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篇1 0引言 目前土木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应用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种类较多,施工人员基数大,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较难,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定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从而增加土木工程施工的成本[1]。目前,国内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理论还不够成熟,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存在多种问题,甚至阻碍了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与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具体包括以下4种:①大部分施工作业是在高空中完成,如操作不当会发生高空坠落;②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如果使用不规范,会产生机械伤害,例如,如果输电线路设计不合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漏电、触电等安全事故[2];③施工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意识较差,专业技术能力较低,因此施工安全管理难度较大;④施工环境比较恶劣,经常会在雨天或者雪天进行施工作业,因此必须要保障恶劣天气情况下的施工安全[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风险系数比较高,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此保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等安全。 2安全管理问题 2.1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正常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方需要组建监管小组,对施工过程中一些难度系数较高、危险性较大的作业过程进行监管。但是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认识不够深入,未设定安全监管岗位,未聘请专业人员成立监管小组开展工作[4]。尽管一部分施工单位组建了监管小组,但是监管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在工作岗位上经常出现偷懒的现象,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即使发现安全隐患,也无法对其进行彻底整改。很多企业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有一定侥幸心态,导致不能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水平较低,长此以往,将无法有效保证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 2.2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力度较低 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借鉴其他施工单位所制定的内容,虽然内容比较齐全、制度条例比较细致,但很多施工单位不按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求[5]。即便一部分施工单位编制了比较系统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安全管理人员无法严格落实,完全依靠个人主观意识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以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象来看,安全管理存在执行力度较低的问题。 2.3缺乏规范化管理 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缺乏规范化安全管理标准,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限制,如施工设备操作规范、施工材料使用规范、施工技术规范等,导致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秩序混乱,施工人员按照个人经验去施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无法按照相关规定对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排查,并且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交底时没有按照规定完成,导致一些不正确的操作经常出现,增添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缺乏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安全管理质量低的主要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 2.4安全知识传达不到位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部分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较低,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在工作人员进场前需要向其传达安全知识[6]。目前大多数施工方为盲目提升施工效率,忽略了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只是以口头的形式将施工安全知识进行简单传达,因此会存在没有经过安全知识培训的人员直接进入施工现场的现象。施工作业人员并没有完全掌握安全知识,再加上大部分施工人员经验有限,在施工现场经常不听安全管理人员指挥,经常出现错误操作和冒险作业行为,因此现场安全管理效率较低。 3安全管理对策 基于上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并在一工程中应用,以期提高其现场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本文选取某市城市广场二期住宅项目,其建筑面积为7983189.10m2,占地面积为83584.56m2,计划工期为720d,其中主体结构施工周期为360d,对该工程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 3.1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力度 对比传统的工程管理,本文从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力度的角度入手,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该施工项目周期较长,施工现场的组成结构也比较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针对以上问题,在施工现场提高监管力度,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更加坚固且稳定的围挡设施,并将各个设施首尾相连,确保无关人员不会进入施工现场,实现施工现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绝。同时,严格按照“五牌一图”的原则在施工现场及周围设定安全标志,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使第3期崔黎祥: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员工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按照要求施工,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在本项目的施工管理中,还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对现场环境进行管理,杜绝发生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需将用完的废弃物料统一放置,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清理。安全管理人员还对施工人员进行检查,监督其科学合理施工,尤其在高空作业时需及时查看员工是否悬挂安全绳、安全绳悬挂是否符合规定等,通过以上措施将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该项目除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外,还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该体系主要分为几方面内容:首先,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派遣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排查,并划分出问题区域[7]。结合LEC评价方法对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针对重大风险问题还设有明确的评价会议记录,杜绝施工现场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安全第一责任人这一概念,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将项目经理作为施工安全责任首要负责人,并要求其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当实际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时,相应的负责人需要承担一定连带责任,并将这一制度与其工作绩效挂钩,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会直接影响到相关负责人的资格评定问题,以此促进其责任意识的提升。最后,采取一定奖惩措施,使施工企业中各级部门人员进一步增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以此保障制度体系的持续运行。同时,使各个参与员工认识到施工生产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对违章指挥等行为明令禁止,并针对存在违章作业的班组或个人,按照惩罚规定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引入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技术操作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施工人员及整个项目中其他参与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通过严格落实相关管理体系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规范化管理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行为。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管理人员严格监审施工人员上岗资格,杜绝无证操作。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检查施工现场,包括施工设备使用情况、施工材料运输情况、施工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佩戴情况及施工废料存放情况等,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且利用相应技术与方法对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和预测,保证施工现场安全[8]。除此之外,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并且制定安全检查时间表,指派相关技术人员对不规范施工行为进行记录,如果发现存在操作行为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需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培训,告知其行为后果,并通过广播给予通报批评,对其处以相应罚款,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规范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操作。 3.4认真抓好安全教育培训 表1为该项目施工人员的需求计划表,由于施工现场人员众多,所以应该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施工单位需要重视该项工作,以此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本项目在实施安全管理时非常重视人员的安全教学培训工作,并将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在施工前,由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安全培训、设备安全培训,向施工人员传达技术安全使用要求及设备安全使用要求;在进场前,再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让施工人员了解相关知识,由安全管理人员对不同工种的安全防范规则进行口头传达,主要向施工人员告知施工安全守则、施工注意事项及安全自救知识等,如出现安全事故时如何紧急逃生、高空作业时安全带的正确使用等,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具备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查询能力、安全隐患识别能力及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发现危险源及安全隐患。施工方需要邀请专业人员到内部开展安全管理业务培训,在施工周期内至少培训2次,并且由专业人员协助安全管理人员完成施工现场安全规范制度的编制。除此之外,施工单位管理层人员也要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正确认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正确对待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施工单位应该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为其提供充足的安全防护设备,保证施工现场人员、设备和材料安全。通过以上对策解决了目前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具体项目中严格落实,提高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4结语 本文结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求及现状,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对改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缓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矛盾,以及实现施工现场安全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由于管理水平等能力有限,对于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尚不够全面,因此提出的对策只能解决少部分问题,研究内容存在不足之处,今后会对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全面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作者:崔黎祥 单位:郑州商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篇2 0前言 土木工程项目庞大,也比较复杂,施工监管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根据调查,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虽然短期内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一旦时间延长,相关成本管理、内部结构、组织管理制度都会面临问题。站在建筑企业的角度看,在整改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对工地的监管,随时根据工程进度的推进情况,对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高效、有序开展。 1案例概述 本工程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新建一座学术交流中心,该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董铺水库北侧科学岛创新大道与梧桐路交界处,建筑面积1178.55m2,建筑层数为地上二层。本工程基础开挖及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安装、以及临近水库环保问题、新冠疫情防控管理等是重点环节,基础结构为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相结合的基础模式。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垫层,-0.65m~±0.00m钢结构柱头为C20混凝土。受其场地限制和土质较差情况,导致开挖深度超过6m,挖出土方无堆土场可以堆放,混凝土浇筑机械面受限。现场安全及施工管理复杂。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本工程位于董铺岛上,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新建的学术交流中心,今后科学院内部所有大型会议以及接待会议、视频会议等都在此处召开,项目立项以来就被科学院列为重点管理项目,施工工期三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及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项目的推进,施工过程中相关问题会逐步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也会给工程施工质量、施工管理以及进度均造成很大威胁。 3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人员管理 本项目工期紧,短时间内有大量工人上岗,工人自身素质有高有低,无形中增加了现场管理的难度;同时施工单位在中标后,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一些微型施工队伍,以此来节约成本,这些工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在施工技术和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的很大问题;另外土木工程的现场管理方式也比较单一,带班者对现场各方面管理制度认识度不高,基本以事后管理为主,这些管理方式存在着极大的漏洞;给现场的施工管理带来巨大安全隐患;由于人员多、杂,疫情防控方面也很复杂,个别年龄大的工人,其手机是老人机,导致无法出示两码及疫苗接种情况,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困难。3.2施工管理体系由于本项目工期紧、要求严,对施工管理体系的要求也必然很高,所以要求施工单位在短时间内组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现场项目部的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要求也是一种考验,在前期组织管理中,现场也出现了不少管理漏洞,个别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欠缺以及对项目的技术管理认知度不够,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导致现场管理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3.3现场质量监督需要加强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监督工作十分重要。本项目现场由于工种多、交叉作业多,且为抢工作业,施工环境复杂。虽然制定了质量管理的制度,但现场执行力不够,且管理人员分工上存在问题,导致经常出现返工现象,影响工期。同时个别管理人员缺乏沟通能力,各单位、各工种之间没有能够及时协调,导致出现工序交接不及时、质量把控时效缺乏,进而影响工程实体质量。 3.4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合理性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成本控制和管理机制,导致现场施工组织混乱、工序无法有效连接,成本投入无法管控。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不高,施工技术经验不足,从而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直接导致工期延长。同时现场还存在材料管理失控问题,由于没有安排专业材料采购人员对整个材料供应链进行把控负责,所以在材料采购、进场、施工过程中没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后也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对后续工序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所以,施工现场的管理一定要渗透到日常方方面面的管理体系中去,才能推动相关工作顺利进展。 3.5进度控制问题 本项目开工前就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供应计划等;但是由于受天气、基坑土质、管线迁移等情况,相关工序存在滞后情况,由于分包单位较多,施工进度控制难度很大,现场协调管理复杂,受疫情影响钢铁价格暴涨,导致钢结构订货周期长,进度严重滞后。 4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应对环节 4.1强化施工人员管理 本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就按照要求对新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在技术方面,定期对工人进行技术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从而迫使工人有意识提升自身技能,提高施工质量,在招聘工人前加强对工人前期工作经历和同行业对他的评价的审查等;在思想方面,所有新进工人,严格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现场实景演习、对安全设施的操作培训等加强工人安全意识和技能提升。同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者进行奖励,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工人及时更换。 4.2加强风险控制体系 本项目在开工前就认真研究过相关风险点,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不断优化和丰富管理机制,优化组织管理的程序,进一步确保管控的时效及系统性。在项目部管理班子的组建及各班组的选定,利用公司风险管理库,择优进行选派组建,把风险降到最低,针对现场时有发生的管理漏洞,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积极化解组织管理风险。加强现场成本及工程资金的管控和配置,可以有效杜绝成本失控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进度,全面保障本工程的施工质量。 4.3加强现场监管力度 针对现场工种多、施工环境复杂、分包单位多等特点,通过制定专业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现场管理人员采取“分工不分家”的管理模式,优化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处理问题,做到出问题,快协调、急处理;现场材料管理从源头抓起,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从采购、进场、验收、保管、试验及施工过程,全过程进行专人管理,责任清晰,处理问题也能够及时,确保相关工作稳定推进。 4.4加强管理体系的搭建 本工程从开工前期就为现场施工及安全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方案,明确管理人员职责,责任领导亲自带头抓,带头协调,确保现场管理能够落实到位。根据工程进展实际情况,定期检查施工内容和管理操作体系是否能够满足现状。如发现体系有漏洞,将根据相关方案进行查缺补漏,并保存好相关过程资料,确保所有资料有迹可查。此外,针对现场相关专业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素养,现场要严格按照理论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进行开展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才能推动项目有效实现既定目标。 4.5加大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及环保管理力度 本工程安全问题突出,尤其是基础开挖深度超过6m,并且边坡无土方堆放场地。开工前就组织了专家论证,现场根据专家意见认真进行管理施工,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工程环境保护问题突出,为此专门制定了环境保护方案,通过雨污分流、围挡喷雾、空气治理、人员巡检、定期对土壤检测等手段切实给水源保护筑起坚实的基础。自爆发新冠疫情以来,针对疫情防护管理,施工现场严格按照省市部门的管理规定,并结合科学院要求制定了防疫方案,相关组织措施包括,每天人员健康登记、核查两码、体温测量、每人必须戴口罩上岗;针对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严格落实上报制度、工地人员上岗必须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否则不予进入工地;项目定期针对办公区、住宿区、施工现场、食堂等部位开展消毒作业;现场配备专门隔离室,同时配有一次手套、防护服等医用物资。安全管理的前提就是保证人身安全,且直接影响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从现场施工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现场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点认真进行核实排查,制定安全管理台账;将安全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哪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保证工序正常进行。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均得到了保障。 4.6进度控制 本项目开工前虽然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供应计划等,但是由于受天气、基坑土质、管线迁移等,导致相关工序存在滞后情况,且由于分包单位较多,施工进度控制难度很大,现场协调管理复杂;受疫情影响钢铁价格暴涨,导致钢结构订货周期长,进度严重滞后,针对此类情况各单位积极组织动员会议,协调进行处理,从现场人员调配、材料变更、工程款支付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协调供电、供水部门,保证施工现场日夜不停电、不停水,现场施工采取两班倒连续作业,各部门联动协调组织验收等手段,抢抓进度;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各班组各工序按照既定计划实施,并对提前完成的班组采取现金奖励措施;保证后勤供应,为工人及时提供安全、卫生的食物,保证工人休息时间足够;现场管理人员全天候不间断在现场组织协调等各种手段,确保进度按照计划进行。 5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管理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本项目针对自身情况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及细则,并要求领导层面能够重视,基层人员能够认真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突发情况出现,这就要求平时要加强施工管理的力度,落实管理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督,加强现场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安全及施工管理的实景演习,紧紧围绕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作者:徐磊 单位:安徽省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篇3 0引言 近年来,土木工程施工安全面临严峻危机,特别是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稍有滞后。土木工程施工周期长、规模大、安全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难以预料[1]。因此,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保障工程顺利开展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案例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现存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控制只有形式化,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尽管建设部有专门的安全程序和安全技术措施,然而,其中许多都是基于网络的传输或项目其他部分的完全复制,缺乏准确性,对其他安全管理体系,如三级安全培训、安全技术申报、安全措施等执行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还没有具体落实到位。其次,施工人员自身安全素质不高,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有五千多万人,占全国农民工的1/5,这些人大多学识低,年龄大,没有经受过安全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专业知识,每年都有因为施工安全而丧失生命的施工人员。 1.2安全生产管理资金投入不够 大多数工程项目安全投资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管理者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特别是在运行效率不高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安全投资看不到效益,没有意外盈利,加急工期也不一定会有人员伤亡,忽视安全生产。二是部分支付安保费用的项目未达到专项资金用途,存在挪用现象,导致安全生产缺乏保障。 2促进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建立科学的安全文化 建立一种与时俱进的安全文化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一方面公司通过安全管理确保工人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另一方面工人也应尽早培养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2重视安全管理奖惩机制合理的奖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分析项目工程各部门安全评价的价值,然后根据评分,划分不同层次的激励措施[2]。当工作表现良好时,想要得到相应的奖励是每个员工的期盼。有奖励制度同样需要制定惩罚制度,奖惩分明的机制可以确保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违反安全准则的人,应当追究责任,并对其进行相应惩罚,杜绝一切造成安全隐患的行为,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2.3改善工作环境和健康管理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依据国家制定的安全标准开展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形成系统健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新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并开展一系列风险评估活动,提升施工安全性。工程项目的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考核并持证上岗,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等教育活动。 2.4对现有安全条件进行升级 针对现有的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优化,引入新技术,购买新设备,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水平。安全委员会是制定年度计划的委员会,该计划由董事会批准并进入年度资本预算。严格的规划现实不会被转移到其他目的,委员会的工作是监督,确保大额资金按照标准的要求合理化。 2.5新增安全应急机制 需要明确的是,应急救援的关键在于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和维护社会稳定,并定期进行救援演习,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意识,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有效的救援能力。由此可见,今后应该对之前的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优化,同时频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培养应急安全意识。 3施工安全管理创新分析 3.1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 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升级的过程中,一是制定和实施相关立法,不断完善和完善信息技术;二是根据当前形势和实践,建立和运行相关职能服务。在较为深入了解新形势和安全生产基本特点之上,我们要制定和实施安全工程生产计划,以此来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并且要有足够的目的性[3]。 3.2安全管理方式的选择和创新 企业创新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应该结合客观和主观因素进行综合的评估和分析,以便根据工程项目当地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首先,我们要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对后续的查处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管理。其次,安全管理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安全管理力度的有效提高。随着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安全管理的力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生产管理也必须顺应时代特征,重视创新和改革,保证安全保障方案有效落实。 3.3企业安全评价体系优化与升级 一方面,原有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但很多项目工程建设者对此并不了解,为了不影响建设项目的安全,项目负责人应监控时间的演变,积极更新安全管理方法,确保管理质量。应采取措施持续增强施工安全质量水平,同时机械安全也是施工人员安全的有力保证。 4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方法必须有效落实,这样才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做好建立科学的安全文化,增加安全管理激励体制,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安全投入,以及强化应急管理等,做好这些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宪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193-194. [2]周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1(2):222-224. [3]黄玉凤.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江西建材,2020(5):132-133. 作者:张翟杨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火灾特性与处置对策 摘要:石油化工火灾因其火灾荷载大、现场情况复杂、影响因素多,易发生爆炸、爆轰等恶性火灾事故,事故同时会造成生产停滞、环境污染、群体恐慌等次生灾害。在分析当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形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置难点,探讨了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置对策,为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风险;处置对策 我国是石油化工产业大国,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据公安部消防局石油化工行业火灾防控情况调研小组2015年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共有炼油企业240余家,炼化一体化企业23家。其中,建成千万吨级炼油企业28家,百万吨级乙烯企业16家,以及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企业14家,炼油、乙烯及芳烃联合生产企业9家。从规划布局来看,以进口资源为主的炼油、乙烯等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以国内资源为主的炼油、乙烯等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但是,全国除西藏、贵州、山西、四川之外,其他各省市均建有炼油企业,“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现象仍然突出。与石油化工产业高速发展相比,我们的安全防控水平没有同步跟进,导致潜在的事故风险不断激增,石油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区、重灾区,灾害性后果呈现逐年增多的特点,并于近期形成了事故集中井喷的严峻局面。深入研究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处置对策,提升消防部队应对此类火灾爆炸事故的能力极其重要。 一、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形势 国家新型产业调整,伴随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迅猛增长与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凸显,石油化工火灾爆炸事故呈现几何规模上升,生产工艺的复杂性、物料储运的集中性、生产规模的聚合性直接导致火灾危险、火灾荷载陡增,处置过程稍有不慎,连锁事故随即而发,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1]近年来全国多发恶性石油化工火灾事故,从2004年起,每年较大以上等级事故发生次数均在30起以上,死亡人数占工伤死亡总人数的13.8%,高居第一位。其中2001年至2014年发生512起重大事故中,造成2320人死亡,伤者不计其数。从发生的数起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看,石油化工企业在规划设计、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企业的规划布局存在风险,工艺设计本身存在缺陷,本质安全要求缺失,安全设防水平偏低,消防设施的设置不能满足石化行业发展需求,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应急处置灭火救援能力欠缺。石化产业的诸多问题是以安全隐患的形式存在,并将通过火灾、爆炸等极端形式暴露,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2015年以来福建漳州“4·6”PX爆燃事故、江苏南京“6·12”德纳化工爆燃事故、山东日照“7·16”液化烃罐爆燃事故,天津滨海新区“8·12”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山东东营“8·31”爆炸事故的集中爆发,直接造成大量消防官兵伤亡。对消防部队综合应对能力直接敲响警钟。 二、石油化工火灾处置难点分析 (一)生产工艺复杂 近年来,随着能源利用率不断提升,充分利用石油资源,发挥物质最大效能性,生产能力不断加大,提油率不断增加,使得原有的加氢裂化工艺更为完整,随之引入的高温、高压反应链更是加大了容器的操作极限。在资源整合性方面,原油利用率不断提升,产能不断增大,单套常减压装置年加工能力由数百万吨陡升至数千万吨,生产模式由单一炼化型向炼化一体化进行转换,工艺流程更多、环节更精细、集成度更高。而技防规范的滞后性在发展上与规模产能却大相径庭,无法适应多单元、高密集的需求。同时,衍生石油制品催生民营精细化工业的发展,危化品种类和数量的急剧增加,造成火灾的危险和危害性大规模提升,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巨大考验。 (二)储存量越来越大 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石油化工行业火灾防控情况调研小组2015年对辽宁、浙江、山东等省调查统计,发现我国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总储量已达240万m3,单罐储量:固定顶已达3万m3、内浮顶已达5万m3、浮顶储罐普遍达10万m3,液化天然气储罐已达16万m3,最大可达20万m3,球罐直径已达65m,原油储罐更是没有设置单罐存储上限。大连中石油“7·16”爆炸火灾事故,10万m3原油储罐全液面燃烧,事发地大孤山半岛油气总储量1600万m3。石化企业多数在集中区域设置,事故发生后,辐射、冲击波,以及原油的沸溢和喷溅作为灾害事故扩大的第一要素,集中区域可直接导致连锁性灾害。事故发生过程中的风力导向,灭火药剂的使用以及灭火用水的流经,又对事故区域造成次生影响,处理稍有不善,造成灾害升级和问题遗留。[2] (三)燃烧形式越来越复杂 石油化工储罐区和生产装置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由于具有低闪点、高热量、大冲击等特点,往往伴有爆炸发生,在冲击波和气流作用下,造成现场大面积破坏的连锁反应,可能形成储罐火、地面流淌火、沟渠流淌火、生产装置火、管线喷射火等多种燃烧形式,以及重油沸溢喷溅会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火场温度高,液体随地形肆意流散,临近装置和设备由于工艺失压、辐射影响造成的物理和化学连锁爆炸,造成灾情扩大,救援队伍无法第一时间接近火场进行有效控制。 (四)消防设计与企业发展不适应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储罐、输油管线密集化、集成化程度不断提升,由于先进工艺技术引进的同时应跟随更新的规范和安全系统不能同步,造成预案想定火灾规模仍停留在小装置小储罐时期,防火间距、安全距离不足、单位总体储量过大、单罐储值无上限、多种类别化危品混存、灭火用水量延续时间不足、泡沫系统设置范围偏小、设计储量不足、远程控制系统失控漏管等现象,均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火灾扑救工作。 (五)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 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改(扩)建追求产能和效益的同时,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同步发展,使得石油化工产业发展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一些大中型石化企业虽然设置了企业消防站,但是却缺乏统筹考虑设置公共消防站,造成消防站数量和布局不合理,况且在改(扩)建时没有充分考虑消防车辆装备的种类、数量,没有按照企业的发展配置和调整,造成种类单一,数量缺少,能力不足;在消防供水方面,大部分没扩建原有的消防水池、没更换原有的供水管网,造成供水不足。 (六)火场形式多变、应对困难 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后,由于高温造成设备装置损坏(基本都是钢结构),一般化工厂发生火灾时,设备基本都处于运转状态,常压、减压、裂化、催化、蒸馏、冷却等设备都在正常运行,某项工作装置的故障或发生火灾、爆炸,将会导致连锁反应链中断,造成局部物料和压力发生改变,反应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反应不全或反应过度容易造成装置破裂、损毁,造成更多的易燃易爆及毒害物质泄漏,引发连锁爆炸扩大灾害,DCS控制系统失灵、反应失控,设备的进一步破坏将导致灾难性事故。在储存区域,连锁爆炸和辐射影响,也会导致管路损坏。前期灭火救援作业时,如射水方向错误,药剂投射失误,同样也会导致浮顶油罐出现卡船、沉船以及边缘罐壁融化包裹等现象,灭火救援处置应对困难。 (七)力量调集难、现场处置慢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较为集中的沿海地区,由于灾害多发,多种形式组成的消防队伍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公安消防部队也作为消防安保和灭火救援的重中之重;但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由于需求量较少,石油化工企业布局相对边、远、散,而灭火救援力量多集中于城市,针对城市火灾。[2]对于大型石油化工火灾的准备工作只能停留在理论和推演阶段,从事灭火救援工作的人员没有实际控火经验。但是,小概率不等于不发生,这类场所一旦发生灾害,在力量调集、装备集结、药剂运输方面将会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局面。虽然内陆省份的石油化工企业厂区、库区也设有专职消防队,但由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装备种类质低量少,造成预警不及时、联动不配套,无法通过工艺连锁控制火势蔓延,移动设施成为企业应急处置的主要手段,未形成工艺控制与消防技战术的有机结合。由于平时会同公安消防部队、社会联动单位开展的综合应急演练较少,部分单位也因石化单位发生火灾概率小,而忽视应急准备和灭火器材、装备、药剂的储备。事故发生后,指挥者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处调集,造成到场较慢、器材种类、药剂不足,随之也会引发现场混乱、配合不好、协同不到、通信不畅等问题。欠发达地区发生的石油化工灾害事故,一旦达到一定规模,事故可控能力极差,引发的次生灾害更多,损失更大,造成事故处置滞后。 三、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措施 (一)科学调度、整合资源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应基于水冷却和泡沫窒息灭火,可配合使用干粉抑制火场自由基,应优先调集大流量、大功率消防车辆、消防水(泡沫)炮,确保灭火药剂射流能够到达燃烧和指定区域。同时,要将重型水罐车、高喷消防车、照明消防车、防爆通信消防车、侦检消防车、化学事故救援消防车、干粉消防车、泡沫消防车、灭火机器人、供水车组、移动充气等车辆充分调集到现场。设备冷却方面:应尽量采用便携式自动灭火设施,如遥控水炮、大力自摆水炮、灭火机器人等。灭火方面:合理选择泡沫发生装置,利用射流泡沫发生器、流淌泡沫发生器对地面流淌火实施作业,利用高喷消防车、车载泡沫炮、移动泡沫炮对储罐区和装置区进行灭火。如:大连“7·16”新港油库火灾,一次性调集14个公安消防支队、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348辆消防车到达事故现场,同时动用飞机调运500t泡沫到达现场。福建漳州“4·6”PX项目爆炸火灾事故,一次性调集福建本省9个支队248台消防车,跨省调集广东总队38台消防车,共计286台消防车投入灭火战斗;并从山东、江苏、江西、广东等省调集泡沫1000余吨,福建境内调集泡沫600余吨。 (二)确保现场药剂输配不间断 扑救石油化工类火灾,应综合考虑水和其他灭火药剂的整体消耗,组建供水和其他药剂保障分队,科学拟定供水和其他药剂调集方案。火场前沿应尽量减少主战消防车辆,使用水泵流量在200L·s-1以上的大功率消防车,分干线、分段设置灭火作战区域,设置分区指挥员,确保灭火指挥和药剂保障的独立性。在药剂输配方面,应综合考虑固定消防设施、市政管网和天然水源,使用泵浦消防车就近取水,使用供水编组从天然、大型水源远端取、配水,选取60L·s-1以上流量的消防车作为长时运转的供给保障,干线消防车应配备备用消防车,防止车辆故障造成的供液中断,供水干线应尽量配备直径在150mm以上的抗压水带,有效减少输水压力损失。 (三)科学设置指挥部 按照垂直指挥原则设立总指挥、前沿指挥部、后方指挥部。前沿指挥部包含作战指挥、安全观察指挥、侦检指挥,后场指挥部包含供水指挥、通信指挥、战勤保障指挥、联动单位指挥。两个指挥部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要形成独立指挥向统一指挥梯次过度,相互协作、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为确保指挥独立性和权威性,应坚持令出一人,分级落实,避免多人下令造成火场混乱。 (四)强化侦检,全面掌控 有效利用各种侦检方法,充分掌握现场情况,了解现场工艺流程,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科学开展施救。侦检组要优先取得企业储罐、生产装置的设备安装图、单位平面图、工艺流程图、道路交通水源图等图纸资源;会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迅速查明事故区域、灾害类型、灾害点位置、储罐直径、压力、储存物料理化性质、最坏结果影响等,共同商讨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置办法,可优先考虑采用工艺进行控制。针对储罐区重油火灾还应重点掌握水垫厚度,可考虑使用热成像仪掌握热波传递情况。同时要对周边环境和重点保护区域进行划定,为指挥部提供设立安全观察哨的位置,对事故征兆和撤离做好预判,确定进攻和撤退路线。 (五)合理选用战术措施 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现场控制应优先考虑工艺控火,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施救,采取“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战术指导思想,着力进行“补位思考”,即移动消防力量重点部署在固定消防系统因火灾爆炸损坏而无法发挥作用的部位。要依托“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战术原则,重点防止临近部位的烤燃、烤爆。坚持“工艺措施和大流量枪炮配合使用”的方法,石油化工火灾的蔓延发展紧扣物料根本,有效控制物料流动、泄漏和流量,合理采取“冷热交互”降低物料温度、“关阀断料”切断物料供给、“输转倒罐”减少物料总量等方式进行合理搭配,最终有效扑救火灾。 作者:刘彦海 单位:黔西南州消防支队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本文就针对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质量控制 铬钼钢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质,在石油化工的管道施工中应用广泛,但是近些年来,在石油化工的建设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铬钼钢管道焊接质量问题,大多都是由于焊接裂纹导致开裂,在铬钼钢管道焊接过程中没有做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导致在石油化工中出现铬钼钢管道焊接质量缺陷。本文就针对石油化工中铬钼钢管道焊接的质量缺陷进行产生条件以及原因的剖析,从而加强对过程的质量控制,找到质量控制的措施,提高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的质量。 1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施工中常出现的裂纹质量缺陷与控制分析 在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就是裂纹的产生,在冷裂纹中最常见的就是延迟裂纹,一般都是由于在铬钼钢管道焊接后会冷却降温到最低温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会出现一些延迟的冷裂纹,随着时间的增加会不断的扩大增多。导致铬钼钢管道焊接出现延迟裂纹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铬钼钢管道焊接接头受到的约束应力的作用,铬钼钢管道焊接接头所含扩散氢的数量,铬钼钢材质的淬硬程度,这是造成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出现延迟裂纹的三个产生条件。 1.1铬钼钢管道焊接接头约束应力的形成以及控制的途径 铬钼钢管道焊接接头的约束应力主要是由在石油化工焊接过程中的三种应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主要包括:在进行铬钼钢管道焊接前的不合适预热,以及焊接过程中的不均匀加热导致在焊接冷却时产生的热应力;在铬钼钢管道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热循环过程,从而由于相变而产生的组织应力;受到铬钼钢管道焊接自身结构的约束作用所产生的应力。在铬钼钢管道焊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拘束应力,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不能消除,只能针对拘束应力产生的条件进行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铬钼钢管道焊接的应力大小,比如,在进行管道焊接前,要进行合适的提前预热,在焊接的过程中,注意焊接的顺序与流程,从而降低铬钼钢焊接结构的拘束力,也可以在焊接后进行热处理,从而降低焊接的组织应力。 1.2铬钼钢管道焊接接头所含扩散氢的来源及控制途径 在铬钼钢管道焊接的过程中,焊接接头处会产生扩散氢,主要是由于铬钼钢焊接材料中含有的水分,焊接表面存在一些污垢等,还有焊接施工现场的环境潮湿度,这些都是焊接接头扩散氢的来源。想要控制铬钼钢管道焊接接头处的扩散氢,可以采取一些控制的措施,比如,降低焊接钢材的冷却速度,将焊接材料在高温中多停留一段时间,使氢能够大部分的扩散逸出,从而降低氢的产生,降低扩散氢在焊接缝隙中的含量。 1.3铬钼钢材质的淬硬倾向程度发生条件与控制途径 铬钼钢材料硬度较大,具有一定的淬硬倾向,这大多都是由于铬钼钢材料所具备的化学成分与性质,钢种的壁厚,铬钼钢管道焊接的工艺水平以及焊接后的冷却环境条件等造成的。其中铬钼钢材料的化学成分与性质、壁厚等都是不能外力改变的,所以想要避免钢种产生淬硬倾向,可以通过焊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以及焊接后冷却环境条件来控制。 2导致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出现裂纹质量问题的原因剖析 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之所以会出现延迟裂缝这样的质量缺陷,大多都是由于在焊接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质量的控制,分析铬钼钢管道焊接出现延迟裂纹的原因,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以下就对产生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2.1铬钼钢管道焊接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铬钼钢管道焊接前,要对焊接人员以及热处理人员的素质进行审核,因为焊接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能力,在进行焊接时,要严格的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焊接施工人员的技术专业素质不过关,就会导致在焊接时出现质量问题。 2.2铬钼钢管道焊接的材料因素 造成焊接裂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扩散氢含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焊接材料没有进行完全烘干处理,导致材料中的含水量比较大,导致焊接时出现扩散氢,严重时就会导致焊接裂纹的出现。因此在处理焊接材料时,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 2.3铬钼钢焊接前的预热问题 在进行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预热,提前预热可以提高焊接接头处的韧性,防止焊接裂纹的出现。但是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预热时往往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出现不适当的预热,极大的降低了预热的质量水平,导致焊接质量裂纹的出现。 2.4焊接后的脱氢处理方面的问题 为了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在铬钼钢管道焊接后需要进行热处理,进行脱氢处理,热处理的时间要尽量长一些,以便焊缝里的氢能够最大限度的逸出,从而降低铬钼钢管道焊接接头处的扩散氢,进行热处理还可以降低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避免钢种出现淬硬倾向,但是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不能及时的进行热处理,很容易因为扩散氢含量的增加导致质量裂纹的出现。 2.5焊接后的热处理问题 在铬钼钢管道焊接后进行热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不仅可以降低焊接接头处的材料硬度,还可以提高韧性,改变铬钼钢材的组织结构,消除焊接应力的残余量,提高变形能力,避免出现淬硬倾向,但是在实际的热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的焊接施工单位在评定焊接工艺时仍然按照原先的标准,使得焊接接头的硬度与标准不符,甚至还存在有一些施工检测单位并没有进行焊接接头的检测,就出具检测报告,使得检测报告严重的失真。其次,在铬钼钢管道焊接后应该立即就进行热处理,但是在实际的焊接工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利益,往往都是先进行无损的检测,再进行热处理,避免返修后还要再次的热处理,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掩盖接头裂纹,使得焊接的质量存在较大的质量与安全隐患。 2.6没有对铬钼钢焊接的缝隙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 在铬钼钢管道焊接后,还要进行焊缝的无损检验,铬钼钢管道焊接后很容易出现裂纹等质量缺陷,但都会经历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要完成热处理后才能够进行焊缝的无损检测,往往在实际的检测中,检测过早而导致裂纹并没有被发现,在检测后,要搁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确保焊缝的质量。 3加强铬钼钢管道焊接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 针对铬钼钢管道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对这些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的质量控制提出几点建议措施。具体如下:(1)要做好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的质量管理,从焊接的施工单位,到过程的质量监理,以及石油建设单位等,都要做好质量体系的管理,要求焊接过程中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从而做好整体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2)要审核好每个铬钼钢管道焊接施工所提供的工艺评定的报告,与实际的焊接施工情况进行对比,查看是否符合真实的要求,要严格的遵守规范的标准进行焊接施工现场的控制,进行质量验收时也要严格控制,认真执行标准要求。(3)要对铬钼钢管道焊接的全过程进行工艺流程的控制,特别是那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要进行重点的管理与控制,对铬钼钢管道焊接前的预热,焊接过程中的热处理等都要重点选择措施进行控制。在进行铬钼钢管道焊接施工后的无损监测工作时,一般都是由焊接施工单位进行,但是为了保证焊接的质量,在完成后还要对焊接工程进行抽样的质量检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焊接的质量。 4结束语 总之,石油化工铬钼钢管道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比较多,需要注意的环节比较复杂,我们要做好焊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铬钼钢管道焊接的质量。 作者:范伟敏 单位:九江石化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支吊架的设计思路 摘要:设置管架作为管道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对于装置管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般来说,管道工程图只绘出了管架符号、示意图及其具体位置。文章针对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支吊架设计思路的构建,从管道支吊架的类型、选用支吊架应遵循的原则、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支吊架位置的确定及其设计思路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支吊架设计 在石油化工装置中,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管道,在具体使用中,种类不同的管道使用方法有一定差异。管道支吊架在石油化工装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支吊架进行设计思路的构建时,必须按照不同的种类所遵循的原则实行。为此,本文对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支吊架设计思路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管道支吊架的类型 一般依据支吊架的不同作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承重支吊架、限位支架与防振支架。 1.1承重支吊架 承重支吊架就是来承担管道的重量及其它持续性的负荷,并布设在管道系统中,从而避免超出管道负荷承受力而造成破损,确保管道及相关装置的安全。并根据支吊架的承重的特点,又可将其分为刚性支吊架与弹簧支吊架两种。 1.2限位支架 所谓限位支架,就是用来限制管道系统的位移变化。由于受热力的作用,石油化工装置的管道系统在进行运作时,会产生一定的位移,而导致系统不安全。而限位支架就是按照不同的使用效果分为固定支架、导向支架等,这些支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1.3防振支架 在管道进行运行时,会有振动现象的产生,在这种状态下,就需要设置防振支架,能够将往复式机泵进出口管道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可以控制地震、水击等所排出的反力产生振动。 2选用支吊架所遵循的原则 支吊架主要在管道无垂直的位移位置进行使用。比如:对支架与管托进行移动,或是对支架与管托进行滚动等。而对于高度或是长度能够调节的支吊架,则作用于管道的无垂直位移。因此,支吊架所遵循的原则如下: 第一,确保管子在支架上固定好,不能产生任何位移。这种支架就是固定支架,主要的作用是将补偿器之间管道的热伸长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使支架上的管道无任何移动;由于此种支架的受力比较复杂,因此不仅仅要承受管道的重量,而且要对管道轴向压力所产生的反力加以承受。 第二,在支架上安装好管子。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管子与支架产生相对位移时,这种支架就被称为活动支架,具体分为两种,即滑动支架、滚动支架。使支架与管子产生相对运动的是滑动支架。此类支架有着较大的摩擦力,但制作相对简单,应用也更为广泛。而所谓滚动支架,就是将滚珠或是滚柱加入到管道滑托与支架间,使管子与支架产生相对运动,最终将滑动摩擦力转为滚动摩擦力。具体特征是有着较小的摩擦阻力,主要用于大管径,高介质温度且无横向位移的管道中。 第三,在管道有轴向位移的支架,对两侧装置钢挡块,确保在进行轴向运动的过程中,不偏离管道的轴线,此类支架是导向支架适用于管道作轴向位移,而不会在管道的轴线上产生偏离。第四,在有较大的垂直热位移,或是在管道应力与设备受力由于支吊架处过大的热胀力而超标的情况下,要使用弹簧支吊架。但应注意的是,弹簧支吊架不宜用于转动机器管口附近的管道。 3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支吊架位置的确定 为了确保管道的挠度、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适中,必须对管道上的法兰、阀门等部件集中载荷的作用加以重点注意。对于垂直管道支吊架,也要对间距进行把控,避免因为多种载荷组合作用而使管道产生过应力。而水平直管道的支吊架的间距应符合如下要求:第一,强度要在管道持续外载当量应力所承受的范围内,一般来说不高于16MPa;第二,其刚度应保证管道自重的弯曲挠度是管道疏放水的实际坡度的四分之一,从而使其在安全范围内正常疏放水。而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如有抗震效果,则应按照振因来将其管道的挠度加以控制,从而在适当范围内保证管道的固有的频率,一般而言,应小于2.5mm。第三,在对弹簧进行选用时,要保证荷载变化率在25%内。在弹簧的荷载变化率大于25%的情况下,要用两个弹簧进行串联。而所选用的串联弹簧要具有相同的荷载,并根据每个弹簧的最大压缩量的比例、总位移来来进行分配。一般通过计算刚度条件来确定管道所许可的跨距,并通过强度所支持的范围进行校核,取二者中的最小值。在计算刚度条件时,要将管道假定为一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为保证管道由于轻微外力而振动的不明显,应使装置内管道的固有振动频率在4Hz内。第四,在确定固定支架的位置时,要遵循方便石油化工管道的运行,并遵循管道安全的原则。一般来说,可以将固定支架分为L型、U型及T型等多个管段。并要坚持固定点间管段可以自然补偿的原则,设置在需要承受冲击载荷或限制管道振动等地方。 4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支吊架的设计思路 首先,支吊架的位置设计除了依据最大跨度所允许的范围外,还应在下列位置进行设置:一是连接管系与设备的过程中,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支吊架的设置,从而保证所受到的外力与力矩加以减少,并为了偏心荷载与弯矩得以减少,要使支吊架靠近集中荷载处。二是在有阀门或小型管道设备的管系中进行集中荷载时,为了偏心荷载与弯矩得以减少,应使支吊架靠近集中荷载处。三是应注意弯管附近、大直径管三通及分支管处的支吊架设计。四是对于有着垂直管段的管系,应将承重支架设置在垂直管段的上下部,并在较长的垂直管段中间设置符合规定间距的导向支架;此外,还要按照支点的垂直位移量,在水平敷设的管道向垂直管段转换的拐弯处,设置弹簧支吊架。 其次,要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作为支吊架的生根点,但要对生根点所可以承受的荷载进行核算,在一定条件下,还应将跨距减少来使生根点的荷载减低。再次针对复杂的管系,为了使应力分析得以简化,要遵循方便石油化工管道的运行,并要遵循管道安全的原则,将管系用固定支架分割成能够自行补偿的若干管段。一般来说,可以将固定支架分为L型、U型及T型等多个管段,并将承重支吊架或导向支吊架设置在两个固定支架间,使其能够承受冲击载荷或限制管道振动。还有,当管系的热胀方向正对敏感设备的借口时,要设置止推支架。此外,当大刚度管道产生强大的推力时,也可以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止推支架。 最后,管道在与设备进行连接时,支吊架要设置在利于设备检修与阀门操作的位置,还应注意的是,在设备进行检修或是设备移走时,临时支吊架的地方不需要设置。此外,还要注意不可以将焊接型的支吊架设置在时常拆卸维修及清扫的部位。 5结语 对石油化工管道支吊架的型式与位置的设计思路进行确定,能够确保管道工程的顺利运行。一般来说,对管道设计进行评价时,不但要看布置的合理性、美观度及操作检修的便捷性与一定的柔韧性,而且要看支吊架型式与位置的符合度。本文为此对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支吊架的设计思路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与阐述,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作者:李坤 单位:天津辰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管理要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推动了石油化工设备的生产和应用。但是由于石油化工设备对安装技术要求非常高,加大了施工难度,这就要求加强施工管理,避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从石油化工设备的特点及我国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设备安装;问题;要点 引言石油化工生产系统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有多个化工设备相连接而成,对原材料进行多次加工,形成最终产品的一些列设备的总称。在石油化工建设中,如果石油化工设备安装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或设备质量本身存在隐患,就会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顺利进行,因此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必然造成一定损失,严重考验着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管理。 1石油化工设备科学安装的意义 1.1决定企业效益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石油化工产业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石油化工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得到了提高,石油化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设备构造也越加复杂。现代工业已不能简单的以劳动力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了,企业主为了适应市场变化,高效益、高技术、可靠性稳定的石油化工设备成为其降低成本的主要变革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可靠性且技术含量高的石油化设备可以提高产量及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第二,可靠性好且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可以长时间运行,避免闲置,提高生产效率。