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论文:我国场外交易市场论文 证券交易市场可分为竞价市场(AuctionMarket)和场外市场(Over-the-counterMarket,简称OTC市场)两种基本形态,前者在证券交易所以公开拍卖、集中竞价的方式组织市场,其代表形式是证券交易所。而后者没有集中的交易场所,是在股票交易所以外的各种证券交易机构场外上进行的股票交易市场所以也叫做场外交易市场。通常由证券交易商以做市商制度组织市场。 一、场外交易市场概念 场外交易市场简称OTC市场,又称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所不同的是场外交易市场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规定的成员资格,没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主要采取一对一协商交易或报价交易方式,交易多样化、个性化的非标准产品。相对于证券交易所而言,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的分散性 场外交易市场不同于证券交易所交易,他是由许多经过审核批准的独立经营的证券公司来组织进行的。不是一个集中的交易场所。 2.交易的直接性 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大多数买卖都在证券公司和投资人之间发生,真正的过程是证券公司将证券卖给购买人,通过这个中介实现自营买卖。 3.交易的协议性 场外交易属于协议交易,证券的转让在协议转让方式下,双方可以见面,私下达成协议。参与的双方基本都是证券公司和投资人的关系。转让价格也是双方协商调整之后达成协议。 二、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场外市场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全国性OTC市场即“新三板”;二是地方性OTC市场。我国现行的场外交易市场以新三板为主,券商自建场外并行,各地股权交易所为辅的多层次的结构。 1.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三板市场的全称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于2001年7月16日正式开办。目前,我国场外市场规模与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市场规模相比还不够大。截至2014年5月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的挂牌公司股票发行相关情况显示,包括32次已挂牌公司股票发行和22次挂牌同时股票发行在内,今年前5个月挂牌公司股票发行规模达到47.10亿元,分属30家主办券商推荐的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788家,总股本达到269.36亿股。 2.地方各级产权交易中心 在我国尚未出现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的背景下,区域产权交易市场是指地方性或地区性的产权交易市场。主要由地方政府推动建设,首先服务于地方产权交易和经济发展并能兼顾全国投资者的产权交易市场。目前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情况,以新疆为例,新疆股权交易中心自2013年10月正式开市以来,截止2014年5月末,新疆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已达441家、市场市值84.31亿元人民币;在交易中心登记托管的股份公司83家,总股本108.36亿股。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都无法与主板、创业板相比。也正反映出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为顶部大,底部小,并不稳固“倒金字塔型”,而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结构为“正金字塔型”(见图1),我国的场外市场发展还不完善。 3.券商场外交易市场 2012年5月创新业务广泛开展,中国证监会《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中,明确允许证券公司探索建立面向自己客户的场外交易市场。为证券公司开展场外交易业务奠定了政策基础。2012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了《证券公司场外交易业务规范》,对证券公司场外交易的产品、进行场外交易的业务资格及有关要求进行了明确界定,至此,证券公司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方向基本明确,为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开展提供了政策保证。最近两年更是强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券商场外交易市场。可以看出,场外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基础,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三、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必要性 场外交易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塔基”,无论从规范资本市场结构角度,还是从满足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融资需求角度,建设发展我国场外交易市场都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1.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必要基础 从西方国家成熟资本市场结构看,均呈现出“正金字塔”型结构。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资本市场的结构失衡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不足。 2.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的必要措施 目前,由于主板市场交易品种有限,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交易品种及风险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为市场投资者提供各种投资品种和工具,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产品和风险需求,进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3.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必要选择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证券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柜台交易市场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构筑了新平台。通过柜台交易市场,将直接拉升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使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由通道业务向销售交易业务转型。因此,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是证券公司走创新之路的必要选择,必将促进证券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作者:张楠 王晓丹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市场论文:偏最小二乘回归证券市场论文 该文将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9年至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MPA的一般结论构建股票组合分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克服指标之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建立更为合理的收益率影响因素模型。 1偏最小二乘回归原理 取p个因变量pyyy21Λ,以及q个自变量qxxx21Λ。同时,我们观测得到由n个样本点组成的数据表(自变量pyyy21Λ的数据表记为Y,xxxq21Λ的数据表记为X),从中分别提取成分1t和1u(1t是pxx,1的线形组合,1u是qyy,1的线形组合)时,1u与1t有如下要求:(1)1u和1t尽可能多地携带其数据表中变异信息;(2)1u与1t的相关程度能够达到最大。在第一个成分1t和1u被提取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别实施X对1t的回归以及Y对1u的回归。如果回归方程已经达到满意的精度,则算法终止;否则将利用X被1t解释后的残余信息以及Y被1t解释后的残余信息进行第二轮的成分提取。如此往复,直到能达到一个较满意的精度为止(精度由交叉有效性检验值确定)。若最终对qxxx21Λ共提取了m个成分mttt21Λ,偏最小二乘回归将通过实施ky对mttt21Λ,的回归,然后再表达出ky关于原变量qxxx21Λ的回归方程(k=1,2,…,p),最后得到y关于原变量的回归方程。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所抽取的成分逐个计算Y的残差预测平方和PRESS,选取使Y的PRESS值达到最小的成分作为最终成分个数。PRESS值的计算过程如下:将n个样本中的1个样本作为检验样本,将其余n-1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第1次先将第1个样本留下作为检验样本,用其余的n-1个样本建模,然后将检验样本代入模型,可求得第1个样本的估计值,记为1?y;第2次再将第2个样本留作检验样本,用其余的样本建模,再将第2个检验样本代入模型,求得第2个样本的估计值2?y;如此进行n次,每次都留下1个样本作为估计,这样可求出第n个样本的估计值ny?;再将这n个残差值平方求和,即为PRESS值。 2样本数据采集实证数据 选取2009年1月1~2012年12月31平均换手率排名前400的上海A股股票的月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证券交易软件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为处理方便,本文中将这些天该股票的当日收盘价与前一日的股票收盘价相同。对ST和PT公司由于实行5%的涨跌限制,为保证股票日收益率指标的一致,将这些公司予以删除。考虑到公司配股、增发新股、送股和派息等因素的影响,在计算股票日收益率时对数据进行了调整,以充分反映股价的真实收益状况。无风险利率是投资者能够按此利率进行无风险借贷的利率,上海股市中相当部分是个人投资者,其中储蓄的比重相当大,因此选择短期的3月定期存款利率按存续期间加权得到的数值为无风险利率,计算得2.473%。 3对样本实施股票组合分组 3.1个股β系数的计算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itftCmtCiCiftitβα+?+=erRrR)(其中:itR为证券i在时刻t的月收益率;CmtR为上证A股证券市场指数在时刻t的月收益率;Ciβ为证券i在时刻t的标准β;ftr为时刻t的无风险利率;ite为残差项。个股β计算见图1。 3.2组合β系数 采用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APM):ptftCmtCpCpftptβα+?+=erRrR)(将400个个股β由大到小排列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包含40个个股,其中:ptR为证券组合p在时刻t的加权平均月收益率;CmtR为上证A股证券市场指数在时刻t的月收益率;Cpβ为证券组合p在时刻t的行为β;ftr为时刻t的无风险利率。组合β计算见图2。通过图1和图2可知,组合β比单个股票显得更加稳定。这是由于BAPM在估计的过程中用考虑了噪声交易者风险从而BAPM的估价只会反映一个剔除了噪声交易者风险的较低的风险。因此,该文对收益率的偏最小二乘回归也就限定在股票组合的层面,这样会使最后的估计结果更为稳健。 4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立并分析运用 偏最小二乘方法,可以不用考虑模型的过度识别和多重共线性问题而把尽可能多的经济变量放到模型中。因此建立的多元线性模型为:ptptNpTtpppt++=eXR∑∑=1=1βα股票收益率的决定因素通过不同路径综合作用形成了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机制,理论上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股票收益率的高低。综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提炼出对股票收益率造成一定影响的若干因素:(1)ptR是以月度来计算的第P组股票的加权平均月收益率,记股票组合第t个月的加权平均市场月收益为tR,则该组股票在第t个月的加权平均月收益率11/)(=tttptRRRR;(2)tX1是第t个月的银行储蓄利率增长率,利率的波动可以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一方面会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流向;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某些企业的资金流向和投资导向,比如高负债率的房地产行业,若tX,1是第t个月的储蓄率;(3)tX2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按月度计算的增长率。直观上看,股市价格增长比较快的时期往往伴随着宏观经济的扩张时期,所以在分析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变量的时候就把GDP增长率加入到模型中进行分析;(4)tX3是通货膨胀增长率,我们把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作为一个因素变量是因为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共同影响了人们手中的资金的流向,从而对股票的收益率造成影响;(5)tX4是组合β系数,由CAPM和BAPM模型计算得到。一般β值过大,说明股市有噪声成分;β值过小,说明流动性较差,噪声系数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6)tX5是换手率,用当天成交量与股票流通量的比率计算。当一只股票的换手率在较高的比例时,该股票处在走势的高度活跃状态,流通股换手率反映了市场投机性需求的强弱,所以换手率应该作为影响收益率的一个因素。10个股票组合收益率的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从所得的回归方程看:因素1x为银行储蓄利率,总的来看利率的升降与股价的变化是反向相关的。当企业贷款釆用的是浮动利率,随着利率的升高,企业的利息负担就会增加,从而减少公司的利润,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同时投资者会倾向于储蓄类金融产品,对股市投资需求减弱,也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因素2x为我国GDP的增长率,由于GDP的增长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提高,对股市有积极方面的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是很明显。因素3x为回归系数值为负,说明通货膨胀率增长率对股票市场投资收益率有相反的影响,实际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政府一般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从而市场利率水平提高,引起股票价格下降。通货膨胀引起的企业利润的不稳定,投资者对未来企业盈利状况不清,使得投资信心不足。4x为噪声系数β的回归系数,其值有正有负表明对股市总体收益率的影响不定,但其绝对值系数都较小,基本可以忽略。5x为换手率其结果符合我们的基本认识,换手率高说明股票获得的关注率高,即对股票的最终收益值起到很重要的正向影响作用。 5结论与展望 该文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针对我国2009年至2012年的股票市场的400支股票构建的10组股票组合的加权平均月度收益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克服各因素间的多重共线性,实证分析数据表明银行月度储蓄率、换手率和通货膨胀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作用,而GDP和β系数的变化未能对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构成较大的影响与波动。通过该模型可以看出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寻找对股市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经济变量提供了一个可信的工具。 作者:陈娜娜 何文峰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公共课部 市场论文:高校教育改革下人才市场论文 《高等教育法》是规范我国高等教育活动的专项法,其中明确指出,“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促进文化科技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1]。高等教育的关键内容就是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何种人才,这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实现教育改革的基础。高等教育在培养社会人才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促进人类进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人才市场对高校人才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这给高等院校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机遇。 (一)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兴起的新时代,人才市场需求结构也出现变化,要想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引领学术潮流,推进学科进步,就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兼备,既拥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又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自我完善、自我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均较强的综合型社会需求人才。 (二)需要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技术融合化的综合型人才培养 自然、技术和人文科学相协调的人才在具体时实施过程中可以总结为强化人文教学中的技术和科学教育,注重理工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科技和文化进行融合,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思维,提高学生对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洞察全局,抓住机遇,培养文化和科学相结合的全面人才,才能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具有长远发展的前瞻性眼光 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实干能力和较好的创新意识,拥有远大的志向,有强烈的正义感及自律意识,保持极大的求知欲望及较高的学习热情,能够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问题[2]。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使知识人才能够克服一些困难,不断进行探索和钻研,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拥有强烈的责任感 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责任感是良知、觉悟和思想的综合体,缺乏责任心的人无法成为高素质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必须要拥有强烈的责任心。人才的责任心可以体现为以下三种形式:要对自己富有责任感,对自己有信心,才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要对他人有责任感;要强化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二、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作为当代知识的发源地和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引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院校改革,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怎样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型人才,成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3]。 (一)人才市场需要创新型人才 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对服务、生产行业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服务和生产领域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构建一种社会化学习机构,从而使高校教育同社会生活和生产更加贴切。高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二)人才市场需要综合型学科的人才 信息化、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需要不断创造新知识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又是知识经济的关键。这就要求必须要提高基础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和改革[4]。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培养人才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综合学科和各种跨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外语等多方面的技能,能够对学科的发展进行全面把握,才能保证人才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三)高校教学要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高校在实行教育改革时,要将传统的教育精髓同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合起来,通过多种教育改革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将单一的传授知识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知识,要求学生虚心求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四)高校专业方向应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及形势的变化 社会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同社会市场中该行业的发展相同步。不少高等院校存在专业课程设置落后、研究内容单一等缺点,不能同社会专业统一发展,没有对现代社会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浪费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 三、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高校教学改革的政策 高校是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具有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作用,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只有全面落实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源源不断地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性人才输送给社会。 (一)重视学生个体化发展,侧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构建积极向上、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教育气氛,为学生能力的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注重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创新品德和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5]。 (二)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各大高校应该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状况,面向社会经济建设,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 (三)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要重视同社会企业的交流、沟通和合作,注重市场的调研工作。要能够及时掌握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有利于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相关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材的开发。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提高学生实习工作的质量,加深学生和社会企业的了解,能够让学生满足专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6]。 (四)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制定专业教学技术时,除了要结合专业自身教育发展的特点外,还要以引导学生就业为主,强调服务社会的目的。高校应基于强化创新能力、淡化专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原则,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的发展现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摒弃落后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素质、知识和技能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调整课程系统,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一批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专业技能熟练、知识全面的人才队伍。还可以创办创新课程,促进人才分布结构的调整和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高等院校教学必须紧抓实践教学,并且对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系以及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得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同时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深刻感受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进而把握学习的精髓,最终在未来的职业、事业和发展中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同社会自主办学体制相协调,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作者:钱晓田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副研究员 市场论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市场论文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产生和发展历程 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主要经历了3次试点:①2005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序幕的拉开,对发起机构、受托机构、发行对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宏观金融政策调整的影响,试点暂停;②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继续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试点,随后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基础资产的种类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风险强制自留、双评级等风险控制要求;③201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常规化发展,启动了继2005年和2012年之后的第三轮试点。发展资产证券市场化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通过与金融体系内部其他机构的合作,促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市场化的形成和流动,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4]。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的主要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市场化主要有3种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市场化和资产支持票据。2009年以后受金融危机影响,资产证券市场化产品曾一度停滞;2012年重启后,于2014年发行量提速,占绝对主导地位;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市场化产品开始于2005年12月,但整体发展规模缓慢;资产支持票据开始于2012年8月,整体规模有限。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模式下,证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进行销售属于直接融资,但从整体来看,它既不同于传统的间接融资,又区别于传统的直接融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间接融资直接化的融资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模式中,银行依然起到中介作用,先向借款人发放贷款,之后将贷款打包重组转化为资产支持证券出售给投资人。该模式下,贷款违约的信用风险转移到了投资人身上,同时对投资人甄别与管理风险的要求相比传统的直接融资模式要大大降低,因为是由银行承担贷款的评审与管理的责任。这种模式将间接融资直接化,融合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长处,把银行甄别与管理风险的能力与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有效结合,既提高了融资的效率又管控了风险。 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产品的主要特征 3.1基础资产以优质公司企业贷款为主导 纵观目前已经实施的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项目,可以发现根据基础资产种类不同,大致可分为3类:①ABS(Asset-backedSecurities),其基础资产为优质的公司类保证和信用类贷款和汽车抵押贷款;②MBS(Mortgage-backedSecurities),基础资产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③NPL(Non-performingLoan),基础资产为银行不良资产。目前在3类资产证券市场化中,已经暂停了NPL证券市场化,而MBS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也开展的数量有限,相对而言,ABS开展的最多。从2005年至今已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产品基础资产分类情况看,优质公司企业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占比高达85.59%。 3.2发起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 在2014年以前,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产品的主要发行人。2014年以来由于监管审批加快以及城商行资产出表压力等多重原因叠加,城商行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4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规章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指导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试点的多是通知、意见等规章与规范性的文件,而在立法的层级与效力上有所欠缺,同时对整个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的运行和流程的规范也并不完善,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试点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困惑。由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的基础法规制度建设落后于市场发展需求,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对法律的研究和运用,促进健全规章制度,界定和规范好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用法律手段保护好自身的权益。 4.2信用评价有待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产品评级面临着历史数据不足、评级方法未经市场检验、评级机构公信力不高等问题。由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复杂的内部结构,涉及到众多基础资产,经过一定的信用增级后,即便实行了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对普通投资者乃至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光凭自身知识和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投资价值,因此信用评级显得尤为重要。 5小结 当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面临较大压力,货币信贷增长较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从深化改革、发展市场、鼓励创新入手。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的阶段。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化试点,有利于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核心资本,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促进实体经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作者:刘维俊 李庭燎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市场论文:我国检测管理建材市场论文 建材检测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材检测管理工作是指在施工现场验收进场的施工材料,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中。想要促进建材市场健康发展,仍需保证验收环节质量,确定每一个检测和试验数据安全性和准确性。 1我国建材检测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需要经过严格验收和检测程序,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商使用线上,验收各项环节中都需要检测与试验数据。在建材检测管理中,准确的、真实的监测数据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因此,加强建材检测管理水平,确定监测数据可靠性,可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并按照相关检测管理办法,进一步实施检测管理。 1.1自动采集建材检测试验数据 传统建材检测试验数据的采集采用万能试验机、人工读取、机械表盘显示等方式获取,自动采集水泥、混凝土和钢筋力学试验性能数据,在数据采集中,不会因目测读取或手工记录造成人工误差和错误,从根本上保证了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公正安全性。所有报告按照时间顺序自动排列,建材检测试验人员与工程施工单位采取分离式工作,委托单和试件之间是分离的,试验公正性明显提高。 1.2组件建材检测网络信息平台 建材检测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不合格信息检测速报和信息检测月报制度,建立健全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打好全省市联网信息化平台基础,即区域网路建设工作,实现数据上传和联网。建材检测管理深入施工现场建材前期工作内容中,可以避免使用不合格或质量不达标建材,保证了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同时,促进了建材市场健康发展。 1.3充分发挥建材检测技术与技术监督作用 对于国家禁用建材产品、无证建材产品、委托建材详情不清楚等,不能接受其委托建材检测,对于不合格建材产品,例如:混凝土、水泥等,其检测管理信息实行全天速报制度,并对各大使用单位及时发出警示性慎用信号,避免不合格建材或残次品建材进入施工现场,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建材出现在结构工程建设中。 1.4建材检测机构的认可评估 检测行业通过有组织的开展相关建材单位行为评估和能力测评等活动,由专家对其进行评审,并对检测机构技术支持跟踪数据,将评估落实到建材检测管理各环节中,保证检测数据权威性、真实性、公正性、公平性、科学性。 1.5建材试样检测留置制度 制定标准、规范要求,确定建材留置试样,按照规定数量、程序、执行环境与时间留置试样;如果标准和规范没有对此提出明确要求,非破坏性检测试样,并且可以充分使用的,需要在检测试样或留置3d,破坏性检测试样,需要在检测试样或留置2d。对建材检测结果有任何异议的,可随时到检测机构抽查、复验。 1.6确保诚信检测管理 引导建材行业开展诚信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建材检测人员和检测单位诚信档案,做好不良信息采集工作、检测机构信誉度、试验数据记录和核实制度。如果存在违规违法行为,需要在诚信档案中记录并曝光,提高诚信管理透明度,规范建材市场管理。 2我国建材检测管理主要问题 2.1我国建材检测机构监管混乱检测 检测结构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和建材供应单位,因此,有些检测人员从中作梗,利用现有权利进行人情或金钱交易。这种私自行为,导致检测结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重受损。对于当前我国建材检测机构自身监管问题,需要严加管理,例如:监管停留在表现形式上;监管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严格要求检测人员,缺少有效的监管制度,发现问题也没有深究。 2.2建材检测整体水平低 建材监测站整体平低体现在人员素质方面,以及设备仪器、采集系统和程序规范方面等。人员素质作为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仍需改进提高,出现无证上岗问题需严惩。规范检测程序,其中包括成型试件的检测和养护、取样、处理数据等。但是养护环节属于薄弱环节,例如:混凝土和水泥养护标准中的湿度与温度问题等,软件和仪器设备更新与资金投入有关,对于年久失修的设备仪器需要及时变更规范制度,并投入大量资金更新。如果不及时更新投入生产的设备,使得数据采集仪器或系统没有达到标准规范要求,很难保证数据采集系统准确性、规范性和公正性。正是有些检测机构没有高度重视系统完整性和数据更新,因人为因素造成数据偏差,导致检测整体水平下滑,影响建材市场发展稳定性。 3我国改建检测检测管理的可行性策略 3.1完善建材检测信息系统 信息及时、准确、真实。有些地区虽然已初步完成检测行业的信息系统,但是数据上传与联网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也非常严重,还存在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现象。因此,需加强建材检测信息系统建设,及时上传检测信息,以及到有关部门处理、判断,做到及时、无错误,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抽查。 3.2落实飞行检查 飞行检查制度可以规范行业检测标准,真实反映出检测结果,属于动态监督管理手段。飞行检查结果和结论应将其纳入机构和工作人员诚信档案中,针对反复造价和集体造价的个人或机构采取严重打击,规范建材市场。由于检测机构属于第三方,即不属于业主方,也不属于建筑施工方,想要明确其主体和独立地位,需要解决检测机构的依附性问题。 3.3推行取样制度和参与制度 参与制度是指建材检测机构参与产品抽样,见证并负责取样真实性,保证试件可以代表建材母体质量水平,消除建材检测机构投机心理,通过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监管机构执行操作,禁止出现弄虚造假行为。使得检测取样和试验一体化,促进建材市场健康发展,让检测机构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3.4明确供货方、检测方和适用房应承担责任 建材取样到三方确认环节中,需要保证建材供货商,检测结果落实,需要双方各尽其责,完成不合格或不达标建材产品使用单位警示和清偿管理工作。对于建材使用方,其中包括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应该合理和见证使用检测合格产品,保证施工质量。建材检测方需要公正、公平、客观、真实、准确体现出建材产品质量情况,并且充分领导三方,发挥其规范化作用,控制检测中的乱、假行为。 3.5重大检测招标化 在建材市场规范化建立阶段,需要采取信用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于重点工程、重要工程、大型工程建立检测招标制度,利于建材市场竞争发展。避免同一类型工程或同一单位项目受到委托单位的多家检测委托行为。 4结束语 建材检测时保证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的工作基础,从20多年发展进程中分析检测行业,其仍面临着一些制约性问题,阻碍行业快速发展。并且,没有充分发挥出第三方技术支持。我国的建材检测管理还需要走很长远的道路,检测管理机构或部门需要统一思想、认识、行为,深化改革,相信在政府监督职能作用下实现自我管理,规范建材市场,促进建材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华正宇 柳霞彤 单位:山东省博兴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市场论文:禽流感防控下的农贸市场论文 现将我们在农贸市场活禽零售交易环节中管理的做法作简介,促进共同做好农贸市场活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 1定点农贸市场活禽零售交易管理的做法 1.1定点农贸市场活禽零售交易点至少符合4项设置条件 活禽零售交易全面实行定点交易,交易点设置必须符合禽流感防控要求,非定点的或定点达不到设置条件的不得进行活禽零售交易。定点农贸市场至少符合4项设置条件,一是交易区、宰杀区独立封闭设置,实行物理隔离,与其他经营区严格分开,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二是交易区和宰杀区、水禽交易区和旱禽交易区分开设立;三配备排风、排水、清洗池、操作台及垃圾收集等设施,通风良好;四是设施设备及安装符合消防、环保、食品安全及动物防疫等要求。 1.2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主办经营管理者至少履行8项义务 一是建立定期休市制度。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一般情况下每两周休市一天,冬春季每周休市一天,休市时间应当提前公示。休市期间,应当按照有关卫生规定,对交易和代宰区域建筑物、场地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洗与消毒;二是建立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等相关制度。进入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交易的活禽,应当具有有效检疫证明,并查验相关台帐、检疫证明,没有有效检疫证明的活禽不能进入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交易;三是建立经营者档案。登记经营者的基本情况、进货渠道、诚信状况等信息;四是建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制度。督促经营者对活禽的运载工具进行消毒,每天收市后对活禽交易场所,以及设施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对废弃物和物理性原因致死的禽类集中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五是设置活禽安全信息公示栏,及时向消费者公示相关信息,进行消费警示和提示,接受社会监督;六是制定禽流感等疫情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发现活禽异常死亡或者有禽流感可疑临床症状的,应当立即依法向动物防疫监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七是设置环境卫生责任信息公示栏,公示责任范围和内容;八是建立H7N9禽流感监测制度。农贸市场主办经营管理者要制定H7N9禽流感监测计划,对活禽交易摊位/档口进行H7N9禽流感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按照2%以上的预期流行率进行随机采样送样监测,每次采集禽血清、双拭子样品各20份以上,家禽数不足20只的全采,以及环境拭子5份以上。 1.3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经营者至少履行8项义务 一是在经营地点公示检疫证明;二是活禽零售交易点经营者应当建立活禽经营进货台账,做好每日交易记录,记录至少保存两年;三是根据销量购进活禽,避免在市场内大量积压、滞留活禽,一般情况下购进的活禽尽量在2天内销售完,最好不要超过3天,超过3天时的活禽最好立即代宰后销售;四是每天收市后对活禽存放、代宰、销售摊位等场所和笼具、代宰器具等用具进行清洗,保持作业和周边场所整洁卫生,并配合市场经营管理者实施消毒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五是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的经营者应当采购定点活禽批发市场或者本地具有有效检疫证明的活禽,不得从非定点活禽批发市场采购活禽,严禁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不合格的活禽、病死禽上市销售;六是配合市场经营管理者开展H7N9禽流感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采样,必要时对采购定点活禽批发市场或者本地具有有效检疫证明的活禽检查H7N9禽流感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合格报告;七是出售的活禽应当经过代宰后,方能带出零售交易点,不得将出售的活禽交消费者带出零售交易点;八是配合主办市场经营管理者巡查,发现活禽异常死亡或者有禽流感可疑临床症状的,应当立即向主办市场经营管理者报告,并配合采取相应措施。 1.4做好个人防护活禽零售交易 从业人员应当掌握基本健康防护知识,在进行活禽交易和代宰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的主办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组织开展活禽零售交易从业人员健康防护培训,落实卫生管理要求和健康防护措施。 2建议 为确保农贸市场活禽H7N9禽流感防控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到位,建议要进一步强化三个力度。 2.1强化主体责任力度 定点农贸市场活禽零售交易点主办经营管理者和定点活禽零售经营者都要切实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农贸市场禽流感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一步明确知道自身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各岗位人员责任制度,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主办经营管理者要与每个定点活禽零售经营者签定活禽H7N9禽流感防控责任状,或定点活禽零售经营者向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主办经营管理者呈交活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承诺书,明确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主办经营管理者和定点活禽零售经营者都是定点农贸市场活禽H7N9禽流感防控第一责任人,确保活禽H7N9禽流感防控责任落实到位。 2.2强化长效检查力度 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主办经营管理者要建立健全长效检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长效检查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安排专人每天对活禽交易情况进行巡查,以及活禽H7N9禽流感防控各项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到位的必须要暂停交易,暂停交易期间要认真整改,同时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对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恢复暂停交易,长时间整改不到位的要取缔交易。 2.3强化营造良好环境力度 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主办经营管理者和定点活禽零售经营者要向消费者宣传活禽H7N9禽流感防控各项措施实施目的和落实情况、禽流感防控知识和健康防护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环境,让消费者配合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主办经营管理者和定点活禽零售经营者共同做好活禽H7N9禽流感防控。 作者:杨翠红 单位:南京市六合区竹镇畜牧兽医站 市场论文:财产险互联网金融市场论文 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元年。实际上,早在前几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就开始发展。之所以称2013年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元年,是因为2013年互联网金融市场产品大量涌现。余额宝的出现井快速发展,从某此角度来讲将加快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各种P2P的野蛮式的生长也让投资者逐步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收益的时候也伴随着风险;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增长,2013年二季度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在传统非银行金融领域,“三马”联合成立众安在线保险公司,以及国华人寿与阿里合作的网销事件使传统保险销售看到新的机遇;证券方面,从国金与腾讯传纬闻到最后佣金宝的推出,加速了行业发展,倒逼行业加快转型。总之互联网金融市场对传统金融行业形成的冲击有利于我们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有效的市场。 2013年以来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大发展,互联网金融冲击着我国各传统金融领域,总体而言互联网保险走出了第一步。但是由于互联网特性,短期内销售的产品可能还是集中,在车险、意外险以及理财型等较简单的产品。对于复杂的寿险类产品销售,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尚需时日。未来随着消费者保险意识的增强,保险产品由“被动销售”变成主动“购买”也井非不可能。长远来看,互联网保险具有能降低客户保费,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必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通常,保险产品的销售包含了如下的四个阶段:最初的信息收集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市场研究、基本的信息收集和研究、产品设计;其他的售前活动,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给客户建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需求匹配以及和客户谈判等;第三阶段进人正式的销售阶段,主要包括合同的签汀,发行保单和保费支付等;最后一个阶段为售后的服务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保单管理、赔付管理以及风险控制。 这四个过程缺一不可,用户体验以及客户关系的维护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需要客户在短期内有良好的体验和评价井不太容易。通常,对于保险前期销售的完成,前两个销售环节尤其重要,这也说明了为何目前保险行业的主要销售渠道为人渠道。前期客户对产品功能理解十分重要,人起的就是信息传递和解释的作用。因此对于某此较简单的产品尤其是车险、意外险等保险产品,由于其产品设计本身相对简单,期限不长,因此人在前期起的作用井不是很大。因而如果客户对这类产品有需求,完全可以自己收集信息进行产品比较井购买。因此这类产品适合网销,而且按目前数据来看,这类产品网销增长迅速。 目前已经有约40家保险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平台,但是总体而言销售效果井不是很好。第三方销售平台如慧择网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目前依然太小。以美国的保险第三方销售平台经验来看,这类平台规模很难做大,盈利也相对有限,最终难以逃脱被收购的命运。综合电商是互联网保险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去年曾经创造过不少网销的经典案例,但是综合来看,多数网销产品均属于高回报的理财型产品,对于保障类产品,网销路依然漫长。 依据保险业协会公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报告,截庄2013年底,我国互联网保险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91亿元,同比增长46%,2003年至2013年复合成长率达到68%,显T了超高的成长性。但是总体来看,互联网渠道对整体贡献的比例依然较低,2013年仅为1.69%。我们预计未来保险网销将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长,网销的理财型保险产品有望逐步对银保渠道形成替代,降低保险公司对银保渠道的依赖。 由于产品简单和趋于标准化,财险网销发展很快。网销的车险产品与传统渠道销售的车险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美国目前互联网保险网销已经占到了总保费收人的三成左右;在英国约有近两成的非寿险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而且目前移动互联网销售的车险也处于快速成长期;在全国,目前互联网保险销售也出现了较快增长,过往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达到68%。目前国互联网保险销售,绝大多数是车险产品,网销已经成为了继电销之后车险的有一个重要的创新渠道。可以预见由于方便实惠,网销车险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由于产险产品的标准化和简单性,我们认为未来互联网将成为产险产品销售的主流渠道。在安永2012年进行的全球保险消费者调查y,y,国市场部分,超过4成的被访者表不他们会通过网站比较非寿险产品,有近5成的访问者表不他们已经通过了互联网购买过财产险产品,可见财产险产品的网销是易于被客户接受的。 我认为未来互联网保险将对保险销售大有帮助。尤其对财产险而言,互联网将成为主流的销售平台;对于寿险而言,互联网销售之路依然漫长。在未来的行业发展i},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保险行业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作者:宋汝洲 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桓台县支公司 市场论文: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市场论文 一、高等教育和人才市场:创新型人才涌现的两大基本依托 创新型人才的三要素从何而来?答案显而易见。创造性素质作为人才之潜能的储备,必定来自于学习实践;创造性工作表现及其业绩成果作为人才之潜能的释放,必然来自于工作实践。从实践来看,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之培养,其基本目标和主要功能是才能的储备,作为工作机构的工场之使用,其基本目标和主要功能则是才能的释放。显然,就创造性才能的储备和释放而言,前者集中指向的是教育,主要依赖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以及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高等院校,后者集中指向的是劳动力市场,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特别是人才市场(高级劳动力市场)以及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用人单位。进一步而言,创新型人才的涌现,既需要培养创造性素质并具有创造性工作潜能的前提条件,也需要拥有创造性工作条件并进而取得创造性业绩的过程和结果状态,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从实践中来看,培养和使用构成了创新型人才涌现的两大实践机制。如此则意味着,无论是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造性潜能储备所依赖的主体单位———高等教育及高等院校,还是作为创新型人才使用和创造性工作条件提供所依赖的主体部门———劳动力市场特别是人才市场,在创新型人才的涌现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创新型人才涌现难的问题,需从两方面找原因而非仅仅指责某一方,更不能简单地以为只要改进了其中一方就能解决问题。当然,这并非是在为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涌现方面开脱责任,反而提醒我们必须明白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创新型人才涌现对于高等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 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创新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在创新型人才涌现中肩负着重要责任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若要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没有“应当承担的过失”,[3]则既要有相应地责任意识或目标追求行动,还要有相应地责任能力或目标达成效果。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创新型人才涌现难的原因之一来自于高等教育(高等院校)自身,没有能够大规模、大批量地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才(准人才)。一项基于用人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5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创新精神不甚满意。[4]就此而言,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首先受到来自于创新型人才涌现的需求压力,需要进行适应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5]譬如,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大力开展教育教学体制和机制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激励、教学保障等教学资源配置、教学制度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推进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效率提高和效益提升方面的发展。[6]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不仅受到来自于创新型人才涌现的一般性需求压力,而且还受到来自于作为创新型人才使用主体(单位)的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现实的具体性需求压力。人才市场在广义上指的是包括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毕业生组成的供给方和用人单位组成的需求方在内的人才交易的场所及相应的制度安排。[7]人才市场特别是作为其主体的用人单位基于自身特殊的条件状况,而对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存有特殊需求。能否考虑到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这种实际需求,直接影响着后者对于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培养的(准)创新型人才的接收、认可及使用状况,最终影响到创新型人才能否涌现的结果状况。就此来说,人才市场状况对于高等教育所提出的现实需求,构成了后者进行适应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外部影响因素。[8]正是创新型人才涌现的人才市场现实需求,使得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就不能是关起门来孤立式的自我改革和发展,而要是服从并服务于人才市场需求的开放式的改革和发展。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对大学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关系进行反思,并着力开展各类学术性、实践性的教学改革。[9]正视创新型人才涌现的人才市场现实需求,意味着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及时关注和了解人才市场的现实状况,准确理解和把握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适应和满足人才市场实际需求。譬如,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而着眼于现实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之数量、结构、质量,基于动态地预测管理而进行必要的适时调整,达到合适的教育规模、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合需的教育质量。 三、人才市场支持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路径 诚然,创新型人才涌现意味着高等教育必须进行适应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又适应人才市场现实需求的改革和发展。然而,高等教育因其自身固有的特殊性,譬如信息交流上的相对封闭性,信息获取上的相对被动性,以及改革时间上的滞后性和发展成果上的后发性等,使得仅单方面依赖高等教育适应人才市场,结果往往是难以保证其对人才市场现实需求的满足度和满意度。这意味着,高等教育适应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反过来又需要人才市场的支持。惟有获得后者的必要而充分的支持,才能更好地适应并满足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就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并且可能获得的人才市场支持,有四个基本路径:一是及时地方向性引导。即人才市场以及作为其主体的用人单位基于自身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已有人才的使用情况,向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及时表明自身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包括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总体性需求状况),提供明确的市场预期需求信息,以便引导高等教育(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方向及方式方法。固然,从逻辑上来说,应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科学方法是从包括人才市场在内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出发,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供需关系进行调查,在大量和系统的数据积累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但从实现来看,由于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衡量指标是毕业生就业状况(包括就业数量和质量),而人才市场并没有及时提供前者所需的相关信息,致使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也正因如此,迫使“中国许多大学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对本校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进行就业能力跟踪研究,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和使用评价进行跟踪研究,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需求方信息和培养质量反馈。”[10]二是尽量地匹配性接收。即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用人单位基于自身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高等教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招聘和接收按照创造性模式培养而具有创造性潜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在招聘过程中,要明确亮出并始终坚守这一基本标准而非替代以其它标准。进而在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专业相关性等方面,尽可能予以照顾。同时,作为人才流动的交易场所或从事人才流动开发配置服务的组织机构,人才市场在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充分合理地择业、就业和创业以及可能出现的再择业、再就业,或者说在人才的有效进入、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等方面,应提供有力、有效的组织保障、制度保护和机制保证。对于适应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来说,改善其毕业生就业状况(首要的就是保障其就业率),正是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对其最明确的肯定和首要的支持。三是充分地创造性使用。即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用人单位尽可能地按照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去使用,敢于并善于充分使用,鼓励和支持其创造性工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潜能,助力其取得创造性业绩成果,从而使得高等教育(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够从潜在的、可能的创新性人才转变为现实的、真正的创新性人才。在此方面,钱学森本人即是一个成功典例,[11]“两弹一星”的功臣群体和航天工程的科研团队即是两个鲜活群例。这是对高等教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证明、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效用支持。但从实际来看,一项对于2011届大学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的大规模调查显示,他们认为自己刚毕业时实际拥有的创新能力水平仅为50%,但与其初始岗位工作所要求水平相比的满足度为81%,这表明用人单位所提供给新进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的创新性要求是比较低的。[12]因而,这种充分使用或是创造性地“放手使用”,扬长避短,使得人尽其能,才尽其用,或是创造性“手脚并用”,取长补短,使其边干边学,干中成才。这意味着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在人才的使用培训、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要有一整套适应于创新性人才的制度设计和组织安排。四是主动地反哺性同馈。即人才市场及其主体用人单位基于既有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未来的人才使用需求,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合情化建议,无论肯定还是否定、积极建议还是消极建议,只要是出于真诚、真实的善意,对于后者都意味着一种正向的支持。进一步而言,围绕创造性人才培养乃至于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人才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或财力支持,譬如提供实习、实训、实践的机会,共建实习、实训、实践的基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训)和合作研究,则是对高等教育(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最直接有力的支持。在这方面,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式启动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及其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在全国部分高校的成立和运行,已经展示了部分可行的实践路径并提供了初步成功的实践例证。 四、人才养用一体化:人才市场支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机制 作为创新型人才涌现的两大必要条件,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发生关系的连接点是人才。与此相应地,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高等院校与作为人才市场(广义)主体的用人单位发生关联的连接点是人才市场(狭义)。由此,以人才为连接的中心点,形成了高等教育———高等院校———人才———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关联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构成了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系统与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系统之间的连接线,人才养用成为了两大系统之间关联互动的基本纽带,人才养用一体则成为了人才市场支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逻辑要求和实践机制。作为拥有各自发展演变规律的两大相对独立系统,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引领和适应的密切关系。[14]从动力机制上说,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直接源于政治决策的推动,但在根本上源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引领。这种引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通过经济性回报产生的教育激励;通过人才的合理配置(初次配置和再配置)来促进高等教育收益率的不断提升;通过人才评价实现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反馈性引导。[15]正是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人才市场的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市场的支持。人才市场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引领与支持,则是建立在人才市场的地位特点以及人才养用一体的实践机制上的。就创新型人才涌现过程中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关系来说,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用人单位的人才使用对于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的支持,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成果性支持,即从创造性行动的条件提供和创造性业绩成果的取得上,用强化或固化养。二是效用性支持,即从创造性才能的进一步发展上,用深化或升华养。三是舆论性支持,即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数量、质量、满意度等就业状况上,用检验肯定或反馈激励养。四是倒逼性支持,即从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规模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上,用引领或指导养。这种支持在理论上的可能性在于人才市场的地位和特点。仅仅就狭义上的人才市场来说,作为资源配置场所,可为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进行合理、高效的匹配;作为信息传递渠道,可为高等教育与用人单位之间在人才养用关系上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作为对话协调平台,可为人才养用主体在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模、质量标准、结构比例、模式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提供达成共识的条件;作为合作共建基地,可为人才合情、合理地培养和使用提供更为便捷的路径。这种支持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有赖于养用一体化的人才涌现机制。 就作为创新型人才涌现两大实践机制的培养和使用来说,养用一体化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实践意涵:一是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人才使用之间联系渠道畅通、反馈信息联通、互惠合作贯通,从而在围绕创新型人才涌现达成共识的问题上,实现双方之间对话和对接全通。二是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开展适应于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传统的教育本位的理论性培养走向市场取向的使用性培养,实现一般性培养和专门性培养(如定单式或定向式培养)、理论性培养和应用性培养(如实训性或实践性培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式培养,从而走出一条人才的创造性培养之路。所谓创造性培养,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培养目标、创造性培养模式、创造性学业评价等方面。三是人才市场(用人单位)进行适合于创新型人才特点的人才使用模式改革,从传统的纯粹消费性使用走向开发取向的培养性使用,按照创新型人才成长和成功的规律和要求,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的“做学一体”,实施训养性使用、开发性使用的人才使用新模式,从而走向一条人才的创造性使用之路。所谓创造性使用,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工作任务、创造性工作环境、创造性工作评价等层面。凭借这种创造性培养与创造性使用相对接、养用一体化的思想模式和实践机制,可以真正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可持续性,有助于实现创新型人才使用上的可持续性,从而最终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涌现的可持续性。 作者:周元宽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市场论文:框架构建碳交易市场论文 一、现阶段我国碳交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碳交易市场议价能力弱。作为碳交易市场上减排量最大和碳排放权第二大的国家,我国完全丧失了碳交易定价权。我国现阶段并没有直接主导国际碳交易活动,在CDM活动中多扮演的是买方角色,所以整体而言,我国碳排放议价能力并不强。在参与碳交易活动的过程中,我国现有碳交易信息的支持体系还不够健全,所以有关碳交易的监督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此情况下,交易双方信息沟通存在阻碍,交易活动很难顺利进行。部分碳交易活动是以企业和境外买方直接交易的方式进行的,考虑到双方战略合作等方面,实际成交价格势必会和市场价格存在出入。同时,中西方碳交易市场环境本身就有所不同,信息透明度低,这些条件显然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碳交易过程中展现出优势。另外,在碳排放交易环境中,其他国家均参照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交易所设定的市场价,而中国因为并没有建立明确、规范的交易规则,所以长久以来,交易价格会被买方接机压低,每年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我国在正确碳排放权利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因为碳排放权利的界定繁荣复杂,流程多,并非短期内就能实现,因此长久以来并未获得任何显著效果。 (二)碳交易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随着国际碳减排交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现行相关法律存在诸多漏洞,立法层次明显不符合新时期的基本国情,有关规定过于笼统,参与主体的设定存在模凌两可的现象,对违反碳排放权相关交易行为的惩罚制度缺乏法律效力,市场管理、交易规则不符合规范,政府监督等法律严重违背显示,这一系列问题,明显制约了碳交易活动在正常开展,同时也是碳交易市场构建过程中,所需扫除的最大障碍。 (三)碳排放测量评价的标准不符规范。当下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从技术的层面来看,考虑到我国目前并没有正式任何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以及评价系统,所以我国目前只能以被动的状态进入国际碳交易市场,接受不平等待遇。从碳排放数据库建设方面来看,我国碳排放数据统计体系仍处于建设阶段,目前还是以能源以及土地利用数据作为主要参考,并未设立符合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的碳排放是护具库。但是,碳排放评价数据库的建设,是有关国内企业碳排放量配额分配以及碳排放评价相关政策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最后,从执行情况来看,因为缺乏一个规范、专业的碳排放评价机制进行约束,所以各类执行工作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即使部分地区政府了相关法律法规,但细化到具体行业或者产品层面的碳排放测量与评价标准并不多,而且考虑到各行各业经营性质与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在建立行业碳排放测量标准时,往往会存在严重分歧。 (四)碳排放权初始配置不合理。碳排放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均需建立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基础上。简单来说,碳交易的完成,务必要以总量控制的碳排放配额初始配置作为重要前77提。现有的碳排放初始分配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免费分配以及拍卖分配。我国目前所使用的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方式以免费分配最为常见,就是通过碳排放企业按照企业生产需求提交申请的方式,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获得碳排放的资格。这种分配方式在激发企业参与碳交易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能够发挥出显著效果,因为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企业节约一定的生产成本。不过这种分配方式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低。另外,这种配置方式有违公平性,因为碳减排规模较小的企业在获取碳排放权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处于弱势地位。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构建研究 (一)碳交易市场框架构建的根本目标。碳交易市场框架的构建目的,并非仅限于构建碳交易市场,而是利用最小的经济、环境成本,在优化各类节能减排资源的同时,在市场机制调节功能的辅助下,实现减排效果的理想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的构建,务必要遵循结合国民经济增长合理设置碳排放,促使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与排放成本达到平衡的基本原则。概括而言,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是以强制性为主,自愿性为辅的跨区域性或全国性交易市场。 (二)碳交易市场框架的构建模式。从各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情况来看,碳交易市场的构建模式有三种,分别为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以及混合模式。自上而下模式更适合具有一定碳交易市场基础的国家,主要是利用制定覆盖整个国家、地区碳交易市场法律政策与运行机制的方式,构建碳交易市场。这一类型的构建模式是构建碳交易市场框架效率最高的方法,不过该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参与企业的内在需求。自下而上模式则更适合地方企业碳排放交易需求比较高的国家,主要是通过借鉴其他各国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构建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构建方案,经政府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正式开启构建工作。利用该模式进行市场框架的构建,能够为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奠定良好基石。不过,该模式更倾向于各地区碳交易市场框架的构建,一旦各区碳交易市场初具规模,极有可能阻碍全国范围内,统一碳交易市场的构建。混合模式,则是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需求,自觉主动地进行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当地方碳交易市场发展得足够成熟稳定后,再由国家统一将各地方碳交易市场联合成一个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混合模式无疑是涵盖了其他两种模式的优点,不过该模式同样存在不足,就是在实现个地方碳交易市场联合工作时可能将面临不少困难。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与碳交易需求,选用混合模式构建碳交易市场最为合适。 (三)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中国碳交易市场相关机制的框架构建,主要涵盖三大重要板块,分别是:完善碳排放交易相关立法、确立碳交易运行机制以及加强地区碳交易市场连接机制的制定。对现行碳排放交易相关立法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出国家碳排放所有权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是确保碳交易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碳交易市场秩序稳定的主要策略。因此,在未来我国应加快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碳排放交易法》,对碳排放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明确划分,并对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设置明确的惩罚制度。其次,应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我国碳交易活动的主要方式与具体流程。利用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碳交易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使我国碳交易市场各项工作的执行有法可依。应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法》以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颁发《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交易管理法》,通过强制性法律效力的实施,进一步明确碳交易市场中的各组成部分,为深入落实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最后,为真正实现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务必要加强地区碳交易市场连接机制的制定。在制定连接机制时,可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相关法规制度,以确保连接机制的重要功能得以顺利实现。 (四)碳交易市场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碳交易管理机构、碳排放交易平台、都试点企业以及第三方核查机构,均为中国碳交易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为深入落实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各参与主体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在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具备的职能,积极落实法律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以及市场监督体系的建设工作。碳交易市场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从欧美等发达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经验来看,我国应对现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以立法作为切入点,明确指出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根本目标、运行制度、管理方式以及评测方法。最后,在进行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工作时,务必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充分结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以及各地区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特点,以确保市场监督体系得以大范围地覆盖。设置专门的市场监管组织机构,明确组织职能,以确保充分发挥出组织在市场中的监管作用。设立奖惩机制,对碳交易市场中的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关于法律保障这方面,既可选择单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也可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作者:时实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论文:国际化证券市场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入,伴随着人流、物流、资金、生产资本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各国间贸易谈判的深入,贸易壁垒逐步减少,国际分工协作不断加强,必然带来证券市场国际化。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证券国际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不仅利用了国内市场的资金来达到经济实体直接融资的目的,也借用了更广阔的国家市场来进行融资,有力的促进了本国经济实体的发展和壮大。同时也促使本国资本参与全球市场资源配置,获取更高的收益,提升了国民所得。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以各种有价证券为载体,在国际间进行有序互通的资本流动行为。参与证券市场的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国际协议,突破国家之间的界限,在证券市场实现跨国买卖。要实现以上目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目标:一是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商的国际化,本国的证券交易所与其他国家的证券交易所达成基于汇率换算体系的证券流通协议,证券商可以为市场参与的经济主体提供证券服务。二是本国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境外协议国的证券投资买卖。三是本国的经济实体可以在境外协议国的证券市场公开发行上市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四是通过国际间证券监管机构协调,对证券国际化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管。最后,协议国参与方也应同时具备以上同等条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方可建立。 1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证券市场国际化起始于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在美、日、新加坡等境外市场发行了外币债券,拉开了境外直接融资的序幕。1993年我国开始允许企业在美国和香港发行N股和H股,2002年和2006年分别实行了QFII和QDII制度,2014年4月10日证监会正式批复了额度为5500亿元人民币上海香港股市互联互通试点,将我国证券市场不断推行深入。但我国证券市场的沪深指数运行轨迹独立于国际证券市场多年,许多事实证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1.1证券市场法规制度不完善、缺乏监管 证券市场的运转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体系,但我国证券市场恢复建立时间相对其它国家较短,尽管《证券法》早已颁布实施,其内容的滞后性和监管的缺乏导致市场出现了一系列违规行为,参与交易各方并未遵守市场规则或利用了市场规则的漏洞,缺乏诚信机制。在证券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公司包装上市后巨额亏损、证券中介机构定向给基金发行股票进行利益交换、股票期货市场操纵指数等等行为,严重的伤害了其他参与市场的主体———中小投资者。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规则,公司治理制度、自律准则、股民诉讼程序、特别是证券监管制度和执法体系亟待完善和加强,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制度和监管,在未来的证券市场开发中就会十分被动,极易被国际投机基金利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2人民币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 我国的人民币资本账户仍然没有完全开放,与其它国家的货币开放路径不同,我国的经济体量庞大,在资本账户尚未开放之前,人民币已经允许跨境结算和使用了,且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已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的开放。但货币不仅仅具有交易功能,它还有计价功能和储备功能,资本市场的开放无疑要对国内国际资本进行计价,因此必然要求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已开放了QDII、QFII、RQFII的人民币资本账户,但总体上我国对资本账户的规则是严格的。同时,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对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影响都很大,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机制改革之前,人民币的资本账户开放只能是分阶段逐步开放为宜。 1.3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堪忧 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较差,首先表现在市场上存在大量绩差和亏损公司,自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连续三年亏损”的单一标准并未能有效改变上市公司“该退不退”或“退而不出”的状况,绩差公司通过粉饰报表等方法避免退市,每年推出市场的公司很少,而在美国、德国等成熟市场,每年退市公司以几十计,退出机制不完善。其次,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分红能力不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形态,自经融危机始,许多周期性行业受到需求减少的冲击,盈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个别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就出现经营困难,仅仅为了融资而上市,上市后就开始亏损。只有金融类大盘股和一些新兴行业,传统消费医药等行业保持了较稳定的收益率。最后,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片面追求融资功能,上市公司分红回馈股东的意识和动力不足,一味的融资扩股,而没有稳定的股息回报,即使业绩再好,盈利再多,也不能成为质量良好的上市公司,目前市场中此类公司比例较低。 1.4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缺陷较突出 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在股票市场发展较完善,债券市场发展较滞后,且两个市场内部也发展不均衡。一个较为完备的证券市场需要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共同协调均衡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十分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债券市场的功能。由于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到期需要支付红利和本金,具有较高的支付风险。因此许多企业避开债券市场转而投向股票市场,这样一来避免了违约成本,但稀释和降低了企业的红利和市盈率,牺牲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没有好处,对上市公司本身的市值和信誉也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因此在债券市场内部国债比率较大,而企业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挑战 一个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或缺的经济力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不可避免。一个市场操作规范,供求交易活跃的,市场层次合理,投融资回报较强的国际化证券市场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2.1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证券法律体系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首先离不开立法的支持,而且立法的范围十分广泛,应统筹考虑,由面到点逐步推进。修改法律法规的范围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税法》、《外汇管理法》、涉外企业法规等内容。目前我国规定的上市公司必须是在国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而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由于银行类股在市值中占比过高,导致股票指数不能反映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因此在引入更多国内其它类型大市值公司上市之外,在将来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应考虑允许与我国国民经济相关性较强的其它国外大市值上市公司在国内股票市场融资上市,借以改善股票市场市值结构。此外我国税法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分红收取个人所得税,在上市公司已经缴纳资本利得税之后的分红,个人所得税是否可以免征,这些都有借鉴外国成熟市场的经营,通盘考虑。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是较严格的,这种严格的管理体制在经济体量较小的时候,起到了阻隔外界经济波动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体量已经足够庞大,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也应逐步放松管制。综合以上观点,证券市场国际化需要循序渐进的修改各项法律法规以适应开放的需要。 2.2建立成熟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 一个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不但是指股票市场,也应包括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在成熟的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债券市场而不是股票市场,两者比例大致为5:1。我国的证券市场恰好相反,将股票市场作为了融资的主要渠道,而不是做为资本金的补充渠道显然是有缺陷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实体经济缺乏经营动力和应有的经营压力,有害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因此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市场,才能够培育出良性发展的融资环境,才可为将来证券市场国际化吸引到数量庞大的低风险国际基金。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对外贸易不断加深,如铁矿石、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十分依赖进口,但这些商品的定价权却掌握在国际期货市场,很明显,我国的期货市场虽然已经起步,但与国际市场存在量和质的差异。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市场的经验,对这些大宗商品扩大到岸期货市场规模,逐步通过购买力和规模交易掌握一定的定价权,因此期货市场的发展更应较快与国际接轨。 2.3努力提高市场主体的参与能力 对上市公司来说,提高其经营能力首先是提高其市值管理能力,国际证券市场一个好的上市公司首先是对投资者负责的公司,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企业市值最大化,企业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这种经营目标必然带来经营思维、经营内容、公司治理、业绩考核、管理层激励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持续增长的净资产,稳定或较快的复合增长率,良好的现金流和企业负债水平,较高收益的分红回报才能够实现企业市值的最大化。对市场投资者来说,应建立各种类型的证券市场基金公司,加大基金创新力度,倡导理性投资,改变我国中小投资者占比过高的现状。这样可以促进理性投资理念,避免市场暴涨暴跌,又可以为转换为基金投资者的中小投资者带来稳定合理的回报,有利于证券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对证券经营机构,应提高其执业质量,严格执业监管,避免其为谋取更高的收益而损害买卖双方的利益。 2.4渐进开放资本市场 从世界资本市场来看,已进行资本开放的国家,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步骤和进程并不一致,但是大多数采取了审慎的、渐进的步骤。我国已开放经常项目兑换,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了具体的操作实践。一般来说,资本项目的开放应该先开放长期资本项目,后开放短期资本项目。在证券投资国际化进程中,先开放债券市场投资,再开放股票市场投资。先开放机构投资,再开放经济实体和个人投资。先开放资本流入,再开放资本流出。我国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应总体把握这一原则,并适时选择资本开放的突破口,初期可以沪港通等协议逐步推进,继而扩大开放规模和开放范围,同时要随时解决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绝不能为追求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度,而忽略其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程度,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证券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日趋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只有很好的借助国际国内两个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建立成熟的证券市场体系,提高市场主体的参与能力,稳步推进资本对外开放,才能逐步融入国际证券市场,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总体质量和国际话语权,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应对证券市场国际化挑战,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证券法律体系、建立成熟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努力提高市场主体的参与能力、渐进开放资本市场是当前改革主要任务。 作者:殷浩文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探析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2.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太原市植保植检站每年的“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均在《太原日报》和《太原市农业信息》上,向读者及时介绍当时病虫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但由于“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主要针对粮、菜、果农,实际《太原日报》在农区个体农户中的普及率不高,报纸由乡镇村级传递到农户手中,造成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2.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近年来,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印制《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利用手册》、《中国植保手册》系列(苹果、水稻、玉米病虫防治分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等,山西省印制《植物保护实用指南》、《植物检疫技术手册》、《农药监督管理手册》、《山西蝗虫》、《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技术手册》、《无农药残毒放心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实用农业技术书籍,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考。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印制《农业行政许可法疑难问题解答》、《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材料》、《农药使用注意》、《购买农药技术》、《溴敌隆使用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宣传单,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但发放效果快。 2.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2.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情况: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每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固定模式、固定结构在山西省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试开播,节目针对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每日播放5次,首播在当日18时54分,重播在当日22时47分,次日6时48分、7时59分、12时29分,每次播出时间30 s。据统计,2007年7月23日至年底成功播放161天、46期、805次。内容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高粱蚜、红蜘蛛、茄子黄萎病、小菜蛾、白粉病、大白菜病虫(趋势预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病毒病、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秋播病虫防治、秋季温室病虫(趋势预报、绿叶蔬菜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芹菜斑枯病、叶菜类霜霉病、野蛞蝓),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农林害虫、捕虫板诱杀微小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防虫网阻止外界成虫进入温室大棚)等。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固定栏目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其播出提升了太原市植保植检站的影响力,生动有效地向群众传播了植保信息。 2.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2.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3、结束语 农业植保信息化发展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植保信息建设应以网络为主,着重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植保信息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植保信息,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试析3G技术对我国农业网络传播的影响 摘要:时至今日,3G技术已经成为全球每个角落都为之熟悉的技术,作为信息革命中一个重要角色,它不仅仅是发展了的通讯技术,它还促进了各种媒介的融合,这一趋势对传播过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农业网络传播作为农业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在3G技术的催化下,必将为农业网络传播增添更多的生命活力,解决目前农业网络传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然而,实现这一目标仍需众多条件的相互配合,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3G技术;传播媒介;信息革命;影响 传播媒介的不断演变,为人类传播信息带来便捷,也体现出媒介与技术飞快的更新速度。“第四媒体”网络与 “第五媒体”手机,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联合,诞生了3G技术,这一技术的产生为农业网络传播也迎来3G时代。 1 3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时代特点 “3G”(英语 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我国3G牌照的发放的时间是在2008年末。至此,我国3G技术正式被广泛的推广与应用。2009年,我国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3G网络服务,我国步入了3G时代。可以说,具有以下特点: 1.1 传播速度快 3G技术通过手机来实现,手机与电脑相比,具有方便携带、体积小的特点。而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的结合,都更方便传播信息。不需要再回到家里,面对着电脑,只需要拿出手机动一动手指,随时都能将信息传播出去。 1.2 互动性强 3G移动通讯技术使“网络媒介”的“交互性”,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现在只要随意的打开一些网页,都可见手机版本的加入。无论是类似于淘宝的服务类网站或是游戏下载类,都看得到手机版本。你可以将自己的微薄与手机绑定,随时个人信息、照片,更能及时的受到朋友的反馈,3G技术传播的互动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1.2.1 传者身份模糊 在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传播者传播给他们的信息内容,受众处于被动的传播位置。在3G技术加入的网络传播中,互动性增强,就产生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传者与受者身份模糊。2010年3月29日,在莫斯科卢比扬卡地铁站,许多乘客都用手机在第一时间拍摄下了大爆炸现场的恐怖画面:弥漫的浓烟,血迹斑斑的展台,列车因爆炸撕裂开一个大洞,手机成为获得第一手视频的重要工具。 3G技术是手机媒介与网络媒介融合的产物,它便捷度高、携带方便、数据高速传输等特性,使承载3G技术的媒介――手机融合相机、摄像机,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比网络媒介拥有更广泛的受众,也就意味着,它拥有更广泛的信息者,从而使传者身份模糊。 2 我国农业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自1993年开始投入建设,1994年建立了“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在1997年10月开始运行,在2006年就已经能够与全球的农业科技信息网联网,并且能够实现国内各地农业网络联网。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农业信息传播还是在农业信息传播人才培养方面,都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农业信息网络传播系统的日趋成熟。解决了长久以来,我国农业信息时效性差、覆盖面窄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网络传播缓解了我国农民知识匮乏的局面,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网络传播需要对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又有一定的要求。矛盾就此产生:有了网络传播还需要有人才辅助才能使农业信息顺利传播。其次,网络传播多数要依靠计算机,计算机在农民朋友的家庭中,并有广泛普及。所以,我国农业网络传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 3G技术的出现,带给传媒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为农业网络传播开拓了新思路。 3 试想3G技术将对农业网络传播产生的影响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媒介的变化带给农业传播更多惊喜。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手机和电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媒介工具,然而,在3G时代,手机和电脑完全融合,“手机”不仅仅是单一的通讯工具,实际上是一个移动通信终端,3G技术正在催生传播领域一场新变革。 3G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它的出现吸引众多领域的融合。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介的融合。过去人们经常畅想着“3网融合”,在3G技术出现后,真正的实现了这一目标。人们或许曾经猜测什么将成为它的终端,也许谁都没有想到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成为实现这一技术的终端。3G技术的本质特点就是随时随地在线。具体来说,不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都可以通过3G的基站进行处理,并通过不同的传输平台传播出去,而受众亦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不同的终端来进行接收。这样的传播方式极大的方便了受众。在上文中,提到了3G时代的三个典型特点: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传者身份模糊。这三个特点恰巧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农业网络传播所面临的问题。 在农业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就是农民,然而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实现普及农业网络传播有难度。3G技术得以推广后,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善这种情况。手机是实现3G技术的媒介之一,作为可以成为实现3G技术的手机,目前价格并不昂贵,可以说能够达到人手一只。另外,它方便携带,体积小巧,能够随时随地的查看信息、视频等相关信息。众多媒介的融合也使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涉及的范围广,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灵活。因此,3G技术的广泛普及,将带给农业网络传播一个崭新的开始。针对在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病虫害的防治、气候骤变时农业生产的紧急应对措施、农耕技巧等都可以透过这一技术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尽管在目前来说,要真正做到农业网络宣传与3G技术的完全结合还需要时间,但3G技术在农业网络传播中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政府政策的配合,如何统一的、有组织的透过3G手机传播有价值的农业信息;如何收取费用;如何让专家与农民在3G网络下实现互动,都将是未来共同思考的课题,相信不久的将来,3G技术必将为农业网络传播注入新的血液。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从传播效果看“留守妇女”在农业技术扩散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留守妇女”作为当今中国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其生产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与扩散既是当今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本文以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为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出发,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认为站在农民的角度,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改变“留守妇女”的传统种植观念,传授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既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又能提高“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农村社会整体进步。 关键词:传播效果;留守妇女;农业技术;扩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及城镇企业改制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妇女”。有学者调查发现“留守妇女”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全国达4千万~5千万之多①。随着大量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留守妇女”成为农村社会的家庭支柱。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也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变化,从上世纪50年代以前男耕女织到集体化时代男女同耕,到现在男人外出务工妇女留家务农,在新的分工模式中农村“留守妇女”承担着在内操持家务、抚养小孩、赡养父母,在外进行农业劳作的双重角色。农业生产的女性化趋势使得改变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的观念,提高“留守妇女”的生产技能,成为当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将它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几个方面。其中生产发展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而发展生产必须依赖于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依赖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新的种植技术的采用程度。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女性化趋势日趋明显,而农村妇女在接受教育、获得资源以及参与决策中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农业生产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农民增收较为缓慢,甚至出现土地撂荒,地力衰退,产量下降的趋势。基于这种现状,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展传播研究中心于2006年选择庄浪县赵墩乡赵家弯村作为农业技术扩散的实验对象,推广马铃薯种植技术。项目至今已进行了两年,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尽管课题组成员属于非农专业,但我们希望从这项试验中能够有所收益,为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寻找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真正实现科研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1.赵家弯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过程 甘肃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全省分为三个带:多水带、少水带和干涸带。多水带包括陇南、甘南、临夏南部及祁连山的部分地区;少水带包括陇东、陇中广大黄土高原及兰州以北地区;干涸带包括河西走廊、北山山地及其他荒漠区,全省各区域气候条件差异性较大②。庄浪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幅员1 5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4.21万亩,总人口37.62万人。由于严重的植被破坏,生态失调,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等原因,全县经济发展很慢,群众生活十分困难,是全省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及扶贫县之一。赵墩乡位于庄浪县北部,全乡 16 775口人,人均具耕地面积3亩,传统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兼种马铃薯和其他谷类,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乡镇。赵家弯村隶属赵墩乡,全村共80户村民,600口人,人均土地3亩,村中8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多数家庭以妇女和孩子及老人留守,“留守妇女”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留守妇女”自然成为农业技术的推广的主要对象。 赵家湾村大多数家庭中“留守妇女”是一家之主,在农作物的耕种、护养及收割方面主要依赖家庭主妇,老人和孩子仅能作为帮手。按一家平均四口人计算,一个农村妇女一年要耕种12亩土地,即使全部精力均花费在耕种、除草、施肥、收割等环节上,很难对农作物进行精耕细作。这里的农民长期以种植小麦为主,雨水正常时,小麦平均亩产500斤,一个四口之家平均有耕地12亩,按每斤小麦市场售价0.7元计算,一个家庭全部种植小麦的收入为4 200元,人均农业纯收入为1 000元左右;如果雨水较少,则亩产200~300斤,收入也会急剧减少。人们的观念大多较为保守,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对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土地种植仅作为家庭口粮。所以,村中的主要劳动力基本靠在外打工增加收入,妇女的任务也就是为全家完成口粮任务。赵家湾村“留守妇女”在决定种植事宜时有如下特点: ①由“留守妇女”、老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中,由老人决定种植事宜的占20%,有户主(即丈夫)事先决定种植事宜的占60%,由“留守妇女”自己决定种植事宜的占20%。这种家庭中“留守妇女”受老人的影响较大,对传统种植习惯较为认可,不易接受新的观念。② 由“留守妇女”和孩子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中,由户主(丈夫)事先决定种植事宜的占70%,由“留守妇女”自己决定种植事宜的占30%。这种家庭“留守妇女”受老人影响较少,但单独改变想法也不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较大。 ③“留守妇女”一个人在家。这种家庭比例较少,一般是刚结婚不久的少妇,对农活不太重视,自己也不愿做主,由户主事先决定种植品种和亩数。但这种“留守妇女”也有其特点,即一般不受户主约束,如果说服力度较大,也容易改变想法。 考虑到“留守妇女”在种植决策上受传统习惯影响较大,决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课题组采取了以下策略:第一,在当地选择了一位有影响的农资经销商为农业技术推广人。第二, 选择了“留守妇女”非常熟悉、易于接受的马铃薯为推广品种。第三,借鉴定西地区已经非常成熟的马铃薯种植技术,以成功案例打消“留守妇女”对风险的顾虑。第四,以马铃薯较好的市场前景来保证农民收入,说服“留守妇女”参与试验。本试验从2006年3月开始,至目前已进行了两年多的推广过程,经过两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2006年) 自2006年3月种植开始到2006年6月收获期间,由于大多数“留守妇女”对新品种不太相信,说服工作非常困难,经过项目组和当地推广人的艰苦工作,最后只签订种植合同30亩,其间项目组先后三次到赵家湾村采访农民对试验品种的杀虫、除草和施肥等工作,平时的管理工作由推广大理人承担。由于2006年上半年当地严重干旱,对马铃薯成长影响较大,导致产量下降,至收获季节,平均产量2 000斤,个别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的农户亩产4 000斤左右,产量差的亩产仅1 500斤,整个试验不太成功。但项目组也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值得思考的教训。 1.2 推广第二阶段(2007年) 在第一阶段推广的基础上,课题组总结了第一阶段推广的经验及教训,在与推广人反复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推广放案,主要从以下几点工作入手:①首先解决马铃薯种子问题,从第一阶段推广中发现,“留守妇女”对早熟马铃薯比较欢迎,只是对产量不满意。课题组经过多方调查,从陕北引进“克新3号”品种,该品种在陕北已经种植成功,平均产量4 000斤,虽然淀粉含量稍低,但口感好,属于餐桌马铃薯,主要销往广州的蔬菜市场。该品种三月份下种,五月份收获,成熟期两个多月。第一茬收获后,可以继续种植原品种,也可种植其他农作物,改变原来一年只收一茬的传统种植习惯,大大提高土地的适应效率。②与“留守妇女”签订购销协议。由推广大理人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种子费用先由推广人垫付,到收获季节以现金结算或马铃薯抵偿,所有产品由推广人按高于当时市价收购。如果种子有问题,推广人按照当年该地马铃薯平均产量以市场价赔偿农民损失。③在赵家湾村先动员意见领袖、村长和新婚的年轻“留守妇女”,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新马铃薯品种的推广工作,以带动其他农户的参与热情。④邀请庄浪县农技中心的技术员测土施肥并现场指导,并印刷宣传资料帮助“留守妇女”提高认识。⑤肥料由推广人以成本价提供,至收获季节以现金或马铃薯结算。⑥大力提倡地膜种植技术,引导“留守妇女”接受第一阶段已经取得的经验。⑦组织“留守妇女”观看马铃薯种植的资料片,提高农民对马铃薯种植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2007年2月开始第二阶段推广工作,经过近半月说服动员工作,共签订800亩种植协议,意见领袖、村长及部分“留守妇女”种植达4亩左右。2007年3月下种,5月中旬收获。其间课题组成员先后三次深入农户家中调研,了解农户的反应。推广人更是倾心倾力,投入更大的精力来督导农户的后期除草、施肥等工作。由于这次推广工作准备比较充分,加之2007年雨水充足,马铃薯长势较好,至收获时,平均产量达到每亩4 000斤左右;位置较好的地块,亩产达5 000~6 000斤左右,产量最高的达到亩产8 000斤。由于提前联系好经销商,到收获季节,经销商到田头收购,一周之内符合收购条件的马铃薯全部以每斤0.4元的价格售完。按亩产4 000斤计算,一亩地的毛收入是1 600元,减去肥料、地膜等成本400元,纯收入为1 200元。而当年小麦的亩产平均500斤,市场售价每斤0.7元,毛收入350元,减去成本100元,纯收入250元。两者对比马铃薯的投入产出效率远远大于小麦。如果第二茬继续种植马铃薯,平均产量按最低3 000斤计算,市场售价按0.2元计算,毛收入为600元,减去成本400元,收入又增加200元。一亩地一年的产出为1 600元,土地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经过2007年的推广工作,“留守妇女”认识到新品马铃薯的经济价值,也掌握了一定的种植经验,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2008年的种植工作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从前期工作来看,“留守妇女”的参与热情较高。 2.以“留守妇女”为生产骨干的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轨迹 拉斯维尔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五要素包括:①谁(Who);②说什么(Says What);③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④向谁说(To Whom);⑤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D.麦奎尔进一步将其图解如下:③ 以这一经典模式来分析,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的传播者为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者,在此次推广活动中由课题组人员担任;讯息在这里即是马铃薯种植技术,由于大众传媒在当地影响力非常有限,所以,传播媒介主要是采用人际传播及各种宣传资料;受传者即“留守妇女”,而传播效果就是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其中最关键的是对受传者即“留守妇女”的说服工作。因为“留守妇女”既是新技术的直接传播对象,又是新技术的实践者,新技术推广成功与否与“留守妇女”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领悟程度及未来的持久性直接相关。 罗杰斯认为一项新技术扩散过程要经过特定的渠道,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在某一社会成员中传播。首先是创新本身,创新的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程度、可试性、可观察性是决定一项新技术是否能够很好扩散的主要因素;第二是传播渠道,即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影响程度。第三是相异性。即传播对象之间的社会特征相似程度。第四是创新精神与采用者类别。创新精神是指个体或其他团体比起同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采用新方法的程度;而由于创新精神的差异导致创新接受者的类别不同,由此可以将创新及受者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中期采用者、晚期采用者及迟滞者。第五是社会系统。系统的社会结构或传播结构促进或阻碍一项新技术的扩散速度。第六是扩散时间。其中创新精神及创新接受者的类别及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一项创新的扩散速度④。 赵家湾村的马铃薯扩散过程目前进行了两年,虽然时间较短,但基本符合罗杰斯所描述的特征。课题组所选新技术较当地村民以往种植的马铃薯具有早熟及口感好的优点,马铃薯是当地“留守妇女”熟悉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操作,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较强;人际传播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留守妇女”之间的人际影响非常大,大众传播的影响非常小,这与大众传播在当地的薄弱基础有关;传播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很小,大多是“留守妇女”,文化程度、耕作模式、种植习惯相似;初期创新者很少,只有文化素质较高,与当地推广人的关系较好,对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认识较为清晰的个别“留守妇女”承担了这一角色;早期采用者也不多,主要是初期接受创新试验者的亲属和朋友;中期采用者较多,一方面受初期创新者及其亲朋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当地推广人的劝导而逐渐接受新技术;晚期采用者属于观望者,这部分“留守妇女”自我做主的能力较差,由于同村大多数人均采用新技术,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众心态是其采用新技术的主要原因。 罗杰斯认为对新技术的风险预测很大程度上影响新技术的采用,而从赵家湾村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过程来看,“留守妇女”对新技术的风险性预测是影响采用新技术的核心因素。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使农民容不得任何风险,如果没有当地推广人对马铃薯销售及农民收入的保证,课题组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很难进行。即使当地推广人承担了农民的风险,这项推广工作在第一阶段的进展也困难重重。所以,农业新技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必须以降低农民风险为基础,待到农民对一项新技术的成果得到认可,对新技术的认知水平大大提高以后,才能取得较好的扩散效果。 罗杰斯以“S”型曲线来表示一项新技术的传播程,认为不同的新技术由于其特性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同的“S”型。赵家湾村的扩散曲线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虽然也呈“S”型,但其有自身的特点。对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进行说服时花费的时间较长,也就是说在第一个推广周期中,有一半时间花费在前期对“留守妇女”的观念引导和劝说之中,引导的结果是约20%的人成为新技术的早期采用者,由于受人际关系及意见领袖的影响,又有约50%的“留守妇女”加入到新技术的试验行列,这段时间较短,约占整个推广周期的1/4,另外约20%的“留守妇女”在此之后也逐渐加入试验行列,剩余10%的农民属于迟滞者,这一部分“留守妇女”并未全部成为新技术的采用者,其中约2%的“留守妇女”始终未加入新技术试验的行列。在本次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课题组所得出的“S”型曲线虽然基本符合罗杰斯所提出的模型,但在曲线的走势上和罗杰斯的“S”模型存在差别,所以,农业技术推广虽然有其基本规律,但在具体推广过程中,由于试验条件不同、传播对象的接受程度各异、农作物品种各异、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同、“留守妇女”素质高低有别,扩散周期及效果大为不同。 3.对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的思考 从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过程可以看出,"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一群体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而提高“留守妇女”的基本素质,改变她们从事农业生产的观念,鼓励其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非常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对“留守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被训和素质提高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当务之急。 一般认为,农业技术由三大要素组成。第一,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和农业管理等劳动过程的精神智慧能力,简称“智能”。第二,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操作方法的技巧能力,简称“技能”。第三,劳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手段的能力、简称“物能”⑤。而对赵家湾村这种处于落后地区的农村来说,农民的基础素质较弱,“留守妇女”的知识技能更差,其“智能”培养需要漫长的过程。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各种社会环境的限制,现代化的“物能”手段目前无法在赵家湾村得到广泛使用,传统的耕种模式在短时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善。所以,最现实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是改变“留守妇女”的种植观念,从最基本的“技能”培训入手,让农民在种植实践中亲自体会科技种植带来的收益,在此基础上,提高“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管理等方面的“智能”素质,进而改变其从事农业种植的“物能”手段,以达到全面提高“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种植的水平。而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必须和当地农村的现实状况相结合,从农民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农业技术”传播的效果为重点,以增产增收为目的,逐渐改变“留守妇女”的种植观念,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每一个具体的传播过程都由传播者、传播内容、讯息载体、媒介渠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等要素组成,农业技术的传播同样包括这些环节和要素,每一个环节和要素对农业技术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1 农业技术传播者与传播效果 从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过程来看,当地农民的知识层次较低,缺乏科学的种植意识和主动性,而“留守妇女”由于承担家庭的各项重任,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顾及科学种植事宜,所以,传播农业技术传播者的引导和推广至关重要。在赵家湾村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课题组承担了这一角色。课题组在进行推广工作前,就赵家湾村农民的种植观念、种植方式、土壤属性、施肥状况等作了详细的调查,发现当地农民家庭中“留守妇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传统的农耕种植模式居主导地位;“留守妇女”素质较低,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的施肥方法,从未进行过测土施肥;当地常年缺少雨水,土质较差,农作物品种单一,以满足家庭口粮的小麦为主,农民没有投入产出效益概念。同时,课题组发现马铃薯在当地产量较高,市场销售较好,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远高于种植小麦的效益,而马铃薯很适宜在当地种植,种植技术简单,也是当地农民常年种植的农作物。综合上述各项因素,课题组决定将早熟、高产马铃薯作为推广品种在当地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课题组的选择是正确的,大面积种植马铃薯,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农民协作耕种的作用,在种植完成后,“留守妇女”只需进行除草、喷洒农药等工作,比种植小麦节省很多空闲时间,减轻了“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而提高了种植收益。由此可以看出,传播者在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等方面的精准程度直接决定着农业技术的产播效果。现代农业推广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政府类型。包括中央政府支持、省(州)地方政府支持、中央、省、地方政府支持、专门的政府系统和项目型系统、农业研究机构等。②农业大学。③农业组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社团组织。④农业关联企业的推广系统。⑤私人组织或非正规的农业组织。无论哪一种组织,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必须站在农民的现实需求基础上,针对农民的具体情况,做好传播信息的选择、加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对传播效果也是决定性的。 3.2 农业技术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 传播内容也就是传播什么的问题。从赵家湾村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过程来看,对于“留守妇女”来说,传播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首先是种植观念的改变。“留守妇女”长期依赖传统的种植习惯,很少有投入产出的效益观念。传播者必须反复向她们说明种植经济作物的好处,让“留守妇女”从满足家庭口粮的种植习惯中走出来,考虑种植经济作物带来的收益,使“留守妇女”认识到留守在家也能够和自己的丈夫在外打工一样为家庭增收做出贡献,从家庭角色上认识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第二,传播者要向“留守妇女”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传播内容包括种植品种的选择、测土施肥的重要性、平常的除草、杀虫等农药的使用方法、地膜的覆盖技术、种子的培育技术等,强化“留守妇女”的种植技能。第三,培养“留守妇女”的市场经济意识。由于“留守妇女”大多很少出门,与外界接触机会较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传播者要培养其认识到农业种植过程中包含的经济价值。课题组在推广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广泛联系马铃薯经销商,在马铃薯收获季节到田头收购,大大节约了马铃薯销售的交易成本,使“留守妇女”认识到种植高附加值农作物的市场价值,改变其对农作种植的传统认识,为以后的农业技术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3.3 农业技术传播载体与传播效果 农业技术传播载体包括语言、文字、影像、图片、等。从赵家湾村的马铃薯推广过程来看,由于当地大众传媒主要以电视为主,广播已经成为非常次要的大众传媒。目前电视节目中涉农内容很少,而且内容较杂,不一定适合当地农民的需要。报纸在当地农村几乎是空白,网络根本不存在。对于文化素质较低,大众传媒基础非常薄弱的赵家湾村来说,农业技术的传播载体绝不能依靠大众传媒,课题组更多通过面对面讲解,邀请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在宣传手段上采用发放印刷材料、播放马铃薯种植资料片,对于文盲主要通过现场示范,帮助其领会种植技巧。由于当地很多“留守妇女”听不懂普通话,所以,课题组选择懂普通话、文化素质较高的“留守妇女”和村干部进行着对性培训,再由他们向其他“留守妇女”传授种植技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农业技术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传播技巧是唤起受传者注目、引起他们注意的心理变化和行动的反应。赵家湾村“留守妇女”大多没有出远门的机会,与外界接触较少,加之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种植技术的领会速度较慢,而且很多人不懂普通话,课题组成员面临沟通困难的问题。所以,课题组在自己讲解的同时,选择懂普通话、文化素质较高的“留守妇女”和村干部进行着对性培训,再由他们向其他“留守妇女”传授种植技巧。另一方面,课题组在当地推广人配合基础上,邀请当地既懂农业技术,又懂当地方言的农技人员将各种资料转换为“留守妇女”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农业技术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农业技术的受传者即“留守妇女”的性格、兴趣、知识层次及她们的人际传播网络、群体归属等社会关系直接决定着传播效果。赵家湾村的“留守妇女”由于出生年代及家庭状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一种是35岁以上的中年妇女,这类“留守妇女”比较传统,文盲较多,但子女年龄较大。他们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较为困难,面对面传授效果较好,印刷资料由其子女向母亲解释效果更佳。第二种是25~35岁的“留守妇女”,文化城较低,但文盲较少,能一定程度理解各种宣传资料,但要全面掌握仍困难较大。这种“留守妇女”在现场指导的基础上,以影像资料作为主要的宣传载体,传授效果更好。第三种是年龄在2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这一部分人数较少,其中部分属于刚结婚的少妇。这一群体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在“留守妇女”中观念较新,对新事物排斥心理较小,不需要面对面传授,在集中讲解的基础上配合各种宣传资料,既可达到传播目的。这一群体也是“留守妇女”中的意见领袖,对其他“留守妇女”具有带动和示范效应。他们也乐于承担意见领袖的角色,一定程度上这种意见领袖也满足了其知识女性的精神需求。在分层传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人际传播的优势,才能真正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 “留守妇女”作为当今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是普遍现象,他们的知识水平、生产技能、对农业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今中国农村农业增产增收的现状,尤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这种现象更为普遍。针对赵家湾村“留守妇女”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试验严格来说很不成熟,但这种能够试验所反应的问题在当今中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虽然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各异,农业技术的推广对象差异很大,但面对近五千万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妇女”,如何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改变其传统的种养殖观念,帮助“留守妇女”提高生产技能,摆脱效率低下、劳动强度极大的传统耕种模式,对中国农民的增产增收、对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事业,甚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来说都既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意义。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探究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 发展 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植保工程中农业传播与沟通尤为重要,已成为发展 现代 农业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传播技术;植保工程;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应用情况: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晋源植物 医院 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农民对其中的农技员极为信任。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清徐大常村、小武村、晋源五府营村、小店示范区等)的示范作用非常突出,其带动周围村镇,植物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广。 2.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2.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 教育 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缺点:应用范围仅限村级类小单位。 3结束语 农业植保信息化 发展 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 经济 发达地区, 农村 植保信息建设应以 网络 为主,着重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植保信息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植保信息,促进 现代 农业 科学 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互联网+对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农业天桥网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通过分析其所构建的农业技术传播渠道,得出“互联网+”可以缩短农业技术传播的时间、空间距离,进而降低农业技术传播的成本,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现代化 1研究背景 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要求我国农业生产不但要保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还要保证农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即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来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节约增收。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的关键环节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而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农业科技组织与农民之间的技术传播,自上而下的传播体系信息传播环节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时间长,成本高,阻碍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兴起则较好的缓解了上述问题。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突破了技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降低了技术传播成本。本文以农业天桥网为代表案例,探究“互联网+”农业企业所搭建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进而探究其在技术传播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以农业天桥网为例浅谈互联网+农业技术传播的发展 农业天桥网是一家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隶属于许昌县来发农业合作社,其主要功能是整合农业资源,为种植户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平台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农业天桥网的经营板块分为农资企业、农业百科、农业资讯、行情资讯和农友之声等。其中,农业百科、农友之声是农业技术信息。因为本文主要探究的是技术传播方面的内容,因而主要讨论的是农业百科、农友之声、农资销售平台的内容。 2.1农业天桥网提供了农户与专家之间的农业技术交流平台 首先,农业天桥网建立了农业百科这一农业生产技术科普板块,通过在上面有关农业种植、预防病虫害等知识来传播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并提高当地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因为农业天桥网的建立是基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因而主要针对的是当地的主要农业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农业百科不仅包含了作物的种植的内容,而且包括病虫害防治、作物收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知识,内容丰富,详实具体,可操作性高。农业百科这一科普板块的设置,方便了农户随时随地查看有关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弥补了部分农户生产知识方面的不足,并且方便了初进入农业生产的农户快速了解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深入发展,农户们基本上可以随时使用互联网技术,因而可以方便的登录农业天桥网查看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天桥网的成立扩大了农业技术传播的范围,相比于之前一对一的人际技术传播,网络媒体的技术传播可以实现一对多的大范围技术传播,提高了技术传播的效率,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降低了传播成本。其次,由于农业百科板块囊括的内容有限,无法满足现实中其他农业生产知识的需求,例如新种植技术的运用、新品种的引入、新农业机械的应用等等,农业天桥网还建立了专家咨询这一内容,用于解决农户自己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专家咨询这一板块的加入,缩短了专家与农户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农户自行盲目生产的可能性,而且方便了农户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生产技术,并适时投入生产,有利于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提高农业收益。与此同时,专家咨询这一内容方便了农户对专家进行生产指导上的反馈,有利于专家掌握农业技术的传播效果,并且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使得农业技术传播不再是专家-农户的单向传播机制,而是专家-农户-专家的双向传播机制。 2.2农业天桥网提供了农户与农户之间技术交流的平台 农业天桥网建立了农户之间生产经验交流的信息平台——农友之声。农友之声是农户生产经验交流的论坛,有着成功生产经验的农户在平台上发帖分享自己在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小妙招,以及在农业新产品、新技术使用方面的心得体会。在没有网络平台之前,农户之间生产经验的交流是人际传播,传播范围过于狭窄,而且传播动力有限,想要提高农业生产的农户跑到有先进生产经验的农户那里去咨询,学到后自己运用,但是传播链条也就自此终止,得到经验的农户没有将生产经验继续推广的动力。而农友之声是在网络平台上分享生产经验,登陆到平台上的农户都可以看到成功农户的生产经验,进而借鉴用于自身的农业生产来提高自身农业生产效率。论坛形式的经验交流不仅拉近了成功农户和普通农户的距离,而且使得农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生产经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进而推动了农业技术的传播。 2.3农业天桥网提供了农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平台 另外,农业天桥网还建立了农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农资企业通过农业天桥网这个平台将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等到网站上,农户可以自由查询,根据自身需要来咨询、购买。依托于农业天桥网而且公布了具体详实的企业信息,因而产品具有很高的信任度,方便了农户购买。农资企业不仅会在天桥网上农户经常使用的化肥、农药、农机等产品信息,还会增加一些新产品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新技术的传播。相比于以往的农户前往种子站、化肥站、农机站等实地购买农资产品,农业天桥网降低了农户购买农资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速度。实地购买方式中,农户需要前往实体店查看商品情况,走访多家比较商品价格,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由于实体店本身限制,可能产品的种类也不齐全,也缺乏更加实用的新产品,阻碍了新技术的传播,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天桥网利用互联网渠道,在网站上公布产品信息,产品种类齐全,并且有最新的价格信息公示,方便农户货比三家,也方便农户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农户在网站上购买农资产品,实体企业送货上门,进行产品使用的技术指导,买卖双方都有技术传播的动力,因而技术传播的效率会大幅度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 3以农业天桥网为例分析“互联网+”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农业企业农业天桥网通过建立农户与专家、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农资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降低了技术传播的成本,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 3.1传播链条缩短使得信息传播的时间缩短、成本降低 农业天桥网建立的农户与专家、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农资企业信息交流渠道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互联网技术缩短了时间、空间距离,使得技术传播双方不需要直接接触就可以实现农业技术的传播,降低了技术传播的成本。以往的农业技术传播渠道是农业科技组织安排专家定期下农村,实地指导农民生产经营,由优秀的农户先学习到先进的生产经验,然后再由成功农户将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技术传播环节较多、时间较长、成本较高。而“互联网+”农业企业所提供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普通农户与专家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流,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直接由专家传播给农户,而且不再是一对一的技术传播,而是一对多的同时传播,普通农户如若一时无法掌握技术,还可以通过农户之间的交流论坛来交流心得、相互学习,缩短了技术传播的时间,降低了技术传播的成本。 3.2移动互联网的加入使得农业技术传播的范围扩大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互联网+”农业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农村硬件设备的欠缺可能会影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传播,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农户家里可能没有电脑,但是基本上都会有手机,手机作为移动通讯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技术的即时低成本传播,并扩大了技术传播的覆盖范围。以往的技术传播是人际或组织传播,传播范围有限,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传播则属于大众传播,只要登录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因而基本上每个农户都可以接收到技术的传播,进而运用到日常的农业生产当中。 3.3技术反馈机制的增加使得技术传播的效率提高 “互联网+”农业企业在技术传播方面增加了信息反馈的途径,使得技术传播不再是专家-农户的单向技术传播,而变成了专家-农户-专家的技术传播和信息反馈途径。以往的技术传播只有单向的专家生产指导,专家把技术传授给了农户,但农户理解了没有、掌握了多少,专家并不清楚,因而也就无法评估技术传播的效率。随着互联网交互平台的出现,专家和农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流,有什么问题农户也可以直接提出来,刚开始理解操作后又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反馈给专家,专家可以及时掌握技术传播的效果,农户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农业技术。因而,“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效果,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 4以农业天桥网为例谈我国“互联网+”农业企业在技术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4.1技术传播的方式不够系统化、直观化 首先,以农业天桥网为例,“互联网+”农业企业虽然在网络平台上以浅显易懂了农业生产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农户普遍存在知识理解能力较弱,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对于互联网上的生产技术,农户因为不识字或理解不了文字所要传达出来的内容而无法掌握,因而可能阻碍技术传播的效果。笔者认为,不妨在文字注解的基础上加入视频讲解,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效果。 4.2农业技术传播的内容集中于较为常用的生产经验,缺乏最新研究成果的 其次,在技术传播的内容方面,“互联网+”农业企业一般的是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资、农机产品信息,但是相比于当前的农业科研发展来说,还是落后于农业科研的发展步伐的,这与“互联网+”农业企业信息平台的运营人员素质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互联网+”农业企业的技术传播应该稍微追赶一下当前农业科研的发展,操作性强、成本低、农户易接受的更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农业的转型发展。 4.3在发展侧重点上偏重于农资电商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 最后,虽然“互联网+”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传播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是更侧重于打造成农资销售电商平台和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一窝蜂地涌入电商这个行列,不仅竞争压力大,而且由于经营内容过宽,会出现发展高不成低不就,各有涉猎,但都不突出的情形。笔者建议,各“互联网+”农业企业应该有所侧重,或全力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集中全力将农产品销售、物流、售后各个环节做好;或只经营农资产品,经营环节集中于农业生产,在农资销售的基础上通过传播相应生产技术提高农资产品销售的潜力。 作者:匡晓琳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农业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一直不遗余力的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并且发展科学技术,使农业推广紧随时代,拓宽传播渠道。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步,在农业推广上,我国也不断加强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农业推广更加便捷,信息交流更加广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的信息传播技术仍存在信息杂乱、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影响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制约因素,探究其解决措施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农业推广;信息传播;制约因素;解决措施 农业推广是将农业信息的发展状况、技术改进、适应性等情况适时传达给农民的服务性活动,使农业推广能够更好的展开。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主要有技术人员、基础设施、传播内容等方面,通过对于各方面的了解情况,可以使农业推广更贴近农民需求,做好便民服务。 1影响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制约因素 1.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达不到信息传播的效果 信息传播离不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虽然现有农村经济已经得到大力发展,但是农村家庭网络并未普及,农民对于农业推广的信息来源还是电视、广播、报纸等,由于电视、广播是直播性方式,不能重复查看,所以,农业推广备受限制。并且这些局限还使农业信息缺乏交流,我国地大物博,各省市各地区经济、交通、水土等资源都不尽相同,所以农业发展状况也不一样,由于原有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封闭性,使各地的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区域面积等无法适时交流经验,也是阻碍农业推广信息交流的一大因素,可见,网络化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作用。 1.2信息传播内容与农民素质相悖 我国一直坚持科教兴国的理念,所以经过多年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都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农业推广信息传播是与时俱进,实时更新的,农民的科技思想和理解程度仍然无法跟随科技进步的脚步。并且由于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不完善性,农民对于农业推广信息的了解仍存在滞后性,加上农业推广的部门繁多,各部门间缺乏联接沟通,所以都是各自进行农业推广,导致农民接收到的农业信息多样化,不知道如何区分信息的优劣。 1.3信息传播内容冗杂,条目不清 现有农业生产仅有技术是不够的,更要求农业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农民对于农业推广信息更关注的是实际效益,但是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网站过多,各网站的信息内容异同点的区分并不明显,使得信息杂乱无章,以致信息传播时条目不清。并且农业推广分为商品化、培训项目、普通推广、开发性等8个方面内容,整合起来比较困难,并且过于分散不利于农业推广信息的有效传播,所以现有农业推广信息传播就陷入这种困境,阻碍农民对农业信息的了解。 2农业推广信息传播制约因素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农民学习意识,提升科技应用程度 加强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学习认知,政府应该设立农业推广机构,机构内设立专业培训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对现今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地区适合作物改进等内容都有一定了解。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宣传信息传播的重要性,让农民了解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异同点,使农民不局限于对农业推广本土化的了解,可以总结多方面经验,更好地提升农业产量和利用率。并且提升农民对高新科技的运用,对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如何查找农业推广信息、提升信息传播的科技化发展有一定了解,完善信息交流。 2.2完善农业推广机制 农业推广信息传播需要对推广内容进行整合,这就离不开推广机制的完善,农业推广信息的8大部分,每一个过程都是独立的,但是独立模块的信息交流使农民对农业信息了解不完整。所以,应该在信息传播时,设立一个整合性的网站,保证各方面内容的相关链接性,使农业产-学-研-推实现系统循环化,将信息传播实现科学化管理,以此提升农业推广效果。 2.3公共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信息传播依托于基础设施,农村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所以农业推广效果差,但是每家安装设施过于耗费财力,也难以达成,所以,可以在公共地区,比如集体村委会建设基础设施,定期让农民集体前来学习。这样的方式既节约了时间财力,也可以让农民时刻关注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内容变更,重点是电子信息的运用可以满足农民实时查找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从而达到信息的广泛传播,以此推进农业推广。 3结语 农业推广对于农业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农民与时俱进,使农业向科学化、技术化、信息化发展,是以农促进经济的良好方式。做好农业推广的信息传播,是将农业推广到更大平台的体现,将小农经济变成交流经济,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机制、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等手段不断发展农业推广信息传播,传播最新农业技术,才能更加促进农业增收和农业本土化发展。 作者:张丛林 勇进才 刘连新 单位:吉林省临江市六道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吉林省临江市四道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农业技术传播模式探究 1农业技术传播的探究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于农业技术的传播来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制度作为保障。通过制定并实行市场机制,用这项机制去检验农业技术的成果是否具有可行性。更好的实现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机制,让具有高成熟度的农业技术得到更快的有效率的发展和传播。同时还应该设定评价制度,将传播的效果与科研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统一的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减小农业技术在传播时候带来的风险。 2推广农业技术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2.1农业技术传播的意义 农业技术的传播具有直观的效应。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其发展的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阶段。如果将农业中注入进现代的科技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手段方法发展农业,就会将农业产量大幅增长,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产业发展,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农业技术的传播理论 从现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注重其对于世界农业技术方面的影响力。在不同的时期传播和交流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的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政府无疑是这项工作的最大的推动者,起到的作用也是有影响力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够促使我国的政府提高了对农业知识理论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更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传播农业技术的体系,加快了中国农业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3农业技术的传播措施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是,用现代技术的发展水平改进农业技术,以现有的物质条件对农业进行装备,提高农业的综合能力。以江苏省大丰市为例,作为中国经济百强县的地区,大丰市的农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程度,对于大丰市的农业传播技术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国农业技术推进新模式和进一步的预测。 3.1大丰市的农业推广分析 现在我国农业的推广形式主要是政府直接领导的形式,以国家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下属各相关部门进行配合推广工作。在组织管理上面,农业推广机构既受到领导于同级的部门,又受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能够有效率的进行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现在以政府领导为主,各大农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农业推广传播体系成为一种新的推广技术的方式和力量。例如,大丰职教中心成立了一个具有高素质的农业技术管理和推广的队伍,以农林的实践基地为主,教师作为辅助的力量,构成了充满活力的积极向上的多方位的农业技术的传播体系。学校还建立了农业推广顾问,农业讲师以及推广副教授等职务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把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且有质量的建设推广队伍。建立管理机构,对科研成果、信息技术的培训和项目的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实施。并定期的进行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人才的储备。 3.2大丰市的农业传播技术的人员素质水平 大丰市的农业设施条件,以及经济条件都处于国内的先进水平地位,尤其是在从事农业的生产人员来看,也是具有高素质、知识广阔的人员。对于传统的农业推广认为农业推广技术主要是农民的作用,但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言,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必须加入具有先进管理思想和经验的优秀人员,利用他们的知识储备进入农业推广的工作。大丰市能够与时俱进的发展农业技术,并在国内能达到一定的先进水平,与农业技术推广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3大丰市农业技术的传播模式 首先,以原固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为主,在发展产业园和农业技术中心模式的先进性。获得农业技术的推广,要由政府部门的参与工作。发展产业园和农业技术中心模式通常是有农村推广中心先申请技术项目,然后再对农户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工作。建立起信息咨询站,形成通畅的信息服务网络,把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成果大规模的推广下去。在大丰市,各乡镇都设有技术推广中心,例如蔬菜水产推广站等,可以进行优质的服务工作。对于这些推广站,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广培植农作物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对农田环境检测技术。在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的同时,再实施具体的技术试验。 3.4推广主体多元化 实施推广主体多元化,组建非政府形式领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在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进程下,大丰市普遍的农业推广主体已由纯粹的政府机构迈向农业高校和企业,以及涉及到的农户。其中,成为被广泛运用的推广模式是农村合作社与专业协会的模式。研究实践表明,私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能够对农业技术的科技创新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创新水平高,能够带动科研成果的进步与提高。 4结语 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的生产力的保障和前提。同时也是增加农户的收入,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的要求。在这一进程中,研究出一条适合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是关键所在。通过大丰市的农业推广措施的实践分析,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并不断的总结出新的值得推广的农业技术传播模式。 作者:顾玲 单位:大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农业技术传播路线依赖与突破 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使农民接受新技术,改变长期形成的传统生产习惯。关于习惯的问题可以凭借路径依赖来解决。 一、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依赖阐述 运用路径依赖方法来研究技术变迁的阿瑟对路径依赖解释是“用来描述技术变迁过程中的自我强化、自我积累性质的”。他认为,路径依赖这种自我强化、自我积累性质会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是良性的路径依赖。由于某种原因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先占的优势,利用巨大规模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而产生流行,而流行导致学习效应提高、引发更多的效仿与遵从,技术更加流行,越是流行就越促使人们产生相信技术会进一步流行的预期,从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另一种是恶性的路径依赖。一种具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优良的技术却可能由于晚人一步,没能获得足够的追随者而陷入困境,难以传播。简言之,路径依赖指一旦人们做出了某种选择,就会在惯性下不断强化它,不会轻易改变。 农业科技传播中引入路径依赖概念,是分析农业科技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由路径依赖产生效果的农业科技传播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良性的路径依赖加速农业科技的传播,而恶性路径依赖使具有现实优势的技术可能落选,成为农业科技传播的阻力。具体表现为初始选择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和制约力。无论传播者或接受者一旦作出某一选择,就可能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而且,这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即使未来出现更高效、更先进的方法,也会遭到排斥。因此,农业科技传播凭借路径依赖试图解决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哪些不良的初始选择造成恶性的路径依赖;第二,如何抑制那些恶性的路径依赖,创造良性的路径依赖。 二、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依赖分析 根据路径依赖原理,一些初始选择使农业科技传播陷入路径困境,对这些初始选择的分析可以从内部路径依赖和外部路径依赖两个方面展开,内部路径依赖从接受的角度进行分析,外部路径依赖的分析侧重传播的角度。 内部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初始条件决定以后的选择。农民自身的有限认知能力和保守文化这些初始条件设定了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内部路径依赖轨道。 认知路径依赖。农业科技本质上是属于认识论。苏珊·菲斯克和谢利·泰勒的研究阐明了人类认知的基本原则:“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也就是说,人总是竭力节省认知能量”,有着规避复杂的天性,而科技的接受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费心费力,这与认知的原则有冲突,回避科技是农民认知天性使然。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人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目前,我国文盲和半文盲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民中,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关于科技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在接受农业科技信息时,很难据此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作出理性的处理。这种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使农民科技摄入量长期存在严重的不足,产生隐性的科技饥饿,在这种隐性的科技饥饿状态下,农民对农业科技传播变得吸收无力。认知上这种僵化的路径依赖,造成农民科技的贫困和营养不良,成为农业科技传播的桎梏。 文化路径依赖。对于路径依赖的产生,诺斯认为历史是起作用的。追溯文化历史,农民受儒家文化浸润。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庸文化,中庸的文化造就中庸的农民。在中庸文化的熏染下,农民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缺乏竞争意识,害怕变革现状,因循守旧,安贫乐道。农民的求稳、不求变,求同、不求异的保守心理扼杀了科技接受所需要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当保守观念渗入到人的骨髓,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排异心理,对新生事物、新观念、新技术采取排斥态度。显然,传统的中庸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接受有着严重的不足,这种文化的路径依赖使得农民对科技的作用认识不够,需求并不强烈,增加了农业科技传播抵达农民的难度。 外部路径依赖。农业科技有多种传播工具、方法,不同的工具、方法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限定。路径依赖认为农业科技传播一旦选择某种工具、方法,就会不管这种工具、方法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对这种工具、方法产生依赖,而且愈陷愈深,当这种工具、方法适用条件发生变化后,容易使农业科技传播进入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陷入外部路径依赖的陷阱。 收视率路径依赖。电视以其独特的优势长期占据农村媒介第一位,传统上农业科技传播选择电视为其传播的主要工具,但目前农业科技传播并不受电视的青睐。原因在于电视台的操作与经营已经是市场化,观众不喜欢看的节目就没有收视率,没有收视率就没有广告赞助商,没有广告赞助栏目就没有收入。因此,电视台把收视率视为其生存的砝码,由此便形成了维护收视率惯性力量。农业科技在电视传播也遵循收视率的规则。由于农业科技节目收视率较低,农民消费能力又不足,广告收入就低,电视台收入也有限,导致电视台对农业科技传播缺少兴趣。尽管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重要性,实际上其在电视上生存空间是在缩小,电视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弱化表现为:一是电视传播容量不够,农业科技节目少,播出时间短,科技传播的专业机构缺乏,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为人口最多的农民设立一个专业频道;二是电视传播能力不够,农业科技节目制作力量异常薄弱,节目质量很难提升。目前,电视传播大多沿袭了过去科教传播的单一样式,仅仅是简单地讲述科技知识,讨论科技话题,节目常常与市场脱节,与农民需求脱节,表现技巧空洞,手法不对路,这些现象更加速收视率下滑,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农业科技传播“闭锁”在无效状态,陷入收视率路径依赖的陷阱。 政府供给路径依赖。一直以来,农业科技传播主体是各级政府的技术推广部门,无论是资金供给还是人员配给都是依赖政府供给,农业科技传播养成了等、靠政府的习惯。但单一地以政府各级技术推广部门作为主要的传播者既显得力量单薄,也不合理。由于政府受资金供给能力的约束,农业科技传播投入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据统计,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无法保证农业科技传播的力度,不充分的农业科技信息成为农民排斥科技的理由。尤其是在后农业税时代基层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面对农业科技较大投入,短期内产出甚微,一些地方政府在非农投入获利机会远大于农业投入获利机会的诱惑下,对农业科技传播供给的意愿并不高,缩减基层的农技员编制,迫使农技员身兼数职,使得基层农业科技传播者缺乏足够时间和精力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农民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对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农业科技传播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一种任务,这种被动应付传播使科技缺乏活力,再有效的农业新技术也难以有效传播。 三、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突破探讨 农业科技传播如果安于上述路径依赖,鲜于突破路径,最终只能使其发展陷入困境,被路径“锁死”。打破路径依赖的制约,培养适宜的新传播路径,是农业科技有效传播的当务之急。针对这些僵化的路径依赖,可实施以下四种路径突破。 快乐路径。快乐路径是对认知路径依赖的突破。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人总是在认知上追求最少化,在快乐上追求最大化。因此,认知路径依赖的突破在于快乐的凸现,而快乐就是效用,只要达到了效用的最大化,快乐也就随之而来。快乐效用公式是U=f(A,B),即快乐效用(U)是货币因素(A)与非货币因素(B)的函数。根据公式分析农业科技传播,其先天具有快乐效用。首先,农业科技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货币因素的优势。其次,农业新技术上遵循省时、方便的逻辑,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同时,通过新技术的掌握,农民在社会群体中上得到身份和地位上的尊重,这种个人轻松与社会尊重都提高了非货币因素。因此,农业科技传播理应体现出快乐。事实上,快乐不仅是个心理指标,也是个数量指标,快乐哲学大师边沁提出测算快乐的指标,揭示快乐本身具有的特性,也为农业科技提供了传播的方向:一是农业科技加强强度传播。强度是指农民使用新技术实现报酬满足时产生的快乐强烈度。强烈的差异主要是由欲望差异造成的,塞托夫斯基把人的欲望依次分成个人舒适、刺激和社会舒适三种。不同欲望本身带来的快乐强度也不同,社会舒适的满足比个人舒适和刺激的满足强度要高。为此,农业科技传播不仅强调技术优势给予个人的舒适,通过奖励等刺激手段,使农业科技从枯燥转换为兴奋、挑战,更通过授予职称等形式强调技术掌握给予个人的社会舒适;二是加强纯度传播。纯度指农民获得快乐的代价最小化,也是指快乐实现时的满意程度。如果农民得到科技快乐以增加经济上付出为代价,快乐的满意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农业科技传播需要考虑寓传于省,突出新技术的成本优势。强调材料再利用能减少农民经济上投入;三是加强传播的持久性。持久性即农业科技实施给农民带来快乐的持续时间。新技术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的快乐,但在实施中存在科技风险,尤其是增产带来市场的波动,产生谷贱伤农的减收现象,使得科技快乐是短暂的。因此,农业科技传播需要拓宽传播的宽度,不仅是前期的技术,也包括后期的保障,如关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并进行积极传播,以保证农民获利;四是加强传播的远近性。指农民获得科技快乐需要的期待时间。科技快乐满足并非即期可实现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努力与等待,而这种长的期待得到的快乐更具持久性。农业科技传播注重寓传于教,农业科技传播既是技术的传播过程,也是农民人才的培养过程,通过提高文化水平,增长知识才干,帮助农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五是加强传播的确定性。意味着农业科技实施给农民带来快乐的真切可感的程度。不可感受的快乐是无意义的,农业科技传播重视寓传于观,组织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增加科技快乐可感受性的有效途径。 时尚路径。时尚路径既是快乐路径的提升,也是对文化路径的突破,目的使农民学习科技成为一种时尚。农业科技契合时尚所需要的条件:一是适当的难度。农业科技掌握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要求,如果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没有了追求,也就不能称其为时尚。但难度过大,也阻挡时尚追求。二是非垄断。农业科技传播的终极目标就是打破技术垄断,惠及农民,这与时尚的要求不谋而合。时尚的形成和充分发育仰仗于传播,农业科技传播对时尚的塑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喜新观念传播。哈耶克认为观念对行为的引导将居于优先地位。因此,农民接受和采纳科技始于其观念从保守向喜新转变。喜新崇尚进步和创新,即可以成为支持时尚的追求,也符合科技所需要的精神。加强喜新观念传播,为农业科技成为一种时尚而摆脱因循守旧、排外的思想束缚。 其次,降低时尚成本。当科技时尚成本的门槛过高时,科技时尚的追求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成本大是农业科技推广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就是降低门槛,努力消除科技中一切不利于农民接受的因素,包括费用、风险等,回答和解决农民的疑虑,为农业科技成为时尚扫清障碍。 最后,建立开放的传播模式。开放是培育时尚的沃土。目前,行政命令仍是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形式,这种把技术“推”给农民的传播方式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农民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与时尚的开放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建立开放的、互动的传播模式,为农业科技成为一种时尚提供了发育的沃土。 媒介路径。媒介的政府喉舌、市场主体和社会公器三重身份,决定了其应该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做到平衡。惟收视率是举的规则反映出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理念,容易产生媒介歧视。事实上,农业科技是一种公共技术,既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也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只是直接受益者主要是农民,媒介是间接受益者。因此,媒介应该破除收视率的误区,发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为农业科技传播承担更多的责任。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首先,增加专业的农业传播机构及固定栏目,如建立农民的专业频道,以获利频道的收入对农民频道进行补贴,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真正了解农民的需要,精心制作农业科技节目,不能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简单交差;再次,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上要表现出应有的耐心和恒心。由于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具有滞后性,不能盲目以收视率高低决定节目的改、停;最后,挖掘传统媒介优势,积极运用新的媒介,提高媒介的科技传播能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利用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展示农业科技传播的优势,丰富农业科技传播的内容。积极运用新的媒介,信息传播手段已经发展到网络和移动通信阶段,但这些新媒介优势并未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得以体现,网络和移动通信的农业科技传播能力较差。 多元供给路径。农业科技传播需开阔视野、拓宽供给渠道。最有效的传播机制仍然坚持政府为主导,国家拨款为主渠道。 首先,积极引进资金,设立科技传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农业科技传播事业。包括:一是引进涉农企业资金。企业参与农业科技传播表现为:产前提供种子、化肥等物质资料,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收购,解决农民资金、技术和风险问题,达到产销有机结合。同时,也扩大了产业规模,实现产销“双赢”。二是发展各种民间技术传播组织。最有活力的传播体系是私人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合和协作,政府应加以帮助和扶持这些民间组织。其中农民专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是把科技成果直接拥有者引入传播领域,适时采用科技家教这种不拘一格的传播模式。即根据生产需要,农民主动自掏腰包“开小灶”,聘请农业科技成果的拥有者等到自己家中担任“科技家教”,面对面地接受指导。其次,鼓励农业科技传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第三,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传播项目。逐步探索建立县域担保基金,创新担保基金、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放大对技术传播项目贷款的信用额度,解决农业技术传播人员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价值与传播 1农技推广的特性 在探讨农技推广的涵义时,离不开对农技推广自身内涵特性的认识。农技推广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性。 1.1相依性 就是与农业生产相依相存,相辅相成。没有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没有农技推广,农技推广的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 1.2中介性 农技推广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是衔接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沟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环节,是联结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纽带。没有农技推广这个“中转站”、“关节点”,科学技术就不能由生产的精神潜力或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1.3实践性 农技推广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实践,是长期的科研实践、推广实践、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回到实践中,受到实践的检验,为社会实践服务,离开实践就谈不上农技推广。 1.4动态性 农技推广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成果研究阶段、传播普及阶段、应用生产阶段所组成,两个阶段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时刻运动着、变化着。这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处于永恒的生产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当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农技推广的内涵时,考察农技推广普遍联系的动态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1.5继承性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一代一代相传,连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6创造性 农业生产是在广阔的土地上从事的生产实践,分布面广,地域差异大,而科技成果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试验成功的。这种成果的局限性与地域的广阔性的矛盾,说明在另一种时间、地点的条件下应用科技成果是一种再创造。另外,科技成果在研究时,要求攻关突破,重点放在某一单项技术上,而推广应用,则是组装配套的综合技术。 1.7重复性 农业科技成果和一般科技成果不同,一般科技成果虽能重复,但在重复之后,实用价值逐渐降低。农业技术的连续性、积累性和稳定性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成果在重复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反而还得到完善、提高和发展。当一些更好的新成果出现之后,旧的科技成果逐步让位于新成果,新成果仍然是可以重复的。 1.8群众性 农业生产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众多,这可以说,农业生产是亿万农民群众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因此,农民群众在掌握科学技术之后,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这说明农技推广有广泛的群众性。 2农技推广中的传播模式 根据农业技术所固有的存在形态和方式,农业技术可划分为操作型技术、知识型技术、物化型技术。其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4类。 2.1传习式主要采取口授身教、家传户习的方式,由父传子,由子传孙,子子孙孙,一代一代的连续不断地传下去,逐步发展到一个家族,几个山寨,一群村落。这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科技文化落后,大都采取这种方式,这种传播模式只能引起“微变”。 2.2接力式在技术保密或技术封锁的条件下,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有严格控制的选择。这在传统农业阶段,一些技术秘方,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往下传,如接力赛一样。师父所带的徒弟,是由师父挑选的。这种传播方式,虽也是一代一代下传,但呈单线状,不呈辐射状,局限性较大,这种传播只能引起技术上的“弱变”。 2.3波浪式这种传播模式,由科技成果中心将成果呈波浪式向周围辐射、扩散。这种状况可由“一石激起千层浪”来描绘。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辐射式”,在当代被普遍采用,它能促进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称之为“渐变”。 作者:李秀华单位:(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加强农业技术传播,推动种植业稳步发展 摘要:种植业仍为我国农业主要成分。加强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可有效推进种植业发展,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完善的农业技术体系建立,能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催化剂”作用,能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但我国东中西部、平原与山区、沿海与内地农业科技水平普及程度不一,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要以农业技术推进种植业的发展,必须得结合各地实际,讲究策略,稳步推广。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种植业;发展 一、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在诸多层面还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推广农业技术时“一刀切”,和各地实际情况、山川水文、气候物产结合的紧密度不够,在进行定位方面精确度不够等。农业技术的推广没有严格的按照专业进行设置,这就对农业生产以及综合服务的提供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再者,农业技术推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重视科研而轻视推广的一些思想问题,在传播推广的效率上就得不到有效提升。还有是在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和技术的推广没有得到紧密结合,在研究的目标方面比较单一化,研究的领域比较狭窄等。 二、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化策略探究 优化农业技术的传播推广,要从多方面进行探索,首先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技术推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坚持遵循效果导向的原则,紧密和实际的利益需求相结合以推广农业技术,坚持因地制宜,将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还要注重职能细化,在这些层面统筹协调考虑整合,才能真正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要充分重视农民为本的理念。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结果运用的对象就是广大农民朋友,所以在技术的推广中要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要能充分尊重农民的参与权以及经验,尊重农民的选择,进一步的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传播推广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项目选择,提高技术选择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再者,要想将农业技术传播推广的效率得以提升,就要能对农业技术传播的特殊性研究上进行强化。农业技术的传播以及技术自身的特殊环境下,在周期性以及风险性方面都比较大,要能将农业技术传播推广的整体队伍能够加强壮大。并要能够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要能完善化,将主渠道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还要对农科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方面进行加强。 三、加强农业技术传播,推动种植业稳步发展 现代化的农村发展和农业种植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农业技术的推广既是其中的重要结构,也是推动以教育为最终目的的农村发展的核心主导力量。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种植业和农村发展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影响意义极为重大。 例如,在小麦或水稻的培育过程中,进行一些人为的干预措施,如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栽植密度及多培育壮秧等方式来提高产量。而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可以使农业技术手段规范化,管理统一化。能有效的节约人工和资源,既提高了产量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一)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业种植业要以现代化农业作为目标,立足于农业种植业本身,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变革。发展方向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种植总量均衡的前提之下,要坚持多元化经营的理念方针,保障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和综合生产能力。由于我国纬度跨度大,就必须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来进行种植业生产。例如,在南方地区可以种植水稻等,在东北地区适宜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等,在冀鲁豫地区应着重发展优质小麦的种植。此外,还需要加大力度发展蔬菜、油料、花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优质配套的栽培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采用优胜劣汰来选取农作物品种。选取优质、专用、适销的农作物品种。现今的市场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日常需求也在朝着绿色健康多远化发展,这就必须使农业种植业产品多元化、优质化和层次化加深。还需重点关注进出口农作物的培育种植,培养现在紧俏的名贵中药、名贵花卉、特色蔬菜等。粮食种植要淘汰南方早抛稻、江南冬小麦、东北春小麦中的劣质品种,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油料种植要大力拓展长江流域油菜籽生产面积,提高“双低”油菜的生产比值,保证国内食用油的供给。水果种植要限制苹果、柑桔、梨等大水果,大力推广优质小水果种植,并优化树种结构,增大加工型水果生产。 (二)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推进新型农村发展 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通过科学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更好的建设新型农村产业,更好地培育新型农民。农业技术推广到位了,就能推进农村社会繁荣兴旺。在现如今的农业种植业发展问题上,需进行农村综合发展,达到实现普遍福利这一最终目标。全面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认知能力及农业技术水平,能为农业改革带来更多红利。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后,农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了解了当地的发展出路,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农民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发展的普遍的社会福利。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如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忙闲各半年”的情况,让农民在劳动强度降低的情况下,一年都有收益。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村发展及农业种植业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是农村的重要生产力。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广大农民朋友深刻地意识到了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带来的好处,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为重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能更好地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为此,必须有效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在于传播知识,培养农民的科技种田意识,更好地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全面推广农业技术,对推动农业种植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以此泶锏椒比倥迳缁岬淖钪漳勘辍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研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全面改革,农业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农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农业技术的传播对于农业技术的改革推广也有十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当前的现状以及农业推广的重要性,从而阐述了农业技术的传播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传播 作用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不容乐观,依然存在着诸多层面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建设未能达到足够的合理化,其未能准确地对推广进行定位;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没有达到足够的专业化,在提供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综合服务上存在局限性,同时推广机构中存在的多重职能重叠的情况也将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在实际推广中,甚至还存在重科研轻推广的策略问题;由于农业技术传播达不到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满足实际情况,也影响了技术推广的效率;技术推广同理论研究也未能够理想的糅合在一起,目前理论研究的目标和领域都过于单一和狭隘。以上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2 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提升巩固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它可以加强在科研单位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使得科研技术的研究更加合理化,且更具有实用性,使科研成果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机构体系使得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影响,而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也可以帮助普及科技影响力,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为今后更好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石;农村的社会服务模式也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得到推进和激发,通过先进的技术推导可以更好的克服社会化服务内容层面过多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率。 3 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3.1 传播源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根据传播学的研究,传播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具有强而有力的权威性、亲和力、吸引力并且具有能动性,传播源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根据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来看,农业技术推广中传播源也具有以上特点。基于我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状可以得出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推广工作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农业技术传播的政府执行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自身具备的文化知识、信息沟通能力和社会形象地位都对农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中,国家将推广杂交水稻列入到粮食生产发展的策略中,从各级政府在推广杂交水稻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政府不仅仅是推广政策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推广的传播源的重要成员。政府作为传播源,真实体现了传播源的强而有力的权威性及可靠性的特点,而政府作为传播源也是我国能够成功推动杂交水稻的重要因素。当时推动计划中大量技术推广人员下乡蹲点各大试验田和示范田的带动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代表了各级政府,且作为推广的传播源通过各种方式拉近传播接受者的距离,从而保证信息的可获得性,这样的方式也具有上述过程中传播源所具有的特点。与此同时,政府的官方网站和平台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者杂交水稻推广的传播渠道,这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使得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很快的发展和传播。在对一些对农户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分析得出,大多数农户的对新技术的获得来源、信息判断及技术培训等一些相关传播过程中,对村干部和政府机构的农业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信任性,这一调查结果也直接说明了传播源对于相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3.2 传播信息研究主要结果对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传播过程中,通过研究传播信息可以得出传播信息需要具备一下特点:传播的信息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论,并且前后一致的信息可以让接受者更容易理解,而让人愉悦的信息内容同样使接受者易于接受,传播内容中前段和末尾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重复出现的信息可以增加传播需要的效果,然而过于频繁的相同信息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降低传播效果,而信息通过不同五官接受可增加记忆性。通过上述对技术传播信息的研究分析结果,可以对我们如何更合理的设计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使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理论知识更易被受众接受获得。 3.3 对传播接受者的研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通过农业技术传播明朗传播的接受者,只有了解受众才能够进行有效传播,从而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分析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记忆、受众的个人差异,因为受众的自身文化素质、接受态度和对信息的理解能力,甚至是受众的社会背景对他们如何获取和理解信息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在农业技术传播的过程中收集受众的信息,有针对性地选择客观的、熟悉的传播源,合理地建设与传播接受者之间良好且积极的关系,制作设计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的信息传递内容,从而将制定出可靠有效的推广机构以及推广方式,使得农业技术的推广被受众更轻松愉快的接受,从而加大推广效果。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市场经济模式,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态势和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去完善。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该是基于合理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应当足够的重视并致力于农业技术的传播,并且理解遵循农业技术传播的特点和传播规律,从而及时且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策略,并且明白只有坚持以科学研究理论为依托根本,我们才能够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避免短期行为的错误引导,从而制定科学的技术推广策略,摆脱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农业科技传播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应用 摘要 以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为例,从农业科技传播的不同方式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了如何将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教授农村、企业、合作社等实体乃至农民,为农民致富提供技术支持,为农业、农村进行技术服务。 关键词 农业科技传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汾阳综合试验站 随着国家对农业研究新模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各种农产品启动了种质创新与育种、作物栽培与管理、病虫害防控、土肥、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并需要对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在示范过程中,农业科技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关键。现就农业科技传播技术在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 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应用农业科技传播总体概况 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科技传播最早的起源之一[1]。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将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受众,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将“私有知识”转化为“社会共享知识”的方法,最终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2]。农业科技传播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业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农业科技需要。因此,要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可行地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4]。 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覆盖了60多种农作物,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承担了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丘陵旱薄区谷子糜子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谷子糜子大众化食品加工技术研发、谷子糜子特异资源创新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谷子糜子主要病虫害动态及防控技术研发示范、谷子糜子抗旱耐瘠薄栽培生理研究、谷子糜子产业信息与政策研究等多项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结合各示范县农业局的培训活动,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集中会议培训、田间现场观摩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田间巡回指导、现场指导、入户培训、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出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网络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共同对试验站的服务区内对象进行培训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法律法规、谷子糜子新品种介绍、轻简化栽培、抗旱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加工贮藏等。农业科技传播的对象主要是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负责人、技术骨干、乡村干部、部分农业主管部门。 2 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应用农业科技传播的机制创新 农业科技推广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运行正常、能够基本满足需求的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另外,全国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很多探索与实践,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方式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宝鸡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河北的“农业科技传播站”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播模式。在适应当前形势、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农业发展的前提下,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在农、科、教统筹,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培育了一批典型,如各种类型的技术经济服务组织建设、行业学会(协会)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总之,这些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不但满足农民的需要,促进了农业发展,也丰富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农业科技传播学科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5]。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益性的农业科技传播方式也逐渐出现,并发展壮大。先后涌现出了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等成功事例,对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传播体系进行了很好的补充[6]。 近几年,吕梁市着手绿色谷子生产基地建设,进行绿色认证,提升吕梁以谷子为首的绿色杂粮产业,汾阳试验站本着为地方谷子产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思路,以市政府和各县农委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搭建的基地建设和农技推广平台,做一些具体的农业科技传播指导工作,重点在基地内示范推广“谷子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负责技术培训和谷子生长阶段的跟踪技术指导。 借助各示范县农委的行政优势,布置“绿色谷子”及“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配合试验站的品种和技术优势,完成农业科技传播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汾阳试验站在各县的绿色谷子基地集中搞26.7 hm2的“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通过技术培训,向全部基地辐射推广。各县通过行政指导基地农户与当地的合作社和杂粮加工企业签订优质优价收购协议,吕梁市政府和各县政府给予谷地1 500元/hm2的种植补贴,鼓励农户参与绿色谷子的种植;构建质量追踪体系,使“绿色谷子”从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现质量安全。在推广过程中,其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汾阳试验站各示范县的技术骨干都是各县农业局局长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土肥站或植保站人员,技术示范与当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以及农民需求紧密结合,与各示范县农委协作,按当地需求规划基地,具体落实到进村入户,适当集中连片。二是以试验站站长为技术总指导,以团队成员、示范县技术骨干为主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优良品种引进、配方肥配置、耕种机具选型及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全过程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将整地播种、肥水管理、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统一,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情况 3.1 现场传播方式 主要包括技术培训会、现场观摩会、新闻会、广场宣传与咨询、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现场活动等方式。现场传播的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获得较好的现场展示效果,直观生动,辐射和带动能力非常强。但现场传播的方式对资金、技术、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多用于重大技术的推广。汾阳综合试验站将谷子新品种、轻简化栽培技术、无公害、绿色谷子种植技术传授于示范点、示范村,然后辐射到其他村,周边人群十分羡慕并学习项目示范村农民的种植技术,周边村民反应项目村村民的种植技术和收益要比其他村子高的多。媒体的报道在当地周边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7]。 3.1.1 集中会议传播。在专业合作社、涉农公司、家庭农场、企业、基地负责人、技术骨干、乡村干部、部分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农民等群体内开展农业科技传播工作。汾阳综合试验站每年冬、春农闲季节协同吕梁市、汾阳市、孝义市、交口县、柳林县、石楼县、临县、兴县等地方农业委员会组织大型培训、专题讲座、座谈会等,传播内容涉及谷子无公害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轻简化栽培技术及加工储运等,这种依托当地农业生产单位合作组织的农业科技传播能最大限度地组织种植户,使原本分散、不易组织的农民坐到一起,在这种规模较大的培训会上,能把农业科技知识更广泛地普及,并能接收整合大量来自基层农户的信息,有利于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广大一线种植户间进行面对面交流,使科技直接落实到田间、农户,也使农业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直接反馈给科研人员。这种大信息量、集中式的交流互动,为农业科技的实际推广应用提供了一条有利的途径。 3.1.2 现场指导传播。在春种、夏管、秋收季节,根据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等需求对除草剂的应用、播种机的调试、免间苗栽培技术、绿色谷子栽培技术、小米加工贮藏等科技,直接到现场指导,并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等方式进行技术跟踪服务,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3.1.3 针对特性问题传播。在生育期发现有病害、虫害、倒伏等实际问题,利用岗位人员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针对性传播。 3.1.4 针对特殊阶段传播。遇特殊阶段或极端气候条件,如苗期干旱谷子不扎根,后期雨水多、低温等,及时指导农户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3.2 媒体传播方式 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多媒体、电话、网络、邮件等多种媒体传播方式,为确保农业科技能快速进村、入户、到田,汾阳综合试验站人员多次利用媒体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技人员及广大农民,有针对性地展示新品种与先进农业技术,处理解决眼前的切实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地区村委会采用喇叭传播、逐户通知的方式,解决好农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保证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农户[8]。 自体系成立以来,在吕梁市举办集中会议培训和现场观摩等传播活动时,应用了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传播,主要有吕梁市各示范点轻简化栽培技术、绿色谷子栽培技术等技术培训会;汾阳坡头示范点农民素质培训会;柳林西垣示范点技术培训会;汾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日培训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日观摩活动;院推广处及吕梁市种子现场观摩会;柳林西垣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会;吕梁市各示范点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等现场观摩会[9]。 3.3 书面传播方式 书面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印发的小册子和宣传资料,是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等信息的材料。成本低廉,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传播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如山西省谷子区划及新品种介绍、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谷子的营养与食品、糜米苦荞黄酒、谷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谷子杂交种及栽培技术要点等宣传资料,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发放效果快。还有针对特殊阶段、特殊问题编发的应对措施与方案,如:抗旱播种应急方案、谷子病虫害防治方案、汾阳市示范基地大风冰雹灾害调查和应急补救方案、秋旱的预防及田间管理指导等,都及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与发展,以及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农业科技传播学科得以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 实践证明,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按照以需求为目标、市场为导向的科技传播原则,建立起上下联动、协调运作的传播机制,既能冲破传统农技推广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形成大农业、大科技工作格局,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农业科技传播规律,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10]。 试验站团队成员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途径主要是同农民加深理解,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与农民打交道中尽量学会用农民的语言,运用清楚、简练的语言表达,在表达和理解上找到共同点。主动地向农民敞开思想,充分认识到农业推广活动必须有农民参与,是一种每个参与者都对结果的取得有影响的互动过程。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团队成员与农民之间不是劝服与被劝服的关系,不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彼此信任的关系。应努力避免出现控制型沟通的问题,提倡理解型沟通[11]。 农业科技传播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应用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应以网络为主,着重拓宽科技提供的范围与提高科技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科技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科技,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多因素分析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要素,也是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制约,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文章列举了农业技术传播推广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农业技术本身因素、农业技术传播渠道因素、农业技术需求方制约因素、农业技术传播方式因素、来自政府政策方面的因素,重点强调农业技术人员素质和技术需求方农民接受农业技术意识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农业技术;传播;因素;分析 引言 农业技术传播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因素影响,弄清楚这些制约因素的形成和特点,才能针对性制定相关防制约策略。农业技术本身方面,关键是技术本身的可操作性问题;农业技术传播渠道方面,主要是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的问题;农业技术需求方制约方面,主要是农民接受新技术的意识问题;农业技术传播方式方面,关键是处理好适合农民接受的方式问题;政府方面因素,要体现政策的适应性和倾斜度的问题。无论来自哪些方面的制约,都给农业技术传播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性采取反制约措施,已经成为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任务,也给农业科技人员带来严峻挑战。 1 农业技术本身因素影响 鹿寨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热冬凉,无霜期可以达到330d以上,适合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是“八五”国家商品粮基地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鹿寨县农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方面,已经取得重要突破。但是,在农业技术传播推广过程中,由于这些农业技术本身还不够完善,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1.1 技术适用性、可操作性因素制约 农业技术在传播推广时,涉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也就是这些农业技术能不能大面积实用?在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有没有条件进行相关操作?农民朋友能不能独立操作相关技术措施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农业技术就没有推广价值。不管技术本身的科学性有多高,也不管技术实施之后的效果有多棒,不能让农民顺利使用,这样的农业技术就是标准的花瓶,没有一点实际价值。 在农业种植时,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技术。由于鹿寨县地形多样地质条件也呈现复杂化,对土壤进行监测,其难度就非常大。所以,像这样的农业技术由于自身制约因素太多,不能具有全覆盖性,农民根本就不可能随意操作,而要科技人员每一小区域都进行土壤测试配方,工作量是巨大的,也是现有科技条件所不允许的。这样的农业技术自身就存在传播短板,无法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 1.2 技术效益显著性因素制约 鹿寨县是农业大县,特别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生产天然无公害农业产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有很多发展空间和发展优势。例如,大力发展黄栀子种植,实现黄栀子基地化管理,就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农业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仅提高了经营效益,还把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这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都有重要积极推动作用。推广黄栀子基地种植技术,其效益显著性就非常明显,也能够获得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同。 鹿寨县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而且也靠近著名旅游区桂林,发展农业旅游想必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农业技术项目。但是,由于地缘问题和交通、环境、宣传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如果在鹿寨县大面积推行农业旅游,大搞“农家乐”经营,恐怕就难以取得预先效果。像这种农业技术没有显著的经营效益做基础,就不能获得推广空间。每一项农业技术都有特定的时空限制,在推广传播时当然要遵循这个限制,不然就是盲目,不仅不能收到经营效益,还可能会造成亏本损益。 2 农业技术传播组织因素影响 农业技术传播推广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管理,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在实施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工作时,由于农业主管部门组织不力,或者是农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都可能导致农业技术传播出现组织管理漏洞,使得农业技术难以与农民经营实现自然接轨。农业技术依然得不到有效落实,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受阻。 2.1 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受限 2002年~2013年9月,鹿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其他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但单位属性并没有发生改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人、财、物管理权在乡镇政府,人员配备、设备管理都属于乡镇,县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只限于业务指导。像这样“管事不管人,管事不管钱”的现实,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时,必然要遭遇到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乡镇随时都可以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到乡镇政府帮忙,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搞农业技术推广传播,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农业技术当然就难以被农民实际应用。 2.2 基层技术人员素质低下 鹿寨县自从农业技术推广站合并之后,由于乡镇常常抽调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去做计生、林改、征地、维稳等政府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就显得力量过于薄弱。本来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足,加上政府借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短缺,而且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已经严重老化,10多年没有做农业方面的工作以及相关知识更新,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可想而知,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归口管理,不同专业的人员不断混杂进来,在职在编属于农口人员已经不到1/2。推广农业技术这样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只靠这样的技术队伍又怎么能够顺利实现呢? 为提升农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质素,鹿寨县乡目前采取的解决措施:县农业局管理为主,充分利用2013年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加强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和知识更新。这项措施可谓是雪中送炭,很多农业技术人员有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但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太低,要想扭转这个局面,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3 农业技术需求方制约因素影响 3.1 农业企业制约因素 鹿寨县虽然引进了一些农业企业介入到农业生产之中,但由于覆盖面还较窄,不能给农业技术推广创造更多经营优势。特别是农业特色种植,如果没有大型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介入,农民生产就难以形成产业化链条。农业产品销路出现问题,农民种植积极性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还需要加强,农业走产业化之路才能成为现实。但是近些年,鹿寨县的桑蚕产业化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引进了三协、贵盛、洛江等缫丝厂。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很好的起步。 3.2 农民素质制约因素 农村劳动力资源不少,但大多都外出去谋取职业。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会走出去,留守的自然是老弱妇女儿童。这个群体文化程度很低,又没有求知的欲望,学习技术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这也为农业技术传播推广造成障碍。 3.3 传统意识制约因素 由于长期种植习惯所致,很多农民受限于传统种植的约束,不敢随便改变经营方式;对新技术新工艺存在疑虑,特别是害怕出现经营风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传统种植意识已经严重制约一些农民的思想,对新技术常常持排斥态势,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4 组织体系制约因素 农业技术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农民在接受这些新技术的时候,常常是本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原则,不亲眼看到结果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如果农民能够看到邻居亲朋好友使用一些农业技术获得成效时,这样的传播就会非常有效。像这样的传播要比农业技术人员劝说更有成效,这说明组织化发展对农业技术传播推广更为有利。鹿寨县农业合作社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很多农民还在自己探索市场进行相应产业调整,当然存在一些盲从性。因此,加大组织化管理,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 4 农业技术传播方式因素影响 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当然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方式。传统的选择方式大多是采用广告、传单、广播、电视等媒介,开展农业技术的宣传推介。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传播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这给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带来麻烦。 4.1 推广方式不合理 农业技术传播推广,要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做示范做讲解,但现实是,很多农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现场实地操作,而是喜欢在教室里讲道理,即使有到田间地头的,也不能深入。因为有些农业技术需要实地观察和跟踪指导,如果技术人员不能深度介入,只是纸上谈兵,这传播效果自然就打折扣。有些地方为搞宣传,甚至花钱请农民参加培训,替相关单位造势当“托”。这当然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正常传播和推广。 4.2 信息技术不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推介平台,像基本的设施、图书等,但很多乡镇没有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办公场所,更没有租借图书资料等业务设置。农民难以从乡镇农业机构中获得想要的技术资料,即使是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也不能快速获得相关技术支持。这也为农业技术传播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从2013年后,农业局归管后,各乡镇的农业推广站都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投影仪、相机、桌子、板凳等。这使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得到很大的提升。 5 农业技术传播政府政策因素影响 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推广中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农业技术传播组织管理方面,如果政府给予有力支持,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配置都能够得到有效加强,开展农业技术传播自然就有物质保障。政策支撑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工作,如果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就可以大大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潜力,为实现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如果政府能够重视农业技术传播工作,加大农业企业招商力度,为农民牵线搭桥,推广相关农业技术就会更有成效。反之,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中的推动力不足,自然就会对农业技术传播带来副作用反效果。 6结语 农业技术传播不仅给鹿寨县农业经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虽然农业技术推广好处多多,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是要遇到一些制约,有些是意识问题,有些是技术问题,有些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困难。要找到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首先要弄清这些因素产生的根源,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农业技术的大力推进,为实现农业大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试论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涵义及传播模式 摘要:在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广大农民群众强烈地呼唤技术,促使农技推广事业也在日益发展,本文就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涵义及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业技术;农技推广;涵义;特性;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是使农业翻番、农民致富、国家兴旺的一项事业,为了做好这项事业,我们从农技推广的基本涵义、农技推广的特性、农技推广的模式3个方面进行论述。 1农技推广的基本涵义 农技推广,就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将科技成果迅速地传播到农民群众中去,最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能动地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创造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达到高产、优质、低耗、少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不断进化和发展。农技推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流程式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从内涵看,包括推广来源、推广主体、推广形式、推广手段、推广对象、推广目的、推广效果。从阶段看,可划分为三大系统,即科技成果系统、科技传播系统和农业生产系统。 科技成果系统,包括科技传播的主体——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传播的对象——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群众,还包括推广形式、推广手段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农业生产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农业生物、人类社会劳动。由于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三大系统在相互作用时,又涉及到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管理因素。三大系统与三大因素,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组成了纵横交织、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这种无限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形成了农技推广的系统结构,构成了农技推广的整体,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此可见,农技推广不仅涉及农业系统内部的各个学科、各个专业,还涉及到其他自然科学;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涉及到社会科学、经济科学、思维科学。农技推广的发展,必然要依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效应”和“边缘优势”。由于邻近学科的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现代农技推广的交叉化、边缘化、复合化、多元化的特征更显得十分突出。这就决定了农技推广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将逐步形成内容浩瀚广袤深宏的知识体系。 2农技推广的特性 在探讨农技推广的涵义时,离不开对农技推广自身内涵特性的认识。农技推广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性。 2.1相依性 就是与农业生产相依相存,相辅相成。没有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没有农技推广,农技推广的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 2.2中介性 农技推广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是衔接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沟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环节,是联结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纽带。没有农技推广这个“中转站”、“关节点”,科学技术就不能由生产的精神潜力或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3实践性 农技推广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实践,是长期的科研实践、推广实践、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回到实践中,受到实践的检验,为社会实践服务,离开实践就谈不上农技推广。 2.4动态性 农技推广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成果研究阶段、传播普及阶段、应用生产阶段所组成,两个阶段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时刻运动着、变化着。这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处于永恒的生产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当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农技推广的内涵时,考察农技推广普遍联系的动态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2.5继承性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一代一代相传,连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6创造性 农业生产是在广阔的土地上从事的生产实践,分布面广,地域差异大,而科技成果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试验成功的。这种成果的局限性与地域的广阔性的矛盾,说明在另一种时间、地点的条件下应用科技成果是一种再创造。另外,科技成果在研究时,要求攻关突破,重点放在某一单项技术上,而推广应用,则是组装配套的综合技术。 2.7重复性 农业科技成果和一般科技成果不同,一般科技成果虽能重复,但在重复之后,实用价值逐渐降低。农业技术的连续性、积累性和稳定性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成果在重复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反而还得到完善、提高和发展。当一些更好的新成果出现之后,旧的科技成果逐步让位于新成果,新成果仍然是可以重复的。 2.8群众性 农业生产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众多,这可以说,农业生产是亿万农民群众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因此,农民群众在掌握科学技术之后,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这说明农技推广有广泛的群众性。 3农技推广中的传播模式 根据农业技术所固有的存在形态和方式,农业技术可划分为操作型技术、知识型技术、物化型技术。其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4类。 3.1传习式 主要采取口授身教、家传户习的方式,由父传子,由子传孙,子子孙孙,一代一代的连续不断地传下去,逐步发展到一个家族,几个山寨,一群村落。这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科技文化落后,大都采取这种方式,这种传播模式只能引起“微变”。 3.2接力式 在技术保密或技术封锁的条件下,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有严格控制的选择。这在传统农业阶段,一些技术秘方,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往下传,如接力赛一样。师父所带的徒弟,是由师父挑选的。这种传播方式,虽也是一代一代下传,但呈单线状,不呈辐射状,局限性较大,这种传播只能引起技术上的“弱变”。 3.3波浪式 这种传播模式,由科技成果中心将成果呈波浪式向周围辐射、扩散。这种状况可由“一石激起千层浪”来描绘。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辐射式”,在当代被普遍采用,它能促进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称之为“渐变”。 农业传播技术论文:探究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植保工程中农业传播与沟通尤为重要,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传播技术 植保工程 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结合贵德县农牧业实际,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一、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7.人际传播 优点: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经过亲自解说、示范传播所掌握的植保信息,但农户对此种传播手段较为信任。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缺点:应用范围仅限村级类小单位。 农业植保信息化发展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植保信息建设应以网络为主,着重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植保信息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植保信息,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交通管理论文:浅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当前我们公安机关正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我也积极的参与到这次教育活动中,认真的学习有关文件。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道是学以致用,作为一名交警我想就如何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和现实意义 总书记曾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国家各项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方针,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干好本职工作所必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样,对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来说,如何正确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如何正确的干好相关工作,如何使交通管理工作适应时展的需求,都必须全面的贯彻科学发展观。 第二,用科学发展观来认清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交通的压力急剧增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于我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我们如果只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判断我们所面临的工作形势,将永远落在时代的后面,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工作,我们将措手不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们只有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动态的,有预见性的认识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 第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我们交警的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工作内容上不用我说,只要看一眼公路上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就可以明白,我们的工作内容可以说越来越“丰富”了。在工作的方式上,从过去的偏三摩托车、各式表格加钢笔,到现在性能优良的警车、电脑加网络,我们的工作方式可以说越来越现代化了。在工作要求上,无论是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还是在执法质量上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作,党和人民对我们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如果不能解放自己的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有预见性的去学习新的业务知识,科学合理的积极处理新遇到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将永远落在时代的后面,我们将无法满足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将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的,有预见性的学习新业务,新知识,为适应人民的需求,工作的需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交警。 科学发展观是指引我们正确开展各项工作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我们每一名交警一定要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去,为我们伟大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而努力奋斗。 交通管理论文: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和发展。与此同时,各类交通事故的居高不下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同时,也给国家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地安全隐患。因此,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认真做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谐稳定应该放在第一位,只有和谐稳定,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火灾、煤矿事故、交通事故等接连不断的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极大的影响着社会稳定发展。我们看到,在所有安全生产涉及的领域中,交通事故的发生居于首位的,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得到国家安全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交警部门所承担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做好“一降两保”刻不容缓。 二、增强忧患意识的必要性 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我们不能左右的,但是,我们却能够发挥自身部门的功能,全力做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不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慰冷暖时刻挂在心上,认真做好管理和预防工作,最大限度的把事故降下来,还广大群众一个安定和谐的安全生活和出行环境。对此,作为每一位交通民警要深刻认识到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给广大群众生民财产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及给社会稳定和谐造成的危害。我们知道,在社会的发展中,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而交通事故的发生与这两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交通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方便、快捷、效率是当前的特点,机动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无论出行,或者经商,旅游等都离不开机动车,极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生活效率。但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量机动车上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道路里程的不断增加,远远跟不上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因此,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同时,在机动车迅猛增长的同时,驾驶员队伍不断扩大,而驾驶员队伍素质却远远达不到要求,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看到,随着驾驶员队伍的扩大,安全问题越来越显现,特别是各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越来越严重,闯红灯、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不断发生。这些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居高不下,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仅拿城乡结合部来说,广大农民群众是参与道路交通的主力军,他们在搞好种植的基础上,又把眼光投向进城经商和务工。于是,大量的农用车辆浩浩荡荡来往穿梭在城镇的大街小巷,极大地推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这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又极大的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一个一般的农村家庭,一年的经济收入本来就不高,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对于事故受害双方打击是非常大的。一起死亡交通事故要赔偿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这些对于他们来讲无疑是天文数字,即使是倾家荡产也是无力承担的。因此,交通事故的居高不下极大地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从影响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当前,从国际和国内发展形势来看,发展是主题,和平稳定是保障。但是,国际国内形势不容乐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对世界构成威胁,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也在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发展。藏独疆独分子与境外反华势力勾结,妄图瓦解中国。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社会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和平稳定,国家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为交警部门承担着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我们知道,交警部门是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联系的一线窗口单位,要做好这项工作,信访工作非常重要。事故处理工作是焦点热点问题,交通事故发生后,作为事故受害人从精神和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情绪不稳定,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一点处理不好,群众就可能情绪失控,出现上访问题,就会造成警民关系的不和谐。由于大多数群众的思想观念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认为事故处理就是交警部门一家的事情。由于受事故带来的危害的影响,人们就可能转移矛盾,认为是交警部门处理不好才造成的这样,于是,就把矛头指向交警部门,甚至出现上访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既然交通管理工作在社会发展和稳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作为交警部门就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忧患意识,全力做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增强忧患意识,就要放宽思路纵观大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在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是与信访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我们交警部门在尽最大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这项工作。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们不要只是把交通管理工作放在狭小的范围内予以考虑,而是要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来考虑,在要把这项工作放在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来认识。在这方面,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一是,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一些敏感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社会稳定大局的问题,诸如信访问题,要认真研究对策,要从维护全社会稳定这个大局来认识,防信访问题的发生。二是,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具有其社会功能,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由于工作中存在问题而带来了的一些问题。诸如“三乱”问题,就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地方形象,给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履行防止“三乱”问题职能部门的作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增强忧患意识,就要打牢宗旨意识。交警工作肩负着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其宗旨就不言而喻。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把树立宗旨意识放在首位。一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第一位,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深入一线了解广大群众在办理业务中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增加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态度,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交警工作真正宗旨,真心实意的支持我们。二是,实际工作中要突出服务。在事故处理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做好事故认定,并积极做好调解工作,尽最大努力使事故双方达到满意的效果。在一线执勤工作中,要做到严格履行法律程序,要以广提高大群众认识入手,在做好处理的同时,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使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被处罚,以及违法的危害性。同时,对于影响当地经 济发展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在办理车管业务中,要热情服务,笑脸相迎,把有关规定上墙,让群众心知肚明,不跑冤枉路。三是,要走出去,深入下去,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深入到群众中间,用拉家常,聊天的形式进行接触,询问他们的需求,征求他们对公安交警工作的看法。同时,积极利用警营开放日活动,让群众走近交警工作,了解交警工作,以便提出好的建议和措施,利于制定出有效措施,改进工作方法。 (三)增强忧患意识,就要彻底整治各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这些问题的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民财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一是,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根据各自辖区的实际,各地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有力措施,针对车辆以及驾驶员队伍的实际状况,深入进行摸排,将车辆数、驾驶员队伍人数进行详细的登记,做制作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管理。同时,做好培训管理。利用交通安全学校,法制宣传等部门的优势,积极进行宣传教育,抓好源头预防工作。二是,做好各种严重违法行为的整顿治理工作。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和方案,利用当前开展的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百日行动的契机,大张旗鼓的开展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活动。要在重点路段设立检查站点,设立流动检查组,做到动静结合,流动与固定相结合,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警力,加大对过往车辆的查处力度。同时,要做好对各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重点车辆的管理整治力度。要加大对闯信号、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同时,要着重加大对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重点车辆的整治,做到逐车登记,发现问题车一辆也不放过,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新闻报刊和电视宣传媒体的作用,利用以案说法等形式进行宣传,扩大宣传影响力。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作用,争取让更多的群众通过网络了解交警工作。在此基础上,深入到学校、农村和商店,以及车站、集镇等重要地点和单位进行重点宣传,真正做到把交通安全宣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总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发展进步和安全稳定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每一位交警要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从内心深处重视起来,把这项工作做好,落到实处。 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 1.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设计 1.1技术方案和线路技术方案:充分调研社会对全国民用机动车和驾驶人登记信息需求,集成以机动车和驾驶人登记信息为主的交通管理信息,通过内外网接入平台,进行数据的隔离交换,补充部分交通、汽车生产和销售、保险、税务、人口管理、法人单位管理等部门相关信息,实现关联信息的整合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规范、挖掘、加工,制作满足各种需求的数据产品,并通过灵活的信息与查询、比对手段,向各类数据需求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技术路线: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中心建设专门的Web服务平台,设置专用的服务平台服务器,为各外网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在外网上服务系统软件,交通、汽车生产和销售、保险、税务等单位实现对业务信息的采集,再通过内外网接入平台将外网采集的信息交换至公安内网的信息中心数据库中,通过Web服务(WebService)实现与公安外网各类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访问服务。WebService在外网专用服务器上,对服务申请进行身份和安全认证,并详细记录访问者身份和访问内容,如图2所示。其中:(1)考虑到现行的公安交通管理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数据安全,在建设本项目时,公安交通管理数据和外网机构数据均储存在公安内部网络上的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中心,通过安全隔离设备隔离公安内外网数据和应用。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数据库仅储存系统管理、接口管理、安全监控等数据。(2)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应用软件部署在内外网安全接入平台的应用服务区,市场化应用平台应用软件通过接入平台的消息服务模块实现实时的数据查询和更新功能。(3)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访问方式及相关管理功能实现与外网机构的数据交换及管理。数据交换访问方式包括文件打包传输和接口访问两种方式,其中接口访问采用Web服务技术,数据交换格式采用XML文本方式。1.2WEB服务平台设计根据信息服务和共享需求,市场化应用平台主要模块功能包括信息查询、接口管理、安全监控和系统管理等。主要模块功能如下:(1)信息查询提供机动车和驾驶人相关信息的查询功能。主要包括:机动车基本信息、驾驶人基本信息、驾驶人交通违法信息、驾驶人交通事故信息、机动车交通违法信息、机动车交通事故信息、机动车业务办理信息、驾驶人业务办理信息、机动车告知信息、驾驶人告知信息、营运车辆和营运驾驶人信息、驾驶学校信息、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客货运场站信息、车辆生产和销售信息、整车及零部件特征信息、二手车交易信息、车辆保险信息、车辆出险信息、车辆理赔信息、机动车购置税、车船税、车辆发票信息、身份证和组织机构代码核查和解析信息等。查询时提供导出EXCEL和XML文件功能。各查询按权限实现分等级查询,即查询结果返回部分字段信息或字段信息的部分内容。各查询按服务对象实现分对象查询,即查询结果返回的整合信息中只包含该对象需要的信息。(2)接口管理实现对各信息接口使用的管理功能。包括:接口分配功能,实现接口的注册登记、申请、审批;安全访问控制功能,实现接口授权码的分发、验证和接口权限取消等;接口应用情况查询统计功能,实现接口分发、使用、数据访问交换情况的查询统计;访问日志分析功能,实现接口使用情况的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和跟踪接口使用的异常情况。①查询类接口此类接口仅供查询使用。查询结果返回内容同信息查询。②写入类接口此类接口仅供市场化数据关联部门调用,用于补充机动车和驾驶人的关联信息。如交通部门写营运车辆和驾驶人、驾驶学校、汽车维修企业和客货运场站等基础信息,汽车生产和销售部门写车辆生产和销售、整车及零部件特征、二手车交易等信息,保险部门写车辆保险、出险、理赔等信息,税务部门写机动车购置税、车船税、车辆发票等信息,人口和法人单位管理部门写身份证和组织机构代码核查和解析信息等。(3)安全监控实现对市场化应用平台全方位的安全监控功能。包括:系统运行监控,主要是监控平台的软硬件情况是否正常,平台的安装信息等;后台任务监控,主要是监控后台自动运行任务是否正常,查看后台任务的相关日志信息,并通过该模块实现任务手工启动、运行等;接口运行监控,主要是监控应用平台提供的接口是否正常、是否有被非法调用、高频访问等情况。日志查询,主要是查询应用平台提供的各类业务操作的相关日志信息。(4)系统管理主要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系统代码参数维护等功能。 2.应用实例 为说明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的运作方式,我们以“车辆保险业务系统”为例,该系统运行在保险公司(外网上),利用此平台与运行在外网上的车辆保险业务系统交换数据,协同工作,系统业务操作流程如下:(1)投保人(人)到保险公司投保机动车交强险或商业险,业务人员登录车辆保险业务系统,输入车牌号,业务系统通过该平台提供的查询接口,自动获取机动车基础信息、被保险人情况、保险公司出险记录、续保前该机动车发生的事故、最近三年的机动车事故和交通违法记录等信息。业务系统只需很短时间即可计算出保费,出具正式保单,(上接第203页)置、称量台车操作状况;测温取样装置的上下限位到位信号、称量台车限位,测温取样装置精确到毫米的实时位置信息,测温取样装置实时取样温度,称量台车铁水重量;变频器的故障复位。 3.结论 为了充分利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中心存储的交通管理信息,更好地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广大民众服务,全面推进交通管理工作市场化进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建设方案。该方案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中心建设专门的Web服务平台,通过WEB服务(WebService)实现与公安外网各类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服务。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会提高交通管理工作服务社会的整体水平,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从优化交通管理相关资源配置,充分培育和发掘市场潜力等角度来说,其间接经济效益更加显着。该平台主要用于各级政府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生产和销售企 业、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租赁公司、科研院所和征信部门,市场覆盖面非常广泛,市场容量巨大。尤其是顺应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征信政策等趋势,政府和社会需求量大,成长空间无限。 4.结束语 本文将西门子PLC应用于铁水倒罐控制中,实现了倒罐站的自动监控和设备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可靠性。目前已在济钢4#210t转炉投入运行,运行情况良好,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操作难度,提高了监测精度与工作效率;使用方便、可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业务系统通过该平台提供的写入接口,将该车辆的保险信息交换至内网的信息中心数据库。(2)投保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业务人员接到报案电话后,输入车牌号调取机动车保险信息,核实情况后,输入该机动车的出险记录,并通过该平台提供的写入接口,将该车辆的出险信息交换至内网的信息中心数据库。(3)投保人(人)到保险公司进行索赔,业务人员登录车辆保险业务系统,输入车牌号,业务系统通过该平台提供的查询接口,自动获取事故车辆的基本信息,车辆多次理赔情况,出险驾驶员情况,机动车交通事故记录、事故责任认定记录、报案人情况,第三方车辆的情况、汽车修理机构的资质、维修发票等信息,核实相关材料后,进入理赔流程,理赔结束后,业务系统通过该平台提供的写入接口,将该车辆的理赔信息交换至内网的信息中心数据库。 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管理的关键技术探析 1关于空域规划关键技术的分析 1.1空域运行特征提取与分析技术分析空域规划主要以空域运行特征提取与分析作为基础。该技术从定义上看,主要指工作人员以空域基础数据作为出发点,在数理统计方法提供的帮助下构建完整的空域运行特征量化和预测模型,对空域运行时产生的流量分配以及空域结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开展合理的分析。空域运行特征在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多个特征,但重要的特征有3个部分,分别为空域服务质量、飞行航迹保持能力以及空域结构技术性能。当中的空域服务质量主要指像终端区、飞行情报区以及航路点等每个要素流量,同时还包括噪声系数、潜在冲突系数以及运行成本等内容;而飞行航迹保持能力的内容主要指处于空域飞行状态中飞机的侧向以及垂向偏差概率分布统计;空域结构技术性能主要为空域利用率、网络连接度以及网络可达性等内容。目前效果比较理想的空域性能数据分析与报告系统主要由FAA开发的系统,该系统可以达到对飞行程序设计进行指导、合理控制空域运行、客观分析空域噪声以及正确评估和分析空域流量等效果,当前主要应用在FAA的下属办公室、终端管制中心以及职能部门中。1.2终端区飞行程序自动化设计技术分析合理对终端区领域中飞机每个环节空间飞行路线开展设计,从而达到飞行程序各要素模块化绘制和自动生成等效果,可以被称为对飞行程序自动化设计。工作人员经对导航台、机场以及定位点等每项飞行程序要素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构建其和点、线、面等图形图素之间映射关系,从而取得飞行程序每要素模块化绘制与参数配置的效果。科学构建障碍物对设计模板影响关系模型,再根据终端区中机场附近具体地质条件。对设计模板进行合理的调整,进一步可以对飞行程序实施有效的设计。国外研究的飞行程序设计与空域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将地理信息技术与计辅设计技术聚集为一体,包含大量飞行程序设计标准,能够达到仪表和目视进离场飞行程序设计效果,现阶段该系统已经应用在多个国家的航空领域中。1.3高空航路网设计与优化技术分析对高空航路网进行设计与优化的目的在于构建依托点为国家和地区综合枢纽机场的高空主干航路网,同时达到对进出终端区过渡航路以及支线航路网进行设计的效果。以现行航路网运行特征分析为背景的前提下,制定航路网设计目标。航路网中每个网络节点根据具体层次对其连接提出各种要求。以节点重要程度为基础,构建完整的航路网层次划分模型,合理对国家航路网络进行划分,将其更改由区域支线航路网、区域干线航路网以及枢纽主干航路网这三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内的航路网和终端区飞行程序两者当中的过渡航路便转变为高空航路网设计与优化的内容。每层次过渡航路与航路网设计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初始化设计、网络拓扑优化设计以及三区避让设计这三个阶段。该技术的设计目标以确保航路网运行安全为基础,在增加航路网运行效率的同时影响航路网运行成本,使其呈现减少的趋势。通过网络规划技术等提供的帮助下建模与处理每层次各个阶段航路网络设计多目标优化存在的问题。1.4通信导航监视保障能力评估分析该能力评估主要以空域运行对通信、导航以及监视这三个方面性能的需要为出发点详细评估空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航路以及飞行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通信导航监视保障能力评估需要按照实际通信导航对台站进行监视,也就是其需要具备电波传递特性,同时还详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客观构建每种台站信号传播距离模型与观测误差模型,进而对地基范围中的导航台站信号作用空间、侧向容差以及沿航迹容差进行分析。由FAA研究的RNAV-Pro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对终端区飞行程序障碍物开展评估,同时还能够对监视通信台站覆盖进行分析。 2我国空域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分析 现阶段我国民航可用空域资源非常少,连全国空域总资源20%也打不到,但是飞行流量却伴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存在缺陷的空域结构直接对航空运输业发展造成影响,尤其是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顺利举行后,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给空域运行造成严峻的形势,因此对空域资源做出优化配置迫在眉睫。当前,国家不断提高空管科研力度,并且构建大量的空域规划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课题,以自主研发为出发点,通过航空发展需要推动空管技术发展,统筹我国优势力量,促使我国空域规划技术取得一定的成果,并且给我国空域规划技术规划和设计提供大量理论依据以及技术,使其被广泛应用在民航空域建设领域中。 3结束语 由上可知,现代空中交通管理中的空域规划关键技术对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影响较深,直接关系到其发展方向,对此专家们需要发扬积极探索和不怕艰苦的精神,不断研发出新技术并将其投入到应用中,为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作出贡献。 交通管理论文:对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及其经济效益探究 [论文关键词]信息管理 智能交通 交通管理 经济效益 [论文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增长中也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结构——信息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个比较系统的信息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充分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怎样使用现代信息资源,将影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在计算机被用在管理数据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的停车场系统管理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二、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预测2010年将接近50%;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 三、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现状及智能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 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迅速向城市迁移聚集。人口、车辆数量不断的增长,但是有限的可用土地以及经济要素的制约却使得城市道路扩建增容有限,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当今世界各地的大中城市无不存在着交通问题的困扰。交通拥堵使得人们每天将大量宝贵的时间消耗在路上、车中,同时也导致商业车辆在交通运输中延误,增加了运输成本。交通事故率也不断上升,每年都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所谓的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它是由若干子系统所组成的,通过系统集成将道路、驾驶员和车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借助于系统的智能技术将各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及道路状况进行登记、收集、分析,并通过远程通讯和信息技术,将这些信息实时提供给需要的人们,以增强行车安全,减少行车时间,并指导行车路线。 四、智能交通管理的应用方案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1.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是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它应用RFID技术,通过路侧天线与车载电子标签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在不需要司机停车和其他收费人员采取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全过程。不停车收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又是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的有效手段,而且在使用中收费卡的用量又很大,因此各个国家都优先投入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系统的开发,并且积极推广,目前在欧美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普遍,我国也已经在广东、四川等地的高速公路上投入应用。通过应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提高通过效率,防止收费站交通“瓶颈”的发生,同时通过RFID技术实现无人为干预的收费,有效地遏制了偷逃过路费,收费人员玩忽职守、循私作弊等行为,同时降低收费站的管理成本,更快地收回基础设施的投资。 2.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TMS) 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采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收集道路交通的动态、静态信息,并进行实时地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安排车辆的行驶路线,出行时间,以达到充分利用有限的交通资源,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了解车辆运行情况,加强车辆的管理。 应用RFID技术作为交通调度系统信息采集的有效手段。比如利用将RFID应用于公交车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公交车进出站,信息自动、准确、远距离、不停车采集,使公交调度系统准确掌握公交停车场公交车进出的实时动态信息。通过实施该系统可有效提高公交车的管理水平,对采集的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掌握车辆运用规律,杜绝车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实现公交车辆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同时采用RFID作为技术手段具有很高的经济性,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相比具有安装方便、适应性强、成本低,车辆无需改造等特点。同时一些地区和城市也开始将RFID应用于垃圾运输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等特殊服务车辆的调度和管理。通过在车上安放电子标签,在特定路段的监控点放置识读设备来 监控车辆是否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在有泄漏等情况出现时及时发现事故车辆。 3.电子注册管理(EVR) 车辆的注册登记以及牌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黑车、假牌照等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根除。但是新技术也许会变得简单,采用RFID技术实现车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就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车辆注册登记后加载RFID电子车牌,由于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UID,UID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在ROM中的,无法修改,所以可以实现防伪功能。同时标签可以被远距离识别,无需停车及人为干预就可以监查,因此可以规范车辆管理手段,加强对车辆的监查力度,实现车辆年检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对非法车辆的打击力度。现在该系统已经在军车等方面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交通管理论文:小议雾天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逐年增加,高速公路已经逐渐成为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动脉,我省地处华中腹地九省通衢,在全国高速公路交通网中处于中心枢纽位置,但是,与通车里程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特别是交通管理部门对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处置,基本上仍然依靠着历史经验和人海战术,效率不高。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在大雾天气特别是团雾突发的天气如何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能力,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以期抛砖引玉: 一、雾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一)什么是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二)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三)雾的种类:1、辐射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3、混合雾:有时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4、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5、烟雾: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四)雾出现的特点:一般来说,秋冬早晨雾特别多,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了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二、雾天容易引起事故的原因 (一)驾驶员方面存在的原因:1、大雾阻碍视线,驾驶员缺乏对前方路面信息的有效判断;2、超载、超员、超速车辆发现前方情况异常后,不能有效制动;3、大雾多发在早晨,部分驾驶员经过一夜的长时间驾驶,存在一定程度的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4、遇到前方堵塞,大部分驾驶员停车后采取措施不够,容易引发二次事故。 (二)路面设施方面存在的原因:1、监控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对路面的全天候监控;2、引导设施不足,出现大雾天气后,在来车方向缺乏必要的可变信息板等提示设施,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等经常分流的地点缺乏路面广播等指挥引导手段。 (三)交通管理部门存在原因:1、应付大雾等恶劣天气的快速反应能力不强,采取措施相对滞后;2、路面管控存在漏洞,依靠人力巡逻在空间和时间上有一定的缺陷;3、遇有大雾等恶劣天气,路面巡逻民警能够采取的措施较为单一、低效,例如:路面巡逻当中发现前方有团雾,巡逻民警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向前巡逻查看路况,同时向上级汇报;二是马上停车,先在雾区后方采取紧急交通管制(封路)阻止后方车辆驶入雾区。两种选择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选择第一种方案,极有可能也被大雾包围,遇到堵塞则进退两难。选择第二种方案,则对前方路况不能有效掌握,并且与关闭高速公路的相关规定相抵触,当事民警思想上有一定的顾虑。 (四)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按照目前我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模式,恶劣天气情况下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时有以下几点不足。1、指挥调度环节过多。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牵扯交警、路政、经营等部门,各个部门再层层上报,等候命令,环节过多;2、相邻部门、单位之间联动机制不健全。分流、封闭等交通管制措施的实施,往往需要相邻几个基层高管大队和相关部门共同配合,这中间的协调指挥环节需要一定时间,再加上部分单位存在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对驶入管制区域的车辆远程控制不够,路面滞留车辆仍然可以源源不断驶入雾区。 三、通过“四个提高”,积极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高速公路经营部门“遇有公路损坏、施工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等影响车辆正常安全行驶的情形时,在现场设置安全防护设备,并在收费公路入口进行限速、警示提示,或者利用收费公路沿线可变信息板等设施予以公告……”和“收费站入口处及高速公路上设置电子信息牌及时交通管制信息和交通运行信息”。 国内外其他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健全路面电子监控手段,做到对路面全方位、全天候的电子监控,使监控信息及时得到相关部门的反馈,增加监控信息的利用效率;利用可变电子信息板,及时路况信息,在路侧设立大功率高音广播提醒司乘人员提前做好应变准备,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交通安全措施,也是相关法律明文规定采取交通管制时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2、定期组织实战演练,努力提高各部门快速反应能力。组织人员认真开展恶劣天气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专题调研,详细分析一线民警和不同的基层大队在恶劣天气处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制定详细周密的措施,使一线民警和基层大队在处置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预先设定的各种“突发情况”开展贴近实战的演练,一方面警钟长鸣,提高一线人员的快速反应意识;另一方面使各个部门和人员熟练掌握遇有恶劣天气时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3、加强沟通,努力提高相邻单位的协作配合能力。针对采取分流、封路等交通管制措施时,部门之间存在的配合不力问题,一方面应从管理体制等方面查找深层次原因,经过上级部门的充分调研和论证,以行政手段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应在目前状况下,研究具体可行性方案,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弥补在指挥调度环节上普遍存在的滞后现象。 4、加强 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驾驶员雾天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宣传,增强交通参与者对恶劣天气情况下安全驾驶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把雾天以及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安全驾驶技能列入驾驶员培训内容,做好源头化管理。进一步加大超员、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减少路面交通违法现象,避免加重恶劣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后果。 交通管理论文: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河东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加强和深化我区"畅通工程"工作,全面提高我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结合建设"平安河东"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中心,以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奋斗目标,更新思想观念,改革管理模式,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交通综合协调部门职能作用和公安建设部门的主力军作用,重点解决城市交通的堵点、乱点、事故黑点等突出问题,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群众交通文明素质,为我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 二、实施范围和工作目标 2008年河东区确定在全区普遍开展畅通工程活动。总体工作目标是:构筑起社会化的城市交通文明建设和实施"畅通工程"的工作框架。进一步加大交通管理软、硬件投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改革城市交通勤务工作,建立科学、高效、文明的交通管理勤务模式,提高城市交通组织、指挥、疏导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全方位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畅通、快捷、安全、环保的绿色交通系统。达到B类城市三等管理水平。 三、评价项目 2008年评价围绕"交通有序畅通,管理科学高效,执法严格文明,设施齐全有效"等方面的要求,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版)为主要依据。评价指标分为基本指标与附加指标两大部分,基本指标适用于所有城市,附加指标适用于对应类城市。评价结果同时考虑工作进展和效果。 四、实施步骤 (一)实施阶段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本部门实施方案和创建目标,要按照畅通工程评价体系标准及畅通工程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工作,完善城区各类交通设施,搞好城市综合执法活动,共同整治维护城区交通秩序,达到预定的创建目标。 (二)初评阶段 各部门根据畅通工程评价体系标准做好自评工作,自评结果和自评的文字材料于2008年7月5日前报送到区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迎接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初评和省级评价验收。 (三)总结阶段(2008年10月-12月底) 根据检查结果和各单位全年的创建活动,对实施畅通工程效果显著的单位和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研究工作措施,解决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把"畅通工程"作为形象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要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形成公安、建设、宣传、规划、教育、交通、环保、工商、广电、安全等多个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抓好"畅通工程"。 (二)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交通法制观念。充分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的作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和实施,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及时报道实施"畅通工程"的情况及效果,要针对不同对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活动,使交通法规家喻户晓,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自觉守法的意识。 (三)实行目标责任制,任务再分解,加强量化考核。结合本单位的职能作用,认真分析城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畅通工程"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再分解,逐一落实。要精心部署,量化考核,抓好落实,及时纠正、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到位,取得实效。 (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各单位要把交通管理科技化工作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要以提高城区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中心,以交通管理示范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更新思想观念,改革管理模式,加大科技和设施投入,科学调整交通流量,提高管理效率。要将近期的工作措施同长远的工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快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步伐。要认真抓好驾驶员信息卡发放工作,确保公安部《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的落实。 (五)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要集中力量打通一些卡口和瓶颈,使城市交通局部路段拥阻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公交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加强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管理,认真落实公交优先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要发挥城建监察队伍的作用,加强执法检查。要按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重点整治小商小贩占道经营、在城市道路或沿线乱搭乱建广告牌、不按规定挖掘和占用城市道路以及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车辆的规范营运等问题。 (六)强化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确保畅通工程顺利进行。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要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整治活动,强化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努力减少各种交通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推动实施畅通工程,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六、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宣传、公安、交警、交通、公路、财政、建设、规划、教育、工商、安监、综治办、文明办、人保公司、人寿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河东交警大队,大队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工作。 交通管理论文:创建中国特色空中交通管理理论体系 【摘 要】本文提出了我国空管体制改革的思路,揭示空管体制改革的必然性与紧迫性,研究提出制度完善、运行顺畅、技术先进、用户满意的中国特色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空管理论提供指导。 【关键词】中国特色 空中交通管理体系 一、我国现行空中交通管理体制的弊病 1.政令不统一 上级空管局对下级部门业务性管理指令,民航地区管理局向地区空管局行政性管理命令,因此总局空管局需要以行政手段推行一项行业管理标准时,必须通过民航地区管理局。 2.设施建设管理不统一 空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所作的建设规划,项目安排在向上申报逐级审批的过程中,下级空管部门的信息分别通过行政和业务两条渠道上报,使各个渠道所获得的信息事实上不精确、不完整。空管部门所获取的仅仅是一些业务统计信息,而某些对空管非常有价值的管理信息都不能直接地、及时地获取。在管理体制不顺,信息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各级空管部门既要对空管系统的安全运行负责,又要开展行业管理,这实在是有违科学决策、政令统一、责权利统一的管理原则。 3.投资管理不合理 国家对空管的投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通过行政管理主线实施的。对于民航建设基金的投资,空管部门只提出需求规划和投资建议,并对已明确的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实施管理,而没有投资决策权,也不承担投资的风险责任。使得有些地方和部门领导没有投资风险意识,对投资额很高的进口空管设备只重视购买,而不设法提高其利用率,造成投资效率十分低下。对己购置的空管设备,不注重管理和维护,致使许多空管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大为降低,造成国有资产的不必要浪费。 4.空管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 民航总局统收统配国际航班的航路收益,各个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独立统计结算国内航班的航路收益,因此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与负责管理维护航路设施的民航部门之间,存在着航路费收益的分配问题。并且,航路设施的产权采用自然归属的方式划归原来负责管理维护的部门。维护管理部门对于航路设施未能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保证维护质量和运行可靠性,严重影响了精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状况。 5.空域划分不合理, 航路设置未体现经济性原则, 空域利用率低 由于大量公布及未公布的危险区、限制区, 不仅现有民航航路多曲折设置, 不符合“尽可能减少飞行里程”的航路设置规范, 而且新辟航路困难,造成少数航路容纳不合理的高飞行流量。 6.军、民航飞行隔离方法原始 当军航特殊任务飞行时,军航指定的协商方案多为空域隔离, 由于军事飞行的突发性,民航避让的初期必然产生混乱, 后期由于空域使用限制往往必须进行流量控制。并且, 目前我国军、民航飞行间隔标准不同, 造成空域大面积的浪费。 二、中国特色空管理论体系框架 1.中国特色空管体系的定位 空中交通管理是建设我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民用航空安全、高效和公平运行的基础。在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空中交通运输方式是国家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民航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将持续增大,成为长途旅客和高端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民航发展的瓶颈在空管”,我国民航在空管领域投资、建设和行业管理水平的落后是制约我国民用航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特色空管系统开发建设是提升民航基础性运行体系的关键举措,可以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核心工程之一。 2.中国特色空管体系的框架 (1)改变以往的“两条主线,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为直线制管理体制。直线制空管体制改变了业务部门必须通过上级行政主管局对下级业务部门实施管理的现状,形成了政事分开、运行一体化。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的空管行业管理职能与运行职能实行分离,行业职能交由总局和地区管理局行使;民航局空管局和地区空管局行使业务管理与运行职能,实行垂直管理,实现一体化运行。实现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统一。 (2)在空中交通管理的责任区域设置管理机构。这种管理体制突破了以往计划经济模式下以行政管理为纽带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有利于各级空管部门根据总局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空管辖区的实际业务需求制定发展目标,有效地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机场飞行区设施建设,忽视航路设施建设的状况,有利于航路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完善。 (3)以国家重大技术专项和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等形式确立中国特色空管体系技术平台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寻求国家支持、国民关注,集中国家各方面资源获得技术突破。 (4)从机制上建立跨行业的协作平台以及行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从建立系统性能需求(目标)、完善技术政策、调动行业外可用科技资源等方面开创民航技术开发的新模式,开创民航宽阔的发展格局。 三、构建中国特色空管理论体系的政策建议 1.军民空管制区域应尽可能一致 从国家空域资源的整体考虑,科学、统一地划分管制区,达到军民空管制区尽可能的一致,这是提高空域利用率,利于军民航相互协调的有效办法。 2.合理改造航路(航线)结构 我国航路(航线)结构,是随着民用航空运输的需要逐步发展形成的,其走向受到军用机场训练空域的限制,转弯较多,航班飞行不够经济。近些年,对北京、广州、上海等繁忙地区的进离场航线进行了调整优化,收到了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修改航路(航线)要着眼于国家的经济效益,实行整体规划,使城市间的航程尽可能缩短。 3.建立统一的全国流量管理系统 实行总局和地区两级流量管理体制,在民航总局建立全国流量管理中心,统一实施全国的飞行流量管理工作;在各地区建立流量管理机构或席位,根据全国流量管理中心的要求实施对区内的飞行流量管理工作。各类飞行计划的审批、飞行流量的安排、航路空域的灵活使用以及飞行冲突的临时调整,都将通过统一的流量管理系统来实现。统一的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将为实现集中统一、安全高效的空管运行目标发挥巨大的作用。 4.改进管制方式 加强空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改变现行的程序管制方式,实现自动化的雷达管制,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加大飞行流量。 5.在空域管理上要灵活 在军用机场训练空域没有活动时,应允许民用飞机使用,以提高空域的利用率。在空域的管理上,国家政策及军民航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管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议 [关键词]交通管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财务管理 [摘 要]本文依据内部控制原理,结合交通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提出了交通管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阐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交通管理单位是负责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对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进行调控的行业管理部门。交通管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有效,对其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理有效的使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1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交通管理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支出频率高、会计业务种类多。根据《会计法》中关于职务分离的规定,在这些业务处理程序中授权和执行的职务要分离,记账与货币资金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的职务要分离,执行和复核的职务要分离。 2 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交通管理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其资金类别和核算业务种类较多,各项资金的日常收支决策权应当集中在财务负责人手中,未经财务负责人批准,不得动用任何资金。由于资金种类多、核算业务量大,需要将各类业务分别设置会计岗位,根据财务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分配岗位,每位财务人员可从事一岗位或几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以形成分工合理,各负其责、职责权限明确的管理机制。 3 业务处理程序化、规范化原则。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化是明确业务处理责任,执行财经纪律,防止在资金取得和使用上感情用事、以权谋私、贪污舞弊的有效手段。会计业务处理规范是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应达到的标准或要求,会计业务的处理规范化对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具有重要作用。 4 计划管理和例外原则。资金收入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资金收支进行的事先安排。它的主要作用,一是对资金收支进行统筹规划,明确责任,作为资金收支和考核责任的依据;二是控制资金支出的标准。交通管理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当根据经批准的年度预算、计划等编制本部门的年度资金收支计划和月度资金收支计划,该计划应业务类别和按资金类别编制。对于超计划的支出、计划外的支出必须事先由单位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批准后才能支付。 5 稽核的原则。稽核是由稽核人员对单位一定时期的会计凭证资料进行审查、核对,检查财务各项收支和会计处理是否真实、合法、合规,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在每一会计期间终了对日常发生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后,必须进行账实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在核对账目的基础上对每类资金进行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告,作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 6 重大资金收支事项商议的原则。重大资金收支事项是指在正常财务收支以外发生的、对全局或今后有重大影响的一些资金收付事项,如数额较大的计划外或预算外资金收支、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大额借款和还款、给所属单位的贷款、重大的对外投资、金额较大的设备机具购置等。这些重大资金收支事项应事先提出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必要时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办理。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1 岗位设置与分工。 交通管理单位财务会计机构内部工作岗位设置,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关于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应设置财务负责人岗位、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和稽核岗位。其中会计核算岗位应根据业务种类及业务量大小和会计人员数量进行分工,设置不同的会计核算岗位。在岗位设置与业务分工中必须坚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财务负责人不得直接办理资金的收付及填制记账凭证等业务;需经授权或批准后方才能办理的业务在未经负责人授权或批准之前,执行人不得办理该业务;财务印件、银行予留印章应由财务负责人、稽核人和经办人分管,不得将财务印章、银行预留印章交由一人保管;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必须分开,会计只对本岗位的业务进行核算,不得兼办该业务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兼办会计核算业务。稽核人员不得兼管货币资金收付和记账报账业务等。 2 资金收支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 资金收入业务中应主要抓好银行开户环节控制和收入存款环节控制。交通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各项资金管理的要求在银行开设账户,银行开户应经单位负责人批准,不允许未经批准擅自开户。银行户头要保持稳定,若需变动须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关于收入存款控制,凡属单位的资金除国家规定应由有关部门单独管理的外,其余资金都应由财务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收入款项要及时全部交给财务部门,其他部门不得私收私存;交通管理单位的财务部门对于收到的款项也只能存入规定的账户,不允许私设户头私存私放。 资金支出业务中应主要抓好支出计划环节控制和支出审批环节控制。年度资金支出计划是对年度内资金支付的统筹安排和平衡,以对资金支出进行总的控制和考核;月度资金支出计划是依据年度资金支出计划的要求对月份内资金支出的具体安排。对有所属单位的交通管理单位来说,资金支出计划应按支付项目、收款单位等编制,其中对拨款计划应确定拨付的时间和金额。年度资金支出计划应经过单位负责人批准,月度资金支出计划应经财务负责人批准。对于各种拨款,应依据单位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批准的月度资金支付计划进行拨付,经批准的月度支出计划在正常情况下应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得出现多付和少付的情况,遇有特殊情况时应按例外原则处理;对机关本身发生的费用应以单位负责人批准的凭据进行支付。 3 业务处理程序和标准。 对资金收支业务来说,通常有计划、审批、收支、稽核等程序;对会计核算业务来说通常有审核原始凭证、设置账户、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等程序。 交通管理单位资金收支业务主要有交通规费资金收解业务、交通基础设施维护资金拨付及报批业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和拨付报批业务、交通行政事业经费领拨、支出和报批业务、预算外资金收支业务、国有资产管理业务等。交通管理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当根据《会计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及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对每一类会计业务规定明确具体的业务处理程序。 交通管理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及内部管理要求制订业务处理标准或规范。会计业务处理标准主要包括:应执行的会计制度、应执行的财务管理规则、业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等。交通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多,资金种类多,管理要求严,政策性强。每一类会计业务国家都规定了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每一种资金国家都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定。财务会计人员应按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如果交通系统有一些特殊业务国家尚未规定其具体管理规定,交通主管部门应与财政部门协商并征得其同意,制订一些具体的核算办法和管理办法,使所有会计业务的核算和资金管理都有相应的规范。 交通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不论是自制原始凭证的设计与传递、会计账务处理、财产清查和会计报告编制,还是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档案管理等都应当尽力作到规范。 财务会计机构在对外编报会计报告的同时,应当设置和定期编报本部门的财务会计报告,以供单位领导和财务负责人了解和掌握本部门各项资金的收付和结存情况、有关计划的执行情况。 4 稽核与监督。 稽核应以财经纪律、内部控制制度、经批准的资金收支计划等为依据,对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和核对。日常业务审查的重点应是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在会计凭证审查中要特别注重原始凭证的审查,在会计账簿审查中要特别注重银行存款收支及结余的审查。在日常审查的基础上定期审查会计报告,审查时既要审查每一笔资金收支业务的真实性、手续凭证的完备性、业务处理的合规性、账簿和报表数据的正确性,也要审查单位总体的财务状况,注意检查资金的流量和流向,评价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各项借款合同的履行情况等。在核对账目方面,在账实核对、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中特别要注重银行存款账目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有价证券账目和有价证券实有数的核对,借款合同与借入款项的核对、资金拨付数与资金支出计划的核对,往来款项与债权、债务方定期核对等。 在财务部门内部稽核的基础上,交通管理单位应定期接受内部审计部门和国家机关等监督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纠正,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真实、合法。 交通管理论文:道路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遭遇“电子狗”法理性探讨 一、电子狗概述 电子狗的背景。近几年来一种号称电子眼“克星”的反监控设备在全国各地市场上出现,这种名叫“探测狗”的无线侦测设备虽然价格在千元上下,但一面市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据“探测狗”的发明者清华大学安全技术实验室的工程师说,他发明这一项技术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电子眼的滥用以保护个人隐私。应当看到,“探测狗”这种反监控手段的出现,源于保护个人隐私的一种私力救济手段,其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它同时也可能会对国家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造成影响,事实上,这种装备目前已被一些机动车驾驶人用于针对“电子警察”的反侦测中。那么法律对此应当如何看待呢?从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和公共管理实现两个角度出发,不宜采取一概禁止“电子狗”使用的做法。 电子狗的定义。狭义的电子狗。是指以早期无线发射及接收原理制成的反测速产品,现在在黄河以南地区还有大量销售,只能在一些地区起有限的作用。广义的电子狗。是指许多人习惯上将所有的反测速产品统称电子狗,这种产品现在一般叫反测速雷达,产品包装上写的是安全驾驶仪或雷达警示器。此类产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全频反测速雷达。全频反测速雷达是伴随雷达测速仪大量使用而产生的一种车用设备,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2)gps反测速雷达。目前世界大约80%以上城市测速采用的是压感线圈方式测速,这种测速的方式是在路面上埋上感应线圈,通过计算车辆通过线圈的时间来计算车速。(3)gps全频反测速雷达。gps全频反测速雷达将前两类反测速雷达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既能对固定雷达测速器的准确预报,也能预报流动测速,全面解决了前两类产品的不足。 电子狗的原理。1、萝卜机是靠预埋发射机来提前预警的。厂家在需要提前预警的地方埋放有无线微波发射器,这无线发射器只有一固定的频段。同时它也销售只能接收这一频段的接收器。2、gps机器是通过采集坐标经gps定位来提前预警的。也是厂家把需要提前预警的地方的坐标采集后,以数据的形式储存在gps存储芯片内。 二、使用电子狗法理性分析 使用电子狗非法的理由。尽管没有现有国家法律明确禁止车辆安装电子狗,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任何车辆不得安装妨碍交通监控技术取证的设备。而在地方法规上,则有些比较严格,像《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对驾驶机动车有这种行为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200元罚款。据此,广东省内东莞、江门等地目前已明确表态安装电子狗违法。四川、浙江、福州、海口等地也明确规定:安装电子狗等干扰交通监控设备的装置属违法行为。国家安装测速仪、监视器是为了有效地加强交通管理,但是这种反抓拍探测设备的出现助长了一些违法司机的违法行为,这违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管理原则。对于那种能够反电子眼拍摄的设备,电子监控设备除了能有效制约超速行为以外,还能监视路面交通状况。 电子狗合理使用的作用。(一)减少司机违章 。从客观效果上看,安装“电子狗”,对交通秩序基本上是有利的。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和警方在路口安装“电子眼”设备等特殊装置,目的是为了减少超速、违章行为,而“电子狗”能够提醒驾驶员不要超速、违章。(二)补充取证效力 。作为违法行为取证设备的“电子眼”,本身的合法性尚值得考量。而“电子狗”的使用将有力补充“电子眼”所取证的证据效力。(三)不碍交警执法。安装在车内的电子狗,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线电波接收装置,能“接收”到电子眼附近的发射装置发送过来的电波,并提醒司机。就象收音机一样,收音机接收电波,并不会影响广播电台技术设备的正常使用,“电子狗”也不可能“影响”或“干扰”交警安装的“电子眼”的正常使用。 三、电子狗国外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在韩国,公交车上都装有电子狗,而在日本,也有近50%以上的汽车装了这种产品。在美国等国家电子狗已为合法科技产品,在美国50多个州中仅有3个州不合法。雷达超速探测器在结构上和功能上而言是属于一种无线电信接收机,被定位为交通电信器材,在不妨碍国家安全以及破坏电波秩序的大原则下可以自由使用,其功能仅限于接收,不会涉及干扰频道。依据美国fcc制定之频率,为合法接收法定频率。使用目的仅为事先接收警方之雷达频率,并对警方取缔超速产生预警及提前警示、告知功能,为避免取缔而送到减速之目的,与道路旁所竖立前有固定测速照相警示牌有相同之意。 电子狗科技发展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摩托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09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分别54.11%和52.93%;商用车产销为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长33.02%和28.39%。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狗市场销售收入约为2000亿元。作为当前汽车功能和性能提高的重要部分,汽车电子狗产品应用将更为广泛,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得到更多的重视。自主品牌与自主核心专利技术是有区别的,国内企业在目前已经保持的成本竞争力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创新,一方面研究现有技术的更新与升级,另一方面研究下一代可预见技术,争取在今后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的机会。 四、中国加强电子狗立法的建议 “电子狗”一旦将其合法化,它将肩负减少交通事故提醒机动车驾驶人时刻注意行车安全的安全卫士和杜绝违法的重任。我们必须以立法立法形式明确“电子狗”的技术标准,各项电子信号参数,从“电子狗”的生产、安装、使用等环节进行立法探索。目前大多数销售地区没有制造“电子狗”的厂商。在各地出售的“电子狗”主要是经销商从广东等地买入的。由于很多这样的公司处于“地下状态”,产品没有保修期,很容易产生消费纠纷。规范了“电子狗”的合法生产,并且将“电子狗”的合法化才能使该产品作为一种法律允许的商品进入市场,并使消费者和销售者的合法权益能有所保障。为此,只有通过全国性立法,确立“电子狗”的合法化使用,那么将更有利于交警部门的行政执法,使行政执法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也将使“电子狗”的使用更趋规范,“电子狗”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通过全国性立法确立“电子狗”的合法安装使用规范那么,将有效监督交警部门的行政执法,使行政执法公开化,透明化,也将使“电子狗”的安装使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因为立法规范“电子狗”的生产、销售是规范其安装使用的重要保证,所以一旦完成对“电子狗”的各项合法化规范化进程我们可以预见的是透明的行政执法以及交通事故数量的降低,更可以使得警力的大规模节约,由此节约国家财政,而且可以通过对电子狗的特许生产、销售经营权的有偿发放促进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税收就更是情理之中。这样做既增加了财政又达到了行政执法的透明,促进警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交通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推动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我国交通行业才能适应交通建设、生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发展需求,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关键词: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显。为此,急需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我国的交通建设与运输管理的全过程中来,因此,必须加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以全面提升整个交通行业的管理水平。 一、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交通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纽带,对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道路交通量急剧增长,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公路网基本都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阻塞现象。 通常来讲,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是降低道路交通负荷,使道路通行能力适应交通流的要求。降低交通负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交通建设,提高交通网络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通过道路建设解决交通问题往往是人们首选的措施,但是,道路交通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也很长。而且当道路网络基本完善后,新建道路能产生的网络运输效益就已经非常低了;二是控制交通需求的管理,通过控制、限制、禁止某些交通方式的出行,减少出行量,以达到降低道路交通负荷的目的。三是交通系统管理,通过一系列的交通组织、交通设施控制交通流量,使交通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趋于均匀,这可有效地避开交通阻塞时刻及阻塞地段,提高网络运输效率。 与建设道路相比,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充分发挥道路网络的潜在功能,全面提高运输效率,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局面,投入少、见效快,更具有现实意义。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核心是信息化建设,即道路交通综合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二、我国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为道路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部分省份逐步开发完成了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并实现了联网收费、电子不停车收费。目前,全国初步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管理,部分省份还初步建立了公路数据库,并实现了公路属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互查询,建立了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基本满足了日常道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数据需求,为可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平台。 信息化成为现代公路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公路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样,公路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公路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从而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 其次,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如公路基本情况、堵塞、断交、封闭、施工等信息。这项工作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全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措施。 第三,公路管理信息化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公路管理工作的许多决策都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如公路养护计划管理、超限运输路线安排等,应结合公路技术状况、公路病害、交通量、公路基本情况等综合因素。以往都是根据经验和上报情况为主进行决策,加强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工作效率和决策科学化水平均有大幅提高的余地。因此,应开发与日常业务紧密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公路管理信息的现代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必须立足高起点 高起点的规划,是实施交通管理信息化高质量建设的基础。交通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统筹规划。通过各个分系统联网,加强数据采集、交换和更新,建立公路基础信息库、运输企业库、船舶库、车辆库、从业人员库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库,形成信息集中再反馈的互联互通机制。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统筹、集约、便民等因素,以整合、升级为主,改造、新建为辅,并注重与国家和相关行业的规划相衔接,为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规划既要体现综合性、权威性和计划性,明确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建设重点,实施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又要明确各阶段的建设目标,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持续发展。 2、统一规范标准,不断完善信息应用系统 首先,要以规范运管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整合业务需求,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并不断提高软硬件建设的针对性,加快软硬件更新升级,以不断适应运管行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以严格的项目管理体制为保证,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实现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数据及软件平台的标准化。 3、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 在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时,应同步建立安全保密体系,坚持内网外网分离,利用数据备份与恢复、身份认证、实时检测与监控、访问控制、病毒防护等手段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并通过定期培训、教育等方式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和安全防护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公路信息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4、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管理 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各级交通管理机构的积极参与,只有将部门的信息化纳入目标考核体系,才能调动积极性,增强紧迫感,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各级交通管理机构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管理、信息系统维护都需要专门人员负责,这就有必要建立信息主管制度。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在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行业信息化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要广纳贤才,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交通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适应交通信息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在培养方式上,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对交通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使用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结语 交通信息化建设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为宗旨。因此,必须进一步解决客观现实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规范、引导和推进交通信息化发展,全面提高交通持续综合竞争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交通管理论文:空中交通管理空域资源经济学浅析 摘要:空域一词,在空中交通管理文献中被定义为“地球表面以上可供航空器飞行的一定范围的空气空间”。空域作为一种“天然的资源”,和陆地资源、海洋资源以及其他空间资源共同构成一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总量,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空域是固定的,之所以能从曾处于闲置状态自然资源转变为创造市场价值的经济资源,凸现稀缺性特征,是由于航空运输业的崛起。本文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空域资源的研究状况,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我国空域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空中交通管理财务方面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空域资源 现状 解决方法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国家空域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关于国家资源数量及其用于国家安全的比例的研究,从经济思想基础看,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福利经济学思想、凯恩斯(keynes)有效需求原理及乘数原理,以及美国经济学家希奇(xejy)有关管理思想均有涉猎;此外,美国国防经济学家施莱辛格(sylejenc)提出的按照“替代成本原则”和“边际效用原则”配置经济资源的理论等,亦有论述。 在美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对国家空域资源利用及其管理的研究。例如,在充分认识空域资源的稀缺性方面,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民航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天然的空域资源,为国民经济服务,限制军方使用,规定其固定使用的空域只能占全国空域的7%。此外,提出空域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政策主张,认为实行“空域管制一体化”,有助于公民享有平等使用权,从“空尽其用”中获取最大效用;这种“大一统”思想,在实践上表现为联邦航空局拥有空域使用的最高决定权。而且,积极主张“开放天空,放松管制”,进一步促进民航运输业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二、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空域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空域资源利用率每年都保持另人可喜的增长水平,民用运输业的大力发展,低空的开放等都切实有效的利用了我国的空域资源,但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我国空域资源的利用仍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民用航空运输压力持续加大,军民航空域相互重叠 近十几年来,我国空中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每年航班架次增长率都在15%以上,民航运输机队每年增加飞机150架以上。目前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90个左右。到2020年,国内的运输机场数量预计会达到250个左右,运输飞机总数将会达到近2600架,航班起降总量将会达到近1000万架次。在我国少数机场和航路上,空中交通拥挤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北京地区、京广航路等;随着空军建设在国防安全中地位的提升,空军飞行训练任务的增加,加上我国军民航机场分布极不合理,有的机场为军民航合用机场,导致军民航空域相互重叠,空域资源更加紧张,常常造成飞机不必要的空中盘旋等待、地面延误。这不仅造成运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同时也加重了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和飞行人员的额外负担。 (二)空管基础设施不能及时跟上空域资源开发,资金滞留严重 造成空输压力大,军民航空域相互重叠问题主要是我国空管系统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资金滞留问题严重,基础设施兴建无法及时跟上空域资源开发利用所致。由于空管建设项目一般都涉及很大的资金数量,国家在项目安排上相当谨慎,很多项目都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调,各环节上的审批检查也比较复杂,容易导致空管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投入无法及时到位资金的严重滞留等问题。再者,空管项目建设要经过规划、国内分布,地质勘探、测量、设计、招投标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工期能否按计划进行。 (三)空管自动化系统过于依赖国外企业,升级成本高 空管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显示飞行目标、识别飞行目标、冲突监测和告警、飞行计划处理等,能帮助现代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员实施空中交通管理,对保障航空安全、提高航空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机场、空中区域管理中心等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因此,空管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和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密切相关。而目前我国民航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市场份额主要为:海外供应商法国泰雷兹公司的欧洲猫产品占全部区管中心大型系统、美国德雷费尼克公司占有多数中小型系统。由于空管自动化系统属于极高壁垒行业,行业准入条件较高,且空管行业关乎国家安全,一般企业进入需要很长的时间,导致竞争企业单一而且如果要升级,就需要重新做,而不是简单地在原来系统上增加软件功能模块,所以,空中管制自动化的升级需要大量资金,这种环境下,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率,空中交通管理局无疑要付出很高昂的财政代价。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大规模新建、扩建和迁建机场 目前我国机场空间性与相对时间性严重分布不均是造成空管难度大、流量控制难、航空保障问题严重、空域资源状况紧张的首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历史的、体制的原因造成的。根据民航总局空管局统计,因空管原因(流量控制和航空保障)造成的航空公司不正常航班达到15-20%左右。针对种情况,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借着国家为解决此次金融危机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的东风,在原有机场的基础上,视情况而定扩建机场。在空域资源宽裕处,根据统一合理的规划,新建或大规模新建机场。对于空域资源分配不合理,起不到积极作用,或没有达到预期作用的机场,则要进行拆迁整改,将其迁建到更适合的地点。 (二)简化审批手续,解决资金滞留 目前我国对空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审批手续过于繁琐,是造成大规模资金滞留在企业手中,“有钱不敢动”的主要原因。建议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简化对空管部门的资金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利用效率更高。 (三)空管重大系统实现国有化 空管系统关乎国家安全,国家对空管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要求十分迫切。而重大系统若能实现完全国产化自主生产,不仅可以节省空管财政的支出,降低成本,对空管系统的即时换代更新,乃至对我国惶恐事业,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向工作在空管第一线的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你们的努力,我国空域资源利用的明天会更美好。 交通管理论文: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及其经济效益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增长中也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结构——信息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个比较系统的信息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充分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怎样使用现代信息资源,将影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在计算机被用在管理数据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的停车场系统管理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 关键词:信息管理 智能交通 交通管理 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二、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预测2010年将接近50%;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 三、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现状及智能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 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迅速向城市迁移聚集。人口、车辆数量不断的增长,但是有限的可用土地以及经济要素的制约却使得城市道路扩建增容有限,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当今世界各地的大中城市无不存在着交通问题的困扰。交通拥堵使得人们每天将大量宝贵的时间消耗在路上、车中,同时也导致商业车辆在交通运输中延误,增加了运输成本。交通事故率也不断上升,每年都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所谓的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它是由若干子系统所组成的,通过系统集成将道路、驾驶员和车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借助于系统的智能技术将各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及道路状况进行登记、收集、分析,并通过远程通讯和信息技术,将这些信息实时提供给需要的人们,以增强行车安全,减少行车时间,并指导行车路线。 四、智能交通管理的应用方案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1.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是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它应用rfid技术,通过路侧天线与车载电子标签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在不需要司机停车和其他收费人员采取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全过程。不停车收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又是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的有效手段,而且在使用中收费卡的用量又很大,因此各个国家都优先投入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系统的开发,并且积极推广,目前在欧美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普遍,我国也已经在广东、四川等地的高速公路上投入应用。通过应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提高通过效率,防止收 费站交通“瓶颈”的发生,同时通过rfid技术实现无人为干预的收费,有效地遏制了偷逃过路费,收费人员玩忽职守、循私作弊等行为,同时降低收费站的管理成本,更快地收回基础设施的投资。 2.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tms) 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采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收集道路交通的动态、静态信息,并进行实时地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安排车辆的行驶路线,出行时间,以达到充分利用有限的交通资源,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了解车辆运行情况,加强车辆的管理。 应用rfid技术作为交通调度系统信息采集的有效手段。比如利用将rfid应用于公交车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公交车进出站,信息自动、准确、远距离、不停车采集,使公交调度系统准确掌握公交停车场公交车进出的实时动态信息。通过实施该系统可有效提高公交车的管理水平,对采集的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掌握车辆运用规律,杜绝车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实现公交车辆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同时采用rfid作为技术手段具有很高的经济性,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相比具有安装方便、适应性强、成本低,车辆无需改造等特点。同时一些地区和城市也开始将rfid应用于垃圾运输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等特殊服务车辆的调度和管理。通过在车上安放电子标签,在特定路段的监控点放置识读设备来监控车辆是否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在有泄漏等情况出现时及时发现事故车辆。 3.电子注册管理(evr) 车辆的注册登记以及牌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黑车、假牌照等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根除。但是新技术也许会变得简单,采用rfid技术实现车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就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车辆注册登记后加载rfid电子车牌,由于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uid,uid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在rom中的,无法修改,所以可以实现防伪功能。同时标签可以被远距离识别,无需停车及人为干预就可以监查,因此可以规范车辆管理手段,加强对车辆的监查力度,实现车辆年检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对非法车辆的打击力度。现在该系统已经在军车等方面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交通管理论文: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架研究 摘 要 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城市智能 交通 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的可能性进行了 分析 ,提出了系统总体架构及gis平台的基本功能,指出系统存在的 问题 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gis 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1 背景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 科学 的管理手段,把 现代 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需求复杂多样,但有一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通过共用信息平台可以使这部分信息增值,而且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通过共用信息平台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避免数据冗余,提高系统中信息的利用率和传输速度。 2 以gis作为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 电子 警察系统、110/122接处警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路口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系统、gps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对整个系统而言,应充分发挥子系统的作用,并做到无缝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作为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输出。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交通信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利用gis技术构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使交通信息在空间上直观明了地显示出来,并能为这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后续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提供空间属性上的支持。 信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联接各个子系统的纽带。通常把交通信息划分为两类: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静态交通信息是指包括道路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停车场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随时间变化较小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如道路路网数据等)和 历史 数据(如车辆违章历史数据等);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类实时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公交车位置信息等。利用gis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建立专属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 网络 互联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gis平台。gis作为整个系统的协调者,对数据和 应用 进行管理。图1所示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下的集成。 3 系统的技术框架 3.1 系统的总体架构 根据信息平台的一般架构,结合考虑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共用平台的要求,系统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1)客户端。指的是信息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道路使用者、道路建设者、交通管理者、运营管理者、公共安全负责部门、相关团体等。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 (2)应用服务层。以gis作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由各个交通管理子系统采集交通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在数据存储的同时,将不同的信息按照规范的协议给相应的应用子系统。同时提供多种静态和动态交通信息查询接口,满足这些外部系统的交通信息需求。 (3)数据管理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 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3.2 gis共用平台的基本功能 各个子系统由于功能的不同,获得的交通数据也不同,但大多具有信息量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将这些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大量信息融合在一起,从中提取具有更多特征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最终在系统的管理决策核心中得到应用,是维持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信息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综合利用如图3所示。 gis共用平台作为整个智能 交通 管理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其基本功能表现在: (1)信息采集功能。从各子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共享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 (2)信息融合功能。根据各个子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交通管理决策。 (3)信息提供与功能。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规定的格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4 主要 问题 与解决对策 以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时性和数据量过大两个方面。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要求共用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刷新数据用于交通管理(如决策、指挥和调度等)和信息,从而对gis平台提出了实时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允许将高精度的gis数据刻入光盘,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下载方式获得,导致各子系统与平台间的数据交换量庞大, 影响 gis平台的有效工作。 针对上面的两大问题可将地理信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道路位置信息、单行道信息等)和交通属性信息(停车场位置、建筑物位置等),将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通过gis共用信息平台通过专用短程通信(dsrc)方式下载至车载装置的内置内存介质,少量的属性信息从智能交通系统实时,通过多种通信方式送至车载设备。 对于数据量大的问题,可考虑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减少数据量,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数据以分担数据存储的空间,降低 网络 堵塞的可能性。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过网络在gis平台和各子系统中传送,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对数据定时传送到平台的数据库中。 5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架问题,主要讨论系统的技术框架与主要功能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 方法 ,对系统中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研究 。 交通管理论文:浅析解决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措施 论文 关键词:城市 交通 问题 原因 结构 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民 经济 的快速 发展 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的行业。 科学 地搞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对于建立 现代 化城市,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我国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 网络 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2 我国当前交通所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1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种局面产生的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2.2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广州市近10多年来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19%,摩托车35%。汕头市近三年增长速度为30%,仅1993年一年,比上年增长39.2%,摩托车增长90%。1994年,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41.95万辆,城市地区约占其一半,而且大城市增长势头还在上升。北京1995年末由于传言要收车辆增容费,仅12月份就卖出轿车2万辆,占全年销售量的13%。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 交通 恶化。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 现代 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2.3 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 经济 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 2.4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 历史 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北京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每年500人左右,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约6人,而日本东京为1.9人,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人(均为1985年数)。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2.5 缺乏整体的交通 发展 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 科学 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另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其实,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3 解决措施 加密城市支路网,为提高公交网密度、缩短步行到站的距离创造条件;用gps手段在公交车站上公布行车时刻表,缩短居民候车时耗;改善道路交通和车辆,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的行车速度;各种公交线路站点间在时空上衔接好,换乘便捷;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由于轨道交通网造价高,线路网较稀,居民步行到站点的距离远,步行时耗长,抵消了轨道交通车速提高所带来的效果。为此,要在轨道交通站点上做好与公交车的接驳;并设置自行车停车场,使远的居民能骑车到车站、存车换乘,节省到站的时耗,同时也扩大了乘公交出行的比例。反之,若城市道路交通混乱,公交行驶车速和运送车速低,则居民出行的旅行速度将更慢,城市交通会进一步恶化。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调查资料、城市远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资料,可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确定该城市自己的交通方式结构,从而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交通管理论文:浅述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 论文 关键词:城市 交通 ;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论文摘要: 现代 文明城市的创建,交通管理是关键。随着现代城市步伐的加快,交通管理滞后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大规模的项目建设搞好后,更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 发展 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 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国民 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一、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二、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 历史 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 科学 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6、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1、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城市 交通 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 计算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四、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路、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 2、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教育 ,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及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客运 企业 、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9、落实优先 发展 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1、加强 经济 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加强 科学 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五、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 现代 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 网络 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鲶鱼效应在中小型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本研究采用“鲶鱼效应”原理,分别对中小型企业新、老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鲶鱼效应”对中小型企业新、老员工进行管理,以促进企业积极向上,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鲶鱼效应;管理;中小型企业 一、“鲶鱼效应”概述 鲶鱼效应的起源是讲鱼类的生存之道,后来将此生存之道运用于管理学中,由于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活的沙丁鱼和死的沙丁鱼价格相差很远,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这些沙丁鱼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死掉,主要是因为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所以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大部分就死了,为了让这些沙丁鱼活着抵港,卖个好价钱,其中一位渔民做到了,他家的沙丁鱼每次出手卖的时候总是活生生,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这位渔民一直严守沙丁鱼存活的成功秘密,直到他去世后,好奇的人们为一探究竟,打开他的鱼槽,发现与其他普通的渔民没有多差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这位渔民的鱼槽多了一条鲶鱼。由于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性情也沙丁鱼不一样,鲶鱼好动,比较凶猛,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它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加速游动,鲶鱼在追,沙丁鱼在逃,因此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鲶鱼效应”在中小型企业新员工中的运用 新员工进入到新企业中,通常情况下,他们会热爱工作,积极肯干,愿意向老员工请教,因此,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是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对于企业而言,新员工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刚从学校毕业,新参加工作的新员工,一类是已参加工作,重新换工作后进入到新企业的员工,虽然均为新员工,但对他们的管理却是不能用同一模式。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有可能成为“鲶鱼”,也有可能成为“沙丁鱼”,部分工作能力强,又愿意追求上进的新员工,有可能会成为标杆,甚至有可能赶超老员工,进而替代老员工所在的位子,那么,这部分新员工,则成了“鲶鱼”;还有一部分的新员工,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他们有些还消极怠工,那么,这部分新员工有可能成为“沙丁鱼”,极早被淘汰。 三、“鲶鱼效应”在中小型企业老员工中的运用 本研究所述的企业老员工,是指在该企业工作连续至少一年以上的员工,这部分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理念、制度等方面均较为了解,有些老员工不管工作多少年,积极性仍在,工作的劲头也大,而有些老员工长年在一家公司甚至在同一岗位上待的时间长了,就变成“老油条”,以少做少出错为自己的工作态度。造成老员工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是自身对工作的认识、看法和态度;客观方面的原因是企业的理念、制度、工作氛围所造成的。这消极怠工的老员工,很可能会成为“沙丁鱼”,更多的是被新进的员工超越,因此,对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不可忽视的。 四、“鲶鱼效应”在中小型企业管理中的利弊 首先,一般而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团队必有优秀之人才,然而这些人才的加入,会使原来相对平静的队伍变得不安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对旧员工造成一定的威胁,比如职位上的威胁,又比如是能力上的肯定,如果这些人的种种强势和优势过于猛,那么,久而久之,可能会压制旧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挫败感,于是有些员工依然会消极怠工,有些则会跳槽离开,重新选择新的单位,这些势必会对团队建设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无论是新团队还是旧团队,不管是大团队还是小团队,“鲶鱼”的加入是否真正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新旧成员,大小团队之间是否具有合作观念等等,都会影响到企业今后战斗力发挥,如果一旦引入的“鲶鱼”缺乏集体精神,个人主义观念浓厚,并且单打独斗,那么这些人员,在中小型企业中难于产生“鲶鱼效应”,还会把团队仅存的一点战斗力破坏掉。因此,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中,在采用“鲶鱼效应”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实际而采用“鲶鱼效应”,比如,企业的氛围非常好,员工们的战斗力很强,在这种情况是不宜引进“鲶鱼”,否则,会中伤旧员工原有的积极性。即便在一家公司出现种种状况,非常采用“鲶鱼效应”时,仍不宜引进的“鲶鱼”越多越好,如果引进的“鲶鱼”数量过多,“沙丁鱼”就会死得越多,也就是说,当大批量“鲶鱼”进入,相当于对旧员工工作积极性刺激过大,这样反而会引起更多的恐慌、猜疑,致使旧员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旧的员工对引进的“鲶鱼”戒备心很强,不利于团队的建设,更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沙丁鱼”与“鲶鱼”形成了势不两立的冤头后,更多的原因是效应运用不当,因此,中小型企业管理中如需引入“鲶鱼效应”,那些在引入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要引入的数量,引入的时间等均要做充分的调研;在引入后,要对新进的“鲶鱼”与原有的“沙丁鱼”分开培训,向这两个群体表明企业引进“鲶鱼效应”的原因,争取老员工的支持和理解,也为新员工的加入,做个最基本的交代;在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非常实用的方法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比如提高目前现有骨干员工的待遇,让所有人都知道,公司虽然引进了“鲶鱼”,但公司依然是非常重视他们的,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并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鲶鱼”。综上所述,合理运用“鲶鱼效应”对中小型企业新、老员工进行管理,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积极向上,为健康地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艳芬 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新时期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 一、中小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 1、人事部门有职能,缺职权 大多中小型企业都对人力资源管理这块缺乏重视。尤其是一些正处于发展期的年轻企业,仍然维持着早期经理办公室代管实行人事管理职能的配置,也只是负责员工招聘,考勤,合同管理等基础职能。而人事调动、薪资调整、奖金分配等职权都还是由老板一手掌控。这样的配置在百人下的企业还勉强行的通,百人以上的企业还是这样的配置就很勉强了,到出了问题再意识到人事部门的必要性,那也是亡羊补牢,损失已经既成事实了。企业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人事部门的配置也应该要及时跟上。 2、缺乏员工系统培训 大型企业进去就是面对各种培训,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则欠缺的多,比起薪资福利来说,培训机会的匮乏才是中小企业吸引人才时的致命弱点。对于大多数的应届生而言,薪资从来都不是关注点,大型企业把应届生的薪酬压的再低仍然有人趋之如骛是为什么?因为进去之后有一系列的系统培训,培训的实质效果先不论,这一动作,就让应届生们感受到了有发展的前景。另外,缺乏系统的培训,也会造成员工在之后的工作中因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工作适应慢,操作不规范等不良后果。 3、缺少与员工的沟通 理论上来讲,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人员规模有限,那领导层跟下属之间的沟通应该更容易做到。然而实际上,领导的工作指示确实更容易准确的到达底层,但底层员工述求,却缺乏到达上层的渠道。我们的领导层跟下属的沟通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工作上,缺乏了解员工需求的意识。一味的在工作上要求员工,而忽视员工的需求、期望,是导致中小企业员工流动率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激励学的核心理论及应用 1、关注员工的需要—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类,由下而上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为了各种需要而奋斗,企业要做的就是研究员工的需要,满足员工的底层需要,并引导员工追求更高层的需要。大型企业虽然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每年 1.1满足底层需要。底层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吃喝住),安全需要(住房安全、工作安全)。要满足这些需求,除了给到员工合理的薪资福利为保障,也要为员工设身处地的思考。例如对于外来务工者来说最底层的住房需要就让他们很困扰了,对于这些员工公司如果能主动帮他们寻找到合适的安全的房源,那就足以让员工感动好一阵子了。 1.2社交需要指的是友谊、爱情和群体的归属感。公司可以通过组织派对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合作公司之间的联谊活动为单身青年寻找爱情提供机会,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自然要把重心放在员工的归属感上,这是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中小企业缺乏引人注目的企业形象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要想让员工有归属感,首先得让我们企业变成引人驻足的归处。因此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 1.3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并不仅限于专业的培训或承诺晋升这两种做法,也可以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让资深的员工站上讲台,这样不仅能让年轻的员工在工作中少走弯路,也能让资深的员工看到自己的成长。 2、关注员工的公平感—公平理论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匀。孔子的这句话恰巧西方心理学家亚当斯的理论不谋而合,即人们比起个人所得的绝对值更关心个人所得的相对值。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能做的只有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首先要关注行业的平均工资,尽量让员工的工资在平均线上。如果公司能开出的条件有限的话,也可以通过给予灵活的工作时间或其他福利来弥补。其次在职位调动时要关注公司内部其他员工的反应,升职的员工除了工作能力外,在员工之间是否有信服力?能否协调好其与部属的关系也应该作为重点考量。最后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细则和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员工看到领导犯错与庶民同罪,员工出错领导也要有连带责任。 三、结语 纵然我们中小企业在短期内无法给到员工和大企业同等的薪酬和福利,但是我们也应当抓住公司规模小,人员有限这一优势,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员工,创建更具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和积极的工作氛围,让员工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成长中,让企业成为让我们员工安心的归处。 作者:郭秋晨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和认知科学学院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摘要:在2015年举办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将“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而管理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所关注的热点。本文以管理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强调了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以引起中小型企业对管理创新的重视。 关键词:管理创新;重要性;中小型企业 1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现状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型企业现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管理方面。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着管理者对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对管理的认识有误区的落后局面。这些落后管理局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没有“管理”的管理 这种管理情况大多出现在刚成立的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中,即企业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全靠命令和指挥行事。以家族企业为例,这种企业没有组织架构,没有明确分工,没有正规的员工守则,通常一个员工身兼多职。其最大的特点是企业的员工大多是核心领导人物的亲戚,核心领导人物通过亲情来对员工进行指挥,过多的个人情感因素使得管理变得十分不正规且不稳定。家族企业中大多只有一个核心领导人物,他掌握着企业的发展命脉,而一旦这个精神支柱倒塌,企业便面临多种危机。由于这种管理完全靠亲情来驾驭企业,因此,具有诸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1.2不规范的管理 刚成立的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意识到企业必须要有管理制度,但此时他们的管理制度却是有名无实的,都是不规范的,不成熟的。这类企业的管理的特点为:有组织结构,有明确分工,有正规的员工守则,但是都没有付诸行动。相关部门制定出管理条例,但却没有员工执行。表面上看起来企业的管理制度井然有序,但是内部工作还是紊乱的。 1.3不切实际的管理 当一些中小型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急于求成,盲目地追随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反而扰乱了企业本来的管理秩序。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虽然是较为完善与完美的,但是它是根据大型企业自身的条件而制定的,是只适用于大型企业的。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应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本身发展的,切合实际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是完全不可取的,这种“东施效颦”的行为不仅使企业摒弃了自己传统的管理模式,而且会使企业对于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出现无法适应的状态,最终使管理难以发挥作用。种种管理模式都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管理的不够重视以及对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比较重视解决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和技术等问题,将企业的盈利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企业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对管理的含义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他们认为只设立表面的规章制度或者照搬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就能起到管理作用,这些落后的观念最终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落后局面,要改变这个现状,则需要管理创新。 2管理创新的含义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出,提倡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效率,以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那么在了解什么是管理创新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是社会生产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那什么是企业管理创新呢?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的改革、改进和改造。同时,管理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变,还得坚持一个原则:即改造管理模式时要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配套、协调。只有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创新方案才是最好的。如果掌握不好这个原则,有可能出现照搬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导致自身无法消化的情况,最终使管理达不到“创新”二字真正的含义,同时对企业的管理也没有起到改善作用。其次,管理创新是动态的、连续的、系统的。企业只有在管理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尽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它的系统性表现在,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系统内某个或某些要素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其他要素受到影响,所以进行管理创新时,其方案必须要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涉及企业的各个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创新的含义同时把握好创新的原则及特点后,进行管理创新才能更有效合理地分配企业的人力、物资等资源,并且提高资源利用率。 3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3.1企业管理创新是改变落后管理局面的需要 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它广泛分布于各个领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艰辛。而目前市场竞争已经明显地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创新,所以中小企业落后的管理局面是亟需解决的。造成中小企业落后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自身的资产和实力比较薄弱,使得其无法用大量资金投资在人才引入和对自身职工的培训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点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有着很大的误区。在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方法是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教育,但是在进行管理时他们一方面担忧在进行管理创新后得不到资金上的汇报,另一方面也担忧管理创新后留下的精英最终会跳槽到其他企业。显然,管理者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这样不仅无法使企业达到管理创新的效果,反而会影响企业的长期运营能力。但也有一部分企业会进行管理创新,但大多都是走个形式,敷衍了事,并没有发挥创新的实际意义。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要想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进行管理创新会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3.2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也随之加快。现如今世界的经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中小企业如果墨守成规,必将被大企业吞并或被全球经济淘汰。许多跨国企业都在不断地推出新技术,在企业管理上提出新的理念,促使我国企业也必须要进行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从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管理创新的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观念创新,即想别人之不敢想,为他人之不敢为,自然就能够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商机,发挥出企业的自身优势,取得管理创新的成功;制度创新,勇于打破自身的旧体制,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时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中小企业因为规模不大,职工数量不多,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员和员工拉近相互之间的关系,还能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机会,促进交流。同时中小企业在进行创新时接受新事物的适应性更强,可变性更高;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创新,加快产品的更换速度。所以,我国中小型企业需要并且有能力进行管理创新来跟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 3.3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办企业,最终是为了实现追求收益最大化这一目标,而企业管理创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既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是指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的盈利,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地位,最终在未来无法预测的环境中继续保持盈利增长,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如何在众多数量的企业中经久不衰,并且一直保持盈利,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小型企业要想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发展,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并持续发展。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完善企业管理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一个企业拥有持续发展的灵魂。所以,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3.4企业管理创新是优化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 企业制度的本质是企业内在运行规律的外在形式。每一个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这样的规律就形成了企业制度。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时,不能脱离企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即企业制度,同时为了使员工能够更好地接受企业的管理创新改革,企业需要实现从“硬管理”创新到“软管理”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发展的灵魂支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指企业提倡的企业标志、企业口号,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现在许多成功的公司都十分重视“软管理”,都具有独特的公司文化,实现人性化管理,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员工也不是在真空中存在的,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行为规范,从而产生良好的制度。所以,企业想要优化企业制度,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但是只有当企业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企业创新文化,并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让员工接受时,才能更好地优化企业制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创新。 4总结 总之,全球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使得企业竞争越发激烈,这意味着企业的管理也将日趋规范。相比大型企业,我国中小型企业为了避免被淘汰的局面,就更应该追赶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经济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企业的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熟练掌握管理创新的含义,还要深刻意识到自身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中小型企业只有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勇于打破旧制度,在管理观念、制度和技术上勇于创新,并不断地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才能为中小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 作者:张馨尹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中小型企业管理提升方法 摘要: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中小型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与大型国企相比尚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家在关注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提升。文章探索了中小型企业提升管理的思路,提出自我诊断、寻找差距、扬长避短、加强整改、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管理;提升;方法 1管理提升的含义 “管理提升”的定义至今尚未有权威论述。但顾名思义,管理提升应是企业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对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全方位的提高,即企业在人、财、物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出现较大幅度进步的综合性表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3月13日了《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是中央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是中央企业应对内外部复杂环境变化,保增长、保稳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中央企业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是中央企业加快实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核心目标的重要步骤。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要求也基本适用中小型企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众多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层出不穷,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正在迎接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风险考验。当“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已被人们普遍认可之时,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竞争就自然成为企业更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不进则退”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让中小企业家也有所触动,并自觉行动起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2自我诊断,寻找差距 “自我诊断”是企业反省、疗伤的一剂常用“药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时,企业高层领导起决定性作用。聪明的企业家能透过管理过程的表面现象,发现本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顺畅或阻碍的瑕疵,俗称“短板”。有识的企业家还能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力量予以整治和克服,从而推进企业进步。再小的企业,也有保护它生存发展的秘诀,都有一套简而易行的用人、管事制度,否则它就到不了“今天”。但由于中小型企业一般建企时间短,或管理人才短缺,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东少西,找不到“法”治,只好实行“人”治。多次同类事件,遇到不同人去处理,出现不同的结果,甚至处事不公,产生矛盾。再者,虽有制度,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如果硬要员工按该制度执行,反而变得少、慢、差、费,事倍功半,引起执行者的反感。多数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合理的,但仍有少数执行者为贪图方便、省力而执行不到位。这些管理上的差距如不克服,势必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发动各个阶层,通过自我诊断,寻找差距,然后针对不同问题,分门别类予以解决,从而找出企业管理提升的空间。 3扬长避短,加强整改 3.1扬长避短是提升管理的重要原则 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构成企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往往是参差不齐的。“木桶定律”告诉我们,“最短的木板”与“最劣质的部分”都是企业整体中有用的一部分,只不过相比其他部分稍有差距,并不能把它们当作累赘而抛弃。因此,经营企业的真正意义就是扬长避短,这也是管理方法的精髓之一。要使企业在某核心技术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在该技术领域不断进取,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还要建立推动科研开发的激励政策;其次还必须协调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后,在营销之后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和售后服务体系。这些方面都与企管理提升有着密切联系。 3.2加强整改是提升管理的有效方法 自我诊断、发现问题只是管理提升的起步,有效整改才能使企业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使企业得到实惠。首先要对整改工作有正确认识,必须领导带头,找准原因、修订制度、实行法治。整改方法可按以下程序进行:(1)制订整改计划。该计划也可理解为整改指令。完善的整改计划至少应包括整改项目的内容、整改完成的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等重要内容。(2)做好整改记录。记录可以采用多种的形式,但企业必须对记录予以统一,最好用表格表示,简明易懂。表中应包括:组织者、审查人、陪审人、审查时间、发现问题的事实容描述、整改情况等。要由整改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由企业指定人员对完成情况进行确认。(3)落实到制度中。规章制度是企业所有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的固化载体,是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因此,它是企业管理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制度应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一项好的制度,必须能够对员工的行为做出具体、明确、可供操作的规定。企业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既有约束也有激励,同时也是公司持续发展和沉淀公司文化的保障。(4)宣贯培训。再好的制度,如果企业员工不知道、不理解就无法执行。因此,培训工作极为重要。首先要从培训干部做起。企业最高管理层应带头学习和掌握制度并督促中层管理者也要熟练掌握企业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其次,培训也要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不同制度可能适用于不同人群,如:某单位宣贯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把从不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工人和后勤服务人员都作为宣贯对象,看似培训面很宽,其实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再者培训要与个人的绩效挂钩。企业开展培训活动时,应采用到场者签名的办法;因故未到场者,应采取文件传阅的办法,也要阅者签名。总之培训不能有疏漏和死角,不能让任何人以“不知道”为由而不执行制度。违反制度,造成损失,就要与其绩效(经济)挂钩或行政处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对培训学习和遵守制度的自觉意识,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5)加强执行力。企业要想发展、要想赢得竞争,执行制度是关键。但关键中的关键是管理者能否执行。管理者是决策者,应有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和主动性意识。管理者执行制度有了例外,其他人就会模仿,例外不断增多,就会动摇了制度的权威性,也会影响了管理者的声望。执行制度不能找借口。许多单位的实践告诉我们,借口是制度执行的大敌。借口可以找到无数种原因,如:我最近很忙;我以前没接触过这种工作;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竞争对手太强了等。要知道,借口解决不了问题。在企业中,结果往往比过程更重要。不执行制度,就是推卸责任。没有执行,所有完善的制度都只是空谈,再完美的措施也是幻想。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熟记与自己有关的制度,时时处处对照检查。执行不仅是战术,也是战略。执行就要克服困难、百折不挠,不找任何不执行的借口,才能坚决执行到底。 4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持续改进虽然早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但持续改进的措施落实却是千差万别。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当家人,一心想发财,把企业资质的获取视为进入行业的敲门砖,一旦入了门,就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把本企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制度,挂在墙上,变为表范,多年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动态管理和认真执行。事实上,企业是在不断竞争中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制度应随企业发展、随社会前进而动态更新。制度在运行中可能会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制度颁发前不严谨,未经过充分讨论或征求意见,就仓促出台,使真正好的制度也得不到有效执行;二是制度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三是忽视人性化管理,即在流程设计上没用人性化思维来制订制度,脱离实际;在制度规定上缺乏公正公平,使员工不能心悦诚服地自觉执行。对合理可行的制度要坚决执行,对存有缺陷的制度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5管理提升的更高目标 以上论述的管理提升方法,适用一般中小企业。但是企业发展总要向着更高目标。不可否认,企业的工作重点离不开提高产品质量,但这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优秀的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为此,日本创造了“戴明质量奖”,非常成功。美国紧跟其后,创立了“鲍特里奇质量奖”,欧洲也出现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的评选条件极为苛刻,形成了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初级典范。卓越绩效是在多种质量管理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面管理模式,它的诞生为企业深层次的全面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先进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我国从2001年开始启动全国质量奖的评审工作,既有权威性,又有榜样性、先进性。尽管获奖有一定难度,但这也决非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这是一条成功企业的必经之路。总之,中小企业也要胸怀大志,要把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过程,变为自身企业管理全面升华的过程。 6结语 在与大风大浪的商场搏斗中,涌现了一批成功的中小企业家,他们从管理提升中获得胜利,使企业获利,逐步向大企业迈进。但不等于就此可以安稳享福。随着资源和环境的变化,可能会遇到新的“惊涛骇浪”,甚至翻船。因此,还得打起精神,解放思想,放眼未来,实事求是,正视本企业运行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使企业在大风大浪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作者:沈新明 单位:江苏泰达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中小型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各大中小型企业不断涌现,然而,中小型企业因为缺乏管理经验,导致营销策略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管理;营销模式;探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为了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提出高度关注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策略,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中小型企业实力不足、人力资源薄弱、管理水平也不太高,导致中小型企业的营销额不太高。因此,中小型企业要想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管理营销模式。 1中小型企业管理营销模式的特点 1.1环境适应能力强 中小型企业因为规模较小、员工少、组织结构简单,使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多变的环境,这是很多大型企业所不及的。中小型企业因为管理机制灵活多变,使得他们能够很快的适应市场竞争潮流,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市场的需要。 1.2较为容易寻找市场空白 社会这个市场极为广阔,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行业都可以成为被挖掘的对象。虽然说大企业已经占得了先机,但是大企业不可能占领所有的市场,大企业也会有无力顾及的市场空白,这些市场空白就可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生存的契机。中小型企业因为具有反应灵敏、管理机制简单、适应能力强的优点,就使得他们能够很快的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获得顾客青睐。 1.3能与顾客时刻保持紧密联系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型企业规模小管理机制简单,使得他们不仅具有用价格吸引顾客的优势,还使得他们可以采用独特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来保证与顾客时刻保持紧密的联系。这就使得他们不仅具有了开发新顾客市场的优势,还具有老顾客这一广大市场。 1.4业务专一有特色 中小型企业虽然在规模上赶不上大型企业,在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上也不如大型企业,但是中小型企业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小型企业往往都是只专于一门专业技术然后再在该专业技术上去推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产品,这样就使得他们的产品非常专业和精锐。 1.5能够高度创新 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力量、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不如大型企业,实力相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机会,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强项,这个强项便是创新能力。中小型企业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自然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的方向,这样就使得他们极善于将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流程、新的生产设备运用到生产管理与经营中,从而使得产品得到了更新。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市场调查中得出,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大型企业的两倍以上。 1.6产品的销售市场范围小,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 因为中小型企业存在于全国各个地方,使得他们可以将全国各地分散的自然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他们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将产品加工后卖出,解决了运输费用的问题,使得成本降低。在生产地销售可以使中小型企业用完美的售后服务吸引顾客,还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使得市场占有额提高。 1.7不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中小型企业因为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够雄厚、技术实力不够扎实、员工素质低、生产条件和设备差、经济管理能力不足使得他们不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在遇到市场经济危机冲击时,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淘汰出局。 2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营销模式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营销战略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中小型企业的营销策略具有简洁性、灵活多变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他们能够快速占领市场。但是,因为企业管理根基不深,使得他们的营销模式会出现一定的漏洞和不足。 2.1中小型企业的营销战略规划能力不足 目前市场竞争机制中,一个企业的管理对该企业的市场竞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只有通过客观的分析市场、消费者行为和竞争对手的营销方式后才能合理地制作营销策略。然而,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却忽视了这些市场存在因素,对其不做力量投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现有市场上,之后也会对自己企业内部做分析,但是在对消费者和市场竞争者的分析力度上却完全不足。他们主要是以观察者的姿态洞悉市场走向然后采取随机应变的策略,在他们的管理中营销计划几乎是不存在的。 2.2中小型企业间流行起低水平竞争机制 中小型企业因为管理水平低和营销策略不足,使得他们之间的竞争水平都相对较低,在他们的竞争机制中大多都是采用价格战术。我国中小型企业大多存在于食品、零售和服装等行业,这些行业对技术要求不高,使得技术和管理的竞争优势不足。他们用低价格来打败竞争对手的同时必然就会忽略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忽略品牌形象和企业宣传等方面。 2.3中小企业的营销方法有待提高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营销策略主要由其创业老板来决定,企业管理者的直觉和主观决策能力都将对公司产生直接影响。现在很多中小型企业都缺乏完善的营销战略理念,他们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生产和销售上。虽然有些企业意识到了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但是因为无法对自身项目做出科学的论证导致最后还是损失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使得企业的经营面临困难。 3中小型企业营销发展策略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具有规模小、资金不足、人力资源薄弱的劣势。这些劣势使得中小型企业很容易受到大型企业的打压,在面对大型企业强力攻击的时候中小企业很有可能因为自身不足,而不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即使能够幸免也只能依赖大型企业苟且生存,因此,中小企业要大力发展自己的营销策略。 3.1将市场细分化,集中自己的优势 中小型企业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营销策略,就得将产品优势集中化,以产品为核心,努力调整营销策略,使得市场拥有个性化和独特化的产品特点。将重点投资放在能让产品发挥其独特性的市场领域,使经营方式密集化,提高市场占有额。然后将市场进行细分,在大型企业的市场空白中求得生存发展,避开自己的缺点用自己的优势去与大型企业竞争,将中小企业灵活、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可以采用寄生于大型企业与之达到双赢的营销策略,这一种营销模式对人力物力皆不足的中小企业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他们避免遭到大型企业强力打压的危险。 3.2推动品牌营销模式 一个企业的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品牌形象竞争是一种较为高端的竞争方式,制定品牌营销策略有助于中小企业摆脱价格战术的低端竞争手段。一个企业要想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营销手段、较强的组织能力,同时还要投放大量的广告对品牌进行系统管理。中小企业在各方面实力都不具备的条件下要想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不断积累自己的资金、增强竞争实力,等待厚积薄发。 3.3发展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模式 在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销售平台。网络营销是借助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来与顾客达成交易的一种营销方式,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渠道销售信息,也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企业信息调查。企业通过调查的数据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获得商机,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 4结语 中小型企业要想摆脱自己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的局面就得努力分析市场、选择市场目标然后制作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营销策略,优化自己的营销手段和渠道。希望我国中小型企业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面对机遇和困难的时候能够理性分析,通过调查、市场研究等方式制作出合理的营销策略来化解危机。 作者:伍静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会计在中小型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摘 要 会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不仅仅是对企业内部财务账目的结算与审核,满足投资者和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乃至社会对财务管理的了解与需求,更要帮助企业管理者对未来财务战略与方向进行预测、规划,进而决定企业未来财务分布。 关键词 会计 中小型企业 管理 众所周知,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各个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顶工作。不仅仅是对企业内部财务账目的结算与审核,满足投资者和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乃至社会对财务管理的了解与需求,更要帮助企业管理者对未来财务战略与方向进行预测,规划,进而决定企业未来财务分布。但是,在我国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 一、管理模式僵硬 中小企I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通常为集权型经营。公司集权式经营可以统一财务战略,实现资金集中调配,统一调控。有助于财务专家进行统一的规划。但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规模较小,通常缺乏内部审计部门或者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实现会计政策的确实落实。 二、忽视地位 一些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不重视会计工作,造成会计部门的不健全和会计工作的杂乱无章。这使得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忽视,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完整、及时、真实地被记录。当前会计工作处于受单位负责人控制的地位,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各种目的,控制会计核算向非会计规范转变,大大削弱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扩大了会计信息差异。 三、意识淡薄 意识淡薄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所有者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所有者通常是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以及收益者,因此通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投资与运营,只注重临时账目,实现银货两讫,但很容易出现没有明确的账目,或者需要提交账目时临时寻找会计人员做出账目,忽视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根据账目进行进一步的规划,这种现象在一方面是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经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经营者的忽视,使社会不能对企业进行实况监督的同时也无法为企业自身提供合理账目以及未来资金分配依据。 二是会计人员的意识淡薄。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约束会计人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法律法规等人人平等的法定政策,而人为因素则因人而异,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等。对于会计人员的意识淡泊现象而言,突出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社会环境有关,但主要还是当今社会会计人员及其服务对象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因此导致会计工作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有所偏差。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 随着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但是由于会计市场人才众多,水涨船高,高水平的会计人才愿意选择更高端的企业,导致选择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会出现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够的现象.中小型企业有时不设置专业财务部门,会计岗位与会计制度普遍不够完善和会计人员通常是临时雇佣关系,而此时会计人员通常在无论是个人素质还是专业素养方面都不够专业,因此为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与账目的可参考性与会计信息准确性也有所欠缺。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会计工作却有着真实的必要性,因为会计资料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工作也是企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与效力的重要保证。在大多数人看来,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和会计报告,不具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即使部分参与企业管理工作,也只是提供科学的财务意见,未必具有可靠性,其实,会计除以报表方式为其他管理人员提供公司经营信息外,也为公司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会计是企业预算执行的监督者,也是企业未来资金分布的决策者。 因此,会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管理工具,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与结果,在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也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与未来投资与作用的重要途径,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工作重要性,不容置疑。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建设适合自己的MIS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式。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MIS的引入阶段、开发阶段、应用阶段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中小型企业在引用、开发和应用MIS过程中能否有效地规避这些问题,对MIS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企业能否真正实现内部管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 MIS开发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的脚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均衡地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以下简称MIS)在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逐渐成为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可以使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运营速度和管理效率,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基础。MIS虽然已进入了很多企业中,但是由于开发理念、技术、人员等方面的种种原因,MIS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占多数,在不同阶段体现出来的问题也不一样。本文主要分析共性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 1企业MIS开发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 引入阶段 1.1.1 主要问题引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MIS的认识不充分。什么是MIS?企业使用MIS的目的是什么?是否真的有必要引入MIS ?这是每个企业在MIS开发前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在逐渐普及,但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其在决策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有的企业认为MIS就是购置一些电脑办公这么简单;有的企业认为MIS只是加快业务处理速度;有的企业开发MIS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或者迫于企业升级的要求;还有的企业则过于夸大MIS的作用,认为MIS是拯救企业的灵丹妙药,忽视了“人”的重要性。所以对MIS的认识不充分阻碍了企业MIS的发展。 1.1.2 对策分析在引入阶段,企业应该对员工尤其是高中层领导进行MIS理念的培训,让他们意识到建设MIS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使其认识到虽然MIS的目的是代替人来进行复杂的运算和海量信息的存储,但实际上MIS并不能替代人作为业务和管理主导这个层面的作用,我们在使用MIS之后要不断对系统进行完善,并正确地看待系统,才能发挥MIS的作用。企业领导者要时刻保持先进的观念,要有战略意识,即所谓的“意识决定行动”,企业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事关各个部门的MIS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有些还关系到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所以企业领导者的扶持与配合是建立MIS,并使其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只有对MIS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思想上也高度重视了,那么通过企业各个部门的严密配合,符合企业需要的MIS才有可能顺利建成。意识到它的作用之后,最好是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挂帅,中层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配合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并将MIS 的开发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1.2 开发阶段 1.2.1 主要问题开发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新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企业对自身状况、自身需求,以及希望系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系统涉及的部门,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状况等都最了解,但并没有把这些信息准确、及时地告知研发人员,使得所开发的MIS与企业的需求并不吻合。还有的企业对自身需求往往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分析,造成了企业资金的浪费或者MIS规模不当等问题,这些都有违企业的初衷,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②选择开发商时缺乏调研,开发时参与性不够。企业MIS可以采用外包,也可以采用内部人员开发,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采用外包方案,即由软件开发商承担软件的开发及维护工作。外包往往使企业不重视调研,认为交给开发商就可以了,导致了后来软件不能很好地符合企业的需求。在一些案例中,有的企业马虎挑选软件开发商,没有认真选择有行业开发经验的开发商,也没有认真参与到后来的企业需求分析中,种种态度上的忽视是系统实施中问题的源头。③MIS规划期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度不够。企业高中层管理者的参与是建设企业MIS的关键,只有他们才知道什么样的MIS对管理企业最有用。而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MIS的开发缺乏热情,将任务和责任完全委托给技术人员,催促开发进度或保证开发资金及时到位,严重地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参与是加快MIS开发、保证MIS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最重要的因素。④MIS建设中复合型人才的紧缺。MIS的开发与运行需要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管理的专门人才,而目前我国还非常缺乏这类复合型人才。一般来讲,MIS开发人员大多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对业务系统的运作机制了解不够,而且技术人员往往习惯于从技术角度去考察现实系统,缺乏用户至上的观念,在用户不能积极参与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从有限的知识中去推断业务的运行机制和对信息的需求,使得实现的系统与企业需要系统存在一些距离。 1.2.2 对策分析针对开发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①企业MIS建设必须要结合它本身速配在行业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例如地理位置、管理模式、企业实力、人员素质,甚至企业的文化等等,来正确的定位本身的需求。继企业本身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然后进行MIS建设,做好方案的详细研究额设计以及论证的工作,最后明确详细的实施方案准则,这项工作要以企业的系统目标为中心。用词,企业在未作出MIS建设的时候,就应准确定位企业本身的需求以及所要满足的目标,只有将这项工作做好,才能未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清除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②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环境,对于是否研发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假如选择外包,就需要认真选择外包商,最大程度上做到最优。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日趋的推进以及理论体系的日渐成熟,对信息系统开发商来讲,企业也在逐步的提高对其的要求。当前,我国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同时开展了有关的资质认证工作。企业能够依据本身的需求和开发商的资质等级来选择有实力的承建单位。假如,选择自身开发,则在企业内部,研发人员应与企业的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并进行积极的配合,从而使每一个模块之间有更好的协调性。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一个与自身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③让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认识到他们本身在MIS开发以及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MIS的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去。要努力转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MIS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MIS处理业务速度的加快会导致信息产生速度的加快和信息交流的加强,进而缩短决策时间,提高决策时效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④企业应该有重点地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现行开发MIS市场的需要;同时,企业可以在开发MIS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这种复合型人才,把他们当作企业MIS开发的宝贵财富,企业领导在各个方面要关心,爱护这些人才,防止这些人才的外流。 1.3 应用阶段应用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MIS使用中用户观念的转变。MIS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人”的问题。MIS需要靠人来实施,而因为系统的实施会带来对员工观念的冲击、对已有工作流程的冲击、甚至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所以怎样才能让员工真正落实系统、使其产生预期的效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MIS系统虽然能够提高业务的运行速度,但同时也泯灭的人的个性,使员工的工作变得单调而乏味,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员工的抵触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必将成为MIS发展的一大阻力。 因此,在应用阶段,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应该主动安排使用人员热情地参与到MIS的建设和运行中来,而不是任由他们拒绝或反抗这种变革,同时还应该积极安排使用人员不断地参加学习或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以适应MIS的发展。另外,MIS的建设人员在建设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可能的抵触心理,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给予使用者适当的空间来体现使用者的创造性,满足使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这一点可以通过在MIS系统中应用当前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实时的绩效评估系统、即时通讯系统,甚至可以考虑建设MIS系统中的基于业务的休闲系统等,以缓解工作人员的枯燥情绪,提高工作效率。MIS使用人员也是MIS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使用人员珍惜MIS的应用,尊重MIS开发人员的劳动,才能完善和提高MIS的应用水平。 2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成为各个企业必经的历程,但是在企业MIS的建设过程中应把“质量工程”放在首位,而不是盲目追随,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只有认清了MIS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的对策避免问题的出现,MIS才能在企业的管理中真正发挥其作用,体现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和效果的价值。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摘 要:家具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中国的家具发展可以从新石器开始追溯。从1902年全国木器工厂和作坊及手艺人开始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至今中国家具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规模和经营模式。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人生活的经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家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家具的实用性,通过家具展现自己的审美,个性,品味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在选择家具时所考虑的因素。在市场需求不断改变的情况下,中小型家具企业也不得不面对改变经营模式,营销方法这样的问题。本文从目前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所面对的几个问题来探讨现今中小型家具企业可运用的企业管理模式。 关键词:家具企业;企业管理;管理模式 1.引言 家具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产品,中国的家具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特别是国有的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带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其中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的力量[1]。据统计2013年全国家具行业总产值达到6,426.75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14.3%。其中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的产值就占到80%。为我国家具行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也是我国家具行业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让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更好发展对于我国家具行业是具有重要意义。 2.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现阶段的问题 2.1 融资难度大 相对大中型家具企业,中小家具企业无论是在技术创新、盈利水平,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远远无法企及大企业,其中有一些中小型家具企业更是负债累累,这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自身考虑,必然会拒绝中小企业的贷款需要。 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倾向于以大企业的指标作为贷款参照,而多数中小企业难以达到发放贷款的条件,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门槛,这必然加剧了中小型家具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2.2中小型家具企业用工难度大 自2015年5月1日起,东莞的最低工资标准将再次提高至1510元/月。虽然最低工资标准一调再调,而尽管多数企业早已超过最低工资标准,但不少中小企业仍然面临普工难招的困扰,“用工荒”依然还是家居等传统制造企业非常头痛的事情,一些企业为了招到足够的工人,纷纷开出了比以往更为优厚的工资和待遇,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改变实质性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之所以不讨人喜欢,企业规模小,薪酬缺乏吸引力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一些中小型家具企业的企业高层没有足够重视企业用工的问题。对企业员工的频繁流动习以为常,没有对居高不下的离职率进行足够的认识和改变。素质人才的稀缺,核心竞争力量始终得不到提高使得中国很多中小企业一直处于低效率生产、低水平运作的状态。 2.3中小型家具企业创新意识弱,创新条件差 前面提到中小型家具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中小企业本身“拮据”生活现状再次遭遇加重,而资金短缺也成为了中小型家具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阻碍。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先进的技术设备,无法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无法开展科研合作,如此又谈何技术创新?并且一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薄弱,延续老一套的制作方法没有意识去开发新的技术。 3.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管理模式具体探讨 3.1建立区域企业联盟 随着市场的发展,品牌的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价格战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价格战对于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只会带来恶性循环,最终让企业走进死胡同。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只有建立良好的区域企业联盟才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家具市场打出一片天地。融合各自企业的长处,共享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合作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品牌利于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的成长。 3.2由批量生产转变为规模化定制 规模化定制是试图将大批量生产的速度和成本与满足客户定制的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规模化定制又称为“一对一”定制。规模化不仅表现在销售人员对于顾客的服务上,也可以体现在企业据顾客要求制定出的产品上。规模化定制将体现出顾客对于家具的个性化要求,实现资源最大优化。由于市场对于产品的要求更新太快,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传统的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批量生产都会有存货积压,滞销等问题。规模化定制最显著的特征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的需求和订单拉动生产进行了产品的制造,改变了以往传统依靠市场预测的单纯性批量生产化方式[2]。 规模化定制既满足了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又满足了大规模生产的高效性,将成为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流生产模式,对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3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现在一套家具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家庭对于家具的需求。所以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十分必要可行。帮助客人处理掉旧家具。企业可以从顾客那里回收旧家具,或者以旧换新,或者免费处理。在顾客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积累良好的口碑。对于回收的旧家具可以进行二次改造,节省资源。 企业应有一套完善的售后“责、权”鉴定制度,并严格执行,售后问题往往表现出来的就是管理问题。企业应对售后服务人员以及经销商进行严格培训,并模拟售后处置程序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相关情况,引导客户解决问题,不让客户主导事情的发展,变被动为主动。以解决问题的“速度”为前提,把对立情绪消弥于萌芽状态中。 售后处理服务是营销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并不仅仅只是生产、物流方面的问题,它是建设和支撑整个营销体系的基础,涉及到品牌的信誉度、美誉度以及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尤其是中小家具企业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3.4建立多渠道的营销方法,实现信息数字化 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还是依靠家具市场和商场这样单一的销售模式让顾客来挑选我们。销售形式单一,使得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产品更新慢,资金回笼受到限制,技术无法得到更新,信息闭塞不能及时根据顾客的反馈做出相应的改善,售后服务不能很好的开展。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可以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去寻找客户。利用网络及时掌握市场走向,抓住商机,发现客人的消费心理和需求。 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可以实行“实体店+网络商城”的营销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以此来转变消费者一定要去实体店选购的消费模式,培养消费者线上选择,线下体验的消费习惯。这样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对于家具市场,商场的依赖的程度可以慢慢减缓,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更多的消费选择。然而如何做好突破网上消费局限完善线下体验和整合资源,完善售后服务是这一企业管理模式需要主要注重的问题。 3.5传统营销向绿色营销转变 随着环保观念的日渐深入人心,我国消费者在选择家具时已经不仅仅考虑家具的价格,更多的是开始关注家具是否环保,是否对自身健康危害,是否对环境是否造成威胁。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家具的环保健康因素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家具时考虑的第三大因素[3]。 要实现中小型企业家具企业向绿色营销的模式转变还存在以下五大难题:①材料回归自然。②设计需要更加人性化。③培养顾客绿色消费观念[4]。④运用互联网思维,大胆创新。⑤实行行业标准化。 4.结论 家具制造中小企业的前景相对而言还是较为安全的,但是国内市场的机遇不大,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应当对经济、人才培育等各方面给予恰当的支持,提高中小企业家具企业在生产要素方面的基本发展需要,从而增强市场的活力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大数据分析在中小型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及应用前景,以熔炼过程中材质的化学成分对铸件裂纹焊补率的影响为研究课题,选择合适的挖掘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找出各个数据之间的关联,有效地解决数据孤岛问题。验证了大数据分析结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参考和控制性作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可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挖掘;信息孤岛 0 引言 大数据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2008年的著作《大数据时代》中提出的概念,在维基百科中解释为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主要特点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对于技术收益方,大数据的概念显得通俗易懂,体现在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无纸化办公、数字化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包括技术质量、人力资源、财务、现场生产组织等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基础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是独立的,伴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数据孤岛,导致宝贵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如何以这些连续或者离散的基础数据为基本保障,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知识,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本文以铸造企业熔炼过程中材质的化学成分对铸件裂纹焊补率的影响为课题,对大数据进行研究,探讨大数据分析在中小型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 数据准备 1.1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根据确定的数据分析对象抽象出在数据分析中所需要的特征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信息收集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存入数据库。本文研究的是材质为ZG15Cr1Mo1V的铸钢件的裂纹焊补率与熔炼过程中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在焊接过程控制系统中提取目标参数裂纹焊补率,在熔炼过程控制系统中提炼熔炼参数、熔炼过程中检测到的化学元素、熔点等。 1.2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是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由于铸件号的唯一性,本文的结果参数和影响因子可以通过铸件号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据集成。 1.3 数据规约 数据规约技术可以用来得到数据集的规约表示,它小得多,但仍然接近于保持原数据的完整性,并且规约后执行数据挖掘结果与规约前执行结果相同或几乎相同。由于本文使用的数据样本数量没有达到百万级别以上,因此没有必要做数据规约。 1.4 数据清理 数据库中的数据有一些是不完整的或者含噪声的,或者是不一致的,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清理,将完整、正确、一致的数据信息存入数据仓库中。 本文在对数据集成完毕存入数据库后,对基础数据进行了修订和清理,将不符合的数据从数据仓库清理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5 数据变换 通过平滑聚集,数据概化、规范化等方式将数据转换成适用于数据挖掘的形式。对于有些实数型数据,通过概念分层和数据的离散化来转换数据也是重要的一步。 本文所研究课题的目标是找出对裂纹焊补率有影响的关键化学元素,由于数据样本量不是很大,所以对结果裂纹焊补率结果进行了分类。按照中位数进行排列,在中位数以下的样本定义为低裂纹,中位数以上的样本定义为高裂纹。这样的定义避免过大或者过小的因子对整体结果的影响,也更有利于数据挖掘的分析。 2 数据挖掘 根据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应用统计分析、事例推理、决策树、规则推理、模糊集、甚至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方法处理信息,得出有用的分析信息。 2.1 工具选择 可以进行数据挖掘的软件有免费和付费两种。免费的主要有以下:①Weka:其支持几种经典的数据挖掘任务,显著的数据预处理,集群,分类,回归,虚拟化,以及功能选择。 ②JHepWork:其主要是用开源库来创建一个数据分析环境,并提供了丰富的用户接口来实现自己的挖掘算法。付费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SAS:是一个模块化、集成化的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可以处理大数据下的挖掘和统计,缺点是价格高。2)SPA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相比于SAS价格较低,操作简单,但是功能没有SAS强大。3)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是微软Sqlserver 数据库自身携带的关于商务智能的模块,能和数据库非常好的结合起来,提供了线性回归、贝叶斯算法、关联、逻辑回归等算法。本文的数据挖掘工具选择微软的商务智能平台。 2.2 挖掘算法确认 根据不同的目标确立不同的挖掘算法,本文研究课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挖掘算法。 ①朴素贝叶斯算法。这是基于贝叶斯定理与特征条件独立假设的分类方法,它能检查所研究的实体的每个属性,从而确定该属性本身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想要预测的那个属性。 ②神经网络。Microsoft神经网络算法通过构造多层感知器网络创建分类和回归挖掘模型。当给定可预测属性的每个状态时,Microsoft神经网络算法可以计算输入属性的每个可能状态的概率。 ③逻辑回归。Microsoft逻辑回归算法是Microsoft神经网络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逻辑回归算法用于那些结果是“二选一”的情形的建模,如客户可能买或不买某种产品,一个人的病情可能会发展也可能不会发展等。 2.3 挖掘过程实施 如图1,在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中创建一个Analysis services项目,配置好数据源和数据源视图,并创建对应的数据源。 结合挖掘算法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W元素的含量是影响材质为ZG15Cr1Mo1V铸钢件的裂纹焊补率的贝叶斯关键因子。且当其含量 ②Nb元素的含量对铸件裂纹焊补率影响较大。经过预测,当Nb元素质量分数在0.003%-0.004%之间时,铸件裂纹焊补率比较低。 ③Ca 元素的含量也对铸件裂纹焊补率影响较大。数据挖掘预测当Ca元素的质量分数在0.002%-0.003%之间时,铸件裂纹焊补率比较低。 2.4 模式评估 模式评估是从商业角度,由行业专家来验证数据挖掘结果的正确性。经过对上述数据有效性的验证,技术部门对相关结论进行分析核实,得出上述结论具有参考和控制性的评估结果。 2.5 知识形成 将数据挖掘所得到的分析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或作为新的知识存放在知识库中,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将本文研究课题的实验结论提供给公司虚拟设计部门,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挖掘过程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每一个步骤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都需要回到前面的步骤,重新调整并执行。本次实验针对贝叶斯关键因子W元素含量进行了验证,对铸件W元素含量小于0.007%的铸件且其余检测化学含量项目相似的6批铸件进行检测验证,发现除了1批铸件的的裂纹焊补率为1.34偏高外,其余铸件的焊补率均低于0.3,检验结果支持了W元素含量对于裂纹焊补率的影响。这使得在以后的熔炼工艺设计中,W元素的含量成为重点关注的项目。 3 整合业务流程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对大数据的工作流程做了整合,具体流程如下: ①确立目标,明确要验证什么、发现什么; ②数据仓库的建立,将相关因子进行数据处理并放入数据库; ③根据目标确立挖掘算法; ④依据挖掘算法得出的结论,并进行理论和实验验证; ⑤将经过验证的结论形成知识。 4 结论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数据清理和模式变换是核心。研究初期,由于模式变换不到位,对挖掘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得到不符合的结论,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统计理论知识的欠缺,使整个模式评估花费的时间较多。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强相应知识的学习。 经过这次课题的研究,验证了大数据分析结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参考和控制性作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可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加以应用。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论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摘要: 以管理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状况和发展趋势,得出管理创新不足是致使企业面临危机的根源的结论,罗列出我国各类中小型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并为各类中小型企业找准适合自身实现管理创新的路径,以加快中小型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进程。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创新方法 1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危机的根源是管理创新不足 1.1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危机 近几年的倒闭潮使员工人心惶惶,关于老板跑路,企业资不抵债而倒闭的新闻随处可见。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关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话题一直没有离开过“倒闭”二字,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寿命问题一直是业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将导致中小型企业面临危机的根源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管理创新是主要根源。 1.1.1外部环境 (1)竞争激烈。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而高度发展必然带来高度竞争。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下,中小型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在规模,产品,品牌等方面都不及大型企业,随时处于被击败的边缘。 (2)融资难。 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国有大型银行偏好于放贷给大型企业,这使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银行放贷之后对中小企业要求十分苛刻,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问题,如产品销路不好或者经营不善等问题,银行则会立即收贷,这让中小企业非常无奈。再加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信任,只要有一家银行收贷,其他银行包括民间债主也会一起收贷,高利贷无法偿还,资金链断裂,企业只能宣告破产。 1.1.2内部环境 (1)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大多以私营企业为主,企业结构不完善,组织过于简单化。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如当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问题出现时,中小型企业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利润的下降将会使企业难以运作。 (2)企业缺乏长远战略。 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科学长远的战略,企业一味地追逐短期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企业在产品定位上目光较为短浅,在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技术、引进高科技方面较为被动。企业没有规范性的战略目标,就失去了方向,也很难聚集员工们的力量。 (3)企业缺乏科学管理。 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粗放式的,管理结构是紊乱的,缺乏科学性更没有前瞻性。管理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我国中小型企业缺乏科学管理,这将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发展生存。 根据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导致中小型企业破产的原因中,管理不当占到 70%-90%的比重。而人们一向重视的资金不足,经济萧条及其他原因仅占 10%-30%,由此可见,管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我国中小型企业要想在市场升级换代中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对自身进行创新变革。 1.2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类型 1.2.1家族式管理 这类管理模式是我国中小型企业中最常见的,企业员工大多是核心领导人物的亲戚,核心领导人物通过亲情来对员工进行指挥,过多的个人情感因素增加了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大。麦肯锡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 15% 的中国家族式企业在第三代之后还能生存下去,原因便是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与管理机制。 1.2.2脱离基层的管理 这类企业有组织结构,有明确分工,有正规的员工守则,但却没有员工将管理制度付诸于行动,原因在于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完全没有基层员工参与规划,也没有听取员工们的真实想法,导致最终得出的管理制度是死板的,是不实用的。 1.2.3不切实际的管理 当中小型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管理者迫切的想快速发展成大型企业,于是便一味的模仿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东施效颦”的行为不仅摒弃了自己传统的管理模式,而且会让企业对新的管理模式出现无法适应的状态,最终难以发挥作用。显然,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的方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2管理创新的内涵与实质 结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管理不仅仅是指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管理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首先,管理者需要摒弃旧的管理思维和方法,通过借鉴和学习创造出适合企业本身的新的思维方法,进行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产值,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和持续发展。这一定义一方面强调了管理创新的功能,指出管理创新着眼于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提出了管理创新的目的,即为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后,企业的效益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3.1企业制度紊乱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研究、生产、组织等各环节之间出现了协调性差、管理薄弱、随意性大、产权模糊的问题,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有序完整的企业制度是一个企业成功的首要条件,这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3.2企业观念陈旧 3.2.1管理者观念 管理者在企业的管理、生产及经营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的观念大多较陈旧,他们一方面不甘于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淘汰,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花精力花金钱投入管理创新改变企业的现状,最终企业将会败落在管理者这种纠结和死板的观念中。 3.2.2产品观念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层出不穷。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产品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通常都是在等待大型企业做出行动之后,再进行模仿,推出新产品。显然,相似的产品在市场中,中小型企业必将会输给大型企业。 3.2.3人力资源观念 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观念是落后的,大多数管理者认为没有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有的管理者则认为对企业员工进行了培训之后,员工会被其他企业挖走或者会要求更高的薪资报酬,从而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3.3企业缺乏战略 战略是指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它既是预先性的,又是反应性的。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里,企业需要建立战略,主动预测未来,而不是被动的对变化做出反应。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规模不大,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比大型企业更敏捷,反应能力更快,适应能力更强,此时中小型企业应利用自身优势,建立战略以主动的预测未来。 3.4企业文化呆板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发展的灵魂支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单单只是指企业标志、企业口号,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行为规范,从而产生良好的制度。我国中小型企业就是缺少这样的企业文化,所以难以聚合员工的力量进行管理创新。 4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大致有三种管理模式,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笔者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搭配了不同的创新方法。 4.1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 4.1.1以制度创新为首要任务 这类企业最大的管理问题是企业组织结构紊乱,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必须规范化企业的职位级别,将亲情的影响降到最低,使企业组织结构由传统的一人独裁亲情指挥分散管理模式转向扁平式分散合作、产权明晰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4.1.2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为最终目的 这类企业会无形中将员工分为内部员工与外来员工,这种区别对待使外来员工对企业产生抵触情绪,最终离开企业。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令企业流失了优秀的外来人才。所以企业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减少区别对待的现象,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4.2脱离基层的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 4.2.1以管理者观念创新为首要任务 “管理”这个工作看起来轻松,但实际上却贯通了企业的各种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着观念创新,首先,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管理企业。其次,管理者还需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应其对新环境和新问题的能力。 4.2.2以进行人力资源观念创新为重点 企业通过培训员工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让每位员工接受教育,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加深对企业的认知,深化与企业的感情,促进个人奋斗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以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效能。 4.3不切实际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 首先,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建立起明确的战略,佳能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建立明确的战略。佳能公司一开始就明确了“击败施乐”的战略。他们依靠施乐的技术生产产品,获取市场营销经验,进入施乐力所不及的日本和欧洲市场,最终成为施乐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最终这个只有施乐1/10规模的佳能,取代了施乐称霸10年的地位,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复印机制造商。佳能的经历证明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往往是中小型企业变为大型企业的一个桥梁。 其次,企业应根据经济背景的变化而对战略进行不断的创新,发掘对手没有涉及的领域,加入创新元素,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同时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与员工能以最大限度的适应新战略。 5总结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危机的根源是管理创新不足。企业在全球经济背景下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找准制约企业自身创新的因素,找到实现管理创新的路径,建立全面的管理创新体系,才能为中小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中国经济的腾飞才有希望,中国的明天才更美好。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摘要:在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为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着重要贡献。我国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近些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经济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竞争、农村现代化等多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构建方式和管理模式完善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约束机制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的旧观念和旧体制的约束,与西方中小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相对复杂和落后,企业在许多管理方法和制度上还存在着不少误区,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不相适应。尤其是在进入WTO之后,我国的大多中小企业都经历了重新洗牌,所以如何将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建立起有效和系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是现代中小企业和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论述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基本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围绕两种形式在进行改革,一种是不涉及产权制度的改革,另一种是涉及产权制度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来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有民营、国有民营在承包、租赁等基础上都得以发展,在我国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国有中小企业主要采用承包、租赁等形式,到九十年代初期,逐渐向公有民营、国有民营的方向发展。这种方式主要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自筹资金、定额上交、自组人员等方式为基本内容,这样既吸收了个体企业和集体经营机制,又保持了租赁经营、承包等有效机制,让很多原本微利或亏损的企业转化为盈利的企业,成为利税的主要来源。二是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逐渐连锁化,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因而带动了中小企业组织形式的改造和改组,这些连锁店已经发展成为商品市场中新的增长点。三是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得到改革,中小企业主要采用兼并、出售、联合、转让、拍卖等形式来进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改造。在一个完整的市场资源配置中,中小企业的地位已经不可替代,中小企业拥有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素也很多,而其中最多的阻碍因素则是企业管理者的不善管理因素,管理者不能从整体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定位,把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充分发挥,也没有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市场变化,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管理上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就必须要更新观念,科学完善内部管理、细致分析外部市场,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转变观念、改善管理方式,才能让企业走上更健康的发展之路。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特点论述 1.生产规模小 我国中小型企业因资信程度不高,资金的筹集相对困难,在产品生产中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在文化程度、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企业生产技术含量也快速提升。 2.分布范围广,数量大 不管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具备着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的中小企业中,制造业占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比例,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也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在服务业、制造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等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3.投资的主体多元化 中小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有所不同,它是既有劳动人民所属的集体企业,也有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企业,甚至还有一些个体企业。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都不是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也只有少数能发展成为大型企业,更多的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所以中小企业有可能是个体投资、国家投资、企业投资等,它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 4.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我们(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并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压力,而我国的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资金短缺和用工压力较大,这些问题都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为国内市场,这些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生产能力都只能适应国内的市场的需求。尽管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能够向世界市场发展,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素质较低,很难适应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再加上体制方面的约束,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企业技术发展缓慢,这也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产品成本高、档次低,中小企业很难挤进国外市场,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服务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 5.生产经营市场调节 在我国生产经营具备的外部条件下,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时期,就提出了小、中、大企业同时发展的口号,但在实际中,国家还是比较侧重于对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建设,而没有足够重视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也导致中小企业没有能够获得足够的政府计划的保障。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中小企业只能在计划经济下的夹缝中生存,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小企业才得以迅速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意识不足 受到企业发展历史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在很多管理上还不够规范,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观念也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以合伙经营、家庭经营等形式发展起来的,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可以说都不具备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经营模式。虽然在一些企业中,员工的生产技术过硬,但在企业管理上的意识和理念上相对落后,而企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生产技术和销售手段,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未来。 (二)缺乏人性化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带有一定的家族化特点,企业的许多重要环节,比如财务环节的工作基本是由与管理者有关系的人来进行担当,而这些人并不不一定都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这样的做法对那些认真努力工作的人来说是不公平和缺乏人性化的。而且,现代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比较重视提升业绩和培养技术人员,而没有足够重视管理层面,常常忽略管理上的问题,对员工缺乏关心和了解,造成管理的不人性化。 (三)企业文化构建缺乏 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靠的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有了顽强的生命力,进而才能促使企业长远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并没有能足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也没有建立属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同时更没有形成企业中的核心价值观,忽略了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企业就因此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盲目跟风、抄袭其他公司管理方式 与国有企业或一些制度化程度高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带有相对随意性,缺乏全面的规范化、程度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多是模仿国外企业的管理模式,甚至有的直接照搬国有企业或者其他的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也不管这样的管理模式或者跟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而管理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这样不但不能带动企业正常快速的发展,而且会让企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使其成为一个空壳没有实际内涵的企业。 (五)管理创新较为缺乏 在中小企业中,有很多都是已经习惯了旧的产品和旧的管理框架,这些中小企业不能做到及时创新,而是习惯性的依赖自身已有的管理模式,这个习惯已经形成了一种定性思维,企业自身没有想过要进行思想创新。中小企业一方面总是认为创新应该是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的事情,只有这些大型企业才可以和有能力做到创新。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总是容易满足于现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企业管理永久的一贯制,没有新意,而且不思进取,这让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丧失了竞争力。 三、 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管理模式构建 一般情况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初期,所需资金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家族网络或家庭财产积蓄,这样的企业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在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融资困难、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时,很多客观原因都会限制到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应该尽量节约和稳定成本,减少经营风险,以此来保证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在建立初期,一般中小企业的人事财务权、企业所有权、管理决策权等都掌握在企业的管理者手中,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大都是依靠管理者的经验进行。所以想要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管理模式上必须要走集团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中小型企业在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可以进一步壮大时,会发现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弊端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比如一个企业的所有结构单一,经营权和所有权都集中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手中,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合理决策,所以应该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分层体系和决策机构,防止独裁式的决策机制。同时在中小企业中产权关系应要明晰,不能一味的用家族中的模式在分配上进行模糊,在成长期多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期的管理模式构建 中期,中小企业到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都有了一定的扩大,而企业管理者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能及时控制到企业所有方面,但是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正常和顺利运行,让企业得到更高、更好的发展,管理者有必要将一些经营权分配给职业经理人,而管理者个人应该考虑企业的发展和监督。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性强、经验丰富,能够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经营有效结合,找到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生产效率化,而且运用这些专业化的管理,让企业能够更好的向规模化发展。中小企业在中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和现代的家族管理模式,解决原来企业管理过程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中期建立一些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用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模式都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性的管理模式,这样也可以让中小企业顺利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中小企业成熟时期的管理模式构建 现代中小企业中的管理模式的特点主要是经营管理权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所以现代中小企业应该要产权关系分明,出资者按照所投入企业的资产额度享有相应的收益、选择管理者、进行重大决策等方面的权利,而专业化的管理经营者应有照章纳税、依法经营、对出资者有资产保值的责任,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可以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也是公司国际化、集团化的必经之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抢占战略的意识,不管是在生产经营上还是在管理策略上都需要良好的战略意识和长远的发展规划,这样才能确立和保障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并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让企业的发展基础更加牢靠和扎实,企业需要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以便能够更加灵活的发展自己。比如日本的佳能公司的战略意图就非常清晰,因为一开始佳能就明白自己的战略目标是要击败施乐,所以,在其企业的发展初期,佳能就努力获得施乐的专利技术许可,如此依靠施乐的技术来生产和研发自己的产品,迅速获得市场经验,壮大了企业自身的力量,佳能就是这样用正确的战略一步一步的走到行业的领先位置。所以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来部署相应的发展战略,在成熟期时,要把企业中的技术、资金、人才优势进行合理发挥,并且要引进、创新、发挥和改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快速发展的经验。 四、 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 (一)构建道德约束 建立社会评判的职业经理人标准,同时对职业经理人的道德规范要制定出严格的规范,这样通过约束管理者来衡量管理者。成立社会中介的评价机构,建立起可操作、透明度高的职业经理人评价系统和经营管理者的评价机制。建立起个人与群体的信用评价机制,建立起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资产者的信用制度和披露制度。企业在进行用人选择时,要重点关注其历史档案记录,经营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都应该讲信用、重信用,不能只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二)构建法律法规约束 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有健全的法律约束机制作为企业发展的保障,而我国目前没有相关完善的法律机制来保护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规范和制度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一些盲区。所以只有建立健全法律约束机制,才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比如可以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让经营管理者和企业资产所有者有章可循,让双方都受到制度的约束和保护,促进双方共同努力协作,避免他们运用一些非法手段来进行的不正当的竞争,让员工能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工作。同时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设立企业维护制度、强化制度机制,通过完善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促进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构建长效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主要是可以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调动经营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的积极性,形成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强大合力。在建立法律约束机制的同时,还要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做到约束与激励并重,形成企业和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社会双赢的局面。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建立股权、收入、期权结合的激励机制,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经营管理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企业共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管理模式有效地实施的前提,而内部环境的建设主要是取决于管理者对企业环境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正确的处理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冲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客观分析行情和自身的条件,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结束语 发展、进化、创新本身就是企业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永久主题,也是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根本导向,在现代中小企业处在的新经济时代里,只有依靠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丰富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内涵,调整企业的核心能力,完善和构建新的管理体系才能让企业快速长远发展和稳步壮大。但现代中小企业中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现代的管理者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找到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同时建立道德约束机制、法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实行进一步的创新,才可以有效地保障中小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中小型企业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伴随着知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持续激烈化,而时代特征突出了企业对于知识、信息等技术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增加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中小型企业具有其存在的特性,因此时代的转变对于其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中小型企业必须转变其发展战略,重视其在管理上的问题,从而完善管理,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管理;对策 伴随着知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持续激烈化,而时代特征突出了企业对于知识、信息、人力等非物质资源的依赖性的逐渐增加,同时,也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多,涉及方方面面的行业,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着绝对的力量。但受到自身规模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其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生存能力也相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劣势。尤其面临时代的变迁,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时代的转变对于其来说是一次机遇,但同样也是一次挑战。中小型企业必须转变其发展战略,重视其在管理上的问题,找准管理上的着重点,从而完善管理体制,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能小视经济市场变化给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但同样不能忽视在当前中小型企业发展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改正与优化,才可以使得他们保持一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人才储备机制不够完善。从员工层面来讲,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于人才的招聘流程过于简单,在招聘时没有充分对于所需求人才进行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能力的考察,导致所用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力欠佳,并不能百分百胜任日常工作,同时企业受到资金及观念的限制,并不重视对企业员工的培训,而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也不完善。从管理者层面来讲,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力和较强的经验与素质,但事实中,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并非科班出身,对其所涉及的某一领域并没有充足而经验,往往一人说了算,缺乏民主化,管理意识与决策能力也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发展缓慢,不能很好的融入市场。随着经济时代的转变以及我国相继颁布的一些政治金融政策,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都能够很好的把握,并顺利转变自身企业发展战略角度,转变企业管理理念,使其适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发展过于缓慢,不敢大胆的做出相应的决策,没有前瞻性思想,对于市场政策把握不够准确,因此不能很好的、快速的融入市场。 (三)忽视长远发展。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规划只着重于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规划。这是造成企业“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追求眼前利益,缺乏远见,不能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而又长久有效的规划,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就必然导致了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存在的时间短暂。 (四)管理体制漏洞太多,陈旧缺乏创新。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体制上的发展现状大多就是受到管理人才缺乏的限制,管理体制又多数是从其他的企业中照搬过来的,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且,不能跟随市场变化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使其根本发挥不了对企业的约束、管理能力。 (五)创新能力欠佳。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能力的优势来源,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创新力发展这方面欠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资金投入受到限制,很多企业在科技研发、人员创新鼓励政策上的资金投入有限,不能很好的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其中,而且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二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创新的不重视,缺乏相应的创新理念,很难将创新很好的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中去。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的优化途径 (一)科学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科学、合理的配置好人力资源,高效的管理好人才,才可以让人才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此提升企业价值。因此,针对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限制企业管理的因素出发,本文作者认为,应当重点突出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首先是尊重员工,重视他们的价值,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主动关心、帮助有需要的员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这同样因为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努力及其潜能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全面提升企业员工服务于工作的能力。培训的作用是激励员工不断的努力,良好有效的培训机制可以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素质与能力。 (二)完善管理体制,加快中小型企业的战略转型。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以多向大型优秀的企业甚至是国外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健全自己的管理体制,根据经济市场变化规律,立足于眼前,设置长远的发展目标,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责任,简化管理流程,使之更加合理、简单、有效,高效的加快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三)重视创新,加大企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把握住创新,就等于把握住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本来自身发展就受到种种问题的制约,如再在创新机制上落后于其他企业,则发展就步入一定的危机之中。本文作者认为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应当从理念、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及科学技术四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理念创新,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创新所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发展,转变观念,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组织结构创新,在为了弥补本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不足,大胆创新,去除繁冗的结构,以科学合理的结构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企业文化创新,是转变一个角度以更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才,服务于人才,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得到员工的价值认同感,从而更加努力工作。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主要是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视新技术的研发。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试论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迎接入世挑战,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现状;企业文化;信息化;改善途径和方法 1 中国现代中小企业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高效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大多数分布在地、(市)县,是地方经济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提供了城镇就业机会。伴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不断调整,其总体数量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营运管理仍处于较混乱的阶段,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家对市场经济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所知甚少。而知识的陈旧与结构的不合理,也是目前中小企业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用20年前学到的知识管理者21世纪的企业其结果可想而知。 当前怎样去创新、去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是我国中小企业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基本情况是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缺乏企业发展的战略思维和对人才的管理与培养。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阻滞了企业发展的前进道路。 2 现代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融资困难 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筹资渠道,但是总的来说,筹资渠道过于单一,融资难仍旧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较大困难。相比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非常不稳定,由于缺乏较高的信任度,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相当有限。银行会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不稳、偿债能力不高、信息缺乏透明度而拒绝给中企业提供支持在国家的相关支持政策没有到位之前,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因为融资能力较差而受到影响。 2.2 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管理素质普遍不高,据了解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者在各企业中仅占一半,其中大部分管理者是以技术见长,真正具备经济、管理类学历人员的占极少数。还有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普遍较差,据有关资料查询,我国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约8000万,其中初级工占80%,中级工不到20%,高级工仅占1%,而且很多人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应知应会的标准。从总体上说,管理人员的意识比较单薄,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差,很难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有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法。 2.3 设计组织结构不合理,各部门分工协作程度低 中小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时往往没有考虑很周到,并没有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不同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管理层次,设计不同的组织机构,只是很简便地设定组织机构,从而导致很多目标很难实现的现状。有些中小企业虽然设有内部管理制度,但不够全面,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所以造成企业中各部门协调合作不好,从而阻碍了工作的进程。 2.4 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管理人才和资金,导致管理较乱,在企业内部的各项不完善制度的管理下,导致企业在营运中不断出现问题。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这将很大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的脚步。 3 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3.1 拓宽筹资渠道 中小企业要想拓宽筹资渠道是有难度的,但也不是无路可走。企业家眼睛可以向内收,企业税后利润进行分配后所形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作为企业的一个资金资源,即留有收益资金。企业家也可以作好向银行借款的工作,中小企业都要争取享受优惠贷款利率,企业向银行借款筹资可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中小企业做筹资决策时,即在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种方式之间权衡时,做何种选择主要取决于筹资的用途。总之,中小企业要发展,就要筹集资金。筹集资金要讲科学,作好预测,制订计划选择适宜的筹资渠道和方式,降低资金成本,规避财务风险,以创造更大的资金效益。 3.2 提高管理者素质,改善经营管理 一个企业发展好坏与这个企业的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如市场观念、用户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效益观念、战略观念等。与此相适应,就需要大批具有经营管理才干和经验的现代职业企业家,他不仅应具备革命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而且还应有组织协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管理者素质是改善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关键。提高管理者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既可以对现有管理者进行培训,也可采用民主选举或对外招聘。 3.3 引进人才、实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突出的因素。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构建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在资金投人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对基础阶段和应用阶段的技术进行研发,提供中长期低款以及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应积极引进人才,加强职工培训,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中小型企业管理论文:论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摘要】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不能取代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之要义在于内部管理的制度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在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依据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决策的时候也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支持,制定科学的、完整的、可行的制度,并依照这种制度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确保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 一、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局限性 1、中小企业管理制度落后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但是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还存在相当比例的无制度或者制度落后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发展瓶颈,除了产品周期、技术因素等外,还有一个普遍制约的因素,那就是规章制度建设的缺失或者落后,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发展中的障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短板(木桶原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一套适用的企业管理制度,完全可以让企业管理事半而功倍,有章可循,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企业快速发展,预防和控制企业的法律风险。 2、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完整 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即时修改完善增加,而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存在这种制度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更有甚者是制度缺失,主要表现在企业出现了一些问题时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去指导和解决,其次表现在制度内容有漏洞,会造成企业“法律”空白,最后表现在制度的体系缺失,有企业管理制度,但是没有监督和考核制度。 3、中小企业有管理制度无执行 首先表现在制度摆在那里,但需要根据领导的态度来决定执行与否。这类制度本身质量不存在问题。人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假定领导的好恶,并且用实践去小心求证。结果发现这样的制度执行到后来,大家办事都不依制度而依“惯例”。制度执行缺乏原动力,如无根之草,没有生命力。 其次表现在制度摆在那里,执行按一定的规律。这种制度基本上也没什么质量问题,主要是执行人的问题,谁被制度制裁了的叫做“撞枪眼上了”。这种制度在执行时常常表现出时间上分布的规律性,比如一段时间抓考勤、一段时间抓企业文化等等。这种制度的执行力不足,既有领导的问题,也有员工的问题。这类制度同样没有生命力。 最后表现在制度摆在那里,但人们视而不见,并不一定按制度办事。这种制度存在以下可能性,一是人们知晓制度的内容,但是制度的规定不如经验更有效。二是制度的规定显然比经验有效,但就是过于理论,执行起来难度过大。三是制度再常见不过,制度编写目的看似清楚,但到了关键流程环节总是模糊化,比如关键时刻出现“据有关规定办理”等简单的词句。 4、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性低 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既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又要考虑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很多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制定的制度没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管理制度虽然是以一个个文件单体的形式存在,但是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管理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基本可以划分为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其中,管理制度内容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本体系统,管理制度管理体系是制度建设的保障系统。所以,管理制度建设首先要从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体系。 二、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一切违背《劳动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的内容都是无效的。此外,违背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法律的内容,也都是无效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企业实行奖惩制度,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对违反纪律的职工要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也要贯彻“以思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2、坚持实用和民主的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简单实用,否则制度就没有生命力;同时企业管理制度一定要征求企业员工的意见,要让员工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发动职工认真学习讨论,使得制度的产生于执行具有民主性,这有利于制度的制定、执行以及员工对制度的自觉遵守。 3、符合前瞻性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既要满足企业现阶段的需要也要考虑企业的未来,不能目光短浅,还要考虑到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出台或调整,对于国家新出台或调整了的法律、法规,企业要及时对照学习,发现本企业管理制度有与之不相适应的条款,要及时修订。同时,企业在修改管理制度时,也要充分发扬民主,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切合企业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4、满足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 根据企业的现状,管理制度要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形成一部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制度体系下要分为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管理体系三个分支,三者要紧密联系,互相制约,要避免顾此失彼,各种体系之间既有相关性又有制衡性,进而保证企业稳步平衡向前发展;管理制度要符合现代科学的管理理念,要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管理制度中,让制度有根可循。 三、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方向 1、加强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了行为科学。二战以来,管理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科学管理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这些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企业科学化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为企业科学化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2、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制度、不同的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企业现在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挑战。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一般会经历如下五个阶段:建立初期:“救火”,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展中:“规范化”,完善与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并培训实施;发展高阶:“理性化”,企业已能按照既有制度及流程自行运作;发展成熟阶段:“文化化”,企业形成自有的企业文化并根植每位员工的心中,并为公司的长期战略共同努力;发展自由阶段:“人性化”,企业超越理性的约束,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管理。 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为自己的企业科学地构建一个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可以帮企业在方方面面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让企业良好运作。规章制度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从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基本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对规章制度的管理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一个系统可以由外部环境、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组成。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等是规章制度的外部大环境;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管理控制模式和组织职能则构成了规章制度的外部小环境。 企业制度建设是各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公司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在宏观层面要做好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是公司层面的涉及全局性的一项工作,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规划。而规划工作则要满足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兼顾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有系统的规划,推动企业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 职能部门在规章制度的中观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个职能部门为行使职能管理,往往需要制定一系列各种关联的规章制度集合。这些部门需要定期对本职能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其管理职能。因此,在中观管理层面,需要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在制度的微观管理层面,涉及到对具体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的生命周期要经历申请立项、需求分析、起草、审核、颁布、实施、监督、评估、修订完善等阶段。制度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或延续。 3、完善规章制度内容体系 制度管理体系与内容体系相对应同样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各层面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对于内容体系的宏观层面,主要考虑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如何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控制模式相匹配。不同发展战略和管理控制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是不同的,必然会体现在不一样的管理职能上,并最终落实的规章制度里面。例如对于战略管理型的管理控制模式,集团公司管理的重点是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投资等方面,制度建设必须要与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对于内容体系的中观层面,主要考虑构建支持企业各项职能管理的全套制度,并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某一项职能,需要建立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若干制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制度集合,即制度树。因此,中观层面的制度内容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职能管理的制度树体系,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叠。若干项职能制度集合组合在一起,就形成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制度内容体系架构。 对于内容体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构成制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单体规章制度。单体规章制度内容建设主要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从形式上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二是从内容上对规章制度进行优化,使之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形式可以从格式规范、结构清晰、文字准确等方面进行优化;内容可以从权责明确、内容完整、流程合理等方面进行优化。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困境与措施 摘要:该文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教育模式与企业经营模式之间冲突的原因,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导模式和质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改善措施,希望进一步扩大与企业的深层合作,探索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新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措施 一、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发展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指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准确来说,它是一种利用学校、企业、政府部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首创合作教育。当时处于联合培养人才和建立科学研究实验室的阶段,而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出现在“二战”时期。出于战争的需要,美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界和企业界科研的支持力度,许多高校进入军事研究领域。20世纪50年代后,国外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已经很普遍,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实践上也成功地形成了适合本国、行之有效、特色不同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模式。如今,校企合作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我国的校企合作发展得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得到重视并且广泛开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这促使校企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成长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天大天财等,各地也兴起了高新科技园,企业与高校之间开展了密切、稳定的交流合作。当前,国内的校企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构建方面,如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跨学科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和具体专业合作模式等的构建,最常采用的合作方式是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导入课堂教学、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组织社会性质的行业比赛、聘请企业专家到高校兼职等,合作领域涉及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形式等。 二、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根源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虽然国内一些高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校企双方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仍处于浅、中度的合作阶段。调研发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学校“热”而企业“冷”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高校的教育模式与企业的经营模式之间存在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双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 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是双方合作的难点所在。企业的经营往往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往往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放在第一位,可以不依赖高校的实习生而正常运营;而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合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另外,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等的支持。因此,双方的合作往往缺乏坚实的基础,部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此外,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企业是学生就业的方向,但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院等机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学术、轻应用”的倾向。这导致学生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设计项目质量不高,大多“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践。加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不可能一味迎合高校的教育模式而不顾市场效益,这就使合作中的高校往往是被动的。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育模式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这同时反映出高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是有限的。 2.双方合作的动机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如设计公司)规模不大,接纳能力有限,难以接纳成批的高校学生实习。一些企业因为生存问题,在短期不能看到明显效益的情况下,往往缺乏与学校进行长期深度合作的热情和动力,主动寻求合作办学的企业更少。还有一些企业与高校合作,往往只是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或者希望借助高校宣传自己。因此,校企双方合作的动机不足,缺乏合作的教育理念。 3.高校缺乏对师生参与企业实践的鼓励制度 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教师大多较为年轻,其中一部分是由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直接转变来,“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少企业项目实践经验。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存在参与项目实践少、缺乏设计能力的问题,其在校企合作中难以为企业提供项目研发能力和实际设计、技术、策划等方面的服务,难以了解和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查发现,虽然高校对师生参与企业实践是支持的,但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这就使高校师生难以真正走进企业,也导致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在形式上具有单一性、参与度缺乏深层次性。以上因素导致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巨大优势与实际作用,没有真正体现校企合作的本意,使校企合作陷入了困境,合作的可持续性较差。随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才能使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保证校企合作有效、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三、改善措施 针对校企合作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层合作,进行资源整合的探索与创新,提出符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1.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要使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真正发挥作用,首要问题是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企业、设计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是行业动向最直接的反映。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社会角色作用,参考行业人才标准,在与企业的交流中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的发展和服务方向,即将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以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一体化模式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实施流程、技术规范和考核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综合提高毕业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使毕业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工程需求,解决教学与社会要求脱节的问题。 2.推行“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可以借鉴一些西方高校的教学模式,依托高校与合作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实行校企联合的“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明确高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责任与职能。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以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加强高校和企业间的多元共商、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不同教学环境和资源,发挥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实现高校与企业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资源共享、知识结构优势互补。校内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第一责任人,应该与学生建立长期的联系与交流,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与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沟通、解决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按时完成;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解决学生在工程设计项目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协助校内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3.构建校企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仍是以校内专业教师的评价为主,设计公司、企业的设计师参与的社会评价较少,评价系统的开放性不够;另外,以往的文科或理工科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主要是任务评价、成果评价模式,缺少过程性评价,难以适用于环境设计专业以真实设计项目为表现形式的实践。因此,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答辩程序和评价标准,由校企导师共同参与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成绩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答辩环节的具体方案是,聘请校外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专家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并由校内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主席。同时,要求指导教师遵循“回避制”原则,即不参加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对于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实施过程性考核,按照学生的设计方案、实物模型、设计报告进行考核。在答辩过程中,企业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设计交流。结语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不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校企双方开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的困境,高校需要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不断探索与创新,充分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注: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王鑫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重要性 摘要: 文章依照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经验,探讨设计制图规范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建立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计制图规范;环境设计;毕业设计 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环境设计专业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环境设计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下,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热门话题,环境设计专业成为一些学校的热门专业。怎样将这个专业办好并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该专业的教师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要想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注重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而毕业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关,是整个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形式,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设计制图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一些学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到位;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敷衍了事;等等。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明确设计制图规范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有效、合理的教学监管体制。 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设计制图规范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设计毕业的过程中,毕业生可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毕业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与社会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创业精神的重要方法与核心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毕业设计中,设计制图的规范化尤为重要。目前,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制图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规范问题。设计制图规范要求严谨,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制图规范教学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为了突出效果,往往把毕业设计的重点放在效果图的制作上,而忽略了施工图方面,导致施工图不规范、学生敷衍了事等问题。如,CAD制图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只有标高以米为单位,一些学生在书写时不规范,将标高单位按照毫米计算,导致本来层高3米的楼房变成了3000米的问题。再如,轴标号不统一的问题。一些学生随心所欲地标号,有从右往左标的,也有从上往下标的。设计制图不规范造成了很多基础性的错误,而这些基础性的错误对于一套设计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制图更加规范,就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测评体系。在这个测评体系中,教师可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一个主体看待,设计制图规范就是这个主体的中心环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设计制图规范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突出美观而忽略了实用性。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以国家制图标准设计每一套设计图纸。完成每个阶段的设计后,指导教师组织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小组式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设计制图规范、国家制图标准、设计中所应用到的文字规范等。测评本身要准确、合理,真正体现出毕业设计的价值。教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测评标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及时反映出毕业设计指导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结语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与毕业生就业接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是一门语言,任何好的想法都需要规范地表达出来,否则只能是空谈。规范是设计制图的重要准则,只有规范设计制图,才能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设计制图规范性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教师要通过总结经验,有计划、有目标地改革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规范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亮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独立学院毕业设计中环境设计论文 一、研究背景——独立学院及环境设计专业 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应当是“一个以生态美学为指引,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的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立将是必不可少的”。独立学院环境设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室内外设计施工及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伯顿•克拉克在《建立创业型大学》中提道:“创业型大学很像高科技工业中的企业,开发一种涵盖变革的文化。”由于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温饱问题,环境设计行业体现的是新的生存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大量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现状分析 (一)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设置雷同 从现行专业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来看,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办学之初的一套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均复制于母校。建校之初的模仿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弊端,在市场的导向和学院及专业本身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专业的原有培养方式,提出了必须变革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借此契机寻求其他路径,改变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其具备环境设计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在环境设计实践中发挥创作的灵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作灵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就需要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特点与母校在环境设计专业“错开定位,配套发展”方略,建立属于独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现存问题 毕业设计是独立学院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现培养专业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就是毕业的一种计划、规划、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毕业设计活动的过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创作过程,还是一个毕业生对本科四年学习的总结及展示的机会。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现存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从培养方式和选题特点来看,无法与其他普通高校相区分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都是沿用母体高校多年的教学经验,没有创新,选题内容偏学术研究型,而不是应用实践型。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导致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偏理论化而非应用,使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型特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也使学生的专业性质和特点未能与其他普通高校有明显的区分,直接导致就业的困难。 2.题目宽泛,质量不高 由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均是由指导教师独立给出,大部分为模拟工程题目,未能完全考虑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兴趣和动手能力,其实践性较弱、造成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类型趋向单一。并且题目都较为宽泛,学生不易深入完成。 3.研究内容多缺乏创新性和前沿性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因为需要,由教师给出多个模拟工程题目,而大部分教师从事的项目实践不足以满足多个题目的制订,从而导致部分题目所涉及的技术创新性不足,同质化情况严重,甚至出现很长时间重复使用同一过时技术的题目。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脱节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大四下学期学生毕业前四至五个月开题,学生接受题目后自行进行毕业设计创作及撰写论文,期间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沟通不足。此期间,学生可能处于求职或考研阶段,所以存在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精力较少。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用少量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论文拼凑现象严重,抄袭内容较多。 三、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应用型”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涵盖面较广,而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其应用型特点应当在毕业生进行选题之初就和其他类型高校区分开来,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的就业中有一席之地。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阶段时的选题,可以从环境设计专业内容的分类着手,从选题方向、选题范围、题目确立等方面出发,使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应用型实践特色和创新性。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更应考虑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综上,解决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转型第一要务便是选题。选题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选题可以看出作者的毕业设计研究的方向和理论掌握水平,选好了论题,就等于完成毕业设计的一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的选题是直接向大家展示毕业设计方案的研究方向以及内容的精确阐述。毕业设计选题范围的确立是指导毕业生如何使一个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特色和个性。如何体现其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独特性,是先决性条件之一。环境设计专业本身的涵盖面广泛,毕业生在起初进行选题时,就会遇到较大困难。而针对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定位,在毕业设计选题之初,就应当以应用型和技术型为方针进行选题,这也是和其他院校培养类型进行区分的一个关键。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出发,其专业涉及内容包括建筑的内部环境(建筑内部功能的规划、室内景观、色彩、空间、材料等建筑基本元素的构成设计),外部环境(建筑之外与之直接联系的广场、绿地、水环境、交通组织等项目的组织与规划设计),小建筑设计(辅助主体建筑使用的小环境构筑物,如会所、活动中心、茶室等设计)的相关设计内容。毕业生的选题均以室内、室外或建筑设计为主,而无论哪一种类型,均应以实践、应用、技术为方针,教师进行指导,毕业生进行设计实施。以景观设计选题为例,景观设计的设计应用型内容选题可以分为宏观型和微观型两大类。从宏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中场所设计的红线范围和尺度大小,决定其所属性质。尺度较小的一般以场地布局为主,而尺度较大的地块一般就以生态理念考虑为先。从微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可供选择的题材较多。如小品设施、公共设施类,都是属于微观应用性角度来看环境设计的领域。 四、结语 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精心安排和设计实施。而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更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的代表。独立学院的转型,培养方式的定位,专业的发展,都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并坚持。从毕业设计的选题这一细节环节出发,找准独立学院的培养特色,是独立学院以及各专业,乃至各位毕业生如何在竞争中找准位置的关键所在。独立院校环境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应该是,“寓技术教育于审美教育,是具备较宽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寓技能培养于创造美能力的培养,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应用所学。”提出这一教学思路是基于创造性地解决有关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有两点:其一是环境设计人才需要科学技术做支力;其二是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核心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独立院校环境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应该是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独立院校偏重应用是为服务于社会生产一线做准备,环境设计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偏重于直接参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及施工管理、建设等,如室内设计装饰装修、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及施工等。独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能力有两层含义:一是环境艺术专业理论与技能在实践中的吸收应用。二是环境艺术专业技能面向社会生产实践动手的应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同时作用于社会生产实际并转化为一种生产力、创造力、创新力,是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应当是设计实践文化,一种与技术相关的实验文化、设计实践相关的设计文化,以及与教学研究相关的教学文化,而集科学技术、设计实践、实验文化和写作文化于一身。最能体现环境设计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也将继续成为在独立学院本科阶段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作者:胡晶 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内容摘要]毕业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四年教学的总结及检验,对学生步入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从其各项问题出发,探讨了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及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可行性改革措施。 [关键词]环境艺术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根据一般的设计程序和方法,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按照毕业设计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表现—成果提交—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分析近些年来学校的毕业设计,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毕业设计题目单一,设计面窄,不能对所有学生进行很好的考评。以往的毕业设计中,课题基本都是常规题目,都不具备实际意义,对于学生的适岗就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没有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只为了毕业而完成毕业设计。大学也称为年轻人的养老院,部分学生都会没有过高的积极性,对于作业来说,基本都是上交前的一段时间加紧制作,这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有,毕业设计的课程,可能会与单位实习的时间冲突,此时大部分学生都在实习或找工作,这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降低,很难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 3.缺乏真实性,与设计类市场行业脱节,设计题目没有实际意义。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基本不会去实际调研,这样只会被动地受制于前人,而没有与时俱进地创新,不能有效地形成个人的设计思维。学生只在意形式,没有实际的调研,收集的信息资料不够全面,导致缺乏真实性,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不能够全面深入,使设计课题的理解会存在偏差甚至误解,与设计类市场行业脱节。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往往与实际项目的结合过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做出的设计没有实际意义。 4.评分标准固定,不适应所有学生。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的要求不够严格,全靠教师主观地进行审查,基本没有不过的,并且毕业设计成绩的高低与各个评优评奖没有太大关系,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应付了事的借口。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探索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1.专业课进程与比赛及毕业设计相互渗入传统的专业课程只是系统、死板地传授电脑软件的知识,并没有关于未来工作的相关联系。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灵活地改变课程的内容,不能只活动于校内的小范围。建议将比赛与课程相结合,既能使赛事中来自其他对手的压力和未来能获得的成就来激发学生主动性,又能在比赛作品制作过程中最大化地教授学生各种专业技能。 2.以真实毕业实习项目与毕业设计项目课程为载体大四,学生们基本都在实习中,都有各自的单位,各自的设计任务。由此可以设置一个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就是令其公司给予他们实际的设计项目。这就可以完全避免毕业设计与实习期的时间冲突,并且用公司给的实际设计项目来做毕业设计,既可以向公司展现自己,又可以检验在学校四年的学习成果。 3.以“教、学、做、赛”项目课程实施一体化要提升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能够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严格按照学生设计成果的程度来打分。其次,学生要开阔视野,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收集各方面的设计信息,这些对于未来设计创意的形成、制作阶段都具有关键作用;再次是能够提前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制作,尽量不与实习期相冲突;最后就是赛事,每年的赛事都可以搬进课程里,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 4.评分标准多元化毕业设计的评审,需多元的、严格的评审。首先,制订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后,要严格制订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做检查,实现进度的汇总,并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因为学生的专业水品不一,教师对每个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并制订规范的毕业设计评审标准,从选题、草图设计、调研、软件制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评审,实现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技术能力、设计成果的综合评价。 5.效果分析(有利于就业、创业)如果将以上几条运用到实际中,会显著增加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对毕业设计制作的重视程度。每个学生都不缺乏创新性,只是他们没有做到主动去研究、去设计。通过将赛事融入课程,将作品变为毕业设计,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其中会学习到传统教学所不能带来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毕业后的就业、创业。 三、环境设计专业改革措施与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方向比较广泛,可以与各个设计专业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专业的这一特性,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能使学生在在校期间最大程度地汲取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也能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将公司里的工作联合系统编入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使环境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实质性的提高。 1.毕业设计答辩公开化答辩的过程公开化,评审的教师现场直接给分,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清楚此时答辩的学生是否符合这个分数,避免了答辩时的个别包庇,保证了客观性、公平性、真实性。 2.毕业设计成果展专门为优秀的毕业设计创造一个展示的舞台,不能让每一个努力的学生都默默无闻。通过评审,选出一部分优秀的毕业设计,放置在专门的场所里,能令几届同学观看且加以学习,还可以专门制定证书,对这些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 3.跨学科、跨专业进行联合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实现学校人才与企业人才“无缝对接”通过以上措施及毕业设计评审的层层审核,能够综合地展现出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成果,对于未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其次,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懈坚持,积极创作,其毕业设计课题已经被公司采纳,接下来就是他们进入社会的新征程。 作者:周慧 徐景福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农林院校环境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一、创新毕业设计立题与选题形式 1.改革毕业设计的立题、选题形式。