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出借资质给包工头,包工头有了合法的外衣,自己找带班头,而带班头组织的劳务工人是乌合之众,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岗位技能专业培训,也没有经过安全生产的教育,所谓的“三级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施工单位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或挤压减少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特殊工种人员往往人证不一致,也就是说,施工单位拿出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而实际操作者并没有经过培训、考核,获取相对应的合格证。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质检人员、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到位,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责。相关管理部门对这种事管理不严,甚至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3 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解决当前建设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①建设单位在关注投资、质量、进度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有足够资金用于安全防护,文明施工。②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③建设单位应该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以及构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共同搞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3.2 解决勘察设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3.2.1 解决当前勘察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勘察单位在进行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3.2.2 解决设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设计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单位应该加强服务,做好技术交底,充分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 护设施,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必须注解说明清楚;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该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议并尽可能的亲临指导。 3.3 解决监理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①监理单位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无论发现工程建设哪一方的行为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时, 都要大胆指出纠正或者报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②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设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③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如果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4 解决施工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3.4.1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治理制度的核心。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务必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4.2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 施工现场对安全工作应制定工作目标。安全管理目标主要包括:①伤亡事故控制目标:杜绝死亡、避免重伤,一般事故应有控制指标。②安全达标目标:根据工程特点,按部位制定安全达标的具体目标。③文明施工实现目标:根据作业条件的要求,制定文明施工的具体方案和实现文明工地的目标。 对制定的安全管理目标,根据安全责任目标的要求,按专业管理将目标分解到人。对分解的责任目标及责任人的的执行情况与经济挂勾,每月有考核结果并记录。 3.4.3 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所有施工项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以及队伍素质等,按施工部位列出施工的危险点,对照各危险点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和安全作业注意事项,并对各种防护设施的用料计划一并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经上级主管领导审批,并经专业部门会签。 对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工程项目,如脚手架、模板工程、基坑支护、施工用电、起重吊装作业、塔吊、物料提升机及其他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与拆除,及基础和附着的设计,孔洞临边防护,以及爆破施工、水下施工、拆除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等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特别对某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签字后实施,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3.4.4 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应当立即制止,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隐患的扩大,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定验收人员”予以整改,整改完毕要及时组织人员复检。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和处罚。 3.5 加大政府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 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考虑对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在建筑企业资质的审查环节和招投标监管环节,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关。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模式。采取动态跟踪检查和专人定点负责的管理方式,时刻关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情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个参加建设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各方责任主体只有认真履行职责,抱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那么,很多安全隐患在萌芽初期就可以消除,好多安全事故可以合理预见予以避免,建筑事业就能够更加和谐的发展。 生产管理论文: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探讨 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企业的领导者和监察部门的检查,一线生产人员对于安全管理也是出于应付的心态,企业的安全管理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常会忽视和放弃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检查;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也只能为企业生产让步,更多时候是作为辅助工作来进行的,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多数化工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企业实现安全管理的进程缓慢。企业的安全管理仍有很大层次上依托于技术、工艺和设备,企业生产中技术、工艺水平不达标,安全管理难有突破。而现实的情况中,很多企业的易燃、易爆物品中阻火器及其它防火防爆措施跟进速度有待提高;设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没有设定合理的检定周期,往往是进厂后就开始使用直至报废。安全生产要更大程度上依靠技术的力量,提高企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监测能力,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实际上,企业更愿意在生产技术上投入,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技术投入略显不足。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企业社会形象的建立,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更进一步的关键环节。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降低企业的损耗成本,对于化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意义重大。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推动作用,用科学先进的生产理念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进行的根本前提,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明确安全生产是企业进行其它一切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通过编制安全发展规划、制订配套和保障措施,确保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在企业内部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将治理安全隐患、防范生产事故发生作为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好影响制约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参与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检查;杜绝违规操作,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安全生产问责制的建立,首先要对违反国家法令条例(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行为追究相应的责任;其次,在企业内部编制严格的生产规范制度,对违反规范操作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接着,企业还应当对事故处理中的应急制度作出规定,对事故处理不力,放任事故无限扩大影响的责任人进行追究;最后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及岗位技术培训也必须落入制度管理,对不按时参加和借故逃脱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 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由设备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引发的事故不在少数,保持企业内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数化工企业的设备都处于老化状态,设备中的一些零部件都面临磨损失效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加强企业内设备的检修制度管理,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对于企业的设备安全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设备检修工作编制作业安全方案,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检修作业安全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提高对企业内部的设备监测力度,应安排技术人员加强对设备的巡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报停维修;在操作员工的作业前技术培训中也应该加强一些设备参数的常识,以便及时监控设备的状态。 安全生产管理对于化工企业的意义十分重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化工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安全生产理念,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等损失。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化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生产管理论文:机械制造精益化生产管理探究 1精益生产管理理念 力求以最有限的资源和最低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 2精益化理念在机械制造行业的体现 2.1机械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行业存在的问题包括:生产现场凌乱杂乱;员工专业化水平较低;频繁出现安全事故;运转效率较低;本应及时销毁再投入生产再造的劣势产品被闲置起来,造成物质资源的浪费;资金得不到及时的回笼,给企业正常运转带来压力。针对这些问题,将精益化理念应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迫在眉睫。 2.2精益化理念在机械制造行业的体现 在机械制造企业的精益化的生产中,提倡将“人力、机器、材料、法则”的4M原则进行提炼整改,主张以人为本。在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时,所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针对员工自身的特点和特有现状,尽可能地将经营理念落实在其公司的量化细则上;二是将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智慧才能融合到改善提升高效设备以及减少材料使用频率中来。这样便能将一个概念化的体系有效地应用到企业和管理中,使精益理念深入人心,达到减少浪费,提高利润,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3机械制造企业如何实现精益化生产管理 3.1推进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在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中,“精”即是通过精心筛选和提炼等工作,找寻到最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益”则意味着效益,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收获效益为基本立足点,做到以效益为本、精益求精。在推进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中,“精”是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的手段,“益”企业的目标。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使效益最大化,把机械制造生产管理的成果最终落实到实现经济效益上。因此,进行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首要工作是推进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3.2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要实现机械制造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机械制造生产管理体系,实行责任的层层分解制度,将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基层生产班组甚至每个负责人身上。机械制造企业要对机械制造生产实行归口分级管理的办法,归口分级管理一共需要建立三级生产管理体系,财政、生计、行政部室属于第一级生产管理体系;第二级生产管理体系包括调度营销、输等各职能部室;而第三级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第二级生产管理体系所属的班组、站所等。机械制造企业利用分级生产管理,将机械制造生产的管理和权利和责任分解到最基层的生产站班组、所。这种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的生产业务都务必从基层单位做起,并进行自下而上的逐级审核。机械制造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财务部室要对价值指标认真负责,归口管理部室和使用部室恬适对业务技术和实物指标负责,使精益化管理在机械制造企业实施生产中得到实现,最终使企业的价值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机结合。要实施机械制造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必须推进生产的精益化管理,要想有机结合生产管理和价值管理,就必须要建立创新的、统一的、先进的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还要完善和修订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组织体系和生产管理原则要进行明确的规定,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工作人员提供业务指引,紧密结合机械制造生产的信息系统与管理制度。机械制造生产的业务应该均由基层班组、站发起,并且要求填制固定的生产卡片,汇集到财务部形成有效的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统一的信息数据前,必须经过归口管理部的审核,如此一来,可以保证物、账、卡的相符。然而,还应考虑机械制造生产变化这一因素,当机械制造生产发生增加或者减少时,必须由业务起始点的生产管理部申请,然后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批,由负责的归口管理部批准完成,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扩展过去仅仅以价值变动为内容的机械制造生产管理思路,还保证了机械制造生产管理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创建了上下贯通的生产信息汇集渠道,使数据资源共享得到真正的实现,为全方位生产数据信息的提供成为可能。机械制造企业想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各级生产管理部门必须依照各自的职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的工作中,而且要深入地挖掘机械制造企业内部资源,有效地管理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进行。实践证明,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真正整合,因此,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使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实现良好运行,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4结语 现代机械制造企业要实行精益化生产管理必须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机械制造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使机械制造企业将精益化生产管理这一理论应用到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之中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整,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精益求精,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生产管理论文:谈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六大要素 摘 要 阐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应该在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全员安全素质和设备本质安全化六大要素方面下功夫,指出了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企业 安全 管理 机制 要素 1 引 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逐步成为有法人产权、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独立承担职业危害风险,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就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企业只有明确其中的要素,调整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理清安全工作的思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使安全生产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方针和目标 2.1 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和意识 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决定了安全生产的行为。企业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观念,认识安全是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保障,是生产经营永恒探索的主题。加强安全管理,增加安全投入,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杜绝事故,改善劳动环境,建立良好、稳定的生产秩序,就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能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 2.2 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方针 企业要认真贯彻主席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抓安全管理的原则,坚持全员参与,标本兼治,长抓不懈,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 2.3 实施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 企业要根据国家安全法规的要求和生产特点,制定切实的安全生产目标。如杜绝哪些事故?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万元经济损失等目标控制到什么程度?在安全管理上,工程项目的“三同时”完成情况、安全技措经费的投入情况、技措项目的完成情况,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检验情况,以及安全教育等应有明确的要求。 企业要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班组的目标应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标准化操作,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 企业在下年度初要将上年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评选表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优秀安全管理部门、优秀安全管理者、优秀安全工作者、先进安全员、安全模范职工等,奖励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职工。采取阶段目标与大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3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为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合理而有效的安全组织机构,为安全生产决策、指令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 3.1 组织机构层次 遵循服从任务、民主管理、统一指挥、责权利对应、精干高效、分工协作、层次适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安全的组织机构。以三个层次为好,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运行管理层。 3.2 横向组织机构 随着企业经营与管理、多谋与善断、决策与监督的逐步分离,横向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一般应建立四个系统。 安全生产决策系统。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及重大决策。企业安全工作决策的领导必须精干并具有很高的战略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执行系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的各专业系统的负责人是本系统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者,要抓好本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执行系统要精干、高效、忠实和实干,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指令一丝不苟。 安全监督系统。各级安全部门、安全员根据决策系统的安全指令对执行系统和所属单位进行监督,以保证执行安全指令确切无误。还要发挥职工群众监督及舆论监督的作用。 安全咨询系统。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专家组或参谋部,负责重大事故隐患评估、重大或疑难事故的调查、关键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价,项目的风险预测和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督,帮助领导做好安全决策。 4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安全规章制度是以文字的形式对各项生产操作和管理工作的规范作出规定,这是全体职工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安全规章制度要遵循管理原理,特别是系统原理和封闭原理。企业要坚持靠制度抓管理,靠管理保安全,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 4.1 落实安全生产“一岗一责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它是建立在反映生产实际和固有规律的基础上的,是连接每项安全工作与每位职 工的纽带,是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自我调节的轨道。制定安全生产的“一岗一责制”,要有完整的科学内容和较高的权威性,体现分级管理、分线负责、责权利关系协调的原则,解决“干什么”和“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力求做到定量化、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责任清楚、落实到人。由职代会讨论通过,由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批准和安全生产“一岗一责制”,严格考核,奖惩严明,促使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安全生产是“一把手工程”,各级行政一把手即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在职代会上做出承诺,亲自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安全技措计划和“三同时”的落实,为职工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工作场所和劳动防护用品。 4.2 落实安全技术标准 企业要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国家、行业安全技术标准。企业根据各项标准制定各岗位的操作规程,使职工明确安全标准要求,工人做到按标准施工,按标准操作,干部做到按标准规划设计、按标准指挥生产,减少或避免不安全的行为。 4.3 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其中包括:组织机构、责任制、教育培训、技术措施、事故处理、奖励与处罚等内容;并实行安全生产在双文明评比中的一票否决、领导承包安全生产要害部位、违章与隐患连带责任管理制度等;根据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情况,不断完善操作规程,积极总结、推广安全管理的典型经验。5 安全监督检查 有力的安全监督检查是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的保障。企业要坚持“有规必依,违章必纠”,充分发挥安全监督、工会、职工代表、监察部门的作用,反“三违”,除隐患,灭事故。“当赏者,虽仇必录,当罚者,虽父子不舍”;“赏不忘士卒,罚不忘将帅”,赏罚分明。根据领导和职工在精神上、物质上以及信息方面的多层次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1 加强常规安全监督检查 企业基层单位要认真做好干部值班检查、岗位巡检、交接班检查等。原始检查记录要真实、准确。由各专业系统负责组织本系统的安全检查。企业每年组织的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以一至两次为宜,作为对所属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评价性检查。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应实行书面报告制度,以便落实检查人、受检人、整改人的责任。 5.2 加强现场安全监察 企业要加大现场作业环节的安全监察力度,以施工现场、岗位等为重点,进行随机抽查、夜查,特别是工业动火,重大设备搬迁等重点施工和作业。通过提高安全监察人员的素质,改善安全监察队伍的监察手段,提高安全监察水平。 5.3 加强安全生产要害部位(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 对安全生产的要害部位,在认真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应推行多级监控、管理方法,有计划地配备由安全工程师担任的上级派驻的安全监督员,督促其严格管理,完善防范措施,制订突发性灾害和事故的应急预案。企业每年要对安全生产要害部位(单位)进行一次普查,系统分析安全生产情况,对照安全标准安排检查事故隐患和管理上的问题,认真做好整改。 5.4 严肃事故管理监察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严格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处理事故,对事故责任者不姑息、不迁就,按章处理,或依法追究。或采取召开反事故现场会、主要负责人上台检查、领事故警告牌(黑牌)等形式向公众曝光,形成严格事故管理的气氛。 6 全员安全素质 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文化素质,使职工懂得高效能地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培训是提高全员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以人为中心,以安全科学为依据,以安全文化为引导,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宣传活动,达到教育人、警示人、鼓舞人、激励人的目的。企业的决策人、操作人、监督人的安全素质提高和达标是基础又是关键。 6.1 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素质 对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和主管领导,要进行安全培训,依法持证上岗。通过规定的干部培训学习,逐步掌握要求设置的安全技术课程,也可通过自学或听专家讲座等,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素质,杜绝违章指挥,并在企业安全生产决策和投入中表现出决断能力。 6.2 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 企业领导干部要改变安全工作的观念和思路,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千方百计地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突出班组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为班组编辑各类《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记录本》,把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技术知识、事故案例等内容提炼出精华,贯穿到实际操作中,做到简洁、明了、易操作、实用性强,为班组开展好安全活动、建立自我管理机制服务。班组通过自我教育、检查、约束、警戒,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使其自觉抵制不安全行为,辩识和整改事故隐患,吸取事故教训,积极主动地给自己创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同时,坚持全员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要做到100%。在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等逐步增设安全课程。 6.3 提高安全监督队伍整体素质 企业要确立安全监督人员的地位和权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发挥安全监督的重要作用。对关键生产装置或生产技术复杂的安全要害部门,要逐步配备安全工程师。企业要选送合适的安全人员,到 大学深造。认真学习和吸收国内企业的经验,积极与国际接轨,组织开展劳动保护与安全科学技术活动,对安全监督员要实行安全法规、标准、安全科技、安全管理等系统培训,提高企业安全监督工作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对新增的安全专职人员,严格把关,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7 设备本质安全化 在安全生产中,生产设备及其体系的安全运转,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要使生产设备的性能达到安全运转的要求,一旦发生故障,系统中的自动保护、自动调节、紧急停车装置等能够发挥作用,使事故得到有效地控制。设备及其体系的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7.1 抓好设备管理,消除设备本身缺陷 企业要完善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测、检验,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要达到100%,并做好检测、检验工作。抓好大机组、大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安全部件的管理,对新购置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质量要严格把关,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 7.2 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依靠科技进步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企业要把安全科技纳入全局科技规划,加强安全科技交流,推广成果,做好安全科技项目的论证、立项、研究、鉴定等工作,制定《安全科技工作规定》,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安全科技工作者,培养安全科技带头人,大力开发和应用安全生产技术。 7.3 治理事故隐患,落实安全技措经费 企业要完善隐患整改制度,开展隐患评估,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专项基金。对治理隐患要计划、资金、责任、进度“四落实”;抓好“三同时”;对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投产,全过程安全监督;严格按标准、程序组织工程的设计、施工,严格执行施工建设的工程监理和第三方监督,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不留新的事故隐患。 8 结束语 胜利油田是有20余万名职工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自1985年推行《胜利油田安全生产特别管理规定》以来,不断建立和完善油田的安全生产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取得了连续13年安全生产的好成绩。 笔者认为,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内在需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是实现目标的组织保证,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实施有效管理的依据,进行有力的安全监督检查是落实规章制度的保障,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坚持设备本质安全化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安全环保处 生产管理论文:企业安全文化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1.前言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生产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存在缺陷等,但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目前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建设,从员工的行为入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立企业的安全目标,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由此营造员工心理认同和具有团体凝聚力的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员工的行为,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分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几个方面。文化是抽象的,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而管理的实施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建设,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 下面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工程为例,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以此促进大型建筑企业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一个初步的研究。 2.工程特点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九运会主会场,位于广州市东圃镇,占地面积30万㎡,总建筑面积(不包括看台面积4万㎡)14万㎡,设有固定观众座位8万席,总投资12.3亿元,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该工程于1999年1月动工,20__年9月竣工,它在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主要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规模大,工期紧,不同专业参建单位多,人员素质参差不一,工序复杂,需立体交叉作业,社会影响面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 (2)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上层看台坡面倾角达31°,悬挑跨度向场内外分别为10.0m和10.6m,外悬挑端距地面近40m,采用超高支顶脚手架; (3)钢屋盖由超过1万根互不通用的杆件和面积达60000㎡的屋面板组成,其中径向主桁架单榀重达128t,长75.1m,高5.2m,起吊高度达53.6m,安装精度要求三维控制在±2mm以内,高空作业量大,与地面距离大; (4)场地空旷风大,又属雷区,加上施工人员中有不少烟民,而动火点多,仅钢屋盖施工的高空焊接动火点就多达6500多处,消防管理难度大; (5)各种预留井口和孔洞繁多; (6)施工中应用大型机具设备多,运输车辆进出频繁,用电点多、面广且线路长。 3.制定目标,建立体系----安全环境文化 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不仅要高标准和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业主提出的“质量、工期、投资”的“三控制”要求,同时必须落实好对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全方位控制。为此在工程动工之际,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就提出了安全生产创“六无”的高标准管理目标,即实现“无重伤、无死亡、无坍塌、无中毒、无火灾、无重大机械事故”。 与此同时,以项目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严格抓好进场参建队伍的管理,组织其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制定有关的责任制度、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等一整套现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与各参建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考核指标,在合同上明确安全生产施工的具体责任和严格的奖惩条款,坚决杜绝“三违”行为,做到“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由此建立横到边、纵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全员管理格局。 从设立消防台帐人手,完善动火审批制度、消防检查制度、奖罚制度、巡逻制度、仓库管理、火灾扑救及事故处理制度、危险品装运和使用规定,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等,建立施工现场防火的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不懈抓消防,对液化煤气瓶的运输、储存和使用时的防晒、防爆、防火等都制定了严密的措施。建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防火责任人、分项目部防火责任人、专业施工队防火责任人、防火安全员——巡(监)火员、义务消防队”五级消防管理架构,组织了专门的治安防火巡逻队,配备对讲机等必要装备,形成全员参与、全天候群防群治的消防组织网络,工地设有专职巡火员40人,夜间巡逻队员8人,义务消防队员196人。 4.确定重点,加大投入----安全物质文化 为了控制好施工环境的安全因素,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严格管理各项施工设施。在基础施工阶段,基坑面积大、范围广,还有6个独立深大基坑,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将所有基坑周边围蔽起来,共设立1.2m高的防护栏长达2678m,并在道路旁边的基坑装设安全警示灯,边坡每隔6m竖起1个“严禁攀爬、防止触电”的警示牌,24小时监控边坡安全。此外,考虑到本工程底板厚、面积大,钢筋绑扎作业人员多,为了切实保证生产安全,禁止电焊机进入底板范围,确保电源电缆与钢筋脱离接触。 在设备机具的安全性和维修管理上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并建立设备卡及时记录使用过程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以保障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于特殊设备如塔吊、桩机等必须取得劳动监督部门的检验合格证方准使用;对井式提升笼强制要求使用12种安全装置,经检验合格并配备劳动监督部门认可的安全员方可投入使用。 在消防方面强化管理,确保防火安全。消防投入虽然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但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充分认识到“ 安全就是效益”,因此对于消防工作需要投入的经费,领导高度重视,该花的钱决不省,确保按照有关消防管理条例不折不扣地配备消防器材和设施,沿体育场周边设置了1条直径100mm,长约1600m的消防水管,四周设置了配备消防水带的消防栓,合理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箱、消防水池、消防沙堆等;各幢临时房屋上都架设了避雷针;施工期间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投入20多万元,增设了1套消防专用供水系统,这样使得工地的消防设施达到较高水平,整个消防系统配置完善、消防通道畅通,特别是宿舍、仓库、脚手架、模板堆场和易燃易爆物品临时存放点等重点监控部位,消防措施得力,有效地将火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施工场地的变换以及施工阶段的变化,导致施工用电线路改动工作量巨大。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始终严格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8-88)的要求,临时用电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专业特点,均编制有专项设计方案,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制,照明、动力分别设置,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及临设范围设置防雷系统,保证雷雨季节施工作业及居住环境的防雷安全。钢屋盖吊装作业时,重点监督吊装施工临时用电方案的实施,合理架设用电线路。装修期间重点对电箱少装漏电保护器进行整顿,严厉查处使用“拖板”和乱接乱拉行为,并对碘钨灯的使用做出限制。5.全面防御,重点监控----安全行为文化 5.1统一思想,加强教育 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干部员工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同时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有针对性提出各个施工阶段的安全要求,包括临时施工用电、深基坑围护、高支模、高空吊装等专项设计和安全技术方案,制定和下达雨季施工、防雷、防暑、防台风等季节性专项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教育普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位员工。 进场员工必须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忙而不乱,达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的根本目的。在施工高峰期现场人数多达5053人,全部人员都接受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各种安全教育都签名存档。所有特殊工种(电工、电梯工、焊工等)均经专业培训,并持有专业主管部门签发的上岗合格证,由于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安全系数,为防止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保障。 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做一件预防事故”、“忆一次事故教训”、“当一天安全员”的活动,以社会上活生生的惨痛案例进行安全教育,时刻警醒每位员工,提高他们的忧患意识,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5.2抓好防护,严格监控 落实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项防范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严防高处坠落,对于高支模、深基坑、大型机械设备、大负荷用电设施等部位,定期监测,专人负责;对于高温、高湿、台风、易燃易爆等恶劣施工环境,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管理到位,落实到人。 (1)模板、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上层看台坡度大,悬挑跨度大,外悬挑端支模高度近40m,是安全控制的重点部位之一,严格落实高支模的安全措施,是保证看台安全施工的关键。为此,重点监控、落实模板搭建和拆除的安全保证措施,加强成品保护,防止支模立柱与外脚手架立杆共用等违章行为,消除支模的安全隐患。 (2)塔柱与钢屋盖高空作业:由于塔柱形体高大,高空作业危险性大,故施工期间24小时派专人轮值,监控塔柱施工安全。钢结构屋盖高空安装作业采取在看台搭设满堂红操作平台的做法,为了加大安全系数,将钢管立杆与4层楼面钢筋混凝土立柱拉结在一起,加强棚架安全性能;在中间设置隔离层,加强走梯和通道的安全监控,采取悬挑铺平网保护,临边和靠近立杆的电箱以及其它设施加设防护棚,在棚架平台的周边设置1.2m高围护栏杆,并拉挂安全网,同时在使用中注重棚架的维护和检查。在钢屋盖结构杆件焊接施工中,动火点多达6500多处,给消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在焊接点部位专门设置了专用水箱,配置了相应的消防器材,加强了专人监控和检查。 (3)结构施工阶段,高空、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繁多,安全防护主要以“三宝、四口、五临边”为重点,对28个梯口、96个进出口、36个洞口、35个井口和预留管道口、井式提升笼的进出料口等进行严格围蔽保护。对拆除排栅后形成的四周临边进行重点维护,同时及时加强围护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新“口子”和临边等。 (4)在污水处理池、渠箱、管沟和地下车道等施工中,针对“面窄沟深”的·特点,严抓“三宝”,执行安全标准,杜绝麻痹思想,统一使用钢管设置标准化防护栏杆,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警示安全牌。 (5)施工现场烟民众多,为确保消防安全,在安全区域开设专门的吸烟点,配有专用水桶,严禁在非吸烟点吸烟,并严格奖罚制度。 (6)进行钢筋取样时,必须先把作业模板淋湿,并配有灭火器及专人监控,作业完毕经检查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后才能离开。 5.3加强检查,落实整改 结合工地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重点抓好安全防护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部位实行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反复检查,着重查制度、查违章、查隐患,不断检查、督促、整改和落实,严查密检,确保人人、时时处于安全的良好状况,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则一查到底,按章处罚并勒令整改,决不手软和姑息。整改指令书明确规定整改的完成时间,并且按照IS09002的模式封闭,即整改指令书发出后,被要求整改单位要签署整改完成情况和时间,由安全管理部门核实整改情况后确认,才能将整改指令书归档存查。由于人员多,素质不一,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特别重视狠抓个人防护问题,自始至终强制性要求按规范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等,对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促使广大员工自觉使用防护措施。 5.4积极活动,广泛宣传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周和“安康杯”活动。安全生产周是本工程现场强化安全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年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采取悬挂标语横幅、出宣传专刊、张贴宣传挂图等有效措施,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认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成立“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安全大检查及专项安全检查,将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到每个员工日常的施工作业中。 在消防安全方面,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录像等进行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的安全防火教育。在“安全生产活动周”和“119"宣传周活动中,邀请消防局的消防专家开设消防知识讲座,订做大型消防宣传标语,购买宣传挂图及消防宣传教育片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对传媒新闻报道保持高度警觉,社会上重大火灾事故见报当天就召集各参建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开紧急会议,布置相应的工作,组织专项检查,及时将有关报道和评论组织学习,充分利用案例提高参建人员的消防意识,及时吸取社会上火灾事故的教训。 6.全员管理,成效显著----安全意识文化 经过上述努力,该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的978天中,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六无”安全管理目标,先后近500次接受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视察、检查以及国内外建筑同行的参观并得到高度评价。工程还荣获了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金牌示范工程、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多个奖项以及被省、市评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安全生产最佳样板工地,项目总经理连续3年被评为广州市安全生产标兵。同时经过本工程安 全生产管理实践,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大大提高,生产行为更为规范,更加自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氛围,为今后类似大型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生产管理论文: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 管理新体制 安全生产已成为制约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瓶颈能源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也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经济较快发展的制约瓶颈。而安全生产又是煤炭企业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抢险排险困难重重,一般具有毁灭性和不可逆性,往往造成人员群死群伤和经济损失无法挽回,导致生产经营企业瘫痪,短时期内很难恢复生产。由此可以看到,安全生产搞不好势必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在煤炭企业发展中确实具有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的属性。 对于安全生产的深刻理解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有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深刻背景,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坚持始终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研究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力度,树立安全生产工作长期艰苦攻坚的思想。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从长期以来排查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局限中跳出来,把安全生产工作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层面,科学应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调动社会各种资源,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现阶段,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 心态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企业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瓢泼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你说我听,你打我通”,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会议室设立“全家福”牌板,把每个家庭对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恳谈会,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加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 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落实制度“严”字当头。 人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交织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实,使广大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经过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做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教育员工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要狠抓一个“严”字,要“严”当头,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各单位都要按照矿《安全管理办法》和有关标准的要求,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作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暴光、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 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值班、顶岗和一线指挥都要即使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想为安全生产所想,急为安全生产所急,积极为生产一线职工提供优质服务,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优质活动,从而在全矿的范围内形成安全工作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稳步发展。 生产管理论文: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摘要】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可靠、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居等问题。文章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二)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三)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四)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生产管理论文: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冷库安全生产管理今后有待改进的五个方面。 关键词:冷库 安全生产 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建设与使用管理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目前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冷藏容量据不完全统计已突破700万吨/次,估计冷库的冷藏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万。而在我国冷库制冷系统中,有80%以上的冷库采用氨为制冷剂。氨作为冷库制冷系统中的一种工作介质——制冷剂,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按照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我们冷库氨压缩机间的制冷工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方面属于IV级——轻度危害。 氨为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6-25%(容积百分比)时,遇明火可引起爆炸。因此,当我们使用氨作为冷库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时,就随时应该加强对制冷系统安全运转的监控。此外,在我们冷库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易燃或难燃的隔热材料,虽经科学合理的防火设计,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冷库日常经营运转过程中,对冷库建筑物引发火灾危险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好冷库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我们冷库的经营管理者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专项课题。 1.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现阶段安全生产的形势好于国内石油、化工及煤炭这些行业,但是毋庸讳言,这几年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已大不如以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依然是严峻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目前食品冷藏行业冷库安全生产的专职管理部门不明确 上个世纪,原商业部食品局一直是全国商业系统冷库安全生产最高管理机关,它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程,不仅在商业系统,而且在轻工、外贸、水产等行业的冷库中也都纷纷借鉴,参照执行,起到了统领全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但是如今,随着政府体制的改革,商业部已不复存在了,有关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至今尚不明确,因此这就形成了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的状况。 此外,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冷库中,特别是在使用氨做制冷剂的冷库,多数没有设置专职的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不少食品冷藏企业对安全工程师这种专业技术职称都十分生疏。特别是近几年,国内食品冷藏企业面临着转制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生存是第一位的,企业领导顾及不到生产安全,加上企业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的出台,往往被削减的首先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及人员。从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来看,应该说现在远不如以前。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在下降,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在,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管理的水平,都落于国内石化、冶金、轻工等相关行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2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据了解,目前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商业部食品局曾在全国商业系统冷藏企业内颁布实施过《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外(后来此“规程”曾在国内其它行业的冷库都曾经参照执行过),至今国内针对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程或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还未见公布于世。这就说明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目前还是空白,急待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制定全行业安全生产应遵从的作业及操作规范。 1.3在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火灾事故仍是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建设与生产中的头号多发事故 由于冷库围护结构的隔热层和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目前仍然以难燃和易燃的隔热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软木等为主。尽管在工程设计中遵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冷库设计规范”要求,科学规划防火分区,加设防火带,但不可否认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技术措施对冷库火险还难以彻底防范,这都会为冷库在建造和使用中留下火灾隐患。据目前有关冷库火灾事故的统计,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的火险远远大于冷库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火险(此部分火险则大多由电气设施,设置或使用不当造成)。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仅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火灾就有20余起,死亡7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火灾已成为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头号灾害。 1.4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有关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目前还在刚刚起步 我国冷库制冷系统管道,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4月颁发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的规定属于GC3级工业管道,按上述“规程”的要求,冷库中在用的制冷管道在线检验每年至少一次。其制冷系统中在用的压力容器,每年应进行一次外部检查,且在冷库投产运行后3年要进行一次对在用压力容器的首次内外部检验。应当说这几年我们的食品冷藏业冷库,对企业内为生产服务的制冷压力容器和制冷管道的安全是疏于管理的。在京、津、沪、羊城等东部大城市,按上述“规程”进行年检工作的才刚刚开始,尚需逐步积累执行“规程”的经验。从行业历史发展上看,我们冷库在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冷剂的跑、冒、滴、漏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违法操作造成的爆炸、跑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最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会城市随着市容的扩展,在进行城市改造建设中,拆除了一部分位于居住区附近的年代久远的中、小型冷库。这些冷库中使用过多年的制冷压力容器,制冷管道拆除后,被作为废钢铁卖到了废品回收站,但社会上个别从事制冷维修、安装服务的单位,不顾职业道德,将这些废旧制冷压力容器及钢管,以废钢铁的低廉价格买回,经过简单的表面除锈、刷漆后,重新用于农村集镇新建小型冷库的制冷系统的安装,其工程承包的价格低廉得惊人!但其所获取的利润仍是十分丰厚的。他们这样做的结果,钻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覆盖不严的空子,给投资者,特别是给在这些小冷库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由此而引发的冷库漏氨、跑氨、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5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职业危害问题,近十年来在行业管理中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受到政府保护和重视的食品冷藏业,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如今其投资主体、经营体制、隶属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变化一方面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变革也丢弃了一些不该丢弃的,过去在行业里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好的典章制度。这其中就有食品冷藏业中有关职业危害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例如:过去在冷库氨压缩机间作制冷运转工的人员,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每月都有一定的营养补助,冷库的冷藏工、搬运工都享受低温作业特有的营养物补助。如今,特别是在一些非公所有制的冷藏企业中,在这些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却享有不到由于存在职业危害而应得到的补助。此外,像在冷库一线工人中普遍存在的关节炎、腰肌损伤、慢性咽炎、神经痛等职业病症的防治,更是得不到企业经营者的关心和重视。为防治这些职业病,需修建的供工人使用的热浴房间、烘衣房等,在新建的食品冷藏企业的规划建设中往往被忽视或砍掉。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隐患还是多方面存在的,客观形势并不乐观。 2.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有待改进的几个问题 针对上面的分析及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现状,为缩小我们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同国内其他行业之间的差距特提出如下几方面的改进的建议。 目前从全国冷藏行业来看,还没有一份可供全行业共同执行的“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我国人大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为纲,紧密结合冷库安全生产这种特殊环境,组织行业内的标准化工作者,尽快编写出食品冷藏业“冷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而各食品冷藏企业可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出本企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程”、“制冷机安全操作规程”等,形成国家、行业、企业三级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2.2在全国食品冷藏行业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贯工作 可以以一个省(自治区)为单位,由食品冷藏行业组织出面,在各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办培训班、搞知识竞赛等多种灵活的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及相关法规的教育。宣讲食品冷藏行业特别是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程,有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知识,车间火灾的防控安全捕救方法及遇险后逃生的方法。必要是要注意纠正其习惯性违章作业。当前有关国家及行业内安全生产法规的宣贯,其重点对象应是非公有制食品冷藏企业的经营者及乡、镇一级食品冷藏企业主。 2.3在食品冷藏业大中型冷库中,为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应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设岗立责 我国《安全生产法》已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做出了规定,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企业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外,还应设有安全管理部门及专职人员。这一要求对我国为数众多小型乡、镇食品冷藏企业来讲,一时还难以执行,但对大中型食品冷藏业冷库来讲,特别是对采用氨制冷系统的冷库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人,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条令法规在企业内的宣贯工作。因为在这些大中型食品冷藏冷库的氨制冷系统中,氨的充注量都在几吨到几十吨之多,一旦发生氨泄漏事故,不仅危及本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对周围500米之内的人畜都会造成重大伤害,因此,大、中型冷库企业的安危已为影响社区安全的重大问题。 2.4食品冷藏业冷库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自我检查 食品冷藏业冷库在每年的淡季应抓紧时间。组织厂内技术人员,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排、带领下,对全厂各个安全生产环节、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作好在作设备安全检查记录。以下几个方面应是我们冷库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的重点部位。 ——在用压力容器的外部检验。以宏观检查的方法进行,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是通过外部检查,发现在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表面缺陷,重点部位应是压力容器本体上焊缝的现状,接管、接口部位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形或裂纹。发现存在危险隐患时,应及时建议企业法人请专业压力容器检验部门作深入查验,并对其危险做出评价,提出防范方法措施,以确保在用压力容器生产使用安全。 ——在用压力管道的外部检验。同样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检查管道和部位焊缝的表面状况,是否存有表面裂纹,管道表面防腐涂层是否有剥落的地方,管道的弯头处,管架处有无变形、位移,管道与管架接触部位有无局部腐蚀,带绝热层的管道,绝热层是否有破损之处,有无结霜、滴水等跑冷现象。如有则应将跑冷处管道的焊缝或金属管道表面腐蚀状况作仔细检查,并应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并提出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的建议。 ——对冷库制冷系统上在用的各类安全监察仪表进行校验和检查。如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安全阀、压差控制器等,都应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认真作好检验工作。其中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都应每年送当地法定检验部门进行校验1次,以确保这类安全监察仪表对制冷系统安全正常工作的监护作用。 ——对冷库建筑物进行宏观检查。如冷库建筑物主体沉降的情况;冷库地坪防冻设施运转工作状况;冷库隔热层表面状况,有无开裂、沉降、是否有鼠洞、结霜、滴水跑冷现象;冷库冻结间、快速预冷间结构主体的建筑材料冻融循环破损状况;冷间电线、电缆穿越冷库隔热层处有无异常状况;冷库防雷接地设施的性能状况,都应逐一加以检查,并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 ——对冷藏企业现场摆放的各类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可用性,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更新失效的消防器材及救护用器,以使这类用品随时都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2.5加强食品冷藏业冷库职工职业病危害的监控与防治工作 对在冷库低温下常年作业冷藏工穿着的防寒服装,就根据其作业环境温度的状况,参照国外标准,制定出我国冷藏工防寒服的行业标准,体现我们食品冷藏行业的人为关怀。对在冷库一线生产作业的冷藏工、制冷工除参加企业组织的定期健康体检外,还应对其骨关节的健康状况,脊柱健康状况,口腔咽部健康状况作增项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本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病状况,为研究和改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安全生产问题所涉及的企业工作岗位,专业领域都很广泛,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性问题还需要社会上科研、设计和规划部门携手共同研究、开发,提出更好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法,以不断降低冷库安全生产的成本。以预防为主,努力提高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全行业安全生产的水平,是我们行业全本职工的共同责任。 生产管理论文:浅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 论文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安全生产 论文摘要:文章简述了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的联系,强调了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纷纷逐渐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中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联系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补充。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的不合适方法等问题进行解决,是企业安全的主要工作。只有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才能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然而,由于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对此,就只有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加以控制和改善。采用安全管理的方法来控制人的行为,即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被管理者的个性行为进行约束,以达到管理的需要。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上进行企业安全管理,并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对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逐步规范员工安全生产的行为,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因此,就出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弥补了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由于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并是通过教育、宣传、惩罚、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使得企业员工的安全修养得到不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行为得以改进,让员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向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转变。因此,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弥补了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同时,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完善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 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安全文化具有反映时代要求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安全防范能力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为安全文化,“以人为本”是其核心,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是其最终目标。 (二)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企业的共同追求就是为获得更好地经济效益,而这要建立在企业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从近些年看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经常发生重特大事故,没有有效控制人的违章行为,企业依然存在重大隐患,对事故的处理企业也是疲于应付。因此,只有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力度,形成良好浓厚的安全氛围和安全生产环境、实现职工安全自主管理模式,这样企业才能对生产进行精心组织,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在企业中大多数的违章行为并不是因为职工故意而为,而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所造成的。欠缺对“人因”足够认识,即人的文化、人的素养没有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因此,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要确保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从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建设系统的安全文化,确保人员的安全生产,这样企业才能实现规范、安全的生产管理,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并长期良性循环发展。 三、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一)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以身作则、积极倡导 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在建设新型企业安全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作实践中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文化要进行积极宣传,以身作则,让员工明确企业所提倡的文化。明确企业的相关准则。 (二)明确企业各层次安全责任人 通过各控股公司至车间、班组的活动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而现场生产的指挥者就为控股公司的车间主任、班组长。因此,要坚持“一级抓一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晰权责,对其所管辖的本单位、本班组的安全生产主要由各控股公司总经理、生产副总、车间主任、班组长负责,并要求安全责任要得到层层落实。 (三)抓住安全生产的要素,重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生产是一个人一机一环境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引发事故。安全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员、机械、环境这三要素。因此,安全生产管理要以安全生产三要素和项目管理为重点管理对象,进行预防性的安全管理,以实现生产的安全化,减少和控制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首先,要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管理的主体,人也是管理的客体,人是管理的最终目标。人的素质在安全生产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措施以使得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所提高,并使得人的综合安全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其次,要加强设备和作业环境的安全生产管理。设备和作业环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为消除在安全管理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和危险因素,需要涉及到很多专业的技术问题,因此,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使物在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安全性能和质量都能达到本质安全程度。要实现对设备、作业环境的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将国家颁布的《消防安全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规中对企业所做出的相应安全规范要求融入生产技术中,以使得作业环境得以改善,实现企业生产安全运行。 四、重视激励作用,促进安全生产管理 激励机制逐渐成为安全管理文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然而,当前大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仍然以负激励即违章罚款为主,这样的激励方式就过于单一,而且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消极情绪,打击员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在重视激励作用的同时,更要注意正激励的作用,正激励包括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例如,对表现良好或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或是评选安全标兵,以满足个人的荣誉感,激发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 五、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实际证明显示,为节约成本而牺牲安全保障为代价,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引发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企业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潜在作用,以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投入适当的资金,以改善企业安全生产设施,更新安全技术仪器、装备,从而使得企业的安全科技含量和安全装备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在加大安全生产装备和技术的投入之外。还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得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得到不断健全和完善,员工安全操作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生产管理论文: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讨论 论文关键词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论文摘要 介绍了农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以期为农机的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随着农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在现代农业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因此,农机在数量上逐年上升,机型种类日益增多,作业范围日趋广泛;但农机事故也在不断上升。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机综合能效,及时消除农机事故隐患,降低农机事故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隐患 1.1道路运输的农用车辆 主要有拖拉机(手扶、小四轮及大中型拖拉机)和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法》(以下简称《培训法》),对这部分车辆和驾驶员实施安全管理。拖拉机的转向性、制动性和稳定性较其他车辆差、噪声大、易疲劳、运输安全系数低,其在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较其他车辆更易发生事故。为此,在国家制定的交通、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中,均对拖拉机载人做了禁止和限制性规定。但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一些群众为了一时方便,搭乘拖拉机的行为时有发生,而重特大农机事故中,大多数都与拖拉机载人有关,这样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另外,超载运输也是造成农机交通事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超载易导致方向失控、制动失灵、在爬坡时车辆易向后滑,极易发生事故。 1.2农田作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的农机 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人们往往认为农田作业环境简单,会操作就行,不会发生事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械与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相比,虽然相对发生事故的机率较低,但前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十几倍),且作业有一定季节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如我县每年有近百起农机农田事故。因此,对出事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同样不能放松。 2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培养一支驾驶操作技术过硬、法规意识强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按照《条例》和《培训法》的要求,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 2.2要大力宣传,全民动员,营造人人共同遵守《条例》的良好氛围 对农民朋友还应该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宣传,使他们能够知道农机安全常识,了解农机安全常识,在生产中遵守安全规章,以便消除因第三者过失造成的农机事故。无论是农机交通事故还是农田作业事故,第三者的过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如此。为此,《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条例。”从上述规定可知,《条例》既要求机动车驾驶员遵守,也要求每个公民遵守。对于农机从事农田作业,凡是参于作业人员和周围其他人员,都必须遵守农机安全作业规章,确保安全生产。 2.3督促机主按时参加农机年检,并进行定期检查与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保证农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求驾驶操作人员养成作业前检查农机技术状况,特别是对影响作业安全的零部件检查的良好习惯,从而在农机本身的技术状况方面保证作业安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4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机违章作业的监督检查力度 监督检查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加强农具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落实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遵守《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力保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机交通安全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乡村道路农机交通安全的检查。目前,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是一个盲区,交通管理职能部门把监管和整治的主要精力放在交通流量大的国道、省道、县道及城镇街道等交通要道上,无暇顾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之有些农用机动车主的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他们趁有关部门疏于管理之机从事违章运输,甚至非法从事客运,从中牟利。于是无证行驶、违章载客、超载、人货混装等违章现象泛滥;加之乡村道路的路况环境使农机使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另外,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还应在农忙季节,集中精力对农机农田作业进行监管,全方位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2.5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依照《条例》规定,本着以责论处的原则,处理农机事故 从事交通运输的车辆之间,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比较易认定。但对于拖拉机违章载人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事故处理机关一般都认定驾驶员负全责。其实,这样划分事故责任是不客观的,更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一些违章搭乘拖拉机者的行为。《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货运汽车挂车、拖拉机挂车、平板车、起重车、自动倾卸车和罐车不准载人”。根据这一规定,利用拖拉机载人的驾驶员和搭乘拖拉机的人员其行为都是违反《条例》的。概括起来,拖拉机载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情况:一是驾驶员主动要求行人搭乘;二是行人主动要求驾驶员同意搭乘;三是行人强行搭乘。因此,事故处理机关在处理拖拉机违章载人事故时,应根据《条例》规定,根据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上述3种不同情况来划分驾驶员与搭乘者的责任。这样对驾驶员和违章搭乘者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对农田作业农机事故的处理,应按照《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以责论处,以便教育广大农民朋友人人都要遵守安全规定,及时消除各种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生产管理论文:浅析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封装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 公共信息模型(CIM) 通用数据访问(GDA ) 论文摘要:为解决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与其它应用子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提出依据IEC 61968 CIM时电网资产信息进行标准化及建模,将生产管理系统加入到企业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与其他应用子系统(如SCADA)有机地结合。通过企业集成总线(UIB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按标准的数据格式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企业管理网中的生产管理信息方便、统一地被第三方使用,进一步加强了电力企业的信,岛一体化建设。本文重点论述了实现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封装集成的依据和技术方法。 0引言 随着电力企业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分散孤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目前电力企业虽已建成各种信息系统,但各系统间相对独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生产管理系统作为电力企业的核心系统,拥有全局的生产管理信息,但同时需要与其它应用子系统进行通信,才能获取所需的各类数据。若对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封装后,实现与电力企业其他应用系统间的集成,可大大促进企业的信息一体化建设。 为充分挖掘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管理功能,本文提出7基于IEC 61970/IEC 61968 CIM对生产管理信息进行标准化及建模,实现生产管理系统与电力企业更多应用子系统间的集成,并介绍了集成后实现的应用功能,如遵循IEC 61970的GDA服务、GDA服务以及在SVG接线图查询设备台帐信息等应用功能。 1集成的重点技术 建立元数据存储库元数据存储库专为集成平台使用,用于灵活配置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转换部分,以及生产管理系统资源在集成总线上的注册。 建立元数据存储库,需要分别建立CIM元模型信息库、资源注册机构和系统信息库。IEC61970/IEC 61968 CIM的元模型信息库存储IEC61970/IEC 61968中定义的类、属性、关联及其解释,也包括了自定义的类。资源注册机构负责管理集成平台上的所有资源,对于在多个系统中都有记录的同一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命名方法,但是只能通过唯一的Resource ID(资源标识)在集成平台上标识。系统信息库中存储的信息则说明了数据在哪里,即如果同一资源存在于多个系统中,则由系统信息表指明以哪个系统中的信息为准来保证信息的唯一性。 1.2实现模型映射工具 模型映射是实现生产管理系统加入集成环境的第一步,通过模型映射工具才能将生产管理系统私有的数据模型转换为CIM,客户也可通过映射工具的模型扩展功能来自定义类、属性及类之间的关联。 1..2.1,模型映射工具的设计依据 生产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网络结构的数据模型是依据IEC 61970第301部分建立的,而资产的数据模型则是依据IEC 61968和一些必需的模型扩充来建立。 为了实现生产管理系统资源信息与其他应用系统(如SCADA)信息的关联,需要对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电力系统资源信息进行建模。由于在实现生产管理系统与SCADA系统集成的项目中,采用的建模原则是电网结构与EMS需要的计算参数以SCADA为准,因此生产管理电力系统资源信息可以只包括Equipment(设备)的基本属性和关联,即:Naming.name. Naming.description, Equipment.Mem-ber of EquipmentContainero 1.2.2补充模型扩展功能 由于IEC 61968中有些电力资源信息的模型还不够完备,需要对CIM进行扩展。为保证系统的标准性,模型扩展的基本原则是:使用原模型中的类、属性及关联,只在继承的子类中增加新属性和新关联。 例如,目前在IEC 61970和IEC 61968中均未对TA. TV,避雷器(SurgeArrester )、消弧线圈(PetersonCoil)进行建模,而这些类型的设备又+分重要,因此需要对Equipment类进行扩展,如图1。 1.2.3模型映射工具的具体功能 模型映射工具实现了对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封装集成过程中的模型扩展、模型转换,以及建立SCADA资源与生产管理资源的对照表。具体功能如下: (1)模型扩展口用户可灵活自定义类和属性,保存到CIM元模型信息中,同时可对已定义好的类进行修改。 (2)模型映射。对待包装的应用系统进行类、属性及关联到数据库表、字段之间的映射(支持SQL语句和存储过程),映射规则保存到元数据存储库。 (3)资源映射。通过资源映射功能将生产管理系统中的资源注册到集成平台上由资源注册机构负责管理。 (4)系统。各应用系统选择需要的类或资源,将相应的信息保存到系统信息中。 2实现的应用功能 完成基于IEC 61968 CIM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资产模型进行标准化封装后,即可将生产管理系统加入到企业集成总线上,实现与其他已经加入集成环境的子系统进行通信。本文以SCADA系统为例,介绍生产管理系统加入集成环境后实现的重要功能。 2.1生产管理CIM XML模型导出器 采用CIM XML/RDF描述生产管理模型,导出 的资产模型CIM XML文件可以是生产管理的全模 型,也可以是生产管理的部分模型,提供给第三方 使用。 2.1.1生产管理全模型 生产管理全模型的信息包括简化的电网模型和 资产模型。通过简化的电网模型可以了解一个设备 在电网中的电气位置,通过资产模型可以了解一个 设备的台帐信息、缺陷记录等。 2.1.2生产管理部分模型 若客户需要了解某个厂站下或某个具体设备的 资产模型,则需要导出生产管理的部分模型(文档类的一个子类)。生产管理模型导出工具允许客户选择导出一个厂站或一个设备的模资产型如下:资产列表包括一个厂站下的所有资产信息资产目录包括一个厂站或一个设备的台帐信息。活动记录包括一个厂站或一个设备的缺陷记录。 2.2生产管理GDA服务器 采用GDA服务平台形式的电力企业集成总线,实现其他应用系统(如SCADA系统的电力系 统实时资源信息)与生产管理系统资产信息的关 联。通过生产管理GDA服务器,客户只需要掌握 CIM知识,就可以访问由SCADA系统维护的数据而无需知道数据的逻辑模式,使第三方应用更加便利。 2.2.1 CIS服务器 基于CORBA的客户/服务器提供在线的方式实现生产管理系统的组件接口规范(CIS)接入标准的或带CORBA中间件平台的系统。CIS服务器提供灵活的数据交换,实现IEC 61970 CIS部分中的GDA{和高速数据访问(HSDA)服务,支持紧祸合集成方式。 2.2.2通用数据访问GDA GDA是CIS中的重要部分,是对远程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访问的请求/应答式API(应用程序),主要包括: (1)读访问,提供元数据的基本查询能力和更C高级的过滤查询功能。 (2)写访问,提供对元数据的写操作。 (3)变化通知(GDA事件)。 乞生产管理GDA服务器主要实现了以下接口能:get_values( )—查询一个资源的属性信息;get_extent_values( )—查询一类资源的属性信息; get_related_values()—查询与某个资源关联的一类资源信息;get_descendant-values( )—查询与某个资源多级关联的一类资源信息。 第三方应用的客户只需要依据标准规范了解接口的功能、服务名、入/出口参数、返回状态等,就可以访问生产管理GDA服务器获取相关服务。 2.2.3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所有应用程序接口(API )的公共部分,与IEC 61970第4部分中的其他服务(包括GDA, HSDA, TSDA, GES等)结合使用。图2给出了电力企业集成平台上生产管理GDA服务器、SCADA GDA服务器、GDA服务器以及第三方应用之间的关系。生产管理GDA服务器可直接使用由SCADA包装器提供的公共服务。 2.3GDA服务器 由图2可知,SCADA包装器提供了SCADA的资源环境,生产管理GDA服务器则提供了生产管理的资源环境。针对电力系统中这两个重要数据源,设计了GDA服务器为第三方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资源环境。数据使用者只需发出数据访问请求就可以获得数据,而无需知道数据是由谁提供的。GDA服务器的具体功能有: (1)为客户隐藏了SCADA GDA服务和生产管理GDA服务的两个语境,客户只需连接一个服务即可得到两个系统的信息。 (2)GDA服务通过模型映射工具的系统信息确定数据的定位和组织。 (3)GDA服务的角色既是SCADA GDA服务器和生产管理GDA服务器的客户端,又是其他客户的服务器端。服务器实现客户请求的分发及信息的重组,即将客户请求分发到合适的GDA服务器,并将各GDA服务器的返回结果重新组织返回给客户。 2.4设备信息查询功能 结合SCADA SVG图形及GDA/HSDA服务器,实现了在SCADA接线图上查询设备台帐,包括设备资产的基本信息、资产模型信息、缺陷报告等。 3结束语 应用CIM对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封装,实现生产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有效地保护了生产管理系统的投资。企业内其他应用系统可以从生产管理GDA服务器获得资源信息,也可从GDA服务器获得生产管理与SCADA两个系统的信息。第三方可利用本系统提供的CIM XML生产管理模型、GDA服务,全面了解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及设备属性,保证了全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唯一性。 生产管理论文: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轨迹分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最早是由美国的Joseph Harrington博士于1974年针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其关键技术在于集成。CLMS是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把经营系统、人的系统和技术系统集成起来,在总体上协调各部门的活动。是企业成为各部分相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的整体。从而最终达到全局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益。②实现柔性管理。CIMS可以灵活适应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柔性技术是多功能、多途径、既能适用于单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也可以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还可以进行多品种大批量的混合生产。其实质是要灵活适应不同顾客的不同要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这种灵活的柔性生产方式要求管理上也灵活变化,即实现柔性管理,它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核心,灵活应变能力强、能够迅速响应市场,是一种体现着组织、生产、战略决策、营销等等柔性化的现代管理方法。③组织机构的变革。一是反映在各生产部门的明确分工被打破;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是以生产线流水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的,有着明确的分工。而计算机集成技术却将生产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等等环节全部集成起来由计算机来共同完成,实现生产一体化作业。二是反映在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生产作业的一体化也要求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同时由于许多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从而导致管理层次减少和管理幅度增加,管理人员的数目也相应减少。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信息传递,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关于准时生产 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是日本制造商在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发展起来的。主要源于日本丰田公司的看板系统,这种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装备和等待时间、残次品等视为一种浪费。准时生产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准时”,即在零件刚好被需要时,才将它生产出来并送到需要地点,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零库存”。为了达到“零库存”,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按定单进行,前道工序由后道工序触发,当后道工序在控制库存以下时,前道工序才为补充后道工序的控制库存而生产。也就是说,对整个定单而出现产品库存减少到控制库存以下时,才会再装配产品补充库存并进而触发前面工序的生产。由于生产过程并非按计划而是从后向前由定单触发,因而相应的生产管理系统被称作为拉动式(pull)系统。 准时生产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表现为“强制性暴露问题、暴露隐患”,而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就是“看板管理”。当生产系统平稳运行时,他们总是通过减少看板数量强制性地减少工序之间的在制品储备量(或者压缩生产前置或、减少作业人数),从而迫使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在不平稳中显露出来,如设备保养不善、加工能力不均衡、作业人员技能差异、工序作业衔接不良等。通常这些问题和隐患都被过量的在制品储备所掩盖了。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后,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的措施与设想,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防再度发生,使生产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此外,看板管理还具有良好的生产过程控制能力。因为利用看板的微调作用,可以把每次改善的幅度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这样,迫使生产系统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至于六分散和太严重,便于问题得到解决。所以,看板管理不仅仅是生产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生产系统动态自我完善过程的控制手段,它控制着这种完善过程的幅度与进度。 3.关于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然而,正式提出精益生产概念的却是美国人詹姆斯。精益生产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主要内容有:①控制价值流:它包括产品流、信息流及物质流的控制。②一人多工位操作;③TPM:即全员维修保养,它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因素为第一,依靠改善人的素质来改善设备的素质,以达到提高企业素质的最终目的,它要求打破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分工局限,实行由设备使用者本身自主维修设备的制度;④“三为”:即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以车间主任为核心的现场管理体制,它为实现准时化生产提供了组织、制度上的保证;⑤“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习惯、修养。它们均以日本语音“S”开头。通过这些活动,达到人力与物力的和谐结合,实现生产力的不断优化,促进企业发展。 精益生产的特点在于:①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人在生产出现故障时都有权让一个工区的生产停下,以消除故障;企业里所有各部门间人员密切合作,并与协作户、销售商友好合作,这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使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②简化。它减掉了一切不产生价值的工作,它是需求驱动的简化生产,简化了产品的开发过程,采用并行开发方法,在产品开发一开始就将设计、工艺和工程等方面的人员组成项目组,各方面的人集中起来,大量的信息处理在组内完成,简化了信息的传递,使系统反映灵敏,使产品开发时间和资源部减少。同时还简化了组织机构和非生产的费用,撤掉了如修理工、清洁工、检验工和零件库存管理员等间接工作岗位和中间管理层,减少了资金积压,减少了大量非生产费用。③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错误一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一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库存;过度加工一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一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一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照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一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 精益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企业界内已被广为接受。我国引进它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但到了90年代才开始认识到它的价值,并得以推广。 4.关于柔性生产。 本世纪20年代在泰勒“科学管理”影响下,尤其是E.whitney及Oliver提出“互换性”、“大批量生产”和“传送带”应用前提下,工业界将管理思想与当时的电气化、标准化、系列化结合,成功地诞生了“少品种大批大量生产”的生产模式,给制造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它推动了工业化发展的进程,美国的“福特制”就是典型代表,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它存在的基础是当时的市场环境为卖方市场,因而我们也称此生产模式为刚性生产模式,这一模式的生产效率高,单件产品成本低,但它是以损失产品的多样化,掩盖产品个性为代价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它不仅仅是表面的价格、数量、质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刚性生产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成本增加、过量库存、适应市场的灵敏度低。为此,1998年美国里海大学和GM公司共同提出了柔性生产模式AM(Agile manufacturing),现已成为“21实际制造业战略”。 柔性生产模式的内涵实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虚拟生产和拟实生产。虚拟生产是指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作出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虚拟组织机构,实现虚拟生产。拟实生产也就是拟实产品开发,它运用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三维可视环境,从产品设计思想的产生、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全过程进行模拟,以实现在实体产品生产制造以前,就能准确预估产品功能及生产工艺性,掌握产品实现方法,减少产品的投入、降低产品开发及生产制造成本。这两点是柔性生产区别于刚性生产模式的根本所在。很明显,柔性生产的精髓在于实现弹性生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柔性生产模式与刚性生产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建立虚拟企业,实现虚拟生产与拟实生产。②定单决定生产量。柔性生产模式认为,只有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价格与质量不是主要的竞争手段,而只是部分竞争手段,要不断地研发产品,创造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来满足用户,根据定单来确定生产量及小批量品种,这就是柔性生产管理的基本出发点。③建立弹性生产体系。柔性生产根据市场不断需求变化来生产;它产品多、个性强、多样化。而要满足这一生产需求,势必要建立多条流水生产线,由此而带来不同的生产线经常停工,产品成本过高。因此,必须建立弹性生产体系,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通过设备调整来完成不同品种的批量生产任务,既满足多品种的多样化要求,又使设备流水线的停工时间达到最小。即“只在必要的时间内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④生产区位趋于集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柔性生产必须在一个生产区位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尤其是零配件供应商要与装配厂保持距离,以保证零配件及时交货并实现零库存,从而实现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反应。⑤人员素质要求高。人是最灵活最具柔性的资源,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动机,有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人能够在柔性生产模式下通过培训、学习、模仿和掌握信息技术等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5.关于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于本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它是以CIMS信息集成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支持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产品寿命周期中的各种因素实现产品开发过程集成,其主要目标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并行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①产品开发队伍的重构;将传统的部门制或专业组变成以产品为主线的多功能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并赋予团队相应的责权力,对做开发的产品对象负责,这样可以打破功能部门所造成信息流动不畅的障碍。②过程重构;从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流程转变成集成的、并行的产品开发过程,并行过程不仅是活动的共发,更主要的是下游过程在产品开发的早期即参与设计过程,另一方面则是过程的精简,以使信息流动与共享的效率更高。③数字化产品定义;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数字化产品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数字化工具定义和信息集成。④协同工作环境;用于支持多功能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的网络与计算机平台。 生产管理论文:企业安全文化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摘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生产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存在缺陷等,但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 建筑工程安全 生产管理 1.前言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生产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存在缺陷等,但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目前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建设,从员工的行为入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立企业的安全目标,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由此营造员工心理认同和具有团体凝聚力的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员工的行为,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分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几个方面。文化是抽象的,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而管理的实施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建设,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 下面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工程为例,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以此促进大型建筑企业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一个初步的研究。 2.工程特点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九运会主会场,位于广州市东圃镇,占地面积30万?,总建筑面积(不包括看台面积4万?)14万?,设有固定观众座位8万席,总投资12.3亿元,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该工程于1999年1月动工,2001年9月竣工,它在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主要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规模大,工期紧,不同专业参建单位多,人员素质参差不一,工序复杂,需立体交叉作业,社会影响面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 (2)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上层看台坡面倾角达31°,悬挑跨度向场内外分别为10.0m和10.6m,外悬挑端距地面近40m,采用超高支顶脚手架; (3)钢屋盖由超过1万根互不通用的杆件和面积达60000?的屋面板组成,其中径向主桁架单榀重达128t,长75.1m,高5.2m,起吊高度达53.6m,安装精度要求三维控制在±2mm以内,高空作业量大,与地面距离大; (4)场地空旷风大,又属雷区,加上施工人员中有不少烟民,而动火点多,仅钢屋盖施工的高空焊接动火点就多达6500多处,消防管理难度大; (5)各种预留井口和孔洞繁多; (6)施工中应用大型机具设备多,运输车辆进出频繁,用电点多、面广且线路长。 3.制定目标,建立体系——安全环境文化 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不仅要高标准和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业主提出的“质量、工期、投资”的“三控制”要求,同时必须落实好对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全方位控制。为此在工程动工之际,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就提出了安全生产创“六无”的高标准管理目标,即实现“无重伤、无死亡、无坍塌、无中毒、无火灾、无重大机械事故”。 与此同时,以项目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严格抓好进场参建队伍的管理,组织其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制定有关的责任制度、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等一整套现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与各参建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考核指标,在合同上明确安全生产施工的具体责任和严格的奖惩条款,坚决杜绝“三违”行为,做到“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由此建立横到边、纵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全员管理格局。 从设立消防台帐人手,完善动火审批制度、消防检查制度、奖罚制度、巡逻制度、仓库管理、火灾扑救及事故处理制度、危险品装运和使用规定,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等,建立施工现场防火的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不懈抓消防,对液化煤气瓶的运输、储存和使用时的防晒、防爆、防火等都制定了严密的措施。建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防火责任人、分项目部防火责任人、专业施工队防火责任人、防火安全员——巡(监)火员、义务消防队”五级消防管理架构,组织了专门的治安防火巡逻队,配备对讲机等必要装备,形成全员参与、全天候群防群治的消防组织网络,工地设有专职巡火员40人,夜间巡逻队员8人,义务消防队员196人。 4.确定重点,加大投入——安全物质文化 为了控制好施工环境的安全因素,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严格管理各项施工设施。在基础施工阶段,基坑面积大、范围广,还有6个独立深大基坑,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将所有基坑周边围蔽起来,共设立1.2m高的防护栏长达2678m,并在道路旁边的基坑装设安全警示灯,边坡每隔6m竖起1个“严禁攀爬、防止触电”的警示牌,24小时监控边坡安全。此外,考虑到本工程底板厚、面积大,钢筋绑扎作业人员多,为了切实保证生产安全,禁止电焊机进入底板范围,确保电源电缆与钢筋脱离接触。 在设备机具的安全性和维修管理上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并建立设备卡及时记录使用过程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以保障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于特殊设备如塔吊、桩机等必须取得劳动监督部门的检验合格证方准使用;对井式提升笼强制要求使用12种安全装置,经检验合格并配备劳动监督部门认可的安全员方可投入使用。 在消防方面强化管理,确保防火安全。消防投入虽然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但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充分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因此对于消防工作需要投入的经费,领导高度重视,该花的钱决不省,确保按照有关消防管理条例不折不扣地配备消防器材和设施,沿体育场周边设置了1条直径100mm,长约1600m的消防水管,四周设置了配备消防水带的消防栓,合理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箱、消防水池、消防沙堆等;各幢临时房屋上都架设了避雷针;施工期间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投入20多万元,增设了1套消防专用供水系统,这样使得工地的消防设施达到较高水平,整个消防系统配置完善、消防通道畅通,特别是宿舍、仓库、脚手架、模板堆场和易燃易爆物品临时存放点等重点监控部位,消防措施得力,有效地将火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施工场地的变换以及施工阶段的变化,导致施工用电线路改动工作量巨大。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始终严格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8-88)的要求,临时用电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专业特点,均编制有专项设计方案,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制,照明、动力分别设置,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及临设范围设置防雷系统,保证雷雨季节施工作业及居住环境的防雷安全。钢屋盖吊装作业时,重点监督吊装施工临时用电方案的实施,合理架设用电线路。装修期间重点对电箱少装漏电保护器进行整顿,严厉查处使用“拖板”和乱接乱拉行为,并对碘钨灯的使用做出限制。 5.全面防御,重点监控——安全行为文化 5.1 统一思想,加强教育 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干部员工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同时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有针对性提出各个施工阶段的安全要求,包括临时施工用电、深基坑围护、高支模、高空吊装等专项设计和安全技术方案,制定和下达雨季施工、防雷、防暑、防台风等季节性专项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教育普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位员工。 进场员工必须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忙而不乱,达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的根本目的。在施工高峰期现场人数多达5053人,全部人员都接受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各种安全教育都签名存档。所有特殊工种(电工、电梯工、焊工等)均经专业培训,并持有专业主管部门签发的上岗合格证,由于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安全系数,为防止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保障。 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做一件预防事故”、“忆一次事故教训”、“当一天安全员”的活动,以社会上活生生的惨痛案例进行安全教育,时刻警醒每位员工,提高他们的忧患意识,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5.2 抓好防护,严格监控 落实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项防范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严防高处坠落,对于高支模、深基坑、大型机械设备、大负荷用电设施等部位,定期监测,专人负责;对于高温、高湿、台风、易燃易爆等恶劣施工环境,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管理到位,落实到人。 (1)模板、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上层看台坡度大,悬挑跨度大,外悬挑端支模高度近40m,是安全控制的重点部位之一,严格落实高支模的安全措施,是保证看台安全施工的关键。为此,重点监控、落实模板搭建和拆除的安全保证措施,加强成品保护,防止支模立柱与外脚手架立杆共用等违章行为,消除支模的安全隐患。 (2)塔柱与钢屋盖高空作业:由于塔柱形体高大,高空作业危险性大,故施工期间24小时派专人轮值,监控塔柱施工安全。钢结构屋盖高空安装作业采取在看台搭设满堂红操作平台的做法,为了加大安全系数,将钢管立杆与4层楼面钢筋混凝土立柱拉结在一起,加强棚架安全性能;在中间设置隔离层,加强走梯和通道的安全监控,采取悬挑铺平网保护,临边和靠近立杆的电箱以及其它设施加设防护棚,在棚架平台的周边设置1.2m高围护栏杆,并拉挂安全网,同时在使用中注重棚架的维护和检查。在钢屋盖结构杆件焊接施工中,动火点多达6500多处,给消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在焊接点部位专门设置了专用水箱,配置了相应的消防器材,加强了专人监控和检查。 (3)结构施工阶段,高空、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繁多,安全防护主要以“三宝、四口、五临边”为重点,对28个梯口、96个进出口、36个洞口、35个井口和预留管道口、井式提升笼的进出料口等进行严格围蔽保护。对拆除排栅后形成的四周临边进行重点维护,同时及时加强围护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新“口子”和临边等。 (4)在污水处理池、渠箱、管沟和地下车道等施工中,针对“面窄沟深”的·特点,严抓“三宝”,执行安全标准,杜绝麻痹思想,统一使用钢管设置标准化防护栏杆,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警示安全牌。 (5)施工现场烟民众多,为确保消防安全,在安全区域开设专门的吸烟点,配有专用水桶,严禁在非吸烟点吸烟,并严格奖罚制度。 (6)进行钢筋取样时,必须先把作业模板淋湿,并配有灭火器及专人监控,作业完毕经检查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后才能离开。 5.3 加强检查,落实整改 结合工地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重点抓好安全防护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部位实行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反复检查,着重查制度、查违章、查隐患,不断检查、督促、整改和落实,严查密检,确保人人、时时处于安全的良好状况,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则一查到底,按章处罚并勒令整改,决不手软和姑息。整改指令书明确规定整改的完成时间,并且按照IS09002的模式封闭,即整改指令书发出后,被要求整改单位要签署整改完成情况和时间,由安全管理部门核实整改情况后确认,才能将整改指令书归档存查。由于人员多,素质不一,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特别重视狠抓个人防护问题,自始至终强制性要求按规范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等,对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促使广大员工自觉使用防护措施。 5.4 积极活动,广泛宣传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周和“安康杯”活动。安全生产周是本工程现场强化安全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年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采取悬挂标语横幅、出宣传专刊、张贴宣传挂图等有效措施,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认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成立“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安全大检查及专项安全检查,将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到每个员工日常的施工作业中。 在消防安全方面,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录像等进行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的安全防火教育。在“安全生产活动周”和“119”宣传周活动中,邀请消防局的消防专家开设消防知识讲座,订做大型消防宣传标语,购买宣传挂图及消防宣传教育片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对传媒新闻报道保持高度警觉,社会上重大火灾事故见报当天就召集各参建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开紧急会议,布置相应的工作,组织专项检查,及时将有关报道和评论组织学习,充分利用案例提高参建人员的消防意识,及时吸取社会上火灾事故的教训。 6.全员管理,成效显著——安全意识文化 经过上述努力,该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的978天中,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六无”安全管理目标,先后近500次接受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视察、检查以及国内外建筑同行的参观并得到高度评价。工程还荣获了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金牌示范工程、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多个奖项以及被省、市评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安全生产最佳样板工地,项目总经理连续3年被评为广州市安全生产标兵。同时经过本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大大提高,生产行为更为规范,更加自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氛围,为今后类似大型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管窥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 一、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1.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建设中的资料和数据都比较庞大,档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的电力工程建设日益增加,电力工程所担负的供电任务越来越艰巨,能否科学地管理好档案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如何归集种类繁多的电力工程档案,提升电力工程成果应用水平,这对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是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关键。 2.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实施 电力工程档案主要对各类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电力工程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记录,使电力工程的各环节信息记录在案,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效果有据可查,以达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扩大电力工程成果应用的目的。科学规范地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从规范化管理流程、档案类别的划分、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 由于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随意不规范归档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电力工程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应信息化形势下电子档案查询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企业文化及特点,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归档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方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更加符合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及归档时限实现整个电力工程资料归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建纸质及电子档案两种方式,真实有效地记载电力工程的信息,通过信息手段为企业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2)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 包括电力工程设计过程、电力工程施工过程、验收过程。电力工程档案应按照“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及管理,便于保存、统计及查询。基于这一目标并结合供电企业当前开展的电力工程,将电力工程各类档案分别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整理、保管,便于查找、统计和分析。 (3)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 电力工程档案的规范统一对于电力工程档案归档、后续查询及成果应用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标准一致的系统化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电力工程档案装订顺序对于了解电力工程进度、电力工程效果及电力工程评估、改进意见都具有直观性及针对性。电力工程档案应根据电力工程类别分别制定各类标准化、系统化的档案。 3.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通过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评选的办法,实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升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开展电力工程档案的评先评优,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比,如电力工程档案的标准性、完整性、分类的准确性、信息的丰富性,进行年度综合评选。对于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同时作为电力工程档案范例进行公开展览并组织学习,促使各电力工程负责部门按照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督促按时保质地完成电力工程档案工作。另外,对于未按标准、未按要求时限对电力工程档案进行整理的,将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对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 4.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不断加强电力工程过程精益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合理分类、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促进各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严谨有序,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电力工程档案记载着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电力工程情况,对管理人员研究、了解电力企业整体员工队伍素质及电力工程情况,以及为经营决策提供了支持性证据数据,同时有利于确认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第二,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各项电力工程工作中真实的历史记录,电力工程档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过往的一个个电力工程案例、一份份电力工程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可以为今后的电力工程提供借鉴,从而可以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力保证案卷质量,为电力工程档案的借阅、复印及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 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信息化意识不强是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一些电力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注重刻意追求档案数字化,而忽略了相关发展配套技术,这种信息化建设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不能适应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2.专业人才不足 在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不足 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在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平台和科学完善的检索工具,从而使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利用受到限制。目前要实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及资源共享。 4.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许多电力企业对档案工作不重视,加之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这成为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普及利用的关键性因素。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设施,技术得不到提升,系统更新缓慢,影响了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三、新时期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增强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意识,制定发展规划 管理者对档案信息化要予以充分重视,对档案信息化的资源配备、信息共享、协作开发等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科学计划,企业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2.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 加快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是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对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归类和整理,因此,电力企业不仅要对在职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培养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知识及电力工程知识三门知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强化其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还要适时引进具备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人才,从多方面努力建设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以综合型人才为骨干的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促进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 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即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有效提供档案信息。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源库进行合理配置、方便利用,才能有效地满足和保证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统一标准和规范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快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 4.增加资金投入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经费,在资金投入方面不仅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备投入,促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力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相互结合,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严格防止资金不合理和浪费现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工程档案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电力工程档案工作也要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面对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这一新课题,应借助现代科技方式使档案工作在管理模式、利用质量、服务手段和提供信息的广度及深度上迈向新的台阶,对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合理规划、加大投入、配备专业人才,逐步建构完善的档案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陶琨 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措施 摘要: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自然环境、材料等影响因素的客观存在,影响着工程的建设质量,间接地加大了问题发生率,给后期工程作业计划实施带来了阻碍作用。针对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需要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关的处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可靠性,为电力生产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加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运用科学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理,有利于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方式,确保电力工程质量可靠性,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实践过程中应结合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实际概况,深入分析其中存在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进行科学处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保持其良好的质量。 1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特点分析 1.1复杂性特点 作为一项密集型工程,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及其它资源依赖程度高,其所面临的施工环境复杂,客观地加大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难度,影响着项目施工进度、施工效益及施工质量。因此,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应加强其复杂性特点分析。具体表现在:(1)加强施工环境状况分析,了解施工区域气候特点,确保项目作业计划得以安全实施;(2)结合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应不断优化其质量管理流程,落实好相应的工作;(3)加强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处理好复杂的施工问题。 1.2规范性特点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管理人员强化规范化管理意识,注重实践过程中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在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其规范性特点分析。具体表现在:(1)项目施工全过程应进行规范化管理;(2)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应进行规范化控制;(3)施工人员急管理人员应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了解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流程,并进行科学分解,实现其规范化管理。 1.3特殊性特点 电力工程建设中包含着丰富的施工内容,各施工环节对于施工工艺、设备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客观地决定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重视其特殊性特点分析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1)根据不同施工计划实施要求,选择有效的施工工艺、设备等;(2)安装环节中了解不同的接口,并在行业技术规范指导下确保安装作业顺利完成;(3)了解不同施工工艺要求,确保项目作业计划实施有效性。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2.1缺乏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电力工程建设中注重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资效率,减少施工问题发生。但是,当前部分电力工程建设中由于缺乏完善的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导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下降,给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了潜在威胁。具体表现在:(1)既有的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机制较为落后,与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概况不相符,影响着项目作业计划深入推进;(2)项目施工中的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未能及时开展,致使电力工程施工计划实施缺乏科学指导;(3)工程施工中缺乏全过程监督,导致符合电力工程建设所需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未形成。 2.2项目质量管理意识薄弱,质量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作业计划的实施及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有效性。但是,当前某些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由于部分人员项目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实践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导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未能及时落实,间接地加大了项目施工风险。同时,由于一些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未能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更新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影响着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可靠性,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升。 2.3质量管理中信息技术利用效率低,管理举措不全面 结合信息化时代的整体形势,可知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并优化其管理方式,提高其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处理效率。而目前部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着信息技术利用效率低、管理举措不全面的问题,给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1)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于工程建设管理所需的信息技术掌握不充分,致使其中存在问题未能快速处理;(2)受到信息技术利用效率低的影响,使得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应用于实践过程,影响着项目质量管理效果;(3)在制定与实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举措过程中,实际的考虑不全面,影响着管理举措实际作用发挥。 3处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措施 3.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可靠性 为了给予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必要的安全保障,降低施工问题发生率,需要不断完善其质量保证体系。具体表现在:(1)优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及管理机制,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严格把控,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可靠性;(2)根据电力工程建设及行业技术规范的实际要求,结合项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落实好质量管理及监督工作,降低项目施工风险;(3)应对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科学评估,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可靠性。 3.2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意识,创新质量管理机制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相关单位及人员应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对项目质量管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并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机制,确保与之相关的各种工作开展效果良好性。具体表现在:(1)结合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他们实际的操作行为,确保项目质量可靠性,增强项目管理效果;(2)加强电力市场改革过程分析,结合新形势下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机制中,突出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性。 3.3提高项目质量管理中信息技术利用效率,健全管理举措 为了满足电力工程建设的多样化需求,保持其良好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其利用效率,为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健全相关的管理举措,确保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具体表现在:(1)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相关人员应强化信息化意识,;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并根据工程施工计划要求,在计算机网络的配合作用下,实现项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构建;(2)制定符合电力工程管理的各项管理举措时,需要从施工环境状况、管理成本经济性等方面考虑,确保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举措制定与设施更具针对性。 4结语 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的依赖程度很强,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电力工程建设水平,消除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未来电力工程建设中需要重视其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处理,并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完善电力工程实践应用中服务功能的同时提高现代电力企业长期发展市场竞争力。 作者:王勇波 单位: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现如今,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都在逐渐扩大,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很多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加强项目管理的关键作用,然后对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以及优化对策进行了详细探究,以期提升电力工程建设水平。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1引言 现如今,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电力工程能够按期投产,并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因此,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进行详细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项目管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管理,有利于促进电力系统稳定发展。通过加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电力工程包含的内容众多,包括测量、绘图、施工、成本、监理、维护等多个方面,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求使工程规范化、有序化的进行。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技术管理是一项重点内容,也是一项难点内容,只有各个电力部门在技术上合理分工,才能确保整体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然而,现如今,在电力工程项目整体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某一部门工作延误、工作效率比较低,则会对整个工程施工进度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必须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3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难点 3.1管理方式不合理 现如今,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一般采用粗放型管理模式为主。管理模式落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明确意识到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②管理人员对于工程建设工期预期不准确,造成工期延长,施工成本增加;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浪费问题较为严重,导致工程项目建设成本增加。 3.2管理存在不足 现如今,我国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是,在电力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效果差强人意。项目管理人员没有明确意识到自身工作职责,工作随意性比较强。另外,在项目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工程项目建设规范性比较差,容易出现经济损失、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等。 3.3项目质量控制难度大 现如今,有些项目建设方虽然已经意识到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比较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比较怠慢,导致工期无法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另外,有些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比较差,因此,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以及施工质量隐患问题。②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质量控制水平比较差,工程建设完成后存在较多质量隐患。 4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优化对策 4.1创新管理理念 现如今,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但是,由于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起步相对较晚,其管理理念也就相对落后,这样就会为工程项目的管理创造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电力工程管理者应该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将管理理念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力工程的稳定创新。具体而言,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创新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在管理理念优化中,管理者应该深刻的认识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意识,积极构建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并及时转变原有观念,为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有效支持;②企业在工程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促进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4.2强化组织机制的创新 新时期,电力企业组织机构不断创新,为了提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应该加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与内部组织机制的创新,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电力企业项目管理的持续性,同时,还应该注意,通过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整合,促进电力企业工程管理项目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机制的创新过程中,要求电力企业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且注意对项目周计划进行系统性的安排,将每周各项目部的周计划导入系统,并及时对工作安排进行激活、取消、变更及完成的汇报,与此同时,电力工程项目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自查,对于施工工作票及现场施工情况,可以进行拍照上传。通过组织机构的创新及查询系统的优化,可以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稳定创新,为电力企业工作项目的优化提供有利支持。 4.3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要点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工程设计会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以及工程建设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目标以及工程建设要求进行工程设计。除此以外,在工程项目设计环节,还需要综合考虑电力工程建设区域的环境特征、地质特征等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对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核,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4.4工程合同管理要点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应该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如果有些项目没有编制具体的工程量清单,则禁止施工招标。在工程合同制定过程中,在应用合同范本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考虑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补充必要的合同条款内容,并在合同中明确合同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理,对于分包合同,采用统一文本形式,并严格执行分包合同的报审和报备制度。 4.5工程建设过程管理要点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的操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分包队伍管理工作。对于分包商,必须对其名录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加强分包动态管理,禁止出现分包内容超出名录限制的情况。对于工作责任心较强、服务水平比较高、操作技能比较熟练的分包商,可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和工期管理,禁止出现肆意压缩工期,缩减安全生产费用的情况。同时,还应该注意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意识,在各个施工环节都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4.6施工成本管理要点 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加强施工成本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益,具体而言,施工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以及施工费用管理这几个方面。①在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应该注意明确列出工程量清单,确定工程投标范围,加强总额核算管理。②在施工合同管理方面,应该注意在合同签订环节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审核,对于隐蔽工程以及现场签证,必须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合同规定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③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环节,应该严格执行限额制度,对于各项施工费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有效发展,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应该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具体而言,首先应该积极转变电力工程管理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加强管理,这样才能提升工程建设效益,促进电力工程可持续发展。 作者:候德政 单位:粤电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及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电力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当前电力工程建设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较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影响了电力工程的长期发展。该文主要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改善电力工程建设和管理现状,促进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电力工程的长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创造适合人们生产和活动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1了解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电力工程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电力工程质量与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意识不足 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时,要求电力相关负责人必须明确规定出施工安全、施工工期和施工速度,避免因盲目施工而产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但是从当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现状来看,由于安全管理并不能直接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所以电力企业实施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较低下,工程安全意识较薄弱,在实际建设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产生的严重事故,影响了电力工程的长远发展。 1.2电力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模式较单一 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依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模式进行管理,不能结合时展更新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较陈旧,降低了电力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而且这种传统的模式会对电力工程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不能及时检查电力设施的运行状况,难以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1.3电力专业化人才较匮乏电力工程建设难度较大,是一个操作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多方面的人才,主要为设计人才、施工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程序较复杂,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从电力工程人员配备情况来看,施工队伍良莠不齐,而且这些施工人员在上岗前均未进行培训,专业化人才较缺乏。进行实际施工时,主要凭经验操作,不能借助技术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给电力工程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将发生不良事故。 1.4管理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已经成为电力工程建设的前提,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建立管理制度,尤其是工程建设与安全管理方面,导致安全责任分配不均,不能将责任分配到人,没有做好事故防范,一旦发生事故,就会相互推脱,产生的安全隐患较多。一些施工单位虽然建设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但是体系不完善,缺少领导引导和管控,直接影响了电力工程的长期发展。 1.5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相脱离 电力工程是一个相互协作、共同配合的项目,为了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必须要求相关部门团结合作,同时加强各部门管理与监督。所以电力工程各部门必须进行协作管理,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施工混乱状况,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控制好质量问题。但是目前很多电力企业为了得到较高的经济利益,出现了较多的管理脱节问题,给电力工程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方法 2.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主要指导者,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操作:一方面,供电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加强人员教育,让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对电力工程发展的影响,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如,结合电力工程实际特点,实施质量动态控制,利用高质量的安全监管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同时还要让工作人员积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给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的认识,将安全职责分配到人,贯彻到每位职工的日常生活中,提高施工质量,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2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电力施工材料与设备是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基础,所以必须提高思想重视,加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电力工程建筑材料由各个施工及采购环节的材料组成,进行实际管理时,必须按照安全与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管理,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问题。同时要结合时展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构建管理模式,维持施工现场秩序,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具体可按图1方式操作。 2.3加强技术投入,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 电力工程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要求施工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素质。所以专业性技术人员与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密切相关。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工程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还可以建设高质量的电力工程项目,减少了实际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所以电力企业施工单位,必须加强资金投入,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引进优秀技术人才,满足电力工程建设需求,避免在施工中产生较多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4健全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规范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用制度办事,以规范为准,建立工程建设制度与标准,加强工程管理的建设和实施,及时使用质量标准衡量工程建设情况,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技术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第二,加强检查,结合制度规范,进行区域检查,制定合适的检查措施,并将检查责任分配到人,正确在事故发生前解决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避免发生不安全的事故。第三,制定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电力工程事故,必须启动事故预案,降低事故损失,同时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电力工程的应急处理能力。 2.5协调电力企业各部门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必须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将安全及质量管理落实到人。为了保证电力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在遵循电力工程整体利益的基础下,鼓励各部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影响现场作业的进展。此外还要加强部门协作,避免施工与管理脱节,减少施工建设中产生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3结语 电力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较大比例,也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电力工程安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必须提高建设队伍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构建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的长期发展。 作者:王伟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当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安全责任制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极其重要,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不仅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的电能。由此可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尤为重要。 1电力工程质量控制手段 1.1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对电力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决策阶段的管理。在决策阶段,主要是通过对电力市场的项目需求分析、项目选址报告、实地考察与项目相关的详细计划书以及可行性评估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电力工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所以在进行决策的时候需要将工作内容细分,分解后再逐一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另外,还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个项目与投资环境的协调关系。 1.2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由于电力工程的规模较大,并且整个工程的管理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设计。根据以往的经验,设计主要分为3个部分,即初步设计、实地验证和施工图设计。要做好这3个阶段的完善工作,比如技术文件资料、设计说明文档等数据资料。 1.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3.1光缆架设光缆架设是整个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着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光缆的架设质量。具体控制措施如下:严格控制光缆弯曲的最小半径值,保证其弯曲的最小半径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另外,还要保证地面与光缆之间的垂直度能够达到工程规范要求。1.3.2光缆续接在光缆续接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剥除光缆的外部防护套。在剥除时,一定要有效控制下刀的深度,防止对光缆纤芯造成损害。②在剥除光纤涂覆层时,工作人员需要做到快、稳、平,并且使光纤的完好性得到有效的保证。③在对光纤进行切割施工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断纤、毛刺等现象,施工人员的操作一定要保持自然且平稳。④光纤熔接环节需要保证光纤放在导槽或者熔接室中的位置精确无误。这样做,便于对熔接仪器的位置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校准。在整个过程中,还要严格观察屏幕中出现的各项内容。如果发现出现过粗、过细或是分离,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1.4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验收是整个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阶段,其目的是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果进行全面的考核。通常情况下,可以把验收阶段分成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竣工验收。首先需要通过的是单项工程验收,在出示相关工程验收证明后,经由建设单位的监理工程师核对,最后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共同参与下正式宣布全部工程竣工验收。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策略 2.1制订科学的应急方案 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出现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问题,就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制订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应急方案。同时,在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增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从而提高操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通过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能够准确地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从而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 2.2将岗位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 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还要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具体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①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巡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安全隐患及出现隐患的原因,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②将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人,做到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谁工作,谁负责”,经过层层分解,将安全生产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③要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不断提高其自身技能,增强其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不安全因素找出来,并及时消除。 2.3加强电力安全工具的监管与维护 安全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工具的质量。一旦安全工具存在质量问题,就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严格把控安全工具的质量问题,明确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规范及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大对电力安全工具的监管与维护力度,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安全工具的整体质量,需要严格把控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监造、基建调试、运行巡视及报废等多个环节,并做好必要的监管工作。监管时,需要注意以下3个要点:①对于那些不合格的产品或者是已经损坏的产品,需要强制报废,避免该类产品进入到市场中。②加大对制造环节的监管力度。如果查出不符合规定的产品,需要对其进行记录验收。③实施必要的缺陷管理。这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为此,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缺陷管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其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必须要明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分析,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其安全系数,防止事故的出现,进而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韩佳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困境与解决措施 摘要:电力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电力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更是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核心部分,可有效保障电力工程中各个项目的有序进行,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电力工程建设发展趋势突飞猛进,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水平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困境及措施 引言 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还处于一个发展中阶段,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电力工程建设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就一定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把如何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作为重要研究课题,进而推动电力工程建设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又不同于项目管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进而取得工程项目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同时对工程项目资金运转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资金合理投资,进一步完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工程工期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安全管理等四方面。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很多电力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具备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且在人员配置上大多是从电力企业的其他部门中抽调过来的人员组成的,缺乏相关的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尤其体现在工程项目相关设备的购买上,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效益管理知识,进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预算开支。 2.2施工安全管理方面薄弱 施工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管理中较为关键的环节,然而该环节较为薄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高,一些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施工中往往忽视项目安全在电力施工中所占的比重,而把如何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目标,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极少各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工作不到位。(2)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准备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合理配备施工人员或者配备人员不足等情况。其次,编制的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没有根据工程的特点及危险点全面设计,缺乏实际针对性。(3)所用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参数选择不合适,与具体施工情况不符,例如在选择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时候,由于参数选择不当起重重量及高度等标准不能满足吊装要求。另外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制定不够严格,导致施工现场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在配置上不足或者配备不合格等情况时有发生。 2.3项目成本管理不完善 项目成本控制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管理管理的优良与项目的利润高低息息相关。现阶段,项目成本管理还不够完善,其主要问题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管理理念滞后,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项目成本管理理念,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其次,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缺乏多样性,单一的管理手段使得电力供需相连的成本管理还控制在事后控制上,阻碍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3提高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电力项目施工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树立起符合时展的科学管理理念,以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是通过引进先进的培训方法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来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向电力专业院校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支持;三是企业还应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使员工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推动项目管理水平而努力。 3.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作为电力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四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二是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三是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四是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些新人或是转岗人员在上岗之前要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3.3规范项目成本管理 规范项目成本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成本控制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项目成本管理从招标到最后的竣工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努力做到为企业增收节支的目的,保证企业的高效经济发展。项目成本的管理主要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该根据企业项目本身的工程规模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合适的组织机构形式。建立以项目管理人员即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控制体系将所有人员组建在一起,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及安全问题等方面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这几个方面中要把最主要的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做好预期的成本预算,以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第二,制定项目控制责任制,建立一个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体系并将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合理划分给各管理部门和具体成员中,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进行考核实施奖惩制度,以更好的保证工程项目的进行。第三,坚持动态控制原则,工程成本控制要随着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去调整。 4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所具有的优势逐渐凸显,要求电力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在施工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特点,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来推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只有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过程合理有序,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的力度,才能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更好的推动电力工程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吴振奎 王磊 单位:国网淮南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 摘要:论述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存在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要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实施。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是基础,质量是保障。只有做好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工作,电力工程建设才能顺利开展,才能确保人们生活生产用电的可靠性,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有序发展。 1影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因素 1.1人———电力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人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主导,万事皆在人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经济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与持续发展。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要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与安全管理,首先要抓好人的问题。这里的人包括电力工程的决策层、管理者、施工人员以及验收检查的人等。这其中,施工队伍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电力工程建设的最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素质与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1.2物———电力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基础影响因素 物即材料与设备。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材料和设备众多,主要有:原动机、附机及附设、除灰及除尘、制粉及燃料、供水及水处理、电气、热控、起重机及运输、附属生产、阀门、管件、电瓷及金具、塔材、黑色金属、电缆、电线、塑料及橡胶制品、耐火保温材料及其他。这些材料与设备是电力工程建设的基础,他们本身质量的好坏与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只有质量过硬的原材料与设备,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电力工程。 1.3环境———电力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 电力工程建设有时会在高空,有时会在地下,有时还得爬山过岭,这种“上天入地”式的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得电力工程建设具有相当大的操作难度和危险性,更加容易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我们的工程人员在电力工程实施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把一切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外部环境问题考虑全面,特别要加强安全控制,做好防护设备的检查,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2电力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电力工程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但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方案不合理,随意变动;人才匮乏,缺少技术型人才;安全意识不强,事故时有发生,等等。 2.1管理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 只有在健全的制度下的电力工程建设,才能确保其质量与安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都没有建立相应的规范的制度,特别是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明确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对安全事故没有提前预防,埋下了安全隐患。有些施工单位,即使建立有一定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度,但没能形成体系,部门间不协调,自管自顾,不能系统指导电力工程的建设。 2.2设计方案不合理,有随意变动现象 合理的设计方案是电力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设计方案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按照方案的内容执行。在施工中,往往存在着设计方案不合理的情况,设计方案时没有经过实证研究与认真讨论就轻易拿出,到了工程建设的实操阶段,才发现设计方案不合理,不能支撑工程的建设需求,这时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也不和设计单位沟通,就随意变更设计方案,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使得设计方案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严重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2.3人才匮乏,特别是缺少技术型人才 电力工程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包括管理人才、设计人才和施工人才等,特别是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涉及的工序繁杂,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往往较高。现实中,我们的施工队伍良莠不齐,而且大多数都是民间“雇佣兵”,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与学习,缺乏专业性和技术性,仅凭经验干事。分析以往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电力工程事故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低而引起的。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我们重视。 2.4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安全意识是电力工程保质保量,实现既定经济社会效益目标的重要保证手段,然而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施工中更多地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质量安全问题,在施工前、施工中与施工后没有对施工人员及时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人员对安全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安全施工缺乏认识,思想上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企业和人民都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3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立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有一个严密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来指导规范其整个过程。①建立电力工程建设指挥部,通盘指挥工程建设,决策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协调各部门的联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②加强对施工单位及分包企业的资质审查,做到有证施工,凭资分包,避免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工程建设。③建立健全各项施工标准与规范,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与安全关,从根源上把发生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选择最佳的安全管理防控措施,拒事故于工程建设的大门之外。④建立电力工程安全评价体系,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质量与安全评估,对所有影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努力实现电力工程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使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处在管控范围之中。 3.2完善电力工程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工作程序 ①以制度办事,以规范为准绳,建立一系列工程建设的制度与标准,强化规范工程管理与实施,用质量标准来验评工程建设情况,确保工程的质量及施工技术水平都能够达到要求。②要有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工程事故,要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平时要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工程建设的应急能力。③要加强检查,有规范的检查措施,明确检查内容与检查区域,以及相应的检查人,按照工作程序,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把事故隐患解决在事发前,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尽量避免事故发生。 3.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力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手段。可以通过研发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系统模块,来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通过信息网络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及时查阅解决工程建设中随时出现的问题,直击隐患部位。同时,用计算机模拟工程建设成效图,能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工程建设预期效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21世纪是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电力工程建设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技术、新理念,从而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使之为我所用,为民服务。 3.4强化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控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在电力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技术人员要提升质量和安全管控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针对安全教育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管控措施。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进行质量动态控制措施,实行高效的质量和安全监管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手段。同时,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不断加大施工质量监管力度。各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培训,让施工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大于天,质量安全人人有责,“今天我不负责,明天我没工作”的实情,将安全生产的意识落实到每个施工企业和每个人的工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结束语 电力工程建设中,质量与安全是两个最基本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要想保证电力工程能够顺利运行,就要保证电力工程建设中严格实施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从而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既要保证其质量,又要保证其施工安全,只有采取最严格的质量安全管控策略和方式,才能真正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使电力事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闫丽 单位: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摘要:在电力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做好项目管理工作能有效促进电力工程中各个项目有序进行,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项目管理主要内容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定位、项目进程管理以及项目维护管理等,并利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来有效提升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电力企业的进步以及发展。文中研究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建议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电力项目建设更加重视。项目管理形式越来越多,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投标价格方面逐渐降低,施工成本逐渐增大。为了提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必须要做好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以此来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来说,主要是利用有效的方式来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促进工程项目资源有效利用,同时能够对工程项目的运行资金进行全面的控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成本浪费等状况,为电力工程建设创造建设环境,保证建设质量。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以输变电工程为主,项目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在电力工程系统建设中,项目管理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建设中,这就要求在电力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做好项目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因项目的规模大小不一,导致在项目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多样性,这就要求项目管理在规划实施以及运行的各个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充分保障工程建设的有效性。项目管理对电力工程建设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及约束作用。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控制措施 2.1做好投资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国家加大了电力建设。但是由于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电力建设的成本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2]。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首要做好投资控制管理,其主要内容有: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投资前必须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对相关方案进行优化处理,使其具备一定的深度。电力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后期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做好投资决策工作,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科学合理、经济性较高的建设方案必须符合实际;②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工作。投资估算工作主要是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总投资限额进行全面估算。投资估算必须准确,同时能够满足限额设计以及相关控制概算的要求。在进行电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对相关项目投资进行估算,以此来保证其准确性[3]。在投资估算过程中,必须遵循实际情况,避免出现高估冒算的现象,以保证其对工程总投资起到控制的作用;③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因工程投资已确定,所以必须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预算,进行相关的造价控制。可以利用施工图纸进行成本的控制,严格根据施工图预算进行人工费用的控制。尤其是做好对材料费用的控制,相关项目部门材料管理人员必须关注材料市场价格变动,积累相关价格信息。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变更以及改变施工方式的情况,必须由相关预算员对施工预算进行统一调整,经过管理人员签字后执行,不得随意篡改。 2.2质量控制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做好质量控制十分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较为复杂,其中包含发电厂、变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其质量要求高。因此必须选择技术水平高,质量工艺较为精湛的施工队伍,以充分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经济效益。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有:①做好电力工程项目承包商质量体系的审查工作,对相关承包商建立的质量体系审查,以此来保证其质量目标以及相关计划的可行性,是否满足建设标准,充分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②对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根据相关设计图纸以及合同要求进行材料检验,并且对材料采购、进场以及使用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③对电力生产设备把关,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设备主要有汽轮机、水轮机、锅炉以及变压器等辅助设备。要做好生产设备采购订货的质量控制,做好对生产设备加工制作的质量控制。对设备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严格把关[4]。 2.3安全控制 (1)督促相关施工单位开展岗前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及考核工作,保证其安全意识达标。对于一些参与电力工程项目的老职工、新学员等进行安全考核。同时针对一些工程建设中的危险点、危险源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在一些危险位置设置明显标语,警示施工人员。(2)完善安全监察工作。协调各个安监人员进行日常安全监察,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落实安全责任制度[5]。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做好相关防护工作,以此提供一个安全施工环境。(3)做好重大施工方案交底工作,交底人以及被交底人必须签字。督促各个专业施工队员工进行安全学习,以此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 2.4进度控制 做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计划制定者要对工程项目的资源情况、资金情况以及人员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充分明确具体的限制条件,对项目工期的估算以及依赖关系进行有效计算,以此标示出关键的工作环节。对电力工程项目工期进行严格控制,保证项目能够按期完成。另外,要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利用网络计划技术与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进度的控制,根据设定的关键点来对项目的评审情况进行有效的审查,优化项目进度。并且要对评审的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确定出项目进度变化以及发展趋势,制定出有效的对策,控制好项目建设的进度。 3结束语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有效协调,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做好投资、安全、进度以及成本与质量方面的控制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完成,提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 作者:黄洁 方风雷 邓亮 单位:国网浙江省海盐县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还可以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质量服务,使电力工程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基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对电力工程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外界因素和工程建设内部因素的影响,电力工程建设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但制约了电力工程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我们应立足电力工程建设实际,认真分析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能够取得实效。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1前言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过程而言,质量管理是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效果的关键。经过对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了解发现,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决策阶段质量管理与控制脱节、在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以及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质量问题难以彻底整改。因此,基于电力工程建设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应从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项目科学管理以及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取得实效。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一定程度的开展,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项目决策阶段,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脱节 考虑到电力工程的特殊性,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在项目决策阶段就要开始。但是从目前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来看,该阶段中虽然质量管理工作被提及,但是由于缺乏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内容的掌握,导致了电力工程项目在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与实际的质量控制出现了脱节的问题,使得质量管理工作在定位上不够准确,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2在项目施工阶段,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难以真正落实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基于电力工程的施工难度以及质量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按照分部分项工程做好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当前的施工管理来看,由于受到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制度的限制,使得电力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没有找到工作的着力点,使得质量管理无从下手,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 2.3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电力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难以彻底整改 按照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在电力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应对所有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保证所有质量问题都能够得到彻底整改,满足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但是考虑到电力工程的专业性,以及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有些质量问题难以得到彻底整改,使得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3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主要应对策略 基于对质量管理的了解,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不但要对质量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结合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从项目的决策到投产运行,切实落实电力工程项目质量责任终身制 鉴于质量管理的特殊性,从电力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开始,就要积极谋划质量管理工作,不但要将质量管理工作作为贯穿电力工程全过程的重要工作内容,还要从项目的决策到投产运行,切实落实电力工程项目质量责任终身制,使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成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撑。 3.2加强项目的科学管理,从维护国家利益及电网安全高度出发,切实贯彻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制 结合电力工程施工实际,施工阶段是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阶段,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对电力工程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分部分项工程的重视,并通过限制工程分包以及建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规范工程分包行为,使分包工程也能纳入到质量管理范围之内,提高质量管理的范围,提高质量管理的全面性。 3.3加强项目质量控制,切实贯彻电力工程项目监理制 为了达到提高电力工程竣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效果的目的,在电力工程竣工阶段,我们应加强项目的质量控制,应在电力工程中贯彻落实监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实现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质量问题的监督,促进质量问题整改,满足竣工阶段质量管理工作需要。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经过对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了解发现,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决策阶段质量管理与控制脱节、在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以及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质量问题难以彻底整改。因此,基于电力工程建设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应从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项目科学管理以及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效果。 作者:董浙江 单位: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阿勒泰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与管理对策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电力工程建设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现实意义。因此,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经济问题也需得到广泛重视。将简要分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经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经济问题;管理对策 电力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带动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人们的基本生活、生产也有重要影响。在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经济问题主要包括了项目的概算、预算以及工程建设的造价工作等。经济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与成效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并加强经济管理就有着很强的必要性与实际价值。 1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经济问题 1.1造价环节问题。 (1)决策。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环节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造价决策方面。在决策阶段,主要的经济问题一般为两个方面。其一,相关部门及人员对于当前的电力市场没有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做好定量分析工作。还有的决策人员为了使电力工程尽快上马建设,对于电力、电量的估算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误差性,无法保证估算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导致电力工程建设与相应的建设指标存在严重脱节,使电力工程建设缺乏可行性。其二,一些决策人员没有对电力工程进行严密、反复地论证,单纯关注工程的整体进度,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造价过高。 (2)设计。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环节中的造价工作是整体造价管理的核心部分,伴随电力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其规模的逐渐扩大,浪费现象及“三超”问题表现的比较突出。设计环节造价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造价人员实践经验较少,导致造价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存在脱节。此外,一些造价人员没有与其它部门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导致造价工作严重失真。 (3)施工。电力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覆盖范围也较广,但是,很多造价人员在此环节的造价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任意提高费用支出数额,使得这一环节的造价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1.2概、预算环节的问题。电力工程建设的概、预算环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环节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电力工程建设的概算与预算都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很多电力企业无法做到“自主定价”,相关部门制定的指导价与概、预算环节不匹配,导致概、预算环节存在严重问题。其次,一些电力企业及工作人员在这一环节大幅增加投资额度,无法保证概、预算环节的可控性,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大幅增加。 2如何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 2.1严格控制概、预算环节。若想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工作,以免出现经济问题,电力企业首先应当严格控制概、预算环节。某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建设开工之前,为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对于概、预算环节加强了控制。该企业要求相关人员对于概、预算工作的定额加以合理分析、确定,若无法保证定额的合理性,出现定额不全的现象,工作人员应当严密监测相应的过渡系数。此外,该电力企业还要求概、预算环节的工作人员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分析,并将这些不同的制约因素加以统筹规划,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该企业还要求概、预算环节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用新型的编制软件,如电力概、预算软件等,以此保证概、预算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由于该电力企业对于概、预算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避免了这一环节经济问题的发生,确保了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2严格控制造价环节。 (1)决策。在造价决策阶段,电力企业就应对其严加控制。电力企业与相关人员应当首先划分出电力工程建设的有关区域,还要选择相应的设施、设备,对于所要应用的工程技术也要加以选择、分析。这些方面的相关内容确定好以后,造价人员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接下来,造价人员就要对具体的计价进行严密、反复、科学地论证,着重分析电力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以及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造价上下浮动的主要因素,还要对工程图纸加以验证。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造价决策阶段不会出现经济问题。 (2)设计。在造价设计这一阶段,相关人员要控制好工程造价,针对工程造价的雏形来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所使用的施工设备、工程材料、工程技术等进行细化分析。在此环节中,相关人员应当认识到,工程造价的最优性,并非单纯指造价最低,而是需要在设计环节的造价工作中将造价工作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此将不同的重要参数加以分析、比对、权衡,从中找出最优值。 (3)施工。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环节,因工期较长、变动因素较多,且一些施工单位为谋取利益随意增加施工项目,以此导致这一环节的造价工作经常出现问题。电力企业应当对原材料加以严格控制,主要应当控制好原材料的数量、价格等,并要求造价人员根据相关的电力建设施工合同开展工作。此外,造价人员还应当将造价工作与施工情况相结合,避免两者存在严重脱节。这样,才能确保造价工作满足电力工程建设需要,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2.3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电力企业还应在工程建设中,对经济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电力企业应当采取“权责统一”的模式,对概、预算人员及造价人员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每个工作人员可以承担一部分职责,并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一旦电力企业发现相关人员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违纪行为,就要及时加以惩处。此外,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的同时,电力企业要召集专业人员参与到制度讨论中,以此确保造价工作及概、预算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受到严重损失。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与政府部门实现密切配合,加强双向沟通,以保证政府制定的指导价与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工程造价等相匹配。 2.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电力企业还应当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让管理人员具备科学化管理的思想并掌握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电力企业还应对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除了考察其是否具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看其是否掌握相关的经济知识,对于经济管理是否敏感等。这样,管理人员的素质就会不断得以加强,以此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是其建设过程中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及有关部门若想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就一定要针对经济问题加以分析。一般来说,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造价管理与概、预算环节。电力企业及相关施工单位应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此确保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作者:史玉华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探究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精细化管理,即是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要素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的一个过程。其内涵是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为核心思想,追求精益求精以及不断细化与改善。其中,“精”即是精确,是指在项目管理中不投入多余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避免浪费;“细”即是指细化与完善,确保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所有管理活动均是有益和有效的。一个精细化管理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通常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一是浪费最小化,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与效益性;二是能快速应变,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与管理制度,能对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迅速的解决;三是能对项目管理的流程进行持续性的改进,以保证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高质量与高水平。 二、工程实例及项目难点问题分析 (一)工程实例分析 柴达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工程,横跨青海与西藏两省,不仅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23项重点工程之一,同样也是改善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两省区跨越式发展的惠民工程。该工程共由换流站工程、直流线路工程、光纤通信工程这三部分所组成,全线长度共1038km。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问题 柴达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工程,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环境最恶劣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输变电工程。由于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工期任务紧、协调工作量多,这都给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保证精品、优质工程的建设目标,在该工程项目中积极推行了精细化管理与标准化作业,最终仅用500天就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并真正实现了零伤亡的安全要求,以及零缺陷移交的质量要求。 三、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实施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在该工程中,立足于“事前策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质量管理原则,在设计管理、建设管理、监理管理、施工管理、设备材料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全面实施了精细化的质量管理策略,以确保优质工程目标的实现。 1加强前期的设计质量管控在设计质量管理方面,应突出工程前期设计优化的关键作用,以深入落实电力工程的标准化设计要求。从工程初步设计开始,就应明确工程的创优目标,并逐步落实到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使设计图纸能与工程现场之间相密切配合。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流程,及时交付施工图以及开展施工图设计交底等工作,以有效保证设计质量,为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施全寿命的周期管理根据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要求,工程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注重于设计创优和工程创优策划等前期优化管理,以此推动工程“两型一化”、“两型三新”和“三通一标”的应用。一方面,结合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要求,并根据强制性条文、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工程创优的要求,按月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将质量管控的核心内容通过层层分解,以逐步落实到工程建设管理的日常管理中,从而形成质量管控的常态化;另一方面,工程中还重点关注了重要区域的质量控制,例如:重点关注GIS、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设备的安装质量,采取可行性强的施工保温措施等。 3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在工程材料的精细化管理方面,一方面通过严格把控材料的到场验收制度,应按照国家相应规范标准中要求的材料抽检比例,严格控制材料的到场检验质量,杜绝不合格物资及材料的进场施工;另一方面,对工程原材料应做到“批量对应、三证齐全、覆盖全面”,对装置性材料则应做到“加工一运输一到货检验一安装验收,环环相扣不放松”。 (二)实施进度的精细化管理 1合理规划分部工程工期以该工程中的直流线路工程为例,主要包括了基础、杆塔及架线这三个分部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分部工程工期,有利于推进工程进度。首先,应仔细分析三个分部工程的特点,并结合工程沿线气候特点、地质特征,找出影响工程程进度的主要因素;其次,在充分考虑了这些影响因素之后,再分别制定出三个分部工程的节点进度,例如:结合影响基础施工进度的因素——天气;影响杆塔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塔材供应;影响架线施工进度的因素——导线供应及光缆到货时间。 2对施工计划实施滚动性调整电力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尤其是大的进度节点,通常不应当进行变动。但是对于小的进度节点,可适时的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对施工计划进行滚动性的调整,这也是保证工程工期,提高工程进度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措施。在该工程施工建设中,各施工单位通过充分结合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施工实际情况,按照分部工程的总体进度情况进行了滚动性调整,从而使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相比原施工计划更加详细、科学与合理,也更加方便指导施工建设的进行。 (三)实施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1构建科学的安全体系 围绕着工程零伤亡的安全管理目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始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强化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控。一方面,应深化安全质量隐患的排查治理与反违章工作,建立并完善工程项目的安全应急机制;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建设过程中安全控制的管理、监督与考核,以全面推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目标得以圆满实现。 2加强安全监理 安全管理是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工程中要实现精细化的安全管理,就必须强化安全监理工作,要求监理部应成立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组织机构,并分级负责,明确要求监理人员在抓质量的同时,必须管安全。同时,每个监理部都必须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监理员,重点是抓施工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查安全人员的到位情况和履行职责情况,查现场布置及工器具的使用情况。3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预控措施在工程开工之前,就应开展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并严格执行“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不审查或不完善不得开工”的要求。一方面,应加强工程中重要作业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积极推行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工作,强化对工程建设中危险点、危险源辨析与预控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还应强化对危险点、危险源的动态管理制度,将各个施工现场的重要危险点进行分解与落实,以保证危险因素能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以内。 (四)实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在该电力工程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通过统一规范工程招投标、严格合同管理及工程结算工程,以有效降低了工程的建设成本,大量节约了工程的建设投资。据统计,该工程中的单位造价,相比高原地带同类电力工程的单位造价,平均约降低了10%左右。以招投标工作的实施为例,在该工程中,项目部门严格按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实施招投标过程的管理。其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主材料(设备)的招标,均是由国家电网公司统计组织进行,招标采用的最高限价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式,有力保证了招投标工作的统一、规范、公正与合法。 四、结语 在柴达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工程中,通过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有效确保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以及工程效益的全面实现。面临着电力建设市场日益开放的今天,电力施工企业如何更好的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将是每一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所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这就需要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积极引入精细化的理念,通过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建设,以有效推动项目管理水平与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作者:陈华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大竹县供电分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构成及特点 1.1基建工程项目质量构成 所谓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狭义,是指产品自身质量;另一种是广义,指的是产品加上过程以及服务的品质之和。工程项目质量是由国家规定的,包括了技术标准和设计,以及合同中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达标、经济适用或造型美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和要求。主要由合同所包含的单项工程的质量以及设计质量、决策质量、施工质量、安装和材料质量等其他工程质量构成。 1.2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特点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在于其产品众多、专业性极强、波及面广泛、生产周期较长、设计实施步骤较多、技术难度较高,且在社会关系中处于较为复杂的地位,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其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较普通产品而言更加困难。 2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因素 我们知道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大且施工时间较长,正是由于其复杂多样、风险高、规模大、实践性高等特点,对控制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影响电力基建工程的因素主要分为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因素、设备因素、工艺因素、技术因素以及其他干扰因素。 3事前控制 为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影响进程,要在事前进行周密、详细的质量管控计划,前提是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对项目施工建设进行管理和指挥部署工作。电力企业应当在提前选取标准的物料,采用公开的采购招标,对其制造过程进行严密管理,同时对于出厂的成品加强验收标准。 3.1施工质量的计划预控 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质量进行计划预控时对其质量管理的有效举措是常见的管控方式,主要以下两种形式:严格依照GEI/T19000(2000)的质量管理体系直接进行《施工质量计划》;将项目施工要求和质量计划都包含在《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内。 3.2施工准备的预控 施工准备状况通常是指在开始施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对项目的设计和质量的具体规划,其安排和内容都应当落实到位。这种预控主要是站在施工的质量控制的位置来讲,能够对计划有一定的确认和了解,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与计划相违背的内容,那么前期对质量的预控就不够到位,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作用。 3.3施工生产要素预控 我们知道生产要素指的是材料、设备、技术、资金及环境,其中资金是其他要素实现和分配的基础。对于施工的管理就是在对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尽可能将其发挥出最大的组合效益,以获取高性能的施工方案,同时要确保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施工,获得更高的经济成效,因而对于生产要素的预控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也影响到其他管理的成效。 4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在施工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其技术的干预和管理达到检查监控的作用,以便更好地达到最初的施工目的。对于事中的控制有两种,通过监控和自控,达到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成效。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包括四通一平、对施工条件的落实到位、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以及后期的调试,都要在其施工过程中做出控制和干预。事中监控只是一种对质量监管的有效措施,但归根结底企业和施工单位都应当加强对质量的把握,增强其责任意识,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出其监管作用,并领导各级电力质监站高效工作。 4.1施工质量检验及检查 对于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由自我检验、专业检验、相互检验以及交接检验构成,大都采用目测法和量测。施工质量检查则有日常检查、跟踪检查、专项检查、监督检查以及综合检查。 4.2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施工的质量检测在施工检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手段。对于施工检测的试验通过采用基础及结构物的沉降检测;桩基础承载力的静载和动载试验检测;建筑材料物理学性能的试验检测;大体积砂浆、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检测;对供水、供气或供油管道承压试验检测;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检测;按照电力设备出厂质检报告以及对产品的性能需求检测、重点工程项目和部分试验检测等。 4.3隐蔽工程施工验收 通常所说的隐蔽工程指的是在施工后期进行的一系列不暴露在表面的项目工程,比如基础工程、桩基工程、钢筋工程、管道预埋工程等。 4.4施工技术复查 对施工技术及成效的复查要根据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以及前期设计来进行判断和检查,保证工程中不出现差错,实现从头到尾的技术准确性。通过对其技术的反复检查,对测量计算结果进行核实,作为判断施工是否合格、技术是否达标的依据,查漏补缺。 4.5施工计量管理 施工计量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中是指施工现场的具体投料计量、施工测量检验的工具。计量的管控有利于计算和掌握失控和失真,防止出现更多的工程隐患,带来经济损失。 4.6施工例会 施工例会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施工中的各项信息和状况能够及时知晓,便于协调各方关系,同时也能解决在施工中有关质量、工程进展、环境问题等多方出现的矛盾,对于掌握施工进展和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5事后控制 质量管控的事后控制主要是指对工程最终成果的验收和认定,以及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修复纠正。于事后控制来说,如果前期的各项事前计划预控详细周密,在事中控制的监察过程中严格把关,那么事后控制对工程成果完全达到预期成效的几率就会越高,前期的严格控制的理想状况是交验合格率达到100%。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因素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与前期设计预想出现偏差。此时,就需要进行严密的事后控制措施,分析出问题所在,采取必要举措进行错误纠正,良好地控制和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保障项目成果的高质量。 5.1施工过程的质量验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验收包括对检验批次质量的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和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和分批验收是对项目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部分,而分部验收则是在其他验收都完成后进行的。 5.2工程质量竣工验收 所谓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即指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竣工验收,也是电力工程在完成之后投入工作前的最重要的一次验收,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因而此次验收应当格外注重,依照要求进行验收:(1)电力工程的质量应当符合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规定和验收标准;(2)施工质量和成果应当符合预期设计的要求;(3)参与成果验收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4)对电力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建立在施工单位验收的基础上;(5)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应当在隐蔽前期通知电力企业验收,并出示相关验收合格文献;(6)针对存在安全隐患或是事故多发部位进行抽样检测;(7)承担抽样取证与判定的单位要具备一定的验收水平和资历;(8)工程的实力以及整体观感在验收之后进行整体评定。5.3竣工资料验收对竣工资料的验收应当包括诸多相关文件,如批准文件、施工许可文件、竣工成果图等。 6结语 电力工程基建应当将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对质量“三抓一巩固”的要求,分阶段对质量进行合理严密的管控,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意外发生,提升工程质量。 作者:左静波 单位:永州恒通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内容与意义 项目管理,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有着关键的指导性意义。它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能够保证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由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不同,在项目管理的内容上也存在差别。一个规模庞大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员工,涉及的项目管理的内容也多而复杂,所以项目的各个环节应当具备一些专业的队伍。在开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需要融入“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概念,创设积极的、优质的企业文化。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四要素 一方面当前电力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难度不断提升,如果不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去进行引导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实际电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另外一方面,当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确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采取对应的方式去进行改善,势必会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化运行。因此,积极分析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要素,显得尤为必要。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2.1项目安全的管理 项目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保障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机构监督工作的安全可靠;二是,严格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在项目安全管理机构方面,首先要成立一支安全可靠的安全管理队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条例。在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方面,首先要向施工人员传授关于施工方面的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其次要加强安全检查,反复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后要确保项目完成后的工程验收工作的严格落实。 2.2项目质量的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其主要内容是:一,管理控制工程建设所需的原材料的质量。在开始工程建设项目之前,要制定原材料的质量选取标准,然后按照该标准进行原材料的选取和采购,严禁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二,对工程设备的质量进行管理。工程设备是进行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工具,工程建设的每一步都需要借助相应的工程设备来完成,因此,只有选择使用合适的工程设备,才能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三,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和详细的责任制度,并保证其得到严格落实和执行。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四,明确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审查体系。质量审查体系是由相关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的,法律保障其强制实施,是工程质量验收的标准。 2.3项目进度的管理 项目进度的管理,主要是指从开始规划、执行项目到项目完全竣工整个过程期间,对项目的开展速度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对工程的总的建设周期、阶段性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活动的先后顺序等进行监控。做好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计划和实际进行的速度之间的差距,并做好预测和分析,妥善处理一些造成步调不和谐的因素,保障电力工程建设的每一步如期进行,促使整个项目在建设周期内顺利完成。 2.4项目投资的管理 以电力工程财务资源为对象,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投资因素实现全面管理和控制,也是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保证电力工程各个阶段的顺利开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应该积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关注建筑项目初期投资管理,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从电力建设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等多个角度去审核,以保证投资的科学性。比如将电力工程建设水平作为投资分析的焦点,对于建筑水平进行分析,并且由此形成三个的等级体系,以实现投资范围的界定,保证不同电力工程方案都是符合其投资利益提高的基本要求的;其二,高度重视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投资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主要途径,实现对于建筑过程的动态化管理,保证各项建筑资金的流动都是在预算范围内进行的;其三,积极做好建筑项目竣工阶段的投资管理,依照电力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实现竣工资金结算,保证其是符合合同要求的,并且对于建筑工程突发资金的支出进行核查,避免在此过程中存在不明确的地方。 3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应用 3.1项目初期计划阶段 项目初级计划阶段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对于项目的实际情况,如输变电建设规模,投入资金量,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工程预算,工程需要达成的目标等进行全面汇总,由此去实现对于输变电建设管理内容的界定,为实现后期的各项管理方案的制定打下信息基础。项目初期计划阶段准备工作不足,是当前很多电力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容易忽视的问题,尤其在以经验为主导去开展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初期的管理意识淡薄,势必会给予后期的施工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 3.2项目操作施工阶段 项目管理的中期实施阶段,此阶段的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可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目标的实际分析。具体来讲,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通过对其进行整体分析,利用项目管理中的“分析手段”以及“预警机制”,保证项目操作施工都是依照相关规定来进行的,并且对项目进行风险的预测和建设结构的预测,做好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其二,积极将岗位责任制度融入到项目操作环节中去,以最大化激发项目操作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项目竣工后期阶段 最后是项目管理中的后期资源处理阶段,建设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时刻都会对资源进行利用,同时也在产生不同的资源,对此进行项目管理,保障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该电力工程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应用,提高了电力工程建设的进度,同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管理成效,例如:其可对电力工程的建设状态进行实时了解;可有效的对与电力工程相关的企业进行管控;可发现建设输变电工程的有效路径;可实现工程、资金、信息的综合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涉及面广泛,牵涉内容众多,复杂程度比较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进行改善和调整。尤其在当前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力度不强的背景下,积极树立管理意识,构建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体系,以切实的发挥其在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显得越来越迫切。 作者:姜海英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探析 【摘要】电力工程作为我国发展的经济支柱,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关乎着人们日常生活。所以,对电力工程的建设,电力企业必须要做到项目精细化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方案和体制,明确精细化管理目标,以便有针对性的展开管理,进而提升管理效率,让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逐渐提升。本文将对管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 1前言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发展趋势在不断的提升,但在管理方面,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而言,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只有精心的管理,才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并推进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以下内容将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主,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精细化管理的对策,以便电力企业日后在管理电力工程项目时参考。 2关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项目管理缺乏完善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实际上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较为重视电力企业经济方面的发展,从而严重忽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正因为如此,导致电力企业对项目管理也缺乏较好的重视度。对于项目管理,电力企业并每天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并且管理体系也较为匮乏,从而导致电力工程在建设项目过程中缺少规范性,时常会出现资金流失,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发生,简单的管理制度无法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严重影响电力工程的建设效率,阻碍电力工程的施工。更为严重则是部分电力企业过于追求工程施工进度,这样就降低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基于上述问题,可以得知,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2.2电力企业管理力度不足 现阶段,电力企业虽然在建设电力工程的过程中开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但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力企业的项目管理,管理力度严重缺失。因为电力企业并没有严格要求项目监督管理人员,从而导致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较低,在管理电力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力度较低,对项目管理缺失重视度,这样就使得项目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2.3对于项目管理缺乏明确要求 电力企业要想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相关的管理要求。但是因为电力企业没有做到合同的管理,进而使得电力工程建设部门无法根据相关的要求,合理对项目管理方案进行设计,合同无法得到落实,使得电力工程的建设纠纷较多。 2.4项目管理信息量不足 在对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的掌握电力工程大量的建设信息,这样才可以确定主要的管理重点,以便对施工人员指导,对建设材料和相关工具的监管,进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减少项目建设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项目建设环境。但是很多监督管理人员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健全信息缺少了解,项目管理信息量不足,导致电力工程无法顺利的施工。 3针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提出的对策 3.1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系统 为了提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效率,电力企业应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系统,精细设计管理内容。根据电力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地质等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审查,然后设计工程建设方式,设计部门要为施工单位提供精细的项目建设图纸,以便于施工单位为监理部门提供准确的方案,这样监理部门就可以建立精细化管理系统,从而将其系统实施在项目管理中,监管理人员也就可以根据系统中相关内容,重点监督管理建设项目,从而为建设工程的质量打好质量基础。与此同时,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电力企业也可以人们提供优质的电力能源和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 3.2完善监督管理方案,明确项目管理标准 电力企业如果想要监督管理人员规范化、合理化的进行项目管理,电力企业则应完善监督管理方案,对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主要的管理标准。要让监管人员明确主要的管理任务,如对项目建设材料的管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等。其次,电力企业必须要在监督管理方面中明显材料采购清单和质量要求,这样监管人员才能明确具体建设材料,在确保质量没有问题后将起引进施工现场,以便于在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基础上,为电力企业节省项目建设资金成本。 3.3对项目监管人员加强指导和培训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监管人员是项目管理的主体,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效果。因此,在展开项目管理工作前,电力企业要对项目管理人员加强指导和培训,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管理技能,对项目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要求,并实施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激励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便于其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引导,确保施工人员佩戴安全防护设备展开工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也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施工。 4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重视,电力企业要把握机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敢于迎接挑战。完善相关精心化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加强监督和指导,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达到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效率的目的。 作者:林坚 单位:福州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为成本管理 1、对目标成本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想要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确保其顺畅运转,一定要将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具体包含:对各岗各级的考核办法以及成本职责有所明确、运行程序以及管理流程的设计、各级组织机构的建立等,都要运用成本管理的体系文件对其进行正确形式的表达。 2、对领导班子要将高效、精干的模式有所组建电力项目想要将盈利目标有所实现,一定要具备一名尽职尽责、会管理、懂经营的领导班子。也就是一定要具备优质的带头人。项目领导只要进行有效、正确的指挥,就能够有效的安排控制和生产施工成本,也就是可以将电力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确保其极大程度上实现。 3、对约束、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中,需要由公司的项目经理以及总经理对《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共同签订,要将外分包费用、间接费、直接费、产值利润、安全、质量以及工期等指标,运用协议的方式拟定成责任书。总之,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项目管理是核心成分,成本控制则是项目管理当中的具体涵盖内容。对项目领导优质选择,并对监控的机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方式,能够让成本目标得到确保。对全体电力企业员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强化,也是实现电力项目经营目标的保证和基础。 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为安全管理 1、对安全管理的基础地位要确保 (1)安全管理没有到位,代表着企业不能够盈利。在不断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在补偿事故的费用上不断的增加力度,在电力建设项目中,若产生安全施工问题,会给予较大份额的补偿费用,对电力项目的赢利点造成直接的影响。若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不能够贯彻落实,所产生的事件、事故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电力项目一方面会缺失盈利,另一方面还会承受社会和业主单位的压力,具体的后果会对电力项目工作的创设带来不利影响,也就是不可以为电力项目的经济目标有所实现。 (2)安全管理没有到位,代表着企业不能够持续开展。电力企业若没有对安全管理加强,频繁的产生安全事故,所具备的安全许可证就有可能会被吊销。相关的安全许可证缺失了,企业就不可以施工任何的项目。不但施工不能够正常进行,连企业也会存在生存上的问题,促使发展状态停滞不前。所以,电力企业的基础是安全管理所代表的,细致的做好安全工作,电力企业就会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安全管理没有到位,代表着企业没有市场发展前景。任何电力项目若频繁的产生问题,一方面会对项目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对施工人员的信心严重打击。同时还会受到上级、业主以及监理部门的处罚,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让项目建设顺畅开展。所以,电力企业失去了项目,必然会失去市场前景。 2、施工企业要对安全管理加强 电力建设项目的施工是较为繁琐的施工工程,在施工的内容中会包含较大的范围,一方面包含:调试、土建施工以及安装施工,另一方面还包含:厂房、烟囱等构筑物的施工。其中还囊括了复杂的施工人员,分别为:监测、管理、驾驶、起重、焊工等人员。同时,施工工期方面较长,会使用2年左右的时间,甚至于更久。想要将电力工程的进度有所保证,对社会形象正确的维护,一定要加大安全的投入到施工企业中,让电力工程的进度可以确保顺畅的开展。总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在安全管理方面是较为重要和基础的。所以,安全管理一定要在电力工程的全过程有所贯穿,只有在前期的策划、过程的总结、过程的实施以及改进中完善开展安全管理,就会将安全有所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才能够展现出一定的意义,经济效益自然会提升。 三、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要保证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要有所推行 电力建设项目中的任何服务和产品的质量,都会具备产生以及形成的流程,每一个流程中都会具备诸多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总体质量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想要将项目产品中的总体质量有所提升,就一定要对影响项目质量的全部因素和环节充分控制。这样的方式需要电力项目在进行管理之前的阶段,做好优质的质量策划,开展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同时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实施,让总体质量目标的基本实现得到确保。 2、质量管理能够将产品质量提升 在施工工艺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业主会要求施工质量要获取较高的奖项。例如:在某燃煤机组的合同中,业主会标注需要达到高标准,对”鲁班奖“要有所争创。那么,在电力施工企业中,一定要对业主的合同有所满足,这样的情况下对项目管理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定要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同时在项目目标管理中正确纳入,让业主得到满足,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独占鳌头。 3、质量管理能够将项目效益提升 质量要求若得不到满足,一定会进行返工或者返修,这样的重复性施工还会对物力以及人力带来浪费,同时还会对项目的声誉有所影响。质量保证若缺失,对电力项目中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就不能够实现。 四、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电力建设的过程是非常繁琐的工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按照自身的施工特点结合人员的实际情况,将高效、优质以及安全放在首位,拟定和电力项目相符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方法,同时要对其贯彻落实。在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中,要对成本控制有所加强,将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并且要对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和调动,将电力企业的文化氛围良好创设,从而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实现。 作者:艾彦华单位:新余市渝水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浅谈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管理 论文关键词:输电线路 施工管理措施 论文摘要:结合实际,重点介绍了输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输电线路施工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专业众多、交叉施工等特点,同时还要受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运输、还有其他许多工程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合理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好工程项目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工作,就需要明确现代电力工程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找到可行的对策。 1 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人员及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观念淡薄、缺乏施工合同意识,缺少控制造价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造成设备订货时价格假象控制在概算内,而许多随主机供应的附属设备没有在合同中加以明确,最后则要重新订货采购,结果往往大大突破控制价。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就存在着问题与违规操作。 1.2 当前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人为因素及对策 1.2.1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占地问题。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土地补偿问题以及后来的维护临时占地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力。然而在土地经家庭经营承包制改革、分田到户之后,线路占地与农民的利益发生了明显的冲突,特别是对老旧化线路进行维护、改造、改铁塔、移位等工程时,村民往往趁机以必须予以补偿为理由,阻挠、拖延施工,给电力企业造成了阻碍。 1.2.2 输电线路被盗窃、破坏等问题。近年来,因盗窃造成的电力设施破坏案件逐年增多,其中农网设施被盗突出,而且,电力设施盗窃现象已从个人作案到团伙作案,甚至形成了偷窃、窝赃、运输、销赃一条龙。近年来,各类工业园区大规模地开发建设,城区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相继破土动工,于是因施工过程中的种种疏漏,造成外力破坏电网停电事故不断发生。 1.2.3 输电线路下种植树木。树线矛盾也一直是困扰供电部门的头痛问题。近年来,各乡镇政府鼓励农民发展林业种植创收,不考虑线下安全通道问题,大面积的线下违章种树逐年递增,由于树木造成接地跳闸停电,影响了正常的供电秩序。当电力高压线和树木之间的距离超过规定的安全距离,高压线就会对树木放电。如果雨天或空气湿度过大,在高压作用下,树木就会成为导电体,对树木周围的建筑、设备、人员和地下管线都会构成危害,并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人身伤亡事故。 2 加强输电线路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和劳务人员素质,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要广泛利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的机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2.2 加强与政府执法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大处罚、打击力度,严惩蓄意破坏的犯罪分子,依法保护电力设施安全。 保护电力设施工作,离不开政府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制,依法打击破坏、盗窃电力设施的不法行为,为电力行业依法治理和保障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发挥巨大的作用和效能。 2.3 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使用现代化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专业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多要求,主要是进度控制,同时也可以进行费用控制和资源管理。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工程的管理目标要求和人、财、物的投入等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可行的、科学合理的应用规划和管理方法,对于切实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4 技术措施。输电线路绝缘子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可保证绝缘子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减少停电和线路的运行维护。长棒型绝缘子按材质可分为合成绝缘子和长棒瓷绝缘子。 对输电线路绝缘子选型的建议: (1)悬垂串绝缘子应选用防污型盘式瓷绝缘子或长棒型绝缘子。我国盘悬式瓷绝缘子的生产厂家多、产量大,但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差异很大。除耐张串可选用普通型的外,伞型的应选用双伞或三伞,而钟罩深棱型绝缘子不宜使用。 (2)瓷棒绝缘子的机械强度直接与瓷件有关,由于运输、安装过程中造成的损坏,或运行中外界偶然的撞击,或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内部缺陷(要求产品有严格的质量检查、优良的制造工艺),可能会在运行中意外折断,所以瓷棒绝缘子应选择质量好的产品,并加强检验工作,小心运输、安装。 (3)钢化玻璃绝缘子具有零值自爆的优点,可节省大量的运行维护费用。普通型的玻璃绝缘子可在耐张串使用。 (4)合成绝缘子具有维护工作量小、质量小、耐污性能好等优点,这是瓷、钢化玻璃绝缘子不可相比的。积极研究考核其各项性能、寿命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对在线运行的合成绝缘子应加强监测。 3 结论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科学,不断地探索管理的新思路,探寻更为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是每个电力工程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让我们锲而不舍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标准,保证施工优质,在激烈竞争的电建市场中,使企业能很好地生存、发展。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小议电力建设工程电气安装冬季施工管理与对策 1、施工准备 1.1传统意义上,如果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便进入冬季。施工相应的进入冬季施工期。这种情况下,施工之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施工相关人员进行冬季施工安全培训与教育,以及技术的传授。 1.2处于冬季的所有施工工程,相关技术人员要谨慎的审核工程设计图纸,核查是否所涉及的施工环节适应冬季施工的要求与特点,如果不能确保所有的环节适应冬季施工,要报批上一级技术相关部门核查、审定。在冬季施工前,要提前为相关施工人员配备劳保用品,比如棉衣、安全帽、防滑棉鞋以及手套等;在冬季施工期内,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要负责做好天气预报的工作,清晨要通报当日天气情况。对于风雪等天气要保证提前一天通报施工相关部门,并保证做好防范工作。施工各个班组和相关分包主体要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随时掌握天气情况与变化,从而保证能施行及时的防范措施。 2、防滑措施 2.1雪后以及霜降后,要及时对施工寝室、办公室以及班组工作区域进行清扫,配合工地项目安排的清扫工作。雪后也要及时对施工环境与器械上的积雪与霜进行及时的清理,比如,道路、脚手架以及施工作业面上的积雪。在必要的环境条件下,甚至要在路面上铺设小石子或者煤渣,确保路面具有防滑性。 2.2对于运输机动车辆以及私家车,在冬季路面上行进要保证具备防滑措施,必要情况下要安装防滑链,相关人员着防滑的棉鞋鞋。无论人员还是机动车辆都要缓慢平稳地行进。 3、采取防冻策略 3.1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施工人员要相应的佩戴保暖的安全帽,穿着防寒服装,并佩戴面耳罩以及手套等,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无论是办公区、生活区都要有齐备的保暖御寒设备,采暖设备同样要保证能正常的使用;施工范围内的消防设施也要做好保温以及防冻的工作与措施;对于加热器等取暖设备要做好检查维护工作,保证随时能够投入正常的使用。 3.2对于有保护要求的露天的比较贵重的设备与器械,可以搭建专用的防护帐篷与存放间。必要时,存放此种设备的地点也要相应的具备采暖设备。对于比较精密的仪器设备,要采取特殊的具体的保暖保护措施与方法,做好防潮、防冻工作,防止重要仪器与设备的不必要的损坏。 3.3对于水管也要采取保暖防冻措施,避免水管被结冰堵塞或者冻裂。 4、防火防爆、防烫伤 4.1冬季里气候一般相对干燥,火灾发生的几率增加,所以要定期检查施工范围内的主要防火区域与安全消防设施,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要杜绝任何人携带火种进入施工工地,施工区域要用明显的严禁烟火的标识,同时禁止吸烟,所有地区的采暖设备也不能使用煤炉与明火,防止火灾以及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 4.2根据相关规定、制度,在易燃易爆区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并对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及时转移与清理。变压器油循环施工时尽量避免在该区域进行动火作业;油漆工作时,严禁靠近电、火焊等有明火的施工区域,办理《动火作业票》,必须采取隔离措施,并设专人监护。油箱或容器内的油料、油漆、稀料等冻结时,应采用热水或蒸汽化冻,严禁用火烤化。 4.3氧气、乙炔软管冻结或堵塞时,严禁用氧气吹通或用火烘烤:氧气、乙炔瓶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以免发生爆炸事故。可用浸40℃热水的棉布盖上使其缓慢解冻。油漆存放库附近10米内严禁明火作业,现场挂“严禁烟火”警示牌。接近热气源、热水源等热源时要防烫伤,危险处挂“小心烫伤”警示牌。 5、防触电 5.1入冬前检查供电线路,不合格的及时修理更换。 5.2现场用电由专业电工统一负责,电源开关控制箱要加锁,严禁非电工人员私拉私扯电源,用电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并经漏电保护器后方可使用,电源箱严禁被雪淹、土埋。现场所有施工用电设备应装漏电保护装置,使用前应有专业电工进行全面检验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风、雪后应对所有用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应有防雪、风设施。防用电设备浸水漏电伤人。电源盘的使用人员应及时将电源盘的盖盖好,以防开关被风刮、雪淋,造成短路或损坏。 5.3使用电暖器、电褥子取暖时采取防触电措施。 6、防高空坠落和落物 6.1凡是参与高空作业的人员须经过医务室体检合格,体检不合格者不允许登高:防止高空人身坠落事故。高处作业严禁穿塑料硬底鞋。冬季施工中,参加高处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穿防滑鞋,并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的地方,防止滑落及高空坠落。作业人员爬高空时必须使用爬高自锁器,高空作业拉好水平绳,防止滑落及高空坠落。 6.2及时清理施工作业面、脚手架、平台、廊道、软爬梯、扶手上的积雪和结冰,高空作业时应在作业区域铺上毛毡,必要时需配速差葫芦,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现场清理、拆除临时设施时,严禁抛掷材料及工器具:危险地方设专人监护,小型物件应固定好,谨防落物伤人。 7、防风 施工时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放置、防护要稳妥,防止被大风吹散、吹跑,造成各种损失或事故。大风来临前,应对脚手架、现场工具房、设备、班组门窗及房顶进行加固。大风情况下进行检查、抢险时,应结成三人以上小组,不得单独行动。如果对人身安全有较大危险,应放弃检查或抢险,以确保人身安全。大风后,对脚手架、机电设备、吊挂物生根点、电源线路等进行检查并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危险的立即排除险情。 8.防机械事故 8.1雪融后在材料运输前,应检查道路情况是否坚实、平整、畅通,以防因道路坍塌、路面下陷造成事故。起重及运输电气设备,起重机停放或行使时,其车轮、支腿或履带的前端或外侧与沟、坑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沟、坑深度的1.2倍。