第三,科学安装石油化设备,可以降低维修费用,减少企业费用支出。 1.2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生产安全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并成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严格对生产企业进行调查,尤其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化工设备更为重视,如若不能进行科学管理,将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石油化工行业,为了安全生产,在石油化工设备安装阶段应予以重视,加强管理,使设备正确组装且运行,严格检验各部分环节衔接是否正常,阻止爆炸及火灾事故的发生。企业石油化设备的安装过程,是安装管理的重要环节,应提高其安装的准确及可靠性。 2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特点 2.1综合性强 石油化工设备涉及到的工种是复杂的,有电气仪表、机械、工艺安装及土建等多个专业,在安装过程中,这些专业知识缺一不可,需要生产、建设、施工、监管等单位的共同协作,相互协调,综合性极强。 2.2技术含量高 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丰富多样,而各个产品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各不相同,如设备结构、耐热性、耐压性、耐腐蚀性等,制造技术要求高。石油化工设备的超大、超重、超高、自动化程度灵敏性高的特点,使其在安装、调试、操作过程中十分繁杂。安装的合理及科学性对整个工程是否正常运营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风险大 石油化工设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安装周期过长,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大,所以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很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一些超高、超重的设备在运输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返修时间过长,维修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因此在石油化设备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验收工作,实时监测每一个环节安装情况,做到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杜绝可以避免的资金浪费现象。 3我国设备安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安装前准备工作不到位 石油化工设备特殊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一定压力,并且其运行环境相比普通设备而言,比较恶劣。例如,当石油化工设备在高温、高压、通风效果不好的环境下工作时,恶劣的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的协调能力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目前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来说,采购质量不合格及不符合对应产品生产要求的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和施工地选着随意性,是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所在。归结到低就是在安装前,企业准备工作不到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认真完成,不能马马虎虎。不合理的机械设备在安装、运行过程中不仅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影响正常生产的进行,甚至还会引发某些不可挽回的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3.2安装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 一个工程的实施,要想顺利进行且减少问题的频繁出现,不能缺少监管部门的配合。针对石油化工设备,尤其是组装设备,组装耗时长,任意零部件质量出现问题,都会延长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工作停滞不前。目前就我国大多数的石油化工发展状祝来说,基本都缺乏比较完善的设备安装监督体系,对于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在安装过程中质量的控制还不能达到要求,没有明确监督的职责是什么,一般都根据项目本身制定,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这直接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3设备安装人员流动性大、技术水平低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需求,尤其是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复杂性,使化工设备安装的一线工作人才十分紧缺。针对我国目前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情祝来看,从事安装设备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对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要求等不熟悉,存在一定局限性,这对安全的进行设备安装造成了阻碍,而且为后续生产管理埋下了隐患。不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4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管理要点 根据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特点和我国目前设备安装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要点: 4.1做好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准备工作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分三点,第一,设备安装前,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技术协议及合同,因为他们是设备验收是否达标和施工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后期处理合同赔偿及维修等的重要依据。因此,这就要求参与者认真阅读设备相关合同等内容,熟悉其性能保证、质量要求、交货条件、保修期限等合同条款.为设备的验收和安装等工作做好准备。第二,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为设备安装提供适宜的场地是设备安装施工的前提,要保证施工现场地面平整,运输及消防通道畅通,有完善的水、电、气设备,另外防御措施要做到位。第三,设备验收。验收是设备安装前的必要步骤,由于其石油化工设备的复杂性,验收工作务必严禁。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在接受设备时,应有买方、厂家、商检局等共同验货,对于有包装的设备要检查其包装是否有损,包装外型号等内容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对无包装的设备,外观要进行仔细检查,并对其各不分的零件进行清点。对进口设备要进行全面开箱验收,每一检查环节按照合同技术要求进行备案,若发现问题,应尽快与责任方联系,按照合同要求进行交涉。对于解体设备,收到货后,要尽快组装,严格检查、试验。开箱时要严格记录好箱号、箱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等资料收集归档。 4.2建立完善的安装质量管理体系 石油化工设备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求项目实施前设立统一的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工作,抓好设备安装质量管理。首先,要加强施工队伍建设。施工队伍是整个施工项目是否能正常顺利进行的关键,在石油化工行业领域,对施工队伍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施工队伍吃苦耐劳,更要求施工队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者要具备设备安装施工经验,掌握先进的技术,能独立管理好团队,从看图纸到安装完成的一系列过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在此之外施工团队要严格按照管理的规章制度加以实行,确保整个安装过程谨慎操作、认真负责,重视监督和管理。其次要做好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把关工作。一方面在项目管理中心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项目部、施工队和作业班三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确保每一环节的质量检查,及时掌握安装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找出问题点予以解决,从而提高设备安装管理效率。再者要抓好作业技术交底工作。作业技术交底可以节约安装时间,避免资源金浪费,是对项目施工方案的细分化。如安装前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恒定,对施工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可预料的以外事故有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安装设备试运行。 在合同保修期内,要加强运行频率,使整个安装设备磨合到位,在发现问题时及时与厂家联系。针对进口设备,由于涉及到外事工作和技术服务合同规定天数的限制,所以进口设备的安装是很复杂的。因此在进口设备安装及调试过程中,外商技术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施工管理人员应做好现场协调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要根据施工现场制定详细的安装方案和安装计划,协调好外商专家进场时间,且将翻译好的技术资料交给相关部门,做好安装准备工作。其次在外商技术人员到场后,与外商技术人员协商安装和调试时间等。要定期在现场召开会议,对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和解决。要对每天施工中存的问题、解决方法、设备运行情况等做好中英文记录,相关方签字认可。最后在整个合作流程中,双方要互相配合,建立友好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调动外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顺利合作奠定基础,避免合作纠纷、阻碍项目工程的进行,促使安装质量的提高和进度加快。在安装流程中,由于进口设备维修消耗时间过长,我们在外商技术人员在场时,应及时提出技术疑问,现场解决和实地实验,吸取外商技术经验,确保后期设备正常高效运行。 4.3提高安装人员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技术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石油化工安装施工企业,施工人员是否具备技术要求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力度,加大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提升整个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企业领导者要在内部制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要他们100%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降低人才的流失率。另外,由于我国石油化工安装技术性人才缺乏,为了满足石油化工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相关部门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人才,带动提高企业内员工的管理水平和安装技术,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5结语 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管理在整个石油化工生产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抓好安装前后的一些列工作,严格依据国家法定标准严格审核,才能有效避免不必要安全事故,更好促进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日益复杂,对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相关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要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安装前做到预防为主,避免经常性问题的发生,要时刻积累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做出贡献。 作者:李希会 单位: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工艺蒸汽管道配管设计要点 摘要:本文介绍了石油化工装置的基本概念,并就蒸汽管道的设计模式予以深入分析,得出在蒸汽管道配管设计过程中,需要警惕的设计要点,旨在提高我国石油化工工艺装置中蒸汽管道配管设计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艺;蒸汽管道配管;设计要点 在我国石油化工领域中,石油化工装置主要以石油为原料,并利用化学原理,实现化工产品的生产,其中,蒸汽管道在石油生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蒸汽管道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石油生产是否能够正常进行。因此,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蒸汽管道配管设计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明确装置位置,通过模拟的方式,对管道模型进行测试,以此来实现装置安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从根本上保证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1蒸汽管道中的设计模式 1.1蒸汽管道中的配管装置 为了确保蒸汽管道的安装符合国家施工标准,施工单位需要对配管装置的应用范围做出说明。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利用塑料材质对管道进行配置,在施工操作之前,需要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全面仔细的勘察,使各个装置角落具有一致性,确保施工环境符合操作标准。在装置被广泛认可后,市面上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装置,主要特点如下:第一种是压力较大的蒸汽;第二种是高超压力蒸汽;第三种是中等压力蒸汽;第四种是低级压力蒸汽。在具体蒸汽管道施工中,需要将具备以上特点的压力蒸汽管道分散于施工场地的各个角落,以此来确保管道配置操作的有效性和便捷性。由于在管道施工过程中,管道内部温度远远高于外界,因此,需要利用小型补偿设备,对管道内部膨胀性能进行消耗。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小型补偿设备与管道之间的的距离进行精确计算,以此来确保吸收效果的增强。一般情况下,设备与仪表线路处于相同位置,这就需要利用温度的变化对管道安装中的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将压力蒸汽管道之间的距离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此来确保整个蒸汽管道的正常运转,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在工业发展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2装置压力蒸汽管道的排液设施设计 在装置运行中,压力蒸汽管道可能会产生排液体,因此,这就需要在压力蒸汽管道安装过程中,选用配置较低的管道设备,也就是小型的补偿设备,并将其放置于蒸汽管道配管的最低点,在此基础上,设置好相关的管道排液设施。针对型号超高压力蒸汽管道来说,排液体的处理要根据排液设施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功能:一是由于与主要管道距离较近,需要对根部阀采取准确有效的控制,实现良好的排液设计;二是将排液设备与根部阀的距离拉近,确保液体不会外泄。处于低级压力蒸汽管道中,由于其特殊性,在正常运输中,不可能出现排液的可能。由此可见,当蒸汽管道处于低压位置时,在装置输送中就不会有排液现象的出现。 1.3关于布置压力蒸汽管道 一般来说,压力蒸汽管道的布置中,该管道与配管之间处于同一范围内,在蒸汽管道的装配中,在排液体之上安装一个小型补偿设备,为了防止水锤现象的出现,将其与补偿设备装在统一水平线上,或者配合科学合理的角度实现管道的高效利用。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压力蒸汽管道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并对装置疏水阀渗漏的液体予以检测,确保排液体自动回收于蒸汽管道之中,再停止相关操作。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排液体回收时,设备之间的回收要应用法兰方式进行连接,并将其安装于接入口之内,确保管道形状的合理和正常。当排液体回收时,出现高温状况,施工人员需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疏水,并在其后方辅以止回阀,确保排液体的合理回收。一般情况下,水平方向进行的管道连接,与止回阀进行接触时,要采取法兰形式,实现排液体的回收。 2蒸汽管道配管设计要点 在蒸汽管道配置中,需要将管道的直径予以合理设置,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要求采取相关措施,达到蒸汽管道直径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当直径范围较大时,施工成本在无形中增加,热量也会有所消耗,冷凝水的回收质量也会削弱;当直径范围较小时,蒸汽在管道中的流速变大,蒸汽压降还会不断增大,可能会导致提供蒸汽的一端出现缺压现象。一旦出现水锤现象,在蒸汽管道的安装中,管道直径的选择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管道直径适中即可。在管道安装过程中,需要根据压力的具体需求进行蒸汽管道设计,避免蒸汽管道不必要的损坏。针对小型补偿设备而言,其推力设备的固定位置需要符合安装标准,将设备连接口与集箱压管道进行连接,以此来提高压力蒸汽管道的高效设计,有利于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最大限度的防止水锤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水锤现象的出现,在连接分管道时,利用主管道最顶端的蒸汽管,以此来实现石油化工工艺装置蒸汽管道配管的设计,从根本上实现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3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在石油化工工艺装置中,排液体的温度处于流动状态,温度较高。因此,在压力蒸汽管道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管道设备的外观和形状,各项施工操作要符合相关的管道施工标准,通过科学精确的计算和分析,利用模型进行测试,以此来确保整个压力蒸汽管道设备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进一步促进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蓬勃发展。 作者:陈瑞娣 单位:茂名瑞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摘要:石油化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其生产的物品多具有易燃、易腐、易爆炸以及有毒性等风险特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而合理有效控制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因素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旨在探究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产品的化学工业,安全生产时石油化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在现实石油化工成产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没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在化学药品开发、煤矿开采等方面发生的风险事故较多,给国家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加强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显得尤为必要。 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概述 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明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流程,规范操作,可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第一,人的安全可靠性。对于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保证自身安全;第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备是石油化工顺利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因而需要时刻保证生产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第三;环境的安全可靠性。保障设备、人员所处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因环境因素引发安全事故;第四;制定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纪律严明,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价报表,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1]。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即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二,控制故事损失扩大的措施,即在事故发生以后,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挽救措施,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从而降低损失。 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2.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内容 第一,采用先进工程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生产,控制生产风险。工程技术措施是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优化方案,主要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来控制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因素。例如,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可采用防火工程、消防技术等先进技术措施,做好风险控制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第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人为因素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标准设备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制度,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化工生产安全性;第三;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影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以此降低安全生产风险。例如,企业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讲座、讲坛等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秀石油化工生产人员的工作事迹,以此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第四,加强个体防护措施管理。 2.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是将风险程度作为参考依据,风险程度一般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合理性。针对轻度风险,风险控制措施为:保持石油化工生产现状,检查生产设备,找出风险原因和解决方案,并作好记录;针对中度风险,一般根据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控制风险;针对重度风险,首先要整理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清单,清单中需要包含风险名称、风险现状、风险级别、责任部门和相应的风险改进措施。同时,还要制定包含风险名称、改进目标、改进指标、改进投入资金、实施时间和负责部门等条例的风险控制方案,严格按照风险控制方案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保证责任到人,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以后,还需要由该项目的负责人对实施结果进行审核评定,主要审核指标包括技术措施完成进度、完成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2.3风险信息更新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繁多复杂,生产过程存在易燃、易腐、易爆炸以及有毒性等风险,易引发安全事故,因而企业要及时更新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信息,以便做好防控风险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例如,企业每年定时对常规化工生产活动进行一次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2],主要审核过去的风险评价是否完善、是否全面包含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风险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扩充等,进行必要完善后制成风险评价报告。针对非常规性、作业复杂、危险性较大的生产活动,在每一次开工前就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风险评价工作,确保生产设备安全可用、生产环境适宜等,并将其制成可行性报告上报给上级领导,得到审批后才可作业。 3结语 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而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可以从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个体防护管理等方面来提高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针对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等不同风险级别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定时进行风险信息更新活动,以此降低企业化工生产风险发生率。 作者:杨建伟 单位: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空分车间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设备检修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石油化工设备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石油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关乎到石油化工企业的企业效益。在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化工原料常常具有较强腐蚀性、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且容易残存在石油化工设备中,因此设备检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安全隐患。本文先分析石油化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希望能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出相应贡献。 关键词:化工原料;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作为国家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其是否健康有序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石油化工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效率,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此及时对石油化工设备做好检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设备检修过程中尤其要做好相关安全防范措施,以防出现安全事故。 1石油化工设备的特点 石油化工是一个需要许多复杂技术的行业,其生产工作条件要求较高,整个生产流程较为复杂,同时也涉及到很多石油化工设备,其主要类型有加工炉、换热设备、反应设备、储罐以及各类仪表装置等等,这些设备通过各种管路、阀门连接起来,从而组成了石油化工设备系统。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其设备还具有联动性的特点,各个生产设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一个环节出现故障,甚至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设备运行。再加上化工原料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特点,使得石油化工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设备损坏而造成泄漏、爆炸等事故。 2石油化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石油化工企业其生产设备多具有规模大、自动化、复杂化等特点。因此设备检修人员对石油化工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就经常存在任务重、时间紧、危险性高等问题。危险性高主要是由两方面带来的。一是设备内作业,二是动火作业[1]。设备内作业主要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 (1)设备内通风不好或含氧量不达标,容易导致设备检修人员窒息。 (2)设备内的易燃有毒气体没有清理干净,容易导致设备检修人员中毒。 (3)设备检修之前,设备检修人员没有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比如没有按照规定穿戴好相关安全防护用具等从而导致中毒或灼伤。 (4)进入高深容器检修作业之前,没有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可能遭受物体坠落打击事故。动火作业主要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 (1)动火作业负责人监督责任失职,没有充分辨识危险源,没有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安全措施,没有向设备检修人员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2)设备检修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不高。 (3)动火前未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可能导致火花溅落到四周从而引燃易燃易爆物质,进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4)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2]之前,没有做好动火系统内部的含氧量控制工作,没有确保设备内部始终处于正压状态,从而导致可燃气体从设备内部泄漏出来,再加之没有做好前期动火点周围滞留的可燃气体含量检测工作,在动火时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5)动火作业完成后,没有做好现场遗留火种检查工作。 3应对设备检修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可行防范措施 3.1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 要避免检修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首要之重就是要做好石油化工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从源头减少石油化工设备的故障出现率。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必须针对企业生产设备构建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和三级考核制度,以此来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首先,严格贯彻落实设备管理机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以及维护保养,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其次,企业要提高对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视程度,坚决杜绝“以修代养”,对设备保养工作要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再次,车间管理人员也应当参照企业设备管理机制,制定本车间生产设备保养计划,监督操作人员按照保养计划对生产设备进行保养工作,并填写完善的设备保养记录。最后,严格落实三级考核制度,公司每月定期对全公司石油化工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检查,车间每周定期进行检查,班组每日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月底考核,确保三级考核制度落到实处。此外,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以及生产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石油化工企业还应当尽量采购标准型号的零部件以及结构较易维护保养的设备。同时,在选购备件、备品的时候,也要对备件、备品的生产厂家、性能、型号、规格等重要指标予以充分了解,要去专营经销商处进行采购,防止不合格产品被安装到生产设备上。如此,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而且方便维护保养,减少了检修次数,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3.2做好事前准备工作 首先,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之前,一定要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的清理工作。对于设备里的易燃有毒气体,可以利用水或二氧化碳等惰性物质与易燃有毒气体进行置换,从而将之排出。如果是采用氮气进行置换,氮气应当从设备的上方入口进入,下方出口排出,且用量体积是被置换气体的3倍。[3]如果是采用水进行置换,水应当从设备下方入口进入,上方出口排出。置换之后,还要将设备里残留的化学物质进行彻底清理,可以适当采用化学清洗、物理冲洗等办法,对于顽固的化学残留物质,可以运用高温蒸汽法来祛除。其次,动火作业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充分辨识危险源,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并向设备检修人员做好安全交底工作,监督设备检修人员是否穿戴安全防护用具。再次,在进行动火作业前一定做好相关防火措施。比如做好检修现场周围易燃易爆物质的清理工作,以防检修过程中,火花溅落到四周从而引燃易燃易爆物质,进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之前,一是要做好焊前准备工作,要对焊点周围母材的厚度予以检测,确保在施焊的时候不会熔穿母材。二是控制好动火系统内部含氧量[4]。必须了解且分析系统内部的气体成分,确保系统内部含氧量在安全范围以下,才能实施下步检修工作。即使在检修过程中,也必须多次对系统内部气体予以检测,对其含氧量情况予以随时掌握,一旦发现含氧量升高,则必须立即停止检修,直至查出原因,排除故障,然后才可继续实施检修工作。三是确保设备内部始终处于稳定的正压状态[5],这是由于一旦出现负压,空气就会被吸入设备内部,进而引发爆炸事故。由于很难以确定数值控制压力大小,因此一般以不“回火”和猛烈喷火为原则。四是做好动火点周围滞留的可燃气体含量检测工作。因为一些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很容易滞留在动火点四周的低洼处,如果没有进行含量检测工作,一旦实施动火作业,将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总之,当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才可以进行下步检修工作。最后,动火作业完成后,再次检查动火作业周边环境,确保无火种遗留下来。 3.3引进先进技术 石油化工企业还应当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利用远程监控和无损探伤来对生产设备进行故障检测,无需拆卸设备机箱,就能实现对设备的检测工作,进而避免检修不足或过度检修的情况出现。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凭借离子焊、粘接、热喷涂等先进技术对故障设备予以快速修复。利用先进技术,不但能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减轻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延长设备的寿命和高效使用性,还能减少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确保石油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3.4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在整个设备检修过程中,设备检修人员作为行为主体,是确保安全检修的最重要一环。因此石油化工企业一定要不断强化安全技术管理,通过各种途径来做好设备检修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工作,使设备检修人员在熟练掌握各项检修技能的同时,更要充分意识到安全检修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了解和掌握检修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各项安全注意事项,进而在进行设备检修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设备检修的准时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石油化工设备在检修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对促进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在充分认识到设备检修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同时,应当积极探寻可行途径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本文先简单分析了石油化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四个方面提出应对防范措施,希望借此给予其他石油化工企业化工设备安全检修方面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为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张泰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的维护措施 摘要: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重点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供电系统;运行管理;维护 1运行与维护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中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的使用来说,其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进而才能够保障其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1)经济性原则,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经济性依然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指标和管理任务,这一点在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中也应该得到一定的体现,这种体现主要就是体现在运行管理的能耗降低方面,采取恰当的措施来降低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运行的能耗,保障其节能目标的实现,当然,也不能够为了实现这一经济性原则而导致其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2)安全性原则,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这一类危险性较好的企业类型来说,在针对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格外注意其运行的安全性,一旦其存在安全隐患,不仅仅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出现问题,甚至还可能导致整个石油化工企业出现更大的危险事故; (3)创新性原则,即在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中,应该加强相应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不断引入一些新型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其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水平,保障其运行的规范性。 2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措施 2.1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措施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的使用来说,其运行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这种运行管理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首先,在运行管理中必须要切实加强对于相关电气设备参数设置的关注,保障其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我们都知道,对于任何电气设备的使用来说,参数设置都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一旦参数设置出现了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导致其无法正常生产,还有可能会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加强对于这些参数的监控和把关就显得极为必要,并且这种控制和管理应该落实到每一天的日常管理中去,加强实时控制,避免其参数超出管理人员的控制;同时,利用电力自动化系统,实时动态跟踪数据内容的变更和报警,针对监控反映出来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分析,然后如果发现存在一定问题的话就给予报警处理,保障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2)其次,有效落实好相应的巡视检查制度也是保障其运行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基于整个系统中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巡视检查是极为必要的,在当前很多石油化工企业运行中,其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的运行巡视检查都已经实现了较高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巡视检查的难度,但是仍然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提高注意力,密切关注其特殊状况的出现,避免运行故障的出现;这种日常巡视的存在其实也就是预防性维护,在预防性维护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各种现代化仪器是极为必要的,比如红外成像检测仪就是代表性比较强的一类设备,采用该设备能够针对系统中相关设备的温度进行有效监测,进而便能够发现故障元器件,并且进行报警处理; (3)最后,保障故障处理的及时性也是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要求,因为故障的存在是威胁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原因所在,只有保障这些故障得到了有效地处理才能够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而处理的及时性则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设备运行的中断,把因为故障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就当前的故障处理现状来说,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是极为必要的,其对于故障处理及时性的贡献是比较关键的,并且还具备一定的安全保障价值。 2.2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的维护检修措施 对于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的维护检修工作来说,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首先,必须要切实保障维护检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即针对所有的电气设备以及供电系统制定合理有效的维护和检修规划,尤其是对于维护检修的时间间隔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制定,进而避免出现因为长久不进行维护而导致一些故障问题的出现,而对于检修维护的实效性来说,则应该重点加强全面性,确保每一个电气设备及其供电系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维护,避免出现遗漏现象; (2)其次,必须要重点加强相关维护和检修工作的安全性控制,因为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其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的运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切实保障维护检修工作的安全性就显得极为必要,这种安全性既是指具体维护操作的安全性,也是指必须要保障其后期运行的安全性,这也是其维护检修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所在;对于这种安全性控制工作来说,切实做好工作票制度的落实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一个工作制度; (3)最后,为了更好地保障其维护和检修工作的效果,还应该着重加强对于相关检修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因为对于石油化工企业中应用的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来说,其复杂程度是比较高的,包含的具体设备也是极为繁杂的,这也就对于具体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切实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和检修水平才能够保障其维护检修工作的执行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也是保障其生产效率的核心内容所在,基于这一点来说,加强对于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修就显得极为必要,尤其是针对这些电气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故障问题来说,切实有效的排出故障问题所在,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作者:王诗煜 单位:丰益精细化学(连云港)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总承包项目的物资管理控制 摘要:基于物资管理与控制在石油化工总承包项目中引起的越来越高的注意,分析了物资与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石油化工;总承包项目;物资管理控制 一直以来,石油化工工程是一项工程投资大、设计建设环节复杂、技术要求高、人力物力储备格外丰富的项目,它相比于其他工程,专业化、标准化、模块化要求更高、实施更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化工的物资管理与控制引起了业界越来越高的重视。 1物资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在总承包项目中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材料和设备是贯穿项目整个过程不可或缺且不容忽视的一项,尤其对于采购和施工环节,材料和设备更起着主导影响作用,做好其管理与控制,对整个工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1物资管理与控制是采购控制的重要途径 采购是总承包管理项目施工建设的首要一步,跟整体工程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制定出严谨的采购进度计划和采购技术,采购管理得当,是工程建设成功的基石。采购过程无非就是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它们的采购成本一般占工程建设采购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因而加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与控制,严格把关采购目标、采购规格、采购数目、采购时间、采购地点、采购价钱等事项,就能保质保量有效进行采购控制。 1.2物资管理与控制是控制工程投资的基础 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是采购投资的主导部分,而采购投资又是总承包项目建设总投资的主导,采购投资大约占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同时材料和设备的数量与工程建筑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费用也成正比例关系,不必要的材设的增多必也使得施工投资增大。因而严格管理控制材料和设备的投入成本,不随意增设设备、添加材料用量,是控制工程总成本的重要手段。 1.3物资管理与控制是工程施工进度的保证 材料与设备的增多会导致工作量加大,会导致仓储压力过大,同样的道理,如果材料和设备供应不及时或者材料和设备准备不齐全、材料和设备到厂时间拖延,就会导致工作量不足,该完成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在石油化工项目建设中,材料和设备种类多、要求高,施工还要保证专业化、模块化,材料与设备的供应管理更应做到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 1.4物资管理与控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物资管理与控制不仅仅体现在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数量上的控制,还要控制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设想一下,如果某个石油化工厂的材料设备质量上不过关,就算再优秀的设计再精锐的施工力量也不能保证项目的安全性,更不说经营运行了。 2有效进行物资管理与控制 如前所述,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质量、管理对采购控制、工程投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材设的管理与控制势在必行。针对如何在石油化工总承包项目中有效进行物资管理与控制,本文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并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组建专项物资管理组 可以成立专门物资管理控制小组,小组由控制经理、材料控制工程师、采购经理、采购计划工程师、费用控制工程师、催交员、仓库管理员、材料质量检测员等组成,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石油化工项目对物资需求不一样,小组成员视情况而定,但必须保证分工明确,责任分担合理。 2.2严格采购阶段物资管理 材料和设备要经历请购采办生产运输验收存库出库施工使用一系列阶段,设计广、时间空间耗资多、风险承担大,采购处于最前期阶段,如果材料和设备在采购阶段就遇到问题,则整个流程都将被迫受限或者停止,根本进行不下去,继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因而有效进行物资管理与控制,首要一步就是在采购上做到严格管理,采购管理中,可以建立材料和设备采购专项管理体系,比如依照石油化工项目设计进度,制定材料和设备的请购进度体系。 2.3严格施工阶段物资管理 施工阶段的物资严格管理也是重要的一步。石油化工总承包项目中,物资种类复杂繁多,材料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浪费、设备使用不当就会加快损坏,浪费施工费用,影响施工质量,因而,必须要做好施工阶段的物资控制,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物资供应,学会现场变通,根据不确定因素以及突发情况做到材料与设备的平衡使用与控制。3结束语总之,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与控制对项目的投资控制、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验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行物资的管理与控制将是石油化工总承包项目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张鹏宇 朱闫丽 单位: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仪表及系统接地设计 摘要:针石油化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接地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防雷;控制系统;接地设计 21世纪以来,DCS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和技术都得到较大程度的突破,因此仪表系统接地的问题也受到相关人员较高程度的重视。虽然,我国早在多年以前就仪表系统接地问题进行研究和规范,并通过明文对仪表以及控制系统的等电位接地问题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和详细说明,但仍有许多项目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未能按照标准执行,尤其是项目单独设置仪表接地极的问题,不但给项目的具体实施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不符合我国在仪表系统等电位接地问题上所制定的规范和原则。 1仪表系统接地分类 1.1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主要目标是为了保障人身的安全和设备的稳定运行。因为通常状况下,仪表和控制系统都会存在外露的导电部分,而这一部分会因为故障或是不正常运行导致高危电压的形成,给工程现场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这类设备需要进行保护接地。除此之外,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有时甚至会出现仪表导线附带高于36V的电压的情况,因此,处于安全性的考虑也会给仪表外壳进行保护接地。 1.2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作为保障仪表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度的重要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了信号回路接地、本质安全系统接地和屏蔽接地三种情况。信号回路的接地处理需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当信号系统处于非隔离情况时,通常将直流电源的负极进行接地处理;反之,若是隔离的情况,则会由于信号本身就处于绝缘状态,因此,可不实施接地。而屏蔽接地主要是为了防电磁干扰,因此大多数会在控制室进行接地处理。本质安全仪表系统由于安全栅类型的区别而划分为隔离式和齐纳式两大类。隔离式安全栅由于自身的特性无需接地,而齐纳式安全栅电路则需要在控制室采用同一接地体。 1.3防静电接地 防静电接地处理需要在没有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时进行。而且接地的标准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性来划分,每一类建筑物都有特定规格的保护器。 2仪表及系统接地的设置 2.1接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接地系统包含了导线、铜板、电极。导线起连接功能,贯通各处。然而,接地导线需要根据使用途径、连接部位、数量和长度的区别选择合适截面积的接地导线。通常状态下,需要设置三块接地铜板:第一块是工作地的汇总铜板;第二块是保护地的汇总铜板;第三块是总接地的铜板。这三块铜板都需要进行绝缘固定,而且这些铜板厚度都存在严格的要求(不小于6mm),而尺寸则需要根据需求情况进行确定。 2.2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接地设计原则是防电位差,因为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选择多个接地点时,接地点会产生电位差,从而影响仪表系统正常运行。正常状况下,仪表盘、控制柜内因为同时存在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两种接地类型,因此需要分别接入两种接地装置专属的汇总铜板。而其中的本安仪表接地、屏蔽接地、信号回路接地需要先接入到各汇流条后再接入工作接地的汇总铜板。接地电阻值作为关乎评价接地情况符合标准与否的重要指数之一,对接地效果的反映非常直观和准确。设计师在进行接地方案的设计时,不但要对接地电阻值进行考虑,还要对接地连接电阻值进行充分的考虑。连接电阻值指从接地端到总接地板这两者之间的电阻值大小,而且需要保证这一电阻的数值始终保持在0~1Ω以内,除此之外,还需要将仪表接地系统的电阻控制在4Ω以内。因此,对接地电极、接地导线截面积、连接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会对接地电阻值产生直观的影响,会直接影响接地电阻值。因此,各线路之间连接与导线和铜板的连接都需要采用铜接线片和镀锌钢质螺栓的方式,或者采用焊接。除此之外,接地总干线和接地电极连接还需要进行热镀锌的处理。 3结束语 仪表及控制系统唯有利用科学合理的接地保护才能让仪表及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持续的运行,才能防止各类型的干扰。尤其是在DCS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必须对现场可能出现的干扰情况进行防治型接地处理,不然很难保障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般的工业现场环境都十分复杂,为了保障仪表及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不但需要制造商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系统的抗干扰程度;还需要工程设计者在设计方案时就考虑好系统接地的工作实施。 作者:张宪发 单位:中石油中国昆仑工程公司大庆分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石油化工产业在生产中需要用到水资源,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果不及时处理污水,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石油化工企业将会投入大量治理污水的成本,对于企业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对于石油化工产业的污水综合处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发展趋势 石油化工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该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其健康发展又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石油生产中会消耗大量的污水,如果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生态环境却遭到了破坏,为此举国都在进行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针对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正在加紧在技术方面的研发,力求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此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概述 石油是石油化工产业的主要原料,在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之后才能最终被人们所用。其产业加工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很多生产工艺流程,也会使用到很多生产装置,排出的污水也会随之增加。除此之外,生产企业所使用的成分不尽相同,其污染物种类也会有所不同,更加复杂,在众多的污染物质中还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的存在,为污水处理增加了难度[1]。伴随现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有所下降,对于环境不加以保护,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环境效益,没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能协调发展。从目前现状来看,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2.1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 2.1.1含硫量不断增加 含硫量的不断增加是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受到国际油价的持续波动影响,油价忽高忽低,油价在上涨的时候,高、低硫石油的产量与贸易差价存在很大差距,低硫原油量开始下降,而高硫原油量却不断上升[2]。 2.1.2处理及回用的难度增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水加工产业蓬勃发展,水质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处理方式不能满足于污水处理的需要,难以达到国家标准。有些企业进行深度处理时明显出现了不足之处,面对水资源紧张的现状,不能加以回用,很难达到通过污水重复循环使用来节约资源的目的。 2.1.3水质更加复杂 近些年来此产业出现了较为少有的石油变重、品质下降与杂质等现象,我国是一个对石油需求很大的国家,重质与高稠原油产量在持续上升,催促了产业深加工能力的提高,各种因素对于炼化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操作步骤增加,相对于以前略显繁琐复杂,这就增加了污染物种数量,增加了处理的难度[3]。 2.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污水含硫量逐渐增多,对于含硫量过多的污水进行处理是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国对于含硫物质的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碱吸收法与氧化法,石油化工产业采用的是气提法与氧化法,我国还发明了物理除硫的方法,通过氧化处理,还能够起到除臭的作用;纯净新鲜水资源的一部分少量成分能够以蒸发形式清除,但是其他绝大多数水中成分需要在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因此达标排放成为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的发展方向。 3结束语 通过本文论述可知,石油化工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污水处理是其产业日常管理运行中的重要管理内容。污水处理不仅只与企业有关,更重要的是坚持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重要体现,更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对于污水处理绝不能含糊,要充分认识到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整体行业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正确协调处理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作者:李恺翔 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项目的设计进度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设计进度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工程投资巨大、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设计的材料复杂等,本文对石油化工总承包项目的设计进度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计;进度管理 1石油化工设计进度管理的特点 1.1石油化工涉及专业广泛 石油化工的设计进度管理不光是工艺上的问题,结构、电气、管线、机械等都需要复杂的设计过程。他们之间有了较为复杂的逻辑关系,把他们串联整合到一起才能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如果有一个节点出了毛病,将会影响到其他的环节。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负责人需要有强大的思维逻辑能力,分清主次,对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计划跟实际情况不符的时候,需要管理人员制定措施并纠偏。 1.2设计的进度滞后 设计阶段的工作,往往影响到后续更多的工作,项目设计无疑起着龙头作用的。一旦设计的进度滞后,会消耗更多的成本和时间,再设计完竣工时间的时候,就希望尽快投入建设,没有详细的规划会给施工单位带来无形的压力,这样的施工质量是无法保证的。有时项目的延误不光是现场的技术失误造成的,往往是由于设计进度没能按时详细的完成造成的[1]。 1.3设计文件的质量问题 设计中各个专业相关性不能保证,没有专业的技术作为指导,凭空想象,缺乏高质量的审核,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更多不良后果。出现设计变更时,需要尽快修改,严重情况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修改,造成更多的浪费问题。对于设计时,出现的关键问题的参数时应该进行论证,对于新技术或者新设备更应该进行详细研究。 1.4容易出现偏差 1)项目管理计划忽略了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前人经验。2)项目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容易导致估算错误。3)执行者与设计者协调不一致,导致交流方面的隔阂,延误进度。4)设计管理人员对于相关专业不熟悉导致了盲目增加工程量,不能量力而行。 2设计进度管理内容 2.1设计、采购、施工与管理的结合 一个完整的项目需要设计、采购、施工按顺序依次完成。设计阶段是进行图纸设计,通过方案对比到施工图完成,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判断;采购阶段,从资源选定到进行价格商定,最后的采购需要合理的计算;施工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石油化工的技术涉及范围广、工期长需要更加细致规范的管理来进行保证。三者与管理相结合,相互依存,理清关系,以完成相应的目标。设计、采购、施工三者需要高度的衔接才能保证与管理计划同步。把握三者之间的联系,需要项目计划管理统筹进行分析。首先是提前进行项目的策划,包括编制实施计划书、设计进度计划书、项目责任书、鉴定报告等等。其次是考虑穿插在其中的任务,保证在履行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利润问题,这些都是承包商关注的问题。 