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为顺利就业,大部分学生在七、八学期忙于复习考研、在用人单位实习和参加各类招聘面试,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工作。针对这一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对过去的先由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再经学院组织专定审定,最后由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的毕业设计立题形式进行了改革。先由指导教师申报拟指导的学生人数与毕业设计的方向,再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定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实习单位从事的工作、研究生阶段可能从事的研究方向等,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毕业设计的初定题目和设计任务,初定题目和任务经系和学院审定后可最终确定。这样可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实习单位从事的工作以及以后可能从事的研究工作有机地结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与毕业设计的矛盾。 2.积极探索校外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由学生申请,并提供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科研人员、拟就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毕业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实施计划以及所具备的设计条件,学院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审批后,可由校外科研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担任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学院指定校内相关教师协助指导,并具体负责与学生的定期沟通与联系。这样既可利用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又避免了学生在外实习,校内指导教师鞭长莫及的无奈局面。 3.提前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将毕业设计开始时间提前至第六学期开学初,让学生充分利用第六学期和第三学年暑假,完成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指导教师、确定题目、确定实施计划、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思路和理念),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甚至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主体部分,为毕业设计扩充有效的开展时间。 二、坚持毕业设计“seminar”,强化过程管理 1.坚持两周一次的学生毕业设计“seminar”一个指导教师单独组织或几个指导教师联合组织,组织自己所指导的所有学生每两周召开一次学生毕业设计“seminar”,每位学生汇报自己毕业设计的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指点,相互借鉴。对于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可通过网络参加“seminar”;对所指导的学生在校外较多指导教师,也可组织网上“seminar”。指导教师对学生参加“seminar”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毕业设计成绩。这样既对学生可进行有效地督促,强化过程管理,又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前期不做,后期突击应付的问题。 2.坚持每月一次的指导教师“seminar”以教研室为单位,每月召开一次指导教师“seminar”,通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以及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的知识上的、态度上的、技术上的、心理上的、生活上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共同研讨解决办法与对策。 3.严格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专家组成员的构成及人数、检查时间、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的形式、检查的组织管理以及检查不合格的处理意见,并明确中期检成绩在毕业设计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检查时所有学生必须以PPT的形式汇报参考资料查阅情况、论文(设计)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遇到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进度安排。检查结果在网上公布并在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三、细化毕业设计撰写规范,改革毕业设计答辩形式 1.细化毕业设计撰写与打印规范在毕业设计开展的中、后期,请相关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详细讲解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设计说明的撰写要求与规范,使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说明时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另外,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单独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说明撰写与打印规范,按照设明撰写的先后顺序,将总体框架与要求、具体的结构安排、每一部分具体的撰写内容、字数要求,打印规范等以表格或视图的形式详细列出,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具体的要求和规范,避免往届设计说明中所出现的结构混乱、条理不强、文字表述词不达意、打印格式不规范等问题。 2.改革毕业设计的答辩形式改革以学生答辩汇报表现确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考核形式,将毕业设计答辩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答辩和第二次答辩,第一次答辩在毕业设计展览的现场进行,由相关教师组成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指导教师不参与所指导学生的答辩),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作品展览现场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汇报,回答教师与其它学生的提问,答辩小组现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定。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规定20%~30%的学生不合格,命其限期整改参加第二次答辩。第二次在教室进行,答辩委员由学院指定,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毕业设计相关情况,答辩委员会对其毕业设计成绩进行重新评定,答辩通过则毕业设计成绩合格,不通过者则毕业设计成绩不合格,参加第二次答辩的学生不具备优秀毕业设计的评选资格。这样既解决了有限的时间内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展览和毕业设计答辩时间上的紧张,又有利于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3.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答辩评委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担任答辩评委并进行打分,以促进学生毕业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生产与发展需要,防止毕业设计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与主观臆想,使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考核更加客观公正,使毕业设计更有参考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设计的兴趣。 四、为毕业设计成果提供亮才现艺平台,激发学生兴趣 1.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每年在毕业设计答辩前举办由学校牵头,学院承办,并邀请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参加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并对已参加国内其它竞赛获奖的或获得专利的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奖励,促进学生相互监督、交流、学习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与成果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 2.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申报专利学校积极举办艺术设计大赛、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机会的同时择优推荐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级艺术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亮才现艺的机会,激发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创新性强,设计水平高的作品,学校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外观设计专利,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 3.促进学生作品的科技转化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及影响力,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推荐特别优秀的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或设计项目,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的研发项目或设计项目相结合,并最终得到实际应用和科技转化,提高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兴趣。 作者:成密红段渊古曹宁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毕业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改革为例,从选题、调研、设计、表达和考核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并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思考,希望能给未来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既是高等学校培养设计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统一实践和教学的关键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本科学习阶段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应用,提升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减少学校教学和实际设计项目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此,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培养,在目标制定、教学要求和实践创新等方面都有详实的规定。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从选题、调研、设计、表达和考核等多个方面,探讨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策略和实践。 1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规范性和多样性 选择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题目对整个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最终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能否应用本科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系统、全面地完成毕业设计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同时,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还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有明显作用。为此,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来讲,务必关注题目的选择,实现选题的多样性和规范性。在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应当全面地思考一系列的环节。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还应当实现学生交流表达技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升。选题应当具备可实施性、典型性、综合性的特点,不可以设置过多的工作量,应当将重点放在深入设计上,并清楚地要求设计的深度。为了跟学生不同的兴趣点相符合,可让教师选择选题范围,而学生只要在教师要求的题目范围之内选择具体题目就可以,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设计的方向,可以是自己擅长的方面。例如,教师可安排商业空间、餐饮空间、酒店空间、居住空间、办公空间等异样的设计题目,学生结合自身的爱好加以选择,指导教师严格把好学生的设计质量关。如此一来,才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选择题目的时候,指导教师需要注重控制各学生的选题,防止学生一味地模仿,学生选择题目之后提出设计思路并撰写开题报告,教师审阅开题报告后签字。 2调研市场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是调研市场,这也属于方案设计之前的准备事项。为了提升这项工作的有效性,在调研市场之后需要进行发表和归纳。在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之后,让学生通过实习时间来调研市场。借助问卷调查、观察场地、查询网络资源、咨询业主、查询文献信息等方式,搜集设计项目的区域标准、实际信息,以及新工艺技术和新材料等成果,研究制约环境艺术设计改变的一系列要素,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新方向,根据需要将调研市场的报告写好。学生在调研市场的报告当中,应当对选题的意义和背景、选题的渗透点、选题的设计思维、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等加以解释,且对毕业设计阶段的时间加以规划,说明各阶段计划实现的任务,在完成之后以PPT的形式进行发表。指导教师把握学生搜集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以及学生对选题的理解,阐明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概念设计,以及评价和审查设计规划和程序的可行性、科学性。倘若学生没有通过调研报告,应禁止学生开展下一个环节的事项。 3规划设计过程 在系统地把握项目及其战略目标之后,设计的内容也随之清晰化了。例如,针对景观的设计来讲,规划景观的过程涵盖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等一系列内容,其空间尺度存在差异性。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所以在规划景观的时候,应当主要着重设计城市,而规划城市和区域是次要的。实际的设计目标应重点涵盖阐明分期开发环节、分析景观构造、设计内部和外部交通流线、分析开放区域的私密性和公共性等。设计原则应重点涵盖延续场所地域性、功能分区合理、设计生态策略、实现技术经济指标等。在此阶段,学生结合之前的调研数据以及结果,全面地思考艺术、生态、自然等要素,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事项,注重营造兼顾人类感受的空间与空间关系。这个时期,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变得非常关键。每一名学生都负责规划一个区域的设计事项,且让一名协调和组织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对设计概念的目标进行一致规划设计,立足于大局与宏观,负责把握整个场地,对整体的空间形态原则进行确定。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经历重复地设计和推敲“规划整体——规划区域——规划整体”的过程,从而实现更加理想和成熟的设计。 4形成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最后结果的体现受到构思设计方案的影响,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形成设计方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让学生敢于摆脱束缚,敢于实现创新创造性思考,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技法,有效地统一形象和逻辑思维、求异和求同思维、逆向和正向思维、收敛性和发散性思维等,通过各种方式的分析,将设计的闪光点体现出来,且借助草图加以演示,要求每一组的设计构思都具备五张以上的草图方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与3DMAX等方式重复地推敲和修正方案,最后选出能够进一步设计的方案,且对方案的有关设计细节进行改进,细化功能分区、深化和分析样式造型、选定材料结构、协调色彩搭配等。然而,为了防止学生在构思方案的时候一味地注重创新性的设计而导致不科学的空间概念,应让学生务必首先兼顾设计应当处理的问题,且对设计的实际功能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对设计方案的尺度、形态等进行确定,最终使设计的可实现性大大提升。 5表达设计成果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是设计效果图,其可以实现具象化与视觉性的设计方案,设计效果图属于表达设计成果的关键方式,并且还能够实现工艺材料、外部形态、色彩、内部空间构造间协调联系的优化。因此,在毕业设计当中,效果图的制作要求协调搭配色彩、清晰地处理界面、空间尺度科学、设计素材体现准确、结构关系清晰,正确实现虚拟情境的成效。设计的施工图可以实现规范化的施工以及具体化的效果,因此,制作毕业设计施工图应当满足规范要求,如跟指标要求相适应、大样和节点做法明确、精确地标注尺寸、设置正确的线型、清晰地标明材料、界面的大小适宜等,争取能够实现真实的施工标准。 6注重监控学生和完善毕业设计考核机制 毕业设计的课程存在较多的工作任务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将系统的考核和监控搞好。能够划分考核的毕业设计为三个时期:一是前期的准备,在第五学期的末提前进行毕业设计,拿出三周至五周的时间搞好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事项,对任务书进行,清楚毕业设计一系列时期的任务,将选题完成。二是中期的检查,也就是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应当对学生的开展现状进行不定期检查,针对在外地实习的学生,能够通过一些通讯方式进行监督和督促,且辅导好学生,将考核的记录做好。三是考核结果,诚邀企业的基层工作者和校外的专家参与学生的答辩,实现多元性的考核主体。学生呈现毕业设计成果,且进行答辩,教师评定学生成绩。四是评价过程,针对考核的成绩,注重评价其过程,像是在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当中,毕业答辩占据四成,而毕业设计的过程占据六成。(图1) 7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与总结 经过积极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毕业设计的成果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共获得奖项47项,本专业学生先后多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全国大学生新人杯等重大国内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竞赛奖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5年共获批大学生创新计划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申请专利4项。同时主干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五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得校教改面上项目5项;大连理工大学教材出版基金项目1项;校教学成果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项。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应当重视检查和监督、规范程序、严格指标,搜集和反馈教学信息。与此同时,立足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实际办学能力、培养目标、办学特点等,真正地搞好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大大提升。 作者:胡沈健 陈岩 唐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综述 摘要:现如今,我国城市化越来越普及,城市建设布满我国各地,现代社会对类似人才的渴求也愈发激烈,致使该行业的人才缺口过大。我国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各大高校争先开设了该专业,以为现代社会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而该专业的毕业设计,则是学生利用自己几年学到的知识的重要体现,不仅能体现出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也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模式,办学思路以及师资力量。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变成了各大高校均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方法 前言 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它需要学生使用自己几年来获得的专业知识,具体的去解决一个课题。这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未来入职后,学生工作能力的体现,以及增加自己实践经验的机会。把握住这次设计机会,对学生的未来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学生在设计之前,应该进行充足的准备,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且一个作品的优劣,并不能单单看其设计效果和表达能力,设计者的方向和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是否在设计中寻找到了好的方向,都是毕业设计作品中重要的方面。相对而言,毕业设计属于一个长期的教学,学生在进行选题的时候,也没有过多限制,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基于毕业设计的这些特殊特点,各大高校都在为毕业涉及的教学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1.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不仅是高校为自己脱颖而出而展开的探索,也是帮助学生发掘自身能力,探寻自身关注方向的教学课程。在课程中,首先要注重课程的纪律性和严谨性,也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探索性和创新型。因此一般而言,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时,都具有实题实做和实题虚做两种方式。实题是一个大前提,不管如何进行制作,都需要依据一开始订好的题目和方向,注重事实,并以此前提基础展开涉及。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就是使学生在进行创新的前提下,学会尊重设计条件和设计理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理念。 1.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的问题 就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而言,现代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的需求增大,人才的需求增大,并且对人才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这个竞争化和多元化并趋的社会现状之下,各大高校应当结合现状,制定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培养。各大高校现如今虽然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列为重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也鼓励学生完成自己想象的设计,并在其中练习运用综合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够,空想精神太多,在未来入职之后,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2.1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方式 在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时,需要找到革新的主要方向和重点。由于环境设计这一专业,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经验对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多进行各大企业设计实例的结合,让学生在设计和学习的过程当中,解除到社会上各种设计的真实方式和行规,锻炼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实际项目的过程之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有所磨练,在学生毕业之后,能更快的进入社会,融入到企业的氛围当中去,就是该次革新能取得的显著改变。 2.2教学改革方式优点 实题实做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方式,就是在教学中,引进各企业的工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让学生自行进行甄别和筛选,并且完成选题。学生在进行制作的时候,只有拥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结合社会现状,设计出符合该企业所需要的设计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自己学到的各种基础知识,还了解了社会上真实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检验,和实战能力检验都能做到完备且全面.在这种设计中,工作量会加大,难度也会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评判时,也应该适当的降低标准。在评判时,主要是检验学生在进行设计时的各个方面是否完整完全,是否结合现实,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等。与此同时,学生前去设计项目的实际地点进行调研考察,也是能否较好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实地考察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施工现场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处理各种资料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具备实践经验的目的。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思想中,着重提出实地勘察是重要的教学方向,但在进行勘察之前,高校必须组织学生了解所涉及企业的企业文化,故而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之中,培养创新性和实战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采用选题是存在的,具有真实的背景,企业和施工场地供给学生了解和勘察,但进行选题的方案则是由学生自己主观决定的,并且由学生自行调动想象力,为其富有自己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收获到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不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可能发现许多现如今该行业还未被发现的解决类似地问题的方法。在进行教学之中,高校要注重虚实结合,减少学生所受到的阻力和影响,积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调配学生发扬自己的想象力,都能为学生日后入职之路增添光彩,也是高校脱颖而出的重要方式,将会成为教学理念进行革新的重要方向。 作者:赵亮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应用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意见,以期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从而使几年来的学习得以很好的总结和提高。应用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况,抓好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一、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应用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图规范度不够,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应用型院校中的毕业设计是对多年学习成果的展现与总结,但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图纸规范度方面的错误严重。由于不按制图标准绘制图纸,导致频频出现低级性错误。如:尺寸标注间距、数字的大小、图名的位置与比例的注明、家具陈设的比例关系、图纸之间不规范、不统一和线型混乱等。这些基本的制图规范是大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第二,题材单一,新颖度、个性化不足。多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选题时,由于实践经验少、选题时考虑不足,题材较为单一。如:家居空间、别墅空间等,在风格上也多以现代风格为主。所以,大部分设计作品缺乏亮点,作品形式不突出。第三,过于注重效果图美观,忽略实践应用性。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时,多数学生事先拟定题目,虚拟出空间进行设计,以想象为主,而开始的想象过于单一,不容易进行发散性思维,或停留在初始的想法中,不能够上升设计思维。在设计时,作品中就会出现图纸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第四,理论知识应用不够,设计作品缺乏主题。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内容经不起推敲,学生只注重电脑效果图的美感,而忽视了设计理念对作品的主题性。内在的设计脉络、主题思想是支撑设计作品的框架,也是设计作品的灵魂。第五,设计作品手绘表现力较弱,构图中的视角选择不好。手绘作品的表现是展现设计师设计能力、设计内涵的重要形式,是方案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用型院校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手绘水平有待提高。第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工作计划。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开始在公司实习或已在公司兼职,可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的时间相对较少,从而不能使学生完成指导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减少了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导致毕业设计作品进展缓慢,也使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不高。第七,设计作品知识片单一,整体规划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作品的实际内容多集中在面积较小的室内空间,而忽略了室内空间所处的周边环境以及自身的景观空间设计,导致整体规划能力不足,不利于有效体现毕业设计的整体能力。第八,毕业设计作品抄袭现象突出,过多。由于网络资源的设计内容丰富,致使有些同学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抄袭网络上的设计效果图,作品原创性不足。更有甚者,直接找人完成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改革的建议 (1)加强图纸中的制图规范度,大二年级的制图课结束后的后续专业课,要严格要求专题课中的制图规范度。(2)引导学生多看书,多看网络上的优秀设计案例,使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增强实践性。(3)在效果图表现中,不能只注重效果图的美化效果,而忽略了设计宗旨,这在毕业设计中具有现实意义。(4)理论知识要综合运用,设计内容要突出主题,围绕设计的中心,使设计主题鲜明。(5)加强手绘训练,提高手绘表现能力,特别是草图的规划能力,用手绘的方式设计方案,而后再结合电脑辅助进行设计的后期制作。(6)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7)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全面知识的引导和培养,拓展毕业设计的领域范围。(8)严查毕业设计的抄袭与现象,提高设计的自主原创性。 作者:唐殿民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总结与检验,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在世界多所大学进行了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成效。文章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内涵及特点,剖析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理念引用、教学方法导入、教学运行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4个方面,探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为环境设计专业引入CDIO教育理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CDIO理念;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也逐年增加。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学习转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必要环节,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向,还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更综合的要求。作为从事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高校教师,需要研究如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1CDIO教育理念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国际知名大学历时4年研究与实践,于2004年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是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依次代表设计产品从开发到生产的4个阶段: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教育理念提出了系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它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并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科学地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1]。CDIO教育理念强调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依次实现学生的个人学术知识、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系统的掌控能力。这非常符合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目前,CDIO教育模式在世界多所大学进行了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成效[2],国内已有57所高校在机械类、电气类等专业开展了试点工作[3]。因此,引入国际热议并积极实践的CDIO理念,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问题 笔者通过资料查阅和调研分析,结合长沙理工大学2012届至2014届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发现有以下4个主要问题。 2.1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 环境设计是一个新兴、开放、变化的专业。据调查,多数工科院校目前基本上沿用普通本科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对封闭、理性,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教学模式的人性化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所热切期盼的。 2.2毕业设计的选题定位与研究方向缺乏创新性和实际性 目前,大部分地方工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上,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学期[4],但在开学短短的2-3周毕业实习期内,学生难以深入接触一个完整的设计实践项目,实习进度往往与实际项目的进度不吻合,以至于多数毕业设计选题不能与毕业实习中参与的项目相结合,最后只能采用模拟题。因而,毕业设计选题对社会热点和市场需求的关注不够,缺乏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 2.3毕业设计的学习过程与研究方式缺乏自主性和合作性 毕业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受教育的角色,形成了被动接受信息的思维惯性,学生间缺少互相交流、合作,导致学生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挥。2.4毕业设计的管理机制与评价标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由于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复试等几乎是同时段进行,很多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在了毕业设计学习之外,导致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进度,影响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加之缺乏科学量化的考核标准和反馈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无法有效地运行毕业设计的管理机制。 3基于CDIO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根据上述问题,长沙理工大学的教学团队决定基于CDIO的核心精神,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1“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理念引用 CDIO的核心理念是一体化教育,是对传统设计学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5]。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关系,能够整合多重资源,让学生经历“构思—设计—实现—运行”4个完整的能力培养阶段,在项目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训,实现第一时间与市场无缝对接。目前,我校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毕业设计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平台。 3.2“做中学”问题式教学方法导入 CDIO理念主张用产生于真实环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支持并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边学边做,主动讨论,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3.2.1“做中学,学中做”——情景教学法 CDIO强调“做中学”和“学中做”。为此,学校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工作室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设计工作室,以其为载体把设计项目承接下来,引进毕业设计教学。学生工作室定期由学生组织各种讲座、讨论学习和项目实践,大四毕业生可以利用工作室制作毕业设计作品,同年级学生之间互学互助,亦可给低年级学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教师在设计工作室进行指导帮助,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体验学习,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设计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种“师徒相授、级级相传”的情景式教学,能最便捷有效地真正实现“做中学”。 3.2.2“以问题为中心”——研讨教学法 任何设计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毕业设计也是如此,不论是现场调研、选题构思,还是方案设计、效果表现,都应围绕问题展开学习讨论。毕业设计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纵向、横向科研课题和“工作室模式”带领学生设计项目,尽量采取真题真做或真题虚做。导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选定符合毕业设计的课题。学生在真实的场地环境中面对真实的空间尺度与实体对象发现问题[6],通过自主探究与讨论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7]。“以问题为中心”不仅是学生学习实践中的关键,也是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重点。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研讨互动中,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表达。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创作思维过程中,不断迸发设计与表现的火花。 3.2.3“以赛促学,赛教结合”——案例教学法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是以竞赛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竞赛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设计竞赛,通过展示、解析和观摩国内外获奖案例和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好地将教、学、做串联起来。近年来,我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亚洲设计学年奖、艾景奖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南之星、湖南之星、湖南省普通高校师生美术与设计艺术作品评选活动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这不仅可以提高获奖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有利于鼓舞和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也促使指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案例。 3.3项目合作式教学运行模式 3.3.1团队合作模式 CDIO理念注重全面锻炼学生的系统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倡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与沟通。每个学生的智育水平和实践经验都不同,差异性是学生最典型的问题。毕业设计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运行,将学生分组,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均衡。小组分工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研究深度等情况,既可采用同一项目不同角度切入研究,也可采用同一项目不同区域分区进行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团队各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经验分享,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3.3.2校企联合模式 从2013级学生开始,我校对部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采用实验班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整个学期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进行教学,构建开放培养机制;与学生实习单位建立横向联合,引进各企业的设计实践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通过网络沟通、定期汇报和最终答辩等方式,让企业的资深设计师与学校的导师共同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设计实战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3.4全过程阶梯式教学评价体系 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确保毕业设计良性循环发展的必要环节。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包括教学评价、管理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成绩4个方面,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体系。CDIO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绩的评定是毕业设计评价的重点。根据毕业设计的教学程序,这里提出一套全过程阶梯式毕业设计评分体系,如图1。将整个毕业设计分为5个阶段:选题阶段、开题阶段、创作阶段、答辩阶段和反馈阶段。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按所定的百分比折算,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1)选题阶段。选题阶段是学生和指导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课题的过程,可以为后续阶段的考核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2)开题阶段。答辩小组教师根据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程度、资料文献的掌握情况、课题的可行性、答辩现场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分。开题报告的考核,与开题答辩同时进行。答辩小组教师审核学生开题报告撰写的规范性、文字的准确性等学术表达能力。开题报告的撰写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3)创作阶段。创作阶段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设计方案深入阶段。指导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中的表现、考勤进行记录评分。中期检查的考核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和小组同学互评的方式给出成绩,再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和进度情况给出评分,以控制进度,起到督促作用。最后,由教务办审核通过后,学生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4)答辩阶段。集体评阅成绩是在学生姓名、作品名称、导师姓名等信息隐匿的情况下,系部全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展现的设计文本、展板、模型等成果进行的综合评分。最终答辩时,学生经过随机抽签,在答辩当天确定其所在答辩评分小组。为加强各组评价过程和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答辩评分小组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专家组成。各答辩小组评分之后进行汇总,统一由系部进行评分结果审核。(5)反馈阶段。毕业设计的总成绩不仅应包括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的意见评价,还应结合学生自身、实习企业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形成综合评价成绩。建立多方联动的毕业设计质量反馈机制,能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更全面合理的评价。 4结语 高校是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重要根据地[8]。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教师必须紧随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积极引入先进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毕业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与社会需求合理衔接。实践证明,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提高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深入分析过程、比较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教训,结合CDIO理念的核心精神,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毕业设计的教学更具前瞻性和实效性。 作者:陈书芳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应用型特点要在毕业生选题之初体现出来。基于此,从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背景入手,思考并探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来源。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设计;毕业设计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展开,大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都由以往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成为检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成为体现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毕业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有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教学实践环节,它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四年来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解决实践项目设计问题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和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从课程学习阶段迈向工作岗位实践运用的必要途径,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一般可分为真题真做、真题假做、假题假做三种类型。真题真做一般就是选择指导老师在研的项目或者设计公司里面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战能力,又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如果将这样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来做存在很多方面的制约。首先,实际工程项目方案的设计甲方一般都要求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交图纸,这样的话毕业设计周期与实际项目设计周期很难合理对接。其次,实际工程项目会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例如:甲方的审美趣味、造价控制因素、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预等,往往学生做的项目都无法得到实施。所谓假题假做就是由指导老师自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制定相关设计任务书,虚拟设计的平面图纸和场地,这种虚拟的课题一般都不是很直观,与现实工程项目存在一定差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真题假做就是利用指导老师曾经完成过的项目或者设计公司里面已经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再设计,设计场景的环境与要求都属于真实的,平面图、任务书、设计意见书等基本材料真实有效,指导教师会根据相关的资料,再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作一些修改,然后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以实战的场景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流程,获得比较全面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工作之前最大限度地完成蜕变、成熟、转型。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这类毕业设计选题是比较理想的选题来源。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结合实际项目选题 真题真做,与设计公司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这样的选题具备真正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全面完整,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和技能。环境设计专业强调的是“创新”与“实践”,只有与市场全面接轨,让学生走出课堂,拿到社会上参与交易的真实项目,才不会停留在理论层面和设计效果图上纸上谈兵,但这类选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项目设计的时间周期要求,尽量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工程量小、设计周期长一点的项目,否则将会出现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 二、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 指导教师可以把自己当前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选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科研实践,将科研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既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又创造了社会价值,积累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持续科研并将科研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这种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选题,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题来源。 三、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与本学科相关的设计大赛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同时指导老师也能积累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成果。各类艺术设计大赛既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又不会有太多条条框框限制,设计项目不会有造价、成本等方面的约束,学生可以从设计思路和效果出发,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设计构思,这样设计创作的作品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既可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又能够扩大本专业和学校的对外影响力。 四、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随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教学也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学校与企业之间广泛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面合作,将部分学生纳入公司员工管理体系,让学生直接承担公司签约的设计项目方案,实现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动力,以项目导向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因此有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工作单位,那么在开展毕业设计选题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其将在公司进行的工作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样既完成了毕业设计的任务,又可以创造出工作业绩成果。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应用型的特点要在毕业生进行选题之初就要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在今后的就业中脱颖而出。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应该从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项目着手,从选题的方向、选题的范围、题目的确立等方面出发,使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型实践特色。 作者:严明喜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改革为例,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作品要求、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一、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首先由指导教师按照所指导学生人数与选题数目为1:3的比例建立题库,然后由学生进行选题。教师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际项目选题。与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2.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3.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4.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二、毕业设计作品要求 (一)标书一本,A4规格,横排左侧装订,26页以上,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成品效果图等,全硬质封面、封底,并设计版面,彩色打印。 (二)展板一张,规格:1200mm×2400mm,输出时最低分辨率:72dpi。展板中不少于6张电脑效果图,6张手绘效果图,展板正标题统一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届**专业毕业设计”,副标题自定或指导老师拟定,并设计版面、装裱;需要模型展示也可提交模型。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必须提交展板版式的JPG压缩图形文件一份;有模型展示的,提交模型照片;上述电子文件刻成光盘上交,光盘为每人一份。光盘上要注明:毕业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 (三)如果项目较大,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设计团体集体设计,但图纸量必须按以上图纸量乘以人数。 (四)按专业每人必须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可由三种展示形式组成,即展览版面、印刷册页、模型(建筑或工业产品)或各类包装等。 (五)提倡毕业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作品应尽量突出创意新颖独特的个性化设计。 三、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 (一)确定毕业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二)动员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要组织动员。通过动员,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配备指导教师阶段。要选派或聘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应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四、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 为使各组在答辩时把握的尺度相对一致,评定标准分别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一)优秀(90分-99分)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独创性,设计主题突出,很好地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表现手法熟练、多样,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二)良好(80分-89分)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一定独创性,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三)中等(70分-79分)观点正确,设计构思严谨,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四)及格(60分-69分)观点基本正确,设计构思一般,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较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五)不及格(60分以下)观点不正确,无设计主题,无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不熟练,标书册子粗糙,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不正确。 作者:严明喜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校企合作”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应用初探 摘 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分析问题、并学会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是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本文通过对环艺毕业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运用“真题真做”和“真题假做”两种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操作难度等方面进行优劣分析对比,“校企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须根据各个院校的现实情况进行适当选择。 关键词:天环境设计;毕业设计; 校企合作;真题真做;真题假做 环境艺术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对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独立工作的演示和准备阶段,是缩短学生能力与岗位之间距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放在首位,将毕业设计课题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民生问题相结合,加强环艺与多学科的融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全方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1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环境设计专业要求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的融入社会,在社会中立足。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设计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这点在毕业设计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促使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学生踏入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然而在学校中,教师专业技能较弱,课程中教学内容和方式跟不是市场的变化,教学资源相应落后和缺乏,毕业设计的课题内容老旧跟不是市场的需求等因素,最终导致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成果质量日益下滑,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市场需求运用相脱轨。以下是根据作者长年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总结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剧增、纷纷选择了考研、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导致学生参与毕业设计时间不足,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学生得不到充足的沟通交流。 (二)环艺毕业设计的课题类型单一,缺乏创新意思,课题内容与市场接轨较少,大量的抄袭、网上下载等敷衍了事。毕业设计课题缺乏创新性,同一课题沿用几届学生,许多相应知识点较旧,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变化,已经无法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毕业设计课题范围较窄,与社会接轨的实际项目课题少,仅仅是借用书本教材的理论和方案,死搬硬套于到现有设计方法中去解决设计问题,虚假的课题无法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拓展,长此以往也无法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去完成设计的市场调查,没有深入市场进行真实考察调研,设计中缺乏真实数据和真实体会。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是由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学校当老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却缺乏实际工程操作经验,专业知识较为理论化,实际操作性不足,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和指导方面上欠缺实际意义。 (四)由于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的操作经验,对实际项目了解不够,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所教授学生绘制的图纸,在市场实用性和规范性方面略有不足,许多设计都是实际参考价值虚拟作品;随着市场与学生就业方向的不断变化,市场对就业的学生在知识面和综合能力上要求逐渐提升,学校毕业设计教学资源相对落后不能与市场同步,导致学校毕业设计环节流于形式,降低质量。 (五)用以检查毕业设计的评分制度不够客观规范,仅流走于形式。由于高校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方面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相应的检查制度和评分标准变成空谈。由于学生个人考研、寻找就业等多种因素,毕业设计多大以个人为单位或少数小组的形式分散进行,导致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非常有限,仅仅能把握大体进度,有时阶段性检查也满足。因此,教师对毕业设计成果的检查,大量的集中在毕业设计结束前的一段时间,工作量大,时间紧凑,导致无法仔细检查,无法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其同时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正是社会上大量公司企业招聘的时间,学生就业压力大,有的少数同学找到了公司企业上班,而在公司实习过程为了满足公司企业的需要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从而耽误了毕业设计进度,忽略了毕业设计质量。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毕业设计的检查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忽略其过程只看其成果,导致了最终不严谨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判,而在毕业设计答辩时也是采取放宽的处理态度,使得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严重下滑,长此以往变成了恶性循环,后面几届的学生见此情况也采取忽视态度。如何采用`活多样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解决相关问题,引起了高校教学的反思,也是目前高校毕业设计迫待解决的问题。 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初探 以上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想解决以上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指导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企业中的有经验的工程师引入毕业设计课程中,从而改变教学管理的模式;另一方面,将企业的问题引入到毕业设计中,不仅使学生在好奇、兴趣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并且可以利用学生勇于面对挑战性工作的特点,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自信,也为企业在设计工作中注入新的活力。 2.1 “真题真做”教学的优势与缺点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模式,按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所处场景大致可分为:校外校企合作模式和校内校企合作模式两种。校外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的运作模式带入到毕业设计运作中,由高校教老师将学生带到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将真实项目带入到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按真实项目真实情景进行操作,企业中的设计师或工程师可以直接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这样使得学生能再企业运作的模式下,更加真实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可以进行分阶段性检查。此种模式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较为适用,这种方法不仅帮学生提前进入真实项目的运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综合技术能力以及对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让学生很好的从学习阶段过渡工作阶段,同时也解决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困恼,同时也便于企业招聘,选拔出本企业需要的人才虽然校外校企合作模式有着很多的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也有很多难点:公司企业有自己的运作模式,每个项目都需要许多设计师共同配合完成最终设计。公司企业属于盈利机构,即使是小型项目,设计公司也需要对甲方负责,并不能将实际项目完全交给学生完成,学生只能跟着习完成项目中一个部分,而这样的形式学生无法全面了解设计流程。即便是公司给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机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因为项目中各种限制因素,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发挥。因此,这样的模式操作难度较大,对学校教学层面而言,也很难达到毕业设计课程的训练要求。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在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成果表达、毕业设计评分等教学环节所采取得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措施,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和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和取得学士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的原则,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做到科学选题、规范管理、全程监测,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 一、以往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按照毕业设计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表现―成果提交―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的程序进行。各个阶段的工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存在问题,都将影响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经过近几年的研究,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毕I设计的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设计题目类型单一,涉及面窄,缺乏设计意义和新颖性,可操作性差。第二,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不够全面,缺乏真实性,主观意识比较强,导致对设计题目的理解深度不够甚至存在偏差,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和表现点模糊。第三,由于毕业设计课程的后半期与单位实习和就业等时间有冲突,部分同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第四,毕业设计评分办法规则不够系统,老师评分时主观性较强,造成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真实性偏低。 二、优化毕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提高全系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成绩既反映了学生专业水平,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因此,系领导和专业负责人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明确要求全体师生必须严格执行学院对毕业设计设定的各项规定,严禁指导老师不按正当手续批准学生离校进行毕业设计的现象,同时还将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作为教职员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学生参加毕业设计的时间作为评价毕业设计成绩的一个指标,从制度上促使全系师生深刻认识到毕业设计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重要性。 (二)精心组织,严谨细致地把好选题关 毕业设计选题对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为此,教师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开始,做到明确选题原则、规范选题程序、精心选派导师、抓好选题及审题控制。本专业毕业设计题目难度适中,能巩固、深化、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得到专业训练以及对过去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选题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 选题必须体现本专业综合训练内容,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并初步具备助理设计师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一步是聘请具备高水平的导师,除了本校专职教师,本专业还从母体学校、其他院校以及设计院聘请导师,他们都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有着指导学生设计的丰富经验,同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高度负责,这确保了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2.毕业设计课题应尽可能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 针对环境设计选题容易过大过宽、选题过虚的问题,必须联系实际,抓住重点来解决。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且能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选题过大,超出了本科生研究能力的范围,难以深入研究,这一直是环境设计类本科毕业设计的通病。鉴于此,本专业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坚持一人一题,对于工作量大的课题,可组织数名学生协同攻关、分工设计,但须明确每人一个子课题,或用副标题区别,子课题要立足于大题,分别展开;明确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且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其达到全面综合训练的目的。 3.选题原则清晰,审题符合规范 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选题要反映四年来的学习内容;选题内容不能太大,大题目可以由几个人共同完成;每个教师最多选两个题目,同一个专业方向只能带一个;严禁使用过去做过的设计内容;在设计公司完成的毕业设计由设计公司确定题目,禁止拿设计公司的图纸汇报。 选题、审题的工作程序符合规范化要求,选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学生自选课题也须经教师审定),上报选题的内容除学院规定的要求外,必须附上选题的平面图和选题的教学目的,说明选题是如何对四年教学总结和提高的思考。选题严格按照学院规定程序进行,首先报专业负责人审批,专业负责人组织审定后,报系主任批准确定,选题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向学生公布。 (三)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学院2010年购置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2013年又做了更新,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对毕业设计各个重要环节都规定了完成的时间节点要求,并将实施结果定期公布,有力地保证了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时间进度,切实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本专业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筑与艺术系和专业组精心组织,包括寻找指导教师、组建指导小组、学习上级精神、听取课题介绍、完成选题审题、下达任务书、拟定开题报告、完成和修改初稿、中期检查、考核导师、定稿、审核答辩资格、安排集中互评、组织答辩、专家重点检查、评优以及论文文档留存和归档等,整个过程中的各环节都执行严格、规范的程序,保证本专业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主要流程如下: 1.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 指定专职教师具体负责毕业设计工作,形成毕业设计工作组、设计指导小组、专业负责人、专业联系人、系秘书办、辅导员等各负其责的严密组织机构。专业负责人及论文联络员定期通过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检查、了解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进展情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及培训 要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及培训,明确目的和意义,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方法和规范化要求。 3.制定详细的工作进程安排 建筑与艺术系按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进程安排,确保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检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毕业设计(论文)的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1)前期主要检查课题落实情况、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以及进行课题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检查任务书是否按要求填写并进入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2)中期主要检查学生译文、课题报告完成情况以及前期的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检查结果通过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填写中期检查表来呈现; (3)后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文档的规范性及答辩评分情况。 (四)严把评阅、答辩关,确保毕业设计作品质量 1.采取初次试答辩和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把好设计作品质量关 专门聘请校外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评审和答辩工作,采取初次试答辩和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毕业设计完成初稿时,组织校外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初次答辩,对每位学生给予认真的指导。学生根据指导意见及建议对设计作品修改完善后,再进行最终答辩。 2.采取面上答辩和评优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及成均衡 为了保证设计作品质量及成绩评定的科学合理,面上答辩分组进行,优秀设计的答辩在专业范围内统一组织、一次性进行(称之为“评优答辩”),且优秀论文比例不超过15%。 3.采取相似度检测(),严格工作纪律,确保论文真实性 为使学生认真、严肃地完成设计的各项工作,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切实用自己四年来所学知识完成设计报告,学院购买了软件,相关通知,布置检测工作。本专业按照学院要求,评阅之前要求学生自查3次,提交自查报告,指导老师审核。答辩后,全院组织抽查,本专业毕业设计结果显示,全部符合要求。 4.加强展示交流,不断完善作品质量 为使学生的设计理念有互补性的提高,系里每年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面向全校展出,以便促进各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总之,以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优化毕业设计,学院必须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改革,注重提高全系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精心组织,严谨细致地把好选题关,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严把评阅、答辩关,确保毕业设计作品质量。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摘 要】毕业设计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改革为例,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作品要求、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一、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首先由指导教师按照所指导学生人数与选题数目为1:3的比例建立题库,然后由学生进行选题。教师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际项目选题。与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2.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3.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4.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二、毕业设计作品要求 (一)标书一本,A4规格,横排左侧装订,26页以上,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成品效果图等,全硬质封面、封底,并设计版面,彩色打印。 (二)展板一张,规格:1200mm×2400 mm,输出时最低分辨率:72dpi。展板中不少于6张电脑效果图,6张手绘效果图,展板正标题统一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届**专业毕业设计”,副标题自定或指导老师拟定,并设计版面、装裱;需要模型展示也可提交模型。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必须提交展板版式的JPG压缩图形文件一份;有模型展示的,提交模型照片;上述电子文件刻成光盘上交,光盘为每人一份。光盘上要注明:毕业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 (三)如果项目较大,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设计团体集体设计,但图纸量必须按以上图纸量乘以人数。 (四)按专业每人必须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可由三种展示形式组成,即展览版面、印刷册页、模型(建筑或工业产品)或各类包装等。 (五)提倡毕业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作品应尽量突出创意新颖独特的个性化设计。 三、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 (一)确定毕业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二)动员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要组织动员。通过动员,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配备指导教师阶段。要选派或聘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应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四、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 为使各组在答辩时把握的尺度相对一致,评定标准分别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一)优秀(90分-99分) 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独创性,设计主题突出,很好地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表现手法熟练、多样,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二)良好(80分-89分) 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一定独创性,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三)中等(70分-79分) 观点正确,设计构思严谨,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四)及格(60分-69分) 观点基本正确,设计构思一般,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较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五)不及格(60分以下) 观点不正确,无设计主题,无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不熟练,标书册子粗糙,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不正确。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和 企业会计准则 建造合同 之比较 【摘要】自2003年《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出台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相比,《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相关会计科目发生了一定的变动,本文通过比较,试图进一步明晰二者的区别,以提高两个准则在实际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建造合同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颁布 为了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于2003年9月25日颁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并于2004年1日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施工企业执行。同时规定,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时,不再执行1992年印发的《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新颁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在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因此两个准则在一些科目的核算上有很大相似之处,但前者又在一些科目的设置上做了改进,使得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详细。在此对《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相同核算内容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两个准则都设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合同预计损失准备、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科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在《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科目。 二、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比较 对主营业务收入,《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的核算标准相同,即必须首先合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在计量和确认建造合同的收入和费用时,首先应根据本准则规定的判断建造合同结果能否可靠估计的标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应区别以下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在会计处理上,核算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时,把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期末,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对主营业务成本,《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核算方法相同: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同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毛利”或“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在新的《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由于“工程施工”下新设了两个科目,因此之前的《建造合同》中对毛利的核算科目由“工程施工-毛利”改为《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两个准则对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主要差别在于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建造合同》的核算是设置“预计损失准备”科目来核算建造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把在建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记入“预计损失准备”的贷方,在建合同完工后,将“预计损失准备”的余额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而在《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应按相关工程施工合同已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可见,预计损失准备在《建造合同》中进入成本,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则将其列为管理费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动。期末,“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这两个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这两个科目应无余额。 三、不同核算科目的比较 除去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在“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这两个主要科目中,《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基本相同,只是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稍有变化。 “工程施工”科目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入本科目的借方,确认的合同亏损记入本科目的贷方。合同完成后,本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后结平。 合同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不易直接归属于合同成本核算对象而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人工费用主要包括从事工程建造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工资性质的津贴等支出。材料费用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成本和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机械使用费主要包括施工生产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租用外单位施工机械支付的租赁费和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和进出场费。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费用,主要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 间接费用在发生时一般不易直接归属于受益对象,这些单位如果同时组织实施几项合同,则其发生的费用应由这几项合同的成本共同负担,因此,间接费用应在期末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在会计实务中,间接费用一般应设置必要的会计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人工费用比例法、直接费用比例法等。 由于需要对一些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凭证以正确分配这些费用。比如工人工资、奖金等的费用分配表,以及原材料等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的表格。这些资料主要是由企业自己编制,另外还需有相关的发票、收据以及银行收付凭证等;机器费用的分配,就需要有机器工时的使用记录,以及由于安装拆卸等行为产生的费用清单、发票及银行凭证等;租赁机器进行施工的,还需要有机器租赁的合同,以及租赁金交易过程中的发票、银行转账单等凭证。 在会计核算上,《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在“工程施工”下增加了“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两个明细科目,施工企业履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下进行核算,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在“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之下。而在之前的《建造合同》中由于没有这两个明细科目,所有发生的成本和确认的毛利都记在“工程施工”科目下。 两个准则中“工程结算”的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都相同。该科目核算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当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时,根据结算单所列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合同完工后,将“工程结算”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期末“工程结算”无余额。本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按工程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在以上几个科目的核算中,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工程结算”科目的核算,其重要的前提是完工百分比的确定。之所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是因为建造合同的施工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都跨越一个会计年度,为了核算和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才采用了完工百分比法。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前提条件是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建造合同划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建造合同,判断其结果的条件不同。要得到完工百分比,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确认方式,获得合同的预算成本和实际发生的成本的数据资料,或者实际完成的施工量及施工总量。 新增的另外几个科目中,“周转材料”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建造合同》中对这类材料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贷记“周转材料摊销”(分摊的周转材料摊销额)、“银行存款”(支付的周转材料租赁费)等科目。新的核算办法设置“周转材料”科目,下设“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对周转材料的领用、摊销和退回以及周转材料的报废,分别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要求施工企业对在用周转材料、部门退回仓库的周转材料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薄上进行登记,从而规范了施工企业对材料的管理。 “临时设施”核算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各种临时设施的实际成本。施工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通过建筑安装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发生的各有关费用,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本科目。同时,又设置“临时设施清理”明细科目核算临时设施的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等情况。在《建造合同》中,临时材料是在“工程施工”的间接费用中进行会计处理。 “机械作业”也是一个新增科目,下设“承包工程”和“机械作业”两个明细科目,其核算办法也有些变化。《建造合同》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机械作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核算办法是把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月份终了,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借记“工程施工”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而在《建造合同》中没有这个科目,只设“工程施工”科目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机械作业进行核算。由于没有“临时设施”科目,当然也没有“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科目。 四、结束语 以上是对施工企业的几个主要的会计核算科目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颁布前后不同的会计处理做的比较说明,但存在一点疑问: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补充报表项目及编制说明中第二条要求在“存货”下增加“其中:已完工尚未结算款”项目反映施工企业在建施工合同已完工但尚未办理结算的价款,而又在第四条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下,增加“其中:已结算尚未完工工程”项目,反映施工企业在建施工合同未完工部分已办了结算的价款。两者性质类似,而核算科目却相差很多,据此,似乎把“已完工尚未结算款”放入“应收帐款”较好。总的来看,《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在之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核算科目,使得核算内容比以前更细致,从而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内部监督起到更大的作用,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产生了便利。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会计核算 论文摘要:本文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业务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入手,详细阐述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费用的估算,最后总结出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1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业务 房地产是房产与地产的总称。房地产开发可将土地和房屋合在一起开发,也可将土地和房屋分开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就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它既是房地产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房地产商品的经营者。进行的主要业务有: 1.1 土地的开发与经营。 企业将有偿获得的土地开发完成后,既可有偿转让给其他单位使用,也可自行组织建造房屋和其他设施,然后作为商品作价出售,还可以开展土地出租业务。 1.2 房屋的开发与经营。 房屋的开发指房屋的建造。房屋的经营指房屋的销售与出租。企业可以在开发完成的土地上继续开发房屋,开发完成后,可作为商品作价出售或出租。企业开发的房屋,按用途可分为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安置房和代建房等。 1.3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开发。 1.4 代建工程的开发。 代建工程的开发是企业接受政府和其他单位委托,代为开发的工程。 2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施工企业不同。其经营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开发经营的计划性。 企业征用的土地、建设的房屋、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设施都应严格控制在国家计划范围之内,按照规划、征地、设计、施工、配套、管理“六统一”原则和企业的建设计划、销售计划进行开发经营。 2.2开发产品的商品性。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全部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按照供需双方合同协议规定的价格或市场价格作价转让或销售。 2.3开发经营业务的复杂性。 所谓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1)经营业务内容复杂。企业除了土地和房屋开发外,还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经营业务囊括了从征地、拆迁、勘察、设计、施工、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2)涉及面广,经济往来对象多。企业不仅因购销关系与设备、材料物资供应单位等发生经济往来,而且因工程的发包和招标与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发生经济往来,还会因受托代建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等与委托单位和承租单位发生经济往来。 2.4开发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 开发产品要从规划设计开始,经过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七通一平、建筑安装、配套工程、绿化环卫工程等几个开发阶段,少则一年,多则数年才能全部完成。另外,上述每一个开发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上开发产品本身的造价很高,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 2.5经营风险大 开发产品单位价值高,建设周期长、负债经营程度高、不确定因素多,一旦决策失误,销路不畅,将造成大量开发产品积压,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3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费用估算 经营房地产投入资金多,风险大,在项目的规划阶段,必须对项目的投资与成本费用进行准确的估算,以便作出经济效益评价、投资决策。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过程就是房地产商品的生产过程,因而其投资估算与成本费用估算不可截然分开,应合二为一。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与成本费用估算的范围包括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开发成本、建安工程造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开发期间的税费等全部投资。 房地产建设项目各项费用的构成复杂,变化因素多、不确定性大,依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其投资和费用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投资及成本费用.由开发成本和开发费用两大部分组成。 3.1开发成本 共有八项: 3.1.1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将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出让金的估算可参照政府前期出让的类似地块的出让金数额并进行时间、地段、用途、临街状况、建筑容积率、土地出让年限、周围环境状况及土地现状等因素的修正得到;也可依据所在城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城市基准地价或平均标定地价,根据项目所在地段等级、用途、容积率、使用年限等因素修正得到。 3.1.2土地征用及拆迁安置补偿费。 (1)土地征用费。国家建设征用农村土地发生的费用主要有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水利设施维修分摊、青苗补偿费、耕地占用税、耕地垦复基金、征地管理费等。农村土地征用费的估算可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2)拆迁安置补偿费。在城镇地区,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法定程序,将国有储备土地或已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土地出让给房地产开发项目或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因出让土地使原用地单位或个人造成经济损失,新用地单位应按规定给以补偿。它实际上包括两部分费用,即拆迁安置费和拆迁补偿费。 3.1.3前期工程费 前期工程费主要包括:(1)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所需费用。一般可以按项目总投资额的一定百分比估算。通常规划及设计费为建安工程费的3%左右,水文地质勘探费可根据所需工作量结合有关收费标准估算。(2)“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主要包括地上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拆除费用、场地平整费和通水、通电、通路的费用等。这些费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量,参照有关计费标准估算。 3.1.4建安工程费 它是指直接用于建安工程建设的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建筑、特殊装修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给排水、电气照明、电梯、空调、燃气管道、消防、防雷、弱电等设备及安装)以及室内装修工程费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安工程费可采用单元估算法、单位指标估算法、工程量近似匡算法、概算指标估算法以及类似工程经验估算法等估算。 3.1.5基础设施费 它又称红线内工程费,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绿化、排污、排洪、电讯、环卫等工程费用,通常采用单位指标估算法来计算。 3.1.6公共配套设施费 它主要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其估算可参照“建安工程费”的估算方法。 3.1.7不可预见费 它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依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前述各项费用估算的准确程度,以上述1~6项之和为基数,按3%一5%计算。 3.1.8开发期间税费。 开发项目投资估算应考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负担的各种税金和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征收的费用。在一些大中城市,这部分费用在开发建设项目投资构成中占较大比重。应根据当地有关法规标准估箅。 3.2开发费用 开发费用是指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3.2.1管理费用。 可按项目开发成本构成中前1-6项之和为基数,按3%左右计算。 3.2.2销售费用 它指开发建设项目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或委托销售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1)广告宣传费。约为销售收人的2%一3%; (2)销售费。约为销售收入的1.5%一2%; (3)其他销售费用。约为销售收入的0.5%一1%。以上各项合计,销售费用约占销售收人的4%一6%。 3.2.3财务费用。 它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为借款利息和其他财务费用(如汇兑损失等)。 3.3投资与成本费用估算结果的汇总 为了便于对房地产建设项目各项支出进行分析和比较,常把估算结果以汇总表的形式列出,格式略。 4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估算的作用 一是筹集建设资金和金融部门批准贷款依据;二是确定设计任务书的投资额和控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三是可行性研究和在项目评估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依据。 5、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由于其经营活动的特殊情况和管理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施工企业相比,会计核算有如下特殊情况:产成品的种类多,核算方法不同;产品成本的核算复杂;经营收入及其相关税金的核算不同。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谈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 摘要: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汇总、加工、处理系统,而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任务计划、资源分配和业绩考核系统。预算管理在进行任务计划、资源分配和业绩考核过程中,都必须以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本文以此为前提,讨论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以及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如何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关键词:会计核算 管理 体系 规范 分析 1 会计核算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依赖程度不同,预算编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量预算:二是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适当的增长,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的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理念,编制预算。 以增量预算的方式编制预算时,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企业的预算编制存在如下影响: 1.1 历史核算的稳定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一般来说,以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应该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但如果企业的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甚至会计主体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则作为核算结果的历史数据在各年之间没有可比性,从而难以总结历史规律,也就无法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 1.2 历史核算的口径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明细程度。 1.3 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程度。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主要是指会计确认和计量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情况。 可见,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于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的预算管理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使以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也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经营的企业按照零基的方法编制的预算。也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使编制的预算更加合理。 2 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之中。很多企业没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明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许多会计事项的处理还大量依赖各级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会计人员往往会作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比较普遍。因此,要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2.1 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档案、核算的管理制度,内容庞杂。一般来说,会计管理制度包括:①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具体包括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岗位划分,各岗位的责任范围等;②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包括会计部门管理人员和核算人员的任职资格、招聘、岗位技能、培训、职业道德等内容;③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知识的交接和会计资料的交接。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就业人员的低流动性,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交接管理办法。其结果是,当最近几年会计人员的流动性显著提高时,会计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企业的历史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政策不连贯、会计科目不统一,给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带来了很多问题;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材料的形成与归档。会计档案的分类、排列与编目。会计档案的保管与统计,会计档案的提供利用,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等内容;⑤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包括软件的选择、系统初始化、密码管理、系统维护等内容;⑥会计检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检查的内容、会计检查的周期、会计检查的组织实施、会计检查结果的使用、会计检查结果的反馈等内容。 2.2 规范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长期以来,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会计科目而轻视会计政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会计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会计政策不规范,就会使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其作为预算考核的依据缺乏合理性基础。笔者在长期从事预算管理咨询和会计核算咨询的实践中注意到,许多集团公司甚至不了解相关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目前,由于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所以,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规范会计政策首先需要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确认政策;二是成本、费用的确认政策及成本费用的划分;三是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无形资产摊销政策;四是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五是存货与短期投资发出计价的有关会计政策。 对于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说,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包括两种情况: 2.2.1 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同。这类企业一般具有高度的行业专门化特征,全集团内部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行业,如中国的电信行业、发电行业、供电行业等等。集团公司能够从全集团公司出发,全面制定标准、详细的会计制度。 2.2.2 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不相同。这类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多。在这类企业内部,包括很多种业务种类。如制造、施工、物流、服务等行业,如中国的一些控股公司、国有企业的实业公司等,集团公司不能制定标准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对子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制定差别化的会计政策。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从预算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出发,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一般应该由集团公司制定,至少应该由集团公司核准。 2.3 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性和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的统一性,是减少预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强化预算考核的前提。有的企业的预算由各部门编制,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数据难以汇总,难以实施考核。如在预算管理中,规定非设备修理费不得高于修理费的15%,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并没有按照非设备修理费和设备修理费进行明细核算,考核只能依靠修理部门的统计数据,结果出现了由被考核部门提供考核用信息的逻辑悖论,难以发挥考核的作用。 所以,要使预算管理规范化,必须实现会计科目统一化。 ①由控制预算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制定会计科目,并明细到一定级次;②在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级次上,下级企业既不能增加科目,也不能减少科目。只能在最末级下设科目,以保证数据的汇集能够自动完成;③各级企业设置科目的明细程度以满足本级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为最低原则。如,集团公司在进行预算考核时,如果要单独考核下级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则会计科目的设置至少要能够满足单独核算业务招待费的需要。 2.4 固定的会计报告制度 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必须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的因素分析,并报告企业的预算管理当局。固定的管理会计报告是企业预算分析和控制的依据。固定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①预算分析指引。②管理会计报告表格体系,主要是明确在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中,分别向哪些级别的管理者报送哪些明细报表。一般来说,在日报、周报中,主要向最高层报送现金流量信息:而在月报、季报和年报中,要向各责任中心报送本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向公司的最高层报送全企业的预算完成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非预期差异,还要详细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报告。③报告周期及时限,主要明确每种报告类型的上报时间。如日报在当日的次日上班后一小时内上报,周报在下周一早上上报。月报在次月前三个工作日内上报等等。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试论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 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仍处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由此造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着较多问题,就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对策。 关键词 房地产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完善,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断,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目前适用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等,如何在门类众多的制度、准则、规定之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改进现有会计核算方法,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是会计人员的职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目前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 1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的复杂性 房地产商品的销售包括两种,一种是自行开发并销售,另一种是事先与买方签订合同,按合同要求进行开发。对于后者,应按照建造合同的标准进行收入的确认。而对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商品,由于其开发的周期较长,耗资巨大,其商品具有较高的价值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商品销售往往采用预售、分期收款销售等多种销售方式。房地产商品销售的前提是首先取得预售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在此基础上,一般要经过签订预售合同并预收房款、签订正式销售合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买方验收确认、收取房款、办理产权过户等销售环节。因此,房地产收入的确认同其它的生产收入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以结算账单提交买方并得到认可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标准,该规定比较简单,宜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但没有反映销售的实质,理论上不够合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规定以风险和报酬的实质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实务中如何运用这一标准则比较混乱,核心问题在于应在哪一环节确认为收入,其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商品房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 1.2 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成本与售价的不配比性 首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开发项目从获得土地并开发完成到确认收入短则1~2年,长则4~5年,必然使得企业投入产出比例呈阶段性不合理;在项目建设期内大量投入资金,并发生大量费用计入当期;由于项目尚未完工,即使开发产品已预售完毕,其预售款项也无法确认为收入,其结果是为配比原则的应用造成了困难。 其次,房地产开发商品的成本载体是整个建设工程,而销售则是按楼层或户型为单位,这样就造成单个楼层或户型的售价明显与其成本不配比。如同一结构的房屋,低层建筑施工成本低于高层建筑施工成本,但销售时低层售价却高于高层售价;又如“丁字形”楼房虽然同楼层成本一样,由于朝向不同,其售价相差也很大。 通常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结转方法是:按当期竣工后的核算对象的总成本除以总开发建筑面积,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然后再乘以销售面积得出本期销售成本。这样均摊计算的结果没有考虑房屋楼层、朝向的因素,得出的经营成果不具有真实性。 1.3 收益评价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业绩 房地产企业投入产出周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表现在会计年报中往往是业绩波动较大——项目建设期内业绩不佳,验收售出后,大量预收款确认为收入,期间间隔在一个会计期内还好,但一个项目往往要跨4、5个会计期,故不适用一般的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如净利润指标就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其真实经营情况,尤其是上市公司,极可能误导投资者。一个经营情况很好的开发公司,其净利润可能很小甚至是负数,但有大量的在建工程和很好的预售情况,现金流状况极佳,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同理一个盈利的公司也可能正危机四伏:面临着因施工质量导致的巨额赔偿,大笔银行贷款到期而无力偿还,尚未结清的担保金,由于市政规划调整,地价变化导致的土地风险等等;故此,评价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绩,千万不要以指标论好坏,应透过指标看实质,看其资质信誉、实力、现金流量、资产质量,还有更重要的表外风险等等。当然,这有赖于我们会计界同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与充分披露。 2 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对策 2.1 正确确定和应用收入确认标准 房地产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应符合两个标准,即法律标准和专业标淮。 (1)法律标准。法律标淮是指我国相关法规中规定的房地产销售必须符合的条件或标淮:如对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或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进行投资开发的,以及权属有争议的、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买卖。凡是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即使房地产商品已经开发完毕,甚至取得了相关报酬,并转移了风险,也不能作为收入予以确认。法律标淮是专业标准的前提条件。 (2)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指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标淮,即收入确认的4个必要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企业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上述规定中,收入确认以风险和报酬实质的转移为标准,理论上比较合理,但由于房地产业销售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实际工作中收入确认带来了困难。 笔者认为,房地产销售合同是在房屋尚未建成竣工前的预先销售行为,不论是否收取了款项,均不属于实际发生的销售业务。因此,签订预售合同并收取预收货款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能作为销售实现依据;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则如同一般工商企业产品销售合同一样,从法律意义上讲也只是一种合约,房屋未经买方验收认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买方,不符《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有关规定,故也不能确认收入;购买方取得商品房产权证的环节较为特殊,尽管房地产商品最终是以产权证上权利人主体的更替为所有权变更的主要标志,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前根据规定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证,并办理领取预售许可证、在工程获得有关部门竣工验收领取销售许可证、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并向客户收取房款、交付买主办理入住手续的情况后才办理产权过户手续,且产权证的办理涉及到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等政府有关部门,办妥产权证书的时间并非开发企业所能控制。如果此时确认收入,会导致收入滞后,同样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所以,尽管房屋产权证书是房屋所有权的标志,但并非是确认收入的必要条件。 2.2 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使销售收入与成本配比 建议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解决销售成本结转错位,与销售收入不配比这一特殊问题。即当开发的房屋达到可销售状态时,企业根据成本、市场、地段、楼层、朝向等因素制定一个计划销售价格,作为成本分配标准。 (1)实际售价成本率法,是在季度前两个月按实际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等于季末销售成木的方法调整。具体操作顺序是:分类明细账按开、竣工时间相同或相近且一并办理决算的项目设置账户,在此分类明细账基础上,再按计划价格相同的房屋分类设户,价格不同的分别设置。季度前两个月可按分类明细账结转成本,即按分类明细账记载的当月实际销售额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当期成本结转数,对销售房屋只登记数量,待季末将未销售房的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月末留存成本,用倒挤的方法结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优点是可以减少工作量,缺点是季度前两个月受房价影响会产生一定误差,且不能及时、准确提供较详细的成本资料。 (2)计划售价成本率法,就是始终按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进行结转。只要是开发建设工程已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就可以把商品房成本按楼栋、楼层、单元予以确定,甚至可以计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因此可以按单元设置账户,也可以把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相同的商品房归类计入同一账户。销售成本按单元设置账户的房号直接对号入座结转,按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归类设户的,可按销售面积乘以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得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结转工作量较大,但遵循了一贯性原则,提供信息可靠及时,并能将结转成本工作量分散在日常工作中,适用于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 2.3 扩大信息披露内容,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披露中的信息含量 (1)增加土地储备量及成本构成的信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土地成本的比例一般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能否拥有土地储备以及土地储备的成本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于拥有大量优质低价的土地储备的企业来说,土地成本低本身隐含着巨额的利润,在土地出让市场向招标拍卖过渡以后,相对于其它公司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保持良好的增长,从而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而信息使用者通过企业披露的土地使用权总额无法判断其土地储备的信息。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土地储备量及取得成本情况的披露是必要的。 (2)增加分项目现金流量信息的披露。我们建议应在其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分项目的现金流量信息,即以企业每一开发项目为基本单位,披露其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销售房地产收到的现金、购买工程物资以及支付工资等所支付的现金,以此提高其现金流量信息的有用性。 (3)重视质量保证金及风险的披露。房地产开发行业特性——具有高风险,应在会计信息披露环节得到充分的揭示。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为房地产商品的质量提供保证,但鉴于房地产商品的长期性、高价值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质量保证金与一般工商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不同之处在于其保证金的数额更大、保证期限更长。因此,应由企业根据所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取质量保证金,计入工程成本,以提高应付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在其财务会计报告中充分揭示其各种风险,而不应仅限于抵押风险,即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报表附注中应增加风险披露的内容,就企业尚在开发的土地、工程项目等面临的开发风险、筹资风险、土地风险等进行说明,提高风险的透明度。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论如何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我国中小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经营难度增大,加上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问题不解决,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笔者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结合从事的职业,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出几点对策。 2003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提出以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资产总额为核心指标的评定标准,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又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行调整,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特征为:一是所有制结构灵活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化,船小好调头,发展迅速;二是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都是依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获得成功,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工人工资的大幅度增长,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型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企业摆脱低附加值、重复性投资生产的重要出路;三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达,内部地区相对落后;四是中小企业涵盖范围广,分布地区分散,主要是各地方的乡镇企业;五是中小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窘境,一些小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很难与大企业相抗衡,且短时期内,很难转变这种态势。以上五种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了很多,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然而,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差,对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会计机构设置层次不清晰、分工不具体等问题,有的微小企业为了解决成本,甚至不安排会计人员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戚担任会计,有的甚至是一点儿会计知识都不具备,更不用提持证上岗了;还有一部分采用的会计外包的方式,兼职会计问题严重,流动性强,管理性差。同时,还存在着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会计人员老龄化、会计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缺乏一方面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和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企业规模小,激励方式有限,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不够,造成会计人员招不来,留不住,发展不好,人员不稳定,跳槽现象严重,这些都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 1.2核算主体不清晰,违规问题严重 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同时也有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的劣势。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投资方和管理方混为一谈,产权不明晰,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有些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不按照规定记账,造成会计核算中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不设立账面,以票代帐,或者账面管理混乱。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些企业用记账的方式操纵利润,或者用收入不计入账面、虚增成本等手段逃税,给国家带来损失。有些中小企业不按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类,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尽快处理等等,这些操作都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而是按照经营者的意图随意更改账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交易时愿意和合作方执行较低的价格,会计记账时采用不合规的收据入账或者根本不入账,不仅仅违反会计制度,也有悖于法律的要求。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或不完善或根本没有,有的企业虽然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财务制度健全,但在执行中形同虚设,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企业经营者虽然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企业小,觉得时机还不是很好,有的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管理人员素质无法到达建立完善制度的程度,制度不健全对企业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给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不仅造成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人员流失,会计失真,无法为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对外部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很难独立的处理会计问题,而是受制于老板,按照经营者的意图调整会计,无法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1.4对会计档案重视不够,会计资料保存不善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将会计档案保存好,既没有专人负责资料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存放,造成大量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随意堆放,到账会计资料损毁、丢失的事情经常出现,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比如上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等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管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会计核算执行不严格,会计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2.1建立相关会计机构,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相关会计机构,同时,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安排和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会计人员,招聘会计人员第一需要人数要充足,不能仅仅配备一名人员应付会计工作,第二综合素质要高,一般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需要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会计人员绝不仅仅是记账这么简单,还有对日常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了招得来、留得住这些会计人员,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对留下来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他们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账簿设置,照章纳税,加强对日常账面的处理的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 2.2规范会计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核算主体的管理,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核算范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提供给管理者、经营者和有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处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企业和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也涉及到工人工资的发放乃至社会的稳定。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使会计信息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2.3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各项制度 如果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者的水平不能同步提高,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比如岗位设置不合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就会妨碍内部控制指标的实现。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做不好,会计监管不力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要随着规模的扩大,加强对财务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强企业外部监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决定了不能依靠企业自身的自律来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更多的还是依靠来自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对中小企业进行会计规范,所以按照有关要求,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建立完整的会计制度,对于没有按时按规定建立账簿体系的要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账目和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浅析新经济时代小企业会计核算 论文 关键词:新 经济 时代 小 企业 会计 核算 论文摘要:小企业的蓬勃 发展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企业伴随着起灵活性的同时是其自身会计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小企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的会计,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从2005年的1月1日起,《小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实施,这就为我国的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解决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问题,减少乃至杜绝小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披露。 1.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如今,在小企业的会计队伍中,无证上岗无人过问,有的虽有会计证,但业务技能不高。如在提交税金的会计核算上,将城建税、 教育 费附加和综合基金混为一谈,一起列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内,提取时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结果,将这笔会计业务应分别在“应交税金—城建税”“其他应交款”、“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都在“应交税金”中核算。 1.2乱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的只有几万元,有的超过百万元,企业与企业之间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也不一样。固定资产在短期提完折旧后,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原值就等于了“累计折旧”的余额。对此,有的会计认为,这两个账户的余额相同,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固定资产部分的列示己没有意义,即“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为零。将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的余额填上去或不填上去,固定资产净值都为零,为了省事,会计人品干脆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部分,什么也不填,既不影响此表的平衡,又能节约编表时间,可谓一举两得。更有甚者,在下年度换新账时,总账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也被取消。实际上,固定资产折旧虽已提完,或已提足,但企业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有的依然能正常使用多年,而将总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抹去,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3费用开支无标准。小企业,一般是老板当家,在费用开支上,一切由老板说了算,哪些费用能开支,哪些不能开支,乃至用多用少,会计人员在核算上不好监督,也无法监督,老板们也理直气壮,反正是花的我自己的钱,会计管不了。企业内部如此,企业与企业间也是这样,没有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最明显的表现在企业的出差费、业务费和广告费上。 1.4利润不分配。只要我们看一看小 企业 的 会计 报表,便能知道大多数小企业实现的利润,年复一年的在“未分配利润”账户内,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之类的会计科目,其余额永远为零。我们说除了亏损企业,凡是有利润的企业,在交纳企业所得税之后,会计人员都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将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合理、规范的分配,不但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而且也是会计核算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项非做不可的工作。 2.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途径 2.1建立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要求、门类记账;按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2.2整顿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首先,从账簿、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 经济 合作组织会计制度》的及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出台,从而使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2.3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索质的提高。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索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其具体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从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应予倾斜,吸引会计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会计人员结构。 2.4积极开展委托记账业务。对于无条件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的小企业,按规定应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记账许可证书的其他记账机构进行记账。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必须真实,受托人必须对委托人提供的凭证及资料进行审核,双方各负其责,共同促进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2.5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原则,正确定位高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符合界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只能在二者中仅选其一,既不可各取所需,也不能交叉混用。小企业同样要遵循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 历史 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任重而道远。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首先要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建立合理的会计核算模式,加强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其次,财政部应指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健全账簿体系,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严肃处理,加强外部监管力度;最后,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改进税务人员对于小企业的态度,加强其对小企业的核查工作。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精细化管理不仅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升级。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效益优先的时代,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企业只有全面推行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精细化管理的概述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就是结合预算管理理论,把企业视为一个完整的市场,以目标收入和目标收支差额倒推出目标成本总额,然后根据项目和责任部门的不同职能,进一步倒推成本,把目标成本划分为若干个成本单元,使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责任部门构成一个细分的成本模块。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视为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风险可控为基本前提,以精细、科学、规范、严密为准则的一种管理方法。 三、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1.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势必会涉及到管理目标的设定、绩效考核等环节,这些目标和考核标准的设定就要求财会部门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因此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整个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比如,企业可以建立精细化的会计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同薪酬、奖惩相挂钩,给予辛勤工作或对企业有贡献的员工奖励,给予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的员工相应的惩处。 2.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举措 现行的会计法律和制度,比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等,仅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一般会计处理要求和原则,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而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完善会计规范体系,明确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指标和各项岗位职责,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到“岗岗有标准、事事有规范、人人有职责”。 3.是提高企业会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在组织设置、人员安排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化,减少会计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落实对会计人员的有效监督。会计人员在遵循精细化管理流程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从强制性的制度要求变为会计人员的普遍认知和自觉,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企业会计执行力自然水涨船高。 四、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会计行为精细化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工作重点内容,因此,促进会计行为精细化管理,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符合相应法律法规,对提高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填制的过程中,要确保原始凭证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能够通过原始凭证来客观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实现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2.会计制度精细化 会计制度精细化要求企业必须按照严谨、实用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体系,通过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来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条不紊。首先,要构建符合企业内部操作和管理规范化的会计业务制度体系,一方面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反过来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管理业务服务。然后,会计制度精细化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住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实现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切实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最后,会计核算工作的每项业务、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要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在会计制度中明确规范岗位要求和职责,并且实现岗位和程序之间的相互制约和补充,推动会计制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3.会计分析精细化 会计分析主要是对统计资料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的会计活动,通过找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企业取得经营成果的原因,来实现对改进措施的分析和为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会计分析精细化需要明确会计分析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内部公告、标语、文件和会议等方式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会计分析,实现会计分析同企业管理达到平衡。另外,在实施会计分析的过程中,要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健全各级分析组织,确保会计分析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4.会计绩效考核精细化 会计绩效考核精细化是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绩效考核功能的基础,在会计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结果要与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挂钩,这也是调动广大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有效方法。针对会计主管而言,绩效考核指标要能够对主管下属部门绩效情况进行客观反映,比如员工能否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以下属部门绩效情况来直接决定会计主管的绩效,这样可以促进会计主管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并且对下属部门加强管理和督促作用。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因为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如果出现违法违纪或会计差错等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是涉及岗位职责、责任心、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减少会计人员渎职、粗心、职业倦怠等情况的发生。 5.会计控制精细化 企业完善的会计控制,不仅要有科学的组织结构,还需要具备相对应的会计控制体系来支撑。第一,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内部凭证要种类齐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不仅可以对企业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做好记录工作,而且能够对已发出的凭证编号加以控制;第二,完整的簿记制度。在实现内部凭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第三,严格的核对制度。具体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之间的核对等,通过严格的核对制度来及时发现并改正会计记录的错误,确保账实相符;第四,会计控制要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尽量避免因对错误和舞弊的查处影响到企业正常业务的开展,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关键点来实施控制;第五,注意相互制约。在横向关系上,每项业务必须经过两人以上或独立的两个部门来实施完成,在纵向关系上,每项业务要经过不隶属的两个岗位环节,以此来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方面制约。 作者:刘万忠 单位: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与对策 摘要: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加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对会计核算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各种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会计核算;对策 一、引言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度量,是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核算,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具体内容包括账簿登记、财产清查、报表编制等。毋庸置疑,建筑施工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整体成本核算、预算,其项目工程周期长而且形式较为多样,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好会计核算,以便为企业后续发展和经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成本核算工作不规范,基础薄弱。成本核算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最关键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观察和研究表明,多数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基础不扎实,工作多流于表面,不能很好的与企业实际情况完美结合,尽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建筑企业会计账簿的核算、启用和登记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工作实践中,会计账簿的管理仍漏洞百出,账目设置随意,资产记录不详等问题屡见不鲜,这就会导致当企业有两个项目的内容同时转入到结余项目中,余额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无法准确反映企业会计核算实际工作。众所周知,票据和账目在会计核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对于票据的制作过于随意,账目管理较为混乱,不能严格遵循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来执行。第二,会计信息传递滞后。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准确性,一是及时性。这两个特点也是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经济活动较为复杂,对于收集、分析和总结会计数据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施工项目或工地较为分散,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延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滞后性。另外,多数建筑项目都在外地,具有远程和流动多变的特点,这也会给会计信息的传递带来不确定性,导致合同、协议、决算无法及时的传递到财务上,也影响了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无法及时掌握会计信息,把握收付款情况,也容易造成款项付出超支、坏账、漏税等方面问题。另外,对于还没有完全实施会计核算信息化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会计信息记录和传递相对滞后性更是无法避免。第三,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毋庸置疑,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的成本支出进行成本核算,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成本核算脱离实际。例如施工企业在周转材料会计核算的处理上,主观选择性就较强,对于可以采用分次摊销和分期摊销的材料,施工企业通常会选取对自己有利的摊销方式,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建筑施工项目一般都较为复杂,为了增加灵活性及降低成本,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采取大量授权的模式,即项目经理制度。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往往会造成监管不力的现象。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相对于财务成本核算控制更关心的是企业现金流量,对内部控制的关注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流于形式,往往是围着项目转,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虚列费用,隐瞒收入等方式,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缺位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原因仍是管理者对会计内部控制的不了解和不重视。工作实践中,会计内部控制也仅停留在表面,监管不严格,在收入和费用等的收支上、账务的记录与核对上非常混乱,企业会计核算形同虚设。 三、做好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第一,强化会计监督机制。会计原始记录不细致,使得成本核算难以开展,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足之处就是原始记录的不够细致深入。施工企业和其他行业相比,会计信息更为复杂且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所以要贯彻实行分级核算,实现公司到分公司再到项目的三级核算制度,同时对工程成本和工程价款进行分段核算,按照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另外,提倡引进ERP等技术,对工程材料、财务数据等进行全面监控,落实会计电算化等方法来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第二,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是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结合其行业特征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体系,形成有效的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明确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工作流程切实按照既定程序来开展,大力提升工作效率,促使核算型的会计工作向管理型的会计工作转变。施工企业还必须夯实会计核算工作的每一个节点和环节,使得管理模式趋向制度化和程序化,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促进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三,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而言,内部控制的作用极为重要,只有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复杂的行业特性要求其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企业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稽查制度,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行为,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管控,确保施工企业通过会计核算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数据,从根本上杜绝舞弊行为,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第四,推进信息化水平,提升信息传递效率。企业会计核算不及时,信息传递效率低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共存的问题,施工企业必须大力推行现代企业信息化工作,构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升企业信息的传递速度,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同时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效率。此外,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离不开系统操作人员培训和监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将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输入核算系统,还需要系统管理人员及时做好系统维护,同时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及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为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晓晖 单位:西山煤电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浅析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企业税收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它对我国税收制度结构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这一转变过程中,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收入核算、票务管理、现金流、利润核算、纳税方式等多个方面上。为了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适应“营改增”的这一变化,保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会计核算;影响 “营改增”是我国企业税收制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在近些年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营改增”的实行不仅有利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还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征税的问题出现,它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也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营改增”试点的不断增加,其存在着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部分企业在实行“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规避“营改增”会计核算中的风险问题,加强“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的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1.对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影响 在还没有开始实行“营改增”之前,通常企业的成本都以价税合计数为准,其中主要包括了真正成本和进项税额这两种。在实现“营改增”以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根据所开具的进项税发票与销项税相抵去进行核算的,其中的抵扣金额主要是由供应商开具专用发票的能力进行决定的。不仅如此,“营改增”的实行,还在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核算方式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2.对企业收入范畴核算的影响 在没有“营改增”前,我国的营业税范畴和增值税范畴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营业税主要属于价内税的范畴,在它的计算过程中,价税是不分离的;而增值税则归为价外税,它的计算过程价税是分离的,企业所缴纳营业税通常都时由工程的造价所决定的。而“营改增”的实行则有了较大的变化,成本的入账价值和进项抵扣额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实际需要缴纳税务也变成了不含增值税的工程造价来决定。 3.对企业发票管理的影响 增值税发票是原始凭证的一种,它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只有在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在还没有实行“营改增”之前,企业所缴纳营业税并没有涉及到不增值税发票的相关内容。而在“营改增”实行后,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则与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让企业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变得更加严格,其使用过程和使用范围也逐渐规范和完善起来,在增值税发票开具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增值税发票的种类、时间等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4.对会计业务和会计科目的影响 “营改增”实行后,对会计核算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实际的会计核算还涉及到一些特殊业务,例如: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设备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额、试点纳税人差额征税等。除了会计业务上的影响外,对其会计科目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它在原有科目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专栏,例如:在“应交税费”中添加了“增值税留抵税额”、在“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下,增加了“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等。这些的改动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一种考验。 二、应对“营改增”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影响的措施 1.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营改增”的适应性 “营改增”的实行虽然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只要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就可以快速的适应“营改增”到带来的税务环境变化。在其应对措施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企业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制度是实际工作的重要指导,只有保证会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才可以更好的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针对“营改增”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会计核算制度调整,让制度更好符合改革后的工作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会计核算制度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提升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 2.调整会计核算方式,优化会计核算流程 “营改增”的实行让企业的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可以更快是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调整和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首先,进一步的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细化,从以往的整体核算逐渐转变为单独核算,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3.加强队伍建设力度,提升队伍综合能力 “营改增”在很多的程度上推进着我国社会税收制度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有着针对性的培训去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巩固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每一为工作人员都可以符合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 4.从长远的角度进行企业规章制度的调整 “营改增”是我国社会税收制度势在必行的工作,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及时的做好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调整,积极应对“营改增”实行后所带来的新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对很大企业来说,“营改增”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企业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好相关的整改,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人才,从小规模的转变到大规模的更新,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营改增”的这一转变必定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该做出积极的应对,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调整会计核算方式,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并注重对会计人员队伍的培养,引入更多综合性高素质人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孔令云 单位: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陈四楼煤矿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营改增对烟草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我国税务制度发展及进步过程中尤为重要,是我国税务制度体系中的主要模块,能够降低我国现代的税率及社会行业的成本负担。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营改增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之后对营改增对烟草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相应的影响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营改增;烟草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及策略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营业税及增值税两者相互并存导致出现多种问题,比如监管障碍、重复征税等,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我国2012年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具有良好的成果,在2016年总理也提出了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此次改革为社会企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烟草企业。为了能够使我国烟草企业健康的持续发展,本文就全面分析营改增对烟草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并且对相应的策略进行研究。 1实施营改增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传统税收政策一般使用增值税收及营业税收两者相互结合的原则,此种税收结构没有合理性,首先,税收及增值税收的同时进行,其在纳税方面会使增值税收没有充分发挥,以此影响到税收政策的完善性。其次,增值税收及营业税两者同时进行,会制约到税务管理工作,并且导致出现重复纳税的现象。所以落实营改增政策,不仅具有必然性,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历经的阶段。实施营改增的主要意义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能够完善税收政策。在落实营改增政策以后,能够避免企业出现重复纳税的问题,从而有效解决企业纳税人负担问题,使我国税收政策更加合理,完善税收政策。另外,在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我国第三大产业中的大部分产业都处于增值税收范围中,在扩大增值税收范围的基础上,还有效降低了由于税负不均匀对企业导致的不利影响,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使我国企业能够健康的持续发展。最后,对于服务企业和交通企业来说,传统缴纳营业税收和增值税收过程中,因为属于缴纳双重税收,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但是在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能够降低税收机制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操控性,从而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营改增对烟草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2.1经营成果方面 根据合同的价格约定,从价内税变为价外税,企业的定价机制并不会发生变化,在此前提下,营改增实施对烟草企业收入、利润及其他费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首先,减少房屋租金。在实施营改增之前,企业房租收入根据收取全部价款计入到其他业务中,根据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在营改增之后,房屋租金收入改征增税,流转税税率不变,根据不包含增值税价款进入到收入计量中,降低企业收入,以此减少营业税金。其次,降低可扣除成本费用。在税改前,企业根据价税合计金额入账,能够在所得税之前全部扣除;在税改后,企业产生的费用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只能够将抵扣之后的价值作为所得税前扣除。总体来说,营改增后,烟草企业的税金降低,净利润增加,税利总额没有明显的变化,以此降本增效。 2.2财务管理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烟草企业要对招标价格信息进行深入的阐述及分析,明确对比价价格的内容,也就是税前的价格,报价单位的不同,那么增值税税率也就各有不同。并且如果部分报价单位没有对是否是增值税明确的支出,那么就不能够使用增值税开发票的方式进行。另外,实现合同发票类型的明确,一般合同条款中对待正规发票及普通增值税发票都表示认可,但是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如果合同中的总额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增值税的税率和其发票数量就成正比,也就是说在增值税税率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其发票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加,那么能够抵扣的增值税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对于合同中的细节要认真进行明确,从而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合同纠纷。 2.3企业税负方面 在营改增政策落实之后,因为烟草企业及运输业、其他相关服务具有业务往来,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一定金额的增值税发票,使其能够替代税负的金额。但是和烟草行业有关的涉税业务大部分都不能够开出增值税发票,所以也就不能够进行税负抵扣,企业的税负也不能够降低。以烟草行业总体的销售金额不发生改变为基础,降低增值税额度,从而提高总税额的缴纳,但是并没有降低相应的营业税,从而导致烟草企业税负不断提高,那么企业成本必然会增加。 3烟草企业的解决对策 3.1正确评估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部分地区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的成效显著,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创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评估体系。企业财务部门还要创建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现有的税收制度,全面规划企业实施营改增的全部工作,不仅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还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提高企业人员的能力 为了能够使企业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适应全新的税改政策,烟草企业就要重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素质的全面培养。在烟草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素质对企业在营改增制度背景下的发展及管理具有一定的联系,影响着烟草企业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烟草企业管理人员还要重视会计核算,对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使他们具有增值税发票管理意识,从而做好专门的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保证烟草企业增值税抵税能够顺利开展。 3.3加强税务筹划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的背景下,烟草企业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根据改革的势头降低企业的税负,以此避免纳税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利用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税负。比如烟草企业的运输业务使用哪种方式,自营车辆或者委托运输,根据营改增税收政策计算两者的税负差别,根据实际的计算结果对其进行调整;另外,利用采购业务降低企业的税负,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传统的营业税缴纳供应商变为小规模或者一般缴税人,服务、技术、资质、信誉及质量不变,烟草企业要对供给价格及实际采购价格进行重新计算,从而降低税负。 3.4加强会计审核 在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烟草企业要使用更多的增值专用发票实现进项税额抵扣。但是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全面合适增值税业务报表,并且创建完善的增值税收账目。比如销售环节,增值税销项税额要根据相应的税收制度进行核算计税工作,和销售相关的业务也要根据相应的制度进行核算计税工作。在进行税额抵扣过程中,相关的核算项目要根据税率设置,并且针对税改后的税率改动业务,都要根据相应的税务制度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采购和租赁业务,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纳税的压力。 4结语 通过上述可以了解到,营改增为烟草企业的管理及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政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力也在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烟草企业就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此降低营改增政策的影响。企业要重视发票的审核及企业工作人员能力的提高,并且加强税务筹划,从而实现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健全。 作者:卢雅云 单位:台州市烟草公司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企业会计核算目标与会计核算体系问题 摘要:企业的会计核算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的经济活动涉及范围一般是比较广的,其主要是以政府、企业、相关利益人员以及投资人员的利益为主,通过对这三者之间的利益进行相互权衡,以便建立起和谐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本文中,对会计核算目标与会计核算体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企业会计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目标;会计核算体系 一、企业会计核算目标 企业会计核算目标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会计核算目标进行相关问题的解析。(1)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资本的税后利润(Rc)。如今的现代型企业需要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必须是以营利为根本目标。首先,企业的发展必定是靠资金的拥有者发展起来的。投资者主要是将自身的闲置资金以投资的方式进行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根据于此,企业纳税之后的利润就成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在本质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企业是有本质区别的,主要是在于企业资本利润的归属问题。资本主义企业是以私人利润为主,而社会主义经济的企业则是以利益共同分配为主要原则。(2)企业经营的前提性目标—职工的薪金收入(Ri)。如今,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成本是物质资源的购买成本及劳动力的成本。企业要往长远的方向上发展一定是需要大力引进人才,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以便让员工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薪金属于企业需要付出的老动力成本,反过来员工的薪金收入是属于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要在市场中存活,必定是具备强大的资金运行企业的各项业务,有充足的收入支付员工的工资。同时,这可以将其视作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性目标。(3)企业经营的社会性目标—国家的税收收入(Rs)。企业是社会属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纳税经营一方面试弥补企业经营中所消耗的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即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依靠社会这个强大的主体进行生存,经济活动的对象即是社会群体,因此经营成本除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还需要通过纳税的方式回馈社会,以实现企业、社会的循环效益,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 二、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1)企业税后利润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在其经营的过程中,税后利润会计核算的利益主体是资本所有者,最终的收入是税收利润,其中向外付出物质及劳动力的成本,这就是非常直接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及建立起完善的成本预算体系,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用数学模型形象化呈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实际上,税后利润会计核算体系的服务主体是资本所有者,而在劳动者和国家的利益上思考,则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体系。(2)企业薪金会计核算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是企业员工的收入,实际上也是属于企业的效益。在这个体系当中,企业需要尽量减少物质的耗费成本,充分合理分配员工,将员工进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并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上的跟踪及培训,以实现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最大化利润,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员工自身的利益与福利,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企业税收会计核算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便是国家或政府是重要的利益主体。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涉及许多繁杂的业务,直接导致了企业税后核算的困难与繁杂。这个体系最终是实现国家的税收。在税收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对企业消耗的成本需要进行严格细密的计算,以保证企业的最大利益化。然而,通常情况下由于企业资本的持有者不同,税收会计和资本所得的会计是一定会产生矛盾的。这主要源于利益分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两者的税收和税后利润都可以随着税利之和的增大而增大,以确保利润核算的正确性及最大化。 三、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1)建立建全会计管理制度。在信息化快速普及的现代化社会,企业必须是建立建去哪全面的会计管理制度,充分保证企业内部的安定,才有可能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企业需要对会计岗位的职责进行严格的明确及划分,并且实施岗位责任制,企业根据充分利用人才,对员工的权利进行明确划分及约束,对员工的工作任务及绩效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进行;其次,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规范性的管理,才能快速建立起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企业需要明确对会计核算和会计部门管理的任职资格的审定,严格对外招聘相关人才,以充分保证会计核算的高效进行。同时,企业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及定期进行业务上的培训,提高员工工作的能力,以跟上企业的用人要求;最后便是需要做好会计的交接工作。这包括有关会计资料及知识方面的交接,并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的保存与管理,便于企业后续的使用及查询。(2)创建规范性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指的是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企业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市场发展的趋势或是企业本身的局限性,一般是比较重视会计科目的发展,往往会忽略会计政策的相关情况。然而,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缺乏相关规范性的会计政策,企业中的会计信息会失去对比性,并不具备科学合理的核算依据。因此,规范性的会计政策涵盖的会计工作需要遵循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编制报表的基础以及会计期间等,同时需要具备具体的会计政策,一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3)加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管理力度。企业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性,并且对企业成本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并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成本管理系统,实现企业效益的保障。企业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并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成立监督管理的体系,对其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管控。 四、总结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政制度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会计就显的更加的重要。因此,企业应妥善处理会计工作相关情况及明确会计核算的相关目标,以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作者:施睿剑 单位:南通交通建设投资公司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如何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第三产业中小企业数量增幅最快,随着市场环境更加有序规范和透明,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总体环境正在改善,财税政策不断优化,但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有很多,特别是中小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得不到应有重视,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较多,未能充分发挥规范的会计核算对提高企业长期经济效益所带来的作用,本文以调研一家中小企业为例,对其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如何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 中小企业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国际上对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没有的统一的界定,多数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都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划分。我国在2011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小企业作出了划分。体现在第一、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第二,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五千万家,影响着我国经济趋势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或缺的。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各种政策措施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企业都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近些年来针对经济发展需要我国财政部门也在努力致力于完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的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及准则。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姜洁(2013)全面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适用范围和内容的相关条款的变化,认为新准则简化了小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简化了小企业会计核算,更方便于小企业理解和实际操作,同时这些变化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与税法等相关法律更加协调一致。马琳(2014)认为我国在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上应着眼于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制定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上应该依据以下这些原则:差异化原则、谨慎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以及客观性原则。在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观点:张永利(2014)认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制定工作,应该在详细的调查实际状况,充分考虑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按照“精细管理、强化内控、经济适用”的思路进行,在完善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过程中应该贯彻稳定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 2011年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活动的行为准则,根据长期的社会实践总结得出中小企业会计规范明显具有普遍性、约束性、发展性的基础特征。普遍性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实施的基础;约束性是指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作为评价会计行为的明确标准,对于违反会计核算规范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发展性是指会计核算规范会随着经济环境的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和完善,因此,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也必须随着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 (一)中小企业提供的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通过调查陕西省数十家中小企业会计部门,发现在会计核算中违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会计信息质量无法满足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等要求,企业许多业务处理并未严格遵守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人为调高管理费用的现象,例如A公司业务招待费的核算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业务招待费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包括招待客户用餐、住宿费等,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该公司2012至2014年近三年业务招待费实际支出分别为9.13万元、11.57万元、12.24万元,但是由于超出了抵扣额度,因此公司主管授意将一部分业务招待费计入销售人员的差旅费,最终入账的招待费用分别只有4.215万元、5.895万元、6.205万元。这样做法会直接导致企业账面信息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无法体现企业真实实际绩效,引起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部门设置不健全 在会计核算机构设置方面,由于大型企业非常重视财务工作,认为财务部门是体现企业企业价值核心部门,所以在大型企业中会计核算机构设置比较规范,会计核算机构的设置相对合理完善,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对企业的管理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然而通过调查陕西省数十家中小企业,发现由于公司规模较小、主营业务单一,虽然在这陕西省数十家中小企业中都有设有独立的财务部门,但大多数财务核算部门设置简单,会计核算力量不足,会计人员数量配置不足,通常仅设有2-3个岗位的人员:一个会计主管、一个出纳、一个会计。通过对人员访谈其中出纳岗位来负责库存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等资金收付,1个会计岗位来负责公司基本的账务工作,工资核算、申报缴税等工作有时视情况由会计或者出纳兼任处理,公司会计岗位之间缺少必要的制约和监督。公司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很多资金收支工作是由公司所有者直接授意来管理的,资金使用的过程没有有效的的控制措施,企业对资金的管理缺少科学性。对于中小企业财务预算,通过相关调查后发现未设立合理性预算体系,监控与决策等方面缺少专门的岗位支撑,这样势必会制约着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不能真正发挥出其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方面效率低 通过调查陕西省数十家中小企业目前会计核算体系后,发现由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观念落后,对会计核算作用不够重视,企业也没有树立科学的的会计核算理念,并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手工记账等会计核算方式,相关的先进的计算机电算化软件设备与设施仍旧没有在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得到真正有效地运用,无法为企业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高、人工成本高、销售无预期和存货积压等现象,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手工记账方式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的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给企业管理者,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及时反映,大大降低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中小企业应该根据其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适用于本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除此,政府应积极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并建立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规范履行部门职能、提高行政公共服务能力;其次,税务部门作为组织实施税收征收管理且经常性与企业接触的监管部门应该规范纳税服务行为,监督检查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在税收执法检查和税收征管方面督促中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简化税制方式来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对一些账务处理规范、符合优惠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较低税率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规范发展,降低和避免涉税风险。 (二)建立健全中小型企业会计机构设置 中小型企业应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这不仅有利于明确分工和各个岗位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利于会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作用;积极运用现代化的工具为会计核算工作服务,促进会计核算电算化,通过运用会计电算化这种先进的手段,能够有效的避免会计人员重复记账的工作,还能降低会计凭证的错误率,大大提高了记账凭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提高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中小型企业应该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出完善的培训方案,加强对企业会计等相关从业人员对各项法律法规、会计准则、部门规章等学习培训,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规定和要求都能够被会计人员所熟练掌握,提升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建立定期对在岗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加强绩效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能力、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五、结论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总体经营环境较差,影响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融资困难、市场准入、税收等因素。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目前实际情况科学分析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规范合理的方法改进会计核算,进而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贺鸣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通过探索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方向师资培训“1+4+3”模式,提高中高职教师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水平,丰富知识层面,进而提高中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新鲜动力。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力,正悄然改变着制造业的用工模式,机器人(自动化)替代人工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催化剂。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我国人才发展的“24字”指导方针: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在未来的十年里,职业教育一定要起到人才引领的目的,要为产业的发展主动培养人才。据2016年报分析,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主动适应产业新发展,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点数明显增加,例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点成倍增长。200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该项目以“有效教师培训”为主题,旨在中高职学校在职教师的学历提高、加强专业能力以及丰富知识层面等。广西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负责中高职学校在职教师的学历提高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2016年开始举办工业机器人方向培训工作,共有66名广西中高职教师参加。培训前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得知参加培训的中高职教师所在学校95%已经开设或准备开设工业机器人课程,高达77%的培训学员从来没有接触过工业机器人,师资培养迫在眉睫。本文从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方向师资培训的需求角度,确定培训目标;借助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完善培训资源配置;通过问卷调查,组织培训内容;全程监控上课过程,有效控制培训质量。通过优化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方向师资培训的模式,本文提出了“1+4+3”模式,即1个平台、4个铺垫、3类实施。力求通过探索实践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方向师资培训“1+4+3”模式,提高中高职教师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水平,丰富知识层面,进而提高中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新鲜动力。 1“1”智能制造 协同育人平台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未来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也是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战略重点。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重要市场,机器人市场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装机容量的直线上升,工业现场严重缺乏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机器人应用和推广的瓶颈之一,对这类人员的理论教育、操作和维护实践培训等,需求变得极为迫切。根据《广西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广西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公司、深圳华中数控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ABB工程技术公司、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创设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基于平台探索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 2“4+3”培训模式的提出 基于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构造一个层次式教学、高度真实的运作环境,为培训教学提供一个先进的、创新的、紧密联系工业生产实际的工程实践平台。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使培训教师直接实操工业应用型机器人设备,贯通理论教学和实际使用环节。中高职师资“4+3”培训模式具体分为两个阶段:“4”为调查铺垫阶段,即培训目标、培训资源、培训内容、培训目标与内容的逻辑建立;“3”为培训方案实施阶段: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动态调整、虚拟仿真、项目综合应用。 3“4”培训方案探索 3.1培训目标 中高职院校立足于当地的社会经济之中,为当地行业、企业、社区服务体现了中高职院校的区位优势。职业教育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侧重于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寻找中高职教师的职业成长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培训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质量,国家启动了多项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相关的培养培训项目。尽管培养培训项目为中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但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培训效果差,原因有很多,经调查发现,70.16%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设计,能因才因教施培,根据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随着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输送职业技术人才的基石,中高职教师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的培训形式,更多希望培训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理论教学要浅显易懂;理论知识分解并融入实践教学,从实践中认知更多的理论知识;项目教学务必贴合企业实际问题,从企业需求、企业研发生产角度出发进行更多的项目应用学习方面的交流和学习。为使师资培训更加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方向,立足应用技能培训,培养目标要体现满足操作、维护、设计等不同应用需求,发挥好师资培训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最终形成现代化机器人技术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示范基地。 3.2培训资源 培训资源是影响培训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培训资源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两部分。软件资源指的是在整个培训任务中担任教学工作的培训教师,培训教师由高校专业教师和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培训机构等综合而成,合理优化培训师资资源,结合理论知识、生产应用实例、社会培训机制等,发挥培训主体的引导作用。硬件资源指的是为师资培训提供的多媒体教室以及培训设备等。多媒体教室可采用最先进的录播教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则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与企业工业现场吻合的基地。 3.3培训内容 中高职教师的质量、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从深入参与“国培计划”的过程中看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培训需求与培训目标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逻辑关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中高职教师培训积极性不高,由于本身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形成的长期浅层、固定式教学使教师对培训内容无法产生共鸣而产生厌倦心理。在这种现状下,我们需要建立起培训需求与培训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必须以需求为导向,需求显然来自中高职教师,但如何获得中高职教师对国培计划项目的需求,要做详细并且持续的调查。因此必须在任何一个国培计划项目中做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也要穿插做调查,逐步形成与培训目标的一致性,培训效果才是可预期的。对参加培训的66名中高职教师提前做好开课前的问卷式摸底调查,确定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对被调查者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调查得知:66名中高职教师仅有6人熟悉工业机器人操作;高达77%的学员没学习过工业机器人课程,甚至没见过和没操作过工业机器人;95%的学员所在学校准备要建设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已经开设或者准备开设工业机器人课程;66名学员表示希望学习到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未来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示教器操作、编程实例、工业机器人电气图知识、工业机器人故障排除和维护等内容。通过这次调查,对培训教师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培训过程中,还通过课堂观察和座谈会的形式对中高职教师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3.4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逻辑关系的建立 从国培计划的社会价值来看,通过国培计划提高中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中高职教师教学内容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训一批工业机器人种子教师,推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开发工业机器人优质培训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工业机器人培训项目的大规模开发计划。从国培计划的项目价值来看,培训内容要由具有丰富生产实际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应用企业以及丰富理论知识架构的工业机器人专家提供的预设知识构成。在培训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定时研讨、学术报告等方式来组织教师培训,有可能对教师积极性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从国培计划的教师发展价值来看,中高职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要通过国培计划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些教师专业不对口,为了占用国培计划名额,来学习跟他们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业机器人知识;有些老师是新晋教师,没有任何教学经验,要通过国培计划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多层次的培训教师质量体系,需要在国培计划的项目中实施构建教师认知能力结构。在这种现状下,我们需要建立起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培训目标以国培计划的社会价值、项目价值、教师发展价值为优先考虑,如何确保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的协调性,通过国培项目实施过程的实时监控、课堂跟踪、沟通交流、座谈会等,进行适时调节。通过实时跟踪协调因培训目标而设置的培训内容,达到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的统一性。 4“3”培训方案实施 4.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动态调整 工业机器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的学科有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物流存储等等,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应用性、实用性都非常强。中高职教师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培训理论知识(如:坐标变换、矩阵理论、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内容,运动规划、轨迹控制掺杂过多的算法)的内容无法理解,无法掌握,内容抽象,与企业实际应用脱节,学习起来难度大,兴趣低,严重影响培训教学质量。鉴于以上问题,课程内容设置必须遵守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理论教学内容减少,理论教学穿插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多数中高职教师对实践教学兴趣远远大于理论教学,培训教师必须把理论教学适当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穿插,让中高职教师对机器人的运动学知识更容易理解。通过中高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和理论教学能力巩固,进而提高他们勇于探索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4.2虚拟仿真的引入 机器人代替人进行作业时,必须预先对机器人发出指令,规定机器人应该完成的动作和作业的具体内容,同时机器人控制装置会自动将这些指令存储下来,这个过程就称为对机器人的“示教”。目前工业机器人的示教主要分为直接示教和离线示教。直接示教(示教盒示教)是由操作者手持示教盒引导,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但很难规划复杂的运动轨迹以及准确的运动路径,精度完全靠操作者的经验决定,效率较低。离线示教(虚拟仿真)是在离线编程系统中进行编程和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仿真,生成目标程序代码,最后生成机器人路径规划数据以控制机器人运动。离线编程软件还带有仿真功能,通过对编程结果进行三维图形动画仿真,离线计算、规划和调试机器人程序的正确性,解决编程时障碍干涉和路径优化问题。离线编程程序易于修改,模拟精度高,能够实现基于传感器的自动规划功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示教方式。借助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InteRobot、Delmia、Robotstudio等,就像搭积木一样,从最基础的构建开始一步步循序渐进,一站式构建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示教工作站。通过场景搭建——生成轨迹——仿真——后置,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规划机器人运动路径,最后生成机器人可执行的代码,开展工业机器人的虚拟仿真教学,突破实践过程中对配套的工业机器人设备数量、场地、工作站系统等多项限制,为每一位学员提供自由操作学习、设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创新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等创新综合实践平台。 4.3项目综合应用 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综合性和案例性的教学项目开发,这些教学项目与企业实践密切相关,实现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统一。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式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以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与离线编程软件Delmia为例,利用工业生产实例(汽车前板点焊)来讲解离线编程软件的使用,讲解各大模块导入、模拟仿真建模和运动制作、机器人行业应用模拟仿真典型应用案例、机器人系统仿真项目实战演练等。以华数离线编程软件HNC为例,利用工业生产实例(手机壳打磨)来讲解离线编程软件的使用,通过工具台轮廓建模和工件手机壳建模,按照工业生产路径优化要求,对手机壳进行打磨。 5结束语 随着工业技术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越来越渗透进各行各业,以人为主的生产模式逐渐向机器人为主的模式转变。对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集成、安装、维护、使用操作等专业人士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中高职师资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教研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地区中高职师资培养培训的经验,基于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层次上教学环境,为培训教学提供企业工程应用实践平台,满足操作、维护、设计等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发挥好中高职师资培训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设计管理论文:EPC合同模式下业主限额设计管理办法探讨 摘要:国内石化行业的工程项目建设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管理模式,逐渐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对于此合同模式下,业主方如何通过限额设计做好投资控制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限额设计 石化项目 epc总承包 价值工程 0 引言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简称epc)总承包模式即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程建设所有阶段的全部工作,在约定的合理工期内,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合同技术附件约定质量合格的工程项目。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一般会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概算控制整个工程总投资,并参照其中各装置单元建设投资,以合同价格的形式分配给各epc合同包,随着合同的签订,也将投资控制风险转移至epc承包商。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除业主在工程总投资超出概算方面的风险,在epc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及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都需要业主做到高效管理、有效控制。而在项目投资影响的诸多因素中,作为龙头的设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据统计分析在基础设计阶段,其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详细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5%~35%。很明显,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以前设计阶段,限额设计就是设计阶段有效的关键措施。 所谓的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基础设计,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总概算控制详细设计施工图预算,同时各专业要在保证达到施工功能前提下,按所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虽然我国很早就在各个行业基建项目提出限额设计,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甚理想。这需要业主与设计方共同配合,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取得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行了epc总承包模式后,设计人员已经转变观念,具有了经济意识,会自觉的在合同总价内节省投资。对业主方,epc总承包合同总价内的限额设计对于控制项目总投资意义较小,若控制不善,还会造成运行费用的增加,这就需要业主项目管理团队在推行限额设计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推行限额设计的技术基础性工作,加强限额管理,实行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1 做好基础设计阶段限额管理 实行epc总承包模式后,在不产生合同变更的条件下,进入详细设计阶段时总的投资费用已基本确定,这就要求在此合同模式下详细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预前管理。其中首要手段就是做好对整个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基础设计阶段限额管理。 1.1 将审定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及工程量进行投资分解,按照各单位工程或专业工程划分,设立限额设计目标。限额设计的目标体现了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确定及有关概预算基础资料的合理取定,通过层层分解,实现了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也就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为配合限额设计目标的完成,设定技术上不应突破的限制值,编制项目工程统一规定,对于主要的技术要求、选材标准、配置要求做出限制,并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 1.2 因在限额设计中技术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处于支配地位,基础设计中要重视方案选择,对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未落实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细化。推行价值管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v=f/c,合理分析各种方案的功能评价值(f)、充分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c)、综合评价功能价值(v),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的实现项目的必要功能,从而保证限额设计的有效实施。 1.3 从本质上讲,限额设计就是控制工程设计标准、控制总的工程量。在基础设计阶段,应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hsg-033-2003的深度提交设计文件及工程量清单,其中的工程量表要求设计单位造价专业人员会签,让造价人员及早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将技术和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及时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对比,能动地影响设计。从而保证用于epc总承包招标的基础设计文件深度满足招标要求并做到尽可能完善,同时编制的概算尽可能详实,对后续的项目执行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2 控制详细设计阶段合同变更 采用epc总承包合同模式之后,投资额以合同总价的形式转移至epc总承包商方面。故在epc总承包商招 及合同执行过程中,做好合同变更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在此阶段,业主的限额设计管理主要体现在设计变更的管理控制方面。通过对设计变更的有效控制,一方面避免引起过多的合同变更,直接影响项目总投资,一方面对附带合同变更的设计变更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1 在招标阶段,通过技术与经济的多方面权衡,综合评比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选择最优投标方案,减少因合同本身造成的详细设计阶段非技术性合同变更。 2.1.1 加强投标文件中缺项、漏项的评审:若投标文件中产生的缺项、漏项不会使整个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投标人在澄清、说明和补正中已承认并承诺由其承担该漏项费用,可将该项对应的所有报价中最高报价计人其评标价中,但如中标,该费用不予增加。避免合同签订后出现合同纠纷,引起费用增加。 2.1.2 加强投标技术文件中工程量及计费价格的评审。审查投标技术文件中工程量是否与招标文件、基础设计文件中的工程量对应,单价的取费是否合理。防止降低工程量,而大幅提高单价现象的出现。便于执行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时,控制总变更费用。 2.2 在详细设计开始前,做好设计输入、边界条件的落实及工程统一规定更新维护,减少因业主输入条件变化、业主工程标准调整引起的合同变更。这也是业主限额设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由设计直接原因引起的变更占3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修改的占22%;由于设备提资有误,造成现场到货设备与设计不符发生的变更占18%;由于业主根据生产需求和使用条件提出的变更占13%;由于材料采购原因引起的变更占9%;由业主根据国家规定、企业统一要求提出的变更占4%,其中业主方提出变更的占到了17%。诚然,业主方引起的设计变更,可能节省投资费用,也可能造成投资增加,从而对限额设计带来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同阶段的变更,其费用损失相差很大。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少。在epc合同模式下,业主提起的变更会直接引起合同变更,对于项目投资带来负面影响。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就需要在详细设计开始前或者初期在基础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校核全厂系统、各专业界区条件,项目主要工艺物料、蒸汽、水平衡,维护更新项目工程统一规定,并通过设计开工会调整确定输入条件、工程设计标准,将变更损失降低至最低。 2.3 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及现场施工阶段,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管理。即使业主2.2条内容做的多么充分,工程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设计变更。因设计处于龙头位置,多数的合同变更是由设计变更引起的,对此阶段设计变更的辨别、评估分析,控制设计变更数量是业主的限额设计管理的关键。 首先,对此阶段的设计变更进行技术审查,防止epc总承包商设计冒进,保证工程质量。在epc承包商内部费用控制指标的限制下,各专业会按照标准规范的底限进行设计,原本标准规范就是一个最低标准,仅能够满足标准规范称不上一个好的工程设计,这需要在设计变更的审查中注意业主工程统一规定的落实。此审查原则对详细设计图纸同样适用,从而保证建设工程满足合同要求的相关指标,并最大限度保证质量的优越。 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在技术方案可行性审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设计变更的影响范围进行判定,控制变更范围,减少联锁反应。同时要求承包商提供变更建议方案,补充说明技术经济优选的过程。epc总承包合同不像epc/turn key合同对试运行承担全部责任,epc总承包商在试运行阶段仅承担技术服务。在设计变更的审查中要注意防止通过设计变更将建设成本转移至试运转费用及生产成本。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全生命周期内分析成本,择优选用变更方案。 其次,评估设计变更是否存在引起合同变更的风险。对具有合同变更潜在风险的设计变更,首先对业主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合同变更预警;同时要求承包商编制详细的合同变更建议方案。在合同变更建议方案中要明确变更内容、变更带来的对质量、进度、费用的影响。由业主方对合同变更建议方案进行评审,包含上述设计变更的技术审查。以合同约定的技术质量要求及项目工程统一规定约定的标准为准则,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定是否实施变更。一般情况下,应将总的合同变更费用控制在该装置单元建设投资或者epc合同价格的10%以内。 3 做好项目统筹计划 综合性的石油化工项目,会有多个装置单元组成,考虑承包商工作负荷,会对整个项目进行合同包划分,由不同的epc承包商来承建。另外,众所周知,项目管理的三大要素,质量、进度、费用是相辅相成的,若一味强调进度,会同时带来费用的大幅增加。这就需要业主方制定项目总体计划,根据开试车计划安排,有序设置各epc总承包合同的完工时间。避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强调进度而造成合同价格或设计变更甚至合同变更的增加。若进度计划要求不合理,承包商会在投标报价阶段加入相应的风险费用,如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保守设计来保证进度,而这些成本无疑会转嫁至投标阶段的报价中,从而保证承包商的收益。这样会反过来影响基础设计阶段工程量清单,造成本文1.3条所要求的工程量清单无实际参考意义,同时会带来2.1.2条招评标时的风险。 4 结语 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重点、关键环节,但在epc合同模式下,业主不能过多的干预承包商的工作,且承包商追求利益最大化,业主在此阶段的设计投资控制处于被动阶段。故需要将管理中心前移,利用限额设计落实基础设计深度及工程量、概算准确度,同时在epc阶段,对于设计方案、设计变更等重大事项、关键节点利用价值工程进行限额设计管理。 随着我国大型项目越来越多的实行epc合同模式,业主在转移投资控制风险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管理的针对性,利用限额设计提高项目投资管理成效,使项目总投资处于业主的有效控制之下。 设计管理论文: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为了提升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并且保证建设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急需找出和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从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制定出了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的具体策略。以此为建设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问题对策 管理是建设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保证了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良好的管理策略能够使建设工程更加符合标准,在市场中也能够形成更加优质的竞争实力。但是,现阶段工程设计在招投标中出现了问题,质量和设计收费阶段也出现了纰漏。因此,建设单位应该重点关注工程设计的管理。下文,着重针对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解决的具体策略。 一、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设计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工程设计招投标主要有三个问题,即招标未按规定、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招投标虚假。建设项目通常为时间紧迫的项目,工程为赶时间完成任务未组织招标,而是直接要求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同时,建设单位把整体工程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工程,使得每一个子工程项目在招标范围之外,就出现了规避招标的问题。另外,单位招标时,招标负责人虚假信息,未在规定范围内消息,限制了招标信息的公开。更严重的投标人之间恶意串通,导致招标流程形式[1]。 (二)工程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工程设计质量主要有两个问题,即超出范围承揽业务、工程设计涉及违法现象。通常,工程设计的难度比较大,但是很多建设单位在招标中仅能提出关于行业的类别。也未明确规定自身的行业所属。这样在进行工程设计管理时,很多不具备承揽业务范围的行业进行设计。另外,在农建设项目中,出现很多违法转包的现象。县级的设计单位没有较高的设计资质,大型的设计建设项目就无法承揽。招标异地设计单位就会出现数据缺少的问题,导致设计成本的不断提升,在把设计任务交给县级的设计单位,就出现了质量没有保证的工程设计。 (三)工程设计收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有相关的工程设计收费标准,但是工程设计收费还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工程设计的专业性技能比较强,往往建设单位缺少对工程设计收费的关注,导致很多建设单位的缺少真实性和准确性。通常把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数据作为依据,出现设计费用较高的问题[2]。 二、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具有特殊性,因此应该科学合理规划,准确计划出项目具体内容。为工程设计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在此过程中就应该较少进行行政指令干涉。因此,应该完善和健全公共资源的交易,设立相应的平台体系。在明确设计规定的建设项目之后,急需进入交易平台。交易平台中需要完成项目报名、资格审定、招标答疑、中标公示等程序,进而有效管理和监督工程设计的招标程序。由此可见,完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制度是解决工程设计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加大对工程设计的审计监督力度 针对出现的违法转包等问题,就应该积极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须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项检查和监督。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合法处理,追究责任人的的责任。同时,还须关注项目工程的关键性环节,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应该强化监督,对整个过程实行跟踪审计和监督。另外,还须关注中介机构,审查中介机构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3]。 (三)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 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提高意识、强化学习培训。现在实行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很多部门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管理出现冲突。因此,应该提高建设单位的意识,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须从提升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角度出发,有效开展工作。同时,须转变单位管理的领域,减少行政管理的局限。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建设单位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此,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标准要求的认知,提升招标等相关业务水平,进而符合建设单位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单位应该重点关注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设计招投标、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三个角度出发,准确找出三个阶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之后完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管理制度、加大对工程设计的监督审计力度,并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保证建设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实现建设项目工程的持续发展。 作者:都剑锋 单位:中科信工程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 摘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房地产业高调崛起,并逐步实现了住宅产业化目标。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转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本文以建筑室内精装修为基本出发点,并结合实际案例,系统的论述了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的要点,希望可以对进一步规范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提升设计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室内精装修;设计管理 1引言 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与简单的装修工程相比,所使用的材料性能好、价格相对较高,既可以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同时兼顾使用功能。随着人们对建筑室内装修的效果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室内精装修的质量,同时还会对室内精装修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室内精装修设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要点 本文所选取的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包括方案设计阶段管理、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以及项目验收阶段的管理。其中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重点论述的是设计任务书编制及设计供应商选择,而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重点阐述的是设计图纸优化以及审查,最后项目验收阶段重点论述了装修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并引入了限额设计的概念。 2.1设计任务书编制与设计供应商选择 在编制设计任务书时一定要全面的收集各种资料信息,为设计任务书编制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一份相对完善的设计任务书应该包含有工程概况、设计内容、设计风格、装修标准、装修技术与设备以及成本预算等内容。本项目的设计风格主要为新古典主义高层住宅,并且在延续建筑中采用了ArtDeco设计风格,项目用地面积高达65996平方米。而该项目案例中的设计内容需包括主推户型样板房设计,项目配套会所包括售楼处的设计以及项目公用部位诸如电梯厅、走道以及门厅等装修设计。 2.2设计图纸优化与审查管理 由于论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工作任务量大且复杂,需要各种专业的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介入参与到室内精装修设计中,增强设计图纸的深度和广度,对设计方案的细节部分进行优化和改进,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且设计方案包括硬装设计以及软装设计都必须根据国家行业设计规范饭和验收规范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切实符合国家及项目所在地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别注意软装设计方案的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对装修色彩、样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3设计材料管理 设计材料是关乎设计成效的重要因素,室内精装修工程对设计材料质量和性能要求更高。设计人员在选择设计材料时,应首先考虑材料的实际性能和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挑选合适的设计材料。在确保设计材料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设计材料成本,最大限度的确保装修企业或单位的合法经济利益。 2.4设计变更管理 由于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变更以满足现实的需要。装修设计方案中任何一处变动都会牵涉到各个环节的利益。该项目由于在前期公司后期服务跟进不够,导致设计变更较多。为了保障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公司后期更换了设计单位,并对部分的设计图纸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2.5设计成本管理 设计方案直接决定了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成本的高低,更关乎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建筑室内装修设计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可以采取限额设计的方式对设计资金进行整合和优化,确保资金能够有效利用,减少或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装修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动而不断波动,因此,设计材料采购人员应该密切关注装修材料市场,实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变动趋势,并制定完善的设计材料价格体系,同时做好价格差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为日后的工程项目结算以及后续工程的成本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设计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了更好的控制装修项目成本,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建立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设计人员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装修项目预算定额以及费用定额的基础上估算出装修材料费用,并对投资限额进行合理的分解和使用,切实确保装修设计成本满足初步设计愿望。 3结语 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工作具有多变性、长期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坚守持之以恒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方案。同时,设计单位应不断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督促他们树立成本意识,加强对建筑室内精装修工程设计管理的成本管控,在兼顾设计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切实统筹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促进建筑室内精装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钱建星 单位: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综述 摘要: 作为一种集体智慧结晶的建筑工程设计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所有设计工作者的才能,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而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为此,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 基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建筑领域发展迅速,一系列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新的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而社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设计属于系统化的工程,非常复杂,其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团队的一致参与。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跟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密切相关,要求有关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真正地搞好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 1审核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中,审核方案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需要立足于全部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全面地审核设计方案。例如,在设计住宅建筑的时候,应当结合客户的实际要求全面地进行思考:立足于配套设计、装修设计、构造设计、安装设计、布局设计、范围规划等,一一地进行仔细地审核,倘若发现存在设计跟总体规划需要不相符合之处,务必要求定期地整改,对于严重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需要进行重新地规划和设计。除此之外,在完成设计方案之后,并非就结束了设计。对于建筑的承建单位来讲,需要跟设计单位有效和紧密地交流。只有建筑的施工者跟设计者兼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才可以大大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再例如,在设计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的细节跟总体相适应的是:针对多栋楼房间,应当兼顾楼群间的距离是不是跟消防、地质、光线等各种需要相适应;电梯通道的装修材料、宽度、位置、高度是不是能够实现应急情况下消防验收的标准;外墙与内墙的装修材料是不是影响到人们生活中室内中的光线、空气、温度、气味等一系列要素;设置的消防栓和消防装置是不是跟建筑的内部构造存在冲突,是不是能够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迅速地应急;针对一些具备特殊要求的建筑,其承重能力、区域位置、面积等是不是跟客户的特殊要求相符合。 2探究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经济需求 确立以及执行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不但要求兼顾施工技术环节的可行性,而且还应当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有效地研究。这是由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跟经济效益存在直接性的联系,因此探究设计方案的经济需求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其涵盖两个方面,即成本与总体效益。成本问题:设计方案不可以仅仅兼顾建筑的功能设计、实用设计、外观设计等,还应当认真地执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预算,在相应的工程成本范围之内,需要尽可能地进行最为理想的设计。并且,在兼顾这一系列要素最大化的过程中,也应当明确在相应的范围内科学地控制增加的建筑工程成本。例如,对于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的成本来讲,石材幕墙与玻璃幕墙无论是在性能、外观,还是在价格上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总体效益:建筑工程项目兼顾成本问题理所当然,然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而言,仅仅兼顾成本问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之处。倘若为了减少成本支出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减少一些必需的步骤,这会大大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甚至对建筑企业的形象和总体工程效益产生影响。例如,在高层建筑当中,楼层跟楼层间的承重凭借的是楼板厚度,倘若为了节省费用的支出而使楼板的厚度减小,这尽管可以使应用的材料量减少,可是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甚至会导致人身安全问题。为此,在设计建筑工程方案的过程中,务必立足于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再兼顾经济效益。 3审核建筑工程的施工图 审核施工图指的是在施工方跟设计方交流和沟通好后,施工方结合设计方的设计原理与客户的需要,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方案图。施工方案图的质量跟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总体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为此,审核施工图应当执行严格的指标,认真地审核一些细节之处。一是应当检查施工图是不是在施工实践的过程中面临难度,这重点指的是施工实践与设计图面临差异性,出现如此的现象重点是因为施工场地环境的改变,而提高施工难度不仅使施工费用增多,还会对施工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务必搞好实际现状跟施工图的调研事项,从而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二是认真地设计施工图纸的细节问题。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设计的图纸常常面临着不足之处,如此一来会提高场地施工的难度,倘若根据图纸进行施工,那么常常会使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增加;倘若在场地变更设计图纸,那么会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以及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作用。这就需要设计工作者在设计图纸的时候,注意细节问题,对实际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环境进行重复地模拟,从而设计比较理想的施工图纸,最终便于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会审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 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工作中,会审图纸是指在审核图纸的时候对开工之前的施工图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审。会审的过程不但需要专业工作者的参与,而且还需要施工单位的配合。会审图纸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正常地建筑工程的施工。会审图纸的好处是在进行会审的时候应当激发参与工作者的热情与聪明才智,从而能够集思广益。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审查图纸,从而实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地使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减少。倘若发现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缺陷(像是设置的消防装置跟建筑的总体功能不相适应),应当在科学分析的前提条件下,汇集众家之长,分析出最为科学和理想的设计方案,且在总体的施工图当中进行添加。 5变更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 设计并非永恒不变化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倘若发现实际情况跟设计方案存在相悖之处,就需要变更设计方案。在建筑施工中,如此的现象非常多见,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设计存在缺陷、临时变更使用的材料等导致的。倘若存在设计的变更,负责设计的部门应当实时地归纳和研究变更之后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图纸,以判断更改之后的设计是不是满足实用性与经济性的需要。改变设计牵涉到业主与设计单位间的建议是不是统一的问题。两方都想尽可能地获取自身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这非常容易导致矛盾的出现。为此,务必实现变更设计额的降低,而这就要求在前期的设计中强化设计管理,从而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且,在进行变更的时候,应当重视进行合理地变更。合理的变更指的是变更应当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避免任何不合理、频繁的、非法的变更。事实上,对于建筑工程设计的变更常常存在不合理的案例。像是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一时糊涂,未曾参考有关的数据指标,如此的变更不但不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以及不利于开展之后的验收工作。为此,变更设计需要在科学、合理、正确、规范的基础上进行。 6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工程来讲,设计管理工作非常系统和复杂,牵涉到非常多的专业和领域,往往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对设计的质量产生影响。为此,有关的单位需要注重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事项,实施合理、科学、有效的对策处理设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缺陷,从而优化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推动国内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卫波 单位:宝鸡市土木建筑勘察设计院 设计管理论文:电站工程设计管理与控制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某电站工程项目现场设计管理实际经验,通过分析、总结设计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关系,提出一系列加强项目管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理顺了工作思路,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与保障。 关键词: 设计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接口;管理模式 1引言 在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我们必须协调好现场设计、施工和质量之间的接口关系,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科学高效地按工程进度计划实施。由于发电厂的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周期比较长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对其管理极为复杂,现场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1]。在电厂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设计管理是联系其他管理部门的重要环节,同时,设计与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接口管理更是举足轻重。 2设计管理概述 电站工程具有投资大、涉及专业广、质量要求高的特点,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也不同于其他工程,在电厂设计与建造中,设计是基础,是“龙头”。设计管理贯穿于电厂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项目范围、投资、进度、质量、风险控制具有全局性影响。设计管理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备采购、施工建造、调试启动以及电厂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密切相关,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起到引领性作用[2]。电站项目设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设计进度管理、设计接口管理、设计文件管理和设计澄清及变更管理等[3]。其中,设计接口管理起到连接参建各方及各管理部门与设计之间的桥梁作用。设计接口主要包括外部接口和内部接口,外部接口包括与业主、设计单位、建安承包商的接口,内部接口则主要是与现场其他管理部门的接口包括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及进度管理等。本文主要介绍设计管理内部接口管理中与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的关系。 3设计管理与施工的关系 3.1设计管理配合施工管理的工作 a)辅助施工部审核施工方案,主要审查方案中的图纸是否齐全及是否为最新版本、规范对方案的适用性及版本、参考标准的适用性等,对方案中涉及的计算,审核其选择的参数是符合设计意图;b)信函审核,对承包商发来的信函,如有涉及到设计的问题,辅助施工管理审查,直接或协调设计院对信函中提出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c)审核工作程序,如:混凝土修正程序、凿毛程序、施工缝处理程序等,审核程序的适用范围是否与图纸一致,相关图纸及文件是否为最新版本;d)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包括: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于重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采用专题会议审查的方式,邀请各方代表共同审查;e)辅助审核现场加工图和预制图,包括施工总平面图规定的范围内布置的木工加工场、钢筋加工场或砼予制构件加工场等;f)浇筑申请审核,为施工管理部签署开罐令提供支持,审核浇筑申请中土建、安装、电气等图纸的完整性、版本及浇筑区域的设计变更是否关闭、是否有开口项等情况,对施工人员、机具、设备、养护材料准备情况也参与审查;g)组织设计及地质工代查看现场边坡、基坑地质及设计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开挖后基坑的处理方式,是否需要喷护及采取何种喷护方式;对基坑塌方区域配合施工部及承包商协调设计工代现场确定处理方案,并对处理过程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部门;h)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施工方案内容,及时与设计院沟通发起设计变更已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对不可避免或发现较晚的问题及时督促设计院处理;i)督促设计院对图纸中的问题尽快发起设计变更单(DesignModificationNotice,DMN),回复各单位发起的设计变更、澄清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j)审核混凝土技术文件,包括混凝土技术规范书,各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试验、参照的建筑材料规程规范等是否满足规范、设计及合同的要求;k)审核施工进度计划与设计进度计划的匹配情况,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需求,结合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督促图纸等设计文件按期到场,对设计出图情况可以对现场施工产生影响的区域及时反馈风险。 3.2施工管理配合设计管理主要工作 a)工程设计变更申请单(EngineeringandDesignChangeRequest,E DCR)的审核,对设计部发起的设计变更,及时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变更的工程量予以核算等;b)对图纸中表述不清楚的问题,发起或组织承包商发起澄清;c)在子项区域的图纸提出问题,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在图纸会审时提出;d)配合设计管理审核竣工图。 3.3设计管理如何配合好现场施工的工作 a)要了解现场施工的各级计划(三级计划、年度计划、半年滚动计划、月度计划),掌握现场各个子项施工动态,这样在催缴图纸及跟踪E DCR及DMN文件时就更有依据性、目的性,保障现场施工可以顺利进行;b)要了解所管辖专业现场的施工逻辑、施工工艺及施工难点,从而可以在审核施工方案、审查施工承包商提出的变更申请时有更加清晰的判断;c)协调设计工代与施工管理部、施工承包商甚至施工班组人员多交流沟通,了解现场关于图纸施工的问题和难点,并形成设计经验反馈,尽量使后续设计更加考虑现场的施工需要;d)定期向施工管理部最新的图纸清单、变更清单,并向设计院核实设计文件清单,保证现场施工管理所用设计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e)定期与设计工代、设计院沟通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设计开口项等文件的更新情况,避免与现场实施计划产生矛盾,出现返工、停工等现象发生,保障现场连续施工。 4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4.1设计管理配合质量控制的工作 a)检查和试验计划(InspectionandTestPlan,ITP)审核,对QA/QC部主审的ITP提供技术支持,审核ITP开启区域的图纸及变更情况;b)采购技术文件审核,参照最新版本的图纸中对材料的性能参数要求,辅助审查采购技术规格书;c)不符合项报告(NonconformanceReport,NCR)的审核,对现场发起的NCR从设计管理的角度进行审查,首先对施工管理部的处理方法提出意见,如不同意,可以提出新的处理方法,其次判断是否属于采购物项的供应商的缺陷,如是,可以转至材料管理部,再确定是否需要设计方批准,如需要可转至设计院处理;d)落实图纸中验收标准,对QA/QC提出的图纸中未明确的验收标准问题,及时同设计院沟通确认;e)验收过程中提供图纸清单及设计变更单,在QA/QC某区域子项验收过程中为其提供完整的图纸及变更清单已便于现场验收; 4.2质量控制配合设计管理的工作 a)对设计变更是否发起及以何种方式发起提供建议;b)子项区域的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验收问题、可能存在施工困难等在图纸会审时提出; 4.3设计管理如何配合好现场质量控制的工作 a)建立规范有效版本清单,并与设计院及时沟通保证验收规范的有效性;b)与施工承包商、设计院良好沟通,确保NCR传送至设计院的方案可以一次通过;c)定期向QA/QC部最新的图纸清单、变更清单,并向设计院核实设计文件清单,保证现场施工验收所用设计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5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以某电站工程项目管理为研究背景,通过梳理分析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管理的接口关系与内容,提出设计管理为更好配合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而进行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提高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接口,为电站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以该论文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内部接口程序,为今后接口管理工作提供程序依据。 作者:邢侃侃 张晓林 董永林 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管理探索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发展获得了实质性的飞跃发展,不断发展的城市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并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建筑管理的情况将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会对建筑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设计要素,希望能对相关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管理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城市的空间设计、管理水平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人们追求较高质量的建筑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在这种背景之下,处理好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建筑管理的问题,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质量,有效地进行城市建筑的管理,使城市的居住环境更加协调、适宜居住。 一、城市建筑空间概念 西方规划的理论将城市建筑空间的定义为:城市建筑的空间,也就是说形体或者是物化的空间,建筑物内外的布局设计都是经过了精心布置和精心策划的,也是按照不同城市的基本建设方向和此地文化的独特风格来确定的,并且经过空间的精心设计、布局,进而论证后建设的生活场所,也是构成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一个城市空间不单单是物化的一种形态,还具有浓重的社会色彩。很多因素都能够影响着城市的空间构成。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街道,房屋,功能性建筑和城市的景观设计。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形体的、物化的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本身的外部空间和内部构成,是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人员依据城市未来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空间设计布局对城市的美观和大众的居住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设计布局,科学有效的空间管理对大众的生活和城市的美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 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干预了城市的土地开发和城市的空间设计规划,规划建设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城市规划依赖于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如果对一个城市建筑空间进行规划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和容积率问题,仅仅局限于二维空间,不考虑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每个要素和城市建筑的空间特性,不考虑社会大众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就不能设计出优美的建筑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城市规划就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对建筑进行规划管理也难以起到空间设计的作用,这样不但难以处理好建筑管理规划设计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可能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城市空间环境的不协调。同时,单单依靠技术来处理城市空间的问题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要依据相关政策,有效地落实规划,所以说,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管理的城市规划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也同样成为建设好城市的关键。 三、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元素 城市建筑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与城市的空间效果相协调,将形体设计作为艺术进行,其目的是为人类的视觉提供服务,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美化城市生活环境;良好的城市建筑设计可以唤起人的意识与感情,让人们保持心情愉悦,还可以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和畅爽。在进行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时要确保城市的空间结构能够给人们提供视觉方面的流动性与连续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天际线。建筑物本身的天际线能够协调天然物体和建筑物本身之间的关系,确保视觉方面对建筑物级空间环境之间的和谐需求。2)地平线。建筑物本身高出地面多少,如何在地面进行施工建设,是地平线的主要作用,要确保视觉方面的舒适性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3)空间要点。建筑物本身空间要点的作用和标点符号在一篇优美文章中作用一样。空间要点体现了地方性的主要特征,保证了人们产生到达或离开的意识,例如台阶的上下端和平台等。4)后退。建筑物的入口大门、和道路之间的距离等,都是后退设计。建筑物后退设计构成视觉轮廓和物体的画面。5)纵深。对建筑物的纵深进行设计时,要协调好建筑本身的空间和形式,确保具有流线型和连贯性。6)升高和降低。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台阶。升高和降低是建筑物本身在不同高度之间的过渡,要将趣味性和美感考虑在内。7)凸出和凹入。建筑物本身的凸出和凹入说明每个建筑物之间的方向变化和连续性,体现了消极与积极的流动。8)人文尺度。是建筑物本身经常考虑的尺度,是社会大众活动和建筑物本身相关的尺度,例如:建筑物中门窗的高度和宽度,人们踏步的高度等。 四、完善与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转变分析角度并丰富建筑空间的内涵城市空间作为人类活动的范围与产物。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从人类的社会活动的行为开始,应该对建筑的城市生活与文化传统、居民的生活习惯有所了解。除此之外,建筑环境设计应该要以人为主,让人们感到舒适,对于设计要力求美观,各个地区应该要有各自的特色,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功能,进而融入城市的精神领域与物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的空间不仅应对建筑空间环境,还应对人们的习惯、生活、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了对城市建筑空间和建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建筑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本身的风格和环境的空间艺术,空间环境的优美基础是充分考虑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充分考虑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之间的协调统一。因此,城市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管理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技术与建筑环境,更重要的是还要对社会空间、对人类的空间行为进行正确的设计与创新。对于建筑的空间内涵而言,应该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性、宜人的环境等问题;最后,规划与管理还应该从社会学、人类学与建筑学及经济学等角度进行考虑,不断地使城市的建筑空间内涵得以提高。所以,一定要进一步丰富城市空间环境管理的内涵。2)建筑由风格规划管理转向空间环境的艺术管理城市的建筑空间不仅体现出建筑的单体风格,而且还展现了环境空间的艺术。实现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以便创造出较为优美的居住空间环境。对于建筑的风格应由规划管理逐渐转向空问环境的艺术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3)协调管理建筑物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一个建筑物内部每个功能空间不但要与建筑物本身统一协调,还必须做到与外部空间环境一致协调。例如:建筑物外部的空调机位、阳台形状等与城市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4)统一建筑本身和社区的功能。注重对社区的优质服务是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基本要求,因此说,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必须与社区功能相互协调,如果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和社区功能产生矛盾,那么,就会导致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在小区的第一层安排餐饮娱乐,就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与社区功能产生冲突。 五、结束语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两者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都相当重大,只有更新当前的理论含义,潜心研究更新的内涵,才能做好相关工作,让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 作者:覃汉平 单位:三峡大学(湖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核电厂工程设计管理内容浅析 摘要: 本文以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明确设计边界、协调设计接口、严格质量控制、与总体进度管理相协调、协助招标管理、协调施工技术管理等角度出发,梳理出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优化“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管理水平,做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重点内容 0引言 核电厂的“四通一平”工程,是指在核电厂主体工程动工(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为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的标志点)前,完成的厂区用地范围内的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和场地平整等工程的总称,北方地区一般还需纳入通暖工程。四通一平是核电厂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四通一平”工程按照进度计划设计、施工完成,才能保证核电厂厂区具有可利用的场地及必要的管线配备,保证主体工程按计划动工,因此“四通一平”工程是保证核电厂顺利开工的必要条件,是核电厂前期的关键工作之一。为了使“四通一平”工程设计能高效、优质地开展,需要引入科学的核电厂设计管理。核电厂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进度控制、设计质量控制、工程文件索引编制及管理、核电站设计接口编制及管理、执照申请及文件报审工作、核电站设计管理组织等[1]。“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的优劣,直接反映设计管理者的水平,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优劣和是否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工程的投资效益及工程的进度计划产生深远的影响。 1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及其设计管理工作的特点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的重点内容包括:1)通路设计:主要涉及到施工道路的设计,施工道路需就近接入附近高等级的公路,有可能涉及到对现状道路的改造问题,还需考虑施工道路的永临结合问题。2)通水设计:需进行水源调查,进行水资源论证,获得取水申请许可等文函,再协调厂外引水管线的设计工作。3)通电和通信设计:需考虑施工电源的选择和通信接口端的确立和厂外管线的设计。4)场地平整设计:主要涉及到平整范围、平整方式、平整标高及土石方平衡等问题。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1)往往基于尚未最终确定的厂区总体规划及总平面设计图纸,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高。2)属于项目前期工作,只有“四通一平”工程按照进度计划设计、施工完成,才能保证主体工程按计划动工,因此其安排的设计时间十分紧张。3)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和场地平整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图运输、水工、电力、通信、地质、应急、环境等较多专业,涉及专业较广。4)路、水、电、信等配套设施的设置,均需与相关各部门协调,取得相应支持性文件,各方接口较多。5)场地平整涉及到的场平标高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关系到核电厂的安全性要求,技术论证需极为严谨,审批过程十分严格。6)场地平整工程的投资动辄上亿元,项目投资大。由此可见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时效性还有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了“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显著特点。 2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重点内容分析 由于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是核电厂前期的关键工作之一,且具有前期风险高、涉及专业广、各方接口多、审批过程严和项目投资大的突出特点,决定了在设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内容重点考虑。 2.1明确设计边界 “四通”各分项工程的设计边界应包含:施工道路工程的起终点引接位置,道路路面宽度等;施工电源所处地方变电所、厂区内临时户外箱式变电站、施工临时办公等需要用电区域的具体位置;施工用水取水水源可引接处的具体规划位置;施工期通信管线的起终点位置等。场地平整用地的边界范围需根据核电厂建设总体规划来具体实施确定,包含确定一次开挖或分阶段将厂区进行场地平整的边界范围,该范围边界需与多个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并邀请相关专家评审后,最终确定。以上要素均为设计阶段最前期需要明确的上游输入条件,设计管理者应在设计组织和策划阶段重点关注该内容,并加强组织协调以最终确定设计边界。 2.2协调设计接口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涉及的接口主要有:在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等各分项工程的路线选择上,与地方政府进行积极沟通,以避开施工或搬迁困难的区域,并邀请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讨论确定;道路路线的选择有时还需要编制专题报告,如规划路线有穿越其他公路、光缆等现状基础设施,还需要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通电分项工程,一般将分包给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厂外线路的设计也需由高一级的网局沟通、审查、确认。“四通一平”工程涉及到的接口种类繁多,而设计接口管理是设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保设计进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1]。因此必须加强协调设计接口全过程的管理:建立完备的接口控制手册体系,明确规定负责设计不同分项工程的各个设计单位之间的接口,明确设计单位、用户、设备供应厂商、建造单位和其它承包单位之间恰当的接口;制定并严格遵守完备的接口程序;建立定期审查监督的有效控制制度;必要时可定期召开设计接口协调会或专题会。 2.3严格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设计管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核电前期的工作能否按照进度计划顺利开展,好的设计质量管理是核电厂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石。针对于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管理,主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有。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尽可能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管理计划,并固化到设计工作程序中;落实质量目标,不断完善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对设计项目从立项到交付、设计后配合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强化设计审查程序,对工程中的道路、管线所经过的路径、方式、方法,对场地平整的范围、方式、标高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和优化,必要时组织讨论及评审工作,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较大范围的变更;对设计项目的质量目标实时监控,应用TQM的质量控制原理,对偏离要求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设计质量的循环上升;建立设计反馈制度,充分利用部门的设计信息系统,找出设计中的薄弱环节,明确质量改进方向,使参考项目的设计经验能够被新项目的设计所借鉴。 2.4与总体进度管理相协调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进度计划应与施工进度计划相协调,并符合核电厂总体进度计划要求。为保证FCD节点顺利实现以及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项目部会在FCD前编制《FCD前一体化计划》,该计划涵盖了核准、设计、采购、商务合同、施工等各个方面。计划中针对“四通一平”工程的工作(设计出图、商务招标和现场施工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设计管理者应严格按照该计划组织设计工作,并及时进行风险分析,以确保“四通一平”工程中各子项工程的设计完成时间及其施工完成时间满足工程总体进度的要求。 2.5协助招标管理 在现有核电前期的进度计划中,经常出现“四通一平”工程图纸尚未最终完成,已开展启动招标工作,因此设计管理者需要充分协调招标部门和设计部门之间的关系,可在给设计人员下达的进度计划中,明确向招标部门提供必要参数和图纸的时间。此外,设计管理者还需协调具体设计人员,及时配合招标文件的澄清工作。由于“四通一平”工程中的场地平整分项工程常分标段来进行招标工作,在设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协调招标部门和设计部门,使设计人员在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尽量平衡核电厂区内各分区之间的土石方工程量,尽量满足招标基础文件的需求。 2.6协调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条件,是设计、施工的规范与标准的具体运用。设计单位在编制施工技术条件时,应在满足有关规范与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各工种技术要求的一致性。设计管理者应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及时组织设计人员对施工单位人员进行设计交底,澄清疑难问题,处理变更申请及材料代用等问题。根据现有经验,在核电厂前期准备阶段,施工现场管理部门就已开始施工现场总平面的设计,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施工现场总平面图是对施工场地在空间上做的总布置图,是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对施工用道路、材料仓库、管线等作出的合理安排[2]。设计管理者应组织协调设计人员在审评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时,对施工现场总平面进行详细审查和确认,统一协调现场临时路、水、电、信的分配和使用,以方便施工、运输等施工活动的正常展开,并与最终运行期的总平面规划相适应。 3结语 核电前期的“四通一平”工程,与项目参与各方均有关联,从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到分析计算论证等,涉及专业领域极广。设计作为各项工作的龙头,能否高效、优质地完成,对整个工程的费用、质量、进度目标的顺利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将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于设计阶段,对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起到优化设计和施工组织、控制项目投资和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显著效果。 作者:吴静 霍志磊 李友 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戏曲服装设计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各种艺术表演的兴起,戏曲服装在表演艺术中的作用也是日趋重要。服装设计与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为舞台表演服务。 【关键词】 戏曲服装;设计;管理 一、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 在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舞台艺术中,专门成立了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部门,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但是要想把这一项工作做好,确实不容易。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毋庸置疑,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归根结底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具有技术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性,戏曲服装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二、戏曲服装设计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 我们知道,戏曲服装设计是舞台技术之一,通过技术人员的设计制作,成为一种独特的舞台美术。戏曲服装设计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和其他的舞美技术门类有机融合,或渲染气氛,或烘托环境,或表现人物身份,或推动剧情发展,从而共同创造舞台艺术形象。可见,戏曲服装设计要考虑到同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避免片面和狭隘。比如说舞台灯光,戏曲服装和灯光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显然不同,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的戏曲服装在不同灯光的映衬下,观众能够感受到舞台艺术的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正是舞台灯光的作用,戏曲服装的效果得以一定程度的体现。又比如舞台布景,可能有人会说,布景设计如何对戏曲服装影响不大,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在表演过程中,布景不仅仅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它为表现不同戏曲服装的人物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不同的戏曲服装有不同的布景设计,共同塑造舞台人物。正是因为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舞美其它技术门类,不可孤立地看待服装设计的工作。戏曲服装设计要根据剧本主题和表现剧中人物的需要,充分考虑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要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眼光处理这个问题,这样戏曲服装设计才能达到符合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三、戏曲服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戏曲服装在设计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制作和设计技术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第二,戏曲服装内容影响舞台表演效果;第三,服装管理技术落后。第一个问题,制作和设计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的服装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这样的戏曲服装就严重降低了舞台应用价值,影响了应用效果;第二个问题是戏曲服装内容缺乏创新。由于服装设计理念没有跟上,对舞台表演缺乏正确的分析,导致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戏曲服装内容与舞台表演不吻合,影响了表演效果。管理过程中对服装内容缺乏跟进,不能全面控制,从而影响了舞台应用效果。第三个问题是服装管理技术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戏曲服装相关信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服装设计,从而影响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创新。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戏曲艺术也是一样。作为舞美重要技术门类之一戏曲服装,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在设计和管理方面与时代脱轨,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方面的需要。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务实地加以改进。 四、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 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舞台表演离不开戏曲服装,可以这么说,没有戏曲服装,就没有舞台艺术。但不等于说,作为舞美技术门类之一的戏曲服装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第一,要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前面说了,戏曲服装不是孤立地存在,它是同舞台艺术其它相关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必须运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作为管理者,要熟悉剧中人物所需要的全部服装,要清楚服装的不同色彩以及服装剪裁,要对戏曲服装的所有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提高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及管理水平。只有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符合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第二,对色彩及衣箱进行分类管理。在舞台演出中,不同曲目,有不同的服装色彩体系;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内容也会丰富多彩。这就要求管理者进行全面分析并科学分类,对服装衣箱进行命名管理。这一点不难理解,戏曲服装由于数量很多,如果杂乱无章就会忙中出错,影响演员及时换装上场,从而影响舞台演出效果;第三,优化并丰富服装管理技术。戏曲服装管理要建立在熟悉服装制作的前提下,这样才能对应管理,分析服装信息,整理并丰富衣箱管理,提高戏曲服装管理技术。总之,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是一门学问,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要求管理者必须懂得戏曲服装制作和设计的全部内容,包括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等。这一点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和了解,才能学会戏曲服装管理。另外,它的艺术性同样很强,不懂得舞台艺术,不熟悉剧目,也是做不好戏曲服装管理工作的。当然,要学会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必须在服装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管理者能力和水平。 五、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备的要求 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很大,地位不可低估。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舞台技术,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一起为舞台艺术服务。因此,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戏曲服装技术才转化为舞台美术,才使得观众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那么,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第一,要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戏曲服装设计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要了解历史,要懂得戏剧和文学,要清楚色彩和剪裁等等。总之,戏曲服装的综合性很强,没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第二,要有专业的制作和设计技术。制作和设计是有特定的工艺流程的,如果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是无法制作和设计的;第三,要具备现代化的服装管理水平。前面说过,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在戏曲服装管理中,有两点特别提出,一是要求戏曲服装管理人员必须要严谨细致,二是服装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娴熟敏捷的服装装束穿戴操作技巧。这两点做不好的话,会影响演员换装出场,使舞台表演效果大打折扣。第四,要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知道,戏曲服装不仅仅是一门舞台技术,它还是舞台美术形式之一,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如果没有艺术素养,就不懂得戏曲服装的审美特性,就不知道戏曲服装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也就无法进行服装设计和管理了。第五,要有创新意识。任何事物不是停滞不前的,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如果没有创新意识,艺术之花就会凋零。服装设计和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戏曲服装的设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舞台美术工作。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的作用不可低估。从事戏曲服装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为舞台演出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朱英 单位:淮安市淮剧团 设计管理论文:设计管理创意设计语境应用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去寻找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去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而此时,设计作为一个越来越受企业所重视的战略手段毫无疑问成为企业的首选。怎样让设计为企业达到最大宣传影响力呢?怎么样让设计师、管理者以及企业客户在设计理念上达到一个契合呢?这也就让现在的设计公司面临一个大的挑战。 1什么是设计管理 彼得Gorb说,设计管理是由项目经理组织在其企业目标的依据设计资源的有效部署。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farry于1966年首先提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侧重于设计管理的导向,而非管理的导向。 2“真实世界”中的设计 帕帕奈克的设计思想大概形成于1960年代末。他认为,设计要解决问题,而且要解决“真实世界”里的问题。他主张要为真实的“需求”(need)设计,不能为“欲求”(want)设计,反对在一些基本的人类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设计师就挖空心思地为消费设计社会里面的富人设计。他主张设计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拿出十分之一的时间为社会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设计。 3真实世界的“三角关系” 3.1设计师、管理者与客户的需求 设计师、管理者以及客户之间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一个共同的设计目标,这里所谓的设计目标不仅仅只是指最后把设计作品做出来,而是指能够满足三方需求: (1)在这样一个每天都在强调着创新的大形式下给了设计师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无时无刻都想在怎么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体现新创意、新思想从而忽略了对与产品真正内涵的准确表达以至于达不到客户的要求。 (2)管理者的“经验论”,在设计沟通过程中,用以往的成功经验来引导新的设计工作。 例如笔者接触过的一个设计公司中在管理人员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受托为政府部门做“全民健身日”活动的一个户外宣传舞台的背景,管理者强调“把红色作为宣传背景的主色调”,更符合当下政治上的需求。在这个案例中,首先要了解政府此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这既是一场政治活动,也是一场全民活动,设计公司可以从这两方面考虑,综合客户的需要,将红色和其他的色彩相结合,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供选择。 (3)客户看待设计,比较单一、直接。 目前设计业主要是由客户引导设计,对于设计行业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多,也有些可能只把设计作为企业营销手段的很微小的部分,所以,在设计理念、创新意识上不太会接受新鲜、大胆的设计。其实,设计应是作为企业的战略手段而不只是工具,客户来到设计公司会很简单的说对于设计没什么太多的要求,就只希望能够显眼,过往的行人能在在最短的时间内这块那块广告牌上清楚的下他们公司的电话或者名字,抑或是短短的停留,并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的企业文化、品牌信息的整合。 3.2设计管理人的定位与作用 当代设计已经告别了过去设计师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演变成了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这时伴随着而来的便是设计管理,“设计管理人”在设计执行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问题,使他们到达统一的设计目标,都为着这一个目标协作。为设计师创造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为客户创造出更好的利益,了解更多的市场需求;赋予设计新的意义,设计除了达到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够宣传企业的一种精神,让人们看着这个设计本质,而不只是设计稿本身这里或那里的不协调,而是能否准确的传达企业的文化,设计作品的内涵。设计的价值除了需要企业的成功来体现之外,还需要“设计管理人”来调剂。那么怎么样构建一个“设计管理人”的时代呢?试想想如果三方都能够在设计执行中有一定的取舍,那么势必对于好的设计的产生有一定的催化剂的效果。设计管理人要具备判断审美和其他与设计相关事项的能力,能估计针对目标市场的服务的价值;也要具备能意识到创意和设计活动的本质及其在组织效能中所扮演的角色。 3.2.1客户关系管理 在客户眼里,设计产业可能是一个不成体系,客户可能不知道能从设计团队咨询得到什么,因而,设计管理人需要和客户保持联系,传递最新的信息动态,客户需要向设计管理人及时更新公司新的战略等企业内容。“设计管理人”需要用有力的市场调查来说服客户,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与设计管理人共同配合,品牌的再设计就是为了让产品品牌更加的深入人心,更加的与时俱进,因而,取出品牌的内涵精髓,舍去冗杂繁复是设计管理最终的目的。 3.2.2设计师工作关系管理 “设计管理人”让创意人集中于创造影响力才是更为迫切要做的事。设计师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设计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的看法,不需要去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管理人有必要对设计师进行正确引导,真正好的设计除了自身的创意感,也必须符合市场的需要。要明确一点: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好的设计需要好的管理模式来使其完善,萃取出设计中的无限创意,舍去纯艺术中无拘无束,才能让设计师在市场与个性张扬上寻求到平衡点。 3.2.3设计过程管理 有一部分企业具有设计领导的潮流气质,如苹果、飞利浦和索尼公司。设计领导类的企业试图在他们的设计流程和商务提供中做到以人为本,在这样的企业设计过程中,设计管理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的提供消费者需求、市场信息和研究资料,确保设计团队能始终正确的体现产品、服务中的创意语境。还有一部分企业是要利用设计将品牌提升,设计管理人在品牌价值、品牌发展、品牌提升的策略、战略尤为重要,消费者要重新认识品牌,但又要保留原品牌的商业价值,设计管理人要运用审美、创意等设计手段来来唤起企业品牌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 4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韩国产业设计振兴院院长郑庆源这样界定,设计管理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把设计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的战略工具,研究管理者、设计师和专家的知识结构,用以实现组织目标并创造有生命力的产品。设计管理旨在有组织地联合创造性及合理性去完成组织战略,并最终为促进环境文化做出贡献。范例:《常德高速公路收费站文化艺术长廊策划创意设计场地规划案》。这是一个以“上善若水•德行天下”为主体思想的设计策划案,旨在表现拥有沅澧两水深厚文化的常德过去、现在、未来如果成为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名城。首先,需要了解常德的文人、地理等背景,然后了解常德的政治背景,我们通过对文化不断的渗透、融合产生最初的创意,将政治和精神文化通过平面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空间设计师、项目策划师及城市建筑等相结合产生最好的设计,体现功能性的基础上,对整个文化带来影响力。项目价值:呈现一座城市的不同文化底蕴,彰显文化型城市的独特魅力。奋斗目标:以干线公路风景建设为突破点,逐步建立常德风景道体系。设计灵魂:创造力在常德,根植在独特文化的神韵里。艺术定位:生命是一场蝶变,因其苦难成就其伟大。常德,一座历史与文化交融之城,我们将以弘扬常德文化为宗旨,通过精神之门——物质之门——心灵之门把常德景观、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民俗文化表演汇集,以沅澧母亲河流域为基石,营造了一个精彩美妙的世界。常德——天工造物的景点都是一首首凝固的交响诗,那些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则是一幅生动活泼的风情画卷。通过我们当代的资讯设计艺术去雕琢一个全新的常德东方之珠——常德城市风景道。“风景道”的概念是近几年从“景观大道”引申发展而来。风景道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的、自然的、文化的、历史的、考古的和增进游憩观光价值的景观道路,是交通价值、景观价值、游憩价值、观光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多重价值的融合。在这个案例中,设计管理人根据政治背景、城市品牌规划及城市建设的需求下提炼出了“城市风景道体系”这个概念。 5结束语 创意是最有效的媒介物,因为它无处不在。每一天,我们都为创意产物、故事、信息和经历所动容,创意为个人、企业文化、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带来了更为广泛和综合的影响。设计管理人及其团队要不断的发现企业的文化底蕴,才能很好的根据市场要求去整合资源、管理资源从而创意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设计管理是对品牌传达、升华和设计过程的控制,设计管理已经不只是设计师、客户、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了,是室内设计、空间设计、雕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等当代信息电子技术、交互设计之间的“大设计”艺术联系,怎么将这些资源完美的整合、融合是当代设计界的课题,文化、创意便作为好的设计与设计师之间的纽带,怎么将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设计师不再是什么都必须会的杂工,而是整个设计管理体系的核心,设计师必须从大设计出发,将设计提升到精神领域,将设计效能最大化。 作者:刘佩 单位:常德千禧龙影视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管理探微 1一体化设计概述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最优资源的一体化集成在设计一体化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通过有效结合建设单位的优势和项目设计单位在体系、经验、技术上的优势,实现工程建设增值的目的。对运营商而言,进行管理创新是不断提升运营水平的重要条件,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发展优势。运营商应当从提高工程建设进度和简化流程、缩短工程设计的相应速度、建立更顺畅的工作流程、建立更合理的组织方案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可见,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体化管理,而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设计环节一体化。 2通信行业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应用 2.1通信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专业分化分工管理 无线配套专业、数据专业、传输专业、交换专业、无线专业是依据通信网络特点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划分,本文将通过3G—WCDMA对各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众多不同专业紧密配合是3G—WCDMA网络设计施工的前提,要完成工程设计施工就必须运用一体化管理,主要专业分公设计包括:无线专业,主要运用于基站设施、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交换专业,主要运用于网管、软交换设备;数据专业,主要运用于路由器、交换机、数据网管等设备;传输专业,运用于无线专业、数据专业、交换专业之间的数据传送网络;无线配套专业,运用于动力空调、基站配套土建装修、机房、机楼等专业工作中。以上各个专业是完成通信网络的必要组成部分,从各专业特点出发分析各专业的相关性可知,传输介入专业与无线配套专业、无线专业和传输专业、无线专业与无线配套专业是其中具有加强相关性的专业。 2.2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站在网络工程设计施工这一方面看,设计院按照专业进行部门设置的局面在适应建设单位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通常来说建筑、通信电源、传输通信、数据通信、交换通信、无线通信等专业通信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由设计院相关配套专业、传输、数据、交换、无线等专业部所负责。当前设计院的项目团队通常由单个专业部所或几个其他专业部所的设计人员组成,进而实现运营商专业性较强任务的有效完成。在设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中,信息管理层、工作层、协调层、决策层是设计施工组织方案的构成部分,相关人员职责设计如下:设计决策人处于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决策层中;设计总控人是设计施工方案中协调层的设计施工项目总负责人;技术总监是设计施工方案工作层中的所有专业领域的技术权威;专业主管是设计施工方案工作层中的所有专业设计工作的组织者;专业设计人员是设计施工安安工作层中的所有专业设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信息管理员属于设计施工方案中的信息管理层。 2.3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机制设计 不同部门、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是有效实现通信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这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通常情况下“三层架构”、“两类信息”是信息传递机制设计的主要内容。其中专业主管环路、项目小组环路、总控人环路是三层架构的构成部分。①总控人环路。相关工作人员在启动项目前需协商项目方法、原则、结构、框架等内容,进而促进优良的项目运作架构和信息平台的建立,与此同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还需协调大方向和各专业相互制约的因素。通过本环路的建立信息渠道获得疏通,管理链条被简化,单位协调和跨专业协调困难的现状得到彻底改善。②项目小组环路。本环路是通过总控人全面监控管理本单位项目小组内进度、资源等方面实现的。处于设计组织工作的半后台状态是本环路的特点,专业间的协作约束通过本环路的引进获得了极大的加强,传统模式下相互间可协调不可管理的专业壁垒被打破。与此同时本环路还具有较为明显的疏通信息渠道和简化管理链条的作用。③专业管理环路。该子项基层工作质量、进度管理前台工作由建设方主管监控、监理方主管牵头实现。在不同专业主管环路间协作时,应先采用各主管环路间自行协调的方法,在前台协调不畅的情况下再利用总控人环路解决。当处于本环路与传统分专业模式中时,不同专业具有相当的信息途径,能够实现大量常规工程信息的传递。但是专业主管环路在项目小组环路和总控人环路的后台支撑下,才能有效发挥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协商信息和指令信息是两类信息的构成部分。首先,指令信息。由于任务指令是建设方和监理方要求设计方单向传递,所以本信息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设计任务指令也可由建设方直接向设计方向发出。其次,协商信息。专业成员、小组成员间的集中交流以及两两之间项目交流就是协商信息,该信息具有多向性的特点。 3结语 设计项目一体化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使通信建设单位对设计项目分专业管理的传统模式导致的信息传递渠道冗长不畅、工程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其突破性、独特性明显。可见设计项目一体化是通信建设单位管理建设网络通信工程的必然方向。本文分析了一体化设计,并据此对通信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专业分化分工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机制设计等通信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但文本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通过设计一体化在网络通信工程的有效运用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徐刚 单位:广东长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景区品牌形象设计管理论文 1景区分区多而杂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原先规划是:一水,一道,三十六景。一水是指:梅湖幽深的黄金水系,通过对水系有序的组织和梳理,使梅湖的水上游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品牌。一道是指:一条古驿道。有诗云“:五里三桥好风光,驿道沿湖同向塘,古时梅姑桥上过,青云道院慰心伤。”规划将结合碑志记载,恢复“五里三桥”的驿道风光,道宽不超过3米,均用条石铺砌,沿道两侧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供游客驻足休闲的场所。按古貌进行原始打造。这样能激发游客的兴趣,对景区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三十六景是指:青云谱是一处景色优美的区域,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景点为20处,分为“谱内十景”和“谱外十景”。我认为管理者可以在游客旅游路线上明确主要次要,强调以八大山人为核心,传统文化为主轴,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树立景区人文形象,把握好景区“一道”这条最具特色的游览路线。让游客设身处地的感受古人的闲情雅致。并可以在这条路线上沿途设立直行车出租点,让游客自由选择步行或骑行游览。并在主要景点的路口进行明确详细的路牌指示和人性化的引导,减少游客途中迷路的情况。 2景区设施管理维护不当 细节的管理和维护是国内很多景点都忽略的,在去往八大山人真迹陈列馆的小路上,许多破损的墙角和窨井盖及涂鸦小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在煞风景的同时也隐藏安全隐患,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在管理上更应关注细节,不在小事上疏忽,避免在细节上给景区的形象打折扣。管理者想要提升景区形象就必须注重细节,树立干净整洁的景区品牌形象,加强保护景区设施的宣传力度并及时给予修护破损的公共设施,避免安全隐患。不断挖掘景区文化内涵,与时代结合,进行艺术创新,以日本富士山景区为例,在景区道路上的窨井盖井面上浇铸出富士山的图案,将呆板的井盖改造成一幅幅风景画,不但美化了景区道路,更吸引游客眼球,赏心又悦目,让景区形象刻入记忆。这种在细节的处理值得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借鉴。由于前往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游客,大多是慕名“八大山人”而来,从主入口进入景区后却没有太多关于八大的影子,似乎整个景区和八大山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景区不可复制的最具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核心元素——八大山人没有任何体现和利用。连排的仿古建筑形象单一枯燥,八大山人景区在形象管理上可以利用这些不起眼的井盖做文章,烘托景区气氛,提高景区艺术品位。将八大的画浇铸在井盖上,景盖的外形复古别致,让行走的氛围更加美好,游客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好,用心去呵护景区设施,更能成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一大特点。 3景区管理开发缺乏品牌概念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在管理上缺乏品牌的概念,如今旅游业飞速发展,景区品牌标识的设计对于提升景区的形象和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许多景区都推出了自己景区品牌的旅游纪念品,如迪士尼乐园。迪士尼旅游纪念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商标。而八大山人景区内并没有专门的纪念品商店,更没有关于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品牌的纪念品,仅有的几本各种出版社出版的八大山人书画集根本满足不了中国人到此一游的纪念情结。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在形象管理上应意识到:拥有自己的品牌,并将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品牌化是快速在旅游行业中凸现的必经之路。景区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志和一成套成熟的八大山人旅游纪念品。标志的设计代表着景区的形象,它至为关键。对于标志的设计我认为应当体现“传承”和“融合”,传承八大山人的文化和精神,融合现代与时俱进。传承与融合似乎这也是景区管理的最高精神层次,在八大山人纪念馆标志设计的元素选择上,选用了印章这个传统元素,八大山人有很多的印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驴印,然后选用了八大一幅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花鸟图中提取元素,将国画元素融入印章中,在颜色的选择上红图白底,红衬托出的白底图案是八大笔下的小鸟,都说八大画里的鸟眼珠子都能转动,传神的眼神指示前下方,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八大山人纪念馆的主题上。设计完后的标志远看上去像国画里的印章,醒目而有韵味,与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整体氛围和谐统一。在八大山人纪念馆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上,应避免纪念品形象单一,树立精致儒雅的新型品牌形象。在书籍,扇子这些传统纪念品的品种以外,可以推出一些有设计感的现代化的纪念品如:八大山人文化T恤和明星片等。纪念品种类的多样化方便旅客选择,旅客购买纪念品,更是一种对景区文化和形象的宣传和支持。 4结论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形象管理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和市场环境而改变,景区的品牌形象的表现形式也要不断地变化,只有把握好景区的主次要关系,创新与传承八大山人的人文精神,改变原先粗糙的管理模式,塑造具有八大特色的人文景区氛围,才能给景区的形象带来新的突破。将八大的故事,文化,精神更好的传承下去,让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把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打造成江西的一张名片。 作者:温芳 单位:南昌大学 设计管理论文:EPCC项目设计管理中石油工程论文 1EPCC项目设计管理组织结构 相对于传统的业主主导采购,设计、施工和试运分别分包的项目模式,海外石油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的EPCC总承包模式中,设计分包商的设计对于工程经济性有很大影响,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设计造成的不可控制风险大部分由业主转嫁给了总承包商。因此,EPCC项目对于总承包商的设计技术管理水平及协调能力要求高。 1.1EPCC项目应设置设计技术部 除项目主管设计、技术的领导外,EPCC项目应设置设计技术部,设计技术部在项目前期将主要负责详细设计的管理工作,详细设计基本结束后,设计技术部相关工程师将转移到现场,为现场施工和试运提供技术支持。除部门经理、副经理、计划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外,还应配有各主要专业工程师,如,工艺、配管、动(静)设备、电气、仪表、土建、结构工程师等。工程师的首要条件是精通专业,熟悉国际主流设计标准,能够在本专业范围内对设计分包商提交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并确定技术方案,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外文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用外语探讨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1.2详细设计团队管理 为对设计分包商有效地进行管理,原则上应考虑设计总承包模式,将EPCC项目的详细设计工作分包给一家设计公司。若设计分包商将其中的一部分设计工作分包,分包公司资质及工作范围切割需得到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批准,由设计分包商对分包公司进行管理并对整体设计质量和进度负责。设计分包商应成立单独的设计项目组,配有设计经理、副经理、计划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同时,各专业应选调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并且熟悉国际主流设计标准的工程师。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应对设计项目组主要人员逐一进行面试并决定是否录用,一旦录用,若设计项目组主要人员退出项目必须得到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的批准。 1.3详细设计管理决策机制 EPCC项目部一般应设置技术委员会,凡涉及重大设计方案调整或变更,必须由设计技术部报技术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方可提交业主。在技术委员会架构下,由EPCC项目部主管领导、设计技术部经理、副经理、设计分包商项目经理、副经理等组成设计管理核心小组,核心小组组长由EPCC项目部主管领导担任。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详细设计工作,在出现技术争议时,负责召集相关各方就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结论。 1.4详细设计管理执行机制 详细设计管理一般应实行专业总负责人制。详细设计分包商对每个专业都必须指定一个专业总负责人,其对本专业设计文件负全责:组织、协调本专业设计人员按照设计计划,在合同文件基础上开展详细设计;审核、批准本专业提交的设计文件,确保设计质量;并对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技术方案起决策作用。与之相对应,EPCC设计技术部也应指定各专业总负责人在本专业范围内负责有效控制设计分包商的设计进度、设计变更和设计质量,同时,负责组织和协调本专业范围内对采购、施工和试运等部门的技术支持工作。 2详细设计的管理与控制 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是总价锁定、工期锁定,工作量增加索赔异常困难,一旦项目延期完成,将面临巨额的工期罚款。在这种情况下,EPCC项目的详细设计管理工作应在保证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 2.1严格控制详细设计变更 设计管理对于控制项目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费仅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5%,而设计阶段对于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可达到75%,经济合理的设计能有效降低工程投资5%~20%。因此,设计阶段是EPCC总承包商进行成本控制最有效的环节。EPCC项目详细设计管理首要目的就是在保证详细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在详细设计阶段把项目成本控制在总承包商可接受的范围内。采用限额设计法,按照投资限额分系统控制设计,在国内EPCC项目设计管理中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要求EPCC项目造价控制团队全程参与设计管理。由于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由多个国家异地办公,造价控制团队人员数量有限,因此,这一方法实施起来难度极大。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的初步设计FEED(前端工程与设计)通常较为详细,已经将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设备参数及材质、执行标准等基本确定,因此,设计管理应以业主招标文件内的FEED设计文件、标前澄清、总承包商技术标(以合同文件作为基础),作为详细设计基础,通过严格管理设计变更,控制设计分包商在合同范围内进行合理设计,避免脱离合同要求的拔高设计和过度设计,从而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设计变更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工作范围调整;第二类是设计优化;第三类是调整FEED设计方案。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作为本专业设计变更管理的第一技术负责人,若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发现可能出现设计变更,各专业总负责人应汇报至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若影响较大,则还应由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讨论后上报至EPCC项目技术委员会。对于第一类设计变更,应由设计技术部提供详细的工作范围描述和工作量作为EPCC合同部变更谈判的技术支持,待收到合同部明确指令后再开展后续的详细设计工作,要做到“变更不批,不增加工作范围”。第二类设计变更主要是FEED部分设计过于保守,存在严重的过度设计,设计技术部应组织设计分包商做出稳妥、安全的新设计方案,说服业主技术人员接受和批准,从而节约项目成本,为其他潜在的工作量增加创造成本空间,做到“确保安全,合理优化,争取成本空间”。第三类设计变更主要是因为FEED设计存在问题,需要调整设计方案,这类的设计变更要区分处理。如果因为安全、法律法规等原因而不得不对详细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则设计技术部应在推动详细设计的同时,将相关技术支持文件发给合同部,由合同部根据EPCC合同决定是否提起变更索赔,做到“事关安全必改,是否索赔合同确定”;如果因为业主提供的基础数据,如,原油黏度、含水、含盐等发生变化而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则设计技术部应在推动详细设计的同时,支持合同部开展变更索赔,但是,采购等工作应在业主明确批准变更后开展,做到“责任不在我,设计可先改,变更不批不采”;如果详细设计分包商或业主出于经验或参考其他项目,要求改变设计方案,提高详细设计要求,则设计技术部应坚决予以制止,在得到业主明确批准变更后再按照新方案开展设计,做到“不碍安全,变更不批不改”。如: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地面工程建设EPCC项目,在详细设计执行过程中,设计管理团队按照上述方法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在油田集输光纤工作范围调整、消防泡沫系统和火炬设计高度优化、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水处理系统和天然气外输管线材质升级、原油电脱盐器操作温度调整等设计变更中为EPCC总承包商避免了约2000万美元的损失。 2.2详细设计质量管理 在EPCC总承包模式下,设计质量对项目成本、进度和装置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是决定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费用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设计文件可以保证采购起点的高质量;高质量的设计图纸可以减少施工返工,加快施工进度;高质量的设计文件可以确保装置顺利投产运行。因此,设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确保设计分包商的设计质量,提高其设计准确性、适用性、合理性。 2.2.1确保设计的准确性 详细设计的质量管理要确保设计的准确性,避免设计文件有明显错误,如,文字拼写错误;语句不顺;不同文件技术要求相互冲突;标准引用不当;不同专业之间界面无法衔接等问题。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设计工程师责任心,加强校对、审核力度,统一详细设计规定等措施来减少乃至消除,采取的措施为: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及奖惩制度。对连续出现明显设计错误的工程师,可由设计技术部对应的专业总负责人汇报给设计管理核心小组,经讨论后,责令其退出项目。二是,加强设计文件的校对、审核力度。详细设计项目组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作为本专业的第一质量负责人,认真校对、审核设计文件,对本专业提交的所有设计文件质量负首要责任。三是,详细设计项目组提交的所有设计文件,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与相应的详细设计项目组专业总负责人双签审核。四是,详细设计项目组应对详细设计遇到的共性问题从项目层面统一做出规定,分发到各专业具体执行。 2.2.2优化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的另外一个层次是优化设计,切实提高设计文件的深度,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要求设计工程师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采取的措施为:一是,要求详细设计项目组加强专业总负责人队伍,所有的专业总负责人必须具备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决策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项目组技术专家的作用,每周举行设计交流例会,对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集思广益。对有可能进行设计优化的问题重点加以关注,持续进行督促,直至形成结论。三是,强化奖励机制。对提出设计优化方案并最终得到业主认可的设计工程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地面工程建设EPCC项目,FEED设计将高压火炬高度确定为96m,安装和检修极为不便;详细设计过程中,经过设计管理团队和设计分包商认真分析,发现FEED设计确定火炬高度时将太阳辐射热0.79kW/m2考虑了进来,而根据APISTD521《泄压和减压系统》以及伊朗国家石油标准IPS-E-PR-460《火炬和泄放系统工艺设计》,油田所处为偏远区域,计算火炬高度时可将太阳辐射热排除在外,从而将火炬高度调整优化为45m,大大节约了采购和施工成本。 2.3详细设计进度控制 详细设计进度控制对整个项目至关重要,如果设计进度不能满足计划要求,则会影响设备材料的采购、制造、供货和现场施工进度。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是工期锁定,如果延期完成,将面临巨额的工期罚款。设计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在把握好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详细设计进度,使设计的进度计划与设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及试运行等进度相互协调,确保设计进度满足采购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为了给详细设计争取到足够时间,EPCC项目总承包商可在开始投标时即先行与设计分包商组成联合体,双方约定风险与收益共担。在EPCC项目投标与谈判过程中,设计分包商不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在FEED设计基础上提前启动详细设计,重点完成工艺模拟计算、工艺物料平衡图、管道仪表流程图、站场平面布置图、各专业设计基础及规格书等重要设计文件的校核、优化和升版工作,确保EPCC合同授标后能够立即提交业主审批,从而尽快开展HAZOP(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SIL(安全等级划分)研究。同时,提前将长周期设备的技术询价文件包准备好,尽快由采购部发出。除提前启动详细设计外,还应主要从几个方面控制详细设计进度:一是,详细设计计划是纲,在详细设计开展之初就要由设计技术部牵头,组织设计分包商、EPCC项目采购部、施工部、试运部对详细设计计划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详细设计计划。计划一旦确定,计划工程师每周要对实际设计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跟踪、计量与量化对比,并对落后的工作进行分析,找出进度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进度弥补措施;在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设计进度计划的指导性和可遵循性;同时,要尽最大努力确保工程关键设备和材料招标技术文件的提交时间,确保工程进度关键线路上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的提交时间。二是,要充分认识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设计质量与进度出现矛盾时,要求设计分包商首先要确保设计质量。提高设计质量需要增加文件的准备时间,因而,对设计进度会有一些影响。但是,高质量的设计文件会减少业主的审批意见,缩短业主的审批时间,同时,还会提高业主对于设计质量的信任,为后续设计文件创造出更好的批复氛围。三是,为避免厂商资料滞后而影响设计进度,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积极做好厂商和设计分包商之间的协调与督促工作。设计分包商在招标技术文件中要明确提出需要厂商提交的各种资料的时间,以及相应的设计审批时间,该要求将作为采购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后期协调与督促的依据。在与厂商签订采购合同后,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与EPCC项目采购部及设计分包商密切配合,严格督促厂商按时提交厂商资料,以及设计分包商及时返回审批意见。必要时,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可通过采购部安排厂商与设计分包商工程师进行集中办公,以便加快技术沟通。 3结语 详细设计是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的最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项目总投资、工期和工程质量,因此,项目总承包商必须加强对详细设计的管理。项目总承包商应成立专门的设计技术部,配备高素质的专业工程师,建立起专业总负责人制,在保证详细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以EPCC合同为基础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加强设计校审、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尽可能提前启动详细设计和长周期设备的技术询价文件包,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设计计划,确保设计进度满足项目要求。 作者:蒋峰 陶利锋 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绿色建筑设计管理探讨 1.当前形势下绿色建筑的设计管理现状 从当前的能源分析情况来看,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但消费量同样很大,浪费问题颇为严重,作为人们生活的根本,建筑能耗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每年消耗的材料占世界能耗的40%以上,石油消耗超过三亿吨以上,煤炭消耗达26亿吨以上,在2007年的时候,我国建材消耗高居世界第一,污染排放量也高居世界第一。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人们的家园环境,就必须要重视节能,加强建筑领域中节能环保设备的选择,运用自动感应的电气设备,人走设备关的环保态度,强化人们的环保理念。 2.绿色建筑的理论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秉持节能、健康、自然与经济、适应性高的原则。设计要以节能为核心,在选材、施工等环节也要以节能环保为前提,绿色建筑设计要在温度、声光及室内环境方面创建良好且舒适健康的高品质生活。从根本上来说,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要以保护原生态环境为基础,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应在设计时就为适应新技术的更新发展预留空间及操作接口。 3.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从上文的分析情况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具体来说,绿色建筑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建筑设计也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从根本上来说,建筑是人类发展服务的,是为人类创建舒适健康生活与学习空间的,因此要在设计中减少噪音、辐射计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对人体的威胁,在设计中选用低碳环保无毒的材料及装修材料,合理设计采光,良好的通风环境,实现美观且节能的目的。 3.2降低能源损耗 从我国能耗的比例来看,建筑能耗占首位,因此,降低建筑能耗是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的重点,降低能耗要从以下两点着手控制:首先是要降低建筑材料在运输、装车及卸车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其次是降低其使用工程中的能源损耗。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降低建筑能耗对全球能源节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3.3提高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最主要的意义就是要增强自然资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与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强化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内部热能。将所有建筑施工中剩下的边角料收集起来,采取有效技术进行在加工,重复利用,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威胁,同时也降低成本。对木材与保温材料等的可再生利用,降低对大自然树木及其他资源的开采,保护环境质量,降低环境负荷。 3.4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尽量选用寿命较长的材料,进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延长建材的耐久性,尽量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材料损失与维护造成的成本增加,当然,不是耐久性越长的建筑材料越好,而是要与建筑使用寿命相当,既保证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的投资,实现了成本的节约。 3.5加强对经济性与适应性的考量 现在,人们对绿色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昂贵的建材、绿色的蔬菜、材料等等,绿色与昂贵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划等号的,为后期的改造留有操作接口,降低了后续的改造费,因此,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适应性与经济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建筑成本,加强经济性与适应性的考量,降低施工成本。 4.加强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措施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舒适健康、高性能及高质量、低成本的目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人员间的配合。完成一项工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某个人,必须要依赖整个团队方可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是与国家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在设计的初级阶段,就要做好组织工作,加强建筑师、建筑结构工程人员、预算人员、暖通人员间的联系,互相沟通,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预案,利用其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设计水平。其次,采用现代化的技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传统的设计方法必然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满足不了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上选择现代化的新型技术,选择先进的工艺与设备,以环境为基础,从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等理念着手,提高设计水平。最后,建立激励机制。与普通建筑不同,绿色建筑的建造者无法立即回收到收益,因此,推广绿色建筑的难度较大,政府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补贴对策,实行优先审批、减免税收的政策,激励建筑设计者与建造者的积极性。 5.结束语 要想做好建筑设计的难度很大,而绿色建筑设计就更难,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必须要遵守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在未来的设计中,为人们提供更多完整且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 作者:朱丹 单位:黑龙江城建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论文:设计管理视野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研讨 一、市场环境变化下新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企业需要这样的人才,而大学是为企业提供设计人才的外部资源,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还并不完全结合市场,能够把市场和设计结合起来人才非常匮乏,因此革新艺术设计教育,为企业输送设计管理人才,从而使企业获得战略性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拥有设计管理能力的人才,即,拥有了具备创意性的设计思维及有效率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如今许多企业不仅让艺术设计人才在设计部门工作,还把他们安排在企业其他部门工作,他们的设计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并取得了成功。 医疗机构MayoClinic在核心部门安排设计专业人才,快速的开发了新的系统和新产品,最终获得了成功。Jack Jones把设计人才引入到市场部,让设计思维接近市场战略,强化了品牌形象。艺术设计也可用在企业内部过程的革新。美国最大的食品企业Kraft,与专业的设计公司合作,对公司的物流系统进行了改善,对物流公司运送货物的托盘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利用的几率提高了162%2。Google、PFG、Telenor公司的CEO意识到通过设计改善企业内部工作环境非常重要,于是在公司投入设计管理人才,对公司环境进行改善,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力和革新能力。终上所述,设计管理人才能为公司带来创新的思维及革新的方法,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途径,而大学持续为企业输送设计管理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二、以设计管理为中心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方向及教育内容 (一)教育目标:信息知识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和谐的自然环境、人类新生活的价值及明确的设计哲学,共同构成了以创意性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随着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人类价值观的变化需变化。信息知识的多样性与共通性,未来和谐的生活环境,都积极的反映出人类对未来社会生活的要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文化诉求,必须制定新的教育指标,追求以研究为中心的深入化教育。设计哲学重视人性与社会价值及环境价值之间有机的关系。首先,造型哲学的价值方法论追求政策性、多学科教育,把造型观念作为教育目标,运用到教育方向和教育内容当中。其次,分析适合人类创造性的造型思维,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创意性的概念化可以制定及开发出设计造型教育课程,让学生判断出什么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素质。他们创造性的感官和独创性的表现能力得到了实施,并开发有依据的方法论。最后,理解设计造型要素和造型语言,连接创造性功能的方法,是明确设计教育目标的意识,实现设计造型价值的体现。 (二)教育方向:追求研究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开发独创的教育课程,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育机构。 教育的方向要转向研究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并追求教育的深入化。不仅要打破学校与企业的障碍之壁,并且要有效的融合。艺术设计学院要敢于走在革新的前列,教育的方向要把研究、知识、创新、商业衔接起来,意味着必须从整体上来判断开发投入的比重。首先,提供专业化、深入化的知识和信息了,脱离单纯的形态为主的艺术设计领域,形成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第二,创建独创的研究活动来进行品牌开发,并倡导设计师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以此来最大化设计产业的附加价值。第三,把所需的独特的研究主题和基础研究相结合。第四,让高年级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开发、设计、管理系统的项目流程。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是把研究、知识、创新、商业有机结合,追求教育水平的高级化、深入化,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务实教育。 (三)教育内容:强调创意性、概念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设计活动,制定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并赋予相关的文化价值及设计哲学理念。 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要随着知识的更新与社会文化环境价值观的变化而改变,同时艺术设计教育以人类生活、多样化的文化及生活环境为中心4。人类、环境及信息化时代,最新的需求是对事物最本质的解析。设计教育具体的内容要考虑到,新技术与方法论,研究与设计造型相关的内容,除此以外也需要理解未来社会和人类生活的价值观、文化、环境及现象学、人类学、信息沟通以及对商业设计的认识等等5。强调创意性、概念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设计活动,制定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并赋予相关的文化价值及设计哲学理念。 三、结论 产业社会时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培养学生有预见性的观察能力,视觉层面的认识能力,学生要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及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优秀的造型能力,因此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把不断的课程开发作为重点。教育课程的本质必须向融通性和弹性需求性转变。通过获取方法论、科学的思考能力及审美造型能力等来创造设计价值。社会在不断变化,倡导革新的艺术设计教育意义在于,对未来市场进行展望的同时,开发出提高学生设计管理能力的创新课程。 首先,在信息知识多样性及共通性的背景下,和谐的自然环境价值和人类新的生活价值,明确了的设计哲学理念,这些构成了以创意性及设计管理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其次,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我们要追求以研究、实际操作及开发独创的教育课程为中心,使其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水平教育。 最后,艺术设计教育内容要要围绕强调创意性、概念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设计活动来制定,并赋予相关文化价值及设计哲学理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不明确,教育内容不足之处,需要积极应对新时期时代的变化。本研究在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方向及内容上提出了观点,本研究能成为往后开发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基础参考资料。 作者:欧珍 金千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工程管理类论文:土木工程管理类课程“深层学习” 作者简介:肖磊( 1975-),男,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e-mail)。 摘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将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列为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六大核心知识领域之一,如何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亟待研究。文章基于“引导深层学习,培育创新能力”的理念,从构建知识框架、加强课堂实践、改革考核方法3个方面提出引导学生深层学习的具体方法。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改实践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思路。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solo分层法 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核心知识领域包括“工程项目经济原理” “工程项目管理” “土木工程法规”3个核心知识单元[1],文章所述管理类课程主要针对后两者。审视近年来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下述问题:首先,学生普遍对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动力;第二,学生普遍对工程管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难以理解,缺乏深入探讨;第三,理论教学环节中缺少运用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实践能力提高有限。为充分发挥管理类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笔者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尝试了教学改革,以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 教学改革理念 在以往的教学改革探索中,笔者曾基于“教学对象仿真、教学内容仿真、教学环境仿真”的理念,努力构建适宜的教学环境,收集实用的素材和实际案例,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学生综合能力却未见明显提高。集中表现在:第五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极少能运用管理的眼光去观察现场、发掘问题、分析问题。然而,实际工程中,管理环境变化万千,任何工程管理人员都面临如何把其他场所的工程经验成功应用于“本案”的创造性人工再造问题,所以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对基本管理理论深入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培育学生建立对工程管理先进理念和方法的正确认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锻炼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能力, 是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 (一)引导深层学习 “深层法”(a deep approach) 是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教授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该方法以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为目的,关注各个论据的意义、要旨和相互关系,而不是词语、文本或者公式本身。针对高校学习情况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深层学习法与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有密切关系。如果学生有能力把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及其相互联系用于新的学习环境之中,他们获得的学习效果要比没有能力这样做的学生好得多[2]。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肖磊,等土木工程管理类课程“深层学习”引导法教学实践和思考 管理类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综合性强。比如:不能抛开施工项目管理而单谈合同管理,不能抛开合同管理而单谈造价管理,也不能抛开造价管理而单谈施工组织管理等。各门课程实际上是统一的整体,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时往往是各门课程的综合运用,而这种综合运用恰恰应该是工程管理人员核心技能的综合体现。其所涉及的知识有相当的广度,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满足广度的要求,又要兼顾一定的深度,传统的讲授方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管理类课程的知识点就其表层含义来讲是不难读懂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了解。教师讲授的重点是针对繁杂的知识点梳理逻辑关系,揭示逻辑内涵,并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原理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4]。为此,引导学生开展“深层学习”十分必要。 (二)培育创新能力 创新能 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创新”就是“创造和革新”,谈到管理创新,很多人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管理创新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新观念、新构想的形成;二是已有先进观念和构想的运用。工程管理理论中有很多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可以很好地指导和支持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活动。根据笔者多年工程管理实践的体会,当前的现场工程管理仍然过多依赖于经验管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仅仅在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受到关注,而真正将其运用在管理改革和管理创新实践的少之又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实施过程中缺少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基层工程管理人员,因此,培育学生的工程管理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工程管理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积极引导学生创新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和参与现场工程管理创新活动,有利于学生达到建筑企业精细化管理所需人力资源的要求。 二、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如何引导学生深层学习”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此为切入点,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等3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一)分析知识逻辑,构建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必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下功夫。《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及时的引导。该《规范》强调,专业教学的内容由知识体系、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构成,与课程名称表达教学内容的方式相比,能避免课堂教学中知识的重复或遗漏。其中涉及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有3个,其中之一的工程项目管理涵盖8个知识点,分别涉及学院培养计划中的三门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1.基于pmbok对知识进行分解与再综合 根据项目管理学科和其他领域的关系(如图1),把上述三门课程中融合三类知识的内容分解,分别归类,帮助学生理清各相关知识的源头,更有利于学生联系已有任务,找出所学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先分别站在管理学和项目管理学的角度,把管理学的一般知识和项目管理学的专有知识分解,然后在建筑工程应用领域的实践中综合运用管理知识和技术能力,让学生明白通用管理原理和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途径。希望学生不仅是掌握一项操作技能或记住一些行业标准,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建立和管理技术应用方法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认识,拓宽学生视野。 2.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逻辑树 借助“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构建知识逻辑(图2),利用其可视化的绘图软件,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功能,引导学生有序地组织思维、整合资源,合理安排学习进程。鼓励学生将其作为一种学习管理工具主动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乃至今后的工作效率。 图1项目管理知识范畴 图2工程项目管理知识逻辑树 3.运用“霍尔结构模型”构建知识框架 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显著的系统工程特点。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构建能力有限,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往往了解得支离破碎,很难形成系统认知,从而影响其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对某些具体任务,借助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构建立体化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理解记忆。比如: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问题,通过设计五维质量控制模型(图3),运用系统观来看施工质量控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并运用分层法对其进行分类,从而在貌似繁杂的因素中理清头绪、分清主次。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 图3五维质量控制模型 (二) 合理设计课题加强课堂实践 对理论的理解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化,加强课堂实践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课堂实践形式的选择、组织和课题的设计是保证课堂实践效果的重点。 1.课堂实践的形式 笔者主要采用课前作业加课堂汇报讨论的形式。提前一周将要汇报讨论的课题、案例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发给学生,明确汇报要点,充分调动学生探讨知识的积极性。通过主动研读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正是当前大学生所缺乏的[5]。以此引导学生摆脱知识灌输的惯性,积极尝试深层学习,积极尝试从管理角度认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问题,激发学生工程综合管理的潜质,为几年后走上管理岗位奠定基础。 2.课堂实践 课题设计 课堂实践要想获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合理的课题设计。课题必须面向实际,但绝不是简单地模仿实际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把学习讨论作为对实践活动的一种领悟过程[6]。比如:在讲述项目组织时,提出“运用组织学原理设计一份项目组织策划方案”的课题。项目可以选择学生已有的经历,如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再结合学习任务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在讲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时,设计了“运用五维质量控制模型设计桩基工程质量控制方案”的课题,在已有桩基施工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观看待桩基工程质量控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堂汇报讨论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 (三)强调学习过程,改革考核方法 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传统考核采用选择、判断、简答、案例等题型。学生往往依靠考前强化记忆来通过考试,不仅占用大量时间,而且对所记忆的大量概念性知识点不能灵活运用,很难达到教学考核的效果。为此,笔者也尝试了改革。 1.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强化平时考核 设置座位分。以平时成绩加分的方法鼓励学生坐在教室前三排,客观上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 设置汇报讨论分。对参与汇报讨论的学生给与表扬和加分,鼓励学生主动汇报作业,并积极参与讨论。 2.采用开放性试题和solo分类法评价学习质量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即可观测学习结果的结构,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教授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 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7]。solo 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 solo 分类法的基本观点包括: (1)以研究学习质量为主要目的,从学习结果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出发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关注认知过程, 而不仅仅是认知结果,分析学生针对某项具体任务的反应是描述学习进步和认知结构的最佳方法;(3)可以从能力、思维方式、一致性与收敛和应答结构4个方面对学生的回答分成不同的水平。 为了改变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的局面,尝试开卷考试,设置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组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开放性地回答问题。依据“solo”分类法的原理,根据学生回答问题中所使用素材的数量来评价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类知识的量, 从学生回答中所表现的思维方式、一致性与收敛情况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即运用基本原理认识、分析、解释工程实际的能力。 三、 教学改革效果评估 为了解教学改革的效果,设置了开放性的调查问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的方法[8](表1)。结果显示,相比往届学生,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成效都有明显提升。 表1 学习效果调查统计表序号调查问卷情况反馈所表达的主要观点人数1课程互动很有兴趣52 对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53对所学课程知识有基本的了解144对所学课程知识感到有明显收获35 开拓了眼界,对监理行业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17注:学生共44人,根据调查问卷情况反馈所表达的主要观点分类,分入一类后就不再计入其他类。 四、总结与反思 “引导深层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是土木工程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从提升教学质量的角度,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开拓视野、完善思维方式、锻炼综合能力。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看,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被动接受的思维惯式,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在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总结的情况下,很难适应跳跃性的教学方式,结果甚至不利于其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上述矛盾要求教师继续深入思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仍应兼顾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传授的学习需求,而通过加强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以及开拓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方法来“引导深层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另一个思路是从新生进校开始,即在各门课程中全面实施“深层学习”的引导教学,随着学业进展,逐步改善学生被动接受的思维惯式,为专业课阶段的“深层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工程管理类论文:工程管理类建筑结构教学 结构就像是人体的骨架,是一种受力体系,承担各种作用,要求不出现大的变形,不因外界干扰而影响骨架寿命,在此基础上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这样就把结构知识和工程造价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工程造价不能脱离工程而存在。而后续教学内容围绕讲述结构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这条主线展开,并以基本构件承载力计算和变形验算为切入点逐步深入,体现课程特点。 加强相关课程间的联系 建筑结构课程内容涉及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力学、建筑施工等课程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程间的联系与沟通。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涉及到前期哪些课程知识?对后续课程有什么作用?例如,钢筋混凝土梁是房屋建筑中最常见的构件。在房屋建筑学中梁的尺寸和形状与建筑设计以及房屋的净空高度要求有关;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梁是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结合而成的组合受力构件,发挥着各自不同力学性能,承担相应荷载作用。从力学看梁是承担横向作用的受弯构件,在受荷后截面上存在弯矩和剪力两种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后发生挠度变形、可能出现裂缝。所以建筑结构中梁的设计计算就是依据力学原理,根据梁在破坏时极限承载力,在相应基本假定条件下根据力学中力和力矩平衡关系求解出梁中所配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数量。在保证承载力基础上依据力学知识结合混凝土材料特性验算梁的挠度和裂缝宽度,使其符合安全性和适用性要求。那么制作某根钢筋混凝土梁的费用(造价)如何?引入在建筑施工中讲授的梁中各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求出钢筋总重量和混凝土体积,套用相应的预算定额,此梁的直接费用即可求出。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对比,找出合理配筋、合理截面尺寸使梁的造价更加趋于经济适用。因此,建筑结构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始终要与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紧密配合。这样做一方面可回顾以往关联课程知识,另一方面把学生所学零碎知识点连成片,相互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加强理解,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 充分发挥现场教学作用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对于建筑结构课程仅此还不够。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多,内容抽象繁杂、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仅凭课堂讲授不易使学生对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加之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对结构体系感性认识较少。所以除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扩充教学信息量和增加学生对建筑结构的感性认识外,还应利用现场教学的直观优势。例如,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园和周边建筑工地参观,让学生看到“建筑实物”,非常自然地就会明白混凝土框架结构、砌体结构各自的结构特点。又譬如,利用施工现场参观讲解钢筋混凝土肋型楼盖中梁、板、柱之间的传力关系,以及梁板柱中钢筋的布置。在参观中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例如,楼盖模板怎样支设,怎样拆除?单向板、双向板怎样区分?梁、板、柱钢筋绑扎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工程量怎样计算?套用预算定额中的哪个分部分项工程?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时间应该是多少天?学生通过现场教学,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牢记于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现场实践,巩固和充实理论知识并把实践过程写成报告,作为学生平时考察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会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提高专业教师素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对书本内容的讲授,教师只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就可以胜任教学工作。现代高等教育强调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教师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促使高校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应不断提升,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有一桶水”,“打铁还需自身硬”,单纯的“教书匠”已不能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作为教学的主体之──教师,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学习,博览群书,深入研究,密切关注本行业本专业的发展动向,熟悉和掌握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和现行规范、规程、标准等。二是全局观念,把握好学科专业之间,相关课程间的先后衔接顺序和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保证所讲授的内容有的放矢,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教师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社会经历,把工程实例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体现真实感,把教师的社会工作经历告诉学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今后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四是需要认真选用教材,备好课,适当将科研、教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五是对教学对象──学生群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九零后与七八十年代的学生相比较无论是在个性、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对社会认识、信息量的摄入和对知识渴求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体系中教与学主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正逐步转变角色,由教学主导者变为教学引导者,而学生也逐步地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盲从性少了。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更加开放更加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共同提高。为把握这种变化和差异,应注重设置讲授内容,突出重点,深入浅出,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加上通俗易懂的例子增强课程的感染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认可。例如,在讲授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裂缝宽度计算时,课前把面粉加水拌好裹在橡皮条上,待其干燥后拿到课堂进行演示。包裹的面粉相当于混凝土,橡皮条相当于钢筋。张拉橡皮条时,包裹的面粉其抗拉强度远低于橡皮条,故而在所裹面粉上出现第一条裂缝,再继续张拉橡皮条,面粉表面裂缝增多直至分布、间距趋于稳定。这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因为裹的面粉和橡皮条在张拉时变形大小不同,形成了变形差,裂缝必然产生。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后,再来讲述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掌握的比较牢固。另外还应注意到,建筑结构这门课专业性较强,相关课程联系广泛,教学难度大。力学是结构设计计算的理论基础,结构是依据力学原理建造的实物,没有力学理论,结构如同海市蜃楼。因此结构与力学密不可分。只要真正学好弄懂力学,结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在前期教学中应提高对建筑(工程)力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学时,配备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力学课,打好基础推动后续课程顺利实施。 结语 针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谈了一些看法和体会,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能有借鉴作用。建筑结构课程所要讲述的结构无论是按照材料分类还是按照受力体系分类就目前教学情况而言不宜面面俱到,实践证明效果也不好。建议今后能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混凝土结构为主要授课内容,其他如砌体结构、钢结构以及与土木工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可开办各类讲座或者作为选修课完成,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作者:孙犁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工程管理类论文:思想政治工作对工程管理类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体现在财力、物力方面,更体现在人才方面。工程管理类企业人数比较多,而且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这给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主要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工程类企业经营中的引导、警示、组织、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以及通过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以人为本关心基层员工等方式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企业经营;思想政治工作;工程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工程类管理企业通往一般项目工程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工程的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这给企业的政工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然而如果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那么企业的管理只是形式上的。思想政治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工程管理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保证企业顺利发展。 1 思想政治工作对工程管理类企业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过程中积累和创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无论是在过去的战争时期还是现在的和平时期,在我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1.1 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引导作用,特别对基层员工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工程类企业基层员工的数量比较多,而且素质也参差不齐。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的一些言行或者举措可能会触碰到他们敏感的神经,从而引起他们心目中的不满,这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一定的思想隐患,如果企业管理者没有进行有效地疏导,可能会引起他们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形象。如果企业的政工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员工思想变化,采取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有效地引导,那么就能及时解除员工内心的不满,改变员工的心态。工程类项目一般施工环境比较恶劣,员工的住宿条件和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员工很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或者对企业充满抱怨等情绪,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及时给予基层员工一些关心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心。比如夏天在施工地区采取一定的防暑降温措施,调整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施工,或者给员工发放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冬天作业的时候,对户外的员工采取一定的保暖和保健措施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这些事情看起来虽小,但是却向员工表明了企业的一个态度,企业还是很关心员工工作的,用这种实际行动来教育员工,避免思想政治工作的泛泛而谈,比口头上的说教更有用。在日常的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关心员工的思想变化,抓住员工关心的内容,并想方设法帮助员工解决,让他们感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关爱,从而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企业上下一心,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员工才能真正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设身处地的为企业着想,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1.2 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组织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作用是最重要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素质。比如如何企业不能制定唯才是举,有才者居之用人的机制,而任命一些工于心计、圆滑世故的人作为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者,那么企业的组织建设只是一句空谈。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组织建设的作用必须确立。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制度建设的作用,让每一个企业基层员工感受到组织的严谨性和严肃性。严谨性指的是企业党委领导对各部门的选择人才的程序和制度必须严格,通过公开竞选,竞聘上岗,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公开每一个选拔环节,除了考核员工的能力还要考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在考核的时候,还要有基层员工对其的评价,将每一部分的考核分数进行累加从而选拔合适人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严肃性指的是选拔人才的人事部门和企业直接领导要严格按照公司制度,高度重视企业选拔人才的工作,端正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不允许拉关系走后门,不收取贿赂等现象,最大限度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作用,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加入到企业的管理层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3 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警醒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警觉性主要针对管理层,特别是在国企,由于企业体制监督的局限性,很多优秀的管理者因为长时间的思想懈怠,工作慵懒形成很多不好的工作习惯。特别是工程类企业的施工时间长、投资规模大,在招投标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往往通过走后门、暗箱操作等不正当方式拿到指标,很容易引发企业的不正之风,不仅会严重影响企工程质量,而且会损害企业的形象。如果不能及时给予他们警醒,可能导致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党、政、工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从企业党委会的角度来说,可以从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国家政策法规,特别是从十八大以来,中央非常重视反腐工作,坚持“老虎、虱子”一起打,要将“权利关进笼子里”,坚持反腐的高态势,十八大以来,地方和中央多位省部级高官纷纷落马。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不正之风的企业管理者一定的警示作用,让他们保持高度的警示精神,在工作中不能违背良心,违背原则; 第三方面从企业工会的角度来进行。企业的工会要从职工的角度出发,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日常工作中,员工要大胆检举、大胆建言。通过工会的工作,培养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发挥员工监督的作用。 1.4 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业思想文明建设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解决人的政治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从而达到引导、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的目的,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一切出发点最终都是为了发展,而企业文化其实也是一个企业经营理念的一种体现。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号召企业上下一心做好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一旦企业文化为所有员工集体接受,就会自觉转化为员工日常工作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企业成长的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能保持企业的活力,而文化能让企业更加繁荣,企业文化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企业的不断改革,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发展又为企业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更新观念,凝聚人心,推动企业不断改革,不断发展。 2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不断上升,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强。社会的开放和文明,也让员工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第二个是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的利益,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职工思想也会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人事关系的调整、薪资福利待遇、医疗和住房改革,以及企业竞聘上岗等给员工带来的危机意识; 第三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的空间不断变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当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通过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网络等媒介,员工接触的信息面越广,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得当,很容易导致员工的反感情绪,特别是当下很多企业的基层员工年纪比较小,大多数都是90后,90后个性独特,喜欢自由,这一定程度都增加了思想政治的难度。 3 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3.1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手机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用手机消费、学习、交流。特别是随着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的普及和发展,大多数年轻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微信号、微博和QQ号,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工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企业有什么新的举措,可以在微博和微信上与职工进行沟通,根据员工的建议和要求进一步完善。 其次,政工部门可以以社交媒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及时一些中央政策的文件和相关规定,职工可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直接下载,这样即便是在偏远工程项目建设的员工,也能及时学习。 3.2 以人为主,关心基层员工的生活 企业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管理,人是企业的主体。因此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广大干部职工,解决基层员工的生活、工作、思想问题,提高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要一心一意为员工排忧解难,解除职工工作的后顾之忧,在中秋、元旦、春节等一些重大节日,企业领导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让困难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怀,对于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职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职工子女圆大学梦,一些遭遇重大变故的家庭,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并号召全体上下为其捐款。 第二是为职工办实事,工程类企业基层职工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因此企业要从大处着手,关心职工、关爱员工,在夏日为员工送清凉,为一线施工的工人送去药品、纯净水、毛巾等一些防暑降温的用品,天冷时为员工购买手套。 第三是关注员工思想状况,政工人员要定期走访基层工人,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倾听员工的呼声,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 4 结 语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来。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从细节入手,关心员工的思想动态,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达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企业深化改革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目的。 工程管理类论文:应用技术型本科工程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很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本文在简要概述应用技术型本科概念和分析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需求,探讨了应用技术型本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帮助企业获得战略资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推进,我国企业需要大量既懂信息系统又懂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以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是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应用技术型本科是近年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产业升级,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是相对于传统“理论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的,具有创新性、职业性、应用性等特征[2]。应用技术型本科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从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角度分析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与职业需求不匹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信息系统在概念、内容、体系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管理信息系统教材更新比较慢,且不同的专业,讲授基本相同的知识,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必要的针对性,无法满足职业需求。 (二)先修课程教多,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环节薄弱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课程。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对行业管理知识了解较多,但是计算机知识较为薄弱。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开展实践教学困难,对很多知识的掌握会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很难学以致用。 (三)师资缺乏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然而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只具备单一的专业背景,而且大部分教师信息系统开发经验较少,“双师型”教师短缺直接影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技术型本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很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应用技术型本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很多工程管理类专业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列入培养方案,满足了企业对复合型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但是也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和职业需求相匹配、与行业知识相结合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行业就业人数减少,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更高,对于动手能力高超、创造能力突出、适应能力极强的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极大。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岗位实践、职业培训相对接 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求具备更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积累大多来自于岗位实践和职业培训。高校教育培养的更多的是通用性人力资本。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比较容易使学生出现通用性人力资本过剩,但专用性人力资本缺乏的现象[3]。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岗位实践和职业培训,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过程中人才需求相适应。 四、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观念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现状以及高层次应用技术性人才要求,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一)改善师资水平,引入协同教学理念 所谓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就是多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策划和执行某门课程教学的教学形式。可以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和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改变一位教师负责的状况,可以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4]。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团队可以包括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和企业中系统开发人员(外聘)组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同时,锻炼教师队伍。 (二)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特色,制定教学内容。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侧重点应该以物流管理系统、道路实时监测系统等作为案例。重视先修课程的开设,设置课程组,压缩各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注重实践环节。 (三)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该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具有使用价值的项目,让学生分组由导师带领实际进行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环节,实践过程中的需求驱动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 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使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引入“协同教学”的教学理念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针对专业特色整合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行业变化,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 工程管理类论文:论工程管理类专业“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的实践教学方案 [摘要]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扎实、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工程+管理”复合特点。为了培养高职工程管理类专业合格人才,文章创建了“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并阐述了其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程管理类专业 实践教学 实践能力 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验证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一、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的“工程+管理”复合特点的、理论扎实和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该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从全国各职业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来看,目前均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仅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的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达不到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岗位知识、专业化与职业化要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一)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以“校企合作、双向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为宗旨,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让企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实训的实践平台、保证学习和工作的可持续性,学生在企业导师和专任教师的指导下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真正做到校企双方的“双赢”。 (二)创建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师资队伍建设及提高教师团队实践教学能力是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目标,以“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为原则,培养素质优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第二,编制可行的课程实训教学大纲和实习实训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详细列出实训要求、实训内容、专业基础工作、工作深度、考核标准,将实训的各项内容尽量量化,以便考核。第三,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共管制,即采用校内“导师”在课堂教学和网上跟进指导、企业“导师”对学生岗上指导;学生向校内和企业“导师”汇报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训成果,并提交实训报告;专业及课程实训结束时召开总结评价会,最后结合学生自己的评价、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评价,共同评定实践成果,完成职业能力素质考核和实践考核。第四,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建立实训考勤、答辩、评价和汇报制度,通过实训成果、实习日记、实训总结、考勤情况、实习单位鉴定、答辩、上交收集的实训现场资料和自评、互评结果综合评定实训成绩。 (三)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度,注重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一方面,选取实践教学内容应考虑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首先,精选实践教学内容,使其与工程实践内容相衔接;其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保证实训内容相互之间的承前启后、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最后,要求企业和学校的“双导师”带领学生真题真做,实现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紧密对接。 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今后的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大校内工程管理信息化实训室建设力度,让学生体验全方位、实战式、全过程、参与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学习中积累工程管理经验。 三、创建“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 (一)“四层深”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及实施 “四层深”是指:(1)专业基本素质和技能培养,如公共基础素质课程、社团活动、专业讲座等;(2)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如课内实训和课程设计等;(3)单项能力培养,如认识实训、生产实训等;(4)专题设计能力培养,如综合训练和顶岗实训等。工程管理类学生应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要提高实践能力首先要梯度地安排课内实训、课程设计、认识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训、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各实践环节;其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教授作专题讲座、综合案例讲座;最后,大力提倡大学生课外社团等活动。 (二)“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 “五种类”是指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考虑工程、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和软件应用等五类知识的综合。实践中注重优化课程内容和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搭接各课程、融汇单个课程内容、贯通系列课程、融合不同体系课程知识(见图1)。通过设计单项能力训练、能力合成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等三个模块的设计将以上五类知识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 “三步曲”是通过制定详细的实训教学大纲,完成从“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提高综合技能”的任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见图2)。第一步,综合课程内容。通过课内实训、课程设计和实验实训教学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达到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第二步,融合不同课程内容。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认识实训、生产实训、综合性课程设计(如工程管理软件、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等课程)环节的实践教学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不同课程内容得到融合和运用,达到综合能力层次训练。第三步,融合专业知识。在顶岗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通过由教师提供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设计和实训题目,达到融合专业知识的目的。 四、“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实施 “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主要通过课内实训、课程设计、认识实训、实验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训及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由简入繁、逐步深入地实施。 (一)实训教学的层次与内容 1.认识实训。这是专业入门的引导,是学生首次亲临施工现场了解和感知工程的活动。认识实训环节能够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直观认识和感性了解、为后继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生产实训。这是在学习若干土木工程技术类和工程管理类等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上的实训活动,一般安排于第二学年。学生通过生产实训教学过程,能够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造价管理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等工程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顶岗实训。这是在专兼教师指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的。该实训可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工程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及工作环境来完成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和工程实践项目,通过此实训也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 1.技术类实验实训。它涵盖建筑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房屋构造基础理论和施工技术等课程对应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技术类实验实训环节是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要求,依托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实操完成。学生通过该项实训能够直接得到实验数据,与所学课程知识接轨,为后续课程和参与施工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2.管理类实验实训。它含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及进度控制、计算工程量、确定工程造价、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和施工方案、编制项目采购方案、进行项目评价、绘制工程CAD图、编制招投标文件、评定项目标书等实训内容。 3.综合类实验实训。它含有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沙盘实训等,如工程项目组织、成本、质量、进度控制及招投标、合同管理等综合训练;在管理类实验实训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单项能力训练模块,结合工程管理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实现合成训练,提高学生对各课程知识的综合认识。 (三)课外实践内容 课外实践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和专业规划理论,在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各个学期中安排的,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参与工程实践、完成专题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教学质量调研等)、参与技能竞赛、在企业兼职等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领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该实践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论文、完成专题研究、编写调查报告、创新工作计划和完成总结报告等形式来完成。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专业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工程管理类专业“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表现。该方案能够实现学生在知识理论体系上从点到面的突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也是培养单项能力到合成能力再到综合能力的关键。 工程管理类论文:工程管理类专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土木工程概论”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先导作用,同时该课程也是电力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必要补充。针对该课程内容广泛而不深入、理论多而实践少的特点,结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学时少、学生基础知识缺乏的问题,立足两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考核模式的确定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 上海电力学院目前共有两个工程管理类专业,即工程管理专业和电力工程管理专业,在两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均涉及土木工程相关知识的认知性教育,且均以“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为载体,具有内容宽泛、信息量大的特点。而两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在对土木工程认知教育的定位与教学目标上也有所不同。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学生入学以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土木类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先导作用,[1]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土木工程素养,使学生对土木工程知识从概念、原理、过程、技术等各环节有初步的认识,[2]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尤其土木工程技术类课程肩负着把这些完全外行的学生引入土木工程行业大门,使他们了解并热爱本专业的重要使命。对于电力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专业类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必要补充,学生关于电力工程建设中土建工程方面的知识将主要来源于本课程,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识图的能力,熟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和建筑材料等关于建筑工程的基本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鉴于此,本文旨在探索针对两专业的土木工程认知教学模式,力求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对土木工程知识的最大认知度。 一、课程的特点 鉴于两专业课程目标的不同定位,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选择了不同的教材。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全面介绍土木工程的基本情况,即大土木的知识,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基础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基本知识;[3]而电力工程管理专业在认知教育上侧重于建筑工程的相关知识,包括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等,[4]针对专业特色还适当补充了电力建筑的知识。 虽然授课内容有较大不同,但是作为概论类课程,两门课程有以下共同特点。 1.课程内容广泛而不深入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范围涵盖本专业土木工程技术类课程全貌以及部分核心的管理类专业课程,涉及本专业许多相关课程的内容,对于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范围也基本涵盖了所有主要的建筑工程类课程内容。每一章的内容就是一门课程甚至一门学科,如桥梁工程这一章涉及桥梁学科的内容,而建筑施工这一章涉及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学两门课程的内容,教材在编著时考虑覆盖的内容广泛而不深入,因此在深度上都是点到为止。[2] 2.课程教学理论多而实践少 课程内容大都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于某些内容虽然也会列举工程实例,但只是进行理论性地阐述和介绍,没有实践内容或者实践课程来支撑。有些章节虽然也涉及一些具体的专业知识(如电力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建筑识图知识、建筑构造知识和电力建筑知识等),但没有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土木工程类课程中,“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较新的课程,相对于其他已经讲授多年的课程而言,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都不是很成熟,[5]而且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研究多数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和电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内容多而学时少 鉴于本课程的特点,教材涵盖内容非常广泛,而课时只有32个,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将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 2.学生缺乏相关基础知识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即学习本课程,而电力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在大三第一学期才接触本课程,但是前期几乎没有任何先修的相关课程,也就是说,两专业的学生都是在不具备任何专业基础的情况下来学习本门课程,而课程内容多学时少,使得讲课进度较快,学生对部分内容理解困难,进而影响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1.根据专业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取舍 由于课时较少,没有条件详尽介绍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再根据各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在尽可能反映课程全貌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课时抓住重点及难点,其他内容则简单带过留给学生自行阅读。[2,6]比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和建设项目管理等。结合学校电力特色的教育,在特种工程中可以重点介绍火电厂的冷却塔、输变电工程中的输电塔,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可以重点介绍水电站厂房及各种坝体,而对于交通工程、桥梁工程和港口工程等内容可以简单介绍。对于电力工程管理专业,重点是使学生具备建筑识图的能力,熟悉建筑物的构造和建筑结构特点,熟悉各种建筑材料,尤其是与电力建筑关系较密切的钢材和混凝土等材料,了解建筑施工技术;而建筑设备中应重点讲解建筑电气的知识,其他内容可以简略。现有教材均没有专门介绍电力建筑的章节,教师在教学中还需搜集资料,补充发电厂建筑、输变电建筑和变电站建筑等电力建筑的基本知识。 任课教师应在确定了全部教学内容并确定了章节学时后,再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必须明确每堂课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会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 土木工程和人们的生活相关,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举出很多鲜活的例子,尽管学生尚不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但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较高的思维活动能力。教师在讲授具体的专业知识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工程建筑为切入点,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枯燥的专业知识。比如在讲授地基沉降时,可以将比萨斜塔作为一个重点案例来介绍,通过比萨斜塔的建造过程使学生理解地基沉降的知识,围绕比萨斜塔展开的纠偏大讨论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很多关于建筑纠偏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丰富的案例,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各种各样的启发或暗示来引导学生,通过营造互动的教学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进行教学,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2,5]如在讲授房屋基本构件梁、板、柱时,可启发学生在教室里观察,根据自己感官认识和课堂讲授内容来理解各种构件的特点及其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介绍更多不同截面形式与材料的基本构件。在介绍建筑结构实例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教学楼或图书馆为例,事先拍摄相关图片,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或给出正确答案。还可以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来讲授有关内容,然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这样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课堂讲授中主要采用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所展现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6]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工程建筑的各方面知识。但是单纯按课件内容来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听课效果,因此,除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入案例和增加师生互动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及时更新自身储备的知识,随时搜集身边有用的信息并将其带入到课堂中,增强讲课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时效性。比如在讲到超高层建筑时,可以讲在建的上海中心;在讲高速铁路时,可以讲我国高铁建设的历程及其中的一些重要事件。结合这些热点事件去讲,会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适时引入一些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这都需要教师平时的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沟通,注重学生的反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课外通过作业、答疑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生聊天、发邮件和发放调查问卷可以全方位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看法和意见,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引入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本课程课时较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在授课过程中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以外,可以采用布置课程论文和布置课程调研的方法,调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弥补课时的不足。比如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完成一篇与土木工程内容相关的课程论文,教师给出参考题目和科技论文范文,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最终论文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搜集素材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其学到了一些较为前沿的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而对于电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则根据其学习内容安排了课程调研,在学习完建筑构造和建筑结构的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一个独立建筑物的构造和结构情况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巩固了课堂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通过学生反馈也发现,每一调查小组人数(5~6个)偏多,限制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这在今后教学中可以改进。 4.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知识,[7]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的组合:播放工程录像,了解工程建设的内容;安排学生参观校内实验室,一方面参观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和构成,一方面参观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通过教师的讲解,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布置课程调研,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和实践,了解身边建筑物的构造和组成;安排学生参观已建成的典型工程和有代表性的在建工程,使学生对土木工程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引入灵活多样的考核模式 由于本课程知识覆盖面大而内容不够深入,如果采用传统的单一理论考试方式,则缺乏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带来较大负担,也违背了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采用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比较灵活,但无法杜绝学生的抄袭现象,在成绩评价时难以解决公平的问题,还可能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的现象。 为了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考核应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测验、课程论文或课程调研成绩组成,目前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30%,有条件时应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在平时成绩中,课程论文或课程调研的成绩应至少占到总评成绩的15%。期末成绩可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总之,考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兴趣,理解了所学内容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本课程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大土木的各个领域和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每一章的内容就是一门课程甚至是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8]要想每一章都讲得非常精彩,最好分别由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来讲授,但只有土木学科比较齐全的高校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立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进修深造,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科技论文的写作,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从事教学改革的探讨,到生产第一线锻炼,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素质。 四、结论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根据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反馈,立足两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考核模式的确定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为电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补充扎实而必要的土木工程知识。 工程管理类论文:工程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研究 摘要:随着建筑业突飞猛进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为了适应整个建筑管理环境的发展趋势,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综合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工程管理本科 教学效果 培养方向 一、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向定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施工、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应健全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任职制度 由于现阶段系部专业发展遵循的是系主任或二级学院院长负责制,因此该岗位聘任应遵照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主、行政领导为辅的方针。通过我本人对国内几所211院校的调研得知,大部分系部主任或院长为博士、教授,还有个别院校为“长江学者”,当然这是国内高校注重专业建设的具体体现,更充分体现了教授治校的理念。但是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二本院校,不注重这种学科建设的理念,一味的“官本位”思想,该职位往往是处级干部担任甚至兼任。由于对专业方向的把握不到位,失去了办学根本,始终把生源和就业看做第一位,既然办不出特色,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生源和就业当然会成为问题,不可能促进整个专业的良性发展。 三、特色课程设置应适应现阶段生存环境 国内大部分综合性院校几乎都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各大院校为了体现出办学的与众不同往往设置特色专业,但是只注重特色而失去了学生适应现阶段生存环境的根本,为了规避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合并部分专业基础课 在主要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管理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就针对前面所列举的课程而言,经济学基础和工程经济学两门课程就可以选择其中之一。 (二)开设公共关系课程 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强调的素质教育,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建筑市场,具体来讲主要是在建筑工程公司就职,部分学生可能进入政府或者金融机构就业,因此在复杂以及乱象丛生的建筑领域生存,要注重任何人之间的相处,以及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公共关系。因此开设公共关系课程有利于指导学生在和各种人群沟通交流中解决问题。 (三)开设谈判课程 由于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是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中标人,因此在谈判时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更大,或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的损失变得更小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谈判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博弈,各方追求的不是损人利己,更不是损人不利己的结果,而是如何通过沟通与交流使双方取得双赢的局面,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利润目标,而且还可以交往很多该领域的朋友,对公司和个人以后的发展开创出新的局面。因此谈判时一种艺术,要想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建议应该开设谈判类课程。 四、应健全专任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制度 高等教育中专任教师是整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教师应该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能力,三尺讲台可以使人“明理、笃行、思远”,因此老师的教学效果应是任何高校生存的根本。 (一)建立多媒体教学效果预评价制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设备进入了千家万户,同样也进入人类灵魂的殿堂--高等学府,现在的高校老师大多采用电子教案、PPT、Flash等媒体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起到了帮助作用,但无形之中也会带来弊端。 (二)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配合,作为老师如果只按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讲授,只是做到了教而忽视了学,学生学习中,知识的来源最多的不是来自老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自学得来的。因此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上和学生打成一团,像朋友一样相处。 五、让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中来 高校教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工程管理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更应该加大科研力度,另外科研应该学以致用,因此让学生加入老师的科研团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工程管理研究方向的了解,并且能够深入的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 六、结束语 总之,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面向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多学科相融合的专业,面临的建筑主体的素质参差不齐,要想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当代大学生,就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培养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科方向,健全教师授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设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使得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整体方向。 工程管理类论文: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本文在分析制约综合能力形成因素基础上,吸取不同职业教育模式优点,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整体设计。以课程作为综合能力知识点融汇的载体进行实用的教学改革,探讨整合型的工程造价课程改革,并以实例说明课程改革设计的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综合能力;职教改革;教学实践 工程管理类专业就业情况表明: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多元化,分布在工程建设流程的每个环节;该专业就业岗位有从技术管理向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流动并不断加强的趋势。就业单位类型和就业岗位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用人规格的提高。职业界对人才的要求日趋综合化和复合化,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培养目标,培养出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工程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人文素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岗位。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合格工程管理类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教课程改革 前几年的职业教育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将高职教育办成压缩型本科,强调理论学习;近年来又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忽视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将高职教育办成培训班或考证班。这两种倾向都限制了学生的良好发展。高职教育应符合我国的实际,在综合国内外职教课程改革优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倡导“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本研究拟结合本省、本专业实际,妥善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发展和提升为目标;有效选择不同教改模式的有益成分,实施课程内容的综合优化,提高课程设置的效益,探讨多元整合型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 依据行业和岗位对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概括为:技术能力(对项目质量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对进度计划的管理能力)、计价能力(对造价确定和控制的能力)。本文以“计价综合能力”培养为着手点,详细探讨和分析该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二、基于计价综合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参照国家造价师(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确定的工程造价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工程造价行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与经济复合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具备工程造价确定和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能力;拥有胜任和向相近岗位迁移的素质。本文依据国家对造价工程师(员)职业资格的考核标准,确定出工程管理类学生的“计价综合能力”知识体系如表1。 表1“计价综合能力”培养知识体系设计 教学模块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国家造价师资格认证知识体系工程计价(控制)模块建筑工程计价建筑计价实训 装饰工程计价装饰计价实训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构成 工程计价基本方法 建设项目造价确定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工程计量模块计量实训含在工程计价模块中建筑工程计量 装饰工程计量造价技能模块造价案例实训技能提升-毕业设计工程造价案例(二)培养内容分析与设计 “计价综合能力”的形成不是一门课程的任务,是由表2中相应多门课程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串”,再链接成的“知识链”,它是多元性的、经有效整合后拔高的知识——能力。知识链的连通只有在打通课程间壁垒并在知识融通基础上,在培养计划制定和执行中灌输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前提下,才有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笔者对专业能力提升关键因素的调查表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综合能力和整合能力欠缺,经深入分析后认为缺乏知识点间的有效融通制约了这些能力的有效构建。知识点有效融通的核心在于双师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教学团队在调研岗位知识、技能需求基础上,明晰人才培养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符合学习规律的整体设计,提出与岗位能力适应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岗位体验等一整套培养方案,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完成学生从知识掌握到专业素养的积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现,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只有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的身份变化,才有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积极回应。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 表2“计价综合能力”培养内容分析与设计 能力要求知识体系能力形成示意熟悉建筑物构造建筑识图及构造建筑结构及识图熟悉工艺及组织工程施工技术组织设计实训专业入门掌握工程计量知识建筑工程计量装饰工程计量具有工程计价能力建筑工程计价建筑计价实训装饰工程计价装饰计价实训专业能力发展培养造价综合能力造价案例实训造价软件应用造价基础综合实训技能提升-毕业设计职业能力形成。 工程管理类论文:工程管理类专业项目管理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根据工程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项目管理应用为主线,以项目管理目标为核心,综合运用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相关内容的知识,提出了建立项目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思想,以PowerOn系统为基础,构建了项目管理综合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教学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教学平台,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本科教育的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1]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5]“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在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虽然把“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技术经济学”、“工程估价”等主干课程都安排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这些实践内容大多数是相互独立的,而且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设计。为此,我们提出建立项目管理综合实验平台的设想,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6-9]本文将从构建项目管理综合实验体系的组成入手,探讨工程管理类专业项目管理实验教学改革。 一、综合实验组成 从项目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我们以项目管理应用为主线,以项目管理目标为核心,综合考虑“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技术经济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配置相关教学软件,通过项目管理计算机操作平台开展实验教学设计。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招投标管理 项目招投标管理是通过招投标模拟系统将招标、投标过程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借鉴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的思路,我们首先将学生按实验小组进行编排,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实验内容,主要是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实例,每个学生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如业主、招标人、投标人、政府主管部门、评标委员会等),完成各自的工作职能,真正体验招投标过程。 2.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的总目标是确保项目的既定工期目标的实现,或在保证项目质量和不增加施工实际成本的前提下,适当缩短项目工期。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实验中,规划主要指总进度控制目标规划和分进度控制目标规划。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实际进度与目标进度的比对,监控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协调是指协调与项目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和工作队组之间的进度关系。 3.项目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采购管理不是简单的信息记录,更重要的是要将业务过程进行串联与管理,包括从系统外部获得货物和服务的整个采办过程。在实验中,项目采购管理实验包括:根据材料、设备、机具资源需求计划,结合相关流程,通过信息化管理完成对材料、设备、机具的请购,对请购单审查、招投标、合同变更、合同支付、到货、到货检查,以及设备监造、检验、不合格项处理等过程。 4.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在企业层面的质量管理模块下展开,以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的贯彻执行,同时将各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数据汇总,以便于查询和统计分析。项目部层面的质量管理由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质量策划、质量过程管理、统计分析和PDCA组成。 实验教学中的质量管理模块,配置了多个行业的验评规范,其中包括验评表格等,并且通过项目实例得到应用。 5.项目沟通与协调管理 项目沟通与协调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流程的确定有助于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息交流系统,同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规避和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隐患,节约项目资源。项目沟通与协调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信息交流贯彻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不仅将各种管理职能关联起来,而且将项目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有助于达成富有成效的领导和积极的工作环境。 6.项目费用管理 项目的费用管理是基于费用科目和费用类型构建的费用工作表进行项目费用跟踪、控制和管理的,如图1所示。 7.文档、竣工资料管理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档资料,这些信息的查找和保存非常困难,教学实验操作系统将企业及各个项目的文档资料集中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将竣工资料的移交和档案管理模块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建立起同时管理项目文档的新模式,把项目文档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实现电子档案移交。 8.项目HSE管理 HSE管理,即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其目的在于,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标准化管理,以实现安健环管理活动台账管理、新进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作业危险源控制、安全检查及安全整改、违章处罚、安全事故处理、特种作业人员登记、特种设备统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报表等功能。 9.项目风险管理 试验中,项目风险管理由三个模块组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规避。借助风险管理系统可以形成一种度量和控制的有效机制,也就可以在绝大多数风险形成破坏之前,对项目提出警示。目前,大多数企业把这一内容归入安全环境管理内,在教学实验中,我们仍单列。 二、项目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项目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工程管理类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将项目管理各个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搭建统一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目的。本项教学改革主要从软硬件建设和教学方案设计来构建项目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类论文: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整合 摘要:指出了扬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存在课程体系不稳定性、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和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教学问题,阐述了管理类课程相互之间的顺序和平行关系,按照专业基础课先于专业课开设、平台课程先于专业方向课程开设的原则梳理了管理类课程的逻辑关系,绘制了逻辑关系图。以专业基础课教学侧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课教学注重于应用性知识的原则整合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逻辑关系;整合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是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二级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办学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全国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300多所,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院校、矿业类院校、电力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等,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工程建设事业和房地产事业建设与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和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基本统一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但各院校在办学的实践中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建设行业发展的实际,结合本校、本院的办学条件及学科优势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理念、风格和特色。[1]这使得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有较大的差别,尤其是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而管理类课程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管理类课程体系尚处在完善和探索之中,本文对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整合进行了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这期间,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但相对于21世纪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管理类课程的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稳定性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根据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以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在专业方向上,共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二个方向。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平台课程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所有学生都要掌握。专业方向课程仅为主修该方向的学生掌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平台课程的设置不稳定。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管理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5门专业课。在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合同管理6门专业课组成。在最近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另外,对同一门课程是选修还是必修定位不准。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纳入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和城市土地管理课程归入任意选修课。而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放入必修课中;城市土地管理放入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必修课中。 2.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 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个课程不是单一的个体,它们之间有着逻辑关系。[2]课程的逻辑关系,在时间安排上有两种关系:一是顺序关系和平行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先后顺序关系,同一类课程中各课程间的平行或顺序关系视课程内容而定。二是有些课程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少,但又是构成工程管理专业复合性知识结构所必需的,这类课程开课的时间则应根据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统筹考虑。[3]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部分课程之间曾出现逻辑关系混乱,衔接顺序不合理的情况。如工程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做基础,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之前开设;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需要工程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后开设等。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开设,但管理学原理在运筹学课程之前开设。组织行为学课程帮助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前开设,但工程项目管理却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之前开设等。 3.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过于追求自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部分课程间内容重复。如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中管理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样,三大目标控制和生产要素管理原理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性质和目的有所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三大目标控制重复,工程项目管理与物业管理课程中均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城市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均有土地开发的内容,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的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重复,房地产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和定价的内容在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与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重复。 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 目前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平台课程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2门专业课程组成。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城市土地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4门专业课程组成。对以上课程按照专业基础课先于专业课开设、平台课程先于专业方向课程开设的原则梳理关系。 工程管理类论文:基于工程管理能力培养的施工管理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分析我国目前建筑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依据我院该专业现行的培养目标以及我院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施工企业的实际状况,研究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一系列基于工程管理能力培养的施工管理类课程体系。基于学生工程管理能力的素质要求,本文指出了构成工程管理能力的各种能力要素。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能力;施工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培养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建筑市场更为激励的竞争,必须加速提高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对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精通技术,又要有较强的工程管理能力。这就为高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必须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这一时代要求[1]。为了满足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培养多种类型的复合型人的要求,我们应该主动转变教学理论,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编写和选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适时调整和增加系列管理课程的设置,并且全面深入地探讨教学内容,加强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2]。 1施工管理类课程改革的背景 高校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一个突出目标,是加强学生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工程管理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欠全面系统,具有片面性,课程内容相对滞后。新知识、新政策、新规范、新标准在教材中更新慢,如《建筑法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与国家的政策法规紧密联系,时效性强。本人多次到工程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工程管理知识相当贫乏,肤浅,不适用工程企业所需要的能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的现代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国际工程管理水平高低已成了制约我国工程企业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瓶颈。用人单位均希望高等教育能加强和改革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是首先必须解决课题,如何有效实施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改革于一体的综合改革实践。土木工程是一个较为古老的专业,我省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有很好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其辐射作用早已形成。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多数学生都将走向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工作岗位,其服务主要是本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建设部门,以及中、小城市的大、中、小型建设管理部门[3]。目前国家、省、市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建设、城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大规模建设,为地方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用得上、留得住、工程素质高、工程管理能力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作为一所刚完成转型的地方院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土木工程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等方面还处在积极的探索和试验阶段,这与区域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因此,积极探索“应用管理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目前高校都非常注重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特别是对某一课程的教学改革者较多,且取得了许多有影响的成果,如:各种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等,但对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内的某个课程群加以研究较少。在以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往往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施工管理能力的培养,本人正是为了满足时代要求,围绕提高毕业生施工管理能力,对这方面的课程模块加以研究[4],[5]。 2施工管理类课程的探讨 长期以来,土木工程的主干课程过分强调各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缺乏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和衔接,缺少优化统筹,主干课程之间相互重复,课程庞大琐碎,教学效率低下。一方面教师抱怨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另一方面不同课重复讲授一样的内容。教师普遍注重各课程讲授的纵向深入,忽略了课程与课程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目前流行的许多大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其所谓的整合和重组,实际上只简单地把几个专业方向内容相叠加拼凑,缺少横向与纵向的贯通,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在工程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本人充分认识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迅速把国内外经济信息、科技发展动态、国家的新政策法规、新规范标准整理归纳融会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调整与研究中还注意处理需要和可能,当前与长远、通用与新兴,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关系。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加强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探索[6],[7]。 2.1施工管理类课程的构成要素 通过长时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依靠一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建立若干门课程的教学才能达到。因此首先就要对工程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完善,是否反映时代需要,都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管理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毕业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所以对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程管理课程是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模块,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我们通过研究探讨,工程管理课程由以下若干具体课程构成 (图1)。 2.2施工管理类课程体系教学课时确定 明确了工程管理课程设置组成后,就必须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完善。在研究设置的每门课程中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政策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因此在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时充分注意它们的目的性和教学适用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般做到内容删繁就简,关键问题阐述透彻,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在教学上要求实际实用够用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优先考虑案例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十分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尽量做到:(1)教学计划是以其整体来体现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是从目标出发调整各方面的比例。(2)从剖析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调整好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是“树干”与“树枝”的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内容构架,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最好体现是知识结构合理,反映时代要求,而课程优化设计又是对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最高要求。选用教学内容时充分做到:(1)通过向用人单位的广泛调查及模糊统计,确定课程中某一方面知识技能的重要性。(2)通过调研获得了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相关度,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与知识的综合相关度是确定教学课程内容的学时数的相关因素。在调整学时时做到从整体范围来考虑其连锁反应,保持课程的学时数与掌握度相匹配。工程管理课程的课时分配(表1)。 3施工管理类课程的能力目标分析 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完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工程管理课程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共同构筑一个管理课程平台,担负着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工程管理能力。其工程管理能力构成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图2)。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工程管理能力培养是以建筑工程概(预)算为核心,建筑法规为基础,实现工程施工、合同、招投标、工程经济等管理能力和工程监理能力的培养目标。 4结论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施工管理能力,从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着手研究课程设置模块体系,用系统的观点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和开设时间,形成科学的施工管理类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完成了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管理能力培养合理框架。