作业时,起重机应置于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吊臂及吊物的下方严禁站人,应在吊装区域拉设警戒线,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厂内机动车辆运输材料时应限速行驶,不得超l0km/h。夜间应有良好的照明,用以运输材料的车辆应定期检查和保养,以保证制动部分、喇叭、方向机构的可靠安全性,在泥泞道路上应低速行驶,不得急刹车。 8.2施工机械及电动工具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突来的风、雪,应按规定拔下电源插头,做好相应的措施,以免留下事故隐患。对所有电动机具进行接地,绝缘等安全检查合格方准使用;电源线严禁有裸露现象。9.6冬季到来之前对施工用脚手架进行修缮和加固。暴雪、大风后,应对脚手架、机电设备、电源线路等进行检查并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危险的应立即排除险情。转贴于论文联盟 //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当前国民经济迎来了迅速发展时期,随之发展起来的电力势头也极为凶猛,面对越来越大的电力需求,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针对电力安全管理要求更高。考虑到电力工程建设涉及到许多明火作业、设备运输、交叉作业以及高空作业,施工现场较为危险和复杂,基于此,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十分重要。面对范围广、要求高、难度大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出发,从根本上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本文就针对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施工;改善措施 1引言 从电力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来看,施工现场涉及到各种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加之施工现场复杂的施工环境,可能需要临时调动施工设施,这就需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高工程施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项目管理人员也要高度重视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贯穿安全意识与安全措施。以往电力施工中,由于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够,在工作中敷衍塞责,进而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立足于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必须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这对于工程安全是不可缺少的保障。 2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对于每一项电力工程安全而言,培养安全施工意识、普及安全管理知识是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也是目前电力工程建设亟需优化的环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电力企业要想取得市场地位,必须积极加强人员安全理论知识培训,对每一位施工人员教授施工必备的安全知识,通过不定期的安全培训促进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的提升。只有具备这些,人员才能够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施工规程执行,从根本上确保项目建设的安全,避免安全预防措施不到位引起的施工安全事故。过往施工单位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生产主体-员工,未能充分重视,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不足,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也有所欠缺,认为安全管理不具备实效价值,对效益利润的过分追求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从本质层面来看,安全事故一方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外力因素所造成的,但与此同时安全管理工作未曾到位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依靠人为力量控制甚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立足于施工安全管理的主体,对人员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深入了解工程安全施工的要点和存在的隐患问题,紧抓根本,最大限度避免企业效益蒙受损失。 3现阶段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涉及工序多、建设周期长、成本投资大是电力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任何一个环节或是工序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作业的电力工程施工涉及电气安装工程、土建工程和设备调试工程等多个领域,有着极强的专业性特征,在大型机械作业及交叉作业过程中存在多处危险点,控制难度较大。电力工程事关国计民生,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通过分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多起安全事故,不难发现不少事故的发生都是人员安全意识缺失所致,加之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够,任何微小细节不注意都极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面对复杂的电力施工,许多不可预见的意外都有可能出现,然而实际现场安全管理中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极为缺乏,并未彻底落实安全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甚至对安全管理工作走过场,安全生产浮于形式。对安全生产投入过分关注,对安全生产效益的理解却模糊不清,言行不一,对安全隐患缺乏深入分析,问题发现不够及时,监督检查工作不严谨,未能掌握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这些都是当前电力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及时查漏补缺,真正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4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4.1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认识 保证电力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是目前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最为本质的目的,在安全生产方面积极加大投入以确保电力施工安全和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确保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必须突出安全管理的基石作用,保证电力施工建设中项目安全生产,进而提升经济效益。每一位参与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人员都必须对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对进度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休戚相关,这是所有人都必须牢记在心的。 4.2针对工程项目危险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方案 电力工程公司施工现场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这就要求企业对工程危险性要素展开深入分析,并完善专项安全管理方案。针对各个危险点制定有效的预控措施,通过疏导、隔离、消除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避免安全事故扩大。对于重大危险整改项目,还需加大消除力度,重点监控项目核心部位,可见在解决问题和消除隐患的同时加强监控也极为重要。不同的施工环节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存在,需要通过专项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来消除存在的危险。对危险进行专项划分,对每个危险点各个击破,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全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4.3现场安全管理措施需加强 现场安全管理是电力施工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的,其中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水平是最基本的方面,工程项目施工前就需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技术培训,借助行业标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的学习夯实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电力安全管理知识学习主要是电力部门规章制度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内容,对电力施工安全生产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电力施工,促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视过程性监督管理,在安全生产控制范围内操作每一个生产环节,将警示牌等安全防护措施应用到现场施工中。定期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人员重要的职责,只有及时消除隐患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此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至关重要,安全责任制需要明确界定工作人员的责任与权利,制定相应标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书面形式落实具体的义务和责任。监督和考核管理人员,发现失职情况严格追究责任,确保安全管理高效落实。 4.4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可忽视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对人为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由于施工时间较长,在枯燥的作业环境下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可能有所松懈,思想懈怠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这就要求进一步强化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其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出现,确保施工安全。②定期检查施工器具,做好器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在使用施工器具的过程中老化、破损问题不可避免,因此工程开始前就需做好维修保养预算,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尽可能避免器具故障产生的伤亡事故。③强化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这就需要现场施工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全程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注重对问题细节的处理,充分了解和掌握危险源,及时堵塞漏洞,避免问题扩大。 4.5针对突发事件建立施工安全应急系统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可建立应急管理体系,这一处理体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被预料的危险。各员工需了解和配合施工安全应急系统,确保系统有效实施。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由电力工程项目部门对其总结,无论是火灾台风还是工伤事故、治安事件,都需制定专门化的应急处理方案,成立专业的应急部门。应急系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让员工充分了解系统实施的各个过程,通过救援预案、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适时制定来对员工展开定期的反事故演练,在演练中促进人员事故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这样一来,在面对突发问题和潜在危险时,人员就可以快速作出反应,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遏制,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也使得财产损失控制到最少,这是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不应忽视的重要环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迅速发展推动电力企业规模持续扩大,面对不断增加的电力工程项目,对于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建设前,就必须做好安全生产预算,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此外,电力施工人员自身也应不断强化安全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安全管理意识,夯实自身业务水平,保证安全、有序地进行电力工程施工建设。 作者:邱松 单位:四川省锦隆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策略 【摘要】大多数企业自己认识到要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管控,而做好建设工程成本管控是目前各家公司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控制手段和控制方法。成本控制通常通过经济效益的增收和对金额投入的节省来实现,而节省金额投入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因其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伸缩性,因此是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重点控制措施。本文就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降低企业项目施工成本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解决策略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也不断推广和使用,为电力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和奠定了发展机遇。然而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取得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断加强项目管理水平,并且形成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运营机制。成本控制过程中,要提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手段和控制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对配置资源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力工程的管理流程不够系统 搞好工程管理,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不但能够推动电力项目建设效率的提升,并且也可以保证电力项目的建设质量。但是当前时期的电力项目管理一方面缺少整体性,另一方面管理流程也不合理、完善。除此之外,重点环节的管理也不到位。为了确保电力工程管理流程的系统性,需要在实际管理中加强对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等的管理。 1.2作业人员的技术待于提升 施工团队素养与技能的优劣对于电力项目技术的运用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有部分作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实践技术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电力项目技术的运用,另外,施工引导书与作业票等的运用也十分匮乏。此外,许多作业人员依照实践经验任意施工,给电力项目带来诸多风险。 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优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流程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一方面能够保证作业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够对作业行为加以引导。在项目建设以前,为了确保施工方全面了解施工的内容和要求,设计企业与建造企业间不但要将应用的技艺加以仔细、认真的交底,而且要把相关的要求标准等也进行详细的交底。另外,建造单位还应当对设计图进行具体查看而且将有关技术问题通知给设计部门与业主。监理企业与业主应当对施工计划进行全方位的核查,来保证施工方案的恰当性、高效性。另外,还需要技术机构对施工计划进行核查,当施工计划没有任何问题且得到审核方的允许后才能够开工建设而且施工图假如要进行更改,则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进行。 2.2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对于工程管理来说,施工安全是所有工作的重心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施工的品质,另一方面要确保作业的安全。为了保障项目施工的安全:①需要找出施工安全问题的原因所在,这就需要总结以往的安全经验并做好信息共享工作。②安全管理小组要对作业过程增大检查力度。③增强安全培训,深化作业人员安全理念。④为了保证作业安全,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将有关安全控制举措落到实处。 2.3做好施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电力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管控建设过程,另一方面也要对作业人员加以管理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增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便变得特别关键。①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并且树立深刻的责任理念,来提高施工品质。②增强作业人员技术培训力度。③正式动工之前,有关机构与人员应当抓好具体的技术交底工作,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做好耐心的指导和教育培训,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并且有效提升工程的质量。 3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工程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许多电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成本控制的意义,导致成本控制缺乏执行力。不仅高层管理人员成本控制的意识较为淡薄,而且具体的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忽视对成本控制的管理,而把重心放在了施工的技术、质量上,以及工程进度和施工的材料管控等工作中。另外,缺少专业人士对其成本管控加以深入探究。除此之外,整体上全面的进行成本控制不到位,看似各个岗位的职责十分明确,实际上各个岗位缺乏联动性造成成本控制环节中断。所以,需要采用恰当的举措从整体化深化人们的成本管理理念。 3.2缺乏科学的成本管控方式和措施 成本信息传递不流畅和不及时,为成本控制带来了诸多不便。要作出成本控制决策,需要将成本管理信息作为根据,为此其的时效性特别关键,唯有第一时间反馈,成本管控工作才可以起到自身的作用。然而以往的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法,信息传递不流畅也不及时,给成本控制带来了诸多不便。 3.3材料采购浪费严重 电力工程施工不仅周期长而且难度大,施工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由于不同材质的材料随着市场的变化价格变动很大,为此在采购时不重视管控,较易导致资金的浪费。另外,采购过程中如果存在违法乱纪问题,也较易导致费用高过预算的问题,而这与成本控制和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有关。 3.4工期、质量、成本存在不平衡现象 工程施工中,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之间需要平衡管理。然而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只重视进度与品质,而不太重视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具体方案不健全,另一方面未曾依据责任人需求制定方案,因此不具有引导价值。另外,因为成本、进度、质量管控机制不统一,致使每个项目的责任人均难以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等,这样也就导致无法综合控制工程。 4强化电力成本控制的措施 4.1加强质量管理以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息息相关,而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需要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与此同时,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还要按照施工计划开展作业并加强对新材料的应用,做到工程不返工,在确保成本数量的基础上保证电力施工质量。 4.2通过科学技术控制施工成本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项目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劣性不仅决定着项目施工的质量,而且对于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施工时不仅要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核,而且应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合理安排技术工序,做到突出技术优势,降低成本花费,达到加快工程的进度并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的目地。 4.3加强施工中的合同管理水平 为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需要完善合同管理的水平,加强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为了确保成本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需要从合同签订的初期到最后的结束阶段,都严格加强合同的管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4.4强化多种费用管理 电力施工企业的费用中,人员和机械的费用就占总成本的30%,所以控制成本就需要加强对人工费和机械费的控制。机械费用包括修理费和租赁费用。为了使机械修理费用合理,需要对企业的设备台数、状态和保养情况等有关材料加强预测计算。而为了降低租赁机械的费用,这就需要根据租赁单据做出精准的核算并完善租赁管理制度,做到严格监管,控制成本数额。 4.5加强成本预算的编制 编制成本预算对于有效提升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充分发挥出潜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如此,编制成本预算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的保障。而要编制成本预算,首先要进行成本预测。成本预测为以后成本变动提供了判断的依据。所以在进行成本预测时,不能主观和盲目,一定要确保预测的科学合理。不仅成本预测要科学、合理,成本决策也要做到具有科学性。而成本预算是项目或企业在科学、合理的成本预测及决策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个时间段内的预算标准,不仅为电力企业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及生产提供了指导,而且为节约成本提供了举措。 4.6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和监督 成本管理工作中,要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和监督。因为项目成本的核算和监督是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要使成本分析和核算工作顺利开展起来,一定要保证成本计算工作的精准。为此,企业一定要加强成本核算和监督,不仅要找出并处理成本核算体制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要对成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加强对项目成员的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落实好轮岗制度,不仅实现项目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彼此之间还能够进行制衡,保证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 5结束语 电力企业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高电力施工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而且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所以在电力企业施工管理中,不仅需要优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流程,而且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知识技能培训。在电力企业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上要加强成本预算的编制及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和监督,确保成本工作顺利地开展,提高其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作者:林世文 单位:遂宁市江源实业有限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网投资建设始终保持较高增长水平。2009~2016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的年电网投资额合计维持在3400亿元以上。2016年,两大电网公司的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合计达109.1万km。电网投资建设的飞速发展对电力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工作有利于更好的保证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现阶段已经逐渐成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关键所在。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的施工现状,分析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要点,希望能为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电力工程;基础性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逐渐走向人们视野并且成为国民生活生产的支柱型产业。随着大量的电力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建设呼之欲出,基于此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现阶段是必然的趋势。此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生产所必须的能源之一,为了保证国民生活生产的需求必然促使电力工程项目的快速建设,大幅的提高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以及管理,从而保证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输电线路是电力工程项目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保证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所以有关输电线路的质量问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工作有利于更好的保证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现阶段已经逐渐成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关键所在。 2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电网覆盖全国各个角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存在诸多难点。第一点是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多,用电需求不断增大,对输电线路的施工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第二点是在输电线路路径的选择上,要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根据我国的土地开发模式。第三点是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会影响输电线路的施工进度。第四点是为了确保供电系统平稳运行,保障用户的用电安全,面对日益多样化的供电系统结构,输电线路要与之相适应。第五点是输电线路对输送和分配电能具有重要作用。输电线路是电力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电力企业要不断探究和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把控好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点 3.1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勘查设计 输电线路勘查设计是输电线路施工的前期工作,决定着输电线路的路径、施工条件和技术选择等等,输电线路勘察设计非常重要。制定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经费、技术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在设计输电线路路径时,要尽量将路径长度设计的最短,这样可以减少工作量,减少经费,加快施工进度,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性也更有保障,在进行输电线路勘查工作时,要挑选专业素养高的、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的完成勘查工作。输电线路施工的精准度十分重要,对转角、杆塔间距以及高度差的测量数据要很精准。这就需要一个理论知识强的测绘团队,测绘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要及时和工程设计人员进行沟通探讨,了解项目的设计意图和目标,这样测绘工作能顺利的开展,得到高质量的测绘结果。 3.2加强基坑开挖施工控制 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需要挖基坑和浇筑杆塔基础结构,也是输电线路施工的重点,这两项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首先要科学的选择基坑的位置,施工前要详尽地勘察基坑周边的条件,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下管道等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基坑最主要的开挖方式还是机械,人力辅助,如果遇到坚固的地质条件,还需要进行爆破。基坑开挖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3.3加强基础工程施工 基础工程建设是后面工程和整个工程的保障,基础工程的作用是支撑输电线路,抑制杆塔因外力发生倾斜,防止杆塔下沉,是输电线路施工的重点工作。基础工程的施工受施工位置的地质条件影响,施工难度、施工投资和工期主要受地质条件影响,基础工程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要严格审查图纸,如果出现疑点,要进行研究探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备措施。施工前,要根据施工技术标准选混凝土等原材料,并选取试件进行坍塌度试验,确保达到施工标准。施工过程中,首先是勘查岩土,与设计时的参考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偏差,及时调整,重新设计;查看基坑的深度偏差,如果偏差,采取措施填平,使基坑平整。组装立柱模板进行模板支护施工,用柱箍加固立柱模板,避免立柱模板发生移位或变形。 3.4加强杆塔工程施工技术 杆塔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地选择杆塔的类型和结构,选择杆塔要考虑成本、性能、输电线路进度和后期维修,综合考虑做到最佳。杆塔有耐张型杆塔和直线杆塔两种,如果运输条件差,施工环境跨越度大,铁杆是最佳选择,如果交通便利,施工难度小,那就选择混凝土杆或者钢筋混凝土杆。输电线路杆塔有两种组立形式,分解组立形式和整体组立形式。一般钢筋混凝土杆塔采用整体组立,要先在地面上组装,因为混凝土杆塔是平面结构,用焊接连接杆身,杆身比较重。 3.5加强架线施工技术 架线施工是输电线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输电路线安全稳定运行。张力展放和拖地展放是输电线路架线的两种形式,张力展放用机械牵张,架线方式成本低、效率高导线的质量好,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比较常用;拖地展放是线盘不动,人工拖动,此方法操作简便,易磨损导线,影响使用寿命。通过维持导地线的张力来保障交叉物之间的安全距离,这是张力展放架线方式的重点。输电线路的施工有几点需要注意:①大轮径的放线滑车可以减少磨损,所以尽量选取大轮径的放线滑车;②输电线路展放完之后,尾线留出合适的长度;③紧线施工过程中,为了让杆塔受力不会过度,要打好临时拉线,临时拉线打在张力方向反侧。 3.6光缆和塔脚优化控制 关于输电线路光缆施工,有相应的施工标准,施工前,先要检查光缆的质量和性能,严格按照相关说明进行安装。光缆施工在3km以内,光缆外径与盘卷外径比值为1:15。要求专业人员负责光缆的展铺和拖拉施工;分析施工区域的环境因素,根据坡度的大小调节杆塔的高差平衡,一种办法是增高,增高不行就在杆塔短脚位置进行挖方施工。在施工时,要注意光缆间的连接位置和打结问题、接头收揽方向和顺序。 3.7设备安装、调试,高压试验及验收输 电线路施工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安装各类警示标志和防护标志在输电线路上,还有检验变压器,进行高压试验,各项检验都达标后,出具试验报告并进行验收。 3.8检修工程施工技术 像台风、地震等恶劣的外部环境有可能破坏输电线路及器具,影响用户的用电,所以要有应急措施,及时做好检修工作,预判潜在的风险隐患,分析原因,及时制定解决方案,降低损失。 3.9紧线施工技术 ①把机动绞磨设备开启之前,需要首先更替收紧余线,复查关键流程,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异常情况。②着重注意分裂子导线的时机情况,在预设弧度的时候,应该降低转速,然后慢慢牵引,确保形体弧垂值都出现在观控当中。③在某一紧线段当中,应该先让观测弧垂值比设计的数值稍微低一些,然后让回松值略微大于标准数值,在导线固定之后在观测弧垂值,这样连续开展两次,然后再收紧,保证弧垂值在标准范围当中。④详细检查动机绞磨掌控当中双分裂导线的实际情形,并且要尽快开展调整,确保双分裂子导线弧垂值相同。在该流程当中,还应该仔细检查另外一根子导线的弧垂值。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做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电力工程能拥有一个比较好的质量,才能更好的长期的服务社会。所以在具体的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电力企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政府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求打击输电线路的破坏与偷盗现象,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来辅助电力企业更好地完成电力传输工作。另外在具的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要对必要的几个工作环节有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在输电线路施工结束后,还得对输电线路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护工作,以求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当加大力度规范电力工程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提升我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整体质量。 作者:何军 单位:国网黄冈供电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 摘要: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电力施工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实施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改善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节约施工成本,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益。本文将系统分析制约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论述加强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作用及其措施。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体制;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 电力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对象包括组织结构、生产流程、材料采购、质量成本、人工成本、安全成本和工程维修成本等。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的支持力度与市场经济的缺陷,内部因素是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本文将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加强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制约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因素 1.1外部因素的影响 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以及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缺陷。国家曾经针对电力施工企业颁布了七个管理办法,即《电力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电力工程设备成套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电力工程调试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电力工程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等,对电力企业的资质与规范管理提出明确的指导与要求,但是,这七种办法没有对促进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做出任何优惠政策扶持,国家对电力施工企业的项目控制监管范围过于狭窄,只倾向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监管,没有支持电力施工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缺乏详细的说明。另外,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优点是具有分配资源的功能。分配资源是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显示的优势,能够推动资源在各部门间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另外,市场具有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这是市场经济在微观方面显示的优势,从而推动电力施工企业从内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技术,加强管理,节省社会资源,降低生产消耗。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弊端,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单纯地依靠市场调节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问题而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市场经济的有效作用是以竞争为前提的,有竞争的情况下有时会导致垄断产生,对生产、销售和价格形成垄断,限制了电力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提高市场调节的效果。而且处于竞争中的小型电力施工企业会因为优胜劣汰的趋势而破产或者被兼并,导致收入与分配中的严重不均衡和两极分化现象,会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公平和安定。 1.2内部因素的制约 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的内部因素包括预算管理不够细致、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投资金额分配不当以及监理工程师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预算管理不够细致必然会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增加额外的造价成本。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一般分为两种现象,第一种是总量失衡,包括施工人员的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第二种是总量平衡,但是结构不匹配,例如监理工程师很多,但是施工技术人员不足。有效实施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项目成本控制,监理工程师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但是,部分监理工程师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意识不到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难免存在资源材料浪费现象,如果他们缺乏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不认真对待工作,必然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成本。 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的作用 2.1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在工程设计阶段中的作用 在工程设计阶段,实施成本控制的核心工作是控制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即控制工程的投资、质量和进度。在控制工作中,严格控制项目的设计质量,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的投资意图、需要的功能以及使用价值。此外,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会在设计过程中,正确处理所需要的功能、资金、技术和法规的关系,从而使投资科学化、质量高效化、进度合理化,提高项目的综合利益。而且,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会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计划以提高企业效益,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来减少企业的损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创新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控制人工成本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在项目实施阶段中的作用 项目实施阶段是实现工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中,加强项目成本控制能够对工程质量施以动态控制,保证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防止质量的安全隐患,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提供控制投资的信息,将施工阶段的控制和投资控制相结合,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利用资金和一切资源,还可以在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工期。 3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3.1制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 制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必须,合理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案,制定细致的控制管理策划,包括对全额、全员、全过程以及电力工程施工的所有资源、所有业务的管理计划。另外,在制定预算决策时应遵循基本的流程,构建预算管理体制基本流程图。做好出纳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账务管理、工资管理、物资管理,制定完整的电子报表方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质量。 3.2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 要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就要实施多元化经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调宽工作范围,将某些业务外包。 3.3合理分配投资资金 要合理分配投资资金,不能把资金倾向于某一项目的投资,要避免项目成本失衡现象,保持施工结构的平衡与完整。 3.4提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企业必须提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专业监理的能力,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必须符合标准,可以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工作,审查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设计方案,定期检查施工材料符合标准,能够坚持节约成本,保证质量的工作原则。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实施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促进电力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市场经济存在缺陷,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经营管理体制还需完善。因此,实施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制,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合理分配项目资金,提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作者:李曜东 单位: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探究 【摘要】伴随中国经济的增长,电力施工与安装项目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土建项目方面,其设计与建设技术也均显著提升。本文重点论述了在土木建设工程中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配合工作。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 引言 建筑项目具有牵涉范围广、牵涉内容多的特征,其由四个部分构成:①给排水工程;②通风采暖工程;③土建工程;④电力安装工程。电力安装项目与土建项目是建筑项目中较为关键的2个内容,并且在建设过程中,电力项目安装作业与土建项目作业会互相牵制,如果无法调节好两方面的作业工序,必然会妨碍两个项目的正常作业,进而让建筑项目的进度推迟。为此,在建筑项目作业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地调节好电力项目建设和土木工程建设,以此确保建筑项目建设的顺畅进行。 1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必要性 土建项目是国民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的保障,电力项目是国民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的推动力,促进其不断前进。土建项目与电力项目是互相影响、互相约束的,两者的密切协调能够大幅提升建筑项目的建设品质。土建项目与电力项目互相制约具体表现在,在土建项目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考量电力项目的诸多要素,能够使电力项目有充足的空间施工,让两个工程均能够高效进行施工。电力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土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加以科学设计、综合考量。 2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价值探讨 这是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工程安装,虽然同样不属于土木工程的范围,但它也提供能量的最重要的项目,国家的经济生产。而在接触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施工的安装施工是非常强的,同时,民用建筑施工中,为了使项目规划更合理,要有空间,在安装过程中电力工程方便,预定的设计,您需要安装电力工程科学与理性思考。在电力工程安装,电力工程安装应高度复杂的土木工程建设,规划出对电力工程基本掌握土木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保证电能质量,确保设计的科学性。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在上升趋势中,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县的基础设施,如电力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的协调状态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不高。在此基础上,加强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之间的合作,提高科学和电气工程安装的土建工程设计的有效性,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 3增强电气安装和土建施工之间的相互配合 将某个新建成小区的施工建设作为实例,对电力项目施工和土木建设作业协调的施工技艺加以具体论述,进而为电力项目与土木建设协同施工打下夯实的根基。基本信息:该小区建设规模为150亩,建筑总数为60幢,其中8幢20层的高层,52幢别墅。由于,本小区是城市发展规划的核心项目,为此对建设品质的要求相对要高。尤其是在土木建设与电气施工2个部分,更是该项目建设的重点。为此,在现实的作业过程中,此小区运用的是放射型输电模式,且由配电网引来380/220V三相四线电源,引到建筑第一层的总配电箱,之后再引到所有的用电点。接地系统运用的是TN-C-S系统,入户的地方零线接地,且配有单独的PE线,接地电阻不超过4Ω。 3.1设计准备阶段配合施工技术 为了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在设计阶段,双方人员负责电力工程的安装施工应进行通信,探讨问题的技术,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对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项目的顺利开展。自建设正式开始,电气工程人员安装需要与土建施工人员,要求配合施工图纸,一起讨论和审查,根据设计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冲突,通知对方要尽快整改,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的两个项目之间的技术矛盾。同时,电气工程安装人员必须详细了解施工设计图纸,熟悉施工方法、工艺等信息,尤其是在电力工程安装项目的影响,以防止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不利影响。 3.2主体砌体施工阶段 当混凝土的强度和强度满足要求时,拆除工作和砌体结构将开始。机电安装人员必须掌握土建工程的进度,密切配合土建、墙体等施工项目的建设。机电安装工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电力安装人员检查孔的位置尺寸是否正确,避免管孔的修复重新开放砌体完成后,检查预定的管道,管道畅通,半成品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措施,防止砂浆砌体建筑垃圾进入管道,管道堵塞。第二阶段,机电安装人员配合施工各种孔操作,如:配电箱、预留孔、空调、排水管、预留孔等。第三阶段,机电安装人员根据图纸要求,将墙体、管道、管线、管道安装并安装室内配电箱和开关箱板。第二阶段必须掌握详细的时间表以及砖石跟踪操作,以确保不会发生泄漏。第三阶段是与项目阶段合作最为必要的阶段,如果没有完整的水线和打灰饼,则不能按照工程图纸进行安装。没有电平直接导致开关,插座面板高度不同于绘图,并且不均匀的高度也被安装。没有灰色蛋糕会导致插座面板和开关保持与墙的水平。 3.3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安装阶段配合工作 在做变电站接地检测的时候,土木建设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指引与全面监督。在作业过程中管控好电力项目施工水准,确保接地网电阻达标。电力项目施工人员与土建作业人员一同做好电气设施的前期准备,将所有的配电站和主楼进行连在一起。土建作业人员应当依据接地网对地面进行标记,当供电之后地面电网不达标,应当采用紧急举措。电气作业人员为电气设施的安装做好准备工作,协助其他工序顺利施工。另外,必须要在电气工作者的引导下实施室外调试,采用与电气安装相一致的作业计划。 3.4电力项目建设与土建作业中装修环节配合工作 首先安装电力设施,检查预留口和作业设计要求符合与否,能够确保后续正常运用,然后进行抹灰作业。喷完涂料、上完漆以后,在装设电气设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土建施工成果,尽可能不对墙体产生不良影响。然后把每一个电气设备装设完毕后,进行科学保护,防止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妨碍工程进度。最后进行墙面作业,由于一些的后期部分施工对装饰层进行了破坏,一定要及时补救墙面。 3.5电力工程安装施工收尾环节的配合施工技术 在电力工程即将完工时,应当让土建技术负责人与电力工程技术负责人一同检验土建作业和电气设施装设情况。另外,应该组织土建作业人员统一修理由于电力设施安装亦或别的要素而受损的土建基础设施,而且,还应该重点处理电力设备装设过程中的每一个配电间与主控制室,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达到有关规范。 4结论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的安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建设当中的重要内容,假如安装的电气工程与民用建设合作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要对电力工程安装过程当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安装与电力项目的建设。通过工程实践可以证明,建筑电气安装的施工与土木工程施工是至关重要的,实现电力安装工程的有序发展,技术人员要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对整个的项目有着很好的理解,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作者:章能 单位:湖南省超高压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建设高压电缆敷设安装施工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对供电质量及安全有了新的要求。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高压电缆安装占有重要地位,高压电缆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供电质量。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应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及条例对高压电缆进行安装,以此保证工程施工与管理有效进行。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管理;高压电缆敷设安装 随着人们对供电需求逐渐增加,使得高压电缆的应用日益普及,安装范围也逐渐广泛,因此为迎合科技时代的具体要求,电力设施安装人员应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设计安装方案及电缆排列,同时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管理,督促电力设施安装人员高效完成安装工作。本文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力建设过程中高压电缆敷设安装施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保证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1电缆敷设的安装方式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高压电缆敷设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安装方式,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①直埋敷设方式。直埋敷设是电缆敷设中较为简便的一种施工方式,在进行直埋敷设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电缆沟的深度与结构,深度应大于等于0.8m且电缆沟底部要进行夯实工作,同时还要注意施工环境,由于直埋敷设方式对周围环境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施工环境,避免因环境问题给施工质量带来影响,这种方式通常被应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缆安装。②电缆沟敷设。电缆敷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是电缆沟敷设,该种方式需人工建设电缆沟同时将金属支架预埋在电缆沟内部。在进行电缆沟敷设施工时,应注意将低压电缆和高压电缆设置在不同的电缆沟内,且要控制电缆与电力电缆的设置位置,尽量安放在不同电缆沟两侧,若只能同时安放在一侧,需要将电力电缆设置在控制电缆上方与金属支架间距为1m的位置上。③电缆排管敷设方式。在电缆敷设过程中,对于电缆排管敷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a.应将铅丝从管内穿过,然后将相应电缆拉入管内;b.在施工阶段,应格外留意穿插电缆过程,应使用PVC过度防护套再拍关口对电缆进行保护,防治电缆受到刮伤保证电缆安全。④电缆架桥。目前,电缆架桥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快捷、耐腐蚀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机械军工等行业,而在建筑工程方面仍处于初级萌芽阶段。 2对电力工程建设中高压电缆敷设安装施工与管理的具体分析 2.1施工方面分析 2.1.1电力电缆敷设 充分了解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结合这两要素对电力电缆走向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丈量获取的路径长度决定生产电力电缆大小,通常要预留出1~2m的长度,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挖掘电缆沟,挖掘电缆沟时应注意角度,应进行垂直开挖、两侧按比例放坡的施工方式,方便后期回填工作。 2.1.2电缆的牵引敷设 ①应使用搅磨机械进行牵引放线工作。人为按照电缆长度拖放出一根牵引绳,通过滚轮送至电缆盘处,运用电缆拉帽将牵引绳与电缆进行连接,使得电缆绳受力过渡到电缆保护套上,然后对电缆拉帽与卷扬机进行连接,利用机械动力使电缆在预设滑轮上滚动,完成牵引绳展放工作。②制作电缆牵引头。由于电缆受皱折波浪式铝外壳保护,使得电缆的安装过程受到一定阻碍,为了保证电缆不受外力破坏,通常采用强度和安全性较高的电缆机械拉帽,充分保证电缆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此外,在加大转向弯曲半径、匀放多组滑轮车进行减小侧压力的同时应安排专人配合厂家对安装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安装工作顺利完成。以某110kV电缆敷设安装工程为例进行探讨研究。电缆线路约5km长,在整个安装线路中有五处要穿越顶管,电缆外径约10cm,共需制作14个接头,其中中间接头12个,室内外接头各一组。根据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输送机,可输送电缆外径为8~11cm,同时配备分控箱及总控箱,进行人控拉力展放工作时配置拉力为1t的牵引机选择5轮液压式电缆放线架再配置滑车20个、转弯滑车10个,井口配置四轮滑车,然后按照相应的工作顺进行施工,首先清理好电缆沟、排管内的杂物,决定好电缆排列顺序及走向,利用牵引机对电缆进行展放,再使用输送机控制电缆走向,为避免电缆外套受损应制作专用橡胶垫底对电缆进行保护。 2.1.3电力电缆安装施工要点 在进行电力电缆安装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安装之前应对电缆质量充分检查,查看是否有受潮现象,可使用火烧法或油浸法;电缆不宜进行大角度弯折,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电缆外径的10~20倍;在电缆需要通过有震动或承受压力的地段时注意进行穿管保护,使电缆垂直在距地面2m至地面以下0.2m之间;在直埋电缆徐璈要与道路、铁路交叉时,所穿保护管应伸出1m左右的距离。 2.2管理方面 2.2.1充分做好事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电力电缆安装施工前,首先应根据施工图纸,对到货电缆的长度进行审查,查看电缆规格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定货长度的要求。在进行敷设工作前,应对电缆沟及排管内部进行及时清理,以防止沟内排管内的碎石、硬块等坚硬的物质对电缆外层保护造成伤害,同时应准备好照明通讯设施,根据具体地形布置好合适的牵引机、电缆输送机以及电源箱。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如遇到电缆线路过长分区较多的状况,应采用“先中间、后两边”的施工顺序,为后续接头安装工作的打下良好基础,减少因电缆长度误差给电力电缆安装施工带来的施工困难。 2.2.2对安装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在电力电缆敷设安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缆长度及排列顺序、拐弯转角及上下竖井等问题。对于口前高压电力电缆的安装,施工方主要有三种方式:机械敷设、人工敷设及人工机械结合,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安装方式。由于现场地形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环境多变,在进行口前作业时大部分施工单位会采用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敷设方式,即头部牵引技术,通过利用多台电缆输送机同步对电缆进行输送工作,然后人工对电缆的展放工作进行调整。在电缆进行敷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输送机在输送电缆时要同步进行,在输送机控制箱转弯处及牵力向上时须有专人监控同时保持通讯畅通,防止因输送机工作不同步引起的电缆受力变形。在隧道上进行电缆敷设工作时,应注意由热胀冷缩引起的电缆上隆或下滑现象,应采用蛇形敷设法对高压电缆进行安装,防治因电缆错位移动造成的保护套损伤现象,保证电缆施工顺利完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电缆线路的支持,只有充分保证高压电缆安装工程顺利进行,才能使确保电力在输送过程中安全无虞,为社会生产提供不竭动力。因此,国家应重视高压电缆敷设安装工作,以保障人们用电安全畅通。 作者:曾超 周铁 单位:湖南宝源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浅析 【摘要】电力设备的安装工程,是指工程项目逐步落实的阶段性过程,因此,此阶段对产品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电力设备工程进行严格的监控,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设备安装的质量。本文针对如何管理把控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如何选择设备所需裁量,人员分配等相关技术及管理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力设备;工程安装;产品质量 引言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较为复杂,对质量的把控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设计、工艺、操作、措施等多个相关层面。在电力设备安装的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细微的波动或差异,否则将对产品质量造成事故性的影响。此外,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如发现问题在进行拆卸,将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并且对电网运行、工作人员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性形成危害,由此可见,电力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把控的重大意义。 1对电力安装工程形成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 1.1人为因素 人工是电力安装工程的执行安装因素,人工的工作过程,对整体工程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每一位电力安装工程中的人工环节,都对工程结果的质量有着直接、间接的影响,因此,着手提高人工素质对提高整个工程质量有重大的作用。 1.2施工材料因素 工程质量的基础,在于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工程质量达标,首先要对施工材料质量是否达标进行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达标,才可创造出正常的施工环境。在电力安装工程中,施工材料用量大种类多,如施工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将对整体电力安装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是有效提升、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1.3施工方案因素 施工方案对于整体工程而言,是直决定工程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控制能否实现的因素。错误的施工方案,往往会带来进度减缓、投资增大、质量不合格等相关影响。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从技术、组织、管理、操作等相关方面全面考虑,以达到经济合理、操作方便,符合工程质量等方面为目的,制定出提高进度、控制成本、施工步骤完善的施工方案。 1.4工程机具设备因素 机具设备在电气安装工程中,起到施工生产的作用,机具设备的全面质量优劣,会直接对整体工程大部分工程步骤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机具设备质量把控,也是电力安装工程至关重要的关键点,对于机具设备质量要求,应当参考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维护修复是否简便等相关条件选择。 2电力安装工程质量把控建议 2.1对施工人员筛选及培训需严格 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产品质量有相对的意识,对于管理流程、工程质量把控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因此,对于整个电气安装工程而言,施工人员的筛选及培养显得及其重要,因此,依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应当使施工人员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为用户考虑、社会及企业效益、预控为主、数据代表成绩。另外,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要着手技术操作是否熟练、可操作技术是否全面及技术更新,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培养工作组织,技术指导相关能力。 2.2材料质量及设备质量把控 对于材料及设备质量的把控,首先需要对采购人的产品质量认知培训,采购人员需要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对采购物品质量有相对的坚定能力。另外,对于采购人员的全方位素质也应当培养,确保工作过程中不出现人工事故。 2.3施工阶段质量强化监控 施工阶段是实现工程设计方向的最终途径,对于工程产品质量以及工程项目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实现阶段之一,因此,强化对施工阶段的监控,将对整体施工工程实体形成,有良好的帮助。例如:对于资源投入、条件质量、生产过程等多方面都起到垫基的作用。 2.4着手提高质量把控水平的管理 质量的控制欲技术层面的因素密切相连,而技术因素除了人工技术水平以外,还对装备、检测技术、数据等相关。作为一个工程,要保证质量,首先就要提高质量的水平,相关应当向新工艺、新技术方向着手发展。对于把控的制度,也应当严格化,对于工人的技术素质等需要不断的更新培训,以此来确保工程产品结果的质量。 2.5关于监理目标及责任制定 监理的目标、进度机会以及人员物料等计划,都应带按照工程规定来严格制定,必须使监理明确清楚自己责任以及目标。如监理必须清晰工程每个步骤、每个设备及设备部位、各阶段的质量等标准,对于验收成果也要有清晰的规范。 3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步骤及标准 3.1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准备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阶段中,首要的是施工准备,准备标准包括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场地准备、工作人员准备、机具准备等。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工作人员施工前对工程图纸审查,确保对工程意图的特点、意图及步骤清晰明了,对工程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出相对应的合理解决方法,以此来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结果。 3.2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材料准备 因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材料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工程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都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来进行采购,并要有相关合格证书,对于材料的领取制度,也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实际工程进度能够满足期望进度。 3.3人员准备 工作人员需有合格技术水平、技术素质及人员素质,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审核,必须严格制定及执行,要求确保人员技术能够满足工作进度,人员素质能够保证工程质量是否达标。 4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设备安装标准 4.1电力相关设备安装 电力设备安装时,应当先由相关工作人员对设备开箱做好检查及记录,检查标准为:高低压开关柜是否对应工程要求型号、数量是否齐全、部件是否出现损坏等相关合格标准。设备检查完毕后,需要对设备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应当减低不必要的震动,如可以使用木箱等装载器具放置,减低设备受损伤的概率,搬运过程中,物件倾斜角度应当保持在15°。 4.2配电室管道安装标准 管井施工主要步骤分为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工程。在实施土方工程中,应当对管井及管埋入的大小及位置,进行严格的检查;钢筋工程应当选择表面光滑且无污垢的钢筋材料,对于钢筋焊接施工人员必须要求有相关从业资格;模板工程需要确保,模板在施工完成后不会出现弯曲的现象,拼接不会出现漏浆;混凝土需要避免漏振等现象,应当注意分层下斜、分层捣实等相关步骤的实施。 5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质量措施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的标准控制,也是对工程整体质量有间接的影响。在繁琐且长期的工程中,工人的安全问题,也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如出现人员受伤等相关现象对财力、工期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对工程质量是存在极大的隐患,而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人员常处于高空等(如图1所示)危险条件下工作。因此,工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必须要重视,必须严格、全面的为工作人员的安全考虑,制定出合理化、符合施工现场条件的最佳安全方案,以此来确保工程的建设能够顺利开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结果。所以,应当有相关人员给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措施培训,培训内容必须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自我保护能力、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能力,是工人行为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 6结语 电力行业的发展,使整体电力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对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电力设备安装企业,如想在行业竞争中出类拔萃,对于加强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管理控制就是必须落实。因为,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庞杂,施工过程必须需要认真落实。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材料、方案、设备、人员安全等等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当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极易导致施工中断,甚至对工作人员的生命产生威胁。所以,工程质量的达标,一套合理可执行的质量管理措施是必备步骤。 作者:张弘 单位:合肥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浅析 【摘要】电力设备的安装工程,是指工程项目逐步落实的阶段性过程,因此,此阶段对产品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电力设备工程进行严格的监控,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设备安装的质量。本文针对如何管理把控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如何选择设备所需裁量,人员分配等相关技术及管理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力设备;工程安装;产品质量 引言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较为复杂,对质量的把控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设计、工艺、操作、措施等多个相关层面。在电力设备安装的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细微的波动或差异,否则将对产品质量造成事故性的影响。此外,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如发现问题在进行拆卸,将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并且对电网运行、工作人员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性形成危害,由此可见,电力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把控的重大意义。 1对电力安装工程形成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 1.1人为因素 人工是电力安装工程的执行安装因素,人工的工作过程,对整体工程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每一位电力安装工程中的人工环节,都对工程结果的质量有着直接、间接的影响,因此,着手提高人工素质对提高整个工程质量有重大的作用。 1.2施工材料因素 工程质量的基础,在于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工程质量达标,首先要对施工材料质量是否达标进行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达标,才可创造出正常的施工环境。在电力安装工程中,施工材料用量大种类多,如施工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将对整体电力安装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是有效提升、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1.3施工方案因素 施工方案对于整体工程而言,是直决定工程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控制能否实现的因素。错误的施工方案,往往会带来进度减缓、投资增大、质量不合格等相关影响。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从技术、组织、管理、操作等相关方面全面考虑,以达到经济合理、操作方便,符合工程质量等方面为目的,制定出提高进度、控制成本、施工步骤完善的施工方案。 1.4工程机具设备因素 机具设备在电气安装工程中,起到施工生产的作用,机具设备的全面质量优劣,会直接对整体工程大部分工程步骤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机具设备质量把控,也是电力安装工程至关重要的关键点,对于机具设备质量要求,应当参考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维护修复是否简便等相关条件选择。 2电力安装工程质量把控建议 2.1对施工人员筛选及培训需严格 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产品质量有相对的意识,对于管理流程、工程质量把控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因此,对于整个电气安装工程而言,施工人员的筛选及培养显得及其重要,因此,依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应当使施工人员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为用户考虑、社会及企业效益、预控为主、数据代表成绩。另外,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要着手技术操作是否熟练、可操作技术是否全面及技术更新,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培养工作组织,技术指导相关能力。 2.2材料质量及设备质量把控 对于材料及设备质量的把控,首先需要对采购人的产品质量认知培训,采购人员需要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对采购物品质量有相对的坚定能力。另外,对于采购人员的全方位素质也应当培养,确保工作过程中不出现人工事故。 2.3施工阶段质量强化监控 施工阶段是实现工程设计方向的最终途径,对于工程产品质量以及工程项目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实现阶段之一,因此,强化对施工阶段的监控,将对整体施工工程实体形成,有良好的帮助。例如:对于资源投入、条件质量、生产过程等多方面都起到垫基的作用。 2.4着手提高质量把控水平的管理 质量的控制欲技术层面的因素密切相连,而技术因素除了人工技术水平以外,还对装备、检测技术、数据等相关。作为一个工程,要保证质量,首先就要提高质量的水平,相关应当向新工艺、新技术方向着手发展。对于把控的制度,也应当严格化,对于工人的技术素质等需要不断的更新培训,以此来确保工程产品结果的质量。 2.5关于监理目标及责任制定 监理的目标、进度机会以及人员物料等计划,都应带按照工程规定来严格制定,必须使监理明确清楚自己责任以及目标。如监理必须清晰工程每个步骤、每个设备及设备部位、各阶段的质量等标准,对于验收成果也要有清晰的规范。 3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步骤及标准 3.1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准备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阶段中,首要的是施工准备,准备标准包括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场地准备、工作人员准备、机具准备等。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工作人员施工前对工程图纸审查,确保对工程意图的特点、意图及步骤清晰明了,对工程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出相对应的合理解决方法,以此来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结果。 3.2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材料准备 因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材料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工程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都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来进行采购,并要有相关合格证书,对于材料的领取制度,也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实际工程进度能够满足期望进度。 3.3人员准备 工作人员需有合格技术水平、技术素质及人员素质,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审核,必须严格制定及执行,要求确保人员技术能够满足工作进度,人员素质能够保证工程质量是否达标。 4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设备安装标准 4.1电力相关设备安装 电力设备安装时,应当先由相关工作人员对设备开箱做好检查及记录,检查标准为:高低压开关柜是否对应工程要求型号、数量是否齐全、部件是否出现损坏等相关合格标准。设备检查完毕后,需要对设备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应当减低不必要的震动,如可以使用木箱等装载器具放置,减低设备受损伤的概率,搬运过程中,物件倾斜角度应当保持在15°。 4.2配电室管道安装标准 管井施工主要步骤分为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工程。在实施土方工程中,应当对管井及管埋入的大小及位置,进行严格的检查;钢筋工程应当选择表面光滑且无污垢的钢筋材料,对于钢筋焊接施工人员必须要求有相关从业资格;模板工程需要确保,模板在施工完成后不会出现弯曲的现象,拼接不会出现漏浆;混凝土需要避免漏振等现象,应当注意分层下斜、分层捣实等相关步骤的实施。 5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质量措施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的标准控制,也是对工程整体质量有间接的影响。在繁琐且长期的工程中,工人的安全问题,也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如出现人员受伤等相关现象对财力、工期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对工程质量是存在极大的隐患,而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人员常处于高空等(如图1所示)危险条件下工作。因此,工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必须要重视,必须严格、全面的为工作人员的安全考虑,制定出合理化、符合施工现场条件的最佳安全方案,以此来确保工程的建设能够顺利开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结果。所以,应当有相关人员给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措施培训,培训内容必须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自我保护能力、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能力,是工人行为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 6结语 电力行业的发展,使整体电力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对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电力设备安装企业,如想在行业竞争中出类拔萃,对于加强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管理控制就是必须落实。因为,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庞杂,施工过程必须需要认真落实。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材料、方案、设备、人员安全等等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当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极易导致施工中断,甚至对工作人员的生命产生威胁。所以,工程质量的达标,一套合理可执行的质量管理措施是必备步骤。 作者:张弘 单位:合肥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认识高压输电线路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质量控制,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高压输电线路的有效运行,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障电力工程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关键词: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 正文: 1.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工作的分析 1.1管理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量不断增加,国家也加大了这部分的研究,对于电力的输送方面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并不断加强质量控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电能输送过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都在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并有效的结合施工工艺,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加强高压输电电路施工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进度,有效的控制成本,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力工程属于劳动型,密集型的工程,为了更好的促进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需要不断的进行施工总结,从而能够更好的判断施工目的,即提高施工质量,不断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1.2管理原则 对于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需要在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有效明确施工人员责任和义务,合理的落实相关责任和施工分配,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施工管理工作质量。不仅如此,在开展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的原则,即应将“安全为首、预防为主、综合控制”作为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工作的原则,同时重点加强安全质量问题,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施工安全。 1.3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 1)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时候施工组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各个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工作。2)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对于一项工程具有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其能够有效的确保施工管理过程的顺利开展,防止引发一系列问题。另外对于这个过程需要重点明确施工质量要求,同时对于施工进度方面还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其母的。3)施工培训。在工程开始之前,需要重点加强相关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参考使员工熟练的掌握相关技术,并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施工质量。 2.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 2.1基础施工管理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其中的基础部分主要是承担线路中的荷载,确保基础以上的荷载能够有效传递到地基中,更好的确保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基础工程质量的达标情况直接影响着输电线路的安全,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基础型式主要有掏挖式基础、板式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灌注桩基础等,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选择,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后续工作的开展。在进行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时候,被广泛应用的是人工挖桩基础,对于该技术施工难度比较大,工艺也相对简单,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人工挖孔成型,同时根据图纸的要求进行,在进行挖孔的时候需要设置护壁,护壁混凝土通常范围控制100~150mm,每节的高度范围控制在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桩身是一样的。基坑主柱在进行挖掘的时候为了有效的确保桩垂直度,在每挖3m后,需要在坑的中心吊一垂球检查中心位置、垂直度及主柱直径一次。目前桩位的偏差范围是控制在五毫米左右,垂直度的偏差是在百分之零点五左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的高压输电线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经过很多的复杂地形,对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土质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并做好相关施工记录,确保基础施工能够满足相关条件。 2.2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施工 在进行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施工的时候会将其分为两组,即整体组立施工和分解组立施工。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包括:(1)进行设备的选择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主要是起吊设备、绳索规格、起吊方案的选择及起吊现场的布置等。每个施工都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其是符合相关相关法律法规的,当厂家的规定和国家的标准出现差异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国家规定进行,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工程有效开展。(2)在起吊杆塔的时候需要缓慢的进行操作,有效的防止出现杆塔倾倒现象。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变形情况,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可以选择使用双观点的方式,从而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确保挂点和设计的位置统一,防止出现大的偏差情况,确保工程的质量。(3)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杆塔组立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特殊现象,例如组立角钢塔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尺寸误差,不能正常进行安装,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和加工单位联系,解决问题。 2.3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防护控制 当完成工程后,根据合同相关要求做好保修工作,例如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前,需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路线的防护。目前主要是从以下几点进行防护,即:山体滑坡、基面回填土沉降、塔位地面变化(结构变形);耐张、转角塔超偏、塔材失盗、螺栓松动;在整个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另外还需要不断的开展优质服务,提高质量整体水平。总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在电力系统中的意义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怎样保证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作者:张博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 【摘要】针对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管控相关问题,从人工成本控制现存问题入手,做了简单的分析,提出采取加强人工成本精细化控制、完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等措施,来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效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 在智能电网建设与新时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电力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基于发展角度,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不断地加强成本管控,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人工成本内容概述 从人工成本构成角度来说,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福利待遇费用、保险费用等。人工成本效益衡量,主要是利用人事费用率与劳动分配率等指标。落实到实际,电力施工企业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人工成本控制,以实现稳定发展。 2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现状 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存在着以下问题:①管理方法落后。在市场环境下,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若不加快成本管模式创新,依旧延续传统的管理方法,则难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②管理意识薄弱。部分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开展人工成本控制,采取事后总结的方式,不注重事前与事中管控,极易产生无效人工成本,影响企业盈利能力。③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部分管理人员认为人工成本控制是财务部的工作内容,对本部门人工成本控制不重视,使得人工成本控制工作效率低下[1]。 3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策略 3.1充分利用政策优惠 随着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的全面落实,各地政府不断推出优惠政策,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其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的利用政策优势,利用营改增政策优惠,控制人工成本,同时要及时掌握政府对于减轻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社保负担与住房公积金负担等政策,以便能够通过政策降低人工成本压力。这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跟进各项政策实施情况,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由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营改增优惠政策的研究,力求在确保职工利益的前提下,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以减少不良影响,避免采取不当的控制措施,引发企业内部恐慌。 3.2创新管理制度 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加强管理力度。为了能够企业自身的效益,保障职工的利益,稳定企业生产经营,电力施工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管理到生产各环节,加强技术改进,强化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会计信息、资金、物流的控制。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及时掌握财务情况,合理的预算财务业绩。同时需要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基于企业工程项目资金运用情况,来制定管理制度,以确保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实现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加强对各项支出的管理力度,保证每笔资金的利用均有相关人员负责,做好层层把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各项支出均合理合法,实现依法治企。 3.3推行精细化管理 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要加强责任成本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责任体系,采取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将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分为横向与纵向管理目标,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对应的施工项目,或者分解到项目经理部,实现纵向分解。将目标成本分解到企业各职能部门,实现横向分解,形成全方位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来转变以往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对强化人工成本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引进科学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存在的人工成本控制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提高管理效率。 3.4完善并落实人工成本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要健全人工成本管控体系,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将人工绩效考核制度纳入到人工管理管控体系内,通过加强人力资源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效率,同时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职工能够始终和企业保持相同的奋斗目标,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效率,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职工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与人工成本控制的效果,因此需要企业管理者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此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4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需要有效协调与平衡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在不伤害职工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人工成本控制,力求实现双赢局面,为企业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同时获取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蒋美兰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衡阳供电分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工程已引入了大量的新型科技。有着那些新科技的帮助,极大地促进了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进程,而且使得我国的电力发展更加迅猛。然而,有优势必然也会有劣势,在电力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比如,施工中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就受到了大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仔细探究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以求能将这些问题连根拔起。如此一来,便能很好地为我国电力工程的自动化建设铺平道路,打下稳定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 引言 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已基本温饱无虑。各企业随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代,所以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是如今势在必行的事情,它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企业的生产水平[1]。电力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网络工程都密切相关。然而由于我国发展时间起点较晚,一味追求速度,导致我国目前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存在多种问题。本文作者结合电力工程全局来看,指出了各个相关问题,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措施。 1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几点问题 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逐步积累经验。只有经验的递增与科技的进步两两相结合,才能使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然而,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工程自动化项目不断地增多,那么紧接着又会给电力工程建设与施工管理带来难题。当然,最终影响到的,还是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本身上。电力工程的自动化项目之所以会急速增多,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也正处于蓬勃发展中。而且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大大增加了电力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技术性[2]。在这样子的高要求下,若还能保证施工质量,是非常艰难的。我们都知道,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质量的变化,如果有多个工程项目需要同时完成,那么每个项目的完成质量必然会不如专心做一个项目后的完成质量。如此,便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情况。如今,电力工程的自动化项目已增加到了空前的数量,这给设计单位与承建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这样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这样一来,设计单位所给出的设计方案就很有可能不会那么的详细,很多细节都模棱两可,会给施工现场带来安全问题。同时,还会使建设质量大打折扣。为了能满足企业对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设备的需求,那些设备生产企业就会扩大生产量,生产量的扩大直接导致了生产质量的降低,面对庞大的设备数量,生产单位中的质量检测者不可能对每一个设备都做到巨细无遗的检测,必定会有次品的出现,影响施工质量。这样的话,承建企业就会将责任落在设备生产商的身上,阻碍了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3]。一个好的电力工程,就一定会有一套高水平的自动化施工管理措施,然而任何问题都会影响管理效果,管理水平的低下,既不利于开展工作,又容易忽视某些安全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2应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监督 质量问题,不论在任何建设工程中,都是需要被重视的一点,当然包括电力工程中的自动化建设。在该建设中,需要对各个设备的质量都进行严密的质量检测,同时这也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部分。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环节是由管理质量与管理方案等来组成的,像这样一套综合的管理手段,能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对施工建设也有极大的正面影响。在进行施工管理时,需要对质量管理这一环节的工作进行正确规划,并且要对质量管理引起极大的重视才行[4]。所以说,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时,首先应善于利用法律手段,以法律为基础进行工作。除此之外,还需结合建设合同及工程建设安全性等相关文件来展开管理工作。这样的做法才是严密的,才能确保高质量。另外,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和工作水平也有待提高。优秀的管理人员能确保电站机组在第一次就成功点火,并且能顺利持续运转。而且在电厂管理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该机组,这样便能提高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除了法律政策、工作手段之外,一个高质量的施工管理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帮助。当然即便如此,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仍旧会出现不少棘手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监管机制,利用监管的方法对那些突发问题进行探究研习,分析其原因所在,并且时刻监测管理水平有无达到标准,以便能够及时作出改善。这样有目的地去工作,也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并且自动化建设质量也能有所提高。充分处理好管理与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处理好管理与质量间的关系问题并认识到其相互存在的重要性,是工程能更好发展的前提[5]。但由于在现实中,企业总是把管理与质量两者间进行位置交换,误以为质量管理比质量更重要,导致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又会增加质量管理的麻烦,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实到实处,反而影响到了电力工程的发展。 2.2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包括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体局势有着很好的掌控。电力工程建设这一项目,会有一个招投标时期。如果有哪个企业愿意投标的话,那么就需要按照电力工程建设的要求来做事,要仔细准备建设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等,之后还需对这些材料进行周密的计算并建立起一套材料管理方案[6]。另外,还需要设计出工程建设的方案,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最后,要结合以上的材料准备、方案设计等来预算出该工程所需要的成本,并对该成本进行相关的管理措施。在一个初步的成本预算形成之后,就需要对该成本进行分析探究,将所得成本细微化来看其合理性,以保证在施工质量较高的前提下,还能做到成本的恰当管理。 2.3对安全性管理给予一定的重视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和高特殊性的工作,施工人员不仅涉及到带点作业,有些甚至还需长期处于高空中来施工,可想而知它的不安全性是有多高。所以说,为了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企业需要对施工的安全管理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这不仅有利于施工人员,而且也能在确保施工管理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施工质量。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安全性也相应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其实非常有利于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施工管理,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有多重要[7]。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仔细勘察施工环境,在发现有安全隐患时,必须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能因施工时间短缺而将问题搪塞过去。这样才能使其安全性得到应有的保证。 2.4建立科学统一的自动化运用系统 外在环境对于电力工程自动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将目前的各种先进技术都运用进去,进而实现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目标。在测试、开机、运行等各个环节都以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来完成。并且还需要将这些先进的设计思想都用在实际的管理系统中,能最大程度地完成系统的开发利用,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3结语 如今,电力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发展中,而且其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然而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样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仍旧存有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亟待于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能使施工更加有效,才能使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发展继续向前进。 作者:牟兵 单位:国网四川荥经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管理的对策 摘要: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为国家基础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电力工程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不仅工程难度加大,对技术的和安全的要求高,工程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多。据调查发现,目前由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不规范而引起的事故,越来越多,给施工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安全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安全性得以保证的基础,要防止出现安全问题,确保电力资源的稳定运输,就必须强化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落实好技术管理规范对策,提高施工安全意识,促进电力事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对策研究 早在1995年,我国电力行业就出台了有关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工作的《电力法》,以规范的形式提出行业在产、输中的安全责任。现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对工程施工进行安全技术管理,进一步强化《电力法》的内容,将安全生产技术放在第一位,才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电力工程施工对技术难度的加大,我国一些施工方不太注重技术管理,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严重制约着电力部门经济效益的提高。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的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制度实施技术管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护好施工的安全。 1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进行分析 强化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的管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明确技术管理的内容,它主要包括送变电工程安全技术、输配电工程安全技术、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以及电网工程安全技术等等。作为基础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具有风险性大的问题,必须把握好关键环节,与周围环境相结合,落实好安全管理。特别是电力施工很多要进行高空作业,这就需要防止施工出现危险问题,加固好模板,把握好关键的环节,在施工中做好安全防护。 2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一般的工程施工不同,电力工程施工的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经常参与野外训练,并且会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无形中加大工程的施工难度。同时,工程在建设中也存在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国很多人员伤亡都是由于安全技术管理问题引发的。 2.1对安全技术管理重视度不高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电力工程施工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时候并不是技术原因,而是由于施工人员缺乏重视度,忽略了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执行技术手段而引起的。 2.2技术人才匮乏 电力工程施工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但是很多企业在实际作业中却常常忽视人才的重要性,有些施工人员需要身兼数职,或者有一些不懂技术的工人参与施工过程,导致安全技术管理流于形式。 3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管理的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内容提到的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多角度的落实管理,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水平。 3.1加强安全教育,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安全技术管理 电力行业要通过内部妥全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对施工妥全技术管理培训、安全技术要点掌握、特殊施工环境安全技术管理知识学习等方式,提高全体职工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双思想上重视妥全技术管理,时刻绷紧头脑中的妥全绳,彻底摒弃对妥全技术管理的淡薄观念和浮躁思想,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管理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和高度重视的妥全头脑,只有这样才能从主观意识上确保安全枝术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 3.2培养专业的安全技术管理队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推广,要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解决技术难题,就必须建立专业水平高的技术管理队伍,广泛使用新材料、新工艺,逐渐提高整个技术管理团队的水平。对此,电力工程承包商要组建一支高素质队伍,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技能,强调安全技术与管理的协协同发展,聘请专业人员对技术操作进行全面的指导,从而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安全施工、文化素养高的施工队伍,将安全危险消除与萌芽阶段。 3.3落实岗位考评,确保安全技术管理应用到实处 一直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行业单一管理的影响,电力行业岗位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这就造成了安全枝术疏于管理,因此电力行业要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管理经验,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在用制度约束人,用考核调动人的基拙上,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枝术管理提供有利保障。 4结语 “安全第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枝术管理是确保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电力事业要健康发展、电力工程要安全保证,都要坚持安全生产,保证技术管理科学、到位。也就是说,电力工程施工必须推广安全技术管理方针,制定健全的制度体系,规范严格管理,减少人员伤亡,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黄伟 单位:国网四川邻水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施工工程论文: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技术初探 摘要:如今,社会实现了高速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活动需要更多的电力资源,因此,我国电力工程也在不断改善。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对电力系统起到决定性作用,电力工程在施工中完善其质量非常的必要。本文探究电力工程配电网架空线路的施工,从而可以更好地采用相关的技术,更好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 关键词: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施工技术 正文: 1敷设电缆与接地工程 在电力工程施工前,施工部门应该对电力施工图进行检查,对施工工程的设计思路有充分的了解,并且了解施工的主要特征,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各项操作,如果在施工中存在问题应该进行及时的解决,防止工程在施工后期出现各类问题。确保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施工中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在进行电网敷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埋设深度的确定,一般深度要大于0.7米,在电缆设计的过程中,弯曲的半径应该比电缆本身高15倍。电缆的牵引一般采用机械施工的方式,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施工的速度,施工的素质一般控制在0.25米每秒,而且电缆的长度要有合理的控制,电缆的长度应该小于50米。在进行机械施工的过程中,在牵引运行中,要控制好力度。电缆施工的过程中,要控制好电缆和热力管道之间的距离,二者之间的距离应该在0.1米以上,两边厚度也应该控制在0.05米以上,然后再采用保护层进行覆盖。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电缆被地表车辆等过大的压力破坏,而且电缆覆盖的保护层可以运用材质比较坚固的盖板,也可以采用红砖的方式。在填坑的操作中,填充物中不能混入其他物质,应该将填充物中存在的石块等杂物及时清除。要对施工的地点和接头做好清晰的标识,从而确保电力工程配网施工地点的准确。在进行填坑操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电缆进行绝缘的测试,确保电缆的绝缘皮的绝缘效果可以达到规定,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防止施工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中出现触电的情况。在对地体进行安置的过程中,要通过对施工设计图的分析,确定好施工的尺寸。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清除。在进行各个装置连接的过程中,要做好装置的防腐工作,确保防腐工作具有一定的充分性。 2强化防雷处理 配网架空线会一直放置在室外,所以,如果当地出现了恶劣的天气等,就会对配网架空线造成一定的损坏。由于配网架空线一般在山区和林区,所以,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配网线路发生腐蚀等。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路施工也是存在此类难度的,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防雷处理。 2.1绝缘体 在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路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采用绝缘体,防止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发生雷电的损坏,在电力工程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电力工程的需求,杆塔的高度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如今,杆塔都设计的高度非常大,这就导致了配网架空线更加容易遭受雷雨天气的侵袭。如果杆塔设计的高度比较大,那么就应该加入绝缘串片数,从而防止配网架空线在雷雨天气中发生损坏。 2.2避雷线 在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施工的环节中,通过避雷线的设计也可以起到防雷的效果。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中运用避雷线的方式,起到了防雷的效果,这时雷电的效应就会大大的削弱。由于避雷线设计非常简单,而且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在安装的过程中不会存在任何的危险性,所以,在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中经常使用避雷线作为防雷的工具。 2.3消雷器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各项技术也比较先进。在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施工中,大量的防雷技术被采用其中,防雷器是一类常见的防雷的装置。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中采用防雷器,可以起到防雷的效果,有效的防止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遭受雷击而被破坏,也为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4降阻剂 在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中,降阻剂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其可以有效降低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的电阻。通过相关的资料分析,在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中安装降阻剂,从而可以使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在运行中,电阻慢慢降低。降阻剂在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广泛的应用,其理论基础也是非常扎实的,结合了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 3完善线路的检修技术 在进行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进行定期的检修工作。 3.1做好连接的准备工作 在导线连接的过程中,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对各类元件的电线进行连接,对机械的性能进行检测,如果导线的横截面积比较小,应该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配网架空线路的质量可以达到要求,防止线路强度比较小,容易被拉断。 3.2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在进行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完善相关的防护工作,对绝缘体的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检查电路的情况,确保电力工程可以顺利运行。 3.3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护 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在检修的过程中,电源是处于连接状态的,所以,监护人员应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操作人员受到电击等,确保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检修工作。监控技术的采用,主要借助远程监控系统的方式,将信息化技术和监护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传统的人工监控的方式与现代化的监控技术整合起来使用。 4结语 在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路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敷设电缆和接地工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好防雷工作,并且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检修工作。在进行防雷处理的过程中,要做好绝缘体和避雷线的设计。在进行线路检修的过程中,要做好接线的准备工作,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安排专业的监护人员对检修的现场进行监护。提高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路的稳定性,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 作者:刘坚钢 单位:宁波三明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县域经济论文:入世后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初探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巩固基础政权,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县域经济如何应对挑战、加速发展呢?这是各级领导特别是从事县、乡工作的领导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加入世贸组织,对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既有近期的影响,也有长远的影响,既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影响。总体来说,大致有四: 1.农产品市场将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一般低于我国农产品价格15-40%,而且产品质量较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一些发达国家在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政府对生产和出口实行优惠和补贴政策,也相应提高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我国入世后,将按国际市场规则逐步放开国内农产品市场,大批质优价廉价的国外农产品将涌入我国市场,这对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特别是一些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粮产区,更是首当其冲。就拿安徽省滁州市来说,粮食生产能力每年都在330万吨左右,其中稻谷210万吨,小麦75万吨,甘薯、玉米、大豆等杂粮约45万吨。粮食的商品率约在50%上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由于国际市场粮价低于国内,品质好于国内,粮食调入省份就会直接从国外进口,势必打破现有的国内粮食产品的交易格局。当然,这对农民留作自用的部分影响不大,但对占产量一半以上的商品粮就影响很大。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的收入将会降低。入世以后,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收入将会减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质优价廉,进入国内市场后有很强的竞争力。现在,世界各国对农产品的质量十分注重,农产品质量方面的技术壁垒越来越严。国际食品法典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常规检验就达25项,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不允许出口。所以,经过严格检验而进入国内市场的农产品一般质量都比较好。而国内市场上某些农产品,由于化肥、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其有害物质的含量严重超标,影响产品的质量。另外,在价格方面,国外的农产品由于生产率水平高,成本低,一般价格比较适中,有些还低于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如2001年7月国际市场现货500g价格,美国1号硬红冬麦0.52元,美国2号软红冬麦0.44元,美国2号黄玉米0.38元,曼谷大米0.61元,荷兰油菜籽1.75元。这些农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后,不仅会击败那些低质农产品,而且将引起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进一步加剧农产品“卖难”矛盾,影响一部分农民收入的增加。 3.传统的经营模式将会被冲破。千百年来,我国农业一直沿袭着“分散经营、农户耕作”的模式。农业合作化的工作失误和联产承包的政策收益,更使一些人误认为,这就是农村唯一正确的经营模式。殊不知,这给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阻力。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底我国农户户均耕地面积为0.52公顷,地块数为6.06块,平均每块仅0.09公顷。美国家庭农场一般每户133公顷,欧盟的中小农场规模也有500亩左右,连日本的小农户也是20多亩地。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不仅规模小,而且由于受到投入与经营以及农民自身文化的限制,还处于一种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状况,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同时,在经营的品种结构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长期停留在谷物、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上。而土地密集型产品正是我们面临世界市场竞争的弱项。以谷物为例,我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所产谷物在1.2-1.5吨,而美国平均每个劳动力所产谷物在120-150吨,高出中国100倍。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导向,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冲破传统的经营模式。 4.农业劳动者的素质难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形式上是经济竞争,而实际上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力资源和科技水平的竞争。我国农业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够,文化程度较低,科技培训不足。以滁州市为例,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比例只有165人,低于全国361人、全省229人的水平,而万人中的科技人员更少。尽管各县、乡政府注意了农民的教育,搞了科技推广、科学种田,但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更显得力不从心。 二 面对入世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客观、冷静、全面地分析,既不可夸大冲击、盲目恐惧,庸人自扰;也不能无视影响,无动于衷,束手无策。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理出可行思路,拿出过硬措施,趋利避害,破难而进,从重重困难中,闯出一条生路来。 1.走自己的路,创造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实质上都是该地区自身能量的释放,任何一个领导要使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卓有成效,都必须努力寻求自身能量释放的最佳途径,走自己的路。所谓“路”,一是发展思路。要吃透县情,理出发展思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闯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发展之路。二是振兴之策。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出发展优势,培育经济增长点,创造本地的特色。任何地区,哪怕是最贫困的地区,也会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安徽的江淮分水岭地区,虽然常年少雨干旱,庄稼欠收,百姓贫困。但这些县一般矿产资源都比较丰富,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畜牧业和养殖业比较发达,要扬长避短,谋求振兴之策。 面对入世,要突出经济发展的特色。“物以稀为贵”,市场追求的就是特色。特色,到处都有,就看是否认识,是否全力培育。比如,笔者曾经工作过的凤阳县,石英砂、石灰石的开发就是特色;定远县瘦肉型猪的养殖,也算一大特色。即使种植业,也应突出特色,发展一些名、特、优、新产品。一般的大路货,已为市场所不容,名、特、优、新产品才倍受消费者青睐。滁州市近年来,狠抓特色农业,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收到较好效益。如明光的绿豆,凤阳的 粉丝,来安的大蒜,天长的百合、榨菜,南谯的滁菊,全椒的优质米、优质油等农产品在当地有特色,在出口创汇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入世之后,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将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要集中力量,全力扶持,把这些品牌做大做强,保住已有的,开辟新生的,品牌带动生产,创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来。 2.调整农业发展战略,按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农村经济 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所谓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直接产品,如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其次是中间产品,如原糖、面粉、淀粉、乳制品、动物饲料等。再次是消费者导向产品,如肉类加工品、水果加工品等。目前,我国这些产品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苹果、鸭梨、柑橘低于国际市场4-7成,蔬菜低于国际市场3-4成,牛、羊肉低于国际市场5成以上。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则是我国农业的比较劣势,所谓土地密集型产品主要是指大宗农产品,如谷物、油籽、棉花等。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多,人均土地少,生产率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一些发达国家在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政府还对生产和出口农产品实行补贴政策,更降低了生产者成本,使得我国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显劣势。 在比较优劣的基础上,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战略。首先,加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选择生产有优势,产品有销路的主导产品、特色产品,在资金、科技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和规模化,发挥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优势,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同时,也可借助国际市场,针对国外大宗农产品价格较低,有计划地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产品,一方面保护国土资源,也可调节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其次,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我们要抓住发达国家降低对农产品进口的壁垒,让出一部分市场份额的机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扩大市场份额。要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就要调整现行的农业种植结构,压缩部分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的生产,以价廉物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挤进国际市场。同时,也可换个思路,把剩余劳动力打进国际市场,组织人员到国外去办农场,搞开发,生产有特色的农产品并组织就地销售。 3.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农业经营中,农民最苦恼的是信息闭塞,不知道什么东西紧俏,什么东西能卖上好价钱,往往是“羊吃碰头草”,走到哪吃到哪。近几年来,各地创造的“订单农业”,把产销衔接起来,把农业带出了迷茫,为农民致富创出了新路。所谓“订单农业”,就是用“订单”的形式,把销售企业与生产农户衔接起来,销售企业根据市场行情,与生产农户签订收购合同(订单),农户根据合同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由销售企业依据合同进行收购,并进行加工销售。从而形成了产——购——销一条龙,形成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订单一头挂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把产与销有效地衔接起来。订单是一种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作用,农民种得放心,卖得开心,这种形式很受农户欢迎。目前,在滁州农村普遍实行的形式有: ——龙头企业带动型。如全椒县米厂依托“青莲牌”大米的品牌优势,与农户签订了3万亩优质水稻生产“订单”;凤阳粉丝厂依托“日月牌”粉丝品牌,与农户签订了1万亩脱毒山芋生产“订单”,生产的粉丝畅销日本、韩国和美国。这些“龙头”企业,一般自身实力较强,生产的产品市场销路好,合同履约率高,对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品种结构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公司带基地型。如全椒县棉麻公司、棉花原种总场联手,依托具有较强的棉花良种繁育、营销、加工能力,发展棉花生产基地5.3万公顷,基地内全部实行“订单”生产;明光市明贸有限责任公司与日本宇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紧密合作,引进甜叶菊种植,建立了4个乡6个村239公顷的生产基地,该公司每年产前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产中加强技术指导,产后按“订单”收购,农户非常欢迎,基地逐年扩大。 ——中介组织带动型。这里的“中介组织”通常是由当地政府组织的带有服务性的组织,通过“订单”把分散的农户吸引到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来。如全椒县城东乡政府,利用城郊农民有蔬菜种植经验的优势,成立蔬菜生产中介服务组织,与上海、巢湖等地的蔬菜加工企业合作,与农户签订了66公顷日本山芋、33公顷黑豆、33公顷荷兰豆生产收购订单;明光市自来桥镇政府牵头,利用冬瓜运销大户的优势,成立了“自来桥村社冬瓜合作开发公司”,在扬州、南京、上海、合肥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络,与农户签订了200公顷冬瓜收购订单,带动了全镇冬瓜的种植,使之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能人带动型。由当地“能人”从外地拿到某种产品的订单或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并进行收购。如凤阳县枣巷乡农民王瑞林,他了解双苞菇市场和销售渠道,产品有销路,便与农户签订了几十公顷的生产订单,产品直销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 订单农业的发展,对把农民导向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规模较小,品种偏少,参加的农户也不多。要想真正应对入世,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就必须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以产业为龙头,以公司为基地,以农户为网络,在全局上形成:主导产业+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主导产业有市场,有销路,要做大做强。公司(基地)成为利益共同体,农户是公司藤上的瓜,真正形成一条龙,真正把产供销衔接起来,并以此来导向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最关键的是“销售龙头”,难销则难产,各地政府从外部环境到政策扶持,要有意识地培育和发展销售龙头企业,使之逐步成为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据了解,在美国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不是各级政府,也不是个体农户,而是美国农民的行业协会。千百年来,我国农产品的销售一直延续着提篮叫卖的方式,这种单独经营的小本生意如何与大量涌进国门来的有着严密组织的外国农副产品抗衡呢?这就必须走上行业联合之路,成立行业协会。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正在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据了解,目前,安徽省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万多个,其中专业农民协会4千多个。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组织将会越来越多。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加大科技投入,加速科技长入经济,是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两个根本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应对入世,振兴县域经济的有效举措。 目前,县域经济内的农业科技贡献率都不高,以滁州市为例,也只有4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60-70%相比差距较大。因此,要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大科技长入经济的力度,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膜等工业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生产实践;不断推进新的优质品种和成熟的保优栽培配套技术,从整体上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通过提高单产和降低农本,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依靠科技振兴县域经济,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速科技长入经济,必须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要把科技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经济出题,科技做文章,生产出成果,适时地把科技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科技长入经济是一篇大文章,当前,面对入世,应重点搞好五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及时地给农户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引导和组织农户上网。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种、养、加、销大户的培训指导。二是项目服务。充分利用好“绿箱政策”,争取国家支持。世贸组织的规则中有,对农业生产的国内补贴的支持条款。在WTO农业协议的框架下,允许我国对农业生产每年补贴485亿元,目前我国实际还不到300亿元,这对农业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各地政府机不可失,要努力争取扶持。扶持靠项目争取,资金随项目走,各地要从当地资源优势出发,瞅准做好项目。同时,在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上要改变“撒胡椒面”做法,集中经费办大事,办有望成功的事。重点扶持“产业有龙头,生产有基地,产品有销路”的名、特、优、新产品,把项目区建设成为优质、高产、高效的经济示范区。三是科技服务,利用入世机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可采取“政技”、“政企”结合形式,建立科技示范窗口;鼓励农技人员开展科技开发和科技承包,引导和带动农民,真正做到“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产后服务。指导农户搞好农产品的包装和加工,帮助农户闯市场、签订单、搞销售,并通过市场反馈,引导农户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改进经营方式。五是质量服务。为适应入世需要,必须加强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建设,搞好农业标准化建设。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把质量检验要求告诉农户,要求农产品确保质量标准,通过质量标准的实施和把关来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5.加速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即使再贫困的地区,也会存在某种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只有认识并开发这种资源,构筑起本地区的主导产业,才能摆脱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中国的入世,更为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有区别,有重点地选择一些项目,吸引外资开发,实现外来资金技术与当地资源的结合。也可把我们资源如劳动力资源引向国外,实行劳务输出,对剩余劳动力进行组织培训,然后输向国外,既赚回资金,又学到技术。近年来,滁州市把劳务输出,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加速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今年力争全市劳务输出净增10万人。 对于资源开发,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为目的,走出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开发,要按照“资源有保证、产业有基础、产品有市场”和资源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开发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使潜在的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资源开发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 6.加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使其在县域经济中唱主角 经济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个体私营经济与国家经济相比,具有更加直接的利益机制,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个体私营经济是不发达地区加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振兴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是现阶段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但在某些地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仍不宽松,非议责难到处可见,吃、拿、卡、要时有发生。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发展,政治上给荣誉,资金上给支持,经营上给指导,税费上给优惠,权益上给保障,进一步创造条件,加速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面对入世,各地政府应有意识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个体大户和私营企业主,加强世贸知识的学习培训,如安排他们优先到国外考察,让他们最先与国际接轨,既可以到国外去办企业,也可利用本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与外资嫁接,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国内发展。在农村,可有意识培养一批种田大户,耕地相对向他们集中,采取承包、转包、“四荒”拍卖等形式,开展规模种植,并有意识地引进国外先进的耕作技术和优良品种,培养一批国内的“农场主”,以其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以规模种植取得规模效益。各地政府也应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纳税意识和法纪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商贸繁荣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过去,我们把很多时间、精力都投在农业、农民方面,但仅此还不够。面对入世,我们在抓好农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商贸繁荣,为外商进入,外资嫁接打好基础。 目前,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不快,与小城镇建设滞后、商贸不活,不无关系。小城镇是商贸经济的载体,一个城镇就是一个市场,一片税源,一个经济增长点。没有了城镇,就断绝了税源。一些乡镇税源枯竭,经济困难,根子就在这里。以凤阳县为例,九十年代初,全县35个镇,为了加速乡镇经济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重点扶持了除府城、临淮两个标准镇外的四个乡镇,即门台、武店、小溪河、西泉。曾规定,只要人口达到一万人,工业产值达到一个亿,入库税金400万就可升格为副县级镇,主要领导享受副县级待遇。这样的规定不管现在怎么评价,但在当时对调动乡镇的积极性,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小城镇建设步履维艰,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入世的要求,必须把加速小城镇建设,促进商贸繁荣作为各级政府迎接入世的重点,全力抓紧抓好。 要进一步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界限,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使小城镇的人气旺起来。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不管是本地的,外地的)进镇经商办企业。“低门槛,引进来,我发展,你发财”。“解放思想、黄金万两,思想封闭、受穷受气。”要在征地盖房,经营办证,税费征收,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全力搞好服务。 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更多地吸纳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扩大城镇规模,增强城镇实力。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让投资者有钱可赚、有利可图。 8.要内联外引,把县域经济推向国际市场 引进外资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既定的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引进外资无疑创造了极好的机遇。(1)从我国的贸易环境看,加入了世贸组织,贸易环境大大改善,由原来的双边贸易协定为基础的贸易环境,进到了多边贸易组织的国际大环境中,获得了平等贸易伙伴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贸易机会,增大在世界贸易市场的份额。同时,中国的开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都将大大提高。贸易额的增加,开放度的提高,必将进一步刺激外商投资的热情,加大投资力度。(2)从外商投资环境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更多的领域,给予外商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大幅度地减让关税,取消或减少非关税壁垒,使得外商投资的环境有了重大改善,并且有了稳定的法律保证。外商投资的软硬环境都朝着有利方向发展。(3)从外商投资空间看,我国加入世贸 组织,使得外商投资领域大大扩大。不仅在传统的工业领域,而且在金融、保险、旅游、文化等领域都可进入。据专家预测,从2000年至2005年,我国将能吸引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这对资金短缺而资源丰富的县域经济,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外资的投入还将带动国内投资。对县域经济来说,“外资”不仅指国外投资,还应包括县域以外的国内投资。经济的发展,已经并将进一步冲破区域界限,我们不能以小农眼光面对国际市场。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内在条件,而且需要外部环境;不仅要勇敢地单兵突进,而且要学会组织集团冲锋;不仅要外引,而且要内联。要理智地迎接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本地经济发展。滁州市提出,要积极呼应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快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流域经济区以及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动参与分工,密切经济联系与协作,吸引以大集团大公司为重点的一批企业来滁独资经营或与我合作经营,是一种十分明智的做法。大批外资的融入,或许会给目前徘徊困惑中的县域经济带来振兴的希望,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应着力抓紧抓好。当前最重要的是要选好项目,以项目争取外资。我们应该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推出那些在国际上有市场、本地有资源、生产有基础的项目,主动迎上去,争取外资的投入,如滁州市的矿产开发、农业开发、旅游开发以及房地产开发,都有广阔的前景。看不到机遇是庸人,丧失机遇或许就会成为罪人。各地应组织专门的班子,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利用各种关系,调动各种力量,全力以赴,把招商引资工作抓好。 三 加入世贸组织,既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积极进取,沉着应对,抓紧过渡时间,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方法来一番革新,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应对入世。 1.要保持良好心态 面对入世,既不能“盲目恐惧”,我们应有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沉着应对。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既要积极进取,趋利避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又要稳住阵脚,沉着应战,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既要严格履行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我们的承诺,又要根据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善于运用规则和谈判中规定的过渡期保护和调整自己,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机遇永远成功于勇于创新的人。抓住机遇并成功机遇,加快发展并赢得发展,占据优势并保持优势,这是每个领导者面对入世应取的态度。 2.要抓紧观念更新 入世,首先应该是观念入世,重在观念更新。(1)要有创新观念。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学会从WTO的角度来看问题,牢固树立创新进取、与时俱进的观念。要认识到,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不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占领不了竞争高地,就争取不到主动权;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创新才有新的生机。(2)要有“诚信”观念。市场经济即契约经济,而契约经济推崇诚信守诺。自古以来,“人无信不立”被视为“圭臬”。而在当今经济中,不守信用却成了一大社会公害,市场上假冒伪劣的东西随处可见,人人厌恶而又甩它不掉,严重干扰了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据中国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诚信缺失每年给我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间接损失也4000亿元。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的总裁认为,道德行为规范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时代不同了,遵守道德规范已经从一种美德变成了必需。他们认为,没有道德观念,就等于同灾难打交道;有了道德观念,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3)要有“共赢”观念。所谓共赢是双赢的扩展,即在处理双边或多边关系时,不仅要求相互交往的各方都获得好处,而且要求不以牺牲其他方面(广义的第三者,包括环境)的利益为代价。在冷战结束前的几千年,人们思维的主导模式是“赢——输”思维,即竞争的双方非赢即输,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没有调和的余地。因此,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总是把自己所得建立在对方所失的基础上。冷战末期,以《核冬天》研究报告的出现为标志,人们开始认识到,在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拥有足以毁灭人类自身力量的今天,再坚持“你死我活”的思维模式,到头来很可能是“你死我也得死”。为避免自身毁灭的下场,人类开始放弃冷战思维,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既竞争又合作代替“赢——输”思维模式。加入WTO,各级领导应该自觉运用“共赢”思维,树立“共赢”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常常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人类发展到今天,面临着许多共性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乃至跨国走私、贩毒、恐怖活动等,都具有全球性,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合作,合作则共赢,否则则共损。 3.要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世贸组织规则绝大部分是对政府而言的。由于我国政府的行政体制是学习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造就了管理型的政府、管理型的官员,而且管的面很宽,管的程度很严,束缚了企业的积极性。面对入世,要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第一,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各级政府,从官员到办事员,都要确立服务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确立“领导的本质是服务”的观念,摒弃官管意识、官僚作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规范行政行为,确立服务内容。第二,要从制度上转变。我们现行的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审批来实现的,全国性的行政审批多达2800多项,省以下的有300多项,县一级的也不少。企业和老百姓办一件事,少则盖几个公章,多则盖几百个。一个公章就是一个关卡,要到处求人,跑很多的路,讲很多的话,造成效率低下,还会滋长不正之风。现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已经下大力气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废止了一大批行政审批制度,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把政府从繁琐的具体事务的管理中解放出来,把职能从制度上转到为经济社会服务上来。第三,从工作效率上转变。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把行政行为推向市场。由政府统一组织,把具有审批、发证(照)、收费等具体行政职能的政府部门集中办公,建立服务中心,优化服务窗口,推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4.要创新领导方法 同志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学习本领,这是我们领导干部所迫切需要的。”同志在安徽视察时也强调,要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面对入世,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改革和创新领导方法,是各项应对措施的关键。首先是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入世明白人。入世,各级 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首当其冲。我们的县、乡、村三级干部,特别是县级干部,对市场经济了解多少,对世贸知识知之深浅,是能否掌握入世主动权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干部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经济知识有所增长,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从总体上说来,我们的县、乡、村三级干部对市场经济了解不够,对世贸知识知之甚少,以自己浅薄的知识和经验,如何应对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世贸大军?以己之“昏昏”,如何使人而“昭昭”?所以,必须学习,必须以补课和速成的方式,尽快用世贸知识武装我们的干部,使之成为入世明白人。不懂游戏规则,就不能参加游戏活动,就会被淘汰出局。不仅要学习世贸知识,而且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了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动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不仅干部要学习,而且要组织企业主和农村能人大户学习,以其带动广大群众的学习,尽快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其次是调查研究,使自己成为有思路的人。要理清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做到“四有”:有数、有路、有招、有效。所谓“有数”,就是对本区域内的自然气候、资源蕴藏、人口素质、优势劣势乃至内外部环境,要了如指掌,有真实可靠的呼之欲出的第一手资料。所谓“有路”,即发展思路,一、二、三产业如何调整,生产力如何布局,轻重缓急如何安排,内外部力量如何调度,哪些是优势如何扬长,哪些是劣势如何避短,哪些先上,哪些后干,哪些自己干,哪些联合干,都要有自己的路子。“有招”,即行之有效的招术、措施,甚至是绝招,以至别人没想到的我想到了,别人未干成的我干成了。没有过硬的措施是难以应对复杂局面的。“有效”,即绩效、效能,一定要讲求实效,干一件事成一件事,不摆花架子,不做无用功。贫困的县城经济经不起折腾,老百性最恨官僚主义。领导活动的好坏,最终以物化的领导效能来检验,以繁荣县域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来衡量。再次是转变作风,使自己成为高效率的人。好的发展思路,要靠好的工作作风来落实,没有科学扎实的工作作风,一切都将成为空谈。面对入世,衡量工作作风的一般标准就是能否高效率地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当前,对县、乡干部来说,工作作风要努力实现“八个转变”。一是变“文件照念,指示照办”的照抄照搬为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是变“跑田头,忙码头,忙忙碌碌”为超前筹谋,科学决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三是变“指手画脚,强迫命令”为服务协调,排忧解难。四是变给钱、给物、给救济为给项目、给政策、给科技。五是变追求产值产量为讲究亩均效益。六是变听汇报、发指示为深入实际、抓好落实。七是变大会套小会的会议贯彻为抓大户,树典型,以看得见的效益示范引导。八是变拖拉扯皮为马上就办。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那种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村糊乡,乡糊县,一直糊到国务院;国务院发文件,一级一级往下念,念到最后不兑现”的浮夸不实之风。 县域经济论文: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沱江市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长江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西汉元年始置县治,因“蜀江自此如乔木分枝”而得沱江之名,距今已有20__多年历史。1996年撤县设市。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全市国土面积13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98万亩。全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总人口50.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9万人,农户9.8万户。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要求,坚持“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战略,努力把沱江建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促进了市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9亿元,同比增长12.9;完成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15.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26.1;实现外贸自营出口439万美元,增长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增长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3.7亿元,增长12.1。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元至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5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增长2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80万元,增长34.3;完成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增长5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亿元,增长13.3;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56元,同比增加290元,增长15.5%。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域经济的强力支撑,20__年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516家、1131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58家;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2%;全市民营企业实交税金12143万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64.9;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9070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2%;全市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拥有省级以上著名商标6件。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1、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我们按照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要求,从1997年开始,在三峡市率先对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民营化改革,全市原有412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通过实行“企业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而转制为民营。在20__年全省发展民营经济暨县域经济现场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其作法和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改制过程中因企制宜实行“三个一批”:一是依法破产,盘活一批。对技术落后、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和民营化重组。近几年来,先后对市针织内衣厂、市床单厂、市汽修厂等企业实施破产清算,彻底解决了其债务、人员包袱。二是股份改造,转让一批。特别是对原有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企业,通过经营者回购职工股、国有股的方式,由经营者集中控股经营,实现经营者高持股、高风险、高回报。酒业公司、三宁公司总股本的60%以上转让给了经营层,助力公司国有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经营层。三是卖断产权,出售一批。对既无当家产品、又属传统产业、重组盘活困难的企业,采用整体拍卖、一次卖断的方式彻底改革。 民营化改革的彻底推进,极大地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过去那种企业依附政府、安于现状的局面被打破,企业经营者主动迎接市场挑战、求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困难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重现生机。通过全面改制重组,全市近3亿元的土地、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被盘活,安置职工再就业1万余人。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后,结束了过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酒业公司改制后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8.3,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6.41亿元、利税1.3亿元,综合实力连续五年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今年正在实施的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工程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2亿元。三宁公司改制后企业积累全部投入发展,每年技改投入在3000万元以上,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651万元,分别增长21.3、45.5。助力公司改制后先后在监利、重庆等6地投资办厂,已形成年产15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2、培植优势产业,形成集约发展的产业群。大力实施“511”工程,即重点扶持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5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化肥、水泥、高比容化成箔、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墙地砖、优质米、优质棉产品、优质白酒、啤酒、精炼食用油、食品罐头等11大类优质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沱江酒业、天颐食用油、鸿新食品、隆华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年产白酒4万吨、加工油料作物60万吨、果蔬罐头8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以湖北化肥、三宁、开元、香青为代表的农化和精细化工产业群,年产尿素60万吨、合成氨45万吨、碳酸氢铵30万吨、磷肥18万吨 、烟草专用肥2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以奥美、稳健、朝阳、大江、帝元为代表的纺织产业群,年加工棉纱3.2万吨、年产药纱片4600万包、药纱布4500万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以亚泰、金泰、宏泰和助力、洪森为代表的建材产业群,年产墙地砖1000万平方米、水泥150万吨、高密度纤维板10万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以南辉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群快速成长,年可生产化成箔600万平方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元至9月,全市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97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销售收入23.2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市属64家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3亿元,增长29.1,实现销售收入17.39亿元,增长43.6。 3、推进技改扩规,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加大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近年来每年投入骨干企业的技改资金在1亿元以上,今年酒业公司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项目主体车间、锅炉车间进入施工阶段;三宁公司12万吨合成氨平衡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精甲醇项目投产后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与湖北化肥厂煤代油工程配套的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生料磨改造项目已竣工投产。全市已申报专利近200件,被列为湖北省专利工作试点县市。开元公司被列入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有13项技术创新成果运用于生产,化学二氧化锰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引进联合,着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育了南辉高比容化成箔、金川果胶等一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近年来引进投资过千万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10余个。以信息化带动科技创新,酒业公司被列入全国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是湖北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公司采用全国同类最先进的电脑自动勾兑成型计算机系统,使酒液一次勾兑成功率达95%以上。沱江酒业、三宁化工被列入全省“三个一批”中的重点企业;沱江酒业、三宁化工、三峡奥美、长松钢厂、南辉科技等5家企业被三峡市列入40家重点工业企业加以扶持。 4、发展外向型工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落实鼓励企业出口创汇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和出口规模,全市初步形成医用纺织、食品饮料、化工三大出口创汇产业,外贸出口企业已发展到14家,150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澳洲及东南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我市外贸出口企业的个数和品种在三峡市各县市区中居第1位。20__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出口439.1万美元,同比增长2.4倍;今年元至8月,完成外贸自营出口678.23万美元,同比增长1.84倍;其中,三峡大江实业、三峡鸿新食品公司元至8月完成外贸自营出口分别达到214.3万美元、208.6万美元。 (二)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农协调互动发展。 1、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牵引力。我们立足丰富的粮、棉、油、水果、水产等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引进外资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全市共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计划投资总额14.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先后有香港奥美、稳健、台湾鸿新、江苏洪森、浙江隆华、湖南湘宜、湖北天颐等一批发展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6家,涉及粮、棉、油、果、菜、畜禽、水产等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和领域,1至9月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占市属规模企业总产值的62,带动农业生产基地50多万亩,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2700多人,网络农户6.9万户。 2、建设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前置车间。引导农民树立“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农业就生产什么”的新理念,推动农产品生产向加工主导型转变。坚持以“一江两河三线四区”为轴线优化基地布局,全市形成了西北丘陵岗地以水果为主,中部平畈以粮油、水果、畜禽为主,东南平原以棉花、沙梨、水产为主,四湖地区以水产为主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建成了40万亩商品粮、18万亩优质棉、30万亩双低油、60万头生猪、600万只家禽、15万亩柑桔、10万亩沙梨、11万亩水产品、10万亩专用蔬菜、3万亩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先后颁布了优质稻、柑桔等大宗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有近30件农产品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培育出了“百里洲梨”、“白洋柑桔”、“七星台大蒜”等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 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生产合同,确立契约关系,农户按合同生产,企业按合同收购,既使龙头企业有可靠的原料保障,又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我市鸿新、隆华、天颐公司等骨干龙头企业均分别与农户签订了协议,承诺了最低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以合同形式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全市粮食加工购销企业今年已和农民签订订单16万亩,定购粮油6万多吨。另一方面,积极扶持农村经纪人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经纪人典型的宣传表彰等措施,全市涌现出农村经纪人1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2,其经销的农产品涉及水果、生猪、粮油、水产、蔬菜、家禽、苗木、棉花等各个产业,年经销额达10亿元以上。依靠农村生产能人、技术能人、营销能人牵头兴办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也得到大力发展,全市共组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营销联合体等组织86个,网络市内外农户5万多户,网络外地经销客商1万多人。 (三)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培植市域经济发展后劲。 1、坚持定向定位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一是定位招商。充分利用沱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临近三峡水电基地等优势,重点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纺织、载电体及电子工业项目。二是定向招商。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地区,把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作为重点对象,集中力量,招大求名。三是定专班招商。在北京、广州、温州等招商重点区域组建工作专班,常年坐阵招商。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外出谋职招商。20__年,全市竣工和在建项目61个,累计完成投资12.2亿元。今年元至9月,全市共申报重点建设项目93个,计划投资总额115.6亿元,其中已竣工和在建项目52个,计划投资总额36.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4亿元。在今年已开工建设的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有湖北化肥煤代油技改、三宁公司扩规、天颐食用油及饲料加工、长松40万吨钢材扩建、奥美纺织卫材扩规、迅达工业科技园、沱江酒业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规、上百里洲堤防整险加固工程等8个项目;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有9个;投资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项目有21个。 2、实施名牌名企战略,引进培育一批骨干项目。大力实施名牌、名企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引进和培育 知名品牌,成功引进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骨干项目。近年来,全市已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2个,湖北化肥煤代油工程、南辉高比容化成箔、天颐食用油及饲料加工、奥美纺织卫材、迅达工业科技园等项目均是投资过亿元、预期税收过千万元的大项目。湖北化肥煤代油技改工程总投资12.56亿元,20__年建成后年可实现利税1.3亿元;南辉高比容化成箔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8000万元,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天颐食用油及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1.63亿元,年可加工油菜籽3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利税9300万元;随着美国艾默生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落户,全市项目建设将实现新的更大突破。预计经过3-5年努力,通过项目建设可培育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个以上、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20个以上。 3、完善招商机制,推动市镇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年初市委、市政府与各镇(街办)及市直有关部门签定项目建设目标责任状,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年终严格兑现奖惩,对未完成任务责任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三不一调”,即不得评先、不得评优、不得提拔,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适时调整岗位。目前各级抓招商、重项目的合力已经形成,全市项目建设呈现骨干项目与中小项目并兴、市级与各镇项目建设并进的良好局面。各镇(街办)招商引资方兴未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经济板块,安福寺镇“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已成功引进三家投资过千万元的果蔬食品加工企业;白洋镇形成了以亚泰、金泰、宏泰等为代表的建材企业群,现可年产墙地砖1000万平方米;七星台镇大力发展油脂加工业,环星、星龙等6家规模以上企业已形成年加工油菜籽20万吨的生产规模;问安镇大力发展化纤工业,宏安、普纶达等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达到年产涤纶短纤4.6万吨的生产能力。 (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打造经济发展的集聚平台。 1、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工业园区。我们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交通、区位等有利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按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沱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楚天工业园”和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两大工业园区,并确立了园区主导产业,即把“楚天工业园”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规划面积9.24平方公里,并完成了园区内城东工业园和城北工业园的详细规划编制;抓住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被列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乡村工业园区的机遇,努力把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建成农产品加工密集园区、湖北最大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可接纳工业企业15-20家。 2、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我们坚持多渠道筹资,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方面,坚持政府引导投入。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分步建设、滚动发展的方针,每年由市财政安排资金20__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对园区建设的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近几年全市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项目的配套建设。为与楚天工业园建设相配套,我们按照城市道路要求,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江汉大道、迎宾大道马家店至董市段改造工程,投资1600万元修建了110KV城北变电站,并完成了电信设施扩容改造和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改造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打造园区与外部联接的快速通道。近几年,全市先后投资1.4亿元完成了以境内318国道、鸦来省道、雅澧省道和马窑省道为重点的公路路网建设工程。我们还在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内按照投资者要求,建成了标准化的厂房,采取先租后购的方式提供给投资者使用。两大工业园区正逐步朝着道路硬化、设施配套、环境美化的方向发展。 3、创新体制,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聚集。我们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谁招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划分项目收益,引导各镇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产业链式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市政府对各镇统一政策,同等支持。20__年以来,落户在楚天工业园和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的项目达到59个。楚天工业园已形成食品酿造、纺织、化工、电子材料四大产业,其中,以奥美、稳健、大江、帝元为代表的纺织企业就已聚集11家,使我市成为全省有名的卫材生产基地。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成功引进了一批外向型、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落户龙头企业投资总额近2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7000万元。 (五)坚持不懈优化环境,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1、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同时结合沱江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一是鼓励政策。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方向,按照“无歧视”原则和“放胆、放手、放开”的要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经营范围上除国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外,一律放开,对民营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规模,不限发展形式,不限经营方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持“五个鼓励”,即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和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济、领办民营企业;鼓励国有企业经营者持大股,或买断企业产权;鼓励外地民营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并视同外资企业对待;鼓励现有民营企业上规模、搞技改、开发新产品;鼓励个体业主购买、兼并、租赁国有集体企业。二是扶持政策。对于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之后,不再定税收目标任务,实行依法征税;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费一律按下限收取或者给予减免,对新开办民营企业实行一定时期的扶持政策;对于下岗职工兴办民营企业坚持按有关政策给予税费优惠,等等。三是保护政策。坚决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企业收费实行定项目、定标准、定时间,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两证两卡一书”(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企业缴费登记卡、企业缴费明白卡、进企业收费批准通知书)制度。文秘站版权所有 2、优化服务环境。从组织制度创新入手,成立了“沱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和“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督查中心”、“保护投资环境法律服务调解中心”(简称“一组三心”),形成政务质量找领导小组、投资报建找服务中心、投诉举报找督查中心、矛盾纠纷找调解中心的全方位宽领域的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组建“四个中心”(即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招投标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从制度和体制上改善发展环境 。对于引进和新办的企业,由市行政服务中心代为办理各种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市级领导定期到联系点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企业在办理纳税手续、开拓市场、企业管理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与协商,由事后查处改为事前指导,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及时免费为投资者提供国家产业政策信息、行业发展信息、市场销售信息和技术信息等。 3、优化金融信贷环境。着力构建企业、政府、银行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建立项目推介制度,定期举行推介会和银企座谈会,成立了企业信贷担保公司,运用财政贴息贷款,引导银行投资讲诚信、有效益的项目。20__年,全市确定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红名单企业21个,重点调查项目12个;今年,全市确定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红名单企业25个,重点调查项目29个,初步建立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4、优化社会保障环境。大力抓好社会保险扩覆征缴工作,引导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依法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使之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等部门分片划段,责任到人,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先进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沱江酒业公司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公司总经理蒋红星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湖北省、三峡市和沱江市人大代表,公司副总经理曹生武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 县域经济论文: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必由之路,而有效统筹西部城乡经济的发展,必要的切入点在发展县域经济。本文从西部地区为什么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有什么难题,及怎么解决为线索展开全文,力图为更好地发展县域经济,统筹西部城乡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部地区 县域经济 问题 对策 一、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论断。而又如何有效地统筹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西部区域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西部地区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12个省区市。中国要实现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化,实现城乡统筹,重点是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则在于西部农村。西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人口多。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8.75%,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严重依赖于农业,农村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61.7%,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传统农业经济和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工业结构处于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的阶段;产业技术水平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优势在于有着丰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气,煤以及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草地,植物等旅游资源相对都比较丰富,而且这些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的水平还很低,但发展的潜力很大。 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有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二、西部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问题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它还是西部有效城乡统筹的基点,也是其落脚点;是城乡统筹最直接的操作平台,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虽有了飞速的发展,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为29.5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44.25元。以西部大省甘肃为例,其县域经济GDP超过29.5亿元的县却只有9个,仅占全省县域单位的10.5%;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7个,占其县域单位的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44.25元的县域25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29%。甘肃省内绝大部分县(市)财政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基本上都靠是财政补贴。 1、西部县(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县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对资金和人才缺乏吸引力,且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2、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进程缓慢。部分城镇由于近年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收入的减缓,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等,小镇建设步伐放慢了,建设相对滞后,功能发挥不明显,转移农业人员更加困难。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 3、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使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相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很难吸引银行贷款。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受西部地区县的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级企业工作更少,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强久吸引力,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三是对外开放程度偏低。西部地区除了少数大城镇外,许多县域单位很少吸引外商的投资,而且产品也很难外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国际联系及其产品国际市场依存度是较低的。 4、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县级财政运转困难。经济自主增长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县域投资面临困境。西部县域自然资源相对较丰富,但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却很难吸引社会投资。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西部县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市场活力明显不足。三是县域消费市场低迷。以上原因,综合造成西部县级财政运转比较困难。而西部县财政刚性支出直线上升,目前有许多县级财政入不敷出,运转十分艰难。 三、西部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对策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相差巨大;与东部相比,亦没什么优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西部县域经济落后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又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对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都是无能为力的。发展西部县域经济,有效西部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有全局性、长远性及具有战略的眼光,要立足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实施整体战略来解决。 1、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差异化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其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西部地区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中,应始终注意自身的比较优势。总体上来看,在西部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县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方式上不能强求一致,其关键是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发挥各地优势资源、技术优势及传统优势,走合作发展的道路,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联合、引进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毒无污染食品、特色食品、精深加工 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2、加快城镇化步伐。城镇化是加快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城镇化可以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又反过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二、三产业发展从分散到集聚、工业化与信息化交织在一起的新形势,发展县域经济必然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3、政府强力介入,以放宽相关政策为基础,推进科教兴县,释放增长潜力,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驾护航。在新时期,我们应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在政策上释放县域经济增长的潜力。一要拆除一切有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藩篱,加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少数能人集中,从法律法规上保障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二要放开一切制约民资难以进入的投资领域。要重点放开传统上由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投资领域,特别是重点放开城镇供水、供气、教育、医疗、电力、农田水利及道路设施建设等领域,以此来激活民间的投资需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要办好一切有利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事务。加强与县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组织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4、尽快构建县域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改变县域市场与城市大市场脱节的状况。县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现代流通网络,快速抢占大中城市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培育各种形式的流通组织,壮大农村营销人才队伍,发展各种专业市场、综合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形成功能齐全的商品流通体系。另外,着眼与国外,加快引资步伐,面对WTO的挑战与对外开放格局,有效施行“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推动西部经济更好地发展。 县域经济论文:发展县域经济的价值判断和路径选择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价值判断:县域经济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最直接操作平台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的基本单元。县(市)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在发展规划制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开发重点等一系列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县(市)具有相对的自主性;作为承上启下的行政管理层次,县(市)也具有比较完备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起到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 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让二者更为协调;可以有效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可以加快内源性经济发展,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路径选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根据区域、县域实际,科学地制定发展目标。十堰区域、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存,优势大于劣势,特别是十堰区域、县域经济中明显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五个统筹中,充分发挥潜在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文秘站版权所有 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减少第一产业比例,增加二、三产业比例。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 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8种类型的小城镇建设:一是卫星城镇。十堰是我省汽车工业走廊的龙头,以发展零部件加工和第三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将六里坪、丁家营、土关垭、浪河、茶店、花果、柏林、大川等培植成为东风日产合资公司配套的十堰城区卫星城镇。二是边贸型城镇。以边境贸易为突破口,着力将蒋家堰、上津、白浪、谭山、丰溪、湖北口、石鼓、羊尾等培植成以工促贸、以贸兴镇的边贸型城镇。三是资源型城镇。十堰境内资源丰富,以开发矿产、水能、林特资源为突破口,着力将夹河、官渡、溢水、马鞍等培植成资源开发型城镇。四是基地型城镇。着力将柳陂、六里坪、安阳等培植成基地型城镇。五是旅游型城镇。着力将武当山、大川、南化塘等培植成旅游型城镇。六是综合型城镇。以培植新的增长点为突破口,着力将羊尾、保丰等培植成综合型城镇。此外,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培植移民迁建型小城镇;发展特色经济培植特色产业型小城镇。 三、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植“精品名牌产品。引导和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把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探索县域与科研院所合作新途径,通过技术入股、共建技术中心和共建经济实体等紧密型合作模式,推进县域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全方位吸纳资金,狠抓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力发展一批以汽车电子、通信、新医药、新型建材、环保为主的“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国有中小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通过控股、参股、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逐步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的大型民营企业的“四跨”企业集团。 四、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用工业化理念引导农业产业化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内部管理和营销信息系统,促进“龙头”企业人、财、物和技术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网络基础和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农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十堰信息港、宽带网和政务网络及各种媒体,及时农产品及相关市场、项目规模、市场准入标准、环境保护等要求,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十堰区域县域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着力推进生物医药、水电、绿色食品、旅游四大产业。 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劳动力从低效益部门向高效益部门的加速转移,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促进小康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有的放矢地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体制。重点引导农民向五大领域转移:向建筑业、水利、 水电工程转移;向城镇建设、城镇服务业转移;向省内外、东西部和国外转移;向旅游业、商业转移;向产业内部效益较高的行业、企业、部门转移。通过五大转移,整体推进城乡就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就业新格局。 县域经济论文: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措施 4月21日,在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听讲了财政、金融、税收相关内容的专题报告。课堂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令人受益匪浅。 财政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充分发挥财政争取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 基础设施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也是经济增长和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前提,基础设施的质量将决定着能否获得新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是投资者确定潜在的直接投资对象等级的重要因素。只有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效解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充分发挥财政管理职能,强化收支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财政作保障。而财政投入是有限的,要使有限资金发挥无限效益,必须加强财政管理。 一是建立起公开、公正的收入机制,为县域经济提供更多财力。 一是废除收入“基数法”考核办法。以往财政收入都是年年下达计划,层层按计划完成,按计划考核,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财政收入应收尽收。二是建立新增项目增加财政收入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各乡镇新增税源增长财政收入要适当地给予充分的激励,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调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透明、高效的支出监管机制,挤出更多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中。支出管理仍是当前财政工作的重头戏,要狠下功夫,强化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节省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严格预算。二是严格支出标准和范围。三是严格支付。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资金周转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从上到下清理和统一各种奖金政策,应建立“一年一度一次性奖励”制度,制止滥发奖金。五是加强政府投资领域管理,以减少政府投入,减轻各级财政的压力。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强政府投资领域管理,控制政府负债。 三是建立灵活、有力的财政调控机制,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建设。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宏观调控部门,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必须加大调控力度,调控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调控预算内、外资金。通过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预算,捆绑使用,并由政府集中一部分,由政府掌握使用,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二是调控县、乡财力。应积极推行乡财县管,把乡镇作为预算单位,其收入直交县财政,支出由县财政支付。这样不仅可以平衡乡与乡贫富不均的现象,而且可以整合全县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调控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四是要调控好各单位后勤服务资源。应积极推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把机关一些后勤服务推向社会,由社会承办,这样能够大大节减财政资金。 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奖励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县级财政在自身加强财政管理的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县级财政应协助政府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凝聚放大作用,努力为县域经济注入活力。一是建立“政府奖励机制”。二是建立“政府激励机制”。三建立“金融机构扶持鼓励机制”。对县域范围内的各金融机构按当年对地方全年贷款增量、核销企业呆坏帐额等指标确定奖励金额予以奖励,缓解各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四、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培植壮大骨干财源,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要加重对工业经济的投入。 三是加快企业改制步伐。 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县域经济论文:基本外向型经济是否适合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前言 醴陵是湖南株洲的一个县级市,连续6年进入湖南省省经济强县行列,2011年进入了全国百强县的行列。“十一五”期间醴陵经济增速达15.2%,遥遥领先于株洲其他县市。2010年GDP达265.75亿元,占株洲全地区GDP的20.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度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名单中,醴陵有135家,占湖南、株洲大中型企业数的占比分别为8.9%和54%。因盛产烟花爆竹和陶瓷,醴陵有“瓷城”和“中国花炮之都”的美誉。 二、醴陵烟花爆竹产业现状分析 烟花爆竹和陶瓷产业是醴陵的支柱产业,有产业集中度高、整体规模大、配套产业齐、社会贡献大等特点。2010年烟花爆竹总产值为120亿元,同比增长27%;产量达2767万箱,同比增长28.1%。缴纳税费占醴陵财政收入的7.4%,1.5亿元。2008、2009、2010年烟花爆竹产量分别为1760万箱、2160万箱、2747万箱,年平均增长率为28.85%。2010烟花爆竹产业上交税金分别为14987万元,分别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7.4%。醴陵烟花爆竹产量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增长,2010年的产量是2005年的2.7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55%;2010年比2005年出口增加约420万箱,年平均增长率为55.74%。如表1所示: 表1 醴陵烟花爆竹产量和出口量(2005~2010) 资料来源:根据醴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0)上的数据整理得到。 但是,醴陵烟花爆竹出口量仅占全国出口总额较低,2008年出口额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9.57%。醴陵出口的烟花爆竹中有90%出口到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罗斯等国。其中美国是醴陵烟花爆竹最主要的出口地,2009年醴陵出口到美国烟花爆竹2400万美元。 陶瓷产业是醴陵另一大支柱产业,2010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210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年均增幅达28.1%。陶瓷产业的产值占整个地区产值的79.02%。2009年,2010年陶瓷产业上缴税金分别为33398万元和36921万元,分别占全是财政总收入的23.5%和18.3%。2011年前三季度全是共生产日用陶瓷37.42亿件,其中出口14.3亿件,生产工业陶瓷39.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了26.4%、25.2%和28.2%。 表2 醴陵陶瓷产量(2005~2010) 资料来源:根据醴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0)上的数据,整理得到。 如表所示,醴陵陶瓷的产量一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05年到2010年日用陶瓷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08%,工业陶瓷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8.45%。2009年醴陵陶瓷工业园已经初步建成,当年就有46家企业入园,产值突破了25亿元。醴陵陶瓷产业出口量占比较大,2005年陶瓷出口72625万件,占生产总量的29.1%。2009年日用陶瓷40%以上出口,出口量达12.94亿件,特别是炽瓷产品,出口95%以上,年出口额近4亿美元。 三、醴陵发展基本外向型开放经济的优势 大卫·李嘉图认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得到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也表明与比较优势相抵触的赶超战略是很难成功的。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应该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条件,积极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从而增加出口和经济的外向程度,达到比较优势的充分利用。 醴陵劳动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拥有生产陶瓷和花炮所需的矿物资源和技术资源,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应该生产和出口相关产品。醴陵市委市政府相当重视醴陵的开发经济建设,在《醴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拓展开放经济”作为重要的一条提出来,主要从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区域合作两个方面,既期待对外开放为醴陵经济增添光彩,同时也了解周边的产业状况,引进必要资源,避免重复投资。 外向型经济是指实行开放性经济交往体制,面向国际市场,建立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广泛利用国际资源,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经济外向型经济具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增强支付能力,并能在较大规模上利用国外资金。通过对醴陵支柱产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醴陵已经是基本外向型开发经济。目前醴陵陶瓷和烟花爆竹产业出口都很强劲,有很强的出口创汇能力。2010年新批自营进出口企m业14家,已拥有自营进出口企业达183家,醴陵的各种产品外销至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全市贸易出口总额达6.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出口收汇2.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 醴陵实行开放型经济有着自身的优势: 第一,资源丰富。醴陵具有相当丰富的陶瓷和烟花爆竹产业需要的稀土和矿物质,非金属矿有瓷土、耐火土、煤炭、石灰石、萤石、粉石、石材等,金属矿有金、银、铅、锌、钨、锑、铀等。 第二,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年间,醴陵富里人李畋就发明了花炮来驱赶鬼神,此时开始醴陵人就开始生产烟花爆竹。醴陵陶瓷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就一举拿的世博会金奖。 第三,交通便利。同时醴陵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毗邻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株洲,320国道,106国道、沪昆高速,浙赣复线都经过境内,醴陵拥有至盐田港的集装箱专列,计划在2012年开通的衡茶吉铁路将大大缩短醴陵到厦门出海口的距离,醴陵将成为长株潭地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地区。 第四,通关方便。醴陵是中西部所有城市中唯一拥有海关和商检的县级市,企业报关和报检的成本低。醴陵是湖南仅有的2个可以在当地办理护照的县级市之一,相关人员的出入境方便。 第五,人才优势。醴陵人口资源丰富,而且醴陵市株洲地区拥有高学历比例最高的县市,大量的陶瓷和烟花爆竹企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才。 四、醴陵政府如何规避外向型经济带来的风险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醴陵 这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但是醴陵支柱产业是高投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靠价格优势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这样的出口产品在开放经济很容易受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在加大发展开放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产业自身的发展。 我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汇率浮动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6年多后,人民累计升值约为31.24%。烟花爆竹和陶瓷产业同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体现在生产成本、出口价格和市场占有方面,理论上醴陵的出口收入损失31.24%。再加上原材料、运费、工资等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的下降,但是,醴陵出口的产品主要靠价格优势占据市场,不敢轻易降价,只得自己蒙受损失。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增值将促使出口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把生产重心转移到研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同时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国外市场资源。 当下是政治周期和经济周期交织的试点,市场调节职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政府调节乃高层次的调节。醴陵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开放经济促进醴陵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困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醴陵出口企业的利益。 1.川气入醴。醴陵开通管道燃气以来,以前的煤窑都改为了天燃气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合格率也有所提高,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下降的压力。 2.政府支持企业改革。(1)鼓励企业建设中间环节。中间商注定要一败涂地:技术的发展使他失去了效力(帕特·麦克格温)。醴陵政府正在着手处理一批有自主经营的企业希望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出口的申请。(2)鼓励企业走品牌化、差异化战略。扶持以华联、熊猫为主的具有品牌的自主产业企业,对其进行政策和技术鼓励。(3)鼓励企业运用金融手段规避风险。鼓励企业缩短收汇时间,利用合同价格,采用多种比重的结算方式来规避风险。 综上所述,开放经济模式在醴陵是完全适用的,而且醴陵市委市政府也认识到这一点大力发展开放经济,尽量避免开放经济带来的风险。只要坚持大力发展开放经济,醴陵经济定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县域经济论文: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县域经济是一个十分重要,又十分复杂,说起来十分沉重,同时是我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说它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最小单位;说它十分复杂,是因为涉及面宽,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县域经济要做到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分困难;说它十分沉重,是因为我们去过西部的许多县,虽然看到了一些县域经济富裕、不断发展的一面,但看到更多的是贫穷、落后的一面;说我们十分感兴趣,是因为县域经济发展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去认真研究。 一、县域经济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下述特点:一是具有特定的地理空间,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三是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四是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五是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经济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有多个层次:相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如欧盟、亚太地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是区域经济的范畴;相对于一国经济而言的区域经济,如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也是区域经济的范畴;相对于一个省而言的县域经济也是区域经济的内容,如陕西从大的方面划分为陕南、陕北、关中等不同的区域,仅就关中地区可以以区县为单位划分为更小的区域。县域经济是狭义的区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最小单位。 2、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一、二、三产业各个部门。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趋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和面貌,县域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强弱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强弱,如西部经济不发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部的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弱。从第三届全国百强县的排名来看,几乎被东部地区垄断,西部地区仅有三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西部地区的真正崛起有赖于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 3、县域经济在各项指标中均占到绝对比重 据统计,截至20__年底,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共有2860个(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市辖区830个,县级市381个,县1478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全国县域内国土面积有896多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全国县域内人口总数达到9.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3;全国县域经济的GDP达5.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4.5。 4、县域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县域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是农民的主要聚集地。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 文秘站: 二、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因素 通过对不同地区县域的比较研究发现,县域经济的发展程度、竞争力强弱,受以下十个因素的影响:DECD=F(NR HR PL EC ML ES EE IA CL PLS) 其中,DECD—县域经济发展,NR—自然资源,HR—人力资源,PL—生产力水平,EC—经济制度,ML—管理水平,ES—经济结构,EE—经济环境,IA—无形资产,CL—城镇化水平,PLS—生产与生活方式。 1.自然资源的禀赋与自然条件的优劣程度 自然优势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优势有两种: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县域产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源优势是产业优势形成的前提条件,同样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如陕西神木县和靖边县之所以能进入第三届全国西部百强县之列,与其煤、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同样,县域经济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自然条件决定着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地理位置决定着一个县的区位状况,决定着它的交通状况、对外开放条件与开放程度等。一般来说,具有区位优势的县发展较快。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较快,自然条件、区位优势是其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枢纽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单一非再生资源的长期使用,自然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有弱化的趋势。 2.人力资源状况 人力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因素,但人口大县不等于经济强县。人力资源不仅包括一个县所属的人口数量、人的素质,还应包括人的理念及人力资本状况。如果说人力资源的数量决定县域经济中劳动力供给、市场需求以及劳动力的素质,那么,人的理念及人力资本状况则决定县域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发展的速度。 3.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实力,它决定着经济总量及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效果。如西部经济落后,东部经济发达,由此决定了东部经济是个“发展”问题,而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发展问题,首先是解决生存问题;二是县域经济的“产品—企业 —产业”三位一体的现状,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既定起点,也是吸引外资的平台,是外资与本地企业对接的基础。 4.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 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布局,即县域经济结构,它影响和决定着县域经济是否协调、持续发展的问题。县域经济活力是县域经济市场机制力量的体现。非国有经济比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力指标,其他还有:机关人数与就业总人数的比率反映出就业导向和就业活力;人均存贷额反映金融方面的活力;GDP与就业总人数的比率也是一个反映经济产出活力的指标。 5.资本、技术及管理水平 资本与技术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它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及层次,决定着产业选择及升级换代问题;管理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县域经济的管理水平与发展速度。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县市政府及县市领导的能动作用非常大。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同志在《经济日报》成立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的批示中指出,“农村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 6.经济制度及政策 具体指:一是产权制度;二是政府的经济政策;三是管理制度,如干部管理制度、干部选拔制度等;四是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化程度,如是否引进了竞争机制等;五是政府引导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7.经济环境及对外开放程度 经济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目前重要的是营造软环境,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进入。经济环境既是对外开放的前提,也是反映开放程度的一个标志,它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入世后,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仅在县内、省内、国内定位,要在全球经济中定位,要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提升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可以用进出口总额与GDP比率、利用外资的总额、外资企业比重等指标来衡量。 8.县域的知名度及无形资产 县域的知名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无知名度;二是知名度是否转换成无形资产,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品牌。县域知名度的提高通常借助于一些历史文化遗产、特殊的产业,如陕西临潼借助于兵马俑、户县借助于农民画均成为享誉中外的知名县。但这些县的知名度没有完全转化为无形资产,没有有力地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的知名度高,无形资产大,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9.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城镇化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决定着县域的生产与消费水平;二是城镇化水平决定着县域的市场化程度;三是城镇化水平是县域工业化程度的反映;四是城镇化水平决定着县域经济结构。 10.居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直接决定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传统的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县域经济的现代化;自给自足的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县域市场体系的形成,影响第三产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 三、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障碍 据统计,截至20__年底,全国GDP超过50亿元的县共有262个,东部地区191个,中部地区52个,西部地区19个。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88个,中部地区有9个,西部地区仅有四川双流县、新疆库尔勒市、重庆江津市3个,而且分别排在48、60、98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受制于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1.观念落后 西部地区观念落后表现为:一是长期受自然经济观念影响,尤其是小生产观念浓厚,如缺乏成本观念;二是受原始市场经济观念影响,如反映传统小商品经济的“汉唐雄风”、“丝绸之路雄风”影响着西部县域市场经济的发展。入世后,西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外文化理念的冲突,即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与自然经济理念的冲突。理念冲突具体表现在:一是西方人崇尚透明度与西部人崇尚暗箱*作的冲突;二是西方人崇尚市场经济规则与西部人崇尚钻空子的冲突;三是西方人崇尚法治与西部人崇尚人治的冲突。 2.产业定位不明确 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要抓住一两个产业,做大做强,要形成和县域资源相适应的特色经济。但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县产业定位不明确,选择产业过多,多个产业齐头并进,而且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小,特色经济不明显。如陕西有的县在县域发展战略中确定了五大支柱产业,结果一个产业也做不大,没有自己的特色,形不成规模。 3.经济结构不合理 一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东部县域经济中基本上是非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比重,如浙江、江苏省等公有制在县域经济中几乎已全部退出,而西部县域中公有制还占有很大的比重,非公有制经济不发达,东西部经济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所有制结构的差异;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西部地区的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不发达;三是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企业化、产业化水平低。 4.政府政策与竞争机制滞后 一是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仅限于经济方面,在政治方面不但未给非公有制企业优惠政策,甚至连平等政策也未落实,如非公有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很难进入政府;二是干部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县乡干部很难优胜劣汰;三是企业家机制未形成,管理队伍的培育工作滞后。 5.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落后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西部地区许多县的生产方式落后,如在农业生产方面机械化程度低,有的地区仍然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在仅有为数不多的工业生产中,信息化程度极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生活方式方面,一是农民意识浓厚,县乡干部生活节奏慢,现有的城镇人口大多是“计划经济的城市人”,缺乏“市场经济的城市人”。二是农民及城镇人口保持着传统的农民生活方式,大家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消费,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四、加快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转变观念 加快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首先,要树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观念。如要树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求所有,但求所得”、“允许私有企业企业主入党”、“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等观念;其次,还要树立正确的县乡干部评价观念。不能以“是否有问题”作为衡量县乡干部的标准,以“是否有问题”为评级标准会使理性管理者做出“不作为”的选择,而应以是否创造了财富、为老百姓办实事、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县乡干部的标准。 2.对县域经济准确定位 对县域经济准确定位包括对县域定位与产业定位。只有准确定位,才能明确发展方向,才能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只有准确定位,才会有科学的发展思路,才能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层次。具体说,一是为县域准确定位,如西安临潼区可定位为世界旅游名区、西部经济强区;渭南的潼关县可定位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一线两带”的东起点、关中城市群的第三层次。二是产业定位,县域经济要以某一主导产业为中心,其他产业相配套,发展特色经济。县域经济要形成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在这个产业群中,主导产业要明确,产业结构要合理,产业结构要向优化和高级化演进。 3.创建新机制 首先要在县乡干部选拔中引入竞争机制,并加大外聘力度,增加外聘数量,促进县乡干部选拔机制的转变;其次,建立创新机制,特别是要加大文化创新力度,推动自然经济文化向市场经济文化转变;再次,要加大县域内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留住科技人才,也要加强对基础人才包括青年技工和农民的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要树立“非公有制企业是县域经济的第一主体”的观念;在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的县,应通过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便利和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创业;在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到一定比重的县,应通过企业家培训、企业制度改革等措施实现非公有制企业的二次创业,并切实解决二次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5.实行土地制度创新,走农业规模经营的道路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鼓励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只有扩大农业经营的规模,才能解决土地使用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同时,要调整村镇结构,扩大村镇规模,形成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 6.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引进外资 一是要为外商提供生产经营的必要资源,在落后地区可无偿提供土地等资源,只要外商来生产与消费,就能带动经济发展。二是塑造软环境,改变“关起门来打狗”的局面,特别是政府要从提供优惠政策转变为提供优质服务。 7.经营县城,强化中间环节作用 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大城市向农村辐射的中间环节。因此,要鼓励农民进入县城,使县城的人气旺起来;建立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和引进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调整乡镇、村庄结构,提高县域经济的城市化水平。以上七条为一个整体,其中转变观念是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与核心,机制是保障,产业是载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手段,规模经营是方式。当前要抓住转变观念这一核心,推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为县域经济准确定位,并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建立新的机制,选择最佳发展手段,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实行土地制度创新,走农业规模经营的道路;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大力引进外资,并经营好县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五、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需要处理好的七对关系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要做好以上七个方面工作以外,还必须处理好以下七对关系。 1.优惠政策与优质服务的关系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由于发展起点比较低,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优惠政策,但要转变一味地依赖优惠政策的误区,要处理好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的关系。优惠政策是吸引外部资金的重要条件,而优质服务是留住外部资金的保障,只有提供优质服务,优惠政策才能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相对于东部省份的县来说,优惠政策对西部地区的县不具有比较优势,在优惠政策上各个地区可以互相模仿,而且模仿成本低,所需要的时间短。而对于西部地区的县来说,提供优质服务是塑造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优质服务是一个地区的“内功”,经过长时期才能形成,而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即使模仿也需要较长时间。 2.主导产业与产业多元化的关系 西部地区的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据资源禀赋状况选择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选择上一定要有比较优势和“特色”,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并不是只发展一种产业,而放弃其他的产业。在产业选择上要妥善地处理好主导产业和产业多元化的关系,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应多业并举,但产业多元化应尽可能是同心多元化,即各个产业之间应有比较大的关联度,这样才可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龙头,通过各个产业链条之间的相互带动,促进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3.企业规模与企业数量的关系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竞争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中坚力量。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批企业来支撑,企业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更需要农产品种子的研发、种植、养殖、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等农业性企业。特别是对于农业占比重较大的县来说,企业这一组织形式比分散的农户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谈判力和竞争力,所以应尽可能培育、扶植一批企业。促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一批企业,而且需要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对于一个县来说,只要真正有一两个大企业,就足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而且企业的数量和企业的规模是互相促进的,一个大企业会带动一批小企业,一批小企业经过竞争会培育出大企业。 4.向市场要钱与向政府要钱的关系 对于相对贫困的西部来说,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理顺向市场要钱与向政府要钱的关系。全国贫困县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造成贫困的原因有多种,有自然因素,有人为因素。对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成的贫困,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财政对其进行转移支付,对其进行“输血”。但仅仅依靠“输血”只能解决生存问题,不能解决发展问题,要使这些贫困县摆脱贫困,必须使其有“造血”功能。所以对于贫困县来说,如何脱贫致富,谋取发展应摆在首要位置,要发展就要有市场意识,从市场上获取财富。 5.引进外资与利用民间资金的关系 资金短缺往往被认为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引进外资被视作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灵丹妙药。引进外资固然会解决资金瓶颈,同时还会带来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对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来说,如果能引进外资,无疑会加快其经济的发展,但关键是西部县域依靠什么优势来吸引外资,有无外资进入后的发展平台、对接基础,也就是说引进外资后如何与本地经济对接。所以,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启动民间资金。在西部许多县存在资金短缺和银行大量存差,以及资金大量外流并存的困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金短缺,而是没有启动民间资金。要吸引外资,首先应启动民间资本,使民间资本和外资同样享有国民待遇,为其创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其共同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 6.国有企业退出与事业单位退出的关系 所有制结构差异是造成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一些县公有制经济占有相当比重。西部地区的县也认识到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举措,加大国有企业退出步伐。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缩小。但是事业单位的数量却依然很多,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数量仍然很大,县级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支付事业单位的开支,甚至有的县财政入不敷出。所以对于西部地区的县来说,不仅国有企业应全面退出,而且一些事业单位也应该尽快退出。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供水、交通、文化教 育等公用事业的公共产品属性在弱化,由政府出面通过事业单位的形式提供这些准公共产品的必要性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减少事业单位,可以大大缩小县级财政的开支,把有限的收入用到更需要财政支持的领域,同时可真正减轻农民的负担。 7.营造良好环境与提升县域形象的关系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和启动民间资本的前提,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县级政府已经认识到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性,而且意识到投资软环境比投资硬环境更重要。但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不应忽视提升县域形象,这里强调的形象不仅包括一个县的投资环境,还包括政府行政能力、社会资本、信誉度;不仅指一个县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形象,还包括该县在其他地区、投资者、合作者、媒体等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县域形象和县域环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县域经济论文: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是实现县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惟一出路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经济、资源、环境都是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大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改变,都会引起其他系统发生变化,并对整个大系统的状态产生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意识,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要求,人们只考虑经济增长而忽视其他相关系统的健康发展,使县域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不协调的关系,造成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 首先,县域经济产值的增加靠消耗大量资源来换取,以至于乱采滥挖、浪费严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不断退化,资源基础持续减弱,一些主要自然资源已出现严重短缺,保证程度下降,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资源供需前景不容乐观。 其次,随着经济的增长,大部分县域的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固定废弃物及土地污染日益严重;而过度砍伐,盲目开垦,乱杀乱捕,使县域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野生动植物品种数量不断减少,濒危及面临灭绝的物种数量急剧增多。这些情况的存在已经成为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保证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惟一出路。 一、实现县域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弱化、消除它们之间的消极关系,同时充分利用和发展其积极关系,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的总要求就是县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即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要以不破坏其再生机制为前提,使自然资源基础得以维持和加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相对丰富的县域也将逐渐面临资源不够的压力,资源供需矛盾会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势在必行。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资源无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增强资源的人均意识,认识到资源相对短缺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实现县域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全面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针对在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各种协调配套措施,大大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期,全面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这是保护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要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管理法规,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资源管理职能,落实资源产业的生产经营权利义务,建立各类资源管理和协调机构,并形成内外结合的资源监督机制,防止对资源的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毁坏浪费。 二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使资源开发与产业建设协调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开发各类矿产资源,防止乱采滥伐,造成浪费。 三要对现有产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大力推广节约资源、降低原材料、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成果,使一批重大的工业共性技术广泛地进入企业的技术改造,对那些耗能、耗水高的重工业,应重视提高矿山的采选冶炼水平,扩大生产能力,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和资源回收率。 四要实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对煤炭、木材等的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的再生处理,对伴生、共生的矿产资源加强综合勘探、综合开发和深度加工,重视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 五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把节约资源推向市场,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投资效益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实施、独立核算及检查验收等制度,使项目的节约效益及时得到反映,确保效益好的节约项目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六要实行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维护资源的国有权益,防止由于资源无偿开采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国家经济权益大量损失。 三、实现县域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与整治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更新思想,树立和普及生态观念、环境意识,我们脚下的土地,头上的天空,地上的河流,山上的一草一木,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我们无权浪费和毁坏子孙财产,也不能留给子孙一个无法生存的环境,加强环境保护与整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特殊责任。 在发展部署上,必须明确地把环境保护与整治作为县域经济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高度重视,使经济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步协调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了要使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维持在环境容量所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变普遍的资源浪费为资源节约外,还要特别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整治工作。 一是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技术起点要高,尽量采用耗能量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工艺,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实行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在审批项目时要严格把关,凡是采用落后工艺、布局不当、污染环境的工业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 二是现有企业必须明确治理污染的责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加强对自身污染的治理工作,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三废”资源化。 三是城镇要实行以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使污水、固体垃圾、生产垃圾、噪音等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必须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各科研部门要加强对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县域特别是山区县要坚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原则,大抓植树种草、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恢复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资源。 五是结合农业区域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和推广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生态农业县。 六是依法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管理,以生物治理为主,辅之以工程治理,通过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兴修 水利、农田整治、退耕还林等保护措施,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 县域经济论文:宣传思想工作对县域经济促动作用 把握宣传思想工作脉搏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按照同志的这一论述,针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工作途径,开辟新的工作思路,贴紧中心,服务大局,与进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宣传思想工作“生命线”的作用,有力地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明确宣传思想工作主要任务,找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 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首先要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这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就庆安县的宣传思想工作而言,其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实现一个目标,走好三条路子,创建区域龙头”的总体发展战略,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庆安经济发展上来,为建设富裕美好的新庆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把握宣传思想工作核心内容,抓住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几年来,按照突出主题、活化形式、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了以“学理论、抓机遇、快发展”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全县大办工业、绿色产业升级、区域龙头、大出大进等关键问题,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特别是围绕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在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查找思想误区,促进全县干部群众观念的更新,有效地克服了对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理解不够深透,对建“三都”创区域龙头的怀疑和观望态度等实际问题,使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了加快发展、负重拼搏和开拓创新意识,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探索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方法,选好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 为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本着继承和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有效方法,用不断创新的思维做为工作“切入点”。一是增强实效性,讲究一个“融”字。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有和经济工作合拍、共振,融于全局工作之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力。二是提高针对性,突出一个“准”字。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扩大灵活性,体现一个“活”字。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四、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前瞻性,注重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着眼点” 要实现省委提出的“全面建小康,努力快发展”的目标,宣传思想工作要走在前列,把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趋势,超前谋划。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建设现代强国必备的其它知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从总体上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在人民群众感到迷惘的时候,帮助他们明确方向,选择正确道路。前瞻性不是坐在屋子里想出来的,而是正确观察、分析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的结果。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面对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敢于回答改革中的焦点、疑点、热点问题,帮助群众解疑释惑,这是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着眼点”。 县域经济论文:发挥信用联社作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农村信用社通过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98年按照合作制规范以来,南溪县信用社累计投放10.4亿元;截止20__年7月,各项贷款余额3.1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三;各项存款3.8亿元,存贷比例达78,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针对县域经济受到资金的严重制约和国有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上金融市场的大好发展机遇,农村信用社以比县域其他商业银行的较强的优势,将逐步成为最适合服务于县域经济的金融主体。如网点布局优势,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全县有25个营业网点,在职职工161人,总资产6.3个亿,是目前全县第一大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优势,除了一些重点行业、产业外,农村信用社多年来,主要为城乡居民、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些客户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传统作风优势,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多来自农民,有着走村串户、背单带据,送服务到农家的优良传统,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天然联系。但是,农村信用社总体上还存在着历史包袱沉重、体制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和金融产品落后,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自身优势,拓展工作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应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发挥信合优势,深化服务内涵 农村信用社改善金融服务,既是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民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变化,探索实践有效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是靠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所固有的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决定其更需要尽快完成向独立市场主体的转变,以真正达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要求,增强对市场的应变和反应能力。要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东风,认真制定增资扩股和提高资本充足率计划,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资金扶持,以降低不良贷款额,消化历史包袱,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要建立产权运作机制,通过设立投资股,引入股份制的合理成分,部分地改变"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办法,强化股权责任,理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逐步解决"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由谁负责"的问题,还权于社员,还权于出资人。要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有计划从社会或高校中引进一批急需的计算机、法律、市场营销策划等专业型人才,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真正使他们安于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现有员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推行各项干部竞聘制,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末位淘汰"制度,使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增强班子队伍活力。要建立灵活的分配机制。就根据各岗位劳动强度、责任大小、贡献大小的不同,实行工效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将"权、责、能、绩、利"紧密结合,从而调动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是靠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要在继续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从深度、广度上结合南溪实际,探索实施有效的服务方式,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选择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试点信用贷款方式,扩大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范围,允许中小企业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可靠应收款作为保证向信用社申请贷款。针对农户无法提供担保抵押物获取大额贷款的实情,贷款手续要进一步简化,减少报批环节;制定大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和方法,必要时实行贷款授信管理;制定出使抵押合法又便于操作的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贷款的风险。针对贷款市场黄金客户争夺激烈的现状,可在贷款利率上实行差别利率,改变客户已经形成的"农村信用社利率高"的观念。同时,信用社要想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改善支付结算服务首当其中,应尽快加大电子化投资力度,尽快扩大省辖特约电子联行网点覆盖面,实现省辖信用社系统客户24小时便可到帐使用。分步开办通存通兑业务,逐步实行全国联网。试行农村信用社信用卡,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节奏。 三是靠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水平。"三农"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了解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最盼望的是什么,最急需的是什么,真正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业知识、农民贷款送到农户家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需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科技农业,知识农业,切实做到农民的呼声就是第一信息,立即研究;农民的要求就是第一责任,立即解决,农民的满意就是第一标准,必须达到。 二、立足县域特点,促进城乡发展 当前,以城镇作平台,以工业作动力,以农业作基础的县域经济城乡一体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商业化经营的原则下,结合县域特色,注意处理与协调好政策扶持和商业化经营、重点倾斜和普遍支持、风险防范和稳健经营、近期效益和中长期利益等方面的关系,实现由支持一般农户向支持民营大户转变、由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特色农业转变、由支持种养殖业向加工流通转变、由支持单个企业向支持龙头企业转变。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农村信用社要紧紧围绕南溪优质无公害蔬菜、种草养鹅、优质水果三大农业支柱,打造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示范县、中国"四川白鹅"之乡、长江上游甜橙基地县目标,坚持走产业化道路。要支持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沐春"牌蔬菜、金竹西瓜等品牌知名度,建好全国标准化示范区,提高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数量。要支持富民白鹅 公司、华徽食品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金融通、信息收集、品牌建设、对基地生产和农户经营的组织引导、实现农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它们做大做强。要支持农民提高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走专合组织的路子,强化协会与会员的经济利益联系,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机制和规章制度建设,提高专合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努力使我县农产品进入超市场等现代流通网络,最大限度地帮助其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工业是县域经济和财税增长的主体。当务之急是,农村信用社必须在支持工业发展的总量和质量上取得突破。要支持和引导全县中小企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要支持文龙药业、长兴酒业、庶人坊食品等骨干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品质,开拓产品市场,逐步做大作强,形成一批高知名度企业。要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农产品不断增值,加强企业间的技术、资金、人才、品牌等合作,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效应。 三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小城镇是城乡联动的节点,村镇建设是城市化的延伸,乡镇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加大支持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建设力度。在支持县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积极储备、申报项目,争取信贷资金规模,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其中信贷重点支持护城溪综合治理工程、滨江防护堤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和北城道路框架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支持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以规划为龙头,强镇、强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强村集聚,优化农村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重点要通过项目支持,加快罗龙、大观、等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对以水网、路网、电网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配套建设给予信贷支持,完善小城镇的服务功能。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进城建户、购户、经商、办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通过信贷政策,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持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三、健全互动机制,优化信用环境 目前,农村投入的主渠道是农村信用社,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县域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大发展,对于政府、企业、农民以及信用社自身都是一个共赢的良好局面。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良性互动机制,努力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搭建互动工作平台。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村信用社工作当作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让广大农民真正认真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要经常关心、过问信用社工作,帮助信用社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要多提供机会,增加农村信用社对重大信息、重大项目的了解,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基金及担保机构,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坚持制止各级有各部门随意到信用社检查、罚款或拉赞助。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盘活不良资产,解决历年亏损、不良贷款问题,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实力。特别是要结合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减轻乡镇信用社负担。要结合《行政许可法》的颁布,规范各级各部门的收费,加强审计监督,撤销对农村信用社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减轻信用社负担。 三是大力整治社会信用。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大力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建设。在对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进行表彰和宣传的同时,组织一些信用大户,特别是黄金客户,进行金融知识、信贷知识以及信用文化观念的教育培训,进而推动我县农村诚信社会环境的营造。政法部门应积极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特别是人民法院对涉及农村信用社清收贷款的诉讼案件应从手续上从简,诉讼费用上从优,做到快审、快结、快执行。 县域经济论文:发展县域经济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才能为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快速发展,而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快速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 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提升县域经济增长的质量 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统一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快”与“好”的对立统一体。“快”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好”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快”就是要树立只争朝夕,有一必争,有冠必夺的思想,使各项工作都有新举措、新跨越。“好”就是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没有“快”的速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好”;没有“好”的标准,速度越快越容易出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盲目追求“快”却忽视了“好”,“萝卜快了不洗泥”;有的地方只注重“好”却忽视了快,像“小脚女人走路”。这都是不对的。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在“快”字上下功夫。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离开了发展,就没有所谓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是要慢发展,而是要快发展,并必须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同时,要在“好”字上做文章。县域经济发展“快”,必须建立在发展“好”的基础上,不能片面追求发展“快”。近年来,全国经济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发展“快”与发展“好”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注重量的扩张,又追求质的提高,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二、正确处理“近”与“远”的关系,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事物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上大项目,从立项、论证、审批到建设、投产,有的需要3年、5年甚至10年的努力。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一届一届班子接力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正确处理“近”与“远”的关系。要立足于“近”干好今天,干好当前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科学、民主决策的基础上,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不以领导人变而变,不以领导人思路变而变。只有干好当前,才能将长远规划变成现实。同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兼顾长远利益,牢固把握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认真解决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杜绝“好大求洋”、不切实际和“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不良现象,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破除虚假政绩的错误思想,树立甘当奠基人、实实在在干事业的观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能干那种“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届包袱”的事。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上,要坚决杜绝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盲目引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污染项目和企业,绝不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求得眼前发展和一时繁荣,坚决防止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粗放经营等短期行为,确保实现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 三、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大”与“小”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两个不同的侧重点,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大”是支柱,“小”是细胞。抓“大”可培育支柱企业、龙头企业、优势行业,要坚定不移;抓“小”能激发活力,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抓“大”而不抓“小”,是不会统筹全局的表现;抓“小”而不抓“大”,是不会抓主要矛盾的表现,要“打鱼不漏虾,大小一起抓”。大企业是强县的支撑,是增加县域经济总量、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推动力量;小企业是富民的根本,对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大”、“小”两手抓,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抓“大”而不能忽视“小”,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的配比关系。要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找准几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积极筹划一批大项目,真正将这些企业培育成规模效益突出、抗御风险能力强、财政支撑作用明显的大型企业集团,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火车头,财政收入的台柱子。同时,发动千家万户上项目,人人都去找门路,县、乡、村、户一起上,发展各具特色和不同层次的企业,优势互补,各显其能。但是,要搞好规划,节约土地,不能走“村村冒烟、户户办厂”的老路子。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不拘泥于一种发展模式,既搞高新技术企业,又搞劳动密集型企业,既搞工业,又搞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富民目标。文秘站版权所有 四、正确处理“内”与“外”的关系,增添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自主发展和对外开放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把搞好对外开发、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自主发展结合起来,依靠内源性经济和外源性经济的双轮驱动,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在坚持自主发展方面,要对自力更生有个再认识,在善于借助外力的前提下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靠本地资源、区位、环境、资金等优势,充分调动民间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增强发展的内在活力,增创内源性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实根基。在对外开放方面,要发展县域外源性经济,提高经济外向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外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要素,发展壮大本地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要强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的突破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世界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采取项目招商、行业招商、以商招商和招商等形 式,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大公司、大财团和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来本地落户。