2.2设计进度计划编制 石油化工总承包的设计计划需要分为四个级别,由总体到分散,由具体到详细。第一级是项目总体的计划,主要包括项目总体进度的关键日期,项目在某一时间段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项目需要在每一阶段具体落实的事宜。第二级是在第一级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将总体项目分为几个分工鲜明的单位,每个单位需要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将设计、安装、施工集为一体安排规划。第三级是详细进度的计划,每单位在每个工期的详细内容和目标。第四级计划在第三级计划上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到每一天的工期,主要包括图纸目录和工作量清单。在三、四级计划上,需要各个专业的负责人进行编制,各个阶段的衔接必须保证科学合理性。 2.3进度管理的跟踪 当项目计划制定完成后,则需要开始正式的实施阶段。计划配合项目施工,难免有问题产生,这就需要进行管理的调整。每个单位每天都需要进行项目的进展跟计划的进度比较,发现其中的差距,分析产生落后或者超前的原因并上报。每周进行提交包括施工图纸交付状态表、设计采购表、人力统计表、资源开发表等内容。月报则是对每个周的总结。这样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适当调整,使项目于施工中业主、监理和承包商三方进行相互协调,保证项目平稳进行。 2.4现代工程设计集成化系统 现代工程设计集成化系统是以数据库和网络为核心技术,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中的全过程。以三维模型设计为新的工作方式,实现集成化的设计思想。对于管理计划根据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由计算机进行分析模拟,管理人员只需要在几个方案中优化出最有效的一个,通过数据模拟,将一个项目每一个步骤完整的串联起来,提高设计的准确度,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计划进度管理对于技术复杂、投资巨大、工期长久的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带动整个工程协调有序的进行建设。现阶段的项目计划显然不会一直延续下去,也会在以后的建设中暴露出弊端。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石油化工建设事业的重要战略时期,面对巨大的挑战,应该去努力摸索更符合国情的项目管理计划。 作者:张鹏宇 朱闫丽 单位: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仪表及系统接地的设计 摘要:针石油化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接地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防雷;控制系统;接地设计 21世纪以来,DCS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和技术都得到较大程度的突破,因此仪表系统接地的问题也受到相关人员较高程度的重视。虽然,我国早在多年以前就仪表系统接地问题进行研究和规范,并通过明文对仪表以及控制系统的等电位接地问题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和详细说明,但仍有许多项目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未能按照标准执行,尤其是项目单独设置仪表接地极的问题,不但给项目的具体实施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不符合我国在仪表系统等电位接地问题上所制定的规范和原则。 1仪表系统接地分类 1.1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主要目标是为了保障人身的安全和设备的稳定运行。因为通常状况下,仪表和控制系统都会存在外露的导电部分,而这一部分会因为故障或是不正常运行导致高危电压的形成,给工程现场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这类设备需要进行保护接地。除此之外,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有时甚至会出现仪表导线附带高于36V的电压的情况,因此,处于安全性的考虑也会给仪表外壳进行保护接地。 1.2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作为保障仪表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度的重要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了信号回路接地、本质安全系统接地和屏蔽接地三种情况。信号回路的接地处理需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当信号系统处于非隔离情况时,通常将直流电源的负极进行接地处理;反之,若是隔离的情况,则会由于信号本身就处于绝缘状态,因此,可不实施接地。而屏蔽接地主要是为了防电磁干扰,因此大多数会在控制室进行接地处理。本质安全仪表系统由于安全栅类型的区别而划分为隔离式和齐纳式两大类。隔离式安全栅由于自身的特性无需接地,而齐纳式安全栅电路则需要在控制室采用同一接地体。 1.3防静电接地 防静电接地处理需要在没有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时进行。而且接地的标准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性来划分,每一类建筑物都有特定规格的保护器。 2仪表及系统接地的设置 2.1接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接地系统包含了导线、铜板、电极。导线起连接功能,贯通各处。然而,接地导线需要根据使用途径、连接部位、数量和长度的区别选择合适截面积的接地导线。通常状态下,需要设置三块接地铜板:第一块是工作地的汇总铜板;第二块是保护地的汇总铜板;第三块是总接地的铜板。这三块铜板都需要进行绝缘固定,而且这些铜板厚度都存在严格的要求(不小于6mm),而尺寸则需要根据需求情况进行确定。 2.2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接地设计原则是防电位差,因为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选择多个接地点时,接地点会产生电位差,从而影响仪表系统正常运行。正常状况下,仪表盘、控制柜内因为同时存在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两种接地类型,因此需要分别接入两种接地装置专属的汇总铜板。而其中的本安仪表接地、屏蔽接地、信号回路接地需要先接入到各汇流条后再接入工作接地的汇总铜板。接地电阻值作为关乎评价接地情况符合标准与否的重要指数之一,对接地效果的反映非常直观和准确。设计师在进行接地方案的设计时,不但要对接地电阻值进行考虑,还要对接地连接电阻值进行充分的考虑。连接电阻值指从接地端到总接地板这两者之间的电阻值大小,而且需要保证这一电阻的数值始终保持在0~1Ω以内,除此之外,还需要将仪表接地系统的电阻控制在4Ω以内。因此,对接地电极、接地导线截面积、连接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会对接地电阻值产生直观的影响,会直接影响接地电阻值。因此,各线路之间连接与导线和铜板的连接都需要采用铜接线片和镀锌钢质螺栓的方式,或者采用焊接。除此之外,接地总干线和接地电极连接还需要进行热镀锌的处理。 3结束语 仪表及控制系统唯有利用科学合理的接地保护才能让仪表及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持续的运行,才能防止各类型的干扰。尤其是在DCS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必须对现场可能出现的干扰情况进行防治型接地处理,不然很难保障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般的工业现场环境都十分复杂,为了保障仪表及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不但需要制造商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系统的抗干扰程度;还需要工程设计者在设计方案时就考虑好系统接地的工作实施。 作者:张宪发 单位:中石油中国昆仑工程公司大庆分公司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石油化工中水质检验数据误差的处理方法 摘要:石油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其产品质量生产的好坏离不开所使用的化工工艺。石油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对污水水质进行准确的检验,能够有效降低污水排放量,降低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石油化工污水水质的基本特征,石油化工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减小或消除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石油化工;水质检验;数据误差;处理方法 1石油化工污水水质基本特征 石油化工生产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经过裂解、分馏、精炼、重整等一系列化学加工工艺最终将石油加工成多种有机物质。这一过程需要的生产装置众多、且生产周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所以产生的污水水量大。通常,石油化工污水中含有硫、氰化物、氨氮、酚等常见污染物[1]。但不同的石油化工企业因生产的石油类产品不同,所以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存在一定差异,而由于石油化工采用的是化学加工法所以该污水中还含有多种与有机化学产品相关的污染物,如芳香胺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且有一部分为有毒物质,导致污水水质结构复杂,不便于处理。 2石油化工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系统性误差 系统性误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误差,造成这种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由某些固定因素所致,这就使得在一次水质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系统误差[2]。这些固定因素具体包括分析方法选用不合理、检验仪器精密度达不到检验要求、试剂材料纯度不够高、检验人员出现误操作等。例如,检验材料的称重。在称量前,检验人员可能没有将砝码进行校正。 2.2偶然性误差 与系统性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偶然性误差产生的原因并不是由固定不变的因素造成的。在石油化工水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是一直变化着的,且检验人员每一次具体的检验操作与具体步骤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都会导致水质检验偶然性误差的产生[3]。例如,检验过程中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 3减小或消除石油化工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的有效处理方法 3.1采用数字检验方法 要想提高石油化工水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尽可能避免误差产生与减小误差对水质检验结果的影响,就需要根据在总结与利用以往检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并继续积累经验与方法,对现有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与改进,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水质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在对自身检验方法进行改进的同时,发挥自主创造能力,努力研制出属于自己的高效实用、精确的水质检验方法。实践表明,数字化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质检验的准确性。所以,水质检验人员应在借鉴其他检验数据误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对石油化工生产的污水进行水质检验,并根据石油化工污水的特征确定最佳水质检验数据误差处理方法[4]。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安排三名以上工作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读取与记录,聘请相关专家对检验所得数据及其之间关系进行处理与分析。在读取滴定管数据时,应严格按照有关注意事项规定进行,具体包括所读取的数据应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提高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读取时,工作人员的视线应与滴定管中的水样凹面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此外,由于在实际读数过程中,数据小数点后两位往往会存在一定偏差,因而为保证所读取数据的准确可靠,检验人员还可以采取多次读取策略。通过多次读取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取这些数据的中位数,可以大大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2处理结果分析 在石油化工水质检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预期结果的异常数据,对这些异常数据出现的原因、过程等进行分析,有利于检验人员发现所用检验方法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或意识到自身出现的错误操作,从而通过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来降低异常数据出现的概率,降低数据误差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对于数据读取与记录环节,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检验人员应尽可能进行5次以上的检验,最少不能低于5次,并且还要保证读取与记录数据的有效性应大于80%。目前,对于石油化工水质检验数据误差的处理采用的主要是数值比较法,即在排除检验过程中的异常数据后,求出剩下数据的平均值与平均偏差,然后计算出检验数据与平均值之间的绝对值和两组数据之间的比值,最后将该比值与4进行比较[5]。如果比值小于4,则对相关检验数据予以保留;反之,则排除相应的异常数据。 4结语 由上文分析可知,石油化工水质检验会产生多种数据误差,有些误差可以通过规范操作来进行规避,而有些误差则需要借助相关技术进行一定的处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数据误差处理技术等措施来提高水质检验的准确性,提高检验人员对水质检验的重要性认识。 作者:崔玲 单位:山东省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石油化工毕业论文:计算机控制在石油化工生产的应用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是石油化工生产向着自动化和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以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计算机控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计算机控制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石油化工;生产 1计算机控制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1.1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对市场份额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各个企业都在从多方面不断的改善自己。就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如何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如何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控制来协助生产过程,如何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动化控制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方向,好多企业是借助过程控制仪表来完成工业生产过程。 1.2生产装置安全性、高可靠性的要求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高温高压的生产环境为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生产装置是石油化工生产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计算机控制下开展的生产过程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充分满足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2控制仪表的发展过程 控制仪表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在控制仪表出现的初始阶段,最为常见的控制仪表就是就地式仪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DDZ电动单元仪表正式问世。又经过了大约十年的时间,人们又开发出了以DCS过程控制系统为核心的第三代计算机控制系统。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又对第三代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不断的改进,进而开发出了第四代智能控制系统,也就是现在非常常见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3DCS在扬子石化生产装置上的应用 3.1什么是DCS DCS的全称是DistributedControlSystem,中文的意思是集散控制系统,属于计算机控制系统。DCS的主要作用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一个DCS系统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上位管理机、通信网络以及现场控制站。在上述五个部分的协调之下,DCS系统才能实现其功能。 3.2DCS的特点 3.2.1监控操作方便在工作过程中,DCS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保证生产过程处于正常状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DCS系统可以进行报警处理,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解决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 3.2.2控制功能丰富 DCS系统的控制功能十分丰富,DCS可以借助各种复杂的控制算法和逻辑运算实现多种控制功能,包括预警功能,监控功能,连锁保护功能等等。 3.2.3信息和数据共享 尽管DCS系统拥有多个相互不影响的工作站,但是不同的工作站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 3.2.4系统扩展灵活 DCS系统具有扩展灵活的特点,不同的生产过程需要的DCS系统是不一样的,相关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DCS系统进行配置。 3.2.5安装维护方便 就硬件而言,DCS系统的硬件设备都属于标准化的设备,在安装时是非常容易的。就软件而言,DCS系统的软件功能非常强调,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及时发现软件在运行时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反映给相关人员。 3.2.6系统的可靠性高 DCS系统中的微处理器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的危险性。此外,DCS系统中冗余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4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现阶段,微处理器的体积逐渐变小,性价比也越来越高,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器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21世纪初,IEC提出了61158标准,也就是现在非常常见的现场总线标准,简称FCS。 4.1基金会现场总线FF 基金会现场总线简称为FF,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现场总线。基金会现场总线通常被安装在生产现场的最底层网络,总的说来基金会现场总线是一种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总线。基金会现场总线的主要作用是度量生产过程中的变量,并对生产过程的相关信号进行控制等等。基金会现场总线具有下述优势①较高的系统开放性,可以和任何具有相同标准的设备兼容;②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③系统结构具有高度的分散性,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更高;④抗干扰能力相对较高。 4.2PROFIBUS总线 PROFIBUS是ProcessFildbus的缩写,PROFIBUS总线也是使用范围很广的一种现场总线,PROFIBUS总线的提出者是德国西门子公司。PROFIBUS总线主要包含三个部分①PROFIBUS-DP,也就是外围设备;②PROFIBUS-PA,也就是过程自动化;③PROFIBUS-FMS,也就是报文规范。 5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了多个领域,就石油化工领域而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是石油化工生产向着自动化和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探析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供电局 广东 梅州 514021) 摘 要:电力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主要作用,为了极大的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电力企业加大了10kV电力基建工程的建设力度,通过10kV新建配网工程的建设,为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等贡献力量。在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期间,不但要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还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加以管理,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发挥主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展开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电力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电力行业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满足了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和生活提供了有利保障。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10kV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继而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期间,不但要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施工环境,还要管理工程目进度,从而在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时,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一、影响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 (一)物资 在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因为工程具有特殊性,在工程建设时,要有充足的物资为基础,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所以物资是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有关设备,其是结合实际状况而定做的,设备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若设备未能按时完工,将对工程进度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物资质量难以保证,则会出现重新购置物资或者是返工的现象,也会影响到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进度。 (二)环境 通常情况下,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场所环境比较恶劣,树木和气候等因素限制了工程项目的开展,如果在不佳的环境下施工,必然影响到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1]。 (三)技术 技术是影响10kV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并且技术也与工程项目进度息息相关。如果技术不完善,会造成工程项目进度与计划不一致,也降低了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质量。 二、对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进行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做好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前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 在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建设质量,不但营造安全的建设环境,为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加以管理,通过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从而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能够顺利进行,也为降低工程成本发挥重要作用。 在对准备阶段的工作进行管理时,要从如下两大方面认真落实,第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之前,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制度,为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当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进度制度比较健全时,才能促进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施工,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期间问题存在的几率,并且也有利于营造安全的现场施工环境,在对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进行管理前,还要对工作人员予以严格把关,对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加以培训,但培训合格后,才能确保工作人员上岗,在保证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基础上,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2]。 (二)对施工阶段的进度进行管理 在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管理人与员要为施工人员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进而促进工程项目质量有显著提升。此外,为了确保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可以顺利开展,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进度加以管理,进度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现场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而且对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予以监督,因而有利于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进度与其他状况有全面掌握,一旦发现问题,管理人员能够立即上报,上级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对各种问题加以解决。比如,管理人员在对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进行管理时,如果发展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进度存在的不协调问题,那么,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人员要所产生的偏差详细的记录下来,并对偏差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尽快找到导致偏差存在的原因,然后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加以调整,确保工程能够如期竣工,进而实现对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的有效控制[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满足人们在生产与生活期间对电能的需求,所以必须加大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在10kV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创建安全的施工环境的同时,也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工程项目进度加以管理,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关键路径法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海洋石油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其项目管理的成效引起了海洋工程人越来越多的关注。海洋工程开发项目动辄几个亿甚至几十亿的投资,在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又伴随着越来越高的风险,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是十分重要和有价值的,这是一项投资较大的工程,结合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降本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控制项目进度,我们发现关键路径法能够更好的应用到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了关键路径法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应用。 关键词:关键路径法;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进度管理 一、前言 海洋石油工程对于我国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该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非常多,我们想要更好地实现项目进度控制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具有科学依据的各部分控制。海洋石油工程需要实现费用、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三方面的控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层次所需的不同需求进行进度计划,在项目施工中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随时进行控制报告的调整。由于项目进度管理是一项非常消耗脑力的工作,他需要强有力的综合性,必须要通过有效地办法才能真正的实现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而关键路径法在我国许多项目管理上应用广泛,其中不乏是因为它极大地减轻了人力的负担,能够快速实施到项目管理工作中去,将关键路径法运用到海洋石油工程中无疑可以减少其中的困难。 二、关键路径法 关键路径法最早应用到项目管理中是在二十世纪,那个时候出现了许多相对复杂的项目管理,而关键路径法的主要作用就是将项目整个过程的进度安排进行时间差分析并做出合理安排,这也是我们需要的,所以逐渐投入到了项目管理运营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由于许多项目都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时g的,过程也相对复杂,涉及到许多知识,关键路径法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关键路径法的好处,即向关键路径要工期,向非关键路径要资源,据此在最大程度满足项目工期要求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许多工程所需人力物力极大,本文所述的海洋石油工程就是这种涉及面广的工程,所以自然地需要关键路径法进行管理,也正好可以解决目前出现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路径法能够帮助我们更明确施工时间以及每一部分所需要的合理时间,这个阶段的目标非常明确,只要将各个部分事件加在一起就是工期。其次,关键路径法是出现的工作都是我们整个过程中的重点项目,这些活动必须保证能够按时完成,这也是关键路径法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否则整个海洋石油工程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关键路径法上所显示的时间就是整个工程所需的最短时间,这个时间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只有控制好关键路径法上的作业项及逻辑关系才能实现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如果关键路径法上的工期变长就会导致整个工程工期延后,影响效率。 三、关键路径法的应用步骤 关键路径法的应用方法主要分为九步。第一步,绘制网络图,每一个事件都用节点表示,箭头表示作业,这样我们就能很简单的看出整个工程的轮廓和项目进度,通常我们从左边开始到右边结束,这也比较符合习惯。第二步,将每个项目所需时间标注在箭头上,这样方便我们查找。第三步,计算作业时间,从左边开始到结束时间进行叠加计算。第四步,计算工作做好后就得到了整个工程所需时间,并做下记录。第五步,根据整个项目的总时间推算出每个所需的时间。第六步,用最多时间减去作业持续时间得到最迟时间,这也是我们每个项目最迟进行的时间。第七步,我们所说的时差指的是每个项目之间的时间差范围,也就是差额。第八步,如果作业时间差为0说明这个项目是工程中关键,需要注意。第九步,要明确关键路线,关键路线就是时间差为0的项目连接而成。 四、关键路径法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海洋石油工程在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海洋石油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将关键路径法充分应用到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水平,实现各方面协同降本增效,从而促进海洋石油工程更好的发展。关键路径法要应用到海洋石油工程中,需要我们对海洋石油工程进行基本特征等了解,针对其特性进行改良和关键路径法的融入,这样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关键路径法在近些年渤海湾新开发的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应用方式和手段也越发成熟,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使工程项目组的进度管理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在降低公司桶油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工程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统筹管理,从而促进了公司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在海洋石油工程研究中得到巨大的收获,也进一步提高了海底资源开发的效率。 总之,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海洋石油开发急需降低开发成本,海洋石油开发企业要想更好的稳固阵脚,更加高效的开发海洋石油能源,帮助我国更快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其中项目进度管理的水平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这也正是关键路径法的价值,也是海洋石油工程的价值。海洋石油耗资巨大,如果能够实现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将会节约一大部分资源并加快项目进度,提升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带动企业尽快从国际油价的寒冬中脱颖而出。 五、结束语 随着国家的不断壮大,海洋石油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发展主力,要想在海洋石油产业上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持续加强项目管理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所明确的目标。只要不断的总结之前的经验,并熟练应用于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提升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降本增效,必将实现海洋石油开发整体效益最大化。关键路径法的高效应用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上的一大优势,相信我国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将会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实现更高的价值!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炼化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总结了炼化工程的施工特点,然后针对我国炼化工程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施工过程组织、分包单位进度控制、工程变更管理及人员培训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炼化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 炼化工程;项目管理;进度控制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工程建设进入一个高峰阶段,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工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大炼油、大化工项目。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企业管理体制、员工素质、行业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进度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1炼化工程施工特点 炼化工程具有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目的性、制约性等特点,但是它与传统的建筑工程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1 安装工程量大炼化工程的施工重点是安装作业,包括框架结构安装、设备安装、工业炉安装、工艺管线安装以及电气仪表安装等,贯穿整个炼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1.2 涉及专业多炼化工程施工涉及到土建、结构、设备、工艺、电气仪表、防腐保温、给排水、暖通等专业。 1.3 技术含量高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新建的炼化工程都采用国际先进的炼化工艺技术,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精密,工艺配管大量采用不锈钢、超低碳不锈钢等特种材料,自动化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DCS)、数字现场型仪表等先进技术。 1.4 工程变更多由于炼化工程实施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动态性,因此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工程变更。 1.5 作业环境要求高炼化工程一般都建在炼厂内部,周围的装置处于运行状态中,各种安全措施要求非常严格,对动火作业、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同时由于场地有限,作业空间非常狭小,导致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吊装作业非常频繁,都对施工组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我国炼化工程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科学严谨的进度管理方法和程序①缺乏进度计划系统观念。由于各种进度计划编制所需要的必要资料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项目进度计划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也有一个过程,它是逐步形成的。但是在实际中,由于人员紧缺或施工图纸不全等原因,计划的编制流于形式,形成不了计划系统,没有发挥计划的指导作用。②缺乏动态控制和优化观念。由于炼化工程项目规模庞大,加之计算机的应用程度不高,进度计划的优化水平普遍不高。施工中,更多是由领导根据自己经验做出调整。 2.2 分包单位实力参差不齐在分包单位的选择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挂靠。即一些没有达到资质要求的单位(或施工队伍)通过向某个具备资质的单位缴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以利用这些单位的资质出去承揽工程。②业主指定。一些建设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指定的方式将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强行安排到工程施工中。③分包招投标透明度不高。分包招标要么优先考虑内部分包,要么局限于公司以往合格分包商目录,或者参与竞标的公司数量不足[1]。 2.3 项目进度管理人才匮乏项目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研究、管理实践和职业资格制度都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不少高校开设了项目管理专业,总体上我国的项目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 3对策 3.1 加强炼化工程施工过程组织①合理设置施工平面。本着功能分区、相对集中、节约占地的原则,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地情况和施工图纸,合理布置材料设备的堆放地、场内的临时设施布置、交通运输路线、预制平台等。②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由于炼厂的各种安全措施要求非常严格,施工单位必须按照业主的安全规章制度,做好现场的各项防护措施以后,及时申请办理动火票等各项安全手续,只有手续齐全以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加强对所有人员的安全培训,只有接受三级入场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③加强施工成品保护。一方面制定严格的防范强制性成品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小型的容易拆卸的或者价格比较昂贵的部件,可以暂时先不安装,待验收之前再安装上;推行属地责任,“谁施工,谁保护”,将成品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班组或分包单位,减少相互扯皮现象。 3.2 加强炼化工程分包单位进度控制总承包单位必须从源头严格把关,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尽量杜绝使用“包工头”式的分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必须加强分包单位的进度控制,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审批分包单位的进度计划。在炼化工程开工前,分包单位必须向总承包单位上报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由总承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要求以及总体进度计划的部署进行审核,主要分析分包进度计划是否满足总体工期目标,资源配置计划能否满足进度计划的要求等,并将分包单位上报的进度计划作为施工过程中进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②加强分包单位的进度控制。针对目前炼化工程分包管理中出现的“以包代管”问题,总承包单位必须强化分包单位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不能任由分包单位进行施工,可以通过管理人员现场巡检、计划考核、调度会等方式加强对分包单位进度控制,保证分包单位始终按照总承包单位的总体部署进行施工。③强化分包合同管理。总承包单位一方面要在分包合同中明确分包单位的工期目标、相关的奖惩标准以及各自的权利义务,作为以后进度考核以及工程进度款支付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要按照分包合同约定及时履行义务,为分包单位施工创造有利条件,防止分包单位提出索赔。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进度信息资料的收集。④加强分包单位进度考核评价。当炼化工程项目完工以后,总承包单位必须对所有的分包单位进行评价总结,对各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现场管理水平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并记入分包单位的档案中,作为下次是否使用该分包单位的依据之一。 3.3 加强炼化工程变更管理①加强图纸会审。炼化工程开工前,业主一般都会组织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对图纸进行联合会审,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组织精干技术力量,包括分包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将一些明显的设计错误或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变更的施工内容提出来,由设计单位进行解释,并出具设计变更,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另外还要做好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和结算的依据。②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虽然工程变更必须由设计出具,但是为了提高工程进度,减少变更对进度造成延误,施工单位可以在炼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遇到的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之处或者设计不合理之处,提前向监理和业主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议,由业主决定是否需要变更。但是未经监理和业主同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工程变更。③及时提出工期索赔。施工单位要加强合同管理,大胆提出工期索赔,但是注意索赔技巧,对于一些工程量变动很小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变更,可以不进行工期索赔,只要收集好相关依据以便工程结算;对于工程量变动较大,直接影响按期完工的变更,要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进行工期索赔,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害怕影响双方关系而不提出索赔。 3.4 加强炼化工程进度管理人员培训①邀请高校,尤其是石油院校的项目管理方面的教授、国内一些著名工程公司的全国优秀项目管理对项目进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既要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的项目进度管理经验和优秀项目经理好的管理方法,也要学习炼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常识。②加强与石油院校的合作。一方面通过举办联合培养班等形式,根据炼化工程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设置相应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期;另一方面从单位选拔一部分优秀的项目进度管理员工到石油院校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 在我国这样一个石油资源消耗大国,尤其在现阶段炼化工程项目建设进入一个施工高峰期,不论是按期竣工,还是资源的合理配置都可以给投资项目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炼化工程施工特点,合理编制计划,精心组织施工,努力提高我国炼化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论如何做好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摘要: 随着建筑工期的压缩,建设单位对施工进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建设单位需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动态调整施工进度。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程施工管理的经验,对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进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0引言 电气安装施工进度管理是指在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者根据项目工期要求的需要编制施工计划、实施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施工工期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直至整个安装计划竣工完成、交付业主使用。通过对工程进度影响因素的控制和关系协调,结合各种措施将项目的施工计划与工期控制在事先确定工期内,兼顾项目施工成本和工程质量要求,努力通过各种措施缩短建设工期。 1进度控制体系和程序 1.1 专业进度控制人员项目部根据工程需要成立专业的现场进度管理部门与专业工程师,并对现场人员进行严格分类,各负其责。如果出现工程项目关节项目的工期和机电设备安装未能安装计划进行,需承担相应的责任。施工现场进度管理部门的出现既对施工现场管理有约束,同时也是对员工的激励。 1.2 进度计划编制根据机电设备施工安装合同规定对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关键节点施工进行工期严格控制,部门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进度控制软硬进行进度计划编制和控制,对承包人的施工进度进行审核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项目按照合同要求的期限完成。 1.3 制定进度控制程序在项目部内部制定完善工程进度控制程序,通过对项目进度的分析,从组织设计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阶段,全面掌握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进度。对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出现一例解决一例,从而确保最终的工程进度有效完成。 2加强项目工程进度的事前控制 项目进度管理中,需对项目进行事前预见、约定和合理计划,才对最终对整个工程掌握主动。 2.1 工程结点进度控制在一般的电气安装施工承包合同中都会有关于工期的奖惩条款,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承包商往往会采用各种理由和办法,来免除和减轻由于自身失误引至工期延误的责任。在施工安装整个过程中,项目监理也无有效的手段对承包商进行控制,对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审查往往是一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结果。 2.2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电气安装项目施工过程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控制与合同管理进行规范。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需合理合法,并明确项目条件和措施等责任主体。在施工进度控制方面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①项目部制定的进度计划是否和投标及合同文件要求一致,施工计划、施工组织、工序间关系是否均衡、合理;②进度关键控制节点是否明确,劳动力、机具、器材设备供应组织计划是否相关呼应、合理、充足;③审查施工总图的设计是否有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如大量二次搬迁、运输,或造成各工序、各专业分包队伍之间严重干扰;④辅助设施与基础设施是否有冲突,如化粪池、正式供水、电气管道、沟的总图位置是否与大型机临设;⑤审查施工过程中的水电是否满足整个工程的最后完成;⑥审查大型设备安装条件与周期是否与土建总体进度相冲突;⑦审查在施工过程中有突变的进度计划调整信息。 要完成对以上方面的审查,需项目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与经验,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进度方案进行修正不补充,在施工工程中和施工单位协调好现场施工工作。 3加强现场协调,保证进度计划的实施 3.1 计划分解、协调,明确条件、落实措施机电设备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网络进度计划,一般由工程进度总体控制来决定,由于影响电气施工安装的因素较多,很难随时对网络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因此,在进度的关键点可控制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进行细化分解,以分别对其进行协调和控制。 3.2 做好日志,为处理相关问题提供有追溯性的记录随着公司日志记录的规范化,很多公司均已将日志记录作为常规内容进行要求和提出,日志内格式化可以避免因人而异的缺失,这对公司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记录办法。 4优化电气工程项目进度 4.1 进度纠偏调节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调节是整个控制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有时需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偏差进行纠偏决策。在项目部的进度报告中提出有效的纠偏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纠偏方案,并纳入各级计划,通过分级调试的实施最终得到落实。由于进度计划具有不可预见性,因此对进度偏差的纠偏频率较高,工程上也并不是每次都需要进行纠偏。纠偏措施主要取决于电气工程项目对总进度的需求、偏差的大小和未来发展情况,另外还需对偏差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后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4.2 在质量和成本约束下的工期优化对于电气工程项目工期的控制与优化问题,比较传统的是网络计划中的关键路线法。但关键路线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键路线法不能综合考虑电气工程项目的具体问题。在电气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实施效果有影响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工程的质量,而关键路线法不能及时向项目的管理者提供质量信息,管理人员不能够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4.3 执行效果测量电气安装工程的执行效果评估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度指标的准备,主要是项目进度指标的评估和设置;第二阶段是对进度的调查,获取第一手的进度数据,由基层填报进度计量表(进度统计表),查验后进行汇总;第三阶段是进度统计分析与评估预测,进行数据分类,与执行效果基准模型对比,并对执行效果的模型进行预测;第四阶段是报告,项目部提出进度报告,对效果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说明,并对纠偏提出建议。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过程特点进行阐述,强调了项目进度管理中所用的管理技术和研究的内容,并提出加强项目进度管理的方式方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以更快的进度完成装饰装修工程。 【关键词】建筑装饰;项目进度;进度管理;装修工程 一、引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重要话题。相应的,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分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不仅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性,而且对不同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伴随装饰装修市场需求的扩大,建筑装修施工工作难度已经日益增加,针对装饰装修工程进行项目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尤其是进度计划方案,可以及时发现施工漏洞,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因此,项目进度管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强装饰工程的项目进度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及分类 (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具有艺术欣赏性和实用性。根据2011年修改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将建筑装饰业定义为“对建筑工程后期的装饰、装修和清理活动,以及对居室的装修活动”。另外,将建筑装饰业、工程准备活动、提供施工设备服务和其他未列明的建筑业共同列入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可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迅速发展的一个分支。 图1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流程图 建筑装饰工程具有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施工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这是由居住环境的“舒适、美观、安全、环保”四大新要求所决定的。为了体现装饰艺术的美感,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装饰设计,使得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艺也不尽相同。另外,由于装饰施工空间有限,装饰装修工程主要以人工劳动为主,机械设备为辅,所以在进行装饰工程的施工时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工序的平行、交叉、搭接等方式,来实现合理的装饰施工。 (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分类 建筑装饰装修主要施工工艺包括:抹灰、门窗、吊顶、饰面板、轻质隔墙、裱糊与软包、涂饰、幕墙及细部等。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工程具体内容如图一所示,包括水电工程,油漆工程,防水工程,表面工程,木工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几个部分。 三、装饰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一)项目进度管理分析的意义 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项目进度管理。通过对项目进度管理进行分析具有以下作用: 1、通过进度管理可以最大化消除出现时间、费用等浪费,提高施工效率,保质保量地实现预期目标;2、合理分配资源,最大程度避免各种资源之间的冲突。3、消除不确定因素,优化调整项目的单个进度要素甚至多个要素,实现项目的相对最优收益。 (二)进度管理技术 项目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有严格的时间期限要求,而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正是为了控制和节约时间,因此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不断扩大,进度管理也越来越复杂,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网络计划技术是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来管理项目进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规划、计划和实时控制,不仅有利于建设周期的缩短、提高施工效率,而且有利于降低施工费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横道图、关键路线法(CPM)、关键日期表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进度管理中常用的方法。 (三)进度管理研究内容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一般施工队伍较多、材料种类多且施工工艺复杂,需要在各个施工单位之间进行协调配合。由于各工种穿插作业且该行业是较新型的事物,许多年轻的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完备,因此,进行项目进度管理的难度较大,这就需要组织健全的管理体系,针对所有的施工部分制定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高效的进行。 近年来,针对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避免资源冲突,合理协调多任务并行时的资源与时间和时间-费用优化。 时间-费用优化就是考虑在工期最短的时候如何使成本最低,或者在施工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最短的工期;就是综合考虑工程工期和施工成本这两大因素而产生一种相对最优方案,从而使两者之间达到最优的组合。在寻求解决方法中产生了数学建模和启发式搜索算法,但这两者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往往不能综合考虑问题的各种因素,尤其是那些不能定量反映的方面;另外,这种方法不容易求解,有时算到最后发现并没有解。而启发式搜索算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方法来得出问题的答案,却不能保证能够得到最优解。 如何协调每个项目的计划、资源的问题成为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内容,是由于PERT和CPM是针对没有资源限制的单个项目的计划管理,而现实中有许多项目同时存在于一个企业,经常发生项目之间相互影响、争夺资源的现象。 在项目管理者中,由于各种突发事件导致各个作业活动的作业时间无法按照预定要求进行是非常常见的。而PERT是采用一个经验公式来计算,和实际的作业时间比较误差很大,CPM的作业活动时间是确定的。因此,如何消除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作业活动时间也成为项目进度管理探讨重要内容。 四、装饰装修施工的进度管理的改进 加强项目进度管理需要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创新的管理团队三者的完美结合。另外,加强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进度管理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 装饰装修行业是近几年新兴的行业,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专业施工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十分缺乏。因此,为了提高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应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已有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在有相近专业的高等学校增设装饰工程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以填补该行业的人员缺口;同时装饰装修企业应定期开设专业培训课程,提高装饰装修人员知识素养。 (二)项目进度管理网络技术的改进 由于在项目进度管理中越来越多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协助管理,项目进度管理向着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项目进度管理常用的网络技术有两种,一种是计算机模拟技术,另一种是智能方法。项目进度管理中PERT和CPM两者都存在许多缺陷,相对而言,PERT对项目工序时间因素的考虑较为全面与合理,且适用范围更广一点,故以PERT技术为基础,通过引入微粒群优化算法PSO,提出了一种基于PSO-PERT的改进方法,即PSO-PERT技术,该方法改善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了项目进度的控制与调整能力。 (三)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 为了提高进度管理水平,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现场,都有相应的项目经理负责,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首先,任何担任项目经理的人员都必须是既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又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的人员,这样才能根据施工管理方案对每一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合理的管理,从而保证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其次,应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将各个环节的施工责任落实到经理的个人身上,以此提高项目经理的责任感,并设立明确的奖罚体制,根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的实际表现,进行个人奖励或处罚,以便激发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监督,确保每一道施工环节都能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或在施工质量安全可靠的情况下适当加快施工进度以便提前完成施工,从而有效的提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进度管理质量。 五、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这一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流行并发展壮大。通过在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管理中实行项目进度管理,可以达到有效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目前,装饰装修行业在我国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相信随着现代化建筑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和我国项目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建筑装饰进度管理工作也将更加系统化,管理质量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探讨 摘 要:决定一个项目的要素有三个方面:时间、成本、质量,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要做到项目的成功,就必须保证在规定的时间、成本的条件下,是否满足甚至超过客户的需求,这是项目的灵魂。