城市建筑论文:照明理念:光·建筑·城市 摘要:本文概述了光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20世纪照明科技的进步并分析了光对建筑,城市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评述我国照明工程建设发展状况以后,作者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关键词:照明工程 建设发展状况 光环境设计 人类的生活天天与光相伴,建筑和城市与光息息相关。华灯映盛世,光彩照京城,新中国50年华诞之际,京城的灯光夜景吸引了数百万市民,显示出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激发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对夜景照明创作的冲动。光是生命的源泉,光是人居环境的要素,为人类居住的建筑和城市创造明亮、舒适。优美的光环境是建筑师、规划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人类生存之光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的哺育 光刺激视觉,使我们看见并认知周围的环境,从而获得 80%赖以生存的外界信息。 自然光昼夜复始地更迭控制着人体生物钟,使我们的生命节奏保持平衡。 日光制造维生素和众多迄今未知的营养物质,使我们的机体生生不息,保持健康。 光,明亮的、愉悦的、活跃的光振奋人的精神,使我们心理上感到满足。 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人们仍留恋着日光带来的光明,从远古时代钻木取火,照亮山洞,草棚,到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灯光辉煌,人类一直追求利用人工光源延续自己活动的时间,扩大自己活动的空间。现在全球每年要消费2万亿KW.h的电力(相当于24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用于人工照明。生产这些电力要排放十几亿吨的 VICO2和一千多万吨的SO2.电气照明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并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建筑、城市与光 1.光与建筑和城市共生 从公元初年(125年)罗马万神庙屋顶上简陋的采光圆洞(直径8.9米)到20世纪末(1999)柏林国会大厦以宏大的镜面和晶莹的玻璃建构的天穹(直径40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户户昏冥烛火到今天处处灯光理现的不夜城,回首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技术和光文化同城市和建筑同步发展前进的足迹,也能看到采光照明的技术进步对城市和建筑面貌及现代城市生活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 2.20世纪照明科技获得卓越成就 20世纪照明科技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光环境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现代照明设计奠定了科学基础。主要有: ①对视觉功效的实验研究一视觉功效是指在一定的照明条件下完成视觉作业的速度和精度。为了获得良好的功效,需要提供相应的照明水平。此项研究确定了不同视觉作业特征(对象大小,对角与其背景亮度的对比,观察时间长短等)与其所需照度水平的相关关系,为制订合理的照明标准找到了科学依据。 ②对眩光效应的研究一眩光如同噪声一样,是一种环境污染。轻微眩光使视觉感到不适,重则降低可见度,甚至损伤视力,这项研究的重点是提出预测眩光的方法,制定防止眩光的措施。 ③对光色爱好及光源显色性影响的研究一现代制灯技术可以制造不同光色(冷、暖和中性)的电光以以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光色爱好的差异对于实现光环境较高的心理满意度和营造适宜的光气氛具有指导意义。电光源显色性能与自然光的差异是由于电光源光谱能量组成显色性能与日光不同而造成。气体放电灯的这种差异尤为明显。在致力提高电光源显色性能的同时,探究光源显色性不佳造成的颜色“失真”对视觉感官的影响对照明设计很有参考价值。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世界各国提出了评估照明质量的各类定量指标,制订并逐步完善了照明设计的标准,法规或建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联合制订的《室内工作照明标准(草案)》提出统一照度(E),统一眩光等级(UGR)和一般显色指数(Ra)三项定量指标作为照明设计的依据,使照明设计更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在创建天然光环境方面: ①开发了各种模型实验和计算机仿真的先进设计工具,不但可以准确预测天然采光的照度水平,而且能真实,细微地模拟建筑物在天空光和日照下的造型效果。 ②生产出集光,热优良性能于一体的各种透光材料,并掌握了复杂的加工和安装技术。1999年建成的柏林国会大厦直径40m,高23.5m的玻璃穹顶就是现代采光技术的一个杰作。为了把光线导入下面的议会大厅,在圆穹中心设置了一个近20m高由360块镜面组成的倒锥体,在施工过程中每块镜面都被仔细地调整过角度。 ③发明了导光管系统,能把自然光输送到地下和任何自然光线不足的地方。 ④利用电子技术和精巧的机构自动控制室内天然光,调整光的分布。 第三、照明电气的突出成就: ①气体放电灯的普及与提高:1939年发明荧光灯,1960年代末又相继出现了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后两种统称高强气体放电灯,即HID灯)。它们借助气体放电发光,是与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完全不同的第二代光源,其光效和寿命远优于白炽灯。19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重视照明节能,气体放电灯生产激增,快速普及。同时灯的质量显著提高,品种规格也日益丰富,齐全。以荧光灯为例。三基色荧光粉的应用,紧凑型小功率荧光灯的普及以及用28W16mm直径的细管径荧光灯替代26mm、38mm直径的旧型灯管,使荧光灯品质大为改善,适用范围更广,制灯材料更加节省,光效也进一步提高了。 ②第三代光源的发明和应用一1990年以后无极灯(QL灯)、硫灯、微波灯、发光二极管等第三代光源已逐步由实验室进人市场,实现商品化。这些灯的发光机理彻底革新,其寿命更长,光效更高,将推动未来的照明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 ③电子技术应用到照明器件,智能化照明控制和照明设计,大幅度节约了能源,拓展了照明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多样性,经过优化组合,灯光得到更合理的应用,照明设计更为便捷,精确和形象。 ④城市公共照明和景观照明日趋扩大与完善,建筑照明手法不断创新。如反射照明(间接照明)光纤照明,导光管照明,变色灯照明,激光照明等,照明形式绚丽多彩。 3.光对于建筑和城市有重要的功能和艺术价值 良好的照明改善建筑的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提高视觉功效,加强展示效果,营造环境气氛,适应个人需要,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 光给城市注人活力,保证夜间车辆畅通,行人安全,扩大城市夜生活时间和空间,丰富城市居民户外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促进商业繁荣,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吸引旅游观光。 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光塑造形象: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 正确地设光(指光量,光的性质和方向)能加强建筑造型的三维立体感,提升艺术效果,反之则导致形象平淡或歪曲。 光建构空间,明和暗的差异自然地形成室内外不同空间划分的心理暗示。光的微妙的强弱变化造就空间的层次感。 光渲染气氛:晴日当空,阴雨连绵,雷鸣闪电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这当中光的变故起着重要作用。光渲染的气氛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光环境的艺术感染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光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而落人平庸。强化光的明暗对比能把表现的艺术形象或细节实现出来,形成抢眼的视觉中心。极高的对比还能产生戏剧性的艺术效果,令人激动。 光演现色彩:显色性好的人工光源可以象天然光一样真实地演现环境,人和物的缤纷色彩;显色性差的灯则造成颜色变异,丧失环境色彩的勉力。彩色灯光赋于光环境情感意识,使一些颜色响亮,但也会使一些颜色受到扭曲。 光装饰环境:光和影编织的图案,光洁材料反射光和折射光所产生的晶莹光辉,光有节奏的动态变化,灯具的优美造型都是装饰环境的宝贵元素,引人入胜的艺术焦点。 三、光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城市景观照明和建筑照明逐渐受到国人的重视。许多城市结合环境整治和重大庆典活动实施了“城市亮化”或“灯光工程”,成绩斐然。城市居民对自己家庭的采光照明也讲究起来。据我们调查,从1986至1996年10年间,每户安装的灯数由6.5个增加到14个,照明容量也由165W上升到500W.起居室的照度原来半数以上不足30lX,现在一半以上超过75lX,厨房、卫生间的照亮则由普遍低于10lX,提高到401X.这充分反映出人们追求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愿望。 我国照明工程近10年有了长足发展。照明器材(光源,灯具和照明电器)的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各类光源的年产量现已达到60亿只,灯具年产 20亿台。照明器材出口额每年增长40%以上, 1999年达28亿美元。全国照明耗电量2000年预计将达到1200亿kw.h. 照明产品标准与照明设计标准序列已经建立。产品标准基本上向国际标准看齐。照明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规定的照度水平大约为发达国家同类水平的1/3-1/2,实际上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需要修订。为了节约照明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由国家经贸委领导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正在顺利实施。 我国城市和建筑照明工程建设的空前规划和巨大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世界著名的照明公司和厂商进驻中国市场,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Philips),美国通用电气照明(GE),英国索恩照明(Thorn),德国欧司朗(Osrarn),日本松下电工等。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照明产品和生产技术,也传播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工程经验,使我们的照明工程能逐步与国际接轨。 虽然我国照明工业生机勃勃,产品市场兴旺发达,工程项目源源不断,但是当前光环境的建筑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和制约发展的梗结。例如照明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前列,出口量也不小,但产品档次不高,质量良旁不齐,照明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几乎陷于停顿;照明能源浪费和光污染的现象也令人堪忧。 在照明设计方面,专业的照明设计队伍和机构尚待培育。照明设计单纯依靠电气工程师或照明器材供应商或装修公司完成的局面应当改变。根据国外经验,重大的照明工程,特别是景观和装饰照明工程的设计大都是具备照明专业知识的建筑师,艺术家主持完成,从方案构思开始,贯彻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建筑师,规划师的照明专业知识不足,特别是缺乏参与光环境设计的意识和主动性,因此现实的照明工程中设计精品寥寥无几。 四、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光是一种语言,向我们述说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光是隐形的软件,控制是城市和建筑的功能运作及形象和色彩的演现;光是设计工具,也是建筑材料,建筑师可以用它编绘理想,展示才华。还有人说:“光是建筑的第四维空间”,光是建筑三维创作之外的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光环境的设计绝不应当局限于满足照度标准这个水平上。它有明亮,舒适和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建筑师都能发挥主导作用。为了优化自己的创作,建筑师和规划师应当主动地了解光,体察光,运用光,积极参与光环境的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完成,全过程地把光融人到自己的规划和创作之中,为城市和建筑增“光”添“彩”。 新世纪的城市与建筑需要光亮、宜人、典雅、优美、更富个性、创意新颖,既没有光污染,又节约能源的人居光环境。时代的发展和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企盼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为建筑设计和照明设计之间的缝隙搭桥,加强建筑师,规划师同照明专业人员之间联系。 城市建筑论文:建筑和城市设计特色与保护 摘要: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与它相邻的城市不同。通过建筑和城市设计,所有人居环境都表达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地形、气候、不同建筑材料的获取,甚至演变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以及科技的进步(这些方面也是衡量文化进步的标准),都在我们的建筑物的形式和功能中得到反映。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特色 历史上,有一些城镇在桥边生长起来,另一些由军事驻地、教育学术中心或宗教中心发展而来。其中一些是经过规划的,但大多数没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新的中心很快在原材料或动力资源附近发展起来。最终,产生了工业大国的贸易中心和首都。但无论城市最初生存的理由是什么,如何影响了它最初的形式和建筑,其它的功能还是迅速发展起来。当古老的工业衰落而让位于新工业时,城市的繁荣和活力取决于各种计划中或计划外的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和数量,尤其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 在过去的世纪中,大多数建筑物是由当地材料建造的,其形式同时适应社会需求和气候。只有那些最重要的建筑才由建筑师或建造专家设计,而他们常使用进口的和更耐久的材料。随着这些年来大规模信息交流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材料正在越来越国际化和标准化,它们更多地随着时尚的指示而变化,而不是其实效。 就象建筑物预期的功能被(或应该被)反映在其设计中,城市的形式和特性也是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反映。当我们改变、改造或更新建筑物来更好地满足不同从前的新需要时,必须承认:要确保一段时间内一个社区的繁荣,那么一个人居环境??村子、镇子或城市,就必须不断地通过改变其自身来适应新的情况。尤其是现在,只要满足制造商的设想或财政状况,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工业。 建筑和城市设计的保护 一个城市,尤其是一个古老的大城市,是思想和艺术品的宝库,其中包括建筑、空间和各种场所。它们表达了演变的需要、时势和建造者那个时代的风尚。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一资源。但这从来不容易做到,因为总有关于什么才是?合理的运用?的争论。在城镇的发展中,情况常常会因为对旧建筑倾注的感情而变得复杂。用于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维护的钱原本可以用于为社会提供新的住房,提供新的社会、商业、工业用途房屋和新的服务设施,这是一个客观但又经常被忽略的负担。但现在的形势要求未来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什么样的发展才能最好地适应未来的需要,这必须得到检验和评估。 在制定一个已长期存在的城市区域的未来发展方针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在于决定应该依据何种原则(如果有的话),有意识地保留现存的建筑物及整个地区;在何种代价下、到何种程度,这种保留才能适应发展改变的需要。 对单独的建筑物或建筑群来说,常常是其外观、建筑价值或历史上的相关意义决定其保护( 或保存)与否。这还常被解释成对现状的维持。但一栋由政府保护的国家建筑,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声望的目标。这种声望是一种可怕的强力麻醉剂,使人们在考虑到艺术性时被麻痹了。如果一栋建筑内在的魅力和作为一件艺术品或文物的价值,能够配得上这种声望,那它才能被保护,太多的人想要把他们自己所看到的古老建筑作为最好的来保留。但我们认为的建筑的美并不是一个靠逻辑证明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说,保护的愿望是不合理的,尤其当要保护的建筑无法附加经济用途时。 过去,具有时代风格的建筑实践满足了时代的需要,虽然重要的建筑物都被盖得好像要永存似的。1936 年,在伦敦,人们发现,除了几个被公认的有历史价值的例子,其它大多数都在30年内被更新,在60年内被重建了。现在,在这个被保护所支配的时代,总有不断的压力要求保留远远超过这个建筑时代的工业和商业建筑。这是非常昂贵的。可能倒不是要求新的用途和新的技术服务设施,而是它的材料、体量和特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空间的尺度和比例适合当今的时代。这难道不比在昨日昂贵的立面背后设计出为明日服务的空间更好吗? 如今挽救古建筑的工作,不管以何种方式,都很少考虑它们的实际条件,甚至有时它们只代表一个因为没有特色而被人记住的建筑时代。这将会限制子孙后代显示出他们的设计或欣赏能力,这是要冒险的。但是给新的伟大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提供机会也要冒险。不管多大程度的保护都不能把一个设计从坏变好。50年前,如果有现在的规章和看法的话,许多现在被认为是杰作的建筑作品就盖不起来了。因为他们不能,而我们能欣赏到一些过去最富想象力的设计者最好的作品。如果决策的产生能适应也象建筑一样改变着的世界形势的话,就会有更多有价值的现代建筑了。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审批一个发展申请中,并不一定能产生好一些的建筑或城市设计。它也许会阻止一场灾难,但如果由于官员们缺乏城市设计的眼光而错过了合适的投资时机,它同样也可能导致失去一个机会。 建筑师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却很少关心它的邻居。而城市设计考虑的是被建筑界定的、渗透的或打断的空间。虽然也许这些建筑只是为从几个有选择性的视点观看而设计的。城市设计的关键存在于连续看到的景象中,其质量取决于空间之间的关系,它们被界定的方法,轮廓、体量、尺度、色彩和周围环境??比如建筑或植物??的材质。一个空间形式给旁观者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穿行于其中的运动速度。好的设计考虑它被体验时的情况;最好的设计能满足所有标准。一位穿越城镇广场的步行者有时间享受各种各样的纹理和形象:建筑表面的分格,界定空间的铺地和植物,光影的相互交叠和落叶的飘飞。这种欣赏,无论有或没有,都会受到建筑或空间的尺度与人类尺度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为我们都会依据与人类高度和生命长度的关系来评价尺度和年代。这反之又影响了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例如我们在街道或广场中是 否觉得拥挤或舒适。 保护包含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在城市的设计中是最为重要的。作为一个世纪以来的科技和商业发展的结果,城市中心总是处于适应更多用途和人口的压力下,然而许多城市中心却有一种错综复杂的特性,很容易被增长的交通和重建破坏。取代所有旧的事物来满足新的要求会浪费资源,而且很昂贵:这会有效地毁灭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城市。不满足今天的需要、不预测明天的需要,可能会成为经济和文化的自毁。我们必须在某处打破平衡。如何做呢?答案可能介乎一座城市和一个社区之间;或者是它们的特性值得保护,或者是一种古老的、很受喜爱的形式:又一次,是思想还是艺术品。建造什么,何时何地重建或彻底修改,保留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是一个判断力的问题。在实践这种判断时,应该简要地参考别的地方的经验。 保护,保存和选择的问题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有无数的例子可以用来研究多种多样的情况的前因后果和保护的方法,而且每一个都很独特,又都有只适合于某些情况的经验。应指出的是: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 墨西哥城,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有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或建筑意义的建筑物,有些是前殖民地时代的。它也拥有一些有建筑价值的区域,比如佐那罗萨(Zona Rosa),在这里,保护措施正在付诸实施。但它也有一些最肮脏的贫民窟和混乱的地区,对许多人来说都没有逃避的希望。应优先考虑什么呢?投入到国家遗产的建筑维护中的财力越多,用来建造住宅和医院的就越少,更重要的是要为明天的人们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保护的范围相当宽广,就好像实现它的可能性相当低一样。 在过去的40年中,新加坡进行了一项突出的重建住宅的项目。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许多传统建筑的毁坏,特别是中国城和小印度。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这里生存了几代人的社区。但优先权在于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我认为这很正确。直到最近,才通过一个保护项目复原了老城区的许多残存的商住式的房屋。历史条件下的花费当然高但却对社会有益。这是一个有眼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且有勇气、有决断的速度和足够的财力来实现其目标的城市。 中国的建筑和规划因为其空间相联系和相承接的方式受到特殊的尊重。原来的皇宫- 紫禁城、颐和园、北京的园林、苏州和承德的园林都在尺度和用途上各不相同,但每一个都显示出对实和空、遮挡视线、造景和尺度的处理的娴熟掌握,别处极少有能相比的,在西方更没有。每一个设计都很适合它初始的目的和它的使用,虽然它们大小不同。几百个人在紫禁城里几乎不会被注意,但如果在苏州的一个小园林里,就会造成交通堵塞。大小和尺度总是应该与用途相关,与房屋周围的环境相关的。这些地区的保护具有巨大的社会、建筑和历史的重要性,它们需要耐心、敏感,并且是很花钱的。 住房和保护 许多建在欧洲和整个前殖民地领土的宫殿和豪宅有了新的用途,比如做旅馆、会议中心、学校或医院,这样就保证了它们在可预期的未来不断地被维护。但并不是这些伟大的建筑物赋予了城镇它们的特征,而是无数的更谦虚的居住建筑。它们并不时髦,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但却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大的优势,在苛刻的条件下倾全力于提供可能达到的最好的生活条件。在沙漠地区,厚重的墙挡住了正午的阳光,又保住了寒冷夜晚所需的温暖;内院被安排来利用气流提供制冷;在南亚,建筑物造得很高,以保证通风,避免突然的雨季泛滥;在中国,?风水?的不同流派依据这些制定了实践的标准。在几乎所有现代化的发展中,不仅仅这些奥妙的方法被一扫而光,而且更让人无尽沮丧的是,几乎所有建立在数代人的经验积累上的优良的实践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被那些极少考虑社会需求和气候要求的标准住宅代替。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这么多可用的科技资源,却仍然有这么多低质量的房屋在这么多国家建造起来,就不让人惊奇了。解决办法必然存在于一种建设性的保护方针中。 生活方式,尤其是家庭内部的,随着外部条件,特别是经济情况的变化而演化。新的工作方式、城镇规模的增长在这方面是很重要的。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从一套接受地面的独立住宅或公寓,到需要靠电梯到达的多层公寓单元,这种住宅形式上的骤然变化,破坏了家庭生活,摧毁了社会的结构和邻里、社区的自然外貌。通过比较,经验会告诉我们,常常是那些或多或少继承了传统模式的邻里的居民,会对经济发展和其它社会变化带来的契机有更好的反应能力。这样,遵循那些已被接受的形式的新住宅就应受到赞赏,因为它包含了人们熟悉的东西,帮助重新发展的邻里地区保留了一种?归属感?,又帮助新发展起来的地区建立这种感觉。 曾经有这样的论断,说满足房屋需要的任务是现代建筑(相对于?后现代?和其它短暂的风尚而言)的源泉,并且正是从这方面来说,现代运动中的作品才与早期的不同。如果经济和社会的考虑也包含、当然也应该包含在这些任务中,设计的原则就更紧密地与更乡土或传统的建筑相吻合。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恰当设计的当代房屋能欣然坐落在旧的居住房屋旁边。因为它们显示了保护和建筑原则的应用,确保了一种当新旧并置时常常被遗忘的使它们和睦共处的措施。 定义和赞同一种原则是一回事,而实现它们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不仅仅公众和政治家更喜欢时髦或便捷的方式,而且当面临基础内容时,技术问题也更突出了。想要以可行的方式来适应城市中不可避免的高密度问题,会带来几乎无法抵抗的问题:如何才能经济地提供已被社会认可的改善的服务设施。 在北京的菊儿胡同,吴良镛教授通过庭院式住宅,表达了一种可能性:既容纳一个相对高的人口密度,又同时给每一个家庭提供一小块私密的室外空间和绿地,且只与他们的近邻分享。当住所只有三、四层高时,就不需要电梯,维护也不需使用精密的机械设备。较高的单位成本,被使用时降低的花费和灵活的布局平衡了。这种布局给保护区域内和历史性建筑附近的小片地段提供了发展和再发展的可能。对局外人来说,这种方法以适应今天的需要的方式,保护了传统住宅的原则。这种住宅,从各种意义上讲都建立在胡同的体系上,这种体系确定了北京的许多住宅布局。当然,还有许多方法来适应重要保护地段附近住宅的承德、北京和其它历史中心的问题,有一系列实际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从经济的角度看,使用电梯的房屋,至少应6层高;更高一些时,就会有建筑上的重要意义:当它们相当高并形成组团、仔细选址时,就会对城市的结构设计造成一种冲击。在一栋历史建筑或古城的中心的近处,在低层建筑比较受欢迎的地方,如果建起高楼群,通常是不合适的。在很多情况下,这指出了解决历史城镇的边缘或边缘以外的发展问题的可能性和愿望。这样可以延长古老建筑和园林的寿命、使用期限和特性。维护的费用降低了,因为制造污染的工业随之迁走了,沉重的交通负担转移了,震动对古老结构的危害减轻了,拓宽道路的需要也消除了。通过这些和其它类似的方法,新式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最有效的保护手段。 结论 每一个人类的居住地都有它独特的品质,源于它所处位置地理因素的影响,它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以及之后的历史发展。这被反映在它的地段和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多年来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需要,常常至今为人所不知,但代表了每一个时代在城市演化中起的作用。留下来的一些无法估价,另一些却没有很高的价值,但我们不应抛弃任何一个,直到它们对将来可能做出的贡献得到评价;因为一旦毁掉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但同等重要的是,资源不应投入到试图维持那些不可能被维持的事物中去。一座城镇的特色,不仅仅来自它的街道和空间带来的特色,也源自每一栋个体建筑的设计中;那么最好的,为城市发展进程和保护的依据提供服务的办法,就是确保这种变化,这种不可避免的变化,进化着的变化,既尊重着历史又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在被规划的城市圣彼得堡(St.Petersburg)中心地区,维持了严格的高度控制,使它保持了设计的原意而又有高层建筑。主要的公寓楼,都在郊 区。在罗马中心,所有高层建筑都被禁止。 城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摘要: 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广场 架空 高层建筑形式在古代就已有了,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古巴比伦曾经建造了现在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根据记载,其形式非常之华丽壮观,放置在任何空间之中都可以说是一道绝美的风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钢铁、电梯的出现以及后来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层建筑也成为城市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以美国的高层建筑发展最为活跃,如1885年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被公认为第一幢摩天建筑,而纽约的曼哈顿区更是高楼云集;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也发展迅速,如上海的金茂大厦88层,高420.5米。随着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的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这个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比较科学性的定义,而本文提到的城市空间则更具体更形象,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所以一位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这些是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还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及其职业道德。事实上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开发商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条文政策及规范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强制性的要求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一 建筑设计 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二 规划设计 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城市建筑论文:对城市建筑的文化阅读 摘要: 关于城市的界说之一,是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 关键词: 建筑文化 城市建筑 中国现代大都市的形成主要源自两种不同的历史:一些口岸城市如上海、香港、青岛、大连等,在殖民统治或租界时期,主要是在外国人的管理下形成的今天的城市格局和面貌;而内地的历史文化古城,如北京、南京、西安等,主要是在近几十年的社会变迁中,由中国人自己管理、建设和改造,形成的今天的城市面貌。 作为新中国首都,北京成为一个活的标本,一个令人读之不尽、百感交集的“文化的容器”。它不仅在体制文化的塑造下,而且在各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和张力中,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和品性。而发生在北京的事往往是具有全国性的。 北京和南京 虽然在许多方面,北京和上海最显著地形成一种对比;但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最具有可比性的却是北京和南京,它们是两个时代分别由中国人自己规划、建设的国都。 1927 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即成立了“首都建设委员会”,以美国设计师墨菲和古力治为顾问,负责制定《首都计划》。于1929年底完成并公布的这一计划,包括史地概略、人口预测、中央政治区、建筑形式、道路系统、水道改良、交通管理、铁路与车站、港口计划、飞机场、自来水、电力、住宅、学校、工业、浦口建设、城市分区、实施程序、款项筹集等许多方面。按照《首都计划》,南京城明确分为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如中央政治区、南京市行政区、公园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这是我国按照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按功能分区进行城市规划的最先尝试。如何设置首都的政治功能是该规划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起初,也有仿照柏林、伦敦之例,在南京城外另建新都的设想,因费时耗力,未予通过。规划确定的是在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新建中央政治区。 在规划和城市建筑风格的指导思想上,《首都计划》称其主旨是“发扬光大固有之民族文化”,城市建筑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以中国之装饰方法,施之我国建筑之上”(罗玲《近代南京城市建设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沿街的重要建筑,均为传统大屋顶的民族样式,如财政部、励志社、兵工署、中央博物院等。出现了一批现代宫殿式建筑,如南京大学教学楼、南京师范大学教学楼等;以及一批在实质上融合中西的优秀建筑,如中山陵音乐台、军区总医院、江苏省美术馆、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该规划的不少内容未能全部实施,包括中央政治区的建设。但现代南京的城市格局、城市面貌基本是由这一规划奠定的,今日南京浓荫匝地的城市道路,鼓楼、新街口的环岛式街心广场,都是在那时形成的。 与南京相似的是,五十年代初新中国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也是由一批留学欧美的建筑家进行的,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央政治区的设置。出于保护古都文化的考虑,梁思成、陈占祥按照按功能分区的规划思想,提出在旧城之外的公主坟一带另建中央行政区的方案,遭完全否定。当时之否定另建新区,除经济能力不足的直接原因,也有坐拥皇城的心理,以及视旧城为封建遗留,需要加以“革命”和改造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层原因。随着大规模拆毁城墙、城楼、牌楼,在旧城区内对王府、坛庙、名宅等“废物利用”,见缝插针地兴建工厂、机关、学校,北京古城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五十年代确立的以旧城改建、扩建为中心的思路一直延续至今。对二环路以内旧城的超强度开发,致使人流、物流、车流向内城过度集中,造成严重的住房压力、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它被恰当地定名为“破坏性建设”。其实际效果,就建筑面貌而言,吴良镛先生总结为“好的拆了,滥的更滥,古城毁损,新建凌乱”(吴良镛《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集》,燕山出版社, 1988年)。虽然建立功能分散的、多个城市中心的意见始终不绝,但北京仍以“铺大饼”的方式迅速扩张。近年来在近郊已经建立了若干个规模巨大的新居民区,然而,那些拥有几十万人口的新区却并没有建立和发育城市的功能,居民们仍需长途跋涉,到市中心工作和活动。 今日北京发展的事实已经回答了当年的争论。城市轮廓线东起高碑店,西至石景山,南抵大红门,北达清河镇,方圆约六百平方公里,已经是老北京城面积的十倍。换而言之,我们已经建设了相当于十个北京城,而那个世界上独一无二、具有高度历史文化价值的北京明清古城,却终于在我们眼前日新月异地消失了。 新北京: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新北京的建筑风貌成为我们透视体制文化变迁的一个窗口。 1953 年所作的首都建设“规划草案”,其基本要点包括:以旧城的中央区为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使其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心;首都要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特别是要成为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改建扩建北京,要打破旧格局的限制和束缚,使首都成为适应集体主义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城市;改造道路系统、改变水资源缺乏等自然条件,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总方针的表述十分奇特也很传神:“为生产服务,为中央服务,归根结底就是为劳动人民服务。” (《当代中国的北京》上册,第86页)这一实现革命化、工业化的思路,直接导致了“破旧立新”的城市建设方针。 五十年代北京建设的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的建设和一批标志性公共建筑上。十里长街,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十大建筑”,构成了以雄伟、庄严、壮丽、堂皇、开阔等为特征的新国都的视觉形象,以寄托解放、新生、自豪感之类的情感。中南海、天安门城楼等历史建筑文化意蕴的转换,突出体现了新体制文化对传统权威的借助和重构。在很长的时间内,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已不再是一个历史建筑,而成为党中央、的象征符号,如 “天安门上太阳升”、“中南海的灯光”之类话语所寄寓的意义。 “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这一文化公式在建筑学上的体现,是“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美观”的原则。一批民族风格的公共建筑,体现了当时主流的建筑理念,其典型为三里河一带“四部一会”琉璃瓦大屋顶的建筑。它很快就遭到制止和批判━首先是由于“反浪费”,然后上升为政治问题━但这一早期尝试毕竟为新中国建筑的文脉写下重要一笔。这一时期的建筑实践与南京民国时期的新建筑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看来,当年新北京的形象塑造,首都建筑的“宏大叙事”大体上是成功的,透露出那一个时代、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气度和有明确理念的审美追求,以及城市控制(规划)的能力。 在城市建设的历史上,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停滞和平庸的时期,唯一迅速增长的是人口。以北京为例,1982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比1949年底增长了4.8倍,达917.8万人。那也是简易房、筒子楼大行其道的时期。除了十里长街的观瞻之外,沉重的人口压力,革命时期的混乱无序,使城市不堪重负,大多数四合院正是从那时起,变成了破败凋敝、人际关系紧张的大杂院。 当八十年代新的建设高潮来临时,和中国的各大城市一样,北京又一次成为到处开膛破肚、彻夜施工的大工地,但其面临的问题却已不似五十年代那样单一和单纯。城市建设承载着人口压力、民生改善、国家形象、商业利益、政治利益、部门利益、政府政绩等来自不同方向的复杂压力,处于各种不同的欲望、抱负、追求、利益前所未有的紧张挤压之中。 在市场经济、分权管理的新体制下,严整统一、“君临天下”的中央意志渐渐退隐了,城市改造新的主体是有关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商,新的强劲动力是商业利益。在全新的制度环境和利益机制中,统一的城市规划虽然仍在制定,却失去了整合、制约的力量。北京又一次脱胎换骨。但与同期的上海相比,无论在单体建筑的新颖和独特性上,还是在整体风格的协调上,都远远落在了上海之后。号称“中华第一街”的长安街上的当代建筑成为北京人调侃的对象:正面棕黄色、侧面银白色的交通部大楼被称为“阴阳脸”,门字型的海关大楼被称为 “大裤衩”,曲折有致、中间有一月亮门的妇联大楼名为“肚脐眼”…… 首都的建筑何以难以保持协调的风格和应有的水准,这似乎是很令人费解的。其所透露的其实是体制文化的变异。北京市各行其是、参差不齐的公共建筑,可以说是条块分割的“部门所有制”(有人称为“部落主义”)典型的文化体现。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各部门的建筑主要是由本部门按照一己需要设计、建造的,无论选址还是建筑风格,都是首都规划委员会难以干预和协调的。同时,这种部门主义的建筑,较多地凝固了“长官意志”。 权力所及,各个城市都不乏历届领导人留下的“标志性建筑”。在北京,典型为前市长陈希同提倡的在高楼顶上加盖小亭子的建筑(被称为“戴绿帽子”)。其顶尖之作、也是收山之作是九十年代初建成的北京西客站。它可能是一个标本,集中了此类建筑的某种文化特性:将个人的喜好蛮霸地强加于社会,把巨大当成伟大,把纪念性的气概不凡放在首位,而无视公共建筑方便、实用的功能。西客站顶上一个没有实际功能的巨大亭子,耗资竟达八千万元之巨。近年来,在一些城市“领导人工程”、“形象工程”仍呈蔓延扩大之势,导致无功能建筑的大量兴起。一些城市大兴建广场、修草地、铸大钟、建城市雕塑之风,在这场比“大”的竞争中,有的县级市的广场面积甚至超过了天安门广场。 与之相应的是,在部门割据和地方主义的体制格局中,跨地域、跨地区的城市规划几乎成为不可能。尽管专家、学者一再呼吁,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在华北经济圈、京津冀唐地区的整体发展中,按照“大北京”的概念进行设计和规划,如同大东京、大巴黎那样,但这至今仍是知识分子的纸上谈兵。 高度之争:城市建设的“香港模式” 对高度的崇拜和竞争,成为当代城市建设突出的主题,它也尖锐地体现在北京的建筑中。严格地说,这种崇拜非自今日始,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之中。从大半个世纪以来国人对上海滩24 层高的国际饭店的啧啧赞叹,到对今日浦东88层高的金茂大厦的满腔自豪,都反映了这种“现代化=高楼大厦”的集体认同。事实上,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工业化某个时期对高层建筑的新奇之后,对高楼大厦的竞争几乎集中在东亚,尤其是那些“从稻田中拔地而起的”新兴国家和城市,无不把自己的经济成就和自豪感主要寄托在对建筑物高度的追求上。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八十年代以来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当属港台文化,尤其是香港文化。当中国城市开始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之时,香港高楼密集的都市风光作为“现代化”的典型图景,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内地竞相仿效的对象。当然,香港对内地建设的深刻影响,不止于作为现代化的文化象征,而主要靠巨额的商业资本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为一些城市留下了直接的印记。 在北京城,对高度的竞争是悲剧性的。因为开阔舒缓的平面布局和辽阔无碍的天际轮廓线,正是这座古都的基本特征和文化性格的体现。对建筑物高度的控制和反控制马上白热化。八十年代中期,混乱无序的商业开发,致使在紧邻故宫的旧城的核心区内,在王府井一带相继出现了一批高层建筑,如王府饭店、和平宾馆等。与此同时,京广中心、京城大厦和国贸中心等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接踵而至,打破了北京城传统的天际线和城市景观。今天,无论在故宫、北海还是颐和园四望,背景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在学术界的呼吁下,1985年北京市出台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规定以故宫为中心,分层次由内向外控制建筑高度。1993年中央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定,“长安街、前三门大街两侧和二环路内侧以及部分干道的沿街地段,允许建部分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30米以下,个别地段控制在45米以下”。 对这一控制最强烈的挑战,来自香港李嘉诚所属集团在王府井路口建立的亚洲最大的商业性房地产建筑群“东方广场”。它招致海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引起强烈争议的原因基本是文化性的,担忧其对北京古都风貌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斥资20亿美元,建造面积达 80万平方米的东方广场,原设计方案东西宽480米,建筑高度70多米。而近在咫尺的天安门高度为35米;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度为38米;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高度为31米,最高处才40米,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这意味着,这座体量4倍于大会堂、高度2倍于大会堂的庞然大物将使天安门广场上的这些标志性建筑变得矮小,导致城市中心偏移,从而打乱历史形成的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首都城市格局。作为妥协的产物,东方广场终于被拦腰截断,呈现粗壮矮胖的身姿(经修改降低高度和容积率后,仍近40米高)。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东方广场西侧建于七十年代初的北京饭店新楼。它也是经修改设计后被“裁短”的,原因是出于对中南海安全的考虑。两者命运相同原因却大不相同,也算是一种社会进步了。 近年来,北京市广建“金街”、“银街”,“中央商务区”,孜孜追求成为中国的“曼哈顿”、“华尔街”和“硅谷”时,作为文化中心的建设几乎淡不可闻。在这一建设高潮中,长安街东侧已经被港资为主的一批写字楼、商厦抢滩。而城市高度控制在旧城区则被全面突破,几无严肃性、权威性可言。这一事态并不是孤立的。类似的一例,是李嘉诚所属集团在福州市中心区进行的成片房地产开发,将拥有众多文物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毁坏殆尽,面目全非。 最早对“香港模式”表示担忧、发出警告的是被称为建筑界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建筑大师张开济。早在七十年代末,当火柴盒建筑刚刚出现、备受青睐时,他就指出“现代化不等于高层建筑”。当前,他主要是反对北京和内地在住宅建设上盲目仿效香港超高、超密的模式,兴建“塔楼+梅花桩”式的小区。高层住宅由于造价高、使用系数低、能源消耗大、经常费用高,朝向问题造成大量“阳光贫困户”,以及不利于老人、儿童户外活动和邻里交往等诸多问题,在许多国家已被控制和禁止建设,一些国家则正在拆除几十年前建造的此类建筑。他认为比较可行的是用“多层、高密度”替代“高层、高密度”。 一些高层建筑的支持者认为,这是在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大规模解决住房问题的必然选择,日本、香港均是在这一压力之下选择了这一模式,并以令人窒息的密集高层住宅群换取了较为疏朗的整体生存环境。但正如识者所言,超高、超密的香港模式并不是某种建设理念的产物,而是前港英政府在住房问题上任由市场力量主宰,爆炒地价至离奇的程度,房地产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物。它损害的,正是大多数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利益(详见1998年9月2日、9月9日、10月7日《北京青年报》讨论文章)。 这恐怕是当下正在中国发生,十分值得警惕的问题:城市建设为房地产开发浪潮所牵引,不受制约的商业化正在成为主宰城市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不同民族、国家城市建筑风格的任务更为复杂艰巨。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称,目前有十家左右美国的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操纵世界建筑市场,以跨国资本为后盾的文化中心则在制造和输出各种建筑理论和流行风格,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建筑协会的高度重视(《北京青年报》1999年4月2日,《北京晚报》1999年6月4日)。 自然,知识分子的意见很难改变什么。玻璃幕墙高楼仍然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各地推进。在云南边城丽江,兴建起了类似希尔顿饭店那样的华丽大厦。西湖之滨早已高楼林立,新建的杭州市政府大厦,被市民诟病为“削尖脑袋,挖空心思,两面三刀,歪门邪道”。适值世纪之交,城市之间对高度的竞争又增加新的动力━兴建“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据称,福州市将建一座主楼高306米、88层的摩天大楼,主体建筑由金银两色的玻璃幕墙组成,总投资20多亿,高度为福建第一,全国第三。而上海浦东在新竣工的金茂大厦附近,又将建设一座更高的高楼。 建筑中的流行文化 当上海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自诩和骄傲时,它标识的是城市之间的另一场竞争━速度之争。每一个城市的领导者都惟恐变化太小、变得太慢,落在人后,因为领导人的任期是短暂的。以北京为例,近年来仅住宅建设的速度,即达到每年竣工800多万平方米。为了加快速度,采用的是用推土机开路、大拆大建的成片土地开发的模式。许多有数百年历史的文化遗迹、胡同和老房子,甚至未及甄别、鉴定便被夷为平地。当张开济等建筑和文物专家呼吁北京城市建设应放慢速度,以为文物保护留下必要的时间时,建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了,并且将开发的权力下放到各区,鼓励各区之间开展速度的竞赛。 当社会向市场化、世俗化转变之时,建筑从过去更为重视具有恒久价值的审美感受、意识形态的超越性力量、统治者的意志和权威,以及精英阶层的文化趣味,转为重视和强调现实的功利、即时需要、时尚潮流等等。权力的结构也发生了转移,从建筑和文化精英控制转为纯粹的商业操作。在许多情况下,地方政府放弃了其应有的职责,成为房地产商的合伙人。新的工作机制于是成为“规划听领导的,领导听老板的”。这种不甚健康的商业化,必然意味着历史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建筑精英文化旁落,意味着城市的平庸化、低俗化、麦当劳化。一座座失去记忆的城市被大量复制,一批批速成、单调的建筑迅速填充着城市的空间,粗暴地改变着人们的视觉。在新人类的词典中,“广场”不再是巨大的政治和物理空间,而只是建筑物的前庭路口:“花园”是楼旁狭窄的绿化带,“森林”则是郊外草木稀疏的苗圃。“世界公园”式谐谑、游戏的建筑,假冒的明清建筑和仿欧洲古典建筑纷纷出笼,加入着世纪末大众文化的狂欢。 大众的流行文化和社会心理鲜明地积淀在城市建筑上。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东部的中小城市、城镇和广大农村,不变的时尚是磁砖贴面、蓝玻璃的现代建筑。它为什么会如此深入人心、广为流行而且经久不衰,当成为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课题。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建筑时尚则经历了火柴盒式的高层建筑、高楼大厦+小亭子、摩天大楼+玻璃幕墙,以及仿欧洲古典建筑等不同的阶段。许多人到了欧洲之后,只见绿树掩映中的小楼而难觅高楼,不禁怅然若失,不知究竟谁更现代化。 欧陆风情不可阻挡地成为最新的流行。当上海含情脉脉地重温其晚近的这一小传统时,各个城市则由娱乐场所大力张扬这一最新时尚。形形色色的娱乐城无不装饰着罗马式的柱廊,以及比例失调的西洋裸女雕塑。直接请法国建筑师设计成为最酷的豪举。北京王府井的步行街和上海南京路的步行街均出自法国人之手,在建筑风格乃至建筑材料上都十分相似。当你在王府井行走,正如在建国门的街头漫步,经常会产生不知身在何处、时空倒错的感觉。 法国建筑师在北京的最新成就是备受争议的国家大剧院。由于它的复杂功能和在天安门广场一侧的特殊位置,其入选方案举国瞩目。它最终被擅长机场设计的法国建筑师安德鲁设计成浮在水面之上、银光闪闪的巨大金属半球,被北京人称为“大水泡”。作为北京市最独特的另类建筑,它因其后现代风格、建筑功能不甚合理和极其高昂的造价,遭到了科学家、建筑师的强烈抵制。有趣的说法之一,是法国人总算报了贝聿铭在卢浮宫前建玻璃金字塔的一箭之仇。的确,不论我们喜欢与否,它横陈在首都的中心和世纪交替的时点上,是一个触目的标志,一个强烈的象征,宣告着老北京文化的消解、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和情感的终结,宣告着多元文化、异质文化融合的时期到来。 另一种疑问是这样的:北京目前并不算很多的文化设施、演出场所得到充分利用了吗?北京究竟能为国家大剧院提供多少高水平的演出?十分巧合的是,广州市拟建的大剧院因其耗资巨大,在务实的人大代表的质询下终告流产。这一提问的价值在于它触及了城市现代化的本质。对城市这个“文化的容器”,归根到底,其中有没有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城市的现代性最终是由其文化软件制约和说明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北京和上海的区别,比它们在城市建筑上表现出的更为重大。 十字路口的城市 城市社会的真正内涵,是市民的交往空间、共同文化、政治生活的形成和扩大。市民文化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恰当度量。 正是在上海的淮海路、衡山路,令人体味了街道的人间尺度和城市的人间情怀。充满人道的街道的特征之一,是马路两侧的绿树可以热烈地相互交接。接续了昔日茶馆、咖啡馆的传统,上海街头遍布的红茶馆再次成为老百姓的生活空间,在那里年轻人和工薪族可以放松地打牌、聊天。生活就在此处。那也曾是老北京生活的况味。然而,北京的茶馆自几十年前消匿之后,成为了话剧舞台上的保留节目。当它重返人间时,却成为向洋人展销京味的旅游场所,或者台湾人开办的高消费去处,在那里,我看见过白领在下围棋。类似地,毗邻使馆区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明确成为外国人的社交场所、北京的高级白领和文化另类的身份认证处。 广场的处境是另一个说明。当群众性政治集会的功能消亡之后,天安门广场便越来越因缺乏实际功用而显得大而无当和无所适从。在这片干燥、炎热、坚硬和广阔的场地上,人依然渺小且坐立不宁,难以解决各种日常的需要。上海的人民广场则迅速完成了转型,用博物馆和歌剧院标榜文化中心的形象,用商场、绿地和广场鸽使之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实用场所,消解了体制文化的传统象征。然而,精明强干的政府在它巨细无余的管理中,也消解着另一种可能性。整洁干净的上海,既没有北京那样的遍地流民、猖獗的盗版,也没有北京那样丰富活泼的体制外文化空间;既没有浙江村,也没有中关村。 被现代生活割裂在胡同、大院和小区里的北京市民,自有内在的力量和逻辑。当《北京晚报》炮制着类似小靳庄诗歌那样歌颂美好生活的新民谣时,北京市民对平庸生活的抗争从未停止。一种是贫嘴张大民式的,以小人物自嘲自贱的传统方式,化解生活的辛酸和无奈。另一种是艺术家张大力式的,他用“把脸画在墙上”的先锋行为,向这个喧嚣而沉闷的社会作出一个怪诞的姿态,发出一个奇异的声响。而游历西藏达十年之久的自由电视人温普林,写下这样的句子:“我深深地怀念有酒有狼有姑娘笑声的夜晚,那一切是我们人生中的珍藏。” (温普林《茫茫转经路》,227页,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年) 城市快车依然循着世俗化和商业化的轨道凯歌行进。北京市开始兴建的又一条通衢大道,使发现不久的曹雪芹故居遗址面临灭顶之灾,引发了知识分子新的抗议浪潮。建筑师和规划专家的反思认为,二战以来在现代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大规模改建为特征的城市更新运动,在西方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应该认识到“社区发展”规划、渐进式规划、公共选择规划、历史街区修复、小规模改建、住户自建等多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大城市的生与死成为令人兴奋的话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春天狂烈的沙尘暴、严重的干旱和水资源的极度匮乏,凸显了北京作为沙漠化边缘城市的危急地位。人们公开和私下议论的问题是:北京会被迫迁都吗? 城市建筑论文:论城市建筑文化-以北京为例 摘要: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北京在不同的文化的交汇中,在不同体制文化的塑造下形成了独特的面貌,本文从不同年代不同的历史背景简要论述了民族文化、港台文化及大众世俗文化对城市建筑及城市面貌的影响,并对城市的发展及文化走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城市建筑 建筑文化 一、引言 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有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 二、北京城市建筑文化阅读 作为首都,北京成为一个活的标本,一个令人读之不尽、百感交集的“文化的容器”。它不仅在体制文化的塑造下,而且在各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和张力中,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和品性。本文就以北京市为例,略谈一下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 在五十年代,北京建设的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的建设和一批标志性公共建筑上。十里长街,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十大建筑”,构成了以雄伟、庄严、壮丽、堂皇、开阔等为特征的新国都的视觉形象,以寄托解放、新生、自豪感之类的情感。中南海、天安门城楼等历史建筑文化意蕴的转换,突出体现了新体制文化对传统权威的借助和重构。在很长的时间内,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已不再是一个历史建筑,而成为党中央、的象征符号,如 “天安门上太阳升”、“中南海的灯光”之类话语所寄寓的意义。 “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这一文化公式在建筑学上的体现,是“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美观”的原则。一批民族风格的公共建筑,体现了当时主流的建筑理念,其典型为三里河一带“四部一会”琉璃瓦大屋顶的建筑。它很快就遭到制止和批判━首先是由于“反浪费”,然后上升为政治问题━但这一早期尝试毕竟为新中国建筑的文脉写下重要一笔。这一时期的建筑实践与南京民国时期的新建筑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看来,当年新北京的形象塑造,首都建筑的“宏大叙事”大体上是成功的,透露出那一个时代、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气度和有明确理念的审美追求,以及城市控制(规划)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分权管理的新体制下,城市改造新的主体是有关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商,新的强劲动力是商业利益。在全新的制度环境和利益机制中,统一的城市规划虽然仍在制定,却失去了整合、制约的力量。号称“中华第一街”的长安街上的当代建筑成为北京人调侃的对象:正面棕黄色、侧面银白色的交通部大楼被称为“阴阳脸”,门字型的海关大楼被称为“大裤衩”,曲折有致、中间有一月亮门的妇联大楼名为“肚脐眼”…… 再如九十年代初建成的北京西客站顶上一个没有实际功能的巨大亭子,耗资达八千万元之巨。它可能是一个标本,但集中了此类建筑的某种文化特性。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八十年代以来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当属港台文化,尤其是香港文化。当中国城市开始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之时,香港高楼密集的都市风光作为“现代化”的典型图景,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内地竞相仿效的对象。当然,香港对内地建设的深刻影响,不止于作为现代化的文化象征,而主要靠巨额的商业资本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为一些城市留下了直接的印记。在北京城,因为开阔舒缓的平面布局和辽阔无碍的天际轮廓线,正是这座古都的基本特征和文化性格的体现。但八十年代中期,混乱无序的商业开发,致使在紧邻故宫的旧城的核心区内,在王府井一带相继出现了一批高层建筑,如王府饭店、和平宾馆等。与此同时,京广中心、京城大厦和国贸中心等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接踵而至,打破了北京城传统的天际线和城市景观。今天,无论在故宫、北海还是颐和园四望,背景无不是林立的高楼。 三、当代城市建筑文化反思 当社会向市场化、世俗化转变之时,建筑从过去更为重视具有恒久价值的审美感受、意识形态的超越性力量、统治者的意志和权威,以及精英阶层的文化趣味,转为重视和强调现实的功利、即时需要、时尚潮流等等。权力的结构也发生了转移,从建筑和文化精英控制转为纯粹的商业操作。在许多情况下,地方政府放弃了其应有的职责,屈从于房地产商。新的工作机制于是成为“规划听领导的,领导听老板的”。这种不甚健康的商业化,必然意味着历史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建筑精英文化旁落,意味着城市的平庸化、低俗化、麦当劳化。一座座失去记忆的城市被大量复制,一批批速成、单调的建筑迅速填充着城市的空间,粗暴地改变着人们的视觉。在新人类的词典中,“广场”不再是巨大的政治和物理空间,而只是建筑物的前庭路口:“花园”是楼旁狭窄的绿化带,“森林”则是郊外草木稀疏的苗圃。“世界公园”式谐谑、游戏的建筑,假冒的明清建筑和仿欧洲古典建筑纷纷出笼,加入着大众文化的狂欢。 大众的流行文化和社会心理鲜明地积淀在城市建筑上。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东部的中小城市、城镇和广大农村,不变的时尚是磁砖贴面、蓝玻璃的现代建筑。它为什么会如此深入人心、广为流行而且经久不衰,当成为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课题。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建筑时尚则经历了火柴盒式的高层建筑、高楼大厦+小亭子、摩天大楼+玻璃幕墙,以及仿欧洲古典建筑等不同的阶段。许多人到了欧洲之后,只见绿树掩映中的小楼而难觅高楼,不禁怅然若失,不知究竟谁更现代化。 欧陆风情不可阻挡地成为最新的流行。当上海含情脉脉地重温其晚近的这一小传统时,各个城市则由娱乐场所大力张扬这一最新时尚。形形色色的娱乐城无不装饰着罗马式的柱廊,以及比例失调的西洋裸女雕塑。直接请法国建筑师设计成为最酷的豪举。北京王府井的步行街和上海南京路的步行街均出自法国人之手,在建筑风格乃至建筑材料上都十分相似。当你在王府井行走,正如在建国门的街头漫步,经常会产生不知身在何处、时空倒错的感觉。 城市社会的真正内涵,是市民的交往空间、共同文化、政治生活的形成和扩大。市民文化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恰当度量。 正是在上海的淮海路、衡山路,令人体味了街道的人间尺度和城市的人间情怀。充满人道的街道的特征之一,是马路两侧的绿树可以热烈地相互交接。接续了昔日茶馆、咖啡馆的传统,上海街头遍布的红茶馆再次成为老百姓的生活空间,在那里年轻人和工薪族可以放松地打牌、聊天。生活就在此处。那也曾是老北京生活的况味。然而,北京的茶馆自几十年前消匿之后,成为了话剧舞台上的保留节目。当它重返人间时,却成为向洋人展销京味的旅游场所,或者台湾人开办的高消费去处,在那里,我看见过白领在下围棋。类似地,毗邻使馆区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明确成为外国人的社交场所、北京的高级白领和文化另类的身份认证处。 广场的处境是另一个说明。当群众性政治集会的功能消亡之后,天安门广场便越来越因缺乏实际功用而显得大而无当和无所适从。在这片干燥、炎热、坚硬和广阔的场地上,人依然渺小且坐立不宁,难以解决各种日常的需要。上海的人民广场则迅速完成了转型,用博物馆和歌剧院标榜文化中心的形象,用商场、绿地和广场鸽使之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实用场所,消解了体制文化的传统象征。然而,精明强干的政府在它巨细无余的管理中,也消解着另一种可能性。整洁干净的上海,既没有北京那样的遍地流民、猖獗的盗版,也没有北京那样丰富活泼的体制外文化空间;既没有浙江村,也没有中关村。 城市快车依然循着世俗化和商业化的轨道凯歌行进。建筑师和规划专家的反思认为,二战以来在现代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大规模改建为特征的城市更新运动,在西方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应该认识到“社区发展”规划、渐进式规划、公共选择规划、历史街区修复、小规模改建、住户自建等多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大城市的生与死也许再度成为令人兴奋的话题。 城市建筑论文: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摘要: 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空间结构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在这里,我试图对城市空间进行解析,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城市空间 空间:城市空间是空间的一种,但空间是什么呢?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杰出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赖特曾拿出中国老子的一段话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这里的"无"赖特以之为空间。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艺术,被认为是一连串联系的空间。 中西异同: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北京故宫、江南园林都是铁证! 空间概念: 一直以来,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举四合院的空间为例。 许多前人已给过我们明示。G.尼奇凯(G.Nitsche)为空间提出以下定义:"这个空间有个中心,就是知觉它的人。因此在这个空间里具有随人体活动而变化的方向体系,这个空间,绝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界限的。换句话说,它是有限、非均质、被主观知觉所决定的……"这是其所谓知觉空间。J.耶迪克在著作《建筑空间论序论》中讲:"建筑空间是可以作为体验空间来谈的,"还说,"建筑空间同人及其知觉作用联系在一起,所谓空间就是继场所而起的知觉的总和。"海迪加也提出过:"不能把人和空间割裂开来,空间既不是外部对象,也不是内部体验,人与空间是不能分开考虑的……"舒伯格。舒尔兹也在《存在空间建筑》中说:"单纯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对我们一切人来说是共同的、一样的,但我们所知觉道的却不是那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世界。" 然而,这关系和空间限定说的是什么?是空间本身吗?不是,它们只是平面的图底和水平面由地面逐步升起的变化,它代表不了空间。空间怎能与平面等同?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 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空间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对周围环境场所的感受,对自身定位的感觉。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舒伯格。舒尔兹在《存在空间建筑》中在谈及空间时讲到"如果把知觉心理学所带来的这些基本成果用常见词汇来表示,那就是初期组织化的图示是依靠中心(center),亦即场所(place,近接关系),方向(Direction )亦即路线(Path,连续关系),区域(Area)亦即领域(Domain,闭合关系)的成立而确立。人为了给自己定位,尤其需要掌握这些。"舒尔兹这里把空间用知觉心理学的方法分为了中心、方向、区域三部分。 美国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从领域角度在居住环境中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办公共性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这种构成是从人的行为心理来分类的。 从人的认知意向来研究城市空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归纳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 路(Paths)、边沿(Edges)、区域(Districts)、结点(Node)、标志(Landmarks) .这个分析是真正从人的认知角度去分析城市空间,尽管凯文。林奇本人也许并没有把城市空间当作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种感受,但他的城市五个构成要素恰恰是从城市所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即他所谓的人对城市的意象(Image)角度出发而得出的。 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一直以来,建筑师在谈论建筑时,常用平面、模型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平面、模型上。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来。对建筑设计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与模型,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建筑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绘制出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模型,似乎是对设计对象一个整体直观的表现,但人们观看模型的视角形成的印象是鸟瞰的效果,而建筑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规划也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模型体现不出来。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难怪曾有人评价它:"整体的构图是华丽的,使人感到出于巨匠之手,……"尽管图中加了阴影,使人感到其立体的效果,无非是让人看到在高空看这个市中心的形象,可又有几个人能从这个角度欣赏这个伟大杰作呢?人们只能在城市中欣赏和体验,同时城市空间需要人的介入。 巴西利亚新都三权广场及政府建筑群一经问世,震惊全世界,从高空俯瞰十分壮观,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的设计者奥斯卡。尼迈也尔(Oscar Niemeyer)是勒。柯布西耶的推崇者,视觉艺术是他的创作源泉,无疑这又是一个平面城市、模型城市的典范。由于推崇勒。柯布西耶,由于从视觉出发,与昌迪加尔类似,他的城市空间需要还原成平面或模型才能显其美丽,也就是在高空中观察才见其壮观。但身在其中又如何呢?城市是不能当作雕塑来欣赏的。一位曾在那里住过的建筑师这样评价:"住在旅馆里,周围一个孩子也见不到。整个城市没有生气。"城市空间要提供给其中的人以不同的全面的感觉,不能只是视觉。 魏林比(Villingby)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距首都10公里,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干道与母城来联系,用地170公顷,人口2.3万。中心商业区占地700×800米为岛是布局,由两个大型百货商店、70个小型专业商店、咖啡店、饭店等组成。其规划模型使我们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图形感受,由空中鸟瞰效果如同模型,"从飞机上看,完成的设计给人印象极深,它将观者放在设计者制作研究形模型似的同样位置上。然而当一个人实际从地面进入魏林比并在城镇内走动时,他要想找一个统一组织的空间是徒劳的。事实上,从地面上感受魏林比绝不如在空中那样令人满意。" 因而,我们现在不能再抱着传统方法不放了。平面城市和模型城市也许时上半个世纪的典范,可到了60年代后,这样的设计典范起了改变,先是雅可布斯(Jane Jacobs),再是林奇(Kevin Lynch),加上克林罗(Colin Rowe)等人的理论,都暗示了一个重返街道生活,有历史感与地点感的全新的城市设计范例的浮现我们应该寻求城市空间的本质以便找到更准确更实际的设计城市空间的方法。 本原问题即第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城市空间的本原,也就是探讨城市空间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东西决定城市空间的问题,从而知道城市设计者的任务,知道设计师应该设计的是什么。 城市空间的本原:建筑,就是要人们去亲身体验,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当水花飞溅,汩汩作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时,我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说必须这样。设计者的课题并不在于创作建筑立面和体量,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感受,以促成人们的介入。 城市空间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感受,城市设计者就应千方百计的创造城市所能提供出各种感受。什么决定这种感受呢?根据什么来设计呢?城市空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城市与社会生活,与经济、工程技术;与思想意识;与运动;与时间等都有密切联系。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究其共性,这些全都是"人的行动"——人在城市中的行为运动决定了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感受,人们在城市中的行动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变化,"人的行动"即城市空间的本质。 空间就是人的空间,为行人考虑是设计的全部。城市设计是为人的,正如J。O。西蒙兹所说:" 作为计划着,我们不仅要处理地域、空间和素材,不仅要应付本能等属于心灵方面的东西……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必须满足他,取悦他,提高他,并且鼓励他。"从城市空间的本质出发,即从"人的行动"出发,我们才能设计出杰出的城市,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设计城市空间,不再是空空的设计,实际是在设计人的行动,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心理感受;设计在城市中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设计不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这才是设计城市者的任务。中国园林设计师们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甚至中国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设计游人的心理、联想及运动中的感受。当今的城市设计师应该向我们的先辈取法,细心体会中国园林的精妙之处,探究先辈们是如何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和心情,运用何种方法设计出那种丰富的空间。而在具体建筑的形体刻画和理论设计上则应该取道于西方的先进内理论设计思潮。 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从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化,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使每个城市都与所处区域空间的整体密切相关,城市密集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现象。世界上已经有六大城市密集区,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东京地区、英国伦敦地区、欧洲西北部、中国沪宁地区等。 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特别应注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作用和关系,强调在大城市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秩序,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空间意识与行为模式 文化观念与理想空间: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由此而形成社会空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普遍的事实。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拉普普特(A.Rapopot)在《居住形式与文化》一书中有大量例证阐述。在每一特定的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空间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其空间物质形体积淀和延续了历史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岁居民整体观念和社会文化的边而发展。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以中国古代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仰观为天,俯察于地”是观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天圆地方说”就是中国早期对宇宙万物空间形态的基本看法。“天圆地方说”作为一种整体上的文化观,方形成为人类居住空间的理想模式。它从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奠定了中国方形城市的理想形态。 对中国传统城市而言,天人感应思想也极为重要。它通过与书等表达方式将天人相符引申到田地契合,形成了我过城市空间布局中象征主义传统。所谓“天星地形,上下相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各类建筑要素如宫室、宗庙、社稷等都与天相对应,同时由星辰的运动显示祸福。 行为活动与空间模式:20世纪50-60年代,人的基本需求以及多种社会使用方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城市空间不仅是一个三维和四维的空间实体,而是包含社会过程的综合场所。这是一个空间观念的更新,这一更新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形式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行为科学的发展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心理学发展经理了两个重大的挫折,首先从传统心理学转向注重行为研究的行为心理学,接着再到注重饮食的认知心理学,它们构成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心理学重视研究意识观念,而忽视了物质与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行为心理学注重行为,否认意识观念,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否认存在着本能的心理特征遗传,走入了环境决定论的歧途。后来认知心理学对行为心理学进行了修正,引入了“整体行为”和“中间变量”的概念。“整体行为”是指共同趋向和目的,这种行为带有选择的性质,“中间变量”指行为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结果,而和一系列中间变量有关,包括有目的性的认识,以往刺激的情景和经验,它们与观察的反应相联系,构成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环境虽然还是重要的,但已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 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建成环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功能的城市,其建成环境能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形成不同的空间肌理。我国传统城市由于交通形式、营建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细密和均质的空间肌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历史观与旧城更新:对待已有建成环境和城市的不同观念将产生不同的空间结果,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较中西方一些重要的历史扩展诡计,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在整体建构上对已有建成环境的不同态度。古代中国的都城作为封建王朝的象征,“从项羽开了一个这样的像消灭敌人一样消灭钱钞城市的先例,其后就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传统,新的王朝兴起就兴筑新的城市,王朝的败亡,就连同作为国都一起毁灭。”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⒈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⒉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⒊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⒋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⒌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⒈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⒉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区划包括:⒈允许的用途。⒉地段的设计要求(地块的最小面积和面宽、红线退后、容积率等)。⒊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 ⒈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 ⒉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我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而且设计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这方面,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 在现今紧促的教学制度下,我学到了什么呢?学到了功能组织、流线分析、快速设计, 而创意真的难以发挥。即使有,也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少。我自己擅长的就是三维想象。在与现今教学环境的结合下,我在透视、空间分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这是不够的。前段时间看了些论文书刊杂志,结合规划考虑了设计的做法,逐渐明白建筑更应该怎样做了。 ⒈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⒉ 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⒊ 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城市建筑论文:建筑和城市设计特色与保护 摘要: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与它相邻的城市不同。通过建筑和城市设计,所有人居环境都表达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地形、气候、不同建筑材料的获取,甚至演变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以及科技的进步(这些方面也是衡量文化进步的标准),都在我们的建筑物的形式和功能中得到反映。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特色 历史上,有一些城镇在桥边生长起来,另一些由军事驻地、教育学术中心或宗教中心发展而来。其中一些是经过规划的,但大多数没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新的中心很快在原材料或动力资源附近发展起来。最终,产生了工业大国的贸易中心和首都。但无论城市最初生存的理由是什么,如何影响了它最初的形式和建筑,其它的功能还是迅速发展起来。当古老的工业衰落而让位于新工业时,城市的繁荣和活力取决于各种计划中或计划外的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和数量,尤其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 在过去的世纪中,大多数建筑物是由当地材料建造的,其形式同时适应社会需求和气候。只有那些最重要的建筑才由建筑师或建造专家设计,而他们常使用进口的和更耐久的材料。随着这些年来大规模信息交流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材料正在越来越国际化和标准化,它们更多地随着时尚的指示而变化,而不是其实效。 就象建筑物预期的功能被(或应该被)反映在其设计中,城市的形式和特性也是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反映。当我们改变、改造或更新建筑物来更好地满足不同从前的新需要时,必须承认:要确保一段时间内一个社区的繁荣,那么一个人居环境??村子、镇子或城市,就必须不断地通过改变其自身来适应新的情况。尤其是现在,只要满足制造商的设想或财政状况,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工业。 建筑和城市设计的保护 一个城市,尤其是一个古老的大城市,是思想和艺术品的宝库,其中包括建筑、空间和各种场所。它们表达了演变的需要、时势和建造者那个时代的风尚。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一资源。但这从来不容易做到,因为总有关于什么才是?合理的运用?的争论。在城镇的发展中,情况常常会因为对旧建筑倾注的感情而变得复杂。用于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维护的钱原本可以用于为社会提供新的住房,提供新的社会、商业、工业用途房屋和新的服务设施,这是一个客观但又经常被忽略的负担。但现在的形势要求未来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什么样的发展才能最好地适应未来的需要,这必须得到检验和评估。 在制定一个已长期存在的城市区域的未来发展方针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在于决定应该依据何种原则(如果有的话),有意识地保留现存的建筑物及整个地区;在何种代价下、到何种程度,这种保留才能适应发展改变的需要。 对单独的建筑物或建筑群来说,常常是其外观、建筑价值或历史上的相关意义决定其保护( 或保存)与否。这还常被解释成对现状的维持。但一栋由政府保护的国家建筑,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声望的目标。这种声望是一种可怕的强力麻醉剂,使人们在考虑到艺术性时被麻痹了。如果一栋建筑内在的魅力和作为一件艺术品或文物的价值,能够配得上这种声望,那它才能被保护,太多的人想要把他们自己所看到的古老建筑作为最好的来保留。但我们认为的建筑的美并不是一个靠逻辑证明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说,保护的愿望是不合理的,尤其当要保护的建筑无法附加经济用途时。 过去,具有时代风格的建筑实践满足了时代的需要,虽然重要的建筑物都被盖得好像要永存似的。1936 年,在伦敦,人们发现,除了几个被公认的有历史价值的例子,其它大多数都在30年内被更新,在60年内被重建了。现在,在这个被保护所支配的时代,总有不断的压力要求保留远远超过这个建筑时代的工业和商业建筑。这是非常昂贵的。可能倒不是要求新的用途和新的技术服务设施,而是它的材料、体量和特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空间的尺度和比例适合当今的时代。这难道不比在昨日昂贵的立面背后设计出为明日服务的空间更好吗? 如今挽救古建筑的工作,不管以何种方式,都很少考虑它们的实际条件,甚至有时它们只代表一个因为没有特色而被人记住的建筑时代。这将会限制子孙后代显示出他们的设计或欣赏能力,这是要冒险的。但是给新的伟大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提供机会也要冒险。不管多大程度的保护都不能把一个设计从坏变好。50年前,如果有现在的规章和看法的话,许多现在被认为是杰作的建筑作品就盖不起来了。因为他们不能,而我们能欣赏到一些过去最富想象力的设计者最好的作品。如果决策的产生能适应也象建筑一样改变着的世界形势的话,就会有更多有价值的现代建筑了。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审批一个发展申请中,并不一定能产生好一些的建筑或城市设计。它也许会阻止一场灾难,但如果由于官员们缺乏城市设计的眼光而错过了合适的投资时机,它同样也可能导致失去一个机会。 建筑师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却很少关心它的邻居。而城市设计考虑的是被建筑界定的、渗透的或打断的空间。虽然也许这些建筑只是为从几个有选择性的视点观看而设计的。城市设计的关键存在于连续看到的景象中,其质量取决于空间之间的关系,它们被界定的方法,轮廓、体量、尺度、色彩和周围环境??比如建筑或植物??的材质。一个空间形式给旁观者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穿行于其中的运动速度。好的设计考虑它被体验时的情况;最好的设计能满足所有标准。一位穿越城镇广场的步行者有时间享受各种各样的纹理和形象:建筑表面的分格,界定空间的铺地和植物,光影的相互交叠和落叶的飘飞。这种欣赏,无论有或没有,都会受到建筑或空间的尺度与人类尺度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为我们都会依据与人类高度和生命长度的关系来评价尺度和年代。这反之又影响了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例如我们在街道或广场中是 否觉得拥挤或舒适。 保护包含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在城市的设计中是最为重要的。作为一个世纪以来的科技和商业发展的结果,城市中心总是处于适应更多用途和人口的压力下,然而许多城市中心却有一种错综复杂的特性,很容易被增长的交通和重建破坏。取代所有旧的事物来满足新的要求会浪费资源,而且很昂贵:这会有效地毁灭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城市。不满足今天的需要、不预测明天的需要,可能会成为经济和文化的自毁。我们必须在某处打破平衡。如何做呢?答案可能介乎一座城市和一个社区之间;或者是它们的特性值得保护,或者是一种古老的、很受喜爱的形式:又一次,是思想还是艺术品。建造什么,何时何地重建或彻底修改,保留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是一个判断力的问题。在实践这种判断时,应该简要地参考别的地方的经验。 保护,保存和选择的问题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有无数的例子可以用来研究多种多样的情况的前因后果和保护的方法,而且每一个都很独特,又都有只适合于某些情况的经验。应指出的是: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 墨西哥城,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有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或建筑意义的建筑物,有些是前殖民地时代的。它也拥有一些有建筑价值的区域,比如佐那罗萨(Zona Rosa),在这里,保护措施正在付诸实施。但它也有一些最肮脏的贫民窟和混乱的地区,对许多人来说都没有逃避的希望。应优先考虑什么呢?投入到国家遗产的建筑维护中的财力越多,用来建造住宅和医院的就越少,更重要的是要为明天的人们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保护的范围相当宽广,就好像实现它的可能性相当低一样。 在过去的40年中,新加坡进行了一项突出的重建住宅的项目。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许多传统建筑的毁坏,特别是中国城和小印度。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这里生存了几代人的社区。但优先权在于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我认为这很正确。直到最近,才通过一个保护项目复原了老城区的许多残存的商住式的房屋。历史条件下的花费当然高但却对社会有益。这是一个有眼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且有勇气、有决断的速度和足够的财力来实现其目标的城市。 中国的建筑和规划因为其空间相联系和相承接的方式受到特殊的尊重。原来的皇宫- 紫禁城、颐和园、北京的园林、苏州和承德的园林都在尺度和用途上各不相同,但每一个都显示出对实和空、遮挡视线、造景和尺度的处理的娴熟掌握,别处极少有能相比的,在西方更没有。每一个设计都很适合它初始的目的和它的使用,虽然它们大小不同。几百个人在紫禁城里几乎不会被注意,但如果在苏州的一个小园林里,就会造成交通堵塞。大小和尺度总是应该与用途相关,与房屋周围的环境相关的。这些地区的保护具有巨大的社会、建筑和历史的重要性,它们需要耐心、敏感,并且是很花钱的。 住房和保护 许多建在欧洲和整个前殖民地领土的宫殿和豪宅有了新的用途,比如做旅馆、会议中心、学校或医院,这样就保证了它们在可预期的未来不断地被维护。但并不是这些伟大的建筑物赋予了城镇它们的特征,而是无数的更谦虚的居住建筑。它们并不时髦,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但却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大的优势,在苛刻的条件下倾全力于提供可能达到的最好的生活条件。在沙漠地区,厚重的墙挡住了正午的阳光,又保住了寒冷夜晚所需的温暖;内院被安排来利用气流提供制冷;在南亚,建筑物造得很高,以保证通风,避免突然的雨季泛滥;在中国,?风水?的不同流派依据这些制定了实践的标准。在几乎所有现代化的发展中,不仅仅这些奥妙的方法被一扫而光,而且更让人无尽沮丧的是,几乎所有建立在数代人的经验积累上的优良的实践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被那些极少考虑社会需求和气候要求的标准住宅代替。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这么多可用的科技资源,却仍然有这么多低质量的房屋在这么多国家建造起来,就不让人惊奇了。解决办法必然存在于一种建设性的保护方针中。 生活方式,尤其是家庭内部的,随着外部条件,特别是经济情况的变化而演化。新的工作方式、城镇规模的增长在这方面是很重要的。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从一套接受地面的独立住宅或公寓,到需要靠电梯到达的多层公寓单元,这种住宅形式上的骤然变化,破坏了家庭生活,摧毁了社会的结构和邻里、社区的自然外貌。通过比较,经验会告诉我们,常常是那些或多或少继承了传统模式的邻里的居民,会对经济发展和其它社会变化带来的契机有更好的反应能力。这样,遵循那些已被接受的形式的新住宅就应受到赞赏,因为它包含了人们熟悉的东西,帮助重新发展的邻里地区保留了一种?归属感?,又帮助新发展起来的地区建立这种感觉。 曾经有这样的论断,说满足房屋需要的任务是现代建筑(相对于?后现代?和其它短暂的风尚而言)的源泉,并且正是从这方面来说,现代运动中的作品才与早期的不同。如果经济和社会的考虑也包含、当然也应该包含在这些任务中,设计的原则就更紧密地与更乡土或传统的建筑相吻合。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恰当设计的当代房屋能欣然坐落在旧的居住房屋旁边。因为它们显示了保护和建筑原则的应用,确保了一种当新旧并置时常常被遗忘的使它们和睦共处的措施。 定义和赞同一种原则是一回事,而实现它们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不仅仅公众和政治家更喜欢时髦或便捷的方式,而且当面临基础内容时,技术问题也更突出了。想要以可行的方式来适应城市中不可避免的高密度问题,会带来几乎无法抵抗的问题:如何才能经济地提供已被社会认可的改善的服务设施。 在北京的菊儿胡同,吴良镛教授通过庭院式住宅,表达了一种可能性:既容纳一个相对高的人口密度,又同时给每一个家庭提供一小块私密的室外空间和绿地,且只与他们的近邻分享。当住所只有三、四层高时,就不需要电梯,维护也不需使用精密的机械设备。较高的单位成本,被使用时降低的花费和灵活的布局平衡了。这种布局给保护区域内和历史性建筑附近的小片地段提供了发展和再发展的可能。对局外人来说,这种方法以适应今天的需要的方式,保护了传统住宅的原则。这种住宅,从各种意义上讲都建立在胡同的体系上,这种体系确定了北京的许多住宅布局。当然,还有许多方法来适应重要保护地段附近住宅的承德、北京和其它历史中心的问题,有一系列实际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从经济的角度看,使用电梯的房屋,至少应6层高;更高一些时,就会有建筑上的重要意义:当它们相当高并形成组团、仔细选址时,就会对城市的结构设计造成一种冲击。在一栋历史建筑或古城的中心的近处,在低层建筑比较受欢迎的地方,如果建起高楼群,通常是不合适的。在很多情况下,这指出了解决历史城镇的边缘或边缘以外的发展问题的可能性和愿望。这样可以延长古老建筑和园林的寿命、使用期限和特性。维护的费用降低了,因为制造污染的工业随之迁走了,沉重的交通负担转移了,震动对古老结构的危害减轻了,拓宽道路的需要也消除了。通过这些和其它类似的方法,新式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最有效的保护手段。 结论 每一个人类的居住地都有它独特的品质,源于它所处位置地理因素的影响,它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以及之后的历史发展。这被反映在它的地段和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多年来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需要,常常至今为人所不知,但代表了每一个时代在城市演化中起的作用。留下来的一些无法估价,另一些却没有很高的价值,但我们不应抛弃任何一个,直到它们对将来可能做出的贡献得到评价;因为一旦毁掉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但同等重要的是,资源不应投入到试图维持那些不可能被维持的事物中去。一座城镇的特色,不仅仅来自它的街道和空间带来的特色,也源自每一栋个体建筑的设计中;那么最好的,为城市发展进程和保护的依据提供服务的办法,就是确保这种变化,这种不可避免的变化,进化着的变化,既尊重着历史又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在被规划的城市圣彼得堡(St.Petersburg)中心地区,维持了严格的高度控制,使它保持了设计的原意而又有高层建筑。主要的公寓楼,都在郊 区。在罗马中心,所有高层建筑都被禁止。 城市建筑论文:光·建筑·城市 --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摘要:本文概述了光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20世纪照明科技的进步并分析了光对建筑,城市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评述我国照明工程建设发展状况以后,作者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关键词:照明工程 建设发展状况 光环境设计 人类的生活天天与光相伴,建筑和城市与光息息相关。华灯映盛世,光彩照京城,新中国50年华诞之际,京城的灯光夜景吸引了数百万市民,显示出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激发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对夜景照明创作的冲动。光是生命的源泉,光是人居环境的要素,为人类居住的建筑和城市创造明亮、舒适。优美的光环境是建筑师、规划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人类生存之光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的哺育。 光刺激视觉,使我们看见并认知周围的环境,从而获得 80%赖以生存的外界信息。 自然光昼夜复始地更迭控制着人体生物钟,使我们的生命节奏保持平衡。 日光制造维生素和众多迄今未知的营养物质,使我们的机体生生不息,保持健康。 光,明亮的、愉悦的、活跃的光振奋人的精神,使我们心理上感到满足。 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人们仍留恋着日光带来的光明,从远古时代钻木取火,照亮山洞,草棚,到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灯光辉煌,人类一直追求利用人工光源延续自己活动的时间,扩大自己活动的空间。现在全球每年要消费2万亿KW.h的电力(相当于24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用于人工照明。生产这些电力要排放十几亿吨的 VICO2和一千多万吨的SO2。电气照明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并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建筑、城市与光 1.光与建筑和城市共生 从公元初年(125年)罗马万神庙屋顶上简陋的采光圆洞(直径8.9米)到20世纪末(1999)柏林国会大厦以宏大的镜面和晶莹的玻璃建构的天穹(直径40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户户昏冥烛火到今天处处灯光理现的不夜城,回首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技术和光文化同城市和建筑同步发展前进的足迹,也能看到采光照明的技术进步对城市和建筑面貌及现代城市生活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 2.20世纪照明科技获得卓越成就 20世纪照明科技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光环境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现代照明设计奠定了科学基础。主要有: ①对视觉功效的实验研究一视觉功效是指在一定的照明条件下完成视觉作业的速度和精度。为了获得良好的功效,需要提供相应的照明水平。此项研究确定了不同视觉作业特征(对象大小,对角与其背景亮度的对比,观察时间长短等)与其所需照度水平的相关关系,为制订合理的照明标准找到了科学依据。 ②对眩光效应的研究一眩光如同噪声一样,是一种环境污染。轻微眩光使视觉感到不适,重则降低可见度,甚至损伤视力,这项研究的重点是提出预测眩光的方法,制定防止眩光的措施。 ③对光色爱好及光源显色性影响的研究一现代制灯技术可以制造不同光色(冷、暖和中性)的电光以以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光色爱好的差异对于实现光环境较高的心理满意度和营造适宜的光气氛具有指导意义。电光源显色性能与自然光的差异是由于电光源光谱能量组成显色性能与日光不同而造成。气体放电灯的这种差异尤为明显。在致力提高电光源显色性能的同时,探究光源显色性不佳造成的颜色"失真"对视觉感官的影响对照明设计很有参考价值。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世界各国提出了评估照明质量的各类定量指标,制订并逐步完善了照明设计的标准,法规或建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联合制订的《室内工作照明标准(草案)》提出统一照度(E),统一眩光等级(UGR)和一般显色指数(Ra)三项定量指标作为照明设计的依据,使照明设计更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在创建天然光环境方面: ①开发了各种模型实验和计算机仿真的先进设计工具,不但可以准确预测天然采光的照度水平,而且能真实,细微地模拟建筑物在天空光和日照下的造型效果。 ②生产出集光,热优良性能于一体的各种透光材料,并掌握了复杂的加工和安装技术。1999年建成的柏林国会大厦直径40m,高23.5m的玻璃穹顶就是现代采光技术的一个杰作。为了把光线导入下面的议会大厅,在圆穹中心设置了一个近20m高由360块镜面组成的倒锥体,在施工过程中每块镜面都被仔细地调整过角度。 ③发明了导光管系统,能把自然光输送到地下和任何自然光线不足的地方。 ④利用电子技术和精巧的机构自动控制室内天然光,调整光的分布。 第三、照明电气的突出成就: ①气体放电灯的普及与提高:1939年发明荧光灯,1960年代末又相继出现了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后两种统称高强气体放电灯,即HID灯)。它们借助气体放电发光,是与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完全不同的第二代光源,其光效和寿命远优于白炽灯。19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重视照明节能,气体放电灯生产激增,快速普及。同时灯的质量显著提高,品种规格也日益丰富,齐全。以荧光灯为例。三基色荧光粉的应用,紧凑型小功率荧光灯的普及以及用28W16mm直径的细管径荧光灯替代26mm、38mm直径的旧型灯管,使荧光灯品质大为改善,适用范围更广,制灯材料更加节省,光效也进一步提高了。 ②第三代光源的发明和应用一1990年以后无极灯(QL灯)、硫灯、微波灯、发光二极管等第三代光源已逐步由实验室进人市场,实现商品化。这些灯的发光机理彻底革新,其寿命更长,光效更高,将推动未来的照明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 ③电子技术应用到照明器件,智能化照明控制和照明设计,大幅度节约了能源,拓展了照明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多样性,经过优化组合,灯光得到更合理的应用,照明设计更为便捷,精确和形象。 ④城市公共照明和景观照明日趋扩大与完善,建筑照明手法不断创新。如反射照明(间接照明)光纤照明,导光管照明,变色灯照明,激光照明等,照明形式绚丽多彩。 3.光对于建筑和城市有重要的功能和艺术价值 良好的照明改善建筑的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提高视觉功效,加强展示效果,营造环境气氛,适应个人需要,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 光给城市注人活力,保证夜间车辆畅通,行人安全,扩大城市夜生活时间和空间,丰富城市居民户外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促进商业繁荣,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吸引旅游观光。 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光塑造形象: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 正确地设光(指光量,光的性质和方向)能加强建筑造型的三维立体感,提升艺术效果,反之则导致形象平淡或歪曲。 光建构空间,明和暗的差异自然地形成室内外不同空间划分的心理暗示。光的微妙的强弱变化造就空间的层次感。 光渲染气氛:晴日当空,阴雨连绵,雷鸣闪电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这当中光的变故起着重要作用。光渲染的气氛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光环境的艺术感染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光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而落人平庸。强化光的明暗对比能把表现的艺术形象或细节实现出来,形成抢眼的视觉中心。极高的对比还能产生戏剧性的艺术效果,令人激动。 光演现色彩:显色性好的人工光源可以象天然光一样真实地演现环境,人和物的缤纷色彩;显色性差的灯则造成颜色变异,丧失环境色彩的勉力。彩色灯光赋于光环境情感意识,使一些颜色响亮,但也会使一些颜色受到扭曲。 光装饰环境:光和影编织的图案,光洁材料反射光和折射光所产生的晶莹光辉,光有节奏的动态变化,灯具的优美造型都是装饰环境的宝贵元素,引人入胜的艺术焦点。 三、光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城市景观照明和建筑照明逐渐受到国人的重视。许多城市结合环境整治和重大庆典活动实施了"城市亮化"或"灯光工程",成绩斐然。城市居民对自己家庭的采光照明也讲究起来。据我们调查,从1986至1996年10年间,每户安装的灯数由6.5个增加到14个,照明容量也由165W上升到500W。起居室的照度原来半数以上不足30lX,现在一半以上超过75lX,厨房、卫生间的照亮则由普遍低于10lX,提高到401X。这充分反映出人们追求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愿望。 我国照明工程近10年有了长足发展。照明器材(光源,灯具和照明电器)的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各类光源的年产量现已达到60亿只,灯具年产 20亿台。照明器材出口额每年增长40%以上, 1999年达28亿美元。全国照明耗电量2000年预计将达到1200亿kw.h。 照明产品标准与照明设计标准序列已经建立。产品标准基本上向国际标准看齐。照明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规定的照度水平大约为发达国家同类水平的1/3-1/2,实际上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需要修订。为了节约照明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由国家经贸委领导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正在顺利实施。 我国城市和建筑照明工程建设的空前规划和巨大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世界著名的照明公司和厂商进驻中国市场,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Philips),美国通用电气照明(GE),英国索恩照明(Thorn),德国欧司朗(Osrarn),日本松下电工等。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照明产品和生产技术,也传播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工程经验,使我们的照明工程能逐步与国际接轨。 虽然我国照明工业生机勃勃,产品市场兴旺发达,工程项目源源不断,但是当前光环境的建筑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和制约发展的梗结。例如照明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前列,出口量也不小,但产品档次不高,质量良旁不齐,照明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几乎陷于停顿;照明能源浪费和光污染的现象也令人堪忧。 在照明设计方面,专业的照明设计队伍和机构尚待培育。照明设计单纯依靠电气工程师或照明器材供应商或装修公司完成的局面应当改变。根据国外经验,重大的照明工程,特别是景观和装饰照明工程的设计大都是具备照明专业知识的建筑师,艺术家主持完成,从方案构思开始,贯彻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建筑师,规划师的照明专业知识不足,特别是缺乏参与光环境设计的意识和主动性,因此现实的照明工程中设计精品寥寥无几。 四、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光是一种语言,向我们述说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光是隐形的软件,控制是城市和建筑的功能运作及形象和色彩的演现;光是设计工具,也是建筑材料,建筑师可以用它编绘理想,展示才华。还有人说:"光是建筑的第四维空间",光是建筑三维创作之外的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光环境的设计绝不应当局限于满足照度标准这个水平上。它有明亮,舒适和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建筑师都能发挥主导作用。为了优化自己的创作,建筑师和规划师应当主动地了解光,体察光,运用光,积极参与光环境的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完成,全过程地把光融人到自己的规划和创作之中,为城市和建筑增"光"添"彩"。 新世纪的城市与建筑需要光亮、宜人、典雅、优美、更富个性、创意新颖,既没有光污染,又节约能源的人居光环境。时代的发展和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企盼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为建筑设计和照明设计之间的缝隙搭桥,加强建筑师,规划师同照明专业人员之间联系。 城市建筑论文:中国城市建筑的“趋同化” 摘要: 考察过中国不少城市的建筑,只得出一个结论:似乎就去了一个城市。因为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其它城市建筑的影子,感觉大同小异,没点创意,使得笔者颇有点“审美疲劳”,不禁感慨中国的城市建筑正在日益“趋同化”! 关键词: 城市建筑 趋同化 笔者总结了一番,觉得中国城市建筑风格不外乎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美式的建筑高度加玻璃外墙;欧式的穹顶石柱加广场;以及中式的人造“古董”。几乎每个城市的建筑都离不开这“三板斧”,就像是我们以前的革命“样板戏”,每个城市都在唱。 中国城市这么多,从何说起呢?笔者作为广州人,就拿自己的城市“开开刀”吧!说实话,笔者对广州的城市建筑也是颇有微辞! 古城岂可随意摧残 广州是个有着2800多年历史传统的文化古城,近代以前又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 Canton”作为广州的英文译名早已闻名于外。因此,广州的城市建筑在保留了传统岭南风格的同时又吸收了欧洲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以西关骑楼和沙面租界建筑群为代表的中西合壁的城市建筑风貌。 但令人痛心的是,随着前几任政府的一句“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广州传统的城市建筑风格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遭到了不断的破坏与摧残,我们不禁要质疑,难道建设国际大都市就要以破坏古城的建筑甚至把其夷为平地为代价?! 随着广州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城市建筑亦日新月异。为了重点体现“新”和“异”,旧城改造便是政府必然选择的方式。然而不知是因为我们政府内部缺乏城市建筑方面的专家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咨询过这些专家,使得广州的旧城改造在短短的十几年来不断犯错误: 首先是建设性的破坏。我们不妨以上下九步行街为例,可以说,上下九步行街是广州传统西关骑楼保存得最完好的地方,似乎可以给广州人带来一些安慰!政府也对此津津乐道,以此表明自己是如何注重广州旧建筑保护的。然而,以笔者看来,这只是镜花水月的表面文章,根本不值大抒特抒!表面上看,政府是出于保护西关骑楼旧建筑的动机,而主动对其外部进行装修翻新,令其得以完好保存。但是仔细想想便知,政府的真正动机其实是商业动机,为了发展这里的商业,就得利用“上下九西关风情”这一卖点吸引消费者和商家,聚集人气和财气,所以在此搞了个步行街,把这里的骑楼建筑通通翻新一遍,等商业搞上去了,政府的税收收入自然就多了。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这种翻新只是在骑楼外墙涂上一层墙面漆粉饰一下便完事了,最多就是换过一些窗还有加装一些射灯,于是,经不起风雨和岁月磨练的它们,已逐渐露出了它们的本来面目;而且经过射灯长时间的高温照射,对骑楼的外部带来潜移默化的破坏。只要我们平时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上下九骑楼被破坏的种种蛛丝马迹。 其次是房地产开发的破坏。由于了解到政府有意大力改造旧城,众多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抓紧这一难得的发财机会在旧城区推出各种楼盘,纷纷搞起房地产开发的“圈地运动”,对有碍楼盘发展的旧建筑“有拆错,没放过”。广州的众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就是在这种“圈地运动”中被“圈”掉了,一去不复返!据统计,这使广州的旧城人文资源损失了80%.每当笔者偶尔还看到一些旧建筑像一个被欺凌的小孩子卷缩在周围的“高个子”的包围之中时,心中顿生失落之感!!!难道真的是应了一句话:“城市建筑有一半的破坏是由于侵略者,而另一半的破坏则是由于受教育者。”难道我们受的教育就是“破坏”?!!!而这种短视功利的破坏令广州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魅力大减,为城市建筑的“趋同化”埋下了祸根! 新城建筑的程咬金“三板斧” 广州一面拆除旧城,一面建设新城,为的就是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但是旧城被拆了,割断了自己的历史传统,由于先前根本没有好好总结过自己的建筑风格,于是新城的建设表现得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迷失了方向。怎么办?没办法,只能copy别人的,copy就意味着“相似”和“累同”,于是,“趋同化” 开始了! 看看以天河为代表的广州新城的建筑吧,天河的所谓现代化建筑充分体现了程咬金的“三板斧”: 首先是美式的建筑高度和玻璃外墙。众所周知,美国的城市建筑是以“摩天大厦”著称,像帝国大厦、世贸大厦等等。而我们广州也不甘示弱,上世纪80年代有 “63层”,90年代有“中信”,21世纪还有“双子塔”。这些都是美其名曰“广州地标”的高楼,可谓是在“更高、更快、更强”上下了一番苦功,后两者还不好说,但绝对是“更高”,大有一柱擎天之势!而无一例外地,这些高楼都是以玻璃外墙作包装的,除此以外,还有像市长大厦、天河电脑城等建筑都是以玻璃外墙作包装的。似乎除了玻璃外墙,就没别的东西能够体现现代化了!而这种玻璃外墙,全国各地都在用,香港、上海、北京、南京等等城市,谁不在用?! 其次是欧式的穹顶石柱加广场。城市往往被人称为“石屎森林、文化沙漠”。广州自然不想让人如此称呼,所以在满城的美式建筑高度和玻璃外墙以外,还得向我们非常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学习,以增强自己的文化气质。于是大量的欧式穹顶石柱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珠江新城里在建的锦汉展览馆就是体现。其实欧式建筑我们本来就有,难道忘记了沙面租界里的那些旧建筑了吗?英式、法式、哥德式、巴洛克式应有尽有。不把原来的保护好,却要重新学人家的,这是哪里的逻辑呢?!硬要东施效颦,在本来不是欧式风格的建筑上硬是加上个穹顶或是石柱什么的,是不是有些恶心呢?!可是除了广州,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做同一件事,穹顶石柱还嫌不够,还要动不动就来个欧式广场,与周围的环境格外“协调”,让人仿佛去了欧洲旅游,要是真的能够免费去欧洲旅游,谁不想啊! 再次,就是中式的人造“古董”了。这恐怕算是我们“中国特色”的体现了!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很多城市都在有意无意地刮着一鼓复古风,主要是用来蒙“老外” 的,在本来没有一点古味的建筑上加个城门、亭盖子或是重檐硫璃瓦屋顶之类的东西,让“老外”觉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简直就是“误人子弟”,蒙得了“老外”,却蒙不了“自己人”,谁会认为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综观导致城建“趋同化”的“三板斧”,笔者觉得这背后反映了一个实质问题:中国的建筑师至今未能找到一种可以同时表达自己城市文化传统和现代性的设计手段。导致了一方面我们只能copy别人的东西,一方面让外国建筑师把中国变成自己设计理念的“实验场”。像广州的会展中心、新机场等现代建筑都与中国设计师无缘,全是外国人的作品。但广州是我们的广州,自己的城建应该由自己去负责,不是吗?!解决包括广州在内的中国城市建筑“趋同化”的唯一道路只能是找到一种可以同时表达自己城市文化传统和现代性的设计手段。而这点,只能靠我们本土的建筑师去完成。 城市建筑论文: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探讨 摘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密度不断的增加,多层建筑住房已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而城市用于建筑的土地面积非常有限。因此发展高层建筑成为我们目前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需要将于高层建筑相关的所有因素考虑在内。而电气设计问题则是整个高层建筑物中直接影响其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对高层建筑中的电气设计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对其设计的方案进行反复的论证,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保证设计工作的质量,同时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笔者将从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入手,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以及注意要点,以便于在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生产时能够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 高楼耸立已成为目前现代化都市的特点,这正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结果。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仅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给城市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发展机遇。而对于高层建筑下的电气设计则是关乎高层建筑安全性以及使用可靠性的基本保障,因此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确保其符合建筑生产需求,从而提升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 1对电气设计基本要求 1.1安全 高层建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安全性也应当是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首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时,应当依据建筑设计对供电安全保障的需求,配置具有更多回路的供电系统以及备用发电机组[1]。由于高层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差较大,因此为了满足顶楼供电的需求,所以需要配备供电电压在10千伏的柴油发电机,并通过变电器进行降压从而确保输电电压能够符合电压配电的要求。高层建筑在遇到较强风力时会发生人类肉眼无法辨别的晃动。但在电气设计时,需要通过合理连接电缆和铜母线槽来实现上升主干线的设计。从而有效地防治由于高层风力造成的建筑摆动而引起的电力线路拉扯,有效的避免事故发生。 1.2节能 为了更好的响应可持续化的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引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内容。通过实践得知T5比T8或是T10更具有优势,在使用过程中T5能够更好而将电能转化成为光能,并实现节能的效果;通过高效利用变频电子技术能够使电气设备更好的节约能源,以空调的使用为例,通过变频设计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普通电机所产生的耗电量大的问题以满足了其节能的发展需求。 1.3抗震 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密集区域,也是地震影响较大的区域。而高层建筑对于地震带来的影响表现较为明显,会成为城市建筑中的最大受害建筑。由于高层建筑所具有的容纳力,因此一旦发生灾害必然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因此,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高层可能遇到的灾害的可能性考虑在内,如火灾、爆炸等危害。为了避免产生非常严重的破坏力,因此需要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害,以及其它一系列的不安全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在电气设计过程中,适当的对电缆进行固定,并确保电缆长度符合规定要求。在设施过程中应当给电缆留出充足的富裕量,以确保在遇到损坏时不破坏整个建筑的电力系统。其次,在电气设备上安装弹性支架,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地震过程中的作用力,给电气设备以缓冲和固定的作用。再次,如果高层建筑遇到突发地震,应当自动关闭电梯的运行系统,并于最相邻的楼层停靠,确保居民的人生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1.4自动化 将自动化技术加入电气化设计中,能够使整个机电设备得到管理。通过相关人员对环境变化的测量数据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以确保整个设备能够安全的运行。同时加入自动化的电气技术能够通过数据监测随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并提供错误报送信息。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及时、有效地排出隐患。 2设计中应当注意的要求 2.1对电源以及电压的确立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供电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需要对供电电源以及电压进行选择。设计人员应当充分的考虑在楼宇投入使用时所需搭建的电力网络的要求以及负荷的情况,通过这两方面的因素考虑从而科学合理的确定电源数量[2]。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都会设计两个或者以上的独立电源,就是为了能够确保供电及时有效。同时在一套供电出现差错时,能够作为备用电源进行使用。此外,柴油发电机也是备选方案的考虑条件之一,以确保在电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给予支持。 2.2高、低压电力的配电 在高层建筑的高低压电力配置过程中,需要将电力使用进行阶段性切换,从而确保电力能够有效利用。同时单母线的分电方式也是目前高压配电的通用形式。将放射性的系统主要应用于低压与高压的配置,而混合模式的设计则主要用于楼层间的配电。对于高低压的配电计费需要以高供高计的方式为主,同时对楼层照明电力系统以及动力计费进行区分。 2.3接地及防雷的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接地设计以及防雷设计是高层电气设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由于高层建筑对地基的施工通常使用的建筑材料都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同时以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技术作为施工技术。因此需要对建筑中的金属管线提供保障以确保其安全性[3]。在进行电力接地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混合型的接地系统,其主要方式是将防雷设计与电力接地以及电气设备的保护设计进行混合以作用于高层建筑中。此外,高层建筑设计中还应当使用避雷针以及避雷带以确保整个建筑的安全性。 2.4楼宇照明系统的设计 对于建筑中的照明系统的设计则包括建筑光源的位置、造型、亮度以及类型等方面的因素。同时照明系统的设计还和整个建筑的装饰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电力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其电力功能的实现问题,同时还应当就照明系统的漏电等因素考虑在内。当然,为了符合我们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所以在设计中通常会以节能、安全的材料作为设计首选。如:在楼道照明系统中可以使用时差、声控等对照明进行节能,同时选用LED型的光源能够更好的节约能源。 2.5防火以及报警系统的设置 如果电气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严重时会导致火灾等。因此需要在电气设计过程中加入防火以及报警系统来防止电气设计的安全隐患带来的危险。即使出现火情也能够通过相应的防火系统有效地降低损失。实现火情探测、灭火设备自动消防以及报警器联动是电气自动化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4]。只有整个灭火系统的各个环节能够及时有效的联动才能实现灭火自动化的可能性。由于电气系统是诱发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过程中必须将灭火消防系统加入到电气设计中。然而,由于目前高层所涉及的电气设计的内容越复杂,就会给防火消防系统的设计带来越大的难度。 3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电气设计的每一环节都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每一位高层用户的实际利益切实相关。对于高层电气设计的内容来说,笔者主要针对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主。同时,对于设计中涉及到的类似于供电电源以及电压、高低压配电、照明、消防等相关设计进行阐述。进而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向节能环保的电气设计方向努力。希望能够给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设计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刘洋 单位:新疆通艺市政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论文: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摘要: 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在于技术跟进,思维创新,强调多管理模式共进共用与资源整合。为此本文提出了当前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的若干创新管理模式,并加以例证。 关键词: 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整合 城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行业综合能力水平,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社会对城市建筑工程需求不断提高,其施工管理技术也在寻求不断创新,以达到水平有效提升,为此,必须基于多角度展开施工管理创新,为建筑工程项目本身整体水平与综合竞争力优化带来创新概念,争取走施工管理多元化创新模式发展路线,并实现管理体系及目标控制水平全面提升。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原则 当前我国国内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竞争激烈,企业间在施工管理体制与水平方面不断革新,力求跟随市场发展节奏,做到与时俱进,确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如此背景下,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走创新路径,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动力,为企业发展赢得持久生命力。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管理创新,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水平,通过生产力提升来为管理模式提出不同要求,凸显二者之间的有机辩证关系,达到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为了满足现代工程发展需要,一定要做到工程成本与施工劳动工具含量的相互协调,充分协调组合生产力,特别是对施工管理能力的充分发挥,促进城市建筑工程的全面发展,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内涵得以有效延展。同时,要确保企业同项目之间关系的有机处理,借此机会来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1]。 2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策略 若想全面提升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就必须走技术性创新模式,强调多元化发展目标,下文主要基于多元化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来介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策略。 2.1DBB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DBB(Design-Bid-Build)模式即包括了设计———招标———建筑3点,它属于现代城市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创新管理策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所采用的是连续线性顺序进行模式,整个管理过程都要对项目参与者进行多方协调,协调核心则是业主方,而且施工项目在管理协调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较高的交易成本。从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来看,它主要体现在设计管理与交易成本管理两大方面。以施工设计管理为例,DBB项目交易相对自由开放,企业业主与设计方、施工方三方要签订合同,但设计与施工工作主要由单个项目参与方自身管理范围而定。换言之,设计与施工沟通、协调多方决定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过程。当企业业主确定采用DBB模式以后,就要选择行业内有经验的设计单位,通过多方数据来对招标工作进行筹备安排。根据过往历史实践数据显示,设计管理能够对整个设计阶段、决策阶段乃至工程施工阶段成本都造成较明显影响,所以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确保施工既定目标能够如期如质实现并拥有安全可靠保障。 2.2Partnering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Partnering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也被称为合作伙伴施工管理模式。它所兼顾的是项目各个参与方的整体利益,希望基于此来确定施工项目整体目标,在基于目标之上来选择性投资,把控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Partnering模式能够从整体统一目标方面来引导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并通过共同努力获得施工方、设计方与业主方供应效果,如图1。如图1,Partnering施工管理模式倡导伙伴长期合作、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目标,是对合作伙伴之间相互冲突的最好解决模式之一,它同样通过工程合同来实施约束,优化施工管理水平。从合同角度来讲,该施工管理模式还主要包含了正式合同与非正式合同两种,其中非正式合同主要以协议形式来表现,可以解决双方争议问题,对施工管理目标进行全面控制,最终分享合作利益及项目成果。这种关系需要多方在长期的施工管理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相比于其它模式它在企业业主面向施工项目承包商方面的选择与考察成本有所减少,为企业节约成本经费。 2.3EPC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即包括了设计、采购与施工3方面,属于综合性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它针对施工项目的交易方式主要以PPP模式为主,考虑到大型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包括其投资额度偏大等特征,所以当前许多大型建筑工程项目都会采用这种创新管理模式,如图2。如图2,相比传统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方式,EPC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克服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前期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同时有效降低项目的复杂性,进而实现项目管理过程的平滑。特别是它能够结合DB模式,来对施工工作中的承包商进行监督,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监控能力,有效降低承包方面的投机行为可能性。在EPC管理模式下,承包方必须提高自身施工能力与管理水平,满足企业业主方面的各种施工质量要求与成本控制要求,同时有效控制施工工期[2]。 3城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案例分析 3.1工程施工项目概况 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公司要进行车站建筑改造建设,针对工程项目施工方面该公司所采用的是公司建设施工管理模式,主要由建管公司、施工管理受托方与城市交通公司三方签订合同契约,构建契约式关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它的项目施工具体管理流程示意图如图3。 3.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策略 该车站建筑工程改造项目大力推行现场减量化资源管理意识,希望基于施工现场合理布局来有机调整施工工序,保证在项目工序调整后其施工成本费用降低20%左右,另外在交叉作业成本费用方面降低15%左右,成本保护费用降低45%。具体来讲,该车站建筑工程施工改造项目在施工管理方面还有以下两点提高策略。(1)施工现场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度。该工程在施工现场主要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效益通项与项目部各个成员间相连,确保时刻调动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的施工工程开展过程中,要求业主企业方面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并随时发现人才随时任用,做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人才储备及供应工作。通过考核也希望对岗位责任制进行优化,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组成部分能够满足现场施工技术需求,保证能做到对施工人员素质的优化。再通过落实经理责任制来保证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差距不大(尽量控制在10%以内),同时保证施工现场各个工序质量检查合格率超过97%;(2)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实施。该工程在决策设计初期就倡导要进行绿色施工,迎合城市城建项目发展政策指示。所以该工程采用了水回收设备系统,主要对项目基坑开挖过程与隧道〗盾构过程中的渗漏水部分进行有效收集,将其运用于施工机械的情节以及混凝土材料制作的搅拌用水方面。该工程通过该方法在渗漏水再利用水量管理方面保证了整个施工工程中30%水量的供给。再者,工程施工管理中也对电力进行了有效控制,在项目施工运营阶段采用了活塞风面向隧道站点的机械化降温操作,全面节约空调电力用量超过25%,真正实现了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为项目施工推进节约了大笔成本[3]。 4总结 本文综合性探讨了几点目前比较新颖的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模式,希望以此来优化企业项目施工发展策略,解决常规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进而帮助项目多方节约成本资源,为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良好技术条件。 作者:杨光 单位:临汾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 城市建筑论文:城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情况下,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多,对于建筑也是一样的,我国的城市建筑不断发展,人们对其的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建筑的规模在不断增大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对建筑的质量和进度提供重要的保障,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对其电气自动化设计做到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本文中,对城市的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分析了其当下的发展状况,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城市建筑;综合体;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城市建筑对于电气自动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化的建筑成了当下的主要发展趋势,对建筑物进行综合布线,通过对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的应用,以此实现电气自动化的目标,为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1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要求和规定 (1)在对城市综合体建筑在对电气自动化进行相应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原则,当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与上级批件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和联系,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照,与此同时,还需要具有建筑单位设计的要求和工艺设备的清单。当城市综合体建筑在进行相应的电气自动化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照,开展施工,当进行具体的操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当城市综合体建筑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的设计的时候,有着非常重要的目的,主要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面对于电气自动化的需求。②首先需要满足相应的控制的基本需求,在此情况下,需要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经济性和便捷性等提供重要的保障。③当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的电器元件进行相应的选择,必须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2)相关的科学技术有着非常实际的要求。首先对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应的说明,其主要指的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子自动运行的自动控制,可以对集成系统进行充分的应用,以此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在城市综合体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与此同时,在未来的发展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与相关的高超的科学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和联系,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 2当下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电器自动化系统的状况 (1)首先对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信息化进行相应的阐述和分析。对对城市综合体建筑自动化技术来说,其发展同信息技术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其有着重要的渗透作用,并且在其中有着具体的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在电气自动化的管理层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其进行纵向的渗透,当企业在运行的时候,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职责,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和获得,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的稳定、安全的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在第一时间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相关人员能够对城市综合体建筑的施工进行动态性的管理,这种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工作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企业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和了解。②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和系统之中,信息技术是能够进行横向的渗透的,随着当下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都在多种行业和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特别是相关的微电子的不断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对原本已经得到了明确的定义的设备界限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使其越来越模糊,在当下的时代中,并不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2)从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维护方面进行相应的说明。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想,需要为电气自动化配备标准平台提供重要的保障,当对其进行相应的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要求和规定进行严格的遵守,当下,使用的频率比较高的是WindowsNT标准平台,在当下的时代中,电气自动化领域中,PC人机界面所占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步一步成为了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相应的原因的,主要是PC具备了非常鲜明的特征和优势,主要包括灵活性和易控制等,在此基础上,能够将其为大量的用户进行相应的应用。在对Wingdows系统进行相应的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为电器自动化的使用提供更大的便捷性,同时,对相关的维护工作来说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便捷性的。 3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 (1)直流接地。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有了很大的加深,在此情况下,对于电气设备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并且所需要的设备的复杂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相关的电气设备来说,需要将多种数据信息输入其中,对能量进行相应的转换,并且将输入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输出,在此基础上,对信号进行相应的扩大,进一步完成相关的逻辑动作。从系统的角度来说,可以对微电流和微电位等进行充分的应用,以此对相关的设备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和结合,为设备的稳定、安全的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2)从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角度来说。对于城市综合体建筑来说,对静电干扰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人之间的行走和设备的摩擦等都会导致静电的出现。在此情况下,需要对导体的功能进行充分的应用,对可能出现静电或者是产生静电的物体和大地之间形成电气回路接地,也就是防静电接地。当对防静电接地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应用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规定和要求,主要是室内的环境是需要达到相应的要求的,必须要保证其干燥和干净,实现室内所有的设施和PE线之间的多点连接。除此之外,当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中,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对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的接地方法进行充分的应用,使其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为防止电磁干扰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对相应的屏蔽接地进行设置的时候,需要实现PE线和管路两端的连接,并且需要保证其可靠性。 4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目标 (1)将节能作为重要的目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要对社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实现,需要对电力资源的消耗进行有效的降低,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对当下的能源紧张的状况进行有效的处理。(2)城市综合体建筑电气节能需要满足相应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实现。主要是满足相关的建筑物的基本功能,从更大的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并且这是有着相应的目的的,主要是可以对建筑物的能源的损耗进行一定程度的减低,对消耗的具体位置进行相应的确定,并且提出相关的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和手段等。 5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城市建筑有了长足的进步,套对其质量进行有效地保障,需要重视其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相应的能源进行有效地节约,推动和社会的发展。 作者:冯兴波 王伟 单位: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城市建筑论文: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 摘要: 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必须从城市规划的目标出发,确保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要求,所以设计者在对建筑物设计时需要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考虑在内,这样设计出的建筑物才能被社会认可。文章介绍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并从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具体协调两者关系的措施。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评审制度;建筑质量;建设基础 1概述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地的建筑业逐渐兴起,各种风格的建筑层出不穷,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而对城市规划的设计为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建设基础,它包含了对城市建设的项目的规划和施工以及维修等各个方面,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建设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对建筑物进行设计也必须依据城市规划的要求,与城市建设的风格相适用。因此,必须科学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机结合,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接下来具体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以及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提出相关的建议。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简介 2.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含义 城市的规划,首先对城市的空间与布局格调提前分析并做出合适的计划,从而使土地被合理的利用,各个建设也得到综合全面发展,进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城市规划,我国的建筑、园林的建设发展空间得以扩大。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要遵循整合、社会、安全以及经济四项基本原则,使得资源被充分地利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建筑设计具体指的是设计工作人员在对建筑物进行建设时需提前做好调查,例如任务要求、施工条件、问题分析等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依据这些制定合适的图纸、文件以及问题解决的措施。进而确保建筑物的实用性以及美观性。 2.2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领域例如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等,它考虑到城市中具体需求,同时也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建筑设计主要以建筑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具体工作的实施时必须将城市规划作为主要的设计依据,争取保证相关的技术和建筑物的功能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结构的形式。总之城市规划的设计基础主要为建筑设计,一方面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城市规划的设计规范要求。 2.3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的差异 2.3.1设计目标的不同:对于城市规划来说,设计只考虑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等多方面,目标不明确。目标比较多变,调控性大,整个设计为了满足规划的要求时刻在发生变化。因为城市的规划不是只针对一个问题来解决而是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然而对于建筑设计是对特定的建筑物的设计,设计的相关部门提出设计任务以后,设计的目标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来实现,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进而向设计目标靠近。 2.3.2设计过程的不同:对于城市规划的设计过程,必须紧随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改进,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对提出的问题逐渐解决,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各个领域的因素。建筑设计却只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解决,整个设计过程本身因素的考虑比较少,只要建筑按照设计方案定期完成就可以。 2.3.3设计任务的不同: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对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基础设备考虑全面,确保满足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它的主要任务来自于建筑的任务书。设计人员利用专业的知识对建筑物的设计不断进行完善,从而完成设计任务和建筑目标。 3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关系的有效路径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具有不可断开的联系,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具体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二者之间独立又紧密的关系,最终促进建筑物的设计质量以及满足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 3.1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设计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使社会和物质空间都得到广泛的发展,在城市规划的具体过程中,设计的内容由单纯的形态发展到综合性的设计,注重多方面要求,例如材料的质量、色彩、造型等。具体的空间发展形态的变化如图1所示。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性的分析,必须做到与社会的大融合,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居住和消费等需求。最终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对城市的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越来越综合化,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也多种多样。设计者要考虑到物体本身以及与其他的建筑物可不可以合理共存。 3.2建筑设计需依赖城市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设计工作者对单体以及群体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对周围的环境没有充分的考虑进去,只是一味的追求独特性。比如,在哈尔滨城市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在装饰上非常的美观,结合了国外建筑的设计理念。然而装饰太过华丽,使得建筑物本身的独特结构没有体现出来,具有的文化底蕴丢失了。对于北京的长安街的设计也同样如此,在造价合理以及设计装饰方面都比较专业,但只是表现出了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却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最终失去了美感。因此建筑的具体设计还是要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建筑物和环境的和谐。 3.3制定对建筑设计的评审制度 对建筑设计制定的评审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伟大形象。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得到优质的建筑物产品。城市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项目,当建筑的质量高时,使得城市的发展更加迅速以及健康。若建筑的质量不能达标,则不能满足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而使居民不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审核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城市的规划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本行业与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从而完善建筑设计的审核制度。时刻检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保证建筑物高质量。一方面对建筑的设计方案检查使其符合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方案也要时刻进行改进和评审。确定了建筑本身的质量,同时与周围的环境也达到了和谐的关系。针对以上的叙述应该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掌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实施好领导的指导作用,进而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挥。 3.4严格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 为了确保施工设计的按时施工,一方面设计一定要合理;另一方面质量也要得到保障。对建筑工程的资料和要求全面的进行考察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出精细的设计大纲并通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通过以后才能实施方案。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达到标准。施工完成之后,必须及时地进行检查,及时检查存在的质量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3.5使建筑工作者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要想做好城市的规划,技术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实现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规划的好坏与设计者的工作的执行能力密不可分。城市的规划就是对各种功能的合理分配,设计人员要对具体的工作者分配好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和需要所付的责任。以前的工作者存在大量的问题,对当地城市的人文和地理了解得不清晰,最终会导致设计的不合理而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设计阶段确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实际的操作中要认真、细致,以免出现纰漏。同时要时刻保持创新的精神,合理地对现有的规划进行改进。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从而在结构和空间上都能得到创新,促进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良好的关系。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逐渐增多。而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小矛盾尚待解决。因此在对城市管理进行规划时,必须与建筑的设计相融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保证工程造价合理的同时也要提升建筑的质量,从而与城市的规划目标相适应。不断对建筑设计进行完善,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进而有利于建设出更和谐美丽的城市。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论财务报表分析在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 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运用越来越普遍,可现实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从目前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要想提高信贷工作的质量,必须全面掌握财务报表分析技巧,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商业银行;信贷 贷款是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业务,信贷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是一场灾难,对全球的金融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各大商业银行均应从中吸取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率,降低信贷工作的风险。此时,为缓解信贷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都需积极推行先进的信贷技术。在我国, 各类信贷技术中, 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和关系型信贷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指贷款的发放决策和贷款条件主要借助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关系型信贷技术指信贷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信息而做出。可见,财务报表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评审的基本资料来源,在财务分析和信贷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要求在信贷评审工作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可是,由于信贷工作本身比较繁忙,评审过程中缺乏团队对授信对象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分析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分析报告过于“八股化”,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试图挖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风险,提高工作的质量,保障银行业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在现实的贷款活动中,借款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往往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银行信用。更有甚者,银行有关人员与借款人串通,为其提供虚假报表出谋划策,以规避法律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达到骗贷逃债的目的,从中渔利。如果银行仅依靠报表表面的数据做出贷款决策,往往容易造成贷款落空。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 在如今的贷款活动中,经常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要求。有时尽管借款企业各项指标良好,但实际上借款人或保证人其本身财务状况并不佳,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由于所有的财务指标都是静态指标,非常容易受到操纵,有些信贷人员财务分析水平低,便会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搞形式主义, 结果造成财务报表分析名存实亡。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脱节 由于历史因素及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银行注重形式上的财务报表分析,注重信用贷款,而对担保贷款中的抵押和质押贷款重视不够,所以形成大量的贷款坏账;再者,银行往往注重贷款的贷前调查,而疏于跟踪调查,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已到无财产可供支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银行贷款无任何财产担保,那么以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毫无实际意义。银行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人员的跨行业流动性差,银行业太注重自身的专业训练,而忽视法律、经济、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所以, 造成银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对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缺少经验,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常有许多主观片面的成分,更不能将财务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巧降低授信风险 以上问题均与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运用不到位有关,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降低授信风险,笔者认为应注意结合以下分析技巧,并在授信工作中熟练运用。 (一)明确分析的目的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作为短期授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主要应评价客户近期是否有能力进行贷款的归还,及是否愿意进行贷款的归还。首先通过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解决愿不愿意偿还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质量及现金流量情况来判断企业有没有能力偿还。作为长期贷款的授信工作者,此时仅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及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必须关注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从资本结构的角度进行评价,然后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为对资本结构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写入贷款合约,但盈利能力是无法控制的,此时信贷资金的安全完全取绝于客户的盈利能力。显然,不同的分析目的,其分析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二)围绕分析目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在明确相关的分析目的后,围绕分析的侧重点,进行资料的搜集,所搜集的资料包括授信对象3~5年的中期及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至少进行近3年的资料搜集。当然短期信贷工作者只需围绕其分析目标收集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信用档案,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长期信贷工作者不仅要收集上述资料,还必须收集其他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为盈利预测、财务状况的评价作充分的准备。此时重点明确,也容易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阅读分析资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好资料后,阅读分析资料。首先,从审计角度考察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这是验证资料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财务报告中找出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告中的审计收费稳定,未变更会计事务所,那么分析资料相对可靠;如果该财务报告未经审计鉴证,可以从报表的数量关系进行初步验证。然后,进一步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特别是担保、抵押贷款等问题),阅读关联方关系披露,熟悉企业的往来客户。再次,阅读会计报表附注,特别注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发生变更。最后,通过几大会计报表,简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方面的情况,从而熟悉分析对象,为授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基本分析技术 基本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对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包括:(1) 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告项目的静态分析;(2)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计算各种财务比率,熟悉报告项目的相互联系;(3)静态的结构分析,包括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分析,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及现金流量表的流入、流出结构分析等。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将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进行对比,这种财务报表项目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的具体做法是:(1)对前后期各项目的绝对金额进行比较,求出增减的差额;(2)将增或减的差额作为分子,将前期的绝对金额作为分母,求出增或减差额的变化程度(百分比);(3)根据连续数期变化的统计数字,可以绘出一个统计图表,更形象地显示变化趋势。 如果某一分析对象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那么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若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突然大幅度上下波动;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出现恶化的趋势,那么,这些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授信过程中判断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的重要线索。 3.同业分析 同业分析是指将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进行分析。 所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闭关自守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才可以如实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具体操作时首先应细分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特别是综合类公司,我们要注意细分行业进行比较,分行业计算平均数;其次,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最后,重点分析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五)结合企业基本面 企业基本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现状及发展、企业分析3个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均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只有结合企业的基本面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对企业基本面的敏锐洞察力。 (六)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小企业的信贷评审工作,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甚至没有专职的会计,会计核算资料质量极低,不真实成分较大,不可以作为信贷评审的依据,此时,现场调查、现场办公最能奏效。当然,中大型企业的信贷工作也不可忽视现场调查的作用,它能让结论更加可靠。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信贷评审工作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到民生。每一位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降低信贷风险。 最后,笔者认为,应制定《商业银行信贷中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规范》,加强对信贷工作者报表分析技术的培训,提高信贷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浅谈资本成本会计视角的财务报表分析 1937年美国会计学家安东尼教授在《哈佛企业评论》中发表了题为“权益资本成本会计”的论文,由此引出了资本成本会计。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尤其是企业股份制步伐的加快,现行财务会计在资本成本信息方面的不足已日益突显。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确认权益资本成本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资本成本会计概述 资本成本会计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资本成本为对象,将企业成本概念及其计量引入产权领域,全面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资本成本信息的一个新的会计领域。这里所指的资本成本不仅包括债务资本成本,而且包括权益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会计认为,股权资本是由外部股东提供的,应和债权资本一样进行确认和计量。在股权资本成本中,资本成本账户的结构如表1: 表1 资本成本汇总 借方贷方 债务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 分配到产品销售成本中的金额? 分配到固定资产中的金额? 分配到存货中的金额? 分配到一般管理费用中的金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要想了解资本成本会计对现行会计报表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如下核算程序: 1?计算企业全部资本成本。由于债务资本成本一般是确定的,即为债务利息,所以计算企业资本成本的关键是计算股权资本成本。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2?对生产产品过程中所耗用的资本成本,可比照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分配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或以期间费用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 3?对在自建厂房等固定资产上占用的资本成本,包括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资产占用的资本成本和在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资本成本,计入所建固定资产成本中。 4?对于长期库存存货上占用的资本成本,计入该存货成本。 5?对于按以上程序未分配完的资本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6?在记录时,将股权资本成本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的借方和利润分配科目的贷方。 二、基于资本成本会计的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在分析中,可以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来进行趋势分析,也可以通过编制百分比资产负债表进行资金构成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角度入手。在进行资产分析时,一方面应注重资产的构成情况分析,一方面应分别对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经营能力、资金流动性和风险等财务状况。在进行负债分析时,可以从负债总额、负债构成及偿债能力上进行评价。在进行所有者权益分析时,首先看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化情况,一般来说,本年度没发行新股情况下,它的增长表明全面收益的影响。然后从所有者权益占总资金来源的比重来确定年末企业财务风险的变化。 在资本成本会计视角下,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资产的变化上,具体主要表现在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变化上,存货应包括当期存货所应负担的资本成本,固定资产同样应该负担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本成本。 (二)利润表分析 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盈利能力及其变化趋势。在分析中,可以通过编制比较百分比利润表进行综合分析。在比较百分比利润表中,既反映了利润的形成情况和各有关项目的培养变化情况;又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分配和积累情况。利润的质量,可以从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的结构以及利润结果质量三方面来分析。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利润=收入-费用”来表示,因而应当从企业利润构成的主要项目入手。对利润结构的分析,主要关注企业利润的结构与相应企业现金流量结构、利润的结构与资产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恰当。对利润结果的分析,主要是指对利润各个项目所对应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质量分析。 在资本成本会计视角下,利润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和费用的变化上,具体而言,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的引入,可能导致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变化。两者都要包含权益资本成本所分配的部分。 魏 阳:浅谈资本成本会计视角的财务报表分析 魏 阳:浅谈资本成本会计视角的财务报表分析 (三)财务比率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企业能否及时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财务人员必须十分重视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维护企业的良好信誉。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当期存货所负担的资本成本)/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当期存货所负担的资本成本)/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由此可见,由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涉及到存货,而在资本成本会计中,存货的价值包含当期存货所负担的资本成本,所以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时,做了如上改进。 (2)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转贴于论文联盟 //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当期存货所负担的资本成本+当期固定资产所负担的资本成本)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权益资本成本)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 在资本成本会计中,资产负债率的资产总额要考虑当期存货所负担的资本成本以及当期固定资产所负担的资本成本;产权比率的所有者权益要剔除权益资本成本。 2?营运能力分析 按照资本成本会计的思路,试设计包含全部资本成本的“存货周转率”,以全面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营运能力: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当期销售产品所负担的资本成本)/(存货+当期存货所负担的资本成本) 在资本成本会计中,对于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应当考虑当期销售产品所负担的资本成本。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以及管理者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基于资本成本会计的盈利指标如下: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权益资本成本)/产品销售净额 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一权益资本成本)/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每股收益=(净利润-权益资本成本-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在传统财务会计中,净利润只减除了利息成本而没有扣除权益资本成本。而在进行资本成本会计分析时,权益资本成本也要从净利润中剔除,剔除后的净利润才能反映企业真正的所得。 三、从资本成本会计视角分析财务报表的效果 首先,在资本成本会计中,企业的净利润应该是企业的全部收入与其全部成本费用相抵减后的余额。传统财务会计不确认股权资本成本,导致资本补偿的不足,因此净利润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就缺乏其应有的经济意义。引入资本成本会计后,在损益表上的净利润,是扣除了股权资本成本后的净利润,更有经济意义。 其次,在资本成本会计中,存货的成本更加完整,不仅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而且还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使存货的成本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利于生产型企业了解存货的真实成本,既有利于价格决策又可以加强成本管理。 第三,当固定资产考虑权益成本之后,固定资产的价值会有所增加,一方面可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在以后年度计提折旧时,可以多提折旧,从而减少了税前利润,以此可以少交税。 四、加强资本成本管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资本成本观念。一些企业资金短缺,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由此造成企业资本结构恶化和经济效益不理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资本成本观念。所以必须从观念上提高资本成本意识,充分认识权益资本成本的重要性,保证资金的有效运用。 2?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关键在于充分、全面地计量公司的资本成本,不能只着眼于债务资本成本,而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例如国有企业的债转股,尽管可以在短期内减轻企业的债务利息负担,但最终企业还是要承担权益资本的成本,其最终的出路还在于企业能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能否补偿资本成本。 3?从企业业绩考核入手加强资本成本管理。“经济增加值”(eva)是一个充分体现保值增值目标的财务考核指标。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使用eva考核指标,可以避免造成企业资金“ 免费使用”的假象,促使人们重视资金的有效使用,真正实现“ 保值增值”目标。 尽管在财务会计中并未确认全部资本的成本,但管理会计早已认识到财务会计片面确认债务资本成本的局限性,并在决策分析中考虑了全部的资本成本。例如在长期投资决策时,企业经常采用内含报酬率法,而内含报酬率就是一种全面的资本成本,它既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权资本的成本。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没有资金企业将难以生存,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金融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资本成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全面考虑企业的资本成本,谨慎选择融资渠道,同时,加强资本成本管理,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转贴于论文联盟 //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说明了何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指出分析者可通过这种分析,判断企业报表是否真实,需做哪些调整,进而做出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的准确判断。 套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老话,现在似乎是“经济越发展,报表越复杂”。一方面,多样化且复杂化的经济业务需要在报表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企业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在不断翻新。这些因素使得财务报表越来越复杂,同时也使得财务报表分析演变为更专业化的工作。计算几个简单的财务比率已经无法实现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分析者只有具备较强的财务会计知识才能够准确地理解愈发复杂的财务报表,对于那些关注报表细节、试图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中是否存在问题的分析者(如股票交易所的财务分析人员、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等)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认为,分析者应该基于报表勾稽关系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所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者以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考察报表中某项目的金额及相关项目的金额来分析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账务处理思路以及报表数字背后的交易或事项,并从报表及其附注中来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假设,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判断。这一方法要求分析者熟悉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式对三张表的影响,能够把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再如,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年末数分别与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相等。这些勾稽关系是基本的勾稽关系,也是报表编制者判断报表编制是否准确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不过,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更为重要的另一种不太精确的勾稽关系,即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如,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再如,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报表分析者需要掌握,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会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无法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会被破坏。分析者应该考察报表中这些相关项目之间的关系,并从报表及报表附注中发现相关证据,进而形成对分析对象的判断。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何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 一位股票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某上市公司2004年的年报中,利润表中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52亿元,现金流量表中2004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23亿元,收入与现金流相差1亿多元;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公司2004年年末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合计只有近0.14亿元。这使这位分析者产生了疑惑,近一个亿的收入为什么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中未能体现出来?究竟是该公司的报表存在问题,还是什么原因? 这位分析者注意到了三张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他的基本思路是:对于利润表中所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企业要么收到现金,则反映于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要么形成应收款项,反映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但是,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勾稽关系的成立依赖于某些前提条件。导致上述情形出现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企业在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时,既没有收到现金流,也没有确认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如,企业在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时冲减了“应付账款”;企业在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时冲减了以前年度的“预收账款”;企业在补偿贸易方式下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时冲减了“长期应付款”;企业用以货易货方式进行交易,但不符合非货币性交易的标准(补价高于25%)等等。 第二类是企业在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时,同时确认了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但是其后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的余额减少时,企业并非全部收到现金(注意报表中“应收账款”项目是应收账款余额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如,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债务重组,对方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或者以低于债务面值的现金抵偿债务;企业年内发生清产核资,将债务人所欠债务予以核销;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进行对外投资;企业将应收账款出售,售价低于面值;企业将应收票据贴现,贴现所获金额低于面值;企业给予客户现金折扣,收到货款时折扣部分计入了财务费用;企业委托代销产品,按照应支付的代销手续费,借记“营业费用”,同时冲减了应收账款等等。第三类是企业合并报表范围发生了变化所致。如,企业在年中将年初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出售(或降低持股比例至合并要求之下),则在年末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将子公司出售前的利润表纳入合并范围,但资产负债表没有纳入,故此使得勾稽关系不成立。 分析者可以通过阅读报表及相关附注证实或证伪上述三类原因的存在。如果没有发现上述原因及其他特殊原因存在的证据,那么很有可能是该公司的报表存在问题,则分析者需要重点关注该公司的收入确认、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现金流量的归类等。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更为注重对报表结构、报表各项目间关系理解的财务分析思路,它更强调从报表来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它更注重识别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粉饰和错误。由于在我国现阶段,现实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虚假会计信息,报表粉饰行为盛行,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强调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研究 摘 要:本文对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指标分析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报表使用者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 能够克服局限性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客观、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关键词:财务报表 分析 局限性 思考 建议 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导致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常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 会计报表的结果来源于基层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和计算。有时候各部门会为了达到本部门利益,完成公司规定的各项生产指标,进行虚报、瞒报数据,再加上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使会计报表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 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从而造成即使是两个同样的企业,也会得出不同的财务分析结果。 (三)会计估计的存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由于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会计估计, 因此, 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 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率、净残值率, 这些都含有人为主观估计因素。由于会计程序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则企业财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较差。 (四)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其一, 通货膨胀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实物资产的情况则相反。从负债方面来看, 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二, 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样损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五)财务报表的编制重结果 财务报表通常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而不能具体反映其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 (六)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财务报表中一些应该反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从而影响对企业的分析评价。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 财务指标体系是为了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直接影响着分析的结果。 (1)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解读力与判断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就很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2)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企业就是为了盈利。然而,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其他的操作来谋取利益。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指标主要是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企业收益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前资产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所以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若单纯根据这两个比率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做出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这也是短期偿债能力固有缺陷之所在。 (2)收益能力重要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几个财务指标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 1、每股收益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 本年度净利润/ 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收益增加的同时风险往往是随之增加的。 2、每股净资产的局限性 每股净资产= 年度末股东权益(或期末净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 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3、净资产收益率的局限性 该指标是用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的,其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年末股东权益,另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以净资产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但这样又过于复杂,从简化计算角度考虑,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较似乎更为合理。 三、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 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 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可以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做出正确的交易活动。 (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都在面临都国际化的竞争,面临风云突变的国际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对企业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这些外部环境很难定量,因此,在对企业进行内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同时做出定性的判断,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使分析结论精确化。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就要对多个相关联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浅议改革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 [摘要]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凸显出其重要地位,而该课程的特点,即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性、起点较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以及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决定了该课程不仅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而且其考核方式也应当不同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应当采用平时成绩与形成性考核和分析性考核3个环节,以及课程报告与面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 课程特点; 考核方式改革 经济全球化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把更多的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高层次的职业经理人才,为了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分析和解读财务报表的实践技能,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世界范围内得以飞速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其次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性质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应当适应其课程培养目标和特点进行适当改革,采用提交课程报告与面试环节相结合的终结考核方式,辅以平时考核成绩,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生的兴趣。 1 国内外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情况及发展回顾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1989年提出,“教学的重点不应仅局限于相关的教学资料,还应重视学科与课程间的交叉,即复合学习的必要性”,自此开始了其会计改革的步伐。aecc于1990年的第1号会计教育状况报告《会计教育的目标》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使其终身学习。由此,作为培养学生学会解读会计报表、运用财务报表传递的信息进行决策、战略评估和价值分析的课程——财务报表分析开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逐步设立和发展。prober sherman(1988)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末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要性远低于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程度。而jo lynne koehn jolene j. hallam在1999年对美国和加拿大362所大学的调查研究则已经表明,67%以上的学校在本科阶段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在21世纪的中国大学中,绝大多数设置会计专业的学校都开设了与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相关的课程,并且一般作为专业选修课设置在第六学期以后,作为学生在完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基础课程之后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课程。实践证明,大学会计专业本专科教学计划内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有助于“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极大地满足了实践中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 2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财务分析本身即根据相关学科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标准的会计信息分析转换为决策或管理有用的信息;同时,财务分析又根据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所需求的信息,转换为会计应该提供的信息。因而,财务分析或财务报表分析在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系中,起到的是中介的作用。它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复杂程度的加深,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的目前以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为基础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具有以下几点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 2.1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科内容不是对原有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学科内容的简单重复或拼凑,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自己的学科结构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财务报表分析学科又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学科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构建的一门学科,其不可能与其他相关学科泾渭分明,其独立性是相对的。 2.2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起 点较高,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工具分析和解读企业财务报告传递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从而对企业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做出评价和判断。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起点较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其首先需要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作为先修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需要从应用财务知识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实施有效分析的能力,以透过企业的财务报表看清企业的本质。 2.3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综合应用能力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表明其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具体技术分析方法和繁杂公式计算过程。一方面,这些技术方法在相关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中大都涉及;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财务分析方法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分析结果的南辕北辙,这不是分析方法不科学或不正确的缘故。故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和强调对企业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遵循“战略分析—报表分析—价值分析—前景分析”的一般教学框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将基本分析工具应用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讲授专业基础知识。避免学生出现“只会学,不会用”,专业知识看似学得很好,而一旦看到企业真正的报表便无从下手的情况。 3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一门课程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而考核方式固然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它是用外在力量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财务报表分析独特的课程特点使其教学方法有别于一般的会计课程,宜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并在其中适当引用“探究性”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援引“情境模拟”的教学法,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企业财务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当前被广泛采用的考试课以考试定成绩和考察课以考查方式定成绩的一般考核方法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都是不合适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应当进行适当改革。 具体说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的确定应当以反映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析问题的一般程序和技能为准绳,采用提交课程报告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考核方案设计如下: 3.1 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30% 这一部分考核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出勤,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财务报表问题分析与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可采用上课点名、课堂练习提问、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记录等方式进行,其中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20%。 3.2 课程终结考核占考核成绩的70%,分为形成性考核和分析性考核 这一部分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无论是采用单纯考试的方法或单纯提交课程报告的方式来完成都是不合适的:其一,单纯考试的方法会出现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僵化学习情形;同时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学生对具体财务分析基本工具的掌握程度,不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技术分析工具解读企业真正财务报表的能力;再者,作为一门高起点的专业课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许多基本分析工具在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均有涉及,再做考试没有太大的意义。其二,如果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终结考核作为考查课进行一般考核,又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利用现有的网络等工具搜索现成的分析报告敷衍了事,扭曲考核的最终目的。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终结考核宜采用形成性考核和分析性考核两个环节。 (1) 形成性考核,占终结性考核的60%~70%为宜。这一部分考核可以采取提交课程报告的形式,笔者在近年的考核中经常会要求学生在这个环节提交一份最新年度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不拘分析对象和分析方法,以分析方法的准确应用为准。 (2) 分析性考核,占终结性考核的30%~40%为宜。这一部分考核可以采用面试的方法,即要求每一个学生先针对自己的课程报告进行简要说明,然后授课老师在学生完成的课程报告基础上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报告进行解释。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加入这样的面试环节,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独立完成课程报告的写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自己课程报告中所研究上市公司的关注,老师的几句点评在评价学生课程报告质量的同时,也引起学生对自己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反思,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新医院会计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所有地区均执行了全新的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以使用范畴、核算基准、财务报告体系及会计要素等层面进行转变,对医院财务报表编制产生影响,这也对医院管理人员在了解医院财务信息方面更为加强。 关键词: 医院;会计制度;财务报表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作为综合性财务管理,包含医院内部及外部管理中的所有方面。透过医院会计部门给出财务报告,可以评估医院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随时发现问题所在,并给予改正。并且,能够为医院的管理层提出更为适合的决策支持及内部绩效考核的根据,以此更好地评判医院的经营状态及成果,加快医院的进步。本文通过笔者常年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对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提出方法及建议。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控制中的问题 自从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各个医院均将新会计制度运用于财务控制中,修改并更新了医院原本的规章制度。但新医院会计制度真正执行还需一段时间,对于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过度过程而言,医院财务运转情况需要通过相应的调整,这也令财务控制产生问题。 1.医院财务控制体系需要完善。 通过我国医院财务状态而言,许多医院均欠缺完整的财务控制及评价体系,所以,许多医院财务核算只展现出数据核算功能,并未有效发挥出财务管理及控制层面的作用,这也令医院财务控制质量较低。并且在众多医院当中,虽然创建了财务控制与评价体系,可是在财务控制层面并没有完善的制度进行支撑。医院财务控制大多偏于前期与后期财务核算,从而忽略财务核算,这也在某种程度中对医院财务控制质量的提升有所阻碍。 2.未及时、全面设定会计科目。 对我国一些医院而言,会计科目设定并未实现,较多原本科目并未及时更新,依旧具有不具体、不科学、不细致科目存在。落后的会计科目对医院财务信息及核算的正确性形成不利因素,这对医院的财务控制具有阻碍的作用,对医院决策层管理的决策具有影响。 3.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原本会计制度中进行更新,因此也对医院财务人员标准相对提升。可是由于新医院会计制度推行并不顺畅,许多医院财务人员并未全面、彻底学习和掌握新制度,并且在思维及方法中均呈现原地踏步的状态。所以,财务人员会计理念及素质需要不断提升。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建议 1.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包含了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本文仅对前两项分析法进行简述。一是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将相应财务报表数据及已确定标准进行对比,获得区别,并对区别进行分析,获得原因并以此对未来趋势进行评估的方法。比如将本月财务报表与以往同年、同月财务报表进行对比,获得出当前财务报表状况,并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评估,从而对未来月份经营状况进行修改,以便获得更好的预期效果。二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对形成财务报表指标有所改变的因素给予分析,寻求最关键因素。此种方法通常先将对财务报表有所影响的某个指标改变的所有因素相结合,之后将其中一个因素作为可变因素进行更替,寻求所有因素对财务报表指标的影响程度,以判断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也将此分析法称为连锁替换法。 2.财务报表分析建议。 尽快适应新会计制度,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医院财务人员技术水准决定医院财务管理程度,但是新医院会计制度则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身为财务人员应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对相应理念进行深入理解,掌控变动内容与相应差别。医院是一项尤为关键的行业,许多财务指标值自身的敏感性非常强,比如固定资产折旧率、医疗服务成本、收支结余、坏账账龄、药品库存价格等等指标值在不同阶段的改变均对不同潜在危险元素不同方面造成反映。若透过此类敏感性财务指标监控财务危机,则需先通过对医院负债状况进行关注,定期分析、及时,以此为领导提供最正确的结论,以制定相应政策避免负债运转危机。将所有环节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以便随机应对财务工作当中的不可抗力,并且令原则最优化,提供不同方案,将最优方案及最有总量的比例确定清楚。财务部门需要从整体方向搜索敏感性预警指标的相应财务内容,动态跟踪实现监控经营方式所有过程,以预防风险的发生。还需不断积极预先对一切主要决策活动进行评判,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工作人员,当决策时需预先避免财务相应存在的风险,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对经营决策科学性进行评判,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为真正体现医院经营成果最直接的标准,可以如实体现医院在日常经营中的不足,并对医院发展形势进行体现,为医院的决策、管理优化给予重要数据。这也需要不断对财务进行细致化管理,注重财务所有指标,有效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成果。 三、讨论 在2012年1月1日起,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全国开始执行,虽然在新制度与旧制度中产生了较大改变,可是依旧具有众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给予解决。本文仅仅在理论方面对这些产生或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依旧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考验。并且,从研究方法层面而言,也具有一定不足。并且,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论述还不够深入,只停留于经验判断当中,还需要通过更为充分的理论进行支撑,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分析的影响依旧需要在医院的实践当中进行求证,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还需不断深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必定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迎来全新的影响,所以,医院必须加强重视,极力推动,组织会计人员不断进行学习,有效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结论与价值,以此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能力。 作者:李伟 单位: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财务报表分析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 《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专业类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知识综合性强、实践分析能力要求高的特点,不管是针对授课者还是学习者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在对课程教学特点剖析基础上,提出了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案进行全方位改革的思路,并寻求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方法,对编报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阅读、计算、分析、预测和评价,为报表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助其进行经济决策。报表分析者要具备完善、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犀利的实践分析能力。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已难以适应现实人才需求,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实现以案例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改革及实践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 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1.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知识构成体系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介于会计学、财务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之间,《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财务管理的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较高级别,需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财经法规”等先学课程的专业知识积累才能进行有效教学,一般在第五学期以后开设。本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阅读、分析四大财务报表的能力,还要掌握分析的基本方法,熟悉数据指标内部的关联性和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能通过报表分析,提出独到、有效的见解,帮助信息使用者决策。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不成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学难度,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要求更加复杂多样化。其原因主要有:国内的市场开放度不够,会计在公司价值定价中的作用受到限制,会计信息无法直接有效地使用;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秩序制度化不足,会计作为浓缩价值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专业“压缩”产品,报表分析承担“解压”功能,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复杂、难度高;财务报表功能广泛,分析目标和重点多样、复杂,课程内容边界与分析结构变化多样,对课程内容体系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具备更加扎实的知识积累和积极的动手兴趣,以及更多专业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地教与学。[1]现有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基本理论传授和简单的分析技巧训练,甚至将精力多放于各种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上,没有结合复杂的现实经济环境进行实践分析,导致学与用严重分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基础要求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引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教授综合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实践;既要讲解报表分析的方法,还要传授分析技巧;既要训练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要进行文字表达能力锻炼,课程授课难度较大。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于基本的理论知识灌输,对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擅长,也不强调,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材选用固定狭隘,教学参考资料有限且过时,考核方式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出题→学生考试”的单一模式,“学”与“做”严重脱钩。同时,课程中数据较多,学习内容技术性强且较枯燥,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教好、学好《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须突显实践教学效果,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和教学媒介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学生学习基础要求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具有相对独立、起点较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首先,在本门课授课之前,要求学生已经学会读懂报表,还要对各类报表的编制原理、表间结构以及不同报表间的逻辑勾稽关系非常熟悉。而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怕财务报表,其他专业课程独立学习难度不大,能基本掌握,但是相互关联性、逻辑推理及综合应用自发能力尚不具备。很多学生报表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给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与学造成严重障碍。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论综合性强,数据繁杂,计算分析公式难度较大,整个知识枯燥繁琐,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再次,本科学生多注重理论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与学几乎都要基于现实案例之上,才能有效完成。因此,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2.1创新教学理念,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直接决定教学大纲的设计,进而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实现《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制定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目标尤为关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培养,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报表分析评价公司价值的能力;注重实现通用分析方法创新;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多种技术方法及其综合运用能力;注重权责发生制信息与现金流量信息的交互验证,以及财务报表价值信息的挖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是起点。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愿望和意识,并将创新主导思想与行动相结合形成行动指导,贯穿日常教学行为中。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定位,即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建立师生共有课堂的观念。老师在课堂中既不是主角,也不是主导,其角色扮演应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之一,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应是引导和指路,千万不可替代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努力阅读会计的各项分录、各个案例报表,努力发现反常的数据,并利用各种方法,从多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发现报表企业的财务甚至经营问题。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常识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向学生强调分析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的关联性,教授学生有效阅读会计资料的方法,激励学生尽量依靠自身努力利用本能和专业知识积累去发现报表中的数据异常,并推测异常的主要原因,甚至提出专业解决建议。 2.2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固化,要建立集教室课堂、实训课堂、自学课堂、虚拟课堂、企业课堂、网络课堂、进阶课堂和创新课堂为一体的多功能课堂,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财务报表,找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管理层和企业现实层面看企业的财务、会计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理论教学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要手段,系统梳理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案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把案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发掘案例公司报表数据问题,并与教师沟通讨论,重新思考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课堂互动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则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到完全放手。实验任务下达后,要求学生认真解读,拟出实验计划,独立完成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单独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只负责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打分。三个环节相辅相成,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 2.3建立学习团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依靠群体学习才可以完成,因此,建立学习团队是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模式。学习团队由学生自愿组成,每队人数在4-5人,设组长1名,负责整个团队的管理和与教师的联系。全组成员共同商定团队案例讨论的时间、地点和分工、考勤等问题。教师需要定期了解团队的活动情况,还可以根据作业成绩判断学习团队是否有效,对于没有发挥作用的学习团队要及时进行调整;不同团队参与竞争、合作和相互评价;对组内各个同学安排不同角色,以防“搭便车”现象出现。在老师的配合下,学生在新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重建、完善、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互帮互勉,共同进步[3]。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必不可少。先是建立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资源库。案例资源库可以从现成的案例中筛选部分高质量案例,也可通过任课教师在已有的教学案例基础之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还可以从学生所交的作业中选取较为优秀的财务分析报告选取,甚至专业期刊、杂志、以及对财务分析有帮助的书籍网站都可成为丰富的案例来源渠道。其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应综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音像视频、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载体。引进Excel软件对财务报表进行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利用Excel计算财务比率并绘制各种趋势图等等。 2.4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传统手段,其本质是借用外力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能更真实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建立综合、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首先,调整各项成绩构成比例,将期末考核比重降低至35%左右,提高过程考核比重,尤其是案例考核和实验成绩。其次,过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要综合考核日常实验、课堂表现和出勤率。其中实验成绩占35%,课堂表现和到课率分别占到20%和10%。实验成绩的评定除了考察书面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之外,学生制作的PPT和现场汇报表现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作业成绩不仅反映了其分析能力,还反映了应用文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4]。最后,期末考核由学生的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和答辩构成。选取一个公司一年或连续三年的整套财务报表,让学生对其进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再做整体综合分析评价。老师给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打分,由此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 3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立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整体质量进行系统化分析,能够站在实践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整个教学模式较于传统的教学有了较大地创新,教学成果也得以突显。 3.1整合了课程知识体系,降低了教学难度 在开放性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将综合性强、专业度高的理论知识和真实的公司报表案例相结合,并辅以模拟实验环节加以强化,还得归纳总结为实验报告。这种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三者有效结合,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经历“理论学习-案例导向-实验模拟-总结反馈”学习循环,真正掌握并巩固高深的财务报表分析知识。 3.2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下,教学课堂将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教学工具也多样化,能更贴切地分解各个知识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3.3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能力,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这也是应用型本科生相对比较擅长的方面,能很好地突出学习效果,提升本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3.4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提出建议和分析报告书写能力 立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团队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有团队成员必须团结协作,致力于同一目标,无形中锻炼了学生与他人的团队协作能力。而过程考核中要求学生必须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现场汇报,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财务报告的书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为学生未来从“核算型”财务角色转型为“管理型”人才进行前期训练,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上所述,由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论综合性强、实践要求高,只有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才有可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作者:汪秀清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医药行业平衡计分卡财务报表分析 1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作为核心地位存在于医院管理创新体系中,它自身的特色决定了要在医院经营管理的整个方面和过程中始终的贯穿下去,这也是关于医院活动的基本的条件,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充当着资料补充的作用。拥有明智的财务政策可以使会计信息的反应得到重视从而寻找到医院管理的最弱环节,进而改进缺陷。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的时期都产生内部控制制度这种产物,当下医院管理的标准是要对管理目的保证实施,分工负责为基本条件来成立各个职能部门对自身业务工作所进行的制约考试流程和方式,这样可以对内部部门的职能和权利加以清晰和确定,这样做是为了对资产安全性的全力维持,这样可以保障国家财经法规的实施,以及涉及到的经营决定、指导和政策的切实实行,保障了医疗行业工作的经济性、高效性和效益性。 2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重要问题 当下的形式中国内很多医院未设立总会计师,医疗专家通常负责担任管理财务院长,这样的团队通常对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完全的掌握,使得一些医院领导错误的觉得财务内控制度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来负责执行,在对医院整体管理经常中无需过多的关注和建设。即便有的医院依据自身工作的要求来编订了很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涉及到真实的管理活动的时候做不到按照规章制度实施,既是实施之后相应的跟踪检查活动也不到位,致使财务内控制度根本就没有办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财务控制人员没有充足的知识网来做基础,无法实际的发挥财务人员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应有的影响。财务部门必须要引导和协调各个格式组织的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对本应该担当组织和控制的作用反而没有多少影响。很多财务内部控制方式对一些科室来讲通常是比较随意的。会计职位设立的不规范,相关人员所具有的设备和真实的内部控制标准并不相合适,这样会计人员自身的责任就无法做到明确,一些公立医院财务相关职位的人员配备不充足,在职岗位人员只会对自己所负责的事情关心和处理,不会积极的对经济活动做预先的调控。财务人员主要责任对财务内部进行控制,必须要有景荣、市场、法律等各领域相关的知识,但是当下财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素养并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在岗位上进行学习来获得学历,没有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必须要有的综合素养,致使财务内部控制在切实的落实方面做的不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设施基础并不完善,财务内控对其可以进行掌控的能力不足,这些状况主要的体现在医院在对物质做采选和管理上,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医院管理者进行加强与规范,在将资产进行验收进库的环节上,相关的手续在办理中都不健全。当下时期,医院通过政府集中招标来进行采选药材、材料和设施活动,但是这些是过程对一些暗中的操作只能起到减少的作用,并不能完全的避免医院在采购过程中仍旧存在着有些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医院对很多活动费用支出的控制性不强,大多数的医院没有开展医疗成本预算控制制度,一些医院虽然意识到这些也依据自身的特点对成功的经营加以借鉴,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成本核算经验和做法来进行相关的工作,但实际的情况还只是停留在可是核算上,具体的内容只是涉及到奖金分配凭据的核算信息,并没有成立整体成本考核、成本分析评估和信息反映系统。医院的费用支出情况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形成各家医院成本独立成体之间缺少可比性,对成本费用的操控并没有具体的准则和凭据。在医院内部的审计职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和核算工作进行的不彻底,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功效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始终的存在公立医院日常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各各阶段,这些十分需要内部审计职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做考察、审评和评估。在现阶段的很多医院都没有成立内部审计单位和建立专业内审职位,在一些医院既使成立了这些单位和部门,但是相关的在职人员自身素质却并不过硬,设立的管理系统也并不能完全发挥功效,造成整体的内部财务控制审计评估工作。 3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创新观念 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追究产生的原因会发现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人员的因素也有领导方式上的不足,甚至是涉及到管理人员自身的手段和素质等方面。对这些问题出现的源头也会有几个方面来展开一些工作。组建完善合理的组织体系和职位,将在职人员的职能和职权明确。成立岗位授权和职位分工系统,要始终把不相关职务之间的联系做混淆,这是基本的形式原则,相关人员的职责要有划分和职权规划,对岗位职责要格外的重视起来。完善财务系统,把财务管理系统整理通顺,实施财务和会计统一融合在一起管理,这样可以将财务会计职员素养加以提升,前提是对财务管理做到足够的重视,充分的认识到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影响,完备和改善财会系统,科学设置财会职位以便合理的调配财会人才,做到使岗位之间的调节做到井然有序各负其责,尽可能的将财会人员在医院财务内控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对财会人员的教育要做到有计划的进行和实施,以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所具备的特点相结合,与之相对应的是对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要同步的进行,这样才可以让财会人员在最短的时间中得到整体的素质提升。成立资费成本考察指标体系,展开成本解剖评估,在成本计算的条件上做好对其操控的工作。最先要依据各种类型科室的工作性质和特色,来确定各种各样科室之间的成本考核标准。在临床科室组建单位工作量标准,像床位成本和诊治成本等项目,更能形成科室之间成本之间的对比程度,最重要的工作是考核分析业务科室间的成本调节和制约状况。药剂部门组建药品收入成本,要做到适合医疗付款方法、标准的变化,实施医疗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标准来做考察。还有在成本计算的过程中要做好操控流程。实施成本操控要根据整体的预算,要经过制作目标成本来实现对医疗工作中的全部消耗做考察和审核,做到对错误的及时发现和改正,让整体费用控制在正常的界限中。在临床科室的一次性材料成本做动态定向操控,对药品和材料实施库存限量制度,这样可以将科室材料成本加以减少,对工料医院运营成本的控制也更为的有利。对医院的所有资产的保护和操控体系要考虑财产物资的采选、检测和保管等阶段。涉及到大量的采置、基本建设和维修等重要项目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竞争,对内部开挖控制和社会监督做到全面的接受。首先是组建严谨的资产采购和付款流程,依据审核的预算和计划规划的使用方式来制定合理的方案,将适合政府来出面进行采购的范围物品坚决由政府来负责采购。 4结语 在文中对财务内控中的问题做了分析,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式,这为医院财务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确保了医院在之后长远发展中可以保持稳健的步伐和速度。 作者:杨爱玲 单位:许昌市中心医院南院区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五矿发展股份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从财务报表分析看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收益的持续性分析 企业的收益总体可以分为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由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所占比重的大小及其相应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大小,决定着公司收益的来源是否稳定可靠。经营性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日常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非经营性收益主要来源于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资产处置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不反映公司的核心能力,因此,非经营性收益虽然也是“收益”,但不能代表公司的收益能力。与经营收益相比,非经营性收益的可持续性低,风险大。从收益的持续性角度分析,经营收益所占的比重越大,收益质量就越好涉及的指标有:(一)流入结构比率分析;(二)净收益营运指数。 (二)收益的成长性分析 企业的经营有四个生命周期,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而言,纵向比较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可以大致的发现企业的发展变化,在具有成长价值的企业其毛利率和利润在快速增长,而在衰退的市场中则会不断下降。通过成长能力分析,可以判断当期的会计收益和未来的盈利能力的匹配情况。当企业的经营的成长性越强时,则说明其当期收益和未来盈利的持续性越好,企业的报告收益与实际业绩的差异程度有可能越小,企业的持续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越强,从而收益质量也就越好。分析企业的成长能力涉及的指标有:(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的增长率;(二)经营现金增长率。 (三)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盈利能力强,说明企业能很快的获取利润,是企业持续获利的关键,收益质量高。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涉及的指标有:(一)营业利润比率;(二)销售毛利率。 (四)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现金流的分析,甚至提出“现金为王”的说法。这是因为企业会计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或费用以经济业务或交易的发生为标准确认,而不以企业的现金流入或流出为依据。因此,收入费用配比后的利润额自然与现金的净流入量不等。会计收益只在有相应的现金流入的情况下,才是真正的收益,否则可能仅仅是账面收益。所以分析现金保障程度至关重要。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分析,就是区分现金收益与非现金收益,涉及的指标有:(一)销售现金流入比率;(二)现金收益比率。 (五)收益的安全性分析 收益的安全性是企业经营活动面临风险大小的直接表现。收益的风险越大,则说明企业适应内外经营环境的能力差,面临的经营风险大,取得收益的安全性差,收益质量低;反之,收益质量高。收益的安全性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分析企业收益以应收项目的形式收回的周转程度,如果收益长期表现为应收项目,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就说明实际收回收益的风险性大,收益安全性低,收益质量低,报告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距会更大。另一方面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一味的以负债来增加资本去实现经营活动,而超过了自身偿债底线的话,就会增加实现收益的风险性,即使能获取较高的净利润,其收益质量也是不好的。收益的安全性分析涉及的指标有:(一)应收账款周转率;(二)偿债保障比率。 二.从财务报表看企业收益质量实证分析 以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沪600058)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当然最能说明企业收益质量的是可靠的数据——定量分析。综合利用五矿发展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指标的运算与分析。分别从五矿发展收益的持续性,收益的成长性,企业的盈利能力,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以及收益的安全性角度,进行收益质量的定量分析。 (一)收益的持续性分析 从收益的持续性角度分析五矿发展采用的指标有流入结构比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税费返还款和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各占经营活动总流入的比重。近三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均占有绝对比重,经营活动收益持续稳定,会计收益质量高。 结合附件的财务报表运算净收益营运指数得: 06年净收益营运指数:562805861/657235430=0.86 07年净收益营运指数:749492733/837654920=0.89 08年净收益营运指数:1572138969/1767815456=0.89 净收益营运指数越大,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收益越大,企业的收益具有持续性,会计收益质量越高。近三年的数据显示,该企业的净收益营运指数均接近于1,说明其利润结构中经营活动带来的利润占据主导地位,使得企业的收益具有稳定性,收益质量也就较好。 所以,从收益的持续性角度分析,五矿发展的收益质量是好的 (二)收益的成长性分析 从收益的成长性角度分析,采用的指标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的增长率和经营现金增长率。 五矿发展近两年关于收益的一些增长率状况,经营现金流入有显著增长,说明企业的经营收益在不断提升,收益具有成长性,也同时意味着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在不断的以实实在在现金收回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净利润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近两年都是高比率增长的,剔除了短期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偶然性收益的影响,所分析的净利润才是最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这样的收益和伴随的现金流的不断的增长,说明企业的实际收益的成长性好。所以从收益的成长性角度分析,五矿发展的收益质量是好的。 (三)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角度分析五矿发展的收益质量,涉及的指标有营业利润比 率和销售毛利率。根据附件的报表可以运算得: 06年营业利润比率:562805861/657235430=85.63% 07年营业利润比率:749492733/837654920=89.48% 08年营业利润比率:1572138969/1767815456=88.93% 可以看出近三年,该企业的营业利润都占了利润总额的绝对比重,企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的正常的经营活动,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06年销售毛利率:(66596948952-64554759460)/66596948952=3.07% 07年销售毛利率:(76474881917-73996719689)/76474881917=3.24% 08年销售毛利率:(85057879305-81559526074)/85057879305=4.11% (四)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分析 从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角度分析五矿发展的收益质量,涉及的指标有销售现金流入比率和现金收益比率。结合附件的财务报表运算得: 06年销售现金比率:68750067910/66596948952=1.03 07年销售现金比率:74374810556/76474881917=0.97 08年销售现金比率:94076852380/85057879305=1.11 从近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销售现金率均大于或接近于1,说明该企业销售的收现水平高,获取现金的能力强。特别在06年和08年的指标均大于1,说明不仅则表明不仅当期收入全部以现金形式收回,而且还收回了以前的应收账款,意味着企业收益是伴随着实质性的现金流入的。07年的指标也是接近于1,说明收益绝大部分以现金形式收回。由此看来,企业的收益质量是好的。 06年现金收益比:(-3978508960+20530372+6500677)/332500330=-11.88 07年现金收益比:(7410484904+2356152+28021762)/530640466=14.02 08年现金收益比:(-442560751+633678+2621003)/1062974407=-0.41 (五)收益的安全性分析 从收益的安全性角度五矿发展的收益质量,采用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偿债保障比率。结合附件的财务报表运算得: 06年应收账款周转率:66596948952/1440404386=46.23 06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46.23=7.79天 0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76474881917/[(1286866595+1440404386)/2]=56.08 07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56.08=6.41天 08年应收账款周转率:85057879305/[(1065734622+1440404386)/2]=67.88 08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67.88=5.30天 从近三年的数据显示。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短,而且收款速度越来越快,说明企业的坏账损失较小,账款收不回来的风险性小,收益的安全性高,其报告收益与实际业绩的差距就小。 06年偿债保障比率:24234071359/(-3978508960)=-6.09 07年偿债保障比率:18192836321/7410484904=2.45 08年偿债保障比率:28912457032/(-442560751)=-65.33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现金收益比在06年和08年指标是负数,是由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是负数导致的,原因在于为了取得经营性流入,所花费的经营性流出过高,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收益的现金保障能力值得怀疑。07年的指标虽然是正数,但是指数过高远远大于1,说明企业货币资金充裕,但资金的使用效率与产生的收益并不高。由此可见,从现金保障程度的角度分析,现金收益指数不好,收益质量较低,五矿发展应该注重收现的成本控制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利于提高自身的收益质量。近三年的数据显示,该企业的净收益营运指数均接近于1,说明其利润结构中经营活动带来的利润占据主导地位,使得企业的收益具有稳定性,收益质量也就较好。 在近年来出口退税调整、海运费上涨等压力下,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在同行业水平下降的形势下每年仍有增幅,可见,该企业的销售前景良好,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近年来五矿发展贸易方式改变,减少进口,增加内贸业务,根据国内钢厂的交易惯例,向钢厂采购货物需预付货款,内贸业务比重增加,预付款较上年大幅增加,同时本期所采购的存货结存较多,销售商品所收到的现金少于采购商品所支付的现金,增加了短期借款等筹资方式所致。虽然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能弥补经营性净流入的空缺来偿还债务,但是筹资活动获取收益不具有稳定性,收益的安全性和现金保障程度都不足,即使企业的净利润在不断的增长,但是这样的经营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收益质量存在缺陷。所以五矿发展在经营活动的成本控制和现金流出方面需要科学把握,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收益质量。 针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在06年和08年出现了异常现象,指标呈现负数,是由于经营净现金流是负数导致的。五矿发展在近三年虽然经营性现就流入都在增长,但是经营性现金流出的增幅大于现金流入,从而导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呈负数,所以现金净流入需要由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净流入弥补。可是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获得的现金流量虽然在必要时也可以用于偿还债务,但不能将其视为经常性的现金流量,其流入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收益的安全性差。这几年,五矿发展在为了进一步的发展业务所发生的经营性现金流出超出了现金流入量,从而影响了其收益质量的评价。即使该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等方面的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经营净现金流是负数所导致的安全性不足。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表分析 一、引言 人力资本是企业雇员的业务素质和创造力,依附于雇员的体力和智力。组织资本是内生于组织内部的、不依附于个人的组织职能和优化机制,如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执行力服务氛围、组织结构等。顾客资本是指企业顾客对企业及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市场资本是指企业积累的市场优势,如市场分析经验、市场协调能力、公众信誉等。知识产权资本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权、著作权和发明权等。地域资本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这些知识资本要素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本,在功能上不亚于实物资本,甚至超越了实物资本。知识资本的培育是企业长时期修炼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在短时期内具有稳定性,在长时期内具有动态性。知识经济下会计报表变革的研究已引起了会计研究领域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孟翠湖(2004)认为企业会计报表中的知识资本分为四类,即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基础结构资本和市场资本,阐述了知识资本会计控制的必要性。马怀颖、张嘉实(2012)探析了知识经济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界定标准,解释了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内涵,重点阐述了多层控股关系下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林丽娜、方海燕(2012)提出了知识经济下会计报表的改革方向,包括完善会计准则、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合理地引入非财务指标等。曲士瑞(2013)阐释了知识经济下改革表外信息的策略,包括健全表外信息披露制度、对表外信息实施专门的审计以及推进表外披露向表内披露的过渡。会计报表的变革必然引发会计报表分析的变革,会计报表分析是会计报表应用的最高境界。现有的研究对会计报表变革的各个方向有所涉及,但尚未触及会计报表分析。尽管知识经济理论框架下的会计报表分析改变存在着漫长之路,但毕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先导性的理论探讨具有现实价值。 二、知识经济下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趋向 知识经济下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趋向包括三种类型:①基础性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趋向,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分析。②功能性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趋向,包括财务比率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资产流动性分析、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成本报表分析。③前景性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趋向包括战略性分析、证券价值分析、价值创造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2.1.基础性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趋向 2.1.1.资产负债表改革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结构的记录,表明企业在某一个时点的财务状况,是一幅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图画。企业过去的经营、投资、融资和理财等活动的结果都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与企业之外的社会各界的契约关系,对于了解和把握特定时点的企业财务结构具有很大的作用。资产负债表常用格式有三种:账户式(accountform)、报告式(reportform)和财务状况式(financialpositionform)。在知识经济时代,资产和负债应包括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知识资产和知识负债,如知识产权、组织竞争力、关键性人类资源存量。由于知识资本的计量难以在短时期内精确地实现,可以采用模糊资产和负债计量法。为了真实地反映对企业发展具有强劲驱动作用的资产或负债,就不能拘泥于计量的精确性,否则,如果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资产,再精确的计量结果也于事无补[9]。 2.1.2.利润表改革分析 利润表是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绩效的记录,即一个时期内企业所创造的所有收入减去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之后的余额,就是这个时期的利润。收入(revenue)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类。费用(expense)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cost)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利润(profit)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显然,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都与知识资本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并不仅仅与实物资本相关。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资本的运用,而不是实物资本。同样,知识管理的过程也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和费用。这些知识性的收益和成本应该在利润表中有所体现。 2.1.3.现金流量表改革分析 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现金数额,即同一时期的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就是该时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量表说明了企业在满足所有的现金支出之后所创造的超额现金。现金流量表包括三个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知识活动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因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以便报表使用者能够准确地理解知识性行为对现金流量及波动的影响。 2.1.4.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改革分析 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股东)权益的各个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可以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的情况,不仅包括所有者(股东)权益总额的增减变动,也包括所有者(股东)权益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特别是反映直接计入所有者(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所有者(股东)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综合收益(comprehensive)的观念。所谓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与所有者之外的其他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包括净利润与直接计入所有者(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在知识经济时代,股东权益不仅包括有形资产,更要包括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尽管知识资产与股东之间的隶属性有待进一步明晰,但忽略了知识资本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毕竟存在着重大的缺憾。 2.2.功能性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趋向 2.2.1.财务比率改革分析 财务比率的类型众多,不同报表使用者所关注的比率不同。商业贷款主管评定的财务比率是现金比率、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年周转次数、速动比率等。贷款协议最常出现的比率是债务与权益比率、流动比率、股利支付比率、财务杠杆程度等。财务总监最关注的比率是每股收益、税后权益报酬率、税后净利润比率、债务与权益比率等。注册会计师最关心的财务比率是流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天数、税后权益报酬率、债务与权益比率等。财务分析师关注的财务比率是税后权益报酬率、市盈率、每股收益、税后净利润率等。年报关注的财务比率主要是每股收益、每股股利、每股帐面价值和营运资本等。显然,现有的财务比率分析是依托于实物资本运作而生成的,缺乏对知识资本的描述,也没有反映出知识资本和实物资本之间的互动性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杜邦财务分析系统存在着一些弊端,应设置知识资本比率、知识资本与实物资本相对比率、知识资本周转率都知识资本财务比率指标。 2.2.2.获利能力分析的改革分析 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的核心是分析和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solvency)和获利能力(profitability)。获利能力不高的状况,必然影响到现金流量和营运资本(workingcapital),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偿债能力较低,不能及时地清偿到期债务,必然影响筹资活动,导致资金短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创造现金流量能力的衡量和评价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问题。一般而言,财务报表分析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经验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和预算(计划)标准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金额的比较、百分比的比较和比率分析三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利润生成的重要促进因素,因此,获利能力的分析需要密切结合于知识资本的开发状况,给获利能力赋予知识性的特征。 2.2.3.资产流动性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的改革分析 流动资产也称为短期资产,是指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以现金形式存在的、或者将要变为现金的、或者视同现金使用的资产,通常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帐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存货。短期偿债能力可以通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较与分析来反映,主要财务指标是营运资本、营运资本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通过利润表所反映的企业情况来考察,也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企业情况来考察。通过利润表来考察的指标是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coverage),而通过资产负债表来考察的指标是负债比率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在知识经济时代,资产流动性、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与知识资本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关键性的知识资本的获取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在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偿债能力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了企业的软实力,而不是实物资产的拥有量。 2.2.4.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分析的改革分析。 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以营业收入为基础的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毛利率(grossprofitmarginonsales)和利润率(profitmarginonsales),而资产为基础的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assetturnover)和资产收益率(returnonasset)、固定资产周转率(fixedassetturnover)。股东权益分析的主要财务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returnonequity)、每股收益(earningspershare)、每股净资产(netassetpershare)、股利支付率(dividendpayoutratio)、资本保值增值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是企业盈利的源泉之一,尤其在高科技企业,知识资本的作用更大。盈利能力的分析要依托于知识活动,与知识行为相匹配,分析出知识管理在盈利能力存在和成长中的现实性作用。 2.2.5.现金流量分析的改革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不仅应关注现金流量的结果,更应该关注现金流量的过程。如果企业没有现金流量,成本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补偿。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最高境界是现金流量为零而不出现财务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数额、时间、币种和利率表现形式完全匹配。当然,过分强调“现金流量”可以使企业成为“守财奴”,甚至成为“钱柜”。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包括现金流入量的结构分析、现金流出量的结构分析和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比分析。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包括流动性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质量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现金流量愈益受到知识资本或知识行为的影响,现金流量分析和知识活动息息相关。事实上,许多现金流量是知识活动引起的,如人才引进、专利销售和购买、宣传和策划等,但是,现有的现金流量分析忽略了许多关键性的知识行为,因而缺乏完备性。 2.2.6.成本报表分析的改革分析 成本报表(coststatement)是根据企业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编制的、用于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构成情况的报告。成本报表是一种内部报表,向企业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考核企业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获取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成本的风险增大,带来更大的风险成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因此,知识经济下的成本报表分析不仅要关注于发生成本的分析,更好关注于风险成本的分析。 2.3.前景性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趋向 2.3.1.战略分析的改革分析 战略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起点,可以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意义进行定性分析,使后续的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奠定于企业现实的管理情景(managementcontext)之中,有助于财务报表分析者识别企业的绩效动因(performancedriver)及其背后隐藏的主要风险,从而评估企业当前绩效的可持续性,并预测企业未来的绩效。在战略分析中,行业特征分析的主要工具是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analysis)、波特五力分析(porter’sfiveforceclassification)和经济特征框架(economicattributesframework)。在知识经济下,战略分析主要考虑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很多场合下,机遇源于企业的知识活动,挑战源于企业的风险。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分析与传统的战略分析存在着天壤之别,需要抓住知识经济的特征,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2.3.2.证券价值分析的改革分析 证券价值分析也称为证券估计,就是对证券的价值进行合理地评定。证券价值就是证券未来预期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所有与证券相关的现金流入量都要按投资者要求的收益折算为现值。证券价值分析的过程是对资产或证券的特征进行评估、估计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将资产或证券按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证券的价值存在着帐面价值、清算价值、持续经营价值、市场价值、内在价值等不同的内涵。在知识经济时代,证券价值与帐面价值一般都存在着较大的偏离,主要是源于企业软实力的影响,而软实力正是知识资本及知识活动的体现。企业的知识资本累计价值越大,则软实力愈强,从而导致证券的市场价值远增大,并拉动帐面价值的增长。 2.3.3.价值创造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的改革分析 顾客(customers)、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是企业价值创造持续性的动因,促成了二十一世纪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的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创造模式(valuecreationmodel)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企业里,观念和思想是资本,其余皆是货币。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客户资本、结构资本、知识产权等,与顾客、竞争和变化三个要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价值创造的动因在于知识活动,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在于知识积累。 三、结束语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其普林斯顿大学办公室的条幅上写下这样一句话:“不是所有可以量化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是可以量化的。”同样,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会计报表分析而言,在会计报表中被分析的实物资产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没有出现在会计报表中的知识资产也并不是不重要的。传统的报表分析已不再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这是会计行业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却迟迟未能出现,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处于探索性阶段,也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挑战。如果不能紧紧地抓住知识经济的命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则很难维持报表分析的进行。传统报表分析方法并不存在缺陷,在工业经济时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却忽视了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知识资本的存在,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成为历史古迹。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是会计改革中最为艰巨的环节,需要我国财务人员同心协力、博纳众长、奋力进取、循序渐进,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 作者:王颖 张同健 骆园 单位: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智能型财务报表分析专家系统研究 现有的财务金融与会计专家系统多以推导规则为知识表达方式,在目前的应用上最大的缺陷是无法建立完整的领域知识架构,所以造成推论出来的结果有限。以R.Pacheco等人开发的财报分析系统为例:他们事先定义了三种问题﹙流动性、负债能力与获利能力﹚以及各自相关的可能成因,使用者在输入财务比率数值后,通过规则进行分析判断。然而财报分析的知识内涵是复杂的,有时无法仅归类于一种问题,例如代表获利能力的股东权益报酬率,经公式分解后,得知可从三个方面改善:同属获利能力的净利率、表示经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与代表长期偿债能力的权益乘数,而它们分属三种问题类别,但由于知识表达方式的限制,致使该系统无法推论出进一步的原因与结果。至于FINEVA系统,其知识库全部由规则所构建,仅仅使用规则构建知识内容的限制在于,当领域知识与控制规则、推论规则结合在一起时,便难以促成知识的分享与再使用。由此可见,传统的财管专家系统仍具有相当程度的改善空间。文献[8]针对传统专家系统缺乏对海量知识的高效管理能力,利用数据库技术提出一种新的专家系统模型,摆脱了对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的依赖,对规则、事实数据可以进行方便管理。LjubicaNedovic与VladanDevedzic则进行了一项横断面(Cross-Section)的研究[9],根据五个个案系统探讨财管专家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工具、方法以及开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等,他们指出,目前的技术仍以规则式专家系统为主,并预期财管专家系统未来将朝向智能型系统发展。作为描述领域专家知识的知识库是整个专家系统的核心,也是一个专家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10]。 知识表达法规则式知识表达法发展至今已被广泛采用,但是本身具有诸多缺点,因此新的知识表达法陆续被提出,如以面向对象为基础的框架式知识表达法以及以本体论为主要架构的本体论知识表达法。一些研究通过将本体引入财务管理领域[11-12],可以理清该领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财管领域与各领域进行融合,方便知识的重用和交互。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时数据库扮演的角色大多为索引表,主要内容为文章所有关键字词的地址,进行检索时系统先在索引表中取得使用者搜寻的字词的地址再将拥有搜寻字词的文章加以呈现,检索前需要对文章(文件)进行前置处理,其流程如图1所示。 智能型财务报表分析专家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思想如图2所示,知识获取过程由知识工程师与专家面谈并阅读相关文献,归纳评估项目与变量,组织知识框架,对评估变量进行分类,最后由领域专家定义财报分析规则并通过模糊逻辑予以模糊化。知识表达部分以框架式知识表达法为基础,再导入本体论的概念完整的表达财报分析知识,以完成知识库的构建。知识推理机制与本体论构建部分,以先前完成的知识库为推理机制的依据,将两者建立沟通完成整合。知识库扩充部分利用信息检索技术将财报中与知识库内部财报分析专有名词在语义和概念上相似的字词检索出来,再置入知识库中进行知识建模,通过这种机制提供系统自我学习能力。 1.财报分析知识获取知识获取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界定评估企业财务体质所需分析的问题分类以及解决各问题必须使用哪些评估项目与评估变量。第二阶段建立知识框架关联性和属性分类,完成评估变量的分类。第三阶段探索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线索,在分析过程中为各个评估变量定义评估标准,并完成模糊语义的定义、归属函数与模糊规则的制定。 2.财报分析知识表达 对获取的专家知识进行知识建模,首先以框架式知识表达法描述领域知识的层次关系。若仅以框架式表达领域知识虽然能显现知识的结构性,但是仍有诸多缺陷,因为框架式知识表达法完全以面向对象的概念与特性作为知识表达架构,如果从知识更新与维护角度而言,一旦知识类别与属性定义完成,日后难以进行修改与更新,所以知识表达功能仍稍有不足,而且与人类的思维仍有落差。因此我们将现有的框架式知识表达与本体论知识表达加以整合。首先对构建完成的框架式知识库进行分析,再以此为基础进入本体论知识表达阶段,将分析完成的知识概念导入本体论并加以扩充,再通过知识框架间的关联性和模糊规则表达知识概念间的关系、知识概念本身所代表的情况、属性或专有名词间的逻辑关系、范围与性质。本体论知识表达实现平台采用Protégé的本体论知识模块。 3.建立财报分析知识推理机制 将已完成的框架式知识表达作为推理机制的依据,主要由模糊规则、知识类别描述以及知识类别实体化组成。采用支持Rete算法的JESS作为推理机制工具,模糊规则撰写部分采用由JESS延伸而来的FuzzyJess。各个知识类别的结构利用JavaBean设计完成,然后将模糊规则置入所属的类别中,再利用JESS描述各个知识类别以及实体化,此时可开始接收使用者输入的数据,JESS再用相关的指令将数据分别传递至各个对象进行模糊推理。 4.知识本体论与推理机制的沟通 本体论及知识建模开发环境与其它问题求解软件结合是智能型系统发展与应用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14],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在于将领域知识本体论以及推理机制整合并构建沟通平台。采用Eriksson开发的JessTab作为两者沟通的桥梁。Protégé最大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插件扩充功能[15],JessTab作为Protégé的插件成功的整合Jess与Protégé。 5.财报分析知识库扩充 财报分析领域的专有名词中由于翻译和习惯的差异,产生许多同义词,若仅以关键词为基础进行检索,难以找出与关键词在知识上相近的文字,无法实现知识库的扩充和系统自我学习能力,因此系统结合了文件前置处理流程和扩充式查询检索,有利于知识建模与知识库的完整性,进而提供系统自我学习能力的机制。整个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为建立词库、文件前置处理、知识搜寻与知识库扩充。 智能型财务报表分析专家系统实现 1.系统架构 图3(图略)为智能型财报分析专家系统架构图。在系统架构与设计上,采用开放式平台和元件化设计原理,结合Java交互式运算模式与JESS推理机制的开发工具。采用框架式与本体论知识表达法充分表达财务报表分析领域知识,并利用JessTab提供的方法和功能将二种知识表达法建立的知识库加以整合,有利于知识库管理与更新同步化。由于财报分析各个方面评估结果随着使用者认知的不同而稍有差异,因此采用模糊规则实现更精确以及口语化的推理结果。使用者操作界面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使用者可针对十三个主要的财务比率进行数据输入,完成后系统即进入推理运算。另一种模式为系统读取财务报表,对报表内容以及概念式索引表进行分析、比对,针对财务比率以及会计科目间的知识、概念、同义字关系构建出知识本体论,再置入本体论知识库中,并搭配框架式推理架构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推理、运算产生最后结果。使用者界面与索引表搜寻界面采用JSP设计,使用者通过Web浏览器即可使用系统。#p#分页标题#e# 2.领域知识获取 首先知识工程师准备了具有高度结构性的问题与领域专家通过问答方式进行面谈,最终采用流动比率、净营业周期、销售增长率、股东权益占资产比率、长期资金占固定资产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销售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十三个财务比率作为评估企业财务体质的变量。十三个财务比率依照其代表的知识与意义分成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能力等四类,其中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可归为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与经营能力可归为经营绩效,领域专家认为偿债能力和经营绩效在评估企业财务体质时为主要的两大项目,因此二者又归为企业财务体质类。表1给出了本文采用的十三个财务比率的含义及类别,图4给出了采用这十三个财务比率评估财务体质的流程。 3.财务体质知识框架 为了构建框架式知识库,研究人员与专家必须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财务体质)及次目标(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与经营能力),以及各次目标之间的主从关系。以短期偿债能力为例,若CR为差,NOC也为差,则短期偿债能力必为差;若NOC为佳,则需进一步分析S,若S为佳,则短期偿债能力为尚可。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与经营能力的评估流程也依此类推。在确定解决问题目标、次目标及其主从关系后,知识工程师便可将其转换为框架式的知识表现。由于评估财务体质难以采用量化的方式,而且评估的准则较偏主观,考虑到评估的精确性,本文导入模糊规则并分别置入知识框架中,作为各框架属性的推理依据。在构建模糊规则时,采用了李克特量表作为模糊语义的依据,将各财务比率、评估项目以及财务体质分为佳、稍佳、尚可、稍差、差共五个等级,再经过领域专家对各项评估变量的特性决定归属函数和模糊集合。以流动比率为例,流动比率越高代表该公司偿还流动负债能力越高,对于短期债权人越有保障,因此流动比率与评估结果呈正相关。 4.财报分析知识本体论 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组成架构是由众多的会计科目通过公式运算取得财务比率,再通过特定知识获取方法将众多的财务比率结合成的几个评估项目构成,每一部分彼此具备特定的关联性,本文遵循此架构分析出会计科目、财务比率、评估项目的知识内容,利用知识语意网络图呈现彼此间的知识关联性,如图5所示。图中矩形代表各个知识概念类别,越往上层知识类别越具有意义,以虚线条表示,越往下层的知识类别抽象程度较低称为实体类别,以实线条表示。类别之间的关系以箭头表示,每个箭头上关系名称说明彼此的关联性,is-a代表类别间继承的主从关系,operation表示该类别必须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运算才可取得箭头尾端的类别,由于财务比率是由多项会计科目组成,因此图中财务比率知识类别的箭头并无直接连接到任何一个会计科目类别,表示彼此之间的多重关系。由于会计科目又可再细分成多个会计科目,产生多个知识类别,如流动资产细分成现金、约当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等多个子类别,因此越往底层的会计科目多且广,而且随着企业从事的产业类型的不同,又可产生不同的知识类别,为此在构建领域知识本体论时,本文遵循上述的架构。领域知识本体论构建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既有的框架式知识库,以财报分析七个评估方面和财务比率为基础初步完成本体论构建。第二阶段是以会计科目相关数据获取,以及与财务比率、其它会计科目之间的知识关联性为依据加以构建,首先系统读取财务报表并将其处理成固定格式,通过本身的格式取得该会计科目与其它会计科目的知识关联性,再搭配财报分析词库与概念式索引表辅助取得会计科目本身同义字词,置入Protégé本体论知识库模块内,并把财务比率及会计科目建立成不同的类别并加以描述,完成知识库扩充机制的构建。完成知识类别结构表达与呈现后,系统依此本体论架构进行推理运作,首先将各个知识类别进行实体化,针对该类别运作的内容实体化成各个实例,并针对本身的中文同义字、计算公式、该类别的上下界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加以表述,同时系统在进行推理时产生的推理结果也会同步更新于该实例中。以净营业周期知识类别为例,首先将其实体化名称为净营业周期评估,描述内容包含净营业周期评估结果、净营业周期计算公式、净营业周期中文同义字、净营业周期上界下界,同时也涵盖继承父类别实体化后拥有的资料,净营业周期为短期偿债能力的子类别,短期偿债能力继承于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又继承企业财务体质,因此该实例涵盖企业财务体质中文同义字、企业财务体质评估结果、偿债能力中文同义字及其评估结果、短期偿债能力评估结果。 总结 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框架式与本体论的概念进行智能型财报分析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一连串的知识建模过程完整表达财报分析领域知识,并有效辅助财报专家评估企业财务体质,改善现有此类智能型系统在知识表达、系统部署、推理架构方面的不足。以智能型系统发展趋势而言,倾向于以超媒体智能型系统的互动方式运行,而本文构建的系统推理过程及评估结果仍为静态的文字方式,是未来拓展的方向之一。在进行知识获取与知识表达阶段时,发现少数几个财务比率或会计科目的计算公式以及包含项目,随着公司的产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一般产业、金融业、寿险业、证券业,本文仅以一般产业为主,因此知识表达的完整度仍有提升的空间。 本文作者:武凌 王浩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考论文 财务报表分析法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对上市公司所递交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阅读后,通常会直接通过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完全忽视了将该数据中需要剔除的部分删掉,比如将企业中还未实现的利润以及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剔除和处理、对企业存在的不真实资产以及负债进行剔除等。对于企业一般投资者而言,常常会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收入与利润质量、负债与资产质量等不加以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同时,所制定的财务指标仅仅作为分析者的参照依据,要想更深入的分析,还必须由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来决定,并且,和分析者的角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存货周转率能够将存货变现能力的高低程度全面的反映出来,报表使用者实际分析过程中,应全面分析企业当前所处的行业特征、存货结构等各环节,从而获悉企业实际营运能力。资产负债率主要将债权人权益在企业整体资本中所占的比率充分的体现出来,不管是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者,该指标均是相关者决策过程中所采用的核心指标,不过,他们有着各自的考虑角度。 优化现代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增强报表分析者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实际中,无论使用的是哪一种财务报表分析法,能否获取准确的分析结论,完全依赖于工作人员的判断力。应定期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确保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报表指标的判断和解读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培养他们掌握与了解市场营销、会计、战略管理等诸多的知识,充分利用先进的财务报表分析法及其有效工具,实际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分析理念,以使自身在分析相关问题时,有着较高的判断能力、运用能力等,以帮助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对资源的效能结构和企业创新能力加以分析。怎样才能将企业中所涵盖的资源作用全面挖掘与发挥出来,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一大环节。企业中包括的资源有着诸多方面,比如,分析企业中人力资源效益情况,对于进一步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企业政策效益,能够清晰的获悉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策划、税务筹划作用是否有效的发挥。在对企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时,一项核心指标就是无形资产,加强分析其的效益,能够准确的检验出企业无形资产中实际运营能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内在动力体现的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必须加强分析企业所具有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于企业未来中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利用诸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将定性与定量两种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进行定量分析时,所做的判断应是定性的,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做好定量分析与判断工作。其次,将动态与静态两种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应进行动态分析,在对企业以往的情况全面了解后,对现阶段企业情况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加以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一番预测。另外,将个别与综合两种分析有机的结合;由于财务指标的数值有着相对性, 所以,即使是相同的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反映的问题各不相同,有时候,所得的结论呈现出了相反的现象。比如,涵盖在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不仅反映了企业具有较高收账效率、较好质量,同时,企业所制定的信用政策十分的严格也会导致该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去了诸多的负面影响,致使其原有的某些机会成本不复存在。所以,实际财务分析与评价过程中,仅依赖于单个指标是很难将问题充分说明的,应按照某一指标对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加以全面、深入的分析,唯有如此,最后所得出结论才是精确无误的。 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极其的复杂,且变化多端,在对这些外部环境进行定量时,具有较大的难度,不过其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及经营成果。所以,进行定量分析过程中,要有定性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做好定量分析与判断工作,将人的丰富经验及量的准确计算在企业中所占的功能作用全面的发挥,以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水平。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有着诸多的局限性,相关工作人员应制定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同时,还要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角度上出发,将当前所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法进行必要的整改,以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要求相适应,提供诸多的高价值会计信息给报表使用者,以满足他们的实际之需。 本文作者:袁 斌 单位:常州兴业博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创新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 (一)明确课程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学生层次主要有三种,第一层次学生的专业主要是会计学或财务管理,看懂报表不成问题,在学习《财务报表分析》时,无需过多补充会计知识;第二层次学生的专业主要是工商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看懂财务报表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适当回顾相关课程的知识;第三层次学生来自其他学院,他们基本上看不懂报表,对于这一类学生,必须要重新学习会计相关课程。对于前两类学生,在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理论部分时,穿插讲解用到的相关会计知识即可,而对于第三类学生,除了课堂上补充的会计知识之外,要求学生在上《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旁听相关的会计课程。根据学生层次,我们确定课程培养目标为:(1)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2)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分析技术;(3)能够撰写出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依据上述课程培养目标,我们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突出强调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提升到1∶1。 (二)引入项目教学法,改革考核方式 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1.项目的选题与实施 学期开始,进行项目小组的划分,以5人为单位划分项目小组,每个班级容量为80人,共分为16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的具体项目就是选择一家上市公司,查找该上市公司最近三至五年的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信息,随着学习的进度开始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阶段性地作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水平和垂直分析,并对重点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运用比率分析技术,作出该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及获现能力分析,课程结束每个小组出具一份完整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项目小组的阶段性分析报告和期末分析报告都要求制作出PPT,并在课堂上把数据处理过程和分析过程,以及分析结论展示给其他小组的成员,本小组成员同时负责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以项目小组为学习单位有以下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学习,相互监督、相互比较。(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4)课后教师通过网络协作学习进行答疑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一对五的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项目的评价 通过申请考试改革,课程考核以实践为主,每个项目小组成果的评价其实就是一个打分的过程。三次阶段性报告和期末报告各占期末成绩的20%,四次报告中每次小组自评占5分、互评占5分,教师总评占10分,剩下20%为平时表现和出勤分,由教师给出。 3.项目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的实用价值,期末对于特别优秀的项目可以由学生进一步充实、整理为,也可以作为即将进入大四学生的一个毕业论文选题,最后,教师归档保存以后,作为后续的教学案例,为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三)模块教学,分阶段练习 在教学方式上,引入模块教学,把课程划分为六大教学模块。围绕着这六大模块采用多媒体教学,再加上近年来学校开通了无线网络,课堂上就可以演示如何查找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上市公司披露的其他信息,通过案例、数据、视频等形象直观的资料,进行专业知识的阐释,尽可能在课堂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为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除第一个模块外,每一个模块理论讲解结束都要求项目小组做阶段性练习。第二模块实践的1课时主要用于课堂现场教学生如何查找上市公司财报、审计报告和其他公开披露的信息,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做到能一眼看出审计报告的类型,会查阅相关资料,并课后进行阅读。第三、四、五个模块理论讲解完之后要求学生在债权人、经营者、投资者之间自选一个角度针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相应地作出三大报表的水平、垂直分析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获现能力分析,找出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出相应的财务报告,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给任课教师。每次阶段性练习教师会随机抽出6个项目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把自己的Excel数据处理的过程、分析过程、主要结论及建议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其他小组成员做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没有展示的其他10个小组互相交换作业进行互评。第六大模块是综合分析,目的是要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提出具有全局性的改进意见。最后,期末考核就以学期中的四次作业做为基础,进行补充、整合、润色,得出一份完整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四)网络协作学习 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协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开学伊始,除了教务在线信息交流平台之外教师给学生留了工作QQ群、个人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交流方式。随着教学进度教师把课件PPT上传到QQ群共享,供学生下载。利用这些实时通讯工具开展网络协作教学,实现网上答疑和问题讨论,是其他辅助教学平台所不可比拟的。具体来说,网络协作学习具有以下好处:(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上网条件即可,这一阶段讨论每个小组选取的案例的行业特性,在报表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师生、生生之间交互的可控性。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学习交流不能脱离网络平台,每个人在网络平台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这个平台中可以向老师或其他学生发问或讨论问题,通过独立或互助完成财报分析,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还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3)丰富的、随时可供查阅的网络资源。在联网环境下,无论讨论哪家上市公司的报表都可以实时地在网上查阅到相关的财务报告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这种网络资源的易于获得性和快速更新是以往的教学工作中不曾有的。#p#分页标题#e# (五)利用Excel对财报数据进行处理 为了解决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繁杂的数据处理问题,我们引入了Excel应用软件,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使得枯燥的数据处理过程大大缩短。所以在讲解第三个模块要求学生课后对资产负债表作水平、垂直分析和偿债能力比率分析之前,我们会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引入Excel软件,在课堂上讲授、演练Excel最基本的一些使用方法,如何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放在Excel表中,建立偿债能力分析模版,在计算出相关指标后,如何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画出每个指标的趋势图,并要求学生课后做相应的练习题。至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趋势和比率分析中Excel软件的使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使用方法是相类似的,故后期不需要再做专门讲解。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改革效果 三年来,我们通过项目教学法、网络协作学习及模块教学、分阶段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等方法的引入,《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学生对任课教师网上匿名评分平均分高达94分。不少同学反映,他们为了完成财务报表分析作业投入了比其他课程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小组学习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课堂上财务分析报告的展示、陈述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问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及口头表达能力,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查找资料和阅读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完成一篇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他们要用到Word、Excel和PPT等软件,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所以,当一篇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出来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了莫大的成就感,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反馈、教学相长,取得了课程建设与教学育人的双丰收。 本文作者:杨波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电力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 电力资源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为符合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的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进行不断的深化与改革,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做出贡献。财务分析对电力企业改革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对财务体系进行分析与探讨;其次提出财务分析工作最终服务于公司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最后根据以上问题提出财务报表指标分析体系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电力;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厂网分离不再适合当前的形势,主辅分离、主多分离的格局开始形成。随着这种格局的开始,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不断加大,需要应用财务报表数据在不同的电力企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排序,因此,新形势下财务报表的分析尤为重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电力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新格局呈现出基本形成状态,为实现对不同电力企业之间的科学比较,必须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电力改革目标也可通过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充分体现。高度概括性以及浓缩性是财务报表内容的显著特征,部分报表只能对单独的经济内容进行反映,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与理解可对经济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最终实现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 1财务分析主体有不同财务分析目的 财务报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决策的顺利实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必须对分析方法进行充分的运用,财务分析目的根据不同情况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我们将其目的主要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并进行仔细分析。 1.1对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在实际进行财务活动以及经济活动时一定会存在各种矛盾与问题,最终对相关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为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善,必须对财务报表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理解,这也说明财务报表是解决经济活动中问题的重要方法。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实际进行工作时必须对其进行充分认识,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对企业未来报酬与风险进行预测 企业在实际经营与投资时会有相应的收入,但也存在极大的风险。科学合理的决策对提高企业经济收入有重要作用,投资者以及经营者在实际进行决策时需要一定的依据,财务报表对提高决策的合理性有必要作用,因此财务报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进行决策的基础。 1.3对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经理人员业绩考核是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是相关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财务报表可对该项制度进行有效完善,不仅促进制度自身发展,还对企业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1.4对不同企业财务指标进行比较 会有相当多的企业对同类产品进行经营,但经营状况会存在很大的不同,财务指标可对这一差距进行明确的反映,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方向。上述现象对财务分析的差异性进行充分的反映,财务分析主体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相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说,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能力状况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同时公司的未来盈利以及盈利趋势也可通过财务分析进行体现。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内容有直接影响,不同的主体会促使财务分析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关企业在实际进行经营与管理工作时必须提高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合理利用实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2运行主要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及分析方法 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比率都是财务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财务工作的同时必须对公司财务健康进行科学的检查,也就是说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通过各种比较对所需信息进行获得。企业赢利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以及企业发展能力等共同构成完整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比率分析法以其强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会计利润是衡量企业赢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行业、资产规模以及会计政策会对会计利润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着重考虑,但同时也会导致会计利润缺乏比较性。所有企业的偿债能力都是由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构成。前者由资金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构成,后者由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构成。这些数据和指标初步体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却忽略了这种偿债能力是以现金或是等值物为保证的,一旦企业管理不当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财务计算出的比率不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营运能力指标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构成。这几个指标缓解了偿债能力指标存在的一些缺点,但其忽视了考察企业现金流转能力指标。 3财务报表指标分析体系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3.1充分应用现金流量的分析 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发展及实务角度来看,现金流量分析及经营安全分析应加入到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因为,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较之会计利润,从理论上讲,更具客观性与稳健性;从实务上讲,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客观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收益及风险,对债权人来说,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有助于稳健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进而测量企业经营安全程度。 3.2利用往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和不同的项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企业可以根据历年来的财务数据进行综合性对比分析。就分析方法而言,除了使用财务比率方法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外,结构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也将被更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可以评价公司一段时期内财务报表百分比的水平和趋势,让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存在潜在的改善或恶化都有充分的认识。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出的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可以表示出不同的时间段某种产品的产量、需求量、销售额等,这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所以这种分析法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3注意不同财务会计主体之间数据的可比性 同样的产品及利润,由于不同的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会计估算不同,运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同,其产生的利润结果也不一样。所以,要对企业之间进行对比,首先要了解各个企业都有哪些不同的会计政策,找出不同之处,再进行比较分析。 4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的体系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到企业想要的财务信息,对企业正常运转及资金投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今后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注重现金指标与传统指标的结合、运用。特别重视现金流量指标,结合使用各种方法,进行企业的动态财务分析。使企业能够通过这些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加以调整,使企业稳步健康地发展。 作者:王凯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唐山市丰润区供电分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浅谈 摘要:财务报表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书面文件,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直接通过财务数据能够获得的信息很少,因此阐述了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方法,并指出其缺陷及改进建议,旨在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分析方法;局限性;建议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现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以财务报表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结合企业历史数据对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为报表使用者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提供信息。财务报表分析实质上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由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有很多,例如股东、经营者、企业员工、政府部门等,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在使用报表时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在分析时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做出各自的预测和决策。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经济指标在数量上的比较,从而得出各项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数据间的关系和差异,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现状,并可以由此做出一定的趋势推断,从而做出决策。进行数据对比时,可以使用绝对数,也可以使用相对数;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或相同行业之间做横向对比,也可以通过与历史数据的比较做纵向对比。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通过资产的前后对比可以分析得出企业的规模变化趋势,从整体层面评价企业的发展水平。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两个相关联的项目数据相比得到比率,从而确定企业经济活动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与比较分析法不同,比率分析中所涉及的数据全部是相对数,这种方法涉及很多比率的计算,结果较为直观,容易上手操作,因此应用范围较广。比率分析包括企业获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通过分析这些比率,可以评价企业的资产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构成,分析其质量的好坏。 (三)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通过计算相关指标占整体的百分比,计算出相对数来做出分析的方法。通过结构分析法得到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例如计算资产中货币资金的占比可以推断企业的即时支付能力等,从而给债权人做出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在进行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绘制扇形图或饼状图来将数据更为直观具体地体现出来,使报表使用者在数据分析时更加便捷。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指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告,选择一个年份(一般是第一年)为基期,计算每一期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或计算趋势比率及指数,形成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百分比或指数,从而揭示当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与比较分析法分析的单一的两年数据的比较不同,趋势分析法使用的数据是连续数年的数据,结果更加科学可靠,得出的决策更为准确有效。 (五)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一个综合经济指标所包含的各项因素的变动对该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明该项综合指标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受到的影响程度大小,这样就可以抓住重点影响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因素分析的过程中经常用到连环替代的方法,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六)综合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中的综合分析法主要是指杜邦分析体系。杜邦分析体系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评价。该体系的龙头是净资产收益率,核心是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重点揭示了企业获利能力和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杜邦分析体系中很多比率在计算时,分子分母不匹配,因此应当对其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改进,使用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进行分析能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不完整。 由于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记录的数据都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会计科目,而有时一些不能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往往更能体现企业的经营情况,这就造成了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不准确。 2.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来源于历史数据,具有滞后性。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数据来源于过去,并不能准确地体现企业现在的经营情况和运营情况,以这样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财务分析必然会造成分析结果的不准确。 3.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程序时具有主观性。由于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所选择的会计假设、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不同,导致财务报表中数据之间的不可比性,在进行横向或者纵向比较时,由于记录数据的依据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会不准确。 4.财务报表只能说明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分析所依据的信息并不全面。财务报表分析所要得到的结果还包括对企业未来的预期,通过不全面的数据所做出的分析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这也是财务报表本身的缺陷之一。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较分析法中,由于数据记录期间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数据计算时间以及企业的规模等不同,数据之间不具有可比性,用不可比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所得的结果没有实际意义。 2.比率分析法中,由于所使用的数据都是相对数,数据容易被人为操控,得到的结果不真实准确,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而且比率分析法属于静态分析,对于未来的预测并非绝对合理可靠。 3.趋势分析法中,使用了连续多个期间的数据,这样的数据在一些情况下是不具有可比性的,会计期间的不同会受到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处理方式的影响。 4.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影响企业的经营情况,这些因素都是财务报表所不能体现的,以财务报表为依据的这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科学准确,因此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当小心谨慎,考虑到所有因素再下结论做出决策。 四、提出建议 (一)在使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时,应当提高数据的可比性 在分析时,应当结合整个行业,整个经济环境来进行分析,避免不可比因素,使数据更具有可比性,从而在做数据的对比时,使结果会更加准确,从而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更为准确有效的决策。 (二)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报表使用者的多样性,对于相同的财务报表,不同的使用者会有不同的目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有利于使分析结果更为科学全面,最后做出的预测和决策也更为恰当。 (三)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分析 每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结合多种方法,扬长避短,得到相对最为恰当准确的分析结果。 (四)应提高财务数据的及时性 现在是信息技术时代,利用互联网传递处理信息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利用新鲜准确的数据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必然比用之后的数据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信息使用者做出的决策也更加符合企业现在的经营情况。 (五)分析时应注意数据的差额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也包括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一直用某一时点的数据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过于片面,利用各个项目的差量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趋势分析并预测,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有关决策。 (六)应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优化整个会计监管环境 强化有关的法规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培训,有利于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有利于更加恰当地使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高效恰当地处理财务信息是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必要保证,因此正确使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企业健康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恰当合理地使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不断优化这些分析方法,才能使企业更高效地运行。 作者:许子琳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关于商务英语函电的清楚原则 摘要: 撰写高水平的商务英语函电通常要遵守七个原则, 其中清楚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但国内以清楚原则为依据进行的应用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针对清楚原则的运用, 分别从词语与句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 商务英语函电应尽量使用简单词语, 并注意代词的指代; 句子表达要求重点突出, 而且要有一定的连贯性。 商务英语函电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沟通工具。撰写高水平的商务英语函电通常要遵守七个原则, 其中, 清楚原则是七个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在现有的商务英语函电研究成果中, 以清楚原则为依据进行的应用研究较少看到。为此, 笔者拟探讨清楚原则在商务英语函电中的运用, 以帮助国际商务人士提高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水平。 一、商务英语函电的清楚原则 清楚原则包含三方面: ( 1) 一个句子包含一个意思; ( 2) 句子之间应有逻辑关系; ( 3) 以简单、直接的方法表达。[1]清楚的表达, 能避免误会, 甚至贸易纠纷。比如说, “Fluctuation in theexchange rate after the date of contract signing will be for the buyer’saccount.”[1] “fluctuation in the exchange rate”包括了汇率的上涨和跌落两种情况。如果不表达清楚, 买卖双方就会对汇率的涨落产生纠纷。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商务英语函电撰写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清楚的原则。上述例子若想表达“合同生效后汇率的波动由买方承担”, 原句子可改为“Any increase ordecrease in the exchange rate after the date of contract signing willbe for the buyer’s account.” 二、清楚原则的运用 ( 1) 词语的运用 1)词语的准确无误 当你明确了要表达的想法时, 要注意选用清晰、简单的词语, 准确无误地表达你要传达的信息。避免用一些复杂、深奥的词汇。有些写信人认为复杂、深奥的词汇会让信件看起来更有水平, 更重要些。然而, 复杂的词汇会增加对方读信的难度,甚至引起理解上的误会。通常, 商务英语函电的撰写适合采用简单易懂的词汇。 2) 代词的指代 注意代词指代的对象和关系代词前后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 代词和关系代词用以修饰离它们最近的名词, 并且与所指代的名词保持人称上和数量上的一致。但代词的不恰当运用, 会引起表达上的歧义。试看以下的句子: They informedMessrs. Smith and Richardson that they would receive an answerin a fewdays.[1]在这个句子中, 第二个“they”指代谁呢? 是整个句子的主语“They”还是“Messrs. Smith and Richardson”呢? 这里就产生了歧义。如何清楚地表达? 比如原意想表达“Smith和Richardson两位先生将在近期内得到答复”, 原句子可改为:“They informed Messrs . Smith and Richardson that the latterwould receive an answer in a fewdays.”这样的话, “the latter”指代“Messrs. Smith and Richardson”, 指代清楚, 句子意思明确。 3) 修饰词的位置 同一修饰词在句子的不同位置, 句子意思和侧重点将完全不同。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①We can supply 100 tons of theitemonly. ②We can supply only 100 tons of the item.在第一个句子中, “only”修饰“the item”, 意思是只提供这种项目, 没有其它的项目。而在第二个句子中, “only”是修饰“100 tons”, 意思是只提供100吨, 没有更多了。故修饰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所修饰的词就不同, 意思也将有所不同, 书写商务英语函电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此外, 修饰词的位置应该是紧跟着或者靠近它所修饰的词语。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①They bought a bicycle in a smallshop in Beijing which costs $ 25.00. ②They bought a bicycle for$25.00 in a small shop in Beijing. “$25.00”是修饰“bicycle”, 说明这一辆自行车的价格, 应该靠近它所修饰的词语“bicycle”。第一个句子“which costs $ 25.00”应移到“bicycle”后面。第二个句子不用定语从句, 直接用介词“for” 带出自行车的价格“$25.00”, 修饰词位置正确, 整个句子简洁、清楚易懂。 ( 2) 句子的逻辑结构 分词的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语要保持一致。[4]试分析以下句子: “Being an expertin international trade, I’m sure youhave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is kind of problem.”在这个句子中,句子的主语是“I”, 而分词的逻辑主语是“you”。为保持分词的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一致, 原句子可改为: “Being an expert ininternational trade, you certainly have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iskind of problem.” 或者“As you are an expert in internationaltrade, I’m sure you have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is kind of problem.”。 其次, 注意句子间意思的连贯性。例如: They wrote a letter.It was addressed to Mr. Woods. He is the sales manager.这三个短句缺乏意思上的连贯性, 每个句子都有它独立的意思,读信人很难区分哪个句子是最重要的信息。上述句子可改为: “They wrote a letter to Mr. Woods, the sales manager.”改写后的句子意思清楚明确: “他们给销售部经理Woods先生写了一封信 。” 此外, 清楚的表达要求重点突出, 读信人不会遗漏重要的信息。我们书写商务英语函电时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结构, 突出要强调的部分。比如: “We sent you 5 samples yesterday of thegoods which 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May 25 by air.”该句子包括了很多信息, 有①we sent you, ②5 samples, ③yesterday, ④the goods which 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May 25, ⑤by air。一个句子包含多种信息, 读信人很容易忽略其中某些信息。对此, 重要的信息应放在句子的前面, 通过句子结构加以强调。上述句子重要的信息有①we sent you, ②5 samples, ⑤by air。原句子可改写为: “We sent you, by air, 5 samples of goods which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May 25 yesterday.”经过改写的句子重点突出, 句子意思更清晰明确。 最后, 句子中简洁的情节有利于清楚的表达。如“We haveyour check of October 17 in the amount of $500, and wish at thistime to thank you for it.”原句子是表达“我方收到贵方10月17日开具的500美元支票一张, 特此感谢。”“特此感谢”原句子用“wish at this time to thank you for it”, 用词繁琐, 使得整个句子意思不明确。如果这一个情节简化为“thank you”, 原句子改为“Thank you for your check of October 17 for $500.”修改后的句子意思更清楚易懂。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清楚原则在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中的运用, 分别从词语与句子进行了论述,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尽量使用简单词语, 并注意代词的指代; (2) 句子表达要求重点突出, 而且要有一定的连贯性。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系统的建构 我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制定的商务英语人才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贸、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学习的课程除了英语课程之外,还涉及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物流、国际商法等专业领域。他们需要加强英语基本技能在工作中的运用,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解决专业英语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上升为实际应用能力。他们应当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的技能、实用商务知识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技能,才能充分就业。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格局应当确立“以英语为核心支柱、依托商务背景、以实践为主线”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复合型商务知识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鉴于我国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重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格局,将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几个要素。它首先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与“情境”——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能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学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意义;如果原有的知识经验无法同化新知识,则对原来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重组,产生“顺应”过程。这样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建构新的知识。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为缩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转换为商务人员角色的时间,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高校应当突出专业的实用性,在校内设置促使学生开口讲英语和商务实践能力强的实训课程,在校外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全面的第二课堂活动。 1“.情境”学习与校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是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改造,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之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第一,增设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实践课”。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在一、二年级增设学生在业余时间自选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实践课”。可以包括英语辩论、英语戏剧、英文报纸杂志编辑、英语电视短剧、英文广播节目制作、电影评论与配音、多媒体网页制作等项目,按20%记入每学期的综合英语成绩。安排每人每学期只需选一项,不能与过去参加过的活动重复。这一课程既要求学生将课上所学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二,增设商务实训课程。商务英语的实训课程可以开设商务现场口译、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实用翻译、进出口单证、外贸英语函电、报关实务等课程,在学校实验室通过软件进行模拟训练和实践操作,作为学生出校前的练习。第三,增设商务知识“综合素质实践课”。这是一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必修模拟实践课,旨在安排学生初步体验商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涉及商务谈判、合同虚拟商谈和合同履行等内容。在三年级下学期,在学校的课程框架内,集中安排学生在四周的时间内从事对外贸易实践模拟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限定的商务调查、模拟操作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证券投资范围内选择一个专题,进行信息检索,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之后写出专题报告。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对外贸易的实际过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对外贸易领域的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贸易操作中。 2.“协作学习”与校外实践活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协作学习”,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于其学习内容的理解起关键作用,学习者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交流、讨论、协商。在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中,整个学习者群体可以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与校内的实训课程相呼应,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学校与 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体而言,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成立以企业界人士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校内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商务活动的实践机会。该环节可以起到协调学生从课堂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到参与实际商务活动之间的衔接、过渡作用,帮助学生尽快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经验。其主旨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走向社会,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第一,在周末及假期安排学生到外企、涉外宾馆、机场、旅行社、翻译公司等地进行商务英语的语言实践。学生与外国商人面对面地沟通,可以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商务意识和职业技能。这种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交际能力、集体协调能力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这种学习模式突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使学生获得实际锻炼机会,充分运用所长提高创新意识。第二,四年级下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习是学生参加工作前锻炼实际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实际商业活动提高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高校可出面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联系,有组织地安排、帮助学生到企业实习,保证他们能在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他们的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交流”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建构主义理论中,“交流”意味着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商讨怎样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建构意义的目的。第一,采用多种教学法。(1)情景交际法。在外语教学法中,情景交际法和作为第二外语的英语通常被认为相互关系密切而被普遍运用于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并且被认为是第二语言教学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内的各种练习,锻炼其应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达到交际目的。(2)问答法。在课堂上,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在听课过程中打断老师,向老师发问。这种相互提问的学习方式会进一步促进老师和同学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可谓教学相长,得到有益的启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语言的运用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得到锻炼提高。第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灵活性较强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探求不同答案,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创新思维模式。这类思考题应当促使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可以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能力,也可以训练他们从同一个问题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一旦学生对基于真实商务素材的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问题教学法创设具体商业场景,吸引每位学生参与进来。如指导学生熟悉并掌握商务接待中的常用用语和句型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分配不同的商业角色,使他们轮流扮演企业职员和来访客户后再练习所学句型和用语。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商业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此过程中熟悉商业环节,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第四,培养其创新自信心。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营造师生间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使课堂气氛更加自由开放,以利于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各抒己见。 教育本身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如果教师能够将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统一起来,善于进行“情境”“协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不断探索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其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本文作者:杨建玫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课程项目化的实施 在高职英语的课程设置中,商务英语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和经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与社会、与市场联系最为密切。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取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要“会做”。学生毕业后大多要到企业从事一线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在课程体系上选择以实践为中心的实践导向课程模式,以项目课程来改造现有的课程,这样才能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通过项目化强调商务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英语学科中的专业课,商务英语课程有着明显的专业特色,因此对这门课程进行项目课程的设置,具有先天的优势以及可行性。 1.优化高职院校管理理念 观念主导了高校管理者的决策方向和管理行为,也决定了他们倾向于硬环境资源投入还是软环境资源投入。软环境包括校风、学风、教风、校园文化和管理制度等,是高校精神和育人氛围的体现。良好的软环境有利于高校形成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氛围,在办学思想、教育体制、管理思想等方面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背景下英语教育软环境建设。增加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专项经费投入;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重新制定引进人才的标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岗位职责,加大对课程建设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对课程项目化的开发实行招标,实施专项管理;采取倾斜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相关“精品课”建设等。 2.商务英语课程内容优化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优化的关键步骤,是对所选择知识内容实施序化,也就是重内容结构。课程内容的序化就是要把按学科逻辑顺序编排教学内容转到以工作过程知识编排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内容。把按照学科体系安排的相同和相近的内容进行某种形式的删减,正确区分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利用简化的方法把课程内容划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内容体系,选择真实的案例或者完整的项目来达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学科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弹性教学计划是实行课程项目化的前提。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企业重大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重大会议会展等旅游旺季的实际情况,当重大会展接待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时,可以通过一定程序调整教学计划来进行重要商务教学实训。这样虽然在形式上偏离了已经确定的教学计划,但却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其目的都是培养毕业生在专业岗位上应用英语的能力。对于基础阶段课程,全国性的应用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和学校自行命题的测试都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专业阶段涉及专业方向所开设的岗位英语课程,缺乏设置依据和有效的评估标准,因此课程的优化主要解决这类问题。因此具体要做到有机结合商务背景知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商务背景知识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很宽泛,包括国际贸易、会融、营销、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它取决于学生所修的专业化程度及未来求职的性质。商务背景的内容决定着该情景中需要运用的语言以及交际技能。语言技能是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表现在电话接听、业务洽谈、单证制作,信函、报告、备忘录等书写方面。有效的交际除受语言技能影响外,还涉及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策略、社会文化背景、交际双方关系等。 3.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重构 (1)引进项目教学法,构建“协同运作”。“项目式”教学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围绕着一个相对大型的、完整的工作任务,在情景的刺激下和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验成果、评估总结来展开教学的方法。从受教育者的项目训练效果来看,课程项目设计需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要确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众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企业专家参与其中,协同运作。通过多方面合作协同运作,体现教学方式的机动灵活性、教学效果的保障有效性和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性。 例如,对商务英语视听说课进行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并排演一台完整的英语戏剧小品,最终形成DVD视频展示。通过这个项目的完成,实现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音乐鉴赏力、肢体语言表现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愿意把课程学习、尤其是专业课学习作为一种因为兴趣而积极参与的过程来体验。 (2)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思考或实践中能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去发现、提出问题,获得尝试解决问题的欲望,发展批判性思维,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为了能让学生在将来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做出有见地的决定,就必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很扎实的理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只有投身于社会过程、积极参与活动,才能建构有意义的理解。教师应该致力于在课堂中创设社会化的学习环境,以此进行教学。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在情境中运用先前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改进自己的认知领域。通过在社会过程中学习,学生才能将学习与校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能勇于以各种方式表达自我。 4.教师队伍的重构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并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才能为课程实施锦上添花。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特征,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职业实践经验。在项目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增强主动意识,参与课程改革,由理论教学者向职业实践者转变。高职教师越来越明确的是,课程改革作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无论个体是否愿意都不可能改变发展的方向。关注的要点不再是选择到底要不要课改,而是如何才能更好地改革并且取得教学效果的提升。在项目课程改革中高职教师获得了其专业创造力发挥的空间,作为任何一个上进的教师都希望努力寻求与新型课程理念的契合,与此同时,教师也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积极参与到项目课程改革与开发的每个环节,包括企业调研、专业定位、课标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等整个过程,教师对于整个过程的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解项目课程的理念认知,培养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增强实施的有效性,增强教师对课程的适应性。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之一,一般说来,真实语料的使用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内容的共同点,且高职商务英语又具有职业性,其教学任务应该来自职业工作任务,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目标,定期安排商务英语教师以岗位培训,下公司锻炼,挂职顶岗,跟班实训等方式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获取一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内容的真实语料,同时,与企业紧密联合,进行开发、服务,实行产学研结合,使教师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的“双师型”人才转变。(本文作者:李冬颖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暨南大学外语学院 摘 要: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按照4Es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差异、不对等、翻译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从事国际商务的翻译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语际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着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尽量按照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做到文化信息对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导致文化差异有以下几个因素: (1)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 例如,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有人建议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再者,tiger一词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Ⅱ)中的释义:A nickname for any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es of East Asia, esp. those of Hong Kong,Singapore,Taiwan,and South 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 再如,我国着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语义信息对等虽然不错,但从文化信息对等来看却是糟糕的翻译,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中意思是“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这个含义源自一个传说。相传有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该大臣发觉这头象非常棘手,因为是国王送给他的,他既不敢转送给他人,更不敢宰杀,只好小心地侍侯着它。可是白象的胃口极大,把大臣给吃穷了。由此可知,英语国家的人恐怕不会买牌子为White Elephant的电池,因为消费者不愿买“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那么。“白象”牌电池应该怎样翻译呢?我们可以考虑用一种西方人心中象征着强大、有力量的动物lion来代替,将“白象”译成Brown Lion。如果买来的电池威力无比,顾客何乐而不为呢? (2)颜色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对颜色的认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各种颜色的感觉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其原因在于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例如,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blue sky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所以,把“蓝天”牌台灯翻译成Blue sky Lamp,意思便是“没有用的台灯”,这样的台灯怎能销得出去呢?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时人视蓝色为倒霉的颜色。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或“倒霉”的联想。尽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并不是“伤心的鸟”的汽车,否则怎么会用Blue Bird作为汽车商标呢? 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其文化含义是“幸福”,所以,英语国家人驾驶Blue Bird牌的汽车,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但是,驾驶Blue Bird牌汽车的中国人恐怕不知道身在“福”中,而只感到驾驶世界名牌汽车是一种身价的体现和财富的象征。 英语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经商时,商人希望“开门红”。经营赚钱了,大家都来分“红利”。某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发给他“红包”。 美国人一般不喜欢紫色;法国入不喜欢墨绿色却偏爱蓝色。在马来西亚,绿色被认为与疾病有关。巴西人忌讳棕黄色。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义。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将绿色和“缺少经验”联系起来,而在中国绿色代表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 (3)数字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三”没有这种文化含义,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近来这种蕴涵也被国人所接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因为与“久”同音,所以“九”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例如,我国历史中,皇帝都崇拜“九”,希望其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我国便有“999”药品。英语中的nine没有这种含义。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英国,因为“66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 “七”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或汉语为“七喜”,而不是“七上”。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七”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投掷中以“七”为胜利。商标还有Mild Seven、7-Eleven(连锁店)。但在我国,“七”是个普通的数字。 上海生产的“三枪”牌内衣,是名牌产品,翻译成英语Three Guns。如果将Three Guns牌内衣出口到日本、哥伦比亚及北非地区,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但是,在乍得、贝宁等地,则不能将“三枪”翻译成Three Guns,因为在乍得像“三”这样的奇数表示“消极”的意思,在贝宁“三”含有“巫术”的意思。 文化差异还受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历史等的不同因素的影响。文化差异会引起几种不对应的情况: ①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罕见或被忽视。例如,汉语里有许多用数字开头的词语,如“三心二意”译为n either off nor on.“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译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些词语通常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 ②原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而译入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例如,英语中的armchair指任何有扶手的、硬的或软的椅子,但在汉语中我们却分别有“扶手椅”和“单人沙发”。 ③和译入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例如,英语的black tea,翻译成汉语是“红茶”,而不是“黑茶”。这是因为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而英国人重点放在茶叶的颜色上。 文化信息的传递是完全可能的,主要是通过翻译了解他国文化。文化信息的对等也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遵循奈达先生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这里的“对等”不能理解为数学意义上的等同,只能是近似的等同,即以功能对等接近程度为依据的近似。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为了达到这些对等,必须在翻译中进行调整。 ①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对所指意义可能产生误解的话,必须对译文文字作某些变通;可以保留直译,但必须加上脚注来解释可能产生的误解。关于这点,可参阅前文的dragon和White Elephant的例子。 ②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有可能导致对原文联想意义的误解,或者对正确理解原文的风格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来反映原文的联想价值就十分重要。例如,将中国名酒“杜康”翻译成英语一般按发音译为Dukang,英语国家读者看到英语商标Dukang时,只会把它与酒联系起来,而不会想到中国历史上酿酒的高手“杜康”,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杜康”(Dukang)与“好酒”联系起来。所以,“杜康”作为商标,文化信息没有完全对等。不过,我们不妨可以用希腊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杜康”酒的英语商标,这样,文化信息的对等无疑比“杜康”要好得多,因为Bacchus会使西方人产生更多有关的联想。 ③一篇原文的翻译,必须产生与之相伴随的语码,这就常常要求在音位、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各个层面作一系列的调整。例如,Nike作为商标能使英语国家人士联想到胜利,吉祥,因为Nike一词在希腊神话中是胜利女神。传说中的Nike身上长有双翅,拿着橄榄枝,给人们带来胜利和诸神的礼物,她是吉祥、正义和美丽之神。Nike作为体育用品商标,我们可以把它音译为“耐克”,暗示Nike牌体育用品经久、耐用,使用Nike牌体育用品能在比赛中克敌。“耐克”可以说是较好的翻译,不过,英语单词Nike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对中国人来说,不可能像英语国家人那样想起Nike女神。翻译中文化信息被丢失。 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东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学、文化传统,所以,文化差异就必然存在。此外,差异的原因还在于东西方民族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的不同。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受到限制。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如果这个切合点是两种文化的交融,那就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往往由于文化差异,有时很难找到切合点,这时,译者就必须就自己的能力让这两种文化尽可能接近,按照4Es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论商务英语函电在外贸活动中的问题 商务英语函电的主要特点 (1)以英语为外贸交流媒介。商务英语函电是以英语为交流媒介进行外贸信息传递一种商务信函。在外贸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表达既正式又言简意赅,既专业又得体。 (2)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商务英语函电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等紧密相联,而且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询盘、报盘、还盘、下单、签订合同、货物运输等被广泛地运用。所以一个合格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应该系统扎实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 商务英语函电在外贸活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活动日渐频繁和复杂,外经贸人才实现有效业务沟通的实际能力已成为许多外贸企业考查职员和招聘新人的标准之一。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外贸实践活动对外贸业务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作了如下归纳: (1)外贸业务工作中常存在的问题 1)预算与实际相差较大。做贸易前一定要计算好一切费用,选好贸易术语,最后再签定合同。但如果是刚接触外贸行业,很容易在还没有调查进口商所在地市场的情况下,就先去工厂进货了。如果工厂角色也没有做好预算,草草就签订了合同,那么可能出口商和工厂都会亏损。2)填单信息错误。对于外贸业务新手,刚开始由于没有接触过各种单据,所以在填单据的时候会感觉很麻烦。再加上好多单据也有相同的部分,如果没有掌握各种单据的填写方法,容易在制单中出现疏漏。等得到订单之后,才发现生产单与客户感兴趣的产品订单有出入,达不到客户的要求,量小的话,客户会直接扣款。量大的话,客户会全部将货物退回来。最终由于制单引起的问题,所有的一切费用和损失都将由卖方自己承担。3)产品的验货与出货问题。在大货快要完成的时候,有些客户需要验货。有的是验尾期,有的是中期和尾期都要验。验货人员都会很仔细、很专业,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会挑出来,很多都是大货的时候外贸业务员说的问题他们都还会再犯,以致验货不通过,然后拿回去返工,再申请验货,直到验货通过为止才能出货,但是这期间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出货的时间,所以说有些时候碰到很多在验货时发现的生产问题,验货一直不通过的话也会很棘手,因为到时出货都是问题,出不了货的话,就要被扣款。 (2)解决方法 1)专业知识要过硬。商务英语函电的专业知识是外贸业务人员从事外贸工作的必备基础,再加上外贸工作的高风险,这就迫切要求外贸工作者必须熟练地掌握好商务英语函电专业知识。在打好外贸业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强化实践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养成细心严谨的外贸业务工作风格。在外贸制单的过程中,业务员的细心严谨是一项基本的素质要求。只有细心谨慎地处理外贸单据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才能很好地确保单据被制作出来后无误。与之相反,如果做事浮躁、粗心大意,那在制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导致单据错误率高。结语商务英语函电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它会随着外贸活动的开展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作为外贸业务人员,只有通过对外贸函电知识系统地学习、不断地操练、模仿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有效地提高运用英语函电的能力。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分析民族地区商务英语的培训模式构建 摘 要 根据商务英语特点和时代要求,在分析了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的体系。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商务英语 培训模式 1 商务英语的内涵 商务英语是世界范围的大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国际商务活动的范畴不断扩大,商务英语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升级。对于非英语国家而言,商务英语包含两大方面:语言媒介和学科构成。语言媒介自然是国际通用外语—英语;学科构成则是以国际商务为核心的国际商务学科。“商务”英语就其语言本质而言,就是在商务领域内经常使用的反映这一领域专业活动内容的语词汇、句型、文体等的有机总和,它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商务英语的全称应是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EBE)。要弄清楚商务英语的概念,就要对ESP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ESP的最初命名者之一Tom Hutchinson认为:ESP不是英语的一种特殊形式; ESP的学习内容虽可与普通英语有所不同,但其学习过程应与普通英语一致; ESP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视角,其内容与方法取决于学习者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对“商务英语”的概念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商务英语”顾名思义,包含着语言(“英语”)与业务(“商务”)两个方面。“商务”指使用英语的商务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商务活动和商务环节的总称,是传播的内容;“英语”是传播的媒介;“商务”与“英语”不应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应是有机融合。当然,商务英语的语言基础是建立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来说,商务英语的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和跨文化知识以及商务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合作和一个可交易手段,即以In?鄄ternet为支持的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商务英语的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技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还应包括英、汉互译技能。 2 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被视为是商务英语的两大主要内容,而在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方面还没有科学地处理两者关系的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现有的商务英语培训确切地说不能是科学的商务英语培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培训内容不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部分的这种培训内容只是满足短期出国考察、学习、职称晋升等的需要,不能满足商务活动的需求。没有适用的培训教材,培训不是为了商务英语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没有与商务知识相衔接的知识,导致参加培训后,效果也不尽人意。 (2)培训时间常与学员的工作时间相冲突,保证不了有效的学习商务英语相关的各项能力。短时间的培训根本得不到系统的商务英语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更不会牢固地掌握所学英语语言知识,也就谈不上在商务活动中自如地运用英语了。参加培训的学员因为要兼顾工作,因此而不得不放弃参加培训是常有的事。致使本来时间就紧张的商务英语培训变得时有时无,很难保证足够的时间学习,更谈不上系统而有效地学习。 (3)培训方式陈旧。各种打着商务英语培训牌子的英语培训主要采取的方式还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员听,更多的是训练听力,没有商务英语必须用到的口头上的交流。而商务英语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精讲多练。那样的培训下来,学员即使能学到些什么,所学到的最多也只是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没有商务英语培训所要达到的商务与英语的整体提高。因而培训过后,学员不能在听说能力的“说”的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4)商务英语培训市场不规范。民族地区目前还有很多方面的培训不是很规范,有的部门把培训当作一种有利可图的生意在做,不管是否具备商务英语培训的能力和条件,也不管效果如何,违规办班,参加培训往往是耗时、耗力、费钱,而又不能真正地提高商务英语的技能。真正具备商务英语培训能力和条件的施教机构又无事可干。不利于提高民族地区从事商务活动人员的英语水平。 3 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体系 加入WTO后,我国各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融合得更加紧密。经济交往的层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地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要把自己的产品打出去,占领国际市场,这就需要外语人才。随着大批外国企业的不断涌人,他们把国际经济规则和运行惯例带入了各行各业,这就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 民族地区培养大批精通外语的外向型经济人才创造了条件。三资企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开放、旅游业的开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经济领域的发展都向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层次、宽范围、高水平地提高民族地区的商务英语水平,是关系到提高民族地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事。因此,商务英语培训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现实性。鉴于上述提到的民族地区商务人员英语水平的现状和商务英语培训的紧迫性,以及就商务人员参加商务英语培训的内容、时间、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的体系,以提高民族地区从事商务的工作人员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 3.1 学校教育 民族地区高、中等学校数量有限,切实高效地利用高、中等学校的专业教师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商务英语培训服务。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它既包含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与普通英语相同的是,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而高中等学校的英语教师都具备这些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务英 语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可以通过联合高中等学校进行继续教育的方式,选择、编写实用的教材,强化商务英语的培训。这样的继续教育培训摒弃了英语培训与商务截然分开的模式,选择和编写的教材具备真实性和实用性,把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并把培养高层次的商务人才由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扩展到各个年龄阶段的在职商务人员,变一次性的学历教育为终身教育,使广大的商务人员的知识在培训中能够适时地得到更新和补充,不断提高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和商务活动的能力,使许多商务人员既懂英语又会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台型人才脱颖而出,有效地缓解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眼前和长远发展的人才供求矛盾。这样的继续教育是民族地区培养商务人才、提高商务人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联系的,如贸易、金融、财务、会计、法律、管理等所涉及的英语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扩大词汇量,建立语法系统,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及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商务人员英语水平为目的,为民族地区顺利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中介机构教育 教育中介机构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产生的,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条件下,中介机构在商务英语培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将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利用教育中介机构进行商务英语培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中介机构教育培训可以确保商务英语培训规范有序和有效地进行。它既有制约规范商务英语培训工作的一面,亦有服务企业的一面。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寻找自己的合作和商务英语培训。这一方面方便了学校,又利用了中介机构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发挥中介机构的教育培训功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问题,满足中小企业的特殊需求。 3.3 网络远程教育 随着Internet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方式,网络远程教育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商务英语培训可以给学员以全新的体验,参加培训的商务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任何时间,从任何一个章节,学习巩固商务英语知识。有了多媒体网络, 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观看外贸函电的信件、单证、票据、模拟商务洽谈、涉外谈判等,这样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培训,能激发学员对商务英语的兴趣,因而学员容易进入交际角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从而提高了培训的效率。这样的培训方式可以一改过去的培训是件苦差事,现在变成一件有吸引力且快乐的事情。既可以避免前面分析的商务英语培训时间常与学员的工作时间相冲突的矛盾,又可以改变总是老师讲,学员听的培训模式。促使学员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员、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新组合,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3.4 资格证书考试教育 作为专用英语的一种,商务英语越来越受到瞩目。在中国,学习商务英语的人数有增无减。目前在中国对商务英语的资格考试认定,采用的是从1993年开始引进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BEE)。 作为测试考生商务英语熟练程度的权威工具及衡量标准,它是一项语言水平考试,根据公务或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考生在一般工作环境下和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对成绩及格者提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标准统一的成绩证书。该证书由于其颁发机构的权威性,在英国、英联邦各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商业企业部门获得认可,是在所有举办该项考试的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从剑桥商务英语的考试内容看来,商务英语试题无论词汇、文章类型的选择以及情景的设置与“工作环境”即“职业”这一大背景相关。这也反映了商务英语考试的目的。商务英语考试也就成为了在工作环境中评价学习英语者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因其语言背景的特殊性及商业语汇、词汇的复杂性、特定性,学好商务英语,并通过相应的等级测试对于那些身处民族地区从事商务活动的学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迎接它、战胜它将对学员的学习深造、求职应聘、职场作为大有裨益。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谈商务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 商务英语 行业先导 工学结合 [论文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社会对具有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从行业先导和工学结合这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集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适应开放的外向型企业开展商务活动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对语言基础课、语言技能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通过商务知识、商务技能课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和技能,能听懂外商一般的商务洽谈,能使用英语和外商进行一般的业务洽谈和交流,能读懂外商的信函业务单证和文件等,能用英文书写一般的商务文书。具体来说定位于国际贸易业务员、外销员、跟单员等具备从事国际商务业务工作上岗资格和能力的专业人员。 二、行业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纷纷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协作完成教学计划,校企共创考核方式等方面正在做着尝试,有了初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基础。在教改和实践创新基础上,我们滨州职业学院进行了大胆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采用了“语言能力+商务管理和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构成的商务英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本培养模式以高职高专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为导向,以高职高专教改和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探讨和实践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这种行业先导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行业先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在商务英语专业传统的“语言能力+商务管理知识+商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上行业知识技能和特色,创建以“语言能力+商务管理和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为核心的崭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以就业为主导、以行业知识技能为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行业人才培养新路。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应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形成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工学结合平台,有力地促进人才的培养,形成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的有效机制。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首先,可以在实训室安装国际贸易实务实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逼真的商务活动模拟训练。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家自己创办的模拟公司,独立在网上虚拟从事国际货物买卖交易。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养成敏锐的市场意识、良好的商业交往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理性分析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模拟实习中主要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有目的地不断创设仿真商务场景,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深度运用。 其次,还可以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多接触外贸企业中真实的应用文献如一些单证、说明书、手册、专利、合同、广告等。对于一些常见应用文体如通知、商业函件、个人简历、合同等,要求学生能做到填得出,写得好。 最后,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加强专业教学和管理,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界的管理人员、专家和行业协会的代表担任委员,成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和考察,商讨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审定专业教学计划,协调管理学生实训,指导学生就业。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首先,校外实训可以是到实习基地参观、请基地人员现场教学等。校外实训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和岗位认知实习,如有能力还可担任兼职业务员,指定 老师加强指导,组织优秀学生参与实践,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次,注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产业的结合,与社会的融合,保证其科学先进性,使学生和受训者参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的实际运作,通过实践使受训者更深刻地了解并准确把握岗位技能、要求、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等。校外实践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要充分挖掘资源,与企业加强联系,只有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结束语 对于商务英语这个较新的专业,要紧紧围绕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采用行业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实践性和实用性的专业特色,坚持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知识、商务操作技能并重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将商务英语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培养出有特色、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商务英语中文化和翻译 商务英语指的是在商务交际中所使用的英语,但是商务交际不可能仅仅通过商务上的专有词汇或者是术语就能完成,而是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跨文化知识在商务英语交际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它通常指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或者群体与另一种背景的人或者群体所进行的交际。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除了必须了解商务英语的规律和特点外,还需要了解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因素才能做好翻译。 一、对动物的认识与翻译 英汉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离不开其内涵比较,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动物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有的相同或相近,但有时则大相径庭。例如,提起“公鸡”,国人往往会联想到“闻鸡起舞”、“金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但“金鸡”牌闹钟,“金鸡”牌鞋油销往英美国家,若商品名译为“Golden Cock”,“Shoeshine Cock”则恐怕无人问津。因为在英语中cock有“雄性动物生殖器”之意,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联想自然会令商品滞销。再如,“龙”的形象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广为人知,所以“望子成龙”宜意译为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切不可将“望您子成龙,女成凤”译为:Wish your son a dragon, your daughter a phoenix。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势必会使西方人误解,因此,有人主张把中国的“龙”译成long而不是dragon的建议不无道理。 二、对颜色的认识与翻译 在东西方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汇非常丰富,这在商务翻译中需要译者特别注意。如:红色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而西方文化中常说a red battle(血战 )、red alert(空袭报警);白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禁忌词,西方人常用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white wedding(新娘)a white lie 无害的谎言等;黑色在中国文化里象征严肃、正义,又象征着邪恶、反动,西方文化中black是禁忌色,如black words(不吉利的话)、black deed(极其恶劣的行为)、give me a black look(怒气冲冲地看着我);绿色在中国文化中除了表示狭义外,还表示野恶,西方文化中的green表示新鲜、没有经验、妒忌。如a green hand(生手)、green with envy(充满妒嫉)。在颜色方面,商务译者应首先明晰其在源语及译入语中是否具有特殊语用含义,之后才能确定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传达。又因商务策划,广告及语言宣传应具有企业形象代表性和形象持续性,因此在颜色应用及表述方面一着不慎将导致满盘皆输的严重后果。 三、对数字的认识与翻译 在商务翻译中,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字。由于受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的影响,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中同样存在着明显差异。如我国有 “666”、“999”、“金六福”、“三枪”、“十三香” 等这些数字被用作商标的商品。在欧美国家同样可以看到“7-Up”、 “Mild Seven”、“7-Eleven”等商标的商品。但要把three、six、thirteen用作商品的商标或者定为约会的日期就会遇到麻烦,因为six象征魔鬼、thirteen是不吉利的数字,而three在贝宁、博茨瓦纳等地视为不吉数。再如尽管汉语与英语中4都是不好的象征,但汉语中是因其与“死” 谐音,而英语中 “four” 则代表粗俗,廉价。例如: Four-letter words 指的是粗俗的下流话。由此而衍生出four-letter man(专喜使用粗俗的下流话的人)。由four组合的另一习语是:Four-sale(廉价的啤酒;每品脱原来只卖四便士的啤酒)。一个很好的商务案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一家美国公司为表示出口到日本的高尔夫球价廉物美,而将其包装定为四球一套。岂不知,日本文化脱胎于中华文明,二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文化中,数字“四”同样代表“死亡”,是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这家美国公司的高尔夫球在日本的销售情况大家便可想而知了。 四、结束语 商务翻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中,文化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涉及动物、颜色、数字翻译时我们有必要研究两种语言中的相关文化因素,特别是其在译入国家的文化暗含。从事商务翻译时要注意以上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才能有效的传达正确商务信息,有力地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浅析应用型商务英语教改 [摘 要] 商务英语教学教学模式陈旧,具备商务背景和英语语言功底师资力量的问题。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应用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构筑应用型教改的措施。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改 现状 应用型 加入WTO之后,与国外的经济交往日渐频繁,社会对外语高级人才的需求。近20年来,商务英语的教学与在我国高职院校和外经贸系统掀起热潮。商务英语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是英语的社会功能变体。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指的是具备商务运作的专业知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人才。商务运作知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理论和案例知识的讲授。商务英语教师需要从立体的角度学生去体会和实践理论知识。本文旨在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应用实践性教改的措施。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存问题 商务英语属于用途英语。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现代商务技术、熟悉国际经贸法律与惯例、为全国经济开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是一门型语言,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在英语环境下较强的商务运作,交际和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运用性人才。商务英语起步至今已有40余年,但真正的发展最近20来年,其发展尚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 1.商务英语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大多数的商务英语课堂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也和基础英语课程差别,传统教法有其弊端。它是以滔滔不绝的讲解, 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讲授教材,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速度太快,大学都盲目跟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来培养学生,学生在毕业后在内胜任工作,受到用人的质疑。单调的教学模式只传授商务理论知识和语言技巧,不注重培养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使教学活力和动力。 2.具备商务背景和英语语言功底的教师队伍 商务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精通商务理论知识,又要实践操作技能,对教师各个的综合教学能力都有的要求。而当前大多教师毕业于外语师范或文学专业,对商务知识知之甚少。然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迫切需要开设商务的课程和实用的商务知识的,而大的教师商务背景,缺少在公司实践中应用外语的经验,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高校应该对此引起的,设法在教学中弥补缺陷。而以应用为重心的教学改革,从案例和情景实践性教学和培养实战型的教师队伍两个入手,商务英语教改的进步。 1.重构以应用为主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行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往往得。,要设置能单独的并完全在实训室里的实训课,如商务英语视听说综合能力强化训练。学课程建设政策,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建设的课程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商务类课程模板的实训内容则包括外贸函电模拟实训,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国际支付与结算实训,沟通商务谈判实训。 在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互动式情景教学,将各样的情况引入课堂,让学生,运用理论。模仿贸易场景,应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的贸易流程。,“走出去”的模式,和,长久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寒暑假分批到外贸公司去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每人写一份实习报告,教师实习报告和反馈意见问题总结,查缺补漏,有性地传授的商务知识。 2.建设商务英语“实战型”师资队伍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缺口,为人才培养。应该强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教师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地安排教师参加适合教学需要的公司实习,教师的综合素质。并鼓励教师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 总而言之,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应用型的技能。商务英语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促成学生商务应用技能与英语能力的全方位,需要在实践中探讨。 优秀商务英语论文: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创新 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至少两大缺陷:没有从系统性的角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形成人才模式的创新机制。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上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各院校积极实施:“订单式”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模式、“顶岗实训、双证融通”模式等等。在这些模式中,有的取得了显着成效,有的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可以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主流示范性标准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要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教育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获取深厚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内容,培养丰富的商务活动实践操作能力和培育优秀商务人文和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式的总和。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根据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期望,结合高职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成果,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六大要素,即: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和评价体系。这六大核心要素相互依托和促进,支撑起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完整体系,其中,哪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产生人才培养效果的“木桶效应”。 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参与者分析 鉴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和我国目前的高职发展现状,要构建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依靠政府、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 1.政府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导者。“准公共产品”属性及正外部性决定政府必须主导高职教育发展;政府可以依靠高职教育的成果来履行政府的职责,实现政府的目标。从我国高职发展的实践来看,政府实际上承担了主导者的作用。从本世纪初以来,各级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实施了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等重大举措,这些政策和措施在根本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2.高职院校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直接主体。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理应承担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责任。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限于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物”的基础和“人”的素质在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上存在较大差距。 3.行业(企业)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性主体。行业(企业)的需求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要素的直接来源。需要什么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哪些岗位及岗位群(专业建设);知识、技能结构和素质要求(课程设置);什么样的人可以承担培训任务(师资队伍);在什么情境下培训(实训基地);培训效果如何(评价体系)。可以说行业(企业)具备所有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和要素。这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遗憾的是,在我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极差。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大多形同虚设,校企合作成为空谈。所以,要构建系统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 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对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发展实践的分析,要构建和运行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必须创建“以政府为主导,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为双主体”的系统人才培养工作运行机制。 1.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机制。政府促成国家立法规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过程,搭建校企紧密合作平台,协调院校与企业的利益诉求,并对积极响应政府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实施税收、荣誉等奖励。政府规定和把握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商务人才。地方政府要切实细化和落实国家的职业教育纲领性指导意见,承担和强化主导作用,把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的特色结合起来,保障和促进地区国际性商务业务的发展。在政府的指导下,院校与企业组建人才培养工作专家团队,定期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本地区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和修缮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创新机制。专业是行业(企业)中岗位需求的反映,课程是岗位知识与技能的载体,两者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是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短板。政府组建和指导地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团队,通过调研、分析本地区商务活动的特征,把握地区商务业务的发展趋势,制定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标准体系,引导学校对接国际性商务业务发展,支持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的创新。校企深入合作,以本地区商务活动为依据,丰富商务英语专业内涵,以行业(企业)为主体,按照高职教育规律的要求,大力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到鲜活的知识与技能。 3.“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政府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政策和措施。创建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聘体系,丰富和提升现有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体系,从政策层面落实“双师型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待遇。高职院校和企业要根据政府的要求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与措施、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4.实践教学情境(实训基地)构建机制。实践教学情境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支撑环境,技能型人才必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根据学者查建中的环境学习理论:植根于建构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的环境教学理论认为,只有当新的知识在学生已拥有的参考系中具有意义时,他们才能主动有效地学习;大脑会自然地在学习者所处环境中搜索知识的意义,寻找知识的意义与应用的关系。商务英语仿真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职业性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帮助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资助高职院校建立必需的校内英语和商务技能仿真实训基地;引导涉外商务企业成为商务人才训练基地;政府组建区域共享的大型实训基地。政府牵线搭 桥,引导涉外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 5.建立和实施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我们评价、反思和改善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政府牵头组建有广泛代表性的常设性评价机构,制定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的评价标准,按规定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评价与矫正;高职院校应成立校内商务英语专业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构,负责研究、实施和评价校内人才培养过程。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评价机制,搜集企业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评价;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感受,尤其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吻合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的建立,每个要素都离不开政府、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参与,只有政府牵头,组建政府主导、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主体参与的机制,才能保障系统培养模式的深刻而持续创新。(本文作者:王惠琼 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中西医论文: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相关数据表明其发病率正在不断地上升。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但是确实存在着一些潜在因素会导致功能性便秘发作。比如说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可能造成便秘。由于饮食习惯不合理会使得纤维素不能得到充分的补充,这样就不能为肠道提供应有的刺激,从而造成反射性蛹动下降并引发便秘。另外睡眠不足也可能产生便秘,一旦睡眠不够充足就会给人体带来较大的精神负荷,加之工作疲劳就会引起结肠蠕动失常或者结肠痉挛性收缩从而导致便秘。很多精神性药物如吗啡、阻滞药、镇静药、抗郁药等会对神经系统带来影响,这样就会降低肠道的敏感程度从而产生便秘[1]。 1 便秘西医治疗进展 1.1一般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并协助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并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患者多进行日常运动以此来提高治疗水平。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以此来缓解:请记住我站域名患者的心理压力并让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稳定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2]。 1.2西药治疗 在西药治疗中一般采用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西沙必利是一种肠胃道动力药,在西沙必利的作用下可以调节肠胃运动,并对食物滞留与反流进行控制。莫沙必利与西沙必利的作用基本本相同,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促进肠肌层神经丛节后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以此来强化肠胃的运动。 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泻剂,常见的泻剂有硫酸镁、硫酸钠、甲基纤维素、蓖麻油、开塞露等。在泻剂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对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出现泻剂性肠病。膨松剂如欧车前、麦麸等可以有效地促进结肠蠕动,并且可以软化粪便同时给肠道带来润滑作用,它对便秘有着很好的疗效。 1.3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兼顾了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并且该方法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反馈治疗又包括了两种具体的治疗方法即气囊生物反馈法以及肌电生物反馈法。相关研究表明便秘患者在接受生物反馈治疗以后,其排便次数、粪便状况等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3]。 1.4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的便秘情况较为严重,并且药物治疗不起作用时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1)结肠次全切除、升直肠吻合术。对从升结肠起始部位5-10公分处到直肠中上段的结肠进行切除,同时对升结肠残端以及直肠中上段进行吻合。(2)结肠全切术、回直肠吻合术。对回肠末端到直肠上段间的结肠进行切除,将行回肠与直肠进行吻合。(3)结肠旷置术。该手术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创伤,并且创口愈合较快,但是会给患者带来较为明显的腹胀以及腹痛。(4)结肠部分切除术[4]。 2 便秘中医治疗进展。 2.1辨证治疗 传统中医认为少年便秘是因为饮食出现失衡使得脾胃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中焦进行调理,并可以采用太子参等药物来健脾和胃。中年便秘主要由于气机郁滞所导致,也就是说中年便秘的发病与患者的精神压力、负面情绪、心理障碍都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治疗中采用六磨汤来达到顺气导滞的效果。老年便秘是气虚、血虚所造成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补气、养血、润肠,常见的药物有润肠丸等[5]。 2.2成方治疗 常见的成方包括了麻仁丸、苁蓉口服液、通便灵等,其中仕乐生胶囊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老年便秘患者。它能够对胃肠蠕动进行调节,从而让胃肠蠕动加快,这样就让患者的消化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缩短了肠内容物的转运时间,以此来缓解便秘症状。另外六味地黄丸、益气润肠液、补益润肠散、润肠片、玫瑰润肠茶、益气通便汤等药物对功能性便秘均有着较好的疗效。这些药物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并且可以对肠粘膜的分泌功能以及吸收功能进行有效地控制,让肠内容物得以加速下行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3其他方法 另外单方治疗如生白术、车前子、杭白芍、草决明、牛蒡子等对于功能性便秘都有着较好的疗效。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针灸、推拿按摩对于功能性便秘也有着一定的功效。在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相关的饮食调节与行为训练,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结语 便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深入地把握,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让患者的健康得以保证。 中西医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胃炎的效果分析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引起慢性胃炎的第二大原因,是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胆汁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损害继而引发胃黏膜发生炎症、出血及糜烂等各种病理改变。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对5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男68例,女4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39.5±7.8)岁;病程最短10日,最长4年,平均(1.5±0.6)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骨后持续性疼痛,灼热感伴暖气、餐后疼痛加剧、呕吐胆汁等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依据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试行标准并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将116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为对照组,5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观察组,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吗叮啉10mg/次,每日3次,在饭前20min左右采用温开水送服;法莫替丁20mg/次,每日早晚两次,采用温开水送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柴芍术苓汤加减,基本方:甘草5g、柴胡10g、炒枳壳10g、厚朴10g、香附10g、法半夏10g、白术10g、海螵蛸10g,白芍15g、茯苓15g、蒲公英15g、代赭石15g。加减:肝胃气滞型胃炎,患者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频作等症状,加藿香和旋覆梗各6g、郁金10g;脾胃湿热型胃炎,患者表现为口干而苦、舌苔黄腻、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加黄芩和竹茹各10g、茵陈蒿25g;胃阴亏虚型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胃痛隐作、舌红口干等症状者加麦冬和沙参各15g;脾胃虚寒型患者表现为泛吐清水、四肢冰凉等症状者加太子参18g,砂仁3g。加水400ml煎服,每天早晚两次。服药期间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受凉。14天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天。 1.3观察指标 患者胸骨后疼痛及呕吐等症状消失,半年内未复发,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正常为治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半年内未见复发,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炎症充血等明显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轻,疼痛等症状减轻持续时间缩短,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炎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为好转;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炎症充血等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32例治愈,23例有效,2例好转,l例无效,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注:总有效=治愈+有效。 由表1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41%,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P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又被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对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各种胆道疾病及十二指肠疾病等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的重要原因,胆道系统等各种疾病可引起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继而使胆汁和消化液等返流入胃,损害胃黏膜屏障,最终引起胃黏膜发生各种病理改变。根据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需采取以下措施:①改变饮食生活习惯:禁辛辣食物、禁烟酒。②治疗各种胆道及胆囊疾病。③及时修复胃黏膜屏障:采用有效抗生素、各种促胃肠动力药、抑胆汁胃酸分泌药、消除幽门螺杆菌。本组研究中的所有患者我们均采用吗叮啉口服,以增加胃肠道平滑机的收缩,防止胃食管反流,促进胃排空,而且可协调胃与十二指肠两者的运动,对胆汁返流有较高的抑制作用。但临床实践表明,虽然采用这种西医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后期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胆汁返流性胃炎在中医属“胃脘痛”、“痞满证”、“反胃”等范畴,《灵枢·四时气篇》里指出,该病邪在胆,逆在胃,而肝与胆互为表时,肝主疏泄,胆附于肝,受约于肝,泄于小肠。若情志失调引起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或肝气犯胃引起胆汁或胃气上逆,因而则引发本病。虽然该病病位涉及肝、胆、脾、胃等多个器官,但是中医认为该病病机关键仍然是肝胆失调。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在本组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中,我们采用柴胡、厚朴等疏肝理气,而且可明显止痛;方中自术和茯苓则可健脾利湿,而且对肠胃运动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方中蒲公英是清热解毒之良药,而且可促进胃泄、肝泄和利胆的作用,方中海螵蛸则可制酸,对胃黏膜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纵观本方,诸药配伍,可疏肝利胆、调理气机,同时可降胃逆气,使得肝、胆、脾、胃等均得到良好的调和,患者诸症得以有效缓解。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4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胃炎,临床效果显着,而且后期不易复发,是治疗该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西医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探讨 小儿支气管炎(也称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三岁以下)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发作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受遗传或环境的影响,多数患以往有婴儿湿疹、过敏性皮炎、食物药物过敏史,不少有哮喘性家族史。其反复多受环境影响,如,细菌、昆虫、花粉、牛奶、海鲜、气候变化、情绪以及过度运动。好发于深秋或春冬季节。起病急,早期症状与感冒相同,继则出现支气管的表现,还伴有哮喘的症状,并反复发作。临床以咳、痰、哮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喘症”、“哮病”等疾病范围,发生和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和衰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本病治疗的首要原则,而缓解的中医中药扶正祛邪——“培土生金、健脾化痰、温肾纳气”治疗是治愈此病最理想的途径,提高集体免疫力,避免感冒和气管炎哮喘的发作,从而达到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原则,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兼消除病邪,根据“补血不忘实,扶正不碍邪,补而不壅,滋而不腻”的固本原则,温中散寒、健脾补肾、扶正祛邪而达到化痰止咳定喘直至彻底治愈,以后不再复发之目的。 治疗原则:去除发病诱因,控制急性发作,预防哮喘复发,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培土生金、补肺益肾纳气。 特殊病例:患儿***,男,七个月。因揉鼻搓眼,打喷嚏,流清涕,继则咳嗽,呈干咳和呛咳伴喘3天,加重1天而就诊。入院时患儿成连续性呛咳,高调喘鸣声,喉中痰鸣,甚则张口抬肩,平卧则咳喘甚,呼吸加快且困难,烦燥不安,口唇发绀,苔薄,脉滑数,多汗,大便正常,小便黄。查体可见鼻翼煽动,吸气性三凹征,心率加快,双肺布满哮喘音及大小水泡音,肝肋下2厘米,剑下1.5厘米,质软,脾未触及,腹平软。 此患儿六个月内反复发作8次,曾多次在本院及外地住院治疗。平素多汗,发病后,咳喘甚,呈阵发性呛咳,体温基本正常。 辅助检查: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重。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7×109红细胞:5.6×1012淋巴细胞:74%中性:54% 辩证施治:1.急性期以邪实为主,起病突然,西医为主治其标给以平喘, 糖皮质激素 ,抗病毒, 抗炎及止咳化痰治疗。具体药物:2.5%氨茶碱5㎎/kg,每日1-2次静滴;地塞米松1㎎/kg静滴每日一次;头孢曲松钠100㎎/㎏静滴每日一次;青霉素80万单位静脉滴管每日二次;病毒唑、更昔洛韦15㎎/㎏每日一次静滴;菲得欣25ml每日二次静滴。病情好转后配合用运祖国医学,标本共治,扶正兼用宣肺定喘。选方麻杏石甘汤加减,方药:炙麻黄5g,杏仁5g,石膏10g,甘草2g,炙冬花5g,紫菀5g,地龙4g,细辛3g,白果6g,银花10g,连服一周后咳喘明显减轻,但患儿体虚多汗,原方加防风6g,黄芪12g,浮小麦15g,取石膏、细辛、连服一周,诸症明显缓解。2.缓解期正虚邪恋,缓则治其本,给予扶正固本,健运脾肺长期调治,扶正固本可减少哮喘发作,调整免疫紊乱,达到根治目的。根据患儿体征自拟方,黄芪15g,白术10g,太子参15g,生龙牡各10g,五味子8g, 橘红6,杏仁6大枣4枚,浮小麦15g,山药10g,熟地6g,甘草4g,连服15剂,随访患儿4个月再未发病,半年后因外感发病两次症状明显较前好转,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周病愈,现患儿体检两年未发病。 小结: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药物B2—受体类兴奋剂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疗程长,易反复,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各医家在治疗哮喘中分别提出了风、痰、瘀、虚及五脏不调等多种病因病机,采取内治、外治、内外合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辩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病求本在固本减少复发,阻止其发展成典型哮喘方面作用突出。 小儿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哮喘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以根治,若幼年时期不能根治,则病情愈久发作愈重,延至成年可发展为终身,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给患儿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然而,小儿哮喘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寒冷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其病机与肺、脾、肾有关,《保婴摘要》提出:“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故治疗哮喘在急性发作期以西医为主治其标,控制病情后标本兼治,充分运用祖国医学辩证施治,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西医论文: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探讨 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存在专业思想状态不容乐观、专业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临床能力不强、就业情况不理想等等问题。因此,探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素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产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包括有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教育的现状、一些人对这个学科的误解和偏见、整个国家卫生政策的限制、前辈们的就业状况等。 (一)中医西化,发展缓慢 现在中医发展不平衡,虽然全国上下出台了很多中医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中医院依旧与综合医院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基层的中医医院基本上发展缓慢,存在中医西医化的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指导中医临床。在临床方面有用西医的辨病取代中医辨病,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严重地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药疗效的体现,使广大大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中医药的治病防病能力等等产生了怀疑,动摇了大家的专业思想。 (二)专业教育现状 现在的中西医临床医学院校普遍移植西医的培养体系,按照西医模式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文化熏陶已不存在,中医教育正日益衰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从入学就接受两套学科的学习,即要接受中医学习,又要接受西医课程,课程多,极大地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再者学生是分别接受西医和中医知识,并未直接接受融合的中西结合的临床思维,这是学习过程中造成学生思维矛盾的根本性因素。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学习年限并没有延长,且各课程过分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造成学科齐全、内容繁多且重复,学生疲于应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专业深奥,中医、西医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医学具有明快、方便、好学的特点,而中医的特点是抽象、难学、难悟。然而,对于当今靠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起来的高中生,要认真钻研经典、理解经典是很困难的,因而很多人倾心于学习西医。这就导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西医知识掌握不牢靠而中医方面知识和技能却捉襟见肘。 (三)就业压力大,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表面上是一个发展前景不错的专业,但实际上与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不相一致,其前景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困难,一些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的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种就业难题不仅困扰着本科专业的学生,甚至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其原因是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使中西医专业队伍形成严重的不对等态势;再加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西医身份并没有得到一样的尊重和认可,比如有些综合医院就明确提出,不招录中西医毕业生或中西医毕业生只能到中医科工作等等;二是考研专业受到限制,很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是要想通过考研,脱胎换骨,摆脱中医身份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困扰。但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报考研究生的受到限制,多数中西医临床医学生考取科学型的研究生。然而2011年国家规定“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学历去考取医师资格证,只能以本科学历考取医师资格证”。这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异于是当头棒喝。三是职业前景不好,中医发展缓慢,而且具有西化严重的问题,中医院效益不好,学中医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很多中医大学生的一个心病。再加上很多中医的执业行为会受到人为的限制,这就导致其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不容乐观。 二、巩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对策 为了解决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中医自身吸引力和优势 不断增强中医自身的吸引力和优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中西医均衡发展,给中西医平等的地位。中医药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科学,除要有正确的政策保障外,自身学术的繁荣和提高则更为重要。因此,每个中医工作者都应当认清形势,努力把自身队伍建设搞好,不断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与临床疗效,实现中医的腾飞与超越,赢得社会支持和认可。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师资力量 考虑到较短的培养周期和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课程设置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则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强调在知识结构上的“复合”,中西医并重,重点着眼于临床技能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弄清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能够建立中、西医两套思路,以便更好地应用中西医两套知识及技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在教学安排中,让中西医临床 经验丰富的医生执教,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加强学生辨病辩证的能力和临床思维模式,积极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师。 (三)政策支持 将中西医临床医学事业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中西医临床医学在全国各地得到普遍、有力贯彻,确保各地中西医都有一个均衡、稳定的发展。因此,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视中国西医临床医学。首先对中医的投入,要与社会对中医的需求和中医本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即应用多种扶植、优惠的特殊措施、办法促进中医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中西医临床科研的资金投入,只有新兴学科中得到新探索新研究才能更有利于学科在临床中的应用。另外要取消限制中医发展的政策和局部性的制度,做到中医研究生从业的无障碍化。站在专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必须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调研,搞清楚大学生“改换门庭”的根本原因,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将中医研究生的平台搭建得更为牢固。 为了巩固学生的中医思想,定期聘请中医名家进行学术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可以举办中医知识竞赛、中医故事演绎等活动,弘扬中医文化,激发同学们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医的发展。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学习中医的必要性和广阔的前景,避免选择的盲目性。 结语 总之,重视中西医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师资力量,增强中医自身吸引力和优势,才能巩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各高校才能培养一大批合格的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从而推动中西医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 中西医论文: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分析 《有机化学》中“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醇硫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不讲维生素)、“糖类”、“脂类”共15章内容,将“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中的酶”这3章和“维生素”的内容放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讲授,同时,在讲授上述章节内容时重点讲授物质的结构、命名和后续课程中要用到的化学性质,而将后续课程用不到的内容作为了解的内容不做讲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了和医学课程的结合,减少了医用化学教学中的纯化学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1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有利于教与学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板书教学速度适当、重点突出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有些教学内容如“电子云”、“杂化轨道”、“手性分子和对映体”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表达的更形象、更直观;有些教学内容如讲课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结构式的写法,板书教学重点突出、效果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1.2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是后续各种医学课程学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的联系。例如,在讲授“氢键和范德华力”时,引申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力量”;讲授“羟基酸”时,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物质的结构,为以后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代谢”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讲授“乙酰胆碱”时,引申出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递质”;讲授“生物碱”时,注重与药理学课程中一些药物的联系。通过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医用化学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知识和临床知识相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也更有动力[2]。如在讲授“蔗糖”时,讲解红糖、白糖、冰糖的知识;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讲解“呼吸分析仪检查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讲授“酮体”时,解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中为什么会出现烂苹果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发现医用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空洞,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医疗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常识、医疗知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医用化学实验时,注重与生物化学和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开设基本操作实验如“实验仪器使用教学”(实验仪器包含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所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溶液的配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同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规范操作和各种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临床检验所需的部分实验内容,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医学学习的理解。 3优化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 一般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一考定终身,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应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能力、行为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总成绩由3个部分来组成:理论课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在出题时少出客观题,多出主观题和综合性题目,尽可能反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成绩,占总分30%,由实验课实验完成情况、操作规范、实验报告书写情况以及开放性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总分的10%,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提问回答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通过建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避免考前突击、考后全忘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精心挑选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西医论文:分析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 《有机化学》中“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醇硫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不讲维生素)、“糖类”、“脂类”共15章内容,将“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中的酶”这3章和“维生素”的内容放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讲授,同时,在讲授上述章节内容时重点讲授物质的结构、命名和后续课程中要用到的化学性质,而将后续课程用不到的内容作为了解的内容不做讲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了和医学课程的结合,减少了医用化学教学中的纯化学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1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有利于教与学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板书教学速度适当、重点突出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有些教学内容如“电子云”、“杂化轨道”、“手性分子和对映体”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表达的更形象、更直观;有些教学内容如讲课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结构式的写法,板书教学重点突出、效果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1.2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是后续各种医学课程学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的联系。例如,在讲授“氢键和范德华力”时,引申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力量”;讲授“羟基酸”时,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物质的结构,为以后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代谢”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讲授“乙酰胆碱”时,引申出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递质”;讲授“生物碱”时,注重与药理学课程中一些药物的联系。通过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医用化学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知识和临床知识相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也更有动力[2]。如在讲授“蔗糖”时,讲解红糖、白糖、冰糖的知识;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讲解“呼吸分析仪检查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讲授“酮体”时,解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中为什么会出现烂苹果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发现医用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空洞,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医疗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常识、医疗知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医用化学实验时,注重与生物化学和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开设基本操作实验如“实验仪器使用教学”(实验仪器包含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所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溶液的配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同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规范操作和各种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临床检验所需的部分实验内容,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医学学习的理解。 3优化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 一般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一考定终身,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应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能力、行为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总成绩由3个部分来组成:理论课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在出题时少出客观题,多出主观题和综合性题目,尽可能反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成绩,占总分30%,由实验课实验完成情况、操作规范、实验报告书写情况以及开放性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总分的10%,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提问回答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通过建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避免考前突击、考后全忘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精心挑选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西医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现念与临床实践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机理。方法:63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儿在急性期均采用吸氧、吸入万托林、吸入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氨茶碱、防治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缓解期均采用糖皮质吸入疗法及万托林按需吸入治疗。观察组则根据辨证分为肺气虚弱、脾虚气弱及肾虚不纳3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及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年时,其哮喘急性发作平均次数分别为(0.81 ± 0.63)次和(1.88 ± 0.87)次,经统计学处理,P < 0.01;因哮喘急性发作而住院平均次数分别为(0.06 ± 0.24)次和(0.15 ± 0.45)次,经统计学处理,P < 0.05;PEF达正常预计值人数分别为30人和25人,经统计学处理,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机理推测可能与中药能调节全身的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关键词】 哮喘 治疗 中西医结合 小儿 1.1 研究对象 将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患儿共63例纳入研究对象。具体数据见表1。 1.2 诊断标准 63例患儿按照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和中华医学会呼吸学组制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标准[6-7]诊断。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63例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均按照《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6]、《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7]及《哮喘危重状态的诊断和治疗》[8]中的方法给予吸氧、雾化吸入万托林、静脉点滴及口服糖皮质激素、防治感染、氨茶碱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至缓解期则将63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儿均按上述常规给予规则糖皮质激素吸入和按需吸入万托林、小剂量氨茶碱,有过敏性鼻炎者给予氯雷他定。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根据其证属肺气虚弱、脾虚气弱及肾虚不纳分别给予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及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其中应用玉屏风散16例、六君子汤9例、金匮肾气丸4例、六味地黄方2例。疗程:缓解后第1月,每日1剂;第2月,每2日1剂;第3月,每周2剂;第4月后酌情继续用药。 2.2 观察指标 (1)治疗1年内急性发作平均次数;(2)治疗1年内因急性发作而住院平均次数;(3)治疗1年后 PEF达正常预计值人数。 2.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 用t检验。 3 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1年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见表2。 4 讨论 本文资料表明,不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以吸入皮质激素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熏可使大多数哮喘患儿的病情得到长期满意的控制。当然要使哮喘患儿接受正规治疗,还必须有适合国情的哮喘管理模式[9]。在此基础上,如在缓解期能配合中医中药治疗?熏则能进一步提高疗效,达到近乎完全控制。本文资料显示,观察组31例在缓解期加用中药治疗,1年内哮喘发作平均次数?1次,至1年时仅有1例因哮喘发作而住院,仅有1例PEF未达到正常预计值。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阐明中西医结合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其光明前景,并从炎症细胞、炎症因子等现代哮喘病因病理学的角度去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深刻含义。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方剂玉屏风散、六君子汤中的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法半夏、陈皮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如近期有作者研究发现[10],益肺健脾方(主要由上述中药组成)能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的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而这些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哮喘气道炎症发病中起着重要而肯定的作用;另有作者报道[11]六味地黄丸能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水平,这对于防止哮喘复发无疑是十分有利的。由此可以理解在应用现代医学的吸入皮质激素方法控制气道炎症的同时,采用中药全身治疗,调节患儿的全身免疫状态,对于哮喘患儿的长期治疗将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至于不同方药、不同用法对哮喘患儿体内炎症细胞、炎症因子的具体调节作用,则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中西医论文: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吴斌, 严诗楷, 沈自尹, 张卫东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西医结合; 医学; 综述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生物系统的组学方法。它是英国Nicholson教授及其同事于1999年正式提出的[1]。代谢组指的是“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中,所有代谢组分的集合,尤其指小分子物质”,而代谢组学则是一门“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中,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2],它所关注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以下的小分子。近年来代谢组研究已引起众多研究者的注意,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不同,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你可能发生什么,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还有研究者认为代谢组学是“组学”研究的终端[3]。为更好地将代谢组技术应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外的相关资料,对代谢组学的实验技术、分析技术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代谢组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代谢组学的实验技术 1.1 代谢组学研究的常用技术 代谢组学研究常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和质谱联用技术,比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LC?MS)等[4]。核磁共振光谱分析法是目前代谢组学研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NMR的优势在于对样品无破坏性,样品处理简单,无需分离过程;缺点是灵敏度低,很难同时测定生物体系中共存的浓度相差较大的代谢产物,所需硬件的投资也较大。目前常用的是1D?NMR,比如Brindle等[5]应用NMR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的代谢谱特征;Lehnhardt等[6]应用NMR研究原发性和继发性脑肿瘤的代谢谱差异等。1D?NMR光谱的信息量大,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峰图的重叠,影响了随后的分析,而2D?NMR大大地改善了1D?NMR峰图的质量[7],一些研究者开始应用2D?NMR开展代谢组研究,如Choi等[8]为了研究被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代谢谱变化,应用2D?NMR方法,结果发现5?绿原酸等代谢物明显增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当前最为活跃的联用技术,一般供试物经GC分离为单一组分,按其不同保留时间,与载气同时流出色谱柱,再经接口,进入质谱仪,然后可通过EI或其他方法产生一定的MS图谱。GC?MS有很好的分离效率,可由计算机对MS图谱进行化合物数据库的自动检索核对,有利于迅速鉴识样品。缺点是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预处理,这一步骤额外费时,甚至引起样品的变化;衍生化预处理限制了GC?MS的应用范围,无法分析热不稳定性的物质和分子量较大的代谢产物。如A等[9]针对GC?MS的代谢组研究,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人血浆的提取和衍生化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PLC?MS)联用,HPLC?MS进样前不需进行衍生化处理,适合那些不稳定、不易衍生化、不易挥发和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缺点是分离效率不高,分析的时间相对较长;没有化合物数据库可供检索和比对,样品的鉴别还需进一步的分析[10]。如Yang等[11]使用LC?MS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比较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病人的尿液代谢谱的差异,结果发现一组尿代谢物与肝癌的相关性优于传统单一的甲胎蛋白。无论NMR、色谱和质谱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有研究者将三种技术联合应用于代谢组的研究。如Lenz等[12]应用1H?NMR和HPLC?TOF?MS?MS技术相结合研究庆大霉素的肾毒性尿液的内源性的代谢物变化,结果发现葡萄糖增加,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降低等变化特点。 1.2 代谢组学研究的新技术 微量样本是研究中经常面对的难题,而毛细管电泳?质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 CE?MS)所需样品量少,已广泛地应用于代谢组的研究中,如Sato等[13]选择了CE?MS进行了水稻叶的代谢物检测,成功地检测了88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涉及到醣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光呼吸作用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近年来为了监测活体动物特定组织区域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研究者将微透析(microdialysis)技术引入了代谢组的研究,如Price等[14]应用微透析结合NMR比较了SD大鼠各组织在局部缺血状态下的代谢情况。作者提出微量渗析技术和NMR相结合是代谢组研究的强有力工具。可见代谢组同其他实验技术一样,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些研究者正致力于代谢组实验技术的研究。 1.3 代谢组的研究材料 代谢组研究的样本包括生物液体和组织,由于血浆和尿液收集简单、易于长期检测和包含大量的代谢信息,已经成为代谢组研究常用的标本;唾液也逐渐成为代谢组研究的另一种生物液体样本,如Ramadan等[15]选择了150个健康男性和女性,取唾液、血浆和尿液,应用1H?NMR研究不同性别之间的代谢物差异等。此外还有应用脑脊液进行代谢组研究的报道,如Coen等[16]应用NMR研究细菌、真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的代谢组变化,进行脑膜炎的代谢组临床诊断的探索研究。血浆或尿液代谢物为全身各细胞、组织、器官代谢的分泌物,但是血浆或尿液只能代表生物体的平均代谢状态或代谢组“整体模式”,不能获得具体组织的代谢状态。组织代谢研究提供了局部的代谢信息,而一些疾病本身可能就只影响了局部的代谢,如Viant等[17]研究早期脑外伤动物模型大脑组织与血浆的代谢物变化,结果在大脑组织有氧化应激(比如维生素C)兴奋性中毒(比如谷氨酸)等代谢紊乱,而血浆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因此组织代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组织标本研究还不是很多,主要有肝、大脑皮层和小脑等,肝组织主要用于一些毒理学研究,如Azmi等[18]应用NMR技术,采集肝组织样本研究肝毒性的代谢组变化等。大脑皮层、小脑组织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如Griffin等[19]应用NMR研究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动物模型小脑、大脑的提取物的代谢谱变化,结果发现谷氨酰胺增加,而γ?氨基丁酸、胆碱、磷酸胆碱和乳酸盐下降等特征。 1.4 代谢组研究的影响因素 充分了解代谢组研究的影响因素是应用好代谢组技术开展医学研究的前提,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了代谢组研究的影响因素[20],除了实验技术本身对代谢组研究的影响外,还有如样品制备(抽提溶剂和温度等)、仪器性能和数据分析方法等。不同生理状态对代谢组的影响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比如性别、年龄、饮食、昼夜变化、文化等,因为这是代谢组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21]。如Stanley[22]等为了探索不同性别间的代谢物差异,选择了NMR结合化学计量方法研究不同性别Wistar大鼠尿液的代谢谱,结果发现羟苯基丙酸等代谢物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Kochhar等[23]选择了150名健康人,应用NMR方法研究不同性别人血清和尿液的代谢谱差异,结果发现女性脂类的合成高于男性,男性的蛋白质转换多于女性等差异。Bollard等[24]还综述了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动物尿的代谢物特征,尤其在不同个体之间、性别、年龄、饮食、物种、品系、激素状态、压力及昼夜变化等,发现不同的生理状态对代谢组有明显的影响。Lenz等[25]收集了给予标准饮食的12名健康男性相隔14 d的血浆和尿液进行NMR检测,应用PCA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血浆的差异很小,但在尿液中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同时发现所有受试者代谢谱存在昼夜变化规律。Lenz等[26]还比较了不同国家之间人群的代谢谱的差异情况,选择单身的受试者,不进行饮食限制,收集晨尿,应用NMR进行分析,使用PCA分析数据,结果发现一些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研究表明内源性尿代谢谱受到文化、饮食的严重影响,因此在疾病或治疗标志物的筛选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影响因素,此外还需结合数学的方法以排除这些影响因素。 2 代谢组的分析技术 2.1 谱峰的预处理 谱峰的预处理对代谢组的后期分析有较大的影响,质谱峰的预处理包括背景扣除、滤噪、保留时间校正、谱峰匹配和归一化或标准化等。NMR谱峰的预处理包括背景扣除、滤噪、归一化或标准化等。一些学者正对谱峰预处理的方法进行研究,比如针对1H?NMR原始光谱资料,Stoyanova等[27]介绍了一种基于时间窗口的自动校正谱峰的方法;Webb?Robertson等[28]就对谱峰整合和归一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此外样品的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谱峰漂移,Forshed等[29]比较了bucketing和PLF两种最近发展的NMR峰位校正法,并应用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气或液?质联用技术,通过常规的重叠峰析法后,能分离300多种代谢物,但该方法耗时而且不能自动化。Jonsson等[30]发展了一种半自动的逐级多元曲线分辨处理质谱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不同发育时间植物叶的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和常规的重叠峰析法具有类似的可信度。还有研究者开发谱峰的预处理软件,比如Katajamaa等[31]针对LC?MS开发了MZmine软件,该软件主要用于代谢组资料的滤噪、谱峰匹配和标准化等预处理。 2.2 数据分析 医学中的代谢组研究常常需要对疾病机制或治疗相关的代谢标志物进行研究,常用的分析方法有PCA、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如Coen等[32]应用PCA方法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代谢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肝毒性可能与肝脏线粒体利用丙酮酸盐和脂肪酸β?氧化功能下降有关;Jansen等[33]还介绍了一种权重PCA方法处理代谢组资料;Smilde等[34]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差分析的同时成分分析(ANOVA?simultaneous component analysis, ASCA)方法处理代谢组数据。在疾病的诊断研究方面常常应用判别分析,比如应用代谢组资料对患者进行某病的是与否判别等。常用的方法有类模拟软独立建模(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 SIM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人工神经元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等,比如Odunsi等[35]使用1H?NMR研究上皮卵巢癌。选择38名上皮卵巢癌病人,12名良性卵巢囊肿和53名健康妇女,应用PCA方法降维数据和SIMCA方法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分析判断的准确率为97%。Wang等[36]应用LC?MS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的血浆代谢谱,应用PCA和偏最小二乘法显著性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方法能成功地将糖尿病人和对照正常人区分开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Bundy等[37]选择了6种蜡样芽胞杆菌,其中3种为实验室使用的无毒的菌株,另3种为从脑膜炎患者分离的有毒的菌株,应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代谢组学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权威的判别分析(canonic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CDA)方法,结果发现判别分析能正确地将有毒、无毒菌株分开。Taylor等[38]使用433种代谢物资料,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该模型能成功地对植物的基因型进行判别分析。 3 代谢组技术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3.1 在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代谢组在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还不多,主要应用于肿瘤、遗传病和少数几种常见病之中。如Akira等[39]应用NMR研究高血压大鼠与正常大鼠尿的代谢谱差异,应用PCA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牛磺酸、肌酸及一些未鉴定的代谢物存在明显的差异。Pears等[40]应用NMR结合统计学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Cln3基因敲除的巴藤病小鼠动物模型脑组织的代谢组变化,结果发现谷氨酸含量增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下降,提示在谷氨酸/谷酰胺与GABA之间存在神经递质循环的不足,这些变化代表了Cln3小鼠表型出现前的生化变化。Ippolito等[41]为了研究预后不良前列腺癌的特征,首先分析原发性前列腺癌及细胞株的基因表达谱资料,获得446条高表达的基因,应用这些基因结合代谢组学研究前列腺癌的代谢途径,结果发现预后不良前列腺癌存在谷氨酸脱羧酶等一些特征性代谢途径。为了更好地应用代谢组资料进行疾病的机制研究,一些研究者将代谢组技术和其他技术相结合进行疾病机制的探索研究,如Stentiford等[42]应用代谢组结合蛋白质组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等。 3.2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由于代谢组监测是一种快速和无损伤的方法,在疾病诊断方面的研究开展相对较多,如Brindle等[43]应用NMR技术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变化,PLS?DA模式识别方法不仅能对冠心病进行有无的诊断,而且还能判断病情的轻重。Yang等[44]以毛细管气相色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血清代谢组的变化,结果发现血清脂肪酸谱能有效地将2型糖尿病和正常人区分开,模式识别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Wishart[45]还将代谢组方法应用于器官移植中监测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前后监测血清肌酸酐的代谢产物,认为代谢组可能成为器官移植生存能力和排斥反应的理想监测工具。最近代谢组学技术还应用于艾滋病的研究中,如Hewer等[46]应用1H?NMR检测患者血清的代谢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发现血清的代谢谱能够将艾滋病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区分开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组技术必将应用于更多的疾病研究之中。 3.3 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在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毒理学研究,如Kleno等[47]为了研究肼苯哒嗪诱导的肝毒性,选择肝脏样本,应用NMR技术研究血清样本代谢谱,结果发现肼苯哒嗪引起了代谢物的明显变化,主要与葡萄糖、脂肪、氧化应激代谢相关。Heijne等[48]将溴苯诱导的肝炎大鼠血浆和尿液的代谢组资料结合大鼠的肝脏的基因表达谱资料分析,结果发现转录组和代谢组结合能提高肝毒性检测的敏感性。Coen等[49]为了鉴定扑热息痛肝毒性引起的生化变化,进行了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和肝组织及其提取物和血浆代谢组研究,从生化途径对3种资料进行分析,在完整肝组织中,肝葡萄糖和肝糖原下降,血浆中的脂肪成分丙酮酸盐、醋酸盐、乳酸盐增加,水提物中丙氨酸、乳酸盐增加。整合这些资料提示肝脏的糖酵解率增加,代谢组研究结果和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是一致的,主要涉及脂肪和能量代谢,两种技术相结合起到互补的作用。 4 代谢组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由于代谢组技术的一些优势和特点,目前代谢组已在现代医学中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因此中西医结合也应积极应用代谢组技术开展证候、方药及针灸等方面的研究。2005和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对该方向进行了资助,主要集中在肾虚、肾阳虚、脾虚及虚实证等少数几个项目。目前中医药应用代谢组技术研究的报道还极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组技术必将广泛地应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另外,尽管代谢组是一种高通量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代谢组关注的是小分子的代谢物,所以如果缺乏与基因组等知识的联系,代谢组资料是很难解释的。将代谢组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结合研究也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50, 51],因此中西医结合也应积极地将代谢组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结合研究,即站在系统生物学的高度进行研究。 中西医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药流后出血和不全流产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完胞汤加减)和西药(缩宫素、安络血、氟哌酸)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出血持续时间,不全流产的疗效。 方法 选择药物流产后孕妇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胚胎排出后当天给药为试验组,不给药为对照组,主要观察: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完全流产和不全流产的情况。 结果 试验组的阴道出血量和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以及不全流产例数比对照组都明显减少。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出血持续时间以及减少不全流产的发生率都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药物流产 中西医结合治疗 阴道出血 药物流产是终止早孕的有效措施之一,因其有不用手术、痛苦少、口服简便易行等优点而受到较多早孕妇女的接受。但其成功率偏低(我院近3年来成功率约62%左右)、出血量较多、出血时间较长等问题,仍需要继续研究探讨解决。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6月来选择自愿药流的早孕妇女,于药流出胎后随即给予中西药治疗3天,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3年1月1日~2004年6月30日,来我院经B超确诊为宫内孕35~49天,尿HCG阳性、白带常规和血常规正常的自愿要求药流者共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用药组为试验组,不用药组为对照组。年龄、孕次、产次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年龄、孕次、产次比较(略) 注:P 0.2,按α=0.05水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中药的组成 完胞汤加减。基本方:党参30g,阿胶12g,白术30g,茯苓15g,生地15g,生黄芪20g,桃仁12g,白及12g,益母草30g,红花10g。 1.2.2 西药的组成 缩宫素注射液,安络血,氟哌酸。 1.2.3 用药方法 两组孕妇在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时间、用量、用法一致。实验组的孕妇于第4天回院服米索前列醇,待胚胎排出后随即肌注缩宫素10U;口服安络血片5mg,氟哌酸胶囊0.2g,每天3次,连服3天;给予中药3剂,每日1剂,连用3天,水煎服。对照组胚胎排出后不给药。药物流产后10天、20天和30天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阴道出血量 两组阴道出血量与妊娠前正常月经量相比。 1.3.2 阴道出血持续时间 从胚胎排出那天起至干净为阴道出血持续时间。 1.3.3 完全流产和不全流产的情况 药物流产后(胚胎排出后当天)第10天,全部回院复查,B超提示宫内有残留组织者为不全流产,马上行清宫术。提示宫内无残留组织者为完全流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U检验及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阴道出血量的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阴道出血量比较 例(略)注:χ 2 =15.424,P 0.00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从表2可见:实验组的孕妇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减少,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05)。 2.2 两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的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较 例(略)注:χ 2 =14.176,P 0.00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从表3可见:实验组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05)。 2.3 两组完全流产和不全流产的情况 见表4。 表4 两组完全流产和不全流产比较 例(略)注:χ 2 =11.839,P 0.00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从表4可见:实验组完全流产的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多,清宫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05)。 3 讨论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较多、出血持续时间较长以及不全流产的比例偏高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药物吸收代谢的个体差异影响绒毛及蜕膜剥离的速度,引起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短不一 [1] ;吸收差的个体影响子宫收缩,造成出血量多及蜕膜组织残留;药物流产后机体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及出血等原因也容易造成感染,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长。根据病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方面:西药缩宫素注射液,胚胎排出后马上注射可起到加强宫缩、促宫内组织物尽快排出、减少出血的作用。安络血、氟哌酸止血消炎、预防感染,使出血持续时间缩短。中医方面: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两虚或气滞血瘀均会影响到胚胎及蜕膜组织排出,从而引起出血量增加及出血时间延长。因素体气虚或流产时失血耗气,气虚不能摄血,冲任不固,或感受风寒,寒邪与血相搏,结而成瘀,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或瘀久化热,迫血下行 [2] ,均可致出血量多、时间延长。而基本方具有健脾补气,祛瘀止血功效。方中的党参、白术、生黄芪、茯苓健脾补气,桃仁、红花活血补瘀,生地养阴凉血,阿胶止血补血,白及收敛止血,益母草活血祛瘀,具有增强子宫收缩,有类似麦角新碱的作用。现代药物研究表明:活血类中药有改善微循环及抗炎作用,补气类中药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该基本方有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在补气健脾基础上祛瘀止血,可能有促进宫内积血及蜕膜排出的作用,从而缩短出血时间和减少出血量及宫内组织残留。从本资料表2~4中可见,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尤其是完全流产率的提高,由原来的62.0%提高到86.3%,减少了清宫的例数,使更多的药物流产孕妇避免了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减少了对子宫内膜的直接损伤,也减少了感染机会,以及手术后带来的并发症。应用本文介绍的中西药物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出现,副作用少,而且经济,是用于药物流产后的理想药物,值得推荐。 中西医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西医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 将9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44例、B组55例。A组以西医治疗为主,B组加用中药治疗,对照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症状迅速减轻,病程较A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明显优于单用西医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手术率。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重型急性胰腺炎(SAP),虽然AP总的死亡率为2%~10%,但SAP的病死率仍高达30%以上[1]。我院2003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胰腺炎患者99例,其中SAP达90%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9例中对照组(A组)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8岁。试验组(B组)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6岁。两组资料齐同可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上病例均依据临床、生化及B超、CT明确诊断。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6年第六届胰腺外科学术会议《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及基本支持疗法: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抑制胰液分泌、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制酸药物治疗。试验组除以上治疗外同时加用芒硝750 g+冰片10 g碾成细颗粒状装入布袋持续外敷腹部,尤其是胰腺体表投影区,浸湿后及时更换新药(或晾干捏碎后重复使用,但疗效稍差,注意避免高温加热或曝晒),待不间断外敷10 h左右均无明显浸湿成块后复查B超,如无异常可停用;大黄15 g+芒硝5 g(后下)水煎200 ml待冷却(与体温相当为宜)后低压灌肠,2次/d,待能自行排便每天2次以上(注意避免腹泻)后逐渐减少至停用。 2 结果 A、B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见表1。表1 两组病例疗效比较 (略)注:其中好转及无效病例包括病情得以控制或无法控制后转院病例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1)。其中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56±1.73)天,腹水基本吸收时间为(9.23±2.21)天;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56±0.98)天,腹水基本吸收时间为(6.37±2.86)天。说明治疗组在肠功能恢复时间、胰性腹水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缩短(P 0.01)。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分解代谢疾病,发病机制有众多因素的参与,如胰酶引起自身组织的消化、胰腺的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的作用、内毒素等,可导致全身脏器的损害,病情发展迅速,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重型胰腺炎病人由于剧烈全身炎症反应和全身性感染引起呼吸困难、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治疗中如何控制其发展是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按中医理论,急性胰腺炎系由肝胆失疏,湿热蕴结之病机,进一步演变为热毒炽盛,瘀热内阻,或上迫于肺,或内陷心包,或热伤血络则谓之重型。其病机之关键是实热血瘀。因此,以通腑泄热、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方中大黄、芒硝相互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大黄、芒硝排出大量肠内细菌及毒性物质。试验证明,大黄还有抑制胰酶活性和增加胰液流量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利胆、促进肠蠕动,减轻毛细血管的渗出,抑制肠道菌群和内毒素的移位的作用。配合芒硝水解后产生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存留肠内形成高渗溶液,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使肠内容积增大,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泄。灌入中药后肠蠕动增加,通过泻下作用排除大量毒性物质和肠道内细菌,从而通过减少内毒素血症及TNF的水平,抑制诱发MOF,降低病死率。也减轻病人的腹胀,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及缺氧程度。本组采用中药汤剂直肠内灌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既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减少胃肠道细菌数量,促进肠道减少胃肠道细菌易位所致感染;又可以减轻病人腹胀,促进黄疸消退,减缓病人症状。同时,直肠内中药灌注无胃管内注药所引起的腹胀、腹部不适,且用药后导泻作用显著,腹胀减轻明显,病人乐于接受。芒硝外用能起到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和消肿软坚之功,加之冰片有清热消肿、止痛的功能。同时外敷促进胰酶性腹水的吸收,从而减轻腹内炎症及肠壁水肿,减少肠间脓肿和胰腺囊肿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日。 AP的预后凶险,主要表现在其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而有效地治疗SIRS是改善AP预后的关键。而对SIRS的防治焦点在于拮抗内毒血症及炎性介质的释放。而诸多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由胰腺引起的SIRS方面有许多西药不能替代的作用。我们给予基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中药与西药协同针对AP发病的各个环节,迅速改善胃肠功能,抑制和降低胰腺分泌,减轻毒物对机体的损伤,进而加速胰腺功能恢复,对于防止初期胰腺炎进一步缺血坏死起到了积极作用,使一些病例可不经过进展期而直接进入恢复期[3],从而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且药源丰富,使用方便,费用较低,适用于AP的综合用药。 中西医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对9例患者中医用自拟扶肝通利方随证变化使用,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20天为1个疗程,可用2~7个疗程。西药用黄体酮20mg,肌注1次/d,连用10~20天,人血白蛋白10g,静滴1次/d,连用4~7天;双氢克尿塞或速尿片、肝必复胶囊、维生素B1片、丹参片、654-2片按常规剂量口服。结果 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8?9%。结论 扶肝通利方与西药配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确切。 【关键词】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扶肝通利方;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病死率高。笔者从1989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9例,疗效尚可,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此病组均是门诊观察病人,男6例,女3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4岁;病程2年以内3例,2~5年4例,5~10年2例。其中8例有肝炎病史。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经多处中、西药或住院治疗。主要表现腹胀,腹大如鼓,腹部青筋暴露,消瘦,尿少或无尿,乏力,纳呆,便溏或便秘交替,面部黧黑,或有胸水,蜘蛛痣,肝掌,黄疸,男性阳痿,女性月经失调或经闭,腹部有移动性浊音等症状。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例。肝功能检测血清白蛋白降低或A/G倒置,转氨酶高于正常,有5例HBsAg或其他乙型肝炎抗原体指标阳性。B超或CT诊为肝硬化并大量腹水,排除肝硬化癌变或肝外其他疾患。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治疗 用自拟扶肝通利方:党参25g,白芍、枸杞子各20g,鳖甲15g(研末,每次兑服5g),大黄12g,桃仁、三棱、莪术各10g,白花蛇舌草25g,泽泻、前仁各15g,甘草6g。无尿者加猪苓15g;发热、心烦、黄疸者加板蓝根、龙胆草各15g,茵陈30g;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者加生地、玄参、玉竹各18g;有胸水者,加葶苈子、桑白皮、瓜蒌壳各15g;鼻、牙龈出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各20g;发热、恶寒、脉兼浮者,加柴胡、薄荷各10g;肋胀痛明显,加青皮、香附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2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4~7个疗程。 1?3.2 西药治疗 黄体酮针20mg,每日肌注1次,双氢克尿塞或速尿片、肝必复胶囊、维生素B1片、丹参片、654-2片等药按常规剂量口服。有条件者补充人血白蛋白,每日静滴10g,可连用1周。尿闭者,用药一时难以见效,可隔日放腹水500ml左右,以暂缓腹内压力。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门静脉宽度1.3cm以下,脾肿大回缩或正常,腹水消失,体力、食欲尚好。好转:主要症状好转,肝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纠正,B超提示腹水减少50%以上,脾大稍有回缩或稳定。无效:经1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实验检查结果无明显好转者。 2?2 治疗结果 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8?9%。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63岁,农民。2003年7月3日初诊。3年前患过黄疸型肝炎,明确肝硬化诊断2年,腹水1年半。查体:腹部膨胀,腹壁静脉曲张,脐部外翻,阴囊、双下肢明显水肿,消瘦、乏力,巩膜黄染,前胸部可见多处蜘蛛痣,不能平卧,心烦,坐立不安,夜间尤甚,尿短少甚或无尿,便溏,面部黧黑,舌紫暗,苔白厚而干,脉弦细数而涩。肝肋下4cm,剑下5cm触及,因腹水多脾难以触及。B超提示肝硬化并大量腹水,脾肿大。肝功:转氢酶明显高于正常,HBsAg(+)。此证属:湿热内蕴,气阴亏耗,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方用扶肝通利方加板蓝根15g,茵陈30g,猪苓18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西药黄体酮20mg,每日1次肌注,双氢克尿塞片50mg,口服每日3次,肝必复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丹参片3粒,口服每日3次,654-2片5mg,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B1片20mg,口服每日3次,人血白蛋白10g,每日静滴,连用4日。经20日治疗,腹水消失,以前法加减共治5个月,诸症消除,肝功能正常HBsAg(+),B超检查肝、胆、脾无异常,临床治疗显效,随访1年未见复发。 4 体会 肝硬化属祖国医学“黄疸”、“积聚”、“症瘕”、“膨胀”、“鼓胀”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整个肝脏出现肝细胞损害,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等变化,破坏了肝组织正常结构,使肝变形变硬。本病的成因主要由于酒食不调,情志所伤,黄疸、积聚等病迁延日久而形成,如清·何梦瑶《医碥·肿胀》篇所谓:“气水血三者,病常相因,有先病气滞而后血结者;有病血结而后气滞者;有先病水肿而血随败者,有先病血结而水随蓄者”。由于气、水、血壅塞,气滞络阻,血瘀水停,水湿停聚,腹水日久不消。“久病则虚”,病虽在肝,可累及五脏六腑,除肝而外,脾肾受损尤甚,形成本虚标实,虚实互见,病致晚期,患者体瘦无力,腹胀难忍,动辄气促,日夜坐卧不安,吃不下,尿不出,生命攸关。故治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胶体渗透压,用肝必复,双氢克尿塞或速尿片、黄体酮、维生素B1片、丹参片、654-2片以调节免疫功能,利尿,松弛血管,改善微循环。中药扶肝通利方中党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柔肝敛阴,扶助正气,鳖甲、大黄、桃仁、三棱、莪术软坚,活血祛瘀,软缩肝脾,白花蛇舌草、茯苓、泽泻、前仁解毒利水,以祛水邪,甘草调合诸药并能解毒。诸药合用具有益气滋阴,软坚活血,破瘀通脉,利水退肿之效。扶肝通利方结合西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为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使邪去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有效地改善肝脾的微循环,延缓肝硬化发展,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使脾脏回缩,腹水消失,能起病除体安的作用。 中西医论文:对目前痤疮的中西医治疗探究 前言 痤疮通俗的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痘,这种症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诱因也比较多,它在青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属于一种慢性皮肤病,这种疾病发病时没有规律性,通常在面部、胸部、背部等区域发病较多。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还没有理想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感染,严重者将造成毁容,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为了探讨医护人员对痤疮患者进行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我院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接受治疗80例痤疮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现在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接受治疗80例痤疮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单日、双日)将这些痤疮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本次实验中,共有男性患者47名,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在19-34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4.41.5岁。实验中,12例患者轻度(仅有粉刺);53例患者中度(粉刺、脓疱等);15例患者重度(粉刺、脓疱、囊肿等)。两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间病情等方面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患者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进行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让其口服50mg维胺酯胶囊(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日三次),及其口服50mg氨苯砜(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126)2次/d口服。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西医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中药药单具体如下:30g白花舌蛇草,20g生地,15g蒲公英、10g三梭、10g穿山甲,等患者煎服2次。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表示。 2.结果 对我院接受治疗80例痤疮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例两组痤疮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本次实验中,医护人员对两组痤疮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实验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0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消退面积受损面积的60%;3例患者临床症状与入院前相比有所改善,皮损消退 受损面积的20%,总有效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痤疮是青春期中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发病较高。目前,这种疾病的病理还不算很清楚。一方面,由于青春期是青年长身体的阶段,这一阶段患者食欲比较旺盛。患者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大量摄入油脂类物质,再加上青春期男女在学校学习很少养成饮水习惯,从而剧了患者痤疮的发作。另一方面,患者平时不注意自身卫生,由于患者多数是学生,平时户外活动较多,且不注意防尘,患者平时很容易接触较多的灰尘。患者自身多为油性皮肤,油脂分泌使得灰尘附着在皮肤表面,从而堵塞患者毛孔,最终诱发痤疮。 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还没有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西医治疗虽然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但是这些治疗方法会对患者产生其他不良影响,由于这种疾病多发于青少年中,这一阶段患者内分泌比较旺盛。临床上使用西药虽然能够有效的调整患者激素分泌,抑制痤疮发作,同样也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伤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发育,且患者治疗后病情会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中西医结合在痤疮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毒副作用比较小,这种治疗方法不但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发育,同时还能够对患者机体进行有效的调节作用,更加有助于患者发育。此外,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低、无药物依赖性等。本次实验中,本次实验中,医护人员对两组痤疮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实验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0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消退面积受损面积的60%;3例患者临床症状与入院前相比有所改善,皮损消退 受损面积的20%,总有效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痤疮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缩短患者痛苦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中西医论文:论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指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AChR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是一部分或全身骨骼肌异常地容易疲劳,休息后或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肌力又恢复。典型临床表现为晨轻暮重的肌无力症状。病情严重时出现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象。MaryWalker于1934年首次使用毒扁豆碱和新斯的明注射治疗MG,Blalock在1940年成功施行了首例胸腺切除术,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滕喜龙和吡啶斯的明作为MG的治疗手段[1]。MG的现代疗法有胆碱酯酶抑制剂、胸腺切除术、免疫疗法等,中医多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进行辨证施治。本文就MG中医及西医的最新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为MG的一线治疗药物,该类药物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2],对于全身型症状轻微非进展性MG患者,可以用于长期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免疫疗法的辅助治疗,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酯酶(AChE)浓度的减少,从而改善神经肌肉传递。其使用剂量应个体化。此类药物不能治愈MG,仅用于缓解症状。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流泪、流涎等,过量时可导致胆碱能危象。常用的AChE抑制剂有吡啶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溴化新斯的明、安贝氯铵等。Mehndiratta等[3]和Sieb等[4]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并未证实AChE抑制剂有效,但是病例报告以及临床经验都显示出客观和显着的临床疗效。AChE抑制剂作为MG的症状疗法用药具有短效性,需要频繁给药,多数患者单用AChE抑制剂开始疗效明显,几个月后即使加大剂量疗效也会减弱,Yu等[5]合成了长效的新斯的明和吡啶斯的明的N-单氨基苯酸酚酯类似物,仅具有微小的抗胆碱酯酶作用,而毒扁豆碱的苯氨基甲酸类似物Phenserine、Tolserine、Cymserine、Phenethylcymserine经转换为溴化甲氨基类似物时比它们的母化合物保持等摩尔或更显着的效力,这些四价盐类的水溶性更好,在鼠类动物身上疗效作用时间长。 2 免疫抑制治疗 2.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已被广泛应用于MG的治疗,是MG免疫抑制剂的首选药物。适用于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患者,AChE抑制剂疗效不理想而不愿或无法作胸腺切除的全身型MG患者以及病情严重不适合作胸腺切除的患者。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使肌肉处AChE的数量可能增加,抑制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抑制Th1细胞和B细胞,使抗体生成减少,抑制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2(IL-2)等生成,减轻效应器的免疫性炎症反应。为了减轻副作用,根据患者特性控制药物剂量、治疗时间是很必要的[6]。泼尼松在免疫抑制治疗中用于治疗大部分的患者[7],研究发现,应用泼尼松治疗OMG比对照组(仅使用吡啶斯的明)降低了患者在2年内发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GMG)的概率,Fattorossi等[8]分析了MG患者及健康成人调节性T细胞在经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或不联合硫唑嘌呤)后的水平,实验证实,对照组循环的调节性T细胞少于健康成人,而治疗组水平正常,还证实了调节性T细胞存在于MG患者的胸腺中,对外周血的贡献是非必要的。刘汝宏等[9]检测单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治疗6周后血清sIL-6水平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病程 6个月组患者血清sIL-6R水平在免疫抑制治疗6周后明显低于免疫治疗前,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腺增生组血清IL-6R水平明显高于胸腺正常组(P 0.05),胸腺瘤组MG患者血清sIL-6R水平与胸腺正常组差别不明显(P 0.05),提示两者发病过程可能不同,胸腺增生的MG患者可能较胸腺瘤者的Th2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明显。康晓萍等[10]发现MG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CD8+较健康儿童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叫健康儿童明显降低,提示机体Th处于活化状态而Ts处于抑制状态。经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CD4+T细胞下降,而CD8+T细胞上升,CD4+/CD8+恢复至正常,提示糖皮质激素对儿童MG细胞紊乱的纠正作用。 2.2 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适用于因有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而不能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对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单独使用虽有免疫抑制作用但其作用程度不及糖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较单用效果更好。多于使用后3个月左右起效[1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有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功能缺陷的患者,小剂量硫唑嘌呤即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Rawoot等[12]发现应用硫唑嘌呤的MG患者在5年内患癌症的风险并未增加。 2.3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适应证同硫唑嘌呤,常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加用,可减轻“反跳”现象,减少复发。甲氨蝶呤在临床大量应用中较硫唑嘌呤价格低,所以Heckmann等[13]比较了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在作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的差别,发现二者有相似的疗效和耐受度,故而甲氨蝶呤在卫生条件受限时可被选择使用。 2.4 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适应证同甲氨蝶呤,近年来有很多关于环磷酰胺治疗顽固难治性MG患者的报道,Drachman等[14]和Gladstone等[15]将大剂量环磷酰胺应用于对胸腺切除术、血浆置换、常规免疫治疗无效的患者,发现耐受性良好,血清中AChE抗体数量明显下降,“AChE-Ab阴性”的患者抗MuSK抗体也呈下降水平。 2.5 环孢霉素A 环孢霉素A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药物,但仍需免疫抑制治疗的MG患者,可考虑使用环孢霉素A。Lavrnic等[16]应用环孢霉素A治疗MG患者52例,其中8例(15%)无效,17例(33%)好转,20例(38%)显效,7例(14%)症状完全缓解。 2.6 新的免疫抑制药物 2.6.1 麦考酚酸酯 许多文献报道了临床研究中麦考酚酸酯对MG患者有效,麦考酚酸酯服用后能改善或辅助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该药耐受性和安全性能好,被大多数患者所耐受,并且也能很好地与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糖皮质激素等联合使用。但是有关麦考酚酸酯的长效性、最佳剂量、最适合人群、使用的最佳长度,对比其他治疗的优势以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依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7]。 2.6.2 他克莫司 由于其显着的免疫抑制作用,近些年来已经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MG,并在许多临床试验性应用中获得成功。 2.6.3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并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细胞溶解的可能机制包括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ADCC)。对于耐药性MG患者,利妥昔单抗开始显现疗效。在一项回顾性分析[18]中,应用利妥昔单抗的1~3个周期后,泼尼松各自平均减量65.1%、85.7%和93.8%,在第3个治疗周期结束后,不再需要血浆置换。 2.6.4 沙丁胺醇 沙丁胺醇短期及长期应用对MG均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其单独应用疗效及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9]。 3 免疫调节治疗 3.1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适用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胸腺摘除术前准备、免疫抑制治疗开始和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时的治疗,包括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 A)和双重滤过(double filtration,DF),血浆置换能较快缓解无力症状,迅速清除血浆中AChR-Ab及免疫复合物。Yeh等[20]通过试验认为,IA和DF两种疗法都能改善MG患者的症状,两法在肌肉强度改善的程度上并无差别,而IA的AChR-Ab清除率高于DF(66%比54%,P 0.05),同时DF法比IA剔除了更多的IgA(72%比21%,P 0.05)和IgM(89%比57%,P 0.01)。 3.2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AChR-Ab与AChR的结合,调节Fc受体的表达和功能,干扰补体激活等,从而取得临床疗效。治疗病情严重的GMG患者,可取得显着疗效。 4 胸腺切除术 胸腺切除术仍然是MG的基本疗法,适用于GMG患者及经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的OMG患者。合并胸腺瘤的各型MG患者,预后虽较差,依然需要切除病灶。郑晓芬等[21]在一次回顾性分析中发现伴发胸腺瘤的MG患者AChR抗体阳性率为39.3%,PsM抗体为50.0%,肌联蛋白抗体为75.0%,提示肌联蛋白抗体与胸腺瘤发生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MG患者是否伴发胸腺瘤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 5 中医中药 祖国医学在治疗MG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显示了其潜在前景。临床上医家对于治疗MG有不同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从不同角度对本病的治疗进行了探讨。邓铁涛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脾胃虚损,与他脏有密切关系[22],重用黄芪,气血双补,治疗252例MG患者,总有效率达98.8%。张怀亮教授认为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胃气虚、肝肾亏乏和肝风扰络,喜用黄芪、党参以大补元气之不足,辅之以熟地、山萸肉、怀牛膝、巴戟天、仙灵脾补益肝肾[23]。治疗MG应用西药副作用较大,复发率高,而中药疗效明显,无明显副作用。于春霞等[24]研究发现:制马钱子粉治疗MG患者有效且无副作用。梁永等[25]应用常规西药与补脾强力汤联合与单纯应用西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相同,但临床痊愈率差异较大,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减用或停用激素后几乎没有复发。但是,仍应加强有效方药的药理毒理等实验研究,研制高效、低毒、患者易于接受的新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使中药治疗MG取得突破性进展。 6 小结 MG的治疗应当依靠循证的方法进行选择,根据不同患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轻微到严重),范围(OMG到GMG),合并症(包括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感染、胸腺瘤、合并心脏病、怀孕),年龄,医源性因素(治疗所带来的益处和风险),患者的自主权,生活质量,经济负担和相关的医疗成本。尽管疗效显着,仍有治疗无效、停止后复发、不良反应等情况出现。总之,随着人们对MG的不断深入研究,MG的治疗方法会越来越成熟,不断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用在MG治疗上。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发电厂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实践意义及开展思路探索 【摘 要】 随着企业发展和竞争的不断激烈,发电厂在获得经济效益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发电厂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由此,发电厂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得到了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文章在分析发电厂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意义的基础上,为如何加强发电厂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提供策略指导,旨在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发电厂 人力资源 培训管理 意义 实践策略 发电厂是集设备、资金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实现发电厂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电力企业更加注重科技、知识和人才在竞争中的作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为了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发电厂要根据企业的现有状况、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以及近期工作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发电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计划,提升对人力资源培训的管理的实效,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实现电力企业的长远、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1 发电厂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实践意义 1.1 能够提高发电厂员工的自身价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人才是电力公司发展的关键,发电厂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培训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司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通过人力资源培训提升,促进企业员工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1.2 能够全面开发发电厂员工的工作潜力 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帮助员工在工作中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培训中,不断提升自身工作的能力,规范自身工作行为。时代的发展以及信息的更新频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人才的流动。发电厂的生产、技术、策划、行政、财务、 营销、后勤保障、政工宣传等方面的员工都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寻求科学的工作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实现其为公司创造最大化的经济价值,满足企业运营和发展需要。 1.3 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通过人力资源培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企业各层面员工的凝聚力,通过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和组织价值观,帮助员工树立坚定的信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变员工的被动工作为积极主动工作,更好的实现企业高效运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支持。 2 发电厂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实践策略 2.1 加强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引导,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协调发展 (1)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发电厂应该在人才强国的战略指导上积极发展人才强企,拓展工程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发展之路,实现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异化发展,从而形成技术、管理、技能人员三类不同专业人才队伍的有序发展。比如在工程技术人才上,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形成技术员、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首席工程师五项职称层级,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促进发电厂人才队伍的建设。(2)革新对职工生涯的管理。通过政策的颁布,利用人才专业的测评工具,为发电厂职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推动个人和企业的均衡发展,实现对企业人才的充分、合理利用。职工职业生涯的规划要体现对以为本,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应网站的建设来为不同职工匹配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做好分类存档。(3)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确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的需求。为了实现电厂的长远发展,实现人力成本的节约,对于运行人员的培训,重点在于提高锅炉、汽机、电机等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降低发电能耗,要实行岗位的全能值班,通过岗位值班人员的精细化操作,从而实现电厂效益最大化。对于检修人员的培训,要重点加强其对发电厂设备性能的掌握管理,提高对设备的检修技能培训,通过设备主人的确立和设备点检制度的形成,提过设备的可靠性。要根据公司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实行不同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将公司的发展需求和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结合。 2.2 完善人才开发培训体系,加强教育培训 (1)教育培训制度要和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要根据发电厂的发展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工培训中心、职工技能培训站以及多媒体培训站等,并通过培训教师的配置以及专门的培训课程,有计划的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定期对其工作以及培训效果进行检查考评,保证培训工作达到预期效果。(2)教育培训内容要和发电厂不同岗位的需求相一致。培训需求要根据电厂每年不同的现状和要求来确定,通过制定不同的计划,对不同层面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企业领导人才要着重提升其发展的思维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领导人才。对于发电厂运行和检修的一线人员要着力培养其对先进工艺的掌握,提升其岗位技能和实践经验,从而培养高技术型的人才。(3)教育培训方法和企业职工的发展也相协调。根据发电厂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结合引进来、走出去的教育形式,通过讲座、仿真机培训以及现场操作技能操练来实现对训练的全程控制,同时要注重对培训反馈机制的建立。 2.3 以企业的制度为支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1)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发电厂的发展需要以及国家的规定制定合理的培训制度,培训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进行实施,避免培训工作的随意性。(2)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提升其绩效。主要是利用企业的三级培训网络来加强对具体培训工作的检查,保证培训工作的全面落实。另外,要通过培训常态化管理和督导机制的建立来实现对培训工作的考核。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部门培训工作的交流和反馈,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从而实现对培训工作的绩效分析和提升。(3)根据培训效果和培训计划,不断改进原有的培训体系,不断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 2.4 实现阶梯薪酬分配,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根据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薪酬分配,不断完善和提升职工对报酬分配的满意度和公正感,从而激发员工在发电厂更加主动认真地工作。 (1)要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主要标准的薪酬分配制度,将个人的薪酬待遇和自身的业务能力相对应。另外,还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奖励机制,比如常规奖励机制、特殊贡献奖励机制等。(2)将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将职称补贴与考核奖励相结合;将日常奖励、年终奖励和专项奖励相结合。同时要根据各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的实况,通过审计发现薪酬分配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不断提升发电厂资金的使用率。 2.5 加强发电厂人力资源培训的宣传教育和政策理论研究工作 伴随发电厂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战略的确立,人员管理工作得到了完善,并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培训氛围。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积极引导职工对培训工作的正确认识,将培训工作形成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持之以恒。 3 结语 发电厂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力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发电厂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技能,加强其对工作职责的正确认识。因此,基于发电厂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有关人员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人力资源培训计划,通过制定各阶段的培训计划,并采取一定的薪酬激励措施来更好的为电厂员工进行培训,实现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研究国有企业技能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对策 摘要:分析企业技能人才概念,阐述企业原有人才资源培训管理工作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构建技能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保证人才培训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将企业文化当成技能培训主要内容,不断推行技能人才等级鉴定、技术比试等行为,创新激励政策办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 工作技能 人力资源 能力培训 国有企业中的大型企业人才资源数量最多的就是技能操作性人才,所以必须要着重关注人才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当前技能人才缺乏已经是目前国有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国有企业要不断的优化员工素质培训工作,将提升员工素质作为首要工作要素,提升国有企业技能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质量。 一、国有企业技能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适应当前时展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把资金投入到生产环节中,对技能人才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开发投入相对比较少。比如部分企业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采购各种可以用于生产中的设备,但是因为操作能力匮乏或者是设备维修工作长期处于闲置的状态,导致其效能不能正常发挥,进而产生浪费等问题。 2.技能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缺少层次感 国有企业的人才差别比较大,部分企业将高级技工和普通员工的待遇持平,导致高级技工的工作积极性缺失,不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 3.工作人员素质低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工作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展的需求。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根据时展的节奏来提升自身技能、完善自身工作能力,所以导致自身掌握的技能不能和当前时展、市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相吻合,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以及企业生产效率。培训开发投入,会受到短期行为、长期行为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决断之前,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工作,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 4.技能人才流失 部分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比较落后,技能人才的工资收入和技能人才劳动付出不对等,严重影响了日常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员工工资开付,应当按照员工给企业带来的正面影响来开出相应的薪酬。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却按照岗位传统工资、工龄等给员工开付工资,这种工资计算方式严重影响当前企业青年一代人才工作积极性,导致人才流失。部分国有企业在改制时,通过一刀切的工作方式,规划了员工的年龄底线,让许多掌握高端技能的员工提前离职,导致人力资源产生浪费等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其余工作人员学习高端技术的积极性。 二、当前国有企业技能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方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是各个类型以及各个阶层人员共同组成的,同时也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如果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将个人的积极性最大化的发挥出来,配合资源整合等方式来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效用。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第一资本。企业方面要根据不同等级的人才来构建有层次感的人才管理模式。对企业来讲,要对人员比例结构进行调整,让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比例趋于合理化。对人员层级比例进行调整,让企业分别有初级技能人才、中级技能人才以及高级技能人才。国有企业也要不断的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待遇理念。在用人方面,要始终坚持用人所长原则,让各类级别的人才可以脱颖而出。 2.树立人才开发理念 企业想要正常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所以技能人才成长以及技能人才发展也是离不开企业内部培训的。始终贯彻人才开发工作理念,制定、规划各项措施,提升人力资源方面的财政投资力度,进而提升资本收益。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综合激励政策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国有企业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对策。国有企至始至终都必须要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情感让人才留在企业内部、通过机制来激励人才,不断的对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人才培训思路的正确性。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保证资源配置工作的正常进行。 3.人才的使用 当聘请到人才之后,如何利用好人才,是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秉承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根据不同人才特长以及不同人才个性、意愿等,将不同人才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到不同岗位上。可以先适当的提升企业物质激励幅度,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以及利益分配管理。通过高级技能人才津贴补助等形式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拉开高技能人才和普通人才收入上的差距,通过差异收入的方式让物质待遇产生其应有的作用。还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精神激励政策,通过人才评比等形式提升人才成功感和荣誉感。 4.员工集体培训体系的应用 员工集体培训体系是一种从组织角度对培训进行分析的工作模式,该理念认为所有的组织都是通过图1中的部门组成的。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组织也不会存在。组织结构可以帮助实现目标,但是想要真正的实现目标却不能单单的依靠这几个组织。想要让员工为组织服务,就必须要对员工进行培训、管理,具体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国有企业在市场发展的影响下,正在不断的优化内部结构以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上文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国有企业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方式,希望可以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问题探析 摘 要: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行为管理,而其中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有培训部,就是为了能够让实习生、新入职者能够迅速地上岗上位。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剖析出发,对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 由于油田企业工作性质的独特性,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自然是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而其中直接关乎职员工作能力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更是与一般企业的培训管理有较大的差异。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油田企业已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油田企业的竞争已上升到国际油田企业的竞争,这不仅是国际市场上资金和技术的竞争,更是各国油田企业所拥有的相关人才的抗衡。我国油田企业要想提高效益,必须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这就是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需要做到的事。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包括生产职员、管理职员、技术职员等企业的全部职员,是一种由企业自主开发的具备智能、灵活的能动性以及流动性等特点的企业资源,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潜力的缩影,人力资源管理得当便能为企业带来极大的利益。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是企业通过现代化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招聘、培训及合理分工等管理以达到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的的管理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注重职员的培训和协调,保持企业职员能力与财务收支的平衡,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可提高职员的综合素质,企业的管理者就能更高效地管理职员,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现状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具有陈旧性,极少创新,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一环也一直没有被重视。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特别是生产职员的培训一般都仅仅是熟悉工作事务及简单学习工作技巧,未能充分调动职员的积极性,也没能发掘职员的潜在价值。企业很多时候都是只招人不“用”人,即招聘的门槛设得很高但招进的职员只安排做基层工作,培训管理过程中不重视职员的实际能力,浪费人才资源,通过了招聘进入企业接受培训的高学历职员由于培训管理的不足,就很难发挥学历的优势,使得高学历没有价值。而且往往也有许多实践经验丰富只需进行简单培训的求职者因为学历问题而被拒之门外,招聘的高学历职员却要从头学起,这样就使得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成本更高,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资源造成了浪费。 三、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 (一)做好培训前期准备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培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参与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管理者以及接受培训的员工。人力资源培训部门需要策划培训的内容、时间安排和培训方式,做足准备工作,这就是培训人员对刚入职职员的培训管理。这样才能让受训职员看到企业管理人员的用心以及企业对他们的重视,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而受训职员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招聘部的配合,不是一昧地追求高学历的求职者而是招聘真正适合企业空缺岗位的人才进入企业接受培训,这样才能更合理高效地利用培训资源。 (二)培训的内容需合理安排 培训应针对于特定的岗位制定特定的内容,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时培训人员或更高层的管理者在这方面的培训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培训人员要从油田企业本身的发展方向考虑培训目标,这意味着培训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制定了培训目标,明确了培训方向后,就可以根据方向及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课程,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职员的知识能力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因材施教,这是企业对职员负责的表现,职员领会到企业的用心后定会更加认真参加培训,职员积极参与,才能使培训完美地发挥作用。 (三)形成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 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有助于开展更适合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培训活动,这需要安排专门的培训管理人员做出精细的培训计划、适合职员的培训方法,还需要对每个阶段的培训成果进行分析,以明确下一阶段的培训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有落后的职员也可以及时给予帮助。不仅如此,培训还需进行每个阶段的培训效果检测,结合培训成果分析的数据,就可以对之后的训练进行科学性的调整,以确保每个参与培训的职员都不会浪费培训的时间及资源,这也是节约企业财政开支的方式之一。同时也要安排上层管理人员对培训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培训人员用充足的精力、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参加培训的职员,还要保证培训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果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那培训出的职员的综合素质定会不尽如人意。 四、结论 我国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正处于发展的阶段,有很多符合现代化管理的优势,但也有很多劣势,相同地,处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也在发展,也有很大的不足。在改进整个管理制度时,也需要为人力资源培训建立并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各层职员各部门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部分工作,这样才能使培训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成功,油田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浅析政府外事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管理 【摘要】政府外事服务部门最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环境都与其他政府部门有着较大的差别,而且政府的外事服务部门代表着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对于国际构建和谐、稳定的地区和国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定政府外事服务部门工作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就是政府外事服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培训,全面、详实、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可以为政府外事服务部门切实有效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通过这些年在政府外事部门工作的切身实际,结合我国外事服务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我国政府外事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提高我国政府外事服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能力。 【关键词】政府外事服务部门 人力资源培训 培训管理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策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以往简单粗暴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从者与被服从者的关系,而是组织如何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让个体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组织提供更大的收益,与此同时,个体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和机会,提升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这样,人力资源培训就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既需要让个体学会利用组织的各种机会和资源完成本职工作,为组织实现最大的社会收益,同时实现提升自身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双重丰收。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管理人事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工作就是组织人力资源培训和人事调动工作,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培训是个体快速融入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价值的基础,也是组织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的保障。政府外事服务部门积极、有效的对其工作人员的进行培训,既可以帮助工作人员高效完成本职工作,也可以在外事交往活动中为本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 一、人力资源培训 存在于人的体能、技能、能力、知识、个人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也具有其他资源所具有的一般属性,比如物质性、有限性和可用性。人力资源培训就是通过培训,使得个体学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借助组织为其提供的各种机会,实现为组织创造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事,也可以让组织管理者充分利用个体的自身优势和属性,挖掘个体的潜力为组织实现经济利益。美国著名人力资源师曾经说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果决定了该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而这是企业实现长久、稳定、高效发展的保证”。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的效果是企业管理实力的体现,更是企业间竞争的关键点。这一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就使得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逐渐被引入到了政府部门的管理当中。以寻求提供政府的服务效果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政府外事服务部门也积极参与到了这一政府改革活动中,但是由于政府外事服务部门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与一般的政府部门有着明显的差别,因而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政府外事服务部门的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二、政府外事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外事服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培训目前还是十分落后的阶段,真正的人力资源培训还是比较少,主要其中于外事服务工作方法、地方风俗礼仪、保密条例等方面,缺少真正的人力资源,不能最大化的发挥人的体能、知识、能力、性格、行为等的价值。 (一)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外事服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培训起步比较晚,培训管理制度还有待于完善,师资力量主要以外部输入为主,同时国内有少量的具有人力资源培训资格的老师,但是国外师资输入有限,而国内师资力量有薄弱,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而这也十分不利于人力资源培训在政府外事部门的全面推广,这也就成为了我国政府外事服务水平低下的关键原因。 (二)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各地政府外事服务部门对于人力资源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引起学员和政府外事服务部门的重视,因而培训效果很难达到最初组织培训的目的。 (三)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 我国政府外事服务部门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的主要形式以课堂授课为主,授课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外事服务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兴趣,培训内容主要以外事工作礼仪、劳动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学和绩效管理等,培训内容过于单一,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些针对外事服务部门专门的课程,帮助外事服务工作人员顺利开展本职工作,更好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三、政府外事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引入了人力资源培训这一人才激励方式,但是由于政府外事服务管理部门对于其价值的认识度不高,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对提高外事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作用,使得其对这一有益措施持观望态度,重视度不够,这是政府外事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政府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高,是现有的培训也缺乏深度和广度、流于形式。同时外事服务工作人员也缺乏对这一培训措施的积极态度,认为培训就是走过程,并不去认真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其自身不能很好的利用企业提供的机会和资源,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潜力,实现政府利益最大化,更不能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因为政府的管理部门对于这一措施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其配备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参差不齐,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事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效果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师资力量薄弱,这使得政府外事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培训远不能达到现代人力资源培训的要求,自然,就不能达到政府管理者采用这一措施的本质要求。因此,提高政府外事服务管理部门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视程度,是落实好这一措施的关键。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试析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建设 【摘 要】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因为它是一个企业培养自身所需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提升,所以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这对企业日后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培训方式;培训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环节,所以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它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环节,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的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的去发挥各部门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现状 1.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都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同时对培训的质量也不是十分的关注,这样就使得人力资源工作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企业要想正常的运行,必须要以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作为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对培训环节不是非常的关注,在培训质量上把关不严,培训的内容也不是非常的丰富,这样就使得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没有办法很好的保证工作质量,甚至还频频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2.培训方式陈旧 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上采取的方法相对比较传统,同时还缺乏多样性,这样就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只是对员工本职工作中的内容进行指导,一般不会触及到其他的工作内容,这样也就使得员工对整个工作的了解比较片面。传统的培训是采用讲课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同时其内容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培训的效率和质量都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培训模式和内容上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所以企业要想在当今时代更好的谋得发展,就必须要对培训的方式和培训内容进行有效的改进。 3.培训管理趋于混乱 在人力资源工作中,培训管理实际上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培训管理体系并不是非常的完善,这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间是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如果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够很好的保持良好的统一性,管理体系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1.梳理正确的培训理念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培训理念在当今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具备的一个素质,它也是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建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其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人力资源培训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培养专业性强,技术娴熟的人才作为自身工作的终极目标,这样才能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同行业甚至是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的激烈,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女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企业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建设。在现代企业的人力管理当中,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执行当中。在工作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同时根据员工的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培训中应该对员工个人的优势充分的挖掘和发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在企业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 2.建立培训管理制度 建立培训管理制度是企业构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有效依据和基本保障。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为关键的部分,只有有效分析、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保证企业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培训管理制度能够对培训人员和被培训人员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只有遵守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才能使培训的各个部分有序地衔接在一起,不存在混乱现象,有利于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企业要想构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培训管理制度是必然选择。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管理制度为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设定一定的标准,让培训人员按照设定的标准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更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科学制定培训科目 每个企业的经营内容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如果采用死板的、固定的、统一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管理体系建设的开展,将与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思想相背。相关人员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深入到具体岗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员工的思想状况,最终确定好合适的、适合本企业的培训科目和培训内容。 4.向员工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很多员工认为只要做好院前的工作就足够了,然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更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要在必要的时候想员工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帮助员工形成企业发展、自我成长的理念,推动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 三、结语 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软实力的竞争,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人才。所以现在企业更加重视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不断的强化了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思考 【摘 要】当前,企业培训受到企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但在企业培训管理工作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仍存在着如缺乏系统性、单一性、缺乏中长期评估等问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对企业培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本文就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培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企业人才梯队建设提出一些想法。 【关键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企业管理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与企业的配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但是,企业不可能通过无休止的招聘与解职来留用合适的人才使其与企业发展配伍,更多地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使现有人才能够有效地适应企业发展步伐,并发挥着“人力”作为资源的作用。如何使企业员工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使人力资源适应企业发展,并能够提供更具有竞争性的优势成为当前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以质量控制为中心,通过对企业管理中的制度、过程及过程记录的规范与控制,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执行性。除企业管理工作外,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培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本人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培训,现就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加以应用,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配置进行思考,探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培训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的问题思考 1.1 企业培训缺乏系统性与过程控制 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已开始注重企业培训,并给予员工一定培训,但是,不难看出,仍有不少企业在培训工作上仅停留于缺少什么,补什么的初级阶段。还有的企业仅对新入职人员有一定的培训,但对已入职人员,或工作几年的员工再没有进行阶段性培训,这就造成了领导培训决策具有较大随机性,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有脱节,“新”员工可以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但“老”员工在职业发展上则缺乏阶梯性上升,这也是部分企业老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各部门的认识度的缺乏,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无法与部门实际相结合,也会造成企业培训流于形式,甚至还会造成部门抵触。 1.2企业培训的单一性 企业的培训方式多以集中讲课、老带新等方式为主,对于选择何种培训方式则一切以工作需要或成本控制为核心,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在讲师选拔上具有单一性,不少企业讲师结构较为单一,一方面,不少企业培训单纯依靠公司内部人员,内部人员对公司业务虽然十分熟悉,是企业讲师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内部讲师多为兼职工作,对讲课缺乏必要的技能,且多数人员培训的学员为本部门员工,难以做好严格评估培训结果,不能有效体现培训效果;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单纯依靠“外援”,而缺乏内部讲师的培养,外部讲师虽然有一定的专业课程的讲课经验,但对企业了解度不高,易使课程讲解缺乏针对性,造成纸上谈兵,且外聘讲师成本明显高于内部讲师。 1.3企业培训缺乏有效且长期的评估 这点与企业本身及培训本身均有关系。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不少企业过分重视对培训的短期效应,而忽略了培训的长期效力,及其对员工的影响力。从企业培训本身而言,短期效力是最能体现培训结果,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这也是企业常用的评估培训的方式;中、长期效力则体现得较慢,也因此使较多企业没有进行中、长期培训评估,这就造成了企业对培训工作追求短期效应,而忽略其长期作用力。 2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关于培训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要求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与目标制定、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多项活动,通过以文件的形式记录工作要求、情况及操作行为,并对执行文件能否符合程度文件进行掌控,完善了企业的管理控制。其文件包括制度文件、程度文件、记录文件等几方面。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其通过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文件控制,要求企业培训工作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制度、程序要求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并及时、准确记录企业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完善程序文件,为进一步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可以有效改变企业培训管理零散、单一、缺乏长效性等问题。 3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思考 3.1 建立与企业经营目标相适应的企业培训体系,加强培训计划管理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及各部门的运营情况,在制定企业培训计划的过程中,注意要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结合各部门运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在此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明确企业各个部室的工作职能及各个岗位的职责,岗位职责最好以具体且明晰的要求来体现,使培训计划的制定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如高级设计师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工作任职10年以上,可独立完成图纸的设计与施工配合,那么对于任职满10的本科设计员的企业培训的目标,就是要使他能够独立完成图纸的设计与施工配合,在培训计划的制定上,除重点加强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外,还应加强对现场的熟悉度。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可通过目标分解的方法进行。首先,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再对长期培训计划分解为中期(一般为一年)的培训计划,最后针对各个部门的人员类型进行短期、阶段性培训计划。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培训计划应与部室紧密相联,人力资源部门要与各专业部保持密切合作,防止与部室工作脱节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3.2 根据培训计划,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培训方案及培训人员 培训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集中培训、外派培训、模拟演练等都可以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人力资源部门应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讲师的培养上,采用外聘讲师与内部讲师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内部采用选拔的方式,任用企业内部员工作为讲师团,并给予一定的讲课补助,减少外聘讲师所带来的培训成本,这种方式也可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3 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管控,确保培训文件受控 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任命专人做培训质量控制管理,加强对培训文件进行及时记录、归档,从培训计划的开展,制定培训大纲、培训内容记录、培训有效性总结,确保培训各个环节均在受控的状态下,并做到有档可寻,为日后完善培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在培训有效性总结方面,应注意对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认培训工作按计划,逐步且系统地完成。 3.4 建立培训评估体系,尤其是中长期培训评估管理 建立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在培训评估方面,除短期评估外,还应制定长期培训评估体系,通过与专业科室进行沟通,采用培训后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等几年时间节点,确认受训人员在接受培训后技能与能力的掌握情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也为下阶段培训计划的执行及改进提供依据。 4 结束语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提供了系统的管理方法,这对于提高企业培训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培养人才梯队指出了方法。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与收益分析 [摘 要]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成为推动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对电力企业现阶段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调查显示,结果并不容我们乐观,在管理理念上、管理方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大部分电力企业培训工作开展只是流于形式上,或者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培训,对于人才开发、员工综合素质提高所起到的效果微乎甚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收益;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物质资源所起到的作用,现如今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我们知道,现阶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强大,核心竞争简单来说其所指的就是企业在应对内部体制改革、深化和外部激烈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而这种使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就牢牢掌握在人力手中,由此可见21世纪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开展的有效与否对企业正常、健康、稳定 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现阶段电力企业人力培训管理模式相关问题的研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话题之一。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科学化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人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完善、创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的几点有效措施。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探讨。 1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重要性 (1)利于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的存量是一个企业可以蓬勃发展的后备力量,当这个存量达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可以像火箭一样快速飞起来,当然,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获得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也需要投入资金,也需要长期运营。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也需要经过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先进的知识、技能。 (2)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得以永葆活力。企业的活力来自于支撑起这个企业的所有人力资本的活力,企业的这些人力资本的活力最终增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知识、技能、手段在企业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科技是人力资本以外的第一生产力。因此,如何让企业的人力资本以快于竞争对手的速度获得“第一生产力”,使自己的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作为领导者们应该优先考虑的大问题。 2 现阶段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不够高。电力企业的特殊体制是领导实行任期责任制,因此每一位领导者都无一例外、不约而同地把在有限任期内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达成企业短期内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其第一要务。而对于需要长期经营、持之以恒的人力资源培训则漠然不顾。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电力企业的领导者们纷纷将企业重要的人、财、物力向生产经营中倾斜,这就造成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的质量、时间无法得到基本保障。第二,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认识不够。首先,随着各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充斥,电力企业的领导者们往往会在各种媒体的左右下误以为管理是一剂万应灵丹,管理无所不能,以为只有管理才是唯一能够提升企业绩效的手段;其次,同诸多企业一样,盲目的上马西方的管理方式,结果不但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让电力企业的领导者们错误地认为管理的成本过于高昂。 3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3.1 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本化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脱胎而来的“人力资源”把企业对待人的态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把人当成资源看待已经是了不起的变革了,但是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显然还不够。企业的活力、能力、核心竞争力都掌握在企业中的人的手中,每一家跨国公司的成功都是靠人,每一家倒闭的企业也是因为人。因此,人不仅是资源更应该是资本,而且应该是企业中所有资本中最重要的资本。因此有国际视野的企业领导者们应该尽快把这一重要资本纳入到等同于资金、固定资产的管理轨道上来加以高度重视。 3.2 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科学化 人力资源管理也和针对企业的各种管理工作一样,需要相当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一些非专业方面的知识。如果一个人事管理工作者缺乏这些技能的话就无法胜任人事管理的工作。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现代化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化管理人力资源的技术手段。 4 构建起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运营的收益提升机制4.1 构建起电力企业基于投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体系 构建起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可以为企业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并能达到管理模式的运行要求。各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该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可供选择的模式包括:学院式的模式与企业大学式的模式。学院式的模式的优点是培训管理部门的专业化水平比较高、计划也较容易制定。目前,电力企业主要是通过成立专门培训机构,培训企业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大学模式的特点是客户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往往还包括企业外部的相关利益者。而且,这种模式更重视企业的文化及价值观。 4.2 构建科学、有效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投资回收、增值机制 我们知道,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是非常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电力企业培训作为一种投资,就必须有回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报,那么电力企业所开展的这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是失败的。构建有效的回收、增值机制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经过研究分析总结,构建有效的回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投资前,培训投资有效的回收机制建立。电力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前,可以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培训的一部分费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以及降低投资风险,还能提高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另外,企业还可以将员工的年终奖金作为员工培训费用,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平时工作的积极性,来争取优先获得培训的资格,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技术能力,创作更高的业绩。第二,培训后,投资回收机制的有效建立。这一阶段,企业要与员工签订好相关的培训协议事宜,可以在协议中规定员工只有完成规定的工作期限才可以离开企业,如果违反协议,必须缴纳一定金额的培训费用。 5 结 论 电力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的积蓄过程,在21世纪发展下的企业,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能量的队伍,才能实现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今天通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和措施的研究,希望可以给广大电力企业在员工培训工作上提供参考。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品竞争逐渐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提高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效率,是当前供电企业发展过程和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促进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水平逐渐提升。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 问题 对策 国家电网公司是担负着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国家电公司所属的基层供电企业,其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基层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基层队伍素质,为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提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保证。笔者从当前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及解决的策略方面进行探讨。 一、 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组织提供给员工的一个教育或学习的计划来帮助员工提高技能,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这个过程使员工和组织都能得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途径,比如如何提升企业人才当量密度、对于企业的现场培训应该如何开展、培训过程中的师资问题如何解决等,都是当前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不够深入 在基层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影响基层供电企业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基层供电企业管理者忙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往往对人力资源现状研究不够深入。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到位,也会使得供电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情况比较模糊,比如不知道某个部门需要何种人才,员工的心理状况如何等,因此不能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使得员工发挥相应的价值,也不能对人力资源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最终影响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方法滞后 由于条件所限,基层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以及培训管理时,其工作的方法都比较传统,比如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传统的纸质化方式进行管理,使得各种数据的处理效率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方法使得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效率过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周期较长,不能满足现代化时代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要求。尤其是对于基层的现场培训而言,由于培训设计、培训场地、培训人员时间所限,现场培训的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比如针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操现场培训,还会存在与工作实际项目脱节的情况存在。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的硬件建设比较滞后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最终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信息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大,其工作量也日益增加,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中所需的费用也变得越来越多,对各种硬件以及软件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当前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也是导致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水平滞后的原因之一。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的是师资力量不够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过程中,加强师资力量的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培训需要更多专业化的教师作为基础,但是当前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的师资力量还不足,人力资源培训教师队伍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因此不能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管理。 二、加强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对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深入了解 加强基层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需要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要加强相应的资料收集。对人力资源的资料进行收集,能够为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决策以及分析工作提供完整的资料,从而有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概况进行了解,设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培养规划。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应该要涵盖供电企业员工的数量以及质量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解,可以通过对当前的人力资源档案进行查阅、发放调查问卷、与员工进行交谈等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资料。其中所收集的资料应该要囊括很多方面,比如员工的基本信息、现任职务或者岗位、成才愿望等。对于收集到的各种人力资源信息应该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核对,对信息的真伪进行辨别,对于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汇总。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之后,可以结合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使得供电企业的管理者掌握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明确哪些人才比较缺乏,哪些人才出现冗余,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并可有效提高企业人才当量密度。如下图则为某供电企业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基层供电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一些陈旧的方法,导致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在进行工作时都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这是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力资源竞争成为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竞争点,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落实培训管理的责任制度,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掌握,可以通过人才晋升通道,学历、职称、职业技能鉴定、专家人才评选激励政策等,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指标、管理体系等,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管理可以实现多元化,通过多种渠道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基层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改革,基层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加重,加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素养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培训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概况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人员进行培训,使得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在技术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如下图所示即为供电企业人资开发培训管理的头脑风暴会。 (四)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过程中的硬件设备以及教师团队的配备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应该要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实训,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需要加强硬件设备的完善,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各种资金,购置电脑、多媒体设备、各部门员工实训设备等硬件基础设施,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硬件设备比较缺乏的问题。其次应该要加强各种资金的合理运用,加强资金的分配和投入,从而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目标的实现配备更多的硬件以及软件设施设备,改善当前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的理论性过重的局面。同时,还应该要加强培训教师团队的建设,现场培训过程中应该要聘请专业团队打造,开展授课竞赛,对现场培训的组织、材料、学时、师带徒等方面进行合理地统筹安排,工学矛盾选择避开生产工作高峰、营业抄表收费高峰时段,举办夜校等形式,使得整个培训可以实现有条不紊的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结语 随着近年来基层供电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基层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有助于对基层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便于相应的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为逐步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品竞争逐渐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提高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效率,是当前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促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水平逐渐提升。 [关键词]:供电企业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 问题 对策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对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成为供电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供电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国际化发展,供电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加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管理,是供电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途径,比如如何提升公司人才当量密度、对于企业的现场培训应该如何开展、培训过程中的师资问题如何解决等,都是当前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企业人力资源概况的了解不够 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影响供电企业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供电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概况的了解不够,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到位,因此使得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比较模糊,领导人员在了解供电企业人力资源概况的过程中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不知道某个部门需要何种人才,员工的心理状况如何等,因此不能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使得员工发挥相应的价值,也不能对人力资源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最终导致供电企业的发展效率较低。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方法滞后 当前很多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以及培训管理时,其工作的方法都比较传统,比如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传统的纸质化方式进行管理,使得各种数据的处理效率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方法使得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效率过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周期较长,不能满足现代化时代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方法的改革,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的硬件建设比较滞后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最终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信息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大,其工作量也日益增加,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中所需的费用也变得越来越多,对各种硬件以及软件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是造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水平滞后的关键原因。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的是师资力量不够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过程中,加强师资力量的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培训需要更多专业化的教师作为基础,但是当前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的师资力量还不足,人力资源培训教师队伍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因此不能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管理。 二、加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人力资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概况的了解程度 加强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需要对人力资源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要加强相应的资料收集。对人力资源的资料进行收集,能够为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决策以及分析工作提供完整的资料,从而有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概况进行了解,设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培养规划。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应该要涵盖供电企业员工的数量以及质量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源概况进行了解,可以通过对当前的人力资源档案进行查阅、发放调查问卷、与员工进行交谈等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资料。其中所收集的资料应该要囊括很多方面,比如员工的基本信息、现任职务或者岗位等。对于收集到的各种人力资源信息应该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核对,对信息的真伪进行辨别,对于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汇总。比如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按照供电企业的部门以及职位对员工的各种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反映在图表上,便于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情况有所了解。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之后,可以结合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对人力资源的各种信息进行补充,使得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概况,明确哪些人才比较缺乏,哪些人才出现冗余,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便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下图则为某供电企业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供电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一些陈旧的观念,导致很多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在进行工作时都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这是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力资源竞争成为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竞争点,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落实培训管理的责任制度,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掌握,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指标、管理体系等,使得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及时沟通解决,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素养水平不高,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队伍比较薄弱。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改革,基层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加重,加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繁重的任务与当前很多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不相符,因此给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培训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概况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人员进行培训,使得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工作在技术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四)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过程中的硬件设备的配备与完善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应该要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实训,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需要加强硬件设备的完善,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各种资金,购置电脑、多媒体设备、各部门员工实训设备等硬件基础设施,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过程中硬件设备比较缺乏的问题。其次应该要加强各种资金的合理运用,加强资金的分配和投入,从而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目标的实现配备更多的硬件以及软件设施设备,改善当前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的理论性过重的局面。如下图所示即为供电企业人资开发培训管理的头脑风暴会。 结语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领导者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有助于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概况进行了解,便于相应的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提高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与收益探析 摘 要: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当代很多企业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以我国电力企业为对象,主要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管理模式与收益情况展开深入浅出的分析,并以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有关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收益 1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管理的模式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电力企业仍然以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培训管理模式来落实这项任务。这些电力企业往往只会在更高级别的管理部门的指示下进行为数不多的几次年度培训计划,执行完这样的计划任务之后再由上级管理部门根据相关的质量评估规则予以检查。这种由上级管理部门指示和控制的培训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不能够保证实际培训的实用性,也不容易从培训中打动培训人员对待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1.2 现行模式弊端多 组织一次有效的培训计划应包括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人员的选拔、培训内容的编辑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质量评估。但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培训管理的过程而言,看起来十分简陋,在实际培训目标上仅仅是为了完成对上级提出各种各样的定量评价指标而已,实际的训练成效寥寥无几,弊端毕露。 (1)管理层对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电力企业的领导人任命的优越,落实责任制的术语,来完成业务指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收益期较长,运营商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大多数投资不能充分发挥了作用在。领袖的这种思想使企业不愿意进行培训的人员,和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生产,导致员工培训滞后。 (2)领导者对于培训管理的认识程度不深,明显受传统观念束缚。许多领导者对于员工的培训管理根本不够重视,或者出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置培训管理流于形式,尤其是新员工在没有得到良好的岗前培训之后就直接上岗生产,根本无法保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力资源折本。 (3)参与培训管理的企业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企业员工通过培训来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水平,从根本上讲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所致。如果企业员工了解到通过高水平生产和劳动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效益,那么每一位员工就应该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去参与和配合培训管理。此外,电力企业内部的学位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企业的在职培训管理对于整个企业的进步,每一位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起到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了。 (4)培训管理的质量评估与实际生产工作明显脱节。培训管理的质量评估大多是局限于最终象征性的打分考核,对于培训完毕后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是否良好并没有具体的评估过程。即是说,没有对培训管理的质量在转化为实际生产方面的跟踪调查考核,这样会导致造培训管理与实际生产两方面明显的脱节问题。 2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的收益策略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收益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通过利用比较系统的方法来评估与衡量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行为对利用培训中所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绩效评估是员工与管理层领导之间的一项管理沟通行为,评价结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诸如新基金调整、奖金发放等很多至关重要的利益内容。所以,业绩评估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困难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电力企业在绩效评估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企业的内部考核文化进行宣传与贯彻落实的工作不够彻底。由于是国有垄断企业的性质,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就是一个无风险的稳定港湾,企业的员工大多数更想安逸于现状,对于是否失业下岗从不担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内部文化,即具有人浮于事、劳动生产率低、注重和谐和避免激烈等“中庸”态度。这个想法的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转变,针对于企业员工的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也得不到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很多人认为这项工作就是人力资源部领导层流于形式的一种做派。因此,企业的内部考核文化进行宣传与贯彻落实的工作不够彻底是当下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收益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收益策略: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普遍呈现出“总体趋紧、局部过剩”的特点,具体管理、生产岗位的人员不足,服务岗位存在冗员。因此,对服务岗位,尤其是社会通用工种的年轻员工,经培训后,向生产岗位分流;对涉及企业安全、发展的生产岗位,应确保足额配置;对管理岗位员工应按“适度从紧”的原则配置。 2.2未完善一套科学地、合理地和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需求的有关绩效考评制度。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无论是专业素养和新思想的理解是不均衡的,所以一些时间来设置评价体系并不完美,甚至一些原始的是旧的评估系统进行修改,员工效应评价相对缺乏,不能完全客观到员工的贡献到相应的评价和激励。这个评估系统不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需求,但缺乏新系统和新措施。这样系统的相对滞后成为限制电力企业评估工作发展的瓶颈。收益策略:开展培训评估,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对社会培训,严把审批关;对内培训,做到有训必考;外送培训后,参训人员应负责向本专业的其他员工传授培训知识。 2.3考核制度的落实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电力企业长期封闭管理和人员欠流动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评价具有特定的衡量性。评估本身和推广,都具有相应的奖励和链接的激励效应,但员工认真工作之后却无法从没有落实的考核制度中获得应得的经济收益,这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此外,绩效考核与评估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公正的考核会影响到整个评价系统的客观公正性。另外,评估缺乏有效的检核和反馈机制,致使评估过程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一来就给考核的不公正性提供了非常好的滋生土壤。收益策略:对员工的招聘及培训管理一定要高起点、严标准,一要“省时”,就是省培训时间,高素质的员工能很快掌握新技术;二要“省力”,高素质的员工能很快熟悉工作;三要“省钱”,高素质的员工,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低层次的培训经费。 结语 电力企业是高技术型产业。作为国有企业,其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他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毕竟会有异同。鉴于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言而喻。因此,相关各级政府或部门都必需加强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研究。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与收益探析 摘 要: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当代很多企业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新世纪市场竞争强度会愈演愈烈,哪个企业拥有的人才力量充足,该企业就将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以我国电力企业为对象,主要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管理模式与收益情况展开深入浅出的分析,并以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有关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收益 1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是为更好完善生产技能和提升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综合来讲,我国电力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培训管理的模式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电力企业仍然以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培训管理模式来落实这项任务。这些电力企业往往只会在更高级别的管理部门的指示下进行为数不多的几次年度培训计划,执行完这样的计划任务之后再由上级管理部门根据相关的质量评估规则予以检查。这种由上级管理部门指示和控制的培训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不能够保证实际培训的实用性,也不容易从培训中打动培训人员对待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1.2 现行模式弊端多 组织一次有效的培训计划应包括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人员的选拔、培训内容的编辑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质量评估。但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培训管理的过程而言,看起来十分简陋,在实际培训目标上仅仅是为了完成对上级提出各种各样的定量评价指标而已,实际的训练成效寥寥无几,弊端毕露。 1.2.1 管理层对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电力企业的领导人任命的优越,落实责任制的术语,来完成业务指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收益期较长,运营商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大多数投资不能充分发挥了作用在。领袖的这种思想使企业不愿意进行培训的人员,和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生产,导致员工培训滞后。 1.2.2 领导者对于培训管理的认识程度不深,明显受传统观念束缚 许多领导者对于员工的培训管理根本不够重视,或者出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置培训管理流于形式,尤其是新员工在没有得到良好的岗前培训之后就直接上岗生产,根本无法保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力资源折本。 1.2.3 参与培训管理的企业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企业员工通过培训来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水平,从根本上讲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所致。如果企业员工了解到通过高水平生产和劳动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效益,那么每一位员工就应该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去参与和配合培训管理。此外,电力企业内部的学位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企业的在职培训管理对于整个企业的进步,每一位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起到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了。 1.2.4 培训管理的质量评估与实际生产工作明显脱节 培训管理的质量评估大多是局限于最终象征性的打分考核,对于培训完毕后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是否良好并没有具体的评估过程。即是说,没有对培训管理的质量在转化为实际生产方面的跟踪调查考核,这样会导致造培训管理与实际生产两方面明显的脱节问题。 2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的收益策略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收益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通过利用比较系统的方法来评估与衡量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行为对利用培训中所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绩效评估是员工与管理层领导之间的一项管理沟通行为,评价结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诸如新基金调整、奖金发放等很多至关重要的利益内容。所以,业绩评估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困难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电力企业在绩效评估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企业的内部考核文化进行宣传与贯彻落实的工作不够彻底 由于是国有垄断企业的性质,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就是一个无风险的稳定港湾,企业的员工大多数更想安逸于现状,对于是否失业下岗从不担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内部文化,即具有人浮于事、劳动生产率低、注重和谐和避免激烈等“中庸”态度。这个想法的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转变,针对于企业员工的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也得不到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很多人认为这项工作就是人力资源部领导层流于形式的一种做派。因此,企业的内部考核文化进行宣传与贯彻落实的工作不够彻底是当下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收益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收益策略: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普遍呈现出“总体趋紧、局部过剩”的特点,具体管理、生产岗位的人员不足,服务岗位存在冗员。因此,对服务岗位,尤其是社会通用工种的年轻员工,经培训后,向生产岗位分流;对涉及企业安全、发展的生产岗位,应确保足额配置;对管理岗位员工应按“适度从紧”的原则配置。 2.2 未完善一套科学地、合理地和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需求的有关绩效考评制度 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无论是专业素养和新思想的理解是不均衡的,所以一些时间来设置评价体系并不完美,甚至一些原始的是旧的评估系统进行修改,员工效应评价相对缺乏,不能完全客观到员工的贡献到相应的评价和激励。这个评估系统不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需求,但缺乏新系统和新措施。这样系统的相对滞后成为限制电力企业评估工作发展的瓶颈。 收益策略:开展培训评估,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对社会培训,严把审批关;对内培训,做到有训必考;外送培训后,参训人员应负责向本专业的其他员工传授培训知识。 2.3 考核制度的落实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 电力企业长期封闭管理和人员欠流动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评价具有特定的衡量性。评估本身和推广,都具有相应的奖励和链接的激励效应,但员工认真工作之后却无法从没有落实的考核制度中获得应得的经济收益,这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此外,绩效考核与评估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公正的考核会影响到整个评价系统的客观公正性。另外,评估缺乏有效的检核和反馈机制,致使评估过程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一来就给考核的不公正性提供了非常好的滋生土壤。 收益策略:对员工的招聘及培训管理一定要高起点、严标准,一要“省时”,就是省培训时间,高素质的员工能很快掌握新技术;二要“省力”,高素质的员工能很快熟悉工作;三要“省钱”,高素质的员工,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低层次的培训经费。 结语 电力企业是高技术型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其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他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毕竟会有异同。鉴于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言而喻。因此,相关各级政府或部门都必需加强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研究。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论人力资源的培训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意义,以及当前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提出了若干举措。 关键词:人力资源 培训 开发管理 一、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意义 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增值重要途径。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可以让企业增值。因为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和技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使企业长期持续受益。所以,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对企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就连美国的《财富》杂志也曾说过:“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 2..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企业很需要专业又有经验的员工,有些企业也很想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项目,但害怕培训出了优秀的人才后,会反而使得人才流失。因此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活力,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实,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也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方式。实践证明,哪里的人才培养环境好,哪里充满生机和活力,哪里就会成为人才聚集的地方。反之,人才就会流失。引进和留住人才,要靠优厚的物质待遇,更要看事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和吸引力。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比较重视以后的发展前景,而且高技能的人才都希望自己能够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自己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的同时,能使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一个更加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二、当前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人员选拔难。培训人员应进行相关的选拔,而选拔本身就是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就无法实现公平,同时提升选拔人员的信心。实际上,每个人的能力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可能基础不够,还有可能不具备这项工作所需的一些基本素质,如果没有科学的选拔,培训的目的就无法有效实现。 2..培训回报少。培训的效益是有一定的时滞性的,如果企业管理同时进行了科学的更新,调整了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就有可能导致刚培训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过时,回报期比预期的长。 3..专业技术保密难度大。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专有技术必须要通过具体的人员去操作和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些技术都必须通过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但是,掌握的人越多,保密难度越大,这也是培训中存在的风险。 4..人才流失、经济损失的风险。职工经过培训后,其知识技能有所提高,自身价值也得到增长,增强了在本企业和社会的竞争力。此时,员工的选择范围就更大了,机会也更多了,个人和回报要求也必然有所提高,可是,一些企业的现状根本无法满足这些人才的高要求,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 三、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的举措 1..提高对培训的认识。企业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的意义,要把它当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当今社会的知识资源更新得越来越快,因此,企业就更加要端正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的认识,企业领导更应该把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双赢目的。 2..创新企业培训方式。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人力、财力、物力。而人力是最具创造力,也是最具不确定性的因素。要想对人力实行有效管理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通过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可以传达企业对人的重视程度,也可以不断地更新员工的价值观念,更是使员工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这样员工管理水平就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3..塑造良好培训文化。员工的进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良好的培训文化,更是使得员工自觉地去发起,并在培训工作中不断进步。员工进步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提高了。特别是现在,不仅在与国内的企业竞争,还有国外的企业,这就使得每一个人都面临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与调整,以适应市场的竞争。 4..建立后续跟踪制度。这套制度应该是新员工在完成试用期后,符合我们录用条件并成为公司正式一员的时候再开始使用。设立这样一套制度的目的应该是对这类员工投入更多的关注,以便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这样的跟踪方式主要包括员工培训情况(也可以是后续教育)与技能掌握两方面,他们每次受训与技能学习的信息我们都要适时地掌握并记录在案。当这样的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要给他们建立一个资料库,将他们在公司里的性格衍生发展状态反映在这个库中。这样做法的好处是我们永远都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而这样的信息也能够为我们今后的员工任用工作提供比较细致的参考。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烟草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 要] 国家烟草行业改革的深入推进给烟草专卖局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烟草行业人力资源培训需求急速膨胀,行业培训内容逐渐向创新开拓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对烟草行业的改革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烟草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培训管理体系的设计思路,以SATE培训管理模式给出了培训管理体系的详细构建方案。 1 烟草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设计原则 1.1 学以致用的原则 烟草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需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以实际验证理论。因此,人力资源培训必须考虑到烟草部门员工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与员工岗位职责特征紧密联系,使员工能够将学到的技能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1.2 追求实效的原则 烟草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实效,培训结果的好坏与培训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烟草部门的管理者应该制订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综合考虑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的目标等情况,从而选择实效性较好的培训方法。 1.3 激励考核的原则 烟草部门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要拥有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激励考核机制,将员工的培训成绩、培训出勤情况、培训技能水平与其薪资福利挂钩,由此充分调动烟草部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1.4 全员培训、重点提高的原则 烟草部门的管理者应该积极鼓励部门员工采取各种方式参加培训学习,对管理骨干、技术骨干要按照培养计划进行培训,真正做到全员培训、重点提高,营造和谐向上的培训学习气氛,建设学习型烟草部门。 2 烟草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设计思路 目前烟草部门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整体视角分析烟草部门的培训管理工作,结合部门员工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SATE培训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3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整体设计 3.1 建立烟草企业管理者支持机制 按照级别建立烟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管理人员,保证高层管理人员与烟草培训部门、接受培训的人员之间拥有良好的沟通渠道。高层管理人员向烟草培训部门提出烟草行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实际培训计划需求,烟草培训部门给出人力资源培训的最终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培训与烟草行业经验发展的关系,将员工从其他人力资源培训中收获的有益信息传递给高层管理人员,提出培训转化和知识迁移的注意事项。接受人力资源培训的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共同总结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为下一次的培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2 建立烟草部门培训需求体系 以制度化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需求评估体系,综合分析培训组织、培训任务和培训人员的信息。面对烟草行业提出的“按订单组织货源、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等新要求,烟草部门应该积极深化改革,重点突出烟草部门的创新管理策略。由此可见,烟草部门要坚持以改革为导向,以经营战略为目标,积极组织开展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尤其是市场经营潜力大、专业技能性层次高的培训项目,帮助烟草部门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思想,从烟草部门员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人力资源培训的能力目标,实现系统化、渐进式的“能力本位”培训模式。 3.3 建立烟草部门员工激励机制 相关调查分析指出,激励考核能够直接影响人力资源培训项目的效果。因此,烟草部门应该积极与员工沟通,提高员工培训学习的动机,使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培训学习对个人技术水平提高、拓宽事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例如:烟草部门员工通过培训学习获得收益之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更高级别岗位工作的机会。由此,烟草部门应该帮助员工规划个人职业生涯,逐步实现个人的高层次目标,更应该制订符合烟草部门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方案,使每一名员工都能明确个人阶段性目标,并按照目标的方向积极参加培训,努力学习知识。 3.4 建立培训内容评估机制 本文将烟草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评估内容分层定位,包括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4个层次。反应层主要是评价员工培训学习的感受与看法;学习层主要是评价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收获情况;行为层主要是评价员工培训后的工作行为变化情况;结果层主要是对烟草部门绩效改进的评价。 根据人力资源SATE培训管理模型创立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能够促进烟草部门在充分利用部门员工个人潜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部门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深入发掘具有潜力的骨干人才,使员工得到全面的个人发展和进步,增强部门人员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管理模式与收益分析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现代企业重要管理内容之一。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展开高效培训管理,已逐步成为现代企业面对人才竞争、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对培训管理收益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企业培训管理收益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管理模式;收益计算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拉开序幕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深入,市场竞争目前已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稳定生存并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具备过硬的未来获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离不开优秀管理体制、良好团队精神及高素质人才队伍。人力资源管理是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空间具有决定性影响。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管理模式的重要地位 现阶段,培训已成为人力资本经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管理,可促使员工个人技能及素质得到提升,提高其创造性与积极性,为企业储备优秀后备力量,从而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使企业长远受益。同时,展开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在具有良好人才培养环境、人才培养充满生机的地方,总有大量人才聚集。故而企业可通过培训管理为广大员工提供优良的发展平台,一方面不仅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法也可提高员工忠实度。另外,在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的新发展趋势下,企业员工更应积极参与到企业变革并对大环境挑战进行回应,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对员工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对不确定问题加以处理的能力、参与变革能力等的有效培养,促使员工可对多变性、新的工作予以灵活应变。因此,在先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适应性、理论性与综合性,可有效激发员工创新性的培训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从宏观来看,建立与信息时展相适应的培训管理模式是促使我国各企业在全球大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开的重点和关键。 2.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现阶段多家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管理模式展开调查,笔者将现行管理模式表述如图1。由图1中可看出,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主要是根据上级单位培训计划展开的,而上级单位培训制度多数为计划经济下形成,虽计划性很强但灵活应变能力与自主性培养能力较差。 2.1现行培训管理模式不完整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每一次培训活动均应具备培训需求分析、选拔接受培训的人员、编辑培训内容并对培训成效展开质量评估。然而目前的培训管理模式十分简陋,并未涉及到上述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仅是为了对上级部门制定的定量评价指标予以落实,而对培训成效缺乏必要重视。 2.2未准确认识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成本控制 部分对培训管理预期过高的企业因将管理当做提升企业效益的“万能药方”,盲目开展人力培训,部分企业在培训管理方式上存在误区,致使培训管理成本不必要增高,这都会给企业造成“培训管理成本太高”的错觉,对培训工作开展有较大阻碍。企业在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错误主要有:缺少周密、系统而全面的培训管理计划,在管理投资中缺乏充分准备与准确判断。调查显示,只有部分企业是在对管理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后才开展培训管理工作,而多数企业仅是在领导要求后立即组织培训。 2.3企业领导对培训管理缺乏积极性 企业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往往更重视对企业经营指标的实现,追求在短期内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通常缺乏应有重视与积极性,只是将大量物力3.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的收益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净收益为培训实现的收益与投入成本的差值,二者计算方法如下:(1)人力资源培训收益:传统计量方法难以计算人力资源培养为企业创造的总体收益,计算时总体收益可做如下表示:TR=R1+R2+R3。其中R1指因人力资源培训而增加的销售收入,R2指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而节约的成本,R3指对新技术加以运用的能力。(2)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可通过这一公式计算:Tc=C1+C2+C3+C4+C5+C6+F。其中C1指培训师时间与薪酬,C2指受训者时间与薪酬,C3指培训所耗费的材料,C4指培训师与受训者花销,C5指仪器与设备成本,C6指机会成本,F指一定浮动支出。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净收益即为总体收益现值减去总体成本现值所得差值。当这一数值大于0时,意味着企业有必要展开人力资源投资。 4.提高培训管理收益的方法 4.1建立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有效节约机制 在培训前,应展开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投资成本的预算及控制工作,建立培训成本的有效节约机制。在预算中,应对人的因素、货币时间价值、企业人力资本需求、税法因素、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因素和成本支出中的机会成本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同时,在展开培训成本预算前,应对管理成本属于资产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予以确定。 4.2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 企业要降低培训管理成本,以满足管理模式相应运行要求,则必须通过科学管理模式加以实现。企业应结合自身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特点选取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常见的模式主要有学院式与企业大学模式两种,前者特点是企业培训管理计划易于制定,培训管理部门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主要是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实现;后者的客户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同时还包括企业外部相关利益人员。 4.2建立人力资源培训投资回收与增值机制 企业在完成人力资源培训后,如无法对投资成本加以回收,则这一培训即是失败而不合理的,是与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要求背道而驰的。同时,企业应通过培训促使员工工作绩效与素质得到提升,实现培训投资增值目的。因此,在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中,应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与增值机制,这一机制主要可在三个阶段执行:(1)培训前可先将培训费用自员工工资内扣除,或将年终奖中一部分作为培训费用,以激发员工接受培训、应用培训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在员工处于试用期时,由于其工作经验与技能不足,无法胜任新工作,此时企业应提供岗前培训与工作指导,帮助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3)企业可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待培训后满一定年限才可离职,否则需对部分培训费用予以补偿。 4.3建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 培训效果评估是人力资源培训中重要的信息反馈方法,可通过对受训者与相关人员关于培训的意见与建议继续调查并收集,对员工受训后绩效、行为与工作态度是否有所变化加以考察。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反馈机制,可通过对培训目标与现状进行对比,促使企业人力资源达到预期培训目标,提高培训管理质量,为制定下一阶段新的培训计划提供重要依据。(作者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耿村煤矿)