室内设计论文:浅谈漫谈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摘要:色彩作为视觉传达五要素之一,在室内设计中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理论与实践上阐述了如何利用色彩表现,把室内空间布置得更加合理、美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需求,以达到满足和平衡人们精神与心理的需要。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表现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建筑物越来越向高密集方向发展,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们,整天生活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如何善于设计、利用室内空间,把有限的空间布置更加合理、美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满,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空间,来营造一个满足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双重标准生活空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色彩无疑是首选的元素,它较之构图、造型及其它表现语言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也更能发挥其诱人的魔力。再者人们对色彩的理解比过去更加理性、个性,并渴望在传统中寻求全新的色彩刺激。因此,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设计师还必须较好地运用色彩设计对室内环境的设计理念进行完整、准确的阐释。 一、色彩的知觉与情感 色彩本身并没有知觉与情感,也没有绝对的美与不美,它的美在色彩之间的相互组合之中体现的,这与音乐的道理相同,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调。当配色形式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时,人就会感到和谐愉悦,这就是色彩的知觉与情感。它会因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差异而不同,白种人钟情白色、黄种人偏爱黄色、黑种人喜爱黑色,黄土高原的人喜欢浓艳的大红大绿,都市的人喜欢清新的奶黄和天蓝;对同一种颜色,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联想,黄色在我国象征高贵而在巴西则表示绝望;白色是我国葬礼上的色彩而在印度则象征吉庆等。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色彩的爱好也有变化。现在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丰富多彩,必将促进室内环境中色彩观念的改变与进步。因此在室内色彩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利用人们对色彩的知觉与情感来支配色彩在室内中的分布。 二、室内色彩的表现 室内色彩构成是一个多空间、多物体的变化、组合。因其空间物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形成了多层次的色彩环境,又因受其使用功能、光线、装饰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犹如弹钢琴的十指运用,抑扬韵律相衬,使室内空间的色彩,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色彩空间,也就是所谓的主色调。主色调的形成往往是利用天花板、地面、墙面、家具等要素的面积优势和色彩组合形成,它在室内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要力求反映室内设计主题,体现室内空间的功能,又表现出色彩给人带来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变化,明快而又偏暖的主色调给人以温馨、幸福、愉快、轻松的感觉;易给人亲切、安逸的感觉,让卧室变得温馨、浪漫。冷色调表现透明、镇静、凉爽、理智的特性,易给人宁静、深邃的感觉。让书房的思考赋有智慧。居室色调从实用角度主要是黄、白、灰色调运用广泛。黄色调营造出典雅、温暖、明朗的气氛,配合红色尽显富丽堂皇;配合白或灰色调尽情释放文静典雅。因此,在室内色彩要求在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形成的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1)色彩与空间特性的对比 空间特性即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同的功能空间有不同的要求。仅室内空间就包括商业购物、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餐饮休息等诸要素。这些功能空间的性质不同,色彩倾向也随之改变。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天性好动,观察事物多以感性为主,对色彩的感觉更为单纯敏感。儿童的活动空间宜采用明亮、轻快活泼的对比色为主的粉红与粉绿、米黄与浅紫、淡蓝与橙黄等对比色等,再配置新颖活泼的图案、色彩鲜艳的玩具,适合儿童天真烂漫的心理特征,以利于儿童天真浪漫的身心健康;启发儿童的心灵智慧,创造出与大自然同为一体的儿童天地;相反以商业经营为主的内部环境,色彩布置应体现白色和淡灰色为主的优雅色调,以此来衬托色彩丰富、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在照明设计上,除满足室内的正常光照外,还应加强色彩光的配置,吸引注意力,刺激购买欲望。与商业购物环境相比,餐饮、娱乐环境的色彩设计就应活跃得多。尤其是娱乐性的空间环境色彩,一般以强烈而富有兴奋感的色彩为主调,这类色彩纯度较高,如红、黄、绿,在各种有色光的闪烁照射下,大部分空间的凝重和光的跳跃以及室内色彩的强烈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产生一种“跃跃欲动”之感。 (2)室内色彩的文化内涵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不再是单向的、一元的认识世界,而是多向的、多元的网络反馈。因而,在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需要多种文化并存,这种多种并存的需求反映在室内色彩设计中,就使其带上浓郁的文化属性。这是我们进行室内设计时着重考虑色彩表现的原因所在。室内各种色调及其组合就反映了业主的性格与审美观,同时体现了业主在某一领域的鲜明个性,也正是人类个性张扬的体现。如主人喜欢文化气息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格,那么在居室设计中可以暖色调为主,起居室铺满暗红色地毯,沿墙摆放仿明式风格的红木座椅和条案,对面放一个博古架,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风味;在墙角放一盆绿色植物,既构成了色彩上的对比,又增添了勃勃生机。另外,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借助色彩来形容、暗喻人物性格、品德等。如《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各有自己的色彩。贾宝玉喜爱红色,是怡红院的主人;林黛玉的“黛”有墨绿的含意,潇湘馆则是她性格的象征;薛宝钗含有金钗之意,她有一个金玉良缘的幻想,特别看重金锁,金色自然了就是薛宝钗的颜色。 (3)室内环境色彩的个性 室内设计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是科技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优秀的室内设计必须别开生面具有独到之处,只有这样的设计方案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室内设计色彩的个性讲究的是新颖、独特、醒目。如何创造色彩的个性是摆在现代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设计师要敢于向传统挑战,要使自己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首先必须在色彩上必须从常规和禁忌中突破出来,求其大胆创新和个性化,克服常规色彩逻辑思维刻板、单一、从众的局限性,兼容逻辑与非逻辑思维,运用大脑潜意识活动与变异意识活动,在常规中求异,从定势中寻求突破,大胆而前瞻性的使用色彩,使其新奇而不怪异,独特而不另类,从而拓展色彩空间、充实色彩内涵、丰富色彩语言,促使设计在竞争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一旦让色彩从原来的限制中冲出来,发挥自身魅力,就会在竞争中大显身手。古人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重要的就是要“别样红”,而且着重要在这一“别”字上下功夫。另外,设计师要敢于向新的领域开发,要辩证全面地理解各种色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例如,“黑色”在我国传统中被视为形象不好的颜色,给人以悲哀、阴郁之感,但它又是最经典的颜色,具有庄重、神秘、沉稳、刚毅、硬朗的内涵,带有很强的历史韵味,所以“黑色”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如黑胡桃系列装饰面板、家具,黑色大理石石材的使用。与白色搭配,能在强烈对比中彰显精致、沉稳,释放冷静与世外桃源的韵味。因此,设计师应根据室内设计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要广开思路,在其姊妹艺术中寻找灵感,开发色彩的源泉,扩大色彩的设计领域,如音乐、舞蹈、诗歌以及来自的彩陶、古建彩绘、戏剧脸谱等传统艺术的有用元素,从中寻找设计色彩气氛、意境和情调,了解、分析、研究色彩对人的心理感觉所产生的影响,是设计者把握室内设计色彩格调的依据,有利于拓展色彩设计思维,使人居环境的色彩关系趋于理想和完美。 结束语 室内环境的色彩表现是一个综合很多因素的课题,上述的论述也只是对其局部知识的一点探讨。室内色彩表现应以人为本,从整体上入手, 把握好色彩的特性、个性,正确处理好色彩的对比与统一,积极认知、实践、开拓、利用时代的固有色,把室内空间布置得更加合理、美观,给我们带来的或亲切或温馨或有趣的情感体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满,以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需求,达到满足和平衡人们精神与心理的需要。 室内设计论文:论现代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美学 室内设计 审美 环境 艺术 当代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二)美学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三)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学要素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籍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在所有的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态学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构成形式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准则,当然其中也包括设计中依附于形式的各美学要素的组合法则。不仅如此,形态学理论还被应用在甄别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等方面。具体到室内设计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设计的个性从那种“压迫性的总体性”中解救出来,如何充分发展差异性和异质性。其实,这种把大叙述和小叙述对立起来,把总体性和差异性对立起来,把同一性和异质性对立起来,以非总体性、非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规范自我的创造的思维特征,不仅是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而且也是当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从实践来说,它也确实已经对当代室内设计创作带来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影响。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而且更应从心理方面进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关照,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象征、隐喻功能,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综合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着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 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 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例如美籍华裔着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并把新技术产生的视觉美感展现在我们面前。 针对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问题,室内设计在采用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当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量,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以及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满足。 综上所述,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室内设计论文:极少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如何运用 极少主义(Minimalism,又称极简主义、简约主义、最少主义),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艺术评论家芭芭拉。罗丝的文章中。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极少主义派雕塑风行一时。 二十世纪中期最着名的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凡德罗(1886-1969),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提出了 “少即多(less is more)”的立场和原则,开创了极少主义建筑装饰的先河,他主张形式简洁、高度功能化与理性化的设计理念,反对装饰繁琐的设计风格,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装饰的艺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极少主义设计风格曾经风靡了一时,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里程碑,直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有人说选择了设计就是在选择了生活方式,那么是否选择了极少主义就意味着选择了现代生活呢?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传统的大家庭模式,追求自我价值、独立的的个性成为时尚。各种小户型的热销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这些人群可以不追求空间的大小、可以不考虑交通、小区等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居室装修一定要精致和个性,而时尚、个性的设计理念就是简约。于是极少主义设计如一夜春风似的迅速上升了。 极少主义室内设计的特征就是要做到高度理性化,摒弃无谓的繁琐装饰。它不仅是否决、减少和净化。而且对家具选择、空间布局都很有分寸,从不过量。它减少了创作设计的步骤,甚至只是对室内光线。传统概念下的的室内设计总是将室内空间装饰得尽可能丰富,而极少主义设计却会留下足够的“灰空间”,达到人对空间的潜在要求。它惯用硬朗、冷峻的直线条,这些基本要素有可能只有几组简单的线条,光洁而通透的地板及墙面,利落而不失趣味的设计装饰细节等,极少主义室内设计还主张运用大片的中性色与大胆而强烈的重点色、轮廓鲜明的直线条与少量的图案装饰作夸张的对比,达到一种视觉冲击力。 这些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十分符合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在严谨而简洁的形态中有时暗藏着复杂的技术构造,它去掉了一些多余元素,余留下了空间的纯净和强烈感受。极少主义忽略的是空间物质的根本方面,而反其道强调其非本质的特征,并且将焦点集中于那些缺省。例如造型简单但不失优雅,常常采用黑、白或灰的色彩计划,很少有装饰图案,显得含蓄而大方。力求从视觉感官上体现 “简约、纯粹、高雅、时尚的风格。”。 下面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极少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体运用时的一些想法。 一、家具的设计 极少主义室内设计就是把设计简化到本质,强调内在的感染力。这体现在用很少的装饰营造出美的居室环境,重点在于家具的精心摆放和陈设品的选择。布置家具要统一、完整,稍大的家具要远离墙体,家具可以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在造型上竟可能的简洁,运用一些大元素,使之有一种仿佛浮在空间中的感觉。周围的装饰元素要少,把淡色系元素相应的减少,这样可以使陈设品更加的突出,更加富有活力。设计时充分利用家具的收纳功能。比如,在厨房做吊柜来收纳厨具和餐具,在卧室做壁橱来收纳衣物和床上用品,书房做书柜,客厅有展示柜和背景墙……把平时单摆浮搁的杂物藏起来。用具有一定风格、完整统一的柜子来掩饰室内的一些繁琐,从而达到视觉上的整体简洁的感觉。另外,极少主义在家具材料上的“减少”,功能上的彻底剖析,在某种程度上能使人的心情更加放松、创造一种安宁、平静的生活空间。 二、空间的摆设 房间的摆设应从基本的要素开始,包括空间和它的边缘及必要的家具摆饰。选择一种单一的色系,灰色系或鲜艳的色调。极少主义设计能够通过更多传统的空间或传统的要素获得。把设计简化到它的本质,强调它内在的魅力。它体现于用极少的装饰营造美的家居环境,同时也体现在对室内摆设的精挑细选。简化室内的摆设,让空间中的重点富有活力,可以使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找一个简洁的休闲空间,使视觉、身心得到放松,除提供仅有的必须品外,不再放置其他多余的东西。设计的目的是要使整个空间看起来简洁而有内涵,通过精挑细选的室内摆设营造独特的气氛来体现主人独有的生活情趣和品位。 三、材料与色彩的对比 极少主义室内设计非常强调室内各种材料与色调的丰富对比,或微妙或夸张,是体现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彩度、纯度的色彩可以强调形状的运动感,色彩与形态的相互联系使得作品充满了生机。墙体是对空间的营造有着最大的束缚,流动的空间是符合一定审美的。传统建筑的隔断大都采用了厚重的实体墙,其实在设计是用色彩、地面材料、隔断、灯光等不确定的要素,都可以暗示不同的空间区域。墙体的设计若使用砖、镜面、钢材或光洁的乳胶墙面涂料等材质,色调则以纯白、奶油白、淡色系为主体,在适当的地方运用明亮而强烈的重点颜色加以突出。同时地面应该是墙体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所以要选择同样类型,如质地的近似和色彩的统一。极少主义室内设计不宜运用大面积的软体织物,地面材质适用单色调的木材或石材。窗帘的材料应选择素色的百叶窗或半透明的纱质窗帘,这种窗帘可以增加房间的空间感,也更方便了室内的采光。极少主义用色原则是先确定空间的主色调,通常是“软”而亮的调子,然后决定家具和室内陈设的色彩范围,配合一定的绿色植物,例如:在冷调深色的硬质实木地板上放置一块柔软的灰棕色羊毛地毯,房间顿时会充满情趣。 四、织物选择以及灯光的合理运用 极少主义室内设计适当的运用软质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如纤维绒、天鹅绒、皮革、亚麻布、丝、棉等。但是这些装饰织物的色调应尽可能的自然,图案不应该太强,应为一些暗花为或没有花纹的织物,应该突出其质地触感。尺寸要根据空间的大小,家具陈饰的颜色来选择,充分发挥织物的作用。 灯光的布置是所有室内空间的重要元素。如果人们能科学地掌握光和色彩的基本知识,然后结合空间大小、家具的组合,各种房间功能需求、灯光明暗色调的相互搭配等条件,进行精心设计安排,一定会给居室增添无限的情趣和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在色彩单调的情况下,灯光可以用来丰富视觉感受,极少主义偏爱良好的自然光照,尽量不用华丽的花式大吊灯,而以一两排可调节角度的小射灯取而代之,从直接照明变成间接照明,这样能使房间更明亮,而且能使小空间显得敞亮,从而实现简洁整体的效果,尽现空间的温馨与浪漫。 选择自然色调配合一定数量的灯光,例如,可以把淡色的小吊灯从天花垂落下来,也可用暗藏或嵌入墙面和天花的筒灯,灯光来烘托织物、手工艺品和建筑要素强调明朗、平和、恬静、给人以高雅清新的感觉。 五、总结 把极少主义的设计原则应用到每一个空间, 设计的重点是采用现代设计手法与简洁的形式。 在室内设计方面应简洁明快。无论空间、隔断、摆设,东西越多对生活的束缚也就越大。一件作品内容被减至最低限度,当物体的所有组成部分,所有细节以及所有的连接都被减少或压缩至精华时,它就会散发出完美感觉的这种特性,这就是去掉非本质元素的结果。 极少主义向我们证明:无须多余的装饰采用极为简洁的、通常是几何化的形式,只用简洁的手法,就可创作出有活力,高质量的作品。 室内设计论文:析室内设计的功能与艺术美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心理、观念意识以及文化背景都有所改变,居住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设计的功能服从和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物质要求,同时室内环境的艺术美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本文从室内设计的作用、室内功能美、室内艺术氛围的营造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室内设计; 功能美; 艺术美;论文下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住宅不只是简单的栖身之所,而且是能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调节精神生活,实现个人愿望和爱好,从事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的多功能场所。“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全过程,在讲功能的同时,经济性与美感享受是同时交融的。”[1]因此,我们除了充分重视现代化条件下的物质需求即使用功能外,也要着重强调精神需求即艺术美。 一、现代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空间环境既有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精神因素。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这正是以人为中心,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生产的室内空间环境。从广义上讲室内设计是一门大众参与很广泛的艺术活动,是设计内涵集中体现的地方。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条件的重要活动,通过运用现代的设计原理进行功能与艺术的设计,使空间更加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室内设计的功能美 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和室内设施的功能性显的尤为重要。功能美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显着,人们对物的功能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而是由功能性提升为功能美。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充实其精神生活,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所形成的功能美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极其重要。室内设计的功能是物质的,也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室内设计功能美主要体现在空间设计和功能的合理规划上。 “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但却是造物的首要目的,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功能美是产品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属性,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2]室内空间设计也如产品设计一样应注重实用性,具有功能美的空间体现出人性化特征,室内空间是营造空间环境的主体,一个能够令人身心愉悦的居住环境,首先应当满足在功能上的需求,注重科学的人体空间比例,其次要注重空间中材料运用的宜人性以及结构划分的科学性。也体现着空间的功能性和形式美感,达到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使用和审美的统一,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而是客观规律的必然。”[3]合理的功能划分是前提条件。居室空间是家庭成员居住、活动、交流、休息的场所,应处理好各空间层次关系,使居室空间更好地体现其功能价值。经过设计改造后,会让布局变得合理而实用。例如对原格局不合理的户型进行拆除改造划分,给空间重新定位,赋予空间新内涵。原有客厅大而不当,餐厅小而不能且有过道。经过整体修饰变化,空间顿时开朗明亮,视觉得以延伸及穿透,改变了小空间的局促与不良采光。虽然面积不大,但各功能的设计却恰到好处。 三、室内空间艺术美的塑造 室内空间艺术美塑造体现了室内设计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重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精神功能的创造也就是艺术美的体现。室内艺术美塑造主要依靠视觉,涉及到布局、软装饰、陈设及色彩等要素的搭配所形成的风格,进而产生对空间整体形态的印象美。如今建筑物不断增多,空间形态也各具特色,人们对家居室内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居室的艺术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表现主要体现在色彩、软装饰及陈设上。 (1)色彩 在室内环境中色彩设计占有重要地位,室内空间是否富丽堂皇、艳丽多彩或淡雅清新与色彩搭配密切相关。室内色彩搭配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及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同时色彩设计还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2)陈设 室内环境中如果没陈设品,给人的感觉将是平淡无味的。陈设品不仅能丰富空间的层次,还可以使空间具有艺术与个性特点。陈设主要包含具有日常生活使用功能物品的陈设布置,与具有纯粹装饰艺术美化功能物品的创意设计,也包含对固定在室内空间建筑界面上的艺术配套、呼应可移动物品的陈设布置设计,使他们符合室内总体空间艺术的构思、创意,做到功能要求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3)软装饰 室内艺术美是由整体氛围反映出来的,如今轻装修重装饰以深入人心,所以室内软环境是居室装饰的重点组成部分。为了追求室内空间整体视觉美感,室内纺织品应通过设计和处理,使纺织品的外观具有自然的视觉效果,营造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符合人们追求时尚、自然、艺术的室环境。 总之想营造出理想的室内环境,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心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现代室内环境。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室内功能美和艺术美的的要求必然是不同的,因此,除了重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更要着重强调精神需求。因此室内环境美的设计必须是功能美和艺术美的交融统一。 室内设计论文:浅谈书法作品在室内设计的装饰性 摘要:一种色彩,一支曲子,一种节奏,一种造型行式所吸引人之处,就在审美感知和审美注意完全集中到这种特质上,唤起我们一种特殊情绪,叫做“预备情绪”意味着从日常探知态度到审美态度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仿佛出现一种奇特的精神力量,直觉交流的心理力量交融现实。将我们引向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另一渡空间,去感觉眼前现实意境给自己的丰盛感情陶醉。一套溶化艺术精华的、给人超越空间意境的、使人对自己美好未来充满希望的生活空间。关键词:书法;室内设计;空间;“案头书”;“壁上书”;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为让我们的心灵暂时远离喧闹繁华的都市,静静地品味人生,对装饰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装饰的手法十分的潮流。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的改善,建筑装饰装修应运而生并日益兴盛。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增强艺术设计作品感染力不可短缺的手法。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内涵,而且在文化修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氛围,如书法、国画、丝绸、陶瓷等,还有民间的剪纸、版画等一切的一切都能反映我国的文化的渊源。在当今社会,在追求现代潮流的炎黄子孙,也在开始回视属于自己文化艺术,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中来,在自己的室内摆放一些仿古家具、古玩、古书等。这并不完全能表达、传递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在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不妨在挂上几幅书法作品。仿古家具、古玩、古书等可以营造一个古朴高雅的环境,而书法作品是提高艺术品味、文化内涵的装饰品。 书法以简单的线条造型,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和复杂情趣,象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和推崇。书法来源于生活,但是以汉字为基础,但是汉字又源自象形,是由点、挑、横、竖、撇、捺、钩等笔画构成,结构复杂,严紧、优美,一样的汉字又分篆、隶、楷、行、草等不同书体,同样的书体还有不同的体式,像锺体、王体、欧体、颜体、柳体、赵体、虞体等体式。无论是书体,还是体式,都是以简单的线条造型,来唤起审美意象。表现力毫不逊色于绘画、雕塑等其它造型艺术,评王羲之书法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出,爽爽有一种风气”。评褚遂良书法如“美人婵娟,似不在呼罗绮”。评颜真卿书法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三者皆美,风格却大不相同,足见书法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欣赏价值。 书法以文字符号为艺术表现形式,借用描述书法形象的静态美,借用了传统生命学说的语言,如筋、骨、血、肉、肥、瘦等,借此拟述书法造型各种美感。如南朝羊欣评三国以来的书法家,谓“胡昭得其骨,索靖得其肉,韦诞得其筋”。书法形象的动态美也同样借助这样一种自然事物拟喻方式,包括类型化人或具有特殊形态的物(动物、自然物)的形象及其运动形式。如张怀瑾形容王献之书法的遒壮气势;拟述王献之书法的“灵巧”和“有力”;张怀瑾还使用了一系列自然物形象,如“大鹏风”、“长鲸喷浪”、“悬崖坠石”、“惊电遗光”等多种自然物象或运动形式来喻之,以说明其磅礴气势。我们形容《曹全碑》“楚楚动人”;《孔宙碑》“明艳动人”,也是借人物情态语式而转述两碑的形式美;这里,从自然运动形式美、人物情态形象美到书法形象美的形式美感信息传递,是借助三者抽象运动形式的“形式同构”与艺术心理学中“通感”、“联觉”规律来实现的。书法形象与人、自然本属于三个完全不同的“语言信号”体系,由于三者在形态或运动形式上具有某些相同特性,在思维器官对它们的具体物象进行一次次过滤、抽象后的最纯的运动形式层次形式。 自然、人、书法的“形式痛感”发生结构图 《泰山刻石》: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此碑工整匀适,组织严密,笔法极有法度,粗细统一,间架结构皆十分注意,全幅秀逸清丽,尤其燕尾的姿态非常优美,是汉隶趋于规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笔法瘦劲恣肆,雄健舒畅,颇饶趣味,今人祝嘉论此石刻曾说:“石门巧多于拙,瘦处多,肥处少,且喜用长势,多用圆笔。布置巧妙,错综变化”。《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此碑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阕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章法行密字满,于平正之中存欹斜之变。翁方纲说:“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祭侄文稿》:行草墨迹,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张晏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肚痛帖》:草书,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此《肚痛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 通过上面的碑刻的书法特色,加上历代书法名家、书法理论家的评价,带给我们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另一一度空间,在这个博大的文化海洋里荡漾。如果在自己的室内空间摆放或悬挂几幅书法作品,时刻给自己不同的欣赏美感。但是,我并不是向大家介绍碑刻,更不是让大家把碑刻摆放在自己的室内,我想通过碑刻风格来向大家展示书法艺术的内涵美,如果把碑刻摆放在自己的室内,及不雅观更不能展现主人的文化修养,生活空间的艺术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也趋于大众化、市场化、现代化、多样化,室内设计也开始普遍采用,我的观点不是在室内摆放碑刻,但是可以结合汉简的格式,穿插在室内设计中来。汉简虽有木简、竹简之分,所用的材料具有环保、经济、易加工的特点,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所采用的线条、流动的特色,用于室内的玄关、电视墙、书房、文化墙等,及能与现代潮流相吻合,又能和整个古典风格的室内设计相统一。同时,把设计师、室主的真正的设计理念展现在大众面前。这样说也许有点空淡,爱看电视者有没有注意,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这部连续剧,剧中的室内装饰就采用了汉简形式作为装饰物。 近现代中国书法开始走向国际化,逐步在影响着文人及大众的生活空间,在现代紧张的生活节奏中,为让自己在其中不受其影响,对自己的私密空间、生活空间、休息空间、娱乐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人性化、自然化。来体现主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涵养,在自己的生活空间摆放古典器皿, 装饰风格也接近古典韵味,是的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古典朴素的文化修养,但不能让人真正的体会到主人的道德涵养,怎样的装饰品才能真正的把主人的道德修养,直接含蓄的向来访客人又能让主人放下疲惫的身躯和琐碎的思绪哪?不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书法展示: 书法展示方式分为“案头书”与“壁上书”。 “案头书”是置于书案上,是一种“近察”式的欣赏,它必然不会选择繁器市肆或崇林旷野,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它最愿意安身在文人士大夫的书斋。书斋是一个十分幽雅自如所在,它的休闲、悠然的特征远远大于它的功利的特征。也正是因为悠然,才会有玩味慢慢品来的耐心与时间空间。因此它关注的必然是细腻与细致,对技术技巧有极高的评判要求—一丝不苟、锱铢比较。 “壁上书”则是置身于寺院酒肆、峰峦名刹(石碑)、明清高堂大厅,即使是挂轴式的中堂、条幅、对联,大抵也是在较为公共的场合。一般都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观赏时也是站立着看,宜观其大局不居于细部,讲究的是气势、神采和第一感觉。 伸向创作。置于书斋,伏案作书,风雅自许,会试我们的书法创作日益精致,鄙视粗糙,不能容忍各种苟且与疏忽。这对提升书法的技术指标与艺术品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它对于使书写行为中精神贯注、情态抒发这些“人”的要素,与点画精妙、风格突发这些“作品”的要素,与点画精妙、风格突出的作品的要素之间的完美配合,也是有了极高的要求。提出精品,满足自我表诉愿望,疏通自娱自乐的感情通道。 “案头书”与“壁上书”作为一种书法类型获得稳定的认可,也随着这种区分引申出作为风格类型与审美类型的“书卷气”、“金石气”的美感定型,“案头书”与“壁上书”也开始追求丰富自己的体格与构成,日趋多样化。置身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欣赏展示书法美而不是个人情态美为目标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讲究整体感,讲求点画挥洒时的大效果—与周围环境构成浑然一致的能力,以及在作品构成形式中的凸显的能力、风格的塑造能力,它显然属于一种外射的创作,通过作品去抓住观众,诱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与作者的表达愿望产生共鸣,并且在展示过程中获得来自各方面理想评价。这,当然也是当代书法期望得到的最佳成果。由是,作为“案头书”的趋于精致的、讲究细节完美的、有较强的“自娱”性格的创作观与作为“壁上书”的追求磅礴大气的、讲究物资交流,有着较强的“娱人”性格甚至是激励性格的创作观,作为书法作品装饰的两大类型,基本包括了当代书法创作所应表达的主要目标与主要内涵:首先是由于细节精致与气格浩大相提并举;其次,是娱乐慰藉与奋发激励功能的兼备。再次则是自我满足与有益于社会文化的“内省”“外射”并驾、主客体交融的畅通无阻。 书法作品是精神上的一种超上的轻松寄托,集大乘与一身的高品味装饰精品。 综观上述,每个时代精神都与该时代的社会生产,社会制度、信仰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精神无一例外地通过人类的创造与想象展现。产生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是上层环境拥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还要发展,总结传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发展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即为适应新的潮流、满足新的需要而利用新的条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我们总不能“肖人之堂以为堂,窥人之户以为户”,把设计作为只求温饱的职业。其实,只要历史存在,世人总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关键在于是否抱着扬弃的态度去改造和创新,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一些小国家学习,如日本传统文化以中国古代文化为基本参照,但她是个极善‘拿来’,又极善改造的民族,其传统建筑虽以唐代为范本,却不间断地变化着。斯堪的那维亚诸国也有着再创造的‘习惯’,难怪小到一把锁、一具台灯都可以堪称为设计中的精品!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幸运的。如何正确运用传统文化,使它披上时代的彩霞,洋溢生命的气息是每个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当然,作为“凝固的音乐演奏者”的室内设计体系更需要把握好设计中的点点滴滴,在深入挖掘优秀室内设计遗产精华的同时,更要大胆地学习一切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以立新为轴心,广取博收古今中外建筑创作的精粹,让艺术素养溶入自己的血液,形成一种涵养,渗透在每件作品中,使它散发出灵性与生机。 室内设计论文:中国古典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的方式 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从最初的“拿来主义”到现在逐渐的消化糅合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老交替的速度不断加快,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但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正遭受着冷落,在继承和运用传统文化方面我们没有日本和韩国做的好,这一点非常值得国人设计师的深刻反省。如何把中国的古典元素运用到现代的设计当中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是当今国内设计师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它具有博大精深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深邃的内涵,也是我们做创意设计重要的切入点之一。设计师可以运用联想、借鉴、同构、解构等思维形式,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营养。中国传统室内艺术陈设形式具有多样性,比如字画、盆景、古玩、博古架、屏风等,但总归追求的是一种宁静、优雅、修身养性的生活境界。中国传统室内陈设的手法多采用对称式布局,它具有端正稳健的特点。而在装饰细节上多采用自然情趣,例如花鸟、鱼虫等进行精雕细琢,而且富于变化,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另外中国文化与古时封建时期的神话传说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至神至怪、甚至迷信也是中国文化最为主要的构成成分。一些图腾、符号、造型、纹饰被创造及引用的最初目的也往往是用来驱鬼辟邪,加之古人精神世界中丰富的创造力,一些装饰,或者陈设在今人眼中往往有着神秘的来历和诡异的力量。 二、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木材,它具有取材方便、易于加工、适应性强、内部空间灵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家具基本以木制结构为主,并运用彩绘和雕饰以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二是砖瓦,我国传统建筑艺术自古就有“秦砖汉瓦”的说法。建筑的台座,特别是砖塔的基座,多用砖砌出须弥座,上面雕刻繁复的花纹。影壁墙、山墙端部和砖墙门窗边框及雨罩常做出细致的砖雕,有些雕出仿木结构形式,楼房挑出的檐廊则用砖雕做出仿木栏杆。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材料的质感和工艺特点,选用传统的、图案、纹样、绘画、雕刻、以及书法、楹联、匾额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传统的象征,寓意和祈望等手法,将民族的哲理,伦理思想和审美意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建筑性格和美感的协调与统一。为了使功能、结构、材料和艺术达到协调统一。设计师需要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相互融合,使设计精益求精。 三、传统的装饰纹样和造型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古典文化留给我们最美、最绚烂的是宝藏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中国符号元素之一。在悠久的历史文明长河中,许多喻示美好生活和吉祥的图案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如果把这些传统的装饰元素运用到现代居室中,则更能体现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人的含蓄气质。例如在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上,具有中古典风格的红灯笼挂满了整个演播室。图案是传统的窗棂图案,它不仅与春节戏曲晚会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相符合,而且整个演出现场都被笼罩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传统的建筑装饰中常用鹿、蝙蝠、鱼、鹊、梅等图案。其原因他们都有非常好的寓意,比如“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 “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而“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都是代表一种隐喻性的图案。即用生物的某些生态特征,附会人事,赞颂崇高的情操和品行。吉祥图案作为一种装饰纹样被运用在现代居室设计中,会给空间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家居中很多的细节可以用中式古典元素表现出来 ,让你无时无刻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四、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的作用 中式空间最为主要的色彩基调是有早期传统中式的黑色与中晚期红色、褐色构成,这与中式风格中所运用的材料和表面处理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传统的色彩还有琉璃黄、中国红、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水墨黑以及玉脂白。现代室内设计色彩的运用是非常广泛,色彩可以体现民族特色,也可以体现你设计的基本风格,所以不同形式的色彩表现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装饰设计。中国古典元素中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艺术性与历史性。 中国古典的元素为我们当今的设计师们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可用素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素材并加以适当的创新,这样我们的设计作品就会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更体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感和传统性。在今后室内艺术设计中,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古典元素认识会越来越深刻,中式风格和中国古典元素不仅会在一些大型的具有标志性的空间中运用,更多的将会在普通建筑空间中也将运用不同形式的古典元素,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并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中式设计必将依靠设计师的智慧创意应运而生。 室内设计论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问题探究 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室内设计专业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既影响教师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只有认真分析清楚问题所在,厘清其中关系才能对症下药,改善专业教学的现状。 1.现状 (1)行业现状 室内设计行业是社会经济发达的产物,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扩张。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建筑房产业的迅猛发展,也造就了装饰装修业的空前繁荣。根据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 2015 年,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包括住宅开发建设中的整体楼盘成品房装修)工程产值将达到 2.60 万亿元, 比 2010 年增长 1.5 万亿元,增长幅度在 136%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为 18.90%。显然这一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趋势明显,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建筑装饰类人才的需求每年以4.5%的比例增长,现阶段室内设计师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职业。而且室内设计行业涉及内部空间设计、照明设计、家具陈设设计、软装饰、施工、预算、项目规划等等诸多方面,所以设计师职业横向发展有广度,纵向发展有深度,其职业远景非常看好。但由于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形成规模较晚,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近十几年的事儿,面对井喷式发展的行业,巨大的市场,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比例却较低,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据我们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一部分是从相关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接受过系统的设计、施工等方面学习训练的人员,但仅仅依靠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就总体而言大量的设计师是从美术、平面设计等职业转行而来,甚至存在许多快餐式培训下只学几个软件就搞设计的所谓“设计师”。这些设计师缺乏系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会造成图纸错误百出、施工困难、返工增加的现象,直接影响公众对设计师群体的认可和信任。而同时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成为市场的稀缺资源,奔波于不同项目中,导致其原创能力下降,市场抄袭之风渐盛,影响和冲击着“设计”这一文化现象的崇高地位,阻碍了室内设计业的健康发展。 (2)专业现状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一大批设计类职业教育学院相继成立,使之成为本行业发展壮大,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基地。但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使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普遍存在与市场衔接差,毕业生开展工作难,实际操作无从下手等一系列的问题,既影响毕业生上岗,也让用人公司头疼。虽然现在室内设计师的市场需求量大,但是能让公司与毕业生达成双向选择、彼此满意的情况却相对不多。因此,对于设计行业与教育当前呈现出来的这种发展矛盾,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分析与冷静的思考,找出问题所在,寻求解决之道。 2.专业定位问题 (1)学科取向定位 在我国,室内设计专业的历史不长。这一专业多数开设在艺术类院校和工科院校中,是在美术与建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在同济大学与重庆建筑大学的建筑院系中增设了室内设计专业并正式招生,随后其他高校也应社会所需开设了此专业,我国的室内设计教育从此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期。 由于首先从事室内设计教育工作的人多是从事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的有关人员,各自带有很强的专业痕迹,从而形成了文科类与工科类偏向的各有千秋的学科取向:在艺术类专业背景为主的教育体系下,对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会偏重艺术性而实用性较弱,学生比较重视设计美学,忽略设计的物质基础与可实施性,导致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弱,成为一大弊病;而以工学类专业背景为主的教育体系,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又会强调工程性而装饰性较弱,容易使学生忽略陈设配饰类设计,无形中收缩了专业覆盖面。 (2)人才层次定位 近十年我国各地诸多大专院校开设了室内设计或与其相近的设计类专业。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兴办室内设计类专业的热情更是高涨,众多生源不同、层次各异的设计、软件及施工培训班四处涌现。促进了我国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满足了国家对多种层次设计人才的需求,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值得欣慰。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明确体现高职的教育特征,对人才规格的定位不能确定,致使学生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室内设计论文:论室内设计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摘要:论文总结了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对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关键词: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自然约束力,室内设计同样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批判性继承,将有助于地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品位,为设计工作者打开灵感之门。 一、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质文化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庇护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是制约建筑设计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间区位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着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各地区民居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顶坡度较大,以达到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资源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质、水质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营建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受到该历史时期的技术状况、经济基础等的影响。建筑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商业现象,它不但受文化发展规律的支配,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对于物质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类创造的有形环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无形环境,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关系、等级制度、民俗民风等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满足人类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载着调节、转换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生育制度、社会习俗、生存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级制度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形式,其屋顶样、色彩装饰、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体组合等,几乎所有的细则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让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载体。再次,民俗民风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标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风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识文化 我国的传统民居不仅传承着先民改造自然、争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质文化,展示着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化,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意识文化。传统民居通过对居住地地址的反复推敲,外形的精心设计,结构技术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伦理之美、生态之美,一座建筑才产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深意蕴。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激发人们窥探其内部深层结构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诗意和画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的视野中,让人顿感建筑的愉悦。其次,尽管美的感受总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产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转义上被运用于道德。再次,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眷恋于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这是人类作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归,是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及与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始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逐渐萌生出一种生态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比较 (一)传统地域主义: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固有设计模式”正遭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面对该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对异域风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容易导致在设计中产生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表面装饰,高档材料的堆砌,传统建筑残垣断壁的复制,传统建筑屋顶或构件的大小简化等肤浅历史文化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脱离空间去看某些装饰元素,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称其为地域文化博物馆。这种现象源于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坚守风格不放,对民族文化采取了狭隘的保护主义,也造成了落后于时代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被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时,那些所谓的华丽装饰无疑费时、费工又费钱,是浪费资源的浩大工程,其结果除了在短时间内造成震撼和轰动外,很容易被复制而失去特色,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于是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高潮中,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对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确认识,而不自觉、自尊、自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有可能被冲淡、遗忘。因此,室内设计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适、使用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与时俱进,也更加注重营造空间精神功能。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过程中重新整合形成与时代相统一的审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范围广,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格局、装饰符号、装饰材料、家具、灯具、软装饰品,到自然界的声、光、电、水,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等,都可能成为营造室内空间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三、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辩证继承的原则。地域文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文化体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形式相对稳定后才能形成传统。对待地域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继承。在室内设计中,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思想鼓励建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意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手段,是对原有物种的改善和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和体现地域特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辩证的继承才有价值。 三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人类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要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原则处理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适宜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室内设计 在古代建筑中,室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态,才有室内室外之分,离开了建筑和环境谈室内是空洞无意义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响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灵感源于本土的设计思维,是指其设计原型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处于起源状态下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新的创作。二是依山就势的主动姿态。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阐释。现代设计不能简单复制传统,只能在精神层面上去体现。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四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态性。对于乡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显而易见;大城市则采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滨水景观设置、室内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与自然界的融合。 (三)适宜于地域人文环境的室内设计 一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人是符号的载体,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内涵与价值的活动过程。当代室内设计要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借助符号的经验去解读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形体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注重运用熟悉的图像、故事情节、器物等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以此表达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处理。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颜色的物象、意象解释会有微妙或是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许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丽淡丽的格调,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立柱装修,整体色彩淡雅、和谐。色彩设计讲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三是装饰和构造的现代演绎。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现过两个极端: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气质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驾驭功能;另一种是建筑要彻底摒弃装饰,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而事实上,历史证明了功能美与形式美是不可对立而论的。 四是空间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传统绘画中常采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法来表现时空意境。中国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散落在田间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怡情的自然美,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地域文化的现代继承讲求创新,拒绝主张拿来主义。要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更新,如将地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别于当地材料的普遍用法,这就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将材料注入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室内装饰设计提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 室内设计论文:从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装饰看书画在当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随着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巩固,以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得到极大弘扬,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室内设计及装饰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较前代相比有显著变化。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重视对材料的装饰,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装饰文化现象。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及装饰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这一时期的装饰绘画通过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对于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在中国美学史上,先后出现“立意尽象”、“象外之象”等各种观点。王国维则明确提出:“何意谓之意境?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可见,意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情景交融、主客统一的基础上,将客观物象转化为主题内在的情思,物我为一,虚实相生,能够使人超越感性具体,透过艺术形象,产生共鸣与联想,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想象,体悟出人生的哲理,得到更加广阔的艺术审美空间。 意境是一个最能体现和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独特追求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和古典美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美学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可以说,中国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追求对于意境的营造,使室内环境及氛围焕发出勃勃生机,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产生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品位。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对于意境的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室内空间的自由分割 在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空间概念及其形态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宫殿等高台建筑实际上就是“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起的建筑形式”。①这些建筑室内的空间形态是由若干个小的矩形单元聚合而成高敞的大空间的。而当时的一般住宅同样注重室内空间的分割,一般的住宅的平面形态表现为“一堂二内”的结构,前后多重院落。据考证,秦汉时期,厅堂对庭院来说是敞开的,没有檐墙,而却有意识地在厅堂前设置帘帷等,而帘帷不仅有遮阳避雨的功能,而且起到了划分室内室外空间结构的重要作用。这种对于室内空间关系的区分,不仅明确了建筑物室内的空间形态,而且也使得室内空间的功能更为合理。②尤其是到了东汉时期,随着全木梁柱框架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建筑空间内部体现出更加明显的高敞融通、自由分隔以及虚实相生的意境化特征。 (二)追求装饰风格的壮丽特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突出而普遍的特征就是重视礼制,在室内设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而这种制度往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出来。在秦代之前,青铜器是国家重器,到了秦汉之后,高台建筑已然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成为权力的象征及封建礼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建筑装饰风格上,不仅体现出宏大气象,而且讲究壮丽的特征。据记载,汉代时期的未央宫“以木兰为棼撩,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当;雕楹玉碣,重轩楼槛;青琐丹墀,左槭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椒房殿则“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芬芳也”。可见,秦汉时期建筑的室内设计呈现的是富丽堂皇、刻镂施彩的装饰风格,通过壮丽的装饰风格达到彰显出“大一统”的气势。 (三)室内陈设讲求和谐有序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社会格局,使得交通空前发达,多民族相互融合,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频繁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室内家具的品种及陈设日益丰富,以低型家具为主的室内陈设品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家具陈设尊崇先秦礼仪制度,以长幼、尊卑为序。秦汉时期,床榻已被广泛运用,在当时以小榻为贵,专供尊者或长者使用,以表示对于尊者及长者的尊重。可见,由于秦汉时期低型家具的使用,厅堂家具的陈设体现出随用随置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家具以礼而置,置而有序,人与人、人与物在室内和谐共处,秩序井然,从而营造出室内空间的和谐有序之美。③可见,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注重室内空间的分割,追求装饰风格的壮丽特征,讲求和谐有序的室内陈设,突出了室内空间的审美特征和意境营造,使那一时期的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 二、中国书画在秦汉意境化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在中国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中,书画占有重要地位。在秦汉时期,宫室、殿堂、祠堂等是当时主要的建筑,在这些建筑内部,出现很多具有装饰功能的壁画。这一特征从目前已经出土的大量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帛画等绘画形式中就可以发现。 秦汉时期的建筑,由于室内空间高敞融通,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壁画的形式进行装饰。据大量实物考证,这些壁画上有车马、仪仗、人物以及云纹等各种图案纹饰。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对于当时建筑内部壁画如是描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务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同时,大量秦汉时期的墓室中出土了大量壁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在这些墓室中,我们看到,秦汉时期用于室内设计的绘画题材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并且注重装饰性。 所以,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有意识突出室内空间的审美特征和意境营造,使那一时期的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而这种意境化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书画的应用是分不开的。秦汉时期的装饰绘画注重题材,通过象征、模拟的手法,产生出立象尽意、引人入境的艺术效果,进一步突出了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 三、书画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发展与运用 通过对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分析,在秦汉时期,室内设计与装饰追求意境化的特征,而装饰绘画及艺术手法的广泛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化和突出了这一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而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对于书画的使用,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一)书画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营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 在很多时候,书画艺术在室内装饰中主要是用于点缀和修饰,有助于调节室内环境,营造独特艺术氛围,在这方面,书画等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优势。书法以及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形式因素,字体多变,可以有效调节室内装饰效果,活跃空间气氛,产生出优雅且富于诗意的艺术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可以根据居室面积及摆放位置,使字画的内容与室内装饰风格以及物品摆设等相协调,使书画与居室的空间布置相统一,从而使室内空间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和灵气。 (二)书画作品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调节作用 在空间设计中,艺术作品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亮度,丰富室内环境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的意境是一个具有空间的境象,中国画以墨色为主调,利用白与墨形成对比,墨是实,白是虚,虚实对比,虚实相生,无论从作者还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都是创造意境的基本美学原则。洁白的宣纸与浓重的墨色,有助于改善室内色彩的层次性,丰富了人们的空间想象感,进一步增添了室内的人文气氛和意境美。 (三)书画艺术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审美观念是经历了人类生活习俗、思维方式、风俗约定、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演进发展起来的文化。中国画的意境精神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支柱,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传承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意境理念的基础上,室内空间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营造情景相融的,既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也能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的空间设计。”④在室内设计中,中国书画等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室内空间,而且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品位,“中国传统艺术的师法自然强调追求意境精神,同时凸显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运用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也是符合中国审美的空间要求”,⑤从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总之,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及装饰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这一时期的装饰绘画通过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对于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要有意识运用书画艺术作品调节室内环境,使室内空间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同时,对书画艺术作品的运用有助于改善室内色彩的层次性,丰富人们的空间想象力,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室内设计论文: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哲对人居生活环境的思考与探索延续至今。其中蕴涵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等对室内设计影响深远。现代家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再创造,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与审美思想来指导现代家居室内设计并进行运用,优化建筑信息,使之和谐共生,从而整体、有效地营造一种理想的家居生活艺术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 艺术 一 解析传统文化 “传统”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传统是已经形成的遗产或文化;也有人说传统是具有民族生活情感的,在民众中不断流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本文认为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的、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 什么叫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如中国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所刻画的动物形态栩栩如生,如鱼纹、鸟纹和蛙纹等,至今在室内设计中仍起着装饰的点睛作用。又如古埃及文化距今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并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它所建筑的金字塔,至今还令世人叹为观止。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室内设计上都喜欢遵循具有文化传统的建筑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与心理行为的取向,其宗旨是周密考察了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如中国古代园林布局,无论是北方园林的宏伟、大气,还是江南园林的玲珑、典雅、都强调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思想,即“天人合一”。常运用曲折萦回、欲扬先抑、意犹未尽等手法,达到人工园林与环境的惊人吻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我国四大名园,即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都是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2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的艺术表现 室内设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传统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文化的意义,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室内装饰成为传统艺术隐喻、象征和表达心愿、信仰及审美意趣的主要手段。如我国主要图腾物“龙”和“凤”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装饰元素,具有人格精神,和人共融,为人所用。“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骨干脉络,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至今我们还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凤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并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象征了美好与和平,预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生动地表现龙凤多姿多彩的艺术风韵,龙凤组合的题材有很多,比如龙飞凤舞、游龙戏凤等。龙凤题材一直在民间室内装饰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及力量的象征。 二 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它将功能实用性和审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特殊艺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是通过调整空间的尺寸和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隔,强调空间的性质,解决空间的对比和统一等的精心设计,赋予空间更具人性化及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使用不到顶的墙、家具等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还可以使用栏杆、玻璃、悬垂物等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造成空间界面模糊的感觉,使空间更开放。 2 整体装饰效果 整体装饰效果包括室内墙面、地面、屋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构造的设计,是室内空间从造型、色彩、工艺到风格的综合体现。如可利用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等通过对地面的高差处理,可实现转换空间、界定功能,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色彩处理既要符合功能性又要能获得审美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象征与寓意。如为了打破单调的六面体空间,可以采用超级平面美术方法不依天花、墙面、地面的界面限定,自由地突出其抽象的彩色构图,模糊了空间原有的构图形式,从而扩展了空间形式,创造空间意境。 3 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包括家具、橱具、电器、灯具、工艺陈设品、装饰品以及花卉植物等的选择与配置。他们之间的合理搭配对于形成室内环境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工艺品、雕塑、字画、纪念品等的点缀是室内设计中必需的内容,可以起到赏人悦目的作用。 另外,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材料也随之快速更新,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设计在强调人类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注重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以此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愉悦。 三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同感受的改变,这要求室内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寓意并没有改变,它们仍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富贵吉祥的向往。因此,用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并将其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使设计在满足实际功能和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即天人原本一体,物我自然两宜,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对自然加以改造,要求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使营造的室内空间在本质上与室外空间环境、自然环境能和谐共生。在现代家居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观念上将室内空间看成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区环境、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等一系列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 在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自然一致中,把古建筑中优秀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住宅巧加运用,更能体现人本身的内涵。如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引入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其融为一体,做到室内空间室外化,让阳光温暖着室内与室外的人们,让人充分感受到外面的美妙景色,再利用光影创造出明亮、宜人、愉快的视觉效果。 对于开放性的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的交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在室内与室外所体验到的感觉,从而使空间里的内墙与空间的分隔带有音乐的优美旋律。比如套间住宅的阳台,别墅的赏花露台,以及住宅内部的某些能做成通透的隔墙,通常用透明的玻璃进行隔断,这样的设计简洁而无假饰,室内与室外、空间与空间互为借景,形成视觉上的空间的连续与扩充。 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人们对空间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人们进门一刻的脚步移动,如由客厅走到卧室,或由卧室走到书房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成功的空间设计是要让人们随着视点的转移体会到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艺术品位。传统建筑空间中弯曲流畅的线条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流动感,空间分隔上的隔断、花罩、窗、门让人对于传统空间有无限遐想与希望。因此,现代设计师可以根据传统设计,针对室内空间大小,利用色彩、明暗线条设计出感官上的空间延伸效果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环境交织相融的效果。 对于封闭性的空间,要尽量利用窗户营造室内空间的某种氛围,使人们通过空间氛围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性格差异、不同的教育背景等。古代窗户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都取法天然,如梅窗、扇形窗、尺幅窗,等等,而现代的平窗、凸窗、斜窗等虽然在取材用料方面与古代已截然不同,但用意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与自然对话。因此,现代设计师要借鉴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窗户把室外的景色纳入室内。 2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 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具上的印记很深,传统家具民族性特征极强,尤其是明式家具的艺术造诣和文人气质在世界家具史上别具匠心,至今无法超越。我们在书房放置一组典型明清风格家具,往往会因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唤起历史情感的回归以及陈年的记忆。 雕刻、匾额、书画、挂屏、文房四宝等陈设都是中国传统人文意识的载体,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激励、自勉和警世等作用,有效地围成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空间。 另外,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装饰纹样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几何纹样有水波纹、回纹、冰裂纹、万字纹等,它们在窗花、屏风、隔扇的传统装饰点依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使用,并且还用在了电视背景墙、天花、铺地等装饰的造型中。现代设计师打破了狭窄的传统文化概念,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华,配合新的造型和新空间对传统纹样大胆创新使用,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借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了新的生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注:本文系延安大学校级重点扶持学科项目。 室内设计论文: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 论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 就因地、因人制宜的做法而言,以实用为主,以满足人创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创建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我国古代经雀者因地制宜,把宜人与否作为取舍的标准。如建于清光绪九拜的苏州大新桥巷庞宅,书房设置与中路西侧的南首,前后有隽美庭园,坏境十分优美安逸,适宜读书学习。江苏吴江黎里镂柳亚子故居,第五进厅堂东侧为书斋,面对院落及植被,窗下布置书桌椅子,十分 科学 合理;书房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后值几位休憩之处,学习工作与休息两相宜。 清初李渔认为为太师椅不宜冬日长时间久坐,于是发a}了一种暖椅,借助座位和脚下设置栅栏、木板和抽屉,里面可以用来生火,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坐于其间也会感觉比较暖私舒适。这种设计竭力突出了一个“宜”字。 李渔在谈到住宅装修与陈设设计时还有以下建议:“居宅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常有画栋雕梁,琼楼玉栏,而止可娱晴,不堪坐雨者,非失之太敞,则病于过峻。故柱不宜长;长为招雨之媒;窗不宜多,多为匿风之;务使虚实相半,长短得宜。 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 这里体现了一种辩证的思维,既要有曲折变化,又要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既端庄整体,又要有变化活泼之态,以至“构合时宜,式征清赏”。形势与内容要统一,过也不好,不及也不行,两者之间的“中”才是最好和恰当。 《论语·雍也》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主张不偏不倚,扬弃“文胜质”、“质胜文”两种片面倾向,辩证地趋向”文质彬彬,文与质的协调与统一”。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答楚王问,形容邻居一位漂亮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讲的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和适宜。先秦墨家主张“强本节用”,从功利的角度审视和考察造物的存在价值,极力反对奢侈倾向,以实用为主。这些设计思想对于我国古代室内陈设和环境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明代文士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一“海论”中 总结 了室内陈设和装修的技法、思路和手段后,提出了“随方制象,各有所宜”的设计原则。不同的设计对象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山斋的设计,则应“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 目力。”厅堂方面,则“堂之制,宜宏敞精丽……高广相称”。山斋与厅堂在功能、使用包括环境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山斋的因地制宜与厅堂的功能之别,都应该具备各自的形式与内蕴。 李渔还提出设计应“宜简不宜繁”有两方面的意思和主张。一方面从实用 经济 的层面出发,例如在谈到住宅窗根的制作时主张:“窗权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坚固是最大的经济,除此则是非实用的。只有在实用、坚固的基础上再求如“明透”、“玲珑”之类。另一方面,追求高雅清超之境,更多体现着审美的角度的选择、精神层面的需求。在 李渔在《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中提出的两项设计原则,除了上述“宜简不宜繁”之外,还有一项“宜 自然 不宜雕琢”,其中蕴含着顺法自然、尊崇自然的一种追求。反应了文人士大夫在室内设计中的一种审美倾向。也就是说“宜”的深层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主,具有素朴、本性的意蕴。更多的凸现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追求和理想信念。 环境的宜人和宜人的环境,是我国古代设计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汉代案桌体轻足低,以适应当时汉民族席地而坐的生活和起居方式。这种以人为本、根据当时生活方式和生活特点为出发点进行的设计和实践活动,蕴含着传统室内陈设的文化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对大自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过程。认识的主流就是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深刻的渗透和影响着我国室内陈设设计与实践活动。我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宅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体现。院落充当着天地上下链接贯通的媒介。人在院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住宅空间中的有无、虚实、阴暗、大小、刚柔等元素的对立与统一,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日照阴影、寒暖阴晴,以及季节的变化,通过人与宇宙和谐与相通,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天人合一”的结果。 室内设计论文:浅论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形式的借鉴 意蕴的延伸 神韵的传承 论文摘要: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中“形”和“意”的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的越来越便捷。从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的艺术设计界出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在中国的设计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蔓延态势。室内设计也无从例外的学习西方现代设计风格,而在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我们自己的设计思想。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作品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使得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文化由选择性的“扬弃”变成了一种完全式的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正视先民为我们存留的不可再生的、博大的传统文化宝库。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室内设计在心理上、情感上、造型上、寓意上、风格特征上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这样在世界室内设计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的结构方法和材料为代价,这样有益于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现代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 一、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 我国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精华。在世世代代的交替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艺术开创自己的道路,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事业。 中国先民在对自然万物有灵的思想影响下,对自然的关注积累为崇敬、依恋等情结。反映在室内设计中是注重室内外环境及空间的关联。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讲究“隔断”并且这种隔断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间切断,而是一个过度,一个提醒,一个指示,常常有“隔而不断”,还有很强的装饰性。先民们还崇尚“宛自天成”的自然化境界,倾向或推崇素雅、朴实、自然。室内常用木雕、砖雕、石材竹子等自然材料进行装饰,摆放木制家具、藤制家具、竹制家具等自然环保家具,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文理。有的还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所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流行实墙与虚墙的结合使用,这都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设计灵感,融入了现代的装饰形式之中。使现代的室内设计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中国先民在审美上表现为含蓄性、完整性。在室内的空间划分上表现为虚虚实实,分分合台,既隔又通。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就是对内开敞,对外封闭,各厅、堂、廊、室等都是既隔又通。再就是在空间形式上大多完整无缺,空间划分起程转合,有制有序,既完整又含蓄。 中国先民在人文意识上由于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集中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重道德、注入伦和敦教化。室内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地方,其设计与装修必然受到这些意识的影响,在装饰内容和载体上也大都有一定的警世和教化意义:首先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强调布局的严整性,按照人的等级辈分男女关系划分室间范围,结构形式,斗拱形式色彩选用等方面:再就是室内的装饰上如壁挂、雕刻、楹联、匾额、钟鼎、铜镜、屏风、文房四宝以及小的装饰品等,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教化、警世、自勉、烘托和点题等作用。 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导入现代室内设计之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进行现代室内设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以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设计吸收其有益的设计形式改变其中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部分。在布局上打破其中规中矩的对称形式,在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色彩上在以前的朴素稳重的色彩基础上增加高纯度的色彩形成对比给居室活泼的生气:材质上在自然材料的基础之上增加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材料。如使用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材料与自然材料形成对比,既丰富了室内装饰的材料有在现代中不失中国传统的风格特色。 现代的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形式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符合现代室内设计所表达的主题,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使现代室内设计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和民族性。借以传统的形式传达出鲜明的文化意义和现代审美特征。 二、对传统文化意蕴的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推进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意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根源。将其深厚的文化意蕴运用在室内的装饰装修中,体现了传统中含蓄的内在气质。用图形符号这种外在的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意义,是一种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表达着先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对“意”的执着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大都喜欢采用吉祥寓意的装饰手法,利用字与字之间的谐音,暗示着吉祥的含义。如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一双中国结编制的鞋子,用“壁”与“避”谐音,“鞋”与“邪”谐音就可意寓为辟邪。运用“蝠”与“福”谐音可寓意为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意为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意为年年有余等装饰手法。还多用“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隐喻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性。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耐寒寓意人应不怕强暴、不怕困难。借石榴的多子象征“多子多孙”,因鸳鸯成双成对出现而象征“夫妻恩爱”用松鹤象征长寿等等。如山西常家庄园内的太极八卦照壁的两侧分布的插屏形状的四时影壁,是以花、草、鸟、虫、树、云、月等构成的四幅代表四季的写意工笔画。画心内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每一幅都有吉祥含义。如“春景图”的牡丹配寿石,寓意富贵长寿;“夏景图”上则雕刻了莲花、白鹭和菖蒲图案,取谐音“一路连科”、仕途通达之意:“秋景图”上的猫和蝴蝶,取谐音“耄耋”之意,寓意益寿延年:“冬景图”为松梅图,与杏园内两侧小院“松师”“、梅友”意境相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装饰中“有图皆有意,有意必吉祥”。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房间数量大都是以奇数划分的中国人素有崇尚奇数的习俗,并以九最为尊贵,在建筑分间时或踏步时常用九或九的倍数。九间北房是豪门大户,在房前的山坡上建成九十九个台阶寓意为九九通天。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环境,同时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我们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时应全盘考虑,注意它们之间的作用及协调关系,使室内具有一定的秩序感和节奏感,这是体现室内设计文化内涵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意”是人类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事物心存向往。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寓意同样适用现代的室内设计,延伸其意蕴同样可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把这些含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形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就会使我们的现代室内设计少了一些俗气,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有不少的家具造型,空间划分,室内装饰品,室内纺织品图案等等,或是在总体风格上或是在局部表达上或在某个单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意蕴,并进行了延伸赋予了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三、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 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装饰性的同时还往往具有生活上或民俗上的使用价值或目的。如陈家祠的房子,长、宽、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恰倒好处的实现了冬暖夏凉,包括厅堂、卧房、书房三个主要区域在功能上均存在宜人之处。是按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演发的阴阳平衡、气场圆通的理念建造的。再如安徽宏村房屋空间的划分:“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采光和通风全靠天井,设天井也有图财不外流之意。晴天时太阳自天井泻八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从天井倾泻而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又称为‘四水归堂’。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从而赢得了富甲一方的徽商。”等等此类房屋在中国举之无穷无尽,这些建筑在空间上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能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世界范围内的所倡导的主题。也是体现中国劳动人民特有的魅力神韵。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由形式上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内涵层面的时候,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就代表了中华人民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些是可以直接应用:而有的则进行有理有节选择。这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两个方面。现代室内设计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扩融了现代设计语言,丰富了文化内涵。包含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特性正适时的靠向主流,将会建立起新的现代室内设计,我们将以新的积极的姿态应对外来文化在精神上的漫无边际的倾销。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这些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形”和“意”的深化。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使之现代化的提升。要设计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就应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到精神领域去探寻。在充分认识现代西方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深入领悟其艺术神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设计出符合中国现代人的审美特色的室内设计作品。 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现代中国人已经开始认同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构建只能赋予特定的民族形式,这已被发达国家的现代艺术设计所证明了的,必然的一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在中外文化交融与冲突中更显示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作为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就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完美的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式设计,就要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借鉴,对其意蕴进行延伸,对其神韵进行传承。 室内设计论文:浅谈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体现 摘要: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文化支撑,结夸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创造出更好的“空间——人——文化”之间的有机环境,以构建出和谐生态的建筑内空间环境,让空间主体——人在有机的、生态的、健康的空间中享受美好生活。 关键词:山水文化 室内设计 和谐 山水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类自孕育之始便与山水相互依存。人的生存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从而积累形成丰富的文化本质就是山水文化体系的雏形。 “中国山水文化”最早可以被认识为是在自然界形成的山山水水的客观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由原来那种对自然敬慑、崇拜的心理,逐渐演变成为愉悦、清静的心境所取代,开始以审美的态度欣赏山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同时在游历山水的活动中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并发现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而促成了山水艺术的形成。在现代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认为山水文化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存在折射出的表现和谐朴素人文现象总和的文化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己经使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园林建筑从其他艺术品类中独立显现出来。 一、山水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探讨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艺术形象。例如:在形式语言中有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文体,有以线条色彩为表现形式的山水画,还有以实体具象表现的同林建筑艺术形式。 首先,以山水诗为载体的山水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为了借眼前之景来传达一种哲理,一种活跃的生命现象,一种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欢悦。这也是山水文化最初的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另一种较直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绘画。艺术家通过笔的线条性、墨的色彩功能勾勒出山水线条和色彩表现山水形象的神韵。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借景抒情的人文境界,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让人从中获得某种精神升华,使人通过画面意境的观想,感受到一种画外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建筑园林设计中,山水文化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古代,中国人对建筑和同林没有那么明确的空间界定划分。在室内布局中主要通过墙体的分隔和不同家具的陈设来区别不同空间的特点。在形式上也都较朴素,更多地考虑是室内风水中的家具方位摆设和家具形式上的变化。这并不是古人对内部空间刻意地轻视,而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因为端的围合而孤立地看待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问。而是始终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传统四合院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人们在劳作、休闲之时都能时刻与自然相联系,独特的设计形式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也主要倾向于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青砖灰瓦,素白灰黑的界面主色都是山水文化青绿色彩的外在表现形式。民居中常用家具也以藤木为主要自然材料。装饰手法也主要以石雕、砖雕和不设色的术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纹理。这都能说明了一个问题:山水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山文化和水文化的客观表现,而是理性的表现为文化体系出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也是人们在游览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后,总还觉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的真正原因。 当今设计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文化的内在支持。山水文化作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本土化意义的传统文化,作为曾经在传统艺术与设计领域中都起到重要文化支撑作用的思想理念,应当更好地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传承。 二、室内设计中的山水文化与空间主体的关系 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由于对室内设计重视较早,发展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周期,有着独立的设计定义。其主要意义是指建筑内空间设计体系。由于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建筑以空间为主要形式,不是单纯的外部形态展现。简言之,室内设计就是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是一门空间艺术。在现代设计表现中,室内室外已经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更明确地是对人生活、工作的内环境营造。面对现代设计发展的需要,现代室内设计与建筑、景观正在日趋成为一个统一体。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化要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标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厌倦了都市嘈杂的包围,重新渴望获得自然的享受,因此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室内和室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通透、流动的宽敞空间,室内设计和建筑外空间设计的界限和概念越来越模糊,并走向融合。但其意义都是为了让自然更接近人们的生活,营造舒适的人居空间氛围,表现现代化生活文化理念。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要突出其特有的设计风格必须要在深刻理解所要表达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设计,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传统文化于设计,在设计思考中得到传承与创新。设计的精髓内在不是形式的单纯外表,而是文化的精神内涵。当代设计趋势中回归自然,提倡和谐生态空间的理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而言,正是符合设计潮流主题的文化内在表现形式。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中国山水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通过对山水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将山水文化中的山水相互依托,相互贯穿的和谐统一思想引人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中,在空间分隔的处理手法中表现出静态与动态的流动并将朴素的自然元素加以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去,将山水文化和谐生态的概念表现其中。通过重新设计陈设在空间中的运用,将室内空间贯穿成一个有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设计形式,以简单物象的装饰来衬托出空间“山水”的流动性和割断性,以山水相容的和谐基调来选择材料肌理等的设计搭配手法,以表现室内空间形态多元素的有序排列组合来构成空间统一。同时山水文化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回归朴素自然的室内空间意境表达的一种完美空间再创造。当然,在这样的设计表现中,仅仅传承是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思考现代社会发展与传统山水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无论用何种形式进行设计,都需要空间存在的主体——人来做最后的评判。从根本来说,首先满足实用功能需求是最重要的。实用功能也是指室内环境的最基本使用机能,如室内环境舒适、安全、方便、经济、卫生等使用效能,是人们对建筑空间第一位的基本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与使用效能。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建筑空间的设计已经都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对实用功能的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物质发展阶段的正常体现。在人们对室内环境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多地在要求空间的精神层面的设计理念,关注人的需要和环境营造已成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人与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各方面的交流。从侧面看来,人的因素对于设计的发展是相当大推动力。 在现代生态、环保、自然、以及营造和谐的设计主题下,人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都市的喧闹嘈杂已经让人感到疲倦,人们更渴望自然的回归。希望自然生态的存在来减少钢筋混凝土在视觉感观中的充斥。在室内空间中,不再纯粹地表达现代,而是需要文化的内涵寓于其中,让人在这样的空间氛围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我们可以发现,在室内设计中恰当运用空间分隔、色彩设计、设计照明和材质选择,是对人的心理和感官变化的重要因素的关怀。而这些元素的物象外在,正是一种文化的内涵表现,让空间不再是简单的体块,而是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生态的存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绪,满足心理在精神层面的需要,调节人的情绪。 当今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人对于设计的发展是起决定因素的。人是社会化的、地域化的和民族化的。不同民族、社会、地域、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社会主体是完全不同的。在设计中,不仅考虑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设计创新,同样要考虑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底蕴,只有真正了解并实现运用传统意味的思想文化与现代设计中的人文化设计产物才是真正有其旺盛生命力的设计,在现代社会,营造和谐生活空间的基调下,更应该融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而在空间中最直接的感受引山水文化意象表现的感观体验就是以下三个方面:空间形态、装饰风格、装饰手法。空间的形态是从内在的精神、品桁上表达文化意义,在空间形态设计中运用“情景交融”的空间环境,将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有机地设计贯通,在具备完善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将生态绿色元素加入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美观。空间装饰风格也应该以符号化的语言表达其内涵和追求,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体现传统人文表现的传统装饰来点缀空间,提升文化内涵。空间装饰手法的运用也应该考虑到人和空间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感,在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相应结合中国传统石材、木材甚至竹材等生态材料和传统文化的朴素色彩体系,赋予空间的文化韵味,共同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空间。 三、结 语 设计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创造生活。本文所研究的方向是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现,最终所要表达的不单是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加以运用并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勇于创新,更是希望通过对山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文化指导作用,以及山水文化在今后室内设计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把自然生态,创造和谐生态的设计理念通过外在物象表现的形式运用于内空间设计中,贯通内外空间的联系,将空间、人、文化三者有机地相互结合交融,将景观融于室内,通过运用简化的设计符号来表达意境美,真正达到寓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论文:浅谈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体现 摘要: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文化支撑,结夸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创造出更好的“空间——人——文化”之间的有机环境,以构建出和谐生态的建筑内空间环境,让空间主体——人在有机的、生态的、健康的空间中享受美好生活。 关键词:山水文化 室内设计 和谐 山水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类自孕育之始便与山水相互依存。人的生存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从而积累形成丰富的文化本质就是山水文化体系的雏形。 “中国山水文化”最早可以被认识为是在自然界形成的山山水水的客观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由原来那种对自然敬慑、崇拜的心理,逐渐演变成为愉悦、清静的心境所取代,开始以审美的态度欣赏山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同时在游历山水的活动中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并发现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而促成了山水艺术的形成。在现代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认为山水文化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存在折射出的表现和谐朴素人文现象总和的文化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己经使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园林建筑从其他艺术品类中独立显现出来。 一、山水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探讨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艺术形象。例如:在形式语言中有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文体,有以线条色彩为表现形式的山水画,还有以实体具象表现的同林建筑艺术形式。 首先,以山水诗为载体的山水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为了借眼前之景来传达一种哲理,一种活跃的生命现象,一种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欢悦。这也是山水文化最初的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另一种较直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绘画。艺术家通过笔的线条性、墨的色彩功能勾勒出山水线条和色彩表现山水形象的神韵。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借景抒情的人文境界,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让人从中获得某种精神升华,使人通过画面意境的观想,感受到一种画外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建筑园林设计中,山水文化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古代,中国人对建筑和同林没有那么明确的空间界定划分。在室内布局中主要通过墙体的分隔和不同家具的陈设来区别不同空间的特点。在形式上也都较朴素,更多地考虑是室内风水中的家具方位摆设和家具形式上的变化。这并不是古人对内部空间刻意地轻视,而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因为端的围合而孤立地看待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问。而是始终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传统四合院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人们在劳作、休闲之时都能时刻与自然相联系,独特的设计形式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也主要倾向于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青砖灰瓦,素白灰黑的界面主色都是山水文化青绿色彩的外在表现形式。民居中常用家具也以藤木为主要自然材料。装饰手法也主要以石雕、砖雕和不设色的术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纹理。这都能说明了一个问题:山水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山文化和水文化的客观表现,而是理性的表现为文化体系出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也是人们在游览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后,总还觉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的真正原因。 当今设计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文化的内在支持。山水文化作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本土化意义的传统文化,作为曾经在传统艺术与设计领域中都起到重要文化支撑作用的思想理念,应当更好地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传承。 二、室内设计中的山水文化与空间主体的关系 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由于对室内设计重视较早,发展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周期,有着独立的设计定义。其主要意义是指建筑内空间设计体系。由于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建筑以空间为主要形式,不是单纯的外部形态展现。简言之,室内设计就是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是一门空间艺术。在现代设计表现中,室内室外已经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更明确地是对人生活、工作的内环境营造。面对现代设计发展的需要,现代室内设计与建筑、景观正在日趋成为一个统一体。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化要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标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厌倦了都市嘈杂的包围,重新渴望获得自然的享受,因此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室内和室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通透、流动的宽敞空间,室内设计和建筑外空间设计的界限和概念越来越模糊,并走向融合。但其意义都是为了让自然更接近人们的生活,营造舒适的人居空间氛围,表现现代化生活文化理念。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要突出其特有的设计风格必须要在深刻理解所要表达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设计,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传统文化于设计,在设计思考中得到传承与创新。设计的精髓内在不是形式的单纯外表,而是文化的精神内涵。当代设计趋势中回归自然,提倡和谐生态空间的理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而言,正是符合设计潮流主题的文化内在表现形式。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中国山水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通过对山水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将山水文化中的山水相互依托,相互贯穿的和谐统一思想引人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中,在空间分隔的处理手法中表现出静态与动态的流动并将朴素的自然元素加以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去,将山水文化和谐生态的概念表现其中。通过重新设计陈设在空间中的运用,将室内空间贯穿成一个有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设计形式,以简单物象的装饰来衬托出空间“山水”的流动性和割断性,以山水相容的和谐基调来选择材料肌理等的设计搭配手法,以表现室内空间形态多元素的有序排列组合来构成空间统一。同时山水文化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回归朴素自然的室内空间意境表达的一种完美空间再创造。当然,在这样的设计表现中,仅仅传承是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思考现代社会发展与传统山水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无论用何种形式进行设计,都需要空间存在的主体——人来做最后的评判。从根本来说,首先满足实用功能需求是最重要的。实用功能也是指室内环境的最基本使用机能,如室内环境舒适、安全、方便、经济、卫生等使用效能,是人们对建筑空间第一位的基本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与使用效能。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建筑空间的设计已经都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对实用功能的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物质发展阶段的正常体现。在人们对室内环境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多地在要求空间的精神层面的设计理念,关注人的需要和环境营造已成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人与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各方面的交流。从侧面看来,人的因素对于设计的发展是相当大推动力。 在现代生态、环保、自然、以及营造和谐的设计主题下,人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都市的喧闹嘈杂已经让人感到疲倦,人们更渴望自然的回归。希望自然生态的存在来减少钢筋混凝土在视觉感观中的充斥。在室内空间中,不再纯粹地表达现代,而是需要文化的内涵寓于其中,让人在这样的空间氛围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我们可以发现,在室内设计中恰当运用空间分隔、色彩设计、设计照明和材质选择,是对人的心理和感官变化的重要因素的关怀。而这些元素的物象外在,正是一种文化的内涵表现,让空间不再是简单的体块,而是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生态的存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绪,满足心理在精神层面的需要,调节人的情绪。 当今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人对于设计的发展是起决定因素的。人是社会化的、地域化的和民族化的。不同民族、社会、地域、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社会主体是完全不同的。在设计中,不仅考虑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设计创新,同样要考虑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底蕴,只有真正了解并实现运用传统意味的思想文化与现代设计中的人文化设计产物才是真正有其旺盛生命力的设计,在现代社会,营造和谐生活空间的基调下,更应该融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而在空间中最直接的感受引山水文化意象表现的感观体验就是以下三个方面:空间形态、装饰风格、装饰手法。空间的形态是从内在的精神、品桁上表达文化意义,在空间形态设计中运用“情景交融”的空间环境,将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有机地设计贯通,在具备完善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将生态绿色元素加入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美观。空间装饰风格也应该以符号化的语言表达其内涵和追求,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体现传统人文表现的传统装饰来点缀空间,提升文化内涵。空间装饰手法的运用也应该考虑到人和空间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感,在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相应结合中国传统石材、木材甚至竹材等生态材料和传统文化的朴素色彩体系,赋予空间的文化韵味,共同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空间。 三、结 语 设计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创造生活。本文所研究的方向是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现,最终所要表达的不单是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加以运用并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勇于创新,更是希望通过对山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文化指导作用,以及山水文化在今后室内设计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把自然生态,创造和谐生态的设计理念通过外在物象表现的形式运用于内空间设计中,贯通内外空间的联系,将空间、人、文化三者有机地相互结合交融,将景观融于室内,通过运用简化的设计符号来表达意境美,真正达到寓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论文 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概述 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由于土木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建设,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也就决定着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当今时代的潮流就是借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来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我们的项目管理水平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大量建设,尤其土木工程的大量建设,造成很多没有科技管理水平的单位的进入,拉低了整个土木工程的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了土木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安定的隐患。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原因。比如没有专业技术的员工进行操作,没有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项目管理,而且一些非法的单位为牟取暴利,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部分验收单位蒙混过关,给不合格的土木工程项目放行等等。这些行为都非常可能影响土木工程项目的正常有序的管理。 二、引发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引起的:第一点是由于当前土木工程项目较多,造成了很多没有资质和能力的单位加入到土木工程施工中去,激烈的市场竞争引发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下降,也就是很多的豆腐渣工程,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效益。没有资质和能力单位往往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盲目追求工期,只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工程的长期安全性;第二点就是我们的施工单位表面上打出“安全第一”的旗号,事实上没有实际的付出行动,没有在施工单位内部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制定详细可行安全标准,而且对于破坏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个人和行为,没有严格的制止和教育。而且在质量和工程进度相冲突的时候,果断选择了工程进度为先,所以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的发生;第三点就是我们的工程建设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没有做到居安思危,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在施工和操作中,不带安全帽,不遵守操作章程,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置若罔闻,不仅对潜在的安全风险缺乏认识,更重要的是没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往往在事故发生后不能有效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三、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我们的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不仅是在践行安全第一的理念,更是保证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长远质量的实现。因为只有安全管理,安全的施工,我们土木工程所建造的项目才不会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了质量。而且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能够创造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不仅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更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感,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就是加强土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施工单位发生人员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还能提高工作的品质和效率。另外一个方面,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管理理念落实到工作的中去,当每个员工都在践行安全管理时,整个施工单位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就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因此施工企业必然拉大和不注重安全管理的企业的差距,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毕竟施工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长此以往,必然会生产出质量安全的产品,建造的单位也会长期稳定,那么施工企业的信誉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所以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施工单位越快行动就越快有效果,安全管理的效果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回报,也能促进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行业安全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1.做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开始前,要召开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讨论,对于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一一做出相应的备案。同时对设计图纸仔细研讨,确保设计图纸不存在诱发安全隐患的问题。然后便是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并且制度要以人为本,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当然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管理标准都离不开所有员工的遵守,所以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必须召开相应的大会,让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和认同安全规制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并且根据跟单位的不同情况,组织单位员工认真学习相应的内容,通过一些列培训活动,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除此之外,相应的采购部门,必须做好安全物资设备的采购贮存,做到供应充分及时。以上就是做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前期准备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从物质基础和安全理念两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2.实行分阶段,分区域的针对性安全管理。土木工程施工中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比如在混凝土施工阶段,要重点做好水泥和钢筋的安全监测,规范操作平台的设置,注意相关车辆的进出管理,纠正其中的一些不合理搅拌技术。比如在后期验收阶段,要统筹兼顾,对施工建筑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尤其是平时不留意的细微地区,认真检查,不放松一点安全标准。至于分区域的安全管理,要求不同施工区域的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安全标准。在管理上也有所区别,比如经常夜间施工的区域和单位,必须做好灯光的照明和噪音的控制,尽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夜间施工带来的影响。 3.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违反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个人和单位,不论身居何种职位,还是哪个单位,都必须按照规章严惩不贷。如果施工企业放纵这些行为,并将引发整个施工质量的剧烈下降,进而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于遵守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施工企业应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并在单位内部大力宣传,争取在施工企业形成全体员工争创安全标兵的氛围。只有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发挥制度的激励和抑制作用,才能逐渐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进而提升施工企业的质量和水平。 五、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是整个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全社会凝聚共识,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推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同时,我们更要做到以人为本,无论是安全管理的目的,还是安全管理的决定力量,都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总之安全无小事,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作者:高婷单位:黑龙江哈尔滨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油田项目承建的安全管理形式探究 1油田项目承包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1职工分工非常混乱 对于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来说,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职工的分工混乱、权责不明的情况发生。有很多施工人员上虽然拥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却并不了解自己对于施工任务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很多环节和工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脱节或者是衔接不完善的情况。因此,一旦有问题发生的时候,不能立刻就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很多职工由于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因此对于事故的责任都是采取相互推诿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大的拖延了事情解决处理的时间。从而导致工作效率底下,很多工作都不能很好的完成。从当前我国的油田项目承包建设企业来看,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细节问题仍然做得不到位、不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1.2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在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方面,造成油田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督部门及人员不能严格、认真地对工程作业安全性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监督部门及人员对油田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的认识不足,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态度散漫、消极,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对油田作业工程开展安全监督工作。再加上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的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度不足,最终造成安全监督工作的失效。 1.3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基础 在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方面,我国目前的油田企业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基础上较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工作人员在作业中的安全防护用具、防护技术、机械设备等较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其作业安全的工业化、定型化、标准化程度又特别低;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参差不齐;对油田生产安全的技术研究工作薄弱,安全科技的成果用滞后,缺乏能够有效的解决油田作业安全问题的关键性技术。 2分析油田项目承包的安全管理模式 2.1明确甲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针对油田项目承包的安全管理模式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甲乙方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做到权责分明,将每一个工作环节更好的衔接起来。 2.2管理人员一定要多面协调 如果要想有效率、更好的完成一个项目,那么就需要各方面的管理人员进行多面的协调,加强各个方面的合作,使每一个部分都能很好的衔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成的战略合作体系。比如说,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只是单纯的依靠设计公司,同时也要吸收施工方的意见,讨论出一个更加合适的方案,让设计的方案能够更好的实施,这样才能将工作更有效率的进行下去。 2.3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重视钻前准备 比如,相关油田项目承包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多进行一些资料的收集和调研,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即将到来的项目做好准备。对于项目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有一个周详的计划和安排,不论是从时间方面、还是从资源管理方面或是从费用以及沟通方面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并应该筹备出几种不同的方案,这样在项目真正实施的时候才能更加的顺利。 2.4在进行科学油田项目承包安全管理的同时注意创新 在油田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不管什么方面都要拿出科学的数据,进行理论的分析,这样才能让整个的施工过程变得更加的精确,不容易发生偏差。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油田项目进行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吸取之前项目的一些优秀的经验,注意总结,但也要把握好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需求,做到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不要让项目的建设成为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生存。 3探讨油田项目承包的安全管理方法 3.1提高安全意识,降低风险 在各个行业之中,油田项目承包工程并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这是由于油田项目的建设具有非常多的危险性工作。因此,安全管理问题在油田项目建设当中就成为了首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确保安全,才能保证项目建设更好的进行下去。而如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那么不仅项目本身会收到非常大的损害,同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油田项目承包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提高安全意识、将风险降到最低。不仅是管理人员要将安全意识放到第一位,同时还要让施工者认识到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在工程开始实施之前,一定要进行认真的核对和检查,力求排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从意识上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建设的进行。 3.2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在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在项目的实施中成为一项必须执行的制度,让大家能够充分的重视起来。这样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工作人员就能够做到权责分明、分工明确,安全管理不再是口头上的承诺,更是明文规定的制度。这就在无形当中让工作人员对于安全问题有了足够的认识。同时,如果一旦有安全问题出现,就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负责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能够极大的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工作人员发现在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 3.3强化安全监管,职责明确 由于油田项目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工程的建设,具有特殊的危险性,因此在油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就更要注重安全监管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对于施工项目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严格的安全监管,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指定的负责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安全意识,同时还能提高职工自身的责任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另外,作为工程监管人员不但要加强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还要在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上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符合施工要求和工程标准。油田项目承包在强化安全监管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油田工程项目承包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来看,专职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负责人员一般都是负责项目的整体安全工作,但却很难深入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当中。但是,这些细微的环节以及工序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将这些细微的环节都做得更好,才能使整个项目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油田工程项目承包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通过优化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在工序交接时,考虑增加安全施工交接一项,工序交接应报请有关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理人员参加。 3.4落实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因为我国当前大多数油田工程项目承包的一线生产作业人员文化层次和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其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技能不完善等特点,给油田生产作业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油田企业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期的为他们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身防护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打造一支安全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化的油田工程项目人才团队。 4结束语 总之,为了全面落实油田企业项目承包建设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的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油田企业还要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民效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油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 作者:邢洪涛刘江涛王麟汉单位: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华北物探处大港油田第二矿区管理服务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环境工程项目质量的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观念的提高,对于环境工程项目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况且在现代化社会当中,环境工程项目质量在满足业主需要的同时还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这其中不论是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还是与环境的协调性都应该得到保证。所以对于参与到环境工程项目当中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来说,都是需要保证项目的质量。环境工程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工程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建设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其用户也需要全程参与到建设当中,因而这也就对其资源和方法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 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机制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卫生工作的关注程度远远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的社会当中,地球上任何生物的进化、演变以及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循环。作为生态系统运转当中最高级的生物,人类以其高智商和高操作性具备更大的能动性和创新性,这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具备更大的优势。在现阶段当中,经济发展还需要与环保相结合,所以在对环境工程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时候就需要对于项目当中的所有阶段和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和科学的规划,这样不仅能够对其工程实施质量有更好的保证,同时还能够保证其与环境的协调。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质量和安全观念 观念对于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而在进行环境工程项目的时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质量和安全观念。从目前社会观念和人们的心理活动来看,环境卫生工作和环保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并不体面,因而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非议或者是不公对待,长此以往在环境工作当中工人们便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从而影响实际的工作质量。所以不论是在岗前培训还是实际工作阶段性管理当中都需要注意到这些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调节和纠正。况且人们认识一个城市更多是从城市面貌开始的,而环境卫生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舒适度,所以就需要让环卫工人们认识到环卫工作对于城市形象维护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试想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路面以及公厕当中的卫生脏乱差,那么便会在潜意识当中拒绝与该城市的经济或者是工作进行更多的交往。通过这种环卫工作重要性观念的树立,不仅能够让环卫工人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质量是与城市文明程度相关的,同时还能够从心理上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况且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环卫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街道和路面进行的,因而在工作过程当中来往车辆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工人们长期与垃圾或者是其他污染物接触,因而就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生理安全,所以工人们在工作之前就需要做好防护措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其工作质量和个人安全。 二、层级管理,明确责任 从人的本性来看,“三个和尚没水吃”在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人的心理和潜意识当中都存在一定的惰性和私心,因而如果在工作中不能够对工作任务和项目进行明确安排就很容易会导致工作人员对于工作项目和区域相互推诿,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工作项目完成的质量,同时还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从整个城市的工作岗位来看,环卫工人承担着最为重要且最为繁重的任务,而且由于环卫人员的数量比较多,因而在工作当中的管控性并不是特别科学合理。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层级化的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将区域化的环卫内容落实到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同时还能够通过一定的奖罚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责任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因而在管理的时候就需要对从事路面清理、车辆对路面保洁、垃圾收运以及公测卫生保洁等内容明确到人,这样不仅能够使他们各司其职,而且由于从事某一内容的长期性和经验的积累也会使得他们的工作更加有效,工作质量会更高。 三、加强事后的监督管理 环境工程主要是惠民的,由于它的整体性和内容的庞杂,因而就需要定期对于工作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进行考察和总结。环境工程项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而对于它的监管也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加强。对于管理部门来说需要对于环卫工人所使用器械的质量和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这样才能够从其内部减少环卫工人工作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百姓才是环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因而也应该在人民基层设立监管委员会,这样才能够从外部,从建筑工程的直接受益方加强工程的监管,促使其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够做到内外兼修,从两部分加强监管的力度才能够有效避免管理混乱。况且事后的监督管理能够督促环保工作的质量意识,而且采取专业部门进行验收的话能够保证其质量。四、小结本文是基于我的工作经验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在文章当中分别从树立正确的质量和安全观念;层级管理,明确责任以及加强事后监督管理这三个梯度对环境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阐释,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王冀 单位:青岛李沧环境卫生有限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化工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探析 【摘要】分析化工项目的特点、全过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项目前期、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阶段的安全管理,突出上下游之间安全管理的相互影响,明确各阶段安全管理的要点,探索化工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 【关键词】化工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 1引言 化工项目一般具有工艺技术复杂、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管理要求高等特点。目前,针对化工建设项目,国内外通常选择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工程公司通过优化设计,项目各阶段的合理交叉与融合,达到减少投资、缩短工期的目的。在安全管理方面,工程公司受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安全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站在项目的整体角度,从前期、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等各环节全过程考虑安全管理,进而提高项目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这方面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项目前期阶段的安全管理 2.1总承包投标阶段 2.1.1全面了解与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工程公司应通过仔细研究招标文件、现场踏勘、投标澄清等全面了解与项目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如项目所在国、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宗教、环境、医疗卫生、治安等环境;项目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水纹、地质、自然环境;项目建设装置的周边设施和环境、地下设施情况。 2.1.2合理设定各项管理目标全面了解关于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后,根据业主的要求,投标时合理设定工期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创优与否),不应为了中标而向业主承诺违背建设客观规律的工期目标,造成项目中标后项目存在先天性不足,为项目实施带来不可避免的安全风险。 2.2项目策划阶段 2.2.1全面识别安全风险不仅要对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等各阶段、各环节、各工作自身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还要对外界因素给项目执行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风险、疫情等。根据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然后依据风险控制原则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 2.2.2组织上保证全过程安全管理成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时,应保证全过程安全管理的可实施性,使得安全管理人员在组织结构和知识结构上能够全过程深入参与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等各阶段工作,消除各阶段安全交互管理之间的障碍,保证各阶段安全管理信息之间的有效传递。 2.3设计安全管理 2.3.1提高设计的本质安全在项目设计、施工、采购、试车、开车、运行等生命周期内,相较其他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消除装置的不安全因素是最简单、最可靠和最合理的做法。在投资、工艺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安全性、试车和开车安全性、运行安全性及操作便利性,在设计过程中坚持事故预防优先原则、可靠性优先原则、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尽可能达到“本质安全”的目标。 2.3.2从体系上保证安全设计设计安全管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设计安全管理的依据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具有较强的法规性、政策性和专业技术性。工程设计质量是建设项目质量的基本保证,严格制定并认真执行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设计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工程公司应给予充分重视。 2.3.3改进设计理念在制造能力、运输条件和吊装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设备尽可能模块化、壳装化,甚至对装置进行模块化设计,减少现场施工活动,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2.4采购安全管理 2.4.1采买阶段做好设计人员和供货商人员的桥梁,确保设计的各项要求能够准确地传达给供货商;根据运输方式、装卸次数等情况,明确设备材料的包装要求,确保设备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选择大型设备制造厂时,既要考虑厂家的设计制造能力,也要考虑厂家的地理位置。 2.4.2催交和检验阶段项目核心设备、长周期设备的制造质量和制造周期对项目的总体进度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应高度重视核心设备、长周期设备的催交和出场检验、运输前包装检验,必要时应派专业人员进行驻厂监造,监督厂家的制造进度和质量。进度拖延会引起现场赶工,甚至会改变整体的施工策划,大大增加施工安全风险。 2.5施工安全管理 2.5.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1)施工招标阶段。施工招标文件中应明确、细化施工阶段的安全要求,提前让投标单位了解施工阶段应达到的安全标准,以便在报价时考虑达到相关标准所需的安全费用;明确投标单位的安全资质要求、项目经理和安全经理的任职要求;对投标单位、所选项目经理、安全经理的安全业绩进行考察,对不重视安全和所执行项目出现较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淘汰;合理划分标段,尽量减少中标单位间的交叉作业,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2)施工动员阶段。在施工动员之前,完成安全预动员,审查施工活动的范围、与活动相关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计划,特别关注现场动员工作的早期阶段。保证HSE管理体系是可靠的、有管理和监督管理体系运行的组织结构。确保所有监督人员清楚项目的安全要求。 2.5.2施工实施阶段1)施工组织要合理。加强施工分包商的监督管理,严禁施工分包商将工程层层分包;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劳务分包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劳工的流动性;统一协调各单位的施工时间和施工空间,尽量避免垂直交叉作业和多单位在同一区域的横向交叉作业;调整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能在地面上完成的工作就不安排到高处进行,尽量避免高处作业。2)管理关口要前移。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这一方针,将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控制,将工作重心由事故管理、应急管理转为事前预防和控制,把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通过完善的制度、有效的宣贯和强力的执行,施工前做好各项安全措施。3)进出管理要重视。施工现场应进行封闭管理,场内道路尽可能人车分流;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门禁系统,由专人进行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加强进场前检查,避免存在缺陷的车辆、施工、机具、设备进入现场。4)培训监管要强化。所有进场人员必须经过入场安全培训;改进培训方式,通过亲身体验、真人演示、视频动画、图片、案例分享等更直观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不仅要重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更要重视劳动技能培训,这是降低个人违章和操作失误的根本保证;加强作业过程中的行为观察和监管,找出作业人员发生违章的原因,即安全意识差、劳动技能差,还是兼而有之,以便对症下药。 2.6试车、开车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特点。试车、开车期间安全管理具有风险隐蔽性强、不可控性强等特点。试车、开车的风险除常规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外,还包括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液体、高温高压气体、高压电源等。安全事故的原因除试车、开车工作本身产生外,很大一部分是由上游工作的不到位引发的,给风险控制带来困难。2)专业人干专业事。试车、开车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为了避免因误操作而引发安全事故,专业工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完成,即专业事由专业人干。3)统一协调指挥。试车、开车工作涉及的单位多、人员多且工作程序复杂。为了使试车、开车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应成立包含各试车、开车参与方的组织机构,以便统一协调指挥。 3结语 化工项目各阶段的安全管理,即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必须站在项目整体的角度考虑安全管理,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工作的有机结合,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才能降低项目整体的安全风险,提高项目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化工项目安全运行。 作者:孙宝亮 单位: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水利水电项目安全管理策略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一般工期长、作业面多、现场环境复杂,因此对安全管理工作也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部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和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由具有综合功能的水工建筑物群组成,在其施工过程中,往往同时涉及大型明挖爆破、立体交叉作业、金属结构安装、地下洞室开挖及其它多种专业领域,而项目部作为工程现场的实施主体,是水电行业施工企业生产的最前沿阵地之一,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体。如何在现场环境复杂、作业面多的水电工程项目中保证生产安全,使之一直处于受控状态,是评价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2安全对于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它是确保生产任务能否顺利实施和完成的基础,如果因为安全管理不善发生事故,则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和效益。 3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水电行业工程项目一般工期长、工作面多、现场环境复杂,客观上造成不可控风险因素增多。因此,在这种复杂环境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就不能仅仅依靠项目成员自身的素质和责任感,而是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约机制,并严格地加以执行,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目前,我院从事的工程项目均必须按照国家、行业和公司的规定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制度来规范生产行为,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体系、隐患排查和治理体系、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等。只有把这些体系和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生产工作的每个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并持续改进,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体系、制度和方法进行简单介绍探讨如下。 3.1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机构、各级负责人、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质量安全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各作业组组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生产实施体系,并将项目部所有成员都纳入到安全管理的范围。项目部负责人与各岗位成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使每名员工都认识和牢记自身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作用。 3.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项目部建立了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氛围,使安全理念和价值观被项目部全体成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安全教育工作应长期系统的进行,培训内容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其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也应有所不同。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方法,一线员工的培训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安全教育切忌只注重表面形式,不注重学习效果,培训内容“假、大、空”,使安全教育效果流于形式。所以,安全教育培训也要不断推出新颖活泼的教育方法,让员工容易理解接受,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3.3危险源辨识及预控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既要识别危险因素、产生条件,又要判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只有对危险源进行准确辨识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预防。项目部应建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对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环境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或危险后果进行评估、制定控制措施,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编制应急预案。危险因素预控必须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定期检查。所制定的措施必须注意危险因素的动态变化,随时加以修定、补充和完善。 3.4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情况,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以及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协调和处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必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会议主要内容包含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检查上阶段安全生产要求落实情况、部署下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经验进行交流;对员工提出的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研究落实解决措施和办法等。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5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设备设施也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部建立了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对设备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并建立设备台账,对每台设备的正常使用、调校、维护、故障、处理等情况逐一记录备案。 3.6全员参与、共同监督 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如果缺乏全员参与,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热情,使员工们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切与生产有关人员的共同责任,动员他们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从各部门负责人到作业班组直至操作岗位,都应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共同监督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避免上紧下松、层层衰减,从根本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项目部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3.7落实安全生产费 用必要的安全投入是项目安全管理有序可控的一个重要前提。安全生产必须有相应的投入作为保障,在新《安全生产法》中将安全生产投入及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列为企业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体现了安全生产投入的重要性。项目部一般按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做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安全生产费用计划,保证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费用投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8建立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由上级主管部门或项目部建立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安全管理实施计划的落实情况等的要求,得出可量化的绩效指标。通过绩效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实施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相关部门和岗位兑现奖惩,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形成“人人管安全、人人重安全”的群众性氛围。 4结语 安全管理与项目部的所有员工都息息相关,需要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的内容、方式也很多,关键要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全员参与,共同监督,持续改进,这样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者:邬昱昆 谢新宇 赵元忆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进入城市生活,对居住条件的需求逐步增多,建筑行业随之迎来了发展期。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频发,不但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还造成了公共财产的损失。因此,建筑单位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高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度带来的是安全事故频发。影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筑单位应该明确问题,树立高度安全意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和顺利竣工。 1影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的因素 人是决策者和操作者,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技术水平的强弱,都直接影响着施工进程和安全性。建筑材料是决定施工项目安全性的决定因素。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过关,不但容易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也会给居民的日常使用留下重大安全隐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与安全施工紧密相关。明确的规章制度,不但能进行指导性规范,还可以形成约束和制约,保障施工安全。施工预算体现了建筑单位的综合实力,也决定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品质,对施工安全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2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树立安全意识 明确的施工安全意识,是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中的首要指导性思想。建筑单位在组织建筑队伍,准备启动工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宣传安全施工的意义,为施工人员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引导安全生产。如果中途有临时加入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也要单独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人。对于频繁变换工种的施工人员,建筑单位要及时对其进行安全培训,传达新工种的注意事项,使施工人员熟悉操作规范,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加深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单位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施工宣传。比如,悬挂安全标语、绘制安全生产板报等,营造安全施工氛围;编写安全生产之歌,在开工前由所有施工人员共同演唱;组建安全生产指导小组,定时开办安全讲堂;利用节假日开办小型安全生产晚会等。 2.2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除了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将规章制度落实到纸面上,以制度规范行为。安全管理制度要以工程的实施进程为基础,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确保能够得到有效贯彻。首先,建筑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时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过程,明确施工中较为危险的岗位,将其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同时,施工人员按照工种分组,定时组织安全生产自我检查和安全生产建议会,形成详细报告,上交安全生产负责人。其次,在土木工程准备施工前,应制定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规范。对于土木工程施工中准备应用的技术,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只有通过审批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土木工程项目开始施工前,技术人员须对施工技术进行交底。例如,向相关施工人员提供技术资料,跟进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进程。当出现违反技术要求的施工行为时,要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指导。当出现技术缺陷时,要马上修改或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由于某些因素发生变动时,要立刻制定或调整相关安全生产措施。再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安全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筑单位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岗,派专人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最后,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根据土木工程施工进程,建筑单位可以制定一套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对遵守安全生产制度或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则视情节轻重进行惩罚。 2.3加强生产环境管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环境的好坏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环境、施工场地的管理。首先,施工现场要保持规范、有序,建筑材料的摆放需井然有序,道路要保持通畅,确保安全通道的疏散作用。其次,建筑工地中不必要的设备和多余的材料,要及时清理。施工产生的废物、垃圾等要尽快清除,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避免发生磕绊。再次,建筑单位要对危险设备进行安全处置。对于施工用电、危险设备等,要上报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只有审批合格的设备才能投入生产。 3结束语 如今,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事业高速发展。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多方面因素,施工安全问题频发。因此,建筑单位应该明确这些问题,树立高度安全意识,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作者:房贤亭 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中外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比较 [摘要]现今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状况较之以前已有了大幅度改善,但仍然有些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和一些发达资本在安全管理上的差异,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安全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对比研究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保障以及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汲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中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差异 从18世纪中叶到现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的国家经过长足发展,在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关于安全管理的制度和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体制、法制以及机制上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的理念不同。安全理念也叫安全价值观,是在安全方面衡量对与错、好与坏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思想,是企业安全文化管理的核心要素。 (2)相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不同。英国健康与安全法律拥有150多年悠久的历史传统。美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相关法律属于整个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的一部。美、英两国的法律体系在基于职业安全与健康基本法律体系基础之上,根据职业安全卫生基本法律的要求进一步制定了相关辅助的条例、标准、规范等,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统一的综合安全法规体系。我国自建国以来,针对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约,只有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法规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够强和存在着交叉重复等现象的缺陷和问题。 (3)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程度不同。我国对于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条件无明确规定,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中缺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我国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配备多是依据建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承揽工程的建筑面积来确定配备人数,而以施工作业人员人数为配备依。 (4)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力度不同。这里所指的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主要指在安全教育、劳动保护、文明施工和现场安全设施四个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情况。英国建筑业用于安全防护设施的开支要占工程造价的6%,国外最低的投入率也达到2.74%。而我国的安全管理相关投入率平均为2.26%,低于国外最低标准。 2对中外项目安全管理差异的启示 (1)树立更为清晰明确的安全理念。安全管理是要做到尊重生命,为生命负责的,所以安全理念中应更多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点上,我们不妨借鉴一下“零容忍”的安全理念。 (2)完善我国的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整合。还要做到查缺补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来填补相关空白。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效监督各项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情况。对不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的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从严处理。 (3)促进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对安全生产负有重要的责任,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我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并加强监管的力度。 (4)增加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保证相关安全投入,如安全防护设施的开支等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已落实,并做到了专款专用。只有如此安全管理才能落到实处,相关的安全防护设施也能做到细致周全。 3结语 发达国家的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无疑给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捷径,只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加以甄选扬弃,就能有效解决我国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促进我国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秦炜 熊晓强 王峥 牛欣欣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石化工程项目承包商安全管理探析 1承包商安全管理问题 1.1施工人员素养不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大量的农民工与外包工进入施工队伍,这些人员的进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生产力,为建设施工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不过,这些农民工与外包工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工程施工培训,在施工安全方面没有专业知识。特别是农村与城镇的非工业劳动人员,这些人员不但没有经过良好的专业培训,还缺乏劳动安全保护能力。由于工程现场中临时人员占据较大部分,如果务工人员不能掌握安全施工要求,会使工程质量产生问题,还容易引发现场施工事故的发生。 1.2工程转包影响质量 在项目建设工程中,常常会出现工程项目层层转包的现象,工程转包的情况将会降低工程质量及安全控制的能力。所谓的工程转包就是一些有项目建设资质的企业将承揽到的工程项目转包给了其他施工队伍,在工程转包的过程中工程承包价格将会降低一部分。在这种层层转包的过程中,实际用于工程建设的费用将会大幅减少,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石化建设项目中承包商一旦也进行这种工程转包的行为,将不利于石化建设项目实现安全管理。 1.3施工偷工减料 一些项目工程承包商在投标、招标中,由于财政方面存在压力,在工程投标中,迫于财政压力为了迅速获得资金,容易接受较低的报价,以低价中标后为了弥补低价中标,在施工中会通过偷工减料,牺牲质量安全作为代价。另外,每个项目中合格供方不能少于两个,而一般供方数量要在三个以上。由于合格供方单位数量少,通常会出现施工方投入资金少的情况,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管,承包商会减少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在追赶工程进度中为工程项目安全留下隐患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2加强承包商管理 2.1选择承包商 选择安全管理能力强,具有责任感的承包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在施工之前应做好承包商选择工作,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评审,保证进入企业的施工单位合格。承包商的评审首先要审核承包商的施工能力,营业执照、施工资质证书等。不但要评审承包商的施工资质,还要看其安全管理资质,对其安全管理机构、应急体系、特种作业操作证明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等进行审核。对承包商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评价,在选择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将不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的承包商淘汰,选择最优者。承包商通过资格审查进入承包商的名单后,才有参加项目招投标会的资格。企业选择了合适的承包商后,要签订正规的施工合同书,同时还要与安全环保部门签订施工安全管理协议书。企业与承包商通过法律程序来确定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分清权限,以免日后发生纠纷难以寻查责任人。承包商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向企业缴纳一定金额的安全风险抵押金,这样一来在承包商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有所约束。企业可以通过风险抵押金来对承包商的施工进行有效的规范。 2.2加强合同管理 承包商成本石化工程项目是根据与石化企业签订合法合同后,建立了合法的合同关系才能够进行施工,为企业进行服务并获得经济收入。企业与承包商合作,是经过严格专业的审核,并通过招投标方式来选择出了满意的承包商,因此双方才签订了完善的合同,企业应保证在合同中必须有安全协议,才能对合同进行盖章,合同中的安全协议是合同的重要内容。在石化工程项目中,施工节奏快,工期紧张,要办理的手续繁复。为了节省时间,一些企业在工程开工之前就与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与长期合作并有良好资质的供方签订年度安全协议,建立长期合作。 2.3对承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企业要组织承包商的管理进行工程安全讨论会议,对承包商管理者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承包商具有安全知识、重视施工安全对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石化工程项目中承包商的安全管理需要人来完成,工程承包商在与企业进行交流后,应该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到工程项目安全的重要性,对自身队伍进行安全管理。承包商管理者在对自身队伍管理上对员工的能力进行了解,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组织员工接受石化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针对不同职级和责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交底,一定保证参建项目的全体员工对石化工程项目相关安全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并对其岗位工作的性质、内容、特点和潜在的危险因素都有详细的认识。为了使施工人员建立安全责任,承包商员工应该签订安全承诺书后再进行作业。 2.4建立安全监控部门 为了使工程施工能够得到有效的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工程安全监控部门,对承包方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协助办理各种手续,对承包商员工进行培训。另外,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检查。以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来执行,但是当前石化工程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项目负责人为了尽快完成项目重视施工速度而忽视质量安全。因此必须派遣专业管理人员监督,发现现场的施工隐患后,必须采取措施并监督补救措施的进行。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安全监控人员对项目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防止项目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为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承包商应该制定一套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作业管理控制流程,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工程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及时汇报,让施工环节与管理监督良好合作。严格遵守工程项目要求的规范性、安全性,对承包商的施工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保证石化工程项目质量安全。 3结语 石化工程项目复杂而且具有危险性,自进行施工中不注意安全管理将产生威胁,甚至是酿成工程事故。对承包商进行安全管理是从施工源头进行把关,承包商注重安全施工,遵守安全准则不但能够使工程项目顺利完成,还能保证项目用于良好的安全质量。 作者:朱梦楼 单位: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安全监督站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论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方式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制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1“合理双赢”模式 “合理双赢”模式是建立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寻求自愿协议均衡的一种模式,它将缓解企业与政府双方之间的矛盾,减少由于安全评估标准不同,安全评估要求不明确等等问题所带来的安全管理系统的混乱。这个模式是将政府和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参与当作一种投资行为,政府和企业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利弊平衡,然后双方确定收益分配和风险投入,最后双方按照自愿原则签订合同后,开始遵守合约履行各自相应的职责,全方位投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中,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 2“安全小区”模式 “安全小区”模式是建立在整个建筑项目系统上的,由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上的,而在法规之外,我们的项目负责人很难对安全管理实行自己的权利,一般项目安全管理是由专人来负责的,而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导致不必要的冲突等等。此模式是要求建筑项目各关系方共同建立项目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主管,施工员,工人组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相应的职责和义务,都必须严格履行,否则将受到委员会制裁,由监理单位和国家相关安全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整个建筑项目就像一个小区一样,每个人都会参与其中,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创新 目前在我们的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上存在权,责,利不平衡的问题,要完善制度,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创新。 1建立权责分配制度 我们必须遵守权利与义务和利益之间的平衡对等原则,使建筑项目各方都可以获得各自应得的利益,当然这是建立在履行相应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上,否则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项目的直接负责人,有设计,勘测,施工各单位,我们可以直接将法律上安全许可条件列入到项目安全管理中,明确三者对于项目安全的长期责任。而业主单位也有保障项目后期维修和落实事故维修的责任。监理单位必须要有第三方的直接监督等等。 2完善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随着保险业加入到建筑安全这个大家庭,建筑行业伤亡事故受害者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我提出建立一种及时赔偿保险制度,其特点就是不需要经过繁琐的索赔程序而可以及时快速的得到保险公司应有的赔偿,同时通过事后的事故调查组来确定责任分配,此时需要国家政府强制性的进行“赔偿再分配”,如果企事业单位承担主要责任,保险公司可需向相应企业要求退回部分赔偿款,这当然需要国家司法机关的保障。同时,我建议企业的安全业绩与“赔偿再分配”挂钩,如果业绩比较差,可在原分配上再增加分配比例,否则反之。 3建立安全业绩评估制度 建立安全业绩评估制度,首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国家评估机构,其次是制度的建立和加强,要求必须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制度,而且要求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基础上,必须是详细的、系统的评估制度,结果应在国家相应机构存档。 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领域所表现的现象和突出问题,本文结合了目前国内的制度做出了探究性的创新方案,从模式、制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究,希望能对目前的安全管理的提高有所贡献。(本文作者:程敏 单位:攀枝花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也重点发展电力项目。但电力工程项目有着一些鲜明的特点,这就导致施工过程可能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通过实践工作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这会严重影响整体施工效果。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日渐加快,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也被重视起来,这影响到电力工程能否稳定运行,并且也促进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我国目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还不是很完善,还有一些没有结局的问题,所以,综合目前工程施工管理情况,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改革,这是我国电力企业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我们应对其高度重视。 1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案例的基本概况 某电力工程项目为中型变电站工程,此工程属于当地的首个全室内变电站,具有土建工程楼层高、结构复杂的特点。工程的作业面比较广,需要较大的施工量,是施工单位以往所没有遇到过的,不管是质量方面、工期方面还是安全方面都是非常大的挑战。考虑到此工程安全管理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正式施工前通过项目经理对本项目施工管理进行了规划设计,特别是对于安全管理工作设置了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成立了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包括专门的技术人员、专职的安全人员),策划组织安全风险识别、分析评价以及重大安全风险专项应对工作等等。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安全情况分析,但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团队建设不力 以我国现代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团队来说,很多都不能认识到管理工作的正确含义,被传统管理思维框架严重影响,不仅是管理方法,也包括管理手段,都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要求。并且,合同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经济效益观念也比较浅薄,这直接关系到施工管理工作的效果,容易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质量问题,导致电力工程施工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2.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沟通 众所周知,在电力工程中,涉及到的职员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专业以及人员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好,进行更好的开展电力工程施工。但是,现代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还不是很理想,业务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运行部门,分割单独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各个部门之间没有进行相应的协调管理,出现了“多头管理”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容易导致资金流动性差、材料供应不畅,施工进度慢等现象,使电力工程施工整体目标和任务很难达成。 2.3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流程不合理 为了提高管理效果,我们就要确保施工管理流程的合理性,但我国现代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整个流程还有一定的不足,有时较为混乱,不具有合理性,大部分流程存在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问题,这就容易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使整个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质量。 2.4安全施工管理不完善 安全施工是输电线路能够能否正常运营的先决条件,更是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重点项目。不过在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出现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主要是因为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在施工管理中没有对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安全理念,在施工中没有使用合理的安全措施。并且在有些电力工程中,没有相应的安全施工防护措施,一些施工单位只考虑经济收益,安保措施并不落实,导致施工人员不具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发生安全事故。 2.5忽视施工现场管理 输电线路中现场施工管理一般是指,对施工进度,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顺利合理施工。有些时候施工管理不是很全面,一部分输电线路施工中容易发生施工工艺问题以及施工材料问题,导致施工质量不不达标。在施工中也进行一些不合理的操作,因为一时的管理不善,某些职员偷工减料,直接导致输电线路无法使用。严重影响了整体施工质量。 3优化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做好工程图纸会审工作 图纸是工程施工中的根本依据,不过电力工程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所以,图纸设计工作也比较繁琐,导致图纸会审工作就尤为重要。所以在施工之前,组织参与施工的各个部门要对图纸内容进行审查,对图纸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施工过程发生图纸变更的现象,并且也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也能保证工程质量。 3.2做好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 工程的初始工作就是招投标工作,选取施工单位施工尤为重要。①着重考虑相关单位的施工资质;②观察其在类似工程中的具体表现、信誉、经济效益等。在实际招标的时候,要保证招标文件内容的合理性,在制定内容过程中,主要是对施工内容、资金结算方式以及安全问题等进行明确规定,并且也涉及工程进度、质量要求等相关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对参与施工的各个部门开展现场答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招标文件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合理,使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出参考作用。 3.3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 施工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就非常重要。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对每个环节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施工的规范、合理性。并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大力开展施工监督管理工作,进而为提高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认真总结工程施工管理的经验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可能护设计到一部分与施工管理相关的资料,主要是施工合同、工程图纸,施工设计、招投标资料、会议记录、发现的问题处理记录以及验收报告等。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要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从中总结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吸取经验和改正不足,进而为日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重视安全管理 输电线路作为整个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涉及到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也涉及到输电线路的安全供电。一方面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一些缺乏施工经验的人员可以由一些经验丰富的员工指导施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完善安全管理措施,输电线路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同时还需要注重材料的管理,确保施工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3.6注重输电线路的现场施工管理 电网建设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输电线路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首先要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在对输电线路管理的时候,要重点管理好混凝土施工和架线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按照标准比例施工,架线施工必须选取最适宜的材料,最合理的技术施工点,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并且做出相应的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进度。在输电线路施工前,设计出完善的施工计划,把各项施工任务进行规划,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输电线路的施工中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多,主要是天气,地势以及施工技术等,在实际施工的时候,要对施工进度定期进行考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修改工作计划,改变工作方式,尽量避免出现工程延期的现象。 3.7强化技术培训力度 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来说,在单位内部选取技术高超、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协助培训。同时,也可以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专业指导,也选取一部门人员到其他单位参观学习交流。这批培训员要把他们参观学习到的先进知识,通过培训的方式分享给单位其他职员,发挥带头作用。在单位内部,培养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在具体施工中,也可以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演习、演练,能够使员工更好的掌握事故应对方法和处理措施,确保施工人员本身,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3.8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 在实际施工中,队每个环节的责任进行仔细划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甚至每个人身上。这样才能使管理责任更加到位,进行安全施工的重点就是明确自身的责任。在电力施工型企业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并且,由于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是以国家整体全局去考虑的,然而每个区域都有所不同。所以,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有部门和管理人员都需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使安全施工的义务和责任更加明确,也更加规范化,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这样能够保证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具有工作积极性,确保施工安全。 4结束语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也日益丰富,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就要大力建设更多的电力项目。这就使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在现场实际施工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一些细节问题,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方案。并且电力施工人员要在施工中总结经验,弥补自身不足,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素质,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邓松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市游仙供电分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路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业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桥梁交通也发展迅猛,由此而引出的道路桥梁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和城区市民的生活精密相关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口号的提出以及“亚投行”的成立,道路交通和桥梁事业发展迅速,国内以及国外市政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因此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备受各方重视。道路与桥梁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设施工程,其施工技术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道路安全的好坏,道路与桥梁工程事关日常民众出行的便捷与安全,因此,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探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与当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分析。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安全管理;工程 1路桥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1建筑市场管理比较混乱 近些年来,我国路桥工程飞快发展,道路与桥梁工程扩建迅速,然而,与工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却并未完善,工程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使得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疏于控制,造成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路桥工程参建各方单位在对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问责机制,设计方、监理方与业主方签订合同没有将各方安全职责划分明确,以至于出现安全隐患时,各方互相推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参建单位的人员资质审查、单位业绩、劳动力方面审核不严谨,对于建设方开工报告以及工程招投标过程有时候疏于管理等等都会影响到工程后期的安全管理工作。 1.2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化 在施工现场,作为生产技术工人,往往“坚守”在施工第一线。对于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方面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虽然现场施工受到监理、施工方的监管,但施工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的好坏起着重大影响作用。施工技术人员要了解施工现场概况、设计人员的意图、工程的施工进度等等,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安全问题。比如高空作业、雨季施工、基坑开挖作业、降排水工程等等。往往有很多安全问题,现场作业人员因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发觉并反映解决。 1.3现场机械安装设备管理不到位 道路和桥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较多的机械和设备。像挖掘机、铲运机、泵送运输车、钢筋弯曲机等等。这些机械设备对于整个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运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施工单位有时候总是没有注意对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护,为追赶施工进度,使得机械出现重复作业,造成机械超负荷运转,使得机械设备出现安全隐患。 2现场安全管理的组成内容 2.1安全政策的制定 道路与桥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安全政策。安全政策的目标应保证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且减少发生经济损失和承担责任的风险。安全政策的制定能够影响施工单位很多的决策,包括资源和信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和施工以及现场废弃物的处理等。 2.2安全管理计划和实施 优秀的施工单位是能够按时完成所制定的安全政策,计划和实施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过程当中的事故损失。计划和实施的重点是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并强有力的去实施和执行,确定清除危险和规避风险的目标以及应该采取的方法和先后顺序,建立有关标准以规范各种操作。 2.3安全生产管理业绩考核 任何一个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成功与否,应该由实现订立的评价标准进行测量,以发现何时何地需要改进哪方面的工作。施工单位应采取涉及一序列方法的自我监控技术,用于判断控制风险的措施成功与否,包括对设备材料、系统程序、个人行为的检查评价,也可通过对事故及可能造成损失的时间进行调查和分析,识别安全控制失败的原因。 3提升路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保障措施 3.1加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要增强现场从业人员对于路桥工程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并定期对现场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让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对于不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要予以转岗或辞退。每个工程项目要视规模大小配备安全员,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2加强对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现场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强化对机械设备的规范管理。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加大机械设备投入经费,对于机械设备的租赁、购买都要选择正规厂家,并开具相关发票。要根据每台机械设备的人员配备要求,合理配置作业人员,做到不浪费,有效的降低工程投入成本。 4结束语 随着我们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增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道路与桥梁工程势必会走出国门,其安全生产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也关系到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道路与桥梁工程涉及的单位、人员和施工环节众多,政府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筑施工各方在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及相应制度的落实,齐心协力、目标一致,确保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陈帅冰 单位:徐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索 摘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管理非常关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的程度,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具有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可是目前在我国施工单位并未意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令我国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力较低。文章对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自身属于十分繁琐的工作,周期较长,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对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施工现场管理是为了把施工项目合同目标良好完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工作属于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系统工程的问题,安全管理中风险防控最为关键,减少安全风险,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性问题,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予有效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提出了一些意见。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概述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下,城市的规模在持续扩张,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安全生产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为了可以达成预定的生产目标与经济效益,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提升现场安全管理能力。如此才可以掌控好安全生产的状况,预防建筑安全事故的产生。 1.1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项目可以顺利完成的根基,也是审查施工现场管理能力的主要方法。假如施工管理当中存在安全问题,会提高项目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到施工从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削弱建筑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严重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名誉及效益。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专业作业技术,能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2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1.2.1国内现状。我国政府与施工单位均十分注重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可是在国家经济的繁荣下,建筑企业逐渐增多,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达到承建项目的标准,让未参与过正规安全教育培训、不具备安全防护意识的务工人员担任建筑施工现场作业的一线人员。1.2.2国外现状。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创建了多元化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严谨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条例,以免建筑企业追求最大化利益,忽略安全生产人员的利益,确保安全生产可以依照程序操控。安全生产法规融会于整个建筑施工生产当中,为安全生产的执行给予法律保护。根据各类施工作业人员的特征,建立专门的培训方式,从而进行现场技术操控。政府和安全生产相应部门应当创建全面的工伤保险制度,监管工伤制度,强制性要求建筑企业对所有从业人员参与建筑工伤保险。需要所有建筑企业均应针对预防工伤事故,制定出具备针对性与指导性的安全生产技术制度,对工伤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工伤事故的伤残人员给予妥善赔偿。 1.3建筑安全的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施工当中的安全事故时常出现,政府、安全主管部门以及建筑行业对安全生产需要更加重视,提升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安全事故的出现率与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结合,创建层次结构清晰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事故的责任主体,从而达到全面细致的管理。通过现代化智能体系给予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把最新的安全管理信息融会到建筑安全管理当中,通过建筑安全平台中大型的生产数据,创建一体化安全综合管理。 2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 2.1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透过经验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诸多相关法律法规随之出台,可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在当前现场管理工作当中,检查不到位、违章办事、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十分普遍,这些均不是透过制度、法规实施工作的结果。并且有些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当前安全管理制度均趋于形式化,有些地区政府太过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忽略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2建筑市场紊乱,分包、挂靠状况普遍 透过分析能够看出,当前建筑市场秩序十分紊乱,诸多无资质单位与承包团队为了获得不法利益,挂靠在具有资质的单位中,以此完成越级承包工程,在这一状况中,会产生一些偷工减料的现象,还会酿成各类安全事故。最为普遍的状况则为把大型工程项目分别进行转包,欠缺安全管理机制,诸多各自为政的状况为建筑施工留下安全隐患。对于挂靠小承包队而言,其不具备施工专业管理团队、技术较差、制作粗糙,比如施工当中的钢索、缆绳不符合标准,安全防护网质量较差,在运用塔吊、升降机时,会酿成安全事故。 2.3建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大部分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均源于农村的农民工,这些人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地缘、血缘、业缘等原因汇聚到一起,透过其亲友介绍而跟随包工头进行工程的承接,从而无法谈及高素质、专业施工技能等方面,对如此特殊群体而言,不但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并且就业状况也不够稳定。对于传统理念而言,农民工具有较差的安全防护能力,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所以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通常会威胁到生命。 3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3.1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的规范化 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规范化,则需做好以下工作:3.1.1运用好PE线,由于PE线通电当中的漏电电流通路,是确保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的硬件。如果PE线欠缺或出现问题,则较易产生触电问题。3.1.2将二级漏电保护工作做好,通常漏电保护设备均设定于总电箱或开关箱当中,其与PE线相互配合,一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给予保护。3.1.3将三级配电工作做好,最关键的为确保布设线路层次的清晰度,不但对后期维护与修理工作十分有利,还可以确保发生线路故障,从而确保其他分路的安全运转。3.1.4将四大保护功能做好,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电施工工作做好,对建筑工程临时用电的体系尤为关键,确保内核功能的正常运行,保障施工人员与用电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将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做好 透过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分析,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并未有效规划和掌控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运用时间,这是因为档案不够完善。通常来讲,对于建筑工程内的施工设备而言,需要归档的方面包含了工程机械设备的设计使用时间、机械设备在平时养护与工作操控是否符合标准、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的运用强度、机械设备的级别乃至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拆装是否符合维修标准等方面。以上均会对建筑工程内的施工设备使用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忽视了这些数据的采集工作。对于以上问题,需要强化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可以通过选购一台全新的机械设备,建立安全管理人员的档案,档案中需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购销合同、制造许可证以及产品合格证;其次,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养护记录、改造运行问题乃至做好定期维修记录;再次,生产安全问题的记录与隐患排查问题;最后,机械运转的次数以及使用方法。 3.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工作 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强化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控制。首先,对一切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均需进行严格把控;其次,依照实际所需,创建较为全面的可行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控体系与制度,从而在施工当中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最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监管现场的状况,且对监管记录以及汇报工作做好。可以通过设定条例的方法,提高对安全事故的惩处力度,从而有效控制违章状况,降低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通过科学的规划,在施工现场危险处设立警示牌,将安全防护工作做好。 4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安全属于尤为繁杂的技术管理工作,在当前具有较大的安全管理难度,技术风险持续提升,在人员数量有限的状况下,将建筑安全施工工作做好,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在工作方法中投入较大的力量,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突出重点,加快安全施工整体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去除行业内落后的传统施工管理方式,把经济利益与安全管理相融合,令相应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重视,打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以此防范安全事故的产生,加快企业安全管理目标,为企业打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姜勤 单位: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投入产出理论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行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呈现出加速前进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由于技术的进步已逐渐接近成熟,建筑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向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以及先进技术运用更多的方向发展。而与此同时,上述变化也导致了施工安全问题逐渐加大,由安全事故所引起的各种损失也更为严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项目的预期收益,也影响着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两者的融合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投入产出;工程项目;理论融合;安全管理效率 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概述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它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进度,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还可以减少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企业务必要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努力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因为担心成本增加而在安全防范措施的施行上有所疏忽或者减少必要的投入。但另一方面,虽然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企业也不能盲目的一味地进行安全建设,同样要对投入的成本进行仔细的斟酌和权衡。在安全措施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会影响到企业的预期收益,导致资源的过度投入和浪费,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如何对安全管理投入的多少进行合理把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2安全管理投入理论内涵分析 2.1安全管理投入概念的界定。安全管理投入指的是在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项目施工的安全,降低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虽然该投入不像在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投入那样可以给企业带来较为明显的效益,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但它却是企业建筑施工项目的最为重要的一道保障,可以极大地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这也是对企业利润的一大保障。2.2安全管理投入相关的经济学特性分析。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投入时,有必要对所投入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优化资源分配方案,从而使较小的资源投入带来较大的安全保障效果,为企业降低成本。因此,有必要对投入的资源进行经济学方面的分析,从而对其经济特性有较好的了解。安全管理投入的经济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收益不确定性。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否属于概率性事件,其所造成的损害同样也是不确定的,这就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投入的多寡并不会直接对项目收益造成影响;第二,保障性。该特性指的是安全管理投入在施工项目中实际所起到的是一种保障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并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第三,有效产出的确定性。虽然安全管理投入并不能直接带来明显的效益,但它在减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可以确定的;第四,边际效益降低性。该特性属于一般的经济学范畴,在此指的是当安全管理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对其进行增加所带来的效益将会出现逐渐降低的态势,即安全管理投入存在最优值,可作为企业在把握安全管理投入力度时的参考。2.3安全管理投入辐射范围的界定。在现阶段,由于计算方式的缺陷,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估算只能包括直接性的投入成本,而不能将间接的投入成本进行反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安全管理成本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另外,在安全管理的成本投入中,不仅包含了在对事故进行预防和处理时的费用,还要包含事故发生之后所造成的财产等的损失以及为减少该损失所投入的费用,这样一来才能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费用都囊括进来。2.4安全管理成本体现主体项目分析。安全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备和设施的购买费用。在实际施工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有时会需要购置一些特殊的安全防范设备,从而抵御管理失误或者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风险;第二,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费用支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部门在进行安全管理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对于安全生产来说是必要性支出,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第三,信息系统费用。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安全管理中引入了信息系统,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分析、风险监控等功能,极大的保障了施工安全。 3安全管理产出理论内涵分析 3.1安全损失的组成项确定。工程项目在发生事故时所产生的安全损失主要分为两类: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前者又包括了直接性和间接性损失,直接性损失指的是事故直接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属于事故带来的最主要的损失,是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而间接性损失则指的是相关设备的损坏所带来的维修费用或更换费用的支出,属于较次要的部分。无形损失的度量比较困难,它对于企业的影响无法用实际的数字进行表现,一般指的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而采取一定措施所支出的费用,其特点表现为:获利空间的减少、信誉的受损、施工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心理上的影响。3.2安全管理产出辐射范围的界定。安全管理的产出主要是在事故发生时及发生后所造成的安全损失的大小,包括上述的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当安全管理水平较高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无形的效益,例如提升企业的信誉,从而间接增加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4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融合的分析 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进行融合,即将安全管理投入与安全管理产出之间的比率作为安全管理效率的值,从而可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首先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一定的计量和合理的评价,通过将整个工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核算来计算投入总成本,再根据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以及安全损失的衡量等对所避免的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可求得安全管理产出的大小,其次是计算二者的比率,得到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最后可得出各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现代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企业的财产,还对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仔细分析,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作者:常江 单位: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篇1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不错的实施效果。但是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习惯于以自身为主导,对信息技术的理论性知识进行解读,却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实际表现以及学习状况。这是影响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锻炼和培养。面对现阶段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以协作学习为导向,推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从而有效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一、协作学习视角下推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对协作学习缺乏重视 当前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中,没有真正考虑到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协作学习浪费了正常的教学时间安排,从而导致协作学习活动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由于对协作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一味地强调说教,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导致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无法落到实处。 (二)协作学习中分组缺乏合理性 分组分工是协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许多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对小组划分的严谨性,通常只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分工,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需求。这样一来学生很难真正处于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解决问题时无法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还有许多教师只是按照座位次序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这样一来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很难真正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协作学习的整体氛围难以得到有效营造。 二、协作学习视角下推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师协作学习活动组织能力 教师是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了协作学习的推广情况。为了有效发挥协作学习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教师应当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积极学习协作学习的相关理念,并且将协助学习活动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紧密关联在一起,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的积极性,通过教师自身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更好地提高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能力。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关注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一方面基于网上的教研机制,推动校内的师资互动和交流,将协作学习放在首位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校内资源整合,并且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高职院校还应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工作,根据协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本校的办学情况,对协作学习模式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从而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需求,确保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基于学情合理划分学习团队 划分学习团队是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写作学习,顺利落实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对学习团队成员的有效调整和优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尽可能地突出学习团队不可替代的教育辅助效果。教师作为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在分组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有效协调和互补,为协助学习的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1.尊重学生主观意愿 学生是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体,在协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鼓励学生自行组建学习小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组成员之间具有更强的默契和配合度,从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任学生,而是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自我反思。首先思考自己能为团队带来什么,同时也要思考团队协作对个人学习的积极作用,在学生具备一定自我认知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分组的目标。在教师的有效推动下,学生能够及时转变学习观念,并且结合自身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需求,主动与他人交往,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 2.对学生分组做出动态调整 在学生自行分组的基础和前提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动态性的分组调整,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在协作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小组合作能够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让协作学习发挥应有的效果。但是必须具备较强的观察和统筹能力,既要考虑到学生在写作学习中表现出的探究欲望,同时也要从学情的角度出发,对小组成员作出相应的调整,尽可能地实现组内的协调与互补。教师应当将性格内向的学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小组协作学习的氛围更加活跃,避免所有组员都不爱说话而导致协作学习死气沉沉。从信息技术素养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通过帮扶结对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且在有效的协作活动影响下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三)基于任务驱动提高协作学习针对性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是协作学习活动有效落实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统筹能力,能够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项目,并通过对小组成员的有效教育和指导,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感悟。服务驱动是协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应当作为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引路人,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并以此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获得深刻的认知感悟,并且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不断调整和转变学习态度。 1.结合学生学习基础控制任务难易度 为了突出任务驱动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对任务的合理设置,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对任务难度的有效把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并且做到主动解决学习问题,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锻炼和培养。但是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让任务变得生动有趣,从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出发,思考如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任务的整体难易度,确保任务驱动得到全面落实。教师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任务不宜难度过高,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问题而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态度。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难度同样不宜过低,避免学生轻易完成任务后产生自负心理。除了由教师提出协作学习任务外,还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反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相关的写作学习项目,在对教材中的项目内容进行加工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任务难易度得到有效调整。在明确清晰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快速调整学习状态,并且始终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共同完成任务。 2.创设教学情境突出学习任务的特点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当关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指导,在采用协作学习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对已经设计好的任务进行深刻的解读,既要关注任务本身的基础性需求,同时也要尽可能地突出任务的趣味性和真实性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并且在主动分析和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感悟。教师设置的任务应当具有较强的协同性和互补性,在任务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资源向学生展示任务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要点,并且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指导时,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既要从学情出发对情境化的内容进行来源,同时也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情境体验。根据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师应当对情境化活动作出适当调整,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设备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官冲击,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出学习任务的相关主题,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始终保持对任务探究的高度热情,并且实现理论与生活的实际融合。在充分关注高职学生成长背景的情况下,教师应当设置具有较强生活利益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任务,重点让学生能够快速调整学习状态,并且主动制定相关的实践策略。 3.教师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项目 有效了解和观察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且以项目参与者的角度对相关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既能够在课堂上有效维护纪律,同时也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需求快去调整活动的组织思路。这就意味着这是需要具备更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既要关注学生在个体成长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在解决学习问题时做出的整体反馈,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监管,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并且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与高职学生相处时,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只是以普通参与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学生在探究任务遇到问题时,应当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指引学生凭借独立思考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面对学生在项目学习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和学习特点,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作出全面的教育和指导,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真正有效的优化实践流程,并且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发生直接转变,为了有效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发言次数,而是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协作学习。 4.搭建项目成果展示的学习平台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协作学习应当是协作与竞争并存的,为此这是应当为学生搭建项目学习的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感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对协作学习的形式作出适当调整,一方面保留协作学习良好的氛围,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观念和学习特点,对相关学习活动作出进一步的调整,以小组比拼的方式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感悟,并且在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上,让学生形成良性竞争,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及时地调整学习状态,并且为了集体荣誉而深入地探究知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着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可以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平面设计比赛,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主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平面设计,并且以作品为评价依据,实现小组之间的有效竞争。在教师的有效推动和指引下,学生能够真正为了小组荣誉而不断探索知识,并且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感悟。 (四)基于协作学习活动优化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活动是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基于协作学习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在协助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能够以科学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快速调整学习状态,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写作学习,并且适应协作学习活动。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表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评价的标准,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从学生思维以及创造力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价,确保评价活动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1.关注协作学习过程表现,实施激励教育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以过程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结合激励教育的相关要求,对评价活动做出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学习特征,在评价活动中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自信心。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的学习表现,采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并且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实际上高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较微薄,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他人否定,因此许多高职学生自身内心较为敏感。在开展评价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并且对学生进行激励式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正确看待自我,并且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始终保持对信息技术课程高度的学习热情。 2.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科学严谨的评价活动应当具有多元主体的特点,教师在对协作学习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强调自身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同时也要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让学生在写作学习活动中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感悟。对多元主体的评价机制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整体表现,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调整学习观念。第三协作学习活动本身是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并且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在相互评价时,学生能够主动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且学习优点,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自我反思。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同时,小组团队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赞美,共同进步。综上所述,基于协作学习视角开展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必然要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以行之有效的协作活动为平台,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作者:闫卫刚 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篇2 移动通信课程是我国本科教育院校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教学中具有专业性强、内容零散且繁杂等特点[1]。随着中国5G时代的到来,与移动通信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发生了更新,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适应此门课程、精准把握教学的质量,成了现阶段教学的重点。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撑下,三网融合政策逐步落实,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建设已相对完善,产业链基本健全,为了辅助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运营商加大了人才的引进力度,并增加了每年在高校招聘的人才规模。但是由于移动网络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而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移动通信系统又是一个高精度和复杂的系统,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对于人才的要求逐年提升[2]。就职于技术岗位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懂得对社会发展形势的洞察,可以及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变更动向对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给予决策支持与帮助。为了满足学生的毕业发展需要,优化高校对此门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此次研究将以信息技术环境作为研究背景,以移动通信课程为例,对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展开探讨,优选高质量教学手段,将互联网作为载体,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思维。 1教学改革要求 高校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才就业率,提升毕业学生与社会优质就业岗位的匹配成功率,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前,高校应明确并正确认知社会发展对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就职提出的要求。人才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其个人具备知识的广度与掌握技术的深度,可以作为评价人才综合能力的指标。在人才经过系统化与专业化的教学指导后,应当基于职业发展角度,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项调整。因此,下述将从两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进行分析。其一,教学改革要遵循信息化原则,所有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当符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使用计算机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此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其二,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要严格遵循“合需求”“浅理论”“宽基础”“重应用”等原则。即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行为应符合人才可持续发展需求,满足人才全面发展与顺利就业要求[3]。同时,由于移动通信课程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合理压缩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并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拓宽基础知识的教学路径,使学生掌握与移动通信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体系。此外,在教学中应注意将社会发展形势与行业发展趋向为导向,尤其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应注意与合作单位或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信息交互,将需求作为导向,致力于培养专项性人才,并在优化或整改教学内容时,实现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保证改革优化方向标准。 2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2.1教学手段缺少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 移动通信课程是一门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衍生的专业课程,因此,该课程相关的教学手段与信息化行业息息相关。但在深化讨论与研究课程教学时发现,该课程的教学手段不仅存在单一性问题,也由于缺少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导致教学工作实施一直无法达到既定的效果[4]。教学手段缺少信息化技术支撑的问题主要有5点,分别是教学手段单一、固化,教学缺少信息化技术手段,演示设备结构简单,演示内容通常为调试,学习方法多为观看、观察。该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将导致的结果可以总结为两点:其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与现代的信息化技术脱节,仍沿用老旧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等不高;其二是教学融入信息化技术,改变教学模式,由仅通过观察式学习,变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力。高校倘若仍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工作,不仅会出现人才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的问题,也会出现难以适应社会工作环境的现象,最终只会在行业人才高速更新下被淘汰。 2.2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一致性 移动通信专业教学内容应当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无论是从前端建设,或是终端运营,都应当随着社会技术的变革而不断发生变化。尤其在5G通信时代,逐步淘汰部分以4G作为前沿的知识。但由于大规模更改教学内容与支撑教材工作量较大,高校一直未能落实此项工作的执行,导致高校移动通信专业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问题[5]。甚至在一部分教材中,未涉及与移动通信应用环境相关的内容,高校素质教育工作中,重理论的现象十分严重,此种现象导致了高校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严重脱节,学生无法通过学习掌握行业发展方向,更无法通过学习具备前沿技术与知识。 3教学改革路径 依据上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和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扩充、基于线上教学App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手段创新和基于信息技术开发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虚拟实验室,下文进行详细阐述。 3.1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扩充 移动通信课程是一门内容复杂、知识点琐碎的课程,为了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使更多学生学习,可引入数字多媒体技术,生动化表达课本中具有抽象性含义的内容[6]。例如,移动通信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理论文字叙述内容,此外,还涉及大篇幅的通信计算、移动流量表格、流程图、原理框图等,倘若在教学中,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会浪费大量学习时间,也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但此种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都可以得到解决,教师可以在课前采用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将书本内容扫描至计算机,提取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简化大篇幅理论知识,采用演示教学的方式,提高移动通信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授移动通信CDMA场景切换方面内容时,可以采用制作PPT、Flash动画等方式,对场景切换进行现场模拟,操作“软切换”与“硬切换”,使学生更加直接地体验到两种切换方式的不足。例如,教师在演示移动通信操作台接续流程时,可以在课堂中随机选择生活中的通话实例,将实例配以解释性的语言,并使用大屏幕,将其以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抽象性知识变得生动化与形象化,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或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在学习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3.2基于线上教学App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手段创新 开发线上教学App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主要教学成果,为了满足学生的泛在化学习需求,教师应在教学前,进行线上教学App与移动教学终端的选择。本文教学选择的App为“任我学”,学生需要通过注册个人身份信息的方式,从终端登录学习后台,进入学习操作界面进行学习。 4结束语 针对移动通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扩充、基于线上教学App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手段创新、基于信息技术开发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虚拟实验室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实现对高校现有教育工作模式给予优化建设意见,为现代化教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解决人才存在的质量差、优质岗位匹配能力弱等方面问题。 作者:李诺薇 邹维科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篇3 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技术功底,同时还要具备出色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与读图能力,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空间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制图课程多以平面展示教学为主,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多媒体动态演示,仍然无法摆脱课程资源稀缺、理论与实操脱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立足课程改革背景,对机械制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展开分析。 1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特征 1.1人机交互———精准投放课程资源 所谓人机交互即指人与设备之间的互动,在生产制造领域中,常常用来表示利用人工智能将详细的工作数据呈现出来,以便于人们了解机器当前的工作状况。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与设备之间的互动则体现在计算机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掌握上[1]。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习资料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分享给学生,由学生独立观看、学习,并按照课件中的资料提示进行相关操作或是习题演练。而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完整采集学生学习数据,包括观看课件时长、测试成果统计、错题资源整合等,以此作为分析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数据样本,并自动生成图表资料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人机交互过程提供的信息,教师可以充分掌握班级真实学情,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计划。在智能系统的辅助下,还能快速在数据库海量信息中索引契合学生需求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集成图形、试题库等数字化资源,并将其打包发送给学生,从而进一步保证教学开展的有效性。 1.2数据集成———统计整理学习生产资料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基础、基本几何体、平面图形、组合体、机件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等相关知识[2]。目前,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更契合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标准。但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依旧存在着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即知识内容理论性过强,但与现实工作岗位衔接不够紧密,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例如,教材给出的一些零件示意图样中,往往会详细标注零件的尺寸、工艺要求、设计方案,却忽略了详细地为学生介绍该零件通常被应用于哪些设备之中,以及其具体的作用,这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习平台收录的资料中不仅有完整的理论内容,同时还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系统搜集岗位中的生产资料、工作任务,不仅能够有效拓充学生知识视野,同时还能根据学生自身需求汲取知识养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为其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专业的升级与发展。 1.3机器学习———实现任务引领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强调机器与人一同进步,也就是通过系统平台保留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自动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3]。例如在当前部分项目化课程安排中,教师常会结合真实的企业生产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专项突破,以此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但因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学生在进行课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许多障碍,甚至产生无从下手的困惑。此时系统平台能根据学生日常的资料索引记录,自动推送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资料文献或视频图样,以此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引,并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效率。在智能技术支持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更有助于拓充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 2关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材建设思考 2.1依循岗位需求拓充教学资源 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强调学科全面向职业岗位靠拢。基于这一根本发展目标,目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不仅需要重点融合职业技能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还要关注与学生发展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及思想观念教育,进而有效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专业教师需要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资源整合方面的特长,配合教材内容适当拓展课外学习资料,如行业发展前景、国内外技术创新、专业领域突破等,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展观念,并增强其对工作岗位的深度了解,助力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 2.2实现教学材料的数字化建设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通过熟练解读图形语言,了解机械配件的设计原理,最终形成熟练制图的能力[4]。而利用数字化的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展示图样信息,还能详细为学生分解制图过程,使学生可以深入掌握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对提升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意义。除此之外,在数字化课程资源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教材中的学习资料进行搜索,并将自身关于知识的一些想法或问题记录下来,有利于灵活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更契合课程改革的教育特征。因此,教师应当加快教材的数字化建设,以此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2.3依托智能APP与纸质教材互动 通过现代智能APP软件,教师可以推送作业内容、课程订阅、课件视频、资料分享等在线教学数据,更为关键的是能实现移动终端与传统知识教材间的即时互动,使信息技术真正意义上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例如通过SolidWorks应用软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模型图片制作成三维立体模型,并自动生成与之关联的二维码。随后将模型储存在教学平台数据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要更为全面地了解模型细节,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该图片各个方位的三维投影,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资料拓展或细节剖析等,不仅有效拓展了教材容量,也使信息化教学特征更加明显[5]。 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 3.1全面调整教学结构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鲜明特征,在于能够实现人与机器顺畅互动,这一点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既是进步升级的体现,同样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契机。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正确把握这一特点,依旧沿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使信息化教学更加偏向于“展示”,而不能体现其构建、统计、精准的技术优势。因此想要真正实现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思考,更要关注与之特点相符的配套课程模式,完整地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赋予其全新的发展观念。以“平面切割回转曲面体”教学为例,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中,大多通过动态演示为学生呈现不同角度的切割对曲面体三视图及截交线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直观但是却略显刻板,缺少对学生空间想象思维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建立其对图形的感性认知[6]。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智能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SolidWorks等制图软件来调整图片中的模型参数,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图形截面与线条之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确保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的基础内容进行初步了解,通过在线试题测验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回归线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围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并空余出更多的教学时间来为学生延伸该项技术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范围,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更加贴近,完整地发挥出信息技术优势,更好地引领学生了解专业技术。 3.2联系企业工作岗位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促使职业院校进行改革的不仅是技术设备的升级进步,同时还包括发展理念与市场需求的快速调整。因此对于中职机械制图教师来说,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其教学内容的设置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更要加强对现实工作岗位的深入思考,结合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打造健全的能力体系,确保其获得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并体现出课程改革的实效性。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除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企业来承接一些相对基础的制图工作项目,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未来工作性质与能力标准,有意识地提高其专业技能[7]。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智能教学平台作为依托,邀请企业中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构图设计师为学生开展线上教学,使学生不断了解新的机械技术,并适时提出一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生产技术,并使其接受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理念,确保学生的各项能力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和职业实践获取和养成。 3.3设计实训操作项目 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引领学生的发展观念,使其意识层面逐渐富有创造力、想象力、自驱力,成长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进取型优秀人才。为此,教师应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为学生不断创造实训操作机会,并鼓励学生将一些有关专业的新颖想法大胆表现出来。真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搭建的智慧交流场所,而非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渠道[8]。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视野转移至本专业以外的层面。如与数控加工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通过不一样的视角来了解机械制图的原理及生产功能。同时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生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来独立开展一些设计尝试,并通过跨专业整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绘图技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校内的专业比拼活动,使教学内容不再是重复单调的讲解、练习。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总结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调整与课程模式进行了思考分析。希望能够以此助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艳玲 单位: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篇4 利用信息化教学是现阶段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这样能够实现现代化教学,有效促进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帮助,使得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改善,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对科学教材内容的学习变得更加具有兴趣,使得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能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质效课堂,让科学教学工作变得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才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开展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工作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时变得更加具有活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是对教材中的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虽然这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会因为此种教学方法缺乏新意,从而感觉到疲乏,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甚至还会让学生出现很大的抵触情绪,不利于科学课程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更加需要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材高度融合,这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可以具有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强化科学教学改革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实现创新,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体教学工作的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还应该对自身所具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同时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来进行课堂的教学融合,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还应该具备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这样才能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科学教学工作中,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信息化课堂之中,从而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在小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讲,其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理解能力都具有一定的欠缺,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还可以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有效实现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打造翻转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更加需要注重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满足课改要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小学科学翻转课堂的打造工作,这可以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会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小学科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教师更加需要通过微课的教学工作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魅力。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将小学科学的教材重点内容进行凝练。教师还应该控制好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要求其长度控制在5—8分钟之间,这样才能够发挥微课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程《谁能传播声音》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来进行微课视频教学的录制工作,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微课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因为微课视频的时间比较短,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精力集中,会获得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可以确保课堂教学节奏,打造高效科学课堂。在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教师尽量不要对学生进行干预,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微课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来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回顾课程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闹钟铃响,那么它的声音是怎样进入到我们耳朵中的呢?宇宙中没有空气,那么就没有传播介质,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当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之后,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做出课堂回答,这样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AR技术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来说,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AR技术的应用。通过该种技术可以对教学环境进行一定的仿真工作,从而能够创设虚拟性的情境,让学生可以融入其中,获得非常好的效果。AR技术不仅能够进行一定的光线渲染,还可以通过音效来对教学情境进行强化,从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小学科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时变得更加具有高效性。通过场景的模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还能够让学生对基本的科学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来进行科学内容的学习,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使用AR技术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且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堂思考,这会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此种方法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更加需要利用AR技术来实现与学生和教材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太阳家》时,教师就可以应用AR技术来做好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教师利用这样的模型来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太阳系。教师还能够指导学生来进行模型的制作,这样让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去了解太阳系,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利用模型让学生全面掌握太阳系结构,了解各个形体的大小和位置,这有助于小学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实施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客教育工作来进行学生课堂角色的转变。原来学生是课程知识的学习者,而通过创客教育,学生成为了科学知识的创造者。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科学探究工作中变得更加具有主动性,享受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知识学习的意义。教师更加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开放学习空间,这样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加需要注重创客教育的实施,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课程《今天的天气》时,为了可以让学生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特别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对天气的资料进行网络搜索。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天气的不同类型进行了解,并且明确人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天气预测的,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利用此种方法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创客教育,让学生设计和制造雨量筒。通过此种作业布置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学生制作成果的展示,同时做好评价工作,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说出对方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可以互相学习和促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打造慕课课堂 教师也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慕课教学的方式,这样能够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生的培养。这能够有效实现科学素养培养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的视角观察世界。慕课指的是一种可以利用网络去进行集体观看的网络课程,此种方法能够突破课堂人数的限制,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那么通过慕课资源的打造,教师能够做好教学资源分类工作,这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设计,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最为合适的学习方案,促进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课程《认识水》时,教师就能够根据教材内容来做好慕课资源的整合工作。教师需要提前进行相关资源的搜索和整合工作,并且将资源上传到学校的慕课平台中,这样能够在课上进行教学视频的展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慕课的观看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信息化平台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分析,这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明确学生在学习中还具有哪些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推送,这样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薄弱之处进行小学科学知识的查漏补缺,从而教师能够通过慕课帮助学生夯实科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日后学习能力。对于学科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针对其推送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内容。例如,水是否有颜色、水是否有味道、水的状态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推送一些更为复杂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路,实现小学科学知识的拓展。 (五)运用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方法,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开展教学工作,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教师可以通过电子教材的设计来实现线上教学,电子书包还可以做好人机交互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优点,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知识变得更加感兴趣。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程《声音的产生》时,教师需要做好教材内容的分析工作,并且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电子教材的制作。教学资源内容的形式有很多种,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字内容,还具有视频、图片等相关教学元素,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通过终端系统的相关功能来进行字体的放大和缩小,还能够进行教学视频的播放、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控制,这会方便学生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的方式来进行学科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工作,这能够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不仅能够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还能够让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小学科学创新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加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行一定的教学,这样才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这样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更加需要让学生参与到信息化教学课堂之中,这样能够强化学生对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作者:李帅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威海高新区神道口小学