为此,就要对项目的进度进行管控,从而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本文从项目进度管理出发,探讨了实施项目有效管理的意义、方法,希望对工程施工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项目;管理;进度险;工程 1 项目进度管理的定义 什么是进度管理?一般来说,进度管理是将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和既定目标进行比对,根据原先编制进度计划和相应资源调度、供应情况实现对项目进度的管理。进度管理的内容是对项目的三个要素即:时间、成本、质量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在既定的时间内向客户交付一个合格的项目。 2 为什么要对项目实施有效管理 由于项目的进度管理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考虑到项目的要素有三个方面[1],所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对项目进度实施管理的意义: (1)在时间上: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项目施工。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或突发事件,因此,在制订项目计划时就充分考虑那些会影响项目进度的不确定因素或干扰因素,从源头上将这些因素加以排除和管控,并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拿出预防方案;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需要做好应对预案,即时调整方案,保障项目顺利施工,完成项目的时间要素[2][3]。 (2)在成本上:应尽量减少项目费用成本的额外增加。如果项目合同签订后,成本预算就可以出台了。过程中,由于项目经验不善,造成了项目工期延误、实施不顺利,导致不能按时交付项目,客户势必会追究责任、并提出要求赔付。 (3)在质量上:通过项目进度的管理可以提高项目进度的透明度,实现对项目质量的连续管理和控制。 3 对项目进度实施有效管理的策略 3. 1 需要有合适的计划 计划在行动之前,所以机会很重要。所以,要制定完成各项工作的进度计划和详细安排,包括所需的材料、人员数量、设备的数量供应。其过程要要遵循下列几点原则: (1)内容要严谨、求实,计划的逻辑性要强。要求根据项目内在的逻辑关系对项目总工作量进行分解,要求管理人尽量避免进度安排的混乱。对施工人员的工作也可以进行合理的安排,调配好设备的使用分配,避免多人同时使用同一设备所造成的时间浪费等情况出现。 (2)制定的计划要尽量的详细。按照起止时间、节点将各分段工作分配好,最好具体到年月日;而对各岗位的安排要落实到人员数量。 3. 2 制订并执行进度定期检查制度 进度计划制定以后要执行。不能计划只停留在做表面工作,流于形式。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加以使用,并发现问题。同时在项目办公室建立完善项目进度的检查制度。 第一,规定每周固定一个时间用以检查项目进度,参加人员包括项目的负责人,分项目的负责人,研发人员和供货方等。 第二,完善周例会的制度。例会由项目总负责人负责召集和主持,所有项目相关成员需要每周在固定场所召开一次会议,对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项目实施的进度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等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和评议。 第三,应该每日更新实际进度表数据。应该将项目计划表和实际进度空表张贴在项目组的办公室和测试车间。项目的专人将每日项目的实际进度情况汇总并填写在进度表中,方便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之间的差异。 3. 3 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一,项目负责人应该对现有成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有所了解,涉及到的信息有: 工作表现、专业、人员学历、技术职称等级、工作责任心强弱等; 第二,对全体成员按不同原则进行分类,确保有一致的专业方向。项目人员先根据专业方向分类,再根据其技术等级分类,分别执行相应技术项目施工和研发;技术人员按专业分类。 3. 4 完善每日早晚例会制度 项目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施工工期。能否按计划的完工,主要取决于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每日早晚班会制度应该在在项目研发人员办公室展开,即: (1)每一个工作日下午下班前,由各分项目负责人整理当天进度情况,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对。如果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查找其原因,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2)每天早上开工前,各分项目管理者需要召集全体人员并花费30分钟时间开个班前会,讲评总结上一个工作日的质量,提出注意事项,安排当天的工作内容。 3. 5 完备良好的沟通制度 在整个项目实施进程中,沟通的通畅必不可少,沟通效果直接决定了项目能否顺利开展。项目中的沟通主要有: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两大方面。 (1)外部的沟通一般是指:在项目施工中,客户的与项目组成员的有效沟通。沟通的内容很多,技术问题上主要有图纸上的技术、对方的需求、加工方法以及材料替代的变更等等。 (2)内部沟通指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之间的沟通、项目组各成员之间的沟通。这些沟通必然牵涉到各个组织之间的职责。 4 结束语 项目的进度管理意义非常重大,一个成功的项目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成本的情况下,满足或超过客户的要求。所以对项目进度的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但,对进度的管理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总承包模式下燃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摘 要】本文论述了总承包模式下燃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总承包模式下影响燃气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分析以及总承包模式下燃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燃气施工;管理 1 总承包模式下燃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燃气工程专业水平高、技术复杂、影响工程的因素多变,工期不易控制。而在总承包模式下,工期固定,承包商能够索赔工期延长的机会很少,如果工程未能如期竣工,承包商则要缴纳巨额的误期损失赔费。因此在总承包模式下, 进度管理对于承包商尤为重要。总承包模式下燃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特点。 (1)专业水平高、技术复杂、工期不易控制。生产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广泛采用, 使施工的工艺比较复杂,施工的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而且验收合格的要求较高,这给工程的工期执行带来困难, 这就要求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对每个活动的时间预测都要通过详细周密的考虑,既要留有一定余地,又要满足管道如期运行的需要。 (2)影响施工活动的因素多变。燃气工程分工细,协调关系复杂,施工配合容易出现脱节。①管道施工是按分部分项、工序分段交叉进行的, 相互牵扯, 制约多。②物资设备品种规格繁多,很难做到按计划运达现场。③管道焊接要求高,在作业时受气候影响大。 2 总承包模式下影响燃气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分析 进度控制人员必须对各种主客观因素认真进行分析,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找出引起进度偏差的真正原因,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或调整措施。影响燃气工程进度的不利因素有: (1)勘察设计因素。燃气工程的设计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各阶段实施过程的先后顺序如下: ①可行性研究阶段。收集基础资料、初步踏勘路由方案、设计、校对、汇总、技术经济评价、审核、审定、出版、报批。②初步设计阶段。确定线路位置、管径及压力、报相关部门审批、勘察测量、设计、校对、审核、概算设计、概算校对、概算审核、审定、出版、报批。③ 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校对、审核、概算设计、概算校对、概算审核、 审定、出版、报批。勘察设计因素对工期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不能按期交付图纸和设计质量不理想。 (2)资金因素。燃气工程项目投资量较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其资金的投入按理应有一定的规律,开始时投资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由少到多直至达到高峰, 然后再由多到少直至结束。如果资金供应不能 按规律提供, 则项目的正常进展就会受到阻碍。 (3)施工因素。施工因素对项目工期的影响是直接的。由于施工因素而影响项目建设工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施工准备不足。燃气项目的施工准备工作是为各个施工环节在事先创造必要的生产条 件, 因此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如果施工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将使工程施工造成混乱,致使工程拖期。②施工力量不足。这是指承包商投入的人力和机械设备不足而言的。燃气工程项目工程量大,所需人力和机械数量较多。如果投入的施工力量不足, 将会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进行。另外, 开槽、焊接等施工工艺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 施工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此时的施工力量就显得更为不足。所以,施工力量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③施工技术水平。 3 总承包模式下燃气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1)技术措施。①制定进度计划。制定进度计划的目的是控制和节约项目时间,因为采用不同的进度计划方法所需的时间和花费是不同的, 所以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应按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关键日期法、计划 评审技术、风险评审技术等方法。②进度比较。为了直观反映实际进度偏差,通常采用表格或图形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分析, 从而得出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前、滞后还是一致的结论。进度比较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S型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列表比较法。③进度调整。当实际进度偏差影响到后续工作、总工期而需要调整进度计划时, 其调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关键工作的调整、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重新编制计划、资源调整。④重视信息技术。燃气工程各方应重视专业软件在行业中的应用, 积极研发应用制图 辅助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 (2)经济措施。①及时办理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支付手续。业主和燃气工程公司应严格按照合同,支付各种款项,使设计、施工及供货顺利进行。当出现资金问题时,应提前与各方协商,保证工程进度不中 断。②对工期提前或延误给予奖惩。业主在招标书中应明确加速工程进度是单位优选的条件之一, 并将工期提前奖励及延期罚款写入合同条款来实施进度控制。业主对总包单位和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合同中应明确根据工程进度付款的方式来实施进度控制。 (3)合同措施。合同是工程的核心,有效的合同管理能使妨碍双方关系的事件得到很好的解决,避免双方产生责任的分歧,保证工程按进度顺利进行。①对工程实行分段设计、分段发包和分段施工。在长输管线项目中,为保证施工力量充足,燃气总承包商应将各段工程分包给不同施工单位并签订合同, 并做到施工一段的同时设计下一段,将设计与施工同时进行。②加强合同管理。因长输管道工程及厂站工程施工一般时间较长, 所有工程前期资料、往来函件、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会议纪要、合同编序汇总册、文件分发登记册、 工程款审批单等, 进行分类整理, 作为施工、付款、验收和结算的依据, 也是对合同的补充。③加强风险管理。在合同中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及其对进度的影响, 比如恶劣天气、政策调整、人为阻碍等环境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4 结语 燃气工程以其规模大、投资巨、工期长、复杂程度高、风险强、涉及面广的特性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建设项目, 管道运行压力高, 站场工艺复杂, 设计计算、管材和设备选型、施工技术要求等稍有疏漏后果都不堪设想。因此搞好燃气工程的施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浅谈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力基建项目更上一个台阶,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却存在种种的问题,导致工程的进度无法按期完成,该文通过分析影响工期的各方面因素,提出了从提前准备、重点把控、加强监管、合同制等解决办法,以期为我国的电力基建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力基建 进度 管理 影响因素 1 电力基建工程进度动态控制 对电力基建项目施工进展情况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调控过程,在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需要施工方随之出台相应的解决办法,因此,对工程的调控应该时时进行。在对项目进行规划时应该清晰的划分出施工的进度曲线以及关键点,这样才能够对工程进展做出大体的了解以及对关键部分着重准备。项目在进行中,实际进展速度与预计进展速度之间会形成项目的进度曲线: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符合时,也就是实际运行速度与计划速度吻合之时,就说明对项目的施工进展有很好的调控;相反,如果实际运行速度与计划进度之间差距较大,或提前或落后,这都会给工程的质量与成本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展进行控制就是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平衡的动态过程。 2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设备材料因素的影响 工程的建造离不开机械设备的投入,而设备在预定、铸造、出厂的一系列阶段中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如果施工方没有提前预定或是因为突发状况临时调配机械,势必会导致工程因为设备的问题而造成拖延。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期和质量,施工方一定要严格执行以下措施:一是施工方在同设备厂家签订购买合同时要特别强调供货时间和违约条款;二是施工方应指派本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入驻厂家,对预定设备质量和功能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设备在出厂时是合格的。 2.2 施工设计变更因素的影响 在施工中因为种种因素会出现设计变更的现象,这会导致工程的进度严重受影响。例如: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出现的不合理的地方,在监管部门审查时却没有重新反馈设计部门进行修改,等到施工时发现问题才临时修改,从而耽误了工期;监理工程师在对设计稿进行核实时有关细节没有与设计单位进行接洽,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而在问题浮出时才临时修改,就会影响工程进度。 2.3 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 电力工程在施工时会遇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或是人为原因,或是自然原因,它们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工程的进展速度。例如:电网工程的修建离不开土地的征用和线路的铺垫,而这些都可能与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解决好这类的民事问题,会大大提高工程的效率。因此,施工方应该采取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类的民事问题,争取到政府与百姓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开展施工项目。另外,天气原因也是导致工程进度延缓的因素,在恶劣的天气里无法施工,甚至极端天气会造成已有工程的损毁,从而导致工程不得不停滞或迟误。 2.4 人员素质因素的影响 由于电力基建项目对技术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施工人员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或是工程存在技术性的缺陷,又或者施工单位在对人员和设备的分配上缺乏合理性,都会导致施工质量和工期受影响。 3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措施 3.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要对操作步骤进行严格规定,要遵守《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规定,还要遵照这些规定来进行施工各项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尽可能地杜绝施工时的操作性错误。 (2)要大力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无论是管理、技术人员还是劳务人员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来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特别是要重视国内外的各项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锻炼实践性人才。 (3)要制定详实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质量惩罚体系,严格把握施工质量。员工要牢牢铭记质量第一的理念,要以项目的质量标准为依据,来实现最终的投产应用。 (4)要做好迁占赔偿的工作,电力基建项目需要占用土地或者其他方面的资源,这会使得群众的利益受损,因此,为了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政府及电网公司需要对群众受损部分进行赔偿,在赔偿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做法,切实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从而提升工期的进展速度。 3.2 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要点 建设方在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要组织专家学者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及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时,要区分重难点,对关键部位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电力基建项目中最为耗时且最重要的关键线路就是整个基建项目的主线。例如在变电站工程中,项目主线就是对主控楼的修筑,因此,在主控楼的修筑过程中,建设方应该对各个施工环节包括土建、扎钢筋、制模、混凝土浇、非承重墙等都要选聘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现场的监管。除此之外,建设方也应该加强各施工方之间的关系,通过定期汇报的形式来对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把握,从而能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协调,确保工程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 3.3 施工进度的检查管理 在考察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时,可以通过查看其施工进度的方式来加以了解。如果施工方在实际操作中工程进度超过合同规定的最晚期限,那么这个施工企业的信誉就会面临很大的危机,因此,应该对施工方进度的监管做到位。如果施工企业已经制定有监管制度,则要在其基础上加以完善,从而能够在制度上确保隐患的排除,并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完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基建项目的完整有效运行。 3.4 加强合同的管理 施工单位如果要对目标加以控制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就是合同。所以,对工程进度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工期。项目招标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运转情况,在本单位自主能力的基础上来加以确定工期,而且招标企业还需拥有能够提供资金、设备、人员等各方面保障的能力,来保证项目能够在预定时期内完成。其次,要关注工程款的动态,工程款的到位才能推动项目的稳定有序进行。施工方在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时要注明工程款的支付进程,以确保工程款能够跟得上工程的进度,并且能确保款项落到实处。鉴于此,可以将整体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在每个小目标完成之后来支付整体的造价款。通过这种方式,工程款能够保证使用到位,同时还能促使招标单位更好地完成任务。最后,加强对工期拖延的管控。在工程的具体实践中不能避免的会遇到种种问题,从而导致工期延误,但是我们应该对导致问题的原因区别对待。关键部位受损可以延期,但是非关键部位则不应允许。 4 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蒸蒸日上,电力基建项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对电力基建项目的进度管理十分重要,而当下的进度管理中却存在着种种的制约因素,基于此,应该从做好准备工作、抓好要点、加强进度的监管、实行合同制等方面来着手改造,以此来提高电力基建项目的质量,从而使电力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简析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新能源利用水平的持续进步,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从阐述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入手,对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电工程;项目进度;项目管理;能源体系 在我国能源体系中,风电作为资源新利用方式的一种有重要的作用,而风电的利用离不开风电工程项目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进行研究与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自身特性影响 风电工程的自身特性会对其进度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这一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案例表现出来,例如当工程的进度较为滞后时较多的原因与工程自身的特性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即许多风电工程企业对于进度管理的重视程度往往比不上对于工程质量的重视和投资目标的重视。除此之外,其自身特性的影响主要还体现在工程自身需要协调工作量大,并且投资建设公司内部的体系、措施、方法往往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风电工程的内容较为复杂并且工程施工范围较广,这使得其自身的协同工作较难顺利开展,并且协调工作的难度也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于风电工程进度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 影响。 1.2 地理特性限制 地理特性往往会限制风电工程的发展。由于我国大多数的风电工程受到风能资源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处于我国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地的电网建设情况往往不是非常乐观,这种矛盾即是风电工程进度管理中明显的地理特性限制。除此之外,地理特性限制主要还体现在风电工程的高压电力线路自身的施工要求较高,同时往往还会需要跨越铁路、公路、桥梁、河流、湖泊、厂矿等不同的地形,这些地理上的难度往往会导致其施工受到较大影响,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管理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 1.3 支持力度不高 支持力度不高是导致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无法有效开展的外表因素之一。部分电网公司对于建设风电工程项目的积极性较低,因此这也导致了对于风电工程的支持力度也不高。因此能否尽快对不同工作进行协调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必然会影响到风电工程项目的进展。除此之外,支持力度不高主要带来的问题还包括了部分电力企业对于风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管理没有采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等管理措施,从而使得风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始终无法处于最为有效的控制状态,并且无法做到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风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最终使得项目进度管理效率长期无法提升。 1.4 工作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风电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有效提升。例如在通常的情况下风电工程的施工单位往往会通过工程部门和组织部门来对于工程进度进行监督,但是工程部门和组织部门本身并不是专业的施工进度管理部门,这导致了其工作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管理工作的要求,从而使得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缺乏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管理,因此在这一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就有着非常高的必要性。 2 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2.1 完善项目管理机构 完善项目管理机构是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完善项目管理机构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搭建进度管理机构工程项目投资建设方往往应当对于其机构设计进行合理的革新,从而能够更加实际、更加客观地使风电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在完善项目管理机构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确保由专业人员负责工程进度的计划、核查、调整、反馈等工作,从而能够促进这些工作的进度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另外,在完善项目管理机构的过程中,其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当遵循便于项目公司及经理部层面控制各单位工程的建设进度,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2 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合理制定进度计划对于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合理制定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要对相应的进度进行制定,在进行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于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将会促进工程进度工作变得更加合理、准确、可靠。除此之外,在合理制定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各项信息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而逐步丰富和明晰,并且可以分阶段、分层次地制定,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确保工程计划分级的详细执行。另外,在合理制定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将进度计划分为3级,并且坚持分级执行的工作原则,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效率的持续进步。 2.3 组织落实进度 组织落实进度是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组织落实进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进度计划图中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关键路径,从而能够更好地促使执行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便于分清轻重缓急,能够更好地抓住重点。除此之外,在组织落实进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进度落实工作已经被落实到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阶段中,同时经过了不同单位的审核与判定。这意味着进度的落实工作可以从上到下都得到合理的确认。另外,在组织落实进度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时刻对于组织进度落实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检测,对于不足的地方进行合理的补足,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可靠性的不断提升。 2.4 贯彻奖惩措施 贯彻奖惩措施是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贯彻奖惩措施的过程中,工程单位应当明确在进度管理过程中对于奖惩措施进行贯彻本身是为了更好地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意味着风电管理单位在进行奖惩措施的贯彻过程中应当根据切实的检查结果来对于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奖惩。除此之外,在贯彻奖惩措施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激励制度得到有效的建立,并且确保激励制度和奖惩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结合,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精确性的持续进步。 3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和风能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对于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内容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风电工程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分析和研究PDCA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使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更加科学、系统,且能减少风险,提高进度管理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项目;进度;管理;PDCA 1 前 言 工程实施阶段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分别是进度管理、费用管理和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要求项目管理方按照进度计划的相应要求控制进度,发现进度偏离及时采取措施。 PDCA管理模式由美国戴明博士提出,又叫“戴明环”,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首字母,PDCA管理模式就是按照字母的顺序进行科学管理,程序像爬楼一样梯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每经过一次循环,就解决了一些问题,管理水平就有了新的提高。可见,PDCA管理模式与工程进度管理的基础理念是非常相近的,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本文用具体的建设工程实例阐述项目管理方如何运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进度管理。 2 案例介绍 2.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一幢集商业、办公、停车于一体的综合楼。地下2层,地上26层。建筑平面形状呈正方形,建筑物长33.60m,宽33.60m,高99.40m。总建筑面积40 305.30m2,其中地下室部分6 444.80m2,地上33 860.05m2。基坑开挖以放坡大开挖为主,局部采用桩锚支护方案。放坡开挖面护面采用50厚C25喷射砼。基础形式为板式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现浇砼框架剪力墙结构。震设防烈度6度,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根据合同工期要求,本工程施工工期为500天。 工程所在地夏天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时间短,气候干暖,全年基本无霜冻,利于工程施工。经地质钻探查明,本工程场地的分布地层为第三系南湖组泥岩和粉质泥岩及砂岩,上覆第四系坡残积成因的黏性土、粉砂及人工填土层。第四系与第三系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2 工程特点及难点 (1)本项目地基基础工程由业主直接分包,所以总承包单位进场后,应与基础工程人员做好场地交接工作,在交接时应重点注意现场红线点、轴线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的复核交接验收及桩位复核工作。(2)本项目地下室占地面积大,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为斜面。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高层地下室。施工现场场地狭小、材料种类多、作业面积大,所以合理划分施工段,组织班组按序(工序穿插、流水)施工,是确保进度的关键。(3)土建工程完成后,将在地下室顶板上栽种树木、花草等绿化植被,所以除地下室外墙各工序质量要重点监控外,还需确保其顶板抗渗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4)本项目装饰部分工程,如铝合金门窗、精装修木作业、煤气等将由专业分包单位施工,分包项目需在总工期内完成,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一定要对所有专业分包单位进行统一组织、管理与协调,确保分包项目按总进度要求进行。 3 PDCA管理模式在施工进度中的应用 3.1 建立PDCA管理模式施工进度控制图 根据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相关流程考虑PDCA管理模式,施工方把两者相结合绘制出施工进度管理流程图,如图1,采用动态控制的方法使工程进度能按计划进行。 3.2 计 划(Plan) 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也是施工方的一个工作计划,需落实相应的进度目标、负责人和资源等。通过计划明确进度管理的目标、范围和职责。计划要考虑相应的风险,做好预控。 3.2.1 进度计划安排的原则 (1)工程进度计划必须满足合同工期。(2)由于施工场地有限,为保证生产均衡,要尽可能使人、材、机、资金在进度中达到平衡,做到各个工种、工序合理衔接,减少干扰,提高效率。(3)考虑到工程劳动量消耗大的原因,项目管理方应合理划分施工过程、施工段来组织内外、上下平行交叉流水施工,加快进度。(4)施工期会遇到雨季,事先应把对施工干扰比较大、难度大的工序(例如土石方工程)做好,尽量把室内工程排在雨季。通过合理安排,保证工程进度。(5)材料员根据施工进度提前核算材料的需用量,根据合同通知其准备,避免因材料短缺造成工程不连续和工人窝工的现象。 3.2.2 确定工期和里程碑工程完成时间 本工程施工工期为500天。施工方充分考虑当地气候、资源等情况,根据自身实际编制了里程碑工程完成时间,如表1所示。 3.3 执 行(Do) 在执行阶段,施工方需按照计划施工。但是实际的施工进度难免会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如外部条件的变化、设计的变更、资源投入和供应情况及天气等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为更好的进行事中控制,需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积极发现问题。执行过程中需注意:(1)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在施工进度问题上的配合;(2)监督指导施工方按照计划、工序正常进行;(3)每星期召开例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排除相关干扰,确保按正常的施工秩序进行;(4)业主和施工方采购的材料一定要严格控制,杜绝因材料不足、交底不清、质量低劣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5)对施工方提出各种延长工期的申请,监理要明确责任,严把审批关;(6)在不影响周围业主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工序科学搭接,采取各专业深度交叉作业。本工程按照计划安装、装修穿插施工,减少单独分项工程的施工时间,节假日期间组织连续施工;(7)加强工人的职业培训,安全生产,避免发生事故造成工期延误;(8)及时处理并支付合理的工程进度款项,保证施工方的良性资金流动。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论如何做好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摘 要:现阶段电气安装工程受到建筑工期压缩的影响,建设单位需要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管控,由于电气安装工程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建设单位必须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对施工进度进行调整。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经验,对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控制 1.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体系和程序 (1)专业进度管理队伍。项目部需要根据电气安装工程进度控制需求建立专业的现场进度管理组织,并由专业工程师负责现场进度管理组织的各项事宜,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对现场人员进行组织,将职责落实到每一个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人员的身上。若电气工程施工中出现关节项目工期和机电设备安装没有严格执行安装计划,需要进度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便建设单位可以通过专业进度管理队伍建设,实现对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的实时管理与控制。 (2)进度计划的编制。建设单位必须根据电气安装工程合同规定对施工工期进行严格管控,专业进度管理人员需要通过进度控制软硬件来编制进度计划,并要对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进行审核与分析,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来确保电气安装工程可以在合同规定工期内顺利完工。 (3)进度控制程度的制订。项目部需要制订完善的电气安装工程进度控制程序体系,管理人员通过对整个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的分析,从组织设计阶段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全面、准确掌握整个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人员需要协助承包单位对进度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确保最终工程进度可以符合合同工期要求。 2.加强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的事前控制 电气安装工程合同中一般都有关于工期奖惩的条款,但是在电气安装工程具体实施阶段,承包单位会以各种理由和办法来减轻由自身失误引起的工期延误责任等,而在工程施工中监理单位也无法通过有效手段对工期进行控制,而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审查也是根据实际完工情况来定。所以建设单位项目部制订的进度计划要与合同文件相一致,并且要检查施工计划、施工组织以及工序关系是否均衡、合理,同时也要进一步确定电气安装工程进度控制中关键控制的节点,并要对劳动组织、机械设备、器材等供应组织计划是否合理进行检查。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审查电气安装工程总图设计中是否存在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例如,二次搬迁、运输等可能导致各工序衔接不良的问题,并要对辅助设施与基础设施进行重新校核,确定两者在电气安装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不存在任何冲突。管理人员要对水电供应情况能否满足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进行审查,并要对大型设备安装条件是否与土建工程总体进度产生冲突进行审查,管理人员只有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才能确保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的事前控制工作不存在任何漏洞。 3.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1)进度纠偏调节。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纠偏调节作为整个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有些时候需要对整个工程的偏差进行纠正处理,所以进度管理人员在项目部提出的纠偏措施基础上,必须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纠偏方案,并将纠偏方案纳入到各级计划中,通过分级调试的实施来确保纠偏方案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的有效落实。由于电气安装工程进度计划具有不可预见性这一特性,所以进度偏差的实际纠偏频率会相对较高,纠偏措施在制订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电气安装工程项目对总工期的要求,并要根据其偏差的大小、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针对性调整,并要对偏差产生后对建设单位可能产生的损失进行评估,这样才能确保纠偏措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进度管理工作要求。 (2)基于质量和成本管理下的工期优化。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是建立在工程质量及成本约束体系下的,建设单位通过对承包单位的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来实现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这一目的,而电气安装工程传统网络计划中的关键路线法无法满足其管理要求,这是因为关键路线法在应用中无法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处理,所以必须基于质量和成本约束对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电气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对工程实施效果产生影响,而关键路线法不能及时向项目管理者提供详细、准确的质量信息,管理人员便无法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进行质量及成本控制,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基于这一问题对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进行优化。 4.结语 进度管理对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能否在合同工期内完工有着直接影响,进而会对建设单位的工程整体效益产生影响,所以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建立专业的进度管理组织,通过进度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工作来确保进度计划的执行力度,这对加强电气安装工程的成本控制、工期控制以及工程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张青松 浙江万里学院;范姝h 浙江海洋学院)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某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基本情况及管理工作开展建议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就是根据工程的总进度目标和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对施工管理各阶段相关的施工内容、施工次序、所需时间和各阶段衔接关系编制计划并付诸实施,并监测施工过程是否按计划进行和对偏离既定计划的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本文结合某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发生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工程进度管理工作开展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工程项目 进度管理 工程管理 1.某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基本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以冲孔桩为基础形式,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各个结构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桩基础C30;桩承台C35;框架梁、主梁、次梁、楼梯及其支柱为C35级。该工程于2010年9月10日开始进场施工,但到了2011年12月15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只占到计划完成工程量的75%,尚有25%的目标未完成。通过分析造成工程进度慢的原因有没能彻底完成液柱的拆迁,导致部分施工无法按时进行;施工作业场地狭窄,延长了车辆运输和材料周转的时间; 受到前面因素影响,浪费了设备机械进退场、调配的时间等。 2.项目工程进度管理问题 2.1进度编制不够科学 进度编制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安排工序、预计施工时间、分解施工步骤时没有考虑到配合资源的使用,逻辑组织不够科学严谨,往往造成很多施工计划都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内进行,使得施工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在编制进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不确定影响因素,缺乏前瞻性,出现较多的漏项,把握不到工程项目的重点、难点,缺乏对项目特点的认知,没有制定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最终影响了工程进度的推进。 2.2没有建立起全面管理进度计划的管理系统 进度计划是一个各个分项计划的集成,所以既要做好整体进度计划,也有兼顾好专项进度计划。但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只重视对整体进度计划的编制和推进,而忽视了对整体进度计划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深化、落实,没有对构成整体进度计划的各专项计划的跟踪、把控,没能建立起一个全面的体系对工程项目计划进行全面的管理。 2.3进度计划控制不到位 上述工程项目在施工进程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关键路段和关键工序的施工管理,在设备、作业机械以及施工人员的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没能及时调剂;桩基础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滞后使得后续的结构施工也受到拖累而延迟开工和完成的时间,最终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没能够按合同要求完成。这些都是因为对工程进度的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的,在进度没有按既定计划进行时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致工程进度的延迟。 2.4没能处理好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 进度、成本、质量之间是有着相互联系的,要加快进度就要加大投入,如果想要加快进度又不想投入就必然会影响工程质量。在工程实践中,如果进度滞后了,就得赶进度,要么就加大成本投入,增派人工和机械作业,要么就只能降低质量赢取进度。但到后面验收的时候又达不到业主、监理或质检的要求标准,最终就只能返工,进度延后、成本增加,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案例工程进度管理工作开展的建议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之下,总会出现偏离计划目标的情况,使得工程进度滞后。因此,为保障工程项目工程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就必须建立全面、系统的进度计划执行保证措施。 3.1组织保证措施 进度控制的组织保证措施首先要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领导中心的进度控制管理组织体系,并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权、利明确下来,避免出现工作脱节或是相互扯皮现象,这是实现管理目标首要保证措施;其次,建立进度情况报告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对完成的每个分项分部工程及时总结并以施工日志、备忘录的形式记录下向项目经理报告,而且还须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公开进度情况,以便为后续的工作安排做依据;最后,定期举行进度协调会议制度,每周举行一次平衡协调进度的会议,及时解决劳力、材料、设备调度等方面的进度。 3.2进度管理资源保障 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资源投入情况是进度目标能否按时完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为了保证资源的供应及时、合理,对于大型机械设备要及时调配以满足串换要求;配备足够的劳动力、满足材料的及时供应。比如在本文案例中,从该工程的特点和工期要求出发,分别为结构施工阶段、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和给排水及机电安装施工阶段配备了合理的劳动力资源;其次,在不同施工阶段合理安排施工机械设备还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业。比如本文案例中,基础施工阶段对整体控制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基础施工阶段就投入了16台冲孔桩机和地下联系墙施工,30台物料运输车进行土方外运,从而确保关键性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效果。 3.3进度动态监测 从项目工程开始就应该对进度进行严格控制,并将控制工作贯穿整个进度计划实施的过程,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按计划要求实施。进度控制可以分为日常控制和定期控制,日常控制就是要对施工计划中每一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实际持续时间和完成情况以及相关人工、机械设备、材料的投入状况进行记录,以供管理人员参阅;定期控制就是以周、旬、月为周期对关键路线施工情况、施工范围、作业条件、进度计划变更信息等进行控制。除了做好日常和定期观测之外,还需要收集整理施工进度信息资料,并编制进度报告,以作为控制、调整施工进度的依据。 3.4进度更新调整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出现的进度偏差情况进行更新调整,相关偏差情况和调整措施如下:如果偏差体现工程进度超前,幅度不大的话可以不用调整,过大的就必须调整;偏差体现滞后的,则要通过比较整体进度偏差和相应工作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而定;偏差体现在关键施工阶段的,不管偏差大小都需要进行调整,以免影响整体进度,如果非关键施工阶段的则要看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大小关系是否会影响整体进度。 4.结束语 工程进度控制是保障建筑工程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按时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措施。由于建筑工程容易受到技术、设备、材料、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针对进度控制中存在问题,建立起全面、系统的执行保证措施以确保进度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有效开展。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电力行业发展的进程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电力工程项目对时间的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的特点是具有复杂性、循环性与动态性。同时,它也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实施的好坏,决定着电力企业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安全性,也决定着电力企业成本的高低与质量的好坏。因此,本文对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在工程实际的应用中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 项目进度管理 管理对策 前言: 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满足项目内外部环境、资金状况的前提下,按照项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并随着按计划进展的实际进度的推进,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的监察,一旦发现实际执行状况与计划不符,并影响到总目标工期的实现,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一、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 项目进度管理(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也称为项目时间管理或项目工期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各阶段的进展程度和最终完成的期限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保证项目能在满足其时间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其总体目标. 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预定的时间之内,编制出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并采用恰当的控制方法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跟踪,将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检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相符程度,若出现偏差较大,须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与评估产生偏差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影响工程项目目标的程度。并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相关单位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调整、修改工程进度计划。这种计划与控制的管理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执行中不断循环往复,寻找动态的平衡,直到如期完成合同约定的工期目标,或在保证工程质量、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提前完成工期目标。 二、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我国在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面仍具有待提高和进步的空间。 1)电力工程项目的复杂性日益提高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逐步加大,工序逐渐增多,工艺也渐渐变得复杂。因此,工程进度管理所需的各参数精度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工程进度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同时,进度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导致了现代电力工程项目日趋复杂化,而复杂项目的各项参数又难于精确化的问题。 2)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还有待完善 制定进度计划的常用方法有甘特图法、关键路线法(CPM)、计划评审法(PERT)等等,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活动的持续时间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就使得用计划评审法做出的进度计划与实际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由于上述方法对于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着较大的不精确性,因此,新的时期需要一种更加科学、精确、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工期估计方法。 3)进度计划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电力项目工程进度管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设备、材料因素,资金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自然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若要较好地达到工期目标,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确保进度计划的准确性。 三、项目进度管理的内容 1、项目进度计划制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项目在执行之前,最首要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实现既定目标。 对于同一个项目我们往往要编制各种各样的项目进度计划从而来满足项目进度管理和各个实施阶段项目进度控制的需要。例如,建设项目中要分别编制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工程项目年度计划、工程设计进度计划、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工程监理进度计划等等。这些进度计划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但其制定步骤却大致相似。 2、项目进度计划控制 项目进度计划控制,是指项目进度计划制定以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比、分析、调整,以确保项目进度计划总目标得以实现的活动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预定的时间之内,编制出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并采用恰当的控制方法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跟踪,将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检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相符程度,若出现偏差较大,须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与评估产生偏差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影响工程项目目标的程度,并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相关单位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调整、修改工程进度计划。这种计划与控制的管理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执行中不断循环往复,寻找动态的平衡,直到如期完成合同约定的工期目标,或在保证工程质量、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提前完成工期目标。 所以,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定期对项目进度的变化进行监控,掌握实时信息,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制定对策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原来的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项目进度管理要遵循动态的、循环的管理思想。我们不能为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而忽略了进度控制的重要性,也就是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来应对项目进度过程的变化。只有对项目进度过程实施一种动态的、循环的控制。一方面,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对确定进度计划编制的条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制定出的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进度计划总目标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而不能完全拘泥于原进度计划,否则,会适得其反,使实际进度计划总目标难以达到. 四、项目进度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 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制约项目是否能达成项目总目标的约束条件有四个,即质量、进度、范围和成本。这四个因素的管理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项目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进度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图 项目范围管理是制约项目目标达成的条件之一,它是工序定义的基础,是工序清单编制的前提,也是整个进度管理的基础。清晰的项目范围是整个项目工期计算的最重要的依据。项目范围管理,是对项目应该包括什么和不应该包括什么进行相应的定义和控制。它包括用以保证项目能按要求的范围完成所涉及的所有过程,包括:确定项目的需求、定义规划项目的范围、范围管理的实施、范围的变更控制管理以及范围核实等。项目一开始确定的范围小,那么它需要完成的时间以及耗费的成本必然也小,反之亦然。很多项目在开始时都会粗略地确定项目的范围、时一间以及成本,然而在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往往会变成让人感觉到不知道项目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结束,要使得项目结束到底还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整个项目就好象一个无底洞,对项目的最后结束谁的心里也没有底。致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因此,项目范围管理与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项目总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五、电力工程项目中进度管理的对策分析 1)明确进度控制的目标 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首要的管理方式是确定控制目标。电力工程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在开展工程之前必须要对工程的进度做出明确的控制目标,以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主开展相应的目标确定。 2)编制准确的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准确的施工进度计划能够对进度安排作出最好的事先预防,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进度能够按步骤进行,确保工程施工能够准时竣工。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计划的编制和控制论证施工的质量,对施工进度进行分目标化的设计,确定项目进度目标。 3)加强进度计划控制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涉及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手段、管理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进度计划控制管理决定了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各道工序,保证了每道工序能够全面地按计划、进度完成,确保了整体施工进度。特别的,要注意经济措施在进度控制中的作用。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预算,对预算定额基础单价计算依据和方法其他费用的计算依据和内容等都做出明确的规定。 4)找出进度控制关键点 对电力工程进度进行全过程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出管理控制的关键点,关键点的控制要保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对工程控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制定进度计划时,要对关键点做重要考虑,并制定应急预案,通过确保关键点的按进度完成,确保整体进度能按进度完成。 