政治小论文:厂务公开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明确地表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认为厂务公开就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形式。厂务公开在幼儿园也称之为园务公开,它是反映园情民意,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它能够反映全体职工的思想动态、意愿要求,能够理顺职工的思想情绪,化解矛盾,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无形的工作,它时刻要求党员干部要及时进行宣传教育,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在油田深化改革面临生存压力的情况下,职工的思想有起伏、有波动也是正常的。但这些都需要党员干部在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的指示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组织全园教职工采取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的方法,通过发放“明白纸”、出宣传专栏、抄政治学习摘记、写心得体会的形式,让全园教职工产生危机感,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严峻。在岗效薪点制试点摸底中每个职工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只有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提高素质,才能在发展中求生存、求上进。对于职工有看法,有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园务公开这种有效形式,化解职工的看法和顾虑。有效的化解使全园教职工对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对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在这次幼儿园计算机高级培训中,全园65的保教人员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刻苦练习,形成了一个学业务、练技能、强素质的良好氛围。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园务公开中能否成功,关键取决职工群众对公开内容的关切度和满意度。为此我们首先提高对园务公开的认识。实行园务公开群众是基础,领导是关键,重点在认识。园务公开对促进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进一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发挥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所在。因此,幼儿园领导始终把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放在首位,并将其贯穿于推行园务公开这一工作的全过程。在年初制订园务计划、教育教学计划、工会计划时,将园务公开作为一项基本办园方针,规划在日常工作之中。其次,建立健全园务公开的机制。厂务公开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政工组织的共同任务,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表现。幼儿园成立了由园领导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在教职工中有威信、各工种的代表人员组成的园务公开、民主监督小组;依据上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幼儿园《园务公开、民主监督办法细则》,使园务公开、民主监督领导小组成员人人知晓园务公开的内容、形式以及自己的义务、权利。 园务公开涉及到幼儿园的重大决策,热点、难点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工资、奖金发放,职工疗养、培训,物资采购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教职工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敏感问题,而且容易引发矛盾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因此,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考核细则、办法及做出各种重大决策时,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首先经过办公室提议,班组长讨论,然后提交教职工广泛酝酿。信息反馈上来后,再加修改、补充和完善,经职代会表决同意实施。特别是对幼儿园发展规划、浮动工资奖金发放办法、岗位量化考核标准、教育教学奖励方案等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有关评优、选先、晋级、疗养、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项。幼儿园做到了,强化职工监督,不搞“暗箱操作”,最大限度增加透明度。 搞好园务公开,关键是领导,特别是园长,要有较强的群众观点和民主意识,摆正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作为园领导应该凡事公开透明,实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不搞家长制、一言堂,尊重和维护教职工在幼儿园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虚心听取她们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悉心倾听她们的呼声,做她们的贴心人。只有“心贴心”,才能缩短党群、干群的距离,增强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激发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献身幼教事业的热情。 园务公开密切了幼儿园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对于幼儿家长关心的诸如幼儿园招生办法、结果;新生分班情况;幼儿园收费依据及标准;对社会承诺的项目;以及幼儿的各项收费、身体状况、营养 量的摄入、一周食谱的制订等。这些项目的公开,较好地协调了幼儿园同家长、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形成了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园还以家长学校为依托,以家长委员会为核心,借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长调查问卷、园长接待日等形式,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幼儿园的有关情况,促使家长向幼儿园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通过园务公开这种有效形式,将教职工关心的、有疑虑的事通过园务公开公布出来,打消了职工心中的疑虑,特别是将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公开:园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内容、项目公开,以供教职工监督执行;在民主评议干部方面,职代会对干部个人的评议结果,均在职工大会及园务公开栏上公布;每个学期末在教职工大会上,园领导将幼儿园一学期的各种费用的收入、支出情况公开,对各种的物质的采购、入库、领料、发放、报销等环节严格程序、履行手续、层层把关,幼儿园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都能听到群众的声音,使他们能够自觉参与,关心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出谋献策。 实行园务公开制度以来,职工中私下议论的事少了,干工作、谋发展为园领导出主意、提合理化建议的事多了。实践证明,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手段,是化解职工思想波动,密切干群、党群关系的好途径,是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制度的保证。 几年来园务公开的开展,促进了我园管理水平的提高,领导廉洁自律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保教工作的积极性热情高涨,全园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保证了幼儿园的稳定发展。 政治小论文: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新的提法,体现了党对人民的关怀和关爱,同时也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方向,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企业在新时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问题,笔者联系企业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调研制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预知能力 当前,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还伴随着利益上的碰撞,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职工思想进行分析,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认真探索企业职工容易产生矛盾的环节与因素,及时了解职工需求,尤其要善于激活职工内在的精神需求,针对职工不同的思想情况,采取主动,正确引导。 二、树立人本理念,筑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根基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必要前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尊重职工的基础上,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一般情况下,在一个职工住房难、就医难、生活难、子女就业难的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较大。但是,一个真正善于管理、有长远眼光的企业领导,他首先做的绝对不是在职工面前摆困难,而是更多地关心职工的实际利益,尽最大努力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做到思想沟通到人,帮扶职工到家,化解热点、消除疑虑、理顺人心,使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尊重,认识到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从而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地去为企业拼搏和奋斗。因此,在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感情投资,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改善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困难的过程之中,使之成为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感情纽带,坚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适应新情况、新任务、新形势的要求,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形成人企共同发展的理念,使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健康发展。 三、注重继承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丰富经验。这些宝贵经验需要在工作中加以继承。但是随着新形势、新思想的不断出现,又需要企业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对于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方法,诸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典型示范、自我教育、正面灌输等等,我们都要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做到工作与时俱进。比如说,结合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方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职工和服务职工相结合,把着眼点放在统一职工思想、理顺职工情绪、凝聚职工人心、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来;结合生产经营的管理模式,把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矛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把经济工作的目标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结合企业管理的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管人与管事相结合,通过创新职工教育,把企业每位职工的能力挖掘、激发出来,并利用到生产经营中去;结合企业党建的工作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企业日常工作上,落实在党内生活中。 四、实施素质提升,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通过言传身教,使职工能够领悟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愉快地接受上级的指示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注入真情的力量,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目前,部分政工人员已经不能适应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所以,企业要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和培养训练的方式,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政工队伍,一支懂得如何关怀人的内心,疏导人的情绪、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环境的队伍。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政治教育的专门知识,而且还精通管理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驾驭科学知识的能力、敏锐的识别能力和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工作中能够根据职工的思想问题的性质、程度,及时进行处理,而且应付自如,富有艺术性。作为企业管理者,要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做到在思想上重视政工队伍建设,尊重政工人员的劳动,增强政工人员的信心和政工岗位的吸引力,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总之,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思想调研,更新工作理念,注重继承创新,提高队伍素质,真正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政治小论文:边防检查站政治处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更是塘沽边检站在新时期发展进步所必须坚持的指路明灯。目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在塘沽边检站如火如荼地开展。贯彻好党中央和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决策,落实好天津边检总站党委的工作部署,关键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多思考、抓落实、见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解放思想观念 学习是促进思想改变、观念更新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从旧观念到新观念的转变,要求全体民警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用理论武装头脑,而不是把学习培训看成是应景之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强化民警的学习意识,优化民警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民警队伍的能力与素质。根据需要举办业务基础、英语、岗位技能、警容警姿、证件鉴别等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通过平时测验和结业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严格落实业务考核奖惩措施,激发广大民警的学习热情,形成抓学习、练内功、上水平的良好氛围,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水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塘沽边检站工作的基本原则。继续贯彻落实公安部"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十二项措施",以"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采取开门评警、定期召开特邀监督员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公布24小时投诉电话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和出入境人员最关心、需求最迫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服务基层、服务民警、服务广大出入境人员的意识和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科学决策、领导指挥、统筹协调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边检队伍服务理念、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建设。 三、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实践特色 强调实践要突出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要求,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具体体现。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效,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是能否把握住实践这一重要环节。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广开渠道,积极走访辖区企业,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传活动,加强与辖区内企业的沟通联系,不断满足广大出入境人员和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对边检服务的新期待,着力解决制约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努力做到"服务更加亲切,管控更加严密",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丰硕成果真正落到实处,惠及群众,为滨海新区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活动时间较长、涉及面较广、任务也很繁重。因此,要统筹安排好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到有机衔接、前后呼应。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当前"提高服务水平"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妥善处理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相互协调,互为促进,切实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开展,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新形势下,塘沽边检站的建设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塘沽边检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抓住机遇,广开渠道,多措并举,乘势而上,使边检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更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政治小论文: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鲜有从党代会报告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而作为改革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十二大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历届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挥棒和指南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历程和理论走向。从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分开、权力下放——法制建没、机构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 一、从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历程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198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讲话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纲领,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讲话指出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1]政治体制涉及范围很广,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党政领导体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整个政治体制。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即“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 1982年9月召开了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这是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政治体制”概念,第一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尽管“政治体制”概念在这个报告中只出现了一次,但当时人民熟悉的“领导体制”、“领导机构”、“干部制度”、“党政机构改革”等相关概念多次出现,这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报告指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等弊端,提出必须“党政分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领导机构的改革,主要是消除权力过分集中、兼职副职过多、机构重叠、职责不明、人浮于事、党政不分等种种弊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报告强调了“党政分工”:党的工作和政府的工作,企业事业单位中党的工作和行政、生产工作,必须适当分工。 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政治体制也进行了某些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全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经济上,因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严重后果日益显露。在这种形势下,邓小平在1986年再次突出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他1986年谈话的中心和焦点,仅在这一年中就有近2次谈话谈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其中有9次是作为主要谈话内容。在这些谈话中,邓小平谈得最多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6月28日的谈话中他首次使用了“党政分开”的概念,之后进一步明确阐述了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党政分开”和“党政分工”有着不同的内在涵义,“党政分开”的提法无疑更具科学性,这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明确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1987年1月,召开了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谈话的精神,十三大报告从七个方面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论述最具体、最丰富、篇幅最长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党政分开和下放权力。以十三大为标志,以后的历次党代会报告都把政治体制改革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山于改革的连续性,大部分内容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以十三大报告为蓝本,具体阐述一下报告的内容。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分为七个方面:(1)实行党政分开;(2)进一步下放权力;(3)改革政府工作机构;(4)改革干部人事制度;(5)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6)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992午1月,十四大召开。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十四大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政治体制改革强调的重点由十三大的党政分开、下放权力转变为法制建设和机构改革。十四大以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体上按照调整后的部署进行,改革的进程和速度有所放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进入攻坚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1997年9月,十五大召开。十五大报告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在总结新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作了新的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确认“法治”概念,并把对法治的认识从过去的技术层面上升到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任务。在法学上解决了法律的手段功能和目的价值的关系。 在22年11月,召开的十六大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而使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成三个文明建设,这在理论上是一大创新。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二、党代会报告显示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历届党代会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改革的步伐时快时慢,改革的热度有所变化,改革的重点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特点有所调整,但改革的精神始终如一,改革的大部分内容是一贯的,连续的。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的改革重点依次为:党政领导机构——党政分开、下放权力——法制建设、机构改革——依法治国——建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从上表可以看出,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是一脉相承的,十二大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摆到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地位,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是具有突破意义的进展。大会提出了党政分工,到十三大发展成党政分开,开始了党政关系改革的探索。十二大提出改革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只是从防止类似“”的历史悲剧重演的角度出 发,没有提山政治体制改革的系统方案。十三大则把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化、系统化,它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而载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史册。蓝图的提出,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由单项改革进入全面配套改革的标志。十四大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调整,改革步伐有所放缓。有学者认为,十四大后五年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加快了法制建设步伐,中国的立法工作在快车道上飞速行驶,无论立法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创了新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高点,为十五大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作了实践和理论准备[2]。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改革思路是基本一致的,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民主,依法治国的着眼点在法治,民主和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其一,关于党政关系改革。 虽然十二大提出了党政分工,但党政关系改革正式启动应是在十三大以后。十三大报告指出,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十三大以后,开始试行党政分开的改革,各级党委撤消了与同级政府部门重叠对口的职能部门,大量事务性和行政性的工作开始由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承担。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地用西方多党制条例下的党政关系来理解党政分开的改革,看不到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宪法规定了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是认为实行党政分开就会削弱党的领导,看不到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是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变,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两种倾向都影响了党政分开的改革,表明要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党政分开的运行机制是个尚需继续探索的课题。同时还应看到,党政分开阻力重重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十三大提出为了适应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的转变,必须调整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党委办事机构要少而精,与政府机构重叠对口的部门应当撤消。但从党的组织结构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组织健全、结构严密的国家化的科层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与同级政府系统具有相似的结构,二者表现出显着的同构性,如党的政法委员会与政府的司法机关之间、党的纪检与政府的检察部门之间、党委的组织部门与政府的劳动人事部门之间,都存在着机构并列、重叠交叉的问题。这种结构上的同构性必然带来职能上的交叉与重合,产生权责不清、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等弊端。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改变现行党组织的科层结构,这不仅将使大批党的领导干部放弃现有的许多权力,产生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而且将可能对传统的政治体制提出挑战。有学者认为,这是在我国党政职能分开提出多年却始终未能落实的结构性根源[3]。 1989年春中国发生了政治风波,国际上发生了苏东剧变,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改革的风险性和稳定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中国领导人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对待政治体制改革,对改革方案进行了调整,淡化甚至停止了党政分开的改革。在官方的话语系统中,“党政分开”销声匿迹,甚至连“党政关系”的字眼也刻意回避,实践中则出现了“党政一体化”、“党政合一”的倾向。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延缓了,十三大报告确立的党政分开的思路没有得到最终有效的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基本被放弃或者说被冷处理了。但是,如果因此就得出中国不再进行党政关系的改革的结论,则是对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走向的简单解读。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出于稳定的需要不再强调党政分开,并不意味着对旧体制的弊端没有深刻的认识,而是转而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入手来理顺党政关系。1997年党召开的十五大第一次确认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十六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没,具有全局性作用。在中国现实的政治条件下,从这个角度进行党政关系改革是可行的,关键是要制定具体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落实到行动层面。 其二,关于选举制度改革。 十三大报告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提出了选举制度的改革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唯一“论述”这个问题的。毋庸讳言,中国选举制度改革滞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程度较低,至今仅在县乡两级人大实行直接选举,在市、省、国家三级实行间接选举。按照现代政治学的理念,直接选举范围的大小是民主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极个别的实行多层次间接选举的国家,这使中国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理论和现实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此外,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规定领导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或集体讨论决定,但在实际运行中,选举往往由于不能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而流于形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扩大直接选举,坚持差额选举,适当采用竞选制,让候选人通过媒体或面对面与选民交流,使选民了解候选人,更好地行使选举权。竞选只是一种选举方式,与社会基本制度无关,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其三,关于行政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8次机构改革。在改革开放的2多年中,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机构改革一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在十五大后,政治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表现出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切入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从历次改革的成效来看,事实上都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究其原因,许多学者认为,首先是在改革中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其次是改革局限于对既定体制进行局部调整,而没有触及体制本身。在改革实践中,往往流于单纯着眼于精简机构和人员,以机构数目和人员总数减少多少来衡量改革的成效,不仅难以达到行政改革的根本目的,即克服机构臃肿、资源浪费、官俯主义等弊端,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容易走入为精简而精简的误区,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困境。最后一点就是改革没有法律化,没有用法律来推进改革。改革的成果也没有法律化,取得的成果很快又丢失了。另外,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等于政治体制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还要进一步推进。 其四,关于依法治国。 在实践依法治国的过程中,第一必须处理好党和法律的关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就是实行法治,也就是“法的统治”,突出特征是法律支配权力,权力服从法律。这一点许多文章有过论述,这里不再多淡。第二必须真正处理好法治和德治谁主 谁辅的问题。道德是属于精神的、自律的,其调整的范围、功效和作用是法律无法达到的,但自律性特点决定了它在治理国家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法律是属于政治的、他律的,治国应当主要依靠法律。中国有着长期的德治传统而无法治传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时看到道德和法律的冲突,甚至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也不时看到法律道德化的影子。客观、严谨是法治的特点,而道德化的法律以及一种法律的道德化操作则会动摇这种客观性。在社会转型期人们道德水准下降的客观背景下,适当强调德治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始终突出法治的主题。 其五,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同志在\5·31讲话中曾高度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表现为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达到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种新型的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志,包括人民按程序对国家公务员进行选择和监督的民主原则、增强政治生活透明度的公开原则、政治运行科学化的程序原则和依法治国的法制原则等。这些原则一旦落到实处,将会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突破性进展。 如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一样,政治文明也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建设至关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取向,第一要健全民主制度,扩大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第二要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使依法治国不只停留在政策层面,而要体现在具体行动层面上。 三、简单的结论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已逾二十年,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总体战略的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无庸讳言,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辉煌成就相较而言,政治体制改革在各个方面无疑都严重滞后。首先,2年来政治体制各项改革基本上是功能性、单项性的,还在外围阶段打转,而尚未进入体制层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功能的效用越来越受到结构的制约。其次,一些重大改革措施至今仍停留在文字上,没有落实到行动层面。简单说,政治体制改革既需要深化,也需要落实。 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完成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和制约着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影响建立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反腐败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体化,逐步落实,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一个新局面。 政治小论文:思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还要高度重视人自身的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能重视职工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重视以疏导的方式教育引导职工、解决问题、消除矛盾的却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性,对企业管理和运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当前,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婚姻家庭问题也对职工造成了直接的心理影响,部分企业职工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或者处于心理亚健康状况,因此,如何加强职工心理疏导工作成为企业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企业职工产生心理亚健康因素的成因 在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关键时期,企业的管理者、普通职工普遍感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产生心理亚健康大致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原因。随着企业内部实行减员增效、机制创新等改革的冲击,每个职工面临的压力巨大,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加之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对待内部改革,有些职工既盼又怕;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承担风险;劳动用工方面,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被淘汰;就业上,他们既满足于国企工作的稳定优越性,又向往其它企业的高收入和高福利。 (二)工作原因。许多企业工作环境受限,时间紧、任务重,职工时常感到工作压力大,没有充足的时间正常休息和娱乐,年青的职工找对象都很困难。一些职工因为晋升名额受限制,晋升机会不多,感觉不到升迁的希望。一些职工反复与会议、文件、报表、材料、新软件等打交道,单调乏味,尤其是工作多年有经验的管理人员,面临子女就业等家庭压力,一见没完没了的报表就感身心疲惫,产生一种本能的累积厌倦。当矛盾、郁闷、紧张、不满等负性情绪长时间积累却没有得到正常的通道抒发时,很容易引发心理障碍。 (三)家庭原因。由于职工不同的成长过程和家庭背景,形成了职工不同的个性。还有部分职工由于与伴侣长期分居,聚少离多,夫妻之间往往因不理解而感情淡化导致感情破裂。在一个企业中,一个家人分散在三四处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有的因为无法分担家庭事务,如照顾小孩、老人等而导致矛盾激发,家庭的种种困扰使职工精神恍惚没有心思工作。 产生这些心理原因是由破坏性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一种是超出个体适应能力极限的过度压力,多数与竞争因素相关;另一种是长期静止、单调乏味或感觉剥夺等引起的缺乏自我实现的压力,多数与职级静止和公平因素相关。 二、关注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和谐的企业需要职工的和谐心理作为精神支撑,唯有人的心理真正和谐,才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回报企业,推动社会和谐。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职工普遍感到工作不顺心、没有幸福感,对未来顾虑重重,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有和谐的基础和氛围可谈。在现实生活中,职工产生心理问题时,大多闷在心里,碍于面子,不善于求助组织,不主动找同事、朋友、家人诉说,易使亚健康心理日益加重,造成严重后果。职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同时也影响部门的工作和队伍建设。企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积极关注和化解,及时发现职工的心理问题,并且给予适当辅导,这将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个人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推动作用。 三、有的放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事实上,职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心态和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把握思想脉搏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治心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实践证明,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分析职工思想脉搏,能够发现各种矛盾和倾向性问题,进而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从而有效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分析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一是在工作中观察,看其是积极主动地工作还是被动应付,是违章违纪还是规矩做事;二是在谈心中揣摩,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还是知足常乐、心存感激,是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还是心直口快、实话实说;三是在接触中了解,通过跟班劳动、家庭走访和面对面地接触,摸清情况,重点要摸清了解职工对上级方针政策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及思想反映,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反响和看法;了解职工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对单位生产经营形势的思想反映和意见建议;了解职工对党的建设、党群关系和党员干部党风党纪的思想反映和意见建议;了解职工对本职工作的情绪和态度,对学习培训和职业发展等自身价值实现状况的评价和需求;了解职工对单位民生建设的思想反映和意见建议,对工作生活环境的基本评价和基本要求;特别是要了解困难人员生活的基本状况和期盼;了解职工的基本价值取向,精神文化追求,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思想认识问题及原因等,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摸好实情,打好基础。 四、真情帮扶,大力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职工的问题困难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中的,还是思想和心理上的,只要出现和存在,就需要我们主动靠上去,真情帮扶。只有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职工群众的各种困难,才能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才会赢得理解和认同。 从现实情况来看,广大职工的需求和困难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尊重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当然也有极少数职工存在着物质生活方面的困难。因此,要着力从源头上找出症结,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稳定。要实施“情感凝聚”工程,尊重每一位职工,在乎他们的心情、感受和情绪;要建立职工档案;要定期到职工家中走访,做到职工有病探望到,家有困难帮助到,节日期间走访到,红白事祝贺慰问到。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职工对集体的热爱,实现干群关系的和谐融洽。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关心职工的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要把职工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作为解决问题的标准,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让职工不仅收入提高,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让职工真正体面的工作,有尊严的活着。 五、丰富载体,精心培养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依靠生动有力的说服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通过发动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科学、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以主题活动开发心田 ,提高心智,以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焕发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斗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引导人的价值取向,让职工受到教育、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从而增强职工的争先创优意识,促进企业形成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开展“学比创”活动, 组织开展“学身边事例、学身边典型”,引导职工群众立足本职,比工作,看是否有新进步;比作风,看是否有新变化;比素质,看是否有新提高;比贡献,看是否有新成绩,使职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心态。二是结合职工队伍思想实际,通过巡回宣讲、组织恳谈会等方式,突出抓好职工群众形势任务教育、敬业乐业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三是定期开展篮排球、乒乓球、棋牌类等文体比赛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培养职工“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的亲情理念,构建团结、友爱、温馨的家文化,使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全面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离不开感情的投入和心里的疏导。高度重视企业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实施人文关怀,关心每一个职工,服务每一个职工,为他们做到缓解压力,舒畅心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留人留心”,对企业的长远利益有着巨大的推进和巩固作用。 政治小论文: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做法 为做好党的组织工作,明确要求:要全面从严治党,“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为“十三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__交通运输集团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面对经营中的困难和压力,公司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丝毫没放松,更加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总结思想政治工作新经验,逐一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途径。多年来,商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力求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改进,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不断加大与职工干部、经营者和管理对象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下面我本人就围绕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是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执政上,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在发展上,就是要回归到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这样一种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在结果上,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回归到贴近企业发展实际、贴近企业管理、贴近职工的实质性内容中去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果将思想政治工作仅停留在不断翻新形式和花样上作文章,而不敢触及现实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感、可及的实际,对广大职工的愿望、需求、意见、建议、理想、态度、观念、熟视无睹,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引导、鼓舞、启发人的作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当今社会在治理国家、管理企业等方面都在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所以,当前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多站在广大干部职工的角度上去想问题,真正把“职工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急职工之所急,为职工排忧解难,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特别是要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问题,从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力量。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所产生的效应就会变成强大的动力,推动各项工作,促进企业发展。 因时制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点。事业的生成发展、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人的行为又受思想支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因时而宜。面对集团公司的新形势,职工对企业发展的切身利益比较关注,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讲空道理,要正视广大职工对自身切身利益关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要在联系企业实际、联系公司发展上下功夫,既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教育职工,启发职工,又要解决职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工资低、下岗再就业、离退休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既要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又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既要在积极地促进职工利益实现让职工共享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成果,谋取职工利益最大化,又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企业观、发展观。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及宣传的内容与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两者互相渗透,使广大职工在润物细雨中明白道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感知和理解,从而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大创新,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加活力的首力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凝聚职工,有效调动生产、工作积极性,集中精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于道路旅客运输的需要,服务于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健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发展的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努力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而创新要围绕集团公司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以市场观念为先导,没有新的观念和思路,就没有新的行动。要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创新,思路再突破,敢于打破固定单一、僵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工作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彻于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到客运、货运、经贸、汽车销售等各行业中,渗透到管理、安全、质量、服务、销售、制造、场站建设、报商引资等各个环节中去,在不同方面中,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行业对象、内容的变化,还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要以灵活的思想教育方式,抓活思想,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最敏感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热点问题、 难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启发和诱导,增强干部职工面对困难挑战的心理承受能力,向贴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贴近职工思想实际转变。既讲道理,又针对个人实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讲道理同办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实际,了解职工的需求,掌握职工的心里变化和思想动态,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实际困难。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实际工作及时地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加强应变能力,掌握工作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准。构建“大政工”体系,这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点。思想政治工作是兼负宣传、教育、导向、培养等多种职责的“系统工程”,在认识上,必须纠正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政工部门和政工人员的事。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当前集团公司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队伍建设、工作方法切实引导到促进企业发展轨道上来;通过转变政工部门职能,构建起组织有力、机制灵活、一岗多能、全员参与的“大政工”体系;通过人力资源整合把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工团组织管理溶为一体,为形成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创造条件,使政工干部能够有机会加入到业务工作中去,了解和熟悉业务工作,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步,达到思想政治工作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相一致的目标。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的许多探索和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抓住了新形势下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探索还需要继续深化和拓展。要充分认识到现在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必须一如既往紧密联系实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积极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努力开创一个生动活泼、扎实有力、促进企业长久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并充分利用商运集团发展优势,加强领导,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为实现__“依托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治小论文:做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做好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点多面广、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更为迫切。目前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新的思想动态较多,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市场经济中消极因素的冲击,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新经验,开辟新局面,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是当前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农村信用社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是好的,在促进业务发展,保持稳健经营,推进改革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业务的不断发展,信用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执行不力。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切实加大了建章立制工作力度,组成了一个庞大、缜密而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但为什么在如此缜密的制度约束下还会不断地发生经济案件呢?关键就在于制度执行不到位。我们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而不愿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基层对上级的政策精神、制度规定到底有没有学习、有没有执行、有没有落实,心中无数!有的员工认为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过于“苛刻”,因为“嫌麻烦”,借口“客观原因”而将上级的规定置之不理,自行一套。于是有的对上级的规定、制度和流程不执行、不落实;有的实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文件明文规定也要变通。“十案九违章”,从发现和暴露的经济案件来看,正是这些屡禁不止的违规违纪行为给我们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二是敬业精神不够。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讲敬业精神。但敬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每个员工都做得很好。我们有的同志整天无所事事,悠哉乐哉,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奋斗目标,没有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损害不得半分,集体利益从不考虑;有的领导和职工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时间要求,不愿在基层吃住,成了“走读生”、“一日游”干部;有的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对待名利,盲目攀比,一天到晚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生活奢靡。这些人是我们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尽早要断送我们的事业。 三是工作作风不实。作为主要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特定的服务对象和相对困难的经营环境要求我们信合员工必须具备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但有那么一部分同志工作起来总是眼高手低,作风飘浮。有的基层同志不愿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不愿和群众交朋友,看不起农民;有的政治、政策、业务知识,而又不爱学习,得过且过;有的安于享乐,说多做少,缺乏实干精神。有些联社机关的同志也是如此,工作起来拈轻怕重、拖拉懒散、人浮于事;甚至带头违反制度、对基层打招呼、递条子、带头违反制度,导致上行下效。由于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对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也就蜻蜓点水、点到为止,马马虎虎、走个过场。这些华而不实的老爷派头说到底是官僚主义在作作祟,对我们的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铲除。 四是自律意识不强。廉洁自律,是作为一名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艰苦核素,是农村信用社的优良传统。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信用社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上形形色色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侵蚀下,我们农村信用社员工长期以来形成的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的光荣传统也在逐渐的淡化、削弱。有的同志一天到晚只顾琢磨个人利益,将手中的权力视为为自己谋利益的工具;有的认为给客户办点事就觉得是对他人的恩赐,借机吃、拿、卡、要;有的利用自己在信用社工作之便,冒名自借贷款、参与社会经商、做生意、入股办企业等违规行为。这些行为都违反了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有关规定,都是相当危险的。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深究起来是多方面的,除了员工自身原因之外,与我们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工作力度上的薄弱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不仅具有极端重要性,还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二、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由于农村信用社处于农村金融第一线,职工思想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支持“三农”服务的效率与水平。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造就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服务的金融队伍,发挥农村信用社“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1、构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抓,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各级领导要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一把手”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负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班子成员要挑起两副担子,既要对分管的业务负责,又要对分管部门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实行“一岗双责”,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做,对本部门工作人员出现的思想问题要及时教育和引导。要克服那种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的事、是政工部门的事的错误认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要求、同考核、同评比,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各项业务工作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2、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机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一是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新形势下,少数职工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诱惑,崇拜金钱,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比较明显,个别人还因此走上犯罪道路。针对这些情况,要运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理性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二是要加强职工道德教育。应 结合行政、经济、人事等手段,运用先进榜样示范、细化工作考核内容、提高工作评价标准、兑现奖惩措施等切合实际的方法,培养员工内在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三是要区分不同的群体、个体,因人施教。新形势下员工个体情况差异性很大,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一复杂情况,把工作做细、做深、做活。要区分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切忌“一刀切”。3、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机制。政治工作必须确立坚持扬利与抑弊的工作机制,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人的潜能。但要真正很好地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使这种积极性能够持久下去,光靠精神鼓励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工作中,要善于把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物质利益的原则,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注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内容,引导人们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去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效应,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4、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职工形成无形的启示和感召力,领导干部自身的言谈举止,就是一个无形的榜样,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优势。首先,领导干部要树立坚定的政治观念,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领导干部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用良好的形象影响感召职工,为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于经济工作和行政工作,它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而只能用疏导教育和说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要靠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来影响和感召职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领导干部要胸怀坦诚,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与职工建立平等融洽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职工对领导产生亲切感,愿意讲心里话。如此领导干部就能随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把问题解决处理好。 5、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整体。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服务和渗透于各项工作,针对各项工作尤其是重大工作任务开展中人员情况和思想问题,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多种方法、手段,消除疑虑,解决矛盾,鼓舞士气,保证工作任务完成;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抓小不忘大”。思想政治工作要乐于办职工迫切需要的“小事”,关于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少出或不出大问题;再次,思想政治工作要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依靠业务经营管理这一有效的载体。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创造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工作环境,调动职工工作热情,发挥职工潜能,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目标;第四,思想政治工作要促进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建立思想、制度、法律三条防线,把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的制度管理结合起来,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效融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整体。 政治小论文:浅议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 引论、国际政治学家眼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依国际政治学家眼光看,生态环境问题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依不同兴趣研究的,哪怕从国际问题研究(而非国内问题研究)这样一个大范围来看亦是如此。 第一个主要的角度,主要从经济出发,更多反映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兴趣,叫作“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它要求在考虑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力求实现一种比较协调、均衡、有连续性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和认识,可以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两个世纪以前写下的《人口原理》,简单说,作者的预测是,如果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而人类所需的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最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到本世纪50至60年代,欧美一些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生产活动、科学技术改进和资源消费方式之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后果,其中最有名的是60年代末提出的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罗马俱乐部报告》,这份报告及其他类似的文章、专着的一个共识是:如果人类继续现有的科技开发方式、人口增长速度和资源消耗结构不变,那么,地球的生态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有可能耗尽,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也将最终发生非常突然、无法控制的崩溃。80年代,美国着名学者莱斯特·布朗出版的名着《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首次做了系统阐述,它分析了经济发展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沙化、资源耗竭、石油短缺、食品不足等,具体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开发再生资源等途径。最近二十多年,可持续发展研究也逐渐从学术界的议论变成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和一些国家政府的议事日程。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了《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并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呼吁;1992年联合国再次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最后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里约宣言》),正式确立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最近,在1997年年末,为了使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集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又名“防止变暖京都会议”),并最后通过了《京都协议书》,达成了各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尺度。[注1]在这里,归根到底,“发展”是核心的概念,“非持续性”是它的旧有特点,而“可持续”乃一新的属性。从国际政治视角分析,这种发展观使国际关系具有了一种动态的面目,一种在外延上、规模上不断扩大的形态,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在这种过程里各种行为体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和发生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行为。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是国际政治学观察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但它还没有解决国际政治学家们关心的问题。 第二个重要的角度,是由所谓“古典的国际政治分析”确定的,它的通用说法是“生态环境问题引出的安全考虑”。在传统国际政治学家关心的这一领域,主要的研究兴趣在于地理及范围更大的环境要素对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上面,这些研究兴趣不象“可持续发展观”那样只是最近几十年才明确形成的概念,甚至不是随着民族国家的生成一道出现的东西,而是从很久远的从前便具有的思想线索。对于很多国际政治学家来讲,要透彻了解国际政治事务,必须参考“一系列环境要素,不论它们是否属于人类的范畴,也不管它们有形还是无形”。[注2]因此,亚历士多德就曾经讨论过海洋和气候对民族特征和人的才智的影响,到了近代西欧更出现了让·博丁和孟德斯鸠等人的“地理决定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欧美国家出现了以麦金德、马汉、斯皮克曼、拉采尔、豪斯浩佛等人为重要代表的不同地理政治学派,到了二战以后、尤其是6-70年代以来,人口及资源、技术要素等全球性课题的显现,促使越来越多的国际政治学家去分析人口、资源、地理、气候及广义的生态环境对国家实力、战争冲突、国家间关系、相互依赖程度、一体化过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强化等“高级政治”的影响。这中间又分许多学派、分支,有各种方法、工具和解释,比如,有的侧重纯粹自然条件(气候、地理、自然资源等)的国际后果,有的注意所谓人造问题及环境(污染、人口、城市化、过度工业开发等)的世界性含义;有人看重国家间博奕等“战略性分析”,有学者纯粹关心(国际背景下)个人与自然的联系;有“地缘政治学派”,也有生态学意义上的“人-境关系学派”;等等。与前面提到过的经济学家的视角不同,国际政治学的“经典关注”不在于“发展问题”,而在于“生存”或“权力”等概念(这里面又略有区分:传统现实主义比较强调“权力”,新现实主义更重视“生存”)。总之,国际政治学家们为人们开辟的完全是另一幅国际社会景观,一幅长久以来便存在的人类以群体方式竞争斗争、“优胜劣汰”的政治画面。 还有一个大的角度,也是由国际关系理论家们推导出来的,由于没有定论,这里姑且称之为“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它与前两个角度都有一些关系,但同时存在着重要的区别。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相似之处在于,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也极其重视国际关系中由于生态问题的严峻化所带来的相互依存过程及其深远后果,不同的地方是,后者比前者更加看重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如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运动、动物保护机构以及跨国公司等集团力量)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不论消极或积极的作用),对国家扮演的传统角色则有所批评、有所否定;而且,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不只同意“发展”的经济学观念,更强调国际社会的“进步”、“演化”和“质变”等术语包含的可能性及意义。与传统国际政治学家的“国家生态安全”考虑相比,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更多地把关注焦点放在“族际安全”、“人类安全”、“物种安全”甚至“地球安全”等层面,这种安全范畴当然远远超出了狭隘的军事安全或政治安全或国家安全的范围;不过,与国际政治学思想传统一致而有别于经济学思路的一点是,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依然保持了对“安全”问题本身的执着思索。在这一相对较新的角度上,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多半与旧的国际关系分析单元和分析途径(如国家能力、政府治理、主权现象、国内国外的严格区分、政治经济 的泾渭分明等)的失效和困境有关,或者与新的世界政治分析单元和途径(如世界多元主义群体的崛起、各种国际NGO的出现和活跃、“政治”与“权力”等概念的重新界定、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的新形态等)的受重视联系在一块。在欧美国际政治学界,前面那种观点多被纳入“传统现实主义”或者“权力政治学派”的范畴内,后面这种观点则基本上属于“全球主义”或者“新理想主义”等学派见解的名下。对于后面这些学派见解的倡导者,生态危机与其说是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如讲是一种人为结果,是人类以国家形式和传统国际政治结构管理和开发地球环境的不当所致,所以,解决或缓和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是改进原有的政治结构和思维方式,逐渐把立足点从“主权国家”放到“国际社会”,建立与旧时代有别的全球主义世界政治文明(包括开发资源方式、生活消费方式、群际交往方式、学习及适应方式等等)。[注3]与传统现实主义不大一样,全球主义的世界政治观建立在一种进化论哲学基础之上,它把人类社会的成长,看成一个由单一性和冲突性朝整体性和协作性过渡、由主权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无政府世界状态朝更有向心力的国际社会乃至全球一体化转变的长期历史过程。 显然,角度的各异常能够使人得到重要的启发。避免独断性和简单化,是国际问题研究者应有的分析尺度。在简单的介绍之后,下面,我们就“生态环境政治与国际关系”这一主题,分别从主权国家的角度和国际共同体的不同角度,进一步探讨国家安全与主权面临的威胁、全球政治的观念及分析视角等问题。 上篇、生态环境政治——主权国家的视角 “生态环境”属于合成概念,它既可区分开来讨论(英文分别是“ecology”和“environment”)[注4],也可作为一个术语使用(ecological environment)。鉴于本文主要聚焦于国际关系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从方便计,我们主要使用后一个概念。就是说,这里讲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矿物资源、大气和地表等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力量对它造成改变以后形成的次生环境(如工业、农业、建筑、交通、通讯等工程造成的人为环境),总之,指以地理条件为基础、人类周围的物理世界。 大体上,我们可以依国际政治学的分析途径,从主权国家的利害关系出发,将它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分为地理政治关注、生态威胁关注和国家主权关注。 1.地理政治关注 地理政治关注以纯粹的自然环境为分析前提。如前所述,它已存在了很长时期,甚至发展出了一门学科——地理政治学(也经常被称为“政治地理学”),这种关注在今天仍然保持了鲜活的生命力。[注5] 地理政治分析的本质,在于揭示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利益得失与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等外部天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象法国当代着名国际政治理论家雷蒙德·阿隆指出的,它“把外交-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定居、游牧、农业和航行)而引起的对外态度的解释,从地理角度加以系统化”。[注6]英国当代政治地理学家杰弗里·帕克指出,地理政治学是“关于国家的地理空间现象的研究,旨在探寻对国家实力之地理基础的认识。对国家行为的观察检验是以领土、区位、资源、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及政治结构这样一些特征为背景的。各个国家被当作世界政治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地理政治学具有整体性,其目标是把形形色色的现象综合起来,总体地加以表述和解释。”[注7]总之,它是一门以地理分析为基础、专门研究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之内在联系的学问;这门学问把领土国家视为国际政治力量的主要单元(非主要单元有诸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各种超国家集团等等),而气候、植被、土壤、位置、矿物资源、海拔高度、陆块分布等因素则构成“地球自然性质”的内涵。地理政治理论提供了观察国际问题的重要视角。它相信,国家的权力和利益,牢固地根植于地球的天然物性之中;假使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象玻璃球一样光滑,对权力的地理研究就失去了意义。现代国家的力量恰恰来源于其安身立命的领土,国土是国家实力的必要条件。国家领土系指隶属于国家主权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一个国家是不可能没有领土的,虽然必要的领土可以很小。一个流浪的部落或种族,尽管可能有一个政府,或在其他方面是有组织的,但在没有定居自己的领土以前,它不会被国际社会认定为一个国家。正由于地表及相关因素在不同国家的差异,使地球成为人类上演一出出历史剧的舞台。 地理政治研究的实质在于把人及人的关系放到地球的环境中去看待。纯粹地理分析的对象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地理学者们对特定的地理现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它们多半属于认识深浅的不同;地理政治观点则必须随着人类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并且随着不同的学者对这种变化之性质的解释的不同而表现出理论的差异。比如,飞机的出现以及人类对外层空间的不断开发,给地理政治学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方面。正象“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和“陆权论”的奠基者麦金德教授分析技术在便利海洋和陆地交通上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自的地理政治理论一样,本世纪前半叶西方一些地理政治学家通过对飞行器技术改善造成的后果(如机动性的大大增加,地形障碍重要性的下降,前方后方观念区别的模糊,等等)的考察,创立了崭新的“空权论”。与此同时,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地理政治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确定或校准国家当局的对外政策、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政策;在这种场合,“地理政治”被用于指称处在世界体系中的各国筹划国家安全政策时的某种地理基准。在决策者和决策智囊层那里,专门的地理政治区域并不是由恒定不变的地形所规定的地理区域,而是一方面由自然地理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实力中心的动态转移所决定的战略区域。就是说,争夺权力的斗争本身会把一些地区提到显着地位,把另一些地区暂时降到被人遗忘的地位,以致被审视的那些特殊区域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地理政治分析与纯粹的地理分析不同,其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它所研究的是动的而非静的形势。政治世界中条件的改变,会改变某一时期给某些特殊因素所赋予的重要性、因而影响到最终的结局。技术条件的变化也会使形势改变,特别是在行使武力方面,因为交通速度和工业技术的进步,必然会使一定国家的实力地位发生变化。地理因素不会改变,但它们对外交政策的意义却会改变。 总之,地理政治观的根本,在于教会各国如何根据既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自己在获得权力与和平的国际斗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一百多年以前,现代地理政治学说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英国牛津大学地理教授麦金德曾经提醒人们:“政治的进程是驱动和导 航两种力量的产物。这种驱动的动力源于过去,它植根于一个民族的特质和传统的历史之中。而今天则是通过经济的欲求和地理的机遇来引导政治的动向。政治家与外交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是否认识到了这些不可抗拒的力量。”[注8]在人类即将迈进21世纪的当口,这种地理政治观仍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2.生态威胁关注 与地理政治的关注不同,国际政治学家对所谓“生态威胁”的关注,只是近四分之一世纪的事情,但后者所获重视程度相对前者而言有明显上升趋势。从罗马俱乐部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表着名的《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两份报告之后,尤其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以后,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始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这方面的具体研究涉及许多“技术性”领域,主要是科学进步、技术改进和经济高速增长所造成的一系列始料不及的负面后果,如人口大量增长、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的各种废物对大自然的污染,交通拥挤、食物短缺、药品短缺和资源匮乏,森林过度砍伐、河流改道、饮用水源被污染及大片区域沙漠化,油轮泄漏、电子噪音、化学废物和核威胁的迅速扩散,地球自然物种(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等)的急剧减少和人造“怪物”(城市和工业排放的“三废”造成的“畸形儿”,某些可怕的、类似“克隆人”的试管产品的出现等)的增加,气候变暖、各种人为的灾害越来越频繁;简言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失调,地球生态开始以各种灾害的形式惩罚“人的罪孽”。新的形势,迫使国际政治学家从生态危机的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和权力斗争,而国际政治理论对于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所谓“传统关注”,建立在这样一个信念之上:国家(state)是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国际关系是政治活动的一个领域;国际政治学者探讨的中心内容,应当是在国际无政府的政治体系下、处于相互竞争的各国如何争取各自权力与利益的问题,是对国家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分析及说明。从这个立场看,生态威胁的出现,给国际政治分析家提出了许多有重大压力、但并不陌生的研究课题。 这里面有两类课题: 一类课题是,生态问题以何种方式作用到国际权力结构的分配,又如何影响联盟与对抗的新组合模式?在这方面,所谓“南北关系”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典型的事例之一,是有关气候改变原因的争论。基本上,有倾向于北方国家(发达国家)和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两种基本意见。[注17]前者认为,气候的人为改变主要来自于落后、愚昧地区民众对森林的乱砍乱伐和对植被的各种破坏(包括不恰当的农业耕种方式、食物摄取方式、燃料原料结构等等),所谓“沙漠化过程”完全是某些发展中国家错误的发展政策所致。后者提出相反的意见,认为发达国家的大众消费结构(大量使用家用电器、大量弃置城市垃圾等等)、工业高能耗结构和对发展中地区的不计后果的掠夺性开发(如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其它矿物燃料的过量汲取),才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他们以城市化和汽车工业造成的严重生态污染为例,强调工业发达地区各国要对当前生态失衡负主要责任。依照前一种意见,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速度,已经超出了国际社会的道德容忍度,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不顾他人的方式;“不仅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缺少责任意识,而且对国际共同体缺少责任意识”。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形态——不论是外界鼓励采用合理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或者是提供各种技术、资金等环保援助,或者是使用强制的、国际法的和国际干涉的方式——制止发展中地区的这一势头;对于这种论点的人来讲,所谓“可持续发展”,首要的目标是针对“野蛮的、不能持续的发展”,即制止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开发方式。他们批评说,有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以破坏环境为要挟,强迫发达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援助。这一派意见体现在国际政治观念中就是,要加强现有的国际制度和国际法的实施力度,加强国际干涉及其哲学基础的研究,加强对不合理开发方式的监督和控制。相反的意见批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指责是一种虚伪且傲慢的态度,认为发达国家目前实际消耗着地球每日消费的绝大部分燃料、原料,却拒绝让后发展地区的人有享受(或有可能享受)同样的消费模式及舒适生活机会;真正的不道德是“了解事情的利害关系,在自己不肯做出任何让步的同时却让别人做出牺牲”。批评者质疑,这能否算作公正、平等,能否称作道义的选择?!在他们看来,假如发达国家真的愿意与发展国家一道解决生态危机,首先必须从自身着手,比如增加对不发展地区的援助、放弃掠夺性贸易、减少过于奢侈的消费、改造旧的生活观念等等。对于世界共同体而言,这一过程的含义在于改造既有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放弃西方旧式的支配性模式,建立机会更加均等、权利更加平等、规则更加公正的国际民主机制(国际政治格局)。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9] 另一类课题是,生态环境因素如何构成了国家间暴力冲突的新来源,情况有多严重?西方有国际冲突研究专家指出,生态环境的改变会改变国家间的力量平衡,在某个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导致新的不稳定,并诱发各种冲突乃至战争。[注10]例如可能会导致这样一些问题:气候的变暧,导致北冰洋不冻航线的紧张并引起对南级资源的争夺;膨胀的人口和土地压力造成移民潮,给接受国的国内秩序和周边地区的稳定带来消极后果;水资源的紧张(尤其是水供应的下降)和上游的污染,导致相关国家的矛盾与冲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食品的缺乏造成城乡之间、定居者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粮食出口国用食品作为要挟或施压的武器;联合国海洋法的生效,加剧沿海国之间的“蓝色圈地运动”、以及沿海国和内陆国之间的生存权利之争。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易受到环境遭破坏的影响,并导致彼此间的麻烦,因为发展中世界仍然没有充分意识到环境退化的恶果,仍然在使用旧的开发方式加剧生态环境威胁(如滥伐森林、农田退化、水资源过度汲取、渔业资源枯竭等);也有人认为,发达国家比欠发达国家在环境之战中显得更脆弱和易遭攻击,例如生态问题导致的移民潮肯定向欧美方向移动,核污染主要出现在工业化区域,汽车和电器等现代消费品的大规模使用严重加剧了工业化国家对石油等矿物原料的依赖程度,“生态恐怖主义”势力打击的主要目标当然是以美、日、欧为中心的西方国家。不论我们赞成哪一派观点,有一个现象是毋庸置疑的:生态环境在当代所受到的破坏,给国际战争和国家间冲突增加了许多新的变量,使国际社会和主权国家同时变成某种新形式的“人质”——生态环境可怕退化的“人质”。[注11] 论述到目前为止,生态环境威胁对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挑战,仍然限于“传统的安全关注”的层面,就是说,它只是给国家提出了新的任务或压力(包括设置新的功能与目标),并没有要求限制甚至改变国家本身;国际格局仍然被视为某种“无政府主义的”的竞争和冲突环境,全球一体化与合作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生态环境之被破坏给国际政治研究带来的各种问题,与其说是一种挑战,不如讲是一种激励;在国家角色的塑造上,这些问题被当成是“建设性的”,而不具有“破坏性的”后果 政治小论文:地税局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 地税事业担负着我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地税干部的思想作风正不正,工作得力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税的发展和建设。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税收中心工作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前者是服务于后者的。的确,地税的中心工作是“收税”,我们也把完成税收任务作为首要工作,而要圆满完成此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是要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税务系统有句老话叫做“带好队,收好税”,“带好队”体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收好税”则是税收的中心工作,二者是基础与中心的关系,是前提与目的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好似吃橄榄,越嚼越有味,有了长久的魅力,税收中心工作自然就出色。 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尤其是对人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道德是人的精神基石,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法律的底线。正因为如此,道德教育即德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法治是具有强制力量去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德治则是舆论的力量,是通过道德教化而唤起人们内心的道德遵从。道德建设要着眼于眼前,从点滴入手,最忌假、大、空。税务职业道德纪律建设更要从岗位做起,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地位,规范税务职业道德纪律,从而使得地税的整个形象得到社会最大的认可。因此,视岗位为责任,强化“五种意识”,则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讲政治、讲党性、树正气”活动要求的具体体现。 岗位是人们扮演各种角色的舞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地税干部来说,岗位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在各个方面比一般干部要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素质。干部的层次越高,地位就越重要,责任就越大。联系地税系统的实际,目前绝大多数干部对自己的岗位比较珍惜,并能独立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也有极少数干部随着在税务系统工作时间的增长,逐步放松了学习和要求。主要表现为:有的不求有“成绩”,但求无“问题”;有的干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带有主观随意性;有的提职晋职慢一些,不是想自己差在哪、差什么,而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怨天尤人。这说明我们当中有的干部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缺乏正确的认识。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视岗位为责任,在强化“五种意识”上下功夫。 一要强化“标杆”意识。即用人格的魅力感召人,用道德的力量凝聚人。人格是人的思想、性格、才能、作风、气质的综合体现,日常生活中,若是某人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政绩平平,别人会说“此人一般”。对于个别干部表现出的“言行不一,表里有别”,受到局领导的批评,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每一个干部本身就是一座人生的“标杆”,其一言一行都不同程度地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烙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良好形象和人格力量去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五正”:一要“心正”,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二要“言正”,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不当“两面人”;三要“身正”,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践行科学发展观、“讲政治、讲党性、树正气”不停步;四要“行正”,在其位、谋其政、倾其心、尽其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讲价钱;五要“风正”,树正气,扬正风,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始终把先进性塑在自身行动上。 二要强化“不懈奋斗”意识。就是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做到奋发有为,就要处理好提升职务与提高水平的关系,确实做到“水涨船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增加成绩。想问题、抓工作、办事情,要少琢磨上面挂不挂号,多考虑纳税人需不需要;少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多考虑对纳税人有没有益处。不能干点工作总考虑领导看没看见,更不能干了一两件事就向组织讲价钱。要坚信,只要是真抓实干,能拿出真东西,组织上是能看到的,是不会被埋没的。要处理好加压与加速的关系,面对新形势找差距,知不足,奋发努力,保持一种“事业无止境,奋斗无穷期”的进取精神,保持一种“秉烛夜读书,品茗独炼句”的精神境界。 三要强化自觉“充电”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学无止境,勇于求索的精神。自觉“充电”,在于通过对知识的获取来体现对本职岗位工作的胜任。不管干何种工作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所处的层次越高,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就越多。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税收设备的更新,知识、技能在不断“增容”。过去掌握的,现在可能落后了;过去熟悉的,现在可能陌生了。因此,在提高素质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而精神境界的高低,又往往与学识深浅联系在一起的。不仅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要求、一种责任,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修养、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学习上只有“毕生”,没有“毕业”。学习,一要精,二要悟,三要联。学得越精,悟得越深,联系得越紧,成果就越大,工作的创造性就越强。目前,随着地税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学习热潮正在兴起,作为地税干部在这种挑战面前,一定要抓紧充实自己,不断增强应对能力、竞争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要强化“创新”意识。就是要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时也是干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我们工作效率的高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越强,工作效率就越高,否则反之。因循守旧,势必被动落伍;只有思想解放,善于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研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开创新局面,高标准履行工作职能。工作要有所成效,必须靠改革创新拓展空间,找到新的“增长点”。首先,要有创新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干部必须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当表率,有超前的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决不能思想落后于人。其次,要建立创新机制。既然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创新,那就应该采取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等措施,鼓励创新实践,形成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氛围,营造支持各类创新活动的环境。再次,要充分地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切实让他们在创新中唱主角。创新既是领导的责任,也是群众的事业。部门领导应该深入干部当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把大家组织到创新实践之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同时,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鼓励创新,既能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能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 实践证明,创新既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需要,也是凝聚民心、激励士气的有效载体。只要充分地把干部们的创新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我们的税务工作就一定能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指出的是,创新是一种超越,一种扬弃,但又不是异想天开。创新既要倡导敢闯敢试的精神,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把创新与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切不可脱离实际求“新”出“奇”,搞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五要强化“有所作为”意识。就是要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要有所作为,就要甘于吃苦、乐于吃苦、乐于奉献。要“有所作为”,我们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既要出“产品”,又要出“精品”;既要讲奉献,又要作贡献。领导给工作就是给机会,给任务就是给地位,多干事才能快速提高。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们一直在前进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有不少亟待我们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谦虚谨慎、开拓进取、再接再厉,为加强自身建设和 完成各项税收任务继续努力奋斗,为地税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政治小论文: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 【内容提要】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是古希腊的圣哲们所奠定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伴随着社会科学分化的一般趋势,西方政治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框架,完成由传统政治研究向现代政治科学的转变。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及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导范式,它的孕育、兴盛和衰弱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二战”以后,西方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三种范式或元理论(本体—规范的理论、经验-分析的理论和辩证—批判的理论)共存的局面。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杂交化、整体化大趋势下,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学出现了政治经济整合研究、政治学现实性增强、政治哲学复兴、由国家焦点向全球视野的转变等新趋势。 【关 键 词】西方/政治学/行为主义 【 正 文】 政治学是一个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或政治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国家(政府)、政党、权力、政策、统治、管理和价值分配一类的主题。在当代西方,政治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一起并称社会科学的三大学科。如同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一样,西方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的历程(经过确立独立的科学框架、学科的分化及初步整合、整体化和杂交化趋势出现三个阶段)之后,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学呈现出一种新的知识形态。本文将简要回顾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着重评析二战后及世纪之交西方政治学发展的状况、成就及最新趋势,以便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一、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形成 现代政治(科)学研究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然而,作为人类古老的知识领域之一,政治(学)研究源远流长,它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一样悠久。因为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就有了阶级统治和政治管理,也就需要对这一类现象加以研究,并提供政治相关知识。可以说,随着东西方最初奴隶制国家及其法律、政治制度的产生,就出现了政治的研究,开始了政治思想及政治学的发展史。在各文明古国遗留下来的历史典籍(如《汉谟拉比法典》、《摩奴法典》和《政事论》)中,可以找到大量关于政治和法律的论述。 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是古希腊的圣哲们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所奠定的。所谓的研究传统,是指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研究组织、理论体系、主题范围、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构成方式,它决定了该学科的学者们提出课题、分析问题和理论论证的方式。古希腊产生了系统的政治研究思想,以城邦(国家)的兴衰为中心,政治学作为一种为管理复杂国家(城邦)事务提供指针的专门学问而出现。古希腊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或哲学家及学派。如梭伦、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学派、德谟克利特、诡辩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其中尤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研究的成就最大。人们认为,他们两人奠定了西方政治研究传统及其方法倾向的基础——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思辨方法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证比较方法;或者说,前一种模式“带有较多的哲学色彩、怀疑论和理想主义”,后一种模式“较为现实、科学和敏感”。(注:格林斯坦、波尔斯比主编:《政治学手册》(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11~12页。) 之所以说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是由古希腊时期所奠定的,理由是:第一,希腊人创立了政治事物,即描绘了政治这种东西,把它同个人存在和集体存在的其他方面区分开来;第二,希腊人在活动的意义上创立了政治学,意识到它本身是活动,是致力于研究政治事物的活动;第三,希腊人造成对单个政体(国家、城邦)两重性中固有的问题尤其是公民与政体的关系问题的持久意识;第四,希腊人首先认真地表达了政治学研究中主要的、令人迷惑不解的、一再出现的问题,即“既然”和“应然”的关系。他们从此开辟了解决实际的和伦理的东西之间关系问题的道路,即使没有为以后的政治研究提供一条可以被接受的路线,也提供了一个起点。(注:格林斯坦、波尔斯比主编:《政治学手册》(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11~12页。) 古罗马时代尽管没有出现伟大的政治理论家,没有形成在后来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哲学,但是罗马人把古希腊的政治理论加以应用,其实际成就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西方的政治思想。这不仅表现在罗马人扩展了实际的政治范围——从城邦国家扩张为地域辽阔的帝国,并创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表现在罗马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将古希腊的政治研究传统带进中世纪,进而流传到现代世界;他们还为现代政治研究贡献了个性意识、个人尊严、“自然状态”与自然法、人生平等观念。古希腊罗马时代是西方政治研究传统的形成阶段。这一传统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政治思想与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密切相关,人们研究政治问题是为了实现某种“正义”或最高的“善”,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以政治伦理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中世纪是西方政治研究及政治思想缓慢演化的时期。基督教的兴起以及神学世界观的支配地位,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研究及政治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有如政治思想家萨拜因(G.H.Sabine)所说,基督教会的兴起及其对精神领域所拥有的控制权是“西欧历史上的政治学和政治哲学两方面最富于革命性的事件”。中世纪的政治研究主要采取了神学政治论的形式,政治学实际上是隶属于神学体系的一个科目;《圣经》是政治研究的出发点、信仰的绝对权威,是判断真理或是非的基本标准。这一时期政治研究的中心主题是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的关系,而中世纪神学政治研究中由古希腊罗马时代所继承并发展了的个人与社会、国家权力、理性与信仰等成为近代西方政治研究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近代是西方政治研究的转型时期。近代伊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使政治学研究逐步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转入对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马基雅维利、布丹等人开始从历史事实、个人经验出发来研究国家主权、国际法等现实政治问题,使政治学研究世俗化,并具有经验研究的某些特征。在17、18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以及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与工业化的发展,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的政治研究空前繁荣,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这一时期,国家、政府、主权、自然法、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分权与制衡、自由、民主、平等、幸福成为政治研究的主要概念框架。进入19世纪,适应于资产阶级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与矛盾、维护现存制度的需要,西方政治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探讨国家“应当”怎样转变为说明国家实际上怎样,出现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密尔的自由观和代议制理论、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同时,受19世纪自然科学进步的影响,这一时期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逐步取代以思辨、演绎推理为基础的规范研究的方法而成为政治研究的主导方法。总之,近代政治研究为现代政治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孕育和发展之后,伴随着近现代社会科学分化的一般趋势,西方政 治研究向政治科学转变,即政治学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框架,并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史学等)区别开来。 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政治学院,这被人们当作政治科学兴起的象征性标志。在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西方政治研究的范围、方法与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近代政治学的经验、实证的研究为现代政治科学的突破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到了19世纪末期,人们普遍相信,一旦描述了在一个政治制度中决定着权力分配的那些法律,就获得了有关政治机构如何运转的准确的理解;学者们设想,在宪法与法律所规定的各种政治机构官员的权利及特权与他们在岗位上的实际行动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描述的、经验的研究取代了规范的、思辨的研究。在现代政治学形成时期,学者们一般都注重于描述当时的政治制度与过程,把重点放在依法构成的政府上,并以法律文件及宪法规定作为主要的资料基础,注重对这些情报资料的收集和描述。他们将制度、结构和法律看作政治领域的最重要的独立变量,而将人性视为常量,认为政治制度是支配和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而非人类行为影响政治制度。正是这个原因,这一时期往往被人们称为现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形式主义、制度或法理研究的阶段。 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首先出现在美国。如果说,19世纪以前政治研究的中心是在西欧的话,那么从19世纪末开始,这种重心已经转移到北美了。美国政治学研究无疑是继承了从古希腊开始的欧洲研究传统的。可以说,美国政治学的早期发展受到了欧洲的极大影响,政治科学的奠基者们正是从欧洲政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成果出发,来建构政治学的研究框架以及为政治学划界的。德国的国家学以“国家”概念为中心,注重主权以及体现国家意志和最高权力的法律等方面的研究;国家、主权、法和历史处于西欧政治研究的一般方法的中心;英国19世纪的政治研究具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的传统或倾向。这些对美国政治科学家界定政治学的范围和方法有着重要影响。伴随着西方社会科学分化的浪潮,政治学在美国确立了它的研究对象、范围及方法。政治学逐步将自己限定于国家、政府、权力一类问题的研究上,而与定位于市场研究的经济学和定位于市民社会研究的社会学相对照。而在方法论上,经验、实证分析的方法取代以往的思辨演绎方法而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导性方法。 现代政治学与近代政治研究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方法论上。19世纪中后期工业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实验自然科学的成熟,成为近现代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学主义的日益盛行,使得人们普遍相信经验自然科学的方法同样适应于社会领域的研究,人文社会知识同样可以科学化。19世纪末期,美国政治学界的杰出人物如柏吉斯(John W.Burgess)相信自然科学的经验、实证方法可以用于政治领域的研究。他们认为政治体制的演变及其运行有其规律性,一套精细的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出这种规律性。这套分析方法也就是历史—比较方法,它强调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评论。柏吉斯等人用这种实证的分析方法取代近代政治研究的思辨、演绎方法。不久之后,这种注重历史文献、囿于文件和纪录而忽视政治现实的历史—比较方法便受到人们的怀疑和批评。进入20世纪,美国政治学界的顶尖人物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弗兰克·J·古德诺(Frank J.Goodrow)和阿瑟·本特利(Arthur Bently )等人主张用“现实主义”取代历史—比较方法,主张政治学必须研究现实政治生活。威尔逊号召政治研究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去大街、办公室和议会大厦;古德诺强调政治学应研究“整个现实国家有关的领域”;本特利则认为,政治学应研究政治集团及其活动。现实主义研究方式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传统的政治研究向现代政治学研究的转变。 现代政治学与传统政治研究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学科的制度化方面。学科的制度化(或学科的社会建制)是指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在学术团体、专业杂志、书籍出版、基金资助渠道、教育培训、职业化以及图书馆新的收藏目录的确定等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大学相关专业教育的发展(专业、系科设置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等)。与政治学从人文社会知识或道德哲学的分离相一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学逐步在美国大学及研究所扎根, 成为大学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880年,在柏吉斯的倡导下,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政治学院;1886年,该校创办了《政治学导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政治学的研究与教学起步也很早,亚当斯在这所大学首先提出历史学和政治学方面先进的教学和研究计划,并于1877年成立“历史和政治学会”。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也属于第一批兴起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大学之列。这些学校都培养研究生,开始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政治学成为各大学广泛讲授的科目;政治学作为一项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事业,也在20多个的主要大学中扎根。到1920年,全美大学兴办的政治学系已近50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03年, 全美权威性学术组织“美国政治学会”成立;1906年,学会出版著名杂志《美国政治学评论》,这是政治学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总之,到了20年代初,政治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一样,已经制度化而成为美国大学教育及学术研究体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衰 二战后,美国政治学发生了一场所谓的“行为主义革命”,行为主义政治学成为美国甚至整个西方政治学的主导范式。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学运动,发端于本世纪初的政治学的“现实主义”的研究方式,孕育于20~40年代政治学中的“科学主义”运动,兴盛于50~60年代,并持续到70~80年代的“后行为主义”时期。 本世纪20~40年代既是美国政治学学科框架的逐步完善和学科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时期,也是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酝酿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现实主义的方法取代历史—比较方法(“现实主义”)而成为“当代各派政治理论的共同发源”(注: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页。), 这可以说是科学主义及行为主义研究方式的开端。紧接着,出现了提倡科学主义的“新政治科学运动”,它主张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排除妨碍政治分析的价值判断 ,使政治研究科学化。这场运动的倡导者是当时美国政治学界的头面人物查尔斯·E ·梅里安(Charles E.Merriam)。他在1921 年发表的《政治学研究的现状》一文以及1925年出版的《政治学的新方面》一书中提出了“新政治科学”的概念,主张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政治过程,将政治行为作为调查研究的基本对象,重视在政治分析中理论与经验研究中必然形成的相互关系。他特别强调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以解决政治学中积累起来且日益增多的事实材料。他认为,政治学的发展在19世纪上半期经历了一个先验演绎的阶段,下半期又经历了一个历史—比较方法的阶段。尽管在20世纪初已经出现涉及观察和测量的归纳科学的发展,但政治学要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必须对政治和政治行为进行更具理论性和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更深入研究。“新政治科学运动”为二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这一时期梅里安所在的芝加哥大学继哥伦比亚大学之后,成为美国政治学的另一个学术中心,形成了以梅里安为首的所谓的“芝加哥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戈斯耐尔、凯伊、特鲁曼、西蒙、阿尔蒙德以及亨廷顿、伊斯顿等人。 50年代、60年代,行为主义政治学崛起,并在美国政治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何谓行为主义?按照罗伯特·达尔的说法,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与人的实际行为以及他们赋予其行为的意义有关,行为主义用观察到的行为来解释政治现象。德怀特·沃尔多称:行为主义运动可以被解释为重新进行努力和加强努力来对待政治学中的“科学”,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真实的或真正的科学。戴维·伊斯顿认为,行为主义的核心信条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及模式来发展政治学。他在《政治分析的框架》(1965)一书中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信念概括为如下几条:(1)政治学最终可望成为一门科学,它可以进行预测和解释, 其目标是建立系统的、经验的理论;(2)社会科学研究应以理论定向, 理论与资料之间必须有密切的相互作用;(3 )政治分析必须将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区别开来;(4)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科际合作或跨学科研究对各学科都是有益的;(5 )政治学者对方法论应该更加自觉、熟练和精通;(6)政治分析应以个人、 团体的行为作为焦点,而不是以政治制度作为焦点。(注: David Easton,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1965,pp.6~7)80年代末,伊斯顿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美国的政治学:过去和现在”的学术报告,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要点归结为:第一,行为主义认为在人的行为中存在着可以发现的一致性;第二,这些一致性可以被经验主义的实验所证实;第三,行为主义对获得和进行分析的方法有更严格的要求;第四,行为主义运动使自己在理论上比过去更多地注意精细化;第五,行为主义者一般认为,研究者和社会的价值标准基本上可以被排除在探究的过程之外;第六,行为主义意味着把新发现的重点放在基础或纯粹理论上,而不是放在应用研究上。(注:单天伦主编:《当代美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是由二战后科技革命的展开以及政治学发展本身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某些学科(经济学、心理学等)更严格的资料收集和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建立可检验的经验理论的成就,对政治学研究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而传统政治学的历史描述和印象主义的分析、常识性的研究似乎走到尽头。不断发展的大规模的工业化社会及其出现的大量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已难以用这种方式来加以研究及解决;在对政治体制、机构及过程的认识中,大量的现象和问题悬而未决,难以用不精确、不可靠的理论来加以解释。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将政治学研究或政治分析由常识变成科学。其次,行为主义的兴起与当时美国特定的社会条件有关。二战后,出现美苏冷战的局面,并爆发了朝鲜战争,当时的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掀起了后来称为麦卡锡主义的思想及政治上恐怖主义时期,旨在迫害自由和进步的思想,这促使政治学及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学者更倾向于做价值中立、客观的科学或学术研究;战后西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以及50年代、60年代初流行的保守主义,导致了所谓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流行。这形成了有利于行为主义政治学发展的文化氛围。 行为主义政治学作为50年代、60年代美国政治学发展的主导性潮流,有其成功和合理之处,在当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首先,行为主义使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及分析技术的探索成为自觉,并提供了一系列政治研究或分析的有用的方法和技术。在行为主义兴起以前,哪怕是在主张“现实主义”研究方式的政治学者那里,并没有多少专门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资料或进行分析,方法——即需要专门的注意力或技巧的领域被看作是不成问题的,结果,没有严格的专门的方法可以用来检验所获得的资料以及所得出结论的可靠性程度。行为主义主张将经验科学的方法用于政治问题的研究,特别重视经验研究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力求使政治研究科学化;他们提供了政治研究的“工具箱”,其中观察、访问、实验、模拟、模型、统计分析、系统分析等成为基本的工具。其次,行为主义将政治学研究的重心由法规、制度的静态研究转向政治制度的运作或政治过程、政治行为的动态研究,并力求建立起可检验的经验理论。行为主义者相信通过运用科学方法论进行经验研究可以使政治学成为一门能够作出解释和预言的科学。基于这种认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纷纷建构各种理论体系,如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论、多伊奇的政治沟通论、西蒙的行政决策论、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论。且不论这些理论本身有何缺陷,它们在当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再次,行为主义者强调社会科学各学科本质上的一致性,重视跨学科的研究,顺应了当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发展的交叉、综合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行为主义政治学自觉地吸取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特别是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统计学、系统分析等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扩展了政治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政治学的理论内容。行为主义者深知人与社会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试图在研究人类的政治行为的基础上来获得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规律性)的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政治学研究的狭窄的眼界。 然而,行为主义政治学具有其内在的理论及方法论的局限性。例如,它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过分推崇经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模式;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的分离(政治研究的价值中立性);注重学术研究而忽视现实社会问题研究;偏重于微观、中层理论的建构而忽视宏观理论研究的倾向;等等。这使它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强烈批评。首先来自传统政治理论家(包括规范理论家和批判理论家)的批评。这些传统主义者坚持政治理论或政治哲学的研究传统,反对政治研究的科学化。他们认为,就科学一词的严格意义而言,政治学不可能像行为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成为一门科学,因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涉及人类行为;与自然现象及过程不同,人类行为十分复杂,没有规律性,缺乏稳定性,牵涉到太多的偶然性和变量;人类行为以及政治行为是独一无二且不能重 复的,不能做实验,科学方法不能处理无穷的偶然性,因而寻找行为的规律性是徒劳无功的。传统主义者进而认为,量化和严格的分析更不适用于政治学,因为它既缺乏精确的概念,也没有合适的计量方法。在他们看来,社会科学及政治学不能把价值、情感和意识形态一类的东西与经验事实分开,社会科学家以行动定向,他们应扮演人道主义者、批评家和改革者的角色,并应致力于宏观社会政治理论的探索。其次是来自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挑战,特别是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这一著名论著中对实证主义研究方式的沉重打击。库恩提出一种历史主义的新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研究基本上是一种非理性的过程,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一种渐进的、量的积累过程,而是表现为一种渐进中断或科学革命即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的过程,科学的历史表现为从一种决定研究的范式向另一种范式的随机性转变;他强调科学的发现、理论的建立、检验、发展及接受为历史、社会、文化因素所制约,摆脱价值、意识形态、个人偏好的所谓纯客观的研究是不存在的。这就动摇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哲学及方法论基础——实证主义方法及其价值中立性的基础。最后是来自行为主义政治学内部尤其是达尔、尤劳、伊斯顿等人的批评。例如,达尔在《政治学中的行为方法》(1961)一文中尖锐地批评行为主义的事实与价值分离的观点,指出行为主义难以运用历史知识,难以用想像力去做预测。 60年代的美国社会状况则提供了对行为主义的批判及随之兴起的后行为主义“新革命”的有利条件。当时的种族冲突及民权运动、城市骚乱、反文化运动、环境的恶化、政治领袖的相继遇刺、贫困和社会不平等、越南战争等等,引起了政治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的反省,对价值中立、纯客观研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对行为主义的批判及后行为主义的出现正是以这种社会背景作为基础的。正如伊斯顿所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后行为主义代表了现代世界对迅速失去控制的工业化、种族和性别的歧视、世界性的贫困和核战争危险的觉醒。 伊斯顿是这场所谓的后行为主义“新革命”的发起者。他在1969年9 月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的就职演说《新的革命》中说:“美国政治学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口号是关联与行动,它的批评对象是学科、专业和大学”。(注:David Easton:"The New Revolution in Political Scienc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LXⅢ(December,1969),pp.1051)他说, 前一场革命——行为主义革命还没有完成,就被政治时代日益增长的社会政治危机所抛弃了;行为主义注重方法而忽视内容、注重事实而忽视价值等缺陷引发了政治学研究的危机。他呼吁政治学者关注当前重大而迫切社会问题的研究,关注人类价值,谋求社会福利,用知识促进社会改革,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建设理想社会。这篇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后行为主义“新革命”的一份迟到的宣言。 后行为主义的核心信条是“关联与行动”(relevance action)。根据伊斯顿在《政治系统》第二版(1971)中的概括,后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1)实质重于技术, 即与当代迫切社会问题发生关联并加以研究,重于成熟的分析技术本身;(2 )行为主义蕴涵着经验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它局限于事实的描述与分析,妨碍它自身从最广泛的脉络上去了解这些事实;(3)行为研究与现实脱节, 其核心是抽象分析,后行为主义关注在危机时刻满足人类的真正需要;(4 )研究并加以建设性的发展,是政治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5 )政治学者作为全体知识分子的组成部分,必须履行保护人文价值的义务或责任;(6)拥有知识等于负有行动的责任,而行动也就是去改造社会;(7)知识分子不能对各种政治斗争置之不理,政治学者的政治化是不可避免之事。(注:David Easton:The Political System : An Inquiry into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2nd.ed.New York:Alfred A.Kropt,1971,pp.322~237) 后行为主义的“新革命”实际上是美国政治学中的一场改革运动,它的兴起标志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衰落。因为它抛弃了行为主义的基本信条,由强调政治学的科学化、实证化和精确化转向“关联与行动”;它抛弃了行为主义的“科学主义狂热”,主张实质重于技术,含糊优于没有什么意义的精确性;它反对排除价值、否认规范作用的纯描述性研究,主张关注人类价值,重新引入价值及规范研究;它反对政治学为学术而学术,提倡研究紧迫的社会问题,政治学研究为社会改革、公民福利和人类目标的实现服务;它批评行为主义政治学局限于细小问题的研究,主张重建宏观的社会政治理论。后行为主义的“新革命”导致了传统的政治理论或政治哲学的复兴,也促使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的异军突起、身价百倍,乃至有不少学者(包括伊斯顿本人)主张用政策科学来取代政治学的研究。70年代以后,西方政治学呈现出一幅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图景。 应该说,行为主义及后行为主义政治学仅是50年代、60年代及70年代初西方政治学的一种思潮(也许是居支配地位的思潮,起码在美国是如此),它不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全部。联邦德国学者克劳斯·冯·柏伊斯在《当代政治理论》(初版于1972年)一书着眼于欧洲及北美的情况,对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及图景作了更全面的概括,认为“在当代的政治学中,存在着三种相互竞争的元理论的基本观点:(1 )[本体—]规范的理论;(2)经验—分析的理论;(3)辩证—批判的理论。这三种理论中的每一种理论都是以政治的——政治科学的核心概念——不同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定义作为出发点。”(注:克劳斯·冯·柏伊斯:《当代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0页。)这三种元理论也就是战后到70年代西方政治学的三种模式、三种思潮。行为主义政治学可以归入经验—分析理论之中(另一个典型是英国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这种理论以实证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主张事实与价值分离,追求政治学的科学化。 本体—规范的理论则沿袭从古希腊开始到中世纪及近代的政治理论传统。它反对实证主义及行为主义的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及排除价值因素的纯科学研究,自觉以本体论作为理论基础,主张规范研究。尽管它并不否定经验研究的作用,但反对用定量分析来处理政治问题,更多地要求从个别情况或典型事例入手作政治研究。它要求知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本体—规范的理论即使在行为主义政治学兴盛的时候,仍有其广泛的影响力。如柏伊斯所说:“规范的政治理论存在于所有重要的国家之中,甚至存在于大不列颠这个据说由于它的经验主义传统并不怎么喜欢规范主义的国家中。在美国,那些最著名的规范理论家都是从流亡者的队伍中产生的,例如,A·阿伦特、L·斯特劳斯、E ·费格林、H·斯彼欧;有的则同欧洲的思想传统保持密切的联系, 例如D·哲敏诺。”(注:克劳斯·冯·柏伊斯:《当代政治理论》, 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4页。) 辩证—批判的政治理论的渊源则是古代的辩证哲学,其直接的先导或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这种理论的主流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或“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这种理论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等地都有广泛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凡是在早期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观点被发现的地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就能找到它的形形色色的孪生姐妹”。(注:克劳斯·冯·柏伊斯:《当代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42页。)其主要代表人物及流派有卢卡奇、卢森堡、科尔施,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罗姆、哈贝马斯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列斐伏尔、梅洛—庞蒂、萨特等人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阿尔都塞、普兰查斯等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萨格勒布等人为代表的实践派的马克思 主义等。这种辩证—批判理论的原则是:以政治和社会的历史性作为出发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把批判社会当作首要任务;以辩证法当作基本方法,强调社会“政治事实”与历史“总体性”的联系,重视矛盾与历史分析;拒绝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来塑造社会科学和经验分析方法;反对社会科学的片面专业化,主张建立宏观的社会政治理论。(注:关于辩证—批判的理论,详见拙作:《“新马克思主义”》(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法兰克福学派与科学技术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三、世纪之交西方政治学发展的新趋势 进入7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西方社会科学乃至整个科学技术出现了一个基本或一般的发展趋势,即跨学科、交叉研究以及杂交化、整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处于这种大趋势之下,本世纪最后25年,西方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呈现出新的知识格局:政治学日益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及自然科学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研究方法、途径以及知识的产生方式得到更新;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主题日趋多样、理论内容更加丰富;政治学的现实性增强,日益与解决当代人类社会重大的、紧迫的社会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新学科(分支)、新思潮、新流派,如政策科学(政策分析)、新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政治学、地缘政治学、环境政治学,以及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学派、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等。世纪之交西方政治学的新发展趋势及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跨学科研究尤其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的整合研究成为世纪之交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上述列举的当代西方政治学的新学科(分支)、新思潮和新流派几乎都是跨学科或交叉研究的产物,而在这种跨学科研究中,要算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整合研究最为突出。这一趋势导致了在本世纪初、中期衰落了的政治学传统的复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在《美国的政治学:过去和现在》的学术报告中将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当作当代美国政治学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我国政治学者王沪宁在《比较政治分析》一书中认为,到了80年代,西方政治学已从政治社会学转向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成为现在政治研究中的时髦方法。美国学者福格森(Thomas Ferguson)和罗杰斯(Joel Rogers)在其主编的《政治经济学》(1984年)一书的前言中写道:“在专业性政治科学的最新发展中,再没有什么事件比政治经济学的出现并迅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更引人注目了。……这个领域目前正在成为政治学系或研究所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它所产生的论著已经跨越且侵入传统上被认为是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国际关系、行政学、尤其是美国政治等研究领域。”(注: Thomas Ferguson and Joel Rogers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Readings in the Politics andEconomics of American Public Policy.New York:M. E. Sharpe,1984,p. Ⅶ)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学派、国际政治经济学可以说主要是这种政治经济的整合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或学科分支。 以公共选择理论为例。这是一个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研究而产生的流派或学科,更准确地说,是一个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学主题的跨学科学派。按照奠基者布坎南的观点:“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它是观察政治制度的不同方法;它把四分之一的世纪以来人们用来调查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的方法同样应用于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或用另一个公共选择学者缪勒的话来说,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研究,或简单地定义为将经济学应用到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学的主题是相同的,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由此可见,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政治行为与过程的一个跨经济学、政治学的新领域(人们称之为“政治的经济学”或“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学者通过对其涉及的各个主题的研究,形成了种种理论,如非市场决策(公共决策)论、代议民主制经济论、国家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官僚机构经济论、政府扩张论、政府失灵论、俱乐部理论、财政联邦制理论、立宪经济论等等。这大大丰富了当代政治学的研究内容。(注:关于这种理论可参见拙作:《公共选择理论与当代政治学研究》(《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1997年第7期)、 《非市场缺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二是政治学日益关注现实紧迫的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它的现实性不断加强,并反映出当代社会科学的知识产生方式由以学科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政治学与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一样,其基本功能是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但是,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的政治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行为主义及实证主义研究方式的盛行,只注重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忽视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只注重细小、局部问题的研究,忽视重大、紧迫问题的研究;只关心事实分析而排除价值研究。因而政治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政治学不能履行好它解决政治问题的功能。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后行为主义革命”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克服政治学发展的这种偏差。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者提出“关联与行动”的口号,要求政治学研究价值问题,关心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和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导致政治学向政策科学的转变,也引发了其他关注西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潮、流派及理论(如女权主义政治学、环境政治学、科技政治学、地缘政治学等)的发展。 作为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新研究领域,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科学革命”。政策科学或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中的政策研究方向的想法,始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拉斯韦尔的思考以及思想库的政策分析实践。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种新的研究方向或途径迅速发展并制度化,成为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的七大基本领域之一(其他六大领域分别是:政治理论或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或比较政府、公共行政学、国际政治学、政治学方法论、本国政治)。政策科学将科学知识尤其是社会科学知识与公共决策过程密切联系起来,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政策科学的倡导者们力求克服政治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片面强调学术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一门能把各种知识和方法直接运用于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新学科或新的研究方式。政策科学是一门以实践取向的学科,它是适应人类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需要而产生的。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政策实践或实际的政策过程(Y.德洛尔说政策科学的核心是把政策制定作为研究和改革的对象;S.S.那格尔则将政策科学界定为“为解决各种具体社会问题而对不同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效果的研究”),它的目的和功能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为政策实践服务。因此,政策科学不是纯理论科学或基础研究,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体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它既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和发展。(注:关于这个领域,可参看拙作:《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4 期)、《是政策科学还是政策分析?》(《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4 期)、《美国政策科学的形成、发展及最新趋势》(《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11期),以及作者主编的《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 三是以国家为分析单元或焦点向跨国或全球的视野发展。按照华勒斯坦(I.Wallerstein)在《开放社会科学》中的说法,60 年代末以前,西方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这三门以探求普遍规律为目标的学科,基本上是以国家作为焦点或分析框架和视野的。即使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也是以主权国家作为立足点,即从一个主权国家的角度看它与其他主权国家的关系,相应的政策称为对外政策或外交政策,目的是研究各国彼此间所采取的政策,而不是跨国结构所出现的种种新特征。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经济与政治的一体化趋势的出现,从70年代开始,这种以国家为焦点的倾向受到怀疑和削弱,而跨国或全球化的视野开始出现。一些新学科领域,如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城市研究、全球制度经济学、世界体系分析、文明研究、跨国地区研究(如东亚、欧盟等)都以独有的方式向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前提提出挑战。 例如,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也是当代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尤其是政治学与经济学杂交的产物。从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社会科学的分化,经济学形成了它特有的以市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框架,全面分析和理解市场及其相互间的影响和作用成了大部分经济学家的工作;而另一部分人则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似乎与经济无关的政治生活上,与政治学家合流。研究领域的这种分化造成了学科的空白。有如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R·吉尔平(R.Gilpin )在《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1987年)一书中所指出的,这就产生将国家政治与市场经济两个范畴重新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性。A ·肖恩菲尔德在这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指出了学科的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和政府干预经济管理的趋势,研究了政府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政策对经济和民主的作用,并因此制定了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纲领,以此作为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桥梁。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国家与市场(或权力与财富)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它要应用理性行为模式来解释国家行为。然而与(新)政治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及流派不同,它主要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领域;更重要的是它不以单一主权国家为焦点,而是以跨国或全球为视野。按照吉尔平和华勒斯坦(后者为世界体系论的创立者)的观点,国际政治经济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跨国市场经济和竞争国家系统之间的关系,核心则是世界体系中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应如何创造和维持。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看来,了解世界经济的性质对于理解国家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学科不是把国际经济当作一种交换领域,而是当作一种由跨国公司所控制的全球商业系统,它是由公司、贸易协会和政府等体制机构相互联结的多维系统。 四是政治理论或政治哲学的复兴、意识形态争论的炽热化和政治学研究主题的多样化趋势。如前所述,在西方尤其是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曾一度使政治理论或政治哲学这一政治学的最古老的分支受到了冷落。而50年代~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自由—保守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居于支配地位,加上社会科学研究的片面的学术化、科学化倾向,导致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横行。进入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停滞和各种矛盾的加剧尤其是滞胀现象、生态危机、社会政治危机的出现,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以及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衰落,政治学研究重新理论化,政治学者也“重新”政治化;政治学日益关注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并以价值定向,从而促使政治理论或政治哲学的复兴(到80年代,它重新确立了作为政治学的七大主要领域之一的地位),以及意识形态争论的表面化和白热化。在目前世纪之交的西方,意识形态的争论十分尖锐。既有传统的得到了发展更新的意识形态理论,也有适应新形势而产生或复活的新意识形态理论。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社群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民族主义这些主要意识形态既相互交锋,又相互融合,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复杂多变的画面。此外,政治学研究不再固守原来的“政治领域”(国家、权力、政治系统及过程、政治行为等),而是侵入原本属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领地”,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题日益多样化。 政治小论文:参与式教学法在政治概论教学的运用 一、国际政治概论课程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目前参与式教学法在我国外语院校国际政治课程教学上的应用时间比较短,属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实际上,国际政治课程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理论性和综合性,非常适宜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而国际政治学科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具体参与式教学方法主要有: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利用情景模拟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等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使得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此种教学方法使用中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情景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适当介入原则。国际政治概论教学中就是一种由学生自己设计真实国际社会中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不同行为、态度和立场,模拟“国际问题情境”,以达到了解信息、发现问题、明确国家利益等目的的有效手段。比如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各种外交谈判、模拟国际会议等。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直观而真实地掌握不同国家或组织之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所承担的不同角色,采取的不同行为,了解国际矛盾、冲突、合作背后的深层原因,寻找可行的解决办法。这对于提升学生对于国际问题的理解力、分析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2.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使每个人都能提出新观念、新想法,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集体训练法。在国际政治概论课程教学中,头脑风暴法在运用一般的归纳相关知识、提高记忆力、开拓知识领域和视野的同时,常用来提出解决国际问题的方案或搜索外交决策的选择方案。使用头脑风暴法掌握的原则: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对;目标集中,追求设想数量,越多越好;鼓励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设想;独立思考,不允许私下交谈,以免干扰别人思维;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任意思考。该方法不强调个人的成绩,应以小组的整体利益为重,注意和理解别人的贡献,不以多数人的意见阻碍个人新的观点的产生,激发个人追求更多更好的主意。国际政治概论教学中,此种方法也很有效。如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国际社会悬殊的贫富差距、不平等不民主的国际秩序、民族仇恨、霸权主义等等,可能呈现的答案会各式各样,但真正的答案往往就产生在头脑风暴激励后的这种火花里。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就是针对某个特定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国际事件或情景进行呈现、描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录像,由参与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国际政治概论课程具有丰富的案例资源,适于应用案例分析法,对国际政治经典案例进行解析,是专业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比如,国际合作教学中,经典案例很多,包括中美经贸合作、中俄能源合作、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美日军事合作等,课程讲解之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案例,然后安排专门时间进行案例交流。运用案例分析法要注意几点:一是精选案例。案例来源多种渠道中最常用的一种渠道是各种媒体,如案例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另一种渠道是教师深入实践第一线收集有关资料。二是注意对案例的分类取舍。要优先选取最典型的案例,所选取的案例切记庸俗,选取的案例不宜太复杂,切忌喧宾夺主。三是应用案例,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或者先讲授基本的理论含义,然后用案例加以说明,或者教师先讲授案例,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有关的基本理论。但案例的引用千万不能仅局限于此种方法,必须灵活加以应用。四是要延伸案例。简单地说,案例延伸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某一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努力寻找反映理论原理的案例,并用所学过的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大大增强,知识面得以拓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4.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直接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导师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政治概论教学中,安排国际政治专题讨论和课堂随机讨论及小组辩论等形式,既可以针对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针对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具体操作方法可根据上课学生的人数,通过数额配置由学生自由分组,一般每组以5人为宜,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问题,通过个人在小组讨论中的充分参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分享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支持,充分激励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小组成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评价反思,互相评议彼此的整体表现,使学生得到有益的启迪。 二、国际政治概论课程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应用的经验 参与式教学法的最高目标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经过参与式教学法在国际政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一些初步经验,并对继续探索提出了一些价值思考。 1.不要过度注重参与式教学法的外在形式而忽视教学情境创设 国际政治概论的理论性极强,在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中,对教学情境创设不足、小组划分不当,随意指定小组,认为只要为学生建立起小组,学生自然会参与合作完成任务,结果会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2.注意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形式要与专业教学内容建立起针对性 在国际政治概论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具体选择和方式的运用,要注意对拟讨论任务的难度设计要合理,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水平要进行较为充分的分析了解,否则将会影响小组整体合作和讨论效果。 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参与式学习指导要灵活多元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整个讨论进程,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以及时解决,指出应用一些合理、科学、适当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使教学活动的目标顺利实现。 4.参与式教学活动中要给以全面客观的评价 对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教学的评价要客观、科学、公正、全面。在评价中教师对学生激励尺度把握要准,表扬和鼓励的使用与对学生不足之处的指导都要注重,不能有偏颇。教师的评价不仅有学习结果和部分学生的正确建议还有有对其他的非主流方案的重视,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的整体进步和提高。 三、国际政治概论课程实施“参与式”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观念陈旧,制约了参与式教学法的有效利用 教学观念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发挥学生主体性、合作性与探究型的新型教学方法,但是教师还没有完全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观念,还存在“穿旧鞋走新路”,“换汤不换药”的一些陈旧理念,在教学中往往要拿过去的传统教学经验面对今天的教育现实生搬硬套,只讲究参与的具体形式而忽略了参与的内涵与实质,形成了一些对参与式教学法的误解和偏见。 2.教师的开放性学识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经验不足 由于外语院校非语言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来自于国内综合高校,他们的专业水平较高,但对其他学科的了解不多,对于交叉学科较为生疏,知识的开放性偏低。又在没有经过专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培训与锻炼的情况下,因师资的不足而直接上岗,导致专业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不足。 3.外语院校非语言专业的使用教材欠缺 目前“国际政治概论”课程的教材版本主要有,陈岳教授主编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三次修订);李少军着《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三次再版);梁守德、洪银娴着《国际政治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2004年改版为《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专业程度较高,研究领域较广,是针对专业院校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使用的。外语类院校的“国际政治概论”课程还没有专门的适用教材,大多选用上述三种版本中的一种作为参考。这对外语院校国际政治专业的参与式教学法的推进是有制约的。 4.专业课教学研讨机制欠缺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现实是专业课程教学中几乎是一门专业课一般只有一位教师任教,而且该教师同时还讲授多门其他专业课,这样就造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在校内几乎没有共同的研讨基础。同时,由于教师担任多门专业课,也使得教师花在一门专业课中的时间、精力受限,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此种专业课的教学现实状况,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研讨几乎是不可能展开,教师之间也因此没有进行研讨的共同对象,致使参与式教学法的研讨很难有效推广。总之,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的培养,外语院校的非语言专业教学方法创新势在必行。随着外语院校非语言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的推动,教学资源和条件的日益完善,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外语院校非语言专业中的实施的舞台更加广阔。参与式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教师要抓住机遇,树立人本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掌握“参与式”教学法的精髓,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激发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真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政治小论文:新形势下加强县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成员的心理也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就业岗位、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日趋明显,社会情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作为国家政权机关的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民警个人,在新形势下,正面临着思想意识、价值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对此,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沉着应对,认真思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增强时代感,影响主旋律,探索和拓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 一、当前全州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注目,国人欣慰,同时也成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教材。正确的、先进的、新生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成为公安队伍中民警思想意识的主流。总的讲,全州民警队伍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队伍。特别是通过“三讲”和“三项教育”的学习整顿,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公安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获得进一步提升。通过2002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投票测评检验,全州公安队伍的综合满意率为96.03%,比上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平均不满意率为3.97%,比上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公安队伍内部,一方面广大公安民警为保社会一方平安而流血流汗,为社会、国家、集体做出许多奉献和牺牲;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警的待遇与社会上的分配不公和高消费现象反差越来越大,再加上公安机关殚精竭虑、如履薄冰地不断深化和完善公安工作的各项服务功能,民警又时常受到客观执法环境不佳的困扰,在多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下,部分民警出现了思想上的困惑和多种想法。主要表现在: 1、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意识,不能按照要求认真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工作中存在时紧时松、应付了事的现象。二是有的领导自己能力弱,缺乏理论功底和做思想工作的经验。三是个别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差,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对别人讲的是马列主义,对自己行的是自由主义。四是少数领导干部缺少创新进取精神,缺乏职业危机感。五是个别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重业务建设轻思想工作的问题比较普遍。基层政工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的问题,也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2、民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警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个别民警理想信念有所淡化,道德观念滑坡,价值观念市俗化,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的情况有所发展。二是部分民警爱岗敬业意识不强,总同社会上一些高收入的人相比,对公安工作尤其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热情,对人民缺少服务精神。三是少数年轻民警和新加入公安队伍的民警,从警目的不明确,是报着当民警工资不愁、穿警服无人敢欺的目的加入公安队伍的。四是部分民警工作岗位的社会性、流动性和分散性较大,接受信息较多,思想变化波动较大。特别是在近几年频繁的专项斗争,公安民警长期超负荷运转、高强度工作,身体长期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对此,有的民警产生消极“厌战”思想,图安逸、求享乐的思想有所滋长。在警力少、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一些民警作风不实,讲虚话、图虚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民警的自我意识膨胀,时刻以自己为中心,不能顾全大局,将自己置于集体和他人之上,耍特权抖威风的顽症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五是一些民警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在执法和“用权”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六是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忙于应付事务,不愿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经调查,全州各级公安机关的政工领导干部(政委、教导员、指导员)各有三分之一的职位还空缺。政工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工作经验不足,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不多的问题比较明显。 (二)产生的原因。 认真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个别领导干部和部分民警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与公安工作的地位和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公安机关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做思想工作的动力。工作中存在惰性,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对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把握了解,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脱离民警的思想实际,工作简单化、表面化和腐俗化,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给工作造成消极影响。二是缺乏职位压力。个别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缺乏必要的职位压力,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仍然存在,以“实绩论英雄”的风气难以形成。三是缺乏时代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受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传统思维的影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要求。四是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抵御外界环境的消极影响,经不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五是缺乏创新精神。面对各种错误和消极的东西,不敢抵制,不肯积极地开创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新局面。六是缺乏改革精神,个别领导干部墨守成规,不懂变通,开展工作方法简单,手段落后,水平偏低,能力低软,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 公安工作的历史经验表明,应对各种复杂多变和艰难困苦的挑战及考验,人的因素最为关键。公安机关能否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积极做好新时期公安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训练有素、作风过硬、业务精 通、公正执法、纪律严明,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拥护,能够担当跨世纪重任的高素质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各项公安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第一,始终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公安队伍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保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抓好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一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民警头脑,广泛深入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教育全体民警特别是各级领导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辩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见微知著的预见性和敏锐性。二是抓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人民卫士,参加工作之日,就是以身许国之时,当以事业为重。要利用多种形式教育民警扎扎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警,要在思想上、行动上永远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自觉自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力量,自觉自愿地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而舍生忘死。三是强化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教育,把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和公正、文明严格执法的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长年坚持下去,在公安机关内部大力倡导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形成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做到严格执法,秉公办事,保持清正廉洁,使“对法律负责、为经济服务、让人民满意”真正成为每个民警的自觉行动。把全体民警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法律重于生命”上。四是抓好经常性的政治学习。要倡导全体公安民警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做学习的模范,为加强学风建设起好表率作用。当然,光讲学习还不够,还必须坚持“灌输”的原则。政治学习,需要灌输,这种“灌输”,是有领导地进行正面教育。学习问题决不是民警个人行为问题,更不是想不想学的问题,而是必须学、一定要学好的问题。要通过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党性修养、道德修养、知识修养。 第二,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不断开拓创新。 用什么思想和方法来武装、教育、引导、管理并带好这支队伍,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是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形势的发展变化很快,不注意研究新问题,就难以跟上时展的要求。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工作思维和工作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斗争形势。要适应这个变化,就必须在借鉴过去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和探讨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对此,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的思想路线,按照“三个代表”的标准,来研究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现阶段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民警的生活中去,融入到民警的工作中去,寓教于乐,循序渐进。部署业务工作时就应包含着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工作时应体现着思想政治工作,在日常管理和生活中更要充分凸现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就要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从每一件具体事情去教育引导民警,使民警从工作实践中逐步接受教育,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骨子和灵魂里。目前各级领导和政工部门的工作者,在已有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要完成工作方法和创新的转换,要更加注重渗透性、规范化和社会性,把“说教式”与“引导式”、“号召式”与“激励式”相结合,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使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本质和潮流。 第三,加强公安民警的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警”目的。 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加强公安队伍和广大民警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尽量避免因在执法过程中的偏私而造成冤假错案、循私枉法和执法不公。所以,在我们强调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大力加强民警的道德教育。目前,在全州公安内部,实施道德教育的关键,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教育民警,手中的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神圣的法律赋予的,执法的权力要站在人民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上来,树立社会正义和公道,自觉维护好权力的尊严,体现真正意义的公正、公平。二是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要教育民警正确看待名利,不为个人虚名而丧失党的原则、违背工作纪律、损害国家利益。不做名利的奴隶,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是要守得住清贫。广大公安民警如果有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艰苦的思想境界,整个公安队伍就会以德树威、以德服人、以德行政,从而实现以德治警的目的。 第四、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方面工作,关心爱护民警。 从优待警作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一,必须从“人本原理”出发,在强化民警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为主线、党性教育、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主要内容学习教育的同时,要下决心解决好民警的切身利益和生活中的困难。落实从优待警,必须从政治上、工作环境上、生活上、教育培训上、福利待遇上从优。尤其是在开发警察队伍智力,提高整体素质上要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健全,内容上具体,措施上落实,财物上保证,以提高民警做好公安工作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当前,从优待警首先要尊重和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提高民警的社会地位。公安内部要建立维权组织,依靠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人民警察基金会,落实各项维权措施,理直气壮地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做民警坚强后盾。其次是集体安排休假,保护民警的身心健康。由于公安职业的特殊性,广大民警长期与违法犯罪打交道,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得不到正常的学习和休息,各级组织要妥善安排民警的休假,以保持队伍旺盛的斗志和战斗力。再次是想方设法安排好民警家属和孩子的就业问题,解决后顾之忧。第四要提高民警的经济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特别是民警的岗位津贴,多年来一直低于政法系统的其它单位。作为执法部门第一线的公安民警,出生入死,忍辱负重,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岗位津贴的标准提高到同政法系统其他部门的同一标准之内,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认真解决民警个人理想前途和生活待遇中的问题,使“从优待警”工程真正在具体行动上得以落实,使民警从自己切身利益上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安队伍才能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 第五、注重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 召力。 在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创造有利的和良好的风气。作为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和领导者个人“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要求民警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带头学习,牢记宗旨,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和影响广大民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说服力。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公安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调领导的表率作用。当前,各级领导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处以身作则,为部属作表率;二是必须明确民警在人格上、政治上与领导者是平等的,领导心中要有“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三是对民警要宽容,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支持和帮助他们做好工作,负起领路与教导的责任;四是处事要公道正派。对领导者来讲,所有民警都是同志不能有亲有疏,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五是礼贤下士,广纳良言。工作和表率作用处理的好,就会有利于加强感情交流,密切领导与民警的关系,发挥群众效应,同时也将会丰富领导工作内容,促进本单位工作的落实。 第六、着力构建“大政工”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政工部门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政工干部是开展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和主力,积极发挥政工部门的职能作用,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织保证。但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光靠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孤身作战”,而要依靠多方面力量的“协同作战”,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建立大政工工作格局势在必行。建立“大政工”的总的思路是:在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的领导下,以党支部为基础,以政工干部为骨干,各部门各负其责,各级领导认真负责,全体民警广泛参与,形成体现公安特点、符合实战需要,网络健全、制度完备、运作规范、权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其具体办法是:一是在认识上要提高,二是在职责上有分工,三是制度要落实,四是要按照标准选好政工干部,五要转变工作作风。 人民警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全州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公安内部关系,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手硬起来。特别是在国际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在重大变革时期,社会治安状况复杂、暴力犯罪突出的情况下,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总之,新形势下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的原则,始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真正实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 政治小论文:关于构建政治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是在倡导创新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自主创新”又被提上了新的高度与日程。教育教学阵地亦当“常创常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强调的更多的是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问题,谈的是教育教学形式。在内容上如何突破呢?在这里,本人想就教育教学内容,结合政治科目实际特点谈谈构建政治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与看法。 一、体系的困惑 当我们谈论体系问题时,首先要区分三类体系。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体系(包括列宁、、邓小平等的发展),我们把这称之为“本义体系”;二是,专业工作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等所创立的体系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我们把这称之为“研究体系”;三是,为了进行教育教学而编写的教科书(尽管这里面也包含着研究,但不同于第二类),我们把这称之为“教材体系”。 这本来就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感受到“体系的困惑”,偏偏又出现了一个任何教师都不敢轻视的“考纲体系”。这样,我们就自然而然想到了教师的“教学体系”问题。 现在,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原因,教师不便在教学中另有大的设想,更由于考试的原因,有的教师根本不敢去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甚至为了对付高考,有的教师就按上一年的高考说明的体系简单进行教学,这就有点遗憾了。 目前,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当然,思想政治课怎样贯彻这一要求,可能更需要试行,需要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总结经验,积极思考,结合自身与学生实际摸索与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事实上,有的教师已经这样做了,他们虽然不便或不敢对“教材体系”作大的调整,但小的调整还是有的。 二、构建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我们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但在紧张的工作闲暇,是完全有可能抽出时间来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等的经典着作的,在有关问题上(例如教材上的某一理论)也是有可能思考出自己的“研究体系”的,从而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 再有,教材虽然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但也不过是编者的一种理解,也未必一定是最合适的。我们在教学中,不仅有必要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在体系叙述上也可以创新。对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作小的调整,也可以做大的调整。 2、教材本身存在局限性 教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滞后性、专一性与普遍性等方面。 首先谈谈教材滞后性问题。由于一定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而且即使是正确的认识也不是随时随地都是正确与合理的。相对而言,政治教材的时代性更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总不免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一是,某些理论观点的提法已有变化,但教材未能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二是,教材所选取的材料也有一个新旧冲突或更新的问题;三是,相关的改革尤其是高考的改革也有可能使教材在某些方面显出老态。 其次是教材具有专一性特点,它一般只能在一定的框节范围内阐述某一知识点,这就必然会使它难以兼顾前后左右。因此,在逻辑性与系统性上可能会有所缺陷。 再次是教材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它绝对不是只针对某一局部地区或某一部分学生而编写的。在面对不同地区与特殊的群体时,它可能就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了。 3、是体现教师个性的要求 相对而言,我们一些经验丰富或是教学年龄较久的教师,对于教材已是烂熟于心,在课堂教学上,已不仅仅是不会照本宣科的问题了,而是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见解了。在今天推行研究性教学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当然很受学生注意,但学生其实更重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与迁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位能独立而又合理构建自己“教学体系”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有个性的教师,学生也是很欢迎这样的教师的。 4、也是适应高考的需要 虽然我们不提倡“应试教育”,但客观的事实又迫使每一个政治教师不可能不紧随高考指挥棒转。“考纲体系”无疑是有其存在合理性的,谁也不能、不会视而不见。因此,问题在于是否能完全“亦步亦趋”,是否能有效率地组织教学,是否能适应学生实际情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简单的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外,是一定要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适应考试的要求。 三、构建教学体系须注意的问题 1、方向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为什么教?”“教什么?”等是教学活动初始时就须心知肚明的,也只有“有的放矢,”方有可能保证教学的良好功效。 本人所理解与把握及注重的方向性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明确与顺应整个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趋势,“面向高考又不全为高考”,“追求升学率,而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推行素质教育的小卒。第二,充分了解与熟悉教材、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等,对于高考所考查的知识范围与能力要求等要烂记于心,同时要注意及时关注与把握相关的高考信息。第三,要较全面、准确摸清自己所教班级学生水平层次差异,尽可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两头”,突出“中间”。 2、逻辑性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一定的逻辑构成的体系。“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不能明确与把握前后左右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也就是说,虽有许多“散钱”却没有能找到一“麻绳”把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而且在他们的答题过程中也常表现为思路不清,逻辑混乱,“散文”联想式答题,“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而到头来是“形神俱散”,事倍功半,“竹篮打水一场空”。注重逻辑性,“水到渠成”,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经济常识》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逻辑性讲述,比较典型的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框节内容;《 哲学常识》教材内容有许多内容是可采取“三点式”(原理方法论实际问题分析)进行教学的;〈〈政治常识〉〉教材内容基本上可遵循“一般特殊”思路讲述。当然,具体的逻辑线索也是有其特殊性的,是丰富多彩的。因此,问题不在于有没有逻辑这“麻绳”,关键在于找什么样的“麻绳”,最能被学生接受与掌握。 3、系统性 “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政治学科考生应具备的一种中等层次能力,这是自1999年《考试说明》对政治科新增加的一项能力要求,也是高考政治科命题由“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的主要表现之一。 高考政治命题通过设置新材料、新情景和新问题,把一个新的意境呈现在考生面前,这种新的意境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它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全面地和完整地把握意境中涉及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必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构建“教学体系”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相当重要。 需引起注意的是,前高考政治命题处处长蒋超同志曾在湖南的一次政治年会上讲过这样一个比喻:反对挖井,但要挖坑,坑要广。在当前,政治科高考已不再注重考查知识的覆盖面,更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因此在构建“教学体系”时,一定要慎重处理“深度”与“广度”的问题,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常识性 我们只能在常识的水平上进行最基本的理论教育。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搞成人化教育,更不能故弄玄虚,使学生如“何仙姑回娘家——云里来雾里去”。总之,把自己对“本义体系”的研究和现行“教材体系”、“考纲体系”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可能是我们对“体系问题”困惑的积极回应。这样做无疑是困难的,但也不是做不到的! 政治小论文:政治礼度下的审美诉求 摘要:在董仲舒思想中,审美是巩固汉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手段。这意味着董仲舒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不再是美和丑的审美判断的问题,而是政治生活的正当与否的问题。对董仲舒美学思想的评价应该摆脱审美和现实的二元对立的标准,以更宽广的视野注意董仲舒在美学史上的重要性。 关键词:审美; 政治制度; 董仲舒 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其所守。”[1]董仲舒希望建立法度明确的社会,使民知其所从。那么,在这种充满制度感的大一统政治理念中,什么构成了董仲舒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一 汉初几十年,一切法制都沿袭秦之旧制,因此汉室初时并无自己的制度文物。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公羊学家大谈“改制更化”,正是要在制度文物的确立上证明汉室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因此,董仲舒是先从制度文物的确立来证成儒家成圣的理念的,这一观点延续了荀子隆“礼”和公羊学重“治”的思路,而与唐代韩愈的道统观殊异。 董仲舒的愿望是建立一套稳固的政治制度,通过制度使各种权力得到安置和平衡,使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在《春秋繁露》中,我们可以看到董仲舒对各种“制度”的强调,比如在《服制》篇中他说:“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畜产人徒有数,舟车甲器有禁。”[2]就是说,饮食、衣服、房屋、家畜、仆役、车船、器具等等都要有一定的规格制度,不可违背;在《三代改制质文》中他说:“顺数五而相复,礼乐各以其法,象其宜;顺数四而相复,咸作国号,迁宫邑,易官名,制礼作乐。”[2]就是说,要按照五行的法则制定适宜的礼乐,要按照商、夏、质、文的顺序订立国号、迁徙都城、改变官名、制作礼乐;在《官制象天》中他说:“吾闻圣王所取仪,法天之大经,三起而成,四转而终,官制亦然者,此其仪与?”[2]就是说,官制应当效法天数,使两者一一对应起来;在《度制》篇中他说:“故明圣者象天所为,为制度,使诸有大奉禄亦皆不得兼小利,与民争利业,乃天理也。”[2]董仲舒在这里说明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方法在于制作一套制度;《爵国》一篇则继续论述了官制、军制和井田制。从上述内容来看,董仲舒要把汉代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军事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宜都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以获得统一、稳固的社会秩序。 何为制?董仲舒说:“器从名、地从主人之谓制。权之端焉,不可不察也。夫权虽反经,亦必在可以然之域。……故诸侯在不可以然之域者,谓之大德,大德无逾闲者,谓正经。”[2]所谓“制”,在董仲舒看来就是事物要合乎其名份,因此每一事物都有其“可以然之域”和“不可以然之域”。他所构想的制度社会虽然不否认权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权变之端,逾越了这一权变的界限则被视为“反经”的异端。德国学者海因里希·迈尔认为,在政治领域中:“关于‘什么是正确的’的争论乃是根本的争论,‘我应如何生活?’乃是人的首要问题。”[3]这一看法同样适用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董仲舒希望建立法度可明的社会,正是为了在社会范围内确立“什么是正确的”以及“应如何生活”。 海因里希·迈尔在阐述哲学的政治转向时说:“哲学的期待和哲人的判断本身也应该受到检查,这不得不在与政治的对峙中方可实施。诸如‘崇高’、‘高尚’或者‘美’的观念,虽然属于哲学领域,但对它们的哲学探究,必须得考虑到它们对哲人居于其中但却力图超越之的政治共同体里的政治、道德和宗教意见的依赖。”[4]正是在此前提下,我们思考董仲舒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因为审美活动在他构想的政治礼度中需要接受“正经”与“反经”、“可以然”与“不可以然”的检查,因此脱离政治礼度所设的可以然之域就无法真正触摸董仲舒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二 如上所述,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公羊学以建立汉代的制度文物为主要目的。大体说来,董仲舒所构想的汉代政制主要以天人感应的形上依据、性未善的人性依据和经学诠释的儒典依据为其根据。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构成了董仲舒美学思想的“可以然之域”,细加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董仲舒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首先,天人感应的形上依据。董仲舒确立了君权神授的原则,他认为王者所受命之天带有人格神的意味,如《春秋繁露·郊语》篇说:“天者,百神之大君也。”[2]但为了防止君权过度膨胀,他也吸收了灾异遣告的思想,《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云:“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其验皦然也。试调琴瑟而错之,鼓其宫则他宫应之,鼓其商而他商应之,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物故以类相召也。……美恶皆有从来,以为命,莫知其处所。”[2]董仲舒吸收灾异遣告的思想主要是为了借助自然界中出现的灾异事件对权力起到制衡的作用,使天子能有所畏惧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但是,这种思想主要是一种同类相动的自然主义思想,这就和他强调君权神授的天命观有了矛盾。一方面,他要为社会确立人为的规则和制度;另一方面,他又希望证明这种人为的设计是符合自然的。所以,在谈到琴瑟自鸣的现象时,他认为这是“非有神,其数然也”,这是同类相动的自然原理;但很快他又把这种原理运用到了社会现象上面,认为“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但帝王之所以能兴起,关键的是他能够施行仁德。这样,一个原本是解答自然现象可能性的问题就变成了关于人的行为的价值判断的问题。 董仲舒关于美的看法同样有这种矛盾。在《春秋繁露·天地之行》那里董仲舒说:“天地之行美也。”[2]《循天之道》篇也说:“然则天地之美恶,在两和之处,二中之所来归而遂其为也。”[2]这里他是用阴阳五行的自然原理解释天地之美。然而,在《官制象天》中他说:“天以四时之选与十二节相和而成岁,王以四位之选与十二相砥砺而致极,道必极于其所至,然后能得天地之美也。”[2]董仲舒所说的天地之美在这里就变成了社会人事的和谐有序。自然主义的天地之美本无所谓正确与否的问题,因为自然的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在社会人事的天地之美中就有了正确与否的问题,因为人的行为是可以进行价值判断的。可见,正是因为董仲舒把审美活动引入了政治制度领域,它才有了审美的合法性的问题,对于董仲舒而言,合乎“正经”的美是那种能够嵌入汉帝国的制度设计并保证这一制度合理运作的美。 其次,性未善的人性依据。性善、性恶在孟子和荀子那里有了明确区分。孟子认为人之于善,犹水之就下,乃人的本性。但是,孟子把向善归之于人的本性却有可能使人失去外在的约束力,因为既然于本性上说人人皆是尧舜,那么只要由着自身的本性而行,所为就是仁义之事,外在的礼乐教化就形同虚设了。这一理论为荀子所不能接受,他认为人性本恶,而礼、义则是后天学习中掌握的,因此,“无伪则性不能自美”。[5] 董仲舒在这个问题上吸收了孟子和荀子的看法。他说:“性如茧如卵,卵待覆而为雏,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2]董仲舒认为没有天生的善,只有天生的善质,善质经过王道教化之后才能成为善,“循三 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2]董仲舒和荀子一样把善的实现放在社会制度的建设中,因此,不存在不需后天修饰的纯粹的美,他说:“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1]与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相比,董仲舒显然更强调审美活动必须落实在社会制度的层面。 第三,经学诠释的儒典依据。董仲舒所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以天意为其核心的,但天意难晓,必需要有法典性的文献为实际的政治实践提供凭据。董仲舒说:“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有德也。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应天也。然则宫室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1]董仲舒这里用《春秋》的记载来为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提供依据,并进而推出玉不瑑而不成文章的美学原则。这说明,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儒家经典的支持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合法性依据之一。 以上三者构成了董仲舒美学思想的“可以然之域”,脱离这几个前提条件的审美活动是不被董仲舒所构建的大一统帝国所允许的。因此,董仲舒的美学思想带有强烈的规范生活的意味,这种倾向在他的礼乐美学思想中最为明显。 在关于礼乐的论述中,董仲舒颇为强调礼和乐的制作顺序,他说:“制为应天改之,乐为应人作之。彼之所授命者,必民之所同乐也。是故大改制于初,所以明天命也。更作乐于终,所以见天功也。缘天下之所新乐而为之文曲,且以和政,且以兴德。天下未遍合和,王者不虚作乐。”[2]董氏认为作乐必须在改制之后,天下制度未备,王者是不随便制作音乐的。这一观点所隐含的深刻意义需要在和孟子、荀子的礼乐观相比较之后才能比较清晰的体现出来。荀子关于礼乐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乐合同,礼别异”,[5]即礼的社会作用在于区分,而音乐的社会作用在于整合。我们要注意把荀子所说的“乐合同”与孟子说的“与民同乐”区分开来。孟子的“与民同乐”虽然也是强调音乐的整合功能,但孟子主张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就暗示着“与民同乐”的社会最终可能取消等级的存在。但是,荀子却非常强调社会的等级区分,因此,他说的“乐合同”是以“礼别异”为前提条件的,即音乐的整合功能必须建立在社会群体的等级区分基础上,“乐合同”发挥的整合功能不但不是取消社会的等级区分,反而是要使社会群体更乐于接受这一等级区分。董仲舒的礼乐观显然更接近荀子,他认为社会制度周全时才需要制作音乐,这样音乐就可以发挥“和政兴德”的作用了。可见,董仲舒把荀子注重社会区分的礼乐观又向前推进一步,他提出先礼后乐的看法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保证了音乐对大一统王国的巩固。 从董仲舒关于文采服制的观点可以更清晰地发现他是以政治制度作为审美的前提的。他说:“凡衣裳之生也,为盖形暖身也。然而染五采、饰文章者,非以为益肌肤血气之情也,将以贵贵尊贤,而明别上下之伦,使教亟行,使化易成,为治为之也。若去其度制,使人人从其欲,快其意,以逐无穷,是大乱人伦,而靡斯财用也。失文采所遂生之意矣。上下之伦不别,其势不能相治,故苦乱也;嗜欲之物无限,其数不能相足,故苦贫也。今欲以乱为治,以贫为富,非反之制度不可。”[2]董仲舒认为审美是为了更好地辨明上下等级秩序,这才是“文采所遂生之意”,因此,要使祸乱得到治理,非得恢复制度不可。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审美能力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并非简单的个体技能或情性的体现,而是一种社会规范力量。在董仲舒构想的帝国等级制度中,那些能够辨明上下人伦的审美活动(“染五采、饰文章”)被指定为合法的(“文采所遂生之意”);而那些不能辨别上下之伦的审美现象则被斥为人心之“欲”。 三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董仲舒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已经不再是美和丑的审美判断的问题,而是政治生活的正当与否的问题。董仲舒有很丰富的美学思想,但关键的是在他那里审美并没有独立性,审美要依附于整个帝国的政治制度的建构,成为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标准。这点和希腊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十分相似,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说:“荷马确是最高明的诗人和第一个悲剧家。但是你自己应当知道,实际上我们是只许可歌颂神明的赞美好人的颂诗进入我们城邦的。如果你越过了这个界限,放进了甜蜜的抒情诗和史诗,那时快乐和痛苦就要代替公认为至善之道的法律和理性原则成为你们的统治者了。”[6]这就说明,出于政治制度的考虑,诗歌此时已经有了划分:对城邦有益的诗歌和对城邦有害的诗歌。这种划分并不在于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而在于它是否从属于苏格拉底所设定的良好政治。按照他的看法,荷马并不能为城邦居民提供“正确”的知识和良善的生活。柏拉图显然没有考虑诗艺本身的独立价值问题,对于一种独立于政治的诗艺而言,美和丑的审美判断或许才是其根本的问题,但出于政治制度的考虑,诗歌就有了好坏之分。 由此可见,董仲舒将儒家重政教的美学思想发挥到了极端,甚至将一些美学原则形成了规范性的制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董仲舒在大多时候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审美规律,比如他只看到音乐有“和政兴德”的作用,只看到衣裳服饰有辨别人伦的作用,却把音乐和服饰“益肌肤血气之情”的作用看成是“欲”。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董仲舒在中国美学史上一直是个被人忽视的边缘性人物,因为在董仲舒那里我们找不到太多重视审美自身规律的思想,审美在他那里首先是作为巩固帝国统一的工具而存在的。那么,该如何理解董仲舒在美学史上的位置?如果仅从审美自律的观点出发,董仲舒的美学思想确实太过功利,这也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看法。董仲舒的美学思想重社会、重制度、重现实、重目的,与我们一般理解的审美重个人、重个性、重理想、重情感有着很不一样的面貌。在后者看来,董仲舒并没有正视审美自身的独立性。但问题在于,审美是否有绝对的独立性,即审美是否能够真正脱离特定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背景而成为超历史超现实的标准?从18世纪以来,审美无功利的观点已经在美学领域占了主导的地位,这容易让人在审美和无功利之间划上等号,把无功利视为审美自身的规定性,并最终以二元对立的视角看待审美和现实。这种观点的极端表达就是把审美看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看成是和现实世界相对立的理想境域。这种观点一经形成,便具有了某种霸权的意味,那些注重现实功利性的美学观念被视为拙劣的、未触及审美本质特征的观念,而那些注重审美自律的美学观念则被视为重要的、抓住审美本质的观念。美学史的写作在很多时候就是按照这种期待视野而编排的。 总之,审美现象本身就是在历史和社会现实中产生的,因而并不存在一个超历史和超社会现实的标准。审美始终是和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纠结在一起的,它并不具备绝对的独立性。这就是说,我们要摆脱那种审美和现实的二元对立的观念,以一种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审美现象。无功利性和功利性实际上都是审美的特征,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只有偏重,而不能偏无,两者的结合才形成了现实世界中的审美现象。以这种视野审视董仲舒的美学思想,我们就能重新发现董仲舒在美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正如极端强调审美自律性的美学家一样,董仲舒从另外一个极端论述了审美的价值和限度,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中国美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政治小论文:国际政治学主流学派的国际民主逻辑 在国际政治学中,“民主”仍然是一个新课题,但随着实践中国际间交往的大发展,国际民主的诉求日渐高涨。理论上,各主流学派对国际民主少有论证,但我们却不难发现其对国际民主“潜藏”的态度、诉求与“价值偏好”。本文旨在对国际民主进行学理层面的探讨,并不着重研究实践中的所谓“程序民主”问题。事实上,由于缺乏统一的主权上位,相对完善的程序层面的国际民主还很不成熟,它更多的是以民主价值“片段”的形式渗透在具体的国际事务和交往中。因此,本文将国际民主定义为一系列符合民主基本规范的价值原则,是一种“社会事实”或“社会存在”。相较于国内民主,国际民主的内涵与外延都更加丰富、宽泛。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体、个人都是国际民主的价值载体,主权的独立与平等、国家间的合作与妥协、非国家行为体的参与和协调以及人的基本权利等都可以看作是国际民主的价值体现。 一、自由主义逻辑与国际民主 国际政治学发轫于自由主义,但其最兴盛的学派是现实主义。尽管越来越受到挑战,但可以说直到今天,现实主义依然保有其“超主流学派”的地位。对人性的悲观、对权力的争夺、对相对利益的追逐、历史的循环论判断是现实主义坚硬的理论内核。分析其理论逻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现实主义否认国际民主的存在。作为“超主流学派”的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特别是现实中的主导话语,以至于在英语国家中流行“权力政治乃口语中的国际政治”的说法。[1]但要更全面理解国际政治、更准确地研究国际民主问题,我们还需要看看硬币的另一面。 与现实主义不同,自由主义对国际民主持乐观的态度,从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其中各主要派别的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 和平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国际民主的基本前提,可以说自由主义对国际和平以及对国际体系持续进步性的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过,相互依赖自由主义、制度自由主义、共和自由主义从不同的角度(经济、制度、政体)进行研究,对于国际和平得出了殊途同归的结论。实际上,各派别在理论上对国际民主问题也都给出了自己的证明,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及而已。相互依赖理论对权力(非对称相互依赖产生权力)的重新发现,使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小国(在某种情况下)亦可以形成对大国的权力优势,大国与小国之间在获得权力优势的机会上的相对平等得到了初步证明。全球化时代,“复合相互依赖”模型的提出更是全面否定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说明了在存在多元行为主体的世界中,经济等“低级政治”领域的国际互动越来越重要,军事的作用正在不断地减弱,各种非主权行为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治理作用日益凸显,世界事务中,更加广泛的参与和协调成为可能。“复合相互依赖”进一步弱化了现实主义权力、等级的话语,彰显了国际民主中平等、协调、参与的重要意义。[2]制度自由主义发现了无政府体系中的“市场失灵”现象,国家之间无法达成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并非由于现实主义所谓的国家对相对收益的计较和对权力的欲望。而国际制度能够帮助国家解决这种由于信息缺失造成的困境,使各国之间互动的交易成本降低,让国际合作成为可能。相互联结的制度网络能够有效地制约国家特别是大国的“犯规行为”,实际上起到了保障中小国家权利的作用。共和自由主义最直接地探讨了民主问题,民主和平论集中地代表了其理论研究成果。尽管民主和平论着重于讨论国内民主体制与国际和平的问题,但其对民主的信仰、对民主价值的阐释却同样适用于国际领域。民主和平研究存在三个分析层次:单向国家层次(monadic)、双向互动层次(dyadic)和国际体系层次(systemic)。单向国家层次主要研究民主政体是否更具有和平性质;双向互动层次主要专注于文化层面的研究,认为民主国家比专制国家更容易满足现状;国际体系层次的研究是最新的发展,理论逻辑尚不清晰,但全球层次的民主与体系冲突之间的关系是其研究的基本问题。[3]虽然民主和平论是关于民主政体与国际和平之间关系的还原主义研究,但它认为国家内部民主的政治文化、行事原则、思考逻辑会不断地渗透到体系层次中去,并通过国家之间的交往不断地内化于其中。 另外,自由主义开始逐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国际机制之所以改变,不是因为国家所宣称的客观利益发生了转移,或是由于权力分配的更动,亦非政府面临的制度化条件发生了改变,而是由于人们利益观念的改变——即由于行为者的学习所造成的。”[4]通过“学习”,国家能够对协调、合作等国际民主价值形成比较明确的认知,营造更加浓厚的国际民主环境。然而,自由主义所说的“学习”只是温特所谓的“简单的因果作用”。要发现国际社会的变化,更全面地看待国际民主的现在与未来,我们还需要建构主义的帮忙。 二、建构主义逻辑与国际民主 在建构主义的理论中,“观念”具有第一性,这样,“人”的位置就被极大地凸显了出来。在有人生存的世界上,不仅物质层面深深地印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而且整个世界也因人的存在而有“意义”,这并不是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但是,如果形容物质世界是一张“黑白素描画”的话,那么,正是观念、文化为它涂上了“油彩”。在温特的主流建构主义理论中,“国家也是人”,诸个人的共有知识或者说文化再造了国家作为“法人”或“团体自我”的观念,因此,国家某种意义上也带有身份、利益、意图等人的特征。[5]在建构主义的世界中,人和国家不再是主流理论(理性主义主流理论)所描述的物质的傀儡,而是自己行为的主人;物欲“横行”的世界是决定论意义的,而观念的意义是给人们带来了变革的希望。现实主义看不到变化的可能,它认为“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这样,现实主义研究的就不再是真实的“规律”,而是在推导一套“应然”的结论。温特在说明“我们今天认为是国际政治‘常识’的内容”时写道:“某种类型的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导行为体,这些行为体是利己的个体,因此国际体系部分地是一个自助体系;但是国家也相互承认主权,所以国家之间是竞争对手,不是敌人,国家有维持现状的趋向,这使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受到外来威胁时寻求合作,因此体系部分地也是一个助人体系,这与霍布斯面临灭顶之灾式的自助逻辑有着根本不同。”[6]在建构主义论证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国际民主发展的图景,各国从相互厮杀的恐惧中认识到了独立、宽容、合作、互助等国际民主价值的重要性,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民主文化规范能够成为另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随着交往频度的提高、时间的持续,国际民主价值的内化程度也会增加,当越过温特所谓的“倾斜点”时,国际民主文化则会有质的提升,国际民主的价值内涵也会显得更加丰富、具体。 三、英国学派逻辑与国际民主 英国学派是国际政治学理论中最具“多元主义”特质的一个流派,在英国学派的理论中,我们能够看到多种思想传统对它的影响。马丁·怀特总结出了国际理论研究的“3R”传统(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他认为单靠三种传统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足以理解国际政治学,只有把这三种都一并用上才足以理解它。[7]英国学派尽力避免在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中间“选边站队”,而是辟出了一条“中间路线”。这并不是说英国学派是各流派之间妥协的产物或是一个不同理论的“大拼盘”,英国学派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与领域,它把由国家组成的世界看作是一个“社会”, 我们从其论述中能够感知英国学派对国际民主价值潜藏的态度。 与英国学派理论内涵的多元性相一致,其在国际民主问题上的态度也同样呈现多元(矛盾或模糊)的特点。英国学派承认国际体系的特点是持续的无政府状态,但它更愿意把国际体系看作是一个无政府社会,其中存在着把各自独立的国家粘合成一个社会的各种共同价值,“秩序”与“正义”就是英国学派较为关注的两个内容。赫德利·布尔认为,“国际秩序就是追求国家社会或国际社会的基本或主要目标的行为格局”,这些基本目标包括:维持国家体系和国际社会本身的生存;维护国家的独立或外部主权;维护和平;限制暴力的使用;条约必须遵守;国家相互承认彼此的主权。[8]他认为国际社会一直存在于现代国际体系中,因为维系秩序的共同因素一直在起作用,包括:共同利益观、规定行为模式的规则以及使这些规则发挥效力的主权国家。可以看出,英国学派认为国际制度(特别是宏观的宪法性国际制度,如主权制度)、规则、共同利益能够规约国家的行为并使国家尊重彼此的主权权利从而促进合作、达成协调(妥协)、规约战争、维护和平,这是秩序格局的基本要求;国家的独立、自主等建立在秩序格局之上的目标更是体现了国际正义的价值要求。从这方面看国际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规范与英国学派的理论内涵是相融的。然而,英国学派对秩序格局的维护还有另一层理解,即强调大国的责任与战争的作用。在英国学派看来,秩序具有本体论地位,它是国际社会的首要价值,是为实现国际社会的基本目标服务的,[9]大国之间的均势以及均势政策(包括战争),是国际社会追求秩序目标的重要制度或准制度。这样,小国的主权权利与合法利益荡然无存,强者统治的秩序不是将正义踩在脚下,就是披上了正义的外衣。在这里,英国学派接受了现实主义的逻辑,国际民主更是无从谈起。这与前面分析的英国学派和国际民主的高度相融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体现了英国学派矛盾、模糊的一面。对于秩序与正义关系这个根本问题,英国学派的早期观点相对一致,大致都认为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秩序在一般情况下或是在与正义相抵触的情况下具有优先价值。然而从文森特开始,英国学派在涉及到人权的国际干涉问题上表现出与自由派国际主义合流的趋势。[10]英国学派的一些新生代学者认为个人的权利、人际之间的平等具有更基础的意义,世界正义应该优先于国际秩序,[11]这种思想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学派前辈对秩序与正义的理解。也许在这些新生论家看来,世界主义民主或超主权意义上的国际民主在价值排序上也应该高于国际政治民主,“人权高于主权”代表了这样一种思考。应该说在英国学派内部就秩序与正义的关系并没有达成一致,因此在此问题上引申出来的对国际民主的价值定位也比较暧昧和模糊。 四、国际民主:不同侧重与共同呼声 通过对国际政治学几个主要学派理论逻辑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对国际民主潜藏的态度(或反对、或支持),以及几个学派对国际民主内含的基本价值的各自定位。 作为超主流学派的现实主义并不是国际政治学的“谛始者”,它是在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的大背景下,通过批判经典自由主义(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倾向而逐步在学界、政界、坊间获得“当家”地位的。现实主义对人性的看衰、对权力的执迷、对相对利益的计较、对历史的悲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由主义经过痛苦地转型,破“茧”成蝶;而现实主义对“历史经验”的“洞见”在新的时代似乎正在转变为应然的“说教”,现实主义固守着其“绝对的”真理作“茧”自缚。新的自由主义对现实主义的批判更加切中时代的“现实”,人类新的交往实践证明了自由主义超越现实主义的时代“兼容性”,自由主义理论中暗含的国际民主的价值就是此种“兼容性”的明证。自由主义对现实主义针锋相对的批判可谓切中要害,对权力政治以及相对利益的反对、对相互依赖事实的判断、对多元行为主体的重视以及对制度作用的信仰彰显了独立、平等、协调、合作等国际民主价值。此外,自由主义的历史观(人类正走向和平、合作)也暗含了其对国际民主的信心。 回溯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历史,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争论以及后来的部分“趋同”构成了整个学科成长的“轴线”。某种意义上讲,其他学派或理论正是比照着这条轴线,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审视这条轴线中存在的“缺失与弧度”,试图提出自己的方案来“补充和修正”它。现实主义在世界政治问题上的消极看法与“偏执”,从积极的层面看,却激发了其他学派的研究兴趣。除现实主义外,国际政治学其他主要学派(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尽管在国际民主的多元价值中各有侧重,但在理论上均显现出了对“国际民主”的诉求与呼声。但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学派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被宏观的学派标签掩盖的是具体的分歧。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学派或是某一学派内部对国际民主亦存在着不同的判断或期许。建构主义倾向于说明“观念”对历史的创造作用,建构主义语境下的国际民主是主权国家间的“国际关系民主”。自由主义相互依赖理论强调了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国际组织)的作用,打破了国家垄断国际事务的霸权,超主权国家意义上的国际民主初露端倪。而其后由罗伯特?基欧汉领衔的制度自由主义向现实主义基本假设的妥协使其又退回到了“国家中心主义”的窠臼,自由主义语境下的国际民主似乎也很难逃脱现实主义的“古老诅咒”。然而,新的现实催生了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对现实又有着规范性的期许,自由主义全球治理研究的兴起“异化”出了更高形式的国际民主价值——多元、多层的行为主体载荷的国际民主。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被共有价值、共享文化“粘合”在一起,要获得国际社会的成员资格就需要维护并追求“秩序”与“正义”的基本价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二者的排位模式,如果是“秩序大于正义”的排位,那么大国间的均势、小国利益的牺牲以及战争的平衡作用就成为了第一考虑,这简直是现实主义式的梦魇;如果是“秩序等于正义”的模式,则大国的“协调责任”得到强调,同时主权国家(特别是小国)的权利得到尊重,这是较为贴近晚近经验现实的国际政治民主形式(价值);而在“正义大于秩序”的模式中,主权权利同样受到重视,但秩序不能建立在主权对国内混乱、贫弱的掩盖以及对国内“正义”的压制的基础之上,国际社会成员的“社会(国际)责任”以及公民个人的“天赋人权”被凸显了出来。在全球化的今天,主权的合法性越来越来源于国家对内的权责与对外的担当。主权制度的相对软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历史大势,弱化主权制度的国际民主需要得到肯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也看到了在不同的理论逻辑下各学派关于国际民主的“暗中较量”。在层次或外延上,各学派对国际民主的形式有诉求、有侧重;在规范、内涵上,其在国际民主的多元价值上有重叠、有纷争。重叠与诉求是各主流学派国际民主逻辑的“最大公约数”;侧重与纷争则源于各学派对现实世界的不同角度期许与领悟,但这些都传达了同样一个信息——对国际民主的共同呼声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隐性分层教学模式下高职商务英语论文 一、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民汉合班班级教学现状分析 1.班级生源结构复杂。 笔者曾授课的商务1101班共43名学生,其中汉族学生22名、藏族学生15名、维吾尔族学生3名、回族学生2名、土家族学生1名,少数民族学生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复杂的生源结构、不同的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使得民汉合班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不强,缺乏团结一致、整体向上的学习氛围。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本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西藏、新疆等地区,相对落后的教育体制使得这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具体表现为英语语音语调不标准、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匮乏。受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影响,汉族学生体现出的学习差异性也较大,有的学生入校时就可以很自如地进行英语日常对话交流,而有的学生连简单的自我介绍都很困难。 3.教师备课不够精心。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人数不多,平行班级少,专业教师往往同时教授3~4门课程,教学任务极其繁重,无法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这也使得学生无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不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改善上述教学状况,本课题小组认真开展了民汉合班下的班级授课模式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寻求到了一种比较适合民汉合班的班级教学模式,即隐性分层教学。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含义 所谓“隐性分层教学”,即在不改变原有班级建制的情况下,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潜力等实际情况基础上,将学生暗中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层开展教学活动、分层评价,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结果只是教师自己心里有数,不向班级公布。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与传统的显性分层教学模式相比,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更为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它模糊了“标签效应”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消极影响,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被歧视感、遗弃感和失落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可以视作分层教学的前身。这项理论沿袭至今,已成为中国教育的精髓。隐性分层教学作为分层教学的一种,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2.布鲁姆(B.S.Bloom)的“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成绩优异与否关键不在于智慧的高低,而在于教师能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所倡导的个性化差异教学正体现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 3.克拉申(StephenD.Krashen)的“i+1”理论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i+1”理论为英语分层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他认为,学习者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代表语言学习者的目前水平,1代表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只有输入内容为i+1,才能使学习者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实行个性化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在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民汉合班班级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深入调研,合理分层 为确保科学合理地实施隐性分层,专业教师需通过与班级辅导员、班干部、学生本人交流及初步教学的调研方式综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潜力等特征,然后暗中将学生划分为A-优秀级、B-提高级、C-基础级3个不同的层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从整体上看,汉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优于少数民族学生,教师在分层时可将此作为分层的一个重要依据。但重要不代表惟一,教师不能凭此将所有少数民族学生归于较低层次。事实上,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大力扶持,一些来自于少数民族发达地区的新疆、西藏学生,他们的英语学习基础并不逊于汉族学生,有的甚至还是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的佼佼者,如来自新疆的夏米西丁同学曾代表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并以最佳表现获得特等奖。所以仅凭民族类别分层是不合理的,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 2.分层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合理分层后,教师即可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其次,教师根据上述3个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为方便课堂集中教学,教学内容可体现在同一份学习资料当中,即使用同一份信用证。但教师需暗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并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训任务。 3.分层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民汉合班的特殊班级教学模式,我们应分层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内容分层的具体情况,正确处理好集中讲授和分层教学的关系,分合有致,因材施教。以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为例,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确信用证的审核要点及修改方法,进行案例教学时需注意分解难点、突破重点,让各层次学生获取所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其次,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再次,开展课内实训时,教师可以布置同样的实训任务,但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训任务具体要求不一样。至于课外实训,学生可以登录教师的世界大学城空间,根据自身水平灵活选择空间课程实训库里的相关实训项目,课外实训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或微信的方式与教师沟通交流,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4.分层考核评价教学效果 鉴于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民汉学生学习效果的较大不同,我们尝试采用了分层考核评价模式。按此模式,教师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分层考核评价,即每个单元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民汉学生分层考核,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这种分阶段、分层次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高层次学生在难度较大的考核任务中不断挑战,超越自我,勇攀高峰。中低层次学生则在难度适中或较易的考核任务中缓解课程学习压力,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培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向更高层次转变。通过上述隐性分层措施的实施,我们发现分层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分层之前。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自2005年招收的14个民汉合班班级在学习完“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后参加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比对表。通过此表,我们发现自2008年在民汉合班班级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后,学生考证通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此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五、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隐性分层教学的同时,应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将不同层次、不同民族的学生按1∶2∶1的比例组合成学习小组,4个小组成员之间采用“一帮一”的学习模式。这种异质互助的小组合作形式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又有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阶段评价与动态分层相结合。 通过阶段性的分层评价,教师会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表现有所变化,中低层次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有可能向更高层次转变,高层次学生因为学习松懈也有可能向中低层次转变。若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适当调整分层,因材施教。 3.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教师应坚持课内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并以课外辅导为主。课外辅导可采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师生互动平台、QQ、电子邮件、微信等交流形式较为灵活、操作性较强的方式进行。在民汉合班的班级授课模式下开展隐性分层教学符合目前各民族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这一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民汉合班班级教学质量,为各民族输送更多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 作者:宗四元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我国语用学商务英语论文 一、语用学的定义和研究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运用想学问,对语用学的定义出现过很多种,其中索振羽的《语用学教程》中给予语用学的定义算是比较准确的,“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的表达和准确的理解寻找并确定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的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在这种定义中,语用超越了语言本身的运用能力。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交流和语言的运用的一种学问,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交流环境下,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学问。我国的语用学的研究和运用还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把语用学的运用到外语的教学中的研究更是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长期以来,国内的英语教学大多是用的“语法——翻译”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其重点放在了语法分析、难句理解和词义辨认者几块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语句的内部结构和其中出现的词组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但是这种方法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只能了解到语义,不能够了解语用意义,很容易在理解上形成偏差。二是语用学引入到国内的时间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教师都只能从报刊图书中知道这门学问,根本就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和研究,更谈不上将语用学应用到外语的教学中来。 二、语用学在商务英语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言的教学中,无论是何国的语言教学,阅读和写作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阅读的教育中翻译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在教学上,教师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词汇讲解——语法分析——译述大意或是进行逐句的翻译来上课。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讲,翻译法肯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用处,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课堂教学气氛单板,无法体会到词句的语用环境,学生不能够形成整体概念,这样的结果就是会顾此失彼。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就要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风俗传统和文化背景有着做出了解。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上面,而忽略了语境对商务英语学习起到的积极作用好效果。脱离上下文,来进行某个句子的分析,可能会出现好几种意思,因此对学生进行语用分析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篇叫WhenSLIMMINGISNOTENOUUGH的一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ButsomeAmericanfirmshavestartedtobehavelikecoporateanorexiecs,addictedtodownsinzingastheironlybusinessstrstegy.”在标题中的slimming的愿意本来是减肥,单证在这片文章中就是公司裁员的意思,而在段落中出现的anorexics、downsizing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在进行阅读教学当中,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定要注意到。例如中国人惯于使用螺旋思维(circularpattern),二西方人惯于使用线性思维(linearpattern)。这种来自思维上的差异,很容易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语用分析和语言表达方面出现误差。在商务英语的阅读教学当中,如果能适当的利用语言行为、合作、会话分析等几种语用原理,就能够减少很多在商务英语受用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提高理解和表达的准确率。因此教师在进行商务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要使用语用学的原理来进行指导,让学生逐步熟悉并适应英美式的思维方式。提高英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在进行商务英语的写作课的讲授中,教师一般都提醒嘘声主要语法的错误和安排文章结构等等写作技巧,却很少提醒学生要注意写作材料中的语用含义。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写作中很少出现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但是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在外国人看来就会出现很多的误解,达不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如果教师能够在进行写作技巧的讲授的同时,做好对学生话语的语用含义引导,注意指示语和前后关系的正确使用;在进行学生写作错误的分析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语用失误的语句的分析,才能写出地道得体的英文文章来。在商务英语中会涉及到很多心寒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有几个注意事项。Clear(清楚),concise(简洁),correct(正确),complete(完整),courteous(礼貌)。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在动笔前要仔细斟酌,利用简洁的居住和词语来进行一件事情的描述,同时还要注意句型长短的变化。在商务英语的写作中还要注意英美等国家的习俗。如不论是个人还是和他人一起受到宽带,都应该向东道主写信致谢。如果东道主是夫妇,并你只和其中一人有业务关系,信也该写给夫妇两人。 三、语用学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作用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才中折射出特有的文化内涵。翻译是交际中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存在一种三元关系,即原文作者、翻译者、和读者这三元关系。三者之间进行着思想和文化的传递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涉及到理解和重构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在原作中,语用用意的传达问题。例如在不同的语言中,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习惯和不同的词汇体系,这些体系中并非都是一一对应的[2]。如在汉语中有“三角债”这个概念,但是在商务英语中如果把这个词翻译成“Triangledebt”,在国外的客户就会不知所云,因为在英语中跟一般都用”chaindebt”来对这个词语进行表达。再如,在汉语中的“宣传”一词,如果不看语言环境,而进行直接的翻译就会翻译成“propaganda”,这样就造成了语用失误。因为在汉语的语境当中,“宣传”没有贬义的意思存在,而在英语中“propaganda”这个词却带了“欺骗”的含义在其中。这种汉、英文一一对照的翻译,就造成了语用失误。在我们初中就学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在对方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你就不能把汉语中的“没关系”、“不用谢”之类的词语进行直接翻译,然后用在英语的表达中,因为这不符合英语的在相同的社交环境中的表达习惯。另外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还会发生的语言使用方面的失误是因为无用英语的其他表达结构和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这就会造成表一不清,令国外客人根本不知所云。比如有一句话“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空前活跃。”如果翻译成“AttheturnofthecenturyChinasdiplomacyismostactive”,如果用汉语的语境来进行判断,这句话不存在任何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说很常见,但如果把这句话放到英语的语境中来看,中国味就太浓了,因为在英语的表达中active的主语必须是有生命的,在句中,把diplomacy和active进行搭配,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如果翻译成“TheturnofthecenturyfindsChinamostactiveonthediplomaticarena”,这样就能符合英语的语用规则了。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CBI教学模式下高校商务英语论文 一、CBI的理论基础及教学模式 (一)CBI的理论基础 CBI以内容为基础,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又称“内容本位教学”。近些年来,很多国家在EFL(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教学中都十分推崇CBI这种基于某种主题或某种学科来进行教学的模式,CBI开始被普遍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法之一。CBI以内容为依托,以语言学和认知学理论为基础,更倾向于“实用与真实”的教学效果,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取目标语的实际交往能力,是一种将专业主题与语言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CBI“提倡把语言作为学习内容的媒介,把内容作为学习语言的源泉,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内容,而不是单纯学习语言来获得语言能力”[2]。Krashen的二语习得假说(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为CBI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基础。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的语言环境很重要,“要类似于母语的习得环境”,语言的习得依靠“有意义、可理解性的输入”,二语习得应专注于“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习得是把可理解性语言当作学习内容的媒介而自然获得语言能力。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注意的是语言信息的交流,而不是语法规则,将有助于其对第二语言的掌握。CBI的另一理论基础来自于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应为首次学习某个概念或技能的学习者提供引导框架,等学习者熟练后再撤除该框架。学习者通过真实、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获得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不仅需要听、说、读、写、批判性思维等过程,还需要高水平的内容知识来对这些过程进行操作。而CBI强调将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全面结合起来,力图为第二外语学习者提供多种机会,使其在交际环境中进行真实的语境交流,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 (二)CBI的教学模式 在CBI教学模式中,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分割,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动强调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CBI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主题模式(theme-basedapproach)。主题模式围绕某个或某几个特定主题组织教学,主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题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主题模式适用于基础阶段的外语学习者,对学习者语言水平要求较低,旨在通过学习内容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水平。这种模式的授课过程围绕主题,通过结合各项语言技能以及论述有关主题内容展开综合训练,并逐步深入。该模式以主题为核心,因此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对新信息进行学习和评价,学生所接触到的材料符合他们将来的职业需求。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courses)。课程模式是用目标语讲授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该模式将语言视为专业学习的媒介,各类专业课程教学材料的难度符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及专业知识水平。学习者主要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语言能力的学生。该模式要求授课教师应精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并且可以熟练运用第二语言帮助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的输入,从而获得目标语言能力。辅助模式(adjunctcourses)。辅助模式是一种“专业课+语言课”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试图在同一门课程中通过辅助的语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并跟上专业课程的教学。学习者需要借用语言技能进一步掌握专业内容。专业课和语言课的教学大纲需要经过协商,语言课应围绕专业课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辅助模式主要针对各类高等院校学习者或预科学习者。专门用途模式(languageforspecialpurposes)。该模式的授课内容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是指“内容和目标由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教学过程既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也具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教学材料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或相关学科范围,专任教师引导学习者使用英语展开专题讨论和研究。学习者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或科研活动的形式,在学量学科内容的同时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语言技能。无论采取以上哪种模式,CBI的基本教学理念都始终贯穿其中,即课程的出发点或组织原则是围绕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本身,学习重点是通过目标语获得专业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言技能。 二、CBI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国内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都比较缺乏的问题,比如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强调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旨在通过语言素材学习语言和关于语言的知识,对材料的真实性、实用性和现实性要求不高,而以话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教学能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CBI将语言与专业融会贯通,使教学变得既有内容又有形式,同时兼顾“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两种需求,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的商务英语学习者除了商科生和少数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习者外,大部分都是在高校就读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语言能力,但是缺乏经济、管理等专业商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谈不上商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目前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围绕商务和英语两大核心,不仅开设了语言技能类和商务英语基础类课程,还专门设置了商务专业类课程。但是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商务专业课程和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脱节、商务英语课程专任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结合上述对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应具备很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课堂教学应该既是语言技能型教学,又是商务内容型教学,强化学生使用英语解决商务问题、提供商务服务的能力。从这一点上看,CBI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商务英语兼具商务专业性和英语语言性两种特点。CBI旨在通过学习和了解商务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专业内容缺失的问题。CBI主张将英语看作一种语言工具,从而实现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为了结合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CBI应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群体。一般来说,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主题模式应占主导地位。在这一阶段,与商务内容的学习相比,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才是重点。但是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仍需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商务领域的语言材料,为下一阶段学生掌握商务知识、培养商务能力打下基础。在较高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商务专业知识难度逐渐加深,特定的商务内容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成为主导,学生的语言技能不足以帮助他们获取相关专业知识。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课程模式,将商务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传授商务、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安排有效的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比如,以英语为媒介,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等特定专业知识。同时,商务专业教师可以与语言教师密切合作,采用辅助模式,帮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自由沟通,学习相关商务专业内容。另外,CBI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执行者,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求兼备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两项专长。教师担任的角色不是单纯传授专业技能,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专业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高效轻松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及时给予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也可以促进其自身从普通语言教师到复合型语言教师的转变。 三、结语 CBI越来越受到国内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商务英语教学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模式,实现了专业内容课程与语言基础课程的融合,是实现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教学模式。但是CBI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践中仍然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的局限性,开展双语教学的层次要求,学生寻找知识的途径缺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制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因此,商务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CBI的优势,真正实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马青 单位:长江大学一年级工作部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高职微情景教学商务英语论文 一、《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含义 何谓《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这是笔者在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对自己探索的教学模式所作的一个命名。所谓“微”,是指微课教学。传统社会以大为美,现在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微概念层出不穷,表明新媒体时代是以“微”为“妙”时代的到来,微课也应时而生。虽然目前关于微课教学的定义还存在争议,百度百科上解释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关于微课有一个共识,就是微课比传统课程时间少的一种课堂教学,其特点是短小精悍。所谓“短小”是指教师上课的时间短;所谓“精悍”是指微课短时间内学习的内容精炼,充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有大收获。所谓“情景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在模拟场景中扮演和体验不同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的参与、练习、思考、总结,从而熟悉商务操作的各个流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商务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情景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换言之,“微情景教学”是微课教学和情景教学两部分组成,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讲解商务英语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注意的问题,在情景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也是以学生为主导,时间和微课教学部分的时间基本相当,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微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微课。两者相互交融配合,完成一次课堂教学。在教育学原理上,“微情景教学”也是有其理论依据的。按照著名主智主义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所主张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强调教师的权威引领作用,主张以教师、教材和教室(课堂)为中心。按照著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的主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育情境,由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自由探索,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提升经验,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杜威看来“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他把教育看作是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是经验的不断增加过程,而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主智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直争论不休,实际上两者各有其适合学龄阶段和学习科目。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学课堂,不能完全以生活化的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它必须辅以间接经验的学习来掌握丰富的人类知识积累,以尽快形成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但是完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又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无法接受学不进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学的教学总是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课程教学之间寻求平衡。可以说,“微情景教学”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了,而且一改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知道要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理解课文,觉得课文枯燥乏味,离生活很远,没有兴趣读学,被动的等待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需要怎样进一步去学习。 二、《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过程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微课教学由教师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并根据转化后的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提炼浓缩,最后形成微课教学部分的内容,这是《商务英语》课程必要的知识结构,学生必需掌握。微课教学的时间每次在10-15分钟左右,限定在20分钟内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由教师主导,教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商务英语知识结构。二是情景教学由学生以活动将微课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可以PPT、商务活动情景、小品方式、拍成微视频等方式展示。每次情景教学部分,教师可根据教学体系内容的多少,确定情景展示的人数,展示组别的多少。情景教学部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引导指挥者和评点嘉宾。以《剑桥标准商务英语教程(初级)》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教学为例,以该教课书的CompanyProfiles内容部分包含的Theworkingday、Corporateculture、Companyhistory、Theinternet四个单元units的教学为例。任课教师备课前可以作一整体规划,比如将四个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教学目标是什么来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将每个单元分为4-5次课8-10个课时来完成,分别规划好每次课的基本任务。第一次课,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学习重点,需要掌握的技能、生词。并针对该单元的重点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要做的任务,这包括给学生分组来完成下几次情景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课下认真搜集和查找资料,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搜查方式,思路以及网址书籍等有益资料,帮助学生课下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第二次课,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教师微课导入阶段,任课教师微课导入本次课的内容,调动学生接下来做情景教学部分的氛围。在教师主导的微课结束后,进入第二阶段学生情景教学展示阶段,由学生做主角进行分组商务活动中的情景展示,将教师布置的任务演示完成。第三阶段是学生评价阶段,让选定组的同学对刚才其他商务活动情景展示组同学的情景进行评价。第四阶段是教师最后评价总结阶段,包括总结各组情景展示的优点和不足,当然在评价阶段,教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为了能保持学生参与情景展示积极性,教师的鼓励尽量具体化,如具体指出哪个句子,哪个词,哪个情景,哪个表演到位。第三次课,重复第二次的过程,但是,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所递进。第四次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看课文,并将本单元重点和技能总结出来,教师可以再次考察学生们是否已经完全掌握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这次课的主要目标是以知识的查缺补漏为主。接下来以《教材》中Theworkingday单元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微课的简单介绍说明。在第一次课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将单元的重点导入,并告诉学生本单元学生要学会的技能:能在商务活动中清晰有效的进行自我介绍以及介绍他人;能够在商务活动中得体妥善地接待客户;能够翻译并正确书写商务名片。二是学习生词。三是介绍工作日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场景,自己入职初期的遭遇,一些相关电影或电视可能具有的相应片断。四是布置下一次微情景教学课的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即将入职的新员工,第一天到公司上班,让他们想象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可能会被问到什么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并将学生分为几组,其中一组模拟作为一个微型小公司,组内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的职位。要求:学生模拟真实公司入职情景,找自己组内担任相应职务人员,介绍自己公司每个成员的职务及主要职责;另一组中的成员模拟新入职员。第二个场景是:并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作为一个微型公司,然后任意两组的公司进行互访,一个作为访问公司,另一个作为被访问公司,公司应做出怎样的接待等任务。通过使用这种模拟演示的方式,将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们自己来完成。学生可把这种模拟形式录制成短小的视频,拿到课堂上来演示,也可以直接在教室中演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第二次课上,首先是教师微课导入Theworkingday单元的一些知识及场景情况,调动学生进行微商务情景展示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分组依次进行微商务情景展示,课程内容主要是涉及自我介绍(Talkingaboutyourselfandintroductiontoothers)、welcomenewstafformembers和businesscards的正确书写等场景。学生情景展示可以多样化,如事先拍好的微视频、现场微商务情景演绎、PPT展示讲解等。接下来由另一些组的同学对这些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至少说出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在学生评价完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不仅评价情景展示组的展示情况和优缺点,也包括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评估。在第三次课上,重复第二次的进展阶段,内容由聊本人工作延伸至许多问题其他人的工作(Askingaboutotherpeople’sjobs)。第四次课,教师做出对比、评价阶段。教师引领同学再次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将课文与模拟演示作对比。利用简短时间点评学生本单元的情景演示,这样学生可以清楚自己所做的演示有哪些不足,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学习。也可在课堂任意抽查几位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并对其中的不足和需要补充之处做出解说。最后教师再给出本单元可能涉及到的基本商务英语情景、词汇、句型和语法进行回顾和学习。 三、《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成效 在现在这个言必称成效、绩效的年代,成效或绩效成了时髦词汇。坦率地讲,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期一学期的微情景教学的改革成效来说,成绩是有一些,但不是特别明显。最主要的成绩是学生微情景教学兴趣很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对真实商务情景有了更多了解。成绩不明显的原因值得分析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己的改革时间进行不算太长 虽说为期一学期,实际上除了掐头(开学)去尾(学期结束)和放假放掉几次课外,还有一个就是,每单元的四次课有一半是常规课堂教学,并不是每次课都是微情景教学,所以就算微有成效,也不尽能全部体现为微情景教学的功劳。 (二)缺乏相应的控制组和对照组 虽然本人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微情景教学改革,但严格来说,改革的成效要有对照组和控制组才能体现出来。本人这一学期所带班级仅为一个班级,缺乏相应比较对照的对象。 (三)教改经历不多 对这次的微情景教学改革是一个尝试。并不能说是很完善很周全的改革,虽然前面说得有板有眼的,但有的地方还不成熟,仍需要继续探索。 四、《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注意事项 微情景教学作为一个教学改革新尝试,做好微情景教学,需要课前多作准备,同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内容 教师应从课程教学目标、教材整体内容来确定如何转化,而不能一个活动或者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来转化。否则,没有整体观念的转化,重要内容或重要商务情景丢失,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 (二)微情景教学中师生角色与互动问题 微课教学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和情景教学部分以学生为主导,并不是说,微课教学部分不需要学生参与,情景教学部分不需要教师参与,而是两部分都需要师生的互动,只是两部分中,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不一。微课部分强调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情景教学部分学生是情景展示的主体,教师是情景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两者的互动能使教学活跃生动,同时教师也从互动中了解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内容的所长所短,减少学生所长部分内容的教学,增加学生所短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如何克服学生搭便车问题 在分组的情景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因为课前准备的麻烦而存在搭便车心理。为避免搭便车的发生,可将学生分组分派任务,如一组做评委,对参与模拟小组及内部每个成员的口语、语法以及演示效果进行纠错和评价这样即可防止搭便车,还可督促参与人员尽力做好,即提升了学生的听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另一些则要求他们对此演示做一总结,归纳出从微视频的演示中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找一组学生对其他人就此模拟演示提问,由另外的学生来回答。 作者:于秀珍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论文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英语的使用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其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商务背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据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具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通晓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基本流程,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从事外经贸行业中单证、跟单、业务、货代等工作。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一个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专业素质。 商务英语除了涵盖英语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商务管理技能和商务文化背景等核心内容。一位合格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娴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其次应具有系统的商务知识;再者是要具备相关的国际商务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及现场商务话语经验等具体的商务实践能力。 2.职业素质。 第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不仅必须熟知普通教育学、心理学、二语习得理论、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理论等,还应该了解高职教育理念,高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第二,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对外语工作者提出了希望:一个外语工作者不仅要能熟练地使用自己专长的语言,更要有十分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汉语水平。就商务英语教师而言,渊博的知识包括必备的专业知识,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与外经贸行业相关的外事、礼仪、金融、贸易、保险、法律、科技等相关学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第三,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课堂理论教学技能及实践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师的主要教学工作,他们应具备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能力、答疑解惑能力及教学测评能力。第四,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型网络课程及网络教学空间建设也要求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为迎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各项挑战,教师应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第一,教师要有知识更新能力。知识的更新是教师发展的前提,就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而言,必须及时地把握高职教育和商务英语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第二,教师要有科研能力。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学与科研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通过科学的态度、理论和方法,在研究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现象的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揭示其规律,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上,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商务英语教师应确立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科研能力。第三,教师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必备能力之一,具备创新教育的理论,并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有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 4.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 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应注重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责任感,批判性地吸收多元的世界文化。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健康的体魄是努力工作的前提。教师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Lange提出专业发展就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态度、专业素质及教学技能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获得提升的过程。从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差及实际操作能力低下等现状分析,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教育理念欠缺。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聘用的教授普通英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二是高职院校聘用教授国际贸易或工商管理的本科生、研究生;三是来自于企事业单位一线的兼职教师。从教师的来源分析,有的教师有丰富的英语语言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商务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具备商务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多数未经过高职教育的专门学习,没有深刻领会高职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偏重学科体系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认识模糊,从而难以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的要求来改革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2.对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从教授普通英语课程转型过来的老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英语教师和国际贸易或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不足之处在于知识老化、缺乏国际视野、创新性较差;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英语教师在校期间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英语学科知识,但其掌握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国际贸易或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职前未接受教育科学知识训练,岗前的短期培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弱。 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较少进行教学研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教师普遍缺乏科研经验;教学任务较重,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因此,在主观上,教师科研意识普遍不强;客观上由于缺乏科学研究经验积累及外部条件的支持,教师科研能力较弱,从而限制了教师自身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1.提高英语语言文化水平及应用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本质上是商务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其核心仍是英语语言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了解英美文化及英汉文化的差异,并使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显示,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及文化知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英语知识文化水平及应用能力。 2.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为工具进行专业课程讲授及指导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理想状态。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经常出现英语知识技能与商务知识技能讲授割裂开来的现象。而且大部分教师缺乏国际商贸实践操作经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以增强实践能力。 3.更新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 高等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学理念更新的基础。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体现互动式教学理念和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积极引导、积极实践、有效互动。高职商务英语学科是英语语言与商务的结合,是对传统语言教学的新突破,所以其教学思路、方法及手段也应做出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发展。 4.提高科研意识及水平。 加强商务英语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也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教师通过对商务英语学科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商务英语学科教学及商务英语学科发展方向及趋势等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 四、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受到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素质的影响,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并不断促进其专业发展是实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根据商务英语教师素质要求及专业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可以将加大培训力度、开展行动研究、进行专业实践和实施行业合作教学作为发展策略。 1.加大培训力度。 Freeman指出教师可以获取知识和技巧。对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来讲,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英语语言培训、商务知识培训、高职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培训、商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职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形式可以为参加国内专门教育机构举办的短期或长期的英语师资培训班、各种形式的会议和研讨会及国内外研修学习等,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还可以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2.开展行动研究。 目前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培训比较匮乏,同时商务英语培训又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就主要体现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自我发展。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是教师为改善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研究行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课堂观察、反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按“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反思及撰写研究报告”步骤开展行动研究。 3.进行专业实践。 合格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是能够胜任英语语言教授及研究的语言教师,另一方面又是精通外贸知识、能够独立处理外贸事务的外贸领域的专家。后者就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使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首先可以与各类外贸单位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切实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工作,通过教师在生产一线了解外贸企业的实际运作机制、外贸领域的实际业务操作,从而积累第一手的案例和资源,以便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其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促进教师向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转化。 4.实施合作教学。 对商务专业英语教学而言,面对的真正挑战不是缺乏专业知识或英语技能,而在于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DudleyEv⁃ans提出,以专业英语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习者三方最大程度合作为基础的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可以通过共同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及教学目标、共同研究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学材料、共同开展讲座和研讨会、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等形式展开。 五、结语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专业发展道路,通过不同发展策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学生需要,促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推动专业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淑慧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教研室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文体风格下商务英语论文 一、在写作商务英语信函中所体现出的语言环境 所谓的商务英语,是指商务专业人士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英语。鉴于其在商务活动中使用,因此它自然就会具有特定的交际环境、对象和主题,而且这些也必然会影响到使用商务英语的范围、风格与方式,而这在写作商务信函方面则反映出其具有与众不同的语言环境。第一,商务是商务英语信函话语的范围,关系到商务活动的各个场所和环节。商务活动涉及法律、保险、运输、金融等相关领域,可以说涉及面非常广泛,而且在各个环节的商务活动中,需要始终伴随着信函、电子邮件、备忘录传真等书面的商务英语交流形式。第二,在商务活动中,人们都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明白与人为善的有益之处,因此常常是珍惜时间就如同珍惜金钱,而且十分注意社交礼仪在贸易往来中的应用。上述心态、意识与行为准则决定了商务英语信函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即客气委婉、朴素简洁,也直接决定了商务英语信函的语式(话语方式)。 二、商务英语信函在语境制约下的文体风格与特征 (一)使用词汇方面 1.使用词汇正式、规范 尽管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与之相适应的商务信函也呈现出非正式化与口语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商务信函毕竟不是个人的私事和私下的活动,有关的商务活动是有组织的、有明确公关和经济目的的活动,而且是商务组织之间涉及公众利益的活动。因此,商务英文信函常常使用书面正式词汇,或者正式词汇与非正式词汇并用,但是较多情况下都是使用正式和中性词汇,从而体现出商务英语信函的正式规范、公事公办的特殊性质。例如:WearepleasedtoadviceyouthatyourorderNo.105hasbeendis-patchedinaccordancewithyourinstruction.(我高兴地通知你们:遵照你方指示,第105号订单货物已运出。)文中,以书面语advice代替口语tell。 2.意思表达准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在各个商务合作环节的商务信函中,涉及到合同、协议、单据等,因此有必要使用准确的词汇,从而体现出专业性。鉴于此,商务英语信函中更多地使用行业、专业术语,以及专业缩略词语。例如:trimmingcharges(平仓费)、pre-mium(保险费)、bid(递盘)、irrevocableletterofcredit(不可撤销信用证)、CIF(到岸价格)、C.B.D.(付现提货)等等。在商务活动各个环节使用的信函中,都较为频繁地出现上述词汇或缩略语。 3.使用语言朴素简练,一般不加修饰 进行信息传递和业务洽谈,促进交易达成是商务英语信函具有的主要功能。因此商务英语信函要求其使用的语言必须平易、朴实、易懂。这是因为现代国际商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有着日益加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往往追求的是高效率,所以商务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斟酌如何遣词造句,于是在写作商务英语信函时,更多的是使用朴素简单的常用词,通常不能使用华丽的词藻,绝对避免使用深奥、抽象、冷僻、花哨的词汇,而且尽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修饰语或修辞手法,其目的是直接进入主题,避免致使中心转移,从而便于交易双方都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和理解。例如:Accordingly,wewillexpectthefullpaymentof$5,403plus6.5%interestdueonJuly1,2000.Welookfor-wardtodoingbusinesswithSmithAdvertisinginthefuture.同时要注意,尽管感叹句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语言气势,但是商务英语信函讲究严谨、客观,所以商务英语信函中极少使用感叹句。 4.使用词语客气礼貌 因为商务英语信函与业务的得失成败直接相关,所以商务信函中频繁地使用礼貌用语,体现出措辞的客气,这不但反映出草拟人的素质,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进而营造出友好的业务合作氛围,建立融洽的业务合作关系。在英文信函中非常突出地表现出用词礼貌客气的特点。当收到对方的商务信函后,无论是接受与否,都一定要做到使用礼貌语言对此表示感谢;在传递使人高兴的信息时,要体现客气的措辞;当需要传递的信息可能会使对方不满意,或者表达对对方不满意时,更需要委婉客气地进行措辞;如果是向对方提出要求或者希望对方做什么,也应该要客气礼貌。 (二)使用语法方面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体,人们在贸易、商务往来这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商务英语信函,并且在长期的商务交流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写作规范。同时,拟定商务英语信函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商贸顺利运作并且实现盈利。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既讲究工作效率,又要注意社交礼仪的合理运用。这些要求充分体现在商务英语信函使用的语法方面。 1.较多地使用陈述句,而很少使用祈使句 在商务英语语言环境中,通过商务信函进行协商沟通的双方多数情况下是贸易伙伴,具有平等的地位。因此,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常常使用陈述句来表达己方的诉求,如此会保证信函具有委婉的语气,进而把己方良好的形象树立起来,更重要的是,这种委婉的语气常常能够促进贸易伙伴采取一定的行动。与此相反,祈使句的语气一般都是命令性的,容易使对方感到过于直接、盛气凌人,因而觉得不是很舒服,所以通常商务英语信函很少使用祈使句,但是如果能够在祈使句中加入礼貌用词“please”,则原本命令的语气就变为了请求语气,从而与陈述句相比语气上更加礼貌。 2.较多地使用肯定句,而很少使用否定句 为了表现出友好礼貌的语气,商务英语信函中不宜过多地使用否定。因为如果直接使用否定句,指出对方不能尽如人意之处,或己方无法做到的事情就会给人留下冒昧不敬的印象,有悖于礼貌原则,所以应尽量使用肯定句而非否定句,从而使语气委婉客气。 3.较多地使用复杂句,而且句式完整 商务英语信函是一种正式的文体,主要使用书面语进行草拟,因此多半都是较长的句式,也就是说以复杂句居多。之所以是如此的句式结构,是因为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进行外贸业务活动的各种条件、各种方式或者是预期的结果,从而确保业务往来或者签订的协议不会有任何的漏洞存在,以此为基础,在今后的贸易往来中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双方产生贸易争端,进而使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维护。例如:TheCreditcouldcover85%ofthelocalexpensesiftheyaremadeundertheresponsibilityoftheBritishContractorandwithinthelimitofthedownpaymentspaidontheContract,i.e.,15%asamaximum.(此项贷款可以用来支付85%的当地费用。但是此项费用英国承包商必须负责直接支付,并且必须在合同预付款的幅度之内,即最高不得超过15%的合同金额) 4.较多地使用套语 商务英语信函是公函的一种,因此其必然要带有公对公的性质,属于极为正式的一种文体,因此在长期的写作中自然地会保留下来一些较为固定的表达方式,一些特定的语句被固化下来,成为国际商务界认可的套语。例如:DearSirs:Thankyouforyourinterestinourfireworks.(敬启者:承蒙贵方对我们的烟花感兴趣,十分感谢)。 5.十分注重使用虚拟语气 商务信函是利用书面形式进行贸易交往的一种手段,因此这一文体十分注重体现委婉、礼貌和客气的语气。在草拟商务英语信函时,如果用陈述语气提出己方的要求或者建议,则会体现得过分的肯定,甚至令对方觉得过于自以为是,而这时如果使用虚拟语气,就能够使信函的语气显得很委婉客气,这时虚拟语气的句子的谓语多数都是should,could,would,might等情态动词加上动词原形。也就是说,如果己方需要向对方就商务问题提出某种要求,较为妥当的表达形式就是使用虚拟语气。 作者:郝秀婷 单位: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课堂教学中财经类大学商务英语论文 一、时展对新儒商精神的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发展所衍生的一些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带给我们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我们的日用品空前丰富,但也看到我们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等被曝光的食品安全案例层出不穷。虽然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楼歪歪”“桥垮垮”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报道也屡见报端。很多企业、商人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是财产安全来最大程度地获得利润。商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这些物质现象的背后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却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丢失了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支撑,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跟环境问题相比,精神支柱的缺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应该被我们所重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树立并弘扬新时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指引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西方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大行其道,但实践中,却遭遇到了中国文化和体制的巨大阻力,西方的经济思想和管理理念在中国已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我国企业和商人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文化的道路,以变得真正成熟和取得进步。新时期在呼唤着儒商精神的回归。源于并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商精神从上世纪末开始再次被商人和专家学者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东亚儒家文化经济圈见证了东亚地区经济的成功,证明了以儒家思想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为底蕴的企业家精神,即新儒商精神对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成熟,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将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二、儒商的渊源和新儒商的时代特征 “儒商”的概念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中国的儒商文化实际源于先秦。当时“儒”和“商”是两个独立的职业,“商”被称之为“贾”,人们根据商人的道德品质,把品德高尚、有智慧的商人称为“良商”“诚贾”和“廉贾”,而“良”“诚”和“廉”这些词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和“商”的初步结合,子贡就是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富贾,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以其雄厚的财力到处宣传孔子的思想。到了明朝中后期,受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人们冲破“重农抑商”的思想束缚,大批士大夫投身商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徽商、晋商等为代表的地域儒学特征鲜明的十大商帮群体。这些商人自觉地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和工商业结合起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念,使自己成为义利合一的“儒贾”。他们遵守“商名儒行”的行为准则,即商为厚利,儒为高名。这是明清社会和价值观念转型的思想反映,也是“儒”与“商”进一步结合。新儒商的概念源于上世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新儒商的“儒”不是狭义的儒家思想,而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信、道义、爱心、中庸等,既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而“新”则指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新儒商既要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儒商的时代特征可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文化传承性 新儒商不仅要吸收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和文化内核,还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拥有较高道德文化修养水平,既要平衡“利”“义”,对他人有仁爱之心,又要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与时俱进性 新儒商是新时代的产物。除了传承优秀文化,新儒商还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把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相结合,并不断开发新的内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吸收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成果,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了解市场规律,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 (三)中西融合性 新儒商不仅要改变传统儒商文化中地域性、宗法性和行会性的弊端,培养法律意识、合作意识,更要开阔胸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国际视野。既要大胆走出去,也要大胆拿进来,勇于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既要保持自己的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经验,完善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系统整合性 如今知识经济作用凸显,同时社会系统日益庞大复杂,而分工却日益细化,各行业、领域之间联系愈加紧密。新的形势对商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新儒商的培养既需要道德修养的提升,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在大的市场环境下的锤炼。新儒商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习、社会实践、行业历练等各个环节。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行需要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由政府、学校、商业等多方面参与,并坚持不懈,持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把新儒商精神发扬光大。 三、培养新儒商精神在财经类院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财经类院校培养新儒商精神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上文提到,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根源,除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外,商业道德的缺失也是主要的原因。“无商不奸”“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商业行为普遍存在,不仅给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灾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时代呼唤新儒商精神,要使新儒商精神深入人心进而成为中国商人的主流意识应该从教育抓起。高校是人才的摇篮,财经类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经类人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主要被输送到各种公司、商业单位以及经管、金融系统等工作岗位上,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商人和企业家,他们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儒商精神强调商业道德与超乎利益的精神追求,这正是当下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所必需的。在学校里不仅要教会学生们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诚信待人、为社会谋福利的新儒商精神,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观,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二)新儒商精神教育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在财经类院校倡导培育新儒商精神,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大学的精神所在,是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现在。一所大学要想成功并实现自己的责任,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观国内的财经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过于注重传授具体的技术与工具,缺乏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与伦理培养,即“重术”而不“重道”。我国很多财经类院校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完善的教学设备,却缺少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教育根植于既有的文化土壤,财经类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有开阔的眼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结晶,更要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汲取营养,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实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目的,兼顾促进个体发展和服务国家、社会的功能。新儒商教育旨在培养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企业家。因此,笔者认为新儒商精神的教育也许可以作为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四、把新儒商精神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自新儒商的概念提出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把新儒商教育和财经类院校的教学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但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后,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学校的层面展开,从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入新儒商精神的教育到如何利用新儒商精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等,鲜有文章论述如何把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笔者认为,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是学生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新儒商精神的培养应该从第一线的课堂教学开始。笔者结合所在的山东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想,就新儒商精神进课堂的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山东工商学院是山东半岛唯一一所财经类院校,学科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等六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上凸显财经知识培养。作为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大学外语教学部从2011年开始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旨在把英语语言学习和商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综合素质。笔者承担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并在课程设计中配合学校改革方向,有目的地引入新儒商精神的灌输和新儒商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育人理念,改变学生观念,注重新儒商精神灌输 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大学商务英语针对商务和财经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在分类课程选课时,很多学生选择商务英语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能够跟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英语能力,增加将来就业的优势,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在学完商务英语课程后,可以考取相关商务英语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BEC)和托业,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开课时,笔者提出商务英语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合将来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运用;二是学习基本的商务背景知识,特别是公司环境下的商务交流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商务理念和商务意识,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层面的学习,更是对商务道德和商务伦理方面的提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儒商精神的领会。 (二)选择西方原版教材,基于中西商务环境的区别,激发学生思考 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笔者选择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剑桥商务英语》,目的有二:一是这套教材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既涉及到公司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也包括了BEC考试的很多题型和练习,可以满足很多学生证书考试的需求;二是在教材中有很多英美国家的商务案例。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行为和商业行为更成熟、更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更健全。在进行相关主题讲解的时候,笔者会结合教材中和网上搜集到的西方公司的案例和我国的一些案例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更能够激发年轻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公司商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引导大家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这也是现代新儒商精神的重要特征。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注重新儒商人格的塑造与养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既通过中西比较激发学生思考,也注意在学生商业价值观的形成中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笔者发现很多财经类教材的内容和设计都是以欧美学科体系为基础编辑的,而中国的理论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简单涉猎。不可否认,西方的一些经济和商业理论相对更完善,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的财经和商务教育对象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青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西方培养人才,而是培养将来多数在中国工作的财经和商务人才。因此,我们的财经教学和商务教学应该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我们的先人已经留给我们足够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精髓介绍、传递给受教育的年轻人。新儒商精神是以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精神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升华,而新儒商人格,是儒与商的完美结合。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也涌现出很多成就卓越的具有新儒商精神和人格的成功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经典的商业经营管理案例,更何况我们还有源远流长的、两千多年的儒商文化。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我们的财经教育和教学,不妨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按照民族和社会心理,结合我国国情,在独特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下,走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中国的问题,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和智慧来解决。因此,笔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会针对相关专题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中国儒商的成功案例,并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智慧和启迪,并总结个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儒商精神。 (四)采用互助式教学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做到智商培养与情商培养并重,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斯腾伯格在《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实践智力的概念,并指出“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具备行内、行外的知识并对之有相当的了解,这些行内、行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是在工作中逐渐进行的,而非来自于学业上或其他工作中的事先准备”。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社会工作实践机会。为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助式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如在讲授面试主题和会议主题的时候,笔者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并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以后,对某些小组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肯定和推广,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虽然课堂模拟训练不能代替真实的工作环境,但也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反思总结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及时把语言学习、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此外,这种合作互助式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把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体现了新儒商精神中“德智兼勇”的素质内核。 (五)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还在于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修养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但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感染学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在知识讲解之外,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课文所涉主题和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解读,甚至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时刻自查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发挥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比如,在讲到工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时,除了在课堂上摆事实,讲道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最后走的时候把教室的灯熄灭,这样效果可能更直观、具体。再如,如果教师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业,学生更能体会到工作责任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影响,更多地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改变年轻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和未来的设想 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在笔者践行新儒商精神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浅见,希望随着将来教学改革的深入,能够进行解决,这不仅是对课堂新儒商教育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使新儒商教育做到持续化、常态化和立体化。 (一)师资问题 以大学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把英语和商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很多英语教师语言能力足够,但缺乏相关的商务背景和经历。很多商科的老师虽有丰富的商务专业知识,但语言又不过关。英语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六年的外贸和公司兼职经历使笔者自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门课程。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笔者感觉现在脱离了商务工作环境,很多商务知识的更新也慢慢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在开设这种跨学科的财经商务类课程时,应该选择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承担,否则,学生的一些理论和知识都是脱离实践的。而很多学校缺少这种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变得更加迫切。学校可以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建立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基地,既要把老师往重点大学送,更要把老师往企业送。 (二)第二课堂问题 第一课堂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第二课堂则更侧重知识的实践和技能的训练,是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以英语教学为例,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笔者所在单位举办了英语角、英语协会和各种英语赛事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练习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调查,笔者发现本校财经商务类课程中也开展了一些颇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会,“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使形式更加丰富化,建议采用定期举行报告会、模拟商务活动等形式,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德才兼备、具有新儒商精神的商界成功人士到学校做讲座,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再激发,也是对学生最真实的新儒商精神教育。 (三)实践实训问题 新儒商教育是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工程,它的平台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财经类院校不仅需要从意识方面着手培养,更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和运用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触新儒商文化、培养新儒商精神。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当地的社会知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把知识和真实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我校在这方面非常重视,一直采用了企业实习制,很多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但经笔者了解,很多企业实训只是流于形式,有的实训只有一天的时间,所谓实训也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笔者建议实训周期适当延长,让学生能真正的走进企业;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即学校方面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们的企业实训事宜,而企业方面能够指定专门人员为学生提供实训指导和交流,让学生能够确实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文化。此外,在实训结束后,还要结合实训经历,及时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心得体会进行分析和引导,吸收积极因素,同时还要看到问题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新儒商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正进入关键的转型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时俱进,弘扬新儒商精神,这不仅是提高企业家的思想道德水平,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武器。新儒商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财经类院校是为社会输送经济人才的主战场,对学生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不仅应该从学校的整体层面进行,更应该从课堂开始。同时,笔者也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到新儒商精神教育研究中来,这不仅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校服务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和水平的重要选择。 作者:李科 张杰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口译教学视域下高职商务英语论文 一、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现状 (一)缺少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口译教材 目前的口译教材,基本上是本科生所使用的教材。适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口译教材,主要有外研社的《商务现场口译》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世纪商务英语口译教程》。上述两种教材在内容上,虽然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与水平,但在有的方面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相距甚远,在“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缺乏实用性。 (二)口译课学时少,学生实践的机会欠缺 高职院校的学制短,有的学校安排将近一年的校外实习,实际在校上课时间只有两年。口译课有的学校只开设一学期,每学期16周课,一学期32学时。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在几十人一个班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在9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效果可想而知。而口译课程是需要大量实践来完成的,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学生自己课外不抓紧时间大量练习,口译教师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三)能够进行口译教学的教师缺乏 由于我国口译教学起步较晚,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学毕业直接登上讲台,缺少教学经验,更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师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口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况且班级学生多,上课学时数有限,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来实现口译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四)口译教学形式单调,方法单一 教师上口译课是给学生讲口译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口译实践。而许多口译课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说汉语,学生翻译成英语;或者教师播放汉语录音,学生翻译,最后教师点评的陈旧模式。课堂学生人数多、时间短,课堂上学生开口说话的时间就更少,记录正确答案反而是学生唯一的目标了。在信息化时代,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没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实践。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语言上的充分锻炼。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实行“项目驱动”下的合作式口译课程教学。也就是以项目为依托,把教学过程采用几个项目来完成,在方案设计上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然后让学生以合作方式的方式进行口译实践,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证。 二、以项目为依托,改进口译教学 (一)选择适合学生口译教学的内容,确定具体项目,自编教材讲义 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口译技能训练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英语基础,还要具备较高的汉英双语理解和表达能力。高职院校的口译课是一门高技能的实践课程,在选材上既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英语水平,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尽量避免太难、太深的内容。口译材料的准备要有背景知识介绍,并结合课堂所授技能和真实口译对学生进行课上口译训练。要“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内容从典型的工作任务出发,包括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同场景的口译训练。根据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模块,以一个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欢迎外宾、参观工厂及介绍产品、商务谈判、商务宴请、安排旅游、欢送外宾等。教学内容模块包括:模块一:欢迎外宾(接机、酒店入住、行程安排)模块二:参观工厂及介绍产品(参观并介绍产品性能、特点、功能等)模块三:商务谈判(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进行谈判并签订合同)模块四:商务宴请(致欢迎词及祝酒词)模块五:安排旅游(制订旅游行程及介绍地方特色)模块六:欢送外宾(表达进一步合作并赠送礼品)以第三模块———商务谈判项目模块为例,课堂教学设计如下:教学任务:模拟实践情景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地点:酒店咖啡厅人物:外贸业务经理、商务客户教学目标:①掌握商务谈判用语;②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商务谈判③在真实的情景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口译现场翻译能力。教学要求:①能够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②掌握外贸业务工作流程。教学内容及步骤:1.参观工厂,介绍公司,让外宾了解公司产品并介绍公司最新产品。2.进行商务谈判,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与外宾进行谈判,表达愿意与对方进行合作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组有三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进行对话,有汉语对话,英语对话,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口译员。训练之前,教师要安排好各自的角色、对话的内容及场景,这样学生由于事先了解一些所要进行口译的情景,做起口译来就会轻松自如。另外教师在进行口译训练中,还要进行角色互换,这样做对话的学生也有机会实践口译技能。在课堂训练中,扮演的角色都是熟悉的同学,完全没有紧张情绪,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口语训练。口译教学课堂应该选择多功能翻译实训室。因为该实训室采用了先进的同声传译训练系统,每位学生都戴耳机进行训练,对于学生对话内容,每位学生能够很清楚地听到,并对所听内容做好记录。另外,该训练系统还可以将训练的过程进行录音,使学生产生现场口译训练的感觉,还能进行查漏补缺,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二)教学方法 第一,授课前的准备。任课教师在进行每个教学模块教学前,首先把本模块能够用得到的常用的词汇,专业术语,及相关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英语知识,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了解该项目的内容,任课教师还要给出几篇与本项目有关的英语对话。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师有必要事先检查学生对已给的词汇,专业术语,及相关表达方式,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些内容,并引导学生就教学内容在课外收集该项目的材料,编写对话。第二,课上演练。课上演练是指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对话进行实践,同时要求另外一名同学就他们的对话进行现场口译。这样在有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商务现场口译,显然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的口译技能也得到提高。另外,操练过程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使学生体验到了现场真实感。 (三)教师归纳总结 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在认真观看聆听其他同学的表演,并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在纠错时加以改正。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提问,其目的是看其他同学是否认真听讲,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没有弄清楚,并给出自己的观点。使每次总结,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提升,并对学生口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再作一次强调,加深记忆。 三、结语 总之,“以工作为导向”的口译课,是以项目教学为核心,以案例教学为内容,在课堂组织教学上,学生可以用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以学生实践为核心完成教学目标。在真实的场景下,通过模拟情景练习,学生积极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张志华 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需求分析角度下的商务英语论文 一、国内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1.缺乏正确的市场需求导向 商务英语以英语为媒介,为商务活动服务,实用性是其核心。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前,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设置的课程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需要存在差距。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将来就业时的需求。 2.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有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商务”和“英语”脱节,两者缺乏切合点。有些高校专业课程开设过晚导致学生对专业商务知识接触过晚。还有些高校未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而是盲目照搬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 3.教学过程过于传统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只注重对学生单项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能动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自我学习能力。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而轻视了商务专业知识,导致课程设置中教学中教师沿袭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1.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范畴,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应使用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即使用需求分析理论来指导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需求分析理论认为,要提高ESP教学效率,首先要做需求分析。ESP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工作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由于在商务英语领域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比其它ESP分支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更难以预测,因此需求分析对于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2.以需求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课程就是把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结合到商务活动中,培养学生商务技能和英语技能的一门课程。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是真正判断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根本。需求分析是保证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对商务英语课程的大纲设计和课程安排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的需求与变化对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市场需求,尤其是企业需求作为教学方向。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成为运用英语在经贸、教育、外事等部门工作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另外,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特点,应该从实用性出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善于合作、讲究效率的素质,帮助学生逐渐具备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商科专业知识、商务操作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提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选取教材方面,应考虑到难度和实用性两个层面的需求内容。要使商务英语课程真正能提高学生商务英语能力,合理而科学的课程设置应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不断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将商务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各个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有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作者:马欣 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地方院校商务英语论文 一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强基础”而非“重专业”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要求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些都是“强基础”的要求,也是英语专业的培养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在专业上只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系统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也体现了“强基础”的特点:学科基础课虽然有21学分,占177个总学分比例的11.86%,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英语听力、英语语音等语言基础课,唯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商务英语学科概论)也只有一个学分,占总学科基础课的4.8%,占总学分的0.56%。专业必修课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这个部分课程数量有所增多,但英语语言课程数量的比例依然较大,占总的专业必修课学分的30%,除去二外的10个学分,商务英语课程占专业必修课的52.5%,约为一半。可见,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强基础”,不是强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而是强英语语言基础。 (二)重技巧,轻能力 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专业课程大多是传统的英语语言基础课,强调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巧,如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等。在专业必修课中,英语语言课程仍然占据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其中英语阅读和基础英语从I到IV,所修学分达到21个。专业必修课中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非常具有语言特色和技能培养特色,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等强调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巧的课程占商务英语专业必修总课程的87%,而强调商务能力的课程只有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商务谈判两门,占13%。 (三)选修课姓“英”不姓“商” 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对专业必修课程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但可供选择的课程大多姓“英”而不姓“商”,英语国家概况、中国文化概论、外事礼仪、英语语言与文化、西方文化概论偏重文化方面,虽然是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须的,但比例偏大,甚至出现内容重复。另外,英语语言学导论是纯英语语言课程,翻译技巧与实践也不能算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余下商务英语专业选修课占总选修课大约一半左右。 (四)实践课程设置无特色 该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性教学分为集中性实践22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2.43%。 另外,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12学分,占总学分比例6.78%。从表一看出,商务英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与传统的教育实习实践在时间、内容、方式上几乎没有区别,缺乏专业特色。 二 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衡阳师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点和可取之处是很明显的,比如在培养目标上,明确了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是“英语”而非“商务”。但其问题和不足之处也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如专业性不强,能力发展不够,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课程设置没有专业特色等等。如何对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升级和优化,是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计 “根据英国商务英语专家Nick Brieger的观点,商务英语应包括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交际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专业知识(profes-sional content)、管理技能(management skills)和文化背景(cultural awareness)”。“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充分的社会需求调查为基础,这样才能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并依此为标准进行课程设计以及指导实习实践教学”。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学习,却忽视了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因此,定期走访企业,回访毕业生,才能更好地明确市场需求。在课程设计上,除技能培养之外,更要强化专业特色。“应该突出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形成以商务英语基础课程为主、人文类课程为辅、语言类课程为支撑的选修课框架,三者的最佳比例为5:3:2,即商务英语核心课程占50%,人文类课程占30%,语言类课程占20%”;在高年级(五、六学期)强化职业实践和实训,增加物流、报关、国际单证操作等课程,为学生实习和毕业打下基础。 (二)加强校企及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建设 “地方院校要以地方为本,服务地方,充分发挥自身学术优势,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地方院校还要要根据本地特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各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地方院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院校要积极推进地方化,办学模式向地方开放,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的建设”。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可以遵循“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引进来”指的是引进企业资源,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以讲座、报告或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报关、单证操作、外贸流程、商务交往等实务教学,并积极与地方合作,开展对外服务,以项目方式驱动教学。“走出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国际。首先,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到商务英语专业办学时间长、富有经验的院校,包括对外经贸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学习进修或者攻读与商务有关的专业学位,也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公司第一线进行实践工作,获得第一手经验和资料,以便更好地充实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其次,学生也要走出课堂,走向第一线,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公司或企业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报考国际商务师、报关员等专业证书,以考带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突出英语工具性,实践教学体现商务特色 地方院校可以在校内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设备,比如现有的语音室、电脑机房等等开展各类商务英语实训活动。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在2013年引进了一套口译设备,可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练习口译使用。另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不一定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是商务实践报告,也可以是商务报表或者商务策划书。在实习时间上,打破原有的固定时间,可以与企业探讨,找出企业真正需求的最佳时间。由于大部分外贸企业的业务集中期为8、9、10三个月,因此,把寒暑假纳入实习范畴,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或者把实习实践与寒暑假时间结合,既有利于实习时间的延续,也能满足实习单位的实际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实习要改变原来指导教师全程服务的模式,既不能任由学生放任自流,又不能全由指导老师大包大揽。由于单个公司或企业无法容纳整个班的学生,可以以城市为单位派出实习指导老师,把城市分成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选出一名实习生担任组长,指导教师用巡视的方式来管理一个城市中分散的实习生。鼓励学生租住在同一个或相邻社区,以便于管理。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实习生会议,每星期召开一次实习小组长会议,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小组单位可以弥补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缺憾。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一定要以某个公司或者某个企业为单位,可以是一个工业园或者一个写字楼,这样不仅使公司乐于接收实习生,而且便于学校管理实习生。 (四)转变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关键在专业教学,专业教学的关键在师资。但在目前大多数院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多数由英语语言背景的教师担任,有语言学历又有商务背景的教师是少之又少。英语语言类教师虽然可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但他们缺少商务知识的培训,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英语语言方式,当然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特色也很明显,那就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因此可塑性极强,以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为例,商务英语专业35岁以下授课教师占到80%以上,这些教师继续学习积极性高,只要学校政策倾斜,积极鼓励,未来一定可以成为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 作者:谢彩虹 李九英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一、引言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基于P2P网络路由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这种技术首先被应用于比特币领域,2009年比特币发行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挖金”热潮,从而激起人们对于比特币最底层技术——区块链的兴趣。区块链以共识机制为基础,同时具备去中心化、难以篡改等优点,它既是一项技术革新,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对于会计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会计高度中心化带来的信息不透明,可靠性存疑等问题可以通过与区块链技术结合解决,德勤的Rubix企业区块链平台以及金蝶、知链等平台都是对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会计结合的尝试。 二、区块链+会计 1.区块链的应用分层 第一层次是简单的数据存储,即将数据直接存储在区块链上做永久保存;第二层次是逻辑化处理,即处理复杂的逻辑数据,比如组织身份认证,将名字、地址、时间、状态、区块号、交易号等进行绑定;第三层次是流程化应用,即处理复杂交易过程,比如货币兑换,跨境支付、核验等多环节操作。区块链的三个层次的功能可以为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程序提供技术基础。 (1)会计确认、计量 参与区块链系统的每一个节点都会备份完整的数据信息副本,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参与核验,根据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特点,处理会计数据时,对于每笔经济业务涉及哪些会计要素都必须得到区块链上所有成员的认可,这种机制就完全保障了会计要素确认的准确一致。同理,每个节点都保存有全部的交易信息数据,所以每一个节点都会参与验证交易的真实完整,区块链的链状结构使得每一个影响计量属性的元素都相对透明,消除了信息不对等带来的漏洞,每一笔交易都必须获取全部节点的认证,才能进行记账,避免了不规范流程操作带来的会计舞弊现象。 (2)会计记录 区块链中的broadcast(广播)插件功能要求所有交易在整个区块链上进行广播,这体现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财务系统中加入去中心化设计,避免了对会计记录和信息数据的篡改,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舞弊与差错的风险。 (3)会计报告 区块链技术与会计融合之下,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再依赖企业主动披露,系统可以按照系统内置的时间周期进行自动披露,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信息披露是主观意识为主导,而区块链模式下变成了以客观信息为主导,根据信息需求主体的要求进行披露。 2.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目前企业会计工作还是以集中式账本为主导,所以企业的财务报表都必须取得第三方专业审计人员的严格审计报告,但是审计人员自身的主观性影响或者由于自身专业技术局限会对审计结果带来差错,所以会存在潜在审计风险。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极大的主观操作性,所以信息需求者之间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可能会利用漏洞来欺诈投资者和监管者等。区块链技术特有的优势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甚至会带来整个会计行业的变革。通过区块链技术,会计记录一经确认便不得修改,永久可追溯,减少了人工干预带来的主观性问题。其次,传统的会计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比如记账成本、审计成本等,而区块链会计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成本。如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可以极大程度提高结算流程效率,将目前会计工作以小时计量升级为分、秒计量,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区块链应用到会计系统中,每一笔交易确认和结算大部分都是自动化运行的结果,极大地降低了时间成本。交易一旦获得区块链上每一个授权节点的认可,就可以被系统自动记账,同时将数据备份到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的账本里。最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缩减了会计处理周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实时审计也为会计工作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区块链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区块链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手工记账、报账的模式,将海量的数据存储到各个节点。若会计人才没有系统的会计知识和数据处理的技能,不能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就难以做好基于区块链的会计工作。因此会计人才应掌握聚类分析、决策树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工具方法,结合海量的数据去分析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帮助企业制定决策方案和战略地图。区块链是集信息技术、数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学科为一体,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拥有强大的专业能力,还要深入学习金融、计算机编程等学科的知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储备体系,成为复合型人才。会计是面向未来的,区块链改变了必须经过第三方中介才能达成交易的传统方式,建成了共识机制,这种现代科技与产业的融合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 四、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会计系统中的应用模拟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会计系统中使用到的技术原理包括智能合约、三方记账、数据上链后不可篡改、实时进行验证、自动化处理以及数据路径溯源等。智能合约编写完成内嵌在系统内,有助于快速交易的完成,并催生了一个新的岗位合约会计,有别于传统会计,合约会计必须熟悉企业业务流程、预算决策等企业日常工作。 1.德勤Rubix企业区块链平台 德勤在2014年主导推出了Rubix平台,Deloitte'sPermaRec是该平台应用最成功的一个项目,其实质是全球性的分布式账本,事务所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实时访问数据,进行实时全面审计以及自动报税。分布式账本的特点可以极大程度消除信息孤岛带来的问题,所以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真实透明程度,从而降低了审计成本。通过分布式账本的优势,采取三方记账的方式,颠覆了传统会计的记账、审计以及档案管理方式,简化了支付流程(特别对于跨境支付),降低了支付成本,并且对于区块链上所有数据采用永久可追溯的保存方式,不可篡改,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国内一般贸易企业为例,通常情况下都以人民币为本位币,企业跨境支付业务一般会涉及很多环节,需要进口方、出口方、进出口方各自的银行和中间货币清算行的共同参与。传统模式下跨境结算需要3-7个工作日,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中间手续费,直接导致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慢(见图2)。Rubix模式使用的区块链技术,直接可以跳过中间金融机构的操作流程,原来以天计数的支付时间,直接变成秒级支付,直接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大幅提高了资金利用率。Rubix平台可以完全取代中介,企业通过Rubix平台上的数字代币进行交易,实现点对点的交易,进出口方各自的银行以及中间清算机构都不再需要,直接导致交易成本的下降。Rubix提供其客户访问多个分布式共识平台,取代的传统模式中的“中介”,形成一种“三方记账模式”。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发生交易,并且两家企业都建立了区块链会计信息系统,那么在交易发生时双方可以同时记账,最终形成甲企业账本、乙企业账本和第三方账本,在第三方账本中详细记录了甲、乙企业账本记录之间的联系。区块链中每一个区块必须获得区块链上所有节点的验证才能打包上链,一旦上链所有记录永久可溯源并且不可更改。在Rubix模式下实现了点对点的交易,特别对于跨境支付业务来说,节省了大部分交易费用,提高了资金利用的效率。德勤推出的Rubix企业区块链平台已经获得很多企业的认可,在Rubix平台上建立区块链财务系统。Rubix当前的业务模块主要有四类,如交易对手确认、实时会计和审计、土地登记、忠诚度积分等。借助Rubix平台开发的企业级区块链应用平台,主要有去中心化交易所、即时支付、医疗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去中心化是Rubix模式的存储模式,数据信息被存放在私有链上永久保存,获得用户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企业的每一笔交易,而每一个用户节点都有对应的加密方式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2.知链区块链会计系统平台 知链区块链会计系统平台是基于Rubix模式构建企业超级账本结构(HyperledgerFabric),超级账本结构的基础原理就是区块链,整个应用平台由不同的组织和节点(Peer)构成,这些组织节点通过通道进行连接,必要参与的节点加入到通道中,依据联盟链的特点进行互相交易合作,并共享以及管理完全一致的账本和智能合约。以制造企业采购业务为例,知链平台基于以上的区块链设计框架,结合企业组织框架和部门岗位设置,首先需要创建联盟链,构建基础环境,接着做链上企业信息维护,包括制造企业和与其相关的供应商、工商部门和银行等相关机构的信息,将所有涉及的单据上链,永久保存到区块链结构当中。在平台当中可以进行用户权限设置,权限范围的限制可以有效控制信息的加密程度,避免信息外泄,将责任人缩小到一定范围内,降低监控成本。在供应链上,供应商的选择是企业采购业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所以供应商所有的营业执照和信用评级都必须上链,作为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的重要依据。在对供应商综合选择以后,要考虑隐私数据库的选择,将必要字段选择为世界状态,保护数据。所有的采购业务前期准备完成,接下来的工作本质上是单据在各权限操作人之间的传递。根据制造企业的采购业务特点,首先由部门提交采购申请单并审核。再传递过程中需要用到区块链非对称加密技术进行信息加密,其中数字签名是识别信息真假的重要依据。制定采购策略和签订合同之后,将采购合同在链上以数字摘要的形式进行加密传输,传递到对方企业用对应的私钥进行解密。整个传送过程保密程度比较高,有效避免了信息的泄露以及篡改。接下来供应商发货并开具发票,开具的区块链发票上链进行永久保存。商品通过物流到达制造企业入库,向制造企业财务部门提交付款申请并支付货款。最后进入记账环节,根据区块链发票以及采购合同等,编制记账凭证并保存。以制造企业采购业务处理为例,体现出区块链化的分层技术:接入层、合约层、应用层、共识层、激励层和数据层。首先企业信息上链在接入层,记账规则、支付条件、合约条款等在合约层,信用等级评估和财务处理在应用层,共识层信息有hash值、POW/POS,激励层有分配机制和发行机制,最后数据层的信息有支付、财务和物流等数据。应用平台基本还原了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全过程,覆盖了业务流程中的全部部门以及人员,分别给各个人员设置对应的权限确保联盟链中信息的安全。但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对后台服务器的考验比较大,当同时在线人数过多时,服务器的稳定性欠佳,需要更进一步的调试和升级。同时对于单据的传递到最后记账环节,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会计人员进行记账,增加了信用风险。 五、总结 目前国内区块链会计系统平台的选择还是比较少的,基本是以德勤推出的Rubix模式为基础,在此模式上进行平台和模块的设计,突破创新点比较少。一般来说,新兴领域和学术热点的出现往往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去跟进,德勤的概念化区块链会计通过全球化的Rubix平台已经得到比较好的实践,但是对于多产业、多领域的整合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国内来说,本土化的平台越来越多,知链平台就可以看出研发人员对简化区块链会计工作流程做出的尝试,但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有待加强,比如对于人员权限和数据传递加密的过程不够详细,用到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更明确地体现到模块设计当中去。目前国内对区块链的热度比较高,而区块链与会计的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必须加快区块链与会计工作相融合,降低各项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赋能实体产业。区块链的出现要求现代会计人才不仅限于会计专业本身的素质培养,还需要与大数据编程等学科相结合。 作者:杨颢颐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
金融保险论文:金融保险教育体系构造思路 本文作者:曹伊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高校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至关重要。 一、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但是综合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实践。我们所提倡的高校素质教育更是需要在实践课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从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偏离市场需求 目前,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因此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不稳固,走出校门后对实践工作的适应能力较差,不能直接顶岗操作,特别是金融保险相关行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和保密性,更是让学生无从下手。因此,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求学院能够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依附理论教学 高校金融专业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实践课程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和前沿性,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由理论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这种以理论课程为基础设置的实践课程安排,导致实践课程仅仅成为理论课的附属,功能单一,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规划、管理、研究和评价,必然会造成实践教学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相互衔接性,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匮乏 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十分缺乏“双师型”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金融保险专业教师都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缺乏金融保险专业的从业工作经验。因此,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不能够根据金融保险相关企业对于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实践教学计划的设定,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课程内容,也不能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予以及时准确的指导。个别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由于未曾有过金融保险专业从业经验,甚至连自身都无法正确完成相关实践课程内容。此种状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抓紧时间培养和引进“双师型”金融保险专业教师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缺少实践基地 校外基地是高等学校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知社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最佳场所。实践教学进程必须体现出时代要求,符合专业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高校金融保险专业由于受地域和专业特点的限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还比较少,无法满足学生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需要,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未来的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学生对自己以后即将从事的工作没有概念,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实现与更多的金融保险相关机构的合作,是高校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之一。 二、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构建 金融保险专业要培养具备一定的金融保险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运用金融保险基本知识分析行业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对现行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一个具有高校特色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制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应该达到的要求。金融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严格按照金融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来执行,结合金融保险专业的特点,确定出符合本专业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目标的教学目标体系。在此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结构,同时又能够对这些体系的功能水平起到驱动作用。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完成简单的实践教学操作训练,而是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依托,主要从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设计。金融保险专业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不仅仅要掌握金融保险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熟练的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柜台交易能力、金融交易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金融感悟能力。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恪守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全真模拟环境下系统的实践训练,学生不仅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熟练的技术应用能力,更难得的是,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学习金融保险更需要职业素质,需要具备金融智慧。经过训练,学生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具备较高综合能力的金融保险中高级复合人才。 (二)建立科学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为了满足金融保险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突出素质教育的特色,我们必须对金融保险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化。实践课程设置要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生产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高校金融保险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基金投资学、投资银行学、期货与期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国际结算、保险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等。因此,所设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也要根据理论课程进行有效编排和设计。针对实践教学区别与理论教学的独特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为学生提供各种金融工具的直观展示,让学生认识各种外国货币、票据、单据等等,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即将从事专业需要熟知的具体内容。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选取金融保险经典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情景教学也非常重要。一个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以及相关的金融保险专业应用软件。金融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要通过设立模拟证券期货公司、模拟银行、模拟保险公司以及相应的金融软件和应用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实现近距离上岗,在高仿真的环境中体会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提高实践教师教学水平 1.实践教师的培养 主要目标是要真正能够推动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能够有效地转化成推动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师较少、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的现状,应当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首先,要对金融保险专业教师进行实践强化训练。将金融保险专业相关的并为学生设计的专业技能训练,如外汇、证券、期货、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内容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教师先熟悉各类教学软件的使用,熟练掌握各项实践课程的操作流程,作为指导学生的基础。其次,针对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与金融保险相关岗位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金融保险相关企业的专家为金融保险专业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并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同时,由学院推荐优秀的金融保险专业教师到金融保险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以增强教师的一线工作经验,以便更加准确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最后,积极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性的教师经验交流研讨会,与其他兄弟高校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达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效果。 2.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重要模式。金融保险专业紧密依托行业、企事业,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目前,高校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正在探索应用型的产学研合作的复合型发展道路。在产学研合作中,要求学生熟悉了解金融保险交易的一般程序和业务实践,学生植根于金融保险的发展实践中,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与探讨。结合如何建立金融强国、丰富金融产品交易品种、规避金融风险、综合理财、保险业务创新等实际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学生置身于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实践中,熟悉了解了外汇交易、期货交易、证券交易、银行工作流程和保险工作流程的一般程序和业务实践,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与探讨,结合近几年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日本地震等实际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产学研结合把金融企业运营、金融理论知识研究、保险行业先进经验和培养现代应用型金融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使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了可靠的培养环境保障。 (四)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金融保险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近距离接触社会,将在校期间所学习的金融保险专业知识与模拟实践操作运用到工作中。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认知、对工作流程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能够更加努力学习。针对高校目前校外实训基地较少的情况,加强同金融行业相关单位的联系,与有意向的金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签订协议,确定企业与学院的各自权利和义务,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能够定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体会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工作特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并为以后毕业生就业和金融机构选拔优秀人才打下基础。 金融保险论文:金融保险就业率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张凡雷 孔祥玲 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财政与金融学院副教授 山东轻工业学院财政与金融学院副教授 一、金融保险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调研不细,学生分配岗位不明 从保险技术角度讲,由于多数院校没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在毕业生面对所有的财产险公司和所有的寿险公司情况下,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我国保险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下列特点:其一是人才数量相对不足,其二是人员素质总体偏低,其三是人员结构亟待优化。随着外资金融保险机构的进入和民族保险机构的境外拓展,保险市场急需大量金融保险专业技能型专门人才。市场需求强烈的四类人才包括:保险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保险专业技术人员、保险销售骨干和评估人。保险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既要懂得理论又要了解具体的实务,作为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刚参加工作不可能就能得到这个职位。如果想从事其它三类人员的工作,具体的岗位是什么,需要承担哪些工作?具体来说,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都要涉及展业、承保、核保、查勘定损、核赔、风险管理咨询、职业培训、客户服务、保全服务等相关业务岗位,那么这些岗位的具体职责是什么,了解不细,致使专业课程设置不系统、不科学,教师引导学生的就业方向不明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具体,学生在离校时,对保险行业的认识就比较模糊。 (二)培养目标、学生考核缺乏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专业理论又能具体操作的实用型人才,具体到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素质全面,适应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具备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实务经营能力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培养,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把培养目标具体到金融保险专业上来,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如何培养认识不到位,对金融保险专业缺乏细致的专业培养规划,专业课难以与保险行业要求的从业人员的从业能力相对应,学生考核只注重保险行业的一般知识,忽视保险行业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保险行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 (三)专业教师团队人数不够,努力方向不明确 金融保险专业,有它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来完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团队。金融保险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这个专业的标志,这些课程应该由研究这一问题的专业教师来承担。但现实问题是:有专业,有学科,缺少专业或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的教师团队,缺乏统一的理念、统一的口径、统一的专业方向,没有针对如何提升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学水平而同心协力。有的院校原来有从事这一学科的专业教师,但迫于这一学科的学时太少,不得不同时担任其它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上受到了影响;有的院校缺少这一学科的教师,引进教师迫于提升学历、职称的压力,无暇顾及这一学科的具体应用以及这一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方向显现出盲目性。 (四)学生实习欠缺,不能客观了解保险业的业务实际 金融保险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一定比例。目前,有的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学生实习作为教学的必备环节,即使安排了学生实习的时间,也没有精心地去组织,放任自流,由学生自己支配实习的内容,因而主动到保险行业实习的学生大约只能占金融保险专业全部毕业生的四分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只顾及如何完成自己计划好的教学内容,没有把讲授的知识与保险的从业情景结合起来。学生在校三年,没有与保险从业人员接触的机会,没有保险爱心与责任场景的再现,再加上媒体对保险纠纷的报道,致使学生不全面地认为:保险从业人员都是那样为被保险人服务的!那么这些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站到保险圈外人一边,不会选择保险行业来就业。因此,在现在这个保险圈外人对保险评价不高的大环境下,不注重实习,也就等于学生在选择保险行业就业的渠道上设了一堵墙,自然达不到高职院校拓展就业渠道的目的。 二、提升金融保险专业就业对口率的建议 为了把金融保险专业办成学生和家长满意,以及用人单位认可的专业,以提升就业对口率,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1.教师团队成员培养。金融保险专业既需要专业带头人又需要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必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科带头人应对本专业主干课程有深入研究,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经历要丰富,教育改革与质量意识要强,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有较全面地把握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有高学历与高职称,但没有在第一线工作的实践经历,势必会影响到专业教学。因此,院校应与保险公司搞好协作,选派教师到保险公司顶岗实习,要求学生认知保险行业,应从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教师开始。 2.教师团队成员专业思想的统一。金融保险专业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精神,将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岗位挂钩。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从学生就业去向上明确保险业每个岗位的职责所在以及对从事这些岗位人员的要求,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专业课对相关岗位的价值及作用,因材施教,以团队的协助精神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二)主干课程的设置 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多的情况下,应该抓基本,从上述最关键的岗位上进行突破,设置好专业课程。具体来说,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的岗位就是一个最关键的岗位之一,因为展业是保险业发展的瓶颈,保险市场需求强烈的人才中就包括保险销售人才。如何培养销售人才?因具体的业务不同,销售人员所具备的知识也不同,就销售财产保险而言,因财产保险业务相对比较集中但风险因素比较复杂,所以从主干课程的设置来讲,应把《企业风险管理》与《财产保险》这两门课对应起来;就销售人寿保险而言,因人身保险业务相对比较分散但风险比较有规律,所以从课程的设置来说,应把《保险营销》与《人身保险》这两门课联系在一起。有的院校设置了《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而没有设置《企业风险管理》,这说明课程的设置只注意了保险的金融属性和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而忽视了保险的服务属性———为客户的风险管理服务,致使学生在保险展业能力的培养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财产保险》《保险营销》与《人身保险》这四门课,不仅体现了保险专业的特色,适应保险销售岗位,而且对于保险公司的其它岗位的知识能力迁移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上述四门课的开设将直接影响着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后续发展。 (三)把专业思想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金融保险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工资待遇、行业发展,变成一个保险圈内人,将会使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产生老师是保险圈内人的感觉,有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再将保险人员的从业能力分解成知识、技能、素质,并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发设计各门课程。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特点来授课,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探究式、情景模拟式等富有启迪、创新作用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提出的对保险行业评价的问题,客观、公正地分析,让学生对保险从业人员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评价,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得到与金融保险专业对应的某一目标岗位应具备的从业能力,既显示了金融保险专业的特色,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何愁学生和家长对金融保险专业不满意,用人单位不认可呢? (四)精心组织学生实习 高职院校应以“协议合作、互惠互利”为原则,利用保险公司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根据学生可能的分配去向,与各地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这不仅能让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来选择保险行业就业的一种策略,真正体现了双向选择。保险行业到底是好还是坏,为什么保险圈内人评价保险行业好,只有让学生亲临其境,与保险圈内人交流,融入保险公司的氛围,让他们耳闻目染,学生才会理解保险从业人员为什么对保险行业评价好,对自己的工作心气足,从而坚定自己的专业思想;同时学生在实习当中,还能结合保险公司的业务实践和保险公司运营管理的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完成毕业论文。保险公司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经考核确定学生的工作岗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挑选自己中意的学生作为后备人才来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实习环节,与保险公司签订学生实习协议,按生源规划实习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这不仅能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而且也体现了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向选择,提高就业的对口率,实现高职院校扩大就业的目的。 (五)推行“对证施教” “对证施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体现,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来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适应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使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高职教学的一种“内置”行为。在教学计划制订阶段“,对证施教”的主要要求是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互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互相接轨。目前,保险行业要求持证上岗,这些证件主要有:保险人资格证书、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保险公估人资格证书、风险管理师资格证书和寿险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梳理,检查符合培养目标的所需证书的学科开设是否科学。有的院校在目前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再增加《保险中介人》这一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获得资格证书,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保险行业职业的理解。在教学管理上,高职院校对教师和学生采取鼓励政策,取得资格证书者在争先评优中作为首先考虑的对象。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发证机关的证书考试,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实现零距离上岗,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对口率。 金融保险论文:金融保险能力问题思索 本文作者:林秀清 邹茵 林小强 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市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步伐,金融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激增,但从业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制约。高职金融保险教育是作为培养金融保险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过程,对于提升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金融信息的利用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则是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根本体现,因而应当作为金融保险教育的重心。但是,高职金融保险教育容易陷入我国传统的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专业人员能力培养的困境,导致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在面临新问题时往往难以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务必要改进高职金融保险教育,努力培养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 一、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的能力构成分析 国际金融环境发生变化,国内已经事实上形成混业经营格局,国内行业监管随之进行调整是势在必行。2009年10月新的《保险法》正式生效,这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有必要对其能力框架进行规范。通常来说,一个从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两类:职业能力(competence)与能力(capability),前者指的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而后者指的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1]职业知识包括一般知识、金融保险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维护金融保险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承诺保持公正、客观、独立,遵照职业准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等。 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金融保险职业能力构成方面不同国家有自己特殊之处。我国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会计政策的洞察力。因此,政策洞察力、知识、技能、职业价值等应是我国金融保险从业人员能力的主要构成。知识,包括金融知识、保险知识、证券知识、信息技术、外语知识、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个人理财规划、金融营销、会计学、统计学、国际商务等;技能,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获取新知识能力、国际竞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性等;职业价值,包括遵循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诚信、客观、保密、社会责任、终生学习、政策水平等。[2] 二、我国金融保险专业能力培养现状 高职金融保险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金融保险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国的高职金融保险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金融保险的高等职业教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邓传洲等,2004),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金融机构的要求。笔者近三年来以问卷方式调查了中国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金融保险教育中应注重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认识,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保险教育的知识结构仍然较为狭窄,具体表现在跨专业学科知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技能的培养方面也相对薄弱,目前的金融保险教育状况也还没有完全提供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实际上,许多学校对基础课程的设置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往往只了解理论常识,而对相关交易活动的经济实质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判断。 金融保险业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保险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之中。部分高职院校教材陈旧,甚至没有自己的教材,采用适合本科生的教材,教学方式呆板,缺乏实训,难以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对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也设立了金融保险实验室,但其设计的业务都是简单化了的常规业务,与金融机构实际相差较大,难以起到实习的效果,而毕业实习也大多处于放羊状态,专业对口的实习很难保证,有的学生甚至从没有去过实习单位照样开出实习证明,质量难以保证,这致使教学实践浮于形式。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实训,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严重脱离实际,以至于部分学生毕业时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等均难以适应职业需要。 三、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带来的思考与借鉴 自20世纪80年代,各国就开始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以改变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的局限,提高学生的能力,以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姆对这一时期兴起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大为称赞,指出行为导向教学法对能力培养的好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柏林工大的教育专家杜霖先生认为通常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可在一体化教室、实验室、工厂、车间等实际操作环境中进行“手脑并用”的学习以提高职业能力。美国高校早已意识到传统的知识获取型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认为学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因而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所以,终生独立自学能力是任何专业人员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金融保险教育并不是也根本不可能做到把一名经验丰富的金融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应具有的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终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知识、技能和专业认同。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金融保险知识。技能包括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具备有效的听、说、读、写能力;智力能力是指寻找、获得、组织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和他人进行有效合作和具备领导才能的能力。专业认同是指毕业生应认同所学专业,乐于学习专业人员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并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应该知道并能够认同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并能据此做出价值判断,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正直、客观、公正的品格和坚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指出学校应教会学生为获得并保持职业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即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有关部门还对如何加强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因此,美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实践中美国大学也积极响应高校教育改革的建议,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升各专业毕业生的能力。 四、改革高职教育,提高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能力 为了提高金融保险专业学生毕业后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应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改革高职金融保险教育方式。 (一)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个别院校招生就业办从学生入学就进行职业能力测试,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数据。重点从事业心、沟通交流能力、处理问题能力、领导能力、创业潜力、成功倾向、职业选择等方面对广大学生进行测评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入学就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的强烈追求和主观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巨大的塑造力。所以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即“学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重新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个阶段以来,师生关系已经由教师的绝对权威转变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是很大的进步。这种关系可以使师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问题,师生在诚信中主动愉悦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对学生采取理解、宽容、信任、鼓励的态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知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高职金融教学改革甚至要超越这个程度重新塑造更为理想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的师生角色意识。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模拟、案例研究、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样式来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形式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活动多表现为隐性的;而学生学的活动则跃然眼前,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三)改革教学内容,确保传授知识的新颖性 精简课程内容,理清各课程间的关系,删除交叉重复与陈旧空洞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自身特性和时代新意,如国际贸易实务与国际金融课程中关于国际结算部分的内容存在较多重复;可以考虑重新整合;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将抽象的理论与创新性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创造有利的条件;扩充教学信息量,及时引入国内外金融保险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成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将一个丰富的、开放的、富有时代感的知识世界展现给学生,并注意将西方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金融保险财税法规、行业最新发展等内容介绍给学生。 (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职业能力训练,课证融合适应行业规则 面对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保险知识也不断更新,传统的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终身受用,坚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原则,教会他们学习方法与能力。为此,可以大量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训教学法、启发式教育、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等,并建立社会实践和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胜任能力。随着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以及持证上岗的规范要求,国内部分院校采取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教育,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毕业前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相应职业能力。可以邀请保险业的专家和一线的金融保险行业骨干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清楚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感悟保险创业的艰辛,主动寻找差距,激发学习的自觉性,从而达到学生自发地参与以创业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其自身的职业素质。 (五)改革教材编写思路,编写金融保险专业产学结合校本教材 大多数金融保险教材的修改只是简单的修订,即根据新情况,对原来教材进行修修补补,教材基本变动不大,甚至有的高职院校选用的是不符合高职实际的本科教材。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也不容易贯彻实施,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内容应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增加“案例”的比重和增设“实训课堂”等内容,教材的改革和重新塑造、应该在内容、形式、写法、版本、装帧等各方面进行整合,把专业知识和精彩的文笔结合起来,深入浅出,融会贯通,通过形式上的轻松活泼与高质量的教材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倡各高职院校与金融保险企业合作编写产学研校本教材。 金融保险论文:金融保险就业困境分析 本文作者:张小惠 单位: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涉外经济系 一、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 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顾名思义是着力打造金融相关领域,包括:以保险公司为主体、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而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区别其他各类高等教育,着力打造面向操作、经营、管理业务一线的复合型人才。相对于金融业多年存在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导致的金融业岗位与员工素质错位的矛盾,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金融保险专业学生“性价比”更高,与岗位的匹配情况也更好。因为在专业教学设计中本着“学会、够用”的原则,设计的知识点与金融保险领域的工作能力要求相挂钩,包括:金融投资、银行柜台业务、会计基础、保险学原理、寿/财险、证券投资、保险营销、理财等课程。更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校内外实训、定岗实习让学生熟悉并融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具体的岗位职能。与此同时,现在大部分金融机构很重视员工队伍的层次建设,在招收一线员工时已开始关注动手能力强、掌握业务基本技能的金融类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目前市场对专科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经过职业院校培养的训练有素、技能扎实的大专生在行业中更受欢迎,因为在单位中大专生无疑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尽管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存在以上诸多优势和发展前景,我们也不能忽视该专业学生存在的就业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金融保险专业从业要求高 笔者在《管理学家保险人才供求两难现状中的教学理念革新》一文中就概括了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在智力上应具的杰出的思维能力,怀疑和批判的思维品质,独立和自主的思维立场,开放和多方面的思维形态,具有强大的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结构上应具备合理的、浑厚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为支撑,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其与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自身的发展达到动态的平衡。在能力上应该是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能真正学会做事。在人格上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生命价值和主体精神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存在和社会的价值。提别是保险行业,其要求更是极致,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的概括:保险从业人员一是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二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倍加珍惜近年来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在成绩面前不安于现状,在差距面前不甘于落后。三是练就过硬的本领。要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坚持学以致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四是弘扬优良的作风。坚持求真务实,自觉抵制经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因此,高职学生从入校的基本素质来看与以上的要求还是很有差距的。这也是许多教学活动无法达成的关键因素。 (二)学生就业的主观意愿聚焦内勤工作岗位 从学生的主观意愿上看,有金融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其就业意愿也偏向如银行业的柜台人员、客户经理、理财顾问,保险业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内勤人员等岗位,因此在这些岗位的就业率和留存度也比较高。但是,矛盾点就在于这些岗位对于各个金融企业来说,岗位容量有限,每年发生人员变动或有招聘行为的情况非常少。这与大批渴望涌入相关岗位的学生意愿形成矛盾。与此相反的,金融保险行业领域中,在保险方向的外勤———即一线营销人员存在大量的缺口。特别是有一定专业背景的高校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学生就业情况呈现就业率低,人才流动频繁的现状。这一现状与快速发展的保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矛盾,从而也抑制了行业健康发展。 (三)金融保险业业绩考核方式让学生群体望而生畏 金融保险行业是诞生富翁最快、最多的行业,但这些神话似乎与刚出社会的高校学生无缘,因为学生的社会资源最为贫乏。那金融保险行业中的薪资、奖励办法无不是与业绩挂钩。行业中的“保费英雄”和“高位高薪”收入分配与职务晋升方式,使得许多刚走出校门的高职大学生们望而却步,对许多学校的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而言,学习是为了取得学历,将来不一定在这个行业就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浪费。 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困境原因分析 以上高职学生存在的就业困境在金融领域中的保险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以下主要分析金融领域中保险行业学生人才流失、流动的典型原因。 (一)就业思想荆棘的形成因素 1.对传统就业模式的认可根深蒂固。其一,学生们对择业的标准是保守的。所谓的好工作前提一定是稳定。如何保证稳定呢?简单地概括就是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有单位交五险一金。其二,学生们对从事保险人工作的误解。笔者曾就保险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在授课的金融保险专业学生中展开讨论,大家对这两种合同认识比较模糊。特别是对保险合同表现出强烈的不信任。更有同学认为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这也就导致毕业生即使是留在保险行业工作,宁愿选择收入较少但相对稳定的内勤岗位而不愿在挑战性极高收入丰厚的营销岗位。 2.行业的社会形象不佳阻碍大学生加入的脚步。这一点,在前文已有分析。由于门槛过低进入保险行业的人员主要是集中在保险人队伍中。换句话说,中国保险业的窗口行业中集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无法适应保险专业知识的能力需要,只能用生硬、简单甚至违法的方式进行营销。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大众会把不信任的情绪投向保险行业,更不相信商业保险的意义所在。试问类似的不良认知和情绪扩散,我们学生的父母怎么会支持自己的孩子进入保险行业就业呢?而对于还尚未完全独立的中国大学生来说,这个因素强有力地捆绑了他们选择保险行业从业的脚步。 3.怕吃苦受累,爱面子。笔者认为,学生存在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只局限于学生这一个群体。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不佳是根源。本文不就这一社会问题进行探讨,但笔者必须指出这一因素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挑战性极高的保险行业。保险营销员或人等外勤岗位工作没有底薪,在没有人脉的情况下完全靠“陌生拜访”销售保单,展业压力巨大,收入也不稳定。这样的描述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二)就业理念误区 1.就业标准过高。大部分保险专业学生仍希望到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工作,愿意到乡镇和基层工作的很少。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期望值偏高,理想与现实脱节,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 2.职业定位不清。从社会就业层面看,保险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内勤和外勤两种。内勤工作相对稳定,职场环境较好,是多数保险毕业生就业首选,但内勤岗位设置有限,常要求员工具有医学、会计、法律、建筑、汽车制造等相关背景,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保险行业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在外勤人员即保险人,他们工作压力大、流动频繁、社会认可程度低、行业整体形象较差,多数保险专业学生不愿意从事此类工作,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又无法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进入其他行业。 (三)教育因素———挫折教育的缺失 目前的高校在校生所受的适应性教育,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是一把无形的枷锁,让学生们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和魄力留在保险行业发展。他们被中国保险业一层不太美观的面纱蒙住了探究保险真谛的眼睛,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教育体制也没有给学生的心智和勇气的培养供给养料。 三、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困境对策的思考 (一)办学方面 1.加快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从教育管理体制上,需要对我国现阶段保险教学需求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和再认识,明确保险教育的目的、方向、思路,探索适合现阶段国情的保险教学管理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为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加大对外交流,鼓励和培养“两栖型”和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兼职教师队伍。在教材上,各大高校要摈弃门户观念,加强高校间的合作,建立相对统一的专业主干课教材体系,提高专业主干课教材的质量。各院校在主干教材的基础上,再结合各自院校特点,确定专业方向,编写特色教材,尽量实现国外和国内、基础与实务的两个兼顾。 2.创新办学模式 现阶段,我们需加大力度完善保险专业高等学历教育体系,学界、业界应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目前,国内的保险专业高等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毕业生大部分都要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因此,增加学生接触实际的机会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学界和业界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 (二)教学方面 1.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目标的思考———基层复合型人才培养。我们的教学目标推进学生职业素质教育。2.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金融机构。学生定位于保险公司的基层营销、统计、后台服务等岗位;另一方面银行业务的扩张与发展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笔者希望从教学模式革新的探讨,来谈一下如何培养一个能在保险行业留得住的专业人才。1.打破机械性适应的途径是需要培养创造性适应者。2.人格本位、素质本位教育理念的建立。“人格本位”教育体系反映在课程设置与建设中,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智慧与方法、人格力量或职业伦理三个层面。在人格本位理念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素质教育应运而生。这里的“素质结构”是:在内涵上,(1)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须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如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2)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即20世纪80年代德国企业界倡导的“关键能力”,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3)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4)在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如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素质本位”是人的整体内在的身心的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未来职业教育的内涵是:以教育为方法,以职业为中介,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体生命开发的全面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教育。以上的教育理念的转变符合我国教育改革大政方针,即由过去单纯的能力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职业教育法》第四条也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笔者认为,保险相关专业的建设犹如一块试金石,即使保险专业保险行业再不被社会认同,实际工作中再艰难险阻,如果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能够达到做到人格本位、素质本位的话,我们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教育是否有效,笔者认为在保险行业能够得到有效验证。 金融保险论文:金融保险就业策略 本文作者:孙洁 单位: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涉外经济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金融沟通的加强,金融保险业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遭受到不小的压力,在这一情况下,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与行业需求,改变高职金融保险人才的培养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以促进高职金融保险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已成为一个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本校2009、2010、2011届毕业生就就业率、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跟踪调查。 1、就业率分析 本校金融保险专业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较高,都超过了90%,尤其是今年更是超过95%,这也超过了学校各专业平均就业率。由此可见,本校金融保险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2、就业方向分析 通过对2009、2010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跟踪分析来看,80%以上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与金融保险相关的工作,只有少数毕业生从事了其他行业工作,这也是正常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咨询公司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公司,从事保险咨询、保险的、保险策划、信息分析和理财服务等工作。 3、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 本校初步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系统,及时反馈学生的就业状况,并结合保险公司的反馈和毕业生的座谈会,了解到以下情况:一方面用人单位评价本校毕业生保险基础知识较扎实,工作踏实,能安心保险一线工作,但有部分毕业生动手能力欠佳,适应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得知,大多数保险金融专业毕业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学习,为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提供了理论知识。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实践课程开设得不够好,高职教育特点没有明显突出自身的特点。 二、金融保险行业需求分析 1、金融人才数目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全球金融业并构与联合的浪潮推动下,不仅保险公司需要金融保险人才,而且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劳动民政部门也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同时,在保险业的发展与拓展中,人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按照惯例,开设一间保险公司内勤管理人员约80人,分公司约50人。而有专家预测保险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30%,可以说,中国保险业对金融保险人才数目需求的数量激增。 2、岗位需求分析 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业务扩充、人员调整等引起管理系列、内勤系列、银行系列的人才需要。其他行业对金融保险人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需求,一是保险公司对保险人的需要;二是保险经纪公司对保险以纪人的需求;三是邮政、货运、航空、汽车销售等部门需求保险兼业人才的;四是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人才的需求。 3、能力需求分析 银行、证券及保险业务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使得现代保险业需要的是保险与金融融合的多面型的人才,不仅要对保险知识了解掌握,同进还要对银行、证券、投资理财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从企业和各保险公司的反馈来看,各各企业除注重人才的应用性、复合性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如人际交往。那就要求相关高职院校在金融保险人才培养上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保险实务类课程开设,注重学生实习实训,还要注重通用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培养出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供需不对称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供给、有需求,应当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但我们却看到金融保险专业就业的双难矛盾:保险专业的学生工作难觅,保险企业则是人才难求。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供需不对称的原因何在,我们从学校、教学、企业、学生四方面分析了内在原因。 1、从学校方面来看 人才培养方案决定培养出人才的类型,对于金融保险这一专业,学校没有及时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作调整,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未做相应调整。同时,学校对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与部分本科院校存在相似性,对基础理论课程比较重视,而忽视了课程发展性、时代性,对目前一些比较重要的险种,如责任保险、保证保险等重视不够。这种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保险的实务性,没有突出层次性,加之与本科院校雷同,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与本科生相比,并无优势,无法形成错位竞争。 2、从金融保险专业教学来看 教学手段上,尽管不少高职院校以多媒体代替传统的黑板和粉笔,但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导致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达不到保险行业人才招聘的基本条件。由于保险学自身的应用性特点,在教学手段上,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忽视行业发展动态与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强调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环节,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培养出的毕业生也就难胜任保险公司的要求。同时,在考核方式上,高职院校采用的主要还是期末试卷考试再加平时作业的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偏重于单纯记忆成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从企业、公司方面来看 部分企业、公司只是关注当前市场份额,需要螺丝钉式人才,目光短视加上对保险教育认识的偏差,使得在就业市场上,金融保险专业的毕业生反而不如电脑、财会、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 4、从学生方面来看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择业心态较为主动,但是不少毕业生就业标准过高,对薪资、工作地点均有较高要求。希望到大中城市可沿海城市工作,而不愿意到乡镇和基层工作;希望从事相对稳定的保险内勤工作,而不愿意从事保险外勤工作。就业理念上的误区,职业定位不清,加上心理素质不高,使得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挑三拣四,错失良机。 四、高职金融保险教育与就业协调发展方略 因此,在当前经济环境条件下,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适应市场,改变观念,丰富人才培养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手段,突出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实用性。 1、端正就业择业观念,沟通信息,找准自身定位 (1)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 高职学生在就业理念上有误区,职业定位不清,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如在金融保险专业教学中,可增加有关就业趋势的内容,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结合时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深对就业的认识。同时,可利用实践教学让学生制定目标,明确就业方向,从而达到以教学促进就业的目的。 (2)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校分析了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即具有良好的保险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群是各类保险公司从业人员、保险人或经纪人、证券及银行等相关行业金融保险方面的从业人员,并由此培养目标出发制定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找准自身定位 由培养目标和方案可以看出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性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找准自身定位,不仅要注重基础,还要掌握多方面知识,在意志上还要有一股子特别的“韧性”。 2、丰富人才培养内容,适应市场,提高学生竞争力 (1)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应调查、预测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面向市场,面向专业,面向应用,构建课程体系。首先,确定理论课程体系时要依据以下原则,要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既合理,又实用,特别要包括与金融保险行业知识相关的前沿知识等。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能够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为了加强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引入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再次,根据金融保险市场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由原来单一金融保险方向课程向多个方向延伸,如包括保险综合管理、保险营销、涉外保险等,注重培养多方面能力。 (2)整合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课程间存在着重复现象,在构建了适应市场的课程体系后,课程内容上可以进行整合。课程内容要以培养应用、操作能力为中心,在结合一定的地方特点、行业特点,突出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在此基础上,不忽视计算机和外语的教学,为就业提供多方保证。同时,推行模块教学,对模式内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突出高职特色,建立模块教学内容及体系。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上除了不断整合,适应市场外,还要志时俱进。一方面,可以采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邀请校外的保险专业人士阐述一些前沿问题,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热点,接近专家。另一方面,也可利用选修课,适当引入外文教材,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趋势。 3、调整人才培养手段,与时俱进,注重学生素质提升 (1)改革教学方法 在金融保险专业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创新地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精选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来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还可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或者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以专题形式促进教学。 (2)培养职业精神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也是今天各企业看重的人才素质之一,在高职教学中,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相关活动,有目的打造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在工作压力较大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同时使学生具备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为就业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发挥实践课程作用,拓展渠道,打造实用型人才 (1)建立校内实践课程体系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校内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开展以下三方面训练: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就金融保险专业而言,还可以和相亲保险公司联系,利用其软件,进行情景教学,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保险业务各环节、各技能有所了解,有所熟悉,将实践二字在教育教学中很好落实。 (2)实行校企合作,推动就业 在实践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行校企合作,推动就业。可以与一些金融保险单位合作建立保险实习基地。学校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多样化的实习,使学生对工作环境、金融工作、保险业务有一些了解,并在实习中注重把已学习过的理论和技能与实践操作相整合。学校还可以与一些保险公司等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结语:金融保险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该既有前瞻性,又有反思性,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与教育工作,以期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校培养为基础、个人实践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 金融保险论文:职校金融保险人才培训思路 本文作者: 陈俊杰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金融保险业的重要性也无庸置疑,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金融保险业对国计民生、发展战略、制度改革等个方面的影响亦窥见一斑。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该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然而我国的金融保险职业教育也刚刚起步,专业的建设始终踯躅不前,人才培养难以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对接,除了硬件设施的不足外,还有较多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改进,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给了我们较大的启示。同时,专业建设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事关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整体竞争能力的构建。 二、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银行、财会、证券、理财规划、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治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治理、保险业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金融保险是一门操作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应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层次特点,结合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着重培养其应用力、操作力与适应力。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笔者通过对国内的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分析认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建设观念的创新不足,缺乏活力 纵观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建设,缺乏新颖,思路没有突破性,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经济因素、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还徘徊于陈旧的传统建设思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教改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学生作为的受惠对象,也要加入到专业建设中来,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要向其讲解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观念转变了,师生才会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去实践。 (二)更注重“学”中去“做”的人才培养逻辑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入,偏重于在“学”中“做”的逻辑,忽略了将其与实际的结合,也偏离的职业教育的核心,致使学生进入社会岗位以后一片茫然,手足无措,用人单位也必须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就业再培训,由于金融保险专业其特殊的性质,以及社会新的形势决定了现代的职业教育应当是在“做”的逻辑下去“学”的思路,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去学到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样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容易理解金融业深涩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将其融会贯通。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校企合作的建设还停留于表面,没有形成例行化机制 校企合作是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企业是学生的最终接受方,对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与青睐,企业最有发言权,例如保险公司、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那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应该形成校企合作的长久机制,然而在实际的职业教育中,这种例行化程序又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没有形成普遍性,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实习实践基地的经常性流动,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那么通过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签定长期合同和挂牌的形式来固定合作基地也不失为一种良性的机制。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和出面协调。 (四)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对于专业建设来说,课程的设置是很关键的一环,但是在许多的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到课程内容重复率极高,比如《货币银行学》与《中央银行学》,《财务管理学》与《公司金融学》,《市场营销学》与《保险营销学》等内容都有很多重叠的地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授课前进行不同教师之间的沟通,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在有条件的学校内部可以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用教材的编写,形成一个研发团队,既可以增强科研能力,也可以增加不同经验的交流。对课程的重组和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反映金融保险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动向。在课程的选取上也要注重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切实把握前沿的专业方发展,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因为金融保险业其本身的知识更新很快,新的理论或新的金融产品在不断的产生。 (五)专业建设偏重于“职”教,而正在远离“高”教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存在的本身就注定要承载特殊的社会意义,金融保险业又作为一门特殊职业教育,在专业构建上必须有别于其他的职业教育,以便形成其鲜明的专业特色,而高职教育也应该有别于职业教育或中职教育,我们培养的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较高等级的技术型人才,那么也就意味着在注重“职”教的同时不能忽略了“高”教的存在,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纯粹的技工,而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而现在的高职教育正在忽略这样一个问题,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一两年具有比本科更好的操作能力,但在数年后,就将遭遇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瓶颈,因为理论和人文素养的缺失而不具备或较少具备创新力,金融保险业又是一个极需创新意识和的能力的行业,那么我们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上应该实际操作与理论素质要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专业人才。所以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上讲,高职教育比本科教育承担着更为复杂和繁重的任务。 三、对策及其建议 为了从观念和具体操作上改变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现状,使其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金融保险的专业建设。 (一)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操作力、岗位适应力、创新应变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并重,即在注重“职”的同时不能忽略对“高”的教育引导。扩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增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以社会需求作为参考来确定教学,以教学来促进社会需求。积极的为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正面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促使其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全方位发展,使之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之才。 (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国家教育部门明文规定,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高职毕业生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度,为了提高资格认证的过关率,增强职业技能水平,可以考虑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为基础,专业基础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教学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为一体的全方位新型课程体系,以便在毕业以后可以取得会计、保险、证券、银行等从业资格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专题任务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技能训练及合作调查教学。 (三)以社会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鉴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订,课程内容由岗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位置,也是按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来排序,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课比例。打破以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社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培养的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以此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控制。 (四)建立健全新的考试考评机制 现有的考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多元化需求,也不能再公正客观完整的去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建立健全新的考试考评机制势在必行。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抽查考核其主要理论内容,并有针对性的建立考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而专业核心课程要以实践操作考试为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应该建立多元的、综合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半工半读,选修多门专业课程,以掌握多门技能。 (五)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 精品课程代表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具有一定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专业课程作为精品课的建设对象,组织授课教师都加入到建设团队中,力求建设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精品课程,而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过程,需要在后期作大量的修正与补充,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课程的深入认识,增强其对教材的把握能力。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应遵循以建促教、以建促研、以建促学、以建促改、学建结合、改建结合的规律,从建设中找到问题,再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才是目的和意义所在。 (六)实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是一种让企业、校方、学生多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学生学完基础理论课程以后,在进入专业模块学习时,让其进入实践基地,在“做”的逻辑下去“学”专业模块,这是时代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学校在考虑人才培养的同时又得以兼顾了企业经营的需要,企业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得以兼顾了校方的需求,所以是一种多赢、互赢、双赢、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的形式有学工交替模式、订单培养模式、项目导向模式。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修正自我定位,同时也积累了探索新教育模式的经验。 金融保险论文:金融保险课程创建思索 本文作者:钱志芳 严伟 单位:义乌工商学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中国金融体系在经受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和多次金融结构调整以后,已经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商业金融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必须要立足义乌实际情况,以其金融业的发展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地方发展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一、分析当地金融行业的形势与人才需求确定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 1.当地金融行业的经济形势及人才需求分析。 1.1义乌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截止2008年底,义乌已有各类金融机构近50家,其中银行18家,证券营业部5家,保险分支机构28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47.76亿元和707.42亿元,总量位列浙江省县市第一位,分别占金华9个县(市)区同类市场份额的40.66%和36.9%,实现利润32.82亿元;人均存贷额14.95万元和10.1万元,同样位居浙江省县市第一位。义乌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保险方面,2008年义乌市实现保费收入15.36亿元,从1997年起连续蝉联浙江省县级市榜首。两年来义乌保险业共计支付各类赔、给付款10.13亿元,在保障、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门推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帮助中小企业收汇、规避外贸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义乌市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断壮大,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金融生态和发展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来义乌设立分支机构,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总之,义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使得金融人才需求在一段时期内将会是持续上升的势头,这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1.2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所需人才能力分析。本专业学生拟就业于金融行业各个职业岗位,也就是说,毕业后能够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从事金融服务及管理工作,并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等工作。 2.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基本掌握保险、银行、证券的实务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和理财技术,能够胜任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社会保险机构及非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岗位和金融营销管理工作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的课程设置 1.培养目标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贸易知识、经济法规和市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银行、保险、证券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及金融法律法规;掌握保险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营销心理、学会商务谈判与客户关系管理;熟悉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毕业前基本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要素和实务操作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等专业能力要素。 2.适应于各项能力素养的课程对应。 2.1基本能力要素。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培养出大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主要是英语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同操作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大学英语、演讲与口才、经济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社交礼仪与公关技巧等课程的学习。 2.2专业能力要素。 2.2.1营销能力:金融行业都需要金融营销人才,因此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出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营销技巧、客户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可通过市场营销学、营销心理学、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获得。 2.2.2理财能力:在校期间,要求学生能学会分析风险、制订投保计划、能开拓保险银行或证券投资渠道、能制订个人或企业的理财计划。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学习的课程有:保险概论、人身保险实务、财产保险实务、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个人理财分析、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 2.2.3管理能力:生活工作处处离不开管理,要求学生在大学里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对于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有保险营销队伍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经济政策分析能力、要懂法知法。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管理学基础、经济法与经济合同、团队建设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 3.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市场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以上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需求分析,来配置相应课程,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环节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主要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语文、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专业基础课主要为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与经济合同、货币银行学等;专业技能课开设了保险概论、财务管理、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证券投资学、现资理财等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还开设了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页设计等专业任选修课程,学生可自行选择八选四,公共任选课是提高学生在音乐、体育方面的素质,学生可根据学院的要求和自身的爱好进行选择。 三、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必须基于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不能因人设课,也不能因传统设课。联系义乌金融市场实际,在学生已拥有金融保险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专业课程设置设有“金融理财策划”和“保险营销”两个模块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深入学习:第一个模块是金融理财策划方向。它培养的是在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工作,基本懂得银行、证券、保险各类产品的功能与风险,能为客户提供一定的理财规划服务的工作人员。毕业后从事学生必须具备投资理财综合能力能力,这一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商业银行实务模拟、投资银行学、现资理财等课程。第二个模块是保险营销方向。此方向培养保险公司的一线营销人员或营销管理人员。从目前情况看,在保险业中又以保险营销业务(含保险、保险经纪等)的人才需求为最高,其次为营销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这一方向注重营销能力与团队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训练。毕业后到保险公司工作的学生必须具备保险展业、核保、出单、理赔、业务处理能力和保险营销能力。因此,该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保险营销实务、团队建设、社会保障学等课程。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课程设置中要充分体现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将学生的实践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实训室模拟实训、集体组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社会兼职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学时比掌握在2:3左右。实践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从一年级的认知实习、金融市场调研,到二三年级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还有毕业前的毕业实习,均做好全面的安排。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格标准的对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各种证书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含)以上考试或学校的大学英语过关考试;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以下资格证书的一项:保险人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求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互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互相接轨。比如在会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保险概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课程教学结束后组织保险人资格证书的考取。 五、结语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有能力的增长,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要结合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要变化、现代金融技术的创新发展、教学政策的改变,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地进行修改与完善。 金融保险论文:职校金融保险嫁接研究 本文作者:邹玉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2005年,中国的保险行业逐渐放开,主体迅速增加导致对人才需求陡增,人才已成为市场主体站稳脚跟、快速扩张的关键。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保险业管理人员达到7.6万人,保险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7万人,保险营销员从2002年11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01万人。调查数据表明,保险业的人才储备非常匮乏,各个岗位的人才供需严重失衡,供和需之间的比例约1∶4。高素质、复合型的保险人才,尤其是投资、精算、理赔等人才极为短缺,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 一、保险行业目前的人才现状及其成因 保险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业务的发展,保险业内涌现了大量技术含量颇高的产品,需要多层次、各方面的人才。市场主体在人才培养上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长期采用拿来主义的选人政策,没有培养出众多懂管理、善经营、具有敬业精神的专业人才,如今面临着人才短缺和从业人员专业技能退化的窘境。目前保险市场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全国各类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二是从其他行业转向保险业的人员;三是原来保险行业的存续人员。这三部分人员在数量构成上呈橄榄球状,即学生和原有存续人员较少,其他转行人员较多。 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由于保险人才培养体系滞后。全国仅有不到50家高校开设保险专业,每年保险专业毕业生仅在2000人左右,成人高等教育保险专业几乎空白。各院校保险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有关金融、投资、税法等与资金管理相关的课程很少。保险教育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难以满足我国保险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其二,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和沟通不足。目前中国保险教育存在两难:一方面,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工作难觅;另一方面,保险企业人才难求。原因在于学界和业界相互脱节,保险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保险教育与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经营规律不吻合。其三,保险教育的面太窄,国民保险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目前我国保险教育出现了一些偏差,表现在:重学历教育轻继续教育;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轻基层业务人员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保险教育基本上是空白,保险教育缺乏广泛的基础。相当多的保险从业者缺乏专业知识,要么跑街乱敲房门,要么扫楼闯办公室,要么托人找关系,有损保险业形象。另外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保险企业需要的所有人才并不是保险专业的学生都能胜任,一些理赔查勘、计算机、财务等专业性强的岗位往往需要其他相应专业的人才,而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保险专业以外的学生很少开设保险课程,这就导致了这些人到保险企业工作以后,难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保险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加大了保险企业自身的培训压力。最后,缺乏统一的培训制度,培训市场混乱。蓬勃发展的保险业对保险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的需求日益增大,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产品纷纷涌入市场,由于出发点和水平的限制,很多机构只能提供保险营销、组织和管理等边缘性的保险教育培训,核心业务的培训很难涉及。参加保险培训的人员水平不一、基础不齐,难以设计和安排课程。 二、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职院校,培养能胜任工作的毕业生,是其重要的任务,但它的处境也最尴尬。从目前全国的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无非是:对于专业性的金融职业学院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来说,由于高职金融专业开设比较细,其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面向的部门往往比较集中、单一。而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或多学科性的职业院校来说,其经济类专业院系往往只开设一个高职金融专业。这个专业面对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部门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这就决定了这类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要面向“大金融”,也就是要面向银行、保险、证券三个金融部门,这是由学院性质和教学资源决定的。同时,由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职员卖保险、基金、证券业务或相反的已经越来越普遍,理财业务越来越多地成为金融行业各部门共同的主业,因而面向大金融也是行业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上两种培养模式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形成第三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嫁接”,即我们经常说的“培养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一般是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复合型人才应具备: 第一,知识特征:(1)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复合型人才要基本通晓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复合型保险人才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宽厚的基础,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条件,也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2)知识的交融。复合型人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绝非松散而没有联系,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而且还要有所创造。学科知识能否融合并综合地发挥作用,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第二,能力特征:(1)能力的综合性。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学科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2)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所以,专业“嫁接”要求保险专业不能只局限于金融这一版块,而应该与各种专业合作。比如,我们可以在汽车维修与服务这个专业中开设财产保险,重点是汽车保险与理赔内容的学习;也可以与土木工程合力开设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保险等。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开设保险专业,应加强与各种专业合作,将保险专业“嫁”到外专业,让它发扬光大。 金融保险论文:职院金融保险专业创建思索 本文作者:赵伟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就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形式,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培训相结合的金融保险教育体系,能够有效的满足金融保险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国外高校都十分注重开展金融保险职业教育,课程涉及整个金融模块,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描述和课程大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选修所需课程。国内的金融保险教育,起步较晚,基本上实行的是狭窄的“专才教育”模式,过分讲究专业对口,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人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为了使高职高专专业之间相融合,专业资源间互相利用,国内各高校纷纷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以培养时代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一是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专博结合的通才培养模式,二是改革与其它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学校实际,阐述了金融保险专业发展与改革,为改革传统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二、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高职高专学校金融保险专业、金融保险教育方面形成了一个重操作、重技能和实践的的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培养出了我国金融保险、金融保险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高专金融保险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社会层面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 高职高专教育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要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成本费用很大。相关文献表明,高职高专生的生均培养经费投入应该是普通高校的2.5倍左右,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各地在教育投入上往往偏向于本科教育,没有给高职高专在内的职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产业从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遇到困难,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吻合性差。 (二)社会层面对高职高专评价偏低,对金融保险专业误解较大 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整体认同度偏低(近年有所提高,09年一次性就业率高职高专首次超过本科生),社会上乃至一些部门和地方的领导还存在着轻视高职高专教育的现象。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的学生家长调查显示:有65%的人认为包括高职高专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个档次;53%的人承认在与孩子谈理想时,会轻视职业教育。随着国内“金融保险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金融保险,然而很多人误以为金融保险很时髦、很神秘,认为金融保险是一个高工资和高就业率的专业。这种误解造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现象。实际上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必须先就职于金融保险一线岗位,积累经验,才能发展成才。很多人对金融保险一线岗位操作的实际情形缺乏了解和认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期望值过多过高,对未来的工作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 (三)学校层面对金融保险与金融保险专业没有形成特色 很多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金融保险专业建设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我国现有的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金融保险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短缺,实践性教学投入不够,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金融保险管理的要求,课程内容与现代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差距较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理论研究不够等等,没有真正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四)企业层面参与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水平较低 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结合企业性较差,企业参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年来,许多高等高职高专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多样化的企业参与模式,但企业参与仅停留于各地、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的模式探讨和小范围内的实际应用。企业对高职高专教育不愿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学校的设备投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缺乏应有的支持。 三、专业发展改革的对策 (一)强化实践教学保证体系 1.建设和完善符合金融保险专业与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内容和特点的实训基地。目前多数高职高专的金融保险专业主要是计算中心、模拟实验室等,虽然校内各系部实现了实训设备仪器资源的共享。但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比较缓慢。要对金融保险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就要通过各种运载工具模型、金融保险设施沙盘、企业、海关等各种在用单据、大型挂图等,让学生通过实务模型了解部分金融保险设施、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利用各实际在用单据了解企业实际的运作过程,实现与企业更紧密地对接。 2.强化符合专业教学特点的实践教学保证体系。一是以金融保险高职高专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专业根据教学设计要求,确定相应的技能或能力模块,设置对应的训练课程或项目,初步形成了由课程实训、能力模块综合实训、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各专业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专业再整合课程内容,设计能力模块综合实训项目,通过专业综合实训完成,再通过创新设计、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注重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1.构建金融保险高职高专生理论课体系,突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优化课程模块学时分配,以突出实践教学,采取公共理论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的组合模式。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比重超过30%,专业实践至少要达到20周。通过岗位(群)职业能力或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采用反推法,确定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构建了一套以应用为主线和特征的理论。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专业课在专业教学设计中,通过对学校、本地区社会金融保险企业所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每个专业方向相应的核心职业能力模块,针对职业能力模块设置对应的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及专业实践课等,形成了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进行改革 目前金融保险各专业各门课程均需要学校开展请“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教学模式。走出去与请进来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论,更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三年一贯制”的实习保持与企业近距离接触 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要开展多次到企业的专业认知和生产实习,通过对具体岗位的顶岗工作,学生在把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的同时,学生快速了解企业所需及岗位所需,在填补书本知识空白保持知识更新的同时,学生快速地进入工作角色,融入企业文化。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普遍反映学生不需培训即能上岗操作,上手快,肯专研,善于发现企业存在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本人结合多年的金融保险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三年一贯制”的见习实习方案,即大一的体验实习,要求大一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利用假期到家乡周边企业去体验金融保险相关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大二实践实习,即大二时保证至少10周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提高;大三的巩固实习,大三即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一线从事实践,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双向管理。 (五)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 为突出高职高专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考试方式的改革。理论课实施教考分离制,着重考核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以形成性考核为主,注重过程,要求学生对技能操作、技术应用的每一步、每一坏节都娴熟掌握和应用,要求学生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证明自己是否掌握了某种职业能力。专业教学要将全部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通过一个实训项目的完成,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次记录测试结果,直到课程结束,形成学生本门课的成绩。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不再以掌握理论知识的多少为指挥棒,而是注重学生是否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考试方式也由传统的单纯书面考试、终结式考试逐渐转向综合能力测评和过程型考试。 金融保险论文:职校金融保险工学结合方向分析 本文作者:袁金宇 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肩负着面向金融保险业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适应行业发展,专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紧密合作为途径,贯彻能力为本位,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中心,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思想,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一、金融保险专业高职毕业生主要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 近几年,我国金融保险业飞速发展,人才需求呈现规模扩大、业务能力综合要求高、人才需求逐渐理性等特征[1],这给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一方面,大量新设机构使得高端人才炙手可热;另一方面,随着业务网络的扩展,对基层一线岗位人员的需求增多。通过对青岛市金融机构走访调查,得出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综合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等。 二、适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321形式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构建 (一)“321形式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金融业有很严格的从业准入限制,在金融机构从事业务必须要获取相应的从业资格证,而事实上学生在全面学习专业知识前,很难获取资格证书,这一现实情况使得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工学结合”的开展很难在金融机构真实岗位上进行。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金融保险专业应以实践教学、模拟实习、顶岗实习作为“工学结合”落脚点开展“321形式的工学结合”。“3”指在专业教学初始阶段的前三学期可以安排学生进入金融机构参观机构内部设置、观摩金融业务展业流程,完成专业认知实习;“2”指在第四学期到第五学期安排学生模拟实训,通过模拟操作,熟悉金融企业基本业务的操作流程,具备从事综合柜台业务、保险规划产品组合、理财规划、营销策划的基本能力,同时完成职业资格能力考试,获取相关机构从业资格证;“1”指在第六学期依据学生就业意向,组织学生进入金融机构从事一线市场业务,开展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将适于在金融企业进行的教学内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内完成,同时第四学期后可以组织获取了从业资格证的学生利用寒暑假进入金融机构部门进行业务岗位的操作练习,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 (二)“321形式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实现过程 “321”结构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以课程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岗位模拟实习、顶岗实习三种实践性教学方式为基础,各阶段的实训环节是学生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的前提条件。专业理论课程是岗位职业能力实现的理论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岗位能力要求的基本认知,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基本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的认知。模拟实习是职业岗位的演练。由于金融行业业务是围绕货币资金展开的,学生很难进入金融机构边干边学,所以对众多的职业岗位我们采取模拟实习的方式进行。模拟实习是实践的桥梁,既是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延伸又是顶岗实习的基础,通过角色模拟、机构模拟、业务流程模拟、金融工具投资模拟等模拟操作环节,使学生掌握业务操作的基本流程与技巧。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目标岗位工作的一次大实践,是各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与提高阶段,通过在金融机构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操作,掌握各项业务的操作方法。 三、本培养模式运用基本要求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学生职业拓展能力[2],在以实现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块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活动均需摆脱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3]。要强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实训平台。再次,依托当地金融行业,通过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加强企业融合,形成“专业服务产业”、“校企联合办学”的专业发展模式。要重视学生职业证书考核,以实现与目标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金融保险论文:金融保险人才培训策略 本文作者:陶友谊 吴穷 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为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高级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起点和归宿;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又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对农行广州市个人金融业务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高职院校确定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思路。 一、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部门岗位的现状与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1.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部门的主要岗位工作分析。目前,银行的业务主要分为公司业务、个人业务、银行卡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四大块。个人金融部门的主要业务包括传统的按揭贷款、消费贷款和创业贷款,另外还有部分政策性贷款。个人金融业务正逐步由传统的存贷业务转向综合理财业务,积极开展“交叉销售”,在柜面开展销售凭证式国债、保险业务、外汇买卖和办理“第三方存管”业务,并为投资者提供理财咨询服务。风险防范是个人金融业务岗位中的主要内容。这一工作除了要求从业人员认真仔细之外,还特别要求从业人员诚实守信。目前,不良率较高的贷款主要是助学贷款。 2.岗位人员的配备与规格。调查得知个人金融部门一般配备10个员工,学历要求高职以上,贷款业务员必须持证上岗。新员工除来自金融保险专业外,其他专业的也不少。 3.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 (1)个人金融业务将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个人金融业务是一种非常讲究规模经济的银行业务,只有达到一定经营规模,才能保证银行实现合理利润。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消费能力正不断增强,各商业银行都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来抓。 (2)重视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将朝着投融资、咨询、等方向发展。在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策略上,各商业银行正逐渐从传统的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向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或量身定做的零售金融服务,制定不同的营销产品组合。 (3)重视个人金融业务的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个人金融业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将会积极培养,择优录用,留住人才。同时也会加强对金融业务人员的培训和高级营销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个人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为个人金融业务培养专业人才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从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一些非金融专业的学生也受到了银行业的青睐,成为金融专业学生强有力的竞争对象。因此,金融保险专业应引导学生认清当前日益严峻的本专业就业形势,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就业培训和应聘指导。 2.准确定位,培育优势。个人金融业务的最大特点是客户量大、分散,在满足顾客在消费金融产品的同时还需要为顾客提供投资理财等相关的咨询服务。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银行业最缺乏的是德才兼备的客户经理。作为个人金融业务的客户经理必需具备过硬的专业、行业知识,要能精通银行各类业务。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一位合格的客户经理几乎是全面发展的立体型人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调整教学思路,在保证学生专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切实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金融产品的营销能力。 4.加强对学生风险意识的教育,建立良好的个人征信档案。如上调研所述,个人金融业务岗位特别强调从业人员的诚实守信。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风险意识的教育,在这些准客户经理读书学习期间,就为他们建立个人征信档案。 金融保险论文:高职金融保险培养思路 本文作者:张旭升 单位:湖南保险职业学院 一、教育部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变化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一般而言,培养目标包括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两个部分。培养方向是指受教育者经培养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培养规格是指受教育者应达到的水平和程度,也就是高职教育提供什么样的培养内容和标准。关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育部自1999年全国第一次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以来在系列文件中提出了要求。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从2000年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到2003年、2004年的“高技能人才”,以及2006年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其变化一是将“技术应用型”改换为“技能型”,二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强调能够“应用某种技术”,后者则强调不但“掌握某种技术”,更应“具备某些能力”。关于具备哪些能力,人才培养规格的进一步解释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变化之二是将“高等技术”之“高”明确为“高素质”之“高”,二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既可以理解为该种人才“掌握高级别技术”,又可以理解为该种人才身份定位为“高级别”,后者则强调的是该种人才“高素质”。何谓“高素质”?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解释为具有“社会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理念”,能够“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人才。不难看出,目前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意在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企业岗前培训相区别。一般地,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不把短期就业能力放在首位;企业岗前培训把短期就业能力放在首位,强调使受教育者在短期内成为某一特定岗位的初级工,甚至是熟练工;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既强调学生的短期岗位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还强调具有长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即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岗位的变化。毕业时它可能只能成为某一岗位的初级工,但是它具有快速成长为熟练工的能力,并具有从一个岗位向另一个岗位转移的能力,或者在行业内多次转移基至是跨行业转移的能力。 二、现有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部的定位比较分析 至2010年,全国1239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18所进行金融保险专业招生,其中河北省6所,黑龙江省3所,湖北省2所,上海、天津等7省市各1所。⑤这些院校中,除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目前停招外,其他院校均公布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各个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将它们与教育部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一些异同。 (一)各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领域 由于教育部对高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针对所有专业的,它难以在培养目标中对学生的就业领域进行界定,而各高职院校是对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此,它必须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进行界定,这是正常合理的。对于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界定,绝大多数院校将其界定为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只有少数院校或者依据专业方向的限定,或者因为院校本身的特性,将就业领域界定为证券投资或保险领域。这说明对于金融保险专业的就业领域各高职院校具有一定共识。 (二)各高职院校对培养方向的定位与教育部的定位基本一致,但不完全同步 在17所院校中,有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保险职业学院等4所院校将培养方向分别定位为“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这与教育部2006年以来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基本一致;有12所院校将培养方向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这与教育部2000年对培养方向的定位是一致的。只有一所院校将培养方向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显然这与教育部的定位是不一致的。 (三)绝大多数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而非可持续的就业能力 在培养规格上,17所院校中,只有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和保险职业学院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与教育部目前的要求是一致的,然而,其他15所院校强调的仍然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或岗位群能力。个中原因,也许是受招生压力的影响,各高职院校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就业率,因此,培养学生的短期就业能力成为一种较为现实而又无奈的选择。因为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可以让学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可以使原培养学校拥有较高就业率。至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高职院校面临的就业压力面前,往往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三、现有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培养方向基本符合中国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部的定位是否相符只是判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的一个外在标准,本质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当时是根据金融功能的划分来组建不同的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独立地分业经营。然而在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前提下,海外金融业已走向综合经营,多种金融功能融合在同一金融机构当中成为了现实。1999年10月,日本“大爆炸式”金融改革允许银行可以发行债券及经营股票经纪业务,保险公司可以兼营银行业务;1999年11月,原来坚决倡导分业经营的美国取消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新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保险、证券相互渗透;而欧洲原本就有混业经营传统。中国金融业实行的分业经营在国际上显得形单影只。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体系从机构本位走向市场本位成为必然。2009年1月,中国平安旗下原深圳平安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历时三年之后,首家“保险系银行”最终实现了跨区经营。2009年9月,交通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的试点方案获得保监会批准,成为“首吃螃蟹”的商业银行。而从2000年以来,全国性金融机构跨业合作更是方兴未艾,如银行与证券公司签定合作协议,银行为证券公司提供融资额度、股票质押贷款、资金清算以及证券承销等各类投资银行业务,而“银证通”、投资连结保险等金融创新品种的推出,实际上表明分业经营制度已被突破,综合经营正成中国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为高职金融保险业的学生一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又对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培养目标上看,分业经营背景下,要求培养的学生掌握银行、证券、保险其中某一行业的知识,拥有某一岗位的专业技能,而在综合经营背景下,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够为客户提供银行、证券、保险产品的系列服务,能够在整个金融保险业进行岗位转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初级就业能力,更具有终身学习和创造能力,具备社会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理念,能够较好地进行团队协作和交流。从这方面看,高职院校将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为为整个金融保险领域服务,培养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基本符合中国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最终定位 通过对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的评析,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最终定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进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愿望。”⑥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胜任某种岗位”、“具备胜任某种岗位的能力”,显然是不适应这一规则要求的。如今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传播瞬间实现,知识更新飞速进行。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需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来取得。⑦因此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教给学生终生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教育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实现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短期就业与长期就业的相结合。放弃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专注于单一岗位技能的培训,也许会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对应岗位的工作,并使期培养学校得到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如此培养的学生必然会在长期的就业竞争中败下阵来,从而反过来影响原培养学院的声誉。高职院校要想使自己在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将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最终定位。 金融保险论文:职校金融保险毕业生标准分析 本文作者:唐树伶 张冬云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质量标准这个词,对于企业来讲是衡量产品好坏的指标,质量是企业的命脉。但是对于学校这个输送人才的“特殊企业”来讲,它的产品就是合格的、适于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学校生产的这种“特殊产品”的质量标准在国内鲜有论述。就像企业产品质量一样,毕业生的质量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制定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质量标准是每个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地区、行业、部门、农村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其课程结构要求更侧重理论的应用性,注重实际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及多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第二,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线;第三,面向农村、部门和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如此。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地区、金融保险行业确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才能制定毕业生质量标准。 二、制定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的意义 质量标准是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和设计课程的出发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只有先明确了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规格,才能知道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只有确定了课程内容,才能根据这些内容去合理地设计课程。因此,质量标准是确定教学内容和进行课程设计的出发点。质量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设置、顺序、时数、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以及教学进程等。这里的“目的”,就是使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一切能够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顺序、时数、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以及教学进程等,都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去设计、规划,因此,应该是先有毕业生质量标准,后有教学计划。即毕业生质量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南,是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检查毕业生质量的依据。 三、制定质量标准的主要原则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也是制定毕业生质量标准应该遵循的原则,不仅要达到知识上的要求,同时德育和体力也能够达到胜任本职工作的要求;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应该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质量标准是评价教育是否达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要求的衡量尺度。没有目标就无法制定标准,没有标准就难以检查和评价,没有检查和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质量标准要与金融保险事业对人才规格所提出的要求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本领域有用之才。在充分考虑金融保险行业标准的同时,不能降低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综合素质以及基础(含专业基础)理论、基本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毕业生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应该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检验。在制定标准时,对知识、能力、技能等要达到的标准,尽量量化,不能定量的要使用一定的语言去进行描述,学生参照这些描述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并进行自我评价。不能使质量标准成为花瓶,而是成为学生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镜子和尺度。 四、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知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开拓创新意识,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待人处事诚实可信。热爱金融保险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工作认真负责,谦虚好学,治学严谨。 2.科学与文化素质:具有较好的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底蕴,有良好的语言文字、文字艺术、文化礼仪、伦理道德修养;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保险业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现代文化修养,能涉猎各类中外文化知识,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 3.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承受和调节各种心理压力与进行正常心理活动的能力。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团结协作,人际关系和谐。勤奋刻苦,进取心强,具有切实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4.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遵循金融保险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诚实信用,忠于职守;做到文明执业,礼貌服务。遵守国家法令和社会公德,遵守金融保险法规和职业纪律,执行各项金融保险工作制度,能以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 (二)能力与技能要求 1.基本(通用)能力与技能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具有快速阅读能力,能将所获得的新知识组合成自己综合知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具有主动寻求专业知识信息的意识,掌握查找文献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能根据自学和工作的需要,确定文献检索的线索和范围,熟练地查找并取得有关参考材料。熟悉常用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的基本检索方法;掌握与金融保险专业有关的基本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利,措辞确切,准确运用普通话。能书写工作计划,总结工作经验和撰写专业文书。掌握一门外语(英语),熟悉基本语法规则,掌握4200个以上单词和常用词组,能初步阅读简单外文资料,听、说、写、译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AB级标准。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掌握网络基本知识及其操作,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检索。 2.专业基础能力与技能 熟悉常用统计方法,能正确选择统计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理解并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应用、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实务的操作技能,使学生通晓基本会计工作。掌握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对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具有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经济学在微观和宏观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则和运行机制;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掌握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内容,明确保险学的研究对象、树立对保险学的正确观念、初步了解保险的基本业务。 3.专业核心能力与技能 专业核心能力与技能如下表所示。 (三)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 制定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标准,应该准确地理解和描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已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然后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大致步骤是:将调查结果按知识、能力、技能、素质分成四大类;将每一大类的内容分出层次。如将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将能力与技能分成基本能力与技能、专业基础能力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技能;将素质分为基本素质(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等;在每一层次下,再找出若干个“点”,如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等等。总之要尽量分解得详细。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列出在每一层次上毕业生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将分类、分层整理编写好的标准送专业委员会、相关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审查,汇总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定稿。 金融保险论文:高校金融保险教学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曹伊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趋势对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金融保险的专业性质和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包括专门研究金融保险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实践课程体系。因此,金融保险专业教学一定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金融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大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北方的优良港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些年来金融、保险、贸易、物流、航运的发展,都让大连具备了成为东北亚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大连拥有东北地区唯一的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更是东北地区稀缺的金融资源。大连市政府也在2009年制定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09-2030)》,明确把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目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相关企业的密切配合,而企业如果希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就成为重中之重,金融人才不可或缺。因此,大连高校一定要抓住机遇,培养适应城市发展规划的、适应金融保险市场需要的、适应企业用人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技能高超的复合型金融保险人才。 (二)增强高校教学能力 作为高校而言,对于金融保险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使其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富有创新意识、通晓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的“市场型、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已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按照现代高等教育应实现基础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基本要求,构建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满足专业课程结构及现代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各高校金融保险专业都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高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符合教育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够更加突出办学特色,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使高校发展具备更多的优势。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保险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门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业务的操作流程,这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做到的。因此,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在学校内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专业训练,才能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具备竞争能力。 二、国内其他院校先进经验借鉴 (一)制定系统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上海金融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方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值得其他兄弟院校学习和借鉴。例如,在该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院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计划框架内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计划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应达到的基本实践技能的要求;开设的实践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时间等。学生必须达到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实践技能的要求,并且只有通过基本实践技能考核后,方可进入毕业环节的学习。将实践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予以充分重视。 (二)金融投资实践心理行为分析 中南大学尝试将《行为金融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对于投资决策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偏差进行了解,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外汇、证券、期货交易方式,使学生对于金融市场的真实交易行为进行了解,从而了解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心理学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类在不确定性决策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实践教学的引入,主要解决了学生金融实务经验匮乏所带来的投资者交易行为认知不足问题和跨学科教学所带来的基本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生真正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精髓奠定基础。 (三)通过社会调查强化知识体系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会要求学生撰写阶段性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完成调查报告来强化知识体系。根据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提倡学生利用社会环境,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范围内,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同意下,选择适合的主题对相关金融保险机构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开展社会调查,以达到理解、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够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题。社会调查可以采取实地综合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等方法。通过社会调查,汇总收集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所学过的金融知识进行总结,以达到强化知识体系的目的,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保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建立长期有效校外实训基地 广东金融学院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设计了行之有效的计划,确定了明确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规定。该校从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实际环境、交通、生活条件、科研项目、建立程序、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等方面都有细化的明确规定。该校还设计了完整的合作协议书,并且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后续管理也有细化的明确规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满足了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要求,避免实践教学基地仅仅成为一种书面符号,而是让其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三、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框架结构 (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设计 1.模拟证券期货公司 模拟证券期货公司,分别设立证券交易模拟大厅和期货交易模拟大厅,在大厅内设证券交易员和期货交易员。通过利用相关软件系统,进行股票和期货的模拟交易。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股票和期货的走势进行分析,同时熟练掌握证券交易和期货交易的操作过程。通过营造一种全真的模拟交易环境,让学生能够得到实战演练,能够熟练地进行证券和期货的模拟交易,并能够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和推荐股票和期货品种,通过自身参与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对于学生进一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同样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模拟银行 模拟银行,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根据银行的各种角色来演练如何进行银行业务。在模拟银行中,设银行行长职位,行长下设综合柜员、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部经理和行政主管职位,分别从日常经营、业务拓展、产品开发、风险评估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模拟演练。由学院提供模拟银行所需的工作场景,通过学院提供的仿真凭证和道具,以真实的银行业务为基础,让学生虚拟业务情节,使学生熟悉全部的银行交易流程。 3.模拟保险公司 模拟保险公司,同样使用情景教学法,设立保险公司经理职位,公司经理下设人、核保人、制单员和理赔人四类角色。通过演练推销保险、审核保险业务、制单、理赔等业务环节,让学生分组完成从推销保险到理赔的全过程。让学生突破单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亲身经历来认识保险流程。 (二)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管理 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应当包括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两个部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与理论教学管理相比较而言,所需的物质条件多、投入量大、教学过程复杂、涉及面广,加之其他的制约因素,可控性比较差。因此,要保证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地“双轨同步”,就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软硬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 1.硬件管理 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教学软硬件设施的管理,另一部分由实践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实验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为实践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完备的环境。在每学期期末,要根据实践教师下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调整。在每次课前都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并且能够在课后进行有效维护,随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师也必须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课程内容。 2.软件管理 (1)实践教学更加科学系统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在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召集相关教师编写有关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实践课程的系列实践指导书、实验报告、实践操作练习、习题集等等,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式 金融保险专业的实践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期货交易和证券交易,交易模式具有持续性和不确定性,这样就不能按照惯例进行考核。实践教师要学会利用教学软件和科技手段,将学生成绩划分为平时考核和结果考核两个模块。针对模拟实训、业务实训、专业实习等环节,既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同时又能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防止“一次定终身”的情况发生,达到真正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目的。 (3)引进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针对目前金融保险相关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能让学生在走出校门时能够迅速实现顶岗操作,要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引入实践教学体系。由学院作为主导,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学院要以多种方式进行信息宣传,让学生了解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证券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人员从业资格考试、保险人从业资格考试等等。而且要发挥学院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格考试的培训,既能够提高学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热情和主动性。 金融保险论文:金融保险混业市场供需推动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金融保险混业成为理论界的焦点话题,并正在逐步演变为国内金融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条件。平行型金融保险控股公司是适合我国金融保险混业改革的目标模式。由于我国金融保险基础比较薄弱,在金融保险体制上应当选择积极稳妥地推进步骤。应继续保持金融保险分业经营的总体格局,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建立分业机构间战略联盟纽带,最终适度发展平行型金融保险控股公司。 关键词:金融保险混业;路径选择;需求刺激;供给推动 在金融保险改革发展逐步加快的总体背景下,混业话题也因国内外金融保险接轨的客观形势,正在逐渐演变为国内金融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条件。 一、金融保险混业的内涵 (一)金融保险混业的含义 金融保险分/混业是指金融保险业中机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对应状态,分业是机构发挥单一或部分金融保险功能,是机构与功能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混业是机构实现非单一金融保险功能,机构与功能多多对应,彼此交叉。 从覆盖的范围来看,金融保险混业需要从宽窄视角来区分:从狭义理解,金融保险混业仅指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分野;由广义考察,范围包括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和信托业务等所有金融保险领域,而且还存在单一行业内的细分市场,通常探讨的金融保险分/混业一般基于广义的范畴。应当承认,在目前普遍通行的二级金融保险体系框架内,这一问题还应分为经营和监管两个层面,其中前者具体化为金融保险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内容,后者则是指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的内容,两者在实践中也存在交叉的问题。 (二)混业现象的实质 从沿革和逻辑的角度来看,西方金融保险机构往往是在单一业务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根本不存在多业经营的要求和可能性。但随着实力的增长和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机构开始谋求突破单业限制和多元化经营,如此便提出了混业竞争的问题,从经营层面来看,混业是金融保险企业基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状况在发展战略上选择突破的一种结果。在客观上,企业这种微观选择从整体上打破了传统行业的分工模式,使竞争由业内局部范围扩大至全部,通过资源重新配置、整体效率提升和金融保险功能的完善,促使金融保险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演进。 混业是一种稳态还仅仅是一种过渡态?迄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观点:机构主义认为,机构和行业结构是稳定的,将分业解释为割地而治,混业则是对行业分工的突破,由此判断混业是未来金融保险发展的大趋势;功能主义认为,机构与行业划分是相对的和不稳定的,但金融保险基本功能是稳定的,从而行业性分工是动态的。从金融保险业发展来看,金融保险功能毫无疑问地存在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全面的一个过程,至今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这一过程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可能呈现或缓或急的形态。当然,这种发展和完善并非对金融保险基本功能的否定和挑战,而是其意义的延伸和深化。由于金融保险业具有较普通行业平缓的平均成本曲线,混业无疑是大型机构成长的动力平台和理想环境,在技术上和实践中需要混业模式。因此,混业是经济金融保险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阶段时机构持续成长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在逻辑上是稳态的。 按照经济学理论,专业化是提高经济活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主要通过社会分工来实现。在历史的早期,企业规模较小,往往成为社会分工的基层单位界限,而如今庞大的金融保险集团完全可以容纳承担实际分工职责的多个子单位,以此实现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由此可以推知,环境和组织变迁已经使社会分工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分工由单一组织范围扩展至单一组织内部,终以混业方式来保持经济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即目标实现方式和形式的变化。 在现实中企业经营是在一定制度下进行的,这种制度是金融保险市场中多种利益动态博弈的选择结果。在制度选择和变迁路径方面,政府管制(理念、能力和政策)、市场结构和人文历史等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制度结构安排,这可以解释不同阶段和不同国家在分混业制度和制度下内容的差异性。 二、金融保险混业的动因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金融保险混业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产物,而是在西方特定经济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经济思潮的变迁 在西方经济学界,历来存在着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经济思潮,前者祟尚自由经济原则,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活动,在政策上要求自由地发展经济;后者信奉国家干预理论,在政策上要求国家对经济实行管理和干预、限制经济自由,这种思想差异在不同历史阶段、地域和产业有不同的表现。在历史上,两大思潮此起彼伏,交替主导着西方经济学界,并由此影响甚至决定了金融保险领域的重大变化。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经济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西方各国政府对金融保险业也基本奉行“不干预主义”,对金融保险业的有限管理相对宽松,金融保险业的经营活动和发展具有自由和自发的特征。伴随着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主义思潮替代自由主义成为社会主流,在实践中各国陆续取消了自由金融保险制度,改辙为对金融保险业实行严厉的管制。以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美大选、信奉新型自由经营论的政党执政为标志,经济自由主义重新走红西方经济学界,并延续至今。在这种思潮的引领下,金融保险自由化呼声逐渐高涨,金融保险创新或通过当局主动改制、或通过事后默认的方式发生发展起来。这正是金融保险混业再现的基本理论背景。 (二)需求刺激和供给推动 在需求方面,刺激金融保险混业的因素在于:现代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交换关系和金融保险关系日益复杂并渗透于全部经济生活。尤其是经济货币化向金融化发展以后,新的金融保险需求不断涌现出来,包括新的资金来源、资产的流动性、经营的安全性以及分散风险等。这些新的或更高程度的要求,对于金融保险业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潜在的发展机遇。因为每一种新的需求都意味着潜在的市场从而潜在的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驱动、分散风险的要求以及全球竞争的压力,金融保险业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包括经营领域的多元化来提高竞争力和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超级秘书网 从供给方面看,促进金融保险混业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监管理念从传统的安全性和社会性转向兼顾效率优先,监管制度和技术逐渐健全,监管经验日益丰富,宏观风险的预测技术不断完善,国际范围内监管合作得以加强,成为混业制度供给的背景因素。二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保险通讯和数据处理成本,提高了金融保险管理技术开发和信息传播的效率。与此相关联,金融工程技术和金融衍生工具蓬勃发展,为金融保险机构控制多元化经营风险提供了技术性手段和基础。三是世界经济范围内企业制度社会化趋势的变化和重组浪潮为金融保险机构提供了多元化经营方式的技术引导。 (三)决定性因素:金融保险结构变化 从根本上讲,金融保险混业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对金融保险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结果。金融保险产生于经济,并且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的发展:较高程度的商品经济必然要求较完善的金融保险服务;反之较发达的金融保险业又必将促进商品经济.