会计教学论文:谈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 [摘 要]在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和创新,本文就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出,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成本会计 教学方法 换位教学 “点”“面”结合教学 案例教学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会计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学会成本会计、学懂成本会计,良好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一、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会计教材中公式繁多,学生难以理解并消化。 在成本会计众多的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作为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中,重点就是理解并掌握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以及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而不同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好几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相对应的计算公式和操作流程,当学生在看到这些公式时,往往缺乏学习兴趣,由于没有理解公式的涵义,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可这却事倍功半,经常会把各种方法和各个公式乱搭配。 2.学生在独立练习时照猫画虎,只观局部,不看大局。 成本会计课程中有大量的分配方法、大量的公式、大量的计算过程和大量的表格,当学生自己独立练习时,基于对计算方法或者计算公式的不理解,往往照着例题套数字,照猫画虎做题。由于书中前面的章节是按照费用的分类分别去讲的,比如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等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单一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上,而在后面的章节讲到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时,面对一整套的计算流程,他们容易找不到对应的数据,在自己做题时更是一头雾水,他们容易做好当下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忽略了“承前启后”。 3.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联系实际。 在成本会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板书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教师都只是就书本知识进行讲解,讲完就让学生当堂练习加以巩固,或者以留作业的形式去加强记忆,讲完书本上的就立马做题,这是固定模式,这与实际严重脱节。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和产品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生产特点的企业,如果只是照着书上的归纳讲解,这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只是我们硬讲、他们硬记,很难理解并消化。他们只是机械的运用公式做题,做分录,对于费用如何进行归集和分配一系列流程很难前后贯通起来。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 1.教师要换位教学 作为教师而言,成本会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练习都驾轻就熟,但作为学生来讲,他们都是第一次学习该课程,当他们面对大量的分配方法和计算公式时,他们会觉得很难学,很难记,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作为学生的心态去讲授知识,那对于学生来讲是莫大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在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中有大量的公式,作为教师来讲这些很简单,早都熟记于心,但学生不理解就死记硬背,还不达效果容易混淆,那我们可以给学生总结一个“中心公式”去巧妙记忆,在费用分配中,都是先求分配率,再求分配金额,重点就是如何求分配率,可以用这个公式表示: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分配标准之和,大所数费用分配都适用于这个公式,所以称之为“中心公式”,在有些费用的分配中,随着分配标准的变化,该公式略有不同,但都是基于这个公式产生的。 2.教学中“点”与“面”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现成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重于传授方法,教学的内容体系相互割裂,孤立地呈现信息,这一问题也存在于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中。比如当学生在解决某一个费用的分配问题时,他们会运用公式去算题,但当他们碰到要求算出某种产品的总成本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不清楚该如何入手,从哪入手,以及相关的分配表、明细账的对应都会让他们很糊涂。在成本会计教材中,前面几章都是按费用的分类来讲的,相当于知识的“点”,比如材料费用的分配、人工费用的分配、燃料及动力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和制造费用的分配,随后就是生产费用如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就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这就相当于知识的“面”。在前期费用进行模块讲解时不应该和后面的章节脱离,各个费用的计算与各个费用分配表的对应,各个会计分录与各个记账凭证的对应,辅助生产费用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如何根据各要素费用分配表进行归集、汇总和登记,以及最终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和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等等,这些都是“点”与“面”的结合,有效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有一个费用分布图以及产品成本计算的一系列程序。 3.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 成本会计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题,但仅仅是虚构的例题,学生可以学会例题并且会做题,但不会解决实际的业务,这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停留在表面上,或者说停留在题面上,如果在课堂中适当引用企业真实的例子作为案例进行教学,那学生在理解上甚至学习兴趣上都会大大提高,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基本来源于实际工作或是实际工作的缩影,较为真实。案例具有一定的情节性,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实施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也便于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传统的教材教学和案例教学要相互配比进行,这对于教学会有良好的效果,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也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综合的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和经济的日益发展,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进行适当改革,作为会计核心课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要更科学,更实用。 会计教学论文: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一中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本文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村子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意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大多数单位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很多会计人员对一些基本的操作都有全面的掌握。会计电算化是一中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但是由于我国长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很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对于我国推行会计电算化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清楚 教学目标是指导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目前很多高效和职业院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一般主要表现在一些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落后,很多院校的教学目标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不相适应。第二,教学过程以掌握教材内容为目的,很多院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将重心放在教材上,并没有以现实中的需求为基础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第三,很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以取得相应的资格为目的,重视的是电算化考证,目前存在这种现象的院校是非常多的。 2、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课程时间设置不合理,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时候,很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只开一个学期,这样每个学期中总的教学时间就比较多,学生在学习中只能学到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的会计操作,得不到系统的学习。第二,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比例不合理,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总的课时比较少,教师还需要完成所有教材内容的教授,所以理论课一般要比上机课课时多,这样就很难保证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课程设置比较落后,很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专业课程有很大的问题,很多课程一旦设置好,往往好多年不变,这样就导致整个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不想适应,最终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与学生上机结合起来的,在教师进行基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与其他专业一样,教师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在上机课中学生都是按照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上机操作,但是由于学生上课中接受到的知识量不同,很多学生就无法独立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尤其是在当前随着学生个人个性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看,学生基础到的信息更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饿需要,在他们毕业之后就不能准确把握当前的社会经济时代,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出现一些新情况的时候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解决。 4、师资力量不足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教师的个人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效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就是师资力量不足,一方面很多院校中的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厚重,但是他们对计算机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低的,教师中缺乏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一方面,很多教师的经验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由于其实践性比较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很多实际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解释,但是很多院校的教师是毕业之后直接任教的,他们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不能与实际紧密联系,从而降低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相适应,对以往的以考取电算化资格和以教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进行改进,各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新思考教学目标定位问题,将培养具备电算化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学校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会计知识,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要熟练。 2、合理设置课程 在课程设置中要以电算化为基础,各项课程设置要体现电算化的特 点。一方面,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另外一方面要设置电算化专业课,并且要保证电算化专业课的课时在总课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在开展课程中专业课要有电算化实务、电算化基础理论、财务软件应用以及电算化试验,这些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帮助打好理论基础,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另外,在课程设置中还应该注意的是,理论课与上机课的 比例要合理,加大上机课的比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在应用的时候了解在存在的不足,通过反复的实践,最终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该课程的夜店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演示法、案例法以及实验法。严实法就是教师利用计算机将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方式演示给学生看,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由于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加入,学生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感兴趣。实验法就是学生在进行上机实验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以及各种软件的操作进行掌握,在这种方法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案例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从而灌输给学生相关的知识,案例法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帮助。 4、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岗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模拟训练。学校应该尽量模拟会计电算化实际情况,从工作流程、岗位需求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设置与实际情况协调的训练规划,让学生在模拟训练过程中更好的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质,提高学生的操 作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5、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要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就需要对教师的素质有一个大的提升,一方面学校在任用教师的时候不仅要看其会计知识,而且要对他们的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经验有相应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学校要对在岗的教师进行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工作,例如将一些会计知识比较陈旧的教师送到相关院校进行进修和培训,更新他们的会计知识,对于工作经验较少的教师,学校可以将他们下放到会计事务所、企业等单位,让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结论 总之,学校要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就需要以岗位需要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强化模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条件。 会计教学论文:成本会计课程差别化教学的探讨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方法体系相对复杂且应用性突出,传统的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极容易出现学生学习效果差、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而成本会计差别化教学正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区分出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知识的基本点和提高点及拓展点,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模式,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兴趣,完成课程知识结构的自我构建。差别化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对复杂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 一、分层教学是进行差别化教学的必要途径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潜力把学生分成水平相近的几组,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的能力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下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班级授课制下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消”的不良局面,符合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是进行差别化教学的必要途径。 当然,实施过程中不要过分依赖固定的教学标准,要尝试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制定一个清晰的奖励机制,要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要尽力让水平不一的学生都获得提高。要与学生讨论学习目标,要根据学习成绩为每位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要在班上和学生讨论学习目标,作重大教学改变时也要征求学生意见,为取得进步的学生建立奖励机制,和学生一起讨论、挑选学习材料等等,要改变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或意见。 二、模块教学是进行差别化教学的重要平台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出的能力培训模式,它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模块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强调实践操作。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边学边练,弥补讲练过分分离的不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应用学科,因此对它的模块设计应以“突出职校特色,培养职业能力”为总的指导思想,改变传统教学中对于课程安排讲究的一两个工作日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学生较好地消化上节课知识内容的做法,将一周内的两次课程安排在连续的两天或在一个半天内完成,便于教师做出项目训练的安排,避免出现教师在下一次课用较长时间回顾上一次的内容,学生也要用较长的时间来适应这一次课的联系和训练的现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构建连续的知识体系。我们把成本会计的整个内容划分成基本成本项目的核算、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非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几个非制造行业成本的一般核算等四个模块。 三、团队合作是进行差别化教学的重要形式 在进行差别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团队合作就是一种重要的形式。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合作学习的内涵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主要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强调集体受奖励,同时也重视个体责任的划分。(5)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因此可以说,合作学习的概念正在融入团队的理念。 会计教学论文:探讨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1.引言 成本会计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成本会计单独成科以来,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基本理论和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上。多年来教学的重难点始终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因此,亟需对成本会计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 2.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会计学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制造企业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于此同时,要求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能够适用于新的经济、技术环境。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成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核算方法,缺乏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要求的介绍。 2.2 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对教学主体重视不够 成本会计学理论教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成本会计的基础理论,一是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成本会计基础理论的讲解,基本上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整堂课程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对于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通常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3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每门课程结束后,都会对学生进行考核。传统的考核通常按平时成绩(作业和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作业做的好的学生,考试不见得就是最好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学生没有认真的去做作业,而是抄袭成绩好的同学作业,以应付交作业的差事,导致作业不能真实的反映学习的好坏。其次,考试的结果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2.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来源于社会实践又运用于社会实践。由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都比较抽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拿出部分课时来进行成本会计的实训。希望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然而,这种实训通常课时较少,并且是用企业已经发生的业务来给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未能接触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同时,实训内容大部分是专题训练,不能反映企业的综合情况,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际操作能力减弱。 3.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3.1 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目前大多数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成本核算知识。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使学生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要考虑以往的理论和核算知识,还应考虑现代成本管理的需求,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分析等内容。使成本会计学的教学内容能满足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的需要,从而更科学、更完善。 3.2 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的对基本、核心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在课堂上往往是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正真的理解知识。教和学相分离,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采取以往教师传授基本、核心知识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的能力。 3.3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校常用的方法之一。而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依靠考试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考核方式是以闭卷为主,平时成绩为辅。成本会计试卷的内容大多是以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和各个独立的业务核算为主,这种考核方法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培养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在考核时,除了理论考试,也应该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考试范围。对理论考试可以采取笔试的方法,按照名词解释、单项,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业务题等试题类型进行考核。 3.4 强化实践教学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选择手工模拟实验来完成。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手工实验时,仍然是按照具体的业务(如要素费用的分配)和核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来进行的,没有起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能够综合的反映制造企业经济业务流程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实训。使学生通过实践,能更清楚的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熟练掌握成本计算的程序,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其次,成本会计教学主要是以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为例讲解的,学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没有感性认识,就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企业流程的介绍。然而,仅仅凭老师几句简单的介绍,学生也不可能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有较好的理解。在理论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流程图来进行演示,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利用假期带学生到校外实习企业参观、学习,深入的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针对不同的 企业管理要求和企业工艺流程,选择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实务操作能力。 4.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使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改革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会计教学论文: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解析 一、“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体现 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如果金额较大,则必须通过“制造费用”账户;但是如果金额较小,则可以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还有,对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如果在产品数量较少、不计算其成本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的成本,这也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凡此种种,还有很多,贯穿前后。这样不停地反复强调,不仅让学生完全理解了该原则的内涵,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成本会计核算内容更深层次的认识,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正确区分成本项目和期间费用 这实际上是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这是成本会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许多学生在这点上掌握得不好,概念模糊,经常容易混淆,会把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此,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讲(现在的中职学生理解能力真的就这样,老师一定要适应),否则学完了整本书也相当于没有学。1.成本项目:要素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而划分的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2.期间费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成本计算实际上就是一个费用的筛选过程,这里面涉及到各种耗费的甄别问题,哪些能够计入产品成本,哪些不能够放进去,这是相当严肃而慎重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纰漏,否则辛辛苦苦计算出来的那个数却又是不准确的,在实践中还会因误导企业的管理决策而出大问题!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显得相当模糊,所以也需要前前后后不断地讲授与提醒。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后者是可以剔除掉的。2.在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中把期间费用剔除,剩下生产费用是可以计入产品成本的。3.还要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4.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的界限。在前面理论章节中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未必能够理解,更谈不上消化。但是在随后的具体章节中,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反复地讲的。 四、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这里首先需要向学生明确的是,企业若只生产一种产品,是不需要进行分配的;当两种或以上的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时,通常可以有两种分配方法,即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和定额成本法。其实这两种方法是相通的,只不过分配标准不同,耗用量乘以单价就得到成本。这也是期中考试容易出到的题型,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这里因为有少量的计算而犯怵,进而导致稀里糊涂的,所以在此宜多讲一些典型的例题,并且趁热打铁,让学生马上进行课堂训练,以达到加强、巩固的效果。 五、“交互分配法”的运用 辅助生产成本在整个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是也影响着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所以忽视不得。并且从学习内容的角度上看,这里的的确确是一个难点。五种分配方法课堂上讲授三种,其中的“交互分配法”就经常容易把学生的头搞大!并且期中考试的计算分析题中,这是必出的内容,分数通常在20分左右,不及格的学生恐怕十有八九在这里卡了壳,所以这个知识点需要老师多讲,学生多练。“交互分配法”需进行两次分配:1.对内分配(交互分配)。以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的费用及其相互提供劳务的数量为依据进行内部分配。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辅助生产劳务总量2.对外分配。以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和外部门耗费的劳务量为依据进行对外分配。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非辅助部门耗费劳务总量这里最关键的是“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的确定问题,其公式为: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学生在这点上能否真正理解显得很重要。这里搞懂了,其它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如下思维定势去理解:“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拿对方的,需要加上,做会计分录时应该借记;“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给对方的,需要减去,做会计分录时应该贷记。如此这般讲解,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以至于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也能够得心应手地做出来。 六、“制造费用”账户的月末余额情形 在《会计基础》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老师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会提及到,但是并不会讲深讲透,学生只知道是一个成本类账户,月末一般情况下没有余额,那么到了《成本会计》课程再讲述这个问题时,就应该跟学生讲尽讲全了。在进入该章节的内容之前,先出一道相关的判断题让学生思考,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叫学生回答:A.“制造费用”账户月末肯定没有余额;B.“制造费用”账户月末一般没有余额,若有,肯定是在借方;C.“制造费用”账户月末一般没有余额,若有,既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出现在贷方。学生们一般不会选A,大多数会选B,但是正确的答案是C。宣布答案时,他们肯定会感到迷惘,并且会有较大的兴趣想知道所以然。此时,就可以进入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中的“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讲授了。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学生们知道在此方法下,“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登记车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而贷方是以计划数分配结转的,当实际与计划不一致时,就会出现月末余额。实际数大于计划数时,余额在借方,表示超支:相反,就会在贷方,表示节约。并且还要让学生知道,年末需要进行余额的调整,在增加或减少12月份产品成本后,该账户肯定就没有余额了。 七、要不要以及怎么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的问题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与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通过这个公式,又可以倒推出如下公式: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倒挤公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要正确地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就必须正确的计算出月末在产品成本。此时要跟学生强调,那就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并非目的,最终目的是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接下来就进入另外一个问题:月末在产品成本要不要计算以及怎么计算的问题,中职学校教材一般会提及到两大类、七种具体方法,即: (一)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法 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那些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其核心是将当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由当月的完工产品负担。 (二)需要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具体有如下六种方法:1.固定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计算法2.按照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计算法3.视同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4.约当产量法5.定额成本法6.定额比例法这六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较多,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对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会有影响。而具体采用哪一种,则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八、原材料投料方式对“约当产量法”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成本核算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正确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会计分录是很简单的,即借:库存商品,贷:基本生产成本,关键是金额的确定。这就需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做分配,而最典型的方法就是“约当产量法”,其内容也相对较多、较难。具体做法是按照成本项目逐一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时候就可以向学生强调,分配时需要将成本项目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材料”和其它工费项目,后者相对简单,约当产量就是按照完工程度来折合的。而对于“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则必须视投料方式而定。若为一次投料,约当产量就不是按照完工程度来折合,而是按照100%;如果是逐步投料方式,则是用投料程度进行折合。投料程度的确定又有以下两种情形:1.材料的投入程度与完工程度完全相同或者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可以按照完工程度折算。这里所指的完工程度,即指工费项目的完工程度。2.直接材料的投入程度与完工程度不相同。在此情况下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应该按照投料程度折算。而强调以后紧接着出一两道典型例题悉心讲解,再布置类似的练习题予以巩固加强。这一点学生搞明白了,则接下来讲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时,学生就会得心应手,理解上顺畅很多。相对比较困扰学生的疑难问题,不尽如此;但是学生们在理解并消化了这些问题后,就仿佛行进路上主要路障被清除,道路顿时宽敞亮堂,畏难心理会减少许多,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会计教学论文: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若干疑难解析 在多年的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中,本人的体会颇深,那就是不一定按部就班地实施常规性教学,否则会事倍功半。而是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宁可少讲甚至不讲一些内容,也要把整门课程中那些重点尤其是疑难杂症的地方给学生讲透彻,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以下便是本人教学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学生存在的部分疑难问题,现罗列出来,以期与大家分享。 一、“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体现 在《会计基础》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对重要性原则的内容老师应该都有提及,但是学生们对此大多数没有印象。而成本会计教学中前后多处地方都有涉及到该原则,所以可以不断地强调。所谓重要性原则,是指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该单独设置项目进行重点核算,比如对构成产品成本主要内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应该单列成本项目;如果某种产品所耗燃料、动力成本在成本当中所占比重较大,则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应单独设置“燃料”科目,而不是在“原材料”总账科目下设“燃料”明细科目;在成本项目的设置上也是应增加“燃料与动力”成本项目,而不是并在“直接材料”成本项目。而对于相对比重较小的燃料成本,则不需要也不可以这样处理。又比如,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如果金额较大,则必须通过“制造费用”账户;但是如果金额较小,则可以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还有,对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如果在产品数量较少、不计算其成本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的成本,这也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凡此种种,还有很多,贯穿前后。这样不停地反复强调,不仅让学生完全理解了该原则的内涵,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成本会计核算内容更深层次的认识,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正确区分成本项目和期间费用 这实际上是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这是成本会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许多学生在这点上掌握得不好,概念模糊,经常容易混淆,会把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此,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讲(现在的中职学生理解能力真的就这样,老师一定要适应),否则学完了整本书也相当于没有学。 1. 成本项目:要素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而划分的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 2. 期间费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成本计算实际上就是一个费用的筛选过程,这里面涉及到各种耗费的甄别问题,哪些能够计入产品成本,哪些不能够放进去,这是相当严肃而慎重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纰漏,否则辛辛苦苦计算出来的那个数却又是不准确的,在实践中还会因误导企业的管理决策而出大问题!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显得相当模糊,所以也需要前前后后不断地讲授与提醒。 1. 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后者是可以剔除掉的。 2. 在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中把期间费用剔除,剩下生产费用是可以计入产品成本的。 3. 还要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 4. 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 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的界限。 在前面理论章节中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未必能够理解,更谈不上消化。但是在随后的具体章节中,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反复地讲的。 四、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这里首先需要向学生明确的是,企业若只生产一种产品,是不需要进行分配的;当两种或以上的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时,通常可以有两种分配方法,即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和定额成本法。其实这两种方法是相通的,只不过分配标准不同,耗用量乘以单价就得到成本。这也是期中考试容易出到的题型,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这里因为有少量的计算而犯怵,进而导致稀里糊涂的,所以在此宜多讲一些典型的例题,并且趁热打铁,让学生马上进行课堂训练,以达到加强、巩固的效果。 五、“交互分配法”的运用 辅助生产成本在整个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是也影响着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所以忽视不得。并且从学习内容的角度上看,这里的的确确是一个难点。五种分配方法课堂上讲授三种,其中的“交互分配法”就经常容易把学生的头搞大!并且期中考试的计算分析题中,这是必出的内容,分数通常在20分左右,不及格的学生恐怕十有八九在这里卡了壳,所以这个知识点需要老师多讲,学生多练。 “交互分配法”需进行两次分配: 1. 对内分配(交互分配)。以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的费用及其相互提供劳务的数量为依据进行内部分配。 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辅助生产劳务总量 2. 对外分配。以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和外部门耗费的劳务量为依据进行对外分配。 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非辅助部门耗费劳务总量 这里最关键的是“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的确定问题,其公式为: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学生在这点上能否真正理解显得很重要。这里搞懂了,其它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如下思维定势去理解: “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拿对方的,需要加上,做会计分录时应该借记; “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给对方的,需要减去,做会计分录时应该贷记。 如此这般讲解,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以至于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也能够得心应手地做出来。 六、“制造费用”账户的月末余额情形 在《会计基础》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老师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会提及到,但是并不会讲深讲透,学生只知道是一个成本类账户,月末一般情况下没有余额,那么到了《成本会计》课程再讲述这个问题时,就应该跟学生讲尽讲全了。在进入该章节的内容之前,先出一道相关的判断题让学生思考,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叫学生回答: A. “制造费用”账户月末肯定没有余额; B. “制造费用”账户月末一般没有余额,若有,肯定是在借方; C. “制造费用”账户月末一般没有余额,若有,既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出现在贷方。 学生们一般不会选A,大多数会选B,但是正确的答案是C。宣 布答案时,他们肯定会感到迷惘,并且会有较大的兴趣想知道所以然。此时,就可以进入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中的“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讲授了。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学生们知道在此方法下,“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登记车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而贷方是以计划数分配结转的,当实际与计划不一致时,就会出现月末余额。实际数大于计划数时,余额在借方,表示超支:相反,就会在贷方,表示节约。并且还要让学生知道,年末需要进行余额的调整,在增加或减少12月份产品成本后,该账户肯定就没有余额了。 七、要不要以及怎么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的问题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与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通过这个公式,又可以倒推出如下公式: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倒挤公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要正确地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就必须正确的计算出月末在产品成本。此时要跟学生强调,那就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并非目的,最终目的是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接下来就进入另外一个问题:月末在产品成本要不要计算以及怎么计算的问题,中职学校教材一般会提及到两大类、七种具体方法,即: (一)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法 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那些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其核心是将当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由当月的完工产品负担。 (二)需要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具体有如下六种方法: 1. 固定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计算法 2. 按照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计算法 3. 视同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4. 约当产量法 5. 定额成本法 6. 定额比例法 这六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较多,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对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会有影响。而具体采用哪一种,则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八、原材料投料方式对“约当产量法”的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成本核算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正确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会计分录是很简单的,即借:库存商品,贷:基本生产成本,关键是金额的确定。这就需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做分配,而最典型的方法就是“约当产量法”,其内容也相对较多、较难。具体做法是按照成本项目逐一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时候就可以向学生强调,分配时需要将成本项目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材料”和其它工费项目,后者相对简单,约当产量就是按照完工程度来折合的。而对于“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则必须视投料方式而定。若为一次投料,约当产量就不是按照完工程度来折合,而是按照100%;如果是逐步投料方式,则是用投料程度进行折合。投料程度的确定又有以下两种情形: 1. 材料的投入程度与完工程度完全相同或者基本相同。 这种情况下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可以按照完工程度折算。这里所指的完工程度,即指工费项目的完工程度。 2. 直接材料的投入程度与完工程度不相同。 在此情况下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应该按照投料程度折算。 而强调以后紧接着出一两道典型例题悉心讲解,再布置类似的练习题予以巩固加强。这一点学生搞明白了,则接下来讲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时,学生就会得心应手,理解上顺畅很多。 相对比较困扰学生的疑难问题,不尽如此;但是学生们在理解并消化了这些问题后,就仿佛行进路上主要路障被清除,道路顿时宽敞亮堂,畏难心理会减少许多,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会计教学论文: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一、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十六字是2001年4月16日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该校题写的校训。题词表明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内容侧重法规法律的讲授,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案例;并且教学过程脱离实际,只是机械地讲授法律、法规。 管理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决策、组织、协作、与人合作和具备团队精神的教育。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当前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或弱化了对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存在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封闭缺乏与人交流合作意识、管理知识薄弱缺乏决策组织能力等问题,直接影响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尽管国内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开设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但多属于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离现代社会和企业要求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 由上可知,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上没有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会计职业道德一直没有单独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2)管理素质教育偏向理论性知识介绍,忽视实践训练,使得理论教学显得空白虚无,影响了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效果。 二、将体验式教学引入“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的意义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问题,需要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融入专业技能训练过程的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还原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准备,引导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在亲历的过程中形成认知和领悟的教学形式。 通过基于体验式教学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可以训练和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 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轻松愉快、体验提高、互相启发、团队合作的群体中激发智慧,感受会计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习得管理知识和能力,锻炼脑力,极大地提高管理素质,发挥个人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活力和创造力,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提高解决实际1,树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达到“专业技能掌握、职业道德与管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双赢目标。 三、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实践课,旨在训练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个人层面:通过激发潜能、调适心理、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2)团队层面: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培养冲突协调能力。(3)专业层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财务决策和执行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设置以下训练项目(见表1),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1)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与认知能力。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认识和感悟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后果。(2)个人意志与潜能。通过一些案例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及心理调适能力,使其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3)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4)冲突协调能力。通过设置一些冲突情景和案例,让学生通过信息收集、交流与辨析,达成一致目标。(5)计划、组织和决策能力。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或游戏,培养学生的快速组织和决策能力。 (三)实施程序 1.训练流程。(1)分组体验。对于每一个训练项目,由教师先讲解规则,并提供训练项目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然后,学生分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最为直接和真实的感受,并将感受随时记录于感悟条或感悟日志上。学生获得感受并对感受进行加工分析从而产生自我认识形成观念和能力。由于这样的感受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2)分组反思。分组反思的内容包括自己在个人项目中的表现和感受,以及在团队项目中的贡献和不足、团队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的不足等。学生通过交流各自的体验以及对多种不同的感受、认知和情感的讨论、分析和比较,形成对事物的新的认识。(3)组间分享。经过分组反思后,各个小组将组内成员的感受和见解进行整合汇总,并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与大家分享感悟心得。教师在分组反思和组间分享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灵活运用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知自己存在的某种潜能或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和小组的体验过程和产生的认知进行全面、客观 的评价,对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频繁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说明产生的原因,使其认识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4)教师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分享,进行合理的总结,并结合训练项目的相关特点和理论,引导学生加强认知,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基本要求。(1)本训练是一种亲身体验式训练,学生是整个训练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严格遵守训练规则,全程参加,全身心投入。(2)训练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内人数过多会造成学生参与度下降以及教师观察不足等问题。建议每组以8-10人为宜,最多不应超过12人。(3)教师指导内容: 监督学生活动过程;对学生活动做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依据所做的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反思讨论;对学生进行评价;阅读学生的训练感悟日志,并与学生进行必要沟通。(4)训练的主训教师需要提前调查了解学生特点,依据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设计活动项目以及顺序。(5)训练项目后的讨论部分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在有活动桌椅的教室中进行。一般每两个小组需要配备一间有活动桌椅的30人教室。 3.注意事项。(1)该训练为集中封闭式训练,由每个教师带领一个学生小组,全程参加。由于训练强度极大,身体不适或体能较弱的学生和教师不宜参加。(2)训练项目需采用一些器材,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训练器材需定期维修或更新。(3)有些训练项目(比如穿越电网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做好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制定安全教育方针,明确安全操作原则,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实现安全监督管理。 (四)考核方式 在通过规定训练项目的前提下,对其成绩的评定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数比例为30:30:40. 会计教学论文:对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探讨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课程也成为各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还成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必考科目。 一、目前中职学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内容,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制约,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目前中职学校财经类大部分学生要求参加会计证考试,因为会计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门槛”,因此老师在上实训课时,重点练习与考证有关的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通过率的目的。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都制定了与考试相关的课程标准,有的还以此来衡量教学,这就导致把有限的课时用于考证,破坏了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完整性的结果。考试的范围与专业需求及社会需要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考试内容狭窄,即使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也无法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仍无法胜任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保守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也受到实训时间、老师业务水平等各种因素影响,在实训教学中,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从职业岗位需求角度分析这些内容显得零散而不系统。上面这些内容强调的是教材,没有突出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使用体现为老师要求学生机械的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进行验证式教学。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 3.实训项目单一化制约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 由于受到教学资源配套设施、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制约,实训项目存在单一化现象。如行业会计的实训项目单一,大多数是工业制造企业会计的实训项目,其他行业会计(如商业流通企业)的实训项目有待开发。实训项目的内容比较简单,经济业务不全面,不具备典型性,特别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集团公司)有待开发。 4.教学软件种类少、仿真性效果差 目前,学校实训机房安装的电算化软件选用的是与考证相关的用友T3教学版软件,从而学生只能围绕此软件进行系统功能认识和操作流程学习,对其它各类财务软件的模块结构一无所知,如果学生长期使用某一种教学版财务软件或单机版财务软件,将有很多功能受限,从而不能及时把握财务软件的发展动态,失去其仿真性。 二、合理设置、整合实训内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1.会计考证与能力培养要分清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固然重要,但它的考核内容毕竟与企业应用是有距离的,我们的实训教学不能只为了会计证,实训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考证可通过选修课或晚修等课外时间的强化训练来进行。在日常实训教学中,整合会计考证内容,使得“课程考试”和“认证考试”合二为一,相信在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会计证考试是水到渠成的事。 2.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每次上课前都要设计好教学活动任务,上机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进行分析讲解,个别问题可由小组长帮助解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学”和“教”的良性互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学教法·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探讨 3.加强实训项目多元化训练,实现学校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企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模拟不同性质的单位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等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解决实训项目单一的具体做法为:首先在校企合作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几种不同性质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模拟,将学生分组,以每组代表不同性质的单位,对组内各个成员按照实际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对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岗位的技能得到提到。当毕业时可以从容面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 4.建立和完善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创造完整的实训条件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的保证。建立和完善好实训室,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硬件方面:应具备网络化工作条件,基于因特网B S (浏览器 Web服务器)的实现管理与业务统一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网络版会计电算化软件,学生可以分组模拟不同单位,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网络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记账、结账和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践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自身的感受,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而且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学生要随时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从而给予指导。 (2)软件方面: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在软件建设上要安装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软件,使软件在版本或功能、使用方法上与当前各单位普遍采用的财务软件基本相同或相似,尽可能地保持教学所用软件的先进性,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软件至少包括: ①用友T3网络版。既可以完成正常的企业实训练习,又可以满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需要,还可以以此软件培养优秀学生参加省会计电算化大赛或全国会计电算化大赛。 ②金蝶K3网络版财务软件。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不能只懂一种财务软件,应当要掌握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财务软件。在南方,中小企业使用金蝶财务软件颇为广泛,所以在实训室内应当安装金蝶K3网络版财务软件。 ③会计岗位3D仿真实训系统。该软件以虚拟现 实技术创造虚拟企业环境,通过仿真十二个会计岗位(出纳、成本、销售、费用、投资等)的会计核算,使学生处于真实的职业氛围之中完成岗位实训。它以近似游戏模式进行会计实训,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5.实训教材选取或编写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一本好的教材决定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教材不少,高质量的更少但能满足教学实训和企业岗前培训的却不多,而能体现区域企业经济特点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就更少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 总之,随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电算化实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少要有一半以上课时应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进行,以便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此外还要注重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措施。 会计教学论文:高校会计电算化翻转教学模式的设计 会计电算化是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强调能力应用的课程。其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会计岗位群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将电算化应用到会计工作的相关理论,同时需要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会计各核算岗位的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技能,也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目前,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前期教授基本理论然后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机械地模仿操作,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只能掌握一种练习性的操作,却不能将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难以学以致用。为此,如何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化被动为主动”翻转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 翻转教学译自“Flipped Teaching”,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并由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替代,在课堂上,教师不再讲授知识点,而变成辅导学生完成原来需要在课后完成的作业。这样将课外的时间转变成了课堂的延伸,让局限的上课时间变成无限,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学生面对疑难也能更好的得到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学生之间还能有更多的交流。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也叫做反向课堂、反向指导等。 将翻转教学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操作,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通过个人自学所不能解决的疑问,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的时间被释放,可辅导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设定目标和管理自己时间的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效果。 二、基于任务的翻转会计电算化课堂设计 (一)依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要求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 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和传授者控制课堂,学生只能机械式的学习和听教师讲解的知识。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始终要跟随教师的思路和设计的规定模式,这样就压制了学生自身的创造思维和主动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推动者,而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不停地推荐知识,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辅助者,为此,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上教师应该确定和制定合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实践教学,达到开发学生必要的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将目前以理论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开发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和调研,明确企业内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各项要求,按照岗位工作需求设计教学模块,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将企业一线员工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化为以能力为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任务。以制造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为例,可根据工业企业筹建期设计启用财务系统、财务初始化工作任务,根据企业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工资处理业务等作业程序根据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 (二)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任务制作微课程以供学生课前学习 由于翻转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依据每节课的核心内容提前制作微课以供学生进行学习。微课不是短小的教学片断,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由于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为10分钟左右,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至8分钟。微课相对于传统课堂更加精简,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其问题聚集、主题突出的特点与任务驱动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模式更加吻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会计岗位设计不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情景,依据特定情景将如何完成会计电算化核算的过程制作成一个微课,全部微课可以设计成连贯的会计工作流程,学生完成所有微课的学习也就完成了整个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工作。 在课前自学微课的方式,能更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同,在自学微课的过程中,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进行学习,甚至在观看微课中可以暂停视频,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这些是课堂统一学习所不能实现的。 (三)课内模拟工作情景设计多环节、多渠道教学活动内化知识提升学生技能 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微课对每一节课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学习理解,因此在课内主要是强化学生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需要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在课堂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辅导,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完成课内活动的表现,教师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与指导和辅助,解释疑难帮助学生理解。 会计电算化翻转教学模式中,课堂的时间是教学的第二阶段,此阶段学生已经对该需掌握的工作任务内容进行过微课学习,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不同的工作环境以供学生实践和练习内化所学知识。课堂内容的挑选应从会计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实现单项练习与综合练习 相结合,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如采用分组教学法,以实际工作中典型的经济业务为主,将学生分组按照现实工作中的企业财务部门设置的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部门,每组就是一个模拟财务部,组内成员分为会计主管,出纳、总账会计、工资会计、固定资产会计、往来会计、材料会计等岗位和职务,以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企业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基础,各会计岗位的工作传递程序为依据,设计教学模拟实践的内容,按照实际会计电算化运作模式设计单项教学活动和综合教学活动,在课堂活动中每隔一定时间学生变换职务。这样,课堂活动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但能让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零距离,学生也可以通过不同职务的实践熟悉各岗位的业务。在课堂中,针对大部分学生在操作中产生的共同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和协作法来为学生进行深入解释,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利用课堂的时间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课堂的最后,针对整个实践教学的工作过程,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相关的数据库维护及会计电算化软件数据整理方面的知识,给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后的进一步提升,扩展学生的学科知识。 会计教学论文:项目教学法对成本会计教课的影响 一、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结合面向岗位、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原则,《成本会计》教学应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过程为载体,结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实训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三者的融合,其基本思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为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应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新机制。以笔者所在职业中专院校为例,曾聘请教育界专家和财税事务有限公司顾问、集团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以及若干一线教师成立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指导。 (二)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成本会计》课程应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增补与整合,并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例如,成本会计的品种法核算,应将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分配串联起来,创设一套从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到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完整的制造业品种法综合实训项目。这样既能令学生充分体会到成本会计岗位的职责与所需的能力,了解会计信息传递流程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和技能以及产生知识需求,又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成本会计并非单纯的计算题,而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 (三)以“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结构在相关专家对课程建设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对成本会计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以真实的制造业企业会计业务为情境,按照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形成了递进式和分解式课程设计结构,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 二、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研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五个教学步骤进行。 中职教育教学要求突出技能型教学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将真实企业的成本核算业务纳入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的综合技能。例如,采取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成本会计岗位职能,将晋江市权威服饰有限公司、晋江太岳服装有限公司、晋江市新禾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账务资料,并将其划分为若干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各项目的具体设置如下:项目一为成本会计入门,共计4课时。下设成本会计岗位认知、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核算流程三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了解成本会计岗位职责以及课程的整体设计,并且能够熟悉晋江市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 项目二为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共计24课时。下设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动力折旧、辅助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归集与分配六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认知伊黛藤公司的相关费用单据,能够对各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分配。项目三为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核算,共计20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特征选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且能够正确填制产品入库单、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及汇总表,进行产品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项目四为品种法综合实训,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运用伊黛藤服装公司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采用品种法完成服装成本的计算以及完整的账务处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品种法核算方法的程序、步骤以及特点。 项目五为分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熟悉分批法的生产过程、核算流程和特点,并且能运用一般分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六为分步法,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特征,分别运用综合结转、分项结转、平等结转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七为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了解分类法、定额法的基本原理,能够依据企业的不同环境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项目八为成本报表,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编制主要产品成本报表和单位成本报表,简要分析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工情况。 三、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项目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任务《成本会计》课程中关于职工薪酬核算的问题由于已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了讲授,就知识点本身而言有所重叠。又由于晋江处于 品牌之都,服装、鞋、伞、食品等制造行业较多,而从这些企业的实际操作来看,校内课程所介绍的职工薪酬核算方法与现行企业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通过收集服装公司的工资核算流程、工价表、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绩效考核表等资料并进行整合,可将其作为项目任务之一,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伊黛藤服装公司职工薪酬的核算。 (二)制订计划在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组内成员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以制定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组内各个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所选项目岗位设置要求,按照实际岗位对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同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责任。 (三)实施过程根据项目任务的需求,需由学生自由组合为4人一组,每人一岗,岗位分工及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全过程通过演示的方式教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各组学生按照计划完成各自所承担的项目岗位工作任务,同时还应及时记录项目的进展情况。教师在项目任务实施阶段应密切关注实施中的难点及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时的进行解惑答疑。同时,应分阶段组织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及时总结和交流心得,增进各小组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共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各项技能,学生岗位应进行适时的轮换,使每个学生能够体验并完成各个岗位的操作内容。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讨论所遇到问题,进而互相帮助以解决问题。 (四)检查评估采用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机制,既关注执行任务的结果,又关注执行任务的过程及能力表现。因此,在学生完成项目后,由教师发放“各小组综合表现评价表”和“成果质量评价表”供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推选一位学生介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情况,汇报项目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由教师对各组展示的成果、团结合作、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和教师自评、互评和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查评估,使学生通过一次项目任务工作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有所提高。 (五)归档在课程结束后,需将本项目活动中与过程、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工作任务、工作成果等有关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既作为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参考,又可作为教师进行科研和教材修订的素材。 四、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等问题。 (一)细分项目,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在实施项目教学的初期,由学生自主制订项目的计划比较困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应尽量将项目细分,便于学生理解、归纳,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够有助于了解完成工作的总体过程,清楚完成任务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具备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展开实施。 (二)考核评价应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预先制作评价表,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制订评价内容。除了知识、能力等目标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和项目实施中的协作、探索、思考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还应注意评价的质量,即评价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只有将教学评价当作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工具,才能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成效。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所涉及的知识量。例如运用视频的方式展示《成本会计》课程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制造业的工艺流程以及组织的管理特点等,为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课程以真实制造业的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教学中,以实际的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独立组织、安排其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激发了求知欲,充分锻炼了实际动手及项目管理的能力,有助于掌握真实技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会计教学论文:探讨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专业素质教育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专业素质教育的重点,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显然不行,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推动,各高校相继推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并掌握相应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巧。会计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让高校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有效地掌握会计这一管理工具,利用会计信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经过多方调研,发现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很多时候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上,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之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大多数不再继续学习其他的会计类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的会计学知识,更不清楚实际的会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也不清楚会计信息对管理活动的作用,这种状况与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一些教师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不从事会计工作,对会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最主要的是会阅读会计报表。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的课堂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等,重点介绍报表格式及报表分析,这些内容往往未能与会计实务对应起来,初学者常常难以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会计知识,在课程结束时大多数学生通常是知道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但不太清楚为什么这样处理,对报表项目也缺乏深刻的理解。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从根本上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薄弱。一方面,虽然很多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课件将会计核算流程图、账户体系图、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账簿的格式等内容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另一方面,虽然讲授过程中会使用一些练习和习题,但这些练习和习题通常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设计,不能将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全部包括进来。由于缺乏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学生没有现实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感性认识,也不会进行完整的全套账务处理。 (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或不完整。实践教学通常可采用校外企业实习或校内实验室模拟的方式进行,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高校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没有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即便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会计实验,往往实验项目单一、数量有限,主要是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成本的核算、报表的编制等,多数还是沿用会计专业的实验项目,注重会计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如何使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决策、科学管理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不足,不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与专业培养要求契合。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就业目标主要是各类单位的管理部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岗位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能读懂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是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阶段相关的会计课程一般只开设《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其中的财务管理专业还会开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由于《会计学》课程中会计术语较抽象难懂,会计账户、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对于初学者来讲,若只是单纯地进行机械记忆,会感到枯燥难学。加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目标多半不是从事会计工作,自身的学习动力也有限,单凭理论讲授很容易让学生对会计学课程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入可能会改善这一状况。通过模拟实验的实际操作,在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结账、算账、出报表等各个环节都亲自动手,将抽象的理论变为直观的现实,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根据我们对部分学生的了解,近年来出于就业的考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中报考会计资格证的越来越多,对上机实验的需求使得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强,因而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 学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入到会计流程当中,系统地了解整个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了解会计以何种方式为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了解在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哪些信息对管理决策最重要,什么信息处理容易出现失误等。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入,可提高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让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构想 (一)设置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的会计课程体系。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该特别强调会计核算方法,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侧重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会计知识背景不足,仅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学生缺乏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培养,为此需要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内容,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加入到课程教学中,整合多门课程中与该专业开设会计课程目的相适应的内容,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时需注意以下方面:第一,侧重于基本会计理论、基本经济业务、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和基本会计操作技能的培训。第二,强调会计信息与管理的关系,不追求各种具体会计核算技术、技巧细节的介绍。简化传统会计学教材中偏重核算技能的内容,增加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能力培养相关联的内容,多讲应用,弱化核算。第三,注重会计基本原理与企业会计实务的紧密结合。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时的需要,既不过多地阐述会计理论,也不过繁地介绍会计实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应遵从实用主义原则,以能解决实际问题、满足需要为最高目标。 (二)引入“职业导向”教学理念,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需求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教学中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具体而言:(1)在会计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长期以来我们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性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探究问题的鼓励,这种教学理念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独创性的发挥。为了提高学生对会计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在会计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从特定情况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对课堂教学内容形成认知,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选取合适的案例是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综合性的案例,是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保证。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学生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熟悉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并能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2)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以项目为载体,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逐步深入、全面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项目研究,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进一步探索,进而树立他们的信心和培养他们的能力。会计学相关课程都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并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项目驱动教学法法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在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时,要注意将项目的确定、完成,以及对完成项目情况的评估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发挥教师的引导、鼓励作用,确保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利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会计实训一般可分为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手工操作实训是让学生对纸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单独或依次进行模拟操作,并可以依据生成的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手工计算、汇总以及分析等,这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来完成。计算机操作实训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模拟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与管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利用ERP实训软件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沙盘对抗和模拟企业经营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际参与经营管理的滋味,认识到只有了解和熟悉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这种实训教学除强化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基本核算层次的训练外,还可进行采购、存货、成本、生产等环节的管理培训,使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投资管理、内部控制等都能在实验中得以模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此外,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还应加强,实现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既懂会计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的复合型人才。 (四)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实习期开展实践教学。首先,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性,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应尽力为学生联系到中介机构、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地方去实习,主要的业务是记账或者查账,可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会计信息的保密性问题。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拓宽校外实习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到企业去了解生产、销售过程,亲身接触和感受会计账务处理流程,了解企业如何利用财务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等。 总之,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账务处理原理,而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规范,从账务处理过程中体会经济业务的财务特点与财务结果,学会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实践教学过程应偏重于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的体验,特别是对财务结果的认识与把握,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财务信息认识经济业务实质的能力,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会计教学论文:会计学网络教学建设对策研讨 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在朝着“数字化校园”的目标迈进。实现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近年来,很多高校都组织开发了网络课程和学科网站等教学资源,并在现代化教学中推广应用,成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载体。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将常规教学资源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教师辅助教学的双重作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是指基于网络的会计专业教学材料,即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会计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一门热门学科,尤其是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明显的学科,会计与计算机和网络的关系十分密切: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带来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革命,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作用也在不断提升。时至今日,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已从最初的单个功能模块发展到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以及预测与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软件系统,并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与会计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会计学科专业教学中的网络资源使用也十分普遍:会计专业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会计学科专业网站等,大大丰富了会计学科的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了教学效果。然而,毋庸置疑,当前高校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解决。 1、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使会计学科专业教学形式和内容得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首要特征是丰富性。会计网络教学资源将大量教学资源以网络的形式展现,改变了传统“纸质教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状况,使学习者可以更多地浏览、观看、下载各种专业教学课件、视频和图文资料,教学形式多样化;另外,网络教学资源及时地将最新的信息以最便捷的途径呈现在使用者面前,使会计专业学生迅速获得最新、最前沿的专业信息资源,使会计专业课堂内容不再局限于已出版的教材之上,而是将教师和学生的目光转向对界内最新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大大丰富且更具有前瞻性。其次,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增强。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即促使学生从“应付学习任务”向“怀有愉快期望主动学习”转变。网络是当前学生最感兴趣的媒介,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激发学生探究专业知识的欲望,通过网上讨论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摆脱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刺激了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增强。再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增强。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课堂学习仅从理论上解决了专业知识的讲授,对学生实践知识的运用却未能很好地予以指导。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指导”模块的丰富和讨论模拟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环境,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2、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相关问题 当前,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教学资源“静”多“动”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很多财经院校的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都得以快速地开发、建设和使用。但是,从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的情况看,现有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中大部分仍是文本教学材料(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重点与难点、课后练习题等)为主,很多内容是教材或授课的简单重复,且以静态的形式呈现。而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习者提出问题、得以解决、再产生疑惑和再次解惑的不断循环的过程。静态的信息可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对学习的基本需求,但无法满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当前“动”少“静”多的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其不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大学自主学习支持服务。(2)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偏于“各自为战”,未能有效整合当前,高校会计学科的很多主干课程诸如《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都是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网络验收模式推动了其网站建设并对学生开放,充实了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但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更偏重于展示而忽略与学习者的互动。很多高校开设的网络课程由于更具有互动平台,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精品课程资源的不足,但这些网络课程的开发一般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教师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明显,加之网络课程偏少,使得网络课程之间、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之间未能有效整合,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3)网络教学资源整体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经费的限制和会计学科的专业性要求,当前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绝大部分是专业教师或教师团队,这些会计学科专业教师或是以精品课程为契机,或是以网络课程建设为着眼点,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这些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对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人机界面构建等方面 知识还存在一定欠缺,导致其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的整体设计水平不高,影响其使用效果。(4)网络教学资源所提供的便捷下载可能导致教学分析能力下降众所周知,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信息量丰富,相关课程的教案、课件、习题等静态资料充盈,下载便捷,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对教案等的重新编写工作。然而,正是这些便捷的网络资源可能助长了一批教师的教学“惰性”。教案不用编写,课件不必制作,习题不再新出,很多教师“拿来主义”思想严重,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偷懒”,不再根据课程特色、学生特点和自身情况设计教学模式和思路。比较严重的,连最简单的修改都不做,直接从网上下载他人教案和课件在课堂上使用,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长此以往,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堪忧。(5)网络教学资源设计中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向学生提供形式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坚持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在各专业网络课程建设中添加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应注意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任务。当前很多网络课程中对于学时安排、学习方法介绍等大多是基于传统经验,没能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进行系统和有针对性的设计,也有很多网络课程强调了学生的讨论、互动,但因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的发散性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不力,影响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的最终使用效果。 3、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策略 (1)以目标为导向构建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体系,整合现有资源,逐步建设和完善当前的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比较分散,大多处于教师自建、自管、自用的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首要人物是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构建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将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学科网站等进行理顺和整合,专业主干课重复部分考虑调整和删减,而对于之前缺乏的专业选修课内容逐步进行增加和完善。同时,设置每位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特征进行调整的特色模块,保障网络资源的共用和可循环再用。(2)以精品课程为基础丰富网络教学内容,增加多种素材充实“动态”资源随着高等教育系列实施的“质量工程”改革项目的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精品课程是集优质师资、高水平教材、先进教学理念和良好教学效果于一体的专业主干课程,最能体现会计学专业核心知识。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应以现有的精品课程资源为基础,充实和丰富网络资源的教学内容。同时,为了补充精品课程资源的“静”多“动”少的不足,在会计学科网络教学整体资源库中,增加更多的专业课程的文本、图形、视频等素材,设置“讨论与互动”模块,充实动态资源。(3)提高教师信息水平,变“拿来主义”为“拿来思想”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会计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仅直接决定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准,同时会影响到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训、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学习,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水准。另外,在网络资源使用过程中,引导教师以现有网络提供教学资源为依据进行特色调整和开发,拚弃“拿来主义”,秉持“拿来思想”,以网络资源为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4)增加互动和在线任务等教学环节设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建议在会计学科网络资源体系构建中添加形式多样的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运用“启发式”和“以问题或案例为切入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并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通过通知、在线完成作业、在线期中考试、案例讨论、跟帖参与讨论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督促。同时,对于重点知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如没有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或不能完成学习过程等要求,以保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和控制。 会计教学论文:成本会计教学方案综述 一、考核方式单一僵化 当前的成本会计考核一般都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其考察内容基本上都是来自书本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地应付期末考试,只需死记硬背课本公式和理论即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首先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偶然性。其次仅仅建立在笔试基础上的考核,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忽视,从而无法学以致用。 二、成本会计教学创新方案 (一)教学一体化,学以致用 针对成本会计课程的特殊性,让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让理论服务于实际生产和生活需要,才是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中,针对该课程的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等特点,综合学以致用、学做一体的教学原则,实现成本会计教学的一体化教学。首先,以课程的实际运用为导向,以计算方法和考试要求,重新整合成本会计的教学板块,并适当整改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训项目,把实践任务划分成不同模块让学生分组完成。旨在培养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将理论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容易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二)根据课程环节优化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有必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环节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成本会计中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所以在教学中可根据这三种计算方法设置相应的情境。根据每种方法的特点、难易程度,分层次、有步骤、有条理地逐步完成每一种方法的教学。这些方法和情景看似互相独立,但实际上作为常用的计算方法又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此外,完整的成本计算过程可按计算成本、账务处理、分析成本几个部分进行,唯有每一次计算都遵循完整的成本计算步骤完成,才能将知识体系系统化、全面化地展现出来。 (三)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 实训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按照一定程序分阶段进行,成本计算本身最终是为社会需要和企业发展而生的,所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根据这一原则,实训可按以下几步开展:1、单项实践根据课程的每个独立的环节,安排学生完成与之相关的单项实践。2、综合实践就是在完成各个单项实践之后,将课程的每一模块串为一体,明确每一环节的核心内容并环环相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明确化。3、仿真实践这一环节可在财会实训室开展,模拟财务办公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感受和学习,有利于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又培养出一定的工作责任意识。 (四)完善考核体系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考核方式应由单一的闭卷考试变为以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也应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至与实际财会案例相关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考察,并将平时实训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标准中去。通过完善考核方式和丰富考核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存在板块脱节、与实际联系不紧密、考核方式和内容单一等缺陷和弊端,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将理论学习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实训操作、完善考核方式等理念,有助于夯实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进而适应社会需要。 会计教学论文: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是将最新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来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但是在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式仍是“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甚至有些学校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上机练习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会计课是老师一直在讲理论知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会计电算化的人才要求,这更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1.2 没有明确的教学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愈来愈激烈,对毕业生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在会计专业更是非常严重。对中职学校毕业的会计毕业生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能够熟练掌握普通的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流程;二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要高;三是,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应该是以培养对社会、企业有用的人才为主,力争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但是经过专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电算化系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方面是严重缺乏的,甚至还有很多毕业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都不过关,这样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是很难达到企业要求的。 1.3 缺乏实践能力 很多中职学校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学生们的实际操作实践非常少,而且即使有实践,大多数也流于形式,没有利用好社会实践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突出的现象,这样下去学生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1.4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他们的学历不高,而且实际操作能力也不足,基本上是经验教学,即使有些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却非常少,这跟社会的快速发展是相矛盾的,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缺乏实践能力的。 2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进方法 2.1 科学定位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 实践性、操作性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特征,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确了解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将实践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将会计的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完美展现出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亟需的人才。 2.2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不能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此要求学生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通过多上机练习来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除此之外,学校还必须给学生多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加大社会实践在教学中的比例,将会计电算化教学分为:理论基础、上机模拟练习、具体事例分析、操作技能联系以及社会实践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正是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也是能够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人才。 2.3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师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中职学校如果想要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人才,就必须提高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会计电算化教学更是如此,它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需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学校应成立会计电算化教研室。这样就会有利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展开教研活动,使老师之间能够经常进行交流活动,相互探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内容等;二是,学校要跟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就能够使教师经常去企业做实际考察,也便于教师能够去企业学习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知识,这对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 结论 现代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要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会计电算化得到健康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企业有用的人才。 会计教学论文:探究会计实验教学 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效果难以突显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知识经验方面,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而完整的实践经验;在工作能力方面,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善于组织协调和分析判断。事实上,当前很多高校的实验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对于现实的系统的会计业务,并没有真正从事过,缺乏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相应的知识能力。能够承担起实验教学的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业务素质过硬,但大都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理论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实验教学,长期以来,会计实验教学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1]。 二、就业指导下会计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变观念,完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是重要且有效的途径,这样,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把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独立开来。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层次 优化教学内容,就是增加综合的开放型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完整有序。联系社会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培养计划,根据会计专业知识体系,整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着重强调这些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增加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实验中综合型业务的比例,使得会计实验教学涵盖财务分析、计划与预算、纳税申报、银行操作、资产评估等各个经济事项及管理层面,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要。 (三)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每次的实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层次,因地制宜地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情况的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片等,这样,既能增加实验课程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还要打破会计实验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借助网络资源这个平台,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网站,让学生能够灵活自由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注重前瞻性,选用精品化的实验教材 会计实验教材在选取和编写过程中要有前瞻性,秉承价值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其自主学习会计理论、自主实践会计实务的能力。精品化是指实验教材应具备综合性和新颖性的特征。实验教材既涵盖基础性实验内容,又包括综合性和拓展性实验内容,同时,还能根据国家颁布的最新会计和税务法规,对教材进行及时的修订。只有选用这种精品化的会计实验教材,才能将会计由“报账型”延伸到“管理型”,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五)增强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效果 要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建立一支精通专业知识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因此,高校应为实验课程增派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提升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同时,高校也应为实验指导老师提供接触会计实务的机会,选派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中去锻炼,提高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生动活泼、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指导和启发学生,改进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论室内设计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摘要:论文总结了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对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关键词: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自然约束力,室内设计同样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批判性继承,将有助于地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品位,为设计工作者打开灵感之门。 一、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质文化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庇护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是制约建筑设计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间区位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着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各地区民居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顶坡度较大,以达到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资源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质、水质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营建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受到该历史时期的技术状况、经济基础等的影响。建筑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商业现象,它不但受文化发展规律的支配,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对于物质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类创造的有形环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无形环境,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关系、等级制度、民俗民风等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满足人类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载着调节、转换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生育制度、社会习俗、生存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级制度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形式,其屋顶样、色彩装饰、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体组合等,几乎所有的细则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让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载体。再次,民俗民风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标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风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识文化 我国的传统民居不仅传承着先民改造自然、争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质文化,展示着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化,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意识文化。传统民居通过对居住地地址的反复推敲,外形的精心设计,结构技术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伦理之美、生态之美,一座建筑才产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深意蕴。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激发人们窥探其内部深层结构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诗意和画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的视野中,让人顿感建筑的愉悦。其次,尽管美的感受总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产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转义上被运用于道德。再次,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眷恋于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这是人类作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归,是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及与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始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逐渐萌生出一种生态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比较 (一)传统地域主义: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固有设计模式”正遭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面对该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对异域风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容易导致在设计中产生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表面装饰,高档材料的堆砌,传统建筑残垣断壁的复制,传统建筑屋顶或构件的大小简化等肤浅历史文化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脱离空间去看某些装饰元素,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称其为地域文化博物馆。这种现象源于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坚守风格不放,对民族文化采取了狭隘的保护主义,也造成了落后于时代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被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时,那些所谓的华丽装饰无疑费时、费工又费钱,是浪费资源的浩大工程,其结果除了在短时间内造成震撼和轰动外,很容易被复制而失去特色,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于是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高潮中,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对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确认识,而不自觉、自尊、自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有可能被冲淡、遗忘。因此,室内设计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适、使用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与时俱进,也更加注重营造空间精神功能。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过程中重新整合形成与时代相统一的审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范围广,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格局、装饰符号、装饰材料、家具、灯具、软装饰品,到自然界的声、光、电、水,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等,都可能成为营造室内空间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三、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辩证继承的原则。地域文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文化体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形式相对稳定后才能形成传统。对待地域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继承。在室内设计中,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思想鼓励建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意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手段,是对原有物种的改善和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和体现地域特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辩证的继承才有价值。 三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人类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要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原则处理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适宜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室内设计 在古代建筑中,室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态,才有室内室外之分,离开了建筑和环境谈室内是空洞无意义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响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灵感源于本土的设计思维,是指其设计原型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处于起源状态下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新的创作。二是依山就势的主动姿态。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阐释。现代设计不能简单复制传统,只能在精神层面上去体现。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四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态性。对于乡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显而易见;大城市则采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滨水景观设置、室内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与自然界的融合。 (三)适宜于地域人文环境的室内设计 一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人是符号的载体,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内涵与价值的活动过程。当代室内设计要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借助符号的经验去解读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形体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注重运用熟悉的图像、故事情节、器物等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以此表达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处理。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颜色的物象、意象解释会有微妙或是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许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丽淡丽的格调,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立柱装修,整体色彩淡雅、和谐。色彩设计讲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三是装饰和构造的现代演绎。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现过两个极端: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气质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驾驭功能;另一种是建筑要彻底摒弃装饰,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而事实上,历史证明了功能美与形式美是不可对立而论的。 四是空间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传统绘画中常采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法来表现时空意境。中国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散落在田间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怡情的自然美,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地域文化的现代继承讲求创新,拒绝主张拿来主义。要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更新,如将地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别于当地材料的普遍用法,这就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将材料注入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室内装饰设计提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从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装饰看书画在当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随着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巩固,以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得到极大弘扬,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室内设计及装饰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较前代相比有显著变化。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重视对材料的装饰,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装饰文化现象。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及装饰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这一时期的装饰绘画通过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对于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在中国美学史上,先后出现“立意尽象”、“象外之象”等各种观点。王国维则明确提出:“何意谓之意境?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可见,意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情景交融、主客统一的基础上,将客观物象转化为主题内在的情思,物我为一,虚实相生,能够使人超越感性具体,透过艺术形象,产生共鸣与联想,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想象,体悟出人生的哲理,得到更加广阔的艺术审美空间。 意境是一个最能体现和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独特追求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和古典美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美学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可以说,中国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追求对于意境的营造,使室内环境及氛围焕发出勃勃生机,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产生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品位。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对于意境的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室内空间的自由分割 在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空间概念及其形态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宫殿等高台建筑实际上就是“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起的建筑形式”。①这些建筑室内的空间形态是由若干个小的矩形单元聚合而成高敞的大空间的。而当时的一般住宅同样注重室内空间的分割,一般的住宅的平面形态表现为“一堂二内”的结构,前后多重院落。据考证,秦汉时期,厅堂对庭院来说是敞开的,没有檐墙,而却有意识地在厅堂前设置帘帷等,而帘帷不仅有遮阳避雨的功能,而且起到了划分室内室外空间结构的重要作用。这种对于室内空间关系的区分,不仅明确了建筑物室内的空间形态,而且也使得室内空间的功能更为合理。②尤其是到了东汉时期,随着全木梁柱框架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建筑空间内部体现出更加明显的高敞融通、自由分隔以及虚实相生的意境化特征。 (二)追求装饰风格的壮丽特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突出而普遍的特征就是重视礼制,在室内设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而这种制度往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出来。在秦代之前,青铜器是国家重器,到了秦汉之后,高台建筑已然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成为权力的象征及封建礼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建筑装饰风格上,不仅体现出宏大气象,而且讲究壮丽的特征。据记载,汉代时期的未央宫“以木兰为棼撩,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当;雕楹玉碣,重轩楼槛;青琐丹墀,左槭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椒房殿则“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芬芳也”。可见,秦汉时期建筑的室内设计呈现的是富丽堂皇、刻镂施彩的装饰风格,通过壮丽的装饰风格达到彰显出“大一统”的气势。 (三)室内陈设讲求和谐有序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社会格局,使得交通空前发达,多民族相互融合,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频繁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室内家具的品种及陈设日益丰富,以低型家具为主的室内陈设品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家具陈设尊崇先秦礼仪制度,以长幼、尊卑为序。秦汉时期,床榻已被广泛运用,在当时以小榻为贵,专供尊者或长者使用,以表示对于尊者及长者的尊重。可见,由于秦汉时期低型家具的使用,厅堂家具的陈设体现出随用随置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家具以礼而置,置而有序,人与人、人与物在室内和谐共处,秩序井然,从而营造出室内空间的和谐有序之美。③可见,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注重室内空间的分割,追求装饰风格的壮丽特征,讲求和谐有序的室内陈设,突出了室内空间的审美特征和意境营造,使那一时期的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 二、中国书画在秦汉意境化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在中国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中,书画占有重要地位。在秦汉时期,宫室、殿堂、祠堂等是当时主要的建筑,在这些建筑内部,出现很多具有装饰功能的壁画。这一特征从目前已经出土的大量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帛画等绘画形式中就可以发现。 秦汉时期的建筑,由于室内空间高敞融通,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壁画的形式进行装饰。据大量实物考证,这些壁画上有车马、仪仗、人物以及云纹等各种图案纹饰。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对于当时建筑内部壁画如是描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务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同时,大量秦汉时期的墓室中出土了大量壁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在这些墓室中,我们看到,秦汉时期用于室内设计的绘画题材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并且注重装饰性。 所以,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有意识突出室内空间的审美特征和意境营造,使那一时期的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而这种意境化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书画的应用是分不开的。秦汉时期的装饰绘画注重题材,通过象征、模拟的手法,产生出立象尽意、引人入境的艺术效果,进一步突出了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 三、书画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发展与运用 通过对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分析,在秦汉时期,室内设计与装饰追求意境化的特征,而装饰绘画及艺术手法的广泛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化和突出了这一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而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对于书画的使用,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一)书画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营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 在很多时候,书画艺术在室内装饰中主要是用于点缀和修饰,有助于调节室内环境,营造独特艺术氛围,在这方面,书画等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优势。书法以及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形式因素,字体多变,可以有效调节室内装饰效果,活跃空间气氛,产生出优雅且富于诗意的艺术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可以根据居室面积及摆放位置,使字画的内容与室内装饰风格以及物品摆设等相协调,使书画与居室的空间布置相统一,从而使室内空间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和灵气。 (二)书画作品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调节作用 在空间设计中,艺术作品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亮度,丰富室内环境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的意境是一个具有空间的境象,中国画以墨色为主调,利用白与墨形成对比,墨是实,白是虚,虚实对比,虚实相生,无论从作者还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都是创造意境的基本美学原则。洁白的宣纸与浓重的墨色,有助于改善室内色彩的层次性,丰富了人们的空间想象感,进一步增添了室内的人文气氛和意境美。 (三)书画艺术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审美观念是经历了人类生活习俗、思维方式、风俗约定、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演进发展起来的文化。中国画的意境精神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支柱,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传承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意境理念的基础上,室内空间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营造情景相融的,既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也能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的空间设计。”④在室内设计中,中国书画等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室内空间,而且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品位,“中国传统艺术的师法自然强调追求意境精神,同时凸显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运用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也是符合中国审美的空间要求”,⑤从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总之,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及装饰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这一时期的装饰绘画通过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对于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要有意识运用书画艺术作品调节室内环境,使室内空间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同时,对书画艺术作品的运用有助于改善室内色彩的层次性,丰富人们的空间想象力,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哲对人居生活环境的思考与探索延续至今。其中蕴涵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等对室内设计影响深远。现代家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再创造,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与审美思想来指导现代家居室内设计并进行运用,优化建筑信息,使之和谐共生,从而整体、有效地营造一种理想的家居生活艺术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 艺术 一 解析传统文化 “传统”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传统是已经形成的遗产或文化;也有人说传统是具有民族生活情感的,在民众中不断流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本文认为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的、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 什么叫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如中国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所刻画的动物形态栩栩如生,如鱼纹、鸟纹和蛙纹等,至今在室内设计中仍起着装饰的点睛作用。又如古埃及文化距今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并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它所建筑的金字塔,至今还令世人叹为观止。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室内设计上都喜欢遵循具有文化传统的建筑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与心理行为的取向,其宗旨是周密考察了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如中国古代园林布局,无论是北方园林的宏伟、大气,还是江南园林的玲珑、典雅、都强调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思想,即“天人合一”。常运用曲折萦回、欲扬先抑、意犹未尽等手法,达到人工园林与环境的惊人吻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我国四大名园,即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都是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2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的艺术表现 室内设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传统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文化的意义,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室内装饰成为传统艺术隐喻、象征和表达心愿、信仰及审美意趣的主要手段。如我国主要图腾物“龙”和“凤”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装饰元素,具有人格精神,和人共融,为人所用。“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骨干脉络,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至今我们还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凤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并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象征了美好与和平,预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生动地表现龙凤多姿多彩的艺术风韵,龙凤组合的题材有很多,比如龙飞凤舞、游龙戏凤等。龙凤题材一直在民间室内装饰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及力量的象征。 二 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它将功能实用性和审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特殊艺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是通过调整空间的尺寸和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隔,强调空间的性质,解决空间的对比和统一等的精心设计,赋予空间更具人性化及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使用不到顶的墙、家具等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还可以使用栏杆、玻璃、悬垂物等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造成空间界面模糊的感觉,使空间更开放。 2 整体装饰效果 整体装饰效果包括室内墙面、地面、屋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构造的设计,是室内空间从造型、色彩、工艺到风格的综合体现。如可利用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等通过对地面的高差处理,可实现转换空间、界定功能,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色彩处理既要符合功能性又要能获得审美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象征与寓意。如为了打破单调的六面体空间,可以采用超级平面美术方法不依天花、墙面、地面的界面限定,自由地突出其抽象的彩色构图,模糊了空间原有的构图形式,从而扩展了空间形式,创造空间意境。 3 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包括家具、橱具、电器、灯具、工艺陈设品、装饰品以及花卉植物等的选择与配置。他们之间的合理搭配对于形成室内环境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工艺品、雕塑、字画、纪念品等的点缀是室内设计中必需的内容,可以起到赏人悦目的作用。 另外,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材料也随之快速更新,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设计在强调人类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注重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以此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愉悦。 三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同感受的改变,这要求室内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寓意并没有改变,它们仍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富贵吉祥的向往。因此,用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并将其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使设计在满足实际功能和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即天人原本一体,物我自然两宜,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对自然加以改造,要求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使营造的室内空间在本质上与室外空间环境、自然环境能和谐共生。在现代家居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观念上将室内空间看成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区环境、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等一系列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 在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自然一致中,把古建筑中优秀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住宅巧加运用,更能体现人本身的内涵。如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引入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其融为一体,做到室内空间室外化,让阳光温暖着室内与室外的人们,让人充分感受到外面的美妙景色,再利用光影创造出明亮、宜人、愉快的视觉效果。 对于开放性的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的交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在室内与室外所体验到的感觉,从而使空间里的内墙与空间的分隔带有音乐的优美旋律。比如套间住宅的阳台,别墅的赏花露台,以及住宅内部的某些能做成通透的隔墙,通常用透明的玻璃进行隔断,这样的设计简洁而无假饰,室内与室外、空间与空间互为借景,形成视觉上的空间的连续与扩充。 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人们对空间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人们进门一刻的脚步移动,如由客厅走到卧室,或由卧室走到书房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成功的空间设计是要让人们随着视点的转移体会到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艺术品位。传统建筑空间中弯曲流畅的线条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流动感,空间分隔上的隔断、花罩、窗、门让人对于传统空间有无限遐想与希望。因此,现代设计师可以根据传统设计,针对室内空间大小,利用色彩、明暗线条设计出感官上的空间延伸效果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环境交织相融的效果。 对于封闭性的空间,要尽量利用窗户营造室内空间的某种氛围,使人们通过空间氛围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性格差异、不同的教育背景等。古代窗户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都取法天然,如梅窗、扇形窗、尺幅窗,等等,而现代的平窗、凸窗、斜窗等虽然在取材用料方面与古代已截然不同,但用意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与自然对话。因此,现代设计师要借鉴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窗户把室外的景色纳入室内。 2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 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具上的印记很深,传统家具民族性特征极强,尤其是明式家具的艺术造诣和文人气质在世界家具史上别具匠心,至今无法超越。我们在书房放置一组典型明清风格家具,往往会因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唤起历史情感的回归以及陈年的记忆。 雕刻、匾额、书画、挂屏、文房四宝等陈设都是中国传统人文意识的载体,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激励、自勉和警世等作用,有效地围成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空间。 另外,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装饰纹样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几何纹样有水波纹、回纹、冰裂纹、万字纹等,它们在窗花、屏风、隔扇的传统装饰点依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使用,并且还用在了电视背景墙、天花、铺地等装饰的造型中。现代设计师打破了狭窄的传统文化概念,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华,配合新的造型和新空间对传统纹样大胆创新使用,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借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了新的生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 论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 就因地、因人制宜的做法而言,以实用为主,以满足人创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创建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我国古代经雀者因地制宜,把宜人与否作为取舍的标准。如建于清光绪九拜的苏州大新桥巷庞宅,书房设置与中路西侧的南首,前后有隽美庭园,坏境十分优美安逸,适宜读书学习。江苏吴江黎里镂柳亚子故居,第五进厅堂东侧为书斋,面对院落及植被,窗下布置书桌椅子,十分 科学 合理;书房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后值几位休憩之处,学习工作与休息两相宜。 清初李渔认为为太师椅不宜冬日长时间久坐,于是发a}了一种暖椅,借助座位和脚下设置栅栏、木板和抽屉,里面可以用来生火,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坐于其间也会感觉比较暖私舒适。这种设计竭力突出了一个“宜”字。 李渔在谈到住宅装修与陈设设计时还有以下建议:“居宅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常有画栋雕梁,琼楼玉栏,而止可娱晴,不堪坐雨者,非失之太敞,则病于过峻。故柱不宜长;长为招雨之媒;窗不宜多,多为匿风之;务使虚实相半,长短得宜。 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 这里体现了一种辩证的思维,既要有曲折变化,又要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既端庄整体,又要有变化活泼之态,以至“构合时宜,式征清赏”。形势与内容要统一,过也不好,不及也不行,两者之间的“中”才是最好和恰当。 《论语·雍也》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主张不偏不倚,扬弃“文胜质”、“质胜文”两种片面倾向,辩证地趋向”文质彬彬,文与质的协调与统一”。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答楚王问,形容邻居一位漂亮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讲的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和适宜。先秦墨家主张“强本节用”,从功利的角度审视和考察造物的存在价值,极力反对奢侈倾向,以实用为主。这些设计思想对于我国古代室内陈设和环境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明代文士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一“海论”中 总结 了室内陈设和装修的技法、思路和手段后,提出了“随方制象,各有所宜”的设计原则。不同的设计对象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山斋的设计,则应“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 目力。”厅堂方面,则“堂之制,宜宏敞精丽……高广相称”。山斋与厅堂在功能、使用包括环境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山斋的因地制宜与厅堂的功能之别,都应该具备各自的形式与内蕴。 李渔还提出设计应“宜简不宜繁”有两方面的意思和主张。一方面从实用 经济 的层面出发,例如在谈到住宅窗根的制作时主张:“窗权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坚固是最大的经济,除此则是非实用的。只有在实用、坚固的基础上再求如“明透”、“玲珑”之类。另一方面,追求高雅清超之境,更多体现着审美的角度的选择、精神层面的需求。在 李渔在《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中提出的两项设计原则,除了上述“宜简不宜繁”之外,还有一项“宜 自然 不宜雕琢”,其中蕴含着顺法自然、尊崇自然的一种追求。反应了文人士大夫在室内设计中的一种审美倾向。也就是说“宜”的深层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主,具有素朴、本性的意蕴。更多的凸现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追求和理想信念。 环境的宜人和宜人的环境,是我国古代设计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汉代案桌体轻足低,以适应当时汉民族席地而坐的生活和起居方式。这种以人为本、根据当时生活方式和生活特点为出发点进行的设计和实践活动,蕴含着传统室内陈设的文化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对大自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过程。认识的主流就是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深刻的渗透和影响着我国室内陈设设计与实践活动。我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宅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体现。院落充当着天地上下链接贯通的媒介。人在院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住宅空间中的有无、虚实、阴暗、大小、刚柔等元素的对立与统一,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日照阴影、寒暖阴晴,以及季节的变化,通过人与宇宙和谐与相通,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天人合一”的结果。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极少主义对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影响 摘 要:本文简述当代世界设计潮流,扼要论述了 1 极少主义概念。 所谓“极少主义”,起源于60 年代北美洲的一场 现代 雕塑运动。它是在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一系列压力所产生的反应,尤其是对同时代与运动所形成的艺术风气的批判。如抽象主义、波普艺术及视幻艺术。因此通过大量具有挑战性的彻底的研究和实验,一个多样化的艺术产物浮出水面。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手段获得“最大” 的张力。确切地说,极少主义艺术如同一股绞合的绳索,以简单、基本的几何结构,去掉多余的装饰元素,追求其最基本的成分。因此,所有的引经据典都被排除在外,除了在特殊场合反复出现的实体造型。它的确涉及到连续性生产的 工业 水准———或是选择原料(既包括传统原料,也包括工业原料) ,以便与位置、场地、主体、环境等因素建立密切的联系。 “极少主义”与“简约主义”有着不同的概念。 “简约”的宗旨是“以装饰为主”,就是所谓的轻装修重装饰,这是我国近年来人们提出的一种说法。 “极少主义”更讲究线条简洁明快、活泼愉快、庄重大方利于营造气氛,但不失于文化底蕴。 2 衡量作品的准则。 衡量一种建筑流派(室内流派) 或一件建筑作品(室内作品) 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简而言之,大凡有生命力的作品,无一不是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具体的说,所有的绘画、雕塑艺术作品几乎都是从建筑中派生出来的,从建筑发展的历史看,那些只凭个人好恶而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才华” 而不顾及当时,当地的物质技术条件的设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例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的代表们竟然没有一件可以付诸实施的建筑作品。 虽说建筑(室内) 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它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建筑虽不象绘画雕塑那样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但可以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室内) 自身的绘画雕塑艺术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是强烈的。当你跨入故宫太和殿的大门之后,首先被巨大的空间尺度所控制,高大耸立的柱子给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觉,精美华丽的彩画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然而这种宏伟的艺术效果绝不是随心所欲所能创造出来的。任何一个成功的建筑(室内) 设计,无一不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任何一种建筑(室内) 形式以及它的装饰艺术手法的形成都取决于它的材料特性,材料特性决定了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决定了装饰艺术的形式手法。这就是建筑艺术的一种形式可以久远地流传而不衰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艺术生命力的强大之所在。 材料的更新促进了建筑结构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又促进了建筑形式的演变,建筑形式变了,那么它的装饰艺术手法自然也就变了。这就是说新生的事物一定会以强大的生命力去突破传统势力的束缚而创造出新的艺术手法。 建筑的形式变了,室内设计的手法也肯定随着变化。建筑的设计是室内设计的载体,室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建筑的影响,而建筑也受材料的及工艺的限制。追其根源,当然是由社会的发展、 科学 的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所决定的。 3 现代 材料以钢材、混凝土、玻璃、石才、乳胶漆及现代 工业 生产的化学材料为主。建筑也由原先的浑厚向简洁明快高耸 发展 。室内设计也有室内转向室外,以便于接近大 自然 。空间设计的多样化,装饰繁简、位置的讲究,照明灯光的合理设置,营造气氛颜色的运用,适于人体活动尺寸的调节,以及材料给人的感受等,都能成为影响设计思潮的因素。 4 西欧建筑文化。 纵观欧洲建筑 历史 的发展长河,意大利胜产优质石才,由此而产生了梁板结构的特定形式,建造出无比辉煌的古希腊建筑。火山灰的运用产生了原始的混凝土结构,新的结构创造出大跨度的穹顶建筑,所以宏伟的罗马建筑便诞生了。两河流域的土坯建筑演变成波斯建筑。哥特教堂结构的精美、尺寸的巨大、色彩的迷离神幻唤起人们的激情。巴洛克建筑几乎把装饰 艺术 发展到极致,创造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动荡的、放荡不羁的、光怪陆离的装饰形象,以至发展到一种病态的装饰艺术。 5 极少主义的追求。 从一般意义上说,极少主义艺术的基础是将建筑简化至最基本的成分,如空间、光线、及造型,而非机械地减少、否定,去掉多余的装饰,抑或崇尚清教徒式的生活准则,即使这样,浮浅的阅读概念,依然可能会对预定的外表或一系列准则产生错误的概念(如单调的白色或对空白的迷恋) ,这将导致过分简化。“极少主义艺术”定义的概念性,使其不得不融入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极少主义艺术的批判眼光对准的是预先确立的概念,与此不同的是,不含任何社会思想体系的极少主义建筑是现代建筑某些方面的补充或延续,它具有极端规范的抽象概念,在当今建筑实践中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是运用高精密度光洁材料及干净利落的技术线条的典范。它与场地及环境形成强烈的对话———改变并赋予它们以新的个性,并以多重反复作为品质的保证,以达到整体的统一。 “极少主义艺术”的室内设计追求简洁明快,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体来满足功能与气氛的营造。但同时含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建筑与室内设计以“人文主义”为主,引进“自然主义”,追求简洁明快的潮流中,“极少主义艺术”似乎只是一条支流,但不得不承认其有独特的见解,也可以说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某种补充与延续。在它追求质朴的同时也很讲究线条的变化,灯光的照明也极具韵味,有它自身的准则和 规律 ,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6 结 论 通观历史长河,室内设计的发展虽有其社会背景,也就是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安稳与动乱。更有人为的继承、创造和发展。它遵循着“简单———复杂———简单”这一规律。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浅论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形式的借鉴 意蕴的延伸 神韵的传承 论文摘要: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中“形”和“意”的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的越来越便捷。从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的艺术设计界出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在中国的设计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蔓延态势。室内设计也无从例外的学习西方现代设计风格,而在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我们自己的设计思想。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作品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使得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文化由选择性的“扬弃”变成了一种完全式的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正视先民为我们存留的不可再生的、博大的传统文化宝库。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室内设计在心理上、情感上、造型上、寓意上、风格特征上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这样在世界室内设计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的结构方法和材料为代价,这样有益于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现代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 一、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 我国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精华。在世世代代的交替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艺术开创自己的道路,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事业。 中国先民在对自然万物有灵的思想影响下,对自然的关注积累为崇敬、依恋等情结。反映在室内设计中是注重室内外环境及空间的关联。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讲究“隔断”并且这种隔断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间切断,而是一个过度,一个提醒,一个指示,常常有“隔而不断”,还有很强的装饰性。先民们还崇尚“宛自天成”的自然化境界,倾向或推崇素雅、朴实、自然。室内常用木雕、砖雕、石材竹子等自然材料进行装饰,摆放木制家具、藤制家具、竹制家具等自然环保家具,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文理。有的还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所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流行实墙与虚墙的结合使用,这都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设计灵感,融入了现代的装饰形式之中。使现代的室内设计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中国先民在审美上表现为含蓄性、完整性。在室内的空间划分上表现为虚虚实实,分分合台,既隔又通。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就是对内开敞,对外封闭,各厅、堂、廊、室等都是既隔又通。再就是在空间形式上大多完整无缺,空间划分起程转合,有制有序,既完整又含蓄。 中国先民在人文意识上由于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集中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重道德、注入伦和敦教化。室内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地方,其设计与装修必然受到这些意识的影响,在装饰内容和载体上也大都有一定的警世和教化意义:首先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强调布局的严整性,按照人的等级辈分男女关系划分室间范围,结构形式,斗拱形式色彩选用等方面:再就是室内的装饰上如壁挂、雕刻、楹联、匾额、钟鼎、铜镜、屏风、文房四宝以及小的装饰品等,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教化、警世、自勉、烘托和点题等作用。 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导入现代室内设计之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进行现代室内设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以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设计吸收其有益的设计形式改变其中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部分。在布局上打破其中规中矩的对称形式,在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色彩上在以前的朴素稳重的色彩基础上增加高纯度的色彩形成对比给居室活泼的生气:材质上在自然材料的基础之上增加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材料。如使用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材料与自然材料形成对比,既丰富了室内装饰的材料有在现代中不失中国传统的风格特色。 现代的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形式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符合现代室内设计所表达的主题,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使现代室内设计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和民族性。借以传统的形式传达出鲜明的文化意义和现代审美特征。 二、对传统文化意蕴的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推进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意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根源。将其深厚的文化意蕴运用在室内的装饰装修中,体现了传统中含蓄的内在气质。用图形符号这种外在的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意义,是一种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表达着先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对“意”的执着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大都喜欢采用吉祥寓意的装饰手法,利用字与字之间的谐音,暗示着吉祥的含义。如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一双中国结编制的鞋子,用“壁”与“避”谐音,“鞋”与“邪”谐音就可意寓为辟邪。运用“蝠”与“福”谐音可寓意为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意为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意为年年有余等装饰手法。还多用“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隐喻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性。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耐寒寓意人应不怕强暴、不怕困难。借石榴的多子象征“多子多孙”,因鸳鸯成双成对出现而象征“夫妻恩爱”用松鹤象征长寿等等。如山西常家庄园内的太极八卦照壁的两侧分布的插屏形状的四时影壁,是以花、草、鸟、虫、树、云、月等构成的四幅代表四季的写意工笔画。画心内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每一幅都有吉祥含义。如“春景图”的牡丹配寿石,寓意富贵长寿;“夏景图”上则雕刻了莲花、白鹭和菖蒲图案,取谐音“一路连科”、仕途通达之意:“秋景图”上的猫和蝴蝶,取谐音“耄耋”之意,寓意益寿延年:“冬景图”为松梅图,与杏园内两侧小院“松师”“、梅友”意境相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装饰中“有图皆有意,有意必吉祥”。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房间数量大都是以奇数划分的中国人素有崇尚奇数的习俗,并以九最为尊贵,在建筑分间时或踏步时常用九或九的倍数。九间北房是豪门大户,在房前的山坡上建成九十九个台阶寓意为九九通天。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环境,同时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我们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时应全盘考虑,注意它们之间的作用及协调关系,使室内具有一定的秩序感和节奏感,这是体现室内设计文化内涵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意”是人类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事物心存向往。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寓意同样适用现代的室内设计,延伸其意蕴同样可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把这些含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形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就会使我们的现代室内设计少了一些俗气,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有不少的家具造型,空间划分,室内装饰品,室内纺织品图案等等,或是在总体风格上或是在局部表达上或在某个单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意蕴,并进行了延伸赋予了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三、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 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装饰性的同时还往往具有生活上或民俗上的使用价值或目的。如陈家祠的房子,长、宽、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恰倒好处的实现了冬暖夏凉,包括厅堂、卧房、书房三个主要区域在功能上均存在宜人之处。是按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演发的阴阳平衡、气场圆通的理念建造的。再如安徽宏村房屋空间的划分:“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采光和通风全靠天井,设天井也有图财不外流之意。晴天时太阳自天井泻八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从天井倾泻而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又称为‘四水归堂’。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从而赢得了富甲一方的徽商。”等等此类房屋在中国举之无穷无尽,这些建筑在空间上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能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世界范围内的所倡导的主题。也是体现中国劳动人民特有的魅力神韵。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由形式上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内涵层面的时候,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就代表了中华人民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些是可以直接应用:而有的则进行有理有节选择。这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两个方面。现代室内设计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扩融了现代设计语言,丰富了文化内涵。包含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特性正适时的靠向主流,将会建立起新的现代室内设计,我们将以新的积极的姿态应对外来文化在精神上的漫无边际的倾销。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这些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形”和“意”的深化。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使之现代化的提升。要设计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就应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到精神领域去探寻。在充分认识现代西方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深入领悟其艺术神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设计出符合中国现代人的审美特色的室内设计作品。 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现代中国人已经开始认同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构建只能赋予特定的民族形式,这已被发达国家的现代艺术设计所证明了的,必然的一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在中外文化交融与冲突中更显示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作为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就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完美的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式设计,就要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借鉴,对其意蕴进行延伸,对其神韵进行传承。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浅谈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体现 摘要: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文化支撑,结夸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创造出更好的“空间——人——文化”之间的有机环境,以构建出和谐生态的建筑内空间环境,让空间主体——人在有机的、生态的、健康的空间中享受美好生活。 关键词:山水文化 室内设计 和谐 山水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类自孕育之始便与山水相互依存。人的生存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从而积累形成丰富的文化本质就是山水文化体系的雏形。 “中国山水文化”最早可以被认识为是在自然界形成的山山水水的客观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由原来那种对自然敬慑、崇拜的心理,逐渐演变成为愉悦、清静的心境所取代,开始以审美的态度欣赏山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同时在游历山水的活动中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并发现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而促成了山水艺术的形成。在现代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认为山水文化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存在折射出的表现和谐朴素人文现象总和的文化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己经使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园林建筑从其他艺术品类中独立显现出来。 一、山水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探讨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艺术形象。例如:在形式语言中有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文体,有以线条色彩为表现形式的山水画,还有以实体具象表现的同林建筑艺术形式。 首先,以山水诗为载体的山水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为了借眼前之景来传达一种哲理,一种活跃的生命现象,一种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欢悦。这也是山水文化最初的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另一种较直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绘画。艺术家通过笔的线条性、墨的色彩功能勾勒出山水线条和色彩表现山水形象的神韵。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借景抒情的人文境界,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让人从中获得某种精神升华,使人通过画面意境的观想,感受到一种画外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建筑园林设计中,山水文化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古代,中国人对建筑和同林没有那么明确的空间界定划分。在室内布局中主要通过墙体的分隔和不同家具的陈设来区别不同空间的特点。在形式上也都较朴素,更多地考虑是室内风水中的家具方位摆设和家具形式上的变化。这并不是古人对内部空间刻意地轻视,而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因为端的围合而孤立地看待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问。而是始终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传统四合院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人们在劳作、休闲之时都能时刻与自然相联系,独特的设计形式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也主要倾向于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青砖灰瓦,素白灰黑的界面主色都是山水文化青绿色彩的外在表现形式。民居中常用家具也以藤木为主要自然材料。装饰手法也主要以石雕、砖雕和不设色的术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纹理。这都能说明了一个问题:山水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山文化和水文化的客观表现,而是理性的表现为文化体系出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也是人们在游览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后,总还觉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的真正原因。 当今设计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文化的内在支持。山水文化作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本土化意义的传统文化,作为曾经在传统艺术与设计领域中都起到重要文化支撑作用的思想理念,应当更好地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传承。 二、室内设计中的山水文化与空间主体的关系 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由于对室内设计重视较早,发展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周期,有着独立的设计定义。其主要意义是指建筑内空间设计体系。由于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建筑以空间为主要形式,不是单纯的外部形态展现。简言之,室内设计就是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是一门空间艺术。在现代设计表现中,室内室外已经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更明确地是对人生活、工作的内环境营造。面对现代设计发展的需要,现代室内设计与建筑、景观正在日趋成为一个统一体。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化要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标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厌倦了都市嘈杂的包围,重新渴望获得自然的享受,因此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室内和室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通透、流动的宽敞空间,室内设计和建筑外空间设计的界限和概念越来越模糊,并走向融合。但其意义都是为了让自然更接近人们的生活,营造舒适的人居空间氛围,表现现代化生活文化理念。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要突出其特有的设计风格必须要在深刻理解所要表达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设计,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传统文化于设计,在设计思考中得到传承与创新。设计的精髓内在不是形式的单纯外表,而是文化的精神内涵。当代设计趋势中回归自然,提倡和谐生态空间的理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而言,正是符合设计潮流主题的文化内在表现形式。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中国山水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通过对山水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将山水文化中的山水相互依托,相互贯穿的和谐统一思想引人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中,在空间分隔的处理手法中表现出静态与动态的流动并将朴素的自然元素加以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去,将山水文化和谐生态的概念表现其中。通过重新设计陈设在空间中的运用,将室内空间贯穿成一个有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设计形式,以简单物象的装饰来衬托出空间“山水”的流动性和割断性,以山水相容的和谐基调来选择材料肌理等的设计搭配手法,以表现室内空间形态多元素的有序排列组合来构成空间统一。同时山水文化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回归朴素自然的室内空间意境表达的一种完美空间再创造。当然,在这样的设计表现中,仅仅传承是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思考现代社会发展与传统山水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无论用何种形式进行设计,都需要空间存在的主体——人来做最后的评判。从根本来说,首先满足实用功能需求是最重要的。实用功能也是指室内环境的最基本使用机能,如室内环境舒适、安全、方便、经济、卫生等使用效能,是人们对建筑空间第一位的基本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与使用效能。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建筑空间的设计已经都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对实用功能的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物质发展阶段的正常体现。在人们对室内环境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多地在要求空间的精神层面的设计理念,关注人的需要和环境营造已成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人与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各方面的交流。从侧面看来,人的因素对于设计的发展是相当大推动力。 在现代生态、环保、自然、以及营造和谐的设计主题下,人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都市的喧闹嘈杂已经让人感到疲倦,人们更渴望自然的回归。希望自然生态的存在来减少钢筋混凝土在视觉感观中的充斥。在室内空间中,不再纯粹地表达现代,而是需要文化的内涵寓于其中,让人在这样的空间氛围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我们可以发现,在室内设计中恰当运用空间分隔、色彩设计、设计照明和材质选择,是对人的心理和感官变化的重要因素的关怀。而这些元素的物象外在,正是一种文化的内涵表现,让空间不再是简单的体块,而是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生态的存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绪,满足心理在精神层面的需要,调节人的情绪。 当今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人对于设计的发展是起决定因素的。人是社会化的、地域化的和民族化的。不同民族、社会、地域、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社会主体是完全不同的。在设计中,不仅考虑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设计创新,同样要考虑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底蕴,只有真正了解并实现运用传统意味的思想文化与现代设计中的人文化设计产物才是真正有其旺盛生命力的设计,在现代社会,营造和谐生活空间的基调下,更应该融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而在空间中最直接的感受引山水文化意象表现的感观体验就是以下三个方面:空间形态、装饰风格、装饰手法。空间的形态是从内在的精神、品桁上表达文化意义,在空间形态设计中运用“情景交融”的空间环境,将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有机地设计贯通,在具备完善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将生态绿色元素加入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美观。空间装饰风格也应该以符号化的语言表达其内涵和追求,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体现传统人文表现的传统装饰来点缀空间,提升文化内涵。空间装饰手法的运用也应该考虑到人和空间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感,在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相应结合中国传统石材、木材甚至竹材等生态材料和传统文化的朴素色彩体系,赋予空间的文化韵味,共同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空间。 三、结 语 设计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创造生活。本文所研究的方向是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现,最终所要表达的不单是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加以运用并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勇于创新,更是希望通过对山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文化指导作用,以及山水文化在今后室内设计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把自然生态,创造和谐生态的设计理念通过外在物象表现的形式运用于内空间设计中,贯通内外空间的联系,将空间、人、文化三者有机地相互结合交融,将景观融于室内,通过运用简化的设计符号来表达意境美,真正达到寓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论室内设计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摘要:论文总结了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对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关键词: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自然约束力,室内设计同样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批判性继承,将有助于地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品位,为设计工作者打开灵感之门。 一、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质文化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庇护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是制约建筑设计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间区位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着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各地区民居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顶坡度较大,以达到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资源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质、水质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营建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受到该历史时期的技术状况、经济基础等的影响。建筑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商业现象,它不但受文化发展规律的支配,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对于物质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类创造的有形环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无形环境,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关系、等级制度、民俗民风等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满足人类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载着调节、转换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生育制度、社会习俗、生存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级制度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形式,其屋顶样、色彩装饰、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体组合等,几乎所有的细则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让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载体。再次,民俗民风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标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风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识文化 我国的传统民居不仅传承着先民改造自然、争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质文化,展示着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化,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意识文化。传统民居通过对居住地地址的反复推敲,外形的精心设计,结构技术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伦理之美、生态之美,一座建筑才产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深意蕴。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激发人们窥探其内部深层结构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诗意和画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的视野中,让人顿感建筑的愉悦。其次,尽管美的感受总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产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转义上被运用于道德。再次,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眷恋于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这是人类作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归,是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及与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始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逐渐萌生出一种生态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比较 (一)传统地域主义: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固有设计模式”正遭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面对该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对异域风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容易导致在设计中产生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表面装饰,高档材料的堆砌,传统建筑残垣断壁的复制,传统建筑屋顶或构件的大小简化等肤浅历史文化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脱离空间去看某些装饰元素,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称其为地域文化博物馆。这种现象源于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坚守风格不放,对民族文化采取了狭隘的保护主义,也造成了落后于时代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被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时,那些所谓的华丽装饰无疑费时、费工又费钱,是浪费资源的浩大工程,其结果除了在短时间内造成震撼和轰动外,很容易被复制而失去特色,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于是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高潮中,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对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确认识,而不自觉、自尊、自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有可能被冲淡、遗忘。因此,室内设计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适、使用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与时俱进,也更加注重营造空间精神功能。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过程中重新整合形成与时代相统一的审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范围广,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格局、装饰符号、装饰材料、家具、灯具、软装饰品,到自然界的声、光、电、水,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等,都可能成为营造室内空间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三、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辩证继承的原则。地域文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文化体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形式相对稳定后才能形成传统。对待地域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继承。在室内设计中,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思想鼓励建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意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手段,是对原有物种的改善和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和体现地域特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辩证的继承才有价值。 三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人类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要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原则处理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适宜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室内设计 在古代建筑中,室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态,才有室内室外之分,离开了建筑和环境谈室内是空洞无意义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响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灵感源于本土的设计思维,是指其设计原型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处于起源状态下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新的创作。二是依山就势的主动姿态。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阐释。现代设计不能简单复制传统,只能在精神层面上去体现。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四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态性。对于乡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显而易见;大城市则采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滨水景观设置、室内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与自然界的融合。 (三)适宜于地域人文环境的室内设计 一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人是符号的载体,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内涵与价值的活动过程。当代室内设计要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借助符号的经验去解读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形体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注重运用熟悉的图像、故事情节、器物等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以此表达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处理。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颜色的物象、意象解释会有微妙或是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许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丽淡丽的格调,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立柱装修,整体色彩淡雅、和谐。色彩设计讲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三是装饰和构造的现代演绎。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现过两个极端: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气质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驾驭功能;另一种是建筑要彻底摒弃装饰,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而事实上,历史证明了功能美与形式美是不可对立而论的。 四是空间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传统绘画中常采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法来表现时空意境。中国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散落在田间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怡情的自然美,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地域文化的现代继承讲求创新,拒绝主张拿来主义。要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更新,如将地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别于当地材料的普遍用法,这就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将材料注入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室内装饰设计提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浅谈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体现 摘要: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文化支撑,结夸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创造出更好的“空间——人——文化”之间的有机环境,以构建出和谐生态的建筑内空间环境,让空间主体——人在有机的、生态的、健康的空间中享受美好生活。 关键词:山水文化 室内设计 和谐 山水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类自孕育之始便与山水相互依存。人的生存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从而积累形成丰富的文化本质就是山水文化体系的雏形。 “中国山水文化”最早可以被认识为是在自然界形成的山山水水的客观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由原来那种对自然敬慑、崇拜的心理,逐渐演变成为愉悦、清静的心境所取代,开始以审美的态度欣赏山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同时在游历山水的活动中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并发现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而促成了山水艺术的形成。在现代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认为山水文化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存在折射出的表现和谐朴素人文现象总和的文化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己经使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园林建筑从其他艺术品类中独立显现出来。 一、山水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探讨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艺术形象。例如:在形式语言中有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文体,有以线条色彩为表现形式的山水画,还有以实体具象表现的同林建筑艺术形式。 首先,以山水诗为载体的山水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为了借眼前之景来传达一种哲理,一种活跃的生命现象,一种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欢悦。这也是山水文化最初的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另一种较直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绘画。艺术家通过笔的线条性、墨的色彩功能勾勒出山水线条和色彩表现山水形象的神韵。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借景抒情的人文境界,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让人从中获得某种精神升华,使人通过画面意境的观想,感受到一种画外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建筑园林设计中,山水文化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古代,中国人对建筑和同林没有那么明确的空间界定划分。在室内布局中主要通过墙体的分隔和不同家具的陈设来区别不同空间的特点。在形式上也都较朴素,更多地考虑是室内风水中的家具方位摆设和家具形式上的变化。这并不是古人对内部空间刻意地轻视,而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因为端的围合而孤立地看待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问。而是始终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传统四合院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人们在劳作、休闲之时都能时刻与自然相联系,独特的设计形式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也主要倾向于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青砖灰瓦,素白灰黑的界面主色都是山水文化青绿色彩的外在表现形式。民居中常用家具也以藤木为主要自然材料。装饰手法也主要以石雕、砖雕和不设色的术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纹理。这都能说明了一个问题:山水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山文化和水文化的客观表现,而是理性的表现为文化体系出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也是人们在游览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后,总还觉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的真正原因。 当今设计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文化的内在支持。山水文化作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本土化意义的传统文化,作为曾经在传统艺术与设计领域中都起到重要文化支撑作用的思想理念,应当更好地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传承。 二、室内设计中的山水文化与空间主体的关系 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由于对室内设计重视较早,发展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周期,有着独立的设计定义。其主要意义是指建筑内空间设计体系。由于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建筑以空间为主要形式,不是单纯的外部形态展现。简言之,室内设计就是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是一门空间艺术。在现代设计表现中,室内室外已经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更明确地是对人生活、工作的内环境营造。面对现代设计发展的需要,现代室内设计与建筑、景观正在日趋成为一个统一体。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化要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标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厌倦了都市嘈杂的包围,重新渴望获得自然的享受,因此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室内和室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通透、流动的宽敞空间,室内设计和建筑外空间设计的界限和概念越来越模糊,并走向融合。但其意义都是为了让自然更接近人们的生活,营造舒适的人居空间氛围,表现现代化生活文化理念。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要突出其特有的设计风格必须要在深刻理解所要表达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设计,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传统文化于设计,在设计思考中得到传承与创新。设计的精髓内在不是形式的单纯外表,而是文化的精神内涵。当代设计趋势中回归自然,提倡和谐生态空间的理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而言,正是符合设计潮流主题的文化内在表现形式。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中国山水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通过对山水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将山水文化中的山水相互依托,相互贯穿的和谐统一思想引人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中,在空间分隔的处理手法中表现出静态与动态的流动并将朴素的自然元素加以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去,将山水文化和谐生态的概念表现其中。通过重新设计陈设在空间中的运用,将室内空间贯穿成一个有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设计形式,以简单物象的装饰来衬托出空间“山水”的流动性和割断性,以山水相容的和谐基调来选择材料肌理等的设计搭配手法,以表现室内空间形态多元素的有序排列组合来构成空间统一。同时山水文化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回归朴素自然的室内空间意境表达的一种完美空间再创造。当然,在这样的设计表现中,仅仅传承是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思考现代社会发展与传统山水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无论用何种形式进行设计,都需要空间存在的主体——人来做最后的评判。从根本来说,首先满足实用功能需求是最重要的。实用功能也是指室内环境的最基本使用机能,如室内环境舒适、安全、方便、经济、卫生等使用效能,是人们对建筑空间第一位的基本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与使用效能。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建筑空间的设计已经都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对实用功能的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物质发展阶段的正常体现。在人们对室内环境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多地在要求空间的精神层面的设计理念,关注人的需要和环境营造已成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人与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各方面的交流。从侧面看来,人的因素对于设计的发展是相当大推动力。 在现代生态、环保、自然、以及营造和谐的设计主题下,人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都市的喧闹嘈杂已经让人感到疲倦,人们更渴望自然的回归。希望自然生态的存在来减少钢筋混凝土在视觉感观中的充斥。在室内空间中,不再纯粹地表达现代,而是需要文化的内涵寓于其中,让人在这样的空间氛围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我们可以发现,在室内设计中恰当运用空间分隔、色彩设计、设计照明和材质选择,是对人的心理和感官变化的重要因素的关怀。而这些元素的物象外在,正是一种文化的内涵表现,让空间不再是简单的体块,而是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生态的存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绪,满足心理在精神层面的需要,调节人的情绪。 当今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人对于设计的发展是起决定因素的。人是社会化的、地域化的和民族化的。不同民族、社会、地域、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社会主体是完全不同的。在设计中,不仅考虑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设计创新,同样要考虑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底蕴,只有真正了解并实现运用传统意味的思想文化与现代设计中的人文化设计产物才是真正有其旺盛生命力的设计,在现代社会,营造和谐生活空间的基调下,更应该融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而在空间中最直接的感受引山水文化意象表现的感观体验就是以下三个方面:空间形态、装饰风格、装饰手法。空间的形态是从内在的精神、品桁上表达文化意义,在空间形态设计中运用“情景交融”的空间环境,将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有机地设计贯通,在具备完善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将生态绿色元素加入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美观。空间装饰风格也应该以符号化的语言表达其内涵和追求,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体现传统人文表现的传统装饰来点缀空间,提升文化内涵。空间装饰手法的运用也应该考虑到人和空间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感,在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相应结合中国传统石材、木材甚至竹材等生态材料和传统文化的朴素色彩体系,赋予空间的文化韵味,共同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空间。 三、结 语 设计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创造生活。本文所研究的方向是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现,最终所要表达的不单是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加以运用并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勇于创新,更是希望通过对山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文化指导作用,以及山水文化在今后室内设计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把自然生态,创造和谐生态的设计理念通过外在物象表现的形式运用于内空间设计中,贯通内外空间的联系,将空间、人、文化三者有机地相互结合交融,将景观融于室内,通过运用简化的设计符号来表达意境美,真正达到寓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 影响 论文摘 要:中国拥有着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对现代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状况的研究,从中看到传统文化对其的深刻作用和影响,加强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强调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支撑和源泉作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和辉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影响力是超乎想象的。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作用更是处处可见。作为室内设计师们,总想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推陈出新,打破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搞前卫设计。但实际情况都是无论设计者的作品多么的新颖别致,都还是能够在传统文化中得到解释,始终具有传统文化的种种特性。 因为现代室内设计起源于西方的原因,中国现今的室内设计总是偏向于西方化,当然中式(明清为主)设计除外。但很多中国室内设计师渐渐意识到,中国人出于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不能真正体会其设计内涵和寓意,一味的模仿和照搬西方,只会使作品失去其民族性,变得不伦不类。所以要想创造中国室内设计的辉煌,必须要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就是从古到今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今天创造的文化,到了一定的时间后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在各个方面始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件室内设计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外形(表面特征)、意念、神韵。 一、传统文化在外形设计中的体现 外形设计对传统文化方面的体现绝不是生搬照超,而是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流行时尚元素加以改造和创新,以现代人的审美来决定设计风格,或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来体现民族特性来表现设计者的构想 比如说现在室内设计当中经常用到的瓷砖,我们经常看到一组组瓷砖拼合而成的造型,传达出某种意境,或者一组组被故意打碎的瓷砖碎片做成的电视背景墙,又或者是餐厅走廊墙壁及地面随意贴上一两片,形成装饰感极强的壁画和地面绘制效果。但是在这些设计中,都无一例外的显示出传统文化的因素,首先,瓷砖本身渗透着中国千百年来的陶瓷文化,其中饱含传统艺术的底蕴和功力,陶瓷文化贯穿着千年的文明史,也传达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情绪。而设计师并没有死板地去照搬古代陶的图象纹样,而是采用了极具现代感的几何图案还有现代的编排形式,无形中将传统的“陶艺”溶入到了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来。 著名的人民大会堂澳门厅由王炜钰设计,他将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莲池美玉,亭台园榭,翠竹杨柳,奇山怪石,传统形式的藻井式天花,统统巧妙的安放在现代化的室内,它既有中国古代园林中南方的秀丽、俊美,又有北方园林的庄重、华贵。设计中大量运用了传统元素,并且将其巧妙地应用在现代的室内设计当中,堪称古今结合的典范。又比如现在涌现出的众多仿明清室内设计风格的茶楼和餐厅,以及遍及北京城的各种古玩店等等。 这些说明传统文化中的外形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现代室内设计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传统文化赋予现代室内设计更深的内涵,使其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气息。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意念的影响 现代室内设计讲究以人为本,敬重自然的力量,并且在整体的布局和空间分割上强调“气”的流通,通畅,经验丰富的设计者还会把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应用其中,并且风水理论已经开始在西方建筑和设计中得到重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给与现代室内设计包括其他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影响。 中国现代室内设计在空间分割上任然沿用着古人留下的方式方法,比如屏风、博古架、衣帽架、飞罩、鱼缸、帷幕等极有传统特色的分割器具还是被大量应用。人与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在室内设计中从未被忽略,也在无形中印证了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 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室内设计所应遵循的又一准则,现代室内设计在材料的选用上恪守可以重复利用,能够降解,以及污染小等有益于环境的原则,提倡利用自然无污染清洁材料,比如阳光、风、地热等。 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迅速,装饰材料,设备设施,家具家电的更新换代很快,设计者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合理设计空间,坚持环保材料至上,始终把握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即要求室内设计者既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面,又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这些现代设计的理念无不是从传统文化而来。早在三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由道所生,所以世上的一切万物必?遵循道的?律,否?t就会遭到惩罚。而佛家创立的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学说,也就是教育人们要遵循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自然规律。所以人必?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与当今的室内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从中看出现代室内设计受其影响多么深远! 三、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由繁入简”的启示 设计学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学科范畴,包括装潢设计,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等。设计学中有一句话叫做“添一笔容易,减一笔难”,其中的含义是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设计也包括绘画书法,都秉承“从简不从繁”的创作准则。崇尚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或者设计元素,来表达最丰富最精彩的意境,就像是服装设计并不是以服饰上的装饰物的多少来判断优劣; 平面海报的成功与否也不会由线条、图形或者色彩的数量来决定;同样室内设计讲究空间分割合理,空气流通顺畅,反对过多堆砌,过分装修。 “从简不从繁”的创作准则绝不是对细节表现的完全抛弃,相反它是对细节的高度概括和统一,甚至达到了“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的地步,对细节的要求惊人地苛刻。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此处无声胜有声”以及“惜字如金”,早在几千年前《道德经》中就有说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见“由繁入简”受到了中国传统老话“冗繁削尽留空瘦”的影响。 社会在不断进步,文化科技更是发展迅速,室内设计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于其中,无论室内设计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将永远相伴,也必将发挥其强大支撑和源泉作用,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原动力。我相信,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会始终存在,并且发挥更大作用。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浅论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形式的借鉴 意蕴的延伸 神韵的传承 论文摘要: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中“形”和“意”的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的越来越便捷。从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的艺术设计界出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在中国的设计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蔓延态势。室内设计也无从例外的学习西方现代设计风格,而在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我们自己的设计思想。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作品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使得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文化由选择性的“扬弃”变成了一种完全式的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正视先民为我们存留的不可再生的、博大的传统文化宝库。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室内设计在心理上、情感上、造型上、寓意上、风格特征上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这样在世界室内设计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的结构方法和材料为代价,这样有益于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现代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 一、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 我国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精华。在世世代代的交替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艺术开创自己的道路,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事业。 中国先民在对自然万物有灵的思想影响下,对自然的关注积累为崇敬、依恋等情结。反映在室内设计中是注重室内外环境及空间的关联。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讲究“隔断”并且这种隔断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间切断,而是一个过度,一个提醒,一个指示,常常有“隔而不断”,还有很强的装饰性。先民们还崇尚“宛自天成”的自然化境界,倾向或推崇素雅、朴实、自然。室内常用木雕、砖雕、石材竹子等自然材料进行装饰,摆放木制家具、藤制家具、竹制家具等自然环保家具,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文理。有的还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所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流行实墙与虚墙的结合使用,这都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设计灵感,融入了现代的装饰形式之中。使现代的室内设计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中国先民在审美上表现为含蓄性、完整性。在室内的空间划分上表现为虚虚实实,分分合台,既隔又通。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就是对内开敞,对外封闭,各厅、堂、廊、室等都是既隔又通。再就是在空间形式上大多完整无缺,空间划分起程转合,有制有序,既完整又含蓄。 中国先民在人文意识上由于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集中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重道德、注入伦和敦教化。室内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地方,其设计与装修必然受到这些意识的影响,在装饰内容和载体上也大都有一定的警世和教化意义:首先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强调布局的严整性,按照人的等级辈分男女关系划分室间范围,结构形式,斗拱形式色彩选用等方面:再就是室内的装饰上如壁挂、雕刻、楹联、匾额、钟鼎、铜镜、屏风、文房四宝以及小的装饰品等,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教化、警世、自勉、烘托和点题等作用。 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导入现代室内设计之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进行现代室内设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以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设计吸收其有益的设计形式改变其中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部分。在布局上打破其中规中矩的对称形式,在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色彩上在以前的朴素稳重的色彩基础上增加高纯度的色彩形成对比给居室活泼的生气:材质上在自然材料的基础之上增加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材料。如使用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材料与自然材料形成对比,既丰富了室内装饰的材料有在现代中不失中国传统的风格特色。 现代的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形式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符合现代室内设计所表达的主题,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使现代室内设计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和民族性。借以传统的形式传达出鲜明的文化意义和现代审美特征。 二、对传统文化意蕴的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推进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意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根源。将其深厚的文化意蕴运用在室内的装饰装修中,体现了传统中含蓄的内在气质。用图形符号这种外在的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意义,是一种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表达着先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对“意”的执着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大都喜欢采用吉祥寓意的装饰手法,利用字与字之间的谐音,暗示着吉祥的含义。如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一双中国结编制的鞋子,用“壁”与“避”谐音,“鞋”与“邪”谐音就可意寓为辟邪。运用“蝠”与“福”谐音可寓意为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意为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意为年年有余等装饰手法。还多用“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隐喻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性。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耐寒寓意人应不怕强暴、不怕困难。借石榴的多子象征“多子多孙”,因鸳鸯成双成对出现而象征“夫妻恩爱”用松鹤象征长寿等等。如山西常家庄园内的太极八卦照壁的两侧分布的插屏形状的四时影壁,是以花、草、鸟、虫、树、云、月等构成的四幅代表四季的写意工笔画。画心内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每一幅都有吉祥含义。如“春景图”的牡丹配寿石,寓意富贵长寿;“夏景图”上则雕刻了莲花、白鹭和菖蒲图案,取谐音“一路连科”、仕途通达之意:“秋景图”上的猫和蝴蝶,取谐音“耄耋”之意,寓意益寿延年:“冬景图”为松梅图,与杏园内两侧小院“松师”“、梅友”意境相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装饰中“有图皆有意,有意必吉祥”。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房间数量大都是以奇数划分的中国人素有崇尚奇数的习俗,并以九最为尊贵,在建筑分间时或踏步时常用九或九的倍数。九间北房是豪门大户,在房前的山坡上建成九十九个台阶寓意为九九通天。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环境,同时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我们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时应全盘考虑,注意它们之间的作用及协调关系,使室内具有一定的秩序感和节奏感,这是体现室内设计文化内涵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意”是人类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事物心存向往。