结语 : 进度管理工作决定着施工的速度和完成质量,各电力工程单位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做好施工前的进度计划和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的进度规划来开展工作,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评价和调整,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高效完成。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论文: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若干问题解析 摘要: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从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管理等角度出发,并且各个相关环节必须进行良好的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进度管理的含义,然后分析了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做好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对策,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只有解决好建筑项目施工各个阶段的进度管理工作,才能有效保证建筑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为企业节约成本。建筑项目能否在工期内及时交付,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单位的效益和该项目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效果跟该项目的资金投入量、质量要求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通常,如果项目施工的进度较慢,严重超出合理工期,就会增大资金量的投入,反过来就可以让项目的投资效益得到提高。所以,如何对工程建筑施工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主要目标之一。 一、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管理各不同阶段的发展进程和最终完成项目的期限。主要是指施工者要在指定时间内,制定出经济而又有效的施工计划,并在该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经常性检查实际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合,如果过快或者过慢都要引起注意,并且及时找到发生的原因,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例如调整或者改正原计划,利于项目的正常实行。管理项目进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能按时完成计划。项目进度管理首先要对项目的结构进行分析,其次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控制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进度流程,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 二、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施工单位方面 当前,许多建筑施工单位普遍缺乏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使得许多施工企业在遇到一些特殊的工序时望而却步,迟迟拿不出施工方案来,这样就对建筑工期进行了耽误。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不能够清晰认识工程进度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在对工程进行投标的时候,没有对造价和工期的相互关系进行考虑,而在工程进行当中,如果进度落后了,监理师提出要对人力与设备进行增加时,施工单位为了不让工程亏本就没有办法对监理师的这种要求进行满足,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管理就不能很好完成。 2施工材料进场方面 在建筑施工材料进场的时候,施工工程师和材料员没有依照进料计划、送料凭证以及产品合格证进行数量和质量验收,使得一些不符合工程建筑要求的材料进入到场地内,而这些材料满足不了工程的需要,导致工程中本可以同时展开的工序不得不分段进行,这就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了影响。 3现场组织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一般都是由业主、代建业主以及监理三者来共同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权利单位过多,现场组织指挥比较混乱的情况,施工单位对各方的命令无所适从。施工当中没有专门人员进行协调,施工队伍的协调性比较差,施工现场的管理混乱,在施工操作当中不能依照正常程序来施工,从而使得工期出现延长情况。同时,在验收隐蔽工程时不认真,形象进度不够明确,没有一套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材料乱堆乱放,卫生环境普遍较差,这样都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管理。 三、做好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对策 1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图,各部分和谐有序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始施工之前,相关部门要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图会审工作,对平面图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要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监理的细则以及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学习与掌握,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以及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熟悉。要提前完成建筑工程每一个分项部分的材料试验工作,对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进行确定,并及时申报争取迅速开工,要从建筑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出发,对工程的工期计划进行随时调整,以与总体施工进度要求相满足。要对技术和工序管理进行加强,避免因工作失误而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的情况出现,要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部分都能够和谐有序。 2根据施工进度,合理采办材料 建筑施工单位要把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提前准备好,并做好每个材料的质量检验、实验以及见证取样复式等工作。要从工程的施工进度出发,对材料的采购计划进行合理安排与采办,要把材料的质量、材料所供货的时间和地点等具体条款写在订货合同中,对于那些特殊材料的供应也提前做好订货安排。如果建筑材料是由相关建设单位予以提供的,要详细对材料的颜色、材料的规格以及材料的花纹等规定采购标准,要依照建筑工程的工期、建筑工程的工作量、建筑工程的平面尺寸以及建筑施工的各项需要,依据设备生产的能力来对齐备的配件及工具进行投入。要及时供应好材料,并严格根据程序,严格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并做好材料进场前的督察工作,避免因为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而耽误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此同时,施工中用到的建材以及机械设备不能如期达到现场或者这些建材和机械设备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不到相关要求,也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3现场有组织管理,有明确责任人 建筑工程项目部要创建有效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结构进行优化,尽可能实现建筑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把项目管理水平进行提高。要确保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安全有序和整洁卫生,尽量不扰民以及不对公众利益进行损害,这也是对建筑企业文明形象以及科学管理进行体现的良好窗口。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培训施工管理人员,大力开展继续教育。要对执行班组、项目部以及监理部等部门的“三检制度”进行严格执行,争取杜绝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要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认真落实,让每一个管理层人员都对安全和质量问题予以重视,并把安全生产当作建筑工程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施工企业要依照工程每一个工序的特点,把工程进度任务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所有的分项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施工单位在对进度计划进行申报时,对那些延误工程工期的部门要在补救的基础上,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予以严重处罚。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有着复杂的性质,在建筑施工当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对进度管理的重视度,对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并分析探讨以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要科学合理的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只有这样就可以让建筑施工顺利进行,以此来对施工进度的影响进行减少。
设计理论论文: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研究 一、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现状 (一)在思想上,不重视艺术设计理论在艺术理论课上,很多学生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机,这反映出现在的艺术理论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学生不重视理论的学习,觉得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学生更偏爱能够迅速带来设计成果的设计实践课,而理论课相对枯燥乏味,加上理论概念一般比较抽象,逻辑性又比较强,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 2.来自市场的需求,特别是企业的需要。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只看重应聘者的设计能力,看能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不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扎不扎实。社会上重实践,也促使学生轻视理论,而在设计实践上花大功夫,让自己在走出校园之后,能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现在高校的影响。高校越来越重视就业率,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学校也在无意识中偏向设计实践,从而忽视了对理论课程的监督,从老师到学生都对理论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而使艺术设计理论偏向边缘化,造成现如今人们不重视的结果。 (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太科学因为高校在艺术这个专业上,大多注意设计实践课,所以,在安排设计理论课时不太合理,课时少而内容多,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程开设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理论课的开设没有按照学科规律由浅入深,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缺乏系统性和前后联系。有些理论课的开设缺乏针对性,对现实的实践环节没有指导意义。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完成课程安排所谓的“硬性要求”,将理论课“见缝插针”地随意安插于实践课中,或者放在集中时间“一气呵成”,造成理论课严重失效,也容易对学生造成误解,使之觉得理论课可有可无,无关紧要。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在很多大学的课堂上,以前是老师对着书本讲、对着黑板讲,现在是对着PPT讲,差别就在以前站着讲课,现在可以坐着。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以满堂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地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老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再者就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还是采取老套的方法,单纯靠讲,不进行相应的改变,无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改善艺术设计理论课的措施 (一)在思想上,应该转变观念。首先要重视艺术设计理论,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才会有动力去学习艺术设计理论,时时刻刻记住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是设计作品的原创力,只有充分了解设计原理的本质与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人文关怀,体现作品的生命力。 (二)在对课程的设置上,需要对艺术设计理论的性质进行详细的理解与把握,对理论的教学目的也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时,还要借鉴国外高等院校对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设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设置更趋于合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在教师队伍方面,在促使艺术系教师提高设计实践能力的同时,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一个教师只有具备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不光对艺术实践擅长,更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觉得是真正的大学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才能长期地为社会所用。 (四)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1.在大的方面,要使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教授理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入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的设计活动,运用当堂课的理论知识来设计作品,并可以在课堂上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和设计理念。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申请去博物馆参观,增加学生的课外阅历,在参观完之后,让学生写写在博物馆里学到了什么,或者针对某一作品写自己的感受或者看法。还有,设计人才是需要走进社会经受考验的,可以进行校企合作,老师带学生去企业参观,或者寒暑假去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得到更好的发挥; 2.在小的方面,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兴趣。例如,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开头来调动课堂的氛围,不管是古代或者现代,从建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建筑反映的社会背景、人文文化等等,这样肯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在课堂中多用图片、动画的形式,改变以前纯用文字讲述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明确地学习知识,利用文字与图片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传授教学内容。还可以放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短片,有解释,有剧情,还有图画,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太单调,在享受中学完课程。还有利用表格的形式,便于学生记忆,从形式上提高理论课程的学习效率。 要使作品具有创造力、生命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了解艺术设计理论的重要性,认识到认真学习理论课程知识的重要性,从理论课程中学习、发现艺术设计教育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通过改善现在艺术设计的现状,从思想上重视艺术设计理论,对理论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方法,使设计理论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使艺术设计焕发生命的光彩。 作者:葛祥国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设计理论论文:工业建筑设计理论思索 本文作者:童伟 单位: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工业建筑设计的弊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工业企业的规划发展也更加多元化。但是,目前我国工业建筑设计方案,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质量是建筑的命根,质量上的缺陷是建筑设计的最大缺陷。设计阶段是工业建筑项目的初始环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仅限于常规的生产需求,多数只是为了向企业提供生产空间,并没有考虑设计方案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在设计厂房建筑时,对占地面积、空间改造、建筑性能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造成建筑设计方案与实际生产要求不相符,设计方案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这也要求建筑行业朝着“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以促进整个工业产业链的优化改造。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建筑物设计改造中出现了多种“污染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要求,建筑防污处理不够理想。以电力建筑物为例,变电站建筑施工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方案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或者出现在森林区域肆意开发等问题。从工业建筑项目投资的角度考虑,无论是中小型还是大型工业建筑,都需要投入巨额的成本资金。建筑设计关系到成本耗资的数额,如果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对项目规划需消耗的费用缺乏全盘考虑,那么就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如工程设计师对工业建筑材料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多;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则会造成了工程的返工返修现象,增加了项目建造成本。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 鉴于传统工业建筑设计的缺陷和不足,新时期工业建筑设计应以“绿色环保”为宗旨,从环保、节能、除污、低耗等方面详细分析,设计出更加科学的建筑方案,建造出更加优越的工业建筑物。“保护环境,避免污染”,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对绿色工业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工业建筑设计标准,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前期勘测得到的数据信息,制定“环保型”建筑方案。工程设计师可以从材料、结构、外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工业建筑的绿色效果,严格防范有害建筑的形成。能耗问题是限制工业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大的能量消耗,对工业生产活动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节能系统,工业厂房建筑尽量采用外墙保温系统、内墙保温系统等结构,避免热能过度耗损带来的不便。二是节能材料,广泛采购新型节能材料,提高工业建筑的综合性能。除了对工业建筑的结构进行改良设计,还需配备高性能的除污系统,以此来改善工业建筑的使用性能。“除污”是绿色建筑设计思想的新内容,要求为工业建筑提供多功能的操控系统。通常应在建筑物内部安装自动化除污系统,利用除尘器、除烟器等装置维持建筑物内空气的正常流通,防止各种污染现象的发生。热能耗损过大是影响工业建筑内部环境的一大因素,由于传统建筑设计条件有限,对热能消耗问题未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新时期绿色建筑设计应坚持“低耗”原则,对建筑内、外部的热能消耗加以控制。比较常见的低耗设计是采用“保温系统”,在冬、夏两个季节协调热能供应,营造良好的工业生产环境。 工业建筑设计融入绿色理念的表现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总体实现了绿色改革,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工业建筑设计体现了“环保、节能、绿色”的新理念。在绿色理念指导下,设计单位对工业建筑物的建造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以保证后期施工符合绿色建筑物的要求。常见的改造方式是简化工艺,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对原始工艺精简调整,以适应节能降耗的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行业新型材料的出现,大量绿色材料的普及和运用,为实现建筑节能创造了条件。首先,改造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是工业建筑的基本要素,设计人员对混合料进行了绿化改造。如智能混凝土,具有性能强、材质优、成本低等优点。其次,更新工业建筑装饰材料。如内外墙体材料、地面材料、顶棚材料等,均采用了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除污系统是基于自动化控制平台的新系统,设计人员常根据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结合存在的污染问题,配备专业的除污控制系统。针对空气污染,可在厂房适当位置安装排烟系统,及时把有害气体输送到厂房外部,或者完成相应的空气净化处理。此外,工业污水也是绿色建筑设计需考虑的问题,多数企业已经在工业厂房内配置了给排水系统,避免了污水聚积产生的污染。从现有的工业建筑来看,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可分为“单层、多层”两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建筑物都得到了全面优化,整体结构形式在不断改造升级。就多层建筑而言,设计人员注重结构空间的利用,适当降低每个层面之间的高度,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结构承载。同时,在工业建筑结构交接处设置加固构件,增强了建筑物抗震、抗病害的能力。 建筑绿色设计方案的管理 设计单位选定工业建筑方案之后,还应对设计方案实施优化管理,以确保建筑物结构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内容包括:勘测管理。按照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对工业生产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测,收集多项数据以辅助设计。数据管理。利用计算机建立自动化数据管理模式,将企业提供的建筑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以获得可靠的工程数据,为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综合审核。监理单位应安排专业人员,对工业建筑方案进行全面审核。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优化。 结语 工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工业生产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弥补了现代工业建筑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不足,体现绿色技术,彰显绿色思想,使工业建筑更美观、更实用,营造了良好的工业生产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理论论文: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各种思想的碰撞、冲击和融合,现代设计理论逐渐被引入到中国园林设计中,在其具体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引入创新型理念,促进传统设计理念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园林设计的发展,仍需要在细节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现代设计理论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园林设计;设计应用 众所周知,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传统园林的设计极具艺术性,古典的东方美感吸引了诸多游客,是中国建筑史、设计史上的一大里程碑。随着现念进一步传入中国,关于园林设计的理念创新不断发展,诸多西方理论逐渐融入古典的园林设计中,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园林设计理念,是新时期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挑战。如何做到适当地吸纳现代设计理论,如何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保持固有传统特色,进一步完善园林设计体系,是将现代设计理论融入园林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以及其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势在必行。 1现代设计理论概述 现代设计理论是指二十世纪初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现代主义的设计理论。它是一种以创新型思维理念为基础的,将现代主义融入设计理念跟设计手法中,强调现代化消费观和新型的审美观,与传统园林设计相差较大的一种设计理念。新时期下的现代设计理论包含4个内容:其主要的设计原则是功能性,强调设计的功能主义,将客户需求作为总体目标,这是现代设计理论的主导思想;讲究以人为本,为客户服务的原则,设计过程中注重设计内涵胜于设计形式;设计往往以基础的几何图形为主,讲求简单实用,区别了传统设计中的繁复;整体设计过程,讲求艺术与技术的相互结合,通过两者的碰撞形成了新的设计思想,在二者的充分磨合统一下达到一种工艺美感。现代设计理论包含三大构成因素,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应用。 2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分为点、线、面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对于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各不相同,我们一一分析: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点,对于平面构成、甚至是整体设计而言,都占有较小的面积,但是由于,点自身的特点,它的形状具有较强的多变性,其本身也具有较强的目光凝聚性,所以在整体设计过程中,点的应用较为重要。我们要尝试在整体的园林设计中,将一个点设为总体视线的焦点,充分吸引游客目光,并且在重要的点的位置,突出设计理念的主题,这就要求点的部分,一定要放设计重点或者是整个设计的创新点。例如,常见的现代园林中在湖心点缀凉亭;长廊尽头设置拱门等。一个较为讨巧的点的设计和组合,是构成一个园林新颖设计的关键,它可以整体掌握一个现代化园林的设计节奏和韵律。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点的移动轨迹称之为线,线也可以说是无数个点的集合。当线运用于设计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长度。直线和曲线,这两种最为常用的园林设计线条,往往应用于不同风格的园林式设计中。例如,直线往往更适用于道路绿化带、规则式园林、局部自由式园林等诸如此类对于直线规范化要求较高的设计;曲线则存在于园林设计的方方面面,我们往往用曲线来达到一种改变视角,打破固有的庄重,营造一种活泼、自由的设计感,对于曲线的有效利用往往能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面,则是一种综合点和线,封闭性、差异性较大的平面。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的几何性平面,都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设计过程中既可以讲求面的对称美,也可以讲求面的凌乱美,念与面相互碰撞结合往往能产生视线冲击性较大的新颖设计,各种风格的设计可以运用于不同风格的园林中。 2.2立体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则可以分成粒体、线体、面体三个方面,相比较平面构成而言,有较强的相似性,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粒体对于园林设计的应用。粒体包含平面点的全部特点,在设计中的使用较为随意,操控性较大,可以进行多方面修改添加。粒体的应用,可以给人一种较为轻松、舒适的感觉,营造一种奇妙的氛围感。或者是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线体对于园林设计的应用。线体的应用,我们可以比较线相对于平面的应用,它同样包含平面线的所有特点。线体的相互组合或与其他几何物体的组合,可以构成一种风格迥异的视线效果,设计时所讲究的各方位的相对放射和对称,能够达到一种独特的美感。面体对于园林设计的应用。面体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独特的立体构成方式,由于它形态的多样性,其对于空间的操纵性较强,在空间里的独特构成可以展现多种形态的设计风格,营造各式各样的意境。面体也可以算是一种空间因素,对对空间的占有率较大,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其厚度和具体形态,使得各式各样的面体可以在规定空间里达到有效的统一、组合。 2.3色彩应用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传统美学中的重要研究方面,不同的色彩搭配,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要学会用色相区别色彩,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来展现对于不同位置设计的轻重点,为不同位置的景观营造一种不同的风格特点。一般而言,轻重感的设计规律:白(轻) 高明度 中明度 低明度 (重)黑;低纯度(轻) 中纯度 (重)高纯度,高明度的浅色系显得轻快,低明度的深色系则显得稳重。可以考察不同程度的冷暖色系,对于不同景致的设计,要注重其设计理念,从设计理念出发,适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讲究园林设计的整体色感,注意设计总体的协调性。 3总结 现代园林设计的创新理论,虽是对于园林设计发展的一大挑战,但也可以是一大堆动力。合理运用新型的设计理念,正确看待各种观念对于传统的冲击,拒绝一昧排斥的同时也要拒绝一昧接受。有机把握园林设计中三大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设计理论的潜力,选择性融合,选择性创新,在保留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优点的基础上,有效促进新时期园林设计的发展。 作者:尤婷婷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城建设计院 设计理论论文: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 摘要:现代设计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化活动,在各个行业被广泛地应用与推广,例如,建筑、广告、工业和艺术等应用都依赖于现代设计,而且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在园林设计中也占有重要影响。我国的传统园林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艺术手法,完美的构造和大胆的创新,现代设计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和带来了新的设计手法和理念,本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现代设计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园林设计 1园林设计的概念 园林设计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运用所拥有的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方法,通过对地形的改造,例如,筑山、理水等,在地形中种植花草树木,从而建设和布置出具有美感的生活游乐环境。园林设计所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综合性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和一些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行植物绿地设计的内容。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需求,而且要反映当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现实生活的实景。 2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经济、现代化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建筑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外许多园林公司看到了中国园林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积极开拓中国市场,他们将西方一些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传入到中国来,给我国的园林设计带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园林的发展。 2.1多元化的园林设计艺术发展 园林设计以后的发展风格将变幻莫测,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紧密联系,并相互借鉴自己国家园林设计的理念,就构成了园林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根据社会的需求,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会越来越大,所以,就要求园林设计的特征必须越来越明显。 2.2设计方案的创新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利用高科技的建筑行业建设园林的硬质景观,让设计具备质感、光影等效果。以节约投资费用,降低成本为基本,规划出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共存的设计方案,尽量将能耗降到最低。 2.3形式与功能共存 与装饰观赏性和传统园林服务对象的不同,现代园林面向更为广阔的人群。通过对许多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很多设计师的设计方案都是将形式和功能相结合,既满足了其功能性,又创新了设计形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4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西方的现代主义方向与我国人民意识的方向始终是大相径庭的,西方的严谨、规则、开放的思想与中国的随遇而安、中庸、含蓄的思想有太多的不同,但随着中国人们思想的解放,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开拓思想。园林设计中,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将西方的元素不断融入进去,将当代中国园林传统与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想结合起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要注意的是,要保存传统园林的设计内容和精神,在一般大体上沿袭传统布局,在一些处理方式中注意表现一些现代感,或者将传统的制造元素以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重新组合的手段会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2.5园林设计的内涵 园林设计不仅是一种简单而且是设计要素的贯彻,而且是不同设计元素之间不断排列组合的过程,具有功能性,个性化等特征,根据服务人群类型来设计,设计要符合舒适性和便捷性。个性化设计要做好对多元设计思想的吸取和借鉴。 2.6生态与设计 目前,人类对环境和资源无节制的开发、滥用,全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到严重的破坏。园林设计要遵循自然法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在满足各项绿地指标的前提下优化园林设计。 3现代主义园林设计的思路 3.1多样的功能空间 现代主义园林大多数都是一些公共开放的绿地,所以,设计要考虑想给大家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空间,根据所属绿地不同的功能,设计出能为人类服务的空间。 3.2合理的功能分区 细心安排场地的功能划分,使人们感受到舒适。园林设计不仅要求安排布局合理,而且要明确划分功能,才能被大家所接受。 3.3以人为基础 一切设计思想要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的感受,好的园林设计就是要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4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中的运用 4.1色彩的搭配 一般来说,浅色调的事物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重色调事物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所以,在园林设计中注意把握色彩不能过于沉重,也不能过于轻快,保证整体的协调性。 4.2冷暖色系 现代设计中,色彩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两大色系,暖色系可以表现为热情愉快,比如,我们国家举行阅兵时的花柱就是暖色系,黄色和红色搭配带给人欢乐喜庆的感觉。冷色就会显得严肃宁静,例如,一些教堂就是以白色和蓝色为主。因此,在设计时要根绝不同的场合搭配适宜的颜色。 4.3立体感 立体属于空间造型的一种,用来传达视觉效果的设计方法。本身具有立体感和感性的特点,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用实体占据空间造型,从而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 4.4平面线条 平面线条的线体不仅包括平面线全部的特征,还包括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线条可以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现,遵循左右、上下及放射形对称的效果,设计园林时要注意把握左右以及上下的对称中心。 5结语 园林设计中各个元素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园林设计中更好地组合排列,从而设计出全方位新颖现代的园林作品。在继承传统设计理念的同时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才能促进我国园林设计的不断发展。 作者:杨小娟 单位:西安市阎良区北屯街道办事处 设计理论论文:室内设计理论基础课教学考试改革探索 一、室内设计专业技术理论课程的设置目的 目前,国内的诸多高校都设置有室内设计专业,是艺术类的主要专业之一,而室内设计行业近年来,发展的也可谓是如火如荼,业态前景良好。然而对于诸多初入室内设计行业的毕业生而言,往往很难将学校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结合。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我们是否要反思,我们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学术型还是应用型?我们室内设计专业设置的理论课程的目的是否已实现?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笔试考试形式是否还依然适用?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高校中室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手法和考试改革成为势在必行之事。民办院校中的艺术类室内设计专业的设置,本身就与公办院校有所区别。民办院校往往注重的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室内设计的理论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设计实践,为设计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室内设计技术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的现状,却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那么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的则已偏离。本文将从如何更好的实现室内设计专业技术理论课程为设计服务而设置的目的的角度出发,以建筑装饰材料和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两门理论课程为例进行教学及考试改革的探讨。 二、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体会 (一)建筑装饰材料课程 任何一个室内设计工程的实现都离不开装饰材料,装饰材料以其自身的纹理、色彩、质感和形态等直接影响着室内空间的装饰风格及艺术效果。因此,建筑装饰材料是任何一个室内设计的从业者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然而很多高校设置的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往往是学生最为头疼的。课程理论性太强、过多的材料生产工艺及物理性能、材料种类的繁多、无法亲身体会材料质感、孤立于设计实践课程之外等情况的存在,使学生觉得难学、难懂,从而产生学习抵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设计中的原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该类问题存在的诟病,树立了“学会应用”才是装饰材料课程设置的真正目的的原则,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革新。 1.针对理论性强及传统对于材料生产工艺与物理属性的讲解问题。 艺术类学生对于此类理论过强的知识,往往提不起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为室内设计服务,并不需要了解太多材料的原料、生产工艺、物理及化学性能,因此笔者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将这些理论知识做了简化处理,仅讲解必要的材料性能,更多的是关注材料所营造和表现的空间效果,即材料在空间中的具体应用。 2.针对材料种类繁多的问题。 学生往往觉的材料多而杂,很难形成系统知识。因此笔者摒弃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材料归纳、整理和重新分类。如按照装饰材料的适用部位进行分类,适用地面的装饰材料有瓷砖、木地板、石材、塑胶地板、地毯等;适用墙面装饰材料有涂料、壁纸等;适用于顶面装饰材料;适用于门窗工程材料;以此类推。这种讲授顺序能够帮助学生较好的形成知识树,更好的理解和吸收。 3.针对无法亲身体会材料质感的问题。 除了给学生展示大量的材料图片、空间设计的实景照片之外,还到工地搜寻了主要材料的样块,将样块带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安排材料市场的实训环节,将学生带到建材家居市场进行场地授课,将课堂讲解的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对材料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于材料在空间中具体应用的把握。 4.针对建筑装饰材料与设计实践存在孤立的问题。 笔者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让学生辅助3dmax制图软件,进行材料应用的练习。在考虑可实施及协调美观的前提下,进行材料赋予,并分析材料的主要特性及制作该空间中造型的具体施工工艺做法,使学生对于装饰材料的应用形成更为具象的认识。同时,结合各种空间设计类课程,如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等进行系统的应用学习。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革新,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学生有更大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课程教学反响良好。 (二)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课程 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课程对于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要求均较高,是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的必修课程。很多学生在提到工程预算课程时,往往会觉得学习难度很大,而且因为在高校学习期间,工程预算与具体的室内设计实践项目的联系性较小,因此这门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很多学生往往是课堂上听的就一知半解,课后又没有进行理解掌握,最终在毕业踏入工作之后,对室内设计工程预算完全无从下手。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授课时主要有这么几点教学改革。 1.使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在课程开始之初,笔者便举了“采买布料—量体—裁衣”的例子,使学生明白建筑装饰材料、施工工艺与工程预算的内在联系和工程预算的重要性。同时,举一些因工程预算出现纰漏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的案例,使学生对该课程树立重要性的意识。 2.想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是很难学好一门课程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课程授课时,笔者尝试与学生就业后的预算工作性质相结合,除了定额预算之外,将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清单计价预算形式作为重点讲述内容,以目前装饰装修市场先行预算形式为依托,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工程预算书的编制的讲述。同时加大实训课程,让学生针对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工程预算书的编制,增加学生的动手学习能力和参与性,使学生对学习工程预算不再畏惧和抵触。 3.增加工程预算课程与其他关联课程的融合学习部分。 笔者在讲解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法则时,将装饰材料和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引进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学生对于分部分项工程的理解更为具体,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三、技术理论课程的考试改革探索 理论课程的考试模式,大多是传统的笔试形式。尤其像装饰材料和工程预算这类课程,往往是一张卷子定分数,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分数高,只能代表其有较强的记忆力,并不代表真正学会了应用。甚至在之后的设计实践时,根本不懂与材料和预算的关联,也就没办法实现真正的理解应用。因此笔者在两门课程的考试形式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调整。摒弃了过去的笔试模式,更多的是对于材料、预算的实际应用方面的考量。下面笔者将阐述一下对于这两门课程考试形式改革的具体举措。 1.建筑装饰材料课程。 装饰材料课程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建筑装饰材料在室内空间应用的案例,分析空间中所用材料的品类、特点、美学质感、适宜的空间部位及营造的装饰风格,并要求至少针对10类建筑装饰材料进行分析。分析汇报时根据分析结果制作PPT汇报文件,在课堂上进行为时5分钟的分析报告。这样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收集空间案例资料、分析材料并汇报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记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材料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法则。其次,针对既定空间进行设计或是在并联的设计类课程中所做的设计方案,对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自己的设计方案,既能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技术联系实际设计实践,增加各课程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同时也能使学生体系化的感知装饰材料与设计的关联,更好的使装饰材料服务于设计。 2.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课程。 工程经济分析与概预算是室内设计的组成部分,而过去的考试可以说是完全独立的,这种考核形式,极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因此在工程预算考试形式上笔者做了以下调整:第一,要求学生在列项准确、工程量计算方法及数据金额准确、工程预算书格式无误的前提下,结合室内设计课程所做的室内空间设计方案,运用目前装饰装修市场的计价形式及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制作出装饰施工半包形式的工程量清单预算书。第二,结合学生自己所做的室内设计方案中所需的主材,做出主材工程量统计,并搜寻材料单价,制定主材统计估算表。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真正的完成一整套室内设计方案,并形成完整的设计文本。同时,因为考试运用的预算形式是与市场现状完全接轨的,因此,学生在就业时,有了学校阶段的学习积累,就能更为快速的融入和适应自己的设计工作,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如何让室内设计的理论性课程的教学和考试,更好的适应学生就业后面临的工作形态,是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在任何一门理论课的学习和应用上,均不能孤立对待的观点,积极的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形成更为体系化的认知。 作者:耿暖暖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设计理论论文: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革新研讨 一、高职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构成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根据学科的知识结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主要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这四大模块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四大环节,由此可以把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分为公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综合理论知识。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设计思维、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理论课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理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按照“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进阶开设相关课程。如,高职一年级的设计概论是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认知入门的普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知识主要以了解为主。在高职二年级阶段,一般根据专业技术方向开设与各专业相匹配的理论课程,如工业设计专业开设工业设计史、环艺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装饰史、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服装史、动漫设计专业开设动漫概论等,这些课程与专业技术紧密相连,必须强调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当然,学生还要学习一些专业技术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广告法、商标法等)、学术研讨、设计管理、文案策划写作等。在高职三年级专业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主要是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面对的问题。 二、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理论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首先,应当遵循“实践为主理论够用”原则。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都是遵循“实践为主,理论够用”原则,强调培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本专业的概况,掌握各专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建筑史课程中的“现代主义”,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让学生过多了解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建筑的关系等,而是结合图像或案例使学生掌握现代主义形式上的总特征。其次,应当遵循专业普修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结合原则。设计概论课程是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认知入门的课程之一,学生可以从大专业平台宏观地了解设计学学科的性质和特征,掌握该学科专业基本所需的相关知识。在高职二年级阶段,根据专业技术方向开设与各专业相匹配的必修理论课程,这些课程与专业技术紧密相连,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技术学习的实践和探索,而且是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课程。再次,理论课程设置必须优化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紧跟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强调专业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与相关参考资料,既遵循学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又要避免理论科目的重复、交叉。教师要根据职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变化而灵活取舍理论知识,做到科学、合理搭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理论课程教学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首先,必须打破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灵活运用讨论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理论教学因其理论性往往变成纯粹的史实传授,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兴趣。教师可以灵活调整相关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采用专题学习报告或小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指导下学习,以PPT课件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讲、交流和讨论等,加强教学互动。再次,为了突出能力本位,理论教学应重视作品鉴赏。从能力本位角度来看,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试想如果学生不能区分一件作品的优劣,又如何进行设计创造?设计作品不仅是设计史的存在形态,更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与艺术创造能力的有效材料。因此,加强作品赏析是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 3.理论课程成绩考核模式改革 根据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及培养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论课程考核应遵循“重视过程、强调实践”的原则,建立开放性的考核模式。教师应以多样形式、多种手段考核学生的成绩,不再以期末考试的一次性评价为唯一标准,而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题提问、讨论、平时作业、学术研究成果以及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凡能展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活动,都可以纳入考核内容。为建立开放性的考核模式,教师应在考核内容、形式、时间上进行合理规划。以动画概论课程为例,学生在课堂上的答问、发言可以作为成绩评定的根据;平时个人作业可以针对动画影片写影评,而在小组作业中,教师可以设置某一专题让学生分组制作PPT,完成后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使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开放性的考核模式打破了以期末闭卷考试为唯一依据的考核模式,注重理论教学过程的考核,优化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总之,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抓好理论课程教学,才能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秦安建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如何把现代设计理论融合到园林设计中 多元化园艺设计如果是一幢别致大楼的话,现代设计就是钢筋骨架,牢牢支撑着大楼屹立不倒。另一方面,现代设计多元化有很强的自由度,一个物质在设计者眼中就有形态万千的变换,这一点也为园林设计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疆域,现代设计与园林设计就像是两个集合,园艺设计就是被包含的小集合,如果现代设计种类单一,园艺设计亦不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这个前提一点也不为过。现代设计理论不能封闭,要处于永恒的流动之中,这样方可带动园林设计收益,这使得园林设计与现代设计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会终止。 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研究 研究平面构成理论对园林设计的作用平面构成是园林造型的根本,从构成基础的角度看,平面构成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和界面设计中。“美”是由点线面创造出来的,三者有无穷的变换,常说的美学法则,包括比例尺度,对比平衡等都是长期总结出的形态美的特征和规律。在园艺设计中有亭子、石刻、休憩椅等看作是点,它们具有一定的位置;长亭、走廊、河岸线则是线的部分,园林设计中线是个矢向量,有长度和方向;再者面就如广场、墙面、地表。然而点线面三者内部亦可互相转化,例如湖面相对于整个园林是个点,但湖面本身可以称为面。这些源自于人们的想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艺术化,才诞生繁多的设计形式,点线面的设计需要遵循现代设计理论规律,不然凌乱无续搅成一团乱麻,毫无美感可言。 研究色彩理论对园林设计的作用色彩细微到生活中的各个元素,它具有节奏感、距离感、轻重感、质感等,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不同肤色的人即便审美有差异,但对于色彩的理念却是相同的,在色彩的感知有共同点,这就铸成了色彩理论的基础。比如说色彩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它们在无形之中调控着人们的情绪。暖色轻快活泼可是比较容易使人烦躁,红色能把园林渲染的喜庆热闹,黄色能体现出旧时皇室的高贵典雅;冷色趋于平静又多少略微显得沉郁,在气候炎热的地区被用于园林示人以清凉。因此在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方面需要技巧,熟练掌握色彩理论并不是把思维囚禁在条条框框之中,需要不断地实践创新推陈出新。 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前景的探讨 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城市的人口大量聚集,生态危机加剧,园林设计循着时代前行的脚步改革创新,现代园林的热议词汇是生态型,节约型和低维护管理等等,尤其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如今,园林设计就更加离不开现代设计理论的指导,日后现代设计理论的主要目标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靠拢。生态园林要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尊重自然,可是近来园艺设计中刮起了一阵浮夸风,各种斥巨资打造的园艺,过度崇洋风让中国园艺设计失去了本真的个性。90年代各种喷泉石雕席卷全国,仿造的洋房不伦不类,追求所谓的异域风情让人咋舌,园林设计开始把本土特色淡化。 总而言之,园林设计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给人身心的调和,需要现代设计理论科学指导,我们应该肩负起时代予以的重任,不断实践创新摸索前行,深入探讨理论研究,创建一个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设计科学理念。 作者:成效王娜娜单位:杭州尼塔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理论论文: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过程 抗震设计思想大体经历了静力理论分析阶段、反应谱理论阶段以及动力理论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点,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静力理论阶段中应用的是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它假定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是刚性的,建筑物上任一点的加速度都等于地震加速度。这种理论没有考虑到结构的动力特性,设计方法比较粗略。 到了1943年,美国的Biot教授提出了弹性反应谱的概念,反应谱是指按地震波作用在单质点体系上时,求得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反应的最大值与单质点体系自振周期间的关系。反应谱理论考虑了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等动力特性以及共振效应,考虑到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至今它仍然是各国规范设计地震作用取值的基础。动力法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过程,将建筑物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选择能反映地震和场地环境以及结构特点要求的地震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人,计算出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鉴于其优点,我国抗震规范[lj规定在计算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时可采用此方法。 新的抗震理论是基于对现有地震资料的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1989年美国发生的I碑omaPrieta地震和台湾的集集地震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灾难。这促使理论界和工程界对现行理论进行了反思。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闭率先提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最早应用于桥梁设计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后,美国加州工程师协会等机构以报告的形式提出了PBSI)的设计思想和相关的建议。我国学者对基于功能的设计理论也进行了深人研究。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的学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5,们,为PBSD的推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PBSD的特点 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用两水准或是三水准设防的设计思想,不同的是各国在对结构弹塑性的考虑上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对弹性反应谱的折减有所不同。 3甚于结构性能的抗越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地震设防水准、结构性能水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方法等方面。 3.1地震设防水准 地震设防水准是指工程设计中如何根据客观的设防环境和已定的设防目标,并考虑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来确定采用多大的设防参数。我国现行规范采用“三水准”的地震设防水准。它的问题在于虽然考虑了基于性能理论中的多级设防水准,但是由于第一和第二水准的重现期和超越概率相差很大,那么在处于二者中间的重现期和超越概率的房屋设计就变得不经济或者是不安全。美国加州结构工程师协会的放眼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建议采用新的地震设防水准[2〕。 3.2结构性能水准 结构性能水准是指结构在特定的某一级地震设防水准下预期损伤的最大程度。