客户满意度论文:客户满意度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化的不断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与领域,传统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文章以广州农商行为例,基于客户满意度视角,分析其经营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就此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广州农商行;发展战略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化的蓬勃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渗透到各个领域,传统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企业利用积累的海量用户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金融理财需求与偏好,从最初简单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不断开拓到基金理财、小额信贷、供应链金融等传统金融机构核心业务领域。不断创新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凭此优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给传统金融机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广州农商行作为刚改制不久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转变,但其思维模式仍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外加本身与科技接轨的速度和力度缓慢,受到的冲击更加强烈,如何转变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掘客户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1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调研现状 本文选取了广州不同地区的农商行作为调查问卷发放点,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研。总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50份,回收率90%。问卷内容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特征、对银行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展开调查,以分析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升竞争力水平。 1.1客户特征 从客户年龄与职业设计问卷调查内容,统计发现被调查客户年龄年轻化趋势加强,30~40岁(46.60%)、20~30岁(14.60%)以及40~50岁(23.00%)50岁以上(15.8%);职业以企业职工为主,其中企业员工占比(45%)、个体户(21.1%)、村民(27.00%)。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广州农商行客户群体年轻化、多样化趋势加强。 1.2客户需求 调查显示,图1显示客户在业务需求方面,对理财产品(24%)、网上银行(23%)、消费贷款(20%)三项业务的需求最高,而对基金股票投资业务需求比例只有4%的水平。说明从客户的角度,对网上银行、银行信用卡等中间业务的需求逐渐增加,投资方面,受个人时间、文化程度、能力等的限制,风险偏好较低,更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投资目的。 1.3客户满意度 调查显示,客户对该银行的满意度整体较高,见图2。在被调查者中2/3以上认同广州农商行的服务,其中,一方面,在产品种类上,321人满意广州农商行的产品项目,占比72%,但在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上仅有173人不到一半的人数,占比39%;另一方面,在服务质量上,70%以上的认为服务质量周到、服务好,其中认为服务态度热情友好占比达到了最高的85%的水平。 2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2.1缺乏客户细分,流失问题严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化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逐渐进驻到金融领域,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广州农商行一直以来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农村金融,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客户群体已不再是单一的农村客户,客户群在年龄段、职业、文化程度、收入、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开始了较大改变,特别是客户对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由于技术的不足,广州农商行在快速有效掌握第一手客户资料处于劣势,不能有效根据客户信息进行私人定制服务,而互联网企业恰好相反,使得在激烈竞争中广州农商行客户流失问题不断加深。 2.2技术基础薄弱,客户体验满意度不高 由于广州农商银行由农信社改制不久,在电子渠道建设方面,虽已依靠大数据集中系统开发了企业网上银行业务、电子银行等功能,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其企业网银功能相对单一,未能得到充分开发,缺乏综合服务性业务、投资业务和增值业务,特别是银行卡业务这块,受电子还款技术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客户体验度大大降低。此外,结算渠道仍未单独开发,沿用农信社渠道,与同业相比还有很多不畅通地方,在市场竞争中,客户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后不得不转移结算业务,将其存放在服务技术好体验度高的其他商业银行。 2.3产品创新不足,客户开发难 通过采取多样化、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是各大金融机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在调研过程中,60%以上的客户反映不能满足需求,见图2。据了解,就柜台方面的服务产品而言,广州农商银行受人员、科技等限制,相对于竞争对手在除传统存款拥有一定竞争优势外,其他的几乎处于被动追随状态,追赶同业产品,缺乏特色产品,一直停留在难以与辖区内同业金融机构建设金融产品链相竞争。 2.4客户维护管理效率低,关系不稳定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低效客户较多,分散了其营销资源和柜台服务能力。第二,客户差异化管理不足。目前广州农商银行对VIP客户的综合服务水平仅仅停留在排队优先等初级阶段,而其他商业银行则提供了专属服务、亲情服务甚至延伸到VIP客户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第三,客户信息管理缺乏系统的支持及顺畅的流通渠道。目前广州农商行综合业务系统所能提供的客户信息查询、归集、分类能力有限,对客户群体的信息分析功能难以实现,而该行客户经理管理压力又较大,直接导致了广州农商行与客户之间关系不稳定,市场开拓成本不断上升。 3以提高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为目的的发展战略措施 3.1细分客户群,推动联动营销机制,拓展新客户 根据帕累托定律,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因此,细分客户群可帮助广州农商行了解最有效益的客户资源,进而提高整体客户的贡献能力。细分后,按照客户结构和业务特点,对现有业务进行分项管理,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深拓客户资源,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并留住他们,将其发展为优质长期客户。另外,整合全行资源、发挥从全行到下属各个业务条线与部门的联动营销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共享客户资源,开拓市场,夯实客户资源基础。 3.2创新业务品种,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继续发展,广州农商行务必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借用电子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客户信息,与客户建立基础关系,培养客户在平台上消费和交易的习惯,为产品创新业务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建立产品开发日常管理制度,加强产品开发激励措施,形成对产品开发创新的长效机制,创新金融服务。 3.3加强差异化客户管理,完善客户管理系统 开展服务营销必须以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为支撑。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均有覆盖面广、数据分析功能齐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进行科学的客户管理,广州农商行优化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迫在眉睫,以实现客户基本信息管理的便利、业务信息动态的全面反馈、业务分析统计的多样应用,最终稳定客户关系,降低开拓成本。 3.4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客户满意度 尽管广州农商行近几年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但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仍比较低,与转制前农信社结构差不多。处于网络信息知识快速更新时代,广州农商行急缺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高层次管理人才等。因此,加强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任务艰巨。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包括人员的全面、培训内容的全面和培训方式的全面培训机制;二是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储备力量,以保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随着网络经济化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广州农商行在面对个人客户特殊性、需求复杂性,由于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客户资料与信息的能力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但可从加强渠道建设、创新产品业务与品种、优化完善客户管理系统、加速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解决,明确自身发展战略,提升盈利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推动广东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谢阳越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客户满意度论文: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论文 内容提要:企业因为进入三个误区,而把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简单地等同起来。而实际观察的结果是,只有客户达到完全满意,才能保证客户忠诚度的稳定。本文通过分析三个误区的特点,以及深入分析客户满意度在不同竞争环境中的作用,对如何通过客户满意度管理来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战略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误区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 一、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关系的三个误区 通常情况下,管理层把顾客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等同起来,认为满意的顾客自然会忠诚于品牌或者公司。于是,公司关注于改善现有顾客满意程度的提高,但是,又往往在看到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大部分顾客是“基本满意”后,觉得顾客忠诚度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了,于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努力就戛然而止。这种现象是由以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造成的: 误区一:管理层通常认为只要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没有抱怨,基本上满意,那么客户忠诚度自然也有保证。 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之间并不必然相关,而且相关性也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满意度能够代表顾客对以往消费的信心和认可,但是,不能保证顾客不会选择其他公司的产品。顾客满意度只是顾客忠诚度的基础,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在银行信用卡市场上,大部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高度类似性。客户对于信用卡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更多的取决于那个银行的服务更加体贴。对信用卡只表示基本满意的顾客是不会成为忠实的用户的。 误区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投入随着客户满意度的提高而上升,因此,追求客户完全满意的境界会让企业失去提高利润上的灵活性。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努力进行关系管理的结果。为了降低失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管理。但是,究竟客户满意度要达到什么程度能够使企业实现最有效的资源利用。增加投入会提高顾客满意的范围和深度;追求让顾客完全满意,尽管会给企业带来压力,但是,回报也是巨大的,不但不会降低企业的灵活性,反而会保证企业基业常青。 误区三:客户忠诚度到了一定的程度,无论满意度如何提高,也不会有所增加。 顾客忠诚度是极其敏感的变量,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忠诚度的系数。满意度不断提高,将会保证客户忠诚度的稳定性,同时也是有效的防御性竞争战略。例如餐饮业,刚开张的酒楼饭店靠招牌菜闯出了名气后,许多顾客就会预测,这家站稳脚跟的酒店接下来饭菜质量和服务都会下降,要么菜量减少,要么味道变差。结果便是回头客减少。顾客忠诚度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态度,任何因素都会成为负面诱因。因此,只有满意度不断替高,才能保证顾客忠诚度的稳定。 走出以上三个误区,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般的客户满意度并不能保证客户忠诚度的稳定和提高,但是,客户忠诚度的提高必须要有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为基础。 二、满意度的四种表现 满意度对提高顾客忠诚度的作用在四个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 当顾客满意度是“不满意”时,顾客忠诚度为负值。顾客不仅不会选择令他们感到过不愉快和不满意的产品服务,还会影响周围其他人放弃该产品或服务。 造成顾客满意度如此之低的原因是顾客曾经经历过不愉快的产品服务消费过程,而矛盾产生之后,提供商没有任何的关系修复措施。例如,在旅游景区人们的经验就是那里的食宿服务质量肯定是不如非景区的。而大部分顾客如果遇到不愉快的经历,也都因为是游客身份而不予追究。景区的经营者也就因此认为不需要提高服务质量,不需要采取关系修补措施。对于个别经营者来说,也许这样做并不会影响自身的经营,但是,整个景区会逐渐被这种故意行为所拖累,恶名远扬,最终,所有的经营户都要受到游客量下降的影响。 顾客满意度为“一般”时,顾客表现为无忠诚度。顾客对该产品服务没有任何特别的深刻体会。顾客会在任何同类产品服务中进行尝试,直到找到真正让其信任的选择。 顾客表示基本满意时,企业常常误以为这样的顾客就算是他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忠诚顾客。表示基本满意的顾客虽然可以成为忠诚顾客,同时,基本满意的顾客也具有很高的转换率,随时都可能放弃目前让顾客感到基本满意的产品服务,转换到其他的品牌或者替代品。只有感到完全满意的顾客才会表现出高忠诚度和低转换率。愿意努力追求顾客完全满意的企业并不容易实现目标,但是,能够赢得客户完全满意度的企业享有牢固地客户信任基础。 对企业来说,只是做到让顾客基本满意还不够,不能保证企业获得稳固的客户忠诚。对于在自由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让顾客感到完全满意是建立稳固客户群基础的重要保证。 三、市场竞争对忠诚度的影响 不可否认,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特别是考虑了市场的不同竞争性质之后,这种关系就更加复杂。 大部分企业是在具有丰富竞争的市场中生存,特别是一些利润率低,靠大规模分销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的企业,如零售企业,顾客满意度对于客户忠诚度的营销指数偏高;但是,对于具有一定垄断能力的企业,客户满意度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客户忠诚度的约束作用很小,因为顾客没有多余的选择。垄断的市场里,企业没有动力去提高客户满意度,但是,仍然可以享受完全忠诚度带来的巨大利益,比如电信市场。由于自由竞争的要求,垄断受到了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企业能够保持垄断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面临来自产业内同行和新兴替代品的威胁只是时间问题。客户满意度最终仍然是决定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Intel因为所掌握的技术而在电脑芯片市场上一直处于完全占有率的绝对优势位置。但是,随着AMD等品牌芯片的出现,Intel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新加坡和欧盟也对Intel进行了反垄断行为的调查,新加坡更是对Intel的垄断行为进行了高达两千多万美元的罚款。Intel是高科技公司,掌握的技术是锁定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Intel的产品口碑一直保持良好的记录,但是,当新的竞争者出现时,Intel也开始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感到紧张了。原先Intel享受的极高的客户忠诚度随着市场竞争结构的改变而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 一般消费品生产企业因为产业壁垒低,直接竞争与替代品竞争都很激烈,所以,消费者满意程度对企业的重要性更显而易见。企业通过满意度调查间接了解顾客忠诚度。然而,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消费者面临的选择越多,能够让消费者感到基本满意的产品服务也就越多。因此,在这样的市场中,基本满意已经成为低忠诚率的代名词。只有让顾客产生超越竞争对手的完全满意才能保证顾客的忠诚度。例如,航空公司的客户服务。经常坐飞机的顾客对于每个航空公司都会有明显的对比和认识。航空公司的客户服务对于航空公司顾客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航空公司采用会员制,希望通过给与忠实顾客免费飞行里程,锁定顾客。但是,如果航空公司的飞行服务质量不理想,忠诚顾客使用完免费飞行里程后,还是会转投他行。 四、客户满意度管理 既然客户忠诚度对企业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那么进行客户满意度管理对于提高顾客忠诚度就是重要的战略,战略目标是将尽可能的消费者转变成因为感到高度满意,而忠诚于本产品和服务的顾客。 满意度管理首先要针对消费者的态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拥护者;怀疑者;经济驱动型;被迫锁定者。 拥护者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坚实基础。拥护者的驱动力是高度的满意感。拥护者不仅是稳定销售额的来源,也是进行市场份额扩大的核心层,对拥护者客户群,管理的关键是懂得“追加”的艺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企业可以更准确把握顾客的消费行为,认清忠实消费者的身份,并对拥护者进行对应管理。例如,银行、零售企业、航空公司、旅行社、汽车销售公司等都可以拥有详尽的客户消费数据。根据消费者的忠诚度,也就是消费次数与消费量的综合记录,企业给与的鼓励也相应升级,使拥护者升级为资深顾客,建立长久的关系。 怀疑者是企业面临的一种挑战。怀疑型顾客对产品服务产生的不满原因很多。在怀疑者中,有些人的需求与企业的资源不对应。因此,管理怀疑者客户群的关键是懂得“放弃”。例如,西南航空公司,诺斯通百货公司会定期“除名”那些公司伺候不了的客户,因为,这些客户不仅不能参与到互动的关系管理中,而且会影响员工的士气和企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公务员之家: 经济驱动型顾客时时刻刻都在对各种相关产品服务进行比较,寻找最物美价廉的解决方案。这部分顾客有自己的利益衡量标准,对他们很难进行标准的客户管理。维持与经济驱动型顾客的关系的顾客的成本甚至要高于维持忠诚顾客关系的成本投入。例如,现今的网上购物者,可以在一秒钟内找到价格最低的合适产品,品牌和其他的服务已经不能吸引这部分顾客。因此,对待经济驱动型顾客的管理关键是“听之任之”,主要精力放在能够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发展的细分顾客群的满意度管理上。 最后一个客户群就是“被迫锁定顾客”。这部分顾客即便满意度极低,也会表现得很“忠诚”。原因是,该客户群体没有自由选择或者转换公司的条件。例如,电信公司的顾客忠诚度很高,是因为垄断的缘由。一旦,垄断打破,这部分客户就会分化为四个类型顾客的一类,并且离开原来的供应商。美国Bell贝尔公司在被分拆之后,顾客的大量流失就说明了这一现象。 客户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彼此独立,一般的满意度对顾客的忠诚度积极意义不大,只有当顾客达到非常满意、完全满意的程度,顾客才会表现出较高而且较为稳定的忠诚度。顾客满意度管理的战略意义也就在于此。 客户满意度论文:我国手机市场客户满意度提高论文 [摘要]在消费者投诉中,对手机产品的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对成功实施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的中日合资企业案例的具体介绍,希望为我国手机制造企业的售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各个手机企业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手机市场的客户满意度。 [关键词]售后服务管理客户满意度ISO9000配件筹供 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手机产品消费投诉56721件,占消费者投诉总量的43.5%,名列第一位。[1]再根据由赛迪顾问举办的“2007中国手机用户产品年会暨第八届CCID中国手机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会”上,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指出,目前中国用户针对手机的投诉率仍然居高不下。[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中日合资手机生产企业,2006年顾客满意度竟达到了99%(参见图1),并在广东省联通对各企业售后服务网点进行考察和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本文希望通过对该企业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介绍,为我国手机制造企业的售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各个手机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提高我国手机市场客户满意度的目标。下面就该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介绍。 注:此图是该企业每年从维修工单上的电话号码随机抽取100顾客,通过电话回访的方法,得到100个数据,作成的推移图。 一、以ISO9000为保障的售后服务管理 首先,由企业高层制定售后服务的整体框架,以此为基础制定《中国市场售后服务体制的结构》、《售后委托协议草案》等文件。以这些文件为依据并结合销售地区、销售规模,确定维修网站的数量分布,再以现在掌握的维修站资质能力资料为依据,筛选出具有规模的维修站。选定维修站点后,即对其进行培训、考核、发放授权书。最后、与销售商、服务商进行了友好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定《售后委托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保证以上各项能顺利实施。 《协议》就1.故障机的流动;2.修理的委托等级内容及费用规定;3.维修网点数量确定;4.维修点认定规定;5.售后服务的培训;6.修理报告、月报格式确定;7.备机的提供比例确定;8.修理配件的提供;9.修理用设备和软件提供;10.修理委托费用确定;11.运费结算;12.费用的支付和请求;13.售后服务合同研讨确认等关键业务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修理级别及相应责任分担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如:手机调整项目RF、LCD对比度、BATTERY-LOW等规定由厂家负责。一般检查、机壳更换、附件更换、软件升级等业务可由2级维修站承担。 依据ISO9001条款和《国家三包规定》、《产品质量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ISO9001二级文件《售后服务管理规定》和《顾客满意管理规定》,其中明确了14项管理项目,如《退换机的管理》、《配件提供管理》等售后服务中涉及的所有业务。《顾客满意管理规定》规定了公司对顾客满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价要求的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根据以上两个程序文件所涉及到的管理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对每一个流程做了40个《步骤书》,例如《维修站管理》、《退换机管理》、《顾客热线投诉管理》、《配件管理》、《顾客返修品管理》、《修理作业指导书》、《维修站技术支持》、《收款、付款管理》、《质量信息统计》、《对各级销售关于售后服务的要求》、《售后服务工作手册》、《备机管理》、《测试仪表的管理》、《合同管理基准》、《配件订购步骤书》、《顾客投诉处理步骤》《动作检查步骤书》、《电流检查步骤书》等。即所有的操作都不能随意进行,必须按照步骤书进行,尽量使所有的操作实现程序化,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看懂如何操作,便于自检、互检和监督(参见图2)。通过规范操作,以提高工作质量。但是,这些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售后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步骤书进行改善,不断进行流程改进,使其更加科学化、高效化、职业化。这样不仅便于日常监督、管理,而且可以实现各项业务正确地进行,达到减少出错率,提高工作质量的目标。 图2修理工位作业步骤书 注:DAP(Deadafterpurchase)是指售后15天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手机。 二、做好维修配件的筹备工作 售后服务工作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和顾客的利益,因此售后服务工作日益得到企业和国家管理部门的重视。但要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就不得不提高售后服务成本,这是每个厂家都不得不遇到的问题。根据Negroponte(1995)将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分为原子类(atom)产品和比特类(bit)产品,手机则属于原子类产品。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主要由机械部件间的传动、控制而实现,因此一旦产品出现功能上的问题,经常不得不从机械部件本身及相互间的界面上查找原因。[3]因此维修配件的及时提供就成了影响维修速度的关键。但由于所需配件的不确定性,及大量配件的专有性和从海外采购的特点,再加上手机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如果盲目进行在库储备,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提高企业成本。因此在手机售后服务中,配件筹备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是我国手机市场投诉率高的原因之一。 该企业为了既保证了顾客服务之需,又不会给企业造成浪费,售后服务部经理精打细算,将盈余系数控制在最小。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产品自身质量指标如不合格率,预算出配件比例,例如0.5%。再考虑易耗程度,根据配件的特性分别制定每种配件的比例。配件的数量是由产量和比例决定的,作出整体需求方案,但并不是一次性采购到位,按照生产阶段,分批筹备。第二生产阶段,考虑前段配件的使用情况,决定数量,在最后生产阶段,要考虑最后需求数量,因为以后就没有定货机会了,(因为是随生产计划同时进口,物流费用)这时就要整体考虑,对未来的使用量做好估算。对每个机型的在库材料要进行剩余系数的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作出相应的在库分析报告,为下一个机型的配件筹供工作提供参考。 当然售后服务部经理能够顺利实现维修配件的筹备工作是与企业高层对售后服务的态度和该企业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分不开的。如果企业高层领导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批准对维修配件的采购预算,那么一切也就无从说起了。 企业的售后服务部既是与各级维修站点进行沟通的窗口,更应是各级维修站点的后盾。而维修站点恰恰是企业售后服务部的延伸。在管理中应尽量保持一致性,从而保证售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此,当然还需要向其发放专用的修理工具、维修工单、租赁主板、备用机、升级软件等必备物品。并向各地授权网站提供配件,既在用户需求之前,售后一切都要准备完毕。 三、实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终极目标 顾客满意度=顾客的实际感受-顾客期望感受 根据以上公式,顾客的实际感受高于顾客期望感受时,当然顾客会给出“比听说的还要好!”的评价,顾客对该企业的服务肯定是满意的。而且该顾客可能会成为该企业的忠实客户,这也是超值服务的结果。所谓“超值服务”既是“超越顾客的期望”。让顾客获得“超值服务”正是该企业的服务理念。任何一种服务分为“核心服务”、“辅助服务”、“人际关系”三大部分。“核心服务”既是国家三包规定、法律法规等顾客的应享受服务权利,也是在顾客实际感受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核心服务”做不好,会引起用户的不满,更谈不上提高满意度了。因此,要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应把超值服务的重点放在“核心服务”上。 虽然企业严把了产品出厂的质量关,并在努力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下功夫,尽量使每个客户的问题得到最快、最好的解决。但即使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总会出现一些对产品性能等方面不满的用户,这时小小的热线电话,就成了连接顾客和企业的桥梁。热线工作人员应尽快合理处理用户抱怨,审核产品保证条款的内容,避免负面宣传,与投诉群体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通过热线电话顾客可以了解到该企业的文化、品牌形象,是客户获得实际感受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说它是一面镜子,服务人员的任何表现都会影响顾客对企业的评价。因此,重视热线岗位的管理,服务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决定能否给顾客提供优质、令顾客满意的服务的基础。也是提升顾客满意度的良机。 不重视细节的结果就是100-1=0,重视每一个员工的能力,重视每一个服务的细节,重视员工职业操守的培养。因每位员工代表的不是自己,代表的是企业形象。售后服务各部门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只有做到经常沟通,及时协调,才能把售后服务工作做到更好,才能做到让顾客更满意。例如大家经常开会讨论各自在售后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技术难点的探讨,一起讨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处理顾客的抱怨等。大家讨论后共同形成的决议共同去遵照和执行,合作也就自然密切、和谐,售后服务人员也更有团队的归属感、成就感,工作起来也就更加充满干劲了。这正是该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秘诀之一。 但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喜怒哀乐、都会遇到快乐或者烦心的事情,这时售后经理的作用至关重大。需要细心观察,严格要求、及时疏导。例如,发现热线岗位员工语气不够温暖,语调有些异常,判断此时该员工心情不够愉快。立即暂停,单独与她谈心,了解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经理能否帮上忙。同时告诉她,热线工作人员不代表个体,代表的是企业,要培养职业精神,虽然看不到,但要让客户感觉出来你在微笑着服务,使他们感觉到温暖,这是岗位的要求。热线工作人员通过及时的调节心情,大都能迅速改善。售后经理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顾客至上的理念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员工。顾客至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通过员工的语音、语调、和蔼的态度、周到贴心的服务自然地体现出来。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达到一样的认识。例如一个客户,说明书丢了,操作遇到了困难,非常着急,打来电话希望送他一本说明书。热线工作人员立即找到一本参考样本,于当日邮寄出去。该客户回信表示非常感谢,说: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大的公司对客户小小的要求能当日寄送,真是方便了客户。这位顾客也曾经向其他公司提出过同样的要求,但是没有得到回复。对比之下,这位顾客说,你们的企业文化很好,将来一定能有所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对该企业售后服务工作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售后服务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该企业成功的售后服务工作是建立在意识、制度和物质投入之上的。既在员工中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以ISO9000为制度保障,建立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在成本控制下,建立的快速提供维修配件的体系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 客户满意度论文:我国手机市场客户满意度提升研究论文 [摘要]在消费者投诉中,对手机产品的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对成功实施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的中日合资企业案例的具体介绍,希望为我国手机制造企业的售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各个手机企业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手机市场的客户满意度。 [关键词]售后服务管理客户满意度ISO9000配件筹供 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手机产品消费投诉56721件,占消费者投诉总量的43.5%,名列第一位。[1]再根据由赛迪顾问举办的“2007中国手机用户产品年会暨第八届CCID中国手机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会”上,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指出,目前中国用户针对手机的投诉率仍然居高不下。[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中日合资手机生产企业,2006年顾客满意度竟达到了99%(参见图1),并在广东省联通对各企业售后服务网点进行考察和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本文希望通过对该企业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介绍,为我国手机制造企业的售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各个手机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提高我国手机市场客户满意度的目标。下面就该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介绍。 注:此图是该企业每年从维修工单上的电话号码随机抽取100顾客,通过电话回访的方法,得到100个数据,作成的推移图。 一、以ISO9000为保障的售后服务管理 首先,由企业高层制定售后服务的整体框架,以此为基础制定《中国市场售后服务体制的结构》、《售后委托协议草案》等文件。以这些文件为依据并结合销售地区、销售规模,确定维修网站的数量分布,再以现在掌握的维修站资质能力资料为依据,筛选出具有规模的维修站。选定维修站点后,即对其进行培训、考核、发放授权书。最后、与销售商、服务商进行了友好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定《售后委托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保证以上各项能顺利实施。 《协议》就1.故障机的流动;2.修理的委托等级内容及费用规定;3.维修网点数量确定;4.维修点认定规定;5.售后服务的培训;6.修理报告、月报格式确定;7.备机的提供比例确定;8.修理配件的提供;9.修理用设备和软件提供;10.修理委托费用确定;11.运费结算;12.费用的支付和请求;13.售后服务合同研讨确认等关键业务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修理级别及相应责任分担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如:手机调整项目RF、LCD对比度、BATTERY-LOW等规定由厂家负责。一般检查、机壳更换、附件更换、软件升级等业务可由2级维修站承担。 依据ISO9001条款和《国家三包规定》、《产品质量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ISO9001二级文件《售后服务管理规定》和《顾客满意管理规定》,其中明确了14项管理项目,如《退换机的管理》、《配件提供管理》等售后服务中涉及的所有业务。《顾客满意管理规定》规定了公司对顾客满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价要求的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根据以上两个程序文件所涉及到的管理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对每一个流程做了40个《步骤书》,例如《维修站管理》、《退换机管理》、《顾客热线投诉管理》、《配件管理》、《顾客返修品管理》、《修理作业指导书》、《维修站技术支持》、《收款、付款管理》、《质量信息统计》、《对各级销售关于售后服务的要求》、《售后服务工作手册》、《备机管理》、《测试仪表的管理》、《合同管理基准》、《配件订购步骤书》、《顾客投诉处理步骤》《动作检查步骤书》、《电流检查步骤书》等。即所有的操作都不能随意进行,必须按照步骤书进行,尽量使所有的操作实现程序化,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看懂如何操作,便于自检、互检和监督(参见图2)。通过规范操作,以提高工作质量。但是,这些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售后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步骤书进行改善,不断进行流程改进,使其更加科学化、高效化、职业化。这样不仅便于日常监督、管理,而且可以实现各项业务正确地进行,达到减少出错率,提高工作质量的目标。 图2修理工位作业步骤书 注:DAP(Deadafterpurchase)是指售后15天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手机。 二、做好维修配件的筹备工作 售后服务工作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和顾客的利益,因此售后服务工作日益得到企业和国家管理部门的重视。但要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就不得不提高售后服务成本,这是每个厂家都不得不遇到的问题。根据Negroponte(1995)将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分为原子类(atom)产品和比特类(bit)产品,手机则属于原子类产品。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主要由机械部件间的传动、控制而实现,因此一旦产品出现功能上的问题,经常不得不从机械部件本身及相互间的界面上查找原因。[3]因此维修配件的及时提供就成了影响维修速度的关键。但由于所需配件的不确定性,及大量配件的专有性和从海外采购的特点,再加上手机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如果盲目进行在库储备,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提高企业成本。因此在手机售后服务中,配件筹备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是我国手机市场投诉率高的原因之一。 该企业为了既保证了顾客服务之需,又不会给企业造成浪费,售后服务部经理精打细算,将盈余系数控制在最小。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产品自身质量指标如不合格率,预算出配件比例,例如0.5%。再考虑易耗程度,根据配件的特性分别制定每种配件的比例。配件的数量是由产量和比例决定的,作出整体需求方案,但并不是一次性采购到位,按照生产阶段,分批筹备。第二生产阶段,考虑前段配件的使用情况,决定数量,在最后生产阶段,要考虑最后需求数量,因为以后就没有定货机会了,(因为是随生产计划同时进口,物流费用)这时就要整体考虑,对未来的使用量做好估算。对每个机型的在库材料要进行剩余系数的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作出相应的在库分析报告,为下一个机型的配件筹供工作提供参考。 当然售后服务部经理能够顺利实现维修配件的筹备工作是与企业高层对售后服务的态度和该企业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分不开的。如果企业高层领导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批准对维修配件的采购预算,那么一切也就无从说起了。 企业的售后服务部既是与各级维修站点进行沟通的窗口,更应是各级维修站点的后盾。而维修站点恰恰是企业售后服务部的延伸。在管理中应尽量保持一致性,从而保证售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此,当然还需要向其发放专用的修理工具、维修工单、租赁主板、备用机、升级软件等必备物品。并向各地授权网站提供配件,既在用户需求之前,售后一切都要准备完毕。 三、实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终极目标 顾客满意度=顾客的实际感受-顾客期望感受 根据以上公式,顾客的实际感受高于顾客期望感受时,当然顾客会给出“比听说的还要好!”的评价,顾客对该企业的服务肯定是满意的。而且该顾客可能会成为该企业的忠实客户,这也是超值服务的结果。所谓“超值服务”既是“超越顾客的期望”。让顾客获得“超值服务”正是该企业的服务理念。任何一种服务分为“核心服务”、“辅助服务”、“人际关系”三大部分。“核心服务”既是国家三包规定、法律法规等顾客的应享受服务权利,也是在顾客实际感受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核心服务”做不好,会引起用户的不满,更谈不上提高满意度了。因此,要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应把超值服务的重点放在“核心服务”上。虽然企业严把了产品出厂的质量关,并在努力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下功夫,尽量使每个客户的问题得到最快、最好的解决。但即使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总会出现一些对产品性能等方面不满的用户,这时小小的热线电话,就成了连接顾客和企业的桥梁。热线工作人员应尽快合理处理用户抱怨,审核产品保证条款的内容,避免负面宣传,与投诉群体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通过热线电话顾客可以了解到该企业的文化、品牌形象,是客户获得实际感受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说它是一面镜子,服务人员的任何表现都会影响顾客对企业的评价。因此,重视热线岗位的管理,服务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决定能否给顾客提供优质、令顾客满意的服务的基础。也是提升顾客满意度的良机。 不重视细节的结果就是100-1=0,重视每一个员工的能力,重视每一个服务的细节,重视员工职业操守的培养。因每位员工代表的不是自己,代表的是企业形象。售后服务各部门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只有做到经常沟通,及时协调,才能把售后服务工作做到更好,才能做到让顾客更满意。例如大家经常开会讨论各自在售后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技术难点的探讨,一起讨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处理顾客的抱怨等。大家讨论后共同形成的决议共同去遵照和执行,合作也就自然密切、和谐,售后服务人员也更有团队的归属感、成就感,工作起来也就更加充满干劲了。这正是该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秘诀之一。 但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喜怒哀乐、都会遇到快乐或者烦心的事情,这时售后经理的作用至关重大。需要细心观察,严格要求、及时疏导。例如,发现热线岗位员工语气不够温暖,语调有些异常,判断此时该员工心情不够愉快。立即暂停,单独与她谈心,了解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经理能否帮上忙。同时告诉她,热线工作人员不代表个体,代表的是企业,要培养职业精神,虽然看不到,但要让客户感觉出来你在微笑着服务,使他们感觉到温暖,这是岗位的要求。热线工作人员通过及时的调节心情,大都能迅速改善。售后经理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顾客至上的理念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员工。顾客至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通过员工的语音、语调、和蔼的态度、周到贴心的服务自然地体现出来。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达到一样的认识。例如一个客户,说明书丢了,操作遇到了困难,非常着急,打来电话希望送他一本说明书。热线工作人员立即找到一本参考样本,于当日邮寄出去。该客户回信表示非常感谢,说: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大的公司对客户小小的要求能当日寄送,真是方便了客户。这位顾客也曾经向其他公司提出过同样的要求,但是没有得到回复。对比之下,这位顾客说,你们的企业文化很好,将来一定能有所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对该企业售后服务工作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售后服务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该企业成功的售后服务工作是建立在意识、制度和物质投入之上的。既在员工中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以ISO9000为制度保障,建立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在成本控制下,建立的快速提供维修配件的体系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 客户满意度论文:客户满意度的前置测量与控制 卡普兰和诺顿在《平衡记分卡》一书中,提出了客户层面的核心指标: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获利率。这些指标可以组成一个因果关系链,如下图。 客户满意度指标是驱动客户保持率和客户获得率的指标。客户的满意度影响着客户的忠诚度,客户忠诚度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企业无论怎样重视客户满意度都不为过。目前客户满意度调查已经成为市场调查公司的重要工作之一。 大多数客户满意衡量工作都是通过调查进行的。调查可以是书面或口头的问卷、电话或面对面的访谈,以及焦点小组座谈会和拦截访谈。但是专业的满意度调查需要具备心理学、市场研究、统计学和采访学的专业人才,同时需要大量人力和能够全面计算各种指标的电脑软件才能达成。企业如果自己做满意度调查,调查的结果可能可信行较差;企业如果请专业的公司做满意度调查,可能要支出一笔不菲的费用。 企业即便做了专业的满意度调查,也只能是事后调整控制,达不到即时监控的效果。因此,对客户满意度有严格要求的企业可以阶段性地请专业公司调查确定,“阶段性”是指一年或者半年。对于阶段内的满意度测量与控制,可以采取衡量那些对满意度有直接影响指标的办法,达到既能控制当期的客户满意度,又能有很好可操作性的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管理人员就需要了解对于本行业来讲,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这样的信息来源有两个。一是对于前期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企业而言,调查自然会反映出客户关心什么问题以及什么问题是本企业管理上的弱项。二是通过一线销售管理人员的反馈,因为他们最接近客户,对于真实情况的了解比较清楚。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后,企业经过分析就可以得出哪些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有交货及时性、促销支持、特价商品支持、人员素质、人员流动、售后服务、调价补差等,企业可据此设计一些量化的指标来影响客户满意度。 比如,对于交货及时性的衡量,企业可以设置交货及时率指标: 上面这些指标只是举一些例子,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殊情况,企业可以根据本行业和自身情况尽量设计一些既方便操作,又可以量化的指标,关注这些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前置因素,就能事前控制客户满意度指标。这样就可以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先知先觉,而不是事后“亡羊补牢”! 有了这些指标,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指标达到什么程度客户才会满意。对于客户来讲,满意或不满意有两个基本的衡量标准,一是合作的同行业的其它供应商的指标水平,达到这个水平客户只是没有不满意,而不一定会产生满意;二是客户本身的期望水平,达到这个水平客户才会产生满意。也就是说在确定指标值的大小时候有两个重要的参考依据:竞争对手标准和客户期望的标准。至于具体以哪个标准为准,则取决于企业的战略。 如果企业执行的是行业领先战略,且把客户服务定位于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位置,则上述指标的大小应该以行业最高水平和客户期望的水平为准。如果企业执行的是“不做老大,只做老二”的跟随战略,则上述指标的大小达到行业领先者的水平即可。 客户满意度论文: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抢占企业发展新高地 【摘要】优质服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也是考核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笔者对徐州市区电力用户进行了细致调研,找出目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客户 满意度 服务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以服务客户利益为重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律和发展准则,不管是垄断企业还是非垄断企业,谁能切实深化优质服务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谁就能变成优秀企业,进而占领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各界对电力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行业持续高速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虽然供电企业目前仍属垄断性企业,但应辨证分析,理性对待。 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利润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出售给客户而实现的。公司拥有客户,才能获取利润,反之,公司失去客户,则将丧失利润的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客户是任何公司存在的必要基础,是公司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任何公司的运营都依赖于客户。客户是一个公司、一项业务的起始点,只有当客户考虑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签订购买合同时,公司的业务才能真正运转起来,公司才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公司内部的一切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及降低消耗等,都依靠客户的认可和购买取得实际成效。在供电企业里,电是企业的产品,社会各行各业就是企业的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来源。特殊的产品和企业性质使得供电企业的行为密切关系国计民生,更容易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供电企业能否提供优质高效的客户服务成为社会大众日益关注的问题。而供电企业的所有服务当中,营销服务与客户的联系最紧密,也最能够影响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供电企业对客户的营销服务应该成为企业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抓手,只有在日常营销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才能使企业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对此,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对市区电力用户进行细致调研,归纳分析供电企业客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弱点,研究提出解决对策。 1 电力用户满意度调查情况 1.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针对全市不同性质的电力用户,现场抽样调查了下列五类用户: (1)高供高计大型企业(用电大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2)高供低计普通企业用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3)城镇居民用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4)农村居民用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5)商业用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1.2 用户满意度情况表 用户满意度情况见表1。15%),少数电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7户。10%)。 (4)商业用户:电价偏高(6户,10%)。 2 解决方案 上述抽样调查结果较为科学的反映了目前电力服务中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小组进行分类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1)商业用电客户反映非居民照明电价偏高的问题。 非居民照明电价属江苏省统一定价,目前为0.798元/kw・h,是基本符合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经与商业用电客户的广泛接触和交谈,发现产生此类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供电企业收取电价的“硬性”运作造成的,即未将电价的依据。相关文件和政策向客户宣传到位。在实际调研中,我们通过详细介绍相关文件,最终取得了这部分用电客户的理解。因此,建议在供电企业大力打造“阳光企业”,将政策性的强制性执行的硬性运作和亲民的软性宣传相结合,深入推行“透明运作”,及时向社会公开公示除涉密以外的相关政策、文件、收费依据和服务承诺等制度,进一步深入社区、商业集中区发放宣传资料,举行现场咨询,加强电费政策、用电常识的宣传工作。 (2)工业用电客户反映办理新装、增容等业扩项目费用偏高的问题。 此类问题产生与前一问题类似,由于选择质量良好,售后保养维护便利的用电设备,部分业扩项目费用相对偏高。而供电企业与工业用电客户之间缺乏深入细致的沟通,未能取得客户的完全认同,致使项目费用成为该类客户的焦点问题。建议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维护客户利益的角度出发,有针对地进行更为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其明白虽然一次性投资相对较高,但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故障,给生产 总满意率:97.8% 1.3用户反映的共性问题 (1)大型企业:办理业扩业务手续繁琐、周期过长(13户,15%),费用较高(1户,10%)。 (2)普通企业:办理业扩业务手续繁琐、周期过长(19户,35%),费用较高(5户,15%)。 (3)农村居民:电压不稳定(4户,20%)、报修后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不及时(3户,带来更大的损失,取得工业用电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3)办理业扩业务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农村用户电压不稳定,农村电力抢修人员反应速度较慢、少数工作人员态度不好。 上述三个问题是本次调研发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用电客户满意度。 2.1 优化简化业扩流程,努力缩短业扩周期 目前工业用户新上工程流程如下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一个10kV单电源客户从申请用电到装表接电共需经历23个环节,业务勘查员拟订供电方案对客户承诺为7~15个工作日,设计人员设计,预算为10~12个工作日,施工根据工作量需要7~30个工作日,装表送电2~3个工作日,加上其它各个环节与休息日,这样一个10kV单电源客户总共需要一个半月到三个月时间。 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简化工作流程 客户工程流程可简化为图2。 客户工程接电周期见表2。 (2)严格考核各环节工作时间。以各环节时间为抓手狠抓序时进度,建立完善上下环节相互督促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对无故超期者,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考核评定,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3)加强各部门协调。勘察设计应同步进行,施工单位充足备料,装表送电一天完成,尽量使用户早用电、早受益。 (4)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售后服务为全过程跟踪服务。针对政府项目、重点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实行VIP客户服务,由客户经理完成从资料收集到装表接电的各项协调工作,不让用电客户多跑一趟。 2.2 结合“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加强农村电网建设 根据本地农村特点,采用高压近户、小容量、多布点、延伸中压,缩短低压的方式来调整电网。积极、合理利用高低压户外配电设备及单相变、非晶变的架设满足农村用电需要。逐步淘汰高耗能配电变压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2.3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鉴于当前供电企业处在垄断地位,垄断经营的优越地位导致企业内部人员失去外部竞争的压力,易使少数对自己要求较低的员工职业道德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出现以电谋私、服务质量低劣等现象,影响电力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最终失去客户的信任。由于广大职工是我们企业的主人,是深化优质服务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主力军,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职业道德,制度建设是关键。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把优质服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优质服务的工作目标、内容、进度、成效进行细化和分解,坚持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杜绝形式主义、好人主义,严格兑现奖惩。制度建设也是保证优质服务常态运行的关键。普遍建立优质服务及行风建设常态机制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供电服务规范实施细则》、《用电故障报修回访制度》、《客户工程回访制度》等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使优质服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优质服务约束激励机制。开展定期优质服务检查评比工作和不定期的暗访活动,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制订整改措施,不断堵塞漏洞,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服务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损害客户和公司利益及形象的非优质服务行为,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格管理和处罚。 (2)提高业务水平。要在职工队伍中营造一种“讲学习、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坚持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结合教育培训规划,认真开展“苦练内功,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经常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坚持每月一次技术考查,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职工学技术、学业务。使每一位员工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能动的学习。继续推进农村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模式,搞好岗位练兵和QC小组活动。 (3)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把千方百计满足客户合理需要,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视作自己的使命。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客户的咨询及客户碰到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提高办事效率;制定客户回访制度,对所有新装和报修故障的客户,实行工程完结后七日回访制,通过回访对客户的所有电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检查,并及时反馈客户的各种信息;建立客户咨询小组,通过发放服务承诺执行卡,客户意见调查表,达到同客户最有效的沟通。 (4)加强部门问的合作,重视“内部客户”。优质服务的关键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供电企业要把对客户服务从窗口界面引向企业内部。即岗位间、部门间是互相服务的内部客户,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企业员工有了“内部客户”的意识,企业内部流程的运作就提升到文化层面上,整个企业团队就能自觉地、高效地为外部客户服务,供电企业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的特点,引入“内部客户”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5)不断完善加强监督机制。目前的供电服务制度已经逐渐完备,如供电服务承诺制度、供电信息披露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客户代表制度、大客户回访制度,延伸服务制度,供电服务质量监督制度、服务质量分析制度、电子商务服务制度、农村供电服务制度以及农电服务“五项禁令”、供电业务流程等。但制度的执行不仅需要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也需要通过各个方面的监督检查来加以落实。应制定更为严格细致、奖惩分明的监督机制,狠抓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 3 结束语 提高客户满意度、深化优质服务可以较大提升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及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今后应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客户的期望和需求,深化和延伸优质服务工作。同时应逐步开展标准化服务,即让供电企业要像工厂的流水线那样有序运转,从客户申请用电到供电方案答复,从受电装置检验到保障按时送电,各道服务环节环环相扣,整个服务流程规范操作,决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差错而影响整体服务工序,从而使客户接受规范及时、连贯完整的服务。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改进服务质量是企业的永恒课题,是一项永不松懈的长期工作。我们企业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齐心协力抓好措施落实,推动供电企业迈上发展的新台阶。 客户满意度论文:客户满意度评价与企业流程再造 [编者按]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其已在诸多行业应用良久。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对客户满意度的量化评价与闭环反馈。带动企业内部的商业流程再造和外部的产品/服务创新,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基本招数。但对广电网络运营商来说,这却是一个挑战极大的任务。2007年,江苏省网南京分公司在整转后建立了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为其后的多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业内同仁带来有线服务新思维。 三级指标体系 1 建立原则 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选择对客户影响最大的评价指标作为指标体系设计工作的核心。 数据可量化:所有的客户满意度指标评价结果均可通过量化进行统计、分析。 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控制:进行客户满意度评价后,会发现和挖掘出消费者新的需求。指标体系应能采取相应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 指标可调整:用户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应能伴随用户需求变化而不断完善及调整。如可以在调查中剔除用户关注度低的一些指标。将高关注度指标作为重点调查指标。(注:考虑到指标在一定阶段的连续性及可比较性,笔者建议在体系搭建完成后的3年内不对指标进行大幅度调整。) 2 指标的建立与分解 鉴于数字电视整体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南京分公司将数字电视整体客户满意度进行了二级指标分解,通过对二级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用户满意度情况,以进一步查找服务短板。 首先,我们将数字电视整体满意度指标分解为7大类(见表1),分别为:营业厅服务、呼叫中心服务、安装服务、维修服务、机顶盒售后服务、节目内容、互动电视服务(注:2007年江苏省网络开始大力推动互动电视,并将其作为公司业务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此,在南京服务体系中,专门将其作为一项二级指标进行衡量)。 7大二级指标确定后,南京公司又将指标进一步分解成三级及四级指标,并将以上四级指标结合调查设计要求,转化成客户可以填写的问卷。 1 确定评价等级 在指标构建结束后,接下来的工作为确定评价等级。客户满意与否是针对特定时间内的特定事件而言的,满意与不满意程度的差别将决定客户满意的等级,为此,客户满意度评价须采用可量化的方法进行。 根据调查规模及具体项目,可将等级分为五个标准: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及很不满意,也可简化为三个标准:不满意、一般、满意,甚至还可简化为不满意、满意两个简单标准来统计。 2 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时,应选择“需要进行调查的客户”,以保证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的精准程度。同时,应对可能参与评价的客户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尽可能明确地标识出客户属性、类别、分布及变动情况,以便准确选择调查对象,评价各类客户的满意水平。客户的属性可分为社会属性(如职业、社会地位等)及自然属性(如年龄、性别等);客户的分布情况包括地理分布、职业分布等。 3 抽样方式 抽样设计的工作包括:确定抽样方案、样本大小及具体抽样对象。进行抽样设计必须遵循随机性原则,另外,也可根据调查服务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宜的调查方法。 4 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要尊重客户,做到问所必问,每个问题只限于一个指标,问题要简洁明了、易于回答且容易操作。同时还要体现出客观性及科学性。 调查问卷应主要包括客户的相关信息、客户对细化指标的评价等。 右侧为南京针对维修满意度调查设计的一份调查问卷。 5 调查方式(见表2) 由于3种方式在客观性、可靠性及经济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具体实施调查时,可独立采用其中的某种方式。也可讲行几种方式的组合调查。 6 统计分析 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方法,对客户满意度进行数学量化分析,加权平均法的公式为: ――客户满意度 ――第j项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即该项指标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sj――客户对第j项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值(将收集的客户满意度数据汇总后得出) 构建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为: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寻找出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各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改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分析评价方法一般可通过纵向分析及客户满意度数学模型分析进行。纵向分析是将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前期比较,分析提高或下降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持续改进。分析评价后,接下来需编写客户满意度评价报告。客户满意度评价报告的一般格式为:题目、报告摘要、基本情况介绍、正文、改进建议、附件等。正文内容包括:评价的背景、评价指标设定、问卷设计检验、数据整理分析、评价结果及分析等。 下文为南京在2008年进行线路维修满意度调查后,撰写的一份分析报告的结论部分。 2008年线路维修满意度调查主要结论与分析如下: a 线路维修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0.66%,满意度水平较高,各分项中,维修及时准时性满意度最高。 b 由于部分线路维修人员维修后没有向客户介绍保养知识,或没有清扫现场,致使关爱服务满意度较低,仅有53.5%。 c 维修质量可靠性最为消费者所重视,其次是维修的响应性――维修及时准时,再次是技术水平。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满意度虽然较高,但在各分项中仅高于关爱服务,位列第五,而关注度却位于第三,因此,下一步服务人员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d 只有65.50%的客户对维修人员的维修设备箱整洁性表示满意,可见,今后维修人员应在保证维修设备整洁性方面继续作出努力,毕竟这同样会影响到我公司的企业形象。 e 15%的客户对维修质量的满意度一般或不满意,特别是有7%的客户表示不满意,相较各指标的客户不满意率,这一比例并不算低。由于维修质量是客户最为看重的,因此,以后继续提高维修质量将会对进一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有重要意义。 f 客户主要建议与意见有:加强保养常识或注意事项的介绍;继续提高技术水平与响应速度;有条件的话要时常检查一下线路,进行保养;统一着装等。 7 整改并效果验证 调查结果发送至公司各责任部门后,管理层要求各责任部门须根据调查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其中维修服务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见表3。 8 持续改进 公司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持续评价,不断提出需要整改的项目,通过持续改进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以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 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应用 1 评价结果分级 根据社会、行业标准或经验值,南京广电将客户服务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表示客户的满意度达到社会或行业较高水平,如在继续提高,将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因此,该满意度需要保持,但不再要求进一步提升。 二级:表示有部分用户不满意,满意度为社会或行业中等以上水平,需继续提高。 三级:表示客户普遍不满意,满意度为社会或行业中下水平,急需整改。 2 评价结果应用 本体系建立后,以首次通过第三方实施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或相关技术手段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先初步确定各项服务的满意度级别,并报公司领导批准后,将各部门各项服务满意度级别提升或保持的要求纳入年度部门KPI评价指标。 满意度评价结果可以用作检测公司整体服务水平的依据,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竞争对手的对比,找出服务短板并加以改善。 2007年及2008年,南京广电分别聘请第三方机构对7项指标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08年各项满意度指标均高于07年。原因是公司各部门认同满意度调查结果。并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服务短板及潜在隐患及时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进行了积极改进。另外,公司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各部门的整改实施进行强力监督,使满意度评价体系成为公司的相关规范。以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2007年~2008年南京广电的可户满意度情况见图2。 3 持续改进 通过客户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具体服务改善流程见下: 首先,客服中心根据满意度测算结果对满意度进行等级测算,提出改进建议,下发至相应责任部门; 其次,各部门针对本部门需要整改的方面,在客服中心下发改进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整改计划及方案并按计划实施。 客户满意度论文:巧用“滴灌”理念维护客户满意度 微软下大力化解服务困扰 如何平衡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服务的满意度?对于大多数企业CEO来说,这是个头疼的问题。跟其他服务业相比,IT服务的流程最复杂,同时技术含量也最高。 这意味着找不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当然不是!其实,在IT服务中最容易被忽视、在实践中也经常不在意的,恰恰是所有服务业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信条: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要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Customer Focused Culture),用一个合适的词来诠释企业在科学管理IT服务方面的法宝可能是“滴灌”。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以下简称GTSC)大中华区总经理柯文达说,“如果将IT生态系统想像成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技术和支持就是这块绿洲最宝贵的水资源;留给GTSC管理团队的任务,是如何设计一个好的系统,来分配好这些资源,确保整体生态的健康生长。”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精确到每一个客户 滴灌,本来是以色列最早开发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来尽可能有效利用他们国内异常宝贵的水资源。具体做法是,人们用导管直接将水送到需要照顾的每一株植物的根部,然后精确计算出该株植物需水量的多少,在电脑的控制下,用毛细管将水一滴滴地“喂”给植物,不仅保证了每一株植物都得到其所需的水量,也尽可能地避免了浪费。 微软管理技术服务支持的思路,十分类似这种农业滴灌的做法,不过在高科技服务领域,“滴灌”的对象不同,用于滴灌所铺设的“管道”也相异,整个系统所用的监控、支持和反馈的复杂程度远比真正的农业滴灌系统要复杂得多。 就滴灌而言,对“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是建立这一系统的核心思路。理想情况下,滴灌系统将会按需分配,把水带到每一株目标植物根部。微软GTSC服务的设计思路也是如此,这就是他们的“用户金字塔”概念。 微软首先将潜在需要得到服务的对象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合法用户(含OEM用户)、个人用户、中小企业与合作伙伴用户和企业客户。这些用户根据其数量,勾画了所谓的“用户分布图”。企业客户、中小企业与合作伙伴用户位于金字塔顶端,虽然其数目没有金字塔基部的用户数量庞大,但这些用户的服务需求较普通用户复杂,大中华区GTSC 集中为这部分客户进行“保驾护航”,而将一般普通用户的技术支持服务任务,通过技术培训和管理运作模式传承给中软、微创等本土服务伙伴公司来完成。 将用户分流之后,企业不但能审视不同“流量”的效率,或予以改进,或在当前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的规模和业务,也保证在自身优势发展的同时,中国本土优秀企业也有机会通过微软对技术、知识和人才的获取,通过自身不断提升进入拥有国际服务水准的行列。 通过对不同区域客户对不同产品伴随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需求进行分类,企业可以将内部资源和合作伙伴的资源进行相应的部署,轻松为自己所影响的“IT生态系统”绘制一幅地图。然后提供多大的IT服务能力,就可以从容部署了。 4字真言 在滴灌系统中,每日植物需水、给水的状况都被电脑记录下来,用做备案和分析。在微软,每次服务完成后,该服务反应的时间、所用的成本、用户服务满意度(经第三方调查公司调查)在第一时间内被电脑记录,并被后台的商务智能系统分析和处理。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企业运营该系统,最重要的是“滴灌系统”里面的“水”。据了解,微软的技术资源就是该系统的水,它分为2方面,一方面是人,另一方面是各种在线知识库和知识交流平台。通过这2个方面,微软对客户经常提出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传递,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及时跟进最新的技术趋势,提高技术水平和使用效率。微软首先开辟了技术支持与服务大学(GTSC University),专门培训微软的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IT人员,以提升他们的技术力量,从而提高企业IT系统的稳定性。微软现在已经累计了14万个服务问题反馈的资料,也将这些问题编订成册,在第一时间供大家分析、学习和讨论。 针对这点,微软不仅设立了一系列机制,来设定跨部门合作的流程,还将业务部门的人员主动纳入到流程项目协调的过程中来。例如,系统开发支持部的经理,就领衔扮演了CPE项目总协调的角色。一些复杂的项目进来时,CPE项目总协调不仅要协调流程,找出解决该问题的跨部门资源,也要负责召开跨部门会议,来具体落实这些流程和资源。大中华区GTSC有非常多这样的例子,通过类似措施,一些技术背景出身的员工在工作中实际上获得了许多跨部门的工作和管理经验。 所有的措施,都指向微软提倡的四字真言,即“多、快、好、省”。多,用户从微软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更多的价值;快,是指客户能更快采用和利用微软提供的产品和方案;好,是指不断反馈用户的声音以尽快提高微软产品的性能来贴近客户需求;省,是指借由中心的优秀人才和知识传承,帮助用户降低维护成本。而“多、快、好、省”四个字,无一例外都印证着微软对整个IT生态系统的价值承诺。 先行者的经验 在微软,服务的流程相对应地扮演了“滴灌”中水管的角色。正如好的管道既不会漏水,又可以将水流更为通畅地送达目标植物对象,好的运营流程既能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使服务更加畅通、有效地送达目标服务对象。 通俗地说,流程首先是规定了技术服务的方式;客户通过电话, Email或网络将服务需求提交上来,流程需要设定相应的标准,GTSC是提供电话支持、Email回复还有现场上门服务为不同客户群解决技术问题。其次,流程规定了技术服务的步骤;如果需要提供现场服务支持,由谁来响应,他响应的步骤如何一步步被分解,成为标准的流程?流程也规定了各个服务部门如何精诚配合,和相应的反应时间,介入的资源,分解到具体每次响应步骤时,还要考虑对客户历史的了解,回应的礼仪,回应的时间,以及是否能通过有效的沟通,及时完美地帮助客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用户对服务响应时间的要求并不一致。在亚太区,比如新加坡,对客户的服务响应即使只用1天时间完成也可能被认为响应速度应该可以更迅速;但换成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用2~3天完成对客户的服务响应,用户就已经满意。作为全球性的客户服务机构,微软的服务管理充分考虑了其提供服务的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并能就不同的地域文化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 微软是通过何种方式发现这些细微之处?每次在微软的技术人员完成服务和支持后,系统内生成的信息会被自动转到第三方调研公司那里,在3至5天的时间里,该公司就会代表微软,对刚刚接受完服务的微软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一个标准的问卷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牵涉到工程师,有没有解决好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怎么样?如果用户的满意度不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技术人员的态度问题,还是技术或沟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通过这些调查问卷,可以产生非常多的有意义的统计数据,微软后台的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这些统计数据进行管理上的调整和更新。有一次,微软发现满意度的下降是由于在服务海外客户时,不是所有工程师的英语沟通技巧都娴熟,于是微软请了外籍语言专家立刻安排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英语方面的阶梯性培训和考核,还广泛帮助他们做邮件文字审核。就是在这样一个个细节中,微软大中华区GTSC的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持续性提升。 这一切,是建立在将整套“滴灌系统”打造得更精密、更有效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是往复循环,永无止境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软‘滴灌’IT服务效率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微软GTSC大中华区总经理柯文达说。“通过巧妙地运用滴灌系统,是微软赢得客户高满意度的窍门所在。” 客户满意度论文:如何度量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是CRM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什么是客户满意度,如何度量客户满意度是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 来自公交车的启示 设想一下,烈日炎炎的夏日,当你经过一路狂奔,气喘吁吁地在车门关上的最后一刹那,登上一辆早已拥挤不堪的公交车时,洋溢在你心里的是何等的庆幸和满足!而在秋高气爽的秋日,你悠闲地等了十多分钟,却没有在起点站“争先恐后”的战斗中抢到一个意想之中的座位时,又是何等的失落和沮丧! 同样的结果――都是搭上没有座位的公交车,却因为过程不同,在你心里的满意度大不一样,这到底是为什么? 显然问题的答案在于你的期望不一样,炎热的夏天你的期望仅在于能“搭”上车,如果有座位那是意外之喜,而在凉爽的秋天你的期望却是要“坐”上车,而且最好是比较好的座位。同样的结果,不同的期望值,满意度自然不同。 由上述例子,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1. 客户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客户期望值与最终获得值之间的匹配程度。 2. 客户的期望值与其付出的成本相关,付出的成本越高,期望值越高。公交车的例子中付出的主要是时间成本。 3. 客户参与程度越高,付出的努力越多,客户满意度越高。所谓越难得到的便会越珍惜,因为你一路狂奔、因为你气喘吁吁,所以你知道“搭”上这趟车有多么不容易,而静静的等待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满意度本身和满意度的效果 在笔者所参与的许多CRM的咨询项目中,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帮助其进行客户满意度分析,他们希望能在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客户满意度的模型,并计算出结果。其理由是:我们已经实施了ERP、CRM等系统,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基础数据,应该可以建立一个客户满意度的模型,由此模型系统能自动计算出客户满意度结果,这些基础数据包括: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客户投诉率的降低等。 其实,在这里他们混淆了两个概念,即客户满意度本身和客户满意度的效果,显然,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可能有很多因素,比如市场推广、产品竞争力增强等,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只是其中可能的因素之一。同样,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可能表现为多个方面,客户投诉率的降低只是其中可能的一个方面。 因此,希望建立一种通过业务数据来计算客户满意度的模型是不现实的,客户满意度的变化只是导致业务数据发生变化的因素之一。 客户满意度的模型 如前文所述,客户满意度是客户期望值与最终获得值之间的匹配程度,因此其模型也应该由此建立。由于产品和服务可能提供给个人客户和团队(由多个个人组成)客户,因此需要根据这两种情况,分别建立模型。 个人客户满意度模型: 因为客户对产品或服务可能有多方面的期望,所以可建立以下个人客户满意度模型: 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客户满意度是多个客户期望指标与实际获得值之间匹配程度按权重的组合。 团队客户满意度模型: 由于团队客户是由多个个人组成的,因此团队客户的客户满意度实际上是多个个人客户满意度按权重的组合,在数学上表现为一个矩阵与向量的乘积,其数学模型可用如下形式表达: 从这两个模型可以看出,由于我们可能提供超过客户预期的部分,而且客户实际获得值有可能超出其期望值,因此客户满意度是有可能超过100%的。 模型告诉我们什么? 数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形式极其简单,但已经告诉了我们一切。我们可以在此模型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措施调整各个参数的值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已经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利用这个模型来提高客户满意度了。我们都买过衣服,下面以此为例来解析一下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你的满意度提高了,自然舍得掏钱买衣服,甚至成为“回头客”和义务推销员,源源不断地买衣服。 针对的措施 1. 找到权重大的关键期望指标:当你买衣服时,她们会关切的询问你在哪里上班,想在什么场合穿等问题,这实际上是在获取重要情报,因为这些问题的回答,基本上将决定你对哪些指标最看重,如果你是白领,显然价钱不是关键,而品牌和款式可能是你最看重的,她们自然会给你推荐名牌的流行款式。 2. 强调关键指标的重要性:弄清关键指标后,下一个自然是不断强调关键指标的重要性,让你觉得除了这些,别的都不重要,不应该是你所要关心的。如果你是白领,她们会告诉你那个品牌多么出名,还会举例说某某国际著名公司为了出席某个重要会议,一次就买了100套,给每个高级主管发了一套,以显示公司形象。 3. 设定关键指标:如果你执迷不悟,她们会帮助你设定关键指标,她们会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你身上的衣服说,天哪,您在那么著名的公司上班,怎么能穿这种牌子的衣服呢,这不符合您的身份呀,您看我们这牌子,多响啊……乖乖掏腰包吧! 4. 调整关键指标的权重:如果你自己认为的关键指标,她们的服装不具备,她们会设法去调整。如果你认为颜色很重要,而她们没有你需要的颜色。她们会说,穿衣服主要是款式,是版型,颜色倒是其次的,再说您不能老穿这种深颜色的衣服,您看您皮肤这么白,穿浅颜色的衣服多好啊,显得更白了。如果你认为款式很重要,而她们没有你需要的流行款式。她们会说,名牌衣服的款式都很简单的,追求大方、得体,关键是颜色和搭配,您看…… 针对1的措施 1.弄清客户期望值:最明显而且最容易量化的是问你需要的价位,什么颜色,款式等。 2. 调整客户期望值:如果你觉得价格太贵,她们会说,我们市场上都是这个价钱,我们这儿最低了,以前这件衣服比现在贵好几百呢。以此调整你对价格的期望值,让你觉得接受超出你原来心理价位很多的价格也是很拣便宜的了。 3. 设定客户期望值:虽然你觉得颜色很重要,但没什么感觉,她们会帮你设定期望,她们会告诉你说,象您这样的皮肤最适合穿浅颜色衣服了,显得年轻精神。 针对2的措施 1. 提高客户获得值:打折和赠送是最常用的手段,让你感觉用1000块买了1500块的东西,拣大便宜了,能不满意吗? 2 通过客户参与,提高获得值:她们会非常耐心地让你试很多衣服,直到你自己烦了为止,让你觉得买一件合适的衣服真难,这两件已经很不错了,还挑什么呢? 针对3的措施 给客户更多的关怀:如果你试衣服已经很累了,给你一张椅子,递上一杯茶,你是不是觉得她们的服务特别周到? 当然各个指标,可能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同样的措施可能对多个指标都有调整作用。但是我们要想想哪些是关键的而且我们容易做到的。当我们觉得已经想尽了办法,仍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想想这个模型吧,看看我们还有哪些措施,通过调整哪些参数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如果你面对的是团队客户,根据满意度模型,以下这些措施是值得考虑的: *弄清楚团队中的3个关键人物; *弄清每个关键人物的3个关键需求; *帮助团队在关键指标上达成共识; *设法满足关键人物的关键需求; *给关键人物超出其希望的多的一点点; *给超出整个团队期望的多的一点点。 再好的方法也只是一种手段,它代替不了我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利用好这些方法的同时,不要舍本逐末,不要忘了我们真正能为客户带来什么? 客户满意度论文: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汽车营销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已经不单单关注汽车产品本身,他们对在购车过程中享受到的服务也很关注,那么汽车4S店需要制定以客户满意度为前提的汽车营销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的汽车营销市场现状,然后提出了4条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汽车营销策略。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汽车销售策略;汽车4S店 随着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汽车4S店随着汽车销售的利润已经很难继续稳步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体系,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应对未来竞争的根本。汽车4S店随着汽车销售的利润已经很难继续稳步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体系,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应对未来竞争的根本。 一、汽车营销市场现状 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压力,汽车4S店的生存和发展,这些压力包括竞品车型的价格竞争,与不同品牌的汽车4S店的竞争与竞争和汽车修理厂等。对汽车4S店控制市场绩效控制的汽车生产厂,汽车4S店必须与厂家的要求进行业务和服务。此外,近几年各品牌汽车4S店大范围扩展销售网点,服务流程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因此利润空间逐渐缩小,本人在汽车4S店实习期间,了解到客户所期望得到的服务与目前汽车4S店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销售价格、尤其是维修费用较高(一些4S店存在过度维修现象),部分客户倾向于去汽车维修厂维修保养车辆,上述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汽车4S店要想获得更多的客户源,必须从细节入手,制定一套客户关系管理办法并有效贯彻实,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汽车营销中的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是对一个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顾客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顾客满意度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运用,对于汽车营销中的客户满意度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满意以及在购车后使用车的过程中整体比较满意。许多企业在品牌推广和产品推广,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评价自己的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汽车4S店应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确定主要的需求结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让客户满意。汽车4S店客户满意度实际上是汽车消费者购买自己的汽车或汽车产品带给他们的服务是否满足需要的一种评价,满意度较高的产品接受度较高,反之则越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汽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购车选择更多了,从以前单纯的对汽车质量和价格的需求转变为对汽车服务质量的需求,如汽车购买过程中的介绍、购后的服务保障等。 三、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汽车营销策略 客户满意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使得客户满意需从多方面努力。客户满意的前提是汽车生产厂制造客户满意的产品,客户满意的保证是汽车4S店提供满意的服务,客户满意的手段是汽车4S店培客户品牌忠诚度。总之,汽车4S店应采用提高客户总价值及降低客户总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介绍服务策略、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优化售后服务流程四条策略来提高客户总价值及降低客户总成本,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1.服务策略 服务战略应该是全方位的服务,服务战略的全过程。让客户满意是做售前咨询服务,销售支持服务,增值服务,使客户满意。 (1)售前咨询服务。售前咨询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客户的信赖,增加成交机会。很多汽车4S店已经建立了可以量化的服务制度及标准,并定期组织员工培训,还有的建立的客户服务机构。汽车4S店还应提供个性化的购车咨询顾问,如:各种车型的性能比较,有些汽车4S店已经将对比车型的相关性能以图片的形式粘贴在展车上,使得性能对比更明显;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询问等方式,介绍客户适合的车型;为客户介绍购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售后服务、各种促销和试驾信息,良好的售前咨询服务不仅可以开发潜在客户,促成交易,而且培养客户忠诚度、口碑不错的品牌,帮助企业开发大量的潜在客户。 (2)售中支持服务。售中支持服务是帮助客户解决在购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加附加和超额购买的可能性。目前很多4S店的售中服务集中在精品装具的销售中,汽车4S店还应在销售过程中及时回复客户要求,力求成交,解答客户问题,满足特殊需求。 (3)售后增值服务。目前,许多汽车4S店有一套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标准的售后服务体系,但也有一个专业的、规范的、标准化的售后服务团队。要加强服务,我们也应该更多地从消费者的了解客户的期望和售后服务进行实地评价,总结出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标准。还应引入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需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如预约姓名或贵姓、性别、电话、农历阳历生日提示、客户咨询的问题、预约受理情况、救援业务受理、保险理赔受理、客户建议、客户信息反馈及处理情况、等统计为一张综合报表,以为日后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汽车售后服务还应包括车友会、汽车专业知识讲解会、提醒常规保养和年检、周年庆、假期、主题日的邀约活动、开展系列社区服务活动和汽车进校园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也体现了企业的服务意识。 2.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目前的各种商品的营销模式正逐步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到以“以客户为中心”的转移模式,汽车产品也不例外。因此,汽车4S店应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组织和整和现有的销售模式,共享客户资源,提高销售管理的成本和销售的成功率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是私人买家,买家,汽车租赁公司的客户细分,把握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然后根据客户的自身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客户也可以了解销售的过程和客户体验,通过提出的评价,根据客户反馈的需求向厂家作出适当调整对汽车产品,提高营销策略。 3.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1)完善客户资料深度挖搌客户信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满意客户档案,树立客户忠诚度是促进汽车4S店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汽车4S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稳定的客户源既可以保证汽车4S店有固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降低营销成本。汽车4S店可以通过建立满意客户档案,专注于客户的满意度,挖掘信息的深度,以确保稳定的客户来源。客户信息的深度需要遵循二八条原则,即20%的客户带来80%的利润,因而,汽车4S店应该筛选出哪些客户是重点客户,筛选出后建立重点客户档案。建立重点客户档案对营销推广、深度营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4各方面对重点客户专项整理分析。 首先,对重点客户的信息可以按下表所列项目进行整理。 其次,通过电话回访分析重点客户忠诚度情况。 第三,当4S店有车展、促销等优惠活动时,重点客户是邀约的首选对象。 第四,重点客户的信息共享与公司有关部门,并提供给各服务顾问和管理决策层参考。 (2)运用CRM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高效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科学和技术,实现营销、销售、服务等活动的自动化,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一种管理模式的运作。汽车4S店通过CRM系统的介绍,并根据4S店的应用及改进情况,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客户信息管理。通过应用本系统,4S店可以充分了解包括客户类型、电话、工作单位、地址的客户信息,电话等基本信息的客户、车辆信息,包括车型、颜色、车牌号、发动机号、车架号、行驶里程、车辆维修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维修频率,检查次数)。为了更好地管理客户信息,可以增加客户流失的查询、潜在客户的查询、维修和维护项目、年度客户查询等功能。添加这些功能,以方便客户信息的分析和整理。例如,对维修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直接点击这个功能来查询和统计维修和维修的数量。 (3)及时电话回访关注客户抱怨。电话回访是建立长期联系客户的有效途径,通过电话联系来巩固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也要了解客户的欲望和批评。目前有些4S店已经专门建立了客户关系维系部门,通过专业回访人员的统计和分析查找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找到客户的抱怨,更好地改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优化售后服务流程 汽车4S店当前的售后服务不仅要包含为客户提供保养、故障诊断与维修、咨询服务、道路救援等,还应包含高精的技术服务。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投入,汽车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很多汽车4S店已经引入高端的诊断仪器和智能化的维修设施。同时,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在售后服务流程中汽车4S店必须考虑到客户的时间成本,更为合理地为客户安排售后的流程,提供舒适宜人的售后服务场所。 四、小结 汽车销售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品牌作为保障,以服务作为理念,将真正的汽车销售流程的研究致力于怎样提升客户满意度上,才能促成二者相互依托,实现销售市场信誉与利益共赢的局面。 客户满意度论文:关于如何提高95598优质服务水平与客户满意度的思考 [摘 要]国家电网公司针对供用电服务推出了95598电力客户供电服务热线,它的建立对于有效的解决电力供应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升整个国家电网公司社会形象,以及供电公司排除故障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有着多年的95598电力客户服务工作经验,结合实践针对当下的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质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阐述了95598电力客户服务的现实意义,同时分析当前阶段95598电力客户服务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结合自身对95598电力客户服务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对策。以期本文能够给各位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95598 电力客户服务 客户满意度 前言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用电客户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对供电企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供电企业在为广大电力客户供应电力资源的过程中,优质的供电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供电企业供电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改进供电企业电力客户服务质量。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是国家电网公司为保障广大电力客户的利益、提供良好的营销方案以及人性化客户服务的情况下出现的,如今95598已经成为电力服务系统的代名词,其宗旨是通过逐步的建立和完善电力系统客户服务体系,树立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业务的发展,并且不断改进和提升系统的客户服务质最和客户满意度。 一、为什么要做好95598电力客户服务 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其作用主要是受理广大用电客户的用电故障报修,供用电业务咨询、相关用电信息的查询、举报、投诉、意见、建议及表扬等业务。95598是电力系统的服务热线,同时它也是供电公司电力营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95598的存在是供电企业与广大用电客户之间的桥梁,为广大供电客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供电企业建立的95598客户服务系统,大大的缩短了供电企业与广大用电客户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对外提高供电公司的客户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及对最终创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供电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用电客户满意度的意义 1、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利于供电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能够更加的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其发展和创新打下了基础。同时供电企业通过开展的电力客户满意度测评,使供电企业在追求满意度的同时,使其员工素质不断提升,构建了完整的供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得供电企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 2、对于广大电力用户来说,提升供电企业客户满意度,能够使客户得到更加优质的供电服务,消除电力客户的后顾之忧。同时构建了一个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使电力客户的意见能够及时表达,将供电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这对电力客户的供电感受和生活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3、对于社会而言,从大方面来讲供电企业客户满意度的提升能够推动我国供电事业的发展,能够使供电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度,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电力市场环境。同时形成了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供电企业并在其中发挥着社会监督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国民的综合生活质量,这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现阶段95598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供电企业对95598热线的宣传,使得广大电力客户对95598的认知程度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电力客户会选择使用95598客户服务热线,这也使得“95598”品牌越来越成熟,供电企业也能够越来越好的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然而现阶段95598服务系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解决。 由于当前95598规模较大但是资源较为分散,加之相应的软件支撑不足等问题,使得目前的95598电力供应服务已经很难满足电力客户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另外95598服务系统中普遍缺少应急能力,并且其相应的服务形式较为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得供电企业中的95598系统对外的服务质量有所下降,同时还会影响着供电企业树立的良好形象。因此为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一直以来的良好社会形象,有必要根据实际的市场和广大电力客户的需求,来不断的提升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服务质量和用电客户的满意度。 四、提高95598优质服务水平与客户满意度的措施 为有效提升95598电力客户服务质量以及电力客户的满意度,结合现阶段实际的电力市场形势与电力客户的实际需求,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加强客服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引导能力 95598电力热线客服人员只是通过语音对电力客户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此就需要95598电力客服人员具有较强的倾听以及沟通能力。除此之外电力客服人员还要对常见的电力问题进行学习并要充分的了解,以便对客户进行良好的引导,尤其是在客户反映电力故障问题时,客服人员要对发生故障的具有位置、故障原因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更好的缩短维修人员的时间,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 2、不断地增强个性化服务 供电企业在重视服务态度的同时,还应有个性化的供电服务。对于供电企业95598电力客服人员来说,其服务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去实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一般情况下按照用电客户的需求可以将其分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服务,电力客服人员依照不同的电力客户将其分为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服务等。由于每一个电力客户的需求有所不同,所以供电企业的客服人员需要不断地加深对电力客户的了解,实现服务的个性化。 3、变换供电企业的服务思路 电力客户服务人员要以“一切为客户着想”提供服务,这样不仅能够应对广大电力客户的业务咨询和供用电建议等,同时还能够变换服务思路,使得电力客户服务的方式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而是采取了更加主动的服务方式,进一步的增强了对电力客户的了解,能够积极有效的帮助电力客户解决相关的问题,真正的提升电力客户的满意度。 4、全面完善电力客户服务系统应急机制 电力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指标。随着目前电力系统对外提供电力服务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将会使电力客户服务系统崩溃,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供电企业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电力服务系统框架结构进行优化,来提升电力服务系统抵御故障风险的能力,提高电力服务系统的稳定性。 结束语 供电企业为电力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水平将会直接决定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其社会形象,其中加强95598电力服务系统是其中重要一环。在95598电力客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改善的过程中,需要供电企业结合实际的电力市场与广大电力客户的需求情况来进行改进,不断的转换电力客户服务模式,建立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的桥梁,进―步的提升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 客户满意度论文:基于汽车4S店客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摘 要:近年来受当今市场的影响,4S店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压力,主要来自于生产厂家的压力和其他4S店的竞争。汽车生产厂家对市场的控制表现为对经销商的控制,经销商必须按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经营与服务,每季度、每年厂家都会对各4S店进行暗访、考核。如果多次达不到厂家的标准,厂家就会以末位淘汰制将其淘汰出局。除了来自厂家的压力外,还有来自于其他4S店的竞争,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顾客就必须从服务入手,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严格按照标准销售服务流程来执行,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关键词:4S店;客户满意度;提高 随着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主机厂汽车产能过剩,做为传统的汽车4S店受到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售后服务的意识,加紧售后服务的建设,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用优良的的售后服务赢得顾客、赢得市场。 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的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是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使用产品或服务后的实际感受的相对关系,为了识别客户到底对我们的产品或服务过程的哪个环节满意,哪个环节不满意,我们需要对这种感受进行测评和衡量,如何用数字来衡量这种心理状态。 客户满意度是客户的需求被满足后形成的一种愉悦感或状态,此处的“满意”不仅仅是客户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等方面直观的满意,更深层的含义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客户期望的吻合程度如何。客户满意度指客户满意程度的高低,为客户体验与客户期望之差。用公式表示为“客户满意度=客户体验-客户期望”。 当客户体验与期望一致,上述差值为零时,客户是基本满意的。当客户体验超出客户期望,上述差值为正数时,客户就感到“物超所值”,就会高兴,甚至赞叹,这个正数数值越大,客户满意度越高。例如,旅客奔波一天回到房间,惊喜地发现饭店送的生日蛋糕盒鲜花,出乎他的预料,旅客的高兴和满意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当差值为负数时,及客户体验低于客户期望,客户是不满意的,这个负数差值越大,客户满意度越低。 客户满意度调查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重视,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已经成为企业发现问题、改进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客户满意度的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客户满意度调查解决的问题 首先,通过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可以发现我们产品、销售、服务等营销过程的短板,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如对汽车产品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客户对外形设计、内饰做工、动力性、舒适性等各方面的优劣评价;对销售过程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我们在展厅接待、试乘试驾、新车交车等各个环节的不足之处;对服务过程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服务核心流程各个环节是否执行到位,以及回访、救援、服务顾问的业务水平等。客户对这些问题的评价也是非常宝贵的信息,可以帮助4S店快速找到客户关注点和服务短板,如能有效整改,将可以在未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其次,根据客户的调查结果,可以识别出哪些是满意客户、哪些是不满意客户,对这些客户也需要针对性的服务。把客户满意度与客户价值两个数据相结合,重点识别出客户价值较高而满意度较低的客户群。对这批核心客户群的不满意情况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识别,制定重点客户的挽回措施。另外,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可以在体系内容发现各岗位的不足,提升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在体系外可以向客户传递企业关注客户满意的服务态度,赢得客户信任。而且面向多网点的调查也可以发现不同调查项目网点彼此间的优缺点,比如面向几百个4S店的调查。 2 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方式 汽车行业客户满意度分为内部满意度和外部满意度。 内部满意度是由经销商的客户服务部门通过质量跟踪进行数学加权得出的,如书面问卷调查,和按键式满意度调查。可以及时得出当期的满意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可以理解进行改善。 外部满意度是由专业的调查公司通过神秘客户调查、电话回访调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等方式调查完成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各调查项目的权重,从而计算出客户对经销的满意度结果。 4S店客户满意度调查开展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集中简略介绍如下。 2.1 书面问卷调查 比如客户在会议室开展集中的问卷调查、在可休区的问卷调查、通过公司官网开展的远程问卷调查等。 2.2 简单按键式满意度调查 比如银行柜台有满意度评价器,客户办完业务后可以对业务员的工作按键表示满意或者不满意。还有一些呼叫中心在客户电话结束之前或者之后会请客户对自己的服务过程进行评价,简单按电话键的某个数字或者发送短信即可。2.3 深入访谈式调查 提前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客户样本,预约好时间和地点,由专业的回访员面对面的进行深度调查。整个过程可能要耗费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对客户服务感知的各个细节进行全面的了解,不仅仅是感知的结果,还保护心理变化过程、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改进的期望等。这种调查方式时间长、费用高,但结果更真实准确。 2.4 神秘客户调查 暗中邀请一些客户或者受过训练的人士,以一般客户的身份实地体验企业的销售或服务过程。调查人员在实地体验前都会受到培训,明确告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检查标准。过程中他们对照检查标准,逐项确认服务过程是否执行或者执行的效果。这种调查一般适用于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的检查,如主机厂对专卖店的满意度检查,或者总部对各授权分店的服务水平检查等。 2.5 电话回访调查 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对客户进行调查,顺序询问完提前设计好的问卷,请客户对各个问题给出判断或者评价。 在以上集中调查方式中,电话回访的方式成本较低,样本覆盖面较广,只要回访坐席足够,项目时间也比较容易控制。随着电话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话回访调查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满意度调查方式。 3 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步骤 3.1 筛选调查样本 调查样本的选择取决于调查的目的。比如调查车辆销售过程的满意度,样本最好从购车一个月内的客户群中选择,否则时间太久客户就很难记清购买的过程感受;调查客户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最好从购车时间半年到两年内的客户群中选择,因为免费的首保以及出保修期后的客户对服务流程的关注度都会下降很多;总之,筛选出来的样本要对调查目的有充分的代表性,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3.2 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同样取决于调查的目标。首先问卷内容设计要能充分代表回访目的。比如了解设计的满意度,就要进一步细分为外形、颜色内饰座椅操纵等多个问题;要了解售后服务的满意度,问卷设计就要仔细问到客户对预约、服务接待、维修项目确认、出场检查、交车、回访等各个环节的感受。这种感受要量化以便统计,一般可以用1到10分来表示,请客户给出心理上的份数。 以上这些问题确认后,还要对每个问题给与一定的权重。权重取决于问题的重要性。 除了问卷设计和权重分配外,还需要注意问卷的执行长度,太长的问卷会让客户失去耐心,回访成功率会降低,而且客户会因为不耐烦给出很随意的结果。 3.3 调查过程执行 电话回访是满意度调查最常见的执行方式。首先要对回访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意义,如果出现客户没有直接回答时如何应对。然后导出需要回访的客户名单,最好直接在坐席电脑上逐条列表显示出来,甚至通过坐席电脑直接呼出,可以大大提高回访速度。调查的结果规范地记录在实现设计好的数据表中,便于后期统计。对于回访中客户提出的其他问题做好记录,需要及时通知到管理人员。 为了确保调查过程的真实可控,电话回访一般都要全程录音。通过对回访录音的抽查,可以保证回访结果真实,避免回访员随意填写的可能。 3.4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数据整理后,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更好、更直观地说明问题。常见的分析方法,比如均值可以了解各个子问题的大致得分水平,方差分析可以了解各子问题的差异化,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可以了解各个因素间彼此的影响力。各个子问题的得分统计出来后,再结合子问题的权重,满意度的整体得分就是各子问题的加权平均值。 客户满意度论文:中国移动4G客户满意度分析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网络速度和信号质量更好的4G网络,为了提高移动4G的客户服务质量,本文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移动4G的客户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把19个影响因素分为7类,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网络感知、信号质量、费用成本、即时服务、安全服务、环境服务和售后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为提高移动4G网络客户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4G;客户满意度 引言 中国移动在4G环境内的增加客户数量方面表现缺乏后劲。中国移动可以在通信市场上成为用户总数的霸主,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现在顾客的满意度,大力推进增加服务水准,精准地占据客户战略的重要基础。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移动4G的客户服务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分类比较。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类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了19个关于移动4G客户服务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分别为:上网速度快慢、上网是否稳定、信号范围是否广泛、信号强度是否稳定、接收信息是否及时、4G功能手机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免费更新4G卡、套餐费用是否合理、业务办理是否及时、业务流程是否简洁、业务办理渠道多、及时通知业务信息、个人信息保密程度、话费流量账单及时告知、投诉渠道是否方便、及时处理投诉、营业厅位置便利、环境舒适、员工态度优秀。 为将问卷中的19个问题进行专业分类,采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找出有效公共因子,为了更有目的性的全面的为运营商发展4G客户提供营销对策。系统将原来的19项影响满意度因素总结为7个因子。 (二)影响因素的可信性 为检验因子分析后产生的7大影响因素的可信性,运用SPSS的信度分析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为全部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值大于标准0.6,表示各观测变量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显著水平。 7个因子的组合信度值在0.652-0.860之间,大于0.6,说明内在效度高。在这次调查中,19个影响因素是根据相关资料以及与顾客采访得出的,并且进行了相关信度检验,说明具有较好的内容信度。7个因子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值在0.621-0.756之间,都大于0.5,显示各变量具有较好的结构信度。 二、影响因素程度比较 7个因子(网络感知 信号质量 费用成本 即时服务 安全服务 售后服务 环境服务) 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61、0.275、0.195、0.165、0.124、0.071、0.098,说明类因素对消费者使用业务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网络感知”、“信号质量”、“费用成本”、“即时服务”、“安全服务”、“环境服务”和“售后服务”。 三、对策 1.针对于论文总结的19个影响消费者使用4G业务的因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其分为7类,本文将其分别命名为:“网络感知”、“信号质量”、“费用成本”、“即时服务”、“安全服务”、“环境服务”和“售后服务”。中国移动4G公司在进行客户服务和宣传上可以有较好的侧重点,从而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 2.对于顾客选择4G业务来说,最看重的还是上网的畅快感和信号的稳定性是否能够确保,这两种影响因素是提高顾客4G满意度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企业收益的办法。因此,中国移动公司应加大对于网络浏览速度和稳定性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更好的提高客户满意度。 3.针对得出的影响程度大小,中国移动4G可以通过现在大环境下的竞争条件下,制定出自己4G业务的侧重点,找到大众对于4G要求的普遍性,从而在与其他移动公司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将自己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对发展长期和信用度高的客户来说更加有指导意义。 4.针对于不同目标的群体对于4G的业务需求的不一样的,比如说,年龄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对顾客选择4G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性别对于顾客的选择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对于网络体验的要求较高,对于4G业务的选择上也会有明显的倾向性,中国移动公司应该加大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宣传力度,使这部分群体有更好的体验,也是产生品牌效应的一种方式。 客户满意度论文: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研究 [提要] 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是托盘共用系统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为提高托盘共用系统服务质量,在综合考虑托盘共用系统调度过程中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等,将客户满意度作为决策变量融入到托盘共用系统调度结构体系中,建立考虑客户满意度的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能更好地均衡调度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之间的矛盾,对于提高管理者对托盘共用系统的管理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多周期;托盘共用系统调度 一、引言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对托盘共用系统的定义是:“使用符合统一规定的具有互换性的托盘,为众多用户共同服务的组织系统。”具有统一标准的托盘在系统中进行广泛交换,对于实现托盘作业一贯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托盘共用系统发展较慢,但从事托盘租赁的公司日益增加,市场越来越趋向于买方市场,托盘租赁公司作为物流服务提供商,不仅要考虑托盘调度的成本问题,更应考虑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对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有关托盘调度的研究有:Brindley通过对CHEP、iGPS、PECO/PLUS多个托盘共用系统的分析,说明了优化托盘共用系统调度的重要性;H.C.W.Lau和T.M.Chan深入研究空托盘回收问题,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空托盘回收模型;章雪岩提出不确定条件下托盘共用系统调度优化的研究;徐琪从业务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和优化管理策略等方面出发,提出托盘共用系统优化管理策略;任建伟等综合考虑需求、供给、运输能力、装卸能力等不确定因素,建立以托盘共用系统调度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两阶段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任建伟等在历史数据严重不足、未来情况严重不确定的情况下,构建了混合型号托盘的托盘共用系统调度问题的多情景规划模型。由此可以看到,已有研究多为理论研究和单周期单目标调度优化研究,将客户满意度作为决策变量融入到托盘共用系统调度优化的研究较少。企业运营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决策过程,多周期滚动整体优化的模式更符合实际情况,托盘租赁公司在关注自身库存情况的同时需针对未来托盘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及托盘回收情况制定多周期调度方案。本文将托盘需求与托盘回收情况相结合,讨论多周期情况下建立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调度优化问题。 二、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一般是指客户在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时,出于事后感知和事前期望的差距所形成的态度。客户在接受托盘共用系统提供的服务时,对其服务的要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越来越多的客户在接受服务时,不仅会考虑托盘租赁的成本,更会考虑托盘共用系统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为更直接地表示客户满意度,定义客户满意度函数,函数解越大,客户满意度越高。传统的调度问题用时间窗口作为对服务的时间约束,但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时间窗口不能准确地反映客户的满意程度,因为客户可能更倾向于在某个特定时间区间内得到服务,此时满意度最高,客户也可以接受其他时间区间提供的服务,只是满意度会降低。如图1所示,设t为客户接受服务的时间,则表示客户满意度函数。(图1) 在满意度函数中,a1表示客户能接受的最早服务时间,b1表示客户能接受的最晚服务时间,a2表示客户满意的最早服务时间,b2表示客户满意的最晚服务时间。其中[a2,b2]称为客户的满意区间,此时客户满意程度最高,为1,[a1,b1]称为客户的可接受区间。[0,a1]∩[b2,∞]是客户的不满意区间,此时客户满意程度最低为0。根据上述客户满意度与车辆到达时间的关系,建立满意度函数s(t)。 客户满意度与车辆到达时间的具体关系如下:(1)若t∈[a2,b2]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满意度最大;(2)若t∈(a1,a2)or(b2,b1)客户可接受服务,满意度适中;(3)若t∈(0,a1]or[b1,∞)客户不能接受服务,满意度最低。 三、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调度优化模型 任建伟提出了改进的托盘共用系统,该系统将托盘共用系统作业分为分派、再分派和回收三个阶段,具体运作流程如图2。(1)发货方甲就近向托盘供给服务中心A租赁托盘,将货物发送给收货方乙;(2)收货方乙将货物卸载后将托盘交还给就近的托盘供给服务中心B;(3)若距离收货方乙(富盘点)较近的发货方丙(缺盘点)向托盘供给服务中心B请求空托盘,则托盘供给服务中心B可调度乙未归还的托盘发送给丙。(图2) (一)假设条件。假设在托盘共用系统中托盘型号相同;富盘点每期所有待回收的托盘当期必须再分派给缺盘点或回收至托盘供给服务中心,再分派的托盘必须是未损坏的托盘,富盘点对托盘供给服务中心回收托盘的时间不敏感;托盘供给服务中心有足够托盘能满足缺盘点每期的需求量;托盘供给服务中心、缺盘点对托盘的到达时间敏感;在决策期内,缺盘点每期的托盘需求量、富盘点每期的托盘待回收量、托盘供给服务中心每期的库存能力、每条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单位库存成本、单位运输成本、单位装卸成本、装卸能力、托盘损坏率等均确定;考虑托盘供给服务中心、富盘点、缺盘点之间的交通拥挤问题,由于运输出发时间的不确定导致运输过程之间的冲突,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不确定,为了简化交通状况问题,现将运输时间设定为一定范围内的随机量。 (二)模型建立。在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中,设A=(Aii=1,2,…,I):托盘租赁公司下的托盘供给服务中心集合;B=(Bj0=1,2,…,J0):缺盘点集合;C=(Cj1=1,2,…,J1):富盘点集合。模型的目标函数由调度总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两部分组成。调度总成本由运输费用、托盘供给服务中心未租出的托盘库存费用和托盘装卸费用组成,调度总成本由式(1)表示。;C,C,C分别表示i、j0、j1的单位装卸成本;CKi表示托盘在i闲置而产生的单位库存成本;Sti表示t期末i中托盘库存量。 根据托盘需求者对托盘到达时间的满意情况(以t′期从富盘点出发t期到达缺盘点的调度为例),建立客户满意度函数: Step2:利用lingo求解。 四、算例分析 现有一个托盘共用系统公司,该公司在地区A有2个托盘供给服务中心(i=a,b),2个富盘点(j1=c,d),2个缺盘点(j0=e,f),已知缺盘点和富盘点在未来4期(t=t1,t2,t3,t4)内所需的托盘数和待回收的托盘数,为降低托盘共用系统公司总调度成本和增加客户满意度,用新建的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来求最优调度方案。假设托盘的毁坏率为10%,托盘供给服务中心的托盘库存量均为600,整车车载量为10。其余参数详见表1~表5:假设在该系统中托盘作业从每期期末开始,因此本例给出富盘点前三期待回收的托盘量和缺盘点后三期需求的托盘量。(表1、表2、表3、表4、表5) 通过托盘共用系统多目标调度优化模型,得到令人满意的调度方案如图3所示,其中调度成本是16130,满意度为1222.362。(图3) 将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模型与仅考虑调度成本最低的多周期调度模型和仅考虑满意度最高的多周期调度模型的调度结果进行对比如表6所示。(表6)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基于本文提出的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得出的调度结果显示,在客户可以接受的运输成本下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更好地均衡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既降低了成本,又能留住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在仅考虑成本最低的调度模型中,运输成本相较于多周期调度模型来说,运输成本降低了5.77%,但是客户满意度却降低了22.8%,降低程度是运输成本降低的4倍,客户满意度低,长期如此会丧失已有客户;在仅考虑满意度最高调度模型中,客户满意度相较于多周期调度模型来说,客户满意度仅提高了4.46%,而运输成本却增加了15.87%,是客户满意度提高的近4倍,这对于从事托盘共用业务的公司来说是没有竞争优势的。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托盘共用系统发展较缓慢,但从事托盘租赁的公司日益增加,市场越来越趋向于买方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托盘共用系统公司、托盘租赁拥有客户的多少,决定了公司能否留住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在托盘共用系统调度的研究中,只考虑调度成本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且企业运营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决策过程,以多周期滚动整体优化的模式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在改进的托盘共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考虑客户满意度的多周期调度模型,可指导托盘共用系统公司更合理地安排托盘调度,通过合理均衡调度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使公司整体收益达到最高,提高公司竞争力,使公司获得长远发展,便于管理者对托盘共用系统的有效管理。 客户满意度论文: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客户满意度研究 [提要] 本文在研究网上银行业务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对保定市、沧州市居民网上银行业务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后,分析了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上银行;工商银行;客户满意度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互联网的出现和高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上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焦点,同时成为商业银行拓展市场空间、分流柜面压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当下信息经济时代,传统的商业银行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优势和便利,将网上银行的优势与传统金融业相融合,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打败。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促进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网上银行业务概述 在我国,网上银行业务是将传统银行服务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网络提供的新业务。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在传统商业银行中开设的网上银行业务,而不是仅仅依托互联网而没有实体的网上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网上银行既可以提供传统银行服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研发新的服务和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目前,国内网上银行业务的具体业务内容如表1所示。(表1) 近年来,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业务覆盖率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互联网越来越受关注,也凸现了网上银行业务的优势。作为客户服务的一种新的方式,网上银行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和竞争主战场。网上银行业务具有以下优越性:第一,网上银行业务的运营成本较低,使其具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第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上银行业务能超越时间约束与空间限制,可随时随地交换信息,网上银行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第三,网上银行业务可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同时缓解了银行职员的业务处理压力;第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创新速度远远超过传统银行业务。 三、对保定市、沧州市工行网上银行客户的调查 网上银行业务具有传统银行业务不可比拟的优势,自问世以来飞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从需求角度入手,选取保定市和沧州市两地的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客户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调研客户对网上银行的评价,共发放并回收了近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00份。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和总结,本文认为保定市和沧州市两地的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操作繁琐。为了确保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网上银行业务的操作程序一般比较繁琐,通常需要以下步骤:(1)需要开户人本人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到工商银行营业厅办理网上银行业务注册,申领一个U盾或口令卡;(2)登陆工商银行官网进行个人网上银行注册,注册时需要银行卡号和对应银行卡密码登陆官网,另外再设置网银密码,一系列的密码容易使客户混淆;(3)下载安装工行网银助手软件,完成证书驱动、空间及系统补丁的安装。完成上述三个步骤,才能开始网上银行的使用,后续使用过程中也伴随着较为繁琐的密码输入、U盾使用、软件升级等问题。目前,繁琐的操作程序对客户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不利于网上银行业务的大范围推广。 第二,网上银行业务宣传不足。从调查中看出,有效问卷中,13%的客户认为工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宣传还是不够到位。其中,5.5%的客户对工行网银的安全性存在怀疑,7.5%的客户对工行网银产品不了解。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力度不够。一般工商银行的宣传彩页和传单只放在工商银行营业厅的宣传架上,很少有工商银行的公开媒体宣传和相关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这样的宣传力度显然差了很多。而且,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第三方支付服务在业务运营模式、业务整体规模和业务发展范围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与工商银行的网银业务竞争激烈。 第三,服务态度和口碑相对较差。在问卷调查中,有客户提到在不了解网银使用和操作流程而咨询的时候,会因为服务态度不好导致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有部分客户认为工商银行口碑不好。在有效问卷中,5.5%的客户认为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服务好,相比其他银行优势,认为其他银行方服务态度好的客户占16%,认为其他银行优惠服务多的客户占15%。相比较而言,本文认为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服务态度和口碑还是相对较差,有待改进。 第四,费用较高。有效问卷中,28.5%的客户认为工行网银费用相对较高,收费不明确,比如汇款时,只对简单的操作方式进行了提示,而没有手续费等相关资费的详情。据一些上了年纪的客户反映,现在网银服务收费名目多,收费前也没有及时提示,有时候不明不白就被银行扣了钱。如表2所示,与建行、农行相比,工行网上银行的收费标准较高。(表2) 四、对策建议 第一,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操作程序。为进一步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工商银行还需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操作程序,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及时对硬件设施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另外,由于部分客户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掌握网上银行操作,银行还可以与政府合作,在村委会或者社区召集客户进行现场演示,详细地向客户说明安装和使用的细节,现场模拟展示网银、手机银行、微支付等操作流程,使客户能够准确把握网上银行操作;同时加强欺诈预防,培养广大客户加强密码保护的意识,提高主观安全性。 第二,加大推广宣传的力度。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要加强宣传,提高客户认可,通过广告、短信群发、悬挂横幅、海报、现场指导等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和帮助客户学会正确使用网上银行,提高客户的信任度,帮助客户逐渐接受并经常使用网上银行。通过营销扩大客户基础,带动更多的客户,并在指导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于银行而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需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积极营销网上银行业务这种发展空间巨大的“无形服务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功能,以利于网上银行业务满足金融市场多元的变化和个性化的客户金融需求,站在客户的角度设计、开发网银产品的种类,吸引更多的客户。 第三,开展培训加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银行要牢记客户是银行的中心,不断调整自己,注重随时能与顾客联系,在重视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研究影响客户需求的深层因素。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改善:(1)全面展开,全员参与,深入发动,加大力度宣传文明服务理念,强化员工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2)明确目标,随之制定详细的计划,按计划一步步实施,将指标量化、细化,责任分解到人;(3)完善服务监管体制,制定公正、公开、透明的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奖罚分明,以促进服务行为更加规范;(4)加强培训和优质服务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通过员工的高素质创造出高优质的服务;(5)完善投诉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全面并且细致地整理投诉问题,深入查找致使客户投诉的关键,分析内在原因,做好报告提示、落实责任追究、狠抓整改落实、主动解决,从源头上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四,透明自费标准并严格执行。银行应该做到:(1)尽量少收或免收服务费,严格执行资费标准收取费用;(2)部分服务项目政府定价,接受国家的严格监督;(3)充分尊重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服务收费的地方有明确告知指示,收费信息公开透明,确保客户获得服务收费的相关信息;(4)积极改进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达标,以文明规范服务回馈客户。
设备管理论文:新时期强化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技术条件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强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通过科学和精心的管理,来实现污水处理设备的高效和安全工作。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涉及到设备的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更新以及报销的整个过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新时期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 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内容 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工作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对污水设备的精心管理,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设备,并且采用科学的管理与维修方法,进而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效益。 一般而言,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工作包括如下内容:(1)污水处理设备的组织管理,即确定和展开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建立相应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2)污水处理设备的前期管理,即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使用前期的管理及信息反馈等;(3)污水处理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即污水处理设备资产的验收、编号、移装、租借、调拨、封存、报废以及资料管理等;(4)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即制定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操作和维护制度,开展设备的定期和日常维护,进行设备的润滑管理和维护检查评比等;(5)污水处理设备的修理管理,即编制和贯彻实施设备的修理计划,采用新的修理工艺和修理技术,制定修理技术文件和工作定额等;(6)污水处理设备的状态管理、技术改造和更新管理,即制定设备的技术状态完好准备,进行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状态检测管理,确定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的项目;(7)污水处理设备信息系统的管理,即建立设备信息系统,对设备信息进行分类和处理,提高设备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等。 2 强化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几点思考 2.1 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强化运维人员的技术和安全培训 污水处理厂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等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每个岗位都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技术文件进行设备的操作,从而防止发生不按操作规程使用和超负荷的现象。 除了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要想让污水处理设备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还必须强化运维人员的技术和安全培训。污水处理厂要实施定人定机操作、凭证操作和定人定机维修制度,确保运维人员的相对稳定;要强化新上岗员工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本岗位使用设备的原理、技术规范和安全性能,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流程,设备的故障处理等。 2.2 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能够实现设备的良好管理与规划,还能够为污水处理厂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例如通过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企业管理层能够清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对现有设备的价值进行正确评估,从而决定何时增加新设备及报废一定数量的旧设备。以中设EAM2008(污水处理行业版)为例,该系统共有现场管理、科室管理和企业管理等三个管理角色,几乎囊括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所有基础信息,这使得它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多视角管理,对设备运行的每一个状态都能监视并记录下来,并且对设备的生产工艺和地理空间位置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将设备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记录在档案中,从而真正实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2.3 树立科学的设备管理思想,使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工具 设备管理思想是否科学和与时俱进,直接关系着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因此污水处理厂必须树立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提供论文和论文服务]明确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行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确保设备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其他方面形成有机的结合。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增强全体员工关于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让全体员工都明白设备管理不只是运维部门的事情,是关系到整体经济效益的工作,从而让全体员工都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 科技在不断进步之中,污水处理厂要不断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高新技术和设备为基础,结合国家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国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和方法进行消化和吸收,确保设备管理工作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要大力推行现代设备管理,积极学习和推广使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工具,切实提高自身的设备管理水平。 2.4 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污水处理设备的零部件必然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磨损、腐蚀或变形,因此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就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容易发生锈蚀的现象,特别是经常在污水和污泥中工作的部件(如某些设备的钢丝绳),要定期对其进行表面污泥的清除和涂油,并且根据锈蚀的情况进行除锈和更换,以免造成设备的故障;(2)污水处理设备中运动和振动较强的部位,容易出现螺丝松动的现象,因此要定期用扳手检要连接部位的螺栓,如有松动要立即拧紧;(3)污水处理设备上有很多零部件是对设备和人员安全起保护作用的(如漏电保护器),因此一旦发现这些部件出现故障,要立即进行维修更换;(4)污水处理设备多在水面上运行,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防人员和设备落水。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工作,不仅关系着污水处理厂的社会声誉、使用价值、服务成本和经济效益,还关系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污水处理厂必须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促使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和信息化系统,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高效和安全运行。 设备管理论文:设备管理工作考核制度 目的: 为保证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满足使用要求。 范围: 分厂所有设备及工具。 责任: 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 内容: 1 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考核 分厂设备及工具使用部门负责相关设备及工具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应做到:班前有设备责任人及操作人员认真检查设备及工具各个部位,按规定加油润滑,做到润滑 “5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正确、合理使用设备,班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野蛮操作;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下班前认真、清扫擦拭设备,符合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即清洁、整齐、润滑、安全。 设备管理员会不定期检查,检查中发现违反以上规定的视情节严重,按照分厂制定的工作考核制度对操作者及责任人扣分(1分50元罚款)。 2操作过程 2.1如果一切正常即可开启设备 2.2接通电源(1.轴流引风机2.冷冻式干燥机3.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在电控箱内)。 2.3启动操作面板上的红色开关。 2.4启动3-5分钟后观察操作面板上的仪表读数是否正常(经冷干机处理后的空气可达到使用要求,而此时冷媒低压表指示在0.3-0.5mpa之间,冷媒高压指示在1.2-1.6mpa范围,漏点温度指示在2-10℃之间)。 2.5进行冷凝液手动排污(排污阀位置:冷干机的右下侧)。 2.6以上操作结束后,如一切正常方可离开。 3操作结束 3.1停机,操作面板上的红色开关。指示灯熄灭。 3.2 关闭进气阀、排气阀,切断电源。 3.3 打开冷凝液手动排污阀,进行排污,排净后关闭。 4注意事项 4.1不得携有毒的气体和易燃气体进入压缩机操作间,设备运行期间,操作间的门应关闭,以免粉尘进入操作间内。 4.2不得玩耍干燥机随机佩带的风压枪,不准将其对准皮肤或人体,不得吹扫衣服。若用风压枪向下吹扫设备时务必谨慎并戴好防护眼镜。 4.3每天早晨开机前要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洁。 4.4保持操作间内地面的卫生。 4.5为经培训的人员禁止操作设备。 4.6设备运行期间每1小时观测一次设备仪表显示值,如有异常,需切断电源,上报管理人员。 4.7如操作面板上的冷媒低压保护指示灯亮(黄色),说明冷媒低压过低,需反复启动红色的复位按钮(复位按钮位置:操作面板的左下方),直至冷媒指示灯不在亮启,说明已正常。 4.8以上操作规程一经违反,给予相应的罚款处理(1、未进行卫生清洁罚款10元,2、操作间门未关罚款10元,冷媒低压指示灯亮,未进行处理罚款20元),以上违章操作,管理人员会做相应的罚款记录,累计三次或三次以上,罚款金额将双倍罚款。 设备管理论文:石油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路径探讨 目前大多数的油田设备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观念,仍停留在轻保养重维修的传统设备管理理念上,因此对于设备平时的保养和检测,大多数管理人员都缺乏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这样不仅导致企业机械设备在生存过程中故障率增加,也加大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从根本上制约了设备管理整体人员水平的提高,也导致机器无法高效率运转。不少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上没有投入足够资金,也更缺乏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因此在管理工作不受重视的情况下,职工对设备管理的积极性无法获得有效提升。很多企业仍存在着轻设备、重生产的理念,从而导致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也认识不到自己在设备机械管理上的重要作用。 1、建立科学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 在油田设备管理中建设良好的管理模式,首先应建立良好健全的设备管理机制,在规范相关设备岗位员工职责、动用全员管理思想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内部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现场管理,制定出一套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生产效率,从而保证设备管理的正常开展,在企业内部形成有章可循的制度,督促相关人员加强对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2、进行设备集中化管理 设备集中管理是指:通过将机械设备的调配集中,运用科学合理的安排,使用石油机械设备的计划,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企业中部分设备利用率低的情况,从而达到节省设备资金,降低企业成本消耗的目的。设备集中管理不仅能最大化控制企业购置机械设备的总量,还能达到降低维修资金,提高机械生产效率的效果。另外,通过对设备机械的集中化管理,可实行分批归类等养护维修的设备管理方法,在养护和维修方面形成良好的秩序循环,在保证设备的完好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水平,使石油机械设备得到有效优化,达成机械设备管理井井有条地秩序,也为管理工作减少了不少问题和压力。 3、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 随着机械设备向精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也会有所增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就需要石油企业人员加强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把所学到的东西充分运用到操作实践中。再者,石油企业也应开展对员工的培训活动,满足设备更新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不仅要为企业员工传授新的技术和知识,也要让员工有深刻的实践经验体会,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4、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现今的机械设备管理中,仍有部分管理人员存在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如随意浪费、以次充好、维修偷工减料等,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工作,要在思想和具体细节上指引员工怎样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自身个人形象。总的来说,石油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是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也需要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通过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良好控制与实施,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的利用效率,在降低企业设备投入成本的同时,挖掘出企业的运营潜力,进而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本文作者:张忠建 单位:中石化华北局三普石油工程公司) 设备管理论文:邮政密码设备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密码设备的管理、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涉密问题,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根据《保密法》和上级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一、组织机构 成立密码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密码设备管理工作的领导。 二、委员会职责 1、及时召开会议学习上级有关密码设备管理工作的文件,总结研究部署密码设备管理工作。 2、定期或不定期对我局密码设备的使用情况、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查找隐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确保密码设备的绝对安全和正常运行。 3、加强密码队伍建设,加强密码设备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保密意识教育,定期地向全局干部职工进行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做到不出现失、泄密事故。 三、具体要求 1、涉密部门应由专人保管密码设备,做到责任到人。 2、涉密部门应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履行密码设备使用手续,按规定权限使用设备,注意保密。 3、涉密部门应加强对密码设备、密押印文及一切有关国家机密文件、电报、函件、资料、统计数字的保密,严禁携带回家或在外出时对外泄露。 4、当密码设备发生技术故障时,设备所属部门应及时与密码设备管理委员会报告,委员会将应及时报告上级行进行设备维修或更换。 5、涉密部门发生密码设备丢失、密码设备被盗失控、密码丢失、密码被窃失控可能造成国家损失的紧急涉密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及时将情况上报密码设备管理委员会,支行密码设备管理委员会通过检查现场、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及时查清情况,并报上级主管单位。 6、本办法所指密码设备为密押机、密押卡、带有转字密码的保险库(箱)、涉及使用密码的电子计算机设备等。 7、本办法所指涉密部门为拥有、使用密码设备的部门。 设备管理论文:对矿山电气设备管理问题探讨 引言 企业要发展,加强管理是关键。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整个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神经与人体的关系。加强和完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做好矿山安全工作的保障之一,对避免和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一是保 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二是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电气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选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该系统由“软件”、“硬件”及“人”三部分组成。“软件”是指《矿山安全规程》等技术法规,各类设备管理,安全用电检修等规章制度。“硬件”是指:①能对电气设备入矿进行安全、性能等综合检验的仪器、仪表;②安装、维修电气装备时使用的各类保安工具;③为避免事故而设置的各类保护器具。“人”是系统工程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都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系统失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2矿山电气设备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分析 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时,对故障原因种类的划分应有统一原则,要结合本系统(或本企业)拥有的设备种类和故障管理的实际需要。分得过粗或过细,都不利于管理工作,其准则应是根据所划分的故障原因种类,较容易地看出每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或存在的问题。为了掌握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同时间内的故障发展趋势,要对规定时间内的故障频率进行分析。故障频率与设备的负荷强度有直接关系。但是,每个企业生产设备的种类及每台设备承担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单纯地以其负荷强度(或生产率)作为分析依据。然而,对于一个车间、一个工区或一个企业,产量与设备运转台时是成正比的。所以,一般以设备运转台时的故障停机时数来评价,叫做故障强度。下面分析设备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 2.1设备陈旧老化 矿企在购买设备时往往成套购入,一次性投资过大,矿山企业若为追求其经济效益而投入不足,则会导致矿山电气设备的更新速度慢,设备会超年限服役。此外,我国矿山机械制造业其工艺技术、制造、检测手段水平较低,这也导致了我国矿山行业整体技术及设备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同时也使设备的维护难度与工作量加大。 2.2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 我国的矿山生产设备的质量差、水平低且品种少,许多机械及高新技术产品往往是通过从外国进口而来的,因此我国的矿企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出现。配套的不完善现象,管理和操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设备与生产条件不相适应的磨合期内,依靠人为的力量避免磨合期事故率的发生。 2.3设备检修不到位 现代的正规矿山已经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转变,采矿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投入生产,但是误操作与长时间运行等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这便要求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一定要专业、系统、仔细。但是目前矿企的技术人员相对比较紧缺,日常大量的维护、检查工作难以落实。据权威部门统计,约 75%~80%的电气设备事故是由检修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所引起。 2.4电气设备配件的质量不过关 现在矿山自动化程度在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对设备配件的要求也在提高,但因配件生产企业的结构松散,对配件材料及尺寸规格都没统一的标准,配件间通用性较差,而且市场上还存有一些偷工减料的差配件,这些都给设备的平稳运行带来极坏的影响。 3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办法及措施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法规及相关规定、规程,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操作性强的设备台账、采购标准、出入库管理、日常检修及责任明确等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矿山安全规章》,从观念抓起,从基础管理抓起,提高制度的可执行力。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电气设备从采购到日常维修一整套工作,平日里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并制定岗位责任制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文化及工作水平。 3.2制定安全隐患防范治理 重视和加强生产矿区的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测试,对有问题或技术指标达不到标准的要及时更换,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将事故隐患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监控系统的人员应该具备以下3个特点:政治立场坚定,安全意识强,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安全监控人员应单独培训、选拔,并受专门的 安全监察部门监督。来对工作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发现隐患及时反馈,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患、处理措施。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对井下作业安全的认识,确保工作人员学会电气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护措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重点要落实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上来。 3.3避免触电伤亡事故 自动化采掘生产模式伴随着大量的 工业用电线路,为防止由生产环境所导致的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应保证做到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绝不违反《矿山安全规章》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正确用电,安全作业。施工及操作人员不得接触或是靠近带电体,可实施设置闭锁机构与采取栅栏门隔离等措施;所有电气设备都应安装接地保护及相应的漏电保护装置,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调至低电压等级;而在使用、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应使用保安工具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对所使的过流保护装置、保安工具等定期进行校验和调整。 3.4避免电火灾事故 引起起火的原因很多,如电气设备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导致载流导体温度升高;导体连接部分接触不良,使接触电阻变大,一有电流通过时,可能会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火灾;在生产矿区中,由于环境中可能充实着较多的易燃、可燃性气体,电气设备一旦短路、各种情况引起温度升高、任何电弧作用都可能引起火灾。因此,加强管理,增加日常的安全巡查和日常检修是发现安全隐患的重要方式。 3.5避免矿井的监控系统失控 矿井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很好的保证矿山的安全、高效作业。环境安全监控系统通常用于对某些气体的浓度及温度、湿度、风速及负压等数据进行监控,同时对风门、风窗等主要设备的开停实行 甲烷超限声光报警及断电断风控制等。该技术科技含量较高,是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新技术的应用。 3.6 严格管理 矿山企业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大多为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组建一支专门的机电安全监察队伍,监督、检查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失控、失效。认真做好电气设备的采购、检测、安装调试、检修、维修等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技能。合理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电缆的安全检查,每次安全检查和调整结果应计入专用的记录簿内,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致力于上下信息沟通,便于机电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正常运转。 结束语 总之,我矿由于基础比较薄弱,电气设备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做好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本矿的安全生产。 设备管理论文:安全设备管理部HSE岗位职责 一、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 根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和路桥市政二分公司的hse工作目标,编制本部门年度hse职责实施计划,确定部门年度hse工作任务、目标,通过落实部门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为企业hse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1、承诺和目标 1.1承诺 安全设备管理职能部门是推进hse体系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应通过落实职能部门的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 1.2承诺原则 1.2.1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进行hse承诺; 1.2.2部门负责人应代表部门向分管领导进行承诺; 1.2.3hse承诺应以书面形式予以明确。 1.3承诺内容 1.3.1部门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3.1.1坚持hse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集团公司有关本专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工业卫生的法规、标准、规范、制度和要求,并落实在各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 1.3.1.2实现本项目年度hse目标,不发生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各类事故。 1.3.1.3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1.3.1.4在部门、专业系统、直(托)管单位全面推行hse管理,并确保专业系统、直管单位hse目标的实现。 1.3.1.5采用先进的装备和手段,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 1.3.2部门人员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3.2.1履行hse“一岗一责制”。 1.3.2.2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1.3.2.3熟知hse职责和要求,承担相应的hse责任。 1.4文件控制 1.4.1依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部门hse管理相关文件的记录、审批、发放、更改和归档管理措施。 1.4.2建立文件修订制度。在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后,及时修订相关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1.5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部门应在所管辖专业和直(托)管单位中,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1.6风险评价 有关部门要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 1.6.1明确项目、过程和作业管理人员是风险评价工作的负责人。 1.6.2对现有装置和设施在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下、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下和生产的全过程中,明确界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项目、工程和作业等。 1.6.3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合适方式进行风险评价。 1.6.4监督检查风险评价的进行情况。 1.6.5检查风险削减措施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1.6.7总结风险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1.6.8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风险评价及风险削减措施档案。 1.7隐患治理 1.7.1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的风险评价及削减措施档案。 1.7.2部门应按隐患治理“四落实”的原则,对企业的隐患治理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 1.7.3组织对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隐患的治理。 1.7.4对已立项或已实施的隐患治理项目进行跟踪检查,监督项目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1.8应急管理 1.8.1组织或参加制定应急预案; 1.8.2落实部门管理人员和所管辖专业系统应急处理的责任; 1.8.3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检查和演练; 1.8.4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 1.9检查和监督 1.9.1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检查考核制度; 1.9.2组织对专业管理情况(如工艺操作指标的执行、设备管理状况等)检查和考核; 1.9.3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落实项目负责人、整改期限、整改要求和整改资金; 1.9.4组织对整改情况的检查验收。 2.0事故处理和预防 2.0.1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事故管理程序和处理办法; 2.0.2组织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情况调查和分析; 2.0.3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2.0.4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并负责考核; 2.0.5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进行通报。 设备管理论文:计算机设备管理办法 计算机设备管理办法 一、设备安装和使用 为了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各种业务数据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建立严密的设备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 (一)设备的配备。各部门每年根据业务需求,向办公室审报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需求申请。设备领回后,登记入库,并根据实际领回的数量,分配给各单位或部门。设备下发时,登记出库手续。 (二)设备的安装调试必须严格按照相应设备的安装指南进行,大型及关键设备的安装应在厂商或商的指导下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关键大型设备投产运行,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监视。 (三)运行操作必须按操作手册进行。发现设备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办公室,经维护正常后继续使用。 (四)不得随意变更计算机设备使用地点、增减或拆卸,如必须更改地点和配置,应报办公室并指定专人操作。 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一)各部门每年定期组织两次设备保养活动,即春、冬季各一次,以保障设备的良好状态。 (二)设备的维修保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保证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三)要认真做好设备维修记录,及时记载设备故障修复、部件更换情况。 (四)备件、消耗品由专人保管,建立台帐,完善入、出库手续。 (五)设备文档是设备使用、维护等工作的真实记载。对所有机型的设备文档,办公室均保管一份。 三、设备报废管理 (一)对于使用年限超过折旧期的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报废处理。不满折旧期的设备原则上不能报废,已满折旧期但仍能使用的设备应继续使用。 (二)设备报废应履行相应手续,由办公室牵头,将报废设备型号、名称、配置、使用年限及报废原因记入设备台帐,会同计财部门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共同提出报废设备实物和帐务处理意见,根据设备报废权限经审批并获批准后执行。 四、设备的环境管理 (一)机房建设应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计算机机房建设规范》要求。 (二)设备的运行环境必须满足产品安装运行手册的要求。应定期对计算机应用环境进行检查(电源电压、地线、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加强机房管理,建立机房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设备管理论文: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研究 【摘 要】 设备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 设备管理应该包含两个方面:1、对于设备操作、维护、修理和相关人员的管理;2、对于设备本身的规划、制造、使用、维修等等各方面的管理。 自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革命以来,设备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多个阶段。目前,随着设备本身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和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管理有了许多新的手段。如计算机诊断技术、ERP技术。 上海地铁在引进世界各国先进地铁设备的同时,考察学习国内外相关城市地铁设备管理的方法,依据自身实际逐步形成自身的设备管理模式,基本满足了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的需求。但是,由于人员、技术、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与世界一流地铁运营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前期管理、备件管理、维修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几个方面。由于存在这种差距,上海地铁运营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成本远远高于国外先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 在上海轨道交通超常规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人员正在探索适应上海地铁运营新发展、新设备的管理方法,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本论文也是从分析上海地铁近十年来的设备管理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在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的设备管理实践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颁布,上海市政府完整地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任务和措施,并且规划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体系的支柱来发展。即:在“十五”期间,建设2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形成以重要换乘枢纽为核心,联系中心城市重点地区的基本网络;到2005年,轨道交通成为公共客运的骨干;到2010年形成500公里左右,基本完成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使轨道交通成为客运系统的主体。同时,《白皮书》对现有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实现良好的投资效益。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百年大计的建设运营项目。因此轨道交通项目一旦投入运营,就必须保持整个系统日以继夜的正常运营。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营,必须要以设备安全运行为前提和保障。本文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十多年的设备管理分析入手,与相关城市的地铁设备管理模式相对比,找出存在问题,通过科学管理的手段,提出建议和对策,来应对未来几年的超常规的设备运营管理。 1.3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和相关行业的先进水平比较存在哪些差距,并分析这些问题和差距存在的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有一些建议和措施已经在实践中,还有待实践验证;有一些只是处于理论上的分析,作者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对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 (1) 设备管理组织结构 (2) 设备前期管理 (3) 维修体系管理 (4) 备件管理 (5) 计算机辅助管理 以上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并从经济学等角度来分析一些问题,使问题解决办法尽可能的切合实际。 由于上海地铁运营只经历了十年运营里程,所以本文研究范围为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的前期、中期管理。 第二章: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现状 2.1上海地铁设备简介 由于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量、运送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其有关的设施、设备具有客流组织、客运服务、运营安全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1) 车辆:一号线为德国AEG公司生产的直流车;二号线为德国Adtranz公司生产的交流车;三号线位法国ALSTOM公司生产的交流车28列。 (2) 供电系统:主要有主变、牵引、降压变电站、接触网及电力监控设备。 (3) 机电设备:主要有车站、区间、车辆段的各类低压配电设备、照明、FAS、BAS、自动电梯、自动扶梯、给排水系统、环控系统、售检票系统 (4) 通信设备:主要有传输系统、程控交换系统、无线系统、广播系统、图像监控系统、时钟系统、电源系统、线路设备组成。主要是为运营组织、指挥提供语音及图像信息以及电力监控系统(SCADA)、环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等信息的传输。 (5) 信号设备:信号系统(ATC)是轨道交通线路上惟一的指挥列车运行系统,主要有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列车追踪运行保护系统(ATP)、行车指挥系统(ATS)系统组成。 (6) 工务设备:主要有轨道、道岔、道床等。 总体而言,上海地铁设备具有自动化、连续化以及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等的特点。以上这些特点,加重了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的难度,对于上海地铁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考验。 2.2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体系结构 2.2.1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上海市地铁总公司成立于1985年,承担地铁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职能,组织了地铁一、二号线的工程。“十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速,为适应轨道交通大发展的需要,2000年年初,经市政府批准,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的体制方案正式启动。 2.2.2运营企业的维修管理体制 根据“四分开”体制,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归属线路投资方(业主),由运营企业根据委托运营协议的要求开展日常运营工作,也包括组织实施基础设施的维护养护工作。 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本部设置设施处和车辆处两个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各种运营设施设备管理及维护、更新等相关工作。 上海地铁运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适合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体系结构(如上图一上海地铁管理结构图所示)。特别是2000年至今,上海地铁运营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了多次改革重组,使得我们的设备管理体系更加趋于合理化、效率化。 2.3上海地铁的设备前期管理 上海地铁一号线的运营设备前期管理,是以当时“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之前地铁总公司的建设公司为主线。从工程的决策到设计委托,设备的采购,施工安装委托均采用合同关系。从立项开始就进行运营的前期管理,从人员培训,参加设计联络,进行设备监造,完成管理的方式设计,直到现场组织施工管理,组织单项调试,总体调试,单项验收,总体验收,组织试运营直到正式运营。这种管理方式是在地铁总公司为主线法人合同制,以建设为主体,运营动态参加,各施其责,相互配合。总公司与设计者,设备制造者,施工方案建立合同关系。这种合同也体现了集中一贯管理的原则,设计方,建设者的一贯管理要管到投运后的设备维修,薄弱环节的改造设计,包括投运的设备,施工方的一贯管理要坚持到投入运营。上海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运营是在“四分离”改制后,因此三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分别由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承担。 2.4上海地铁的备件管理 通过近十年的运营探索和实践,上海地铁运营的备件管理坚持以合理储备为目标,追求价值最大化。从研究备件供应链入手,面对建设遗留的问题,重点研究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使备件管理工作及时纳入ISO9001质量体系中,围绕内部机制的完善,形成了彼此互动的控制,逐步整合与协调,在整体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2.5上海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 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维修模式有: (1) 操作维修; (2) 专业维修; (3) 委外维修。 上海地铁运营委外维修,按“施工方、产品生产方、专业维修”的原则,依据不同专业项目承包给维修单位。同时保留一支2000人左右的设备检修操作人员队伍。从而保障目前三条线65公里的设备运行。 第三章: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的差距与改善对策 3.1上海地铁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从建设初期就学习考察了各国地铁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依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套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模式,并在运营管理中实践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无论在管理理论方面,还是从管理实绩来看,上海地铁在国内同行业还是较为领先。但是我们放开视角,而对世界各国先进的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如新加坡、香港、日本、台北等一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管理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需要也有必要研究分析,从而找出差距,找准对策,不断努力,缩小差距。 3.1.1设备前期管理的差距 设备的一生,可以分为建设期、投产期、稳定期和更新期。地铁运营设备可分为建设期、投运期、运营稳定期和更新期。一般将从地铁设备规划开始,一直到投运这一阶段的管理称为设备的前期管理。 3.1.1.1体制方面的差距 上海地铁自实施“四分开”新的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经济学的原理,政府必须将地铁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出来。在实施过程中责权的分属并未同时对应权利的划分,导致责权利无法对等分配,造成责权关系的模糊,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与投融资的良性发展。 3.1.1.2设备原始设计、制造的差距 上海地铁一号线几乎全部引进国外的设备与技术,二号线、三号线有了一些比例的国产化设备,但是一些关键的技术、设备和机组,国内还无法生产,还是要依靠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一点就决定了上海地铁设备的初期投入非常高,而且运行维护成本也居高不下,一些备件的供货周期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价格也很不稳定。 3.1.1.3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在工程项目上的管理,虽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还是在项目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含量。往往是几个有经验的设备项目经理,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管理一个上亿的工程,缺乏科学管理体系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3.1.2备件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从近年来各专业分公司备件费用和备件库存等各项指标来看,上海地铁运营的水平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说明备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备件管理组织体系的比较 香港地铁公司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其备件管理部负责从备件计划生成到备件送至现场整个过程的所有事务。备件管理部统筹整个地铁公司的备件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使得备件管理高效简单。上海地铁公司中每个分公司都有备件管理的部门,“小而全”,机构、功能、人员重复,而且供应商难以统一管理,对于一些通用备件、办公用品、常用耗材等物资不能因为更多量而取得更低优惠,降低成本。 (2)备件计划、采购、物流等流程上的比较 上海地铁运营备件的物流流程如下图二所示: 物流、信息流管理如下图三所示: 依据图三中物流系统分析,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信息 传递慢,且互相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流无法及时、正确地反映物流情况。在物流规划方面,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的现象。 从流程上分析,备件到货后资金没有与仓库及时交接,造成库存资金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备件领用后也不能及时进成本,使资金流和物流不同步。 香港地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采购体制。采购部门将备件划分为三个大类,即:通用消耗件、各专业设备备件,这样有利于进行集中管理、保存、采购、降低保存、采购成本。 (3)备件仓库管理的比较 备件仓库管理好坏涉及到物流是否顺畅和资金的有效利用率。香港地铁公司室内仓库也为立体库,高约20米,充分利用空间,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同香港地铁公司相比,上海地铁备件仓库主要是平面放置,空间利用水平不高,而且出入库困难,效率低。 上海地铁的仓储人员比香港地铁的多好几倍。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上海地铁的仓库自动化水平较低,需要多名仓储人员管理一个仓库,另一方面各分公司也各自配备仓库,反映了上海地铁备件仓储管理水平较低,效率不如香港地铁。 3.1.3设备维修管理的差距 3.1.3.1上海地铁维修人员占总定员的比例相对较高(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人员情况对比 运营里程数(单位:公里) 车站数 (单位:个) 职工总数 (单位:人) 维修人员 (单位:人) 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单位:人) 维修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百分比(单位:%) 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占维修人员总数百分比(单位:%) 上海地铁 65 48 4444 1666 235 37.5 14 台北地铁 66 60 3600 1220 30 33 2.5 资料来源:上海地铁2002年运营报表以及台北地铁2002年来上海地铁交流资料 3.1.3.2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水平相对较低。 上海地铁已经历了十多年运营里程,从运营设备维修角度分析,尤其是核心技术目前还处在委外维修。而台北地铁从1996年3月28日投运至今,已经把所有运营设备的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目前除消防设备以外,所有设备都采用自主维修模式。这表明: (1)上海地铁在设备系统定员优化问题上还有潜力可挖: (2)上海地铁检修工作,外协委托项目较多,但系统考虑少,核心技术掌握少; (3)检修负荷还可进一步控制,工作量具有较大下降空间; (4)上海地铁的检修工时数据含金量不高,虽然已经逐步推行检修定额工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定额工时不能反映实际检修工作量。 3.1.3.3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相对较弱。 目前,上海地铁实施开发EAM设备管理系统,从系统规划设计上讲,在当今设备管理上应该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它其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子系统的设想非常好。但是由于基础数据不完善及业务流程不明晰,导致推行困难,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3.1.3.4维修方式的相对落后。 目前国外的维修方式已经逐步由预防维修转入状态维修,防止过维修,以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上海地铁也正在推行状态维修的理念,但这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如设备维护人员的观念的彻底转变、操作人员的设备技术和意识的提高、设备诊断技术的提高等等。 3.2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针对3.1提出的一些问题,本节做进一步的分析,以说明存在差距的主观和客观上存在的原因。 3.2.1设备初期管理的差距原因分析 3.2.1.1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目前,对于基础设施维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从经费来源、技术规程、人员配置、质量检测等方面,既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也缺少明确的管理要求。负责维修费审批的投资方受市发展改革委领导,运营企业受市建委、市交通局领导,缺少统一的协调,造成运营企业在试运营中对建设前期遗留的设备缺陷的整改费用无法得到落实。 3.2.1.2没有以运营为中心,导致运营质量指标下降 上海地铁在该指标上与香港差距较大,表现不尽如人意,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前所使用车辆的购买运营方均未参与,无法要求生产方根据运营实际情况对车辆设计进行改动; (2)线路设计未考虑运营的需求,缺少必要的存车线、渡线以使运营不受故障点的影响,一旦列车发生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3.2.1.3法规、标准、规程建设滞后 轨道交通在国内、新兴产业,还没有建成一整套建设和运营的法规、标准体系。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对于设计、建设阶段的标准比较全面,但还没有运营养护阶段的标准。国家还没有完善规范轨道交通的法规,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中对于地铁建设和运营验收也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导致投入运营后产生的问题。 3.2.1.4设备依赖进口 缺乏满足上海地铁生产的高精度技术水平要求的设备制造厂家,部分关键设备还是要依赖进口,这样虽然在单件设备的精度和质量得到了保障,但是价格和周期相对较长,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接口,如果涉及两个厂家,就需要大量的协调管理工作。 3.2.2备件管理水平差距的原因分析 上海地铁的备件库存一直居高不下,过量的备件库存掩盖了许多管理上的不善。减少库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目前迫不及待的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备件库存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备件管理的水平。如果为了设备不能停,确保生产不中断,只是盲目的通过增加库存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往往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系统效率也比较低。 3.2.2.1备件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上海地铁的备件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职能制结构,即将组织按照职能的不同分成若干个部门,其实质是一种包含很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实行纵向管理,从下到上是信息传递,从上到下是决策输送。组长或主管又只对主任负责,其优点是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专业化分工使得员工能够发挥业技能。但是,其局限性表现在: (1)同一性质的业务由不同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分工重叠。 (2)由于各部门员工被严格地定位,工作时一般只与本部门员工或主管接触,相对独立,缺广泛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3)由于分工过于专业化,各主管、主任等各级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知识面狭窄,不利于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4)层次众多的垂直式金字塔组织结构,严重妨碍了信息和决策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上高度集权的决策权力,最终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2.2需求分析判断不准 客观上设备状态、备件磨损呈随机型、发散型,难以把握;同时设备员工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设备状态的分析不同,使需求判断不同;在制订备件需求计划时,对设备劣化程度、备件寿命周期、订购周期等技术因素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均不同,仅靠员工技能、素质、责任心、经验等,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3.2.2.3备件管理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 目前备件管理每个成员都负责各自的工作,这样容易产生高效率,管理也比较简单,但当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时,部门或人员之间的协调就非常重要。随着前所未有的新产品的大量涌现,使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速度都大大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大大提高,即:要求备件管理人员从目前单一任务的角色转换成综合功能的角色,能使备件管理长期地与公司策略相一致;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角色,对国际贸易和各种相关法规都熟悉和掌握,对运输、海关等涉及供应速度的规定都能通晓;成为一个能负责备件成本的角色,懂得在一个备件的寿命周期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成本最低;成为一个能综合相关因素快速做出决策的角色、能对各种供应的风险做出判断和对策的角色。 3.2.2.4基础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1)没有准确的备件基本寿命数据 (2)备件管理号编制混乱 3.2.3设备维修管理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上海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向国铁及国内外相关城市地铁管理企业学习。十多年之后,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在设备维修管理上有进步,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仍在进一步的扩大。上海地铁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2.3.1管理方式和维修方式相对滞后 上海地铁运营十多年来,引进并推行的维修方式主要是计划预防维修方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2000年开始意识到要向状态维修过渡,之后才逐步推出状态维修管理方式。由于维修方式的落后,导致了目前我们维修管理手段的滞后,我们的管理手段基本处于八十年代初期的水平。 3.2.3.2基础管理的薄弱 上海地铁运营以来,在设备维修管理的指导思想上重在现场设备状态的安全稳定、能及时处理或排除设备问题,但由于管理模式变动频繁,对基础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以及前几年维修成本意识较差,居高不下的维修成本掩盖了基础管理薄弱的若干问题。 3.2.3.3检修委外缺乏竞争机制、检修效率低下 因为上海地铁的主要专业设备都引进自国外并集中在若干大的专业厂商,如车辆系统是AEG、Adtranze、Alstom,通信系统是SIMENSE,消防报警系统是Simplex。这些设备开放性不强,技术相对垄断,自身对这些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不够,设备维修时还是必须与原生产厂商合作,依赖其技术服务。 3.2.3.4管理手段和综合维修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上海地铁开发实施的EAM设备管理系统,是一套设计比较完善的综合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目前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还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不断地去维护。而香港地铁企业早在10年前,计算机系统就已经成熟地应用于设备维修管理领域了。 3.3缩小差距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本节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3.3.1强化设备前期管理,贯彻推行设备一生管理的理念 我们在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中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系统思考,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技术后盾,以避免或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 (1)体制完善。通过体制完善,地铁由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国有资产。政府应尽快将地铁的运营与建设由国资委统一委托给运营方和建设方,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运营权的分离。 (2)在设备选型时设备维护人员一定要积极介入,提出准确的设备工况条件并严格把关,防止设备在投入运行不长时间内各类消除缺陷、技术攻关项目费用的不正常投入,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关于工程项目过程管理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对设备安装的环境及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为设计部门提供详细的书面设计要求,并加强跟踪管理。 (4)我们在技术交流、谈判与合同签约过程中,除了认真消化技术资料外,还有将人员培训及参与调试的要求写进合同的有关条款,同时要求外方提供调试资料的最终版本。 3.3.2优化备件管理系统结构、流程优化,逐步降低备件费用 3.3.2.1备件管理系统组织结构调 机构调整需掌握以下五原则: (1)管理结构扁平,机构简约,运行高效,控制闭环 (2)集中一贯与区域管理相结合; (3)规范基层备件管理组织结构的原则; (4)采购部门简化原则; (5)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支撑的原则。强化管理功能; 3.3.2.2建立物流中心 各分公司的设备备件、物资仓库合并,与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分离,成立上海地铁物流中心,担负整个公司供应(仓储配送)职能。 3.3.2.3 ERP环境下的业务流程再造 (1)物料系统业务流程再造 (2)物流与资金流同步 (3)无库存管理 3.3.3加强设备维修队伍建设,推进完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3.3.3.1优化设备维修管理队伍 上海地铁目前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人员素质,要从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两个方面出发。 第一,要避免因为思想上的大意和不重视而造成设备管理的失误。 第二,要从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上提高设备人员的素质。 3.3.3.2计算机系统的充分利用 从设备一生管理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系统在每个环节都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从设备基础管理阶段各种设备信息、档案的建立,设备在线运行诊断功能,设备维修管理以及备件库存科学管理等等各个方面,计算机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香港地铁自从90年代初,发展计算机诊断、专家系统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上海地铁也应挖掘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计算机辅助系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章:结论和后续研究方向 通过上述各章节的阐述,本文就上海地铁运营的内外环境,实际管理的情况,依据香港、台北等城市的地铁运营业绩,上海地铁虽具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但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与香港等城市先进地铁还有一段差距,上海地铁设备管理差距主要体现在设备的前期管理方面、备件管理方面及维修管理方面。 上海地铁经过十多年的运营、近二十年的建设,已建成运营三条线,形成“十字加半环”的轨道交通网络。“十五”期间,上海地铁处于集中发展期,每年将有一到两条线建成投入运营。“十五”期末骨架网络形成后,共有400公里运营线路。同时上海地铁一号线已经投入运营10年,各种设备陆续进入大修及更新期,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要求,加强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的维修管理,研究开展科学的维修管理方式,保障上海地铁正常运营。尤其在韩国大邱、俄罗斯、香港地铁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设备保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在深入开展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和国外类似城市轨道交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目前运营设备的前期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规程规范、核心人才、维修成本等方面的研究而得出的。针对超常规发展的今天,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管理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构架、维修质量评估体系、各项运作规程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加强和提高上海地铁运营的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保证上海地铁运营安全,高效地发挥地铁运营在上海城市交通中的骨干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缺少对专项管理课题研究的经验及有关国内外地铁管理的定量化资料的结果。所以本文局限与上海地铁的前期管理、备件管理、维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对地铁设备更新改造进行研究,这主要由于上海地铁运营只经历十年里程。但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当今设备管理的新理念,不断积累和探索上海地铁设备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跟踪实施状况。对上海地铁建设与运营验收管理进行研究及上海地铁设备维修定额管理研究,以适应上海地铁超常规发展的需求。 设备管理论文:加强施工设备管理保证二期工程建设 摘要:建设一流的三峡工程,需要一流的设备,更需要一流的管理水平。二期工程能否按照预定的目标实施,能否实现200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关键在于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因此可以说施工设备是三峡工程施工的生命线。 关键词:施工方案 设备管理 工程建设 一期工程时,总公司采购了一批大型土石方设备,这些设备在一期施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确保了一期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二期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总公司又采购了包括塔带机、缆机等在内的大量混凝土施工设备,二期工程能否按照预定目标实施,能否实现200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目标,关键就在于这些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如何!因此,可以说施工设备是三峡工程施工的生命线。 大家知道,三峡厂坝二期工程采用的是以塔带机为主、缆机和高架门(塔)机为辅的施工方案,这些设备不仅规模大、技术先进,而且体现的是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连续式的、工厂化的、高效率的混凝土施工方式。施工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管理思路、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变化,对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工人还是干部都要适应这一变革。建设一流的三峡工程,需要一流的施工设备,更需要一流的管理水平。这既是建设宏伟三峡工程的需要,也是我们各施工队伍面向二十一世纪、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需要。只有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充分发挥其潜能,才能保证三峡二期工程建设。 1 厂坝二期工程施工方案的决策过程 1.1 厂坝二期工程的施工特点 施工方案的正确决策是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得以控制的关键,在技术进步的当代,施工方案的核心是施工设备,对厂坝二期工程这样一项重要而且极富挑战性的项目,施工设备的选择是重大决策,历来备受各方关注。从过去论证阶段、初设阶段以及国家“六五”、“七五”攻关,都把它列为重大技术课题。 施工方案的选择必须紧紧把握工程的特点,与其它工程相比,三峡厂坝二期工程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混凝土工程量大,仅厂坝二期工程而言,混凝土量即达1238万m3,为已建的巴西依泰普工程的0.9倍,我国最大水电站葛洲坝工程的1.2倍。 (2)混凝土施工强度高、高峰出现早、高峰期延续时间长。预计年最高强度将超过500万m3,最高月强度将超过50万m3,更是远远超过依泰普工程年最大强度304万m3,月强度34.8万m3的水平。 (3)金属结构制作安装量大(11.6万t),以溢流坝段为例,导流底孔、泄洪深孔和表孔三层孔口的闸门和启闭机的安装,必须与混凝土施工基本同步和交叉进行。 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常规的手段是难以胜任的。在初设阶段,长江委进行过长期论证,曾经做过大型塔机方案、高架门机方案、缆机方案和塔带机四种方案的比较,并在当时条件下,推荐大型塔机(配钢栈桥)方案。 1.2 三峡总公司成立后厂坝二期工程方案的决策 决策既要有科学的态度,又要有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勇气。在厂坝二期工程施工方案的决策问题上,三峡总公司始终遵循这一原则,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在初步设计提出的方案的基础上,又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决策过程简单回顾如下: (1)总公司于1994年、1995年初和1996年中三次组团赴美国、墨西哥、巴西和委内瑞拉的厂家和工地,对塔带机等设备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2)为慎重起见,总公司于1994年从美国罗泰克公司购进一台TC2400型塔带机,在纵向围堰施工中应用,以便取得经验。 (3)为了进一步调动供货厂家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为了合理降低价格,总公司于1995年进行带方案施工设备采购招标,希望厂家根据三峡厂坝二期工程以及各自设备的特点,作出优化配置。这次招标共吸引了全世界7个著名厂商前来竞标。开标后,总公司立即组织国内知名水电施工专家评标,根据专家推荐意见,初步确定塔带机为主的施工方案。 (4)由于塔带机是一种新型的机械,使用经验少,因此,施工方案上存在不同意见。为此,总公司又于1996年6月,请参与三峡施工的各大水电集团进行论证咨询,经过分析论证,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塔带机为主的施工方案适合三峡二期工程施工特点,是完全可行的。 (5)为了使塔带机及供料线的布置更加优化合理,总公司于1997年底分别聘请曾经使用过塔带机的两家国外承包商法国SPIE公司和美国ATk1NSON公司进行优化咨询。 (6)尽管塔带机具有效率高、覆盖范围大等优点,但是由于它是一种相对新型的机械,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合理权衡其利弊,因此,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三峡总公司曾数次向三建委汇报,最后由三建委最高领导层予以原则批准。 (7)上述确定了的施工方案纳入厂坝二期土建、金结安装的招标文件中,各施工承包商都予以积极的呼应。在标书中,我们还特别说明,在大的方案格局不变的前提下,各施工单位可结合自已的经验,进一步优化。现在实施的方案,实际上是经过各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措施中优化调整过的。 上述过程说明厂坝二期工程施工方案是经过充分的技术论证确定的。二期施工方案的及早确定和业主对重大设备提前采购,提供给中标单位使用等一系列决策是符合三峡工程特点和管理体制的。它凝结了国内外水电专家及三峡建设者的心血。是民主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3 塔带机为主施工方案简述 以塔带机为主施工方案的设备组合,简单概括为6418227这一组类似电话号码的数字,即6台塔带机,4台胎带机,l台大塔机,8台高架门机,2台缆机,2台履带吊和7座拌和楼。塔带机为主施工方案的总体思路是:①塔带机浇筑为一条龙作业,生产效率高,适宜于连续、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担混凝土浇筑的主要任务。②配备缆机、高架门机等作为辅助设备,负责金结安装、备仓、仓面设备转移等任务,避免因塔(顶)带机的工况转换而影响效率。③拌和能力配备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顶)带机效率充分发挥。④供料线布置为一机一带,确保塔(顶)带机运行的可靠性。 根据上述思路,设备布置如下: (1)控制工期的最关键部位是溢流坝段和厂房坝段7#~14#,布置6台塔(顶)带机。利用塔(顶)带机自身的不断爬升,l#塔带机控制范围(即溢流坝段17#一23#)可以将大坝浇到185m高程,其余部位的塔(顶)带机可以将大坝浇至155~160m高程。 (2)布置2台摆塔式缆机,形成跨越厂房坝段和溢流坝段、覆盖范围为坝轴线上游15m至下游65m的空中走廊,负责该范围上游部位的金属结构安装、仓面设备的转移、材料转运以及大坝155~160m高程以上部分的混凝土浇筑等任务,并可在塔(顶)带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提供空中支援。 (3)在溢流坝下游布置高程45m栈桥,上面布置1台大型塔机和1台上海港机,主要负责下游面的仓面准备、金属结构安装等任务,同时也可作为混凝土浇筑的一种备用手段。 (4)在坝轴线下游0十60.5m处,布置120m高程栈桥,初期先形成左非12#~18#以及左厂1#~6#坝段部分,并布置2台吉林水工厂 MQ2000型门机,用于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待大坝浇至140~150m高程(约为2001年10月),120m栈桥全线贯通,45m高程栈桥的大型塔机将拆装至120m栈桥上时,与缆机共同负责溢流坝段155~160m高程以上部位的混凝土。 (5)厂房施工采用4台上海港机厂 MQ2000型高架门机,门机轨道布置在厂房下游30m高程。 (6)厂房和厂坝之间设82m高程栈桥,布置MQ6000型门机1台,负责压力钢管以及厂房内蜗壳等吊装。 (7)共设置4个拌和系统,总计7座生产能力为240~360m3/h的拌和楼,分别对应大坝、厂房的三个标段,通过五条输送皮带将拌制好的混凝土运至塔(顶)带机。按此配置,可以满足60万m3的常温混凝土月强度和45万m3以上的制冷混凝土月强度,使塔(顶)带机有足够的混凝土供应。 上述各种设备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各具职能,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施工设备体系,它既以合理的效率与工程总进度、浇筑速度相匹配,又留有较大余地,有充分发挥设备能力的回旋空间。这样的施工设备组成就构成二期施工方案的核心,能够适应三峡二期工程施工的特点。 1.4 通过前一阶段的施工实践,已有力地说明了塔带机方案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塔(顶)带机都已安装完毕,1#及6#永久供料线也即将形成,葛洲坝集团和青云公司已经用塔(顶)带机浇筑了40多万m3混凝土,其中2#塔带机最高班产量达1270m3,最高日产已超过2000m3,3#机的平均小时生产率达到166m3,月浇筑能力已达4.7万m3。尽管还没有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但是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过去人们担心的一些技术问题,如能否浇筑四级配的问题、漏浆问题等,已经初步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当然,现在使用的临时供料线过渡到永久供料线,在管理上还要有新的突破,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是能够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的。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塔带机为主的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们说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正确的,并不是说可以高枕无忧。在看到并充分发挥以塔带机为主的设备体系的优越性的同时,要充分估计到它的风险性,并要有足够的准备。一是塔带机为主施工方案中还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如混凝土温升问题、混凝土级配、标号的调整问题,设备的安全防撞问题、如何保证设备在高强度施工条件下长期可靠运行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解决好。二是作为完整的设备体系,还没有最终形成,还没有取得大量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当主要的单项设备出重大故障后,虽其它设备可适当支持,但支持力是有限的;而且“一条龙”配套的设备更是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全局。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1.5 其它部位的混凝土浇筑体系也正在形成 二期工程施工的另一个重点部位永久船闸的清基交面工作也已接近尾声,混凝土施工设备的安装和混凝土浇筑体系在逐步建立,大规模混凝土施工的局面正在形成。 2 对当前设备运行和管理状况的评价 如何评价当前设备运行和管理的现状?我想既要看到成绩,树立信心;更要正视问题,下决心解决好。 2.1 成绩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设备安装方面到目前为止,承担厂坝施工任务的各施工单位共完成了4台塔带机、2台顶带机、4台上海高架门机、l台大型塔机、1台吉林高架门机、l台MQ6600门机等13台套特大型设备以及若干自带设备的安装,2台摆塔式缆机的安装,l#和6#供料线的安装也已进入尾声。这些设备不仅安装难度大、而且很多属第一次安装,安装过程中,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缺图缺件、缺陷处理多、厂家服务人员不到位等各种困难,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国外也未能达到的纪录,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比如,三七八联总承担的4#港机的安装,不仅安装进度快、质量好,而且能够主动帮助厂家找出缺陷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了良好的技术素质。再比如,葛洲坝集团承担的4#塔带机的安装,前一阶段进度和质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一向比较挑剔的“老外”也很佩服,只可惜一场暴雨,将控制柜和液压马达等淹在水中,致使安装工期有所延长。 (2)在设备手段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率,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施工计划 厂坝二期工程的特点决定了从开始就要求达到较高的强度,因此,操作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熟悉设备的运行。在拌和系统尚不完善、采用临时供料线的情况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基本上满足了年度计划的要求,一季度稍差,从二季度以来,月月完成生产计划,混凝土生产稳步上升,设备的使用效率逐步提高,全工地混凝土浇筑的月强度已上升到40万m3的水平,6月份就打破了原苏联古比雪夫水电站的36.5万m3的月强度水平,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在主设备投入前,各施工单位积极主动想办法、采用的一些过渡手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3)已初步建立设备管理的良好机制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各个施工单位都分别建立了运行维护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葛洲坝成立了79系统和90系统两个项目部,专门负责包括拌和楼、供料线和塔(顶)带机的安装和运行维护工作;青云公司也成立了顶带机项目部,选派了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进入项目部,初步形成了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的良好机制。三七八联营公司也有较健全的设备统一调度管理的班子和制度。 (4)积累了一系列适应塔带机浇筑混凝土的经验针对塔(顶)带机的施工特点,各单位在仓面设备配套、防止骨料分离、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为下一步塔带机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2.2 存在的问题 (1)安装进度滞后,验收也滞后,障碍着设备体系的完整形成和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设备的投产日期均落后于预定的工期,塔(顶)带机的永久供料线施工更是滞后,再加上验收工作也抓得不紧或有些尚未具备条件,致使完整的施工设备体系未能及时形成。同时,一部分同志对业主采购设备、施工承包单位使用的体制或者不熟悉,或者不理解,或者有一些疑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验收工作。 (2)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设备管理水平较过去有了提高,但是目前管理仍然是粗放的,对设备的认识和掌握水平还较低,有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不少已经投入运行的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设备本身的缺陷,即设计制造不合理造成的,也有忽视维护保养或对设备的认识不深造成的。后者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客观地讲,我们对于包括塔带机和供料线在内的设备的认识和实践还是很有限的,有不少是首次安装和使用,配件的供应和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有些基本的维修工具尚未完全掌握,对于控制系统更是知之甚少。现在厂家服务人员还在现场,出现问题还可请人帮忙,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厂家人员撤离后,我们怎么办?不仅进口设备存在上述问题,国产设备也同样存在。 塔带机操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操作不熟练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效率,也会影响到混凝土质量,还会影响到安全。因此,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其责任心教育,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设备安全运行机制亟待加强 各种设备立体交叉作业,相互干扰难免,设备相撞的事件已经发生多起,幸未造成大的损失。由于塔带机是固定不动的,一旦出现故障,无法相互支援,其它辅助设备的支持毕竟有限,因此,安全问题是塔带机方案的要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设备安全还应包括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前不久其它工地塔带机机房发生的火灾事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任何粗心大意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切不可麻痹大意。 3 对加快设备安装和验收,搞好设备管理的几点意见 我重点针对塔(顶)带机、运输线、拌和楼“一条龙”的管理讲意见,原则应当是适合其它设备的。 3.1 加快供料线安装,尽快全面形成完善的施工设备体系 目前,塔(顶)带机的永久供料线正在紧张安装。我们应该看到,临时供料线的使用期是有限的,而且采用汽车转料也不可能创造更高的生产率。因此,必须加快永久供料线的安装,加速临时供料线向永久供料线的转换。采用永久供料线和采用临时供料线施工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的区别,转为永久供料线后,由于管理的模索和各环节的磨合,也可能会有短时间的生产率下降情况。如果三季度永久供料线还不能形成,到四季度仍然在摸索永久供料线生产的经验的话,那么四季度的高峰强度就难以保证,今年的年度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要求各施工、监理和总公司有关部门等各方加强协调,有问题及时解决,共同努力,加快安装进度。特别提请各有关方面,要注意处理好同设备制造商、进口设备厂商的合作。要本着按照合同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去做工作。尤其要注意对国外引进的先进东西持虚心学习的态度。 3.2 抓紧设备的验收,促进设备的完善 设备的验收分为安装验收和设备采购验收,前者由监理负责组织,后者由业主负责组织。严格讲,没有经过验收的设备是不能投入正常运行的,目前已经投入初期运行的设备中,绝大部分都还没有经过验收,这既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也不利于严格按合同执行,并建立正常的甲乙方及各方的相关责任制。设备采购验收,在安装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有义务协助业主完成对制造厂家的设备采购验收。现在经过有关各方协商,已经列出了各种设备的验收时间表,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抓紧设备的验收,促进设备尽快完善。少数在验收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遗留问题,限期处理。 3.3 提高对设备维护保养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行强制性保养制度 前面已经讲过,设备是工程施工的生命线。陆总经理也说过:“设备是纲”,纲举则目张,设备好,运行管理又得当,工程自然蒸蒸日上。从当前情况看,最主要的还是设备的管理,没有良好的设备维护作保证,工程就没有保障。我们应当把设备看成是有生命的,与人一样,要吃、要喝、要休息,要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善待设备,自然会得到良好的回报。各单位主管生产或主管设备的负责人,应该以系统的观点全面分析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正确处理好生产与设备维护的关系,一定要把强制性的维护保养纳入到生产计划中,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深入贯彻。不仅仅是业主提供的重大装备,各单位各部位自有设备的管理亦应同样要求。 3.4 建立健全大型设备集中管理、科学调度的机制,加强设备的管理和消化吸收 不论是国产设备还是进口设备,都不可能长期依赖厂家,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必须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建立起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系统。 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必须从管理机制上入手。进入二期工程以来,我一直倡议,每个施工承包集团都必须对大型设备集中管理、科学调度,并建立一支人才集中、机制灵活、管理严格、制度健全的专业化运行维护队伍。这支队伍首要的任务是把设备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科学管理,特别对运行和管理塔(顶)带机“一条龙”要摸索建立一套“工法”。三峡有如此众多精良设备,建立管理制度和工法的历史责任我们应当担起来。第二,要全面研究消化设备的关键部分。也可以请一些国内的专家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总公司工程建设部和设备公司就此已做了一些工作,希望继续抓紧做好。 3.5 关于配件管理 配件管理,是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一环,根据合同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可按这样一些原则处理,并纳入到规范的办法中去实施。 第一,根据合同规定,配件供应和管理是承包者自己的责任,业主可以提供协助,但不承担合同中规定的应由承包者承担的责任。业主供应的配件,合同中已列明价格的,将严格按规定的价格收费,合同中未列明的,将在服务为主的前提下,确定合理价格。 第二,尽管合同有明确规定,但是靠施工单位自身的力量做好如此众多设备的配件供应及管理工作,在技术上、资金上都是有困难的,特别是进口设备更难。因此,既要尊重合同,又要实事求是。业主有义务帮助各施工单位做好配件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第三,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如将所有配件工作一下子转移到施工单位,确实有困难,因此,可以考虑一个过渡期,逐步将配件管理的任务过渡到施工单位。在此期间,一方面各施工单位要积极组建自已的配件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提出需要设备公司准备的备件清单,并对此负责。在配件管理工作步入正轨后,施工单位主要负责常用的、易损易耗件的配件储备,设备公司则主要负责损坏机率较小的,重要的备件的储备。 第四,施工单位准备配件所需资金,总公司将采用垫资的办法予以支持。由双方专业人员具体商定备件的正常储备数量及所需的资金,总公司予以垫资。施工单位必须保证垫付资金专款专用。对于完工后剩余的质量合格的配件,凡属正常储备范围内的,业主可考虑购回。 3.6 围绕着管好用好设备,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设备管理各方的工作关系 涉及业主采购的施工设备,在工地有两个合同在同时运作。一是二期厂坝土建(含金结安装)合同,是由三峡总公司同各个施工单位所签之合同。合同中已规定了施工承包单位负责安装施工设备的相应条款。此项合同是由总公司工程建设部(项目部)作为甲方代表,施工单位作为乙方,并相应聘请了土建监理(简称);二是施工设备采购合同,是由总公司同各设备制造商签订的合同,该合同中除规定了厂家制造、运输等责任外,还规定了对安装这些设备的指导及售后服务等。此项合同的甲方代表是总公司设备公司,与其相应的,也聘请了设备监理(简称)。两个合同在现场的结合点是安装和验收。我们曾明确,在安装和验收期间,由建设部总协调,具体的工作和责任,设备公司要多承担一些,土建、设备监理的衔接,由土建监理进行必要的协调。 随着设备安装进入尾声,验收逐步结束,设备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生产关系和几方职责的界定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施工设备的运行管理纳入到二期土建合同管理中,建设部(项目部)全部承担合同的甲方管理和职责(设备公司接受建设部的协调);二是土建监理和设备监理“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土建监理要全部地承担起土建合同,包括施工设备运行管理的监理职责;三是设备公司要配合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做好设备验收确定的完善工作,经双方约定的配件供应工作,组织制造厂家必要的售后服务等;四是继续用好奖励机制,促进施工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全工地红旗设备评比活动要继续坚持,由工程建设部同设备公司共同组织,而且要扩大范围,施工单位自有设备也可列入评比范围。评比奖励的目的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需要进一步强调几方的合作精神和三峡建设者的“团队”精神,只有把职责明确和加强协调合作两方面都做好了,才会形成一个与设备体系相配套的管理体系。 三峡工程建设进入二期已大半年了,特别是经过今年这7、8个月的混凝土大规模浇筑实践,我们对二期工程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施工设备的至关重要性,也有了较深切的体会,应该指出,二期工程中最艰难、延续时间最长、质量要求最高的仍然是高强度的混凝土浇筑,尤其是从1999年至2001年三年中要完成1400万m3的混凝土,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施工设备。混凝土浇筑能否达到高质量、高强度是实现2003年发电的关键,可见,设备能否管好用好,也是发电的关键,我们三峡建设者应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设备问题,也应该付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设备管理论文:浅谈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体会 [摘 要]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对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工作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购、订购、验收、资产管理四个环节。 [关键词]仪器设备;资产管理 医院是以解除病人痛苦,救死扶伤为宗旨。而实现这个宗旨除了医护人员具有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外,伺时也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如何让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抓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关键。主要休现在选购、订购、验收、资产管理等四个环节。 1 选购 这是个首要环节,确定了要买何种仪器设备后,面临选择何种型号、规格的产品,要做到:第一,要考虑可行性、适用性、是否适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第二,要明确订购的产品应该具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第三,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选购好型号和规格。第四,货比三家,原则上选择3-4个在国内外事有信誉,有生产许可证,有经营许可证及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企业和厂家,向对方发出邀请,进行招投标事宜。首先听介绍,了解报价,医院订购医疗设备的决策人员经过认真论证、比较,做出决定。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合理地、正确地选好所需购的仪器设备。 2 订购 选购好产品的厂家、型号、规格接下来的工作是订购。订购过程必然会产生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订购合同。合同的内容包括品名、型号、规格、生产厂家、价格、付款方式、到货日期、包装要求、售后服务、所购产品的配置和性能要求及其它附加事宜等均要考虑周详。一份有效合同应该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公平、透明、合理,明确供需方的权力和义务,同时体现出订购过程和规范性和严肃门生。 3 验收 到货后是验收,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验收要求验收人员认真负责,以本医院的利益为重,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在物资验收过程中原则上要按有效合同和配置清单验收的要求验收。具体包括:(1)外观是否有损坏;(2)物资是否齐全;(3)是否符合订购的配置要求;(4)详细记录,记录其型号、规格、系列号或出厂编号、安装和验收时间;(5)资料收集,随机资料均要登记。 性能验收,是在仪器设备完全安装调试好后进行,由专业人员或操作人员、使用科室领导把关。对仪器设备按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逐项测试。 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达到要求后才可以正式验收。 4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以上选购、订购、验收三个阶段的延续,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管理人员及设备使用人员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我院从1993年创三甲医院以来,医疗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开始步人正轨,经近十年的探索,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制度,设立一套完整的账、物、卡,一式两份(设备科一份,使用科一份),同时实行电脑化管理,每月定期增添新购的财产账,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厂家、价格、购置时间、使用科室等;每年对全院的账、卡、物核对一次。 4.2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效益分析。每月做好在用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的单台效益分析工作,使用科室每月要将仪器设备使用的病人数、时间、收入、支出、机器运转等情况上报设备科,然后用电脑进 行效益分析、对比,报院领导提供参考;通过效益分析,加强了对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及时维护和保养;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 4.3 做到合理、充分利用医疗设备。对一些科室使用率不高的设备甚至个别闲置的设备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调配如呼吸机、常规设备等尽量不浪费设备资源。 4.4 医疗设备的报废。可随时申报。对于使用时间过长,几经维修不好,无使用价值的设备,必须经维修专业人员鉴定,认定没有维修和使用价值的才同意申请报废,经主管设备科科长(1000元以上 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正式办理报废手续,对部分符合报废条件但可用于教学的设备按报废留用处理。 4.5 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归档的材料包括从申请购买设备到验收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材料和设备的随机资料。主要包括:可行性论证表、申请表、招投标事宜、谈判记录、标书或合同、装箱清 单、验收安装报告、随机资料以及办理进出口手续的相关材料等。 归档文件按照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的建档要求,对全院在用的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进行档案管理。当时,这是一项偿试性工作,因为全国没有一家医院的医疗设备按国家一级档案单位要求立档,所以没有经验供参考学习,在具体立档工作中是走一步、看一步,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经过了:(1)、收集资料;(2)分类,按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分类;(3)、编码,编码在分类的基础上主要的要考虑到计算机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要求;(4)、整理、装订;(5)、归档等五个步骤。历时半年,于1995年通过了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的评定。 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有利于管理人员依据原始资料处理一些履行合同中未尽的事宜,方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查找说明书解决操作上和维修上的难题。如我院购买的通用公司核磁共振仪,2001年6月出现的一次故障,维修工程人员依据档案资料和经验查出故障为控制台一个5V 300A调节器坏,更换需5.683万元人民币,工程人员自己想办法,根据资料的要求,仅仅花费80元人民币买了配件就排除了故障,短时间内让机器运转正常。病理科德国的CNI-1500型的冰冻切片机,2002年3月出现一次故障,经查找为风扇坏,与供方商量,对方报价4000多元,工程师从档案室借出这台机的资料,详细查阅,根据仪器的要求在本地购买了40多元的配件进行改装,排除了故障。机器运转正常等维修事例,为临床工作赢得了时间,为医院节约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以上四个环节是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使用高、精、新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对管理要求更为突出。现实要求医院从上到下各部门要加强管理意识,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认真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医院在市场的竞争力。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人才培养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一、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应用型专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必须改革应用型专业最大的特点在于侧重对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培养,强调实践性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并不要求学生们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2.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财务管理教学必须改革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很多院校虽然开设有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每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少,但就业率却持续低迷。原因在于传统的培养和教学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弱,思维模式单一等诸多缺陷,使得他们没法满足这些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使用的要求。3.就业形势需要财务管理教学必须改革基础扎实,业务精通,应用能力强一直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现实保障。在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大环境下,必须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来对财务管理教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们毕业后能学以致用、顺利就业。 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革课程体系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必须根据不断变化了的实际来不断地调整,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具体而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习班一是通识教育基础课。教育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哲学、伦理道德、语言学、计算机基础和网络知识、公共关系学、公文写作等。这些基础课并不要求学生们门门精通,但至少要懂得基本的常识,这样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胜任不同的任务。二是夯实专业基础课。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包括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财政学、税法、市场营销学等,很多财务管理技能的掌握离不开这些专业基础课做保障,这些内容掌握扎实了,对其他更专业的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三是突出专业特色课。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比较广泛,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案例、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题、财务软件应用、投资学等。这些课程包含了很多以后进入公司企业工作的主要技能,极具实用价值。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应用型学科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教学,财务管理专业也是如此。学校应该转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真正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在保证必要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多设置实践教学的课程,并且要给学生们创造实践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2]。2.改革教学方法要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多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真实案例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教学。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要求一线教学的老师不能光有满肚子的财务理论知识,更要有比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并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不适应财务管理这个应用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引进财务管理的教师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特别是有公司企业财务职位任职经历的专门人才来任教,另外加强对那些缺乏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的培养,多给他们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3]。 三、结语 总之,财务管理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专业的优势会越来越凸现出来,以前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会随着改革的发展而一步步得到解决,相信财务管理专业在改革后将会迎来它的又一次新生。 作者:姚晓宁 单位: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析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校内实验室建设薄弱财务管理校内的实践教学是指在仿真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岗位流程,通过此方式使学生对财管岗位实际环境获得初步的认识,并使学生掌握该专业岗位实际操作要领。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教材的建设等方面确定为本专业建设的重点,而且这几方面的建设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职员工的招录现已比较成熟,但对校内实践教学研究与建设投入力度不够[2]。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很多都是利用会计实验室进行一些基本的核算操作和简单设计,如从事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等。当然,会计实验模拟操作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实践技能,但对于有别于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专业更需要建设能够体现筹资、投资及利润分配等实验内容的专用的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显然,当前各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二)校外实践基地投入不足按照财管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该专业学生除校内实践课以外,还应有到校外进行实习的环节。学生通过校外实习能够亲身感受中国企业现实的理财环境,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习效果并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岗位难找。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采取的是合设模式,即: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并,这种合并的结果极易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实习岗位。第二,机会难遇。财务管理的业务与会计业务的不同就在于它并非经常发生。有关筹资、投资决策活动可能几年才发生一次,发生的相关财务管理相关业务并能亲自参与,对于实习学生来讲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即使遇到有相关财务管理业务,又多因为其涉及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基本都是企业高层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实习学生多被屏蔽在活动以外。第三,实践难学。由于企业财务资料多涉及商业机密,财务部门更属于敏感区域,因而企业大多不愿意接受这个专业的实习学生,即使迫于某种压力或关系无奈接受了一些实习学生,也多是提供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供学生翻阅,使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匮乏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完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依赖于教师的岗位实践水平。教学的实践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岗位实践能力。如:财务管理常用软件运用能力、计算机的机上操作能力、解决企业财务实际问题能力等。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招生规模增长迅猛,从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多数没有受过专业正规教育及社会岗位的实际工作经历,多数是从会计、管理的教学和研究转为财务管理的教学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理论方面可能会较快掌握,但社会岗位实践经验不可能从书本上简单获得,且大部分教师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繁重的课内教学使其没有时间到企业去切身感受,这将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大实践学时比例实践教学即是让学生把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岗位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手段。各种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高校首先要树立实践观念,进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分析、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应用人才[3]。基于此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实践现状,我国高校财管专业有必要将实践学时比重提高至30%左右,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所学理论,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二)加强实验室建设1.实验室软件与硬件建设。针对实验室建设,要充分利用各学校现有的资源情况,建立专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验室,也可利用现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完善,实现一室多用,或与金融等同样需要进行实验的专业共建综合性实验室。可以借鉴一些财务软件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的方式,这种方式无论从软硬件的配置还是实验室整体规划,企业都会有助于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优配置[4]。软件方面,除了社会常用的必要财务软件之外,还可以自行开发或购置一些其他应用型软件,如EXCEL、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等。2.合理设计实验内容(1)单项实验内容依据财务管理理论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设置一些单项实验,包括:资金需要量预测、资本结构决策、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存货经济批量模型、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全面预算的编制等。(2)综合实验内容综合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单项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验中去。建议设置项目投融资决策模拟设计、ERP综合项目设计等内容[5]。(三)强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1.加大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高校师资力量帮助其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某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成的企业文化、办公环境、管理体系、人力资源进而弥补校内实践场所、实践条件的短缺,从而达到互惠共赢。2.多渠道安排实习企业。学校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丰富社会实践的课堂。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考核机制,以确保学生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比如,可以采取实地抽查、电话回访企业相关人员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联系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实习,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到企业得到实践锻炼。3.学生或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加强信用建设,积极签订实习合同。合同应当包括各方权利、义务及保密条款,一方面对学生、学校、企业的权利是一个保障,另一方面也能约束学生在实习环节的不当泄密行为。(四)注重实训师资队伍建设1.鼓励理论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实训机会,安排教师带队,让教师借机参与财务管理实践,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安排教师到工商企业参加实际工作、咨询、项目开发或员工培训工作。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既能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又能增强校内外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发展横向课题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2.聘请企业中的财管实务专家充实教学岗位。相关高校应设法和本地区一些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定期有选择性地聘请企业中那些不仅有实践经验而且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财务管理岗位员工到学校给学生做兼职实践指导。这样既能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又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3.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积累一定的学习和应试经验,以此指导部分有考取资格证书意向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领域,为后续实践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当然,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能固化在证书上纸上谈兵,考取了相关证书也不等于就是真正的“双师”,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实践教师,还需要时时关注财经政策,经常到企业进行调研,参与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邱丽娟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体系与优化 一、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现行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阶段实验的锻炼。根据调查,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教学体系缺乏有机联系,协同效应差从目前大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看,实验教学体系分别由课程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创业实验三大平台构成。但实验教学三大平台之间以及每一个平台内部各门实验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整体,没有对专业人才培养产生1+1>2的协同、合力效应。总之,这三个平台,看上去比较完美,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学习与认知规律,但在实际中,由于多种原因,实验效果不佳,达不到应有的训练目的。2.实验教学体系无特色,与市场财务管理职业需求不适应大多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实验课程与会计专业实验课程相差不大,没有自己的特色。究其原因,大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首先会走上的岗位是会计。但是,高等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面向实务界的应用型高级财务人员,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在成为未来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财务总监为主要目标。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不仅要追求实验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应用能力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形成一个以创新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以突出基本技能和应用性为目的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3.实验教学内容层次性不强,专业实验不够专业大多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实验安排层次比较简单,一般为三个层次,即“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而且专业实验与综合实验的设计都比较简单,且内容有重复。为了培养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应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构建从本科低年级学生至高年级以致研究生的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点面结合、全面开放的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应该体现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应用+创新”特点。 二、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及基本框架设想 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高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体系。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践调查论证,一个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实验体系设计的市场需求导向性、创新性专业的优劣,最重要的评判依据是其就业率和就业反响。依据市场需求来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程与环节,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导向性;实验体系设计既要注重每个层次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强调不同就业取向特殊能力的培养,即要有创新环节设计。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才能培养出专业特色和优势,才能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2.实验内容设计和时间安排上,要注重层次性、渐进性为了培养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应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构建从本科低年级学生至高年级乃至研究生的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点面结合、全面开放的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操作到主动设计或模拟再到创新性的综合运用,逐渐加深实验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综合程度。3.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与人才培养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能力要求,都高于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知识的复合型和能力的综合全面性。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财务管理专业应该构建一个“三大能力、五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将财务与会计、金融、工商管理知识进行有机集成和整合,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较好掌握会计、金融和工商管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该体系中,“五位一体”指“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动手能力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和“创新创业实验”等不同实验模块分层递进、融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三大能力为“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4.实验项目和内容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根据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点,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数量上增加实践环节教学学时数,如会计学基础、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主干学科课内时间学时数达到总学时的35%-40%;质量上,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学时数。根据目前研究和实践的情况,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可以构建成一个“三大能力、五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详见图1)。 三、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的思路 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论证,必须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设计培养方案,结合“三大能力、五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的具体研究思路及措施。1.成立项目组,收集资料项目组应该由熟悉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的人员和资深专业教师组成。项目组应该采用文献收集、市场调查、会议论证等方法,确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去向,分析诊断现行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2.根据市场就业需求方向,设计专业实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的发展前景,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好坏取决于其培养是否有特色或毕业生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要突出自身特色,据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去向设计专业方向,根据各专业方向设计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验环节和实验实践教学模式。3.根据“三大能力、五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框架完善实验资料根据“三大能力、五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框架,对每个层次的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方式等进行研究,设计一个更优的实验教学体系。项目组成立各个实验层次课程建设专门小组,确定各实验课程建设具体负责人,按创新性、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收集相关资料,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实验指导书等。由各课程组负责人收集相关资料并整理汇总初审,然后上交总负责人。4.集中讨论,修订定稿总负责人(即项目组负责人)召集各实验课程具体负责人集中审核各实验课程建设情况,并提出相应修改建议。如果有问题,则应要求具体负责人按讨论建议修改,如果没有问题,则可以定稿。5.试行修改,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复杂和渐进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体系定稿后,应组织试行,进行检验,让其在实施过程中查找不足,不断增减,最终形成一个独具特色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崔飚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财务管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综合人才培养工作,逐渐应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诚信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之一,因此诚信教育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鉴于此,文章对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诚信教育;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运行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必须从社会经济和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传统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忽略了诚信教育,本文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为提升我国财务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1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较强的诚信意识,对企业健康发展、高效运行等都具有直接影响。[1]然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诚信意识,应从高校教育阶段开始,在教学中努力通过理论、实践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应用自身的诚信意识,高质量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2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为诚信教育营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深刻的认知,并利用诚信教育,更加高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财务管理诚信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树立坚定的信念,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诚信教育能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 1.3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企业运行中,通常采用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的方式,而企业经营中是否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内部管理水平具有紧密联系,财务管理就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2]将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制订更加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对投资人利益的保护力度,最终能够为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1.4有助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理念。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存在财务信息失真和财务管理质量低下等特点,对市场经济环境稳定性造成了威胁,同时这也违背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因此将诚信教育同财务管理教学进行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2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的途径 2.1优化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必须努力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将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同道德教育进行融合,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提升诚信教育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诚信的重要性等产生深刻认知。同时还应将法制教育同财务管理教学进行紧密融合,注重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以及后期工作中,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坚持不徇私情的职业信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践教学进行充分的应用,通过引入犯罪案例,促使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规定产生深刻理解,并意识到违反法律法规展开财务管理工作的后果,促使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诚信和法律意识。 2.2聘请企业财务人员展开诚信教育 高校应同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定期来校为学生分享工作心得,并分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这种全新的诚信教育模式,能够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学生可以从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身上学习到职业道德和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对诚信产生深刻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前,就对财务管理工作环境、需要面对的诚信问题等进行了解,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因此聘请企业财务人员展开诚信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和趣味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亲身经历对诚信重要性进行讲解,能够提升相关案例的吸引力,生动的描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逐渐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抵御利益诱惑,高效展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另外,高校在将诚信教育同企业财务管理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职业道德专题讨论会的利用,促使诚信教育工作得以高效落实。例如,在辩论赛的过程中,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诚信知识学习中来,并通过独立思考和搜集资料,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诚实守信品格进行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措施。 2.3对诚信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还应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实训教学中,应在有效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将道德素质列为学生总体考核内容当中,引导学生灵活面对诚信与市场经济环境之间的冲突,并坚持自身的职业道德。例如,在会计类实训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充当不同的企业角色和工作岗位,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检验,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做事态度进行观察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并在这一环境中学会坚持诚信。 2.4重视校园诚信环境建设 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要想高效展开诚信教育,营建良好的诚信环境是关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和诚信专题讲座等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从整体上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学习环境。学生在长期学习中,会不断受到感染和熏陶,最终形成良好的诚信品格。同时,高校财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随时随地地对学生展开诚信教育,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诚信教育,能够有效提升诚信教育水平。 3结论 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高校在积极展开财务管理教学时,应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深入落实诚信教育,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法律意识和内在道德修养,这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蔡立 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概念图在财务管理教学的应用 1概念图引进财务管理教学的可行性 财务管理教学中,学生对现有的知识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在脑海中构建的越强,越清晰,就会使他们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的能力越强,也就说明学的越扎实。而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概念图理论正是通过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从而达到建构主义认为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为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各种概念的连接,各种公式的搭配,一览无余,在学生的脑海中可以完整地展现出来。 2概念图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近些年大力提倡的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配合的情况下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传授,而案例教学,或者是驱动式教学方法则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运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而且他的弊端就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把一些概念和一些知识学会,才能应用。现实情况中,由于学校对课时的压缩,导致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无法很好的进行有效的平衡。而对于理论教学,也很少有人提出一些高效的教学方法。所以,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作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的概念图就可以被引进到我们的财务管理课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或者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在绘制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设计、编制、修改、反思、再设计的循环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概念图。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进而成功的使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导向学习。研究表明,经常绘制概念图或者看概念图的学生在知识保持的时间、知识面、思维活跃度等方面都要比没有进行过概念图方面训练的学生表现出色。 3概念图可以作为财务管理最终评价的手段 利用概念图理论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财务管理的概念图。可以作为一种最终的考察手段,一种评价工具。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特点是概念多、计算公式多、计算量大,是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非常头疼的一科,挂科率也极高。从而导致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恐惧心里,认为难度大,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教师在最后的期末复习的时候,针对这种情况,往往会给学生一些复习范围,在评价的时候采取一些人为的手段,等等。这样周而复始的,就导致了,这一门学科学生不愿学,教师教起来困难,最终评价的结果会让师生都不满意。概念图最初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具备的知识结构。针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特点,概念比较多,可以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概念图。在期末的时候上传自己的概念图,教师给与评价。当然这会增加学生课下的负担和教师批改的负担,但是,效果是显著的,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把离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它完全可以成为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一种评价和考查的手段,当然,概念图的评价是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个补充,这样会使成绩的给出更富有客观性和公平性。 4概念图可促进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现在教师除了上课的任务以外,还有科研、评职等一系列的任务,导致了教师在进行课程反思的时候捉襟见肘,而且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反思工具。 作者:张玉霖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自2001年加入世贸以来,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如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而企业众多内部管理体制建设中,加强财务管理是体制建设的灵魂,而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又以加强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为关键。因此,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的高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事实证明: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可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乃重中之重。 一、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诚信,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是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是取得交往双赢结果的起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将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保驾护航。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不是一日建立起来的,在校大学生们,应该从计划步入财务管理行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强化个人的诚信意识,为未来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以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姿态跻身于行业之林;才能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健全增光添彩;才能为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光天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环境基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时刻将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就能促使其以坚定的信念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提高了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准备条件。现代的企业制度,是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因经营管理者的过错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现象,深入研究发现,大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失控造成的,其中财务管理造假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有助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健康运行。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添砖加瓦。十八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依法治国。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不高、信息失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作用,更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是相悖的。在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有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有助于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 二、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诚实守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有信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从业道德水准的高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优良的诚信品质。因此,高校必须把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摆在首位。 (一)优化课程设置。无知者无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失真,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者有信观念不强,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有信观念不强的问题,高校要侧重道德教育,高校道德教育内容要顾及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他们的真实感受,根据专业特点、专业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来进行诚信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诚信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专业课中要增加法制教育课时,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树立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不拘私情、一心为公的职业信念。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大力宣传各种法律条文,还要结合身边具体案例,教育大学生触摸警戒线付出的代价。 (二)聘请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实例讲解,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会计教学方法上,我们国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而我们的会计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知识比较欠缺,有时显得说服力不够,因此应多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并聘请法院和审计局的工作人员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例如,汕头市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虽然有些抓虐指示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偏难,但学生对实际的教学案例往往都非常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在金钱利益面前正确的把握自己。我们的学生大都已经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们的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印次,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的知道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生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从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的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另外,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在平时的作业、考试、实习过程中都要以诚信为本,自己独立完成,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于此同时,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有很大提高,学生很乐于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践行诚信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离不开实训课程,实训课上,教师不要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实训过程视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将职业道德成绩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等同起来,让学生在市场环境下接受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时的考验,感受遵守职业操守的重要意义。在《审计》课的实训教学中,通过尝试模拟企业、事务所、审计机关的不同角色和岗位职责,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另一方面也了解学生做事的态度。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理解“诚实、守信”对维持市场秩序的意义。 (四)诚信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问题也不断涌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内容也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化而变化。在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今天,高校孤立地、一成不变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就会陷入到空喊“诚实、守信”的口号泥潭当中,不管教育工作者怎样努力,学生都很难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高校要想搞好财务管理从业准人才的诚信建设,要将行业诚信观念与个人荣辱观融合起来,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将个人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融合起来,使会计诚信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 (五)加强校园的诚信教育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可以通过诚信专题讲座、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诚信主题班会等形式,赞颂诚信新风,鞭挞失信现象,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塑造个人诚实形象,从现在做起,倡导校园诚信新风尚。要通过倡导、赞扬、鼓励坚持诚信的行为,贬抑、鞭挞、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人们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在学校生活中,诚信教育必须贯彻始终。要从学生进校起,就对他们普及诚信教育,要教育他们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按时交学费等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学习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让他们以诚信的姿态和品质步入社会。 (六)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首先,国家要确定一个有效率的财务管理诚信教育机构,精选财务管理人才能接受的内容,定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指导、培训。其次,要发挥网络资源方便、快捷的特点,进行舆论宣传,让舆论的宣传营造一种各种诚信氛围,配合会计诚信教育机构的教育,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律处罚通报,只有财务管理人才具有了法律意识,法律才起到了约束作用。结束语:总之,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诚信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的理论研究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课堂的一线实践,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如想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财务管理人才,就必须及时更新诚信教育内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才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维护和提高财务管理人才的诚信水平,以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相信,在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注下,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 作者:郝倩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试议财务管理教学方式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是构建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情境对意义建构具有重要作用,要尽量创设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情景;注重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来达到学习目标。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是: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学习社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案例情景展开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者只有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并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中,应精选案例,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应用知识来分析案例,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二、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开展,可以整合现有的案例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同传统课堂案例教学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实施过程包括案例设计与、学生自主探索、网上互动交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总结评析五个环节。1、案例设计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好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教学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和编排案例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教学案例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难度与深度不应过于超出学生目前知识与能力的接受程度。二是典型性。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影响力,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三是启发力。财务管理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外露的,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隐含的,即把问题隐藏在案例中留待学生挖掘处理。案例设计中的问题不在于多,关键在于能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得到答案。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案例,改变传统案例纯粹文本信息的展示方式,真实生动地呈现案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事先把案例资料公布在精品课网站或教学平台上,让学生提前阅读思考。2、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案例分析相关材料,并在网上设立课程资料区以及留言板、答疑室、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助式和协助式的学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阅读案例,以掌握案例中蕴藏的问题和关键事实,同时结合相关参考资料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阅读案例、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学会分析案例,对案例形成自己见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充分领悟和内化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网上互动交流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对案例会形成自己的认识,也可能会有一些疑问,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向教师提出疑问,也可以在讨论区上发言,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开拓自己的分析思路。教师除了解答学生所提的疑难问题,重心应放在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上,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并通过留言板、教师公告等多种形式提示问题以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当小组成员都准备充分之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案例分析更深刻、更全面,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网上案例的讨论,在吸收借鉴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完善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能够理顺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文字表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的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分析、问题诊断与分析、备选方案的分析、对策与建议、结论等。5、总结和效果评析案例课程的结束阶段,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评析。总结评析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后续效果。实践中,有些老师认为案例教学没有标准答案,省去了这个阶段,这样会大大削弱案例教学效果,可能使得学生产生应付过关的心理,不愿认真思考和分析案例,不认真学习和巩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对整个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进行评价;点评学生案例讨论情况,分析各组讨论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指出本次案例的思路、重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归纳总结指导性的结论或答案,并引导学生对案例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案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可以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案例的选择是否合适、案例的教学准备是否充足、案例讨论是否充分、气氛是否活跃、教师的指导是否恰当、案例总结是否有助于解决方案的形成以及学生知识的掌握。案例总结可以巩固案例教学的成果,发现案例教学中的不足,为案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也要及时进行总结,撰写案例心得体会,对学习过程总结反思,总结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1、教师素质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理论,而且要熟悉实践操作。学校可以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同时支持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财务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此外,还可鼓励教师到知名院校进修或访问,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恰当的评价。2、财务管理丰富的实践内容,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必要的前提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着重研究企业的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财务管理的实践内容非常丰富且生动,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活动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股利分配政策,以及公司兼并重组和财务危机等事件无不引发学生的关注,这些财务管理活动或财务状况蕴含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公司各种典型的财务管理活动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案例素材,剖析这些具体的公司财务管理案例,思考和解决相关的财务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财务管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提高财务决策、控制和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3、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手段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需要学校提供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精品课程网站或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基础设施。网络教学平台应设立课程资料区提供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案例、参考文献,还要设立留言板、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以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教室或者宿舍,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作者:蔡报纯郭磊单位:九江学院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漫谈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营建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涵义 纵观全国高校,由于定位不同,不同高校的教学培养目标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于财经类的高校,学校将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不仅强调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更加重视其实际操作能力。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把课程中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起来,把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综合考虑,使两者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相互补充,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实践环节的落实最终实现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是应市场经济而生的课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专门人才,是每个高校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财务管理教学的工作设计中,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主题框架,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也是不能放松的关键环节,没有基本的道德法律常识,专业技术能力再强也不是一位优秀的人才。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财务管理课程的综合性很强,目前我们传统的课程设置与体系内容存在明显缺陷,即体系不够合理、内容不够全面、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教学方法太过单一,不能兼顾理论与实务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导,即以教师单方面教学为主,整节课几乎都是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上课,当前这种方式因受到西方教学方式的影响而引发了诸多争论。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方法下会造成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往往上课的时候能听懂,但课后不能形成一种系统的、连贯的思维方式,若不及时复习,则很难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在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现象,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较难适应岗位的需求。(二)缺乏校外实践环节当前,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有些院校的经费可能相对不足,而财务管理专业所需资料的保密性要求又较高,因此,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校内的实习生,学校也没有在校外专门设立学生实习基地。在校生的实习方式一般都是教师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凭借自己的力量,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能够实习的基地,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总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找不到有效的实习基地,这就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实习目标。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很难一下子掌握整个企业的资金运作机制,因此他们往往都是先从记账开始,这样就很难了解有关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例如与企业有关的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内容几乎都没有涉及,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几乎为零。(三)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整目前,从我国整体的教育体系来看,很多财经类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时,仅仅开设了一两门课程,如会计实验课、ERP模拟实训等。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专业课程,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校内的专业实践是相当薄弱的。(四)教师自身欠缺实践教学能力高校若要加强自身实践教学的能力,最关键、最活跃的影响因素非教师莫属。因此,作为一名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然而,从现阶段教师队伍的整体来看,能够具备上述能力的教师并不多见。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实际中参加过工作,因此,这些教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透彻,不能很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全方位地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原则 本科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特殊的过程。与以往的教育相比,要从层次和类型上进行区别。好的实践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将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在综合教学体系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有四个原则能够很好地概述构建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和目的,是各本科院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遵守的一般性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我们所要创建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有机的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统筹兼顾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实训基地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只有优化和完善这些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整体性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学院方面,本科院校的目标就是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来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在教学方面,要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以往传统理论教学的思想观念。最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和流程时,应该综合考虑到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特征,在流程的设置中要结合学生的能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在构建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实践性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指导教师、实训基地等方面。课程设置通过分析岗位实践能力的需求,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依照教学的具体内容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教学活动,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之前要开展经济需求调查工作,课程设置的内容也是关于教学实践的工作,是学生实践的指导内容,因此体现了实践性原则。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模式有实验、实训、实习,在每种教学模式下,都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岗位的基本技能,因此也体现了实践性原则。指导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示范具体的操作过程,以便学生能够亲眼目睹具体的操作流程,因此对指导教师也体现了实践性原则。学校在实训基地的设置中主要包括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它们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场所。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学校应该尽量使实训基地的工作环境接近真实环境,这样才能很好地营造出职业工作气氛,模拟企业文化与企业交往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三)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功能要全面。我们构建实践教学理论体系主要是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这些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是构建实践教学理论体系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仅仅要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还要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类的需要。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理论体系时,要让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最大化。二是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内容要全面。实践教学理论体系中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子体系,主要有目标体系、设计体系、资源体系、管理和评价体系,每一个子体系都是实践教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构建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子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建设。(四)前瞻性原则前瞻性即先进性,是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时必须遵守的原则。现代社会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分每秒都有可能诞生新的科技技术、新的发明。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现代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人才,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更新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训练项目。学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不能闭门造车,要紧跟企业生产技术更新的步伐,聘请在企业工作的一线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将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 四、完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 (一)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以一门应用型学科来定位。所谓应用型学科,就是在设置课程目标时既不专门基于技能的培养,也不专门基于理论的培养,而是要培养介于技能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能够为现代经济服务的综合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实务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要结合实际应用和理论基础的体系框架,不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和反应能力。(二)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过分依赖理论的教学模式,加强和改善课程设置和课程流程,使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框架要能够贯穿整个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包括所有教学课程和教学环节,学校也应该根据构建出来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运用其主要观点编写出系统的实践教学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学生指导用书、实验报告书等一系列实践教学资料,并在学校内部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三)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力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习到各种价值观念。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引进实践能力较强的专职实验教师。现有的教师一般在理论上都有着较强的专业性,但缺乏实战经验,引进一些从事过具体实践工作的教师,让他们担任专职的实验教师,能够弥补现有教师在实践上的不足。同时,高校也不能放松对现有教师的培养,要加强培训、进修、研讨、考察和交流等工作。对于专职的实验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工作量,以及业务考核和技术等级晋升等政策,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可以采用导师制和助手制,这样不仅可以使教授进驻实验室,加强实验室科研项目的研究力量,而且可以培养出许多年轻教师,让这些年轻教师当助手,提高学校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虽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保证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同时也要保证学校设施的配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在保证教师质量的同时,也应该为实验教学提供基础的设施。(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建立校外的实践基地对于一些高校来说,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工作,这不仅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投资,而且教师、管理人员的招聘也是很难实现的一个环节。学校可以尝试采取校企结合办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实训基地,而企业也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知识比较强的优秀学生或者老师,来促进企业的制度设置更加完善。专业教师可以被企业聘为顾问,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和讲学,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学校也可以优先聘请企业财务负责人或财务总监到学校来担任兼职教师,定期讲课或者做讲座,毕竟在财务管理中有些业务(如筹资、长期投资等)不是经常发生,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一定能够全面把握所学知识,导致学生实习内容不完整。校企之间如果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就能通过翻看企业的历史资料来了解企业在遇到重要问题时所采取的解决办法,这种优惠互补、互惠互利的事情,不仅仅为企业也为学校带来了不少收益。(五)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新方法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串联多门学科知识,由浅到深地为学生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很好地融会贯通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且不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六)开展多媒体案例教学现在多媒体教学方法已经普遍应用到各个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采用这种方法,减少了教师的板书量,扩充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信息,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在图文并茂的学习方法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听课转为现在的主动思考。多媒体的应用也给教师提供了许多的方便,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案例分析,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七)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科研活动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科研活动的进行,科研能力将会是未来社会高级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要想成为一名高级的财务管理人才,在校期间就要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采取培养研究生的方法来培养本科生,采用自愿的方式给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课题,并传授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争取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写出一篇在能够发表的论文。同时,也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课时补助来激励导师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能够公开的导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物资奖励。 五、通过分层级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构建分层级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实践教学理论体系,首先应该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因为目标体系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只有目标体系恰当才能够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才能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方法。目标体系的建设要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这里我们将目标体系的构建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1.总目标。高校在构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框架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财务管理专业及会计专业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所以,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总目标。2.分目标。分目标就是把总目标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等。总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每个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学校在设置每个分目标时,应该强调每个分目标中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的基本素质就是指学生基本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交往能力等;专业基本技能就是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专业技能是指有关财务管理中税务筹划、企业财务分析、项目投资等的技能;创新技能是指学生通过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未来学生面对自己职业生涯时不可缺少的能力,学校只有构建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才能对实践教学整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发挥指导作用。(二)构建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确定了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后,接下来就应该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我们以目标体系为依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分成五大模块,具体为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实习模块、毕业设计模块、课外素质拓展模块。1.基础实验模块。所谓的基础实验模块,其内容主要包括:(1)为了加强学生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2)为了使学生慢慢接触到财务管理这个工作岗位,首先应该强化学生的会计基础,为此,学校要设计一些手工会计或电算化会计的模拟实验。通过这两个基础实验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工作技能的前提下,积累经验,逐步走向财务管理的工作岗位。2.综合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的设立建立在基础实验模块之上,是将财务管理中的基本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来设计实验项目。综合实验可以通过“沙盘”实验的方法来实现,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式经营一个虚拟的企业,学生在虚拟的市场中从事筹资、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再结合ERP软件实现对公司的记账工作,最后通过教师点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成果。这种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直观的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在玩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不仅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而且能在实践操作中体会每种理论的实际运用。财务管理“沙盘”演示教学法的实施包括以下七个步骤:(1)组建模拟公司;(2)召开年初财务计划工作会议;(3)编制年度财务预算;(4)开展财务活动;(5)编制年度财务决算;(6)召开年末财务工作总结会议;(7)教师分析点评。3.实习模块。实习模块是指学校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校企结合单位等,完成认识见习、课程论文、专业调查等工作。实习模块是一种“亲验式”的实践教学方法,既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通过参加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4.毕业设计模块。毕业设计模块是指学生在参加完毕业实习后,总结自己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性教学过程。选题时要结合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实际状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精神,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此外,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竞赛活动为主要方式,如财务管理知识竞赛、实践操作技能竞赛等,在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全面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水平。5.课外素质拓展模块。优秀的人才是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课外素质拓展模块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讲座的机会。 作者:田祥宇郝晓雁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财务管理教学的创新 如何对财务管理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改革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 高校要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来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要墨守成规,要根据学校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来选用可以使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的教材。在教材中可以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融入其教学特色,让学生在枯燥的理论知识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是按照教材来固定地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这样不但老师比较累,学生的接受效果也不好。所以,应该更新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更多的财务管理技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大胆探求知识的能力,并使他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相互启发,大胆质疑,并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根据国际和国内市场行情的变化作出决策,使学生的模拟操作更具实际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财务管理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重点介绍企业理财的基本理论,然后根据这些理论去寻找一些日常生活的典型的案例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将几个案例进行仔细的对比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搜集一些具体得案例,并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以及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得案例思考中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可以提高学生对事情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法,这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角色的扮演,对自己进行职场角色的定位,在具体的协作中提前感受到职场中沟通和配合的重要性,教师指导学生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的发展前景、竞争对手情况、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资金来源情况等方面对小组协作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理解,可以增强学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能力,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自己接受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以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取代了,在互相的帮助和合作中可以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有一种共同进步的团体意识,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增加财务管理教学的实践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对理论知识的教授也过于呆板,教师没有形象的表达与举例,学生对其缺乏直观的感受,对高深的理论知识缺乏到位的理解。所以,要将财务管理知识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使课堂理论日常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财务管理知识源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但其理论及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历,对企业的日常的经营运用缺乏直观的感受,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自然也不能得心应手,老师如果直接将企业生产中的具体得例子举出来不但不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困惑,不利于实践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举一些比较常见的接近其生活的例子,用一种比较形象和直观的方式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对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可以更轻松地掌握和使用。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水平。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教学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眼高手低的缺陷。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活动能力,要强化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现针对具体得知识点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综合的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串到一块,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和把握,并对其有着熟练的应用能力。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有着大致的了解,还逐步掌握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可以学生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也可让学生全面检验自已的决策能力。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的训练一方面是校内的实践训练场地,更主要的是校外的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长期的职业实践协议,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定期向企业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锻炼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与毕业生双向选择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实习单位的核算方式,具备独立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岗位技能,为学生将来适应财务管理岗位打下扎实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专业素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占据主导的位置,很少关注学生的具体感受,这样的方法教学效率比较低,也容易使学生失去教学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该首先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把以教师“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教与学是双向活动,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策划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才能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教与学的良性沟通并产生质的飞跃。由被动教学到主动教学,有主动教学到互动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外,还要从学生未来的就业出发,注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训,在财务管理课程之外,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师要结合当前社会及职场中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讲解,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职业道德在其以后的就业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给其讲解一些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对其有着充分的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使用这些法规来约束自己,能够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该行业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能够进行相关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让学生能够知法守法,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具体得法规来约束自己,增强自身的职业操守,提高学生的就业机率,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作者:曲晓昱单位:抚顺市新宾县酒管办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小议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课程研究企业资金的运动,通过财务管理课程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理财专业人才。本文提出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改设想。 财务管理是财经类各本专科和研究生专业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学生在修完财务会计等有关专业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管理类课程。随着我国进人世界贸易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不断出现新的内容,企业的经济主体多元化,财务活动多样化,财务关系复杂化,如何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教学,培养适应现代化的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探索,提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 1、传统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延续多年,是有其值得保留和发扬的优势,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辅助手段你的多样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高标准化,传统教学方法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那么对此该如何改进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下尝试: 1.1吃透教材,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从头到尾讲述内容、布置作业、出题考试,学生上课听、课后做作业、期终复习考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将老师置于中心地位。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体现在: 1.1.1作为财务管理这门课的主讲教师,他对这门课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了了如指掌,甚至对该课程相关的学科内容也非常熟悉,在这样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 1.1.2教学活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讲述课程内容,他的语言、声调、表情等都会提醒学生哪些是基础、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教师绘声绘色的授课会感染学生,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他的板书思路清晰、布局合理,会用各种彩色粉笔边讲边写出大小标题,关键术语,不常见的专业词汇,同时还会根据授课内容画出相应的各种图形,学生边听边看边记,学习起来也很轻松。教师这样的讲课不仅会观察学生的听课情绪和注意力,同时还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形式和思路。传统教学方法的这一优点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 1.2设置问题,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反应,注重答案的一致性和标准性,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拓展其知识层面,从而难以提高学生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要适时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设置疑问。问题设置要精心,同时要抓住学生中有价值的疑问,不失时机地组织讨论、引导争论,使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向纵深发展。例如,在讲授资金时间价值概念时,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家庭在购买房产时,往往面临多种付款方式的选择,常见的是分期付款或一次性付款。假定银行利率为6%,分期付款每年初付20万元,连付5年,一次性付款只要支付82万元,为什么?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财务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学生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之外,还要联系实际,掌握财务活动中常用的各种财务管理工具、模型的应用。教师要不同的授课内容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手段取长补短,提高效率。针对本课程的以上教学特点.对书中有些内容如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等,尤其是公式推导,笔者认为用板书教学效果更好,因为教师推导公式的过程,学生会随着教师的思路对知识不断的消化、吸收。只要学生课堂上注意听讲,课外稍加复习,基本上就能掌握所学内容。但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一笔一画推导公式的过程不存在了,学生只能看到已经显示出来的公式,这样传递出来的信息一些基础较差或反应较慢的学生,就会消化吸收不了,一堂课下来,所授的内容一知半解。而对另外一些教学内容,比如讲到企业筹资方式等,需要加强认识,靠板书讲效果很差。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授课时,财务管理活动所用到的数据、分析过程放映给学生看,这样一目了然。这些新方法的使用,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能帮助学生理解讲课中较难理解和较抽象的、多维空间的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编排制作需要靠教师的不断总结积累,不断跟踪学科的最新发展,获取更新的资料以丰富教学资源,尤其是相关教学资料图片录像等都需要长时间收集,工作量很大。但这样的教学课件是“活的、有生命的东西”,学生自然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3、注重多种教学方法之综合运用 目前,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正确处理它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时,讲授方法会更为适用,又如,在讲授股利分配的常用方法时,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列出青岛海尔集团历年分配方案,并写出青岛海尔集团所采用的股利分配方法,以及为什么会采用这些方法。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前面学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内容与青岛海尔集团的股利分配政策结合起来分析.由此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不仅仅包括其道德、智力方面的高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会诱导学生、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探索求知的精神。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有目的地选派教师进修、学历深造或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此同时,学校应引人竞争和激励机制。就某一学科来讲,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和专业知识等方面都不可能出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让学生来选择教师,就会大大激励教与学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围绕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应采用自主创新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并指出教学中应采用的具体操作程序。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模式自主创新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同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等很多学科都有紧密相连的关系,是为培养学生财务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专业水平。但目前很多大学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还有很多学校在财务管理教学中仍采用“一个老师、一本教材、一种学法、一张试卷”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范围仅限于课本和老师所讲,不能形成对财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完整的认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及其将来的自我提高与发展,这样所培养出的人才必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创立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的自主创新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即关注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关注师生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它包含丰富的涵义,即:自主指的是主体具有不依赖外在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学习活动的意志和能力,在学习中主要的表现有:意识到自已是独立自主的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权对自己的一切学习行为、效果负责;能自主地对自已的学习行为进行支配、控制和调节;创新主要是指创新意识,即对财务管理问题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财务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二、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确定学习目标 财务管理实践性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学习的基本目标,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钻研问题的习惯,注重自身的体验和实践,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激发情感开始,其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必须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接近知识产生、使用的实际情境,通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的情境化,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形成强烈的达标意向,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 3.理论教学 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读书报告等内容,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新模式,分专题进行自主学习与团队研究性学习,了解财务管理的新进展,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写出小论文,在研究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在系统思考中学会学习和合作。 4.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除要讲授好基础知识外,还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实践,在财务管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树立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发展教学观,知识与能力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那么要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除了可以让学生参加实践,还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既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大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案例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老师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分析报告的撰写,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采用案例教学还可以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科的知识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教学是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所谓实践教学内容即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亦即是学生的实习基地。多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习活动,到实践基地参与实际的财务运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运用。鼓励学生组织企业财务运作的模拟团队,每个团队可设置CEO、CFO、市场总监、生产主管、会计主管、出纳和审计主管等职务,团队成员按专业或特长分配角色,相互协调配合,模拟企业采购、订货、生产、销售、融资、投资等各个环节,并在团队之间进行比赛。 6.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即是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教与学双方的努力程度和教与学方式的科学性进行的评价。评价应贯彻鼓励性原则,通过评价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可在评价前进行达标检测,并在组织互批练习后作反馈评价。 以上六个程序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而作调整,这六个操作程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应根据对教材知识结构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状况的分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这一工具。因此,教师备课要细致,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明确教学特点、难点和重点;明确教学思路;明确实践训练任务。上课要精心,要精心设计导人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使用媒体;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学生创造全面主动多样化发展的宽松环境,使学生在财务管理学习中,不满足于教师、课本给出的方法,或者不受常规做法的约束,勇于探索新颖、独特或者进行实质性改进;使学生不受教师讲授和书本内容的约束,敢于并善于发现和提出一些使人意想不到的深刻问题;使学生不满足于肤浅认识,追求对问题的透彻理解,或者认真对待有争议的问题,乐于参加讨论,勇于自已探索等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思考问题时的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善于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并加以证明和创新思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把教学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在课堂上,教师起着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难者的作用,即教师必须充分凋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创造性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使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完善。 三、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对教材的要求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自主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把好教材选用这一关。选用的教材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指导实践、内容新颖、同国际财务管理接轨、应用性强的特点。财务管理教材是指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参考书、计算机软件等,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教材从内容体系、训练形式、设计等各方面都需要创新,即教材的内容和课后练习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长远的发展。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为此,教材的编排和体系应该尽可能体现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教材的内容应富有时代感,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和现代科技信息。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材中的语言和练习等应当使学生能由机械模仿型转向任务活动型,使其更富于实践性和启发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财务管理教学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财务管理》是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满足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可为培养理论与实践技能型财务人员打下基础。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对《财务管理》教学的创新提出树立新观念、调整内容、改进方法等思路,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 《财务管理》是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进,进一步讲好《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仅符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可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新型财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对《财务管理》教学的创新提出以下观点。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树立 知识经济时代一系列的变革使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以适应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挑战要求。这些新观念包括:人本理财观念、共赢理财观念、风险理财观念、融智理财理念、信息理财观念、战略理财观念等。 (一)人本理财观念 人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发展结果的最终体验者,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财务管理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理念,使学生明确这是企业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二)共赢理财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合作成为投资的一种手段,因为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相互沟通和协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合作与共赢理念,培养学生处理和协调与各方关系以及在各方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能力。 (三)风险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对企业来说,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担保风险、偿债风险等无处不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威胁也日益加大,很多企业正是由于抵挡不住这些风险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预测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能力以及风险防范意识,以便适应市场的新要求。 (四)融智理财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能力、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在现代社会,企业发展必须依靠人力资源开发。“融智”就是重视人在决策中的知识含量,全方位地挖掘内、外部潜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机遇和条件。为此,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做适当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五)信息理财观念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信息为导向,信息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媒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理财观念,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等电子商务手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信息理财理念,掌握搜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使未来所服务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时,只有树立新的理财观念,才能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与时俱进,以备将来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经营方案,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教学内容的适度调整 近年来,《财务管理》在内容体系和理论方法上逐步同国际接轨,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理论和理财方法。为适应市场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我院老师在教学中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一)关于资金的时间价值 理解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是学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在教学中,我院教师适度加大资金时间价值中一次性收付款的终值和现值、年金终值、年金现值、资金成本、资金结构和财务杠杆等财务基本原理的讲授力度并结合具体实例讲清楚基本原理,为学生学习投资、融资管理方法和理解具体理财方式打好基础。 (二)关于流动资产管理 我院教师细致讲授现金、应收账款、存货持有功能、持存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和存货的经济采购批量;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教学时数,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信用政策、信用评估方法以及存货ABC控制法、逐步测试法做了一定的删减。 (三)关于资金的筹集管理 我院教师重点讲授资金需要量预测中销售的百分比法、因素分析法以及借入资金集中的商业信用资金成本计算、发行债券份额的确定、融资租赁的租金确定,同时适当增加相应的技能内容。对于权益资金的筹集资金需要预测中的回归分析法,由于学生的高等数学基础差,加之理解、认知能力有限,作了适当的删减。 (四)关于外汇资金管理和企业并购与控制资产重组的管理 这部分教学内容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因此,我院教师采取可略讲或学生课后自学方式进行,也可适量删减部分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各主讲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随时对课程的其他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删减,得到学生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财务管理教学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手段,探究新的方法,推动学科内容之间的调整与整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院教师尝试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就某一个问题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可以分组,组际间可以交流。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搜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探索问题或完成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借助于网络来进行和完成的。教师选择合适的课题在网上,学生在网上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然后在网上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和成果形式。经过网上的资料收集,并通过分析和判断,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以论文的形式在网上。同一课题的学生在网上成果后,教师再组织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如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可通过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及当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研究热点问题建立一个研究型课程学习网站。该网站可设置课题管理频道、资源检索频道、提交作业频道、网上交流频道、成果评价频道在线帮助频道、学生注册频道等。 另外,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我院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院教师以启发式为主,并综合研讨具体情况,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有如下几点具体做法: 1.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过去,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讲授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和粉笔为工具、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这种单项信息传输方式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双向交流、轻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创设,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其结果必然是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克服讲授法的缺点,不断推进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我院教师尝试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和实验法等。这些方法以其实践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学生接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财务软件等现代化工具 制作各种《财务管理》课件,以减少教学画表等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涉及的表格、数字、公式较多,以往教师每次讲课,要么课前或课中在黑板上先画好表格讲授,要么学员打开书按书讲。通过运用财务会计课件,能形象地展示出各种表格,边讲边用键盘、鼠标输入各种数据,这样既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使其系统掌握财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减少了教师的板书工作量,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3.教学中的举例力求源于日常生活,形象直观,深入浅出 财务管理源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但其理论及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在校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和理财工作,更没有对企业或公司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学习财务知识具有一定难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我院教师摒弃了《财务管理》中纯理论的讲授,辅之以理论与日常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掺入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列举一些通俗易懂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如,讲到财务风险、资金时间价值时举“个人存款”之例;讲到财务杠杆正负效应时举“借鸡生蛋”之例;讲到现金流入量中的现金节约额时,举“某人买同样商品时比别人少花钱”之例等。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抽象理论有一个形象、直观的理解。 4.增大启发式教学的比重 《财务管理》的教学以往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尤其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精神,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完全启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注入式与启发式并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对难点、疑点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然后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逐一肯定正确的回答或否定错误的认识,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上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5.适时进行章节内容的总结,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每章节前创设疑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各章节讲授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进行系统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简单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主讲教师每隔两周利用自习时间在班级进行答疑,专门回答学生学习中未弄懂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理财知识的感知认知能力。每章课后,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要财务管理学是研究如何有效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体系上来讲,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分配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财务 管理 教学 质量 财务管理学是研究如何有效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体系上来讲,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分配四个方面的内容。 1 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1.1 财务管理知识具有综合性 财务管理知识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它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又和经济管理、税收、经济法规、会计学、统计学和经济数学等学科中的许多知识紧密结合,知识涉及广泛,内容丰富。 1.2 财务管理课程实用性强,强调操作性 财务管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比如,在贷款买房时,如何选取更为有利的还款方式;在购买保险时,如何根据不同的收益率选取合适的险种;选购股票或基金时,如何在收益和风险间权衡等等,这些都与财务管理知识密切相关。财务管理的实用性就决定了课程必须强调操作性,要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1.3 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性较强,难度大 财务管理需要通过理性的分析作出财务决策,该课程特别注重定量分析,其中涉及的公式多达165个,很多公式的推导要运用统计学、经济数学中的知识,要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又全面地学好本课程并非易事。 2 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思考 2.1 注重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 授课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观念教学注重让学生逐渐形成包括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价值观念、资金成本观念以及通货膨胀等在内的理财观念,逐渐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在分析经济现象和个人理财决策中能够充分运用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地经常使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及理财观念。 2.2 从大处着眼,在解决问题中传授知识 教师可以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这些都将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 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满堂灌”、“一言堂”向学生灌输的是正面的、平铺直叙的知识,但这并不代表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解负债类筹资的“节税效应”时,采用案例教学,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就能将这一抽象的内容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 例:A公司的资本总额2000万元均由投资者投入,B公司的资本总额也是2000万元(其中,所有者投入1600万元,借入资金400万元,借款利率为10%)。2009年,两家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均为500万元,所得税税率均为25%。那么它们承担的所得税费用是否相同呢? 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两家公司资本总额相同、息税前利润也相同,由于资本结构的差异使得它们所承担的税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B公司有400万元借入资金,由于利息在所得税前支付,B公司少交了125-115=10(万元)的所得税。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知道了负债筹资具有“节税效应”这样一个结论,并且知道了“节税效应”产生的原因。 2.4 及时总结规律,化繁为简,去粗取精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繁、公式多,且综合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把握规律,及时总结,化繁为简。比如,在对个别资本成本的测算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将零散的知识点,如:长期债券、长期借款、普通股、优先股和留用利润的个别资本成本测算中的共性抓住,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个别资本成本的测算原理。实际上,无论是长期债权资本成本,还是股权资本成本,都是运用“年使用费/筹资净额”这个原理来进行测算的。一旦抓住规律,学生就可以将此类知识点一网打尽,举一反三。 2.5 从学生实际出发,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作为教师,如何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阐述财务管理知识,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次讨论和不断总结,我们也想出了一些化难为易的好方法,比如,在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很多公式的推导都要用到经济数学中对自变量进行求导的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对自变量求导,更别说怎样对自变量进行求导了,过去许多学生都对这部分的公式死记硬背,不带理解地记忆,运用时生搬硬套。 以存货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为例,我们来看看如何化难为易:要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就必须计算出现金管理的最小成本。 现金管理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转换成本 TC = 式中,TC―现金管理总成本;Q―最佳现金持有量;K―有价证券利息率;T―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总需求量;F―每次转化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 以前的讲解,都是根据这个公式对自变量Q求导,得出最佳现金持有量。化难为易的做法是:根据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在现金持有总成本中呈此消彼长的关系知道,要使现金管理成本最小,持有机会成本必将等于转换成本。那么,求最佳现金持有量只需要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6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教好一门课,简单地依靠“黑板+粉笔”是远远不够的,合理地设计模拟实验,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设置专题讲座也都是不错的办法,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小结 一部教材就象一个剧本,虽然使用的是同一个剧本,不同的演员却会演出不同的效果,一名教师就象一位演员,要想取得好的授课效果,必须懂得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时,应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认真研究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将授课内容进行严密组织,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创业教育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财务能力欠缺已成为阻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改革创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学生综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三维一体”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创业教育;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当普遍,比例高达20%―30%,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大学生财务能力欠缺,影响了大学生成功创业。在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今天,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课程,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下产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时展的需求。为满足创业教育需求,我国一些学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如案例教学模式有吕洪雁(2006)提出的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姚丽琼(2011)提出的“合作性学习模式”、蒋敏周(2011)建议将大学生理财创业计划作为实践教学案例引入到财务管理教学中;宋小萍(2011)和闫华红(2013)提出了ERP沙盘模拟教学模式;蒲林霞(2013)认为,CDIO工科教育模式也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王璐(2011)提出了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财务管理课程与大学生创业的关系 (一)增强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意识缺乏是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大学生缺乏筹资分析能力、融资能力差、缺乏投资分析能力、忽视内容部资金的管理与循环等。财务管理课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资金的管理、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即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 (二)财务管理内容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过程 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启动资金的预测到利润的分配、从成本的核算到风险的控制、从财务报表的分析到企业经营的决策,每项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同时,财务管理也延伸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大到整个企业,小到每个员工,每项经济活动都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指导、约束和审核。 (三)提高了大学生财务管理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获得和使用资金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能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创业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财务管理问题。 (四)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了保障 大学生创业是否成功直观体现在财务成果上,财务成果是所有创业活动综合的结果。创业要成功,就要保证经营决策正确、经营要合理、风险能控制、产品要畅销、企业制订的计划能贯彻、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财务管理课程,了解和应用相关财务指标进行控制和考核,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提供了保障。 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能力表现分析 (一)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意识 据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3%,即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浙江省,成功比例也仅为5%左右。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多样,但主观原因是缺少业应具备的财务管理知识,特别是一些非财经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财务计划和财务风险分析较少,甚至没有,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最终因财务问题导致创业失败所占比例居多。 (二)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能力 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能力无论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还是企业管理都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初创业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能力,主要表现在缺乏金融市场与企业理财活动关联性的分析能力,如获取资金的筹资能力、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的投资能力和长短期资金的转化能力等。财务管理环境分析本身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它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需要的知识多,也有很强的“艺术性”。 (三)现金流观念淡薄 许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不是项目选择不好,而是片面追求规模,不顾自身经济实力,盲目投资,对现金流管理不重视,现金流观念淡薄,最终因资金链条中断而导致创业失败。具体表现在只注重销售、不注重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存货等短期资产的管理不重视、对已有现金流缺乏规划上,造成现金多余或不足。 (四)财务核算缺乏精度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和会计标准体系,会计账记录简单或记录不清,漏记、错记现象严重。这表现在成本核算不够准确,将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列入成本项目,个人和家庭其他来源的收支与创业投资项目收支混淆;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财务分析;对短期资产的管理没有周密计划,随意安排,影响资金流的周转效率;不注重筹资成本的核算,筹资方式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等方面。 三、创业教育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适应大学生自主创业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及应用的需求,培养适应创业需求的创业型人才,本文提出建立三维一体的高仿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一)重新设定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财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这一笼统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常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实际培养出只会解释问题而不会实际解决问题的财务管理者。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创业型人才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应将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的设定通过设立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将财务理论知识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通过实际问题直观呈现出来。能力目标包括环境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并具备对环境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能独立思考、吸收和运用新知识,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素质目标包括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基本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专业素质是作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二)优化教学内容 当前大多数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仍沿用传统的框架,即财务管理目标、货币时间价值、筹资方式、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投资决策、营运资本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分析。为适应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首先,结构上需要调整,如将投资决策可以放在货币时间价值后讲授,有助于学生对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解,财务分析较综合地体现了会计学的知识,可以将它放在投资决策后讲授;其次,教材内容要更新,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一个趋势是物流融资,但教材仍未将其纳入融资内容,讲授时不能仅仅介绍一些大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要考虑到创业初期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介绍更符合它们的融资方式;最后,注重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补充。如在讲授项目投资时,可以联系会计中的收入成本、折旧等知识,讲授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时联系增加利息与企业利润、所得税间的关系等。同时,学生创业除财会知识外,还涉及创业教育学、市场营销、管理会计、经济法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虽然部分课程会单独开设,但在讲解相关问题时要适当引导学生回顾或补充,这样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注重行动导向型的高仿真演练设计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主要是灌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合作性学习”模式,设计以行动导向型的高仿真演练为主的教学策略。为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单独完成创业的前期工作,如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财务计划和风险分析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的良性循环。其次以“合作性学习”模式作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构建4―5人的创业团队,以模拟企业为载体,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竞争经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培养不同环境下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经营思维能力。最后,根据前两个环节的综合表现,指导优秀团队申报学校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真正实现教学―经营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完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设计的内容要以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为基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为载体的,要确保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对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会计报表附注与财务分析的关联 摘要:财务报告贵在真实,重在分析。要对一家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报告相关联的会计报表附注进行通俗易懂的、重点突出的、分析深入的、术语准确的分析。报表附注反映的就是企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之外的变动因素,要做到对会计报告准确的分析并做进一步的预测,就要对变动因素有效地进行控制或者全面的考虑,以便及时的报送企业决策者或者投资者做投资参考。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关联分析 1明确分析的服务对象 会计报表的出炉,归根结底是为需求人群服务的,对于如何出具一份企业财务报告分析,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我们出具报告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企业诊断问题还是要面对投资对象的质询?是为管理者出谋划策还是要应对监管部门的管理?面对的是专业人群还是非专业人士?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析的重点,尤其是对于报表附注的解释,要让目标人群都能正确的理解。[1] 2了解财务报告的组成并对重点报表作出通俗的解释 为什么在企业出具会计报表之后,还要出具报表附注呢?国家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以及报表的组成和附注内容的规定:半年度、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2] 2.1 会计报表附注的组成及其解释会计报表附注是半年度、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必要解释,有助于全面的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数据的产生、变化以及需要考虑的因素等等。 2.2 会计报表附注的组成及出具报表附注的必要性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时应包括以下十三项内容:重要会计政策、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或者分立的说明、当期确认的各项收入的说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说明、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说明、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以上文字一一反映了附注的内容,从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变动因素都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数据达不到理想化状态的有效说明。 2.3 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说明因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衍生出来的报表,故首先要明确三项报表各自体现的内容。 2.3.1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①资产负债表:本表是企业对财务进行分析的基本资料,反映了以某特定时间点为切入点,盘点的企业资产总额以及资产的分布和构成情况。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此表的重点是企业拥有的利润空间,而非利润总额。其中利润指标是评价一家企业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数据值之一。③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体现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看企业拥有的现金流结构十分重要:总额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之间的比例不同,则财务状况也会不同的。 2.3.2 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说明及实例说明 2.3.2.1 重要说明①“或有”就是“可能有”,是指未判仲裁、未决诉讼以及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造成的“可能”会使企业可能受损或者受益的潜在财务风险,企业确认与否均需要制表说明。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在年度资产负债表自送达之日始,到财务报告被批准且报出之日终的时间差之内,企业需要调整和说明的可能对企业有利或者不利的的事项。③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交易,要说明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为本企业的重要资产,而引进的资产又能否为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带来经济效益。④经营情况说明:一家企业的主营业务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企业的营业收入、短期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益、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非经常性损益的全盘利润完成情况。⑤重大事项说明:资金周转、预算执行、经营的相对值指标评价、经营的主要风险、其它影响公司财务状况较大项目和重大事件都须说明。 2.3.2.2 实例说明本文以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的财务费用同附注中相关数据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如何正确理解现金流量表以及表中财务数据同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附注中相关科目的财务数据的关系,是我们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前提。 按规定: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中不属于经营活动的部分,应当将其从净利润中剔除。由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的财务费用是指不涉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她仅仅是指筹资和投资的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差额,不是指损益表中的财务费用,由于企业在编制报表时将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财务费用大致分为四项:一是将企业借款过程中的利息支出反映在财务费用的子科目利息支出中;二是将企业存款中的利息收入反映在财务费用的子科目利息收入中;三是将企业在发生外币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收益和损失反映在财务费用的子科目汇兑损益中,一般上市公司在年报中会单独列示损失和收益,少数企业会以净收支列示;四是将企业经营过程中支付给银行等金融部门的手续费反映在财务费用的子科目手续费中。 按着《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的解释:企业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利息都在本项目反映,包括计入在建工程的利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部分的企业由于科研项目贷款的额度大且时间长,企业为了资本的灵活运转,会把贷款的利息资本化,而将其利息列入研发支出;也有部分企业将利息支出列入制造费用。一般情况下,现金流量表中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基本上等于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在建工程中的资本化利息支出、应付利息科目贷借之差和未分配利润中分配的现金股利,我们便可以粗略地判断出该项目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钩稽关系,但是现实情况下往往由于资金流动的频密程度和转换程度不一,导致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复杂。[3] 本文再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附注与现金流量表来进行关联性分析:现金流量表中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以及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和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等,要注意的是不包括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和期末的余额数字是企业已计划给付但尚未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而现金流量表中的数字为企业本期已支付给职工薪酬的总额,这两表中单就职工薪酬一项就有数字差别,而差别从那里来?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本年度发生额除了支付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人员的现金外,还包含本年度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就比现金流量表多了一项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如某公司于2008年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为10323944.14元,而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现金为147170744.88元,则该公司把支付给老厂搬迁人员的工资放在了投资活动中。 会计报表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和其他数据密切相关的,其报表和报表附注都是可以互相印证和互为补充的,这种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决定了会计报表的编制者必须重视报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才能帮助查阅者正确的理解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运用财务软件报表模块进行财务分析 摘 要进行财务分析,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运用财务软件报表模块进行财务分析,不仅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企业的改革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软件 报表模块 财务分析 1 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所写的报告中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加上其他相关信息的补充,在财务状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价,做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和控制的依据。 2 财务分析的意义 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仅仅依靠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是不完整的,尤其是不能够直接、全面的体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与坏,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所以要对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的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正确评价,合理预测企业的风险,考核员工的业绩,为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帮助。 3 财务软件报表系统对财务分析的好处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很多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购买了财务软件,它依据会计核算生成的财务报表,从中提取相关数据以及相关信息,由计算机自行运算、对比各分析项目,从而为企业经营者的合理决策提供相应的服务。 3.1 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是一个企业历史性静态信息,它的信息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更深一步的加工、分析、比较和评价,这就需要对财务报表进一步分析,掌握数据之间的关系,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和判断,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两者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料。然而目前,各企业单位普遍采用的财务软件,只选择了财务报表模块,而忽略了财务分析模块。在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中,采用的财务软件大多是以会计核算为主,财务分析模块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管理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财务软件提供的财务分析指标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如果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依托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从而研发出既简单又实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那就更能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 3.2 数据准确,分析方便 财务软件报表系统能够在数据处理结果上保证极高的准确性,利用它可以将所取得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然后图表功能直观地反映报表中数据所代表的的经济含义,有利于财务进行数据分析。 3.3 简单实用 财务软件报表系统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只要会计人员利用财务分析提供的的数学模型,设计好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单元数据来源,就可以很简单的进行财务分析,操作非常轻松。每月只要录入关键字,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当月的财务分析指标数据。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实时的数据。 4 财务报表系统存在的弊病 实施电算化会计的单位根据自己单位的情况,一方面为了节省开支,另一方面有些功能模块用不着,所以在对财务软件功能模块会有选择的进行购买时。目前企业单位普遍使用的财务软件,财务报表模块和财务分析模块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模块,没有相互统一,在时间和质量上财务分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4.1 不能体现财务报表的实用价值 因为现在财务软件中所使用的财务报表模块,所列出的各种数据没有产生相互的关联,只是独立的存在,只有运用相应的财务分析,借助这一手段,通过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使之成为对企业具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体现它的实用价值。 4.2 不能体现简便易行、现代化的理念 在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工作量较大的还是财务分析这一方面。但是,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办法,这就表明了现有财务软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会计工作人员工作量很大,导致工作压力大,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工作效率。 4.3 造成财务分析没有针对性 目前,许多企业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点,自己设计更全面、更系统的财务分析,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5 在财务报表模块中增设财务分析表 财会人员根据掌握的相关资料对本单位每月的报表要进行分析说明,方便企业单位管理层了解单位月度或季度情况,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并为单位人员的各项考核提供依据。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财务软件的报表模块自行编制财务分析表。首先打开计算机财务系统中的报表模块新增报表,将所需的信息资料项目在计算机内制成表格,其次在表格单元内输入计算公式,如各个项目中的本期数、本期累计数、上年同期累计数,公式对计算机命令,作用非常大非常重要,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命令进行操作,就可以将项目中所需的相应数据自动进行提取,不用财务工作人员再像以前手工制作那样,去翻阅查找有关资料,大大节省了时间。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侧重点不同的表格,不再需要手工分门别类的来进行计算,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极大地满足了报表阅读者的不同需求。财务工作人员简单的操作鼠标就可以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还要加上准确的文字说明。 通过财务软件中的报表模块制作的财务分析表,可以清晰的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正确评价现在,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很好的预测,帮助企业改善决策。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一定要保证财务分析的数据是原始数据。 综上所述,使用财务报表模块对财务进行分析,不仅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而且提高了财务报表模块的实用性,在分析方法上可以灵活选择,分析指标不会受到限制,内容能够多样化,合理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有力的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财务分析中,报表分析是重中之重,通过对报表的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正确理解财务信息,以此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预测,从不同的角度正确评价,对企业的发展作出客观的估计,促进企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浅谈会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获取更多的利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注重财务分析与会计报表附注分析。本文在简要介绍会计报表附注与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 重要作用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由会计报表、财务状况说明书、会计报表附注构成,因为经济体制的影响与会计制度的限制,致使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时,一般均是侧重会计报表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会计报表附注分析,从而影响了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会计报表附注概述 (一)涵义 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就是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列举项目的文字描述与明细资料,同时也会对未列举项目予以相应说明,以此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与使用这些会计信息。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主要构成内容,是对会计报表自身无法充分表达项目与内容的补充与详解。 (二)内容 通常而言,会计报表附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企业一般状况,主要是企业概况、企业结构、经营范围等。二是企业会计政策,主要是现行会计制度、计价基础、利润分配方式等。对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而言,还要对其合并报表的编制方式予以说明;对企业会计政策变化而言,需要明确其变更对企业财务情况与经营的影响。三是会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主要是报表项目详解,比如,分析应收账款账龄、报表项目异常变化等。四是分行业资料。倘若企业经营涉及其他行业,并且行业收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10%,需要提供分行业的相关数据。五是重要事项揭示,主要就是对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式交易等予以揭示。 (三)编制形式 常见的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尾注说明,主要适用于解释内容较多的项目。二是括号说明。此种形式主要穿插在会计报表主体中,对相关信息予以说明,由于其直接编入会计报表主体,相较于其他形式而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是其涵盖内容较少。三是附加账户与备抵账户。在会计报表中,需要单独列出附加账户与备抵账户,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四是脚注说明。主要是在会计报表下端予以说明。五是补充说明。对一些无法列入会计报表的数据、资料予以说明。 二、财务分析概述 (一)涵义 财务分析主要就是以会计核算、报表资料及有关资料为依据,运用专门分析方法与技术,对企业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增长能力、偿债能力等予以评价、分析的经营管理活动。其主体主要有权益投资人、经理人、债权人、政府机构、其他和企业相关的人士。 (二)分析方法 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比较分析法。主要是通过两期或者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的比较,明确其增减变动情况,以此判断企业财务与经营状况趋势的一种方式。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主要有三种形式:重要财务指标比较、会计报表项目构成比较、会计报表比较。二是比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比率指标的计算,对财务活动变动程度予以明确的方式。比率指标类型主要包括三种:构成比率、相关比率、效率比率。三是因素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分析比较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在数量上明确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式,包括差额分析法与连环替代法。 三、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对变现能力分析的作用 反映变现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在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这些指标为主要分析对象,也是财务分析的常用指标,比率越高,表示有更多的速动资产、流动资产、现金资产可以为还款提供保障,也就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在分析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时,还要考虑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主要是对流动负债的现金保障程度予以体现,该现金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涵义相同。因为现金为偿债的最终手段,如果现金不足,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偿债,进而破产。除此之外,因为非现金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应收账款等相对复杂,并且易出现损失,所以,在分析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时,还要考虑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确切、可靠。在这些指标中,均涉及流动负债,然而在会计报表中并未提及流动负债内容,只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揭示,为此,在财务分析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对资产管理分析的作用 资产管理比率是指企业衡量资产管理效率与资产合理运用情况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具体分析如下: 存货周转率是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企业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情况与存货计价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对存货周转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才可以确保存货周转率正确,但是因为企业存货实物流转和价值流转并不相同,加之存货进出较为频繁,无法对存货价值予以个别计价法核算,只能运用存货流转假设方法予以核算,其主要就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式在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间予以分配,最后计算结果必然会对存货周转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对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评价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存货周转也就越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利润与存货管理水平。 营业周期为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总和,只要对存货与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就可以明确企业营业周期长短与资产管理水平。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营业收入指的是利润表中扣除折扣后的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未扣除坏账准备初期的应收账款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平均数。根据收入准则规定对收入确认方法予以明确,确保应收账款周转率具有人为调节性。因为收入确认是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揭示,为此,在分析会计报表时,一定要参考会计报表附注,从而确保财务分析更加全面。 (三)对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作用 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是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比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两个指标是相同的,在总资产中充分体现了负债筹资与资金筹资的比例,能够对企业清算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程度予以衡量。同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权比率更加重视财务结构的稳健与偿债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资产负债比率更加重视物质保证安全性的分析。 因为或有负债的存在,导致资产负债表无法完全体现企业负债总额。所以,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时,一定要重视会计报表附注中揭示的有关信息。倘若分析者没有考虑或有负债,就会导致产权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偏低,进而夸大长期偿债能力,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对盈利能力分析的作用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资产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值报酬率等。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不管是经理人、债权人、投资人,均越来越重视与关心企业盈利能力。异常营业状况也会为企业带来收益或者损失,但只是特殊状况下的个别案例,无法对企业能力予以全面说明。所以,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需要将证券买卖等异常项目、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变更等因素予以剔除。此外,在企业发展中,以下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利润:一是计提损失准备。在企业财务分析中,主要对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予以计提。通常计提坏账准备的方式与比例均会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二是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在固定资产折旧中,运用加速折旧法,其初期利润要低于直线法,末期利润通常超过直线法。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其计提方法本身不会对企业经营状况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在企业财务分析中,一定要重视会计报表附注的全面分析,明确财务分析的具体情况,正确评价企业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进而有效增强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摘要】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关键词】会计报表 财务分析 报表附注 一、财务报表附注概述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一部分是公司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第三部分是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是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第五部分是其他事项的说明。 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分析的主体,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政府机构和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士。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财务分析就是从报表中获取符合报表使用人分析目的的信息,认识企业活动的特点,评价其业绩,发现其问题。 财务分析的目的概括为: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会计报表附注分析程序 (一)分析公司基本情况,关注公司的历史和主营业务。 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一部分是公司基本情况,介绍公司的历史和主营业务范围。 在判断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真实程度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公司的历史和主营业务范围,分析公司的重大历史事件可能影响公司盈利前景的程度,分析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 (二)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对利润的影响。 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二部分是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三)分析子公司对总利润的影响程度。 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三部分是控股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家公司可以有多家子公司或关联企业,各家子公司对总公司的利润贡献是不同的,对总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分析公司的子公司和关联企业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找出对公司经营活动和盈利能力影响最大的子公司或关联企业。这些子公司和关联企业应该是调查分析重点。 (四)分析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会计报表附注的第四部分是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列示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这些明细资料是判断会计报表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重要线索。 四、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对变现能力比率的影响。 变现能力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其分母均为流动负债,未在会计报表中反映,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影响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简称或有事项准则),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润流出企业。或有事项准则规定,只有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 (二)对资产管理比率的影响。 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包括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由于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对营业周期的分析可以通过对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分析来代替。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其中平均应收账款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余额,即资产负债表中"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销售收入指损益表中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由于收入确认是一项重要的会计政策,因而本指标的分析不可避免地要参考会计报表附注。 (三)对负债比率的影响。 负债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等。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其实是资产负债率的自然延伸,其分子都是企业的负债总额,是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因而这两个指标的分析与资产负债率相同。 由于或有负债的存在,资产负债表确认的负债并不一定完全反映企业的负债总额。因而分析资产负债率时,必须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或有事项。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因素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当企业急需某种设备或资产而又缺乏足够的资金时,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财产租赁有两种方式: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垫付资金购买设备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合同规定支付租金。一般情况下,在承租方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其所有权归承租方所有,实际属于变相的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因此,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进行管理,相应的租赁费用作为长期负债处理。这种资本化的租赁,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已经包括在债务比率计算之中。 (四)对盈利能力比率的影响。 盈利能力比率包括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和净值报酬率。其分子都是净利润,影响利润的因素就是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合并财务报表的编报目的及其财务分析方法 【摘 要】由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不同于个别财务报表,因而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也不一于个别财务报表。本文分析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目的,并以此为导向,探讨了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个别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方法 合并财务报表理论起源于美国,发展到目前,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会计惯例。但是,由于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组织对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关系的理解不同,因而现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披露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单一制的披露模式,即只要求披露母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不要求披露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主张单一披露制模式的国家比较少,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另一种模式双重披露模式,即在披露母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同时,还要同时披露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双重披露模式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代表,因而主张双重披露模式的国家比较多,包括我国在内。“单一披露模式”认为合并报表比母公司报表更为有用,而“双重披露制”则认为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具有互补性,如果只编报合并报表而不同时编报母公司个别报表,会导致母公司信息缺失。故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采纳了“双重披露制”规则,要求母公司同时编报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这一制度安排给财务报表分析出了一道难题,即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对上市公司的两套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是以个别报表为基础,还是以合并报表为基础,或者如果以两套报表为基础,那又将如何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正是本文试图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编报合并报表的目的 (1)为母公司的股东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合并报表的三大理论(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中,目前合并报表遵循的是实体理论,至少我国合并报表遵循的是实体理论,它是以控制为基础编制的,因而主要服务于母公司的控股股东,其目的主要是是为控股股东提供补充财务信息,从而更真实地反映母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根据实体理论,母公司股东之所以把母子公司视为同一个会计主体,是因为由于控股关系的存在,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势必会反映到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当中,从而会影响母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为母公司的债权人信贷决策提供财务信息。从全权人的角度看,母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不同于单一的企业客房,当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同母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相互之间存在债务担保时,合并财务报表就可以为这一企业集团的债权人提供补充财务信息。因为商业银行在构造一个资产组合并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通常是把企业集团视为一个单一的经济实体,即所谓的“集团客户”进行管理的。尽管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债权人对债权的求偿权是建立在每一个独立的法人基础上的,合并财务报表并不能准确反映每一个法律实体的偿债能力,因而不能完全满足债权人的信息需求。但是,同样是由于控制关系的存在,母公司的债权人对母公司资产的求偿权,会传递到子公司,也就是说,基于债权债务关系,母公司的债权人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拥有求偿权,也就等于对母公司的子公司资产拥有了求偿权,尽管这种求偿权是间接的。鉴于此,母公司的债权人有必要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视角,评估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判断债权的安全性。(3)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管理决策信息。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其管理层的职责是管理好整个集团,而不仅仅是母公司,特别是现代企业集团在起来越倾向于集权化管理的趋势下更是如此。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预算对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活动施加控制。企业管理业绩的评价往往以整个经济实体为基础,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对企业管理者也有重要作用。 二、合并报表的目的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合并报表本身并不反映的是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从法律角度讲,集团内的各个母公司、子公司均是独立法人,均能够进行独立的财务决策,现实中并不存在一个可以支配的“合并资源”。因此,在分析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报表时,常规的比率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例如,对于个别财务报表而言,毛利率可以准确反映某一个法律主体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合并毛利率只是集团企业中各成员企业毛利率的一个加权平均数,对于决策几乎没有实际意义。这就要求特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根据经济决策的具体要求,选择以会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为切入点。合并报表与母公司个别报表在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别,母公司有大量的投资性资产,使得母公司报表展现出来的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与合并报表差异存很大。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需要把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母公司报表为主,以合并报表分析为辅。 三、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从逻辑顺序上讲,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自然应当沿着母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和个别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的顺序,追踪分析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当中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1)以母公司股东为视角的合并财务分析。从母公司投资者角度看,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母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还取决于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所取得的盈利水平,即取决于子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所以,母公司股东在分析母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时,首先应当以母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和个别利润表上的“投资收益”项目入手,然后再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追踪分析。一是合并盈利能力分析。分析业集团的盈利能力,除了分析母公司自身盈利能力之外,还要分析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对于一个控股的母公司而言,投资者并不会苛求其能够给公司带来多么丰厚的利润,只要各子公司的创利能力达到期望要求即可。二是合并盈利质量分析。盈利能力不仅取决于利润的数量还取决于利润的质量。对于处于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而言,其盈利质量还涉及投资收益质量的分析。(2)以母公司债权人为视角的合并财务分析。企业的债务主要是依靠其经营现金流量来偿还的,除非经营战略发生调整,否则企业是不会通过变现“资产”清偿债务的,这里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战略性资产,因为这些资产代表了企业的生产能力,是获取市场竞争力的资本。所以,母公司债权人在分析母公司偿债能力之时,应当更多地关注子公司所拥有的非“战略性资产”,因为由于控股关系的原因,子公司的流动性资产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用于偿还母公司债务的。(3)以母公司管理层为视角的合并财务分析。由于合并报表全面反映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母公司管理层通过对合并报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响整个企业集团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变化的因素,然后针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包括进行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对母子公司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其符合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 四、结语 由于合并报表抵销了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因而仅仅从合并报表本身并不能够揭示集团内部的业务和资金往来,而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战略等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因此进行合并报表分析,可以观察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和资金往来对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内涵不同,从信息需求者角度看,既需要基于合并报表获取财务数据,也需要基于母公司个别报表获取财务数据。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基于报表使用者视角的财务分析 【摘要】财务分析是各报表使用者用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方法。随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开展,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也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都是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他们从各自利益出发,对报表信息的也提出各不同需求,导致获取分析财务信息的方法也会不尽相同,甚至会有矛盾之处。本文重点讨论了各个报表使用者的财务需求及各自适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表使用者,信息需求 企业定期的财务报表是为所有报表使用者服务的,具有大而全的特点,但是对部分特定使用者来讲,其使用报表有特定需求。因此本文要做的工作是在了解各报表使用者的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各自的信息需求,采取适用的方法来做财务报表分析。 一、报表使用者及各自的财务需求 (一)企业投资者 投资者是企业资本金的提供者,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其需对企业履行出资义务。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者不但拥有经营管理权,还有剩余分配权,并且也承担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按照风险和收益配比原则,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也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希望在风险可控之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自我财富的最大化。因此投资者的财务需求是最全面的也是最复杂的,从短期看就是分析盈利能力,长期看就是分析持续发展能力。 (二)债权人 企业资金的来源除了上文所讲的资本金之外,还有来自债权人的资金,一些希望借助高杠杆实现高收益的企业,债权资金会高过股本金,因为债务的资金成本较低。债权人主要是借款给企业的金融机构、公司债券的持有人、商业信用提供者及其它出借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在我国现有金融体制下,银行是企业主要的债权人。 二、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方法 上文主要讲解各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获取这些信息。企业对外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分析的主要素材,其中又以财务报告反映的内容最为详实。本文以某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更加清晰阐述各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财务分析方法和重点。 (一)行业分析和核心竞争力分析 对任何利益相关者而言,做好财务分析的第一步是首先了解这家企业的基本面,即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外部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内部状况主要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上市公司主要是生产电子阅读器的公司,接下来将用波特5力模型对该上市公司所处行业进行分析。第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内电子产品生产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以及电纸书的鼻祖亚马孙把Kindle引入国内,行业内已有厂商数量增加,意味着竞争趋于激烈,销售价格将趋于下降、毛利率空间将趋于萎缩,使电纸书阅读器行业从蓝海变成红海。第二替代产品的威胁,电纸书受到以iPad为代表平板电脑、大屏幕智能手机冲击,这类产品功能丰富、交互性强,特别是在以浅度阅读人群为主的中国市场容易受消费者青睐,相比之下电纸书功能单一,可替代性强。第三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电纸书的上游包括硬件提供商以及内容提供方。电纸书的核心元器件电子墨水及显示器约占电纸书成本的1/3,其主要的供应商是收购了e-link公司的台湾元太科技,它占有全球电子纸显示器市场约9成份额。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该上市公司虽然拥有电纸书的专利,但这一专利属于实用新型专利 ,即“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说这些并不能成为对进入者构成不可逾越的行业壁垒。在电纸书行业真正能构成核心竞争力是数字内容和核心元器件,而这都不是该上市公司优势所在,它能维持现在行业领先地位,主要靠其在该行业的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加之市场上各品牌产品功能大同小异,电纸书终端是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的,因此这并不能使该上市公司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二)投资者财务分析 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投资收益,也就是要在资本保值的基础进一步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因此投资者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趋势。其中短期内重点关注盈利能力,长期来看重点关注发展趋势。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本文主用用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等几个重要比率指标来衡量盈利能力,用该上市公司的盈利指标和同行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用各年的指标走势做趋势分析。 (三)债权人财务分析 企业债权人包括企业借款的银行及一些金融机构,以及购买企业债券的单位与个人,作为企业债权人,其要求是对企业资产以及变现能力、偿债能力的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企业能否按期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因此,债权人短期财务分析需求是资产的变现能力,长期的分析需求是资产与债务的比例。当然在分析偿债能力时,要结合盈利能力分析。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同样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来对其偿债能力进行分析。该上市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三个指标2011年度报表显示分别为2.79、2.07、1.59,同行业为4.58、4.17、3.81。该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大于标准值2,速动比率大于标准值1。但与行业均值相比,该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比行业均值的一半左右。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主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和社会公众。各相关利益主体对财务信息需求是不一样的,本文就是针对不同主体,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来满足其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趋势、现金流量、财务综合分析的需求。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利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研究 摘 要: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现在大部分财务软件提供的财务分析模块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本文就利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建立企业财务分析系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财务软件报表系统 财务分析系统 一、前言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是财务分析,通过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可了解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促使管理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大部分企业购买了财务软件建立了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提供服务。虽然,现在大部分财务软件提供了财务分析模块,但仅仅是一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拥有一套科学、实用的财务分析系统仍是不少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分析 财务分析指标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成长能力指标。财务分析数据来源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成本及费用表等,如图1所示。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企业内部报表都可以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编制、生成,报表与报表之间通过公式可以实现自动相互取数,这为企业建立自己的财务分析系统提供了可能。 三、财务软件报表系统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好处 1.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现在,由于大部分财务软件仍是以会计核算为主,财务分析模块还很不完善,所提供的财务分析指标一般是常用的获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成长能力指标。而企业的实际需求是千差万别的,随着经济发展状况、市场环境、管理要求的变化,企业内部财务分析越来越重要,通用财务软件提供的财务分析指标很难真正满足的企业的实际需要。利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根据企业需要的财务分析指标可以迅速设计、开发出简单、实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 2.充分发挥财务软件报表系统的强大功能。财务软件报表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利用系统提供的模板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只是其应用的一个方面,最主要还是其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现在很多企业由于受到技术人员的限制,没有能力独立进行“二次开发”,仅仅是编制一些基本的会计报表,无形中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果充分利用财务软件“二次开发”功能,完全可以开发出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财务分析系统。 3.数据准确,分析方便。利用报表与报表之间数据连接获取数据的方法,所建立的财务分析系统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企业内部报表中自动取数,利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自带的功能强大的函数,对所取得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保证了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利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提供的图表功能将报表数据所包含的经济含义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便于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4.简单实用。会计人员只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根据财务分析的数学模型,设计好单元数据来源,利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过程非常简单,整个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从建立到生成数据和图表,操作和编制会计报表一样轻松。财务分析指标数据自动生成并无误后,每月只要录入关键字,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当月的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三大报表数据是可以动态生成的,所以财务分析指标数据也是动态的,这就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实时的数据。 四、应用举例:用友UFO电子报表系统建立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某公司2013年1月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料如图2、图3、图4所示。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欲建立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表如图5所示。下面就以用友UFO电子报表系统为例介绍建立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过程。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表的建立过程如下: (1)在建立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之前,先用用友UFO电子报表系统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一块存放在用友财务电子报表默认文件夹下。 (2)设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报表格式,包括表样、关键字等,结果如图5所示。 (3)设置单元公式,如图6所示。 (4)生成报表数据。进入数据状态,分别录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关键字,先生成三个报表的最新数据,然后录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表的关键字,系统自动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取数,并重新计算整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各个指标的生成结果如图5所示。 (5)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趋势化分析。利用用友UFO电子报表系统数据透视功能,把各月生成的杜邦指标比率由立体形式展开成平面形式,每月相同的项目结果展示在同一行,然后生成图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变化趋势便可以直观形象展现出来,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五、结论 利用用友UFO电子报表系统建立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仅仅是简单的报表之间的相互取数,还没有用到功能强的“二次开发”功能,所以常用的财务分析的方法如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都可以处理。总之,只要充分利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的强大功能,把所需要的财务分析指标生成一个个的报表文件,然后利用财务软件系统的“二次开发”功能,设计好自定义菜单对财务分析指标报表文件进行调用,这样就形成了企业个性化的财务分析系统。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摘 要】会计报表附注是企业为了让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内容有更明确的认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而对会计报表中有关项目做出的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企业简介、会计政策、项目注释、分行业情况以及重要事项披露等几部分内容。 【关键词】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指根据会计信息,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行为。它最基础的功用,就会计是将报表的数据转换为能为管理者决策服务的会计信息,以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企业的会计信息一般是指财务会计报告体现的内容。财务报表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三部分组成。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且会计制度也比较滞后和不够完善,因此我国财务分析主要是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而忽略了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一、会计报表附注注释 1、对主要报表项目的明细说明。例如,对长期投资的说明,对股票和其他投资相关的投资单位、金额、比例等的说明,对债券投资的面值、金额以及利息等的说明。 2、相同的报表项目,若其两年内的数据变动幅度超过一定比例的,要说明其变动的主要原因。例如,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如果对比年初余额的涨幅在30%以上,那么就需要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赊销增加,拖欠货款等原因。 3、对于不常见的会计报表项目、项目名称不能反映相关业务的及项目金额出现异常的,对原因要进行明确说明。例如,若出现资产报表项目的余额是负数、固定资产的原值数额非常小等情况。 4、有些非常重要的项目无法在会计报表中得以表现,就可以体现在附注中。例如,在建工程、资金来源以及资本化的利息、长期借款条件等这些都无法体现在报表。 二、会计报表附注对分行业资料的表明 每个行业有自己的特点,收益率、发展前景以及投资风险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财务资料进行分行分部地披露,能够为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多元化地财务分析提供依据,也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等做出更准确的预测。所以,若一个企业经营者多项业务,那么就应该按照行业进行分行业的报表设计,其内容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以及营业利润等。 三、会计报表附注重要事项的披露 1、承诺事项。主要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已经存在的,正在或即将履行的重要的财务承诺,这些承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例如投资、重要物资采购、租赁合同等以及各种担保和抵押合同等。 2、或有事项。或有事项包括或有收益、或有损失。或有收益一般是不会体现在报表附注中,如果一项或有收益非常有可能实现,那么就需要在附注中进行说明,但要用谨慎的说明方式,以防止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消息产生误解。或有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或有损失两种,直接或有损失指的是企业可能发生的直接的潜在损失,主要有未决诉讼、未决索赔和税务纠纷等;间接或有损失指的是由于第三方的原因而使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主要有应收账款抵借、应收票据贴现等。对于能够合理估计出损失金额的或有损失项目,应该直接反映在会计报表主表中,对于发生概率较小的或有损失则不需要披露,而对于无法合理估计出损失金额的项目,则应遵循谨慎原则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披露出来的金额则应该对财务有潜在的影响。 3、日后事项。日后事项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情况,日后事项能够为它提供新的证据,例如已经被证实了的资产损失,这一类日后事项是可调整事项,这种调整应该是对年度会计报表及其余额的调整。另一类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情况没有影响,但可能会对准确理解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例如发行股票债券、进行巨额投资、不可抗力造成的资产损失、汇率的变动产生的影响等,这一类的日后事项不会对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情况产生影响,因此不需要对年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但如果对此类事项不进行说明,那么会计报表使用者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就有可能会出现偏差。所以要将其披露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其内容加以说明,并估计它对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可能影响,如无法估计的,应表明原因。 4、关联交易事项。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必须对关联方之间的关系和交易进行披露,因为他们很可能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虚假的交易。对于关联方的关系,若他们之间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无论有无交易,都应该将企业的名称、法人代表、注册资本、公司类型、主营业务等项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若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共同控制时,在未发生交易的情况下,对关联方的关系可以不进行披露,而在发生交易时,要对关联方关系的性质进行披露。对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指在无论双方是否有现金交易,他们之间进行的资产或义务的转移都是关联方交易。要遵循重要性原则进行披露,对于影响比较小的零散的交易,则不需披露;而对于影响重大的大宗的交易,应该将关联方之间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和交易要素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而交易要素主要包括交易金额、定价政策等。 四、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会计报表的格式是固定的,其所体现的项目内容也是有限的,因此只能够提供有限的会计信息,报表本身对财务信息的反应会受到限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作用是对报表正文的补充,他反映的财务信息是与报表正文提供的信息相关的,是为了是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报表正文和附注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因此比较而言,会计报表附注更不受人关注。接下来我们将从财务比率的角度来对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进行分析。 1、对变现能力比率的影响 能够反映企业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对企业中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未记录的或有负债。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对可能性比较小的或有负债不进行披露,但这些或有负债若一旦成为事实,那么企业的偿债负担则会加大。对企业变现能力进行分析时,应该要将会计报表正文和附注结合起来,若存在或有负债,企业的负债能力则会变弱,而如果有未记录的或有负债,那么变现能力的指标则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2、对资产管理比率的影响 资产管理比率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资产管理比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等。对营业周期的分析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分析来实现。应收账款周转率要涉及到销售收入,因此要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必然要关注会计报表附注。存货周转率等于销货收入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因此要对对这一指标进行分析则需要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仔细研究。而存货流转的假设又会直接影响销货成本和平均存货余额的大小。除了用个别计价法以外,其他方法算出的存货实物与价值的流转不一致,但严格来讲,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出来的存货周转率才是准确的周转率。其他的存货流转假设,是在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之间分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按照股份公司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的期末存货的余额应该按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计,在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时,期末的存货价值会比其历史成本低,那么这时平均存货余额就会变小,存货周转率就会变大。 3、对负债比率的影响 负债比率主要有三种,资产负债比率、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其中,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是资产负债比率衍生出来的,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在企业进行清算时,债权人的权益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因此在分析这两个指标时所用方法与资产负债比率一致。由于存在着或有负债,因此资产负债表并不能够完整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负债情况。在分析资产负债比率时,必须要对会计报表附注中所涉及的或有事项进行关注。没有考虑或有负债时的资产负债比率将企业的偿债能力夸大了。另外,长期租赁也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有所影响。财产租赁主要有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方式。当企业中的经营租赁项目比较多而且耗时较长时,则会形成长期性筹资,这种长期性的筹资并不会体现在长期负债内,但它到期后必须进行租金支付,这也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若经营性的租赁业务在企业内频发时,应该对它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有所考虑,因为它会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 4、对盈利能力比率的影响 能够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等。而一般情况下,企业分析盈利能力时只会分析正常的营业状况,虽然非正常的营业状况有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损益,但是这知识非常特殊的个别情况,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应当将以下因素加以排除:证券买卖、已经或将停止的业务、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会计准则及财务制度的变更带来的影响等。这几个因素都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有所体现。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报表具有一定的局限,仅仅依靠会计报表只会得出片面的财务分析结论,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论,影响决策的正确性,所以,要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视,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能力等做出正确的评价,并能够准确找出问题所在,避免决策失误。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的比较 [摘要] 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财务分析与报表作用者的财务分析在涵义、分析目的、分析对象、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上既存在相同,也有差异。通过比较,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分析一点启示。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利用财务报告及会计、统计、市场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企业财务运行的结果及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这里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等。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在报表审计中也需要财务分析,主要体现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分析程序。将这两类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进行比较,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中对其他分析主体的分析方法的借签,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为便于表述,本文将注册会计师之外的分析主体统称为报表使用者。 一、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涵义的比较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号――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此外,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的内涵比报表使者财务分析的内涵狭窄,主要表现在:首先,注册会计师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报表数据,利用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做出评价,这种评价往往不是好坏优劣的评价,而是对其变动合理性的评价。而报表分析主体除了运用财务报表数据外,还更多的借助其他非报表资料,如市场、计划、预算、行业等资料,分析的结论不在于其变动的合理性的评价,而是做有利还是不利及其变动的过程与原因的分析。其次,注册会计师通过报表数据分析,是对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所做的各种认定做出判断,用报表分析说明报表本身。而报表分析主体不是利用报表数据的分析说明报表本身,而是借助于报表数据的分析,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的结果、形成过程、原因及财务运行的效率进行分析,进而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分析和评价。 二、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目的比较 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目的从属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分析程序的目的。在不同的审计阶段执行分析程序的目的不同。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中的异常变动项目,以考虑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在审计执行阶段,分析程序直接作为风险评估和实质性性测试的程序,直接形成审计证据。在审计结束阶段,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其具体分析目的有所差别。投资者以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实施包括投出资本、监管资本运用以及存量资本调整等在内的财务行为,对企业进行以盈利能力为主的财务分析;债权人以借贷资本的安全性为前提,实施包括借出资本、监督借贷资本的运用以及本息回收等在内的财务行为,对企业进行以偿债能力为主的财务分析;经营者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指引,实施资金筹集、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财务分析;企业内部员工则以有效执行决策为前提,实施与本岗位相关的一系列财务行为,进行相应的岗位财务分析。虽然不同的分析主体其分析目的有所区别,但最终都要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为其预测和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它不仅要分析企业过去,更重要的是评价企业现在和预测未来。 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虽然都是为各自的经济行为服务,为自己的决策提供支持依据,但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目标更广泛,更复杂。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的分析,不但要进行全面的、整体性的分析,往往还要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探寻更深层的原因。 三、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对象的比较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分析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同时,为了能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变动是否异常或意外做出评价,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的资料。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虽然也主要依据财务报表,也要借助行业资料、非财务信息资料、市场信息资料等。但由于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直接和最终的体现,因此其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分配等。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分析,不同的分析主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虽然直接对象是一致的,分析时使用的资料大部分也相同。但注册会计师分析时其直接对象与最终对象是一致的,都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通过分析证实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并不关心企业的财务活动。而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的直接对象与最终对象是不一致的,直接对象是财务报表,最终对象却是企业的财务活动。 四、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内容的比较 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分析在于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通过财务分析主要观察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变动是否合理。故注册会计师更注重于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变动及变动的原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等的分析也主要是为了解释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变动的合理性,以找出高风险审计领域,使审计更具效率和效果。财务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包括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即对财务报表的变动及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进行分析。作为企业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更注重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等的评价,以期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作为企业内部经营者分析的内容是全面的,不但包括外部分析所关注的所有方面,还需要对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风险进行分析,其分析的内容是最广泛和最完整的。 注册会计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分析时不解释变动的原因,而只是关注这种变动的合理性。有时为了解释项目变动的合理性,也可以进行原因分析。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分析往往只做出评价,关心的是结果分析,即是什么,而不关心为什么,财务报表内部分析者更重要的是得出这种变化的原因,其分析更注重过程和原因分析,而不是结果分析。 五、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方法的比较 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和比率分析。即对报表相关项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利用相关项目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其变动,找出异常变动的项目作为审计中重点关注的领域。报表使用者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除了比较和比率分析法外,还有因素分析法,而且企业内部经营者往往更注重因素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和比率分析,能确定财务报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动而产生的差异。但要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各种原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必须借助因素分析法。即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并计算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用以说明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基期相比,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六、启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使用者的分析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报表使用者的分析可以给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一些启示,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找出高风险审计领域,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1.注册会计师审计中适当运用因素分析法 通过比较与比率分析,可以发现异常变动的经济指标。由于经济指标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基于成本效益考虑,注册会计师没必要对所有的因素都充分关注,都作为重点审计领域。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找出影响这种异常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而对主要因素进行重点审计,既可提高审计效率,又不影响审计质量。 2.注册会计师审计中设计一套指标体系 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各项经济指标往往是经常变动的,而这变动的合理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的关键。而要从这些变动中直接找出异常或不合理变动是困难的。可以借助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分析指标设计一套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出重要经济指标的主要变动,再与注册会计师的合理预期进行比较,以确定异常的变动领域。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合并报表的编制特点以及财务分析 【摘要】企业合并事件具有特殊的经济本质,由于合并报表特殊的编制方法,使得合并报表同普通报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研究合并报表编制的特点,分析目前合并报表领域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合并报表的编制特点及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合并报表的编制特点 1.合并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合并报表本身并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合并报表的概念来说,在投资方以对外出让资产、形成对子公司的控制性股权为代价而形成集团的条件下,合并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单位,以组成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在抵销了个别财务报表有关集团内的重复项目的数额后编制的、体现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的报表。 这就是说,组成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均是独立核算、有各自独立的财务与经营体系,并可以独立对其股东出具财务报告的经济实体。集团内的各个母公司、子公司等均有效地支配着各自报表所展示的资源,并运用各自报表所披露的资源来取得各自的财务成果。整个机构内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股权关系为纽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并不存在一个支配合并报表所列示的资源、并通过对着这种资源的有效运用或支配来谋求经济利益的“集团“这一会计主体。 2.合并范围、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合并报表的“表之表”特点,使得合并报表的外在表现呈现出弹性化的特性,合并报表编制的正确性不再体现为个别报表的“可验证性”,而是体现为编制过程逻辑关系的正确性。 就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而言,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所有权理论)的影响,不同国家、统一国家的不同企业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合并报表编制方法。对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来说,选用不同的报表编制方法,将使合并报表有不同的外在表现。 合并报表的“表之表”特点是指合并报表是母公司以合并范围内的母公司、子公司的报表为基础编制的。在个别报表的条件下,企业的报表与账簿、凭证以及实物等有“可验证性”的对应关系,报表编制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这种“可验证性”来检验。但是,在合并报表条件下,由于在编制过程中集团内部交易的抵销,合并报表与分散在企业集团各个企业的账簿、凭证以及实物不可能存在个别企业报表的那种“可验证性”关系,合并报表的正确性也仅仅具有逻辑关系正确与否的意义。 3.编制过程中,由于集团内部交易的剔除和大部分项目的直接相加,使得个别报表有意义的信息在合并报表中或者消失、或者失去意义,因此,在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要对集团内的内部交易进行剔除。 主要包括:(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与子公司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互相抵销;(2)母子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互相抵销;(3)“存货”项目中,集团内公司间的内部销售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等等。但是,上述被剔除的项目,对个别企业是有意义的:债务企业的债务仍然需要偿还、实现销售的企业也已经将实现的收入计入了利润表等等。结果,合并报表中的数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汇总”味道,失去了其原有的“鲜活”味道。 (二)合并报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正因为合并报表的特点,使得在对其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有许多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具体包括: 1.一般而言,合并财务报表给那些准备评价公司总体业绩和财务风险的公众提供的相关信息,要远远多于使用者分别分析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报表所得的信息。 在分析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报表时,分析者无法评价单张公司报表因公司间交易而被扭曲的程度。各家公司报表的简单汇总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扭曲现象依然会存在,只有合并报表才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常规的比率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 就个别企业而言,对其财务状况的分析,可以采用常规的比率分析方法来进行。但是,在合并报表条件下,合并报表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对合并报表进行常规的比率分析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例如计算某公司的毛利率,因为某公司拥有数目众多的子公司和业务部门,计算出来的毛利率是各个不同行业毛利率的一个加权平均值,基本没有任何比较的意义。 3.在有些时候,合并报表不具有决策依据性。 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他们需要作的决策(如交易、借贷、投资等决策)很多时候是针对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而不是针对并不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虚拟的“集团”这一会计主体的。 二、合并财务报表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原则 目前对于合并报表的研究很多,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合并理论、合并方法和一些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方面。对于笔者提出的两个问题――谁在使用合并报表?怎么使用合并报表进行分析?――却很少有人讨论。 在收集到的资料中,比较完整地阐述了第一个问题的文献是阎达五、耿建新和戴德明编著的“高级财务会计”。书中说到:合并财务报表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原则的要求: (一)为母公司的股东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母公司的股东最为关心合并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为母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由于控股关系的存在,子公司的盈亏事实上就是母公司的盈亏。母公司股东对合并财务报表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二)为母公司的长期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 母公司的债权人通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而对子公司的资产有间接求偿权,因而母公司的长期债权人需要评估母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就必然要关心整个合并主体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三)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外界对于企业管理业绩的评价往往以整个经济实体为基础,企业所能分配的红利也通常是基于合并主体的业绩来计算的,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对企业管理者也有重要作用。 (四)为有关政府管理机关提供有用的信息 企业的控股合并容易形成市场垄断或竞争的优势,从而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有关法规为了维护正当竞争,常常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规定一个上限。合并财务报表可以为有关政府管理机关评价企业的市场占有情况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三、如何使用合并财务报表 关于如何使用合并财务报表,Robert F. Meigs教授在其文章(Accounting:the Basis For Business Decisions-ll Edition)中也曾经提到:“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合并财务报表:获得有用的信息以帮助制定投资决策和借贷决策;获得有用的信息以帮助对未来的现金流的数量、时间以及不确定性进行合理的评估;获得有用的信息以帮助反映企业拥有的资源以及可以控制使用的资源,同时还反映拥有的资源以及可以控制使用的资源的增加或减少等变化情况。” 国内也曾经对此有过断断续续的讨论。马永义、李真两位学者在《透过“三张表”能看到什么》中认为,通过合并财务报表可以查看注册资本的真实性以及企业的成长性(根据企业成立至今的净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各项流动性比率,了解企业对各类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对各类资产性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借此对企业财务质量作出基本性判断(首先查看企业待处理性项目;然后了解企业各类摊销性资产的摊销情况;最后计算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判断流动资产的流转质量);阅读现金流量表,了解与企业相关的现金流量的信息。 整体来说,对于谁是合并报表的使用者,大家的分歧还不是特别大。可是对于怎样使用合并报表,却都没有给出比较详细的答案。在一般情况下都要依据合并报表的特点,对其进行财务分析。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合并会计报表与财务分析 会计报表资料是经营决策与财务分析的基本依据与前提。目前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指标分析、经营决策与业绩评价大多是基于单个企业会计报表资料进行的,然而我国80%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报表都有合并会计报表。对比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用途要广得多。与此同时,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各种谴责(相对于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而言)似乎越来越多起来,种种非议不断地见于各种媒体。因此,如何认识合并会计报表的决策相关性、财务分析上如何透视合并会计报表等是不应该回避的问题,本文分五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求全责备: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种种非议 近几年,各种媒体上对合并会计报表非议不断,现将其主要观点列举如下: 1.“合并会计报表某些项目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具备合理性和可理解性。” 有人认为合并会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团内部重复计算、虚夸利润的同时,又导致了某些报表项目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与个别会计报表有很大的不同。有时它也许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比如在判断一个公司主营业务时,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十分明显。在多元化投资经营的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等项目的内含变得十分复杂,在阅读合并会计报表时,就不能简单以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来判断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情况与趋势。 2.“合并会计报表数据对债权人的决策相关性很差。” 按照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原则,母子公司皆为独立法人,在债务偿还和负债风险上是“各扫门前雪”,因此应按照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分别计算其资产负债率,来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换言之,在债务负担方面法律形式是最重要的,与主宰合并会计报表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会计理念是不适应的。 3.“对母公司股东按合并利润表的未分配利润进行利润分配存在争议。” 母公司利润分配依据母公司报表还是合并会计报表存在不同主张。一种观点认为,母公司股东应该按合并未分配利润进行利润分配。但问题是合并未分配利润并不完全反映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而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是其发给股东股利的法定界限。再者合并未分配利润中包括了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但是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在未经该子公司把它作为股利分配给母公司之前,是不可以用来支付母公司股利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母公司股东应该按其个别会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进行利润分配。但采取这种处理方法的问题是,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没有消除企业集团内部投资损益和内部交易损益的影响。 4.“合并会计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的地位尴尬。” 少数股东权益被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既不属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亦不属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而被置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一种无可侍从的“尴尬”境地,一个“新”的会计要素诞生了。 5.“合并会计报表不反映企业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 合并会计报表抵消了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及母子公司间的交易,因此其关联交易通过“内部抵消”处理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消失了,无需披露,也不能披露。所以有人认为合并会计报表只反映了合并范围之外与关联公司的交易,这样的披露是不够充分的。 6.“利用合并范围与合并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很容易” 一些企业集团视子公司的盈亏状况决定是否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以达到调整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还有一些企业集团视子公司的盈亏状况选择合并方法,比如:上一会计年度子公司盈利,则实行全额合并,使得产值、收入、利润等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下一会计年度则可能根据子公司的盈亏状况和所签订的指标等因素改变上一会计年度的合并方法。 7.“根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的财务指标能否评价企业的业绩”。 例如合并会计报表中的销售利润总额很可能与个别会计报表的合计数是相同的,但依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的销售利润率却会明显高于个别会计报表,故此有人质疑用合并会计报表来评价业绩的可靠性。 二、正本清源:合并会计报表的功能与特征 为了正本清源,排除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种种非议和责难,有必要科学、客观、全面地审视合并会计报表。 首先,按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无论以何种形式组成的企业集团,母公司只要控制其子公司,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特殊关系。正是这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使得我们在解读会计报表时,必须注意到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与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和差异,正确认识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各自的不同用途。两种报表具有不同特征和功能,不可相互替代,更不能要求合并会计报表具有单个会计报表的种种功能。 其次,对于跨地区、跨国界、跨行业、跨不同产业周期、跨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企业集团,在盈利模式、收入特征、生产组织、工艺流程、财务运作、风险层级等方面面临的情况均不相同。以这些企业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相比,从某种角度看,其各项目所能够说明的内容似乎缺乏合理性和可理解性。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各子公司之间的行业差异、组织形式差异和地域差异越大,问题越突出。但是,由于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消了企业集团内部的业务往来,剔除了人为(如利用资金转移、利润转移等)粉饰会计报表的因素,使得合并会计报表反映了母子公司共同组成的整个企业集团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了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所控制的资源、所承担的债务、所享有的权益等综合信息。阅读合并会计报表是获取这些综合信息从而掌控企业集团整体情况的唯一途径。它不仅省去了报表使用者再去逐一考查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繁琐,而且得到了逐一考查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所无法得到的综合信息。因此,在对企业集团进行比较时,必须利用合并会计报表,目前别无其他选择。就这个目的来说,合并会计报表的决策有用性无疑大大超过了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这也是合并会计报表的独到价值所在。正因为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是综合信息,它无法提供分类的详细信息,所以,要了解分类的详细信息,不应该苛求合并会计报表,而应该阅读分部报告或个别会计报表,这才是明智而正确的选择。 例如,中金岭南在年报中披露,其200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或分产品情况如下: 对于中金岭南这个从事多种经营的企业集团来说,尽管它的合并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无法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从事不同行业所分别取得的收入,但是它反映了企业集团整体从它们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业务收入,反映了母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它占控股地位的投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因此该项目反映的内容是合理的和可理解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而阅读了分部报告,就了解了分类的详细信息。当然这决不是说合并会计报表没有局限性,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不能对合并报表求全责备,不能以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去否定合并报表的内在和独特功能;二是合并报表在特征上具有与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明显区别,比如1.合并会计报表的对象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2.合并会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3.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有独特的方法与程序;4.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更加重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等等。当然,这些差异给解读合并会计报表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解读个别会计报表的特殊问题。 三 、火眼金睛:基于合并会计报表的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 合并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与个别会计报表基本相同。但是由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投资、内部往来和内部交易的抵消处理以及非全资子公司导致的少数股东问题,使得在运用一般方法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应该特别注意某些特殊问题。 (一)合并会计报表与债权人的决策分析 1.谁是合并会计报表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使用者呢?答案是母公司与子公司债权人。对于母公司或子公司而言,他们都会分别有不同的债权人。例如,银行贷款提供者、企业信用提供者,等等。由于企业集团不是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不能够承担债务,所以企业集团没有债权人。而母公司与各子公司均为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能够承担债务,所以它们才有债权人。因此,母公司与子公司债权人应该主要依据个别会计报表对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但是,由于控制关系的存在,还应该参考合并会计报表的偿债能力,这对它们也是很有意义的。例如,母公司利用控制关系,可以调动子公司的资金为其本身偿还债务;出于各种目的,母公司为了替某子公司偿还债务还可以调动其本身或其他子公司的资金。因此,合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该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所有债权人。只是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偿债能力指标所发挥的作用与个别会计报表是不完全相同的。 2.对依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的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分析。 (1)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由于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消内部交易必然导致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减少,所以,依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是企业集团整体的综合比率,它很可能与个别会计报表是不相同的(可参见表1)。 (*假设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有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需要抵消。) 由表1可以看出,母公司的流动比率明显低于企业集团整体的综合流动比率;而子公司的流动比率则远远高于企业集团整体的综合流动比率。 如果企业集团综合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高于母公司或某子公司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说明母公司或某子公司有依赖其他公司偿还债务的倾向,则其他公司的债权人就应该提高警惕了,情况严重的还说明母公司有被反并购的危险;如果综合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低于母公司或某子公司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说明母公司或某子公司有为其他公司偿还债务的倾向,则母公司或某子公司的债权人就应该提高警惕了,情况严重的还说明母公司存在着投资风险。这些充分说明依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的综合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债权人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母公司股东来说,无论利用合并会计报表还是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评价偿债能力,都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只要子公司是非全资子公司,由于少数股东应该承担一部分债务偿还责任,所以母公司股东实际承担债务的绝对数会小于会计报表所列示的金额。 (2)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由于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消内部交易必然导致流动负债的减少,而现金却不会减少,所以,依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出来的现金比率肯定要高于个别会计报表的结果,这也说明企业集团整体的偿债能力要高于其中任何个别企业。 (3)资产负债率:由于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少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所以,有人提出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可以有两个公式: 由于少数股东权益具有权益的性质,即只有在企业解散清算时,才需要偿还,否则未经法定程序是不能够减少的;同时,它也是少数股东对企业债务所必须承担的法定责任,所以,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我们认为应该采用计算公式A。 由于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消内部投资、内部往来与内部交易必然导致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的减少,所以,依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极有可能与个别会计报表是不相同的,但它却是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的真实反映,是很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指标。 (二)合并会计报表与股利分配决策分析 从母公司股东关注的利润分配的角度来看,似乎不应该考虑合并会计报表。因为母公司本身是单个企业,并不是企业集团。所以它的股东关注的应该是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而不是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但是,一方面,由于母公司在企业集团中所具有的控制地位,它的股东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企业集团所有的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母公司利润表反映的净利润既未消除其从子公司所取得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的影响,也未消除(诸如母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产生的损益的影响,所以,仅以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可能是不恰当的。另外,母公司已经根据公司法就其包含子公司投资收益的净利润提取了两金,同时,子公司也已根据公司法就其(在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还包括少数股东所拥有的)净利润提取了两金。重复计提两金减少了可供母公司进行分配的利润,这一情况在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中无法得到反映。而合并会计报表则不仅消除了内部投资收益和内部交易损益的影响,而且还反映了母公司和子公司对子公司净利润均提取了两金这一客观事实,并提供了实际可供母公司进行分配的利润。因此,从上述考虑出发,以合并会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作为母公司进行利润分配的依据为好。 诚然,子公司未分配利润在未经法定程序将其作为股利返还母公司之前是不能够用来发放母公司股利的,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决定了它随时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将子公司的利润作为股利返还母公司并用来发放母公司股利。这就为母公司以合并会计报表未分配利润作为其进行利润分配的依据提供了保证。 至于“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一般情况下恰是母公司股东获取股利的法定极限”,在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包含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利润和内部投资收益的情况下,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一般情况下恰恰是大于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这时,只有以合并会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作为母公司进行利润分配的依据,才不会出现分配过度的局面。今年年报中的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摘自2004年3月10日、12日《中国证券报》): 上述企业母公司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与未分配利润均大于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数据。 反之,在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存在亏损和内部投资存在损失的情况下,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一般情况下会小于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这时,若根据谨慎性原则就应该以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为依据进行利润分配,但是,此时更应该慎重考虑的是是否进行利润分配。 (三)合并会计报表与经营分析、业绩评价 利用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集团的业绩进行评价亦有其特殊性,现以两个指标加以说明。 1.营运能力分析。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消内部投资、内部交易与内部往来必然导致有关资产项目与资产金额、销售收入及销售成本的减少。由于有关资产项目与有关销售收入及销售成本的抵消并不一定是对应的,也不是成比例的,所以依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出来的各种资产周转率比依据个别会计报表计算的可能会快,也可能会慢。但是无论快慢,由于抵消后的销售收入及销售成本代表的是整个企业集团对集团外部实现的周转额,而平均资产占用额也不包括内部交易形成的资产,所以它更客观地反映了企业集团整体资产周转速度的实际情况。只是在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时将属于少数股东的那一部分利润也抵消了,这会对计算的资产周转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如果少数股权比例较低且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率较低时,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以合并会计报表为依据计算的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企业集团整体资产周转速度的综合指标,这个综合指标无法反映行业情况,所以,如果母、子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其存货的性质、流动性差异很大时,要了解某一行业的资产周转率,应该阅读、参考以行业为分部编制的分部报告。 2.盈利能力分析。在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根据内部交易是否最终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的三种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全部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抵消了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合并会计报表中保留的是企业集团(经过内部加价)最终实现的销售收入和生产该商品(未经过内部加价)的初始成本。这样,合并会计报表中的销售利润总额与个别会计报表的合计数是相同的,但依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的销售利润率却会高于个别会计报表,充分体现了企业集团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益明显高于个别企业这种优势。 例如,某企业集团的甲公司在某年度共向其全资子公司乙销售商品100万元,成本为80万元。乙公司已将其全部对外销售,销售收入为120万元(见表2)。 (2)全部未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内部交易业务没有最终实现对外部的销售,企业集团整体资金使用效益的优势没有得以发挥,于是按照合并会计报表计算的销售利润率肯定低于全部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的情况。 例如,上例中乙公司购入的商品本年度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见表3)。 (这里只是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的一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20万元的抵消体现在存货项目中。) (3)部分实现对外销售、部分未实现对外销售。这种情况下,依据合并会计报表计算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介于上述第(1)、(2)两种情况之间。 例如,上例中乙公司购入的商品只有50%在本年度实现对外销售(见表4)。 (*这里只是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的一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10万元的抵消体现在存货项目中。) 上述三种结果均客观而公正地反映了企业集团整体的盈利能力。 四 、日臻完善:对合并会计报表局限性的分析及其完善办法 (一)外币折算 对于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由于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需要对境外子公司以外币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折算,而所采用的折算方法和汇率的变动均会对子公司会计报表产生影响,这使得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真。因此合并报表使用者要想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正确分析,必须首先了解各种折算方法对会计报表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密切关注当时汇率的变动情况;另一方面,作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则应该充分披露其所采用的折算方法与选用的汇率。 (二)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 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分别使用了合并价差和股权投资差额两个不同概念。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时它们所指的主要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差异只不过是有关规定的衔接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搞清楚它们各自包括的内容及其分析方法。 目前的股权投资差额一般由五部分内容所构成:1.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2.并购子公司时产生的商誉;3.采用不完全权益法时,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经济业务而产生未实现损益时,母公司未将这种未实现损益对其在被投资企业权益中份额的影响数调整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产生的差额;4.母公司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子公司发放股利所造成的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差额。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集团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错误也混淆在股权投资差额之中。 按照财政部《合并会计报表的暂行规定》,目前的合并价差由两部分内容构成,即企业集团内部股权投资差额和内部债权投资差额。上述所有内容全部作为合并价差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之中,作为长期投资的调整项目。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项目的金额巨大,且内容复杂而含混不清,不仅使得母公司股东无法理解他们对子公司巨额投资的构成和被调整(增加或减少)的原因,也使得合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无法正确界定其内容。白云山A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其2003年的年报披露了如下信息(摘自2004年3月10日《中国证券报》): 经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发现,白云山A的合并价差占其长期股权投资的比例在2003年和2002年分别达到83%和88%,而长期股权投资又占资产总计的13%与15%,由此可见合并价差的影响之大。但在年报中又没有发现对它构成的说明。 对于企业集团内部股权投资差额,解决这一问题的补救办法是,根据不同原因产生的差额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差,如果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则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待其差额实现时再转为一般资本公积;反之,则确认为当期损益。对于并购子公司时产生的商誉,属于正商誉的,按照我国现行有关商誉的规定进行处理;对于负商誉,应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等额摊销,计入各期损益。对采用不完全权益法产生的差额,在现阶段可采用过渡的作法,即按照重要性原则,凡是属于重要事项的,应按照完全权益法进行调整;凡是属于非重要事项的,可以不予调整;最终应在我国全面采用完全权益法。对母公司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子公司发放股利所产生的差额,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统一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这样处理之后,长期投资中的核算错误和其他无关内容即可分离出来,以便进行正确处理。 对于内部债权投资差额(即推定损益),由于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本文暂不讨论。 合并价差作为长期资产的调整项目,如果金额较大,会大幅度地增加或减少长期投资,许多涉及到资产的财务指标的计算就会受到影响。为了体现谨慎性原则,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如果合并价差出现借方差额且金额较大,在计算时可以将其从资产中剔除;反之,如果合并价差出现在贷方,则无论其金额大与小,在计算时都不应将其从资产中剔除。 (三)合并会计报表项目的合理性与可理解性 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与各子公司往往处于各种不同行业。从目前我国有关会计核算的规定看,仍存在不同行业的企业执行不同的行业会计制度的情况,这就造成企业集团中各企业个别会计报表在项目设置及其反映内容上的差异。另外,既使不存在上述差异,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地域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相同。以这样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相比,其各项目所能够说明的内容必然缺乏合理性和可理解性。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各子公司之间的行业差异与组织形式差异越大,此问题越突出。在此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尽管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相比(个别会计报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各项目所能够说明的内容缺乏合理性和可理解性,但是如前所述,在对企业集团进行比较时,必须利用合并会计报表,目前别无其他选择。因为,毕竟只有合并会计报表才能够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情况,这是个别会计报表所无法替代的。另外,为了加强合并会计报表项目的合理性与可理解性,可出台相应规定。比如要明确规定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界限等。 其次,目前仍存在不同行业的企业执行不同的行业会计制度的情况,但是随着会计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执行),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 最后,对不同行业的成员企业是否应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什么情况下适合编制,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编制;对适合编制的情况,如何体现和补救行业差异。有相当一批企业集团涉及行业较广,若不同行业的母子公司不纳入合并范围,合并会计报表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问题的关键是成员企业的行业差别较大时,是否所有企业均应纳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有人认为,子公司的经营业务极为特殊时(例如工业集团内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性子公司),其个别会计报表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只需将其个别会计报表单独加以披露或在合并会计报表附注中揭示其重要财务数据。但是,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中指出,将此类子公司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并不合理,应将其个别会计报表予以合并,同时披露涉及此类子公司的分行业信息。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应该说更具合理性,因为企业集团内各成员企业之间的行业差异始终存在(如制造业、流通业和服务业),这时只有通过分部报告的办法加以解决。 (四)统一会计政策问题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本前提之一是统一会计政策。但在现实中,企业为保证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选择会计政策的依据是符合其经济活动的客观实际。这样,综合性企业集团的存在和成员企业之间的行业差异,给会计政策的统一造成了一定困难。面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可靠性的两难选择,《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仅对子公司与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差异不大且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不大的情况做出了规定,即母公司可直接利用该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对会计政策差异较大且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大的情况未作相应规定。可比性和可靠性均为重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应高于可比性,即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可比性。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如果母公司和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差异较大,为了保证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符合其经济活动的客观实际,可以不将其纳入合并范围,或者不按母公司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在保留其特殊性的前提下,将该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与母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揭示其可比性受到的影响,以及企业集团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受到的影响。还应通过分部报告的形式向合并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者充分揭示企业集团内特殊行业和特殊企业的相关信息。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就此具体操作问题做出规定,比如,制定会计政策差异较大的标准和条件;满足这些标准和条件的,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而单独披露;如果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这些标准和条件,可以纳入合并范围但不作调整等等。 (五)对少数股东权益处于尴尬地位的分析 如何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少数股东权益和如何在合并利润表中反映少数股东损益,是合并会计报表有关争论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采用母公司理论,合并会计报表是为母公司股东服务的。因此,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应该反映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从这点上来说,少数股东权益不纳入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之中,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少数股东权益从本质上看仍然属于所有者权益,而不是负债(这在本文前面已经说明),所以它也不能够纳入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之中。于是,少数股东权益只能够位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同理,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应该反映的是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但是,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又与企业集团的其他费用支出不一样,所以,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只能够列示在所得税费用与合并净利润之间。可这并不是 “新”会计要素产生的理由。 为了避免少数股东权益与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所处的这种“尴尬”境地,笔者认为可做如下处理:第一,将少数股东权益纳入企业集团的股东权益,但将后者划分为两大部分,即母公司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这样既尊重了少数股东权益也是企业集团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部分这一事实,同时亦没有忽视母公司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差异。第二,在合并利润表的所得税项目之后,即以“净利润”项目列示企业集团的净利润,随后以“少数股东本期损益”项目作为减项从企业集团净利润中扣除,最后以“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项目列示本期损益中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部分。这样既确认了少数股东在本期损益中应该享有的份额,也分别明确列示出了属于企业集团、少数股东和母公司股东的本期损益。经过上述处理之后,不仅有利于原有各种财务指标的计算,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财务指标,使合并会计报表的有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对披露关联交易信息的分析 合并会计报表抵消了合并范围内子公司间以及母子公司间的交易,这些关联交易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全部消失了,所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不要求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披露已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合并会计报表只需反映合并范围之外与关联公司的交易即可。如果想了解这些关联交易对个别企业所产生的影响,那就应该阅读个别会计报表,这不是合并会计报表应该解决的问题。 但是一方面,合并会计报表与关联方信息的披露,无论在信息披露主体上还是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上均有差异;另一方面,有一些关联交易,诸如抵押、担保、、许可协议及综合服务协议等并非能够全部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并在编制过程中进行抵消;最后,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的事实也使得我们不得不给予它密切关注。请看下面的案例(参见安青松《我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和改进意见》及摘自2004年3月号《证券市场报》)。 截至2002年年底,1224家上市公司中有1107家存在关联交易,总金额4521亿元,其中有60%的公司存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类关联交易,金额为2284亿元,58%的公司存在采购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类关联交易,金额为2237亿元。关联交易总量占2002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8801亿元的24%,但是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129家上市公司中(按照关联销售或提供服务,关联采购或接受服务,依托控制方采购、销售,依靠控制方资产经营产生关联交易在30%以上的口径统计),占上市公司总家数的11%。 截至2002年年底,上市公司发生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的家数达到997家,占上市公司总家数的80%;占用金额达到1176亿元,是2002年年底上市公司现金流量631亿元的1.9倍。从资金占用的性质看,通过关联交易发生的经营性占用金额为496亿元,占总量的42%,通过拆借等非经营性方式占用的金额为680亿元,占总量的58%。 实践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例如:天津磁卡200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6亿元,净利润0.84亿元。最主要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来自于13万余台静态验钞机和2800台动态验钞机的销售。这两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共计2.26亿元、销售毛利共计1.32亿元,分别占天津磁卡2001年度合并主营业务收入的36.72%、合并主营业务利润的54.56%。该公司2001年中报披露,上述13万余台静态验钞机在2001年上半年就已销售。天津磁卡下半年实际只销售了2800台动态验钞机。 实际上,上述销售来自于内部交易:天津磁卡的这13万余台静态验钞机全部销售给了曾是其控股子公司的环球高科(天津磁卡曾拥有环球高科90%的股权)。天津磁卡通过与环球高科签定的一份总合同,向其销售了上述验钞机,并因此确认了2001年上半年2.15亿元的销售收入。在实现了上述交易后,环球高科发生了一连串股权转让交易,2001年6月27日某公司对环球高科进行增资,天津磁卡的持股比例降为45%。2001年12月29日,天津磁卡又与另一公司签定股权转让协议,将其仍持有的环球高科股权悉数转让给该公司,从而在2001年12月31日天津磁卡已不再拥有环球高科的任何股权。天津磁卡给出的股权转让理由是“为了集中精力组织好验钞机生产及新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换代”(参见陈政文《对利用合并报表范围变动进行盈余管理的思考》,及摘自2003年.A8《财会月刊》)。 上述案例充分说明,在合并会计报表附注中,除了已经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过程中抵消了的关联交易可以不披露之外,其他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必须加以披露,尤其是像天津磁卡与环球高科这样的特殊关联交易更应该充分披露。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合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全面准确地利用其有关会计信息,以有利于他们做出投资决策,提高合并会计报表的有用性。 五、越俎代庖:利用合并范围与合并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应该加以限制 目前,的确有一些企业集团根据子公司的盈亏状况决定是否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以达到调整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所采取的方式基本有两种: (一)无视投资比例任意改变合并范围 对于无视投资比例,任意改变合并范围的,或视子公司盈亏状况选择合并方法的企业集团来说,这并非合并会计报表本身的缺陷,而是属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这种行为无论是在编制个别会计报表还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都存在,也都是必须予以纠正的。所以它不应该成为对合并会计报表的“非议”,更不应该让合并会计报表“越俎代庖”,替他人受过。请看下面案例(摘自2003年12月29日《中国证券报》): 华源制药(600656)肯定预料到“内乱”迟早会被公开。江苏金鼎英杰律师事务所受委托发表的一份声明,终于将华源制药合并合资企业――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报表行为受江山公司其他股东质疑公诸于众。 江山公司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为何股东们如此在乎它的报表该由谁来合并? 根据上述“声明”介绍,江山公司注册资本为 2606.61万美元,是中国乃至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型维生素生产企业,其股权结构为:江苏华源药业有限公司(其控股母公司为华源制药)持有42.05%的股权,Expert Assets公司持有28.6%的股权,Resistor Technology公司持有23.78%的股权,另外两家内资公司分别持有3.57%和 2%的股权。EA公司及RT公司均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人士称,EA公司及RT公司均是丰原集团香港子公司的全资企业。于是,我们可以将这些企业之间的控股关系以下图加以表示: EA公司和RT公司在这份声明中指出,华源制药自2001年年报起将江山公司财务报表并入上市公司报表。对照中国法律及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合并报表的规定,江苏华源及华源制药合并江山公司报表的行为不符合规定。EA公司及RT公司曾会同江山公司其他两家股东,数次通过口头及发函方式与江苏华源及华源制药交涉,但均未得到合理解释。EA公司及RT公司声明,对于因华源制药的上述并表行为可能影响到投资者的客观真实判断而可能引致的法律风险,与EA公司及RT公司无关。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人士日前就上述声明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介绍说,EA公司和 RT公司是丰原集团香港子公司的全资企业,因此丰原集团持有江山公司52%的权益。尽管EA公司及RT公司在江山公司董事会中共占有4席,江苏华源仅占3席,但江山公司董事长由华源方面派出,丰原集团方面要求召开董事会时,董事长干脆就不来,会议因此召集不起来,丰原集团在江山公司董事会中的权力无法得到体现。 丰原集团这位人士说,江山公司报表被华源制药合并后,华源制药的主业收入和资产都有了大幅增加。它所说的合并报表的理由是:根据江山公司董事会决议,由江苏华源负责该公司的经营管理,江苏华源因此取得了对江山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权。但就EA公司及RT公司所知,江山公司未召开过这样的董事会会议,EA公司及RT公司也从未参加过这类会议。而华源制药至今也无法提供这样一份董事会决议。 当记者就有关问题向华源制药求证时,华源制药有关人士不愿多说什么。 根据江苏华源药业有限公司持有江山公司42.05%的股权判断,显然江苏华源药业有限公司将江山公司纳入合并范围有“无视投资比例任意改变合并范围”之嫌。但它的理由是:根据江山公司董事会决议,由江苏华源负责该公司的经营管理,江苏华源因此取得了对江山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权。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将江山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就是符合规定的。可惜华源制药至今也无法提供这样一份董事会决议,且当记者就有关问题向华源制药求证时,华源制药有关人士不愿多说什么。这叫读者如何摘掉江山公司头顶上“无视投资比例任意改变合并范围”的大帽子呢? (二)增加或减少对子公司的投资改变合并范围 对于通过增加或减少对子公司的投资改变合并范围,从形式上看它似乎是合法的,但它达到的目的是不“光明磊落”的,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03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将同比增长37%以上。在已公布半年报的300多家上市公司中,特别是一些预增公告的公司,其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合并会计报表范围有所扩大。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已公布半年报公司中有100多家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发生变化。比如,通宝能源收购的阳光发电公司2003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69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2359万元,净利润9407万元(通宝能源持有90%的股权,合并会计报表后该公司贡献净利8466万元),分别占合并会计报表总额的84.3%、81.7%、72.2%(参见曾华云 叶信才《合并报表包藏玄机》及摘自2003年8月17日《市场刊》第31期)。 而当子公司亏损时,就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比如,合金投资(000633)与上年同期对比,合并范围减少了陕西鸡星宝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苏州(黑猫)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股权分别于2003年2月、6月转让,且这两家公司在2002年都是亏损的(参见曾华云 叶信才《合并报表包藏玄机》及摘自2003年8月17日《市场刊》第31期)。 解决此问题,需要区分不同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在这方面陈政文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参见陈政文《对利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变动进行盈余管理的思考》及摘自2003年《财会月刊》A8) 例如,当母公司在本年度处置了子公司,而又在处置前从与该子公司的内部交易中取得过盈利时,应将该部分利润分开列示,当该部分利润金额较大时,不应计入当年利润,而应予以递延;母公司利用关联方关系通过资产置换取得子公司后,当新置换入的资产总额或资产净额,或置换入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会计报表对应的财务指标超过100%时,应视置换后的公司为新会计主体,原上市公司应重新申请上市。 对于前者,天津磁卡与环球高科就是典型,应将销售给环球高科13万余台静态验钞机的利润分开列示,以提示投资者。对于后者,PT凯地则是典型(参见陈政文《对利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变动进行盈余管理的思考》及摘自2003年《财会月刊》A8)。 2001年12月30日凯地公司(PT凯地)审议通过了重大资产置换及关联交易案,同意以其部分资产置换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的英特药业99%的股权。2002年4月19日,凯地公司在其2001年的年报中披露,英特药业100%股权交易价格定为1.64亿元,公司以拥有的两工厂的资产作价1.25亿元置换入英特药业99%的股权,差额部分用现金补足。年报同时称,未将英特药业2001年利润表纳入公司合并利润表的范围。凯地公司2001年合并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2.40亿元,主营业务利润-532.86万元,净利润945.85万元,英特药业上述三项数据分别是1.15亿元、0.61亿元和594.28万元。显然,英特药业99%的股权将是凯地公司的核心资产,其一举一动对于凯地公司影响巨大。 2002年,凯地公司在第一季度报告中披露:主营业务收入3.03亿元,比2001年同期0.10亿元增长29.3倍;主营业务利润0.18亿元,比2001年同期-0.02亿元增加0.20亿元;净利润15万元,比2001年同期-955万元增加970万元。凯地公司明确表示,这种变化是由于英特药业的利润表纳入合并利润表的范围所致。同年5月13日,凯地公司公告,称深交所决定受理其恢复股票上市的申请。2002年6月30日,开地公司召开2001年年度股东大会,正式决定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凯地公司置入英特药业股权后,经营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服装及丝绸业变化成了医药业。新置换入资产总额、资产净额、该资产在2001年所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公司2000年度经审计的合并会计报表所对应指标的135%、224%和12.94倍,均远远超过中国证监会认定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50%的标准。此时,凯地公司会计主体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将购入英特药业前后的凯地公司各项会计数据(包括对保留上市资格至关重要的利润指标)放在一起计算,实际上等于把两个不同会计主体的报表数据放在一起计算。投资者根据这样的会计报表所形成的交易结果很难是正确的。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凯地公司在2002年的利润实际上是从会计主体――英特药业转移过来的,只是由于英特药业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其利润的所有者相应改变了。而利润只能且只应通过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才能赚取,不能也不应该通过花钱购买取得。否则,公司完全可以通过举债购买利润。这种利润转移,短期看是公司的利好信息,使得亏损公司得到了优质资产,促使公司股价上升。但是,稀缺的经济资源在这一转移中流向了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部门,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职能难以得到发挥。从长期来看,这将是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积累,成为泡沫经济的潜在因素。(作者供职于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金融危机下财务分析师解读报表的人力资本价值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人力资本介入治理、价值计量及其制度创新,既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一、财务分析师的专业机制 目前,特许财务分析师是全球证券投资与管理界一致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职业资格称号。而就分析师的工作成果而言,他们通常以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的形式来发表对跟踪公司的看法。投资建议是对一个公司进行分析后的最终产品,而盈利预测则是生成最终产品的关键投入,是一种对上市公司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输出、解释等的一系列工作的集成。也是影响投资建议这个最终产品的决定因素之一。 二、金融危机下财务报表的解读 在大陆的股市,不读财报的投资者是大多数;不读财报而持续盈利的投资者则肯定是少数;其实,枯燥的财报一定是悲欢离合的财富故事的起点。 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每五家破产倒闭企业,有四家是盈利的,只有一家是亏损的。可见,企业主要是因为缺乏现金而倒闭,而不是因为盈利不足而消亡。 阅读财务报表必须有整体性,不宜以单一的财务数字或财务比率妄下结论。传统分析观点认为一家公司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小于1将面临偿付风险,但对于沃尔玛和戴尔这样的企业,这种观点就不适用。 因此,作者认为要读懂年报,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看资产的质量与利润的高低 目前仍有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和股东财富的变化时,更多地关注利润表,而对资产负债表关注较少。 而会计利润是容易被公司管理者操纵的,因为许多会计技巧的使用都可轻而易举地改变会计利润,使利润数字本身的价值受到贬损。 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或考核企业业绩时,报表使用者应更多地关注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标构成和变动。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应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因为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下,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无论是否售出,都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以,现行利润的概念是企业的全面收益。 2008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上市公司为维护其市场形象,在年报中利用短期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益、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非经常性损益填充业绩,从2008年年报中不难发现其操纵的痕迹。 (二)对现金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结构性分析 看懂现金流量结构,在阅读年报时是至关重要的。总量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之间分布不同,则意味着不同的财务状况。一般情况下: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一般表明该上市公司处于产品初创期;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可以判断企业处于发展期;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表明企业进入产品成熟期;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可以认为企业处于衰退期。 所以,在分析年报数据时必须关注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结构。 (三)辩证看待股东权益的质量与权益总额 股东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股东权益金额大,则说明公司的实力雄厚。但当总资产低于负债,公司则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这时,如果实施破产清算,股东将一无所得,股东权益便消失殆尽。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由于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财务报表中股东权益的数据在有些时候并不能如实地反映股东投入这一基本范畴,从而使财务指标偏离了常规意义上的经济内涵。如果上市公司报表中呈现大量资本公积是由于法定资产重估增值所形成的,那就有可能存在股东权益虚假的现象。 三、基于宝钢股份:金融危机下市场空间扩展的机遇分析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钢铁行业大量中小企业或停产或倒闭,这使得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全面整合。本文以宝钢股份(股票代码600019)为样本,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钢铁需求主要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其中,制造业约占钢铁需求总量的49%。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产量大幅度下滑,钢铁需求量减少。在建筑业中,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商品房在建工程减少,商品房建筑用钢需求量减少。钢材的需求量萎缩导致钢材价格大幅度下跌。(如表所示) 2008年,宝钢股份营业收入达到2003.31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净利润66亿元,同比下降51%;净利润率3%,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在全球钢铁业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2008年宝钢股份仍然盈利66亿元,主要得益于主营高端产品,以高端产品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 根据2009年3月20日《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新华网),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宝钢股份扩展市场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钢铁业将呈现高行业集中度、清洁生产、新技术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合理布局。这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财务分析师的价值体现 不论是以一组公司短期内年报的可理解性为研究对象,还是以一个公司长期年报的可理解性为研究对象,西方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者对年报的阅读理解难度不断加大。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所有研究几乎是毫无例外都确证同一个结论:年报基本属于“难”或“非常难”的情况。也就是说,年报信息的理解难度超过了信息使用者群体的认知能力。不能理解年报信息的使用者,便将分析程序和投资程序转让给财务分析师,以财务分析师的分析和推荐来代替代财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分析和解释复杂、难懂的财务信息成为财务分析师的谋生饭碗。因此可以推论,财务分析师会支持准则和信息披露的复杂化,反对准则和信息披露的简化改革。因为,如果简化准则和信息披露,其若干年积累的人力资本将会遭受损失。 (崔金勋,1961年生,山东蓬莱人,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山东经济学院副教授)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会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 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而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分析的关键部分,它对于财务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论述了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详细概述了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 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作用 企业财务分析对于其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财务分析中,企业只是对报表分析加以重视,但是对于会计报表附注关注度不高,导致企业财务分析有失偏颇,未能真正对企业财务进行细致的评价与预估。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财务分析中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逐渐意识到会计报表附注具有现实意义。 一、会计报表附注概述 所谓会计报表附注,它是会计报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会计报表中,有很多的内容与项目说明并不全面,需要深层次的解释与阐述,这就体现出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报表附注填充时,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将会计报表中未能体现的信息进行补充说明,不断完善会计报表,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只有完善财务报表,才能有可能使企业决策者一目了然看到整体的财务分析,这样的经济决策才具有极高的可行性,保障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会计报表附注在现阶段企业财务分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促进企业财务决策正确的基本保障,因此作为企业而言,其需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便更好的进行经济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报表已经无法准确反映企业财务分析需求,因此必须对财务报表中相关信息加以附注,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让人清楚了解到企业财务状况以及财务中的各项明细,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将此作为重要依据,进而做出相对合理的预测。 二、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近年来,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引起多数企业财务的关注,作为财务分析重要元素,财务报表附注对于企业财务决策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大部分的企业而言,其会计报表信息并不完善,这样对于企业财务分析是非常不利的,会影响到企业经济上决策的失误,因此,会计报表附注应运而生,它对于企业财务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这其中会计报表附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此作为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部分,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利的明细。企业会计信息的完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企业经济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就目前而言,虽然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但是绝大多数财务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存在粗心大意现象,导致财务报表明显不准确,这将会使企业财务分析不够准确客观。除此之外,会计财务附注还缺乏有效监督,企业需要在经济的大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完善自身的制度,财务报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相关部门对于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关注度不断提高,并根据其中批注的内容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如若不然对于企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制约其经济的长久发展。 三、提高会计报表附注作用的措施 1.企业报表信息更为明确。现代企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相关财务管理,财务报表时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并且逐渐与世界经济发展接轨,针对财务报表而言,其属于国际性商业语言,因此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适应国际发展潮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股份制企业正在逐渐增多,同时证券市场发展也在不断加快,企业财务报表已经无法清晰明了的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因此促使财务报表附注信息不断增多,整个财务体系中,会计报表附注信息含金量逐渐加深,信息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提升,财务分析价值性也越来越高,由此可以看出,财务报表附注已经成为财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财务报表要反映很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展现企业净利润,同时好需要体现损益利润,企业经营过程中,将会产生现金流,还会有投资收益,这时企业财务部门必须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有效记录企业一些信息内容,包含企业损益非损益项目,对于出现一些财务漏洞给予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对以往经济收益核实相关数据,保障前后信息衔接恰当,促使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2.完善监督体系,保障资源合理消耗。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以下方面的信息逐渐引起重视,比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信息,针对企业而言,其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在于环境与资源,由此做出的财务分析才更具合理性。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分析,企业人力资源评估至关重要,这些信息体现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因为企业未来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财务报表附件中必须记录此方面信息,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这样做还会使大众更加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能源消耗方面,这是大众关系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能源信息体现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将会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更为全面,特别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如资源耗用量、资源使用状况,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污染企业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受到一定的制约,关闭报停是必行之路,否则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计信息就不存在任何摇意义。总的来说,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破坏环境的企业将受到社会的排挤无立身之地,一旦企业受到污染,其将会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金钱,这对于企业而言是得不偿失的,增加企业投资成本,而这些信息都将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有所体现,让人一目了然。 3.保障评价体系的完整性。企业发展过程中国离不开一个重要部门,即银行,还要接受以下部门的检查,分别是工商与税务部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管理制度,因为工商与银行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监督,并对其进行运营评价,从而推动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必须要完善会计报表附注,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财务报表附注的完善会人企业财务状况更为明了,并能够有效约束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向科学化迈进。针对上市公司而言,银行可谓是一种其重要的推动力,并且是企业财务杠杆调节的重要依据,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冲难免会出现负债经营的状况,这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过渡,银行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供贷款,这同时也是在检验企业信用等级。银行考察企业信用等级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同时财务报表附注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依据,对于工商部门而言,其需要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合格之后才会给予质检报告,这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产品销售额的不断提升。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是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补充以及调整,正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于报表使用者而言,其可以清楚了解企业经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报表附注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这为企业财务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因此企业必须规范财务报表附注。文章简要概述了会计报表附注,重点分析了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最后阐述了提高财务报表附注的几点建议,进一步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够长久发展。 作者:廖洁 单位: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山西分公司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财务报表分析下的企业财务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概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起源于金融机构为有效支持工商企业发展,了解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业绩,而将财务报表列为银行贷放款项重要参考资料的依据,分析衡量企业的信用能力和偿债能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1、比率分析法是将企业同一时期的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财务比率,通过分析要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合适与否,以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经营活动。2、比较分析法是将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或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中存在差异的分析方法。 二、财务报表分析及结论(以宁夏某公司为例) (一)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分析从发展趋势来看,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结合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流动资产增加超过流动负债的增加,从而使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逐步增强。流动比率呈现上升与企业规模扩大和效益上升有关,虽然银行借款逐年增加导致了负债的增加,但辩证的看流动资产增加的幅度超过流动负债增加幅度。2、速动比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公司2011年的速动比率都在1以下,2012、2013年后两年速动比率都在1以上,由于公司金融板块业务的逐步扩大,从而影响了它的速动比率大幅提高,短期偿债能力明显增强。3、资产负债率分析公司2011年-2012年资产负债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12年有一个大的跳跃,资产负债率达到52.23%,为2011-2013年三年中最好水平。2013年该公司与同行业相比2013年资产负债率达到55.08%,同行业资产负债率在60%-70%,说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逐步增强。 (二)营运能力分析1、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逐年下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逐年上升。2013年较2011年相比,受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公司资金被外单位占用的时间有所延长,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所降低,公司的营运能力有所减弱。应收账款收账期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呈反比例变动,应对该指标进行分析,作为制定企业信用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2、存货周转率从2011年至2013年,公司存货变现速度持续减慢,存货的运用效率降低,从而导致公司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2013年较2012年,公司的营运能力有所减慢。而存货变现周期变长,资金回笼速度变缓,使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3、固定资产周转率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从2011至2012年周转速度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到2013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为3.69,周转一次需要97天。这种下降趋势表明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固定资产利用还不够充分,从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指标来看,公司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 (三)盈利能力分析1、总资产报酬率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在2012年还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并在2013年有一个小幅下降。整体来看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还是比较稳定的维持在8%到10%之间,期间只有小幅的震荡。说明公司资产报酬率是逐年提高的,盈利能力也是逐年增强的。2、净资产收益率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2年还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并在2013年有一个小幅下降。整体来看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还是比较稳定的维持在10%到13%之间,期间只有小幅的震荡。说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是逐年提高的,盈利能力也是逐年增强的。 (四)发展能力分析1、销售增长率公司这三年的销售增长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主要原因一是受公司2012年开发合作项目影响,收入增长较快,二是公司应对考核要求和变化,积极调整销售策略,压缩应收账款,导致销售有所下降,但销售毛利还是有保障的。2、资产增长率公司这三年的资产增长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主要原因一是受公司2012年开发合作项目影响,资产增加,二是公司金融板块业务快速发展增加资产,2013年增幅达到历史最快水平。 (五)宁夏某公司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我们采用杜邦分析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杜邦分析等式为: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1、公司杜邦分析数据及分析结论(1)净资产收益率分析由杜邦体系结构可看出,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在于资本结构变动和资产净利率变动的共同影响,其权益乘数相对比较稳定,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总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说明公司三年来净资产收益率变化主要受总资产收益率变化影响。(2)权益乘数分析由公司2011年-2013年的权益乘数得出:2011年的2.7871到2012年的2.4775、2013年的2.1612权益乘数逐年降低,说明公司的负债程度越来越低,偿债能力越来越强,财务风险程度也越来越小。(3)资产净利率分析公司的资产净利率在2011年到2012年呈上升趋势,2012年至2013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销售净利率的同步变化和总资产周转率同步变化双重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剔除2012年的资产开发项目,资产净利率指标三年来还是呈逐年递增态势,公司的盈利能力是逐年增强的。(4)销售净利率分析从企业的销售方面看,销售收入2012年比2011年上升了19.78%,成本费用2012年比2011年上升了22.16%,销售净利率2012年较2011年上升6.16%,但整体上说企业收入的增加额及税金的减少额相对于成本费用的增加额还是相差甚远,致使销售净利率的上升。而销售收入2013年比2012年下降32.66%,成本费用2013年比2012年下降了32.40%,销售净利率2013年较2012年下降2.08%,说明收入减少额的减少速度不足成本费用类的上升的速度,使得销售净利率降低。(5)资产结构及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在2011年-2013年中应收账款比重逐年提高,应收账款周天数逐年增加,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呈逐年增长态势,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从三年总资产周转率指标来看,总资产周转率先升后降,说明受目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的营运能力明显下降。(6)公司财务状况结论首先,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近三年来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呈上升的趋势。整体来说公司的资产相对同行业来说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对于短期债务的债权人利益有较好的保障。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公司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不断增加,承担风险能力有所增加,偿债保证程度持续增强,债权人利益的保障不断增强,股东权益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其次,从营运能力来看。公司资产经营能力增强,资产效率提高,但仍有有部分固定资产被闲置、未被充分利用。应加强管理充分地发挥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但从2011年至2013年,公司流动资产的运营效率持续走低,利用流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削弱。存货周转天数呈减慢趋势,应加强存货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在2011年-2013年中应收账款比重逐年提高,说明了企业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从三年总资产周转率指标来看,总资产周转率先升后降,说明受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的营运能力明显下降。结合行业整体来分析,公司的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水平,各项资产周转速度在同业中都处于领先的水平。再次,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的获利能力在同业中较有竞争力,但离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分析中我们看出这主要是因为销售规模影响造成的,所以公司还应在这方面深挖原因,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最后,从发展能力来看。该公司的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等各项指标在近几年虽然有升有降,剔除特殊因素后但一直都是正值,并且从2011年至2013年都呈上升趋势,说明公司的发展能力良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三、对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应收账款的合理化通过分析发现,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近三年呈下降趋势,应制定长期合理的应收账款项目管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建立客户企业资信档案,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合理确定赊销额度、交易条件、赊销期限及结账方式,做到应收账款事中控制,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做到事后控制,确保应收账款的回笼。 (二)对存货周转进行控制调整该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在近三年中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应进行合理的管理。该公司要加强销售一体化,合理地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确定最佳经济进货批量,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控制库存规模减少资金占用,从而达到存货最低占用资金和取得最大收益的目的。 (三)调整长短期借款的比例优化债务结构从前述分析看,公司流动负债占公司负债的98.7%,公司的短期负债过多,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受到偿还到期债务的压力。因此,建议公司公司应该积极调整债务结构,减少短期借款,适当增加长期借款,从而加快生产周期,增强偿债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四)降低成本费用目前经济低位运行,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将持续,竞争压力加剧,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将愈加困难,因此我为企业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采取节约能耗、防止事故等成本维持的初级形式,其次进一步深化对标管理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再次深化财务预算管理、不断强化财务预算的“闭环”管理,提高财务预算的科学性,执行的严肃性,增强考核的刚性。最后是资金集中管理。近年来受企业扩张速度的影响,融资规模逐步扩大,企业财务费用逐年增大。继续充分发挥公司资金归集的集合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控制财务费用开支。 (五)加强资产管理从资产构成来看,公司流动资产所占比例很高,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固定资产利用还不够充分,没有能充分地发挥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应。公司应继续抓好盘活闲置资产工作,充分发挥资产效益。总体来说,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良好的,如果企业能够针对经营管理和财务控制方面的不足,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公司的竞争实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作者:张迎春 单位: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 财务分析报表论文:会计报表在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而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分析的关键部分,它对于财务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论述了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详细概述了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会计报表附注; 财务分析; 作用 企业财务分析对于其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财务分析中,企业只是对报表分析加以重视,但是对于会计报表附注关注度不高,导致企业财务分析有失偏颇,未能真正对企业财务进行细致的评价与预估。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财务分析中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逐渐意识到会计报表附注具有现实意义。 一、会计报表附注概述 所谓会计报表附注,它是会计报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会计报表中,有很多的内容与项目说明并不全面,需要深层次的解释与阐述,这就体现出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报表附注填充时,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将会计报表中未能体现的信息进行补充说明,不断完善会计报表,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只有完善财务报表,才能有可能使企业决策者一目了然看到整体的财务分析,这样的经济决策才具有极高的可行性,保障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会计报表附注在现阶段企业财务分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促进企业财务决策正确的基本保障,因此作为企业而言,其需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便更好的进行经济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报表已经无法准确反映企业财务分析需求,因此必须对财务报表中相关信息加以附注,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让人清楚了解到企业财务状况以及财务中的各项明细,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将此作为重要依据,进而做出相对合理的预测。 二、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近年来,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引起多数企业财务的关注,作为财务分析重要元素,财务报表附注对于企业财务决策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大部分的企业而言,其会计报表信息并不完善,这样对于企业财务分析是非常不利的,会影响到企业经济上决策的失误,因此,会计报表附注应运而生,它对于企业财务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这其中会计报表附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此作为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部分,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利的明细。企业会计信息的完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企业经济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就目前而言,虽然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但是绝大多数财务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存在粗心大意现象,导致财务报表明显不准确,这将会使企业财务分析不够准确客观。除此之外,会计财务附注还缺乏有效监督,企业需要在经济的大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完善自身的制度,财务报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相关部门对于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关注度不断提高,并根据其中批注的内容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如若不然对于企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制约其经济的长久发展。 三、提高会计报表附注作用的措施 1.企业报表信息更为明确。现代企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相关财务管理,财务报表时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并且逐渐与世界经济发展接轨,针对财务报表而言,其属于国际性商业语言,因此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适应国际发展潮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股份制企业正在逐渐增多,同时证券市场发展也在不断加快,企业财务报表已经无法清晰明了的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因此促使财务报表附注信息不断增多,整个财务体系中,会计报表附注信息含金量逐渐加深,信息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提升,财务分析价值性也越来越高,由此可以看出,财务报表附注已经成为财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财务报表要反映很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展现企业净利润,同时好需要体现损益利润,企业经营过程中,将会产生现金流,还会有投资收益,这时企业财务部门必须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有效记录企业一些信息内容,包含企业损益非损益项目,对于出现一些财务漏洞给予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对以往经济收益核实相关数据,保障前后信息衔接恰当,促使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2.完善监督体系,保障资源合理消耗。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以下方面的信息逐渐引起重视,比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信息,针对企业而言,其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在于环境与资源,由此做出的财务分析才更具合理性。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分析,企业人力资源评估至关重要,这些信息体现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因为企业未来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财务报表附件中必须记录此方面信息,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这样做还会使大众更加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能源消耗方面,这是大众关系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能源信息体现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将会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更为全面,特别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如资源耗用量、资源使用状况,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污染企业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受到一定的制约,关闭报停是必行之路,否则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计信息就不存在任何摇意义。总的来说,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破坏环境的企业将受到社会的排挤无立身之地,一旦企业受到污染,其将会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金钱,这对于企业而言是得不偿失的,增加企业投资成本,而这些信息都将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有所体现,让人一目了然。3.保障评价体系的完整性。企业发展过程中国离不开一个重要部门,即银行,还要接受以下部门的检查,分别是工商与税务部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管理制度,因为工商与银行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监督,并对其进行运营评价,从而推动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必须要完善会计报表附注,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财务报表附注的完善会人企业财务状况更为明了,并能够有效约束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向科学化迈进。针对上市公司而言,银行可谓是一种其重要的推动力,并且是企业财务杠杆调节的重要依据,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冲难免会出现负债经营的状况,这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过渡,银行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供贷款,这同时也是在检验企业信用等级。银行考察企业信用等级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同时财务报表附注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依据,对于工商部门而言,其需要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合格之后才会给予质检报告,这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产品销售额的不断提升。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是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补充以及调整,正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于报表使用者而言,其可以清楚了解企业经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报表附注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这为企业财务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因此企业必须规范财务报表附注。文章简要概述了会计报表附注,重点分析了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最后阐述了提高财务报表附注的几点建议,进一步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够长久发展。 作者:廖洁 单位: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山西分公司