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寓意同样适用现代的室内设计,延伸其意蕴同样可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把这些含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形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就会使我们的现代室内设计少了一些俗气,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有不少的家具造型,空间划分,室内装饰品,室内纺织品图案等等,或是在总体风格上或是在局部表达上或在某个单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意蕴,并进行了延伸赋予了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三、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 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装饰性的同时还往往具有生活上或民俗上的使用价值或目的。如陈家祠的房子,长、宽、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恰倒好处的实现了冬暖夏凉,包括厅堂、卧房、书房三个主要区域在功能上均存在宜人之处。是按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演发的阴阳平衡、气场圆通的理念建造的。再如安徽宏村房屋空间的划分:“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采光和通风全靠天井,设天井也有图财不外流之意。晴天时太阳自天井泻八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从天井倾泻而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又称为‘四水归堂’。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从而赢得了富甲一方的徽商。”等等此类房屋在中国举之无穷无尽,这些建筑在空间上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能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世界范围内的所倡导的主题。也是体现中国劳动人民特有的魅力神韵。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由形式上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内涵层面的时候,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就代表了中华人民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些是可以直接应用:而有的则进行有理有节选择。这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两个方面。现代室内设计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扩融了现代设计语言,丰富了文化内涵。包含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特性正适时的靠向主流,将会建立起新的现代室内设计,我们将以新的积极的姿态应对外来文化在精神上的漫无边际的倾销。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这些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形”和“意”的深化。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使之现代化的提升。要设计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就应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到精神领域去探寻。在充分认识现代西方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深入领悟其艺术神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设计出符合中国现代人的审美特色的室内设计作品。 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现代中国人已经开始认同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构建只能赋予特定的民族形式,这已被发达国家的现代艺术设计所证明了的,必然的一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在中外文化交融与冲突中更显示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作为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就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完美的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式设计,就要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借鉴,对其意蕴进行延伸,对其神韵进行传承。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哲对人居生活环境的思考与探索延续至今。其中蕴涵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等对室内设计影响深远。现代家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再创造,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与审美思想来指导现代家居室内设计并进行运用,优化建筑信息,使之和谐共生,从而整体、有效地营造一种理想的家居生活艺术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 艺术 一 解析传统文化 “传统”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传统是已经形成的遗产或文化;也有人说传统是具有民族生活情感的,在民众中不断流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本文认为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的、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 什么叫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如中国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所刻画的动物形态栩栩如生,如鱼纹、鸟纹和蛙纹等,至今在室内设计中仍起着装饰的点睛作用。又如古埃及文化距今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并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它所建筑的金字塔,至今还令世人叹为观止。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室内设计上都喜欢遵循具有文化传统的建筑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与心理行为的取向,其宗旨是周密考察了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如中国古代园林布局,无论是北方园林的宏伟、大气,还是江南园林的玲珑、典雅、都强调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思想,即“天人合一”。常运用曲折萦回、欲扬先抑、意犹未尽等手法,达到人工园林与环境的惊人吻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我国四大名园,即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都是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2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的艺术表现 室内设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传统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文化的意义,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室内装饰成为传统艺术隐喻、象征和表达心愿、信仰及审美意趣的主要手段。如我国主要图腾物“龙”和“凤”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装饰元素,具有人格精神,和人共融,为人所用。“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骨干脉络,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至今我们还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凤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并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象征了美好与和平,预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生动地表现龙凤多姿多彩的艺术风韵,龙凤组合的题材有很多,比如龙飞凤舞、游龙戏凤等。龙凤题材一直在民间室内装饰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及力量的象征。 二 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它将功能实用性和审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特殊艺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是通过调整空间的尺寸和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隔,强调空间的性质,解决空间的对比和统一等的精心设计,赋予空间更具人性化及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使用不到顶的墙、家具等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还可以使用栏杆、玻璃、悬垂物等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造成空间界面模糊的感觉,使空间更开放。 2 整体装饰效果 整体装饰效果包括室内墙面、地面、屋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构造的设计,是室内空间从造型、色彩、工艺到风格的综合体现。如可利用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等通过对地面的高差处理,可实现转换空间、界定功能,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色彩处理既要符合功能性又要能获得审美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象征与寓意。如为了打破单调的六面体空间,可以采用超级平面美术方法不依天花、墙面、地面的界面限定,自由地突出其抽象的彩色构图,模糊了空间原有的构图形式,从而扩展了空间形式,创造空间意境。 3 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包括家具、橱具、电器、灯具、工艺陈设品、装饰品以及花卉植物等的选择与配置。他们之间的合理搭配对于形成室内环境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工艺品、雕塑、字画、纪念品等的点缀是室内设计中必需的内容,可以起到赏人悦目的作用。 另外,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材料也随之快速更新,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设计在强调人类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注重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以此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愉悦。 三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同感受的改变,这要求室内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寓意并没有改变,它们仍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富贵吉祥的向往。因此,用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并将其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使设计在满足实际功能和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即天人原本一体,物我自然两宜,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对自然加以改造,要求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使营造的室内空间在本质上与室外空间环境、自然环境能和谐共生。在现代家居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观念上将室内空间看成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区环境、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等一系列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 在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自然一致中,把古建筑中优秀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住宅巧加运用,更能体现人本身的内涵。如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引入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其融为一体,做到室内空间室外化,让阳光温暖着室内与室外的人们,让人充分感受到外面的美妙景色,再利用光影创造出明亮、宜人、愉快的视觉效果。 对于开放性的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的交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在室内与室外所体验到的感觉,从而使空间里的内墙与空间的分隔带有音乐的优美旋律。比如套间住宅的阳台,别墅的赏花露台,以及住宅内部的某些能做成通透的隔墙,通常用透明的玻璃进行隔断,这样的设计简洁而无假饰,室内与室外、空间与空间互为借景,形成视觉上的空间的连续与扩充。 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人们对空间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人们进门一刻的脚步移动,如由客厅走到卧室,或由卧室走到书房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成功的空间设计是要让人们随着视点的转移体会到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艺术品位。传统建筑空间中弯曲流畅的线条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流动感,空间分隔上的隔断、花罩、窗、门让人对于传统空间有无限遐想与希望。因此,现代设计师可以根据传统设计,针对室内空间大小,利用色彩、明暗线条设计出感官上的空间延伸效果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环境交织相融的效果。 对于封闭性的空间,要尽量利用窗户营造室内空间的某种氛围,使人们通过空间氛围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性格差异、不同的教育背景等。古代窗户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都取法天然,如梅窗、扇形窗、尺幅窗,等等,而现代的平窗、凸窗、斜窗等虽然在取材用料方面与古代已截然不同,但用意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与自然对话。因此,现代设计师要借鉴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窗户把室外的景色纳入室内。 2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 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具上的印记很深,传统家具民族性特征极强,尤其是明式家具的艺术造诣和文人气质在世界家具史上别具匠心,至今无法超越。我们在书房放置一组典型明清风格家具,往往会因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唤起历史情感的回归以及陈年的记忆。 雕刻、匾额、书画、挂屏、文房四宝等陈设都是中国传统人文意识的载体,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激励、自勉和警世等作用,有效地围成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空间。 另外,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装饰纹样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几何纹样有水波纹、回纹、冰裂纹、万字纹等,它们在窗花、屏风、隔扇的传统装饰点依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使用,并且还用在了电视背景墙、天花、铺地等装饰的造型中。现代设计师打破了狭窄的传统文化概念,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华,配合新的造型和新空间对传统纹样大胆创新使用,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借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了新的生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电气制造论文:浅谈高压电气开关制造企业的发展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电力钢性需求的增加,高压电气开关生产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随着新一轮的基建和农电升级,必然为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市场大浪陶沙式运作中,市场推动了高压电气开关制造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内将出现少数几家类似于西门子、abb的国际型企业,这是高压电气开关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制造企业生产逐步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多元化转化为产业化,产业最终转变成国际化。 关键词:高压电气开关;发展;国际化 根据国家电网数据显示“十一五”电网建设投资15000亿元,比“十五”增长84.62%,输配电相关制造业受益颇深。 “十一五”期间,220 kv及以上级别变电容量新增9.9亿k·va,“十五”期间此电压等级变电容量增加4.4亿k·va,此电压等级变电容量“十一五”比“十五”增长139.1%。电网投资中输变电领域设备投资增长139.1%明显高于电网基建投资增长84.6%,输变电领域是未来输配电行业投资重点。在输配电行业中,高压电气开关订单占据大头。2010年我国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容量达到18.4亿kva,2005年此数据仅为8.5亿kv·a。从具体年度发展情况上看,2006年全国新增变电容量1.5亿kv·a,2007~2010年完成8.6亿kv·a,年均完成2.3亿kv·a,未来五年220 kv及以上变电容量将远高于2006年完成的1.5亿kv·a水平,随着输变电行业发展,中国的电力设备制造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 高压电器开关制造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输变电领域中电压等级越高增长率越快,而高电压等级增长速度与低电压等级增长速度差距有变大趋势,输变电行业公司生产的产品电压等级差异明显。在产品分布的结构方面,高端产品的发展速度高于低端产品增长速度不仅表现在电压等级上面,且表现在同一个电压等级产品中高端设备的占比。国家用于投资电力基础的资金不断加大,电压线路等级从35 kv跨越至1100kv,经济发展对电力设备需求一次次增大,尤其是在国内gdp高速增长下,输变电项目不断的追加投资。2010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农网改造升级工作会议明确,要通过3年左右时间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总体投资规模2 200亿元左右,约三分之二将转化为对电力设备的订货。这也刺激了无数厂家在朝着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涌入。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2010年1月21日,浙江正泰电器挂牌上市;1月28日,西安西电集团上市。此外还有4月8日开始网申的金利华电、南都电源等多家涉电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使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实力再次增强,国内企业与国际制造商同台竞技的时代越来越近。随之而来的是不断的新资本涌入电力制造行业,这种开放式无节制的涌入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竞争,但是更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资金、技术多方面的配置不合理化。然而,我国的电力技术发展程度还比较落后,电力的市场化应用程度尽管很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导致电力技术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普遍化。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各个地区发展差异极大,致使各种阻碍电力技术普遍开展的技术还没能研制出来,这样就使得全国各地区的人均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人均享受的服务不足,导致全国发展不平衡。电力技术的差异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例子。 2 案例简析 目前国内输变电企业非常之多,变压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等厂家众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龙头的企业,也有着后起之秀。随着国内外广阔市场竞争不断地恶化加剧,价格战一次次开起,但国内缺乏像abb、西门子这样顶尖的企业,每次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批量标中,总会有大部分订单落入合资企业高价口袋中,反思下,为什么订单不能给中国的企业。重要的是在关键领域,我们输配电产品还存在着技术差距,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自顾自身的效益,反复恶性价格竞争,最终受害的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和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 2.1 案例一 电力系统一种电力设备110 kv gis(gas insulated substation)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也称sf6全封闭组合电器。110kv gis是110 kv变电系统中的开关设备的心脏。gis设备自20世纪 7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已广泛运行于各地。gis不仅在高压、超高压领域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特高压领域也被使用。与常规敞开式变电站相比,gis的优势之处在于结构紧凑、单位土建成本小、三工位开关的可靠性高、各元器件配置灵活、现场整体安装方便安全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检修维修工作量很小,主要部件的维修间隔不小于25年。最初国内就4个厂家在生产这样设备,即西高、平高、沈高、北高。但随着市场的扩大,一些民营企业看到了利润,不断涌进市场,2010年数据显示国内至少40个厂家在生产,但实际国内只有6个厂家(平高、西高、泰高、沈高、北高、合资公司)产量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生产厂家增多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市场需求的速度,随即而来的是价格战争,各个厂家不断扩大投资上gis生产项目,甚至有的厂家在上500 kv gis生产线,利润下是无序竞争。忙于上生产线的同时各个厂家忽视了技术的高层次发展,当国内厂家恶性竞争的同时,abb、西门子这样的跨国企业此时只做了一件事情,不断的科技化集约化,惰性气体绝缘,光电控制系统,正在颠覆传统的sf6绝缘,使gis不断的增加科技含量,当国内厂家掉头发现的时候,技术应用上已经又落后了数年。毫无疑问当企业技术落后的时候,用户的资金肯定会选择有性价比高的厂家。 gis生产厂家众多只是电力制造企业中发展的冰山一角,我国电力设备进出门槛需要提高,低门槛任意厂家都可以进来,犹如河里有鱼打一网,无鱼晒网,而不是把资金投入修建水库,搞大型规模化的渔业。国内电力生产厂家过多看中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的发展。一个良好的电力开关制造企业需要时多元化的支持,不仅要提高gis、断路器、隔离开关有所发展,有较高话语权,而且在低电压行业也要有勃勃生机。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有35kv以上电压生产能力,更应有35 kv及其以下的配套生产能力,因为辽阔的中国2/5电力市场一半在城市,2/5电力市场在乡镇。 目前的电力制造企业比较混乱,竞争无序,以至于达到了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地步。企业最大化地追逐经济利益,盲目上项目。在短期内,恶性的竞争导致电力制造企业的效益极其低下,资源严重浪费和无序建设。在长期内,由于电力制造企业缺少规划和战略布局,致使大量的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目标和核心产品。这样就会导致大量的企业产品没有市场销售渠道,资源浪费严重,效益较低。因此,只有紧跟国家农电升级的步伐,才能促进国家农电设备的改造升级,在国家农电产品饱和的时候,才能适销对路,不至于没有营销渠道而导致电力产品资源浪费。只有建立强大的完善的海外营销体系,多条腿走路,才能更快更稳的发展。 2.2 案例二 平高集团始终以高压开关设备为核心,不断强化各种高压开关设备技术含量,平高除gis领域拔得头筹外,在低压农电领域的开拓有很多值得关注地方,其35 kv断路器占有率达到35.9%,农网智能开关设备在不断开发,城网10 kv柱上断路器,开关柜,负荷开关一直紧跟市场,时刻准备国家农网升级改造,但弊端平高没有变压器,交钥匙工程时候不容易协调统一,需外协采购,且变压器在合同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此外中压35 kv真空断路器由于其优良的灭弧性能和少维护、免维护的特点,尤其是小型化、低重燃的真空灭弧室的应用,在户外配电断路器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柜内断路器品牌,平高品牌有高度的市场认知,平高需要完善化专业中压电气生产基地,断路器是核心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不断完善改进,未来配网,农网中的需求量会大量激增,只有赶上这般列车,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低压无功补偿迅速转化进入市场,降低产品成本,配电系统产品引进成熟产品不断更新技术改进,紧跟市场的动态调整,实行产业化经营。 随着市场对高压开关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对高压开关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许多研究、国内企业设计和生产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另外,基础理论、材料技术、生产工艺、加工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高压开关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逐步要求必须有一个产业化的企业。以平高为例,新平高在规划新的基地,配套电力试验研究所,平高有着良好的设备基础,市场品牌认知,基层技术人员水平扎实,但也有着困难,产业需要配套化,多元化,市场需要什么我们有什么,这是最大的难题。一个 造基地必须有很强的龙头产品和全面化产品。 纵观国内几个大的电力制造厂家所在地,其中平顶山是个新型能源基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周边配套厂商众多,地方经济富有很强的活力,统一协作能力较强。如果国家产业部门牵头,组建大的中国电气产业基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目前只是靠平高自己发展,成长成能跟abb、西门子抗衡的企业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3 结 语 为了适应今后电力发展的需要,高压开关设备的发展必须更快,向着国际化的产品靠近。龙头型的企业还需加大研制开发力度,以求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高压开关和低压领域的发展情况,在设计中如有可能应尽量采用国内先进的高压开关设备。展现未来,高压开关设备将向超导、无触点方向发展,届时电力系统将不是现在的概念和模式。相信我国的龙头制造业会早日在国际舞台上同跨国集团一争上下。 电气制造论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的运用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各个领域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是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助力器。采取电气自动化技术大大的减少了机械制造的生产时间,并且节约了人力资源,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控制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的有效运用为研究课题,系统的进行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企业;有效运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当中所占领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一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缩短了机械加工制造的时间;另一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弥补人工制造的一些不足之处,在提高品质的同时还能减少材料资源浪费。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的有效应用及特点 1.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的有效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的应用当中,对钣金产品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钣金加工是生产电气产品的一个关键环节。钣金加工的对象通常是厚度上较为轻薄的金属板材,它是通过切割、冲裁、弯压等步骤加工完成的。并且在当今钣金加工的过程当中,需要一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配合。通过编程语言将电气自动化和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能够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生产线。此外,因为其成本费用比较低廉,所以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购买使用[1]。 1.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当中的应用特点 因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一些生产设备工序比较复杂,所以在其用电设备上分别装置了配电室和电动机的控制中心。但是其处理的信息数据的工程量比较的浩大,再加上电气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工序的复杂性,导致其维修工作难以进行并且维修难度较大。然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点是传统手工技术无法具备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低频率供电可以维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转,并且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后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工作状态,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操作,提升了机械制造企业的工作效率。再者,因为机械设备都是依靠电力支持进行机械制造工作,所以机械制造企业的用电量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若出现电压失稳的情况,除了不能正常进行机械制造工作外,还会导致电气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损坏,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损失。通过以上情况来看,电气设备需要一定的保护系统,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运转[2]。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当中的应用 2.1钣金加工自动化的应用 工业生产当中,经常运用的技术除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外,就是自动化机械化技术,在现代的机械制造企业的应用中,钣金加工自动化的应用时非常普遍的。钣金加工自动化除了将机械自动化生产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外,还实现了机械制造的全程自动化操作,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其中,在钣金自动化加工中最常使用的就是数控自动化的冲床,它能够提高工业机械化生产效率,并且也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 2.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技术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当中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比如钣金加工方面在机床本体、专用模具上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化的进程发展。对于现代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当中的应用来讲,最大的变化应该是自动化技术的革新。通过技术上的改革,优化了配电设计,促进了电力传输的合理配置。使机械制造企业的自动化设备效率达到了最佳状态,并且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稳定性,同时还充分的考虑了用电量过大导致的电压失稳的安全问题。此外,为了促进电压平稳,还设置了接地装置和防电击设备,且不断的完善现今的管理技术,保持电力的稳定的大前提之下,进行管理方案的优化设计,降低了设备的运营成本和减少了资源的消耗[3]。 2.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应用需要改善的地方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当中的应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在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加以现代技术进行改善。一方面,应该加强管理上的监督工作,在电气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业当中,虽然一切机械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水平,但是电气设备的一些外力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所以加强监督工作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外在隐患的发生。另一方面,应加强相关技术设备的引进工作,无论是钣金加工方面的技术还是其他电气自动化技术,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够真正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的有效运用的研究,可以得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帮助机械制造厂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产品品质上也比传统的手工技术更加的优秀。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还需要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其能更好的为机械制造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作者:陈永建 单位: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 电气制造论文:电气开关柜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策略探析 摘 要:不同于建筑生产,电气开关柜的生产过程受外界干扰较少,并且,因开关柜制造过程涉及的人力、原材料、设备、工艺等多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机制,实现开关柜制造过程的科学管控,并且,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也比较重要。文章从材料、采购、设计、操作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对制作开关柜过程进行有效质量控制的方式。 关键词:电气;开关柜;制造;质量管理;企业管理 目前,电气开关柜在我国各领域中广泛使用着,于是,“开关柜具有良好的质量、以确保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不受危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开关柜制造企业可进行高水平质量控制尤为关键,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重视,从生产方方面面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合格。 1 节省材料,优化成本 第一,在开关柜设计中,设计者可对结构进行优化,以尽可能的节省材料。铜在开关柜制作中需要量较大,为优化开关柜成本,可对利用铜母线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设计者应对母线绝缘支撑位科学安置,以实现柜体结构的优化,节省铜母线,如,在馈线柜的设计中,可在接地开关与互感器间搭接电缆管,这样可有效节省铜母线,并于二交感器存在时将一绝缘子省下; 第二,设计者可在保持产品性能前提下,使用规格较小的材料; 第三,设计者可将高价材料替换为低价材料,同时保证产品使用不受妨碍。比如,可替换不锈钢板为铝合金板,使开关柜成本被降低,等等。 2 原材料和电气元件采购的质量控制 首先,对总体设计产品的要求,如采购材料或元件的质量标准、型号、规格等指标,采购者应当掌握清楚; 其次,在确定供货方时,应参考从前合格分供方材料,若材料上无记录,应开展市场考察,其中,生产方的质量保证水平、市场信誉等内容应重点考察,比如,可为获知企业是否有相关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收集一下用户评价其产品的内容等; 再次,采购产品的商标、合格证,执行标准类型等可与采购前检验清楚; 复次,对所要购入产品的各类技术指标仔细查验,以确保符合本方设计要求; 最后,做为最后符合要求的判定,开展检验试验、或抽样鉴定。 对于原材料质量、采购电气元件因合同纠纷、合同失误等受的影响,应采取措施尽可能的降低;为防止企业因不当运输、责任不明、参数不清等受到损失,各类拟购入产品的质量要求、技术指标,供方运输形式、交货形式、采购方验收形式等内容必须在合同中列明。 在电子产品制造中,采购原材料及电气元件是基础内容,尤为关键,企业应在产品质量控制考核中将此工作明确列入,若采购者出现拿、卡、喝、吃等不良行为,或存在考虑不妥、工作粗糙等现象,应适当给与处罚。为严密控制采购过程,企业必须将完备采购管理流程建好。 3 设计试制中的质量管理 为保证开关柜制造质量合格,必须加强对设计试制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对于竞争对手状况、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开关柜使用者的需要等方面应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产品质量目标的提出、制订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上,要做到科学、先进; 其次,先行开发,如,试验研究等的工作质量应符合标准,并在经济、技术上严密论证设计计划,并对工装设计、工艺设计、产品设计水平进行严格审查; 最后,产品试制鉴定应组织严密,以使产品技术文件、设计图纸质量和最终定型产品的质量受到保证。 4 制造开关柜中的质量控制 4.1 使用先进生产工具与设备 目前,科学技术在飞速进步,客户也不断着提高者对产品功能、质量的要求,加工设备、生产工具的持续完善与创新也受到了推动。若所生产、安装的电气产品不同,所需的设备、工具功能将存在差异,设备或工具质量水平在机械作业中尤为关键,其于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的优劣。和其他行业产品比起来,电气产品的生产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且需要的工具、设备更新速度快,因此,为保证产品质量、获得客户青睐,必须确保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加工设备。 4.2 强化工艺管理,明确工艺规程 质量管理者应当对各工序标准清晰规定,保证工人在生产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并且,还应及时更新工艺技术,保证生产工艺的领先性。 目前,组合式开关柜为国际领先的低压成套配电装置,其优点在于:通用、省料、省工,且具有适合标准化设计的零件,大量存储、表面处理方便,技术性能佳,生产效率高,可进行大规模生产等等,而在中国当代工业生产中,焊接柜已显然不合适了。 4.3 为防止不合格品出现,做好工序控制 若想确保产品质量突出,必须提高工序质量,管理者应以先进的管控方式,对生产活动进行监督,实现问题的及时发现及解决,以保证环境、工艺方式、原材料、设备、操作者等决定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存在偏差,以杜绝不合格品的出现;在实践中,一些制造开关柜的企业不具较为严密的工序质量管控,特别是对关键工序的管控存在不力,其未将质量控制点设好,就无法将质量信息反馈做好,于是就导致了产品质量不佳。 目前,ABC管理法在我国开关柜制造企业中普遍使用着,其优点是:适用面大、使用灵活便利、方便掌握、且效果明显,可行性较高。 4.4 操作者加强技术能力 除了持有生产工具、在车间对加工设备进行操作的技术者,对自动生产线进行管理的技术者、对加工设备进行程序操作的技术者均为操作人员。操作者应同时具备优良的技术能力和高度责任心,才会顺利进行流水线生产。企业应时常培训、考核操作者的工作技能,并经常带领其进行学习参观,还要将其收入与自身业绩联系起来,以适应电气行业的要求;而且,应不断增加操作者的知识储备,并致力提高其实践能力;最后,为顺应时代需要,应组织培训,提高操作者的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 4.5 做好质量分析 管理者应将各类产品质量原始记录做好,并进行严格统计,目前有些制造开关柜的企业没有认识到质量跟踪的重要性,结果造成原始记录的不全及缺失,特别是,无法及时提供重要工序原始记录,分析产品质量受到了妨碍。因此,制造企业应采取优良措施进行质量分析,并科学管理不合格品,为便于质量分析,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不合格品、并做好记录[1]。 4.6 完善相应制度和规程 企业应健全完善其工艺规程、规章制定、并致力严格执行,同时,应对生产产品过程进行规范,使其较为高效、合理,以适应生产需求。为保证产品有着合乎要求的质量水平,必须对员工工作过程加以规范,以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综上,优化产品质量需要不断完善标准并严格执行。比起建筑等行业,生产电气开关柜过程受外界影响少,其是以流水化作业、工厂化生产进行的,推行以上内部控管机制比较合适。 5 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测试 不同于其他产品,“不仅要试验、检验所有电气元件,还应整组试验成品,保证各元器件匹配度良好,且具合乎设计需要的整体性能”是电气开关柜检测要求。为保证一切产品均具满足有关要求、标准性能,一切成品在未出厂时均应进行一系列试验,如整组传动试验、各类测量仪表试验、回路功能试验、高低压回路绝缘试验,等等。 对于产品质量,企业的外部检查监督及内部质量试验、检验的意义较为重大,包括:①鉴定产品最终质量;②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且利于用户,企业“忽略长期发展、片面追求眼前效益,不抓产品质量现象”可被避免,有助于管理效果的提升。安全问题在应用电气产品时最为关键,若质量不佳、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将会严重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给企业、客户带来较大危害[2]。 6 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好节能降耗 制造开关柜企业内部可能会存在资源、材料、能源浪费的情况,管理者应对各部门承担的质量管理权限、责任及任务划分清楚,并保证各部门在良好配合下进行节能降耗:班组、车间会大量使用能源,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对其资源、材料、能源使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以防止浪费;材料购入是节约成本重要环节,采购部门应对优质供货商进行有效吸引和确定,同时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在最优时机进行材料采购,并在第一时间套期保值重要订单,实现成本的有效节约、风险的有力控制;技术部门应持续开发新材料、新配方、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生产过程的不断优化;营销部门须及时对应收账款进行收回,预防、减少因坏账、死账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企业运转顺利、资金稳定;而行政部门应对企业水电、办公、维修等各方面费用进行控制,做好资源的节约控制,等等[3]。 7 做好考核与激励 管理者可在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并健全考核方式,以确保产品质量较为优异:第一,为保证质量考核具有依据,企业可制定完备考核标准;第二,企业可规定合理的产品质量评选标准,对现场制造水平、成品质量进行合理评定;第三,在考核生产工艺、工序上,企业应有明确规定,并出台清晰、可行、操作方便的量化标准;第四,为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应做好员工激励,在完成考核后,给与合理的奖励和处罚。 8 重视客户意见 顾客评价包括:①产品各部件连接状况、总体形象等外观感觉;②使用状况,如非预期发热状况、噪音、维修概率,或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某些潜在需要等,企业在计划管理过程中,会将以上等客户评价考虑其中,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改进电气产品。做为重要的产品质量控制环节,在客户评审程序中包含着顾客评价,与客户建立信息沟通途径、收集、处理信息、改进决策、实施提高为客户评审程序的内容。通过循环程序的形成,产品质量得到逐渐提升,进而满足客户需要。 9 结 语 开关柜制造企业可在设计时尽可能的优化开关柜结构,并做好各类规划、控制,实现材料成本的节约,并且,在健全机制的约束、激励下,企业采购及生产过程应当合乎有关标准、设计要求,此外,产品的质量检验及测试也尤为关键,不可疏忽,在全方位的控制管理下,生产的开关柜质量才可受到确保,并让使用安全性得到保证。 电气制造论文:中国制造2025与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 【摘要】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其本质都是要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形成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网络。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集中反映在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上。本文基于《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广厦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内涵与特色,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对广厦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素质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 2015年5月18日《中国制造2025》。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其本质都是要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形成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网络。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机器设备是否我完善功能;是否能在网络化的未来产业链中实时监测、追踪各类数据,并归纳分析和利用。谁掌握了世界制造的脉搏,谁就将决定未来世界制造业的格局。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集中反映在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上。本文基于《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广厦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内涵与特色,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对广厦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基于“中制造2025”电气自动化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庄西真在职教论坛2015年10月中的《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准备好了吗?》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不仅需要科技领军型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高超的技工队伍,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在今后的智能化制造过程中,整个生产模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量应用电子、软件等新产品新技术,对在一线的生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需要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合格人才。 为进一步地了解企业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状况,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教研室对浙江和上海10多家企业单位(以校企合作单位为主)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访谈。调查显示企业的工业生产线、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故障诊断,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需要大量的电气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一)工业自动化装备设计人才的需求 随着企业新一轮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嫁接改造的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成为现代设备控制和工艺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整个生产线的连续生产工艺控制,还是单机生产控制,无论是单个工艺指标的检测调整还是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PLC、DCS、FCS、工控机等技术与设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线,没有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工作,整个生产就无法进行。 智能制造是关键。近几年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对合理组织供产销各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地竞争力产生了极大地推动。PCSMESERP的紧密集成,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的实施,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及相关的各层数据的网络传输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当今的自动化已经不仅是单一的控制功能,同时还将控制参数的采集、变换、传输、存储和管理溶为一体。 (二)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从事的岗位能力要求 随着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在迅速发展。企业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是在现代企业中,设备更新、管理方式现代化、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岗位群的构成发生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型的技术技能劳动者逐步取代岗位操作者;二是由于企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原有技术岗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劳永逸的就业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从业者必须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较快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新生行业或职业的需求。三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企业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既懂产品设计又熟悉生产工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不可缺少的。 我们还对其它地区和其它行业进行了调查得到的信息是:大量事实证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集约化、生产技术的精密化和高度化、生产设备的复杂化和信息化,更依赖于大批高级生产过程自动化人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是由于培养了大批自动化高级技术人才,为运用科技成果,引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最终为形成自主技术提供了人力条件,才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企业劳资部门普遍反映,由于行业背景和国有用人体制的束缚,能适应高技术含量工作的各类、各层次毕业生极为短缺,特别是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生产适应能力,拿得起、留得住的人才更为难求。 二、应对“中国制造2025”,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的趋势 对比《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高职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对接地方产业的升级发展,行业用人标准、企业岗位技术领域任职要求的实际需要,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与行业紧密融合。有效实现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接。 (二)对接中国制造2025,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 在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先进行与电气相关的行业、企业调研,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提升基础课程水平,整合和优化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创新课程结构,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职业基本技能实训与“岗、课、证”融合,探索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制定课程标准,确保基础核心课程质量,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对接智能化制造产业,加强校内外实训条件的建设 对接智能制造企业,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主动谋求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进教学实践条件建设,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熟悉和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比如与浙江图维技术有限公司实现校企合作为期一周的实训,有企业派出校外导师和提供相关的实训设备,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熟悉和掌握行业的先进技术。 (四)对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的事“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先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线上+线下”为路径的融“教学做考”为一体的数字课堂建设模式。 1.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的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学生真正称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自主设计项目,对项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相互交流研讨,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接触时间。 3.拓展课堂教学宽度,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注意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精品课堂工程。积极推进幕课、微课、在线课堂,手机课堂等课程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 三、结语 对照“中国制造2025”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提出的新的要求,改革自动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入手,到课程标准的制订,到课堂教学改革,校企深度合作,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把树人育人和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目标,促进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电气制造论文:谈电气开关柜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摘 要:电气开关柜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主要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国防等诸多领域。近年来,电气开关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电气开关市场的发展,一些制造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由于市场监管不严,秩序混乱,许多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电气开关柜充斥着整个电气市场,不仅给采购厂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信誉。因此,加强电气开关柜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气开关柜;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引言 电气开关柜的生产制造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因此要想从整体上保证其质量,必须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电气开关柜制造过程引发质量问题的常见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对电气开关柜的制造实现了全过程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制造效率和制造质量。 1 电气开关柜制造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常见因素 1.1 原料采购把关不严,材料质量存在问题 与其他制造行业(机械制造、模具制造)相比,电气制造行业具有精度高、做工细、专业性强等特点。一个普通的电气设备往往内部包含着大量的细小元器件,对于制造细心程度要求较高。而电气开关柜内部包含了大量的断路器等元器件,整个构成成分极为复杂,因此对于各个元器件的质量、型号要求都相对严格。 首先,材料采购人员在进行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元器件对于电气开关柜整体质量的的重要影响,放松了对元器件的质量要求。以断路器为例,常见的品牌有西门子、施耐德和ABB等,其种类有真空断路器、产气断路器以及磁吹断路器等。但是原料采购人员在选择购买时,没有严格按照采购清单上的规格、信号要求,导致一些不适用的原料进入制造车间,给电气开关柜的制造质量埋下了隐患。其次,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厂家出具产品说明书、质量合格证书等一系列证明文件。电气市场的发展和丰富,也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滋生土壤,如果采购人员自身的专业辨别能力不强,加上商家的低价诱惑,很容易降低材料质量要求。 1.2 生产制造工具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相关行业对电气开关柜的需求程度不断升高,电气开关柜的生产速度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受当前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的限制,很难保证数量与质量的兼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制造厂家放松了制造过程中对电气开关柜的质量要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虽然在短时期内保证了订单完成,获取了可观的产品利润,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了恶劣影响,必然制约企业下一步的发展。 除了设备、技术等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当前电气开关柜的质量需求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生产制造过程中细心程度不够也是影响电气开关柜整体质量不达标的重要因素。首先,从整个电气开关制造行业来说,缺乏严格的人员准入机制,由此导致一些专业能力不强、细心程度不够的人员进入工作岗位,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其次,相关企业负责人对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定期开展在职培训工作。众所周知,电气制造行业的技术、设备更新程度非常之快,往往在数月之内就可能研发出新制造设备。但是基层的制造人员很少有机会进行自我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知识水平与行业潮流逐渐脱节,新的设备不会操作、新的技术没有掌握,也容易导致制造质量出现问题。 2 加强电气开关柜制造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严把电气元件和原材料采购质量关 第一,采购人员要了解产品设计的总体要求,例如拟采购元件或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要求等主要技术指标;第二,要根据以往的合格分供方资料选择供货方,无资料记录的要在市场上进行考察,重点考察生产企业的市场信誉度、质量保证能力,例如可听取一些用户对其产品的评价,了解生产企业是否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等;第三,要在采购前检查拟采购产品的合格证、商标与执行的标准类型;第四,要对照设计要求,查看拟采购产品各项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或超过我们的要求;第五,要进行抽样鉴定或检验试验工作,作为满足要求的最后判定。 努力降低采购合同失误或合同纠纷对采购电气元件与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在合同中一定要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采购方的验收方式、供方的交货方式、运输方式等事宜,以杜绝因参数不明、责任不清及运输方式不当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重视顾客的反馈意见 一个电气产品质量的优劣,一般用户的评价不外乎就是以下几方面:一是外观感觉因素,如产品的整体形象、各个部件的连接情况等;二是使用情况,如维修几率、噪音或非预期的发热情况,安全性能、使用寿命以及一些潜在要求等。所有这些往往作为顾客的评价被列入企业的管理与计划工作之中,作为改进与提高电器产品质量的依据。 这种顾客评价包括在顾客评审程序之中,它是产品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顾客评审程序依次包括:建立与顾客沟通的信息渠道、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决策改进、实施提高。形成循环程序,逐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 2.3 电气开关柜制造与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随着技术更新日益加快,顾客对产品质量及用途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生产工具及加工设备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不同的电气产品生产与安装需要不同功能的工具或设备。在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工具或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电气产品与其他行业产品相比,其技术含量较高,设备与工具的更新及改造周期较短。所以保证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先是产品质量保证,满足顾客需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现代化流水线生产,要求操作人员除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外,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针对电气行业的特殊情况,要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参观学习,将个人业绩与收入挂钩;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外语培训及计算机的培训,以适应世界技术相互渗透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需求。除此之外,在严格执行现有的规章制度、工艺规程的同时,要根据生产的需要,逐步对其进行完善,规范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其程序更科学、更有效。 结束语 电气产品的质量管理是多方面的,除以上提到的一些措施和标准以外,还有按国际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电气产品的生产质量。当然这是现代企业的发展及其与国际接轨的前提条件,目前我们企业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争取尽早实现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 电气制造论文:浅析电气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摘要: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提升,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电气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如何应用。 关键词:电气技术 机械 制造业 应用 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提升,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产品既要价格合理、质量高档、外形美观,同时对自动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顺应时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生活质量要求,对于社会的产品就要求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它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电气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本文主要阐述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电气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是为用户创造和提供机械产品的的一个行业,包括机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流通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由于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它以各种机器设备供应和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其不断发展。因此,机械制造业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底子薄,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建立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包括轻工业、重工业在内的机械制造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几年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呈现出显著发展的态势,尤其体现在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方面,这标志着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在整体提升。尽管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在不断地开发、创新,也在不断地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而且产品的工艺、质量和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就导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创新、管理和技术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电气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 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气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电气技术的支持,而同样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同样推动着电气技术的发展。因此,电气技术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机械制造业要想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就必须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发展,而这一过程就离不开电气技术的支撑。电气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动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是一项普遍应用,随处可见,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例如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传统的加工过程完全靠人工实现,其加工的难度大并且合格率很低。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只需要动动手指在机床上输入所加工零件的操作流程,机床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实时采集加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自动完成零件的加工过程。其生产批量大、合格率高。在这一过程中,只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初始的设置工作以及完后的回收工作,其余过程完全不需要人为参与,这样就使得生产效率及合格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二)传感器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对产品的检测在机械制造业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过程。在传统的检测中,大多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费时费力,效率还很低下,甚至有些重要数据人为测量无法进行,这就跟不上如今大规模的生产过程。而电气技术中的传感器为数据的测量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传感器可以通过非接触式的测量,比如通过超声波测量液位、红外线探测热轧钢板的缺陷等等。通过传感器测量使得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测量更加准确,测量范围也更加广阔,检测速度也明显提高。机械制造业要想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离不开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规律,更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 (三)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担任大脑、中枢神经的作用。通过计算机的大型数据处理及计算,信息技术对数据的采集,成为了机械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核心。例如,在数控机床的使用中,由计算机开发的系统,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测试,将一整套程序应用到机床的操作中,通过机床内部计算机系统的计算、分析来发送指令进而控制机械手臂的操作。通过信息技术对采集到的现场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反馈到计算机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实现了机械制造业的智能化操作。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技术也逐渐融合,形成智能化、系统化的一体化技术,这种科技的结晶势必会为机械制造业带来光明的前景。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会逐渐形成机电一体化,这会加快电子产品和更新换代,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带来更大的发展。 电气制造论文:伊梅尔特:通用电气制造业的创新回归 作为科技创新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性人物――托马斯・爱迪生,他所创建的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被世人尊为世界工业领域的丰碑。百多年来,GE的业务领域几乎遍及了人类所有的工业领域,将爱迪生先生那种创新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石,不断寻求构建美好世界的方式,秉承公司创立时的信念走向未来。笔者有幸采访了这家伟大企业的现任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 掌舵GE是件艰辛的事情 伊梅尔特向笔者坦言,人们都将GE视为伟大的公司,自己的前任――杰克・韦尔奇亦被业界成为最伟大的企业家。自己就任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后,也被媒体冠以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可只有他自己深深地了解,执掌GE其实是一件极其艰辛的事情 自从2001年伊梅尔特上任以来,他整整花了13年才摆脱前任董事长杰克・韦尔奇的影响,终于可以把这个行业巨头引向新的发展方向。按照他的说法,这家由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先生创建的工业型公司里,长期以来科学家和工程师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地位不如通用资本部门的同事高。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GE虽然在金融业方面收益颇丰,却正在偏离企业应有的正确发展方向。伊梅尔特认为只有不断地坚持科技创新,全力回归制造业,才是GE长盛不衰的正途。伊梅尔特成为董事长的四天后,“9・11”发生了。GE很快感受到了影响,公用事业支出的重心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国防领域。他对笔者表示:“我刚上任时,做梦也没想到GE会遇到那么多风险:‘9・11’、安然丑闻、卡特里娜飓风、福岛核事故和全球金融危机。” 尽管伊梅尔特上任不久就开始大谈GE战略的核心主题――全球化、增加调查研究的支出及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但在他出任董事长的前几年里,却放任GE的金融业务继续猛增。此外,房产泡沫虚涨时,通用资本扩大了它的按揭贷款规模,大量买进公司债券,还进军商业地产项目,这些都让它在2008年9月雷曼公司破产后显得脆弱不堪。事已至此,伊梅尔特不得不向巴菲特求助,巴菲特给通用电气投资了30亿美元。似乎在那时,伊梅尔特意识到GE需要一场彻底的改变。 在韦尔奇掌舵通用的最后时期里,GE是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自2001年伊梅尔特接管公司以来已经下跌了三分之一。这几年GE正在恢复,但股价还只是韦尔奇在位时期最高值的一半,而现在的排名跌至第六,第一名的位置已被苹果取代,通用的价值仅是苹果的一半多一点。 把GE从一个温和而偏重金融的集团,转型为一个偏重制造工业设备的集团,伊梅尔特为GE确定下来这个坚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GE在缩小它的金融业务。2016年开始,通用金融业务的利润将降至25%以下,其2013年的金融业务利润为45%。 2009年3月,在投资人会议上,伊梅尔特提出减小通用资本的规模和丰富度的计划。那时,通用资本并没有全面放弃金融业务。通用电气解释道,可以通过向中小型企业贷款来实现公司增长。 尽管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以后,通用资本一直获利颇丰,但是投资人普遍赞同缩小通用金融业务的战略。事实上,一些投资人认为GE在这方面进展太慢。GE在集中发展最大的业务――能源、水、交通和医疗等方面做得还不够迅速,或不够彻底。消费金融业务即将缩小,收购阿尔斯通将在风力发电、洁净煤技术等方面给GE增添力量。 伊梅尔特似乎终于得以按照自己的计划重整公司。从金融领域转向重工业的另一大关键,是借助鼓励研发的手段,让GE重回它善于发明创造的传统中。在韦尔奇时代,鼓励研发的支出下滑到总收入的3%。伊梅尔特在2010年将其提升至4%,2011年提升至5%,以后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 押注航空业结出累累硕果 伊梅尔特要GE全面回归制造业的决心可谓坚定不移,从其豪赌GE9X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就可见一斑。2013年11月的迪拜航展上,仅用两天时间,他治下的GE收获了400亿美元的发动机订单―― 几乎相当于朝鲜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成绩令其竞争对手普惠(Pratt Whitney)、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几乎颗粒无收。采用全新材料、冷却技术、气动力设计的GE9X发动机是此次航展当之无愧的明星。作为波音777X系列飞机的唯一选型发动机,GE9X是通用创新研发的集大成之作,其60:1的增压比创下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历史之最。其叶片数量仅16片,是目前所有的双通道客机发动机中最少的。由于其核心机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与金属部件相比,强度增大一倍,耐热性能亦显著提升,而重量仅有其三分之一。借助GE9X,每架飞机每年可为航空公司节约1100万美元。 GE9X发动机堪称伊梅尔特王朝的皇冠。“当你乘坐飞机的时候,往窗外看会发现巨大的飞机发动机,那可是GE而不是Google做的。世界上也只有两家公司在这个领域基本接近GE所做的事情。”伊梅尔特骄傲地对笔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伊梅尔特远见和豪赌的产物。仅2014年一年,通用电气用于GE9X的研发费用超过10亿美元。其研发历时超过十年之久,且几近夭折,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最具戏剧性的决断竟是伊梅尔特最艰难的时刻做出的。 9・11事件发生前三天,伊梅尔特接任通用电气 CEO。当时,航空业面临灭顶之灾,多数人对其前景顾虑重重。令人惊讶的是伊梅尔特却并未因此陷入恐慌。相反,通过贷款和其它融资方式,他拯救了一些濒临绝境的航空公司,并对其加大赌注。通用电气的飞机租赁业务也迅速壮大,并与全球超过200家航空公司有业务往来。此外,它还成为全球最大的飞机引擎生产商兼引擎维护服务供应商,80%的订单来自除美国之外的市场。 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伊梅尔特仍孤注一掷将航空领域的研发增加一倍。此举使得通用电气每年而非十年能够推出一款新型引擎和燃气涡轮机。“你想在行业持续领先就要有很好的承诺,在特别困难时,你要能够做艰难的决定。我们这样做赢得了客户信任。” 伊梅尔特说,通过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GE在喷气推进技术领域处于前沿地位。这其中就包括为波音777提供动力的全球最强劲的发动机――GE90。这款发动机在过去20年里影响了所有喷气发动机的设计。GE还将复合材料引入应用到喷气发动机的制造,GE90把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引入航空领域,而GEnx发动机(适用于波音787和波音747-8飞机)是第一款采用复合材料风扇机匣和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的发动机。复合材料的应用大幅降低了发动机重量,从而直接提高飞机的燃油效率。GE为C919提供的LEAP发动机将是历史上首台在热端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CMC)部件的喷气发动机。它不仅质量很轻,而且耐热性极佳。 GE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成功,最关键的一点是对于研发的持续投入,GE航空集团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并且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永不减缓。此外,GE航空集团与知名大学以及GE全球研发中心密切合作,这些合作对于GE航空集团在当前和未来的行业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GE全面看好中国市场 当谈到GE与中国的关系时,伊梅尔特则表示,过去20年,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非常大,这对中国至关重要。基础设施投资一旦完成,就可通过服务提升各个行业的生产率,这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培养更多人才。 伊梅尔特认为,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基础设施,可在此基础上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这是中国的一个巨大优势。现在要加上的一个环节就是人才。中国有很多机会进一步提高现有资产的利用率,使其达到峰值效率。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对能源和资源的优化将是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应用领域。此外,控制系统、传感器、远程监控等应用也会大有用武之地,在中国都会催生出优秀的公司和行业,不仅会提高生产率,也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虽然,此前伊梅尔特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耿耿于怀。但他坦陈,中国“十二五”规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本土化创新,更符合GE的胃口。2010年伊梅尔特在北京承诺,未来3年内将投入超过20亿美元拓展GE在中国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建立合资企业。这20亿美元在其全球技术开发200亿美元投入的篮子中占了十分之一。 伊梅尔特称,这几年GE与西电、中航工业、华电、南车等多家国有企业建立了合资企业,进军医疗、能源、电气化、高铁等多个领域,“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投资,也不排除与民营企业合作的可能”。今后还将与中国企业共同研发高铁技术,并携手开拓北美高铁市场。 GE与中国未来战略思维的对接,不仅体现在产业创新的选择上,还体现在中国的区域选择上。2012年,GE成都创新中心的建立拉开了GE全面投入中国市场的大幕。伊梅尔特认为成都是“中国西部的大门”,GE的中国新布局重心正渐渐远离东部沿海。在5亿美元的创新中心建设计划中,GE第一阶段选择了成都、西安、沈阳三个城市,逐步带动GE在西南、西北、东北区域的发展,并与公司在上海、北京和无锡的研发机构形成协同效应。 中国是伊梅尔特最为倚重的市场。“GE需要有新战略来去适应在中国的发展。”伊梅尔特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多元化的市场,不同的需求和技术都能够在这找到市场。”相对于每年1000余亿美元的全球销售收入,GE在中国的业绩只贡献了不足10%。伊梅尔特对此却并不气馁,“我刚当CEO时只有10亿美元,现在已增长了好几倍。”伊梅尔特说,GE在中国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电气制造论文: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探讨 摘要:文章介绍了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作为国网公司试点单位,在电工电气制造企业中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就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其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所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板。2014年7月,在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的领导下,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宁夏公司”)对区内电工电气制造企业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点工作。 根据国网公司开展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宁夏公司在宁夏隆达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缆公司”)开展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试点。电缆公司建厂已有20余年,年产值不足亿元,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截至2014年底,完成了对该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试点工作。 1 宁夏公司的实践及成效 1.1 开展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方式和依据 按照企业自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性评价,具体做法为:首先由电缆公司先组织自评价,然后公司安质部再委托宁夏电力行业协会组织专家查评。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试行)》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试行)》开展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 1.2 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开展情况 电缆公司依据国网公司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从安全生产管理、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现场和环境、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方面开展自查、自评,汇总编制电缆公司安全性评价自查报告。宁夏公司安质部委托宁夏电力行业协会负责组建专家组,并分成安全生产管理、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现场和环境、产品质量安全四个专业组。专家组通过听取电缆公司安全性评价自查评情况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测等方式,从安全生产管理、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现场和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入手,形成安全性评价专家查评报告,并就查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整改意见及建议反馈至电缆公司。 1.3 安全性评价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电缆公司开展安全性评价试点,成果显著。一是发现了电缆公司人员、设备及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做好事故的超前防范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管控作用;二是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及安全生产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三是为上级部门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四是增强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长期健康发展。 2 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第一,在安全性评价自查工作中,电缆公司虽然成立了安全性评价领导小组及四个评价专业小组,负责安全性评价的指导检查和具体实施工作。但从试点的工作情况看,由于电缆公司缺乏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相关工作经验、四个专业小组职责的区分也不够明确等原因,使我们对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力度不够,四个安全性评价专业小组工作的开展不均衡,影响了安全性评价的效果。 第二,国网公司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此类企业所有的工作范畴,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安全性评价自评价和专家评价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评价工作,又不能顾此失彼,所以,如何做到面面俱到,又要兼顾重点,确实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第三,国网公司系统集体企业中,中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集体企业无论从规模、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按照目前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宁夏电工电气制造企业要求过高。 第四,宁夏公司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专家组,委托宁夏电力行业协会负责组建,虽然行协专家普遍是电力系统退休的老专家,多年来从事电网运维、施工安装等专业工作,但对电工电气制造方面的设备管理、质量和技术管理等颇为生疏,是“门外汉”,作为安全性评价试点,评价专家在查评过程中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准确地按照电工电气制造专业安全性评价标准开展评价 工作。 第五,在安全性评价试点工作中,从自评价到专家评价的所有表格的统计汇总,均是手工操作。自评价由班组汇总统计至车间,再由车间汇总统计至电缆公司,形成自评价报告。 第六,从使用的评价标准来看,笔者认为,国网公司现行的电工电气制造企业评价标准要求过高,且对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和提高。 3 解决办法及建议 第一,针对电缆公司自评价缺乏工作经验和组织机构职责不清的问题,电缆公司在下阶段开展安全性复评价工作中,应建立更加严密的组织,严格区分安全性评价领导小组、各专业小组、各部门的职责,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配合和协作,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使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走向制度化。 第二,针对如何做到广泛性和全面性,又要区分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根据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区分出不同的类别等级,将有限的时间和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安全有严重影响的项目上,进行重点的查评,并适当缩短相应的查评周期,做到经常性的查评;把安全影响等级较低的评价项目放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查评周期。 第三,针对采用统一的电工电气制造企业评价标准,部分内容不适合宁夏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国网公司应针对经济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地区,分三种评价标准的版本,由电工电气制造企业根据企业所在的区域及自身状况进行选择使用;二是由各省(市、区)电力公司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参照国网公司评价标准,制定适合本省(市、区)的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的标准。 第四,针对专家在电工电气制造方面的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专业不精通的问题,应由各省(市、区)电力公司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采购的形式进行,并选择专业精通、信誉好的安全评价咨询机构,严格把关,聘请具有电工电气制造各专业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确保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质量。 第五,针对安全性评价汇总统计采用手工操作的问题,建议电力电气制造企业应在今后的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积极开发和引进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安全性评价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使用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增强客观公正性,消除人为主观因素干扰和影响安全性评价公正性的问题。 第六,针对现行的电工电气制造企业评价标准要求过高的问题,建议对目前使用的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适时进行修订完善,其中对一些不适合集体企业实际,又对集体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没有实际意义,且资金投入较大的安全性评价项目,在修订完善时予以取消。 4 结语 第一,通过对开展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试点工作的研究,找出了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建议,便于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学习和借鉴。 第二,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还有待于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安全性评价工作。 电气制造论文:谐波对电气设备制造的影响 【摘要】根据对供电电力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限定高次谐波,存在于不同的用电设备中。本文主要分析高次谐波产生的原因及为限制高次谐波在相应电气设备设计制造时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傅立叶级数;高次谐波;绕组接法;非线性设备;高次谐波预防措施 引言 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制造时,考虑的因素很多,如电气设备的布局、设备的结构、设备性能、相关创新技术的应用等。其中电力传输设备如变压器等在结构设计时不能忽略电能的传输质量。变压器的的高压绕组通常设计成星形接法,低压绕组是角形接法。在大容量变压器设计生产时绕组接法基本如此,目的是为了抑制高次谐波的干扰。 1.谐波定义 谐波是指电流中所含有的频率为基波整数倍的电量,一般是指对周期性的非正弦电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其余大于基波频率的电流产生的电量。从广义上讲,由于交流电网有效分量为工频单一频率,因此任何与工频频率不同的成分都可以称之为谐波。 2.谐波的产生 现代社会,对电能的需求及应用无处不在。电力系统在生产及传输电能过程中,用到很多相关的电气设备。交流电网中,由于投入电网运行的很多设备是非线性电气设备,使得电压、电流波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弦波,而是不同程度的非正弦波。 非正弦波通常是周期性电气分量,根据傅立叶级数,可分解成基波分量(频率50Hz)和高次谐波分量。 2.1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分解 根据电路原理知道,电气线路中会遇到非正弦周期波形信号,如常见的矩形波。由高等数学知道,非正弦周期函数,用傅氏级数展开后,含有高次谐波,镜对称的周期函数作傅氏级数变换后是奇谐波函数,满足f(t)=-f(t+T/2)规律。其表达式为: 2.2 非线性设备 电力线路中产生高次谐波的非线性设备主要有:含铁芯设备,变流设备,电弧炉等。下面分别介绍。 2.2.1 含铁芯设备 电力变压器、电动机的铁芯具有非线性磁化特性,为了提高铁芯的利用效率,通常变压器的额定磁通密度B都设计在磁滞回线(B-H曲线)的临界拐点,从而造成变压器的励磁电流i0为非正弦波,其中含有大量的奇次谐波。 由电路理论知,磁路中的磁通与励磁电流是非线性关系。所以,交流电流作用下,磁路中的磁通与励磁电流服从铁磁物质的磁化曲线。 当主磁通正弦变化时,励磁电流曲线具有尖顶波形。如图1所示。主要含有三次谐波及其他高次谐波电流。当励磁电流正弦变化时,主磁通具有平顶波形,主要含有三次及其他高次谐波磁通。如图2所示。 图1 不考虑铁耗时的励磁电流波形 图2 励磁电流无三次谐波时主磁通的波形 2.2.2 变流设备 变流设备,指的是电力电子电路,对三相交流电进行整流变换,以满足要求,如整流,逆变,变频等。从整流或逆变电路原理及输出波形分析易知,为了获可调的直流电压或调速要求,根据控制角的大使可控硅或功率管导通,造成输出形非正弦而产生高次谐波。变流设备是高次谐波的主要谐波源之一。 2.2.3 电弧炉 电弧炉一般是三相式,通过专用电弧炉变压器供电。电弧炉工作时,因三负荷不对称,产生很多高次谐波。 电弧炉工作在熔化期时,炉内填料未融化而成块状固体,电弧阻抗不稳定电极之间通过炉内金属块状导体形成极间短路,短路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弧炉变压器的阻抗和串联的电抗器,因为熔化阶段三相电极频繁的短路断路,加上阻抗不稳定,从而产生高次谐波。 3.谐波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3.1 对变压器结构的影响 变压器构造上因有铁芯,所以在传输变换电能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高次谐波。从供电质量上讲,希望输出谐波越少越好。而变压器的输出谐波大小与绕组的连接方式及铁芯结构相关。 我国变压器常用的连接组方式有:Yyn0,Dyn11,Yd11等,电力变压器多用芯式柱状铁芯结构。 由电路理论分析知,三次谐波电流因构成零序对称组,而不能存在于无中性线星形连接的对称电路中。因而对于Yyn0接法三相变压器,一次侧的励磁电流不可能含有三次谐波电流分量。而根据傅氏级数可知,谐波次数越高,幅值衰减越大,若不计幅值不大的五次及其他高次谐波,励磁电流就呈正弦波。前面已分析,由于变压器磁路的非线性特性,正弦波的励磁电流,必激励出平顶型波形的主磁通。主磁通中就含有三次谐波分量,如图2所示。将平顶型波形以傅氏级数等效展开也可得出这一结论。三次谐波磁通及其影响多大,取决于变压器磁路系统的结构。这也是变压器在设计制造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次谐波电流因其幅值、相位、角频率都相同,构成零序对称组。对于三相变压器芯式铁芯结构而言,三次谐波磁通也是零序对称组,三个同相磁通不可能在芯式铁芯内闭合,和三次谐波电流不能在Y连接的三相电路中流通类似。但磁通和电流不同的是,磁通可以存在于铁磁物质中,也可以存在于非铁磁物质中,只是在非铁磁物质中因磁阻很大,数量很小。也就是说三次谐波磁通虽不能存在于三相芯式变压器器铁芯中,但可以经过油、油箱壁、铁轭形成闭合路径。又因为磁阻很大,使三次谐波磁通大为减弱,从而相电势中没有明显三次谐波电势,波形接近正弦波。三次谐波磁通经过油箱壁,感生涡流,产生附加损耗,降低变压器效率引起局部过热,因此这种绕组接法只适用于中小容量变压器。 对于Dyn11接法,原绕组三角形连接,三次谐波电流形成回路,即励磁电流中含有三次谐波分量,由前面分析知,主磁通、原副绕组感应电势波形很接近正弦波。可以看出这种接法变压器传输电能时有利于改善输出波形。 如果是Yd11接法,副绕组为三角形接法,原绕组的励磁电流是正弦波,则主磁通和相电势会有三次谐波分量,而副绕组三角形接法使得呈零序对称组的三次谐波电势产生三次谐波环流,三次谐波环流产生的磁通抵消了原励磁电流产生的三次谐波磁通。效果上改善了主磁通和相电势的波形,和Dyn11接法相同。这种绕组接法在中大容量变压器中常见。 3.2 对电动机绕组分布的影响 我们知道,脉振磁势是异步电动机各相绕组的磁势分布规律,以两极电机分析容易理解。由异步电机工作原理知,旋转磁场是电动机之所以通电转动的关键,旋转磁场的建立依赖于旋转磁势的建立。从旋转磁场的强度要求讲,周向旋转时磁场强度要求大小不变,即磁势旋转时也要求不变,旋转磁势由三相基波磁势合成时最佳,这就要求各相绕组的脉振磁势中高次谐波分量越小越好。 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是沿定子周向按极距均匀分布的,为了便于分析绕组磁势的规律,引入分布系数概念。分布系数表示同样匝数的分布绕组,其基波磁势比集中绕组的基波磁势减小的倍数,或者是把绕组各线圈排列分布后所引起的基波磁势的折扣。集中绕组指同样匝数的线圈集中在一个槽内。通过分析,得出5、7次谐波的分布系数比基波分布系数小得多,即采用分布绕组,虽然基波合成磁势减小,但5、7等高次谐波却消弱更多,也就是说,分布绕组的合成磁势谐波分量比集中绕组小得多。这也是异步电机绕组采取分布排列设计的初衷。 3.3 对电弧炉变压器结构的影响 电弧炉变压器工作时,由于二次绕组工作于短路状态,且炉料阻抗不稳定,极易产生高次谐波。为了减小高次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干扰,二次绕组通常是角形接法。电弧炉变压器要求二次电压具备很宽的调压范围,而二次绕组匝数少,电流大,二次侧调压不方便,通常在一次绕组带负荷调压,通过三角-星型切换或改变抽头等方法,即一次绕组有星形或三角形接法。电弧炉变压器的绕组联结,小容量的接法为D或Y,d0-11,中大容量的接法为Dd0或Yd11,Ynd11。 4.结语 由上述高次谐波的产生及为了减小高次谐波影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机自身绕组的联结、绕组的排列分布做了针对性的设计,最大程度减小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附加产生的谐波污染。抑制高次谐波还可以通过外加滤波器实现,本文不加详述。 电气制造论文: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对策研究 【摘 要】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电气制造企业近年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需要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放在企业的重要规划上,以促使电气制造企业上下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为企业带来更来效益。本文从电气制造企业展开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作用着手,分析了当前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电气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电气制造企业 人力资源培训 问题 对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时代,电气制造企业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从提高员工工作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水平做起,深入了解员工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在把握企业发展所需和员工自我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立足电气制造企业当前运行现状,以解决电气制造企业当前面临的人力资源培训严峻形势。 一、电气制造企业展开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培训及管理关乎到电气制造企业是否能够顺利运行,而且与企业人事部门人才机制设立有着密切关系,处理好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工作为企业运行减轻许多负担,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首先,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可以使得员工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价值观,同时认同企业的文化建设,愿意在企业发展指标的指导下共同努力。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让员工从培训中感受到企业惯例的制定缘由,并且培养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定,能够上下团结一心处理一切难题,携手并肩获取努力成果。 其次,提高了员工的整体技能。电气制造企业一般组织的培训都是培养员工专业技能和技能水平的,经过了培训,员工的整体水平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对他们提出的高要求,经过不同岗位技能培训和规范技能训练后,员工的个人能力会得到提升,能够胜任企业交待的工作任务。 最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很多员工在企业不甘心总是做一些反复枯燥的事情,因此,企业考虑到了这一点,为员工提供到大型企业参观学习、出国进修、到社会上机构进行历练及在员工休息时为员工提供一些技能锻炼机会等,员工通过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其他企业,认识到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就会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个人价值。 二、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缺少系统组织的培训规划。很多电气制造企业觉得只有员工在平时工作时多积累经验,就不会出现原则性错误,忽略了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和组织,只看到了员工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没看到员工个人对技能、知识的高需求,企业通常是为了应付检查做个样子,走一走流程,准备一周或者十天的时间进行员工培训,根本没有做好培训规划,培训效果自然不理想。 其次,培训太过注重理论方面。电气制造企业中用于生产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培训中总是会涉及到生产时所要更新的技术知识和企业运行知识等。但是,很多企业都是在培训时讲的十分清楚,但是没有给员工提高将学到的理论用于实际工作的机会,缺少一定实践性,与电气企业实际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最后,没有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电气制造企业展开员工培训不是为了提高员工技能,而是一种行为安慰,因此,很少电气制造企业会展开培训目标及培训过程的细致分析,缺少专业培训指导,往往是凭借一时需要展开员工培训,忽略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培训比较盲目、比较一概而论,培训质量不理想。 三、提高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对策 首先,电气制造企业上下员工树立正确的培训观。企业要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培训理念,要从每一位员工的需要出发,结合员工岗位技能所需、个人知识所需做好培训规划工作,结合员工未来的岗位发展提供相对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能够积极认真参与到企业组织的培训当中。 其次,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展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选择适当的方法并不是说要摒弃到传统的旧观念,而是适当将培训理念加以更新,吸收旧培训观念的精华,融入新培训理念,从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入手,对不同岗位和特点的员工制定相对应的培训手段,理论联系实际为主,加强培训实践环节,促使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根据员工需要制定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培训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提高培训效果,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的有力手段,因此,可以适当制定激励机制,让培训过程与员工的个人价值实现相挂钩,比如推出具有人性化的“培训积分”机制,培训效果与员工的个人表现积分相联系,积分高可以与薪酬相挂钩,也可以获得企业的奖金福利等,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员工能主动参与培训。 最后,要依据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只展开培训远远不够,还要针对培训进行切实的效果评估,从评估中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调整和完善,尤其是员工在培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过评估才能为今后的人力资源培训提供实际可参考的评估数据。 四、总结 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确实不能一朝一夕看到效果,要经过漫长的工作后才能看到效果,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因此,电气制造企业应该谨慎对待人才培训,明确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制定培训的规划和方案,才能促使企业员工整体技能有所提高,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电气制造论文:基于电气装备制造业的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仓库设计与探索 摘要:由于我国现代企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使仓库逐渐成为生产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当今立体仓库逐渐向小面积方向发展,逐步取代了空间的利用率低的平面仓库,这种替代促使仓储物流业的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柔性 电气制造 系统 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 仓库 1引言 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已经成为了柔性制造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有助于推动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和实用化进程。同时,随着柔性制造系统在汽车工业日益广泛发展的今天来说,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的制造企业对教学、科研以及技术服务开展了研究,并且相继的开发出了许多模拟柔性制造的训练基地。根据实际运行结果证明,对于所构建的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需要完全满足柔性制造系统的高效性实用要求。 2柔性制造系统的总体组成与工作流程 2、1柔性制造系统的总体组成 柔性制造系统的构成通常包括:数控车床、AGV运载机器人、自动输送线装置、六自由度行走搬运机器人、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CCD形状检测系统、加工中心以及相应的附属设备。对于系统的运行总线以及开发型组态软件等网络通讯技术来说,要使得总控单元对各个单元设备来进行集成控制,最终能够根据生产任务得到相应的变化。而且可以通过简单地改变软件设置方法来进行调整,从而可以适宜多种品种以及中小批量的生产。 2、2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流程 在系统开始工作之前,通过人工的方式要将不同的工件和托盘按照相应的规划好的各个零件毛坯区域送到原料的库货架中去。对于工件或者是毛坯从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原料仓库中取出来时,要通过AGV按照预定的相应轨道来进行运行,最终到达取料的位置。然后,通过出库的平移台,将毛坯由AGV送到自动的输送线中,再经过六自由度的搬运机器人送到柔性的制造加工单元中,再按照工序流程的程序,在数控车床或者是加工中心来进行再加工工作。最后,在加工完成之后,要通过机器人来取出工件,通过输送线和AGV进行同时运行,最后将工件放回到入库的平移台上,然后送入仓库的成品库货架,最终完成。对于所有的软件要进行相应的信息记录,从而更好的便于管理,完成一个工作流程。 3立体仓库的工作原理 立体仓库中都配有中央服务器和一台监控计算机及数台的管理计算机作为信息系统硬件,执行系统配有几台巷道堆垛机和其它的辅助设备,从而更好的完成出入库作业所发出的指令、监控以及库存管理等。对于其设备的控制方式主要包括接受上级的计算机控制调度及单机的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还有能够自动定位的控制系统等。对于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来说,其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即分离式、集中式及分布式。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是分布式控制方式。 对于整个柔性制造系统中,其中某个工位向系统提出了入库的要求,就必须要求其具有零部件名称和数量等等。在系统响应之后,要根据指令的形式来相应的通知对应的仓库。对于仓库来说,在接到入库的指令之后,要对库存内的信息进行检索,一旦有相应的空间,而且相应的装置都处在正常的状态下时,应该随时进行入库准备,并且同时反馈给系统,此时,系统应该做好了入库的准备。在系统确认之后,要及时发出准许交接的信息,将运送的装置、堆垛机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次序来进行动作运行,并且要将零件分别的存入仓库的缓冲区内。在进行交接完之后,要将递送的一方向系统发送完毕信息,也要向系统反馈收货信息。对于仓库内部,应该将零件通过传递装置放置到安排的单元里,并且要对库存信息表进行修改,在完成之后,要向系统发出正式的入库记录表。仓库在接受出库指令时,要执行与上相同的方式来进行出库操作,同时还要对数据库进行修改。对于出现货物的种类、数量不相符合的时候,要及时的向系统反馈出相应的信息,并且由系统来做出处理决定。如果仓库的机构中出现了故障,就要及时的通过传感器来检查和翻译具体的信息,然后通过系统网络来向上一层管理系统发出故障信息,还要向维修部门来进行报警维修。 4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与控制 4、1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 通常,对于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的组成构件来说,主要有挂壁式的码垛机以及相应的两套仓库,同时还需要有两套出入库的平移台和托盘,以及仓位的传感器等等。同时,两套货架和挂壁式码垛机和传感器可以共同组成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对于仓库的货架上来讲,每一个货位都有安装相应的机械微动开关和激光定位系统,同时还要在货架的上方来装有巷道装置。 对于出入库平移台来说,主要负责在仓库单元和输送线之间来传递工件,同时由铝合金型材来进行搭建,这样可以使用直流电机加减速器来进行驱动,对于上面安装对射光电传感器感应工件的位置,由同步带来传送工件,最终完成出库和入库的动作行为。 4、2软件控制系统设计 对于柔性制造系统的总控制单元的构成,一般包括主控制机,其中的主控制软件是为操作人员来使用的前台程序,最终使用组态王软件来进行开发工作。通过对各个分站动作,可以同时的实现人机交互界面的接受用户控制,其中的操作分为连续自动和各分站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仓库单元都是通过通讯模板和主站的控制计算机来进行通讯的,主要是通过主控软件的设定,最终来控制码垛机的运行系统。码垛机的出入库动作一般是由PLC来进行完成的,当码垛机接收到了出库的请示时,就可以将码垛机从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来进行扫描原料库的各个仓格,同时还要对扫描到的第一个有工件的仓格来进行出库操作,这样才使得出库运行的状态达到最佳。 5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种具有集信息、储存以及管理融为一体的高技术密集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其中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对立体仓库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研究,使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大大提高。 电气制造论文:电气开关柜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国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型便捷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各个方面。随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电气开关柜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各个领域。下面,本文简要分析电气开关柜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电气开关柜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电气开关柜;制造;质量管理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国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型便捷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各个方面。随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电气开关柜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各个领域。我国目前从事电气制造、尤其是工业电气制造的企业越来越多, 尽管国家对电气产品的质量有专门的标准, 但还存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在使用过程中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它的产品必须是质量过关的, 而且是一流的。本文简要分析电气开关柜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电气开关柜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1采购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原材料和关键部件存在质量问题 企业在采购活动中,容易在合格供方评定及原材料、 外协件、 外购件进厂检验等方面存在问题, 如: ①对合格供方的评定, 追求低价政策; ②对采购件分 A、 B 类时, 不是按照产品部件、 材料重要度分级表中规定的重要程度划分, 而是根据产品采购的价格划分, 将主母线、 绝缘气体 (SF6气体) 等关键部分算作 B 类物资, 铜线没有检验尺寸, 不定期对含铜量及电阻率进行检测, SF6气体不定期进行合格测定。外协件、 外购件的进厂检验只检查外观, 或以供方提供的质量证明为检验依据, 而对其性能和技术参数不进行复检和抽检等。 电气制造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 制造企业分工精细、专业化强, 一个成品电气产品往往由很多电气元件和材料组成, 这样一个企业或单位一般不可能全部自己生产, 而要在市场上进行采购。因此, 采购质量管理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一, 采购人员要了解产品设计的总体要求, 例如拟采购元件或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要求等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 要根据以往的合格分供方资料选择供货方, 无资料记录的要在市场上进行考察, 重点考察生产企业的市场信誉度、质量保证能力, 例如可听取一些用户对其产品的评价, 了解生产企业是否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等; 第三, 要在采购前检查拟采购产品的合格证、商标与执行的标准类型; 第四, 要对照设计要求, 查看拟采购产品各项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或超过我们的要求; 第五, 要进行抽样鉴定或检验试验工作, 作为满足要求的最后判定。努力降低采购合同失误或合同纠纷对采购电气元件与原材料质量的影响, 在合同中一定要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采购方的验收方式、供方的交货方式、运输方式等事宜, 以杜绝因参数不明、责任不清及运输方式不当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电气元件和原材料的采购工作非常重要, 它是制造电气产品的基础环节。要把这项工作列入产品质量管理考核之中, 可以对采购人员在采购中工作未做精做细、考虑不周和在采购中吃、喝、卡、拿的不正当行为, 分别根据情节轻重作出处理。 2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 企业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设计图纸编制不规范,内容不完整 。如:①设计文件无方案图示;②对新标准信息掌握不及时, 执行作废的过期标准;③产品技术条件与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参数、 结构不对应; ④技术条件中要求的试验参数与实际检验规范中的参数不一致; ⑤设计总图缺失、 图纸绘制错误; ⑥工艺文件中工序卡与作业指导书混为一谈;⑦对一些不断出现的新工艺不能及时编制工序卡,无工装夹具等质量控制手段, 未编制作业指导书,却在制造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高性能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严, 无工艺纪律考核制度, 产品组装过程的每一步骤未明确合格标准, 导致所有问题都依靠最终检验去发现。 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及设备:随着技术更新日益加快, 顾客对产品质量及用途要求越来越高, 促进了生产工具及加工设备的不断改进与创新, 不同的电气产品生产与安装需要不同功能的工具或设备。在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 工具或设备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电气产品与其他行业产品相比, 其技术含量较高, 设备与工具的更新及改造周期较短。所以保证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先是产品质量保证, 满足顾客需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人员不仅是指那些在车间亲手拿生产工具以及操作加工设备的技术人员, 还指通过电脑控制程序操作加工设备的人员和管理自动生产线的一线技术人员。现代化流水线生产, 要求操作人员除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外, 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针对电气行业的特殊情况, 要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定期组织参观学习, 将个人业绩与收入挂钩; 要拓宽操作技术人员的知识面,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外语培训及计算机的培训, 以适应世界技术相互渗透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需求。 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工艺规程:在严格执行现有的规章制度、工艺规程的同时,要根据生产的需要, 逐步对其进行完善, 规范产品的生产过程, 使其程序更科学、更有效。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工作质量, 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要求。总之, 执行标准、健全标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工厂化生产、流水化作业电气开关柜生产过程中, 基本不受外界环境(与建筑行业相比)的影响, 更适合这种内部管理机制。 3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测试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对于检测设备,存在检测设备没有按国家规定校准和检定,或出具检定证书的机构不具备相应资质 以及自制的检验设备未进行鉴定就使用情况。检验人员只经过简单培训,对检测标准不十分清楚,没有高压作业上岗证,焊接人员无焊接作业证书,缺乏操作基本常识等。 电气开关柜与其它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除要对每个电气元件进行检验试验外, 还要对成品进行整组试验, 检验各个元器件之间互相匹配是否合适, 整体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所以在出厂之前, 所有的成品都要进行高低压回路的绝缘试验、耐压试验、各回路的功能试验、各种测量仪表试验、保护定值整定及模拟试验、整组传动试验等一系列的试验, 确保产品的所有性能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不管是企业内部的质量检验与试验, 还是来自外部( 政府质检部门) 的监督检查, 对产品的质量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对产品最终质量的鉴定(合格或不合格); 二是对用户和企业长远发展负责。它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也有利于防止某些企业领导只重眼前利益, 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只重视效益, 不重视产品质量的短期行为。电气产品在使用过程中, 安全是头等大事, 因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就会使企业与顾客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4 忽视客户意见 一个电气产品质量的优劣, 一般用户的评价不外乎就是以下几方面: 一是外观感觉因素, 如产品的整体形象、各个部件的连接情况等; 二是使用情况,如维修几率、噪音或非预期的发热情况, 安全性能、使用寿命以及一些潜在要求等。所有这些往往作为顾客的评价被列入企业的管理与计划工作之中, 作为改进与提高电器产品质量的依据。这种顾客评价包括在顾客评审程序之中, 它是产品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顾客评审程序依次包括: 建立与顾客沟通的信息渠道、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决策改进、实施提高。形成循环程序, 逐步提高产品质量, 满足顾客需求。 结束语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电气开关柜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各个领域。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其发展前景也会非常广阔。这就要求生产制造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加强其质量管理。 电气制造论文:浅谈高压电气开关制造企业的发展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电力钢性需求的增加,高压电气开关生产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随着新一轮的基建和农电升级,必然为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市场大浪陶沙式运作中,市场推动了高压电气开关制造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内将出现少数几家类似于西门子、ABB的国际型企业,这是高压电气开关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制造企业生产逐步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多元化转化为产业化,产业最终转变成国际化。 关键词:高压电气开关;发展;国际化 根据国家电网数据显示“十一五”电网建设投资15000亿元,比“十五”增长84.62%,输配电相关制造业受益颇深。 “十一五”期间,220 kV及以上级别变电容量新增9.9亿k·VA,“十五”期间此电压等级变电容量增加4.4亿k·VA,此电压等级变电容量“十一五”比“十五”增长139.1%。电网投资中输变电领域设备投资增长139.1%明显高于电网基建投资增长84.6%,输变电领域是未来输配电行业投资重点。在输配电行业中,高压电气开关订单占据大头。2010年我国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容量达到18.4亿kVA,2005年此数据仅为8.5亿kV·A。从具体年度发展情况上看,2006年全国新增变电容量1.5亿kV·A,2007~2010年完成8.6亿kV·A,年均完成2.3亿kV·A,未来五年220 kV及以上变电容量将远高于2006年完成的1.5亿kV·A水平,随着输变电行业发展,中国的电力设备制造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 高压电器开关制造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输变电领域中电压等级越高增长率越快,而高电压等级增长速度与低电压等级增长速度差距有变大趋势,输变电行业公司生产的产品电压等级差异明显。在产品分布的结构方面,高端产品的发展速度高于低端产品增长速度不仅表现在电压等级上面,且表现在同一个电压等级产品中高端设备的占比。国家用于投资电力基础的资金不断加大,电压线路等级从35 kV跨越至1100kV,经济发展对电力设备需求一次次增大,尤其是在国内GDP高速增长下,输变电项目不断的追加投资。2010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农网改造升级工作会议明确,要通过3年左右时间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总体投资规模2 200亿元左右,约三分之二将转化为对电力设备的订货。这也刺激了无数厂家在朝着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涌入。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2010年1月21日,浙江正泰电器挂牌上市;1月28日,西安西电集团上市。此外还有4月8日开始网申的金利华电、南都电源等多家涉电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使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实力再次增强,国内企业与国际制造商同台竞技的时代越来越近。随之而来的是不断的新资本涌入电力制造行业,这种开放式无节制的涌入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竞争,但是更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资金、技术多方面的配置不合理化。然而,我国的电力技术发展程度还比较落后,电力的市场化应用程度尽管很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导致电力技术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普遍化。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各个地区发展差异极大,致使各种阻碍电力技术普遍开展的技术还没能研制出来,这样就使得全国各地区的人均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人均享受的服务不足,导致全国发展不平衡。电力技术的差异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例子。 2 案例简析 目前国内输变电企业非常之多,变压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等厂家众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龙头的企业,也有着后起之秀。随着国内外广阔市场竞争不断地恶化加剧,价格战一次次开起,但国内缺乏像ABB、西门子这样顶尖的企业,每次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批量标中,总会有大部分订单落入合资企业高价口袋中,反思下,为什么订单不能给中国的企业。重要的是在关键领域,我们输配电产品还存在着技术差距,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自顾自身的效益,反复恶性价格竞争,最终受害的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和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 2.1 案例一 电力系统一种电力设备110 kV GIS(gas insulated substation)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也称SF6全封闭组合电器。110kV GIS是110 kV变电系统中的开关设备的心脏。GIS设备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已广泛运行于各地。GIS不仅在高压、超高压领域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特高压领域也被使用。与常规敞开式变电站相比,GIS的优势之处在于结构紧凑、单位土建成本小、三工位开关的可靠性高、各元器件配置灵活、现场整体安装方便安全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检修维修工作量很小,主要部件的维修间隔不小于25年。最初国内就4个厂家在生产这样设备,即西高、平高、沈高、北高。但随着市场的扩大,一些民营企业看到了利润,不断涌进市场,2010年数据显示国内至少40个厂家在生产,但实际国内只有6个厂家(平高、西高、泰高、沈高、北高、合资公司)产量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生产厂家增多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市场需求的速度,随即而来的是价格战争,各个厂家不断扩大投资上GIS生产项目,甚至有的厂家在上500 kV GIS生产线,利润下是无序竞争。忙于上生产线的同时各个厂家忽视了技术的高层次发展,当国内厂家恶性竞争的同时,ABB、西门子这样的跨国企业此时只做了一件事情,不断的科技化集约化,惰性气体绝缘,光电控制系统,正在颠覆传统的SF6绝缘,使GIS不断的增加科技含量,当国内厂家掉头发现的时候,技术应用上已经又落后了数年。毫无疑问当企业技术落后的时候,用户的资金肯定会选择有性价比高的厂家。 GIS生产厂家众多只是电力制造企业中发展的冰山一角,我国电力设备进出门槛需要提高,低门槛任意厂家都可以进来,犹如河里有鱼打一网,无鱼晒网,而不是把资金投入修建水库,搞大型规模化的渔业。国内电力生产厂家过多看中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的发展。一个良好的电力开关制造企业需要时多元化的支持,不仅要提高GIS、断路器、隔离开关有所发展,有较高话语权,而且在低电压行业也要有勃勃生机。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有35kV以上电压生产能力,更应有35 kV及其以下的配套生产能力,因为辽阔的中国2/5电力市场一半在城市,2/5电力市场在乡镇。 电气制造论文:电气开关柜制造质量管理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气开关柜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简述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电气质量;开关柜;管理 1前言 开关柜中的接地开关是作为检修时保证人身安全,用于接地的一种机械接地装置。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对于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各个方向或停电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都要合上接地开关(或挂上接地线),这是为了防止检修人员在停电设备(或停电工作点)工作时突然来电,确保检修人员人身安全的可靠安全措施,同时开关柜所断开的电器设备上的剩余电荷,也可由接地开关合上接地而释放殆尽。下面就将我们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点经验写出来.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怎样搞好电气产品质量管理这个问题。 2 严把电气元件和原材料采购质量关 电气制造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制造企业分工精细、专业化强.一个成品电气产品往往由很多电气元件和材料组成.这样一个企业或单位一般不可能全部自己生产,而要在市场上进行采购。因此.采购质量管理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一.采购人员要了解产品设计的总体要求,例如拟采购元件或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要求等主要技术指标;第二,要根据以往的合格分供方资料选择供货方.无资料记录的要在市场上进行考察.重点考察生产企业的市场信誉度、质量保证能力,例如可听取一些用户对其产品的评价.了解生产企业是否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等:第三 要在采购前检查拟采购产品的合格证、商标与执行的标准类型:第四 要对照设计要求,查看拟采购产品各项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或超过我们的要求;第五.要进行抽样鉴定或检验试验工作.作为满足要求的最后判定。 努力降低采购合同失误或合同纠纷对采购电气元件与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在合同中一定要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采购方的验收方式、供方的交货方式、运输方式等事宜,以杜绝因参数不明、责任不清及运输方式不当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电气元件和原材料的采购工作非常重要.它是制造电气产品的基础环节。我们把这项工作列入产品质量管理考核之中.对采购人员在采购中工作未做精做细、考虑不周和在采购中吃、喝、卡、拿的不正当行为.分别根据情节轻重作出处理 多年来我单位已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购管理程序.使采购环节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 3电气开关柜制造与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制造与安装过程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 (1)使用生产工具及设备的先进性 随着技术更新日益加快.顾客对产品质量及用途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生产工具及加工设备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不同的电气产品生产与安装需要不同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在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工具或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电气产品与其他行业产品相比.其技术含量较高.设备与工具的更新及改造周期较短。所以保证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先是产品质量保证.满足顾客需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2)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操作人员不仅是指那些在车间亲手拿生产工具以及操作加工设备的技术人员.还指通过电脑控制程序操作加工设备的人员和管理自动生产线的一线技术人员。 现代化流水线生产.要求操作人员除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外.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针对电气行业的特殊情况.要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参观学习.将个人业绩与收入挂钩:要拓宽操作技术人员的知识面.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外语培训及计算机的培训.以适应世界技术相互渗透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需求。 (3)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艺规程 在严格执行现有的规章制度、工艺规程的同时.要根据生产的需要.逐步对其进行完善.规范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其程序更科学、更有效 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要求。总之.执行标准、健全标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工厂化生产、流水化作业的电气开关柜生产过程中.基本不受外界环境(与建筑行业相比)的影响.更适合这种内部管理机制。 4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测试 电气开关柜与其它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除要对每个电气元件进行检验试验外.还要对成品进行整组试验.检验各个元器件之间互相匹配是否合适,整体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所以在出厂之前.所有的成品都要进行高低压回路的绝缘试验、耐压试验、各回路的功能试验、各种测量仪表试验、保护定值整定及模拟试验、整组传动试验等一系列的试验,确保产品的所有性能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不管是企业内部的质量检验与试验.还是来自外部(政府质检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产品的质量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对产品最终质量的鉴定(合格或不合格):二是对用户和企业长远发展负责。它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利于防止某些企业领导只重眼前利益.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只重视效益.不重视产品质量的短期行为 电气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是头等大事.因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就会使企业与顾客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5结束语 开关柜接地开关安装设计合理、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的防误闭锁装置仅是防止电气误操作必要的补充措施,但是单纯的依赖防误闭锁装置是完全不够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力行业标准,采取严格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首先依靠组织措施保证操作人员按正确的程序操作,而万一疏漏,则由技术措施来有效的制止误操作。应加强操作人员的思想教育、管理和技术培训,坚持操作票制度、工作许可证制度等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电气制造论文:电线电缆制造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分析与预防性维护 摘要:通过对几家有代表性的电线电缆制造企业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探讨在这一行业内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和预防性维护。 关键词:电线电缆制造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分析;预防性维护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基础设施日益不能满足公众需要。近几年,政府引导投资,搞一系列的基础建设,给电线电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电线电缆企业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电气系统结构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复杂。由于使用的环境、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过程和人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电气系统不可避免地发生故障,故障的发生肯定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一些负面影响。作为设备、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电气系统,它的可靠程度是关系整个企业内部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的关键。对于业内从事电气维护、管理的人员来讲,系统地研究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实施有效的预防性维护,是保证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环节。 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此定义适用于一个系统,也适用于单台设备或一个单元。 预防性维护是指为了降低设备失效或功能退化的概率,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规定的标准进行的维护。 1行业内电气系统的现状分析 电气系统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动力系统,一是控制系统。对动力系统而言,也就是从低压配电设施、配电网络到最终的用电设施的整个供电通道。这之间是一个串联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导致供电的中断。低压配电系统整体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型的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而言,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电力行业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的停电试验、检修和维护。这是一种计划检修,是按照预试规程所规定的试验周期、到期必修。这种模式运用在国家级电力系统中,保障国计民生,无可厚非。但对于企业而言,不是很经济。企业本身是一个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组织。这种养护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另一部分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气仪表、检测元件、控制网络等组成。典型的有:仪表、PLC、工业电脑、中间继电器、接近开关等。由于它们的兴起,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工厂运营成本。对于电线电缆行业来讲,这些已经开始融入到我们的设备、设施中。它们的运行状态,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生产线的正常工作。同时这些设备一般情况下都是整体封装的,也很少出现故障。比如PLC的输入、输出触点,使用寿命达到几万到几十万次。由此易使我们的维护人员走进一个误区,出现两种心态:①觉得没有必要预防性维护;②知道需要保养但不知道应该怎样维护保养,重点需要关注些什么,进而造成检修养护不足或者找不到重点。同样造成非必要的浪费,又不能有效控制设备故障的发生。 1.1电气设备故障统计 为研究电线电缆制造企业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的分布和规律,以减少定期检修的盲目性和增强检修的针对性。以一家合资企业为例。 2009年度,电气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如下:电机发生故障13次,其中预防性维护中发现3次;变频器发生故障7次,其中预防性维护中发现0次;仪表发生故障8次,其中预防性维护中发现0次;加热元件发生故障40次,其中预防性维护中发现1次;接触器发生故障4次,其中预防性维护中发现2次;开关件发生故障3次,其中预防性维护中发现0次;电位器发生故障2次,其中预防性维护中发现0次;其它故障25次,其中预防性维护中发现3次。预防性维护发现故障比率为9.61%。 由此可见,当前实施的预防性维护并不能有效地防止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所以要求我们对电气设备的状态进行有效的可靠性分析,及时掌握设备的状态。 1.2电气设备可靠性分析 由于电气设备在设计之初、加工生产、使用环节都有导致故障的可能。故障模式很多,其可靠性的分析也比较复杂。设备的故障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但大多具有一定的发展期,在此期间会产生各种前期征兆,可以表现为异声、振动、发热等现象。在进行必要的可靠性分析判断后,根据各种征兆,对设备、元件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判断,从而尽早发现潜在故障。 我们追求的是通过现场的监测、故障数据统计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手段,在保证安全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也就是由原来的随机故障,变成可控的规律性的检修排除故障。正如目前业内部分企业推行的TPM(设备的全员维护)中所追求的零故障率。通过有效开展可靠性分析与预防性维护,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1.3提高电气系统可靠性途径 提高电气系统可靠性途径:①认真从事电气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可靠性要求;②改善电气元件/设备的使用环境,电气元件对使用环境比较敏感,有效的控制环境因素,可以大大降低电器元件的故障率;③可以适当降低元器件/设备的负荷,现实工作中,很多故障来源于过设备/元器件的超负荷运行,适当减轻负荷,能够有效地预防故障发生;④尽可能实现电气系统的简化,元器件/设备越多,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越高;⑤重点关注使用时间较长,可能存在老化的元器件/设备,减少因为设备老化这种可控因素带来的故障。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预防性维护工作。 1.4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前提是基于我们的统计数据或者历史数据。预防性维护计划的拟定,需要我们平时统计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进行计划安排。这些维护计划,都是我们根据历史数据,在下一个在故障发生前,完成故障检修。这中间存在一个假设的故障。预防性维护,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能力,使得故障发生可以控制,或者提前消除故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1.5电气设备可靠性分析管理与预防性维护的基本任务 (1)分析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 (2)以可靠性指标来检验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环节。 (3)研究和制定可靠性目标。提高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 (4)做好各类故障和检修停运的统计分析,可靠性指标预测,尽可能地将预测和分析结合起来,对比分析找到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因素和设备的薄弱环节,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改造工作。 (5)根据统计数据,结合可靠性指标,完善预防性维护的计划与实施。 2实施可靠性分析与预防性维护的好处 有效的可靠性分析与预防性维护,可以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主要表现为:①消除设备因故障引起的非计划性停机,减少应急维修带来的额外费用;②增加人员的利用率,电线电缆行业维护人员的实际工作量普遍不足;③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非计划停机;④改善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能力,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⑤降低公司日常运行成本。 3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可靠性监测分析系统本身运行可靠性欠佳。例如:大部分企业实施几级分工维护保养。一线操作工人实施日常监测、保养;现场保全人员实施周期性巡查;专职维护人员实施维修与保养。如此很难做到协调管理,尤其是涉及跨部门管理更难。可靠性检测设备很多处于缺失或者半缺失状态。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加大在线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升设备自检能力,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故障隐患。 (2)电气运行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不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初期故障,使得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在这方面要通过专业业务素质的培训,另一方面在选择设备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易用性。 (3)先局部后整体的思路,易于推行可靠性与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企业可先从某一台关键性的电气设备开始逐步推行可靠性分析和预防性维护,在取得一定经验积累后再推广。 (4)建立合适的管理章程,确定相关责任人,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电气制造论文:摩恩电气:特种电缆的专业制造商 上海摩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摩恩电气)――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特种电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等专业领域,公司主导产品为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缆中的特种电缆,包括变频电缆、屏蔽和耐化学药品功能电缆、耐油耐腐分相综合护套电缆、耐高温电缆、金属柔性护管设备电缆、耐寒电缆等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能或特殊结构的电缆。同时,公司也生产少量普通电缆作为特种电缆的配套产品销售。报告期内,公司特种电缆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达87.07%,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达29.59%、32.93%和32.27%,保持较高水平,显示公司产品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 摩恩电气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将技术研发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公司拥有一支包括国内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资深研究团队;公司还建立了信息工程、客户信息和产品技术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技术发展趋势。针对石化、冶金等行业不断涌现的新型需求,公司相继研发出耐油、耐腐、耐高温、防火、耐化学药品、变频等十几个系列的产品,很好地解决了行业难题,其产品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通过对特种电缆技术的持续研发和创新,摩恩电气在特种电缆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产品技术秉承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等优势,其主导产品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专业化定位 客户基础稳固 摩恩电气根据电缆行业竞争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确定了差异化和目标集聚的竞争战略,明确定位于为石化、冶金等目标行业提供专业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特种电缆产品,报告期内,石化和冶金两个行业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平均为86.52%。另外,相对于普通电缆产品,公司的特种电缆产品毛利率水平较高,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摩恩电气的专业化定位和服务意识已获得众多客户的认可,并在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目前公司已与石化和冶金行业内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包括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中冶集团、鞍钢集团等及其下属企业确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特种电缆领域市场需求旺盛 电线电缆是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配套产业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煤炭、石油、冶金、建筑、通信、船舶、汽车、国防等领域。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制造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其中,特种电缆因其具有特殊功能而应用日益广泛,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如:在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建筑、交通、通讯以及大中型城市的供电部门等都规定使用环保型电线电缆;发展交流变频调速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十大高新技术项目之一,变频电缆正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10年我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行业将处于爆发性增长阶段,风能电缆、光佚电缆、核能电缆等特种电缆需求量剧增,特种电缆行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摩恩电气在巩固石化、冶金两个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外,正在向机车电缆、风能电缆、石油平台电缆等细分领域拓展。此外,该公司特种电缆在中高压领域的延伸,将有助于完善公司特种电缆的品种结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摩恩电气此次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铁路机车车辆、风力发电及海上石油平台特种电缆和交流变频调速节能电机电缆两个项目。我们认为,募资项目与现有业务密切相关,是对公司现有业务的扩张和延伸,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中。铁路机车车辆、风力发电及海上石油平台特种电缆项目的实施,将在实现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司在特种电缆研发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开发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交流变频调速节能电机电缆项目的实施,除了使公司产品结构更完善,质量更可靠外,也为公司积极开拓电解铝,铁合金、水泥等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公司业务能拓展至新能源及节能减排领域,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探析 [摘 要]电力工程是当前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当前人们良好生存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实现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和良好管理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更是人们对各种电器设备使用的必然结果。电力工程是保证电力正常有序输送的前提。本文就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中各种管理措施和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分析成本在施工项目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分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1、电力工程施工前准备 1.1 严格禁止违规操作 一切操作程序务必紧遵《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是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进度控制和施工管理的根本教条。严防施工现场操作漏洞,防患于未然。 1.2 提高从业者素质 提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和劳务人员素质,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就要广泛利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的机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1.3 健全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狠抓“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以质量求生存,以精品闯市场。树立全员精品意识,以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为基础,以实现工程达标投产为基本要求,在施工质量、工艺水平、文明施工方面达到全优。 1.4 迁占赔偿工作处理 电力工程面向群众生活,势必在施工会占用群众土地,因此,从工程招标准备阶段开始,就应着手于迁占赔偿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取得当地政府、土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确保迁占赔偿工作的顺利进展。迁占赔偿工作涉及到地方的经济利益,要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公开、公正地解决赔偿问题,加快迁占赔偿工作的进度,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按进度计划实施。监理工程师进场后,应及时了解迁占赔偿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对工期的影响,严格控制工期,为更好地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一套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一套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成本管理也不例外。在现行的电力工程成本管理中,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将权、责、利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成本管理存在着混乱无序的现象。 2.2 忽视成本与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至今,很多电力建设企业都没有认识到成本与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无限度地使用最好的技术、最昂贵的设备材料,工程质量虽然得到了保证但是成本却是一直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导致企业资本累积不足,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项目管理部门又存在着另一个极端,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忽视工程质量,常常因为质量不达标返工而导致质量成本增加,不仅使得工程成本超额支出,还影响企业的声誉。 3、忽视电力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控制 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工期成本是指企业为实现工期目标而付出的一切费用。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特定的工期要求,为了保证工期往往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变动。特别是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常常因为赶工期而造成成本的大幅上升。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在现代的电力建设工程中都实行分工管理,即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与验收,这样看上去是分工明确、井井有条,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目标与管理。技术人员为了保证技术合格过关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材料管理人员为了保证质量选择质优价高的材料。这样虽然也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却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工程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4.1 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首先要明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有其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与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成本管理是全企业的活动,为使项目成本消耗保持在最低限度,实现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经理应将成本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专人,对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动态控制,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4.2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4.3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1)人工费控制。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2)材料M的控制。材料费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做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对材料量的控制与对材料价的控制两个方面的工作。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消除风险隐患 建筑企业一次性完成合格的建筑产品,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应把工程质量管理当作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施工生产中严把质量关,从施工前的测量放样、施工中材料投入以及施工后工程质量养护等始终贯彻“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6、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原则 6.1 对实施过程当中进行成本控制 在对项目成本进行全员控制的过程当中,还应对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多加注意,如系统内包括的关于部门经济核算的责任,不能降低各项目环节的成本控制力度,应确保项目从施工到竣工期间的整体过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6.2 尽量降低施工成本 降低工程成本除了要降低来自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外,工程承包方还要结和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和管理的施工方式。 6.3 电力企业需要实现对权、利、责的有机统一 项目各部门在项目工程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项目各部门不仅有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的责任,同时也有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权利。所以,对于各个班组和部门的成本业绩,工程管理部门有权利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与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各个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奖励。 结语 在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中,电力工程作为主要的成本控制流程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是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经济成本的前提和关键,更是保证其施工关键的主要组成模式。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其成本控制方式和控制措施是其发展的前提关键,是保证社会良好有序发展的前提。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加强了电力设施建设,一些电网改造和建设工程相继实施。由于电力工程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要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在建设中要加强施工管理。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1、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大致上可分为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层次,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能顺利有效的落到实处,管理人员要在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以上三个阶段进行,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工作方法。在计划编制方面,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分析,组织好各专业的设计图纸、设备厂家图纸的会审工作,将设计缺陷消除在施工之前。为了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及质量事故,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事先要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材料进行归类和梳理,保证其合乎国家质量标准。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是确保电力工程高质量顺利完成的基础,而质量控制则是确保电力工程可以高质量顺利完成的技术措施和方案,是项目完成的关键所在。实施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就是要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按照电力规范和技术要求,时刻监测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严格执行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程序。制定质量奖惩制度,对于施工工艺质量好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人员进行曝光、通报批评及经济处罚。 2、管理加强的方法 2.1、保证工程的安全以及质量 要认真的贯彻并且执行国家的有关工程的安全以及质量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技术的标准,还有施工的规范以及技术的规程,要组织并且贯彻有关工程的安全以及质量的保证的各种管理制度以及方法,要制定有关工程的安全以及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将“以安全为要务,贵在预防”的方针严格贯彻,对检查工程的安全以及质量的评定力度要加强。 2.2、提高施工的效率 建设单位对施工的管理,要和施工的单位主动的配合,积极的协作。实际上,工期的缩短就是建设工程的投资提前的得到利益,是双方互利的。 2.3、投资的节约 要节约工程的投资,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控制工程图的预算。施工图的预算编制是根据国家的规定来执行的,一旦通过审批,其便是具有法律性,使必须要严格控制的施工依据。 第二,对工程款拨付的控制。在工程款上,最好是有固定的总价合同,按照合同来拨付。不可以随便的增加。 第三,对有关费用的施工签证要控制。对有关的费用进行施工签证在施工的管理中是避免不了的,在进行签证的时候,必须要进行认真的核实,要和实际切合,不能随意的多签,特别是活动的费用,要实事求是的来对待。 第四,施工合同要严格的履行。施工的合同是对工程进行决算,也是进行管理工程造价的主要的依据。合同的签订以及履行是进行施工管理的主要的内容,只有对合同的内容严格的履行,才能够做到投资的节约,来提高经济效益。 投资的节约对工程的管理有着极大的作用,若可以将投资控制的较好,可以为企业获得很大的利益,企业的资金受到一定的限制的时候,就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比较合理的投资方式,要使企业能够承担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利益。 3、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非常多,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涉及到的流程非常复杂,因而质量管理须以企业施工质量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及工程质量防通病手册为控制目标,按照施工的既定工序,控制施工的规范,其质量管理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由于电力行业的施工建设的专业性比较强,有许多都是集体性的作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施工质量的高低。因而电力施工企业可以按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及规范分专业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施工人员操作的专业性,促使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操作,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为企业培养人才资源,以便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此外,专业化的施工队伍也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从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2)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要强化质量管理机制,将质量的把控落实到每一个小的细节,从上级领导到下级的施工操作人员,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一旦发生质量安全,要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以促使企业员工建立质量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3)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有科学明确可施行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必须包括前期的准备、工程施工执行和质量监控、验收等方面的内容,而且施工指导书的编写人员要掌握相关的技术要求,指导书的编写做到通俗易懂、信息明确、可实施性,并且要做好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记录,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可以加以改善。 4、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解决措施 1)提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和劳务人员素质,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要广泛利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的机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2)健全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以质量求生存,以精品闯市场。树立全员精品意识,以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为基础,以实现机组达标投产为基本要求,在施工质量、工艺水平、文明施工、机组投产水平方面达到全优。 3)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使用现代化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专业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多要求,主要是进度控制,同时也可以进行费用控制和资源管理。特别是软件可以将进度、资源、资源限量和资源平衡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进度计划可以是基于要完成的工程量,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商的人材机资源而制定出来的定量的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人、财、物的投入等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可行的、科学合理的应用规划和管理方法,对于切实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结语 C上所述,要想完善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合理地计划、组织、控制以及管理好电力工程项目各方面的工作,掌握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有效执行并落实施工管理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安全质量、技术、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力度,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责,切实将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做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从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浅析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电力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严谨的工作。其涉及的方面很多,对安全、质量管理和工程的进度等方面的要求也高,因此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需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同时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1、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1.1 决策阶段项目成本管理 在电力工程中,对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可以将投资估算分为经济分析与方案分析。有的施工单位存在对工程量估算不足,工程造成不准确的问题。还有电力工程中,存在投资膨胀严重、工期延长、工程造价偏高的问题,这与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有一定关系,希望相关管理者可以重视控制成本这项工作。因此,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详细分析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合理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并通过工艺方案比选,规模方案比选,选址方案比选等多方面比选给出具体可行的最优化决策方案;其二,合理进行投资估算,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时,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状况,熟悉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数据资料,按照相关的规范规定进行有效细致的分析,从而做到工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 1.2 设计阶段 电力工程设计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着较大影响,在有的电力工程中,有的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使得工程成本管理存在较多的质量隐患,在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临时调整,也是增加工程成本费用的原因之一。还有的设计人员,由于设计思路比较保守,设计方法存在滞后性,增加了工程成本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工程成本的准确性。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重点从经济角度考虑,进行多方案优选设计思路,及时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已达到即满足工程使用功能又达到质量标准。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价值工程原理,通过对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的分析,将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起来研究,进行科学的手动控制投资。 1.3 施工阶段 为了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施工成本控制,就要在各个环节中多下功夫,主要包括在整个施工阶段的费用总和,例如材料费、使用机械设备所需要的费用以及人力资源的费用等,这些都是施工进行过程中必须要花费的费用,还有一些费用是临时产生的,这方面也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果在工程项目进行前,就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那么这方面的费用可以得到明显的缩减。一是,材料成本,在选购材料方面,需要坚持“物美价廉”的原则,严格审查材料的规格、尺寸、说明书等,确保采购的材料质量达标。此外,还要按照规定对材料要进行性能检测,确保材料性能、质量过关。再者,材料进场以后,需要做好储存管理,有些材料不能长时间日晒、雨淋,要做好防晒、防潮工作。其次,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管理,购置机械设备时,不能一味地以技术先进为标准,还应考虑企业经济实力和工程需要,若C械设备在施工现场无法正常使用,就没有价值意义,而且还会增加修理费用。 1.4 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是整个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环节,可以分析出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还可以分析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对成本控制的能力。在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单、各种签证材料等,使工程成本结算数据有依有据,并且要求合理、准确。 2、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2.1 完善成本管理体制。只有通过完整的组织结构与科学的分工配合相结合,才能够为实现良好的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财务部一方面负责施工项目的资金预算和会计核算等方面管理办法的制定及考核工作;另一方面,筹集资金,并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计划合同部主要负责制定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并依据不断变更的市场需求及施工情况,对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其次,负责施工项目的合同、统计及工程招标等工作,并据实做出相应的成本预算。还要制定对员工的考核评价标准,以便对各部门的工作做出科学的总结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材料供应部负责以成本计划和实际库存情况为依据,科学合理的开展材料的采购工作,在保证原材料标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减少资金的消耗,降低成本。此外,对材料的采购、管理及使用等各环节进行监督,避免贪污腐败、滥用浪费材料的现象发生。工程技术部负责依据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施工要求,对施工项目的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此外,严格保证施工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对发现的问题做出调整,以期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2.2 合理进行成本控制。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遵循经济性、动态性、全面性、权责利相结合四项原则。 2.2.1 项目成本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其经济性原则。 2.2.2 由于施工过程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与制约,因此,整个施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也决定了成本控制的动态性原则。 2.2.3 全面性原则包含全员及全过程两个方面,全员成本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程所涉及到的全体员工进行的成本控制,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指对整个施工过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的成本控制。无论哪一方面都要按照规定的预算进行管理与控制。 2.2.4 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将权利、责任与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众所周知,权利与责任不能分开来谈,否则就缺乏行使权利的限制;责任与利益也不能分开来谈,否则就缺乏履行职责的动力。 所以,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中,以上四项原则缺一不可,只有明确原则、认真履行,才能科学的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2.3 提高工程成本管理水平。 2.3.1 施工项目管理不仅包括项目成本控制,也包括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等众多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管理不善,都会导致施工项目工期成本、安全成本或质量成本的增加。因此,必须要将施工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本控制紧密结合,才能有效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科学管控,从而为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2.3.2 以竞争促发展。在电力工程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各部门之间良性竞争的同时,积极营造员工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竞争氛围。可以在多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如在人才的录用选拔时采用竞争上岗机制,择优录取;在职工晋升时,综合考核和评价候选人各方面的业绩,择优上岗。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指标。 3 结束语 随着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在施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以及成本的控制。因此,需要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统一标准的施工流程,控制好施工成本,以保证施工顺利的进行。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浅析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摘 要]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作为电力部门和施工企业主要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电力事业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好电力工程施工进程,从而实现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目标,已经成为电力工程施工各方面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然后对存在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展开了研讨,最后提出了新时期如何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对工程施工质量和速度的提高有帮助。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企业实现长久经营的基础与保障,也是企业施工管理最基本的内容[1]。换言之,其实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工作就是以保证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与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施工。此外,在保证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与工程成本的合理结合,从而达到综合管理的效应。 (2)施工计划管理 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来说,以目标服务为中心,制定合理且高效的施工计划是唯一要求。在制定施工计划时,材料设计人员要仔细且充分地研究相关资料,比如工程合同、业主需求等。同时对施工的目的、要求、合同材料以及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分并确定,从而制订出高效率的、高收益的施工计划。此外,还要全面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对施工计划做出实时、合理的调整。 (3)安全管理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够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因此能否做好施工管理的安全管理工作是考察电力工程队伍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 (4)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可以说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工作,因为只有拥有好的技术管理,才能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换言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决定了电力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的高低,并且有效的技术管理还可以保障施工的安全管理,最终直接影响了电力施工企业的市场效益。 二、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团队建设不足 目前,很多电力工程的施工团队仍旧受到传统管理思维框架的影响,对所谓的施工管理工作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知。在电力工程施工团队中仍旧存在着整体素质低下,不具备对工程施工的整体规划性,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均有所欠缺的弊病。同时电力工程施工团队很多均存在合同管理意识方面比较淡薄、经济效益观念较弱、相互配合意识薄弱以及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这会使极大地影响了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进行,从而极大地降低电力工程施工的效率,还可能对电力工程施工带来各种问题隐患,使整电力工程施工达不到规划和设计的目标。 (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贤ú蛔 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否则它将会严重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2]。在实际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相互沟通和协调的问题,这会使得电力工程施工上出现资金流动困难、材料供应不畅、施工进度和工期延误等问题,最终影响了电力工程施工整体目标和规划的达成。 (3)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流程不合理 目前,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常常存在着不合理的流程管理问题。很多企业或者个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了各种违规操作层出不穷,从而使得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缺乏必要的组织和控制。如果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违规操作成为一种常态,容易使得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问题逐渐积累,最终严重影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形成电力工程各种隐患。 三、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方法 (1)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提供给电力工程施工人员各种学习或者培训的机会,同时鼓励电力施工人员主动学习,互帮互助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自身素质,形成一个和谐的、相互促进的学习环境,有利于电力工程施工人员修养的提升。作为一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电力工程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才能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对电力工程施工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此外,还要做好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性。 (2)完善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规章制度 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在源头上杜绝各种隐患和问题的发生,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施工的终极目标。因此,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应以建立和完善以工作程序为主体的规则制度上,不断地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强化标准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还应该在施工、技术以及管理等环节建立标准化体系,通过实施规则制度来管理员工的规范操作,从而使员工建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同时也使得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更加科学、系统、合理。 (3)提升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效率 只有不断地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效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整个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形成一个专业的、系统的和规范的团队,这对提升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均有很大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的工期或者目标能否顺利地完成。因此,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施工企业也因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以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建立以计算机、网络、现代化管理软件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才能不断地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 (4)规范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流程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化作为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它的实现不仅仅可以使得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以及规范,同时流程化的管理还使得施工进度有很大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施工进度,达成预期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从工程招投标一直到工程验收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流程,利用专业的手段和严格的流程控制每一个环节和步骤,无论从招标、中标以及施工的过程中,都要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和协商。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队伍的管理工作,督促他们遵守施工的规章制度,要形成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规范体系为一体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为电力工程的施工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电力工程验收和结算过程中,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者还要在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以科学的管理措施和详细的数据,顺利地完成工程的交接任务。 四、结语 电力工程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工期长的特点,因此电力工程对施工管理的要求很高[3]。可以说,施工企业能否中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施工管理是否专业、是否有效。因为专业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极大地降低管理不当所带来的施工过程的各种消耗,从而高效地、高质量地完成工程目标。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探析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若干问题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工程施工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文中分析了电力施工管理的必要性,探究了当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施工管理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1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保障,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1 企业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求企业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改革,责、权、利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给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作为企业改革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效果。 1.2 沟通施工企业与社会的重要桥梁 作为一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复杂管理工作,施工管理是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反映。施工企业可以向社会展示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来让外界了解企业的实力水平,提高企业的信誉,在获得发展动力的同时给社会对企业的合理评价奠定了基础。 1.3 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电力工程施工中涉及大量的物品、资金、人力等资源与信息,这些物流、信息流等畅通与否直接决定了施工活动的进展。良好的施工管理是确保这些流畅通的必要手段,在实现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推动电力企业的更好发展。 2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有效的施工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以及社会的积极影响,施工管理工作得到了企业的特别重视。但是,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在管理工作的改革完善中,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力求促进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1 施工管理的工作流程十分混乱 一是施工管理中工作人员对建设的相关法规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执行施工管理制度。以致管理工作太过于形式化,尤其是对工程的管理审核、验收等重要工作缺少严格的检查和把控,对电力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比如,当工程结束时,相关部门应当进行检验工作,并在电力工程决算审核后才可以收取和支付相关的工程款,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按照此项法规进行操作,导致了管理流程的混乱和违规;二是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交流,导致不必要的分歧出现,阻碍了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到电力工程竣工时,由于施工过程中缺少沟通,导致管理操作不规范,甚至需要返工完善修改,增添了不必要的工作,造成了工作负担。 2.2 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生产是现代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口号,也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会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这些不安全隐患不仅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同时也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目前很多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足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一味的强调施工质量,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投入的力度较小,导致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大小事故,严重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顺利开展。 2.3 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工作人员的高素质、高技能可以有效地促进电力工程的建设进程,但是目前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却十分匮乏。一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电力工程的施工队伍中急需专业性强的管理人员,大多数管理人员的效益观念薄弱,对工程的预算工作不到位,导致电力工程的造价不具备科学性。同时,施工队伍中有很多社会上雇佣的临时施工人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高低不平,尽管受到过一些专业培训,但是让他们做到专业化、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仍是十分困难;二是工作人员的其他方面的素养也需提升。比如说,缺乏施工安全意识,对自己和施工团队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没有良好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协调工作的能力,给施工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拖慢了电力工程的建设工期,容易造成巨大的工程损失。 3 搞好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规范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流程 为了促使电力工程全面执行制定的管理制度,应当设定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流程,规范施工管理行为,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流程包括电力工程的招标、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对整个工程的建设都十分重要。电力工程进行招标时,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规划设计时,严格检查施工设计图、施工用料,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工程施工建设时,要明确每个施工程序的具体施工方式和负责管理人员,分清工作的主次,控制工程的整体进度。工程竣工时,按照要求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验收检查,必须完全达到竣工标准方可。只有各个环节达到要求,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证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为了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应该制定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具体的部门及岗位人员身上,使各部门及岗位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尽可能消除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安全隐患,以防在相同的施工场所出现不同施工队伍不了解所有施工危险点的现象,有必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也即是指每一个施工队伍都应该向其他施工队伍详细说明、交代在自己施工范围内存在的各种危险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3.3 不断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训练 劳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主体,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效益,为此,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应高度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电力企业施工人员必须做好持证上岗,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专业技能培训,而且需要执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使电力工程施工人员能够重视培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素养。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管理、电力、工程、安全生产等各方面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较高的管理能力,现对整个电力工程的一体化管理。另外,有必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在施工之前制定合理的工程成本预算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设备、人员、施工进度等各方面,确保实际施工产生费用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尽量减少成本浪费或者超支现象,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4 结语 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广,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做好分析与处理,是每个电力企业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做好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 摘 要: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对于电力行业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工程项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为了确保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学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进行严格的管理。基于此,文章分析和研究了与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相关的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解决策略 1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1.1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工程的管理流程不够系统。高质量的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可以促进电力工程施工效率的提高和进步,是确保电力工程科学有效的基础。然而在现阶段的缺乏一个完善合理的电力工程管理流程,管理缺乏系统性,并且对于重点环节的管理也不到位。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等都与电力工程管理密切相关,所以在实际管理中必须做好对以上部门的管理,确保电力工程管理流程的系统性。 (2)施工人员的水平差别较大。在整个施工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比较差,这也严重阻碍了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并且在实际施工中,作业指导书、施工作业票等的应用也不到位。有很多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是按照自身的经验进行相关的工作,随意行比较大,给电力工程留下了很多隐患。 1.2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优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流程。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不仅可以确保施工的质量,还可以对工程施工行为进行规范。在工程开始之前,在工程开始之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交底工作,将施工中使用到的工艺、技术以及相关的要求标准等都进行详细的交底,确保施工方全面了解施工的内容和要求。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对图纸进行复核,并且需要把技术问题反馈至相关设计单位和业主方,当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监理单位和业主还需要全面审核施工方案,验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除此以外,技术部门还需要对施工方案复核,确保施工方案的无误并获得审核人员的同意后,才可进行施工。工程中的变更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不可随意变动。 (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施工安全一直都是工程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了确保工程建设之中的安全性,可以按照以下措施进行管理:将与安全问题相关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这样才能找出施工问题的原因所造;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做好施工过程中安全检查;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以促进他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在施工中需要严格落实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案。 (3)做好施工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在电力施工中,不仅针对事要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于相关的人员也要采取一系列的管控。所以做好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也十分重要。第一,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人员教育开始培训,例如安全教育,质量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提升施工人员的知识掌握度,使其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让工程得到保证。其次,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是否到位也是工程的关键,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最后,为了能够完成教育培训,还要在施工工作之前对相关的部门以及人员做好详细的交接和交底地工作。在此项工作中,发现施工人员的问题所在,有耐心的去进行指导和教育培训,解决他们的疑惑,让他们对工程充满信心,才能让工程顺利开展下去,最终使得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提升。 2 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2.1 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在许多电力企业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意识较为淡薄,没有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成本控制永远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执行力。在具体的项目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往往忽视对成本控制的管理,而是将工作大量投入到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施工的材料管理等工作中,而缺乏专业的人员对成本控制进行仔细的研究。从表面来看,虽然各个岗位的职责十分明确,但是缺少成本控制的协同进行,导致成本控制在具体落实中往往缺乏联动性,从而成本控制环节中断,不能从整体上全面的进行成本控制。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整体上提高人们的成本控制意识。 (2)缺少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及手段。在以往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中,凸显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传递不流畅和不及时,为成本控制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现阶段的企业中很多企业仍采用此类方法进行成本的管理控制,尤其是在财务管理部门中此类现象更为普遍。成本控制信息是作出成本控制决策的依据,它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反馈,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根本不能发挥起自身的作用。 2.2 强化电力成本控制的措施 (1) 加强成本预算的编制。成本预测是企业管理者分析判断以后成本变动形势的依据。所以,成本决策的科学性非常重要,不能以主观和盲目的态度完成成本预测工作,要保证预测的科学合理成本计划就是建立在成本预测基础之上的,其是项目或企业一个时间段内的预算标准。成本预算的制定是建立在科学合理成本预测及决策的基础上,进而制定成本计划,为电力企业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及生产提供指导,并做好相关节约成本的措施。编制成本计划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潜能,更好的完成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 (2)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和监督。项目成本的核算和监督是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无误才能确保成本分析和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必须找出并处理成本核算体制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对项目成员的管理工作,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还需要落实好轮岗制度,以便于项目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彼此之间还可以形成有效的约束,为成本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增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环节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加强电力企业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而提高力施工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对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关于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的认识 摘 要: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也是如此。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只有明确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把握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流程,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保障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本文就是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的认识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施工管理 流程 认识 引言: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化的工作,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中总结经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施工管理磨时间进行优化和改良,从而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可以达到预期设想。要吸收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结合我国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从而找寻适合我国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管理模式。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的主要措施 1.1 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想要提升我国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流程的科学性,一定要注重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派遣学习能力较强、工作态度认真、具有创新精神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到国外进行培训,为其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从而加强新型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的传播,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随时随地的吸收新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开展需要依靠完善的规章制度,所以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企业需要建设以技术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标准件进行完善。不断提升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应用各项规章制度对其岗位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使得我国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可以逐渐接近国际水平。所有的施工技术人员都需要树立良好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和管理标准进行施工,使得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成本投入与施工进度都可以达到最优化。 1.3 应用先进的管理软件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适用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的软件也不断诞生。这些管理软件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得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呈现出现代化、科学化的特点,满足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强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提升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成本投入。根据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计划,应用管理软件落实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使得施工进度、成本投入、以及资源配置都可以在可控范围内。 1.4 创建高效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流程 电力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完成后,需要由市场中心将最终的招投标结果转交给业务部门,同时进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图纸的转交。公司业务部门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部门需要组织施工单位、建设施工材料供应商以及设备管理部门进行会议召开。公司业务部门需要根据合同规定要求进行预付款的支付,同时与施工单位进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承包合同的签订。公司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部门向施工单位、建设施工材料供应商以及设备供应单位进行预付款的支付。无论是原材料供应商还是电力设备供应单位,提供的材料和电力设备运送到施工现场后都需要经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技术部门进行检验,经过检验质量达到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应用标准后才能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 2 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流程注意事项分析 2.1 计划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计划制定是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施工计划需要明确的提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范围、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目标、施工方式、以及项目管理的原则。施工计划编制完成后还需要递交给业主单位进行审核,要求施工计划可以得到业主单位的认可。在施工计划编制过程中还需要认真的分析施工合同,充分把握施工合同内的众多内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概况,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最终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施工计划管理主要核心在于施工进度控制,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完成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工作,将电力工程项目实际施工量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比较,查看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情况。施工计划在实际施工中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使其可以满足施工进度管理计划要求。 2.2 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优劣关乎工程公司的信誉,关系公司效益,是工程公司立足本产业的基础,工程质量的优劣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是由一个一个施工工序的质量构成的,只有对这些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有保证。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应该与费用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管理。质量与费用支付挂钩,质量与效益挂钩。根据质量划分的每一个具体工序,通过检查核实已完工程量和质量情况,给予该工序项目费用的最终或部分支付,若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甚至不予支付,直至达到规定要求。实践证明,在工程实施阶段采取这种质量和费用控制相结合进行管理的方法,对质量、费用控制管理是十分有效的。 2.3 费用管理 施工阶段的施工费用管理依据是按照不同设计阶段和设计文件编制的费用估算和费用预算,及根据施工计划编制的费用控制使用计划。施工费用管理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把费用和施工M度相结合,将计划工程量及费用与已完成工程量及费用采用赢得值原理,进行项目的费用/进度综合控制,通过对执行效果的评估,不但可以直接判断检测当前进度是提前还是拖后,而且还可以直观地看出费用是节省还是超支,这种方法克服了目前我们采用的进度和费用分开进行控制的缺点。在费用管理过程中,要做好与项目管理各部门的接口关系,及时收集工程信息,做好费用的控制分析,为工程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 结语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交叉施工等特点。同时还要受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材料的采购运输、还有其他许多工程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合理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好工程项目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就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电力工程管理流程,促进企业管理的完善。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和运行状态检修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和运行状态检修的必要性,并说明了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研究,阐述了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对今后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和运行状态检修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运行状态检修;重要作用;应用现状 1、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和运行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就是管理部门将任务分配给项目管理人员,接着设想一下他们项目开展之后的进程,但是由于后期实施的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督,使得项目工程有所延误。还有一种情况是,管理部门有个较大的项目,但是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执行技巧。还有一些企业的项目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硬件设施管理不齐全,器具对方杂乱无章,项目部署没有合理科学地规划,导致项目进度无法推进,直接造成了企业项目的工程时间耽误。如果一个工程项目规范地不规范、不科学,任其自由的发展,不仅会造成项目工期的延长,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但有的项目人员为了一味的追求进度而不顾项目的承受能力,这势必会造成工程施工难度的增加,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无法保证,会给之后的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留下巨大的隐患。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将会促使整个电力行业水平的提升,给该行业带来巨大的活力和经济效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备受关注,许多国家,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国家都在使用这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并成为一种流行。但是由于我国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掌握不是很到位,还会出现许多技术上的失误和问题,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对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和运行状态检修的问题上虽然施工质量都已经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施工运行中的故障时完全无法避免的,这些故障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地处理,不仅会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整体效果和稳定运行有一定的影响,还可能会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为了保证电力工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和运行状态中的检修关注。 电力工程施工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施工,它的整个投资成本是非常大的,而且施工的工艺和材料都是非常复杂的,一旦出现工程中的施工事故,其后果和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要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施工管理和运行状态中的检修问题的关注。除此之外,电力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资料以及技术都是非常的复杂的,而且S多工艺需要进行相互交叉施工,还要准备后期的运输和材料设备上的工作,从这发面来讲,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并且是施工相对分散,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系统的施工管理和 运行状态中的检修和维护,从而保证电力施工的顺利进行。 2、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研究 (一) 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中心 电力工程施工的检测人员应该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熟悉的并且深入的了解,从而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整较科学的电力设备系统的信息数据中心,这样方便检修人员对电力设备系统的运行检修。在检修人员检修完毕后,要将每一次的检修记录以及电力设备系统的的各种信息都要记录在建立的信息数据中心,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检修人员明白电力设备的整个系统是否处在比较安全的运行状态,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信息的对比和判断进而找出具体的问题,从而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二) 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检修队伍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检修人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检修人员的责任感、技术水平等对电力系统的检修工作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是电力系统设备是否检修成功的关键因素。因而,要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正常运作,就要保证检修人员的基本素质,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检修人员队伍,要加强对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加强对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引进 ,帮助检修人员掌握一定的先进检修技能,还要对间隙人员进行后期的电力系统设备的培训和引导。 (三) 制定合理的检修方案 电力系统的施工故障和问题出现的原因都是不同的,也都是无法避免的,那么要想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检修方案进行修补,这样才可以发挥检修技术的重要性能。因此电力施工部门应该建一套科学长效的检修方案,针对电力系统设备中经常出的问题从而可以通过参考这些方案来解决问题,对于那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就可以很容易找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而且同时有较系统的方案来进行参考,不仅可以保证电力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话可以进一步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性。 (四)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设备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具有先进技术的电力系统检修设备,合理科学地采用一定的技术设备来对电力系统进行检修,按照一定所遵循的规律对设备的故障处进行检修并合理安排,这不仅会缩短电力系统设施的检修实践,同时也提高了电力系统设施检修的效果。 3、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一) 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训 要想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设备的安全运行,首先要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抓起,要增强员工的安全保障意识,对于安全为审核通过的产品和项目应该要大力进行安全意识宣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员工的岗位培训和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员工应自我疏忽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充分有效地落实和实施,而且要严格执行,以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运作。 (二) 应该构建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电力工程管理系统部门应该加强其部门的规章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做规范,并根据特色的安全条例和规范来要求员工进行遵守,监管部门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将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并积极调动安全部门的积极性和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安全防护部门也应该对安全项目和条款进行调查、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安全隐患较大的电力设备和设施应该更加投入监管力度。同时也应该将安全生产进行责任制分配,将实施项目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和工序上,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进行具体责任的分配到人,由负责该项目的人员进行负责,形成一定的制度监督机制,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监管体系,保证一切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 (三) 应该加强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设施管理 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施工安全,更应该注重施工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程度,应该对施工现场的所有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严格地检查。在实施工程完毕后,应该将特定设备放入到制定的设备管理存放处中,以保证下一次的安全使用,将设备器具按照专业的编码顺序将其放好,以保证施工设备的质量不受损坏。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员工存放设备器具的专业度,使其规范安全地操作,以保证设备的质量和专业员工的安全使用。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施工建设发展更加迅速,而电力工程施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就要做好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检修工作,进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如何优化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伴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为符合当前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使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有效的加强。电力工程中包含了分配、输送电能以及相关的内容,洁净、经济、易于控制、便于使用以及运输方便等皆是电能所具有的优点。在电力企业的改革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便是对施工过程管理进行强化,其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企业改革措施的成败。为使信息、人力、财力、物力等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进行流通,便要求顺利运行的施工活动。与此同时,施工企业现场管理质量还直接的影响到了企业的信誉,若想使企业发展得到促进,良好的施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如此一来,企业才能占据主动地位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文章较为简要的介绍了当前阶段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都对其优化方案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施工管理;电力工程;优化方案 伴随着近些年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快速发展电力建设行业时,伴随着不断深入的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则占据了越发重要的地位在整个电力行业之中。相较于其他工程的管理,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有着较大的不同,其涉及广泛的专业领域,要求的技术极为复杂,且具备相对较高的劳动密集程度,与此同时,环境因素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其管理的效果。由此便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的要求。当前阶段,较多问题存在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之中,由此可见,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进一步加强,使电力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是极为必要的。 1 意义之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加强 在电力企业改革过程中,对施工过程管理进一步的加强亦是重要内容之一,其与别的改革措施的成败有着紧密的联系。而顺利进行的施工活动,亦能使现场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等在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进行流通。与此同时,其对于企业的信誉有着较大的影响,较为良好的施工管理可以给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供企业以有力的支持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与此同时,施工过程的管理起到一种纽带作用,其加强了各专业管理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各专业管理以及整个施工管理的效果得到一定的提高。 2 存在的问题之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2.1 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在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管理人员起着极大的作用,于当前阶段来看,工作人员对于工程施工的整体规划性较为缺乏,且较多人自身欠缺基本的专业素质,不能完善自身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知识体系,且不能在施工中较好的运用合同的效能,如此一来,使得相关人员有机会对材料采购的价格进行谎报,从而造成了工程资金流失的现象,进而使得较多纰漏出现在订货采购的流程中,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重新拟定,使采购成本遭到极大的浪费,且导致工期被延误。 2.2 流程中存在一定缺陷 在企业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较为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于其内部的业务部、财务部以及工程管理部等部门之间,严重缺乏,进而产生分歧,在此情况之下,带来较多的困扰于施工的过程,进而对施工工程的进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核算、验收、决算等进行于施工结束后的工作,不能遵循规则严格进行。 2.3 沟通之于公司内部存在问题 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管理团队需要扮演了推动力的角色,并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但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常出现些许分歧与公司的行政部,业务部以及财务部。业务部门无法与业主依据于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沟通好细节,且存在业务人员不具备全面的技术知识,在没有事先进行沟通的情况下,对业主的要求进行许诺。进而造成极大的困扰于现场的施工。与此同时,财务部市场没有对配套企业的款项按时拨款,使脱节、延期等现象出现于电力设备材料的供应中。这些现象使施工管理资源被严重浪费,且造成了不连贯的施工进度,使工期进展受到一定的扰乱。由此可见,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将与不同部门的沟通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且将其纳入到对施工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中,并预先将相关备案做好。 3 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优化的方案 3.1 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水平进行提高 企业需要对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的机会进行广泛利用,使各类人才能够得到机会涌现出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企业文化得到良好建立,对员工世界观、人生观的起到一定的帮助与指引作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托于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以及不断提高的职工综合素质,二者相结合,才能给企业向前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电力施工企业需要依据与自身的特点进行项目管理,从人员结构,以及相关的原则进行考虑,使符合项目的管理方法得以制定,且须对可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与执行,使职员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进而给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3.2 不断强化施工流程管理 为使切实且可行的管理标准得到更好的形成,企I需要对工作程序以及责任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使管理行为与管理意识得到统一,进而使管理效果得到加强。此外,企业还需对现代化管理手段与软件进行运用,从根本上使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企业需要知道给管理效果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人为的操作,而非是计算机软件与系统。由此可见,企业需进行切实管理方法的制定,以使管理软件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使用。此外,完善且正规的电力工程管理流程是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检验过图纸以及供应材料,且都合格之后,才可以开始施工。 3.3 企业现代化办公管理不断进行升级 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得到质的改变,企业应该对自身的现代化改变进行积极的推进,运用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从而实现有效监管施工的进度以及资源建立的目的。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办公软件,能够对比分析工程的进度、资源平衡和平衡等,进而使相应的解决方案得以出现。而企业管理效率可在现代化企业管理软件运用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由此可见,企业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进行制定,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完善,是极为必要的措施。 4 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需要人们对管理的新思路进行不断地探索,以找出更加先进且科学的管理技术与措施,已然成为电力工程企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学习,对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加以借鉴,使企业管理流程得以完善,使施工的优质性得到保证,最终帮助企业占据有利的地位,于竞争激烈的电力工程建设市场中。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和运行状态检修的研究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中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电力工程相关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张,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今电力行业正高速发展,与之先关的是电力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做好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和运行状态检修的相关工作,确保电网能安全运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保障。 【关键词】 电力工程 施工管理 运行检修 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力供给,电力输送的稳定性极为重要。在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以及对电力工程运行状态实时检修,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运行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也更具安全性。只有在电力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的性能之后,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从而确保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 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是我国技术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要及时、严格的把握施工管理工作,确保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以及相应的管理效果。电力工程的施工量大,耗时较长,且多数在露天进行,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容易受到地质、气候方面的影响。此外,工程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机械装备的运转状况及其先进程度都能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需要科学有效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最大程度降低外界和人为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1、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项目主要管理层是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当中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是施工组织和工作协调的主要负责人,项目管理者的业务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1]。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是工作的核心,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全面掌控施工全过程及各环节,且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 2、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项目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知己额影响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唯有逐步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工程质量的高低与人为因素息息相关,项目主管部门要确保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职业资质,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质量问题,从而让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时刻管控工程质量。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是管控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建设各环节合理有序。此外,由于电力工程中涉及到很大部分的隐蔽施工,这方面的施工如若没有强力的监管,难免会在施工过程中遗留质量问题,倘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之,在项目完结后再处理就更为艰难,也会影响到项目日后的运行安全性,加大风险。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隐蔽施工部分的监管务必要加大力度,确保所有施工环节都能保质保量得到贯彻落实。 4、主管部门要协调管理。电力工程施工的工期耗时较长、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较大,往往会与诸多行业、部门产生业务交叉,而不同领域间的行业规范和标准难免差别。因此,在施工期间,要有科学合理且非常完善的项目工程施工计划,确保工程进展顺利的同时,还应保持与相关行业领域部门的有效接触,及时了解彼此之间的行业标准以及各环节的质量要求,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跨专业而出现各类问题。另外,项目施工过程中,各工种、各岗位之间也要有效交流,确保各环节的施工质量符合项目设计标准。 二、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 虽然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能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但项目运行中难免会出现各类故障,这不仅会阻碍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更可能会对人生安全造成影响。因此,为确保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转,就必须做好电力设施的状态检修工作。 1、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的目的。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主要针对运行状态不佳的设备,主要是为了避免电网运行的不稳定性,可以从根本上较少电力运行不稳的人力物力支出,是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必要措施。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还能避免人为疏忽带来的弊端,从根本上避免系统故障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危及人身安全的风险[2]。 2、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的措施。在电力工程系统的正常运转状态下,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检修,不但能避免电力设备故障的发生,更能减少故障带来的人身安全危害以及财产损失。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的首要工作是建立电力工程系统设备的数据机构,并持续完备,保证数据的实时性。数据不仅要涵盖设备的生产厂家,还要有批号、使用期限等相关数据。数据库中的每一个数据能作为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的重要依据,在利用相关方式进行计算分析,从而确定电力工程运行状态的正常与否。 结语:电力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动力之源,是社会活动开展依赖于电力,而且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系统持续高负荷运转,所以电力工程运行中容易出现各类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且要做好电力工程运行状态检修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转。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重要策略探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辰,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工程也在不断的向前发辰,为了保证人们的需求,对电力工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电力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电力工程建设企业必须明确现代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根本任务,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以提高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本文在此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出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如何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提出了几个重要策略。 [关键词]电力;质量;成本;进度;安全 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电力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建设是一个把工程意图变为实际工程的环节,但是很多时候工程设计缺乏仔细的调查研究,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这也让很多实际问题暴露出来,导致电力工程在未来的使用和维护中出现很多难点,因此必须要做好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施工单位对工程准备、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等全流程的管理控制工作。工程施工管理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工程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工程施工合同作为依据,根据施工相关规范和管理条例进行组织管理,对施工对象、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条件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协调工程施工中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关系,切实提升工程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施工活动良好有序进行,保证施工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二、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几个重要策略 1、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履行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予以重视,把电力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和工程计划管理、施工管理、组织管理工作共同做好;其次是要从相关的管理制度上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合同实施保障机制,将合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再次是要委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工程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文件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要完善合同管理系统,除了对电力工程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之外,还应该对工程的招投标文件、相关会议记录、合同变更条款、工程保险等资料文件进行科学的收集和整理。 2、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 应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使其更高效,更规范。招标公司开标公告后,招标公司通知电力工程公司业务部,业务部保存中标通知书。业务部把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转给工程技术部门。由公司业务部和工程技术管理部组织尽早与业主用户、配套施工单位、供应商和电力设备供应商召开施工前的碰头会,预算审查部门对各配套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进行审查。公司应该和甲方业主进行沟通,收取业主工程款的50%作为预付款。并与配套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由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向各配套施工单位、供应商和电力设备供应商拨付工程预付款。保证配套企业的供货周期,并进行跟踪,确保施工进度计划有效实施。由电力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材料供应商和电力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和设备要经过电力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和用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3、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在计划编制方面,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分析,组织好各专业的设计图纸、设备厂家图纸的会审工作,将设计缺陷消除在施工之前。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事先要对电力工程项目涉的金具材料进行归类和梳理,确保其合乎国家质量标准,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及质量事故。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是确保电力工程高质量顺利完成的基础,而质量控制则是确保电力工程可以高质量顺利完成的技术措施和方案,是项目完成的关键所在。实施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就是要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按照电力规范和技术要求,时刻监测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严格执行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程序。制定质量奖惩制度,对于施工工艺质量好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人员进行曝光、通报批评及经济处罚。 4、电力工程的进度控制 在工程正式进行施工之前,根据合同的要求对工程进行更好的规范与组织,配备相应的施工设备,选拔优秀的人才,实现对工程进度进行良好的安排与把控。相关工作人员还要经常对施工现场进行观察,掌握施工现场的时刻变化,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工程计划与进度,真正做到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我们在电力工程进度管理中,着力引入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该方法可以在确定工期、成本、资源等条件之下,得出最优化的计划安排,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的目的。因此,在强化电力工程进度的控制与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效掌握、深入研究“关键路线法”及其关键工序。 5、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 电力工程在施工时,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应的监督和指挥工作,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听从指挥方的指挥和安排,不能私自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好施工场地,严禁外来人员私自进入,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时应该在工作区域做好标识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要做好严密的防范工作,施工过程中,应该规范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的施工程序,以保证施工现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6、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在施工项目确定之后,需要做好相应的项目核算工作,其内容包括两种,即项目管理核算与施工作业层的核算。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的预算情况确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本钱,做好工程项目的费用剖析,严格的控制好财、务、人、机的投入以及运行的管理状况。对于作业层要严格的进行控制,降低施工现场的花费,优化项目的消费要素的配置,减少不合理的费用支出。此外,还要注意新工艺与新科技的使用,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作业层与管理层也要加强配合,把握好结算关键点,防止出现超支、乱支的情况。 7、严格技术管理 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每道工序前进行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都应抽样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 三、结语 综上,探寻更为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是每个电力工程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四大核心内容,应当始终贯穿于工程从施工准备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应积极的协调好各个部门,为电力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各个方面的保障,通过有效的工程管理,才能够从全方面来提高工程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提升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分析 【摘要】: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涉及整个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而项目成本控制则是其管理中众多方面的重点。优质的施工项目的管理,必然包含良好成本管控。如果项目成本控制没有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就无法实现,施工项目的优质管理也就更加无从谈起。鉴于此,文章结合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分析,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1、导言 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严谨的工作。其涉及的方面很多,对安全、质量管理和工程的进度等方面的要求也高,因此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需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同时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2.1质量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实现永续经营,质量管理就是其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与保障,也是企业施工管理的基本内容。从某种层面来说,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质量管理,在进行施工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要求,按照施工程序施工,并且还要结合工程成本进行质量管理,采取综合管理的措施。 2.2安全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同时安全管理也能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因此在电力施工管理中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3成本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是对工程施工阶段的每个环节施工施工成本控制和管理,其主要包括施工设计阶段、制定和编制施工方案阶段以及施工计划方案和施工阶段。施工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将其与施工进度相结合,对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进行综合控制,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不仅能够了解施工进度是否拖延,还能直观地看出施工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2.4技术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在技术管理方面狠下功夫,从一定程度来说,施工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并且随着技术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也会得到有效的保障,最终可以对电力施工企业的市场效益产生良好影响。 3、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措施 3.1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只有通过完整的组织结构与科学的分工配合相结合,才能够为实现良好的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财务部一方面负责施工项目的资金预算和会计核算等方面管理办法的制定及考核工作;另一方面,筹集资金,并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计划合同部主要负责制定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并依据不断变更的市场需求及施工情况,对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其次,负责施工项目的合同、统计及工程招标等工作,并据实做出相应的成本预算。还要制定对员工的考核评价标准,以便对各部门的工作做出科学的总结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材料供应部负责以成本计划和实际库存情况为依据,科学合理的开展材料的采购工作,在保证原材料标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减少资金的消耗,降低成本。此外,对材料的采购、管理及使用等各环节进行监督,避免贪污腐败、滥用浪费材料的现象发生。工程技术部负责依据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施工要求,对施工项目的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此外,严格保证施工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加强施工管理的成本预测 对于成本控制,加强施工管理的成本预测是首要任务。只有有效地开展成本预测工作,制订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才能有序地开展成本控制。目前,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导致施工成本过高。因此,只有在施工设计阶段有效开展成本预测,增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严格把关施工环节的质量,才能减少窝工等现象的发生。 3.3有效实施动态成本控制 有效的动态成本控制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增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制定奖惩措施,从而有效的促进动态成本的控制;加强对施工风险成本的管理。降低风险成本是动态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电力施工企业既要完善招投标机制,细致研究合同条款,还要严格管理施工现场签证和施工材料的选购;做好合同管理。相关电力企业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合同担保制度、审查与管理制度,以降低合同的成本;实施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相关电力企业根据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制定相应的承包奖惩措施,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3.4加强项目成本的监管 在财务部可以成立独立的财务监管部门,保证监管部门对财务部和采购部能够实施有效的监管,在财务部对于原料的采购方面、人员的工资方面等资金的使用上,监管部门应该明确所使用资金的流向,从而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另外采购部门对于施工原料的采购,要结合目前市场上材料的价格质量情况,与施工的工程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进行原料的采购工作,不能盲目地进行采购,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同时还影响了工程质量;除了这些部门所要负责的主要内容外,电力企业还要成立一个电力工程项目成本风险的控制预警机构,这个机构是针对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单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预防,从而保证电力公司在经营模式处于可掌控的情况。 3.5提高工程成本管理水平 首先,施工项目管理不仅包括项目成本控制,也包括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等众多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管理不善,都会导致施工项目工期成本、安全成本或质量成本的增加。因此,必须要将施工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本控制紧密结合,才能有效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科学管控,从而为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其次,以竞争促发展。在电力工程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各部门之间良性竞争的同时,积极营造员工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竞争氛围。可以在多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如在人才的录用选拔时采用竞争上岗机制,择优录取;在职工晋升时,综合考核和评价候选人各方面的业绩,择优上岗。 结论 综上所述,优化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和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水平,从而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无疑是当今电力工程企业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占领市场的必经之路。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此需要加强全面管理和动态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 要】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应该做好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从中也出现了诸多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导致电力工程无法顺利的完成竣工验收,从而影响到电力工程后期的良好使用。因此,需要针对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主要存在着施工管理的不全面,忽视了很多细节性的工作;施工管理缺乏规范性,常存在着违规的情况;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下面结合存在着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不全面,忽视了很多细节性的工作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不全面的问题。由于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内容,包括施工材料、施工场地、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备、施工进度、施工计划、施工质量检测等等,而这些施工管理内容较为庞杂,并且还存在着较大的交叉性,从而在实际的管理中经常忽视一些细节性的工作,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对施工企业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1]。 (二)施工管理缺乏规范性,常存在着违规的情况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很多的管理人员没有按照施工单位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管理,从而存在着违规的情况,导致施工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也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此外,在审核验收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没有按照其审核制度进行验收,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从而也会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由于管理制度属于一种规范,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包括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以及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的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高质量的进行,从而也给电力工程施工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2]。 二、解决措施分析 (一)强化细节,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全面性 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强化细节性的工作,从而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由于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涉及到很多的管理内容,并且管理内容非常的繁琐,管理人员应该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管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从而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有序进行,并且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以实现最佳的施工管理效果[3]。 (二)规范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应该进一步规范施工管理的流程,进一步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操作,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从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例如,管理人员应该制定管理计划,将电力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所有要素,包括施工材料、施工场地、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备、施工进度、施工计划、施工质量检测等进行统一的筹划和安排,能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4]。 (三)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完善管理制度时,不但要按照其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而且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相应的责任问题,因此要将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进度问题等制定其报表制度,强化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将其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以此来提高其责任意识。进而通过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能够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实现最佳的施工管理效果,促进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5]。 三、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如果细节性的工作处理不好,将会随时出现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导致电力工程施工无法顺利进行,从而也会耽误施工进度,造成巨大的经济支出,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因此,需要强化管理,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途径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电网的增容扩建,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由此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对工程做出详细的规划,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于电力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施工管理,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确保电力工程项目能够优质高效的完工。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对于电能的稳定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电力工程的覆盖面积较大,环节比较复杂,并且技术性要求较高,所以对于施工管理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案,合理规划各个环节的施工内容,合理掌控施工进度,严格控制施工成本,优化各项资源配置,确保工程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 只有具有健全的管理体制,才能够确保工程按照既定的方案顺利进行,但是在部分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障碍,从而对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管理体制的缺失导致施工管理缺乏了有效的依据,管理方案不切实际,所以不利于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1.2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不同于其他工程,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电力知识,所以对于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管理中,却缺少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不强,有些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但是对工程的施工经验比较欠缺,无法进行实质性的管理,或者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总体规划和指挥方面缺乏统筹能力,所以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成本和进度控制存在很大的影响。 1.3 施工管理内容协调不畅 质量、进度和成本是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目标,这三相目标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很多电力工程施工中,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不畅,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就会加快施工进度,由此就会产生质量问题,如果返工就会增加成本支出,并且影响到施工进度。而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如果刻意的追求质量,一味地选用价格较高的施工材料,就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所以说如果这三者之间的控制失衡,将会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1.4 电力工程施工的合同纠纷 合理管理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合同中包含诸多的要素,明确了承建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用料以及成本管理等,合同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纠纷,因为合同管理本身就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可控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而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参建单位较多,在具体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业主与承包商、承办商与分包商、业主与材料供应商等各种复杂关系的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到位,就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施工企业造成不利。 2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途径 2.1 健全施工管理体系 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完工的基础保障,所以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总体规划,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对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确保部门间的衔接的协调性,从而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做出详细的管理规划,并且确保落实到位,为施工管理提供有利的依据。 2.2 严格管理人员资质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管理人员的投资效益意识缺乏,工程造价控制相关的知识比较淡薄,这样就造成了电力工程的实际工程造价远远大于预算时的造价,另外因为无法科学进行施工组织,造成施工部门之间无法协调,施工效率不足等问题。要不断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作者认为,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任何的管理技术都是虚的,惟有管理者是活的,因此只有切实加强施工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保证电力工程施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这也是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也是其基本前提。 2.3 完善施工内容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是确保电能稳定供应的基础保障,所以需要严格控制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加强对质量、进度与成本三项内容的管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一项管理内容的失误都会对其他两项造成一定的干扰。所以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应该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三者之前协调发展。根据工程的总体要求以及设计规范,明确工程的施工进度,并且制定详细的进度管理计划,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切忌盲目追赶工期。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要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做好质量检验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确保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操作,协调好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根据工程总体规划,严格控制每个施工进度内的成本,加强对材料的成本控制,优化各项资源配置,严防超标。 2.4 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履行 电力工程施工合同是保证电力工程规范施工的保障和基础,对电力工程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约束工程双方严格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予以重视,把电力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和工程计划管理、施工管理、组织管理工作共同做好;其次要从相关的管理制度上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合同实施保障机制,将合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再次要委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工程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文件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要完善合同管理系统,除了对电力工程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之外,还应该对工程的招投标文件、相关会议记录、合同变更条款、工程保险等资料文件进行科学的收集和整理。 3 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对于我国的电能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加强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强化合同管理水平,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成本与进度三项管理内容,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在预定的工期内优质高效的完工。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应该逐渐完善管理体制,并且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采用更加专业的管理方式,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论文:对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进度控制与施工管理的探讨 摘要:电力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大工程, 电力工程建设水平与施工 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力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关系到广大用电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满意度,甚至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前途。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施工准备 进度控制 施工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是将电力工程从设计到实体的关键过程,在资源、人力高度密集的电力工程施工中,科学组织、有效控制和全面管理成为核心的要求,必须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展开进一步组织与管理,以达到对电力工程施工各项目标的保障价值与作用。应该从电力工程施工结构体系出发,把握组织进度和施工管理两项核心内容,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进度、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品质的措施,进而为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结构与体系,达到对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综合目标和主要价值的保证。 1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电力工程组织进度控制和施工管理都需要有先期准备作为基础,因此,要在电力工程施工前做好进度控制和施工管理的先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为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提供管理与控制的依据,在把握电力工程施工进程的同时,做到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全面管理。 1.1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的人力资源配备 电力工程施工组织需要对人力资源的优化,要立足于现有电力工程建设人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提升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意识,通过针对性培训使电力工程施工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为电力工程施工的全面组织和管理打下人力资源和技术素养的基础。 1.2 建立电力工程施工的责任体系 在电力工程建设初期,加强施工的标准和组织化建设,建立起以技术和组织为核心的电力工程施工指标体系,使进程、管理、质量、安全等责任得到充分落实,形成电力工程施工的效率意识与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工艺、管理、组织、进度达到最优。 2 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进度控制 2.1 积极评审工程进度规划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根据相关合约、制度等来为监理工程师提交施工进度计划书,这样监理工程师就能够结合施工进度计划书来全面审核工程进度计划内容,审核内容包括: 工程规模、配置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日程安排、施工技术与工艺等,并深入工程实地来综合全面分析工程进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这样才能确保从整体上控制工程进度,监理工程师还应对施工工期积极分析与分解各阶段施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审核的施工进度计划也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作保障,必须积极监督这一计划的实施情况伴随着施工工作的开展情况来动态调整进度计划,尽全力控制施工进度落后问题,协调施工单位积极解决问题雄护工程进度的最优进展。 2.2 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是电力工程施工企业技术水平、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等方法的集中反映,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与监督,重点查阅、审核施工方案、技术工艺、施工设备类型、施工人员水平等,查看不同建设时期的实践安排能否达到工程建设总体目标,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该施工企业的能力和水平,立足于工程建设实际来全面分析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和施工单位沟通,双方协调解决问题维护施工方案与施工进度的可行性,确保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有法有据。 2.3 加强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 在获得监理工程师的进度计划与组织设计审批后,施工企业必须积极采取强有力措施来约束这些进度计划与方案的落实,在实际施工建设中监理工程师要实时跟踪、步步检查明确施工建设进度,并对施工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对于一些重要的工序重点监督,例如可以实行旁站监督从而达到对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一旦出现施工进度与现实不符的问题就要及时同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对施工进度、计划与方案等做出科学化、合理化修改,当建设单位出现施工变更请求时,必须申请工程建设延期计划,同时也要申请相关的费用。 2.4 科学衡量、控制施工进度 要牢固把握工程施工这一过程,加强对工程进度的控制,时刻观察实际工程建设进展来科学调整、优化计划进度,一旦发现偏差则要积极采用纠错方法, 科学衡量施工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 l) 工程实际建设量和计划建设量积极对比,用工程完成量百分比来展现工程建设进度;( 2) 用完成的投资额来表示,即把单个工程项目的实际完成量根据其单价来对应计算其投资额,从而获得工程建设完成的总投资额,将其和工程计划总额进行对比再将工程综合进度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 2.5 正确处理设计变更对进度的影响 施工单位进场后,应认真进行现场查勘,仔细核对设计图纸,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项目,及时报告现场监理工程师核实,及早出具设计变更手续。尽量缩短设计变更批复与工程施工之间的时间差,减少设计变更对工程进度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6 处理好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监理工程师对工期、质量和投资的控制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不能因为强调一个因素而忽略另外的因素。但是在某些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之间的矛盾。监理工程师应本着对工程认真负责的态度,以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为依据,严格把握工程建设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如果没有工程质量控制作为前提,工程进度控制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监理工程师在把握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积极协助施工单位,为施工单位出主意、想办法,采取控制与协调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把工程进度赶上去,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3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3.1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技术是关键的环节,要使电力工程施工得到控制,必须加强管理这一环节,要根据电力工程施工的设计和电力工程实际需要,严格实施和执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将技术作为整个体系贯穿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各主要过程之中,进而实现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做好电力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技术控制,使施工所用材料符合电力工程和电力行业的要求,通过严格检验和全面测控使材料的质量达到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为电力工程施工建立起规范而扎实的材料基础。 3.2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要对电力工程施工中高危的项目予以全面管理,特别对于脚手架搭建、吊车安装、施工用电等环节,要严格根据电力工程施工需要和建设规则来全面而认真地实施,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一律不允许进行电力工程施工。同时,要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安全隐患的设备和工具做到严格安全检测,以便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总体安全。 3.3 加大电力工程施工的检查力度 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起检查与抽查制度,设立检验、检查的台账,详细记录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电力工程施工队伍要与监理单位做到统一行动,将监理的重点转化为电力工程施工的重点,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也有利于确定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责任,使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升到高效、全面的水平。 4 结 语 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进度控制与施工管理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必须加大对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进度控制力度,把控工程建设力度,从而促进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水平的提高。