2004年,我国研究机构和学者在积累总结以往世界各国的大震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相关外国文献,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性态通则(试用)广〕。《通则》对结构性能水准提出了新的建议,这表明我国在考虑结构性能水准上从原来的定性考虑逐渐向定量考虑过渡,其发展的方向将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该《通则》所建议采用的结构性能水准仍然没有对结构或者构件的具体力学指标以及具体设备的运行情况给出明确的说明,只给出了一般性的建议。按照美国联邦紧急救援署提供的资料建议,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可以采用四个性能水准:水准1基本完好:无永久侧移;结构基本保持原有强度和刚度;结构构件以及非结构构件基本不损坏。所有重要设备仍正常工作。水准2,轻微破坏:无永久侧移;结构基本保持原有强度和刚度;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有轻微破坏。电梯能够重新启动,防火措施得力。水准3,生命安全:所有楼层都有残留强度和刚度;承受重力荷载的构件仍起作用;不发生墙体平面外失效或女儿墙倒塌;有永久侧移。隔墙破坏,建筑修复费用可能很高。水准4,不倒塌:几乎没有残留刚度和强度;但承受荷载的柱子和墙体仍起作用;有大的永久侧移。每个性能水准都对应了具体的控制指标,如:结构的侧移、刚度、强度,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损伤情况,设备的运行情况[4J。 3.3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结构性能目标是针对某一级地震设防水准而期望建筑物能够达到的性能水准或等级。性能目标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人员居住情况、场地效应、结构功能与重要性、投资与效益、震后损失与恢复重建、潜在的历史或文化价值、社会效益,社会公众的反应以及业主的承受能力。它是抗震设防水准与结构性能水准的综合反应。加州工程师协会的VisionZo00报告建议将结构性能目标划分为3个等级(基本目标、重要目标、最高目标)[2〕。 3.4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自提出以来,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但是怎样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合理并且简单有效地应用到实际设计中,目前尚无统一方法和标准。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有承载力设计方法、基于位移的抗展设计方法、能量设计法。 当前,基于承载力的设计方法被世界各国规范所采用。以我国为例,它的设计思想是:第一阶段:对于一般结构在中、小地震作用下采用弹性计算方法,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采用底部剪力法或者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展力,并与其他荷载通过分项系数法进行组合,计算截面的承载力和构件的配筋,对于较高的建筑物还要控制其侧向变形。第二阶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结构采用弹塑性计算方法。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法或者是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验算其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地展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层间变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防止机构由于薄弱部位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导致结构构件破坏甚至引起房屋倒塌。 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是基于性能设计理论推荐的配套设计方法。它以位移为设计起点,以层间位移或者其他变形作为抗震设计的控制因素,进行结构的截面设计和配筋,这与传统的基于承载力的设计方法在设计顺序和控制因素的选取上有很大的区别,这也说明了该方法的出发点更接近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实际运行状态。能量法最初是由Housner于上世纪50年代末提出。它的基本假设是:结构的总体破坏是由于地展输人的总能量造成的,结构及内部设施的破坏程度是由地展输人的能量和结构消耗的能量共同决定的。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估计结构的破损状态,但是由于在参数的选取、能量的计算方法等方面没有一个确定的、合理的标准,所以这种方法还有待深人的研究。 4结束语 PBSD的出现是世界抗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真正达到了多级设防目标并考虑了具体量化的设防水准,其设计方法更加贴近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真实表现,可以满足社会、业主等不同需求,为理论界和工程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和设计理念。当前,各国研究机构和学者对PBSD的研究都没有完全脱离现有规范而单纯做PBSD的研究,这是因为: (1)现有理论本身考虑了基于性能的设计。 (2)现有理论建立在大量的地震观测记录的基础上,贴近于工程实际。 (3)PBSD在计算模型的选取、地震力的输人、计算方法等方面有待完善,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同时这也使研究人员不得不把理论研究的一些模型和参数的选取建立在现有理论上。 因此可以说,当前的理论研究正处于新老理论的融合、过渡时期。不过可以预见,PBSD作为当今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的前沿,代表了世界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方向,必会对人类的安居乐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设计理论论文:机制设计理论管理 【内容提要】机制设计理论是最近二十年微观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在实际经济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机制设计理论实际上就是委托理论或信息经济学理论。本文论述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激励机制设计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道德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成本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4.拍卖。拍卖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提示信息,一是减少成本。非对称性也是拍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拍卖时,潜在的购买者对出售的财产或权力了解不多。1961年、1962年维克里在两篇论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拍卖的特点。维克里根据治理交易的制度规则,把拍卖分成四种类型:英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即次高价拍卖)。他着重研究了现在被称为维克里拍卖的次高价拍卖。在这种拍卖中,物品根据封闭价被拍卖。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购买拍卖品。这是一种能引出个人真实意愿的机制实例。如果出价比自己所愿支付的更高价格,一个人需冒其他人也同样行为的风险,则不得不亏本购买拍卖品。相反,如果一个人出比自己愿意支付的低的价格,他冒着也许其他人能比他自己所愿意支付的更低价格购得拍卖品。因此,在此类型拍卖中,真实报价对个人最为有利。这种拍卖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率。维克里的分析不仅仅对拍卖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为设计能提供社会激励的资源分配机制带来了深入的洞察力。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共同荣获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他们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下面分别介绍他们的主要理论贡献。 二.经济中的非对称信息以及相关问题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的信息是非对称的。雇主无法了解雇员能力的信息,只能根据雇员的社会平均能力制订工资标准,导致雇员的“逆向选择”,直接造成高能力的雇员离职,公司多为低素质雇员,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甚至会造成“低素质员工驱逐高素质员工”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必须选择某些易于辨别的信息。目前,教育水平作为显示能力的主要信息之一,即不同能力的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同,高素质人才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素质人才区分开,但教育成本与能力具有非相关性,低素质的人才可以模仿高素质人才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从而使教育水平信息失真,导致“逆向选择”。信息甄别成为解决“逆向选择”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在模型上虽有重大进展,但它的实证性有待继续测定。非对称信息在产品市场中的表现与劳动力市场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卖方更清楚成本、质量、价格等内在属性,但不清楚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需求、市场的定位等;而买主正好与之相反。存在的隐患也主要是“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是信息传递。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彭斯认为,如果较高质量的卖主能够寻找到某种途径向买主传递自身产品质量的信息,而为此付出的成本要比低质量产品的卖主低,使劣质产品卖主的模仿成本太大而不具有模仿的动机。总之,无论信息质量的优劣,只要高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小于低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就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目前产品的广告宣传、商品的退赔、维修等保证,都是信息传递的简单运用。 80年代西方学者把信息非对称理论运用到金融市场,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中介理论和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就鼓励了信贷资金向低信用企业流动,抑制信贷资金向高信用企业的流动,即信用质量越差的企业,越可能取得信贷资金。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极不利的影响。在完成交易之后,又引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即放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损失,具体表现形式为:违背借款协议,改变资金用途,私自用于投机性交易或高风险项目;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为什么金融市场中信息非对称的表现与普通商品、劳动力市场有重大差别呢?因为金融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一般市场的交易是钱物交易,钱物两清后,交易双方基本上没有后续权利和义务;而金融市场的交易大都是放款人放出资金后并不能马上从借款人手中得到任何等价物质,他所得到的只是在未来某个日期偿还本息的承诺。由于信息的非对称,不同的借款人,甚至同一借款人在不同条件下作出承诺的可靠性,都不可能一样,致使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西方著名学者罗斯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研究,他直切问题的核心,即企业的金融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关系,这就是响誉世界的MM定理。他主张只根据企业负债比来测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他的分析方法虽没有全新的结论,但他的方法是崭新的,给人一种全新的境界。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笔者主张在罗斯分析的基础上,应完善以下机制:加强对证券持有人的约束;健全防止管理人员向外输出错误信息的内在机制;严惩证券持有人贿赂管理人员,输出错误信息,使自己谋利的非法行为;加快防止故意制造“道德风险”的立法工作。上述机制的完善和规范,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信息非对称理论在证券市场运用中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表现则更为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证券市场上没有办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为要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基本条件是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要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必须花费一定的信息成本进行调查、分析和监督,然而证券市场的高度分散性,“搭便车”行为普遍存在,抑制了信息投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新闻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误信股民跟风等,都是信息传递机制不畅,功能存在障碍的具体表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模型中,除非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否则不存在唯一均衡。只有提高企业自己的信息成本,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均衡,才能使信用差的企业放弃模仿信誉好的企业的动机,但均衡的唯一性仍是一个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的证券市场,其核心是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充分、准确,从而逐步趋于完全对称。具体措施是: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以利健全信息传递机制,改善市场结构,减少信息扭曲,提高信息质量,发挥信息显示器的正常功能。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求者实际上无权选择,一旦信息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将无法挽回。因此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机制,降低信息成本,规范会计职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提高其风险度;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其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信息成本的存在使非对称信息的产生成溪必然。 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国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在新的政策下,国企拍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国有企业的拍卖更为有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拍卖前必须先清楚两点:一是被拍卖企业的经营现状;二是评估该企业的资产。拍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弄清投标者对被拍卖企业的真实评价。这就需要投标者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调查该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拍卖者也要尽力弄清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在欧洲,许多拍卖者得到的价格都低于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因为,常常有这样的集团,由于他们比别人更了解该企业,掌握了有关该企业的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压低了该企业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法,即通过投标者之间的竞争,由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格购买,从而激励投标者说真话。不过,拍卖者有时也会与投标者合谋,从而使拍卖失效,尤其是在拍卖公益企业时。故而,应采取一种更为公开的拍卖方式,让更多的投标者竞争。比如,英国就把一些公共事业企业卖给法国(如水利系统)和美国(如电信系统)。中国不一定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但一定要使信息更为公开,拍卖更为公正,这样,才能使拍卖成功。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由政府代表的全体人民,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企业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因此在企业兼并时会常伴随有“一定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一问题很有意义,其核心是产权问题。两个归属不同政府部门的企业兼并时,兼并合同会偏向哪一方或保持中立是很难给出清楚明确的解释的,因为两个政府部门有不同的利益目标。这与委托—理论略不同。委托—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委托人、一个人的情形,委托人应该为人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高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等使人更有效地工作。一般来说,为了控制风险,一个人不允许同时有两个委托人。在这种情况下,“兼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受到“兼并”的威胁,人即经理会更努力地经营企业,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增殖。通常情况下,经理并不希望“兼并”发生,除非其经营状况相当糟。事实上,通过对兼并制度的分析及对兼并实例的考察,我们认为,“兼并”的作用与效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如前所言,分属两个政府部门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则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存在两个委托人,其中一个委托人会控制兼并合同的签订,从而弱化另一个委托人的权力。 三.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分析 国有资产是通过层层的关系才到达企业的,而中国国企的委托关系具有无限循环的特性。在委托—链条上的当事人既是委托人又是人。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民,工人阶级是全民的优秀代表,是初始委托人,委托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而政府又作为委托人委托经理来管理国有企业;经理是国企的人同时他又作为委托人,委托车间主任管理生产经营;车间主任是人同时又是委托人,委托工人进行生产。工人这时成为最低层次的人与最高层次委托人扣成一个环。因此,解决这种委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规避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即使委托人和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也就是委托人要在全社会设计一套对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方案,使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维护委托人的长远利益。变“损人利己”为“双赢”是这套机制的核心所在。当对人付出的努力不能进行完全的检验,从而人有可能试图只付出少于他能够付出的努力时;当一个只根据行动而不兼顾结果支付报偿的契约建立时,潜在的道德风险立即产生。对委托人来说,人行动是不可预测的,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可观测到的信息(资产增值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同行业企业家正常利润等)来奖惩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我们用A表示人所有可能选择的行动的集合,a∈A表示人的一个行动,可以是任何维度的决策变量如a=(a1、a2……),a1、a2表示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工作时间或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发研究等。θ是外生变量称“自然状态”,a、θ决定一个可观测的结果π(a、θ),如产出。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S(π),根据观测的产出π对人进行奖惩。设人努力的负效用为C(a),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V=π(aθ)-S(π),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U=S(π)-C(a)。前面已经提到委托人和人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除非委托人能对人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人不会如委托人希望的那样努力工作。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a和S(π)最大化,即上述自己期望效用函数。但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来自人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即人接受合同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U(由其他市场机会决定),可以表示为S(π)-C(a)≥U。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在任何激励合同S(π)下,人总是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a,因此任何委托人期望的a都只能通过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实现。如果a是委托人希望的行动,a′∈A是人可以选择的任何行动,那么只有当人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大于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人才会选择a,激励相容约束的数学表述如下:s〔π(aθ)-C(a)〕≥S〔π(a′θ)-C(a′)〕a′∈A,这就是解决道德风险的基本简化模型。当然要得出最优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还要考虑a、θ的分布密度,这里从略。 下面讨论逆向选择模型。根据显示原理,我们只需要考虑能使人出于自身利益真实显示他所属类型的契约,并根据声称自己具有的属性来决定按契约支付报偿。a为人的内在属性(不是道德风险模型中委托人希望选择的行动),a′是人声称的属性,W为委托人为人设计的契约,U为人的效用,则防范逆向选择的模型为:U〔W(a),a〕≥〔W(a′)a〕aa′∈A上述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模型从表面看,在企业利润的蛋糕上政府似乎分得了较少的份额,其实在这种机制的运作下的委托关系会创造循环的创新支力,会使企业利润的蛋糕越做越大,国家、政府会得到长期的不断增长的利润“蛋糕”。在以上的模型下需要对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人的收入一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与职工分配基金脱钩,体现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尤其是智力要素价值要得到实现,得到蛋糕的份额与其努力程度成正比。同时,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也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环境。环境对人的约束是刚性的、使他别无选择。市场的评价约束着人,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取决于经理的能力,公司一旦破产,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在市场上就一贬到零,甚至可能从此断送经理生涯。这种来自人力资本市场的约束是最硬的行为约束。而资本市场对人的约束是来自股东(委托人)的间接控制,使人不得不考虑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企业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运作需要法律的保障,企业经理的任用要通过法律程序,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督查要法制化。还要建立企业内部职工举报奖励制度,这样才能使国企委托——关系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使这个环紧紧地围住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客观上讲,非对称信息的研究目的在于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经济机制,选择满足委托人、人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约束激励合同以期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促使资源的帕累托最优。这方面研究理论和现实还有差距,但就约束、激励的某一方面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二者的相容仅表现为模型。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激励理论和实践呈现出日新月异,而约束的理论和实践则相对滞后,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甚至有人认为监控就是惩罚。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实现激励约束相容,二者不可偏颇。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正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许多问题有待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如保险业、拍卖业、旧货市场、棘轮效应、国企改革、税收、财政、制度变迁以至产权等等。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最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设计理论论文:经济机制设计理论 【内容提要】机制设计理论是最近二十年微观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在实际经济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机制设计理论实际上就是委托理论或信息经济学理论。本文论述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激励机制设计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道德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成本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4.拍卖。拍卖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提示信息,一是减少成本。非对称性也是拍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拍卖时,潜在的购买者对出售的财产或权力了解不多。1961年、1962年维克里在两篇论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拍卖的特点。维克里根据治理交易的制度规则,把拍卖分成四种类型:英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即次高价拍卖)。他着重研究了现在被称为维克里拍卖的次高价拍卖。在这种拍卖中,物品根据封闭价被拍卖。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购买拍卖品。这是一种能引出个人真实意愿的机制实例。如果出价比自己所愿支付的更高价格,一个人需冒其他人也同样行为的风险,则不得不亏本购买拍卖品。相反,如果一个人出比自己愿意支付的低的价格,他冒着也许其他人能比他自己所愿意支付的更低价格购得拍卖品。因此,在此类型拍卖中,真实报价对个人最为有利。这种拍卖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率。维克里的分析不仅仅对拍卖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为设计能提供社会激励的资源分配机制带来了深入的洞察力。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共同荣获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他们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下面分别介绍他们的主要理论贡献。 二.经济中的非对称信息以及相关问题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的信息是非对称的。雇主无法了解雇员能力的信息,只能根据雇员的社会平均能力制订工资标准,导致雇员的“逆向选择”,直接造成高能力的雇员离职,公司多为低素质雇员,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甚至会造成“低素质员工驱逐高素质员工”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必须选择某些易于辨别的信息。目前,教育水平作为显示能力的主要信息之一,即不同能力的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同,高素质人才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素质人才区分开,但教育成本与能力具有非相关性,低素质的人才可以模仿高素质人才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从而使教育水平信息失真,导致“逆向选择”。信息甄别成为解决“逆向选择”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在模型上虽有重大进展,但它的实证性有待继续测定。非对称信息在产品市场中的表现与劳动力市场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卖方更清楚成本、质量、价格等内在属性,但不清楚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需求、市场的定位等;而买主正好与之相反。存在的隐患也主要是“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是信息传递。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彭斯认为,如果较高质量的卖主能够寻找到某种途径向买主传递自身产品质量的信息,而为此付出的成本要比低质量产品的卖主低,使劣质产品卖主的模仿成本太大而不具有模仿的动机。总之,无论信息质量的优劣,只要高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小于低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就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目前产品的广告宣传、商品的退赔、维修等保证,都是信息传递的简单运用。 80年代西方学者把信息非对称理论运用到金融市场,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中介理论和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就鼓励了信贷资金向低信用企业流动,抑制信贷资金向高信用企业的流动,即信用质量越差的企业,越可能取得信贷资金。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极不利的影响。在完成交易之后,又引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即放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损失,具体表现形式为:违背借款协议,改变资金用途,私自用于投机性交易或高风险项目;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为什么金融市场中信息非对称的表现与普通商品、劳动力市场有重大差别呢?因为金融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一般市场的交易是钱物交易,钱物两清后,交易双方基本上没有后续权利和义务;而金融市场的交易大都是放款人放出资金后并不能马上从借款人手中得到任何等价物质,他所得到的只是在未来某个日期偿还本息的承诺。由于信息的非对称,不同的借款人,甚至同一借款人在不同条件下作出承诺的可靠性,都不可能一样,致使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西方著名学者罗斯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研究,他直切问题的核心,即企业的金融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关系,这就是响誉世界的MM定理。他主张只根据企业负债比来测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他的分析方法虽没有全新的结论,但他的方法是崭新的,给人一种全新的境界。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笔者主张在罗斯分析的基础上,应完善以下机制:加强对证券持有人的约束;健全防止管理人员向外输出错误信息的内在机制;严惩证券持有人贿赂管理人员,输出错误信息,使自己谋利的非法行为;加快防止故意制造“道德风险”的立法工作。上述机制的完善和规范,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信息非对称理论在证券市场运用中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表现则更为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证券市场上没有办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为要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基本条件是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要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必须花费一定的信息成本进行调查、分析和监督,然而证券市场的高度分散性,“搭便车”行为普遍存在,抑制了信息投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新闻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误信股民跟风等,都是信息传递机制不畅,功能存在障碍的具体表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模型中,除非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否则不存在唯一均衡。只有提高企业自己的信息成本,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均衡,才能使信用差的企业放弃模仿信誉好的企业的动机,但均衡的唯一性仍是一个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的证券市场,其核心是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充分、准确,从而逐步趋于完全对称。具体措施是: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以利健全信息传递机制,改善市场结构,减少信息扭曲,提高信息质量,发挥信息显示器的正常功能。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求者实际上无权选择,一旦信息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将无法挽回。因此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机制,降低信息成本,规范会计职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提高其风险度;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其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信息成本的存在使非对称信息的产生成溪必然。 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国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在新的政策下,国企拍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国有企业的拍卖更为有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拍卖前必须先清楚两点:一是被拍卖企业的经营现状;二是评估该企业的资产。拍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弄清投标者对被拍卖企业的真实评价。这就需要投标者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调查该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拍卖者也要尽力弄清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在欧洲,许多拍卖者得到的价格都低于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因为,常常有这样的集团,由于他们比别人更了解该企业,掌握了有关该企业的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压低了该企业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法,即通过投标者之间的竞争,由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格购买,从而激励投标者说真话。不过,拍卖者有时也会与投标者合谋,从而使拍卖失效,尤其是在拍卖公益企业时。故而,应采取一种更为公开的拍卖方式,让更多的投标者竞争。比如,英国就把一些公共事业企业卖给法国(如水利系统)和美国(如电信系统)。中国不一定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但一定要使信息更为公开,拍卖更为公正,这样,才能使拍卖成功。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由政府代表的全体人民,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企业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因此在企业兼并时会常伴随有“一定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一问题很有意义,其核心是产权问题。两个归属不同政府部门的企业兼并时,兼并合同会偏向哪一方或保持中立是很难给出清楚明确的解释的,因为两个政府部门有不同的利益目标。这与委托—理论略不同。委托—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委托人、一个人的情形,委托人应该为人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高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等使人更有效地工作。一般来说,为了控制风险,一个人不允许同时有两个委托人。在这种情况下,“兼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受到“兼并”的威胁,人即经理会更努力地经营企业,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增殖。通常情况下,经理并不希望“兼并”发生,除非其经营状况相当糟。事实上,通过对兼并制度的分析及对兼并实例的考察,我们认为,“兼并”的作用与效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如前所言,分属两个政府部门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则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存在两个委托人,其中一个委托人会控制兼并合同的签订,从而弱化另一个委托人的权力。 三.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分析 国有资产是通过层层的关系才到达企业的,而中国国企的委托关系具有无限循环的特性。在委托—链条上的当事人既是委托人又是人。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民,工人阶级是全民的优秀代表,是初始委托人,委托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而政府又作为委托人委托经理来管理国有企业;经理是国企的人同时他又作为委托人,委托车间主任管理生产经营;车间主任是人同时又是委托人,委托工人进行生产。工人这时成为最低层次的人与最高层次委托人扣成一个环。因此,解决这种委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规避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即使委托人和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也就是委托人要在全社会设计一套对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方案,使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维护委托人的长远利益。变“损人利己”为“双赢”是这套机制的核心所在。当对人付出的努力不能进行完全的检验,从而人有可能试图只付出少于他能够付出的努力时;当一个只根据行动而不兼顾结果支付报偿的契约建立时,潜在的道德风险立即产生。对委托人来说,人行动是不可预测的,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可观测到的信息(资产增值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同行业企业家正常利润等)来奖惩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我们用A表示人所有可能选择的行动的集合,a∈A表示人的一个行动,可以是任何维度的决策变量如a=(a1、a2……),a1、a2表示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工作时间或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发研究等。θ是外生变量称“自然状态”,a、θ决定一个可观测的结果π(a、θ),如产出。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S(π),根据观测的产出π对人进行奖惩。设人努力的负效用为C(a),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V=π(aθ)-S(π),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U=S(π)-C(a)。前面已经提到委托人和人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除非委托人能对人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人不会如委托人希望的那样努力工作。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a和S(π)最大化,即上述自己期望效用函数。但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来自人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即人接受合同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U(由其他市场机会决定),可以表示为S(π)-C(a)≥U。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在任何激励合同S(π)下,人总是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a,因此任何委托人期望的a都只能通过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实现。如果a是委托人希望的行动,a′∈A是人可以选择的任何行动,那么只有当人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大于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人才会选择a,激励相容约束的数学表述如下:s〔π(aθ)-C(a)〕≥S〔π(a′θ)-C(a′)〕a′∈A,这就是解决道德风险的基本简化模型。当然要得出最优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还要考虑a、θ的分布密度,这里从略。 下面讨论逆向选择模型。根据显示原理,我们只需要考虑能使人出于自身利益真实显示他所属类型的契约,并根据声称自己具有的属性来决定按契约支付报偿。a为人的内在属性(不是道德风险模型中委托人希望选择的行动),a′是人声称的属性,W为委托人为人设计的契约,U为人的效用,则防范逆向选择的模型为:U〔W(a),a〕≥〔W(a′)a〕aa′∈A上述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模型从表面看,在企业利润的蛋糕上政府似乎分得了较少的份额,其实在这种机制的运作下的委托关系会创造循环的创新支力,会使企业利润的蛋糕越做越大,国家、政府会得到长期的不断增长的利润“蛋糕”。在以上的模型下需要对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人的收入一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与职工分配基金脱钩,体现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尤其是智力要素价值要得到实现,得到蛋糕的份额与其努力程度成正比。同时,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也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环境。环境对人的约束是刚性的、使他别无选择。市场的评价约束着人,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取决于经理的能力,公司一旦破产,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在市场上就一贬到零,甚至可能从此断送经理生涯。这种来自人力资本市场的约束是最硬的行为约束。而资本市场对人的约束是来自股东(委托人)的间接控制,使人不得不考虑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企业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运作需要法律的保障,企业经理的任用要通过法律程序,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督查要法制化。还要建立企业内部职工举报奖励制度,这样才能使国企委托——关系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使这个环紧紧地围住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客观上讲,非对称信息的研究目的在于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经济机制,选择满足委托人、人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约束激励合同以期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促使资源的帕累托最优。这方面研究理论和现实还有差距,但就约束、激励的某一方面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二者的相容仅表现为模型。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激励理论和实践呈现出日新月异,而约束的理论和实践则相对滞后,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甚至有人认为监控就是惩罚。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实现激励约束相容,二者不可偏颇。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正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许多问题有待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如保险业、拍卖业、旧货市场、棘轮效应、国企改革、税收、财政、制度变迁以至产权等等。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最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设计理论论文:经济机制设计理论 【内容提要】机制设计理论是最近二十年微观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在实际经济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机制设计理论实际上就是委托理论或信息经济学理论。本文论述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激励机制设计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道德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成本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4.拍卖。拍卖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提示信息,一是减少成本。非对称性也是拍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拍卖时,潜在的购买者对出售的财产或权力了解不多。1961年、1962年维克里在两篇论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拍卖的特点。维克里根据治理交易的制度规则,把拍卖分成四种类型:英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即次高价拍卖)。他着重研究了现在被称为维克里拍卖的次高价拍卖。在这种拍卖中,物品根据封闭价被拍卖。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购买拍卖品。这是一种能引出个人真实意愿的机制实例。如果出价比自己所愿支付的更高价格,一个人需冒其他人也同样行为的风险,则不得不亏本购买拍卖品。相反,如果一个人出比自己愿意支付的低的价格,他冒着也许其他人能比他自己所愿意支付的更低价格购得拍卖品。因此,在此类型拍卖中,真实报价对个人最为有利。这种拍卖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率。维克里的分析不仅仅对拍卖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为设计能提供社会激励的资源分配机制带来了深入的洞察力。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共同荣获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他们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下面分别介绍他们的主要理论贡献。 二.经济中的非对称信息以及相关问题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的信息是非对称的。雇主无法了解雇员能力的信息,只能根据雇员的社会平均能力制订工资标准,导致雇员的“逆向选择”,直接造成高能力的雇员离职,公司多为低素质雇员,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甚至会造成“低素质员工驱逐高素质员工”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必须选择某些易于辨别的信息。目前,教育水平作为显示能力的主要信息之一,即不同能力的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同,高素质人才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素质人才区分开,但教育成本与能力具有非相关性,低素质的人才可以模仿高素质人才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从而使教育水平信息失真,导致“逆向选择”。信息甄别成为解决“逆向选择”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在模型上虽有重大进展,但它的实证性有待继续测定。非对称信息在产品市场中的表现与劳动力市场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卖方更清楚成本、质量、价格等内在属性,但不清楚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需求、市场的定位等;而买主正好与之相反。存在的隐患也主要是“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是信息传递。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彭斯认为,如果较高质量的卖主能够寻找到某种途径向买主传递自身产品质量的信息,而为此付出的成本要比低质量产品的卖主低,使劣质产品卖主的模仿成本太大而不具有模仿的动机。总之,无论信息质量的优劣,只要高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小于低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就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目前产品的广告宣传、商品的退赔、维修等保证,都是信息传递的简单运用。 80年代西方学者把信息非对称理论运用到金融市场,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中介理论和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就鼓励了信贷资金向低信用企业流动,抑制信贷资金向高信用企业的流动,即信用质量越差的企业,越可能取得信贷资金。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极不利的影响。在完成交易之后,又引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即放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损失,具体表现形式为:违背借款协议,改变资金用途,私自用于投机性交易或高风险项目;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为什么金融市场中信息非对称的表现与普通商品、劳动力市场有重大差别呢?因为金融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一般市场的交易是钱物交易,钱物两清后,交易双方基本上没有后续权利和义务;而金融市场的交易大都是放款人放出资金后并不能马上从借款人手中得到任何等价物质,他所得到的只是在未来某个日期偿还本息的承诺。由于信息的非对称,不同的借款人,甚至同一借款人在不同条件下作出承诺的可靠性,都不可能一样,致使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西方著名学者罗斯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研究,他直切问题的核心,即企业的金融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关系,这就是响誉世界的MM定理。他主张只根据企业负债比来测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他的分析方法虽没有全新的结论,但他的方法是崭新的,给人一种全新的境界。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笔者主张在罗斯分析的基础上,应完善以下机制:加强对证券持有人的约束;健全防止管理人员向外输出错误信息的内在机制;严惩证券持有人贿赂管理人员,输出错误信息,使自己谋利的非法行为;加快防止故意制造“道德风险”的立法工作。上述机制的完善和规范,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信息非对称理论在证券市场运用中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表现则更为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证券市场上没有办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为要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基本条件是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要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必须花费一定的信息成本进行调查、分析和监督,然而证券市场的高度分散性,“搭便车”行为普遍存在,抑制了信息投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新闻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误信股民跟风等,都是信息传递机制不畅,功能存在障碍的具体表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模型中,除非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否则不存在唯一均衡。只有提高企业自己的信息成本,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均衡,才能使信用差的企业放弃模仿信誉好的企业的动机,但均衡的唯一性仍是一个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的证券市场,其核心是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充分、准确,从而逐步趋于完全对称。具体措施是: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以利健全信息传递机制,改善市场结构,减少信息扭曲,提高信息质量,发挥信息显示器的正常功能。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求者实际上无权选择,一旦信息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将无法挽回。因此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机制,降低信息成本,规范会计职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提高其风险度;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其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信息成本的存在使非对称信息的产生成溪必然。 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国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在新的政策下,国企拍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国有企业的拍卖更为有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拍卖前必须先清楚两点:一是被拍卖企业的经营现状;二是评估该企业的资产。拍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弄清投标者对被拍卖企业的真实评价。这就需要投标者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调查该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拍卖者也要尽力弄清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在欧洲,许多拍卖者得到的价格都低于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因为,常常有这样的集团,由于他们比别人更了解该企业,掌握了有关该企业的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压低了该企业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法,即通过投标者之间的竞争,由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格购买,从而激励投标者说真话。不过,拍卖者有时也会与投标者合谋,从而使拍卖失效,尤其是在拍卖公益企业时。故而,应采取一种更为公开的拍卖方式,让更多的投标者竞争。比如,英国就把一些公共事业企业卖给法国(如水利系统)和美国(如电信系统)。中国不一定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但一定要使信息更为公开,拍卖更为公正,这样,才能使拍卖成功。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由政府代表的全体人民,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企业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因此在企业兼并时会常伴随有“一定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一问题很有意义,其核心是产权问题。两个归属不同政府部门的企业兼并时,兼并合同会偏向哪一方或保持中立是很难给出清楚明确的解释的,因为两个政府部门有不同的利益目标。这与委托—理论略不同。委托—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委托人、一个人的情形,委托人应该为人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高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等使人更有效地工作。一般来说,为了控制风险,一个人不允许同时有两个委托人。在这种情况下,“兼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受到“兼并”的威胁,人即经理会更努力地经营企业,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增殖。通常情况下,经理并不希望“兼并”发生,除非其经营状况相当糟。事实上,通过对兼并制度的分析及对兼并实例的考察,我们认为,“兼并”的作用与效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如前所言,分属两个政府部门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则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存在两个委托人,其中一个委托人会控制兼并合同的签订,从而弱化另一个委托人的权力。 三.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分析 国有资产是通过层层的关系才到达企业的,而中国国企的委托关系具有无限循环的特性。在委托—链条上的当事人既是委托人又是人。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民,工人阶级是全民的优秀代表,是初始委托人,委托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而政府又作为委托人委托经理来管理国有企业;经理是国企的人同时他又作为委托人,委托车间主任管理生产经营;车间主任是人同时又是委托人,委托工人进行生产。工人这时成为最低层次的人与最高层次委托人扣成一个环。因此,解决这种委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规避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即使委托人和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也就是委托人要在全社会设计一套对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方案,使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维护委托人的长远利益。变“损人利己”为“双赢”是这套机制的核心所在。当对人付出的努力不能进行完全的检验,从而人有可能试图只付出少于他能够付出的努力时;当一个只根据行动而不兼顾结果支付报偿的契约建立时,潜在的道德风险立即产生。对委托人来说,人行动是不可预测的,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可观测到的信息(资产增值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同行业企业家正常利润等)来奖惩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我们用A表示人所有可能选择的行动的集合,a∈A表示人的一个行动,可以是任何维度的决策变量如a=(a1、a2……),a1、a2表示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工作时间或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发研究等。θ是外生变量称“自然状态”,a、θ决定一个可观测的结果π(a、θ),如产出。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S(π),根据观测的产出π对人进行奖惩。设人努力的负效用为C(a),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V=π(aθ)-S(π),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U=S(π)-C(a)。前面已经提到委托人和人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除非委托人能对人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人不会如委托人希望的那样努力工作。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a和S(π)最大化,即上述自己期望效用函数。但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来自人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即人接受合同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U(由其他市场机会决定),可以表示为S(π)-C(a)≥U。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在任何激励合同S(π)下,人总是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a,因此任何委托人期望的a都只能通过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实现。如果a是委托人希望的行动,a′∈A是人可以选择的任何行动,那么只有当人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大于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人才会选择a,激励相容约束的数学表述如下:s〔π(aθ)-C(a)〕≥S〔π(a′θ)-C(a′)〕a′∈A,这就是解决道德风险的基本简化模型。当然要得出最优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还要考虑a、θ的分布密度,这里从略。 下面讨论逆向选择模型。根据显示原理,我们只需要考虑能使人出于自身利益真实显示他所属类型的契约,并根据声称自己具有的属性来决定按契约支付报偿。a为人的内在属性(不是道德风险模型中委托人希望选择的行动),a′是人声称的属性,W为委托人为人设计的契约,U为人的效用,则防范逆向选择的模型为:U〔W(a),a〕≥〔W(a′)a〕aa′∈A上述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模型从表面看,在企业利润的蛋糕上政府似乎分得了较少的份额,其实在这种机制的运作下的委托关系会创造循环的创新支力,会使企业利润的蛋糕越做越大,国家、政府会得到长期的不断增长的利润“蛋糕”。在以上的模型下需要对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人的收入一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与职工分配基金脱钩,体现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尤其是智力要素价值要得到实现,得到蛋糕的份额与其努力程度成正比。同时,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也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环境。环境对人的约束是刚性的、使他别无选择。