网络营销策划论文:欣欣网店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成长和普及,网络购物开始兴起,网民的数目在中国剧增。本文通过网络营销环境分析和网络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及定位,制定出网店的网络营销设计方案,对网店的成本预算及网络营销效果评估等方面也进行论述,改善经营模式,推广网店,从而提高网站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欣欣网店;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新型营销目标方式,正是因为它具备传播范围广泛、速度超快、不受时空限定、成本低等特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本文主要对欣欣网店进行网络营销环境分析、网络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从而制定出网店的网络营销设计方案,并进行网店财务费用预算及网店的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在制定出完整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已达到提高本网店销量、增大网店信誉度、知名度的效果。 1.网店概述 本网点主要经营的产品包括服装、新款包包、鞋子和小饰品等。网店的管理包括网店装修、物流管理、宝贝管理等。售后服务包括短信提醒、售后保障卡、个性化服务。 2.网店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包括: (1)人口环境分析,近年来网民的数量不断增长,2014年6月网民规模达6.32亿,半年总计新增网民人数达1442万人。 (2)网络经济环境分析,在线交易金额为7534.2亿元,环比增长16.29%,同比增加76.21%。 (3)网络政治法律环境分析,国家加强了对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章制度。 (4)网络社会文化环境在教育水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也有一定的提高。 2.2微观环境分析 (1)供应商分析,欣欣网店主要供应商是广州吖猫服饰有限公司,货量稳定,厂家货物齐全,优良的品质保证,售后有保障,价格较为低廉。 (2)网络消费者分析包括消费心理分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其中消费心理分析包括个性消费回归 、消费的超前性和从众心理 。消费者行为分析包括情感消费和环境因素影响。 (3)竞争者分析 淘宝创业者越来越多,其中秋水伊人天猫旗舰店和韩都衣舍天猫旗舰店成为本店的强有力竞争对手。欣欣网店会学习其他名牌店铺的经营理念,以此来提高本店的知名度。 3.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及定位 3.1市场细分 (1)按地理环境细分,南方服装市场:在服饰上比较注重细节、品质、整体风格含蓄。北方服装市场:北方人性格比较豪放爽朗,服饰更加注重整体的魄力、大气随意。 (2)按购买年龄细分,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消费观念有着差别。本网店把消费者分为四个年龄段。从不同年龄层次分析消费者的购物心理。 (3)按消费心理细分,分为忠诚心理、时尚心理、冲动心理和个性自我心理。 3.2目标市场选择 根据消费者具体情况,以自身的特点选则多个细分市场作为营销目的。网店目标市场群体集中在25―35岁,收入在中等,以南方为主,北方为辅,不断挖掘潜在客户。 3.3市场定位 欣欣网店将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25―35岁,这类人群追求时尚新颖、更换服装快、了解品牌,是品牌服装的潜在消费者。本网店将价格定位在大众消费层次,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实现本店品牌形象。 4.网络营销方案设计 4.1预期目标 (1)短期目标是在网店中处处体现“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销售量达到三颗心,店铺收藏人数达到50次,网店浏览量达到1000人次。 (2)中期目标是通过线上,线下以及两者结合的营销方式,实现每周销售件数突破500件,每天浏览欣欣网店网站点击总次数在1000次左右,每天访问量平均在500次左右。 (3)长期目标是在原有网店网站浏览量和点击率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扩大知名度,不断强大客服队伍,同时保持每天销售件数保持在100左右,每周销售件数突破1000件。收藏店铺的人数达到500次,店铺浏览量达到10000次。 4.2网络营销策略 (1)网络产品策略主要采取产品的个性化策略、产品品牌策略、网络新产品开发策略。 (2)网络价格策略包括直接低价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尾数定价策略、免费价格策略、组合定价策略和会员优惠策略。 (3)网络渠道策略包括:销售渠道、网上配送渠道。 (4)网络促销策略包括:网上销售促销(有奖促销、满就减、满就送促销、拍卖促销、秒杀活动)、网上公共关系、站点推广和网络广告。 5.财务预算 本网店在初期投入固定费用包括电费、网费花费300元;店铺前期装修费用为300元,后期的维护费用在200元;为了网店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量,在线下使用名片进行宣传花费100元,其中礼品发放花费了100元;店铺的货物周转费用为1000元。费用共2000元。 6.效果评估 (1)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网店建设是否成功,有什么优缺点;网店访问量及收藏量情况;网店对反馈信息的处理是否及时;客户对网店的网络营销接受效果如何。 (2)评估指标包括:网站流量指标和用户行为指标。 (3)评估效果包括:店铺情况和销售情况。连续更新网店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提升网店知名度。调整本店的发展战略,加大宣传力度。 结论 本文根据欣欣网店的现状,制定出欣欣网店的网络营销设计方案, 通过此营销策划方案的实施,使欣欣网店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欣欣网店取得良好的效益。 网络营销策划论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网络营销策划”教学改革 [摘要]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开设了网络营销相关的课程,但大多数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文章从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实施网络营销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主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多种实战平台的训练、重点项目评价方式的改革,以及课程与竞赛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推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营销;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1网络营销策划课程的普遍特点 近年来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让很多人看到了通过网络来开展营销活动的广阔市场,越来越多的学校也不断加大电子商务、移动商务专业的建设力度。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都开设了类似“网络营销策划”或者“网络营销实务”的课程,但是实际的教学内容往往理论知识较多,在课程上完以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达不到企业的基本要求,课程整体的建设水平还有待提升。 目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营销策划课程开设的专业主要面向注册类专业,因此学生往往对于纯粹的理论知识(如电子商务概论、互联网基础等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网络营销的方法和策略在讲解以后,学生并不能够直接利用方法和策略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因此缺乏实践体验和实际操作技巧。这就与企业经营活动中实际所需的技能脱节。而基于网络营销课程的目前现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企业的用工需求,直接要求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以培养学生时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从而选择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走访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也针对我院以往的校企合作企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目前,江苏南京地区涉及网络营销相关的知识的岗位主要有网络客服、网络营销专员、网店运营(或推广运营)、淘宝美工这几类,而其中又以电子商务类企业需求量更大,主要针对的是淘宝店铺的相关美工及运营岗位。那么这些岗位,对于学生店铺装修能力、店铺整体运营推广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针对企业对于学生能力的需求,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教学团队将原有的课程的内容比率进行了调整,在原有16学时的基础上将C2C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的学时增加到了24学时,任务内容涵盖了店铺从开设到运营的整个流程。另一方面,在原先的课程标准中,主要将邮件营销、微博、微信营销以某一个产品或者活动的形式进行串联,体现一定的连贯性。更可以基于学生自己开的网店来进行学习和练习,学生整体兴趣也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好。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本门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项目化教学模式后,网络营销的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融入在项目和任务当中,案例的讲解更加贴近实际,整体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主动性也就更强。 (3)利用多种平台辅助课程教学。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应当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典型职业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整个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淘宝、新浪微博、微信、邮箱平台等展开,给学生真实的操作环境,不脱离实际。同时,积极引入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实习平台,利用比较优秀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做好课外拓展;利用定向训练任务,帮助学生巩固重点和难点;利用模拟实战模块,帮助学生进行虚拟实战演练,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店铺运营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在后面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将进一步引入微信运营第三方平台,服务于微信公众号运营教学。 (4)重点项目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整体的教学内容中,有部分美工设计相关的任务。这方面的任务,评判往往带有主观性,学生对评判结果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项目考核完全由教师单方面评定,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重点项目的考核表设计,在已有表格的基础上新增了用户评价这一栏目,这里的用户是非电子商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层次主要在20~40岁,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网购的主力军,因此,他们的评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客观。引入用户评价以后,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也比较有积极性去修改,争取更好的分数。具体见重点项目如下: (5)课程与竞赛相互结合。在结合使用软件平台辅助教学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学团队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相关的竞赛。技能竞赛,相对于日常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理论、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选拔比较优秀的学生,针对竞赛开展系统性的训练。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优秀学生对于班级的影响力。近几年来,学生踊跃参加各种省级、国家级的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并屡获佳绩。2014年,我院团队组织学生参加“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能竞赛,获得了江苏赛区优秀奖。2015年我院团队组织学生参加了“奥派杯”全国职业院校移动商务技能邀请赛,2支队伍从86支队伍当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比赛结束以后,教师会安排班级参与比赛的同学,跟同学们分享比赛经验。 3结论 本门课程从多个角度介绍了网络营销策划这门课的课程改革,目前从授课的效果来看,学生都有比较大的收获。随着各行各业积极探索“互联网+”,网络营销必将在整个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商务专业正式开始招生,本门课程的建设也将进一步转型、细化,力求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网络营销策划论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网络营销策划》项目课程设计 摘 要:《网络营销策划》课程是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营销知识和营销方法解决企业网络营销实践问题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趋势,本门课程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基于工作过程,结构职业岗位业务,重构专业学习项目。 关键字:工作过程;网络营销;项目课程 作为国家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核心课程之一,《网络营销策划》课程是对应于网络营销策划类岗位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营销知识和营销方法解决企业网络营销实践问题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应依托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设计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任务,通过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与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策划的基本方法,提高利用网络从事营销服务活动的职业能力,对网络商务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网络营销工具整合运作能力、网络贸易开拓、个人网上创业等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支撑作用。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基于工作过程,解构职业岗位业务,重构专业学习项目。 课程设计以“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网络营销策划”项目为切入点,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培养模式,以“学生的网上营销职业资格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的传统企业开展网络营销项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实施文案作为依据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实训教学模式为手段,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过程中集中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依据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课程教学方式 课程设计采用真实的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型企业网络营销策划项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策划(实施)文案作为依据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教学情景,“课(校)内”与“课(校)外”双线并行的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网上营销整合运作的能力。 2.依据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网络营销策划项目” 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开发“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网络营销策划项目”,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以本专业学生已开设的淘宝网店为课程的课(校)内教学平台实施项目化教学,以校企合作项目“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为课程的课(校)外的教学平台实施项目化教学。 1)淘宝网店 (1)为本专业学生已开设网上淘宝网店进行有效的店铺形象策划; (2)为本专业学生已开设网上淘宝网店进行有效的网络营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的整合运作; (3)本专业学生已开设淘宝网店网络营销策划方案撰写。 2)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 (1)为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进行有效的店铺形象策划; (2)为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进行有效的网络营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的整合运作; (3)河北大羽天猫旗舰店网络营销策划方案撰写 3.依据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以真实的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型企业网络营销项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策划(实施)文案作为依据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教学情景。第一部分以网络营销运作项目流程为线索整合为网络店铺形象策划项目,从网店栏目以及页面布局策划以及网络店铺色彩以及整体风格策划两方面来培养网店规划能力,第二部分整合网络营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划项目,以典型真实企业实操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运作出发制定符合真实传统企业或电子商务型企业或个人自主网络创业完整有效需要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教师在深入相关企事业单位调研,多方访问已毕业电子商务学生从业、创业过程中的体会,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考国家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标准,协同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企业、河北大羽制衣集团有限公司、漫宁科技有限网络公司等资深业内人士的基础上,以真实的传统企业网络营销项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策划实施作为依据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具体学习情境设计如下表所示。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以网上创业项目带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口号,《网络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也是这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主要按照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中间穿插一些其他方法。 1.案例分析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备大量教学用图片、动画、多媒体、录像等教学素材,学习网络营销策划。 2.演示答辩法:在教学过程中个,学生们组成工作小组,按照项目要求查阅资料,展开讨论,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并进行论证。 3.任务驱动法: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网络营销策划工作方案的设计。 4.现场指导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使学生们能站在专业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职业素养。 5.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综合性工作项目,发展完善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检查评估能力,加强了学生对较大规模的完整工作任务的实施能力。 网络营销策划论文:优衣库品牌的网络营销策划 摘 要:网络时代,网络营销早已成为市场营销的重头戏,它以其互动性、针对性、趣味性等特点迅速抢占市场,企业若想在当今社会突出重围,创造更高的价值,网络营销是其不可忽略的部分。优衣库品牌的网络营销策划富有新意,整合性强,将营销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它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营销的强大魅力。 关键词:优衣库 网络营销 品牌理念 企业管理 2009年4月26日,优衣库在中国创造了一个神话,优衣库在淘宝网开设旗舰店后仅仅10天,销售额已经成为“淘宝商城”所有店铺中的第一名,买家几乎来自全国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弥补了优衣库实体门店数量扩张不够快的不足。优衣库以实体店铺打入中国服装业市场,并借助淘宝网这一网络平台在中国开展电子商务,争取更广泛的市场份额,营销路径清晰,方案可行性较高。难怪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先生说:“我最佩服的两家企业是星巴克和优衣库,因为这两家企业都把事情做到了极致。”本课题选取优衣库品牌的网络营销为样本,研究其成功的网络策划案例,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服装零售营销企业,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优衣库主题网站的设计 品牌想要在网络营销上有大作为,其独特的吸引人的品牌网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衍生其他营销模式的基础。优衣库把有创意的网页设计和销售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优衣库网站上看到的不只是商品,更多的是企业的文化和创意。 优衣库网站色彩设计。打开优衣库的网站会发现,其设计与实体店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大多数品牌都可以做到与其品牌设计理念基本相似的网站,但是像它这样把实体店和品牌网站设计结合得如此和谐实属少见。 看似众多的信息被排放得整齐、简约,内容一目了然。网站整体采用红色和白色的色彩基调,用两色套色的模式表达。红色和白色都是优衣库品牌LOGO的基础色调,红白两色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易辨识度。浏览者打开网站,立刻就会有“这个网站很优衣库”的想法。红色代表热情、向上,白色代表简约、纯净,两者的结合似乎也在暗示着优衣库的公司理念。 网页除了鲜明的红白两色以外,不同深度、彩度的灰色也为其余空白的页面增色不少。网站的一些重要按钮链接如“网上购买指南”、“电子快报”、“客户服务”、“企业信息”等都用灰色或者黑色标注,这样的设计除了方便顾客查找以外,也凸显了日本企业严谨、认真的态度 优衣库的网页布局。除了良好的色彩基础,美观的、具有视觉效果的网页布局也是传达信息的重中之重。 优衣库网站在其主页里面设置大量的信息。如何让这些重要性不同的信息合理布局,能够发挥其传播效果,其可谓做了精心设计。优衣库的实体店铺采用仓储式的店铺模式,不同大小、高度的货架把数量庞大繁杂的衣物收纳得井井有条。其网站模式也是店铺陈列的延伸。 新季和当季优惠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不同国家的特殊活动也被标注出来。不管是什么样的信息,都用大小、长短不同的长方形排列组成,用深浅不同的灰色线条分割,与实体店铺中货架的颜色十分相似。浏览者能轻而易举地从看似复杂的网页中找到自己所需要、所感兴趣的信息。其网站可以说是将许多信息通过这样直观又有美感的方式传达出来的优秀代表。 品牌要不断推出其新颖、独特的网络营销专题,才能持续不断地抓住消费者。优衣库有许多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或者确切地说,它们并不是单纯的网络广告,而是基于Web2.0这个大平台,以概念营销创造出来的网络衍生产品。综观优衣库的多个网络策划,不难发现,它并不以硬性的方式推广其产品,而是通过自然的软性广告方式传播销售理念,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接受了其品牌理念,继而产生后续的购买商品的欲望。在此,笔者着重选择了优衣库近期的一个专题策划进行详细介绍。 “UNIQLO 88 COLORS”网络营销专题策划 UNIQLO 88 COLORS简介。UNIQLO 88 COLORS可以说是优衣库进军中国后发起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专题营销。UNIQLO 88 COLORS的意思是:优衣库的88种色彩。其主要指的是优衣库在当季上市的POLO衫,优衣库把POLO衫的主要特点放置在了色彩上,突出只有优衣库才能做出这么多好看的彩色POLO衫。之所以选择88,是因为这个数字“很中国”,是中国人普遍认为的吉祥数字。UNIQLO 88 COLORS 同样也是为了即将在上海南京西路开设的优衣库中国旗舰店造势,它是优衣库在亚洲的首家旗舰店。优衣库在全球旗舰店的开幕成为它树立时尚标杆的重要渠道。纽约的优衣库旗舰店就因为其整体设计和CI的良好运用,成为商业区的标志。UNIQLO 88 COLORS 选择了88个美丽的中国女孩,她们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容貌和社会特征。在专题视频中,88个美丽的中国女孩身着不同颜色的优衣库POLO衫,跳起不同的舞蹈,或温婉、或现代、或活泼、或热情,每一个视频都极富感染力。 UNIQLO 88 COLORS的网络营销延伸。虽然UNIQLO 88 COLORS的网络营销基于庞大的互联网,但对于中国来说,尽管优衣库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好的市场份额和顾客认知度,但中国毕竟还是一个较年轻的市场,有很大一部分潜在的顾客不能认知优衣库,或许认知了也不会经常到其品牌网站浏览。这时,就需要本土的一些网络作为共享的支持,进行更大范围的营销传播。 年轻女孩,自然要在年轻人的范围内推广,才能产生最大的共鸣。优衣库选择了目前年轻人喜爱的社交网站“开心网”作为传播载体。优衣库入驻开心网短短几周,就已经有粉丝1万多个,访问量累计8万多。开心网网友只要加优衣库为好友,就可以及时了解到优衣库最新的企业信息和打折活动。 除了与开心网的合作,与优酷网的强强联合更是锦上添花。优酷网作为中国屈指可数的视频网站,在网络上有着极高的影响力。优衣库在优酷网上UNIQLO 88 COLORS的活动,向网友们发出诚挚邀请,希望更多的美丽自信的中国女孩能够将自己的舞蹈视频传到优酷网上,参加UNIQLO 88 COLORS的视频选拔活动。这一下,引起了网友,特别是女性网友的极大关注,一方面,优衣库给她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她们也承载了优衣库UNIQLO 88 COLORS活动的传播。 UNIQLO 88 COLORS的明星代言。优衣库上海旗舰店开幕之时,正值上海世博会之际。世博会的开幕,正向世人宣布,中国的时代来临了,上海的时代来临了。优衣库以往的明星代言中,几乎没有中国人的身影。这次优衣库选择了十分具有中国特点的6名演艺、歌唱、舞蹈、时尚界的领军人物代言,专门为在中国旗舰店销售的限量产品造势。代言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广泛的影响力,他们是陈坤、方大同、黄豆豆、孙俪、杜鹃和谭元元。优衣库根据他们自身的职业和形象魅力,挑选了适合他们的优衣库服装,由摄影师拍摄了一组风格浓烈的时尚大片。虽然说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代言人,但他们却突出地表达了优衣库“From Shanghai to the world”――“瞩目上海 ,点睛世界”的理念。明星与时尚品牌的强强联合,通常能产生出巨大的火花。一方面使优衣库品牌的理念更好地传达,另一方面,明星的强大影响力能带动销售的增长,通常明星的同款服饰都会受到顾客的抢购。 UNIQLO 88 COLORS的互动性。再好的网络营销传播如果没有互动性,就可以说是失败的网络传播。网络传播之所以拥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特点,就是因其网络的互动性。UNIQLO 88 COLORS与优酷网合作,按照优衣库的指导提供照片,网友就有机会拥有优衣库为其制作的专属视频,限定888人,这一营销方法很大程度上调动起网友上传视频的积极性。如果视频被选中,不仅会在优衣库的网站上播出,还会在优衣库即将开业的上海旗舰店播出。 开幕的当天,将会在全球公布选中的888个视频。每周优衣库会送出88件POLO衫作为奖品。不仅可以上传好玩的视频,还能“出名”,更可能得到免费的产品。虽然UNIQLO 88 COLORS在宣传人群设定上并不十分广泛,但是其独特的互动性能够让其网络营销专题切实地实现传播功能。 优衣库与淘宝网合作的好坏,可以说是其最终营销效果成败的关键。优衣库网站与淘宝网站的旗舰店相互依存,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网站,但是其都基于淘宝,这同许多品牌不同,在优衣库网站的登录入口,只要网友输入其淘宝网账号,就能登入,不用另外填写注册信息。优衣库淘宝旗舰店主要卖商品,优衣库品牌网站除了产品以外还有大量的企业及品牌文化信息,两者相辅相成,构成艺术与销售的完美统一。 优衣库网络营销中的不足 网络店铺商品数量偏少。2009年4月16日,淘宝与优衣库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优衣库创始人、日本首富柳井正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均出现在了签约现场。“很快,优衣库1家淘宝旗舰店就会超过100家线下店”,优衣库淘宝店开张当天,马云和优衣库社长柳井正打赌。这是优衣库在日本成功开设网络营销以后的首个海外市场,也标志着优衣库在中国网络营销的正式开始。 优衣库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是门店问题,门店数量增加缓慢是过去几年困扰优衣库的主要问题之一,门店数量扩张缓慢,大片的中国市场对于优衣库来说还是空白。这是促使优衣库与淘宝合作的重要动因。网上销售弥补了优衣库实体门店数量扩张不够快的不足。 优衣库门店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周边市场,而诸如北京、重庆、广州等较为发达的城市尚未完全覆盖到,在这种情况下,诸如郑州、西安、保定等二、三线城市更谈不上强势进入。如何完全覆盖中国市场并适当发力无疑是优衣库的决策层颇费心思的一个问题。 通过对优衣库淘宝旗舰店和优衣库实体店的调查,笔者发现,虽然淘宝旗舰店已经贩卖了多种产品,优衣库最引以自豪的明星产品和当季新品都可以轻松在淘宝网的旗舰店里找到,但是一些儿童服饰、服装配件、内衣产品,实体店的款式大大超过了淘宝旗舰店,这会让消费者感到还是去实体店更能买到种类繁多的衣服。有相当一批消费者更喜欢到实体店铺购物的感觉,怎样让不经常网购的消费者尝到网购的乐趣,发掘他们的市场前景,是优衣库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网络店铺商品图片质量不高。顾客对于网络购物最大的顾虑就是不能看到服装,不能触摸到服装的材质,不能亲自试穿服装,对服装的尺寸没有准确的把握。这些都是制约网络营销的问题。优衣库淘宝旗舰店对于服装尺寸和面料都标示详细,但是服装图片略显生硬,有些图片有偏差,大部分服装图片没有模特从不同角度的试穿,多为平面图片,难免会给消费者造成选购的困扰,消费者不能够准确地获知商品试穿效果,可能会影响网络销售。 优衣库可以采用奖励顾客试衣的办法,顾客通过网络购买服装后,如果将其自身的搭配和服装建议通过图片传到店铺,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折扣或者小礼品。这样,一方面使销售与顾客互动起来,一方面也让顾客全面看到服装穿在身上的效果。 优衣库的网络营销策划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它能把企业内涵不露痕迹地融入到网络营销之中,不仅取得了销售额的增长,也通过网络营销让人们感受到它独特的品牌魅力。可以说,优衣库品牌的网络营销是近几年来把品牌理念、艺术价值和营销模式相结合的完美之作,让我们有许多借鉴之处。目前优衣库在中国的网络营销还处于拓荒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是怎么发掘更多创意、提供更多新鲜的网络专题,还是优衣库品牌网络营销长期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编校:董方晓 网络营销策划论文:广西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网络营销策划 [摘 要]广西巴马作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养生生态资源及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及区位条件的制约,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目前仍需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本文分析了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现状,提出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的定位及巴马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策划;网络营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升级使得国内旅游行业热度持续升温。而人们的旅游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观光游逐渐向休闲游转变,从之前的走马观花式到深度拓展式旅游。据有关调查研究55.1%的人选择离开城市进行“生态休闲游”。因此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广西巴马,作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养生生态资源及条件,但是从旅游收入、知名度和对经济的贡献率等评比指标来看,与广西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却是较低的。原因何在?首先来了解一下巴马生态旅游市场发展状况。 1 巴马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1.1 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现状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县共辖12个乡镇,总面积为1971平方千米。据统计,2010年巴马全县共接待游客146万人次,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9亿元,其中,2009年到巴马县休闲养生的“候鸟”人达12.8万人次。“候鸟”人休闲养生游成为该县一大亮点,上半年农家旅馆共接待游客6.9万人次,同比增长73%。目前,巴马县已经创建3家国家3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2010年增加民族体育馆、风情建筑群等建筑,以及集休闲养生、文化娱乐、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母鸡山公园广场等项目建设也正陆续启动。 这些数据让我们相信巴马生态旅游市场前景非常美好,但是我们也看到巴马与区内出名的旅游城市如桂林、北海还有很大差距。以桂林兴安县旅游市场为例,2010年仅上半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160.31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完成6.3亿元,远远超过巴马县。比较而言,巴马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不够高,潜在市场吸引力还不够强。 1.2 巴马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1.2.1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巴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质奇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蕴藏着丰富的溶岩溶洞,年平均气温20.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均小有温差,人居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宜人。因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冲刷及海拔高等原因,使得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宜人,且空气中所含负氧离子高于一般城市十几倍以上,素有“天然氧吧”美誉。 巴马物产资源丰富,有珍珠黄玉米、油茶、火麻、油鱼、黑山羊、麻鸡、银鱼、香猪等名优特产,其中,巴马香猪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矿产资源方面,巴马有钛、硅、锰、锑、铁、金、辉绿岩、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等数十种之多;巴马的天然矿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且纯净无污染,可以直接饮用。 巴马有许多喀斯特溶洞群及天坑群,号称“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水上芦笛岩”的百鸟岩,自然岩溶景观之长寿水晶宫,还有水清色碧的盘阳河风光和湖光山色的赐福库区千岛湖风光等,共同造就了国家4A级景区盘阳河长寿村风景观光度假区。 巴马人文资源丰富,巴马是瑶族自治县,居民以瑶、壮族为主,各地多见典型的壮瑶度假村建筑,民族节日和风俗颇具特色。此外,巴马瑶族自治县还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兵工厂旧址、韦拔群纪念碑和烈士公园等红色革命旅游资源,常年吸引各地群众参观纪念。 1.2.2 生态旅游市场发展的限制 政府虽然非常重视开发旅游资源,但未能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整合资源,诸如景区景点分散,没有核心经典线路,且包装不到位;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的建设还不够到位,宾馆、旅行社等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卫生、价格都缺乏统一管理。因此,总的来看,巴马旅游市场尚未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消费链。另外,巴马生态旅游市场有待准确定位,宣传推广的力度和深度不够。互联网上关于巴马养生游的资料信息较少,专业的旅游网站更是寥寥无几。 2 巴马生态旅游市场定位――长寿养生游 巴马地区的气候宜人、物质天然纯净、污染极少,且巴马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据最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巴马县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百岁寿星30.98人,居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巴马长寿村百岁长寿率为34.9/10万)。所以巴马拥有世界级的长寿养生旅游资源,包括风景资源系列、物产资源系列、人文资源系列,是区别于全国其他任何旅游区的一项独特资源。 因此,巴马旅游市场应抓住“长寿养生”这一主题,主打长寿文化品牌,创新巴马长寿养生旅游模式,打造精品养生生态旅游路线,向国内外展示巴马特有的长寿人文魅力,并传播科学养生理念,从而与广西、国内各地方,甚至世界上其他生态旅游城市形成有效区别,提升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2010年开始巴马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已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六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3 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网络营销策划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人们在出行前对要去旅游的城市,往往会通过网络这个工具对整个城市进行了解,如旅游资源、线路、住宿、风味小吃、人文等。但是,对互联网用户调查发现,知道巴马是长寿之乡的人数比率仅占27.27%。可见巴马的养生旅游市场还有待通过网络手段来大力宣传。网络平台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信息交流与交易,针对巴马生态旅游市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角度实施网络营销策略。 3.1 建设精品网站,传播巴马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是由城市的历史、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重要素融合而成,外部表现在城市的标志、知名度上。塑造城市品牌首先要准确定位,优化各种资源形成该城市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由此在大众心里面留下鲜明的记忆和判断。广西巴马早在1991年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就被命名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再次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日本著名学者森下敬一博士称“巴马是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拿着金字招牌,当地政府、企业应当共同抓住机会,通过建设政府公共网站、企业服务型窗口网站等一系列精品网站来对外宣传巴马的独特性,将巴马打造成一个全国、全世界 “寿文化”的代表,与其他任何城市文明相区别。 3.2 通过各类网站广告,传递巴马最新旅游市场信息 21世纪,网上电子广告的覆盖面广、费用开销小、信息量大,是传统广告所不可比拟的,而且人们也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所以,旅游市场的广告投放应充分利用这一新兴平台。除了通过自建网站传播市场信息外,还可以利用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如企业网站、媒体网站、个人网站、其他非营利机构网站等)等来传递最新旅游市场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广告应考虑广告受众特征、覆盖面、经费以及广告文案的形式等,也就是说,网络广告推广要选择合适的站点,否则可能是花钱打水漂。政府网站、旅游企业网站已经慢慢成为很多地区旅游市场信息的主要平台。经百度搜索后我们发现,目前有关巴马旅游市场的专业网站只有8个,数量少且缺乏特色,网站所载有的市场信息时效性较差,广告效益不强。因此,有必要重新设计巴马旅游市场的电子广告,并选择恰当的站点来传递巴马最新旅游市场信息。 3.3 采用博客营销,倡导巴马养生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 所谓博客营销,即利用博客这种网络应用形式而开展的网络营销。现在网民阅读博客是一个新的趋势,博文已经对网民的工作与生活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且大部分博客作者对网络的依赖度较高,网民已经开始尝试从博客中找到工作、 生活、购物、旅游等方面的经验参考信息。另外,博客营销的好处之一就是费用低廉、互动性强。通过博客,可与其他的网站交换友情链接,即分别在自己的网站上放置对方网站的LOGO或网站名称,并设置对方网站的超级链接,使得用户可以从合作网站中发现自己的网站,达到互相推广的目的。 采用博客营销方式,主要应着眼于巴马长寿之乡的介绍、巴马的新闻和奇闻逸事、环境地理、历史民俗和风土人情、巴马特产和养生杂谈等,核心在于倡导巴马养生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博客特点在于原创和定期更新,所以信息时效性强,而且博客平台可以图文并茂,让浏览者可以分享到更加生动精彩的文章,了解巴马的真实风情,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4 开设网络商店,营销巴马特色物产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交易规模1700亿元,同比增长提速,达到100.9%。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潮流中,网络销售有着利润高,回投快等优势,在各地旅游市场中,物产销售一直是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城市经济利润的主要贡献点。纵观淘宝、京东商城等是国内大型第三方购物平台,商品、服务品种繁多,交易、支付也日渐规范。所以,在网络平台上推广养生旅游的同时,企业或个人通过开设淘宝网店,销售巴马特色物产,如巴马香猪、火麻油、玉米锅巴、玉米糊等。以淘宝网为例,每天保守估计3000万的IP浏览量,在淘宝网上开发旅游路线订单销售和巴马当地的特产销售很有前景。 总的来看,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展示巴马的特色文化,为消费者宣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到广西巴马长寿之乡旅游,还可以直接推动广西巴马城市品牌的形成和传播,提升巴马旅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巴马地区生态旅游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网络营销策划论文:网络营销策划教学体系思考 目前最大的C2C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年营业额达1000亿以上,淘宝网的建立丰富了高校的实践技能操作,同时也开创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实战型教学。在《网络营销策划》课程中开展实战型教学模式是目前发展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 一、实战型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网络营销策划是一门新兴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它涉及了网络传播学、心理学、经济学、决策科学等多个学科,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复杂的实践操作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实践载体,学生无从知道自己的分析和方案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无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架起“理论与实践对接”的桥梁,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战教学模式以实践载体营运作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形成环环相扣,实际而严谨教学体系,避免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多头并进、交叉重复和结松散的弊病。此外,学生在具体项目背景下,按照营销活动程学习和实践,可迅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网络营销策划实战型教学模式 1.建立实践载体 组织学生以团队创业形式开设网上商店作为网络营销策划实施的载体。一般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8个团队,按照网店运营过程中岗位职能不同进行分派任务,学生身份发生变化,不仅是在校学生,同时也是某具体公司的职员,具有双重身份。其中经营比较好的店铺是电商08级的由8个学生组成的一个团队,如图1所示。 2.项目化课程教学 项目一网店的网络营销策划目标与要求最终目标:能够根据个人网店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和营销策划活动。促成目标:、能够进行适当的市场调研、能够对网店进行促销策划、能够编制网络营销策划书工作任务、以提升网店形象和促进销售为目的,对网店进行调研。、进行网店的网络广告策划、对网店进行销售促销策划、编制网店的网络营销策划书学习任务书 3.团队过程考评 学生的学业考评以“个人最终成绩=小组整体成绩+个人成绩”确定。小组整体成绩包括小组形象、方案质量、实践表现、营销效果等教学考核点,可按阶段任务汇总评定。个人成绩按上课出勤、参与小组讨论及完成小组任务情况评定。团队过程考评可增强学生团队责任感、荣誉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才干。 三、实战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师职能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网络营销策划实践的指导者和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经历风雨、磨练成长的教导者。 2.改变教学体系打破营销专业学科教学体系,统一以网店经营运作为背景,按照成立网店、市场调研、市场分析、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组合策划、营销管理为主线导入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实际、针对性强。学生参与销售活动与素质拓展训练是对专业学习的有益补充。 3.突出营销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实战教学围绕网店在全真环境中引导学生探、求知、实践,不仅使学生网络营销策划技能得到锻炼提升,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团队意识、意志品质等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 结束语 “实战型”在笔者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深入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培养发现商业机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动手能力、独立策划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培养人才为主要功能的高等院校,自然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肩负起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任务。关于“网络营销策划”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笔者旨在抛砖引玉。 网络营销策划论文:摄影馆网络营销策划浅析 一、基于陕西咸阳芭蕾宝贝摄影馆网络营销策划内容 本策划主要针对咸阳市乐育南路巴黎宝贝旗舰店做出网络营销方案,能够很好的帮助贵单位进行推广,同时也能使广大消费者理性的选择自己的所需。本策划方案是关于咸阳巴黎宝贝儿童摄影馆网络营销策划的推广方案,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咸阳市所有儿童为消费主体,做出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将目标市场定在咸阳市广大市民,我们将本摄影馆的价格主要定位为中、高档次,逐步在咸阳市民心中建立良好的知名度、认知度以及信誉度。2)制定出有关巴黎宝贝的一些市场推广策略,并且芭蕾宝贝摄影馆的都是最新配置,功能新颖,个性时尚,别具一格。在网上进行广告、视频、问卷星等方法推广,还可借助微信、QQ聊天、微博等聊天工具直接与好友聊天发展潜在客户。3)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系统、每天完善、每月完善、做到使顾客在网上看到芭蕾宝贝摄影馆的资料便可以一目了然,同时做好优化活动,力求完美。4)与此同时,应该对活动以及推销人员的工作进行分析,完成活动实施方案,最终计算出本活动所需要的费用预算。 二、基于陕西咸阳芭蕾宝贝摄影馆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1网络广告宣传推广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在网络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网络营销以其具有的时效性、便捷性、高效性为广大消费人群所接受,在前期网络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特展开此次图片宣传推广活动,以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关注度、提高其校园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在市场中建立起品牌效应。针对芭蕾宝贝摄影馆开展网络广告的实施活动及广告宣传活动,我们为其制定了网络广告推广目标。1)使用腾讯QQ、新浪微博和百度贴吧等平台,向使用腾讯Q、新浪微博和百度贴吧的朋友宣芭蕾宝贝宣传视频。2)一些与芭蕾宝贝摄影馆的相关信息和内容,让用户对芭蕾宝贝摄影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激发起用户对芭蕾宝贝摄影馆的兴趣,进而为其培养一些潜在顾客以及现实消费者。通过策划实施网络广告宣传推广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市场效果,在接收到关的信息后70%的人对所发信息进行了讨论;大部分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点击进入了“咸阳天翼学子俱乐部”微博主页。2网络视频宣传推广1)通过使用腾讯QQ、新浪微博和优酷等平台,向使用腾讯QQ新浪微博及上网点击优酷视屏的人们宣传视频。2)可以在视频介绍中对芭蕾宝贝摄影馆的相关信息,让更多的人对芭蕾宝贝摄影馆有个初步的了解。3)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一些顾客的好感,进而为其培养一些潜在顾客以达到现实消费者的目标奠定基础。3网络促销策略应用在以上网络营销策划活动实施的同时,需要针对芭蕾宝贝摄影馆进一步实施网络促销活动,应用多种网络促销策略,争取在市场中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具体实施的网络营销策略主要包括:1)首先想申请一个芭蕾宝贝摄影馆的QQ、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的账号,然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添加好友,并行他们宣传芭蕾宝贝摄影馆。2)把好的摄影作品在在上述的聊天工具上进行上传。3)安排五到八个工作人员与好友互动,回答好友的问题。4)制定芭蕾宝贝摄影馆网络优惠政策方案。(1)凡学生只要那学生证的打八折(2)情侣照价位在200--300的送两张奥斯卡影城的两张电影票,有限期一个月。(3)照全家福的的顾客打七折送价值80院精美相框两个。(4)老客户打六折送价值100元的两个相框,外加多送四张照片。(5)老年人打五折。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为了刺激人们对照相的消费,新的一年人们寄予很多希望和想法,因此在这种心里的驱使下人们回去买些新的东西,如新衣服,家电等。芭蕾宝贝摄影馆想把人们的这种精神面貌收集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大家,为人们留住这份美好。通过此次活动达到向人们进一步广泛宣传芭蕾宝贝摄影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芭蕾宝贝摄影馆,并且让人们对摄影有个重新的认识。我们通过芭蕾宝贝摄影馆网络营销策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芭蕾宝贝摄影馆提供长远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网络宣传优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未来网络将会飞快发展的,它将以势不可挡之势跻身于各个领域。作为芭蕾宝贝摄影馆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清楚芭蕾宝贝摄影馆的现状,树立自身品牌,力争使芭蕾摄影馆品牌价值得以显著提升。 作者:刘辉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物流学院
应用电子论文:浅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 本文阐述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设置改革的几点建议,并介绍了作者实施新课程设置教学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高职 电子技术 课程设置 改革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现代电子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地推进,要实施课程改革,就要明确改革思路、找准改革方向、理顺改革主线。要依据社会需求即学生就业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规划课程设置,研究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应该深入研究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理清改革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 一、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高职院校一般是中职升格或高校主办的二级学院,高职的课程设置一般也是由中职加深或大学的课程简化而来的。从层次上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三个层次;课程安排上采用按照学科体系设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往往是只重视理论传授,不适合高职教育,不适应高职以技能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不能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也脱不了上述的通病,还有自身的不足,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按照学科体系安排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往往重视的是知识的严密性,严格地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安排对于本科生也许没有问题,但这绝不适合高职教育,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理论固然很好,但是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不了,也不需要掌握,他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有用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这样的安排往往理论课比重过大,实习、试验、实训环节不完善。 2.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我们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大学课程的简化版,从大学课程简化而来的课程设置一般是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大多数课程开设是为设计服务的,电路原理讲得很深奥,但这些深奥的原理对高职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他们将来从事的大多是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工作,即使到设计单位,也是从事一些设计的辅助工作。所以掌握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往往被轻视。 3.重功能、轻工艺。在现有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是只重视电路功能,不重视工艺。这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观,在学校,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如何实现电路的功能,而在企业,我们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是被要求能够看懂工艺文件,并能按照工艺文件进行装配,我们的毕业生还被要求能够编写工艺文件,设计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方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教材的问题,有教学条件的问题,有教师的能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课程安排者主观上重功能、轻工艺。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设置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陈旧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过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几门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任务为引领,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从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任务应是为学习而设计的任务,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4.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实验、工种实训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基础,结合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了大力的课程改革。在充分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新的课程设置,这一方案已在新生班级使用。新的教学计划见附表。现就新方案的课程设置做如下说明。 1.采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这三个层次设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为专业主干课程,用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修课程是专业拓展部分,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门化学习。 2.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以课程的形式展开。但这里的课程并非原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是原有的多门课程的整合,是有机地融合而非机械地叠加。 3.专业主干课程已设计、装配和维修并进的方式展开。在保证设计方面够用的条件下,加强了装配和维修等课程,并开设了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装配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等综合课程。 4.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每学期都安排了不同种类的工种试训,从第一学期开始,有钳工实训、照明电路安装实训、电工仪器仪表使用试训、电动机控制试训、smt实训等等。 5.考工与教学融合。把学生的等级工考核和考前培训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毕业时既拿到毕业证书又拿到等级工证书。把等级工考前培训纳入实训计划,第四学期考中级维修电工,第五学期考中级仪表工,第八学期考高级仪表工。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课程设置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些思考,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一点经验,也有一定的反思;课程改革的路还很常,还有许多是要做,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把课程改革工作做好;当然,课程改革的路有很多条,有许多的改革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做得更好。 应用电子论文:试析中职 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课题组的探索,经历了专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核心课程体系的确定、课程标准的编制等实践,开发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有利于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浙江省推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两年来,笔者一直参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有了许多经验与思考,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参与专业调研,明确课改方向 专业课改离不开对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教学现状的调研。调研是开展课改的基础性工作,是课改的第一步。课题组对调查问卷和调查对象的抽样进行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调查方案和具体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①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对现有中职毕业生的评价。②中职毕业生就业分布、适应情况和稳定情况,毕业生对在校专业学习的感受和评价。③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现状、师资队伍状况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④专业教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途径的评价和建议。⑤中职在校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学习动机和学习意愿,对自身的评价及未来发展的思考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余份,回收948份。并对部分企业、学校、学生进行了深入回访。召开了针对校长、专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进行的座谈会二十多次。实地走访了100多家有关电子行业的相关企业。 经过调研了解到以下信息:①企业对毕业生的未来需求:未来3年内,多数企业(55%)都表示会增加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数量。②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企业适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维修、装配、调试、质检等四个方面,可见:企业适合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集中于生产一线。③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企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对中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较高,其中吃苦耐劳是排在第一位的,选择比例达到了80.3%。从专业素养来看,企业最为看重的是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企业对员工的道德和能力素养要求是十分明确的,这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④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课过多、实践操作偏少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问题比较集中的反应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理论课太多,实践操作太少,选择比例在55%以上;二是文化课多、专业课少,选择比例近40%。同样,在问及制约专业课教学的最大瓶颈时,有57.1%的专业负责人选择了课程结构不合理和教师能力不适应。⑤专业教师常用教学方法和学生需求调研还发现,教师当前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例如,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而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模拟场景教学法。⑥教学模式改革遇到很大的问题和困难。专业教师认为推进项目教学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学校实训设备设施不足,57.7%的专业教师都有此反映;二是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56.8%的专业教师有此反映。 通过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对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职业能力要求,了解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反思,以便根据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得本专业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更好地为省电子行业发展服务。 二、参与工作任务分析会,与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 由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本专业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通过“岗位定位和工作任务分析”会议,初步确立了“元器件准备”、“装配”、“检测”、“调试”、“总检”五个工作项目,明确了核对型号、元件成型、分类排序等15个工作任务,并列出了具体的职业能力。 专业核心技能决定着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及教学项目的开发,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也是满足行业企业对专业需求的重要体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结构和布局相对比较复杂,涉及电子产品的制造、电子产品的使用与维修及电子产品的营销等行业,在具体的专业能力上也就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专业要发展,就必须确定核心技能,然后在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而不是所有领域都普遍发展或盲目自由发展。因此,明确专业核心技能及核心课程就显得非常迫切。 通过调研及工作任务分析,应用电子技术的核心技能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技能、电路图的识读技能、电子产品的装接与调试技能、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明确了专业核心技能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必须把握电子制造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趋势,既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原有专业的建设水平,又要有步骤的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不断拓展专业方向。 三、参与核心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课程标准的编写 1.依据核心技能,确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的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或核心技能)为基础来设计。尽管有了上述的理论支撑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定位,但要真正形成专业核心课程,这对于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且最了解学情的专业骨干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碰到了一些比较纠结的问题,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1)问题一:知识体系与行动体系的转变问题。现有的专业课以知识体系呈现,而调研发现学生更乐于上以行动体系呈现的专业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解决办法:传承专业优点,重组课程结构。在我们这个专业中,《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老牌专业课,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但也存在着理论深奥、实践缺乏的弊端,教师上课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对于纯理论性的知识不感兴趣。如何传承它不可或缺的优点,又能增加实践,成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这就需要我们把知识对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进行序化,寻求两类知识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叠加。核心技能提供了一个将其进行排列组合的参照系,我们组合平时经验,重新确定课程,重组教学内容,把一些必需的基础知识点落实到《元器件与电路》、《功能电路的装配与调试》两门新确定的课程中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教师教,实现了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的跨学科整合。 (2)问题二:实践与理论脱节问题。现有的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存在着纯理论、纯实践的问题。 解决办法:围绕核心技能,优化项目设计。在传统的教学中,《电子工艺》课与新课程的改革理念最相符,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有的学校已经开始项目教学的尝试,开发了一些校本教学项目,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正是有这些可贵的先行者的尝试,课题组决定将《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列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核心课程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精简传统教学门类,改变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以跨学科的方式重新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3)问题三:忽视专业发展问题。课程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何用更好地接轨行业发展? 解决办法:关注发展动向,开发综合课程。为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工作需求,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课题组围绕核心技能培养而设计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适合课堂教学的《protel应用与pcb制作》、《电子技术综合与应用》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软硬件合一,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别是《电子技术综合与应用》中的生产流水线可以说是核心技能的综合体现,使学生更具发展后劲。经过行业、企业专家、高校课程专家、专业课教师等多次头脑风暴式的研讨和论证,达成共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元器件与电路、功能电路的装配与调试、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protel应用与pcb制作、电子技术综合与应用。如果说核心课程是规定动作,那么,专门化方向课程就是自选动作。各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原有基础,立足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设体现地方经济特色的专门化方向课程。 2.团队分工协作,编写课程标准。 (1)借鉴经验,明确编写思路。确立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的设计为专业课程改革重点的改革思路。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色及各成员在实践中的经历,借鉴了前期课改的成果与经验,从而明确了编写课程标准的思路。 (2)整合资源,团队分工协作。依据行业专家所提出的核心技能,比对现行的教学课程,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行业企业专家的建议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表,重新构建教学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标准。多次学习研讨后,课题组进行了分工,选取专业特色较强的五个学校,由每个学校的一个骨干教师牵头,分别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尽管大家有了各自的任务、课程的名称与方向,但完成的思路、格式、内容都各有各的风格。当然,也出现过一些分岐与争论,最后作出了调整。 第一,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间的分岐。由于课程内容由工作任务分析表来确定,大家对于工作任务分析表中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都作了推敲,对于哪一个工作任务、哪一项职业能力应该属于哪一门课,大家在争论中存在分岐。考虑到各门课程的内容、课时的均衡性等问题,通过大家讨论协商,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拆分,根据任务的逻辑性,分别归类于各门课中,避免出现一门课的容量很大,而另一门课的容量较少。 第二,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的分岐。在确定课程内容中,笔者认为“知识的总量没有变,但知识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内容编排上,有的内容重复出现而有的内容却有所遗漏。有的功能电路就是一个电子产品,存在着内容的交叠性,而工作任务分析表中没有出现,但对于这个职业来说非常重要,大家都没有编排进去。我们既要避免内容的重复性,又要关注到每一项职业能力的落实,这就需要多协作,多沟通,多反思,以避免上述现象。 第三,教学内容的筛选、排序间的分岐。与职业能力对应的教学内容存在着多样性,如《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中列出了20多个电子小产品,确实都有趣味性、实用性与可实践性。但作为以核心技能为基础确定核心课程内容,要围绕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设计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排序、取舍,合并同类项,有的则作为选修或删去。《电子技术综合应用》中的生产流水线更是五花八门,侧重点各有不同,课程中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专业需要选用具有典型性与通用性流水线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工作关系中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的综合能力,制定课程标准。 第四,内容编排、格式上整体性的分岐。由于大家分组完成,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内容编排、格式等方面存在分岐。除在平时多多沟通,协作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外,在单独的五门课分别完成后,课题组利用暑假集中讨论,以达到统筹兼顾、总体整合,合理编排内容与标准的目的。课程结构设计,既有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宏观课程结构设计,又有核心课程内部的微观课程结构设计;既体现了职业岗位工作特点,又注重学生职业成长规律。 3.专家指导,完善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导方案。完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初稿后,请教了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他们提出了修改意见,课题组进行了精心修改后才完成。 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的过程,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我们开发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必将引领专业不断发展。课程改革任重道远,需要要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和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 应用电子论文:试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与企业聘不到高级技能型人才矛盾的关键。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际,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看法。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革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内容、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是建立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参照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修订而成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设计的项目少、且往往以理论设计为主,毕业实习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设计制作为辅,应用性不强。 (二)安排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编排在某些课程的实验中,且课时量严重不足,实训场所、师资力量缺乏,一个教师需要同时指导几十名学生实验、实训,教师讲解、演示几乎占用了一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学生只能模拟教师重新验证一遍。 (三)重视程度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具体表现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随意性。多数实践项目的考核,都是与相关的课程一起综合评定完成的,实验、实训成绩比例通常不足课程成绩的一半。因实践场地受限、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对实践课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学生有没有操作、操作过程和结论有没有错误,教师难以辨别,只要学生上了实验课,实践考核就算通过。实践考核成为学生最容易通过的项目。 二、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确立了“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测试技术,电路设计与pcb技术的制作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维护技术”等三项专业核心技能。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以核心技能课程为主线,设置专门的实践技能课程,设立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训、电子测量与技能训练、现代电子设备维修、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autocad、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实践技能课程。 在实践技能内容的安排上,将实践内容分配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等几个层次,建立一个与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从基础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 改善、更新原有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实验室,增加电子仪器设备的品种;新建电子工艺设计制作实训室、电子综合实训室、创新实验室;开发仿真实验室,优化校内实践教学的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场所。 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步步高、广州瑞通千里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电子类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以缩小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加快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进程。 (三)实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改革 1.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将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设计实训转化,如将“串并联电路分流、分压关系的验证”改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日关灯电路的测试”改为“日光灯的安装与测试”等;大幅度增加实训项目内容,如“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印制板的设计与制作”、“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等。这些实训项目的改革,强化的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 2.改革实训主导地位。从“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动手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变革为“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以专业知识的转化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为目的,鼓励学生实训过程的多样化、实训结果的规定性和独创性结合。如:在“稳压电源电路设计、制作”的实训中,只给出“将220v/50hz交流电压变换为输出6v稳定直流电压”要求,由学生自我完成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制作。学生可以采用分立元件设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设计;可以是固定的6v直流电压输出、也可以是包括了6v的可调直流电压输出;可以是先仿真再进行实物制作,也可以直接进行实物制作;可以采用万能板安装制作,也可以自制印制电路板后、再进行安装制作。不拘一格的实训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的结合。对于较复杂的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本领;即复杂的实训设计制作项目,先运用protel、autocad、multisim7等软件进行设计仿真,得出最佳结果时再进行实际制作。通过“电脑设计-仿真-改进设计-制作-完善-创新”这种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缩短设计制作的时间,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提高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制定好各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40%总课时),加大设立实训项目,合理安排实验、实训项目,使实践教学内容来自于课程理论,但又有所突破。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完成实训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采用开放实训场所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场所,完成自己设想的项目或需要巩固的技能知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电子竞赛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电子竞赛,使学生在竞赛前的培训和竞赛过程中,巩固和升华电子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社会团体-电子协会为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电子知识讲座、电子作品小制作、电子产品维修、学生优秀电子作品展、获电子竞赛奖励学生的经验交流等活动;不定期地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行阶段性讲课、讲座或实训指导,注重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利用假期让学生去校外电子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辅导,学生在电子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大大缩小了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实际的衔接、扩展。 多方位、多渠道的实践教学,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进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毕业之后的就业率。 (四)实践成绩评定的改革 采取实践教学单独考核、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竞赛成绩列入考核(创新考核)、实践项目和实训报告综合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使之对实践课教师和参加实践课程的学生都起到促进、提升的作用。 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实训项目的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逐个现场操作测试评分。实训报告考核的主要内容:条理是否清楚,实训的内容、测试方法、实训结论、改进创新方法等是否齐全。创新考核是指根据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电子竞赛的情况(完成情况、获奖名次等),进行不同的加分。 三、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一)教师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践性课程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近年来,我院教师编写出版的实践性教材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ultisim7.0仿真设计、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等;其中,由我院教师主编的实践性教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入选为国家级“十一”规划教材,并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获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全国电子信息类高职高专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和江西省的各类电子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得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学生参加江西省及国家级各种电子竞赛获得多项奖励:其中12人获得一等奖、25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2次获团体三等奖,1次获团体第3名。 (三)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由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好、专业素质高,使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结束语 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实。 应用电子论文: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医用电子仪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医用电子仪器》课程重实践、重应用的特点,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对《医用电子仪器》课程部分内容实施“以现象为导向、常见故障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改革。通过课堂测验、问卷调查及追踪调查获悉,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学生印象深刻,维修技能有较大提高。案例教学法符合教学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医用电子仪器的故障分析与解决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医用电子仪器;常见故障;课程改革 《医用电子仪器》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医用电子仪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电子学、微机原理等课程为基础,着重于医用电子仪器的构造、原理和应用,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医用电子仪器》教学一般采用先介绍仪器结构、电路工作原理,后实验验证的方法,很少涉及仪器的故障维修或涉及不深。传统方法虽然能够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但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造成学生分析、寻找仪器故障原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低。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医用电子仪器》课程进行了改革,具体思路如下:明确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医用电子仪器维修工程师所“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对医用电子仪器故障现象能够分析其原因并正确解决,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在讲授医用电子仪器原理和电路知识的同时,应适当加入与一线岗位相关且能够解决仪器故障的内容,以仪器故障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对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努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开拓其维修思路。 基于上述思路,我们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以2007级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的96名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医用电子仪器》课程改革。 “以现象为导向,常见 故障为中心”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案例的内容 我们结合教材与实验室仪器情况,收集医用电子仪器故障现象和解决方法,建立维修案例库,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课程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突出仪器故障现象,引导学生思考。(2)精选仪器维修案例,精讲并供学生讨论分析。(3)附上练习题,作为学生作业题。 (二)实施步骤 1.学生自学。课前先让学生自学讲义,然后在仪器故障的引导下,自学教材,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仪器原理、构造的基本知识。 2.教师精讲。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教材章节的主要内容讲授重点、难点,以仪器故障现象为导向,对仪器常见故障进行详细分析。要求教师对仪器的原理、结构、故障现象及故障解决方法等非常精通,能够随时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3.布置案例作业。以仪器常见故障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对教师精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班上作幻灯片演说,内容包括仪器故障现象、分析思路、解决方法以及体会。 4.教师总结。讲评案例作业,对学生维修思路和解决方法进行评价,总结仪器维修要点和技巧,给每个小组评分。其他小组听讲,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给出评价分数。最后,由教师所评分数、其他小组所评分数及组内互评分数作为小组案例作业的成绩。 (三)实施对象 选择2007级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班共96人作为实验对象,把《医用电子仪器》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脑电图机、电子血压计等,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第二部分是心电图机、监护仪等,采用“以现象为导向,常见故障为中心”案例教学法。 (四)评价方法 由两部分组成,用课堂测验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进行考试评价,其中,期末考试分别按两种教学方法出两道大题,各为10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同时分别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学生、学院共同监督课堂授课质量,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结果 (一)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以现象为导向,常见故障为中心”案例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卷调查 对2007级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班发放学习效果调查问卷96份,回收95份。有86人对案例教学法持肯定态度,认为该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吸引力,这部分学生占总数的90.5%。有84人认为该方法提供了自学空间,提高了自学能力,这部分学生占88.4%。有88人认为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拓展了维修思维,有助于就业,这部分学生占92.6%。认为案例教学法没有效果,没有提高自己能力的学生有5人,占5%。 (三)督导评价 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学院督导组专家多次进行现场观摩,得出结论:此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通过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对真实的维修案例进行分析,按照岗位工作要求考核学生,学生动手实操技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追踪调查 对正在维修岗位实习的2007级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班60名学生进行调查,认为案例教学法讲授内容记忆深刻,对提高自己医用电子维修的实际技能有帮助,应该继续开展,甚至推广到其他学科的学生有56人,占总数的93%。 讨论 (一)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以现象为导向,常见故障为中心”案例教学法的初步实践表明,它有以下优点:(1)使学生将被动式、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探索式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以现象为导向,联系常见仪器故障分析讨论,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更快、更高、更新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它既有一定的让学生自学的自由性,又有作业的限制性,能做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3)学生完成案例后,有一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培养了专业兴趣,提高了学习热情。布置不同小组学习不同案例,可避免互相抄袭现象,这是传统作业难以做到的。另外,小组现场汇报案例作业,锻炼了小组成员的幻灯整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其他小组成员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评估能力。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结合实验室仪器,个别故障需要人为设定,讲义的编写要具有引导性。(2)实验室要经常开放,方便学生课后做实验。(3)案例汇报占用时间较多,教与学进度普遍紧张,有时需要用到课后时间。(4)为防止个别学生偷懒,需要在小组中选定能力够强的组长,带动学习兴趣较低、能力较低、自律性不足者,以组间同学互评、组内同学互评作为激励方式。 我们认为,“以现象为导向,常见故障为中心”案例教学法在《医用电子仪器》课程教学上具有一定的优异性,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教师作为组织者进行“教”,两者紧密联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通过典型仪器故障分析,获得应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表达的技巧和与人协作的能力。在日后的教学中,仍需要推广这种案例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对其不断加以完善。 应用电子论文:浅析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教育系统工程 空中乘务专业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本文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经过岗位分析,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之后论述了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引言 教职成[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所以建设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我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建设行业发展需求为己任,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人才市场需求,铸造建筑特色的专业品牌。作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值连年提高,其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对楼宇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维修、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面向行业就业,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配备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从而构建适合建筑行业需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出发,根据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好准备。 1.专业定位。在建筑行业,一方面智能家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的技术性能尚处于开发改良阶段,调研表明毕业生主要去向在电子产品设计、样机制作、调试维修、生产线产品制程技术指导、质量成本控制等岗位。依据“工学结合”关于职业教育能力目标培养的理念,针对这些专业工作岗位,将其工作过程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产品方案选择、电路原理设计、控制编程、电子线路制作、调试、测试、文件编写等。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要面向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应用第一线,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维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具有扎实的电子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具有电子线路设计与产品制作工艺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建筑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作为建筑行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采用“411”模式,即第1~4学期完成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各专项技能的训练,第5学期通过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证训练等综合课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养的全面形成。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视理论前沿新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拓展,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构建虚拟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通过真实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维修、技术服务等能力逐步形成。 三、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我们重点从改革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专业设置,结合往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反馈信息,以及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竞赛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加强pcb制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smt技术工艺,因此结合专业定位和企业岗位实际调研制订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在专业课程中设置针对电路分析、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编程与调试、测试测量等技能的教学,以及积累电子产品工艺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如电子产品表面贴装(smt)工艺、pcb制板等内容。针对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软硬件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测试,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课程,共26门专业课程,其中4门集中实训课,占总学时60%以上。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电子cad、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单片机应用设计、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试训练、顶岗实习等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在专业知识技能拓展方面开设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集成电路应用、高频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vb程序设计、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等课程。在课程的微观教学设计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形成能力,掌握知识。例如在《单片机应用设计》课程中从开发仿真到模仿真实产品项目开发,在电子产品开发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单片机开发、测试工具设备、加工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开发的组织形式将学生分组,为学生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实践教学环境构建。为满足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配置专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和电子材料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主要承担表面贴装(smt)加工工艺实训、pcb线路板制作工艺实训和电子线路应用实训。配备的设备有:数控电路板雕刻机、热转印线路板制作机、腐蚀机、沉铜器、手动焊锡膏丝印机、真空吸笔、再流焊机、放大镜和热风拆焊台等加工与返修设备。通过实践培养pcb板制作、smt贴装等工艺技能,另外可满足教科研和学生课外兴趣制作项目中的电路板加工。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主要承担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配备有计算机、单片机和fpga实验箱、仿真软件(proteus),可使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测控应用电路设计和编程在计算机仿真软件环境中得以验证,从而加速产品开发和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可支撑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电子cad、单片机应用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等课程。另外该实训室是教学科研项目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课外兴趣制作的主要平台。电子材料室主要支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储备电子元件材料,库存系列阻值的电阻、电容、二三极管、ic芯片、及各种接插件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特色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以专业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设计管理经验的积累为目的,为教学提供实践环境,注重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角色的转变,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搭建通向企业职场的桥梁。 3.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保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模式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素质的养成。因而我们注重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工程项目实践以及教科研等方面的进修、培训、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的调研和专业定位,合理地选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构建了适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从岗位工作过程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各类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通过率达到96.61%,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2010、2011两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应用电子论文:旅游行业应用电子商务论文 一、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分析 1.与旅游产业和产品有很强的契合性。首先,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很强,需要交通、邮电、商业、轻工、城建、文化和文物等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因而进行决策时,除要考虑向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及其他相关产品和服务外,还要满足各相关行业的需要。旅游电子商务可以把众多的旅游供应商、旅游中介、旅游者联系在一起,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及旅游相关行业可借助同一网站招徕更多的顾客。新兴的“网络旅游公司”成为旅游行业的多面手,将原来市场分散的利润点集中起来,在优势互补基础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形成银行、旅游中介商、旅游产品生产者、旅游者四方得利的共赢局面。其次,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贮藏的特点,其生产和销售的过程是在服务的过程中完成的,避开了现代电子商务中配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而且旅游产品具有信息性的特点,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实际上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过程,所以旅游产品最适合发展电子商务。 2.有利于旅游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创新经营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极大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 首先,降低了旅游企业的交易成本。据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CH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的测算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比传统交易方式节省11.61%的费用和9.34%的时间,这与美国莱曼兄弟投资公司经济学家易斯的研究结论相同。易斯的研究指出两点:网上销售商品的平均价格要比零售商店同样的商品低13%;网上零售价格将随网上购物等“电子交易”的增加而下降。 其次,降低了旅游企业的信息传播成本。网络媒介具有无时间地域限制、无时间版面约束、内容详尽、多媒体传送、形象生动、双向交流、反馈迅速等特点,网络营销无需付出店面租金成本。 最后,减少了旅游市场的中介成本。电脑网络形成的“媒体空间”取代了“物质空间”,“虚拟市场”取代了“传统市场”,旅游企业和消费者可进行直接交易,节约了市场成本。旅游企业还可以应用电子商务创新经营模式。首先,旅游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吸引新顾客。作为新的营销渠道,由于网上定购比较方便快捷,不受时空的限制,扩大了市场“空间”,增加了吸引力,互联网可吸引那些在传统营销渠道中无法吸引的顾客到网上定购。其次,旅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可以与旅游者进行交互式沟通,旅游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旅游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服务需求,旅游企业可以及时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旅游者需求,设计新的旅游线路或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旅游经营方式的改进也为旅游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3.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的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的旅游经历、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等,加上不断改善的高速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旅途时间,从而加剧了这种个性化需求的发展。在我国旅游业4000多亿元的产值中,有90%来自于商业散客和家庭自助游,说明这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市场。显然,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而这恰恰为旅游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和低成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并以类似“定制”的方式去满足众多的远距离、小批量的旅游消费需求。 4.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入世后,国外旅游服务公司长驱直入,凭借成熟的电子商务经验,它们引发的决不是简单平等的传统旅游竞争。据一些业内人士预计,一旦旅游市场全面开放网络旅游迅速成熟,那么,全国现有的十数万大小旅行社90%将不复存在。我国旅游企业只有积极参与运用电子商务,适应国际旅游需求的新特征和国际旅游交易的新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二、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2001年,我国各类涉及旅游类网站已达5000个。但据2009年Alexa分析目前所实现的旅游电子商务还限于各种票据、住宿预定、旅游线路预定及发送电子邮件等,只有1%的网站实现了网上付款的方式。也就是说总体上仍停留在上网查询和预订,下网进行交易和结算的阶段,在内容提供、服务方式和网络技术等方面与旅游电子商务尚有很大差距。用电子商务的概念来衡量,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1.环境因素。尽管近几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高,但网络发展环境与旅游电子商务开展所要求达到的规模还相距甚远,网上的消费者也多为高收入或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用户多分布在沿海城市,东部沿海普遍高于西北内陆地区。据中国互联网格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越来越多的居民认识到互联网的便捷作用,随着上网设备成本的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但调查还显示,49%以上的网民是不具有支付能力或支付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年龄在24岁以下),许多人属于旅游电子交易中的“无效”用户。 2.法制因素。旅游行业现有的管理规范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曾颁布了旅游行业经营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以及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关处罚条例,但对旅游电子商务活动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对网上活动进行网络监管、网上交易纠纷的解决方式与手段、旅游网站的经营业务合法性等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对行业管理规范进行扩充和完善,使之更适合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并推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3.交易因素。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和相应的管理机制,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网络技术的不完善和电子商务法规的不健全,虚假信息,获得非法利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诚信危机,影响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一些网民,出于好奇或恶作剧心理,在网上定购了相当数量的旅游服务,但却不付款购买,增大了上网企业的信息处理量和网络管理难度,扰乱了旅游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4.安全因素。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旅游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网上支付等手段还没有找到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电脑病毒和非法闯入等均构成对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的威胁。很多的用户不愿意进行网上支付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信用卡等资料会被网络黑客窃取造成损失。除此之外,网上做交易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用户认证程序,用户大量的隐私被暴露在网上,这使得越来越重视隐私权的公众不愿意进行网上交易。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国内旅游企业通常采用的做法是:旅游预订用网络,付款交易用传统方式。电子商务的快捷性、低成本性等特征未能得到体现,使旅游网站基本停留于提供信息的初级层次。 5.观念因素。从企业角度讲,电子商务目前还没有被广大旅游企业所完全接受,网上促销、网上预定,尤其是网上结算,在我国众多旅游企业来说还是件比较陌生的事。许多企业对上网促销的宣传和营销效果缺少认识和体验,即使已经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它们在实际工作中所作的准备和相应的调整也不够完善。从消费者角度讲,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心理传统而保守,很多人只相信“眼见为实”,而不愿接受网络商品,而这种消费心理定势又非一朝一夕能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应对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应成为全国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组织者,在旅游信息网络建设、旅游信息开发、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制定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总体规划,确定其法律地位,以促进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和旅游信息开发。另外要加快制定、完善和修正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如有关电子合同的法律,要对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予以明确,对数字签名、电子商务凭证的合法性予以确认,对电子商务凭证、电子支付数据的伪造、变更、涂销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消除制约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瓶颈。同时逐步完善网络安全性控制,加强对网上黑客的防范并制定相关打击电脑黑客的法规。 2.尽快解决网上支付及其安全问题。国外电子商务发展得好,与信用卡使用的普及和全国网络化是密不可分的。国内各大银行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利益和发展趋势,尽早介入旅游电子商务以抢占先机,为旅游企业的网上营销提供信用担保。旅游企业也应积极与银行合作,普及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支付方式,使网上付款变得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同时安装确实有效的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网员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使上网人员对网络安全有信心。 3.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的观念。电子商务离不了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对它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的进程。美国的电子商务之所以发展较快,与它们现有的社会条件和消费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美国邮购和电话订购比较成熟,消费者习惯使用信用卡交易。中国恰恰缺乏这种环境,消费者习惯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当运用舆论工具,引导和培养人们的新观念,调动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4.运用传统旅游企业强大的产业资源。目前,旅游网站的经营中,产品优势、成本优势和品牌优势均未形成,而这些弱势恰恰是传统企业的优势。因此,只有巧妙运用传统旅游企业强大的产业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站可以与旅游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借助资本运营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旅游网站利用互联网平台,主要面向营销环节,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而传统旅游社主要面向操作环节,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提供接待保障。旅游电子商务将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是中国赶超世界的一次绝好机会。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将彻底改变现代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随着上述一些瓶颈问题的解决和相应对策的实施,中国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时代必将来临。 应用电子论文:应用电子专业网络课程设计探析 一、应用电子网络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其基本要求如下: 1、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校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网络课程建设,要以网络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网络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2、师资队伍建设 网络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网络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3、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网络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教学内容改革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大力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并积极探索用现代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新路子,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并留有根据技术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的“接口”,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二、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1、专业目标定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既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并初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将科技成果或宏伟蓝图转化为生产力,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体魄、爱岗敬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学生在具备电子技术、电气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楼宇智能化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方案调整 逐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企业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反馈。现已完成对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另外,根据我校建设全国示范高职院校的要求,制定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示范建设方案、专业规范和核心课程标准。 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企业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反馈,我们建立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新型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符合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的新要求。 三、应用电子专业网络课程设计 1、网上应用电子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 网上应用电子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是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作全新的、全面的应用电子核算的教学软件,严格按应用电子核算具体要求设计不同的模块,分步骤进行模拟操作;建立单项应用电子实验操作模块,同时设计综合的业务操作规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电子核算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电子业务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的应用电子操作及要求,了解应用电子核算和应用电子监督职能的实现过程及步骤。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供、产、销过程中的应用电子核算流程,做到全过程的应用电子实务一体化。教师要带领学生拓展应用电子专业业务知识水平,培养学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理解应用电子业务,适应信息社会给传统应用电子业务带来的冲击。这也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应用电子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互联网的运用,掌握应用电子软件的操作。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形式与目的。 ①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依托承担的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研究最新成果,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和过程中,开展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 ②着重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阐述问题与讲授的过程,主要地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对那些学生似懂非懂的,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课中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答疑。 ③采取工程实例教学模式,即以完成一个一个的工程实例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还将大量结合事例来介绍理论以及模拟相关环境;同时,让每一位都学生参与到习题库和案例库的开发建设,有益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④采用自主研发创新激励法。以科学问题和社会需求两种驱动方式,组织开发兴趣小组,营造良好的自主研发创新氛围,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学习。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带着任务,边学习边实际动手操作,以完成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实际的工作中训练职业技能。将Multisim、Protel等仿真平台融入教学内容,训练了学生利用先进计算机仿真手段设计电路的能力。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切实加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结合课程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电子技术科技活动和科技服务,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第一,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优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我们加大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更多地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在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智能化的题库和练习系统等教学辅助系统,增加了更多更好的标准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第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充实课堂的内容,使其内容具体丰富。目前我校多媒体教室所拥有台式电脑、示频展示台、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分运用图表、案例,特别是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提供了保障。在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改革上我们还尝试了建立专业教学网站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直接阐明学习任务,提出学习的具体要求,通过学生自学并参加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进行启发答疑、联系总结等来完成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强调在学习中,通过阅读、练习、测试、讨论等方式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掌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分析和研究实际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四、教学效果 课程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教学互动发展,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显著。课程组成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课程整体建设,发挥了理工科院校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一体化协同发展,注重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与协作,注重技术创新和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受到校内外同行和专家的好评。 作者:张鉴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论文: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既全面推动了农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变革,又促使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且发展趋势日趋体现出电子化、数字化与信息化等显著特征。与此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了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深入阐述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涵义的前提下,认真探讨了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以期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策略 0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增长以及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形势日益严峻。对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目标:即优质、高产、高效。当前,随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农业科技正全面快速发展,这为我国加快农业技术革新、更好应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与挑战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发展,势必会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产生强大的助推作用。在如此环境和背景下,我们如何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而更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升级换代和技术革新,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的工作质量、效率以及现代化水平,已成为了很多专家和学者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必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全面探讨了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期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有所帮助。 1电子信息技术的涵义 所谓电子信息技术,就是指研究信息产生、收集、存储、传递以及处理等过程,并积极采用新兴科技、信息的技术之一。通常情况下,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就是指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硬件、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讯、网络等技术来实现的。目前,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与进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范围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张,很大程度上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及方式,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从世界范围而言,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现代科技之一,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农业领域,势必会大大优化农业信息资源的处理、应用,进而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对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2当前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困难及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依然极为缓慢。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落实。这些困难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虽然我国很多地方已充分认识到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但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农业气象预报、农业网站建设等方面,对在农业机械领域中应用还体现为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如此一来,就势必导致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且使得我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在农业机械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日益加大,这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2资金投入不足 作为高新技术之一,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作为保障,尤其需要配备大量的研究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和相关实验设备等作为保障。从我国的范围来看,在农业机械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3与实际相脱节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农业机械信息化的水平还较为低下、革新步伐缓慢、实用性不强等现象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的生产、质量、效率及运用的有效发挥。从我国实际来看,其根本原因主要就是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同农业机械实际应用环节不相适应,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比如,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业机械仅仅适合在平原地区应用,而对山地或者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及其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相对比较少,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推广电子信息技术。 3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困难及问题,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确保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稳步有序推进。 3.1提高农民信息意识和水平 在新的时期,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生产者、实践者,只有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能力水平,切实加快农业机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步伐,才能使农民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此,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必须结合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等活动,扎实做好农业机械的后续服务,切实增强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认真解决现代农业机械在农村推广的困难和问题,逐步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3.2加大农业机械信息化投入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虽然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得到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应用,也取得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比,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切实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全面推动农业机械信息化取得实效,促使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在农业机械中得到全面广泛应用,并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 3.3实现与农业问题的有效衔接 农业机械的信息化研究,必须紧贴我国“三农”问题的实际情况。只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在开发、销售、应用、管理、维修以及服务等方面的质量与效率,才能提升农业机械在组织、管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这样一来,就可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水平,进而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问题,也更加有利于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及应用,进一步提高“三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变化,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及其范围逐步得到扩展,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不断加大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以求更好地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马明春 张新颖 单位:磐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磐石市农机监理站 应用电子论文: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由制造中国向创造中国迈进,我国进入创新的关键时期。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对产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势必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相应调整。作为高职院校从事应用电子专业教学的教师,如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方产业结构的调研,如何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如何做出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制订出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安和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是应用电子专业人才是亟待研究改革及解决的问题。笔记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深入调研和对有关(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审视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训条件、考核方式等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了解该专业面向的行业与企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识图、识别电路、仪器仪表的操作能力,具有解决应用电子技术所对应的维修、装配、设计及工艺改进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电子技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知识;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事电子产品方面的设计生产、检测、维修、管理和销售等工作;有一定的工程方案制作和管理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技术型人才。 二、专业教学模式的建立 1.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引企入校,用学校资源换取企业为人才培养服务,也可以说为学院购买企业服务,如,探索为企业提供优惠的实训厂房、为进入学校的企业享受教育用电的优惠政策等,学院利用这些资源换取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实习实训项目、兼职教师、勤工俭学岗位等。校企合作不仅能解决学校教学资源不足问题,而且能获取校企合作更大的主动权。二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技术型平台,再通过项目方式将专业的兴趣班、优生培育方式与工作室、工程研究院融合在一起,实现实训室、工作室、研发平台三者结合,也能将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学院专业教师、学生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体现和感受现代企业的职业氛围与现代管理的思想理念,通过通过“6S”管理理念,明确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了解或掌握电子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理论,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的中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行为能力。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和践行校企合作的“六个对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教师角色与师傅角色对接,思想素质教育与职业文化素养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对接,能力考核与企业评价对接,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对接。首先是学院和企业实行“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样学校就可以从企业聘请高级管理者和技术能手作为电子产品生产测试、生产、维修等实习实训的现场指导教师,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智能电子产品中应用到的新技术。 3.建立“工作室”项目导学的模式。 所谓“工作室”导学模式,就是为优秀教师、技能能手建立教师工作室,为教师搭建教研教改和技术研究的个人平台,工作室建设采取校企共建、学院自建、校校共建三种方式,分研发型和教改试验型,为专任教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提供实践平台。并通过制订和实施《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师工作室考核办法》等制度,明确工作室的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任务以及工作室的考核与评价办法引导教师做“立地”的科研,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良与创新。以实际产品作为项目,并以该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分支比较多,不同的学校定位,必需结合服务相关行业与地方经济,以专业复合方向为突破口,以工学结合、模块化进行课程体系整合。构建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三个课程体系。 1.专业基础课模块。 涵盖电子元器件、电路、测量仪器和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如,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设计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等,通过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这个阶段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为5:5,做到理论够用,而实践课程以实验认证性为主,辅以简单模块的实训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为后续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2.专业模块。 该模块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紧跟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新动向,以项目为载体,项目中要体现现有的电子技术最先进的课程,如智能卡技术、SOPC编程技术、ARM嵌入技术、DSP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项目的引入、过程和考核紧密结合,做到理实一体化,达到教学做三合一。 3.专业方向。 体现专业的前沿性、先进性等特点,以公开课、专题报告的形式作为专业方向课程的载体,介绍电子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知识。通过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四、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将校外实训条件向校内转移,一是引企入校构建校中厂的实践条件建设模式,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建立“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专业技术平台方式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以任务为中心将实践环节分五个阶段完成:一是认识实习;二是适应性岗位实习;三是职业技能鉴定专业训练;四是生产性岗位实习;五是就业性岗位实习。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叠加递进的方式来训练和培养。以产品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建立课程教材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建设专业对口的、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实践教学由过去的模拟教学转变为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下的教学。同时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在技能训练实践性教学环节当中,要求组织学生实训过程中,严格遵守现代企业的“7S”管理要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五、强化考核与评价 考核办法对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教学模块,提出一种动态考核办法,笔试与面试的比例随教学模块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学习时,考核以笔试为主,面试为辅,总成绩由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组成。专业模块则以面试为主,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笔试;专业方向课以提交论文的形式考核,面试主要是实践操作考试;平时成绩由过程评价成绩(25%)+教师与学生互评成绩(10%)+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考核成绩(15%)组成,做到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改善学生重结果不重过程,重理论不重实践的现象。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要坚持教考分离原则,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提高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质量。 六、结语 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复合化方向整合课程体系,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多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作者:周柳奇 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论文:国际贸易应用电子商务论文 1分析电子商务的内涵 凡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营销、生产、流通、销售等活动都属于电子商务范畴,它不单单是在互联网上的交易,电子商务囊括了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用来增加价值、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原材料采购查询、产品展示、产品储运、订购出口、电子支付等贸易活动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电子商务由多个贸易环节组合而成,完整的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买家、卖家、银行等金融机构、配送中心、认证机构、政府机构等机构都会参与其中。 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2.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运输体制的影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物流系统,该物流系统集物流、仓储、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于一体,通过查看该系统信息可以获知整个国际贸易物流情况及物流贸易各个环节的运作情况,根据查询结果即可对国际贸易的运输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国际贸易的运输体制随着电子商务的渗透发生了变化。 2.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交易形式的影响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交易模式,需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贸易往来,电子商务平台对信息量有很高要求,它是一种综合了资金、商品、信息、物流等环节的贸易流通模式,该运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单向物流的形式,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空间。 2.3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交易范围的影响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有效扩大了国际贸易的交易范围,使地区与地区、地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的联系更为紧密,即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贸易往来,在同一时间可以进行多项贸易交易,不会出现时间冲突,使国际贸易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国际经济的交易范围得到了有效扩充。 3分析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应用 在进出口商品过程中,企业常常通过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商品的商检、报关、运输投保、结保险、汇等相关工作,极大的减少了时间、人力、物力的损耗,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交易环节,有效降低了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进一步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节奏。国际贸易业务主要包括贸易关系建立、商业谈判、电子合同签订、订舱租船、报检、报关、申请许可证、货款结算、配额管理等贸易环节,整个贸易过程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在国际贸易进行过程中,会涉及到生产企业、外贸企业、流通企业、海关、税务、金融等机构,要想确保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就需要这些机构的相互配合、协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EDI方式、Intemet方式和Intranet方式三种方式。EDI方式指的是电子通讯方式,企业会通过标准的电子数据格式将估价单、进货单、报价单、清款对帐单、出货单等商业文件传送给交易企业,该种通信方式可以消除企业间的空间障碍、降低数据的流通时间,人工誊写商业文件的差错也会有所降低。Internet方式指的是国际互联网,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进行产品推销、购买商品、信息咨询、金融服务、商务洽谈等一系列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消费者还可以与企业进行网络购物、网上法律服务、网络广告的贸易往来,可以使我国社会资源得到高效配置。Intranet方式指的是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内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进行商务谈判、订单、促销、发票、海关申报单、提货单等日常经济信息的往来,并可以进行文件签署、电子付款,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广泛应用。 4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电子商务领域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还未发展成熟,电子商务领域没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律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仍有待提高,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缺乏规范性文件作指导,处理国际贸易纠纷时无法可依。 4.2电子商务具有较低的信用水平在电子商务领域没有建立成熟的信用制度对其进行有效规范,电子商务中货款支付的安全性偏低,该模式下产品质量也没有一个可靠保证,电子商务的信用水平偏低,如何构建良好的信用管理体系已成为发展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必须考虑的问题。 4.3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大规模从事国际物流产业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国际贸易的物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物流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无法确保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4企业国际贸易信息化技术水平偏低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国际贸易信息化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信息传递网络化、网络化办公等办公方式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因素对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 5促进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发展策略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应对策略,为促进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1)完善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体系,明确我国各级政府、消费者、企业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中所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使国际贸易纠纷的处理有法可依(2)构建科学的电子商务信用保证体系,使其适合于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水平(3)大力发展我国国际物流运输产业,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对货物运输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有效监管,实现单据电子化、标准化、网络化(4)要加大电子商务的自主研发能力,夯实电子商务基础,加强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 6总结 电子商务的运用使国际贸易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地区与地区、地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的联系更为紧密,缩短交易周期,扩大交易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洁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论文:微课应用电子商务论文 1.“微课”的定义 “微课”,就是通常所说的“微课程”,将视频作为教学最重要的载体,使其能够将相关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教学的相关环节进行讲解,并且能够将这一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微课”的产生,使得高校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师的授课过程当中,并且还能够将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应用,使相关的课程内容能够更多的展现形式。 2.电子商务课程 电子商务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专业,主要是以电子信息的相关技术为工作手段,对其进行商务上的应用,同时还将管理学、营销学、现代物流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能够对网络的建设维修、产品的营销策划等进行工作,甚至是与客户进行工作的交流。但是,由于高校学生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也就导致学生的技术水准较低,因此也就需要提高相关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微课”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使用特征 3.1课程时间短“微课”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视频,而电子商务课程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视频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微课”的上课时长最长的不会超过10分钟,这样就能够保证电子商务课程的学生能够保持兴趣,不会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效率往往会比40分钟的课程高的多。 3.2课程内容少和传统的电子商务课堂相比,“微课”所涉及的问题较为集中,能够将课堂的主题更好的表达出来。使用“微课”进行电子商务的教学,能够使教学的内容显得更加精简,避免复杂的内容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3.3课程资源容量小“微课”所涉及到的电子商务的视频与资料等,它的资源容量不过几十兆,而且视频也都是通过相关的网络媒体进行播放的,这就保证相关的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师与学生能够及时地进行课例、教案以及课件的观看,同时还能够将其存储到手机或者是笔记本电脑上,使学生、老师能够对其进行反复的研究思考。 3.4课程资源使用方便在“微课”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主题明确完整的,都是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视频作为教学的主线,对其进行教案的设计,搜集课堂上所能使用的课件与素材,同时还能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反思改进,考虑学生的意见,然后形成相应的电子商务资源包,构造完整的教学资源环境。 4.如何让“微课”在电子商务课程上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4.1构建出更容易操作的“微课”学习平台根据相关的脑科学家的研究,人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工作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人类的大脑就不能再次进行有效的工作,因此电子商务课程的“微课”设计时长一般都不会超过10分钟,最好的是3至5分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证明,视频时间超过10分钟的话,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产生厌烦的态度。不仅如此,如果相关的“微课”学习平台的造作过于复杂的话,就有可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此也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构建出更容易操作的学习平台,使其能够进行更好的操作与学习。 4.2将“微课”学习进行更深层次上的开放由于“微课”属于开放性的学习资料,再加上电子商务课程自身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相关平台的开放程度足够大,才能支撑起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如果开放性的程度较低的话,就无法保证相关课程软件的升级,导致电子商务课程在“微课”上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传播。因此,要想保证“微课”得到学生们的支持,就必须将“微课”学习进行更深层次上的开放,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应用“微课”进行电子商业课程的教授。然而,如果只是将“微课”进行表层的开放也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将课程视频的代码直接嵌入并开放,要能够将“微课”平台分享到空间、“博客”或者是“微博”上面,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相关的教学课程。 4.3扩大“微课”引导的吸引力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将“微课”引导的吸引力进行扩大,使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课程的时候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扩大“微课”的吸引力主要指的是扩大其引导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平台本身的能力。仅仅依靠“微课”平台,也许能够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关注点也仅仅是“微课”这一平台,一旦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样对电子商务的课程学习没有多大好处。因此,要不断地提高“微课”在娱乐方面的能力,创造一些与电子商业课程相关的小游戏,将游戏对高校学生进行开放,而且还要能够方便学生的操作,这样就能够提高电子商务课程的有趣性。不仅如此,还要能够不断地吸引更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微课”的学习,不能将相关的课程当作私有,要和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不同学生、教师之间能够进行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交流,使其能够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 5.结语 虽然很多的教学人员都知道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真正投入使用的学习人员却很少。很多的教师人员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微课”,应该怎样将“微课”与实际教学进行联系,甚至是不知道该怎样将相关的电子商务的教学视频进行播放,这样就导致了“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很小。因此,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将自身的能力进行提高,努力将自身的“微课”知识进行扩充,只有这样,才能将“微课”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电子商务的教学。 作者:李元吉单位: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 应用电子论文:高校应用电子教学的经验研究 一、提高实验课时比重,在实验中继续提高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实践工作,动手能力比理论知识来得更实际。理论知识学习得再多,将来到了工作岗位上也不能转化为动手能力,所以在应用电子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成绩差的同学可能设计不出电路图,但这并不意味着照着现成的电路图,用电烙铁和电子元器件他也做不出东西来。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华裔科学家杨振宁通过分析别人做实验留下的报告,研究发现了连做实验的人也没有发现的新理论。提高应用电子课程的实验课时比重,在实验课程中进行分组竞赛,看谁做好。在简单的电路焊接实验中,让学生知道小小的电烙铁加松香,同样的图纸大家做出的东西怎么差距这么大,让学生知道即使是基本功,练就起来也是要下大工夫的。将实验课中要动手的环节分解,让同学们认真练习,让同学们有成就感。让他们知道即使是高科技的实现也离不开技工人才动手能力;让他们知道即使是我们国家的火箭、卫星、载人飞船的制造也离不开技工人才。只有让同学们明确将来的就业定位,他们才有学习动力,才能保持学习兴趣。 二、多参加竞赛,让同学们认清差距 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每年都有举办,各级别各档次的都有,可以多让学生参加竞赛。在比赛之前,学校内部举办选拔赛,参照比赛项目制订教学计划,平时组织业务能力比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到了比赛现场,让学生了解比赛的项目中就有将来工作中会用到的东西,通过比赛,可以看到平时实验不规范的地方,通过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对学生和老师都很有益处。 三、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会提高对理论知识的需求 一遍一遍重复的实验固然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随着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也会有厌烦心理,适时地让他们了解这些实验中浅显的理论知识,让他们带着理论知识再回过头来做实验,他们会有新的认识,甚至会提高对理论知识的需求,这时候插入高阶理论知识的教学将事半功倍。每学一点理论就将它们加入到实验中,让实验渐进复杂,有人会有疑问:这个过程会很长吧?一门课就一个学期时间是不是不够啊?没错,时间肯定不够,但教改是一个专业的系统工程,专业课程是前后衔接的,一个老师不是只教授一门课,只教授一个年级。这就要求专业老师要熟悉整个专业的教学流程,要能够教授全专业的所有课程。只有这样专业教师才能系统地进行教改,而不是拘泥于自己的一门课程,闭门造车空谈什么精品课程。 四、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忘记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处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将来从事职业的岗位需求,该岗位在整合产业链中的地位,爱岗敬业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有参照学习的对象。很多学校近几年都添置更新了教学设备,教师的工作量也因为先进教学设备的引进有所降低,但老师不能产生惰性,特别是上机课,有老师就直接开网让学生上,学生没问题老师也轻松,这种做法很不可取。高职院校的教改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应用电子课程是电子通讯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石,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影响后续课程,对学生本专业就业岗位影响也很大,高职老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 作者:吴康刘艺美单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论文:应用电子专业实践回顾范文 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和两个月的紧张培训,让我学会了电路图的分析和工作原理,当看到一份电路图是能自己分析出各个不分电路和工作原理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学会了家电的维修思路和故障的排除方法,学会了基本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和各种机器拆装方法和技巧。能自己独立的维修机器。 课程设计的背景:根据以前的经验,生产实习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及其他任何专业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训练,认真抓好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重要环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非常缺乏实践的动手能力,为了现在的毕业生能更好的接轨,能更快的适应的公司的要求,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胜任自己的岗位,我校决定行一次有效的毕业生实习。 课程设计的目标:掌握家用电器的各个部分电路的分析和工作原理,学会家用电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维修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内容:在毕业之前于2年在电子有限公司实习过一个月,通过实习对电视机的生产过程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未来趋向等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通过短短的两个月的培训,像一个小小的切口,通过它,我看到了什么是优秀,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客服的好员工。两个月里,从原理到实践,那么多优秀的维修工程师熟练地讲着自己工作中的经验。谈到公司,谈到工作,他(她)们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谈起未来,谈起我们,他(她)们言语里尽是关照。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的大学生,我很清楚的知道,眼高手低是我们的通病。所以,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我更乐意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比如元器件的认识与焊接等。每位师傅对我都能尽心尽力地指导和帮助,都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容忍我的很多欠妥之处,一点一滴的温暖让我很感激她们。 实习期间,除了浅层次地学习了专业技能外,我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很多技能之外的东西。首先是客服人员的敬业和那种生机蓬勃的工作氛围。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中,你的心会不由自主地年轻起来,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快起来,远远的脱离了我们学校以前的那种懒散、自由的作风,而你的工作态度更会变得努力、认真,再认真一些,再努力一点。也许,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一个企业写在书面之外的“特殊文化”! 要想长久的留住客户,绝对不是靠压低价格,还要靠品牌和实力,服务和硬件才是创造品牌、增强实力的途径啊!竞争如激烈,我们靠什么胜出?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企业要跟随市场的发展,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要提供什么,我们必须提供给客户n+100个最优的服务!我们必须有熟练的维修技术。 其次,还有几个小问题,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大家要尽量做到开单时书写字迹清楚,不能太草,应该让录单人员能比较容易辨认。 当然,以上仅仅代表我个人的想法,是“井底之蛙”之见,如有冒犯之处,实属无心,请多包涵。 应用电子论文:技术专业项目应用电子论文 1项目载体与其承载知识的关系 项目载体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承载和提供相应信息的实物或事务。在整个教学任务的实施阶段,教师、学生围绕着项目载体而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为了达到对学生的既定培养目标,项目载体所承载的知识和信息应符合的特点如下。 1.1项目载体是新知识的载体 学校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播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学生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因此,教育的性质就决定了项目载体必须是新知识的载体。这个载体上所承载的知识类型必须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知识的深浅程度必须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是面对课本和黑板,凭借教师的讲解来展开想象,内容缺乏形象性,学生很难建立起相应知识的概念。教师讲解费时费劲,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极不理想。但在项目法教学中,采用了研究型学习模式,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极大地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了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项目载体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且涵盖一定的教学内容,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载体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方向)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中,教师选择超外差式收音机为项目载体,在这个载体中,涵盖了正弦波振荡电路、共射放大电路(选频放大电路)、检波电路、射极输出器、功放电路等知识点,而这些都是教学计划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在教学中,通过将项目分解成共射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射极输出器、功放电路等若干个子项目;采取先简单、后复杂的项目实施顺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既使各子项目所涵盖的知识紧密联系,同时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项目实施方式,教师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操作中、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项目的同时,既是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消化及巩固的过程,也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了通过这些项目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目的。实践证明,合适的项目载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教学效果很好。由于该载体所承载的知识深浅程度与初次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适应,知识应用与实践获得了完美结合,因此把超外差式收音机作为知识载体进行项目教学是比较成功的。 1.2项目载体是新技能的载体 在“超外差式收音机装配项目”的教学中,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每个子项目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根据电路原理、元器件的特性,进行元器件的检测、焊接;并进行电路调试,排除故障等。整个过程,学生不仅要懂得电路原理,而且从操作技能上也有一定要求,因为像收音机一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很多电路故障都是由于焊接技能不熟练和调试错误造成的,所以,要顺利地实施项目,每个学生都要熟练掌握焊接和调试技能。通过这样的动手过程,使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使受教育者既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了相应的技能,从而达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 1.3项目载体是新教学模式的载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活动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间接获得知识。而以项目载体为基础的项目教学中,学生则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知识。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理论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教学为中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所以,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已经不适应现代高职高专的项目教学。项目法教学体现了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型学习特点,由此决定了项目法教学的教学模式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由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在围绕项目进行,而项目载体所承载的信息必须要适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以超外差式收音机为例: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在《模拟电子技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比较抽象的概念,使很多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理解和掌握。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后,教师不再着重于静态工作点概念的讲解,而是通过项目载体,让其成为完成项目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学生们通过反复测量、调整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对静态工作点的感性认识,再经过教师从理论上对其阐述和归纳,学生便很快牢固地掌握了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概念。这种先感性、后理性的学习过程,彻底突破了传统的知识认知规律,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法,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2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适应现代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全新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创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推动了教学方法的革新,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而作为项目法教学的骨干,项目载体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没有项目载体,“项目教学法”就只能是空谈,难以成为现实。因此,项目载体必须承载着一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新教学模式等,合适的项目载体成为达到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作者:杨少昆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论文:关于教师应用电子论文 一、对待电子书包的态度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教育体制是否适应电子书包这个问题上,评价体系的平均值为2.87,是最低的,这说明教育体制中评价体系是最阻碍电子书包项目推行的问题。因此,建议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和考查中,减少应试的成分,更多强调对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二、电子书包在各学科的应用方法 1.语文:读书园地,累积语言 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应用为中心,大量阅读。而电子书包为语言的阅读与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必读篇目、泛读篇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在电子书包上开设读书园地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可进行如下操作: (1)各抒己见。 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同一主题或文体的篇目,大家自由阅读任何篇目,进行赏析或者批判。 (2)师生共读。 选择点击率最高的篇目进行师生共读,进行深度赏析。 (3)奖励阅读之星。 为了鼓励在读书园地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根据活动中的活跃度或者学生的推荐,推选出“推荐之星”(推荐篇目被选为师生共读篇目)、“阅读之星”(阅读篇目多)、“赏析之星”(赏析深入、透彻)。 2.英语:听说读写,全面贯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因为缺少实际应用的环境,所以经常会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情况,但借助电子书包,可有效改变这一状况。 (1)改变作业形式,增加学生说的机会。 英语作业的传统形式一般是抄写单词,朗读预习等,但随着电子书包进入课堂后,学生逐渐掌握了录音、录像等操作。因此,教师可将作业形式改成“请读一读,说一说,并录下来”、“请演一演,并录下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充分说的机会。同时,让平时胆怯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开口说英语的成果,这样也可以帮助这些学生实现从“开口对自己说”到“开口对大家说”的逐步过渡。 (2)自主听读,自我检测,避免滥竽充数。 电子书包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均衡的自主听读的机会。同时,在学生听读完后,教师应设置相应的题目检测其听读情况。这就避免了在集体听读中,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情况。 3.数学:复习检测,即时反馈 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但数学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全面掌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均衡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但是,借助电子书包的数学题库中的即时反馈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大部分的数学题都有量化的标准答案,教师可借助电子书包了解每道题的班级整体掌握情况,也可以关注到个别仍然存在困难的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再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辅导的方式。 4.科学:认知小工具,画龙点睛 科学课是学生认知世界、探究世界的一个入门学科,但受到课堂环境的限制,学生只能被动地在书本上去认知世界。电子书包优化科学课的方式就是其认知小工具。例如,在科学课上,“虚拟人体解剖”、“3D人体结构”等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电路专家”、“物理机械”、“荧光物理”等小工具又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等。在科学课上,一个关键知识点只需要一个关键的认知工具来画龙点睛,让学生自主探究以代替教师的叙述与讲述,这样也达到了科学课所提倡的,让学生去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作者:何涛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新小学 应用电子论文: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电子论文 1以“体系性”的视野,在整体层面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虽然已有多年的学校课程体系开发经验,但在整体层面如何结合职业人的成长规律和岗位的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实质性地促进专业知识、技能、技术、职业素质与基础管理的有机融合,进行一次新的探索。认真、扎实地到企业、行业中调研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的规格,对湖南省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结构中具有明显的人才层次要求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职业群从社会学和教育学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开发与之相匹配的“层次化、模块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即对接应用电子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开发设计、轨道电子等岗位群,解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典型岗位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素质模型分析表,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典型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和素质的能力等级要求,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优化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生产制造、技术服务、设计开发和轨道电子等课程模块。建立健全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拓展、职业素质测评构成的学生素质培养体系。开设国际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等课程和国际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将学生素质培养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以职业人培养为中心的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从整体层面以“体系性”视野构建中职、高职、四年制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使我们开发的湖南省职业教育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更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 2以“开放式”的视野,在方法层面搭建职业能力素质成长模型 虽然我们有多年的学校管理和决策经验,但如何在企业的功利性与学校的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在方法层面切实地解决现代职业教育跨界问题,还是一次新的尝试。即校企合作办学,涉及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的问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涉及的基于工作学习和基于学校学习的问题;而职业教育本身,涉及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解决现代职业教育跨界问题上,我们要发挥一线教师和企业员工集思广益的智慧协同一致地探讨如何基于“素质冰山模型”搭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成长模型。基于此,我们每年组织专业建设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与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部、行业协会等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合作,到珠海伟创力、南车时代等行业企业调研,深入分析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轨道装备制造产业体系,获取人才数量、层次和结构的需求及趋势,遵循职业人的成长规律,借鉴主流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实践效果的重要工具(即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以岗位群为线条的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素质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即根据调研报告,归纳岗位序列。然后依据岗位序列梳理出业务要点、工作要项;根据工作要项,按分级标准梳理出各级别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让一个工作要项的全部内容被不同能力等级的技能人才合理分担,即对于同一专业中职、高职毕业生在从事一项工作任务时,工作要项所涉及的能力高低和范围大小这两个维度应给予清楚的界定。然后,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能力要素分析及提炼。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按等级对工作要项的能力要素进行分级分析定位,确定相应的业务行为应掌握的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及素质,形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能力素质模型等级。最后,对接电子信息产业链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四个环节,对技术工等技能岗位、工艺员等技术岗位、班组长等管理岗位三条应用电子职业人职业发展路径中电子产品调试岗位、产品装接等岗位进行职业素质能力分析,确定了职业人的三种成长线路:一是工序路径,二是技能技术提升路径(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三是管理提升路径(组长—主管—经理即从单项管理到综合管理的提升)。以真实企业“人、机、料、法、环”五个生产要素为基石,遵循“技能、技术、管理”三条职业人职业发展路径,构建“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为主轴的三层级职业能力素质成长模型。 3以“国际化”的视野,在教学层面形成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理念、方法和途径 尽管我们有多年的国际合作经验,但如何适应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教学层面进行认真的学情分析和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还是一次新的布局。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必须遵循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指向,认真分析学情开发出适合职业教育对象的心理、生理、智力特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为此,我们设计了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理念、方法和途径,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开发专业教学标准流程如图3所示。即以职业能力素质成长模型为理念,梳理职业岗位的结构、工作内容,划分岗位群或职业仓,明晰职业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行为调查,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类(分为隐性能力、显性能力)和分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结合行业国际标准,获取与岗位能力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工作内容转换来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分为知识、技能、素质)和分层(分为中职、高职、四年制高职);最后,在教学层面明确专业定位,构建课程课程,组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形成教学标准。除此以外,还要采用与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和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紧密相关的国际通用的产业标准、产品标准、生态标准等,实现专业教学标准“国际化”。综上所述,通过剖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教学标准构建过程,在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梳理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搭建职业能力素质成长模型;以“体系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视野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地提出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理念、方法和途径,形成从职业中来的系统化的专业教学标准构建方法。这将有利于提升湖南省职业教育的水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未来激烈的高水平的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作者:刘红兵首珩陈庆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论文:高职应用电子论文 1第二课堂指导方法 (1)建立组织机构,提供场地。应用电子专业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了必要的实践,许多内容学生就很难学懂、学好。而学校配合课堂教学所开设的实训实践课,往往受学校经费条件的制约和学时数的限制,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感到迫切需要一种组织形式,把学生分散的实践活动集中起来,既便于他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互帮互学,也便于教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 (2)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光有组织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让更多的学生自愿自觉参与,并持之以恒地开展活动。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只有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通过电子创新协会把新成员和老成员形成一对,有能力的老成员手把手地教新成员如何理解电子组件,学习如何使用仪器来检测坏的电路板,进行简单的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找的都是些比较简单,能一学就会的项目。获得收获的新成员很快就能消除对电子技术的畏惧感,增加了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信心。然后,增加难度,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电子产品原理,维修一些小家电,如吹风机,电磁炉,收音机,空气净化器,热水器等,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专业的能力,进而体会到的成就感。此外,根据学生在协会中显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也作为选拔进入各种技能比赛的参考。由于参赛是对学生技能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很好的一个平台,也是招聘单位看重的内容。学生为了能够参赛就得更加努力,这样也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3)培养骨干,以带动其他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学生自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从第一课堂观察学生选择对象,到第二课堂有意识地培养一批组织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学生骨干显得非常重要。通过骨干引领学习可能达到比老师讲授更好的效果。 (4)建立产品意识,深化实践内容。建立产品意识,这是对学生在实践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每完成一个项目设计,就要求学生思考,如果把自己的设计或创意转化为产品,这要经过几个哪几个方面。其中哪些部分由社会力量来完成,哪些方面应该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去了解当地的工业环境和就业岗位,当地工业的技术水平,也使学生了解还有哪些相关学科和基本技能要学习掌握。这样做是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总之,开展第二课堂的建设,你应该先建立一个组织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它是让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持久的继续进行的前提,而框架搭建后,教师主要作用是起到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安排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第二课堂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1)组织建立对电子技术有浓厚兴趣的电子创新协会,选拔一批不错的大一新生,利用课余及晚自修时间,制作项目,每周三下午老师辅导,请专业老师,授课内容主要学51单片机编程和项目设计。以模拟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形式分组。每组3~4个人,1个人负责编程,一个人负责电路设计,一个人负责文档,这样能锻炼他们的默契度和团队合作能力。同上一样选拔一批不错的新生,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3~4人。做项目不提供项目相关的任何资料。每组发一个题目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上交实物可以上网查资料。另外,可以每组选一个组长(主要分配组内工作和知识点整理)。电子创新协会以“要做事先做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本理念,以“普及电子知识,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为宗旨,以“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采用“自学为主、指导为辅”,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方式,全力促进成员高素质、高能力的成才。通过电子创新协会组织的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电子创新能力,通过协会活动方式的第二课堂为学生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2)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利用第二课堂,召集五六位基础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有关资料,并为他们解答了一些难点问题之后,把一部分第一课堂的讲课的任务交给他们。如在《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的电源电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中挑几个扩展内容的实训任务让学生讲解,每个任务由一位同学担任主讲。由学生给自己的同学讲课,其效果有些比老师讲课的还好。这种讲课方式的学生事后都深有体会,一些人表示通过准备为同学准备讲一次课所获得知识进比听课多多了。通过这种活动,一批第二课堂的骨干队伍便自然形成了。受到锻炼的学生大大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平时都去注意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新的动态,主动地收集在课内外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与经验。从这些事实可以表明,第一课堂中让老师和学生十分头疼的专业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第二课堂可以很好的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而主动学习的要求和能力不断提升。 (3)针对生活中某一电子产品的功能要求让学生完成一个具有同样功能完整的,可销售的,有经济效益的产品。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体会到完成一项产品开发到成品销售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时间去做调查研究,他们可以发现做一个真正的产品并产生效益,不仅要学习专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供应链管理理论,也要掌握电子CAD,基本的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技能,连平时应用电子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能涉及的机械和模具知识技能等也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这些实际的调查了解,学生知道了针对专业涉及岗位能力的要求,也有了目标和动力,自主学习的学风很快形成了。 3总结 基于应用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需要第二课堂的辅助学习,经过第二课堂磨炼的学生不仅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本领和社会适应能力,他们一出校门很容易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情况远远好于其他学生,甚至很快被用人单位委以重任。只有安排好辅助专业课程的第二课堂学习,才能使高职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满足高职生培养目标的需求。 作者:徐迅成葛海江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电子系 应用电子论文: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电子论文 一、在验证性真实实验中,充分利用白板的展示功能,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学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验证性真实实验,这类实验是学生通过真实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以验证所学的原理和知识,达到深化理解、加深记忆的作用。验证性真实实验中,相当一部分需要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显微镜的特性导致实验现象只能一个人获知,造成学生对实验结果是否正确难以知晓。有效应用白板的展示功能,把显微演示装置连接到电脑上,通过白板实时显示某位学生的观察结果,教师和其他学生可进行对比和分辨对错。对于其他非显微镜实验,利用摄像头实时显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实验结果能够统一,实验结论也更容易获得。由于是学生实时获得的实验结果,因此教学效果比用传统课件展示视频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二、在验证性模拟实验中,有效应用白板的生成功能,真实再现实验操作 验证性模拟实验是通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已有的实验结果。这一实验结果是已知的、确定的,但需要教师、学生通过相似性原理,用模型代替原型去获得实验结论,并类推到原型,从而加以验证,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验证性模拟实验。在此模拟实验中,学生作为捕食者,利用不同颜色的纸张代表环境的色彩,多次重复捕食和生殖过程,得出与环境色彩越接近的生物存活率越高,最终形成生物的保护色。利用白板的无限克隆功能,能够很好地解决不同色彩的个体繁殖后代的数量问题,结合白板的定时功能、屏幕显示的色彩碎片的随机性和一致性,可以有效地统一学生的捕食行为,避免出现个别学生集中精力去寻找某些色彩纸片的问题。 三、在探究性实验中,通过白板的交互功能,显示整个实验过程 探究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现象和本质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科学认知过程一致,符合初中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它既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实验中,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获得解释或者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操作中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生物材料及相关仪器装置等展开实验。利用白板,结合网络,可以在计算机上利用仿真和虚拟显示等技术,模拟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由于网络内容的广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实验对象,而不仅限于传统课件中教师的预设内容。白板只是教学工具,是实验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使实验更容易开展的辅助手段,学生的自主参与、动手完成才是实验不可或缺的,不能把实验教学完全依赖于白板。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白板的整合和生成,实现从制作课件到利用资源,有效应用白板,提高教学效率的总目标上。 作者:曹喜军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八中学 应用电子论文: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电子论文 一、加强课程设置的整合性,构建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开放式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核心,因为课程设置即教学内容的确定,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阶段,学生进校以后按部就班,分阶段学习,修完所有的课程就可以拿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所有课程都是预先安排好的,没什么可选性,很难确保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为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多样性需要,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新的建构。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而言,以现有的实验设备、实训条件、教学资源为基础,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人能力及就业方向,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嵌入式系统、光伏新能源和应用电子三个专业方向,形成“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开放式课程体系。这三个专业方向,有着相同的专业基础要求,如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如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开设自动检测技术、电子CAD、C语言编程、单片机原理、ARM处理器工作原理和接口、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等课程;光伏新能源专业方向开设自动检测技术、电子CAD、C语言编程、半导体物理基础及应用、光伏发电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光伏组件生产封装技术、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等课程;应用电子专业方向开设自动检测技术、SMT技术、电子产品工艺基础与管理、电子CAD、C语言编程、单片机原理、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电视原理与接收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以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等形式出现。学生入校以后,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方向,从而选择不同课程。所有涉及到的理论性课程、实训性课程、实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通过课程的整合,利用相同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达到相互统一,从而构建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开放式课程体系。 二、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对实践教学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增加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然而往往只是片面地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等,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仍普遍存在问题,要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完善实践课程的设置,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运行体系。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立足于市场需要,把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最新的发展动向,了解企业对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最新要求,积极与相关单位、企业人员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结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确定一个内容明确、可操作的、与专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实践教学体系。 2.利用各种资源,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还是集中在校园内,所以不能把希望只是寄托在校外实习基地上。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院建有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基地,一个省级无线传感系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一个与无锡康捷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教学工厂。另外,拥有电工电子、电工维修、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LCD、光伏新能源应用、PLC应用等多个实验实训室。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基本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自身的优势和办学特色,构建具有“一个目标,二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连贯,五个保障”特点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原则,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合,校内培养和校外实践锻炼相结合;搭建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对应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这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框架;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连续三年不间断的实践技能训练。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我院利用学校的理事会制度,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信捷科技、康捷电子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利用暑期或业余时间,可以走出课堂,走向实践教学基地,亲身去感受企业的管理和工业运行模式,亲身体会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督促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实践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开放式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形式,老师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这种方式缺乏新颖性和新鲜感,学生听时间长了往往容易走神和分心。开放式教学方法,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安装到每个教室、实验室、实训室,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料等进行图、文、声、像、数字化处理,制作教学软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弊端,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还可以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2.利用校园网络系统,采用网络教学。 利用校园网络系统,设置教师个人网上教学平台,以电子邮件、BBS等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作业批改、在线答疑、学术探讨、思想教育等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四、构建开放式教学评价体系 开放式教学,在其评价体系上也应当是开放的。在传统模式下的考核方式通常是分数考核,老师的教学,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均以考试作为终结。而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中,教学的考核办法应该打破这种情况,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方面实现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由单一评价、集体评价、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组成。单一评价,指在闭卷、理论性考试中实行的、由任课教师依据标准答案对学生考试进行的评价。集体评价,指在技能性训练课程中实行的、由多名教师对学生作业或考试进行的评价,以此克服教师个体评价的片面性,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校外评价,是指对校外获奖成果的认可。综合评价:综合单一评价、集体评价和校外评价,形成学生基本的学业成绩;综合学生参与各类竞技活动的成绩,包括学生的课程学习竞技、文化素质竞技、校外参赛竞技以及社会实践竞技的成绩,一方面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评定和各类评优的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将学生的各种竞技性成绩按有限学分的要求进行量化,纳入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 五、结语 总之,要在高职教育中构建应用电子专业的开放式教学体系,需要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等多方面作出改革与努力。 作者:许卫洪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贸易论文:加强全市技术贸易机构管理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省技术贸易机构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日常管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对全市各类技术贸易机构特别是化工类研究所的管理,通过规范管理,培育出一批规范的技术贸易机构,从而实现繁荣技术市场,提高技术贸易质量,规范技术贸易行为,净化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规范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各技术贸易机构得到健康发展,“四技”活动活跃,违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合法守法经营受到有力保障,成立由市科技局、经贸局、农林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公安局、质监局、药监局等部门组成的技术贸易机构规范管理领导小组,由市科技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技局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内。 三、管理范围及重点 管理范围主要是全市范围内领取《技术贸易资格证书》,从事“四技”活动的各技术贸易机构(包括机械、电子、信息、农业等行业)。重点是全市领取《技术贸易资格证书》的化工类技术贸易机构(研究所)。 四、管理内容 1.各技术贸易机构设置条件管理。根据企业的发展,督促企业不断完善设置条件。 2.各种行业所需的证照管理。检查、督促技贸机构,特别是化工类技术贸易机构(研究所)具备安全、消防、环保、公安等部门要求必须具备的资格。 3.“四技”活动经营范围管理。检查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 4.“四技”活动经营行为管理。定期检查指导技贸机构是否按要求从事“四技”活动,并将“四技”活动申报登记备案。 5.纠正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五、管理形式 采用日常业务指导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日常业务指导,包括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上门服务、具体指导工作等形式;定期检查主要是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每隔半年,对各有关单位的技贸机构的设置条件、经营范围、“四技”活动、各种证照是否齐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重点要对化工类技术贸易机构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产生。 六、主要措施 1.大力开展技术贸易机构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宣传《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省技术贸易机构管理办法》,并会同工商、国税、地税、公安、质监、药监、经贸、环保等部门,对各技术贸易机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其正确从事“四技”业务活动,引导其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2.建立“四技”活动申报登记制度。建立“四技”活动申报登记制度,随时掌握各技贸机构研究开发方向和动态,掌握技术贸易的活跃程度,掌握研究所的经营发展状况,加强对研究所的规范化管理。各研究所必须将其开发的新品,从事的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及时向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登记备案,对不从事“四技”活动的研究所,将按《省技术贸易机构管理办法》取消其技术贸易资格。 3.严把审批关、年检关。对于申请技术贸易资格证书的,将对照研究所的设置条件严把审批关,同时加强对现场、人员的考察,对技术人员不合规定,“四技”活动不明显,经营场所不规范,科研设备不具备的企业(或个人)申办研究所,将一律不予核准发证。年终加强对各研究所的审核检查,严把年检关,对存在问题的研究所及时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坚决取消其技术贸易资格。 4.加大对研究所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对研究所负责人的培训,重点是要加强对《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省技术贸易机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邀请上级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工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研究所负责人、业务人员进行专题业务知识讲座,提高其业务知识水平,同时利用产学研对接活动,提高其从事“四技”活动的水平。 5.开展诚信、依法经营,争当“诚信守法模范研究所”活动。在全市各研究所(包括化工、机械、电子、农业等各类研究所)开展诚信守法,合法经营,争当“诚信守法模范研究所”活动。对在业务经营活动中遵纪守法、规范经营,诚信可靠,效益明显,贡献突出的研究所,年底将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评比表彰,对获得“诚信守法模范研究所”的企业及其负责人将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6.加强社会监督,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把各研究所的业务经营活动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使其合法、守法经营,对非法从事生产经营的研究所,举报一经查实,将给予严肃处理,并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物质奖励 技术贸易论文:食品标签技术贸易对策的制约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食品标签管理较为严格和完善的国家[1-3],其食品标签技术贸易措施体系在保护消费者健康,维护本国食品生产商利益的同时,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壁垒,使我国出口美国食品生产企业蒙受损失。为此,有必要对美国的食品标签技术贸易措施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它对我国出口食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维护我国输美食品企业的利益。 1美国食品标签管理体制 美国的食品标签管理是按食品类别进行分工监管,并由几个政府部门共同承担,各州与地方政府负责其司法管辖区域内的所有食品管理[4]。美国涉及食品标签的管理部门包括卫生和人类服务部(the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DHHS)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农业部(the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USDA)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oodSafetyandInspectionServices,FSIS),财政部(DepartmentoftheTreasury)的烟酒税收贸易局(AlcoholandTobaccoTaxandTradeBureau,TTB)。根据职责分工,食品药品管理局负责除肉类和禽类以外的在美国境内销售的国产或进口食品(包括带壳蛋类)、瓶装水和酒精含量小于7%的葡萄酒饮料的安全、卫生和准确标识。食品安全检验局负责肉类、禽类和蛋类产品的安全、卫生和准确标识。烟酒税收贸易局负责向厂家收取酒类、烟类、火器以及弹药的产业税,确保这些产品的标签、广告与营销符合法律规范,并以保护消费者与国家税收的方式实施法规管理,督促自觉遵循法规。为了对食品标签进行有效管理,美国政府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都设置了专门的食品标签管理部门,全方面地进行监管。 2美国食品标签技术贸易措施体系 美国的食品标签法规覆盖得比较全面,数目也比较多。就美国的三个食品标签管理机构比较而言,FDA负责执行的食品标签相关法规是最多的,在食品标签管理方面表现得也最为活跃。《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theFederalFood,Drug,andCosmeticAct)是美国一部基本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安全管理法规,由FDA负责执行,它在伪劣食品、冒牌食品、膳食补充剂标签豁免、公开声称、婴儿配方粉要求和新膳食成分等多个章节对食品标签作出了相关规定[5]。《合理包装和标签法》(FairPackagingandLa-belingProgram)是1966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的,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和美国联邦商会(theFederalTradeCommission)联合执行。该法案对标签内容的标示位置和格式、含量声称的内容、净含量附加声明制定了具体规定[6]。《1990年营养标签和教育法》(NutritionLabelingandEdu-cationActof1990)于1990年10月26日被美国国会通过,由FDA负责执行。该法规包括强制性和自愿性营养声称规则、营养标签格式、营养声称等多方面营养标签规定[7]。《1994年膳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DietarySupplementHealthandEducationActof1994)则对膳食补充剂声称、营养支持声明、膳食补充剂配料标注和营养信息标注等多方面标签内容作出规定[8]。由FDA负责执行的《2004年食品过敏原标签和消费者保护法》(FoodAllergenLabelingandConsumerProtectionActof2004)则是美国关于食品过敏原标签的一部基本法规,该法规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9]。除FDA以外,由FSIS负责执行的《联邦肉类检验法》(FederalMeatInspectionAct)、《禽类产品检验法》(PoultryProductsInspectionAct)和《蛋类产品检验法》(EggProductsInspectionAct)分别对这三类产品的标签标示作了规定[10-12]。由TTB负责执行的《葡萄酒、蒸馏酒及麦芽酒精饮料主要食品过敏原标签》(MajorFoodAllergenLabelingforWines,DistilledSpirits,andMaltBeverages),对法规涉及的三类产品制定了自愿标注过敏原标签的有关规定[13]。美国《联邦法典》第21章第101节(CFR21.101)对食品标签作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可以说它是美国食品标签法规的实施细则。建议我国出口美国食品企业在制作食品标签时熟悉掌握这部规则,这对制作出合格的输美食品标签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食品标签合格评定程序,FDA对曾经多次检验不合格的进口食品标签实行“自动扣留”制度,这是FDA对进口食品实施管理的一项主要措施。FDA规定,如果多个样品经检验不合格,即使这种不合格并不存在对人体健康的明显危害,也会被“自动扣留”,食品标签检验就属于这种情况。被FDA宣布为“自动扣留”的货物运抵美国口岸时,必须经美国当地FDA认可的实验室检验合格并经FDA驻当地分支机构审核认可后海关才准予放行[14]。 3美国食品标签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食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官方网站,查询2003年至2007年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扣留的我国产品数据,发现我国有很多对美出口食品企业因为标签不合格而使货物遭到扣留,经济利益受到损失。下面就从不合格批次、不合格原因和不合格食品种类三个方面分析美国食品标签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食品贸易的影响。 3.1美国FDA扣留我国标签不合格食品批次统计分析 对2003年至2007年美国FDA扣留的食品标签不合格产品批次进行统计。在这五年间,美国FDA扣留的我国食品、机电、化工等所有行业产品共计8368批,其中食品标签不合格批次共计735批,占所有行业被扣留产品批次的8.78%。我国输美产品名目繁多,不合格原因更是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食品标签不合格比率为8.78%,足以说明食品标签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也足以说明美国利用食品标签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食品贸易造成了很大障碍。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美国扣留的我国输美食品标签不合格产品批次占所有行业不合格产品批次的比率最高,达到16.3%。这说明食品标签成为2007年我国输美食品面临的一项非常严峻的技术贸易壁垒。一方面,这与2007年的国际食品安全背景有关。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中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许多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食品采取了苛刻的严检措施,美国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国更是加严了对我国输美食品标签的审查。另一方面,说明我国部分输美食品企业对美国食品标签相关规定了解不全面,重视程度不够,食品标签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3.2美国FDA扣留我国标签不合格食品原因统计分析 2003年至2007年美国FDA扣留的我国输美食品标签不合格原因共1597条。由图2可知,由食品标签发现的添加剂问题最为突出,占标签不合格原因的44%,具体包括未标注所含添加剂、色素和防腐剂不安全、添加剂超标等多种问题。营养标签作为一个独立问题存在,占不合格原因的6%,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与近些年美国对于营养标签的关注程度提高有关。企业信息和净含量未标注、配料表标注不完全共占了不合格原因的1/4。这本是应该可以避免的错误,因此应加强对出口食品企业的培训,提高其规范标注食品标签的意识。含有糖精的产品未在标签上声明是没有营养的甜品,这一项不合格原因占到了8%。因此,有必要在出口前全面掌握美国的食品标签规定,这样会有效降低食品标签不合格率。另外,还有一些其他食品标签不合格问题,涉及标签信息不显著使消费者难以理解等多个方面。通过分析这些食品标签不合格原因,可以反映出食品标签监管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反映出美国对食品标签审核很严格。 3.3美国FDA扣留我国标签不合格食品类别统计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2008年版)划分的商品类别,采用HS编码的前两位按照品种对2003年至2007年美国FDA扣留的我国标签不合格食品类别进行统计,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输美食品出现食品标签不合格问题的主要包括以下品种: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品种20),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品种03),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桔属水果的果皮(品种08),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心(品种19),糖及糖食(品种17),杂项食品(品种21),食用蔬菜、根及块茎(品种07)。这些品种的食品标签不合格数量占所有输美食品标签不合格数量的87.6%,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列为输美食品标签监管的重点对象,在我国的出境口岸进行严格的符合性检验,在国内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以免使出口食品企业因标签不合格而遭受损失。 4建议采取的措施 4.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议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部门及时跟踪了解美国的食品标签规定,并选择对美出口食品贸易量大的地区适时开展食品标签培训班,向企业宣贯讲解美国的食品标签技术贸易措施,使企业全面了解美国的食品标签管理规定。 4.2发挥有关协会和商会的纽带作用在我国有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行业商会等多种社会团体,它们是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因此应鼓励它们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有关情况,例如企业对了解美国食品标签管理规定有何需求,在应对相关技术贸易措施方面有何建议,等等。 4.3提高我国出口食品企业对食品标签的重视程度在向美国出口食品前,企业应通过多方渠道掌握美国食品标签的管理规定,按照相关要求制作标签,提高输美食品标签的质量。同时,企业若认为美国食品标签规定有不合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技术贸易壁垒,可以向我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等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反映,尝试通过国家政府部门之间的磋商努力解决有关问题。 5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美国的食品标签技术贸易措施体系比较全面,它对于进口食品的标签检验十分严格,并且已经对我国的出口食品贸易造成了壁垒。对2003-2007年间美国食品标签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食品贸易的影响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5.1在这五年期间,美国FDA扣留我国出口食品标签不合格批次共计735批,占所有行业被扣留产品批次的8.78%,负面影响严重。 5.2美国FDA扣留的我国标签不合格食品原因有多方面,其中由食品标签发现的添加剂问题占44%,营养标签问题、信息标注不完整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应提高出口食品企业对美国食品标签管理的重视程度。 5.3我国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等七个品种的输美食品标签问题比较集中,占所有输美食品标签不合格数量的87.6%,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的食品标签进行重点监管。综上所述,美国食品标签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食品贸易的影响显著,我国的政府部门、协会商会和企业自身都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技术贸易论文:技术贸易壁垒影响及解决策略 一、技术贸易壁垒综述 (一)技术贸易壁垒的定义。 所谓贸易壁垒,是指国与国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战后,发达国家对许多制成品在进口时规定了严格的,甚至繁琐的技术标准,商品只有符合这些要求才允许进口,这就构成了技术贸易壁垒。具体地说,技术贸易壁垒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第一,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凡不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品不予进口。如法国一度禁止进口含有红霉索的糖果,这项技术规定实际上是针对英国的。因为英国的糖果在制造过程中曾普遍用红霉染料染色。美国则规定,凡不符合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规的食品、饮料、药品及化妆品,都不予进口。第二,在实施本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对外国产品的进口和销售设置各种障碍。比如在进口游艇方面,日本海关官员曾得到授权,为了检查牢固度,可以把外国游艇从几公尺高的平台上抛下来,而日本制造商则只需把游艇模型送审就可以了。第三,用不透明的隐蔽的方式公布技术法规和标准,给外国出口商了解和执行有关的法规和标准增添困难。例如1982年法国宣布,凡录像机进口都必须经过一个叫普瓦蒂埃的口岸。普瓦蒂埃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内地小镇,离最近的港口有数百英里。该镇海关人员很少,海关手续又特别复杂,极大地延迟了过关的时间。加上要求在该口岸过关的消息是在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小报上公布的许多外国出口商没有读到这条消息,把货物还是运到了原来的口岸,再转运到普瓦蒂埃,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二)技术贸易壁垒的特征 第一,广泛性。不但包括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而且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到消费,并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等各个方面。尽管要求采取技术贸易壁垒应尽量减少对贸易的影响,但一般来说,一旦技术贸易壁垒产生了影响,其程度较之于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要大得多,而且一些技术贸易壁垒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即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甚至全球。第二,隐蔽性。技术贸易壁垒在理论上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没有限定在某一国家,从而避免了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额度在分配中存在的明显的不合理和歧视性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形式灵活多变,使出口国、出口商难以适应,其限制进口的目的是通过间接途径达到的;技术贸易壁垒还广泛地利用安全、卫生及环境标准作为限制进口的武器,很容易把人们的视线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上,从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第三,合理性。设立技术法规、标准及检验程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WTO有关技术贸易壁垒的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贸易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技术贸易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得具有歧视性。第四,动态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各国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法规和标准也必然要随之新陈代谢。不断发展的技术多样化为灵活运用技术贸易壁垒提供了条件,技术贸易壁垒也较其他贸易壁垒更容易实施。第五,复杂性。技术贸易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如地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人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第六,争议性。各国采取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经常变化,且各国差异较大,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厂家难以适应。比如法国规定服装含毛率只需达到85%以上就可以算作纯毛服装了;而比利时的规定含毛率必须达到97%。 二、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第一,技术标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 通过设置进口商品的技术标准来歧视外国商品并限制其进口是近年来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运用质量标准作为保护手段时,最明显的是将技术标准只适用于进口商品或对进口商品使用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这正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屡见不鲜的事实。而且不少国家在规定技术标准时往往使用所谓设计标准而不使用性能标准。我国出口贸易中常遇到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主要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烟草中的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玩具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汽车的排放标准、包装材料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我国不少商品因为不达标而被排除在国际市场之外。第二,包装和标签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在欧美等国的环保法规中对商品包装材料的易处理性和可回收率有很高的要求,包装的材料要求首先是其安全性,其次是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无害。我国的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对进口国的环境污染严重,这就造成了我国许多产品因为包装问题而无法出口。欧美等国的环保法规中都对动植物检疫提出较高的要求,规定对一些用天然材料生产的包装物要进行卫生和动植物检疫,以防止动植物病虫害的传入。我国的包装材料材质较差,不注重上述要求,部分出口产品的包装中还在大量的使用木材、稻草等。不仅外观粗陋而且常常因为其中含有病虫害而一再受到进口国的责难和限制。第三,商品检疫和检验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深受国外产品检疫和检验要求的影响,主要是受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动植物的病虫害规定、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规定、保护特定动植物物种等的影响。因此造成的禁止进口和退货、被进口国海关扣留或拒收、索赔等的案例已发生很多起,给我国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冻鸡肉因不符合欧盟卫生检疫标准,欧盟已决定自1996年8月1日起禁止我国冻鸡肉进入欧盟市场。 三、应对措施 (一)充分利用“标准守则”的原则,制定切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体系。 一是建立技术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国外技术壁垒信息,建立我国国家技术壁垒数据库和咨询中心,及时为出口企业提供国外技术壁垒信息,从而对国外可能出现的技术壁垒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建立全国性的应对技术壁垒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对国外制定和实施的针对我国的技术壁垒进行交涉,尽量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健全反技术壁垒的研究和协调管理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和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及其他相关协议的具体内容,加强对国内外反技术壁垒典型案例的研究,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应对技术壁垒的一般规律,并在解决贸易纠纷中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反映情况,完善相关措施,更好地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三是建立我国的技术壁垒体系。一方面通过技术壁垒有效保护本国市场,另一方面,针对那些对我国产品设置歧视性技术壁垒的国家或地区,保留报复的权利,并根据形势需要实施报复,以使这些国家及时撤销针对我国的不合理的技术壁垒。 (二)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 一是逐步使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国际标准代表着一定的质量水平,得到各国的认同,成为国际上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目前,国际标准有取代国家标准的趋势。我国要适应这一趋势,及时制定和调整国家标准,以使我国的出口商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要求,避免陷入技术壁垒的陷阱。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目前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及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尽可能将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检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这显然不利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受技术壁垒限制的案例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因此,我国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参加ISO、IEC各委员会和工作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协调工作,充分反映我们的意见和合理要求,特别是要尽量争取把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国家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体系中去。 (三)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 积极推广并规范认证工作是我国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的重要前提。一是壮大我国认证机构力量。引导认证机构走股份化、集团化、规模化的道路,通过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和国家必要的扶持,尽快形成一批专业技术覆盖面广、实力雄厚、管理有序、世界知名的认证机构。二是建立统一的认证体系。积极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和ISO18000安全标准认证,增加认证的透明度和权威性,避免多头认证。同时,要扩大认证覆盖面,使更多企业和更多产品拿到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三是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相互认可机制。认证不仅要遵循我国的标准、程序,而且还要掌握其他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认证程序,避免出现较大差异。同时,要加强对认证机构、实验室的考核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认证水平和国际信誉,争取签订各种类型的多边和双边的互认协议,使我们更多的认证机构和实验室取得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权威认证机构的认可和授权,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是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吸引创新人才,完善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对传统产品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是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二是提高管理水平。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必须适应科技时展的需要,企业可以将ISO9000、ISO14000和ISO18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绿色管理和安全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效能和质量。加强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这是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重要保障。三是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环境保护策略。加强对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防止生产过程中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保证清洁生产贯穿始终。这是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有效方法。 (五)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一是用好评议权利。根据相关规定,WTO成员在制定技术法规、标准、评定程序和卫生措施时,凡是其中的规定没有国际标准时,或与国际标准有实质性差别的,都应在之前向WTO成员通报,并提供不少于60天的评议期,以征求其他成员对措施草案的评议意见。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应该充分享受这一权利,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及中介组织,对措施草案制定的意图、合法性、合理性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评估,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尽可能降低其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二是抵制歧视性标准。依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规定的非歧视的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防止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实行双重标准。如果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一些歧视性技术壁垒,我国要及时提出抗辩,采取双边磋商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解决。三是充分利用有区别待遇。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的,要争取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有关发展中国家特殊和有区别的待遇原则,及时向WTO和有关发达国家申请技术援助和延长有关技术性措施实施的适应期或过渡期等,增强我国适应国外技术性措施要求的能力,降低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 (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完善各种支持和促进政策,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从而绕过技术壁垒。一是深层次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发达国家市场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尽管竞争激烈,但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要进一步有重点、分步骤、深层次地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尽快改变我国出口过分依靠日本、美国、欧盟的格局。二是积极开发新兴大市场。美国商务部把世界上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中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韩国、波兰、土耳其和南非等10个国家评为“新兴大市场”。据预测,到2010年,这些新兴大市场国家进口将占世界总进口的1/4以上,墨西哥、阿根廷等9个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积极开发的新兴大市场。三是努力拓展暂时还不成熟的市场。我国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非洲等落后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要学会在尚不成熟的市场中发现机会,扩大出口。 技术贸易论文:国内技术贸易出口的变化浅思 根据200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定义,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前款规定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民经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步伐,全国各地大兴土木,水电站、公路、机场、地铁、邮电等基础设施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蓬勃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自有技术力量不足,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型机组、设备、系统只能依赖进口,而伴随而来的外国专家技术指导、中方人员的技术培训、精密仪器的技术专利使用、运行软件等技术含量的贸易进口大大增加。例如八十年代中期规划建设的广州地铁一号线由德国西门子总承包,几乎全部设备和技术以及管理模式都是引进国外的成熟地铁建设经验。由于国家对大型先进设备引进的鼓励,这些与硬件进口相配套的技术贸易进口享有免除海关关税及增值税的待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技术培育和发展。这种伴随着大型硬件设备引进而产生的技术贸易进口占据了全部技术贸易进口的绝大部分,并逐渐持续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例如广东移动和广东电信在九十年代的大发展时期,绝大部分传输、交换和数据设备均在国家的免税鼓励政策下,引进美国Lucent、瑞典Ericson、德国Siemens和加拿大Nortel等国外电讯厂家的产品和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硬件水平已经逐渐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自己的技术人才,技术力量的增强让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引进国际技术服务。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家鼓励进口免税目录的变更缩小了设备免税的范围,对国内已经具备成熟生产能力的设备不再给予免税优惠政策。上述因素都让国内的采购方思考并逐步转变进口模式,从原来的全盘引进,转变为进口重点设备、核心部件,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技术和专利权,应用于配套设备的自行生产以及原有设备的扩容和改造,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发挥技术贸易进口的优势,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引进更是加速了我国信息化事业的进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技术贸易进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的关注。经过多次国际知识产权纷争后,国内的进口方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加注意对技术使用权的合法性保护,注意专利权、软件版权、商标使用权等知识产权的合法转让,大大促进了我国技术贸易进口的规范性发展。国家在政策上也对知识产权的技术贸易进口给予大力支持,例如专利权的转让免征全部营业税和所得税,软件进口仅征收10%的税费(远低于设备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对于完全于国外(offshore)形成的技术内容,免征全部国税和地税税种。 3二十一世纪初期阶段 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经济欣欣向荣,国民生产总值晋升世界前十行列,生产力水平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提升期,钢铁、交通、通信、能源等各大基础设施产业的设备需求已大部分国产化。例如广州地铁二号线,经过一号线的建设和学习,擅长钻研的中国人迅速成长,从二号线开始70%设备国产化,仅部分核心高尖端技术从国外引进,到现在的七号线、八号线设备招标采购,国产技术和设备已经占据了地铁建设设备组成的绝大部分;再例如广东移动和广东电信出于对技术差距消失和节约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设备采购对象已由原来的国外供货商逐渐转变为华为、中兴、烽火等国内厂家为主。因此,与硬件相结合的技术软件贸易进口在这一时期大幅度减少。 随之而来的技术贸易进口表现在设计领域的技术服务进口。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康,必然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的一路高歌到现在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众矢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房子外观越来越漂亮、内部功能越来越实用、园林设计越来越精巧,而这正得益于房地产热潮初期,房地产商对国外人居设计的引进和使用。国内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鸟巢的设计、广州南沙整体规划设计、广州市珠江新城CBD几大核心建筑的设计均通过国际竞赛的方式,采纳了国际的先进设计理念,引进了国外设计师的国际化审美和实用性设计方案。在工业领域,从“做大”转为“做强”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为了更加优化生产流程、增进管理效率、控制工艺精度和风险,不少大型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设计,例如惠州LNG电厂的新建,就是采用了日本先进而成熟的工艺流程设计,从而大大节约了流程改造成本和避免了安全风险。 在我们不断开展技术贸易进口的同时,我们也一直不断地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贸易出口和技术援助。在中东、非洲等国家都有我国的国际援助承包工程,为不发达地区提供通讯、电力甚至油田灭火、救灾抢险等技术劳务服务。随着我国技术力量的不断强大,企业的技术贸易出口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工程承包能力越来越强。例如华为、中兴等通讯器材企业,在占据国内运营商市场的同时,产品远销国际市场,甚至为中东、非洲等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提供从通讯网络设计到设备供货、安装和管线铺设,最终建成整个区域通讯网络的网络工程承包服务;我国的建筑工程、电力设计等行业企业均具备了雄厚和丰富的技术能力,不断地开拓国际市场,将我们这几十年来引进和研发的技术不断沉淀、提炼、成熟、改良、完善后再反馈到国际市场,以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我们技术出口的价值。 如果说国际工程承包在出口技术的时候还包含着相当大比例的劳务输入,那么我们的长征火箭为欧美国家发射航天卫星就是典型的纯技术活儿了。每年于深圳举行的高交会(高新技术交易会)是中国技术产品展示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最好舞台,中国技术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显示了我国在科技与生产力之间转换的强大实力,成交额的逐年攀升也告诉世界,中国技术贸易的出口正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总结 随着我国技术实力的提高,技术出口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中国应该要以技术领跑、带动产品的国际化生产和销售,转变以往商品出口的低值低端粗放化,形成以技术开发为导向的出口模式,才真正有利于我们的国际贸易高品质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充分参与世界的竞争才会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竞争的层次不再是小商品经济贸易的竞争,是技术强国的竞争。技术贸易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科技是脑,要不争而善胜,就要在科技上领先所有的竞争对手。 从我国这二十年来技术贸易进出口的发展来看,方向是明确的,那就是从大规模技术进口到核心技术进口,从选择性技术进口到知识产权进口,从技术内容进口到技术模式进口,从技术进口占主导地位到技术出口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于向技术出口推动国际贸易、技术开发领跑世界市场的方向发展。 技术贸易论文:小议技术贸易进出口的变化 论文关键词:技术;贸易;进出口;变化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商品贸易浪潮的掀起,上世纪八十年中期技术进出口贸易逐渐苏醒。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阶段和二十一世纪初期阶段等三个阶段探讨了我国技术贸易出口内容的变化,并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根据200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定义,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前款规定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民经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步伐,全国各地大兴土木,水电站、公路、机场、地铁、邮电等基础设施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蓬勃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自有技术力量不足,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型机组、设备、系统只能依赖进口,而伴随而来的外国专家技术指导、中方人员的技术培训、精密仪器的技术专利使用、运行软件等技术含量的贸易进口大大增加。例如八十年代中期规划建设的广州地铁一号线由德国西门子总承包,几乎全部设备和技术以及管理模式都是引进国外的成熟地铁建设经验。由于国家对大型先进设备引进的鼓励,这些与硬件进口相配套的技术贸易进口享有免除海关关税及增值税的待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技术培育和发展。这种伴随着大型硬件设备引进而产生的技术贸易进口占据了全部技术贸易进口的绝大部分,并逐渐持续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例如广东移动和广东电信在九十年代的大发展时期,绝大部分传输、交换和数据设备均在国家的免税鼓励政策下,引进美国Lucent、瑞典Ericson、德国Siemens和加拿大Nortel等国外电讯厂家的产品和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硬件水平已经逐渐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自己的技术人才,技术力量的增强让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引进国际技术服务。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家鼓励进口免税目录的变更缩小了设备免税的范围,对国内已经具备成熟生产能力的设备不再给予免税优惠政策。上述因素都让国内的采购方思考并逐步转变进口模式,从原来的全盘引进,转变为进口重点设备、核心部件,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技术和专利权,应用于配套设备的自行生产以及原有设备的扩容和改造,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发挥技术贸易进口的优势,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引进更是加速了我国信息化事业的进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技术贸易进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的关注。经过多次国际知识产权纷争后,国内的进口方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加注意对技术使用权的合法性保护,注意专利权、软件版权、商标使用权等知识产权的合法转让,大大促进了我国技术贸易进口的规范性发展。国家在政策上也对知识产权的技术贸易进口给予大力支持,例如专利权的转让免征全部营业税和所得税,软件进口仅征收10%的税费(远低于设备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对于完全于国外(offshore)形成的技术内容,免征全部国税和地税税种。 3二十一世纪初期阶段 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经济欣欣向荣,国民生产总值晋升世界前十行列,生产力水平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提升期,钢铁、交通、通信、能源等各大基础设施产业的设备需求已大部分国产化。例如广州地铁二号线,经过一号线的建设和学习,擅长钻研的中国人迅速成长,从二号线开始70%设备国产化,仅部分核心高尖端技术从国外引进,到现在的七号线、八号线设备招标采购,国产技术和设备已经占据了地铁建设设备组成的绝大部分;再例如广东移动和广东电信出于对技术差距消失和节约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设备采购对象已由原来的国外供货商逐渐转变为华为、中兴、烽火等国内厂家为主。因此,与硬件相结合的技术软件贸易进口在这一时期大幅度减少。 随之而来的技术贸易进口表现在设计领域的技术服务进口。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康,必然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的一路高歌到现在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众矢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房子外观越来越漂亮、内部功能越来越实用、园林设计越来越精巧,而这正得益于房地产热潮初期,房地产商对国外人居设计的引进和使用。国内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鸟巢的设计、广州南沙整体规划设计、广州市珠江新城CBD几大核心建筑的设计均通过国际竞赛的方式,采纳了国际的先进设计理念,引进了国外设计师的国际化审美和实用性设计方案。在工业领域,从“做大”转为“做强”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为了更加优化生产流程、增进管理效率、控制工艺精度和风险,不少大型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设计,例如惠州LNG电厂的新建,就是采用了日本先进而成熟的工艺流程设计,从而大大节约了流程改造成本和避免了安全风险。 在我们不断开展技术贸易进口的同时,我们也一直不断地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贸易出口和技术援助。在中东、非洲等国家都有我国的国际援助承包工程,为不发达地区提供通讯、电力甚至油田灭火、救灾抢险等技术劳务服务。随着我国技术力量的不断强大,企业的技术贸易出口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工程承包能力越来越强。例如华为、中兴等通讯器材企业,在占据国内运营商市场的同时,产品远销国际市场,甚至为中东、非洲等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提供从通讯网络设计到设备供货、安装和管线铺设,最终建成整个区域通讯网络的网络工程承包服务;我国的建筑工程、电力设计等行业企业均具备了雄厚和丰富的技术能力,不断地开拓国际市场,将我们这几十年来引进和研发的技术不断沉淀、提炼、成熟、改良、完善后再反馈到国际市场,以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我们技术出口的价值。 如果说国际工程承包在出口技术的时候还包含着相当大比例的劳务输入,那么我们的长征火箭为欧美国家发射航天卫星就是典型的纯技术活儿了。每年于深圳举行的高交会(高新技术交易会)是中国技术产品展示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最好舞台,中国技术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显示了我国在科技与生产力之间转换的强大实力,成交额的逐年攀升也告诉世界,中国技术贸易的出口正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总结 随着我国技术实力的提高,技术出口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中国应该要以技术领跑、带动产品的国际化生产和销售,转变以往商品出口的低值低端粗放化,形成以技术开发为导向的出口模式,才真正有利于我们的国际贸易高品质发展。 从我国这二十年来技术贸易进出口的发展来看,方向是明确的,那就是从大规模技术进口到核心技术进口,从选择性技术进口到知识产权进口,从技术内容进口到技术模式进口,从技术进口占主导地位到技术出口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于向技术出口推动国际贸易、技术开发领跑世界市场的方向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充分参与世界的竞争才会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竞争的层次不再是小商品经济贸易的竞争,是技术强国的竞争。技术贸易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科技是脑,要不争而善胜,就要在科技上领先所有的竞争对手。 技术贸易论文:中欧技术贸易壁垒弱化现状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金融危机为利用高新技术外商投资带来难得机遇;新形势下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外资的几个着力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跨国公司延长在华投资产业链,优化地区和产业布局、跨国公司加强在华总部建设,提高技术研发力量、我国产业振兴迫切需要高新技术外资、用全球视野谋划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利用外资的总体战略规划、保持财税、土地等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提升外资利用质量、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财税支持和重点扶持安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内外交流、打造科学、统一、稳健的制度标准等,具体请详见。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最重要的欧美国家消费市场快速萎缩,跨国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降低成本、拓展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技术合作的动力增强。2009年初,美国把对华高科技出口的逐项审查调整为向我国民用企业发放执照;2009年10月,作为第二十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美方承诺在进行出口管制体制改革进程中,将与中方合作,妥善解决中方关注的放宽对华出口管制问题。欧盟也加强了与我国在大型客机、民用核能和磁悬浮等领域的技术合作。横亘在欧美发达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技术贸易壁垒有所弱化。 一、金融危机为利用高新技术外商投资带来难得机遇 美国数十年来坚持对中国进行的高科技出口管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保持对中国的科技优势,尤其是军事技术优势,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然而这项政策的后果却是大大制约了美国对华贸易,加大了美方贸易逆差,而且使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技术进口来源,日本紧随其后,美国仅排在第三位。随着国际政治环境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200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经济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经济衰退,跨国公司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以求在金融海啸中赢得生机。在这场源自西方的重大经济结构和产业战略调整中,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无疑成为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热土。 (一)跨国公司延长在华投资产业链,优化地区和产业布局。 为占领市场、拓展业务,跨国公司缩短了产品研发和推广周期,在全球收缩业务的同时,增加了对华投资,延长了在华投资的产业链,重点是扩大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流程,以期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产品竞争力。 美国超成半导体公司(AMD)计划在2009年把新加坡工厂三分之二的设备转移至苏州工业园,其中包括所有的高技术生产能力,使得苏州工厂的芯片生产能力从AMD全球总量的30%增长到70%。同为电脑处理器制造商的英特尔公司(Intel),2008年净利润下降九成,在全球关闭八家工厂的同时,计划增加在大连新工厂的投资,使其能够生产最先进的新品,并同时向在上海的投资性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追加1.1亿美元的注册资本。 三洋能源为了应对中国对镍镉电池生产的限制,把原本在日本生产的爱乐普(Enloop)镍氢电池的生产线转移到苏州,并加大营销宣传。运营总部位于上海的全球第三大专业通路商联强国际(SYNNEX)财务总监表示,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2009年预计在华增资1亿美元,加强区域布局和网络建设,为二到三年后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二)跨国公司加强在华总部建设,提高技术研发力量。 金融危机条件下,跨国公司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不得不重新配置全球资源,重点是加强了对生产加工业务密集的中国市场的总部建设和研发中心建设。随公司业务重点转移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调整,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截至2008年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总部经济机构676家,比2007年末增加了184家,其中“《财富》世界500强”中已有60家在上海设立了地区总部。 同时,随着在华研发中心的设立和产业链的延伸,跨国公司对管理和技术的要求提高,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进入中国。随着跨国公司业务在中国的快速提升和发展,其在中国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工业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产业振兴迫切需要高新技术外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制定实施了规模宏大的经济振兴计划,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为新一轮经济快速增加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制定了包括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钢铁、石化、轻工、有色金属以及物流业十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其中重点是加强科技创新,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对产业振兴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外商投资的作用,既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方面,也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外国投资的重要机遇。 二、新形势下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外资的几个着力点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加快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外资,我国各级政府应从长计议,精心谋划,做到定位准确、政策到位、服务跟上,切实抓住难得的机遇期,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步伐,提高质量水平,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克服内外需不足的眼前困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用全球视野谋划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利用外资的总体战略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外资工作,在全国设立了数十个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各地方政府也设有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新的经济带和产业带正在梯度北移,原有的高新产业园区功能落后,作用减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站在世界角度谋划后危机时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利用外资的总体战略,整合国家级和地方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资源和功能,提升高新区要素聚集的质量,为扩大吸收高新产业外资打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进而全面推动我国高新产业发展,推动结构升级。 (二)保持财税、土地等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近年来,我国政府进行了多轮外资政策调整,外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流动性不足使得各国吸收外资更为积极,我国吸收外资的政策竞争力减弱。外资企业纷纷表示政策的变动较快且不可琢磨,很难制订相应的企业长期战略,无法系统规划和梯次投入,甚至出现经营用地在合同期内都被收回的情况。创新是产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大多数技术和研发投资的回收期较长,投资风险较大,金融危机导致的资金链收紧必然减弱企业研发的动力。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投资政策的稳定性,是企业选择投资东道国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我国只有进一步提高外资政策的稳定性,才能更加从容、稳健地吸收高新产业外国投资,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三)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提升外资利用质量。 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强度大,单位面积产值高,对经济贡献大,对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各级特殊监管区在中国利用外资中的战略定位和作用需要重新认定,要避免各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门类上的趋同化发展模式。依靠开发区吸收外资需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地理位置、资源物产、金融环境、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要素禀赋特点,有针对性地吸收高新产业外资,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避免一拥而上和盲目招商,为外资提供全流程的呵护服务,营造更加有利的营商环境。 (四)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财税支持和重点扶持安排。 利用2009年的结构性减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的同时,对重点行业大型跨国公司研发类投资免征购置设备增值税。上海商委反映现有享受高新技术优惠政策的企业尚不足制造业总量的百分之一,政策的作用很小。应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科学性,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覆盖率,充分考虑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发展,对业务增长率等评定指标暂缓考虑。通过一定比例的财政扶持鼓励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和技术引进。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重要风险之一就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尽管在过去十年来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有不足。因此,新形势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用好知识产权这柄“双刃剑”,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增加知识产权的侵权成本。把握欧美放松技术出口管制的机遇,引导企业技术水平的引进和升级。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机制,缩短知识产权交易的审核周期,发展有公信力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减少企业知识产权交易和应用的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知识产权交易的积极性。 (六)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内外交流。 毫无疑问,吸收高新产业外资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既要加大与技术发达国家政府的沟通和磋商,减少技术引进的壁垒,又要加强国内外产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拓展合作的领域、方式和发展空间。尽管美国政府已经松动了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但另一方面又在立法、清单管理、机构设置、部门协调、多边体系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对华出口管制力度。这其中还包括了“视同出口”管制。美政府规定,中国学者和研究人员在接触美国敏感知识和技术时,必须申请“视同出口”许可证。其范围既包括在美中国公民,也包括可能将敏感技术携带来华的外国公司。美国商务部还专门成立了“视同出口建议委员会”,向商务部长建议如何强化包括中国在内的“视同出口”管制。同时,美国还加强了对违规的本国和外国企业与个人的惩处,包括严惩所谓涉嫌对华出售敏感技术的国内企业和个人,加强对外国公司的制裁,刻意炒作所谓“涉华间谍案”。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外交涉力度,营造更加有利于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外资的外部环境。在产业层面,要加强中外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寻找高新产业合作的新途径,例如在外资较为集中的重点区域中心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有效承接外资研发中心转移和技术资源的流入,引导外资风险投资参与科学技术研发活动,提升相关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鼓励科研机构与外资企业开展科学研究、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 (七)打造科学、统一、稳健的制度标准。 在外资流入减缓形势下,需谨防外资审批标准的降低和限制类、禁止类投资的反弹冲动。做到节能和环保标准不降低,而且内外政策统一。另一方面,在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应对不同生产工艺区别对待,科学制定限制标准,避免一刀切。从而能够真正鼓励对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消化吸收,促进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的推广。 此外,新形势下对外资质量的评定应更加科学合理,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外资统计和评价指标,增加外资投资模式、区域布点、产业流程、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技术外溢等指标的统计。在联合年检的基础上实现跨部委更多信息的共享。 技术贸易论文:国际技术贸易发展 一、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大多数企业属于加工型企业,生产加工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销往国外,这就决定我国是一个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这就说明我国的企业生产线有能力生产出符合发达国家需求的产品,甚至是在一些高科技产业,比如电子、信息及汽车制造业等。这说明我国企业生产上并没有太多的障碍,主要是缺少高端核心技术而已,所以只要能够进口到需要的核心技术,那么我国的企业很有可能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并且,我国的大中型企业现在本身的技术水平虽然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但在世界上总体来说也是比较先进,而非落后技术,且我国又是消费大国,这为引进技术提供了平台。同时,我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雄厚的,即使和引进技术所需要的资金还有一定差距,那么企业也可以通过向更不发达国家出售现有的比较先进技术来筹措资金。 二、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如何引进技术 1.这次金融危机导致很多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出现财政危机,不少大的跨国公司都在出售旗下的各个较先进的生产线或品牌,如通用汽车。这正是我国企业引进的机遇,来发展自己的企业。 2.专门盯紧发达国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美国。鲍尔森最近的中美峰会访华承诺:“欢迎中国公司去美国收购,享受美国国内公司同等待遇。”这就为中国公司在金融风暴中低价获取美国某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的控股权而成为可能!而这些核心技术在经济繁华时期,是要花巨资才能买到的;甚至买不到的。 3.技术是人掌握的,金融危机下各大跨国公司纷纷裁员,甚至破产,如果能通过外国的猎头公司,找到自己想要的高技术人才,就等于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而且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待遇的提高,很多国外高层技术和管理人才都很愿意来华工作,这就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了平台。 4.全球性经济衰退使得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留学生就业困难,而中国经济发展对海外留学人员则吸引力增强。据统计,2008年留学生回国人数增幅已超过出国留学人数。不少人才特别是金融和高科技人士就业心态转变尤为明显。他们纷纷选择回国寻找机会。在一定意义上,金融危机催生了“海归潮”,为企业廉价留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提供了条件。 5.尽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很多跨国公司,但是跨国公司是不会轻易转让其核心技术。而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实施战略合作,来引进先进技术,为企业今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三、我国企业发展技术贸易的相应对策 1.提高引进质量和效益。技术引进是难点,引进后才是重点。企业应该积极建立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体系,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良性循环。在技术引进后,就要必须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工作,要把引进的技术与自身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在模仿制造中融合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组织和文化氛围,真正的把外来技术本土化,实现产品国产化代替进口。然后在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改良创新、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最终实现“走出去”战略。 2.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效,促进技术贸易的健康发展。积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首先鼓励和支持企业为吸收和创新的技术申请国内外专利;积极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引导企业运用专利检索分析和专利申请等手段,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提升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鼓励和引导企业与跨国公司或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技术研发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的主体作用。最后鼓励企业自主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并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吸收与创新的联合研究开发,或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支持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政府在高新技术引进中仍然作用重大。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庞大资金保证和完整的技术系统支持,有时企业是很难通过自身来完成。若政府参与或通过政府进行高技术贸易,将使高新技术的国际贸易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这就要求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要求,积极开展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为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供必要的金融和外汇政策支持,适当调整外国企业向境内转让技术的特许权使用费、免征所得税的范围。研究完善引进技术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进一步优化技术引进的质量和结构。 4.建立技术引进工作交流与培训制度。加强企业技术引进工作的信息交流,加强对技术贸易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培养一支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懂国际贸易的技术贸易骨干队伍。可以通过培育、扶持一批高素质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调研、技术评估、专利检索、法律咨询等服务,弥补企业信息和专业人才的不足,防范风险,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 建立和完善国际技术贸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收集、政策咨询、技术资源和技术需求,帮助企业获取国际技术市场信息。例如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智力、信息、资金和政策资源。 技术贸易论文:国际技术贸易发展 一、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大多数企业属于加工型企业,生产加工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销往国外,这就决定我国是一个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这就说明我国的企业生产线有能力生产出符合发达国家需求的产品,甚至是在一些高科技产业,比如电子、信息及汽车制造业等。这说明我国企业生产上并没有太多的障碍,主要是缺少高端核心技术而已,所以只要能够进口到需要的核心技术,那么我国的企业很有可能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并且,我国的大中型企业现在本身的技术水平虽然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但在世界上总体来说也是比较先进,而非落后技术,且我国又是消费大国,这为引进技术提供了平台。同时,我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雄厚的,即使和引进技术所需要的资金还有一定差距,那么企业也可以通过向更不发达国家出售现有的比较先进技术来筹措资金。 二、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如何引进技术 1.这次金融危机导致很多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出现财政危机,不少大的跨国公司都在出售旗下的各个较先进的生产线或品牌,如通用汽车。这正是我国企业引进的机遇,来发展自己的企业。 2.专门盯紧发达国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美国。鲍尔森最近的中美峰会访华承诺:“欢迎中国公司去美国收购,享受美国国内公司同等待遇。”这就为中国公司在金融风暴中低价获取美国某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的控股权而成为可能!而这些核心技术在经济繁华时期,是要花巨资才能买到的;甚至买不到的。 3.技术是人掌握的,金融危机下各大跨国公司纷纷裁员,甚至破产,如果能通过外国的猎头公司,找到自己想要的高技术人才,就等于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而且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待遇的提高,很多国外高层技术和管理人才都很愿意来华工作,这就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了平台。 4.全球性经济衰退使得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留学生就业困难,而中国经济发展对海外留学人员则吸引力增强。据统计,2008年留学生回国人数增幅已超过出国留学人数。不少人才特别是金融和高科技人士就业心态转变尤为明显。他们纷纷选择回国寻找机会。在一定意义上,金融危机催生了“海归潮”,为企业廉价留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提供了条件。 5.尽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很多跨国公司,但是跨国公司是不会轻易转让其核心技术。而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实施战略合作,来引进先进技术,为企业今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三、我国企业发展技术贸易的相应对策 1.提高引进质量和效益。技术引进是难点,引进后才是重点。企业应该积极建立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体系,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良性循环。在技术引进后,就要必须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工作,要把引进的技术与自身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在模仿制造中融合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组织和文化氛围,真正的把外来技术本土化,实现产品国产化代替进口。然后在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改良创新、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最终实现“走出去”战略。 2.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效,促进技术贸易的健康发展。积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首先鼓励和支持企业为吸收和创新的技术申请国内外专利;积极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引导企业运用专利检索分析和专利申请等手段,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提升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鼓励和引导企业与跨国公司或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技术研发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的主体作用。最后鼓励企业自主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并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吸收与创新的联合研究开发,或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支持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政府在高新技术引进中仍然作用重大。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庞大资金保证和完整的技术系统支持,有时企业是很难通过自身来完成。若政府参与或通过政府进行高技术贸易,将使高新技术的国际贸易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这就要求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要求,积极开展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为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供必要的金融和外汇政策支持,适当调整外国企业向境内转让技术的特许权使用费、免征所得税的范围。研究完善引进技术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进一步优化技术引进的质量和结构。 4.建立技术引进工作交流与培训制度。加强企业技术引进工作的信息交流,加强对技术贸易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培养一支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懂国际贸易的技术贸易骨干队伍。可以通过培育、扶持一批高素质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调研、技术评估、专利检索、法律咨询等服务,弥补企业信息和专业人才的不足,防范风险,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 建立和完善国际技术贸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收集、政策咨询、技术资源和技术需求,帮助企业获取国际技术市场信息。例如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智力、信息、资金和政策资源。 技术贸易论文: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创新论文 一、国际技术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一种存量,它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技术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形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技术存量水平的增加。二是隐含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的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等。就国家而言,常常表现为一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寡;就企业而言,具体表现为企业员工所拥有的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直接引进技术,能够提高本国两方面的技术能力,并最终影响到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引进技术,无论引进的是成套生产设备等硬件,还是专利技术等软件,都直接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存量水平,从而也提高了该国有形的技术能力。其次,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引进技术也能提高发展中国家隐含的技术能力,因为技术的引进常常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员工对新技术的学习、掌握的过程。 二、国际技术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诱导反应机制 国际技术贸易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经济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融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甚至政治为一体的复杂过程。譬如说,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属于技术贸易的范畴)进入中国市场,它首先要从国家有关部门获得市场准入的许可,这可能要涉及到政治问题;它要寻找合作伙伴,考虑投资的成本收益问题,这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内在固有具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文化会影响到众多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是文化方面的问题;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新颖有效的特许经营方式被众多的国内厂商所模仿,形成了遍及全国的连锁经营热潮,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制度性创新。因此,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引进而已,换句话说,国际技术贸易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从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角度而言,国际技术贸易的外部效应主要表现在它改变创新主体的内在意识,并改善创新主体内外部的制度环境,从而使得发展国家创新诱导的反应机制更加灵敏,最终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 首先,国际技术贸易能够改变发展中国家创新意识缺乏的状况。很多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一种维持传统和稳定为主调的社会意识结构,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借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常常会陷入“累积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之中,也就是说技术创新在低水平上的停滞发展。而这种恶性循环是内在力量所无法克服的,这时候需要一种外在的推动力量,使其能够跳出这种恶性循环,而国际技术贸易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种外在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改变的是创新意识方面的问题。正像上述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的例子一样,技术的引进带来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新变化,先进的经营模式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促使大量的模仿,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显然,在这一过程当中,企业和个人都经历了一次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认识、接受到模仿,甚至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进行二次创新,这种普遍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一个国家创新意识的兴起。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机制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为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国家,政府才会对技术创新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为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其次,国际技术贸易能够改善创新主体内外部的制度环境,促使发展中国家创新诱导反应机制的灵敏化。从引进技术的企业来说,为了充分利用引进的技术常常需要在企业的组织管理方面做出较大转变和创新,也就要改变企业内部的制度环境,比如说企业为了利用维护一套价值昂贵的生产线,需要新建立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对其进行维修和改进,同时加强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制度,这些制度性的转变和创新都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国家层次,政府为了保证技术引进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专门的技术金融制度以确保技术引进的配套资金。而且在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贸易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否则,就难以从国际市场上引进技术,即使能够引进也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为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损害技术出让方的利益。也就是说,国际技术贸易客观上提出了对发展国家改善技术创新制度环境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主体更好地对创新的市场需求做出正确的反应,最终有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机制,并提高其水平。 三、小结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充分地肯定了技术创新对“比较优势”的积极意义,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就国际贸易的双方而言,国际贸易对各自的技术创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辨证地看,如果能就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作一长期分析的话,两者之间显然不仅具有一种互动效应,同时具有一种长期增长效应。因为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加上对当今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而言,不仅需要各国独立的技术创新,同时为了节约稀缺的世界经济资源,需要各国尽可能地分享这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技术创新,而国际贸易正好能实现这种意图。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处理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 题上,不仅需要做客观的长期和短期经济分析,同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到制度的、文化的、政治上的成本和收益。 技术贸易论文: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应对论文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困境 目前,发达国家仍然在不断升级质量检验标准,检测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标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食品标签多达22种,且逐年修订补充。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应有食品标签,膨化食品还要有营养标签,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再如日本,从前设定的进口农产品残留物限量标准是63种2470项,而今年实施的“肯定列表”则新增了51392个限量,涉及264类食品中的734种化学品残留,同时禁止使用15种农药、兽药,这使得农产品检测项目成倍增加。日本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大市场,占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2%,“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幅抬高出口技术门槛,直接影响我国近8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额,涉及到6000多家出口企业。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对进口农产品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动物福利问题则尤其为欧盟所重视,例如,鸡场饲养密度一般为12只/m2,欧盟却提出每平方米只能养10只,理由是密度太大,鸡会感到不“舒适”。由此养殖成本增加,形成贸易壁垒。 最典型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这一直是国际争论的焦点。美国由于占据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对转基因食品的推广持积极态度,而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则坚决反对,由此也引发了有关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管理措施的讨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日益升级的趋势。例如,日本自2003年起在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大米身份认证制度”推行之后,日本各地又对新制度“层层加码”,把认证范围推广到蔬菜,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对中国蔬菜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直接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 1.国内自身原因:(1)农产品自身存在质量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农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2)政出多门,监管不力。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涉及经贸、工商、卫生、质检等多个部门,由于存在多头监管,职责不清,监管不力,造成权威不足,收效不明显。(3)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管理,标准化与认证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检验技术和检验手段也有待改进。(4)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以小规模个体农户为主体,加工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实力不强,战略经营的理念和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对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动向知之甚少,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国际市场需求。 2.国际方面的原因:(1)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需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有一定的成本比较优势,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此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国在关税和市场准入方面也逐步放松,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关税门槛因此随之降低,这就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条件。(2)消费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保护环境。相应地,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就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健康型”转变,对营养、健康、卫生、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绿色消费正成为世界性的消费潮流。(3)国际标准在SPS协议和TBT协议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各成员国都在积极援引WTO协议和国际标准进行贸易交涉。但是,迄今为止,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发达国占据主导地位。 3.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当务之急是要从源头抓起,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强全过程监管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保证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通过对农产品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中投入物的控制来对农产品进行品质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农产品品质,成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 (2)建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专门机构 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必要设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相应机构。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实施重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我国技术性贸易领域多边、双边合作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承担建立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等。这有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有利于企业形成合力,联合作战;有利于部门间、行业间、企业间加强沟通,在应对技术贸易型壁垒上收到良好效果,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3)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应对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障碍的技术保障。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组织专家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修改、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标准水平,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加快发展速度,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4)加大WTO/TBT、SPS人才培养力度技术性贸易措施涉及方方面面,影响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国内外贸易等各个环节的众多企业及中介组织、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自身。所以,要应对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客观上需要有一支熟悉WTO规则,尤其是WTO/TBT、SPS协定、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国际标准、指南、争端的人才梯队。因此,必须依据新的形势,尽快培养相应地专门人才,立足长远,为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贸易论文:国际技术贸易创新分析论文 一、国际技术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一种存量,它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技术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形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技术存量水平的增加。二是隐含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的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等。就国家而言,常常表现为一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寡;就企业而言,具体表现为企业员工所拥有的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直接引进技术,能够提高本国两方面的技术能力,并最终影响到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引进技术,无论引进的是成套生产设备等硬件,还是专利技术等软件,都直接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存量水平,从而也提高了该国有形的技术能力。其次,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引进技术也能提高发展中国家隐含的技术能力,因为技术的引进常常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员工对新技术的学习、掌握的过程。 二、国际技术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诱导反应机制 国际技术贸易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经济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融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甚至政治为一体的复杂过程。譬如说,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属于技术贸易的范畴)进入中国市场,它首先要从国家有关部门获得市场准入的许可,这可能要涉及到政治问题;它要寻找合作伙伴,考虑投资的成本收益问题,这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内在固有具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文化会影响到众多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是文化方面的问题;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新颖有效的特许经营方式被众多的国内厂商所模仿,形成了遍及全国的连锁经营热潮,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制度性创新。因此,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引进而已,换句话说,国际技术贸易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从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角度而言,国际技术贸易的外部效应主要表现在它改变创新主体的内在意识,并改善创新主体内外部的制度环境,从而使得发展国家创新诱导的反应机制更加灵敏,最终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 首先,国际技术贸易能够改变发展中国家创新意识缺乏的状况。很多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一种维持传统和稳定为主调的社会意识结构,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借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常常会陷入“累积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之中,也就是说技术创新在低水平上的停滞发展。而这种恶性循环是内在力量所无法克服的,这时候需要一种外在的推动力量,使其能够跳出这种恶性循环,而国际技术贸易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种外在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改变的是创新意识方面的问题。正像上述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的例子一样,技术的引进带来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新变化,先进的经营模式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促使大量的模仿,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显然,在这一过程当中,企业和个人都经历了一次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认识、接受到模仿,甚至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进行二次创新,这种普遍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一个国家创新意识的兴起。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机制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为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国家,政府才会对技术创新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为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其次,国际技术贸易能够改善创新主体内外部的制度环境,促使发展中国家创新诱导反应机制的灵敏化。从引进技术的企业来说,为了充分利用引进的技术常常需要在企业的组织管理方面做出较大转变和创新,也就要改变企业内部的制度环境,比如说企业为了利用维护一套价值昂贵的生产线,需要新建立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对其进行维修和改进,同时加强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制度,这些制度性的转变和创新都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国家层次,政府为了保证技术引进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专门的技术金融制度以确保技术引进的配套资金。而且在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贸易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否则,就难以从国际市场上引进技术,即使能够引进也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为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损害技术出让方的利益。也就是说,国际技术贸易客观上提出了对发展国家改善技术创新制度环境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主体更好地对创新的市场需求做出正确的反应,最终有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机制,并提高其水平。 三、小结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充分地肯定了技术创新对“比较优势”的积极意义,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就国际贸易的双方而言,国际贸易对各自的技术创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辨证地看,如果能就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作一长期分析的话,两者之间显然不仅具有一种互动效应,同时具有一种长期增长效应。因为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加上对当今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而言,不仅需要各国独立的技术创新,同时为了节约稀缺的世界经济资源,需要各国尽可能地分享这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技术创新,而国际贸易正好能实现这种意图。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处理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上,不仅需要做客观的长期和短期经济分析,同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到制度的、文化的、政治上的成本和收益。 技术贸易论文:技术贸易壁垒的内容研究论文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toTrade-TBT),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所谓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加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发达国家势必也将加强对我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实施,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实施的技术壁垒的状况,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及企业的生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方位的立体构成 1.技术标准与法规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 技术法规是指必须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技术规范、指南、准则、指示;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在质量标准方面,欧盟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IS0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十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日本则有8184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美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就更是多得不胜枚举了。而且,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大多数要求非常苛刻,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 2.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组成,影响较大的是第三方认证。认证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一般由第三方对某一事物、行为或活动的本质或特征,经当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给予的证明,这通常被称为“第三方认证”。 认证可以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主要指产品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其中因产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所以产品的安全认证为强制认证。欧盟对欧洲以外的国家的产品进入欧洲市场要求符合欧盟指令和标准(CE);北美主要有美国的UL认证和加拿大的CSA认证;日本有JIS认证。 体系认证是指确认生产或管理体系符合相应规定。目前最为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行业体系认证有诸如QS9000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TL9000电信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3.包装和标签要求 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主要有: (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和镉等成分的包装材料,没有达到特定的再循环比例的包装材料,不能再利用的容器等。 (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许多国家规定,啤酒、软性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消费者在购买这些物品时,向商店缴存一定的保证金,以后退还容器时由商店退还保证金。日本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并强制推行的《回收条例》和《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 (3)税收优惠或处罚,即对生产和使用包装材料的厂家,根据其生产包装的原材料或使用的包装中是否全部或部分使用可以再循环的包装材料而给予免税、低税优惠或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再生的资源。欧盟对纺织品等进口产品还要求加贴生态标签,目前最为流行的生态标签OK0-TexStandard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是纺织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4.产品检疫、检验制度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检疫、检验制度。2000年1月12日,欧委会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推出了内含80多项具体措施的保证食品安全计划;2000年7月1日开始,欧盟对进口的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标准,部分产品农药的最高允许残留量仅为原来的1/l00-1/200.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依据《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茶叶进口法》等对各种进口物品的认证、包装、标志及检测、检验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日本依据《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预防法》对入境的农产品、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 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技术贸易壁垒。 5.信息技术壁垒 EDI和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全球商务的主导模式,而电子商务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目前,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上都明显超过发展中国家,并获得了战略性竞争优势;而发展国家其是不发达国家在出口时因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不完善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等而受到影响,在电子商务时代处于明显劣势,导致信息不透明,如合格认定程序;信息传递不及时,如技术标准更改;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等,这样,新的技术壁垒-信息技术壁垒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 6.绿色技术壁垒 绿色技术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为避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遭到灾难性的危害,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生物多样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安全协定书》等等。 1996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门技术委员会正式公布了IS014000系列标准,对企业的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以审核,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这是一种自愿性标准。目前,IS014000正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技术壁垒。 主要发达国家还先后分别在空气、噪声、电磁波、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化学品和农药管理、自然资源和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许多产品的环境标准。如美国UL和“绿十字”、欧盟的“EU制度”、加拿大的“ECP”等等。 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频频征收环保税,还要求根据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污染者应彻底治理污染并将所有治理费用计入成本,也就是使环境资源成本内在化,否则是进行生态倾销,应征收生态反倾销税。 二、包罗万象的鲜明特性 1.广泛性 从产品角度看,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来看,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涉及到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 2.系统性 技术贸易壁垒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等规定的措施;《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农业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都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规定。除WTO以外的其他国际公约、国际组织等规定的许多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也都属于技术贸易壁垒体系的范围。 3.合法性 目前国际上已签定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发达国家积极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为技术贸易壁垒提供法律支持。比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环境保护局、联邦贸易委员会、商业部、能源效率标准局等都各自颁布有法规,包括《联邦危险品法》、《家庭冷藏法》、《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植物检疫法》、《联邦植物虫害法》、《动物福利法》等,其中有些条例是专门针对进口国家或商品而制定的。WTO也正在制定国际性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一旦被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很大,从而技术贸易壁垒有了形式上的合法性。 4.双重性 实行技术贸易壁垒有其合理性,即真正为了实现规定的合法目标是可以采取合适的壁垒措施的。正常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指合法合理地采取技术性措施以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如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等等; 但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以技术贸易壁垒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5.隐蔽性和灵活性 技术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对国别没有限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而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作出判断。一些技术标准还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涉及面很广,令人无从谈起、无法把握,很难全面顾及。更何况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可以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地刁难和抵制,从而具备了实施灵活性的特点。 6.争议性 各国采取的技术壁垒措施(特别是绿色技术壁垒措施)经常变化,且各国差异较大,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厂家难以适应。比如法国规定服装含毛率只需达到85%以上就可以算作纯毛服装了;而比利时的规定含毛率必须达到97%;联邦德国则要求更高,含毛率必须达到99%时,才能称为纯毛服装。 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涉及面非常广泛,有些还相当复杂,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隐蔽性,结果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定标准,因而国与国之间相互较难协调,容易引起争议,并且解决争议的时滞较长。自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经济领域贸易战主要集中于一般商品贸易领域,21世纪国际贸易战将逐步集中于技术贸易壁垒方面。 三、巨大而广泛的影响 调查表明,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随着国际环境压力的增加以及一些国际公约的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广泛地冲击着我国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玩具、医药产品等的出口。 1996年8月1日,欧盟以不符合其卫生标准为由,禁止我国冻鸡和部分水产品进入其市场,至今尚未解禁,每年损失达数亿美元。据天津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介绍,冻鸡曾是我国优势产品,但2000年前4个月,我国冻鸡出口总量仅10.6万吨,创汇1.5亿美元,平均单价比1997年下降20%,天津主供出口的5大养鸡场如今只剩一家。鲤鱼、对虾、贝类等水产品出口也相继走了下坡路。 1998年9月11日,美国农业部长签署了一项新的法令,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机关出具的证书,否则不能出口到美国,这增加包装成本将近20%.日本1999年1月16日出台的《家畜传染并预防实施细则》中规定中国等9个国家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要经过指定设备加热消毒处理后才可进口,这加大了我国猪牛羊肉的出口成本。 从2000年7月1日起,欧盟又执行了新的茶叶农药残余限量标准,新标准不仅扩大了检测项目,且大幅度提高检测标准。据联合国一份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约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技术贸易壁垒而受到不利影响。 1993年德国颁布了关于纺织品的两项技术,它要求检测纺织品中甲醛、重金属、杀虫剂等七种物质,从此以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大受影响;1994年4月1日,德国正式禁止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凡违反规定都视同犯罪,产品将被销毁,这使我国正在使用的104种偶氮染料的纺织品对德出口中断。欧盟对服装和纺织品中的某些物质的含量要求高达PPb级,如对苯乙烯的要求不超过5PPb,乙烯环乙烷不超过2PPb.这无疑给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造成很大的困难。 我国的机电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国,而这些国家的环保法规涉及到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兼容性、可回收率、节能性等多方面,这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少限制和困难。 CE标志是工业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从1996年1月1日起欧盟各国海关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美国则对电子产品进口设置了《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对汽车制定《空气净化法》和《防污染法》,不达标的产品将被拒之门外。日本则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机电产品的限制是JIS规格。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而受到间接影响。 1999年12月7日,欧盟正式1999年/815/EC指令,规定采用聚氯乙烯(PVC)原料生产的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最高值不得超过0.1%;而我国出口的玩具大部分PVC原料,其中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占50%,目前,各国针对含PVC产品制定的国际标准日益提高,“禁令”涉及的产品范围与日俱增,我国玩具出口贸易受到的损失将日益增大。 我国的医药产品的出口也同样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严格限制,如出口到美国的药品必须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检查。而目前,我国仅有20多个厂家的单个品种通过了FDA检查,可见,仅对美国医药产品的出口我们就已大受限制。 我国出口产品缘何屡遭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呢?主要原因是: 1、我国贸易方向主要集中于美、日、欧盟这三个技术贸易壁垒的发源地。 目前,美、日、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将不得不直面技术贸易壁垒的威胁。 2、我国出口产业的弱质性 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以及质量落后。据专家估计,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出口占主导地位,而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仍然占次要地位。随着全球质量水平和档次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 仅就德国为例,目前应用的工业标准约有15800种,大多数等同于国际标准,而我国技术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而且我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3、我国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系之外 由于我国被长期排除在WTO主持的多边贸易之外,使得我们难以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限制,一方面缺乏充分、稳定、确切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我国还不能以WTO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歧视性的、非合理的技术限制,不能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4、我国对技术贸易壁垒的重视不够 我国宏观管理层次上存在巨大的漏洞,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再加上技术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使我国出口在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指导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四、若干对策建议 在跨越技术贸易壁垒方面,笔者认为,我国政府、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等应做好一系列的工作: 1、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1)应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对外贸易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状况,建立技术贸易壁垒数据库。建立专门的技术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主要承担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以及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特别要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经贸研究机构EOI中心优势,定期收集、整理、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研究主要贸易对象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打破壁垒,扩大出口。 (2)应以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政府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3)应尽快建立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建立有效完善的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一方面促使我国国内企业加强对技术贸易壁垒的认识,改进产品以适应各种先进标准,尽快通过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主动攻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应针对加入WTO的新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并适时构筑我国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使外国因害怕报复而尽量减少歧视性的技术规定。 (4)应针对国外现在已经开始利用EDI和电子商务等构筑新的信息技术壁垒,积极倡导和扶植建立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并制定相关法规,引导企业的竞争行为和方向。要加大科技投入,加速高新技术发展,采取得力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各级标准的技术水平。 (5)应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有关条款,特别要用好用足该协定的“例外条款”。应依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规定的在产品法规、标准、认证和检疫制度方面实行非歧视的原则和国民待遇,防止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实行双重标准。如果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规定高于其本国产品的技术标准而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依据国际公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规定,通过磋商、谈判解决,也可以团结、联合发展中国家,利用相互的国际协议、公约的有关规定,突破发达国家的歧视性技术贸易壁垒。 2、对于企业而言 (1)应树立清洁生产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早在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其要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环境保护策略。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 一是,清洁能源,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的能源等; 二是,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生产废弃物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清洁产品,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等。 它既是一个相对传统的粗放生产、管理、规划系统而言的宏观概念,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对现有生产工艺和产品而言的动态概念,它本身仍需要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其清洁生产水平。 可以说,实施清洁生产要贯彻两个全过程控制: 首先是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物质生产、人类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 其次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防止物质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 由于清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相一致,因此企业应重视进行清洁生产,要改变环境问题与企业发展无关的观念,确立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而且也将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观念,要转变环保投资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应高度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水平仍占很大比例,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 因此我们外经贸企业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在技术设施、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包装等方面,都必须支持主要以环境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开拓广阔的绿色市场。 (3)应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环保企业形象。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 一是,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 二是,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 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资源利用越充分,环境负荷就越小;产品绿色化,又会促进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通过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协调同步,走上企业与社会都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从而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统一。 (4)应实行绿色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是以常规营销为基础,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营销。绿色营销较社会营销更重视环境保护。 绿色营销的主要内容是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及开展绿色促销等。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是为了经济、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孪生战略措施,不可或缺的。 实施“绿色营销”,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另一方面本身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公众的消费行为存在导向和强化作用,这有利于开拓绿色产品市场。 (5)应积极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正式颁布了IS0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IS014000系列标准包括6个子系统,即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与环境监测、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估、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共给出100个标准号,即从IS014001-IS014100,几乎规范了包括政府和企业等组织的全部环境行为。 IS014000适用于一切企业的新环境管理体系它是一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其中IS014001被称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为顺应市场环保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建立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加强对出口产品生产的技术、工艺、设计、包装按照“绿色化”要求进行改造,从而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面对技术贸易壁垒,行业组织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战中,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已经处于新的利益共同体中,建立政府领导下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产业预警机制,是WTO自由贸易目标及其规则的客观要求。 中国“入世”后,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结果不仅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还受到行业协会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的约束。相对发达的行业组织赋予了国外企业相对于中国企业的团队竞争优势。相形之下,先天不足又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中国企业,如何能与实力强大且组织有序的外国企业军团开展有效竞争呢?同时,国内行业协会发展缓慢,与国外贸易伙伴缺乏相对应的民间性沟通与对话,也是许多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之一。 2001年12月,中日两国政府通过谈判达成协议,避免了一场农产品贸易战。协议提到“通过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探讨并加强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并提出“双方民间组织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农产品贸易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引导两国农产品种植、生产和贸易的良性发展”。至于这场争端的起因,除了日本企业的“开发进口”之外,中日双方专家和舆论都提到“无协调机制,无民间渠道”是重要原因。 因此,为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改善政府职能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性行业协会的作用与职能,即立足于国际市场,针对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创新能力、技术标准、产品结构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研究和对外交流,建立良好的贸易预警机制,及时向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国内外市场的动态数据和分析报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协助政府在WTO规则范围内与其他成员国协商解决各种贸易争端。 技术贸易论文: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贸易壁垒论文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新特征,成为制约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必须大力提高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并善于运用贸易争端机制化解农产品出口的各种障碍。 关键词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对策 1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1食品安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法规 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既规范着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例如,日本依据《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对入境的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对于植物检疫,凡属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来自或经过发生该病虫害国家的寄生植物和土壤均严禁进口。作为食品或食品原料的动植物、农产品还需要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食品卫生检查。对于强制性检查食品,要逐批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对不同时间进口的相同商品,则规定每次必须检验,而对日本国内同类产品只需一次性检验即可。目前,我国蔬菜出口正遭遇此类限制。 1.2质量标准、食品标签和包装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仍然在不断升级质量检验标准,检测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标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食品标签多达22种,且逐年修订补充。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应有食品标签,澎化食品还要有营养标签,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再如日本,从前设定的进口农产品残留物限量标准是63种2470项,而今年实施的“肯定列表”则新增了51392个限量,涉及264类食品中的734种化学品残留,同时禁止使用15种农药、兽药,这使得农产品检测项目成倍增加。日本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大市场,占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2%,“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幅抬高出口技术门槛,直接影响我国近8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额,涉及到6000多家出口企业。 1.3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要求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对进口农产品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例如,1995年4月,发达国家要求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09000系列标准体系,还要求使用“绿色环境标志”,例如,德国的“蓝天天使”、日本的“生态标志”和欧盟的“欧洲环保标志”等。动物福利问题则尤其为欧盟所重视,例如,鸡场饲养密度一般为12只/m2,欧盟却提出每平方米只能养10只,理由是密度太大,鸡会感到不“舒适”。由此养殖成本增加,形成贸易壁垒。 1.4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这一直是国际争论的焦点。美国由于占据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对转基因食品的推广持积极态度,而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则坚决反对,由此也引发了有关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管理措施的讨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日益升级的趋势。例如,日本自2003年起在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大米身份认证制度”推行之后,日本各地又对新制度“层层加码”,把认证范围推广到蔬菜,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对中国蔬菜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直接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 2.1国内自身原因 (1)农产品自身存在质量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农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水源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河流的污染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卫生质量;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农产品中的农兽药残留超标;违规或超标使用添加剂,使得一些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不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20%~30%的蔬菜存在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问题,使其出口受阻。 (2)政出多门,监管不力。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涉及经贸、工商、卫生、质检等多个部门,由于存在多头监管,职责不清,监管不力,造成权威不足,收效不明显。 (3)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管理,标准化与认证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检验技术和检验手段也有待改进。 (4)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以小规模个体农户为主体,加工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实力不强,战略经营的理念和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对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动向知之甚少,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国际市场需求。 2.2国际方面的原因 (1)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需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有一定的成本比较优势,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此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国在关税和市场准入方面也逐步放松,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关税门槛因此随之降低,这就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2)消费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保护环境。相应地,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就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健康型”转变,对营养、健康、卫生、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绿色消费正成为世界性的消费潮流。 (3)国际标准在SPS协议和TBT协议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各成员国都在积极援引WTO协议和国际标准进行贸易交涉。但是,迄今为止,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发达国占据主导地位。 3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3.1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当务之急是要从源头抓起,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强全过程监管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保证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通过对农产品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中投入物的控制来对农产品进行品质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农产品品质,成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针对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新形势,出口企业要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规范管理养殖、种植和加工环节,促进种植、养殖水平的提高,确保出口产品安全合格。 3.2建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专门机构 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必要设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相应机构。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实施重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我国技术性贸易领域多边、双边合作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承担建立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等。这有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有利于企业形成合力,联合作战;有利于部门间、行业间、企业间加强沟通,在应对技术贸易型壁垒上收到良好效果,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3.3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应对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障碍的技术保障。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组织专家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修改、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标准水平,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加快发展速度,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3.4加大WTO/TBT、SPS人才培养力度 技术性贸易措施涉及方方面面,影响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国内外贸易等各个环节的众多企业及中介组织、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自身。所以,要应对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客观上需要有一支熟悉WTO规则,尤其是WTO/TBT、SPS协定、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国际标准、指南、争端的人才梯队。因此,必须依据新的形势,尽快培养相应地专门人才,立足长远,为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一、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以山东省为例,近年来山东省以“稳定发展猪鸡,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禽”的发展战略,使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畜牧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饲养小区大批涌现。经济动物养殖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规模养殖场、户发展到100多万个,其中年出栏千头牛、万头猪、十万只鸡以上的养殖场几千个,各类畜牧小区18000多处。畜牧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迅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畜牧业专业人才也迫在眉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职业教育的扩招和教学管理问题日渐突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轨、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缺少企业能工巧匠,缺乏实践经验等。因而深化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发展,尽快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举措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适应行业需求 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校每年都组织召开专业建设相关会议,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重新进行市场调研,把握专业岗位需求的市场变化,以保证该专业学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广泛开展课程建设研究,推进课程结构优化,一是对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内在关系进行了适当调整和整合,注重相互衔接,删减重复内容;二是采用项目教学,教学以专业项目为目标,建立畜牧兽医专业必备的十大技能,以满足就业需要。另外,我校还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设定了相关选修课程,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掌握新的行业标准和新型技术,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具吸引力 课堂教学摆脱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模式,而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做一体化,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且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了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全面加强优质课堂建设。打造高效课堂、精品课堂和魅力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美誉度和吸引力。 (三)开拓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1、从“师德、师能、师表”抓起,不断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本学期各专业至少派一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各专业聘任德才兼备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努力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 3、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4、通过新老教师“帮、传、带”活动、说课大赛、听评课活动、教研活动、青年骨干教师评选等活动,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青年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四)体现职教特色,突出实践教学 专业建设必须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教学硬件建设,突出重点,切实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满足本专业教学与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为加大实践实训改革创新力度,我校建立了“一年级见习、二年级短期实习、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实践实训模式,提高实习实训效果。2009年我校争取合作企业资助,与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实训基地建立两条饲料生产线;2010年在校内建立动物医院,近几年不断补充动物医院设备,提高手术室和兽医检验室的利用率,强化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近几年学院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先后与山东得利斯集团公司、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信得药业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在这些企业建立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随着基地利用率逐渐提高,校企合作效益日渐突出。我校还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的社会服务团队和学生科技服务团队,深入校外定点实训基地及周边畜牧业集中地区开展防治工作、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能够承担部分合作企业动物疫病防制工作。通过具体的实践,该专业学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所遇到的困难问题,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真正办出特色、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就必须在这些方面做出改革。要坚定信心,不怕困难,树立专业产业化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培养出厚基础、重能力、强实践、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王明春 单位:潍坊市经济学校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多媒体教学论文 1目的明确,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备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缺陷,从而在教学中过程中得普遍使用。目前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故此要合理使用多媒体,做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不能过分追求多媒体使用而影响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授课内容是否适合选用多媒体教学时,切忌盲目性,随意性,要从确实的目的出发,才会有好的效果。从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课程来看,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比如一些纯理论知识的讲座,就不适合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用多媒体课件表现这些需要记忆、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忙着跟上老师的节奏,根本没时间去理解和分析,在短时间内会感到很疲劳,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故此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分析选择,适合则用否则不用。 2多媒体教学做为一种辅助手段引进实训课堂 (1)畜牧兽医实训课的实习实验是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实习、实训时,门类品种庞杂、投入巨大、运行成本高,这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教学实验也面临实验动物和器材等高昂教学成本的问题。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畜牧兽医实习实训课教学,不仅能克服实训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训时的演示可见度,增强演示实训的有效性,加强实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习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训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的作用。 (2)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实训操作的正确性,更能巩固强化学生实训操作的技能。一方面畜牧兽医实训课的各种实习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训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到困难的实训,均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实训操作先进行计算机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训练实习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实践实习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训的有效性,不仅能提高实习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3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要。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多媒体教学的工具之一,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的分析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课件素材,精心的制作课件、撰写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些教师由于受年龄或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多媒体课件准备不充分,在实施教学时,只是把纸质教案的内容搬到屏幕上,用幻灯片放一下,以为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应有的效果。只有教师具有熟练使用多媒体的本领,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1)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课件制作培训,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现有的计算机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例如与多媒体教学有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计算机基本操作、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举行课件制作比赛,通过比赛来达到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的目的。只有制作出好的课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2)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培训,一流师资队伍培养对于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指导教师能力和素质,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端素质人才的需要。本院几年来先后派出19人次的本专业教师外出学习。2012年暑假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5人,2013年暑假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9人,2014年暑假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5人,不仅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也对其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开扩了眼界、拓展了知识面,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4结语 总之,多媒体课件以信息量多、内容丰富,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授课效果,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专业教师应深入教学一线,掌握畜牧行业动态,了解新的科技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传播新知识新内容,能够培养出更全面的畜牧兽医人才。 作者:王桂敏 宋臣锋 王维畅 沈玉善 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五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行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建立全程创业指导体系,学院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纳入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在强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该专业全程开设“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实训”必修课程,同时开设“职业素养与创业精神”、“大学生KBA(创业教育项目)创业基础”等公共选修课,做到每个班级、每个年级都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真正实现就业教育教学的全程化,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二)创业素质拓展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解决创业中的各种问题,针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创业意识不够,职业生涯规划不当,创业心理素质不高等,采取多种创业素质教育与拓展项目开展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关的拓展项目。具体内容有:项目1-理想信念与职业道德教育;项目2-职业倾向测试与职业生涯规划;项目3-市场调研、市场营销、营销心理等教育;项目4-经济法、工商管理法、财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市场管理法规及创业规范教育;项目5-财务管理、领导科学、领导艺术、公共关系、沟通协调的教育;项目6-心理健康教育等。 (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第一课堂是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了一套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体系,如下结构图。 (四)创业实践与服务“三农”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了解畜牧产业生产、管理、经营、运转等情况,为将来的创业奠定基础,畜牧兽医专业将创业实践与服务“三农”活动相结合。组建了以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有农业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参与的技术服务团队,包括养猪技术服务团队、水禽养殖技术服务团队、牛羊生产技术服务团队等,借助学院科技服务三农、暑期社会实践等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大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所帮扶的企业搜集技术、市场行情等最新信息,并及时把搜索到的信息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通过实践,大学生对市场前景的预测能力、生产管理运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五)创业理论与创业实战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创业本领,实践出真知,为了更好地检验和巩固创业理论知识,让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创业的道路,学校启动建设了“两园一企一街”,为大学生创业实战提供练兵之地。畜牧兽医专业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技能大赛,对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推荐参加学校举办的创业技能大赛,对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项目或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学校将提供“一对一”的培训和指导,进而引入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孵化。学院搭台,学生唱戏,学院为学生搭建一种“低成本、高成功”的创业模式。学生通过创业实战训练,进行商业化运作,体验真实的创业环境,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创业信心,为走向社会、成功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施“五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一)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成立由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学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创业教育工作。成立由校友、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创业指导师等组成的创业教育指导站,通过电话、邮箱、QQ等平台,为学生开展各类创业咨询、指导、顾问和培训等。 (二)完善创业教育激励机制,该专业每年对在创业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创业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引导培育一批自主创业典型,对入驻“两园一企一街”的创业团队,给予减免租金、提供创业基金等一系列的帮扶。 (三)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主动适应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新形势,以营造创业环境和强化创业教育为出发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具体措施有:强化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机会、给予创业帮扶等等。 (四)打造一支优秀的创业导师团,组织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就业创业课程培训、赴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一批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老总或者职业经理人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 (五)依托校政企合作平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利用学校、政府和企业的资源来支持大学生创业。积极发挥政府牵线搭桥、沟通协调,企业资本注入、资金扶持、项目合作,学校师资、场地、设备、技术支持等,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大展身手的机会。 三、结论 畜牧业在当前具有广阔的前景,畜牧兽医类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时代所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畜牧兽医类人才创业培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自主构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创业素质拓展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业实践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创业理论与创业实战相结合”的“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畜牧兽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作者:钱佳蓓 金爱国 温丽萍 徐燕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提升策略 1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1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使得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学校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时,为了使得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学到比课程内容安排的更多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校花的前提下,再额外地增加一些与课堂相关的课外知识,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是十分关键的。如何使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丰富的知识,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病理学作为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兽医的基础学,另一头则连接着兽医的临床学,所以学号病理学是进行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一定要事先手机一些与病理学、兽医基础学,以及兽医临床学有关的资料,通过交流与整理得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然后,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得到满足,使他们在畜牧兽医这个领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课堂的知识进行空间的转换,把可以贯通的知识进行融合,是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课程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在实训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或者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实训项目以及应用性内容。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畜牧业的现代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把一些先进的理论,以及一些先进的技术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只是储备,同时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的气氛。 1.2实施鼓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里,有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升学的失利使得他们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并且显示出对学习有较大的排斥力。使得他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过分地依赖老师,不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对学习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本身的这些问题,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那些对学习没有太大动力的学生,作为教师就要做到: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在平时,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提问等等。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引领他们学习,是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而对于那些学习较为积极的同学,教师则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是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他们可以在学习中对那些不主动学习的学生进行引导。 2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概念抽象的学科,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这些致使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的。因此,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果把它置于一个实际的环境当中则可以变得清晰明了,在实验室进行教授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堂也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说到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计划以及体系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如何的呢?为了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增加一些专业实训的内容;第二,适当地减少专业课理论知识的授课学时;第三,把课堂的知识与实习进行有效的融合等等。为了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可以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人们只是注重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育,使得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普遍地出现了理论高于实践的现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现代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是整个教学的过程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保证理论与实践可以有效地结合,可以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做以下的调整:教学的方法可以是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演示等等;而对于教学手段的改革则可以进行现场教授、直观教授,以及示范的形式进行综合调整。以上这些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结 想要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效率,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是,把素质教育真真实实地落实到这个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当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 作者:王志君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专业论文:谈畜牧兽医专业技术的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 1.1课程开发思路 对畜禽养殖与饲料产品生产等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产生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形成学习领域。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技术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饲料加工与利用。 1.2课程内容设计 1.2.1学习情境设计将饲料产品生产应用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饲料产品生产应用过程主要包括饲料原料选择、原料采购、原料分析、质量检测、原料加工处理、饲料产品生产等6个基本环节,经整合重构为4个学习情境,即饲料原料选购、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饲料原料加工处理、饲料产品生产与应用。 1.2.2教学内容选取根据饲料产品生产与应用的工作要求,分析归纳过程性知识和技能,整合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分析质量检测、配合饲料生产工艺、饲料生产与加工等课程。同时,将饲料原料标准、饲料卫生标准等国家标准引入课程内容;将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营销员、畜禽饲养工、饲料制粒工、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等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将饲料自动化生产流程、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饲料资源开发应用、养殖设施自动化系统应用、配方软件的使用等先进技术引入教学内容。 1.2.3职业技能训练项目选取根据饲料加工利用岗位工作内容,设计20个技能训练项目。其中,单项技能训练在课内实训和集中实习完成,综合技能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完成。3.2.4课程结构框架课程设计4个学习情境,包括16个项目、52个学习任务,共计120学时。学习情境1:饲料原料选购,包括能量饲料选购、蛋白质饲料选购、矿物质饲料选购、添加剂原料选购、其他原料选购5个项目;学习情境2: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包括样品采集与制备、饲料原料质量检测2个项目;学习情境3:饲料原料加工处理,包括青饲料加工、粗饲料加工、能量饲料加工、蛋白质饲料加工、饲料添加剂原料预处理5个项目;学习情境4:饲料产品生产应用,包括畜禽饲料配方设计、饲料产品生产、饲料产品质量检测、饲料产品应用4个项目。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及学生特点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学习情境1,饲料原料选购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学习情境2,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主要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学习情境3,饲料原料加工处理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情境4,饲料产品生产与应用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用板书、参考书、实物观察等教学手段外,还应用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网站及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为了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布置作业、开辟第二课堂、企业参观实习等手段进行课后提升。 3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总体欠佳,生物化学和应用化学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焦虑、心理压力大,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习惯差。针对上述情况,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取舍,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的专业认知。教师利用课间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状况,因材施教,通过赏识教育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改善学习习惯等。 4教学评价 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2种考核方式,各占总成绩的50%。注重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终结性考核通过期末试卷测试完成。教学效果评价采取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校内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教师互评、校外专家评价;社会评价主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业单位反馈等方面。 作者:陈翠玲 宋林 陈晓华 张慧 王东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畜牧专业论文: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的目标 1、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对创业知识的需求是最大的。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合法开业的知识、营销知识、资金及财务知识、服务行业知识、经济法常识、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障知识、公共及社交礼仪基本知识等。这些知识对非创业者也有很好的教育和启发作用,适用于全员教育。 2、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学生创业需要做的心理准备包括:热情和激情、资源和优势、能力和储备、政策和选择、毅力与吃苦、成功与快乐等方面。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创业中的各种压力和问题。 3、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性格和工作能力。创业素质提高了,就能有动力雪好专业技能,为创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二、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根据对学生、企业、知名专家进行座谈、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畜牧兽医系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合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现对学生创业并成功创业的指导帮扶。 1、深入第一课堂。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根据农业类专业特点,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创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基础》。上课过程中,更注重组织学生的团队协作活动,通过创业模拟活动,让学生对创业的整体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通过课堂实验教学,锻炼学生专业技能,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第一课堂,让学生在大学第一年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走好创业第一步。 2、有效利用第二课堂。大学二、三年级,为有创业目标的学生建立大学生创业社团。根据专业特色,我校畜牧兽医系成立了养猪、养禽创业社团,畜禽生产营销创业社团,宠物养护创业社团等专业创业社团。社团邀请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并邀请创业校友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专家开办"创业讲堂",从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拓展。带领社团成员到校实践基地进行长期有效的创业实践,如:进入校内小梅山猪养殖场,既学习小梅山猪养殖技术,还学习畜禽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技能。依托校内创业园门店,给学生创业演练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创业、感悟创业、实践创业,为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为毕业后的创业计划和实施,都有实质性作用。创业社团成员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够目标明确的学习和锻炼,结合在校期间创业知识的学习,有效的将实际工作与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专业技能,又有了实际工作经验,能够不断完善今后的创业目标的计划和实施,越来越有可实现性,实现有效创业,成功创业。 三、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效果 从采用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以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中的创业人才层出不穷。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级的多种创新创业大赛中,多名学生获得优异成绩。近三年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校友走上了创业之路,现经营状况良好,并经常回校,座客"创业讲堂",为在校生答疑解惑,实现创业教育"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指导更多学生走上创业之路。通过实施创业教育,不但为社会培养了创业人才,还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毕德全 刘庆新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是个大集体,社会环境,是我们不可逾越的范围圈。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与我们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人总是生长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活动不能不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当然社会对人的影响是复杂的,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何利用社会的积极影响,增加职业院校中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也是作为职业教育者不断思索的问题。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讲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大的生长环境,孟母用行动为我们证明了生活环境对孩子生长的重要性。对于职业院校中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激发他们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社会环境可以说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畜牧兽医专业历年来都属于“冷门”专业,学生刚进入校门学习时,并不太了解这个专业,对于这个专业的认识是懵懂的,因此,进入校园的新同学,需要有人指点,此时的“学前”教育就变得必要。通过这个途径,让他们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前途及今后毕业的就业方向,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更有方向感。同时也告诉他们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困难,该如何应对,激发他们挑战的欲望。邀请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成功人士,甚至可以是他们师兄师姐们,通过他们讲述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的经历,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认可度,及畜牧兽医这个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树立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家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但却无法选择自己生长的家庭。家庭是学生的主要休息场所。除了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常驻之地,这是被大家充分认可的事实。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从小就有的,并且影响巨大,许多孩子的性格与品德都是家庭教育所创造出来的。在家庭因素中,主要由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结构等构成。他们的共同作用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心情与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进入校园后过上了独立的集体生活,从表面上看,似乎脱离了家庭,但实质上,他从今而后的所有活动均成为家庭教育的成果反应。畜牧兽医专业隶属于大农业的范畴,相应的学费要比其他专业略低,这也成为很多想为家里减轻负担的孩子的选择,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家庭中有在这个行业取得一定成绩的人,受他们的影响而选择的这个专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家里听说这个专业不错或者说自己身边有干这个专业的看着不错就来了,学生本人对一切一无所知,但无论怎样,结果都一样,他们都深深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而对专业作出了选择。当然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做人品德。他们的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目的性强,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地接受刺激,寻找学习的兴趣,以实现必须学到想要学到喜欢学的转变。从而积累潜能,在找到合适的机会时变转化为真正的工作力。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学生能够充分信任的老师,当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个人往往是他们,大多数学生都会毫无保留地将一切倾诉给家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家长如果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教学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延续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成为职业院校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它不仅是教师自身行为的准则,也是作用于学生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在师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外,在专业方面,还要有扎实的文化修养,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教育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能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总结和积累新的经验,为此,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都必须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动、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尤其是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给学生具体、真切、生动的感染,切实做好表率作用。针对于职业院校,这里的学生存在学习底子差,学习理解力不强的特点,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仅投入热情是不够的,关键是想办法,如何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的问题让他们能直观地、带着兴趣理解,对教师也是一个考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黑板与实验室结合,黑板与现代信息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示范、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实现从传统意义的教学到学教的转变,让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整个的教学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果。增强他们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中乐于接受,达到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教材因素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另一重要途径,好的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强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知识的讲述方式上,更能注意贯穿启发式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针对于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强,对文字的理解力不高,很多学生看着厚厚的一本书上密密麻麻的字,首先就起了惧怕的心理,也不知道如何入手,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教材变得引人入胜,让他们像看“小说”一样上瘾就变得很重要了。我们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图片的关注力很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相对于听和看他们更愿意去做和用,所以作为职业院校的教材应更多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应用结合,将文字与图片影像相结合,将教科书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放到最大,将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容易理解更实用就很关键了。教材是无声教师,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接触最多的另一个面。因此,选择好的教材,实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另一重要因素。这里对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简单论述,其实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毋庸置疑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能更快速地领略到学习的内涵,也能更快地将其与实践的内容相结合,享受学习成功而带来的喜悦。当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能更容易调动和激发。学习态度对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存在着影响,尤其对于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面对这个专业的枯燥与乏味,随时可能将他们刚刚建立的兴趣减下去,态度决定着他能否将他们兴趣延续下去。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因此在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该针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各个方面内容,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不断地改进教与学的过程,为他们提供更易于他们学习的教材。相信只要愿意长期刻苦钻研,不断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果,渐渐地学生对某些学科的厌烦就会转化为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会更加专注,更加自觉,使艰苦的学习过程成为愉快的事情。 五、结语 面对畜牧兽医专业只能在学生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实践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的质量稳步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或进行学习活动的倾向。在对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往往更有吸引力,更能推动他们的学习活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爱好可以成为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可以化做一种学习的力量,也可以化做一种执著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作者:孙凡花 岳增华 车有权 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探析 一、师资力量建设 1.校内讲师队伍建设 校内讲师队伍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组建,畜牧兽医站专业校内讲师队伍由18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人。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实际生产服务知识、管理能力,对于生产实践设计过程,自己操作编制实验内容,制作教学用具,计划实习进度,调整实习设备,研究实习方案及实习教材,结合实践需要制教材内容,培育社会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校内讲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进入养殖场企业参与生产,这样掌握相关专业第一经验,从而从纯理论型教师转向复合型,多能型教师。 2.技术导师队伍建设 畜牧园聘请有经验的畜牧兽医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作为养殖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学院兼职教师,现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充分利用他们高操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在现场指导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应用技能,快速培养适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 二、实训课程建设 畜牧园作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基地,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学生在养殖场顶岗实习一个月,在学习过程中,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把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中,手把手教会学生养殖技术,有目的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根据专业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畜牧兽医专业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达到工学结合常态化,每月一个班到中心进行“工学结合”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为了让畜牧兽医类专业每个学生都了解校内基地,增加对畜牧业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实训中心还安排了为期1天的生产见习、为期1周的生产实训等多模态教学模式。另外,每学期安排2~3班在实习基地完成了《养猪生产》《家禽生产》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在猪场、水禽实训基地生产功能区进行轮岗教学,同时完成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 三、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分为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生产管理。教学管理主要是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书和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的编写,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监督、考核,教改的研究等均由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参与联合制定完成。日常管理由校内讲师监督指导,学生轮流值班负责。技术导师作为实训基地的师傅,负责学生的生产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做好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由技术导师指导安排。在整个实训期间,学生定期轮换工作岗位,要求能了解各个环节的生产要求。 四、结语 畜牧园校内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生产、产品加工、经营管理等全方位的实训,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参观访问、见习经理等措施,全面、深入了解并掌握现代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切实有效地提高实训效果。 作者:倪黎纲 卞桂华 庄勋 单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兽医高校专业学生的思想探讨 一、畜牧兽医类高职生专业思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一文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这一深刻论断正符合高职畜牧兽医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经过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能认真、踏实地学习专业知识,为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薄弱环节。高职院校,尤其是农业类、畜牧兽医类学校,生源多来自省内各职教中心,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畜牧兽医专业是因为技能操作少,理论知识容易掌握,通过短时间培训即可升入较为理想的高等院校。但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学生并没有考入本科院校,而被高职院校录取,他们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每年开学初都有要求转专业的学生,这也是专业思想稳定性差的一个体现。高职院校多建于2000年前后,多数是由原来中专学校合并、转型、调整而来的。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设备还急待充实、完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没有实践或实践机会少的专业性教学是枯躁乏味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社会几千年,经历了几种社会制度,因劳动性质、分工的不同便形成了各行业上的高低贵贱,畜牧兽医始终被视为低级的行业,这也影响了学生的思想稳定性。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没养成“爱学习、好劳动”的好习惯,却染上了爱上网、喜赌博、会抽烟、好喝酒的不良习气。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和其他专业相比转行人数相对较多。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2011年双选会相关企业共提供776个岗位,而应届毕业生165人,供求比达4.7:1,呈现供不应求趋势。当年就业率能达到99%,通过对08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毕业1年后转行人数已达10人,而会计、计算机和旅游专业分别为5、4、7人。毕业后第2年畜牧兽医专业转行人数已达22人,第3年达31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高职畜牧兽医学生大多数去养殖场、兽医诊疗单位、兽药厂、饲料厂就业,这些企业生产风险大、成本高、工作环境差,所以,毕业生转行人数较多,这也体现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思想稳定性较差。 二、实现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思想稳定性的策略 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中指出“: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了,专业思想的稳定性才有保障。 (一)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素质为基础、服务为宗旨”的形式多样、生动规范的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学校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选用与专业思想稳定性教育极为相关的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必修课来抓。学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相关教师的思想道德及学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聘请相关行业的优秀企业家、管理者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课的教学工作。学校要定期开展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请革命老前辈、优秀毕业生及自主创业人才进入课堂做报告,且每次活动要给学生出题目、写心得、谈体会,不能流于形式。校园内要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政治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网络、宣传工具、教育形式等要建立监督检查机构。学校要强化德育综合考核制度。把学生在校的思想政治表现、专业思想的稳定性、日常行为、劳动态度、实践能力等做为考核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有效的、不流于形式的综合考核方法。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应重视教职工的思想教育,特别是直接做学生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职工的思想状况无不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学理念,强化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实践教学设施建设高职院校起步虽晚,但因国家高度重视,学校自身努力,几年来校园建设发展很快,已具备相当的办学规模。应把强化校内软硬件建设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全面提高教师师资水平。当前,高职院校65%以上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很多院校硕士比例已达10~30%,他们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践操作能力尚待提高。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对高学历教师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某些高职院校在当地可能是最高学术单位,因此,它的设备、技术条件应在本地区具有领先地位、具有带动作用。但不能偏重电化教学设备的添置,尤其是畜牧兽医专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很多实践训练是不能用多媒体教学来代替的,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习场所的有益补充,是学生进入社会,接触生产实际的桥梁,也是专业教师下场锻炼的好场所。学校应重视扶持那些有实力、有先进的生产工艺、愿与校方合作的生产单位,把它们做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三、结语 学生的专业思想受个人、社会、家庭和专业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职畜牧兽医学生是国家发展畜牧业的中坚力量,培养合格的畜牧兽医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艰巨任务。学校应尽最大力量研究其培养方案,努力使这方面的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稳定专业思想,这不仅是职业院校的工作重心,也是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就业保障方面建议国家应加大分配平衡的调整力度,逐渐缩小行业待遇差别;国家可相应地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如对高职院校品学兼优的毕业生选派到农牧生产、销售部门从事管理、技术指导工作;对从事畜牧兽医实际工作的人员,工作三十年以上者可享受老保退休待遇等。因此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必须个人、学校、社会三者统一认识,统一观念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冯涛 程淑琴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类专业实训基地构建模式 形成了“三阶段实习、三能力培养、三方共育、三方互动”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与实践以创业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年三循环、实践不断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要进行三个阶段的专业实习,按识岗、协岗、顶岗递进,培养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三种能力,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共育共管,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三方互动,实现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企业师傅相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不断完善“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实训条件一体化建设机制。近三年来,形成了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校企战略联盟模式:我院是“娄底特色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校校战略联盟模式: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涟源市工贸中专“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建设;院村合作模式: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娄底市中阳村的院村合作,打造“湘村黑猪”产业基地;院政合作模式:“娄底动物疾病诊断与控制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支持模式:“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试点建设依托单位”、“湘中丘陵区生猪产业区域试验站”建设单位。 一、畜牧类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特殊性 建设畜牧类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必须充分考虑其特殊性。1、“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必须改革创新。高职院校一般都位于中心城区,校园内因环境影响与用地制约,一般不适合在校园内建设畜禽饲养场,难以实施“校中厂”模式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动物诊疗机构,均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每个企业能容纳的实习生人数比较有限,因此建设“厂中校”模式的实训基地也必须改革创新。2、高职院校规避市场风险能力有限。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行业投资大、市场风险高、疫病风险大,而职业院校财力有限、承担风险能力不强,校方充当基地主体时规避风险是需要应对的巨大挑战。3、生产的连续性与教学的阶段性矛盾。畜牧生产具有极强的连续性,而传统的实习实训具有阶段性。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高度融合是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 二、“三•三一”多点式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内容与功能实现 (一)“三•三一”多点式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必须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生产合格产品;以基地为阶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为此,在“三•三一”多点式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坚持以下基本思路:一是在“校中厂”基地的建设中不一定建设畜禽生产的整个生产流程,而将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功能转移到学校;二是在“厂中校”基地的建设中不一定将成建制的班级安排到一个企业,实行分组分阶段轮岗;三是拓展“双主体”建设机制,形成“政院合作”、“院企合作”、“院村合作”等多种基地建设模式[1]。坚持三项建设原则:一是坚持特色性原则。依托“地方特色”,突出“专业特色”。二是坚持实用型原则。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不断完善基础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是混合型原则。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二)“三•三一”多点式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三•三一”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包括“三室一院、三场一站、三村一园”。“三室”:“校中厂”基地———动物疫病监控诊断实验室(与娄底市畜牧局、娄星区畜牧局“政院合作”共建)、动物繁育实验室(与天华科技牧业“院企合作”共建)、饲料营养与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与唐人神集团“院企合作”共建)。“一院”:“校中厂”基地———娄职动物医院(与湖南长沙文医生宠物医院“院企合作”共建)。“三场”:“场中校”基地———湘村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湘村黑猪养殖场)、涟源天华科技牧业有限公司(湘中黑牛养殖场)、涟源市明珠农业综合专业合作社(涟源黑山羊养殖场)。“一站”:“校中厂”基地———湖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湘中丘陵区试验站(属湖南省农业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三村”:“村中校”基地(与三个养殖特色村“院村合作”共建)———娄星区小碧乡十字村(土猪、土鸡、经济动物养殖)、双峰县印塘乡铁马山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湘中黑牛养殖基地)、市开发区大埠桥办事处中阳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湘村黑猪养殖示范推广基地);“一园”:“校中厂”基地———“娄职学生农林创业实践园”。 (三)“三•三一”多点式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功能实现 “三•三一”多点式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契合度高、社会服务功能强,能很好地实现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功能。1、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实践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实训设备更加完善,实训教师技术水平提高,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开展社会服务的平台更加完善,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提升,在社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企业进行畜禽疾病监控诊断和养殖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大大增强。3、生产服务经营以产养训。充分利用娄职动物医院、动物疫病监控与诊断实验室、娄职学生农林创业实践园等基地,在实境教学的同时,开展对社会和养殖企业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服务的学做合一,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以产养训。 三、校企一体化合作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思考 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3]。笔者认为,校企一体化合作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研究:一是国家政策层面宜加快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的立法程序,构建校企合作多维度保障体系[4],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高职院校要淡化从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角度去思考校企合作的问题,要以“企业赢、学生赢、学校赢”为原则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要淡化传统的学科制模式、学期制模式;要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限界。三是要有校企一体化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构,各机构重在于协调各种矛盾与问题,对合用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估。 作者:华芳 刘梅秋 李继仁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专业论文:地方畜牧合作社状况思索 本文作者:陈海军 杜娟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委员会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 目前,南京市的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主体、运行机制、合作性质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2种形式:①协会形式。这种合作组织一般是以协会为载体,以市、乡兽医站或专业场户为主,以农户为纽带,组成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组织,协会人员负责产前的市场信息、产中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产后的产品调运和市场销售等,农户只负责畜禽的饲养,农户通过协会与市场联系了起来,形成了以市场定产量、以产量上规模、以规模出效益、以效益富农户的良性循环。②“公司+农户”形式。一些有实力的规模养殖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统一喂养、统一管理。依据生产要求和购销合同,由公司分期或集中回收农户的畜禽产品,进行加工增值或进入市场销售。农户通过公司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实现了以龙头带农户、以农户上规模,以规模成基地,以基地成市场、以市场见效益的良性局面,同时壮大了公司,带富了农户,也增强了经济合作组织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点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当地农情和市场有机结合,发展速度快,效益显著。以六合竹镇的羊业协会为例,该协会成立于2000年8月,是南京较早成立的农业合作组织之一,专门负责肉羊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协会已发展成为集生产、示范、推广、培训、服务、协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协会,拥有会员500多户,专业技术服务人员6名、畜禽养殖园区1个、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农民养殖小区2个、肉羊交易市场1个、肉羊加工基地2个。在农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六合竹镇肉羊饲养量呈跨越式发展,2008年肉羊饲养量已突破10万只,年销售商品羊7万余只,实现销售额4000余万元,带动农户1500余户,羊农户均收入达2.5万元。单个农户经济实力弱小,也无力掌握市场动态,单打独斗式的经营,不仅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也很难取得较好的增值利润[1]。畜牧专业合作社把养殖户有效组织起来,有利于提高畜牧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使养殖户得到更多的利益。南京温氏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最大的优质鸡祖代种鸡场,拥有国家审定的新兴黄鸡和麻鸡配套,也是华东地区黄鸡和麻鸡父母代供种能力最大的祖代种鸡场,2007年公司发展合作养殖户126户(主要分布于石湫、洪兰、永阳、东屏、和凤、晶桥等乡镇),上市肉鸡60万只,每只获利1.8元,养殖户共获利108万元。2008年发展养殖户180户,饲养肉鸡433万只,每只获利1.9元,2009年计划发展养殖户400户,饲养肉鸡800万只,预计每户将获利2.4元,较参加合作社初期收入翻一番。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自身养殖基地和示范区的创建,有利地推动了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南京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主要从事以黑羽乌鸡为主的特禽养殖组织,自2005年成立以来,相继建成洪蓝镇蒲塘绿岛乌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蒲塘河圩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秋湖林场自控乌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3处示范基地乌鸡现存栏4万多羽,有效扩大了黒羽乌鸡的养殖规模,发挥了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溧水县润阳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2008年投资近250万元,先后在溧水县东屏镇金湖村、永阳镇东山村、永阳镇洞壁村、和风镇孔镇村新建和扩建了高标准獭兔养殖示范基地4处,建成标准化养殖笼舍2.4万个,有效促进了獭兔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成果的推广普及。 畜牧农业合作社,一直视质量为生命,力争做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一些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五统一”措施,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养殖和防疫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南京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确保青壳鸡蛋产品质量,制定了乌鸡养殖和防疫技术全套规程及青壳鸡蛋产品质量标准。浦口跑山鸡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要求社员养殖户严格按照合作社的饲养规定放养操作,爪戴脚环,不按规定放养操作的一律被淘汰。注重合作社成员的技能培训南京市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长期以家庭式养殖方式为主,从事畜牧生产的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最新的畜牧科学技术很难推广,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从业者的技术素质。以“溧水县润阳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在技术培训方面该合作社每年聘请相关教授专家15人次以上,通过专题授课形式为全县专业社社员和其他獭兔养殖户培训2500多人次;每月组织技术人员下乡为社员实地指导3~4次;每年订阅了《实用养兔技术》《中国獭兔》《中国兔业报》《獭兔报》等10余种实用技术刊物免费发放给广大社员,编印通俗实用技术资料和报刊杂志2000余份、实用养殖技术光盘850余张分发给社员。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大力宣传了饲养獭兔的科学技术知识,普遍提高了社员的科技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獭兔养殖业的发展。 农业合作组织有别于个体经营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其可以统一生产标准,整合销售力量,加强对市场的开拓和经营品牌的再拓展,具体做法:①及时注册合作社产品商标,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提升产品档次。例如,南京跑山鸡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伊始,就注册了“力健”牌跑山鸡,目前跑山鸡已经成为市、省、国家名牌,2006年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无公害”证书,成功打开了北京、上海、苏州市场。②开设产品专卖店,发展直销和商,扩大品牌销售渠道。合作社多方拓展销售渠道,增强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溧水县润阳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省内外近10个大中城市投资80万元设立了10~12个产品直销中心和产品中转站。南京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南京、陈海军,等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思考上海发展乌鸡蛋经销商3个,开设了产品直销专卖店,同时利用“绿岛”农家乐一类市(县)农林局、旅游局定点旅游接待单位的服务平台,配套建设青壳鸡蛋销售服务中心,发展大宗团购单位和购买大户。③注重产业链延伸开发,规避养殖业风险。养殖行业历来风险较高,为减少单一经营的潜在风险,合作社注重产业链的延伸,规避养殖风险,有效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造了1座肉制品加工厂,与南京益生园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生产“南农”牌烧鸡,年产加工量15万只,加工后比直接消化处理的经济效益提高了20%以上。浦口“跑山鸡”合作社扩建冷库、设施养殖基地、粗加工厂等项目,2007年底合作社共养殖跑山鸡13万只,产蛋520万枚,为社员销售鸭子近3000只、牛肉1500kg、豆制品10万元、老山葛根粉丝500kg,麻油4000kg,实现销售收入1326万元,毛利润198万元,纯利润约98万元,社员户年均收入9300元以上,每户社员增收在3000元左右。不断完善对社员的管理对社员的管理关系到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南京溧水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通过成立合作社养殖、防疫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完善“全程式”服务工作;及时修正、完善合作社章程,颁发了社员证书,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在证书上予以记载,作为年终2次返利分配的依据。#p#分页标题#e#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发展优势各级政府极积引导,支持力度逐年增加畜牧经济合作组织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顺势产生的,在提高科学养殖、促进农民增收上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2009年南京市用于扶持合作组织的资金总额达138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下拨460万元,地、市、县扶持资金926万。建立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日趋高涨在畜牧致富过程中,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户、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农户、企业找到了畜牧致富的最佳结合点,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农民创办或是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高涨。到目前为止,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发展为:以协会牵头,市、乡镇站参与主办的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以协会牵头,专业场户主办的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以企业主办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共计157家。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主导力量早期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暴露出发展水平和个人科技文化素质与市场发展要求不相协调,对新技术、新产品缺乏吸收、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组织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 为此,市、区县和乡镇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南京教育文化优势,鼓励市乡畜牧技术人员,采取蹲点包场,跟踪指导、定期培训、长年服务等形式,直接参与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使全市50多名高、中级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成为经济合作组织的技术骨干,推动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在建设上,规模上与畜牧生产发展相适应。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合作经济占整个畜牧经济的比重较低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现在仍还处在发展壮大时期,以合作组织带动的肉羊、家禽、奶牛、乳品,肉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虽使畜禽饲养量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就目前而言,南京市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产值占整个畜牧经济的比重仅为6.5%,对社员提供良种、防疫、技术管理、产品销售的服务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有些服务还局限在某个环节,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其优越性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社的发展格局总体趋好,可局部发展不平衡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分布情况:江宁15家,浦口49家,六合27家,高淳36家,溧水25家,栖霞5家,从畜牧生产的总量分布来看,格局趋于合理,但是江宁发展总量偏少。从单个畜禽产业来看,南京市共有生猪产业合作社37家,江宁区5家,浦口区14家,六合区6家,高淳县12家,溧水县和栖霞区生猪存栏总数14.4万头,目前还没有生猪产业合作社,与区县的生猪产量不相协调,局部发展不平衡。结构松散,竞争力不强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农户,特别有一些大户仍停留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实现,对与其他农户进行合作把事业做大做强的意愿不足,部分入社的小农户,更多的只关心自身效益的提高,对合作社运作的参与意识不强。 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一部分是由长期从事种养业,贩销业的大户组成,少数合作社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多数合作社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龙头企业作支撑的广度不够,吸引真正意义上的农户入社广度不够,相互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凝聚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弱,整体的经营广度不够,竞争力不强。制度不健全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长期运行中也暴露出有些组织章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合作较松散、易出现工作有分歧、内耗内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①运作不规范,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章程、有制度、有办公场所,但只写在纸上,流于形式、形同虚设;②组建不规范,不管条件是否成熟,尤其极少数入社成员动机不纯,抱着“搭便车”、想套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心态参加合作社[2]。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不够系统目前,南京市用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主要集中在市级以上,区县一级几乎没有相应的专项扶持。从调研情况看,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畜牧经济合作组织资金来源以自筹为主,税务、银行对农民专业合作还没有单独设立相应的政策扶持体系,带来合作社税收政策不清晰、贷款难等问题,致使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速度不快,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未建立强有力的经济实体,开展业务工作受到限制,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与畜牧生产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设施农业配套有待增加畜牧专业合作社由于起点低,加上资金运营的总体缺乏,使得组织合作社内部的设施配套落后,还停留在早期传统畜牧业发展水平上,不能适应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城市化农业发展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形成大的市场覆盖面,合作组织优越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策措施 畜牧专业合作社是畜牧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营制度的创新,也是畜牧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3]。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60%以上的畜禽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其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商标注册率达到90%以上,“农超对接”的达到50%以上,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比当地未入社农户高10%以上。为实现此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推动金融政策的落实,要求各区(县)认真落实苏发[2006]1号文,加快设立区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资金,市里单独设立合作社发展项目扶持资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体系;完善相关登记环节,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合作组织依法登记;研究制定和完善农业保险、用电、绿色通道、科技以及人才支持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合作社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展专业的合作社担保公司,构建“银保社”良性互动机制[4];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税务登记制度,以新的税收体系来落实国家对合作社的税收扶持政策,降低合作社运行成本。 通过开展全市畜牧专业示范合作社的创建活动,加强对示范社建设成功事例和示范社带头人先进事迹的经验交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工作纳入农村普法规划,从而使广大农民群众从关心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自愿参与兴办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对于不按法律规范运行、只以自身营利为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在做好帮助、指导、咨询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整改,使其规范化。合作社要想发展,没有一定的竞争力是不行的,要指导其根据区位、资源和产品特色,确定发展的主导产品和骨干项目,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坚持依法办社,实行民主管理,加强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建设。坚持依章办事,建立健全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内部积累和风险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②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畜牧合作组织生产设施的配备水平,建立健全培训网络体系,广泛开展面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和县(乡)基层业务辅导员的培训,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③着力加强标准化生产建设。建立健全畜禽生产记录制度,统一质量安全标准,统一养殖技术规程,统一生产资料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加强生产信息监管,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努力打造自身的核心能力。着力加强品牌化建设,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拥有自主注册商标,引导畜牧合作组织积极参与省级生态规模场、无公害生产基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参与“农超对接”[5],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能力。 畜牧专业论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创新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当前在各类农业院校中都设有畜牧专业,这一专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兴专业。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向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畜牧业中也以改变传统陈旧的观念,畜牧行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当前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对畜牧业兽医专业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制约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策略;创新 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条件,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中职院校教学中强调技能、创新和综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单一等问题,制约教学发展。 1职中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 1.1教学环境现状 在中职院校中应用于教学中的硬件设施比较陈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职院校中农业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不被学生所喜欢,如果教学设施比较落后会更加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需要大量实践,标准的实验场所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但是学校中的实验设施不完善导致中职院校生源下降。 1.2教学内容现状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比较多,繁杂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烦躁情绪,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制定完善的教学逻辑课程体系,造成教学章法的混乱,各个课程内容之间没有进行良好联系,使得学生的在学习中并没有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1.3教学模式现状 中职院校中的农业类专业设置时间比较长,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在教学中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单一和教学模式的死板,使学生无法快速获取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在教育学生如何操作方面,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没有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创新教学策略 2.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坚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之前积极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并且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畜牧兽医专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利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对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同时针对社会发展现状,在专业的各个方面让学生的对畜牧兽医专业有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求教师教学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并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2.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 面对中职院校中学生的学习不积极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明白这门专业对于以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改变教学策略,比如说在学习动物饲养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主动进行实践,探索动物饲料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原理,在不断的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对于学生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2.3加强实验场所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畜牧兽医专业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观念。在中职院校中由于实训场地设施的落后和缺乏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这一问题,中职院校应当积极加大投入,为教学活动建设完善的实训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良好实训环境。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习到更深层次的临床技能和方法。 2.4改变教学模式 单纯地注重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适合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在畜牧兽医专业中优秀的实践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适当的教学实践计划,使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5引进现代化教学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活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要求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口述和板书等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视频等让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到学习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为学生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2.6加强校企联合 中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加强院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和锻炼机会,培养学生多思考多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畜牧兽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区别在于需要更多的实践才能实现技能的提升,学校应当在配备充分的师资力量的同时为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提供完善的实践教学场地。发展校企合作,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理论知识,进入到企业中通过实际学习让学生真正将知识进行运用。校企联合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校企联合是当前发展的需要,是中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经之路。 3结束语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中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畜牧行业现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的同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新型教学方式培养新时代下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创新教学。 作者:张凯 韩伟 单位:临沂市农业学校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一、充分认识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更新,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只是应付就业需要,更要注重创新精神等新的素质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工学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这要求职业学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去寻求企业的帮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起培养出适用的人才。我校把办学的方向统一到了面向企业需求上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创设新的专业培养急缺的技能型人才,真正达到了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目的。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办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就业市场,积极地寻求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实习与就业、生产和教学、学习与工作等相互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即把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和育人单位的学校密切联合到一起,这样才能真正把职业学校做到企业化、市场化,以满足时展的迫切需要。 二、如何推进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我校综合两年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下面几个有效的推进措施。 (一)为了保障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当今社会的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让企业直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办学中是推进工学结合的最佳方式,也是进行技能型、素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能够使校企之间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达到共同发展。为了使企业参与办学助推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我校选取畜牧兽医专业与当地的食品厂、养殖场和饲料厂等相关企业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与企业合作的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了工学结合与产学研一体化,在制度建设上切合实际制定出了《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等制度,在组织机构上专门设立了针对工学结合的专业化教育团队,学校高层每学期就工学结合问题召开专题化会议,对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和制定,并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在教改政策制定上要以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为重心 对于学校来讲教学的质量就是生命。我校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会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的技能,使培育出的人才能够应用到一线的管理、服务和生产岗位中去,以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达不到这一目的。如今的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切实推行模块实训和案例教学等更为先进的教育方法。一是要建立贴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课程,建议组设专门的专业课程建设委员会来指导专业课程的建设,促成“盯住紧俏产业建设专业、根据专业选择适宜产业、学科和产业相互链接、岗位和专业相互链接”的科学化办学模式;二是把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作为核心内容,在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联合企业建立课改指导机构,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把握好“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课程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职业活动为主线”的总体思想。 (三)推行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 1.如何理解顶岗实习模式 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在学生实践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可以借此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顶岗实习模式的具体要求 顶岗实习需要学生通过企业专家和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所负责岗位的全部工作,并据此提报顶岗实习的报告。 3.推行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成效 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能够使企业和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达到共同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对企业来讲,获取了一定的人才储备,也得到了学校的文化资源、咨询和培训服务;对于学校而言,在教师队伍和专业课程上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师资培训上也有了创新,教育培训的服务领域得到了拓展,教学实践的条件得到了提高,实习实训的基地也相对稳定,对于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学生的层面上来说,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所学专业更为贴合市场需求,所以对于未来更无需担心。 作者:娜楠 单位: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畜牧专业论文:高职畜牧兽专业实践创建 1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1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我国畜牧兽医专业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不长,一直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体。目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总体上表现为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接收毕业生以补充劳动力,企业成为高职院校形式上的合作单位,还未能进入到职业教育办学的核心层次,与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还有较大距离。工学结合的观念落后、工学结合模式的形式化、工学结合运行的障碍成为制约高职实践性教学效果的瓶颈。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这是~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主体是学生,导向是职业,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设计和实施的基础,离开人才培养模式谈实践教学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1.2以实践性课程开发建设为核心 高职实践课程的内容决定于从业岗位需要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现行的实践教学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实践环节简单堆叠现象,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宏观上要考虑职业岗位的需求,理顺实践教学的环节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合理设计;微观上要强调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工作过程和生产活动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因此,建立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科学合理开发实践性课程是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 1.3以教学方法为推动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但有名无实的项目教学法只能掩人耳目,并没有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对畜牧兽医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除了要注重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启发思维、由浅入深之外,更应强调真实的教学情境。将养殖场的生产过程与专业教学过程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实际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4以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 实践教学的质量高低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而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是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支撑和保障。因此,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有效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质量监控制度建设。 2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职业岗位的能力结构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构重新构建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出“四阶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1),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一阶段:课内实验——岗位通识能力的培养。通过部分岗位基本领域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进入养殖场,感知养殖环境,明确学习目的。第二阶段:专题实训——岗位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专业实训室和养殖场中,开展岗位基本领域课程的专项实践,初步掌握岗位基本技能。第三阶段:综合实训——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进驻校内生产实训中心(校中厂),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生产任务,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进行“做中学”和“学中做”,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熟悉养殖生产过程,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获得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0第四阶段:顶岗实习——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结合岗位工作与企业文化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四。 3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效 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该专业从教学效果、师资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畜牧兽医专业通过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和突击学习转向了自主学习和经常性学习,由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学生很快适应了真实的工作环境,缩短了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适应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该专业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1.53%,2011年提高到98.21%: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取的符合专业面向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近2年均为100%。 3.2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学院通过派驻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等措施,提高教师职业化、企业化和职前职后一体化水平,强化了校内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工作岗位群的适应能力;建立了校企教师带薪互聘机制,通过聘用江苏高邮鸭集团、正大集团、南京卫岗奶业集团、大北农集团、江苏京海禽业集团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同时,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创建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3.3初步建成特色鲜明的“校中厂”、“厂中校” 学院通过与国内知名农牧企业合作,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建设了具有专业教学、畜牧生产、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功能的专业实训支撑体系。现已与高邮鸭集团建成了高邮鸭育种分公司等“校中厂”,在南通正大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厂中校”和教师工作站。初步体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并形成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畜牧专业论文:畜牧养殖专业户发展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畜牧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作为工业匮乏的安定区来说,畜牧产业在我区所占的经济比重、社会地位尤为重要。但同时,由于我区畜牧产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畜牧养殖专业户的不断增加,他们在养殖过程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这些风险不仅面对着同行的竞争,在面向市场过程中也面临着管理和经营的诸多问题,本文就此类风险以及管理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定西市;畜牧发展;产业风险;养殖管理 1养殖户的风险分析 1.1内部风险 养殖专业户的内部风险,主要是专业户本身的技术产生的一些风险、养殖过程中的思路和观念所带来的风险。如果说养殖户本身技术不过硬,则会引起大的失误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些技术主要包含有良种的引进、对饲料的正确搭配使用、对疾病的控制预防等。良种的引进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若在引进过程中引入了不良的品种,将会对未来畜牧养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疾病的预防控制在饲养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在饲养过程中若不注重疾病预防,禽畜非常容易产生疾病,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死亡现象,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因此,畜牧养殖户[1]要对内部风险承担责任。 1.2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通常包括着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一直都是畜牧产业所避免不了的风险之一,畜牧饮用水、禽畜饲料、草场等的质量、禽畜本身的健康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受到自然的影响,所以面对自然风险,畜牧养殖户一定要异常重视,通过采取一些外部的有效措施减少自然风险产生损失,一些对外部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禽畜,养殖户更要重视对待。产品最终流向地是市场,而市场的风险对养殖户的来说,产生更巨大的影响,随着物流市场的极速扩大、市场中产品的提供者不仅仅是本地的养殖户,许多的有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农场等都在不断地进入到这个产业,对养殖户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这就要求养殖户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扩大规模,扩大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2养殖户风险管理措施 2.1提高防范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工作 做好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得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得对每步都做出准确的选择,最大程度防范和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细致而又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未雨绸缪,提前管理和防范,对此类风险可能会造成的危害以及损失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优的选择,将危害以及损失降到最低。 2.2加大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力度 风险有着各类特点,对于养殖户来说风险管理并不简单的是一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些风险规律,要进行深入、长期的、以及系统的研究认识。风险的监控和管理在养殖过程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提高对风险管控的认识高度。养殖户重视的不仅仅是生产管理、市场动态等,对于经验的积累、市场的动态、在养殖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进行分析、了解,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2.3提高应对风险措施“未雨绸缪” 无疑是对风险最好的防范,但是“亡羊补牢”也是在应对风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风险往往不会遂人所愿,但是可以建立起一种应对风险的措施,在风险发生过程中,采取正确有效的做法,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比如发生流行性禽畜疾病的时期,隔离和疫苗注射无疑是最正确有效的做法,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有些机构的调查显示,有秩序和正确的应对出现风险后所进行的措施,对于养殖过程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2.4政府应加强科学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政府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带好头,发挥好政府作用,对市场的风险会有显著的降低,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地政府治理,是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把控。政府在市场中一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的进行资源配置,而不是一窝蜂的强制养殖户按照政府的并不科学的规划去接受规定,比如未经过理论和实践的论治,纸上谈兵的划出某块地,建设成所谓的“养殖批发市场”,不仅导致养殖户的租金提高,并且提高市场风险,所以政府在进行市场导向时,一定要多方调研,科学有效的促进市场向良好一面发展,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养殖户的风险。 3结束语 风险在任何行业中都是存在的,只要对风险有清楚的认识和细致的了解,采取合理正确、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应对风险,就一定会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中国科技史论文:科技史教育对于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 摘要:人文精神培养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史教育可以增加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并可以帮助学生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树立优秀品德,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要遵守客观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科技史 生物教学 人文精神 生物学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生态观、环境意识的树立,以及生物学科在现行高考制度下的重要地位,我们就不能不对生物教学加以足够的重视。 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推进、科学的不断进步,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成为了广大教育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在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寻找到对于现代生物教学有所帮助的宝贵资源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科技史教育可以增加生物教育中的趣味性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诗句、谚语、民谣与故事等不仅会使学生有效记忆,同时还可以增加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草本和木本植物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以及《卖炭翁》中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简短的诗句中包含了物候学、植物学以及爱情观等多方面内容,从中学生中朦胧的感情认识入手,对于草本植物以及木本植物的区别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科技教育的兴趣。 在世界科技史上类似的内容也很多,例如如孟德尔发现豌豆的遗传规律、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沃森以及克里克创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在讲伴性遗传病时,我们就可以向学生讲道尔顿在圣诞节时想给给母亲买长筒袜,从而最终发现色盲症这一伴性遗传病的故事,把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发现历程转化为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这样学生听了之后便会想知道“色盲症”的发病原因,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学习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也就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技史教育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 中国历史上也不乏有关生态的优秀传统,例如“天地君亲师”虽然有明显的封建说教色彩,但是它在客观上对于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国家立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网开一面”、“以时入山林”等词语,我们完全可以从原始的生态保护观形成以及现实的环境污染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环境保护献言献策。 再如在中国的正史中,也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明史・职官志》中就记载:“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凡鸟兽之肉皮革骨角羽毛,可以供祭祀、宾客膳羞之需,礼器军实之用,岁下诸司采捕:水课禽十八,兽十二;陆课兽十八,禽十二,皆以其时。冬春之交,网罟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蹂躏,谷登禁焚燎,……”,类似的资料我们可以联系“网开一面”等早期环保政策,强调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对于环境保护的延续性,为学生理解贯彻国策方针提供帮助。 (三)科技史教育有利于高尚品德的塑造 德育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方针的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生物教育同样也不例外。在科技发展历程中包含着许多相关的科学家爱国主义品质、良好道德风范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讲解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就能够使得学生明白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不平道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科学的顶峰,生物科学的发展凝结了众多科学家艰苦的劳动,缺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绝对不可能取得成就的。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诸多生物科学家的生平简介、重大成就及其影响入手,尤其是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迹,重点突出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背景,体现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将这些科学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起来。并且还可以在讲到一个科学家时,还可以把同期这方面研究和发展都系统地进行讲解,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 应该说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是广大科学家们在崎岖山路中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历史,是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一个个神秘现象被逐步破译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完善过程及背景,充分理解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并通过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优秀品德是十分重要也是必要的。同时广大教育者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利用生物科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四)科技史教育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具体方法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科技史教育也可能会存在着主次不分、条理不清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史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长处呢?我们如果从内容选取上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入手。 科学史教育的内容去粗取精,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取材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第二、选取的内容应该具有教育价值应较高,并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启迪,避免为强调史而介绍史。 第三、削枝强干,使教材中的科学史线索明确不枝蔓、脉络清晰准确。 (五)小结 学习科学史本身就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科学史作为一种珍贵的科学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介绍科学知识本身,还在于提供了学习使用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与背景。如果在科学课程中能将科学史知识全面有机地融入科学教学过程中,并将其所蕴含的科学理性、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精神展现给学生,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思考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深入理解科学的本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史的内容融入到科学课程中,也就是将人文精神带入到了自然科学的领域。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相互补助,会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科学探索中形成正确的追求目标。所以,虽然是科学教育,但是使人文精神的渗透其中是不能被忽视的,通过科学史的教育可以架起被视为理性的理科教育与被视为感性的人文教育之间的桥梁。 中国科技史论文:从历史的角度论中国共产党对科技生产力思想的重大发展 摘 要:科学、技术、生产力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科学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理论关系,而技术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和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认识成果,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因此,从逻辑上看,三者同属于人类相对于自然界的活动能力的范畴,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但是,这种逻辑上的相关性并非一开始就是显性的。亦即是说,这种相关性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表现为现实相关性。鉴于此,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成立。它是社会历史演进的一个必然结论。 关键词:历史;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关于科技生产力的思想是总结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而得出的科学论断,视之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马克思科技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诚然,这是完全正确的,这些研究也是必要的,更是有益的。但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仅将这一思想放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小范围内来研究,不免疏于说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三者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的全貌,难免会影响对科技生产力思想的深刻理解,不利于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科技生产力思想的探索、创新的伟大意义,最终会妨碍发展科技生产力实践的深入。 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相关性的历史演进 1.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相关”阶段 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一些简单而粗糙的石器、木器和骨器等手工工具上,这时科学尚处于萌芽状态,科学知识几乎为零,而技术也微乎其微水平也极低,由于科学缺位,技术微小且水平极低,人类的谋生又鲜有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也就无所谓相互作用,即三者是一种“不相关”的关系。生产力系统中除三大实体性要素外,别无所有。若用公式表示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关系,则为纯粹的三要素和的形式即: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 2.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弱相关”关系 采集和渔猎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农具的制造和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部分“有闲阶层”可以专门从事所谓的“求知识”的科学活动,这时科学初步产生了。掌握科学知识的有闲阶级、贵族奴隶主、地主们鄙视掌握工艺技术的奴隶、农民等工匠劳动者,也鄙视技术。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相关联”阶段 工业社会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为之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新的研究手段,从而引发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第二次科学革命。电力机械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中后期的高级阶段――电气时代。这一时代里,科技和生产力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科学技术密切结合,以科学为先导,以技术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系统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科技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渗透明显,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各实体性要素起到极大的“放大”乘数作用,科技成为生产力系统中的首位要素,突破了生产力中实体性要素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模式。这时,生产力公式就是一种倍乘关系;生产力=科学技术 (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是马克思的一大理论贡献。在总结了近代自然科学和产业革命的基础上,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指出了科学是生产力,而且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强相关”阶段 19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整个自然科学得以全面发展,从而引发了新的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结构理论为核心的现代科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又为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显而易见,只有微观物理学的发展,原子能技术才得以产生;没有无线电电子学和数理逻辑的重要发展,就不会有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与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相联系,产业革命随之兴起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已达到一体化,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成分已占其GDP的50%以上。标志着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转入知识社会,当代科学技术引起了生产力结构的变化,使科技在生产力系统中成为第一位的变革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对科技生产力思想的探索与发展 1.以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技生产力思想的发展 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但他对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的认识也是明确的。1956年在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并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而奋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所以,“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ZW(DY]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59.[ZW)]并号召向“向科学技术进军”和进行“伟大的技术革命”。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技生产力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科技生产力的思想和实践极为丰富、深刻和卓有成效。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ZW(DY]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378.[ZW)]将科学技术上升到生产力系统的第一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里,科技革命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对生产力本身的构成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与其他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已不是乘数增长的关系,而是指数增长的关系;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已变成为首要的第一位的生产力,现代科技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3.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技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科学技术信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内容和指标也在不断丰富和提高。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实践和形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高度重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思想,以此为基础结合时代特征,作出了新的判断。在中国共产党建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的科学论断和理论创新。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高度重视创新,把它视为民族之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ZW(DY].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0.[ZW)]他的科技创新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系统地思考了科技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工程,都是使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至此,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互不相关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从三者潜在的逻辑相关性和内在一致性演化到其现实相关性和外在统一性的历史进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是中外生产力发展史所反复证明了的。生产力发展史大体经历了石器时代、金属工具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和计算机时代。生产力历次划时代的飞跃,决定的因素和标志是劳动资料性能的巨大改进。而劳动资料的改进,又是通过科技进步实现的。 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所证明了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尺度可以把人类产业史划分为采集和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等四种社会技术形态。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深刻变化。 第三,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逻辑结论。科学技术从无到有,水平由低到高,力量从小到大,与生产力由不相关到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无不显示出科技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现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生产力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崭新的实践基础上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深刻揭示出科技在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性变化,是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最新概括。 中国科技史论文:科技事业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期 记者从科技部获悉:近五年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第一,科技投入取得历史性突破,科技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五年来,国家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累计2670亿元,比前五年增长一倍。全国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从509亿元增加到104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0.64%提高到1.1%,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中央财政还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知识创新工程等专项投入。科技投入成为国家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基本解决。一是《关于深化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使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创新性成果大量涌现。“龙芯”系列通用芯片研制成功,CPU方舟3号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使我国结束信息产品“无芯”的历史迈出了关键步伐;联想万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使我国超大规模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比重达到65%,已经成为研究开发活动的主体。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一大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三是应用型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研究开发新格局,使其创新能力和活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四是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取得进展,确实需要国家支持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得到切实加强,一支稳定服务于社会公益型事业的精干科研队伍正在加速形成。五是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我国科技结构和力量布局更加趋于优化。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对学科结构、管理体制等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中国工程院在国家工程科技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高校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在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园和基地建设以及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已经成为知识生产、知识传播、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地方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效显著,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在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外商创业投资发展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年来,我国政府在国家高新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以及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生物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等专业孵化器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共有企业2.5万家,2002年工业总产值1.3万亿元,创造了近300万个就业岗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0%,1998年至2001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5.2%,是全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期增长速度的3倍。1999年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以来,政府共安排资金近30亿元,资助项目近3800个,平均资助强度75万元。 我国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初步建立了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撑服务体系。现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60多家,数量居世界第二,在孵企业1.5万家,育成科技企业4000多家;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865家,服务企业近8万家,增加社会就业48万人;一大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总收入近1.9万亿,从业人员达650万人,增加了社会就业。我国政府积极推动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2001年风险投资额已达119亿元,投资项目超过1500个,促进了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此外,通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结合国民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城市智能交通、高附加值船舶、绿色纺织技术、镁合金、稀土应用、汽车新材料、镍氢电池等应用开发与产业化,推动了相关领域的产品换代,使产品开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近年来,程控交换机等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远大溴化锂直燃空调、地奥心血康等一批科技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第四、加强原始性创新初见成效,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国高度关注和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不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环境,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998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为12.2万件,2001年达到20.4万件。2002年,SCI、EI和ISTP三大国际科技检索共收录我国科技论文6.5万篇,国际论文数排序跃居世界第六。我国科学家在有机分子薄膜上实现了超高密度的信息存储;具有独创性的“量子避错码”和“量子概率克隆机”等研究,被国际权威专家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一批重要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新品种的诞生,使我国在人工晶体研究开发方面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此外,我国TD-SCDMA被确立为第三代移动通讯国际标准、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并网发电成功和“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等成就表明,我国在当今国际前沿科研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超级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塔里木克拉2号、苏里格等大型油气田勘探、三次采油配套技术和先进钻井采油技术的开发应用等,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对解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老油田稳产增产等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第五,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工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领域,制定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奶业等专项,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农业领域科技攻关计划的实施,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成功,促进了粮棉油等农产品的全面增产,丰富了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供给。 目前,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另外,通过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等项目的实施,使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600余个,开发新产品近1000项,建立试验基地近2000个、示范点近5000个,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工业领域,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多家;五年共认定新产品7094项;积极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目前CAD技术已在29个省市、3000个企业得到应用和普及,CIMS技术已在20多个省市、10多个行业、200多家示范企业得到应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已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46个中心城市、近2000家企业推开;一批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克,解决了三峡、“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设备;高效连铸技术关键装备等一大批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和《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推动清洁能源汽车、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开展了水资源及其污染治理、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农业和工业节水、海水利用以及洪涝灾害减灾等科技攻关;针对城市大气污染、气象预报等开展了综合对策研究;开展了中药质量标准、新药创制、重大疾病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六,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局面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纲要》,启动实施了“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通过积极推进人类基因组计划、全球环境变化计划、欧洲核子中心等双边、多边科技合作,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重大科学工程,使我国科学家更多地走上国际科学舞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局面已经形成。 五年来,我国政府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定了政府间合作协定;共加入了1000多个国际科技组织。 目前,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港澳台专家已达44万人次,派出培训人员已达4万多人次,并且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兴办留学人员创业园、实施海外学子创业工程、举办大型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设立海外学人基金和专项等,使学成归国的留学人员以每年平均13%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北京、上海、深圳等部分重点城市已经形成了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热潮。 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战略,支持技术与经济结合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开展,使我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更加开放;推动各类高技术企业走向世界,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批准了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对外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IBM等一大批世界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办了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推进中美马里兰创业园和中俄、中新科技园等国外科技园建设。 目前,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已成功地纳入APEC合作和亚欧科技合作的倡议框架,丰富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内容,并在推进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促进“南南合作”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技史论文:论科技史视野中的“同文馆之争” 摘要:通过对“匠人习其事,儒者明其理”的提出原由、思想内涵和理论漏洞的考察,揭示出“同文馆之争”的其他面相以及洋务派的科学观。 关键词:洋务运动;同文馆之争;技术管理;科学观 史学界对“同文馆之争”的原因、经过、性质等问题,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论析,但其中仍有未发之覆,特别是对争辩过程中洋务派提出的“匠人习其事,儒者明其理”思想主张少有论述。本文试从科技史的角度考察“匠人习其事,儒者明其理”的提出原由、思想内涵和理论漏洞,借以揭示“同文馆之争”的其他面相以及洋务派的科学观。 一、从工匠到士人:近代科技群体的扩大 在古代中国,工业领域的科学技术被视为“奇技淫巧”而受到士人的鄙薄,掌握和传承科学技术的主要是工匠。“考工利用,中国委诸匠,西人出诸儒”,大致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但中国历史跨入近代以后,便对士人提出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时代要求。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和“西学东渐”的序幕。作为“西学”重要内容的西方科学文明,开始传人中国。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很快成为中国先进人士的共识。 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等人。看到的是西方科学文明的器、技层面(即所谓“坚船利炮”和“长技”)。由于传统的社会分工,在时人的言说中,工匠成为当然的引进西方器、技的群体。如在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中,“师夷长技”的人群即是工匠。但是,随着西方科学书籍的翻译、介绍,人们渐渐认识到,“坚船利炮”和“长技”的背后隐藏着科学原理,而高深的科学原理却是中国工匠难以掌握的。 成书于1861年的《校邻庐抗议》(冯桂芬著),即明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的思想主张,标志着先进国人对西方科学的认识,已从器技层次进到学理层次”这里的“西学”是包括算学、重学、光学、化学等学科在内的自然科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以往论者所忽略的地方),冯桂芬还对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人才要素进行了详尽透彻的分析。冯桂芬指出,输、佳之巧至难也,非上知不能为也;圬镘之役至贱也,虽中材不屑为也。愿为者不能为,能为者不屑为,必不合之势矣,此所以让诸夷以独能也”。普通工匠很难掌握精深的科学原理,而能够掌握科学原理的“聪明智巧之士”,却鄙薄体力劳动,不屑将之应用于生产实践。从历史的事实来看,冯桂芬在洋务运动的前夜,从理论上预料到了即将兴起的近代军工企业发展中的难题。 几乎与《校分庐抗议》问世同时,洋务派掀起了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和创办军工工厂的浪潮。据统计,于1866年底“同文馆之争”发生前兴办的近代军工企业有:1862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3年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洋炮局和苏州洋炮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创办的金陵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1866年崇厚、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在生产实践中,洋务派果然遇到了冯桂芬所料到的困难:为了引进西方技术,就不能不去学习作为这些技术之基础的科学原理,但高深的科学原理又是工匠难以掌握的。1864年’李鸿章不得不承认,洋炮局的工匠“造成炮弹虽与外洋规模相等,其一切变化新奇之法窃愧未遑”1866年左宗棠认识到福州船政局的工匠在学习科学技术方面的劣势:“今之入局学造者,内地正匠耳。执何伐柯,所得者不过彼柯长短之则”。工匠科技素质的落后,造成军工企业生产的枪炮、弹药等很难达到西方先进水平。“愿为者不能为”的难题,成为洋务派实现自强理想的障碍,迫使洋务派拿出解决方案。如上所述,冯桂芬认为只有士人才具备掌握科学原理的智力条件。洋务派便循此思路,提出“匠人习其事,儒者明其理”的思想主张,试图将士人引入学习西方科学的队伍。 二、“匠人习其事。儒者明其理”的思想内涵与理论漏洞 1866年12月,洋务官僚奕新奏请朝廷于同文馆中“添设一馆讲求天文算学”,并建议招收科甲正途人员人馆学习。此举遭到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的顽固官僚的反对,遂引发了一场围绕同文馆应否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而展开的论争。这场论争被后世史家称为“同文馆之争”。在论战过程中,奕新提出了“匠人习其事,儒者明其理”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具有以下基本内涵。 第一,它用“理”来指谓西方科学技术的学理层面晚清国人有时称际西方科学为“理学”、“理科”“理”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范畴,掌握“理”的方式是思考和领悟(即所谓“格物穷理”),属于人的心智活动。奕新等人奏请招收科甲正途人员人馆学习天文、算学,正是基于智力条件的考虑:“查天文、算术,义蕴精深,非夙知勤学用心之人,难以渐窥底蕴,与专习外洋语言文字之学生不同”。而科甲正途人员“研经有素,善用心思,致力果专,程功自易”洋务派还进一步将西方科学纳入儒家“格致”之学的范围,认为“今日之学,学其理也,乃儒者格物致知之事”。这就对士人研习西方科学的合法性进行了论证,能够在文化心理上减缓引进西学的阻力。 第二,它提供了一套解决“愿为者不能为,能为者不屑为”难题的方案。一方面,洋务派为了吸引士人学习西方科学,一再强调“并非强学士大夫以亲执艺事也”,以投合士人鄙薄体力劳动的心理。这对于消弭“能为者”(士人)的顾虑,进而解决“能为者不屑为”的难题,无疑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洋务派之所以选取士人学习西方科学,乃苦于“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人手”的现实,认为“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也就是说,士人学有所成后,须用所学知识来攻克军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关以及指导工匠进行生产实践一按照冯桂芬的说法,就是“从受其法,以授众匠”。洋务派相信,“愿为者”(工匠)一旦得到士人知识方面的指引,其“不能为”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 “匠人习其事,儒者明其理”在理论上不失为一套解决“愿为者不能为,能为者不屑为”难题的方案,但它也存在某些逻辑思维E的误区和漏洞。从历史的事实来看,这套方案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引起了一些新的问题,给洋务运动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洋务派高估了士人在学习西方科学方面的优势对引进西方科学的难度认识不足。中国传统经史之学与西方科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以经史之学见长的士人,在掌握西方科学方面,并不如洋务派所幻想的那般“程功自易”。顽固派就曾敏锐地指出,“窃明天文、算法委曲深细,本系专门之学,与策论等项不同。每有学问索优而不明历律,亦有推步甚密而不善词章,盖文理可托之空言,而数学必归于实测,聪明异用,难易攸分”。洋务派之所以夸大士人学习西方科学的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深受“华人之智巧聪明不在西人以下”的华夏文明中心观的影响。而顽固派否认士人的优 势,并不能说明顽固派已经摆脱了华夏文明中心观的束缚。因为顽固派否认士人学习科学的优势,是为了论证“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的士人,“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其文化心理较洋务派更为狭隘。 其次,洋务派用“理”来指谓西方科学。将西方科学形而上化,客观上规定和强化了士人以冥思、领悟的方法来学习西方科学。这种方法与西方科学注重实验和操作的实证方法背道而驰,却被广泛地应用到洋务学堂的科学教育中,最终严重限制了科学人才的培养。1896年,李端椠在总结三十年来洋务学堂办学经验的奏折中就指出,“诸学或非试验测绘不能精,或非游历察勘不能确。今之诸馆,未备器图,未遣游历,则日求之于故纸堆中,终成空谈,自无实用”。直到1897年,梁启超还强调用“触悟”的方式去学习西方科学:“西人一切格致制造之学,衣被五洲,震栋万国,及推原其起点,大率由目前至粗极浅之理,偶然触悟,遂出新机,神洲人士之聪明非弱于彼也,而未闻有所创获者,用与不用之异也”嗍。从深处说,这是“空谈性理”的传统文人心态在作祟。 第三,如上所述,洋务派精心挑选的士人,将面临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学习西方科学,二是指导工匠进行生产实践。但洋务派似乎始终忽略了一点:学习西学是一回事,指导工匠又是另一回事。这些士人并不是天然的管理人才,他们并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利用工匠的手。同样是顽固派观察到了这一点。顽固派指出,“今使科甲人员明其理,悉其源,将来造轮船时,势必引绳削墨,一一教工匠制作,又必纷纷探明江海水势浅深,教水手运用制敌之法,有如是之劳而能成功者乎?”不可否认,顽固派确实看到了某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同文馆之争”还关涉到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引进科学的人呢才要素、技术管理等问题进行的论辩。而这正是以往学术界所忽略,本文所致力揭示的重要面相。 三、余论 对“匠人习其事,儒者明其理”思想内涵和理论漏洞的考察,还有助于深刻理解洋务派的科学观。 洋务派用“理”、“事”这一组互为形上、形下的范畴,确立了科学对于技术的基础地位。需要指出,技术科学化、技术以科学为基础是近代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洋务派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表明他们的时代观察力是深刻的、敏锐的。但是科学对技术的基础作用,不能简单地归为科学直接地指导技术。很难想象基础自然科学(如洋务学堂开设的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就能够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因为“自然科学规律仅仅指出解决技术问题的可能性,技术具体的发展方向、规律和速度主要取决于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需要以及资金、政策、人的素质等各个方面”。过分地强调科学对技术的指导意义,表面上看是对科学的推崇,实则使科学沦为技术的附庸。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洋务派的科学观是工具主义的科学观了。 中国科技史论文:论邓小平的科技生产力思想 [摘 要]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从不相关到弱相关,再到相关联,最后到强相关的演进过程,阐明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立足于历史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关系的最新概括。 [关键词] 历史 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 近年来,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倍受理论界的关注。目前的研究多认为,这一论述是总结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而得出的科学论断,视之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马克思科技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诚然,这是完全正确的,这些研究也是必要的,更是有益的。但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仅将这一思想放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小范围内来研究,不免疏于说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三者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的全貌,难免会影响对邓小平同志这一伟大思想的深刻理解,不利于说明这一论断的伟大意义,最终会妨碍发展科技生产力实践的深入。因此,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研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实践的相互关系,探讨科学技术是如何逐步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极其必要的。 科学和技术是人类智慧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最美丽的花朵。科学(know-what)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体系;技术(know-how)则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应用的知识的系统;生产力则是指人类在自然界活动形成的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三者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科学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理论关系,而技术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和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认识成果,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因此,从逻辑上看,三者同属于人类相对于自然界的活动能力的范畴,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但是这种逻辑上的相关性并非一开始就是显性的。亦即是说,这种相关性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表现为现实相关性。鉴于此,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成立。它是社会历史演进的一个必然结论,邓小平同志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大体经历了不相关、弱相关、相关联、强相关四个阶段,而最后一个阶段正是邓小平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阶段。 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相关”阶段 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一些简单而粗糙的石器、木器和骨器等手工工具上。当时,科学尚处于萌芽状态,科学知识几乎为零,而技术也微乎其微,水平极低。处于石器时代的原始初民靠采集和渔猎为生,过着极不稳定的生活,先民在采集和渔猎时,主要是靠天吃饭,智力作用是微弱的。由于科学缺位,技术微小且水平极低,人类的谋生又鲜有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也就无所谓相互作用,即三者是一种“不相关”的关系。 在远古采集和渔猎社会中,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甚小。生产力系统与技术系统互不相关,生产力系统中除三大实体性要素外,别无所有。若用公式表示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关系,则为纯粹的三要素和的形式,即“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由于当时严酷的环境,劳动者非群集就无法生存,劳动资料又简陋,劳动对象的多寡就成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应列在公式的首位。哪里的自然条件优越,哪里就聚集较多的人群,哪里的生产力水平就相对高一些。因此,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和长江、黄河流域作为四大文明的发源地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弱相关”阶段 采集和渔猎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农具的制造和使用,人类基本上结束了一万多年迁徙不定的生活,步入了“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以金属农具为代表的全套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部分“有闲阶层”可以专门从事所谓的“求知识”的科学活动,这时科学初步产生了。掌握科学知识的有闲阶级、贵族奴隶主、地主们鄙视掌握工艺技术的奴隶、农民等工匠劳动者,也鄙视技术。因此,在人们被分为不平等阶级或阶层的同时,科学和技术也就分割开了,科学受到窒息,技术也多被湮没在历史的青冢里。 尽管如此,技术仍然在生产力中显示了初步的作用。冶金、纺织、建筑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说,技术已构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非实体性要素。科学系统和生产力系统仍未产生直接联系。这时生产力公式中增加了新的内容,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技术。由于生产工具是以手工工具为主,其动力主要是人力、畜力,而劳动者的智力因素远远比不上体力因素的作用,劳动者在体力方面的差距又极为有限,所以劳动者的人数就成了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劳动者也理所当然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列在公式之首。农业时代的统治者大都鼓励人们生育,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相关联”阶段 多少年来,人类社会一直是受生产―技术―科学这种传统的经验模式支配着,在盲目摸索中前进。在工业社会里,这一单向运行的模式遇到了挑战,逐渐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反方向运动,开始了先有科学实验再有技术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在以19世纪中叶为界的工业社会的前期和中后期,这一情况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工业社会初期。在农业社会时代,尽管“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但因科学和技术长期被分割开来,只有技术是生产力。16世纪以后,以牛顿力学为首的科学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使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进步。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开始了科学与技术结合的时代,人类步入工业时代,逐渐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倾向,科学开始成为生产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在蒸汽时代,科学与技术已初步结合,科技的生产力功能也表现出来,但从历史的发展看,这种关联性尚不十分明显。生产力可以象征性地表示为: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科学技术。其中,以生产工具为核心的劳动资料取代劳动者而成为生产力的首要要素。原因有二:一是在蒸汽机械为标志的大机器生产中,机器的出现和使用引起了生产过程的巨大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较大提高;二是因为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还处在较低层次上,作用尚不十分明显。 2.工业社会中后期。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为之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新的研究手段,从而引发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第二次科学革命。19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由落后技术和生产的局面一跃而处于领先地位,彻底摆脱了生产―技术―科学的传统模式的支配,使科学―技术―生产的新模式趋向明显增强,科学越来越起到推动和指导生产和技术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和直接的是电磁理论对生产和技术的影响,导致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生。电力机械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中后期的高级阶段―电气时代。这一时代里,科技和生产力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科学技术密切结合,以科学为先导、技术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系统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科技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渗透明显:使劳动者成为掌握了较高科技知识的劳动力,使劳动资料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使具有高质量的足够数量的劳动对象的供应得以保证。总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各实体性要素起到极大的“放大”乘数作用,科技成为生产力系统中的首位要素,突破了生产力中实体性要素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模式。这时,生产力公式就是一种倍乘关系: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是马克思的一大理论贡献。在总结了近代自然科学和产业革命的基础上,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不仅指出了科学是生产力,而且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强相关”阶段 19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整个自然科学得以全面发展,从而引发了新的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结构理论为核心的现代科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又为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与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相联系,产业革命随之兴起,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已达到一体化,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成分已占其GDP的50%以上,标志着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转入知识社会。当代科学技术引起了生产力结构的变化,使科技在生产力系统中成为第一位的变革力量。 理论源自实践,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给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新情况和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新经验、新趋势,在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大大发展了唯物史观。当然,这一思想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过程。1975年9月26日他在一次讲话中提出了“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的见解。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技术上升到生产力系统的第一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里,科技革命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对生产力本身的构成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与其它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已不是乘数增长的关系,而是指数增长的关系;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已变成为首要的第一位的生产力,现代科技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至此,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互不相关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三者潜在的逻辑相关性和内在一致性演化到其现实相关性和外在统一性的历史进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外生产力发展史所反复证明了的。生产力发展史大体经历了石器时代、金属工具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和计算机时代。生产力历次划时代的飞跃,决定的因素和标志是劳动资料性能的巨大改进。而劳动资料的改进,又是通过科技进步实现的。 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所证明了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尺度可以把人类产业史划分为采集和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等四种社会技术形态。 第三,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逻辑结论。科学技术从无到有,水平由低到高,力量由小到大,与生产力由不相关到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无不显示出科技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现代条件下邓小平同志立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生产力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崭新的实践基础上,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刻揭示出科技在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性变化,是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最新概括。 中国科技史论文:广西现代科技史研究 摘要:通过访谈调研,文章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广西在少数民族科技史、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历程,概括了广西科技史研究的经验特色,同时也提出了促进广西科技史研究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广西;科技史;发展历程 广西最早涉及科技史研究的学者是原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西大学教授石兆棠(1909―,广西柳江人)先生。1938年他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归国后,较长时间从事世界科技史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将国外科技史研究方法介绍到中国的工作,这些都凝结在1942年出版的《科学概论》1中。该书“以自然科学为经,以社会科学为纬”,1943年1月8日重庆《新华日报》评价该书为“一本用新观点来写的科学理论书”,该书是中国学者较早将国外科学技术按历史发展脉络介绍到中国的书籍之一,对当时广西乃至全国科技史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后,科技史的研究曾一度中断。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室升格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开始制定大型系统的研究计划2(P1)。广西也迎来了科技史研究的春天,并逐步建制化。 一、建制化 20世纪80年代后,广西的科技史研究逐渐形成了建制化、特色突出的两大研究基地――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和广西民族大学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一)研究单位及概况 1.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1985年,黄汉儒(1943―,广西忻城人)倡导成立了以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壮瑶等少数民族医药学为目的民族医药研究所。1986年至1992年的6年时间里,该所在广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医药普查及民族医药史料收集工作,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少数民族医学史料,并编撰了少数民族医学史书籍,结束了壮医学没有系统基础理论的历史。1993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作为该院的民族医药和民族医药史研究基地之一,加挂“中国中医研究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牌子。黄汉儒也因其在民族医药研究与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研究所已成为集科研、临床、医疗、教学、办报、科技成果产品开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民族医药和民族医药史科研机构,承担和参加各级各类的科研课题近200项。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了自治区乃至国家领导的高度评价,1989年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志由广西卫生厅厅长蓝芳馨陪同,在南宁西园饭店亲切接见和宴请黄汉儒和部分民族医药专家并留影纪念。1985年以来该所与广西中医学院合作招收中国医学史壮医方向硕士研究生。 2.