体育新闻论文:体育新闻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 伴随着当代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体育新闻的传播途径、传播速度、受众人群、信息渠道的真实和准确性等方面均受到了挑战。本文讨论了在新数字传媒条件下体育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体育新闻;机遇挑战 新闻领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转变,广义的新闻领域包括体育新闻,数字化时代是相对于以往纸质化时代而言的,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是伴是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我们的整体大环境在发生变化,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于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席卷全球的是数字化、全球化、智能化、市场化。这些因素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如何在特定的国家和新闻市场得到发展,都是由体育新闻所在的特定文化和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全世界的体育新闻有相同点,也有些许的不同。 1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机遇 1.1互联网信息量的增多,便于记者找寻资料和新闻 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巨大,我们说现在的云储存的文字,是过去几百年文字的总和都比不了的,可以用海量来形容。这里面自然不缺乏体育新闻。很多人将网络当作信息的来源,特别是运动队的官方网站上的独家内容,通常会成为记者们驻足的第一站,他们在这里寻找运动员或运动队官方的言论然后加以引用。比如网络上刊登的一个足球队的介绍,足球俱乐部的官方网站会登载他们所收集的素材和内幕消息,并把这些给俱乐部认可的媒体平台。比如天津权健和泰达足球队的介绍,因为是本地的足球队,那么本地的今晚报体育记者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独家去采访和挖掘关于这两个队的一些新闻。比如,权健新的掌门人卡纳瓦罗,还有糜昊伦、王晓龙、杨善平、王永珀、比利时队国脚维特塞尔、巴西人帕托、韩国球员权敬原等7位新援。这一个很重要的体育信息,肯定对于权健俱乐部的球迷来说,是很重大的。球迷就想继续去跟进了解这些后续的新闻,比如转俱乐部会费是多少,今年权健目标是什么等等。这些官网新闻一部分可以及时的反馈给体育新闻工作者,记者就好去挖掘整理。满足体育爱好者的心理。 1.2数字化媒体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体育新闻和其他新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我国体育新闻的发展是我国新闻发展历史上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注体育的人数众多。体育新闻是新闻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现在有24小时滚动新闻频道,播出体育频道和体育新闻,比如说乐视网的体育频道。这在过去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记得央视5套的《天下足球》的刚开播,对于球迷来说简直就是沙漠中的绿洲一样的存在,收视率爆红。随着数字化传媒快速发展,新闻速度更新越来越快。数字化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前完全独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之间的协同合作越来越多。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分工细化,分工细化而联系又紧密,就像汽车流水线一样。以前体育报业是体育报业,媒体是媒体。好似是两家不同的产片。如今数字化把两家牢牢的拴在了一起,新传媒行业诞生。市场是目的,数字技术是推手。数字化影响下,体育新闻和其他新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有利于体育新闻的良性发展。 2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挑战 2.1“一直在线”的体育新闻记者需要数字技术的协助来拓展专业技能 媒体大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我们各行各业。体育新闻人过去是一台摄像机、一个话筒、一支笔走天下。如今智能手机是体育新闻者的随身必带,它沟通了前方和后方,方便二者的联系。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录音笔都是记者们的法宝。有了无线技术,记者可以“在路上写稿”以及在各种媒体平台间传递文本,他们还可以通过博客和微博消息和言论。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数字化的产物来工作。24小时都可以体育新闻,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技术上的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数字技术的知识,熟练运用各种编辑软件,包括剪切,后期制作等,有的体育新闻者是一人多能,记者、制片、剪辑、混音都行。所以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同时要求的是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技术更新。 2.2体育新闻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降低,报道的深度减弱 数字化时代下,体育新闻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不断加快加大,但是体育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降低。过去传统的新闻,可以是去采访,回来在采访稿的基础上再编辑体育新闻。现在是随手转发就可以是新闻,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就降低了。新闻竞争加剧,同行的竞争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过去传统体育新闻媒体数量不是很多,现在数量增加,大家都想要最新最吸引人眼球的消息,那么重视速度和数量的同时,质量就很难保证。新闻变成快餐文化的一部分,只需要看看标题就可以,标题标新立异,新闻内容空洞无趣。数字化时代体育新闻的来源更加灵活,但是可信度和能带给我们启迪的新闻在变少。网络上素材的准确性也需要核实,常常需要记者走出办公室并与人们进行交流。写体育新闻不再是难事,而是动一动鼠标的问题,看看微信、微博的问题,所以新闻的内涵和深度就不会过多的去关注。转发就可以。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是个好时代,同时也是个充满无数挑战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共存。体育新闻会一直是个让大众关注的新闻类型,体育新闻的发展也会十分迅速,数字新技术的应用会不断给体育新闻带来活力。体育新闻从业者也要好好把握时机,更好地将过去的纸媒行业时代的优点和现代的数字化时代相结合。体育新闻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下如果要继续健康前行,势必要全体体育新闻工作者齐心协力地去为理想而奋斗。 作者:魏利洪 孙洪涛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新闻论文: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技术的进步让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加,除去发短信、打电话等基本功能外,手机的功能更加趋向于娱乐化。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手机媒体发展初期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21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之骄傲、兴奋的一件事——申奥成功,北京成为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城市,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工具,在第一时间将此消息带到了中国人的耳边。 关键词:手机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影响 一、前言 如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信息源内容多样、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等特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的增强,手机媒体的便携性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使人们能随时随地接收具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新闻,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下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 (一)手机媒体化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另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截至2014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12.8亿,普及率为94.5%,手机用户的增加大大促进了手机媒体的发展。例如,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天有70%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大学生基本都通过手机来获取外界信息,每天在手机上浏览新闻、看视频、收看直播、关注微博等,一步一步地成为“手机党”、“低头族”,这些调查研究表明手机已经高度媒体化。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特性相契合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有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的优点,并且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与手机媒体的特征相契合。由于体育具有竞技性质,人们往往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观看到体育比赛。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不能守在电视、电脑前观看体育比赛。手机媒体的发展打破了这一限制,现在一个NBA球迷如果要选择观看一场NBA篮球常规比赛,更多地会选择打开手机,登录新浪、风云直播等网络平台观看比赛,真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观众已经不多了。手机媒体的便携、可移动性正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欣赏比赛的需求,手机媒体的时效性与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完美契合。 三、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体育新闻语言的改变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专业性、竞技性等特征,对部分观众而言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受到普遍关注,直接促进了体育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新闻播报正逐渐以准确、简练、具体、快速、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报道,更多地使用大家熟悉的语言来进行体育新闻传播。据笔者了解,在80年代,篮球赛的播报更多地存在于各个体育院校中,直到后来,各种篮球比赛正式进入电视直播,才慢慢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开始,人们并不怎么了解篮球比赛的过程以及篮球比赛的规则。如今,由于手机媒体简洁易懂的播报方式和体育语言的通俗化,使篮球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可见,这种新闻语言的改变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手机媒体提升舆论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手机媒体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播者与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用户在收看体育节目的同时,可向平台发送自己的观点,与体育爱好者进行交流,特别是当下QQ、微信、博客、微博的发展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笔者作为一名资深的体育迷,经常在微博上与广大体育迷进行交流互动。每逢较大的体育赛事,微博首页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赛事情况,广大体育爱好者便能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观赛体验。在激动的时刻表露喜悦,在沮丧的时刻发泄不满,在喜欢的运动员或球队输了的时刻吐槽,和大家分析失败原因,在支持的球队不负众望获得冠军的时刻分享欣慰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再加上如今体育直播、转播中,直播员为增加收视率,也会以有奖竞猜、上墙等形式,或者发表一些自己幽默的观点来达到互动效果,从而促进体育新闻的传播。 (三)手机媒体使新闻进入融合及整合式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逐渐融合。中国手机网民的不断增加、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手机党”、“低头党”通过手机媒体来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在这一状况下,为了谋求发展不得不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例如,报纸行业。新兴媒体的发展给传统报纸行业带来的冲击是最大的,用户能在各大手机新闻媒体上获取报纸上的各种信息,这就使人们购买报纸的需求减少。为了寻求报纸业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整合式传播道路,手机报应运而生。 四、结语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传播速度快、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是必然趋势。在这一条件下,新兴媒体以自身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逐渐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流,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作者:魏瑾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体育新闻论文:大众传媒体育新闻传播倾向研究 前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体育新闻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新闻不在仅仅出现在报纸、电视、广播中,网络也成为了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随着对网络文字、图片等资源的应用,其传播形式也更加的新颖、生动。传播途径与形式的变化发展使体育新闻的传播速度与质量得到了进步。但是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体育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采取有效措施,将不良因素剔除,促进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 一、大众传媒体育新闻传播若干倾向的成因透视 (一)媒体市场化语境下的利益诉求 随着市场化经济出现,新闻媒体行业也更加倾向于利益的诉求。尽管市场经济的出现为大众传媒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媒体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不得不做出改革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媒体行业自身的职业属性以及从业操守易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发生偏颇。体育新闻在市场化的传媒行业中也是作为一个经济利益平台存在的,因此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在新闻标题与内容上作文章。现今社会的体育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的大都不是关于体育知识与体育赛场的主要情况报道,而多数都是体育明星的日常生活或是隐私,而这些新闻中还不全是事实报道。还有的新闻标题过于夸张,与新闻内容严重不符的情况。如此多的不良报道现象成为了阻碍体育新闻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体育传媒监管机制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的新闻传媒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与上升阶段,因此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传媒监管上的疏忽使得体育新闻在报道上,出现了新闻事实与标题不符、过分渲染新闻内容以及新闻报道过于娱乐化等不良现象。目前我国传媒行业的监管部门对于媒体的审核责任权限几乎都交由媒体自身处理,因此在不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体育新闻媒体拥有传媒主动权的情况下,就会拥有很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因此会出现一些体育新闻传播的不良现象。尽管经过长期的发展,体育新闻在传播模式上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对于体育新闻的报道也多以新闻事实为基准,并且很难被打破。但是随着新的网络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许多不良信息得以传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监管机制对于审核权限的过度放权。因此应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良消息带来的恶劣影响。 (三)从业者队伍专业素质的不力 造成大众传媒若干倾向的原因,还有对新闻从业者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体育中多是竞技类项目,因此体育新闻工作者必须对于体育规则有着一定的掌握。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度的加深,体育新闻工作者还要注重对体育知识以及赛场情况进行真实的报道。这些体育新闻的报道基本要求,也对体育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从业者队伍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社会上对体育新闻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行业相教育政治类、经济类与文化类等领域的新闻行业起步晚,人员队伍中还缺乏高素质人才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规避大众传媒体育新闻传播倾向的若干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利”与“善”的平衡关系 新闻媒体行业具有其职业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中追求高效的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是对于身兼的社会责任更应切实的履行。体育新闻要想获得长远健康的发展,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之后再兼顾经济效益。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时刻牢记要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于首位进行实时报道,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优秀、健康、积极的新闻内容。与此同时,在进行市场竞争中难免会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影响了新闻质量、扰乱了媒体行业的市场经济秩序,进而影响了体育新闻的品质。因此各体育新闻媒体也要摒弃偏见、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共同发展、达到双赢。 (二)深度权威是体育新闻传播的不二选择 目前体育新闻媒体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于广告投资,而人民群众又是新闻内容与广告内容的接受者。因此为实现体育媒体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需要,必须打造出可以吸引群众的新闻内容,进而得到广告投资,但是吸引群众的前提是新闻内容要真实、有深度。在进行新闻传播时,也要时刻注意体育新闻的报道目的,是要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目前我国的观众几乎都是从观看比赛的过程获得体育知识的,不能对体育知识产生更好的理解。因此在进行体育报道时可以更多的加入体育知识内容与文化,加深人们对体育的了解,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只有进行真实、深刻的体育新闻内容的报道,才能在群众心中形成权威性,使群众对体育新闻的信赖度更深,进而使体育新闻行业不断的进步发展。 (三)完善体育传媒机构的监管机制 目前媒体行业的不良新闻报道现象层出不穷,主要是由于媒体行业的自由度过大,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下难免会出现混乱情况。因此为保证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媒体行业的审查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奖惩机制的建立。首先要建立起严格的新闻审核标准,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不良体育新闻,要坚决不予报道。对于新闻的品质、层次等方面的规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审核制度。除此之外要对新闻媒体行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坚决杜绝不实新闻、低俗新闻流入市场。与此同时对于低俗、不实新闻的流出媒体也要进行严惩,为更多的体育新闻媒体发出警告,保证新闻质量。 (四)加强体育传媒从业者的专业化素质建设 目前我国传媒高校的多数新闻类教育针对于经济、政治等方向,而针对体育新闻的教育极少。因此尽管体育新闻从业者具备良好的播报技巧与新闻知识,也由于对体育知识的缺失,而导致体育新闻质量不高的问题。多数的体育新闻报道只能停留在对场外情况、幕后花絮以及运动员的介绍等浅层方面,无法进行更深入、专业的体育知识的报道。与此同时一些体育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建设也未达到标准,许多新闻工作者为了制造出新颖眼球的新闻,进行不实的新闻报道,或是过多专注于体育明星的隐私报道。这些因素都是阻碍体育新闻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要加强对体育新闻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开设专业的体育新闻教育专业,培养具备体育知识的专业体育新闻人才。加强对体育新闻从业者的思想素质教育,确保新闻质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兴起,体育新闻媒体行业也正在不断发展。处于发展时期的体育新闻,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但是随着体育新闻行业的管理机制的健全以及媒体自身专业素质与思想素质的提升,体育新闻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作者:易璇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新闻论文:体育新闻标题语言艺术论文 一、在标题中活用词汇 词汇,是每一个标题的小精灵,它是最灵活的组成部分,在标题中活用词汇屡试不爽,因为词汇往往最能突出重点,成为亮点。新词、外来词马上让标题走上国际化的道路;数词、专业词是在用“球迷的语言”看世界;动词的活用赋予标题以灵动的生命。因为体育新闻标题中运用词汇不仅能让标题大众化,又能不失专业性。 1.运用新词、外来词词汇,短小精悍,往往是一个标题中最能吸引眼球的亮点。体育类报纸较多使用流行语、方言,突出其娱乐性的特点。如:Hold住大运七宗最(《体坛周报》第2383期)“Hold住”为2012年网络流行语,意思是掌控、稳住的意思。在此题中表达了全面了解的内涵,使标题语言显得活泼生动。CBA国产球员上演“逆袭”(《中国体育报》2012.12.19)“逆袭”一词原是网络游戏常用语,后广泛流行,指在逆境中反击成功。逆袭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以弱胜强、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逆袭”在标题中的运用凸显了内含的精神,使赛事报道得到了深入。 2.运用专业术语体育类报纸中的新闻标题也常出现较多专业术语,这样能更好地凸显新闻的专业性及评论性特点。如:失点,迪纳塔莱习惯……(《体坛周报》2384期)“失点”为足球运动中失去点球机会的技术语,运动员总迪纳塔莱总是如习惯一般痛失点球机会。NBA反抢CBA(《体坛周报》2424期)“反抢”指体育运动中反击之意。随着NBA结束停摆开始新赛季,在这之前登陆CBA的NBA球员将被召回,因此NBA复活节,却可能成为某些CBA球队“受难日”。专业词汇的运用显示了新闻报道的专业性。而在《人民日报》之类的综合类报纸中,较慎重引用流行语,突出权威性,为了使新闻能通俗易懂,其标题更偏向多用数据标题来清晰呈现赛事结果。 3.短小词汇的组合单用若干词或短语构成的标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读者眼前,简洁明了又能概括主旨如:个性、激情、铁血(《体坛周报》2376期)这是一篇评论性的报道,三个短词形容的是一位教练—卡马乔。三个词很好地概括了文章对卡马乔的评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让文章基调清晰地摆在读者面前。全力、聚力、合力(《中国体育报》2013.4.18)标题是引用总局青少司司长郭建军在谈青少年体育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句话中三个重点词,突出报道了司长对青少年要热爱体育的要求。 4.巧用动词体育比赛常常惊现激动人心的一瞬,或狂胜或完胜,或跌落或败绩。体育新闻报道应抓住这种赋予表现力的细节,刻画出人物或比赛的特点。因而在体育报纸中的标题比较注重动词的使用,如:中国跳伞华丽转身(《中国体育报》2012.12.18)“华丽转身“一词优雅生动,又内涵丰富,暗指中国跳伞在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下,在世界跳伞大会上取得三金一银的历史性突破。 5.善用数词刘翔七步杀弗(《体坛周报》2340期)七步描写的是一个动感的过程。以大化小,具体到步数,突出比赛过程的短暂和刺激,牢牢抓住读者心理。为赛事报道增添了光彩。70.9%的崇拜(《中国体育报》2012.12.22)一个具体的百分比数字题目让题目显得很抽象,却很吸引人,“怎样才是70.9%的崇拜”是读者往下阅读所带的问题。 二、在标题中巧用修辞 修辞被大量运用于标题中,比喻可让标题生动活泼;对偶可让标题充满气势;对比可让标题突出重点;反语、反复能够增强语言气势;仿拟可让标题达到EWSWINDOW独特新颖,别具一格的效果。用这些修辞能够突出标题强烈的主观色彩,语言风格活泼,言辞犀利。 1.比喻添生动接过邹市明的接力棒(《中国体育报》2012.12.10)新闻内容是小将吕斌继邹市明夺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后,成为在世界大赛上登上最高领奖台的中国拳手。接“接力棒”是对小将不负众望夺冠的比喻。北京女排的“第五局魔咒”(《中国体育报》2012.12.12)北京女排连续三次在第五局惜败,将这一巧合的事件比喻为魔咒公牛终于变成了狼群(《体坛周报》2378期)这一标题很好的利用了篮球队队名“公牛“的动物名特点,将队员比喻为狼,形容这个队伍好战凶猛。 2.仿拟增新意朗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体坛周报》2396期)标题仿拟诗句“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新闻报道的是伊朗教练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总是呈现给大众自如淡定的表情,似乎一切压力在他眼中都无可担忧。标题将首字换成伊朗队的简称,突出新闻主题。让整体的表达也增添了新意。三个教练一台戏(《体坛周报》2373期)从“三个女人一台戏”到“三个教练一台戏”这个标题很好地突出了新闻要素中的人物,这场戏也注定能引发看客的好奇 3.对比凸主题上次23年,这次1年(《体坛周报》2379期)用数字形成对比,视觉上就抢先抓住读者眼球。2010年在法国巴黎,中国羽毛球队时隔23年后再度包揽世锦赛五枚金牌;一年之后在伦敦,这一壮举再次上演。这一新闻报道突出的是时间上的差异,标题很准确的抓住这一对比效果。 4.设问引用显直白乔丹取而代之?难!(《体坛周报》2383期)这样一个能很直观的设问看出报道评论的态度,表明主旨。“你们需要搞这些鬼把戏吗?”(《体坛周报》2373期)引用了新闻中一位教练的话表明新闻人物的态度,也很好地吸引了眼球,引起读者的注意。 5.对偶排比展气势展示激情,释放能量(《中国体育报》2012.11.27)新闻报道全新的可移动笼式足球场地设施盛装亮相,提供给足球爱好者释放能量的场地。各体育管理部门领导、企业、媒体及参赛运动员,盛赞之余对全新的“大家伙”建言献策。显示了大众对体育的热情。标题对偶简单明了的烘托了报道的情感态度。 6.借代添生趣北京鸭被狗不理烫了嘴(《中国体育报》2012.12.6)利用地方特产代指队名,标题含义为北京队被天津队打败。墨西哥劲吹“中国风”(《中国体育报》2012.12.4)“中国风”指大量金牌被中国选手获得。 三、在标题中妙用语音 语音是成就语言节奏美、韵律美最重要的基础,好的标题不仅是形式多样,新颖别致,而且是抑扬顿挫,以提高标题的感染力。因此标题必须发挥汉语的特点。 1.巧用双关期待刘翔的“金”喜(《体坛周报》2384期)将“惊喜”换成“金喜”,也是一语双关,突出夺金的重点,也使标题语言显得更有趣。30岁,一枝花or一直滑(《体坛周报》2376期)“花”与“滑”的对比,暗指30岁是正当年还是滑落期的疑问,突出文章表达中心。李娜激情“杀”娃(《体坛周报》2348期)“莎娃”是运动员“莎拉波娃”的简称,是比赛中李娜的强劲对手。标题将人物名中的同音字很好的与动词相结合,既突出了动词也蕴含了赛事报道的人物 2.巧嵌名字“姚”望名人堂,很远也很近(《体坛周报》2380期)这里的“遥望”变成了“姚望”,一字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提升了标题内涵,“遥望”本身一次和远近有关,与标题后部分相当的契合。这个“妮”子有点帅(《体坛周报》2374期)高尔夫运动员“曾雅妮”卫冕女子英国公开赛,新闻标题在评论中突出人名,对新闻人物突出表达了赞赏。 3.巧用语音韵律你不懂,这是传统(《体坛周报》2382期)结尾字“懂”和“统”的押韵,标题充满了节奏感。人不够,娃娃凑(《体坛周报》2381期)“够”和“凑”的押韵,而且前后句字数相同,非常整齐简洁。市民练了,赛了,乐了(《中国体育报》2012.12.6)标题使用并列同样长的音节来表达韵律美。结语标题的语言功能丰富,在大众传播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标题的语言特色对标题制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类新闻作为专门类的新闻报道,更是需要发挥言语特色的优势,让标题独具魅力。面对广大受众,既要尊重新闻事实又要突出体育新闻标题自身的独特之处,更要提升反映弘扬体育精神和深刻的人文内涵。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新闻信息交流的需要,让受众收到鼓舞,丰富精神,作为能够从事深度报道,强调专业的体育类报纸,标题讲究语言艺术正确使用各种手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体坛周报》、《中国体育报》的新闻标题在词汇上.选用新颖的词汇和巧妙的动词;在音韵上,借助押韵平仄区分等手法使新闻标题像首耐人寻味的歌曲;在修辞上,各种辞格的综合使用,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在当今新闻发展迅速大背景下,以新闻标题制胜,这也是《体坛周报》、《中国体育报》在同行中成为佼佼者的一大原因。 作者:郑岩朱思毓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体育新闻论文:语言艺术对体育新闻标题的启示 1、口语化 相对于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介而言,网络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受众通过电脑屏幕进行扫描式阅读时又带有跳跃性的特点,使得网络新闻标题要尽量鲜明生动,让受众印象深刻。口语化的网络新闻标题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可读性更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同受众的距离。尽管中美两国间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但是,但是正所谓“篮球无国界”,虎扑网在进行NBA新闻报道时,将一些口语化的语言融进标题之中,让NBA的明星大腕们看起来亲切不少。例如,在新闻《韦德:处队友就像处对象,不能想当然》(2013.11.4)中,韦德把与队友间的相处比作同女人谈恋爱,在失掉最初的新鲜感后便会把一切看作理所应当。而标题对于正文的凝炼生动准确,“处对象”的表述则在通俗中透露着巧妙。又如,在《升至西部第八有何感想?科比:耶!》(2013.3.11)和《8连客目前3胜1负,德隆:哎呦,不错哦》(2013.3.25)两条标题中,“耶”和“哎呦,不错哦”的出现让受众不禁被逗乐的同时,轻松领会了新闻的主题。 2、陌生化 陌生化这一概念最早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具体指利用新鲜或奇特的语言,去打破约定俗成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常规,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以求延长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陌生化如今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网络新闻语言之中。虎扑网在拟制NBA新闻标题的过程中,尝试加入一些创造性、非常规的语言,不仅让受众获得了别样的阅读体验,也使陌生化的标题风格逐渐打上了虎扑的烙印。例如,在标题《科比:生当为湖人,死亦为湖魂》(2013.10.31)中,虎扑创造性地将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改编为“生当为湖人,死亦为湖魂”。尽管受众通过这条标题便可大体猜到:科比渴望在湖人“终老”,但是如此充满新鲜感的创意标题还是能够吸引他们到正文中去一探究竟。再如标题《掘金主帅告诫球员:谦受益,满招损》(2013.3.25),依照正文的意思,“谦受益,满招损”完全可以用“切勿骄傲自满”等语句代替,但是巧用名言警句的做法却使得标题增色不少。 3、娱乐化 虎扑网的受众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该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网络中流传的热门词句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并且具备娱乐精神。虎扑网牢牢抓住受众的这一特性,使用一些具有娱乐性质的流行词语和短句,以期增加标题的亲切感和受众的认同度。例如,标题《莫雷:篮板都到我们的碗里来》(2013.10.31)借鉴了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快到碗里来”,这句话起源于一条牛奶巧克力豆的广告,却被虎扑网巧妙地融入标题之中,让一则普通的新闻变得有趣起来。2013年,不少新成语的涌现让网络词汇库变得更加丰富,虎扑网也顺应潮流,在标题中运用了网络新成语。比如,《香波特交易法里德?掘金十动然拒》中的“十动然拒”是通过简缩的方式构成的新词,指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她)。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新鲜元素的加入能使网络体育新闻标题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然而,无论是口语化、陌生化还是娱乐化的新闻标题的拟制,都必须遵循真实准确的原则,避免给受众的阅读造成困惑甚至反感。 作者:朱衡单位: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体育新闻论文:体育新闻经济效益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是告诉我们市场将在资源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的涨落。引导生产和消费调节社会资源的流向,把有限的资源调配到最需要的效率最高的地方去。 传统观念中,人们将体育划归上建筑,认为它主要作用于社会效益。实际上,体育也是一个经济体,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体育如果不讲经济效益,同样不能发展。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形式并不直接产生物质,它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它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于社会,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并继发出强大的经济效应。而使其影响作用于社会的传递渠道,便是新闻媒介。这里,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体育活动、新闻媒介、社会。 本文试图就体育新闻媒介在体育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初步探讨。 一、一般资料分析 当今世界的体育大战,同时伴随着新闻大战和企业大战,这三者紧密结合,愈演愈烈。 体育发展,使体育对新闻传播媒介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新闻媒介也将体育、特别是诸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大型体育活动作为提高自己声誉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新闻传播媒介的支持,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大型体育活动便无法举办下去。洛杉机奥运会的成功之处,是因为其抓住新闻传括媒介。它的成功,给予国际奥委会以极大启发,萨马兰奇便十分注重新闻媒介,他本人设置了新闻顾问。他去巴塞罗那检查,第一站去奥运村,第二站便是新闻中心。奥运会现在也在考虑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项目的设置和安排是否有利于电视传播,有没有电视观众。场次安排也是如此。巴塞罗那的一些场次的时间安排,使考虑和服务于新闻传播。有些场次如女篮,就安排在半夜。如果说是早年建设体育场馆,设置观众席位,为的是便于大家观看的话,如今考虑新闻传播的特殊性,项目安排有利于新闻传播,同样是为吸引更多的观众,只不过是这些观众不在体育场的观众席上,而在家里通过电视观赏,但其数量远远超过体育场看台上的观众。因此申办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看其有没有符合要求的新闻传递条件。奥委会新闻委员会权力很大,它可以因为你的新闻传递条件不符合要求而否决你的申办要求。 奥运会等重大体育活动对于新闻传递媒介越来越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任何一个新闻机构,都想利用某个事件来提高知名度,重大体育活动便成了新闻机构角逐的“战场”。海湾战争使美国NBC电视台誉满全球。这次25届奥运会,他们去了300人;美联社是144人,法新社是105人,新华社是113人。奥运会开幕前夕记者蜂涌巴塞罗那,满街均是挎相机的各国记者,市民惊呼:“外国记者入侵”:新闻竞争,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竞争,奥运会上第一块金牌产生于格林威治时间9点零1分,70秒钟后,新华社播发了三行字的电讯稿,路透社是9点08分播出,美联社是9点30分钟播出,新华社为使自己挤入世界六大通讯社行列而获得奥运会新闻采访特权,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中央电视台花50万美元组织记者赴巴赛罗那采访,但比较起欧广联的9000万美元的投资,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这个数字对于我国其他新闻单位则是天文数字。 由于体育受新闻机械的重视并通过新闻传播而家喻户晓,企业界便纷纷借助体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价。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只要看一看大型体育活动场地周围的广告牌及企业界对资助体育活动越来越感兴趣便知道其中的奥妙,其目的均是想借助体育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也就是说社会效益,最终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霍英东通过资助体育而名声大振,健力宝公司通过走体育这条路而使自己几乎占领全国体育饮料市场。1984年初“健力宝”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生产,厂长李经纬首先想到两次为祖国夺取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他们派专人把饮料送到女排驻地。女排姑娘称赞健力宝味道鲜,柔和清淡,解渴、提神,并把一个有全队签名的新排球送到三水县运动饮料厂作纪念。五月,亚洲足球联合会会议在广州“白天鹅”举行,李经纬通过良好的关系,送去100箱健力宝,有口皆碑。接着省体委将健力宝推上奥运饮料竞选舞台,被指定为中国代表团首选饮料。三百箱健力宝作为参加第2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专用饮料运往洛杉机,在中国运动员夺取了第14枚金牌之后,敏感的日本《东京新闻》记者发现中国女排轻取了东洋魔女,跟着又以2:0把美国女队击得落花流水。她们每逢战斗,从不喝美国红罐的可口可乐,而喝中国的白罐子“健力宝”。在此之前,获金牌的李宁、马燕红、许海螃、奕菊杰也都是喝握力宝。他们杯疑“健力宝”有不久的魔力,于是《东京新闻》发出题为《中国靠“魔水”加快出击》的新闻说,“在中国队加快出击的背后,有一种“魔水”在起作用。喝上一口“魔水”,马上就变得精力充沛。这是一种新钦科。今后世界各国将努力分析这种妙药的成分,并很可能在运动饮料方面由此引起一场革命”。与此同时,在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举行的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欧阳孝教授向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宣读了题为《吸氧配合口服电解饮料“健力宝”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学术论文,引起科学家们瞩目。记者的直觉加科学家的论断,把“健力宝”从三水县报了出来,推上了中国体育饮料皇冠的宝座。国家体委于1985年5月作出决定,今后国家派往国外参加比赛的体育代表团,一律自带“健力宝”饮料。“健力宝”同时成为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以及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学生、游泳、跳水、田径、棋类等12支国家队运动员专用饮料。从此以后,一些大型运动会上,健力宝满天飞。第六届全运会上,李经纬以250万元取得全运会指定健力宝为专用饮科的专利权;第11届亚运会上,健力宝及健力宝广告比比皆是!于是,健力宝通过体育新闻传播走向整个社会! 二、基因分析 为什么体育和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呢?这是由于体育和体育新闻的固有特性及社会的需求心理决定的。 1、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社会地位 随着人们生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参加体育锻炼、观赏体育表演、关注体育动态的人比例不断上升。体育升值来源于它自身的特性: 激励性 体育具有强烈的激励性,是除了战争之外,最能激励民族情感的社会活动。例如,在亚运会、奥运会举行的日子里,凡是有文化的人几乎都在关注着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当25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排列第四位时,几乎是举国欢腾。外国一些球迷为了给本国运动员鼓劲,往往包租飞机跨越几个国家去助威。一些小型群众体育也是如此,哪怕一场拔河比赛往往激励着几十百人。 凝聚性 体育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一场足球比赛,在体育场周围就凝聚着数千数万人,至于通过电视观看的人数则无法统计。据萨马兰奇说,地球上有1/3的人通过各种形式观看第25届奥运会。一个时期内全球都在议论奥运会。我国每年举行的龙舟赛,每场观众也在数万计。 多样性 体育丰富多彩,正式列入奥运会的就有25项。至于没有列为奥运会的各民族不同形式的体育项目,更是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爱好,把更多人吸引到体育身边来。 连续性 体育的连续性表现在多方面,一场比赛有选拔赛及初赛、预赛、复赛、半决赛、决赛等;一项赛事,连续进行多届,例如奥运会,每四年一届,已经进行了一百年。由于其连续性而使竞争越来越激烈,连续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欣赏性 体育是健与美的综合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精华的展示场,人类在体育场上采取多种形,式充分显示自己的精华。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欣赏体育表演无论是力量、速度、技巧、智力还是形体时,表现得如痴如梦。 竞争性 竞争是体育的固有特性。争强好胜是人类的本性。在和平时期,人类便通过体育活动来决定谁强谁弱。体育竞技强烈地刺激着个体(人)和群体(地区、国家、民族)使之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 体育的上述特性使之在某个特定时空里成为人们注意力的中心,并被社会和传播工具广泛地运用。在当今社会上,没有任何一项活动像体育这样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被新闻媒介快速地、广泛地、全息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正因为如此,它成了企业界的借体,企业家们企求借助体育的幅射力将自己折射给更广泛的社会。 2、体育新闻的特性及其社会地位 体育的社会影响是通过新闻传播辐射给社会的,是通过新闻传播产生的。这种以体育活动为新闻原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便是体育新闻。它是新闻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新闻范畴。 所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新的话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是对重要事实的传播。如果再说详细一点,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关对于最新的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进行报道或评述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简言之,它是社会信息的总称。 新闻的特性使之产生特殊的社会效应 信赖性效应 新闻的主要特征是“真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而不是虚假的东西,真实的是新闻的生命。假报道是造谣,根本不能归纳到新闻中去。新闻的真实性特征,使之在社会上产生了信赖性效益。即是说,人们对报纸广播、电视中报道的事实中可信的。 快速性效应 新闻贵在新。要新,必须快,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新的事实报道出去。随着现代科学发展,新闻的快速反应越来越明显。电视现场直播往往使社会活动同步传播出事,使新闻原体与新闻受体的距离缩短为零。而且由于新闻的特殊处理,使身居千里万里之外的新闻受体往往比身历其境的人更清楚地知道事件的某些细节。 轰动性效应 任何一项社会活动,在它传播出去之前,其影响几乎没有,如果通过新闻媒介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社会传播,在社会接受传播讯息最初阶段,便会产生出轰动性效益,这个轰动性效应的余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苏联政变、戈尔巴乔夫下台、上台又下台,克林顿击败布什入主白宫,约掐逊服兴奋剂等等,通过新闻传播之后,立即引起轰动;产生出全球性轰动效果。 全息性效应 新闻覆盖面很广,一个重大事件发生之后,窄则在某个地区内,广则全球能通过新闻传播了解这个事件的真相。第25届奥运会在巴赛罗那举行,凡有电视机或收音机的人,坐在家里便了解赛场信息。 选择性效应 全球有成千上万个电台电视台,通过成千上万个频道播发新闻:全球还有数不清的报纸用无法统计的版面和各种语言传递信息。但是,这种信息是通过选择之后传递的。同样,新闻受体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新闻和信息。 导向性效应 新闻是影响舆论的特殊工具,在某个特定环境下,它可以控制整个舆论。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一个统治者要想拥有政权,必须拥有舆论工具的简单道理。现在,企业界则充分用广告来进行消费导向,干方百计引导消费者去买他的商品。 上述六方面的效应使新闻传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与传播界打交道的人,不了解社会信息的人,是微乎其微的! 3、传播受体的信息需求心理 社会是新闻传播的受体,即接受信息的群体。传播受体希望从传播中获得什么呢?综合起来,大体可称为“五求”: 求力,即思想动力 从传播接收中获得精神力量,这种获得包括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和短期的、立竿见影的。长斯的可称为精神教育,短期的可称为精神激励。例如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的教育,使传播受体受到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从而坚定信念,形成精神力量,为了一个明确的信仰而终身奋斗。短期的精神激励,能使传播受体产生必胜的信心,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奋勇向前!例如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赛前激励,军队长官对士兵的战前动员等等。这两种教育除了接受口头传播外,很大程度过是接受传播媒介的传播,而新闻传播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之一。 求乐,即娱乐的满足 传播受体从传播中获得娱乐。例如欣赏电视中的体育节目和娱乐等。 求新,即信息的需求 任何一个人,都希望更多地尽快了解自己周围的新鲜事。这种满足,只能从传播中去得到。这是人们除娱乐之外对传播的第二大需求心理。这种信息需求心理因文化素养的不同而不同,文化素养较低的人,往往偏重于娱乐需求。 求名,即扩大知名度 通过传播工具的作用,扩大覆盖面,并随着传播的不断加强而不断扩大影响。这种需求在政界和商界表现得更为强烈。因为,他们迫切需要社会认识他,了解他,因而充分利用传播工具来“鸣锣开道” 求利,即经济效益 如果求名是社会效益的话,求利则是经济效益了。而经济效益是通过社会效益来实现的。于是,远见卓识的实业界人士便充分利用传播工具的桥梁作用,通过媒介将自己传播到社会上去,让社会接受自己,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三、可行性分析 上面我们已经将新闻的特征、体育的特性及社会的需求心理作了分析,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由于新闻传播具有快速、真实、全息的特点,并能产生轰动性效益,由于体育具有激励凝聚、竞争性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社会有着求力、求乐、求新、求名、求利的,需求心理,因而使三者形成了一个联结体,通过互相利用,有机结合,产生出各自的经济效益。即,社会个体借助体育的社会影响,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将自己介绍给社会;体育通过新闻传播工具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社会个体来借重自己;新闻传播工具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媒介作用,在二者中获利。这项循环活动称为体育新闻链。其中,体育活动是新闻原体。因为他是整个活动的基础,没有它,便没有传播循环活动;社会个体(例如某个企业),为新闻借体,它借助体育活动,使自己成为此项循环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一员;传播工具则为新闻载体亦称为媒介,整个社会为新闻受体。这个过程可以列如下框图: 上述体育新闻链,围绕着体育进行着,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因为,体育可以通过新闻传播,吸引资助者,并通过第一次传播活动的完成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新闻受体,从而使下次活动吸引更多的资助者。此外,由于传播工具的参入,体育活动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广告;由于体育影响大,传播工具企求通过体育传播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体育因此可以收取传播费,这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性体育活动中己成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已成为社会和传播工具注视的对象,但如果忽视体育新闻这个载体,便使整个新闻链失去中心环节,体育活动的经济效益便无从产生。因此,引起新闻传播机构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四、可行因素分析 新闻传播机构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主要因素包括: 1、技术因素 高档次的体育活动是吸引新闻传播的主要因素。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奥运会较之亚运会、全运会较之省运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足球世界杯赛与基层篮球赛的影响更加不能同日而语。 高水平体育活动的来源,一是招徕外地高水平的体育团体;二是提高当地体育技术水平,一个体育水平不高的地方,是很难有高水平的体育队伍光顾的,当然也不会引起新闻传播机构的兴趣。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活动必将投入市场参加市场竞争,商业性体育活动会越来越多。免费观赏和免费进行新闻传播的时代将逐步结束,组织者将通过高额门票来增加收入。同时,体育一旦进入市场竞争,将不再是体委一家组织,社会各界也会纷纷染指体育活动或以体育为题材的其他活动。在商业体育大战中,新闻界将以读者、观众的兴趣和自己的利益来衡量和选择传播对象。观众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观赏对象。在争夺观众和新闻传播机构的竞争中,只有高水平的体育活动才能稳操胜券。 2、工作因素 包括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现代化的通讯条件。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是举办高水平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而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则是将体育活动传播出去及吸引新闻传播机构的物质条件。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如果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无异于聋哑人。新闻传播已成为申办奥运会的重要内容。新闻传播条件越来越要求规范化。国际直拔电话、文字传真、图片冲扩、完备的成绩公报系统,这五个方面被认为是基本条件。柯达杯足球赛在大连举行时,有一次传真设备发生故障,一位德国记者跪在地下痛哭流涕地说:“这种新闻传不回去了,便被炒了!全家的生活来源也使因此而断了!通讯工具还应考虑到电视、广播、报纸、摄影记者的不同工作特点和中外记者的不同特点,还要考虑日报和晚报的不同特点。中国报纸往往有个截搞时间,例如,晚报要求在中午12点以前发搞。晚报和日报偏听偏重于抢新闻,而周报和杂志偏重于评述背景材料的更深透的挖掘。摄景记者要求到现场,而文字记者则不必如此,外国记者必须注明发稿时间而没有截稿时间,因此几乎每个记者要求有一根专用线路,一到现场便一直开着,随时发出新闻。中国记者则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和这种必要。外国电视记者要求每台机器有4对线路,一个传播席至少有三个席位,在罗马足球赛上,每个席位5000美元。图片传真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以前是将图片制好后传真,如今是将录相机线接上传真机,由编辑部选择画面直接制版印制。 3、服务因素 良好的服务能极大地提高服务对象的积极性。给新闻传播提供尽可能完备的服务,能刺激他们更多地传播信息。 (1)条件服务 给新闻传播提供采访条件是最基本的服务。每个体育场要有固定的记者采访席位,其位置处于最佳角度。可是我们许多体育场馆根本没有记者席位,记者来了,或是满场跑,或者只能站着,或者打游击,极大地影响新闻传播积极性的正常发挥,当然也就影响了体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常发挥。体育活动组织者必须在办事机构中设立新闻管理部门,一般称作新闻委员会,统一协调新闻传播工作,包括发放证件,举行新闻会等等。会不仅在活动开始前要举行,当活动之中出现有价值的新闻时,要及时举行会,为记者提供更多的采访机会。 (2)资料服务 一次大的体育竞赛,有许多赛场,一个赛场中有许多运动员,一个记者不可能到达各个赛场采访。在一个赛场里,不可能同时了解所有运动员的情况。为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组织者必须为记者提供详尽的资料。以前的资料要求只需一个最终结果,这对于需求欲越来越来强烈的新闻受体来说早己成为历史,他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数据。例如一场足球赛,每个运动员、教练员的基本情况,球史、技术特点、业余爱好、财产等等;一场球赛中进球次数、犯规次数、黄牌数、换人罚球等等。如果是田径赛还包括风速等。这些资料除了贮存于电脑中随时备查之外,还应印成文字材料,随时发放给记者们。还必须为记者提供监视设备,使他们在新闻中心便能观察到各个场地情况。对于比赛结果,以前只要求在比赛全部结束时提供,如今则要求每场比赛结束时便要提供。 记者们有了众多的、丰富的资料,便可发出更多的新闻稿件,得利的当然是体育组织者们。但是,我们一些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甚至连秩序册也舍不得为记者提供。 (3)生活服务 在生活要求方面,外国记者与中国记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外国记者要求住得舒适,他们习惯于在新闻中心写稿。中国记者则希望住房内有工作条件,他们习惯于在宿舍中写稿,外国记者希望住房靠近比赛场地和闹市,价格以中当为宜;中国记者只要求住低档宾馆,有直拔电话,有卫生设施便可。收费不宜太高。 记者们工作节奏很快。因此,搞好记者的生活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一些大型比赛活动,均采取有偿服务,便在省一级的或省级以下的体育活动中,往往对新闻单位采取无偿服务措施。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无偿服务终究会被有偿服务所代替。既然是有偿服务,就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要求。 五、前景分析 体育新闻的前景十分广阔。其社会原因是人们祟尚英雄。在和平环境中,体育竞技中的金牌获得者无疑是人们祟拜着的英雄。因此体育场成为人们瞩目的中心。商品和企业期望伴随着金牌获得者的名声而引起世界瞩目。其经济原因,是现代领导者的才智、能力、水平与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广告是传递商品信息的最直接的办法之一,天才的企业家们都十分重视广告宣传。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于公共关系的广告费,通常产销售金额的10%;日本资生堂化妆品公司的宣传广告费高达销售总额的29%而体育又是最好的广告传播工具之一,受到企业界的青睐。中意电冰箱厂在北京亚运会中心赛场的24个进出品以及火炬台基、各国代表团旗上打出产品广告,获得出人意料的经济效益。 结论 体育的经济价值来源于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随着文化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技艺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体育的广告利用价值越来越高。体育组织考如果充分发挥了新闻传播机构的作用,体育的经济价值将会越来越高。 体育新闻论文:新媒体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格局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电视新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第足球世界杯比赛中,新媒体的崛起已经表明新媒体时代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格局;分析 一、前言 当今,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移动电视等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据相关调查显示,全球网络用户已经突破30亿,手机用户超过50亿,中国手机用户接近10亿,这就说明中国已经成为新媒体用户的第一大国。在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同时,新闻传播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电视、报纸、期刊的体育消息传播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体育新闻传播模式已经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二、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当前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形式,其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将信息进行融合,通过网络终端进行发送,及时将信息传递到人们手中。从方式上看,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丰富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新媒体传播具有自主性、移动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传统媒体体育新闻报道所不具备的。 三、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2009年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整合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新媒体逐渐成形的一年。在北京奥运会时就已经通过新媒体进行网络直播,但由于当时互联网用户较少,信息技术还不够成熟,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但随后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新媒体逐渐崭露头角,这不仅是足球竞技的舞台,同时也是媒体竞争的舞台,南非世界杯不同以往,传统媒体在报道的同时,网络直播空前活跃。以往电视转播是观看世界杯的唯一途径,而此时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主导。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国际足联授予网络媒体4分钟的转播权,但是流畅性较差,用户体验不佳。但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网络已经能够完成全程直播了,因此南非世界杯算得上是体育新闻网络直播最有意义的里程碑。 四、新媒体主导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新格局 按照传统的概念去理解,体育新闻领域向来是新媒体的试验场,每一项信息创作的新技术发明,都会被立即运用于体育新闻报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将传统的旧格局打破,形成了新媒体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格局。[1] (一)新旧格局的交替 在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方面,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报纸传播,当时《申报》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导,并成为一种格局。随着期刊、书报的逐渐增多,社会进入了多元的通信时代,这期间的体育新闻传播主要依靠电视,电视媒体能够进行体育直播,技术较为成熟,一度形成了电视媒体格局。但好景不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普及,移动数字媒体逐渐在体育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南非世界杯,大量新媒体介入说明这个传播格局的改变时机已经成熟。据相关报告显示,65%的人们愿意从网站关注体育新闻,30%的人们首选电视媒体。这就说明网站和微博成为人们了解体育新闻的首要途径,原本电视媒体主导的转播格局被打破,新媒体体育转播格局逐渐形成。 (二)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电视媒体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互联网的冲击力更加强大,人们可以通过微博、网络新闻等了解最新的体育战报。如果将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的传播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中层和边缘。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将取代电视媒体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核心力量,其具有便捷性、实时性、交流性,传统电视媒体地位下降,成为人们了解新闻的次要媒体,或者成为人们了解拓展性报道的渠道,而广播、期刊、报纸等逐渐边缘化,成为人们最后的选择。新格局的形成是相对的,仍然处于动态中,不同层次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身份、习惯和条件选取适合自己的新闻媒体。 五、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 (一)自主性 传统新闻媒体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观众相对被动,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被动地接收媒体传达的新闻,而新媒体则具有更明显的自主化特征,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爱好和需求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新闻。其次,新媒体时代下体育新闻的传播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是体育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同时每个人也有可能成为信息的者。比如在巴西世界杯现场,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身边的设备进行现场直播,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体育新闻传播中,业余记者和专业记者各占据半壁江山,很多关键性资料的提供者是观众,而不是专业记者。[2] (二)移动性 竞技体育具有瞬时性,很多信息的变化通常在一瞬之间,人们可以通过报纸期刊了解比赛的结果,却无法想象比赛的激烈程度,传统媒体的体育新闻传播将人们固定化,规定了空间和时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技术逐渐兴起,将人们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人们能够利用4G网络随时随地观看比赛,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也是新媒体独具的便捷性。[3] 六、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格局已经被打破,网络和新媒体逐渐成为主导力量,传统的电视媒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南非、巴西等世界杯大赛上,新媒体充分显现出自身的优势,正逐渐完成格局的交替,但新格局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我们期待下次世界大赛时新媒体体育传播能让人们眼前一亮,最终确定自己的主导地位。 作者:范氏翠琼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体育新闻论文:体育新闻传播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 体育新闻传播是青少年进行体育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传播体育自身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还能对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意识起到引导作用。但由于体育新闻传播渠道的普及面不够广泛,导致其无法全面覆盖于青少年的视野中。因此,拓宽体育新闻传播的渠道、加大体育新闻传播的力度、提升青少年对体育新闻的正确认知能力,是确保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塑造和培养的关键。从古至今,体育新闻传播和体育参与意识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相连,体育参与意识促进了体育新闻传播功能的逐渐完善和提高,两者发挥了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实现了良性健康发展。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对体育新闻传播事业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它不仅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日常行为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也起到了同步的影响和作用。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是传播人类健身活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的一些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凸显人类向自身的极限挑战、不断追求自身、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至善至美的一种体育人文精神。它从属于新闻事业的领域,其特征主要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每一事物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可能形成自身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的标志,其又与体育事业密切联系,因此体育新闻的特征必然是在与这两者的交叉与互动中形成的,并在恪守新闻原则、遵循体育新闻文化传播规律和客观地反映体育事实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区别于其他新闻传播活动的显著的征象和标志。 1.2体育参与意识 体育参与意识是人类进行身体参与体育运动项目有关的行为活动,促使其大脑产生一种意识能力,能够培养人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 2体育新闻传播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影响 2.1体育新闻传播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积极影响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使得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导致其体育参与意识逐渐削弱,最终使青少年自身体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参与体育运动已成为当前教育部进行青少年体质增优的首选干预措施。体育新闻传播可凭借人物形象、文字简捷的优势,向青少年视野中传达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殊价值和魅力,而青少年在吸纳体育新闻时,也能够让自身的娱乐和求知欲望得到满足。简言之,体育新闻传播能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也能实现其与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较好衔接作用,并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2.1.1增强青少年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从体育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所产生影响的角度来分析,体育新闻传播能够为青少年传达丰富、专业而有趣的体育文化知识和其中所蕴涵的体育素养,随着青少年脑海中存储的体育文化知识的不断扩充,其体育参与动机、参与欲望和参与意识都会得到明显提高。以体育新闻对体育游戏的传播为例,体育新闻能够向青少年提供与体育游戏相关的健康文化,促进青少年深入了解体育游戏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传播,青少年能意识到体育游戏对体质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因而促使其产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动机。随着现代教育领域各学科的重要性和所占的比例大小,体育学科未能占领主要学科的位置,因而其越来越容易受到青少年和体育教师的忽略,因此体育课上项目单一、枯燥,甚至将其替换成其他学科来进行教学。据此,笔者认为,体育新闻应通过传播体育游戏,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意识、体育参与动机得到提升,并丰富青少年在体育课上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具有良性的发展意义。此外,体育新闻传播能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推动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以体育新闻对健身操的传播为例,由于健身操是一种有众多人群进行的一种有氧操,通过其传播,能刺激青少年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素养和道德意识,并能起到增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起到推动引导的作用。2.1.2引导青少年形成体育参与意识体育运动分为一般体育和专项体育两类项群。其中,专项体育是指以各体育运动项目发展并进行其比赛达到突破自我的能力,而一般体育是指所有人均能参与进行运动的能力。青少年在选择参与体育运动项目时,受到多因素条件的影响,体育新闻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播和宣传,就是其中应考虑的重要一环。体育新闻传播能够将一般体育和专项体育的活力特征和美感价值充分呈现出来,尤其是深入传播体育专业人士参与体育的行为特征,其也是将一般体育和专项体育的不同独特价值传达给青少年。在这整个过程中,体育新闻传播须逐渐将体育精神融入到青少年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在吸纳这些体育信息时,会对一般体育和专项体育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并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此外,体育新闻传播能够向青少年呈现正能量的思想,发展其自身的文化教育功能。一篇精辟而优秀的体育新闻,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国家、民族的体育文化以及体育的发展历程在体育美学方面的定位,还能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正向影响,引领青少年逐渐树立正确的体育参与价值观。 2.2体育新闻传播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消极影响 体育新闻通过向青少年传达正能量的思想与信息,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并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对青少年传达积极向上的体育参与意识,最终实现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强化。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既有统一又有对立,均具有两面性,体育新闻传播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影响也同样如此。在目前体育新闻传播的环境中,体育新闻信息复杂多样,而其中众多信息仍需鉴别和判断选择,这就致使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易受其影响,并对体育新闻产生负向作用。具体来说,体育新闻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负向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貌同实异的体育新闻信息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产生误导随着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各种体育新闻信息纷纷而来,其大量内容均能对青少年正向体育参与意识的塑造和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然而,一些貌同实异甚至虚假的体育新闻信息会对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体育参与信息和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负向影响。例如,在体育新闻传播中,撰稿人或体育记者由于受到自身体育专业的局限性,在体育信息传播中会作出错误的表达和述评,青少年吸纳了这些信息后,可能会对此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并产生错误的体育参与意识。2.2.2体育新闻传播的片面解说对青少年体育素养产生误导现今在体育新闻传播中,一些负向内容的出现实属正常,但是某些媒体为了取得更多青少年的关注,继而获得更多的自身商业利益,对富含负向信息的体育新闻信息进行片面解说和广泛传播,这种传播行为不仅很难产生正向的价值引领,还会使青少年产生错误的体育素养认知能力,这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塑造和培养以及未来体育行业的发展均会产生不容乐观的消极影响。体育新闻传播不仅能传达大量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还能在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形态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直接引导青少年体育参与运动的欲望迸发,提高青少年体育参与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的和谐共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两者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貌同实异、片面解说的体育新闻传播会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体育欲望,因而导致其体育参与意识下降,逐渐促使青少年远离体育参与运动,致使其自身久坐不动行为(静态行为)产生,最终导致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中部分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 3拓宽体育新闻传播渠道的建议和措施 3.1全面提升体育传播的渠道 若想加大体育新闻传播的力度,可以通过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方面进行全面宣传和传播体育新闻信息,追求多元化理论和价值选择,传播一些具有蕴涵体育精神层面的体育新闻,引领青少年体育参与的意识,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下,在复杂多样的媒体传播环境下,体育新闻传播不仅须对体育比赛进行细致解说,让青少年全面了解比赛信息的来龙去脉,还须进一步深入挖掘研讨体育赛事幕后具有代表性价值和深远意义的体育新闻事实。例如,赛前运动员的备战阶段、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阶段以及赛后运动员得与失的主要原因等。总之,题材内容要丰富、新颖,适当采用内幕新闻和独家新闻的形式来取得青少年的青睐,并吸引青少年的兴趣和爱好。此外,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加大对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器材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开放使用,这样能使青少年意识到体育参与的重要性,并结合体育新闻中的国家健将的运动历程来感染青少年,真正地实现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新闻文化、体育新闻素养的转化与结合。 3.2全面增强体育新闻传播的体育人文关怀 体育新闻传播要注重体育人文关怀,赛场上运动员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已完全超越了体育比赛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这些体育精神能促使青少年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永不妥协、积极向上和奋斗努力。因此,在传播中要注重体育人文精神,通过广泛弘扬体育人文精神,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为今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自身而服务。例如,《中国体育报》一向关注人文气息,在传播中不仅能将体育赛事过程和结果传达给青少年,还能将体育人文精神进行弘扬和宣传,从而充分体现体育新闻传播的丰富价值内涵。体育新闻与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密切相连,充分体现了有益的体育新闻,推动了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的塑造和培养,为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扩大了影响因子,提升了体育的人文关怀精神,同时也促进提高了青少年体育参与运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因此,今后两者的发展须扬长避短,实现两者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 4结语 体育新闻传播与青少年体育参与运动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交叉,产生了正向的影响和作用。因此,今后关于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能力的研究,应适当从另一个新的视角去深入研究,即体育新闻传播这个视角,这可为接下来教育部门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实施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线索和参考价值。 作者:汪志胜 魏源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体育新闻论文:新媒体发展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空前未有的变革,在8月份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中,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此次奥运会上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新媒体为核心的传播手段已经形成。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新媒体的概念为切入点,来具体分析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以及衍生出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的享受,体育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运动也已然成为了人们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人们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信息,体育新闻传播已经成为现代传媒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发展来的新媒体,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今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彰显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独特优势。什么是新媒体?其是指除去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外,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条件下,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手段,以及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它们在报道时以全方位的形式、多视角的内容传播奥运新闻和民众的反应,最终在里约奥运会上实现最佳传播成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渠道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形态。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移动通讯类:如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等;互联网类:如虚拟社区、博客、微博、微信、各大网站、电子邮箱、QQ等;新电视技术类:如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它们都是依据数字信息技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因此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与时效性、交互性、多媒体化及个性化等主要特点。 1新媒体发展对体育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的即时性与时效性,表明了其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就现在的网络及数字技术而言,网民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快速和及时接收信息,改变了传统媒体计划性的传播方式,真正实现了无时间和无地域限制的传播。在重大的体育赛事传播上,新媒体的运用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例如央视影音App、腾讯体育等,这些网络直播平台会以最快的速度,滚动传播赛事情况,广大体育爱好者更是热衷于这种方便快捷的观赛体验。新媒体具有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和交互性的特点。以往的传统媒体处于强势主导地位,单方面决定受众接受什么样的信息,用户很难进行信息好坏反馈,交互性相对来说很差。在新媒体语境下,体育信息的传输是双向或多向的。每个网络用户都具有信息交流的权利和平台,用户不再是单纯被动的。例如当下较热的微博平台,通过微博传播体育新闻,用户不仅可以轻点鼠标轻松获取体育信息,也可以通过关注、转发、编写信息等方式积极参与到传播的过程中来,其交互性的强度是前所未有的。新媒体使体育消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通过新媒体的手段,接收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快捷。比如一些门户网站、手机体育App等,只要你想知道,随时随地点开手机,就可以获取你想知道的体育信息。新媒体的便携性为大家提供了方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观看现场比赛实况的需求,使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方式从静态变成了动态。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传统媒体任何信息时,信息没有对特定的人群,不具有其针对性和专门化。和传统媒体相比,在面对海量信息资源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专门化的信息,使用手机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和急需的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和相关网站的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为受众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新媒介的演变越来越具有“人性化”趋势。从手机媒体的传播性特征来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体育赛事信息,由被动接收转换为主动选择,实现信息的分众化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不同的受众都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体育赛事信息。这种人文关怀式的传播,更易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被受众所接受。 2新媒体发展衍生出的问题 重娱乐,轻信息,缺乏新闻信息的该有本质属性——真实性。由于新媒体高度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缺少新闻信息的把关人。有些网站媒体“唯速主义”,为了抢头条,为了提高点击率,制造轰动效应,播报的体育信息过度娱乐化,不偏重体育信息本身,而将重点放在了运动员的隐私及花边新闻等方面。强加娱乐性的装饰手段,使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发生质的变化,严重影响新闻在人们心目中的公信力。信息监管力度的缺失及不足,使得基本上掌握这种信息技术的个体,都可以参与其中,畅所欲言。网络技术的虚拟化和个人化,大大增加了信息监管的难度。并且一些公民缺乏应有的道德观念恶意传播低俗、血腥的内容且屡禁不止,更有网民盲目跟帖,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导致了许多体育新闻偏离了真实性,同时也影响和侵犯了许多体育明星、机构等的隐私权和名誉权。虚假信息泛滥,信息内容过于表面化,缺乏深度和创新。真实性是任何新闻信息都要遵循的原则,任何凭空捏造的新闻消息都不叫新闻,体育信息也不例外。而新媒体自身的特点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为虚假信息提供了可能的存在空隙。新媒体时代是个高度开放的“世界”,是信息者传播、发表个人观点不受任何机制限制的平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平台进行消息,没有约束的自由,使各种虚假消息、过激负面的言语横行,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造成了体育价值观的扭曲。 3结语 在现代科技进步中,新媒体的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型手段,因自身独特的优点和传播特质而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和追捧,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大众观看体育比赛、获取体育新闻的方式。在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体育新闻信息的同时,对于其消息影响的分析不仅要考虑体育新闻传播方面的原因,也要从传播学基础理论的角度考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体育新闻传播一次次有了新的改革和质的飞跃。新媒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可以借鉴传统媒体所特有的优点,实现二者的最佳整合和互补。 作者:蒋琪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长岗校区 体育新闻论文: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思考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传播领域,其变化非常显著。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各种新媒体逐渐出现并广泛被人们认可、接受、应用。然而,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并未消失,而是融入到了新媒体传播媒介之中,与新媒体相互交融,这种新旧传播媒介融合发展的局面,使得体育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特征;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了高速发展,越来越成为新闻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在网络普及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以便利、快捷、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优势,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信息获取途径。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并没有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消亡,而是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新媒体融合共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的传播特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媒介融合概述 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就认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受到各种新媒介的冲击,并且,这种困扰在未来也不会减弱,为了自身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必将与新的新闻传播媒介相互融合、相互合作。事实证明,美国学者的预测是正确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与新媒介共存,各自发挥优势和作用,吸引着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所以,媒介融合既不是传统媒介的消逝,也不是新媒介的独存,而是新旧媒介的和谐共生。 2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 2.1竞技体育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竞技体育以其场面壮观、紧张、充满悬念等引人注目的特点,成为体育媒体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要内容,其以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为载体,突破了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将竞技体育报道广泛传播。其通过电视或网络视频传播,完整呈现了激烈的对抗场面和紧张的对抗过程,凭借优质的画面效果,俘获了众多热爱体育人士的心。 2.2体育新闻传播的娱乐化倾向明显 面对媒体种类繁多、媒体数量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如何在压力中站稳步伐,成为许多新闻传播媒体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生活娱乐化特征的凸显,新闻媒介为了提高自身的商业化运作力度,逐渐向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趋势发展。从本质上来说,体育就是一种娱乐项目,体育精神与娱乐精神相互融合,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可以使体育赛事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戏剧性,更受人们的喜爱。 2.3传播方式丰富多样,传播内容丰富多彩 由于社会上的人群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对于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也不尽相同。新闻传播媒体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为了迎合不同人群的需要,其传播方式和内容也应该多样化。现代体育新闻传播媒介更加重视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与观众互动交流,电视网络新闻传播视听节目将图片、文字、动画融于一体,克服了传统电视传播浅白表达的缺陷,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因而更受人群的喜爱。 3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3.1体育新闻传播与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 体育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表现形式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传播方式层出不穷。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效率,还能使体育传播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3.2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化 商业利益的主要来源是消费者,随着消费者地位的提高,新闻传播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新闻传播也必须以受众为中心。传统的体育新闻传播媒介重视传播者的权威性,传播内容受传播者控制;在现代这个消费主义蔓延的社会,重视受众的观点和意见,关注并满足受众的需要,在新闻传播领域越来越成为共识,体育新闻传播媒介也正在秉持并倡导这一理念。 4结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各种新闻传播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并渗入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体育发展,中国也逐渐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体育及其相关的新闻传播不断发展,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对于体育娱乐和体育健身知识的需要。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体育新闻传播的方向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作者:刘云 单位:河海大学 体育新闻论文: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搜集与整理数据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数据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大数据的来临使得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搜集、整理与分析数据,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数据工具与数据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频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置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络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置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置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项目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置实习部分,即使设置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置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置,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置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置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置,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频与图文立体交互设计的多媒体交互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络、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络传播用语与网络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络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络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项目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项目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创建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仿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能手机等网络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件工具进行音视频的制作,并通过网络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接,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作者:魏月姣1 张小燕2 单位:1.武汉体育学院 2.湖北工业大学 体育新闻论文:体育新闻传播手机媒体影响思考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技术的进步让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加,除去发短信、打电话等基本功能外,手机的功能更加趋向于娱乐化。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手机媒体发展初期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21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之骄傲、兴奋的一件事——申奥成功,北京成为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城市,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工具,在第一时间将此消息带到了中国人的耳边。 关键词:手机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影响 一、前言 如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信息源内容多样、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等特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的增强,手机媒体的便携性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使人们能随时随地接收具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新闻,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下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 (一)手机媒体化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另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截至2014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12.8亿,普及率为94.5%,手机用户的增加大大促进了手机媒体的发展。例如,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天有70%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大学生基本都通过手机来获取外界信息,每天在手机上浏览新闻、看视频、收看直播、关注微博等,一步一步地成为“手机党”、“低头族”,这些调查研究表明手机已经高度媒体化。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特性相契合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有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的优点,并且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与手机媒体的特征相契合。由于体育具有竞技性质,人们往往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观看到体育比赛。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不能守在电视、电脑前观看体育比赛。手机媒体的发展打破了这一限制,现在一个NBA球迷如果要选择观看一场NBA篮球常规比赛,更多地会选择打开手机,登录新浪、风云直播等网络平台观看比赛,真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观众已经不多了。手机媒体的便携、可移动性正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欣赏比赛的需求,手机媒体的时效性与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完美契合。 三、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体育新闻语言的改变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专业性、竞技性等特征,对部分观众而言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受到普遍关注,直接促进了体育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新闻播报正逐渐以准确、简练、具体、快速、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报道,更多地使用大家熟悉的语言来进行体育新闻传播。据笔者了解,在80年代,篮球赛的播报更多地存在于各个体育院校中,直到后来,各种篮球比赛正式进入电视直播,才慢慢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开始,人们并不怎么了解篮球比赛的过程以及篮球比赛的规则。如今,由于手机媒体简洁易懂的播报方式和体育语言的通俗化,使篮球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可见,这种新闻语言的改变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手机媒体提升舆论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手机媒体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播者与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用户在收看体育节目的同时,可向平台发送自己的观点,与体育爱好者进行交流,特别是当下QQ、微信、博客、微博的发展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笔者作为一名资深的体育迷,经常在微博上与广大体育迷进行交流互动。每逢较大的体育赛事,微博首页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赛事情况,广大体育爱好者便能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观赛体验。在激动的时刻表露喜悦,在沮丧的时刻发泄不满,在喜欢的运动员或球队输了的时刻吐槽,和大家分析失败原因,在支持的球队不负众望获得冠军的时刻分享欣慰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再加上如今体育直播、转播中,直播员为增加收视率,也会以有奖竞猜、上墙等形式,或者发表一些自己幽默的观点来达到互动效果,从而促进体育新闻的传播。 (三)手机媒体使新闻进入融合及整合式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逐渐融合。中国手机网民的不断增加、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手机党”、“低头党”通过手机媒体来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在这一状况下,为了谋求发展不得不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例如,报纸行业。新兴媒体的发展给传统报纸行业带来的冲击是最大的,用户能在各大手机新闻媒体上获取报纸上的各种信息,这就使人们购买报纸的需求减少。为了寻求报纸业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整合式传播道路,手机报应运而生。 四、结语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传播速度快、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是必然趋势。在这一条件下,新兴媒体以自身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逐渐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流,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作者:魏瑾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体育新闻论文:体育新闻传播现状与理性发展探讨 1体育新闻传播现状 1.1新闻价值低廉,文化内涵低俗 当体育新闻所报道的焦点已经远离体育赛事中的拼搏精神,漠视运动员精湛的技巧,忘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壮举,而独关注体育明星的私生活,甚至体育比赛中的美女球迷,体育新闻传播逐渐开始走向低俗化。 1.2失实新闻泛滥,炒作内容肆虐 新闻传媒的第一原则是真实原则,新闻的核心价值也在于真实性。然而,现今体育新闻传播一方面是用大量失实新闻报道欺骗受众。一方面,是用炒作新闻强制吸引受众注意、为求实现其直接或间接的商业利益。 1.3人文精神缺失,狗仔乱爆隐私 狗仔这一舶来词,当下正泛滥于体育新闻圈。一批素质低劣的体育记者利用各色偷拍器械与方式,私爆体育运动员的私生活,将偷拍资料冠上噱头十足的标题,哗众取宠,完全不负责任的敷衍受众群。列如,孙杨奥运夺冠后,许多体育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其女友为叶诗文,后经证实并无此事。 1.4从业人员失德,媒体管理不利 体育新闻具有鲜明的实时性,娱乐性特征。从业人员往往为抢占点击率、收视率不顾原则,抄袭或者直接剽窃他人稿件。我们通过各大体育网站看到的体育新闻往往如出一辙。一些小型门户网站甚至没有发稿门槛,匿名,假名都能发表体育新闻,直接降低了体育新闻质量。 1.5关注重点趋同,漠视群众体育 我国推崇以人为本,群众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体育新闻极少关注群众体育,各类体育新闻传播根本毫无群众体育消息。群众体育长期被各大体育新闻媒体漠视。这不利于群众体育素质的提高,继而也会影响群众对体育新闻传播的接受度。事实上,我们身边每天进行着丰富的群众体育项目,各种民间组织的精彩赛事,交谊运动都是能使群众产生强烈共鸣和亲切感的体育新闻。然而我们的广大体育新闻媒体,为追求眼前更大的利益,忽略了体育新闻所应发挥的本质效用。 2完善体育新闻传播缺陷的对策 2.1健全体育新闻律法 法律法规作首先为国家所认可,由国家强制实施为手段,用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在体育新闻传播治理中应当发挥其强制力和约束力的作用。体育新闻相关法律的及时出台能有效减少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不正行为。相关律法应明确体育新闻传播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界定。确立体育新闻违规违法行为惩罚与罪责制度。落实体育新闻传播制裁的执行机关与部门。 2.2加强媒体间相互合作 在激烈的新闻传媒竞争环境下,只有加强媒体与媒体间的合作,使优势得到互补、资源得以共享,才能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达到双赢。网络媒体得到传统媒体的有力支持就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例如:腾讯体育这一成功的体育新闻网站,其背后有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新闻晨报等等数十家纸质媒体的合作与支持。 2.3严把出版内容 纸质体育新闻传播类容由专业编辑根据传媒正确的的价值取向,新闻立场等进行打磨雕琢,严格把关审核后,方能出版发表。同时网络体育新闻内容,可由网络管理部门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过滤。网络管理部门可建立如百度类搜索引擎抓取关键字的数据库,一旦发现不良体育新闻内容,强制进行干预。 2.4加强从业人员素养与职业道德 首先,应当提高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通过专家授课学习专业知识,牢固对体育新闻把握的基础,强化视觉、听觉、和文字的的运用技巧,培养出真正利于体育新闻传播的优秀人才。其次,提高体育新闻从业者的文化知识涵养,让体育新闻传播涉及面更广,体育新闻内涵度更深。再次,应给予工作和道德表现突出的新闻媒体或个人表彰;对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不良媒体与个人进行批评或降低信用度,使得体育新闻媒介或新闻工作者不断维护自己的信用度。最后,成立体育新闻传播鉴定考核部门或委员会。定期对体育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知识考核,保证体育新闻传播良性发展。 2.5丰富体育新闻层面,关注群众体育 以群众为基础,大力支持群众体育事业发展,配合群众体育活动报道。在体育分类中可直接增开群众体育专栏,赋予体育新闻传播亲民性,丰富性,提高全民体育参与感,进一步扩大体育新闻传播受众群。 作者:沈一岚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体育新闻论文:数字化时代体育新闻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 伴随着当代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体育新闻的传播途径、传播速度、受众人群、信息渠道的真实和准确性等方面均受到了挑战。本文讨论了在新数字传媒条件下体育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体育新闻;机遇挑战 新闻领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转变,广义的新闻领域包括体育新闻,数字化时代是相对于以往纸质化时代而言的,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是伴是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我们的整体大环境在发生变化,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于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今席卷全球的是数字化、全球化、智能化、市场化。这些因素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如何在特定的国家和新闻市场得到发展,都是由体育新闻所在的特定文化和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全世界的体育新闻有相同点,也有些许的不同。 1 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机遇 1.1 互联网信息量的增多,便于记者找寻资料和新闻 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巨大,我们说现在的云储存的文字,是过去几百年文字的总和都比不了的,可以用海量来形容。这里面自然不缺乏体育新闻。很多人将网络当作信息的来源,特别是运动队的官方网站上的独家内容,通常会成为记者们驻足的第一站,他们在这里寻找运动员或运动队官方的言论然后加以引用。比如网络上刊登的一个足球队的介绍,足球俱乐部的官方网站会登载他们所收集的素材和内幕消息,并把这些给俱乐部认可的媒体平台。比如天津权健和泰达足球队的介绍,因为是本地的足球队,那么本地的今晚报体育记者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独家去采访和挖掘关于这两个队的一些新闻。比如,权健新的掌门人卡纳瓦罗,还有糜昊伦、王晓龙、杨善平、王永珀、比利时队国脚维特塞尔、巴西人帕托、韩国球员权敬原等7位新援。这一个很重要的体育信息,肯定对于权健俱乐部的球迷来说,是很重大的。球迷就想继续去跟进了解这些后续的新闻,比如转俱乐部会费是多少,今年权健目标是什么等等。这些官网新闻一部分可以及时的反馈给体育新闻工作者,记者就好去挖掘整理。满足体育爱好者的心理。 1.2 数字化媒w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体育新闻和其他新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我国体育新闻的发展是我国新闻发展历史上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注体育的人数众多。体育新闻是新闻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现在有24小时滚动新闻频道,播出体育频道和体育新闻,比如说乐视网的体育频道。这在过去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记得央视5套的《天下足球》的刚开播,对于球迷来说简直就是沙漠中的绿洲一样的存在,收视率爆红。随着数字化传媒快速发展,新闻速度更新越来越快。 数字化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前完全独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之间的协同合作越来越多。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分工细化,分工细化而联系又紧密,就像汽车流水线一样。以前体育报业是体育报业,媒体是媒体。好似是两家不同的产片。如今数字化把两家牢牢的拴在了一起,新传媒行业诞生。市场是目的,数字技术是推手。数字化影响下,体育新闻和其他新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有利于体育新闻的良性发展。 2 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挑战 2.1 “一直在线”的体育新闻记者需要数字技术的协助来拓展专业技能 媒体大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我们各行各业。体育新闻人过去是一台摄像机、一个话筒、一支笔走天下。如今智能手机是体育新闻者的随身必带,它沟通了前方和后方,方便二者的联系。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录音笔都是记者们的法宝。有了无线技术,记者可以“在路上写稿”以及在各种媒体平台间传递文本,他们还可以通过博客和微博消息和言论。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数字化的产物来工作。24小时都可以体育新闻,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技术上的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数字技术的知识,熟练运用各种编辑软件,包括剪切,后期制作等,有的体育新闻者是一人多能,记者、制片、剪辑、混音都行。所以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同时要求的是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技术更新。 2.2 体育新闻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降低,报道的深度减弱 数字化时代下,体育新闻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不断加快加大,但是体育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降低。过去传统的新闻,可以是去采访,回来在采访稿的基础上再编辑体育新闻。现在是随手转发就可以是新闻,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就降低了。新闻竞争加剧,同行的竞争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过去传统体育新闻媒体数量不是很多,现在数量增加,大家都想要最新最吸引人眼球的消息,那么重视速度和数量的同时,质量就很难保证。 新闻变成快餐文化的一部分,只需要看看标题就可以,标题标新立异,新闻内容空洞无趣。数字化时代体育新闻的来源更加灵活,但是可信度和能带给我们启迪的新闻在变少。网络上素材的准确性也需要核实,常常需要记者走出办公室并与人们进行交流。写体育新闻不再是难事,而是动一动鼠标的问题,看看微信、微博的问题,所以新闻的内涵和深度就不会过多的去关注。转发就可以。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是个好时代,同时也是个充满无数挑战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共存。体育新闻会一直是个让大众关注的新闻类型,体育新闻的发展也会十分迅速,数字新技术的应用会不断给体育新闻带来活力。体育新闻从业者也要好好把握时机,更好地将过去的纸媒行业时代的优点和现代的数字化时代相结合。体育新闻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下如果要继续健康前行,势必要全体体育新闻工作者齐心协力地去为理想而奋斗。 体育新闻论文:手机报与微信媒介下传播体育新闻的发展 摘要: 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生力军的电子媒体如手机报,微博、微信等,虽然其存在历史较视屏性媒体短,却迅速已成为当代新闻报道最大的力量,也使体育新闻报道在形式、内容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报与微信媒介电子性大众传播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将成为今后的生力军,这对我国电子性大众传播媒介的体育新闻报道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手机媒介;微信;传播;体育新闻;发展 0 引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术界学者开始关注着体育产业,虽然,对体育产业无论从现状、含义、发展方向、经营管理、目标策略等早已有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大众传播媒介和体育产业之间的特殊关系问题很少被学者所提及。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和体育产业之间有着越来越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产业化的进程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而伴随着体育产业不断深入的发展,体育也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代社会,体育产业有着不可取代的功能,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同时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政治,社会舆论等。如今,影响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就是大众传播媒介。最近几年,媒体对体育产业的宣传力度加大了,一方面,在我国在体育竞赛体制改革的重大进步进行了大力宣传,从而开放体育竞赛市场的。同时,在另一方面,我国引进了许多国外优秀的体育比赛节目,让观众看到职业化,正式化的比赛所带来的各种收益,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今,手机报与微信媒介媒体成为了最直接、最便捷的传递信息和影响大众生活的方式之一,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体育产业和煤体的关系必将愈加亲密。 未来社会必将越来越重视体育和体育新闻,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新闻和体育的性质以及社会对其的需求心理决定的。 1 体育运动的特点和它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体育运动日益受到大众青睐,越老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观看体育赛事、参与体育运动。体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是因为它有自身的特点: 1.1 体育运动具有激励促进性 体育是除了战争之外最能够激发一个民族感情的社会性活动,它具有很强的激励促进性。例如,在奥运会和亚运会举办期间,可以说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国人都在关注体育健儿的表现,为其呐喊助威。第三十届奥运会结束后,我国体育健儿获得的金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几乎全国人民都在为他们喝彩和骄傲。大到国外有的球迷为了给自己的国家运动员加油,甚至租赁飞机穿越数个国家到举办赛事国家观看比赛。小到在学校操场举办一场拔河比赛,都能够引发成百上千人围观。 1.2 体育运动具有凝聚团结性 体育拥有极高的凝聚团结力。以足球赛比例,每逢比赛体育场必定是人山人海,并且还有不计其数的人在通过视频的方式观看。萨马兰奇说,全球有1/3的人通过各种媒介注意着第30届奥运会的动态。一个阶段内地球上都在讨论奥运会。我国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每场比赛的观众也在万计以上。 1.3 体育运动具有多式多样性 体育运动种类丰富,仅仅被列入W运会项目的就有25个之多,没有被列入奥运会项目的更是不计其数。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为各式各样的人提供了运动空间和机会,把大多数人吸引到体育上来。 1.4 体育运动具有连续不断性 体育的连续不断性表现在许多方面,一场正规比赛有最初的选拔和初、预、复、半决、决赛等;一项连续进行多届的赛事,如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届,已经持续百余年。因为它的连续不断性而使竞争越发激烈,人们对它的热情从未消减。 1.5 体育运动具有欣赏观赏性 体育是健美的总称,分为健和美,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精华,人们在赛场上运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大家在观赏体育运动不管是力度、迅捷度、技能、机智度还是形态时,表现得异常陶醉。 1.6 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 竞争是体育运动的固有属性。竞争是人的本能属性。在非战争时期,人们就用体育来判断孰弱孰强。竞技体育激励着个体和群体,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体育的较强竞争性使得其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强烈关注,并且传播媒介和社会也对此乐此不疲,积极的为更加广泛传播体育运动发挥作用。可以说,当下社会没有任何一项活动能够像体育一样,引发全民关注和追捧,并被迅速的、全方位的传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因此,它成了一些企业借助的媒介,他们意图凭借体育的广泛传播性,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更多的人。 2 体育新闻的特性以及它的社会地位 体育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依赖新闻传播,因此,体育新闻就是体育活动为新闻原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体育新闻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属于社会新闻范畴。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新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是对重要事实的传播。换句话说,新闻同时也是报纸,微信,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以及电视台等多个新闻机关对于最新的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进行报道或对其评述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总而言之,它是社会信息的总称,而新闻的特性便市使之产生一种特殊的社会效应: 2.1 体育新闻产生的信赖性效应 “真实”是新闻的主要特征,不是虚构的东西,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假报道本质上并不能算作新闻,它和造谣没有区别。新闻只有具备真实性特质,才能在社会上存在较高的信赖性效应,从而发挥巨大的传播作用。 2.2 体育新闻产生的快速性效应 新是新闻另外的一个特性。而要想做到新,必须首先做到快,即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最新的事实。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且人们对新闻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视现场直播碍于技术和设备等要求,往往滞后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消去了新闻原体和新闻受体之间的距离,让新闻受体直接表述自己的感受,更加快捷准确。 2.3 体育新闻产生的轰动性效应 在传播出去一项社会活动之前,任何社会活动的影响力都是没有的,但经过新闻媒介传播后,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社会上造成轰动性效应,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轰动性效应还会不断发酵,造成更大的轰动性效应,比如约掐逊服兴奋剂、苏联政变等新闻,一旦被新闻媒介传播后立即就造成了全球性的轰动效果。 2.4 体育新闻产生的全息性效应 新闻具有很广的覆盖面,一旦出现一个重大的事件,就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迅速的在某个地区,甚至全球广泛传播。例如,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第25届奥运会,只要有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地方,就可以接收到相关的赛事信息。 2.5 体育新闻产生的选择性效应 全球通过成千上万个电台,电视台,频道传播新闻,更有数不清的报纸采用难以计数的版面和各种语言传递信息。然而,这种信息都是先选择后传递的。并且对于信息的选择是双向的,新闻受体也在选择自身感兴趣的信息。 上述由体育新闻产生的五个方面的效应让新闻传播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与传播界打交道,不去了解社会信息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3 大众的信息需求心态 社会大众是接受信息的群体。他们期望从传播中得到什么呢?大致能称为“五求”: 3.1 追求思想动力 从传播中获得精神层面的力量,其中包括长期的、短暂的、立竿见影的、耳濡目染的。长期的为精神层面的教育,短暂的为精神促进。如共产主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的教育,使人们受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启发,更加明确自身的行动方向,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短暂的精神促进,能使人们产生必胜的决心,更加坚定的向自己的目标出发。 3.2 信息的需求 任何一个体,都期望更快更多地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要想满足这一点,只能够从传播中去获得。这是人们仅次于娱乐之外的对传播的又一大需求心态。这种需求信息的心态会根据文化素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文化涵养较低的,则更偏向于娱乐需求。 3.3 追求知名度的扩大 通过传播媒介,扩大覆盖笼罩面,而且随着传播的加强而不断加大影响力。这种追求在政治界和商业界更加强烈的表现了出来。因为,他们急切地想让社会知道他,熟悉他,因此充分利用传播媒介来摇旗呐喊 。 3.4 追求经济效益 若求名与社会效益对应,则求利就与经济效益对应了。而社会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因此,有真知灼见的实业界便灵活运用传播媒介的中介效应,运用媒介将自身传播到社会大众中去,让社会大众了解、熟悉并接受自己,从而得到大量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发展至今关于电子的大众传播媒介体育的新闻报道已然较为完善成熟,这能够积极促进我国关于电子的大众传播媒介体育新闻的报道。 体育新闻论文:体育新闻娱乐化过度异化及冷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渐减小,亟需整改转型,探求新的发展方向。就体育新闻而言,因为新闻自身具有鲜明特征,可以轻易引发观众关注,并且带动其情绪,怎样使观众在获悉最新体育新闻的同一时刻还能够体会到更大的乐趣就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因此,娱乐新闻的因素渐渐被融进体育新闻当中,逐渐呈现出鲜明的娱乐性质。然而因为认知的不到位,跟风式的追求娱乐效益,使得报道娱乐化过度异化,呈现出不正常的商业化、庸俗化和狗仔化,需要对其进行冷思考,找出合理的改良策略。 关键词:体育新闻娱乐化过度异化策略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娱乐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此类新闻节目的不断涌现、编辑和制作更多的表现出人为干预,同时,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不再集中在体育比赛方面,而是转变为参与相关活动的人员及事物方面,原本严肃、单调的体育新闻不再让人“望而生畏”,变得更加“平易近人”。然而,在体育新闻不断娱乐化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也就是所谓的娱乐化过度异化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使体育新闻变得更为丰富生动,但同时也弱化了其原本意义,不但对受众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成为体育新闻发展的绊脚石。 (一)过于商业化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异化现象逐年显著,为了快速获得第一手新闻材料,我国很多权威报社通过高额报酬买断运动员的自由,从而得到更多的第一手新闻资料。除此之外,很多媒体还通过较高报酬买断运动员的话语权,使后者按照媒体期望发表吸引观众的言论等。在媒体出现的最早时期,其被定位为实现新闻交流与舆论监督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体育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体育媒体的竞争逐渐呈现出炽热化,十分激烈。历经近几年的发展,为了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体育新闻过于娱乐化,原本的意义逐渐被弱化,其最初的功能定位和初衷不复存在,异化愈加明显。 (二)过于庸俗化 在体育新闻逐渐步入娱乐化的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获取更多观众的瞩目,在播报的方式上一味地仿照国外媒体,含有“情色”的花边新闻成为主要内容,更有甚者,刻意制造相关新闻,以获取最大利益。比如新世纪初的《南方体育》,将“性感和美丽”元素融入到新闻当中,大幅度的刊登足球宝贝照片,将其放在报道首页,甚至毫无掩饰地展示出甲A图片特级,以此增强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而后,女性腹部以上的照片成为很多媒体封面,意在借助女性独特的性别魅力给观众带去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甚至在一些体育新闻当中,文字描述可以隐晦的指向人体敏感器官,内容过于庸俗化。 新媒体的崛起,使多个行业都看到了媒体行业的可观利益,转身参与竞争,特别是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后者为了保住自身的牢固地位而大范围撒网,极力搜寻第一手新闻资料。比如明星隐私、桃色新闻,抑或相关丑闻,而这些明星也不乏著名教练、运动员或者产品代言人。一旦获取此类新闻爆料,媒体就会花较多人力和物力持续挖掘潜在资料新闻,使观众长时间沉浸在此类刺激性新闻的感性体验当中。 (三)过于狗仔化 “狗仔”一词最早来源于香港媒体,而后被观众熟知。所谓的狗仔们不断四处搜寻相关新闻资料,相关报道或夸张,或刻意,使观众一时难以辨别真假,同时体育相关人士对狗仔也是“敬而远之”,生怕自己的行为被报道出来,而后陷入各种风波当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体育媒体为了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而选择跟风屈从,一切以经济利益为首,而忘记了自己作为体育媒体人应有的职业道德,不再注重新闻应有的社会价值,甚至将新闻应有的权威性搁置一边,将娱乐化报道作为新闻的主要内容,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吸引观众,该现象一经出现便一发不可收拾。 冷思考 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异化与变化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现象,二者并无差别,一定程度的异化能够推动新兴事物的更好发展,但同时异化的程度一旦超越特定范围则会成为新兴事物发展的绊脚石。在娱乐报道中,新闻呈现出通俗化和娱乐化,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假若娱乐性成为报道的关键,那么新闻自身就失去了原本价值和意义,其客观性、评判性、人文性都难以体现出来,只剩下娱乐,长此以往,必然会呈现出商业化和庸俗化,新闻内容毫无价值。体育新闻也同样如此,如果过度异化,那么就会使体育新闻的正常健康发展受阻,进而对社会和谐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如果在合理的范围内使体育新闻娱乐化适度异化,则可以推动此类新闻发展更上一层台阶,同时也是发展需经历的必然阶段,是体育新闻变革的关键,假若能够抓住这一时机,有效合理利用,那么将会使全体体育新闻事业健康积极发展。体育新闻娱乐化过度异化的缓解是一个长期持续性改进的过程,并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将其调节至合理范围。因此,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找出应对策略,使体育新闻在适度范围内娱乐化,保持新闻的原本社会价值。 应对措施 (一)加强行业自律 体育新闻娱乐化过度异化现象日趋严重,究其根本,在于对此类新闻的定位不明确,而这一现象则是由于相关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而引起。这里所指的素质,不但包含了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同时还包含了其自身的品行操守。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经济利益不应该成为任何媒体追求的关键,各个媒体都应该肩负起自身的社会使命,传播体育文化,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人文关怀应该是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在无形中对其言行进行有效约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体育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不但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性知识,还应该具有相应的编辑能力、了解和掌握体育比赛的内容。 (二)加强引导与监督 在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体育媒体以市场发展为导向而寻求生存和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却不能像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一味地迎合市场,而应该时刻以职业道德底线为发展根基。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应规范来对行业行为进行约束,有效引导后者良性发展,从而规避体育媒体将经济利益作为首要追求。比如可以建立一些监督制度,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特e要加强对庸俗新闻的整改。另外,将公众作为体育媒体监督的重要力量,体育新闻从业者应该铭记自身职责,充分利用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将真实的体育事件报道给观众。如果体育新闻陷入低俗化,那么不但会对从业人员的自身发展造成阻碍,同时也对体育行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应该加强引导和监督,从根本上规范媒体行为。 总之,将体育新闻娱乐化可以提高观众的兴致,但是一定要合理掌握住娱乐的“度”,特别是在当下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更应该进行长远规划,不能一味地将经济收益放在首位,而忽视新闻的真正价值,导致体育新闻娱乐化过度异化。所以,体育新闻媒体必须加强行业自律,同时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监督,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在呈现真实新闻的同时,呈现出一定的娱乐性,推动体育新闻健康发展。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 一、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相关原则 在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活动的践行者是我们本身,这就需要我们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工作人员的心理特点出发,来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化、人性化,从而保证安全文化的有效践行。此外,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还应遵循规律性以及可预见性原则,要知道,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对文化建设内部规律遵循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遵循相关规律,对一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处理,全面把握危险点、安全事故的发展规律,进行超前、可预见的安全文化的建设。最后,安全文化建设还需要践行全员参与的基本原则,在充分的重视员工的基础上,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他们进行标准化、安全化的生产,践行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等,在整个企业中营造起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如何做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 从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原则出发,结合电力工程管理的实际状况,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对电力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健全 电力工程的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健全的管理体系作为保证,通过有效的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因此,在我们的工程管理工作中,一切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制定出相关的安全管理体制,从而对企业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学习,加深员工对安全生产的了解,树立安全意识,在工作中遵守安全规定。在建立电力工程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推行和落实安全责任制,从企业领导到员工,都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书,通过安全责任书来约束个规范员工的行为,逐渐的在整个企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使员工按照工作规定来开展各项工作,让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提升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安全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因此,要想做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需要从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做起。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落实好各项安全文化措施。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将企业的安全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安全预警意识,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估,在遇到安全事故时,及时有效的对事故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提升思想的敏感度,做好安全管理实践工作,细致分析潜在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管理者要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参与到工程基层施工中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加大了领导的安全思想意识,才能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3.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工作 对于电力工程管理来说,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安全培训,能够促进安全事故预防工作的开展。对电力企业来说,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员工安全培训计划,例如,定时定期开展员工安全培训讲座,开展企业安全巡查周,进行部门安全工作评比等,通过各种安全培训活动来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让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逐渐积累起安全施工经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员工安全培训工作中,还需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要求员工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让员工从日常工作做起,从细节入手,在实际工作中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始终将安全施工放在首位,促进电力工程的安全发展。 三、结语 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安全文化建设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就需要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出发,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促进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让我们的电力工程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彭斌琛 单位:国网黄冈供电公司检修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探讨 1施工现场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来说,在施工现场影响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十分多,并且每个因素管理起来都相对复杂,因此应当对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进行科学全面的监管。 2电力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1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参与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需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实际操作经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由于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有限,使得目前国内许多施工工程现场都出现了进行专业指导的技术人员不足甚至没有的现象。一些施工工地的建筑人员仅仅依靠以往施工经验进行指导,并不具备专业知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质量。 2.2实际施工与设计不符 设计图纸是保证整个电力工程顺利高效施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很多电力工程在进行正式施工前,并未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一定审查,使得整个工程在设计阶段就存在一些问题,这就为后阶段的正式施工埋下安全隐患[2]。一些电力工程在图纸设计阶段虽然进行了严格审查,找出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解决,然而在施工阶段却并未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工程建设队伍为了缩短工期,擅自更改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这也会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带来一定问题。 2.3工程建设与管理脱节 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一旦工程建设与管理环节产生脱节,将会导致施工顺序混乱、施工过程失去规范等严重问题,不但大大拉长了工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还给电力工程建设在日后的投入使用埋下一定安全隐患。 2.4缺乏工程施工试验 在电力工程建设实施阶段,需要在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一定抽查检测工作,这对于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抽检不仅能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检测,还能通过检测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大大减少经济损失。 2.5责任分工不明确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通常没有对工程建设队伍进行明确分工,这使得整个电力工程在管理方面十分混乱。由于分工不明确,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与相关人员职责不明,常常出现无人管理和重复管理的现象,人力使用效率大大降低[3]。此外,由于分工不明确,一旦工程出现问题,责任无法找到承担人,不仅导致整个工程质量不合格,还为日后电力工程投入使用埋下质量隐患。 3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质量控制 3.1.1施工准备阶段 从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任务来看,在施工准备阶段中,施工单位应当充分与业务进行沟通,做好设计图纸、文件的审查、施工工程设计、方案制定等准备工作,这是保障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 3.1.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将设计图纸建设成为工程实体的阶段,更是形成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键。因此,施工阶段也是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电力工程实际施工阶段,相关部门和人员都会参与,相互之间关系十分复杂,因此管理起来的难度也十分大。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1.3验收阶段 工程质量验收不仅包括工程竣工后的质量验收,还包括工程进行中的质量验收,因此在验收阶段,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应当从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两方面进行,以确保工程竣工后能够达到在设计阶段所要求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3.2安全管理 3.2.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要严格遵照并执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力工程建设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赋予安全管理机构一定职权,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证管理机构科学高效的开展各项工作。 3.2.2做好隐患排查工作 电力工程建设施工队伍应当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开展安全教育并组织安全检查,以便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通过采取相应管理方案和技术措施对电力工程施工状况进行检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出应急措施,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5]。 3.2.3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障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基础,并能为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工程建设企业应当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切实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际工程建设中,提高执行力,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3.2.4加强员工安全意识 人力始终是进行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保障施工安全管理,就必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必需要求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并定期为施工人员安排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技能的安全培训。 4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保障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切实实现企业进行工程所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因此,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都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工程,为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做出贡献。 作者:范俊峰 单位: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安全控制措施 摘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量越来越大,此时电力工程就显得尤为必要且重要,与其它生产活动以及施工项目相比,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危险性较高,如果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展开安全施工,就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或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因此应对安全控制问题予以重视。文中将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安全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与国际民生息息相关,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如果忽略了安全问题,电力生产将会受到严重的营销,而电力企业的形象也将受到损害,因而电力企业应当对施工项目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当前的施工情况予以反思,找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为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1电力工程施工项目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生产制度是安全控制全面展开的必要依据与保障,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通常将盈利作为施工项目建设的首要目的,他们往往忽略了安全管理,因此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施工人员极有可能做出违背安全原则的行为,不按照流程展开施工建设,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当事故发生后,管理人员不能对相关人员予以严厉的惩处,致使各方都无法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 1.2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 当前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到位,施工行为不能够得到必要的监督与管理,部分施工单位缺乏施工资质,施工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施工素养与能力,施工中缺乏责任心,继而致使安全隐患产生,由于不能够在监督与管理中及时发现隐患,最终酿成安全事故。 1.3没有对经验教训予以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了实际的施工建设中,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缺乏经验,往往会在施工建设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果施工人员不能对经验教训进行有效的总结,那么在后期的施工工作中这些问题仍然会发生。1.4习惯性违章行为频繁发生习惯性违章行为即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习以为常的不良行为习惯,如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这些行为虽然并没有直接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却存在着明显的隐患,一旦问题扩大,其影响难以估量。如低压用电工作人员无票作业、未挂地线或未验电状态下展开需停电操作的作业等。 2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可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 2.1积极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管理人员应当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制度,保证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管理者应当提高安全认识,对工作过程进行细化,并制定对应的制度,使施工人员可以明确自身职责,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展开各项工作。同时制度中应当包含必要的奖惩制度,对于能够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发现安全隐患的人员应予以一定的奖励;而对于在工作消极懈怠、不按照制度展开工作的人员,则应当予以适当的惩罚。清晰、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其能够自觉规范自身的施工行为。 2.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应当对其予以必要的安全教育,首先。管理者应当带领基层施工人员学习安全管理制度,使其明确制度的内容,并有意识的按照制度展开各项工作;其次,管理者应当与施工人员进行分析与交流,明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隐患与风险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对危险源予以有效控制;最后,管理者还要与施工人员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总结,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安全事故的危害性直接呈现给施工人员,使其意识到积极开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总结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自觉改进自身的工作行为。 2.3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保证安全控制措施具有长效性,可以长期投入实践。首先要开展全面的安全教育,其次应当积极展开风险识别工作,最后进行风险评估。各项工作应该协调配合展开,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保证安全控制的全面性。 2.4提升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为了避免因人为因素发生安全问题,应当对施工人员予以专业化的培训,使其能力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现实需求。管理人员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对员工予以技能培训与理论培训,提高其施工能力,培训结束后,还应当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参与实际的施工建设。 2.5开展严格的现场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当开展严格的现场管理,对施工环境、材料与设备的摆放以及作业行为等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监理人员应当及时上报,并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使其能够第一时间对问题作出有效的处理,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现场管理应当渗透到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保证监管具有全面性与可靠性。 3结语 电力工程项目影响重大,需对其予以高度关注,并加强安全控制。当前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对经验教训予以总结、习惯性违章行为频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均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并开展严格的现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安全问题予以有效的控制。 作者:杨野 单位: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摘要: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电力工程数量逐渐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在该种情况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不仅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影响,还会造成群众利益的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对应举措,并阐述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电力工程中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质量是施工中关键环节,两者缺一不可。若在施工中,不能保证安全性,将会威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勿论保证工程质量。若只重视施工安全,忽视了施工质量,将会导致施工质量不合规。由此可见,在施工中要加强对两者的控制,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1.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1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 1.1.1责任落实不到位 当前,许多企业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时对安全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缺乏相关的安全管理故障制度与完善的管理系统。对于其中关键环节的管理人员,缺少有效的责任明确制度,给施工带来安全上的隐患。当出现安全问题时,由于权责模糊,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另外,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安全责任管理不足,相关培训沦为形式,对现场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不足,对现场出现的安全方面的问题调查与研究力度不足。 1.1.2对安全工作与工具进行的管理不足 许多电力工程的承建单位,只对现场安全较为关注,没有注意到日常安全的重要性。另外,许多电力项目规模较小,人员不足,管理不规范,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在项目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安全设备与工具,需要施工单位与使用人员重视其安全管理。在当前存在一些管理不当的现象:对工具使用的监控不完善、管理质量不达标、检查工作不到位等。 1.2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优化措施 1.2.1重视安全教育 在进行安全管理中,重视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是关键环节。若现场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将会明显影响安全管理效果。通过安全教育与安全知识培训是提高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以往的安全知识教育缺乏系统性,人员学习积极性不足,并且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导致效果不佳。针对该种问题,需要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具体措施包括:将电力工程的施工作为基础,立足于实际情况,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阐述给接受培训人员,举出一些安全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实例突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种方式能够将培训与实际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开设实践模拟课程。在具体实施中将急救措施介绍给施工人员,不仅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还会给施工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完善考核制度,促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 1.2.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不断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才能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施工人员能够在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指导下进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也能够在安全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对影响安全性的行为进行处理。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需要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在其中的参与度,积极听取各部门与相关人员的建议。当制度完成后需要各方面严格遵守,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使用该种民意收集方式进行制度的制定,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1.2.3对责任进行明确 虽然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已经获得提升,安全制度逐渐完善,但是仍然出现一些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岗位的设置具有必要性。具体包括:对安全管理人员工作内容进行确定,赋予对应权力,提高约束力。以往复杂安全管理的人员由于没有实权,地位较为尴尬;对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进行明确,并且对其工作情况与安全管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2.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加强对材料使用的重视 在电力工程的安全中,施工中使用材料与整体安全具有紧密联系。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电力行业发展,许多投机人员在非法利润的驱使下,怀着侥幸心理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增加材料采购中风险。若材料不合规,将会给电力工程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在质量控制中关键环节为保证施工材料的合格。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了解与调查,选择正规、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不能一味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使用个体户或者小型作坊生产的材料。在出现质量问题后,追究大生产厂家的责任也相对容易些;与以往购买过材料的合格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尽量在保证材料质量合规的基础上获取一些优惠;对材料进行严格抽样检测,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2.2提高施工设计严谨性 作为电力工程施工基础,结构与工艺上的设计需要具有严谨性。若设计方案不合理,其影响将会贯穿整个工程,不仅会影响施工效率与工程进度,还会增加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需要对其中不严谨的地方进行勘察,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改,保证每个数据与流程设计精确,防止施工中安全问题的出现。 2.3重视现场管理 在电力工程质量控制中,施工过程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由于施工现场人员、设备众多,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等情况,会引发一些质量问题。所以,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具体包括: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严谨性,加强对细节的管理。例如现场装卸与摆放、存储材料时需要防止出现碰撞与挤压;对现场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防止由于设备使用次数过多出现老化影响工程进行;重视施工人员操作管理,防止由于技术水平不足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2.4加强对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即为将工序质量控制作为中心,对预控点进行明确。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工序作为基础环节,同样为质量检验与施工管理的关键点。对施工工序进行控制即为对施工中实际操作人员、材料、施工工艺、检测方式、施工环境等进行控制。加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即为对施工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波动范围进行控制,通过把控主导因素,提高工序稳定性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把控。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在有关工程规范与质量要求的指导下对施工人员操作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等行为,特别是在质量控制上相对薄弱的环节。只有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严格检查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与工具的质量,才能够从根源上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2.5加强对竣工阶段质量管理 作为电力工程最后阶段,需要加强对该阶段质量的管理。工程质量验收包括中间验收与竣工验收。竣工验收能够对工程施工成果、设计、工程质量等进行研究,并且对工程能否投入使用进行确认。当工程验收完成,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就会结束。在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验收质量的控制,保证工程在使用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3.结语 电力在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电力负荷逐渐增加、电力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电力工程安全与质量的控制。针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安全工作与工具进行的管理不足等问题,采取重视安全教育、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责任进行明确等措施。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加强对材料使用的重视、提高施工设计严谨性、重视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加强对竣工阶段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有效性,促进电力工程顺利进行。 作者:黄文涛 单位:厦门利德集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摘要: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电力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格,不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如何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关键词: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速,但在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电力工程质量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工程施工中缺乏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意识 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最大效益,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对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带来的效益认识不足,只看到投入,没有看到带来的效益,这就导致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重视,没有真正将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电力工程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也不利于电力工程的后续使用,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很有必要。 2.电力工程施工中管理混乱 良好的管理是项目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电力规划、施工单位等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质量把控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使得电力工程施工不仅不能如期完成,还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明确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明确划分责任至关重要。 3.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缺乏经验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如果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可能会使电力工程施工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众所周知,电力事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缺乏,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落后,且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使得电力工程施工在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 4.电力工程各施工部门缺乏协作 电力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相关部门包括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是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部门,安全检验部门是对与安全有关的事项进行检验的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是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部门,施工部门是承担施工责任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协作和相互监督,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经验分析 (一)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电力工程项目包括5个阶段:任务承接阶段、项目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如图1所示,本文探讨的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包括3个方面: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原材料、设计图纸、半成品等的质量管理是事前管理的范畴;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属于事中管理的范畴;施工完成后到投入使用以及使用之后的各种问题属于事后管理的范畴。应用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的重点是对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方案的审核以及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原材料试验、抽检 对各种原材料,除应该检验出场合格证外,还应该进行抽样检查,对原材料随时随地地进行随机抽查,可以有效地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 3.设置质量管理点 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的关键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质量管理点作为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在质量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正确进行质量评定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评定要细致,覆盖范围要广,这也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关键因素。质量管理要做到细致,细致就是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范围广是要求质量检查要全面,质量检查部门要随时进行检查、抽查,真正将质量管理做到实处。 (二)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1.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持,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严格落实责任主体,责任到人,制定一套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引导施工人员认真遵守,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将安全管理的观念传达到每一位员工,落实到电力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2.加强安全因素控制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将安全预防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安全因素控制。预防可以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里,从而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对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以动态跟踪为原则,加强重点控制,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3.加强各施工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 前面已经介绍,电力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施工部门如图2所示)。电力工程包括3个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部门,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加强这3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明确领导人的责任,即质量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将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领导人以及每个员工,将电力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 4.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首先要从领导做好,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员工遵守安全制度和规章,在安全管理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全体员工尤其是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定期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出现安全问题的员工及时进行培训,确保将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结语电力工程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应该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作者:黎国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规模不断的壮大,电力工程事业也在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人们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要求。但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而国家也十分重视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希望能够在提升电力企业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因此,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和安全的管理工作。文章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契机,阐述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意义,并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管理存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实际需要出发加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1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意义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安全和质量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规避安全风险,提升施工质量。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意义在于可以利用管理途径来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性,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安心工作,进而让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而且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并解决这些风险问题,保障施工的工期不被延误;还有就是可以通过安全管理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工作人员在施工中能够遵守标准和制度,达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目的,尽量减少由于人为的因素而产生的安全风险和事故。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电力工程在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管理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个问题严重影响电力工程的安全和最终的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是多么重要。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让施工和管理人员全面的认识安全质量控制的作用,潜意识里有安全意识并随时注意这些问题并且及时补救,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安全配套设施不健全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单位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配套设施不健全,直接影响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实际有效性,并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如,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不购进新的设备和仪器,一直用老的设备和仪器,而老的设备和仪器由于年头久而出现老化的现象,进而影响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施工的安全性,也会给质量控制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没有健全的电力工程安全配套设施,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就无法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进而也会延长施工的周期。 2.3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水平低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存在学历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且素质不高的情况。而且施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素质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各不相同,在施工过程当中会由于意见不同或者沟通不善出现打架、吵架的现象,给电力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没有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就会使施工人员不按规范和要求来进行施工,在施工工序上违背施工的原则,原材料的产生大量的浪费,也给工程带来了安全和质量的隐患。 3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1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电力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事故的危险行业,但又是为人们服务的重要行业,因此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十分重要。当设备损坏就会造成整个电网出现短路,多个设备和线路出现问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要想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就需要对电力设备设施进行安全管理。由于电力工程的每个装置设备内部的结构都很复杂且非常的精密,比如设备的某个触点发生了接触不良,那么整套设备就无法正常的运行;或者螺丝没有拧紧,那么设备就会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产生安全问题;设备的指示灯不亮,那么设备装置的功能就会失灵,引发供电安全和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在对设备进行检查的时候,一定要全方位、有序的进行检查,绝不放过任何细节,以避免设备设施发生安全问题。电力工程事故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因此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经济和人员的损失。 3.2将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到每个人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落实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责任制是控制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电力企业要秉承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保证质量,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政策与方针,遵守电力工程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这个责任落实到电力企业的每个人。在保障安全生产目标的同时,做好质量管理的工作,让安全生产责任趋于规范化和透明化,让电力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有安全意识,以确保员工在施工中时刻警惕身边的风险,时刻保护自身安全。 3.3做好安全质量宣传教育的工作并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安全质量宣传教育工作能既能够保障安全生产,也能够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减少人员的伤亡。因此,要对电力企业的员工定期进行安全质量宣传教育,让员工意识到事故的危害性,增强其安全意识,并定期对员工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手法进行考核,尽可能的让员工能接触和学习国内外成熟的施工技术,目的是提升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和提升其整体素质水平。在电力工程的实际工作中要求员工之间要相互督促、监督和提醒,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 3.4加强防范意识和控制措施 电力企业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是防止因操作失误而发生安全事故和人员的伤亡。除了提升员工的防范意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施工行为,还要制定一些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只有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措施才能从源头来避免一些危险事故的产生,而且即使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也能够及时的进行挽救和弥补。电力企业的各部门管理人员需要经常走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查,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重点需要注意的部位做到心中有数,时刻保持警惕性并进行实时监督、指导,还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工作协调和安排。 4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4.1加强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施工质量是电力企业生存的重要保障。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在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而且质量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测和检查,随时进行抽查,对于重点施工部位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要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监管意识,以促进和提升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4.2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如果想要有效的提升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那么就要从管理层到员工都要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以提升领导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将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各个员工。而且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能够系统化的对质量进行管理,让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4.3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的专业技术和水平 电力工程施工中,拥有专业施工技术的队伍是保障施工的质量先决条件。施工队伍施工水平的好坏会对施工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全面提升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和水平。在电力工程施工正式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中的人员进行施工专业技术和质量规范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施工队伍的人员还要学习针对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并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解说和专业的培训,以促进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并达到质量管理的目标。 5结束语 通过文章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分析,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安全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电力工程的建设施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且密不可分,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是势在必行的措施,必须以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发现,做到高效、保安全、保质量的文明施工,以确保电力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为电力工程的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侯凌圣浩 何小琴 单位: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塔城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摘要: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电力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格,不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如何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关键词: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速,但在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电力工程质量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工程施工中缺乏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意识 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最大效益,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对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带来的效益认识不足,只看到投入,没有看到带来的效益,这就导致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重视,没有真正将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电力工程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也不利于电力工程的后续使用,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很有必要。 2.电力工程施工中管理混乱 良好的管理是项目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电力规划、施工单位等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质量把控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使得电力工程施工不仅不能如期完成,还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明确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明确划分责任至关重要。 3.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缺乏经验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如果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可能会使电力工程施工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众所周知,电力事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缺乏,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落后,且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使得电力工程施工在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 4.电力工程各施工部门缺乏协作 电力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相关部门包括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是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部门,安全检验部门是对与安全有关的事项进行检验的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是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部门,施工部门是承担施工责任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协作和相互监督,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经验分析 (一)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电力工程项目包括5个阶段:任务承接阶段、项目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如图1所示,本文探讨的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包括3个方面: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原材料、设计图纸、半成品等的质量管理是事前管理的范畴;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属于事中管理的范畴;施工完成后到投入使用以及使用之后的各种问题属于事后管理的范畴。应用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的重点是对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方案的审核以及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原材料试验、抽检 对各种原材料,除应该检验出场合格证外,还应该进行抽样检查,对原材料随时随地地进行随机抽查,可以有效地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 3.设置质量管理点 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的关键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质量管理点作为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在质量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正确进行质量评定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评定要细致,覆盖范围要广,这也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关键因素。质量管理要做到细致,细致就是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范围广是要求质量检查要全面,质量检查部门要随时进行检查、抽查,真正将质量管理做到实处。 (二)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1.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持,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严格落实责任主体,责任到人,制定一套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引导施工人员认真遵守,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将安全管理的观念传达到每一位员工,落实到电力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2.加强安全因素控制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将安全预防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安全因素控制。预防可以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里,从而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对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以动态跟踪为原则,加强重点控制,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3.加强各施工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 前面已经介绍,电力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施工部门如图2所示)。电力工程包括3个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安全检验部门及施工部门,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加强这3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明确领导人的责任,即质量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将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领导人以及每个员工,将电力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 4.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首先要从领导做好,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员工遵守安全制度和规章,在安全管理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全体员工尤其是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定期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出现安全问题的员工及时进行培训,确保将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三、结语 电力工程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应该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作者:黎国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规模不断的壮大,电力工程事业也在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人们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要求。但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而国家也十分重视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希望能够在提升电力企业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因此,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和安全的管理工作。文章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契机,阐述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意义,并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管理存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实际需要出发加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1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意义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安全和质量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规避安全风险,提升施工质量。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意义在于可以利用管理途径来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性,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安心工作,进而让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而且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并解决这些风险问题,保障施工的工期不被延误;还有就是可以通过安全管理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工作人员在施工中能够遵守标准和制度,达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目的,尽量减少由于人为的因素而产生的安全风险和事故。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电力工程在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管理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个问题严重影响电力工程的安全和最终的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是多么重要。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让施工和管理人员全面的认识安全质量控制的作用,潜意识里有安全意识并随时注意这些问题并且及时补救,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安全配套设施不健全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单位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配套设施不健全,直接影响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实际有效性,并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如,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不购进新的设备和仪器,一直用老的设备和仪器,而老的设备和仪器由于年头久而出现老化的现象,进而影响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施工的安全性,也会给质量控制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没有健全的电力工程安全配套设施,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就无法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进而也会延长施工的周期。 2.3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水平低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存在学历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且素质不高的情况。而且施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素质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各不相同,在施工过程当中会由于意见不同或者沟通不善出现打架、吵架的现象,给电力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没有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就会使施工人员不按规范和要求来进行施工,在施工工序上违背施工的原则,原材料的产生大量的浪费,也给工程带来了安全和质量的隐患。 3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1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电力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事故的危险行业,但又是为人们服务的重要行业,因此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十分重要。当设备损坏就会造成整个电网出现短路,多个设备和线路出现问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要想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就需要对电力设备设施进行安全管理。由于电力工程的每个装置设备内部的结构都很复杂且非常的精密,比如设备的某个触点发生了接触不良,那么整套设备就无法正常的运行;或者螺丝没有拧紧,那么设备就会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产生安全问题;设备的指示灯不亮,那么设备装置的功能就会失灵,引发供电安全和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在对设备进行检查的时候,一定要全方位、有序的进行检查,绝不放过任何细节,以避免设备设施发生安全问题。电力工程事故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因此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经济和人员的损失。 3.2将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到每个人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落实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责任制是控制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电力企业要秉承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保证质量,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政策与方针,遵守电力工程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这个责任落实到电力企业的每个人。在保障安全生产目标的同时,做好质量管理的工作,让安全生产责任趋于规范化和透明化,让电力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有安全意识,以确保员工在施工中时刻警惕身边的风险,时刻保护自身安全。 3.3做好安全质量宣传教育的工作并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安全质量宣传教育工作能既能够保障安全生产,也能够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减少人员的伤亡。因此,要对电力企业的员工定期进行安全质量宣传教育,让员工意识到事故的危害性,增强其安全意识,并定期对员工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手法进行考核,尽可能的让员工能接触和学习国内外成熟的施工技术,目的是提升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和提升其整体素质水平。在电力工程的实际工作中要求员工之间要相互督促、监督和提醒,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 3.4加强防范意识和控制措施 电力企业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是防止因操作失误而发生安全事故和人员的伤亡。除了提升员工的防范意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施工行为,还要制定一些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只有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措施才能从源头来避免一些危险事故的产生,而且即使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也能够及时的进行挽救和弥补。电力企业的各部门管理人员需要经常走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查,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重点需要注意的部位做到心中有数,时刻保持警惕性并进行实时监督、指导,还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工作协调和安排。 4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4.1加强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施工质量是电力企业生存的重要保障。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在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而且质量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测和检查,随时进行抽查,对于重点施工部位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要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监管意识,以促进和提升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4.2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如果想要有效的提升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那么就要从管理层到员工都要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以提升领导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将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各个员工。而且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能够系统化的对质量进行管理,让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4.3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的专业技术和水平 电力工程施工中,拥有专业施工技术的队伍是保障施工的质量先决条件。施工队伍施工水平的好坏会对施工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全面提升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和水平。在电力工程施工正式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中的人员进行施工专业技术和质量规范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施工队伍的人员还要学习针对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并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解说和专业的培训,以促进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并达到质量管理的目标。 5结束语 通过文章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分析,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安全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电力工程的建设施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且密不可分,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是势在必行的措施,必须以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发现,做到高效、保安全、保质量的文明施工,以确保电力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为电力工程的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侯凌圣浩 何小琴 单位: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塔城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现代电力工程的建设也随之繁荣。作为生产中的一项的重要预防和控制指标———安全,在现代电力工程的建设中更是不可或缺。本文中将从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工作的安全管理概念、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其管理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对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系统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旨在提高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指数,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及广大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电力安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现代电力工程的建设也随之繁荣。作为生产中的一项的重要预防和控制指标——安全,在现代电力工程的建设中更是不可或缺。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相关工作人员及广大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二零一五年,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并实施了《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此加强国家对于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的监管和控制。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将安全工作作为电力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三十多年的施工经历中,始终在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公司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基础之上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工程优良率百分百,将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贯彻并实施《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将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工作放在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位置。然而随着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受电力工程安全性、复杂性等部分自身属性的影响,其安全工作仍旧存在某些问题和漏洞,其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中将从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工作的安全管理概念、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其管理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对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系统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旨在提高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指数,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及广大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 一、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系统 现代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财、物较为广泛,相对于一般生产工程其规模较大、专业性强,有较长的建设周期。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系统的庞大性和复杂性。根据其涉及的对象和范围来看,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系统主要包括人、环境和技术三大方面[1],具体关系如图所示。三者之间既单独存在,又相互影响,两两联系,形成一个综合的系统。关于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安全工作,《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推进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以促进工程建设各相关单位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根本目的”[2]。结合安全系统的结构,我们可以从电力工程建设中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安全培训等、生产环境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安全技术的更新等方面对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根据其各个结构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问题提出优化和解决方案,对安全问题进行预防性管理和解决,从而加强对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做好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安全工作。 二、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人、环境、技术) 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员因素在安全系统中的影响。人是电力工程建设的主体,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在目前的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中,人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安全意识的缺乏 尽管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安全生产口号已被提出,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依旧不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位于工作前线的大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群体,参加电力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临时性,很难系统地接受专业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加之受其自身素质的制约以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工期较紧、生产任务过重等情况,因此导致相关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生产效率而忽视安全问题,安全意识较差。 (二)安全管理系统不完善 虽然《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明确了电力工程建设的各个建设单位是其安全管理的主体,应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负责。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旧会出现建设单位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存在某些问题,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等现象。受工程成本、管理意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电力工程的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的投入较低。比如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或是安全管理团队的组成意义过于表面化,不具备专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对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系统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调控能力。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完善,缺乏防火防爆等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某些安全管理措施制定不到位,或是在安全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人员配备不到位,安全人员人数缺乏或是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安全人员之间缺乏管理和及时沟通等。这些都是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系统不完善给安全工作带来的安全问题隐患。 (三)安全培训的缺乏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多数位于工作前线的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安全意识差。部分位于安全管理岗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较差,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解决安全管理问题的能力。需要接受系统或专业的安全培训。然而在实际电力工程建设中,受工程成本较低、工程建设一线人员流动性较大等因素的影响,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往往由于处于对培训成本、工程周期等因素的考虑而缺乏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4]。电力工程建设中的自然环境因素在安全系统中的影响。总所周知,电力工程与其他室内生产最大的区别是其建设场所处于室外,且在整个建设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处在相对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外界环境相对较差。以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曾经建设过的部分电力工程地点为例,诸如:四川、昆明、青海、西藏等地。以四川为例,大多为山地、盆地和丘陵地形,地势高低不同,各种地形穿插,较为复杂多样。加之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多发,给电力工程的建设带来了相当多的安全隐患。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政治环境因素在安全系统中的影响。电力工程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和各部分对其相当重视。自二零一五年,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并实施了《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此加强国家对于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的监管和控制。且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提出了“三个明确”,进一步明确了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对电力工程建设安全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将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纳入了规章制度当中。各种法律法规对电力工程安全生产的考核范围正逐渐扩大。其次,近几年,随着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力行业的政策扶持由国企向民营企业有所倾斜,这对以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为代表的电力国企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电力工程建设中技术设备因素在安全系统中的影响。受生产条件影响,部分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生产设备型号较旧,存在一定的技术漏洞和安全隐患。如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架线施工过程中压接前必须检测液压机上的液压钳体以及顶盖上的接触口常常会出现裂纹等不合格现象。其次,由于部分落后的设备和技术本身便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电力工程建设中拆卸过程中传统上使用的棕绳,在使用中存在不耐晒、怕水、易腐蚀、易风化等诸多缺点。除此之外,在许多电力工程的建设中缺乏完善的安全防范设备,比如电力工程架线爬高中的双保险措施、脚手架的防护措施等。以上因技术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在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系统中并不罕见,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 三、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系统的改进和优化 经过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系统和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后可以发现,目前的电力工程建设中关于安全工作的建设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想要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工作,最主要的是对其建设中的安全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中占主要位置的因素是人。因此安全系统的改进和优化必须从“人”入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制度。完善的制度是管理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根据《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施工单位必须有自己的一套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为例,针对其“以人为本”的职业安全管理方针,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定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安全事故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5]。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评价制度,对安全工作实行“企业自评,人人参与”,提高每一位企业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实现“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各类危险事件的发生,将职工的因工重伤率控制在万分之五之内,轻伤率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将职工职业病的发病率控制在千分之一点二以内等。”的安全目标。其次,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针对之前对于安全工作的管理涣散、遇到安全问题缺乏专业的解决方案等问题,要求企业必须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团队成员的人数要与企业安全管理的需求相吻合,团队成员须经过专业的安全管理培训,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和解决安全问题的专业技能。安全管理团队对于团队内及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并且定期对参与电力工程建设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增强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身防护意识,增强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执行不再流于表面形式,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另外,针对电力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等特点,比如:四川、昆明、青海、西藏等地区,要对工程建设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或是自然地质灾害之后要对工程建设设备进行及时检验,及时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设备。针对环境相对较为恶劣的施工现场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提前进行安全施工模拟试验,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部分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可以对设备安装一定的防护措施,比如防风、防雪装置等,建设环境因素对电力工程造成的安全隐患。针对政策环境要注意深化公司内部的体制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抓住自身拥有的先天机遇,做好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安全工作。除此之外,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设备因素带来的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优化措施,比如,采用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户外作业。同时加强作业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更新。比如,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采用了500kv高压的电力输电线路,在基础施工、架线施工以及铁塔吊装等几个主要施工工序中使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方法,在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效率的基础之上,同时采用增加防护设备等措施针对该技术运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高空作业多、抱杆的抗扭性差等安全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良,从而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发展。现代电力工程相对于一般生产工程其规模较大、专业性强,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方面较为广泛,对于安全问题的管理有其自身的复杂性。本文中通过对其安全系统的各个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发现其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依次从安全系统中对于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三个因素(人、环境、技术)入手,有针对性地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力资源需求的增加,电力工程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性发展产业,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虽然电力工程建设系统较为复杂,存在安全隐患较多,但是关于安全工作的管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的。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希望通过努力能为电力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作者:刘秀军 单位: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方面的工程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此类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本文将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等内容在整体建设中的意义,和我国目前阶段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安全管理 近些年,我国电力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时代的推进而向前发展,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加大了项目安全的管理力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近些年,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也逐渐意识到电力工程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大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的因素 (1)人是目前影响最大的因素,因为现代城市都是由人掌控,只有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要想在解决电力工程的这两大问题,首先要紧抓人的问题。其中包含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施工人员,验收人员,而施工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工程由他们直接完成,施工团队的专业素质决定着工程的最终质量。(2)材料与设备同样对工程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大因素。电力工程是一项无论从材料设备到施工操作都极为复杂和注重细节的过程,涉及的材料和设备也种类繁多,大到起重机小到各种缆线和阀门,都是该工程建设的基础,它们的质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安全,只有使用高品质的材料和配件,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电力工程。(3)电力工程范围跨度大,时在高空时在地下,所以使工作操作难度和危险性大大增加,非常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害。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前务必实地考察,制定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案,把所有能影响到施工过程的环境因素考虑全面,做好安全措施,巩固防护设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出现的问题 2.1部分电力建设监管质量的流程不明确在电力建设的过程中,有些电力企业没有规范电力建设程序,建设之前并没有注册质量监督,有的甚至一边施工一边设计,完工后也没有通过正规验收就将工程投入使用,这并不符合电力建设的正常流程,尤其是风力发电等工程,不按照质量监督的流程最为明显。2.2施工现场监理不合格,审核不严在电力建设中,对于监理把控松懈,在现场,监理不能正确履行职责,职业素质低下,甚至有无证上岗的现象出现,监理的机制也有诸多不足,对于需要改正的措施针对性不强,建设相关的硬件设施不齐全,对于资料的记录性差。还有个别企业资质不够,会出现跨行业签字验收等违规现象。2.3质量监管的控制措施不够合理在电力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环节管控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尤其在各种施工工艺方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质量控制上,会出现数据不真实,材料丢失,致使施工标准也不准确,大大影响施工质量。 3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3.1电力工程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安全防护相对较弱在建设电力工程时,施工现场面临环境复杂多变,操作时也是多工种同时交叉进行,不同的工种会面临不同的危险,尽管现在已经在安全方面统筹安排,但还是会发生一些人为无法预知的事故,增加电力事故的发生率。电力企业在安全防护方面投入资金也较少,对于防护设备建设不全面,对已有的防护维护不善,也会增加施工安全隐患,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此类问题,就会给电力建设带来大量安全问题。3.2安全责任分配不合理在电力建设中,安全管理问题复杂且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在具体施工时,对于安全方面的职责分配不足,从而给电力建设带来安全隐患。例如安全检查部门,只会进行表面的安全问题排查,但是不会对已经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各部门之间对于安全工作协调不到位,对安全管理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安全责任应该具体落实到个人或者部门,比如安排一个整体工程的负责人,对工程的安全问题总体负责,而实际的安全责任由每一个副职负责,这样既能保证安全隐患排查,也有利于工程的安全管理。3.3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目前的各个电力工程建设中,大部分施工人员多来自农村,安全意识淡薄,就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要开展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使该行业的人都要有风险意识,施工的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并且要学会处理施工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害。 4加强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1)规范质量管控程序,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监督,根据有关规范条例,落实质量监督的注册手续,保证电力建设和质量监督有序进行。当前有很多质量监督机构都是包含在电力企业当中的,但是机制和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在履行职责时效率会很低,所以要加强对监督机构的建设,在资金和人员配置方面满足需求,有效开展监督工作。(2)严格把关监理的规范性,完善相应的监理机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解决措施,配置监理人员要合理,并且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对于违规现象要严格处理,务必避免无证上岗人员进入单位,以保证电力工程质量。(3)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规范和标准,加强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质量管控,对于记录下来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形成一个质量监督网,有效提高质量管控水平。(4)在电力建设中,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组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网,在施工现场要配备相应的安全专员,及时提出施工安全问题,在有安全隐患的施工程序上,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实施,还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避免事故发生。(5)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要完善相关的安全责任体制,将安全责任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明确,在进行交叉作业时要着重强调,根据以往出现的安全问题作出预测,采取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对危险进行准确识别,以有效防范各种危险源。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电力工程作为电力发展的前提,加强对电力行业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提高电力工程整体质量,可以推动我国电力业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谭四光 单位:广东威顺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电力企业也得到了很好的推进,但是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电力企业想要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就一定要不断的提升员工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专业方面的综合水平,一定要重视员工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对管理方面的理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培训,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简单的分析了我们国家的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 导言 电力工程的工作非常的复杂,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的作用就是处理每一个施工环节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对电力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的质量与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安全又非常紧密的关联措,与此同时,能够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素也非常的多。比如:施工的环境、建筑的材料以及施工的人员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原因,想要有效的控制这些因素,就一定要从管理制度来进行实施,逐渐的完善对制度的改进,使管理监督的程序能够更好的适应现阶段市场的实际需要,全面的发挥出企业自身的优势,从而更好的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能够达到相关的规定要求。在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依照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案。与此同时,在对电力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确保施工的质量安全。 1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不断的加快,国家的经济结构不断的转型,电力工程的施工范围以及实际的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社会就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发的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渐渐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就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在队电力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1.1电力工程施工当中的安全问题不到位 第一个就是安全的职责没有有效的进行落实,有一些施工单位虽然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安全责任体系,但是,这些制度进行落实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进行落实,这样就非常容易致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2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 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实际收益,可是,对于现阶段实际的情况而言,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相关的施工材料也有很多没有达到相关的规定要求的情况:相关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与意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质量安全,可是大部分的施工人员因为比较缺乏质量安全的意识,致使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只是关注经济的效益,这样就会致使工程的长远收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1.3电力企业员工管理的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阶段,电力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工作,通常情况下都是对电力的知识技能进行培训,实际进行讲授的内容非常的乏味,与实际的情况没有有效的进行结合。培训的相关制度以及培训的计划也比较缺乏系统性以及目的性,实际的培训成果比较差。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无法学到有效的技术,在实际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有效的进行处理,这样就致使工作任务无法完成;对员工相关的学习理念进行塑造的方面比较缺乏重视。在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只是重点关注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授以及对相关的技能进行培训的工作,但是对员工的思想理念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无法有效的激发员工自主进行学习的兴趣。对员工职业的道德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员工就会有些情况下不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来进行操作,对工作当中碰到的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无法及时的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处理,阻碍了企业快速发展的脚步;相关的培训机构比较缺乏创新意识。对所有电力企业来说,培训工作是应当能够充分的提升电力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技能的工作,所以相对比较传统的技能培训以及传统的知识的进行创新是所需要培训的重点内容,所实际进行培训的内容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完善,及时的把本行业当中的先进理念以及先进的技术进行改善。 2提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2.1构建科学全面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对电力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当较为缺乏科学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致使在进行施工的阶段造成混乱的问题,这非常不利于工程项目顺利、安全的进行完工,所以,相关的电力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而且,一定要把这一制度有效的进行落实:相关的电力施工单位一定要按照施工项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一定要把制度有效的与岗位进行结合,一定要非常明确岗位责任制,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此外,电力施工的单位也一定要把安全责任的意识落实问题与职工的岗位工资有效的进行结合,确保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有效的落实安全责任意识;其次一定要严格的对安全责任的制度进行落实,防止发生表面形式化的情况。 2.2加强对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管理 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有效的落实到施工阶段当中,所以,一定要不断的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①一定要不断的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秩序管理工作,一定要确保每一项施工的环节都要在相关的规定要求当中进行施工,对不规范进行操作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制止;②安全施工的管理部门一定要定期的施工的现场严格的进行监管,避免出现安全的事故。 2.3做好安全施工的教育培训 在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通常使用的都是师带徒这一种方法,每一个部门都应当按照新员工不同的情况,给新的员工选择最为合适的老员工来担当新员工的指导。要积极的参加电力企业所组织的技能培训工作,最好在一年之内就能够完成所需要培训的内容,新的员工还应当积极的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或者是论文征集等相关活动。要对新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这样就能够看到在进行考核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帮助新的员工完善自己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在“管理岗位”进行实践的过程当中,每一个部门要应当结合实际的情况,采用最为合适新员工的部门来进行实践内容。最后,相关的施工企业一定要制定比较完善应急方案,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应急的能力。 3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3.1施工前质量管理 在电力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环节当中,相关的电力单位一定要按照市场实际的情况,来做成报告,并且一定要对上述的内容能够实施性的问题严格的进行审核,保证电力工程在进行设计以及后期施工的时候,达到国家相关的规定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确保施工项目与投资的环境有效的进行结合,防止由于施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施工技术的设计工作一定要符合电力工程当中的施工要求,确保电力工程具有可实施性的问题。一定要在进行制定好执行的流程图之后,严格的根据相关的流程图来进行工作。在进行施工之前的设计环节,一定要及时的开展审查会、图纸的审查会等相关的方法来对生产技术的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意见,来有效的提升电力工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3.2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 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采购的过程当中,相关的采购人员一定要反复的进行比较,采用最为合适的材料,而且一定要符合施工的需要。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达到国家的规定以及要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用电稳定问题。 作者:程少洪 单位:四会市创兴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安全预警方法 摘要:本文涉及电力工程建视频监控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预警方法。初始图像对象关系向量模型与实时采集的图像对象向量模型进行差异性比较,判断当前监控设施所处的状态。本发明可有效帮助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减少工程事故,提升工程建设效率。 关键词:特征向量;预警 一、背景 长期以来,电力建设公司工程项目地点远离市区,条件艰苦,通信手段落后,既没有公司专用局域网覆盖,电信、移动公网信号又差,站内联系靠对讲机,站外与总公司联系靠手机,数字化管理和办公条件很差。特别是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沙尘暴、低温、冰雪、雷暴、高海拔等气候特点,恶劣的气候环境已电力建设公司工程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包括设备维护工作量的增加,人力成本的上升。 二、工程需求 近年来伴随着工程管理工作的提升要求,电力建设公司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逐步配备了一套可临时部署的应急无线通信网络,该网络环境解决了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问题。例如,总公司办公局域网的施工现场延伸,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管理,总公司领导通过电脑和网络可以轻松掌握现场的施工情况;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在公司网络环境下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施工现场视频监控,通过临时部署在施工现场的摄像头,总公司领导以及现场经理可以实时监视管理工作现场,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电力系统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及日趋成熟,对电力系统在建项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最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施工工地高智能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预警方案,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很难通过视频流数据或者图像数据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技术路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图像数据特征差异性的电力工程安全预警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1)监控设施图像数据采集;(2)图像数据特征提取;(3)构建图像特征向量的对象关系模型;(4)计算图像对象关系向量重心与初始图像对象关系向量重心的偏移量;(5)判断当前监控设施所处的状态。具体方法是:(1)监控设施图像数据采集:利用电力建设公司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配备的应急无线通信网络环境,采集待监控设施图像数据流,在此步骤中,通过人工判断被监控设施的安全状态图像设置为初始图像数据;(2)图像数据特征提取:根据电力建设项目基础特性,对步骤(1)所述的待监控设施图像数据进行模型化处理,生成典型特征向量;(3)构建图像特征向量的对象关系模型:根据每张图像的特征向量,构建该图像特征向量的对象关系向量模型,并计算该图像特征向量对象关系向量模型的重心;(4)计算图像对象关系向量重心与初始图像对象关系向量重心的偏移量:用初始图像特征向量对象关系向量模型与实时采集的图像特征向量对象关系模型进行差异性比较,来计算图像对象关系向量重心与初始图像对象关系向量重心的偏移量;(5)判断当前监控设施所处的状态:根据电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工设置的安全威胁临界值,判断当前监控设施所处的状态。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待监控设施图像数据包括:初始图像数据和实时监控图像数据;其中初始图像数据也称为预设安全图像数据,即初始图像数据表示待监控设施属于安全状态;实时监控图像数据为待评估图像数据。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图像数据特征为待监控设施图像数据的基本信息,其生成的典型特征向量包括:颜色特征向量、文理特征向量、形状特征向量、空间关系特征向量等。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图像特征向量对象关系模型抽象为:特征向量名称、特征向量属性、特征向量参数、特征向量值等概念。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的图像特征向量对象关系模型重心是借鉴空间向量重心理论,对图像特征向量对象关系模型进行空间抽象,特征向量对应于坐标轴,特征参数对应于坐标轴变量,特征向量值对应于具体数值。图像对象关系模型重心即为其对应空间向量的重心。进一步地,步骤(5)所述安全威胁临界值,即为人工设置的监控图像和初始图像对象关系向量模型重心在安全临界范围内的数值。在初始图像对象关系向量模型与实时采集的图像对象关系向量模型差异性比较过程中,如果其重心偏移量超出电力工程项目预先设置的权重范围,则认为被监控设施当前处于具有安全隐患状态。 四、结论 为电力建设公司工程项目实施了完整的设施安全监控评估体系,并在不增加施工现场无线通讯设备成本的前提下,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施安全预警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现场无线通信设施中图像数据采集功能,满足了电力建设公司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监控、提前预警、智能管控的需求。能够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建立了完整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预警评估体系,为电力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提供智能化的项目实施安全预警参考,以提前知悉电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而减少工程事故发生. 作者:丁国亮 代海建 王虎 周进艳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网甘肃电力公司信通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是保障电力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极强的长期性、复杂性及系统性,因此在安全管理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将电力工程的特点与实践情况相结合。论文就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及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在施工过程安全问题的举措及提升工程质量控制的办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1引言 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危险系数较高、施工周期较长、技术难度较大,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不仅为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工程质量也难以掌控。因此,加强电力工程在工过程安全问题的管理及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责任制的划分不够明确 责任制的划分是保障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必要举措,但是,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规模较大、涉及的部门多且混杂及电力工程企业对责任划分这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责任制的划分不够明确。责任制的划分过于形式化是造成施工过程中各个相关部门甚至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人员不重视施工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2对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够到位 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是电力工程顺利施工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一,在采购施工材料时,采购人员并未事先对提供施工材料的企业进行评估,在采购时并未遵循风险分散原则。第二,大多数电力工程企业对施工材料运输工作投入的力度不够,导致施工材料的破损,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对工程的完成质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对施工设备的“重使用轻维护”造成我国电力施工的技术水平远落后于电力工程技术要求,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故障频发,影响电力工程的施工效果,设备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质量难以提高[1]。 2.3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到位 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现场并未制定相关的安全举措,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缺乏责任心,安全管理的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3完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完善施工安全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的施工安全责任制度,并将其严格落到实处,是解决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大管理力度、落实管理责任,以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工作顺利开展。规范施工过程中安全操作,降低安全隐患,保障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2加强对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理 在施工材料的采购上,灵活运用风险规避原则,做好市场调研,并对施工材料的提供企业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确保施工材料性价比,保证施工材料的高质量。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应注意材料自身的化学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材料受到损坏,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不受影响。在施工设备的管理上,应根据设备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保护措施,在使用时注意保护,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频率,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3.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电力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每一位参与工程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员工个体安全意识的强弱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施工人员个体安全意识的加强是工程施工安全的保障。电力工程企业应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以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警示施工人员注意施工安全。只有施工人员本身对施工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工程的施工安全才会得到保障[2]。 4质量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电力工程作为一项与人类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满足各企业单位与城市居民基本用电需求的必要手段。在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时,需要以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采取更加科学的、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手段。 5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 5.1施工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设计阶段,应在充分了解电力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之上,对项目的选择地点及实施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研究,丰富并完善项目任务计划书,使其即适合现阶段的投资环境,又满足国家相关的规划要求。规范工程的施工流程,保证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在设计项目施工方案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并及时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对施工工序、施工技术是否符合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 5.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控制这一阶段的施工质量。首先,审查施工材料是否符合规格,将施工材料的采购与管理交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以保障施工材料的高质量。其次,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化,严格禁止违规、违法的操作行为出现;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督,防止施工人员偷工减料,以保证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均符合电力工程的标准要求。 5.3施工完成后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工程竣工之后,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做好质量验收的同时应对其工程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检测。对于电力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工作人员要认真对待,对工程每一处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验收,以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6结论 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安全问题的管理,对于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满足社会基本用电需求的关键。总体来说,加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对于提高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促进电力工程事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作者:赵耀 单位:北方联合电力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方面的工程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此类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本文将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等内容在整体建设中的意义,和我国目前阶段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安全管理 近些年,我国电力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时代的推进而向前发展,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加大了项目安全的管理力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近些年,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也逐渐意识到电力工程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大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的因素 (1)人是目前影响最大的因素,因为现代城市都是由人掌控,只有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要想在解决电力工程的这两大问题,首先要紧抓人的问题。其中包含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施工人员,验收人员,而施工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工程由他们直接完成,施工团队的专业素质决定着工程的最终质量。 (2)材料与设备同样对工程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大因素。电力工程是一项无论从材料设备到施工操作都极为复杂和注重细节的过程,涉及的材料和设备也种类繁多,大到起重机小到各种缆线和阀门,都是该工程建设的基础,它们的质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安全,只有使用高品质的材料和配件,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电力工程。 (3)电力工程范围跨度大,时在高空时在地下,所以使工作操作难度和危险性大大增加,非常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害。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前务必实地考察,制定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案,把所有能影响到施工过程的环境因素考虑全面,做好安全措施,巩固防护设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出现的问题 2.1部分电力建设监管质量的流程不明确 在电力建设的过程中,有些电力企业没有规范电力建设程序,建设之前并没有注册质量监督,有的甚至一边施工一边设计,完工后也没有通过正规验收就将工程投入使用,这并不符合电力建设的正常流程,尤其是风力发电等工程,不按照质量监督的流程最为明显。 2.2施工现场监理不合格,审核不严 在电力建设中,对于监理把控松懈,在现场,监理不能正确履行职责,职业素质低下,甚至有无证上岗的现象出现,监理的机制也有诸多不足,对于需要改正的措施针对性不强,建设相关的硬件设施不齐全,对于资料的记录性差。还有个别企业资质不够,会出现跨行业签字验收等违规现象。 2.3质量监管的控制措施不够合理 在电力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环节管控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尤其在各种施工工艺方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质量控制上,会出现数据不真实,材料丢失,致使施工标准也不准确,大大影响施工质量。 3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3.1电力工程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安全防护相对较弱 在建设电力工程时,施工现场面临环境复杂多变,操作时也是多工种同时交叉进行,不同的工种会面临不同的危险,尽管现在已经在安全方面统筹安排,但还是会发生一些人为无法预知的事故,增加电力事故的发生率。电力企业在安全防护方面投入资金也较少,对于防护设备建设不全面,对已有的防护维护不善,也会增加施工安全隐患,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此类问题,就会给电力建设带来大量安全问题。 3.2安全责任分配不合理 在电力建设中,安全管理问题复杂且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在具体施工时,对于安全方面的职责分配不足,从而给电力建设带来安全隐患。例如安全检查部门,只会进行表面的安全问题排查,但是不会对已经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各部门之间对于安全工作协调不到位,对安全管理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安全责任应该具体落实到个人或者部门,比如安排一个整体工程的负责人,对工程的安全问题总体负责,而实际的安全责任由每一个副职负责,这样既能保证安全隐患排查,也有利于工程的安全管理。 3.3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目前的各个电力工程建设中,大部分施工人员多来自农村,安全意识淡薄,就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要开展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使该行业的人都要有风险意识,施工的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并且要学会处理施工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害。 4加强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1)规范质量管控程序,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监督,根据有关规范条例,落实质量监督的注册手续,保证电力建设和质量监督有序进行。当前有很多质量监督机构都是包含在电力企业当中的,但是机制和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在履行职责时效率会很低,所以要加强对监督机构的建设,在资金和人员配置方面满足需求,有效开展监督工作。 (2)严格把关监理的规范性,完善相应的监理机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解决措施,配置监理人员要合理,并且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对于违规现象要严格处理,务必避免无证上岗人员进入单位,以保证电力工程质量。 (3)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规范和标准,加强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质量管控,对于记录下来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形成一个质量监督网,有效提高质量管控水平。 (4)在电力建设中,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组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网,在施工现场要配备相应的安全专员,及时提出施工安全问题,在有安全隐患的施工程序上,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实施,还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避免事故发生。 (5)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要完善相关的安全责任体制,将安全责任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明确,在进行交叉作业时要着重强调,根据以往出现的安全问题作出预测,采取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对危险进行准确识别,以有效防范各种危险源。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电力工程作为电力发展的前提,加强对电力行业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提高电力工程整体质量,可以推动我国电力业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谭四光 单位:广东威顺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安全论文: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现状分析 摘要: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安全技术的应用以及长期的优化工作都是极为必要的。文章从阐述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现状入手,对于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优化措施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的应用需要以不断的优化为前提。因此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对于技术应用的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其优化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1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现状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现状既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从技术应用重要性高、自动化水平有待提升、整体性价比不高、电能质量优化水平低等方面出发,对于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 1.1技术应用重要性高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的应用的重要性开始逐渐的体现出来。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电力开始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具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电力工程和电网建设质量的高低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其次,电网建设的水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我国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质量,但是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各类环境问题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问题。因此,增强电网立场和电网建设的安全水平,并且对于安全技术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1.2自动化水平有待提升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应用的自动化水平还有待提升。通常来说受到我国国土面积广大的影响,气候、地形、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处于十分不均衡的状态,这集中的体现在了不同地区用电规模和用电高峰期分布不均衡。因此在这一前提下,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应当更加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并且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发展建设原则。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受到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影响,我国许多地区的电网建设和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都较为落后,部分电网在恶劣的条件中很难保持高效的自动化运作,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安全技术进行优化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1.3整体性价比不高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应用的整体性价比并不高。