市场的评价约束着人,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取决于经理的能力,公司一旦破产,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在市场上就一贬到零,甚至可能从此断送经理生涯。这种来自人力资本市场的约束是最硬的行为约束。而资本市场对人的约束是来自股东(委托人)的间接控制,使人不得不考虑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企业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运作需要法律的保障,企业经理的任用要通过法律程序,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督查要法制化。还要建立企业内部职工举报奖励制度,这样才能使国企委托——关系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使这个环紧紧地围住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客观上讲,非对称信息的研究目的在于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经济机制,选择满足委托人、人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约束激励合同以期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促使资源的帕累托最优。这方面研究理论和现实还有差距,但就约束、激励的某一方面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二者的相容仅表现为模型。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激励理论和实践呈现出日新月异,而约束的理论和实践则相对滞后,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甚至有人认为监控就是惩罚。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实现激励约束相容,二者不可偏颇。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正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许多问题有待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如保险业、拍卖业、旧货市场、棘轮效应、国企改革、税收、财政、制度变迁以至产权等等。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最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设计理论论文:机制设计理论和经济 【内容提要】机制设计理论是最近二十年微观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在实际经济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机制设计理论实际上就是委托理论或信息经济学理论。本文论述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激励机制设计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道德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成本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4.拍卖。拍卖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提示信息,一是减少成本。非对称性也是拍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拍卖时,潜在的购买者对出售的财产或权力了解不多。1961年、1962年维克里在两篇论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拍卖的特点。维克里根据治理交易的制度规则,把拍卖分成四种类型:英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即次高价拍卖)。他着重研究了现在被称为维克里拍卖的次高价拍卖。在这种拍卖中,物品根据封闭价被拍卖。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购买拍卖品。这是一种能引出个人真实意愿的机制实例。如果出价比自己所愿支付的更高价格,一个人需冒其他人也同样行为的风险,则不得不亏本购买拍卖品。相反,如果一个人出比自己愿意支付的低的价格,他冒着也许其他人能比他自己所愿意支付的更低价格购得拍卖品。因此,在此类型拍卖中,真实报价对个人最为有利。这种拍卖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率。维克里的分析不仅仅对拍卖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为设计能提供社会激励的资源分配机制带来了深入的洞察力。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共同荣获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他们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下面分别介绍他们的主要理论贡献。二.经济中的非对称信息以及相关问题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的信息是非对称的。雇主无法了解雇员能力的信息,只能根据雇员的社会平均能力制订工资标准,导致雇员的“逆向选择”,直接造成高能力的雇员离职,公司多为低素质雇员,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甚至会造成“低素质员工驱逐高素质员工”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必须选择某些易于辨别的信息。目前,教育水平作为显示能力的主要信息之一,即不同能力的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同,高素质人才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素质人才区分开,但教育成本与能力具有非相关性,低素质的人才可以模仿高素质人才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从而使教育水平信息失真,导致“逆向选择”。信息甄别成为解决“逆向选择”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在模型上虽有重大进展,但它的实证性有待继续测定。非对称信息在产品市场中的表现与劳动力市场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卖方更清楚成本、质量、价格等内在属性,但不清楚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需求、市场的定位等;而买主正好与之相反。存在的隐患也主要是“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是信息传递。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彭斯认为,如果较高质量的卖主能够寻找到某种途径向买主传递自身产品质量的信息,而为此付出的成本要比低质量产品的卖主低,使劣质产品卖主的模仿成本太大而不具有模仿的动机。总之,无论信息质量的优劣,只要高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小于低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就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目前产品的广告宣传、商品的退赔、维修等保证,都是信息传递的简单运用。 80年代西方学者把信息非对称理论运用到金融市场,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中介理论和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就鼓励了信贷资金向低信用企业流动,抑制信贷资金向高信用企业的流动,即信用质量越差的企业,越可能取得信贷资金。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极不利的影响。在完成交易之后,又引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即放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损失,具体表现形式为:违背借款协议,改变资金用途,私自用于投机性交易或高风险项目;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为什么金融市场中信息非对称的表现与普通商品、劳动力市场有重大差别呢?因为金融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一般市场的交易是钱物交易,钱物两清后,交易双方基本上没有后续权利和义务;而金融市场的交易大都是放款人放出资金后并不能马上从借款人手中得到任何等价物质,他所得到的只是在未来某个日期偿还本息的承诺。由于信息的非对称,不同的借款人,甚至同一借款人在不同条件下作出承诺的可靠性,都不可能一样,致使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西方著名学者罗斯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研究,他直切问题的核心,即企业的金融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关系,这就是响誉世界的MM定理。他主张只根据企业负债比来测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他的分析方法虽没有全新的结论,但他的方法是崭新的,给人一种全新的境界。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笔者主张在罗斯分析的基础上,应完善以下机制:加强对证券持有人的约束;健全防止管理人员向外输出错误信息的内在机制;严惩证券持有人贿赂管理人员,输出错误信息,使自己谋利的非法行为;加快防止故意制造“道德风险”的立法工作。上述机制的完善和规范,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信息非对称理论在证券市场运用中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表现则更为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证券市场上没有办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为要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基本条件是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要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必须花费一定的信息成本进行调查、分析和监督,然而证券市场的高度分散性,“搭便车”行为普遍存在,抑制了信息投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新闻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误信股民跟风等,都是信息传递机制不畅,功能存在障碍的具体表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模型中,除非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否则不存在唯一均衡。只有提高企业自己的信息成本,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均衡,才能使信用差的企业放弃模仿信誉好的企业的动机,但均衡的唯一性仍是一个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的证券市场,其核心是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充分、准确,从而逐步趋于完全对称。具体措施是: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以利健全信息传递机制,改善市场结构,减少信息扭曲,提高信息质量,发挥信息显示器的正常功能。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求者实际上无权选择,一旦信息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将无法挽回。因此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机制,降低信息成本,规范会计职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提高其风险度;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其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信息成本的存在使非对称信息的产生成溪必然。 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国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在新的政策下,国企拍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国有企业的拍卖更为有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拍卖前必须先清楚两点:一是被拍卖企业的经营现状;二是评估该企业的资产。拍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弄清投标者对被拍卖企业的真实评价。这就需要投标者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调查该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拍卖者也要尽力弄清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在欧洲,许多拍卖者得到的价格都低于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因为,常常有这样的集团,由于他们比别人更了解该企业,掌握了有关该企业的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压低了该企业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法,即通过投标者之间的竞争,由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格购买,从而激励投标者说真话。不过,拍卖者有时也会与投标者合谋,从而使拍卖失效,尤其是在拍卖公益企业时。故而,应采取一种更为公开的拍卖方式,让更多的投标者竞争。比如,英国就把一些公共事业企业卖给法国(如水利系统)和美国(如电信系统)。中国不一定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但一定要使信息更为公开,拍卖更为公正,这样,才能使拍卖成功。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由政府代表的全体人民,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企业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因此在企业兼并时会常伴随有“一定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一问题很有意义,其核心是产权问题。两个归属不同政府部门的企业兼并时,兼并合同会偏向哪一方或保持中立是很难给出清楚明确的解释的,因为两个政府部门有不同的利益目标。这与委托—理论略不同。委托—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委托人、一个人的情形,委托人应该为人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高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等使人更有效地工作。一般来说,为了控制风险,一个人不允许同时有两个委托人。在这种情况下,“兼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受到“兼并”的威胁,人即经理会更努力地经营企业,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增殖。通常情况下,经理并不希望“兼并”发生,除非其经营状况相当糟。事实上,通过对兼并制度的分析及对兼并实例的考察,我们认为,“兼并”的作用与效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如前所言,分属两个政府部门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则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存在两个委托人,其中一个委托人会控制兼并合同的签订,从而弱化另一个委托人的权力。三.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分析 国有资产是通过层层的关系才到达企业的,而中国国企的委托关系具有无限循环的特性。在委托—链条上的当事人既是委托人又是人。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民,工人阶级是全民的优秀代表,是初始委托人,委托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而政府又作为委托人委托经理来管理国有企业;经理是国企的人同时他又作为委托人,委托车间主任管理生产经营;车间主任是人同时又是委托人,委托工人进行生产。工人这时成为最低层次的人与最高层次委托人扣成一个环。因此,解决这种委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规避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即使委托人和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也就是委托人要在全社会设计一套对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方案,使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维护委托人的长远利益。变“损人利己”为“双赢”是这套机制的核心所在。当对人付出的努力不能进行完全的检验,从而人有可能试图只付出少于他能够付出的努力时;当一个只根据行动而不兼顾结果支付报偿的契约建立时,潜在的道德风险立即产生。对委托人来说,人行动是不可预测的,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可观测到的信息(资产增值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同行业企业家正常利润等)来奖惩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我们用A表示人所有可能选择的行动的集合,a∈A表示人的一个行动,可以是任何维度的决策变量如a=(a1、a2……),a1、a2表示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工作时间或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发研究等。θ是外生变量称“自然状态”,a、θ决定一个可观测的结果π(a、θ),如产出。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S(π),根据观测的产出π对人进行奖惩。设人努力的负效用为C(a),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V=π(aθ)-S(π),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U=S(π)-C(a)。前面已经提到委托人和人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除非委托人能对人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人不会如委托人希望的那样努力工作。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a和S(π)最大化,即上述自己期望效用函数。但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来自人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即人接受合同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U(由其他市场机会决定),可以表示为S(π)-C(a)≥U。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在任何激励合同S(π)下,人总是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a,因此任何委托人期望的a都只能通过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实现。如果a是委托人希望的行动,a′∈A是人可以选择的任何行动,那么只有当人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大于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人才会选择a,激励相容约束的数学表述如下:s〔π(aθ)-C(a)〕≥S〔π(a′θ)-C(a′)〕a′∈A,这就是解决道德风险的基本简化模型。当然要得出最优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还要考虑a、θ的分布密度,这里从略。 下面讨论逆向选择模型。根据显示原理,我们只需要考虑能使人出于自身利益真实显示他所属类型的契约,并根据声称自己具有的属性来决定按契约支付报偿。a为人的内在属性(不是道德风险模型中委托人希望选择的行动),a′是人声称的属性,W为委托人为人设计的契约,U为人的效用,则防范逆向选择的模型为:U〔W(a),a〕≥〔W(a′)a〕aa′∈A上述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模型从表面看,在企业利润的蛋糕上政府似乎分得了较少的份额,其实在这种机制的运作下的委托关系会创造循环的创新支力,会使企业利润的蛋糕越做越大,国家、政府会得到长期的不断增长的利润“蛋糕”。在以上的模型下需要对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人的收入一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与职工分配基金脱钩,体现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尤其是智力要素价值要得到实现,得到蛋糕的份额与其努力程度成正比。同时,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也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环境。环境对人的约束是刚性的、使他别无选择。市场的评价约束着人,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取决于经理的能力,公司一旦破产,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在市场上就一贬到零,甚至可能从此断送经理生涯。这种来自人力资本市场的约束是最硬的行为约束。而资本市场对人的约束是来自股东(委托人)的间接控制,使人不得不考虑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企业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运作需要法律的保障,企业经理的任用要通过法律程序,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督查要法制化。还要建立企业内部职工举报奖励制度,这样才能使国企委托——关系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使这个环紧紧地围住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客观上讲,非对称信息的研究目的在于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经济机制,选择满足委托人、人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约束激励合同以期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促使资源的帕累托最优。这方面研究理论和现实还有差距,但就约束、激励的某一方面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二者的相容仅表现为模型。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激励理论和实践呈现出日新月异,而约束的理论和实践则相对滞后,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甚至有人认为监控就是惩罚。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实现激励约束相容,二者不可偏颇。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正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许多问题有待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如保险业、拍卖业、旧货市场、棘轮效应、国企改革、税收、财政、制度变迁以至产权等等。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最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大棚蔬菜生长种植技术研究:延农光配1号对大棚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 利用光合细菌延农光配1号研究了大棚蔬菜绿健黄瓜、秀光306西红柿、102辣椒栽培中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滴灌延农光配1号100 kg/hm2后,3种蔬菜茎粗增加、叶色浓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产量分别增加7.56%、11.12%、7.80%,具有增产、提高品质和减少农药施用次数等功效,因而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延农光配1号;大棚蔬菜;滴灌;产量 延农光配1号是延边农业科学院水稻栽培研究室研制的具有固氮、固碳及分解硫化物和有机物等有毒物质的并且以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为主的有益微生物群[1]。其菌体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辅酶Q10、类胡萝卜素、生物素等促长和抗病活性因子[2-3]。本试验利用延农光配1号对大棚蔬菜黄瓜、西红柿、辣椒种植中的生长情况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光合细菌为延边农业科学院水稻栽培研究室研制的延农光配1号,含菌量60亿个/mL以上,主要菌为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us)。黄瓜品种为绿健,西红柿品种为秀光306,辣椒品种为102(原景尖椒102)。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吉林省龙井市智新镇龙池村蔬菜基地进行。试验地施鸡粪50 t/hm2。采用对比法设计,设滴灌延农光配1号(试验组)和未滴灌(对照组)2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3次重复。滴灌前定点定株9株调查株高、茎粗(茎基部直径,以下称茎粗),测定5月20日至7月10日蔬菜产量。 1.2.1 延农光配1号在绿健黄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区采用滴灌与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黄瓜移栽7 d后用延农光配1号50倍稀释液喷雾1次,滴灌在移栽时开始,每月用100 kg/hm2滴灌设备滴灌2次。2010年4月9日、4月16日、4月28日、5月12日、5月31日对株高、茎粗、叶色进行调查。 1.2.2 延农光配1号在秀光306西红柿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区采用滴灌方法,移栽时开始,每月用100 kg/hm2滴灌设备滴灌2次。2010年4月9日、4月16日、4月28日、5月12日、5月31日对株高、茎粗、叶色进行调查。 1.2.3 延农光配1号在102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区采用滴灌与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辣椒移栽7 d后用延农光配1号50倍稀释液喷雾1次,滴灌在移栽时开始,每月用100 kg/hm2滴灌设备滴灌2次。2010年4月16日、4月28日、5月12日、5月31日对株高、茎粗、叶色进行调查[4-6]。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延农光配1号对绿健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黄瓜植株定植时平均株高相同,通过近2个月的生长发育,发现其有明显区别。由表1可知,延农光配1号试验组黄瓜的株高、茎粗、叶色等性状优于对照组,并且枝繁叶茂,未出现病株,无叶片干枯现象。而对照组出现多株病株,一些叶片边缘开始干枯。表明施用延农光配1号可增强黄瓜的生长势及抗病性。对绿健黄瓜产量进行统计发现,在相同密度的条件下,试验组产量为62.05 t/hm2,对照组产量为57.69 t/hm2,增产率为7.56%,表现出良好的催熟增产效果。 2.2 施用延农光配1号对秀光306西红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用延农光配1号滴灌的秀光306西红柿,株高较对照组差异不大,但茎粗增加,叶片颜色黑绿增厚,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产量为78.97 t/hm2,对照组产量为71.07 t/hm2,增产率达11.12%,表明延农光配1号试验组增产效果显著(表1)。 2.3 施用延农光配1号对102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试验组与对照组辣椒株高、叶色及茎粗差异不大(表1),但试验组产量为41.30 t/hm2,对照组产量为38.31 t/hm2,增产率达7.80%,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延农光配1号的施用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延农光配1号的3种大棚蔬菜生长性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大棚黄瓜、西红柿施用延农光配1号后,茎粗增加,叶色浓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为产量的增加提供了生理保障。延农光配1号对辣椒的生长及开花结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之增产。 在黄瓜生产中,从定植至摘瓜没有喷洒杀菌药剂,生长期间病株和死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这说明施用延农光配1号菌剂对蔬菜产生一定的抗病效果。而且黄瓜和辣椒定植后,因-4 ℃的强冷空气的袭击,大部分黄瓜受低温影响停止生长或部分叶片变黄枯死。为了缓解低温冻害,喷雾延农光配1号50倍液1次,14 d后不但受害苗已恢复,而且比对照组生长更旺盛。说明延农光配1号菌剂对受低温冻害的蔬菜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大棚蔬菜生长种植技术研究:大棚不同地膜栽培对蔬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摘 要:通过在大棚内进行不同地膜,研究了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麻地膜覆盖栽培促进蔬菜生长,提高辣椒、黄瓜产量。麻地膜覆盖栽培辣椒、黄瓜比聚乙烯农用黑膜增产5.2%、14.5%,比CK(不覆盖)增产24.7%、23.0%,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 关键词:麻地膜覆盖;蔬菜生长;产量 我国自1978年从日本引进塑料地膜覆盖技术以来,塑料地膜覆盖面积快速增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很大贡献[1]。随着塑料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的不断增加,白色污染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2~4]。为减少塑料地膜污染,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研究,王朝云等[5,6]研究出了环保型麻地膜,麻地膜是最新的环保型可降解地膜产品,以麻类等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据试验,配套应用麻地膜覆盖多种蔬菜作物,可比塑料地膜覆盖增产10%~50%[7]。麻地膜除有增产效果外,还有保水、降温、除草等作用[8,9],有极大应用前景。目前,麻地膜在辣椒、黄瓜蔬菜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湖北咸宁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在大棚内覆盖不同地膜栽培辣椒、黄瓜,探讨了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麻地膜配套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地膜为可降解环保型麻地膜(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研制)和市售的聚乙烯农用黑膜。供试蔬菜品种为苏椒16号辣椒和津优12号黄瓜。供试大棚为钢架塑料大棚。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3年在嘉鱼县潘家湾镇蔬菜科技示范园大棚内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潮土,肥力中等偏上。在大棚内分别进行覆盖辣椒和黄瓜栽培试验,设覆盖麻地膜(处理A)、覆盖聚乙烯农用黑膜(处理B)和不覆盖(CK,处理C)3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 m2(长4 m,宽5 m,厢宽1 m)。辣椒地块3月3日机耕、整地、盖膜,每小区施45%复合肥3.25 kg、有机肥3 kg;3月27日打孔移栽,行距 40 cm,株距55 cm,每小区定植90株;4月15日用阿米西达(嘧菌酯)防治苗期病害;6月10日用美除(虱螨脲)防治烟青虫。黄瓜地块3月3日机耕、整地、盖膜,每小区施45%复合肥2.5 kg、有机肥2 kg、钾肥0.5 kg;3月21日打孔移栽,株、行距为55 cm和40 cm,每小区定植90株;2013年4月10日至5月10日用阿米西达喷雾防治霜霉病3次。试验期间调查在麻地膜覆盖、聚乙烯农用黑膜覆盖和不覆膜(CK)下蔬菜的生育期、产量等指标。覆盖麻地膜、普通黑膜、不覆膜各3个小区分批采收,每次都选择同一时间采收,产量每次累加。 1.3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麻地膜覆盖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麻地膜覆盖栽培的蔬菜产量均显著高于普通黑膜和不盖膜(CK)栽培的产量。黄瓜栽培试验中,麻地膜覆盖、普通黑膜、未盖膜(CK)的小区平均产量分别为197.50,172.46,160.53 kg。麻地膜覆盖产量显著高于普通黑膜覆盖和未盖膜(CK),分别增产14.5%和23.0%。辣椒栽培试验中,麻地膜覆盖、普通黑膜、未盖膜(CK)每个小区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2.5,89.9,74.2 kg,麻地膜覆盖和普通黑膜覆盖比未盖膜(CK)显著增产,麻地膜覆盖与普通黑膜覆盖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2.2 大棚麻地膜覆盖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知,麻地膜覆盖蔬菜栽培的生长时期较普通黑膜、未盖膜(CK)提前,尤其比未覆盖膜的生长期提前更明显。黄瓜栽培试验中,覆盖麻地膜开花期分别比普通黑膜、未盖膜(CK)提前1、4 d,结实期分别提前1、5 d,成熟期分别提前1、5 d。辣椒栽培试验中,覆盖麻地膜开花期分别比普通黑膜、未盖膜(CK)提前1、4 d,结实期分别提前1、4 d,成熟期分别提前1、5 d。表明麻地膜覆盖关键促进了蔬菜开花期的提前,开花期提前导致结实期和成熟期相应提前。 3 结论与讨论 麻地膜覆盖较不覆盖能够提前黄瓜、辣椒的开花期,加快出叶速度,黄瓜试验开花提前4 d,辣椒提前4 d,进而结实期和成熟期都相应提前,而且出苗比较整齐,此结论与王朝云等[9]研究的结论一致。但是覆盖麻地膜较覆盖黑膜期开花期没有明显的提前,关于普通黑膜、麻地膜覆盖提前出苗期的原因,可能和普通黑膜、麻地膜的增温保温作用及土壤保水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麻地膜覆盖栽培辣椒、黄瓜比不盖膜(CK)增产24.7%、23.0%,差异显著。麻地膜覆盖较普通黑膜覆盖黄瓜增产14.5%,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但是辣椒试验中,麻地膜较普通黑膜增产不显著,可能与后期的栽培管理不配套有关。 麻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可能与麻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改善耕层土壤水热状况、增加土壤对降雨的储蓄能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有关[10],因此,促进了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尤其是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产量,但相关的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验证。 大棚蔬菜生长种植技术研究:气肥新技术为内蒙古察右中旗大棚蔬菜生长提供强大动力 张爱兰是察右中旗科布尔镇的一名蔬菜大棚种植户,她种植的番茄马上就能上市了,看着满眼的番茄,她兴奋地说:“这都是我家使用了二氧化碳气肥所结出的累累果实。” 察右中旗在设施蔬菜种植园的辣椒、黄瓜和番茄种植中全面推广二氧化碳气肥的使用,实现了大幅度增产增收。建在旗政府所在地科布尔镇的设施蔬菜种植园有下卧式厚墙体钢骨架日光温室100栋,在日光温室内配套有滴灌系统、沼气池、二氧化碳发生器。 为了增产增效,该旗农业科技人员指导菜农们在温室蔬菜种植中使用二氧化碳气肥,黄瓜平均单株产量达0.6 kg,增产的幅度一般达到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喜人。黄瓜采摘期平均每栋温室使用20 d二氧化碳气肥,需成本费800元(其中温室气肥设备费700元),每栋温室黄瓜销售收入为3 129元,实现纯利润2 329元,比使用二氧化碳气肥前增加纯利润550~600元,增加效益达31%左右。 张爱兰说,她家施过气肥的黄瓜、番茄等,可提前7~10 d上市,而且采摘期还长。生产出的果实无论是外形还是口感,都比没施过气肥的要好。最关键的是产量高,一般能增产30%以上,在温度和水分都充足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成倍增长,增加的收入也十分可观。 据该旗多经站的技术人员介绍,温室大棚里增施“气肥”,是指人为地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进行的,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察右中旗采用的气体施肥技术为当前最新的一代产品,通过电把碳铵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气,然后用水过滤掉氨气,直接让二氧化碳作用于植物。使用二氧化碳气体施肥,远比其他的肥料便宜,同时还避免了药物残留。 大棚蔬菜生长种植技术研究:对大棚蔬菜生长和产量的价值分析 延农光配1号是延边农业科学院水稻栽培研究室研制的具有固氮、固碳及分解硫化物和有机物等有毒物质的并且以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为主的有益微生物群[1]。其菌体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辅酶Q10、类胡萝卜素、生物素等促长和抗病活性因子[2-3]。本试验利用延农光配1号对大棚蔬菜黄瓜、西红柿、辣椒种植中的生长情况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光合细菌为延边农业科学院水稻栽培研究室研制的延农光配1号,含菌量60亿个/mL以上,主要菌为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us)。黄瓜品种为绿健,西红柿品种为秀光306,辣椒品种为102(原景尖椒102)。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吉林省龙井市智新镇龙池村蔬菜基地进行。试验地施鸡粪50 t/hm2。采用对比法设计,设滴灌延农光配1号(试验组)和未滴灌(对照组)2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3次重复。滴灌前定点定株9株调查株高、茎粗(茎基部直径,以下称茎粗),测定5月20日至7月10日蔬菜产量。 1.2.1 延农光配1号在绿健黄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区采用滴灌与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黄瓜移栽7 d后用延农光配1号50倍稀释液喷雾1次,滴灌在移栽时开始,每月用100 kg/hm2滴灌设备滴灌2次。2010年4月9日、4月16日、4月28日、5月12日、5月31日对株高、茎粗、叶色进行调查。 1.2.2 延农光配1号在秀光306西红柿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区采用滴灌方法,移栽时开始,每月用100 kg/hm2滴灌设备滴灌2次。2010年4月9日、4月16日、4月28日、5月12日、5月31日对株高、茎粗、叶色进行调查。 1.2.3 延农光配1号在102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区采用滴灌与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辣椒移栽7 d后用延农光配1号50倍稀释液喷雾1次,滴灌在移栽时开始,每月用100 kg/hm2滴灌设备滴灌2次。2010年4月16日、4月28日、5月12日、5月31日对株高、茎粗、叶色进行调查[4-6]。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延农光配1号对绿健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黄瓜植株定植时平均株高相同,通过近2个月的生长发育,发现其有明显区别。由表1可知,延农光配1号试验组黄瓜的株高、茎粗、叶色等性状优于对照组,并且枝繁叶茂,未出现病株,无叶片干枯现象。而对照组出现多株病株,一些叶片边缘开始干枯。表明施用延农光配1号可增强黄瓜的生长势及抗病性。对绿健黄瓜产量进行统计发现,在相同密度的条件下,试验组产量为62.05 t/hm2,对照组产量为57.69 t/hm2,增产率为7.56%,表现出良好的催熟增产效果。 2.2 施用延农光配1号对秀光306西红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用延农光配1号滴灌的秀光306西红柿,株高较对照组差异不大,但茎粗增加,叶片颜色黑绿增厚,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产量为78.97 t/hm2,对照组产量为71.07 t/hm2,增产率达11.12%,表明延农光配1号试验组增产效果显着(表1)。 2.3 施用延农光配1号对102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试验组与对照组辣椒株高、叶色及茎粗差异不大(表1),但试验组产量为41.30 t/hm2,对照组产量为38.31 t/hm2,增产率达7.80%,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延农光配1号的施用有显着的增产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延农光配1号的3种大棚蔬菜生长性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大棚黄瓜、西红柿施用延农光配1号后,茎粗增加,叶色浓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为产量的增加提供了生理保障。延农光配1号对辣椒的生长及开花结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之增产。 在黄瓜生产中,从定植至摘瓜没有喷洒杀菌药剂,生长期间病株和死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这说明施用延农光配1号菌剂对蔬菜产生一定的抗病效果。而且黄瓜和辣椒定植后,因-4 ℃的强冷空气的袭击,大部分黄瓜受低温影响停止生长或部分叶片变黄枯死。为了缓解低温冻害,喷雾延农光配1号50倍液1次,14 d后不但受害苗已恢复,而且比对照组生长更旺盛。说明延农光配1号菌剂对受低温冻害的蔬菜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房地产成本控制新思路探析:房地产成本控制管理新思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的在进步,建筑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快速发展的势头,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房地产项目投资数额巨大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成本造价进行控制与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房地产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造价;控制 ;新思路 一、房地产工程成本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常见问题 1.1房地产工程成本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现状 成本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的日渐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可以说,在任何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总是会有一定的富裕空间。这并非意味着“成本” 可一压再压, 而是说在成本管理的探索活动中,可以不断地发掘出潜在效益。 国内房地产企业经过约二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成本管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配套体系,开发商通过设计方案征集、技术咨询、工程招标、询价等方式引入外部竞争,可以将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不同的企业即使操作相同的开发项目,从横向的成本比较看,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1.2房地产工程成本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其策略 在房地产工程成本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在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实施、竣工结算这几个阶段中产生。房地产工程成本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视度不高 ①现状分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着盲目投资的现象,造成投资膨胀,工期延长,工程造价也随之增长,主要原因是对其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工程建设前期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借鉴和参考决策者、专家等相关人员的经验性意见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算估算工作,这种凭经验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与管理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具有不确定性,造成工程造价的不合理预算。 ②相应策略 作为造价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的初始环节,决策阶段工作质量的好坏对整个造价的高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资造价必须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抓起,特别是项目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设备的选型标准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项目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项目后期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合理、科学的问题。具体来说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的确定和项目的财务分析。可行性分析是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在拟建项目计算期内对经济规模、标准水平、建设地址、生产工艺、施工设备、资源设施等诸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计算和论证,以科学、准确地选择最佳方案。 工程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不严 ①现状分析 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是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关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很大,但是在这方面存在着“重设计、轻管理”的现象,工程设计方案不规范,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设计深度也不高,变更因素多,造成设计预算与实际工程造价出现严重偏差,设计阶段工作的控制不严,严重影响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 ②相应策略 设计变更是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是工程变更的一部分,因而也关系到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所以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对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和控制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由设计变更产生的新增投资额不得超过基本预备费的三分之一。设计变更发生后,其审查尤为重要。设计变更无论是由哪方提出,均应由监理部门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通知,并由监理工程师办理签发后付诸实施。 工程建设招投标不合理 ①现状分析 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房地产建设单位在招投标工作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比如选择那些没有资质、报价最低的施工单位,这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导致工程造价失去了良好的控制管理,另外,工程招标文件不够规范,容易给施工单位钻空子而要求增加工程造价。 ②相应策略 建设工程在设计完成之后,施工开始之前是进行工程招投标的阶段。工程招投标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通过招投标,投标人经过激烈竞争确定出工程价格,有利于建设方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率。因此,在招标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环节: Ⅰ工程量清单计价时,对清单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也即对清单编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编制人员必须深入现场,熟读图纸,清单编制不得漏项,不得少算或多算,且对项目特征、工作内容应作详细描述,否则引起调价变化较大。 Ⅱ招标文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内容应全面,科学,且有针对性。对招标文件要实行会审制。重点审查工程招标范围、计价方式、计价原则、结算办法、评分办法等,针对该工程的具体特点,对不适用的一些结算办法、评分办法作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同时为避免串通投标,肆意抬高报价,可设定最高限价,即招标控制价,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可参考国家相关预算定额予以计价,以达到合理控制招投标价格的目的。 工程实施阶段管理失控 ①现状分析 房地产工程实施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要受到自然环境、地质条件、施工材料变化、施工组织方案和措施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施工难度增加,同时,施工现场的签证不明确,签证内容与工程实际不符,合同管理不严格等,造成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失控。 ②相应策略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对管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要做到: Ⅰ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工期、人料机供应情况、运输、地质、气候等技术经济条件,对承包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 Ⅱ加强图纸会审,在施工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勘察、设计工作的质量,减少因图纸本身的问题而引起的设计变更。确保工程签证的客观、准确、及时,严格签证的审核,实行监理人员、造价人员对工程量变更进行会签,主要材料价格必须经过甲方认可。 Ⅲ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做好旁站和隐蔽监督,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规范施工,防止施工单位偷工减料。 二、结束语 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成功的成本控制是全员参与成本过程管理,不是仅依靠成本控制部门的核算,不是靠招标的压价。成本控制管理应该是一种花钱的学问,成本管理更多要管的是成本投入是否必要、以什么标准投入,投入能否带来效益。 房地产成本控制新思路探析:浅析我国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新思路 摘 要 成本控制是房地产开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房地产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因此,也是每个房地产企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房地产行业具有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专业性强、受政策及市场不稳定因素等影响比较大,成为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本文主要讲述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构成,同时也分析出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 房地产 成本控制 新思路 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房地产项目在起开发的过程中成本的构成是什么。只有了解了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构成我们才能更好的分析出成本控制的方法,才能做出降低成本、节约成本的方案。 1房地产开发中的主要成本构成 房地产开发的特性决定了成本结构,主要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两种: 1.1固定成本 (1)土地费用。土地费用包括城镇土地出让金,土地征用费或拆迁安置补偿费。目前在我国城镇商品房住宅价格构成中,土地费用约占20%,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前期工程费。前期工程费主要指房屋开发的前期规划,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地质勘查费以及“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它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不会超过6%。 (3)建筑安装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废纸房屋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建筑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等,又被称为房屋建筑安装造价。他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约占整个成本的40%左右。 (4)市政公共设施费用。市政公共设施费用包含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主要指道路,自来水,污水,电力,电信,绿化等的建设费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指在建设用地内建设的为居民提供配套服务的各种非营利性的公用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医院,派出所等)和各种营利性的配套设施(如商店,菜市等商业网点)等所发生的费用。在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中,该项目所占比例较大,我国一般在20%―30%左右。 1.2变动成本 (1)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排污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无形费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坏账损失等。在整个成本构成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会超过2%。 (2)贷款利息。房地产因开发周期长,需要投资数额大,因此必须借助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开发经营过程中通过借贷筹集资金而应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也成为开发成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大小与所开发项目的大小,融资额度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所以占成本构成比例相对不稳定。 (3)税费。税费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税收,与房地产开发建设有关的税收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两税一费,契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另一部分是行政性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取的费用,项目繁多且不规范。在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在15%―25%左右。 (4)销售费用。销售费主要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维修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代销手续费、销售报务费、销售人员工资、奖金、福利、折旧、修理等费用 2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成本控制方法 2.1前期阶段的成本控制 前期开发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项目论证、土地开发、规划设计这三大部分。项目论证:房地产开发企业打算在某地块投资建房时,首要考虑的是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用户需求及产品定位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土地开发:房地产的位置是影响其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用户的首要考虑因素;规划设计:由于设计工作的专业性很强,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委托设计院进行设计。项目开发总成本的70%左右在设计阶段确定,因而设计阶段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极为重要,且产品的好坏对于客户的满意程度将起到关键作用。 2.2项目施工建设阶段成本控制 施工建设阶段对应于波特基本价值链的生产经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开发程序中的工程建设环节。生产经营阶段是将投入的土地、资金、生产设备、建筑材料转化成最终房地产商品的过程。房地产商为了保证施工建设的高质量的完工与顺利进行,通过市场调研做出产品定位、规划设计:选择好的承建商保证施工正常进行;还包括工程监理、施工规划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更要注意工程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同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也应对楼盘进行适度的宣传,以为后期的销售做好铺垫。在生产经营阶段,规划设计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与质量控制能力是企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直接决定营销活动的顺利完成,节约了营销成本。 2.3市场营销阶段的成本控制 市场营销能力建立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也是企业能否实施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就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房地产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也是控制好营销环节销售成本的基础工作。 3总结 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作好成本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成本控制的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项目投资才能产生预期的效益。 作者简介:肖栋栋(1993-)男,湖北武汉人,汉族,本科。武汉东湖学院金融专业201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房地产成本控制新思路探析:房地产开发企业全面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新思路 摘 要:随着房地产形势的发展,必须加强对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全过程控制c管理。由于房地产项目投资数额巨大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房地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论述了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构成,分析了房地产企业全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 成本构成 成本控制 存在问题 对策 一、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构成 成本控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的战略意义有时甚至比规模扩张更为重要。 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为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构成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品的开发成本,相当于工业产品的制造成本和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成本。如要计算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品的完全成本,还包括开发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为销售、出租、转让开发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 房地产企业开发全面成本大致由8个方面构成: 1.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将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出让金的估算可参照政府前期出让的类似地块的出让金数额并进行时间、地段、用途、临街状况、建筑容积率、土地出让年限、周围环境状况及土地现状等因素的修正得到;也可依据所在城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城市基准地价或平均标定地价,根据项目所在地段等级、用途、容积率、使用年限等因素修正得到。 2.土地征收及拆迁安置补偿费。 (1)土地征收费。国家建设征收农村土地发生的费用主要有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水利设施维修分摊、青苗补偿费、耕地占用税、耕地垦复基金、征地管理费等。农村土地征收费的估算可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 (2)房屋征收安置补偿费。在城镇地区,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法定程序,将国有储备土地或已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土地出让给房地产开发项目或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因出让土地使原用地单位或个人造成经济损失,新用地单位应按规定给以补偿。它实际上包括两部分费用,即房屋征收安置费和征收补偿费。 3.前期工程费。前期工程费主要包括: (1)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所需费用。一般可以按项目总投资额的一定百分比估算。通常规划及设计费为建安工程费的3%左右,水文地质勘探费可根据所需工作量结合有关收费标准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 (2)“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主要包括地上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拆除费用、场地平整费和通水、通电、通路的费用等。这些费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量,参照有关计费标准估算。 4.建安工程费。它是指直接用于建安工程建设的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以及室内装修工程费等。 5.基础设施费。它又称红线内工程费,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绿化、排污、排洪、电讯、环卫等工程费用,通常采用单位指标估算法来计算。 6.公共配套设施费。它主要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 7.不可预见费。它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依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前述各项费用估算的准确程度,按3%一5%计算。 8.开发期间税费。开发项目投资估算应考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负担的各种税金和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征收的费用。在一些大中城市,这部分费用在开发建设项目投资构成中占较大比重,应根据当地有关法规标准估算。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全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对全面成本控制存在错误的认识。目前只有极少数的房地产企业实行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全面成本控制,其它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还没有实行。很多房地产企业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其它阶段对成本控制的影响不大;还有的认为提供材料和设备是最重要的成本构成。其实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道路是越来越精细化,成本管理范围中应纳入任何微小的成本和任何的成本要素,另一方面,企业全体员工的活动产生了企业成本,房地产企业现代成本控制的核心是全面成本控制。 2.房地产企业缺乏先进全面成本控制的手段。房地产企业全面成本控制的手段,最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是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由于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相对滞后,这种核算体制不能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相对缺乏,这种成本控制模式与现代房地产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很大的一段距离。成本控制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和原因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不能对症下药,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控制企业成本。 3.房地产企业没有完善的全面成本控制的体系。很多房地产企业在全面成本控制上处于粗放状态,完善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十分有限。