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早在1983年,广西民族大学的前身广西民族学院,先后在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开设专门史,并在文科系部开设自然科学概论和科学技术简史课程。1986年,广西民族学院科技史研究室成立,共有研究人员15人,万辅彬(1942―,安徽繁昌县人)担任研究室主任。 2000年,广西民族学院科技史研究室依托该校民族学与社会科学学院民族学专业招收科技史硕士研究生,2002年,该研究室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科学技术史”硕士授权点并于2003年正式招生。2006年11月,研究室与广西民族大学各方面的力量整合,成立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现有研究人员23人,有在校硕士研究生35人。目前受聘为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并为研究生开设课程的知名学者,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柏春研究员和苏荣誉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李延祥教授、李晓岑教授和广西大学梁国钊教授等。 该中心(包括其前身)20年来,在学科带头人万辅彬教授的带领下,将少数民族科技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包括南方民族技术史、科技考古与科技文化、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等。涉及南方少数民族的冶金铸造、农业技术、水利、造纸、建筑等多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现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学史系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主要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基地。并在教学、研究和社会咨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年曾多次应用跨文化的知识,参与世界银行投资项目社会评估、政府决策咨询、区域科技经济策划等研究,成效显著。研究室自创立以来,已承担了多个国家与省级项目以及其他横向课题,特别是2001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出版各类著作10多部、论文200多篇。 该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国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并主办和合作主办了五次国际学术会议。2005年第22届世界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中国科技史学会将该研究室作为中国有特色的八家科技史研究机构之一推荐给《科学时报》3。中心现正在积极筹备2007年第11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 3.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系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983年,广西中医学院设立了壮医药史研究室从事医学史研究,黄汉儒任主任。1985年,该校的全国首批知名老中医班秀文教授、黄瑾明教授与黄汉儒等一起招收了第一届中国医学史壮医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壮医药史研究室基础上,2003年广西中医学院获得了壮医史硕士点,与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壮医医院等单位联合招生,2005年4月正式成立壮医药系,并于2005年10月正式改名为壮医药学院。该学院是挖掘、整理、研究和继承壮医药优秀遗产及培养壮医药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其中多数教师就是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们进行壮医史研究的同时,也为今后壮医史研究培养了大批后备力量。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于1998年获得授予权。该点将科技史与科技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代表人物有梁国钊教授和蒙绍荣教授。 (二)研究刊物――《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兼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主编的万辅彬教授带领同事完成对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改版工作。将科技史和科技文化研究作为主打栏目,由知名科技史家担任主打栏目主持人,并以著名的科技史专家学者做封面人物,目前已介绍的专家有席泽宗院士、柯俊院士、李迪院士、吴文俊院士、朱清时院士、刘钝教授、刘广定教授、江晓原教授、张秉伦教授、何丙郁院士、杜石然教授、陈美东研究员等。该刊现已成为科技史界宣传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 的阵地,有关科技史的论文目录与摘要被国际科学史领域最权威的杂志ISIS(爱雪斯)收录,为全国乃至国际科技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被专家誉为“独树一帜”。该刊2004年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得第五届广西优秀期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这是广西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学报。 (三)学会民间研究组织 1.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分会。1988年,由广西民族学院承办,会上万辅彬教授被选为常务理事。会议还决定编纂《少数民族科技史》系列从书(现已出版7卷)。出版的少数民族科技史系列丛书获得了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这是广西出版界第一次正式介入科技史研究。 1998年第四届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由广西民族学院承办。出会的代表有美国、法国、德国等近1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有正式代表83人,收到论文、论文提要70余篇,其中广西的论文有8篇。 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分会改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同年10月,在西昌举行的第五次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上进行了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工作,万辅彬教授被推选为理事长,蒙绍荣教授任秘书长,黄世杰任副秘书长。自此,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挂靠在广西民族学院。 2.广西科技史学会。“广西科技史学会”成立大会,经万辅彬教授等人一年多的筹划,于1987年10月在广西区科技馆举行,大会有来自全区各高等院校、研究所及政府有关部门的84名代表参加。会议参加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57篇,专著4种。会上万辅彬被推选为学会会长。 广西科技史学会作为一个专业委员会现隶属于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万辅彬教授任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 3.广西民族医药协会。1987年1月5日,在黄汉儒等人的倡导下成立了广西民族医药协会,挂靠在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黄汉儒任会长。该学会现有会员2000余人,主要吸纳民族医药与民族医药史专家和有关人士。学会成立至今共举行了12次全区学术研讨会,3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并收集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资料。 二、各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及所取得的成果 (一)少数民族科技史 1.铜鼓研究。1985年,广西民族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和广西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以万辅彬为组长的铜鼓研究课题组。他们运用铅同位素比值法,对铜鼓取样进行矿料来源考证,首先在北流型铜鼓矿料来源的考证上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北流型铜鼓的铜矿料来自北流县的铜石岭,这一结果在第二次早期金属国际会议上发表,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接着课题组又用实验证明灵山型铜鼓的铜矿料也来自北流县的铜石岭。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科技大学的两位研究生参与了万辅彬教授的课题,陆续弄清了各类铜鼓的矿料来源。最后确认最早期万家坝型铜鼓原料来源于滇池附近及滇西地区,从而否定了泰国、越南的观点,得出铜鼓发源于我国云南的结论。还理清了铜鼓传播线路,认为铜鼓是以云南(滇西)为起点,向东、北、南三个方面传播和发展的。李世红教授等通过考察发现广西北流型铜鼓和灵山型铜鼓背有辐射状刻痕,刻痕作同心圆状排列,这种排列形状符合现代声学里所说的圆板振动模式,并发现北流型铜鼓的基频都调到浊黄钟(相当于低音1)。该项成果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上发表,被认为是该刊成立10周年来重要的有影响的文章之一。万辅彬教授与李世红教授还发现铜鼓分为公、母,从声学上看,其依据是基频的高低不同。这些研究成果先后在英国剑桥“第六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第一至第三届“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铜鼓与青铜文化国际会议”、“早期金属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以及《科学通报》《物理》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转载。对铜鼓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同,并被认为填补了铜鼓研究的多项空白,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考古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铜鼓研究课题组,至今已主持和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多项省部级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古代铜鼓研究通讯》上100多篇,其中部分成果已结集为《中国古代铜鼓科学研究》《北流型铜鼓探秘》等专著出版。铜鼓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反映,铜鼓研究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科技史特别是冶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理交融的研究方法也对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鉴于万辅彬教授在铜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1992年10月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 2.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技术史的活化石,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除了研究铜鼓的铸造工艺外,还涉猎了壮族、瑶族造纸及酿酒等方面的研究。韦丹芳的硕士毕业论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广西贡川壮族纱纸工艺的研究”就是诸多成果中的优秀代表,发表在2004年《中国科技史料》上,她的研究成果还有“融水县杆洞苗寨水碾调查”、“广西壮、瑶、汉民族传统造纸比较研究”等。目前该研究室的师生正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濒危传统工艺进行调查研究,已有十几人投入到该项目的田野调查中,目前已对广西隆林苗族的蜡染工艺、广西三江侗族传统建筑工艺、钦州坭芯陶的传统工艺、壮族造纸传统工艺和瑶族草医草药进行了调查,这一合作项目将长期进行下去。2003年,万辅彬教授还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铜鼓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发展研究,目前正在结题。 3.少数民族医学史研究。1982年,广西第一位医学史硕士学位获得者黄汉儒毕业后回到广西中医学院工作,将目标锁定在对少数民族医药史料整理及建立系统理论上。但由于壮族、瑶族等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千百年来,大量历史积累下来的壮、瑶医秘方、验方、疗法散落民间,没有形成文字记载,这使得史料收集异常艰难。黄汉儒等人通过了大量田野调查,搜集、翻阅了数以百计的地方志、正史和野史,考察了绵延数百里的花山壁画、铜针、银针等民族史和医史文物;并将考古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在研究中,如1985年,广西文物考古队在武鸣县两座古墓中发现了两枚金属针灸用针,黄汉儒和他的研究生们对两枚针灸用针作了详细研究,发现了骆越民族2500年前使用的医疗用具。 黄汉儒等人历时6年,搜集到民族医药验方、秘方1万多条,民族医药手抄本、民族医药古籍及其他民族医药文物一批,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药物标本室和民族医药陈列馆,并对长期散居于民间的 5500位民族民间医生进行了造册登记,整理编撰了《壮族医药史》(1998年出版),1999年,该书获得国家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全国优秀民族图书一等奖,并被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医史专家蔡景峰誉为“壮族医药史上的里程碑”4。《壮族医药史》填补了壮医史上医药专著的空白。 此后,黄汉儒等人整理编撰的《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共收集了失散民间的民族药方几千条,是壮、瑶、苗等民族医学史的宝贵资料,并编纂了《中国壮医学》《中国瑶医学》等民族医药专著10多本,发表了数百篇关于壮、瑶医药的学术论文,结束了壮医学没有系统基础理论的历史。2002年,黄汉儒等人主持的“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顺利通过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等组织的权威专家委员会鉴定,壮医药从此可称为“壮医药学”,提高了壮医药的地位。 4.壮族科技史研究。2000年,在自治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覃尚文等30余名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壮族科技史课题组开始了《壮族科技史》的编写工作。历时2年多时间,《壮族科技史》一书于2003年出版。该书以研究壮族科技发展史为线索,贯穿了民族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多学科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图文并茂,在地域处理上讲究古代与近代的结合,使古代的壮族先民与现代民族相互连接,相互印证。该书是我国有史以来编撰的比较系统的、全面的第一部壮族科技史。我国著名的科技史家陈久金先生在《广西日报》评价道:“这样规模的专门论述中国一个少数民族科技史的专著,到目前来说尚属首次。”4可见其价值和意义。 目前,编写《壮族科技史》的专家学者们正在为研究编写《广西科技史》而紧锣密鼓地工作着,这将是广西科技史研究的又一个大飞跃。 (二)学科史 1.骨伤科技术史研究。在广西医药史研究中另一个有突出贡献的是韦以宗教授,现任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 1974年2月,在广西平南县工作的韦以宗被派往广西医学院进修西医骨科。在这里,韦以宗对西医骨科学进行了系统的研习。韦以宗发现,虽然我国的中医骨科学历史悠久,但所遗留下来的文献十分缺乏,且大多零散地存在于其他学科著作中。韦以宗萌发了撰写一本关于中医骨科发展史的想法,他用了3年的时间在广西医学院、广西玉林医学情报所的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历史文献,对其中中医骨科学的内容进行了收集整理。1981年,他撰写的《中国骨科技术史》5终于完稿,两年后,时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的施杞先生慧眼识珠,在他的大力推荐下,《中国骨科技术史》得以出版。该书填补了骨科领域的空白。如今,这本书不但成为国内大中专院校的教材,还被翻译成日文,进入日本中医教育的课堂,促进了中医的国际交流。韦以宗凭借这一著作先后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出贡献知识分子奖、广西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等奖励。《中国骨科技术史》一书的成功给韦以宗极大的鼓励,1988年他又主编了我国第一套骨伤科教材《中国骨伤科学》610卷本。2001年、2003年,韦以宗主编的《中国骨伤科学辞典》7和《现代中医骨科学》8相继出版。 2004年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节目连续两天播出“韦以宗仁心铁骨”,介绍韦以宗发掘整理中医骨科学及中国骨科技术史的成就。 2.电磁学史研究 广西在物理学史方面研究成果最丰硕的是宋德生(笔名宋佰谦),曾任广西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 1978年,宋德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幸成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著名磁学家李国栋教授的弟子,西方电磁学发展史成了宋德生的研究方向。 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的第二年,宋德生被分配到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工作,一方面负责电子工业部的“现代化电子工业发展模式研究”的课题,一方面从事电子工程史和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通过多年对中外电磁学史的研究,宋德生对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战略策略有独到的见解,先后在国内一些重要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文章。 宋德生的处女作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技术史著作《信息革命的技术源流》,该书虽只有5万多字(走向未来图书系列之一),但在全国也有很大影响。他在电磁学方面研究的代表作是和其导师合著的《电磁学发展史》,该书是他在读硕期间阅读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外文文献积累的成果,该书1981年完成手写稿,1987年才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关于静电学、静磁学、电力力学和经典电磁场论发展的科学史著作,是我国电磁学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填补了我国一项空白。该书出版后,全国有88所高校邀请宋德生做学术报告,北京大学一位资深的物理学教授给予的评价是“我为我们中国人能写出世界级的东西而感到自豪”。 宋德生在电磁学史方面的研究紧紧围绕一个“电”字,分电磁学史和电子技术发展史两条主线。单在电磁学史方面他的论文就有200多篇。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 1.企业技术发展史研究。企业技术发展史研究属于科技战略与科技管理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科技史研究的成果、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把握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以解决企业科技发展中的问题为目标,开展科技战略的宏观研究,体现了“以史为鉴”的特点。 2003年,万辅彬教授带领研究生共14人,开始研究编写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公司的技术进步发展史――《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永恒的动力――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公司科技进步简史》(以下简称《动力》)一书,在教学与科研服务于社会方面作了有益的偿试。该书历时一年半时间里,六赴茂名石化,四易编写大纲,五易书稿,才完成了该书的编写工作。该书不仅记载了公司技术进步的历程,梳理了公司各阶段技术发展脉络,而且还总结了公司以技术带动整个企业发展的经验,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2005年该书正式出版,获得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公司的高度评价,并认为是“献给茂名石化成立50周年的一份厚礼”。《科学时报》记者贺根生在《科学时报》2006年5月18日“科学・文化版”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书不仅是第一部记载茂名石化科技进步的史书,也是迄今出版的首部中国企业科技史书,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对企业技术发展史研究的空白。”“专门为一个企业技术进步立碑树传的专著,《动力》在我国却是第一本……它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对企业技术发展史研究的空白,为科技史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9 企业技术进步发展研究可谓是给科技史研究开拓了又一片新的天地。 2.科技人类学。科技人类学属于科学文化研究范畴,科学文化研究是科技史研究的延伸,有助于进一步凸显科技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以科学发展与文化演进的互动为研究对象,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传播和整合。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万辅彬教授就和南开大学的刘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博士生田松等人倡导开展科技人类学(科学人类学)的研究。2002年,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南宁举办了中国首届科技人类学研讨会,到会的有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北京大学刘华杰副教授等许多著名专家。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万辅彬教授、秦红增教授和韦丹芳先后发表了多篇有关科技人类学的论文,如万辅彬的《科技应用:科技人类学本土化的新走向》,秦红增的《天人合一:从神话到哲学的文化嬗变》,黄世杰的《揭开蛊毒之谜》等等。 (四)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科技重大事件往往是科技发展的里程碑。每当世界出现重大科技事件,梁国钊都会以特有的专业敏感性密切注意事态进展,从自己研究方向的视角给予理论思考,如超导热、克隆热、非典的出现都引起了他密切关注。其中关于超导热的《超导研究突破的方法论启示》,一发表就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文中对超导材料选取的哲学预言很快被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刘宏宝的实验证实。“非典”期间,梁教授密切注意非典病原探索的进展,并适时组织了《论钟南山精神》、《非典病原发现的方法论反思》、《非典病原探索中假说方法运用的反思》3篇论文,分别发表于《自然辩证法通讯》《医学与哲学》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连同《浅析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可行性》、《从结构方法学到面向对象方法学》一起5篇论文,一年内在科技哲学全国四大专业杂志发表,这在广西科技哲学界处领先地位,在全国科技哲学界也不多见。 现代科技重要人物特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现代科技舞台的主角,研究他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梁教授第一篇专门研究重要科技人物的论文《爱迪生科学方法研究的特点》发表在《学术论坛》上,迅即被多杂志转载。其专著《科研与道德》是国内出版最早的科学道德方面的著作之一,而《失败的科学》则作为国内第一本从方法论视角系统研究科学失败的案例式专著。 梁国钊教授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著述约170万字,包括5本著作(其中1本2人合著)。论文约70篇,科普文章120余篇。这些著述有18篇(部)被《新华文摘》等7家报刊转载、索引。 从事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研究的还有广西大学物理系的阳兆祥教授,他的论文如《爱因斯坦与马赫》《牛顿的绝对空间的再认识》等都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1992年,阳兆祥教授负责组织了该年在广西大学逸夫楼举行的“纪念德布罗意诞辰暨量子物理史学术讨论会”。 (五)其他 广西民族学院的李瑶曾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科技史研究。她是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科技史学的第一人,曾先后师从教育家陈鹤琴、史学家扬荣国等先生。其著作《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史》问世后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她的科学史方面论文涉及了教育、天文、医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如《珍重先进成果正视落后原因――中国古代科技教育初探》系列文章等20余篇。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容志毅教授师从姜生教授从事中国道教文化史研究,主攻道教科技史。完成国内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出版道教史专业著作4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 1987年,原广西科协副主席王铭洛等人进行了陶瓷科技史方面研究,发表了论文《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对殷商“白陶”的科学探讨》,该成果1988年获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奖;郑连第等人还对广西的灵渠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1986年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了《灵渠工程史述略》一书。广西大学的罗汉军对中国建筑史研究有较深造诣,曾在《中华建筑》上发表《中国建筑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1995年第2期)等多篇论文。 另外,蒙绍荣教授的科技史方面代表作《历史上的炼丹术》获得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并于1996年被评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4月与人合著的《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晋卷》列入国家社科规划“九五”重点课题。 三、广西科技史研究的经验与特色 (一)经验 回顾60多年来广西科技史研究发展历程,广西科技史研究人员由少到多,研究方向由一元到多元,研究范围由区内到国内再到世界,研究成果不断,在国内外同行中影响日渐增大。其经验可概括为: 1.科技史研究者重视打实打牢基本功。科技史家杜石然提出搞科技史研究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西科技史研究成果突出的学者,如梁国钊、万辅彬、宋德生和黄汉儒等,虽多是理科出身,但正是因为他们读书破万卷,在文科方面有深厚的功底,科研时坚持文理兼融,所以,在多个领域研究都取得可喜成果。另外,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交叉点上寻找生长点,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收集等,也是广西科技史研究的重要经验。 2.紧紧抓住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选题开展研究,并不断推陈出新。如黄汉儒的医史研究,从壮族医学史研究发展到苗、瑶等少数民族的医学史研究;万辅彬教授从早期的铜鼓研究,发展到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再发展到如今的科技管理与科技战略、科技考古、传统文化研究等,他们的研究都是在抓住了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不嚼“别人嚼过的馒头”,推陈出新,从而开拓新的领域。 (二)研究方法特色 1.注重田野调查 由于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如壮族、苗族、瑶族等都没有自己的文字,故千百年来,这些民族的“科技史料”没有形成文字记载,而主要以传统工艺、民间传说和口碑史形式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所以,第一手资料往往要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获得,如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开展的少数民族医药资料挖掘整理工作,资料的重要来源就是田野调查;广西民族大学进行的科技史研究,田野调查是重要的方法。像铜鼓研究、《贡川壮族纱纸制造传统工艺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和《壮族医学史》等等研究都得益于田野调查。 2.注重科技考古 黄汉儒等人开展的少数民族医学史研究,运用了大量的科技考古手段。万辅彬教授领导的极有地域特色的铜鼓研究,运用金相分析、频谱分析、同位素分析等一系列现代科学实验手段,对考古发掘出的文物进行二次信息提取,揭示了其技术奥妙和科学内涵,并先后在《科学通报》《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料》等核心期刊,这都是运用科技考古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3.注重与人类学结合 人类学在地方性知识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积累,很多方法值得借鉴,如壮族医学史研究、瑶族巫医与草医研究、南方巫蛊的科技人类学考察等,都是科技史研究方法与人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四、建 议 推进广西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除坚持以往的成功经验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广西科技史界学者应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 不断进行交流总结,是科学创新精神得以永续不衰的保证。如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该实验室能培养出11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其经验就是该实验室在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倡导自由的学术氛围下,频繁进行学术交流和问题讨论。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在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积极活动下,广西科技史研究异常活跃,参加研究的人数多,人员覆盖面广,从而培养了许多广西今天的科技史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如侯德彭、万辅彬、梁国钊等等。如今,虽然研究会还在,但各种活动却相对少了很多。所以,应重新发挥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作用,以它为纽带,推动广西科技史界学者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并交流经验,鼓舞斗志、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组织一支热爱科技史的多学科青年队伍,在老一辈学者的支持下尽快成长起来;二是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优秀的本科生是研究生良好的生源保障,优秀的研究生为研究工作的开始创造有利的条件。三是提倡业余和兼职研究并重。 (三)建立科技史图书档案馆 档案馆可以为科技史研究提供众多的图书资料,还可收集广西濒危的传统工艺品、档案资料、民俗民歌、古籍和仪器等,另外也可以收集著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这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技史论文:经国以自强为本教育以人才为先武汉大学: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让我们看看武昌起义前后,湖北自强学堂向武汉大学的转变历程。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外语)、算学、格致、商务4门,重视科技教育。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门。自强学堂是晚清洋务运动后期建立的一所新式科技工矿学校。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暂停办学。此后湖北时局动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灭亡,方言学堂无法立即复校,办学中断。 1913年,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6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9月,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4个学院。1929年2月,法学家王世杰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他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能满足于现有的4大学院,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万人大学。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l期工程正式开工。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1934年武汉大学由于体育成绩显著曾受到民国教育部表扬并通令全国大专院校,授予时任体育、卫生主任为教会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体育教学方案执行人。1935年,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1936年,学校成立农学院,从而发展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2个研究所的综合大学。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从而跻身“民国五大名校”。同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发动“七七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此后上海、南京相继被日军占领,武汉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国共两党大量政治军事人士云集珞珈山校园指挥对日抗战。1938年,因日军攻打华中地区,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1946年10月,学校迁回武昌珞珈山,恢复农学院。1947年,学校设立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国立武汉大学是武大百年历史中办学质量最高、国际影响最大的阶段,至今仍无法被超越。 1950年,武大副校长吴于廑教授在全校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动员大会上,把“国立武汉大学”牌楼按由左至右顺序来读,以《学大汉武立国》为题,作精彩讲演,使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学大汉,武立国”从此名满天下。武汉大学的理工科也一直有着优秀的传统。 1993年,自强学堂建校100周年之际,校务委员会审议决定,武汉大学新校训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武汉大学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汉大学20世纪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武汉大学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武汉大学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目前,在科技教育方面,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还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则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成为新时期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1893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至今已经历了118个春秋,这悠长的历史纵观全国高校也难有几个能匹敌。这些年岁中有进步、有失败、有革命,更有发展,武大人心中那厚重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常常是其他大学的人无法拥有的,而闻名遐迩的珞珈山校园中随处散发的文化底蕴更仿佛是自然天成。 百年名校,人文荟萃;珞珈山下,卷帙飘香。值得特别一提的是,600多万册馆藏图书,居全国高校第2位。曾在武大任教的易中天教授曾经说过,武汉大学的图书馆是当时吸引他来到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科技史论文:十七大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 2007年10月31日下午,科技部三里河机关火炬中心会议室。北京用友软件集团、北京启明星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微点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华为公司驻北京代表处等10余家民营企业代表与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们共聚一堂,共话“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座谈会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科技部火炬中心主办,科技日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杂志社共同承办。 座谈会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振堂主持。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会长韩德乾在会上指出:“民营企业要把十七大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肩并肩手拉手共同创建美好明天。”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汤东宁介绍了他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情况和心得体会,他认为,学习十七大要明确十七大有哪些新观点、新思想、新主张、新任务。 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张序国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七大召开是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意义非常重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十七大是一次统一全国人民思想和意志的会议,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路线。第二,十七大准确指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审时度势做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同时,明确了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十七大把科、教、文、卫明确提出,并将科技与经济紧密联系一起,提出科技是国家战略核心,要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必须以科技为支撑。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张序国指出:十七大完善了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民营企业迎来大好发展机遇。张序国指出:“民营企业应做好思想准备,把握十七大机遇,认真理解十七大精神,为进一步谋划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真正做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学习委员会主任彭树堂说,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自己很有感触:民营科技企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践成果。改革开放30年,民营科技企业这条路是科技工作者探索出来的,是科技知识分子的一个创举!” 在聆听各领导谈话后,企业代表根据自身体会和企业实际情况讲述了各自看法。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赵武进书记说,自十七大召开以来,公司员工都在关注十七大、学习十七大。此间,员工受到很多教育和鼓舞。为了贯彻十七大精神,企业将加大力度搞自主创新,在自己强大同时不忘回报社会。 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感言道,民营企业发展真正敢上了好时代,国家给予了自主创新战略性高度,这给了我们民营企业发展机遇,民营企业的创业、生存、成长之道,就是自主创新。但是,民营企业发展着实有很多困难,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呵护,需要好的创新环境和成长空间,呼吁国家能够在这方面给与更多支持。这引起了与会企业代表共鸣。 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十七大给了民营科技企业以历史性机遇。现在正是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黄金时期,民营科技企业应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握机遇,继续担当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贡献。 史家小学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始建于1939年,是一所享誉全国的京城名校。1991年,学校明确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指导思想和“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1992年,卓立校长确定以“和谐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屡经修缮改造,以“绿色校园,科技校园、艺术校园,和谐校园”为指导理念的现代化史家小学新校舍于2005年5月8日建成,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迈上了新的台阶。 近些年,学校先后被评为东城区以及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校,东城区科技示范校,市级德育先进校、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外事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少先队工作特色校,先进教工之家、小学学生营养工作好单位,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优成果突出校。学校少先队大队获市“星星火炬”奖。同时史家小学还成为中国最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之一。 这是一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无论在艺术、体育还是科技方面,学校师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6年3月,中国科协与史家小学共同投资建设的一个试验项目――史家小学科学教育资源中心成立。资源中心的主体为学校科技馆,由科技馆主馆、科技长廊、创新工作室、木工房以及三个科技教室组成,它不仅为史家小学及周边社区青少年提供免费科学实践的机会,更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多年来,学校坚持将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朱一帆同学设计的夹心肥皂,曾获得北京市优秀发明奖。刘岸同学发明的刻度毛衣针,获得了第八届北京市发明展览铜牌,并获得国家专利。石天旭同学设计的新型饮料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播出。潘丹琳同学发明的防“非典”游戏棋和讲卫生好习惯游戏棋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东方时空》《大风车》等栏目报道;她于2006年5月发明的奥运礼仪棋获得了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银奖;在《中国少年报》《北京晚报》《中国科技奖励》杂志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拍摄的《小小少年的发明故事》中,分别刊登和报道了她的事迹。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伟大祖国即将迎来60华诞之际,在国际天文年的钟声敲响之后,史家小学的师生们充分发挥聪明智慧,在天文科学知识普及和创造发明活动中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绩,为学校的70周年大庆献上了一份厚礼。在张培华老师的辅导下,刘健庭同学发明的绿激光寻星仪获得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金雨晴,李珏菲发明的新型光路演示箱获得了二等奖,刘听睿,吴惠琳、李昕钰发明的夜光书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观测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师生申报了5项国家专利,另有4项发明正在设计之中。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教师,史家小学拥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科技教师队伍。孙雷老师不仅在模型制作方面是个行家,在发明创造中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他发明的书包曾获得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张培华老师不仅在天文科普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创新教育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辅导的学生频频获奖,获得专利,他本人也拥有多项专利,曾获得香港国际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 中国科技史论文:中国翻译史上的科技翻译高潮和西学翻译高潮之比较 摘 要:从明末清初至前,中国翻译史上出现了两次翻译高潮,即科技翻译高潮和西学翻译高潮。它们在翻译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也在延续时间、译者队伍、著述情况及翻译主张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科技翻译 西学翻译 相同点 不同点 1.引言 明末清初,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我国东南沿海,许多西方耶稣会士以“科学传教”为名进入中国进行宗教传播活动。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与当时的中国学者合作翻译科技著作,由此引发起科技翻译高潮,被称为中国翻译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有中国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徵等及意大利人利玛窦、熊三拔、日耳曼人汤若望等。与这次科技翻译高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至1919年以前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翻译活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向西方探求真理,积极推动翻译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及哲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掀起了西学翻译即中国翻译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是马建忠、梁启超、严复、林纾等。我国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与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高潮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略谈两者的相似点,着重讨论两次翻译活动在延续时间、翻译形式、著述情况、翻译主张、翻译影响和意义方面的不同之处。 2.两次翻译高潮的相同点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后至前的西学翻译都采用过中西合译的翻译形式。在科技翻译时期,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开了“中西合译”之先河,熊三拔、汤若望皆仿效此法与李之藻、杨廷筠、王徵等陆续译出一些西方典籍。鸦片战争以后,西学翻译高潮前期,不审西文的中国士大夫与粗通中文的来华传教士也使用了中西合译的译书之法,他们中比较有名的是英国的伟烈亚力、傅兰雅和中国的李善兰、徐寿等。鸦片战争以后 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京师同文馆、广学会等都有多部合作译著问世。 3.两次翻译高潮的不同点 中国翻译史上第二、三次翻译高潮由于涉及不同的翻译实践,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彼此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从延续时间上看,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活动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止于18世纪中叶,延续了将近一二百年的时间。而西学翻译活动则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止于1919年前夕,持续了八十年左右的时间。 两次高潮的译者队伍也存在很大差异。科技翻译时期,在我国从事翻译的主要是外国来华的耶稣会士如意大利的利玛窦、罗明坚、熊三拔,西班牙的庞迪我和日耳曼的邓玉涵、汤若望等以及中国学者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徵、冯应京、李天经等。西学翻译时期译者队伍比前一时期得到壮大。冯桂芬把翻译工作提到了为“天下第一要政”服务的高度。著名的翻译评论家马建忠主张振兴翻译事业以挽救民族危亡。梁启超在当时的维新派领袖人物中较早地译介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思想。严复被称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他学贯中西,首倡翻译标准,一生译著颇丰,是近代卓越的翻译实践家和理论家。林纾被称为“文学翻译的始祖”,他第一个把西方的文学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1](P91-92)康有为赞之曰,“译才并世数严、林,百部虞初救世心”。 从著述情况来看,明末清初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共译书400余种,其中有关科学的占130种左右,而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的译著就多达75部。[2](P447-448)从学科上来说,天文学和数学是明末清初传入的西洋科学的中心。“中国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这些中国土生土长的耶稣会士翻译了大量的科技书籍。徐光启共译历书一百几十余册。这一时期的典型译著有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等。在西学翻译时期,国人主译或国人与国人合译作品大大增加。严复独自完成了11部译著,其中他所译《天演论》、《原富》等“八大名著”最为有名。林纾一生翻译的西洋小说约有180余种,共一千数百万字,是其他译者无可企及的。[3](P120-121)林纾的代表译著主要有《巴黎茶花女逸事》、《黑奴吁天录》、《伊索语言》等。 从译论发展情况看,明末清初,以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为代表的翻译家未能留下系统详细的翻译方法理论,但他们在一些著述中所阐述的对翻译的看法却极具创造性。徐光启强调求知,求真理,和抓重点,抓“急需”。他指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李之藻主张“借我华言,翻出西义”并指出“学者之病有四:浅学自,一也;怠惰废学,二也;党所锢习,三也;恶闻胜己,四也。”杨廷筠指出了抓紧培养翻译工作者的必要性与急迫性,“……而我华人,又鲜肯虚心参究与其功力者。所以后先数辈,率皆赍志以殁,而学不尽传。”王徵提出了翻译资用思想,并指出在翻译材料选择上,应重“关切民生日用”、“国家工作之所急需”者。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翻译时期,则在我国的翻译思想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马建忠提出“善译”说,指出译文应“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他还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建议设立翻译书院来专门培养翻译人才。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译书》中说道:“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公议之理;三曰,养能译之才。”“三义”论从译材选择,译名统一及译才培养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精辟的理论论述,时至今日仍具有借鉴意义。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明确提出了翻译的原则和标准。这著名的翻译“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4](P65-71)他还提出了“达旨”或“译述”的翻译方法并主张重视“译才”。林纾主张“存旨”,要求翻译达到“神会、步境、怡神”境界。他 强调指出,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相交流。[5](P48-51) 4.结语 明末清初进行的科技翻译,促进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为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但这一时期没有留下宝贵的翻译理论财富。从鸦片战争至前的西学翻译时期,中国的翻译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翻译论争非常激烈,翻译理论精彩纷呈,取得重大发展。总的说来,两次翻译高潮推动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形成,在中国翻译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科技史论文: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科技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需要把培养年轻一代的科技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历史课堂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主阵地,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科技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探讨: 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科技教育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对科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妥善处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必要的。简单机械的传授只会使学生静态、被动地吸收知识,变成科技知识的“存储器”,而不是科技观念的传承者和科技意识的实践者。只有让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和直接经验,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对科技正确的价值观。 在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上)》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课后的思考题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用大量的资料,仔细分析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详实地论证“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 二、要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理解能力 科技素养的培养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现有的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科技史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持续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在有效了解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学生领略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不为某些假象所迷惑,从而提高对科技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是进行科技教育的基本体现。 如在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课中的“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一目时,教师上课时用预先制作好的青龙桥地段的复杂地形模型,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请他们提出减缓坡度的方法,并根据当时的条件选择最佳方案。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由于是亲自动手实践得出的结论,印象就特别深刻,物理学上的力学等概念也显得容易理解了。通过动手实践,学生领悟到科技需要学习,更需要创造的道理。 三、要培养学生对科技的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基础是探究,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创新。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为了人类的光明,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究、失败、再探究,终于发明了电灯。科技探究是新课标的灵魂,科技探究能力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体验科技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技方法,发展科技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技探究的理解。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通过各种教学资源,以保证活动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科技探究过程,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学会科技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 四、要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实践能力 同志曾经说过:“实践出真知”,自然界丰富多彩、奥妙无穷,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面对教师苍白的讲解和书本的文字,对历史学科就不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因此,教学必须注重它的实践性,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这一魅力无穷的殿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在讲到“改革开放”时,指导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庭或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或问自己的父母长辈,或走访乡镇企业,或看城镇街道楼房的日新月异,或了解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写成历史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最后组织学生把各自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合作能力,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历史学科在社会生活、经济建设中的广泛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技研究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历史课堂的科技教育,提高学生对科技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养成科技思维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科技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寓科技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以积极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社会、他人和自己,同时以科学家的敬业精神鞭策他们,增强学生迎接挑战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中国科技史论文:科技创新及会计理论发展:历史轨迹与基本影响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而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客观规律和物质世界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活动,并由此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自十六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科学就与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管理思想和方法推陈出新,会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也在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后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本文沿着近现代三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轨迹,结合新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分析科学技术创新对会计科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并从成本管理会计的视角系统地阐述科技创新对会计技术和方法的重大影响。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三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 (一)近代两次技术革命及其影响 ―是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十八世纪60年代,是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革命的中心在英国和意大利。这次技术革命揭开其序幕的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而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1712年第一台蒸汽机的出现,使热能转变成为机械能。后经瓦特的改进和创新,在1765年首创单动式蒸汽机和在1782年制成双动式蒸汽机,并能够驱动机器直接进行生产。其大大推动了纺织、采矿、冶炼、机械加工等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交通运输工具实现蒸汽动力化,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工业革命也正是从新兴的纺织业开始并于1830年达到高潮,到十九世纪60、70年代,美、法、德等国也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将社会生产推进到机器时代。二是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以电机为代表的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1866年,号称近代德国科技之父的西门子,以电磁铁制成了发电机,为电器工程的大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1866年电机发明并在1875年前后用于工业生产,大大改变了动力设备和生产过程,随后又解决了远距离输电问题,使工业生产摆脱了地方条件的限制。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机、电话和电灯这三大发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电力技术革命。188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实现了电力技术产业化,完善了欧洲的钢铁、化工和电力三大技术,钢铁工业发展很快,也完成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这“三大发明”。人类历史跨进了以电作为动力、照明、通讯生产的“电气时代”,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扩张,并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生了飞跃。 (二)现代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 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在二十世纪40年代,是以原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首先发生于美国,其后发展至欧洲及世界各地,世界科技的中心转向美国,美国开始领导世界科技的潮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发生了原子物理学的革命,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揭开了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并制成了第一颗原子弹,开始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给人类带来了生产自动化、科学实验自动化、信息自动化,生产效率成倍增长。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式。第三次技术革命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历史上空前的。它不仅显著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结构,而且改变着社会阶级状况和国家关系,为战后资本主义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第一产业急剧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 二、新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学科发展影响 (一)新科技革命的概况与基本特点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代表的第四次科学革命兴起于美国,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乃至全球。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横向科学、综合科学发展的推动和影响下,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信息科技(IT)革命(有人称其为第四次技术革命)于二十世纪70年代兴起,并在二十世纪90年代后得到发展。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九大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能源新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环保技术。新科技革命的特点表现在:一是规模大、范围广。这次新科技革命在自然科学的所有学科和生产技术的所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整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一方面,科学揭示了自然界更深、更广、更久远的层次和各种极限状态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另一方面,系统科学与生命科学正逐步阐明与人类关系更密切的各类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律。三是综合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以基础自然科学新成果为先导的高新技术成为现代技术体系中的领导者。各门类技术相互渗透与促进,并在某些技术领域围绕一个大问题或大目标的解决与实现而形成庞大的综合性技术群。四是科学对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指导了技术革命,而技术革命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科学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生产的过程大大缩短,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出现。如果说前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一个工业化社会,那么这次新科技革命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后工业化社会”,即信息社会。它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交易方式和货币电子化、企业虚拟化和学习化的趋势大大加强。 (二)新科技革命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学出现了高度的分化和综合的趋势:一方面科学的分支越来越多且细;另一方面,在各个学科之间又出现了一系列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这些学科的产生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产技术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迅速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边缘学科。边缘学科是对现实世界不同层次的交错点进行研究,在两门以上学科的结合上成长起来的学科。它们是应用一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另外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使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揭示物质世界不同层次的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二是综合学科。综合学科是以特定的物质世界的客体为对象,采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之进行研究的学科。例如: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它们都是原有学科在相互交叉、互相渗透的基础上又产生的一批综合性学科。这标志着现代科学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们希望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三是横断科学。它不是以客观物质世界的某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为对象,而是以许多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的某一个特定的共同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其研究对象覆盖各门学科的横断面,带有方法论的性质。例如: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老三论”)与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新三论”)等。“三论”所代表的新兴基础科学不同于以往的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对象是许多物质运动形态和过程中某一共同的侧面,即从不同侧面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以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三、科技创新对会计科学体系发展及会计管理范式的影响 (一)科技创新对近现代会计科学发展的影响 一是近代会计。会计之所以能从古代会计跃进到近代会计阶段,科技进步发挥很大的作用。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商业和金融业的繁荣要求改进和提高记账方法。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出版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开始的里程碑。但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仍比较缓慢,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才有了较大地发展。特别是适应大生产需要的股份公司的出现,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会计服务对象和内容的变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产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社会化和激烈的竞争要求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核心是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随着泰罗制的广泛应用,“会计如何为提高企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的问题产生。作为初步尝试,一些与此相联系的方法开始引进人到会计中来,如“标准人工成本”及其延伸出的“标准材料成本”、“标准制造费用”和“成本差异”等。1919年美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推动着标准成本会计突飞猛进。这一时期,会计方法比较完善,会计科学也比较成熟,而成本会计的产生也被认为是会计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二是现代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离。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战后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迅速提高;资本进一步集中,企业规模日趋扩大,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经营更趋复杂。特别是股份公司这一经济组织形式得到很快的发展。股份公司是以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为特征的,为保护“外部利益人”所有者的利益,逐渐形成了以对外提供信息为主、接受“公认会计原则”约束的会计,即财务会计。同时,为适应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需要,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直接冲击了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而代之以现代管理科学。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功应用,为现代管理会计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早期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拓展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即从解释过去转为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基于管理当局的对内部会计信息的需要,管理会计逐渐地同传统会计相分离并形成一个与财务会计相独立的领域。二十世纪60年代,管理会计的各种专门方法和基本体系初步确定,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会计新学科的出现。自从进入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显现,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met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更是使人类跨入到信息时代。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必须融入到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潮流中,以适应和服务于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所以会计呈现出新的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国际会计的产生发展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会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逐渐发展到电算化,这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促进电算化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电子商务会计,电子商务作为商品贸易形式中的新兴方式,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打破了传统贸易形式的时空间限制,使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伙伴及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得到极大的增强,大大加速了全球信息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作为电子商务与传统会计的结合物――电子商务会计的出现,对传统会计的确认基础、计量标准、报告内容及至整个财务会计的理论框架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科技创新对会计管理范式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次科技革命使簿记完成了向近代会计的历史跨越,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质的飞跃,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使现代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得以建立从而形成现代会计学科体系,而新的科技革命则使企业管理向集成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会计管理范式趋于虚拟化。我国学者王开田指出,会计管理范式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会计假设虚拟化与会计反映客体的虚拟性。会计假设虚拟化。会计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之间相互渗透,很难分清会计主体的边界,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假设已不复存在,相应地持续经营与分期核算假设也就失去了基础。二是会计程序及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创新。会计程序的创新。由于会计假设的动摇,传统“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会计行为程序已不再适用,而是改为事件驱动方式(Event Driven),即平时只是将原始信息分类输入数据库中,把信息使用者所需信息按其动机分类,并按分类设计程序。当使用者需要某种信息时,使用不同的事件程序,就可获得不同的信息,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组合。三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创新。传统的现金制和权责发生制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金流动制的确认机制。这种机制既能全面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损益状况,又能反映现金流量、存量、流向和流速以及企业的偿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的信息并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此基础上,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也必然更广泛使用。四是会计反映客体的虚拟性。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信息成为主要的经济资源,因而无形资产或虚拟资产已经成为会计反映的主要对象。五是会计规范的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中,会计规范标准有逐步趋同的趋势,逐步趋同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该成为全球会计规范的准绳。六是会计报表的创新。会计报表格式上多样化,项目编制上按会计要素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信誉度进行排列,体现会计要素的质的区别;内容上不仅反映有形资产、历史成本信息、财务信息,还应反映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方式上即采用适时报告、互动式按需报告和报告的无纸化。 四、科技创新对会计技术和方法的影响:以成本管理会计为例 (一)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制造环境及其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冲击科技创新与发展带来的新制造环境具体体现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由各计算机功能软件集合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电脑辅助工程(CAE)、弹性制造系统(FM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等多个系统,将“人”、“设备”、“信息”汇成一个协同的整体,以实现生产自动化、弹性化,达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灵活生产的目的。其主要特点是:生产弹性 化适应了市场消费的个体化;企业中对信息系统特别是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更高;使企业生产高度自动化,大量需求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也要重组,改变以往的部门而以作业组(Work Team)为中心组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使成本管理受到冲击。主要体现在:一是成本结构的变化将导致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成本的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电脑辅助生产系统使得人工成本比重大大降低。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另外,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也会大幅增加。二是成本控制与管理困难,控制方法发生变化。传统成本管理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变化。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因此,成本控制方法将发生变化。例如:成本控制中心由各责任中心变为作业组;作业成本法得到应用等。 (二)科技创新引发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及其带给成本管理会计的新技术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就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成本管理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一是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asting,ABC)与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作业成本计算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制造费用的分配上,它克服了单纯以直接人工成本等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局限性,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各种成本动因将间接费用和辅助成本更准确的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因此,ABC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作业基础管理就是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信息,将成本管理的起点和核心由“产品”转移到“作业”层次的一种管理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实现投资者报酬价值最大化而运行的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作业的集合体,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而资源消耗的同时又是价值的积累过程,即价值从一个作业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最后全部累积到最终的产品或劳务―全部作业的集合也是全部价值的集合。因此,作业链又表现为价值链。从购买产品或接受劳务的顾客那里收回的价值,形成企业实现的收入,收入补偿完成各有关作业所消耗资源价值总和后的差额,即为企业利润。作业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每一作业,尽可能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防止资源的消费,最大限度地提高从顾客那里回收的价值,以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它将企业的工作流程视为一系列作业的集合,根据市场的需求,以顾客订单为起点,从后向前确定相关作业,核定作业消耗量、作业成本,揭示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动因管理、作业管理,以提高作业运行效率,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 二是适时制(Just In Time System,JIT)与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 Management,TQ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即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TQM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和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是一项通过多种政策和实务确保产品或服务超过顾客期望的技术,包括提高产品功能、可靠性、耐用性和服务性。成本管理被用来分析不同设计的成本后果、质量和提高质量的各个方面,包括停产、生产缺陷、浪费的人工和原料、服务电话的数量、顾客抱怨的性质、质量担保成本和产品召回。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从而建立品牌忠诚度并帮助企业更快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三是是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与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cycle costing)。目标成本法是从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直接产生的一种方法,它以给定的竞争价格为基础决定产品的成本,以保证实现预期的利润。即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企业目标利润倒推出目标成本。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估计和累计产品或设备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和程序。这里的“生命周期成本”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只是从产品和生产企业角度看成本问题,即所谓生产者成本,而进一步拓展到同时从产品的使用者视野看成本问题,即使用者成本。也就是说,生命周期成本识别的是一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到产成品的配送及服务的全部步骤),而传统的成本仅仅关注第三个步骤生产成本。 四是标杆管理(Benchmarking management,又称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日文为Kaizen)。所谓标杆(或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标杆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通过它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其他企业(或企业内其他部门)的最佳实践,然后实行改进措施以追赶或打败竞争对手。Kaizen具有“持续不断改进”之意,持续改进是一种管理技术,起源于日本生产商对质量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所以,持续改进常与标杆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联系起来。它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Kaizen成本计算是指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而致力于现有产品的制造阶段逐步降低成本。为此,经理人员和管理会计师必须深刻洞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改进的潜力,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使生产经营经常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 五是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与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BPR是一种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企业按客户的需求对现有经营过程进行思考和再设计,重新组织其生产与管理职能,利用新的制造、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在全球竞争压力激增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都视流 程再造为降低管理生产成本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对企业战略竞争优势的再思考,而成本管理通过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流程再造实施。与科技创新与发展历程相联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从MRP、MRPⅡ到ERP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中,MPR主要对制造环节中的物流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既要保证生产又要控制库存”的目的;而MRPⅡ则集成了物流和资金流,将人、财、物,时间等各种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随之产生。ERP在功能和技术上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将供应链、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都囊括其中。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通过集成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是实现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模式。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工具,将财务和成本管理纳入到系统中来,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六是约束理论(Theory 0f Constraints,TOC)。约束理论是帮助企业有效改进“周期(cycle time)”即原材料转换为产成品所需要的时间的一种战略技术。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其发展,约束理论可以识别并消除这些瓶颈。约束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约束理论认为产品开发、配送和生产的速度是最重要的。约束理论使得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以求得总体效益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七是大规模定制(MassCustermization)与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ing Management)。许多企业发现,顾客希望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他们各自独特的需求。大规模定制(或称作大规模个性化生产)中,营销与生产流程均被设计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问题。这些重新设计包括大量小型的生产流程和特别的营销服务职能。在大规模定制下,多样化复杂生产会增加生产成本,尽管其营销和服务成本会降低。对于顾客众多且顾客对价格和质量期望不一的行业,大规模定制十分适合,也贯彻了顾客为本的理念。战略成本管理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了获得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管理,其基本要求就是要明确企业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定位,开展企业价值链和成本分析,重视和控制战略成本动因,从战略上寻求取得成本优势的途径。在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工具主要有三个: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五、科技创新与会计科学理论发展的结论及启示 (一)科技进步对会计学科产生的重要影响 会计学科经过古代、近代而发展到现代的过程中,科技进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科学技术水平制约着现代会计技术和手段的使用,对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脱胎换骨的改变,促进着现代会计学的变革与发展,进而改变了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会计理论和实践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会计在未来接纳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了准备。会计与时俱进的过程中,推动力量是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其进化规律可以概括为:科技革命一经济发展――会计发展――经济发展――科技革命。所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会计革命是共生互动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已超越经济等其他影响因素,成为第一会计环境因素。科技进步在促进会计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使会计学科的发展更加完善;会计改革与发展应与高科技的发展需要相适应,以更好地发挥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 (二)高科技影响下现代会计技术与手段的产生 现代会计技术与手段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具有共性意义的产物。我国在科技发展上经历过曾经辉煌的古代、停滞落后的近代和奋起直追的现代,纵观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也同样如此。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新问题日益增多,企业会计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深化改革。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因此,我国应抓住机遇,在推动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结合实际国情,进一步引进、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会计技术、会计方法及管理思想,以促使我国会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技史论文:高中科技史教学需要人文主义导向 摘要:高中科技史教学的困境并非是科技成就的不理解,而是教师观念缺陷。而理解了科技史的特点与中学科技史教学目标,就能以人文主义的要求来统率课堂的教学内容,解决高中科技史教学中的难点。 关键词:科技史;人文主义;导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学历史新课程应该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史的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被教师简单带过,教师并非不重视,而是觉得科技史教学难度大、又枯燥,所以只把重要科技成就按书本的逻辑告诉给学生了事。科技史教学陷入比较困难的境地。 一、科学技术史教学的困境与不足 困境首先来自教师对科技内容的不理解,因为历史教师一般高中读的是文科,所以对科技史中的科技现象、科学规律、重大科技发明原理等等知之不多,甚至一窍不通。所以课堂上教师常常照本宣科一带而过。因此,科学课的味道浓厚,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特性。但是中学科技史的具体成就按照书本表述就可以,不必再深入去探讨。按笔者看来,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在科技史教学中观念错误,没有理解科技史的特点与教学目标,所以教学内容唯一关注的就是科技成就本身,这就是科技史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本文从科技史的特点与中学科技史教学目的出发探求科技史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二、科技史的特点 科技史是探索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历史学科。科技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但也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作为中学科技史的教学方向除了了解重大的科技成就外更要关注历史学科的教学特色,即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文需求。 三、中学科技史教学的目标 1.为现实服务,主要体现在将科学史赋予意识形态的功能 比如,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更好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更自觉地投身于“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中去;再比如,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还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科技史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科技史的基本功能是打破文理隔阂,让理科学生懂得一些历史,让文科对自然科学有一个基本的概览。 四、中学科技史的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1.以人文主义为导向的内容首先要有人及科学家本身的活动 因为科学史特别关注科学家的生活和思想。正如人文主义传统的其他分支一样,科学史研究的焦点是人,却是很特殊的一类人――科学家。有了人,课堂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当然,科技史课堂中的科学家必须有科学家的特征,他们的特征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崇拜。他们主要是科学传统的载体,牛顿和爱因斯坦是他们的卓越代表。 2.科技史教学必须大力宣扬人的创造精神 科学史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更要让他们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明智的看法:科学是人类的创造,人不应成为自己成就的奴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介绍具体科技成果内容的时候,必须交代这些成果取得是科学家并没有被本已存在的思想或技术所束缚,而是超越前人的经验与成就有创新性地发现。蔡伦改进造纸术、牛顿的万有引力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莫不是这种创造的体现。让学生了解这些科技成果,不但使学生认识创造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而且能自觉不自觉地培养创造的意识。 3.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 科技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取决于人自己,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人如何运用它。科学技术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因此,科技史教学中必须有科技影响的内容,当然其影响既有对人类社会发展积极影响的内容,也该提示科技发展对人类的负面作用。让学生思考人类该怎样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后果,积极影响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而科技带来的对地球资源无节制的利用、环境的破坏,甚至于核武器威胁全人类等等此类科技的消极性,更是需要学生去深思的问题。 总之,科技史是探索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历史学科。如科技史杰出学者萨顿所说:“无论科学活动的成果是多么的抽象,它本质上是人的活动,是人的满怀激动的活动。”因此课堂上有了科学家的活动才是真正的科技史教学,才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历史课。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五乡中学)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家电生产企业销售管理 摘要:家电行业的销售渠道之争日趋激烈,谁控制了终端谁就拥有了制定渠道规则的话语权。本文在介绍我国家电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家电生产企业自建销售渠道的原因,阐述了自建渠道的几种模式如TCL的“幸福树”计划模式、格力的“厂商合作股份制”模式、海尔的“合纵联合”模式,并指出了各自存在的不足,描述了家电产品销售渠道的整合趋势。 关键词:家电生产企业;家电零售连锁商;销售渠道;模式 一、我国家电产品销售渠道发展现状 我国的家电行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引进国外生产线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后期,家电产品的销售渠道模式比较粗放,一般采取区域总经销的方式,生产厂家通过区域总经销商(批发商)、国营百货商场(零售商)这两个环节将商品传递至消费者手中,零售终端几乎全靠国营百货商场。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随着国营百货商场的发展萎缩,家电专营商场逐渐兴起。产品不仅能在国营百货商场购买到,消费者还可以到家电专营店购买。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各地的家电专营商场所占有的销售额比重迅速增长,在此期间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逐渐诞生。进入21世纪,家电产品的销售渠道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某个环节在整个销售链条中占主导地位,而因为家电生产企业搭建销售渠道的变化、下游零售企业的格局变化以及地区市场需求的差异呈现出多元化。 2006年5月13日,世界第一大家电零售商美国百思买集团(下称百思买)宣布向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简称五星电器)注资1.8亿美元,从而获得后者51%的控股权,并且宣布在中国市场实施双品牌运作。百思买对外坚称不打价格战,要依靠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体验式顾客服务”取胜,要打破以往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销售模式,稳守高端市场,与其他连锁商家形成差异化竞争。可是2007年元旦期间百思买不得不“入乡随俗”地将松下的一款电视降价,正式投身于价格战中。与此同时,百思买希望它在北美运作的成功经验融合五星电器的市场势力,要求家电生产企业接受高达25%的返利点也未能实施成功。百思买进入中国标志着外资进入家电零售连锁业,但是它的进入并没有引发行业震动。 与外资进入家电零售连锁业波澜不惊的情况相比,国内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与永乐的并购却引发了业内的一场地震。2006年7月25日,国美电器宣布将以52.68亿港元的价格完成对目前国内排名第三的永乐电器的并购。同年11月国美与永乐合并成功,永乐成为国美电器的全资子公司。经过了原始积累期后,这场并购意味着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开始结束跑马圈地、上游资源争夺的初级竞争阶段。有资料显示,国美、永乐合并后的市场份额占全国家电零售市场的比例最高不会超过12%,但在家电连锁企业中的比例已超过了50%。通过合并做大做强,这是国内家电连锁业应对今后与外资竞争的必然要求。 面对家电零售连锁业的日益壮大,对于家电产品销售渠道权力的增强,2006年前后部分国内家电生产企业不约而同地开始重新自建销售渠道。TCL、美的、格兰仕等知名家电生产企业纷纷表示要在全国的 三、四级市场发展自己的专营店,数量都在数百家以上。由此可见,家电生产企业正在谋求与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分庭抗礼的道路。当然,很多生产企业在自建销售渠道的同时都表示,自建渠道并不排斥与零售卖场合作。 二、家电生产企业自建渠道原因分析 (一)下游家电零售连锁商的强势压迫 目前,家电零售连锁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方式除了赚取进销差价,就是向上游的家电生产企业要利润。家电连锁商们通过扩大网点规模和维持对消费者的低价优惠市场策略,不断提高其渠道终端的市场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其销售规模,以提高产品绝对销量和采购量,要挟供应商加大返利力度和交纳更多的通道费。 以国美电器为例,公告显示,它的其他业务利润伴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快速增长,且增速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国美电器2002年其他业务利润增长率达249.33%,是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3.51倍;到2004年,国美电器其他业务利润增长率虽滑落至64.5%,但仍是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1.83倍。与此同时,其他业务利润还成为了国美电器利润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2001-2004年国美电器其他业务利润在净利润中所占份额均超过100%,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其他业务利润,国美电器实际上将是亏损的。这些高速增长的其他业务利润实际上主要由进场费用、产品上架费、促销费用、广告费、展台费、管理费用、上门安装管理费、费收入等构成。这些收入归根结底均来源于供应商返利及交纳的通道费。 家电销售商名目繁多的销售费用大大压缩了家电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他们多次要求整顿家电行业的市场秩序。最近商务部颁布了首部家电连锁业“行规”——《家电专业店经营规范》,并于2007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的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减少家电零售行业过度竞争和进一步协调零供关系。可是,家电制造反应十分冷淡,因为规范仅仅是一个推荐性的行业标准,而非部门规章,并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因此,家电连锁企业会在多大程度上照章执行的确是个问题。 (二)部分家电产品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 资料显示,2006年彩电、空调、洗衣机、冰箱、热水器、燃气灶、微波炉7类家用电器中,除彩电类以外,6类家电产品的生产成本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直接原因就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涨。 面对突如其来的原材料涨价,家电生产企业通知家电零售连锁商将产品价格上调,可是连锁商热衷于“价格战”,忙于跑马圈地,他们拒绝家电产品价格上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利润空间,下游渠道商收取高昂的流通费用,这样的局势让家电制造商重新思考销售渠道的建立与管理。 三、家电生产企业自建渠道方式及存在问题 (一)TCL的“幸福树”计划 2005年由TCL集团投资2亿元人民币打造的幸福树电器连锁有限公司,在河北沧州开出了第一家分店。按照TCL的计划,随后3年内,TCL的幸福树规模将达到3000家。TCL对幸福树的定位则是以特许加盟为主要形式、面向广阔的中国农村 三、四级市场的家电零售企业。幸福树电器采用“加盟+三四级市场”发展模式简单地说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 一、二线城市留给家电生产企业的渠道发展空间已经非常小,留下 三、四级市场的空白,而 三、四级市场电器消费总额占到全国的47%,连锁的份额几乎为零,市场容量巨大;第二,由于自身的资源有限,加盟连锁这种形式充分地利用了市场上的渠道资源,将 三、四级市场上的家电专门店,夫妻档等各种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自己建立如此庞大的销售体系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难看出,TCl想凭借幸福树在中国农村 三、四级市场搭建一座高效率、低成本的流通平台,为其自建渠道打好基础,可是幸福树电器运营的情况并不好。2007年6月有消息称,TCL集团旗下幸福树连锁将纳入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管理,标志着幸福树的枯萎。 幸福树计划的本身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作为一家制造业巨头发起的零售企业,处于相同行业地位的其他企业(比如创维、康佳)的产品自然难以进入其中,幸福树连锁的一线品牌只是TCL一枝独秀,然后是大量的二三线产品品牌,导致商品门类不够齐全,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其次,零售商的强势来自于其拥有巨大的渠道网络资源而产生的强大的采购议价能力,而家电生产企业进入零售业,它并不具有这样的优势,更不谈零售商对其的压制。再次,由于采用加盟的形式,风险转嫁给加盟商的同时,TCL对加盟商的控制力也大大减弱。 此间美的集团也暂停开设专卖店计划,因此,建设一个流转通畅、低成本高回报率的新型渠道模式,成为了家电生产企业努力探索的问题。 (二)格力模式——厂商合作股份制 格力公司是家电企业中自建渠道较早的企业之一,它的经营模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认可。2004年格力与国美因价格促销问题没有谈拢而决裂,国美清空格力的产品,格力将国美踢出自己的销售体系。几年过去了,与家电连锁分道扬镳的格力不仅销售业绩很好,还创建了自己的销售渠道模式。 格力公司搭建的销售渠道有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格力公司在每个省和当地经销商合资建立的地区性的、格力为大股东的省级合资销售公司。各省级合资销售公司董事长由格力方出任,总经理按参股经销商的出资数目共同推举产生,各股东年终按股本结构分红,入股经销商形成一个利益联盟。对入股经销商的基本要求是当地空调销售大户,并且销售格力空调占其经营业务的70%以上。所有省级合资销售公司以统一的价格从厂家获得产品。第二个层级是以多方参股的区域销售公司形式,由各地市级的经销商成立的合资销售分公司,这些合资企业负责格力空调的销售工作。当地所有合资分公司必须从省级合资销售公司进货,严禁跨省、市串货。合资销售分公司再负责向所在区域内的处于第三个层级的零售商供货。格力公司给产品价格划定一条标准线,各销售公司在批发给下一级经销商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节制地上下浮动。” 格力渠道模式对市场、经销商、厂家三方均有益处。在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单位出货,避免了多头供货带来的价格混乱,使得市场健康有序运转。经销商成为股东,利润来源于合资销售公司年终红利,货源、价格有了保障,没有必要再为地盘和价格互相争斗不休,即使有问题也可以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解决。以股份的形式把厂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厂家避免了与势均力敌的经销商相争,维持了产品适当的利润。另外,格力公司自身不需要大量的编制销售人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 当然,格力公司在 二、三线城市搭建的这样的渠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有效地管理渠道上的销售公司,维持股东利益的同时还要统一公司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目前空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三)海尔模式——“合纵联横”战略。经过了20年的发展,海尔集团的销售渠道的建设经历了一个由区域性网络到全国性网络的发展过程,所建的销售渠道网络也为海尔的高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发展初期,海尔从在商场设立店中店到建设自己的品牌专卖店,树立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随着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海尔根据自身的产品类别多、品牌知名度高等特点,适时进行了通路整合。在全国每一个一级城市建立海尔工贸公司;在二级城市建立海尔营销中心,负责当地所有海尔产品的销售工作,包括对二级市场零售商和三级市场零售商的管理;在 三、四级市场按“一县一点”设立专卖店。 海尔工贸公司直接向零售商供货还提供相应支持,比如提供店内海尔专柜的装修甚至店面装修,提供全套店面展示促销品、部分甚至全套样机,将很多零售商改造成了海尔专卖店。在海尔模式中,海尔工贸公司相当于总商,所以,批发商作用很小,同时不具有分销权力,利润空间也有限。海尔的销售政策更倾向于零售商,不但向他们提供很多的服务和支持,比如向专柜、专卖店提供促销人员,由公司负责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公司制定市场推广计划,零售商只需要配合完成工作即可;公司设立售后服务站点负责售后的安装和维修工作。而且保证零售商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因此,零售商基本依从于制造商。 海尔集团在建立自己的全国性销售渠道网络的同时,在当前的厂商关系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海尔却作出惊人之举,与国美经过磋商共同签订了“2007年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此次合作,双方由单纯的产销关系延伸至市场调研、产品研制和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成立了“国美海尔事业部”,由双方的采购、销售、研发、服务和财务人员共同组成,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同时,国美对海尔实行零进场费,而海尔为国美提供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这种合作模式转变了传统的厂商关系,标志着新的战略联盟的形成。 综上所述,海尔集团根据形势的转变积极探索销售渠道的构建方式,形成了以专卖店做品牌,以连锁做形象,靠经销商做市场这样的形式,意味着海尔以后将形成专卖店、大连锁、经销商三管齐下的销售模式,并且三个销售渠道的产品营销定位各有不同,互相并不冲突,有效实施了它的“合纵联横”战略。当然,海尔模式的良好运营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足够的管理能力。 四、家电产品销售渠道整合趋势 当前,家电生产企业为了摆脱在产业链条中不利的地位,在渠道建设与管理上进行了不断创新。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建渠道无论是建立失败还是运转良好,都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家电生产企业自建渠道网络成本太大且经营效率低下。家电生产企业为了摆脱家电连锁企业的控制自建渠道这样的尝试摸索是必要的,但是,每个家电生产企业肯定不会、也不可能忽视家电连锁企业的巨大销售能量,毕竟,占家电总销售量60%以上的 一、二级市场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况且, 一、二级市场的开拓还非常有利于家电生产企业和产品品牌的宣传与提升。所以,对各种渠道的综合管理与整合在这样的形势下显得非常必要,渠道整合将会是家电企业渠道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家电企业渠道重组的最大动力。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煤炭企业集团销售管理模式分析 一、煤炭企业集团销售管理模式的类型概述 当前我国在煤炭行业所盛行的销售和管理体制主要有二种形态,这二种形态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要促进煤炭行业的有效运行和集团化发展,就必须要将对这集中销售管理模式仔细辨别,接下来,笔者将仔细讲解这两种销售管理模式。 1.关于子公司业务操作型煤炭销售管理模式的概述 所谓的子公司业务操作型煤炭销售管理模式是指总的集团公司设立了一套营销战略,在这套营销战略之下,各个子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公司的情况负责不同地区的区域的业务,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同,各子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市场范围和产品结构。这种管理体制的特点就是充分给予子公司自由和灵活性,子公司具有充分的自主权,也就是说子公司可以统一制定销售计划或者签订销售合同,统一和铁路部门进行沟通,在价格管理方面可以进行统一的协商,客户与子公司的关系,集团总公司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性也由子公司进行维系,集团公司也不会直接向子公司任何命令或是强制性信息。这种销售管理体制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从优点上来讲,充分的调动了子公司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那个子公司享有充分的决策权,然而也具有缺点,即造成了管理层的增多和重叠,反而没有对煤炭销售业务直接进行管理的部门,这时该体制的重大缺陷之一。 2.关于集团业务集中统一型煤炭销售管理模式的概述 就集团中心型煤炭销售管理体制而言,是指煤炭集团的主要工作任务或是中心是围绕煤炭的销售来进行的。在这汇总销售模式下,集团的总部会设立专门的煤炭销售部门,这个部门通常回事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负责,有关煤炭销售方面的业务都全权交由其负责。这种模式也就是将所有的煤炭集中起来,统一销售。这种煤炭销售管理模式具有以下这样一些特点,首先是集团总公司对煤炭的销售进行总的调度和管理,也就是说无论是签订购买合同或者是账款结算,、以及统一煤炭的价格、维系和开发新的客户,与铁路部门进行积极沟通,这一切事务都是由集团的煤炭销售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其次,对于煤炭销售和管理人员都实行的分级管理模式,子公司的人员归子公司管,总集团的人员归集团管。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下,集团的整体优势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能够做到将所有部门的资源快速整合起来,加快领导层的决策和控制速度。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工作效率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较高,但是这种模式下,员工的压力较大,对集团的销售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二、煤炭企业如何选择销售管理模式 煤炭企业的两种销售和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在进行模式选择时要根据该企业的发展状况,战略目标以及企业规模、产品结构等,这些因素都是煤炭销售管理模式选择时必要的元素。企业如果要提升自身的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讲实行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会更加适合。大型的煤炭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也都以集中式的集团化管理为主要发展方向。 三、采取集中统一型管理模式需要处理的问题 1.煤炭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好与生产部门的关系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销售和生产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更是如此。煤炭进行销售时的销售对象是煤炭,生产部门要和生产部门经常进行沟通,不能说生产部门生产出什么就销售什么,而是需要销售人员在进行销售时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市场需要什么由销售部门进行向生产部门进行反馈,从而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二者间的沟通和理解会让客户的对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 2.煤炭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好计量、化验问题 在煤炭进行销售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称重计量的问题。这对于煤炭行业的客户来说计量是否准确意味着该企业是否具有诚信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其实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诚信都是公司发展的根本。没有诚信意识,一个公司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因此,对于煤炭行业的计量问题,企业一定要重视,建立公正客观的衡量标准,并且随时对计量结果进行抽查,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3.煤炭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好与铁路运输部门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煤炭在运输时大多采取的是铁路运输,这种对铁路的依赖性决定了煤炭行业必须与铁路运输搞好关系,尽量多联系和配合,在煤炭进行销售时需要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煤炭的运输进行负责,建立运输安全机制。这种安全意识必须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和加强。 四、结语 煤炭行业在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面对当前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之际,企业必须要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革新,但是在革新时也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发展规模等因素,此外还要在煤炭销售时注意处理好与生产部门的关系、处理好计量、化验问题、处理好与铁路运输部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我过煤炭行业集团化的趋势顺利实现。 作者:张桂萍 单位: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企业营销总监销售管理个人总结 刚才听了各位省级经理的述职报告,很高兴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各销售部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在我谈问题之前,我想首先强调的是,我们第一批销售部承担着公司管理模型和市场模型的建立任务,而公司下一步规划的前提就建立在一支过硬的销售队伍和市场网络上,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家都各有优势和劣势,我们只有集中大家的优势,发挥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充分的尊重市场和事实,才能够取得成功。因此,希望大家重视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毫无保留地、开诚布公地来相互学习和总结。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统一思想,端正态度 1、关于态度在大家的述职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反映出了工作中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市场网络、招标、药事会的召开时间……,问题和困难自然不可避免,但我觉得,导致这些问题和困难不能解决的主要原因还是态度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公司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经过重重面试最后还剩下三个人,该公司是生产梳子的,最后一道考试题便是谁能把梳子卖给和尚。半个月后,三个人都回来了,结果分别如下:甲:经过努力,最终卖出了一把梳子。(在跑了无数的寺院、推销了无数的和尚之后,碰到一个小和尚,因为头痒难耐,说服他把梳子当作一个挠痒的工具卖了出去。) 乙:卖出了十把梳子。(也跑了很多寺院,但都没有推销出去,正在绝望之时,忽然发现烧香的信徒中有个女客头发有点散乱,于是对寺院的主持说,这是一种对菩萨的不敬,终于说服了两家寺院每家买了五把梳子。) 丙:卖了1500把,并且可能会卖出更多。(在跑了几个寺院之后,没有卖出一把,感到很困难,便分析怎样才能卖出去?想到寺院一方面传道布经,但一方面也需要增加经济效益,前来烧香的信徒有的不远万里,应该有一种带回点什么的愿望。于是和寺院的主持商量,在梳子上刻上各种字,如虔诚梳、发财梳……,并且分成不同档次,在香客求签后分发。结果寺院在应用之后反响很好,越来越多的寺院要求购买此类梳子。) 态度决定一切。大家知道,在处方药的市场管理当中,常见的管理方式有预算制和承包制两种。我们公司采用预算制的形式,即由公司承担着整个市场的风险,以此为基点,公司要建设好队伍,并达成目标,就需要运用管理工具对大家进行管理,并且也有权利管理到大家的每一个工作日。 在前阶段的工作中,销售部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一种等靠要的心态,遇到难题就消极地等待,或是想靠朋友、靠公司来解决,或是千方百计向公司要政策、要钱。不错,我们在市场运作的初期有不少的问题,但如果什么问题都没有,还需要我们大家来干什么?如果作为一个省级经理,成天在自己的队伍和客户面前怨天尤人,怎能带领好队伍?大家的表现牵涉到每个人,不要因此耽误了公司、上级、下级以及自己将来的发展。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区别,只有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这一细微的区别,但正是这一点点区别决定了二十年后两个人生活的巨大差异。”因为你没有网络,所以你要比别人更勤奋,才可能赶超别人。经常有人会这样说——“如果当初我怎样怎样,那么现在我肯定会……”,人们常常只停留在这样的说上,而不真正付诸行动,怎么会有好结果?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制会愈趋规范,每个公司、每个人都会面临不断的变化,并不断会有新的挑战摆在你面前,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你就会得到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2、关于目标任何公司都有公司发展的目标,每一个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也有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有两点值得大家思考:一是要将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统一起来。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有需求,但怎样使之与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使得在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这就需要将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公司会不断的发展,要上新产品、要购并药厂、要上市……,只有上下统一起来,步调一致,才能往前走。这就需要大家加强相互沟通,达到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和网络的目标。 二是实现目标要有一种正确的观念、方法,并将目标切实分解落实。只有可分解的、能实现的目标,才是可行的目标。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目标确定和实现的过程中,不能仅依靠经验值,要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另外,保持一种好的心态将会帮助你渡过很多困难。 3、关于学习有一位经济学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不学习是一种罪恶,学习是有经济性的,用经济的方法去学习,用学习来创造经济。”我们应该从理论上、实践中和相互的交流中学习,不仅要注意学习的方法,更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批判的吸收心态,也就是说在接受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之前,带着一种质疑的态度,这是我们应该改正的。我们要以吸收的批判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即先以一种宽容、包容的心态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对其观点加以批判性的接收。 就像我们组织开会和培训,公司花费金钱,同时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聚到一起交流和总结,如果不以一种学习的心态、以一种空杯的心态来对待,肯定学不进去。每个人都有优点,都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如果你无法改变自己的心态,也就不会进步。 我也经常对大家说,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和把事做好。 这个过程就像下围棋一样,起初从零开始,水平都差不多,慢慢知道了布局,有了进展之后,对水平低的就不屑一顾,自以为是,进入一个平台期;然后慢慢也就有了对更高水平的向往,如果继续学习和总结,就逐渐有了大局观,也知道了何以舍小保大,就这样在不断的学习当中进步,其实,工作中也是一样,你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销售部要尽力塑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来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但也不要形成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要切记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相得益彰。 4、关于团队每个企业都要做大做强,但江山不是一个人打出来的,而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大家来自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管理模式,要把原来企业中好的东西融入到公司来,不好的东西要摒弃掉。 每一个销售部经理在面对销售部员工时,首先是长者,有义务有责任让下属开心的工作,要理解人性;不要把那些江湖作风、老爷作风带到队伍中来,要让自己的队伍有安全感,能获得收益,能够不断成长;要努力培养下属,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的传给他们,要抱着一种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的心态来对待它;要切实加强团队意识,加强培训,建设一支真正优秀的属于公司的团队。 有句话说得好,“不参加培训的人不能当经理,不会培训人的人当不了大经理。” 随着公司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岗位和机会摆在每个人的面前,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信任与控制的问题,我们现在运用各种表格加强过程管理,其实只是管理的手段之一,大家不要有一种排斥、对抗的心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5、关于管理在公司里,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种角色的转换中,在下级面前是管理者,在上级面前是被管理者。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大家都是社会人、企业人,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要真正达到有效管理,在队伍出现问题的时候,在医院开发的临床跟进上,沟通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所以有的管理学家甚至说,管理就是沟通。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我们许多经理常常过份依靠自己的经验值,而不注重市场调研和来自市场一线的材料,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必须改正。有没有管理一支团队的意识,在下属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与他们一道进行协同拜访和辅导性拜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是一种投入,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并真正贯彻到行动中去。 二、总结教训,推广经验 1、财务意识有待加强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严格按比例控制整个营运成本,同时,开发费用属于个人借支,涉及到摊销问题,需要绷住弦,树立财务控制的态度。 首先要学会算帐,加强财务分析。各销售部财务主管要主动承担工作,帮助经理算帐、分析,对不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加强分析,做到有效的财务管理。既要算好市场的帐,要考虑怎样去进行摊销,又要算好投资的帐,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其次,对于医药代表存在的价值,要与他(她)所辖区域的销量相关联,他们的工资可以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在基本工资和奖金提成上灵活变动,是增加还是减少激励成分,不同销售部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任何人不得克扣他们的工资。 所有的结果最终都落在财务指标上,要抛打紧用,先紧后松,加强费用分析与市场策略的结合。特别是财务主管,要尽量以各种简明扼要的形式如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加强分析,帮助经理做好财务控制。 2、严格规范、有效管理前面说过,我们公司管理的大前提是预算制管理,而制度仍处在不断的完善和修改之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有了制度就一定要执行,不要流于形式,否则还不如不要制度。管理制度对公司大系统需要、对销售部小系统也同样需要,对规范个人的行为、了解员工动向非常有用。如医药代表日报表、周报表的填写,经理通过其规范的报表很容易就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追踪解决。 对于年度计划,要将目标计划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一天、每个医药代表、每个医院、每个科室、每个医生,并认真思考要通过哪些通路、方法来达到目标。目标分解了就成了任务,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 要加强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同时经理们要严格要求对自己的管理,要以身作则,才能带好团队。比如,如果经理自己睡懒觉,有怎能要求员工按时上班和勤奋工作?管理是要付出成本的,是成本就一定要出效益。下一步我们正在考虑上erp系统,来简化管理的程序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人力资源管理首先有一个用人标准的事情,我们一直倡导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不一定最优秀的就是最好的,在选人用人上,还要注重员工的忠诚度和专业性。 其次在形式表现上,员工的工作能力如开发医院情况,工作效率和工作饱和度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最后要通过培训,采取不同策略,把医药代表个人资源与公司资源进行有效组合,达到整合资源,发挥团队优势的目的。 在市场人员运用策略上,对于的运用在现在特定的阶段,可以予以考虑,但必须事先向公司声明。 在对医药代表的培训上,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培养大家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经理的榜样作用,加强管理;二是通过召开会议如周会、系统的培训会议来全面对他们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是通过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传帮带,利用辅助性和协同性拜访,带好团队。只有让所有员工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与公司的目标统一起来,涉及到现实的收益、成长的空间、实际能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只有在过程中不断地兑现和满足大家,才能团结稳定队伍并不断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我们的事业。 4、市场策略各省经理对市场都有不同的感觉,经验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成功的必然。只有将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市场直觉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样得到的成功才是一种必然。 不妨看一则关于肯德基的故事:在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肯德基针对北京王府井的情况先后派了两位职员进行开店前的调研,第一位职员在到达王府井后,看见熙熙攘攘的人流,凭直觉马上判断值得在王府井开店,于是回去后告诉公司说可以在王府井开店;另一位职员到达王府井后,在主要的路口开始计时统计通过的人流情 况,按层次、按年龄加以分类,同时还对北京周围的鸡的来源以及养鸡的饲料等环境进行综合调查,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可以在王府井开店的结论。事实证明最终开店的结果是成功的,但两位职员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并不一样,其差别大家可以很容易看到,所以第一位职员回去之后就被降职了。如果我们在市场操作的过程当中,能够把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准确科学的市场调查结合起来,则成功将会属于我们。 要学会分析市场,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重点,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比如湖北市场,由于网络很熟,开发进医院可能相对比较容易,但临床跟进比较缺乏,所以,下一步的重点就要适当向临床上倾斜,包括招聘临床工作人员等;而湖南市场相对来说,医院开发力量较弱,所以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开发能力和临床维护能力都很强的人。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市场推广方面一定要抓住一个中心,结合主要与次要矛盾,有效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事情发生。 带金销售是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的主要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手段。从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只有能为医生全方位提供解决方案,专业化、学术化才是未来的方向。我们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手段,抢占先机,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所以,现阶段首先必须从意识上上升到一种高度,体现出我们专业化、规范化的形象,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方法,有系统、有计划地去做市场推广,通过正确的市场策略的运用,来达到我们建设队伍、营建网络的目的。 5、物流管理一是货物风险的问题,各省级销售部必须注意政策性风险和窜货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做到预先统筹,以避免临时抓瞎。 再一个就是货物周转率,必须时刻与经销商、医院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它们的存货状况,发现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办法加以解决。 三、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各省级销售部在进行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既不要保守,也不要画饼充饥,要本着实事求是、务实的态度,用经验值和科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每个区域合理的、可实现的目标。 在目标确定之后,分解到人,到医院,到每季度、每月、每天。在这里,我要强调贯彻“事事落实,事事督导”这八个字,事事落实就是要既事事落实到人,也要事事落实到时间;事事督导就是要实行财务督导、层层督导和相互督导。通过加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来确保目标的达成。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零售企业销售管理经验材料 人面临多次大额定期存款走款缺口、网点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先天地理优势欠缺、后天道路改造影响的诸多不利条件下,这一年。勇于开拓,奋发拼搏,收获着得来不易的硕果。当我满怀热情的迎来瑞兔年关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比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获得分行授予优秀零售业绩单位经验分享汇报的肯定,更让我甘之如饴,心存感激。 支行紧密团结在以行长为中心,纵观2010年零售业务的发展历程。行长为指导的领导班子下,充满艰辛与坎坷的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攻克重重难关,取得骄人战绩。 人更是屡屡创造着属于我奇迹。年初3月即以全行第一的成绩率先完成全年个贷任务;全年各季度均超额完成工资任务目标;年底9月以全行第二的战绩攻克信用卡全年任务目标;作为全年考核的储蓄存款任务要素。 个人贷款业务--专业制胜坚定地创新排头兵 支行零售团队,人员精炼,支行三级培训工作中,要求每个零售经理站出来都可以独立攻坚,尤其体现在专业性要求更高的个人贷款业务中,确保做到受理、承办、放款、贷后管理专人专案,全程跟踪。正是具备了如此过硬的专业技能,在3月即以全行第一的成绩率先完成全年个贷任务。 勤勉刻苦的人没有耽于成绩沾沾自喜,同年6月针对年中全国房贷政策紧缩、加之我行房贷利率缺少竞争优势的的局面,率先开拓个人经营贷款新思路,成功受理分行第一笔个人经营性贷款,不仅令我行整体个贷利润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极大丰富了个贷品种,更有效解决不少优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圈定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客户。 工资业务—步步为营勇敢地排雷工兵团 要不分大小企业,行领导一直鼓舞、动员着每个人。只要有机会,就要深入进去,开展进去,传播进去。正是这样的指导思想,成就了自然美美容机构、保利地产、东兴证券、鹿鼎家居、济民可信等多家大型企业。 那工资就将整个人划零为整,如果说我零售经理各个都是独立作战的精英。变成一个排雷工兵团,不论柜员、对公客户经理还是零售客户经理,每个人都在挖掘身边一切有可能的机会,或许仅仅因为我中信的卡暂不需要年费、或许仅仅因为我中信的卡南昌转帐不需要手续费,客户选择用我用中信银行替换掉之前的银行,然而我坚信,更多的因为我人步步为营,不断尝试、不断付出的努力,感动着我客户,感染着我客户,才会有全年各季度均超额完成工资任务目标的骄人成绩。 信用卡业务—群策群力指到哪打到哪儿 却不知道能不能获得之前五成的效果,残酷的现状强迫着每个人更大限度的燃烧激情。营销大户,这个几乎成为代名词的称呼不得不空前被重视,何尝不知道这是一柄双刃剑,年初5000万定期大户的走款,年中2000万定期大户的走款,月底3000万大户的走款,月底1500万大户理财的走款。多少次我胆战心惊,然而缺失自来户自动增长的优势,即使大户营销被众口铄金的称为诟病,只能硬着头皮愈挫愈勇的前进,所以,每一个月底冲刺,每一次任务完成,那是多少人心血和汗水浇灌的花,凝结着我对团队最无私的爱。 将信用卡工作作为零售营销的重点目标考核,分行要求各家支行9月底实现全年信用卡任务。行里一方面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能动性进行任务分解;另一方面购置信用卡开卡与激活小礼品,为推广需要扫清同业差异。同时申请配备移动POS机器方便上门激活服务。距离任务完成时间仅剩两个月,人上下一心,开拓创新、不畏艰难,指哪儿打哪儿。成功批量办理南昌第一笔公务卡信用卡12张,成功营销单位信用卡批量办理,以全行第二名的战绩攻克信用卡全年任务目标。 流光溢彩,储蓄零售负债—迎难直上愈挫愈勇的野战兵上。骄傲的说屹立在南昌的精神支柱上,不仅关注最大能量的拓展业务,更要做的有气势、有气度、有品格。今天的可以自信的说,做到 交通管制等要素带来的麻烦。更有目前城市改造的介入,然而这些精神层面的满足却无法掩盖网点自来户不足。把我从不曾停靠的车水马龙困惑中拉向门可罗雀的焦虑内。 最后,我想说的是的荣誉来自的团队,的成功来自我们精神上的高度一致,的辉煌来自我们不懈的努力。的明天来自在座各位领导的大力扶持。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该文介绍了一个物资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开发实例。重点从系统结构、业务流程、数据库设计及主要功能模块设计着手, 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系统选择了SQL Server 2000 作为开发平台, 并以VB6.0 作为开发工具。 关键词:销售;信息管理; VB 销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管理环节。它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要求信息反馈迅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它与其他管理环节如库存管理、销售财务管理等关系十分密切。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其工作效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已不能满足当今经营管理发展的要求,也无法和国外的企业进行竞争。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把一些科学管理的技术及管理方式融入到企业销售管理中,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够随着市场的动态变化而随时调整自身的销售业务流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 销售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系统设计目标 商品销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商品的销售信息进行日常的管理,如销售开单、销售收款、销售退款,迅速准确的完成商品各种销售信息的统计计算和汇总工作,并快速打印商品销售报表。 1.2 系统功能 针对系统服务对象的的具体要求,本销售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大功能: 1) 对各种商品的基础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能够完成商品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查询商品信息。 2) 对商品的批量销售进行处理。顾客购买商品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如果能够批量处理销售,就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到这些情况。 3) 客户欠款管理。在销售收款中,记录客户欠款信息和客户还款信息。 4) 库存商品查看。随时监控库存商品品种和数量。 5) 查询统计功能。要求可以按日期查询和可以按用户选择的字段和输入的内容查询,并在查询过程中统计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 6) 销售汇总功能。分别按客户、商品和销售员汇总销售品种、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 1.3 系统结构图 销售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4 业务流程 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销售和回款流程是一个企业实现物流到现金流转换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物流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企业资金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1.5 销售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用到的主要数据表包括商品信息表(此表用与保存商品的基础信息)、客户信息表(此表用与保存客户的基础信息和欠款信息)、客户帐款信息表(此表用于保存客户欠款和还款记录) 表1为商品信息表;表2为客户信息表;表3为客户帐款信息表。 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2.1 商品信息管理模块 商品信息管理模块使用Datagrid表格显示商品基本信息。当用户要对指定Datagrid表格中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应首先将Datagrid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在Textbox控件中,以使用户清楚地看到要修改的数据,如图3所示。 2.2 客户信息管理模块 在客户信息管理窗体中,单击[删除]按钮即可删除指定客户的信息,如果指定要删除的客户存在帐款信息,那么在删除此客户时便出现了下面的错误,如图4所示。发生此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在建立客户信息表与客户帐款信息表的关系时,设置了不允许级联删除。 2.3 客户帐款信息管理模块 客户帐款信息管理模块完成了客户帐款的查询和客户结款功能,能让用户方便快捷、正确地得知客户欠款信息、还款信息和欠款余额信息。在客户结款窗体中,默认情况下显示所有客户帐款信息。如果用户输入了“客户全称”,那么系统将根据用户输入的“客户全称”检索该客户的帐款信息;如果需要结账,输入结账金额后,按 [确定] 按钮即可,如图5所示。 3 结束语 该销售管理系统数据高度共享, 减少了数据冗余度, 能缩短企业资金周转周期,人机界面友好, 安全可靠, 适用于中小物资企业,有利于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移动SaaS软件 破局企业销售管理困境 日前,红圈营销联合易观共同了《中国企业级SaaS移动销售管理白皮书2017》,从企业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销售管理问题,并结合当下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现状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 通过对300多家企业的调研,易观认为,由于和产品功能、市场竞争不存在特别大的关联性,很多企业往往以销售结果为导向,忽视了销售管理的漏洞,在销售管理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其中,销售人员的行为难以规范是首要难题,占比41.3%;其次是销售过程不规范,反馈缺失,占比35.7%;再次是没有建立有效的销售管理机制,占比33.2%。 易观认为,企业面临销售困境有多重原因,但一大根源在于无法还原当时的销售情境,无论是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还是企业客户的购买意愿和满意度等都无法还原。 这里面,既涉及企业缺少统一的销售执行标准的原因,也涉及有了标准后,缺乏针对销售过程的信息采集记录的原因,而企业得不到动态的销售反馈,也就无法支持决策以及对整体运营管理的优化。 另外,在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通过优化销售管理方面的能力能够显著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增强产品销售的竞争力,并直接带动企业管理效率与销售业绩的提升。 调查数据也显示,当下企业对提升销售管理能力有较强意愿。 其中,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管理是中国企业希望提升的销售管理方面的首要能力;其次是销售管理信息化、移动化;紧接着是销售人员行为跟踪;再次是销售数据分析。有意思的是,销售管理信息化、移动化能力恰恰能够对销售流程规范、销售人员行为跟踪以及销售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易观分析认为,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交互方式发生了变化,在面临不同的业务场景时,PC端的交互方式已不足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移动办公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选择。 由于SaaS解决方案具备成本较低、定价灵活、按需租用等优势,企业用户从传统软件向SaaS迁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企业解决销售管理问题,当下最好的选择是移动SaaS销售管理软件。 易观认为,企业级SaaS移动销售管理软件以SaaS形式为客户提供销售管理服务,其核心思想是以在线数据为基础制定销售策略,通过全面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通过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缩短销售周期,提供更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来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增加收入、拓展市场以及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未来,企业级SaaS移动销售管理将成为企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有望成为企业移动办公平台的入口之一,成为中国落地“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狭义的销售管理专指以销售人员为中心的管理,广义的销售管理是对所有销售活动的综合管理。完整的销售管理需要由销售过程管理、项目型销售管理以及客户成功管理三大部分组成。 纵观国内企业级SaaS移动销售管理市场,这样的企业还不是很多,所以市场前景必定是十分广阔的。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提升销售管理水平,为企业增加效益 摘 要 企业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销售管理是企业生存的保障,也是促进企业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销售管理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有效的销售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销售管理 价格 效益 一、研究背景 企业依赖于管理,管理是企业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力量。管理,是一切企业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任何一个企业,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对它加以管理的条件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进行。有效的管理,正在于寻求各要素、各环节、各项管理措施、各项政策以及各种手段的最佳组合。通过这种合理组合,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效能,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要素的最大潜能,使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销售现状 (一)发运现状 高山煤矿地处乌蒙山区,交通不便,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日常运输只能依靠卡车。第三方运输公司与高山煤矿签订运输合同,负责高山煤矿日常售煤量的发运工作。在发运过程中,经常遇到从高山煤矿发运的煤量和接收方收到的煤量磅差过大,如黔西电厂,或者我矿煤质中心化验的发热量和黔西电厂的化验指标相差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矿经常派人押运车辆,一般运输车辆夜间行驶,如此一来,费时又费力,还增加了我矿人员在押运途中的风险。 (二)价格现状 高山煤矿目前有矿场交货的市场交易价格和电煤价格两种形式。按照用户类型的不同,煤业公司价格又分为固定价、出口煤价格、电煤价格和市场交易价格。固定价仅限于战略、重点客户,是在供需双方多年合作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中、长期固定合同价格,年度内一般不做调整。由于没有自营出口权,出口煤价格确定由机构( 如中煤公司)与用户洽谈,在三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确定最终价格。随着电煤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进,2006年在济南订货会上国家发改委取消了电煤指导价,实行价格自主衔接。中、小型客户实行市场交易,价格随行就市价,统一执行集团公司价格文件,价格可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 三、高山煤矿采取“保质保量保价”的具体做法 为了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收益,有效降低风险,尽可能地减少成本,高山煤矿结合市场形势变化,采取了“保质”“保量”“保价”的管理方式( 简称三保管理) ,在销售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保质”,即保障煤质 煤质是价格的关键,如果煤质发热量不高,煤炭价格自然下降,尤其是发运到电厂的煤量,每一车煤的发热量跟价格都息息相关。为了最大限度地使高山煤矿的煤炭卖出高价,我矿根据目前的条件,结合自身的发展,首先,对煤场进行了规划,煤种分品种堆放,防止混装。其次,每天发运完毕后,铲车对煤场进行清理煤底,从源头上保障煤质。再次,高山煤矿煤质中心对每批次的煤均进行采样、制样,把煤质化验尽量做到精准。另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高山煤矿派专人在电厂驻守,全程跟踪采样、制样,确保采样、制样的准确性。从根本上保障了煤质。 (二)“保量”,即保障销售量 质量有了保障,销量上也要加大,如果要有较高的营业收入,只有质量,没有销量也是不行的。如何加大销售量,是高山煤矿销售管理的另一个重点。一是高山煤矿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了对运输车队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一旦发现某辆车的发运吨位与接收方(电厂)过磅吨位磅差过大,对相关司机从重从严处罚。从根源杜绝偷煤换煤现象。二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高山煤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2016年8月底,安装一套GPS定位系统,给每辆运送到电厂的车辆都安装GPS定位系统和监控设备,便于实时监测监控车辆的运送轨迹。三是高山煤矿派遣专人到接收方驻守,监督收煤,如黔西电厂,开阳化工及久长中转货运站。四是为了保障电煤的供应量,政府加大对高山煤矿外销市场煤的限制,还派专人监守,运输路线上有稽查大队巡查运煤车辆,超限检测站只允许电煤车辆通过。在这种情形下,高山煤矿地销科在尽力完成电煤供应量的前提下,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和协调,同时动员客户、运输公司等一切可用P系去争取我矿煤炭的外销,最大限度地加大了外销市场煤的销量。 (三)“保价”,即保障价格 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销售管理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这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客户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定价策略具有买卖双方双向决策的特征。此外,价格还是销售管理中最灵活的因素,它可以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映。 高山煤矿结合市场形势变化,采取了“铁价”“限价”“届时价”“区别价”四种定价管理方式( 简称四价管理) ,在销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铁价”销售:一是坚决杜绝私自定价,制定价格必须由全体价委会成员一起协商确定,并以书面形式报矿领导层和上级公司备案,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在价格谈判过程中浮动定价。二是规范价格文件的制定和管理,突出价格文件在销售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广泛在企业内部和用户中宣传价格管理的刚性约束, 任何人、任何部门不享受价格文件之外的“特权”。四是价格调整和变更实行集体会商, 突出价格调整的程序合规,公开透明。 第二,限价销售:在全公司实行集中统一销售前,集团公司对各矿地销煤价实行指导,通过制定最低限价控制价格水平。为深入实施销售管理,高山煤矿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下发了《高山煤矿销售管理办法》。 第三,届时价销售:从 2012年我矿开始正式生产,到 2016年步入快速调整期,年均价格调整多达15 次。为应对频繁的价格调整,高山煤矿采取了届时价格管理。所谓届时价,是指煤炭交付时的最新价格。为防止价格调整信息泄漏导致的用户抢发、抢运现象,高山煤矿规定只要晚于价格调整的时点,一律按新的届时价格执行。 第四,区别价销售: 2016年第四季度煤炭市场形势好转,为应对蜂拥而至的个体户,高山煤矿实行“区别价”的销售政策,制定两种价格,将销售价格与销量挂钩。 四、销售管理的特色 (一)煤质 高山煤矿地销科每天均对当天发热量进行比对,一旦l现我矿发热量和销量与接收方(电厂和开阳化工)差别过大,都要提出重新化验。避免了对方故意压低我矿发热量的可能。 (二)煤量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山煤矿GPS定位系统的运用,一方面加强了跟踪,预防了偷煤换煤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进一步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有效降低了风险。2016年11月份,煤炭产量增大,库存急剧增加,为了降低库存,加大销售量,高山煤矿地销科所有人员轮流上班,通宵发煤,当月不但圆满完成了7万吨的销售任务,还超出任务量将近1万吨。2016年12月份,还创造出日售煤量达4353吨的最高纪录。 五、销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 风险无处不在,防范从我做起。从小的方面来讲,为避免闲言碎语,地销科所有人员下意识与客户保持一定距离。 从大的方面来讲,煤炭从定价到实施, 如何全程控制存在的风险,地销科实行了“由外及内”的管理模式, 强化从外到内的销售管理, 减少销售管理风险。 外部方面,一是与兄弟矿井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外部市场情况,通过调研等手段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建立用户定期走访制度,战略重点用户不定期走访,收集相关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内部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机构和制度, 强化市场预警机制建设,科学定价。高山煤矿成立价格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价格管理。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建立云盘,做好内部资源共享的建设,实现信息共享,随时随地能通过手机查看,有效避免因信息不通畅造成发运超额现象的发生。三是价格在煤炭销售中是一个敏感话题,我矿地销科人员都签订保密协定,煤炭当前的销售价格除本部门人员外不能轻易透漏给外部人员,哪怕是本单位的同事和自己的家人。 六、销售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销售管理在推动各项运销工作进行的同时, 受形势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铁价”政策在避免浮动价格的同时,容易造成价格形式单一,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尤其在市场疲软时期,如价格调整跟不上市场步伐,容易造成用户流失。二是“铁价”政策体现不出中间经营户和直供厂家的价格差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间经营户的发展,不利于调动用煤厂家直接与煤炭企业发生业务关系,导致用户结构中直接厂家的比例偏低,容易造成市场波动。三是现有的价格管理上刚性有余,弹性不足,未能反映出顾客资信、采购数量,合作年限等因素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五是高山煤矿5~8块煤煤质偏软,由于煤仓内部高度有落差,块煤落到仓底容易被摔碎,客户存在不满。 七、销售管理建议 虽然目前受到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煤炭开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但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在还没有研究出替代能源的前提下,短期来看,煤炭价格将稳步走高,加上高山煤矿的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价格因素将成为推动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坚持以实现最大当期利润和产品质量领先为目标,采取认知价值定价法 最新价格理论认为,定价的关键,不是卖方的成本, 而是买方对产品价值的认知,销售管理中的非价格变量在购买者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购买者的认知价值,才能实现较高的价位和收入。今后价格管理应注重与产品质量管理和服务管理工作的结合,认真对待顾客抱怨和投诉,切实维护“高山煤”品牌形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交付及时性,供应稳定性和结算便捷性。 (二)实行顾客细分定价 除地销科根据用户划分对战略用户实行一定的优惠外,其他各流向一直坚持无顾客细分的统一定价。建议尽快完善顾客分类和分级管理办法,确定合理的用户结构,对不同用户实行差异化定价,兼顾效益和市场,应对不同的市场形势。 (三)市场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实行竞价销售 尽管竞价销售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定价方式,但易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讲,买方市场条件下,竞价销售容易导致顾客反感和竞价流拍。但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创造条件扩大竞价销售的范围, 建议进一步完善竞价销售管理办法,在每年的销售旺季( 如一、四季度)拿出一定比例的煤炭竞价销售,一方面为全面定价提供市场指导,同时增加销售旺季的溢价收入。 (四)采用煤炭防破碎方法,进一步提升煤质 根据高山煤矿煤质软易摔碎的特点,针对块煤,采用煤炭防破碎方法,目前在煤炭行业使用的防破碎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限位放煤法、斜坡仓法、螺旋溜槽法等。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各种缓冲仓和储煤仓,其作用原理是减低块煤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差或减少下降时间等,避免传统直接入仓时因落差大产生的冲击力使块煤碰撞而碎裂,起到破碎的作用。 八、通过销售管理取得的成效 2016年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管理,自2016年9月份以后,高山煤矿煤炭价格上整次数显著增加。煤炭价格的全面提升,带动集团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步快速增长。例如高山煤矿从2016年9月到2016年12月期间,累计调整价格 7次,吨煤综合售价从 337.55元/吨上涨到641.29元/吨,上涨幅度达到 89.98%。2016年9~12月份高山煤矿利润总额达2713.72万元(根据高山矿财务数据),为提高我矿的经济收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贵州能发高山矿业有限公司)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企业ERP项目销售管理平台的设计与运用实践 摘 要:张钢ERP项目的应用,从硬件方面对ERP系统支持的服务器架构、系统通用的硬件架构、系统部署方案、ERP硬件系统配置参数进行了介绍;软件方面以销售管理系统为例,从本企业ERP销售业务管理系统的目标设计、销售业务平台的风险控制措施、销售系统基础数据的管理设计、销售业务的四大管理平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其中的销售数据管理、销售业务四大管理平台的功能进行了描述。从初步的应用结果来看,项目运行时成功的。 关键词:ERP;硬件;软件;管理平台 1 前言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对企业的多种资源进行规划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操作平台,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使企业的物流、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多路径查询,使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在内的资源得到较为充分的调配和平衡,为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 张钢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均衡配置企业资源,优化企业销售、财务、营销等体系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企业内部开展ERP项目管理。通过全面建设ERP系统,企业实现了人财物产供销的全面业务财务集成,同时利用标准化和定制化的软件平台将计划、决策和资源进行整合,使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在系统化、网络化的信息化手段下得到有力的规避和管控。使销售管理流程更规范、管理更精细、运作更透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迅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硬件方面设计 根据集团公司ERP建设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要求,企业的ERP平台软件选择 ORACLE ERP R12,采用最新成熟版本R12.1.3。 2.1 ERP系统支持的服务器架构 (1)ERP系统服务器架构。ERP系统服务器架构推荐选用高可用性架构。应用层:应用服务器推荐采用多节点负载均衡的模式架构。 数据库层:数据库服务器推荐采用RAC方式。 (2)合并报表系统服务器架构。采用相对简单的多节点服务器架构,即单一应用服务器和单一数据库服务器。可在ERP应用服务器中划出分区,作为两个系统的备份系统,一旦主系统故障,可调整备份资源,进行冷切换。 (3)业务分析系统服务器架构。采用相对简单的多节点服务器架构,即单一应用服务器和单一数据库服务器。 2.2 ERP硬件系统配置参数 集团公司的ERP系统(正式系统)硬件设计要考虑未来3-5年的增长,按照总用户数3000-3500个左右,并发用户600-700个左右进行评估。 (1)服务器CPU 配置。应用服务器CPU负荷计算:目前CPU计算能力不断提高,而软件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以Oracle的推荐标准以及实际经验,基本上每核CPU支持30-50个活动前台用户(Form, Web Page)。 (2)服务器内存配置。由于ERP系统是I/O密集型系统,存储I/O常常会成为性能瓶颈,而内存用做数据缓存是缓解存储I/O的有效手段。因此,通常配置更多的内存,以提高用于数据缓存的内存量。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以每核CPU配置4G内存为依据,进行部署。 (3)存储配置。从数据安全的角度出发,应选用RAID设备;数据库的应用都是I/O密集型的应用,存储设备的速度直接影响应用的响应速度,因此,应尽可能选用高速的RAID设备。 为提高正式系统的安全与读写性能,正式系统存储采用RAID1+0方式;为降低费用,测试与开发系统采用RAID5方式。 (4)网络带宽。ORACLE应用系统提供两种形式的应用服务:员工自助服务应用和专业工作服务。员工自助服务应用提供的是标准的HTML页面应用,每个并发应用用户需求的网络带宽大约是4K Byte;专业工作服务应用提供的是表单(Form)形式的Java应用,每个并发应用用户的带宽需求大约是8K Byte。 3 软件方面设计 ERP系统下可以通过使用标准功能和客户化开发实现对业务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通过系统用户的职责划分,明确各部门岗位人员的权责利,实现操作及数据访问权限的控制;通过系统使多部门、多业务的数据共享成为可能,实现了销售业务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共享,方便数据分析及监控;结合企业的实际组织架构和业务现状,在经过梳理,整合后,系统设计建立了9大业务平台。如图1所示。 3.1 ERP系统销售业务管理方案设计目标 (1)规范业务运行流程 (2)数据更及时准确 (3)提高业务运行效率 (4)加强业务风险控制 所设计的销售业务管理平台,其职能覆盖了从合同签订到发货结算的全部流程,同时在产品编码、质量标准上依托主数据平台完成产销业务的衔接和转换。目前主营产品主要是面向库存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意向,由销售部门计划人员,制定每周的销售计划。生产部门再根据明细的销售计划进行生产排产。 3.2 销售业务平台风险控制措施 所设计的ERP销售业务平台通过系统工作流规范从销售合同签订报到销售结算的操作流程;明确在ERP系统中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划分;控制先收款后发货的规范流程;完善销售业务,对外仓发货信息进行管控。整个平台以先进的流程管理思想和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营销理念为设计准则,使用Oracle数据库、PLSQL编程语言和FORM表单开发工具实现了销售合同、销产计划与发货结算功能在ERP平台下的深度融合以及无缝衔接。 3.3 销售管理平台设计 销售业务执行基于销售四个管理平台的设计,建立了销售业务全流程系统实现方案。 3.3.1 销售合同管理平台的设计 (1)根据当前业务情况,当确认客户提货明细后,在ERP中创建销售合同,录入明细信息。 (2)根据销售合同在业务环节的作用和实际合同操作分为:现货合同、期货合同、预合同。 (3)在合同管理平台针对合同明细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合同编码、销售员和销售部门、销售区域、到站信息、客户名称和编码、客户收货地点、户收单地点、产品类别和产品编码、钢种牌号、明细规格、具体数量和单价等信息。 (4)根据销售价格的基础信息维护,自动显示销售价格。 (5)流程核心节点为合同审批功能、合同生成订单功能。 (6)在ERP系统内录入录入框架合同,只录入类别牌号等信息,在ERP系统内进行审批。 3.3.2 销售计划管理平台的设计 (1)业务现状。根绝市场趋势及客户需求制定销售计划。销售计划制定过程中需要确认具体的牌号、规格、重量。 对于计划的变更,由销售部更改,调整后再提交至生产部门。 (2)核心需求。在ERP系统中管理销售计划,以销售计划推动MES排产。实现销售计划维护、变更审批等功能; 实现针对销售计划的汇总、统计、打印等功能,并且实现线上审批功能。 3.3.3 销售出库管理平台的设计 (1)核心业务现状。销售发货主要由开票科统一管理,发货指令主要由销售业务部门发起,进行发货预报通知;远程计量系统负责车辆的进厂出厂计量,出厂预报等职责。库管员根据计量结果统计并上报销售结算科,最终作为与财务结算的依据;销售部门业务人员通过与财务确认发货金额后,编制销售订单,遵循‘无款不发货,有款不超发’原则;不同品种间换货逻辑,在不超过合同总量的前提下,在合同协议范围内调整订单量。 (2)ERP系统实现方案的设计。1)编制发货通知单。销售部门资源配置岗在销售合同管理岗做完销售合同后,根据交货期和客户要货情况,并且参考现场库存情况编制发货通知单;2)特殊产品发货业务对于部分不通过计量系统做出库的物料(如液体、气体等通过计表方式出库),需要通过发运平台直接触发ERP的出库;3)品种调换货业务。当协议中签订多个品种时,发货通知单根据每个品种数量进行发货通知单创建,集成品种信息客户信息等。当客户与业务员协调需要在协议总量不超的前提下,业务员也同意品种间调换货,那么通过在创建发货通知单时某个品种可以超过此品种在合同上的数量,在这里数量校验逻辑切换成发货通知单不超过合同总量的验证逻辑。 3.3.4 销售结算管理平台的设计 结算平台主要功能就是结算单、结算补充单。销售结算单是销售业务中,销售职能部门结算人员用于计算以及确认产品价格的系统单据;结算补充单主要实现根据承兑现汇等计算贴息额,通过补充结算的方式进行金额的分摊,另外也可以针对满足批量优惠条件的客户进行补充结算,找补批量优惠金额。结算定价是结算单核心功能,结算单可以实现结算价格的自动计算,手工调价以及价格审批功能。 (1)结算价计算分以下几个方面: 1)出厂价业务; 2)锁价业务(销售合同相关参数); 3)浮动加价; (2)结算价格审批。最终结算价生成后,形成可提报的结算单,按照预置的审批流程,由结算单创建人员提交审批,审批通过的结算单才具有打印成实物的结算单据,具备结算效用。 (3)结算补差单基本信息。结算补差单使用头行结构进行设计。头信息中包含补差结算补差编号、结算补差类型、部门、科室、期间(日期范围)、创建人、审批人、创建时间、结算补差原因、状态、备注说明等信息。行信息包含客户、金额、状态、结算补差原因、备注说明等信息。 4 效果分析 虽然至今为止本企业的ERP系统只实现了部分模块,但是企业设计实施ERP项目的风险控制已获得不错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在: (1)管理者思想观念的转变; (2)改变企业的决策方式; (3)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精确管理; (5)成本核算方式的改变; (6)信息反馈及时准确; 5 结论 张钢的ERP销售管理平台的实施,从硬件方面对ERP系统支持的服务器架构、系统通用的硬件架构、系统部署方案、ERP硬件系统配置参数进行了系统性总体设计;软件方面从本企业ERP销售业务管理系统的目标设计、销售业务平台的风险控制措施、销售系统基础数据的管理设计、销售业务的四大管理平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其中的销售数据管理、销售业务四大管理平台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从应用上来看ERP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 作者简介:郑保远(1974-),男,在读工程硕士,主要从事:营销管理等工作。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国有煤炭企业销售管理中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措施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企业管理中销售管理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先有市场,再有企业,这句话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销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在煤炭企业中销售管理也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煤炭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销售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销售管理工作在煤炭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想生存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提高销售市场的竞争优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销售的方式越来越多,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销售管理模式,才能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充满活力。 2.增加煤炭企业销售市场的份额 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煤炭企业销售市场的份额,拓宽市场的范围,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3.完善煤炭企业的管理制度 在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销售管理是最重要的一项管理,销售管理工作稳定前行,将有助于完善煤炭企业的管理制度水平。 二、煤炭企业销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销售渠道简单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煤炭企业的销售渠道只有两种方式: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这里面所说的直接销售,指的是以电力、建材、化工等大型用煤炭企业为主要销售对象的销售工作,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对煤炭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信誉非常高,资金回收率非常快;间接销售,指的是煤炭企业利用中间商为小型企业和居民消费提供小量的煤炭产品。由于市场的分布情况,很多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将直接销售作为销售工作的重点,但是这种销售模式忽略了对间接销售的管理,很容易引起煤炭中间商的恶性竞争,使煤炭销售市场出现混乱。 2.销售管理的理念落后 很多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经营生产理念是“使产量、产值最大化”。虽然有些煤炭企业的营销理念是“以运定产、以销定产”,但是,这种营销理念没有应用到市场当中,依然延续着过去的理念,从现有产品情况出发,没有形成先进的市场理念和营销理念。落后的销售管理理念使销售的模式变得非常的刻板,销售渠道非常窄,还有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的经营者只关注生产没有重视销售工作,这些方面都严重的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出现供大于销的问题,使煤炭企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 3.对市场的调查不够精准 真实、准确的市场调查是销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及时的掌握煤炭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当今社会,很多煤炭企业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只关注企业短期的利益,没有针对长远目标做出详细的调查,在销售管理方面缺乏前瞻性,使销售方面和决策方面存在着片面性和盲目性,这种方式导致煤炭市场的占有份额降低,同时也将丢失长远发展的机会,使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堪忧。 4.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很多销售人员对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也没有掌握科学的营销手段,这些都导致了煤炭企业销售人员很难是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严重的制约了煤炭企业的销售理念,制约了现代营销策略的进行。很多国有煤炭企业对培训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销售人员在开展销售活动中,经常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工作,使很多销售人员在现代营销环境中“阵亡”。在销售过程中,由于销售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偏低,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和采购商进行非法的交易,使煤炭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也可以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想使煤炭企业能够良性、长久的发展,需要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煤炭企业销售管理的有效措施 1.扩宽销售渠道 煤炭企业要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为销售渠道指引方向。如果一家企业无法对销售渠道做出战略性的知道,将造成企业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同时制约企业良性发展。煤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开辟出新的销售渠道,进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煤炭企业要认真的了解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自身企业的发展,选择合理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国有煤炭企业要积极的开创新的销售渠道,针对国有煤炭企业来说,总公司要制定出统一的销售渠道。这种方式能够及时的掌握下属公司的实际销售情况,对于出现状况的下属工作及时给予帮助;进行统一管理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帮助子公司进行销售控制,便于统一管理。煤炭企业在市场运营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销售渠道,才能使煤炭企业应对出现的任何问题,确保销售顺利进行,提升企业整体的销售业绩。 2.开创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理念 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国有煤炭企业需要改变自身的营销理念,建立现代的市场销售观念。将“以产定销、以运定销”的销售理念深入到煤炭企业当中,将这种全新的理念应用到实际当中,突破传统枷锁的束缚,将先进的理念应用到煤炭企业销售管理中;国有煤炭企业每年要给员工提供培训,使所有员工明确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理念和范围。现代化营销不单单是销售产品,还包括对市场的调查、新产品的研发、销售渠道的建立等等工作,只有充分的了解现代销售的范围,才能煤炭企业在新时代做好销售管理。煤炭企业要树立全新的销售理念,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现代化销售理念不仅要深入到煤炭企业销售部门中,更要深入到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销售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 3.强化销售市场的调研工作 企业要想做好销售管理工作需要强化市场的调研工作。只有详细的调查报告,才能抓住市场的先机。首先,要对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不同的特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产业结构;其次,时刻了解市场的变化趋势,按照市场的变化趋势制定出可行的销售方案。 4.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 煤炭企业要为销售人员提供学习的条件,改变销售人员的思维,开拓销售人员的眼界,在销售队伍的选拔中,择优录取;提高销售人员竞争意识,使他们自发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应对问题的能力;销售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营销趋势,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学习竞争对手的优势,丰富自己的综合能力,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价值。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论“互联网+企业大学”在企业销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对于我国的处方药市场,国内外药企都一致看好。但我国药企起步晚,国内高端的医药市场,基本为外资药企所垄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外资药企和国内药企在销售模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国内药企的启蒙者,外资药企的学术推广体系早已形成了相当成熟且规范的操作模式。本文就国内药企模式转换结合“互联网+企业大学模式”浅略阐述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大学;销售模式;APP终端 1 外资药企和国内药企的销售模式存在差异 进入2000年后,国内药企在处方药品市场的得到蓬勃发展,在2000-2010年国内药企如雨后春笋,在国家大环境政策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2010年后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药品零售电商模式的产生,国内药企药品销售日渐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销售模式产生了巨大差异。 外资药企其重点主要以学术推广为主,以市场为第一核心,相比而言,国内药企销售队伍则是鱼龙混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主要重点是以销售为第一核心。这就决定了外资药企更关注是否在未来一段时间稳占国内市场更大份额,而国内药企只注重在短期内是否最大产出。 要想改变这一差距,让国内企业得到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除了改变经营管理观念,在经济管理上给这些机构带来新的思想外还需要着重建设销售队伍,转变销售模式,实现由原来的销售产出模式向市场化、学术性的战略层面的转化。由于国内药企销售人员的思想僵硬,人员遍布全国各地,空暇时间少,疲于与医生交流而无法得到有效的、系统化的学习。笔者所在的药企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并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切实有效的方案。通过“互联网+企业大学”模式,有效地利用手机APP终端,让市场部的产品经理通过企业大学后台产品知识讲座视频,让遍布全国的零散销售人员充分利用营销过程中的碎片时间进行学术学习,力图用最短的时间让公司内部销售团队由销售型转向学术型。 2 通过“互联网+企业大学”模式实现国内药企内部员工的自我提升 在租用云平台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进行二次功能开发。企业大学系统可稳定运行在局域网、互联网上,通过音视频交互、屏幕广播、课件共享、文件传输以及网页协同浏览等功能,为公司内部用户提供了网络视频会议、远程实时互动式教学。 企业大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分不同场景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企业面授流程,将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融入到传统面授培训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直播课程,进行异地同步授课、网络课程答疑等,从而实现身临其境、直观真实的现场效果。另一方面总公司和分公司使用同一管理平台,可实施总部与下属机构分级管理,与现实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相适应。下属单位能够独立管理、资源向下共享,统计分析至上往下逐级剥离。另外,企业大学具有很强的学习过程跟踪评估功能,通过岗位培训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创建员工在线自主学习环境。 企业大学将培训学习与知识管理相结合,通过课程资源的积累、沉淀、重复使用、组合使用,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相对于传统的企业内部培训,企业大学可以让企业内部员工自主课程报名与在线学习,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实施课程安排。在重大重点项目的培训(如新员工、领导力或混合式培训)项目上通过依托平台来实现对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和数据监控,并提供新的培训体验。 重点强调在企业内部实施岗位胜任能力的学习过程中,企业大学相比于传统内部培训可通过岗位梳理,划分岗位层级明确各层级重点能力项,基于企业内部不同岗位能力,构建销售队伍的不同岗位课程与虚拟内部认证体系,利用游戏化模式及晋级式场景帮助员工建立体系化的岗位学习地图,从而有效地吸引学员的兴趣,抓住学员的眼球。 3 “互联网+企业大学”模式在提升学员的参与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采用PC端+移动端模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在PC端进行智能推送学习内容,从而实现体系化内容教学,通过混合式培训项目教学开展各类培训管理工作。其次,移动端独有的便携性、便利性可以让员工通过社交化学习模式以日常工作为导向将学习嵌入日程工作中。最后,企业大学通过线上点播学习理论知识,线下参加面授培训,与教师学员讨论,碰撞呈现出企业内部的教学O2O模式,即线上零散时间反复学、反复用。线下面授培训多练习、多讨论,线下参加公开课研讨,以练代培从而让员工高效利用时间碎片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产品知识水平。 企业大学这种“学知识+多练习”“强互动+做考核”“专家在+同学在”的“互联网+多模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国内药企销售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从而促使国内药企的传统销售模式向市场学术性推广模式转换。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探究煤炭企业销售管理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摘 要]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国内煤炭市场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所以,企业必须要认清目前的环境,创新管理模式,同时要多接触一些新的思想观念,不要什么事情都因循守旧。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旧的都是不好的,而是要在旧的事物上面有所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本文就创新销售、管理、生产模式,加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对企业的销售管理进行分析,以提高企业的效益。由于笔者能力有限,不足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销售管理 煤炭企业 1.国内煤炭企业销售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有的煤炭企业的销售模式是比较单一而且很多的销售理念都是因循守旧的,这样的煤炭企业是很容易被新形势下的社会给抛弃的,但是我国煤炭企业对煤炭的销售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即现在煤炭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现有的销售观念还是传统的有关于生产、销售的既有观念,现有的销售渠道也比较单一;对于公司的一些重要决策并没有借鉴一些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大多是凭借领导者的一些经验进行的;另外,因长期的占据“供不应求”的地位,所以国有的煤炭企业对市场信息不敏感,缺少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所以在供应上面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销售人员的门槛较低,所以大多的销售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人员素质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对煤炭企业销售管理方面的建议 上述都是一些国有煤炭企业比较明显的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使煤炭企业的销售管理有所改善呢?笔者认为一个有些的企业应该注重一下几个内容:重视经营管理策略的制定以及实施、注重销售人员的培养、加强对企业销售通道的建设、完善对工作人员特别是销售人员的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销售企业的风险审查制度、做好对煤炭中间商的管理、建立煤炭销售的供应链管理等等,下面是具体的建议。 2.1 重视经营管理策略的制定以及实施 因为煤炭不同于其他的商品,煤炭销售的关键之处就是要对客户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客户的需求、开发客户资源,对客户进行跟踪式的服务、最终于客户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营销战略的制定等的关键之处就是观念的创新,而销售观念的改变也是政工工作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销售的观念创新了,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才能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发展企业、才能带动企业的发展、效益的提升。所以创新观念、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销售的观念、及时的更新市场信息都是我们制定和调整营销战略的关键。只有先把公司内部搞好了,才能在与客户或者企业进行共同的时候取得战略上的胜利,用企业优秀的文化以及工作人员之间的团队精神打动他们,这样才能在巩固市场的基础上,培养战略伙伴,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2.2 注重销售人员的培养 因为销售人员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企业销售人员的形象是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影响乃至企业的效益,所以注重销售人员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销售人员的培养,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即业务精、有团队精神、对市场营销学以及经济学都有一了解之外,还应在素质方面对销售人员进行培养,素质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销售人员的品质、销售人员的责任心、销售人员的执行力以及销售人员的营销利益和心理等方面。另外,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应该对客户的资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与客户进行沟通的时候,要把煤炭企业的产品质量指标都交代清楚,让客户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培养是需要时间与时间的,希望销售人员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2.3 加强对企业销售通道的建设 在工作中要合理配置销售渠道。而配置销售渠道等的根据就是市场的变化,配置销售渠道手段就是使直销用户和中间商之间互为补充,目的呢就是降低市场风险。通过销售渠道的配置,使销售渠道、销售人员与客户资料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信息网络,获得协同效率。 2.4 完善对工作人员特别是销售人员的奖励机制 制定系统、合理的销售管理机制,还需要建立对员工的奖励机制,明确奖励与惩罚,切实的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另外也要对销售人员的工作在权力方面给与肯定,这样,适当的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都是对建立合理的销售管理机制补充。 2.5 进一步完善销售企业的风险审查制度 为了有效的规避销售的风险,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实施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就要依靠近期内反馈回来的市场信息了,根据市场反馈回来等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合理的风险防范以及风险应对方案。合理的风险防范以及风险应对方案应该主要包括对应经识别出的风险的跟踪、对残余风险的监视、对新风险的预防等等。实施风险防范措施还需要根据市场对风险等的评估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合同的签订、商务纠纷的解决、客户档案的建立、客户信用的评估等等都要进行风险的评估。对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也要及时的指正出来,以便能够及时的采取防范措施,尽量的避免在煤炭销售的过程中对企业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 2.6 做好对煤炭中间商的管理 在煤炭销售的过程中,直接供应商和中间商的销售对象,即销售客户是不同的,中间商主要供应的就是一些难以到达的中小型的厂家以及市场,可以说是对煤炭企业销售的一个重要的补充部分。就是因为煤炭中间商在煤炭的销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对煤炭中间商做好管理工作,建立中间商的市场准入考核以及质量考评工作。对煤炭中间商的产品流向、诚信度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中间商的资质、资金、规模、实力等都要经过专业的评估才可以。 2.7 建立煤炭销售的供应链管理 什么是煤炭销售的供应链管理?为什么一个企业要重视销售的供应链管理呢?煤炭销售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煤炭的产、运、销售、服务等融合在一起,切实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通过对煤炭销售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煤炭的加工、运输、搬运以及调度等环节可以及时的配合在一起,减少库存,达到降低运输风险等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调度的不及时而造成的资金流失的情况。 3.景观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情况之下,企业应该紧紧抓住政府的扶持政策,创新管理理念以及生产销售的模式。只有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等的时候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 4.结语 本文就现在煤炭企业销售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建议,只有当一个企业内部强大起来,与时俱进,同时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素质才可以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水泥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摘要:该文结合水泥销售管理中的实际,介绍了建立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意义和目标。在数据库设计阶段通过充分的实地调研做出了详细的需求分析,逐步完成了数据库的概念、逻辑和物理设计,并付之实践。 关键词:水泥;销售;管理;数据库 1 概述 水泥销售日常管理工作就是统计客户销售台账,每月的月初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对上一月客户销售数据进行核减,来获取客户目前的账务信息。信息处理量大,容易出错,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在计算机及数据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来实现水泥销售的自动化管理。 1.1 本课题(项目)的意义 对水泥销售业务的客户、入库及发货、检验出区、开票、资金及账务等日常工作实行计算机管理,来完成各种业务的输入、查询和报表打印及账务核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2 本项目的目标与任务 1.2.1 数据管理和维护 1)信息入库(客户信息、开票信息、入库信息、化验室出区信息、提货记录)。 2)数据维护(包括删除和修改数据)。 3)系统设定(包括备份数据、初始化数据、接收数据等、账号管理、密码管理等)。 1.2.2 数据信息服务 1)数据查询(月提货明细、办事处应收账款及尚欠数、办事处水泥销售平均价格、办事处水泥销售及资金回笼、销售流向表、应收账款、开票量、尚欠数、客户、提货记录、资金记录、业务员个人、查询减帐明细等)。 2)报表打印(销售日报、水泥销售开票统计月报、尚欠数明细表、客户明细表、应收账款明细表)。 2 数据库设计 2.1 需求设计 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数据库及系统的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困难、最耗时的阶段,需求分析决定了数据库设计是否合理实用。 2.1.1目标与任务 通过深入详细地了解财务、销售、化验室和发货车间的业务流程,明确用户的各类需求,完成了流程再造,确定了新系统的功能,建立起了数据字典。 2.1.2 业务流程 1)所有的客户在发生业务前都要在销售公司电脑终端前建立详细的客户信息(为客户建立唯一的代码)。 2)财务科办理手续: ① 现金客户:开票人员调出客户的唯一代码和客户名称,录入提货名细打出发票,出纳收到钱后,盖上发票专用章并激活确认该记录。 ② 合同赊销客户:财务人员根据赊销审批单录入赊销数量、单价,财务主管激活并确认该记录。 ③ 其他情况基本类似。 3)化验室在电脑终端前根据水泥质量、数量情况输入当天可以发放的区号、编号。发放车间在自己的终端前只有化验室输入的区号、编号是可选的。化验室这时就完成了他的出区。 4)发货车间: ① 库房管理员实时的录入水泥入库信息(包括类别、区号、编号等) ② 发放人员在电脑终端前调出该客户开票信息(这个信息是可见不可改的)根据客户的要求输入提货信息,打出提货单。(只有到销售建立客户并到财务办理手续并且输入的提货量只能小于或等于开票量时才能打出提货单)打出提货单同时系统自动核减开票量,自动按照区号、编号核减库房的水泥库存,这样就能实时的反映客户和水泥库存情况。 ③ 如果该客户开票量为零了,发货员是打不出提货单的。现金客户要再交钱开票,合同赊销客户要把前期拉走的水泥款结清并由财务人员根据赊销审批单为其再输入提货量。把手工的写条发放,改为用计算机来进行控制发放。 所有拉袋装水泥车辆的信息(车主、车号、驾驶员的驾驶证号等)都要输入系统,提货单上要反映这些信息。 5)数据查询:各种各样的数据存放在后台系统数据库里,管理者只要输入条件,马上就能找到需要的数据。使管理者能实时、动态地了解本单位生产经营状况。 2.1.3 数据流程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的关系,此系统主要是销售、财务、化验室和发货车间人员进行各种业务的处理,以及查询统计工作。 2.1.4 数据字典 通过在数据流程图中选取中层数据流,并对各个元素做出了详细的说明。 2.1.4.1 数据项 略,见表1数据结构的组成段 2.1.4.2 数据结构 2.2 概念设计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是以需求分析中所识别的数据项、设计任务和当前的业务操作流程与策略为基础,确定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准确描述此系统的数据状态和信息结构,建立一个独立的DBMS高级概念模型。 2.2.1 概念设计任务 识别系统中的实体及属性、关键字,识别实体间的联系,利用E―R图来描述系统相关实体、属性及关系,从而达到建立良好的数据模型的目的。 2.2.2 E―R图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将统数据库实体划分为客户实体集、现金开票实体集、合同开票实体集、出区实体集、入库实体集,提货实体集、车辆实体集各实体集里还包含不同的实体。 2.3 逻辑设计 通过优化概念结构并转换为对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2.3.1 逻辑设计任务 将E-R图表达的实体及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通过为应用程序建立专门的视图来访问数据表。 2.3.2 关系模式的设计 以客户信息为例:表略,参见表1数据结构客户信息。 2.3.3 视图的设计 为数据查询建立视图以客户开票查询为例:表略,参见数据结构客户信息。 2.3.4 功能模块设计 将水泥销售管理系统业务分为六个大的模块:信息录入、数据维护、数据查询、账务核减、报表打印、系统设置。 2.4 物理设计 2.4.1 物理设计任务与目标 为关系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来确定存取的方法和存储的结构。 2.4.2 索引存取方法 为了提高数据查询的速度,对客户信息、开票信息、提货信息中的客户编码建立索引;根据查询方式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索引。 2.5 数据库实施 根据关系模式建立基本表、视图和索引,并完成存取过程的设计。 3 结论 本系统把目前水泥销售的过程中的手工传递变成网络传递,依据水泥销售发放业务及水泥账务核减业务流程设计的,是基于微软的SQL SERVER 2000建立的,把水泥销售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计算机统一管理,来完成各种业务的查询和报表打印及账务核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浅谈企业销售管理 【摘 要】销售是企业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只有通过销售,才能实现市场价值。如果不能有效地销售产品和服务,就难以为下一个生产经营循环筹集足够的资金,企业将无法生存。因此销售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对销售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重点分析销售管理过程中人员的激励和销售绩效的评估,最后就国内企业销售管理的现状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企业的销售管理有所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销售管理;对策;人员激励;绩效评估 一、国内企业销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销售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 绩效考核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但是如果运用不好则会挫伤员工,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例如由于评估标准不明确、评估过程不诚实等原因而导致的评估失败和由于反馈渠道不通畅而导致的绩效增进失效等等。还有比如各销售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绩效发放有差别时,部分销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就受到一定的打击,比如因地区差异、队伍基础等引发的绩效差异;以及考核只看数据,不考虑销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自身工作努力、积极性等因素,使基层在工作中只注重短期效益,没有长期发展的思路。 (二)激励政策目光短浅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销售管理人员的激励政策都倾向于短期激励。激励机制的缺陷导致目前市场上销售人才流动频繁,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 1.金钱激励为主忽视内在激励。 对于销售管理人员,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现金报酬计划,一般为:基薪+补贴+以销售额为业绩的风险工资+奖金。企业更多的是以高额的奖金来激励销售管理人员。这种缺少内在薪酬的高额现金报酬计划可以吸引人才,但却留不住人才。原因是高素质的人才既重视现金报酬,又重视个人发展、成就感等内在薪酬。 2.不健全的年薪制。 对销售管理人员来说,年薪制是一种比较好的激励机制,但一定要和长期激励机制结合才能克服追求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理想的激励效果。而目前我国企业实行的年薪制在实际操作时一般是先定一个总额,然后再进行切割,通常是一半为基薪,一半为基于销售业绩的风险收入,这种激励机制虽然将收入与业绩挂起钩来,但它更强调的是销售量指标,这会使得销售管理人员更注重短期行为,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提高自己的销量,销售人员会向经销商承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条件,引发销售渠道的冲突,影响公司的形象和整体销售计划。 (三)未给销售人员规划广泛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所占据的一连串不同职位而构成的一个连续的终身的过程。它是从参加工作开始依次从事的所有工作活动与经历按年顺序串接组成的全过程。由于企业对销售类员工业绩评价只注重当前效益,使得销售类员工流动性强,再加上有些销售类员工只是把销售这一工作作为人生的一个过度,这些都使得企业在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上很少花时间进行规划指导。 二、对销售管理人员的激励以及销售绩效考核的建议 (一)对销售管理人员的激励建议 1. 实行全面薪酬战略。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调整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要求尽可能吻合,使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企业的目标。由于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也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而销售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一份子且在企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销售管理人员应实行全面薪酬战略:即满足和提高销售管理人员的内在薪酬,增强他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并提高其忠诚度;同时,通过评价销售管理人员的业绩,确定销售管理人员的风险收入,并与延期支付与奖金结合起来,从而使个人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内外两方面共同作用就能更好地调动销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激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竭尽所能。 全面薪酬战略是根据组织的经营战略和组织文化制定的全方位薪酬战略,着眼于可能影响企业绩效的薪酬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薪酬对于组织战略的支持功效。全面薪酬战略将公司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薪酬主要指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股份奖励等长期激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开支。内在薪酬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培训的机会,具有吸引力的公司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等。 2. 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机制。 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机制,为核心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职业生涯意味着向上的动作和个人抱负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该帮助员工做好这一规划,使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员工的职业理想。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强化核心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让核心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对销售绩效考核的建议 1.熟知销售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 销售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员工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群体,有明显的特点。工作时间自由,独立进行团队管理的时间多。工作绩效可以用具体成果显示出来。工作业绩的不稳定性。对工作的安定性需求不大。销售管理人员的管理具有松散管理的特性,希望工作制度富于弹性,能够给他们较多的自由,希望得到独立行事的机会以证明自己。销售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行为必须用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来约束才能得到规范。销售管理人员独立开展销售工作,管理人员无法全面监督销售管理人员的行为,销售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管理人员愿意怎样付出劳动和钻研销售,我们很难用公式化的硬性规定来约束销售管理人员的行为,只有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能真正规范销售管理人员的行为,使销售管理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销售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2.销售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目标。 绩效考核需要目标。销售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作业绩考核。工作业绩的考核是考核的核心,既要考核量的方面,即完成工作的数量,也要考核质的方面,即完成工作的质量,还要考核其在工作中的自我改进和提高的程度,如年度增长率;第二,能力考核。能力考核是对销售管理人员从事工作的能力进行的考核,一般来说,能力的内容包括理解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第三,工作态度考核,工作态度包括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责任感等。 3. 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销售管理人员的个人学习、综合素质、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难以量化,故采用定性考核的方式。绩效考核中定性考核会影响到任职留存问题,但不计入考核分数的计算。业务指标、管理指标考核采取量化评价形式,这也便于管理人员在自评的基础上对考核过程进行监督,有利于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4.明确评价方案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人。 考核方案对各项考核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人作了明确规定。如规定由总经理室负责方案的解释;数据提取以各分公司财务出具的为标准;人力资源部负责定性考核等。各项考核主体明确,责任落实到岗,工作分配到人,有利于科学、高效地完成各项考核任务。对于绩效考核对象来说,就考核中的疑问,可以向相关负责人及时反馈;对于上级部门来说,如果考核中出现了舞弊行为,也便于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对我国企业销售管理相关的其他对策建议 (一)要注意对客户关系的管理 目前竞争激烈并且在产品不容易差异化,如果昱客户有更多情感联系时,那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关系管理是超出对商品本身价值的主客观评价之上的客户对产品的坚持和忠诚。在个人关系起作用,或者客户因惰性而习惯于与同一商家交易时,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和品牌差异化很难实现并长期保持,使得关系价值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这是目前各商家竞相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的动因,一线的销售人员要学会这点。 (二)对于销售人员解聘要注意的问题 在人员解聘以前,主管应分析销售人员长期低绩效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能通过培训等提高能力,通过激励激发潜力的销售人员,应尽量予以保留,给予更多的时间和工作支持。在各种旨在提高绩效的努力均无效的情况下,销售组织应提供明确的长期低绩效且挽救无效的证据,解聘低绩效人员。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对现代生产企业销售管理特点的几点认识 摘 要:在生产企业中销售管理工作是企业最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一个生产企业来说如果能把销售管理工作做好,那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并有更多的机会树立品牌。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对现代生产企业销售管理工作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平常的工作中加以运用,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关键词:生产企业;销售管理;认识 对生产企业来说完成销售目标,使销售活动能够稳定顺利地开展就是销售管理工作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企业将会利用各种合理合法的手段分配企业的各种资源。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销售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销售管理的特点也逐渐显露出来。如果将这些特点把握好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作用。 1 销售管理的意义 1.1 销售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功地销售出去获得盈利。如果产品销售不出去,那么企业所做的工作都将变成无用功。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销售工作是整个企业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工作环节,而销售管理则可以说是整个销售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算再好,但因为缺乏良好的销售管理导致客户拿不到,那么产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而企业也无法从中获利。 1.2 销售管理的水平决定企业的命运 企业的命运关键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产品卖出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销售管理,那么这个企业的产品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长此以往的话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甚至倒退。而对于销售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来说,他们的产品更加容易被客户和消费者看中,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从而使得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加快资金的流动,使企业下一阶段的生产和经营得到充分的保障,不断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使企业做大做强。 1.3 销售管理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一般来说为了树立品牌,企业会投入很大一笔资金来对产品进行包装和广告宣传,但是,销售管理则是保持品牌形象的关键。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管理水平较高,那么这个企业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在广告包装上的费用,而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管理水平低,那么无论这个企业投入多少资金来为自己的产品打广告,这个品牌总是会很快的消失在消费者的视野之外。所以说销售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了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良好的销售管理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快地盈利,更是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2 生产企业销售管理的内容 2.1 销售计划的制定 计划是销售工作的基础,其中制定销售计划、销售预测和销售预算都是销售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同时销售计划也是销售管理的重点。销售管理的基础就是建立在销售计划之上。销售计划同时也是销售管理工作核心,一切的销售工作都要以实现销售计划为目的,围绕销售计划来开展。 2.2 销售组织的构建 企业在有了详细的销售计划之后就应该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专业的有足够能力的销售组织。销售组织的主要工作则包括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消费者心理、分析竞争对手策略、向客户推销产品,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销售组织应包括市场部、销售部和客服部等部门,各部门同时运作,各司其职。市场部树立企业品牌,把握好市场的龙头,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销售部卖出商品收回资金,将产品送到客户手里。客服部则处理售后问题或回答客户的疑问。 2.3 分销管理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分销将成为企业的重要销售模式。分销模式投入小效率高,因此很多的企业都会选择分销这种销售模式来卖出自己的产品。分销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国内外的生产企业每年都在分销管理上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实验,而且不同的企业在分销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不一样,这也导致了不同的企业都要找出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正因如此分销管理也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的重点工作。 3 销售管理过程特点 3.1 销售管理过程的职能循环 在销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许多的管理职能其实都是在不停地循环。从销售计划开始到完成销售计划,每一种不同的职能都是在为下一部分工作做好准备,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各司其职,但是各个职能之间的联系却又十分紧密,从而共同发展,为企业创造效益,共同推动企业的进步,使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3.2 生产企业的销售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是销售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销售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制定销售计划、如何选择渠道模式、如何建立销售组织、如何对客户、经销商、加盟商和直销商进行管理、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这些方面上都体现了科学对于销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销售管理的科学性也就在于此。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销售管理人员还必须充分了解法律、财务、经济等专业的知识,这也体现了销售管理的科学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产企业的销售管理有着许多特点,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这些特点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认真体会销售管理对企业的意义,加强对销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快更好的到达客户的手中,为企业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胡建伟(1981.12-),男,浙江丽水莲都区人,丽水市锐新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大专毕业,在职攻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生产销售管理。 企业销售管理论文:医药企业的信用销售管理 [摘 要]近几年,我国的医学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医药事业也随之发展。医学药品事业的发展关乎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国家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事业。随着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事业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强,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加强医药企业的信用销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就医药企业的信用销售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医药企业;信用管理;销售管理 信用是一个企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在医药企业的经营之中,信用销售管理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为了避免账款回收中所存在的风险,大多数采用现货现款的交易方式,或者是先付款后交货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对新产品的推广有所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这种经营方式与我国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不相符,进而对我国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有所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医药企业应该加强信用销售管理。 1 我国医药企业信用销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 医药企业缺乏信用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企业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信用管理意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企业缺少相应的信用管理功能,甚至有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信用管理知识没有任何了解和涉猎。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没有理解信用管理在一个企业之中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尤其是在医药企业之中,多数管理者缺乏信用管理的意识。由此,我国大部分的医药企业缺少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进而无法有效地利用企业信用进行市场的开拓,导致医药企业的发展止步不前。 1.2 不能准确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效益实现 如果企业实行信用销售,那么在企业销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和物流不相符的现象,致使企业无法及时进行货款的回收,并且使产品销售所消耗的资金无法获得相应的补充,最终导致企业在这项交易之中投放新的资金,影响企业的利润。虽然信用销售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入利润,但是其并没有实现现金流入的增加,通过赊销方式所带来的收入,是以企业的信用为基础,进而获得某些虚拟的资产,并不能带来实质上的收入与利润的提升。 1.3 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大部分企业缺少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是由于其对企业信用管理的不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缺少专业的管理部门。部分企业的信用销售管理职责并没有明确的部门进行管理,有些企业由销售部门承担、有些企业由财政部门承担。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管理,进而无法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销售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加强企业的业绩,而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管理企业的资金流量,其对客户的信用背景并不重视,进而无法准确地判断交易中所存在的风险,导致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产生工作活动上的冲突,致使销售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促使企业信用销售管理质量下降。 1.4 对客户信用档案的管理有所缺乏 对客户的信用档案缺少了解会使公司出现诸多问题,总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在业务管理方面,业务人员没有对医药零售药店的客户进行相应的调查,对其资信状况并不了解,可能出现企业在收账的过程中发现该药店已经倒闭的情况,导致企业的资金无法回收;企业对赊销客户没有充分的了解,如果销售人员没有合理全面地进行工作的交接,那么很容易出现赊销客户查询不到的情况,导致企业的账款无法回收;面对数量庞大、关系复杂的信用客户,有些企业在核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并且无法及时发现这种错误,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收款的动态和债务企业的营运详情缺乏了解,从而造成人为坏账的出现,为企业带来损失;如果追回、索要应收账款的相关凭据出现丢失、散落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时收回应该收取的账款,并且只能收回部分账款。或者有一部分账款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进行回收,然而由于凭据的缺失,没有足够的证据,进而导致账款无法收回,最后为企业带来损失。 2 建立有效的医药企业信用销售管理机制 2.1 加强医药企业信用营销管理的意识,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信用营销管理的意识是企业建立有效信用营销的基础。企业之中,信用管理部门相当于财务部门,其都是企业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为了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该部门可以由企业的总经理直接领导。从事信用管理工作需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其要求信用管理的总负责人具有扎实的信用管理知识,熟练的信用销售技巧,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内勤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档案管理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信用分析;外勤人员需要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能够依靠法律知识进行符合要求、具有效率的电话催款、商账催收等业务。除此之外,还需要诸多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辅助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 2.2 完善对医药企业客户信用档案的管理 完善医药企业客户信用档案的管理,是医药企业提升信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企业需要执行相应的信用政策,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 通常,按照销售渠道的不同,其可以分为五类:企业直接对客户进行销售;企业产品经由医药批发商,进而对顾客进行销售;企业产品经由医药批发商和零售商,进而对顾客进行销售;企业产品经由医药、批发商和零售商,进而对顾客进行销售;企业产品经由医药物流配送企业的配送,再通过医药批发商、零售商,最后销售给顾客。根据这五种分类,企业可以对医药的批发商、零售商、商以及物流配送的企业进行不同的信用档案管理。 根据营销管理可以分为两类顾客,一种是普通客户,另一种是核心客户。其以“二八”原则作为基本的划分标准。具体来说,如果80%的客户实现了20%的销售额,那么这种客户就是普通客户。反之,为核心客户。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地域或省份进行划分,或者根据客户与企业之间合作时间的长短进行划分。 完成客户的分类之后,企业要对客户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其需要收集的主要内容有三项:首先是客户的基本情况――法人代表的相关信息、企业的注册信息、企业的经营范围等内容;其次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政状况,尤其要对该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的信息加强了解;最后就是对本企业与对方公司的合作情况的了解,其中包括双方的合作时间、合同内容、结算方式、付款进度等多方面的内容。企业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进而对合作方的品德、资本、能力、条件、抵押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地判断。 除此之外,在进行企业信息归类管理的过程中,有两种情况尤为重视。一种情况是企业通过零售商对顾客进行销售的这项销售渠道之中,零售商大部分为医药店或者医院。如果零售商为医院,并且这个医院正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仅根据上述三项内容进行判断,因为这类医院经常会进行长期且大量的医药企业货款的占压,用这种方式减少医院从金融企业中的贷款,进而减少利息费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院院长会在几年内进行更换,而新院长常常会以各种借口对上一任院长所欠下的货款进行拖欠,最后导致医药企业增加收账费用或者导致收账困难;另一种情况就是医药企业与将要进行制度更改的药商进行交易,这其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性质的药品批发、零售商都需要进行制度的更改。如果医药企业对药商需要改制的情况有所了解,那么其需要加快催款的步伐,避免改制后货款的拖欠;或者用仓库中的过期药品进行抵账。最后导致医药企业回收账款困难,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2.3 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工作程序,加强对日常应收账款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管理工作必须建立符合操作的工作程序。为此,可以建立三段式的管理,也就是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有效的事前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拖欠风险的发生,实施事中控制能够避免部分拖欠的情况,事后控制可以挽回拖欠所产生的损失。进行全面控制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坏账。 日常收账的管理也是企业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产品销售给客户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货款的回收,那么企业就无法完成经营周期,进而导致企业得不到相应的利润,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4 提升销售人员的素质,创建合理的销售人员考核指标 销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账款的追收效率,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销售人员能力的培养,提升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创建合理的销售人员考核指标。为此,企业需要将回收率和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进行捆绑,从而促使销售人员更加积极地做好回收账款的工作。在考核指标的创建方面,其需要着重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销售额;另一方面是坏账的情况。其有特定的计算公式: S=S1-(B-S1×b)P 公式中的S代表着考核销售人员的基本标准;S1是指销售人员为企业创造出的销售额;B为坏账额;b代表着企业销售额中可以出现的坏账比例;P代表着公司在纳税前所获得的利润。该考核指标的创建思路主要是根据销售人员为公司带来销售额的过程中产生的坏账,扣除公司可以产生的坏账额之后,再除以企业在纳税之前所获得的利润,进而得到考核所需要的结果,在销售人员的销售额之中,应该将这个结果扣除。以此作为考核销售人员的基本指标,在销售人员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加强其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丰富销售人员的实践经验,提高销售人员的应变能力,进而带动企业账款的回收,确保企业的利润。 3 结 论 综上所述,医药企业信用销售管理是企业经营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加强企业信用销售管理有利于企业对风险的规避。为此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销售管理制度,加强账款的回收,提升销售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
景观设计论文:人性化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逐渐走入生活。文章通过对小区空间景观环境人性化的设计来探讨人性化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当然,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一安全的需要一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自尊的需要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 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话对社会交往、地位、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二)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四)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五)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六)领域性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七)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八)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九)连续性 在居住环境景观空间中,应注意居民在居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景观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要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 (十)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十一)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三、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满足了环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进行景观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做到: 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嘹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 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汀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我们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3.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就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不管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 5.寻回童年的记忆。童年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而且大多数人经历过相同的童趣。在设计里融入一些童年记忆的痕迹,让居住者忆起童年时光,这也是体现居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总而言之,营造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景观设计论文:论我国目前景观设计中的误区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误区指出设计师在做设计的同时应该注意对设计本身的理解和对地域性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设计师的自身素质来带动民众对民族性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民族性 理解 设计责任 目前的社会开始意识到民族性的重要,并且开始呼吁找到属于自己的民族的东西,提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但是这些做的远远不够,因为在从学校中就缺乏这样的教育,使学生缺乏对民族文化价值系统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新意义思想获得较为全面的理解。我们应该呼吁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是有它的价值,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恰恰反映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精神。不光学生的教育是要从小教育,还应该在对社会民众有所指引。套用王受之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在中国找不到中国的感觉、中国的气氛,这对一个把中国放在骨子里的人来说,可能是最悲哀的事了,但是要改变这一切真的很难。”① 另外一点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失落文明精神气质的把握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反映民族的风格特征。就拿楚文化的设计而言,目前虽然有很多对其进行的研究和概括,也分析出楚文化的精神所在,但就设计这一方面来说还未抓住精髓。目前的很多设计方案都只限于表面的设计,大多是在出土的文物、葬器中寻找其中的符号元素进行融合设计。还有些设计甚至用错元素符号,张冠李戴,并且还理直气壮的告诉广大市民这是楚文化的设计,这些设计都是在误导群众,其实这并不是民族风格的本质。寻找楚文化的精神特点就应该从认真阅读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例如屈原)及所能找到的文献资料(各类考古发现等)寻找出楚地域所特有的宗教、文化品质、地域气候特征及独有的精神气质,从而为设计风格的拟定奠定基础。就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或是美国的西部牛仔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具有明显的本土文化的特点,这就为他们的设计风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对于景观设计的设计风格也是存在地域差别,就拿最早的古典园林来比较,东西方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总结一下可以看成西方古典园林和建筑是在情趣和构图上表现一致,东方古典园林和起建筑就是在情趣和构图上存在强烈的对比关系,通过对比的关系求得整体的统一。再来看中国内部也有南北的区别,虽然在主体设计上有共同点就是都有追求“意境”。这是中国园林的最大特点,讲究写意。写意和写实的区别在于:写实是对自然景色的一个真实写照,而写意就加入了一种主观的情感。两者对比起来后者就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再回到国内的南北的区别是因为地域不同,生活习性不同,传统文化也有不同,这样就造成可南北园林的不同。总的来讲,北方园林是以皇家园林作为代表,在整体的布局中就比较严谨。南方园林则以私家园林为主体,对于整体布局就比较自由活泼,更为注重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由此做的对比就可以知道一个民族有自己的特点,一个地域也有当地的风俗习惯。只有认真仔细的对其地域的了解分析,才能做好具有地域特点的设计来,而且是从骨子里就透露出来的地域情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师们大量的吸收着外来生活文化,不管能否吸收,先吞下去再说。但就是这样的“不消化”导致了设计和文化的脱节,导致很多设计师的观念开始歪曲。特别是计算机对设计大力辅助,使得人们都过分的在钻研电脑技术而忽视设计本身。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就在书中写到“如果设计的用力之处总是停留在‘让今天的东西明天看起来显旧’以及给好奇的餐桌提供‘新奇果实’,那么它遵循的就无非是技术本身的形式。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设计的加入日益加强了这种倾向。”②大师对目前的这种倾向提出自己的忧虑,是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要不断学习先进东西的同时不能忘记设计的本质。此外对设计师而言他的生活的外部世界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并经过大脑加以总结形成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是一点对设计的参考。参考点会经过提炼吸取成为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因此社会越是发展的快,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的学习自己的文化,这样才不会导致这个参考点过于的表面。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符合自己的国情,同时才有自己的特色。在《贝隶铭谈贝隶铭》一书中,他就说到:“我热爱学习新事物,古人说‘学不可以已。’”③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采访意大利知名设计事务所Studio63(63号工作室)亚洲区项目经理萨姆的新闻。采访的内容主要介绍意大利的设计团队和国内设计团队的主要差别,值得我们借鉴。 采访内容主要是说萨姆领导的设计团队是与国内的设计团队有所不同。他的设计团队有两组,一组是非设计专业人士,由摄影师、画家、雕塑师、记者组成的主创设计人员,而另一组则是专业设计师,他们相当于主创设计师的助手,负责把创意艺术落实到具体的方案中。而国内的设计团队则全是专业设计师全权。 在作好设计的本身的同时时应该尽好自己的责任,设计师的责任是保护自然景观的多样化特征,自觉抵制各种利益驱动下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性行为,并且为了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应该是有必要树立景观多样性的观点来达到平衡和丰富物种。要做到这种多样性,设计师就必须要培养和训练自己对景观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和相关形式美知识。 景观设计论文:浅谈兰花专业生态园景观设计模式 摘要:本文以兰花为主要,通过对同类型生态园的实地调查研究,试探讨专业植物生态园的设计模式。 关键词:兰花;专业园;设计 1 设计原则 1.1生态性原则 生态园与一般公园的最大区别在于去除了后者只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用地过度开发,忽视自身自然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致力于满足民众对生态景观的时尚性和持久性的需求,同时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作为景观设计的原则性之一,至始至终贯彻在生态园的设计理念之中。 1.2 人文性原则 生态园的总体规划应该着重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虽然生态园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提供良好、高品质的可供休憩的景观空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展现当地的自然地域特征和人文景观特征,并应该选择相适应的植物群落。 1.3 环境心理学原则 设计之中,设计景观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往往比单一的景观营造更加重要。景观的营造不仅要考虑到它们的空间位置,还要考虑到与人的存在关系,同时通过对景观的充分展示来吸引人的驻足,从而控制人对景观的感知。所以要合理运用环境心理学来指导设计出人性化的植物景观。 2 设计要点 2.1地形的处理与改造 对地貌的处理:平地地貌为公园中的平缓用地,适宜开展娱乐活动,在生态公园中,适宜将平地地貌稍作修整,构造出自然和缓的曲线。山地、丘陵地貌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一般不做过多的人工改造,仅在局部地区做人工阶梯地形改造,这些地貌的坡度介于5%~10%,并对一些原有地貌进行切割整理,从而使其自然,便于游人观赏。 2.2植物配置 在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种群的生态特征,选择出合理的配置种类,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的构成不仅由单一的植物组成,必须是多种植物的复合组成。构建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不仅有助于丰富绿地的生物多样性,还能充分利用空间,使叶面积指数增加,提高生态效益及环境质量。植物本身具有构成空间、分割空间、重组空间的功能。所以在植物配置时,应该充分了解各种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借鉴这些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群落构成来设计,将植物进行科学而和谐的搭配,构成有序、稳定的多种类型的复层植物群落。 3 设计模式 3.1 兰花专业园设计模式 3.1.1 自然山水式。自然山水模式中没有明显的对称轴,所有的景观元素均以自然、和谐的方式布置在园中。其中心思想就是效法自然,服从自然,同时又要高于自然。整个布局方式具有灵活、灵动的自然美。 3.1.2设计特点 。整个园区的植物配置是富于变化的,自然的植物群落颜色鲜明,让园区环境更具活力;同时整个园区充满兰花的趣味和变化的兰花景观体验。不同类型、品种、观赏类型的兰花创造出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观赏乐趣、四季分明的观赏效果。 3.1.3植物配置。这类园区中植物配置最好由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构成,这些植物容易与兰花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如需营造四季花境景观,应使用一些骨架植物、常绿灌木以及搭配在不同季节开放的兰花品种,还可以结合各种盆栽植物,形成在不同季节展示不同景色的观景特色。 3.2规则苗圃式 3.2.1设计特点。 应该根据园区的地形特点,将兰花进行系统化分类:①按照兰花的品种分类;②按照兰花观赏部位分类;③按照花期的季节分类;④按照兰花生长习性进行分类。 3.2.2植物配置。此类兰花园的植物配置,应该在满足其功能性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符合园区景观艺术特点的形式,将整个园区布置成为集美观、严谨、和谐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3.3混合式 3.3.1 设计特点。混合式兰花园对地形的依赖性较低,园区中平整地段可以用于来建造苗圃、展示厅等建筑物;自然地形较好的地方可以将其稍加改造,自然的分成不同习性兰花的生长区域。 3.3.2植物配置。该种设计模式在植物的选择上非常广泛,除了适宜本土生长的兰花种类之外,其他植物应该多采用乡土植物,而在本地引种效果良好的引种植物也可以采用。全园植物以自然散落为主,还应该注意其他植物与兰花所组成的空间效果。 4 结论 本文主要从专业兰花园的地形改造及植物配置理论等角度出发,分别从自然山水式、规则苗圃式、混合式等设计模式来进行探讨。提出以生态性、人文性、环境心里学为体验型的袖珍花园景观设计原则。地形的改造以因地制宜,适宜植物生长及协调性,来对地形进行改造。在植物的选择上应该以乡土植物为主,兼以选择适宜园区生在的引种植物,以满足植物之间形成稳定的群落的需求。 景观设计论文:浅论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研究当今各种城市环境景观形态设计失败的原因,多为设计脱离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主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或为忽略了当地环境的生态规律。21世纪的社会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但又不能一味的满足“人”的欲求,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创造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而“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正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指导方法,使得对环境的理解更为人性化和合理化。 一、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 依据吴良镛院士所着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得知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引用其书中观点,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 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大概有几个方面的要求:提高生态的意识;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科技;重视发展整体利益;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等。 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 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群,人居环境科学是发展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特别要借各自相邻学科的渗透和展扩,来创造性的解决繁杂的实践中的问题 二、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穿过,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根据奥斯卡?纽曼所作的人们行为活动与城市形体环境关系的研究,认为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有相应的领域,他提出了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设想。运用在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中,就是要按照人们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活动内容,适当地进行区域的划分,以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群和不同文化层的人们开展社交和活动的需要,既要有综合的集中空间,又要有适合集体和个人的分散性活动空间,空间类型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2、景观设计的生态持续性原则 人居环境学是以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构成,它是尺度不一、形式不一的综合构成。人们的生活与人工环境之密切不难理解,但与自然环境的密切性却往往受到忽视。上个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芒福德,指出:如果环境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的审美观念就不会只停留在一些风景名胜震撼人心的地貌上,而应该同等对待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还必须强调绿色空间不仅是为了游憩和观赏,更重要的是为了人作为自然的一贯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三、结语 21世纪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意识觉醒,并开始进入积极行动的时代。在发挥景观环境、景观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进行社会性活动的需要,保持和发展其地域文化传统,共同营造人居环境的和谐美好。 景观设计论文:探析人性化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逐渐走入生活。文章通过对小区空间景观环境人性化的设计来探讨人性化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当然,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一安全的需要一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自尊的需要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 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话对社会交往、地位、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二)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四)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五)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六)领域性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七)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八)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九)连续性 在居住环境景观空间中,应注意居民在居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景观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要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十)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十一)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三、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满足了环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进行景观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做到: 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嘹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 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汀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我们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3.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就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不管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 5.寻回童年的记忆。童年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而且大多数人经历过相同的童趣。在设计里融入一些童年记忆的痕迹,让居住者忆起童年时光,这也是体现居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总而言之,营造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景观设计论文:城市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空间模式之构建 城市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空间模式之构建居住区环境模糊性空间设计一、对我国目前居住区模式的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纵观我国目前的居住区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居住区规划大多是按照一种典型的理性思维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也是现代主义创作的思维模式。居住区常常是功能分区明确,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叉。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公共交通与居住分离,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条理,以良好的形体环境来塑造人的生活。然而,人的居住生活对应的是一种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简单划一的物质空间缺乏了生活的情趣,容易造成精神上对环境的空虚感和孤独感。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正是要打破这种简单划一的物质空间,通过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含混性的居住空间,来反映生活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 二、模糊性空间的含义 模糊性引司的设计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传统民居中的很多运用模糊性空间的手法,居民生活和公共交往混合交叉,使空间具行流动性、包容性和含蓄性,传达出浓郁的生活氛围和人情味。 (1)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空间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界面的性质。如传统民居中常用的宽挑檐所形成的廊道,街道与廊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这种界面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空间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间成为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中介过渡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水平过渡和渗透,人们得到了一个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宅间和内部私密空间之间的特殊联系的体验。柱、梁架等线性构件对空间说的极弱的界定并不影响到空间的渗透,因而空间具有了流动性。 (2)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例如街道上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廊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在同一空间内功能多样并存。功能的复杂性意味着它们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彼此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体现了空间的广泛适应性,最大限度的将人的行为活动融合其中,具有浓郁的人情味。 (3)空间感受的含蓄性: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及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性为空间承载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对于这一空间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确描述的,而相应地表现出地是一种含蓄性,也可说是模糊性的特征。从认知活动的主体来说,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系统,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维,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往往是多义化、含糊不清的,丰富性正是由此而来。由于空间的模糊性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成为一个具有大量模糊性的,含蓄的机理过程。例如传统民居的老街空间,常常是在功能上和地域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很难说它从何处开始,又在何处结束。空间由于是由空灵的木结构构架搭出来的,建筑实体似乎消融于其中,而空间似乎变成超越了物质的精神意象。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是典型的模糊性空间。它对于住宅来说,是外部空间,对于城市和衔区来说,又是内部空间。院落空间是内外之间联系过渡的空间。院落空间的功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如宴会、典礼、游戏、纳凉等等。院落空间可以认为是一个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在院落之内。人体会到的是内外模糊不定的空间特性。充分体现了模糊性空间的含蓄性。人感受到的是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过渡状态,但却是充满复杂意义的空间 三、模糊性空间在现代居住区环境中的运用 丹麦城市设计家杨.盖尔在《交注与空间》一书中将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即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在这三种类型当中,必要性活动是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基础,即当空间中包含了居民的必要性活动如上下班、买菜、做家务等日常生活行为时,其他两种类型的活动如散步、晒太阳、攀谈、打招呼等也就自然被引发了。空间自然地被生活赋予了丰富的含义,空间的功能是多元的,人在其中的感受也是含蓄的。 模糊性空间在居住区环境中表现的方面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道路:自从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这一方式证明是有效的,避免了大量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是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街道上就缺乏的生活气息,失去了活力。模糊性空间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道和尽端回车场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车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并提供人的尺度等,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堵如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道路空间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而显得更富有活力。 (2)廊道:廊道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中,如廊式住宅的外地廊、外部环境的风雨廊、顶层或底层的绿化步道,栋与栋之间的连廊等等,廊道空间是一种有效地能促进形成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交往乐趣的空间诱因。廊道空间的边界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透空的柱形成的边界使得廊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是流动的,相互渗透的。廊空间既是交往空间,又是交通字间,廊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廊空间的功能也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在此的活动可以是多样的,攀谈、晒太阳、家务、游戏等等,能够最生动地反映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含混复杂的机理。由此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感受超越纯物质的状态,而引发出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有意识、有情感的精神意境。日本建筑师大野秀敏设计的茨城县松代公寓在住宅楼的三层楼顶上增加了一条绿化步行道到上面的楼层,并与许多大尺度楼梯、踏步和平台练成一体,由此作为楼上居民自由活动与通行的场地。被称为“上面的街道”。深圳百仕达花园在小区内做了长长的风雨廊,使空间更富有人性化的特点。昆明西华小区规划提出“综合邻里”的概念就是利用二层平台或廊道将几个住宅单元入口联系起来,廊道形成了交往与交通的空间,下部则可以用作储藏、自行车停放、值班、居民交往及服务用房或商店。廊道使建筑得到一个内外交接的过渡区域,建筑的实体感被削弱,空间显示出整体独立性和多义性,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 时在深居心理层面上保持着传统与环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形成超越物质的精神意象,使人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 (3)底层架空:底层架空是居作区规划的常用方式。尤其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底层架空有利于空气对流,对通风更有利。底层架空也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一方面架空的空间可以做多种用途,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环境景观,加深圳的梅林一村社区,底层架空的中间成了一个多用途的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底层架空也可以将住宅设计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作—体化设计,起到联系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纽带作用,如深圳的万科城市花因。 (4)院落空间:现代意义上的院落空间与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而是属于一个集合体的公共空间。但是传统民居院落的模糊性的特质仍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方式。院落空间相对于城市和整个居住区而言,是内部空间。相对于组团内的住宅而言,是外部空间。是住宅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院落空间对于组团内的居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域空间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集体内聚力又使场所得以维护,邻里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院落空间功能具有含混多义性,它既是老人聊天下棋的场所,也是儿童嬉戏的地方。它也可以是人们集会、娱乐的场所,还是临时停本的地方。院落空间同时是重要的景观要素。人们透过窗外,最直接的景观就是院落景观。院落空间有比较明确的空间界定,但空间并不是闭合,而是一种有效的围合,空间是建筑的延伸,或作为前景,或作为衬托、或作为视觉焦点,每一个这样的限定开放空间是一个完整的实体,仅它更是相邻的空间和构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模糊性空间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 人具有要求界定自身活动范围的本能,这就是空间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缺乏有效的围合是许多不尽人意的空间或地段的关键所在。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不矛盾。模糊性空间属于一种界定的开放空间,透空的梁、柱形成的是一种弱性的边界,从而使空间具有了流动性,它所创造的一种更丰富的、更富有内涵的空间感受,是与含混复杂的生活相对应的。 五、结语 居住环境中的模糊性空间设计是对人们居家心理的一种回应,是人性化居住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功能主义、国际主义缺乏完善的公共性空间的批判,其本身的空间形态即可构成人们心中的认知图式,是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空间而存在的,并在住户的参与下而最终完成向人性化空间的转化,也就是说,只有当它被打上使用者的烙印之后,模糊性空间才真正成为人们共同拥有的富有诗意的家园的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论文:景观设计需从本国的实情出发 景观设计需从本国的实情出发 摘 要:优秀的设计不是对传统的简单模仿,而是将悠久的地方园林传统和现代生活需要与美学价值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炼提高的作品。与文化一样,景观的发展与变革,也是在伴随着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一种新的景观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其历史上的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珍视传统的价值,并不是要无视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一味地模仿过去。最好的模仿也只能产生赝品,而不是真迹。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系统的工程,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 关键字:文化;继承;本国实情;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活在当今的人们,其实很难评判现今所做作品的价值,毕竟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事物,越难判断哪些会是持续的辉煌,而哪些又仅仅是昙花一现。那些曾经被公认为“经典之作”在我们现在看来确是相当不完善的。相反一些远离人们视线的作品,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后,却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当然这里应该排除一些脱离,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事物。尽管我们很难全面、客观地分析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但是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我们每一个设计师再实践过程中都无法回避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与方式,取决于不同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师的观念和思想,也就决定了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而影响着作品的生命力。无论环境设计的个性有多么的强,只要是好的,必然是有条理,有秩序,与其文化和自然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也就是说,环境设计师不仅要有聪颖的头脑,还要有宽广的胸怀。 一、 对待本国传统造园理念——取其精华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已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并且形成了与世界其他国家迥然不同的造园理念和表现形式。 [ “园”字,最早出于《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兮,无榆我园,无折我树檀。”毛传云:“园所以树木也。”实乃种植花果,蔬菜的地方,四周通常围有垣篱;9]此“园”乃“圃”之性质。由于原始的山川的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则宫苑布局出于法天象、仿仙境、通神明的目的,有的如上林 苑还兼具皇家庄园和皇家猎场的性质。我国园林中,最早的建筑——“囿”和“台”;囿既是种植瓜果蔬菜的地方,又是狩猎的场地;台则是帝王用于封禅、祭天的场所。 先秦、两汉的园林从产生到发展,在时间上跨越了一千二百年左右,造园活动的规模十分庞大,园林演进变化却是极其缓慢的,面对大自然山水风景,还未形成其审美意识——虽本于自然,但未必高于自然。在本于自然方面,如梁孝王的兔园和袁广汉的北邙山园,都在内容和形式上效法帝王宫苑,只是在规模上不能与帝王宫苑攀比,故尽力模仿自然山水,从而开创了“模山范水”造园手法的先河。 [ 魏晋南北朝历时369年的动乱时期,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4 ] 在这一阶段,游赏活动已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而狩猎、通神和求仙已存在逐步消亡的趋势。与此同时,寺观园林的出现则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于风景名胜的开发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一阐提人皆可成佛”赋予寺院园林公共性质。从此之后,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私家、皇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总之,此阶段园林的规划由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已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局面。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气派,又在精致的艺术程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出现了三大园林特色: 第一是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作为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的场所,其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具的特色则是“皇家气派”,与魏晋南北朝时相比,显得尤为的重要,出现了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这样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第二是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则更着意于刻画园林,诗人王维的诗作生动的描写山野、田园的自然风光,使读者悠然神往,他的画亦具有同样气质而饶有 诗意。足见唐代文人已开始形成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文人如王维、白居易、杜甫等均有参与经营园林的经历,从而反映出园林文化开始追求诗画互渗的写意山水园的建园风格。白居易曾云: ]“营园主旨并非仅仅为了生活上的享受,而在于以泉石养心,培育高尚情操,所谓高人乐丘园,中人慕官职。” 4 ] 写意山水园最为典型的是唐朝众多文人墨客建造的庭院、庄园,如王维的辋川山庄,裴度的绿野堂,白居易的园池、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等。在思想上,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已成为造园家造园立意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从《辋川集》对辋川别业的描述看来,也有把诗画情趣赋予园林山水景物的情况,因画成景,以诗入园的做法在唐代已见端倪。从而能通过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的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亦已处于朦胧状态。再者,儒家的现实生活情趣,道家的少私寡欲和神清气朗,新兴的佛教禅宗的园林观。南方的湖石及花木以白居易为代表已向北方移植,作为北国江南景观的材料。所有这些,都在一部分的私家园林的创作中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宋、明文人园林兴盛的启蒙。 第三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相应的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观本身由宗教活动场地转化为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促进原始旅游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宗教建设与风景建筑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普遍开发的局面。 从两宋至雍正朝七百多年间,中国古典园林继唐代全盛之后,持续发展而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这是中国园林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 私家、皇家、寺观园林类型都已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四个特征。另外,文人园林经唐代的启蒙,兴起于两宋,大盛于明代和清初。4 ]作为一种新兴的园林风格,它的四个特征正是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在某些方面的外延。正是由于文人园林的发展壮大,才使得这一时期的园林发展达到极盛的境地。 并且园林的创作方法主要向写意转化,北宋大体上仍然沿袭隋唐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这从《艮岳记》和《洛阳名园记》的文字描述中也可看出。南宋文人画出现于花坛,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倾向写意的画风,[再加上诸如:“小中见大、须弥介子、湖中天地”之类的美学观念的影响,对写意园林的兴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几成独霸画坛之势,影响给予园林而相应地促成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精湛的叠石技艺,造园普遍运用叠石假山,也为写意山水园的发展创设了更有利的技术条件。4 ] [ 中国传统园林从“壶中天地”转向于“介子纳须弥”,其空间显得更为狭小。康熙、乾隆两帝时期的皇家园林除紫禁城的宫苑外。多集中在西部一带,相继建成着名的“三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后便于承德兴建规模更大的离宫御苑——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重点从前朝的大内御苑转移到离宫御苑,造成皇家园林观的变化——融合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高扬皇家宫廷的气派,突出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美姿三者融合一体,比之宋、元、明御园来,大有创新,标志着我国造园艺术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4 ] 在封建帝王的高度集权统治下,使中国园林长期处于一种逐步积累,相对稳定相当保守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因此,使它可能创造出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具有浓重的本民族特色的园林风格。从“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到“小中见大、须弥介子、壶中天地”;从“崇尚华丽、争奇斗富(以官僚贵族为代表)”或表现隐逸,追求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之倾向(以文人名士为代表)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如图1至2所示,在空间格局规划上,完全的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模拟。 综观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第二 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结合。 第三 诗情画意。 第四 意境深远。 二、对待西方传统造园理念——洋为中用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功玉”纵观西方园林的发展,无论从空中花园的隐语到伊斯兰环境设计,从古希腊的中庭式建筑布局到法国的规整式布局. 如图3. 西方造园艺术,身受数理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甚至花木都加以修剪成型并纳入几何关系之中;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追求园林布局的图案化,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并迫切的寻求人类尊严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在于变化统一,即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但一切的多样性都应井然有序,布置的均衡匀 称,主张把园林当作整幅构图,直线和方角的基本比例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图4所示 三、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 从我国很多城市的现状来看,不难发现一个问题:今天,看一下上海浦东现在的样子,就会察觉:“西方国家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而我们却把它压缩成十年的时间学完。从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虽然“硬件”等这些东西可以迅速的上来,但是人的思想水平就不那么容易跟上时代的步伐了。”同样,我们搞景观规划设计,很容易看到并学得国外景观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难于真正扣住隐藏在景观作品背后的精神。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 1、文化在景观设计中扮演的角色 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本质和特征?从《辞海》一书中对“文化”的解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二种。[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有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放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3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化具有一种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它的形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千年之久,而且,各个民族之间又存在着文化差异,想一下……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接受两千多年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的个体,让他割下自身的思想,而去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这并非是一件易事。那么上面的问题从中不是可以引刃而解了吗?让我们进一步把问题阐述清楚。谈及到文化——具有独特传承性的事物,就会自然而然的涉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过去、现在、未来是沟通的,我们要认识中国的现在,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同理,我们要认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在,也就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过去。[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外的古老城市都经历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变化与制度上的更替,但每一座历史名城依然以其独特的形象存在着。政治、经济的变化比城市结构形态变化要频繁的多。城市的形象是在某一个历史时期,由各种社会、经济、 技术综合因素形成的。然而,一旦形成之后,在形式上它就具有了自主性与连续性,成为一种文化的历史表征。在城市中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尽管在功能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使用要求,但其形式仍然令人喜爱,留下难忘的印象,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远远超出其功能价值。它的存在增添了环境的历史趣味与文化氛围。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6 ] 2、杜绝表面形式建造和保护,着手具有精神内涵和本国特色的区域性景观的营造 从景观设计到室内设计,我国经历近30年的跟着国外新思潮的大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一些被世界认同的相对较为优秀的设计大师或设计师。伴随着各类建造师注册制度的开始,促成该行业逐步走上正规化,但城市的自身的风格建设却未从此得到良好改善和发展。 [ 经过了近30年的快速建设,至今我们还没有走上一条建造与自然,地域相结合的中国景观设计之路,取而代之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欧式风格”或某某“欧式建筑”,从大城市到边陲少数民族小镇,从大型建筑到室内家具,一直存在着洋溢“欧陆之风”之病,并且简单地将爱奥立克柱式与假山花墙代替了一切欧式风格。随之而产生的景观规划设计也有了大量的“欧式”需求,从广场到小区,从公园到工厂,从植栽形式到修剪方式……产生了许多不伦不类的产品。随着时间的变迁,现今又产生了许多“地中海式”的需求,许多作品屡屡低级抄袭,毫无内涵,使得普通群众在繁忙的工作后很难弄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更不明白自己可以在环境中做些什么。而房地产商却急于将方案中设计的“欧式花园”效果图展示给客户,以寻求更大的炒作效益。6 ] 3、借保护古镇,来倡导区域文脉 古镇——具有特色的镇市空间格局能够自然而然的对镇市居民产生归宿感。 古镇的空间格局是古镇在特定时期受累积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影响所表现出的与自然环境面貌的关系,及其建设构筑物的结构布局方式,包括古镇地理状况、空间轮廓、主要交通状况和建筑布局形态。 空间格局是古镇在外部形象上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人由此而容易识别自己镇与其他镇的区别,具有审美价值。如图5芙蓉村所示。其空间格局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空间与人的相互影响与塑造上,好的空间格局对居民产生的积极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育委员会举行大会,归纳了世界各国关于历史环境问题的五个共同观点:“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历史是过去存在的表现;历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性;(正如文化的多样性一样);历史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景观设计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要素”。 临潭县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是高原牧业和农业文化的过渡地带,也是伊斯兰教西道堂教派的发源地,可以说是藏文化、汉文化以及回族文化融会之地。且临潭自古为戍边之地,特别是明初曾从江南大批移民到此,明文化也是其不可缺失的底蕴。冶力关景区规划却单纯地就眼前资源论开发,忽略其区域整体文化特色,设计的西洋景球场与当地民俗和文化底蕴不和谐。 在美丽南溪江畔,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至今还留存着古代文化的印迹。村寨在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楹联碑记、甚至村名、街名,无不显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南溪江古村落在宋代就有规划,且有明确的规划思想,这对于研究我国的建筑史,规划史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些村落都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我们只要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就可以使我们大体了解我国古代“耕读社会”与“宗教文化”的梗概。(1)岩头村 [ 岩头镇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城北,是南溪江中游西畔一个古老的集镇,距县城38km。岩头村坐落在岩头镇边,村落坐西朝东,初建于元代(1314-1320),竣工于明代初年,占地面积18.5ha。 古村落住宅规划独具匠心,别有风格。 “三面石城开四门,护城湖中栽荷花,绿树丛中隐古塔,杨柳紫薇落湖堤,上下花园红间绿,横巷直街行方便,三进两院大住宅,房前屋后清泉水,亭台楼阁巧安排。”从南门登十多级台阶就是丽水街,建有明嘉靖年间的桥、花亭、塔湖庙,沿丽水街而行过桂花街口至中央街南端,有建于明朝的水亭祠,至横街东行北 向是花坛街。此街路面全系小鹅卵石所筑,砌成各种龙凤,八卦金钱等图案,独具特色。村中的古水利设施布局更是巧妙,具有防旱抗涝,灌溉农田,便利生活,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 岩头村村落布局为古色古香的街区式三进两院四合围式的建筑群,具有远近总体规划和详细布局规划,这在古代村落规划中是难能可贵的典范。 (2)芙蓉村 芙蓉村位于岩头镇以南永仙公路西侧。相传村西南有座高山,山峰突起,色白透红,状若含苞待放的芙蓉,故取名为芙蓉峰。村中一大水池,每天傍晚芙蓉峰便倒映水中,村落便以此得名,见图6。 芙蓉村是一座背靠“芙蓉三冠”,布局于平地上的大型村寨,坐北朝南,始建于唐代末年,元末明初重建,按“七星巴斗”的思想进行规划设计。“星”指道路交汇处方形平台,“斗”指水渠交汇处方形水池。道路、水系都是结合散布的“星”、“斗”而形成的,其规划布局隐喻村寨可纳天上之星宿,望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如繁星。另一方面突出“利为战”的目的,其星可作战时指挥台,其斗贮水,以利战时防火攻,以水克火。 全村略呈正方形,围以卵石砌成的寨墙。东面寨墙正中开一寨门,从寨门进内,是卵石筑成的主街,名“如意街”,寓意吉祥如意。主街中部南侧,凿一内湖,水色清冽。村内引溪水沿寨墙,道路沟通各“斗”形成流动水系,清流涓涓,迂回于宅边、道旁、即可供村民洗涤、防火,又可谓调整小气候。如图7。[5] 4、从印度洋海潇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展现了文化遗产的价值 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在一个文明时代的“天堂”里,美丽的花园、豪华的酒店,瞬间成为废墟;夺走了近30万人的生命,其中不乏受现代科学知识武装的文明人群;相比之下,偏远岛屿上孑遗的史前部落却能在大难中安然无恙。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文化遗产价值的再认识:史前部落在海啸灾难中的安然无恙,显示了乡土文化遗产的价值。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北京宪章》中提道:[ 我 们的时代是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我们不但抛弃了祖先们彰显和谐人地关系的遗产——充满诗意的文化景观,也没有吸取西方国家城市发展的教训,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梳理人与土地的关系。大地的自然系统——一个有生命的“女神”——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到彻底或不彻底的摧残。1 ] 他还提到在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挥霍和牺牲自然系统的健康和安全的痛苦基础之上,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可挽回的生态损失。 (1)大地破碎化:无序蔓延的城市、缺乏环境考虑的高速公路网,各种方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项目、水利工程等,都使原来连续的、完整的大地景观基质日趋破碎化,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 (2)水系统瘫痪:作为文化景观的、几千年来人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水网系统的瘫痪:自然河流水系的填埋、断流和渠化;湿地系统的破坏。 (3)生物栖息地消失:自然地的消失、河流廊道植被带被工程化的护堤和“美化”种植所代替;农田防护林和乡间道路林带由于道路拓宽而被砍伐;池塘、坟地、宅旁林地、“风水林”等乡土栖息地及乡土文化景观大量消失。 而这些破坏本来是可以通过明智的规划和设计来避免的。 5、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及所谓生态持续性,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 [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10 ] 自我国八十年代开放之后,至今二十多年来,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着上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国防安全能力不断加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尤其是环境问题。有些地方或企业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的理念,只顾满足当前的利益,而大量的消耗资源,严重的污染生态环境最终形成高投入,低产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恶性循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缺乏规划的产房(用水泥空心砖随意搭起)东一堆,西一堆,在数量上不断地增加,不计其数的古民居被拆毁,基址移为平地用于建厂房;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不愿意把资金投入,用于购买污水处理设备,就把工厂生产出来的污水直接排出外界。昔日清澈见底的弯弯曲曲的小溪流水;鱼儿、小虾快活的在长满青苔的鹅卵石上游来游去;碧绿的湖面上布满了荷花、荷叶等水生植物的自然意趣已消失殆尽,留下了比黄河之水更甚一筹的黄水(含有各种大量重金属致癌物质)和散发着恶臭的黑水;现在只能在用围墙包围着的人工痕迹明显的公园里看到。昔日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棉花状的云朵在空中缓缓地移动着,现在已被厚厚气体、沙尘所掩盖。先前人们不屑一顾,而今已成为一种难得一见的景观;东部的人们为了目睹这种景观,特地跋山涉水,来到西部的西藏等地。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西北部的腾蛟古镇,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闽人迁入定居。山川俊秀、历史悠久、空间开敞、气候宜人、田园风光浓郁,孕育了古老的文化,淳朴的民风,世家耕读,好学不倦,使腾蛟一带文风鼎盛,名人辈出。南宋时,平阳就有“东南小邹鲁”之称。宋末着名爱国诗人林景熙,谏议大夫薛昌荣,驸马都尉杨正臣,元代诗人郑昂,清代儒家林凤鸣,诗人白醉月,南雁会丈书院主持学者、诗人书尚珍,太平天国将领白承恩等。腾蛟一带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历史底蕴。然而,受自然影响,同时也在受人为的破坏,随着目前城市化,商品化浪潮的冲击,受商品经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的诱惑,腾蛟古镇空间格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图8向人们展现了由于人为的不慎,使的古建筑毁之一炬。 如果把腾蛟一带的破坏因素看成十分的话,人为的因素可占七分。在当地由于新建筑在结构、体量、形式、色彩上与传统建筑均有较大的差异,不甚协调,是影响整体传统风貌的重要因素之一。腾蛟皮革、印刷、制版等工业的发展很快,带来了经济繁荣,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部分村落原来的井水现在已无法使用;图9所示:而镇区人口的增加造成的大量生活垃圾堆积在自然界不能及时分解吸收,使贯穿镇区的水系——带溪的水质已大不如前。 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德国鲁尔区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 Park)就是很好的实例。 [ 如图10所示。原先是重要的煤矿和铁矿工业开采基地,而后不断地走向衰落,最终无可挽回的倒闭,大量的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地区人口减少,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化为乌有。经过十年多的建造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刺激了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并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不仅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作为地区历史的延续,并有效的节约了资源,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和生态的整治工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衰落而带来的环境、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图11)2 ] 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必须认识到,自然系统是有结构的。协调城市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决不是一个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空间格局和质的问题,这意味着只要通过科学、谨慎的土地设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生命系统的干扰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许多破坏是可避免的。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四、景观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1、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是景观(规划设计)学学科专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从伊甸园到卢浮宫,从建章宫到拙政园,人类历史实现了从理想自然到现实自然的转化,在传统时代,景观一直是理想、艺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催生了现代景观——十九世纪末期纽约中央公园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景观的真正开始―――景观开始走上了平民大众化之路。今天的景观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的景观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设计,但景观设计最终关系到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室外场所。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境界。 当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从遥远的天际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名仿佛是绿、蓝相间的水球,柔软而晶透,而城市是其中的瑕斑,似乎有些缺憾,它们的成片发展更使得地球的皮肤显得苍老而脆弱。如果不处理好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地球就会像被虫蛀一般慢慢地被损坏。今天,景观设计师面对的基址越来越多的是那些看来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圾场、或其它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了的区域,这与我们前辈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潜质的地块,具有造圆价值的土地,进行锦上添花。因此,今天的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在治疗城市伤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个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同样,景观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许已经超过了历史的任何时期。 在国际上,景观规划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专业,也只有百年历史,不可否认,景观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景观规划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不断地发展、完善以至成熟,以及景观 设计实践不断的推进、开拓、创新;景观设计这一科学领域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2、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 国家“十五”计划中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明确指出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进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 宋时艮岳之营造,依照当时的水平已至相当高远。 [ 这于徽宗本人精于书画,是一位素养极高的艺术家有关;以及具体主持修建工程的宦官梁师成“博雅忠荩,思精志巧,多才可属”。此二人珠联璧合,实属皇家园林的艮岳之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极意趣,艮岳艺术性之造诣可谓首屈一指。但徽宗赵佶笃信道教,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于政和五年(1115年)于宫城之东北建道观“上清宝箓宫,”于延福宫之东门相对。后又听信道士之言,谓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乃于政和七年(1117年)“命户部侍郎孟揆于” 于上清宝箓宫之东,筑山象余杭之凤凰山,号曰万岁山,既成更名曰艮岳。为了广事搜求江南的石材和花木,特设专门的机构“应奉局”于平川(今杭州)。凡被选中的奇峰怪石,明花异卉“皆越海,渡江,凿城郭而至。” 4 ] 此种营造手段,虽在艺术领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经济、社会、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就是通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那部分资源,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一种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 3、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 目前和今后人们生存方式的变革导致了新环境的出现,它应该是显性物质环境和隐性精神环境的良好结合。环境——第一,从物质上讲,是我们或其他生物种类赖以生活并能感受到的外部空间;第二,从精神上讲,环境是人们因生活在一起相互沟通而产生的心理感应,也就是说,好的环境还是一种教育、交流的结果。因此,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生活应该会有大的变革,而这种生存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全方位的设计革命。 景观设计论文:景观设计:讲述人地关系 摘要:场所与文化是我们在景观设计中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文介绍如何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雅安市三雅园的文化内涵,以及三雅文化的表现方式。我们通过三雅园项目的成功尝试得出一种新的场所与文化相互呼应的景观设计构思方式。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地关系 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Hendricks. Willem Van loon在其著名的地理学著作《Van loon's Geography》中写道:“历史是地理的第四维,它将时间和意义赋予地理”,这句话在四川省雅安三雅园的景观设计实践中产生了影响。 1 四川省雅安市“三雅园”项目提出的挑战 雅安市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城市,人口不足200万,是四川省西部生态旅游环线的过境地,与青城山、四姑娘山、海螺沟、西岭雪山、天台山等共同构成四川西部生态之旅黄金游线。雅安有成都后花园之称,驱车到成都仅需一个小时的时间,每到夏季成渝两地的人们把这里当作避暑休闲的胜地。在雅安的旅游资源中共有五大文化最具有影响力,第一个是三雅文化,第二个是茶文化(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第三个是汉文化(高颐阙),第四个是熊猫文化(第一个熊猫发现地),第五个是红军文化(大渡河)。雅安市政府希望我们能将“三雅文化”(雅雨、雅鱼、雅女)用园林的形式表达出来。拟建三雅园占地总面积6.7万平米,位于雅安市青衣江北岸,雅安市南北旅游交通干线与318国道的交汇处。成都进入雅安的必经之地,一江三河的交汇口,是雅安市景观格局中最为重要的位置。雅安市是一个山地城市,城市内的建设用地非常紧张,服务于市民的公共绿地均在城市周边的山上,城市内部没有一块像样的公园。三雅园的用地位置是城市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地段,市政府将六公顷的场地从开发商那里买回,据说价值五千万人民币,所以市民们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建成为一处优秀的园林景观。但是,对于设计方来说压力并不在这里,而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达三雅文化这三个看起来风马牛互不相关的文化主题。 1.1 曾经走过的弯路 由于对这个项目的背景和整个城市的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我们首先给这个公园一个错误的定位,仅仅把它定位在服务于雨城区的满足市民休闲的区级游园,对三雅文化的表达也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在第一次方案讨论之后,雅安市市长给我们讲了这个项目的背景以及他对这个公园的定位,他打了一个比方,三雅园的用地面积尽管只有6公顷,但对雅安人民来说其地位不亚于北京的颐和园。三雅园不仅是服务于雅安市人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服务于全国来雅安旅游的人们,三雅园应该是整个雅安优美自然风光的缩写,三雅文化实际上想表达的主题就是:雅安是一个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浪漫之城。 1.2 来自人文地理学的启示 为什么三雅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的主题呢?带着这个问题,设计人员游览了雨城之心—蒙顶山,中国熊猫繁育中心—碧峰峡,夹金山藏寨等风光秀丽的风景区,大家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三雅文化不就是人文地理学中所要研究的人与自然的综合关系吗?(当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19世纪传播开以来,他就具有关于空间和地方这双重兴趣中心,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存在着垂直和水平两种关系;垂直关系把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因素连接起来,而水平关系则把不同地方的各种因素联接起来。在这一学术范围内,人文地理学只研究某些关系,而把另一些关系留给自然地理学者。在垂直课题方面,人文地理学者们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水平课题方面,他们研究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重点放在遍布地球表面的人类创造物和人类本身的流动上。整体或综合的课题则把这两方面揉合在一起,强调组成一特定地方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体)。 于是一个新的构思在脑中形成了,下面介绍对三雅文化的简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1.3 对三雅文化的表层认识与深层认识 1.3.1 雅雨文化 表层认识 降水量居内地第一,年降水日,夜雨量,日暴雨量均居国内首位。北东向和南北向两列八字形山岭利于兜揽东来海风,位于盆地升上高原的第一梯,背靠高原形成地形雨,是雅安多雨的地理学因素。巴山夜雨,雅安雨水以夜雨为主。 文化传说 女娲补天“漏天”传说:女娲补天时,由于精力耗尽,正好留下一道裂缝在雅安的上空,从此这里便阴雨连绵,据说这道裂缝就在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的顶上。 宋:陈与义《观雨》“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深层认识 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造就雅安雨城的特色,雅雨是整个雅安生态环境特征的“待言人”。 温暖湿润夜雨多的气候非常适合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繁衍生息,孕育了古老的长江上游文明。 水资源丰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域景观。全市除两江五河外,支流小溪多达210多条适合鱼类的繁衍。巴山夜雨多雅致,夜雨为雅安平添许多浪漫的因素。 1.3.2 雅鱼文化 表层认识 雅鱼:学名重口裂腹鱼,古名"丙穴鱼"(因孔坪乡柏香村丙穴产鱼较多),产地周公河,因周公河又称雅安河,故俗称雅鱼。 川农大已有人工繁育雅鱼的技术。雅鱼作为经济鱼类历史很悠久,为百姓喜闻乐见品种。 文化传说 杜甫诗:鱼知丙穴由来美。 宋:宋祁专门为雅鱼的美味赋诗一首:二丙之穴,厥产嘉鱼。鲤质鳟鳞,为味珍腴。 鱼骨剑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周公河里出现了一河妖,声称必须选送一美女给他做妻子。一位美丽女孩站了出来,愿意牺牲自己拯救家人、乡亲和家园。最后女孩用宝剑智取河妖,自己也受伤坠入水底。河里的鱼感念女孩的舍身精神,汇游到一起,托起女孩。从此人们发现,河里的鱼头上都多了一块剑状的骨头。人们传说,那就是女孩用过的宝剑。 雅鱼进贡:雅州地方官员以雅鱼进贡皇宫,相传大约始于清乾隆年间,而犹以光绪帝、慈禧时代为甚。进贡时将鱼放在圆形的木桶之中,由于道路遥远,送到京城之时能有十分之一的鱼活下来就算多了。 深层认识 雅鱼因其味道鲜美而远近驰名,曾经作为贡品,所以在民间地位很高。 因雨水多,河流密布,渔业成为雅安人们群众 生活的支持产业之一,故因雨文化而生鱼文化。 鱼者,余也,裕也,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了人民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之情。 1.3.3 雅女文化 表层认识 雅安妇女普遍皮肤白嫩,身材娇好,明眸善睐,美丽动人。是勤劳,善良,热情的劳动人民形象。 文化传说 夏代亡国之君的妃子-妹喜传说即为古青衣羌国之人,可见雅女之美,古已有名。 在雅安民间故事中,关于女性的传说并不多见,除了女娲的传说和鱼骨剑的传说中的无名雅女外,还有一个蒙茶仙姑的传说,故事中讲的是茶祖吴理真在蒙顶种茶,多次失败,羌江龙王之女爱上了这位勤劳的男子,于是在蒙顶甘露井旁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少女,帮助吴理真成功驯化了野生茶树,后来两者白头偕老传为佳话,人们把这为龙女称为蒙茶仙姑,现在蒙顶山上还立有蒙茶仙姑的雕像。 深层认识 雅安是多民族混居的地区,血统复杂,口音和长相都有别于临近区域,在人种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地位。雅安多雨多云雾,空气湿润,自然女人们皮肤白嫩,明眸善睐。雅安多山,雅女的身材自然娇小健美。雅女是雅安人民总体形象的代表,山美,水美,人更美,只有人的活动才令山水充满灵性。古人多少诗词赞美雅安的山水,其中点睛之笔无不落实在人的活动上。比如一首平羌渡(张祉滋)中说到:四面青山启笑 ,兴来不解新愁何?苍坪绣障风光丽,蒙顶仙芽雨露多。铁锁桥头人影乱,金华庙外橹声和。平倾岁岁沉秋月,对月几人有庙歌。 雅女是浪漫的象征,也暗喻山水美如画。 1.3.4 关于三雅文化思考的结论 通过对三雅文化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雅文化表达了雅安市劳动人民对哺育自己的这块土地的热爱和歌颂。 三雅的提法表现了雅安人民的智慧:他们先赞美苍天,感谢上苍带给人间丰沛的雨水,而实际上雅安之雨完全得益于这里的地理特征--没有这块特殊的土地,苍天不会送这么多雨水下来。因此感谢雨水也就是感激这片土地。然后赞美鱼,赞美鱼也就是感谢苍天送给百姓丰富的物产。为什么选择鱼而没有选择水稻、茶叶、熊猫、飞鸟等物产呢?其原因很简单:因为鱼类的生产经营活动起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时期,其他物产的利用起源于农业文明,时间稍晚;因此人类对鱼的崇拜要早于其他农耕文明的物产,这在考古学上有充分的证明。另外,由于雅安雨水多,才有鱼类的大量繁殖供给人类取食,因此其实质还是对土地的敬仰。最后,雅安人民赞美自己,因为作为长江文化的发源区域,雅安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公5000-6000年,每个雅安人都为拥有自己的悠久的历史而自豪。那么,为什么会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呢,还是要感谢这片最富特色的土地。 2 最后的解决方案 2.1 设计概念:山-水-田-神话 山:地理因素是雨城的成因,雅雨文化的根基。 水:雅鱼文化的依托,山水城市的灵魂。 田:人类文明的符号,雅女文化的物质摇篮。 神话:浪漫城市的魅力源泉——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古人对雅安自然环境的浪漫解释)。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2.2 景观设计方案的四大特色 2.2.1 “神话——中轴文化广场” 该广场位于公园的中部,背倚青鼻嘴山,前临青衣江,其设计内容包括: 公园的形象主入口:与318国道相连。 是青衣江,周公山观景台:广场呈西北-东南走向,面向青衣江,可远眺周公山迷雾,有人说只要周公山山顶上有雾,那么雅安今天一定有雨。这是体现雅雨文化的一个景观节点。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雅雨文化核心故事:在广场的中间设计了一条裂缝,裂缝中间布满五彩卵石。本设计采用暗喻的手法,以地裂喻天裂,以五彩卵石比喻女娲炼石补天,同时在地裂的尽端设计一水火交融园林小品,以此来纪念女娲补天事业之伟大。 市民集会广场:为满足人们日常休闲以及特殊节日或演出等大型活动设计此广场。 雅女雕像:在中轴广场的滨江一侧安排一雕像为雅女梳妆,雅女的形象倒映在江水中,充满生活气息。山光、水色、人影在此溶为一体,以此象征雅安是"天地人神"和谐统一的人间仙境。 2.2.2 “八字形山体——雅安地形的象征” 整个公园的地形设计采取台地的形式,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现场地形北高南低,延续青碧嘴山体的山形地势,恢复已经破坏的山水格局 对雅雨起因的比喻:雅安市是山地城市,北东向和南北向两列八字形山岭利于兜揽东来海风,位于盆地升上高原的第一梯,背靠高原形成地形雨,是雅安多雨的地理学因素。八字形山体的谷地就是中轴文化广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风水的格局。 2.2.3 “雅鱼之溪-讲述山泉的故事” 雅安市山多雨多溪流多,将这一特色引入到园林中来以形成浓郁的地域山水特色。在设计中溪流的水源地是现场内部的一条灌溉暗渠,水流常年不断,水源来自碧峰峡,水质非常清洌。将这条暗渠改造成明渠,以卵石衬底,溪内放置雅鱼浮雕石,由于碧峰峡的溪水水温较低,或许可以放养一些冷水鱼,以增加游客的雅兴,这条主渠道定名为“雅鱼之溪”,溪旁置石,上面浮雕雅鱼进贡,杜甫诗词。来自雅鱼之溪的水流被分成八股,分别流淌到位于中轴文化广场两侧的中央水系,泉水叮咚,使身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山林的亲切。 2.2.4 “田间的风景-讲述雅安的故事” 山林与溪流保育了雅安这片坡地,肥沃的土壤带来勃勃的生机,人们不断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神话,在公园内部山丘低地我们模仿当地的农田肌理来表达对山林土地的敬仰。人们在茶余饭后在田埂上休息聊天,和朋友们讲述身边的故事。 3 一种新的景观构思方法的诞生? 对于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引入有很多种形式,最方便的情况就是在设计现场本身就有文化载体,最不方便的就是外来引入的文化(和场地自身没有任何关系),如何恰当的表达这种外来引入的文化,三雅园的方案设计构思方法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人文地理学对景观设计的启发就是:场景(地理)与文化相融合,人们通过感受场景而领会文化及文化的来源。 景观设计论文: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氛围的感知是通过特定的符号信息来传递的,本文以景观设计中的符号传达作为议题,举例论证了在景观设计中的几种符号表达形式和对于整体氛围的营造手段,对符号学对于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作出分析和阐述,指出对符号学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环境—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景观符号文脉继承 一、景观设计是一种符号传达 1.历史文脉是景观设计的基点 景观是环境中典型的、集中的、优化的、活跃的构成要素,是满足人类需求不可少的环境构件,而景观设计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障。景观设计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当代对艺术的要求早已远远超出了它的物质功能,它要求一种贯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价值和道德的体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促进整体环境的文化发展。人文思想的体现已成为时代文化的核心。人文思想包括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这些都是经过历史的积淀和文化发展的考究的,某个地区的整体印象就形成了这个环境的文脉。 正所谓“一叶而知秋”,景观不是单纯的东西,景观能够构成整个大环境整体的印象,首先要进行人文环境的分析,在景观设计时依托于所在环境的文脉,创造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心理、审美要求,且符合当地大环境的景致。脱离了当地地域环境和城市文脉的景观设计是矫揉造作、不合适宜的。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绝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必须立足于时代背景,盲目的仿古与复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脉传承,而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既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以及审美文化,又有所创新,把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功能、材料、技术等活跃因素相结合,推陈出新。 3.符号与空间形式 符号这抽象的概念建构出我们的生活环境,很难用言语表示,但却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周遭,作为表达或沟通的工具,甚至是一种表现及自我满足。生活里的一切事物,都是符号的象征。 当我们看到一个事件时,我们不单单是指对这个产生反应,我们还对这个事件所赋有的符号或象征意义起了反应。符号是一个场所可识别性最直观的表现,将已知的传统形式语言做概括、抽象和提炼,甚至加以变形,形成一定的、能够传递信息的符号,并运用在空间形式的创造中,可以加强空间形象的感染力以及场所的可识别性。符号的提取途径很多,空间符号、色彩符号、装饰符号等,将这些符号融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或地方性的结合,景观设计中符号的运用与室内设计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室内设计中以把符号转换为装饰构件为主,而在景观设计中多是取其精神层面。 景观的诠释在于找出背后所隐藏的空间性,有人说过,“简单的说,空间之文化形式,乃是承载意义之正文。意即,空间形式,是空间书写与阅读的文本。”罗兰巴特晚期认为景观作为一种文本,“能指”在一连串永无止境的隐喻中,变成了“所指”。文本可以是个空间,其中,符号交织组合后(这些符号或许在其它地方是广为人所知的)创造出一个无法复归的多重意义。从人文学的角度看:“景观不仅是我们所见的这个世界,它是一种结构,一种世界的组合。景观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 二、景观设计中的符号传达形式 符号的内容有外延与内涵之分,外延是指使用语言表明语言说了什么,也就是明示意,内涵是指使用语言表明语言所说的东西之外的其他东西,内涵性意义是与符号和指称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它是一种感性的信息,更多的与事物形态的生成有关,是在文脉中不能直接表现的潜在关系,即由事物形象间接说明事物物质内容以外的方面。形态是内涵性意义的物化形态。由于内涵性意义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浅表感觉、情绪的感性层;身份地位、个性、象征的表意层和社会、文化、历史的脉络性记忆的叙事层。具体表现在景观设计中,三个层次都有所涉及,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以下分别举出中外景观中的范例: ⒈表象的运用 在中国古代景观环境中,牌楼以其读有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个性,在景观环境中有着重要位置。牌楼被防在建筑物正门的正前方,它不仅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强化了建筑群的主题思想。在我国过去的传统建筑中,牌楼常被作为一种入口的标志,布置于城市街道的起点与中断,在坊的入口处、道路的交汇点起点缀作用。它以独特的造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传统景观。 ⒉意向的延伸 ⑴从感性层渲染 南京梁萧墓前的石材避邪镇墓兽,体形高大,昂首张口吐吞,四腿粗壮有力,整个体态线条刚劲有力,神态威武雄壮,充分表现了守护者的雄姿,从而增强了景观环境 中的表现力。 ⑵从表意层表达 天安门前的华表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正面那对华表上朝南的石狮子,成为“盼君归”,盼望君王安全的归来,通过华表表现了国泰民安的愿望。后门那对华表顶上,朝北的狮子,被称为“望君出”,反映了国王经常体察民情、了解大众的疾苦,表现了能为民众办实事的好君王的愿望。 ⑶从叙事层延展 马里奥·梅乌斯在巴赛罗那海港的广场上,运用了埋入式的霓虹灯箱造型,从“1”开始,讲述了从基督诞生至发现美洲大陆的历史事件,有节奏的灯箱排列,把人的视线引向远方,引导人们随着宝石一样的灯箱一步步走向未来,这个别致的景观不仅把人类相关的梦与历史文明相结合,而且对环境具有烘托气氛、强烈的感染作用。 三、对于我国景观设计前景的思索 1.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今天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正渐渐失去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守护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持民族的特性。无以计数的民族文化遗存、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将它们完好地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正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也正是这些具有舒适性、愉悦性、文化性、生态性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和营建,才使得人们日益加强的交往需求得到了满足。 同时,文化的时代性特征使得当代的文化背景与传统出现差距,传统园林的形式表达难以与当代文化的有机秩序相协调。从表面上看,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中国园林艺术因为缺乏同样的土壤而无法体现文化上的延续。但是,中国园林艺术已经融会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从园林蕴涵的内在精神——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到巧宜因借、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到假山石、景窗、景洞等典型元素的“原型”化、“符号”化都是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接见因素,并由此成为连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延续性因素。 2.符号学之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今天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符号和形象的软件时代,象征性生产已推翻一切其他商品生产形式,给客体对象附加的符号学价值比客体对象本身更有意义,个人被符号、外表和空间的费解的洪流所淹没。在这样一个因信息传播而缩小的空间里,所有对于现代的进步信仰、理智和人类意识能力都已失落。人们对于类似绝对真理的信仰已表示质疑,或者说我们本身即被构成,并不断受一系列的标志、象征和隐喻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者使用隐喻,使之可传递一种实在的看法,并使我们对世界有新的看法。由于后现代主义,使我们在新的领域运用新的概念来认识和解释事物。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词汇”和“语法”在发展中趋于统一的态势,但是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就如同口语中的方言一样,设计者巧妙地注入这种“乡音”,可以加强环境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环境语言的感染力。今日我们所进行的景观设计,必须洞察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及城市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工业化水平、人民的审美修养、国际交流等各方 面的发展状况;在新的世纪伊始,审视未来的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必须站在文化的发展趋势基础上,把对中华历史文化深挚的热爱,渐渐地从一种文化修养、文化情怀升华为文化责任感,加大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对文化遗产继承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创造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我们在当代城市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要采取思索、吸收、借鉴的方式,创造新的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文化艺术产品。一个失去历史文化和记忆的城市,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城市;一个失去传统文化根基的民族,是一个肤浅的民族。在处理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开放与守护并重,传统与现代兼容,开发与保护并存。 景观设计论文:谈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 1.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概述 在充分掌握当地湿地植物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首先要理解总体规划的意图,明白设计的主题,选用适宜的种类,依照变化与统一、协调与对比、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植物造景原理进行生态设计,充分展现植物个体美和群体美。 2.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分区设 计 2.1 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以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群系为主,以求满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保留自然的原始风貌,植物景观建设效果方面着重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该区域只允许公园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进入,避免游客的干预。 2.2 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植物景观的构建是在保留自然湿地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充实和完善,但要注意控制,避免引进植物种类的过度繁殖,造成生物入侵。公园游客主要是观赏该区域优美的湿地风景,而不能过多的活动于其中,该区域的设立避免了游人活动对保护区及恢复区的影响,起着缓冲衔接的作用。 2.3 游憩活动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以乡土植物为背景植物材料,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景观效果的表现,植物种类结合湿地类型应尽可能的丰富,合理配置观赏价值比较高的陆生、沼生、湿生、水生植物,并结合公园旅游项目的开展,使游客能够更多的参与活动其中。 2.4 服务设施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人流活动最为集中,同时在景观方面人工气息也最为浓重,一般位于公园的入口处或是一些景观节点附近,植物景观结合游客服务设施,应以引导、围合与创造开敞大气的景观特色为宜,注重乔、灌、草、地被不同层次植物的搭配,以丰富空间效果。 3.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根据生境以及周边环境的不同,划分为以下几种场地类型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设计方法的分析。 3.1 水体植物景观 水体中的植物,可以扩大和丰富园林水景空间,增添情趣 。水面空间主要选用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浮水沉水、漂浮植物,依据不同的水质、水深与水域面积合理搭配。同时要注意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能力,研究表明,一般沉水植物最强,漂浮与浮水植物次之,挺水植物最弱 。水面的植物种植与水岸距离应有近有远,不宜等距,在种植量方面也应有疏有密,不宜均匀种植,以免呆板 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应布置在游客视线较为集中的地方,以充分展现其形体。同一水面配置多种水生植物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与搭配,避免相互竞争与抑制生长。此外,考虑水体自然特征,笔者对水体中的植物配置做出以下分析: (1)依据水体面积大小而言,在水面开阔处,主要考虑远观效果,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植物配置可整体大而连续,以量取胜,给人以壮观之感。多种水生植物混合种植时,种类可适当丰富,配置应主次分明,以形成一定特色,其中每种植物的体形、体量、色彩等要有相似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若水域面积不大,则应考虑近视,应注重植物的个体美,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较高的要求,种类应少,体量也不可过大,高度可矮些,配置手法要自然,水面镜面效果也应考虑在内。 (2)依据水体深浅而言,在水体较浅的地方,可着重栽植挺水、浮水、漂浮类植物,以增加观赏效果。在离岸较远或是水体较深的地方可选用一些沉水、漂浮植物,以实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应注意数量控制,定期打捞或加以隔离,以免其生长过为迅猛,污染水体。 (3)依据水体流动状态而言,静水环境下可选择沉水、漂浮、浮水与挺水植物,流水状态下应主要使用挺水植物。 3.2 堤岸植物景观 堤岸连接水面与陆地两种不同的生境,起着衔接与过渡的作用,岸边的乔灌木枝条垂向或平伸向水面,抑或是植株挺拔高耸,成为水景的组成部分,与平静的水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意趣丛生 。该地范围内植物类型丰富,包括挺水植物、耐湿的乔灌木以及一些湿生草本植物。 植物配置方面,大多采用片植或群植的形式,可同种、亦可不同种,但都应做到有疏有密,留出一定的透景线,此外,林缘线与林冠线应柔美而舒展,岸边植物与水面有近有远而竖向上高低错落,力求自然而完整。同种片植或群植体现了一种自然属性,比较有气势,不同种的大量栽植宜注意种类、高低与观赏特性的搭配,有主有辅,协调统一。同时,游客在游览时,水体岸边植物季相的变化最为直观而深刻,配置时应尽量使岸边四时有景,具有特色,可安 排不同花期、叶色的乔灌木分层种植,在最下层可配置草本花卉或地被植物,以延长、丰富木本植物的观赏期。 3.4 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 园林建筑是湿地公园中不可或缺的景观构成要素,包括亭、台、廊、榭、塔、楼、桥、码头等建筑物或构筑物,它们结合功能需求与文化内涵有其自身的造型风格与色彩、尺度特征,但 为避免过于生硬,需利用体态柔和、富于变化,充满生命气息的植物材料,进行合理配置,柔化园林建筑的边线并进一步烘托,丰富构图。 植物选择应结合建筑物或构筑物自身特点,控制好种类、数量以及体量与比例关系,使得园林建筑与植物相得益彰,通过艺术构图,体现整体环境的和谐之美,人们在游赏时也能够体会到其意境之美 。水域环境范围内的园林建筑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可适当留白处理,以使水面映照出主景的美丽倒影。 3.5 湿地公园陆生植物景观 包括岛屿上的植物在内,湿地陆生植物处于湿地公园中内陆区域,但也应具有一定的耐水湿能力,根系能够适应较高的地下水位,对所处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配置方面应综合运用各种陆生植物,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的植物群落景观 。该区域植物种类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发挥其观赏特性。以植物的成片、成群栽植为主,不同位置的植物种类要有主次之分并且不尽雷同,以形成不同的风貌特色。同时,在竖向上还应尽量做到层次丰富,以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组成复层林,形成良好的群落景观结构。 3.6 园路植物景观 园路的主要功能为组织交通,引导游览与划分空间。湿地公园中不同层级的园路植物景观应考虑起伏的地形变化,与水面距离的远近,结合园林小品合理布置、搭配 。 公园中的园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绿化类型:主路、支路、游步道、滨水路,以及道路节点 。主路两侧可适当采用规则行列式的种植方式,以增强气势;支路和游步道多蜿蜒曲折,应尽量采用自然式种植,灵活而宜人。滨水路的植物配置应考虑有聚有散,留出一定的水面透景线。道路节点处的园林植物应与众不同,在体量、姿形与色彩方面有独特的观赏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视觉冲击。 4.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其他注意事项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在人工建设 时应尽可能追寻自然美,以保护和恢复原始的或自然的湿地环境为前提,尽可能的满足生态效益,并结合当地地域文化与一些美学手法,创造出生态系统完整的、富有特色而景色优美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 。除以上谈到的一些设计要点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尽量创造多样的湿地生境类型,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建设不同的湿地植被群系,同时枯木腐叶也应尽可能的保留,以维持生态系统的自循环,提高生物多样性。 (2)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建是一个长期过程,植物景观是动态变化的,最终应将规划设计延续到日常的维护中,做好养护管理工作 。 5.结 语 湿地公园中的植物景观有别于其他类型公园的植物景观。生境类型丰富,植物种类多样,决定了其设计时自身的复杂性。在考虑生态设计的同时,作为游客观赏活动之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还应结合游憩学、美学等思想,以增强公园的服务功能。基于此,笔者论述了以上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希望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理论有一定的完善作用。 景观设计论文:试谈滨水城的景观设计 [论文关键词]滨水城 景观设计 生态规划 原则 [论文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世界各地掀起了滨水区开发与再开发的运动。我国滨水城的开发建设起步不久,很多项目由于建设周期短和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指导,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远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机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 借鉴总结国内外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从滨水区自身来看,滨水区的设计在整体上应具有和谐感和整体感。虽然因各地块属性、自然环境的不同,滨水区内各部分在使用性质上会有所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各地块之间的设计风格、绿化形式应该统一。城市的滨水区与市区之间要加强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规划滨水区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还要求设计者研究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影响,要从城市整体和区域空间来考虑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形态和涵盖功能,以促进城市的整体活力和繁荣。 二、景观异质性原则 景观异质性是指景观内各要素之间或景观要素内的差异性,是景观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特性之一,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应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维持良好的景观异质性,能够提高景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景观的持续发展。 三、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由于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应适当补充自然成分,协调城市景观结构。在补充自然成分中要注意物种的多样化,避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廊道、嵌块体形式多样,大小嵌块体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景观配置,提高景观异质性。 四、景观针对性原则即地域特色原则 每一景观都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不论从生态还是地理、历史、气候、文化差异等角度看,每个城市的滨水空间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点,这些地域差别形成了纷繁多彩的风格与特色。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域的区域环境特征,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因势利导,选用地方材料,造就各具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自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不一样的,滨水空间要有特色,最根本的是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和当地的条件仁。 五、遗留地保护原则 即对原始自然保留的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要实行绝对的保护。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人类对自然的介入应约束在环境容量以内,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基本通道,创造既服务于人,又与自然环境相融洽的最佳场所。城市往往是沿河、沿江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是城市中历史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建设也越来越注重这种文化的挖掘和继承,形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成为一个具有“记忆”的地区。 当今地球上绝大多数自然景观都已经或多或少受到人类的干扰与影响,并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真正原始的自然保留的己经极为稀少,有着极为珍贵的生态、科研、人文等方面的价值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具有不可补偿、不可替代的多方面的价值。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对这样的区域加以绝对的保护。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尤其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对不得不破坏的自然景观应加以补偿或修复。对水源地、名胜古迹、重要的城市森林绿地加以格外的保护。 六、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意一切设计都联系人的生活与尺度。只有建立在对现代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会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更大的延伸,遗失了这一点,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成为与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相抵触的消极因素,成为“为设计而设计”、与现代人需要相抵触的东西。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七、安全性原则 确保城市堤防的稳固,防止因绿化植被或其他景观设施破坏大堤结构,防止堤防在洪水来临时发生管涌、溃堤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是城市堤岸的首要职责,是综合开发城市堤岸、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多重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八、亲水性原则 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也可以说是手能触及到的心理现象。滨水区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性几乎是滨水区规划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九、综合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滨水区的分析不是某单一学科所能解决,也不是某一专业人员所能完全理解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景观规划者、土地和水资源规划者、景观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等。 景观设计论文:浅析当代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爱、交流、拒绝、憎恨——人类所有这些复杂的人性和需求被刻写在某块被称作城市的地方,便成为城市景观”。正因为如此,景观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次才是自然现象。人类在构筑自己的生存居所时,不可避免地融入其作为生命的活力:热情、感受、体验和创造。 关键词:景观设计 艺术 文化 影响 自1858年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建成,景观建筑学走向普通人和独立的学科道路以来,文化和艺术早已走出了精神贵族们的世袭领地,来到尘世中摸爬滚打,不断影响甚至引领着世界景观设计的发展。 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欧洲和日本一些国家的景观设计领域已开始持续而活跃地交流和融合,并反映出其受到20世纪艺术流派——从概念艺术到地景艺术和建筑——从包豪斯到纽约第五大道的影响。传统风格不再是当代设计师为我们这个技术社会设计创作庭院的典范。设计师们可以从绘画、雕塑、电影等一切领域中获取灵感。二战前后的现代艺术及现代建筑理论促进了现代主义建筑逐步得以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使得景观设计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60年代以来年景观设计则受到了环境艺术的影响及后现代主义的推动。此时的艺术怀着更为宽容的态度,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量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艺术不再是先验的形式主宰,而成为了设计的激励力量。 在这一阶段生态意识在景观设计中也有所体现。设计师们从对形式美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关注,开始了解并懂得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设计师们找回和重视城市中的边缘生态系统,通过种植天然草坪和耐旱植物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节约能源。 20世纪末的高、新、尖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为这一时期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新的灵感。科学思想本身作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也在客观上促成了未来派、风格派、解构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形成。塑料制品、合成金属、玻璃纤维、光线照明设备在设计公共景观时被大量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景观设计的表达语言。 在当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景观设计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虽然以激烈的对立态度先后出现,但这并不影响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者的吸收和容纳。现代艺术把景观设计从图案和所谓的风景秩序中解放出来,引入到功能和社会尺度的角度,但也因其过分地追求纯粹、自我中心和整体艺术语言的单调而迅速促成了后现代艺术的诞生。后现代艺术真正包容了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标准和不同的表达语言,使得当代景观设计在一个尽可能立体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其中一些全新的艺术活动开辟了当代景观设计的新局面,他们主要是: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可以看成是室内装饰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享治圆形石柱。大地艺术的作品都十分关作品的“场所感”,即作品与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来加强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质、季节变化等特性,从而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感受自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史密森的《螺旋防波堤》。这个巨大的,由6500吨黑色玄武古石、石灰岩和泥士建造的螺旋形防波堤匐卧在美国尤他洲大盐湖东北角的岸边,盘旋伸入粉红色的湖水中,被作者称为是通往海底史前文明遗迹的通道。其它著名的作品有:德。玛利亚的《闪电原野》,通过壮观的不锈钢陈列,通过闪电雷鸣等自然力量接近了天与地,把人类引导到对自然灾难的体验中;松非斯特的《时间风景》,则通过种植大片的松树和毒胡萝卜林,来营造一个都市中的先哥伦布时代的森林。这些大地艺术的作品大都介于雕塑和建筑之间,并逐渐在现代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将风景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并接近了自然与人类的感受和距离。受到大地艺术的影响,奥地利艺术家拜耶和瑞士景观设计师克拉墨设计了一系列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又具有神秘的艺术性的环境景观艺术设计作品。如著名的西亚图的米溪尔土地工作和亚斯本草原旅馆的“土丘园”。 概念艺术 概念艺术来源于20年代早期的达达艺术,认为艺术没有什么神圣和持久的价值,它的本质是思想或者概念,物理形态的具体作品并不重要,所以也叫思想艺术、后物体艺术或无物体艺术。用来记录思想的照相实录或者对一个事件的文字材料,是概念艺术的常见形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塞尔。杜尚。概念艺术家探询艺术与思想或艺术与知识的关系,这种作品实际上并不是用来观赏的,所以在美术馆以及其他场合展出的往往是一些临时性的装置。海泽的《双重否定》和克里斯托的一系列包裹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概念艺术与地景艺术的奇妙结合。这些作品透露出某种哲学意味并且随着作品本身的消失加强了人们对这些观念的记忆。代表的艺术家还有依夫斯。克莱恩,皮埃尔。曼佐尼和美籍犹太艺术家施瓦次。施瓦次的景观设计作品融合了多元的艺术风格,除了受到概念艺术的影响,直接把实物复制应用到公共环境中,她还以极简艺术和波谱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其对景观环境中艺术气氛和文脉的理解。 二、生态论理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教授麦克哈格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取得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西蒙。凡。得。瑞恩曾提出其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在这一期间,麦克哈格提出了“千层饼模式”,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赋予了景观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院性质。景观建筑学也不再仅仅是艺术化地布置植物和地形,而是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 三、科学技术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和创作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特别是6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摆脱了架上绘画和雕塑,利用机器批量生产艺术品后,景观设计领域也突破了沙、石、水、树木等天然材料的限制,开始大量地使用塑料制品、光导纤维、合成金属等新型材料来制作景观作品。其中广泛应用的新兴材料和技术主要是: 人造雾 人造雾是采用设备处理后的净化水,以直径极小的微粒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白色自然物的奇特景观,颇似自然雾气的浓缩,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人造雾可按设计想要的效果及实际应用的要求随意控制。因而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及特色造景当中。 塑料制品及聚合物 塑料制品聚合物给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方便、经济、适用范围极广的造景材料。塑料制品现在已经普遍地应用于公共雕塑,景观设施甚至建筑设计等领域中,而各种聚合物则使轻质的、大跨度的室外遮蔽设计更加易于实现。 玻璃纤维和光纤 玻璃纤维掺入水泥和一些轻型膜网中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抗拉性能。另外玻璃纤维和光纤技术的结合使得室外景观照明更加灵活多样。目前已有一些设计甚至单独使用光纤和霓红灯来表达其景观作品的文化内涵。 经过将近一个世纪在艺术、科学、人文等文化领域的延伸与发展,现代景观建筑学在不断的拓展和变化中已经成为多元价值的实践专业。作为人类感知自然的媒介,景观建筑学的三个潜在关怀——美学、环境、社会越来越清晰地成为构成其价值体系的基石。任何一个优秀的设计都须是三者的平衡与综合,而不仅仅是图案化的形式或功能的简单满足。这也是现代文化丰富了景观建筑学的内涵,同时给我们带来的课题。 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与实践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高速上升时期。然而全国各地大量杂乱而分立的景观实践中充斥了浅薄形式化的、缺乏对人与环境真实关怀的武断设计。缺乏对现代文化融入景观设计领域这一过程的了解,或许是造成这一现状的诸多因素之一。我们应该明确:景观首先是文化现象,其次才是自然现象。这就要求设计师首先必须充分关注人、人的活动和需求。在这里,本文引用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创始人之一的奥姆斯特德的话与同行共勉——“创造可持续的,为人生活的和公共的景观,并给予这一清晰的理念以理想的形式,是我们所坚持的主旨。” 景观设计论文:浅谈湘银三期环境景观设计 内容摘要 湘银房地产公司通过六年的开发建设,现已成功地开发了"湘银小区"、"湘银世纪花园"、"湘江四季花园"等园林式住宅小区。其中湘银世纪花园规划总用地面积1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46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6万平方米,绿地面积占总用地的约40%,社区建筑风格具有澳洲风情特色,抓住现代人对居住环境要求的特点热点,以景观环境绿化为特色,展示了居住区生活的无穷乐趣...... 1.概况 湘银房地产公司通过六年的开发建设,现已成功地开发了"湘银小区"、"湘银世纪花园"、"湘江四季花园"等园林式住宅小区。其中湘银世纪花园规划总用地面积1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46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6万平方米,绿地面积占总用地的约40%,社区建筑风格具有澳洲风情特色,抓住现代人对居住环境要求的特点热点,以景观环境绿化为特色,展示了居住区生活的无穷乐趣。 2.景观设计的特点 2.1总体布局 世纪花园环境景观设计在总体布局中突出钟楼广场的功能以及景观效果,合理利用宅前屋后的零散用地,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分区明确,主题突出,充分满足居民生活与游憩的需要。总体布局分为4个功能区: 1)入口广场区 世纪花园的规划共设有三个出入口,东入口与北入口为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南入口为次入口,东入口设计了一个凹入式半圆形小广场,通过植物、景石造景作为对景,尽端为商业步行街,北连小区内3米宽的消防车道,东临湘银路。北入口紧靠湘江风光带,并可远眺神农公园之景色,兼得远山之色,近水之韵。穿过住宅楼间的道路,过渡到钟楼广场,从而完成了主入口的广场序列。 2)商业步行街区 该区为照顾景观的需要和商业的氛围,采取规则对称式的布局。在其中设置了旱喷、水池等多种形式,池边绿树掩映,不仅可以休闲购物,更使环境增色许多。 3)钟楼广场区 水是万物之源,生态环境的灵魂;有了水,环境才会显得空灵,才有生动的气韵。为此,钟楼广场区围绕钟楼布置了“水”这一主题 设计了一个水景,自钟楼水池内向东延伸通过步行街旱喷和海豚水景相连。 广场是活动交往的场所,广场中心的钟楼形成中心庭园的视觉交点,实施“大树引入城市计划”,在广场周围栽植了五棵大树,让小区居民提早享受到大规格的乔木带来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安静休闲区 每个居民从自家的单元门口出发到达小区出入口,都有一个宜人的环境,并在可能的地方设置可停歇的小块绿地,为整个小区创造了一个绿色的廊道系统。小区的道路蜿蜒曲折,没有两边的行道树站岗,只在布局上活跃的布置了遮荫的乔木,适当的拉大株间距,中间穿插种植花灌木,并在适宜的地方设置了座椅和花坛,营造了一个“以人为本”的居住空间。 5)架空休闲区 利用住宅首层架空部分开辟休闲活动区,通过绿化向架空层的渗透,形成半室内的休息空间,这种半开放的空间与室外的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园林空间的多重性和可变性。架空层内布置了壁山、水景、字画、小型游戏设施等,使之成为可休息娱乐或小型展廊,为居民提供了可遮风挡雨的活动场所,也使小区环境更富有透气感。 2.2园林小品设施 小品设施是环境景观中的点缀,是景观特色的细部表现,对居民也极具吸引力。西头的景墙有效的分隔了空间,很好的形成了障景;预制廊架的布置巧妙的处理了15栋与13栋楼间距的过渡;爬满紫藤的木质花架、现代的四方亭处于住宅区最僻静的一角,是小区居民闲谈、奕棋的小天地。 2.3植物配置 在植物的选材上充分考虑了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整个小区绿化多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科植物为基调,营造充满南国特色的亚热带海滨情调,突出了阳光棕榈园这一主题。 在整个小区的绿化环境设计中,根据各区域的不同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差异,在植物选择上也加以侧重。在小区主要入口,采用再生乔木如桂花、香樟等,配以灌木和低矮地被植物及景石,形成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的植物组景作为主入口对景。宅间大面积绿化区,通过孤植或组团式配置乔木、小乔木作主景,借鉴西方园林的模纹,结合园林大色块、大线条的特点,采用植物色带作底,形成景观特色鲜明的绿化庭院。安静休闲区,则以绿色植物为基调,选择有香味的桂花、栀子等,形成静谧闲适的空间。行道树则选用一些常绿乡土树种遮荫,体现植物在造园中的功能特性。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花卉和草坪相互穿插,交相辉映,居民穿行其中,能够感受到赏心悦目,心情放松。 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因地制宜 小区环境广场化趋势,考虑到湖南夏季气候炎热的特点,小区的广场应“小型化”、“隐形化”,让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浏览其中;充分利用地形处理景观,小区内的地形变化,大多显得很突兀,地形的处理都很被动,人工造作感很强,缺少自然气息及与人的亲和性。 3.2空间的营造应适合人的尺度 环境景观必须是“实用性亲近环境”,是用户实在感受与使用。小区中的细部处理不是很完善,如对架空层内不规则柱的处理,休息设施和运动设施缺乏,水景的营造、铺装的布置等。 3.3绿化环境不再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绿化植物在小区应用很广,植物也较丰富,但疏密不恰当,由于没有设计者的前期整体规划,只是场地出来了现场布置,加上开发商的各种意见,所以不能保障小区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 4.关于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 4.1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的作品,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作品,就会缺少风格、灵魂和内涵。其次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克隆”已有的成功范例,不要盲目追求某一类风格。 4.2强调人性化意识 在小区的设计、建设中要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其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4.3注重自然意识和生态意识 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东西容易在人的脑中产生和谐与美好的感觉。因此不要把家园搞成广场和公园,片面地追求高档和豪华,使住户闻不到自然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尽量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这样通过植物的自然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 4.4用现代科技武装园林 小区中应该运用新技术创造让居民能参与活动的新内容,如在水池汀步中设踏泉,居民脚踏即会喷水,饶有情趣;采用新建材,不仅可以采用粉墙黛瓦建设,同样也可以运用玻璃和不锈钢等现代材料来表现。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时代的进程、环境景观的深化留有发展余地,在设计上技术应适当超前,充分利用高科技、高智慧型设施,如光控、声控及电子技术等,使环境景观向智慧型发展。 4.5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如树种的配置,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地形的塑造等。设计人员应该勤下工地,多与施工队伍沟通并不断地思考、自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评判。 本文试图对环境景观设计进行浅析,通过对湘银世纪花园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实践进行探索,并将在今后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景观设计论文: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 内容摘要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法国风景园林师并没有天天把“生态”挂在嘴边,呼喊各种“生态”口号,而是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废墟、渗水、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 7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在各种园林景观形式中,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是其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9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启示 近10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准,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与设计理念,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1 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从业人员和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严肃的设计师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在国内设计师眼中,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混乱无序的市场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风格”、“风情”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3 借鉴西方方法,研究本土问题 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首先要了解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要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适用的范围、场所。不能盲目照搬,表面化地将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都弄到自己的花园里来。我们应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并借此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注重在观念上的学习和研究,反对粗浅的模仿和抄袭。 4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结语 大篇幅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通过踏实的工作在我国出现一些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到底何谓好的园林景观作品?一个好的作品,是不能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景观。许多有识之士,许多境外严肃的设计师,都在强调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本土化研究,都在探索营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之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悉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景观设计论文:桥梁景观设计的新方法与新趋势 内容摘要 桥梁一般位于城市中结构要害,这使桥梁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桥梁景观与城市景观有伴生关系,城市中与"桥"有关的地名便是这种伴生的历史作用。这便是桥梁景观设计中需要特别给予关注的环境景观问题。此外,桥梁景观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景观设计要求,如桥梁夜景观;还有新的桥梁景观设计组织方法,如桥梁景观CI。上述三点为桥梁景观设计领域近几年来出现的新方法与新趋势。由于桥梁工程设计行业的"胖"结构、"瘦"景观现象,使我国桥梁景观方面的设计研究偏于沉寂,为此对桥梁景观学的意义、桥梁景观的特点、国内外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有必要进行了解。 本文为中国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 1. 桥梁景观学研究的意义 1.1 推动景观设计在桥梁建设中的深化与体制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建成了22.4万座公路桥梁,但桥梁景观设计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便发展成熟的以桥梁形式美为主导原则的水平。这完全不能适应物质文明大踏步前进的祖国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国家早在1994年便确定重大工程的环境一票否决制策略,而桥梁景观设计对此无策应。 第二:桥梁景观总是与地景、城市景观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如悉尼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景观伴生成为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标志;武汉长江大桥与与龟蛇两山的景观伴生一直为武汉城市的骄傲等。注重本体景观的传统使我们忽视了景观伴生。 第三:桥梁在城市格局中的战略性地位使其夜景观成为城市亮化的一重要组成。桥梁所处的滨水区域,其广阔的视域是城市景观的表达重点,桥梁夜景观对于表现城市夜景观的景深与空间层次有重要作用。这为传统桥梁景观设计所不包容。 第四:桥梁设计领域的"胖"结构、"瘦"景观现象,不仅使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偏于沉寂,且有关学科中的一些新方法也得不到结合。 第五:由于桥梁结构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桥型不断产生,这为桥梁景观学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也为景观设计创造新的舞台。探索新桥型的景观表达,并使之与地域特色结合,成为桥梁景观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这些均为桥梁景观学研究需要深化的方面,也是桥梁景观设计需体制化的动因。 1.2 满足社会对桥梁景观的更高要求 桥梁景观设计跟不上社会的要求,这是因为: 一 桥梁的大规模建设不仅意味着要耗费巨额社会资金,还反映出社会物质的频繁互动对空间跨越的要求。桥梁已成为遍布城乡的一道风景线,其景观面貌作为一种现象便与物质文明挂钩,使桥梁景观有物质文明特性。 二 桥梁景观因其巨大的体量及独特的造型成为城市居民的骄傲,在蕴涵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还表达出一种对社会制度、人类力量的讴歌。此外桥梁景观还有一种作为地理沟通的意味,亦即所谓"纽带"的战略意义,这使桥梁景观往往成为城市文化的聚焦及城市形象的窗口。也使桥梁景观有精神文明寓意。 三 桥梁景观除以其流畅的形态、简约的造型、大空间的跨越产生巨大物质景观的震撼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入或其表现出的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使桥梁横生出文化景观的韵味。 上述诸点使各地政府或投资商对桥梁景观的营造更为倾情,也是社会意识超前的原因。这是桥梁景观设计研究的压力,也是桥梁景观学发展的动力! 1.3 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意义 我国不少城市、乡镇因桥而名。大多城市几乎都有与桥有关的地点、街区或行政区划称谓。这里既有桥梁景观的历史沉积也有现代桥梁景观的功劳。这是桥梁景观对城市的地标作用。无论江河湖海上的水桥、城市立交之旱桥或高速公路互通,他们一般均处在城市或区域的结构要害,这使桥梁对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50年代木桥,60一70年代拱桥,80年代梁桥,90年代斜拉桥,20世纪末悬索桥、立交桥。每个时代的桥型高潮均是其结构技术突飞猛进的结果。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桥梁景观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其时代特征又会感染城市,从而产生以点击面,一俩拨千斤的作用。 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伴生。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同时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1.4 对桥梁建设提供景观方面的理性决策参考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还无相应的技术规范,这使桥梁景观的思考缺乏科学依据。在桥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景观仅为结构后的包装或结构关系的美学调整。桥梁景观学研究除力图揭示更多的桥梁景观发展的新趋势,还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综合考量以便整理出景观设计原则,使决策或方案深化有据可依。 2. 桥梁景观的特点 2.1桥梁景观的技术美学特性 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其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因此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中的联系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2.2桥梁景观的时代性 如前所述,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有一层重要含义既是"新",如新事物、新发展、新现象、新景观、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等均可表达出时代寓意。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是使桥梁景观产生深刻时代烙印的主导因素。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景观成为城市中的视觉识别要点,这就使桥梁景观对时代的表述延伸至城市。因此把握好桥梁景观的这种特点并恰如其分在城市中发挥是我们在桥梁景观设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2.3桥梁景观的地域性 桥梁的空间跨越使交通立体化,而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桥梁与特定地点的地形、地貌配合成为桥梁景观设计需重点考虑的方面。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更新意义,景观更新中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地标作用的深层次原因。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象延安大桥与宝塔山、布鲁克林桥与曼哈顿,这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3. 国内外发展状况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历来受到政府及老一辈桥梁学家的关注。早在五十年代,围绕武汉长江大桥的景观建设就曾发动建筑师、艺术家与桥梁工程师为一体的设计专班对其桥型、桥塔、桥两侧观景台以及硬质景观元素如桥栏、灯具、雕塑等进行反复比较设计,直至今天武汉长江大桥还以其独特的景观、耐人寻味的细部、完整优美的桥姿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与城市标志。 自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的20年,我国建成永久性公路桥梁22.4万座。如此众多的桥梁,理应为景观设计提供广阔舞台。然而桥梁建设的功用传统使人们忽视了景观或是对景观心有余而力不足。九十年代末,厦门高格路桥景观设计研究中心设计的厦门海沧大桥被认为是桥梁全面引入景观及环境美化设计的先驱。其后该公司又相续承担了武汉军山大桥、京珠高速公路的湖北段桥梁及互通,宜昌夷陵长江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从建成桥梁的总体效果看,经景观设计后的桥梁确实是有更好的观感,更少的遗憾。厦门高格路桥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对推动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发展功不可没。 我国桥梁设计部门的建筑师在五、六十年代曾为桥梁的景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桥梁建设活动急剧增加,桥梁设计部门的建筑师由于数量不足,使景观设计工作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跟不上社会的要求。桥梁的地标意义,桥梁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影响及桥梁作为基础设施配套对经济的作用使各地政府或投资商对桥梁景观的营造更为倾情,这是社会意识超前的主要原因。 国外或我国的港澳地区其桥梁设计一般均有工程师与建筑师协同参与,象前两年香港特区路政署为征集昂船洲大桥设计方案而举办的国际性桥梁设计比赛,有十六支设计队伍踊跃参加,其中便有多位世界知名的桥梁工程师及建筑师。世界级建筑大师巴西尼迈耶就对桥梁艺术独有情钟,其晚年曾积极参与亚马逊河流的桥梁景观设计。我国的路、桥设计与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鼓励专业设计部门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联合,以吸纳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雕塑师介入,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桥梁景观设计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幺一种传统认识,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 其二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伪桥型"现象。这里有建设、管理部门对"时代风尚"的盲目追求,也有桥梁设计者无原则的阿奉。如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或拱,使桥梁形式与结构完全不符。这种违背桥梁设计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另一种误区。 其三是将桥梁景观设计当作桥梁工程的设计表达工具。桥梁景观设计在某些设计单位眼里仅仅是工程效果图或三维模拟,是工程投标的包装。工程中标后就将景观忘之九霄,这对业主、对人民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也反映某些设计部门对桥梁景观设计的肤浅认识。桥梁景观的实施有很多技术配合,它存在着实施的可行性问题,还存在着实施的经济性与目标、效果的优选问题。桥梁景观学的设计研究不仅要"关心自己",还要"关心别人",这便是我们上文提及的环境景观问题,这里更需要城市规划学科、环境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术。 现代的桥梁已不纯粹以满足功能为目的,桥梁巨大的跨度、强烈的形体表现力、超凡的尺度均对城市或大地景观产生影响。桥梁景观设计既要保持对功能、构造技术、形态美学、材料肌理研究的传统,还应针对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景观问题保持敏锐的跟踪,这样才能与朝气蓬勃的祖国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相适应。 桥梁景观英文为Bridgescape,该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桥梁景观设计师Frederick Gottemoeller的《Bridgescape--The art of designing bridges》一书中。Gottemoeller将桥梁景观分解成线型设计、造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等六大部分。Gottemoeller还对桥梁景观设计中符号学运用、历史文化表达、及技术美学特性等方面的设计创作进行了阐述,力图使桥梁功能、美学、文化与技术达到统一。 Gottemoeller有关桥梁景观设计及其内容的研究着重于桥梁的本体景观。这既是西方发达国家桥梁设计的传统,也与我国桥梁界、建筑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发展成熟的桥梁建筑设计的认识一致。然而桥梁不是孤立于环境,其景观总是与地景、城市景观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因此桥梁的环境景观理应成为桥梁景观设计与研究的重要方面。注重桥梁与周边的文化及自然环境的和谐是桥梁景观设计与传统的桥梁建筑设计的本质不同。 二十世纪末是我国环境意识觉醒的时代。随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土地的漠化、黄河断流、水源污染、长江洪水及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还应与环境和谐。1999年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表的《北京宪章》明确提出了对环境的和谐与尊重应该成为一切建设行为的基本原则。在桥梁景观设计中强调环境景观即是对此大背景的呼应,同时也是保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重要举措。反映到桥梁景观设计中便是桥梁景观与大地或城市景观尺度的和谐研究,桥梁景观对地形、地貌的适合,桥梁景观对文化环境的尊重与共生及桥梁建设对建设地点的自然原生景观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均为传统的桥梁建筑学所不包容。 西方发达国家的桥梁设计在桥梁决策过程中受环保及文化尊重的相关法规严格制约,并通过市政管理及建筑师、景观师的参与而得以落实。这使自然环境中的桥梁景观与地景有更多默契,而文化环境中的桥梁景观与城市有更多的和谐。 与我国的桥梁工程界一样,西方国家的桥梁建筑更多认为是结构工程师的杰作,建筑师在其中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地位,这使桥梁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与我国一样偏于沉寂。但这并不能否定建筑师对桥梁景观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建筑师的参与才使桥梁景观有更优美的形象,更少的遗憾。 4.桥梁景观设计的新趋势与新方法 2.1 桥梁的环境景观 桥梁景观英文为Bridgescape,按美国桥梁景观学家Frederick Gottemoeller的定义为设计桥梁的艺术(The art of designing bridges)。Gottemoeller将桥梁景观分解成线型设计、造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等六大部分。Gottemoeller还对桥梁景观设计中符号学运用、历史文化表达、及技术美学特性等方面的设计创作进行了阐述,力图使桥梁功能、美学、文化与技术达到统一。 Gottemoeller有关桥梁景观设计及其内容的研究着重于桥梁的本体景观。这也代表了我国桥梁界、建筑界对桥梁景观设计的传统认识。 二十世纪末是我国环境意识觉醒的时代。随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土地的漠化、黄河断流、水源污染、长江洪水及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还应与环境和谐。1999年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表的《北京宪章》明确提出了对环境的和谐与尊重应该成为一切建设行为的基本原则。在桥梁景观设计中强调环境景观即是对此大背景的呼应,同时也是保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重要举措。反映到桥梁景观设计中便是桥梁景观与大地或城市景观尺度的和谐研究,桥梁景观对地形、地貌的适合,桥梁景观对文化环境的尊重与共生及桥梁建设对建设地点的自然原生景观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均为传统的桥梁景观学所不包容。 2.2 桥梁的夜景观 桥梁夜景观与桥梁交通照明有本质区别,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功能照明对夜景观有一定作用。可以说桥梁夜景观是照明科学与桥梁艺术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人们对城市景观多样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桥梁夜景观拓展了桥梁的景观表达,全天候展示了桥梁魅力,是桥梁空间与时间的延伸。 桥梁夜景观的提出有两个大背景,其一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我国电力资源由"贫困"向"富裕"的发展,这是其物质基础。其二是桥梁在城市格局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夜景观成为城市亮化的一重要组成。桥梁所处的滨水区域,其广阔的视域是城市景观的表达重点,桥梁夜景观对于表现城市夜景观的景深与空间层次有重要作用。这是桥梁夜景观被注重的社会原因。 桥梁夜景观的设计虽然与建筑夜景观设计有相通之处,但其巨大的体量及带状的格局使夜景观有一些自身的规律。如桥梁夜景观更趋向为一亮带,而桥型艺术高潮处象桥塔、桥台、桥墩等则可形成亮点。这种点、线结合的夜景观格局更能体现桥梁个性与本质美。笔者见过不少桥梁其桥体通亮,光照均匀配置,这不仅消蚀了桥梁鲜明的空间、体积,同时还浪费了能源。 桥梁夜景观其灯光、灯色不仅有软质景观特点,其灯具还是桥面重要的硬质景观构成,灯具造型所传达的信息还可能是桥梁景观理念表达的一重要方面。如具有地域风格的灯具造型,可反映桥梁景观中对文化的追求等。现代的建筑夜景观设计提出了建筑与灯具一体化的概念,桥梁夜景观亦应如此。无论是观赏型的灯具如路灯,还是隐蔽型的如泛光灯均应在桥梁设计之始便有所考虑,并与桥梁景观成为一整体,以避免桥梁完成后灯具成为景观的负担。 2.3 桥梁景观CI CI是Corporate Identity 的缩写,意即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该概念于1905年由德意志制造联盟贝伦斯率先发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中国。CI有MI(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ur 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三方面组成。狭义的CI即指VI,它以各种视觉传播为媒体将企业活动的规范等抽象的语意转换为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符号,塑造企业独特的视觉形象。在CI中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最有传播和感染力的,也易为公众所接受,且具有新奇和整体等特点。CI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并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1995年在长沙举行的"首届中国C I 战略高级研讨会"上,"城市C I "即城市形象工程战略的概念由经济学家孟宪忠、中国型CI学者贺懋华两位先生提出。其目标在于发动城市的一切积极有效资源,设定和传播完整的城市形象[1]。我国CI战略倡导者钟健夫先生随后提出CI之C,不只是企业 Corporate,同时应代表国家 Country,城市 City,社区 Community 等。该概念延伸到城市景观元素的组织即为"城市CI"。城市CI是将CI的一整套方法与理论嫁接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全称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笔者以为桥梁景观元素也可运用城市CI的景观组织与设计方法,以形成完整统一的视觉形象。 桥梁景观CI与城市CI一样需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慎重处理桥梁形象的定位;第二步就是依据形象定位及分析得出的概念进行图式化处理;第三对桥梁的标志性组件依据上述结果进行设计;第四确定桥梁景观的标志色;第五桥梁景观元素的CI设计。下面给予简述。 形象定位:包括城市精神、市民行为准则、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等,从中形成桥梁景观理念。 标志物与标志图案:包括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多样化比较设计;根据桥梁尺度确定的标志物及图案的尺寸要求;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适合纹样设计等(可考虑方形适合、圆形适合甚至椭圆形等不同的类型)。桥梁标志物可以是桥塔、桥台、桥头堡或其他对桥梁有景观制高作用的构件。 标志色:可沿用城市标志色,也可根据城市的环境、文化确定标志色,选用的色彩应有一个量化标准,并要与标志物与图案纹样的色彩设计配合,同时还应与桥梁防腐涂装结合。 桥梁景观元素的CI设计:包括桥梁附属的花坛、座椅、栏杆、广告牌、电话亭、公交车站、人行天桥、垃圾桶、指示标牌及灯具等元素,也包含地面铺装、窖井盖板、建筑小品等。其设计要以标志色为统一,以标志图案为特征。城市景观元素可采用举证式的设计方法。 绿化:包括骨干树种的选取、绿化造型图案设计; 亮化:包括灯色的分区以及亮点分级。 桥梁景观CI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为桥梁学、建筑学、城市设计涵盖,只不过这些内容分散于各专业工种之中。桥梁景观CI却将分散于各处的影响形象的因素提取、整理并作统一的设计组织,这是其创新之处。因此桥梁景观CI提出的整合桥梁形象组件的思想对塑造桥梁总体形象具有方法论意义;虽然桥梁景观CI的操作与实施是桥梁建设与管理中的新课题,但桥梁景观CI的成果中包含很多可以定型化与量化的因素,这将有助于桥梁景观的管理与实施。 景观设计论文: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内容摘要 桥梁景观设计在我国越来越被重视。伴随其成长过程,还存在一些如建设管理机制、建筑师素质及设计风格等方面的问题。桥梁景观设计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及新趋势如桥梁环境景观、桥梁夜景观、桥梁景观CI等,这是现代桥梁景观设计与传统的不同。 [摘 要]桥梁景观设计在我国越来越被重视。伴随其成长过程,还存在一些如建设管理机制、建筑师素质及设计风格等方面的问题。桥梁景观设计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及新趋势如桥梁环境景观、桥梁夜景观、桥梁景观CI等,这是现代桥梁景观设计与传统的不同。 [关键词]桥梁景观 桥梁设计 城市景观 1.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历来受到政府及老一辈桥梁学家的关注。早在五十年代,围绕武汉长江大桥的景观建设就曾发动建筑师、艺术家与桥梁工程师为一体的设计专班对其桥型、桥塔、桥两侧观景台以及硬质景观元素如桥栏、灯具、雕塑等进行反复比较设计,直至今天武汉长江大桥还以其独特的景观、耐人寻味的细部、完整优美的桥姿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与城市标志。 自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的20年,我国建成永久性公路桥梁22.4万座。如此众多的桥梁,理应为景观设计提供广阔舞台。然而桥梁建设的功用传统使人们忽视了景观或是对景观心有余而力不足。九十年代末,厦门高格路桥景观设计研究中心设计的厦门海沧大桥被认为是桥梁全面引入景观及环境美化设计的先驱。我们在欣慰的同时也觉得来势稍晚。其后该公司又相续承担了武汉军山大桥、京珠高速公路的湖北段桥梁及互通,宜昌夷陵长江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从建成桥梁的总体效果看,经景观设计后的桥梁确实是有更好的观感,更少的遗憾。厦门高格路桥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对推动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发展功不可没。 我国桥梁设计部门的建筑师在五、六十年代曾为桥梁的景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桥梁建设活动急剧增加,桥梁设计部门的建筑师由于数量不足,使景观设计工作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跟不上社会的要求。桥梁的地标意义,桥梁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影响及桥梁作为基础设施配套对经济的作用使各地政府或投资商对桥梁景观的营造更为倾情,这是社会意识超前的主要原因。 国外或我国的港澳地区其桥梁设计一般均有工程师与建筑师协同参与,象前两年香港特区路政署为征集昂船洲大桥设计方案而举办的国际性桥梁设计比赛,有十六支设计队伍踊跃参加,其中便有多位世界知名的桥梁工程师及建筑师。我国的路、桥设计与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鼓励专业设计部门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联合,以吸纳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雕塑师介入,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桥梁景观设计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 其二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伪桥型”现象。这里有建设、管理部门对“时代风尚”的盲目追求,也有桥梁设计者无原则的阿奉。如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或拱,使桥梁形式与结构完全不符。这种违背桥梁设计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另一种误区。 现代的桥梁已不纯粹以满足功能为目的,桥梁巨大的跨度、强烈的形体表现力、超凡的尺度均对城市或大地景观产生影响。桥梁景观设计既要保持对功能、构造技术、形态美学、材料肌理研究的传统,还应针对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景观问题保持敏锐的跟踪,这样才能与朝气蓬勃的祖国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相适应。 2.桥梁景观设计的新趋势与新方法 2.1 桥梁的环境景观 桥梁景观英文为Bridgescape,按美国桥梁景观学家Frederick Gottemoeller的定义为设计桥梁的艺术(The art of designing bridges)。Gottemoeller将桥梁景观分解成线型设计、造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等六大部分。Gottemoeller还对桥梁景观设计中符号学运用、历史文化表达、及技术美学特性等方面的设计创作进行了阐述,力图使桥梁功能、美学、文化与技术达到统一。[注1] Gottemoeller有关桥梁景观设计及其内容的研究着重于桥梁的本体景观。这也代表了 我国桥梁界、建筑界对桥梁景观设计的传统认识。然而桥梁不是孤立于环境,其景观总是与地景(Landscape)、城市景观(Urbanscape)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如悉尼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景观伴生成为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标志;武汉长江大桥与与龟蛇两山的景观伴生一直为武汉城市的骄傲等。景观的伴生效果实质为环境中的景观和谐与有机,这里的环境既包含自然环境因素又包含人文环境因素。因此桥梁的环境景观理应成为桥梁景观设计与研究的重要方面。 二十世纪末是我国环境意识觉醒的时代。随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土地的漠化、黄河断流、水源污染、长江洪水及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还应与环境和谐。1999年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表的《北京宪章》明确提出了对环境的和谐与尊重应该成为一切建设行为的基本原则。在桥梁景观设计中强调环境景观即是对此大背景的呼应,同时也是保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重要举措。反映到桥梁景观设计中便是桥梁景观与大地或城市景观尺度的和谐研究,桥梁景观对地形、地貌的适合,桥梁景观对文化环境的尊重与共生及桥梁建设对建设地点的自然原生景观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均为传统的桥梁景观学所不包容。 2.2 桥梁的夜景观 桥梁夜景观与桥梁交通照明有本质区别,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功能照明对夜景观有一定作用。可以说桥梁夜景观是照明科学与桥梁艺术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人们对城市景观多样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桥梁夜景观拓展了桥梁的景观表达,全天候展示了桥梁魅力,是桥梁空间与时间的延伸。 桥梁夜景观的提出有两个大背景,其一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我国电力资源由“贫困”向“富裕”的发展,这是其物质基础。其二是桥梁在城市格局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夜景观成为城市亮化的一重要组成。桥梁所处的滨水区域,其广阔的视域是城市景观的表达重点,桥梁夜景观对于表现城市夜景观的景深与空间层次有重要作用。这是桥梁夜景观被注重的社会原因。 桥梁夜景观的设计虽然与建筑夜景观设计有相通之处,但其巨大的体量及带状的格局使夜景观有一些自身的规律。如桥梁夜景观更趋向为一亮带,而桥型艺术高潮处象桥塔、桥台、桥墩等则可形成亮点。这种点、线结合的夜景观格局更能体现桥梁个性与本质美。笔者见过不少桥梁其桥体通亮,光照均匀配置,这不仅消蚀了桥梁鲜明的空间、体积,同时还浪费了能源。 桥梁夜景观其灯光、灯色不仅有软质景观特点,其灯具还是桥面重要的硬质景观构成,灯具造型所传达的信息还可能是桥梁景观理念表达的一重要方面。如具有地域风格的灯具造型,可反映桥梁景观中对文化的追求等。现代的建筑夜景观设计提出了建筑与灯具一体化的概念[注2],桥梁夜景观亦应如此。无论是观赏型的灯具如路灯,还是隐蔽型的如泛光灯均应在桥梁设计之始便有所考虑,并与桥梁景观成为一整体,以避免桥梁完成后灯具成为景观的负担。 2.3 桥梁景观CI CI是Corporate Identity 的缩写,意即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该概念于1905年由德意志制造联盟贝伦斯率先发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中国。CI的主要含义是指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统一设计,利用整体表现体系(尤其是视觉表达系统),传达企业营销概念与公众,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CI有MI(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ur 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三方面组成。狭义的CI即指VI,它以各种视觉传播为媒体将企业活动的规范等抽象的语意转换为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符号,塑造企业独特的视觉形象。在CI中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最有传播和感染力的,也易为公众所接受,且具有新奇和整体等特点。CI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并有许多成功的范例。该概念延伸到城市景观元素的组织即为“城市CI”[注3]。城市CI是将CI的一整套方法与理论嫁接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全称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笔者以为桥梁景观元素也可运用城市CI的景观组织与设计方法,以形成完整统一的视觉形象。 桥梁景观CI与城市CI一样需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慎重处理桥梁形象的定位;第二步就是依据形象定位及分析得出的概念进行图式化处理;第三对桥梁的标志性组件依据上述结果进行设计;第四确定桥梁景观的标志色;第五桥梁景观元素的CI设计。下面给予简述。 形象定位:包括城市精神、市民行为准则、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等,从中形成桥梁景观理念。 标志物与标志图案:包括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多样化比较设计;根据桥梁尺度确定的标志物及图案的尺寸要求;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适合纹样设计等(可考虑方形适合、圆形适合甚至椭圆形等不同的类型)。桥梁标志物可以是桥塔、桥台、桥头堡或其他对桥梁有景观制高作用的构件。 标志色:可沿用城市标志色,也可根据城市的环境、文化确定标志色,选用的色彩应有一个量化标准,并要与标志物与图案纹样的色彩设计配合,同时还应与桥梁防腐涂装结合。 桥梁景观元素的CI设计:包括桥梁附属的花坛、座椅、栏杆、广告牌、电话亭、公交车站、人行天桥、垃圾桶、指示标牌及灯具等元素,也包含地面铺装、窖井盖板、建筑小品等。其设计要以标志色为统一,以标志图案为特征。桥梁景观元素可采用举证式的设计方法。 。 桥梁景观CI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为桥梁学、建筑学、城市设计涵盖,只不过这些内容分散于各专业工种之中。桥梁景观CI却将分散于各处的影响形象的因素提取、整理并作统一的设计组织,这是其创新之处。因此桥梁景观CI提出的整合桥梁形象组件的思想对塑造桥梁总体形象具有方法论意义;虽然桥梁景观CI的操作与实施是桥梁建设与管理中的新课题,但桥梁景观CI的成果中包含很多可以定型化与量化的因素,这将有助于桥梁景观的管理与实施。 3.结语 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条件下对桥梁环境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则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因此各级政府均将桥梁景观的建设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以倡导与推崇,这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桥梁设计部门应加强景观方面的人才与技术准备,一则为顺应时代潮流,另外也是为与国际接轨使我们的桥梁设计走向世界。 景观设计论文: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 内容摘要 1.景观,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俞孔坚,2002)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的设计(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而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 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仍在主要承担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那是因为中国景观设计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只有同时经过掌握关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双方面知识、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人地关系和谐的城市。 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 与环境艺术(甚至大地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与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3.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 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 )。 景观设计师的称谓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于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为职业称号(Newton, 1971)。Olmsted坚持用景观设计师不用在当时盛行的风景花园师(或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不仅仅是职业称谓上的创新,而是对该职业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扩充和革新。 景观设计师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和园丁(Gardener,对应于Gardening),风景花园师(或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对应与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处在于: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景观设计师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决不是某个层面(如视觉审美意义上的风景问题);景观设计师的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及可持续的问题。他是以土地的名义、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名义,以及以人类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名义,来监护、合理地利用、设计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 4.发展中的景观设计专业 与建筑学一样,景观设计职业先于景观设计学的形成,在大量景观设计师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便是景观设计学。 农业时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称为风水),农业及园艺技术,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等,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的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但景观设计学决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的造园艺术,或园林艺术,也不能等同于风景园(林)艺术(Landscape gardening)。 正如算术之于数学,中国的针灸之于现代医学,不能同日而语一样,任何一门源于农业时代的经验科学或技艺,都必须经历一个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进行脱胎换骨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工业时代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化带来的人地关系问题。早在1858年,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坚持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成为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当时普遍采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造园,或译为风景园林),从而为景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辟的一个广阔的空间,绵延100多年。 同样的理由,Olmsted给这个专业和学科定义的空间决不应是景观设计学科当今发展的界限。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另一位美国景观设计学科的领袖人物McHarg就是针对当时景观设计学科无能应对城市问题和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而扛起生态规划的大旗,使景观设计学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类和地球的前沿。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城镇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都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都将要求重新定义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可持续理论、生态科学、信息技术、现代艺术理论和思潮又都将为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我们既没有必要用新瓶子去卖老酒,更不应该用老瓶子去装新醋。 但无论学科如何发展,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天地)、人文的关怀(人)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神)。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浅析宜居城市道路设计模式的转型 【摘要】传统道路的设计,依据的是人们传统的行车习惯与步行习惯,在预留公共的活动范围和自然景观的范围下进行设计。但是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城市在逐渐追求视觉的享受与等级的分化同时,使得道路的设计缺乏合理性与实际运用的方便性。这样的设计模式,使得城市生活的丰富性与多样化失去了不少。传统模式的道路设计存在诸多的弊端,促使了道路设计模式的转型。随着新型社会的转变,多样化的设计已逐渐进行,使得城市的文化建设、城市的繁荣能够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并获得城市居民的认可。 【关键词】宜居城市;道路设计;传统模式;模式的转型 0.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在不断地运行,同时城市现代化的特征也不断的在显现出来[1]。城市规格的布局,已逐渐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变。在城市规模的变化中,城市旧模式的建设弊端性已给城市的现代化带来一定的阻碍性。城市中道路的设计是早期的以自行车、步行,甚至于马车行驶的特点进行设计,特别是一些城市的老城区。而如此狭小的模式已不能容纳现代化的科技。这逐渐的已经阻碍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速度。为促进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城市规划中道路设计模式需要尽快的转型。 1.传统道路设计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模式的道路解决的是道路的通行能力,其设计主要由交通设计师主导,技术工完成实际的操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以前的交通工具简单,所占空间狭小,因此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行路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一般城市道路有主干道、次干道、快速通道以及支路的四种模式对道路进行设计[2]。较理想的设计是主干道的设计。但是随着人流量的增多,主干道所承受的压力已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在交通设计师的设计下,现今各城市的道路随着人流量的增加相应的增加了立交桥的设和天桥、高架桥的设计。但是,在一味的考虑减少交通压力时却没有将整个城市的布局考虑在内,导致整个城市的布局给人一种拥堵、混乱的感觉。同时,为了跟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的中央设计了不少广场与公园。本来设计者们的初衷是为了减缓行人压力,给市民一种优雅和有限的城市生活,可是,如此建设反而让市民对道路的建设产生一种紧致感,完全没有居住的味道。因此,在传统道路设计中,现代化的市民生活越来越受影响,毫无居家的舒适感。 2.道路设计模式的转型 正是由于传统道路设计模式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感觉不甚舒适,为了改变现有的这种模式,宜居城市的道路设计方式正在接受转变[3]。在转变这种道路带来不舒适感的同时,交通设计师们也在努力使得城市的景观更加的怡人。通过对传统道路模式的转型,使得城市给居民的感觉适宜工作的同时更适宜居住。 2.1转型道路设计的特征 虽然新型的道路设计正在进行中,但是根据传统模式的道路,在新型道路设计的摸索中已渐渐发现两者之间的共性。新型道路的设计在弥补传统道路设计不足的同时能够以城市的多样性与城市的特性为设计前提。因此,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已不再是简单的设计城市的机动车道,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较多的是能够预留足够的空间供居民休闲娱乐。新型的道路设计已将传统以行车率先的目的转变成了以人行需要为目的。考虑行人在步行过程中的物理需要,保证行人的安全。在新型的道路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实际经验,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避免交通事故频发的状态,提高道路上行人与车辆的安全系数。 2.2新型道路设计的城市应用 为更好地完善城市的各项设计,有助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给居民以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努力将城市的建设向新型的模式转变[4]。本来,对于道路而言,其设计本身就不具有怎样的完整性,道路的完整需结合城市各项建设的完好连接,让人不觉得突兀。道路只是城市相邻两个地方连接的纽带。为更好地将纽带的作用发挥的更加完善,新型的道路设计必在其中。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道路的安全性,还要保留道路两旁原有的生态性,一般在城市中能够存留下来的自然生态都有一定的作用,营造城市的自然感,贴近自然。新型道路的设计,不仅仅考虑的是交通的便利性、舒适性、同时还应考虑道路的可观赏性。城市的发展不断变化,人们的审美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新型道路在道路两旁设置一定的景观供市民欣赏,使得整个城市的建设更加的和谐与自然。就如张家口旧城道路的改造。该市在新型道路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因素,使得在改造过程中让市民感觉城市之间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组合。 2.3新型道路设计的前景 在我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该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道路的建设也是其建设的一部分[5]。在当下良好的发展前景下,我们应当抓住良好的机遇,把握好机会,将城市的道路从传统的设计模式转变到新型的设计模式中来,将能够大大提高整个城市的品味与特点。国外现已将可持续理念推进道路设计的模式中,我国可以借鉴相关的经验,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对城市的规划出谋划策,城市的每一部分建设能够建设的更加完善。 3.总结 传统的道路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同样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在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借鉴以往设计的经验,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力求创新。当然,在城市的设计过程中也应当考虑城市道路的设计模式。城市的现代化模式正愈演愈烈,而如何更好地对城市进行规划,道路设计的转型是必经之路。对于宜居城市的道路设计,更是尤为重要。其关系的不仅仅是城市的设计,更是市民的生活质量的保证。良好的道路设计模式,更容易增加市民对城市的认可度。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试论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摘要: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其对于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是有直接的影响的,设计师应具备足够丰富的设计经验,并且对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同时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准确的把握城市道路建设的精髓,为我们所生活的家园设计出最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1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 使用年限选择不当。通常情况下,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主干路采用沥青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寿命要求为20 年,而水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则可达到30 年。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路面的使用寿命都是很短的,一些路面在使用了5- 10 年时就会出现破损或是断裂等质量问题。而之所以导致这类问题的出现,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设计年限选择存在问题,在设计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路面对车辆的最大承载力,也没有很严格的规范施工质量,而在选择参数时有时过于追求了其经济性,技术参数的数值往往都是很低的。导致一部分道路需要改扩建,也产生很大的改扩建费用。 1.2 横断面选择不匹配。设计师在设计城市道路时,无论是从长期还是近期的角度,其都应对横断面进行详细的考虑。然而实际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有时只是简单的分析道路现有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也会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对于城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道路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是提升的要求却往往都忽略了,因此,在整体改进城市的现有道路时,就经常会出现费时费工并且费钱的问题。因此,在我们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这项工作时,我们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道路建成后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长期还是近期都应将其考虑完全。 1.3 曲面半径的问题。要想科学合理的取用曲面半径,那么设计师就必须要重点考虑曲面附近的实际运行速度及前后衔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其应是能够达到线性指标的要求的,其在能够保证连续性的同时,还应能够很好的解决平纵均衡的问题,在设计曲面半径时应充分的考虑到道路的实际特点和自身情况,并不是曲面半径值越大就越能满足设计师的要求。 1.4 道路设计的超高问题。如果城市道路路段的设置存在着超高的问题,那么即使是低速行驶的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倾倒等交通事故。尤其一些老旧城区的道路由于各种限制没有设置超高造成了事故,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在我们研究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我们发现横向力系数是影响城市道路使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选择横向分布系数才能准确的计算设计基准期内面层临界部位所受的累计当量轴次。 1.5 平纵组合。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一个重大因素就是平纵组合。如果组合不好线形不能相互对应,相邻路段的各项技术指标不均衡,单独看平曲线和竖曲线都没有问题,但完工后的道路却是事故易发路段,在设计时有时我们会强调是条件受限,但忽略的却是行车安全。 2 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有效对策 设计城市道路时选择合适的参数相当重要,当参数出现了问题时,将直接导致设计的失败和工程的浪费。在开展设计工作时要求设计人员有综合的设计分析能力和较强的远期预见性。 2.1 合理选择使用年限。在确定使用年限时,设计人员必须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来选用这些参数。根据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定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来确定,当道路为货运、防洪、消防、旅游等专用道路使用时,又需特殊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举例来说,当一条主干路规划设计年限为15 年,但该条道路预测的交通量饱和状态为20 年,那就应该提高该道路的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否则到了15 年又需要大修。这样就考虑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2.2 合理布设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时,应综合的衡量道路的实际宽度,同时也要考虑在城市道路建设完成后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的变化情况,不同的城市其实际情况也是有一定差异的,那么设计人员就应分别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准确的计算出车辆行驶的具体情况,并且设计出能近远期结合的横段面方案,并预留管线位置,给远期实施留有余地。 2.3 加强平纵曲线指标控制。平纵合成曲线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协调,路面排水应通畅。平纵曲线我们一定要遵守“平包纵”的原则。还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加宽,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 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在处理老路改造时,原有的不满足要求的要注意设置超高,不满足条件的必须进行改造。对平曲线的半径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其半径超过了8km,那么驾驶人员驾车行驶在道路路面上就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感,因此,在设计平曲线的长度时,应尽可能的将其控制在1km- 3km的范围内。 2.4 做好路面结构的选择。路面结构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满足强度、稳定性、耐久性。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时不能一味根据道路等级来确定路面结构厚度,应根据实地调查和预测的交通量来合理设计路面结构。举例来说,有些道路会过往重型车辆,即使规划的道路等级为次干路或支路,仍然需要根据相应的累计当量轴次来设计路面结构。 2.5 设计好新老路基的拼接。在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都会忽略路基拼接的问题。而要想保证原来路基和新建的路基能够完好的拼接到一起,那么就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其中,最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就是进一步的提升所填新土的压实度和挖台阶,然而如果道路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软土地基和河塘路段,那么路基就可能存在着沉降不均匀的现象,那么如果没有严格的进行设计工作,道路就极易出现断裂和破损的问题,此时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6 控制好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很多城市道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开裂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道路路面基层所使用的材料都为半刚性基层,一旦出现了开裂问题,由于渗水沥青路面的面层就也会加速受到影响。在设计半刚性基层时一定要控制好级配曲线,设计时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实验室的最佳含水量要和现场进行标定,严格控制水泥含量,必要时设置伸缩缝,面层铺设前在基层上必须喷洒透层油。 2.7 桥头跳车现象。在城市道路的交通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桥头跳车的现象,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是有很多因素的,并且每一种因素的形成原因也是有所不同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桥台和路堤之间是存在着明显的沉降差的。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先加强道路路基,有效的处理尺寸大的搭板,并适当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结束语 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最终的设计成果也就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的好坏。而要想真正的做好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那么就应结合现有实践经验,明确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基本要求,深入的研究城市道路设计和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本文便对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有效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如何做好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城市道路设计影响因素探讨及生态理念设计分析 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对城市道路设计影响因素探讨及生态理念设计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影响因素;生态理念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对市政道路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生态理念,不断优化道路设计。 1城市道路设计影响因素 1.1路基设计因素 公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设计工作的好坏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需要注意:(1)公路路基的设计高度与桥涵和洞道的高度应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在设计路基的高度时,应严格的遵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在设计不同等级的公路路基高度时,与相关技术的规范和标准相比,公路路基工程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技术应更高。举例来说,在设计高速公路的路基高度时,我们所设计的尺寸就必须能够有效的防御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在高速公路使用运行的过程中,即使发生灾害,其也能够顺利的通车。(3)所设计的路基高度还应与其所处环境土质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每一个公路行业的建设工作者都知道,在公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后,几乎都会出现开裂和凹陷等质量病害,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路基的高度设计不符合要求。因此,在设计路基的高度时,如果路基所处环境的土质是常有地下水的,那么就应适当的降低路基的建设高度,从而避免路基加速沉降问题的出现。 1.2道路平面设计因素 首先应确定线位,城市道路的线位一般由规划确定,但是在设计中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微调或进行路线方案比选。线位确定以后,再确定平面,平面的确定需要考虑相交道路、路段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现状建筑物、现状道路、规划横断面宽度等因素。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因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要点。在前期设计中就应向规划局申请规划要点,规划要点提供了规划中线的坐标,道路的等级、宽度,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对于平面设计,规划中线坐标很重要,一般应在地形图上将规划中线放线,然后根据横断面的布置情况,做平面图。 (2)平纵组合。规范对平包纵的规定为:设计速度较大的道路应遵守,设计速度较小的道路,现场条件不允许,可以不完全符合,没有强制要求。 (3)与桥隧的衔接。相同车道数的桥隧横断面要宽于路基,在路基与桥隧的衔接中要注意宽度渐变的设计,另外还应考虑桥梁慢行系统的空间和过街设施,以及与路基段的慢行系统的衔接。 1.3道路断面设计因素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防洪标高、地台标高、规划标高、排水要求、最大纵坡要求、地下水位等。设计中往往忽略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过高,容易侵入路面结构,造成早期损坏,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采取不同的对策,包括是否设计垫层、提高设计标高等。纵断面的设计变更对投资的影响较大,会造成土方数量增加。 1.3.1纵断面设计 (1)对于旧路改造的纵断面设计。城市道路中原有道路改造项目比较多,而且其道路两侧原有建筑物已经存在,建筑物散水及地下管线均已形成。因此,对于这种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其基本原则是保证纵坡平顺过渡,同时,填挖方应参考本次设计要求中的道路结构厚度,不能大填大挖,要保证周围建筑物及相邻道路的排水要求。 (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城区也在不断地扩大。根据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新建道路也在不断增多。对于新建道路,要重点满足排水等地下设施的管网要求。如果前后坡差较大,则应合理采用竖曲线来缓和行车需求。 (3)对于交叉口处纵断面的设计。交叉口处纵断面的设计,首先应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此外,还要能够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对于旧路改造的交叉口,如果没有办法通过纵坡来满足排水要求时,则应在低点处加设雨水口,以保证行人过街及转弯车辆的安全性。 1.3.2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分幅设计应按具体情况而定。旧路一般按道路原来的横断面形式进行改造,不作调整;新建道路的横断面,需在道路红线宽度和城市市政道路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交通量预测等综合因素确定板块形式,并经过论证比对,综合考虑绿地率、道路照明设施等所有设施设备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布置,最终确定横断面的布置形式。横断面的设计,包括初定与调整,都与道路平面及纵断面的设计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因此优化和完善横断面形式在道路设计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1.4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因素 交通组织设计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可以使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主要需要考虑交叉口处的交通组织设计,因为过街行人、非机动车及机动车都会在交叉口处交汇,如果不能合理组织的话将会带来秩序混乱,导致事故频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中的规定,人行横道的间距宜为250~300m。在我国的城市中,人流量大,行人通行影响机动车辆的通行。在主干路上,选择合理的开口间距及立体交叉口的形式,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平面交叉口处进行合理的渠化设计,可有效分流交叉口的交通压力。 2、城市道路生态理念设计 需要全面考虑公路工程中各种生态环境的关系,减少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及优化。生态公路的设计是基于环境保护来进行的设计,它不仅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而且能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2.1照明节能设计 照明是城市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照明标准应按道路等级、交通量大小等选择相关标准。有必要时,可在交叉口处加设高脚射灯,这样做有利于驾驶员识别道路。在近些年来,部分城市照明已改用发光二极管(LED)光源来照明,这不但有利于节约成本,而且由于新型LED 灯的亮度提高,也有利于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车辆行驶的流畅与舒适。 2.2保护环境、融入环境 要将自然式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式的设计理念中,这样能够使对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破坏达到最小;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法,利用原有的景观植被来进行公路设计,尽量减少人工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还要尽量多引进不同种类的物种,对沿线的文物也要进行保护,使公路真正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2.3科学的生态绿化设计 建设生态公路,还需要对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的特点进行分析,选用与本区域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植被;在进行边坡绿化时,则要考虑土壤的结构特点。同时在选择植被时,要尽量做到多种类型相结合,避免物种单一,也可以采用散丛结合的方法,实现绿化的科学性。 3、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道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生态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城市道路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城市道路设计水平,需要设计人员开阔视野,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积累丰富的经验,以便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中的供需矛盾。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论述城市道路设计的创新思考及新技术应用 【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所依赖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重视城市道路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创新思考及新技术应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创新;新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城市的血管――道路,在支撑城市正常运转。促进城市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大,不少城市在积极建设新道路的同时也在抓紧进行对现有道路的改造,这就对新旧道路。新旧路网的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要树立争先创优的观念,在工作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更好的完成道路设计工作,以便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城市道路设计的创新思考 当今的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从大环境说,这是处于一个重视经济效益的年代,有些业主单位对项目完成时间要求过紧,造成许多设计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设计成果论证,总结和思考,甚至出现套规范、套图纸等现象,从而失去了进行创新的土壤。这些问题会造成设计成果的不合理甚至谬误,降低了工程经济效益比,也可能酝酿工程事故。 从设计行业内部分析,有的设计院缺乏激励创新机制,项目设计技术含量不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方法不够重视,容易造成“吃老本”的现象,限制了设计人员乃至设计院的长远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行业、部门应预留足够空间,重视培养设计人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在市政工程行业建设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方法。同时,设计人员加强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合理调配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总结和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迎难而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同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各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风土习俗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统一采用的城市道路或公路规范不可能针对各地情况做出最适合和细致的规定。若一刀切,硬套规范,将难免出现雷同或者非最佳方案。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能熟读规范后真正理解其内涵、核心,把握到规范编写者的意图,最后将各种规范灵活运用到现实工程,才能切实提高设计水平,做出最合理的方案。 2、道路设计应与城市、人、景观和谐共存 道路不仅解决居民出行、满足物资运输的单一功能,它如今已经是为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人流、物流提供公共空间,为城市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而且是具有城市形象特色的优美环境的载体。以交通功能、生活功能及生态景观功能为轴线,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道路设计,使道路与城市、人、景观和谐共存。 如何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态、环保城市,作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建设者的面前。据有关资料介绍,现在城市道路交通步行化和宁静化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少建高架路,建设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地下隧道成为一种趋势。道路设计要善于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开发区的特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一些路段采取下穿的方式穿越现有道路、重要的商务区和海河等,在通过中心渔港商务区,可选取“埋”入地下的隧道方案,地面建设中心公园景观带,配套建设商务区域内部道路网,这样既较好地满足过境干道交通快捷的需要,也便于区域地面道路交通的组织,同时拓展了城市空间,提高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3、道路设计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3.1曲线法定线 在国外许多公路设计中,普遍都是运用曲线法定线这种方法来设计,相应地,由于这种方法在众多公路设计中的应用也使得公路在投入使用后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所以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许多工程师的重视。 曲线法的定线思路是在遵循一些特定规律的基础上来确立圆弧所在路线上的设计主导地位的,并且在定线的同时要根据控制因素来确定圆曲线的准确位置,进而再去利用直线和缓和曲线来决定圆弧与圆弧之间,连接和过度之间的这些关系。采取这样的定线方法,具有以下两个好处,第一是可以直接采用圆曲线来针对主要地形或者物体进行控制;第二是用直线或者缓和曲线去连接周围的曲线可以使之多变灵活,从而就不需要去寻找导线和焦点的位置。由于曲线法定线这一理念是在国外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时间运用过的,因此它不仅拥有实际操作的优势,同时也具备一套相对完善和成熟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借助曲主要点的切线方向互相交错而获得的导线和交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设计以及图表的相关需要,并且进一步将其思路拓展开来,也可以使圆曲线的定位和建立更加具有灵活性,从而解决众多复杂的控制要求这一难题。 3.2网络化公路设计管理系统 我国许多公路设计研究院,普遍都存在竞争力缺乏或发展缓慢的这一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公路设计院也投入了相应的人力和财力,最后得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体制的欠缺落后。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扩大,不少研究院纷纷改变了自己的管理体制,并且采用了项目管理体制。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体制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工程不能按期完成项目、成本总是超出预算标准、缩减或更改设计图纸以减少成本支出和缩短施工周期等。 首先,采用网络技术进行公路设计项目管理这一模式的运用打破了传统企业管理的等级制度结构,并且取代了过去分工的组织形式,构成了一个企业家联合体、非中心化的网络模式,并且实现了由各项目小组来实现网络化项目管理的协作组织模式。 其次,实现了对查询项目计划中人力资源的分配。这一操作方法是通过网络的形式,直接将项目的计划到网络系统中,各项目小组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客户端查询各自的项目任务以及项目安排,成员在登录网络平台后,首先要查看自己的任务,并且阅读相关的资料和任务要求,确认无误后在点击确定按钮,则该项目就正式启动。 再次,一般情况下公路设计都是经过不同专业和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来共同完成的,然而网络化管理系统的文档和问题这两个功能就可以直接取代以上繁杂的程序,使得公路设计更趋于方便简洁,高效适用。这两个功能的作用是,使用文档功能可以相互间提取资料,并且可以使资料共享,从而免去复杂的纸质文件交接方式;使用问题功能,可以及时地解决工作人文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在线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以确定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案。因此,这一网络化系统运用在公路设计中不仅增加了公路设计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提高了公路设计的效率,节约了大量的设计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公路设计计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3以点为基本元素进行横断面设计法 我国公路设计所使用的设计软件一般采用的横断面设计方法都是“模板法”,也就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普遍运用的横断面处理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不需要太多的复杂程序,并且在不同的路段只需要提供相应的模板,直接套用就行。当然,有些软件也不止这点功能,相应地还提供了其他的扩展功能,比如建立自定义模板。但这一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比较简单和常见的路段中利用该软件的自定义模板来设计和处理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是遇到相对复杂的横断面问题是,就会显得力不能及,即使勉强达到,也会在另一方面投入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在所有的横断面中,都具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由许多的横断面点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只要我们把这些面点控制住了,也就控制了横断面线的产生,所以这种技术的存在为公路设计的工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具有专业功能性质的宏命令,有了这些宏,再适当具备一些程序开发必备的思路,横断面的设计就可以迎刃而解,轻松实现。 结语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脉络和骨架,除了承担交通功能外,还具有生活功能、管线载体、景观功能等。但究其本质最终是为“人”服务,因此,道路设计中应将“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创新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形象得以改善,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分析:光纤通信技术的运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生活中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于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光纤通讯技术。在当今社会,光纤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说,对于研究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从光纤通信技术自身出发,来探讨它的应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光纤通信技术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是电信行业里重要突破的一项技术,发展到至今,已经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现在光纤通信技术严格来说,是属于第四代。也即为较之以往的前三代,它具有速度快、质量轻等特点,而且在抗磁干扰方面更是有所突破。所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关于光纤通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促使我国的通信事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一、光纤通信技术 首先笔者先来谈下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所谓光纤通信技术也即为通过光纤纤维来作传输媒介,在经过光通信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具体来说,可以从小的部分入手。先是光纤纤维它的硬件。它的硬件大致包括涂层、纤芯以及包层。重点来说下包层。所谓包层就是中间的那一部分,它配合着纤芯以及涂层,很好的能完成光信号的传输[1]。再者,笔者认为在光纤维中不仅含有一根纤维,准确的说它是由很多的光纤聚合成的,从而促使光信号的稳定性。光信号在传输信息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光缆的光波频率加快,光纤技术的传输速度也随之加快,这样一来,它所传输的信息量也会加大。最后,再来说下光纤通信技术的优势。它的优势是在于它自身的空间较小,而且其传输的速度又稳又快,另外加之自身有防止窃听的作用,所以可以运用到相关的特殊领域。还有,一般光纤的储备材料比较的多样丰富,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有色金属的用量,倘若有色金属的用量能够减少,那么光纤的成本也会降低。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一)在通信方面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在通信方面的运用也是越来越频繁,而且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本地、城域等行业中的运用更是频繁,俨然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不可替代。进一步说,光纤技术的在通信方面的应用,已经使其成为领军式的存在。 (二)电力通信方面的应用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已经进入了电力时代,它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的电力行业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和阻碍。据笔者了解,在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中,都是通过人力调节操控的,但随着电力通信的发展,这种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现在的电力通信时代,而这时,选取具有稳定性强、质量又高、成本又低的光纤技术,是其不二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现在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和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网络通讯技术。 (三)在传媒行业的具体应用 笔者认为,现在传媒行业已经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模式的传媒行业。很多时候面对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传媒行业不能够及时的向大众传输最新的信息或者是声音和图像。但根据笔者了解,对于传媒行业而言,它需要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但是在传输过程中因为传输信号的不稳定,就会造成夹带噪音、色斑等现象。这样一来,它就不能很好地传输出画面或者声音。基于这种情况,运用光纤通信技术能够较好的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因为光纤技术能够起到很好的抗干扰作用,使其在传输声音和画面的过程中,信号较为稳定,从而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声音和画面[2]。 (四)在互联网中的具体应用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它是众多领域内,传输信息最多的一个领域。它需要向很多的用户及时传送信息,但基于技术上的不完善,很多时候不能够准确性的传输信息。而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就可以完全满足互联网行业的需求。光纤通信技术在互联网行业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物流、网上银行等等。 三、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通信信道容量持续增大,实现超大容量 如今的时代,也是信息发展的时代。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传递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所以说,在通信信道容量方面,必须扩大其规模,只有保证好它的容量,才能能更好的满足于现在人们生活的需求。除此之外,也要优化现在的通信系统和光纤电缆的匹配度,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增大通信信道的容量以及传输速度。也可以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它能够最快速度的增大通信信道容量和通信速度。 (二)光孤子通信 所谓光孤子通信,也即为它是改善色散对通信信道容量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的传输质量和速度。同时,光孤子通信也是在通信建设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光孤子通信在抗干扰方面具有很强的抵抗型,它能够很好地抵制住色散的出现,从而延长了孤子的有效输送距离。据笔者了解,关于光孤子通信技术,它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尤其是在海底通信系统的运用中。 (三)实现全光网络 全光网络它是光纤通信技术未来的一部分。所谓全光网络也即为它是采取光节点替代旧有的电节点,传输信号完全以光信号的方式存在。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克服电光的瓶颈,但是关于如何实现全光网络,也是值得去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实现全光网络是今后网络通信事业的必然选择,不容忽视。 四、结论 总而言之,光纤通信技术已经运用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光纤通信就是现在科技发展水平的心脏,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科技和社会的良好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现在社会发展的现状,不断的进行总结与创新,作为通信技术的工作人员也要认真的对待工作,不断的积累经验,及时提高光纤通信技术,设计并研究出更加强大的光纤通信技术,使其发展前景更为乐观。从而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动力,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鄞昌辉 郑细丹 单位:广东长建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分析: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传输也成为当今人类生活的刚性需求,光纤通信的优良特性满足信息量大的高速传输,从各种通信方式中脱颖而出,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今后也势必被各行各业广泛运用。本文将从光纤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研究,并结合当前相关领域的特点进行结合探讨。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信息传播;通信设备 一、光纤通信的应用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光纤应用飞速发展,在有线电视网络、能源探测等方面都大量被用到,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普及率的提升,光纤的优点使其逐渐取代电信号传播。尤其是光纤在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呈现出剧增的趋势。光纤通信技术有以下两种:光纤接入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即光纤到路边或用户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光纤通信极大的满足了家庭和企业的信息通信的要求,所以它成为了电信通信技术的重要替代,尤其光纤到户(FTTH)可以使用户不受限制的进行信息接受与反馈。我国与2003年开始FTTH的推广,到2014年已经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FTTH网络,遍布家庭、网吧、企业等需求地,发展成果极为显著。波分复用技术是将不同波长的信号整合在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到达后再区分为不同波长的信号,最终传输完毕。这一技术大大提升了光纤通信的信息传输量,受到了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 二、光纤通信技术原理 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即当光注入角度满足一定条件时,光可以进行全反射,从而到达远距离传输。在传输过程中,首先利用电信号对光波进行调制,使其成为带有信息的已调光波,然后将已调光波发送到光纤线路中进行传输,光收信机最终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接收。在传输过程中,中继器可以补偿光纤信号的衰减和对失真波形进行正形,无源器件(包括耦合器、光纤连接器等)完成以上各部分的连接。在传输过程中,在技术功能上,分为信号发射、信号合波、信号传输和放大、信号分离、信号接收五个结构。 三、光纤通信的特点 由于光纤通信是以光为载体,用光导纤维进行信息传输,玻璃材料的特性导致其具有以下优良特性:它的频带极宽,通信容量极大,是微波通信的几十倍,满足了用户需求也降低了运输空间,解决了管道拥挤的问题;石英这一介质的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大大减少了中继站的数量,从而减小了系统复杂性和运输成本,且信息不易失真;由于其材料为绝缘的石英,所以其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且不易被腐蚀,也不受自然界的一些电力和太阳黑子活动干扰,而且还能与电力导体进行复合,并运用于军事领域;在传输过程中,光信号只能在纤维中传输,微弱的泄露信号也被外表吸收,所以它无串音干扰,保密性极好;光纤通信的材料使用玻璃为载体,节省了很多的稀有金属材料。它同样具有一些缺点:由于其材料特性,光纤的弯曲半径不能过小;光纤的操作技术、分离、耦合较为麻烦。但它的这些特点同样随着技术发展将一步步得到改进。 四、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在光纤通信技术发展上,超高速传输是其主要研究方向,速度越高,信息传输的成本降越低。未来,信息量将越来越大,大数据的发展也需要光纤通信的高速传输进行大力发展。另一方面,高性能光纤也将得到大力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光纤产品需要满足IP业务的长距离甚至超长距离的信息传输,所以高性能光纤的开发是光纤发展的刚性需求。由于光线通信的优良特性,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力通信,已经在有线电视、电力通信网络、电信干线传输等方面占据了极大的份额。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锟博士的论文已经预见了光纤将取代传统电通信,到如今,光纤已有了极大进展。在21世纪中光纤将如何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光纤通信与移动设备的式结合具有巨大前景,移动设备通信已融入到每一位居民生活中。光纤通信利用其优点渗透进入其中,市场巨大,且具有理论技术支持,和客户需求;另外,光网络与毫米波如果结合成功,也是革命性的进步;再有,制造高精度的光纤陀螺也具有巨大市场,除了未来航空系统,导弹系统,部分汽车也有陀螺;光纤传感器也在一些技术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有潜在需求。21世纪以来,我国光纤通信发展迅猛,但自主知识产权的占比仍然极小,大多产品技术含量低,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我国仍是光纤运用方面的世界第二大国,因此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作为第一生产力将越来越雄厚。另外,光纤通信的其他功能随着其他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也将一步步被挖掘,随着更多的需求,光纤通信会展现其更多的技术功能。 五、结语 光纤通信以其优良的特性,已逐渐取代传统电信号通信,未来将渗透到生活、军事、航天等领域的方方面面,我国已在世界前列,但仍然需要加强技术研究。 作者:马文波 单位: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分析: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摘要: 现代人的正常生活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持,在信息化程度极高的现代社会,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电子移动设备以及其他的电子产品的普及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因此电力系统的调度只有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才能满足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需求,不仅要保持较好的安全性能以及稳定性能,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加入到其中,提升其自动化能力,提升电力系统进行调度时的工作效率。光纤通信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度需求,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光纤通信;电力调动;自动化;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质量比较高的通信技术,与其他的通信技术相比存在诸多优势,其传输的频道比较宽、单位时间内的通信容量比较大、传输信息的质量更高。电子科技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其发展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人们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也在逐渐提高对电力系统的供电需求,过去使用的通信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供给电量的需求,光纤通信技术受到了各大电力系统的技术人员的欢迎,不但能够保证通信的安全性,还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能够抵抗传输过程中的各种信号干扰。 1光纤通信的优势 1.1通信容量大 光纤通信技术的信息容量大主要是因为光纤的传输的频道比金属电缆线更宽。在光纤内部,一般存在两种波长,即密波以及粗波,在应用粗波时,能够在同一个光纤之中反复传输16个不同的波长,换一种说法,可以将光纤的这种工作性质理解为使用一个光纤完成16条不同线路的输电业务。当光纤传输的波长频道为密集波时,虽然有很多波长都需要进行传输,但是传输每一个波长的速度相当于粗波传输速度的几十倍。 1.2抗干扰能力强 光纤的原材料中有石英这种物质,石英不是金属物质,具有加强的绝缘性,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现象都不会对它产生影响,包括电力曾、雷电以及太阳黑子的活跃活动,一些人为的干扰也不对它的运行产生影响,如电力系统附近的高压设备以及电气化的铁路旁的馈电线等工业性质的电器,即使这些电器产生了异常性的波动,也不会影响到光纤通信的传输信号的工作。虽然光纤本身就有吧很好的抗干扰能力,但是技术人员为了进一步加强它的抗干扰能力,将它和电力导体以及高压输电线进行选择性合成,构建出复合型的光缆,能加强其抗干扰能力。 1.3损耗小 常用的石英光纤的损耗率一般低于20dB/km,比去其它传输介质的损耗率都要低,可以跨越更大的无中继距离传输,这样一来,当传输距离较长时,就能够大大的减少中继站的建设数量,从而降低电力调度的成本和复杂性,并提高其稳定性。 1.4安全性高 电磁波泄露是利用传统电缆线进行传输是最大的问题之一,容易导致重要的保密信息被窃取,大大的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而利用光纤传输,光波很难从光纤中泄露出来,即使在转弯处的弯曲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也只会漏出极其微弱的光波,可以通过在光纤表面涂刷消光剂来解决这个问题。 1.5原材料丰富 我国对金属资源的需求量较高,以往的电缆线一般都要耗费大量的金属资源,而光纤的原材料主要是石英,也就是常说的二气化硅,其资源储存量非常丰富。因此,用光纤通信取代传统的铜线方式能够大大的节省金属材料。 2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2.1光纤通道的配置 部分环路上的节点较多,为了防止出现故障,导致通信中端或者光波泄露,该供电单位采用了双光纤环路自愈网,其中环网上的每个站都配置了具有自动切换和自愈功能的光纤收发器。使用有12芯的光缆组成了两个独立的通信环网a和b,每个分站都能够同时接收到来自这两个环网的信息。主站由一个串行口发送信息,并同时在两个环网之间进行传送,但是设置了两个串行口分别接受来自a和b的信息。当光缆出现故障时,两侧的光端设备只能够接收到一个环路信息,经过一段延时,双环路切换控制器自动把接收到的信号切换到另一个环路发送端,从而生成了新的环路。 2.2电力调度自动化中对光纤通信传输性能的要求 电力调度自动化过程中人工参与的环节较少,主要是依靠信息网络技术的自动反馈,这样一来,对调度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就比较高,同时还要保证信息传输和接收的及时性,并避免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尤其是在多环节的信息传输方式下,要保证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避免发生信号泄露问题,保证调度自动化在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且可靠的实施。而光纤通信的基本要求是能够保证远距离的传输和准确及时的接收,并且要有专项管理员对传输的信息内容实时的进行监控,从而保证质量和效率,确保没有数据异常情况出现。 2.3在输电线路保护方面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调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输电线路的保护要求也随着提升。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化装置要快速及时的将故障切除,从而将故障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降低其影响率,同时还要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与可靠性,不能出现拒动或者误动现象。光纤通信在输电线路的保护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出现的故障问题能够进行及时的反馈,提高线路运行的稳定性。 3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是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深入,这就要求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得不断提高。智能变电站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以及输出等全程实现数字化技术的变电站,在这个过程中,人工参与的环节比较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但同时对于自动化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光纤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不断深入应用,用数字通讯手段传递电量信号,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取代传统的金属电缆,构成网络通信的二次系统已经成为智能变电站的必然选择。 4结论 光纤通信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调度质量,具有许多金属电缆不具备的优势,不但具有极快的传输速度,还能保证信息传输的保密性,能够有效地避免用户的信息泄露,不会出现传输突然中断的现象。光纤的使用材料具有多样性,可以不适用过多的金属资源,从成本上降低通信技术的花销。电力系统的研究人员还要对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调度中应用事项进一步实践,消除现如今的光纤通信的问题。使电力系统与光纤通信技术更好地为现代人提供服务,有效提升供给电的质量。 作者:王志刚 单位:哈尔滨华强电力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分析:光纤通信技术发展探析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通讯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我国加大对光纤通信技术的资金投入。由于光纤通信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速、损耗小、抗外界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使得光纤通信技术在许多生产领域获得应用与推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光纤技术的特点进行介绍,并探究其发展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态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光纤通讯技术;应用现状;未来趋势 当今社会已经入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的传输主要是通过光纤实现的,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传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1]。该技术不仅服务各生产领域,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光纤通讯技术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次革新。当前,国家对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加大资金支持,推动光纤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使用。 一、光纤通讯技术概述 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以光导纤维为载体的信号传播技术。光纤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其主要由包层、纤芯以及涂层三部分构成,信息的传播主要是借助光纤内的纤芯发射进行传播。传统的信息传播技术主要是借助电缆或者更老的铜线作为载体,电缆或者铜线传播信息,其传播信息速度较慢、抗干扰能力差、绝缘效果不够理想等缺点[2]。光纤技术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主要变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光纤通讯技术的传输容量大、频带宽。传统的信息传输主要是借助电缆或者铜线,光纤通讯技术的信息传播速度明显高于前面两种介质,信息传输速度的提高,使得信息交换更加便捷,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其二,光纤通讯技术在传输信息时,其损耗较低,中继传播距离长,该优势是传统的通讯技术媒介无法拥有的,光纤通讯技术优势可以降低电信公司前期投资,为后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1、光纤接入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改变人们生产与生活方式,光纤接入技术主要分为光纤到户与光纤到路边两种技术[3]。人们对光纤通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光纤接入技术在该种情况下诞生。光纤引入技术的应用满足人们的对通讯技术的需求,但是,目前由于光纤引入技术的双绞线主要是使用铜线,铜线在传播信息信号时,速度慢、损耗大等特点,光纤通讯技术发展因为该不足而受到阻碍,为了及时有效的解决该问题,通讯企业采用光接入网。光纤接入技术的产生主要是在能够满足企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的极大需求下诞生的。 2、波分复用技术。单模光纤拥有损耗低、增加宽带的利用率的特点,波分复用技术就是利用单模光纤的的特性而诞生的。光纤传播技术在传播信息时,主要是利用信道光波的长度与频率实施信息传播的,并对低损耗窗口进行分解,最后将信息传递出去,利用波分复用器将光波收集,然后在利用接受设备将不同光波进行划分。在光波信号传输区与分离区,不用的光波是相互独立的,不同光比互不干扰,因为该性质可在同一条光线中传输,节约材料,具有复用的作用。 三、未来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加大光接入研究。在现实的生活中,光纤通讯技术被广泛的使用,这主要归功于光纤接入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出现使得通讯用户进一步增多。但是,由于该技术当前仍然采用双绞线连接为主,连接线是以黄铜现为主,黄铜线在传输信息时效率低、损耗量大以及技术落后,现在已经难以满足通信信息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对光纤接入连接以及材质进行更新,研究出更先进的连接技术,不断提高光纤接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光纤接入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前期的投入成本,降低故障发生频率。新时期需要的是信息交流加快,通讯行业需要做好正确的预测,抓住机遇,最大限度的发挥光纤技术的优势。 2、提升光纤通讯技术的信息传播速度。提升传输速度是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对我国通讯事业与发达国家通讯事业相比较,网络传输速度都比网络信息容量需求慢。为了尽可能的缩短两者间的差距,满足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的需要,必须加快光纤通讯技术的速度[5]。光纤通讯信息技术在传输信息时,其传输速度提高3倍以上时,节约一半的成本。所以为了降低通讯企业的成本投入,需加快研制出更高的传输技术,提更信息传播速度,提升网络容量。 结语: 光纤通讯技术作为通讯事业发展关键所在,只有通过技术研究提高信息传输速度与信息安全度,不断满足生产与人们生活对信息传输的速度的要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刘潇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分析: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向 摘要:光纤通信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支撑平台之一,在信息时代社会建设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在度过全球光纤通信领域“寒冬”后,光纤通信技术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相关技术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了不断上升与优化的趋势。本文即基于对光纤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优势以及关键技术应用问题的分析,概括探讨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望能够促进全光纤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发展 1光纤通信技术应用优势 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以光波作为主要信息载体,以光纤线路作为传输媒介的全新通信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光纤通信技术表现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线路无需进行充气维护,后期管理方便,难度低;②光纤通信线路中中继距离长,相较于电缆线路而言无需过多的中继器支持,甚至在综合布线以及本地网布线中可直接省略中继器设置环节;③光纤通信过程中应确保曲率半径合理,以便导致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衰减问题;④光纤通信方案下光纤线路续接方法与设备相较于电缆线路更加复杂,对操作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⑤为确保光纤通信质量的稳定性,在线路架空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线路的保护措施。 2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在光纤通信领域中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光纤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波分复用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波分复用技术能够实现对单模光纤低损耗区的高效利用,进而获取理想的带宽资源优势。该技术强调将各个信道光波所对应的频率作为划分依据,在光纤低损耗窗口中划分出多个信道,以光波作为信号载波,通过对波分复用器的应用,于发送端将不同类型波长的信号光载波合并至同一光纤线路中进行传输。传输至接收端后,由波分复用器将不同信号光载波分离开来。在整个传输通信过程中,光载波信号根据波长的不同相互独立,因此能够在同一光纤线路中实现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②光纤接入技术。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光纤接入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与效率。根据光纤到达位置的不同,涉及到了包括FTTH(光纤直接到家)、FTTCab(光纤到交接箱)、FTTC(光纤到路边)以及FTTB(光纤到楼)等在内的多种光纤宽带接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受到带宽的限制,能够符合终端用户对带宽接入的实际需求。 3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3.1在通信方面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在通信方面的运用也是越来越频繁,而且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本地、城域等行业中的运用更是频繁,俨然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不可替代。进一步说,光纤技术的在通信方面的应用,已经使其成为领军式的存在。 3.2电力通信方面的应用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已经进入了电力时代,它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的电力行业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和阻碍。据笔者了解,在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中,都是通过人力调节操控的,但随着电力通信的发展,这种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现在的电力通信时代,而这时,选取具有稳定性强、质量又高、成本又低的光纤技术,是其不二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现在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和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网络通讯技术。 3.3在传媒行业的应用 笔者认为,现在传媒行业已经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模式的传媒行业。很多时候面对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传媒行业不能够及时的向大众传输最新的信息或者是声音和图像。但根据笔者了解,对于传媒行业而言,它需要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但是在传输过程中因为传输信号的不稳定,就会造成夹带噪音、色斑等现象。这样一来,它就不能很好地传输出画面或者声音。基于这种情况,运用光纤通信技术能够较好的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因为光纤技术能够起到很好的抗干扰作用,使其在传输声音和画面的过程中,信号较为稳定,从而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声音和画面。 3.4在互联网中的应用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它是众多领域内,传输信息最多的一个领域。它需要向很多的用户及时传送信息,但基于技术上的不完善,很多时候不能够准确性的传输信息。而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就可以完全满足互联网行业的需求。光纤通信技术在互联网行业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物流、网上银行等等。 4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向 (1)支持超长距离以及超大容量传输需求的波分复用技术在光纤通信领域中进一步应用,对提高光纤传输系统传输容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未来跨海域光传输系统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波分复用技术在光纤通信领域中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现阶段商业领域已经大量推广基于1.6Tbit/s的波分复用系统,全光传输距离也得以明显提升。除此以外,光时分复用技术的大量推广与应用也具有提高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效果。相较于波分复用技术而言,光时分复用技术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的方式优化传输容量,基于该技术方案的单信道传输速率可高达640Gbit/s左右。(2)光孤子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作为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超短光脉冲信号,在光纤通信反常色散区中,光孤子非线性效应与群速度色散效应相互平衡,故能够保证光纤通信信号在长距离传输条件下速度与波形始终维持在稳定状态。具体到通信领域应用的角度上来说,光孤子通信技术依托于光孤子为通信载体,具有远距离通信无畸变的应用优势,信息传输具有零误码的特点。在该技术应用经验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背景下,应用光孤子通信技术与再生技术、整形技术以及重定时技术相结合,能够显著增大传输距离(传输距离可达到100000km以上)。同时,光孤子通信技术对降低噪声感染,提高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输出效率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未来,在支持大容量、高速度以及超长距离的全光通信网络体系,特别是海底光纤通信网络系统中,光孤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3)全光网络技术已成为目前光纤通信领域最为主流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之一。作为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发展的最高阶段,全光网将电节点替代为光节点,在节点间实现全光化,全程以光形式完成数据信息的传输与交换,用户间信息处理不再依托于比特方式,而是以波长为依据决定路由。对于我国而言,当前全光网络系统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从发展前景上来看仍然是非常理想的。未来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必然在依托于光分复用技术以及光交换技术的基础之上形成全新的光网络层结构,消除电光瓶颈,使全光网络系统成为未来信息网络领域的发展核心与方向。 作者:王晓涛 单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管理论文:物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划 人才在新世纪对于任何企业组织的发展壮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我国的民营私有企业,在没有国有企业的资源、财力、物力等优势的基础上,人才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根据的调查我国的民营私有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除了市场因素以外,自身的种种缺陷也导致企业不能很好的经营下去,不是不能存活下去,就是不能做强做大,其中人才资源的匮乏和人才利用的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比较著名的民营私有企业如万向集团、新希望集团、国美电器等都是将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高的战略层次。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让我现在离开微软,只要让我带走100个人,我一年内能建立第二家微软公司”,可见对于一个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办公室、固定资产、厂房、设备而是能给企业创造未来的人才。 贵公司成立至今已发展多年,在福州市有众多的物业管理楼盘,那么我想问,我们的公司处于福州乃至整个福建省同行之中排名第几?公司的现状能让您和您的员工们满意吗?我们现在是不是很完备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未来要不要做强做大? 如果对于现状大家都不满意有没有想过问题出在哪里?找到解决的方法了吗?如果公司还有不完备的地方,我们意识到了吗?想不想解决?如果想做强做大,我们的战略规划制定了吗?有找到适合的人去开始执行了吗? 基于以上,如果我们确实有不满意,确实想解决问题,确实要使自身更完备,确实要做强做大,那就不能不重视人才,不能不重视人力资源部的建设管理。人力资源部可能解决不了上面的全部问题,但是它可以为公司找到能解决上面问题的人才。 人才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任何的战略计划最终要落实的人去执行,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做,那么我们的所有的想法、战略计划都是一纸空文,都仅是想法而已。人力资源部是发现、培养、选拔人才的部门,如果一个公司不重视人力资源部,或者人力资源部不能够实现它的职能和职责,那么人资部门就不可能为公司提供有效的人才,近而影响公司的发展。所以决定公司发展成败的是人才,是人才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而人才又是通过人力资源部来进行选拔和培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企业对于人资部门的建设投入大量精力的原因所在。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如果我能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人资部负责人,我将对人资工作做如下模块化规划: 一、招聘 在这个模块,就是为公司选拔人才,选拔优秀的人才,无论层次高低都是公司发展所需。 人资部门根据公司自身的发展和人员现状,对公司的用人情况做出计划,人资部作为计划制定和执行的主要部门应作的工作有: 1、了解公司的发展,为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做好人才招募工作 2、了解人才市场情况,针对本行业特点,建立多种人才招聘渠道 3、了解公司现有人员能力和工作匹配度,为人员晋升、淘汰和流失所产生的职位空缺准备后备人员 4、帮助公司各部门要做好本部门的用人计划,人资部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大计做出全年的招聘计划,并以一定的时间周期(月、季、半年)做出一定的调整。 公司的发展,第一步就是选对适合的人才,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正确的经营策略再由适合的人去执行,才能达到制定策略所预想的目标。 二、培训 培训是针对全体公司人员的培训,上至总经理下至最普通的基层人员的全体人员,而不是仅仅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因此培训工作分两部分进行: 1、入职培训,即新员工培训,主要是让新加盟公司的人员,对于本行业、本公司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让其接受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公司,这样他才能真心的投入到我们的事业当中。 2、在职培训,即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培训,随着企业的发展每个员工也应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发展,在其自身努力的基础上,企业也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给功勋卓著的人员良好的培训也是对其的一种嘉奖,对比物质奖励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良好的培训可以将有潜力的人才培养成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可以将我们现有的人才提升的更高的层次,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梯队建设及企业发展做更好的服务。 三、薪酬绩效福利 薪酬绩效福利是企业人资工作的重点,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按对公司的贡献大小制定相应的工资标准。我认为我们的薪酬绩效福利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工资:由基本底薪(日工资出勤天数)﹢职能给(岗位工资)﹢工龄工资(随着在公司服务年限的增加递增) 2、绩效奖金:包括月度奖金、季度奖金、半年奖金及年终奖金等,根据岗位的工作重要性和工作业绩态度等制定详尽的绩效考核方案,并结合行内标准制定相应的奖金标准。 3、福利:包括面向全体员工的国家强制的社保、公司给予的过节费、生日费、消暑费等,给予部分资深员工的带薪年假、补助旅游、公费考察等在这部分我们应遵循合理的基本工资,具有激励性诱惑性的奖金以及人性化体贴的福利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这物质利益杠杆来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薪酬体系是一个企业非常敏感的话题,这个体系制度一旦建立必须要严格执行,不能轻易废止改动。并在员工中间强调薪酬保密制度,不得互相探听他人薪酬更不得泄露给竞争对手。具体的薪资标准要结合公司实际和行业特点进行制定,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从现有的薪资制度过度到新的薪资制度过程中实现平稳对接,避免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四、员工关系 首先,我们要建立完备的用人体系从入职到离职我们要有完备的标准、流程和程序,这样也是体现我们公司正规化的一种方式,包括与每名员工签署 劳动合同,让其有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公司也可以规范每名员工的行为,对其有种约束,以避免人员的异常流动。 其次,我们要建立健全我们的规章制度和各种规范流程,只有我们具备了这些必须的制度体系后,才能对于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规范和监督,去约束员工的行为,使之不背离公司的发展目标行事。 第三,对于公司现有的每个人员,我们应为其制定一个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之清楚他在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他对公司的信心,增加员工的稳定性。 第四,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实地的了解员工的 心态、思想并及时为其解决工作中的疑惑和困扰,避免因误会或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彼此不信任。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因为在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中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名员工的工作能量。 第五,要加强团队建设,我们的每个部门就是一个团队,从而组成我们企业这个巨大的团队。我们在推行精英领导的同时,更要强调团队精神,因为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能量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当一个部门、一个公司具有了团队精神,就能做到无往不利,无坚不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和团队建设。 通过员工关系功能的实现,加强企业与员工个人的对话沟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员工的从业稳定性,避免人员的频繁或过度流失。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因此员工关系工作在人资模块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机构编制 1、完善公司的组织机构编制,制定符合公司现状和适应未来发展的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做到定岗定编,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清晰公司的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各部门间的关系与工作配合方式,使公司的工作职能和效率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2、建立跨部门职能小组会议,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用以研讨公司的发展大计及日常工作中的部门间需配合解决的问题。以此解决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于公司发展建设的问题,避免部门间互相扯皮,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六、新老员工关系处理 各个公司在内部都会出现新老员工关系处理方面的问题。老员工认为自己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而新员工未参与创业,就能领取和自己相当的工资或者领导自己,因此对于新员工在心理上会有轻视的想法,认为新员工什么都不懂,就是来抢夺他们岗位的。而新员工认为老员工倚老卖老,知识陈旧,不思进取实际对于公司发展已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了,于是形成了公司内部两个对立的非正式组织,从而在工作上互相牵制,形成了阻力,影响了公司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效率。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明确两点: 1、公司的老员工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老员工的存在是企业发展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他们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和很高的企业认同感归属感,也是企业发展中稳定的人力资源,对于能力强的老员工企业可以给予更高的职位,而因为自身能力所限不能提升的可以给予适当的荣誉岗位,和更好的福利待遇。 2、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强进动力,能提供老员工不能给予的新的理念和想法,是企业不能不重视的发展资本。 如上,对于企业中存在的新老员工矛盾问题,公司管理层不能不高度关注,通过公司完善的岗位设置、合理的薪酬体系、竞争的晋升制度及人性的员工关系工作,相信可以处理好新老员工的关系,借助新人的冲劲创新和老人的忠诚稳重一定可以使公司的发展更加美好! 七、对各物业点的指导 作为公司加物业点管理的模式,公司的人资部还肩负着为各物业点人员管理、发展规划进行监督指导的作用,包括物业点的建立所需的人资部门支援工作,贯彻执行公司统一的制度规范,结合不同物业点的特点对于其在人资工作上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等。 公司管理论文:浅谈现代公司经济建设发展过程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公司依法经营决策问题必将更加突出。合同是公司从事经济活动中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可能会产生纠纷的根源。公司经营活动是风险与利益共存的活动,利益越大,风险也越大。在日常的经济交往中极易陷入不法分子设置的合同陷阱中,公司就可能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公司中的合同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内容,搞好合同管理,是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与行径之路。 【关键词】: 合同管理 合同法 公司 法律法规 法律意识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公司的经济往来中各方主体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去履行其权利义务的。合同管理已成为目前现代公司法律管理制度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我们不仅要重视合同的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的管理,更要重视合同生效履约期间出现情况变化及时对合同的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的管理活动①。能否实施有效管理把好合同关,是现化公司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如何推进公司合同业务管理工作,不断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遵循法制制度的保障,谈谈几点看法。 现代公司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管理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滞后 一是当今大多数企业公司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与管理方式以及法律管理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虽然从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国营转向民营,市场竞争迫使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接触合同,引入合同意识与管理,因当时的合同是很不规范的,也没有什么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过于简单和粗糙,甚至有漏洞,并引发出了不少的沉痛教训。辛辛苦苦赢得的利润,到头来由于合同上的漏洞,一场官司输掉甚至赔上了老本,作为公司的领导人深感合同的重要和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相比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现在公司的合同管理完善得多了,可以说基本到位,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少问题。 二是不少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合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市场是靠合同运作的,市场主体各方都是靠合同去履行其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什么合同。合同是市场的产物,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些业内人士不了解这种必然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只顾到市场承揽任务,却不去签订合同或者草率签订,结果遇上纠纷就没有协商与调解的依据,或者依据不足②。另外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这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往往合同生效这一阶段倍受到高度重视,但不重视合同履行是实现权利与义务的过程,因此,合同管理上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 三是合同法律滞后和我们的合同法律意识滞后。因为计划经济年代不需要合同,也就不需要合同法了。从1999年3月才制定了统一的合同法,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十年的市场经济进程中,我们所处的合同法律环境是不完善的。我们的从业人员的对合同法律意识更为滞后,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想怎么写、怎么签就怎么写、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法律意识,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任何离开合同法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四是缺乏一套严谨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从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中止或终止、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应该用制度规定下来。在签订合同时往往普遍缺少对对方资信深入调查了解,没有严格审查对方的法人营业执照或自然人身份证、法人授权委托书。甚至很多一些公司都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致使合同原件丢失或仅保存一些复印件,一旦合法权益被损害便无法主张自己的权利。另外对公司职员的相关授权不明也是容易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有的公司没有明确职员的管理职责制度和授权制度,甚至还超出公司自己的权利范围对外签订合同或一般员工未经授权擅自对外签订合同,管理制度乱套无规范可言,在司法实务中对证据认定规则以及民事责任归属确认都有较明确规定,而这些规定对这些未经授权员工和公司超出权利范围所订立的合同所致的结果往往是相当不利。到目前为止公司的合同管理,虽说基本上有章可循但不能说没有空白与死角,由于有以上几点存在问题和加上旧习势力的影响,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 (二)合同文本不规范、条款过于简单、模糊以及文字不严谨。一些合同的条款过于简单,仅约定几条意见简单地归结为一小段话,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它们的意思不同,所表达的法律效力也有所差别,另外,合同条款约定的意思不明确、不具体。如:合同约定买卖供货,以合同法解决争议,由违约者承担违约责任等。虽然从理论上而言合同的成立仅要主体和标的就可以成立,但是标的物数量与质量如果不明确和产品瑕疵很容易产生纠纷。例:“以合同法解决合同争议,由违约者承担违约责任”这样的条款等于没有约定。合同法规定了在合同发生争议时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起诉四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在合同条款中应尽量明确是采取那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同时更要明确当事人对于违约责任约定的定金罚则、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另外,有的合同签订地点不详细很不明确。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同纠纷可以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同时《合同法》又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合同标的物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因此,合同当事人应明确、具体地约定合同纠纷管辖法院,否则是无效约定。 合同文字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漏掉的往往是违约责任。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不懂得签合同应当“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 (三)合同的主体资格问题 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根据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的分支机构需由法人的授权委托书才可以享有对外签订合同的资格,同时作为法人职能内部科室是无权对外签订合同的。现实中一些公司的什么分部、办事处、销售科等职能科室或分支机构经常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更有一些公司的销售员工直接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既无法人授权委托书,又无身份证明,一旦发生纠纷责任很难明确。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也是合同主体不当③。 (四)主从合同关系不明确和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 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而“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 《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公司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④。 (五)合同的生效与履行问题 合同的生效不同于合同成立,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应采用书面合同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有些合同约定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但是合同上面仅有签字或盖章,而有的到底是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的人来签字加盖单位公章都不是很清楚。另外一些合同无明确合同的履行期限,这就很容易给合同安全埋下了隐患。 在履约过程中发生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公司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实现。 另外,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方主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结果受到惩罚。履约过程中的鉴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公司的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有些应当追究的却过了诉讼时效,但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应当行使的权利没有行使,但大多数公司不会行使⑤。应当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而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二、公司合同管理中的建议与对策 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今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增强业务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全员合同管理意识、加强合同档案、专用章和专人负责管理以及合同履约过程控制意识才能提升合同管理水平,降低公司项目管理成本,是取得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的防范合同管理风险,减少潜在的合同管理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结合上述合同管理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公司在合同管理中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全面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坚持每年选送人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合同业务培训和法律事务培训,加强合同管理部门对公司合同经办人,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学习《合同法》和公司有关合同管理办法、规定,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文字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对每份合同的实际草拟、签订、修改,以例施教,提高合同经办人的业务水平,从而保证了合同的签订质量,较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从法律角度对合同管理的风险点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建议公司内部设立法务部门或者合同管理岗位,对公司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包括对格式化合同文本的订立,合同条款的检查,违约责任的合理设定,其他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等。法务部门或者合同管理岗位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开始,监督、检查并指导当事人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处理等合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减少合同纠纷中公司的损失,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加强合同管理档案和合同专用章管理,构建合同业务库与专人管理 合同档案管理是公司档案管理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合同档案应由公司设专人管理,或由合同章管理人员监管,并建立起严格的审核、登记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凡经公司加盖了合同专用章的合同或其他文书都必须在公司备案或登记,绝不能再出现找不到合同等其他漏洞的出现。 (四)、抓好履约检查环节与违约纠纷处理 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经常了解对合同履约和管理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通过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反映出合同履约中的一般性问题,显示出妨碍合同履行的重大问题,以及产生争议或出现纠纷的现象或隐患等,提出解决的办法或提出解决的请求,制订防范风险的对策,通过整改使合同顺利履约得到落实。在合同履约过程中一旦发生违约情形,公司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⑥⑦。 由此可见,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成功的公司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 公司管理论文: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需考虑公司外部环境 毫无疑问,表现最好的公司都关注那些能够给消费者和股东带来最大价值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公司里的每一个部门都是靠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价值增值,人力资源部门也不例外。 在密歇根大学Ross商学院人力资源领导力战略学院商业和领导力中心教授韦恩·布罗克邦科(Wayne Brockbank)看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战略的制定需要对外部商业现实有很深入的理解。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价值创造的界定则有赖于公司内外部的主要股东。韦恩同时还是密歇根大学董事会成员之一。 在任何组织中,一个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战略一定与市场需求以及公司整体的战略相联系。在韦恩教授看来,无论是为了增加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利润收益,还是达到财务盈亏的底线,凡希望实现和增加价值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对哪些努力会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的价值与哪些做法会削弱和降低部门价值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例如,通用电气公司(CE)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被其他公司广泛的研究和学习,主要原因在于它和整个公司的商业战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韦恩教授认为,CE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人很好地理解了将人力资源实践和商业成功联系起来的重要性,实现了从更加传统的由内到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到外部环境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模式的转变。 过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是在关注公司内部消费者,即公司雇员管理方法的创新,当然,这确实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很重要的对象,但在创新管理方法让内部雇员满意之外,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仔细研究和关注企业外部消费者,因此,把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关注作为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一项指标和标准非常重要,这终将成为决定公司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 韦恩教授在他的教学活动和出版物中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看法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列举了一些能够为消费者、投资者、管理者和雇员创造价值的资源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结论集中在他和戴夫,乌尔里希(Dave Ulrich)合着的《价值主张:助力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实现与组织外部环境的整合》。 在书中,韦恩和戴夫总结了六个关键的步骤。一是确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组织单元和推广范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准备在整个公司推广,还是在一个区域性的分公司,亦或是一个部门?二是掌握公司所处的商业环境中市场活动的一些普遍的潮流和趋势,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三是了解竞争对手公司的优势资源,研究、分析采取何种方法能让公司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四是精确地界定企业文化理念,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文化理念代表着组织内部共有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让消费者和股东接受公司文化理念是公司走向成功一项重要因素。五是将企业文化理念运用到人力资源实践当巾,重点是要关注那些能够提供最大价值,但仍未和竞争优势相联系的部分。六是制定一套清晰的、行之有效的可执行、可落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韦恩教授提醒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清楚知道的一件事情是:没有放之天下而皆准的真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一家公司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家公司也许就没那么有效了,任何战略都要与公司现实的目标——盈利和创收相联系,只有这样战略才能创造价值。 过去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那些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然后编成一个课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者一边听课、学理论,一边模仿成功案例。然而今后,人力资源管理如果真正想要在商业活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需要在制定管理战略时充分考虑股东和消费者的利益。 公司管理论文:公司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企业信息化管理也在逐步深入,作为我国重点支柱的煤炭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展开,很多大型煤矿和中型煤矿企业都进行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建立,将企业当前拥有的资源很好的整合在了一起,以业务过程为中心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让业务环节之间的相应速度更快,不断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逐步的成为了很多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切实将企业物资管理业务理顺,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使数据高度共享,信息及时反馈,便于领导正确的决策,本文简要概述了煤矿企业物资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介绍了大屯公司物资供应信息化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总结了开发应用物资信息系统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及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大屯公司信息系统;物资管理;效益 一、大屯公司概述 大屯公司位于江苏、山东两省交界的微山湖畔,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煤炭工业质量奖、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十佳企业、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公司等荣誉称号;整体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煤矿物资管理是煤炭企业产、供、销三大支柱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及时按质按量的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通过最少的物资储备来保证供货状态能够最佳,避免出现缺料和物资挤压的情况,确保组织供应的合理性,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确保各厂(矿)生产以及设备维修时需要的相关物质能够供应正常,必须通过物质信息化管理来严格管理采购、供应以及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的速度,并详细的统计分析获得的信息,找到生产物质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不断的提高企业物资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从而帮助公司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开发大屯公司物资供应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现在信息已经成为了资本、土地以及劳动力之后的一个重要资源。谁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并合理利用这些信息,便能够在竞争中领先,从而获得更多的优势。在煤矿中,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和生产单位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能够给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物质保证。供应部门的作用非常重要,进行物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给单位生产提供生产资料方面的保证。就微观而言,进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更好的进行物资的流转,生产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了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就宏观而言,其符合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社会化生产周期有了明显的缩短。大屯公司物资供应处作为集团公司物资供应管理的主管部门,这个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计划、组织、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质储备、采购以及使用的部门。切实做好物质供应管理,提高物资采购和使用的科学性,对企业更好的进步发展、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更好的周转资金、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利润都非常重要。进行大屯公司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本身便是资本运营管理方面的突破,能够将优势资源真正的盘活,这种资源的整合对矿区物资管理水平的贡献是以往任何一种管理手段的变革所无法比拟的。通过网络能够将矿区内部分散以及比较独立的资源虚拟成为一个比较大的仓库,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来共享相关的资源,这样能够改变以前重复储备的情况,改善物资积压的情况,可为广泛物资配送规范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设备与软件的更新,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原有老系统硬件严重老化、存储容量较小、运算速度较慢、各种软件、硬件接口复杂,系统功能相对简单,数据资料共享能力较差。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效率极其低下,不利于今后现代化的物资管理。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发具有符合大屯公司自己特色的先进的物资贸易管理信息系统。 三、大屯公司物资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功能模块 (一)信息系统设计 1.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思想 建立符合矿区物资供应系统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内部业务管理一体化,逐步建立与供应商信息互通的协作关系,整合上下游信息资源,统筹“信息、物资与资金”管理。 2.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 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以计划为龙头的采购管理体系,导入先进的ERP管理思想,有机的整合从计划、订单、收货验收、入库、发票到结算全过程的管理。建立运行高效的业务联动运行机制,使每个业务流程环环相扣。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实时采集供应商的历史交易记录,引入供应链思想。运用合格供方评定机制,合理的选择供应商,对技术通用的物资实行网上招标采购、比价采购、定点采购。建立统一垂直的库存管理体系,使两级库存统一调配,通过供应商信息互通的协作关系,实现“物资超市”的管理思路,充分利用经济批量法采购,优化平衡库存结构,降低采购费用,加速资金周转率。依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需要,建立物资管理业务数据高度集成系统,做到业务数据和财务工作无缝链接。建立管理者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业务运作状况的监控,整合业务协调、有序运行。支持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强化物资采购的集中管理控制。按照“采购与定价相分离、合同草签与审签相分离、进货与验收仓储相分离”的原则,支持采购运作线、价格运作线、合同审签运作线、质量验收运作线、财务运作线五线分离原则。支持招标、议价、询价、内部、定点等采购方式的价格管理,制订采购基准 价格,关联合格供应商及限价管理,控制采购订单的执行。规范、协同、优化企业采购业务处理流程,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配置适于企业的各种不同业务类型的采购业务流程和审批工作流,支持企业采购业务流程的变化。支持对库存管理提供相关预警信息和控制。支持各厂矿、公司材料成本分析、单项工程核算。具备完善、严密的权限管理体系。支持定制化和开放化的查询功能及报表功能。 3.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架 全矿区涉及到物资采购、供应、仓储及物资监督管理的部门。首先由各物资需用单位的供应(配件、设备)部门分别按车间、区队向信息系统内录入物资需用计划,汇总、平衡利库后生成本单位物资需求计划。由供应处专职计划管理人员汇总需用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按照供应处采购业务的划分,向各采购部门发送矿区物资需求计划(年度、月度、临时)。各采购部门接到上述信息后,进行库存平衡,确定采购方式(招标、议价、比价、定点、内部产品)生成采购计划(包括供应商名称、物资品种、采购方式等)。供应处分管领导审批采购计划后,业务部门根据审批的采购计划,按照年初确定的合格供应商及不同的采购方式(招标、议标、比价、定点、内部市场)确定采购定单。并向供应商发送。物资进入仓库前,仓库验收组及保管员按到货通知单(或定单)验收入库,并在信息系统内确认。采购部门接到由保管员签字的收货通知单(含需用单位仓库)及供货发票,根据仓库确认的收货信息记录,在信息系统内确认,并同时冲暂估。各需用单位根据物资计划申请量结合总库库存,在信息系统上自动下载提货清单锁定库存,合理安排运输工具到总库提货。总库按照提货清单发货后,进行信息系统确认,自动生成随货同行清单一式三份(提货人、出门条、保管员自留各一份)由提货人签字。需用单位按随货同行清单进入信息系统确认。 (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1.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大屯公司物资信息系统主要设置了十个功能模块。依次是:基础数据管理、供应商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采购限价管理、采购定单管理、合同管理、验收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基础数据管理主要提供了:维护物资编码信息、权限、口令、角色划分的维护、维护计划价格、审核计划价格、设置安全库存、设置供应单位信息。供应商管理模块的能够给供应商的供货价格、质量、负债能力、按期供货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因素的综合评价打分功能,给采购招标以及供应商思维评价提供统一的标准。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能够帮助业务人员进行最佳采购策略功能的制定。计划管理主要分成下面两种,分别是正常计划以及临时计划。其中前者可以分为:年度物资使用计划、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月度物资使用计划及月度物资需求计划。采购管理按照大屯公司“关于物资集中采购“的文件要求,共设计了五种采购方式,即:招标采购、议价采购、比价采购、定点采购、内部采购。公司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月度物资采购计划和年度物资采购计划。并可对系统自动生成的采购申请进行增加和删除。采购限价管理主要提供由管理部门制定物资采购最高限价及查询等功能,本功能控制了整个物资的采购价格,对于招标和议价采购的物资限价,由系统在招标和议价过程完成后,系统自动写入限价库,作为采购定制物资采购单价格的依据。对于比价采购、定点采购和内部采购等方式,全部由管理人员按照大屯公司价格管理规定审查后,录入本系统,作为物资采购的最高限价。本功能能够提供所有已采购过的物资及供货价格的历史记录,为每年公司物资采购部门对供应厂商的综合考评提供参考依据。采购定单管理主要是提供从物资采购计划到物资采购申请,通过各种采购方式的选择和限价的管理及控制,最终形成的,由供应商供货的物资明细、供货价格及供货时间的一种契约。根据采购定单的自动生成合同文本,并提供合同的变更、撤消、修改、查询、送审、审批、统计等功能。验收管理提供了全集团公司物资到货验收的方式,入库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库存初始化、办理物资入库、其他入库单、库存月结转及各种查询功能。出库管理功能提供了物资的有计划领料、无计划领料等功能。 2.系统的设计实现保证 大屯公司物资供应信息系统应用于物资采购、供应及监督管理等部门,由于各应用单位分布在整个矿区,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分散,所以在整个系统设计上我们采取了集中式数据管理的方式,利用了整个大屯公司已经建设好的矿区网络高速信息系统连接至各二级单位,通过各二级单位的局域网连接至各供应部门的用户,在公司物资管理部门建设整个物资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到物资管理部门的数据流量大,处理事务繁多,而且各个用户相对比较分散。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上我们遵循了国际上通用的三层结构系统模型。该结构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具有软件更为灵活、程序开发更为高效、重负载下性能更好、系统安全性更强等优点。整个系统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软件的体系结构到具体硬件设备的选型,防火墙的配置,系统软件的选型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地考虑了系统的安全,从多方位、多角度保证未来系统是一个可以进行交互式关键业务处理的系统。统一接受来自于前台的实时数据处理请求,并均衡分配给各应用服务器。在本系统的设计上我们采用防火墙方式实现物资系统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整个物资系统数据中心服务器独立设计,采用独立的交换机将整个物资系统服务器组成物资系统数据中心服务器组。与矿区网络不直接相联,中间采用高性能防火墙进行隔离。防火墙是一个跨接多个物理网段的报文转发设备,因此它如同一个关守一样,可以对所有流经它的流量进行各种各样最直接的操作处理,如转发通过、各层报头检查修改、各层报文内容检查修改、链路带宽资源管理、流量统计、访问日志记录、协议转换等,可实现在线网络管理和监控。 四、信息系统应用达到的效果 这套系统不仅仅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全面的供应商信息管理体系,还强化了计划与考核的合理性,关联性建立了统一垂直的大库存信息管理体系,统一物料编码标准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共享、关联控制、强化了管理力度,因此,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1.大屯公司物资供应每年平均采购额大,储备资金占用也较大。使用本信息系统,通过库存管理的优化,及时分析了库存的储备情况,减少了储备资金的占用。 2.通过信息系统的使用,取消了帐簿、凭证式单据的使用,数据资料得到保管、不易丢失,实现无纸化办公,在管理费开支上有了一定的节约。信息传递方便、快捷,需求单位对总仓库的物资储备状况在网上一目了然,实现了集中安排运输工具进行配载,在人员和使用车辆往返公司的费用上有了一定的节约。 3.该系统帮助我们建立和储存大量的基础信息,如物资档案、供应商档案、价格档案、历年物资消耗信息等,以提高物资计划准确性、及时性,消除物资积压、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4.业务人员不用每天忙于开单事务,可安排主要精力调研市场行情,分析储备结构,深入一线征求意见和建议,解决具体问题。 5.该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矿区物资供应管理工作达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网络使全矿区的物资管理工作都在管理中心的适时监控中,对物资管理办法是否得到很好的执行,矿区的储备结构是否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 6.该系统完善了供应商的管理,实现网上价格监督,公正、公平、公开的实施采购,在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抑制暗箱操作,消除不正之风上有一定成效。 7.该系统可促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为实现企业流程再造创造有利条件。 8.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促进各级管理人员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转变粗放的经营观念,为矿区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屯公司物资管理对煤炭企业的生产供应和销售都是非常重要的,其目标主要是根据需要及时的提供生产需要的相关物质,通过最小物资储备来满足供货的实际需要,避免出现物资积压以及缺料的情况,对供应进行合理的组织,做好资金周转工作,从而确保生产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而想要确保每个厂矿的设备维修以及生产运营的物资能够满足需要,便必须将物资信息化运营进去,通过管理来做好物质采购、供应以及使用等每个环节,不断的降低生产所需要的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的速度,做好信息统计方面的工作,及时的找到生产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而给物质供应管理决策更好的进行奠定信息基础,不断的提高物资供应管理决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司管理论文:对基金管理公司营销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自2000年9月以来,华安创新、南方稳健康成长以及华厦成长开放式基金相继推出,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营销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可以说,基金业正处于一个最需要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匠时代。本文试图以传统的营销理论运用到新兴的基金行业中,并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传统营销理论认为,营销策略(marketing strategy)包含三大要素:(1)目标市场;(2)定位;(3)营销组合。即在制订营销策略时,我们首先要通过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选择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然后针对目标市场潜在顾客的心理,创造出一个属于品牌本身的独特位置,创造出一个属于品牌本身的独特位置,亦即定位(Makreting Positioning),最后,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定位的差异,发展出适当的营销组合,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发挥最大的营销效果,达成营销目标。以下我们就分三部分,结合当前基金市场的情况,来探论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策略。 一、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 制订营销策略的第一步就是市场细分。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充分了解投资者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的特点,选择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为该市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基金产品和服务。反思前几只开放式基金的发行,我们认为,基金管理公司停留在一种朴素的销售观念、没有对个人投资者进行细分是基金营销不力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开放式基金的潜在个人投资者,其行为特征、需求特点、影响购买决策的变量都是有差异的,如果不加区别、拉长战线,只能是无的放矢、广种薄收。外对开放式基金的潜在个人客户群体,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细分变量加以归类:比如,依据投资特征,我们可以把个人投资者分为投资意识强的股民群体、投资意识薄弱的大众群体;依据家庭年收入,分为中高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依据经常接触的金融机构,分为证券营业部群体、银行储户群体,等等。 以上只是对基金市场个人投资群体的大略划分,接下来还应该根据产品的特征或者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对市场进一步细分,细分的变量包括:地理因素(地区,城市)、人口因素(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背景等)、心理因素(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行为因素(投资的时机、追求的利益、投资频率、品牌忠诚度、知晓程度、对基金产品服务的态度)等等。 我们还应认识到,没有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能够为所有的细分市场服务,根据公司资源、市场地位和竞争策略,进入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一个或个细分市场,即选定其为目标市场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必然选择。开放式基金的目标市场的界定,我们可以分短期来看。由于国内长期投资理念并未得到个人投资者的广泛认同,而机构投资者则比较容易接受开放式基金——这在前三只开放式基金的认购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因此,在短期内,我们在个人投资者市场,尤其是投资意识薄弱的大众投资者上开发能力有限,不宣作为主要目标市场(Primar Target)。但是,短内最显著的目标市场并不一定就是产品销售最有潜力的目标市场。考虑到积极认购前三只开放式基金的保险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只是因为目前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投资于此,以后定向募集、委托理财如果行到法规允许,它们的资金肯定会往这条路上走。相反,个人投资者这块市场的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因此,短期内我们要把中高收入个人投资者群体作为除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之外的主要目标市场(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同时,大众投资者应作为次要目标市场(Secondary target),并逐步发展为开放式基金的主要目标市场。 二、定位 定位策略是基金管理公司在竞争中决胜的关键之一。在定位的过程中,基金管理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目前的开放式基金市场上,本公司的开放式基金是怎样的定位?市场上的竞争者又是如何定位?广告策略是否能够配合营销定位?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分析:投资者对当前市场的认识,确定投资者需要何种价值,而且这些价值不能从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对手中获得;市场中存在哪些没有满足的需求,而基金管理公司本身是可以提供这些需求的。通过以上分析,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系统地识别和塑造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成功地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市场利基(Market Niche)。 基金管理公司的定位策略包括对基金产品的定位和对公司本身的市场定位。就产品定位而言,我们必须将自身的开放式基金产品的固有的特性、独特的优点、竞争优势和目标市场的特征、需求等结合起来考虑。比如,针对目标市场对基金产品业绩的需求,投资业绩记录良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将自己的开放式基金定位于“提供良好的业绩”;针对目标市场对降低投资风险度的需求,投资稳健、规范运作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定位于“稳健性”;针对目标市场对增值服务的需求,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定位于“提供附加性服务”;针对目标市场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定位于“提供卓越的选择性”。总之,我们可以在包括基金产品形象和与投资者沟通方式等方面寻求产品的差异化,并力求把这些差异定位到目标市场客户的必目中,转化为产品的持续性竞争优势。 就市场定位而言,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中可“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四类:市场领导者(Market Leader)、追随者(Market Follower)、挑战者(Market Challenger)和补缺者(Marker Nicher)。市场定位是由客户对市场的认知而决定的,但是,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影响客户对产品和市场的认知,创造更强烈的产品形象,从而建立和更改本公司的市场定位。 在当前的开放式基金市场上,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第一家开放式基金的试点单位,在公同前已经树立起了“行业开拓者”的专业形象,为其定位于市场领导者奠定了基础。先发优势带来了明显的知名度优势和信赖度优势,华安创新的发行曾在全国13个销售城市引起轰动,众多网点甚至出现了投资者连夜队等待领取预约号的情况。为继续保有来之不易的地位,华安基金管理公司采用的策略是不断地创新,比如在进入全国开放的申购赎回当日,推出“养老投资计划”服务项目,以吸引投资者。此即应用了“最佳的防御策略即是攻击”的原理,以不断创新来提高其竞争的有效性和对客户的价值。 众多随后已经或将要推出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Runnerups),即可以采用“追随者”的市场定位,也可以采用“挑战者”的市场定位。比如,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几乎是在华安热销开放式基金的同时,推出了自 己的“南方稳健成长证券投资基金”,采用紧密跟随的策略(Following closely),强调“我也是”的营销诉求,以期分享先进入者的投资收益。其他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采用选择性地跟随策略(Following selectively),即在某些方面紧跟领导者,而有些方面则依自己的方式行事。定位于选择性的市场追随者,成功的关键不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是在市场细分化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市场全面作战策略,即集中营销战力于主要目标市场,以达到与市场领导者相同甚至更高的获利力。 当然,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如果在产品创新和营销渠道等方面有重要的突破,它也可以改变角色,成为市场挑战者,在产品设计、品牌管理、广告造势、营销渠道巩固与强化等方面,设计一套整体营销策略,正面攻击市场领导者的弱点,最终超过其市场占有率。 三、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组合策略 在基金管理公司确定了自身所服务的细分市场和针对细介市场寻找到公司和产品的定位后,接着就是如何针对细介市场制定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了。 1.产品(Product)策略 包括基金产品的设计开发、基金品牌的管理和基金产品线的延伸。 投资者需求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以及证券市场的变动都会给基金产品的创新提供机会。基金产品的构思来源可以分为两类:理念导向型(ConceptOriented)和营销导向型(Markehng Oriented),理念导向型构思来自于投资决策成员、基金经理等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前瞻性地分析,判断市场走势并从中寻找可以形成投资品种的机会。营销导向型构思来自于市场拓展人员、分销机构和客户服务人员,他们在与基金持有人的长期交往中深入了解投资者需求,从而针对客户需求特点提出产品构思。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客观上由于市场投资品种的局限性,主观上由于对投资者的分类和投资需求的界定还没有具体展开,因此,理念导向型的基金产品构思还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广和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的建立和逐步成熟,从投资者需求角度出发形成产品构思将在基金产品开发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两方面着手准备,对内是组建有市场销售人员等组成的产品开发小组,健全市场部门、投资部门和研究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扩大公司内部新产品开发的构思源;对外是广开思路,与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结成战略联盟,共享产品开发研究平台,通过学习金融同业的经验,从中获取基金行业新产品的构思源泉和新的目标市场。 基金产品的特性是易模仿性,因此,当基金产品进入相对成熟期,在市场中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差异性也就不那么突出了,此时就要通过基金的品牌管理以达到稳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基金的品牌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业绩、个性和能见度。业绩是建立品牌的最重要的因素,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做好本职工作”,给投资者较高的投资回报,同时,还要引导投资者在评价基金业绩时与基金的类型、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结合起来,比如,教育投资者限定在同类型基金之间进行业绩比较,而不是在不同类型基金之间进行比较(套用流行在西方基金界的比喻:桔子与苹果是不好比的)。个性也是基金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基金品牌时,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根据基金产品类别和价值定位定义创新性的品牌个性,并在促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彰显这一个性。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财经公关公司把握市场的“脉搏”,与投资者保持良好沟通,建立并维护自己特有的品牌形象。保持基金产品和服务的能见度是建立品牌的第三个要素。这并不仅仅意味着广告,而是包括了基金管理公司与客户交流的一切方式,通过宣传和分销(确立实际购买时的能见度),形成基金产品在市场上的整体可见度。 在不断积累产品构思库(Idea CenIer)的同时。基金管理公司必须考虑设计自身的产品线框架,作为指导某个类型基金和单个基金具体设计的纲要。新产品的设计应当服从公司整体基金产品线的构造要求。必须能够对公司目前已有产品进行有效的扩张,或者弥补产品线的空白,或者对已有的市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比如,在基金管理公司搭建了开放式基金平台之后,就可以面向大众投资者开发债券基金、保本基金等新的基金品种,向同一目标市场营销新的产品。 2.定价(Price)策略 在基金产品营销组合中,如何在客户可接受的价格范围(Price range)中,制定出一个对公司最有利、最切合公司目标与政策的价格,是营销人员面临的又一挑战。在前几只开放式基金的定价策略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基金管理公司往往侧重于“成本导向”,未能综合其他营销组合变数做整体考虑,以致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如需求强度、客户认知度与心理感受等等。尽管基金管理公司强调开放式基金的收费合理、符合国际惯例,但是。投资者更倾向于拿开放式基金的交易费率和国内封闭式基金相比,得出的结论自然对前者不利。同时,我国开放式基金费率结构上也还存在许多待完善的地方,突出表现在没有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的安排以及没有针对不同的投资者设计不同的费率结构,这些都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投资者需求是定价策略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所能接受的心理价位较低,可以相应在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费中设立后收费(BaCk-end),而适当降低前收费(Front-end),根据凯恩斯的投资偏好理论,人们更看重现在而容易忽视未来,前低后补的申购费用产生的“低费幻觉”有利于鼓励投资者购买基金。同时,为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还可以设计随持有期递减的赎回费。另外,不同投资者对费率结构的偏好是不同的,有的投资者或许喜欢偏高的前收费,有的喜欢偏高的后收费,有的不喜欢收取申购佣金,但能容忍每年较高的营运费用,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同一只开放式基金内设计不同的收费结(multi-class fund),比如,设计A、B、C三类不同的收费方式,A类采用随申购金额递减的前收费方式,B类采用随持期递减的后收费方式,C类不收申购费用,但将管理费的费率提高。建议在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到在定阶段后,可以推出此种方式,以适应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基金管理公司在制定定价策略时,还要综合考虑公司整体战略目标、产品成本、竞争者、产品生命周期和品牌形象、政策与市场环境等因素,最后拟订基金产品的价格。必须注意的是,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竞争压力及营销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定价,并把价格真正地当作完成营销组合策略的一种工具。比如,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上新的开放式基金出现后,调低南方稳健成长的日常申购费率,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采取的及时反应。 3.渠道(place)策略 在美国。金融产品50%的运作成本来源于渠道成本。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渠道的选择、维护、管理和调整在金融产品营销中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基金行业而言,由于投资者对基金产品尤其是开放式基金还比较陌生,而相应的金融中介机构并未建立起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利用代销渠道以加强与投资者的直接接触,是基金管理公司必然的选择。 在我国,大众投资群体仍主要以银行储蓄为主要金融资产,而开放式基金的产品特点与储蓄存款又具有相对的类似性,选择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代销渠道。可以有利于争取银行储户这一 细分市场。但是,在前三只开放式基金发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为基金的销售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客户群,但是受限于现有营销体系、激励政策和专业知识,销售方式还停留在被动销售上,相应的为投资者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几乎未得到开展,这就直接影响了大众投资群体的投资热情。实际上,渠道所提供的投资建议、服务质量给予投资者的心理感觉在其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能够得到面对面的指导将可能会增强其购买的欲望。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加强与代销银行的合作,通过对银行员工的持续培训、合作组织客户推介会以及代销手续费的合理分配,增强银行渠道代销的积极性,提高银行员工的营销能力。 基金管理公司在适当的时候还应当引进新的渠道,弥补现有渠道的价值定位的不足。比如,针对投资意识较强的老股民群体。利用券商网点销售基金将是争取这类客户的有效手段。况且,相比商业银行,券商网点拥有更多的专业投资咨询人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针对机构投资者、中高收入阶层这样的目标客户,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建立具备专业素质的直销队伍,辅以直邮、电话销售、呼叫中心以及基于Internet平台的直销网络,直达特定服务群体。此外,基金管理公司在与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发展战略联盟关系时,“互为营销渠道”也应当成为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各自的渠道在各自的目标市场上相互交叉销售产品。充分运用合作伙伴的客户优势、专业服务优势,构建在这些分销领域其他基金管理公司难以获得的竞争力。 随着基金产品营销渠道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宽,基金管理公司对各种渠道必须进行有效管理,组成一个功能互补、效益最大化的渠道网络。服务各个不同的细介市场。覆盖市场空白,尽可能地扩大销售量。为此,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渠道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他必须对各类现有及潜在基金营销渠道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能够据此作出正确的渠道选择决策,以及对各类渠道进行效益评估、解决可能的渠道冲突和竞争、适时调整渠道结构等等。从而实现对银行、券商、保险等渠道全面综合、灵活互动的管理。 4.促销(Promotion)策略 除了以上三种营销策略,基金管理公司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和手段,包括广告、公关、销售促进、人员推销等等,使投资者在多元化的信息包围中,更好地识别和了解基金产品和服务。 在前两只开放式基金发行期间,我们看到广告媒体的选择成为影响其发行的一个因素。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发行公告以及代销银行的广告等都只是在几家证券报上刊登,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广告媒体和目标市场之间存在冲突。因为,证券类报刊的读者群以股市上的投资者为主,投资意识不强的大众投资者阅读此类专业报刊的并不多。仅仅在证券类报刊上刊登招募书、公告等,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工商银行销售南方稳健成长基金的广告在个人销售期最后两天开始在多家大众媒体上刊出,这说明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在后期才醒悟到他们在媒体选择上存在偏差。华夏成长基金发行时,刚采取了专业性媒体与大众媒体并重的策略。在《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等地方性媒体上作了整版的软性广告,有效地向目标客户传递了有关的信息。 广告的方式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发行公告、业务规则等作为证监会指定的法定信息披露方式,内容真实准确,但是,从广告的角度来看,由于该类信息采用的标准格式和相对较长的篇幅,更适用于专业人士和极度理性人群,不足以激发大众投资者的购买欲望。一条有效的基金产品广告讯息,必须能够强调出本基金产品的最大优点,赋予基金产品一个特殊的个性或形象,使客户能将它和其他的基金产品区分开来。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利用一些配以图案设计的报刊广告、海报及媒体软性广告,以较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有关的信息及知识更加具体、感性,这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除了广告之外,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促销手段,与投资者进行全方位、广泛、持续的交流沟通。比如,以推介会、报刊或网上路演等方式组织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访谈,通过基金经理的“现身说法”,帮助投资者增进对基金公司投资理念和经营思路的理解,判断基金将来的成长潜力。实际上,在国外,基金经理的职责之一就是与投资者面对面的交流。 美国"9·11"事件后,富达投资基金著名的Peter Lynch就向投资者发表了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回顾了美国所经历的9次衰退,指出“市场每一次都重新站立起来了,而这一次,情形并不比其中的任何一次严重。”极大地鼓舞了投资人的信心。反观国内的基金经理,则主要专注于投资管理,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的工作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存在可改进的地方。 随着市场上的基金产品越来越多,基金管理公司投在促销上的支出会持续增加。在美国,1996年基金行业用于品牌推广的支出高达2.6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6%。并且为了使有限的广告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通常都请最顶级的专业机构作他们的营销传播。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时间短,对广告传媒领域又比较陌生,与优秀的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后者可以从“财经十市场十传媒”的角度针对基金公司及其独有的优势提炼传播要素,拟定促销策略,选择最合适的促销工具。建立最优促销组合,从而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基金管理公司明确了自身的目标市场和定位、针对目标市场制定了系统的营销策略组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营销策略就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基金管理公司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成为市场上的营销高手。营销策略的成功还必须依赖于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营销体系和营销人员素质。其中,职责清晰的组织机构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载体,上下贯通的营销体系是市场营销功能发挥的先决条件,专业、敬业的市场营销队伍是决定基金管理公司营销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勤练内功,包括理顺营销机制,梳理营销工作流程,加强营销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并在市场上不断积累营销经验,寻求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等四大策略因素的配合和协调。进而与客户建立起坚实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决胜市场的“致命武器”。 公司管理论文:投资管理公司内部控制与措施 1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监督对内部控制有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一些投资管理公司通过内审部门进行监督,这样以来,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属于同一个团体,不能有效的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监督机制应该具备独立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就难以保证其公平性,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2加强投资管理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2.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日常业务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及特殊业务管理,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管理质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而影响,一些投资管理公司存在着制度执行率低、责权不统一等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给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执行依据,然后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坚持相互制约、有效性、独立性这三项原则,其中相互制约原则是指企业内的各部门要明确责任、互相监督,有效性原则是采用合理的手段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独立性原则是保持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依据这三项原则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风险管理工作 投资管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企业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性管理。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学习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等相关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其次,要制定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监督,进一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2.3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建设 企业要有条不紊的运营,首先要优化内部管理机构,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经营决策,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发起者。企业内部控制直接关系着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一些企业只注重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这样以来,容易导致财务风险,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会计管理人员在做好财务控制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其他人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财务控制工作有效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风险日益加剧,为了降低竞争风险,企业必须要优化内部管理机构,保证企业管理质量,不断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投资管理公司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企业内部控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为了保证投资管理公司的有效运行,降低投资管理公司的财务风险,需要我们加强监督力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而使其更好的为其它公司服务。 公司管理论文:才谈新形势下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颁布与实施。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逐步迈向稳定的发展阶段。既然房地产行业的热量已经冷却下来了,房地产企业就要在市场环境的改变下调整公司的经营战略以及管理方式,使企业的发展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经营与管理体制。整合所有的资源,制定稳定的发展计划完成平稳的过渡。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经营;管理;发展战略 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成为了国内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国家的对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从最初的鼓励到了现在的调控。使得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没有继续膨胀下去。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到来之前应该调整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方式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下面我们就关于在新的形式下的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1 新形势下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经营与发展进行大力的整顿与调控,使得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履步维艰、面临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显而易见,房地产公司的经营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和研究。 1.1 国家的调控政策给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带来的问题。 1.1.1 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转变。由于国家对于房地产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来房地产的“销售热”、“抢购潮”、“投资热”等等现象只能让公司的经营者深深回忆了。房地产公司与购买者的主导地位发生了转换。市场上的观望状态持续延期,投资者也开始理智的选择躲避风头或者转而投资其他行业。 1.1.2 融资环境的转变。以前的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多为银行贷款,或者是抵押贷款。如今国家大力限制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金额,提高了放款的门槛。使得房地产公司在融资方面需要重新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1.1.3 市场对于房地产的产品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房地产在经营中占有主导地位,公司的经营重点主要放在了快速建设和促进销售上。忽略了产品的多样化经营和精品化经营。如今房地产公司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不得不在产品的多样化和精品化上多下点功夫。 1.2 公司的内部经营为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1.2.1 公司经营结构的调整。在房地产公司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房地产为使资金快速回笼或者是尽快的扩大经营成果往往是选择快速的买地进行开发、然后大力的销售。开发、销售是房地产公司经营的两大板块。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房地产公司也将加大在管理、经营和服务上的关注度。 1.2.2 公司需要对资金链进行严格控制。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有其显着的特点。在资金的运用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项目运作或者是周转,甚至于积压。因此严格的控制资金链是公司经营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银行贷款的严格监管使得融资变得相对艰难。政府土地交易政策的转变又加大了资金的运转量。无不对公司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2.3公司需要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也给房地产公司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现代化经营与管理体制是保障公司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就对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优质高效的设计团队,优质的服务团队和管理团队等等都需要房地产公司加快建设速度和加大力度。 2 关于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一些措施和方案。 鉴于以上我们对于房地产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与公司内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讨,为了更好的经营发展企业和发展国民经济。我们应该作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与方案为它们的发展进行努力。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 加强公司的人才培养与招揽,建立公司的经营体制。 人才是公司经营发展的根本,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以及复合型的人才等等都是目前处于转型期的房地产公司所迫切需要的。注重于对人才的培养和招揽是公司为长久的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及建立全面的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作出基本的铺垫作用。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的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模式逐渐的向多元化、复杂化进行转变。因此建立健全的经营体制是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的。公司的经营也应该为了规避风险和扩大利益进行多元化的转变。 2.2 加强成本核算的能力和开发多方面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竞争的激烈化势必影响房地产的经营成果与经营成本,房地产公司应该加强经营成本核算的能力,很好的控制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使得企业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以求在竞争中的绝对优势。银行缩紧银根,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中离不开融资,这就需要经营者在融资渠道的开辟上多动头脑,不能一味的追求资金的快速回笼毕竟这不符合房地产的正常运营状态的。比如说在开发中多采用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减少开发占用资金,扩大与基金、信托等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2.3 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 房地产公司发展二十年来,多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但是如今骤然面临市场经济的控制,必须要在管理上多下功夫,不然各种风险都将对房地产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无疑是降低和规避风险最好的措施,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今的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化的分工经营部门体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都是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主要途径。通过成本核算和质量控制有效的规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开发和资本运作带来的资金风险和质量风险等等。 2.4 做好对市场动态的把握,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生产产品以及差异化生产战略的运用。 由于前期房地产的火热经营状态,使得许多人都想从中分得一块利益。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纷纷建立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今的好前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使得原本还不算厉害的竞争问题也日益突出。房地产企业就是生产房产产品经营房产产品的经营企业。房产作为商品和其他的商品一样也需要市场的选择或者淘汰。想要取得竞争的优势就需要把握市场的动态,去探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细分。这些是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做好这些才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最终目的。 2.5 整合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资源。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也是对各种资源经营与管理的过程,房地产企业更是大量的资源进行运作的过程。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资源运作有着运转周期长、运转的数量大等等特点。决定了资源的管理也是房地产公司需要高度关注的经营问题之一。前期的房地产经营形式较好,突然间的降温必定使得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商品积压,也就是商品房闲置积压的状况。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就是资源的占用,对于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运转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因为贷款的问题跨期越长损失也就越多。购买的土地闲置也是房地产企业的资源占用的一种常见现象。所以,对于现有资源进行全面得的整合,在以后的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也是房地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工作。 总结 本文主要对于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与进步的一些有效的建议与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旨在为房地产企业的稳定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房地产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研究工作中来。为房地产公司及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公司管理论文: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问题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证券公司的实力已日渐增强。但是目前证券公司营业部的业务结构还比较单一,对于以交易通道服务为主的经纪业务依赖还比较大,经纪业务收入和利润占了公司收入和利润的70%以上。如何全面推进证券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变革,需要积极探索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证券公司及营业部往-财富管理方向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绩效;薪酬管理;合规性 一、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绩效 一方面,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员工通过参与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而具有自我实现的感觉;促使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另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地分解目标,避免团队与员工目标偏离企业战备目标。一年中多次地评估与奖惩,实现企业对目标的监控实施,保证工作目标的按时完成。上述两方面都提高了企业或团队的管理 绩效,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 绩效管理改变了以往纯粹的自上而下命令和检查的做法,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定期就其工作行为与行沟通、评判、反馈、辅导,管理者要对被管理者的职业能培训、开发,对其职业发展进行辅导与激励,客观上为管理管理者之间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提高了效率。 3.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必要依据 通过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考核,为企业员工的管理决策退、晋升、转岗、降职等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也解决了培训、薪酬、职业规划等问题,使其行之有据,这也是绩效为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环节的原因所在。 二、证券类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现状 1.绩效管理未体现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思想已被大多数现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接受和遵循,但证券类公司在对基层人员的薪资管理方面却往往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1)大多数证券公司在新员工(主要是证券经纪人)入职前实习期内,未给实习员工以任何经济上的补助(含奖金,交通补助、饭补等),但对于任何一名实习员工,衣食住行都是他们的基本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在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且社会关系也处于初步积累阶段,在公司不给予任何补助的情况下,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场开发当中,必然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 (2)员工人职门槛设置过高,不符合人本管理的理念。许多证券公司要求员工在入职前必须开发到一定数量和金额的有效客户,而这个门槛设置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跨越,无形中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度和参与度,他们无法真正地融入到公司整个团队的市场开发业务当中。 2.考核体系不尽完善 (1)考核指标设置不当。当前证券公司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3种做法:一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粗,过于泛化,与被考核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二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细、过全,看起来很科学、很合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三是盲目追求量化,只考核能量化的指标,不能量化的指标则被当作不重要的指标被取消掉。 (2)主体不明确。许多证券公司在开展绩效考核时声势浩大,要求所有的员工之间互相打分,然后算出一个平均分,似乎这样的评价才算得上科学和客观公正,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评价员工的业绩,将其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但这样做不能对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潜能,不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总体评价。 三、提升证券类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建议 1.提升绩效管理理念 高层管理者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绩效水平,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要使绩效管理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即:岗位安排、薪酬、职位升降、员工解职等都看成是企业的控制手段,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也为员工营造一种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氛围。 2.明确营业部用人策略 国信证券的“雏鹰计划”,为营业部人员招聘培养提供了许多借鉴方法。证券公司要找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用人策略?那就是要找符合未来需要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也就是需要严格用人标准和素质要求,以质取胜!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一些证券公司在营业部人才招聘培养方面也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实践,例如兴业证券从2003年开始的金牛计划,为公司总部和经纪业务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在公司总部的系统招聘选拔的同时,还需要营业部根据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要求,通过有效招聘,招到所需要的人才。 3.实现差别化的员工薪酬绩效政策 为了保持营业部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的收入水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要考虑在进一步提高人员质量的基础上,增加营业部员工的底薪,尤其是新人和优秀投资顾问的固定薪资水平。同时,考虑目前佣金率下滑和营业部投资顾问提成比例采取逐年低减的方式,拟根据投资顾问的工作年限,逐年上调底薪标准。同时考虑适当降低提成在员工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员工绩效统筹发放额度,上述需要根据市场整体水平和公司的承受能力,经过测算来具体加以确定。 4.完善证券营业部绩效考核方法 根据公司财富管理转型要求,进一步明确营业部各类人员的工作要求及业绩标准,为了进一步适应公司二次转型需要,在前中台人员考核中,在强调新增资产的同时,增加资产保值增值、产品化率等相关指标,在后台人员考核中增加服务态度考核。同时根据《关于加强证券经纪业务管理的规定》:“证券公司对证券经纪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激励,不应简单与客户开户数、客户交易量挂钩,应当将被考核人员行为的合规性、服务的适当性、客户投诉的情况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应当以书面保存。” 公司管理论文:公司客户服务部驻外人员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事业的发展,加强客户服务部渠道系统的自律和科学化管理,规范外派人员的工作行为,广州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以下简称客服部)在《广州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条例》和《广州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外派人员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特制定“外派人员管理办法”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所有客服部的外派人员,包括在当地招聘从事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客服部将会依据外派人员对本章程所规定的职责的完成情况,按《广州金鹏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外派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对外派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并为渠道优化做相应而适当的岗位调整。 二、外派人员岗位职责 第一条售后网络的规划、维护及优化。 第二条协调运营商、商、授权站点以及厂家之间的关系。 第三条收集、反馈市场信息,包括产品质量跟踪、竞争对手市场运作情况等信息。 第四条指导培训站点运作、备件运作、技术支持等。 第五条处理投诉,在恶性事件投诉中能应付危机事件。 三、外派人员具体工作指导 (一)、工作态度方面 1、外派人员是金鹏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当地客户服务工作而设立的人员安排,其职责是代表客户服务部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金鹏小灵通售后客户服务的相关工作。外派人员是金鹏公司为了更好地进行当地客户服务工作而设立的人员安排,其职责是代表客户服务部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金鹏终端产品售后客户服务的相关工作,代表着金鹏公司的形象。外派人员任何的言行举止将和公司的形象息息相关。因此,外派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得做出任何如工作散漫、不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消极抵触公司下达的工作任务、从事与本公司利益冲突的兼职等等这些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或散播如抱怨等这类有损公司利益的言论。 2、外派人员必须对各地市的站点运作状况保持良好的监督管理,外派人员的通讯工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周一至周日8:00-24:00),必须保持畅通。便于站点有重要信息时能迅速反馈给外派,而公司有任何指示也同样可以及时传达。避免因信息反馈不畅通而导致重大事件的发生或错过了最佳处理时间。 3、外派人员都远离总部在全国各地开展着我公司的售后工作,而公司对外派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外派工作周报表。工作周报是外派人员具体工作内容和安排计划的体现。为了让总部对外派的工作计划做一定的合理性指导,每一位外派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地填写工作周报,并要求每周一中午1点前以邮件或传真的方式上报给渠道工程师并抄送渠道经理,渠道会按照外派人员的工作报表给予适当的指导并监督。 4、由于外派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公司在多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助。外派人员在每月规定的时间内将上月差旅补助方面的单据邮寄回公司报销。因公司财务有规定的时间受理报销事宜,因此,外派人员必须在我部门规定的次月10号前将上月相关报销凭证及时寄回。另外,外派人员提交的差旅费报销必须是经过总部批示产生的差旅费用,如发现外派有做假行为,将在报销和考核中给予处罚。 (二)、授权站运作管理方面 1、授权站代表着金鹏企业进行当地售后服务工作,直接决定着客户对金鹏公司的形象,而服务态度是客户服务中的重要一环。通常许多服务投诉是由于用户对授权站的服务态度不满意而产生的,因此,授权站的服务态度管理和培训将直接影响到我公司的售后质量,外派人员应该以给予高度的重视。适当地周期性对授权站点的服务态度进行了解,培训。 2、维修工单是总部和授权站之间进行劳务费结算的重要依据。外派人员必须指导好服务站正确规范填写并及时邮寄,以便减少回访和核算时的工作量,提高结算工作效率。同时,应该周期性对站点对劳务费结算进行沟通,教育站点别做假,确保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如发现站点有做假行为,应当搜集站点有效证据并向公司举报,并对该站进行一定的教育。 3、授权服务站正常的运作过程中,应当申请适量的备机备件而不能通过私自向局方借用销售机器做为售后周转,更不能未经过公司允许私自拆机(包括拆销售机/备用机/故障机)以获得维修备件。如果出现上诉事实,外派人员应及时上报给渠道工程师。授权站不得将无申请备件返厂,外派人员也应该周期性地对授权站进行备件培训。 (三)、关系处理方面 1、与运营商间的关系:由于小灵通销售市场的特殊性,外派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与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与之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随时了解运营商对本司售后服务的评价以及要求,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反馈信息。 2、与授权点的关系:处理好与授权站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当地客服工作的关键。外派人员必须协调好与授权站的关系,使授权站与外派人员的沟通渠道保持畅通和及时。避免授权站因无法与外派人员联系或没有协调好而导致售后问题的产生。 3、与销售部门之间的关系:售后的工作是为销售服务的,因此,外派人员的工作与市场销售息息相关。外派人员必须经常与当地的销售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每周从销售人员处获得必要的销售信息,这些信息是客服部制定服务网络的分布,申请备件的数量以及机型的故障率等重要的依据。 同时这些信息也要提供给当地的销售人员制定必要的改进措施。 (四)、推广支持方面 授权站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金鹏企业的声誉。外派人员必须和客服技术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支持,有计划地对授权站的维修人员实施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当地授权站的维修技术水平,确保维修质量。避免由于外派人员的技术支持不到位而导致授权站产生有关技术问题的投诉。 (五)、信息反馈方面 1、质量问题反馈:外派人员对质量问题的反馈应及时到位,以免造成售后工作被动。 2、相关信息反馈:外派经理负责区域的授权站如有相关信息变更或外派人员本身通讯信息方面有所变更,应及时通知渠道负责人。以免信息反馈不及时而造成公司的损失。 3、局方故障机库存信息反馈:外派人员应在每月工作月报表中上报所负责地区的局方故障机库存数量,避免造成大量积压。避免因外派人员没有及时上报该地区的这类故障机库存信息而滞后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导致公司承受更大的损失。 (六)、突发事件处理方面 如果出现有关投诉涉及到技术监督局、消协以及新闻媒体等影响重大的部门,外派人员必须本着维护金鹏企业形象为宗旨,采取主动,积极跟进,及时汇报的方法,对事件全程跟踪,将解决方案落实到位。避免因工作方面的疏漏令本公司的产品出现在技术监督局、消协以及新闻媒体等曝光的事件。 (七)、业绩体现方面 1、备机管控 备用机是决定公司售后投入成本大小的一项重要因素。外派应该自觉适量地申请备用机来解决问题,并迅速周转这些备用机以达到更高效的利用,同时,要注意租用期限,及时归还。 2、负责区域换新量控制 各区域换新问题也是决定公司售后投入成本大小的另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各区域外派人员应对各站点的运作保持监控状态,适当适量地对其进行指导,减少因站点运作不规范售后服务没及时到位解决问题而出现的换新问题。 三、外派人员岗位优化调动规定 为了平衡好外派和总部的人员需求,合理分配劳动力,避免出现某些地方人手盈余而另一些岗位则人员紧缺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各岗位的工作效率,外派人员岗位优化调动将根据地域情况和销售情况分配人员数目。另外,为了更有效保持外派人员的对工作岗位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外派人员的科学化管理,外派人员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外派在同一区域任职过久、外派月度考核分数低于60分或其他原因而不适合在原区域继续留任,总部将考虑将其调离原负责区域。 (一)、以上规定的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外派在某地区任职未满半年,无重大失误岗位不调整;每个季度根据外派绩效考核平均分进行一次季度排名,排名结果作为调岗的依据。 2)、全国区域性岗位调整每半年进行一次;每月外派绩效考核得分低于60分者,相应做岗位调整;同一地区任期满一年者,原则上都要进行区域调整。 3)、销量较多的地区由一个外派和渠道助理重点管理;销量适中的地区由一个外派人员进行管理;若干个销量较小的地区由一个外派统一管理。 (二)、具体内容如下: 1.以上规定适用对象:所有外派人员 2.外派人员的划分(包括一站通): 一类—外派客户经理员 二类—外派备件管理员 三类—外派技术人员 3.地区划分原则: 一类地区—销量达20万或该地区销售机器10万以上且所销售主要为高故障率机型的地区 二类地区—销量介于10~20万之间的地区 三类地区—销量少于10万的地区 4.外派分配原则: 一类地区—由一个外派人员管理,同时,渠道助理重点协助 二类地区—由一个外派人员管理 三类地区—由一个外派人员管理多个相邻的三类地区 注:建立了一站通的区域,因为一站通的职能已经大部分取代了外派的日常工作,所以,外派人员的分配按三类地区原则分配。 5.外派人员定期岗位轮换周期:每半年1次 在以上规定的执行过程中,外派人员岗位调整中的工作交接必须严格按“外派调动或离职工作交接规定”执行! 公司管理论文:公司产品承揽评审生产交货及出入库管理制度 1、产品承揽 (1)公司所有生产产品均由销售部销售。 (2)产品销售时,1吨以下可不签合同。1吨(含1吨)以上必须签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经销售经理审核批准后到经理处盖合同章。 (3)所有订货合同均需填写《承揽评审记录表》。空白表格存放于销售部。业务员接订货通知后,按规定格式准确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填写完毕后报销售部经理签字(若销售部经理不在由销售办主任代签)后,交销售办主任评审。 如业务员外出不在公司,由销售部经理填写,如业务员及销售部经理均不在公司,可由销售办主任代其填写,但业务员必须在回公司24小时内主动找营销办主任复核签字,逾期视为认可,否则出现一切责任由业务员承担。不填写承揽评审记录表,不予安排生产计划。 营销办主任接《承揽评审记录表》评审后及时将生产计划下达到生产部,由生产部当日评审入库时间,而后,营销办主任依据生产计划将填写了计划号及入库时间的《承揽评审记录表》,一联返销售部经理或业务员,二联留底,三联交生产部。 2、合同的评审 (1)合同评审按《合同评审控制程序》进行。 (2)合同评审结束至交货前,相关业务员可到生产车间、仓库了解自己的产品生产、入库情况,在必要时可向营销办主任提出书面建议,营销办主任根据情况全权及时与相关生产车间调整处理。 (3)营销办主任下达生产计划二联至生产部,三联至成品仓库,并由生产部评审人员及成品库保管员在计划存根联签字接收。 (4)因客户要求,营销部下达生产计划后确需补签合同时由相关业务员写出书面申请,找营销部经理签字,总经理签字后加盖合同公章,此书面申请存营销部经理处。 (5)成品合同评审规定 ①生产部合同评审员对生产部产品准时交货负责。因而生产部合同评审员必须时刻高度关注各车间生产进度,准确掌握各生产车间工序实际生产状况,灵活准确地安排转序和交货时间,严禁固定地按天数累加生产数量来确定交货日期,如遇用户要货特别急这一特殊情况,由销售部经理找生产部经理及生产部合同评审员给予特别评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②如发生意外设备故障,由生产部经理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交货期,仍保证不了的,生产部经理需与销售部经理协调推迟交货期,由销售部经理在《推迟交货申请表》上签字同意,并交营销办主任更改交货期。 (6)成品入库规定 ①按计划每批次成品包装结束后,包装车间主任必须立即与装车人员联系办理转序入库。装车人员必须保证当日办理入库。装车人员对同一天多批次入库的产品,应与包装车间主任及营销部主任主动沟通,按照缓急安排入库,对必须在当日下班前入库,否则就会造成误交货的产品,包装车间主任应该与装车人员提前协调,妥善安排。 ②入库成品必须带有产品标识和合格证,顾客需要产品质量证明书的,还应附带产品质量证明书一起入库。 3、合同的更改 (1)合同的更改按《合同评审控制程序》办理,由营销部经理与生产部经理沟通后填写《合同变更记录》并签字确认,由生产部拟订好修订合同,由生产部合同评审员以书面形式提交营销办主任,并将评审结果协调营销部经理及业务员联系客户确认,经客户确认后重新修订合同。 (2)对于交货期变更的,由生产部书面通知营销办主任,将变更信息以书面形式传递到相关承接人员,确保其知道已变更的信息。 4、产品入库发货程序 (1)成品库保管员对生产部入库的成品按照生产计划中下达的规格、数量(支数)入库并挂好标识(所售客户名称及规格),保证帐物相符,以免混淆。 (2)成品库保管员对入库后产品的包装完好负责,对入库时包装破损的拒绝入库。 (3)对于客户要求单件计量的产品,产品入库时,入库人员应出具每件产品的明细表,成品库保管员根据明细表,核实明细表中累计的重量并抽查与单件产品填写的重量是否一致并清点此批产品的数量(件数),核实无误后,办理产品入库手续,并当场清点所入件数是否和明细表一致,如有意外,暂停办理入库手续,查明后再办,车间及其他计量人员要认真计量每一产品的重量(客户反馈有重量不足或其他错误时,分别由打包计量人员及相关责任人承担一切责任),杜绝因重量不足影响我公司信誉的现象。 (4)成品销售时,由销售部经理或业务员陪同顾客到仓库提货。成品库保管员按用户所要的规格发货过磅,提货人或业务员监磅以示数量认可。发货单一式四联,一联存根、二联财务、三联营销部、四联顾客。业务员在发货单存根联签名,为顾客送货情况,业务员必须让承运人在发货单存根联“承运人”一栏处签名,并注明“承运数量准确”字样,以示承运数量准确。仓库保管在第二联应注明此批产品何时下达生产计划,何日何时入库,然后由发货人持第二联到销售部经理处签好出厂价,并由销售部经理签下计划日产品订价,加工费及标明商家符号〇,厂家符号〇。如销售部经理不在,应找营销办主任代签,假若以上二人都不在应找总经理签发后到财务部开具发票,然后由发货人持发票或出门证到仓库交给成品库保管员,保管员在出门证处签字,以示发货数量准确。如客户需要出具发货清单时,由成品库保管员给予逐项填写并随货同行。 公司管理论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对策 “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最具有挑战性的因素,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近年来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倡导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的文化理念,大力营造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并以此引领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员工认真工作,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打造员工能够发挥个人才智的平台,保障员工权益和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做到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公司自上而下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人才流失、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难以回避,亟需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下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个人工作经历提出一些浅见,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专业人员缺乏。7月31日召开的公司基层党政主要负责人会议上,张忠惠总经理在主题讲话中专门提到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公司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一是公司新成立项目部在定岗定员选拔专业人员时,难度很大,关键岗位人员迟迟难以到位,往往需要项目部领导利用个人以往工作关系“招兵买马”;二是公司人力资源公司专业人员储备不足,新项目成立后专业人员调配捉襟见肘,甚至一名预算员、技术员和测量工,都需要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亲自过问;三是专业人员缺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质检、测量和计经等专业,基层单位办公室、党群、物资、劳资专业同样存在人员缺乏问题,基层单位时有管理人员随意转岗的现象。 2、员工技能达不到岗位工作要求。在日常交流中,发现不少基层单位领导在员工日常管理中有一些共同的感慨和体会,即有不少下属员文秘杂烩网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一个人的工作有时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员来完成,同时不少员工技能和能力比较单一,能搞内务的对外协调沟通差,业务能力尚可却管理水平不足,能写的不能说,能说的写不了。复合型员工普遍缺乏,成为目前基层单位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3、专业岗位人员收入与市场行情有一定差距。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专业人员的流动加剧,逐渐形成了专业人员的市场价值,其高低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而近年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成熟的技术、预算等专业人员在市场上谋得一份工作没有较大困难。公司受电建市场大环境、上级政策和自身决策影响,在发展中存在基层单位发展不均衡、相同岗位收入不同的问题。有些基层单位专业人员收入与市场行情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专业人员的心态。 4、收入分配不能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业绩论薪酬”是公司一直倡导的收入分配模式,但在实际执行中有一定难度和问题。一是基层单位存在冗员,兼顾公平往往成为国企特色的平均主义;二是公司实施定岗定薪,岗位一旦确定,收入即基本确定。但如何评价在岗人员是否称职,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和管理手本文来源:文秘站 //段;三是公司对基层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审批制度,岗位绩效工资最高封顶,往往能罚不能奖,同时具体操作也比较繁琐,真正执行绩效考核的基层单位极少;四是职务成为提高个人收入的主要途径。职务上升,岗位提高,收入自然而然的增加。专业人员调动时,能否提升职务成为专业人员个人考虑的首要因素。 5、新分配大中专学生整体素质有下滑趋势。近年来公司招聘的大中专学生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相比,整体素质有逐渐下滑的趋势,分析原因,一是大中专院校扩招,入学门槛低,同等学历情况下,整体素质下降;二是公司为适应市场人才快速流动现状和不同岗位需求,有目的的招聘中低学历的学生;三是大中专学生就业难是目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国有企业肩负较多的社会职能,稳定员工队伍,解决员工子女就业也是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企业生存发展中需要协调处理好一定的社会和行业关系。因此,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分配到公司,岗位难以安排,个人也需要重新学习,对公司引进大中专学生的初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6、专业人员流失严重。受建筑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环境和员工个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公司专业人员流失比较严重,涉及行政、生产、计经、技术、质量、测量等多个专业,按照专业分析,技术和预算人员最为突出。按照工作年限和身份分析,工作5年以内,人事制的大中专学生流失最为普遍。按照所在单位分析,一级项目部和原冠名队问题突出。 7、待岗期间专业人员管理存在盲区。分析近年来大中专学生和专业人员流失的原因,有个人主观因素,但与管理使用不当也有很大关系。公司一级项目部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在项目收尾期间,员工待岗分流现象普遍存在,而项目部为临时性机构,项目结束,机构即解散,对所属人员无法承担后续管理责任,而人力资源公司从权限、职能和经济上,又无法与项目部实现及时衔接、跟踪管理,形成管理盲区,造成重点专业人员长期待岗,加剧流失。 8、冠名队技术人员管理不到位。冠名队是公司20__年后推行的施工队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锻炼了一批人才。但实施中,对技术骨干的管理存在不足。一是技术骨干兼职多而杂,专业工作精力受到影响;二是与其它基层单位比,冠名队技术员缺乏企业归属感;三是公司在冠名队技术人员的管理上有疏漏,造成冠名队一旦有大的变动或是没有项目,技术员很容易流失。随着公司对冠名队体制的调整,这个问题目前应当有所好转。 二、当前条件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以上问题涵盖了员工招聘、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测评、定岗定薪、绩效考核、员工内部调配、人事、行政管理制度修订和员工离职、辞职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解决的对策主要有: 第一,严把专业岗位入口关,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岗位入口关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一是招聘大中专学生时,努力把握好就读专业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系(员工子女就业专业可适度放宽),为将来的职业规划打好基础;二是对新分配大中专学生,根据其专业、个人意愿、综合素质,安排好见习期岗位,通过实习期考察,确定其专业岗位;三是专业岗位管理权、使用权分离。在公司各专业范围内,由公司专业部门配合人力公司,对专业人员实施准入管理,基层单位只有在专业人员范围内选人的权力,杜绝员工随意转岗和基层单位随意调配,加强岗位专业管理;四是根据员工个人综合能力,由人力资源公司和基层单位帮助员工进行基本的职业规划,使员工明确个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发展方向。 第二,加强员工工作能力测评和考核档案管理,强化岗位学习教育,规范员工管理任用。 员工工作过程中的考核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员工工作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称职,岗位应当升还是降,是否具备兼岗能力,学习能力强弱与否都可通过考核得出基本结论,并能针对考核中发现的薄弱环节确定员工在职培训教育方向。同时,也是确定专业骨干和人才,进行重点管理的关键途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员工工作过程考评。 一是由人力资源公司统管,公司机关和各基层单位配合实施,对公司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定期(一季度或半年)进行工作考评和岗位能力测评,建立管理档案。具体可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由其上级、下级、平级同事进行打分和讲评,并可以延伸至员工责任心、业绩和其它综合能力评价。最终使每一个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岗位,都有一份工作能力、业绩和综合素质考评分析类的档案材料。为干部选拔,重要岗位人员任用和员工职业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二是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岗位学习教育,提高在职教育成效。对自愿转岗和有多掌握岗位技能需求的员工及时培训,培养一专多能型员工,拓展员工从业岗位;对业务能力不适应岗位需求的及时进行培训,或者修正职业规划进行转岗前培训;有对业务相近的岗位人员针对性的进行多业务轮训,培养一专多能型员工;三是规范员工管理和任用。员工专业管理实施准入制度管理,人力资源公司对公司各专业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包括兼岗能力)。未登记备案专业员工转岗、兼岗要经过公司该专业部门考试和同意方能转岗、兼岗。基层单位只有在专业人员库中选则的权力,不得随意调配员工岗位,并杜绝员工随意转岗现象,加强岗位专业管理。公司近年来逐步将基层单位干部任免权下放,加大了基层权力,但也有一些不足。应对拟提拔管理人员的业务工作时间、任职经历予以明确要求,适当增加时间限制,需要特殊破格提拔的由公司审批。以增强干部任免的严肃性,防止干部任免的随意性和过多过滥的情况。 第三,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激励,适度灵活管理模式。 一是对各级管理机构特别是一线项目部,严格执行定岗定员、竞争上岗制度。其中,定员是关键。在定岗定级时就严格把关,用岗位等级区别工作能力,拉开收入差距;二是加强工作能力测评,强化过程考核。努力做到岗位能升能降,职务能上能下,把业务素质优良、责任心强的员工安置在重点工作岗位上;三是重点岗位的骨干收入与市场适度接轨,减小该岗位收入与市场价值的差距。目前公司专业人员缺乏,基层骨干基本都提职或由基层领导考虑提高了收入。但也有业务能力强、所处岗位关键,两个以上骨干存在竞争的情况,由于提职名额有限,所以必须考虑保证其收入与市场同类型岗位差距不能差异过大,以减少人才流失隐患;四是严格控制工资总额,灵活基层单位内部绩效工资使用。绩效工资的正确使用,是奖勤罚懒,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利润率下滑的情况下,部分项目部各类奖励减少,用好、用活绩效工资尤其重要。建议公司在严格控制工资总额的前提下,在绩效工资的份额(普通科员绩效工资数仅300元)和使用方式上积极探索如何灵活管理和使用。使基层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平均主义和鞭打快牛的现象,使多劳者多得;五是加强项目待岗期间专业人员的管理工作。项目部员工在工程收尾期分批放假待岗的情况无法避免。关键是对重要业务的骨干人员采取专门措施,缩短重点岗位人员待岗休息时间,增加待岗期间收入,有条件应及时调动到其它项目,尽可能杜绝待岗。 第四,顺应人才流动的市场环境,理顺员工出口关。 人才流动是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下的大趋势,如同水利工程,一味堵、挡,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如何加强引导疏通。一是在企业内部实施人才考评选拔机制,及时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以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减少骨干员工外流;二是在调离企业对员工个人发展明显有利的情况下,应做好礼送员工工作,不人为设置障碍,使员工在离开时对企业怀有感激和留恋之情,同时加强与员工离企后的联系,使其成为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信息员和观察哨;三是对既想享受市场的高收入、又想依靠公司解决个人养老问题的员工,严格执行公司管理制度,该收取在外从业管理费的及时收取,该解除合同的解除合同。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司从上到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正确的管理方针和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疏漏,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干的更加出色,真正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文化建设打好基础,为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和长盛不衰保驾护航。 公司管理论文:加强物业管理公司税收征管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的快速发展,物业公司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物业公司本身的特点,其税收问题也应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科就本次检查中的物业公司存在的不同情况作一行业分析。 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是指对已建成并交付使用的房屋及配套设施、场地等业主公用财产进行综合管理的活动。因此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主要由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和物业大修收入组成,其中物业管理收入是其中主要项目。 因为物也公司的收费标准是建立在提供相关服务基础上,因此,业主与物业部门常因服务纠纷而发生欠缴物业费情况。由于物业费需要缴纳营业税,于是一些物业公司就按照实际收到的物业费缴纳营业税。而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收入,这无疑是错误的。 无论是《企业会计准则》还是《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一原则,同时,财政部对物业管理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也有规定“企业与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双方签订付款合同或协议的,应当根据合同或者协议所规定的付款日期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由此可见,作为物业公司的主要收入——物业费收入,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相关规定,在物业合同规定的付款到期日确认营业收入实现。但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对于收入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即只有实际收到物业费才计入收入,而费用却往往是采用“权责发生制”记账。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计算不准确,少缴税款。 另外,有些物业公司将业主委员会或产权人提供的房屋进行出租,这部分收入属于“物业经营收入”,该收入除需缴纳营业税外,还需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但一些物业公司将此类收入归入到物业管理收入中,只缴纳了营业税,而少缴了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所以,税务机关在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辅导或检查时,应首先掌握物业公司的收费标准和物业管理收费面积,以此来计算出物业公司应收物业费的数额,再以此为基础来核查受检单位收入核算是否准确。对于物业管理对象尤其是业主共用部位(如会馆、写字间大堂等部位),检查人员应现场考察和审核,以判断有无出租行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税收政策宣传力度和检查力度,以保证各项税款应收尽收。