由于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并且可以有效的综合降低电网的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因此可以视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时无法切实的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使用的满意度。其次,安全技术的应用有时也无法对于电子设备实现电能的转化和控制,因此无法较为明显的提高的发电机和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这也是安全技术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1.4电能质量优化水平低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应用的优化水平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电能质量优化水平低主要是指电能质量评估体系级完备建设进度较为迟滞,从而使得这一技术的经济性能无法满足电力市场的用电需求。其次,电能质量优化水平低还体现在了有些新兴的技术由于技术体系和配套设施还不完全,因此在电力市场竞争过程中还没有具备较强的价格优势,虽然其能够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效果显著,但是整体的应用性价比和质量都处于有待优化的状态。 2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优化措施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优化措施是一项系统性的措施,以下从满足个性化用电需求、增强电网运行稳定性、减少技术应用污染、合理实现电能隔离等方面出发,对于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 2.1满足个性化用电需求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优化的第一步是努力的满足更多客户个性化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在满足个性化用电需求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提供个性化的电源供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于包括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恒定频率交流电源在内的设备进行个性化的优化。其次,电力企业在满足个性化用电需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高频的开关电源来获得更高的技术含量,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有效的解决好电力输送过程中出现的电网突然断电问题。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在满足个性化用电需求的过程中应当努力的解决时常出现的电压的不稳定等现象,最终才能够更加稳定的提高了电网工作的稳定性和供电的质量。 2.2增强电网运行稳定性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优化的关键在于增强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电力企业在增强电网运行稳定性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发挥电网工作状态较为稳定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满足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应用的技术前提。其次,电力企业在增强电网运行稳定性的过程中应当对于诸如超导无功补偿装置和薄型交流变换器先进设备进行合理的推广与优化,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输电工程线路较长、输电容量较大所面临的困难。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在增强电网运行稳定性的过程中应当努力的提高的电网输送的容量,并且还应当进一步的增强在极端天气下输电的稳定性,最终可以让安全技术应用的效率不断提升。 2.3减少技术应用污染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优化需要着眼于减少技术应用污染。电力企业在减少技术应用污染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包括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及能源转换技术在内的诸多先进技术进行合理的技术评定与技术实验。其次,电力企业在减少技术应用污染的过程中应当增强对于交流输电实现的控制灵活度,最终能够在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合理的将系统性污染降低。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在减少技术应用污染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的适应远距离输电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应用的环境,最终能够在更远距离和更大容量的输电工程中获得广阔的技术发展空间。 2.4合理实现电能隔离 电网建设电力工程安全技术优化的实现离不开电能隔离的合理支持。电力企业在合理实现电能隔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新型清洁能源进行合理的应用。其次,电力企业在合理实现电能隔离的过程中还应当将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能够起到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的效果和保证智能电网的良性稳定运行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在合理实现电能隔离的过程中还应当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来有效的提升技术的性价比,最终能够更加合理的实现电能的隔离工作。 3结束语 安全技术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技术应用效果。因此电力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将其作为电网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来给予更多的重视,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技术优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徐铭 李晶 单位:国网江西都昌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都柳江2号特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及温度裂缝控制 [摘要]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合理的人力资源组织安排,科学的工艺流程,环保的施工理念,是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保证,并且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施工成本,保证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方案 裂缝控制 一、工程概况 都柳江2号特大桥,主桥上部构造为90+170+90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主墩采用双肢等截面矩形空心墩。 本桥共有4个主墩承台,承台截面尺寸顺桥向长16m×横桥向宽15m×高4m,采用c30混凝土,单个承台混凝土体积960m3,钢筋总数量约104吨。 二、准备工作 (1)由项目总工对技术员和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2)安排好人力资源配置计划。(3)保障主要材料供应。(4)保障机械设备配置供应 三、施工方案 1.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1)原材料优选及技术指标。原材料为厂家入围产品,并且经过试验室抽检合格,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2)配合比设计思路及优化。都柳江2#的大桥承台体积大(960m3/个),混凝土输送方量集中,为防止混凝土早期水泥水化热快、绝热温升高,配合比设计原则上遵循:都柳江2#特大桥施工设计要求,公路桥涵jtj 041-2000规范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超过350kg/m3)。外掺料粉煤灰选用30%最佳掺量,符合gbj 146-90《粉煤灰混凝土运用技术规范》。在混凝土分层浇筑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过早产生工作“冷缝’,聚羧酸外加剂缓凝时间选择18~24个小时。在配合比设计思路上采用“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聚羧酸外加剂),优化配合比。因浇筑承台面积大,对混凝土泵送性能、扩展性、坍落度、坍损等性能要求高:坍落度设计18~22cm,30min无坍损,1小时坍损不大于5cm,扩展度不小于40cm。在监理工程师的旁站,通过大量的试配和配合比优化,得到最佳的配合比。 2.施工方法 (1)按桥涵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基础处理。(2)模板安装。承台模板采用2×1.6m大块组合钢模板,经过施工放样后精确拼装,上下采用φ20螺栓连接,纵横采用3米长φ20钢筋焊接在承台主筋及桩基钢筋上,并穿过螺栓孔进行内拉,防止承台模板的整体位移,底脚采用水泥砂浆封底并调节平整度至设计高程。模板安装前必须打磨干净并涂刷脱模剂。(3)钢筋加工及安装。承台钢筋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逐一在加工场加工成型,分类存放,通过人工或机械运到现场安装绑扎,并注意预埋墩身钢筋和劲性骨架预埋件。(4)冷却管的加工安装。按设计进行冷却水管的埋设,冷却水管接头采用焊接。浇筑混凝土前,对冷却水管的接头、弯头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并做通水实验,确保管道不漏水,不松动且整体通畅。冷却管采用φ20钢筋定位及加固,确保管道位置稳定且符合设计要求。(5)混凝土浇筑。都柳江2号特大桥承台截面尺寸顺桥向长16m×横桥向宽15m×高4m,为了确保浇筑混凝土后散热均匀,采取连续分层浇筑。将承台分为4个面,按1~4的方向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上下层浇筑的搭接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小时,确保混凝土无施工冷缝现象出现。承台内部每个面由4名工人配备两套70振动器,负责该片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另配备2名工人负责安装窜筒及布料操作,配合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承台顶配备6人负责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拆接。(6)混凝土的振捣。①分层浇筑时,宜采用二次振捣的工艺,排除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去表面浮浆,减少混凝土表面骨料沉降收缩裂缝。②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的泌水,应给予排除,不得在有泌水的混凝土表面再浇筑混凝土。③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插捣的间距不大于振动棒长度的1.5倍。振动棒离模板需保持50-100cm的间距。振捣混凝土拌和物要做到快插慢拔,防止快拔振动棒时在混凝土内部留有孔洞。加强振动排除混凝土内部的空气,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振捣混凝土时,要使振动棒上下抽动,以使混凝土上下振捣均匀。④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掌握好振捣时间,时间过短,混凝土振不密实。振动时间过长,混凝土的粗骨料下沉,砂浆中的轻浮物质上浮到混凝土表面,会发生离析现象。以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气泡和浮浆不再下沉为宜。⑤混凝土振捣完成一段,用铁锹摊平拍一段,便于混凝土表面的抹面和收光。同时,采取二次收光,有效地保证混凝土表面不会出现凝结收缩裂缝。 四、混凝土温度控制 本桥主墩承台块体尺寸为16m×15m×4m体积为96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了控制温度裂缝,有必要进行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水化热温度的测量。除需对材料、工艺预先充分考虑外,还应对早期的混凝土温度场进行监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 测试方法是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并用电位差计测量各传感器不同时段的电位差,换算成对应的温度,以便随时掌握混凝土内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指导现场的养护工作。 该承台混凝土一次浇注完成,为了有效的监测不同位置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及其变化情况,在混凝土浇注前在承台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整个承台竖向布设3层,横向布置3排,每排设3个温度测点,每排布置13个测点,另设周边气温点2个、冷却水温点2个。每个主墩承台共埋设温度测点43个。 混凝土温度测试频率:浇筑完成后开始初读数。开始3天每隔2~4小时观测一次,之后每隔4~8小时观测一次,直至拆除模板前。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材料温度的控制 (1)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2)对混凝土的“源头”进行监控。(3)混凝土养护措施 五、应急措施 1.电力故障。承台施工时提前与当地供电部门取得沟通,确保电力供应的正常;同时做好备用发电设备的检修及柴油等材料的储备。 2.机械设备故障。对拌和输送设备进行检修,混凝土罐车、吊车等随时待命,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3.异常气候。对气象预报进行跟踪;沿承台四周搭设支架,覆盖棚布,预防下雨。 4.设置应急小组。 施工方案论文:绿色施工方案 摘要: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绿色 施工 1 环境影响 1.1 场地环境保护 1.1.1 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土壤情况提出对策,采取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1.1.2 施工总平面布置首先应考虑利用荒地、劣地、废地或已被污染的土地。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占用场地应紧凑,尽量节约施工用地,如果现场场地狭小,应选择第二场地堆放材料。材料堆放、加工以及工人宿舍等临时用地应尽量利用废地、荒地。 1.1.3 施工中开挖的弃土,有场地堆放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尽量利用原土回填,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挖出的弃土暂时无法回填利用的,应堆放在安全的、专的用的场地上,同时进行覆盖保护。 1.1.4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于地表径流或风化引起的场地内水土流失(如保护表层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围墙边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绿化或摆放盆花,美化环境,防止土体流失。 1.1.5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雨水管道、地表径流和空气带来的杂质、颗粒所产生的沉淀物污染环境。 1.1.6 对不可再生利用的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要求,防止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 1.1.7 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和危险性废物堆放场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工程,防止土壤被污染。 1.1.8 对施工期间破坏植被,造成裸土的地块,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施工结束后,再恢复其原有植被或进行合理的绿化。 1.2 大气环境保护 1.2.1 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降尘等保护措施。 1.2.2 规划市区的施工现场,混凝土累计用量超过100立方米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设置砂浆搅拌机,机棚必须封闭,并配备有效降尘防尘装置。 1.2.3 水泥和其它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保管,使用过程中要有防护措施。 1.2.4 施工现场裸露地面要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对大面积的裸露地面、坡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用覆盖或固化的降尘措施。 1.2.5 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及时分拣、回收和清运现场垃圾。垃圾清运应按照批准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消纳场所倾倒。高层或者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应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或者采用容器吊运。 1.2.6 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作业施工。 1.2.7 在采用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 1.3 噪声影响 1.3.1 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的要求,将噪声大的机具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1.3.2 对搅拌机、空气压缩机、木工机具等噪声大的机械,尽可能安排远离周围居民区一侧,从空间布置上减少噪声影响。 1.3.3 施工现场应选用能耗低、性能好、技术含量高、噪声小的电动工具。 1.3.4 打桩施工时不得随意敲打钻杆,施工噪音控制在85db以下,且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 1.3.5 机械剔凿作业使用低噪音的破碎炮和风镐等剔凿机械。夜间(22:00~6:00)、午休(12:00~14:00)不得进行剔凿作业。 1.3.6 对混凝土输送泵、振捣棒、木工棚、,包锯、钢筋加工场等强噪音设备,要采取降噪防护措施:①施工中混凝土振动棒、手动电锤、锯等机具,通过时间安排上减少噪声影响;②现场混凝土输送泵应设置隔音棚遮挡,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③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减少噪音的排放;④模板加工的木工棚采用全封闭房间,门口挂降噪屏(工作时放下,起到隔音的作用),窗户用降噪屏封闭;⑤现场进行钢筋加工及成型时,将钢筋加工机械安放在平整度较高的平台上,下垫木板,并定期检查各种零部件,如发现零部件有松动、磨损,及时紧固或更换;⑥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模板、脚手架支搭、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⑦根据噪音防治需要,将外脚手架满挂密目安全网,并在结构施工楼层设置降噪围档;⑧施工现场界内应设置噪音监控点,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噪声值不应超过国家或地方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噪音一旦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3.7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保噪音标准(分贝)日夜施工要求的不同,应合理协调安排分项施工的作业时间: 1.4 水污染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对暴雨径流、生活污水、工程污水等不同来源的工地污水,采取去除泥沙、去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 2 材料与水资源 2.1 材料节约 2.1.1 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 2.1.2 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2.1.3 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 2.1.4 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 2.1.5 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对租赁的周转材料依据施工周期,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租赁单位。 2.1.6 要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可再利用的材料。 2.1.7 比较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计算材料消耗量,提高节材率。 2.2 水资源节约 2.2.1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用水管理,尽量做到回收重复利用; 2.2.2 制订计划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比较实际施工用水量与定额计算用水量,按预算用水量下调10%为施工阶段总用水量; 2.2.3 水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水措施,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节水措施的实施,提高节水率; 2.2.4 生产、生活要推广节水型水龙头和使用变频泵节水器具,实施有效的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3 施工场地文明,人员安全与健康 3.1 场地文明 3.1.1 施工现场的环境必须保证员工生理、心理健康,保持文明洁净、整齐有序。 3.1.2 工地大门、围墙、密目式安全网及建筑物外立面悬挂物规范、清洁、美观。 3.1.3 材料、构件、料具、机械按审批方案中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现场材料堆放按种类、规格堆放整齐,并挂标牌、危险品分类存放,有保护措施。 3.1.4 办公区域和生活区域因地制宜设置绿化。 3.2 人员安全 3.2.1 工程项目施工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应按照地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条件。 3.2.2 施工现场应按照《项目安全管理手册》要求,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3.2.3 制订严格的防护措施: 3.3 卫生防疫 3.3.1 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管理规定,建立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并制定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灾发疾病应急预案; 3.3.2 生活区应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3.3.3 办公室、食堂、宿舍、浴室等整洁干净,无污染、无异味,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 3.3.4 施工现场制定卫生急救、卫生防疫措施,若施工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所在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应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进行调查处理。 施工方案论文: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方案论述 1城市繁华路段占道勘察前期需要思考的问题 1.1调查繁华路段每个勘察钻孔的交通流量、道路指示标志现状 地铁、高架桥、隧道等勘察孔位间距通常为30~50米,钻孔平面布置按照双线对称或“Z”字形在道路上分布。调查每个钻孔所处地段的交通流量特点及道路指示标志,制定不同的钻探方案,以对交通运行产生的影响最小为宜。比如,特别繁忙地段的钻孔可安排多台钻机在节假日或周末交通流量较小时进行突击作业;路口地段的钻孔钻探前,还要考虑其他方向的车辆通过路口左转时围挡对其影响,调整好围挡的方向,避免阻碍车辆通行;同时对于临近路口处的钻孔还要考虑所占车道是不是属于特殊车道,比如左转、调头、应急车道,必要时需配合交警另开辟行车道作为临时特殊道路通行。 1.2调查行人通行密集区钻孔的现状 繁华路段的行人通行密集区一般处于路口斑马线上,如果在此位置有勘察钻孔,那么搭建围挡时一定尽量少占用斑马线,给行人留出足够的通行空间,必要时,可将钻孔位置稍作调整;还要安排专人提醒路过市民避免围观作业区。 1.3特殊天气作业区安全保障及夜间警示标志设置 地铁、高架桥、隧道等勘察孔深通常为50米,钻机一个白天无法完成一个钻孔的钻探工作,在特殊天气或夜间时,钻探工作区始终处于行车道上,此时加固作业区围挡的连接部分和设置好警示标志就十分必要。特殊天气主要是指大风,因为勘察作业围护区属临时占道,每个作业区平均两天就会移动到下一孔位,保证围挡稳定主要是靠围挡底脚与地面的摩擦和两围挡之间的铁线连接,当大风来临时,应使用重物压稳围挡底脚,使用铁线把围挡和钻机连接起来,防止围挡向作业区外侧倒塌;夜间需做好围护区警示标志,在作业区来车方向的100米处设立爆闪灯和导流限速警示牌,围护区围挡外侧粘贴反光条,并在围挡前方靠来车方向放置一排隔离锥筒。需要注意的是,摆放的各种警示标志也要保证其牢固。 2城市繁华路段占道勘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钻探区域采用铁质围挡围护,围挡之间必须使用铁线连接,相邻两片围挡的底脚交叉放置,每个底脚必须使用重物压稳,如果采用钻杆等圆柱形物体压底脚时,必须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带风晃动围挡而使钻杆滚落;必须防止地面钻探工具一端伸出围挡外;必须防止不使用的短圆柱形工具滚出围挡外。 (2)围挡占道宽度为一排机动车道,具体宽度依据地面虚实白线确定,搭建围挡时围挡底脚外侧禁止超越两侧的白线。 (3)作业时,钻探人员搬移钻杆或者其他长状物体时,禁止在围挡上方超过围护区外侧划弧搬移。 (4)当天未能钻探完毕的班组夜间须安排工人巡视自己钻机的安全警示标志是否正常闪亮和牢固,围挡是否牢固;围护区无工作人员时遇特殊天气,应及时安排人员返回围护区检查。 (5)钻探人员进出围挡过马路时,要严格遵守国家交通规则,禁止阻碍交通和影响他人出行。 (6)禁止钻探用水和泥浆流出围挡外侧,彩条布要满铺作业区。围挡周围卫生必须保持时刻干净。 (7)钻探多余泥浆禁止倒入市政管线的维修井内和绿化带及其他公共场所。 (8)在道路上作业时,机组成员应随时观察过往车辆状态是否正常,有异常或者有大型挂车通过时,需停止作业,待它们通过后才可继续作业。 3结束语 笔者亲自参与组织沈阳市数条地铁、一环快速路和二环快速路改造、过街天桥工程等城建设施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深知进行城市繁华路段勘察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把因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思考得面面俱到,整理出一套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才能确保勘察工作顺利开展,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通过勘察人的努力,力争使勘察工作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道美丽风景。 作者:刘升传 宋富荣 单位: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综述 1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 1.1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时,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建设生产和生活设施,然后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其中还包括对桥桩、墩柱以及桥面等具体建设;最后是回填土方工作,在施工完毕后还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 1.2在进行拱桥工程施工时,在完成施工准备工作后,要预制拱波的尺寸和质量,在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时,要进行基坑降排水施工,然后再进行底板、洞身浆砌石墙以及拱波安装等施工建设;最后是回填土方工作,在施工完毕后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在施工时,还要按照行下后上以及先主后次的施工程序。 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1施工前要由技术人员编写详细的施工方案,还要绘制相关的开挖图,将其交由监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再开始施工。在开挖前,先要进行降排水工作,要能够保证在旱地进行开挖工作,基坑底面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对基坑开挖时严禁扰动和破坏基底土壤。施工完成后要安排监理人员进行现场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建筑物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土方除了按要求留作回填的部分外,其它土方需要按要求运至弃土点。用于回填的土方堆放在边坡即可。在开挖边坡时,如果遇到地下渗水或出现粉砂土情况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疏导。 2.2按照设计来确定回填土料,制定回填方案,并将其交由监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开始回填施工。用于回填的土质不能包含杂草、石块、淤泥、冰雪以及腐烂物等杂物,而且不用使用冻土块进行回填工作。建筑物浇筑完毕后,还需要经过监理工程同意,在对底部的杂物、积水等进行清除后,才能进行回填施工。要对回填土的含水量等参数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填土工程要能够符合建筑物的施工进度,采用分层回填、均匀上升的方式进行。还要分层夯实,而且每层的厚度要限制在30cm以内,层与层间的接缝要错开,分层处理完成后,都要经过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处理。采用小型机具或人工来完成回填土的压实工作,紧靠建筑物不超过2cm,对于墙后填土,先要对墙背以及伸缝进行清理和整修。还要控制好回填的速度,回填完成后由管理工程师验收。 3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除 对于模板的制作,首先要根据构件特点进行模板以及支撑设计,模板和模撑要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才能避免发生变形和沉陷现象,然后再算出所需要模板和模撑的数量,在现场加工厂进行加工。要保证模板内侧面的平整,接缝紧密,不能发生漏浆现象。安装时要严格按照由下而上的安装方法,安装完成后要检查部件的牢固性。如果在浇筑砼时出现松动和变形现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和修整。在进行模板拆除工作时,要按后装先拆的顺序进行操作,严格按照强度控制规定,在保证砼表面美观的同时要避免较大的振动和碰伤。 4钢筋的制作和安装 对于钢筋的制作和安装,要经过监理部门的检验。在加工钢筋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清洁、除污、除锈处理;按要求确定钢筋的数量、尺寸、级别,在计算下料的长度时,还要考虑到钢筋弯曲时的延伸率值,一次性切断钢筋的数量要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为了方便工作,处理后的钢筋要按规格、级别和类型分别堆放。可以采用绑扎和焊接法对钢筋进行接长处理。对于止水带设施的安装要谨慎,在其附近浇筑砼时,振捣器不能触及止水带。对其模板进行拆除工作时要仔细,不能损坏止水带。在砼浇筑后的12—18小时内进行洒水养护,由于砼所用的种类不同其养护时间也不同,而且在干燥的气候条件养护时间要超过28天。 5桥身将砌块施工 5.1要选择新鲜、坚硬的石料作为施工材料,石料不能有裂纹和剥落层,使用前要将其清洗干净,按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石料。 5.2混凝土和水泥砂浆作为砌石体的主要胶结材料。 5.3开挖挡墙基础要按要求进行,完成后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检验。只有当砌体的抗压强度要达到2.5Mp后,才能进行上层砌石工作。需要采用铺浆法进行砌筑工作,在铺砌前要先对石料洒水,让石料表面充分吸收水分。在砌筑工作完成后的12—18小时内进行养护工作。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性,要将面积较大的一面向下,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敲击和摇动。如果在雨天施工就不能使用过湿的石块。要用细砂作为勾缝砂浆的材料,在勾缝前,还要对其槽缝进行清洗,而且要保持缝面的湿润度。 6总结 在制定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时,一定要做好雨季施工技术措施,并针对其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施工方案。要安排专门人员协调施工中所发生的矛盾,还要加强对施工的指导、监督和检验工作,从而使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得到保障。 作者:邢艳春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水利局 施工方案论文:高层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施工方案分析 摘要:随着建筑产业的发展扩展,钢结构施工产业模块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建筑需要稳定的市场进行发展,优化钢结构施工标准,对高层建筑工程体系进行优化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工程经济发展逐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快速发展,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标准,根据钢结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高钢结构施工水平。本文将针对钢结构施工标准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有效解决钢结构施工方案的方法,提高钢结构施工水平。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方案 引言 高层建筑结构分为两种,依照高层建筑层级进行区分,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确定抗震功能标准,确定防火模块水平。分析钢结构模块的施工方案,按照建筑施工使用功能,对建筑高度、抗震性进行设计分析,研究不同建筑结构的设计体系。通过对比分析,对建筑结构施工体系,施工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建筑工程模块下,施工的方案,从建筑高层结构设计中,分析钢结构施工方法。 一、高层建筑钢结构内部施工方案设计的分析 1.钢结构材料的耐火处理 在建筑施工中,钢结构伴有重要角色。钢结构应用在各种建筑中,但是性能差距不同,实现的建筑作用不同。例如,钢结构因金属性质,具有较高的传导性作用,耐火性价差。对钢结构耐火性质进行加工处理,逐步提高钢结构化学性能,提高钢结构的花型耐性和坚固性,满足高层钢技术结构的需求。对钢结构的耐火性质量的更新,提升高层建筑的应用效率,确保钢结构的整体工作技术效益。 2.高层建筑模块的协同作用 在高层建筑中,各个工作模块相互协同。例如,在土建工作中,钢结构的设备应用安全需要采用各种仪器进行测量,通过技术部的标准值测量,确定工作需求的标准。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殊性,合理的排定施工周期,确定钢结构施工的开展方案。对施工测量仪器进行准备和微调处理,满足建筑工作的整体需求。在建筑施工中,需要根据建筑统一要求确定钢结构计量标准的应用,切实满足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建筑给工程钢结构的施工。 3.钢柱的定位 在建筑钢结构中,对钢柱的定位是重要环节。通过对钢结构轴的定位,确保进场施工的宽窄度,方便建筑施工现场内外材料的装配,保证工程模块的正常开展。在钢柱长段设计中,需要根据钢结构运输模块进行协同作用,满足柱子所需要安全的标准,及时进行轴线定位,确定轴线的可控标准,保证柱子安全模块的有效性,提高柱子安全的应用价值。依照建筑材料规范标准,合理的对高层建筑进行标准验收,对不同模块建筑区域的钢柱长度进行限制。在翻样下料中,制作模块,对焊缝伸缩变形中确定可行负载模块的标准,对模块进行合理的优化,提高压缩变形的应用效益。在钢柱翻样中,需要对不同的设计长度进行控制,这是需要控制设计误差的。为了有效的提高下料长度、确定设计长度,降低设计误差,逐步提供啊上下节刚截面的控制标准,确保钢柱编号,积极配合安装。在钢柱内部进行焊接,确定溶解电渣模块的开展必要性。逐步提升钢柱的应用效益,确保钢结构满足高层建筑的施工需求。通过对钢柱施工标准的高要求,提高建筑高程钢结构施工效益,对不同的模块进行不同标准安全工作,对钢柱长度进行误差控制,对焊缝伸缩模块进行变形控制,对竖向负载荷模块进行优化,逐步提升压缩变形工作的各种效益标准。在建筑施工中,采用柱子偏差处理是必要的。根据不同高层对建筑施工模块的需求,根据设计模块标高及西宁预先安装模块,完成协同作用,切实满足现有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需求,进而提升建筑标高的优化标准,提高建筑设计的需求要求,满足高层钢结构施工标准。 4.钢架的选择 早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框架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设计H性钢结构,确保钢柱结构施工的协同性提高框架梁的刚性和韧性。逐步提高框架、梁钢结构施工模块的协同作用,保证框架施工体系的完整。加强框架钢结构设计的编号分析管理,提高钢结构设计顺序的合理效益。为了有效提供啊框架结构、梁柱连接位置的设计,采用悬臂梁的结构设计,将上下翼缘与钢柱结构相互连接,采用透明熔接的方式,对腹板进行贴角焊缝处理。 5.焊接在钢结构施工中的作用 在钢结构施工中,焊接技术对钢结构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根据焊接收缩变形标准,对钢结构进行预估分析,经过理论公式计算,确定积极收缩范围,确保加工模块的正常校正,提高翻样下料的精准度,加强对钢结构无缝焊接的准许控制管理。采用全熔透焊接技术,提高工作整体效益,确保和焊接定位的端点,确定另一端焊接定位的距离。对腹板采取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理,充分利用钢结构设计焊接中的摩擦系数,提高高层钢结构承压力,提高螺栓的承压强度,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系数,合理的配合摩擦适应度确保高强度螺栓的连接效果,保证孔位精准度的合理性。 二、高层建筑设计钢结构的优化 采用计算机电脑技术设计和计算,分析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刚性度,利用钢结构施工工作的优势,采用混凝土对楼板厚度进行分析,确定在模块中楼板钢梁协同作用的标准。通过计算平板标准可知,这样的楼板设计不安全,钢梁的使用量较高。因此,需要采用钢料和混凝土协同的楼板进行设计。通过设计计算,确定需要配比的钢筋量,确定栓钉量,保证混凝土钢筋和钢结构的协同作用,节约楼层钢梁的使用量,提高楼宇保温作用,提高楼层钢结构的覆盖面积,实现钢结构施工的优化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程建筑施工中,常常使用钢结构施工设计方法,通过优化钢结构设计中的钢梁、钢柱、钢栓、钢架,确定钢结构中的钢焊接标准。分析高层建筑物钢结构优化方式,对钢结构材料的耐热性、保温性进行技术改良,提高钢结构与混凝土之间的楼板灌浇技术,稳定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案,提高高层建筑施工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提高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认识,确保高层建筑钢结构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逐步提高钢架构施工方案,提高钢结构技术手段,实现对钢结构高层施工的合理应用。 作者:银华渝 单位: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桥梁工程施工方案与造价控制研究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迅速提升的今天,工程项目建设高度发展,桥梁工程建设水平日益提升,工程造价控制也取得了相关进步。在桥梁工程项目中,施工预算方案关乎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控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这两者还与成本管理密切相连。如何有效处理施工方案与全面管控工程造价已成为桥梁建设人员探讨和研究的主要议题。 关键词:桥梁工程 施工方案 造价控制 研究思考 现阶段,随处可见桥梁工程,且设计风格迥异。桥梁工程具体指现场勘测、工程设计、施工与维修保养等多个环节的统一。现代桥梁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的大力开展,为充分利用空间,合理规划,桥梁建设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桥梁的用途和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承载显著加重,加大了桥梁设计和造价控制难度。 一、桥梁施工方案涉及的内容 1.施工预算。 对桥梁工程而言,在实际施工过程,工程预算编制一般包含下述内容:待落实设计图纸后,负责造价编制工作的人员一定要走进施工现场,开展实地勘察,掌握水文地质条件、明确交通道路等内容,参照现场勘查结果,联系图纸设计标准,合理编制组织设计,全面彰显施工图纸。审查通过施工方案后,工程预算人员可以此为参考,依托造价设定原则、设定工程量计算标准等,形成预算结果后实施审核、装订。由此可知,在桥梁工程中,预算编制工作较为复杂,并关乎着预算方案对比,决定着工程造价控制。 2.筑岛围堰施工与钻机平台构建。 随着桥梁技术的提升,大江大河施工愈发增多,对于此类工程而言,钻孔灌注桩通常为施工基础结构,施工工艺相对繁琐,工程施工一般会消耗较多的资金。在具体的建设环节,为缩减建设成本,在造价编制环节,若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较为简单,且工程基础以及下部结构均不深,则应依托筑岛围堰方案开展工程施工,该方法相对简单,可保证施工进度,并可降低施工难度,全面控制工程造价。 3.施工便道和便桥。 场内运输道路作为联系、沟通每一个加工厂、各个仓库与全体施工对象的纽带,它是桥梁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缩减道路修建费用,全面保障车辆安全,在设计施工便道以及编制便桥方案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水文状况,参照交通道路等条件,尽可能依托现场早前建成并使用的道路进行改造,摊铺简易路面,若不要求搭设便桥,则无需再搭设便桥,最大限度地缩短便桥搭设长度,这是因为便桥造价较高,且远远超出便道造价。 4.陆地以及水上运输。 桥梁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应用较多的水泥、沙子等,由此可知,原材料的规划设计在桥梁施工中占据关键位置。在实际施工环节,原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密切影响着工程质量,还会对造价控制产生相关影响。综合来说,为顺利实现施工该目标,要求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全面控制工程材料损耗,科学编制材料运输工作,制定合理的组织计划。运输组织计划通常应满足下述标准:运输距离简短、运输工作量较小、运输频率少、尽可能保证直达工地、高效装卸、便于运转、有效利用现存的交通条件,控制临时运输设施建设。水上运输与陆上运输相比,其运输成本通常较低,经济可行,编制施工方案时,尽量毗邻大桥建造临时码头,对于桥位附近存在码头的,则应充分利用。 二、造价控制内涵与现实意义 在桥梁工程中,造价统一、规范管理指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达到造价最低化控制。旨在通过工程造价控制来节省工程资金,提高利用率,缩减各项开支,有效弥补施工错误,达到高效管理,为施工以及建设单位创造丰厚的效益。随着新材料的涌现与人工成本的提升,桥梁工程建设需要消耗更多的资金,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一方面,应深入探索工程造价;另一方面,针对各个牵扯造价问题的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和统一控制,借助完善的控制体系,全面保障经济效益,促进桥梁工程的有序开展。 三、桥梁造价控制策略 1.强化设计管理。 在桥梁工程中,无论哪一个施工环节,都应有效完成工程造价计量工作。落实投资决策工作后,应强化设计管理,这是工程造价的关键。在实际施工过程,监理单位管理不仅可为建设质量提供保障,而且还能提升建设速度。为强化工程造价控制,则应在前期准备阶段,依托监理体制来增加管理的科学性,通过监督增加设计的可行性,达到有效控制目标,实现科学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可观的建设效益。同时,还应利用限额设计充当设计制度,不断提升造价控制水平,综合比对不同的方案,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方案,有效利用工程资金。 2.仔细审核设计图纸。 着手施工操作前,建设单位应协同施工以及设计单位,针对施工图纸展开会审,评判施工图纸是否可行、便捷和经济,及时纠正施工图纸的不足,尽可能施工准备阶段完成所有变更工作,降低后期工程变更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3.提升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在桥梁施工阶段,为全面控制工程造价,需要重视现场施工管理,提升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监督施工单位有效控制材料代用,严抓超负荷用工等问题,依照施工图纸合理施工。若一定要进行变更,则要求提前准确计算账目,只有这样,方可花钱。当出现工程变更后则应有效计算因工作量调整所引发的费用更改,为规避出现事情堆积如山的现象,应明确工程造价,全面把控工程项目费用。另外,在结算环节,为防范账目不一致问题,建设单位应约束施工单位认真记录,其中应格外注意隐蔽工程签证问题,重视现场签证管理。由于桥梁工程普遍存在着结算问题,一旦出现该问题,将会带来巨大损失,而现场签证不完善是引发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4.重视各环节的控制,以细节为切入点。 在桥梁施工阶段,应重视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施工标准满足国家要求,质量监督应依据国家设立的原则规范开展,桥梁施工应依托技术规范正确操作、严格控制质量,只有以细节为切入点,着重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方可全面保障工程质量。 5.增强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桥梁施工阶段,为改善桥梁质量,提升施工效果,面向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施工人员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为实现该目标,则应围绕施工人员有计划性地开展技术培训,严格考核,切实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可及时解决施工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另外,施工人员还应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具备鲜明的成本意识,以此来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四、结语 综上可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关乎着桥梁建设经济成果,决定着桥梁的使用效果。因此,工程造价人员应全面落实工程造价工作,依托实际情况,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规范设定施工方案,科学编排施工进度,认真遵守规范程序,积极践行,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切实提升施工安全,缩减工程成本,节省建设经费,进而保证桥梁施工方案可行,确保造价控制合理。 作者:王俭俭 单位:启东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施工方案论文: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分析 1.歇马隧道总体的布置以及隧道的线型施工方案 该隧道的地址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线路的总体走向的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到一系列因素,比如隧道沿线的地形和地貌以及地质和水文等等方面的因素,所以,选择隧道地址时必须要合理的进行线路平剖面的调整,从最大程度上让该隧道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安全,还能节约成本,质量可靠。首先,在进行歇马隧道线型的施工的过程中,从隧道的平面线型设计这方面来分析,隧道在进行设计时,要尽量保证平面线型布设的标准,在多种方案中要把分离式隧道方案优先采用,如果采用小净距或双连拱隧道,能够节约大量进行洞外相关工程施工的成本,那么就可以采用小净距或连拱的隧道方案进行施工。其次,隧道纵断面设计除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外,还考虑了隧道内交通条件、行车安全、防灾救援等因素,特别是对于施工排水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时采用1.6%/2020m及-0.8%/2410m的人字坡,从而达到改善施工条件、运营环境的目的。 2.歇马隧道建筑限界的施工以及隧道内轮廓的施工 在隧道的设计中,该隧道在进行左、右两条线路的设计时需要采用分离式双洞单向三车道这一隧道方案,保证这两条隧道的间距为65~30m,并且要在出口地段设计为小净距隧道。这一隧道除了出口段在曲线上外,其余地段的隧道都在直线上。其次,在进行隧道纵断面的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比如隧道内的交通条件和行车安全以及防灾救援等因素,尤其是对于如何解决施工排水的问题,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隧道纵断面的设计时需要采用相应规格的人字坡,这样才能改善施工条件和运营环境。要注意的是,隧道主洞及隧道内其他各种洞室的建筑限界都要满足施工规范的条件和要求,并且要保证隧道内各项设备和建筑限界的距离,不能对其出现侵占的现象。隧道内路面要保证为-1.5%的单面横坡,为了保证隧道净空断面的施工不受路面横坡变化的影响,在施工时要采用绕旋转轴整体旋转的方式。要保证以建筑限界为基础来进行隧道内各洞室的内轮廓的施工,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衬砌结构的各种特性,一是受力特性、二是围岩变形特征、三是装修、工程造价以及安装各种营运管理设施的要求等等,在进行主隧道、紧急停车带以及车行横通道的施工时要采用三心圆断面的形式,在进行人行横通道的施工时采用两心圆断面的形式,在进行隧道内变电所的施工时采用单心圆断面的形式。 3.歇马隧道洞口的施工 在进行隧道洞口的设计时,除了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外,还要考虑到一系列的相关因素,一是洞口工程与周围景观的方面,要保证其与地形地貌能够协调,二是要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和高边坡的地段,三是在隧道外形上最好设计为洞门型式,这样可以形成综合全线景观,还有就是对于人文要求以及环境保护等等。最后,在设计隧道洞身的方案时,要采用新奥法,在施工的初期采用锚网为支护手段,并配合钢拱架的利用。在设计方案中,要根据地质的情况和结构的耐久性等因素,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仰拱超前于拱墙施作,并且拱墙要进行一次性衬砌然后及时封闭成环。 4.隧道洞身结构的施工 在进行歇马隧道洞身的施工时,有两个步骤,一是初期的支护施工步骤。在进行施工之前,要按新奥法的施工原理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在施工初期进行洞身支护的时候要以锚、网、喷这些设施为主要的支护手段,并且还要利用超前支护和钢拱架这些手段作为保障,在进行洞身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并且要随时进行支护参数的记录,这样在进行综合考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埋置深度以及结构跨度时能够运用这些参数和工程类比法这二者的结合进行施工方案的拟定。首先是系统支护的施工。第一,隧道的拱部以及隧道的边墙都要采用Φ22药包锚杆,并挂设钢筋网来形成组合受力的体系,这样可以根据地层岩性确定支护锚杆及钢筋网的参数,在进行喷混凝土的施工时要采用湿喷技术。第二,要进行洞身结构的加强支护。在Ⅲ级围岩地段进行施工时要采用全环格栅钢架加强支护。在进行Ⅳ级围岩地段的施工时要采用I16全环型钢钢架。在进行浅埋与偏压及围岩较破碎地段进行施工时要采用I20b型钢钢架,此时拱部要采用准42小导管或者准108大管棚进来进行加强支护。二是二次衬砌施工的步骤。施工前要考虑地质情况和结构的耐久性的因素,注意全隧在进行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都要采用有仰拱钢筋混凝土来进行全环衬砌,并且要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施工中要进行拱墙的一次性衬砌,然后要及时将其封闭成环。二次衬砌施工的方法采用整体式模板台车进行施工体的整体浇筑。在进行二次衬砌的灌筑时需要在隧道的拱顶预留充足的压浆孔,然后对衬砌背后进行充填注浆的施工,这样可以保证二次衬砌与初支壁面密贴。在整个洞身结构的施工中,除了明洞以及削竹式洞门地段需要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外,其余的像暗洞这些普通的地段都要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另外要注意衬砌的安全性,在交通发达的地段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加强衬砌结构,另外还要注意地质情况,如果出现围岩较差的地段,进行衬砌施工时要向较好地段延伸10m作为工程的过渡地段。 5.小结 本文首先说明了歇马隧道总体的布置以及隧道的线型施工方案,然后说明了歇马隧道建筑限界的施工以及隧道内轮廓设计的施工,接着说明了歇马隧道洞口的施工,最后说明了隧道洞身结构施工方案。。隧道的施工要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在遵守一般的施工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具体工程具体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科学有效,符合实际情况。 作者:周华阳 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桥梁施工方案研究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已有的桥梁悬臂施工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当前较为流行的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的桥梁悬臂施工技术解决方案,突破了以往常规的桥梁悬臂定性施工的限制,可应用于多数桥梁悬臂施工方案中,解决了桥梁悬臂对于特定场地的应用限制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悬臂技术;桥梁施工;方案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以及“互联网+”等国家方针政策的不断提出和落实,对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部每年都为这类基础的项目、设施投入巨大的资金支持,在这些项目和设施中,桥梁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经过多年的桥梁施工建设之后,桥梁各方面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技术经验,桥梁的悬臂施工技术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总体上来说,桥梁的悬臂施工技术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几方面:操纵方便、施工快捷、成本低廉。目前,有关桥梁悬臂技术施工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多数都是现存的一些成熟技术的探讨。本文针对目前已有的桥梁悬臂施工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当前较为流行的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的桥梁悬臂施工技术解决方案,突破了以往常规的桥梁悬臂定性施工的限制,可以应用于多数桥梁悬臂施工方案中,很好地解决了桥梁悬臂对于特定场地的应用限制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1悬臂技术核心问题 所谓的悬臂技术即桥梁在施工的过程中的所有相关的悬臂浇筑设备,它的主要构成部分分为:主桁架、模版体系、锚固体系以及走形体系、挂吊部分、拉伸操作系统。其旨在提供一个可自由移动的模版架构,使用悬臂吊挂在悬臂梁上后,逐渐循环工作,以此来完成全部工程梁体的浇筑。桁架的主要目的是承重作用,模版体系由内部模以及外部模共同组成,内部模通过滑梁来进行移动,而外部模则通过侧边和底边模来进行移动和滑行。悬臂系统的走形部分通常利用特殊的滑轨来作为模版,通过电动机械来进行牵引。常见的桥梁悬臂系统分为桁架式、侧拉式以及滑动式几种类型,而桁架式又可细分为菱形桁架式、多弓弦式,侧拉式可分为三角侧拉和滑动侧拉等[2]。桥梁悬臂施工因其独有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应用范围较广,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底梁始终不会变形,效率和施工精度都很高,一般的桥梁悬臂系统如图1所示。 2工程实例分析 以南宁某桥梁为例,其大跨径的连续刚架构部分的布局为“55m+110m+55m”,混凝土的刚度为C55型,桥墩高度为55m,其箱梁构造为单箱室梁体,并采取多向的预应力支撑方式,桥墩结构如图2所示。连续的刚架构桥梁设计为超静定的结构,几何线形较为理想,与自身的设计关联度较大,与此同时更对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措施有较强的联系,箱梁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重量、光照以及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而对于墩体的收缩等因素依赖性较强,会因此而产生纵向的挠度,同时也会使悬臂的端部线形发生轻微改变,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如何控制施工节点并适度地调整梁底标高来成功获取预期的结构线形,是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3]。图2桥墩结构图2.1总体布局方案悬臂浇筑方式的施工理念,是将所有梁划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逐个、分次序进行浇筑,且位于主桥墩两侧的部分对称,而且重量以及长度均相匹配,在混凝土浇筑时仍要对称的进行[4]。位于主桥墩上的部分可通过支架进行浇混凝土,侧边有长度适宜的非平衡区域,也可以进行现浇混凝土,剩余的所有部分通过悬臂的方法来进行浇筑,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后的合拢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侧边、中间、后边的顺序进行,由于悬臂的挂篮为沿桥体方向移动的钢板,且梁的高度是变化的,因此挂篮的底部、侧向以及内部模板均呈分离状,可便于依据所设计的结构尺寸来进行调节。2.2施工控制措施在桥梁的悬臂浇筑过程中,出于稳定性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主桥墩、箱梁需利用临时的支架来形成T型的结构,并在合拢之后拆除所搭建的固定转接架构。以南宁某桥梁施工的具体过程为例,支座为可移动型的橡胶材质,即所谓的铰链,在此情况下的施工可能因悬臂自身的不平衡浇筑而引起悬臂倾斜及破坏[5]。因此,为确保整个施工期间的安全,要对悬臂部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可通过采取在主桥墩顶部的橡胶支座方向上增设刚性支座的方式来实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条件允许,也可通过精轧螺纹钢将支座与主桥墩连接为一个整体部分,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演变为临时的刚性架构,但从竣工后长远的使用方面来看利大于弊。 3桥梁悬臂混凝土浇筑施工细节分析 通过泵送的方式在各梁部分的悬臂之间实现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且坍落度务必控制在15~20mm之间,当施工现场的温湿度、运输方式以及具体浇筑的速度发生变化时,也能相应做出调整。3.1悬臂载荷性能设计在进行悬臂的载荷性能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到载荷基座的长度是由悬臂浇筑的最长段决定的,桥体的宽度以及箱梁的界面构型均决定了悬臂的横断面的具体布局方式,当桥体的横断面仅为一个箱时,通过一个挂篮便可完成施工的全过程[6]。当箱梁为多箱形式时,为保证悬臂施工过程的灵活性以及安全性,也可通过使用多个挂篮来协同施工。悬臂载荷的设计,需按照1kPa左右的均等重量来计算模板的重量,而模板的全部重量又包括侧方、内部、底部以及端部模板等,在模板具体的尺寸规定之后,需进行详细、准确的计算。而对于模板各部分的重量,包括千斤顶、油泵等以及最大混凝土重量在内的所有部分,也需在模板的尺寸规定之后来进行悬臂载荷的计算和设计,并尽可能通过5倍振动器的量程来作为悬臂底架的振动力实施方案,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载荷,应按2kPa左右的标准来进行计算[7]。3.2悬臂实际载荷性能评估由于悬臂主要的承重结构为底部平台方向的下部梁,而其附近的下横梁又具有较强的刚度,因此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已将锚杆固定于浇筑好的混凝土箱梁上,如果此时施加8~10t左右的预应力便可将锚杆紧固。位于后下部的横梁尚未引起严重的变形,因此布置多个测点是不必要的,但位于前下方的简易横梁以及纵梁,由于其挠度变化非常大,为便于测量,还需在测点处放置刚性测杆,且杆顶端要超出箱梁顶部适当高度,此种测点方式的放置,对于反映前端横梁以及纵向横梁的变形程度具有重要意义[8]。 4试验论证 试验过程采取新安装挂篮方式对桥梁悬臂进行整体性能测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试验前一定要对主桁架等部件进行特定的预应力试验,这是后续一系列试验的基础部分,旨在避免因非弹性模量的失准而引发的整体变形以及其他不安全事故。最后对比内部控制以及线性控制两种桥梁悬臂性能解决方案的优劣程度。本试验的相关参数以及试验结果见表1~2。通过上述两组试验可知:在向悬臂施加相同的载荷系数的重量时,基于内部控制的荷载方案中的载荷能力和时长相对于线性控制的荷载方案中的各项参数,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每组悬臂载荷的计算误差结果均在合理范围之内,进一步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的悬臂载荷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9,10]。 5结语 本文首先以南宁某桥梁为真实案例,通过对悬臂载荷原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归纳了当前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的若干核心问题。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的桥梁悬臂荷载解决方案,并通过试验来进行分析,将基于内部控制的荷载方案中的载荷能力和时长与基于线性控制的荷载方案的各项试验参数进行比对,得出前者在悬臂浇筑施工领域中的优势,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的荷载方案的可行性。 作者:黄兴强 单位:广西长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现浇砼渠道衬砌工程施工方案 一、模板制作 施工中采用活动模板浇筑,活动模板的结构、尺寸和立模方式如下。一套活动模板(浇筑单数块)共包括:侧挡1对(用以控制砼块的宽度、厚度及固定仓板两端)、仓板3块(30×150标准钢模板,用以容纳砼浆,以便振捣)、拉杆2根(用直径16圆钢或普通角钢焊成“[型]”、内撑1根(侧挡顶端内撑,10×10木枋与仓板等长),侧板2块(其宽度与衬砌厚度相等,放置在渠底和渠顶)、1.5m×3.5m防渗用土工膜1块(作为仓板内衬),挡料板1块。浇筑双数块时,侧挡模板孔与浇筑单数块模板有区别,其他均同。 二、砼的拌制和运输 砼采用机械拌和,一台拌和机控制400m渠段。砼运输采用1t翻斗车,利用溜槽入仓。左侧混凝土的运输搭设栈桥(搭设栈桥前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指导书,以保证荷载及安全要求),运送途中不得使混凝土发生分离、漏浆、严重表面泌水等现象。一般情况下,拌和好到入仓时间不能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运送中如发生分离现象,则应在浇筑地点再拌和一次。运送混凝土时,如遇降雨或日光强烈,应加覆盖。溜槽内壁用铁皮包面。所有运输工具,使用完毕后,均应冲洗干净。连续运转时,每8h用水冲洗一次。 三、砼浇筑 施工顺序为先浇齿墙,后浇渠坡。先浇筑的齿墙作为渠坡浇筑时的支承,便于渠坡的浇筑。齿墙分段连续浇筑;渠坡则分块跳仓浇筑,先浇单数块,后浇双数块。(一)立模。1.齿墙利用标准钢模板做侧模,常规做法,齿墙顶预埋一定数量的钢筋头,支立渠坡模板时用;立膜时注意对土工膜的保护。2.渠坡两边的侧挡-侧挡拉杆-渠底侧模-仓板内衬-第一块仓板-压梁-挡料板。(二)入仓振捣。1.齿墙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常规浇筑方法。注意边角处要振实。2.渠坡浇筑边坡时,将拌好的混凝土利用溜槽倒入仓板内,随倒随平,使浆与骨料均匀分布。待装至一块模板的高度后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至出浆为止,再安设第2块仓板使板缝合好,上下齐平,在压梁与仓板之间用木楔固定牢靠。如此,继续入仓振捣,直至第3块活动模板用完。至此即拆除第一块模板,清理干净,随即安设在最上部,继续浇筑。以此类推,直至浇完。(三)收面。渠坡浇筑,在浇完后即拆去压梁和仓板,整平表面,开始收面。齿墙浇筑,在振捣完后即可开始收面工作。做好渠道衬砌混凝土的收面工作,可以降低糙率,提高过水能力,增强防渗效果,延长使用时间。因此,收面工作是浇筑中重要的工序,必须十分注意。收面工作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光滑,无石子外露,无蜂窝麻面。收面应在混凝土浇筑完后,立即用原浆收面,不得另拌砂浆上面。收面的工序是:先用长木泥抹粗抹一遍,使表面平整,稍停,再用铁泥抹细抹一遍,最后待大量水分蒸发后,再用铁泥抹压抹一次,直至达到密实、平整、光滑。(四)拆模。压梁和仓板在浇筑完后,即可拆除。侧挡最好在混凝土初凝后拆卸。拆模必须小心,不可扰动混凝土的结构。所有模板拆卸后,要立即整修,清除附着物,然后平放保管,以备再用。(五)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和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渠道衬砌板,结构较薄,外露面大,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故派专人负责,切实作好。养护方法:在混凝土面上覆盖湿草帘、湿芦席。一般在正常气温下,混凝土浇筑后12h左右,即开始养护。养护的时间随水泥品种、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如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至少养护10~14d;用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或有掺合料的水泥,则应养护14~21d。养护过程中应勤洒水,经常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此外,适量采用塑料薄膜养护,即在混凝土面上覆盖塑料薄膜,为混凝土造成一个保温、保湿环境,从而使混凝土得以充分养护。每幅塑料薄膜应能将敞露的混凝土全部表面覆盖严密,其四周要压严,以保持膜盖内的凝结水不会蒸发。(六)低温保护措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9月中旬为初霜期,故在低温时用塑料薄膜苫盖混凝土面。 作者:朱晓东 单位:宁夏西吉县水务局 施工方案论文:浅谈服务区施工方案与质量保障 【摘要】针对目前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创建工程的施工方案,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质量保障措施,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方案,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采取最具效用的质量保障措施,来提高工程作用于实践的效果价值。 【关键词】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方案;混凝土灌注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创建工程,是优化交通运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水平。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创建工程的施工建设效果并未完全发挥出来。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入手,即在明确控制建设要求的情况下,找出优化质量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是缓解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交通运输压力的关键,研究人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以促进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平。 1工程概况 贵州省2016年温泉等十四对服务区创建工程的SJSG-3标段,施工建设涉及的工程内容包括:51台车牌识别摄像机、2.7万m电源线、116套客流摄影机、视频管理服务器11台,卡口管理服务器12台、硅芯管1.4万m、广播控制系统软件16套、AP热点114台、交换机100台、触摸式查询信息一体机22台。经勘查分析,工程项目施工用地具有面积分散、总平面组织难度大以及运营进出车辆较多特点,给实际施工建设带来了极大难度。尤其是在服务区创建工程的卡口工程与室内工程,指挥便捷度差,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创建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控制力度,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效果。 2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方案分析 在本工程施工中按以下步骤进行:本工程实施期间,将与土建等工程交叉施工[1]。所有服务区室内条件基本一致,施工时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室外卡口进出口形式分为无引道(敞开式)和有引道,无引道(敞开式)的车道应增加一个摄像机,并增大摄像机角度,以保证摄像机覆盖整个车道,例如,晴隆服务区的出口、新寨服务区的出口、三穗服务区的出入口、上堡服务区的出入口等,其余有引道的车道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以晴隆服务区为例,由于服务区入口卡口设置于入口右侧绿化带,出口卡口设置于维修房左侧,具有出口开口较大,因此,工程施工设计人员应安装两台摄像机来实现完全覆盖[2]。如图1~2所示,为晴隆服务区入口与出口情况。以本工程项目的基础工程与接地工程施工方案为例,设计人员先要确定混凝土基础施工工序的流程,如图3所示。此施工设计内容,应在图纸中体现每项工序要在监理单位监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操作。而后,就可着手进行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的设计控制[3]。对于服务区创建工程的基坑开挖作业,其位置应以施工测量的中心桩作为基准,并结合基础外箱与土质条件来确定基础开挖尺寸。对于处在松软土质与填方地带,应适当增加坑口尺寸,以为支模与拆模作业提供便利。而处于坚硬土质或是填方地带,无需设置模型版,即按照基础外形尺寸进行挖坑处理,仅将模型版作用于露出地面部位[4]。在设计支模型板的过程中,要按照基础外型尺寸进行制作控制。即按照受力条件差异确定型板厚度,并将木质材料控制在25~30mm范围内,钢制材料控制在2~3mm范围。为保证模型板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灌注混凝土重量、侧面压力以及施工荷重等可靠承接功能,应控制好模型版拼缝的严密性,且表面不存在污泥与干涸水浆问题。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案,要求施工人员复查基坑标高、位置以及类型,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即施工采用的关注混凝土材料强度,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配合比、水灰比等控制目标。实际工程建设要采用连续灌注方法,即利用电动震荡器等机械设备,保证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与振捣作业的密实效果。这里的震捣器要在每一位置上延长震动时间,以避免混凝土灌注作业出现下沉与气泡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灌注混凝土作业时,施工方案还要求制作混凝土试块,即根据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来控制其作用质量及稳定性[5]。而拆模及基础养生方案,则要求在混凝土结构强度环境下的表面与棱角,不会因为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如建设过程出现了蜂窝、麻面与露筋问题,则要利用钢丝刷对其进行清除,并采用1:2或是1:2.5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处理。在基础养生方面,施工方案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不能少于7d,而存在缓凝型或是结构对抗渗效果具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其养护则不得少于14d。此过程,灌注控制的混凝土材料应为:商用混凝土,即需按照厂家提供的水泥、石子以及砂子等材质检验报告,来进行优化控制。 3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3.1设备、材料供应及运输。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化控制,应从材料与设备入手。即通过选择具有久远生产历史、企业管理严格以及品质优良的知名产品,作为设备与材料的优先选用对象。为提高此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效率,相关人员应遵循项目经理编制的统一采购计划与要求[6]。如表1所示,为创建工程主要材料与设备采购计划表。此外,工程合作的供应商要在合同中体现安全可靠的运输方案,并以分批、分次状态,按时、按要求的抵达施工建设现场。而后,监理单位还要结合施工设备材料的类型,派遣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来对运至的材料与设备使用状态与性能效果进行检验,以为后续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保障。3.2机电工程安装。当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所需机电工程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后,安装工作的开展应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单位工程共同组成,并根据工序流程要求来进行作用质量控制。故,施工质量控制人员应从工序质量等安装工序系统过程,来进行机电工程的安装控制。这样一来,创建工程机电系统的安装作业,就能以高稳定性、高质量控制工作效率状态,作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工程项目环境[6]。3.3施工方法控制。方法的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要素、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制定适用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法的制定必须要以确保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杜绝偷工减料,随便随意。3.4施工环境控制贵州服务区创建工程施工环境的控制是指: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根据工程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对环境的控制将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结合,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避免不利环境对工程的影响[7]。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工程的施工方案,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设计使用要求,来制定落实策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控制施工环境、施工方法、机电工程安装以及设备、材料供应与运输等,来提高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效果。于此,服务区创建工程就能以高稳定性与耐久性的状态,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全面发展进程。 作者:石曦 单位:贵州中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PHC管桩施工方案选择分析 1工程概况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潭校区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其中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5.75万m2,其中3栋高层建筑(教工周转房)为剪力墙结构,高度为52m,并设地下室一层埋深6.5m,采用冲孔灌注桩;13栋学生公寓,六层,高度为22m,无地下室,框架结构,基础采PHC500-100-AB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4400kN。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工程地质情况为:?细砂:饱和,呈松散~中密,层厚为7.70~12.30m;②淤泥质土:饱和,软塑~流塑状,层厚1.90~4.8m;③粉质黏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硬塑状为主,层厚为2.7~-2.9m;④细砂:饱和,稍密~密实,层厚4.10~9.40m;⑤淤泥质土:饱和,软塑~流塑状,层厚3.1~9.0m;⑥细砂:饱和,密实,层厚0.7~9.3m,⑦粉质黏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硬塑状,厚1.5~10.30m;⑧全风化花岗岩:厚2.0~5.2m,⑨砂块状强风化花岗岩:饱和,岩石风化强烈,厚1.9~24.3m;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岩石风化强烈,较软岩厚1.2~11.4m;輥輯訛中风化花岗岩:较硬岩,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Ⅲ级。 3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持力层的选择问题 该工程基岩埋深达48m,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分析及建筑物性质,设计桩端持力层拟选用全风化花岗岩⑧层或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⑨,但桩基必须穿过三层细砂层,且砂层厚度较大,在试沉桩过程中无法穿透,形成“钢板砂”效应,出现了桩头爆裂、断桩、打不下去等情况。经专家论证综合对比分析,采用如下处理方式:(1)高层建筑基础,建议采用冲孔灌注桩。(2)多层建筑基础,建议:①采用AB型管桩;②桩端持力层取第⑤细砂层,施工时按进入持力层和贯入度双控;单桩承载力取值适当降低使用;第⑤细砂层厚度小于4m时,管桩应穿过该土层进入强风化花岗岩;③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沉降变形验算,下卧淤泥质土层变形模量可取ES0.2~0.4;④局部位置沉桩有困难时可采取引孔措施。施工情况分析:经专家论证后的施工方案,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但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的特殊性,引孔、补桩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工期有一定的影响。考虑整个校区建设分为四期,一期工程对工期要求可以适当放宽。所以,综合考虑工期和经济两方面,决定采用此施工方案。 3.2现场施工情况 前期部分施工情况:190#和213#桩头爆裂、258#和194#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278#和200#断桩、6#桩头爆裂(见图1)。初步分析前期施工因采用60#锤和72#锤,按福建省标准规范规定为保证桩身质量总锤击数应控制在2000锤以内。而现场总锤击数小于2000击39根,占70.9%;总锤击数大于2000击16根,占29.1%。总锤击数过多,导致桩身质量问题无法保证,产生断桩、桩头爆裂等结果。现场施工情况经专家论证会后,增加采用80#锤,现场施工情况显示:(1)80#锤穿层能力远比72#锤强,试桩位置在细砂⑤最厚位置(约13m)总锤击数为694锤、1409锤、1531锤及2378锤,桩头位置仅轻微损伤,说明80#锤穿层能力远比72#锤强且总锤数大幅减少。在合理控制落距的情况下,总锤击数在2000以内,桩身质量是可以保证的。(2)因为试桩要求本着充分了解土层,坚持参数从严的原则。未来的正式工程桩施打时,参数会适当放宽以确保成桩率;(3)确定施工标准如下:72#锤总锤数大于1800、最后三阵贯入度不大于5cm及连续3m每米锤数不小于200锤,配合补桩;80#锤总锤数大于1400、最后三阵贯入度不大于8cm及连续3m每米锤数不小于150锤,配合补桩。 3.3管桩的施工工艺要求 合理的设计需要标准而规范的管桩施工工艺得以实施。本工程在管桩施工过程中经过经验分析,得出以下施工工艺经验,锤击PHC管桩过程中应严格施工。本工程桩型选用PHC500-100-AB桩,沉桩方式采用锤击法沉桩,桩锤选用80#柴油锤(冲击体质量8.0t),冲程2.0~3.4m(尽量采用重锤低击法),贯入度控制100mm/10击。(1)PHC管桩进场沉桩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检查桩身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桩身强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现场堆放和吊装时应严格按规范和图集要求的方法执行。(2)桩帽和送桩器与管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桩锤与桩帽、桩帽或送桩器与桩顶之间应加设弹性衬垫厚度应均匀,且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在打桩期间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和补充。(3)沉桩应确保桩锤、桩帽或送桩器与桩身在同一轴线上。第一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3%;沉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当桩尖进入坚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4)上下节桩拼接成整桩时,宜采用端板焊接连接。焊接前应确认管桩接头质量合格,上下端板表面应清理干净,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点~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拆除导向箍再分层对称施焊。现场焊接可采用手工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层数宜为3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且根部必须焊透,焊接质量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5)打桩时应采用重锤低击法。结合本工程土层情况,采用重锤低击可提高锤击贯入效果,降低桩身锤击应力,减少桩身损伤。 3.4PHC管桩施工与地质勘察报告的应用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2],但不是绝对的依据,因为勘察点布置和选取并不是全部。本工程显示在管桩施工过程中地质勘察情况只是一个施工参考,不是绝对的依据,不能完全依赖或者按照勘察地质情况施工。 4PHC管桩与灌注桩的经济技术比较 经造价咨询公司计算分析,三栋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灌注桩(冲击钻)与PHC管桩相比造价增加854.07万元;低层建筑中持力层上提至⑤层细砂层与全部进入第全风化花岗岩⑧层或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⑨相比造价减少679.05万元。即灌注桩的造价高于管桩;同时,合理的选择桩基持力层也非常重要。PHC管桩在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每年都有上千万根应用到工程中。但是,沉桩阻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土质结构、埋入持力层深度、桩数、桩距、施工顺序等;断桩、沉桩困难、爆桩头、沉桩困难等工程事故经常发生,造成的经济和工期损失难以估量,分析其原因有地质的原因、有施工技术的原因、同时也有PHC管桩本身的原因。灌注桩与PHC管桩相比造价相对较高,施工相对容易(一般在30m内如此)。但是在相同断面及相同桩长的情况下其桩端承载力往往低于预制桩,这是因为在灌了混凝土后拔管过程中挤压力有了一定的释放,相应桩摩擦力减弱。同时,桩端阻力也因挤压力的释放而有所递减。 5结语 综上,在PHC管桩设计过程中持力层的选择很重要,要结合工程地质、周边建筑桩型、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标准要求进行;PHC管桩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PHC管桩厂家都应在现场监督,确保规范施工。 作者:葛翠方 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施工方案论文:悬索桥锚碇沉箱基础施工方案 摘要:以大连南部滨海大道工程锚碇沉箱基础施工为依据,阐述海上悬索桥锚碇沉箱基础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为海上悬索桥锚碇基础选型及施工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海上;悬索桥;锚碇沉箱基础;施工方案 1工程简介 大连南部滨海大道东起金沙滩东侧的金银山,向西跨越星海湾,在高新园区填海区登陆,全长约10.36km。在经过星海广场时,线路垂直于广场中轴线,并将主桥主跨中心设于广场轴线上。线路距离星海广场百年城雕1000m。主桥为双塔三跨地锚式悬索桥,跨度布置为180+460+180=820m。桥塔采用“门”式框架混凝土结构,塔高112.31m,由塔柱和上下横梁组成。锚碇采用重力式沉箱基础,沉箱尺寸为69m×44m×17m,单个沉箱重约26000t,为国内最大沉箱基础。锚碇基础大沉箱设计尺寸为69m×44m×17m,共150个舱格,其中底板厚1.0m,外壁厚45cm,隔墙厚30cm,舱格尺寸为4.26m×4.04m,沉箱隔墙顶部下卧3.0m,最外侧舱格维持设计高度。本工程共需预制大沉箱2个,单个沉箱混凝土方量约10400m3,钢筋用量约1128.23t,重约26000t。锚碇沉箱底面尺寸为72.0m×47.0m(包括沉箱趾),基床顶面每边比沉箱底面尺寸超出3.0m,为78.0m×53.0m,四周按1∶1坡比放坡至底面。根据设计要求,基床底部需开挖至强风化岩面,同时基床厚度不得低于1.5m。东侧锚碇基床底标高施工中由设计及地勘单位根据实际开挖土样共同确定,基床厚度超过10m;西侧锚碇基床按设计要求厚度为1.5m,实际地质中局部区域存在溶洞及海沟,海沟处要求挖至强风化岩层,然后用骨料填满。基床抛石变更为50~200mm骨料,沉箱安装后,采取升浆措施,以消除基床沉降量。 2施工工艺 2.1基槽开挖。利用GPS基准站和GPS测量系统相对坐标系以及测量控制软件,对挖泥施工进行总体测量控制。东、西锚碇基础基床沿桥梁纵桥向设置船地建立网格,在每个船地再次进行纵横向分条形成小网格,小网格纵向为5m,横向为2m,每个小网格就代表抓斗开口尺寸。把已经分好网格的全部挖泥区位置图连同开挖设计轮廓线输入电脑,利用测量控制软件控制,用于挖泥施工。其中西侧分五个船地进行施工,东侧分六个船地进行施工。挖泥船纵向上由南向北,横向上由西向东依次对每个单位施工区域进行挖泥施工。东西两侧同时施工,分别配备挖泥船和泥驳。挖泥采用“横移挖宽,纵移挖长“的方法进行。挖泥船移位一次的作业宽度为挖泥船自身的宽度;挖泥船每次前移长度即船的纵移宽度等于挖斗的一次向前开挖的长度。每一挖泥区开挖前,应根据所挖基槽的宽度和挖泥船宽计算该基槽横向几次开挖。深基槽、泥层厚部分需分层挖泥,以免泥土塌入已挖基槽。每层深度控制在2m以内,为控制好基槽底标高和基槽平整度,最后一层挖泥需控制抓斗下落深度和岩层的硬度,其中深度不高于-16.5m,岩层要到强风化岩(承载力不小于1000kPa),一直挖到挖不动为止。2.2基槽炸礁。(1)钻孔:在船上确定的孔位处下钻钻孔。下钻前用水砣或套管量测岩面标高,根据水位与设计孔底标高计算钻孔深度,当钻孔深度达到要求时,吹清孔内碎碴提钻,用水砣测量套管内的孔底标高,如达到设计标高进行装药。若出现塌孔现象需再次下钻使成孔达到要求的标高。(2)装药:当成孔深度达到规定要求,按设计要求药量进行连续装药。(3)联线起爆:根据不同距离控制最大齐爆药量,视现场的施工情况,单排或多排起爆(放炮)一次。采用串联法联接,尾端接两发电雷管引爆。在移船前应仔细检查联线有无错、漏接,确认无误后将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船只撤至安全区,炸礁船撤出距爆区150m外发出起爆信号起爆。2.3基底抛石。为了便于升浆,西锚碇基床抛填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进行升浆,为防止漏浆,每个施工区域间采用铺设双层土工布作为施工隔断,抛填顺序由中间到两边,对于溶洞及海沟位置,先抛填骨料找平。将每个分区的分区的抛石范围根据方驳甲板装载石料长度尺寸再分成若干条状区域,通常分条宽度小于方驳装载石料长度4.0~6.0m。采用装载有反铲挖机的600t自航式甲板驳施工。拖轮拖带抛石方驳在定位方驳引导下驻位于指定抛石区域,定位方驳吨位不小于600t。测深仪测出方驳舷外水深,反铲挖掘机按指挥人员指引在方驳一侧船舷外指定位置抛石,抛石指挥人员应勤问水位,用水砣勤测水深,直到抛石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为止。本船位抛石达到设计要求顶标高后,方驳向另一侧移动,移船位置2.0m,重新测量,继续抛石施工。本条抛石完成后方驳移至下一分条,直至本施工区域全部完成。基床验收时测量船按规定的网格测量,测量间距5.0×2.0m,测量水深与设计断面校核后,确定局部需补抛的位置,由方驳加反铲重新定位进行补抛,直至全部合格。根据经验西侧锚碇基床预留5cm沉降量。2.4基底整平。整平导轨用φ90钢管加工而成,单根长度12m。导轨沿码头轴线方向布设,整平时向导轨两侧各加宽0.5m,共计整平宽度为48m。据此宽度设计布设5排导轨,每排导轨间距为9.6m。整平刮道采用两根槽钢I12对扣而成,其长度12m;并在刮道中间利用小浮鼓吊浮,以减小刮道挠度,同时起到标志作用。潜水员按轨道顶面标高,用刮道进行粗平。刮道粗平完毕后,进行整平导轨的复测工作,然后再进行一遍刮平、细平工作。2.5锚碇沉箱基础托运安装。在船坞注水前,利用缆绳将沉箱与船坞两侧系船柱连接,以限制沉箱横向移动,防止沉箱碰撞坞墙。综合考虑沉箱起浮跳跃高度(沉箱起浮过程中,由于沉箱与底胎之间存在粘结力,沉箱脱离底胎的一瞬间,可能会出现“跳跃”现象)及沉箱趾部与坞墙距离(10.5m),为防止沉箱起浮瞬间碰撞坞墙,带缆时,缆绳不能绷紧,要保证有5m左右的富余伸长量。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分阶段进行注水起浮作业,如表1所示。沉箱拖运采用“四点三拖+两傍拖”形式,根据拖运沉箱需用拖带力,配备主拖轮1艘,功率7200hp,最大拖带力78.5t;4艘辅助拖轮,每艘功率3600hp,最大拖带力45t,总拖带力满足拖运要求。大沉箱拖运到现场之后,以预先安放好的小沉箱为依托,利用拖轮对大沉箱进行粗定位。粗定位完成后,通过600t吊船上的卷扬机和拖轮配合对沉箱进行细定位,直到达到安装要求为止,如图1所示。2.6基床升浆。锚碇基础结构需要平衡由主缆传递至锚碇的斜向力,故沉箱基础与基床之间需要足够的水平抗拉力。因锚碇基床的厚度和面积特别大,致使基床升浆总量很大,无法一次升浆完成,必须对基床进行隔断分块分次升浆。东锚碇基床采用预制空心方块进行隔断,隔断竖向布置4道,使基床形成5个独立的分块单元,升浆时依次分别对各分块进行升浆。 3结语 沉箱基础作为重力式锚碇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能为跨海大桥或其他离岸较远、水深较深的悬索桥锚碇结构形式提供参考。锚碇结构作为地锚式悬索桥的主要受力结构部分,平衡主缆传递的拉力。主缆拉力主要由缆索系统、钢桁架梁及桥面系、二期恒载以及营运期间作用在桥梁上部的动荷载。锚碇基础为主缆力提供水平及竖向平衡力,另锚碇沉箱基础重量巨大,故对基底有较强的要求。 作者:马振民 梁磊磊 单位:中交二公局二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TRD搅拌墙施工方案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温州市域铁路SS1线一期工程SGSG13标段范围内明挖区间的TRD水泥土搅拌墙结构进行专项施工方案的分析析。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TRD搅拌墙搅拌墙;施工方案;问题;措施 1工程概况 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SGSG13标段范围为明挖区间区间,起讫里程为:DKDK39+700~DK41+231.97,全长15311531.97m(明挖隧道13581358m,路基区间173173.97m)。。本标段位于市龙湾区永强机场TT1航站楼北侧至南荡村段航站楼北侧至南荡村段,地势平坦开阔,地面高程2m~3m,大部分施工区域为农田大部分施工区域为农田。本标段明挖区间基坑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主要采用地下连续墙、TRD搅拌墙搅拌墙、重力式水泥土挡墙等等,搅拌墙主要有850850mm和650650mm两种两种,85050mm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墙深2121.5m~26.5m,650650mm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墙深1313m~19m,水泥含量2525%,膨润土含量55%。850850mm厚墙内插HNHN700×300型钢型钢,650650mm厚墙内插HNHN500×200型钢型钢,型钢间距00.7m、0..9m、1..0m不等不等。拟建工程区内大范围分布深厚层软土土,其具有易触变性、高压缩性、强度底等特性,工程性质差。 2施工总体部署 2.1TRD搅拌墙施工准备工作 ((1)对TRD搅拌墙施工场地的准备搅拌墙施工场地的准备。在TRD搅拌墙施工现场中场中,为了保证其设施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应做到以下几点点:第一,做到“三通一平”。不仅要对围护中心线内侧1515m范围内的所有障碍物进行清除围内的所有障碍物进行清除,而且在施工前还需要对TRD工法桩机施工轴线内的障碍物进行清理法桩机施工轴线内的障碍物进行清理,保证施工范围内没有较大的石块较大的石块、混凝土块等。第二,确保桩位放样的准确。第三三,对于水泥的选购,应选择那些质量稳定、信誉好的水泥厂家家。对所使用的水泥还需试验室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用。第四,对堆放的水泥应采取防潮、防雨的措施,禁止使用受潮受潮、变质、过期、结块的水泥,同时,储存能够满足施工需求的适量水泥的适量水泥。第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开挖灰浆池的位置浆池的位置,并通过水泥砂浆抹面来达到防水处理的目的。第六第六,动力、照明线应该符合规范的要求分开架设,且须有专业的电工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业的电工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2)水电准备水电准备。根据实际施工的规模和设备配置的情况,对施工场地内所需的供电量进行计算并确定对施工场地内所需的供电量进行计算并确定。另外,设置变压器以及配电系统压器以及配电系统,使施工给水管和供水源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完善。((3)主要机械设备的配备主要机械设备的配备。根据市域铁路SS1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SGSG13标段工期要求标段工期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拟采用1台TRD-TRD-Ⅲ桩机以及1台灰浆搅拌机进行施工台灰浆搅拌机进行施工。((4)技术准备技术准备。首先,由项目部测量队对线路控制桩点进行交接并复测行交接并复测,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做出合同工程测量控制网设计网设计,并报业主、监理进行审批。其次,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熟悉设计资料员熟悉设计资料、图纸以及合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等内容容,根据其内容,组织编制有关实施性作业指导书、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以及施工技术交底的作业指导书以及施工技术交底。另外,通过对所有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以及技术培训等行操作规程培训以及技术培训等,使得作业人员操作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所提高技术水平都有所提高,进而为工程施工质量、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提供了保障。 2.2总体施工顺序 根据工区进度安排及场地条件,我标段拟采用1台TRD-Ⅲ桩机进行施工桩机进行施工。首先对二工区一期进行施工,由基坑西侧从JLJL37封堵墙位置向标段终点方向JLJL44施工施工,待基坑西侧施工完毕后工完毕后,TRD-RD-Ⅲ桩机移动到基坑东侧从JLJL44位置向封堵墙位置JLJL37方向施工方向施工,按照相应的施工的顺序进行施工。 2.3施工工期计划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5年5月8日,DKDK40+586586~DK40+906段(一期一期):开始时间为2015年5月8日日,结束时间为2015年8月17日日,计划工期100天。 3TRD搅拌墙施工方案 3.1TRD工法搅拌墙施工质量措施 在TRD工法搅拌墙施工前工法搅拌墙施工前,应该对TRD桩机进行维护和保养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设备应由专人进行负责操作人进行负责操作,上岗前,还应该检查设备的试运转以及其性能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对于搅拌墙施工场地的布置,应全面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全面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尽量减少设备搬迁和移位位,确保连续性施工。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工,禁止定位钢板移位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现挖土机在清理沟槽土时槽土时,因碰撞导致定位钢板跑位,则需要立即重新放线。同时时,禁止使用受潮水泥以及过期水泥,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浆液的配置液的配置。除此之外,桩位放样误差要控制在2㎝以内以内,深度差要控制在++10㎝以内以内,墙身垂直度误差不应超过墙身长度的11%。3.2TRD工法搅拌墙施工中常遇问题及处理措施 3.2.1喷浆阻塞的问题 造成喷浆阻塞的原因造成喷浆阻塞的原因:(11)制浆池清渣不及时以及滤网破损损。((2)水泥受潮结块水泥受潮结块。处理措施:((1)加强对设备器具维修保养和对设备器具的检查养和对设备器具的检查,对容易损坏的器件要定期更换。((2)提高施工现场临时仓库的防潮提高施工现场临时仓库的防潮、防雨等条件。3.2.2速度失稳的问题。造成速度失稳的原因造成速度失稳的原因:((1)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不规范。((2)由于设备本身的速度控制系统有严重的不足由于设备本身的速度控制系统有严重的不足。处理措施:((1)机具设备达不到技术要求标准的禁止进场((2)搞好岗前培训工作工作。3.2.3喷浆不足的问题。造成喷浆不足原因造成喷浆不足原因:((1)输浆管出现外压输浆管出现外压、弯折、漏浆等情况((2)输浆管道过长输浆管道过长,使得沿程压力损失增加的原因((3)注浆速度快度快,提升速度慢。处理措施:((1)理顺管道并及时进行检查理顺管道并及时进行检查,清除沿程压力清除沿程压力,当发现漏浆点时应该及时进行补漏,如果漏浆严重严重,则应停机换管((2)布置制浆池时布置制浆池时,应靠近桩位。当遇到不具备施工场地条件时具备施工场地条件时,可以适当合理的调整泵送压力((3)协调提升与喷浆速度提升与喷浆速度。3.2.4钻进困难的问题。造成钻进困难的原因造成钻进困难的原因:遇到地下障碍物、密实的粘土层或密实的粉沙层等密实的粉沙层等。处理措施:((1)需要及时停机和移位需要及时停机和移位,当障碍物被排除之后物被排除之后,再重新开机;((2)当遇到障碍物又深当遇到障碍物又深,且难以清除的时候除的时候,应该与设计以及有关单位及时进行联系,协商处理措施措施;((3)改进钻头改进钻头,适当注入清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通过TRD搅拌墙在工程中的运用搅拌墙在工程中的运用,可以看出TRD搅拌墙较传统桩基搅拌墙较传统桩基、地连墙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精度高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在施工中大大提高了开挖后基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型钢还可以回收,进行重复利用,有较好的经济性较好的经济性,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从而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了有利保障。 作者:白文波 单位: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直升机救援施工方案设计及应用 摘要:文章对海宁开元名都大酒店直升机救援悬挑平台的施工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施工中的难点,设计了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总结了施工中的具体操作,旨在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救援悬挑平台;施工方案;方案设计;应用 海宁开元名都广场酒店项目工程位于嘉兴海宁市,城南大道以北,东靠海宁大道。工程总用地面积26666m2,总建筑面积15041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0996m2,地下建筑面积49146m2。拟建酒店由50F主楼以及2F~4F商业裙房组成。建筑总高度245m,最上面为桅杆高16.3m。地下2层,局部3层。酒店主塔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部分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类别属丙类。悬挑面积将近48平方,悬挑面积大,施工高度高,操作难度大,工序危险性高。 1施工难点 本工程直升机救援场地悬挑部位的施工,外挑长度不是很长,梁截面尺寸也不是特别大,施工难点在于楼层高、操作不便、危险因素大,需重点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及施工时间。为保证施工安全,方便施工在主楼50层(即悬挑部位下一层)需搭设防护棚,防止扣件、钢管、模板等物体坠落。架体临边部位需布置安全网和安全平网,架体底部需满铺毛竹片以此保证整个作业环境处于封闭状态。 2方案设计 为保证施工安全,主楼屋面层计划先对主体结构内的部位进行施工,养护,然后施工悬挑部位。根据主楼实际情况和折叠式升降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爬架只能使用至47层,47层至主楼屋面层将搭设悬挑式脚手架,保证主楼屋面层主体结构内部位施工的安全。为不影响二次施工的悬挑部位施工,需拆除悬挑式脚手架,本方案只针对悬挑部位的施工[1]。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和安全角度考虑,先施工完成主楼机房层,然后对安全不利的悬挑部位进行施工。由于主楼屋面层需分两次施工,所以需留置水平施工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水平施工缝将留置于靠近柱边受力不利位置,需根据设计院要求对施工缝处进行加强处理。悬挑部位浇捣混凝土前需对施工缝处凿毛处理,为加强施工缝处防水效果,混凝土浇捣前需放置刚性止水钢板[2]。设计总体工序为:①在结构层施工时需提前预埋U形锚固螺栓以及钢丝绳拉结孔洞;②悬挑部位施工之前必须完成下面防护棚;③安装悬挑钢梁,搭设底部钢管,铺设毛竹片,注意留设槽钢吊装孔;④安装斜拉结的钢丝绳,铺设安全平网;⑤利用塔吊配合安装下撑槽钢,安装时需要注意在临边周边搭设钢管维护,施工从中间向两边进行;⑥承重架搭设,临边悬挂安全网。(出于安全考虑,本处部位施工由外架工完成,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承重架操作工进行指导);⑦模板铺设(为减少后期修补工序提高表观质量,全部采用新模板,确保此处部位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⑧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捣(混凝土通过塔吊吊装,从中间向两边进行浇捣);⑨养护,拆模。注意整个施工过程需对安全维护实时监测,操作人员需佩戴安全带,悬挑部位下方西面所有区域禁止施工、通行,拉上警戒带。施工前对各班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3方案实施 3.1材料的选择。钢管包括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和连墙杆等;钢管选用选用外径48mm,壁厚3.5mm(计算时取48×3.0)。脚手板和脚手片时采用的毛竹片,主筋不得缺少或断裂、无发霉、腐蚀。槽钢选用10号槽钢,使用时要求表面不得存在塌角、腿扩及腿并等有害的缺陷,不得有显著的扭转。使用前严格检查,保证槽钢截面形状的有关参数的数值、允差值[3]。3.2构造措施。立杆支承在18#工字钢上,其承载力均能满足受力要求,立杆接头的对接方式为扣件连接。且其构造应满足以下规定:首先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采取交错的方式来布置,且要保证两根相邻立杆接头不能在同步内,同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需在高度方向上错开50厘米左右,各个接头的中心到主节点间的距离不能超过步距的三分之一。对于剪刀撑的构造来说,设计其构造的时候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剪刀撑的宽度要保持在4跨左右,但是最少不能低于6米,斜杆的倾角需要保持在45度或60度,若倾角是45度,则剪刀撑跨越立杆数量不能高于7个;若倾角是60度,则剪刀撑跨越立杆数量不能高于5个。并且要注意在架体的四周以及内部纵横向,需要在每6到8米处从底到顶来设置竖向的剪刀撑,并且要在架体底部、顶部及竖向间隔不超过8米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将剪刀撑固定,固定的位置为横向水平杆相交杆的伸出端,也可固定于立杆上,但要注意旋转扣件中心线与主节点之间要超过150毫米;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保证模板支架的四边都有竖向的剪刀撑,并且中间每四排立杆的地方要设置一道纵横向的竖向剪刀撑,从底到顶需要连续设置[4]。3.3搭设及拆除安全技术措施。设计人员需认真设计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监督施工人员由中间向外侧浇捣,保证均衡受载;保证施工过程中荷载不能超过设计的荷载,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办法,如不在支架上放置钢筋材料等;并在浇筑过程中,加大监督人员的监督力度,检查支承情况,如果存在下沉和松动情况需要立即解决。模板支架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签字记录[5]。拧紧扭力矩未达到要求的扣件必须重新拧紧,直至满足要求。3.4安全措施。悬挑部位施工前必须做好U形锚固螺栓、拉节点等相关预埋件的埋设,确保定位准确。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确保材料质量和数量。采用2米×5米的安全网。同时筋绳应该进行纵横的设置,并且要满足一定的相邻筋绳间距要求,安全网上的结点需要牢固,并伸出边绳1米左右,使得施工人员在进行网与模杆间的绑扎工作。施工顺序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执行,模板支架搭设及拆除必须严格按照方案执行,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施工质量控制。3.5检查和验收。模板支架搭设完毕后应由施工员和质量员进行自检,经监理验收合格形成记录后方可使用。模板支架验收根据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检查现场实际搭设情况与方案的符合性。节点的连接可靠,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矩应达到40-60N•M。自检时应按规范进行抽检。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钢管、扣件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必要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模板支架验收后形成记录,记录表式按照如下省标《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规定表格。3.6应急预案。在施工进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紧急事故应对办法,一旦发生事故需立刻停工整顿,如有伤亡需及时处理安顿。要把人员安全放在工程之上,优先考虑人员的安排,对于发生事故的部门进行整治,找出问题根本所在,必须在完全处理排除隐患之后才可以开工。加强对工程的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尤其是涉及到人员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具要进行重点排查,除在设备上进行有力支持外,需要人员具备高强的素质和技能,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施工必须要放在首位,加以重视[6]。 4结束语 文章分析了海宁开元名都大酒店直升机救援悬挑平台的施工方案,并在总结了实际的应用方法,以期能够为其他工程施工人员提供参照意见。 作者:盛黎麟 刘华林 钱剑 单位: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论文: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方案探讨 1透层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且范围越来越广,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已经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在这种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我国的各行各业也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比如说道路建设部门,他们也在追随者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升高而不断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道路建设的每一步施工工程,以期能够追上这种急速发展的步伐。1.1作用与适用条件1)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2)符合下列情况,应浇洒透层沥青:a.沥青路面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b.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c.粒料的半刚性基层上必须浇洒透层沥青。1.2一般要求1)凡是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都应喷洒透层油。2)透层油沥青的稠度宜通过试验确定,对于表面致密的半刚性基层宜采用渗透性好的稀透层沥青;对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粒料基层宜采用软稠的透层沥青。1.3透层质量控制要素1)掺配比例。透层内煤油含量过高会造成三个不利影响:a.沥青含量过低,影响透层的粘结作用和防水作用。b.没有挥发的煤油随雨水流失,污染当地环境。c.煤油价格高,提高了生产成本。煤油含量过低,稠度大、粘度高,不利于渗透,因而残留于基层表面,这些浮油由于煤油的存在而软化点较低,将会在结合层间产生不良影响。因而,煤油稀释沥青作透层时,煤油的比例要适中。在能够渗透一定深度的基础上,煤油尽可能少,最终比例和洒布量以路用试验结果为标准。煤油掺配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掺配比例与基质沥青标号和基层密实情况相关。达到相同的渗透深度,沥青标号越高,煤油掺量就越低;基层越密实,煤油掺量就越高。2)粘度。粘度是透层施工工艺控制指标。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当粘度处于8~12s范围时,透层油的粘结作用、防水作用及渗透深度均较好。由于煤油掺配量很难测出,而粘度试验非常容易,所以通过粘度指标来控制煤油掺配比例。当粘度值大于12s时,说明透层油粘度大,沥青含量大,煤油掺量低,当粘度值小于8s时,说明透层油粘度小,沥青含量少,煤油掺量高。 2封层的施工技术 2.1作用与适用条件 1)封层的作用:一是封闭某一层起着保水防水作用;二是起基层与沥青表面层之间的过渡和有效联结作用;三是路的某一层表面破坏离析松散处的加固补强;四是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要临时开放交通,防止基层因天气或车辆作用出现水毁。封层可分为上封层和下封层;就施工类型来分,可采用拌合法或层铺法的单层式表面处治,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沥青面层上铺筑上封层:a.沥青面层的空隙较大,透水严重。b.有裂缝或已修补的旧沥青路面。3)需加铺磨耗层改善抗滑性能的旧沥青路面。 2.2一般要求 以往,我们认为最为合理的道路路面就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为它耐磨抗压,使用周期长,还能解决以往路面凹凸不平的特点,但是随着我们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容易破碎等缺点后,我们就在竭力的去寻找一种既有延展性又有耐磨性的路面施工技术,最后我们发现沥青这种物质当被使用到路面建设上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需求。 3结论 目前,对于一些实适用性比较强的公路,比如高速公路来说,都会对其进行沥青路面透层施工的建设,因为在原本的沥青路面上面加上透层路面的铺设不仅会提高公路的耐热性,还可以整体地提高公路的路面强度,对于路面的整体性来说有很好的的美感。但是虽然对于添加了沥青路面透层的沥青路面会减少一些行驶车辆对公路的损坏,但还是不能完全的去避免一些大型机器对路面的损坏作用,由此就要进行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方案的再补充和铺设工作。当连续添加了沥青路面投产的沥青路面公路受到大型承载机车的碾压时,它的一些部分透层面可能会因为局部所受的压力过大而产生了透层面部上的损伤,由此就需要去进行公路的铺设技术工作的提高。以往的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方案的施工工程就是把原来的公路破损部分进行剔除,然后把路面剩余的残渣作为工业废料进行处理掉,但是现在又开发了一种路面施工技术研究,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把原来的路基残渣利用起来,还引入了多种稳定剂,使该再生的混凝土路面不仅能够达到原来的路面强度,甚至还会比原来的路面更抗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 作者:宋华 单位: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农业标准化论文: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业生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农产品开始出现低水平、结构性剩余,外销量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农业标准化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然而,我区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学会采用标准化从事农业生产,甚至不懂“标准化”为何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提高认识、明确重点的基础上,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抓紧进行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必然趋势。所谓农业标准化,用一句概括的话讲,就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建立起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与严格监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它的核心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现行农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际通用标准及国别或地区标准。制定和实施各类农业标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市场化。因此,执行什么样的标准,要由市场来决定。你的产品要想进入或打入哪类市场,那么你就要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执行与该市场要求相对应的标准。 二、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由于部分农民盲目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致使一些农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亚销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普遍抱有疑惧心理,购买热情下降。在出口创汇方面,由于一些农产品不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屡屡引发贸易纠纷,有的不得不减少出口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没有跟上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步伐。可以说,在目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显得十分突出、十分重要。 一是适应“入世”竞争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给人们广阔贸易空间的同时,也给贸易带来了磨擦,这种磨擦,主要表现为技术、标准即产品质量之争。去年日本、韩国对我们的大葱、禽肉等农产品实行进口设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就难以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我们只有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生产出大量质量过硬、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加快我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随着农业部启动的“新世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国各地都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加强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对策措施,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建立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其他地方也将陆续建立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北京、天津,已经与河北省联合签署了“京津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协作网”,达成了“华北护菜协议”,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限制农药残留超标的外地蔬菜进入本地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痛下决心推行农业标准化,产品质量无保证,不但不能开拓和占领新市场,而且还会从已经占领的市场中被挤出来的危险,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过去我国农产品长期处在短缺状态,解决温饱是农业面临的最大最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抓农业,追求的第一目标是高产,不太考虑产品品质的好坏,因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农产品的品质营养、安全卫生则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的新目标,人们甚至希望多花点钱,也要买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也就是说,广大消费者已对农产品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要适应这种要求,实现吃好这个目标,就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 四是确保人类健康的需要。现在我们的农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问题,有的因长期食用低劣农产品造成积累中毒,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许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抱有疑惧心理,感到吃什么都不放心。2001年10月份,国家质检总局与农业部联合,从全国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抽查了10大类181种蔬菜,其中有86种蔬菜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量,超标率占47.5%,有9种蔬菜含有3种以上农药残留超标。也就是说,我们吃的蔬菜中,有近一半是农药残留超标的。这种状况不改变,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从维护我们人类健康的角度讲,也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 可以说,实施农业标准化,实质上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场革命,绝不是锦上添花之作,而是关系到我区蔬菜、畜禽、果品等优势产业能否生存、能否发展的关键措施。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只有以实现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我区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区的农业标准化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还不够强。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全社会所认识,许多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按照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配套措施。在制订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前、产后和系列标准少,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够。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还存在着标准传递渠道不畅,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三是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受重视程度、地方财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检测体系建设还非常薄弱,一些必要的设备、仪器、人员还没有全部到位。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区农产品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市场准入”、“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优质优价”政策难以体现,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五是农资市场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近年来,尽管我区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但农资市场秩序仍不能令人满意,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并没有从农资市场上彻底清理出去。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管理标准和处罚标准,使处罚有理无据,难以操作,也是影响清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区农业标准化开展情况,下一步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这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前段,我们制定了一些地方标准,但很不全面,标准的覆盖面很窄,远远不能适应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下一步,要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进一步制定出从生产环境、生活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使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 第二,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抓早字,争主动,尽快建立健全这一体系。同时,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尽快建立质量检测点,努力在我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在检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从长计议,建就建好的,上就上一流的,切不可应付了事,报有临时观念。要在搞好检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质检人员的培训,严格检验制度,对农产品实行全程监控,确保网络的有效运转。 第三,进一步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靠示范引导,通过示范带动促进面上工作平衡开展。各乡镇都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基地内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监测管理,建立生产技术档案。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达到宣传推广农业标准化的目的。同时,要新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使示范园内的每一个产品都达到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的标准,把示范园真正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园。要注意发挥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优势,积极帮助他们建立标准化种养基地,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国的标准。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要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四,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激励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充分体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今后要在主要农贸市场逐步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快速抽检,合格的允许进入市场指定的优质优价农产品专营区销售,并逐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树立无公害产品的市场品牌。要通过建立无公害食品配货中心,在超市设立专营区、专营柜等方式,逐步实行按质分摊位挂牌销售,调动广大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第五,积极组织好优质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要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办法,积极组织好各类名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由国家和省认证的名牌农产品范围。同时,要抓好已经认证名牌产品的跟踪质量管理,以保证名牌产品的信誉和权益,对未经认可擅自使用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的要依法查处,严厉打击。 第六,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要加强对种苗、肥料特别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适时公布禁用和淘汰的农资品种,对查处的假冒伪劣农药和其它违禁农资,要依法处理并予以曝光,对违反规定在蔬菜、畜禽等生产领域使用高毒、高残留物质的,一经发现,要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同时,加大对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为农业标准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七,大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赖于全体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消费者和组织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按照“各负其责,层层培训”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要把出口标准化知识纳入绿色证书工程以及基层干部培训的范围。通过培训,使乡村两级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区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标准化、自觉实施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农业标准化论文: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问题研究 摘要:农业经济统计作为掌握农业生产一手数据资料的重要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标准化数据统计水平的提升,其在农业经济统计方面带来的影响也愈加深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提供足够的统计数据,同时也对数据统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业经济统计相比其他行业统计的特殊性,其标准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农业经济 ;数据统计 ;标准化 一、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数据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通过标准化指标的构建和标准化统计步骤的实施来完成的。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信息数据化详细全面探究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问题,了解当前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面临的问题和其未来在标准化道路上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性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现状 (一)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精细化水平不高 对于任何行业的数据统计进行体系把握和控制时,必然涉及到统计标准的选择上来。对于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也不例外,由于农业统计的发展处于从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其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首先,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方面,农业属于农、林、牧、渔业中的一类,并包含农业服务业及其他农业服务业,但是在统计体系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于复合行业即可能包含农林牧副渔业中一个行业或者多个行业的统计信息划分就不够清晰,可能会导致在农林牧副渔业中的统计信息存在交叉及数量关系方面的不准确,当前有关农业统计并没有对这复合行业进行详细划分和规定,可能会存在复合行业的统计信息缺失及错配的情况。其次,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历史经验的不断完善和修正而得,这使得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中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过时统计方式的影子,很多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可以被先进的设备设施所替代,而传统的一些统计方法可能存在人工成本较高、准确性较低等缺点,不利于提升农业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如在实际工作中的农产品成本统计,就是采用的简单平均法统计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生产费用,即县级对各乡村调查户数据汇总,以各户的实际播种面积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省市级采取简单算术平均办法来进行汇总。如果遇到调查户数据记录不准确,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统计结果。 (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从收集到传输缺乏专业性 由于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收集的不同也为农业经济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在收集环节到传输环节由于信息量大、种类多,农业经济统计面临着专业性较弱的问题。首先,在收集阶段,由于统计抽样的方式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确定,由于种类过多,在统计抽样时,如何选择抽样方式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抽样方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呈现出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机抽样方式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普遍、操作也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农业统计时却并非特别容易进行。这和农业统计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农业经济统计的一般是生鲜制品,对农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较难,在统计过程中随机的方式虽然可以减少工作量,但也容易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这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于大规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其次,在数据传输阶段,过去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统计数据一般由村开始层层上报,下层人员有关统计知识的水平较低,数据的传输多采用报送纸质资料、电话汇报等方式,这容易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二次差错,同时这些差错也很难在后续的复核、处理过程中被发现,最终这些差错就会扩大数据的误差率,造成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可用性降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此类问题,农业部农业综合统计中的农村经济基础资料卡片的统计就是由县级信息员报送,省市级信息员逐级汇总,层层上报,上报过程中,如果每一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增加下一步的复核难度。 (三)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偏低,缺乏可信度 农业经济数据在经历过收集、传输之后必然面临着数据标准化的处理问题,只有进行有效数据处理和加工,数据才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才可以被加以有效利用,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数据信息的可信度。但是当前,在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处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经济数据的信息可信度欠缺。首先,部分农业经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仍然较为落后,统计分析手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汇总、平均方面,未对数据的深层次关系进行挖掘和分析。简单的数据统计手段对于简单分析农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精细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对现有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加以利用,指导并促进未来农业生产便成为关键性难题。其次,统计部门也需要找寻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因果原因,通过数量关系分析可以适时实现统计的最终目的预测未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规律轨迹。当前有的统计部门的人员构成仍然较为传统,难以负担负责的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也难以对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判。这也使得统计数据虽然已经存在,但是能够用好、用对统计数据的人员不多,难以将一手数据转换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的统计数据信息。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统计标准化,陕西省农业调查总队几年前就建立了覆盖全省农村的统计调查网络,设立了一套科学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建成了农村统计调查信息网络体系,调查手段日益现代化。实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形势,及时、准确反映和监控全省农村社会经济指标。 三、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趋势 (一)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不断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精细化 当前,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为了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的精细化和完善化。首先,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不单指一项制度,而是指一套全面的从指标制定到指标实施、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全面的数据统计指导规范。统计标准化需要符合基本的统计制度规范要求,并利用现代化分析手段和方式对统计标准化指标进行确定以协调其与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其次,过去的农业经济统计存在指标过于粗放化的问题,不利于统计数据的精细化收集和处理工作,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指标应当进行细化和详细解释定义,确保指标体系精细化也为后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扫除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对于复合领域的经济统计问题要把握复合行业的经济实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指标和实际的对应。对于不确定统计指标项目的内容,可以向有关统计单位进行咨询汇报以确定统计指标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的专业化,强化统计信息传输的数字化管理 想要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专业化水平不高、数据收集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益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统计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进程,提升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质量。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需要确定准确的总体、样本等基本概念信息,在选择抽样方式时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并进行误差可能性分析。通过选择合理的抽样方式既可以保证统计抽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统计工作的成本。其次,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培训工作,提升统计专业水平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传输也需要逐步改变传统模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传统的纸质材料报送方法虽然仍具有一定意义,但是面对大规模大批量的统计数据,传统纸质材料报送方式既不利于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也不利于数据的保存和留档。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云内存的兴起使得电子信息化数据传输和存储成为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统计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传输系统,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 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对于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道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在农业经济统计部门可以通过招聘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学和农业复合学历背景的人才来从事农业经济统计工作,人才引进政策也会在短时间内提升从事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而内部培训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现有职工的统计业务水平。内外部员工水平的整体提升会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其次,通过完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系统也可以通过不断磨合、系统升级来提升计算机时代的信息处理准确性。在未来,农业经济数据的处理不单单局限于简单的数理统计方面,还可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来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通过多种模式来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全面提高统计信息的可用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前期统计数据收集、传输、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确保统计结果在可行的置信区间。通过以上的举措可以逐步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处理水平,最终实现统计结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对于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标准化的统计体系、专业化的数据收集手段和方式、非传统的信息传输模式和标准化处理方法都对提升统计信息的可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不断试错和吸取世界先进经验,才能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发展需求,适合我国基本现状的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体系和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王艳荣 单位:陕西省农业展览馆(陕西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农业标准化论文:标准化动态监管下的低碳农业建设 摘要: 近几年,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在生产环节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低碳农业的建设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通过对低碳农业的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对生态农业标准化监管的有效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业;标准化;动态监管 低碳农业的出现更好地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秉承着生态环保的理念,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实现了农业的增产增收,要想更好地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就要对其做好标准化的动态监管工作。 1低碳经济与低碳农业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通过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不断创新其发展的方式,使原来高能耗低产出的发展方式向着低能耗高产出的方向转变,低碳经济一方面是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转变煤炭等污染严重企业的发展方式,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大气污染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由原来的依靠重工业向着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来,这样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使得经济结构得到调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低碳经济很具有发展前景,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成果逐渐凸显,人们又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理念,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农业发展的生产方式落后,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的现象,自从低碳农业理念的提出,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农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 2农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开发现状 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农业产品的产出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个别的生产方式上还是存在落后的现象,需要进行改善。 2.1水资源得不到科学分配。 无论是哪种生产方式,农业的生产方式都离不开水资源,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大,但是分配十分不均匀,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水资源十分贫乏,所以在农业用水上就出现了短缺的局面,如果不通过认为的方式对水资源进行输送,农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2.2生物农用物质利用率偏低。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都会使用一些化肥农药,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人对其利用率的高低问题并不是十分重视,因为动物的粪便、就、植物的秸秆、以及产生的沼气,都是很好的肥料资源,人们在选择化肥农药时往往把这部分资源浪费掉了,不仅没有做到有效的利用,而且处理不当还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现象。 2.3农业排放没有资源化利用。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排放就会形成一定的二氧化碳,如果通过科学技术把温室气体的排放转化为农业生产的能源,不但可以节约生产能源的使用,还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很多人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对温室气体的再利用问题。 2.4潜在能源发掘程度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能源的开发速度不断加快,使得我国能源结构得到了很大改观,但是相比一些国家来说,我国的新能源使用力度还是相对较低,比如在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的利用上,并没有做到大规模的使用,我国的农业发展可以借助很多的生物资源,比如农业生产会产生秸秆,通过秸秆可以代替煤炭进行供暖,会极大地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人们在处理秸秆的过程中,大部分都采用直接燃烧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秸秆资源,还造成了很严重的大气污染。 3以标准化动态监管的方式开展低碳农业建设 发展低碳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增加农产品的产出,要想发展好低碳农业,必须通过标准化的动态监管方式来促进其发展,政府要首先在制度层面上做出规定,这样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就会有落实的依据,农业部门还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对于一些违反生态农业的行为要予以一定的处罚,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进行讲解,从多方面共同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3.1政府层面对低碳经济进行总体规划 紧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低碳经济发展这一绿色理念,积极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通过“定目标、细事项、分任务、责人员、奖建设、惩破坏”的“六步走”,制定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并融入“绿色农业标准化”的思路,在一定时期内(如3~5年),逐步、分层次地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中,政企、政民多方携手共建“低碳”。 3.2开展低碳农业标准化实施监督过程 第一,要求企业签订《低碳经营行为承诺书》并声明在新闻或网络等媒体上,实施社会公开化监督。第二,仿效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评价架构和主要农业经营,分为种植类、养殖类、生态类,融入质量管理体系(ISO)的细化项目打分机制,制作《低碳标准实施监督对照表》,将企业实施低碳形成一套内控标准(更鼓励形成企业标准)并在全企业内实施,将相关项目列成对比框,内容包括标准要求和项目评分、企业开展程度和项目得分、项目通过结果、项目处理意见、综合评分和处理意见等,要求各部门按《对照表》严格自查,定期开展奖惩考核评价。第三,政府检查、企业自查相结合,定期(如每季度)将各企业分数分布情况按标准要求合理分类,并在季度“低碳红黑榜”公布,健全一套反映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3.3支持扶持农业低碳行为的正面事例 一是激励低碳建设。政府牵头在节能减排、环保等过程中制定或完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寻求更好的低碳技术和方法。二表彰低碳成效。向社会表扬和肯定部分突出低碳型企业所作的成就,增强他们深化低碳建设的信心,再创新绩,同时对其他建设的企业积极勉励。三是鼓励“先行先试”。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或“试验田”,如2010年1月,成都市青白江区着手打造全市首个低碳经济试验区。同年2月,南昌被确定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为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动力。同样,在农业中推行低碳试点,不仅调动农业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赢得荣誉,也推进了节能与创造新效益,“一举三得。四是实行举报奖励。将过度浪费或对环境有害的企业处罚的一定比例作为奖金,鼓励大众积极揭露“反低碳”行为,构建“人人参与,个个监督”,延伸监督触角,使“钉子户”处于社会监督与舆论压力下。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农业更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尽管我国在低碳农业的发展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是没有大面积推广运行,因此,要想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必须加强对生态农业的标准化动态监管,以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于宁 单位:大庆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农业标准化论文: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1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标准化的活动,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上还不尽合理,市场农业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实践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对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产业化,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最佳效益。因此,实施农业标准化能够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转变。 2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利于创立农产品品牌,发挥地方特色 品牌化经营是把农产品质量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的有效途径。实施品牌战略,应当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围绕市场导向和市场需求来发展。这不仅仅要在技术引用和开发上动脑,更要从高、精、优上下功夫,靠产品质量和特点开发特色产品,使农产品质量融入品牌价值。辽宁省黑山县是锦州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县,花生的种植面积很大。但在传统的农业种植经营模式下,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很一般。为了发展花生产业,当地政府在西部和北部适宜花生种植的地区建立了多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环境优势,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2007年“黑山花生”以品质好、粒形圆、含蛋白质高、无黄曲霉毒素而被国家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欧洲专业花生杂志专门介绍了黑山花生的优良特性,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黑山花生连续20年出口日本、欧盟市场,供不应求。可见,依据先进科学的农业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业产品升级,创出独特品牌,对地区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3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农产品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农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是通过产品的标准来衡量的。中国加入WTO以后,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限制凸显。发达国家拥有农业技术标准的优势,将农产品大量出口到中国,而中国由于技术标准落后,农产品的出口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建立一套即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山东大葱出口日本为例,在国内检测的农药残留只有6项,但到日本要检测10几项,这些检测项目是不断调整的,而我们国内一种产品的检测标准一般是多年不变化。随着农业标准化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产品体系的建设也在不断进步中,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农产品国家标准300多项,行业标准900多项,地方农业标准15000多项,范围延伸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的多个领域。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建立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推广农业标准化,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 作者:董玉明 单位:锦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农业标准化论文:观光园标准化管理休闲农业论文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选择利用闲暇的时间出去放松身心。人们在都市生活久了,更加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和生活气息,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新旅游法的出台必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促进休闲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对于从事休闲农业观光园经营的企业,把所经营的园区建设得环境优美、园区整洁、景色宜人、安全舒适,不仅可提升园区的整体企业形象,还能吸引更多的游人,为园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游客来说,所游览的园区安全、卫生、舒适、健康、自然、淳朴,不但能缓解身心压力,而且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享受园区提供的休闲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的目标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生态高效、节约资源、景色宜人、舒适健康、服务周到、产品优良、游览安全、健身娱乐、农技推广、科普示范、认证宣传以及品牌提升等。总之,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休闲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旅游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度假郊游的首选。观光园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然而目前,休闲农业观光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科学规划、景观设计缺乏对基础自然资源现状的利用和尊重、项目定位和设置雷同、重复建设、服务设施匮乏、建设水平较低等,上述问题导致观光园虽然数量众多,但效益大多低下,经营成功的例子不多,影响到了休闲观光农业的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要加强观光园的整体区域性规划外,每个观光园的建设和发展还应有自己的明确定位和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园区的生态环境特色,追求自然、质朴、田园的乡村风光,而不是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片面追求现代和奢华。在观光园的建设、管理和提供休闲服务的过程中,标准化管理是一个有效途径,可合理解决经营中大部分的现实问题。 1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标准化管理现状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从而达到确定目标的活动。为规范观光园建设,加强观光园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旅游休闲的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办法或标准,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该标准对评定范围、评定标准以及评定程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从事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独立经营实体,包括观光农园、观光果园、垂钓渔场、综合性观光园等类型。评定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定:观光园建设包括观光产品、观光设施、观光园周边环境;观光园管理包括发展规划、观光管理、宣传促销和游客接待;观光园效益包括年接待人数、观光农业的年直接收入、园区绿化与生态环境等。江苏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建设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等前期调研工作的原则要求,明确了主题定位、容量计算、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设计,并对大门与边界、园路、集散广场、水系、假山与置石、建筑物、绿化、环保、安全、标识系统、游览线路等规划设计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编制的总则、前期调研工作、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前期调研工作涉及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三个方面。 规划设计包括主体设定、容量计算、功能分区、分区规划设计、大门和边界规划设计、园路规划设计、集散广场规划设计、水系规划设计、假山与山石规划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绿化规划设计、环保规划设计和导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浙江绍兴县柯桥区制定了《农业生态观光园服务规范》,对观光园定义、总则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建设、农产品销售服务、制度与管理等作了规定,特别对园区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要求。山东省旅游局制定了《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文件,对全省采摘园进行打分评定,旨在让采摘园全面升级,发展品牌优势,规范管理,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采摘、休闲娱乐环境。该文件对于农业观光园的基本要求包括园区、采摘品、安全、交通、设施、服务、管理、环境、活动等方面。园区的具体要求涉及采摘园面积、园区卫生、日接待能力;采摘品的具体要求涉及果品质量、植物间距等;安全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农药化肥施用情况、安全防护设施,通风换气设备;交通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公路质量与停车场面积;设施方面的具体要求涉及交通指示牌、区内引导等;服务包括采摘园线路与项目简介、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的岗位设定、网站网址建设等。虽然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关规定或管理办法,但是我国目前在观光园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仅有的少数管理办法或标准也只涉及观光园建设、评定等,关于观光园其它方面的管理规定甚少,且大多针对种植业主导型的观光农业,并未涉及林业、牧业、渔业等其它类型的观光园。已的关于旅游、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虽有些适用于观光园,但观光园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标准的实施方案。 2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的标准需求 休闲农业观光园的类别不同、定位不同、旅游项目不同,以及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不同,则标准的需求必然不同。例如,地处北京市区或近郊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地理位置寸土寸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和宝贵,且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要充分研发和实施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劳动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日光温室种植、地膜栽培、节水种植、立体种植等,而且为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开展能源、资源、农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所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是必然的选择,生态高效、节约资源可以作为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其它目标,例如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采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方面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自身标准化管理的目标。要实现多个管理目标,就需要将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 例如,要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的目标,首先要符合有关生态环境要素如水质、空气、土壤等的强制性标准;其次,设施栽培是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耕种的效率和产出,节约时间、人力和成本,目前已有关于日光温室建造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日光温室技术条件、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等,在建造时遵照执行即可,但是很多水果和蔬菜尚没有设施栽培的技术内容,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的实施指南中;第三,节水种植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北京等缺水城市十分必要,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农业灌溉设备、节水灌溉设备、节水灌溉工程等规范,但目前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中关于节水栽培的技术内容并不十分完善,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第四,立体或架式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温度、湿度、大气、光照,减少对土壤的依赖,种植单位面积生产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提高土壤、水、能源的利用率,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立体或架式栽培尚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适合立体或架式栽培的水果和蔬菜的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需要研发,然后将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针对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大门建设、边界建设、园路建设、泊车场地、农用设施、休闲设施、集散广场、景观建设、绿化工程、水系工程等。针对园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园区线路图、服务项目介绍、休息区服务、讲解服务、培训服务、导游服务、包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服务人员管理规定、园区卫生标准、游览安全注意事项等。由于观光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特殊农业形态,通过提供休闲观光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虽然针对观光园的标准并不多,但关于旅游和服务的标准有些也适用于观光园。例如,观光园区内的标识对于游客来说十分必要,能为游客提供清晰的旅游走向和服务指示。 我国已的系列国家标准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其中第1部分通用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适用于大部分休闲农业观光园,对于有运动健身场所的园区,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亦适用;对于有购物的园区,第5部分购物符号亦适用。此外,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运用也十分必要,对此已系列国家标准GB/T15566G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其中关于旅游景区、机动车停车场部分的标准也适用于休闲农业观光园。观光园内的餐厅无论规模大小、风味特色及装修风格如何,首先应当遵守强制性国家标准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及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根据所考虑的要素配套实施其它标准,例如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应实施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HJ554—2010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考虑到消防安全,应实施GB13495消防安全标志、GB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如果需要规范的方面已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尽可能不再重复制定,对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规范到的方面,可以针对想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制定国标、行标的实施指南或企业标准的方式加以补充,最终的目标是达到有效、配套地实施标准。例如:关于旅游方面的服务标准,已经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不一定全文完全适用于休闲农业观光园,但部分方面或条款适用。这样就需要详细分析休闲农业观光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例如:采摘服务、土地认养服务、导游服务、讲解服务、健身示范服务等。然后从服务的内容、程序、方式、质量等方面分析现有标准哪些条款可直接引用,哪些条款需要重新规范。 观光园的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观光园是促进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多功能利用的必要手段,是扩大城乡交流、促进乡村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观光园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和推广,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形态和集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深化城乡互动和交流;可以创新乡村产业形态,提高农业附加值,吸纳劳动力,增加就业。因此,观光园的准化管理势在必行,不但需要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还需要园区管理者树立标准化管理意识,对观光园进行规范化管理。 作者:杨丽 席兴军 燕艳华 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农业标准化论文:标准化农业发展论文 1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南阳发展特色农业的影响因素 1.1.1内部劣势分析 (1)龙头企业较少,竞争力不强在全国认定的五批共125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南阳市仅有宛西制药公司、新野纺织股份公司、牧原食品有限公司三家.在河南省56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南阳市仅有39家,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导致产业化带动效果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低,整体竞争力不强.中小型企业较多,技术装备水平有限,导致精深加工层次较低,产品档次整体较低,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南阳市农业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产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提高.(2)农业产业链条较短且发展单一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农业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表现为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长和横向的一体化、复杂化.纵向产业链一般包括“研发—培育—推广—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从纵向上看,南阳特色农业产业链条还比较短,在特色农产品的研发和培育层面处于薄弱环节,表现为科研院所及高校对本地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农技技术应用与转化能力不强,产品创新能力较弱;从横向看,产业链条比较单一,缺少相互关联、辅助产业.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企业的关联程度较低.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有盲从现象,农业生产必需的服务如技术推广指导、标准化管理、产品分级等只能由政府提供,或由单个农户自己或农户间的小规模非正式组织来解决,效率低且成本高.(3)农业高素质人才稀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生活理念的迅速改变,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农民逐渐脱离了土地生活,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员也变得尤为稀缺,科技队伍的总体水平不高,科技人员待遇普遍偏低,人才流失严重.经调查,虽然全市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873家,但农业专业合作社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很多组织规模过小,参与农业合作的农户比较少,带动农户能力弱,众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运作不规范、服务内容和手段单一等缺陷,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民开展统一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无法与龙头企业更好地紧密对接.这是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又一瓶颈. 1.1.2外部机会分析 (1)特色农业一直是中央及省“三农”问题所关注的焦点自2004年以来,中央及省以上一号文件多年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在农业发展方面逐步出台了农业税减免、耕地保护、对特色农业及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补贴、对农机具和农资综合补贴、小额低息贷款等措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使其达到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殖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重视无疑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2)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主体功能区,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河南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作为“中州粮仓”南阳不仅承担着粮食生产的重任,更担当着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急先锋.南阳占据了中原经济区西南门户的重要咽喉位置,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南阳市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也为南阳市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1.3外部威胁分析 (1)特色农业产业融资渠道狭窄,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种渠道:一是国家财政支持;二是银行贷款支持;三是农民自身投入.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的绝对量虽有所增加,但由于其他方面的开支增加导致财政投入的相对量却大大减少,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导致县域机构大量撤并,给农村金融服务和农业大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农业银行主要致力于商业的信贷业务,其市场定位还相对模糊,不能很好地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农业发展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政策性银行,业务、功能开展比较单一,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急需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并不大.由于特色农业的发展投资大、见效慢,农户个人的投资意愿并不大.资金的限制对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2)市场竞争压力大,农产品销售市场领地狭小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足、市场细分日益加剧,各地的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及结构的趋同加剧了国内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南阳特色农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销售半径受到其他省市特色农产品的挤压,例如南阳的医药、果蔬及畜牧产品与陕西、湖北及河南的平顶山、信阳等地的农产品重复率高,特色并不十分明显.另外,多数农产品总量过剩,在特色、质量、品质及品牌方面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导致农产品销售领地过小,销路狭窄.(3)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南阳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面临的又一威胁就是缺乏完善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虽然特色农业同传统农业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面临诸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南阳特色农业风险防范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例如,专业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站建设落后导致信息滞后,销售风险问题亟待解决;农机、农技、植保、市场、信息、物流、气象检测预报、人工增雨消雹等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部分的农业产业尚未参加商业类农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机制还不完善. 1.2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的分析矩阵 将以上各点在表2中罗列,形成简单的SWOT分析矩阵,通过内、外部要素的组合,可以得出四组策略组合,即S-O、W-O、S-T、W-T策略(见表2). 1.3SWOT分析结论 SWOT分析法中四组策略组合分别为:增长型战略(S-O)、多种经营型战略(S-T)、扭转型战略(W-O)、防御型战略(W-T).要考虑符合南阳特色农业实际的发展对策,不是单纯选择哪一种策略,而是要依据各要素匹配组合,从不同的组合策略中找出对南阳特色农业发展影响最大的要素,从而得出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对策.首先,大力发展具有品牌优势的特色农业成为各要素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策略,发展优势的特色农业不仅是发挥内外部优势的要求,又是缓解内外部劣势的重要途径.其次,产业化标准化能够克服种种威胁和劣势,是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最后,借助资金的支持,调动各方力量改善特色农业服务体系,也是各组合要素中的核心,第一、二策略的发展根植于第三策略的完善,同时前两个策略的良好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第三策略的发展,三个策略是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因此,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路径策略,而实施产业化和标准化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策略,改善农业服务体系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策略(见图1). 2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2.1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同时增强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需要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布局必须组织相关专家对本地基本情况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尊重特色农业发展规律,依据当地的优势农业资源,成熟的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的现有种类、质量和规模,进行科学规划,使本区的特色农业具有明确的优势和主导的发展方向.例如,可因地制宜地在平原地区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的小麦、蔬菜、花卉等作物,在西峡、内乡等山地丘陵区种植优质中药材,在淅川丹江口库区发展水产养殖业,在畜牧业基础较好的县区引进优质原种发展畜牧养殖业.另外,实施品牌效应,做到树品牌,创效益.只有做大做强南阳的特色农业品牌,才能确保南阳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品牌需要品质做保障,在品质保障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实施多种品牌营销策略组合.例如,充分抓住农博会的机会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自己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现代化的营销手段进行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 2.2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化和标准化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化和标准化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培植南阳的三大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以增加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在宛西制药集团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选好药材制好药,在制好药的基础上可以开发一些适宜中老年顾客食用的中草药保健产品,还可以开发独有品牌的凉茶饮料以占领凉茶饮品市场,也可以开发生产一批具特殊疗效的保健食品等等.另外,在政策、税收、资金上给予龙头企业扶持,引导农民种植市场急需的且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作物,从而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带动效应的企业集群,推进特色农业进一步向产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辅助性服务的中小企业及各种民间组织还比较欠缺,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以农户生产为核心,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的农业合作组织,形成从市政府到县、区政府再到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有关的农业、科技、民政等部门,层层指导,上下联动的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组织,为专业的农业合作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员的补充和支持. 2.3完善特色农业产业服务体系 2.3.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 以研究机构为中心,以现有的农业科技园和农村基点为基础,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更加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留用,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布局合理、主攻方向明确、资源优势互补、科研推广密切结合,适应产业优势、农村特点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人才持续发展体系.例如,在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方面要充分发挥本地高校科研单位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南阳师范学院可立足自身强势的生物工程学科,建设成一流智库,充分结合南阳市市情实际、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形成校内外结合的研究队伍,协同创新,产出一流的研究成果,服务南阳市特色农业的发展. 2.3.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特色农业资金投入 一方面要完善财政资金补助制度,重点支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另一方面要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特色农产品开发,多方引进资金,为农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2.3.3建立多元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应该加快建设政府、市场、企业、农户多元化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防灾减灾的宣传力度,例如定期开办“农业大讲堂”,实行农技人员及乡镇干部包村到户制度,让农户自觉地认识到风险的潜在性和危害性,提高避灾意识,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其次,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建立特色农业风险预警系统和统一的农业信息平台.相关的部门应对涉及特色农业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发生农业风险的可能性,通过市场风险、气候风险、政策风险预警等,定期向农业部门和农户发出预警信号,使农户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动态,提高抗风险能力;最后,要全面推行特色农业保险制度,农业部门要连同保险公司在调研的基础上实行增加保险险种,降低保费,提高保险赔付金等保险措施. 作者:吴昊 王进 单位: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业标准化论文:探究农机标准化管理在东北农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黑龙江省北安市长水河农场第一管理区,黑龙江 北安 164007) 摘 要: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业生产体系已经逐渐引进了农机标准化管理体系,并逐渐将其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管理模式,通过创新和优化将这项工作得到完善。因此,本文将对农机标准化管理在东北农场生产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农机标准化;管理;东北农场;农业生产;作用 农业生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技能的提升,农业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在这个背景下,东北农场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对农机标准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基于此,本文将对其展开研究,以期对东北农业生产起到更大的积极影响。 1 加强思想认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标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机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农机工作人员要在思想认识上加强对农机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紧迫感,通过对农场的深刻认识,让每个农户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农机标准化的重要性。从而将农户的整体意识进行完善。对于一些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农户进行重点教育,耐心向其讲解这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2 建立健全农C安全制度 农机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相关的农机工作人员应该将安全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对机车的检验和其他安全生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分析能力,将整个工作中的安全环节进行把握。此外,农机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工作的开展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安全生产没有落实在实处,那么农机安全将得不到完善。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出现安全问题更应该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将问题及时纠正的农场进行通报批评,严重的也要采用一定的处罚措施[1]。 3 加强对农机数据的准确分析 在这项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农场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数据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需要安排专业统计人员,进一步将责任制度进行落实和完善。并且需要不断对报表制度进行学习,保证审核流程在正确的工作范围中进行。想要将报表时效和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就需要不断提升分析能力,通过对数字的有效记录和统计,进一步发展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了更好的保证数据衔接过程中的准确性,在对数据进行上报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其能和相关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统计结果保持一致[2]。 4 提升农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想要将农机标准化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就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并加强对操作人员和驾驶员技能的培训工作,对于专业技术过关的工作人员发放相关的工作证件。工作考核没有达到基本标准的,不予录用,防止其对田间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对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强化,保证人员达到基本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将相关的安全制度和责任规范进行讲解,使其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适当改变部分管理者的传统、落后思想,从重生产、轻安全逐渐过渡到两者共同抓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机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落实,全面提升农机标准化管理在东北农场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3]。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我国科技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农机标准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现阶段农机标准化对农业的整体生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将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业生产体系已经逐渐对农机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了引进,并逐渐将其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管理模式,通过创新和优化将这项工作得到完善。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更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希望能对东北农场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农业标准化论文: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专家简介: 周元军,临沂大学教授、教学名师,临沂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首席培训师,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现代养猪与猪病防治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出版《农产品经纪人》《现代畜禽生产技术》《轻轻松松学养猪》等著作20余部,主编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课题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更是世界最大的粮食消费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饮食文化变得多样化,食品安全意识也不断增强,现在人们最关心的已不再是填饱肚子问题,而是“吃什么好,吃什么安全”的问题。“苏丹红事件”“毒韭菜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和“多宝鱼事件”等诸多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人们真正吃上放心的粮食、蔬菜和畜禽肉。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概述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们健康的要求,即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害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广义的是指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既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质量要求,也涉及到产品的营养成分、口感、色香味等非安全性的一般质量指标,还涉及到标签及安全教育等问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容 农产品质量安全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外观商品质量,包括商品的合格质量、外观质量和洁净质量;二是营养品质,主要是指能供给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以及可补充供给的一些植物蛋白、脂肪及热量,并有维持人体内酸碱平衡及帮助消化吸收等功能;三是安全卫生质量,包括农产品中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的限量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稳定,而且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产品安全生产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农产品安全生产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适量的正确使用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激素和某些抗生素等农业化学投入品,是保证农业丰收和农产品优质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片面地追求产量,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就会严重污染食物,造成残留,不仅直接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食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或含有国家禁止的化学制剂的物质如“瘦肉精”等不安全的农产品,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故时有发生。 (二)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 早在1998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在农产品数量矛盾已经基本缓解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品质,解决供求关系中生产与需求之间、品种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唯一的途径只能依靠农业战略性调整,其核心就是要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增加市场份额,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对高质量食物日益增长需求的根本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内在质量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我国农业发展只是简单地靠优化品种、增加数量,而不是提高质量,这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农业发展一定要适应消费者对产品内在品质安全性的要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为基础,组织农民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优质安全农产品,只有通^这样的生产才能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提高其购买农产品的欲望。 (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措施,也是关系国家信誉的大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交往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食物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发展成为国际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所以,保证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冲破各种“绿色壁垒”,扩大农产品出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我国的农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入世”后,如何使这些产品在出口中适应遇到的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占据应有的位置,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偏低 由于长期受自给自足及计划经济等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机制没有建立或不完善,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偏低,只片面追求产量,却忽视了质量,只求得“产品丰富,增加收入”,而忽视了“质量净化,人体健康”。许多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争取果菜或畜禽早上市早出栏,卖个好价钱,普遍运用早熟技术,并大量使用催生剂、化学制剂和激素类物质,致使农产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大大降低了农产品质量,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标准化生产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突出 标准化生产要求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生产、采收、包装、运输、管理等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生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合格产品,才能适应WTO的要求,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仍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众多的经营主体很难按照统一的标准模式来组织生产,更不利于采用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化技术。此外,农业龙头企业发育滞后,大部分农产品以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无从体现,小规模生产方式与低水平产业化经营大大制约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工业“三废”的乱排乱放,再加上生产者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和无规划地倾倒城镇生活垃圾等,使得农业产地环境污染问题越加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导致农产品可食部分的积累甚至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污染后极难恢复,将长期对土壤功能产生影响,后果十分严重;农药污染不仅污染环境和残留在农产品及土壤中,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而且农药的二次降解有的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化合物,或者是长久地保留在环境中不分解,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另外,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污染,导致水的富营养化和土壤养分的比例失调;农药化肥包装袋、农膜等固体废物,会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死亡,破坏土壤的腐蚀分解能力,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导致耕地退化和作物减产。 (四)农产品检测制度不完善,使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缺少质量安全监控标准化和相关检测方法,农产品的形状和质量也参差不齐,使得不合格的农产品频频进入市场,危及消费者利益。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竞争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的需要,更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有的产品即使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由于各贸易国家的标准不一样,这些农产品在其他贸易国家成为了不合格产品,严重阻碍了贸易出口量,使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中遭受巨大损失,对国家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措施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源头抓起,推广标准化生产,注重生产过程监管,监控关口前移,加强产品质量检验,严格控制“从土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严格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指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具体实施应用的过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保证。因此,要把标准化生产与安全农产品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标准化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不仅在农产品的生产上实行标准化,而且还要在采收、加工、贮运、保鲜、批发、销售等环节都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当前,为了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的是,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除草剂、生长激素、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立足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监管机构建设 我国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已经初步建立,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相关部门要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把握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当地的行业和企业标准,结合本地区农产品的生长特点,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严格控制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和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加强农业“三品”建设,逐步健全本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到战略高度,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确保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安全,提高居民满意度。 (三)加大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力度,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监测体系,开展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和农畜渔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检测重点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建立质量安全检测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标准化生产、加工、配送和交易,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检测机构应根据现有基础,合理配置资源并加以必要整合,在依托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同时,完善县、市、区级农产品检测中心。鉴于农产品检测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县、区农产品检测中心成为独立中介机构运作的条件尚不成熟,市、县、区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各政府部门依法抽检,应进一步明确分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承担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和待上市农产品的依法抽检工作,并会同环保部门开展农业产地环境的检测,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为安全农产品生产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四)培植龙头企业,推进r业产业化进程 我国现阶段极度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不利于监控生产过程,也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而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应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的带动作用,将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观念传播给农民,感染农民,从而带动农民。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和“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种有力的措施,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力争把生产基地建得更多一些、更大一些。 (五)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和综合素质 加快农业标准化发展,科技是支撑,农民素质是基础。农民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如果不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再好的标准、规范和技术都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会落空。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培训教育农民学科学、用技术,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推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已初见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做到“教育先行、培训常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要有针对性,应着重从三方面做好做实:一是对种养大户等骨干对象,要通过教育培训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二是对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从业和创业培训,使之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三是对所有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经常性培训,使之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农兴则民兴,民兴则国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只有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才能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才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才能真正体现从“土地到餐桌”全程的质量监控,这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实践。 农业标准化论文: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重在解决“到位率”的问题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重要标志之一。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解决好农业标准实施过程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即“到位率”不够全面等现实难点。大量事实证明:没有农户的标准化,就难以实现农业的标准化;没有全体农户的标准化,也就难有农业的全面标准化。也就是说,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必须解决好“到位率”不全面的问题。 一、“到位率”存在差异:仍然是现阶段全面实现农业标准化的难点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标准化实施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按农业标准规范化种植面积已达1.5亿亩以上,占全省播种总面积的88.2%,主要品种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最后一公里”阶段,标准化尚未全面落实到户。一是农业标准实施的规模化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矛盾。全省目前每个农业经营户拥有耕地面积仅为50亩,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衡量,全省耕地经营规模仍属于过小和过度分散的一类,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二是农业标准化实施的高标准要求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相矛盾。在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调查的1.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者远远多于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业生产者。三是农业标准化实施的“主业化”要求与生产者“兼业化”相矛盾。近年来外出劳动力不断增加,从事农业男劳力少,青壮劳力少,文化素质和经营素质较高的劳力少。农业生产兼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空心化” 越来越严重。四是农业标准化实施的自觉性要求与部分农民缺乏主动性相矛盾。一些农民对实行农业标准化的意x认识不够,实施标准还不能成为自觉行动,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短期利益,很少考虑农业环境和食品安全质量。 二、全面落实和推进农业标准化典型模式分析 如何才能破解“到位率”的难题,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各地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模式这一:突出制度建设模式。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为单位,围绕标准化实施,建立健全标准和制度体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制度管理各项生产。富锦市创建有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大豆和玉米生产基地2个。多年来,他们坚持制度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发挥了制度在农业技术和标准实施中的作用 。 模式之二:突出经营机制创新模式。即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把分散经营变为统一经营,在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也促使由监管千家万户变为监管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协会,从而使农业标准化实施正逐步由多头转向单一,由间接转向直接。如黑龙江省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协会+科研所+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形成紧密关系,调动了农户按照标准生产的主动性。 模式之三:突出农户的主体作用。即针对分散经营的实际,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切实调动农户参与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实现由“要我实施”到“我要实施”的转变。龙江县针对绿色食品基地监管面广、点多的实际,注意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到培训经常化、技术标准“乡土化”、管理“表簿化”和监管“农户化”,普遍实行基地农户联保责任制,有效地杜绝了不执行标准的现象。 三、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到位率”的对策 一是要广泛借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从事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在农业标准化落实中的组织带动能力;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对推进农业标准化带动能力强的服务组织。 二是要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实施和落实农业标准化的需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带动标准化的落实。要强化耕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土地依法、自愿、平稳流转,并确保标准化稳步实施。 三是要大力培育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要广开渠道,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农业标准化推进工作,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要加强农民技能和标准培训,提升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要有计划地进行标准培训,不断提高每户使用标准的能力。 四是要强化各项标准化基础建设。要通过畅通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培训阵地。要活化农业标准化宣贯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标准宣贯工作。注意用荣誉感激励群众,用责任感约束群众,激发农民学标准、用标准,按照标准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引导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引进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制订一批新标准、修订老标准,使标准体系更符合实际,更容易被农民所接受。 五是要建立财政支持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农业标准化,还要注意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在整建制标准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适当增加一部分专项资金。地方财政也要根据财政收入的实际,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农业标准化论文:农业标准化的作用分析 [摘 要]农村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的发展,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农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农业标准化的作用分析,提出了农业标准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作用 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世界贸易的需求,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农业标准化。本文对农业标准化的作用进行分析,期望能为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一、农业标准化 (一)农业标准化的内涵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对象制订标准使之实现合理统一的标准化活动。主要是指围绕农林牧副渔各业,制定的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的总和,包括化工、水利、机械、环保和农村能源等方面的标准。农业标准化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其内涵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 (二)农业标准的内容 农业标准体系复杂,种类繁多,按照其属性,一般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内容。 1.农业技术标准 农业技术标准是对农业标准化领域当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农业标准化体系的主体。农业技术标准围绕农产品的科研、生产、检验、农艺技术规程、技术装备、生产环境等制定标准。农业技术标准范围很广,土壤改造、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农业信息测报等,都属于农业技术标准。各部门、各地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制定标准并组织实施。 2.农业管理标准 农业管理标准是对农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管理标准己经成为农业企业和生产单位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3.农业工作标准 农业工作标准是指对农业企业生产管理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各部门、各地可根据农业生产工作的需要制定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农业标准化作用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推进现代农业,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还要求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谈不上建设现代农业。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把科技成果转化成标准并加以实施,使生产、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让科技高效率、低成本地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把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与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技术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二)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信息测报和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资源的规范、合理有序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业的有序发展。通过化肥、农药使用规范,农产品检测,控制了有害化学物品的使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土壤改造和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了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农业标准化标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安全银针”。通过安全认证标准为农业和食品企业提供操作规范,实现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业标准化体系中涉及的质量标准、环境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等都将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食品安全长效保障机制的形成,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食品质量市场检验检测制度的落实,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提供技术支持。 三、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路径 (一)健全农业标准化的相关法规 农业标准化离不开法律政策的支持,当前我国还缺乏农业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国外在农业标准化法律建设方面就比较完善,这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的《联邦法规法典》、日本的JAS制度等以及欧盟严格的CE安全合格标志制度。我国也需要制定从产前育种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销售和贸易,各个环节的标准要相互制约和相互关联,不同部门和领域各自制定的标准都尽量做到不存在明显冲突和避免交叉监管的现象。 (二)鼓励农业标准化的社会参与 农业标准化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这就要求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化。政府是农业标准化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应该鼓励社会主体的参与。未来我国农业标准化对象已由单纯强调产品质量提升转变为产品质量提升和产品多样性共同发展。因此,要发挥专业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力量,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在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参与下,确保农业标准化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不仅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加强市场监督,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及认证体系。另一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效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GAP、GMP、HACCP、IS09000等系列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把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结合起来。在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后,要从源头抓取,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及批发市场进行监督检测,建立违规黑名单,打击不法行为,确保产品质量。 农业标准化论文:缙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种养技术和方法组织进行生产,使产出的农产品能够完全达到绿色、无公害要求,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国内市场销售。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成效;存在问题;对策 1 缙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成效 缙云县共有农业龙头企56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8家,县级25家。到2015年8月底,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633家,已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2家,省级11家,市级16家,县星级合作社70家。目前,缙云县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化体系。针对缙云麻鸭、缙云高山茭白等缙云县特色农产品标准空白的状况,吸取传统生产经验和先进技术,制订缙云县农业地方标准16项,形成从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完整标准体系,引领农产业优质扩量,先后共有2家企业获得省级名牌产品、2家企业获得市级名牌产品、23个产品各类通过农产品认证。近年来,缙云县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7个,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000hm2,农业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46%,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督合格率上升到90.2%,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和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解读茶叶、油桃、竹笋等种子种苗标准、方法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12项,全县共23个基地通过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200hm2。发挥各级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作用,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标准”、产加销一条龙、工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等模式,强化辐射带动。19个标准化项目共带动周边4300户农户也按其标准生产,辐射面积达0.28万hm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标准的宣传推行力度不够,政府,企业,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标准文本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普通群众难于理解,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人力、物力缺乏,各部门也难于协调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推行难于形成合力,效果差。企业的标准化主体意识依然不强,无标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无标生产现象依然较为严重的存在。企业制定的标准标龄过长,标准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地进行修订,更新速度慢,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总体上还存在经营主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标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2.2 标准体系不健全 没有制订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长远发展规划,现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覆盖面不全,认证工作有待加强,生产主体个别认证成本高,没有发挥集体认证的优势和效益。如缙云县传统特色农产品土面,原料、包装和加工条件比较混乱,没有统一标准,即使本县人也无法辨别正宗土面。 2.3 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在制定标准、修订标准、实施标准和宣传等标准化工作中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进程。特别是在制定县级农业地方标准的工作中,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县级地方农业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缺少调研和试验,照搬照套现成的其它农业标准,没有转化为适应本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难于现实的实施。 2.4 服务标准化工作滞后 随着服务贸易的逐渐兴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增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向各成员国发出了“呼唤服务标准”的号召,服务标准化就引起了各国标准化工作者的关注,消费者对服务标准化的认识也随之增强。但是服务标准化工作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服务业来说,已经显得十分的落后,政府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3 对策措施 3.1 加强宣传,增强意识,加大培育企业规模 构筑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政府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心和支持标准化工作的的氛围,提高企业对标准化的积极性,增加资金投入,把标准化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来抓。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规模的大小影响标准化生产意识。一般来说,规模越大标准化生产意识越强,因此,财政资金要扶大扶优扶强,以项目推进、名牌创建等为抓手,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要加快农业加工园区建设,提供壮大和集聚农产品加工的平台,每年安排一定的额度,择优和有重点支持标准化的实施项目,对于在产品质量管理、环境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相关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对于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2 加强规划,重视认证,逐步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要加快制订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要重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三品”认证。重视加工食品商标的注册和产品质量的认证,尤其要重视“仙都笋峰”茶叶证明商标的申报注册。加快申报缙云黄花菜、茭白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重视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订,尤其要重视米仁、红薯片、土面、黄花菜等独具缙云地方特色、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标准制订工作。 3.3 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的标准化主体作用,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把标准化工作作为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规范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严把备案质量关,提高标准水平,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研究和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构建标准化管理工作网络,实行标准化联络员制度,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促进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推广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形成全社会推动标准实施的良好氛围。 3.4 加快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强化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要强化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尽快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整合政府监管职能,增加政府监管手段。要加强蔬菜放心基地、市场放心摊位和超市放心柜台建设,积极推行净菜上市,加强日常检测监管,使百姓吃上放心菜。要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执行标准化生产情况的监管,使全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规范化。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通过协会促进标准化水平的工作。建立具有一定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为企业产品质量提供科学、公正的社会中介评价。扩大服务范围,高度重视服务业的标准化工作。 农业标准化论文:浅析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发展 [摘 要] 农业管理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新的促进手段,能够从各方面为农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服务,促进农业生产和销售。为农业信息化制定一定的标准可以提高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本文从农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了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农业信息化的标准化发展提供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管理信息化;现状; 标准化发展 1 农业管理信息化方式概述 1.1 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农业信息管理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这些资源包括农业生产的相关的耕地资源、水资源、种子资源、肥料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也包括农产品销售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二是农业办公管理的信息化。这主要指的是农业相关部门在进行日常办公管理时应采用信息化的方式,以提高办公和服务效率。三是农业生产运营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各方面的管理信息化,也包括农业产品的销售运营时市场监测管理的信息化。四是农产品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将农产品质量信息以及质量检测情况公布到网络中进行共享。五是农村工作的信息化,主要指的是通过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1.2 农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1)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平台以农业政府网站为主。受到农村科技信息发展水平的限制,农业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主要是由政府相关农业部门来进行建设,而建设的方式以网站建设为主,通过网站这一平台来相关的信息,为农民提供各方面的资源和服务。 (2)农业管理信息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紧贴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生产特性、销售特性协同一致,尤其是在管理的手段和流程上,所采取的方式也必须是符合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的。 (3)多技术集成、多系统协同。由于农业的管理涉及范围广,需要跨地区、跨区域的市场信息管理,所以农业管理信息化就需要多项信息技术的集成支持,也需要设计一些相关的系统协同支持。 (4)发展模式逐渐多样化。最早,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突出农业核心业务,也就是以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为主,现如今,农业管理信息化开始涉及农业各级部门的整体建设,农业地级部门的功能日渐完善,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和服务。 2 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2.1 农业办公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当前,农业办公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通过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在线服务等方式,来加强和农民之间的沟通,为农民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2.2 不同级别的农业电子政务平台发展迅速 除了我国省部级农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之外,我国地市乡镇不同级别的农业电子政务平台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实现了不同级别电子政务平台的资源共享,一方面也为地方农业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提供相关技术。 2.3 农业相关决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一些数据信息能够被及时反映到农业部门,因此,在分析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在做出一些农业决策时就有据可循,提高了我国农业部门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决策能力。 3 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3.1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缺乏建设标准 管理的信息化最离不开的就是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通讯设备,这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我国很多地区农村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很难拿出一笔资金来建设信息化的相关基础设施。而且,对于不同层级地区信息化的建设缺乏一定的标准化指导,这无疑使得各地区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当一些农业发展速度快、效益好的地区不断提升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一些农业发展效益低的地区反而因为没有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而愈加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发展不均衡的矛盾。 3.2 同级别电子政务资源信息共享程度低,缺乏共享标准 我国农业部门的电子平台可以为下级地方平台提供资源共享,然而由于没有一定的资源共享标准,同级别平台之间往往为了确保自身利益而拒绝共享资源。尤其是相邻较近的一些地区平台,为了确保本地区的资源和服务质量、提高本地区农业的生产效益,往往拒绝将一些有价值的资源信息进行共享。 3.3 农业发展业务在信息化方面开展不足,缺乏范围标准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大都是较为宏观的信息方面的。尤其是关于农业销售方面的信息资源较少。另外,关于主要农作物产品方面的信息资源较多,而一些占比较少的农作物产品方面的信息资源则较少。 3.4 农业管理信息化人才不足,缺乏技能标准 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很多,但是愿意投身农业管理的信息化人才却相对较少。而且关于农业管理信息化人才技能培养方面的标准也是未定的,这就使得农业管理信息化方面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既了解农业生产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 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4.1 建立基层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标准 相关的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对于各级地区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设置一定的标准,统筹布局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设施,以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在具体实施中,应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预算,设立政府专项资金来确保基层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帮助农村建立信息网络,促进基层农村各项信息资源的共享,以确保农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发展。 4.2 建立规范的资源共享标准,促进信息的整合开发 对于基层农业管理信息化平台来说,所获得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而去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应加快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定的共享标准,以促进各级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尤其是要让同级别平台之间明确信息共享能够促进区域发展,也可以更好地开展业务,以加快不同地域的信息共享体系建设。具体来看,可以通过上传信息资源到共享库的方式进行链接查看,也可以直接实现不同信息平台的资源链接。 4.3 建立农业信息化业务项目的标准,促进农业的市场化发展 农业发展最关键的是农产品的顺利销售,尤其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缺乏销售渠道直接制约着其农业的发展。因此,在相关的项目设定中,应有一定的业务标准,尤其是增设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促成渠道和农民之间的联系,加快农产品的售出,提高农民的收入。另外,还可以为农民提供相关的农作物市场信息可以帮助农民趋利避害。与此同时,不同农产区的气象情况也应该及时跟上,提高农业生产检测和预警能力。 4.4 建立农业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标准,为农业信息化补充人才 要按照农业管理信息化的标准要求来培养人才,可以联合相关的农林院校共同培养农业管理信息化人才,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农业信息工作。可以通过开展农业基地合作培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农业生产的技术能力。同时,加强对内部人员的技能培养,一方面发挥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优势,一方面能够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资源不流失。 总之,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其中存在的缺乏标准化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要逐一解决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农业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农业标准化论文:标准化在农业机械管理中应用 [摘 要] 当前形势下,在农机生产、流通和安全管理中如能充分运用标准化建设来解决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必将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社会矛盾,节约管理成本。科学的规范的标准可以将科研成果,好的做法,良好的服务固化,更便于保证质量普及推广。 [关键词] 生产标准化 流通标准化 安全管理标准化 公开透明 相互约束 目前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以新技术、新机制促进传统农机的改造升级,加快农机现代化步伐,成为新阶段的战略选择。现代农机发展的经验和各地的农机标准化的建设的成功实践表明,农机行业标准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标准,推广和应用到农机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中,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机发展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是推动农机产品升级换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在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常因非标准化的存在造成如下一些问题 1.1 生产领域非标准化带来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本地区多个农机修理部门中发现农用机车,特别是变形拖拉机,由于没有完全按照国标生产,使得变型拖拉机各零部件的修理、总成的更换产生极大的不便,甚至同一种车型的某些零部件都无法互换。造成浪费,更大的影响是产品质量、有效性无法根本保证。 1.2 流通环节非标准化带来的影响 由于没有实行标准化操作,使得农机消费者对销售商提供的服务不满意现象已经趋于普遍。各个零售商对售后服务的规定林林总总,有时相互攻讦,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内一致的售后服务规范性标准,以减少利益双方的矛盾甚至诉讼成本。 销售商认为消费者提出太多无法满足的诉求。消费者埋怨农机销售商三包不彻底,服务部不能及时到位,感慨:‘钱一付好多事情都不管了!’ 1.3 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影响 从事监理人员的做法及日常行为举止,因为没有一个双方知晓、行之有效的标准,时常背被机手误认为权力滥用,对执法的严肃性产生怀疑;机手在行驶作业中不能够对自己违章后果作出准确的判断。在管理者的眼中表现为故意挑衅,有时甚至出现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互相对跪的现象。这样势必对实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造成挑战。 2 可以通过科学周严地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解决非标准化带来的问题 2.1 产品维修环节,一部科学的标准可以使严生产严格规范、维修使用更加便利,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互换性,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破农机进口国基于标准化带来的贸易壁垒,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2.2 农机流通领域,建立一部兼顾销售和购买双方的行业标准,将会使流通更畅通,更方便买卖双方各尽其职,及时极大地减少买卖双方的矛盾和争执。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符合规定的,同时使销售商上门服务的时效标准更加具体细致,提高农机产品的总体认可度。双方责、权、利更加清晰可见。 2.3 农机管理环节中,执法人员与机手之间的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依据农机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操作规范,制定农机监理人员和农机手的共同行为规范标准,将一个监理人员从事农机安全管理时,一个农机手操作驾驶机械时,应该、不应该做的事项清楚的以标准的形式科学地严格地规定下来,让管理者被管理者都能清楚地明白各自以及对方应该做到的事项,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管理更加有效快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权力模糊性而产生矛盾与寻租,以及因对管理的不理解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对抗或冲突,减少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的主观性以及被管理者的任性而行为。让机手和管理人员对各自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与判断,变他人约束为自我约束。 2.4 当然,标准的制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我们将最优化的方法制定为标准之后,颁布、贯彻、实施前,还要根据其保密性等级及时在行业和员工内部,相关部门,公众媒体,甚至对外信息上公开宣传。让社会增强对所制定的标准的重视,形成标准执行的强大的外部监督力量。社会力量的监督可以减少标准执行的对抗性,减少管理成本和压力,以及管理模糊地带的权力寻租。以农机安全监理为例,科学地制定安全管理标准,可以让机手自己清楚地知道某项具体的违章要接受如何处罚,不需要监理人员太多的的鉴定和评判,只要按照标准执行就可以了,监理人员也能按标准及时有效的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通过认真贯彻标准让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和固化,形成习惯才就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规范方能久远,农业部早在2009年就了以面向生产服务领域为主的《农业机械标准化体系建设(2010-2015)》要求,明确了农业机械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和建设目标。科学的制定农业机械生产流通、安全管理、质量监督、安全作业等相关标准,将各个环节简化、标准化、模块化最终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这已经而且必将更加有利于新的历史时期农机行业,农机事业有效和谐的长足发展。 农业标准化论文:农业产业化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管理技术及成效 摘要 概述了标准示范园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重点介绍了农业产业化苹果标准示范园建设优质苹果生产管理技术,包括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肥水管理、铺反光膜、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内容,并总结了实施该管理技术所带来的成效,以供苹果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苹果;标准化示范园;管理技术;成效 昭阳区乐居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位于昭阳区西南部距城区18.5 km,地势平坦,全镇国土面积84.57 km2,管辖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主产苹果的有4个村民委员会,85个村民小组。至2015年3月,全乡苹果种植面积达1 713.09 hm2,其中丰产果园986.67 hm2(标准化示范园66.67 hm2),低产果园313.33 hm2,新植果园413.09 hm2。4个村苹果种植面积具体为:仁和432.73 hm2,中河523.26 hm2,上街436.20 hm2,乐居320.90 hm2,现在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全镇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昭阳区乐居镇为提高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基地+公司+农户+标准(操作规范)”的操作模式,以“优质、高效、无公害、标准化”为原则,引进和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大力实施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66.67 hm2。通过创建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带动全区苹果产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1 苹果标准示范园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 1.1 建设规模 建核心示范基地66.67 hm2,这个标准化示范园是在市、区苹果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聘请了23位苹果辅导员,深入地头,指导全镇果农对果园进行全面改造,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树形,即纺锤形。每个辅导员指导10户农户,通过大改形、强拉枝将树形改造成改良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同时要求辅导员做好指导记录。并邀请市果技站蔡兆翔研究员及区园艺所的技术员进行多次培训。同时推广配方施肥、夏季修剪、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现代农业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 1.2 项目投资 组建一支苹果专业服务队,推广生态栽培技术,统一修剪;果园里安装了杀虫灯100套、发放黄板67 500张、诱捕器2 000套、配套滴灌设施13.33 hm2、购买喷雾器4台、有机复合肥50 t。推广普及反光膜技术333.33 hm2,苹果套袋1.5亿个,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66.67 hm2。 2 标准示范园优质苹果管理技术 2.1 整形修剪 2.1.1 精细整形。从乐居镇标准示范园现状看,种植品种以红富士为主,其中有部分是中、早熟品种2001和神砂为主。在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过程中,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着力强调技术应用规范化,规范树形,以培养下垂结果枝组为目的,缓放、拉枝、疏枝为手段,统一将疏散分层形改成改良纺缍形(缓坡地果园)、自由纺锤形(平地果园)为主的高光效树形,减少单位面积枝梢数量(由225万条/hm2以上降至1 200万条/hm2左右)。改良纺缍形为小冠疏层形和细长纺缍形的结合体,树高3 m左右,干高80~90 cm,冠径3 m。中心干较直顺,基部错生3~4个永久性主枝,枝展1.2~1.5 m,开张角度为80~90°,在其上两侧每隔20~30 cm配备1个中、小型枝组。中心干的中、上部选培7~9个单轴延伸、插空排列、生长中庸的水平小主枝,开张角度为90°,枝展1.0~1.2 m。小主枝两侧每隔20~25 cm错生培养1个单轴呈下垂状中小型枝组,枝组之间培留结果枝或小枝组。自由纺锤形,树高3.0~3.5 m,干高55~60 cm,有强壮的中心干,其上每隔15 cm左右错落着生1个骨干枝,全树共留15个左右。 2.1.2 适时修剪。一般果苗定植后,于90 cm处定干。春季时,对60~70 cm以上芽,间距15 cm进行刻芽促萌,夏、秋生长季当所抽生的新梢达到30-40 cm时进行扭梢、拿枝,同时使新梢分枝角度达到85~90°或90~100°,对生长较旺的新梢应2~4次扭梢、拿枝处理。第1年冬季修剪时,疏除60~70 cm以下枝条,对中干延长枝于中上部1/4~1/3处短剪,疏除竞争枝,其余新梢缓放不剪,并通过扭梢、拿枝等处理使枝条保持100°以上分枝角度,对过于密挤或粗度与主干相当的枝条进行间疏。通过上述处理使枝条间隔15~20 cm,呈螺旋形分布排列于中干上。以后各年冬剪方法与第1年基本相同。一般仅对中干延长枝进行短剪,其余枝条缓放。对过密、过粗分枝疏除,始终保持分枝与中干粗度比值1∶3,不超过1/2[1]。 夏季修剪进行除萌、拿枝、扭梢,控制枝条旺长,缓和枝势,促进花芽形成,培养单轴延伸结果枝组。对多年结果枝组,当结果枝轴粗度超过中干1/2时,进行疏除,以重新发新枝,培育新的结果枝组。纺缍形树形整形关键在于前期一定要注意培育强壮的中干,通过强壮中干牵制侧生分枝,缓和侧生分枝,促进花芽形成,以果压冠,达到小冠整形之目的。同时还应注意结果枝组的及时更新。通常结果年龄在5年以后就要进行疏除,并利用疏除部位所发新枝重新培养更新枝组,以保持中干与枝组的粗度比和结果枝组的年轻化[2]。 2.2 花果管理 2.2.1 疏花疏果。疏花时期为花蕾分离期至盛花期,越早越好,疏花时剪去花序上的全部花蕾。调查表明,未疏花疏果的果实着色指数为55.2%,疏花疏果达到标准的平均为86.6%。疏果在落花之后7 d开始进行,最迟在落花后30 d内疏完。长势旺盛,单轴延伸、下垂生长的结果枝组上2~5 cm的短果枝或6~10 cm的中果枝为留果主体,也应适当利用10~20 cm的中长果枝。规范疏花疏果,坚持以产定果法,一般留果22.5万~30.0万个/hm2。 2.2.2 果实套袋与除袋。花后1个月进行套袋,一般在5月15日至5月底结束,一般于喷药且药液干后再套袋,如2~3 d套不完,再喷1次药后再套[3-4]。也可以将纸袋放入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中进行浸泡,使纸袋着药。一般在采收前30~40 d(9月中旬)除袋,选在阴天或10:00以前、16:00以后进行。 2.3 肥水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国家农业部和云南省农业厅列项组织实施的重大推广项目之一。一年中施肥可分为3次进行。第1次为3月中旬,结果树追尿素、复合肥各1.5 kg/株;第2次为6月初,追硫酸钾复合肥1.5 kg/株,再加入有机肥;第3次基肥是采果后至封冻前,施农家肥。叶面追肥可结合喷药进行[5]。同时保持田间水量为60%~80%。在7―8月全年集中降水时,对园内进行排水。 2.4 铺反光膜 7月至9月上旬在树冠下铺银色塑料反光膜,可使果实着色指数提高20%~50%[6]。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苹果主要病害为斑点性落叶病、褐斑病、炭疽病、轮纹病等,虫害有金纹细蛾、食心虫、蚜虫、红蜘蛛等。萌芽前喷3~5 °Bé石硫合剂,花后到套袋前应及时喷施70%乙锰合剂300~4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杀菌剂混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25%灭幼尿3号2 000倍液)、杀螨剂(20%扫螨净3 000~4 000倍液)为好,喷药要用小喷片,并要求花后7 d开始喷药。对果实全部套袋的果园,在套袋后可适当减少用药次数,重点防治树干部病虫害红蜘蛛等。喷2次杀菌剂和1次波尔多液即可[7]。对只有部分套袋的情况下,整个生育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除袋后要立即喷施1次杀菌剂,以50%多菌灵800倍液等无污染杀菌剂为好。 2.6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直接影响着苹果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据观察,红富士苹果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着色最快的时期,在此期内采收越晚,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越高,因此红富士的采收期以10月下旬为宜[8]。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经济效益 昭阳区乐居镇建设苹果标准化示范园66.67 hm2,通过推广新技术措施,达到果园管理规范,科技含量和果品质量显著提高,总产值达817.5万元,产值从原来的4.8万元/hm2提高到122 625元/hm2,优质果比例从原来的55%提高到85%。2014年,在遭受了严重伏旱的情况下,丰产果园内平均产量达22.5 t/hm2以上,平均售价6.0元/kg,平均产值为13.5万元/hm2以上。通过这个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辐射带动了全乡4个坝区村的苹果大面积扩大种植,为全乡的苹果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大果农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项目的建设充分体现政府投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果业增效的作用,拓宽农村经济增收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3.2 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果农生态栽培技术,增强果农的科技意识、品牌意识、安全意识,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全区苹果产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为昭阳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生态效益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二氧化碳和增加氧气的含量,保护大自然,美化家园。