金融专业论文:对金融证券专业实践性教育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最为重要和显着的特征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除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技能,实践性教学正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实践性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据了一个主体地位。 一、金融证券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借鉴和选择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主要有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英国的以资格证书为中心(NVQ)训练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模式、韩国的产学合作模式、香港工业中心训练模式、加拿大的以能力为基础(CBE)模式、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FH)模式,其中,CBE模式对金融证券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有较大的借鉴作用。CBE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该模式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专项能力,从易到难地安排实践教学计划,其主要特点包括: 1、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 2、以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 3、强调学生自我实践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该模式的课程开发是应用DACUM方法来完成,具体做法是:由在某一行业长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从业人员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对一个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两个层次的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对每个专项能力分别进行具体详尽的说明,最终编制成一张DACUM表及说明。教学专家根据DACUM表来确定教学单元或模块,这些单元具有明确的教学内涵,然后将教学单元按照知识和技能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排列,若干单元可组成一门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先修课程、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再根据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教学计划,整个过程突出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认真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金融证券专业的具体情况,实践性教学应采取就业导向模式,即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强调市场导向性,突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性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理论教学体系的调整与充实、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效果评价。 二、金融证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及职业能力构建 正常情况下,高职金融证券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三类金融机构,即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作者通过走访、电话咨询、网站查询等方式对多家金融机构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金融机构招聘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研究人才,对学历、从业经历的要求很高;另一类是金融营销人才(包括少量前台人员),对学历要求较宽,但要拿到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以及具备较强的金融产品营销能力。高职金融证券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面向金融机构一线柜员操作与服务营销的高素质专门型人才,尤其是直接面对客户的一线营销人才。根据金融证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可以构建高职金融证券专业职业能力框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包括金融实务操作知识和金融市场营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为“能力”,包括业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第三部分为“技能”,包括金融专业技能及相关技能;第四部分为“品德”,包括从事金融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第五部分为“从业资格”,包括从事金融行业应取得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从业资格。 三、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相互协调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重,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两者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都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能力为中心来构建。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不是按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要求来设置课程,理论教学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为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服务,即为学生掌握相应的应用能力提供必需的专业理论与文化知识支撑。第二,两者的任务具有相对独立性。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虽然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是不同的,各有侧重。理论教学着重为其掌握相应的应用能力提供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支撑,实践性教学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者在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第三,两者相互融合。两者的融合主要包括课程知识内容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互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场所的相互融合。由上述可知,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应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体系应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专业技能培养这个中心,与实践教学体系相对应。 四、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性 教学体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是指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我们这里所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是指广义而言的,除包括狭义的教学内容体系外,还包括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保障体系。其中的教学管理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 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而教学保障体系是指由专兼职教师、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三者组成的支撑保障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金融证券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校内课堂内为第一层次,校内课堂外为第二层次,校外为第三层次。要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备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其基本框架如下:(图略)为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实践性教学的金融证券专业师资队伍,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专职教师轮流主讲各门专业课。国际上金融业出现了明显的混业经营的趋势,国内虽然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业务相互交叉融合,这就要求金融从业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对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职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将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应改变目前专职教师长期固定讲授少数几门专业课,各门专业课实行轮流主讲,从而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师资。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的培训,是提高师资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培训教师时应遵循动态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内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进修培训。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是一种便捷的、低成本的方法。通过校内培训,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设备、教师等教育资源,又使受培训的教师能够学用结合,尽快掌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岗位工作要求,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但校内资源毕竟有限,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对教师进行校外培训。对于金融证券专业来说,校外资源可以分为无偿和有偿两种。首先要善于利用社会上的无偿资源,例如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四大期货交易所(大商所、郑商所、上期所、中金所)、两大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不断地推出新的金融品种,在新产品上市之前,几大交易所会在全国各省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巡回推介;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在推出新产品之前也会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推广,这些活动除了有关于新产品的专题讲座外,往往还会有基金经理、知名学者对宏观经济、市场形势的解读,参加这些活动除了可以对金融机构的营销方式有直接体会以外,还可以接触到金融实践活动的前沿,了解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使得实践性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市场。其次建议学校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教师校外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在高职教师的培训中,普遍采用且效果较好的形式是选派教师到企业代职锻炼,通过兼任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教师到金融机构代职难度较大。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是由学校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选送教师到国内高校进修,目前国内着名的财经类高校均设立了对高职教师的培训项目,另外这些财经类高校大多与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联合开展专题研究,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参与金融实践的平台。 (3)鼓励教师考取各种专业资格证书。取得专业资格证书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可,取得的过程也是一个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对学生也会产生很好的导向示范作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社会上专业资格认证较多,权威程度差别较大,建议学校组织专家编写类似核心期刊目录的专业资格证书目录,做为教师选择的依据。 (4)使用来自金融机构的兼职教师。在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都非常注重使用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他们基于实际工作经历的讲课本身就是实践性教学,但对于金融证券专业使用兼职教师面临成本效益问题,因为金融行业是一个高收入的行业,经过对社会上金融从业证书班的调查,来自金融机构的较高水平的兼职教师的课时费远远超过高职教师的课时费,因此只能在个别特别需要的课程中争取引进兼职教师。 金融专业论文:精品课程推动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思索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与许多其他高等教育领域一样,在金融教育方面,也较多地强调了国情因素和中国特色。现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金融教育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这不仅符合我国金融改革实践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金融教育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要与国际接轨并努力使我国重点高校的金融学科达到国际水平,金融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就必须更加深入,要从宏观的理论研究角度转入微观实施和操作,从过去只重视质的分析和定性研究,逐步转向对金融活动的量的分析上。因此改革旧的金融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新的金融学课程体系成为金融学科建设的主流呼声。 一、湖南大学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成绩 近5年来,在张强教授、杨胜刚教授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湖南大学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国28个具有金融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湖南大学金融学是国内唯一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的金融学专业。 (1)课程建设卓有成效。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立体化”为导向,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目前,金融学专业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2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4年,杨胜刚教授主持的“国际金融学”率先进入国家精品课程系列;张强教授(2006年)主持的“货币金融学”和彭建刚教授(2007年)主持的“商业银行管理学”也相继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金融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已形成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完整发展体系。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国际化”为导向,加强双语课程建设。2008年,“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系列课程群(包括“国际金融学”、“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函电”)被列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高端化”为导向,加强规划课程建设。2005年杨胜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国际金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于2006年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该教材已经被国内80余所高校使用,这标志着我院的国际金融学课程建设迈入国内先进水平。2008年,彭建刚教授主编的《商业银行管理学》也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师资建设整体提升。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2008年,以张强教授领衔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以其突出的教学业绩、良好的职称结构、优化的学历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教学名师工程建设方面,杨胜刚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科研相济,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理论讲授透彻,联系实际得法,运用案例恰当,尤其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观察现实问题并进行科技创新。真正做到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本土化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教学视野的有机结合。2009年,杨胜刚教授被评为全国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3)专业建设凸显特色。多年来,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人才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坚持“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专业发展思路,以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通过组建教师团队、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设教材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教学管理等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金融学专业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及长江以南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示范基地。2008年,金融学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二、突出课程建设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近几年,伴随着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积极推进以“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为特征的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和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的现代教学观,通过“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程建设,加强通才培养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改变过去以科目为本位和以经验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建立侧重于知识体系的简约化和结构化以及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整体性、探究性的课程新模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宽口径、厚基础。在课程体系设置的变化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国际性。作为重点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注重与国际接轨,使学生所学能更接近现实和服务于社会,注重提高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就业能力和国际化程度。这一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体现国际化、以国际问题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部分课程采用外文经典教材和双语教学、聘请国外知名学者讲授部分专业课程等。 (2)综合性。新世纪的金融业既是知识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又是应用性、涉及面很宽的专业,既要研究宏观经济,又要研究微观经济,还包含着管理学的内容。因此,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加强多学科的综合性,既让学生掌握经济、管理、会计、法律、统计等各类专业基础知识,也让学生学习人文、社会和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此外还扩充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鼓励教师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因此,文理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是我院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特色。 (3)动态性。现代社会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客观上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能是封闭的和僵化的,而应是开放的和有弹性的。我院金融学专业积极推进“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特征的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其目的在于解决学生素质和社会需要差异的矛盾,以弹性的教学内容增进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4)实践性。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模拟训练、创新训练、课程大作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湖南大学金融学院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抓好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突破口,全面推动教学建设,促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课程建设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以之作为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1)课程建设能适时体现学科及专业的内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学科及专业从名称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其在特定的时期具有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即它是有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是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来体现。 (2)课程建设能造就优秀教学团队。由于科学发展和学科交叉,个人行为与教学能力作用有限,必须发挥团队与群体优势。在宏观微观结合的理念下,宽口径、厚基础地培养有良好金融背景的专业人才,金融学专业在“两阶段”教学模式下优化金融学课程体系结构,构建出货币金融、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工程等四大课程群组,形成了四个由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任负责人,由合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为主讲教师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经常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为课程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课程建设可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它首先要求教师对该课程设置的本质目的和教学目标有清晰认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教学时数的限制,及时革新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科学性与先进性。 (4)课程建设强化了教材建设。金融学院一方面鼓励教师编撰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辅导书,提高国内优秀教材选用比例;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引进国外原版优秀教材并借此推行双语课程教学,实现与国际通行的教学模式接轨。同时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满足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需求。 (5)课程建设启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金融学作为与现实金融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一的传统面授和黑板笔记式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金融人才培养要求。金融学院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采用了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课程大作业、创新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行了考试方法改革,实现了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即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研习相结合。 (6)课程建设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金融学院已基本建立了相应的较为全面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三、以本科“质量工程”为契机促进课程、专业和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 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07年,教育部推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新契机。从特点上看,教育部的“质量工程”以项目为依托,通过项目凝聚和整合教学资源,通过项目加大对教学的投入,通过项目实现本科教学质量由点到面的提升。从内容上看,“质量工程”主要推出三个层面的项目:在专业上,推行国家特色专业。 在课程上,以“立体化”为特征,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国际化”为导向,新推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在师资上,面向教学集体推出国家级教学团队,面向教师个人推出国家级教学名师。从结构上看,“质量工程”包括三大层面,呈现出“专业—课程—师资”的层级特征。其中专业是“质量工程”的顶级层面,体现本科教学的最高层次;课程是“质量工程”中间层面,表示本科教学的中观层次;师资是“质量工程”底层,反映本科教学的教学要素层次。我院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已经实现中间层次的整体突破和底层的部分突破,下一步一方面需要实行由课程向专业和师资的“双向延伸”,另一方面实行课程、专业与学科的整体推动。金融学专业实现中间层次的整体突破和底层的部分突破后,紧接着的是实行“双向延伸”:一是向上延伸,即向顶级层次延伸,力争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二是向下延伸,即向底层延伸,提升师资的整体水平。 (1)向上延伸:力争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实现了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的大发展与大突破,这为金融学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而加大了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的可能性。我们要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办出专业特色。我们将在金融学专业已经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在2010年前努力将其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 (2)向下延伸:提升师资的整体水平。应该说,金融学专业的师资建设具有优良的传统,目前已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取得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就是最好的证明。下一步我们需要在师资的国际化上进一步下大力气,既要着手“走出去”,更要重视“请进来”。一方面以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为契机,继续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在国家级教学名师取得突破的基础上,打造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教学名师,从而实现师资建设的“点”与“面”的更好结合。 除了“双向延伸”之外,金融学院还要加强课程、专业与学科的联系,实行三者之间的整体推动。 (1)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加强课程、专业、学科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就是要让学生学到实在的知识,掌握实在的本领,把学生培养成“精品”,能满足社会需求。学院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在教学途径上,走“学研产”相结合的道路,鼓励、资助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把精品课程、品牌专业、重点学科作为重要工程建设。学院以精品课程、重点学科和品牌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学院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学院加强课程学科专业建设,以优秀教学团队主讲精品课程,以3门精品课程支撑起学院的品牌专业,品牌专业打造学院的优势学科,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形成学院的办学特色,提升学院的地位。学院把精品课程、品牌专业、重点学科作为重要工程建设。 第一,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按照“强化基础、注重特色、精心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建设。一方面,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在现有的3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实行政策扶持,形成一般课程——院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更为完整的精品课程发展层级。另一方面,建设双语课程体系。我们要以“国际金融”等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的立项为契机,加大投入,发挥现有师资的国际化优势,建设好现有双语课程,同时鼓励建设更多的双语课程。 第二,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按照学科发展方向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建设。专业建设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跟踪实际人才需求,面向市场的动态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建设内容,使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保持同步。二是推行专业认证。参照国际标准,考察华盛顿协议、波罗地亚协议等国际专业论证标准的要素,完善本专业的要件建设,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国际专业标准论证。三是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与实务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好实践教学基地,使人才培育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实践能力。 第三,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遴选重点学科,按照有方向、有团队、有项目、有实验室、有基地的要求加强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淡化身份、注重能力和实绩”、“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原则,以培养、引进、聘用为手段,通过建 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金融专业论文:中职金融专业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促进继续学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所选用的统编教材内容仍然按照语文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编排,缺少职业教育特色,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重新对原教材篇章进行合理取舍、归类,按模块教学,是必要的改革尝试。 关键词: 中职金融专业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目前,语文课程模式还停留在呆板的传统模式状态:教材、教法不分专业、不分学生认知程度,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课堂讲授“以本为本”,采取单一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策略;学习评价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上述做法,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课程模式已不适应当前职教发展的新形势。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下滑较快,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令人担忧,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面临严峻考验。语文学科主要承担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职责。现在大多数职业学校所选用的统编教材内容仍然按照语文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编排,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所以,改革语文课程体系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迫在眉睫。 一、语文课改的实施 课改前期,我们就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初步的课改方案,并在金融专业实际教学中进行了课改试验。 1.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赵大鹏老师主编的新课改教材《语文(基础模块)》和《语文(职业模块)》所选的课文内容,根据金融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按四个模块进行划分,即文学欣赏模块、口语交际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语文实践活动模块,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合理的取舍、归类,每个大模块由若干个小模块组成,建立金融专业的语文模块课程体系。 2.教学模式改革 前面已经初步建立了金融专业的语文模块课程体系。根据中职学生应掌握的语文综合能力,不同的模块要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文学欣赏模块:分为精读和影视欣赏两个小模块。 精读模块:课文都是经典篇章,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以学生朗读、分析、谈感想为主导,老师点拨为辅。 影视欣赏模块:针对课文中的经典篇章播放相应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把握情节和人物,更深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口语交际模块:分为演讲模块、朗诵模块与情景交际模块。课堂上以分组比武形式,并利用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进行朗诵、演讲、讲故事等,达到人人参与、以说为乐的目的。通过朗诵、演讲、情景剧各种沟通与交流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应用文写作模块:通过格式的强化,学生学会简单的、规范的办公应用文写作。 (4)语文实践活动模块:每学期设置一个实践项目,以小组形成开展,教师指导、组织,小组合作完成。按照下述具体方式进行:划分小组—确定内容—布置任务—学生实施—评价结果。 课改小组成员本学期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方案试行,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各种比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以此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语文学习氛围。 3.评价考核体系改革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更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我们积极改革评价考核方式,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学生发展纪实、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和口语能力测试,等等。 教学中,我们主要以模块检测为手段,实行模块结业。将测验渗透在每一节课中,每完成一个模块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形式的测试。比如,我在教授《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这两篇优美的经典散文时,指导学生品味精美的语言是学习重点,通过一节创新作文课《寻找校园春天的脚步》对本模块进行考核。让学生通过亲自 观察寻找校园春天的痕迹,将课文所学的经典的修辞方法和句子运用到作文中。小说《项链》,我主要通过课文片段情景剧的表演进行考核;影视欣赏环节,欣赏了电影《雷雨》,我通过让学生谈谈对电影的情节、人物等方面进行影评的口语表达考核。《劝学》、《师说》这样的文言文,我降低了难度考核,主要通过背诵达到考核目的。口语交际模块的考核,我期末通过诗词朗诵、演讲、情景剧等比赛方式进行全员参与考核,并配有专业的比武评分标准。 只要有良好的参与精神,通过分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在合作探究中就可以考核。将考核评价贯穿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促使大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达到学有所得。期末的口语表达大比武初赛全员参与,然后各班选拔3~5人,参加才艺大赛,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评价打分。 二、课改成果展示与总结 我校金融系第一届才艺大赛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成果展示。从制订比赛活动方案到大赛的组织策划,从初赛的全员参与到决赛选拔选手,从指导教师课下手把手地对一个个选手进行指导培训到选手出色地站在舞台上,历时两周。比赛节目一共34个,耗时3个小时,参与人数达到80人次。让学生走出教室,登上展示自我的舞台。同学们专心投入,尽展风采,青春的活力在舞台上涌动。 别具一格的“才艺大赛”成为教与学、学与考、文化与专业课衔接、知识与能力综合评价的新尝试与新探索,在赏识中挖掘了学生的闪光点,加强了师生队伍,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引领与带动作用。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我们需要在摸索中前行,深入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金融专业论文:我国普通高校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提升研究 【摘 要】我国国内各高校在加强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打造“金融复合人才”方面都予以了不同层面的教学改革。然而大而全,宏观模糊的目标定位却是我国各普通高校极为常见的现象。本文以专业特色、复合人才需求趋势为突破口,探讨如何更加实际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所需“金融复合”人才。 【关键词】金融专业;内涵建设;综合理财 金融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步伐。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环境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中产生了大量的金融人才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金融人才,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服务就成为了我国各高校重要使命。 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新时期下我国对金融人才需求已悄然发生了巨大转变。随着我国居民、企业收入增加及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特别是在近年来频繁出现较高通货膨胀情况下,我国各经济主体呈现出了强劲的“投资理财”需求。对于个人及家庭经济主体而言,包括现金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教育规划、税收规划、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在内的综合投资理财已成为个人及家庭急需的金融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投资、融资、内部成本控制等综合的企业投资理财规则是其对金融服务的核心需求。故此,为了适应这种金融服务需求的新趋势,我国将更加倾向于对“金融复合人才”的需求——即具备综合理财规划技能的金融人才。要求其能运用投资理财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有效选择投资工具,针对个人、家庭以及企业的理财目标,提供投资理财规划服务,为客户提供保值、增值服务。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中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情况并不容乐观:厚理论、薄技能的人才培育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学生毕业后往往无法独立开展工作,企业则要付出更多时间与成本重新加以培养。在金融人才市场中往往表现为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稀缺。显然,我国当前高等学校金融人才的培养还无法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故此,以投资理财观培育为切入点,以优化、改造现有教学体系,提升金融专业内涵建设为手段,是新时期下金融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具体措施如下: 1.重构新时期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办学的指南针。纵观国内开办金融专业学校,较高层次有“211”、“985”院校;居中有各类普通本科院校;层次略低的有各类金融职业学校。然而,在大多数高校的金融专业培养目标中会体现如下目标: “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知识,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可见,当前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是大而全,较为宏观也较为模糊,因此对人才培养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培养方向 在培养方向上要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对金融人才需求,要着重培养能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金融复合人才。另一方面,要考虑我国当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要将原有主要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大规模金融行业培养方向拓宽到广大中小企业中。将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联动机制,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3.改革教学模式提升金融专业内涵建设 以“投资理财观”培育为切入点,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探索如何在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学科领域等教学模块中加强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从而提升传统金融专业的内涵,满足社会对金融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如通过现有的《宏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分散的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使学生在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下,形成综合投资理财能力,能较有预见性地为企业与家庭分析理财宏观环境,优化投资工具,为企业与家庭客户实现收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 4.拓展校企合作新方向 目前,由于金融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与行业的合作还比较粗浅,这就造成了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的素质与行业所需的人才素质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弊端导致人才培养模式还只能局限于专业教育的框架内,使得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实践教学比较薄弱, 大多仅仅是通过几门课程和几个实验项目来开展实践教学,普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视野比较狭窄对金融前沿形势把握能力较差,因此金融专业尤其要研究如何有效的进行校企合作。 5.引入“学历+ +技能+认证”的新型办学模式 以“投资理财观”培育为目标,改进现有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及培养模式。探索 “学历+ +技能+认证”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认证”并不受正规高等教育重视,但在现今社会对金融人才要求具备相关资质认证前提下,应考虑如何将在“认证”嵌入到正规教学中,缩短社会对学生的认可期。据此,本课题将重点探究理财规划师、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等社会需求较大资质如何嵌入到现有教学模式中。 综上所述,以高等学校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为研究宗旨,将会更好地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最终,全面提升我国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素质。 金融专业论文:对专业市场小微客户金融服务的调研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马家岩建材市场(以下简称“马家岩”)以及铠恩国际家居名都(以下简称“铠恩”)两个较为典型的专业市场中随机抽取的200户商户(两个市场各100户)进行调研,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这些商户的运营模式、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分析了部分金融机构的服务手段和产品,并对银行切入专业市场,做好小微企业业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市场 金融服务 个体户 当前,各商业银行逐渐将战略导向从支持大客户转向支持小微客户,小微客户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支持小微企业正在从政治任务转变为银行的战略业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专业市场拥有海量的小微客户资源,且多数客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不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是银行拓展小微企业业务的有效途径。目前,重庆市已形成包括服装、小商品、建材、家具、小家电、图书、农产品、水产品、药材、汽摩配、机电等多种类型的专业市场,2013年初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到2017年,建成专业大市场集群,百亿级大市场达到20个以上。面对这一广阔的市场,只有全面掌握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在专业市场中抢占较大的市场份额。 一、商户经营情况 1.经营形式以个体工商户为主 200户商户中,187户为个体工商户,占93.5%,企业仅有13户,占6.5%。马家岩有少量的企业商户,铠恩入驻商户均为个体工商户,一些家具生产企业入驻该市场也是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设立门店。大量采用个体工商户经营形式目的在于避税,少数商户采用企业形式经营则是为了便于承接较大型的装饰工程。 2.经营年限总体较长 200户商户中,经营年限在3年以上有139户,占69.5%,经营年限在5年以上的有107户,占53.5%。总体来看,连续经营3年以上的商户,经过了市场竞争的洗礼,已经建立了较成熟的上下游渠道,经营收入稳定,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分别来看,马家岩商户经营年限普遍超过5年,有的超过10年;铠恩商户经营年限较短,多集中在3年左右,主要原因是家具销售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投入资金量不大,商户的品牌如经营不畅,要么重新其他品牌,要么退出市场,商户流动较为频繁。 3.经营模式以经营为主 200户商户中,经营的有183户,占91.5%,生产企业直营的仅有17户,占8.5%。从调查情况来看,建材、家具的生产商多在重庆市外,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北京等地,跨区域直营投入成本大、风险高,因此生产商的销售多数还是采用以经销商为主体、卖场为流通平台的模式。生产企业直营的门店集中在铠恩,且均为重庆本地企业,采取直营方式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4.规模总体不大,利润较为丰厚 200户商户中,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内有165户,占82.5%;3000万以上的35户,占17.5%。商户开设的门店数量多为2个。年净利润水平一般在200万元左右,其中,马家岩商户主要经营建材批发、零售,净利润率水平在5-15%;铠恩商户因家具行业丰厚的利润,其净利润率水平普遍超过20%。 5.存货占用营运资金,周转速度较快 200户商户中,存货金额多在300万元以内,300万元以上的仅有37户,占18.5%。马家岩商户以批发为主,销售基本上是现款现货,为确保正常经营,均囤积了较多存货,最高的存货金额超过1000万元。家具销售行业由于进入门槛低,商户品牌后只需要租用店面进行装修并少量铺货后即可开门营业,其存货主要是店面中摆设的家具和少量库存,虽然在预期家具价格上涨、生产厂商推出优惠活动时,商户会增加库存,但总的来看,铠恩商户存货水平不高,普遍在100万元以下。调查的200户商户存货周转速度均较为迅速,周转时间在2个月以内。 二、商户金融服务需求情况 两个市场商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从日常经营的流动资金需求上看,马家岩商户资金需求面广量大,铠恩商户资金需求面窄量小 马家岩商户为保证经营的持续性、稳定性,需要维持较大规模的存货,部分商户为了扩大销售还会维持一定金额的应收账款。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必然出现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调查的100户马家岩商户中,有89户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户均缺口在200万左右,资金用途主要是流动 金周转。铠恩商户日常经营多是根据买家订单向厂商订货,预付少量定金,在厂家发货时付清全款。由于买家需要预付部分定金,且家具利润率较高,商户垫款并不大,且垫款时间仅是物流运送时间,最长不过半个月,货到后配送给买家时就能收回货款,日常经营流动资金需求很少。调查的100户铠恩商户中,有贷款需求的仅7户,且需求金额在50万元以下。 2.从扩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上看,主要集中在增设门店的装修和运营资金的投入 商户在增设门店时需要租用店面、装修、铺货才能正常营业,一次性投入较大,存在一定额度的资金需求。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商户在开设新店时一般有一定额度的自有资金,其资金缺口多在5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 3.从商户融资需求的形式上看,除贷款需求外,对具备融资功能的大额信用卡有较强的需求和偏爱 两个市场商户在支付店面租金和支付部分货款时都倾向于使用信用卡。由于市场店面租金较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商户会选择以信用卡刷卡支付租金。支付货款和大额个人消费时,如能够使用信用卡,商户一般也会选择刷卡支付。 4.从结算服务需求上看,市场商户对银行结算渠道的多样性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银行收付货款是专业市场商户在日常经营中最常用的金融服务。200户商户均是通过银行柜台、pos机、电子银行等办理日常资金归集、划转。电子银行的使用日趋增加,有168家商户希望银行提供网上转账、电子对账、电子缴费等电子支付服务,主要原因是方便、快捷、节省人力,有利于提高效率。由此可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支付方式已成为广大商户结算渠道的基本需求。5.从结算费用上看,市场商户对银行结算资费较为敏感 200户商户中有154户表达了希望银行减免结算费用的需求。这些商户转账汇款频率高、笔数多、单笔金额小,每年手续费累积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减免结算手续费,可以让商户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有利于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三、主要银行的金融服务现状 各家银行在这两个市场的金融服务如下: 1.贷款方面 民生银行在解决专业市场商户融资需求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该行“商贷通”品牌市场认知度较高,其他银行则大多停留在传统担保贷款层面,尚未根据市场商户的特点推出与之适应的产品。 2.大额信用卡方面 工行、建行推出了大额个人信用卡,商户获得的额度一般在50万左右,办卡商户数量很大,积累了较多的市场高端客户。 3.结算渠道方面 在市场设有网点的工行、农行、建行以及农商行在结算上占有一定优势,未设网点的银行通过推广pos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并且由于操作便捷,市场份额增速较快。 4.结算费用方面 多家银行推出了各项减免手续费的优惠措施:农行的单行pos机,刷农行卡免手续费,他行卡最高20元封顶;工行、建行等银行均主推本行的电话刷卡机,手续费20元封顶。工行对年结算量达到一定金额的商户还实行手续费全免,一年为商户节省的资金以万元计算。 四、切入专业市场、做好金融服务的建议 目前,各金融机构虽然都针对市场商户的需求推出了一些服务,但是均局限在某一方面的需求上,没有哪家银行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解决方案。针对市场商户运营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实际,对切入专业市场、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转变观念,深化认识 规模扩张一直是多数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在很多银行高管眼中,大中型企业业务收益率虽低,但由于规模大,绝对收益依然可观,而且大中型企业能够提供有效的担保措施,风险容易控制;而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单笔贷款额度小,绝对收益低,短期内难见成效,加之怕小微企业骗贷、不还款的思维异常顽固,不去仔细研究客户和市场,不敢创新,根本不想涉足这块业务。这种观念不解决,空喊支持小微企业只能是完成政治任务。银监会尚福林主席说“城商行的天职就是服务小微”,对于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的高管而言,更应当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小微企业业务是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减少资本占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业务,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只有高管层具备了这样的认识,银行才能敢于开拓创新,才能在小微企业业务上有所作为。 2.根据客户实际,创新 金融产品 此次调查发现,专业市场商户多为外地客商,多数未在渝购置固定资产或虽然已经购置、但为按揭方式;有的虽有资产,但价值较低,不能满足融资需求。部分重庆本地商户也多是将资金投入经营,未大量购置固定资产。由于普遍缺乏抵质押物等传统的担保手段,传统的抵质押、担保公司担保贷款适用范围较为狭窄。因此,银行在做好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应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根据这些企业上下游关系稳定,现金流充足等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着力满足这些客户的金融需求。一是在担保手段创新上下功夫,引入市场业主方担保,优化完善联保贷款;二是以商户实际经营数据指标为主要判断依据,结合商户信用状况、现金流状况等推出信用类贷款;三是推出大额信用卡,适应客户短期资金周转需求。此外,还应当监控产品运行情况,广泛收集客户、分支机构对产品的体验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完善,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3.丰富结算渠道,降低结算费用 银行可以根据专业市场客户数量及结算量采取增设营业网点、安装pos机,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形式,丰富结算渠道;同时,应推出客户分级体系,对不同等级客户结算费用实行差异化的减免,还可针对汇款量大的客户实行按年收取固定费用后全年免费使用的方式。通过结算费用的减免将客户吸引到银行开户,增大银行结算量,获得较多的沉淀资金,再通过沉淀资金运用获取收益。 4.完善业务运营机制、打造专业化流程 小微企业客户量多面广,其融资需求具有“短、频、急”的特点,如采取与大中型企业一样运营模式和操作流程势必造成审批链条拉长,既不能有效防控风险,也容易贻误商机。发展小微企业业务必须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才能了解真实的信息,才能快速反应,有效防范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将业务重心下沉,建立适应小微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运营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放权、加强监督,在坚持审贷分离的前提下,将贷前审查、审批前移,实行调查、审查平行作业,专人审贷,减少流程环节;同时,全面推行信贷资料标准化、表格化,加大it投入,努力实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网上办理,打造小微企业“信贷工厂”。 5.强化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 小微企业业务笔数多、工作量大,加之小微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等特点,客户经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在考核政策上与大中型企业业务没有差异,将挫伤业务人员发展小微业务的动力。建立独立的考核激励机制有利于业务人员更加专注地拓展小微企业业务,应将业务人员的收益与其创造的收益和业务的风险挂钩,按照收益的一定比例结合风险状况进行考核;同时,为保障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应设立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建立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在考核整体质量及综合回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追究或免除有关当事人的相应责任,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 金融专业论文:探析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高校对金融学专业教学的改革正在探索中。文中结合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阐述了现有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对实验课程改革的安排模式和思路作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金融专业论文:金融学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 提要本文对国外高等学府中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金融学本科专业中应用的思考,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学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金融学;研究型;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金融领域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大学本科阶段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些学校在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权威、以灌输教材知识为主的传统方式下,融入了以学生为主体,开放性、研究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意义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观点在19世纪的德国提出,之后许多大学纷纷把科研引入教学,形成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科研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加强学生的亲身实践,从而让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探索钻研,即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成为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使每个毕业生具有特别的创造力。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不仅是因为其研究主体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研究精神和求知欲望。研究型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研讨法等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及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网络论坛等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到教学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金融学专业知识的研究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教学模式通常围绕一个专门的课题或实际问题展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带动作用,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个人实验或小组讨论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家企业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引进各种先进技术、研发新的产品、转变经营理念……就在这各家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情况下,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并将其作为现代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学模式无法靠一个人的能力完成,如何在团队中分工、合作、交流,成为对学生在学习科研中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在研究型教学模式搭建的平等交流的平台上,学生可分享共同研究成果,使资源在同学之间以轻松、方便、有效的方式共享。 (四)有利于学生在高校中适当与社会接轨,培养出快速适应社会的人才。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封闭在“象牙塔”中,由于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四年本科学习结束之后,学生无法快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研究型教学模式通过研究现实中金融领域的热门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信息储备实时更新,通过如证券模拟交易等生动的竞赛形式,使学生与外界现实环境亲密接触,为今后走向社会创造有利条件,奠定良好基础。 (五)有利于社会责任心的培养。通过实施研究型教学,使学生从个人、企业、社会的角度深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提高对宏观、中观、微观经济关注的敏感度,关心国家和社会的金融发展。 二、国外研究型教学模式借鉴 在国外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运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成功的案例,尤其美国、英国、德国等几个发达国家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上更是具备一些特点和优势值得借鉴。 (一)设置研讨课程。大学研讨课最早是柏林大学创造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目前仍是德国等大学主要教学形式之一。美国研究型大学一般从本科一年级就开设研讨课。例如,2008~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为新生开设了74门研讨课,向所有新生开放,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甚至跨专业选课。2008年秋季,哈佛大学为学生开设135门研讨课。研讨课中老师只是传授和训练研究方法,提出焦点、热门的问题,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导师制教学。国内多数大学导师制从研究生阶段才开始,而国外如英国牛津等大学在本科期间已开展导师制。20世纪八十年代,导师一般负责6~12名学生,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学生规模的扩大,一名导师负责约20名学生,导师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评价导师的优劣和教学效果也不在于学生从导师那里获取信息量的多少,而在于导师能否启发、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研究型学习。伯克利分校,分别于1994年、1997年专门成立本科生研究办公室,为本科生科研提供校内校外的科研项目及项目资助经费。伯克利规定教师指导一个本科生,学校给予500美元项目经费资助。斯坦福大学在2006~2007年度为1,200名本科生提供40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学生可担任教师科研项目研究助理,或单独承担校内外研究型项目,从研究的设计、申请、到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完整参与。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金融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及内容方面 1、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突破传统授受式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生动、多样。 (1)案例式教学。从1924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开案例教学之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突出特色和鲜明品牌。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思考、善于探索、主动学习,学员在课堂上的互动碰撞出睿智的思想火花。在金融领域有很多热点问题的研究探讨都可借鉴这种形式。 (2)邀请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及社会人士参与课堂授课。金融学主要由三大支柱组成,即银行、证券、保险,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也集中在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授课时可在专业教师理论授课过程中聘请这三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课堂讲授,讲授他们的从业经验、在专业领域工作的实际案例及行业最新动向。除课堂教学外,可不定期邀请知名教授进行专题讲座,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之中。 (3)学生参与科研。研究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可选择联系导师参与完成课题或自主选择独立完成课题,对于前者可从高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导师项目,对于后者通过设立专门本科生科研基金对优秀者给予资金资助。 2、课外形式多样化。首先,金融领域尤其在证券投资方面可开展学科竞赛,如模拟炒股大赛、股指期货交易大赛、外汇交易大赛,等等。通过竞赛深化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亲身体验金融证券投资的具体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可展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强大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如bbs、qq、微博等,以不受实践空间约束的条件下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信息共享和更广阔的交流;再次,可在院系内开展金融专业社团活动,把对金融领域感兴趣的同学集合在一起,如成立保险学会、投资协会等,以大家喜欢的方式交流、实践、创新。 (二)评价体系方面 1、在教室评价制度上注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综合性评价。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带动、服务和促进教学。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设置这三方面的权重,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社会服务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也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条件。 2、在学生考核制度上,可打破传统的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模式,在一门课程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安排若干次考核,综合考察给出期末总评分。考察形式不局限于书面形式,可采取口头方式如课堂发言、辩论、演讲等,即使是书面形式也可采取论文、案例分析、制作ppt等。 金融专业论文: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创新之举 一、高校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非金融专业在金融学课程之后一般没有后续的金融类课程,学生学习金融学时如果能适当参与证券虚拟交易和银行业务模拟,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效果。然而,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总是以学术性、理论性知识的灌输为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就缺乏实践能力和必要的技术素养,因而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时候显得底气不足;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言必称马科维茨、夏普,对非金融专业学生上选修课也醉心于介绍和推演各种资本市场均衡模型、风险管理模型,要么就是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噪声交易理论,显得高深莫测,学生则是四顾茫然,如坠云端。 二、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一,牢固树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第二,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关照人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授人以渔”,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 对于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课程,因授课时间有限,与政治经济学重复的部分如货币起源、货币制度等内容可以略讲;与西方经济学重复的部分如信用理论、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内容可以少讲,从而集中宝贵的时间资源重点介绍一些证券、保险、基金等微观金融的内容;对商业银行部分,可重点关注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混业经营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等内容;以前经常被忽视的电子货币、消费信用、民间信用、金钱道德观等内容也应该加强。对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金融危机等体现时代特色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3、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可以在整合和充分利用已有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设备和系统,建立涵盖证券、期货、保险、基金、银行、外汇等仿真交易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操盘”,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金融中介公司已经推出了各色各样的模拟交易平台,网页版、下载版、手机版不一而足,这是一个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实验途径。这些免费交易平台涵盖了外汇、股票、基金、ETF、衍生品交易等几乎所有的金融投资领域,通常拥有同步实时报价、最新财经动态、专家市场分析以及种类繁多的技术分析工具,还有各种有奖交易竞赛供学生个人或组团参与。相比固定的实验课,这些免费交易平台在学生操演学习的时间、地点等方面更加灵活,仿真性和趣味性也比较强,只要教师加强相应的指导、检查和评比考核,学生就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4、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面对繁多的金融学内容,对非金融专业授课如果要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教学中就只能是“跑马看花”,难以掌握金融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善用案例分析法将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一个好的案例,可以充分展示相关知识点在现实经济金融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充分显现社会经济环境和金融生态对金融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例如,通过分析由美国次贷危机扩展到南欧主权债务危机案例,就可以将“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三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概念串联起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引导学生经过冥思苦想、搜索枯肠来独立探索和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而不是代替他们得出结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老师讲课时,要注意采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作者:王雨魂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金融专业论文:金融学在理工类专业设立的研究 学习必要的金融知识也是理工类学生自身多元化发展、适应社会的内在需求。现在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提出了对理工与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新一代青年学生一定要主观认识到当前时代背景的不同,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内外形势结合起来,把自己理工科的专长与金融管理等新知识融合起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理工科学生进入社会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只顾努力工作,争取加薪升职,较少思考金融理财;数年后发现压力仍然很大,自己收入增长始终同步或滞后于物价水平的上涨,非工资性收入相对过低,国家宏观政策变动后很少去调整个人、家庭资产配置结构,较难实现财务自由。这都是由于金融学知识缺乏的结果。目前国内理工科学生大都是出于兴趣而自学,学校没有完整专业的授课体系,所以我们要在牢牢掌握自己现有专业基础以及工程技术基础上,进行《金融学》课程设置的研究。 一、《金融学》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金融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务性和时代性。和其他经济类课程相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正是应用型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与文科生相比,他们具有更扎实的现代金融学数理基础,会做数据分析、会建模;同时还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在开设《金融学》课程时,只要寻找到合适的定位与教学目标,就能使文理结合,优势互补。另一方面,目前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多学科高校,学科分类较为完善,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管理或金融(财经)学院,这给我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学校不必引进或重新培养专职教师,在经济或管理学院就有授课经验丰富的一线专职教师,同时配套院系还能提供完善的硬件与软件支持,只要交叉院系之间相互磨合探索,实现资源共享,肯定能找到适应双方专业特点、大家共赢的教学模式。 二、应用型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对《金融学》课程的需求分析 我们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在全校10个理工科学院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了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调查对象:电力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通行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车辆工程系、建筑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在校本科生。此次调查问卷发出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195份。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学生都有学习金融学的主观需求。问卷中,70%的学生认为应用型理工科高校有必要开展金融知识的学习,25%的学生无所谓,看学校的安排,只有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而且学生学习金融学课程的主动性上也是保持基本一致的比例,70%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金融学课程的开设,只有5%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在“你觉得开设金融学课程是否有帮助?”一题中,只有5%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95%的学生认为会有帮助,只是程度大小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明确,基本能准确定位,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问卷中,理工科学生对学习金融学的目的依次排序为:培养理财能力,为未来投资理财打基础,培养风险意识,能将理论付诸实践。说明他们能正确认识今天的形势发展,意识到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已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知识素养,要成为有理财观念的“专家”、“工程师”人才。但是由于他们接触到相关专业知识的渠道有限,所以在金融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有所欠缺。问卷中显示:65%的理工科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一点金融知识,但想了解的更多。他们现有的金融知识一般都是从网络、书报、电视、父母亲戚处获得,大多自学,没有规范化、系统化的学习体系。这就需要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来填补空白。 3.在课程开设方式上,他们了解自己的需求,能提出明确主张。问卷中,理工科学生认为他们学习金融学的优势依次体现在:数学基础好,综合能力强,更适合社会的需要。所以他们对于授课方式的选择是模拟实验、专题讲座和课堂授课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灵活的授课和考核,把这门课程进行推广。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类专业开设《金融学》课程的设想 1.准确定位课程的教学目的 《金融学》课程的开设必须因材施教,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理工科学生由于没有前期经济学、管理学的铺垫,所以不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注重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和国际金融经济现实的变化,培养学生经常思考自身遇到的现实问题的习惯,树立金融意识,促进理工科学生全面、多元化发展。 2.实行差异化教学,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金融学课程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涉及了货币、银行、金融市场、货币供给与需求等较多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学科的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按不同专业学科设置不同的课程要求,允许学生先选修,观察反馈情况,然后逐步调整,保证学生能获得分层次教学。①选择合适的时间上课。理工科学生平时课业负担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学期和时间,比如周末或晚上,尽量避免增加他们的负担,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②选择合适的教材。既要通俗易懂,能让没有基础的学生基本能掌握;还要教材生动,案例丰富,能理论联系实际,与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到大,以点带面,慢慢培养理工科学生对金融课程的兴趣、爱好,促使他们自发学习,感觉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③创新授课方式。因为该课程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变化更新,所以光依靠传统的课堂授课就略嫌单一,要综合运用案例分析、PPT讨论、开设学术讲座、观摩视频录像、模拟实训等方式。尤其与经济管理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学生不同的是,要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课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在应用中掌握理论。比如可以利用计算机房让学生进行同步股票证券交易的操作和分析,可以聘请业界专业人士在仿真实验室中指导学生模拟实训。④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金融学传统的考核方法一般是期末闭卷笔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较为片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社会调查、问题讨论、PPT演示等多种形式来阶段性考核,作为最终成绩评价体系中一块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方式似乎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更好实现学校“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改善教师的学缘结构,注重教师定期交流和学习 优良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金融学课程顺利开设的重要条件。我们应该扩大视野,增加其他学科和不同知识背景的老师,要是能有理工科的基础,又精通金融学知识,这类老师肯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金融学科不同于大学物理、数学等基础课,基本原理不变,授课内容相对固定,金融学课程的政策方针、实务运用会随时动态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定期参加各种交流、学习活动,学校也应竭尽全力创造机会、发挥好平台的作用。“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应用型本科理工类高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天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关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理工科专业学生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仍然不足,金融理财意识的树立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高校转变教育思路,整合全校资源,结合理工类学生的专业特征,创新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普及金融知识提供良好平台。作为身在一线的教师,应该也与时俱进,教学活动既与本校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密切结合,更要与社会大环境一致,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分析能力,让金融知识成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好工具和好帮手。 作者:曲昳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1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不同的方向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包含普通金融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之外,再加设了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核心专业方向课程,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多了“专才”的菇码,这种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增强了专业核心竞争力。而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大都以系为单位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只是作为普通专业而不分具体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也只能是最基础的专业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只学了皮毛,期望能更深人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1.1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科研与教学不能有效衔接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然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任何在金融机构的工作经历。另外,由于金融学博士相对比较稀缺,但高校门槛友都要博士学位,因此农业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原专业并不是金融专业,甚至也不是相近的专业。其他专业对口的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只能是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农业院校的课题大都属“农口”,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平台的缺乏,几乎没有纯金融的课题,参考大部分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基本都围绕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方面,结果就是科研脱离教学,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也不能及时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反馈给学生。 1.2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包括三部分,实验教学、基地实习和毕业设计。农业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金融模拟实验室,但硬件因缺少投人普遍存在服务器落后,计算机老化的现象。就软件来看,证券投资分析软件比较成熟,但要购买相关的实时资讯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很多院校为了节省经费就采取压缩实验学时的办法。而商业银行和保险等相关软件虽有产品,但其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保密性比较强,实习单位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接收也不会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更不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金融学专业虽为农业院校的非核心专业,但招生人数却远远高于其核心专业,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能由非金融专业的教师作为其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这就造成“学”与“用”不相匹配,学生用四年的时间学习金融,而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却是非金融领域,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 1.3学生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金融行业从业资格证种类很多,有证券、银行、期货、基金销售(主要针对银行)、保险等。以下是笔者对某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2009级学生已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调研结果。学生对资格证的重要性并不陌生,但从考取结果来看,学生并不偏好跟自己专业联系更为紧密的资格证。其中,81%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该行业工资水平较低,从业难度大。而事实上,金融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已连续几年跃居全国第一的高位。金融业平均工资水平除了2006年稍低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外,一直领先于其他行业。还有96%的学生认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对以后的就业更有帮助;另外,少数学生对金融专业不感兴趣。从生源角度看,农业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更高,平时接触金融有关方面的机会较少,甚至学了《证券投资学》后还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股票和基金,所以会有部分学生对金融业完全不感兴趣。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金融理论和专业实践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尤其是农业院校更应如此。 2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重建具有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2.1.1增设农村金融的相关课程 自2005年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后,农村金融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市场也函需农村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只有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院校在金融学硕士培养阶段设有农村金融方向,开设了相关的农村金融课程。一方面有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议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就开设农村金融相关课程。例如,取消以往为了体现农业院校特色而开设的《农学概论》、《畜牧学概论》,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合作金融》等课程。 2.1.2细化金融学专业方向 综合类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大金融”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国际型人才,而农业院校则应该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了解到国内高等院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已经考虑到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将金融学专业方向进行细化,着力培养专业人才,而农业院校则远远滞后于其他高校。建议农业院校在结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除了设置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专业方向以外,更应该增设农村金融方向,体现办学特色,为农村金融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 2.2注重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农业院校应积极创造机会,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金融机构实习、进修,还可以聘请金融机构的员工作为兼职教师,提高金融实践教学水平。另外还要加强与其他院校金融学专业之间的合作,定期选拔骨干教师到国外或国内知名院校访学进修,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带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2.3.1建立全真实验教学体系 全真实验教学体系即创建全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亲身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将实验室改造为银行营业大厅、券商柜台等等,学生可以分批、分角色体验不同的职业分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注意金融实验的时间安排,证券投资分析类的实验由于要使用实时行情来进行分析,所以该实验安排就要跟证券交易所的开市时间一致。最后,农业院校还应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实验室对外开放和资源共享。 2.3.2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岗位实习” 由于金融行业的保密性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难度就比较大。农业院校应当聘请已在金融部门担任领导的校友兼任客座教授,充分利用这样的人脉优势,与金融部门共建实习基地。可以尝试职工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学生传授职工专业理论,学校与金融单位之间建立起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 2.3.3尝试改变毕业实习的考核方式 农业院校目前的毕业实习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写毕业论文。既然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于农村金融的专业人才,不如尝试取消毕业论文,而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习项目撰写实习报告更为可行。 2.4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金融学专业不仅应该是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应该是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建议大一、大二不分专业方向,共同学习金融专业的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三再按照学生的爱好、专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其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金融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以自身的真实经历感染学生。再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人人才培养方案。 2.5积极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 在大二阶段开办相关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不同的职业资格考试的难易程度、考试门数、内容以及重要性。学生在对不同资格证书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爱好做出选择。另外,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要跟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在大三阶段,学生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专攻方向,学校应该就此实行“小班化”教育,针对不同的方向开设相应的职业资格辅导课程,以提高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杨夏林 陈步高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金融专业大学生考证探索 大学课程的设置更加注重“宽口径”,以适应多种就业渠道。而用人单位要求你很专业,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目的的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考证的过程也是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的过程。通过考证可以增强大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基于以上分析,考证对于金融专业大学生是有益的,学校对于考证也是鼓励和支持的。但考证不能盲目,需要理性对待。 一、金融专业主要职业资格证书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有证券业、基金业、银行业、保险业、以及企业财会类。相对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的方向相对应,种类很多,有些需要有从业经验。对在校的金融专业大学生来说,主要介绍介绍以下几种职业资格证书。 1.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尽管近几年证券市场的行情比较平淡,但是中国证券行业不断推进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多层次市场发展,将证券行业创新推向纵深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14家,证券营业部4978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合计1.72万亿元,同比扩大9.55%。另外,截至2013年7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82家,其中合资公司46家,内资公司36家;管理资产合计36981.17亿元,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26549.04亿元,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10432.13亿元。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证券人才的需求。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证券资格是进入证券、基金行业的必备证书,是进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大型企业集团、财经媒体、政府经济部门的重要参考,因此,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从事证券职业的第一道关口,证券从业资格证同时也被称为证券行业的准入证。该考试时间由证券协会每年统一确定,资格考试已全部采用网上报名,采用全国统考、闭卷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通过协会统一组织的基础科目和一门专业科目资格考试的人员,即取得从业资格。通过基础科目和两门以上(含两门)专业科目考试的,取得一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通过基础科目和四门以上(含四门)专业科目考试的,取得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基础科目为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专业科目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基金行业是喜欢挑战的金融毕业生的首选。 2.期货从业资格证书 近几年,期货市场发展迅速,商品期货不断推出新的交易品种。2010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了金融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联系起来,交易额逐年上升。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期货人才的需求。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期货从业准入性质的入门考试,是全国性的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受中国证监会监督指导,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采用网上报名,机考方式。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为两科,分别是“期货基础知识”与“期货法律法规”上述两科考试通过后,可报考“期货投资分析”科目。相对于证券行业而言,市场更需要既懂证券又懂期货的人才。 3.银行从业资格证书 商业银行提供给求职者的岗位要求相对于证券公司与保险公司要更高,对于专业性的要求较为明显。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自2006年试点考试以来,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建立了广泛的行业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实行计算机考试,采用闭卷方式。银行从业考试是机考,有题库,随机抽的题,形式与计算机二级考试相似。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个人贷款和公司信贷,其中公共基础为基础科目,其余为专业科目。证书每两年需年检一次,证书有效期为证书颁发日期往后推两年,如2010年1月1日颁发证书,在2012年1月1日需进行证书年检。 4.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对于想从事保险行业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十分愿意接受,更有很多保险公司在网上做出高调的宣传,以高薪赚足大学毕业生的眼球,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加盟,以优化销售队伍结构,更好满足高端人群的保险需求。从毕业生的角度出发,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一度不被看好的保险人行业,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关注。营销人员上岗只需持有“保险从业资格证”即可。“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了稳定发展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队伍,落实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而设立的资格测试,是保险营销人员初入保险市场的凭证。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参考用书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保险基础知识》和《保险中介相关法规制度汇编》两本书。 5.注册会计师证书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会计知识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考试(也称CPA考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的执业资格考试,是目前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注册会计师主要承接的工作有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等。尤其是在执行上市公司审计时,注册会计师不仅要鉴定一个公司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制度,而且还要判定其会计报表是否遵循了真实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原则。由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具有证明效力。考试内容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相较于前面几种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的考试难度较大,通过率较低。但CPA作为国内金融业的敲门砖是相当有用的,而且通过系统的学习,你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会提升很快,再通过工作经验的锤炼,券商的投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就能得心应手,薪酬也会很高。另外,金融专业还有国外的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北美精算师(FSA)、注册金融策划师(CFP)等多种证书,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对在校的金融本科生不太适合。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考证 首先,应理性考证。面对各种证书,大学生该如何选择呢?曾经有金融专业的学生问有无必要考教师资格证,我问她,你想当老师吗,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招聘老师的重要条件里面要求有教师资格证吗?当你不了解的时候,不要盲目考证。考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就业砝码,那么考证应从自己的专业和就业目标入手,有选择的进行考取。有意去证券行业的,应首先考虑证券从业资格证,有意去期货行业的,应考虑证券从业资格证以及期货从业资格证,有意去银行工作的,应首先考虑银行从业资格证,有意保险公司工作的,可以考虑保险人资格证。另外,考证要兼顾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切勿逢证必考,疲于应付。 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为“考证”而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而现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现有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将来的发展需求,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很难顺应知识的更新。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的持续性。另外考证大部分也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曾经有金融专业的学生问,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是不是把握证券市场的能力就比别人强,我说,不一定。“证书”并不代表综合实力和能力,对证券市场的认识,需要我们去实践,甚至去实战。考证同时应注重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一般都有对新应聘员工的上岗培训,而高额的培训费用导致了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希望应聘的大学生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能直接进入独立工作状态。因此,证书对于很多招聘单位来说只是一个参考条件,而不是必选条件,所以,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 作者:郭素贞 单位: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优化 一、校企合作及其动力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系统要想正常运行,就必须具备强大、稳定、持久的动力。系统运行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内部动力;另一方面,来自于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外部动力。因此,校企合作的动力也应该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 1.内部动力。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主要是指校企合作系统内部各主体(企业、高校、学生)对促成校企合作的内部驱动力。企业促成校企合作的内部驱动力在于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高校促成校企合作的内部驱动力在于实现其研发活动的社会价值,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另外使其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提高就业率,从而求得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学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受益者和最大的赢家。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构建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机制,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高校、学生的利益追求,形成多方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2.外部动力。校企合作的外部动力,是指校企合作主体之外的,能对校企合作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的外部驱动力。这些外部驱动力能够诱导、唤起并最终转化为各合作主体的内部动力。校企合作的外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政府。一方面,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短期行为,转而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和发展,而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无疑是企业的一个最优选择;另一方面,高校也为了培养出更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急需与企业合作。这是最容易唤起并转化为内部动力的外部因素。校企合作的另一个外部驱动力来自于政府。政府主要通过投入资金和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来激励和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双方主体,只有按照市场需求去发挥各自的专长,才能实现资源互补、长期合作和校企双赢,从而把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民办高校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政府的参与和保障上,而这种外部动力的缺乏,又进而导致校企合作各主体对合作方的利益考虑得不够周到,利益得不到保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即导致内部驱动力的减弱。院校和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双方各自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因此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目前,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政府表面上虽然对校企合作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推动、参与、协调并保障校企合作。政府在宣传、立法和财政税务等多方面都未能给予校企合作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同时,在人才需求信息和产业发展趋势方面做得也不够及时。缺乏政府的积极参与和保障,使当前的校企合作过程缺乏动力、缺乏监督,合作效果有限且缺乏评估,因而合作的稳定性较差。 (二)教学机制不配套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学机制仍然是传统型的,即学校的教学时间是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安排的,是统一且有序的,并没有实行真正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而企业可提供实训的时间是存在一定的应急性和阶段性的,学校若想让所有的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到实训基地实习是很难实现的。这使我们常常难以兼顾学校教学计划的限定性和企业提供实训时间的多变性,同时也限制了企业对实训内容和实践方式灵活调整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认为自己只有提供实训的义务,而没有获得相应的帮助和收益。企业对学生进行实训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即便学校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来满足企业,效果也不理想,没有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致使企业不热衷于接纳学生,参与校企合作。 (三)缺乏科学的合作机制 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是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寻求合作,合作的规范性、稳定性、发展的长效性均取决于双方不断寻求的利益平衡。民办高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职业型的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便适应市场需求,追求的是长期效应。而企业往往追求眼前的利益,即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往往过分注重短期效应。这种利益取向的不同,使得校企双方很难自觉地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合作机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与之合作的金融保险企业,在合作机制上都不够灵活和有效。学校和企业普遍没有设立负责校企合作事务的专门机构,来管理和协调合作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分工、人员聘用与考核等各项事项,导致校企合作缺乏长期规划,合作形式过于简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 (四)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实训机会少且实训过程缺乏监督和保障 目前,我国民办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实验、实训问题,校内外实验基地和实训基地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就金融保险专业而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却并不容易,一方面,金融保险行业都是与金钱打交道,较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且有些业务还会涉及商业秘密,因此企业必然不愿意让学生过多地参与其经营管理;另一方面,金融保险类业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都较强,学生也难以在短期内入手并熟练掌握。目前,除了保险公司接纳的学生相对多一些,银行和证券公司都难以接受大批学生的顶岗实习。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困难,使得民办高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实训机会较少。另外,从金融保险专业目前已经实施的校企合作来看,由于金融保险行业的员工有限且工作量较大,学生在企业的实训过程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学生对实训缺乏应有的兴趣,产生懈怠情绪,实训效果也无法保证。 (五)民办高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 金融保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除了要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还希望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来解决企业在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参与校企合作的高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然而,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大都建校不足20年,师资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外聘教师来解决的,即便是已经具备专职师资力量的民办院校,也大多是专职青年教师,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一支老、中、青比例合理、互帮互带、协调发展的科研队伍。另外,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从教的,缺乏实践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民办高校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导致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对企业在科研方面的帮助不大,挫伤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此外,在民办高校金融保险专业的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经费不足、学生职业生涯定位缺乏理性等,这些都需要民办院校、金融保险企业、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和帮助。 三、优化民办高校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的直接参与和政策引导 1.政府应该将校企合作纳入其整体规划,通过制定操作性强的专门法规,为校企合作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明确各合作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及权利义务,以约束各方行为、维护各自权益,加强合作的规范性。 2.由政府出面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体系和章程等,并在各级教育机构中设立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部门,以加强对校企合作教育过程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3.明确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及时地提供信息和其他中介服务,为校企合作各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提供平台;加大协调力度,减少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纠纷,降低合作成本。 4.鼓励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高校和教师。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信贷优惠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利益,以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对在校企合作中做出贡献的高校和教师给予项目扶持和物质奖励,建立稳定的、长效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加快知识的经济转化过程,实现校企合作各主体的多方共赢。 (二)完善民办高校教学机制 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与业内人士共同调研,根据金融保险市场的实际需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计划的整合和优化,由双方共同确定师资和教材,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民办高校在执行教学计划时,要有学分制和弹性教学机制作为配套,以适应企业对教学内容和实训时间的灵活需求;此外,还要进行学生成绩评价机制的改革,建立学生实习、实训效果的监督评价体系,使实践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水乳交融,并成为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 (三)规范校企合作机制 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趋势说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该成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并应通过政府的直接参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使校企合作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民办高校和金融保险企业分别是人才的输出者和输入者,双方均有推动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即校企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并都能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各自的利益。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民办院校而言,没有企业的参与是不可能培养出应用型、职业型的专业人才的;同时,金融保险企业也应该认识到,只有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其长远目标和利益。在运行方面,校企双方应该相互适应,进一步明确双方在合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双方各自的权益,在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适时地做出调整,找到双方利益范围内的平衡点,构建良性循环的双赢合作运行机制。 (四)建设金融保险业校企合作协会,助推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协会不是企业法人属性,而是一种民间组织,属于第三方力量,但相对于目前较为松散的校企合作方式来说,校企合作协会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平台。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机会较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设金融保险业校企合作协会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协会应当拥有相当数量的当地高校会员和当地企业会员,以年度为单位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和商讨当地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的重大事项。金融保险业校企合作协会的建设,可以把民办院校和金融保险企业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助推专业和产业的深度合作。 (五)实行实训基地双导师制 从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校企合作来看,学生在企业的实训过程缺乏指导和监督,导致学生对实训缺乏应有的兴趣,产生懈怠情绪,实训效果也无法保证。因此,由高校和金融保险企业分别选派专员,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双导师制度势在必行。实训基地双导师制度为高校和金融保险企业设立了即时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学生在企业的实训能得到专业、系统的指导和监督,保证了实训效果;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也可以获得深入企业锻炼的机会。在深入企业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企业亟待解决的困难总结出来,确立科研项目,利用高校便利的科研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民办高校也应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从而加快知识向经济的转化速度,实现民办高校和金融保险企业的双赢。 由此可见,民办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应抓住区域经济的特点,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并在动态中适时调整,改革教学机制,建立实训基地双导师制度,以适应校企合作的需要,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达到高校、企业、学生甚至社会的多方共赢。 本文作者:戴丽、王朗玲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大学 金融专业论文:职院金融保险专业创建思索 本文作者:赵伟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就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形式,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培训相结合的金融保险教育体系,能够有效的满足金融保险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国外高校都十分注重开展金融保险职业教育,课程涉及整个金融模块,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描述和课程大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选修所需课程。国内的金融保险教育,起步较晚,基本上实行的是狭窄的“专才教育”模式,过分讲究专业对口,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人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为了使高职高专专业之间相融合,专业资源间互相利用,国内各高校纷纷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以培养时代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一是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专博结合的通才培养模式,二是改革与其它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学校实际,阐述了金融保险专业发展与改革,为改革传统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二、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高职高专学校金融保险专业、金融保险教育方面形成了一个重操作、重技能和实践的的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培养出了我国金融保险、金融保险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高专金融保险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社会层面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 高职高专教育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要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成本费用很大。相关文献表明,高职高专生的生均培养经费投入应该是普通高校的2.5倍左右,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各地在教育投入上往往偏向于本科教育,没有给高职高专在内的职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产业从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遇到困难,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吻合性差。 (二)社会层面对高职高专评价偏低,对金融保险专业误解较大 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整体认同度偏低(近年有所提高,09年一次性就业率高职高专首次超过本科生),社会上乃至一些部门和地方的领导还存在着轻视高职高专教育的现象。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的学生家长调查显示:有65%的人认为包括高职高专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个档次;53%的人承认在与孩子谈理想时,会轻视职业教育。随着国内“金融保险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金融保险,然而很多人误以为金融保险很时髦、很神秘,认为金融保险是一个高工资和高就业率的专业。这种误解造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现象。实际上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必须先就职于金融保险一线岗位,积累经验,才能发展成才。很多人对金融保险一线岗位操作的实际情形缺乏了解和认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期望值过多过高,对未来的工作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 (三)学校层面对金融保险与金融保险专业没有形成特色 很多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金融保险专业建设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我国现有的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金融保险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短缺,实践性教学投入不够,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金融保险管理的要求,课程内容与现代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差距较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理论研究不够等等,没有真正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四)企业层面参与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水平较低 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结合企业性较差,企业参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年来,许多高等高职高专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多样化的企业参与模式,但企业参与仅停留于各地、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的模式探讨和小范围内的实际应用。企业对高职高专教育不愿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学校的设备投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缺乏应有的支持。 三、专业发展改革的对策 (一)强化实践教学保证体系 1.建设和完善符合金融保险专业与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内容和特点的实训基地。目前多数高职高专的金融保险专业主要是计算中心、模拟实验室等,虽然校内各系部实现了实训设备仪器资源的共享。但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比较缓慢。要对金融保险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就要通过各种运载工具模型、金融保险设施沙盘、企业、海关等各种在用单据、大型挂图等,让学生通过实务模型了解部分金融保险设施、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利用各实际在用单据了解企业实际的运作过程,实现与企业更紧密地对接。 2.强化符合专业教学特点的实践教学保证体系。一是以金融保险高职高专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专业根据教学设计要求,确定相应的技能或能力模块,设置对应的训练课程或项目,初步形成了由课程实训、能力模块综合实训、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各专业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专业再整合课程内容,设计能力模块综合实训项目,通过专业综合实训完成,再通过创新设计、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注重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1.构建金融保险高职高专生理论课体系,突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优化课程模块学时分配,以突出实践教学,采取公共理论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的组合模式。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比重超过30%,专业实践至少要达到20周。通过岗位(群)职业能力或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采用反推法,确定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构建了一套以应用为主线和特征的理论。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专业课在专业教学设计中,通过对学校、本地区社会金融保险企业所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每个专业方向相应的核心职业能力模块,针对职业能力模块设置对应的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及专业实践课等,形成了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p#分页标题#e#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进行改革 目前金融保险各专业各门课程均需要学校开展请“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教学模式。走出去与请进来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论,更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三年一贯制”的实习保持与企业近距离接触 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要开展多次到企业的专业认知和生产实习,通过对具体岗位的顶岗工作,学生在把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的同时,学生快速了解企业所需及岗位所需,在填补书本知识空白保持知识更新的同时,学生快速地进入工作角色,融入企业文化。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普遍反映学生不需培训即能上岗操作,上手快,肯专研,善于发现企业存在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本人结合多年的金融保险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三年一贯制”的见习实习方案,即大一的体验实习,要求大一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利用假期到家乡周边企业去体验金融保险相关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大二实践实习,即大二时保证至少10周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提高;大三的巩固实习,大三即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一线从事实践,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双向管理。 (五)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 为突出高职高专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考试方式的改革。理论课实施教考分离制,着重考核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以形成性考核为主,注重过程,要求学生对技能操作、技术应用的每一步、每一坏节都娴熟掌握和应用,要求学生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证明自己是否掌握了某种职业能力。专业教学要将全部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通过一个实训项目的完成,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次记录测试结果,直到课程结束,形成学生本门课的成绩。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不再以掌握理论知识的多少为指挥棒,而是注重学生是否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考试方式也由传统的单纯书面考试、终结式考试逐渐转向综合能力测评和过程型考试。 金融专业论文: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摘要: 对于人们的生活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势不可挡的改变,全社会对于作为互联网时代金融新生态的互联网金融的关注也越来越热切。而当前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教学仍然是高职金融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下面文章中我们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为基础,对高职金融专业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改革思路,以此来使高职金融专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更加适应当前的金融发展更加专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诞生了出来,比如小微金融服务、余额宝等等,这就大大更新的当前的金融销售模式,使其更加现代化,也使得金融行业在网络领域的发展更加快速。同时,对于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和运营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由此可见,当前时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高职学校也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对于金融专业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实践。这样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更强的实践能力,对于未来及金融企业发展的要求也能够进行满足。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金融行业当中互联网的重要作用被日益凸显出来。通过很多的实践表明,金融营销模式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空间也更加广阔。企业对于人才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进行提高。同时,比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在下面这几个方面就表现了出来。 1、专业分类过细 在高职院校中按照层次将金融专业分为金融实务、国际金融等多个方向。其中,金融实务方向主要是培养保险、投资、理财等方面的一线工作人才。而国际金融方向是属于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培养金融领域的一线人才。但是,高校金融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大量重叠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行业性质相似造成的,并且这个重叠比例甚至超过百分之八十。与此同时,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任用同样的教师等和严重的教材雷同现象一样,都可以能会使教学目标更加混乱,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使金融专业学生的发展被大大的弱化。 2、传统的培养方式 在传统的金融专业当中,证券投资人、银行柜台人员、保险积极的销售人员等等就是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可以选择的几个主要工作岗位,培养的目标非常的单一。而当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对于学生的就业领域进行了很大的拓宽,增加了很多的新兴岗位。其中很多金融模式的诞生比如微信银行、余额宝、善融商务等等都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打破了传统网点运动的基本模式,但是当前很大一部分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目标仍然被更多的采用,这就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就业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二、改革建议 1、互联网金融理念 实际上,理念的革新才是当前高职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教学中最缺乏的一个方面。通过很多的分析指出,金融行业几十年来封闭、独享的市场,居高临下的服务方式都已经被传统金融业的管理者所习惯,而通过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这种方式对每一代金融人才的成长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随着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占据金融行业主导地位的一种理念就是平等、开放。分享,这种开放的理念不仅可以对金融行业效率和客户体验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帮助,使金融服务边界得到很大的延展,还可以使金融最高的理念也就是普惠性理念逐步得到实现,而普惠性理念也是传统金融里面没能体现出来的一个原则。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师面对当前金融理念的不断变化,就应该通过很多途径,比如顶岗实习、培训等等来对自我金融理念进行革新,通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中认识和建立自身的金融理念。 2、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 学生在教学中汲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学内容,学生对于金融专业知识的储备都是为了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实际需求,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就是教学的内容。当前,无论是在教材的选用上、课程标准的制定上、课程的组织设计上众多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教育都没有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所以,当前金融专业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高职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打破传统金融的束缚,以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调整和改革,对于一些最新的的技术、信息、产品等知识应该将其及时的引入到课堂当中,将金融的发展充分的反应出来,从而使学生对最新的金融技术进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走在金融发展的最前沿。 3、完善体系 将专业教育的理念具体体现出来的就是课程体系,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宗旨课程体系都直接的反映了出来,可以说是教育的核心环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金融专业教育都是围绕着传统金融业务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但是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是依靠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它不仅要求金融专业人才对传统的柜台业务和金融营销技能进行很好的掌握,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较高的风险管控能力,掌握良好的网络信息技术。所以,我们应该以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基础,对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培养出更加符合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 4、提升教育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因此,信息技术对于高职金融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其中教学方法就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提升和运用来进行创新和改善,帮助学生对相关的技术和能力进行更好的认识和掌握。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来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总之,当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非常迅速,佣金宝、支付宝、微信银行等一大批金融产品涌现出来,为金融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并且市场发展的前景也非常的广阔。因此对于高职金融专业的教学也应该进行充分的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对于当前高职金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改革,比如,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创新和丰富,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增加,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等等,这些都可以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金融专业论文: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管理 摘要: 金融学专业由于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长期来在教学中都存在专业课程教学与现实情况脱节的现象。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环境下,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课程设置;信息化教学 教学管理是高校建设中的主要管理任务,它以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行政型的管理模式为主,但是在“双一流”环境下,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阻碍了高校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对于金融学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前沿学科,必须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寻找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该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金融学作为近30年来快速发展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前沿交叉学科,其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无法适应其本身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加强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则成为现阶段金融学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高校传统金融学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我国高校现行金融学教学模式在当前阶段不利于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金融学教学模式缺失人性化。教学过程模式比较呆板,灵活性不强,只能按部就班地把课程大纲规定的课程全部学完。否则就无法取得理想的学分,影响毕业。而且所有的教学活动从该专业设置时就已经设计好了,不会作丝毫变化。但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往往需要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人才。这使得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从不切合学生的个性,也不切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其次,传统金融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两大关系,从而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强、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一是忽视课程内容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割裂了经济社会运行实际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使学生越读书越偏离社会需求,在出社会时,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个关系是教师忽视学生自身发展同课程内容设计的关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所在,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金融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课程内容。这种忽视学生的教学方式同当下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也无法科学反映出教学的质量。总体来说,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再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缺失自主化。目前我国高校的组织机构由校、院和系三个不同层次组成。这三者属于层进式的附属关系。高校的整个发展计划、教学计划、教学政策等全部由高校制定。学院得到了这些“指示”之后,再下达给各个院系,系里的领导再把教学计划等交给教务处,由教务处来具体落实这些事情。院和系这两级机构只能传达学校所制定的文化或精神,没有任何决策权,只有充当配角的份。所以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院和系的自主全部被扼杀了。最后,教师绩效评价模式缺失实用性。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已经形成,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只是依据教学管理目标,对教师所取得量化结果进行评价,但是无法量化的教学责任心、教学创新性以及教学质量却不能得到肯定的、良好的评价,所以很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并不重视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是追求教学的量化结果,导致教师的绩效评价不能围绕着教学效果来进行,绩效评价的实用性无法体现。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究 如何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取得较大的管理成效呢?一是要重视师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保障等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授课之前必须熟悉教材,如果教师不能主动地、能动地熟悉教材,则无法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要想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群体的学习和探究中;当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要检验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反思,当发现问题时,又要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措施,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效果。二是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正确认知。观念能够影响主观行动,因而在金融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当下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认知。同时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了解掌握市场对于业内关于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定位各个学生的培养方案。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教学工具等等。此外还要求学校能够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提升教师的职业化能力和专业素养来保证教学活动、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三是加大课程教学创新力度。大数据时代和“微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动摇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翻转课堂正是传统教学结合计算机网络而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由教师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供学生课前自学,再在课堂上通过参与、合作、讨论、提问等方式辅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从而能熟练掌握新知识。它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集自主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翻转课堂的本质不是如何使用微课,而是如何更好的使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四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队伍是一门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而高质量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由于金融学是一个具有交叉性、前沿性特点的学科,因而要求教师对于国际上的相关前沿具有一定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养,对金融学整体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高校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学调研、培训等活动,让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要求教师展开自我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增加对相关课程理解,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将职业、行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五是健全评价机制。加强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实用性是发挥大学教师在高校教学管理重要作用的最佳途径,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既要遵循原则性,但是又不能缺失实用性。必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价值,从而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首先可从多方开展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考察,并打破传统的单一化评价模式,保证评价的综合性与合理性。其次应保证评价范围的全面化,不能简单地使用定量评价的方法,不能把管理的重点仅仅放在教学和科研的“量”的评价上,而应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互相结合,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定性的评价。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结果中,对教师的教学责任心、教学创新性以及教学质量等就有了明确的了解,提高了教师绩效评价的实用性,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金融学专业作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人文学科,一方面涉及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其内容涉及到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学科性质决定该专业课程完全可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而且有吸引力。课堂作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根据地,用来分享观点,解决学习问题。总之,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可以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期待和自信心。
口碑营销论文:互联网时代下口碑营销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 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互联网营销出现在人们视野,成为热点,因此利用网络进行的口碑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首先阐述了关于网络口碑营销的一些相关理论;其次分析了淘宝网口碑营销现状;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口碑营销存在着营销方式单一、口碑营销可控性不强等问题;最后提出在口碑营销实施过程中应培养网络中的意见领袖、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口碑可信度、重视负面口碑的管理以及让顾客参与进行体验式营销等对策。 关键词:口碑营销;淘宝网;意见领袖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信息、使用经验以及和其他消费者的相关讨论等。现在,人们在决定购买某种产品之前,都会事先在网上收集关于产品的信息。在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产品的口碑信息,关于产品的口碑信息是消费者主动去寻找的。再体验完产品后消费者会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到网上供其他消费者参考。现在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等网络形式进行口碑的传播,这样就形成了网络的口碑。网络口碑具有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大等特点,使其传播效果远远大于传统的口碑传播。因此在网络口碑这块,企业利用网络口碑进行的口碑营销传播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1 互联网口碑营销的概述 1.1 网络口碑营销的内涵 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不仅会相关的信息,也会主动寻找关注自己需要的信息。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它的这种性质使得这两种特点同时触发。所以,口碑传播就成为非常有效的传播手段。 人们的模仿本能,人们从学习,工作到生活中存在着处处模仿。人们一般都会有在价值观念上模仿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会根据这些模仿对象的行为举止作为自己行为的判断标准。最常见的就是身边同学、亲戚、同事之间的模仿。然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网友就如同现实中的朋友一样,他们在网上做出的评论就像是身边认识人给的建议一样。 网络口碑与传统口碑唯一的不同就是传播机制,网络口碑是主要是依托互联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通过互联网的媒介传播,因此在传播特点上是与传统口碑不同的。网络口碑营销实际上就是口碑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有机结合。因此,对于网络口碑营销的定义就是:依托于网络媒介的平台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以网络口碑为基础,利用消费者在网络传播之间积极主动的传播来带动产品的宣传和提升销量的一种营销策略。 1.2 互联网口碑营销的传播特点 互联网时代下的口碑营销由于主要依托网络的形式进行的传播,所以在传播特点上和传统口碑营销是不同的,网络口碑营销有以下几种特点有,第一,宣传费用较低。传统的口耳相传、面对面的口碑营销宣传范围狭窄,但良好的口碑对企业营销活动影响深远。一传十,十传百。依托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口碑营销不仅传播速度快,宣传费用也低。只要通过网络技术来宣传,相对于其他的传播媒介来说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用。企业一旦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消费者就会对这些好的口碑信息积极主动地传播。所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说的话,口碑营销传播费用较低,不需要花费其他的广告费用。所以在营销方式上,企业可以直接通过口碑这样传播速度快且成本低的方式。一方面由于网络传递信息的特点,一方面人们对口碑的相信,因此依靠网络口碑进行传播的口碑营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然显示着它神奇的力量。其次,针对性准确。当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有了良好的口碑的时候,人们就会主动地传播。口碑营销有较强的针对性。虽然是在网络虚拟的条件下,人们不能面对面的进行沟通,但在网络中网友的意见就像是身边人给的建议一样。在网络上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话题互相进行交流,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在实施营销策略的时候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直接找到某个圈子,或者在这些人当中找到意见领袖,先影响他们,在通过他们来影响和辐射更多的相关的人。 2 互网口碑营销的现状――以淘宝网为例 不管是淘宝网页版还是手机端都有一个版块就是淘社区。淘社区是淘宝网口碑营销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在这里分很多的话题,每个话题下面都是别人发的帖子。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话题,关注不同的版块。淘社区的口碑营销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便于浏览操作,传播速度快等。和淘社区类似的还有淘宝头条,也是分不同的版块,都是别人发的口碑帖。便于浏览,一打开就是宝贝的链接,容易操作。 淘社区的口碑营销主要围绕“帖子”这一形式。淘社区的口碑帖在各个版块都有分布,主要是“穿搭秀”和“全球好货”两个版块。“穿搭秀”,也就是服饰类口碑帖,主要通过服饰搭配和精美的图片吸引消费者眼球,也会利用热门网络话题相关的帖子。服饰的性质决定了“看上去很美”就是好口碑的一半,所以无论是淘宝店主亲自示范还是专业模特的拍摄,图片广告一定是清晰的、色彩鲜明的。而且拍摄技术也非常的专业。“全球好货”,主要是分享好用的护肤品或者美妆产品。往往抓住女性的消费心理,找到共鸣,给以视觉的强烈感受。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利用女性的消费特点,吸引注意力并引导直接进店购买。总之,口碑帖是淘社区中最重要的口碑营销模式,它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呈现方式多样,而且便于操作。但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 淘社区的口碑营销现状是常见的一种,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购物评价中的口碑营销,即信用评价体系中的口碑营销。淘宝网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会存在信用虚假的情况,但只要一个网店确实是在经营,只要有产品卖出去,消费者就会给真实的购物评价。所以,对于一些等级高的店铺或者销量高的产品,它的信用评价的真实性还是比较高的。 3 互联网口碑营销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淘宝网当前口碑营销存在的现状,主要是通过淘社区中的口碑营销和信用评价体系中的口碑营销两方面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口碑营销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营销方式单一,难以造成广泛的宣传范围 网络口碑的效果仅仅取决于零碎的力量,但从网络口碑营销的传播效果和范围来说,口碑传播真正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心化的力量。零碎的声音不能达到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这时候要想传播辐射范围大,传播效率高,就要找到一个具有话语权的人。利用他的影响力来影响更多的人。现在口碑营销的一个尴尬点就是还没找到一个中心点,就已经被其他信息给淹没了。 淘宝上来说,现在已经不是是金子就会发光的年代了。网络信息传递的特性,使得好的产品或者优质的服务需要推广,而口碑营销正扮演着这个角色,利用口碑的影响力进行传播。一个淘宝店铺刚开始的时候卖出来几件产品都是好评,会增加等级。但毕竟宝贝的销量有限,如何能够把好评让所有的消费者看到呢,这就需要找到有话语权的人,就是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他们来影响其他人,辐射更多的人。让意见领袖站出来为自己说话,为自己的店铺代言。这样宣传范围会更深层次的扩大。 3.2 病毒式传播盛行,引起口碑的信任危机 企业进行网络口碑传播主要以病毒性营销为主,只是关注信息传播的数量,以信息的多少作为标准。很多企业为了自己暂时的利益向消费者虚假的信息,有时也利用热点事件进行炒作等。但网络环境本来就复杂,消费者开始就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了,如果企业还是大规模的和产品不相符的信息,只会让消费者厌烦。消费者就会避而远之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病毒营销并不是以传播病毒的方法展开营销,而是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对于淘宝病毒性营销来说,第一步就是制造出病毒体(就是自己店铺的宝贝)。第二步病毒体制造出来以后就要加以宣传和推广,首先,找到精确的人群,就是要找到一部分对你店铺宝贝感兴趣的人,由他们将你的宝贝散播到各处。然后,利用各个网站宣传营销病毒,可以通过在各大论坛、网站制作的营销病毒体,把病毒出去。记住不能直接推销,必须乱推,要把病毒做成很多版本,并且撰写比较简单但又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把营销病毒的信息出去。最后,做好售后服务,病毒体一旦出去以后,人们会相互传播这时候“病毒”本身所携带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作用才显现。人们一般都会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 3.3 口碑营销可控性不强,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口碑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弊端。口碑营销运行有任何的出错,都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因为口碑营销是不可控制的一种营销方式。因为这种传播主要是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发生的。企业不能完全控制传播的声音,在网络复杂的环境下,传播的渠道也不能完全控制。而且如果企业一旦出现不好的声音,又因为处理危机的能力不强,很容易使得坏的声音进一步蔓延,产生更加不良的影响,对企业的各个方面危害都是巨大的。 淘宝中利用口碑营销进行传播达到的效果是巨大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但往往在看购物评价的时候,消费者担心一些评价是不是买家为了做推广故意而为之,因为在虚拟的社区环境下,消费者只能通过其他买家的评价来判断,并不能直接接触产品。而且一旦出现差评,对店铺伤害是影响深远的。企业如何去解决差评,如何阻止差评进一步蔓延,这都需要可强的控制性。 4 互联网口碑营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培养口碑营销中的意见领袖 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由于网络的充分言论自由的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特点。他们是由于共同的爱好而建立的,存在于网络上的虚拟的群体。在这些群体中。一旦找到了意见领袖,其后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其他人会纷纷效仿。所以在进行口碑营销的时候,要针对性的找到意见领袖,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进行产品的宣传和口碑的传播。事实证明了,只要找到意见领袖,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就能带来良好的口碑营销效果。 网络红人近几年出现在人们视野越来越频繁。网络红人,简称网红。是指在日常生活或者网上因某个行为而被人们关注快速走红的人。一旦获得关注他们的举止或者相关行为就会被人们纷纷效仿。前面讲过了可以通过一些选秀活动迅速走红。比如淘女郎的胜出者,她们的穿衣打扮,潮流风向会影响着一大部分人,某些款式会迅速成为爆款。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就显示出来了意见领袖的主导作用。 4.2 注重产品的质量 不管是任何方式的营销手段,好的产品质量或者优质的服务都是非常重要的,产品质量是核心内容。传统的营销手段要关注产品质量,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口碑营销更由于虚拟性,产品质量更是不容忽视。好的产品质量是好口碑的基础,网j传播信息快速,人们在传递口碑信息时,传播的内容可以是好的内容,也可以是不好内容。好的口碑当然源于产品的质量。而坏的口碑由于网络的特性对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注重产品的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网络口碑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淘宝店铺也是,要用心经营好产品,注重产品的质量。前期可以做些推广,提升宝贝销量,提升店铺排名。但不要为了推广而推广,不要只看重眼前暂时的利益,做出不利于消费者的事情。热切关注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紧紧把控好产品的质量。质量上来了,销量自然而然会来的。而且一个差评对企业是致命的,可能由于一个差评,企业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费了。权衡好利弊关系,好的产品质量是一切的根本。 4.3 提高口碑可信度 网络由于面临复杂的网络环境,网络信息散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会失真。毕竟,网络是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是虚拟的,消费者不可以直接碰触到产品,只能靠卖家的产品信息来得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内容。在处理这些产品信息的时候,可信度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在看别人的口碑帖或者晒出的购物评价时,消费者困惑了,确实是其他买家的良心推荐还是店主为了产品销量故意做的推广呢。因此,提高口碑信任度有两个主要方面,第一,企业要规范好自身的行为,也为了长远的利益,不能损害消费者的正常利益。第二,从消费者自身来说,网络环境复杂,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在寻求需要的产品之前先在网上收集相关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分辩能力。 口碑营销论文:网络口碑传播下的影片营销研究 摘要:电影企业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口碑营销,有利于成本控制,且传播效果极好。当前,我国网络口碑营销态势良好,但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病,导致电影营销效果不佳。本文主要论述电影网络口碑营销特点,通过具体案例指出影片网络口碑营销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营销策略,使电影企业市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关键词:网络口碑;传播;影片营销 1.前言 电影口碑是大众对影片的口头认识和评价,在交际过程中,进行传播,其可信度高,影响力强。口碑营销是电影企业的有意为之,口碑素材的设计和极为主观,有助于提高影片知名度,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新媒体背景下,以网络口碑传播为主,实现方式是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 2.电影网络口碑营销特点 (1)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与传统交流方式相比,网络口碑营销覆盖面广,极具受众基础。呈现病毒式的传播态势,可在较短时间内,扩充信息的覆盖面,提高受众对影片的认知。 (2)成本低。网络口碑传播具有自发性特点,受众通过第三方媒介实现,电影企业无需支付媒介、广告费用等。该营销方式是小成本电影的首选。 (3)影响力强。第三方作为口碑传播主体,对影片持中立态度。因与电影企业无利益关系,所以极为客观,可信度高,直接影响了受众的影片选择。 (4)互动性好,反馈及时。制片方可直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与受众进行线上沟通和交流,激发其观影热情。而观众也可直接通过网络,反馈影片观看意见,便于消费者选出最佳营销方式。 3.案例分析――影片《百鸟朝凤》网络口碑营销不足之处 影片《百鸟朝凤》在2013年斩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及其他各项国际大奖,好评声不断。该部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制作,都极具诚意。然而,该影片自2016年5月6日上映以来,票房惨淡,叫好不叫座,经延期放映后,最终票房为8690万元。 排除影片的故事和情怀不说,除其缺乏偶像明星等商业元素之后,也与其营销手段相关。该影片以口碑营销为主,因获得业界及媒体好评,影响力极大,连广电总局都推荐观看。但是,良好的口碑并未引爆票房,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3.1 缺乏有创意的互动方式和激钍侄 《百鸟朝凤》网络口碑营销并没有特别之处,以网络意见领袖营销为主,宣传过程创新性不足,导致前期该影片票房惨淡。直至方励先生在某直播平台的一跪,使该片周末票房突破2000万,于艺术片来说,实属不易。尽管有张艺谋等大咖及人民日报等主流平面媒体宣传,但仍因与受众的互动不足,使后者难以真正感知该影片所传达的情怀,导致上映初期票房惨淡。 3.2 档期竞争激烈,口碑预热不足 《百鸟朝凤》作为文艺片,并不具备稳定的受众基础。加之,影片中缺乏明星等商业元素,很难在《美国队长3》、《爱丽丝梦游仙境2》等已具知名度和受众基础的影片中突围。相较于同时期电影,除却情怀、口碑和精良的制作之外,其并无优势可言。因此,提前预热极为重要。《百鸟朝凤》并未针对普通观众群进行预热,自2013年获得金鸡大奖之后,在今年直接投放到市场,到最后首周票房成绩不佳。直至后期,才逐渐有所回暖。 4.网络口碑传播下的影片营销策略 《美人鱼》承袭了周氏无厘头喜剧风格,于2016年2月8日上映,脱胎于观众熟知的美人鱼故事,呼吁观众进行环境保护。最终以33.9亿元的票房成绩突破重围,并收获了极佳口碑。该影片以网络口碑为载体,具体营销方法如下: 4.1 营销节奏:话题营销中的崛起 周星驰作为港式喜剧的代表人物,无论是在港台,还是内地,都有极为固定的受众群。而且,其早期的《少林足球》《功夫》《喜剧之王》,及近两年的《西游降魔篇》都具有良好的口碑。2014年7、8月份,电影《美人鱼》对外公开海选角色,更是话题十足,使该影片尚未开始拍摄,便极具热度。除却该影片之外,同期上映的极具话题热度的电影,还有《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等,市场竞争极为激烈。 影片上映之前,片方便开始各类预告片、幕后花絮、制作特辑、手绘海报等,为影片造势。2月7日,上映前一天,邓超、林允、张雨绮、罗志祥等演员特辑,他们在视频中大谈拍摄心得和片场趣事。情人节当日,更是电影的片段和NG画面等,宣传势头不可谓不猛。2月21日,片方13分钟电影幕后纪录片,使该影片在上映期间,在网络上进行病毒式传播。 4.2 借助媒介:应用社交媒体和图层化传播 以网络口碑传播下的电影《美人鱼》营销为例,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加以论述。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比较快,辐射范围广,且宣传成本低。信息传播过程中,社交媒体具备圈层化特点。个人及其好友以微博或微信等为载体,形成一个圈层。而整个社交媒体,又有无数个圈层构成。该圈层结构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极具说服力和可信度,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也不断提高。而微信公众号中的各类影评和电影推介也层出不穷。微信公众号与官方微博的作用等同。通过该种方式进行口碑传播,指导受众进行观影选择。《美人鱼》在口碑营销中,以线上网络宣传为主,由点到面,逐步渗透和辐射。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口碑传播在影片营销中不可或缺。电影制作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艺术性,也要兼顾票房和口碑。电影制作及发行人员要提高影片制作质量,充分借助网络多媒体优势,为国产电影开拓更加广阔的受众市场。 口碑营销论文:简论口碑营销策略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上的应用 摘 要 多年以来频繁出现的奶粉质量问题使人们对国内品牌奶粉的信心逐步丧失,奶粉业消费市场陷入低迷。随着“二胎”政策的推行,奶粉市场需求存在着巨大空间。本文试图探究如何使用口碑营销策略为婴幼儿奶粉寻找一条新路。 关键词 口碑营销 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 心理 据统计,中国现有超过7000万婴幼儿,加上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观念变更,2017年将成为母婴产业大热年。但在此前一连串奶粉事件已使国人对国产奶粉产生疑虑和失望。2011年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数据,全国1031家乳制品企业和14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中,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114家企业;10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人们看到的是困境和希望同在。 一、对口碑营销的一般认识 口碑营销又称病毒营销,其核心内容就是能“感染”目标受众的病毒体――事件,病毒体威力的强弱则直接影响营销传播的效果。今天,只有制造新颖的口碑传播内容才能吸引大众的关注与议论。所以,口碑营销的内容要新颖奇特。口碑营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互联网是口碑营销的土壤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口口相传的自发式口碑传播在速度和广度上,有着相当大的局限。一方面,人际口碑通常仅限于二级传播――你的亲身信息,以及你从朋友那听到的信息(即所谓的熟人圈子);另一方面,人际口碑往往属于被动传播,需要特定的语境刺激。于是在传统环境下,要做好生意更多的只能依靠市口,谁的市口好自然生意就好。 (二)要重视口碑环境和口碑内容 口碑传播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那么设置怎样的口碑内容引导顾客进行口碑传播,将直接决定着口碑推荐效率。消费者为什么要传播你的品牌呢?必定是你有着与众不同的可传播之处。价格便宜?质量好?配送超快?退换货很方便?产品设计很新颖?话务小姐的声音很甜?难得一遇的促销活动?有免费的试用品拿?选择网络购物的消费者,大多数都不是因为忙,而是因槭翟谙械梦蘖模但如果你要让消费者做“口碑推荐”这件更无聊的事情,总得给个理由吧。 (三)要整合口碑载体 所谓口碑载体,就是提供什么样的方式,让消费者把口碑内容发送给他的朋友们。 口碑载体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便捷性和信任感。越便捷,推荐率越高。从数据看,购物车流程中,每一次确认刷新,就会流失10%以上的意向购买客流。当我们把购物车流程压缩到一键确认以后,订单流失率下降了一半以上。 目前大家都在使用的口碑载体,无外乎SNS、MSN、QQ、论坛社区、邮件、微博,这些载体其实性质一样,都是利用专用链接,进行口碑效果的一对一跟踪。但我们在实践中却发现,消费者似乎对短信推荐情有独钟,无论是推荐带来的注册会员数,还是销售额,手机短信通道都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 二、口碑营销策略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运用 口碑好的产品能通过消费者的传播进而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效果比起广告媒体更有效。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好的口碑呢? (一)通过权威媒体、名人效应进行宣传,提高产品的可信度 这个方法对于新种类奶粉上市来说十分重要,以一款新产品奶粉为例,各大企业奶粉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费用进行品牌宣传,以使其产品出现在婴幼儿医生或者明星家庭中。出名的婴儿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来拍广告和杂志图片,还有让明星家庭发一些图片、文字去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号进行宣传,并通过婴幼儿杂志等媒体平台进行大肆宣传,借此宣传该产品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二)通过搜索营销的优化,使有利于品牌的信息出现在首页,增强消费者信心 通过编辑百度百科、BBS稿件、问答、微博优化等手段,使消费者在互联网搜索你的品牌关键词时,出现的评价,均是有利于品牌的内容。尤其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利用微博进行检索真实信息,因此微博信息优化,也是企业在口碑营销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通过消费者自己的调查报告诠释品牌,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用好的态度和热情通过消费者自己使用产品进而对产品进行评价和测试,通过免费使用短期对产品进行小范围的传播,让消费者粗略了解企业奶粉的口感和质量,让广大消费者可以参考其他消费者的报告了解是否购买该奶粉或者哪种种类的奶粉。 (四)通过“话题事件”的形式进行病毒式传播 话题事件的本质是品牌通过策划或委托品牌策划公司,根据品牌、产品的特性,人为策划一些具有社会报道价值或娱乐性的内容,通过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最终形成病毒式传播的目的。 三、结语 口碑营销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成功的口碑营销都是采用以小搏大的策略,而效果则远胜其它硬性广告传播方式,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他们更愿意购买一些比较有名的品牌奶粉。因此,拥有好的口碑的奶粉企业更利于在市场上流通。随着国家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中国婴幼儿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值得相关企业进入。而在这个过程中,口碑营销策略有待进一步重视和挖掘。 口碑营销论文: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国产电影口碑营销策略 【摘 要】2016年以来,国内电影市场的票房增长逐渐平稳,告别了野蛮生长,新媒体的普及化使得过去水军轰炸式的传统营销手段不再奏效,但同时也给国产电影的口碑传播增添了新的机遇。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电影口碑营销成为了摆在电影宣发方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结合市场营销学的口碑营销理论及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近期在新媒体口碑营销方面有着突出表现的国产电影为例,尝试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国产电影的口碑营销策略。 【关键词】口碑营销;电影营销;新媒体;案例分析;营销策略分析 据猫眼票房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总额以每年45%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仅次于美国市场。在2015年,市场上涌现了一批现象级的高票房国产片,《捉妖记》累计票房24.48亿元、《寻龙诀》累计票房16.68亿元、《港濉16.4亿元。然而到了2016年,国内票房的增长态势却坐起了过山车,第一季度票房累计145.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第二季度却只有100.7亿元,同比下降5.9%。同时,国产电影的口碑也一再被人诟病,随着观众观影经验的增加,消费日趋理性,在电商票补的泡沫褪去后,国产电影终将进入到口碑为王的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口碑营销,成为了国产电影宣发方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口碑营销 (一)什么是口碑营销。口碑传播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很早之前就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但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最早是Brooks和Robert(1957)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指出口碑传播在新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口碑营销一般是指企业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口碑设计,使得消费者在接触产品时所获得的实际利益超出预期,进而主动向他人介绍产品的营销方式。在市场竞争高度激烈,产品日趋同质化的现在,口碑营销是新产品进行市场推广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二)新媒体时代给口碑营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微信、微博、QQ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全新舞台,信息传播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媒介的变化重新定义了信息传播方式,使之产生了在报纸、广播、电视中传播时所没有的特征,这势必会对口碑营销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各种自媒体的诞生使得传播者与受众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同时也是接收者。这意味着通过某种权威媒体为口碑定调的传统口碑营销方式不再可行。但伴随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了时间、空间上的群体特征,从而为精细化的口碑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产品口碑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大幅提升,口碑分化越发加剧。这就要求产品商更加重视产品口碑、谨慎制定口碑营销策略。此外,新媒体渠道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和相对低廉的传播成本,这都有益于企业进行口碑传播。 二、国产电影口碑营销案例对比评析 在2016年的国庆档电影市场,《湄公河行动》和《爵迹》这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同台对阵,最终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既出人意料,却也耐人寻味,其中经验值得总结思考。 (一)主旋律电影的票房逆袭――《湄公河行动》。《湄公河行动》是一部主旋律爱国主义电影,改编自“湄公河惨案”这一真实事件,在2016年国庆档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票房突破11.5亿元,豆瓣评分高达8.2分。《湄公河行动》的制胜秘诀除了影片本身过硬的质量外,离不开有效的口碑营销,主要体现在精准的影片定位和特色的观影活动两方面。 在影片类型上,《湄公河行动》既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也是具备城市飞车、丛林枪战等市场要素的商业动作片。在上映前期,该片使用“血性中国”作为宣传口号,将自身定位为主旋律影片,与市场上的普通商业片划清界限。在市场商业片泛滥,观众审美疲劳的时候,《湄公河行动》以爱国主义主旋律电影的姿态出现,就像是一股清流,让观众有了新鲜感。最终的市场表现证明,《湄公河行动》在宣传上突出爱国色彩的策略是正确的,这正是该片从市场上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目光的主要原因。 在口碑推广上,《湄公河行动》通过特色的观影活动,不仅获得了市场观众的认可,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在常规的市场造势方面,片方发起了一场独具特色的“迷彩风暴”,邀请观众穿上迷彩服观影。进入影院后,观众通常会把现场图片发到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首轮传播;观影结束后,观众们又被影片的品质所感染,自发地在朋友圈进行口碑扩散,形成二次传播。在社会评价方面,片方博纳影业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凭有效证件在博纳旗下影城免费观影的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强化了《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爱国的宣传定位,也成功地创造了社会话题,获得了媒体良好的舆论评价。 (二)全明星热IP电影的惨败――《爵迹》。《爵迹》为郭敬明在小时代系列取得成功后推出的3D魔幻电影,号称是中国首部全真人CG电影,具备全明星阵容、热IP加持、导演自带话题度等先发宣传优势,但最终表现不尽如人意,票房累计3.83亿元,豆瓣评分只有3.7。该片主要通过制造热点话题的方式进行口碑营销,前期效果好,但最终难以掩盖影片本身的质量问题。 《爵迹》充分利用了新媒体渠道为影片进行预热。早在2015年10月15日,郭敬明就在微博上每整点一款角色海报,同时吴亦凡、陈学冬等参演明星转发宣传。当日“爵迹引爆日”的话题阅读量高达6.1亿,成为话题榜热门。在2016年6月12日,郭敬明将《爵迹》3D预告片首发于微博,继而团队全网推广,总计购买了34个视频网站推广位、16个主流App推送栏,“爵迹引爆日”再度登上话题热门榜。 《爵迹》的前期宣传效果拔群,充分利用了“明星阵容”、“CG技术”、“热IP改编”等话题点,然而影片正式上映后,很多观众冲着3D魔幻力作的旗号走进影院观赏,结果缺乏技术水准的CG特效和苍白空洞的剧情带来糟糕的观影体验。这使得观众在朋友圈、微博、贴吧等渠道进行吐槽、抱怨,尽管片方试图通过制造微博话题的方式维护影片口碑,但《爵迹》的豆瓣评分急速跌破4分,排片量迅速下降,最终票房、口碑双败。在新媒体时代,正面和负面的口碑评价都会迅速地爆炸式扩散,话题度不等同于美誉度,粉丝和媒体的吹捧更不能替代广大观众的口碑。 三、从传播学视角构建国产电影口碑营销策略 卡茨(1974)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次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出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使用是有目的的,在受众需要的满足和对媒介的选择间的联系中,受众拥有主动权。因此笔者基于该理论,以受众为中心,围绕口碑营销的三个要素――产品定位、传播渠道、传播因子,尝试为国产电影的新媒体口碑营销策略建言献策。 (一)影片内容质量是口碑营销的前提和保证。观众购买电影票观看影片是为了满足一定的视听娱乐需求,无论什么主题的影片,都具备人物表演、剧情逻辑、画面音乐、镜头剪辑等基本评价标准,如果影片质量低下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则无法通过口碑营销增长票房收入。如《爵迹》,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了成功的前期宣传,然而在影片正式上映后质量问题暴露无遗,不切实际过分拔高的影片宣传招致了观众的负面观感,反而加剧了影片口碑的恶化。 (二)做好市场细分,进行精准传播。影片数量的增加,电影类型的多元化以及观众审美趣味的分化,导致目前市场上没有一部电影具备吸引全部观众的能力。口碑营销的关键在于有的放矢,观众的审美情趣不同,对影片的评价自然不一样,如果无法细化目标观影群体进行精准传播,将会极大影响到影片的口碑推广。因此,要进行市场定位,根据电影的主题内容,找到合适的观影人群。 (三)将新媒体作为电影口碑宣传的主要渠道。传统的电影营销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海报等宣传物料,首映礼等宣传活动,院线贴片等宣传片、户外广告牌等硬广。而新媒体渠道,如豆瓣、贴吧、微博等平台,将具有相近社会关系,同类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个网络虚拟社群。处于同一网络社群的个体紧密相关,在口碑传播之前,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他们而言,这种传播的可信度要远远高于传统电影营销的宣传方式。 (四)制造口碑流行点,促成群体自发性传播。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依靠过硬的影片质量和良好的口碑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同时贡献了“自来水”这一全新的网络词汇,用来指被影片品质所打动,自发性地在微博、豆瓣、贴吧等网络平台为影片进行义务宣传的观众群体,与拿钱办事的“水军”相区别。“自来水”现象的产生需要易于传播扩散的内容材料,如有趣的台词、精彩的镜头剪辑、精美的画面截图等传播点。此外,亦可将影片主题内容与时下社会热点进行结合,从而制造社会公共话题,引发群体性关注。 (五)追踪传播效果,做好口碑维护。影片的口碑营销伴随电影的整个上映流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口碑维护和口碑宣传同等重要,是口碑营销的重要一环。在影片上映后,片方要主动追踪口碑营销传播效果,关注豆瓣、微博等主流网络平台的舆论评价,从而衡量之前所制定的营销策略和实施的营销事件是否有效。如发现引发网络关注的负面评价,尤其是来自具有网络话语权的微博大V或豆瓣知名影评人的质疑,要积极与对方沟通,进行口碑公关,避免负面口碑发酵扩散。 四、结语 无论在任何时代,影片的质量都是口碑营销的基础,尤其是在新媒体普及化,自媒体蓬勃发展的现在,没有任何一家片商有能力控制网络舆论,阻止对自己不利的口碑扩散。因此,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前提下,国产电影的口碑营销应以观众为中心,明确目标观影群体,迎合目标群体的兴趣需求制造口碑流行点,利用新媒体渠道成本低、易扩散的传播优势,采取能够突出影片特色的营销策略。 口碑营销论文:浅谈网络社区口碑营销 网络社区(BBS)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网络舆论场。在纷繁复杂的营销方式中,网络口碑营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的力量有时可以大到影响政府的决策,所以,它同样可以影响营销效果的好坏。在营销中,群体的意见能够主宰个人,个人使用了带有许多正面评价的产品之后,也很容易对产品做出正面的评价,如滚雪球一般,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网络口碑营销能应运而生的原因有两点:首先,当今社会,网络社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已经十分成熟;其次,“口碑营销”是对当今的消费社会比较有效率的、适应性良好且比较廉价的传播方式。 口碑营销在网络社区的回归 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不同的媒介充斥着消费社会。举例子来说,以往的电视机中,只能收到几个电视台。而如今,电视频道不计其数,还有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形式比如数字电视等。报纸和杂志也是这样的情况,种类越来越多,门类越来越细分。这样的一个时代就像约翰・华纳梅克(John Wanamaker)感慨的: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掉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许多企业都对营销这样的这种现象感到难以捉摸,但他们又使自己去相信花费那么多钱去做广告、搞营销是值得的,但又常常不能找到足够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许多企业使用的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方法。然而,花很多钱进行的营销活动却可能仍然得不到消费者的注意。所以,经济学家把这个时代称作是“注意力经济”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稀缺的是人们的注意力而不是媒体资源,如何吸引和控制受众的注意力,成为所有的商业经济活动包括营销活动面临的巨大挑战。而网络社区口碑营销模式的出现,却十分符合时代潮流的需要。 学广告的人都知道,其实口碑营销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营销方式,在大众媒介出现和兴盛之前,已经有口碑营销的身影了。但是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在那些人们享受着媒介发展带来的信息量幂式增长的快感的年代,这种“低效率”的口耳相传的营销模式逐渐淡出人们的消费生活。而随着信息量的爆炸,这种营销模式却借助网络社区平台悄然回归,这种营销模式正逐渐被捧热。 网络营销的模式 网络营销模式就现在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营销企业自行建立网站而进行的营销活动,类似网络“路演(Road-show)”,归根结底是一种公关。这种形式的营销活动通过以有奖主题征文,有奖调查,聚集同类生活方式爱好者来展现其生活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并让他们对品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口碑营销别于其他种类的是他们有着“传销”的性质,往往会有“将这个消息告诉您的5个朋友,您便有机会获得幸运大奖”。比如:Dior为推广2008年春夏新品化妆品所制作的网站“发现2008迪奥谜样花园”主题网站就是这样类型的。此类网络营销指的是借用网络这种平台的优势能够得到快速、省钱、无地域的软性营销效果。在这种网络营销模式中,传播学的意义不明显,也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口碑”,因为目前的定义还有争议,所以不作为分析的重点。 另一种是社区口耳相传的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社区口碑营销”。这类社区往往不是营销主自行开发的专用营销网站,而是植根于网络社区,而最主要的有“爱好者论坛”、“测评论坛”等形式,即依托BBS开展的口碑营销模式。如果说做一个简单的类比的话,这些社区中的营销行为和“广告软文”这种有偿新闻非常相似。貌似发帖客观进行客观的讨论,而实际上却有行销的效果。比较著名和成熟的代表有国内权威数码软件资讯及测评网――太平洋社区。 社区口碑营销的分类 社区群体意见 在后者的“社区口碑营销”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举例来说:某个消费者考虑购买一个新的手机,他会去太平洋论坛上找几款不同型号的手机数据的测评,除了测评,他还会登陆太平洋社区,去看那些已经购买过此款手机的消费者的使用心得和感受。在这些使用心得中,并不是所有的感想都是真实的情况。其中不乏有一些是厂家雇佣专门的人员,在社区中发帖为产品说好话,当然,这就是一种“社区口碑营销”。同样的,我们可以在社区中看见许多人持相反的意见,除了真正地对产品持否定态度的顾客以外,也不乏其他品牌的厂商雇佣人员来“拆台”。不过,这种做法一旦曝光,而且证据确凿的话,对于企业来说,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同样,有许多社区BBS的新的盈利之道值得借鉴:即鼓励对产品有好感的顾客说真话――即说好话,多说真话!鼓励尽可能多的顾客出来说,把他们的好感告诉其他人,不是找他们说假话,而是让他们不要沉默!之所以说这种营销是群众性的,就是因为他是多人的意见汇集而成的,一种“群体的声音”。 “达人”意见 另外一种是“达人型”的。即在某些社区中,会有一些社区地位比较高的人,社区中的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仰慕和信赖的情绪。所以这些人说的话,“分量”就很重。这些人就被称之为“达人”。“达人”们精通某个方面,在有相同兴趣的社区网友中,他拥有最全面的相关知识,或者他本身就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专家或者权威。举例来说:在一些美容护肤社区里,“达人”可以是那些尝试过无数种类和档次的化妆品,尤其是高档化妆品的网民。她们会洋洋洒洒地写出长篇大论的心得。“达人”也可以是某个时尚圈里面著名的化妆师或者造型师。她们的意见就会被大家所信奉,他们推荐的产品便会得到信赖。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台湾大S、牛尔的美容心得,其中所推荐的产品都十分地热卖。 网络社区为口碑营销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平台,能够激发出消费者的参与热情和品牌忠诚度,美誉度。引导社区居民对品牌的好感和口碑传播行为结合起来,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 口碑营销论文: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口碑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及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互联网技术纳入企业的营销的核心内容。2015年3月,我国举办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家总理第一次将互联网+行动纳入国家经济的发展日程,该计划的提出,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各界学者对此计划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讨论。互联+是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更是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和发展,如何在新时期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互联+ 口碑营销 问题 对策 一、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及内容 (一)互联网思维概念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元素不断受到冲击。从生产方式的转变,到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正从一种工具慢慢演变为一种思维范式,伴随商业的浪潮迅速席卷而来,当这种冲击不断加深、变革不断加剧的时候,互联网思维开始正式引起了关注,各种关于它的讨论纷至沓来。 目前资料所能找到的“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的提出者或许是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他在 2011年的一些演讲中提及了互联网思维,但由于描述过于碎片化,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虽然“互联网思维”最早的提出者不能完全确定,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翻天覆地的。 (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内容 互联网思维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思维方式。它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以及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对于营销和经营理念的再思考,将重塑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环境。目前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系统性思维,是涵盖市场经济与商业运营的全方位立体的概念,它有其产生的客观条件和适用范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云计算领域的扩大等,是互联网思维产生的客观条件,也是时代背景。而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构成了互联网思维的适用范围。互联网思维,就是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对市场、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以及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的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口碑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渠道资源匮乏 营销渠道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方转移到需求方的路径或枢纽,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营销渠道的搭建和沟通效果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销力度和服务辐射范围,可使企业的业务和口碑扩展到离营业网点距离很远的客户和其他自身不能涉及的市场领域,从而使营销触点呈几何增长。同时,口碑营销渠道在客户和企业之间起到了沟通和传递信息的作用,一方面客户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各种创新服务和产品信息,起到了企业网络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营销也能使企业更全面有效的掌握客户信息,方便今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现在企业现有的渠道主要有:互联网的百度推广、营销员工、少数兼职经纪人等。服务渠道较少,大部分来自于企业渠道和企业自来客户,其他渠道效果甚微。但存在的问题其一是企业渠道的工作也没做到位,合作渠道单一有限。企业自身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渠道,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今后应一步加强和各同行企业的合作,其二是小微企业口碑营销工作主要还是依靠营销队伍的开发和服务,目前小微企业营销员工积极性不高,安于现状,很少有营销员工主动去开发客户,缺乏服务意识。以上问题一直以来都没得到公司的重视,应加快完善。 (二)不注重进行产品差异化定价 在当前国内市场,产品依然是客户选择的“核心驱动”因素。60%以上的客户是根据产品及成效来选择企业。而目前企业产品销售部门不但不能根据高端客户的个性化产品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服务,也很少能够在同一产品内给出客户差别化的定价。产品供应销售一般通过公开信息对比来判定产品定价高低,但现实多数客户专属产品并不在公开信息平台中披露。有客户经理认为同业差别化定价、企业效益优势明显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隐秘性,而企业定价决策人员既无法及时知晓,这样在一定程度让客户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进而降低客户的忠诚度,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口碑营销的优化策略 (一)加快互联网营销渠道建设 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营销是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渠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沟通交流方便等特点,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没有有效开展互联网营销工作,仅有一些集团总部的网络平台还有互联网的百度推广,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应加强互联网营销力度。比如可以分级建立企业营业部客户多个QQ群,根据客户需求传送及时的产品能讯息,给客户一个温馨大家庭的感觉;在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建立营业部的家园论坛,想法提高论坛人气,论坛由营销顾问或专业营销人员负责更新,进行产品营销理念的引导和产品信息的等;开通营业部官方微博,由资深顾问进行大盘实时动态解读提高证券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赖感;建立营业部独立网络平台,投入专人进行网上开户指导、产品推荐、实时行情研究等工作。 (二)推动新渠道建设,启动长期的客户关怀 我国小微企业现已提出的针对不同层级客户取不同服务模式的理念,际上目前还很难达到目标。小微企业口碑营销服务需要涵盖客户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团队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小微企业还应强化后备支持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客户关系系统的建设,不断整合服务平台 ,形成客户管理的立体式系统,主要表现为全方位,全天候,全渠道体系,为企业客户经理提供信息支持、为客户产品的需求方案。 四、总结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口碑营销策略的模式较为单一,将业务的拓展作为企业的发展的价格因素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客户细分环节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没有形成成熟、健全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小微企业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竞争意识,过分注重企业效益而忽略客户的需求,随着在线市场的激烈开展,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在线营销有法可依,同时,也保护了用户的权利。 口碑营销论文:口碑营销的标杆 每个员工都是管理者的餐馆,显然具备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一些餐馆尽管从海底捞挖人,试图抄袭海底捞的模式。但却达不到海底捞效果的真正原因 海底捞拥有值得骄傲的数字,拥有5000名员工;流动率一直稳定在10%左右,而中国餐饮业的平均流动率是286%;它的顾客回头率高达50%以上。口口相传之下,海底捞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在海底捞的品牌打造过程中,口碑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4年,23岁的四川简阳市技校毕业生张勇从经营街头麻辣烫开始,创办海底捞,专门经营连锁火锅店。17年来,海底捞在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天津、南京、沈阳等全国拥有60余家直营店,营业额超过10亿元。 餐饮界的非正常服务 在海底捞等待就餐时,顾客可以免费吃水果、喝饮料,免费擦皮鞋,等待超过半小时餐费还可以打九折,年轻女孩子甚至为了享受免费美甲服务专门去海底捞。 海底捞的这些服务在餐饮界是非正常的,被业界称之为“变态”服务,且这种服务贯穿于从顾客进门、等待、就餐、离开整个过程。待客人坐定点餐时,服务员会细心地为长发的女士递上皮筋和发夹;戴眼镜的客人则会得到撩镜布……隔15分钟,就会有服务员主动更换你面前的热毛巾;如果带了小孩子,服务员还会帮你喂孩子吃饭,陪他们在儿童天地做游戏;抽烟的人,他们会给你一个烟嘴……餐后,服务员马上送上口香糖,一路上所有服务员都会向你微笑道别。如果某位顾客特别喜欢店内的免费食物,服务员也会单独打包一份让其带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黄铁鹰最近撰文,讲述了几个海底捞服务创新的故事。有一次,海底捞上海三店服务员姚晓曼服务的11号雅间,坐的是回头客邬女士,后者的女儿点菜时问撒尿牛肉丸一份有几个,姚晓曼立刻意识到可能不够吃,便问一共几个人,对方回答10位。正常一份原本是8个,姚晓曼最终让厨师专门做了10个的。 有一次,姚晓曼的同事张耀兰注意到一位客人把鹌鹑蛋上面的萝卜丝夹到碗里吃。她感觉到客人一定很喜欢吃萝卜,于是让上莱房准备了一盘萝卜丝,又拿萝卜丝去调料台放上几味调料。当她把拌好的萝卜丝端到桌上时,客人很惊讶,也非常高兴。最后客人的儿子要了一碗米饭,把萝卜丝盘子里的汤拌到饭里吃了,还说这是他吃过最香的饭。接下来一个月,他们连来了3次,还把其他朋友介绍过来。黄铁鹰写道:一碗萝卜丝多神奇,海底捞的客人就是这样一桌一桌抓来的。 海底捞总经理张勇说:“创新在海底捞不是刻意推行的,我们只是努力创造让员工愿意工作的环境,结果创新就不断涌出来了。没想到这就是创新。” 黄铁鹰认为,一个个鸡毛蒜皮的创新,就是海底捞员工每天做的一件件小事。单独看起来,似乎都微不足道。但每个员工都用这种心态去工作,这种竞争力是极强大的。 口碑营销之道 这种“变态”服务有时让顾客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但它让海底捞在业界名声鹊起。张勇认为,顾客的口碑价值非常大。“在中央电视台做几秒的广告就得几十万,这可以为顾客买多少西瓜、饮料、换来多少顾客由衷的赞叹啊!” 上述增值服务一方面吸引了客源,使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客源的流失。例如美甲服务在美甲店至少要花费50元以上,甚至上百元,而海底捞人均消费六十七元,免费美甲服务对于爱美的女孩子很有吸引力。 业内人士认为,把美甲和餐饮服务联系在一起,海底捞可以说是头一个。海底捞将时尚事物和传统饮食结合起来,结合得恰到好处。海底捞将美丽赠与了这些女性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体验之后,也将她们的感受带给了更多的人。这就是口碑营销的力量。 海底捞不搞打折促销,人均消费并不低,但它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被服务的快乐,被尊重的感觉。随着这些创新服务不断被顾客口口相传,海底捞的品牌得以提升。 公平和信任创造价值 海底捞拥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员工,那么,他们这种工作态度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海底捞的员工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张勇奉行一种理念:“每个人都需要关心与被关心,而这个关心基于一种信念,那就是‘人生而平等’。”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海底捞的员工享有很好的福利:住在24小时空调和热水的公寓而非地下室,每天饭桌上都会有一两道可口的荤莱,周末供应水果,并在晚9点提供面包和酸奶作为夜宵;生病了会有宿舍管理员照顾,同事们会带来饭莱,领导还会来看望;小孩可以免费上公司在四川简阳办的私人学校……黄铁鹰评价道:张勇的逻辑很简单,即“公平”。一旦把这简单口号贯彻到底,员工就会视海底捞为第二个家,为之真心付出,甚至为这个家拼命。 与业内同行的以营业额和利润来考核店长不同,顾客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是海底捞考核店长的最重要指标。海底捞负责北京和上海的大区经理袁华强说:“店长不对门店的营业额负责,我也不负责,张总也不负责,没有人对营业额负责。”除了公平对待员工,海底捞充分信任员工也是激发他们干劲的动力。黄铁鹰认为:只给吃不给爱,是对待畜生;只给爱不给尊敬,是对待宠物;而人只给吃和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尊敬。什么是对人的尊敬?见老板鞠躬给领导鼓掌?那是对地位和权力的尊敬。对人的尊敬是信任。 张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客人的需求五花八门,通过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能达到及格的水平。制度与流程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它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大脑。让雇员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只雇了他的双手。 充分授权也是海底捞的一个管理特色。例如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莱,甚至免掉一餐的费用。万科董事长王石撰文指出,在海底捞,所有服务员都是经理。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员工是否是管理者并不取决于他是否管理别人。所有必须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标准进行决策,并对组织做出贡献的员工,实际上都在行使管理者的职责。显然,在海底捞的管理体系中,每一个基层服务员都是一个“管理者”,这对提升服务品质起到关键的作用。 每个员工都是管理者的餐馆,显然就具备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一些餐馆尽管从海底捞挖人,试图抄袭海底捞的模式,但却达不到海底捞的效果的真正原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难以复制的。追求者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张平认为,海底捞持之以恒地践行自己的理念,兑现对员工和客户的承诺,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高度,赢得了员工和客户的信赖。 口碑营销论文:基于4C理论的新疆旅游产品口碑营销 摘要:本文以劳特朋的“4C理论”为基础,从促销宣传、资源利用及服务质量三个层面对新疆旅游产品营销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消费者、成本、便利性及沟通四个方面实施口碑营销策略的构想。 关键词:4C理论 旅游产品 口碑营销 新疆 0引言 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口碑营销作为一种古老的营销方式,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在旅游市场中,旅游口碑亦成为大多数出游者获得旅游信息并据此做出旅游决策的主要依据。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已成为新疆旅游产品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的重大课题。 1“4C理论”简述 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1990)提出了整合营销理论,强调用“4C理论”来进行营销策略安排。“4C理论”的提出,使市场营销从过去的“消费者请注意”(4P)转变为“请注意消费者”(4C)。“4C理论”主张以消费者(Customer)需求为导向来规划和制作产品;按照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来确定产品价格,即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成本;考虑如何在交易的过程中给予消费者便利(Convenience);加强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整合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2新疆旅游产品营销现状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现已成为中国大陆进入中亚地区最为便捷的通道。近几年,凭借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新疆的旅游业发展很快。从新疆2010年春节黄金周假日旅游协调会议获悉,2009年,新疆旅游总接待人数2133.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6.08亿元。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批旅游产品逐渐变得成熟。其中包括:以名胜古迹、大漠风光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产品;以丝绸之路、民俗风情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以登山旅游、沙漠探险为代表的刺激旅游产品。可以说,这些高品味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新疆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获取更大优势,然而新疆的旅游发展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包括: 2.1 促销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够新疆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功能全,但是整体知名度相对较低,很多旅游产品至今“藏在深山人未知”。从其现有的促销手段来看,基本是“钓鱼式”,缺乏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喀纳斯湖、天山天池等也被众多游客视为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但由于很多游客对新疆的认识还停留在“西部、落后”等字眼上,因此对于下定决心赴新疆旅行有很大顾忌。近年来,自治区旅游局已经开始通过在客源地举办一系列大型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来树立新疆旅游的新形象。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宣传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海内外游客了解真实的新疆,看到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和谐稳定的社会面貌。 2.2 过度开发、盲目利用长期以来,新疆旅游产品开发走的是一条低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道路。各旅游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和近期效益的最大化,景点重复建设多、产品单调陈旧、缺乏独创性。结果不仅降低了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而且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如阿瓦提县某个景区,投资了700多万元打造一个胡杨林景区,由于该地胡杨林属于次生林,观赏性较差,无法和轮台、巴楚等地胡杨林相比,因此效益不尽如人意。 2.3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质量是顾客对服务卓越性的感知性评估。第一线的旅游从业人员既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旅游企业的兼职营销员。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直接影响到游客对企业评价的优劣。然而长期以来,新疆旅游从业人员缺乏,且整体素质偏低,导游人员仅满足于带路,安排食宿,部分甚至热衷于带游客购物,缺乏对景点的人文介绍。正如宁波一家旅行社的老总所说的:“新疆景色很美,非常吸引我们宁波的客人。但新疆导游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游客花了六七千元到新疆旅游,但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要自己从网上获取,这就说不过去了。” 3基于“4C理论”的口碑营销策略 据国外调查,决定潜在游客是否去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诸多因素中,口碑传播的作用占45%。由此可见口碑传播的重要性。下面基于“4C理论”,结合新疆旅游产品营销现状,探讨如何实施口碑营销策略。 3.1 针对旅游者的需求规划设计口碑宣传“4C理论”倡导营销要以顾客为导向,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零售观念,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欲望。以新疆为例,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节日庆典活动,针对旅游者求异的心理需求,做好宣传活动,从而吸引目标顾客的注意力。如:吐鲁番的“葡萄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哈萨克族的“那吾鲁孜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这些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节日庆典对各地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3.2 提高旅游者的让渡价值营造正面口碑“4C理论”认为,产品价格是由消费者决定的。但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不等同于其愿意支付的成本,而是指让渡价值,即总价值与总成本的差额。当让渡价值越大,相应的满意度就会提高,近而导致正面口碑传播的积极性增强。在旅游市场中,旅游地形象在提高让渡价值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旅游地形象是人们对旅游地的综合认知和总体评价,良好的形象会吸引大批的旅游者。新疆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产品特色等,设计出独具个性、特色鲜明的整体形象,并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如即将在央视4套播出的旅游主题广告――“新疆是个好地方”,应该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主题广告的形式,“团结、稳定、和谐、美丽”的新疆旅游目的地形象将进一步深入人心。 3.3 方便旅游者搜寻口碑资讯旅游产品作为一种体验性商品,感知风险相对较高,旅游者为了降低感知风险会出现主动搜寻相关口碑资讯的倾向。因此,应整合多种营销传播手段,为口碑信息的传播创造有利的渠道和途径,从而加强消费者获得信息的便利性。新疆可以通过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系统,加强旅游者获得信息的便利性。“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由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它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及方式进行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和旅游服务的一个综合应用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尝试利用民意调查的方式将本地区的景点进行排名,并且鼓励网名发表评论,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对潜在的旅游者形成一种激励。 3.4 加强与旅游者的有效沟通根据长城网(2010)网络社会调查得知,有34%的旅游者从网络上获取旅游信息;27%的旅游者选择通过亲友介绍获取信息;通过报纸杂志获取信息的占25%。因此,旅游企业要转变那种即买即卖的短期交易观念,要积极主动地与旅游者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未满足的要尽快采取补救性措施,以防止不利于企业的信息传播。当然,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顾客的批评与不满,但企业通过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作妥善解决与补偿,把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甚至还可能创造出一批忠诚顾客来。 口碑营销论文:B2C企业如何运用好网络口碑营销 摘要:据研究发现,利用口碑进行营销这一方法早在原始社会进行信息传播时就已经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口碑营销作为一种以消费者为主导的营销手段,在互联网购物盛行的今天,正在慢慢兴起并即将成为一种主导型的网络营销模式。而更重要的是,据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B2C更是以超过100%的幅度大规模上涨。因此在网络购物为潮流的时代,网络口碑营销对B2C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B2C;网络口碑;企业营销 网络口碑营销作为一种高效新颖的营销方法被各大网络商家所运用,反响热烈,且拥有了丰富的实际案例。因此,在更多的专家眼中,网络口碑营销又被看做是一种营销思想,即根据商家提供的优质的商品与服务,利用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一定的口碑与价值评价并传播,最终实现营销目的。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的市场营销中抢得先机,就应该利用好口碑营销,形成良好的口碑,并使之有效传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传播。 因此,本文作者认真分析了相关研究与数据,不仅在B2C企业如何运用网络口碑营销方面进行了研究,还对B2C企业合理运用网络口碑营销时的基本步骤和方式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找准口碑点 不断更新网络口碑营销是寻找出充分的理由,为什么目标消费者要买你的产品,思考出这些消费者所拥有的特定价值观和爱好倾向,即口碑点。而每一种产品是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周期的,只是有的短,有的长而已。所以这个口碑点必须不断地更新。口碑营销首先是你要有优秀的产品或过硬的服务,这是口碑营销的起点,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产品或服务必然越传越远,而相反糟糕的产品就会使口碑走向另一面,成为危机的伏笔。其次就是研究你的消费群体,他们的喜好,他们对产品及品牌的价值观等,这些研究会对策划口碑营销起到定位作用。 二、完善沟通渠道 众所周知,网络口碑营销的一个良好基础与前提就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而除此之外,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才能要产品口碑得以传播。因此,在沟通渠道这一模块,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到消费者的心理与他们传播口碑是一般途径与行为特点。只有为消费者搭建起一个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才能让潜在的消费者能够更加方便地阅读他人使用产品后的口碑及相关的使用情况,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考察与比较。 因此,想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口碑平台,B2C企业可以通过多方渠道,例如建立官方网站、百度贴吧等平台,在详细介绍产品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让新消费者看到以往消费者的口碑评价,合理引导潜在消费者进行消费,从而影响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充分发挥出网络口碑的实际效力。且这样的沟通平台不仅可以增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使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使用意见能传达到B2C企业,从而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满意度,最终实现“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 三、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效力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说过:“意见领袖”是指在一个参考群体内,因特殊技能、知识、人格或其他特质等因素而能对群体里的其他成员产生影响力的人。“意见领袖”不局限于明星、政要等大人物,相反,他们可以是社会群体中的任何一员。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见才更具有说服力,对消费者进行购物时做出有效指导。 而在网络上常常有一部分人群带有极强的传播性,例如明星、买手之类。因此,在网络营销上,我们称之为网络的“意见领袖”。众所周知,这些“意见领袖”多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例如明星的一条微博、专家买手的一个推荐,企业产品就能获得大量追随者的购买。 因此,B2C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起“意见领袖”在产品销售中巨大作用,例如邀请明星其对B2C企业产品进行代言推荐,或免费为明星或专家买手提供产品试用,请求其进行推荐。比如腾讯公司在为新的社交产品――微信进行推广时,就在对“意见领袖”的查找与确定上下了不小的功夫。最终,他们确定的“意见领袖”多为平均年龄为20岁左右,对时尚、潮流感应敏锐且接受能力强的年轻人群,他们对微信这种便捷好玩的通信方式十分接受并乐于去传播它,使微信成为现在流行的社交软件。 四、鼓励消费者传播正面口碑 虽然大多消费者在购物后都有口碑传播的倾向,但是B2C企业也应在如何鼓励消费者传播正面口碑方面提高重视。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反映产品特点,并附有消费者用后感的口碑报告放在网站内醒目位置,使消费者可以轻松浏览,以鼓励消费者积极表达产品使用感受;而另一方面,对于引起其他消费者强烈反响的口碑报告,我们对其撰写者进行奖励,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表达感受。长此以往,B2C企业就能增加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忠诚度,愿意免费为企业做出有利的宣传与评价,从而影响其他潜在消费者。 总结 据最新数据表明,我国是全球网络购物市场中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中,以B2C企业的增长率最为惊人,已达到100%以上,市场份额在短短时间内得到大幅提升。因此,网络口碑营销在我国市场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已经使其成为我国营销学界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我们相信只要将网络口碑营销与B2C企业进行一定分析,再加以具体的案例分析,就能在实践中研究出一套具体的营销步骤和营销策略,从而使网络口碑营销在B2C企业中得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口碑营销论文:网络口碑营销界定与策略运用思考 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经营者关注起了网络口碑,通过网络口碑,营销者的口碑营销也得到了发展,与传统口碑相比,网络口碑有着独特的特点,同时也能让企业的口碑营销从中找到新机会。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口碑营销的内涵以及传播方式,之后论证了网络口碑传播独有的特点,以加强网络口碑可信度为起点,探讨了运用网络口碑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网络;口碑营销;营销界定 口碑的定义是“众人口头上的称颂”,是消费者在消费之后向家人和朋友传递出的种种满意度,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口碑是一种被用来刺激消费者去尝试消费的方式。在消费者对消费产品进行信息搜集、评价以及购买的过程中,口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口碑能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间接地消费经验,降低购买风险,且与消费者双向沟通,还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记忆。口碑传播成本低、产出大、风险低、效率高。网络口碑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起来的一种口碑形式,它涉及广泛,能较大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现如今,网络口碑的普遍发展使其早已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营销工具。 1.网路口碑的传播方式及特点 1.1传播方式 随着网络口碑的发展,可以把它分为两种传播方式:一种是同步传播,也就是双方在同一时间进行交流,比如我们常用的聊天室、在线交流等;第二种就是与之相反的异步交流,即交流双方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也能完成传播活动。如邮件、BBS等。无论哪种传播形式,都是一个从全面试探到逐渐深入的过程,它以文字交流为主,具有偶然性、多重性、广泛性以及匿名性等特点。在现在社会中,口碑传播的对象既可能是熟人也可能是陌生人。网络口碑传播与传统的口耳相传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易分清商业和非商业的界限。企业和厂商可以伪装成一般消费大众,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而收到信息的人也不会怀疑或考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就继续传播出去,这样使得网络口碑传播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1.2 网络口碑传播特点 与传统的口碑传播方式相比,网络口碑传播主要有以下特点:(1)传播效率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它的依赖,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营销者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你听我说”的传播方式,借助网络口碑传播渠道,使得消费者和营销者可以就产品进行双向沟通,使交流变得更加及时和顺畅,大大提高了口碑传播效率。(2)信息量大,具有双向对称性。单个消费者面对企业的口碑传播往往处于弱势,过于被动,信息交流严重不对称。通过网络口碑传播,消费者可以阅读大量其他客户以文字和图片表达出来的信息,通过对较多信息进行比较,也较容易筛选出真实的信息,变被动为主动,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发言权。(3)匿名性。现实的口碑传播,往往会顾及到消费者身份、地位等。但是在网络口碑传播中,双方可以匿名,隐藏了私人信息,消除了等级差异,是一种更加平等的交流。然而,匿名传播也使得传播过程较随意,可信度降低,使网络成为很多谣言的发源地。(4)传播方式多样化。在网络口碑传播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网络口碑传播在传播速度和范围上大大超越了传统的口碑传播。 2.网络口碑传播运用策略 2.1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健全营销理念 企业要想在这场网络口碑传播营销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以能为消费者、企业和社会提供价值为核心。质量是企业经营好坏的根本保证,只有质量过关,才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愿意向别人推荐。产品的质量是它本身最有用的广告,是最长久且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企业必须要将最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此外,某些具有创新特点的产品、价格便宜的产品、使用方便的产品或服务周到的产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为其进行网络口碑传播。 2.2正确对待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不难发现,现代的企业营销从实质上看,是一种人文操作的手段,体现着企业的文化。当消费者出现“不满”的口碑信息时,企业是否能够正确、积极的应对关乎着企业在更多消费者心中的评价。企业若想把消费者传播的不满情绪化作有利的方面,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提升自身的品质与诚信,通过实际行动来感化消费者以弥补过失。例如建立消费者投诉站,并及时有效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对于消费者一切投诉信息都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并且采取一切方法来应对消费者对产品的合理诉求,直到消费者满意为止,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挽回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减少损失。 2.3 提高网络口碑传播可信度 传统口碑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信度高,而在网络口碑传播中这却是一个问题。当双方匿名交流,身份不明确,很难判断出信息传播者是否带有推销的商业目的。事实上,也确实存在很多商家假借消费者名义向大众有利于自己的评论。提高网络口碑传播可信度,企业应做到:第一,内容必须真实可靠,清新明确,切忌含糊、抽象;第二,在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时,企业要了解自己产品的消费群体对网络的使用习惯,并关注一些口碑较高的企业对于产品信息的形式;引导消费者在可信度较高的平台对产品的评价信息,从而正确有效地影响其他消费者。 结语 网络营销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企业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并保持互动,在长久的买卖交流中建立并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从而使得消费者对企业、对产品进行可靠、有效的传播,真正使网络口碑传播这一模式推动消费健康、快速的发展。 口碑营销论文:企业微博营销中品牌曝光度对网络口碑的影响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于企业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了树立企业良好的网络口碑,从而扩大企业品牌的曝光度,进而为企业节约更多成本,便有必要在综述微博营销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微博营销中品牌曝光度对网络口碑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微博营销;品牌曝光度;网络口碑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满足企业的宣传需求,企业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微博营销转变。其中,微博营销指以微博为营销平台,以微博用户为潜在营销主体,企业通过微博平台传播企业信息,树立企业形象,满足用户需求,直至创造价值的行为过程;网络口碑,英文简称IWOM,指个人利用网络渠道与网友分享产品或企业信息,其讨论过程所产生的传播效力,直接影响企业品牌的信誉度,客观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微博营销的优势 1.1微博营销的门槛低 相较于广告营销,微博营销的成本投入低,受众广泛,不存在预设门槛,消费者与企业属于“面对面”沟通模式,以消费者为主体,宣讲少于倾听。同时,企业利用微博营销平台,开展与消费者间的话题互动,完成碎片化渗透,率先影响小众,逐步扩大影响至大众,客观上模糊了企业商业形象,以“倾听者”的角色接近消费者,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信任关系。 1.2微博营销的互动性 相较于传统营销,微博营销的传播速度快,微博转发次数直接决定信息传播距离,满足短时间内阅读量最大化的需求。同时,在企业微博营销的过程中,以真实消费体验为切入点,引发网络讨论,扩大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或及时与粉丝沟通,获取准确的用户反馈,例如:企业可利用福利转发、微群推荐及每日分享等方式,吸引潜在用户参与讨论,拉近与粉丝间的距离,树立良好的网络口碑,引发口碑效应。 1.3微博影响的范围广 微博营销突破原有线性传播营销模式的局限,转变工作重心,由传统模式逐步向互动模式转变。同时,提升受众的地位是传播模式的发展趋势。相较于现代传播模式,常规传播模式属于点对点传播模式或点对面传播模式,例如:人际传播模式等。现代传播模式属于面对面传播模式,微博者是信息消费者,亦是信息提供者,即:N对N传播模式,指将每一条微博视为“节点”,所有节点相连,形成微博传播网络,其中任意两条微博的者存在互相关注的可能性。同时,该传播模式与物理学中核裂变反应类似,可称为传播裂变性。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微博传播的裂变性,企业必须增加传播级数,扩大微博的影响范围。 2.企业微博营销的传播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微博营销中品牌的传播效应表现为: 2.1传播渠道 传播渠道,又称信息渠道,是传统品牌传播与微博品牌传播的主要区别。其中,微博品牌传播以网络及计算机设备为平台环境,门槛低,成本投入相对较少,工作人员可将微博营销与客户服务相融合,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综合管理的作用,操作流程简单,属于自媒体范畴;传统品牌传播以大众传媒为平台,信息传播过程复杂,成本投入高昂,例如:以电视广告为例,经制作、拍摄、设计及招标等工作环节,再投入播出费用,利用电视台完成投放。 2.2传播信息 微博品牌传播指以网络为平台环境,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实现多媒体影音传播的模式。其中,微博是具备“4A”元素的流动性互联网平台,对于用户设备的要求较为宽松,例如:手机或电脑,便可浏览平台页面信息。企业微博内容丰富,涵盖企业言论、企业信息及生活百科等,企业信息又可细分为行业动态、企业新闻、企业文化、企业服务、企业产品、企业服务及企业活动等内容。消费者利用上述信息内容,不仅有助于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能满足相应的检索需求。 同时,工作人员可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营销合作、产品销售、人才招聘、维权投诉、使用指导、解答疑问及意见反馈等信息服务体系,将多种功能相结合,客观上提高企业微博的工作效率,便于消费者日常检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服务需求。 2.3信息传播及接收方 受网络非时空限制特点的影响,微博传播主体间的关系强度主要表现于信息传播及接收方间,不拘于现实好友,囊括互联网上所有人,特别是陌生人,其微博传播主体关系是“弱链接”关系,相较于“强链接”关系,其信息传播的效果良好,其网络口碑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扩散范围广,不存在限制扩散时间。 2.4作用主体 从作用主体的角度来看,微博品牌传播可分为间接影响企业及直接影响消费者。直接影响能激发潜在消费群体的“仿效行为”,例如: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盲目跟随行为;间接影响指企业获取微博传播效益后,所发生的反馈行为。其中,微博品牌传播中“跟随行为”指消费者以好友推荐,或其他客户推荐,着重其品牌反馈口碑,完成品牌消费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同质化倾向严重的产品不断增多,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更为严格,一部分消费者转而仿效好友,或选择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完成购买过程,产生“从众效应”。 同时,微博品牌传播的“从众效应”是潜在客户群体以大多数客户群体的品牌口碑为主,完成品牌消费的现象。该现象的产生原因较为负责,例如:不对称式信息及爆炸式信息,导致消费者无法完成购买决策,只能通过仿效,简化决策过程,避免个体决策风险,减少所耗费的时间及精力。 总之,一旦企业获得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观点,以至于影响企业决策时,便形成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反馈效应。该反馈机制能帮助企业利用微博平台,及时得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反馈消息,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掌握具体的市场资料。同时,消费者能利用微博平台,传递服务信息,便于解决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预防负面消息影响企业的网络口碑。 3.企业微博营销的措施 3.1创造体验性沟通平台 企业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逐步构建公开、公正及体验性的沟通平台,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以用户感受为唯一标准,时刻与用户保持紧密关系,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为企业的网络口碑创造价值,及时反馈于企业真实的评价,例如:以戴尔集团为例,微博平台的操作人数众多,满足不同用户的检索需求,积极与客户沟通,时常“唠嗑”,分享实惠的购买方案,具体的打折信息,甚至不同的微博管理员会分享私人心情,进一步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保持密切的联系。 3.2满足受众需求 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微博营销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一部分企业对于微博营销的认识存在误区,营销工作存在盲目性,营销手段落后,营销方法单一,营销效率低下,甚至少部分企业仅仅复制传统平面媒体的宣传词微博,无法深化微博平台职能,关注人数寥寥可数,不仅无法发挥微博营销平台的作用,还可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埋下隐患,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从营销理论的角度来看,网络社交群体存在特有的原则、语言及文化,企业必须在消费者觉察营销任务前,成功融入网络社交群体,开展“分层”服务,例如:针对高收入群体,以产品质量为基础,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针对低收入及学生群体,以产品性价比为基础,提供具体的优惠、抽奖及折扣信息,企业必须加大对于市场前期调研的重视程度,为构建针对性微博沟通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3.3增强策划水平 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策划水平,无论是企业微博的内容,抑或是微博营销活动,均制定详细的策划方案,其具体措施为:企业工作人员勇于创新,以创造性思维为依托,增强自身信息写作能力,树立活动策划意识,以微博内容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例如:以香飘飘企业为例,于2014年由企业微博平台“一句话晒出你的梦想”活动,开设了相应的活动话题,一时间转赞人数突破千次,为所有受众提供展示理想的舞台。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微博的营销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树立企业良好的网络口碑,加快微博营销手段的变革,分析企业微博营销中品牌曝光度对网络口碑的影响具有显著价值作用。 口碑营销论文:社会网络的多层次特性对口碑营销影响的综合评价 摘要: [HT5”SS〗以多层复杂网络为对象,研究网络之间信息扩散能力对口碑营销效果的影响。鉴于现实世界中社会关系网络通常为相互重叠、相互影响的多层网络,本文侧重分析多层网络特有的信息“网际”传播现象对信息扩散过程和结果的影响。通过建立研究问题的多智能体模型,仿真分析了信息“网际”传播中不同方向上的传播概率对结果的影响。数据表明,信息从变化更快的网络向变化更慢的网络传播时,信息传播更广,但是整体传播速度会减慢。而当信息从变化更慢的网络向变化更快的网络传播时,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都会提升。 关键词: 社会网络;多层网络;口碑营销;SIR模型;多智能体建模 近年来,各类信息在以微信为代表的线上社交网络上爆炸式的扩散和由此产生的轰动效应,一方面展示出微信营销巨大的、潜在的市场价值:商家的一条信息可以在社交网络上“自行发酵”,造成产品的市场关注度远远超过巨额成本下的媒体广告效果。因此,微信营销所代表的(网络)口碑营销成为包括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信息传播等多学科共同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其折射出口碑营销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和不可预测性:并不是每条信息都能够在社交网络上广为传播,绝大多数的信息很快都被其它信息所“覆盖/淹没”。这表明对于社交网络上口碑传播的关键要素、传播过程和最终效果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初期阶段,其机理机制尚未探明,理论滞后于实践。 随着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领域专家逐渐明晰了线上社交网络的多层次特性。早期对社交网络的单层、孤立网络理解,过度简化了社交网络的特征和特性,理论分析难以得到实践检验。而多层网络上的口碑营销,引出了一个深层、核心问题:口碑/信息如何利用网络的多层次特点进行传播?网络的多层次特点对口碑传播有多大影响?本篇论文正是以此为研究问题,采用复杂系统理论中的多智能体建模研究方法,通过系统仿真来量化网络的多层次特性对口碑营销的影响。鉴于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时效性和先进性,本项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十分明显。 多层网络(multiplex / multilayer network)的概念源于复杂网络研究中对“超网络(super-network / network of networks)”的研究,其侧重于刻画网络节点之间链接含义的多样化、权重的差异化特性[1,2]。2012年前后,多层网络的基础研究工作才逐步展开,其动机在于现实世界中众多网络都符合多层网络的定义。其中,网络用户的关系网络也是一类典型的多层网络: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社交应用APP分别建立“朋友圈”(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即建立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例如,网络用户既可以是微博平台下的“关注”与被“关注”关系,也可以同时是微信平台上的“朋友圈”关系。从信息传播的角度上看,如果这些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完全隔离的,即信息的“网内”传播,那么信息在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传播可以单独刻画。而实际情况是,信息通常被用户从一个社会关系网络“转发”到另外一个社会关系网络中,即信息的“网际”传播,传播过程因此超越了网络的边界。虽然,一个网络上正在传播的信息可以以近似“零”成本的代价转发到另外一个或多个网络,并同时在这些网络中继续扩散,但是,信息在不同网络中的传播机制和速度明显不同。更重要的是,由于网络节点的重叠性,信息传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多个网络中信息传播效果的简单相加。因此,应用领域对于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过程和结果有着强烈的研究兴趣。 但是,目前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研究工作与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距。这具体表现在:1)多层网络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阶段,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多层网络的构造模型[3,4]和演化模型[5,6];网络之间的相关性/耦合特性对整个网络的特征影响[7];网络结构对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8];信息传播模型的构建[9,11]等。但是,对于多层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所特有的跨网络传播特点,研究工作尚不多见[1,2,12]。因此,本篇论文侧重分析多层网络信息传播中特有的“网际”传播特点,研究工作的理论前瞻性和创新性显著。 另外,当前社交平台上的信息传播研究(“网内”转播),主要是借鉴病毒传播的SIR传播模型或其扩展模型,通过系统仿真或平均场理论来分析网络结构对信息传播结果的影响。例如,[13]分析了小世界特性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14]分析了无标度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专家普遍认同无标度网络为代表的异质网络下,微观层面的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难以用平均场理论进行分析。而多个无标度网络构成的多层网络,其平均场理论下的分析更是难以进行。因此,更多的专家转向采用复杂网络中的多智能体建模分析方法[15,16],通过系统仿真来观察或解释信息传播的过程和结果。 本研究正是在此研究方法的趋势引导下,在前期工作积累基础上[17],采用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分析方法分析多层网络中信息“网际”传播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较强。 三、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 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分析与实现:多层网络的构建和信息传播模型的构建。 (一)多层网络的构建算法 本文采用论文[5]给出的多层网络的构造算法,并根据[18]给出的无标度网络生成算法,用于生成两个相互关联的无标度网络,即双层网络。在这个双层网络中,每层网络中的节点和节点数量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不同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链接是不同的,即网络整体结构不同。当在一层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如果由相同的节点通过另外一层网络上的链接传递给其它节点,这就是不同层次网络之间的信息“网际”传播。设定双层网络的节点数量为N,网络生成算法如下: 1)生成一个n0节点的双层网络(网络编号为G1和G2)。 2)向两个网络中增加一个相同节点,即nt+1=nt+1。该节点与每一层网络中其它现有节点相连的数量,即链接线的数量为m(m 从以上多层网络上信息传播过程分析,双层网络下的信息传播,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网络上的链接传递到相邻节点,即网际传播。同时,当节点之间存在多个网络上的链接关系,信息传播的概率将变大。 (三)多层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的量化指标 相比于平均场理论的分析,采用仿真方法不仅能够给出信息传播的最终结果R∞,还能给出更为丰富的评价指标。本篇论文总共采用了以下4个指标用于量化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最终结果。 在SIR模型中,信息传播节点/I节点数量将由于传播概率而逐步增加,而随后由于停播概率而减少,即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因此,本文采用1)I节点数量的峰值(指标1);和 2)I节点数量峰值时刻(指标2)。 前人对于无标度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平均场理论分析表明,SIR模型描述的信息传播,信息总能够传播到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即S∞=0,R∞=1[13,14]。因此,本文采用用于衡量信息传播最终结果的两个指标:3)R节点数量的终值(指标3);和4)R节点数量终值时刻(指标4)。其中,指标3通常被称为信息传播的广度或覆盖率。 四、信息传播的多智能体仿真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实现多层网络下信息传播的多智能体仿真模型。模型中,主要的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图6给出了传播概率λ2,1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对比图4给出的传播概率λ1,2的影响,可以发现传播概率λ2,1的增加同样使得信息传播的更广(指标1和指标3),且传播的更快(指标2和指标4)。此结果表明,当信息可以“转换”到传播速度更快的网络G1时,相比于信息在原网络(网络G2)单独传播而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有显著增加。 通过以上对于描述信息“网际”传播的参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信息“网际”传播能够显著改变信息传播的过程和结果,使得信息传播的数学分析和预测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2)如果增加从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的网络向信息传播速度较慢的网络的信息传播程度,由于事实上增加了网络节点的度,网络传播的广度因此增加。并且,由于传播速度较慢的网络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双层网络的信息传播的持续过程更长。 3)如果增加从信息传播速度较慢的网络向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的网络的信息反向传播程度,由于信息能够通过该网络传播得更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有明显提升。 六、结论 本篇论文以多层网络上的口碑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侧重分析多层网络信息传播中网际传播对传播效果的影响。通过多智能体建模研究方法,仿真分析了信息在一个双层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和传播结果。并且,对比分析了网际传播中传播率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仿真数据的分析表明,双层网络中的网际传播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广度,但是会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此结果对当前热门的微信营销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口碑营销论文:基于互联网的B2C企业口碑营销策略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普及运用,传统的营销方式效力逐渐降低,作为B2C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抢占先机获得更多的客户,是企业营销重中之重的问题。因此,B2C企业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口碑营销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力的营销手段,就是其中之一。在互联网的环境下,B2C企业如何利用口碑营销,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电子商务竞争力。为此,通过分析名鞋库口碑营销的具体做法,供其他B2C企业开展口碑营销时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口碑营销;B2C;名鞋库 CNNIC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认为,以微博客为代表的网络社区口碑营销逐步得到客户市场和用户市场的认可,在2015年逐渐成长为社交媒体领域最具备营销传播效果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购用户行为及偏好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中看重B2C企业信誉口碑的占比达38%,时尚媒体和频道口碑推荐排在了女性网购进入方式的第四位。可见,在互联网的环境下,B2C企业如何利用口碑营销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电子商务竞争力。 一、基于互联网的口碑营销及其特点 口碑(Word of Mouth)源于传播学,由于被市场营销广泛的应用,所以有了口碑营销。传统的口碑营销是指企业通过朋友、亲戚的相互交流将自己的产品信息或者品牌传播开来。而广义的口碑营销则是如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所说的那样,“除了生产者以外的个体通过明确说明或者是暗示的方式,然后经过第三方处理和加工信息,在信息中传递关于某一特别约定的某一个品类的产品或者商品品牌、生产厂商,或者是某个销售者,让受众能够联想到上述对象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信息,从而导致受众获得信息、改变态度,甚至影响购买行为的一种双向互动性的传播行为。”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口碑营销除了具备传统口碑营销费用低、针对性强、非功利性、可信度较高的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 传播者的匿名性 虽然和传统口碑一样都是非正式传播,但是网络口碑传播者除了是接受者所熟悉的人,还可能是匿名的企业代言人、第三方机构或者市场权威与意见领袖。网络的传播者有了更大的舆论自由,信息接受者可以多方获取信息,但真假信息可能是混杂的。但是,由于网络口碑的匿名性,传播的口碑会隐含企业的营销目标。但这不会改变口碑的本质内涵,因为从整个网络的参与者构成和未来发展趋势看,网络上非商业性的口碑信息会处于主流。 (二)传播形式多样化 基于互联网的口碑营销不再局限于口头语言,从形式上看还包括文本、声音、图像与视频,从平台来看主要包括社区论坛、邮件、微信、微博、社交网站、淘宝和团购网等购物网站等。由于形式的多样化,正负口碑与中立口碑并存,接收者有更大的参考余地。 (三)口碑传播不再受时空限制 不同于传统口碑传播的有限性,基于互联网的口碑传播,内容可以保存并随时查看,并且由于网络虚拟社区空间的高速发展,口碑传播的空间区域不再受限制。 二、基于互联网的B2C企业口碑营销策略 (一)内容营销 口碑营销的起点还是内容,即B2C企业首先要有优秀的产品和过硬的服务,只有好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越传越远,而糟糕的产品和服务只会起到负面口碑的反作用。其次是从理性经济人角度出发,通过经济刺激如价格、回扣、积分奖励等策略,激发顾客传播正向口碑的意愿。 (二)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是利用公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营销信息被快速复制,传向数以万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它能够像病毒一样深入人脑,将信息短时间内传向更多的受众;病毒营销是口碑营销的一个重要策略,其本质是通过好的传播方式或平台进行快速复制和广泛传播的口碑营销。典型的案例如2010年的“凡客体”疯狂传播,就是凡客诚品将论坛、博客和刚刚兴起的微博打造成它的口碑营销利器。 (三)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是口碑营销得以长久的保障。它是指营销人员不再孤立地去思考一个产品的质量、包装、功能和服务,而更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顾客的真实感受为准,去建立体验式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B2C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的网络系统来为顾客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体验与消费环境;同时,把产品、服务政策或消费情境等结构化。具体的策略包括定制化产品或服务、产品、服务或网站体验,以及企业网站或软件的不断升级等。目的在于把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固化并且不断强化,使口碑营销的效果持续有效。 (四)真诚营销 情感营销是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赢得无情的竞争。因为,社会学中社会人假设研究表明,如果顾客感知到自己在服务过程中企业给予了更多的社交情感方面的帮助,顾客会非常乐意地去向别人推荐这种服务、这样的社会帮助,如口头或者非口头的经常沟通,即口碑营销。 三、名鞋库的口碑营销之路 名鞋库诞生2008年10月31日,在厦门现代物流园内正式注册斯高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名鞋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资本金6 000万元。当时正值金融之崩、经济之衰时期,国内4亿双鞋子库存,鞋子的生产成本甚至高于库存鞋的售价、大批制鞋工厂倒闭等恶劣消息蜂拥而至,促使企业拨开迷雾并加快行动――为消费者抢购超值的名牌鞋。名鞋库意在打开名牌鞋的仓库,故名“名鞋库”。 2009年,鞋类B2C企业用大门户推广来宣告中国鞋类B2C时代的到来。名鞋库是中国鞋类B2C前三甲企业,与乐淘网、好乐买齐名,是天猫、QQ商城运动鞋类目销售 TOP 1大卖家。但是与美国和欧洲的同行比起来,包括名鞋库在内的国内正品鞋B2C企业都还很小、很弱,惟有大家共同推动,才能更好地培育消费者,一起快速扩大正品鞋B2C市场。事实上,无论是曾经拿到数百万美金风险投资的好乐买、乐淘族,还是依靠自身实力开始发力的名鞋库,都开始大规模推广。这不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网上购鞋,而且也吸引了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kappa、361度等品牌公司积极加入鞋类B2C行业,并陆续取得好成绩。以名鞋库为代表的B2C企业无疑对国内整个鞋类B2C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推动,而口碑营销在名鞋库高速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名鞋库的口碑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内容营销: “6+1公式”,确保优质客户服务 名鞋库确定了商业模式以后,就在网络营销的各个环节上追求完善,做到最专业。在网站进行核心技术架构上,是果断委托ShopEx作为第三方快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即一体化、一站式、本地化的专业建店服务和专属技术服务团队支持的管家服务。ShopEx专业的技术及服务,最大程度保证了名鞋库的需求开发周期,获得了最快的响应建设以及最优的效果。名鞋库在2008年上线之初的网店访问量并不理想 ,平均每日网站流量中,只有1900多的PV访客流量,IP访客流量和UV访客量均不到200。在度过将近1年多的对电子商务的“了解”期后,名鞋库于2009年初制订了新的电子商务拓展计划。在这个拓展计划中,主要的目标就是优化购物体验,提高转化率,提高客单价;优质的客户服务更是名鞋库的招牌。名鞋库认为,转化率是优秀的客户服务的最终目标。他们提出了一个“6+1公式”,用于描述优质的客户服务,并要求每一名员工熟记这一公式,即登陆页吸引度+商品丰富度+价格竞争力+客服满意度+流程舒适度+信任度 = 购买转化率。2009年7月,依托ShopEx强大的搜索引擎优化功能,在没有投放广告的情况下,每天仍能稳定在近4万多的PV浏览量、5 000多的UV访客量,内容营销的功劳显而易见。 (二)病毒营销:善用网络平台,打造优质网络名片 利用百度各工具进行营销推广:一般来说,百度青睐自身的产品,无论在收录上,还是排名上,都会优先照顾;百度的产品排名基本都在首页,有些词甚至可以排在前两位。(1)利用百度百科打造名鞋库的网络名片。百度百科里一般均为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许多人想知道某一类的信息时,多会到百科里搜索,近几年,百科里收集的公司及产品信息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另一个宣传渠道。(2)百度知道。现在很多客户相信百度知道的回答,相对来说转化率高,可以要借这个平台打造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别人回答的广告比自己做的广告强千倍,可以打造品牌效应。(3)百度搜索。百度自身的产品基本都在搜索结果的首页,经常在独立域名前。(4)百度文库。百度文库的文档很容易通过,只要通过的文档中有链接,就很难掉下来,百度就是永远的单向链接 。名鞋库在百度文库上传诸多相关文章,让用户搜索到更多关于名鞋库的资料 。 除了自身SEO优化以外,也会考虑多种营销端的接入,如CPS/CPC、返利网、信任登录等,通过各种可用方式如新浪微博、QQ、人人网、支付宝、139邮箱、360账号吸引规模化流量,省去买家单独在名鞋库注册的麻烦,增强买家对名鞋库的信任感和支持度。 名鞋库亦不惜重金,利用CPS联盟让更多的站长为名鞋库带来订单,按销售额4%―15%对网站主进行返点 。名鞋库CEO韩步勇介绍,名鞋库最初的时候也在企业何时做CPS联盟的问题上挣扎过,后来经过半年的时间才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建议有可能的话,如果能耐得住至少是三个月,先把内部走顺了,起码要有50单以上的日均的订单,然后有机会再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可以从各个联盟做起来。” (三)体验式营销:首创尺码体系,升级用户体验 阿迪达斯是德国品牌,耐克是美国品牌,李宁是中国品牌,不同国家的品牌之间所用的鞋码自然不同。在ShopEx支持下,名鞋库首创的Skomart size综合尺码体系正式面市,并成功运用于名鞋库首页尺码搜索,一举解决鞋品网购中最关键的尺码核对问题。消费者不仅可以根据尺码体系寻找不同品牌所需的码数,还能直接询问客服:“我穿阿迪达斯41码的鞋,如果买耐克需要几码?” 此外,名鞋库在优化域名上也在用户体验上下了工夫。名鞋库之前的域名确实较为复杂,且不太好记,更换域名只是为了方便顾客记忆,同时进行一系列整体升级,进一步优化顾客购物体验。名鞋库CEO韩总强调,如果现在大家容易记得住名鞋库域名,体验好了,这个投资就很值得。名鞋库从,换成,S是skomart的开头字母,S也代表shoe、shop等等,非常容易联想。很适合名鞋库,也使用户更好地记住了名鞋库。 (四)情感营销:以客为尊,拉近与用户距离 以客为尊的名鞋库,把7天有理由退货、30天有理由换货融入企业行为规范并用心做到,超长时间的售后服务保障也深入人心。2009―2015年,名鞋库的聊天购买转化率始终保持在30%―40%之间。 瞄准目标客户特征和喜好。为更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名鞋库大力赞助“陈绮贞厦门演唱会”。一方面,名鞋库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年轻运动一族,他们崇尚青春激情与时尚潮流。从一定程度上说,名鞋库的大部分同鞋(名鞋库的粉丝的昵称)亦是陈绮贞的同学(陈绮贞的粉丝),而陈绮贞在广大粉丝心中一直都是简单纯粹、清新自然的形象,也与名鞋库“Simple Surprise”(意为简单,总有惊喜)的品牌形象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与年轻大众的近距离接触也有利于名鞋库阳光活力的品牌形象传播,对培养潜在受众、增加顾客满意度、获得好口碑和知名度颇有益处。 在互联网环境下,口碑营销传播方式根据自己独特的优势必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如何有效开展适合自己企业的互联网口碑营销,名鞋库的一些较成熟的口碑营销策略值得更多的B2C企业借鉴。 口碑营销论文: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策略研究 在这个全新的开放性时代,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技的水平不断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已经进入了人们的千家万户,但是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的营销管理方面不仅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应该把握好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地面对挑战。 一、引言 在这个全新的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的发展也依靠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新环境下各个酒店迅速发展,而且,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覆盖到千家万户,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强大,为了开拓网络市场更好地促进酒店产业的发展,我们对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策略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二、国内酒店使用网络口碑营销的现状 经济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在这个全新的网络经济时代给网络口碑营销带来了机遇,营销从根本来说就是交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了交换的方式,从原来的实体交换方式变成了网络虚拟的交换方式。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地崛起,网络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可以更好的购物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就目前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的使用,网络购物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渐渐融为一个整体,我国网络口碑营销管理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内外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口碑营销的内部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于网络市场营销的发展,并且给网络口碑营销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使得对外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社会大环境进一步的促进了国内酒店使用网络口碑的营销情况,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酒店在使用网络口碑营销的意识还比较差,水平也比较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积极探讨我国网络口碑营销管理所实施的思路,对企业进行改革,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潮流,紧跟国际的发展趋势,把握住这次机遇,来促进我国的网络经济的发展,促进市场营销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三、网络经济时代给酒店网络口碑营销带来的挑战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网络也被人们普遍使用进入了千家万户,虽然,网络市场在不断具有安全化,但是,我国网络经济的内外部环境给酒店网络口碑带来了挑战,而且,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虚假的酒店网络口碑出现,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朝‘钱’看的现代社会大环境下,很多人为了的利益投资:成本小、时间短、风险低并且迅速获得大量资金。因此通过网络的方式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网络口碑营销手段,这样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还欺骗了消费者。网络经济时代酒店网络口碑营销战略主要是酒店的经营者为了深入的了解顾客的需求,为顾客创造高质量、个性化的入住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让顾客在主题酒店居住的时间里对酒店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还可以让酒店的经营者可以对主题酒店所提供的产品更好的定位合适的价格,对所提供产品所获得的利益进行整体的评估,更好的让顾客支付恰当金额享受更好的服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店、饭店等一些服务业迅速发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酒店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不断的吸取网友们对我们的评价,积极的吸取顾客的建议,并进行不断地改善以此来为顾客创造满意的居住、开会以及住宿体验。来进一步的促进酒店的发展,但是酒店网络口碑营销对于酒店的发展来说还有不利的一方面,有些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找一些托在网上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评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使得酒店市场变得混乱,严重的影响着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的发展。 四、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管理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的完善 (一)把握机遇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强大,网络的使用已经逐渐普及,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虚拟市场开始逐渐崛起,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网络经济时代给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地对我们的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促进网络市场的开放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的发展,来进一步的促进酒店的发展。 (二)积极迎接挑战 目前来看经济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发展,世界渐渐融为一个整体,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潮流,紧跟国际的发展趋势,紧跟国际的立法趋势,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促进市场营销的规范化。除此之外,还要把消费者作为主体,倡导消费者主导化和个性化,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满足,促进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管理的发展。 五、总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酒店网络市场开始持续高速发展,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这就导致对我国的网络虚拟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还有一些不法商家采用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大量出现,给人们的网上订酒店也带来了一些经济风险,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抓住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的促进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的发展,然后要改善我们的酒店网络口碑营销环境,积极地面对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石油管理论文:EPC管理模式应用于石油管道管理的价值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EPC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同时,探讨了EPC管理模式应用于石油管道管理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了将其应用在石油管道管理中的好处,以期可以为我国石油管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EPC;应用;石油管道;管理 一、前言 目前,我国EPC管理模式也日趋成熟,在这个大背景下,EPC管理模式也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石油管道管理工作中也逐步的采取了EPC管理模式,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石油管道管理的效果。 二、EPC管理模式简述 EPC(engineer,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程承包模式。所谓EPC工程总承包是指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过程总承包的方式。总承包商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 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以项目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施工、采办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使整个项目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方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EPC),设计加采购承包方式(EP),设计加施工承包方式(EC),设计加建造承包方式(DB),还有BOT、BOOT等多种项目建设和承包方式。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控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使业主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所以,在我国很多工程项目中都使用了EPC管理模式。 三、EPC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目前,EPC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己被广泛采用,并正被我国国内部分大型建筑企业逐步应用。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及优势: 1、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车服务工作全部委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2、业主只与工程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含同。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后,工程总承包商可以把部分设计、采办、施工或投产服务工作,委托给分包商完成;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而不是与业主签订合同;分包商的全部工作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 3、业主可以自行组建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4、业主把EPC的管理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因而,工程总承包商要承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同时工程总承包商也拥有更多获利的机会。 四、EPC管理模式应用于石油管道管理的价值 由于长输管道的特殊性。采用EPC管理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成功的项目管理模式。并已在国内其他石化项目上得以应用和借鉴。 EPC总承包模式是我国工程市场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满足了发包人的需要,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随着输油气管道建设第二个高峰的来临。EPC管理模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管道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流管理模式,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改进。并逐步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 1、EPC管理模式可以使工程管理项目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使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对于投资方来讲,因为要对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把关,所以投资方需要通过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控制PMC是对项目的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的专业化公司。通过对EPC进行监督,从而完成投资方对项目管理的任务指标采用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把项目中的设计、采办和施工进行协调管理,然后将项目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和过程分解,这样可以使项目管理更加专业化做到责任明确,管理有效。 2、EPC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项目交易成本。因为EPC承包方式是采用固定总包价格,这样就可以对总体工程成本和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显而易见,整个交易成本也因此明显地降低。 3、EPC管理模式广泛地应用了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EPC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上采用更专业的分包商。同时,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控制完成项目管理EPC管理模式使设计、施工、采办三方面紧密结合,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 4、EPC管理模式可以缩短采购管理周期。采用EPC管理模式,由于总承包商提前介入工程前期工作,将采购工作纳入到设计过程中,采购工作和设计工作相融合,这样就缩短了整个工程的工期。因为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当设计工作完成时,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采购工作又和施工工作相衔接,设计、施工、采购的结合使整个工程项目工期得以缩短再者实行EPC管理模式,使设计工作、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在EPC的统一管理下,设计、采办和施工三方之间责任明确,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使各项目工作得以圆满完成。同时,由于在EPC管理下的设计、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可以同时进行,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五、EPC模式下石油管道管理的优化 石油管道管理中各种信息的动态变化以及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要求项目建设各方紧密合作。及时交流沟通。建立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解决方案机制,促进相互间的良好合作与信任,是使项目偏差得到快速解决的根本保证。而EPC模式下,业主跟总承包商沟通、总承包商再与分包商沟通、分包商再与监督、监理、设备商、供货商等沟通,使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相对较慢,并出现信息失真,不能快速满足项目变化的要求,基于此,一种建立在EPC模式下的新的快速反应与合作机制“EPC+Partnering”模式应运而生。 Partnering模式即伙伴关系管理模式,是指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通过签订伙伴关系协议做出承诺和组建工作团队,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条件下。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建立完善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和矛盾的友好解决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Partnering模式意味着业主与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一种短期或长期的协议,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工程共同的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沟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产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担工程风险和有关费用,以保证参与各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 在EPC+Partnering模式下,由于业主能够和EPC总承包商通过Partnering工作小组进行及时的沟通,业主的控制力不仅没有被大大削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业主对最终设计和细节的控制力。通过监理公司必要的监督和Partner.ing工作小组及时的沟通,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成本都能得到一定的控制。对EPC总承包商的风险也有一定的控制,对整个工程的管理都能起到一个更好的沟通和控制作用,从而解决了EPC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石油管道管理工作的效果就必须要分析其管理的模式,采取EPC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升管理的效果,也可以为石油管道的运行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管理支持,值得推广。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解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油气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石油管道工程一般投资成本高、质量要求严格、工程工期长,而且多是在野外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随着长输管道项目的不断增加,对于石油管道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旨在防患于未然,促进我国油气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石油管道;风险;风险识别;方案 目前,随着我国石油长输管道的快速发展,我国新建设的石油管道大部分是采用长输管道,长输管道作为石油管线的主要架构,长输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石油本身的品质,不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生产,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效益及稳定发展。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仅地理跨度非常大,而且途中涉及的地质情况比较悬殊,再加上工程本身也比较复杂,施工战线比较长,大部分是在露天进行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从而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性,所以加强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进行风险管理把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风险的识别 所谓的风险辨识就是对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险缘由、危险因素等进行准确地研讨及辨别。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现象,首先应该对风险进行辨识。然而石油长输管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 1.1材料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原材料的质量验收把关不严格,材料验收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只注重材料的相关文件与手续是否齐全,而忽视了材料的内存质量。 1.2技术落后,质量把控措施不到位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方面不但技术本身没有达到标准,而且应用的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不足及不恰当的因素,从而造成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把控的措施及内容即不合理又不明确,甚至明显不科学,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的质量。 1.3管道焊接存在着缺陷 焊接直接影响到管道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但是有些施工人员在管道的焊接过程中不能够认真执行焊接施工的相关规定,不能够依次对焊口进行准确无误的位呈标识;还有些施工人员在焊接中处理不当,没有在焊口的两端采取相应的封堵措施;或者没有按照规定在管道的焊接处进行预热。同时,在焊接完成后,不注重对焊接质量和焊接处理的检验,不注重对焊接破口的渗透检测,使得管道存在漏焊和虚焊等问题,造成管道强度不够,气密性较差,影响了管道的使用。 1.4施工管理中存在不足 因为在分包工程审核及定标的过程中存在错误,从而导致分包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纰漏;工程施工的进度规划及工程施工规划方案不够完善,从而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及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依据工程施工的实际进展情况,准备的工作报告不够完善,从而造成整个施工工程没有规矩可言;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做的不到位,从而对工程施工的后续进度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工程施工管理的方面存在着纰漏,从而造成施工现场经常发生事故;工程施工场地缺乏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无章可循;没有定期开展施工调度会及施工规划执行审查会,从而造成工程被迫停工、窝工等状况,使工程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延误工期,更增添了工程造价。 2对于风险的分析、评价与预警 2.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指风险发生的频率及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风险发生的频率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频率,是指从过去风险发生的历史数据,或是以理论分析措施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加以确定;另一种是主管频率,是指主观方是依据自身多年的实战经验、信息反映及自己的判断,来进行主观方面的判定。 2.2风险评价 所谓的风险评价就是在工程施工中产生的风险,对各种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种风险的发生概率比较大,并且分析这些风险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从而提起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石油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施工管理等进行有效的评价及风险分析,再根据工程施工的特征,确定风险评价的标准,从而给风险预警及风险应对打好基础。 2.3风险预警 在对施工工程进行风险评价之后,就应该实施某种措施,使工程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工程施工中,应该结合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若发生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超越了预先的风险预警值,就应该马上使用风险预警环节,从而避免风险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风险。 3长输管道施工风险的应对措施 3.1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对于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管道安装前,必须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材料达到施工现场后,相关质量检查人员要对各种防腐材料、阀门、管件等进行质量验收,不但要查看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出厂合格证,还应进行表面质量检查,核对规格、型号及数量。同时要注意石油管道的焊接材料、螺母、螺钉以及阀门的规格、型号、材质等是否满足国家标准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对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分开堆放、禁止使用。 3.2科学的选择技术方案 因为石油长输管道的施工场地比较复杂,所以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探讨,采取恰当的技术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逐渐进入了新的技术,在采用新技术之前,应该对现实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技术,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施工工艺应该进行创新、改进,舍弃那些不适合的施工方式;不要采取不达标的技术,降低因技术上的不足而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很好的把控施工质量,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质量把控作业等。 3.3加强管道焊接质量控制 (1)焊接前管道焊接之前,焊接人员要仔细检查各种焊接零件和焊接材料,确定质量和数量,焊接人员要熟练掌握焊接操作流程和焊接工艺指导。管道组对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焊接。(2)焊接过程中在焊接管道时,要严格按照管道安装施工要求,规范焊接操作,一段一段进行焊接,确保焊接的强度和严密性。(3)焊接后管道焊接完成后,要仔细检查焊接部位,落实责任制度,强化焊接人员的责任意识,每个焊接人员检查自己焊接的管道,同时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巡检,随机抽查焊接管道,确保管道焊接质量。 3.4做好施工管理 应该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进行认真审核;充分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工程施工的现实状况为依据,设计出合理的工程进度规划及施工计划;定期组织召开施工调度会及施工计划执行审查会,加强现场的管理力度;加强施工现场的文件管理,避免工程施工现场出现无章可循的情况。 3.5做好对风险的监控 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问题,从而对工程施工的进度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一定要设置一个风险监控系统,可以聚集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信号,依据风险信号采取适当的措施,这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长输管道作为我国石油管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石油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加强风险严格把控,提供工程施工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石油输送事业的发展。 石油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对石油资源的和平利用、控制与竞争,石油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凸显,已成为当今各类重大国际事件的重要起因。石油对各大国生命攸关,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管道运输是石油资源配送的主要方式,本文从几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以及石油管道运输的一些基本特点优势,分析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技术概述 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它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如今先进科学技术体系的前导要素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如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领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运行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会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生产和应用时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在信息技术产业中,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所应用的是信息技术的生产方面,而信息技术扩散例如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体现。除此之外,相关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技术、微电子生产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电信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 在如今蓬勃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运行体系中,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它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科技的发展。本文亦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阐述了解,从而进行分析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二、石油管道运输的特点 石油管道运输,依托于其自身的输油管道系统。管道运输本身就具有着与陆地上的铁路公路运输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由于石油管道本身所具有的广范围的分布、运输所历经的线路漫长等特点,也成为了原油或石油产品到石油使用终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渠道。 (一)石油运输管道分类 石油管道的分类根据距离或者范围粉可以分成在特定企业或者区域内部的输油管道以及跨地域长距离的输油管道;也可以按照所输送的油品分为原油或成品油两种输油管道;另外,根据材料可以分为碳素钢管和耐油胶管两种类型。 (二)石油管道运输的优势特点 1.运输量大 从我国西气东输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管道运输可以通过一条管道持续完成特定的运输要求与任务,而每年通过管道运输的运输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达到几万或者亿吨。 2.占用土地空间少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油气运输管道对土地的占用率仅仅是公路对土地永久占有的3%,铁路的10%左右。由于这种运输管道是铺设在地下,所以土地资源的节约有着重大意义。 3.管道运输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与其它的交通运输系统相比较,在建设周期上管道运输系统在建设上要短三分之一以上,这样也就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4.石油管道运输具有安全持续的特点 易燃易爆、容易泄露和挥发是油气自身所特有的性质,那么在运输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采用管道运输则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石油运输可能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如此,管道由于大部分是埋在地下,因此在运输过程中也极大地减少了挥发的耗损,规避了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节约了耗能、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三、油气管道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的意义 (一)当前石油管道运输存在不足 航空、公路、水网、铁道和管道运输是我国综合运输系统中的五种基本运输方式。而管道运输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对于油气来说可以称之为是最为可靠的运输方式,只是在我国管道运输建设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综合运输体统中它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并且在建设规划中,运输管道的网络化仍旧是当今以及今后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与网络化相配套的其他附属设施的构建也相对缓慢,而且这些也将是对我国石油管道运输管理应用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因此,我国今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中,应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管道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实现管道运输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确保管道运输安全,真正实现油气管道运输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 (二)信息化建设对于石油管道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 真正能够推动管道运输业大力发展的是科技的进步。若要使我国管道运输技术和管理实现真正协调有效、快速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是必然选择。而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得以应用也是必然过程,并且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减轻系统管理的工作强度 信息化建设管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充分表明,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利用科技进行数据、流程、标准等方面分析,不仅减轻工作强度,而且使工作更加精确可靠。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作用同样如此。 2.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强资源有效利用率,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精确计算分析,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避免时间和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强化了管理的准确性的同时大大提高实际工作的工作效率。 3.有力促进管道运输管理体统的规范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共享、交换和集成,这就为管道运输管理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统一标准,进而实现现代化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而综合信息技术所有的优势,信息技术应用与石油管道运输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效率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石油化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强大支柱,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四、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执行领域的应用层次分析 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完全基于信息技术的构建和应用。在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上,信息技术的整合分析为石油管道运输管理工作事物提供参考意见和可行性依据。例如,在过去的几年中,ERP系统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行业,而在石油化工行业同样盛行。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使用类似的信息技术在统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在管理的执行层次简化了工作环节同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信息技术在管道运输管理中执行领域应用将是未来工作模式的主流趋势。 (二)管理应用分析 信息技术在石油运输管理中管理层次的应用将是最主要的。输油管道运输管理基于信息技术而言,可以从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硬件方面来说,与石油管道最为匹配的信息技术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实现对地下石油管道的具体位置和相关信息的定位和分配,对管道的详细信息数据采集,从而将相关信息数据整合与其它的信息系统或者硬件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输油管道运输管理系统,同时可以实时监控管道情况。 从软件方面讲,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数据采集和管道的管理与监控功能。数据采集可以对输油管道所在的现场的温度流量压力等进行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处理器对所采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管道的管理与监控则是通过自检继而对输油管道的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输油管道的管理与监控还具备反馈所采集的数据、接收和执行控制指令的功能。 结语: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管道运输管理输送中的重要和主流趋势,今后长远的发展也必将是以信息技术为管理应用核心,因此,实现信息技术在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实用值得推广的。 石油管理论文:探讨石油管道安全运行管理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整个社会经济与生活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石油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提升,石油管道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人身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建设管道的时候,要采用最有效的安全技术,认真落实管道建设安全要求。在管道管理上,要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只有切实遵守与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石油管道安全运行。 关键词:石油管道;安全运行;管理 一、当前我国石油管道管理现状 1、安全观念单薄。一般来说,管道的建设周期较长,对于建设施工队伍而言,容易有所懈怠,形成松懈的心理,在安全设施的维护上有所放松,容易产生一系列本可避免的安全事故。因此,安全观念教育是石油企业员工的重要课题。 2、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个有积极性,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对管道的建设无疑是最有利的,在石油管道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一个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才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形成对工作的有效规范。 二、对石油管道管理进行有效的革新 1、培育高端创新人才。在人员队伍的建设上,随着我国石油管道的管理建设,培育了一批批集管理、运营、建设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这些人才是管道建设与运营的主心力量。但事实上,高端的复合型人才是供不应求的,因此,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企业为了适应复杂的管道运营建设,更加重视培养高端人才,不仅重视技术人才的选聘,在选聘之后更应注重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进修,逐步的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也带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创新管理机制。目前,国际上的大型油田企业,在管理上都是以完整性、科学性管理作为发展的重点,并构建一个更加专业化、职能更加明确的管理机制。从我国目前处于转型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存在较多的管理方式,要想规范与统一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我国在20世纪末已逐步开始建设新的管理机制,在成都、兰州、北京、陕西等管道基地进行逐步的尝试。在不断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同时,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为确保管道安全性能的有效发挥,也在逐步构建与完善安全管理的运作平台。 3、研发核心技术。如今,管道的运输环境地貌越来越复杂,建设管道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距离更长、信息化、环保性能、高压输送等等,这就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新技术的融入需求更迫切。国内在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正加大力度发展本国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的钢材焊接技术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西气东输的管道中,实现了在距离、口径、压力、焊接等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建设管道的重点是数字化建设,我国也已经进行成功的尝试。提高管道建设材料的科技含量,对于管道的运行与维护无疑是最好的,能从根本上缩减人力与物力。 三、安全管理建设 1、输油管道安全的重要性。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输油管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带来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将十分巨大,在一些落后的边缘地区,一旦发生不幸,受到条件的限制灭火将是十分困难的。而在管道油田基地,存放的都是大量的可燃物品,由于现场大量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操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众多的。 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油田管道的选址上,应该注重远离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做好相关的安全警示,在建设施工的时候,对管道要进行重点的防腐保护,加上必要的防水、防电以及保温设备,要远离电磁大的场所,并做好管道周边的排水建设工程,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在重视安全管理的同时,构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运行体系。输油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地质水势地形地貌地震等自然条件及两岸的村镇交通等现状,并要考虑管道的总体走向管道管理维护的方便,选择合理的穿跨越位置及方式。穿越河流管段在采用加配重块石笼等方案施工时,应对防腐层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位于水库下游冲刷范围内的管道穿跨越工程防洪安全要求,应根据地形条件水库容量等进行防洪设计管道穿跨越工程上游20km冲刷范围内若需新建水库,水库建设单位应对管道穿跨越工程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2、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为了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对安全事故有效的预防,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对于管道运输而言,除了防水、防电、防火、保温等之外,还需要重视潜在的危险,例如管道的腐蚀、泄露、防腐检测等等。采取安全技术就是为了减少与预防发生事故,首先可以降低潜在的隐患,在开发新能源的时候,避免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从根本上防止中毒、火灾、爆炸等不幸的发生。其次,有些潜在的危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因此应该尽量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危险系数处于可控制的安全范围之内,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再者,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地区设立警告标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明显的警醒标志,让人们及时的远离危险或者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 3定期检验 3.1在线检验 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石油管道进行一般性检测新建管道必须在一年内检测,以后视管道安全状况每一至三年检测一次;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石油管道的调节阀减压阀安全阀高(低)压泄压阀等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应定期检测管道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情况,及时修补损坏的防腐层,调整阴极保护参数;管道阴极保护电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经检测确认防腐层发生老化时,应及时安排防腐层大修。 3.2全面检验 石油管道应当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新建石油管道应当在投产后三年内进行检测,以后视管道运行安全状况确定检测周期,最多不超过八年;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总结 石油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管道具有大规模建设,高投资等特点,安全管理是发展石油业的核心,只有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进行根本的提升,构建一个长期、完善、有效的安全保护机制,才能将石油管道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运输管理的研究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每年国内所消耗的石油总量一半是通过进口得来,而现今运输石油的主要方式就是管道运输,因此,加强对石油管道运输业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分析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的发展现状、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保护措施,并对如何完善石油管道运输业的管理制度作出建议。 关键词:石油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安全问题;保护措施;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发展,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命脉之一,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其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但由于我国开采技术和资源产量的限制,大量石油需要通过国外进口而来,这从而也带动了石油运输业的发展,其中管道运输作为一种安全、环保、快捷的石油运输方式而被人们所青睐;但由于它投资巨大、工程复杂,使得管理方面问题良多、容易出现疏漏,严重者更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是石油管道运输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隐患。 一、石油管道的简单介绍 石油管道指的是,由油管及其他附件所组成的、按照某种工艺流程配备上相应的油泵机等机器组装完成的一种管道系统,用以完成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的接卸、输送和转运等,其材料一般为钢管(一般有碳素钢管和耐油胶管两种),使用焊接和法兰等连接方式进行管道的长距离连接。石油管道运输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石油运输方式。 二、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石油运输的方式有很多种,除却管道运输外,还有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等,但相较而言,管道运输不受时间、空间与季节等因素的限制,更为方便和快捷,所以目前在我国,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石油运输方式。但由于石油管道运输业前景广阔,因而运营商良多,这就导致管道运输的管理制度极度复杂且不完善,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如石油泄漏引起的爆炸、火灾等;这些不良因素,正是影响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但即使如此,近十年来,我国仍是斥资建成了多条重要的石油运输管道,如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线、港枣成品油输送管道、西部管道原油管线和成品油管线等。这些石油管道,大体可分为原油输送管道和成品油输送管道两大类型,以下就分别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运输管道的建设现状。 1、原油管道 我国原油管输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在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正一点点缩小差距。现如今,我国已经熟练掌握了加剂输送、加热输送、常温输送、间歇输送、密闭输送、顺序输送等先进的管道运输技术,尤其是加热输送和加剂输送工艺已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防腐、保温、腐蚀检测等方面也有了巨大成就。 2、成品油管道 随着成品油运输的需求量增加,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也有了一定进步,先后开发了成品油顺序输送水力训算和批量跟踪及运行管理软件等来辅助成品油的管道运输,但当下总体水平仍还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目前多采用密闭顺序输送工艺来进行成品油管道运输,也有个别采用的是旁接油罐顺序输送工艺,但都自动化和科技化水平较低,还待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的更进一步开拓与发展。 三、石油管道运输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道材料质量问题 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耗资巨大,动辄需要成百上千亿的投资,因此很多运营商为节省资金、争取利润而使用不合格的管道材料,从而导致石油泄漏严重、浪费过甚,更可能引起剧烈的爆炸和火灾等,给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 2、管道腐蚀 石油管道多由钢管制成,且通常裸露在空气中或深埋于土壤之下,使用时间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腐蚀状况,有着极大的安全风险。 3、焊接风险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需要运输石油的距离较长,建设的石油管道也较长,所以需要通过焊接技术来连接不同的管道。焊接质量在管道工程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焊接技术不过关,使接口处连接不良或焊接工艺不够细致,都容易令管道在石油运输过程中发生震裂等意外,对石油管道运输的安全有着重大不利影响。在我国,目前已经有过很多次由于焊接问题所造成的石油管道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以免事故再次发生。 四、石油管道运输的保护措施 1、保证管道质量 在进行石油运输管道工程建设之时,一定要详细检测所需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对其严格把关,坚决拒绝将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到施工建设当中,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更不能偷工减料,要时时刻刻记着对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2、做好防护工作 由于石油管道容易被腐蚀,已经越来越影响到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的发展,所以如何防护好运输管道,使其避免被腐蚀,也是重中之重。目前,这方面最主要的防护措施是给管道涂防腐漆,这不仅能减少运输管道的腐蚀程度,还能大大延长管道的使用年限,给管道建设工程节省一部分成本,是一项极其有效的石油运输管道防护措施。 3、保障焊接技术 石油运输管道的焊接技术一定要过关,进行焊接工作的技术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焊接技术的技能培训,达到国家专业标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在焊接过程中尽职尽责、认真仔细,严格把关石油运输管道的焊接质量,避免因个人或团体的疏忽和技术水平不达标带来的质量问题;并且要明确划分责任归属,做到出了问题有人承担、勇于承担,并能够及时弥补和解决。 五、完善石油管道运输业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企业或工程都需要一个完善和完整的制度来约束相关工作者,以达到督促和监督的目的,最终实现工作的高效率和高完成度。石油管道运输业也同样,要想让石油管道的运输过程安全效率,就必须设定一套较为完善与完整的管理制度,详细地划分好从管道的建设工程乃至石油的运输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细节,明细责任与义务,增强员工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责任感,使大家都明确地认识到石油管道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从企业到个人都要做到无所马虎、无所疏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石油管道运输的安全。 六、以兰郑长成品油管道为例简要分析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成品油管道,其自甘肃省兰州市为始,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五个省和六十七个市县,于湖南省长沙市为止,全线总长3214公里,采用3PE防腐方案,开工于2007年8月18日,历经一年多时间机械完工于2008年12月31日,是中国石油集团的一项重大建设工程。其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斜井穿越施工、管井降水穿越施工、定向钻穿越施工等施工方式,成功穿越了70多条大小河流,并穿越了74次铁路、234次高级公路和15条隧道,克服了水网沼泽、黄土丘陵区、黄土高原、六盘山等多处复杂地形,可谓工程浩大,是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输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式工程,体现了我国国务院“西油东输”战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初步成果,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结语: 石油管道运输作为我国目前最常见、最实用的石油运输方式,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加深入和开拓性地研究石油管道运输管理,是体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的一项重要问题,它有助于减少我国石油运输的成本、提高我国石油运输的效率,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开发技术有限等问题,让我国更加进一步实现国际化。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之我见 摘要:石油能源是我国较为稀缺的能源之一,随着石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也日益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石油管道项目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石油管道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在阐述石油项目管理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石油事业能得到良好地发展。 关键词: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引言: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是保障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对项目管理机构建设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讨论,以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及项目控制管理为重点,同时从进度、成本、安全、合同等角度提出了相应地优化措施,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一、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石油管道工程每一阶段的项目都进行时间、成本及质量的控制管理,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掌握石油管道控制的平衡点,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能得以顺利地开展及实施。 二、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石油管理项目机构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执行力度较差 目前,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制度已较为完善,但执行力度却较差,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受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体制所致,在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无法得到真正地贯彻和落实[1],譬如,已确定的审批及项目管理程序,由于长官的意识或外界因素而走样,导致项目管理执行力度较低。 2、石油管道工程项目仍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制度已初步完善,但与现代项目管理制度相比,仍需进一步地完善,公司层、项目层无法正常维持服务及监督关系,项目管理制度无法以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支撑,且部分职能部门也频频出现服务意识缺乏的情况,严重干涉了石油管道工程项目正常工作的开展[2]。 (二)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 虽然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中具备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操作,虽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鉴定,但仍忽视了全员管理这一重要的质量管理准则,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频繁出现质量问题[3]。 2、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成本及进度问题 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原有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使施工进度计划仅流于形式,导致石油管道工程的工期无法达到最初的要求,而使项目的成本大幅度地增加,项目的进度更新也较慢,不能及时地反应出项目的具体进度。在对项目进行成本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没有将配置机械设备进行优化,更没有实施动态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工作人员及设备严重闲置的情况,致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成本一再增加,无法实现成本管理与员工管理的有效结合,而使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成本及进度出现严重地问题[4]。 3、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安全及合同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地落实安全教育问题,安全管理问题存在严重的漏洞,尤其在工期较短或进度延后的情况下,为了节约工序时间,而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安全管理过程中未事先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因此,在动态的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合同管理常不具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合同索赔工作的实现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三、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优化措施 (一)完善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 在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决定项目能否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完善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尤为重要。项目经理是优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组织者,更是协调各方关系的重要纽带,是承担石油管道工程项目责任的主体,在进行项目经理选拔时,必须完善选拔的具体制度,以公平、公开、公正为选拔机制的核心理念,使专业人才能在选拔过程中脱颖而出,使选拔流程能得以良好地规范。在选拔过后,要明确项目经理的具体职权与责任,建立统一的专业知识培养机制,使项目经理能更好地适应工程的要求,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使之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地学习与培养,以确保石油管道工程管理能切实有效地开展。 (二)强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控制管理 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控制进行强化管理,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有效地实现合同中既定的目标,在进行项目的控制管理过程中,以项目的质量、安全、成本及进度多角度的对项目进行控制,提高施工效益的同时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地约束。但由于石油管道工程项目较为复杂,项目的控制管理常无法有效地实施,因此,只有实行逐步控制的项目控制理念,才能将质量控制全面地落实。在进度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抓计划、调度及跟踪工作,制定相应地进度计划书,使项目进度能有序地进行。对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加强项目的指标测算,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评估制度,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地把握,切实有效地建立起项目控制管理机制。 (三)强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安全及合同管理 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建立安全管理是保障项目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前提,针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内容,有效地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机器的正常工作,对石油管道工程项目实行动态的安全控制管理,并时常对安全控制管理进行调整、分析、检查及判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素质,使项目安全控制管理得以有效地实施,将安全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安全分工。将合同管理与成本管理、工期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项目管理能拥有全面地控制系统,优化项目管理,使之成为更综合、更全面的管理,在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管理水平也能得到很好地完善。使全员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合同管理当中,对分包队伍进行严格地筛选,使合同管理的索赔、变更项目能得到顺利地开展。 四、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管道运输行业也日益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只有优化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自身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做好石油管道项目的管理工作,对项目及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监督,完善项目经理的选聘机制,明晰其主要的责任内容,强化项目的控制、安全及合同管理,对事中地监控及事后复查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地革新石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使石油事业能拥有更好地发展前景。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安装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 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必须严格把关。本文探讨了管道安装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石油管道 安装施工 问题及处理措施 前言 我国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新时期下,加强对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探讨,对我国石油管道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分析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石油化工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特性,所以在对其输送管道进行安装时,有很多的要求与标准必须严格遵循。不过,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已经给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对策分析。 二、管道安装施工的前期准备 当建设工程经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以及工程的施工图纸完成后,我们就会召集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相关单位,分专业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找出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设计及时修改,避免在日后的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当工程所需要的管道、设备、阀门、管配件等所有材料已经准备就绪,各部门人员均已到位的情况下,工程前期准备完毕,那么施工便可以按照要求开始进行,工程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将工程的具体方案及时报送给项目监理部审批。监理工程师及施工管理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图纸充分了解并掌握,并对施工单位按照管段号所绘制出的各管段单线图、以及施工单位编制的焊接规程与热处理规程进行仔细审查。在管道的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图纸与实际工程在细节上抵触的情况,这时便需要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及时组织设计、生产、施工、监理对问题进行讨论,合理进行设计修改或对施工进行调整,保证生产流程正确和工艺管道的质量等要求符合标准。与此同时,设立质量管理的检查记录,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开始之前填写并报送至项目监理部,总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严格审查,最后得出检查结论并签字盖章,这样可以起到方便工程的跟踪调查。 三、石油管道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1、管段制作常见质量问题 在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一段管道安装制作完毕后,需要对安装段的质量水平进行认真核查,校对管道安装是否与设计图纸四配,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管道性能进行现地测试,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进行逐一排,确保管道安装具有较高质量水平。但一些施工企业、人员,不太注重管段制作按照工艺、技术图样的合理性、匹配性、一致性等检查的重要性,不注重管段制作性能的测试工作,为了抢工期盲目安装施工,为石油管道工程全线的安全可靠运行埋下相应的安全和质量隐患。 2、焊接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石油管道的安装质量水平,因此,在石油管道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焊接施工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对焊接性能进行认真测试,确保管道焊接具有较高质量水平。但一些施工企业在管道焊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焊接施工相关操作规范和质量性能测试,对焊口没有进行准确定位标识、对焊接质量没有实时检测、对焊缝处理不准确等,造成管道在焊接过程中存在漏焊、虚焊等质量问题,影响到管道的强度和密闭性,为石油管道埋下相应的质量隐患。 3、防腐处理常见的质量问题 石油管道性能测试合格后,管道的防腐保温工作就是管道安装质量控制的关键。但一些石油管道在安装过程中,尤其是埋地敷设的管道,可能遭受含有有机酸、碱、盐的土壤侵蚀,但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进而导致管道在运行过程中遭受严重的化学腐蚀作用,影响到管道的施工质量和综合使用寿命。 4、阀门安装问题 对于阀门的安装,比较常见的就是阀杆问题。在对阀门进行水平安装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阀杆是不能面向下方安装的。如果重量较大的阀门还必须借助于起吊工具的帮助。由于施工人员专业知识不精,在对石油化工管道进行安装时还会出现用错阀门的问题,比如低压阀门被安装在高压管道上,除此之外,单向阀在安装时比较容易装反,必须按照其所规定的方向进行安装。这些都是比较琐碎和细节性的东西,如果不在施工中加以注意和避免,就有可能酿成不可弥补的错误与事故。 四、提高石油管道安装工程质量水平的措施 1、石油管道组对安装的质量控制 管道组对是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组对合格后,通常会立即进行焊接工序的施工,因此在施工前应明确和掌握管道焊接工艺及对组对的工艺技术要求。在组对安装过程中,其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如下,即: (1)检查组对安装前,管材及附件的防腐是否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并完成性能测试验收,检现场是否存不同防腐等级的钢管混用、错用问题,(2)检查管道管口及管内杂物清理工序是否按照相关要求完工,并检查管口和管道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铁锈、油污、油漆等问题;(3)应核查现场进行管道起吊、组对的机械设备是否满足专用吊具设备要求。全程监督管口组对操作施工是否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指导规程进行。 2、石油管道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 焊接是石油管道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特殊工序,必须加大对该工序的施工质量的监控,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即:(1)检查石油管道焊接施工现场是否按照焊接施工工艺要求配备匹配的焊接设备,并检查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运行工况状态和安全性能。检查配套的测温、测风等监测仪器仪表的精度、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认真检测恶劣天气等特殊环境下焊接作业的综合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并对焊接全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控。(2)检查施工现场所使用的焊条、焊丝的规格、型号等与管道焊接工艺是否匹配。检查焊接过程中焊条焊前烘烤是否按照厂家要求的温度、时间等指标进行,(3)检查管口预热、焊接环境条件、焊接工艺参数等是否满足石油管道焊接施工要求;(4)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细致检查,并采取抽样测试等方式,对焊接质量进行动态掌控,确保管道焊接具有较高质量水平。 3、石油管道防腐处理的质量控制 在对石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前,应认真检测管道是否存在油污、锈蚀等问题,一旦存在应采用喷砂等进行锈蚀处理,并确保管道表面粗糙度在控制范围内。应结合工程区土壤地质情况,合理采用防腐保护材料,有效提高石油管道的综合使用寿命。 4、阀门安装问题的质量控制 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关键组件主要有阀门、泵和压缩机等。首先,阀门的安装。一般,水平管道上的阀门是不允许垂直向下安装的,对明杆式阀门进行安装时要尽量不影响人员的通行。除此之外,阀门还必须错开安装,以减少各个阀门之间的间距,为后期维修等提供方便;其次,泵的安装。对泵进行安装时,要尽量将其布置于发生火灾概率较小的地方,如果是进行两排布置,必须保证两排泵之间的距离是合理合格的,以为后期检修提供方便。除此之外,在连接泵进出口的管道位置还需设置切断网,泵的吸入管也不宜过长,以减少折弯;最后,压缩机的安装。在对压缩机进行布置与安装时也需要将后期检修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压缩机管道不能太高,压缩机的上方不能设置其它的设备。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压缩机可以布置在露天位置。 五、石油管道安装的建议 施工人员必须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认真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运行。所有从事管道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工作中做到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技术规程,重视安全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只有认真的做好安装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保证质量,安全规范,让管道安装符合工艺的要求,服从于整体设计,才能将石油工艺管道安装这项工程完美地完成。 结束语 施工管理是石油管道安装的核心。因此,在石油管道安装的后续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石油管道安装的质量。 石油管理论文:论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管理 摘要:当前石油业蒸蒸日上,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笔者针对当前石油管道储运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加强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管理 引言 世界各地的石油需求量的增加,带来了石油业迅猛的发展,这也给石油管道运输如何安全地进行带来了争论。在这种长距离输送过程有存在多种安全隐患,我们应该正视这些现存的问题并积极去处理。可是,在实际运送过程中,对于安全问题的处理常常不尽如人意,问题的长期存在,影响着输送的成果的使用。可见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着石油最后的效益。 一、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隐患 1.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 当前,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上,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一些方面存在政府监管部门职责定位混乱及职能交叉的现象,致使在监管管道输运上存在不足,监管工作出现混乱。此外,多部门的交叠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财政、人力的负担。 2.静电带来的破坏 石油在输送过程中,原油之中的各种成分之间、原油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相互摩擦,会产生静电荷。如果管道设施设计未考虑到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工作,长距离的输送容易引起静电荷聚集产生静电引起火花放电,引发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自然灾害所致的破坏 石油运输过程会经过多个省分,多个不同的环境、地带,难免会受到不同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其中主要是地震和洪涝灾害。当管道经过地震带时,突发的地震会不可避免地给管道的其中一段带来破坏,这会使整个石油运输系统瘫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石油的易燃易爆性质,当管道外部受到破坏时,容易带来二次灾害,会给居住附近的居民甚至更远处的居民带来安全危害,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4.人为因素产生的破坏 4.1.内部员工原因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所发生石油管道事故大约百分之二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主要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安全意识不充分、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不娴熟、应急情况下出现操作过失等方面带来的事故发生。 4.2外来人员原因 国内外油价的上涨带来了各地盗油的热潮,虽然各地严厉打击盗油行为,但管道不可逃避地要经过一些社会治安不是很完善的地区,这就给试图盗油的团体提供了盗窃机会。全国各地不法分子进行非法盗油过程,都要对石油管道进行打孔,这不仅使石油大量泄漏带来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周边乃至大片面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对于管道的破坏,降低管道的防腐能力,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修。此外,原油的泄漏极易引发火灾,增加地区的危害性。 5.管道腐蚀和老化 管道自身的腐蚀是目前造成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因素。石油管道放置比较复杂,交叉密度比较大,替换和维修比较困难,而且埋藏在地下不易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很多使用时间较长的管道由于管道本身的质量或是土质对管道造成的损坏等原因,出现管道腐蚀,造成管道内壁变形,易破碎,甚至出现石油泄漏等事故。 二、石油储运过程的安全防范措施 1.健全对管道储运的安全监管体制及法制 1.1对于监管部门,要求沿线的地区政府要不定期对相关单位进行石油管道安全的抽查、总结及协调处理工作。针对责任单位的违章违法的行为,要加大处治的力度。对于威胁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的行为,极力治理、整顿,责任到人,连带处治。 1.2.对于石油运输公司,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督促相关人员时刻履行石油管道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根据影响程度,进行一定的惩罚,追究相关责任人。 2.防静电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引起静电,应该观察、总结产生静电原因,并及时对出正确的处理。尤其是检查管道与地面是否连接,以及接地电阻是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 3.防震措施 地震会造成石油管道的扭曲甚至断裂,所以提前做好防震措施非常重要。在管道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防震的措施,从而选择焊接方式及管道在各个位置的放置、距离等问题。 4.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害 4.1提高人员能力 一方面,给予工作人员不定期的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去操作,使人员规范化。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模拟突发事件,培养人员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实行责任制,选出有经验的人员作为组长,对于出现的安全问题责任到人。 4.2增加打击力度 石油企业应该协同当地的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油分子;加强对管道区段的监控,尤其是偏远地带;加强对防盗系统的研发,能快速定位哪个区段有非法的盗窃行动,全方位做好防盗工作。 5.防腐措施 防腐工作应该从管道内、外壁两方面着手,对于内壁的保护,主要有严格把控住石油天然气的质量以及内壁涂刷内涂层。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则进行输送和监管,严禁运送不合格的石油天然气。对于外部的保护,主要采用防腐涂料进行防护。对于防腐材料的选择,应该选用更安全环保、操作更简易、保持年限更久远、更适合当地地质的材料。 结语:这些年来,全球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日渐增加,各个国家、地区对于石油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正如前面所诉,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各式各样,其所带来的影响涉及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管道维修、人员伤亡、巨额资金的损耗等各个方面。故此,作为石油企业,应当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储运的安全性。另外,可以加强技术的更新,采用信息化的流程、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作为政府监管单位,应严格把控住各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前发现并去及时有效地处理,使管道运输能很好地进行。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摘 要: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新乡输油处滑县站,是中洛线输油管道上七个输油站中的第二个输油站,担负着将中原油田原油输送至中国石化集团洛阳(分)公司的任务。随着新乡处以数字化管道建设为核心内容的中洛输油管道工艺配套改造项目的完成,中洛管道进入了全程数字化管理新阶段。滑县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在输油生产、管道管理、日常办公上进一步加以提升,实现更加高效、准确、快捷、规范、透明的管理体系,真正将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管道储运公司“做强石化管道”的发展目标践于行。 关键词:石油管道 输油站 无线网络 远程管理 移动办公 1.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背景 滑县输油站作为管道运输最基层的单位,把加快信息化进程作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就如何依托新乡处数字化管道平台,提升输油站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以泵站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输油站数字化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1.1在输油站我们所使用的日常办公管理资料大多存放于电脑中,固定式的资料存储方式存在着空间限制、存放分散、系统性差、安全性差等问题。由于输油站特殊的倒班方式,办公资料的管理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各工种的技术资料无法进行有效的共享。其次,由于各专业的电子版资料都是独立管理,每个人的存放方式、存放介质都不同,当某专业管理人员不在岗时,就会造成其他代办人员无法帮助完成一些检查和上报工作,这些均不符合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1.2当输油站内设备出现故障时,传统方式是电话咨询专业人员指导处理或让抢修队人员立即从新乡赶到故障现场进行维护。电话咨询处理输油站故障上还存在由于员工对突发设备故障描述不清,抢修队人员无法遥控指挥,造成故障处理不准确不及时。故障处理还是以抢修队到现场处理为主,这样不仅费时费力,增加费用成本,还可能在等待设备维护的过程中带来新的隐患和危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从现状来看输油站移动办公、资料共享、故障应急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开发一套基于无线网络的输油站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办公资料网络化、应急指挥视频化、后勤保障智能化,提高泵站整体管理水平,是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2.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内涵 滑县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以“节能降耗为宗旨,有效地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员工创造快捷、方便的信息化环境”为理念,输油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增强,使员工工作更轻松。《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用》就是对传统泵站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中洛线数字化管道建设为平台,利用无线网络,实现利用手持终端与新乡处网络平台同步、实现实时远程资料查询上传、远程应急系统启动、交接班视频化、后勤管理智能化。提高自动化管理程度,消除空间、时间的限制,全站实现地面、地上、远程、近程工作状况的全过程在线监控及操作,人员、设备监测率达到100%,促使输油站生产高效低耗、清洁、安全、环保、和谐发展。 3.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主要做法 结合“中洛线数字化管道应用深化”的要求和生产实际,立足于滑县站实际,从提高整个生产厂区的科学管理水平着手,不断改善科技设施,提高自动化管理程度,消除空间、时间的限制,开展了“无线滑县、智能泵站”的试验性工作,目的是为实现本质安全提供保障,为提高泵站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滑县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就是从提高整个生产厂区的科学管理水平着手,不断改善科技设施。 3.1系统确定 (1)确定系统构架 通过大量的调研与市场分析提出输油站无线网络系统构架,并对系统构架的软件和硬件适应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可行性验证。系统构架的确定实现各功能模块功能,如图所示: 技术组以滑县输油站实际情况选择应用软件,选购硬件进行搭配,逐步进行实施。 (2)确定系统设备 1)运行平台的确定 根据调研,选择.IOS的和Android两种操作系统进行比较,从平台软件数量、系统稳定性以及开发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选择IOS作为系统的运行平台。 2)应用软件对比确定 为实现系统功能,根据已选择的运行平台,对各类功能软件进行了对比选择,最终确定采用Facetime、Citrix receiver、DS file来实现部分系统功能。 3)、无线网络基站AP的确定 无线基站是实现输油站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基础,它的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决定着系统功能的实现,所以从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节约成本的原则出发,对市场常用的几种产品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多种产品的传输速率、接入点数量及防水性能等参数的对比,采用H3C的WA2620X-ANGP基站。 4)、路由器的确定 选取了几种市面上较流行的路由器,对产品的性能、特点做了分析,根据路由器的传输速率、可网管、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采用H3C的ER8300千兆路由器。 5)、服务器的确定 结合系统使用网络存储的硬件要求,从联机事务处理和硬件处理速度上进行了论证,确定了服务器的最低配置要求,对系统硬件进行了选择,采用群晖的DS212J网络存储服务器配置完全满足系统开发的要求,决定采用群晖的DS212J服务器。 6)、手持终端设备选择 小组成员从安全性、硬件配置、可操作性、易于开发等方面选取手持终端通过对手持终端设备性能、运行平台、价格的综合比对分析,小组人员决定选用苹果iPad2及苹果iPod Touch4。 7)、移动视频监控装置的选择 滑县站原有工业电视系统为固定位置安装,只能全面宏观的监控站场状况,信号传输线路容易受干扰和破坏,灵活性不够,细节有待补充,移动监控装置可以有效的弥补监控盲点。小组成员在警用电动巡逻车的启发下,对目前市场现有的电动车和高清摄像头进行了调研,确定采用WT-638半球摄像机与美嘉/MJ-88巡检车来完成移动智能巡检车的组装。 8)、WIFI开关的选择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应用成为实现远程自动控制的一项标准,在站区无线网络覆盖下,可以利用WIFI开关实现远程控制站应急设备启停等,确定WIFI开关为J-WI-FI远距离控制开关。 (3)系统功能的确定 系统功能确定为:移动办公功能、资料共享功能、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远程智能控制设备等四大功能模块。 3.2系统功能实施 (1)移动办公功能 新乡处在用的各大办公系统均采用Microsoft的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而目前所有的手持终端都无法加载microsoft的silverlight以及储运公司协同办公系统的插件,通过在手持终端中安装的Citrix Receiver可以流畅的访问所需要的各大办公系统。 (2)资料共享功能 本功能的核心就是文件资料的归档,资料录入时分为技术室资料和班组资料。 1)资料录入 组织经验丰富的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其专业内容的整理、选择,收集和本专业相关的资料,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体经验、结合实际生产,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校对、编制,组成高质量的文件库。并按照三基工作考核设置了提纲,内容包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电气仪表管理、能源计量管理、质量QC管理、管道管理等。小组成员又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划分了不同的系统使用权限。 (3)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 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有利于解决安全生产中的急、难、险、重问题,不仅及时有效,而且有利于降本压费。 1)远程专家协助 主要以移动智能巡检车为主,手持终端为辅助来实现应急指挥可视化的系统功能。 当站内设备发生故障时,将设备的实时信息(实时视频、声音、近距离图像、工业数据)传送到抢修人员的终端设备上,专家远程进行实时在线诊断,实时处理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快速高效处理故障。 2)工程进度实时监控 当站内工程施工在盲区无法监控时,移动智能巡检车可以有效的解决员工长时间在现场监控的问题。只要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移动智能巡检车就可以发挥他的灵活优势。重要施工视频档案作为历史档案得到留存,用于资料查询。 3)创建抢维修视频档案 建立抢维修视频档案,有助于员工学习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故障。小组成员在移动视频巡检车Web管理界面进行了传送参数的配置,保证了每次开机都能将视频保存至网络存储服务器。 (4)远程智能控制设备功能 WIFI控制开关控制消防泵、紧急照明、逃生门、排风系统等应急设备,做到正真意义的无线远程控制。 经过对系统功能的逐项验证,实现了系统的移动办公功能、资源共享功能、远程专家故障诊断功能、远程智能控制设备功能等四大功能模块。 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些功能还会不断完善、拓展、深化。滑县站将继续依托中洛线数字化管道,本着工作不止、奋斗不息、创新不断的理念,深化数字化管道的内涵,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建设一流输油泵站,逐渐把数字化信息化泵站与物联网融合,提升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石油管理论文: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深入的发展。其中,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ERP系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正式应用与推广。为了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的生产率与效益,达到精益化的管理目标,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掌握与运用ERP系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对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促进石油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从而让石油企业能够获得更多长足利益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ERP系统 石油管道工程 管理应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当今时代,石油行业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将市场的变化与要求作为依据,对产品的生产结构进行及时准确的组织与调整。对于这一切,ERP系统都能做到。而且,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运用ERP系统之后,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率,最终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得以提升。 1 ERP系统概述 所谓ERP系统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建立的基础,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员工以及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出良好的决策运行手段的一个管理平台。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1]。ERP系统的前身是物料需求计划(MRP),ERP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新一代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并对MRP的功能进行了扩展,供应链管理是ERP的核心思想。ERP主要是集人力资源管理(人流)、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以及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于一身的企业管理软件。其具有先进性、集成性、完整性、统一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ERP已经从传统的企业边界跳出来了,且其供应链的范围已经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工作。可以说,在信息时代,ERP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2 石油管道工程管理实施ERP的意义 2.1内部控制实时化 通过实施ERP,内部控制便能得到有效增强,从而在控制工程的过程中便能做到实时控制与明确分工,且能将每一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随时地反映出来,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自动协调,并将绩效评估所需要的数据提供出来。这样,有利于工程资源的统一规划与运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各种浪费材料、资源的情况,达到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的目的,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2.2系统运行集成化 ERP系统能够将集成的信息系统提供出来,从而对“信息孤岛”的重复建设进行了有效的规避,达到了资料与业务数据共享的目的,并对业务的流程进行了理顺与规范,使得在工程建设中各种重复劳作的情况都能得到消除。 2.3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在石油企业中,信息技术使得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模块更加细化,成为快速的数据流转。细化之后,有利于从多角度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而且细化之后,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者也能更好地对工程中各个执行的环节展开实时的监督、调整与控制,从而使得整个企业工程的运转都能变得更加高效与简明,决策与管理也能实现一步到位。 2.4绩效监控动态化 在石油管道工程中实施ERP系统管理,可以将更多的管理信息提供出来。当完全投入运行ERP系统之后,石油管道工程便可以按照实际的管理需求,通过ERP系统将信息资源设计的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提供出来,从而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的反映出来,并对其予以纠正。尤其是对于工作量比较大的石油管道工程来说,很多基层的现金都难以进行明查。然而通过ERP系统,科、部、车间等各个成本控制点的预结算工作以及费用的实际情况都能够实现横纵向的分析与对比,从而将各种工程数据及时提供出来,有利于有效的控制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 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对ERP运维费用保障的加强 在ERP系统的费用中,除了包括购买的软件与实施的费用外,还要包括后期的运维费用。以我国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为例,要使用ERP系统,不仅要缴纳大量的运维费用,还要提供出技术支持的团队,如果没有专项的资金对其进行保障,那么整个系统的运行也无法正常化。所以完成ERP系统的建设之后,还要从整个工程的层面,还应将信息系统运维的专项支出列出来,并将其交由总部进行统一的筹划与支出。 3.2各个单位部门组织亟待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与发展,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以及运维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然而,在实际的石油管道工程中,很多单位部门组织都没有较为独立的信息部门,使得在管理与协调方面出现了许多隐患,尤其是实施ERP这一大型的管理系统之后,特别需要不仅懂得信息技术而且还对本工程十分熟悉的人员来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安全可靠性则很难对其进行保障。 3.3从整体上对ERP的应用水平进行提升 企业管理是ERP的核心内容,在工程中,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就是ERP系统的核心内容。然而,在一些工程单位往往会出现各种重建设而轻应用的情况,而且真正懂得操作与使用ERP系统的专业人才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拥有的ERP系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便显得较为繁琐与复杂,从而出现不够友好的人机界面等客观原因。当然,也不缺乏人们习惯了传统的石油管道工程的管理方式,而没有对ERP系统进行主动了解与掌握等主观原因。所以,石油企业要想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对ERP系统进行运用,并将ERP系统的优势在石油管道工程中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要加强各级人员的后期培养力度,使得工作人员的思想有一个彻底的转变,并对ERP系统形成新的认识,从而有利于ERP管理与考核制度的完善,并从整体上对ERP的应用水平进行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对ERP系统进行运用,其重点是要实现对工程进度与资金的有效控制,其核心表现为价值链。因此,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不仅仅是一种数据查询的工具,还是对工程资源展开实时的配置、优化与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说,对ERP系统在石油管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石油管理论文:浅析EPC管理模式在石油管道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EPC工程承包管理模式在我国逐渐兴起。它是世界工程建设行业中较先进、较成熟的项目承包管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石油行业领域中,它被广大石油工程项目建设业主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建设投资资金少、技术质量高和工期短等特征。为推动我国石油建设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石油建设项目已采用EPC总承包模式。 关键词:油田 地面建设工程 施工管理 1、前言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工程建设和管理日益走向专业化,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也逐渐由业主自己成立工程指挥部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向EPC工程总承包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变。EPC总承包模式以其建设项目投资省、工期短、技术质量水平高、业主承担的投资和风险小等优势,逐步被工程建设业主所接受。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相继有很多石油建设工程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实践过程中该模式正在走向成熟,同时也显露出如工程总承包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公司数量少、企业高素质人才不足等问题。如何使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石油建设项目中健康有序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课题。 2、EPC管理模式简述 EPC(engineer,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程承包模式。所谓EPC工程总承包是指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过程总承包的方式。总承包商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 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以项目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施工、采办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使整个项目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方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EPC),设计加采购承包方式(EP),设计加施工承包方式(EC),设计加建造承包方式(DB),还有BOT、BOOT 等多种项目建设和承包方式。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控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使业主权益最大化地得到保护,所以,在我国很多工程项目中都使用了EPC管理模式。 3、EPC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3.1、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1)EPC 管理模式可以使工程管理项目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使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对于投资方来讲,因为要对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把关,所以投资方需要通过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控制。PMC是对项目的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的专业化公司,通过对EPC进行监督,从而完成投资方对项目管理的任务指标。采用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把项目中的设计、采办和施工进行协调管理,然后将项目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和过程分解。这样可以使项目管理更加专业化,做到责任明确,管理有效。 (2)EPC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项目交易成本。因为EPC承包方式是采用固定总包价格,这样就可以对总体工程成本和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显而易见,整个交易成本也因此明显地降低。 (3)EPC管理模式广泛地应用了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EPC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上采用更专业的分包商,同时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控制完成项目管理。EPC管理模式使设计、施工、采办三方面紧密结合,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 (4)EPC管理模式可以缩短采购管理周期。采用EPC管理模式,由于总承包商提前介入工程前期工作,同时将采购工作纳入到设计过程中,采购工作和设计工作相融合,这样就缩短了整个工程的工期。因为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当设计工作完成时,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采购工作又和施工工作相衔接,设计、施工、采购的结合使整个工程项目工期得以缩短。再者实行EPC管理模式,使设计工作、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在EPC的统一管理下,设计、采办和施工三方之间责任明确,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使各项目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同时,由于在EPC管理下的设计、采办工作和施工工作可以同时进行,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5)EPC管理模式减轻了投资方的压力,不用将过过多的精力放在繁杂事务上,业主可直接与EPC承包商签订合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对合同谈判环节,对设计、施工、采办等管理协调环节,以及其他信息的收集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关注影响项目的其他重要因素,使工程项目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6)EPC管理模式的运用使工程项目更加科学,并且符合法律程序。大多数情况下,采用EPC管理模式的项目一般都是大的工程项目,这种项目一般比较复杂,参与建设的单位也比较多,这样就会带来影响工程质量的一系列因素。如果没有法律程序的依据,只靠个人能力影响以及部门的引导,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很难圆满完成。EPC管理模式的基础是合同,因为在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所承担的义务,合同本身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这种通过合同为依据的工程项目模式,能使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得到有效的制止,从而使工程项目管理按着法制化的轨道发展。 (7)EPC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因为EPC管理模式是由承包商负全部责任。这样承包商会更重视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等因素。EPC总承包商进而会选择更合适的施工方案、具有更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优秀技术人员,来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 (8)EPC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配置,减轻了业主方在项目中的理负担和投入。一般来讲,传统模式下的项目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采用EPC管理模式后,使人员和资源得到整合。EPC项目管理公司是在项目确定后,按着设计、施工、采办的不同需求组建项目部,项目部的各部门人员由各单位抽调组成,EPC项目部的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工作。在项目运行时,公司的各相关部门可以对项目部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控制,以此保证项目部的活动符合各方面的利益。当项目完成之后,项目部抽调过来的人员回到原单位,EPC项目部也随之解散。 3.2、EPC总承包模式的缺点 (1)承包商风险风险过于集中。由于EPC承包模式只针对个体企业承包,因此一旦承包商违约,其他任何单位不会负连带责任,承包商就要赔偿巨额赔偿,也将会给业主带来一定的风险。正由于这个原因,承包商在报价上会显得过高。 (2)合同总价难以确定。因为工程项目在招标前,设计图纸还没有完成,具体的工程量不确定,所以难以定出合理的合同总价。 (3)对总承包商要求较高。需要总承包商必须全过程或若干阶段,同时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的能力,具有丰富的供应采购资源。 4、EPC管理模式在石油管道中几点建议 (1)根据项目需求建立适应EPC模式的项目管理体系。之前,石油管道工程一直延续旧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实行EPC模式后,就应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真正做到科学管理,使EPC承包商成为真正的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 (2)加强合同管理。项目合同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一旦在双方发生利益纠纷时,可根据合同上的协议,划分各自的责任。因此,在制定合同时,双方应遵循依法履约、诚实守信、协调合作、维护权益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内容。 (3)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业主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充分研究美国、欧洲等国家在总承包方面管理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培养一批既具备坚实专业知识水平,又具备很强专业法律知识,懂外语、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EPC总承包模式是我国工程市场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满足了发包人的需要,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随着输油气管道建设第二个高峰的来临,EPC管理模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管道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流管理模式,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改进,并逐步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 石油管理论文:浅析在新的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如何完善中国石油管理体制 摘要:职能制以及事业部制有机结合的混合型管理体制模式是我国石油管理体制所采用的主要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与改革,这一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因此在新的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我国要实现综合性能源战略公司建设的战略目标,须对我国的石油组织组织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其与新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相适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石油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 。本文在简述了新的集团管理体制下,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完善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集团;管理体制;战略目标 一、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现状 (一)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控股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制结构以及网络型结构是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四种主要形式,它们各有利弊。通常而言,实施中的集团管理体制并非单一的模式,而是一种混合形态的管理模式,即以其中一种为主体模式,再综合其他模式的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目前,国际上多数大型企业集团均采用混合管理体制。同时,随着市场的扩大化以及世界经济的融合,企业集团生产规模、经营范围、业务种类以及市场份额的发展变化,这些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体制层次更加明晰,并采用全面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集团总部的控制能力,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要求,其管理体制也在进行相应的变化。 (二)中国石油管理体制现状 1.总体形势良好 在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中国石油管理体制也是一种混合型的管理体制,即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国石油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也随之进行调整与完善:充实与整合了总部职能部门、强化其协调功能建设,减少职能交叉与重叠的现象,提高其内部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使其运行机制更加完善,竞争力得以增强,管理效率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中国石油管理体制的框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正确性,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并适应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机构以及发展规模要求,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价值与实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局部问题存在 客观而言,随着我国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及其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石油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总部功能建设的力度不够,企业集团的控制力亟待加强; (2)责权缺乏对等性,其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 (3)管理界面含混不清,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并未的到充分发挥; (4)职能部门重新整合之后产生了许多的新问题与情况,须在管理体制上进行进一步完善。 当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主要战略目标即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要有相配套的管理体制作为组织保障,并在坚持持续协调发展的方针下,逐步实现其战略目标,使中国石油企业公司的综合实力、国家竞争力得到全面增强。 二、完善我国石油管理体制的对策分析 (一)立足于发展战略要求,调整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直接受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目标的影响,随着其外部环境以及战略目标的变化,企业则会适时调整其业务结构,必然导致其管理体制的变化。因此,为实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就须根据其环境变化情况,对其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因此,在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应有机结合“资源、市场以及国际化”三大战略目标,并认识到企业管理体制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并不存在的十全十美的标准管理模式或最佳管理模式,每一管理模式均有其弊端,主要的衡量标准则是分析企业所采用的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该模式能否保持集团各层面的活力,促进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总之,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及其战略目标的演变,须对企业许多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适时的调整,促进其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适应与匹配。 (二)科学对待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利于提升企业集团的控制力及各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是指既不能过度集权,也不能过度分权,必须寻求两者的平衡点。因此,企业集团可在“控制分权”的基础上,寻求集权与分权两者间的适度点。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提升企业集团控制力过程中,应从全面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与提升其整体竞争力的目标出发,进行集权控制,而不是单纯地为实现其控制力,而进行高度集权; 2、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应视企业集团的产业领域关联度及其发展的成熟度而定。例如,在企业集团的发展初期,通常需加强集权与控制,提高其整体实力与规模;但若企业发展较为成熟且在其主体产业领域形成骨干企业之后,为增强企业集团的内部活力,发挥专业公司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就须适当扩大分权。 (三)发挥整体优势,完善管理体制 从企业的管理理论层面分析,企业体制决定其机制,而企业的机制又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因此,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是促进企业集团整体优势发挥的重要保障。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需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企业集团决策机构。企业集团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制定与实施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符合的战略目标,从而使企业集团中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有效地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各成员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其经营活动向高效的经营领域倾斜; 2、建立企业集团职能机构。企业集团强有力的职能机构包括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市场开发等机构,建立起强有力的销售服务网络、人才培训中心、结算以及科研开发中心; 3、建立企业集团监督机构。通过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并采取制度、投资以及财务等方式,控制、评价与监督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 4、根据业务类型的差异,采取分门别类的综合方式,进行企业管理体制的完善,防止“一刀切”现象产生。例如,对于专业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以及规模小的业务,应对其非主营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并进行深化整合,使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实现规模发展。 (四)明确管理层次职责,提高运行效益与效率 企业的管理体制必须注重其运行效率以及运行效益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改革与完善管理体制过程中,充分明确各管理层次的职责,积极建立信息化的运作流程:如决策机制、业务流程、职责权限配置以及信息传递渠道等,实现内部运作机制的规范化,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与运行效益的双重提高。同时,还需注重建立一套有效体系、组织、系统以及操作方法,实行制度建设与创新,保障其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使企业集团的执行力的增强,进而提升其运行效率、效益。 综上所述,在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下,中国石油管理体制必须要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并根据企业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与完善,同时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完善其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从而为实现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提高强有力的支撑。 石油管理论文:对新时期石油管理科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石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我国石油科学管理的重难点所在,提出了改革我国石油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石油管理 科学 现状 难点 策略 一、目前我国石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在进行石油勘探设备的购置过程中所考虑的问题仅仅是设备能否满足生产的需要和设备本身价格的高低,过分考虑前期的投入成本,而忽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油耗、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维修保养的费用以及安全性能等,大多数的企业仅仅考虑短期效益,不能兼顾长期效益,不把目光放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 第二,在石油勘探设备的后期维修保养方面,过分注重设备的日常保养,例如卫生、润滑等方面,忽视设备的清洗和校正等方面的维修工作,导致设备的损坏率加重,使用寿命大为缩短,对设备的技术状况重视程度不足。 第三,对于设备的经济管理,不能做到准确的预算,大多数的预算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一种是设备的使用期限已到但是设备仍然是完好无损的,另一种是设备已经在使用期限之内出现老化问题,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 第四,随着当前多种学科交叉发展,互相渗透,石油管理中所涉及的学科和技术也越来越多,综合性越来越强。这就对设备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多学科多技术的学习。而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欠缺这种素质,致使石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管理工作的连贯性较差。 二、目前我国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的难点 1.管理组织相对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是直线式的职能和事业管理,而设备管理则是条块分割的格局,管理工作过于严密,分工过于明晰,每个员工都有确切的工作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构的重叠和职责的重合,致使管理人员冗杂,责任推来推去,大大降低了生产系统的灵活性,使管理体系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很低。 2.设备管理流程不完善。当前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机构分别设在各个具体的部门,分别管理相应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从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到报废工作都是由部门负责。这样严重阻碍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不利于设备的周期费用管理工作的实施。 3.设备冗余。许多企业的设备较为齐全,甚至造成了大量设备的闲置,石油设备的利用率极低,且随着石油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闲置设备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收益,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4.管理人员思想陈旧。石油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仍旧用原有的观念开展设备的管理工作,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已经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许多管理人员仍然恪守计划维修的相关理论,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导致设备在该维修保养时不能及时做到位,不该维修时反而做无用功,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利用效率。还有的员工对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准确地判断出设备是否已经报废,往往出现以换代修的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另外大多数管理人员不能从长远着眼,仅仅盯住企业的短期利益,一味地谋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视设备的技术状况。 三、加强石油科学管理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机构。新时期下,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设备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才能顺应时展的需要。其中,最为合适的是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即将各个管理部门按照工程项目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照职能划分到各个部门,可以在同一组织中设置职能部门,建立纵横交叉的管理网络,形成矩阵形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 2.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流程。计算机科学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革新了许多技术手段。在新时期下,要建立完善的石油设备管理流程就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将每个项目的管理人员集中到一起,组成工作团队,对整个项目的流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尽量做到成本、质量、技术和服务多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根据设备管理的复杂程度以及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设备管理流程。 3.培育设备租赁市场。为避免出现设备冗余、大量浪费情况的出现,石油企业应该实行专业化的配制,培育设备的租赁市场,强化企业内外的设备租赁业务,进而提高设备利用率。 4.加强石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管理人员作为最直接的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企业应该重视相关员工专业素养的提高,在积极引进新型人才的基础之上,加大企业已有员工的培养力度,加强智力投资,使员工摒弃原有的思想观念,以满足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要。 石油管理论文:石油管道储运中的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措施 【摘要】石油管道储运的时间越长,发生腐蚀化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现象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给石油管道的正常、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影响。要促使石油管道的有效生产运行,必须要对现阶段石油管道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全面了解,且能够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关的事故预防措施,以确保石油管道储运的顺利运行。 【关键词】石油管道储运 安全管理 事故预防措施 石油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息息相关。此外,因天然气给空气或者其它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较小,其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分析石油天然气管道在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加以处理,不但能促进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发展,也利于我国经济生产能源的进一步利用。 1 石油管道储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受利益驱使导致管道储运隐患众多 在清除相关的违章占压问题过程中,部分企业一般是出资进行补偿,使得部分群众故意以低成本来获取高补偿。例如有的农民在管道建设土地上种植树木或者搭建房屋,通过这些来获取额外的补偿,这导致的局面就是“补偿不断”的尴尬。有的地方部门受利益驱使,把已经用于管道建设的土地又转批于其它企业,并从中获利。有的企业还在建设管道过程中,未将已用以管道建设的土地相关的限制条件告知土地使用人,而这些均为今后的管道建设治理埋下很大隐患。 1.2 石油管道储运的腐蚀问题 螺旋缝管、无缝管以及直缝管等之类的钢制管材为输送石油天然气常用的几种管材,通常是暴露于空气中,又或者是深埋于地底下、水中,这些管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受到很大的腐蚀。输送天然气中含水或硫等介质对管道造成腐蚀,对于架空型的石油天然气的管道来说,通过定期地涂刷油漆,可以有效预防管道腐蚀,可是由于有多数天然气的运输管道是埋设在地底下,极易受腐蚀,而且防护措施很复杂,这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1.3 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监管体制及法制不完善 目前,在制定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文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在国务院颁发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第四条已有如下明确的规定,即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主管全国管道保护工作。第五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依照本法规定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管道保护工作。由这个规定来看,监管主体通常指的是地方区域的能源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可是在国务院颁发的另外一部法律中,即《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条例》的第二条,是把压力管道当做是一种特种设备,将其列入国务院以及县级以上的地方全面负责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部门的管理之内,也就是由我国或者县级地方的质监部门全面负责。这些规定导致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的安全监管部门存在职能交叉以及职责定位混乱的局面。除此之外,多部门的重复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国家、企业的负担。 2 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2.1 进一步加强完整性管理 完整性管理为全球最先进的一种管道安全管理的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运用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展开动态的实时的管理,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的。完整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进一步确保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安全以及降低运营的成本的基础,该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改变已有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之上,将有效减少或者是避免危险源的出现,促使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程序化方向发展,不但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管道事故,降低管道运行的风险,还可以有效确保大气环境、财产以及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传统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相比,完整性管理模式是进行主动维护,在事前强调打打预防针,而传统管道安全管理模式则是被动抢险,主要是在事后。 2.2 预防石油天然气管道腐蚀 预防石油天然气管道腐蚀,主要是要从管道内壁和管壁外壁两面着手,管道内壁要求石油天然气进行净化,应该对天然气的质量展开严格管控,这是延长天然气管道的使用寿命以及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在管理监控石油天然气质量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展开,要严禁不达标石油天然气的输送,在此基础上,管道内壁应涂刷内涂层,主要以二道环氧树脂为主,可以有效预防内壁发生腐蚀。管道外壁则是刷涂绝缘层。由于钢管埋在地下,会受到土壤等之类介质的化学腐蚀以及电化学腐蚀,常规防腐涂料已无法达到钢管防腐的需要。可选用聚乙烯胶带进行防腐,效果相对较好,其近期引进的一种新型防腐用料,防腐性能有保障,而且施工简便、成本低而且快速安全。 2.3 加大对储运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问责以及执法力度 在管道设施保护、管理方面,应在沿线地方政府定期举行石油管道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负责综合协调相关单位及部门的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应加大对监督检查以及治理整顿违章占压、严重危害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行为的问责力度及执法力度,应严肃处理有关的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应该将石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到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事前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管道设施的安全管理责任,认真督促相关人员履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而对于由于工作不到位导致的严重后果,应该依照相关规定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结束语 总之,要促使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是要结合目前管道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实际加以改进,这样才能确保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运营。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石油化工行业离心式压缩机干气密封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业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应用范围的扩大也使得离心式压缩机的故障频发,主要表现为机组的能耗性过大、干气密封性不强、部件间的连接不紧密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工作人员应该转变原有的处理观念,根据典型的离心式压缩机故障进行分析,提升机械的运行速度。因此,本文针对干气密封技术的基础原理,对典型故障案例予以讨论。 [关键词]石油化工;离心式压缩机;干起密封;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从本质上来讲,干气密封属于一种新型的轴端密封设备,并在无液体的状况下形成非接触性流动中心。干气密封设备作为离心式压缩机的重要控制设备,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机械的运转速度。但由于现代化工石油业的严格性需求,传统的干气密封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要求,使得故障频发。因此,主要案例的分析必不可少。 1 干气密封技术基本原理构造 干气密封技术的基本原理构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设备的安装上来讲,弹簧、旋转环、不锈钢密封器件都是其关键部分。由于不锈钢弹簧座内含有O型颈环,工作人员要将动环组件固定在密封转子上,这样才能够保障在转子转动的过程中螺旋槽受到压力的推动,在根部外的无槽区形成密封孔位。第二,密封孔会在气压的阻止下形成对流,并增大气膜之间的间距。同时,螺旋槽在密度坝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对气膜表面的压力进行感应,对机组表面的构件气隙进行分配,还可以起到密度平衡的作用。试想一下,当动环组件脱离了气体膜,弹簧座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失去平衡。但如果干气密封孔位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两个组件之间都有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设备的两端面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连接纽带的作用,关键部位也不易出现磨损情况,减少了故障发生的频率。 2 干气密封故障典型案例分析 2.1 隔离气中断 隔离气中断是干气密封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在盘机启动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工作人员要设定机械轴承的位置,保障驱动器的正常运行。但很多情况下,盘车的冷却速度会在压缩机组的影响下减小,驱动器中没有足够的压力来推动,使得润滑油无法正常提供,甚至出现中断的现象。此时氮气在管网中的分布会呈现不均匀的状况,使机组的运行受到影响。表现如下:在石油化工装置的运行过程中,两孔板之间的间距变大、其中个别板位上还出现了污染性杂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修发现:干气密封的后壳已经出现了裂纹,甚至传送套也不能在润滑油的作用下进行运转,颈环表面出现了严重的裂痕。第二,在盘车机组的运行中隔离气中断,并进入润滑油当中。密封端面受到压力气体的影响已经不能够按照原有速度进行运转,在初期受到磨损。但动环在惯性摩擦下会使密封性减弱,以裂纹不断扩大的方式进入二级密封腔体中,使得大部分石墨粉泄漏出去。最后,干气密封也会因机组结构的混乱而加大裂纹的产生范围,并冲开动环构件,出现散落现象。 采取的主要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定期对干气密封设备进行检查,以内部管壁的布局为控制方向,更换干气密封构件。另外,如果隔离气源与标准气体的差异过大,工作人员也要进行测定,确定管道的吹扫空间,保证压缩机能够稳定运行。 2.2 机组喘振 导致机组喘振的主要原因就是公用工程系统故障的出现。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对相应构件进行检查,调整机组运行中的速度,并对最小转距进行调整,保障低压缸的震动频率。故障异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压缩机停止运行时,润滑油还在继续输送,甚至在两隔板处发现了压缸阻力浮动的情况,使得机组内部的运行混乱,出现了干气密封泄漏现象。第二,工作人员以两端轴承的连接情况为检点,并没有发现相关构件出现磨损。但在驱动器启动的前提下,设备外壳的金属保护层融化。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机组在加速运行中离心设备的内置压力失衡,大量的密封气体被吸入到了缸体的缓冲区内,导致机械在振动的过程中出现损伤,润滑油淹没密封管线,对关键器件产生腐蚀。 采取措施主要为控制机组启动的速率。工作人员要通过阀门来调节机组的运动速度,使密封装置不受到阻力浮动的影响,满足设定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闭装配机组的阀门,对轴承两端的接线位置进行确定,并调整冲区的密封气体容量。 2.3 密封环浮动性 密封环浮动性故障出现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组空间的差异。一些干气密封环境相对较差,内部较为狭窄,会影响密封缓冲区的气流速度。同时,在机组运行前,工作人员没有对内部构件进行清洁性处理,使杂质在密封性装备中浮动,令现场出现泄漏情况。第二,由于干气密封金属器件的规模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弹簧座的表面就容易出现密封圈过大的情况,使密封量超标并泄漏。根据这种现象,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新工艺,在压缩机的端口对污染气体进行过滤,并将浮动密封圈的厚度降低,在隔离设备的中心处安装上前端处理器,阻止机组内部的气体与外部污染接触,以保证密封装置的使用效率,提升离心式压缩机的质量,达到故障减少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分析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第二,从实际故障出发,探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从而得出: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离心式压缩机的运行情况对机组状态进行整合,检查机械设备的启动速度,设计干气密封的流动空间。同时,也要做好机组的维修和保护工作,为石油化工的长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策略及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应用 摘 要:石油化工行业受到能源短缺的严重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实行节能策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节能策略在间歇性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节能策略;石油化工行业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和资源消耗量过大的问题,石油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应该积极推行节能策略,提倡节能降耗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 石油化工行业主要有三方面的节能策略:能量回收、工艺利用、能量转换和传输。3种策略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技术也可以分为三大类: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先进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1]。 (一)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并且会产生一定的余冷、余热和余压资源,要实现节能策略就需要对这些能源进行回收和充分利用,这样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部分具有较高品位的低温余热资源可以用于制冷,用以替代电能或者蒸汽。余压资源也可以拖动机械设备,用以替代电能。当前还没有对余冷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技术,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通过一定的技术来使能量传输和转换的效率得以提高,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当前有4种途径能够达到这一目的:①通过自发的装置对废水进行转换,使其成为蒸汽并加以利用,能够达到80%的综合利用效率。②通过窄点技术来对患者网络进行优化,使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消耗减少。③将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再生器中排放出的烟气用于发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主风机。④通过热电联产来利用燃气透平发电的排放气体,使其成为加热炉中的燃烧空气加以利用[2]。 (三)先进工艺的开发应用。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国外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炼油行业中已经开发出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应用新型的助剂和催化剂、新型节能蒸馏技术、新型过程控制技术和大型延迟焦化装置、内部换热型蒸馏塔等等,以及加热炉和新型换热器等节能设备,能够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作用。 二、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具体应用 (一)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上世纪70年代我国研发了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该工艺立足于我国炼厂气资源分散、储量丰富的特点。在高效催化剂体的作用下,精丙烯中的分子量调节剂为H2,在液相丙烯中分散催化剂颗粒。该工艺的压力范围为3.2-3.6Mpa,控制反应温度范围为72-76摄氏度,反映具体时间为3-5小时,该工艺得到的产品为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产品[3]。 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建设快、投资小、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该工艺也具有加工损失大、装置能耗高、丙烯单耗高的缺点。 (二)工艺优化技术。1、新型催化剂的使用。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中催化剂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前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为得到合适的聚合物粒径分布、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高定向性和超高活性。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的新型催化剂主要是第四代 DQⅢ型高效球形聚丙烯催化剂,该催化剂是由我国中石化公司研发的。该催化剂的优点在于产品加工性能优良、分布窄、产物粒子大、立构性好,是一种高抗冲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均聚物树脂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2、运用智能控制。平滑衔接问题一直存在于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升温到恒温过程之间,在加热升温之后、开始反应之前会有大量的热能被释放出来。一旦停止加热,反应温度仍然会急剧上升,为了将多余的反应热量带走必须使用冷却水进行及时降温,这样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然而要实现该阶段的控制并不容易,其具有扰动因素多、聚合反应速度快、容量滞后大、时间常数大、聚合釜容积大特点,难以用常规的方法和仪表进行控制,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控制技术。预测性控制技术能够使聚丙烯的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同时使生成过程中冷凝水的用量得到极大的减少。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前,冷凝水的月使用量约为70万吨,在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后使用量仅需52.4万吨,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 (三)做好能量利用率传输工作。1、使用高效换热设备。如果产生了激烈的聚合反应,必须对气相聚丙烯进行回收,从而使反应的温度得以降低。在结束聚合反应之后进行间歇的冷凝套和丙烯气体操作。回收和冷凝操作具有不确定的时间,而高压丙烯冷凝器需要连续使用,造成循环水的极大浪费。使用双台冷凝器冷凝可以使应急回收的工作效率和冷凝能力得到提高,增大换热面积,从而使冷凝套的能耗得以降低。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原有的指形内冷管换为U 形冷却管,使操作弹性得以提高,也能够起到提高担负产量、,提高各釜车辙能力的作用。2、维护和清洗传热设备。夹套中的冷却循环水会带走正常聚合反应中的热,因此循环水的利用率和聚合釜的生产效率都会受到撤热能力的影响。夹套内壁受到较高的釜温的影响容易出现结垢,温度越高的地方结垢程度越高,会对聚合釜的撤热效果造成影响。可以使用超声波除垢技术或者酸洗的方式来清洗夹套,降低循环水的使用量。 (四)回收丙烯。会有很多惰性气体氮气在聚丙烯闪蒸过程中随着丙烯气进入到气柜之中,这些氮气的压缩之后又会被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可以使用有机蒸汽膜法来降低丙烯资源的损耗,提高丙烯的回收率。 在石油化工行业实行节能策略势在必行,化工行业会排放出大量的废物,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和原料。因此通过3项策略能够有效地节能降耗,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节能策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试论自动化仪表故障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分析和处理 【摘要】石化生产中,常规仪表主要分为四大类,即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及压力检测仪表,日常维护中,需要工作人员掌握这些仪表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指标等,同时,还要注重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特点、衔接及易发故障节点等,并熟悉相应的工艺流程及介质。本文从石油化工行业检测执行仪表概述,重点的讲述了自动化仪表故障分析思路及常规处理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石油化工 自动化 仪表故障 分析处理 前言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常规自动化仪表主要包括温度检测仪表、流量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等。工作人员在对这些仪表进行日常维护时,必须掌握好仪表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工作指标和性能等事项,与此同时要加强控制仪表中易发生故障的节点。由于工艺因素和仪表因素均可能是引起自动化仪表故障的因素,所以工作人员要熟悉仪表的工艺流程,及时、准确判断仪表故障出现的根源,在最为有效地时间内处理故障,确保正常生产,减少故障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一、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工业仪表的特点 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控制仪表主要特点是采用先进的微电脑芯片及技术减小了体积,并提高了可靠性及抗干扰性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自动化工艺仪表的可编程功能 在控制电路的过程中,硬件软化可以通过一些接口芯片来进行一个比较复杂的功能控制,它的软件编程就是以储存控制程序代替往常的顺序控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用硬件代替,则需要一个完备的定时和控制电路。所以,总的来说,如果可以利用软件置入仪器仪表来代替常规的逻辑电路,则可以极大地简化了硬件的结构。 2.自动化工业仪表的记忆功能 往常,仪表采用的形式一般都是时序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它们只可以在一定的时刻里记忆一些简单的状态,但是当下一状态到来之后,前面记忆到的状态就完全消失掉了。但自从把微机引入到仪表的应用之后,它的随机存储器本来就可以记忆前一状态中的信息,所以只要一充上电,这些记忆便可以一直被保护存下来,同时还可以记忆其它状态的信息,再进行信息的重现和处理。 3.自动化工业仪表的计算功能 由于微型计算机是自动配置在自动化仪表中的,因此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多种复杂计算。在自动化仪表的计算中,我们还可以进行确定极大和极小、被测量的给定先检测和乘除一个常数等各方面的比较和运算。 4.自动化工业仪表的数据处理功能 在测量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自检自校、线性化处理、抗干扰和测量值和工程值的转换等等。但是因为有了微处理器和软件,我们都可以很方便地用软件来处理这些问题。第一,可以极大地减轻软件的负担,第二,丰富了处理功能。除此之外,自动化仪表在检索和优化等方面也是存在极大的功能的。 二、石油化工行业检测执行仪表概述 1.温度仪表 石油化工企业的管道内介质温度和现场生产设备温度均应在温度监控的状态下进行安全生产,一般温度控制的范围为-200℃~1800℃,大部分温度测量均采取接触式测量方式。在现场温度仪表中,常规使用的品种包括热电阻、顺贵金属温度计、热电偶等。其中,热电偶信号和热电阻往往可以直接与DCS或温度采集仪器相接入,在现场总线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一体化温度变动器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压力仪表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压力控制与安全生产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压力控制一直被企业视为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压力仪表在生产中可控制的压力范围为300MPa左右,对于变动器、压力传感器、特种压力仪表等设备,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运用多种工作原理,如脉动介质、粉状、高温介质、粘稠状、易结晶介质等压力测量等,能够确保较高的测量精确度,现阶段,石油化工生产主要使用的压力仪表包括弹性式、液柱式、活塞式三种类型。 3.物位仪表 通常情况下,石油化工生产采用液位测量的方式,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准确了解被浮力式仪表。物位仪表根据压力和压差的不同,其测量放肆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静电式、雷达式、直读式、电容式、点接触式、浮力式、雷达式、辐射式、超声波式、重锤式、激光式、矩阵涡流式、磁致伸缩式等。在这些测量方式,具备较高测量精确度的方式为磁致伸缩式、雷达式和矩阵涡流式,并且已经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4.流量仪表 流量参数与温度、液位、压力参数共同构成了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的重要信息数据基础,所以同样也必须确保流量参数测量的精确度。在流量考核中要遵循优化和稳定的原则,确保流量仪表能够准确获取单位时间内物体有效截面的流体体积、温度和压力补偿数值,为正常生产提供可靠数据。 三、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工业仪表的控制技术 1.常规控制 其实,石化工业自动化的顺序控制、批量控制和连续控制等这些基本控制策略是依然不变的,这些我们都可以从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气动单元组合仪表、常规DCS和新一代DCS的变化中观察出来。这些控制主要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比率调节、均有调节、前馈调节、自动选择调节、分成调节、串级调节、单回路控制、连续控制、分成调节、非线性调节和自动选择调节等。但是,PID调节依然是最基础的。具体来说,就是控制算法和功能块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组态能力和控制方案的变化则是最大的。 2.先进控制和优化 在现代化的控制论推动之下,各种各样的智能化算法呈多样化。其实除了只能PID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多变量控制都已经在石化行业和炼油行业实现了生产实践阶段的运用。虽然它的基础是DCS,但是它既可以是一个软件包,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多变量动态过程软测量技术和模型辨识技术都是和它有着极大的联系的,多数都是采用PID串级控制和测控相结合的方式。单一油源在炼油厂中的成功率最高,尤其是在卡边控制上,它的平稳操作基础的增效效果是最明显的。 3.人机界面 目前,石化企业的形势已经不再是一对一的装置和控制室,二是发展到多个装置对应一个控制室的形式,并且他们的最终表现是以LCD和CRT显示屏为主的,偶尔辅以一些显示仪表和指示灯。鼠标和键盘操作为主,触摸屏和少数旋钮与按钮则是辅助工具。工业电视的摄像头画面也实现了以DCS代替专用屏的目标。 在DCS的组态过程中,人机界面的操作策略是和控制策略紧紧相伴的。在工位号操作的过程中,细目画面、趋势画面和分组画面等这类典型的“仪表棒图”都是可以相伴的,可以快速实现“组态”。但是模拟图的制作则需要比较谨慎,需要我们按照工艺要求来实现,这些都是关系到报警、优化操作、事故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等人机界面是否能够取得友好相处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DCS和HMI等软件产品的性能,另一方面,我们除了需要控制方案等指标的实现之外,还需要注意控制在系统集成过程中的硬指标的实现,在人机界面这些软指标方面也需要尽到百分之一的努力,更加需要工作人员树立无私的服务思想,和工艺操作人员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从而在工艺装置中实现最完美的操作。 4.安全仪表系统 石化装置的安全性要求如今越来越备受各方面的关注,主要都是由于连续化和大型化以及工艺过程中易燃易爆等原因引起的。以往的单纯又DCS设备来实现安全连锁保护的方法如今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紧急停车系统的加入显得尤其重要。自动化仪表基于IEC61508和IEC6151的安全仪表系统(SIS),正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的安全需求。 四、自动化仪表故障分析思路及常规处理 石化生产中,常规仪表主要分为四大类,即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及压力检测仪表,日常维护中,需要工作人员掌握这些仪表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指标等,同时,还要注重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特点、衔接及易发故障节点等,并熟悉相应的工艺流程及介质。因为,通常仪表的异常现象,可能是由工艺因素、仪表因素或者二者共同引起的。当故障发生时,仪表维护人员需要与工艺人员确认后及时判断故障发生的根源,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故障,保证生产安全平稳。 1.流量检查仪表故障分析及处理 流量指示经常会不正常,比如指示偏高、偏低等。 (1)流量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到最小时,首先检查现场检测仪表指示也最小,则检查调节阀开度,若调节阀开度为零,则常为调节阀到调节器之间故障。当现场检测仪表指示最小,调节阀开度正常,故障原因很可能是系统压力不够、系统管路堵塞、泵不上量、介质结晶、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若是仪表方面的故障,原因有:孔板差压流量计可能是正压引压导管堵;差压变送器正压室漏;机械式流量计时齿轮卡死或过滤网堵等。 (2)流量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值达到最大时,则检测仪表也常常会指示最大。此时可手动遥控调节阀开大或关小,如果流量能降下来则一般为工艺操作原因造成。若流量值降不下来,则是仪表系统的原因造成,检查流量控制仪表系统的阀门是否动作;检查仪表测量引压系统是否正常;检查仪表信号传送系统是否正常。 (3)流量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值波动较频繁,可将控制改到手动,如果波动减小,则是仪表方面的原因或是仪表控制参数PID不合适,如果波动仍频繁,则是工艺操作方便原因造成。 在此我以电动差压变送器为例(ROSEMOUNT 1151 系列)。仪表保运人员在处理故障时应先向工艺人员了解故障情况,了解工艺情况。 2. 物位检查仪表故障分析及处理 (1)液位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值变化到最大或是最小时,可以先检查检测仪表看是否正常,如指示正常,将液位控制改为手动遥控液位,看液位变化情况。如液位可以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则故障在液位控制系统;如稳不住液位,一般为工艺系统造成的故障,要从工艺方面查找原因。 (2)差压式液位控制仪表指示和现场直读式指示仪表指示对不上时,首先检查现场直读式指示仪表是否正常,如指示正常,检查差压式液位仪表的负压导压管封液是否有渗漏;若有渗漏,重新灌封液,调零点;无渗漏,可能是仪表的负迁移量不对了,冲洗调整迁移量使仪表指示正常。 (3)液位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值变化波动频繁时,首先要分析页面控制对象的容量大小,来分析故障的原因,容量大一般是仪表故障造成。容量小的首先要分析工艺操作情况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很可能是工艺造成的波动频繁。如没有变化可能是仪表故障造成的。 以电动浮筒液位变送器为例,当液位指示不正常,偏高或偏低时,首先要了解工艺状况、工艺介质,搞清楚被测对象是精馏塔、反应釜,还是储罐、反应器、用浮筒液位计测量液位,往往同时配置玻璃液位计。工艺人员以现存玻璃液位计为参照,判断电动浮筒液位变送器指示偏高或偏低,因为玻璃液位计比较直观。 3. 压力检查仪表故障分析及处理 当容器压力指示偏低、偏高或者不变化时,首先要了解被测介质是气体、液体还是蒸汽,了解简单的工艺流程。 (1)压力控制系统仪表指示出现快速振荡波动时,首先检查工艺操作有无变化,这种变化多半是工艺操作和调节器PID参数整定不好造成。 (2)压力控制系统仪表指示出现死线,工艺操作变化了,压力指示还是不变化,一般故障出现在压力测量系统中,首先检查测量引压导管系统是否有堵的现象,不堵,检查压力变送器输出系统有无变化,有变化,故障初处在控制器测量指示系统。 4. 温度检查仪表故障分析及处理 温度指示不正常通常指指示偏高、偏低或者变化缓慢甚至不变化等。 分析温度控制仪表系统故障时,首先要注意两点:该系统仪表多采用电动仪表测量、指示、控制;该系统仪表的测量往往滞后较大。 (1)温度仪表系统的指示值突然变到最大或最小,一般为仪表系统故障。因为温度仪表系统测量滞后较大,不会发生突然变化。此时的故障原因多事热电偶、热电阻、不畅导线断线或变送器放大器失灵造成。 (2)温度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出现快速振荡现象,多为控制参数PID调整不当造成。 (3)温度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出现大幅华南的波动,很可能是由于工艺操作变化引起的,如当时工艺操作诶有变化,则很可能是仪表控制系统本身的故障。 (4)温度控制系统本身的故障分析步骤:检查调节阀输入信号是否变化,输入信号不变化,调节阀动作,调节阀膜头膜片漏了;检查调节阀门定位器输入信号是否变化,输入信号不变化,输出信号变化,定位器有故障;检查定位器输入信号有变化,再查调调节器输出有无变化,如果调节器输入不变化,输出变化,此时是调节器本身的故障。 在此以热电偶为测量元件进行说明。 首先应了解工艺状况、被测介质的情况以及仪表安装位置,在气相还是液相等,可以通过询问工艺人员来了解。因为是正常生产过程中的故,而非新安装的电热偶,所以可以排出热电偶和补偿导线极性接反、热电偶或补偿导线不配套等因素。 5. 简单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 在实际生产中,控制系统经常会出现不稳定、输入信号波动大等现象,为了不影响生产及产品质量,我们必须对此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在处理这类故障时,作为仪表保运人员,必须很清楚控制系统的组成情况,在此我以流量on告知系统为例。简单的流量控制系统由电动差压变送器、单回路调节器和带电气阀门定位器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成;此外,还要了解工艺情况,诸如工艺介质、简单工艺流程、流量类型以及介质的存在状态等。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石油化工行业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摘要:基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介绍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在鄂州球团厂的尝试应用。研究中尝试将生命周期法和木桶理论引入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以求扩大预先危险分析法应用的时间范围,提高其分析精度,并使之分析更加系统化。 关键词:预先危险分析法;鄂州球团厂;生命周期法;木桶效应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概述 预先危险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1]是一项为实现系统安全而进行的危害分析的初始工作,常用在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经验觉察其危险因素的工艺项目的初步设计或工艺装置的研究和开发中,或者用于在危险物质和项目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的初期开发阶段(包括设计、施工和生产前),对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等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做出宏观的概略分析。在PHA中,分析组人员应考虑工艺特点,列出系统基本单元可能的危险性和危险状态,这些是概念设计阶段所要确定的,包括:原料、中间物、催化剂、三废、最终产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反应活性,装置装备,设备布置,操作环境,操作(测试、维修等)及操作规程,各单元之间的联系,防火及安全设备等。当识别出所有的危险情况后,列出可能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改正或防范措施。 (二)预先危险分析法的步骤 PHA分析法包括三个步骤,及分析准备、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文件。 1.分析准备 (1)确定系统。明确所分析系统的功能以及其分析范围。分析准备PHA分析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对所需要分析的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和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调查了解。 (2)调查收集资料。调查生产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收集设计说明书、本单位的生产经验、国内外事故情报以及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资料。分析组需要收集装置或系统的有用资料,以及其他可靠的资料(如任何相同或者类似的装置,或者尽管工艺过程不同,但其使用方法相同或者相似的设备的资料)。危险分析组应该尽可能地从不同的方面、方式和渠道汲取相关经验或者教训,包括详细装备的危险性分析、相似装置设备的操作经验、标准等。 (3)概念设计。为了让PHA达到预期的目的,分析人员必须写出工艺过程的概念设计说明书。因此,分析人员必须知道过程所包含的主要化学物品、反应、工艺参数以及主要设备的类型(如容器、反应器、换热器等)。明确装置需要完成的基本操作和操作目标,这些工作有助于确定设备的危险类型和操作环境。 2.完成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不是分析系统本身,而是预防、控制或减少危险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从确保安全的观点出发,寻找危险源或者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评价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析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把事故与危险降低到最低的程度。PHA分析可能发现一些危险和事故情况,因此PHA还应对设计标准进行分析并找到能消除或减少这些危险的其他方法或途径,要做出这样的评判需要一定的经验。危险分析组在进行PHA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危险物料和设备。如燃料、高反应活性物质、有毒物质,爆炸系统、高压系统、其他储能系统。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条件。 (2)分析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替面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设备与物料之间与安全有关的隔离装置。如物料的相互作用、火灾爆炸的产生与发展、控制停车系统等。 (3)影响设备和物料的环境因素。如地震、振动、洪水、极端环境温度、湿度、静电等。 (4)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者状态参数。 (5)操作、测试、维修以及紧急处置规程。如认为失误的重要性、操作人员的作用、设备的可接近性、人员的安全保护。 (6)人机关系。包括人的适应性,机的可靠性、维修度,界面的以人为本等。 (7)辅助设施。如储槽、测试设备、培训设施、公用工程。 (8)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防护装置等。如调节设备、备用设备、灭火以及人员防护设备。 (9)划分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对工艺过程的每一个区域,分析组都要识别危险并分析这些危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系统或子系统查出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很多。为了使采取的安全措施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对这些危险因素按照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成四个危险等级。 (10)制定安全措施。针对危险因素出现条件及形成事故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编制分析结果文件 为了方便起见,PHA的分析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其内容包括识别出的危险、危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后果、危险等级以及改正或预防措施。PHA结果表常作为PHA的最终产品提交给装置设计人员。 二、预先危险分析法应用实例 (一)实例简介:鄂州球团厂 武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鄂州球团厂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鄂东南地区投资兴建的一座特大型球团矿生产基地,[3]地处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新庙工业园,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该厂于2002年12月24日经武钢批准立项,2004年11月18日奠基开工,2005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其球团一期工程拥有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 500 万吨/年球团生产线,固定资产总投 资达人民币 11.7 亿元,采用国际先进的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生产工艺,[4]由美卓矿机和国内长沙冶金设计院联合设计,并以外方为技术总负责,重要工艺设备全部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高,实现了计算机集中操作并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系统稳定可靠实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球团品位达 65%以上, Ф9~16mm,粒度均匀,各种化学成分稳定,硫、磷含量在 0.015%以下,FeO 工厂主要有原料作业区、球团作业区、检修作业区和运输作业区。这里我们仅选择球团作业区中的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生产工艺为例,进行重点分析。 (二)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选取部分示例) 三、关于预先危险分析法改进的建议 (一)预先危险分析法弊端 1.预先危险分析法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设备装置或者某一特定危险源,针对范围小,对于庞大的工厂难以适用。 2.预先危险分析法主要是定性分析,难以对危险和事故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 3.预先危险分析法主要在事前进行预测分析,现状评价难以适用。 (二)改进性建议 任何方法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不应该说它改变了之后就不再成为原来的名字(预先危险分析法),随着实践情况、时代情况进行逐步调整,不仅是理论上的创新,而且有利于提升实际生产创造活动的效率,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1.概略方面 将生命周期法的思路引入安全评价的过程。任何系统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5]所谓生命周期法就是严格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和步骤去评价系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坚持完善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贯穿于某一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不是以往的事前用危险分析法,事中用安全检查表法等。整个生产的生命周期采用同一种方法不仅利于操作人员掌握,而且加强了衔接,避免了脱节,明确了责任,更重要的是,同一种安全评价方法起到了追踪的作用,有更好的安全评价效果。另一方面,预先危险分析法不仅应该有事前评价,而且应该有事后的反馈。这样,不仅可以有完善的评价过程,而且评价效果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对以后的评价工作起到启发作用。 2.技术方面 在控制措施阶段根据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同样的道理,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性也是由最危险的环节决定的。首要对最危险的环节采取措施,不仅达到了安全的效果,而且符合经济性的原则。 总之,预先危险分析法简单,但又具有可编辑性。不仅适用于项目的初期,而且经过实际情况补充也适用于高级复杂的项目。尽管还有不足之处,但是其强大的应用功能将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浅谈石油化工行业消防设计的问题及遵循原则 摘要:近些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火灾频发,使该行业的消防设计受到广大行业内人士的重视。本文就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当下消防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石油化工;消防设计;遵循原则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内地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设石油化工工厂的项目。 石油化工企业是以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储运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炼油厂、石油化工、石油化纤厂及其联合组成的工厂,其加工、储运、运输的物料多数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的特点。这些特点使石油化工成为了发生火灾的高危行业,尤其是近几年国内石油化工厂火灾频发,使石油化工厂内的消防设计受到了国大企业的重视。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合理设置固定式和移动式消防设施,减小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做到消防设施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本文就石油化工企业中消防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论述,供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探讨。 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防火间距的问题 在总图布置时,不能严格审视周围环境条件,周密地考虑与相邻建筑物的关系和防火间距。不能严格按规范规定执行,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如:某装置的消防水炮与装置之间距离不到8米,造成水炮仰角太大,不能有效地保护装置的设备;另外,如果装置发生严重火灾,则在火焰强烈辐射下,将不能进行水炮的正常操作和使用。又如,某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装置,在总图布置时,把装置的生产区布置在了南侧,装置所属的办公区建筑物布置在了北侧,造成与其南侧的另一个工厂的办公楼的防火间距不足20米,另外东北的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这样的布置给装置留下了消防隐患。所以,在总图布置时,应避免办公楼处于生产装置下风向,以此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1.2 消防站的设置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的要求,大中型的石油化工企业应设消防站。即对于大中型石化企业,无论其周边的依托条件如何,企业自己必须设置消防站。该消防站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大中型石化企业的火灾危险程度高,设置消防站立足于着火初期快速出车灭火,企业自救。消防站的设计规模则需根据企业的规模、火灾危险性、固定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及周边可依托的移动消防力量确定。对于固定消防设施设置完备,周边协作单位能够提供适用于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消防车,消防站的设计规模可适当减小。 对于小型石化企业,当周边设有消防站,该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超过5min(对丁、戊类的局部场所,行车路程加大到4km),当其消防车的配置满足企业消防需求时,该消防站可作为企业的依托消防站。 对于园区内的大中型石化企业,即便是园区集中设置的消防站接到火警后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超过5min,能够提供适用于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消防车,考虑到企业内部消防站消防人员熟悉本企业内部情况,了解石化火灾特点,能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对扑灭初期火灾、控制火势发展有很大作用,所以认为企业仍需设置自己的消防站,但消防站规模可适当减小。 1.3 设备选型问题 一些消防专业设计人员缺乏实际生产经验,造成了设计的消防设备不符合实际要求,一些设施不能正常工作。如某装置露天现场设置的火灾探测器,设计上选择了感温感烟型,投用后全部不能正常工作。作为业内人士都清楚感温感烟型式的探测器只适用于封闭的空间内,而唯一适用于露天场合的是光电感应型火灾探测器。又如,某氯盐加工装置,正常生产情况下现场挥发大量油气,而现场所设置的火灾探测器选择了感烟型,造成火灾探测系统误报频频。某化工厂,生产现场存在氯、氮、硫等杂环化合物,现场设置了催化燃烧型可燃气探测器,由于氯、硫化合物导致催化剂中毒,致使该现场设置的可燃气探测器全部失灵。 1.4 罐区消防冷却水系统的选型问题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2.4条注(4)规定“地上储罐的高度大于15m或单罐容积大于2000m3时,宜采用固定式冷却水设施”,而《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第12.1.5条规定“单罐容量小于5000 m3且罐壁高度小于17m的油罐,可设移动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或固定水枪与移动式水枪相结合的消防冷却水系统”,两者不一致,而且两规范规定的罐壁高度17m和15m也不明确,因为油罐都有基础,该部分高度是否计入总高度,规范及条文说明中都未提及。笔者认为:(1)油罐高度应从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算起,因为灭火救援行动中油罐高度就是从室外地坪到罐顶的垂直距离。(2)应以15m为分界点,并把“宜”改为“应”,原因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第7.4.6条中解释“经过训练的消防队员能够承受的水枪最大反作用力不应超过20kg,一般不宜超过15kg”。油罐越高,消防冷却时需要的水枪充实水柱越大、水枪出水量也越大,相应水枪的反作用力也越大。当油罐总高度超过15m时,根据水枪充实水柱公式Sk=(Hl-H2)/Sinα,水枪上倾角一般为45°,为了保证消防队员的人身安全和扑救效果,水枪的最大倾角不应大于60°,取α=60°,Hl=15m,消火栓灭火高度HZ=l.0m,由此可知,当油罐总高度为15m时,水枪充实水柱为16.2m;若为安全起见,取17m,水枪口压力则超过0.355Mpa,此时水枪的反作用力超过20.13kg,超出了消防队员承受的压力范围。 二.消防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对于消防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为了使消防设计更加合理、安全、可靠,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进行设计: (1)要以规范为设计依据 国家起草和颁布了相当数量的规范和各类行业标准,并且就一些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标准、规范,进行了重新修改和完善。现在,就消防设计而言,可以说是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笔者认为,设计行为应严格地、认真地履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各种消防、防火、报警设施的设计,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2)要以生产实际为依据 由于我国相关标准规范的不完善性、不具体性,导致在实践中一些具体问题无可适从。如对于固定式干粉灭火设施,哪些场所应该设置,哪些场所不应该设置,规范中就没有进行具体规定,只是笼统地说火灾危险性较大场所宜采用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于是,在一些企业,固定干粉灭火设施到处泛滥,无论是封闭空间还是露天场所,无论着火介质适不适合当即扑灭,只要是火灾危险性较大,一律被设计单位所采用。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起码有两种场所不适合设置固定自动干粉灭火系统,一是露天场所,二是存在液化烃的场所。这是因为:1、固定自动干粉灭火系统属于全淹没式灭火系统,它只适用于封闭空间(开口面积不超过封闭面积的 15%),而露天场所存在气流的扰动,所以固定干粉灭火系统不适用于露天场所进行灭火。2、一旦因液化烃类气体泄漏而发生火灾,固定自动干粉灭火系统将自动喷发实施灭火。而液化烃类气体发生火灾后,如果无视现场状况而盲目把火扑灭,液化烃类气体的扩散更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3)进行专家论证 实践表明,专家论证制度,是解决诸多实际难题的有效机制。如果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根据实际情况也无从选择,则应该召开相关专家参加的专家论证会议,对所做的设计进行充分论证。论证会议通过的设计方案,设计工作可以继续进行。没有通过的设计方案,必须推倒重来,重新开始设计工作。 结语 本文对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消防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在消防设计时,应严格执行现行规范要求;对于大型、特大型的项目,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且设计方案一定要通过专家论证。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浅析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调试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经营也步入了自动化,尤其是自动化仪表的广泛应用,更是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降低了人为的操作难度,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使得化工行业的产品质量更上层楼。本文就围绕着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调试谈笔者几点看法。 关键词:石油化工 自动化 仪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经营也步入了自动化,尤其是自动化仪表的广泛应用,更是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降低了人为的操作难度,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使得化工行业的产品质量更上层楼。 一、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仪表的施工工艺 1.仪表单体校验。首先对仪表进行外观检查。内容包括:铭牌及实物的型号、规格、材质、测量范围、刻度盘等,应符合要求。一般仪表单体校验应不少于五点,基本误差应小于允许误差。温度计示值校验应不少于两点,有特殊要求的温度计,应作四点试验。压力表校验过程中指针的上升和下降应平稳、无迟滞现象。一般真空压力表真空部分选取至少两点,压力部分测量上限超过零点三兆帕时,真空部分选一点。 2.调节阀调试要求。气密性试验将相当于调节阀输入量程上限的气源压力送到薄膜气室,切断气源后五分钟,气室压力应不下降;强度试验在阀门全开状态下用洁净的水(或煤油)进行试验,压力为最大压力的一点五倍;泄漏量试验试验介质为水或空气,试验压力为零点三五兆帕,当阀的压差小于零点三五兆帕时用规定允许压差。行程试验根据阀的输入信号要求,分别加入零、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允许偏差正负百分之零点二五(不带定位器);十负百分之一。灵敏度试验分别使阀停留在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八十五的位置上,增加或减小信号压力,测量使阀杆开始移动的压力变化值,不得超过信号压力的百分之一点五。行程时间测定事故切断阀和设计明确规定的全行程时间的调节阀,必须进行全行程时间试验。在阀全开(或全关)状态下,使阀动作并走完全行程趋于全关(或全开)。用秒表测定从阀开始动作东动作完成的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调试 要按照校验接线图进行零点调校:在AP为零时,调整调零螺丝,使输出电流为4mADC,向正压室加入AP,使输出电流满量程为20mADC,然后泄除压力,观察仪表回零隋况,反复几次,使零点稳定。测量范围的调整:缓慢加入压力信号到满量程,观察输出电流。调整量程微调螺丝,使得在规定量程下输出为20mADC。调整好量程后将输入差压信号分为五个点,对仪表进行基本精度的校验。 1.仪表的安装。 仪表要在现场条件具备后方可进行安装,其安装位置应考虑操作及维护方便,不宜安装在震动、潮湿、有强磁场干扰或温度变化剧烈的地方。仪表安装应进行外观检查,其外观应完整无破损,附件齐全,型号、规格、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不得敲击、震动仪表,应轻拿轻放,安装应固定牢固平正。 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应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并随管道一道进行严密性及强度试验。仪表设备的接线引入口不应朝上,以避免灰尘、水或其它物品进入接线盒内,接线完毕,接线口应及时封堵。 2.关于调试应力的产生及处理办法。 调试应力的产生通常仪表内部都有机械传动部件,如差压(压力)变送器在调试过程中,对其机械支点及零点进行机械调整时,使其传动机构在正反作用力作用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点,从而使其零点及量程符合要求参数,但在新的平衡点建立过程中,调试应力随之产生。在调试中发现,仪表在相同的标准器、等值的输入信号、相同的调试环境下,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调试,其所得到的参数不一致,其变差与机械调整幅度的大小成正比,经过分析,造成这种现象与机械传动机构在调整正、反作用力时受力产生的变形有关。所以平衡点会随着这种变形恢复过程而变化,产生调试应力,影响了仪表的精确度。 消除调试应力的方法消除调试应力采用恒温二次调试,具体方法如下:取仪表全量程的百分之零、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七十五、百分之百进行校验,并观察仪表的稳定度和灵敏度,做好调校记录,校验合格后将仪表放进保温箱,进行二十四小时恒温(恒温温度参照当地该时段的自然平均温度或按仪表使用温度高限设定)。二十四小时后,取出仪表使其处于常态(温度、湿度),实测百分之零、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七十五、百分之百输入一输出值,两组数据比较后发现产生变差,然后进行第二次调试。第二次调试宜采用仪表电气线路中的可调元器件进行微调,避免产生新的调试应力,使其零点、量程、线性误差符合要求。 3.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仪表各个参数的测量。 现场仪表测量参数一般分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四大参数。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来分析不同的现场仪表故障所在。 第一在分析现场仪表故障前,要比较透彻地了解相关仪表系统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情况及条件,了解仪表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意图,仪表系统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参数要求等;第二在分析检查现场仪表系统故障之前,要向现场操作工人了解生产的负荷及原料的参数变化隋况,查看故障仪表的记录曲线,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仪表故障原因所在;第三如果仪表记录曲线为一条死线(一点变化也没有的线称死线),或记录曲线原来为波动,现在突然变成一条直线;故障很可能在仪表系统。因为目前记录仪表大多是计算机系统,灵敏度非常高,参数的变化能非常灵敏的反应出来。此时可人为地改变一下工艺参数,看曲线变化情况。如不变化,基本断定是仪表系统出了问题;如有正常变化,基本断定仪表系统没有大的问题;第四,变化工艺参数时,发现记录曲线发生突变或跳到最大或最小,此时的故障也常在仪表系统;第五,故障出现以前仪表记录曲线一直表现正常,出现波动后记录曲线变得毫无规律或使系统难以控制,甚至连手动操作也不能控制,此时故障可能是工艺操作系统造成的;第六,当发现显示仪表不正常时,可以到现场检查同一直观仪表的指示值,如果它们差别很大,则很可能是仪表系统出现故障。总之,分析现场仪表故障原因时,要特别注意被测控制对象和控制阀的特性变化,这些都可能是造成现场仪表系统故障的原因。所以,我们要从现场仪表系统和工艺操作系统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仔细分析,检查原因所在。 另外,自动化仪表前期质量好坏,决定仪表本身的使用的好坏,使用的寿命长短。自动化仪表的中期,也就是仪表的使用过程,使用的好坏,维护的质量,对仪表的使用寿命来说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有关部门注重提高仪表自动化建设的步阀,真正让仪表仪器取代人工操作。定能大大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效率,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石油化工行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 【摘要】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也是近代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素有“工业的血液”之称,所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对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各种因素对石油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控制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1、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以石油化工工程项目为对象,对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的不同环节,针对自然风险(主要是地质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在跨国工程项目中考虑政治风险),进行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置、风险监控活动,来预防、控制、消除风险,实现降低石油化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中实施风险管理,其意义在于:(1)有利于安全生产、人员健康和环境保护;(2)有利于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3)有利于减少工程项目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4)有利于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形象;(5)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6)有利于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因素 2. 1经济风险 (1)采取其他不当筹措资金的方式,使得成本增加,导致不必要的损失;(2)业主信誉度低,对项目的支持度和满意度低,推迟对承包商支付的费用;(3)物价工涨,工资水平和材料价格增加了承包商的成本和经济损失也是许多工程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囚。 2. 2技术风险 所采用的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及工艺技术在能耗,三废处理等方面是否能够满足项目预期的风险,以及技术认识不足可能的风险。承包商和是否有顺利完成该项目的能力和经验,风险管理的监测是否到位。还有由于技术的变更造成施工计划,材料、人工等方面的变化,影响到工程成本。另外要十分重视工程地质风险。 2. 3自然风险 (1)超标准洪水暴雨、不利的气象条件或地质灾害等自然环境条件,造成工程停工,财产损失;(2)环境污染健个法规要求严格,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2.4政治风险 主要是指项目所处宏观环境的局势稳定性,项目建设和运营所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政策性调控影响,以及项目的审核批准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这类风险由下列因素引起:一是政府或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干预。二是产业政策调整,工程建设体制、工程建设政策法规变化或不合理。三是在国际工程中,国家间的关系变化等。 3.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对策 实施风险管理,其目的就是通过这套管理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由于工程项目的工艺特殊性和工程项目场所的环境特殊性,各种突发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为了将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以阻止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必须制定一套针对工程项目活动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计划,以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都能做到有条不紊、胸有成竹。 1.硬件措施 在削减风险危害的措施中,硬件措施必不可少。削减工程项目风险的硬件措施包括配备控制和消除危害的设备、仪器、工具、防护装置以及安全劳保用品等硬件的配置和保证设备、设施的完整性及有效使用措施。没有专门用于控制有害操作和保证设施完整性的硬件措施,削减风险也许就是一句空话。硬件措施包括:安全设备配置以及劳动保护措施。 2.技术措施 风险预防技术对策是以工程技术手段解决风险问题,预防事故的发生及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最佳安全措施。石油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采用新的工艺新技术,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无疑会提高质量和速度。但由此可能会破坏危及原有的安全保护系统,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也有一段适应的过程。为减少对工程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危害,避免环境污染或因不适应新工艺、新技术而造成失误带来损失,进行技术变更时应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采用的新工艺或新技术,对可能产生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危害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从而修改或重新制定新的预防和削减风险的措施; (2)当使用新的液体系或引用新的液化学处理剂时,须进行毒性试验和对人员健康及环境影响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在施工中往往会因地质或其它方面的原因改变设计或原定的施工方案,由此可能会产生新的危害风险或原定的风险防范措施不再有效或不适应,需要制定新的措施; (4)当引进某项新工艺或新技术时,应针对新工艺或新技术的特点,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新工艺或新技术的掌握;新工艺或新技术可能带来哪些新的对工程作业人员健康、安全和对环境方面的危害以及防止、减轻和处理这些危害的措施、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3、 掌握市场信息 石油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掌握、利用市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石油企业要及时了解外信息,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选择地多渠道、全方位地开经营活动,不仅可以大力开展合作经营,分包施工、配合工,而且还能有效保证规模效应及良好的收益。同时通过适地掌握项目东道国的新政策、新动向,与先进技术进步相联系,提高专业水平,强化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也是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现风险转移和控制的有效途径。 4..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风险应急反应体系 包括应急反应组织、应急反应管理、应急反应指挥和应急反应实施系统;从工到下,有可靠的、方便的信息传递系统,保证应急计划的顺利实施。 (1)工程项目风险应急反应组织体系 风险应急组织属于风险管理组织的一部分,当发生重大险情时,应成立临时性的专门机构,如抢险指挥部。通常应急组织分为三个级别。①局属风险应急管理机构或应急管理部门;②公司风险应急管理机构或重大险情抢险指挥部;③队(平台)现场应急不组。 (2)应急反应管理的内容 应急反应管理是风险应急反应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内容包括:①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落实;②应急组织及成员的应急岗位和职责与任务;③应急反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④应急抢险防护设备、设施及工具的配置与管理,使其处于良好状态;⑤制定紧急情况下的报告制度;⑥员工的应急反应培训和应急演习;⑦应急反应准备情况的检查;⑧发生紧急险情后,实施应急处理的结果报告等。 5.对员工加强培训 由于人员变更改变或补充的组织机构成员、设备监督员及操作人员,为了保持其基本能力和风险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应针对油气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培训。当员工的岗位改变或设备操作人员发生变更时,须针对新岗位的要求进行培训,对特殊工种需持证上岗的,必须经培训考取合格证后方能上岗。新参加工作的员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才能上岗。 6.要考虑法律变更因素 公司和队应研究和评价己颁布的或新的法律、法规内容,使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与这些规定的要求相适应。当有关法律、法规变更后,风险管理计划及相应的措施必须重新制定和修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风险分析,提出预防、处置工程项目中各类突发事故和可能发生事故险情的应急反应计划,并且按照应急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模拟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当工程项目中发生各种紧急情况时,能确保员工和财产的安全,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损失和影响。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石油化工行业流量仪表选型 摘要:伴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众所周知,石油化工的流量仪表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同时流量仪表也是自动化装置中的―个非常重要仪器,无论实在电力行业还是石油行业,它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仪表的种类、价格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仪表也是相当重要的。本文就仪表的选用做出了简单的阐述。 众所周知,石化化工行业流体的种类相对比较多,流体主要包括蒸汽、新鲜水、软化水、等。从石油化工的原料或者产品来看,又主要包括瓦斯、液化油、轻烃等。因为存在着输送流体的管线粗细差别相对比较大,而且流体的一些物理性质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这就造成了无论任何一种流量计都不能够全部测量出以上的流量。所以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来说,选择合适的仪表是相当重要的。 1 石油化工行业流量仪表选用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因为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经常会遭遇到高温高压的环境,或者是易燃或者易爆的工作环境。所以石油化工行业的流量仪表的选型首先必须要遵循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的设计规范和一些相关的标准。必须要选用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仪表。一定要禁止选用一些没有经过工业部门鉴定仪器仪表。而且在同一个项目工程中,选用的仪表种类和规格应该尽量统一。以便为以后的维护工作作出一些方便。因为各类流量计都有一些各自的特点,而石油化工仪表的选型目的是为了发挥仪表的长处,避免仪表的短处。所以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该选择最适合本厂使用的流量仪表。选型主要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考虑: 1.1.所选用的仪表的防爆性能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1.2.选用的仪表是否满足工艺对压力损失的要求。 1.3.是否满足被测流体的相关特性。 1.4.各个仪表之间的准确度是否配合恰当。 1.5.选用的仪表是否可以满足现场的安装要求。 1.6.选用的仪表是否满足耐温和耐压以及抗振动的相关要求,以及是否满足日后修复和更换的相关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外界因素对仪表造成的损害,对于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管线,应该尽可能的安装副线,以便于日后的维修工作和离线校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流量仪表类型及选型。 2.1.流量仪表的分类。因为现在国际上对于流量仪表没有统一的一个分类的标准。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对流量仪表进行分类。从实际运行情况来说,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应用到了五类流量仪表。 2.1.1.根据流体的差压和流量之间平方关系来测定的差压式仪表,这种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使用中仍然位居首位,这种流量仪表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流量仪表。但伴随着一些其它种类的流量仪表技术不断的成熟和价格的逐渐降低,这种仪表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的降低; 2.1.2.利用叶轮的旋转带动检测线圈中检测到感应电动的涡轮式流量仪表,这种仪表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它具有结构相对简单牢固,安装费用相对较低,测量的范围相对较宽$等优点。 2.1.3.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测定流量的电磁式流量仪表,这种流量仪表测量水的效果相对较好,但是这种仪表不能用于测量一些非导电的液体。同时对蒸汽和气体和对电磁的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差。 2.1.4.由时差法和多普勒法这两种测量方法共同工作的超声式流量仪表,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流量仪表,超声波流量计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因为于管线的口径无关,而且也不需要对管线进行开口和加工,所以这种仪表的后期维护量小。 2.1.5.容积式流量仪表,这种仪表适用于油脂类和水等介质的测量工作。但是这种仪表不适和测量蒸汽和空气等介质,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除此之外,还有质量流量仪表等。这些仪表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工程选择中,我们应该发挥其优点,避免其缺点,才能更好地让企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2.2.石油化工行业流量仪表选用准则。 在石油化工行业流量仪表选用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以上的六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然后进行仔细的分析后,然后再选择一个具体的适用于现场生产的流量仪表类型。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以下的几点要求。 2.2.1_对于流量测量的相关系统,应该尽可能的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争取测量出来的流量和实际的流量相符。 2.2.2.对于流量测量仪器,流量测量的量程应该尽可能的达到一定宽度标准,高于正常生产中对于流量的要求,防止超流现象的发生。 2.2.3.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流量仪表要拥有较小的永久压力,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管道损失,争取降低能耗,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2.4.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流量仪表的选用工作应该满足流量仪表具有良好的可重复l生和重复利用率。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开支。 2.2.5.直管段的长度应该尽可能的短一些,而且在没有流动调整器的情况下,流量仪表可以进行自身的流动来进行调整。 2.2.6.因为流量仪表的本身的部件要求是全部不能动的,所以这就要求流量仪表应该拥有较长的检定修理周期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这样才可以可以降低后期的检修投资。 2.2.7.石油化工行业中的流量仪表应该具有较强的耐磨蚀能力、而且可以进行长期稳定工作。 2.2.8.石油化工行业流量仪表应该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的模式,所以企业的投资应该尽可能的考虑成本的大小,所以,在流量仪表的选用工作中,选型何种流量仪表不仅单单要考虑技术上是否适用,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投资的经济性。应该在满足技术的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较高性价比的仪表。 3.结语 其实石油化工行业的流量仪表选型是一项具有专业技术性、实用性、和责任性的工作,要想做好仪表的选型工作就必须对测量对象的一些工况条件、一些物理或者化学的性质等都有较好的把握,而且还应该熟悉各个流量仪表的生产厂家的最新动态,争取熟悉流量仪表的工作工艺,并且充分结合现场流体的实际状况来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有这样,才会做好石油化工行业的流量仪表的选型工作。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石油化工行业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策略 【摘要】石化企业内采用何种供配电方式,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使供配电系统安全地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新 问题 。结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现状,根据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特点,介绍了石油化工企业内的供配电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 分析 比较,为石油化工行业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低压配电技术;电气施工;安全 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是由中、小型逐步扩容起来的,石油化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电气低压配电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电气设备的过电流和过电压耐受能力差,区域内发生雷击或设备直接遭受雷击,雷电的脉冲电磁场、过电流和过电压会通过控制线路、供电线路等途径进入到弱电电子设备当中,很多大型石化企业的供配电方式选择不合理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大型石化企业内采用何种供配电方式,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使供配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一、大型石化企业供配电特点 1.要求高 连续运行的石化企业对供配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电力系统故障容易导致造成大量生产装置停工,甚至引起灾难性的后果。而且要求负荷相对平稳,日负荷曲线的变化几乎数周甚至数月不变。以大型异步电动机拖动的风机以及异步电动机拖动的机泵为主。需要对其功率因数进行有效的补偿,缩短装置变电所故障时自动投入时间。 2.启动难 大型电动机的启动虽然次数很少,但启动时间会影响大型石化企业内供配电系统。有些规模大的用电需要本企业提供一定负荷及保安电源。石化企业的热电厂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石化企业大面积停电,生产装置会立即停止用汽,需要石化企业要克服启动难的问题。 3.安全性 安全性对电气设备选择和控制方式的拟定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在关注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完善自身的安全机制,保障化工企业电气系统设计与线路安装的安全性,防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一形势下,石油化工行业开始采取防雷补救措施,采用浪涌保护器对回路的某部分实施保护。石油化工有很多易爆品,在生产准备阶段和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电气系统设计中应重点注意火灾,均衡设计线路走向及分支变电系统的安全性,保证走向的安全性。所以,线路设计时应保证足够的防火空间 二、石油企业低压配电设计的措施 1.接闪技术 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对于直接雷击的防护主要是由接闪技术,即建筑物防雷装置来实现的,现场低压配电系统的防雷中,应同附近储油罐设备的防雷措施结合在一起,共同进行设计,从而形成石油化工企业雷击的直接防护。 2.均压技术 均压技术在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是为了消除雷击瞬间电压放电和电流路径。电气主接线设计时,要考虑配电的可靠性、运行灵活性,然后确定推选方案。对于推选方案要给出电气主接简图。电气设备的选择结果应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对配电装置的保护和控制方式有较大的影响。需要结合低配系统的额定电压、站用电的电压等级以及开网的情况确定系统的输电电压等级及出线回路路线;金属设备的组件、设备同元件的设施和外壳连接在一起,连接到控制室形成等电位的完善连接。 3.接地技术 石油化工电气配电系统的接地技术主要是多点接触和浮地两种。多点接地技术是通过保护地进入系统,浮地技术是进行了电子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当存在较强雷电时,设备外壳同内部电子电路间就很可能产生高电压,击穿绝缘间隙,损坏电子线路。低压配电系统在供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还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故障以及不正常运行情况。对配电系统危寄最大的是短路故障。需要按照短路电流计算电气主接线的方案。相与相之间的水中性点直接节地系统中的相与地之间的短接都是短路。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要考虑系统等不正常工作状态。计算短路发生在短路电流为最大值的瞬间。 4.屏蔽技术 当前石油化工电气控制系统中,传递信号、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子器件电缆被大量的采用,这些元件会受到雷击瞬态电磁脉冲的直接辐射。同时,电源和信号线上也可以对瞬态过电压产生感应,沿线入侵到电子设备当中,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和失灵。而屏蔽技术的应用就有效地衰减或阻挡了电磁脉冲能量的传播。控制室屏蔽技术,电气控制室采用无窗封闭结构,进行墙壁结构钢筋交点的电气连接,并同金属门框焊接起来,从而构成的屏蔽笼带门开口,再在墙壁四周接入防雷地,使得屏蔽笼同防雷地进行有效的电气连接;继电气屏蔽技术,将综合保护设备进行外壳接地处理,同时加装spd 于工作电源上,并将其计入到配电接地系统当中;电源线和信号线屏蔽技术,采用双屏蔽电缆或将电缆穿入金属管内,外层屏蔽采取多点接地,内部屏蔽采取一端接地,既保证了安全,又对低频干扰起到了抑制作用。 5.分流技术 分流技术的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十分重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可能的最大输出功率,拟定可行的接线方案,尽可能考虑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等方面要求。接线简明清晰,故障影响范围最小。继电保护要简单,根据系统经济运行的要求,而限制石油企业的输出功率,考虑负荷曲线的变化和逐年负荷的发展。还要考虑低压配电系统的运输条件等因素,对于主变压器的10.5KV侧的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在选择载流导体及电器元件时,为了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和短路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工作,需对有关短路电流值进行动稳定、热稳定和开断能力的检验。为选择继电保护方式和进行整定计算提供依据。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探析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石化行业危险性大,通过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加大安全管理,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及时处理,才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安全;石化;管理;措施 一、石油化工行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从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质看,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群死群伤事故几率高。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极易导致人员伤亡。 从工艺条件看,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生产过程需要经历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和传质、传热单元操作,一些过程控制条件异常苛刻,如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 从生产方式上讲,石化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规模大,连续性强,个别事故影响全局。装置呈大型化和单系列,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某一部位、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设备装置看,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大型化、立体化、集团化;管道纵横贯通,装置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一旦发生事故,扑救难度大,损失严重。据有关资料对近年来世界石化行业重大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单套装置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惊人。 从动力能源上看,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火源、电源、热源交织使用的特点。这些动力能源如果因设备缺陷、设置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便可直接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发源。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振兴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安全模式体系 1.1把好设备质量关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的改进以及产量的提高,常年运行的设备和仪器出现运行不正常,异响、振动、仪表指示不准,操作人员对其不熟悉,从而引发各种生产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应该重视设备安全管理,制定一套完整的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生产设备设施台账制度。 1.2完善安全预警体系 首先是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的管理体系。 其次是建立安全事故隐患预防与控制的制度体系,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必需保障措施。必需要做到正确处理石油化工生产作业过程中留置的危险源,对生产工艺及流程中的危险要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是针对针对一些工艺缺陷问题作重点预控,有必要的可建立起长期的预防与控制计划,有效实施现场动态监控,如发现有事故前的征兆,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及时报警和整改。在制度上有有效抑制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企业的经济损失。另外,石油化工企业相关的安全主管部门应以常备状态做好安全隐患治理的预备工作,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检察与管控力度,并以安全第一为基本原则贯彻实施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应用新兴的工艺技术和新型的设施设备,最大化的提高管控水平。 1.3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临时用电申请人、审批人等,在制订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用电作业的环境和火灾危险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爆炸极限、引燃温度、闪点、密度等;了解现场通风状况;了解该环境属于何种爆炸危险区域,根据上述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对策和防范措施。配电系统应根据负荷条件合理的进行规划,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应根据负荷的发展规划正确地进行选择;施工单位安装线路时应由电工负责,并应严格制度,不准乱拉电线和接入过多地负载;定期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检查线路的实际负荷情况;安装合适的断路器、熔断器,以便线路过负荷时能及时切断电源;严谨滥用钢丝、铁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 为了防止线路发生短路和过载,在安装电气线路时应重视导线的类型、截面和绝缘强度的选择,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干燥无尘的场所,可选用一般绝缘导线;潮湿的场所,应采用有保护的绝缘导线,如铅皮线、塑料线以及在钢管内或塑料管内敷设的一般绝缘导线;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可采用铅皮线、管子线(钢管涂耐酸漆)、硬塑料管线;高温场所,应采用石棉、瓷珠、瓷管、云母等作为绝缘的耐火电线电缆;可燃粉尘、可燃纤维较多的场所,应采用有保护的绝缘线。 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需牢固可靠;为了防止接触电阻过大,必须经常对运行的线路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发现接头松动或发热,应及时紧固或做适当处理;大截面导线的连接可用焊接法或压接法,铜铝导线相接时,宜采用铜铝过渡接头。采用在铜铝导线接头处垫锡箔,或在铜线鼻子上搪锡再与铝线鼻子连接的方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减少接触电阻的措施;在易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部位涂变色漆或安放试温蜡片,可以及时发现过热情况。有防爆性能的电气工具及通信器材,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铭牌上的防爆类别、级别、温度组别,当达不到使用环境可能释放物质的级别、温度组别,或类别不对时,应视为非防爆电气设备。当生产装置发生事故,工艺异常或生产中必须进行采样、脱水、排放等操作,临时用电容易引起爆炸火灾事故时,用电人员必须绝对听从生产岗位人员的指挥,立即停止用电,在非防爆区进行停送电操作。 2、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变事后管理型为事先管理型: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强调对安全危害和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在尚未构成危害时及时纠正,而不是通过总结事故教训开展工作,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加强差错管理:降低差错、杜绝违章是减少事故的根本,主要抓好以下管理: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时间和人员,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三互动纠错,发扬团队精神。 抓好职工安全教育、促进班组安全建设:构成企业的最小单元是班组,班组职工直接接触危险因素和操作生产设备,搞好职工安全教育,提高技术素质,消除主客观危害因素,才能实现以局部保整体的安全目标。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分类安全教育,使职工充分掌握石化行业的特殊性。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操作方法的培训,经过正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操作。 重视安全技术:为了预防或消除对人健康有害的影响和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采取各种技术和组织措施推广使用安全技术,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发生。根据同行业的经验预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研究控制措施,在设计安装的开始或生产运行期间,加强工艺改革,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入安全技术的保障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采用防火防爆、电气、压力容器与管道、装置检修、石油化工操作等安全技术,使生产装置本质安全化,安装安全保护装置、报警装置措施。在预防事故措施和监控手段上采用先进技术,通过信息联网、遥控等措施,增加对异常情况、突发事故的控制和处理速度,通过自动控制,将职工从有危险的场所替换下来。 加大检修检测力度:及时检修、检测安全技术装置,如安全阀,泄压防护装置、超限自动保护、阻燃装置、各种报警仪,这些装置起到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作用,必须确保灵活有效。这些装置如失效,将起不到任何作用,导致事故发生。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抓好隐患整治:石化企业的生产现场是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抓好安全检查,排查安全盲区,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监督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企业生产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因此,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十分必要。要进行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规范,同样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落实安全责任和管理意识,强化生产安全的重要性,把握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防微杜渐。只有重视企业的安全管理,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企业人员安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实现我国新能源建设目标。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的分析,阐述了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的特点,当今石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这一行业的人才需求定位,现阶段职业院校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实施的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从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教材、教学方法、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做法,为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及实用价值。 关键词:石油化工 行业特点 发展现状 人才需求 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途径方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我国21世纪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体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在职业培训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以能力为核心、实现能力人的培养。特别是高技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8个模块。尤其强调为适应国际社会的飞速发展,要特别观注和强调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规划布局必须适应产业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是“集约化、大型化、园区化、临港化”,而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布局却呈现“小型化、分散化”状态。调研中发现,差不多1/3的职业院校承载着60~80%的专业规模,相当数量的专业点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和质量的严重参差不齐。教育部为加快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成立并重组了53个行指委。2013年成立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石化行指委),作为石化行业指导的有力抓手,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作用逐渐凸显。行指委建议,应当压缩、撤减“小、散、差”的职教专业点,资金和政策向石化专业配套倾斜。 一、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石油化工行业特点 石化产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对安全生产要求高,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对节能、环保及物流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对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中,石化类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标准有了很大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先进生产工艺、高科技产品和新型装备的不断应用,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复合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采用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生产一线涌现出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难以满足岗位的要求;在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对人员知识技术层次要求逐步提高,急需大批高端的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能源产业、原材料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小到大,初步形成具有40多个子行业,生产6万多种产品,门类基本齐全,品种基本配套,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完整工业体系。2012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克服了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占全国工业总产值13.3%,利润总额15.3%。2013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稳中趋好。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7万家,从业人员700多万人。全行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化学工业2010年起位居全球第一。“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石化行业仍然需要增加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全行业技能劳动者每年需要增加27.4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需要增加10.4万人,而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远不能及。 在工业领域,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简单操作性技能人才需要量越来越少,大量的手工劳动已被机器替代。但与此同时,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操作者技术知识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者只有具备现代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才可能解决生产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就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一线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企业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问题解决了,才能彻底打通学生就业之路。 (二)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历经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石油、天然气、汽柴油、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农药、氯碱、浓硝酸、橡胶制品、涂料、化学试剂、赖氨酸、燃料乙醇、化工醇、化工机械、化工仪表等多门类千余种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成为我省具有代表性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十一五”以来,我省石化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9.2%。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5.6%,居全国同行业第16位;资产总计1274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14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9.2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10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形成规模。石油和天然气750万吨/年;原油加工量1200万吨/年;乙烯85万吨/年;燃料乙醇50万吨/年;赖氨酸50万吨/年;丙烯腈42万吨/年;尿素40万吨/年;氯碱30万吨/年。重点企业为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嘉吉生化有限公司松原分公司、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锦湖轮胎(长春)有限公司、汪清龙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省新大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四平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行业85%左右。我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早,起步高,具备适当快速发展和产业跃升的条件。2009--2012年,石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实现了2000亿元,年均增长11%;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化工企业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全省石化产业产值在全国位次前移。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12年,原油加工量达到1200万吨;乙烯达到115万吨;ABS树脂达到58万吨;化工醇达到100万吨;氯、碱产品达到40万吨;苯乙烯达到35万吨;丁辛醇达到48万吨;丙烯腈达到42万吨;苯酚丙酮达到37万吨;双酚A达到15万吨;乙丙橡胶达到7万吨;赖氨酸达到50万吨;苯胺达到30万吨;子午胎达到1000万条。 2009--2012年,建设吉林市国家级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化工;建设松原市省级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石油机械;建设长春市玉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多元醇、乳酸、氨基酸、合成纤维、生态和工程塑料、聚乳酸等生物化工;建设四平市氯碱化工基地,重点发展氯、碱产品;建设白山市临江硅藻土环保功能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医用材料、复合颜料催化剂、精品助滤剂、无毒杀虫剂;农安、扶余、汪清、桦甸开发油母页岩,重点开发页岩油、联产发电、集中供热、轻质建材。所以,吉林省需要大批实用型高技能的创新人才。 (三)石油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最近几年,我国各类院校石油和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在校生规模突破了百万,其中本科在校生占总量的59%,高职占25%,中职占16%。本科继续增长,高职与中职招生则出现连续下降。虽然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却存在着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2011年,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石油和化工企业职工结构和新进员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员工总数中,生产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69.09%;其次是管理人员,占13.71%;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比例接近,在4%-5%之间。在新进员工中,生产人员的比例高达76%。另一方面,来自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全行业每年新增从业人员总量中,职校毕业生占77%,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模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严重倒挂,这也预示着,大量本科毕业生将面对就业难题。行指委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控制本科规模,大幅度地增加高、中职后备人才的培养比例。以满足我国对石油化工行业大量一线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石油化工行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 梳理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理论体系;归纳总结构建创新教学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各种新模式;投置创新实践活动体系。通过对吉林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的调研分析,企业普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成长发展潜力。根据石油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工艺基本理论和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精工艺、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比较研究,我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研究,二十一世纪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的研究,尤其是对我省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运用的研究,创新实践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实训研究及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深化石油化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研究等。确立科学正确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 1.要提升学校对技能型创新人才模式培养理论教育水平 企业在发展中有与教育机构的需求和愿望;发挥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作用,努力营造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环境;构建技能型创新人才机制的实践探索;职业院校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建议。对创新人才利益驱动机制、政策、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基于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专业教学方案开发研究,基于技能型创新人才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使用、评价研究。 2.撰写石油化工类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调研报告 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分析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前景,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调整提供依据。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院教育建设指明方向。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较高技能创新人才需要培养做出贡献。 3.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构建完善石油化工专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构建课程体系的课改思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邀请行业实践专家(如技师,班组长等),通过研讨会共同回忆和陈述个人职业历程及工作任务实例,确定本专业主要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找出各成长阶段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通过分组讨论和集体研究提炼出描述该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为教学过程设计确定这些任务的难度范围和归类,深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及子任务的汇总,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4.明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技术领域对应的工作过程分析、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企业可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操作)、化工产品检验(化工分析)、化工设备维护(化工机械)、化工电器及自动化、化工产品营销、车间管理等岗位。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操作是目前化工企业的急需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主要有:工艺操作能力,事故判断与处理能力,设备仪表使用维护能力,识图、制图能力(CAD),班组日常工作管理能力等。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化学知识、化工原理、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工艺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等。 各岗位对石油化工专业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企业中大专层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生产车间的技术骨干、技术员、车间主任。对就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为:具备扎实的基础化学知识,懂得化工产品的基本性质,了解化工产品的检验方法,熟悉化工生产流程,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协调能力。 5.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理实―体化的教学方法;案例;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法等等。 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逐步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采用笔试、口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实习考核等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6.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师资与教学条件配置建议 继续参加国培省培,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拓宽教师的视野。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石化企业学习和实习,地方和学校要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 7.合作开发实训资源,建成一流的应用化工实训基地 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企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8.强化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 主题为“技能―中国化工”的石化行业技能大赛,自2005至2011年来已成功举办7届33场行业全国大赛的基础上,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为23个与教育部合作主办技能大赛的部委及行业之一,全国石化行业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首次纳入教育部技能大赛系列,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承赛院校等承办。石化行指委提供技术支撑。来自全国29个省市地区的253个职业院校参赛队伍参加了石化类大赛。其特点:一是石化行业和教育部共同搭台,是政府与行业合作,教育与企业交流的平台;二是石化赛项专家组由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专家组成,比例各半,确保竞赛内涵与现代石化工业发展接轨;三是石化赛项技术方案由石化行指委相关专业委员会制定,覆盖化工领域职业教育的重点和主干专业,竞赛方案贴近行业对企业职工的技术技能要求,大赛内容覆盖专业核心技能点;四是公平办赛,办绿色竞赛,启用行业企业专家现场裁判,第三方执裁。赛场即是竞技场也是德育教育基地。使赛项内容引导专业教学改革,竞赛设备引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 9.教产对接搭建职教与企业互动平台 10.文化对接 瞄准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 总之,一方面,收集和发现和实践石油化工行业“技能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提出培养主要模式和各环节的规范性要求,以及评估验收标准;教学资源开发共享的办法。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模式化、标准化的梳理,提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专业方案建设规程”等。另一方面,从制度机制上提出突破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难题办法。着重提出解决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师资队伍难以适应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的实际需要的可行办法,包括理法建议、政策建议、制度制定等。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 [摘 要]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平稳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性,提出了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以及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安全;石化;管理;事故预防 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存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安全管理是石油化工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采取及时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预防措施,对石化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与管理,才能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人身生命健康安全。 一、石油化工生产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石化行业的特点是:程序多而且复杂,生产具有高度连续性,石化产品多以气体和液体形式存在,易泄露和挥发,遇火源即燃;石化产品或原料多含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本身既有毒又有腐蚀性。安全管理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从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质看,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群死群伤事故几率高。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极易导致人员伤亡。 (2)从工艺条件看,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生产过程需要经历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和传质、传热单元操作,一些过程控制条件异常苛刻,如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 (3)从生产方式上讲,石化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规模大,连续性强,个别事故影响全局。装置呈大型化和单系列,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某一部位、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4)从设备装置看,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大型化、立体化、集团化;管道纵横贯通,装置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一旦发生事故,扑救难度大,损失严重。据有关资料对近年来世界石化行业重大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单套装置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惊人。 (5)从动力能源上看,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火源、电源、热源交织使用的特点。这些动力能源如果因设备缺陷、设置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便可直接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发源。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振兴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加强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的管理体系,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做到“防微杜渐”,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制度化建设来提高各基层员工的制度文化素质。安全管理制度是人创造的,但制度常常也能反过来塑造人,使员工不知不觉地适应于制度,从而达到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 (2)用安全科学观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科技越进步,文化事业越繁荣,人民的安全科技文化程度也需要相应提高,促进安全向着科学化管理迈进。科学的工作态度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工作方法,科学、合理、有序地工作,成功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使人类真正拥有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明的社会。注重用安全文化的功能、安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去开拓基层员工的内心文化世界,去挖掘基层员工的精神文化世界;用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去引导、激励基层员工的思想文化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文化方法去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操作技能,进而形成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场。 (3)培养安全工作管理人员:石化企业基层员工的安全文化和技术素质是石化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也决定着石化企业的命运。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一个安全工作者如果不懂施工专业知识,就发现不了问题。 三、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追求人身伤亡事故零指标管理,这是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一种追求,努力做到零指标,鼓励职工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实行全员安全管理。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安全事故的预防。 (1)变事后管理型为事先管理型:通过系统化的管理, 强调对安全危害和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在尚未构成危害时及时纠正,而不是通过总结事故教训开展工作,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2)加强差错管理:降低差错、杜绝违章是减少事故的根本,主要抓好以下管理: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时间和人员,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三互动纠错,发扬团队精神。 (3)抓好职工安全教育、促进班组安全建设:构成企业的最小单元是班组,班组职工直接接触危险因素和操作生产设备, 搞好职工安全教育,提高技术素质,消除主客观危害因素,才能实现以局部保整体的安全目标。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分类安全教育,使职工充分掌握石化行业的特殊性。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操作方法的培训,经过正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操作。 (4)重视安全技术:为了预防或消除对人健康有害的影响和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采取各种技术和组织措施推广使用安全技术,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发生。根据同行业的经验预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研究控制措施,在设计安装的开始或生产运行期间,加强工艺改革,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入安全技术的保障措施, 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采用防火防爆、电气、压力容器与管道、装置检修、石油化工操作等安全技术,使生产装置本质安全化,安装安全保护装置、报警装置措施。在预防事故措施和监控手段上采用先进技术,通过信息联网、遥控等措施,增加对异常情况、突发事故的控制和处理速度,通过自动控制,将职工从有危险的场所替换下来。 (5)加大检修检测力度:及时检修、检测安全技术装置,如安全阀,泄压防护装置、超限自动保护、阻燃装置、各种报警仪,这些装置起到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作用,必须确保灵活有效。这些装置如失效,将起不到任何作用,导致事故发生。 (6)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抓好隐患整治:石化企业的生产现场是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抓好安全检查,排查安全盲区,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监督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结束语 石化行业危险性大,通过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加大安全管理,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及时处理,才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浅析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的筹划 摘 要: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是涉及行业稳定和发展的大问题,必须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国际石油贸易中加强安全管理的筹划。本文根据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具体情况,以宏观环境打造、实际操作养成和微观竞争能力培育为手段,展开了对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的探讨,希望对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中加强完全管理,控制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风险,进而达到促进石油化工行业整体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 国际石油贸易 安全管理筹划 宏观环境 竞争能力 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被国际炒家严重操纵的商品,任何的影响因素都可能产生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动,因而,石油化工行业进行国际石油贸易的风险量是巨大的。我国年石油进口总量早已突破亿吨,并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亚种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面对波动幅度大、风险显著的国际原油市场,如何降低国际石油贸易风险,提高石油化工行业问题,维护我国能源和材料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国际上降低和防范石油贸易风险的方式有很多,通常以优化石油来源地、影响石油市场走势、稳定贸易形势、优化资源结构等方法达到降低国际石油贸易风险的目的。作为石油化工行业应该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同时,将目光转移到石油化工行业内部,在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措施和办法,形成有效的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促进行业的发展,体现出石油化工行业对社会和经济建设的价值和作用。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问题,应该在建立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观念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具体情况,以宏观环境培育、实际操作养成和微观竞争能力培育为手段,科学地对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进行探讨,形成真正有效的措施对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加以筹划,在实现安全管理的同时,控制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风险,达到促进石油化工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稳定我国经济的根本目的。 一、打造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宏观环境 根据国际通行的参照系数,国际市场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1年,通货膨胀率将会有0.8%左右的上升,可见石油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影响。我们看到这一点,国际石油垄断组织也同时注意,这就为他们操纵石油价格,控制我国经济提供了原始动力。为了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安全,就必须建造一个适合我国特点的宏观环境,降低宏观因素变化产生的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问题。 1.降低石油化工行业对国际石油的刚性需求 我们应该通过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效率、提升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稳定对国际石油的总体需求量,当需要恒定时,就减少了相关炒家和操作者的获利空间,降低了他们提高石油价格的可能。 2.建立石油化工行业进口石油的基金 政府应该组织行业全体建立石油进口的专项基金,通过将基金注入海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开辟新海运、管道和铁路的石油通道、参与国外石油期货市场交易等方式影响国际市场油价。 3.营造有利于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世界典论 要将我国石油的需要与我国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贡献练习在一起,让世界了解到,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必然性,争取更大、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4.积极开展有效的开展能源外交 政府应该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确保我国石油进口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安全,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经济性。 二、养成国际石油贸易实际操作的习惯 1.国际石油贸易观念的正确培养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相当长的阶段,在国际石油贸易市场中将主要以买方的身份出现。因此,必须积极培育石油化工行业正确的国际石油贸易观念和风险意识,推进石油化工行业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的体系构建。 2.国际石油贸易风险意识的正确树立 石油化工行业进行石油贸易时要始终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将其融化在企业文化中,推行全员参与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把风险意识印到员工的头脑中,贯彻到企业考核中,与每个人的利益挂钩。 3.国际石油贸易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石油化工行业石油贸易时应该组建专业的风险预警机构,实现风险预警专业化,累积风险预警方面的经验,开发风险预警分析技术。 三、培育石油化工行业的微观竞争能力 1.建立石油化工行业的内控制度 抓住国际石油市场上稍纵即逝的贸易机会,提高;二是权利过多地集中于上层管理者,一般员工不负责任。这两种情况都是与设立内控制度的初衷相违背的。 2.培育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石油期货队伍 建立高薪养能、养勤和养廉制度,将薪酬制度和从事石油期货的人员的业绩挂钩,实行股权、期权、延期支付等激励机制,使其更注重企业和自身远期的根本利益。 3.理顺进口与石油化工行业的关系 应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石油贸易进口商,把进口商和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的筹划。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面对世界资源和能源的激烈竞争,必须树立社会和行业的安全理念,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面对着竞争激烈、价格变动频繁的国际市场,就更应该建立石油贸易安全的观念。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宏观环境培育、实际操作养成和微观竞争能力打造等不同层面的措施,希望为建立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有所启迪和帮助,以便使石油化工行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国际石油贸易的安全,在确保行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障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质量和速度。 石油化工行业论文: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A股现金红利分配行为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何之望(1992.5-),汉族,海南省琼海市,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数理统计以及信息管理。 摘要:股利政策关系着公司股东的利益还关系着公司的稳定发展,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对于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石油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A股2011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找出影响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水平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具体地分析,进一步为该行业股利政策的制定和规范提出具有合理性和可取性的建议,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采取何种股利政策虽然最终由管理层决定,但实际上在其决策过程中会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诸多学者针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文献综述 Lintner(1956)从不同产业的600多家公司中选取了2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向其高层管理者进行实地调查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著名的Lintner股利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该模型可以解释高达85%的股利变化,并认为每股收益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自Lintner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重视有关股利政策的研究。Holder(1980)在企业规模、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变量基础上,研究了企业的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的关系,并得出二者具有负相关关系。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是刘星等人(1997)对1992、1993年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检验,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股票市盈率以及资产流动性水平对公司的现金股利有显著影响。赵春光等人(2001)通过研究1999年底之前上市的210家A股公司的1999年相关数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有关;还发现每股现金股利与市盈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都有关系。 (三)文献综述小结 从国内外关于现金股利分配的文献综述来看,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基本上集中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规模,现金流动性,上年股利的支付情况和股权结构上。但是由于不同的学者在对这些不同的能力考察上选择的指标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会有差异。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动性、公司规模、市场前景、上年股利支付情况和股权结构选择了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分析及以前学者的研究,提出问题:影响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分配的因素可能有该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充裕性、市场前景、公司规模、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股权结构。 1.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特定时期内公司利用资源创造利润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当期利润和未来利润,由于现金股利是以公司利润为主要来源。所以公司的盈利能力是现金股利分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基础。一般而言,一个公司的盈利越稳定,则其现金股利也就越高。这是因为,从稳定股票价格、维持较好市场形象的目的出发,企业总是力图维持较为稳定的股利政策。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此项政策长期维持下去的可能性。盈利稳定的企业对保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更具信心。此外,收益稳定的公司由于其经营和财务风险较小,因而比其他收益不稳定的公司,更能以较低的代价筹集负债资金。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一方面现行的财务制度已经规定公司当年亏损则不得分配利润,使得现金股利的分配受制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较短,使得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意识不强,“盈利多则多分,盈利少则少分”的现象比较普遍。 2.公司的偿债能力 公司的偿债能力强,那么公司的富余资金就比较充足。这样公司就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派发现金股利。 3.公司的现金流动性 公司资金的灵活周转是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自然也应以不危及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为前提。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整体流动性越好,其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强。而成长中的、盈利性较好的企业,如其大部分资金投在固定资产和永久性营运资金上,则通常不愿意支付现金股利而危及企业的安全。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对在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的石油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初步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首先,选择在2011年之前上市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公司。其次,删除了样本中标示为ST和*ST的公司数据。最后,剩下了103个样本数据。公司的财务指标资料及数据全部来自大智慧软件的个股资料。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沪深两市石油化工类上市公司A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本文实证作出的结论与理论分析和以前的国内外的文献综述之间存在很多异同点。从理论分析及文献综述中的叙述来看,上一年分配的现金股利、每股收益和现金充裕度都对本年度分配现金股利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但是在理论分析中,公司规模、股权结构还有市盈率这一系列的因素对本年度分配的现金股利产生显著的影响却在本文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明。在本文实证的研究中,选择衡量公司规模、股权结构的指标分别是总资本的自然对数和流通股比率。虽然从回归结果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显著性不强。可以看出,在衡量上市公司不同方面时选择不同的指标,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 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流通股比率、市盈率和总资产规模可能也是影响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因素,但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显著性并不强。 (二)、建议对策 1、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是保障先进股利分配的关键,企业应该通过加大技术改进创新、重塑品牌、多渠道融资以运用财务杠杆、进一步晚上产业链等多种手段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高回报的上市公司,应该进一步强化回报中小股东的意识,严格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动决策公司利润分配事项,制定明确的回报规划,积极主动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利。 2、证监会应该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律环境建设,规范我国股利政策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上市门槛,严格上市要求,将现金分红与企业上市再融资以及退市制度结合起来。借鉴其他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派现的做法,制定明细最低现金分红率,对留存盈利过多的现象用税率工具调节。进一步建立完善退市制度,对于连续亏损、不分红、违法违规、财务状况恶化、公众持股比重过低的上市公司予以退市。通过入市源头把关和退市制度可以优化证券市场结构,真正遏制炒作。(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