工程预算论文:浅论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建筑工程预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后续的正常开展、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按期高质量完工和及时竣工结算。因此本文从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解决策略,对适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构建统一的、完善的、高效的、科学的工程预算管理体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对策分析 1 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笔者在设计广西机电学院三个住宅楼的建设工程时,经多方查阅相关资料及工程实例后发现,预算定额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借用定额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的施工环境、参差不齐的施工水平却运用同一定额标准,这充分的说明建立一套包罗万象、来源于实际的完整预算定额体系势在必行。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各地区建设各异的预算定额管理、预算编制规定又不利于跨区域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1.2 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使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待提高。通常来讲,预算管理工作由各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的部门、成立的机构专门人员来负责完成,进行审核预算、宏观监督与调控。而据笔者了解,我国除了一些大型建设单位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外,多数中小企业却极度缺乏工作胜任能力强、成绩突出的管理人才,常常准备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才开始组建人员、熟悉业务,而随着工程竣工的完成,此项工作业务则立即终止,而刚刚积攒了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又会将预算工作搁置。另外,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缺乏对预算管理人员的政策激励、成绩肯定也是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无法热情的投入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根本原因。 1.3 综合管理意识不强、确定方法滞后。在完成了南宁市凤岭园艺场、消防支队战勤保障用房等建设项目后笔者又客观的发现,目前,我国多数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均处在阶段性的子项目管理上,很难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单位、设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为政,而工程监理部门则只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很少参与到决策分析与投资管理中。虽然,预算管理包括单位预算及工程概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控制,因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设计保守、投资偏高、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另外,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大多停留在静态、滞后的层面,没有跟上时代的形式作创新的调整,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日益变化的扩张需求。 2 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对策分析 2.1 引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一成不变的预算定额只会反应出建筑市场应对策略滞后、发展缓慢、科学创新性不强的落后格局。因此,随着市场调节的大幅增加,物料、原材料、人工费、场地费、机械设备运输管理费用的上涨,我们应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对预算定额做动态、实时的变更,使之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我们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进行定额调整,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地域环境差异等因素增加相应的难度系数,从而使基本键设尽可能多的创造出经济效益。同时,在动态机制的管理中我们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引入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预算定额,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综合考虑引起市场波动的因素,科学的将变化反应到工程造价中,切实有效的使预算编制依据明显、标准合理、造价真实。 2.2 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即是加强与设计单位、建设部门、施工单位、银行机构、行政机关的紧密联系,杜绝信息孤岛的现象发生,使良性的互动、积极的交流合作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有关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对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各项法规政策的完善与实施,对申报预算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审查,对报批成功的项目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管理。接着,设计单位应严格的按照相关出台的政策、标准,来源于实际的编制预算计划,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而建设单位则要根据初步批准的预算进行招投标定价工作,及时的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预算管理工作做实时跟进与管理,杜绝临时部门、临时工作现象的发生。最后施工单位则应根据自身的建设情况切实按照预算计划安排开展紧锣密鼓的施工,以发挥预算管理工作最大的服务价值。 2.3 开展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预算工作的监督与校审。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通过阶段性的工作成绩评定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并鞭策那些后进的员工迎头赶上。另外,我们还应积极的拓宽员工再培训、再提升的机会,为他们制定按部就班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对预算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监督校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与提升。在工程预算中,监督与校审的工作能有效的防止人为错误预算的发生,因此,在校审中我们首先应确认阶段工作的重点,制定完备的校审程序,明确在预算环节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要通过严明的纪律约束、职业道德防止表面校审、应付了事等不良行为。最后在监督与校审人员的选择上,我们应充分把握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有效的激励、严格的制度规范他们负起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力。 3 结语 为了使建筑工程顺利有序的开展,我们只有充分注重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用科学探究的精神、勇于实践的魄力,与时俱进的完善预算定额,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用动态的管理机制完善构建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最终使建设资金用到实处、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根本的提高。 工程预算论文: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与复核的技巧 摘要:本文主要从前期准备、工程量计算、套用定额、费用标准的确定、成果复核五方面进行总结,以提高造价人员基本素养为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工程量计算计巧、确保预算成果文件准确,以期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 预算编制 工程量计算、成果复核技巧 1.前期准备工作 1.1 收集资料要细 一是收集施工图纸及变更洽商资料,是编制工程预结算的重要基础;二是收集施工组织方案、问询现场三通一平的实际情况;三是要详细问询甲方的承包意图,并为甲方对不必要的功能进行取舍,对重复的投资进行删减,比如太阳能工程一般由甲方单独分包,分包工程款中已包含了屋面以上供水管的费用及溢流管入户的费用,在做安装工程中就不要把这部分管线的费用计算进去,否则就会重复计算。 1. 2熟悉施工图纸,准确计算工程量 施工图是编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熟悉图纸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各专业设计说明相当重要,一个好的预算员一定要把设计的意图弄清楚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预算中才能做到不少项、漏项。 1. 3 准确套用定额子目 结合工程结构合理的考虑采取施工组织方案,以便正确确定预算项目。 2.科学合理计算工程量 2. 1工程量的计算顺序 所谓的“工程量计算方法”,实际上是计算顺序问题,常用的计算顺序主要有以下5种:第一按施工顺序计算(即计算时,先地下,后地上;先底层,后上层;先主要,后次要。大型和复杂工程应先划成区域,编成区号,分区计算);第二按顺时针顺序计算;第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第四按构件、配件的编号顺序计算;第五按定位轴线编号顺序计算。 这5种计算方法对一般初学预算的人员很重要,但对一个有经验的造价师或者造价员来说,仅仅是基本功,还需要主动找图纸的的规律去算,切记不要拿来图纸就算,一定先要找出哪些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数据。 2. 2 充分利用工程量计算手册和计算表格 各地区为了方便预算编制,大都编制了适合本地区的工程量计算手册,这就使该部分的工程量计算由手算变成查表,从而大大加快了计算速度,如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工作手册、五金手册等,造价人员一定要充分运用起来。 2. 3计算数据的灵活使用 1)三线巧利用 外墙净长线:可以运于计算外装修、外保温、散水和平整场地;内墙净长线:可用于计算内墙砌体工程量、抹灰、腻子及涂料工程量;外墙中心线可用于计算外墙工程量及基础工程; 2)楼地面面积巧用 楼面面层、顶棚抹灰、涂料腻子的工程量与楼地面面积相同,可直接引用(门洞口增加的地板砖可单独计算);地面面积也可以计算房心土工程量,这里要注意设计室外正负零以下为回填土,以上为房心土,定额子目不能用错。 3) 建筑面积巧用 可计取综合脚手架费及垂直运输费;按河北省2008定额计算规则一定要注意与2003定额的区别,在于阳台无论封闭与否均按一半面积计算,而且外墙保温层厚度也要计算建筑面积,而2003定额是保温不计算面积,封闭阳台按全面积计算,这一点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3.合理的套用定额 1) 对于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首先要注意套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施工图纸标准是否要求一致,例如构件名称、断面形式、强度等级等;其次要注意定额包含的工作内容,避免重复套用项目费用。 2) 对于实际使用材料的类别、名称、规格与定额不同时,在定额允许换算的范围内,按照定额材料库里对应的材料换算其定额材料及单价,如木门窗框料换算。 3)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注意有些项目应该乘上相应的调整系数,如基础垫层系数、斜屋面增加系数等等。 4.费用标准的确定 取费应根据与相应定额配套颁发的取费文件及规定,结合工程的施工合同要求及招投标文件来确定费率。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及时收集取费调整变动的相关文件(比如机械费调整,人工费调整、税金调整等),掌握最新的取费标准动态,是准确选用取费标准的重要措施。 5.成果复核 为确保成果文件的准确性,预算编制完成后进行预算成果复核也很关键。主要介绍以下三种方法: 1) 单方造价指标法 是通过对同类项目的每平方米造价的对比,直接反映出造价的准确性。比如按张家口2010年8月信息建筑工程最低建安成本价,砖混结构为798.45元/ m2;小高层住宅楼工为1134.07 元/ m2 ;高层住宅工程为1267.51 元/ m2,办公楼工程为1150.85元/ m2。假如该工程为小高层住宅楼,其单方造价指标为1000 元/ m2 ,与同期同类工程相比较,差额为134.07 元/ m2,显然该工程造价出现误差,应当仔细核查。 2) 分部工程比例 指各分部分项工程占定额直接费的比例。它是有效快速的核查是哪个分部出现错误的手段之一。不过要有类似工程经验资料才能实现。 本文介绍一个简单易用的方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主要要检查是不是有个别项工程合价过高或过低,有经验的造价人员,一看就能明白是哪个子目出问题了。 3) 工料消耗指标:即对主要材料每平方米耗用量的分析。如钢材、木材、水泥、中砂、碎石、机砖、人工等主要工料的单方消耗指标。它是衡量该工程造价是否准确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编制是一门专业性、政策性、技巧性、经验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造价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与知识,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和积累预算编制经验和技巧,才能不断地提高业务素养。 工程预算论文:浅谈工程预算编制的诸多问题 摘要:工程预算主要为工程图纸预算,提高造价工作者的编制水平,对做好工程造价的管理,以及有效控制投资,实现项目预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因素 根据设计阶段划分的不同、建筑工程预算可分为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纸预算,统称基本建设预算或简称建设预算。预算的编制要求很全面,要求准确明了,所以更要求造价人员做到系统、完整地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一、编制要求 (一)收集全部相关资料 编制工程预算前首先收集全部相关资料,如施工图纸、规范、图集、施工所需的施工组织设计、取费标准等。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应该也是多样的,而不应该是单一的,每一种计价方法的缺点和不足应该得到改进和补充。采取哪一种方法,应当通过市场的运行,由建设单位和承包商自己决定。计价方法的采用应当符合准确、快速的报价的原则,如果市场价格变化较小,预算定额的价格通过系数的调整(或价差的调整)可以与实际价格比较接近,应该采用单价法;如果市场价格变化比较大,要求报价准确,能够准确地收集市场实际价格,应该采用实物量法;如果企业能够编制企业定额,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综合单价,应该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 (二)确定计算分项项目 凡是预算项目中综合的内容,编制的过程中不得再次计算。这就是要求编制人员必须熟悉定额子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材料的数量,品种及价格考虑到的正常工作程序并把定额的总说明、分说明及有关说明真正了解透彻,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编制预算。 (三)准确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是编制的原始数据,是核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所以工程量计算要真实准确,经得起审查的考验也是预算人员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图纸内容。施工图纸和所用图集全面熟悉后才能全、准、快地编制预算,由此可见,对图纸的熟悉程度是编制预算的关键,施工图纸中各个构建的尺寸以及图纸中各个尺寸的关系必须理解透彻。只有这样,才能读懂掌握图纸,读懂设计人员所表达的具体设计要求,也才能更加全面地完成工程预算的组价过程。与此同时,造价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2、掌握计算规则。工程量计算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格,这就是国家规定的定额的计算规则,认真学习定额,学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清楚地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做到每个造价工作者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对施工图纸进行编制工程预算工作。一些造价工作初学者已经熟练的掌握了一些预算软件,但还应在明白具体内容的前提下,学习软件的操作过程,不能一味地画图算量,而不知其如何扣减,如何增加。 3、掌握计算方法。我们常说的“工程量计算方法”,实际上是个计算顺序的问题,计算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常用的方法有施工顺序计算、定额项目的顺序计算、按先横后竖顺序计算、按照编号顺序计算、按照定位轴线编号计算,无论哪种计算我们都要认真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计算,做到项目思路清晰明了。 (四)计算直接费与正确套价 计算的准确对造价影响很大,计算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定额的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或者调整定额。工程内容与定额内容不相符时,如允许换算时,应按定额的换算方法和范围进行换算,然后再次计算,并在定额编号下注明该项目换算。目前,计价软件在调整后会自动在定额编号后面出现换的字样。编写过程中每一个预算工作者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及定额说明,实事求是,避免高套定额而脱离实际的不合理现象。 (五)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现场的基本情况,注意市场价格信息 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技术上注意的问题作为一个预算编制人员要了解清楚,做到全盘掌握并胸有成竹,根据工地现场的一些实际情况,编制预算,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二、关于影响预算结果准确的因素 第一,材料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由市场确定,并随时变化。预算材料价差一般参照造价站定期公布的材料信息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的价格也将会改变,预算价也会有一定的出入。同时,在我国同种材料存在着许多厂商生产竞争,价格参差不齐的市场,使得材料预算价格差距很大。 第二,编制预算时是以施工图编制,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施工期产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基础处理,地下障碍物及自然灾害等。 第三,计算工程量的误差。工程计算过程中,施工图纸表达的正确而全面,清晰明了是工程计算准确的基础,在工程项目中,门窗量表往往在图纸中明确标出,但是计算方法和数量是否符合计算规则,计算是否准确还要预算人员进一步计算后才可使用。 每一次预算作为一个造价工作者都要对各个方面进行一些总结,同时根据前人的经验,每做一次预算最好做一次经济指标分析,以便为以后类似的项目作参考,来核查工程量及造价的准确性;在计算中对每个项目要掌握自己的技巧,找到规律,记住自己的简便方法,对整个计算过程要心知肚明,才能又快又准地计算。 综上所述,编制工程预算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平时多学习积累经验,在基本功上多下功夫;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清楚每项工艺的施工程序,这样才能提供预算编制的质量,合理确定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预算论文:码头堆场工程预算管理 摘要:在我国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关于码头的整体建设也在逐渐快速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关于整体堆场工程的预算也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对预算问题进行合理控制。无论是对于整体项目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区域经济的带动方面都是未来对码头发展的重要思考问题。因此下文对于码头堆场工程的预算管理方面做出了一些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码头;堆场工程;预算管理 一、前言 在整体码头建设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准确的设计是对其进行合理控制的有效方法。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在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好的管理效果,间接对后期招标、施工等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引导;间接对码头堆场工程的预算管理起到正面影响的作用。 二、确定工程规模 在码头工程设计最初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数值、在码头停靠的船只数量并且也需要对整体规模进行一个最初的预估,随后需要根据各个项目的投资情况来确定整体码头建设的最终规模。码头规模的建立是整体工程预算的最基础内容。在进行规模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如果不能考虑全面,可能会导致码头在未来应用过程中功能不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在进行规模的确立后,需要对整体码头建设的合理性来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从码头具体应用的实用性和未来工程维护的程度来看,整体码头建设的合理性对整体工程的预算有着决定性影响作用。通过这样多次考量和修改之后才能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码头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对这个项目进行完全的设计和图纸的建设,图纸是整体码头工程预算的重点内容。 三、公平招标是预算控制的重点 在码头最初建立之前,整体项目的招标对于最后的实际需要花费资金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招标的过程中公正公开是一项工程的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如在招标的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那么在码头预算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受着很大影响,致使在最后整体码头设计建设过程中预算变成一个不可估算的数值。这就要求码头建设的相关部门需要对整体招标的过程进行完全监控。另外也可以向社会公开展示招标的全过程,使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监督。港口码头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图纸进行设计和审查之后,还需要由相关专业的部门进行合理的标底。进行标底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码头设计的方案进行完全的掌握,并且需要实地对工程的环境和周边经济的可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同时对工程应用的一些建筑材料也需要进行具体研究了解不同材料的来源和运输价格等不同的内容,这样通过这些不同的影响因素为码头工程的建设提供合理的价格方案。在价格设定的初始方案开始之后,需要更加专业的专家进行合理的分析,对招标的价格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不能太高或者太低。太高会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浪费,太低的话由于市场竞争的强烈程度会导致丧失竞争的能力。众所周知一项工程质量的高低程度和对于其投入的成本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因此整体成本的降低施工企业一定会在材料方面偷工减料,那么就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最终导致工程的使用过程出现很大的问题。在工程招标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我国招标的管理模式和相关标准来进行,一定满足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暗箱操作的发生。在工程的清单列表上一定要以科学的计算方法为前提条件,在清单中想保证每一项的中标价格都准确无误。 四、优化设计方案控制预算 对码头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可以使工程的预算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是解决码头工程预算的主要方法。在对港口码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通过多种方案进行对比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秀、最合理、最节省的方案。只有最后严格要求标准的方案才能满足整体设计单位建设方面的相关需求。通过相关设计方案,最后得出的理论数值一定要保证在估算的标准范围之内,我国已经有明确的条款规定,在工程设计预算的最初预算不能超过预算值的10%以上。这是整体工程目标预算的最高额度。同时在整体工程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无论是在投资、资金计划等不同的方面都需要对预算值进行参考和设计。因此对码头建设工程进行优化设计是实现工程预算管理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整体设计工程完成之后只要根据最初的预算进行确定,工程以后进行过程中的图纸设计和修改都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动,那么在工程预算管理和相关控制方面也有了更加可靠的依据。最后一个方面对整体码头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是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的核心内容。在整体施工的最初阶段码头设计从蓝图变成现实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的资金消耗也是最大的,并且也是问题最多的过程。码头建设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合理的掌握,并且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复和维护。尽可能解决在工程最初设计图纸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整体工程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保证在合理的预算范围之内。因此在这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变动都会出现对资金的影响,所以需要控制总体施工过程的合理性才是对预算管理的最重要内容。 五、结语 本篇文章对于码头堆场工程的预算管理做出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分别从对码头预算控制和设计方优化等不同的方面做出了一一阐述,希望对未来我国码头工程建设的预算管理有积极影响作用。 作者:姚婧 单位:江苏新苏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影响 电力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电力工程对于能源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资金作为企业是否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进行施工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整体进行部分细节工程的造价预算。在整个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上,电力工程预算编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工程以及质量的核心部分。因此,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有明显的影响。为确保电力企业工程能够更好的发展,应需要按照合理的工程预算编制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的联系 电力工程预算是指在执行电力工程的施工之前,根据不同的预算而实施的不同内容,参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数额、指标以及工程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一般来说,工程造价实际上分为四个阶段,即估算、概算、预算、决算。重要的部分并不是最后的工程造价阶段,而是在前期。因为施工图纸的拟定结束就意味所有的成本变成固化的状态,电力这项工程的利润可以被测算出来。比如,一个企业在做工程总承包时,对于工程的勘察部分、设计部分以及具体的施工部分都属于承包范围内。企业需要在意的重点就是在前期的估算和概算上,也就是工程的预算编制体系上。在估算和把控工程时,就需要掌握设计师的意图、工程双方的意图,将所有会涉及的设计、施工规范以及将会触及的各项工序的价格。此外,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相关工序的交底,单方造价的组成,然后在不断磨合中寻找最佳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以电力工程的设计师为主导,但是作为对项目具体的单个项目预算编制的重要程度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方法存在滞后性 社会时代都在不停发展,各种可以应用于工程上的体系不断出现,如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巧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加强对电力工程的改善。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相对的静置性,相较于时代的进步产生了滞后性。现有的电力工程编制上仍采用相对落后的计算方式,对于有可能存在的外在因素仍保留不确定性。因此,电力预算编制上仍然存在问题。 (二)预算编制缺乏全过程意识 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管理上大多属于阶段性的管理,在结束工程预算方面的工作后就不再参与。对于电力工程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临时的紧急处理,与有计划、有规定的处理方法相比,这种临时的处理方案显然存在明显的劣势,对工程的效率整体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差别,其原因就在于预算编制缺乏全过程的参与意识。作为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的重要人员,在经济支出上应有准确的管理意识。 (三)电力工程变更的随意性 在电力工程的具体实施阶段,事态并不会准确按照工程的设计进行开展。首先,项目本身会受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而变更设计方案,从而加大预算成本。虽然加强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控制能够有效改善控制成本,但是施工时的复杂性以及多边性都会影响工程造价。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文/黄雅妮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对电力工程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要科学分析工程造价,并根据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预算拟定,从而减少因预算不足而发生浪费的情况。但是在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对于预算方面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详细探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以供参考。 三、加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了解工程的现场情况 走进现场分析,要比分析图纸提供的数据准确。首先,在现场能够准确查看电力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再有效改良方案的实施性等方面,可以准确看到工程的位置、工程的难点以及工程的重点等问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要对施工现场获取准确的时事资料,以便面对突发问题时得不到有效改善,从而影响整体。 (二)熟悉设计图纸,充分理解设计图 在设计图纸方面,第一时间分析设计师提供的设计图纸,了解设计者的意图,并分局具体的数据标注进行简单的资金计算。准确判断工程的规模性、类型以及性质,并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准确的工程量计算。在得不到精准的计算数据时,要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协同作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客观分析价格因素,价差留有调整余地 从多个角度分析建筑的材料价格,考虑外在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因素,作出客观的价格预算。并且在预算的价格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材料市场的发展作出预判性的提升或降低,预留出足够的调整余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市场材料的价格上涨而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预算编制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数据的计算方式带来了新的局面。人在面对较多数据统计以及庞大的工作量时,会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在计算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而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则能有效改善视觉疲劳。众所周知,计算机拥有稳定性以及标准的计算公式,不会因为本身的原因而产生数据误差。预算编制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带来的便利,计算预算资金。 (五)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一直都是企业应注重的地方,对于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上更是如此。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选择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人员时,安排最合适的人员,根据一个人拥有的基本素质、道德品质、技术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等方面进行选择。 四、结语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于工程造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出于施工环节还是具体的设计关节,都需要工程预算对其进行全程的资金控制,在需要支出时提供工程的建筑动力,在不该支出时提供对企业本身的运转能力。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管理工作,从管理方面、能力方面、素质方面进行综合选择,以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的准确率,减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作者:黄雅妮 单位:国网厦门供电公司 工程预算论文:建筑工程预算在投标报价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进行投标报价时,要把建筑工程的预算作用发挥出来,为提高建筑单位的中标率,可采用相应的报价策略和技巧,让建筑单位合理控制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项目的经济损失与支出成本,提高公司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在进行招标报价时,必须重视建筑工程的预算,同时掌握合适的报价技巧。这可以提高公司的中标率。 关键词:作用分析;投标报价;建筑工程的预算 1建筑工程中编制招投标预算的重要性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概算时,因其质量控制力度不足,根本不能准确的进行工程概算,而不能证明标底。此外,因投标方没有申述权,从投标方的角度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但缺乏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业主又不负责工程的质量,在进行编制工程的招投标时,有些企业无法抵抗利益诱惑,就把工程转包出去,还利用没有招投标核算经验的人员做预算工作,根本不能确保工程质量。但在进行招标时,招标企业都委托编制预算的公司,请有预算资质的人员来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然而若无法对预算编制的工程质量进行控制,而无法入围,就会使投标企业失去中标的可能性。并且,在招标过程中存在让利多的情况,可遮掩其预算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我们把标底作为决算的主要依据,然而若是没有控制编制质量的有效策略,就使标底缺失,失去施工的目标与方向。 2编制建筑工程的预算 建筑工程的设计预算和施工图的预算情况都能通过建筑工程的预算全面,系统的体现出来,并且指导其投标报价非常重要的文件。建筑工程要对其编制预算的工作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这可提高企业对市场竞争的适应性,也使其中标率得以提高。在编制工程预算时,要根据国家有关的规章制度与方针政策严格进行,同时还要有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编制内容。第一,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坚持分离价和“量”的原则。量是指在施工中的安装设备费用,使用机械的费用,消耗材料的量等主要的工程量。运用以量化价进行编制的办法,这不但能便于工程的分析统计,还能够对计算的内容进行优化,使其预算编制的更准确。价是指有关综合市场的信息情况,编制的基价指标可以市场信息为依据。而且在编制过程中,可用造价管理的有着部门在市场的信息价来换价,再根据有关计算公式来计算出数据,再进行投资预算的编制。这种编制预算的方法能够减少成本,免去中间环节,便于操作。而在进行指标编制时,预算和投资预算不能等同定额。在应用指标编制时,需要和当地溝的市场信息价结合,然后将指标换价。 3建筑工程的预算在投标报价中所具有的作用 3.1定额计价投标法 工程的预算中经常运用的投标方式是定额计价。运用这种方法来对工程造价进行确定,包括工程计价与工程量的计算。按照有关规则与统一的划分项目来计算工程量,得出工程量后,再确定工程的造价成本和利润,最后得出其投标的报价。编制预算的工作者按照设计预算,施工图纸的情况,计算全部工程在施工周期内的工程量。定额计价的基本数据是计算工程量,所以编制者要确保其准确计算工程量。 3.2清单计价投标法 在进行工程预算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清单计价的投标法。此法是根据业主给出的工程量清单,预算工作者无需再次计算,只按照工程量的清单套用其单位定额的消耗量。在市场竞争中,建筑公司应结合本身的建设能力与实际情况,能够以低标的价格来承包工程。工程实物的费用消耗都可在清单计价上体现出来,可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盲目压价等情况的发生。清单计价便于工程的控制与实施,使投标报价的可靠性,真实性得以提高,明确招投标两方的责任,工程量的误差由招标方来承担,而工程的报价则由投标方来承担。用清单计价进行工程预算,对单位的定额编制起到了推动作用,有效提高建筑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与技术水平。 3.3规范工程投标报价的行为 在招投标制度的改进与完善中,使其工程的投标报价已趋于合法几天,规范性,然而在具体的工程投标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不法单位弄虚作假,暗自勾结行为比比皆是,导致很多“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既损害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又浪费资源。近些年,工程中的投标报价已转向预算工作者间的竞争。预算工作者编制的报价是否准确,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立足的关键。在进行工程预算时,采用工程量的清单计价法,能够控制公司采用在投标时用不法手段达到中标的目的。运用工程量的清单计价方法,由市场与公司确定定价,即询标。利用询标,可发现报价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对报价内容进行及时更正,排除低标价的条款,报价的不合理,保障其招投标方的权益。 4控制建筑工程的投标报价方法 4.1对不平衡的报价法进行合理利用 不是每个工程都可以用不平衡报价的方法。这种方法用在总报价不提升的工程中。在对工程中标无影响的前提下,还可获取工程结算的利润。第一,难以计算工程量的项目。例如,土石方的工程。在进行投标报价时,公司可提高报价,而对工程总报价无影响,加大中标率,得到更大盈利。第二,对工程价款要先进行结算的项目,例如,基础工程;这也可提高投标报价,便于企业周转资金。可对后期报价进行适当降低,如,安装工程。第三,不清楚工程内容的项目。可降低其投标报价,能够避免索赔情况,提高工程的总报价,建筑单位的施工成本就会增加。 4.2无利润算标方法 在进行招标报价时,应用无利润算标要有一定条件。(1)中标项目后,其工程的大部分承包给索赔不高的分包商。(2)长期没中标,不能维持生存的承包商,然而能中标,还可运营的。(3)分期项目的建设。用低廉的价格得到一期的工程,而且在后面的建设中可得到经济利润。 作者:李小虎 单位:宁夏勇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预算论文: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方法 摘要: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在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以优化交通状况、方便人们出行,但在公路工程预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公路工程预算的定额编制工作问题,我们要明确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编制的概念和方法,这可以提升我们对公路工程进行预算编制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方法 在对公路工程进行造价管理工作时,预算定额编制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公路工程存在工期长、工程施工范围广等特点,在进行定额编制时就要依照公路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工作安排,只有合理的定额编制依据才能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升造价管理的效率。 1工程预算定额概述 1.1工程预算定额的相关概念 工程预算定额就是在对单位工程要素所消耗的材料、设备和人工等数量尽心了解后,针对其进行的标准规定工作,一般来讲,对建筑造价的计算都要以工程预算定额为基础,可以说工程预算定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程经济文件。 1.2工程预算定额的实际作用 对于工程安装造价来说,预算定额是其管理基础。因为预算定额是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基础。因此,预算定额是进行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和优化的前提,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合理化的经济分析的基础。施工单位为了进行更好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都要进行预算定额编制。 2工程施工单位进行预算定额编制工作的原则 2.1在进行定额水平分析时,依据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根据价值规律来进行预算定额消耗标准的确定工作,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预算定了。简单来讲,就是要根据正常社会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所消耗掉的劳动时间。只有在对施工正常强度与速度下,以平均技术水平施工人员为参考依据,去计算他们在进行单位工程项目所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才能得出定额水平的合理参考依据。 2.2简捷严谨,准确科学 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公路工程造价工作,在进行预算定额的编制时,一定要兼顾内容的多适用性和形式的简洁严谨性。因为预算定额的项目非常的复杂且繁多,只有多适用性的形式,才能使预算定额编制更加统一。进行预算定额编制的项目数量要尽量齐全,将工程施工中所进行的项目要一一囊括,如有遗漏要尽快补齐。而进行定额项目划分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步距合理。所谓步距合理,就是指定额中各项目与同类项目之间的定额水平差距大小得当。如果步距过大,则代表工程项目与同类项目之间存在较大的定额水平差距,项目编制的精度就会降低。如果步距过小,虽然项目的精度会提高,但是编制的项目数量会增多。同时进行定额编制时要撰写简单明了的项目说明。 2.3进行定额编制管理的领导要集中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编制须由中央主管部门进行集中领导,并制定统一的方案原则和规范制度等。只有这样,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才能有一个统一的预算依据。只有全国的公路工程在统一的预算依据下进行,才能减少造价预算失误。 3进行公路工程预算编制的步骤 我们知道,进行公路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该工作的实施步骤就是,首先要进行工程现场情况调查分析工作,然后根据对预算定额的理解进行取费标准与设计方案的审视考量工作,并根据施工经验确定施工方法,最后就可以根据施工工程量计算出工程造价和费用情况,并根据填写规范进行预算定额编制的填写说明工作。 3.1根据公路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案 要依据对公路工程现场情况的了解,进行既经济又科学的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施工方案不仅要更加客观合理,以保证公路工程能够顺利进行,还要保证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定额套用,这样就能使综合费率的计算更具合理性。 3.2采用正确的编制依据 编制办法、预算定额是公路工程预算编制的依据。目前现行有效的公路工程预算编制依据有:《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机械台班定额》和《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基价》。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法令法规和有关补贴标准、施工图阶段招标文件及图纸。编制办法对预算编制的各个程序和步骤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必须熟悉、理解与严格遵照执行。 3.3熟悉图纸并计算工程量 (1)图纸是计算工程量的依据。预算人员首先应熟悉设计图纸,要理解设计意图,包括总体布置图和设计工程量清单,特别是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等;其次,预算人员应认真核对工程数量。查对工程量时,预算人员应对照工程量清单,明确工程量清单每项包括的工作内容,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按施工顺序依次计算,力求做到工程量完整、不漏项。(2)工程量计算规则要明确。工程量是编制工程预算的基础数据资料,计算工程量是按照设计图纸上的几何尺寸计算工程数量,除对设计图纸上已列工程量进行复核计算外,有些工程量如构造物的挖基支护与排水等,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确定。在编制概预算时,对于图纸上出现的工程量一般不会遗漏,而对于未在图纸上反映的临时性工程量(如预制场地、搅拌用地等),应视工程实际情况计算其相应工程量。 3.4计算综合费率 在工程造价计算中,费率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基建工程项目都要采用编制办法的相应费率,而养护工程则需要选用养护改善相关的费率。造价预算编制工作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于工程法规和造价信息等相关资料的学习力度,力争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中能够灵活根据政策选取相应的综合费率。 4结束语 总之,科学的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是进行高效工程造价管理的前提,我们要提升我们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方面的工作水平,对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编制的相关概念和流程进行分析和审视,才能找到优化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工作的路径。 作者:李永梅 单位:河北省公路工程定额站 工程预算论文: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必要性 摘要: 建筑工程预算是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程成本控制和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都有赖于严谨的预算工作。本文简要地概述了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就当前工程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现工程预算工作水平优化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造价控制;造价成本 建筑工程造价主要是就相关工程的施工环节与施工内容进行分析,评估相应的资金数额,并就各环节的资金应用展开合理高效的安排。而工程预算工作则是施工单位更好地实现工程造价配置、提高建筑资金利用水平以及优化施工人员与施工材料分配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1简要概述其在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1.1实现工程造价的科学性提升 建筑工程预算是造价控制工作的基本前提,在实际造价控制工作开展时,管理人员应首先进行工程预算的合理计算与评价,之后再根据相应的评价数据进行预算文件编制,所以工程预算是工程造价工作中多种合同文件签订的依据性内容,也是施工材料采购和建筑资金投入的重要参考基础,同时也是工程贷款发放的重要依据性文件。 1.2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优化 工程预算工作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环节,建筑单位所进行的施工成本投入计划制定都是在科学预算的基础上实现的,管理人员也能在科学预算的基础上实现对建筑成本的有效控制。工程预算工作往往广泛地涉及到建筑原料采购、施工劳动力分配以及施工机械设备应用等多个方面的成本规划。并且工程预算工作的开展是在对施工图纸和实际施工进行全面考虑下实现的,在成本计算方面更加精确。所以,工程预算工作为工程造价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工程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1]。 2目前工程预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造价预算编制工作存在不足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工作中,编制工作常出现漏洞,这会导致技术、材料以及科学的结构体系流于形式,最终造成造价预算存在误差。而且当前的编制工作严重缺乏专业素质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相关工作人员学识不够,编制能力差、缺乏实战经验,经常混淆编制标准的要求。 2.2对造成造价成本波动的相关因素考虑不足 在进行工程造价工作控制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就可能造成成本波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切实考虑。其主要涵盖了市场条件限制、项目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等方面。其中,建筑材料是工程造价中投资最大的环节,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巨大。但是在当前,大部分建设单位在进行造价预算工作时,都没有就材料价格走向进行科学预测,导致实际材料购入价格与预算价格成本之间出现误差。 2.3缺乏完善的造价预算的审核机制 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针对工程造价预算而展开的审核工作大多是与中介组织来完成的。但由于审核机制本身存在不足,相关单位为获取最大程度的审核费用收入,而对建筑单位提交的部分工程项目进行削减,以致于实际施工和设计要求之间存在差异。建设单位在进行之后的项目追加过程中又会再次投入成本,造成工期延误的同时也导致造价超标。 2.4忽略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建设单位对该环节工作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工作的忽视往往会直接造成工程成本投入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建设环节本身就是成本投入较大的环节,造价控制工作的忽视将造成施工环节中的大量资源浪费。同时,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的施工失误、合同变更以及自然条件限制等因素都会造成成本的大幅度提升。 3实现建筑工程造价工作水平优化的相关策略 3.1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发展 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发展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人员在实际预算工作开始之前必须注重准备工作的开展,其主要是施工环境中的地质情况的检验,并根据施工需求展开定性探查工作,这是预算工作开展的基础数据。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当加强施工图纸的审核,这不仅能推动施工开展,同时还能实现造价预算工作的精确性提升。另外,管理人员还应当有意识地进行施工重点环节的标注,实现其与造价预算的一致性,并且在实际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应当确保审计的公平公正,积极与施工单位进行联合,要求其不断地进行施工创新,在确保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节约。另外,当前的管理人员还应当在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中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积极创建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切实提高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2]。 3.2加强对材料价格的科学性预算 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来说,其投入最大的成本部分在施工所用建材采购与施工机械采购或租赁两方面,积极实现这两方面的成本节约对于整体成本控制有着重要意义。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市场研究,掌握材料价格与机械价格,在多家供应商中进行价格对比。同时还应当积极建立价格预测系统,实现价格的调控能力的提升。在实际预算编制工作中,应当以科学性的价格预测作为基础来进行价格变动可能性的余地留存。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时根据价格变化来进行差价调整,保证价格波动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始终可控。 3.3实现预算审批工作的规范化 不规范的预算审计工作带给工程建设的影响往往都是直接性的成本投入超出,所以加强实现预算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建设单位应当积极制定相应的预算审批制度,对工程造价各环节预算都进行专门的严格审批工作,并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保证该造价预算在实际施工中的切实有效提升。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当明确审批监督工作的贯穿性,切实抓好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预算审批工作。并在这过程中就发现的价格超标环节进行及时的控制,尽可能地避免设计变更情况的发生。 3.4加强施工开展环节的造价控制工作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是平衡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的有力手段。工程建设一般分为招投标阶段以及正式施工阶段,对前者进行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时,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搜集到的资讯并多方比较造价咨询机构,然后才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①要端正态度,重视编制招标文件,严格依照法律要求和规范制定造价条款。②要严格把控合同的签订环节,在工程结束提交验收后仍需执行标底造价的审查与核对。在正式施工阶段则应当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一切以签订的合同为标准,不能徇私。在采购工程所需物资时,不仅要货比三家选择优质的物资供应商,还要一丝不苟地监控资金流向。如果施工过程需要变动原来的设计,要按照程序来变更签证,并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考量与审查。除此之外,建设单位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施工监督人员的设立,其主要是为避免出现施工人员的技术应用失误而专门进行的操作监督以及操作指导工作。 4结束语 做好工程预算工作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其对于实现工程成本控制,促进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相关建筑企业应当明确工程预算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并就当前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预算工作策略。作者:王炎 李迪 单位: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预算论文:建筑工程预算成本控制分析 摘要: 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作为两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需要采用精细化的建筑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方法,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实施效果,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原则,并进一步对加强建筑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预算;成本控制;原则;措施 建筑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其以获得经济效益作为重要的经济目标,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利益,则需要降低成本。这就需要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强化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即通过工程预算来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按设计文件的要求来进行预先计算和确定,提前确定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而成本控制则由成本控制主体来对成本耗费发生前与成本控制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和条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调节措施,保证成本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确保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1.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原则 1.1贯穿性原则 任何一项工程项目,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都会始终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终。即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会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对造价的有效管控。 1.2综合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其并不是简单地对费用支出和费用进行管理,需要综合支出成本、质量、工期、资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遵循综合性原则来完成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 1.3全体性原则 建筑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单纯依靠一个部门无法实现,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多部分联动,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和准确控制,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可靠性,从而达到预期预算的精度,使成本控制达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强建筑工程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措施 2.1加强全过程管理 在建筑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中,需要树立全过程管理的意识,对投资及时预测和分析投资的动态变化,准确充足的资金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决策的阶段,就需要做好概预算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设计阶段对成本管理给予充分地重视,针对设计可能会对成本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在项目实施阶段,在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做好检验和验收工作,避免擅自更改设计与追加资金的情况发生,有效的实现对造价的管控。 2.2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预算总额 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具有较高的细致性要求,因此作为工程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有效了解,重视市场价格信息的变化,熟悉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合理地对建筑工程预算总额进行确定,加强对预结算的审核。同时作为预算编制人员,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导向,这样可以在国家出现政策性调整时,有效降低对工程造价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对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标准、设计技术规范及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可能会对工程造价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及时收集市场上相关的信息,对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变动进行有效控制,有效降低其可能会对整体预算带来的影响,确保预算编制结果的准确性。 2.3全面推行限额设计 在设计阶段就需要不断地强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推行限额设计,公开招标来选择具有较强实力的设计单位,不仅鼓励设计的创新,同时还要推行设计激励机制,使设计人员树立良好的造价控制理念,有效地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使其在兼顾功能的同时,确保实现造价的最小化。 2.4采取灵活地预算方式 在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过程中,一旦预算方式不合理或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则会对预算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不利于建筑企业工程效益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从传统的预算方式中解脱出来,树立科学家的预算观念,并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材料采购与施工周围的环境条件等有效结合,采取灵活的预算方式,针对不同的工程预算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以此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可靠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5实行成本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扶贫款痛苦,需要实施成本管理责任制,这有利于成本管理实效的优化。在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成本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人、责任内容进行明确,并形成上下联动及层层落实的成本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成本控制的实效性。当成本出现失控现象时,可以针对实际问题发生的环节来追究相关责任人,并对其进行惩处,强化成本控制的威慑性。另外,还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针对不同责任采取针对性的问责方式,制定合理的问责流程,并重视问责细节,进一步对问责标准进行完善,从而使每一个责任人都能够重视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强成本控制的意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2.6构建科学的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体系 为了实现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科学化、长效化,必须形成完善的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体系。其一,要从企业长远发展、长远利益的角度着手,立足当前实际,同时也放眼未来和长远,使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实现长效化,提高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的实际效用与长远价值;其二,要重视人才建设工作,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化的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人才,以人才为重要推动力,以人才为工作关键点,为企业的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三,要做好部门联动,形成多部门合作、信息实时上报的制度,使预算部门可以全面、及时地掌握工程动态、资金情况,从而实现对于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全局性、科学性把控。 2.7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和合同管理 做到每项工作有预算收入,有合同管理和约束。组织项目部人员学习对甲方的工程承包合同,学习对分包队伍的工程承包合同。预算管理中严格材料浪费现象,班组结算超出预算量,还有严格控制其价格。另外每项工作要有合同约束,避免因无合同造成的无法控制现象。合同管理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非常有效途径。需要将风险与分包队伍和供应商捆绑在一起,避免独自承担风险。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做事,对甲方不做合同以外的事情,对作业队严格要求完成合同内的事情,并随时做好索赔和反索赔工作。 结语 建筑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无论是对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还是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强化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将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有效地实现对工程造价的管控,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功能性的同时,确保工程项目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建筑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彦妮 单位:秦皇岛海三建设工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预算论文:输变电工程预算管理工程造价 【摘要】 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施工图预算是招标、投标、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竣工决算的重要文件。同时,施工图预算对工程造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输变电工程中施工图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造价;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电力工程的发展。在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图预算对于工程造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输变电工程中施工图预算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1输变电工程中,施工图预算的主要作用 在输变电工程当中,施工图预算可以叫做设计预算。一般来说,施工图预算根据建设单位对于输变电工程的设计图纸、设计费用、施工设施和施工材料等价格进行编制,同时,还要参考输变电工程造价文件来确定施工图的预算。施工图预算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图设计和结构图设计方面不出现特殊情况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也能够有效控制施工造价。在输变电工程当中,施工图预算是保证工程稳定资产投资的有利依据,是承包建设单位报价的基础。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对工程招标不利的因素时,可以通过施工图预算调整工程造价,从而让企业的招标工作顺利进行。 2输变电工程中,施工图预算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在输变电工程中,有关工作部门不仅要在施工方面加强管理,更应该重视施工图预算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工程造价正确预算的主要依据是施工图预算,施工图预算也是工程造价的基础。工程造价主要包括:单位工程预算、单项工程预算、分部工程预算、分项工程预算等建设项目的总预算。同时,单位工程的预算同样要依据施工图、相关费用定额、施工人员数量、施工材料等价格进行预算。在此基础上,让相关单位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图预算方案。各个相关单位还要对施工图预算进行合理分析,建立科学有效的单项施工图预算,然后将所有的单项预算汇总成总的施工图预算,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3施工图预算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3.1施工图预算控制工程造价 在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图预算能够有效提高建设单位招投标的成功率,招投标的稳定进行是需要施工单位满足建设单位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更好的招标。要想施工企业能够正常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就要保证内部企业的施工质量,从而进一步保证招标企业能够正常进行招标。但是,在企业进行招标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阻碍招标工作顺利进行的外在因素,当出现这种现象时,需要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灵活处理各种突发问题,根据各个省市提供的定额进行计算工程价格。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从而利于工程的竣工结算,工程施工图预算对于确定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够帮助建设单位进行合同价格的顺利确定。有利于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顺利进行工程结算,对于建设单位能够准时发放工程款都有很大帮助。所以,编制好施工图预算有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让工程竣工结算更加顺利。 3.2工程施工图预算能够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在输变电工程施工中,工程施工图预算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的编制时,应该提前整理好工程施工图预算的各种材料,熟悉掌握施工图纸和施工预算定额。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材料一般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设计图纸、施工安全手册、定额、计价清单、预算手册等。然后,企业的预算人员应该根据这些施工图预算编制材料进行合理预算,通过这些编制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企业预算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预算人员还要根据施工图工程中相同的预算定额进行预算,计算好施工工程中的分布分项工程。然后依据定额中提供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工程量,包括在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企业的预算人员还要严格按照工程量计算公式计算,不得根据自己经验进行计算。 3.3工程施工图预算能够确保工程造价的顺利进行 工程施工图预算不但能够有效确保工程造价的顺利进行,还能够让工程造价更加的准。企业中的工程预算人员在进行汇总工程造价和施工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费用计算时,可以参考工程施工图预算提供的数据,然后根据建设单位设定的工程造价组成部分、基础项目和施工费用使用率,能够计算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使用费用、利润和税后金额,以及施工直接间接费用,然后再对各项工程造价费用进行叠加。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施工预算过程中,预算价格的之间的间接费用也是特别重要的,直接费或者人工费在不断增加时,一定要注意相关的预算定额,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工程造价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施工预算带来方便之外,还有注意合理控制好各种施工材料的费用,科学合理的进行材料费用控制能够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材料控制主要是对材料的消耗单价上涨进行控制,材料单价主要指的材料的采购价格和采购后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因为材料购买之后,运输到建筑工地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从而导致在进行工程造价的过程中,材料单价上涨。还有就是材料顺利运送到施工场地之后,可能会因为天气的原因,导致材料受潮,影响其正常使用,这也是导致材料单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浙江某输变电工程中的变压器等材料因为外界因素导致的材料单价上涨。所以在进行工程预算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外在因素导致材料单价上涨的情况,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 4结束语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在输变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图预算不但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还能够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因此,在输变电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施工图的预算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吴利洁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湘潭供电分公司 工程预算论文:隧道工程预算成本管理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越来越多的交通工程建设中都开始修建高造价的隧道。隧道工程的建设需考虑到诸多问题,比如地表原因导致的拆迁困难、建筑物密集等,所以大多数的隧道工程都是使用地下暗挖式。隧道工程多在城市轨道、铁路、公路及水利工程中应用,其具有较高的成本。基于此,该文就主要研究隧道工程预算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降低隧道工程的预算成本。 关键词: 隧道工程;预算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 隧道工程具有固定性、单件性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与其他行业的产品是不同的,所以隧道工程在资源、资金分配、施工空间及施工时间方面有一定的矛盾,导致隧道工程预算成本管理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增加了管理难度。目前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竞争较为激烈,但是从隧道工程预算成本方面看,其水平还有待提高,其中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要想使企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找出隧道工程预算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针对性的对策。 1隧道工程预算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隧道工程预算成本管理是工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成本的管理直接影响了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的完成水平及质量,并且还影响到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施隧道工程项目之前一般都会对施工成本进行预先设计和计划,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修整,项目预算成本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控制结果。所以,企业自身要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要从预算成本管理方面着手。 1.1成本预算工作 在成本控制中,成本预算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内容。隧道工程在实施之前都要将全部的成本做好预算。但是,目前部分隧道工程并不重视成本预算工作,有的甚至将成本预算工作跳过去,直接使用政府中的预算资金进行项目投标,这就导致报价只考虑到了一部分的项目成本,中标之后就要对隧道项目成本进行详细预算,在这时候进行预算,就会因为工期短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不准确。 1.2材料管理方面 在隧道工程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较短时间周期内内完成工程项目,往往只关注施工进度,却忽略了材料在施工成本中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施工企业对材料施工过程管控的精细化程度不足,对材料采购数量把控不准确导致工程完毕后出现大量余料,对材料保管不当出现材料失窃、报废问题,对材料的使用过程缺少监管而出现严重浪费等,均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施工成本。由于施工企业隧道成本预算管理偏弱,材料的采购监管流程不规范,材料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限额领料的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够准确地核实材料的消耗状况,从而导致材料的浪费和挤压,提高了隧道工程成本。 1.3施工合同问题 在隧道施工预算成本中,施工合同是其重要依据。但是,目前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理解不够细致、深入,对清单漏项、技术间歇窝工、取费不合理、隐含风险等没有及时发现,由此产生的合理支出也只能由自己承担。比如,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如果未准备确定隧道混凝土额定损耗率、二衬连接钢筋搭接、有道床底凿毛工艺要求但无措施费用、混凝土有分段浇筑设置接茬钢筋要求,但无相关数量等问题,那么施工企业就只能自行承担这笔超耗费用。另外,假如合同中出现责任、权益不明等漏洞的时候,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偷工减料、合同漏洞等情况。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可能出现扯皮现象发生。 1.4工期成本方面 工期成本指的是为了完成合同工期或者目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或由此产生的费用支出。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的大小,也关乎到施工企业的信誉问题。比如出现工期滞后时必然造成管理费用增加、设备租赁费用增加、材料仓储管理费用增加,若由此而形成抢工期的局面,会进一步增加人员、材料、设备费用支出,直接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2隧道工程预算成本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重视成本预算工作 2.1.1人工费用的预算 在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各工种的劳动强度、技能性高低、危险性大小、单一工种的供需关系等因素确定工资水平,主要包括钻爆工、喷锚工、混凝土工、电焊工、钢筋工、出碴司机、特种设备司机等,费用测算时首先应考虑合理人员配置的数量是多少(如施工准备期和结束期、正常生产期、高峰施工期等人员配置数量均不相同)、工资水平(含工资性支出、加班费用、保险费用、福利性支出等)是多少、施工周期是多长等因素。 2.1.2材料的成本预算 首先是主材。主材包括火工品、水泥、钢材、混凝土外加剂、防水材料等,尤其是山岭隧道的环境较为复杂且偏僻,交通运输环境较差,主材料在预算成本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采购价格和运输价格。对火工品单耗控制是重中之重,如果围岩节理发育影响施工,光爆效果不明显,进一步加强水压爆破的推进,提高光面爆破效果,降低火工品单耗,从而降低成本。其次是辅料。辅料包括砂石、风水管路、钻杆钻头等,以砂石为例,若隧道内洞渣性能指标可满足要求而自建砂石厂生产时,需要考虑生产性设备投入、设备大修折旧摊销、材料二次转运、原石破碎、用地补偿、环水保处置设施、人工费等多项因素,防止漏项。 2.1.3机械的成本预算 隧道施工机械有挖掘机、装载机、空压机、通风机、自卸汽车、凿岩机、湿喷机、注浆机、混凝土输送泵、发电机等机械设备。对当月发生机械进行单机核算,折旧费、维修费、保养费、油耗、电损等与预算单耗相比较进行分析,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1.4工地遣散的预算成本 因隧道施工普遍在山陵地区,交通不便,且隧道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人员、设备投入较多,如人员进场后的生产、生活保障性费用支出,施工机械的进出场运输费用等均需要予以考虑。 2.1.5辅助工程的预算成本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辅助工程量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在设计图纸和工程清单中并没有辅助工程预算成本。比如,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拌和站、三管两线、水泵、配电箱、电力线路等这些工程量都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和实施需求进行科学的预算。 2.2工期成本控制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面较为固定,普通隧道很少通过增加竖井、斜井横洞的方式来增加工作面,抢工期的情况较少。所以成本管理的重点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工期的合理安排。并且还要使衬砌和掘进两方面的施工均衡,如果重视衬砌忽视掘进的话,就会使施工进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产生间接的开销;如果重视掘进忽视衬砌的话,衬砌的进度就无法保证。所以在工期和生产过程,要使工期合理,施工连续且均衡,使工期和成本保持平衡关系,在资源合理使用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成本,使工期如约完成。 2.3物资设备的控制 要明确劳务组织、机械设备和技术力量,以项目的总目标为基础,明确项目中的考核及管理目标,以责任成本管理为基础,制定内部经济责任制度,并且融入材料管理及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定分项的管理方式,比如混凝土管理、钢材管理等。当月盘点现场实际数量,注意不要漏掉半成品,之后定期每月对他们进行核算,若发现存在成本管理漏洞,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4施工合同的签订 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一定要仔细认真地检查和阅读合同中的项目和条约,对于有意见分歧的条约要及时提出并进行交流沟通,提前完善合同。对于施工合同中的附带或者次要条约也要重视,逐条进行审阅。另外,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测量,保证在今后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会由于合同问题增加施工成本。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请专业的法律人员审核合同,明确其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免今后双方产生纠纷。另外,施工企业应定期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暨责任成本分析会,对本月施工完成情况、欠产原因、应对措施、现场管理、二次经营等全面掌控。对劳务成本,材料量差、价差,周围材料,二三项材料分析,机械费用,现场安全经费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针对性的核算。通过对成本预算数据与实际成本数据相比较,分析出成本盈亏情况,对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且及时堵塞,从而提高预算成本管理效率。还要定期不定时地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在掌握现场材料的使用和机械设备的管理基础上,实现开源节流的目的。每天应完善工序写实台账,第一时间掌握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领导督导检查、补漏、纠偏,对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3结语 隧道工程预算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还想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在隧道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就要严格控制成本管理,重视成本预算,使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及安全这4个方面有效协调,做到保质保量及节约成本。另外,还要重视物资设备的管理,从而实现节约材料、降低消耗,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益。 作者:陈燕梅 单位: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预算论文:建筑工程预算探寻 摘要: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根据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特点,从造价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化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做好建筑工程预算的方法,促使建筑工程预算向市场化、规范化及合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造价信息,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从立项开始直至竣工验收,每个阶段都离不开造价管理。从最初的估算、概算到预算,再到后期的结算、决算,都是工程造价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建筑工程预算是在施工蓝图出来以后,根据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参照拟建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及相关定额,并结合市场人工、材料等价格预先计算和确定的每个新建、扩建、改建以及复建项目所需全部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 1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特点 1)对象差异性。建筑工程是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形状千差万别,规模大小不一,这就导致了预算编制对象的多样性、差异性。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编制方法和成果也应有所不同。 2)过程复杂性。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个复杂且耗时较长的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步:首先,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说明书,了解设计图纸和说明书上所表达的工程概况、材料规格、工程做法等内容,为编制预算书做好准备。其次,查用并熟悉相关规范及资料,确保所做预算规范性。接着,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并踏勘现场,查证现场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然后,根据图纸内容列项,计算工程量,这是编制预算的重要环节,列项是否完整、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预算的编制质量。最后,选择定额项目,汇总各类费用,编制工程预算书。 3)技术信息化。以往,造价人编制工程概预算时,完全靠纸、笔、计算器、定额册。编制一个项目往往要花费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时间,工作量大,计算过程枯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应用到了概预算文件的编制中,越来越多的造价软件被开发出来:广联达、斯维尔、宏业、同望……既节省了工作时间,大大减轻了预算人员的负担,又提高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效率。但有的造价人员对于软件还不熟练或不会操作,也使得造价行业的多种软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4)影响因素多。建筑工程预算立足于建筑市场,受市场环境、政策法规、人为因素的影响。譬如说,市场人工费、材料费上涨会影响工程预算,银行利率汇率的变动也会对它产生影响,而建筑行业新政策新规范的推行,也必然导致预算发生变化,如2013清单计价规范、新定额的推行、营改增政策的实施……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出台与之匹配的新规或是对原有规范进行补充变更,预算人员则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适应新政策。除此之外,预算还受到人为因素影响。预算的编制人员是整个编制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但是,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预算编制人员缺乏实战经验,亦或是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好新规范新信息,大多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不足,这样直接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差异。即使同一个项目不同的人做,预算也会千差万别。 2做好建筑工程预算的方法 2.1打好基本功,掌握预算专业基础知识 俗话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好清单、定额、费用、政策法规等专业知识,是做好建筑预算的前提。预算编制人员应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活动,还应时刻关注造价信息,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熟悉材料、设备等市场价格,同时学习掌握不同工程制作工艺以及质量情况等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2.2严格立足于项目做造价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施工活动的复杂性也必然导致费用收支繁冗。而预算编制于工程施工前,不仅仅要参照设计图纸和拟定的施工方案,还应实地勘察现场,从项目实际出发,每一笔费用的发生都应是为项目考虑。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的时候,首先,要准确把握工程量,工程设计图纸上涉及到的项目、未涉及到的潜在项目等都要考虑在内,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施工图纸上涉及到的工程预算,否则会出现偏差。如果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有偏差,应按实际情况变更、调整造价。其次,结合市场价格,考虑客观因素的影响,做好价差调整工作。建筑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的编制价格都要从实际出发,取决于市场价格,而不是预算定额表中的基价。因为预算定额基价代表的是定额编制年代的人、材、机费用,而并非当前工程所处时期的价格,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所以在做预算时,做好价差的调整工作,才能力求预算更准确。 2.3与时俱进,时刻关注造价信息 工程造价信息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价格信息。包括各类工种、材料及机械台班的最新市场价格。2)指数。主要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趋势。3)已完工程信息。可作为参考,为拟建工程或在建工程预算提供依据。这些造价信息对建筑工程预算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造价人要具备动态的眼光,结合实际,根据变化合理调整预算。 2.4把握建筑业最新政策规范 建筑造价行业适用的政策法规是一定时期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反映,相对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譬如,201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我国推行实施,替代了原有的2008年的清单规范。随后,各省份地区定额也发生相应变化,这就要求造价人在编制预算时,要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规范新政策,促使预算过程更规范,结果更准确。 2.5用好软件,适应信息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业,建筑工程预算信息化已逐步实现。多种造价软件被开发应用,有计量软件、计价软件,有土建工程使用的,也有安装工程用的……造价人员应通过培训班或各种交流研讨活动学习掌握多种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根据不同类别工程的需要,选用合适的软件,可以短时间高效率地得出预算成果。 3结语 建筑工程预算是一项繁琐的、动态的、信息化的工作。要做好预算,就必须从项目本身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预算人员的努力下,建筑工程预算会更趋于市场化、规范化、合理化。 作者:王位文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工程预算论文:公路工程预算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 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中,计量工作是公路概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公路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合理的公路工程计量工作对预算成本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对公路工程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应对措施,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控制成本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公路工程;计量工作;预算成本控制 1引言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关于成本的控制一般来讲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在工程施工前期的预算,二是在工程施工中的施工管理,因此,不论是前期的预算还是出资管理都会涉及一个方面,就是公路的工程计量。在公路工程中,计量工作始终贯穿于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并且它涉及到多个相关单位,如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1]。在公路工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计量工作,业主可以实现投资业绩的要求,而施工单位则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公路工程中进行有效准确的计量工作有利于各个相关单位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有效的工程计量工作是进行预算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2公路工程计量对成本控制的意义 1)计量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 在公路工程管理中,计量工作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在具体的施工中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在公路工程中为了完成有效准确的工程造价,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实践。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得到的有效数据,可以为工程造价提供科学而且准确的依据,从而确保工程资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切实落实[2]。 2)计量是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的重要手段。 公路工程一般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投入方面非常多,如材料的购置、人工成本的支出等,这种杂乱无章的工程量是无法满足公路工程资金计算的要求的,很容易发生超规预算和超规支出的问题。因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计量。在工程预算编制阶段,在承包商各相关单位的协作下完成符合实际情况的计量工作,以此计量工作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方可对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工程师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要根据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计量工作进行适当修改,同时以前期的计量工作成果为依据对工程的资金投入进行控制。以上这些工作均应在有效准确的计量工作下方可完成。因此,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而言,有效的计量工作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当前公路工程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以某高速公路三期工程建设项目为分析对象,阐述该工程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该公路工程采用的是单价合同管理,由于在施工中发生了一些特别的变化,如图纸、工艺、工程量等方面的变更,最后工程虽如期完成,但后续的一些结算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导致项目的最终审计无法如期通过,最终保证金无法返还、竣工证书没有办法发放等[3]。对该工程的计量工作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对工程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该工程的管理中,对于工程计量工作没有足够重视,相关部门对工程的计量没有及时跟进,一般都是工程开始施工以后,才进行计量,导致了某些工作的延误。 2)没有正确理解计量工作的性质。 计量工作是支付工作的基础,这是一项动态的执行任务。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工程方由于认识的错误,认为工作是静态的,完成后要求马上付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纠纷问题产生。 3)计量工作缺乏支持性资料。 在公路工程计量工作中,需要以多方面的资料为支持依据。在该工程的计量工作中很多支持性资料欠缺,如施工记录不全、试验资料不全、变更批复不及时等。在公路工程中,计量工作上如果出现疏忽则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特别是在工程的后期需要进行工程决算,此时将多次使用前期计量工作的数据,如果前期计量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则会影响后期计量工作的效率,出现重复计量、漏计以及资料混乱等问题,这会增加项目的成本。 4发挥公路工程计量工作对成本控制的效益 1)认清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在公路工程中,计量工作涉及到多个相关单位的利益,如业主和承包商,同时,计量工作是进行进度和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在公路工作中应加强对计量工作的重视。业主方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计量工作,承包商是计量工作的主体,应配合业主方开展计量工作。对于监理单位而言,还应建立计量工作责任制,这样可以确保监理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合理准确的计量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地确保各方利益的实现,同时还可以确保工程按进度完成。 2)认真落实工程计量的基本工作。 在公路工程中,计量工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工程的相关单位应切实认识工程计量工作对各方利益实现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积极落实工程计量的基本工作。一方面,各方应严格按照工程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这些资料均是进行计量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相关的依据,在公路工程中进行相关的计量工作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确保按照规定完成。能够计量的工作应该实事求是完成,不能拖拉扯皮;不能计量的直接给予否定,如果能延缓计量的可以给予延缓。 3)深化计量工作。 计量工作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在计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量和相关的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等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方可有效地进行计量工作[4]。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场之后,业主要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对图纸进行复核,复核的内容主要是对工程量清单和图纸设计工程量进行复核,看是否存在差异,如发现有差异则应及时进行完善,并以完善的工程量作为批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路线长、点多、面广以及项目内容复杂的特点,为保证计量工作有据可依,在对公路工程进行计量工作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定和办法。由于工程变更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在进行变更时,并不需要业主和承包商协商,而是在工程变更的过程中以工程变更令为有效实现的前提,因此,在计量工作中,应确保监理工程师准确下达工程变更令,并以此为依据。总之,只有在工程计量工作确保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方可有效地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发挥成本控制对公路工程的效益。 5结语 鉴于公路工程投资额巨大,合理地计算工程量会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成本。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公路工程计量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合理地分析公路工程中工程量计算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当重视前期计量工作,同时,提出如何落实好工程量计算工作,以指导后期的公路成本控制工作。 作者:刘伟 单位:中建路桥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预算论文:公路工程预算控制工作研究 摘要: 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能否做好预算控制工作将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取。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公路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策略展开了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公路工程;预算控制;对策 公路工程的预算直接关系着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或者说决定着施工单位的发展与存亡,由此不难发现,做好公路工程预算不仅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工程预算工作的开展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对工程预算人员提出了极为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工程预算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受到诸多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和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本文对公路工程的预算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公路工程预算问题 (一)决策问题 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施工工期和施工造价。目前,我国的预算控制在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没有科学确定公路建设标准。在分析和研究公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之前,是必须严格遵循公路建设标准的,但是实际开展的时候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员并没有对具体的施工流程、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投资估算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误,最终导致实际过程造价与估算相差甚远。第二,有些施工单位一再选择使用国外所谓的先进施工设备并在缺乏分析的基础上大量引进,直接提升了公路工程的造价投入。 (二)设计阶段问题 监管协调制度缺乏,经济和技术两个方面没有实现有机的统一。工程预算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和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人为地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没有将设计成本控制在预算标准之内。此外,招投标工作的开展也不够合理,没有仔细分析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单方面看重方案设计的选择,使得工程预算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 (三)施工阶段问题 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公路工程建设流程开展施工。对于预算的管理以行政管理方式为主,在没有充足准备的基础上就成立项目指挥部,施工匆匆忙忙、没有任何秩序,单纯的看重建设成果,公路的工程设计也在不断的改变,但是毫无合理性可言,不利于对工程造价进行良好的控制和管理。施工企业虚报工程造价也是常见的问题,某些施工企业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刻意增加项目的工程量,直接对工程预算的控制工作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公路工程预算造价控制对策 在公路工程预算造价控制中,应该制定一个总目标,即工程项目总投资期望值,具体分解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任务,并拟定各个阶段的相关控制方案,以便于顺利达到建设项目总目标,为公路工程预算造价工作的良性开展打下基础。 (一)做好预算前准备工作 只有做好预算的准备工作才能促进预算控制工作更好的进行与顺利开展,预算人员必须具备足够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熟悉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计算工程量的时候要细心仔细,不能遗漏任何的细节。预算人员要对定额进行熟悉,充分的了解定额子目,对各个子目的工程量进行准确的标明。 (二)控制好预算造价决策过程 投资决策阶段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首先我们应该仔细的分析公路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对于施工方案、施工建设场地以及建设规模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在不断地对比各种方案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合适、最经济的方案,不仅会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会降低成本投入,实现了工程预算的良好控制。 (三)把关设计过程 工程设计阶段作为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造价的控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造价预算开展水平,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做好预算控制工作:第一,严格审查施工图纸,确保施工图纸是足够完整的,仔细的分析图纸中的每一项内容和技术说明,对图纸进行估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能重复的估算,也不能出现遗漏。第二,健全和完善招标体制的设计,在选择设计单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究竟采用众多招标方式中的哪一个要视工程方案来定,由此对工程造价预算进行更好的控制和管理。第三,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工程限额设计管理。限额设计在各种造价控制手段中不失为一种可行而实用的方法,但是限额设计的进行需要考虑到更多的方面,不仅仅要考虑工程的成本投入,也要同时满足各种经济和技术指标,保证出台的设计方案具备较高的技术性、成本投入较低、安全性有保证,在以上各个方面的支持之下实现对于工程预算的控制。最后,遵循标准化设计的原则。只有对标准化设计进行严格的执行才能够提高设计质量,并节约施工材料,提升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时间,降低工程造价。 (四)完善施工阶段的控制方法 施工阶段在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做好这一阶段的预算控制工作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预算控制水平和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在详细分析实际施工情况的基础之上做好施工阶段的造价预算控制工作,降低施工阶段的成本投入,使得施工单位获取更多的效益,具体来说,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首先,对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予以严格的管理,尽可能选择具有超高施工资质和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企业。显而易见,一支具有超高施工技术和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团队将能够从更大程度上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更重要的是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换取最多的建设回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造价投入。其次,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对不同的施工方案从可行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择一个最好的施工设计方案,以降低施工的成本投入并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通过笔者在文中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做好公路工程的预算管理控制工作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是刻不容缓的,而目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降低了施工单位效益的获取,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笔者在文中对于当前的公路工程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希望提供绵薄之力,并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夏晓宇 单位:丰宁满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 工程预算论文:建筑电气工程预算准确性提升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逐年增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含着土建工程、建筑电气工程、装饰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热及采暖工程等组成部分,而建筑电气工程是除土建工程外,工程投资较高的单位工程,因此,提高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是控制工程总投资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电气工程预算准确性的因素进行探讨,浅析提高电气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 关键词: 建筑工程;电气;造价控制 建筑电气工程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土建工程和电气工程的综合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成为了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施工成本是造价人员依据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和费用支出,运用计算规则所得出的,因此,提高预算的精确性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1影响工程预算准确性的因素 建设工程项目造价主要可以分为估算、概述、预算、决算四个部分。工程预算是对工程项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所做的计划。它可以通过货币形式来对工程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并反映工程的经济效果。工程预算发生在工程施工阶段,不仅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也影响施工招投标工作和工程竣工结算。因此,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是施工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工程预算的编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准确性降低。首先,施工图纸不够精确和详细。施工图纸是确定工程量清单的主要依据,如果施工图纸设计精度不够,尺寸标注错误,都会对工程量的提取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设计单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不进行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使得设计的图纸与施工现场不符合,这样设计出的施工图纸所展现出的工程量往往与实际是不相符的,工程造价人员依据这些工程量做出的工程预算也是具有偏差的;其次,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所有的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编制过程都是需要一定的施工经验和造价编制经验相辅助的。一些工程造价人员施工经验和工程造价编制的经验过少,在进行工程造价编制时往往会丢项落项,而且有些工程造价的清单项目或者是定额子目的描述是十分相似,如果工程造价人员没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在清单项和定额的选择方面也会发生错误,从而影响了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此外,工程造价人员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没有正确的进行识图,或是对有异议的项目没有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完全按照自己的猜测进行预算的编制,也会导致工程预算发生偏差;最后,人工、材料和机械的价格波动。建材市场的材料价格是时刻在波动的,人工费以及设备的租赁和购置费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造价人员只是按照以前的价格进行预算的编制,对市场价格不了解,这样编制出的工程预算也是不准确的。 2提高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 2.1正确识图 首先设计单位要保证其设计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纸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使后续的工作正常的进行下去。其次,造价人员要有正确识图的能力,要能够读懂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造价人员要想正确的提取工程量,必须熟悉电气施工图。电气施工图主要由说明书、设备和材料汇总表、图例、平面图、系统图、大样图等组成。造价人员在拿到施工图后要先看说明书,设备和材料汇总表,从中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况。通常根据平面图确定电源进户线的位置、规格、穿线管径、配电箱的位置、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配电线的规格、根数、穿线管径、各种灯具和开关等电器的位置、规格以及安装方式等。根据系统图确定配电系统的组成,配电线路所用导线的型号、截面与穿管管径等。根据大样图了解详细尺寸、安装要求和作法。 2.2具有电气系统基本知识 工程预算人员要想准确的套用预算定额,必须具有一定的电气系统基本知识和施工经验。由于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电气设备和电气管线,其功能和安装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套用的预算定额子目也不相同。只有了解电气系统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才能避免套项的错误,工程量清单才能更加的准确。 2.3熟悉定额和工程量计算方法 熟悉掌握预算定额的解释说明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正确套用预算定额的前提。计算设备工程量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才能准确的提取工程量。一般按先系统图、后平面图,先底层、后顶层的顺序进行。从电源进线开始,计算配电箱的数量,计算箱内计量仪表及其他电器的数量。在平面图中,从底层到顶层,分别计算各层所包含的灯具、开关、插座等数量,再与图纸所列的设备材料表核对规格、型号、数量。分项工程是构成安装工程的基本单元,也是计价工作中一个基本计量单元,是预算定额的编制对象,因此,分项工程计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电气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在电气定额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变压器油过滤。不论过滤的次数,直到过滤合格为止,以吨为单位计量。变压器安装定额不包括绝缘油过滤,需要过滤时,可按制造厂提供的油量计算。油断路器和其他充油设备的绝缘油过滤可按制造厂规定的油量计算。变压器油过滤定额以过滤的变压器油重吨为单位套用。过滤及操作损耗已包含在定额中;其次是电气配管和电气配线的计算,由于电气配管和电气配线的工程量一般都比较大,在进行计算时,可根据系统图和平面图按照进户线、总配电箱、各分配电箱直至用电设备或照明灯具的顺序,逐项进行电气管线工程量的计算。各分配电箱及其配电回路可按编号顺序进行计算,每计算完一分配电箱或一条配电回路,做一个明显的标记,避免重复计算、漏算、错算。 2.4了解电气设备及材料价格 工程的实体是由工程设备、材料构成的,所以工程造价也是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所组成的,设备和材料所花费的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一般超过四分之三,因此设备、材料的价格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市场供求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完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建设单位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这就为招标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竞争,货比三家,可以购买到质量好、价格低的设备材料,从而为降低工程造价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名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当及时了解设备材料的价格信息,认真收集有关资料,要经常向供货公司和生产厂家询价,这样在编制工程预算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使预算价格真实可靠,从而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3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预算是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对后续的工程结算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电气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减少投资误差,是控制施工成本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慧茹 胡楠 单位:沈阳山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摘要:本文将对矿山机电所用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故障诊断技术以及其在维修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维修 引言 矿产资源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适用于多个工业生产领域。目前,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种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发水平,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问题一直是困扰矿产开发利用行业的主要问题。如果矿山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阻碍矿产开发利用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强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水平,是我国矿产行业所要考虑的问题。 1机电设备的故障原因 1.1配合关系发生变化 矿山机电设备内部结构比较复杂,零件与零件之间具有密切的配合关系,各个零件共同配合形成设备的正常运转。一旦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发生变化,将很容易引起零件之间的配合失灵,轻则降低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生产效率,重则引起机电设备报废。零件与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发生变化,一般是由于零件出现了损伤,尺寸和形状发生了变化,不能与其他零件进行很好的配合。这种损伤可能是因为零件长期使用出现了老化,也可能是因为意外事故导致。 1.2设备运行负担过重 在设计过程中,矿山机电设备的设计人员就已经对机电设备的各项参数划定了范围。如果矿山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超过设计人员规定的范围,那么说明机电设备运行负担过重,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下。如果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会对机电设备的内部造成损伤,影响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技术人员要及时调整机电设备的工作参数,并且采取措施降低机电设备的运行压力。 1.3设备工作能力降低 机电设备有时会出现工作能力下降的状况,这是由设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引起的[1]。比如,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散热通风情况不好,就会造成设备内部的零件摩擦生热,热量无法散发,最终导致零件温度上升而发生形变;或者是机械设备在安装时连接不恰当,造成连接部位负荷过重而发生扭曲或者磨损。 2故障诊断的步骤 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由多个环节组成,首先是建立数学模型。机电设备的运行涉及众多运行参数,这些运行参数代表着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也能够及早反映机电设备的故障。故障诊断就是要将这些工作参数综合起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是信息的采集处理。机电设备上都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需将探测到的信息数据发送到存储器。这些数据信息不能用来直接判断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而是需要经过有效处理。这些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后,才能够与设备的运行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找出继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除了以上两个步骤,技术人员平时还要时刻关注机电设备各个部件的运行情况,结合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故障预测,判断机电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种类和表现,从而为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3针对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 对于矿山所用的机电设备,常见的诊断技术有三种:参考故障记录、压力和温度检测、利用专家系统诊断[2]。在矿山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维修人员除了要采取必要措施对故障进行排除外,还要将故障的特征、原因、处理办法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出现类似状况时能够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从而防止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影响。所以,在矿山机电设备产生故障的时候,技术人员首先要查看故障记录,查看是否曾经出现过类似故障,进而寻找解决办法。机电设备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传动箱和轴承等部位的压力参数和温度参数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技术人员可用过检测机电设备各部位的压力参数和温度参数,来确定机电设备是否发生了故障。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故障诊断,能够快速判断出机电设备是否发生了故障。因此,这种方式的应用最为广泛。我国的矿产开发企业都要具备故障诊断相关的专家系统。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包含了行业专家对故障诊断和故障解决的详细分析和经验总结,是我国矿产开发利用行业精英的智慧结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专家系统对设备故障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制定解决办法。 4故障诊断技术在维修当中的具体应用 4.1采煤机故障诊断 我国在九五重点科技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将采煤机的故障诊断列为矿产行业的重点开发技术项目之一[3]。从此,我国的采煤机故障诊断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采煤机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多个单元的共同配合,有效降低了采煤机出现故障的频率。这些工作单元有摇臂检测单元、变频器通信单元、高压控制箱检测单元、机身外围检测单元和工程概况检测单元。检测设备通过监督采煤机的各项工作参数,利用通信模块汇总信息,向技术人员发出预警信号,从而对采煤机采取温度、过流、欠压和过压等保护措施。总体来说,我国的采煤机诊断技术还存在一些缺点,如检测的参数不够完善、检测的范围不够广等,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4.2提升机故障诊断 提升机是矿物资源开采的重要设施,能够将井下开采的矿物资源和井下工作人员运送到地面上[4]。提升机如果出现故障,会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给企业造成损失。提升机的故障分为软故障和硬故障,主要表现为提升机运转时发出异常声响、提升机的电动机底座出现振动、提升机出现漏灰现象、提升机的物料排出量不足等。以矿山开采常用的双筒提升机来说,松绳故障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类型。如果出现这种故障,可以在提升机的天轮上安装小磁钢,通过传感器检测天轮的转动速度。如果天轮的转速保持一致,传感器的输出技术脉冲也差不多,则说明故障已经排除。 4.3其他设备故障诊断 除了采煤机和提升机,矿山开采的常见机电设备还有高压异步电动机和通风机。故障诊断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到这些机电设备的管理中。这类故障技术典型的有金属超声探测技术、红外线热成像技术、铁谱探测分析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逐步运用,让技术人员可以及早发现机电设备的故障,从而有效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5结论 综上所述,矿山机电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我国矿产开采作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还能够保护矿物开采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我国矿山机电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配合关系发生变化、设备运行负担过重、设备工作能力降低三种。对此,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要时刻保持对机电设备的监测,提前预测机电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结合故障记录和专家系统分析故障原因,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措施处理故障,以尽快排除机电设备的故障,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作者:马川 单位:东莞市技师学院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探索 摘要随着矿山机电设备的不断更新,其故障诊断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机电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上其价格通常比较昂贵,一旦发生故障,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在解读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原理的基础上,对其诊断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做全面分析,制定详细的诊断技术运用方案。希望能够提升矿山设备故障诊断能力,提升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科学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矿山机电设备作为精密仪器,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比较先进,更新换代也比较快。也正是因为如此,其对负责故障诊断的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极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掌握比较全面的矿山设备故障诊断知识,比如要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独立完成信号处理、掌握如何控制传感器等[1]。通过对矿山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能够大大增加矿山机电设备的工作寿命,减少矿山开采的成本投入,提升这一活动的整体收益。 1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原理 有多种原因可以引起矿山机电设备故障,所以对其进行诊断需要注意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需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判断故障出现的缘由。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要明确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工作的原理:按照矿山的真实情形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把矿山机电设备非故障状态下的各个数据做统一登记,并以此为根据,将其与发生故障时机电设备运转的各项数据逐一比较,找出这些数据碱的区别,通过这些不同对故障出现的原因做一个大致的评估;其次,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的部位,要对机电设备运行的重点资料加以整理,使用计算机对之进行换算,将计算结果当作诊断故障部位的参考资料,对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问题做进一步确定;再次,在对机电设备信息进行整理解析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解析的透彻性,要通过识别技术来确定机电设备故障的种类;最后,把上面分析得出的结果加以转化,以技术人员能够识别的方式呈现出来,为他们最终做出诊断评估提供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更为科学的故障解决方案,以此减少矿山机电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2]。 2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1)主观诊断技术。主观诊断技术主要依靠技术人员自身的经验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确定故障的类型以及具体的故障发生部位。此种诊断方式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只要根据故障的外在表现就基本上能够判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有时候,为了验证故障的确切部位,技术人员会使用一些简单的仪器作为辅助,但主要还是凭借其积累的经验对故障的详细情况进行判断。因此,此种诊断技术可以运用于任何的机电设施。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技术是依靠技术人员自身的经验来实施的,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没有足够的经验累积是不具备这样的工作能力的,工作人员很难顺利地完成诊断工作。此外,鉴于此种技术依靠的主要还是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在判断的准确性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2)仪器诊断技术。仪器诊断技术依靠的主要是仪器。其主要通过诊断仪器的显示判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部位。此诊断方式得出的结果更为精确,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小[3]。所以在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过程中运用较多。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诊断仪器的精确度将会越来越高,其在判断故障方面的运用将会更加全面。3)数字模型诊断技术。顾名思义,这一技术依靠的主要是数字模型,其以数学知识为基础构建相应的模型,之后通过动态检验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矿山机电设施出现的问题进行检验,通过对所得监测数据的解析,对故障的具体情况做详细的诊断。4)智能诊断技术。智能诊断技术主要依靠的是故障判断体系,其把各种机电设施常见的故障症状收集在一起构建故障判断体系,之后对比工作状态的机床设备出现的症状和体系内记载的情况进行比对,以此判断故障的情形。5)故障诊断专家体系。一般情况下,矿山机电设备生成故障的原因都比较繁杂,具有明显的复杂性、推进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此种情况下,使用原本的故障诊断方式很难得出准确地结果。通常,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会集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聚集多位专家的经验,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家体系可以给故障做出更为全面地解析,从而得到更为可信的结论。从诊断结果来看,这一体系是相对完善的,这个方式与数学方式有很多接近的地方,它们都使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给予解析,最后建立故障树模型,以此彰显引起故障的根源的基本特点。后来,此方式经过逐层推进,介入粗糙等理论,排除其中的非重点要素,从而把引起故障的根源更加直接明确地表现出来。 3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运用 1)关注矿山机电设备的日常检查。经过对现实故障发生问题的缘由的解析,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做好日常的检查工作。因此,想要做好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对日常检查工作的关注度。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突发现象比较少,大多都是先有一些细微的迹象,从一些小问题逐渐发展成为大的故障的。经过详细的日常检查,一般都能够及时觉察到这些小问题的存在,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对这些问题进行化解,大多数的故障都不会再次发生,这样由机电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将会大大减少。想要实施日常检查,首先要做的就是编制完善的工作管理体制,对日常检查过程中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依据矿上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把检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确定每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实现的工作目标,确保日常检查工作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故障检查体制。经过对故障细节的检查得知,部分技术人员按照真实情况构建了工作体制,但是其并不够科学,致使不能及时把故障提交上级领导部门,从而造成机电设备故障蔓延,故障损失大大增加。最后,增加对技术人员思想意识的掌控,让他们对机电设备更加关注,增加其责任感。以矿山企业大局为中心,一旦遇到问题立即上报,降低损失,确保技术人员可以及时履行自己的义务,保证矿山设备能够正常运转。2)增加对主要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关注度。矿山开发过程会运用到很多种机电设备。只要它们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矿山开采工作才能正常进行。而一旦其中有设备出现故障,将会造成整个开发过程全面停工,降低矿山开发过程的整体运行效率。特别是那些主要的机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更是可能造成整个开发系统的瘫痪。所以,在真实开发过程中,应该增加对主要设备的监管工作,确保这些设备随时处于工作状态,保证开发过程正常运行。同时,应该增加对管理人员的监督,让他们加大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力度,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都能达到一定水准,保证他们掌握的知识可以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以按照故障的种类制定科学的故障诊断方案,全面归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矛盾,提高矿山的实际开发效率。 4结论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机电设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矿山机电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一旦出现故障,造成的损失将会不可估量。所以,在运用矿山机电设备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日常检查和养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的出现,提升矿山企业的使用效率。 作者:姚良彩 单位:山东微山湖稀土有限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设备管理问题及改善途径 摘要矿山开采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并且矿山环境非常恶劣。随着采矿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性能的机电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矿山开采的数字化、自动化水平。机电设备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矿山开采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也成为相当一部分开采工作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为此,首先对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改善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对于确保矿山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途径;安全生产 机电设备在矿山生产的各环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大量机电设备的运行也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相当一部分开采事故,据相关调查,每年的矿山事故中,由于机电设备管理问题所造成的事故伤亡超过总伤亡的1/2以上。目前我国矿山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存在管理方式落后、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检修计划不足等问题,导致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安全隐患,继而引发安全事故。由于矿山开采工作对机电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从机电设备的选型、采购到使用,矿山企业都需加强管理。矿山企业根据机电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管理,不仅能够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保障矿山开采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开采事故的发生率[1-5]。矿山机电设备已成为矿山开采最基本的设备,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促进了矿山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为此,本研究分别从管理理念、管理机构、使用规范、管理人员、检修计划等方面对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探讨。 1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目前虽然矿山机电设备应用较普遍,但矿山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仍然存在不足,矿山企业尚未认识到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尚未制定较完备的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细则,导致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并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管理机构。矿山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视了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导致企业未针对机电设备设置完善的管理机构,导致管理系统不具有实效性。此外,我国矿山企业存在管理机构过于分散的问题,即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机构较分散,矿山企业内部各部门对于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职责存在重叠,不仅提高了管理成本,而且导致工作效率不高。(3)使用规范。矿山机电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均会对矿山开采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工作人员在使用矿山机电设备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机电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安装人员未严格按照安装设计进行正确安装,或因工作失误,导致矿山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继而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工作人员未对矿山机电设备进行良好的保养,易导致机电设备加速老化,给矿山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4)管理人员。矿山开采工作环境较恶劣,开采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导致矿山机电设备极易出现各种故障,加之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以及工作失误,更增加了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率。由于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相关的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和维修人才缺乏,进而导致机电设备安装、使用、管理和维修均无法高效进行,不仅影响了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影响了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5)检修计划。任何机电设备都需要良好的检修和维护,方可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矿山企业有必要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及时解决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但由于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尚未制定完备的检修计划,仅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保养计划,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隐患。 2对策 (1)改善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理念。目前我国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理念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国矿山企业需积极更新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理念。机电设备在矿山开采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促进矿山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全新的机电设备管理理念,可有效促进矿山企业发展。矿山企业应转变以往机电管理等同于维护保养的管理模式,需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并加大对机电设备维护和改造的经费投入。矿山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不仅确保机电设备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还应保证更加全面地发挥功效。矿山企业应更加注重对机电设备的改造,增加机电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使得机电设备在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更加全面地为开采生产服务。(2)改善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履行职责时无所依从。因此,矿山企业需结合当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正,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此外,矿山企业可根据《机电设备检验标准》、《机电设备管理办法》等资料,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增加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效。(3)完善矿山机电设备使用规范。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应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通过明确岗位责任制,改善矿山机电设备使用规范,针对机电设备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分工,若发现管理不当,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此外,相关部门还需定期进行机电设备安全检查,若发现问题,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适当惩处,相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4)组建高素质管理人才、维修人才队伍。由于矿山机电设备使用环境较恶劣,且其构造较复杂,因此在矿山开采作业中,有必要组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管理和维修人才队伍。矿山企业需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训,通过采取奖惩措施,促进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此外,还可通过选拔人才的方式组建高素质管理团队,从而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5)完善矿山机电设备检修计划。矿山机电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磨损和老化问题,因此需安排检修人员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不至于突然停止运行,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矿山企业需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类型,结合相应的规范和规章,制定周密的生产计划,及时掌握每项工程当日的生产进度及任务完成情况,合理安排人、料、机等,促使检修人员能够定期有效地进行机电设备检修,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从而有效提高检修效果,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3结语 矿山机电设备作为矿山开采作业的主要辅助设备,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有助于提高采矿工作效率和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目前我国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确保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鲍江峰 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东曲煤矿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矿山生产也实现了向机械化作业方式的转变,采用机械代替人员进行劳动,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矿山生产的效率。机电设备是矿山机械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安装过程中具有安装专业性强、安装规模大、具有复杂性等特点,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必须做好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矿山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矿山;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矿山机电安装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对安装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矿山生产的规模的扩大,机电设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机电安装工作难度也大大增强,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矿山机电安装常常面临着各种事故的发生,严重危害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同时还对机电安装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对矿山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做好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非常必要。 1矿山机电安装的特点 (1)矿山机电安装涉及到的学科和内容非常多,包括机械工程、数控技术、机械自动化等,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安装的复杂性高,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对各方面的知识都了解并能够熟练应用,才能保证机电安装工程的有效进行。(2)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矿山机电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矿山机电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并且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要求安装施工人员掌握各种先进的使用方式,了解设备的运行原理,因此在安装过程具有技术强的特点。(3)近年来,矿山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增大,机电设备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使用的机电设备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具有安装数量大、规模大的特点,安装的难度也因此不断增大[1]。 2矿山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2.1机电安装队伍力量较弱 矿山机电安装具有复杂性高、技术性强、专业要求高以及数量大等特点,因此对机电安装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矿山机电安装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来看,安装队伍的整体力量依然比较薄弱,不能满足矿山机电安装的高要求。很多从事机电安装的人员都是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在机电安装过程中,对机电发生的小故障等都不能有效处理。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不能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一些企业由于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不到位,导致矿山技术人员容易跳槽。部分企业虽然成立了施工人员的培训中心,但是培训的方式和模式非常落后,施工人员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效果非常不理想,机电安装队伍的整体力量也没有因此提升[2]。 2.2对机电安装的监督管理不严 对机电安装的监督管理是提高矿山机电安装质量的保障,由于矿山机电安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对机电安装监督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监督管理人员具备机电安装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掌握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实际的矿山机电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执行的安装标准有时并没有详细、正确的操作说明,对于安装施工的质量界限限定不清,导致机电安装监督管理人员难以把握。另外,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少安装监督管理人员会自己动手去检查安装的质量,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2.3机电安装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一些矿山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非常注重企业的产量,认为机电设备的管理是生产的辅助工作,因此没有制定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无论是机电设备的采购、日常的维护保养、检修和维修等工作,都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安装质量标准制定管理制度,甚至某些矿山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机电主管部门,没有成立设备管理小组,最终导致机电设备的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3]。 3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3.1制定机电安装施工安全管理目标 为了保证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应该制定机电安装施工的安全管理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施工风险。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明确问题,也就是根据矿山机电安装过程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机电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风险管理理论对安装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最终制定出矿山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的总目标。其次,在安装过程中,对于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的风险环境信息应该收集起来,对安装工程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进行分析。最后,明确了风险问题并收集了相关的环境信息之后,可以制定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总目标,将总目标进行细分,并一步步实现[4]。 3.2加强对安装工程施工的检查 对安装工程施工的检查和监督是提高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安装工程安全管理中,应该加强对安装工程施工的检查。通过对整个安装工程和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可以及时发现,病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对安装工程施工的检查,要求检查人员具有较高的安装专业知识,因此应该加强检查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安全知识的培训、安全安装技术的培训和质量管理培训,加强其各方面的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矿山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设备的检查过程中,可以对操作简单的工具进行检查,检查各种工具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施工人员对各种工具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仪器设备对施工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当安装完机电设备之后,还应该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5]。 3.3建立完善的机电安装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整个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应该建立完善的机电安装安全管理,从而有效消除在安装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安全隐患,大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还能够有助于安装管理目标的实现。对机电安装的安全管理可以从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来实现,如下图1所示,从设备管理的检查、报表管理的检查和设备查询等方面入手检查,其中重点是设备管理的检查。在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和既定设备的安装施工过程中,设备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只有做好设备管理,才能真正提高设备安装的安全性。在设备管理检测中,一旦发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或者安全隐患,应该及时提出,纠正不规范的管理行为。其次,还应该落实整改措施,对于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或者隐患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 4结语 矿山机电安装是一项复杂性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因此,更应该做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机电安装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加强对安装工程施工的检查,同时建立完善的机电安装安全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矿山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作者:刘琳 单位:蓬莱巨涛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故障诊断技术对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的应用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矿山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矿山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大型化和重载化水平也日益提升,保持矿山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安全,是当前矿山生产的重要工作。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提高矿山机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提高矿山生产效率。 关键词:故障诊断技术;矿山机电设备;维修 引言 矿山机电设备是矿山生产顺利的重要基础,矿山机电设备运行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矿山生产的水平与安全。在矿山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受操作、设备本身及环境等诸多方面影响,总会有故障发生,给生产运行造成影响。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对机电设备的适当防护,降低了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保证了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与持续,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对矿山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故障诊断技术的概述 1.1故障诊断技术的概念 故障诊断技术是通过借助各种检测方法和手段,来对机电设备及其相关系统存在故障进行检测的过程,从本质上而言,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防范设备故障发生、保护机电设备安全的技术。具体地说,故障诊断技术是通过使用各种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检测运行中的机电设备,得到相应测量数据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有效信息,再将其与机电设备规定的标准参数来进行对比,分析机电设备本身是否有异常状况存在,如破损和老化等,如果有,则准确将其识别出来,并根据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维修方案。由上述可知,在矿山机电设备中使用故障诊断技术,可充分保证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在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其技术参数指标不超出标准参数,保证机电设备运行状态良好[1]。 1.2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是一个检测、处理、分析的复杂过程,需利用各种手段与技术,通过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来实现对机电设备状态的了解与控制,这些基本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数学模型技术。利用数学模型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准确反映出机电设备的参数变化情况,为判断机电设备状态提供依据;b)信息采集技术。通过使用各种感应器等装置对机电设备运行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并做出相应处理,以有效预防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c)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各种专业的处理软件,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快速、高效、准确处理,筛选出有效信息后,根据信息对设备做出相应调整,保持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安全,也是故障诊断技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d)识别与分析技术。是指在完成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之后,还要利用相应筛选程序或软件来识别信息中有用的成分,以准确判断机电设备的状态;e)诊断与预测技术。主要是指在信息识别与分析后,要对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诊断和预测,进而避免设备故障再次发生[2]。 2故障诊断技术的主要类别 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由于其故障发生部位、发生原因等不同,在具体故障诊断上有许多不同,可将故障诊断技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2.1以诊断目的及条件不同为依据的分类 a)设备功能和运行情况诊断。功能诊断的对象主要是新安装的设备或被维修后的设备及部件,通过对其功能和运行状态的检测,来判断是否发生功能异常,并根据判断结果来进行调整。运行诊断主要是检测运行中的设备和系统,检查运行状态是否有异常,以便及早发现异常的存在与发生;b)设备的定期诊断和连续监测。定期诊断是一种常规诊断,是指每隔一定的时间对设备或系统进行1次普检;连续监测是通过借助计算机信号处理和仪器仪表来对设备或系统状态进行持续监测的过程;c)直接或间接的诊断。直接诊断是指直接根据设备关键零部件情况来对设备或系统整体进行判断的方法;间接诊断是指根据设备运行中二次诊断信息来分析关键零部件情况的方法;d)常规和特殊诊断。常规诊断是指在设备正常运转情况下进行采集信号并检测的方式,特殊诊断是指常规诊断无法发现信号,设备却存在问题时采用的特别诊断方法;e)在线和离线诊断。在线诊断是指直接检测运行设备的方法,离线检测是指分析现场设备运行测量录像带的方法;f)简单和精密诊断。简单诊断是指通过技术人员的闻、看、摸或简单诊断设备进行人工检测和判断的方式,精密诊断是指通过借助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分析手段和诊断仪器进行诊断的方式[3]。 2.2以诊断物理参数为依据的分类 在机电设备运行中会发生各种物理变化,并表现出相应物理参数,如振动情况、温度等,这些参数的正常与否也是诊断机电设备故障的重要措施。依据诊断的物理参数进行分类,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振动诊断、声学诊断、污染诊断、无损诊断、温度诊断、强度诊断、压力诊断、电参数诊断及趋向诊断等。 2.3以诊断的直接对象为依据的分类 机电设备的组成零部件十分繁杂,各个零部件和子系统都可能发生故障,在检测时,根据其检测零部件和子系统的不同,可将诊断技术分为:液压系统诊断、电气系统诊断、生产系统诊断、工艺流程诊断、机械零件诊断、往复机械诊断、旋转机械诊断及工程结构诊断等。 3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故障诊断技术常用方法 3.1历史记录诊断法 历史记录诊断法在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其是通过分析设备以往的历史故障记录,针对性排除机电设备的故障,并进行相应维护,保证机电设备状态的良好。在历史记录诊断法中,可直观、快速地发现机电设备中容易发生故障的位置,并重点排查,在确保这些部件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再进行其它部位的诊断。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历史记录诊断法已对机电设备的各种故障进行了有效记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故障诊断集合,利用此集合,可在机电设备故障再次发生时,通过对历史记录的查询,及时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类型,并做出相应维修,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并缩短了诊断时间,对于诊断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3.2温度压力监测诊断法 在机电设备运行中,压力、温度等是衡量设备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指标,通过对压力、温度等参数的检测来诊断机电设备状态,也是一种高效、便捷的诊断方法。在实际中,温度、压力的监测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这些传感器主要分布于轴承、齿轮传动箱等部位,能将设备参数变化直观、准确地传递出来,通过对这些关键部位温度、压力变化情况的持续监测,可有效地对机电设备故障做出准确预测和诊断[4]。 3.3智能诊断技术 智能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也是其中之一。智能诊断技术是通过控制系统来对人脑特征进行模拟,提高对数据的传递、处理和利用效率,达到预测和诊断故障的目标,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人工神经网络诊断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两种。a)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法。相比于其它故障诊断技术,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方法在信息识别和处理上具有更好的效果,其针对的是矿山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的初期设备状态信息会表现为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借助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对这种非线性映射关系良好反映出来,判定故障类型和原因;b)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矿山机电设备故障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的特点,传统的诊断技术对于很多故障只能在事后发现,而无法提前预测,且诊断效率较为低下,而运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通过借助其对设备故障相关知识的和经验的总结、模拟专家思维来分析设备故障,可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效果。 4结语 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非常复杂,其类型多种多样,发生原因也各不相同,在故障诊断中,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诊断技术也有所差异。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提高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掌握各种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方法,对于保证矿山企业效益和发展十分必要。 作者:张启亮 单位:大同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台矿液压队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在矿山机械的应用 摘要:文章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展开讨论,分析该技术在矿山机械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思路的构建,针对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意义以及该技术在矿山机械中不同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目的是概括出机电一体化的优点和特质,能够有效带动矿山作业的效率和效能,值得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矿山机械;应用思路构建;矿山作业;采矿业 伴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矿山开发以及设备管理方面更加注重对现代化技术的实行和应用。在矿山机械体系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利用,机电一体化能够利用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矿山机械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升了矿山施工的整体进度和安全程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产生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平台中,是集机械应用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型技术方式。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都影响着各行各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集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化远程控制技术、空间传感检测反应技术、服务传动技术、电子机械技术形成一项全面化、多元化的科学技术。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在朝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向发展和演进,在利用光学的前提下保证了机电技术的完整性和综合性。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山机械中的应用意义 自我国针对采矿业出台了新政策和新要求之后,矿山机械作业方面更加注重对现代信息化技术利用,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规范化矿山生产,并提升采矿产量等一系列积极效应。伴随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工作不断深入,该技术已经达到成熟,通过在矿山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矿山作业的整体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改善了我国采矿业效率偏低的现状。机电一体化技术产生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平台中,是结合机械应用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型技术方式。机电一体化中的微处理技术通过建立在实施操控系统和链条式的程序应用,能够实现矿山机械在同一命令下完成同时作业,并且不发生程序混乱和“撞车”的现象,这能够大大提升采矿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能够按时完成采矿作业的任务和既定标准。并且机电一体化中的自动操控系统有效改善了矿山设备的滞后性,通过利用远程操控取替了人工操控设备,使矿山机械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生产总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为整个矿山的经营和发展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矿山产量的提升,充分带动了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矿山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采矿人员的薪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会带动整个矿业链条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实现辐射性的经济效益。 另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使得矿山作业过程中的使用设备得到了规范和有效应用。利用自控技术使设备自动运转,使矿山机械设备的性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使设备的具体使用与矿山实际应用情况无缝对接,完成高效率的设备效益,满足了更加广泛的工作需求。并且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程度都得到明显缓解,降低了人工使用率和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矿山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所以,针对矿山机械角度来说,很多矿山作业设备存在滞后性、低效率、高能耗的缺点,通过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来提升矿山作业的进度、产量以及作业安全性,能够很好地保证采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收益,具有很高的实际利用价值。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山机械中的具体应用 2.1机电一体化在矿井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在矿山生产作业的过程中,为了作业速度加快,提升整体采矿效率,会大量使用矿井下的带式输送机来完成煤矿的运输工作和传递工作。井下的带式输送机属于矿山机械中的大型机器设备,其在一系列采矿作业中具有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带式输送机的使用量和使用度非常频繁,并且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式输送机的工作效率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作业环境中,带式输送机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左右了整个设备系统的运转率,比如会因为受到震动、水分、湿度、粉尘、重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输送机发生损坏,自身的使用寿命也会受到缩减,那么便会影响正常的工作进度。所以为了进一步使得带式输送机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提升整体运输数量和运输效率,在带式输送机运行的过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以此来实现远距离操控输送机自送完成运输、清理、减震、分类等一系列工作,并且利用机电一体化在带式输送机内部的抽动设备中,启用自动化软启动程序,能够在不同环境中智能切换工作手段,就算遇到大倾角、距离过长的输送条件时也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同时,还可以利用包含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控制器,该控制器中心输入了可调节式的编程控制系统,针对不同重量和体积都可以自动识别并且通过变频器等电子设备选择最为合适的运输状态,提升了带式输送机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也大大提升了实际工作的便捷性和可控性,从矿山机械的整体上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耗成本并缩小了整个矿山的生产成本,使消耗资源数额降低到最小,提高采矿企业的利润空间。 2.2机电一体化在矿井提升机中的应用 在矿山的实际作业过程中,提升机在矿井作业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矿山机械设备。针对提升机来说,不论是在机器的内部构造上,还是使用方式上,都非常容易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相结合,以此来成为一个全新的、具有现代化技术标准的采矿提升机。当前采矿业中的提升机种类为交直流提升机,而为了使提升机整体操作性更加完善和高效,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提升机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塑造出更加具有现代化生产价值的内装式提升机。内装式提升机在自身设备的系统处理中以及工作原理上都非常具有现代化矿山生产的意义是今后在矿山机械的整个体系中最常应用到的典型化机电一体化设备。内装式提升机在内部结构的构造中存在一个滚动结构,通过驱动程序来进一步启动滚动结构,以此来完成后续工作。在传统的交直流提升机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滚动结构的装置过于繁琐,无法非常敏捷地完成信息录入和输出工作,从而使实际的提升和下降速度较为缓慢,拉长了矿井作业时间。然而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提升机的内在程序上,使提升机的内在结构更加精简和便捷,整个设备的运作都是建立在自动控制设备环节、计算机环节、电力电子设备、物理机械部分。通过这四个环节的高效融合来完成内装式提升机的整体运作,不会消耗过多的能源,又能使变速时间掌握到最小。因此在矿井机械中的提升机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高效率的软件空间、系统启动、一键还原、高强度的自适应能力,大大加强了提升机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 2.3机电一体化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从矿山机械的整体出发,实际作业中最为重视的便是作业的安全性与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往矿井安全的检测监控系统都是建立在在线监控以及单方面化的控制,那么针对矿井内部日常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以及数据偏差等问题,会很难做到及时发现,采取措施的反应较为弛缓,那么就会大大提升矿山机械作业中的危险性,事故发生几率也会有所提高。因此,通过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内部建立一套安全监控系统,实现智能化的信息检测控制体系以及实施监控中心,对各项作业反映出来的数据都归集到一个数据库中进行智能分析和辨别,从而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危险信息的筛选,能够对实际作业中的具体情况做到宏观统筹和管理,大大提升了矿山机械的整体安全度和稳定度。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山机械中的应用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合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化远程控制技术、空间传感检测反应技术、服务传动技术、电子机械技术形成一项全面化、多元化的科学技术,通过在采矿业中的应用来提升整体矿山开采效率以及采矿安全等方面。机电一体化中的自动操控系统有效改善了矿山设备的滞后性,通过利用远程操控取代了人工操控设备,使矿山机械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并且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程度都得到明显缓解,降低了人工使用率和工作量。建立在这些优点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带动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使消耗资源数额降低到最小、提高采矿企业的利润空间,那么今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山机械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与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实现高程度的结合,从而建立以提升矿山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序化目标的基础上,来实现矿山机械核心技术的开发,实现采矿作业的大机械生产,以无人化操作为标准,使采矿业朝着集约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机械体系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利用,机电一体化能够利用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矿山机械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升了矿山施工的整体进度和安全程度。本文通过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山机械中的应用意义,从而针对采矿业的实际作业角度出发,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山机械中的应用思路进行展开探究,从而构建出具体的应用方法和实施框架,进一步提升我国采矿类企业的产矿量,并有效地降低采矿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达到有效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和利润空间的目的。 作者:顾偲议 单位:会理县鹏晨废渣利用有限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维修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煤炭产业得到了快速稳定地提高。对于煤炭行业,提高从业者整体的安全意识,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不安全隐患,是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因此,做好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是煤炭行业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转,不留隐患,确保设备使用完好率,从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常见的一系列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详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煤炭行业;矿山设备;维修工作 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作为其中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对于保证我国经济能否稳定高效地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解决其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常见问题,并做出相关的对策,能从根本上保证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机电设备操作使用不规范 由于煤矿矿山设备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作业,机器在开采的过程中慢慢的积累了一些难以发现的问题,这就使得机器本身的一些正常工作参数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规范的操作,缺乏机电设备的维护意识。长此以往,机器在工作人员持续不科学不规范的操作使用过程中,自身的安全系数慢慢下降,容易导致各类无法预料的问题发生,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不仅给机器本身的使用寿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降低了机器的工作效率,还影响了煤矿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些客观不利的存在因素,为所有煤矿矿区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只有培养好合格的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指导他们学会科学合理地规范操作机器,才能更好地消除一些潜在的威胁[1]。 1.2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有限 煤矿的机电设备区别于常见的机电设备,它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这就客观地影响了矿山机电设备的工作寿命。矿区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得所有的机电设备经常处于超负荷、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其中难免会受到一些大颗粒的矿区粉尘的污染,从而间接地打乱了原本的工作部署。煤矿机电设备的这种持续超负荷的工作模式,慢慢地缩短了机电设备自身的使用寿命。当机器的使用寿命达到一定的年限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安全事故,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约相关的成本支出,即使在日常的机电设备检查维修中,发现了设备使用寿命年限超出的问题,也会刻意回避掩饰,从而埋下了更多的安全隐患[2]。 1.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不高 煤矿机电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的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业务水平,能够从容地面对各种复杂的临场问题,并及时地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但在实际的调查中,可以发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普遍不高,无法顺利地快速解决机电设备的各种问题,耽误了机器正常的操作使用,影响了机器设备整体的工作效率。某些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弱,面对实际的工作问题,无法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对机电设备整体的维修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因此,只有当所用的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经过科学系统化的锻炼培养,才能保证他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快速有效地解决。作为煤矿企业,只有对机电设备维修人员专业能力的问题进行及时地修正指导,才能避免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出现更大的失误。 2煤矿机电设备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2.1建立科学的机器设备使用操作规范机制 所有的煤矿机电设备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这是避免由于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为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机器使用操作规范机制,从根本上保障操作人员能够以正确的工作方式进行相关的设备操作,严格遵守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每一个科学的操作环节,为机器本身的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充分的预先准备。建立科学的机器使用操作规范机制,是对所有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只有当操作者严格遵守规范的步骤,将安全理念时刻地记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保证自己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利润空间。科学的机器使用操作规范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煤矿企业对于机器设备操作人员有效的规范化工作约束,也是煤矿企业工作制度走向成熟的体现。作为庞大的国民性支柱型产业,煤炭行业应该尽早建立一套完善的矿山机器设备使用规范的操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2完善相关的维修检查体制 煤矿区的机电设备在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下,极易造成机器的损耗甚至是瘫痪。因此,在原有的检修机制上,进行更加细致合理的科学体系,完善煤矿区机电设备的维修体制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定期的日常维修检查中,在保证不影响相关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检修时间。在机器设备可能出现问题的相关零件部位,做到多次的深入细致的保养检查,将一些细小的问题尽可能在平时的例行检查中做到快速解决,避免耽误机器正常的工作时间。同时,在例行的维修检查过程中,尽量加大检查工作的人员数量,依靠更多的技术人员全面细致地检查机电设备,将设备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尽量降低,提高维修检查的工作效率。煤矿区的机电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体作业区的工作效率,完善的机电设备检查体制是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有效保证。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最好建立对应的责任人机制,这样可以增强维修人员在机电设备维修检查过程中的责任感,减少工作失误,提高自己维修工作的准确性,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这样的责任体制,即使在具体的工作中机电设备出现了故障问题,也能找到相关的负责人。这样从整体上做到了机电设备的维修体制的真正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这样的体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2.3加快对机电维修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面对煤矿区众多大型机电生产设备,相关的设备维修人员应时刻做好充分的可能遇到各类问题的心理准备。煤矿区的机电设备,不同于普通流水线上的生产设备,煤矿区的大型设备都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某台设备的停止工作,都会导致整体生产的瘫痪,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只有真正地做好机电设备维修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保证煤矿区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基础。而面对当今众多煤矿企业参差不一的机电维修人员,加强高质量的人才专业化建设,是所有煤矿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长远问题。只有将机电维修人员的素质工作做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机电设备工作过程中频繁问题局面的出现所造成的影响。而煤矿区机电维修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项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这就客观地决定了煤矿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必须要有战略性的眼光正确看待这项工程,使得机电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步伐大大地加快。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煤矿区机电设备日常维修问题的存在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通过这些解决方法的正确使用,相信煤矿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一定会做的更好。 作者:赵衍强 单位:汾西矿业集团南关煤业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一体化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山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而对其创新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矿山;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张盛钊(1986-),男,福建龙岩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矿山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行业所采用的设备及工艺也得到了逐步的改良和精进,尤其是机电设备的一体化,不仅提高了矿产开采的效率,也使矿井作业的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帮助,因此,机电一体化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领域中。 1机电一体化 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中各种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科技升级,机电一体化也到了空前的进步和完善。机电一体化起初主要指电子和机械的简单结合,设备功能简单,伴随微型处理器、光电元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步应用于机电产品中,机电一体化的涵意和内容也日渐丰富起来,不再单纯是电子装置与机械设备的简单组合和重装,是汇集了光学、电子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技术。目前,微电子技术的研发已日趋成熟并被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之中,使机电一体化拥有了更强大的功能[1]。矿山的机电一体化指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以及产品,技术机电一体化,是把该技术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目的是是制造出具备机电一体化性能的产品,而产品机电一体化,是指集光学、计算机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 2矿山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2.1产品制造技术落伍 统观国内矿山机电一体化生产技术比国外的技术水平落后很多。该技术以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作为技术基础,对其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将新型能源、材料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先进工艺融合其中,通过与创新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及创新中,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获得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然而,国内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在这方面落后很多。 2.2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从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微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设备和仪表中,不仅提高了仪器设备和仪表的可视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控制性,还实现了仪表物理体积和重量的明显减小,为结构设计降低了难度,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得仪表更加精巧,仪表安装和使用的限制条件被大大减少,在矿山企业中广受好评。 2.3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就是将人脑的思维及行为方式通过机械仪器等进行模仿和操作,以代替人类进行某些具体脑力或者体力活动。由于经济成本以及管理难度的限制,该项技术目前尚未在矿山生产领域获得应用和实践。 3矿山机电一体化的创新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矿山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顺应市场需求,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结构、控制及造型等方面实施加以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和产品。 3.1创新产品造型 客户在选购产品时,首先关注的是产品外在形象,对产品造型加以创新,使其外观得以优化的同时而不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这是产品造型创新的基本要求。要创造出新颖的产品造型,可以优先选择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方法,不仅设计成果可视,还能提高造型创新的效率[2]。 3.2创新产品功能 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功能创新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已有的产品进行功能创新和完善,这是对产品已有功能的扩充和延展,风险相当低,甚至可以忽略,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与技术就能实现产品功能的改造和完善;另一方面是从矿山开采的生产实际出发,根据需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使其功能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这一层面就需要企业投入相当一部分资金与技术,换个角度分析,也是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技术的较量,成功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是企业快速、高效运转的强有力保障。 3.3创新产品结构 产品创新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结构的创新。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设计中进行结构创新,通常体现在物理机械结构、传动方式、动力装置以及周边设备的搭接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3.4创新产品材料 产品材料方面的创新大体分为:一是研发用于产品制造的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高分子聚合材料等;二是选用刚度强、重量和体积都偏小,并且具有抗震性、耐高温和耐腐蚀等优良性能的材料。 3.5创新控制和传感 一方面,机电产品性能直接影响着控制系统,如对执行机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控制;另一方面,传感技术和传感仪器也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对传感器的检测技术进行创新,研发性能更加优良的传感器,甚至是供矿山开采的专用型传感器,都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制胜法宝。当前,机电产品智能化尚处于低级阶段,加快微处理器的研发进度,使机电产品在模糊控制以及网络控制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是机电产品技术研发面临的重要课题。 4发展方向的探讨 矿山机电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依托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其发展趋势必将是越来越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和微型化。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程序开发和编写,使机电产品和设备拥有类似于人类的逻辑判断及思维能力,使产品和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将是矿山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流方向;相较而言,模块化就复杂得多,由于机电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厂商大量存在,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标准方面、电气接口以及环境接口等方面各有不同,模块化难度高,这将是产品和技术研发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网络技术在社会生产各行业中的普及,矿山开采行业要实现机电一体化建设,就要充分利用局域网以及家电网络等网络控制模式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所谓微型化,机电产品的微型优化,几何尺寸在1cm3以下的微型产品在矿山开采行业中深受青睐,也必将在该领域中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作者:张盛钊 单位:福建省红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设备维修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渐提高,尤其是在煤矿开采行业,随着煤矿发展步伐的加快,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煤矿机电设备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对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维修;对策 作者简介:桑海鹏(1986—),男,河南林州人,2009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潞安集团高河能源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做好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能够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延长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机电设备维修工作能够更好地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当前,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尚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水平,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做好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对煤矿企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能够大大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在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中,维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矿山机电设备的正常使用,继而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②有助于促进煤矿安全生产[1]。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的事故是煤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所致。通过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水平,能够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矿工生命安全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同时能够减少企业的损失。③有助于促进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良好的煤矿机电设备能够保证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使煤矿生产得以持续进行,促进煤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常见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维修人员和相应的专业知识 目前,在相当多的煤矿企业中专业的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较为匮乏,在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中,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导致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由于企业没有专业的矿山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在设备出现故障后,无法尽快发现并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导致煤矿生产无法得到有序开展,致使生产效率降低。同时,有些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并未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在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中不认真,由此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严重阻碍煤矿企业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2.2缺乏科学的使用和维修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机电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但一些煤矿工作人员对新型的生产设备不熟悉、不了解。在煤矿生产中,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引发机电设备出现损伤,假如维修人员无法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则会造成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发展。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在对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修时,没有正确的检查方法,很容易导致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被忽视。假如长时间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在生产中就会难以避免地出现安全事故。此外,煤矿生产企业在引进新型生产设备时,没有同时引入相应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方法,导致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有效且及时地解决,长此以往则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加快生产设备的老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2.3设备易发生磨损 同传统的机电设备相比,矿山机电设备工作的环境较为恶劣,而且工作的负荷相对较大,生产环境中存在的粉尘颗粒以及连续的工作等都会对机电设备造成损伤。在实际生产中,当矿山机电设备使用到一定程度时,往往需要减少其工作强度,如果让其超负荷工作,且不能及时进行检查、维修则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目前,大多数煤矿生产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使得设备出现安全问题时,维修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由此造成安全事故,导致企业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2]。 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强化设备选型的各项标准 机电设备的选型尤为重要。在生产设备的选型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强化设备选型的各项标准,选择最适合的机型。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在设备选型、验收等整个过程中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监督,防止不合格的设备进入生产现场。 3.2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维修和管理,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机电部门负责人应当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当机电设备出现问题时,要想方设法积极解决,做好设备检修检查记录工作,在维修工作过程中,对生产中性能较差的机电设备,要及时予以更新换代。 3.3加强检修管理 加强设备的检修工作对于矿井大型机械设备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煤矿企业生产模式中,比较常用的是设置台账管理制度,对主提升机、主排水泵和主通风机等重要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对于一些特殊的生产设备,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对矿井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案,采取科学合理的检测办法。 3.4完善预警机制 在矿山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尽快地报警处理能够大大减少企业的损失,对设备的维护也十分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维修手段,将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解决,既可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也为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保障。设备出现问题之前,往往会存在一段时间的磨损期,在此期间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率,使煤矿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因此,为了确保矿山机电设备能够更好地安全运行,仅仅依靠技术人员的检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构建起完善的机电设备预警体系[3]。 4结语 要想真正做好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维修,进一步加强对井下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增强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安全意识。在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中,要不断寻求设备的优化及改进方法,确保机电设备的可靠运行。 作者:桑海鹏 单位:潞安集团高河能源有限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措施 1当前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维护中存在的不足 1)安全意识匮乏。为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标准与指标,但在实际生产中诸多矿山经营管理者往往只顾短期的经济效益,缺乏“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在生产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上,始终未树立“勤管理、常维护”的思想,只要机电设备还可运行就对其不管不问,直至必须进行维护时才进行抢救性修理。 2)制度管理不健全。国内现有诸多矿山企业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上始终未能依据自身矿井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设备管理制度。多是简单的照搬国家统一的宽泛性标准,这不仅使得生产工作人员无法在再实际生产中对设备的真正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判定,更使得设备无法获得真正合理有效的定期检修维护,这不仅极大的阻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亦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专业人才不足。对于煤炭生产而言,其不仅工作环境恶劣且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属于典型的艰苦行业。这使得诸多具备专业技能的机电人才或有经验的熟练工人最终选择离开该行业而转投其他环境更优,安全性更高的企业,从而导致矿山机电岗位存在严重的人才匮乏现象。除此之外,现有的矿山机电专业或培训机构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存在偏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导致其培育的学员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维护需求。 4)对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充足。煤炭生产不仅生产环境较为恶劣且工作量十分繁重,这使得机电设备往往处于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转中,对于设备组件的磨损十分严重,这要求矿山企业必须为其配备完善的运行防护措施方可确保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但对于多数矿山企业而言,其在机电设备维修、保养上均存在严重的不足,不仅设备更新换代缓慢,使得其无法有效适应实际生产需求,而且素质偏低的设备管理人员亦使得设备检修、保养工作难以彻底落实,从而为生产埋下巨大隐患。除此之外,许多矿井在机电设备的日常使用中未能依据实际环境进行有效保护,诸如空气湿度大、粉尘多时,未对设备进行防潮处理并加装防尘罩,从而使得设备功能与寿命大幅下降。 2提升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维护质量的方法 1)增强初期管理规范程度。在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中,有效的初期规范化管理对设备的后期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初期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涉及设备型号的选择、质量检验和验收等内容。首先在机电设备型号的选择上,管理者必须充分考量生产的实际状况及设备操作需求,具体工作应当指派专人负责,负责人除了负责初期的型号选择外,还应全程负责设备的所有安装使用环节,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妥当保存,以便于随时做到有据可查。其次,在设备型号确定后,还应严把质量关,对于不符合技术指标的设备坚决拒接接收。最后,设备安装后还应对设备的具体使用效果进行实地检验,检验时应当汇同设备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起验收,待所有人均认定设备运行稳定后方可真正进行设备的移交工作,并将其真正投入到实际生产中。 2)构建现代化机电设备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是确保生产工作高效、有效进行的必要保障。因此,若想真正实现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高质、高效就必须创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具体而言,首先要帮助机电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树立“主人翁”意识,让其充分认识机电设备管理维护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其中,全力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行;其次,构建健全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并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完全的贯彻和落实,从而确保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高质、有序;坚决执行停产检修制度,在国家规定周期内对机电设备开展彻底的全面质量检测,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及时的发现与消除,并及时更换老旧、损毁的机电设备从而自根本上保障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及生产工作的有效、高效。 3)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深受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作为一项具有较强专业要求的特殊岗位,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亦十分巨大。对此矿山企业一方面应增强对自身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定期组织其参与相关培训,学习全新的机电设备管理理念与维护技术,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内动力。另一方面,矿山企业应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专业人才待遇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提升机制,从而增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除此之外,矿山企业还可同高校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同在校生签培养协议,从而为自身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储备基础。 4)开展针对性的维护方案设计。矿山生产环境往往复杂多变,这对于所使用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譬如有的设备在地下硐室运行,有的设备在暴露的巷道中运行;有的设备运行环境干燥多尘,有的设备运行环境潮湿异常。这种环境的差异必然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提出存在显著差异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维护人员必须充分考虑机电设备所处工作环境的独特性进行维护方案的制定,并对维护方案的实施状况进行亲自监督,从而为机电设备的长久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5)促进机电设备技术改良。为更好的提升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水平,企业应当加大相关投入力度,贯彻“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引进新型机电设备和全新的管理理念与设备维护技术,及时更换企业老旧、落后的机电设备,为矿山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的改良提供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对当前仍可继续使用的机电设备,矿山企业应当组织技术力量对其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从而实现设备性能的更好发挥。 3结语 我国当前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技术相交世界发达国家存在滞后现象,加之工作环境的恶劣性,使得相关专业人才亦极度匮乏,这均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现代化进程。面对这一现状,我国矿山企业必须加大相应的投入力度,全力推动我国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维护水准的提升,从而为煤炭生产的安全、高效提供根本性保障,为煤炭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范中亮 单位:大同煤矿集体机电装备力泰有限责任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设备维修故障诊断与维护 1矿山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常见原因 根据以往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的经验看,造成矿山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有三个,即配合关系发生变化、设备超负荷运转、设备工作能力损耗,这三个原因既是外部作用的结果,也与设备内部运转离不开关系。配合关系发生变化是指相互配合工作的零件其中一方发生损伤,从而导致零件之间无法像没有发生损伤之前那样合作,致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转。零件损伤大多数是因为零件老化或者意外,当零件受到这些作用力之后,形态和尺寸就会发生变化,无法保持原本设计的性能。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是指设备所进行的工作量超出了其原本的承受能力,通常表现为设备运转的时间过长和设备的承载力过重,从而让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遭到破坏。设备工作能力损耗是设备随着使用次数的积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常伴随着部件老化和磨损、承载力增大、热量变高、零件变形等现象出现,针对工作能力损耗问题,只有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与升级。 2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 2.1小波神经网络应用 由于神经网络自身具备独特的信息处理方式与结构,因此神经网络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号处理以及模式识别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宽广。选用某种网络拓扑结构对活性网络进行构建,通过学习能够将全部任意的非线性系统描述出来;另外,神经网络还具备自适应、自学习等功能。诊断矿山机电设备故障的过程中,对于故障源的寻找应当从故障初始征兆入手,初始故障征兆至故障源的映射一般存在非线性映射关系,所以在采煤机等系统诊断中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2.2模糊数学 根据此类非线性复杂映射关系,在确保诊断合理的基础上,在诊断采煤机故障的过程中引入模糊数学,建立一个完整的模糊诊断数学模型,将定性分析、专家经验以及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以此在诊断采煤机故障的时候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建立数学模型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采煤机在故障知识方面具备的特性,选取相应的知识表示方式,建立一个将各种征兆与故障原因之间的模糊因果关系相对应的矩阵,在确定矩阵中的隶属度值的时候,必须对实验测试结果与故障诊断经验进行参考,根据诊断过程中出现的概率数据可以对隶属度值进行实时的刷新,为了进一步提升诊断精确性,诊断时可以根据经验积累修改权矩阵。 3矿山机电设备维修故障诊断与维护策略 3.1加强岗位培训 就目前情况来看,全面落实设备电子化与自动化是提高劳动效率与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设备的采购与管理时,首先需要将技术培训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无论是从事管理工作还是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修工作,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与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尤其是在机工、电工培训时,需要确保二者培训工作的相互渗透,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机电共同维修基础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另外在现场工作教学中需要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机工不仅需要了解机械部分的工作要求及相应的功能,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故障诊断与辨别技术。 3.2技术改造工作 为了切实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检修与更换成本,技术改造工作的重要性无疑日益凸显。一般来说,在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的工作的需要技术人员去完成,第一方面是设备技术改造部门需要联合机电部门联合作业,从宏观上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及保护,另外还要考虑电气部分运营的可行性,综合多种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保证电气运行的安全、可靠,完成技术改造工作。 3.3健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对于设备维修部门而言,在日常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宏观出发,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以体制规范维修工作质量,严禁出现操作人员未经岗前培训便上岗的情况,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定期组织部门内部人员参加公司的业务培训,提高部门员工的专业素质。别外,机械技术与电气技术管理的对立与统一矛盾需要得到有效解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健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保证设备运行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 3.4重视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 对设备进行维护工作是在设备没有发生故障之前进行的,设备维护是一种规避发生故障风险的工作,可以在设备没有出现故障之前排除可能促使设备发生故障的因素,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当设备发生故障以后,更应该重视设备的维护工作,可以有效减少下次再出现同类故障的次数。同时也应注意到,设备维护工作对于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企业可以减少因员工负伤或死亡而带来的经济赔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重视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作,还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消除一切可能会使设备发生故障的因素。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要抓住机遇进行设备升级,加强对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煤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陈淼 单位:山西兰花集团东峰煤矿有限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设备维修故障诊断的作用 0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得到广泛的运用。煤矿行业中,运用高科技机电设备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机电设备在运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故障诊断技术能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故障诊断技术还能够检测出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任何异常情况。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以及了解其发生的原因,此外还能预测到故障的发展状态趋势并及时进行报告。在矿山工作中,机电设备种类繁多且复杂,设备经常发生故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对矿山的所有机电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以及及时维修。所以,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 1.1配合关系的变化 矿山机电出现故障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设备零件损伤或者是设备零件间的关系产生了变化而造成的。例如,零件损伤是指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很多方面不同的因素对零件造成影响,使零件自身的形态以及尺寸等与之前本身设计的性能不一致。大部分是设备老化以及意外损伤等。 1.2设备的超负荷运转 每一台设备都有其极限,在设计初,设计者都会对设备的输出参数进行一个极限设置。当每一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际输出的参数高于设计输出的参数时,此时设备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因为超负荷而出现故障。当设备出现超负荷运转故障时,就必须马上对设备技术参数进行修改调整,以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设备的承受能力,减少设备超负荷故障。 1.3设备工作能力损耗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等等。设备使用时间越长,设备受到的影响越大,由于设备自身的零件等不断出现磨损等情况,设备的综合工作能力就会随之不断耗损,从而导致设备故障问题越来越多。 2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2.1人工神经网络的运用 目前,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法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它的优势在于它的人性化以及前瞻性。当矿山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机电设备会有很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人工神经网络的运用就能很全面地表现这种关系,从而快速地找到设备故障的原因以及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这种方法在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拥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近些年,我国很多矿山企业采用了该技术,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2.2参考故障历史记录诊断法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对造成该设备故障的所有原因进行检查分析,找出故障的主要原因。这是根据矿山机电设备的组成原理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对导致故障的因素以及过程进行检查并得出分析结果,把这些分析结果进行有效归纳总结,形成一个故障诊断集册。此后,如若出现类似情况,就可以通过查找故障诊断集,对故障进行处理。这就是参考故障历史诊断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诊断时间,及时快捷地处理设备故障问题。 2.3智能检测技术 智能诊断技术是根据系统控制来模拟人脑特征,有效地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故障信息,用系统中已经做好的专家的诊断经验和策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目前在我国研究成果较好的是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在矿山企业工作中运用相当广泛,拥有很大的发展性。此外,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一般都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以及复杂性,这就导致从前采用的传统故障诊断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但是智能检测系统就可以利用其独特的优势解决此问题,从而对故障进行准确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诊断结果。 2.4温度、压力监测诊断法 在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情况运用中,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传感器的运用。传感器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准确、灵敏、及时、快速性等。它可以通过轴承、齿轮传动箱等各个部位的温度、压力传感器,直接监测到设备参数的变化状况。在对机电设备的该部位进行温度、压力等情况的持续监测时,记录温度、压力每个时段的变化状况,从而对设备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预测。 2.5仪器诊断技术 仪器诊断技术通过机电设备的液压系统中的一些内部参数来进行控制,然后再通过计算机运算和各仪器的显示从而得出相关结果。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其功能较多、方便携带及高智能化等。 3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应用中的维修对策 3.1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原则 通过图1可知,要顺利开展故障诊断技术就必须准确地了解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信息以及信息源。然而,铅锌金属矿具有其特殊的挖掘性质,必须依靠研制出适合于矿山的特殊传感器等设备,从而方便及时获取故障信号。此外,由于铅锌金属矿的要求极高,在故障传感器的选择方面必须遵循“防水、防尘、抗振、抗干扰、耐高温”的原则。 3.2故障信号特征的提取方法 各种信号分析技术都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简单实用。要想准确地判断出设备故障的原因以及设备故障的状态,那就必须能够较好地识别出设备故障的信号特征。由于矿山的特殊地质情况,导致故障信号的各方面特征有着与其他方面的故障信号特征差异性。但是,这也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机电设备的特点来诊断设备故障问题。在机电设备的诊断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相关准则,找出机电设备中各类型故障的相关信号特征,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分析。 3.3机电设备维修 机电设备维修主要是根据发生故障的信号特征,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等,建立一些针对于不同的设备故障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式。通过诊断出的原因以及预测的故障问题,对设备进行维修。矿山机电的种类繁多,问题必然也会很多且各不相同,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设备发生故障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设备进行维修。 4结语 故障诊断技术是我国目前一个比较新兴的科学技术,设计的方面相对广。但在我国由于该技术发展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故障诊断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但故障诊断技术的运用对矿山机电设备维修有着很大的作用。它大大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大力研究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运用,从而促进矿山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以及安全目标。 作者:李艳婷 单位:同煤集团机电管理处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对策探讨 1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白饼寺点和影响因素 1)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白饼寺点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是一项复杂的项目工程,设计的等踌斗和内容有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数控技术和机械工程技术等[1]。其次,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的技术含量较高,机电的种类多、自动化胜能也在不断的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技术含量的提高能够有效白勺节省人工,提高矿山施工的安全系数,但也为机电的安装与施工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和更复杂的工序。最后,矿山机电设备的数量很多,对机电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勤口,加大了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的难度。矿山对于安全施工的王里念越来越重视,对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刀影响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的主要因素。影响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的主要因素有首理不到位、安装设计缺陷和安装人员素质不高等。在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中如果没有对安装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任务量进行台理白勺分酉歹口监督,就民可能出现安装与施工人员不按相关程序安装而出现质量问题。由于每个矿山的实际清况都不同,因此在矿山机电安装和施工之前必须对矿山机电安装进行设计,结合矿山的实际清况和实际需要,对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的要点和技术进行明确。如果一旦出现设计失误,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最后,矿山机电的安装与施工的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否则难期生任机电的安装与施工工作,很容易出现技术问题。 2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中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矿山建设施工中安全生产的理念已经逐渐普及,对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的重视程度也越老越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当前的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吊装环预埋出现遗漏。矿山所使用的机电设备一舟赌日属于大型机电设备,重量和体积都很大,在安装与施工的过程中就要结合托、吊工作。很多矿山在进行大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施工中,遗漏了装吊环的预埋,给之后的安装以及维护修理等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困难[2]。刀设备尺寸和位置与施工图纸不符。在我国当前的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中经常出现机电设备的安装位置以及基础尺寸与施工图纸出现偏差的现象。这就会造成机电难以安装和施工,只能临时对施工方案和图纸进行们毓女,影响机电安装与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习没有预留足够白勺电缆孔洞转弯半径。在矿山机电的安装与施工中对电缆白勺需求量很大,如果安装前没有在电缆转弯处留出足够白勺空间,则会导致电缆难以转弯,损坏电缆的保护月莫3]。勺预留孔洞的尺寸与位置与施工图示不符。造成预留孔洞尺寸与位置问题的主要原因通常是混凝土在浇筑时的重力下垂止矽卜模板质量出现问题也是一个原因。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尺寸的基准线也会导致这一问题。匀机电安装与土建不够协调。在澎于机电的安装与施工之前必须保沼昆凝土的强度达到相关的标准,如果矿山机电设备的秒料寺殊,土建还必须预留出机电安装与施工的必要空间。如果机电的安装与施工与土建不能协调,则会对机电的安装与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句没有处理好基础二次混凝土。机电设备安装和施工完成后要进行二次混凝土的浇筑。在二次混凝土浇筑的之前,要用电焊将垫板、基础板和垫铁先焊在一起,进而对差肠出表面进行清理,将垫铁捣实蛛平。在捣实蛛平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振捣机械而没有使用钢筋机械,则会出现机电安装与施工的偏差。 3基于安全背景下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对策探讨 为了减少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指数就必须对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给予足够白勺重视。针对我国当前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对策探讨。1)机电安装与施工之前。矿山的机电安装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胜和技术性,安装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油度。因此,要在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之前枯妇子相应的设计和准备,准备好施工的图全阶口方案。安装与施工人员要先与土建负责人进行沟通,将机电安装与施工的技术要求提供给土建负责人,将其反映到土澎吉构设计图中,以免二者不协调而造成设备安装与施工的困难。在穿墙管道的预埋、通风设备构件的预留、电缆孔洞的预留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土建结构设计。为了确保二者的协调最好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机电安装与施工图全阶口土建施工图纸进行审核确保其不存在冲突。在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之前,还要对机电安装与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保障其能对相关的土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例如能够看懂结构预留孔洞图纸。设备的安装与施工人员要对土建的施工进行掌握,而土建施工也要兼顾设备安装与施工,做到相互协调。刀机电安装与施工的方案确定。要确定科学可行的机电安装与施工方案,与土建方案进行良好的配合。二者经常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例如工程机械白勺安装与主机组的调试等等。在进行设备安装与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预埋部件和预留孔洞的定位要准确,否则就无法进行石乞尧注,但鉴于振捣、石乞尧注和立模又会影响预留部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产生影响[4],因此更加需要对整个机电安装与施工澎于合理的洲七,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习重视基础工程中机电的安装与施工。基础工程中机电的安装与施工必须与土建配合,提高机电安装与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机电安装与施工人员要对管道、电缆、吊环等进行预埋,并在土建图纸对孔洞进行标注。机电的安装与施工人员还要核对图纸,确保孔洞预留无误,保障机电能够!llN利的安装与施工。在机电安装与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管道、预埋管线、基础垫层等的施工,及时安装各种预埋物件。勺对机电的安装与施工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既要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也要提高机电安装与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矿山的绍齐效益。在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中经常出现交叉作业。交叉作业是节省工期,提高矿山绍齐效益的一个常用手段,因此机电安装与施工要注意与其他工程项目进牙于良女孔勺配合。有些机电对于安装和施工的现场环境要求无华十以及足够白勺面积,如果此时其他工程进行施工则一定要采取一定的防尘措施。 4结语 在安装背景下的矿山机电安装与施工首先要保障的就是施工的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机电安装与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带动矿山绍齐效益的提高。 作者:刘志刚 单位:陕西煤炭建设公司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的诊断技术 不断发展的煤矿产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其生产安全也受到了人们高度的重视。在矿山的机电设备中,其故障检测的诊断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缺少对设施的维修与先进的技术,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在这一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当前故障检测的诊断技术与市场经济是无法相匹配的。矿山的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的诊断技术是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不发生事故为基础的,对于矿山机电设备存在技术问题,通过综合技术给予解决,对设备的参数及运行状态等进行掌握,从而对其工作性能与安全性进行判断。为矿山机电设备更好地服务于矿山生产,必须加强该技术在机电设备中的应用,提高其生产效率与安全运行的性能,使其能够促进经济的更好增长。 1矿山机电设备的应用现状 1.1煤矿机电设备的隐患存在。在机电设备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隐患有:防腐措施不到位,井简装备有锈蚀现象,且比较严重;井下的电气设备未按照规定对其做电气测试,真空表、电流表、压力表及安全阀等均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的检查;煤矿的机电设备普遍存在带病运转的现象,其设备杂、老、旧,拥有不齐全的安全设施保护装置;输送棚保护与漏电保护、照明信号综合保护等记录不规范;机电设备的绞车设计提升力低于实际提升力的负荷;煤矿的提升系统、电控系统与制动系统保护不足,并缺少缓冲与托罐装置。 1.2不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机构。大多数的企业其管理体系形成都不完善,机电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都是由电工完成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电工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实际的生产,而对其维护与保养的工作只能说是捉襟见肘。就目前来说,矿山企业负责人对其管理理念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企业员工在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上力度不到位,认识上也不成熟。在大部分的企业中没有专门的机电管理部门,也就更不用说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工作。 1.3煤矿的设备存在老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煤矿的设备在煤矿建设时要成套投入使用,这就造成其资金在投入时的数目是非常庞大的,在实际的生产中,造成其设备老化比较严重的原因为:煤炭产量在我国急速增加,大多数的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只注重产量,而忽略了其运行的安全;在煤炭行业中,由于其设备制造业的检测手段、零件设计、加工制造及工艺设计等综合的配套能力不足,其整体的装备也相对落后,造成其维护工作的工作量很大;在部分的煤矿企业中,机电设备存在欠账问题,并且存在老绞车、旧的防爆开关、老主扇等老化设备;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在资金的投入上都是重视产量,致使其设备在更新换代上的速度较慢,造成设备的严重老化。 2矿山机电设备中故障检测的诊断技术 在其应用的过程中,是为了防止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因其发生故障而致使经济受到损失,故而在实际运用中有预防检测的作用。机电设备的诊断与检查在矿山生产中的目的性较强,并且已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诊断技术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有几下的几种: 2.1主观的诊断技术。在对其设备进行维修时,工作人员是依据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来主观判断的,其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的降低是实际问题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要避免运用主观的诊断技术,机电设备产生故障问题要给予正确诊断技术,才可得到解决。 2.2信息化的诊断技术。矿山的机电设备诊断技术由于不断运用与推广的信息技术,在对其进行故障维修时,受到维修人员的青睐与推崇,这也促使故障检测的诊断技术在矿山的机电设备应用中向着现代化与智能化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的,对其系统进行操作与控制,并全程检测其故障的产生与耗损的程度及运行的情况,其传递信息形式是以数据为主对故障进行分析,可促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机电设备恢复运行。 2.3数据的诊断技术。数据诊断在矿山的机电设备中对故障问题的处理是通过信号进行的,依据其故障产生数据,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保证其分析的结果具有有效性,矿山机电设备进行测量指定数据,促进故障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2.4仪器的诊断技术。仪器的诊断技术在矿山的机电设备中主要有三种:综合型与通用型及专有型,其机电设备故障问题的检测是通过测量其内部的液压系统参数来完成的,根据具体情况,仪器显示出其故障产生的原因。 3矿山机电设备中故障检测的诊断技术的应用 矿山生产为保证正常运行,机电设备要尽量避免故障发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要保证对其进行有效得诊断检测。矿山机电设备随着现代的信息技术运用与推广,使其故障检测的诊断技术以向现代化与智能化及自动化发展,其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主要有几下几种: 3.1诊断与检测通风机。诊断矿山机电设备中,诊断与检测通风机的产品不多,对其在诊断与检测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检测与诊断通风机仪器的主要使用特点为:八个中断源、十六位的监视定时器、十六位的中央处理器、两个定时器十六位、丰富且高效的指令系统等,这些特点都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促使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向现代化与智能化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3.2采煤机的故障诊断与工况的检测。诊断采煤机故障主要为检测工况的故障、检测机身的外围、检测左右摇臂、检测变频器的通信及检测高压的控制箱等,以保证矿山可正常生产。现阶段的采矿机检测的水平在我国呈现的趋势较低,需给予重视,近几年随着政策的扶持与重视的力度加深,其基础技术已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 3.3诊断与检测矿井提升机的故障。矿井机在正常的运行中与煤矿生产的工作人员及矿山的正常生产有着直接的联系,故此,诊断与检测矿井提升机的故障尤为重要,其故障主要有重故障与轻故障。由于严重的原因产生的故障为重故障,其原因需检测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依据实际的参数规定与所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以免造成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的发生。故障出现的问题对其生产的影响比较下品且比较简单为轻故障,只需对工况参数与实际情况的检测进行分析,故障产生原因就可被检测出,可及时给予问题故障的处理。 4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矿山机电设备逐渐与新兴技术相融合,不断推进的信息化技术,促使煤矿产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其安全性与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也为煤矿企业获取了极大的经济利益。为使其适应市场的经济要求,需对其进行新工艺水平与生产装备水平及产业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煤矿企业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作者:赵启乐 单位:双鸭山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安泰煤矿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浅析 0引言 伴随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运用于矿山生产的机电设备种类也日益丰富,加上井下生产的连续不间断性使机电设备易出现磨损与老化等问题,使矿山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难度极大。但机电设备作为矿山生产高效高质持久进行的必要基础,对煤矿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如何确保矿山机电设备日常检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成为矿井日常管理的重点与要点之一[1]。 1机电设备检修类别划分 机电设备检修作为井下生产高效开展的必要保障,是矿山生产不可或缺的维修体制,依据维修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a)预防性检修。这种维修目的在于将可能存在的故障风险扼杀在萌芽中。设备运行时,对设备实施全面监控,一旦发现其工作状态出现异常,立即对其展开全面检测与维护,实现对可能存在的故障有效预防。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机电设备零部件损坏,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维修中的关键环节;b)事后检修。这种形式是指设备故障已发生后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与补救,属于被动性维修手段,以尽快恢复生产为目的,维修效果往往差强人意;c)周期性检修。这种形式是指无论设备运行是否良好,在固定时间间隔下全面检修和维护机电设备,其时间间隔周期多依据实际经验确定。这种方法可有效消除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隐患,是机电设备检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d)创新性检修。这种方法亦被称为技术改造,是指机电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为更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而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一般而言,任何机电设备其应用效果的优劣均是相对的,随运行使用环境的改变,其多少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矿井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在日常的设备检修中应多总结经验,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对设备运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地创新改良,确保设备高效、高质运行[2]。 2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的不足 2.1缺乏管理意识与相应的管理制度 中国政府虽对矿山机电管理进行一定的规范,但在实际生产中依照规范管理操作的矿井数量有限,一方面是由于在既得利益的推动下,生产管理者过度关注生产效益,忽视机电设备检修管理,抱着设备还可用就无需检修的态度,许多应当按月检修的设备被按年检修,需要年检的设备则投入以来从未检修,使故障隐患不断积聚,严重威胁设备有效运行。另一方面,科技日益革新,使原有管理制度早已无法适应新型机电设备检修需求,对检修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3]。 2.2专业检修人才缺乏 由于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及高风险性,使许多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纷纷离开这一行业而进入其它更安全的企业中,使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人才匮乏现象极为严重。与此同时,各大高校机电专业及社会上专门从事矿山机电检修培训的辅导机构,所教授的内容多限于理论层面,忽略实践操作,使培训出的人员往往专业素养相对不足,很难立即适应实际工作。除此之外,井下施工的部分机电设备属于特种装备,其检修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进行,此类人才多只能由煤矿企业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培养,难以从外引进,对检修管理高效进行造成不利影响。 2.3安全管理投入相对不足 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充裕是又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矿井为节约资金、提升产效,机电设备在长时间工作后没有检修维护,甚至部分设备老旧不堪,应当更新的未能及时更换,使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困难重重。特别是近年来井下开采深度不断增加,设备更新与改良势在必行,而资金不到位使这些工作停滞不前,设备检修管理难以有效开展,增加井下生产风险性。 3增强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增强前期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前期规范化管理是实现设备检修管理高效进行的必要保障,主要体现在设备选型与质量检验两个方面,必须充分考虑矿井实际施工状况与操作需要。选型工作必须安排专人全权负责,监督设备自验收到安装使用的全过程,并有效留存相关设备资料,以便后续使用。设备质量检验上,应当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在安装前全面检测设备,对存在瑕疵、缺陷的设备坚决不予安装;对整个安装过程实施动态监督,确保其操作全部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安装完成后,应当会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设备维修人员一起验收设备,验收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 3.2加强思想管理与制度建设 认真负责的态度与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确保检修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必要前提。a)应当帮助检修管理人员树立主人翁意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全力投入工作中,促使其工作高效进行;b)针对实际工作状况,完善原有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制度规范[4]。 3.3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人员作为井下特殊岗位,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a)应当依据井下设备运行距离、服务范围、使用量等诸多要素划分不同责任区,并依据各岗位责任高低进行任务合理分配。譬如进行泵站、变电所等重要岗位应实施多人包岗制度,确保工作准确无误;b)综合考量设备运行磨损程度、岗位出勤状况、能源损耗等多项指标,创建科学岗位考核奖惩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岗位进行全面综合考评,表彰优秀个人或集体,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3.4改良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技术 机电设备检修管理技术优劣对井下生产效率的高低有直接影响。从根本上推动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质量不断进步,必须坚持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发展道路,转变旧有粗放型生产工艺,不断推动新型工艺与设备应用升级,推动综合效益全面提升。在实际工作中,煤矿企业必须积极学习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科技为推动力,以最小投入获得最佳成果,提升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工作质量。煤矿企业应以技术总工为带头人,组建科技小组,针对自身实际机电检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并将相关成果有效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实现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无缺陷开展。 4结语 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不仅任务繁重且内容复杂,其检修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矿井生产能否高产、高效、安全进行,因此一直是矿山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要真正实现矿山机电设备高质检修管理,就必须从安全生产与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着手,在充分考虑矿井实际生产状况的前提下,开展机电设备定期与非定期检修,实现机电设备动态流动管理。煤矿管理层应针对现有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的现状,对其开展定期培训以促进其思想认识水平与专业素养水准全面提升。此外,还应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检修人员的职责与权力,构建完善的奖惩体系,有效激发检修人员工作主动性,从根本上推动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管理高质进行,为矿井生产安全、高效提供保障。 作者:白志光 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试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基于对广西大学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归因 职业生涯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基于大学生的视角,从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前发展。在对广西大学的毕业本科生进行“就业影响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因素”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高校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保证学校为大学生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抓出实效;同时,将就业指导溶入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 从1989年开始,教育部在大学生毕业制度中期改革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各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也开始从无到有陆续建立起来;经过20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整体上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逐渐完善,工作卓有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实际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成型,一方面,当前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据国家人保部测算,2009年有2400万人需就业,其中新增城镇劳动力1300万;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610万,加上历年累积未就业的大学生,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人以上,超过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半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是任务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基于大学生的视角,从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前发展。 一、问卷调查情况 2007年1O月至2008年6月,广西大学“广西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归因研究”课题组对广西大学的毕业本科生进行“就业影响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因素”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 学生来自广西大学机械学院、数信学院、计电学院、文传学院、林学院、商学院、土木学院等7个学院,涉及文、理、工三大学科20个专业,均为2008级应届毕业生,实际发放问卷91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15份。在这些有效样本中,男生女生分别为532人和383人,百分比为58.0%和41.9%。调查问卷利用归因理论,从大学生的视角设计问题,以了解大学生所需要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以及大学生对择业成功的归因能力。 (一)就业指导因素分析 关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力度,或者说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就业指导方面原因,受调查的大学生选择排序依次为举办各种招聘会(70.7%)、求职及面试技巧培-OII(62.O%)、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61.0%)、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56.0%)、职业生涯设计指导(39.7%)、就业的现场指导(30.1%)、就业的心理指导(28.6%)、其他(3.5%)。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比较需要的几类就业指导和服务为举办各种招聘会、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频次均超过半数,因为这些都是具体的、能够马上见效的,学生急需,也乐于接受。但对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就业的心理指导等能对学生就业产生长期性影响的指导,大学生选择的不多,频次没有超过四成;这说明大学生择业过程有急功近利的成分,缺乏长远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意识,也未注意到应完善自己的就业心理,提升自己长期的、稳定的就业竞争力。 (二)学校实力因素分析 从劳动就业视角看,大学生在校学习就是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过程,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准备过程。基于这个视角,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局限于劳动就业基本知识、技能的指导,而是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体现了学校教育服务功能。因此,学校的整体状况——实力也包括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内涵。我们也据此设计了问卷问题:学校实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受调查的大学生的选择依次为学校的知名度(71.5%)、专业的社会适应性(59.6%)、学 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49.9%)、学校的教学质量(29.8%)、学校的学风建设(19.9%)、其他(12.2%)、学校的地理位置(10.9%)、学校的科研水平(10.6%)。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择业中学校因素的归因存在混乱,一方面,认为学校的知名度最有影响力,是学校和学生实力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的关键因素——学校的教学质量、学风建设、科研水平等不重视,反而在意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学校的地理位置等非关键因素。这种混乱意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少大学生单纯依赖于学校的名声,忽视学校的教学发展、学风建设、科研创新活动。他们更没有意识到或者说较少意识到学校的整体实力与自己息息相关,特别需要每名大学生在教学发展、学风建设、科研创新活动等方面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就业干扰因素分析 就业影响之就业干扰因素反映了大学生认为影响他们择业成功的不利因素,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暗含一个因果关系在问 题里面,就是假设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于是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了解,择业决策方法技巧缺乏,对招聘流程和要求缺乏了解,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就业信息量少。从表3看出,样本数据没有反映出这个逻辑。只有18.7%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却有60.9%的学生认为就业信息量少、45.9%的学生认为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了解、37.8%的学生认为难以发挥自身优势、34.5%的学生认为择业决策方法技巧缺乏、28.9%的学生认为对招聘流程和要求缺乏了解,数据相差最高42.2个百分点,最低11.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就业信息、了解社会就业环境、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择业决策方法技巧、了解招聘流程和要求均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内容;或者是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到位了,但学生本人没有充分利用,达不到理想效果。不管哪种原因,都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要讲究实效。 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大学是年轻人处于从学校最终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大学生角色急剧变换,社会责任骤然加大。引导大学生顺利成才、最终择业成功是高校就业指导的目标所在。因此,高校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实现自我目标,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保证学校为大学生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抓出实效,同时,应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影响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职业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结合社会需要,从人性化、个性化的角度,找准人生坐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专业,科学制订行动计划,合理安排行动步骤,挖掘自身潜能,优化个人素质,实现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对于一年级大学生,应指导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生涯规划的决策能力,重新树立目标,规划前进的方向,并在专门人员指导下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对于二年级大学生,可指导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工作技能锻炼,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三年级大学生,应指导他们依据个人发展目标作出正确的选择,帮助他们做好求职或升学的方案,了解搜集职业信息的渠道,提高求职技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职业目标。对于四年级大学生,应督促其锁定职业生涯规划,对前三年的准备进行认真总结,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恰当,自我定位是否准确。其中,应重点协助学生调整心态,强化求职技巧,开展就业咨询和服务,加强职业导航教育,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二)队伍建设和理论探索 根据国外高校成熟经验,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水平就业指导的关键。职业指导老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一般来说应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因此,学校应引进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才,配以较齐全的制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保障这些专业人才得到相关的培训进修与实践锻炼以胜任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的工作。设立专项课题基金,鼓励职业指导老师积极开展相应专题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索和提升,为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理论支撑。 (三)就业导向的教育改革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设置专业。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方,“如何生产产品、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成功与失败。特别是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的不断加大,高校更应主动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在进行招生时就需要提前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招生计划。与此同时,应进行课程设置调整,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尽可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 应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调整学科结构和教学。教育质量评估与就业准人制度相结合,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建立模块式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加强课程和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注意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沟通。建立企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行定单、定点、定向培养的模式,开拓毕业生校外职业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如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学风建设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急骤增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等问题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反映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也折射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学风建设问题。 就业指导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两项重要工作.毕业生就业必然要求高校为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也必定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学生更好地就业。将两者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也必将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反映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改革和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体制改革以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取代了传统的计划分配。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高。就业观念上存在较大的偏差,自我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显得十分重要。 2.从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反映了当前高校当中普遍存在的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 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就业观念上有较大的偏差。普遍眼高手低;在就业竞争中,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综合能力和总体素质还不能达到一些企业的要求: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力度不够。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效果不理想;就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普遍显得缺乏生气与活力.造成了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遇到就业矛盾和问题时束手无策。 3.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折射出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不足。 大学生的就业和学风建设就像两面镜子。相互折射着。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毕业生在就业中表现的情况反映了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大学生平时学习缺乏远大理想。精力投入不足,对自己人生、工作缺乏目标;有的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纪律松散。不讲诚信,在就业时形成了有专业有能力。无信用的现象;有的大学生严重缺乏自我管理;目前大学生中基本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刚踏上工作岗位就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很久都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这些都普遍反映了我们在学生的日常学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学风建设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以就业指导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就业指导与学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 高校的就业指导就是指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就业需要等综合能力素质及有关就业的一系列问题的咨询、指导过程,是帮助、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一课。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学风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治学精神、学习纪律、学习考核等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是融德育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就业指导和学风建设客观上就更要求在校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各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综合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为今后就业及发展奠定基础。 2.就业指导是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学风建设是就业指导效果的有力保证。 毕业生就业竞争。说到底是学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高校学风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优良的学风能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它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在加强各项软硬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优化校园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应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其紧密结合.努力使就业指导成为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使学风建设成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就业的坚实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市场竞争力。 三、切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引导学生为就业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职业目标。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其日后的奋斗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良好的学习风气能有助于其在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职业规划的推动下建立学习主动性、求知欲和刻苦学习的意志力。因此。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让其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很好的规划。为就业指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风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让学生将就业与当前的努力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在基础知识的巩同、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综合知识的提高上有所突破,引导学生适应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就业竞争。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而更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就业指导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答疑、面试应聘指导.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素质.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对未来人生的综合设计。在优良学风的浸润与熏陶下,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实现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3.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良好的学风包括学生的自立、自理、自强不息的能力。大学生毕业后经过一定时期的培养与发展,必将职业分流,走上各级岗位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自我管理意识和日常文明行为的培养不仅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在抓好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利用这些平台实施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建立大学生自立自强、文明上进的良好学风,使当代的大学生拥有高度的自制力和事业心.爱岗敬业。勤奋奉献。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顺利就业。并事业有成。 4.运用校园舞台,增强责任意识。 当代的大学生多数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独生子女的优势和弱点十分明显.因此,应在学风建设中运用校园舞台和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爱校荣校的思想教育,加强团队协作精神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各项素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展现自我价值。 四、总结 总之。学风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反映出的学风问题.我们应以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学风建设.从而使我们的高校在2l世纪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浅谈主题班会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主题班会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学生班会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和发展指导的重要中介和桥梁,是开展班级工作、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对班会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作用发掘不足等问题。开展好学生班会,对于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在校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职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学生班会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和发展指导的重要中介和桥梁,是开展班级工作、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开好班会,对于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在校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主题班会是促进就业指导全程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的毕业生仅仅靠临近毕业时掌握一些就业政策、择业技巧就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已经不太可能,也就是说就业指导工作不应仅仅放在毕业班来进行。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而言,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也就是说,高校要形成从人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形式,学生班会是为数不多的从学生人学到毕业一直开展的学生活动之一,是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的重要保障。利用班会的形式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学会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就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班会的内容上要有所区别,比如大一阶段,主要是进行职业意识培养,要帮助学生明确大学生活在学涯和职涯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唤醒职业规划意识。大二则主要是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着重引导、帮助学生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大三阶段主要是职业能力强化,进行分类指导。大四进行就业行动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各项就业准备,了解步骤方法,把握形势政策,收集就业信息,落实就业单位。 其次,开好主题班会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参与。构建全员指导、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学生班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对受指导者来讲,班会是参与面最广、参与次数最多的集体性活动。通过参加就业指导为主题的班会,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系统的、连续的就业信息、择业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有效指导;对于指导者而言,学生班会是一个良好的工作开展平台。一方面,班会可以邀请不同的指导者参与,比如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各部门教职工,全员指导毕业生如何择业和求职;另一方面,班会可以有多种主题,择业观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传达、就业流程说明等等,从而全方位地使学生接近就业、了解就业。 第三,主题班会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班会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班会上可以彼此平等、畅所欲言,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同时还可以亲自参与到班会组织、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不断调整就业工作模式,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校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发言、表演、模拟训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和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四,主题班会是就业新政策、新理念得以及时贯彻的重要渠道。相对于学生上网、读报、班级主页、QQ群、宣传橱窗以及课堂通知等方式,班会具有普及面广、连续性强、形式规范、系统及时等特点,是就业新政策、新理念得以及时贯彻的重要渠道。由于学生班会自身的“会议性”和“权力”效应,学生对班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对班会上传达的信息、政策的重要性认识要高于其他形式,贯彻的力度也要强一些。同时由于班会往往是“例会”,周期短、连续性强,可以及时地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 总之,学生班会作为开展班级工作的重要媒介,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发挥好这一作用,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第一,应正确制定班会主题,做到针对性强、目标明确。首先,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以确定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适时地帮助学生辨清是非,提高认识。就就业指导工作而言,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确定相应的主题,如早期侧重于基础就业知识的培养,后期针对就业技巧、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养等等。其次,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确定班会主题,就业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就业工作也在随之调整,因此班会的主题也不能一成不变,而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班会主题的确定还要注重系列性和模拟性。班会主题的系列性,指围绕一个总的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相互关联的分主题系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系列性的班会主题对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适用,可以给学生多样的、系统的、持久的、综合的就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模拟性主题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要求,以模仿某种具体的工作、学习、生活情景为主题。对于就业指导工作而言,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举办模拟招聘会、模拟面试等,一方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就业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自我教育、自我参与意识。 第二,班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提升主题班会的吸引力。班会不仅仅是“教育课”,主题班会可以集教育和“娱乐”等功能于一身,即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主题班会可以采取模拟扮演式、咨询答疑式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让学生换位扮演,亲身体验,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还可以采取专题辩论式、娱乐表演式,通过辩论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处理问题;而娱乐表演式可以增强班会的趣味性,提升班会的吸引力,从而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保证教育效果。另外,主题班会的召开应该被视作是班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主题班会不能过于仓促,同时也不能太情绪化,天马行空,这样做只会淡化班会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起到负面作用。这就要求主题班会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周密的事先设计和组织框架,比如目标、重点、难点等等。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以大学生的就业实际、自身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实现毕业生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触目惊心的数字,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高校办学、治学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学校的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压力增加。高校毕业生从2006年的4l3万人增至2009年61l万人,到2010年的630万人。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2.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就业影响更加明显。2010年高校630万毕业生,加上历年未就业人员,超过700万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找工作,是社会对“80后”这代人的又一次考验。 (二)大学生的主观原因 1.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滞后于就业体制改革,择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大多选择在东部沿海等中心城市就业.对急需人才的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却少人问津;向往机关、事业单位,很少人考虑民营企业,更少人考虑自主创业。2008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2.就业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十分欠缺,择业时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3.就业心理脆弱。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持有不同的就业心态,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4.精神追求欠缺。现在的毕业生是“80后”,且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上较脆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很不完善,精神信仰匮乏,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往往一遇到困难就畏缩退却。 5.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对个人的发展考虑过多,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缺乏诚信意识,违约离职、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给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地就业。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根据新形势发展进行转移,就业指导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把就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进行。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切身利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最好时机,而且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以涉及学生利益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新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以下在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强调服务功能,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主要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却忽视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 (二)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 就业指导往往定位于“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才进行就业教育,未毕业的学生“事不关己”,出现就业教育工作“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渠道单一。 就业指导工作只靠职能部门、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及个别教师参与,不能引起各层面的人对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人手不足,难免出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讲普遍性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学生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等现象。 毫无疑问,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问题,与当前高校忽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思想教育息息相关。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新出台的征兵政策的征兵对象主体倾斜于大学生,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广东省为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2009年起,每年招募1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制定了《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为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009年至2011年,重点扶持4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2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6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理念教育。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生军政教育、形势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到社会实践和实习中,引导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能对照自己,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在新的就业环境和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在就业指导中全程为学生服务,要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改变思想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in、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树立追求先进科学知识、做合格人才的成才观,鼓励他们要凭借自身的优良素质参与公平竞争.从容选择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教育毕业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评价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要把收入高低作为评价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职业是无贵贱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就能从就业“寒冬”中突围而出 (三)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方式方法,而且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心理辅导、养成教育、危机干预等手段,让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一步,增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就业指导队伍在专业结构上应体现跨专业的特色。指导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逐步构建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工作人员要定期培训,重点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和择业咨询的能力和水平,对学生教育要通过交流、谈话、沟通等方式,结合必要的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手段,帮助毕业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以便于选择最合适自己、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职业岗位。尤其要针对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灾区毕业生和残疾或有心理缺陷就业难的毕业生,要进行就业帮扶,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正确面对现实,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对待就业过程中的问题。以肇庆学院为例,几年来,该院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率2007、2008、2009年分别为99.23%、99.8%、98.26%,这与该校注重抓就业教育、抓就业措施的落实及就业服务形式多样化是分不开的。在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上,该院作为就业工作重点来抓,对毕业生弱势群体注重加强人文关怀、信息指导、心理辅导和思想开导,为帮助他们尽快就业。通过包车或交通补助等形式安排贫困毕业生免费参加校外各类招聘会或应聘活动,2008年共补贴经济困难毕业生(含难就业群体)外出就业择业交通费26960元,惠及毕业生1254人次(其中88人为困难生,直接报销车费15205元);对灾区生源毕业生共补助5400元,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为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以健全就业指导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完善内容,改进方式与手段,拓展有效载体,优化环境,注重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迎难而上,真正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 大学生 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摘要: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与学生有着最广泛、最直接的接触.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和实际能力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着全面的了解。因此,为积极应对目前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问题,对毕业生进行科学性、实效性指导,使得大学生能够较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严峻的就业压力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重点。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1.社会原因。 随着近年各大高职院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毕业生人数高达61l万人,加上历年约150万未就业的大学生,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达到新高,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使得社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减少,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这样的供需矛盾,势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2.个人原因。 (1)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从众攀比心理严重。许多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并不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是什么,只是盲目地游走在招聘会现场。找工作挑三拣四,非大公司不去,非大城市不去,把工资待遇看成是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2)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3)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弱。(4)缺少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学生在就业后,频繁跳槽,成为社会上所谓的“跳蚤族”。 3.学校原因。 (1)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盲目招生。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使得学生不能顺利就业。(2)就业指导体系相对滞后.虽然许多院校都已经为学生就业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但也仅是忙于一些通知的传达和校园招聘的联系。并没有真正做到系统、合理安排学生就业。(3)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相对欠缺,不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如何发挥作用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能力,对辅导员的要求都很高。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多是由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担当,他们来自各个专业,对就业指导这一专业领域并没有深入了解。如果辅导员没有充分了解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缺乏相关技能,就不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因此,一方面,学校应对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自己也应该虚心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多走访企事业单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成为一位知识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老师。 2.加强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辅导员应该做到:一方面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有过硬的技能,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很快适应社会。 (2)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中。教育学生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合理定位自己。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及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调节 (3)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明确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 3.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指导。 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介绍给学生。通过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发其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其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中,校园招聘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和招聘单位的情况通知给学生,并在学生中广泛动员,帮助学生在众多的就业信息中进行筛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4.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全力配合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大三就进入了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候,学生不仅忙于找工作,还要做好毕业设计。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平衡,辅导员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就拿我院今年毕业生来说,在毕业生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学生不积极找工作,甚至放弃好的工作机会.认为应在学校多学点知识;另一种是学生认为工作重要,学校的事情无所谓,不和老师沟通探讨就业问题,态度不积极,在专业理论上落后了很多。因此,辅导员要做到:做好实习学生的计划、安排、总结,及时将学院的信息通知学生,经常与学生的专业老师联系,了解在外实习生还应该做什么,使学生能够及时完成在校的学业。 5.大学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 这里所指的大学生离校是指第六学期的大学毕业实习阶段.在第五学期末.许多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在继续努力当中。因此,辅导员就必须分别对待这部分学生,做好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一方面,对已就业的学生,辅导员应走访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学生或学院的建议。这样辅导员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经验,从而有利于辅导学生就业。同时,辅导员能及时与毕业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公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避免学生频繁跳槽。另一方面.对未就业的学生及时给予就业指导,长期进行电话、网络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进展,并将校园招聘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对于特殊困难的学生,应及时将学生信息向领导汇报,寻求上一级的帮助,避免学生因长期无工作而产生心理问题。 6.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就业。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有效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相继颁布,各种招聘会、“三支一扶计划”、“从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中征集义务兵政策”等应对措施纷至沓来。然而,很多大学生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职业的选择依然保守和单调。 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辅导员是他们最熟悉也是最信赖的人,辅导员也是最了解他们的人。因此,辅导员可以根据各个学生自身的特点,鼓励他们应该选择自己的路。比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而且积极要求上进的同学,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继续深造,在学历上得到一个提高:对于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军.这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他们.还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通过辅导员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提高学院就业率,为学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内容十分广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来自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就业体系的中坚力量,更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高度关注就业工作,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规律和科学方法,给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科学、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其达到就业目标,实现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