有些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成本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形同虚设,一些房地产企业没有相对应的部门岗位职责与权利,导致干多与干少没区别,干好与干坏也是同一个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不公,受罚不服。因碍于情面对本该受处罚的人员只是批评一下了事。这种做法,只是安排了工作而对工作效果没有考核,或者只奖不罚而且奖罚不到位,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给以后的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房地产企业的责任权利相结合是否有力是职工所关心的。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全面成本控制的举措 现今看来,房地产市场存量过大,其中除宏观经济方面的原因外,也有其价格形成机制方面的原因。根据经济规律,商品房如果售价下调则有助于楼市跑量。开发商之所以长年不能下调售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控制不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缘故。从宏观上讲,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减少国民经济损失有着一定的意义。 房地产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走出了暴利的时代。深圳某知名房地产企业的董事长曾公开宣称利润低于40%的房地产项目不做,而今利润能维持在12%左右就算是好的项目了。由于土地及资本市场化运作不规范以及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不成熟,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式经营管理状态。随着国家逐步加强了对房地产业的规范,特别是国家加强了对土地市场的管理与整顿,对经营性用地取消了有不正当竞争及暗箱操作之嫌的协议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范的要求进行,即必须以挂牌、招标、拍卖方式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逐步走上了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发展道路。国家加强了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对资本市场各种违规行为加以整顿和规范,同时抑制房地产过度的市场消费需求;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真正认识到以极高的财务杠杆进行高风险、粗放式的开发已成往事,必须踏踏实实地合理利用资金,加强成本控制,练好内功。 从微观上讲,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全面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土地市场竞争,腾出利润空间、制定销售策略以及参与市场竞争有着重要的意x。房地产全面成本控制要将成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项目始终,具体包括前期调研、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 1.前期调研。在房地产工程开发前期,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市场要求,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论证其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对于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现实是没有几个房地产公司愿意花这笔费用,就是做了也是流于形式,都是靠自己的感觉去上项目,这是非常危险的。 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项目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进行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要取得经济效益。在立项时就必须对开发项目进行财务分析,了解可能的预期收入、成本、利润和风险,这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是在对消费者的心理和市场容量、造价等进行准确分析、充分估计的基础上,决定该工程是否开工。如果对消费者的心理没有充分地掌握,对市场的容量没有准确地估计,一切完美的销售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在可行性阶段必须把资金的流量和销售计划做出来,这样就可尽量地减少开发者的现金投入,减少资金成本,让项目顺利地进行下去。 2.设计阶段。降低建筑安装成本,首先要搞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把全面造价管理工作放在设计阶段。未雨绸缪,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设单位应以对建筑和安装成本影响最大的设计阶段为关键环节,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实行方案设计、工程设计的招投标制度。建设单位在委托设计时应大力引进竞争机制,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首先要通过设计招标来选择设计单位。必要时组织设计方案竞选,从中选择能保证设计质量的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分阶段招标或委托。可以将方案进行招标,中标的方案在施工图设计时,可以再组织进行招标或委托。 (2)加强技术沟通、实行限额设计。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中,要推行限额设计。凡是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要通过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数据说话。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要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适应;要特别注意选用建筑材料或设备的经济性,尽量不用那些技术不过关、质量无保证、采购困难、运费昂贵、施工复杂,依赖进口的材料和设备;要尽量搞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设计;各专业设计要遵循建筑模数,建筑标准,按设计规范、技术规定等进行设计。在保证项目设计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3)加强设计出图前的审核工作。加强出图前的审核工作,将工程变更的发生尽量控制在施工之前。从设计阶段所设计的成果来看,设计方案的不足或缺陷加以克服时,所花费的代价最小,可取得的效果最好。在设计出图前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管理工作,以求得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将设计中的不足带到施工阶段。 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投资成本控制的关键,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1)合理控制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更、进度计划变更和工程项目变更,这些变更主要由建设单位引起。控制施工变更的关键在于建设单位自我约束,按洽商变更程序办事。应建立工程洽商签证管理制度,明确工程、预算等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权限、分工及职责,确保洽商签证质量,杜绝不实及虚假签证的发生。洽商变更后应根据合同规定及时办理增减预算,审核应严格执行国家定额及有关规定,经办人员不得随意变通。 (2)严格审核承包商的索赔要求。对于承包商索赔要求的处理,则应按合同办事。加强对索赔资料的审查,强调处理索赔的及时性,加强预见性,尽量减少索赔案的发生,以免索赔额过大引起投资失控。 (3)搞好材料设备的加工订货。预算人员要广泛掌握建材行情。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材料限价工作,合理控制价差水平。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材料,属于指定价范围的,只监督质量,不干预订货。属于指导价范围的,应实行适当参与,推荐厂家,监督质量及合理限价的原则,设备采购实行招投标,确保质优价廉。 4.竣工结算阶段。凡结算工程必须按设计图纸及合同规定完成,必须要有竣工验收单。如有甩项应在验收单中注明,结算中予以扣除。应做好工程洽商签证及预算增减账的清理。重点做好材料价差及竣工调价的审定工作。审核时应与原招标文件对照,凡原标底内已含项目不能重复出现。要严格按合同及有关协议的规定,合理确定提前奖和优质奖等相关费用,认真实行结算复审制度及工程尾款会签制度,确保结算质量。 总之,在房地产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开发商来说,最理性的事是控制成本,多关注点成本,少关注点房价,因为房价是市场决定的,而成本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全面成本控制要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通过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取得高效的运营效益。 (作者单位:宁波欣达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充电电缆标准化分析 1充电电缆技术要求 1.1功能要求电动汽车充电电缆是连接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载体,其基本作用是传输电能。然而,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充电过程,电动汽车和充电桩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并且在必要时进行自动控制。因此,充电过程对充电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电电缆不仅需要具有电量传输的作用,同时需要将车辆以及动力电池的状态和信息传递至充电桩进行实时交互,在必要条件下,对充电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安全可靠地完成充电过程。 1.2安全性要求目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内容。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过程,因时间较长、电流强度较大,电缆使用频率高,其安全性应受到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在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基础上,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同时,在燃烧时应具有良好的低烟阻燃特性,以保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 2充电电缆技术标准化分析 2.1标准现状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产品生产制造的依据主要有美国ANSI/NFPA/NECArticle400、欧洲协调文件HD22等,我国绝大多数充电电缆产品以国际电工委(IEC)的IEC60245和IEC60227两个标准或者为该两项标准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GB/T5013和GB/T5023标准为参照依据。美国的Article400充电电缆标准制定的相对较早,主要依托于美国UL公司的UL62软电缆标准建立的产品标准,标准中规定的绝缘材料包括聚氯乙烯(PVC)、热塑性弹性体(TPE)、聚丙乙烯(EPR)等材料,护套材料包括PVC、氯化聚乙烯(CPE)、TPE等材料,标准中的材料、型号等种类繁多,具体的结构参数也大都是与UL线缆产品一致,标准相对比较宽泛,没有对材料、结构进行严格限制,只要能够符合充电电缆基本的性能要求即可。欧洲生产和制造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产品主要是依据欧洲标准协调文件HD22.4和HD22.12生产制造的。HD22.4规定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乙丙橡皮绝缘和乙丙橡皮/氯丁橡皮及其相当混合物护套软电缆,HD22.12规定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耐热乙丙橡皮绝缘和乙丙橡皮/氯丁橡皮及其相当混合物护套软电缆。两个文件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HD22.4和HD22.12两个协调文件虽然在结构等要求方面能够满足充电电缆要求,但是其并非是充电电缆产品标准,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充电电缆全部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欧洲电缆制造商已经意识到需要独立的充电电缆产品标准来指导生产。IEC60245和IEC60227电线电缆标准分别为额定电压为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和额定电压为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国际标准,是低压电气装备线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标准,标准中的部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可满足充电电缆的基本技术要求,因此市场上大多数充电电缆产品均以该两项标准为依据生产,但随着充电电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使用要求的提高,该两项标准在充电电缆的技术要求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技术差异。 2.2标准适应性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移动,属于移动式软电缆,其需要有相当的柔软性,因此使用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也需要具有很好的柔性。从这一方面考虑,在IEC60245和IEC60227两个标准中,规定的可在移动场合使用的电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有部分材料(如PVC/D型聚氯乙烯混合物绝缘材料和SE3型橡皮混合物护套材料等)能够满足充电电缆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早期研制和制造的充电电缆产品中,大多数产品引用该两项标准作为依据。由于充电技术的交互性,充电电缆不仅承担从连接的配电网络中传输能量至电动汽车,还具有传递车辆的信息(如充电电流控制、车辆电压信息、绝缘监测等)和充电动作控制等功能,是一类兼具能量传输和信息传递的综合型电缆。典型的三相充电电缆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包含3根充电动力线芯、1根中性线、1根保护性接地线,2根作为监测用的小截面线芯,整根电缆的绝缘线芯为5大,2小共计7根。其中5根动力线芯为三相五线制供电模式,2根监测线芯担负起信息传递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充电模式,电缆能出现的芯数不同;在采用交直流复合充电插头模式时,充电电缆的芯数则会更多。而IEC60245、IEC60227标准中规定的电缆的最大芯数为5芯,绝缘线芯的数目少于充电电缆的需求;且为适应三相四线制、三相五线制的多芯电缆,其结构多为等截面的结构,而不是充电电缆的大线芯加小线芯的结构。因此,从功能和结构角度考虑,IEC60245、IEC60227中电缆的功能和结构要求已不能满足充电电缆的使用要求。 3充电电缆标准化方向 由于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的使用要求不同于传统的电线电缆,目前的电线电缆标准难以覆盖充电电缆的所有使用要求因此需要制定独立的充电电缆产品标准,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综合考虑充电电缆的机械性能要求、电气性能要求以及安全性、环保性和使用寿命等要求,新型的低烟无卤阻燃材料、聚酯型弹性体、聚氨酯材料等更适合用于充电电缆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已经成为充电电缆产品的发展方向。新型的无卤材料因不含有卤素,燃烧时无有害气体和腐蚀气体产生,同时具有发烟量少和良好的阻燃性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机械性能方面,无卤材料和聚酯型材料与IEC60245和IEC60227标准中规定的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可以确保充电电缆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寿命,新型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与IEC60245标准中规定的材料的技术指标对比如表2和表3所示,其中,IEV-1为无卤热塑性聚烯烃类材料或聚酯类材料,EVI-2为无卤热固性聚烯烃或乙丙橡皮混和物。充电电缆护套层由于具有保护电缆的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大外力的拉伸,因此需要更高的机械性能,新型的聚氨酯护套材料以及无卤阻燃热固性聚烯烃或乙丙橡皮混合物等护套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张强度,明显高于IEC60245和IEC60227标准中材料的性能,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4所示,其中EVM-1为聚氨酯护套材料,EVM-2为无卤阻燃热固性聚烯烃或乙丙橡皮混合物,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目前IEC还没有这两种材料的电线电缆产品标准。目前,新型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已经成为充电电缆产品材料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此外,聚氯乙烯材料、交联聚乙烯材料等在充电电缆中也已经具有一定的应用。为保证充电电缆产品的规范发展,相应的充电电缆标准应尽早建立,为充电电缆产品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依据。 4结论 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作为近期出现的新型电线电缆,具有独特的使用要求,现有的电线电缆产品标准不能够满足其性能要求,需要单独制定充电电缆产品标准,为研发和生产制造提供依据;新型的电线电缆材料能够满足充电电缆使用要求,适合用于充电电缆产品中,已成为充电电缆材料的发展方向,需要尽快制定以新型材料为基础的充电电缆产品标准。 作者:田超贺卢琛钰曲文波陈佶民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上海电缆研究所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研究 1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硬件由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主MCU和监控MCU构成,完成点火和踏板中断信号、驻车中断信号、踏板位移信号、轮速信号、电机反馈电流信号等输入信号的采集.驱动电路主要由电机驱动控制电路和电磁离合器驱动控制电路构成.主MCU和监控MCU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和驱动制动电机和电磁离合器.主、从MCU采用Freescale基于PowerPC构架的32位处理器MPC5604和8位处理器MC9S08DZ128.主、从MCU通过模拟开关实现部分信号采集和电机以及电磁离合器的输出控制.其中采用3路模拟开关实现1路驻车信号和2路制动踏板位移信号的采集.采用16路开关信号实现4路制动电机和4路电磁离合器的控制.切换仲裁控制由监控MCU实现.主,从MCU之间通过SPI通信实现相互监控.当主MCU出现故障时,监控MCU通过模拟开关各个通道的开关切换,接管控制权实现对部分信号的采集和对电制动器执行器的控制.主、从MCU分别具有和整车的CAN通信接口,从整车获取相关信息,同时也将系统故障报警信息通过整车CAN网络发送到仪表控制单元实现故障报警. 2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控制单元由主MCU和监控MCU组成.主MCU完成系统故障检测、电机电流闭环控制、常规制动控制、电子驻车制动控制.从MCU则完成简单的电机开环控制、常规制动控制和电子驻车制动控制.主、从MCU之间通过SPI通信进行相互监控.本系统软件设计部分主要介绍常规制动控制算法、驻车制动控制算法和系统冗余控制算法.系统软件控制流程图如图3所示. 2.1常规制动控制算法系统通过采集制动踏板位移判断驾驶员的制动意图,采集到制动踏板位移后,按照整车踏板位移和制动力曲线和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比例对前后轮制动力进行分配,再根据电制动器的减速比和效率推算出电机输出扭矩,然后根据电机堵转电流和输出扭矩曲线推算出电机堵转电流(本系统制动时,电机始终处于堵转状态)得到PID电流闭环控制的目标电流值,电流闭环控制算法根据目标电流值和反馈的实际电流进行闭环调节,直到反馈值和目标值在精度范围内趋于一致为止,接着进入下一个常规制动闭环控制。 2.2驻车制动控制算法系统驻车制动控制算法需要采集驻车制动开关信号、制动踏板位移信号、油门踏板位移信号、离合器踏板位移信号、档位信号、点火开关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车速信号等作为驻车状态和驶离状态的判断条件,从而执行驻车制动.根据手动驻车按扭开关信号、驻车状态和驶离状态的判别结果进行手动驻车、自动驻车和辅助驶离的驻车制动控制算法。 2.3系统冗余控制算法本系统采用主MCU加监控MCU的方式实现冗余控制,主、从MCU通过SPI通信方式定时通信实现相互监控,发送数据内容为事先设定的数据,当主、从MCU接收到的数据为设定数据时,认为被监控的控制器运行良好,否则认为出现故障,进行故障报警.当从MCU监控到主MCU出现故障时,通过模拟切换开关接管控制权,并进行常规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开环控制. 3系统机械设计 电子机械制动器作为该系统的执行机构,主要由制动电机、电磁离合器、减速齿轮、非自锁滚珠丝杆、制动卡钳、刹车片和刹车盘等组成[3].制动电机通过驱动减速齿轮,减速齿轮带动同轴的滚珠丝杆将转动转化为移动,将活塞推进并作用于刹车片,刹车片通过对刹车盘的挤压产生夹紧力,从而达到车辆制动的目的[4].当制动电机关闭输出时,非自锁机构在刹车盘的反作用力下自动反退,实现夹紧力的自动卸载.为了实现制动力的保持,本制动器采用了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一部分和制动卡钳固定,另一部分和电机输出轴固定,当给电磁离合器通电时,两部分吸合即可将制动电机输出轴端锁死,电磁离合器断电即可释放。 4系统测试 借助于现有的新型电制动试验台、辅助测试板和对基于以上硬件、软件和机械结构设计开发的控制驱动单元及电制动器组成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进行了动态测试,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系统制动距离大,减速度小,制动时间长,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制动电机只有60W,制动力最大只有2.4kN.②负载过轻,虽然车轮能够抱死,但是所加载的负载小,地面附着力小.制动力、车速、滑移率和时间关系曲线如图8所示.制动力随踏板位移变化呈平滑变化,制动力调节精度经测试为3%,响应时间124ms,达到最大制动力响应时间205ms.由于目前还未进行ABS测试,故滑移率一直为0. 5总结 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常规制动和电子驻车制动各项功能,而且运行可靠,制动力达2400N,响应时间124ms,达到最大制动力响应时间205ms,制动电机堵转时间可达3min,驱动电路功率管温度不超过40℃,电磁离合器温度不超过45℃.制动距离和减速度后期通过增加负载和电机功率可以满足轻量化电动车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各项指标.该系统能够很好的模拟整车制动踏板位移和制动力曲线,并进行电子常规制动和驻车制动.配合目前正在研制的四轮新型电制动系统试验台,为后期进行四轮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贵如王陆林张世兵高国兴单位: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论文:小议电动汽车材料的发展前景 一、锂电池管理系统 1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四个方面。 1)锂电池组各界电池需要保障在均衡状态;2)对于锂电池充电中出现的过充电或过放电要严格防止;3)对于电池组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4)电池组的负荷状态要及时准确地获得。 2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功能。 实时采集的数据有单体模块电池电压,电池总电压、电池总电流、以及多点温度等。 二、锂电池充电装置的选择 1充电系统的要求。 1)锂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要确保,并且电池充电的安全保障也要落实;2)电池组能够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且能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锂电池组的初始电容进行测试,进而依据检测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科学合理地选择电池充电方法;3)在保护电力的作用下,确保电充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且当电流过大或温度过高时,保护电路均会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自动断开相关的开关元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2锂电池充电方法的选择。 如图1所示,锂电池在充电初期时,电池端电压较低,这就需要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提高锂电池的实际充电速度。并且当锂电池电压达到限定额值时,需要转变为恒电压充电,这样就可以较好地避免电池出现过充电问题。最后,采用最后采用浮充充电使电池达到满充状态,当充电电流低于0.02C时停止充电。对于该方法,不仅避免了电池因过充而出现损坏的问题,而且提高了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同时,浮充方式是电池达到充满状态,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锂电池的有效电容,延长了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 三、锂电池与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电动汽车已步入到实际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从实际来看,其推广应用的最大阻力在于如何解决高性能动力源技术,并且现已研发的电池产品在寿命和动力性能上均无法满足于要求[1]。传统汽车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汽车融入现代社会已成为必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就是锂电池,这将会更加快速地发展,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时代已悄然来临。 (本文作者:陈基、黄文杰单位:苏州威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运用状况和决策 在“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十一五”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连续支持下,中国电动汽车领域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以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开发格局,自主开发的产品已经开始进入规模化示范运行。截至2010年12月,全国累计投入示范运行车辆7097辆,累计示范运行里程23890万公里。此外,国家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规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每辆最高可享受5万元补贴,而纯电动车最高可享受6万元补贴。 2010年,国家电网已在全国27个城市建立75座充电站和6209个充电桩。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2011年,中国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达到50万辆;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占全部汽车的一半,约为6500万辆。《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以上。 一、长三角地区电动汽车应用现状 在上海世博会上,500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承担了园区内的公交零排放任务,载客总数超过1.2亿人次,运行强度达到上海公交车辆的10倍,电动汽车经受住了高温、高强度、高湿度、高安全要求的考验。电动汽车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自此如火如荼地展开,其又集中体现在各地充(换)电站、充电桩的建设。 由表1可知,目前长三角地区大多数充电桩和充电站仍在建设中,充电不便等因素使得电动汽车的个人或家庭用户还比较少,现在电动汽车主要应用在公交、出租领域。下面仅以在杭州投入运营的电动出租车为例分析电动汽车的应用现状。 (一)优势 杭州电动出租车上路半月以后,根据当地记者对其进行的追踪报道,电动汽车在性能方面显示了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没有马达声,很安静;二是动力性能也较好,车子起步和加速时动力都很强劲。 (二)劣势 1、动力电源使用成本高,续驶里程短。电动汽车满载后电量消耗大大超过理论数据,一组新电池跑不到原定的80公里。其成本之高也是显而易见的:按照普通出租车新车平均油耗每公里0.6元、旧车油耗每公里0.7元、电动出租车每公里成本0.5元、司机一个大班平均跑500公里来算,司机一天油钱在300元-350元,电动出租车则是250元左右。但是虽然能节省50元-100元,但最少要换6次电瓶,尽管每次换电瓶不到5分钟,但由于充换电站少,浪费在换电瓶路上的成本也不少。特别是,电动出租车每次拉客不敢随意跑,要挑短途客人,而开出租就要跑远途赚头才大。一位出租车司机陈师傅的看法更极端:“电动出租车就是政府的‘炒作’行为,每次充电跑80公里,用于私家车上下班开开还差不多,拿来跑出租?行不通。” 2、营业额低,缺乏吸引力,司机流失情况严重。经过半个月的运行,电动出租车最高的日营业额都未超过200元,有的甚至少于100元。而杭州在跑的一般出租车每天的承包费为350元,一个司机正常的月收入为3200元-3500元。虽然出租车公司对电动出租车司机实行新办法:每月1300元保底收入加上缴纳“五金”。但这个收入显然偏低,缺乏吸引力,又由于推出时间是春节之前,因此司机岗位有不少空缺——自1月26日开始真正在路上跑的电动出租车,实际只有10多辆。 二、长三角地区电动汽车发展中的问题 电动汽车发展的不足在上海等地的示范运行中或许并未得到充分暴露,但在半个多月的出租车运营中,如下几方面的问题突出显现出来: 第一,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不够,投入不足。某些关键技术(如电子控制技术)、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仍然未能真正掌握。在关键的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中国企业技术水平与产品成熟度,与外国企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汽车用锂电池的轻量化、可靠性与外国有关企业的产品相比,差距明显。电池生产缺乏一致性。目前,已经在试运行的某些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关键零部件仍然是从海外跨国公司购买的,成本仍然比较高。 第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建设滞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为新能源汽车运行服务的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制定,目前均落后于发达国家。最重要的配套设施——充电站建设滞后也成为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因素。原因主要有:一是建设充电站的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长,商业前景尚不明朗,直接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充电模式不一(插电式、更换电池式等),加上“插电式”下的充电接口不尽相同,“更换电池式”下的电池尺寸大小不等,直接影响了充电站的标准化建设;三是大规模建设充电站的土地来源问题。 第三,电动汽车是否该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仍是一个争议,毕竟,它并不是真正的低碳、无污染、能源效率高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浪潮下“天使产业”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让人类开始焦虑下一个千年发展计划。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登上了人类历史舞台,新能源浪潮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风生水起。但是,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电动汽车所冠以的“新能源”和“低碳”这两个字眼。 首先,电动汽车不等于新能源汽车。其实,电动车的发展史比燃油汽车更长,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就是电动车。后来,由于燃油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电动车在能源技术和行驶里程的研制上长期未能取得突破,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60年代末,发展进入了一个沉寂期。70年代以来,由于中东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注,电动车才再度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新能源是有严格定义的,《能源词典》的表述是“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电力和天然气都是老能源、传统能源,况且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来自于电网,而电网82%的电力来自煤炭。所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否则,电动自行车是不是也可以称为新能源自行车? 其次,电动汽车不是中国现今的低碳环保车。不同的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其节能减排的作用是不同的。像挪威、瑞典、加拿大等电源结构以水电为主的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等于以水电代油,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像法国这样电源结构以核电为主的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等于以核能替代石油,可以节约石油、减排二氧化碳;像美国、英国等以油、气、煤、核等多种能源发电的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但也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目前一次能源消费的特点是以煤为主,这必然导致中国发电能源以煤为主,因此用纯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相当于用煤来代油,是用高碳能源替代中碳能源,由分散排放污染物走向集中排放污染物,由汽车排放污染物走向电厂排放污染物。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台依靠煤电充电的纯电动车与一台配有1.4TSI汽油发动机大众汽车相比,在整个链条上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基本相当。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能耗折算成标准煤之后,两者的能源消耗量基本上是相等的。 所以,只有当煤炭从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退出之后,用纯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才是减排二氧化碳的。但是由于中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且在近日日本地震之后,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的调整使得未来的电力供应愈加依赖于火力发电。用纯电动汽车去替代燃油汽车,很可能是可以减少石油进口,但却要增加煤炭进口,因此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并不会降低,进口能源的安全性也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三、电动汽车发展对策分析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如下几方面对发展电动汽车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正确理清概念。发展电动汽车需要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和审视低碳的内涵。 首先,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只有真正利用新能源作为汽车的动力,才是新能源汽车。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之势: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大力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上,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和企业盲目创造条件也在上,社会各界应用一种审慎乐观的态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冷静、更理性地讨论这个问题,制定统一的标准与规划进行适当的建设,以防掉进新能源的“”陷阱,过度投资,将严重的产能过剩、大量的环境污染遗祸子孙万代。 其次,审视低碳内涵。不能为了低碳而低碳,以发展低碳的名义做高碳——一味追求节能汽车的保有量,大力投资昂贵的充电站建设,忽视控制汽车消费这一根本性的节能减排措施,以及其他真正需要治理的环境问题。“低碳”的口号提出易、践行难,发展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时,要注重生产和制造能源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如果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内涵不清、路径不明,盲目跟风不仅不能推动低碳发展,反而可能由于急功近利、草率行动,而干扰城市整体发展的秩序,让城市发展偏离既定的轨道,造成资源、人员的浪费。 第二,树立系统观念,将能源结构、整体的充电网络、工业标准以及各个环节的流程协同计划和控制,用类似于“电动交通”这样的系统工程的概念来取代“电动汽车”的孤立概念,寻找并发展适合中国资源禀赋、符合市场环境和需求的真正的新能源汽车。一是加速推出有关技术标准,降低中国廉价供国外进行电动车运营测试的社会成本;二是重点对稀土、锂等战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提高开采技术,为电动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第三,注重引导企业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投入,向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学习,如汽车发动机方面:美国、日本和德国;新能源方面:欧洲和美国。对于共性关键技术,国家可组织力量进行联合开发,支持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产业化,帮助国内车企解决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零部件的价格,从而降低整车成本,避免关键零部件为国外企业所垄断,为企业的自主研发开创有利条件。 第四,在真正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成功产业化之前,给予传统燃油汽车足够的重视。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要以燃油汽车为主,更需要适度控制汽车消费,从而节能减排。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创新网络 1引言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环境和能源的双重危机。按照国家环保中心预测2010年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占空气污染源的64%。从长远看,人类无法承受汽车工业发展附加的环境成本。同时,能源问题日益显现,有关专家粗略估计,中国石油最终可采资源仅为130~160亿t,只相当于伊朗一个中等油田,仅可维持40~50年。显然,进一步使用传统内燃机技术发展汽车工业将会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巨大的压力。当代融合多种高新技术而兴起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正在引发世界汽车工业的一场革命,展现了汽车工业的光明未来。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研发与开发发展迅速,一些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推出了电动汽车样车、电动轿车概念车,燃料电池中巴车也已经问世,进入了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但是距离真正的产业化仍然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在技术水平、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等方面与国外的汽车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也较快。但是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还没有实现突破,如电池技术、动力驱动技术等,这些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湖北省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而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整合政府、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有效利用其资源。 2创新的社会网络观 2.1社会网络的涵义 基于资源学说的理论认为,社会网络资本是不同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另外一种资本,并将社会网络资本定义为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的总和。基于关系学说的理论认为社会网络是社会单位之间的政治、经济、管理以及文化、传统和人与人之间多种关系结合而形成的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具有动态性、植根性、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基于结构学说的社会网络观点主要是指伯特的结构空洞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网络个体处于结构绝对稀疏地带或相对稀疏地带,而其他个体均需凭借该个体作为纽带来形成联结关系时,则称该网络个体处于结构空洞位置,处于结构空洞位置的个体具有优势。这一理论强调行动主体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而不是与其他网络个体的相互关系,强调行动主体摄取资源的能力而不是占有资源的多寡与优劣,认为行动主体的竞争优势不仅包括资源优势还包括关系优势,而该优势取决于社会网络结构空洞数量的多少以及联系纽带的疏密程度。 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强度会影响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是指经常接触和情感密切的人或关系;而弱关系是指不经常接触和情感不密切的熟人或关系,它来自偶然的了解,也是一座桥梁。它提供了企业之间的惟一通道,创造了更加广泛的联系。 2.2社会网络对高技术创新的影响 高技术创新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和产业化风险,而且技术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进一步增添了高技术创新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构建技术创新网络体系,以获得组织体系以外的技术创新、知识、信息、研究基地等重要资源,并规避风险。 信息、知识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中的关系而传播,而且通过网络结构而流动。合作企业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同归一处和相互信赖而增强了信任,逐步形成了知识的社会市场,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在这个知识的社会市场中,企业可以从贸易、人才流动中获取创新信息,同时产生了知识的外溢,从而促进了高技术创新。 3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的构建 3.1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的构成 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是以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为依托,以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心,整合政府、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而形成的(见图1)。 3.2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的结构 3.2.1基于关系强度的网络结构 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中的关系有的是强关系,有的是弱关系,分别形成了核心层、松散层和外围层(见图2)。 (1)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中的强关系。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中的强关系是基于相互信任和深刻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如图2中“核心层”与东电公司的关系。强关系构成了东电公司的战略技术联盟,它们为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最重要来源和强有力支持。 “核心层”包括:①东风电动的母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它是东电公司是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湖北省电动汽车技术产业创新、信息和研究基地的最重要来源;②东风电动的主要股东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它们为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各专业技术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③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中两个混合动力整车项目及其零部件研究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在该研究体系中,东风电动作为整车的设计研究单位起到总体组织协调的作用,不仅应对项目的研究进度负责,而且应对相关技术研究方向的选择起重要的引导作用。 (2)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中的弱关系。弱关系也是一座桥梁,它提供了电动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之间的通道,创造了更加广泛的联系。如图2中“松散层”、“外围层”与东电公司的关系。 “松散层”主要指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其他项目的承担单位。可以与它们开展多层次,内容广泛的技术及信息的交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座谈、互访和信息交换,探讨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交叉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该体系主要成员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研发群体、国际合作对象、专业性的国际电动汽车零部件。 “外围层”是与公司关联度较低的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公司,这里既面临技术和市场的竞争,又存在电动汽车知识产权(专利和专有技术)的相互隔绝和封锁,因此,其相互关系是竞争大于合作,合作形式将主要在信息情报的交流上。如在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日本丰田公司、本田公司等,以及国内外其他高等学校和学术研究机构为公司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及其高水平的电动汽车创新人才。 3.2.2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型 结构空洞理论特别强调高科技企业(包括企业家)在创新网络中的关键枢纽位置。基于结构空洞理论指导的创新模式,表明当创新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较为薄弱时,社会网络资本可以弥补企业经济资本的不足。即使经济实力很强的企业也在努力寻求结构空洞以期挖掘更多竞争优势和创造更多网络价值。 由图3可以看出,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为完全开拓式的社会网络。东风电动汽车公司的任意网络节点1、2、3、4之间均存在稀疏地带或结构空洞,而东电公司正处于结构空洞中心。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以东电公司为中心的创新网络结构中,集聚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战略技术联盟,同时这些网络成员相互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开拓式的网络结构可以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以期寻求更多的创新资源,创造更大的网络价值。 电动汽车论文:我国电动汽车技术探讨 鉴于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已造成严重的危害,雾霾、臭氧层空洞、冰川融化、石油采集过于频繁带来地壳的改变等,都在警示着怎样使得能源与环保和经济之间达到有机统一,是当今社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点问题。然电动汽车的开发与发展,凭借着节能减排与保护环境的两大优点,推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此篇文章,主要是从电动汽车的类型与运用、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景以及对我国电动汽车的专利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电动汽车的类型 如今社会广泛使用的电动汽车,是指主要以电能带动电动机的运转,进而推动车辆的运行,电池是其主要供电设备,多有充电电池亦或是燃料电池两种类型。一般电动汽车可分为:纯电力型电动汽车、混合型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太阳能型电动汽车这几大类型。在这些类型中,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与混合型电动汽车制作要求较高,组成结构较为复杂。比如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还可以分为:单一燃料电池型、燃料电池与蓄电池联合型、燃料电池和超大电容联合型等不同种类的电动汽车。 2电动汽车的特点与应用 基于电动汽车的类型不同,每种类型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局限性,下面将介绍不同电动汽车的特点与局限性以及实际运用。 2.1纯电力型电动汽车 纯电力型电动汽车,主要是靠充电蓄电池来维持运行,是完全脱离内燃机的一种电动汽车,具备:噪音小、零排放、集经济化与实用化一体的电动汽车,然有这些优点的纯电力型电动汽车未成为广泛使用的对象,主要因为它的局限性,如:充电时间过长,运行耗电量大,电量不足时无法实现快速补充。实际应用:三菱MIEV,奇瑞QQ,LEAF、比亚迪E6等均是纯电力型电动汽车。 2.2混合型电动汽车 混合型电动汽车,主要是将热动力和电动力配合使用的电动汽车,是一种既能使用蓄电池供电又能使用内燃机的汽车,具有降低内燃机耗油量以及噪音的特点,而在内燃机提供动力时,可实现为蓄电池充电,并且车辆在市区时可使用蓄电池供能,可以很好的实现零排放的环保要求,然拥有这些优点的它,双重使用方便的同时,也带来造价高、机体重、车辆的维修保养费用高的局限性。实际应用:丰田普锐斯、比亚迪DM等是混合型电动汽车。 2.3燃料型电动汽车 燃料型电动汽车,是以氢气制作燃料的电池作为供电能源的电动汽车,这种燃料型电动汽车与纯动力型电动汽车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如:噪音小与零排放等优势,而不同之处在于,燃料电池不像蓄电池,不用担心无法及时充电,还能够长时间行驶。然因为燃料的制造与存储方面,以及完全依赖于燃料电池的原因,通常商家会选择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联合使用,但这样也同样带来了,使车的结构复杂化,造价与维护保养费用高的缺点。实际应用:雪佛兰Equinox、长安志翔等为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的代表。 2.4太阳能型电动汽车 所谓的太阳能型电动汽车,就是将太阳能电池板自动吸取的太阳辐射,进行电能转换,以此来提供能量供车辆的运行,换而言之,太阳能型电动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个分之的存在。它的主要优势在于,符合当今持续性发展的主题,减低对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拥有噪音低的特点;然局限性在于,阳光是启动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受到天气情况的制约,并且太阳能电池板对于阳光吸收慢,一旦运行,将会极大限制行驶航程,所以太阳能型电动汽车目前还在实验阶段,不过若能将太阳能与可插式充电相结合,在以后一定也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3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景 自“十五”计划提出以来,国家陆续制定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八六三”项目的辅助与电动汽车科技规划的指导,加快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为“净化空气工程”出一份力。政府在电动汽车的研发阶段就定下了“三横三纵”的指导思想,对于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具体指导,实现技术的转型,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制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动汽车。纯电力型电动汽车,是最有利于保护环境与节能减排的电动汽车,虽然在充电时间和用电量上存在不足,但这样的问题不会一直困扰着我们,如在制造技术成熟之后,降低成本与政府补贴相配合,利用电池置换的方式,降低广泛使用的难度,那么在未来一定可以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混合型电动汽车是当前可行性的电动汽车,兼顾内燃机与蓄电池的优点,这种成熟的电动汽车技术,为以后纯电力型电动汽车的使用打下结实的基础。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与太阳能型电动汽车发展前景,总的来说都是一种不能长时间运行的电动汽车,如果可以改进燃料电池的制作以及对于加强太阳能电池板的吸收,使运行时间加长,就可以为以后的纯电动汽车提供能源。 4电动汽车专利趋势分析 制约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又一大因素在于专利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我国在这些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下面主要对我国与国外专利技术进行比较介绍,希望从这些方面能够突破现在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瓶颈。 4.1电动汽车专利技术分析体系 其实通过建设电动汽车的专利分析的框架体系,可以很好的对电动汽车进行深刻的了解,比如对电动汽车专利的数据进行合理、客观、科学、严谨的分析,以此达到以下两个目标:其一是通过这些专利数据的分析,找到我国与国外电动汽车专利的差距,为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生产出更好的高性能、低耗能的电动汽车,而提供技术改进的关键性支持;其次是这些数据对于研发电动汽车的公司、企业亦或是专业人士来说,都能够从中得到有力的帮助,加大对该行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效果,研制出最有利的路线及其为政府提出有效的合适意见和建议,提升政策辅助减低生产成本,进而增加本国电动汽车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扩展出全新路径。对此,这里主要介绍公司同国家两个层次之间的专利技术研究,即具体的公司研发运行情况同电动汽车运行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所用的研究数据来自于专利文献资料。公司研发分析的层次包含:高产的申请人、高产的发明人、以及相关发明人的分析;国家专利层次的分析包含:专利申请的整体分析、专利技术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以及专利技术质量分析,如图1。 4.2电动汽车专利的维持年份分析 从专利技术相关维持的年份文献来看,专利技术维持的年限,一般使用寿命都在13年以下,12年以上的专利技术维持年份仅有18件,这其中有17件是属于发明专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动汽车专利IPC在各个阶段之中的维持年份的分布极其不平衡,维持电动汽车专利年份越高的,专利技术数量就越少,且不同类型之间差距较大。在各个专利技术维持年份不同阶段之中,可以明显看出B60L型号的维持年份专利数量最多。专利技术维持年份在第三年达到高峰,在此之后的维持年份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特别是10年以上的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维持年份,主要集中在B60K及B60L这两个型号上,由此可得,这类电动汽车专利技术在其发展领域中出现较早,可谓是电动汽车专利技术发展的基础及核心。 4.3各国电动汽车的专利维持年份分析 将电动汽车行业各国专利授权量进行排名,对前十名的国家专利技术维持年份深入探究,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各国专利核心技术比拼竞争力的时代。我国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维持数量图,与他国相比可谓相当薄弱,并且我国的专利维持年份多集中在四年左右,然在8年以下的专利维持年份中我国的专利申请占据绝大部分,而在高年份维持专利中,日本与美国专利申请则占比例逐渐增加,我国在逐渐减低,间接说明如今电动汽车的基础性重要专利还是掌握在国外手中。 5结语 通过对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研究,结合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及各类电动汽车的特点与应用,使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在节能、环保、减排、经济与实用上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条件,缓解国内石油资源的紧张状况,也为我国拉近与发达国家汽车行业的距离,提高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谢锐波 单位:韶关学院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摘要:社会不断发展,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大量的能源开发、消耗,从而造成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再加上大量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物造成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生态产业,保护环境,研发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产品,节约能源显得尤为重要。而汽车作为人们日常交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消耗的能源为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适应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汽车产业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大气污染。 关键词: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电动;汽车;技术 进入二十世纪,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被大量开采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污染、大气破坏、能源临近枯竭等等。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创新,这一创新表现在汽车行业,则表现为电动汽车的开发与使用。我国自八五计划开始,在研究电动汽车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取得了众多的优秀成果。但由于技术及生产成本的限制,这些研究成果还未进行产业化的生产。而随着石油危机及使用化学燃料所产生的的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各国开始认识到转换能源,节能减排成为汽车发展的首要方向,而如何发展汽车技术,达到节能减排这一目的则成为汽车发展的难题。 1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概况 电动机车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诞生,电动汽车比内燃机早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内燃机却后来居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代步工具,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早期的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相比,汽车机能非常差,设置简单,动力小,造成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且,十九世纪,正值石油开采初期,能源丰富,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较大,从而人们对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这一问题的认识不高,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而到目前,依据社会发展状况,能源短缺,甚至面临枯竭的危险状况,电动汽车的发展找到了一丝生机。而且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认识不断提高,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景异常广阔。各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发,加大对电动汽车研究的投入,力求掌握核心技术,走在能源节约的前沿,降低生产成本,抢占社会发展先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及能源不足的情况,我国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加大了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专利技术获得认证,一系列电动汽车样品得以研制成形。特别是在电池、电机及电控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后备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在取得发展的同事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动力问题。根据不同的动力设备有不同的电动汽车机型,到目前为止大概有三种机型,全电力制动汽车、多种动力混合型汽车、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全电动力是指使用蓄电池,完全依靠电力进行驱动的汽车,这类电动汽车存在的缺点为,电池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行驶动力不足;多动力混合机型汽车是指汽车动力系统包含两个及以上的动力系统对汽车进行驱动,这种电动汽车相比于全电力驱动而言,电池使用寿命较长,使用范围较广,使用电池的同时使用燃料,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尾气的排放,也使汽车的驱动力有较大的提升,是目前市场上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动力设备;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相比于前面两种而言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汽车机型,它能将燃料高效率化,而且做到了清洁的效果,但其不足之处为这种设备的要求太高,成本大,要实现产业化还需一定的时间。 2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 电动汽车技术作为新时代快速涌起的一项新型技术,它是一种集合了多种技术形式的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含了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其中有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新型动力设备技术等。电动汽车行业作为一相适应社会发展状况的产业,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力求做到产业化、智能化。对于电池技术,一直是电动汽车的瓶颈问题,如何降低电池成本,提高电池使用效率的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核心。就目前电池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电动汽车市场使用的主要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三种,在比能量上,锂离子电池的数值最高,车上循环寿命镍氢电池的次数较多,市场价格上,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价格明显高于铅酸电池,在动力方面,锂离子电池也明显要由于前面两种,而且其安全性也有明显提高,综合以上几种因素,汽车电池应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动力部件。而目前最为清洁的燃料电池引起投入成本高,制造技术不完善,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有了电池,还需要有驱动设备,汽车驱动机控制着汽车的整个驱动系统。汽车驱动系统要做到转速大,范围控制大。目前使用的电机有直流有刷、永磁无刷、交流感应、开关磁阻几种类型。在效率上永磁无刷和交流感应两种的效率较高,在转速上,交流感应和开关转速的较高,而且单位输出功率的成本也较低,其坚固可靠性也较好,虽然这两种的控制器价格相对而言较高,但从整体及汽车实用价值、电池使用效率及寿命考虑,选用永磁无刷驱动器是较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研发技术的发展让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市场化逐渐成为可能。而且随着能源缺乏的问题的加剧,环境的污染,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但在电池的充电效率及使用寿命方面还需加大研发力度。减少充电时间,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对于我国而言,我国地形类型多样,既有平原丘陵,又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地形,为了适应多种不同的地形类型,还需加大汽车动力设备的研发力度,提高汽车动力,提高适用范围,实现汽车使用类型的转型,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之下,电动汽车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加大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丁搏 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经营模式研究 一、新颖经营思路 新颖电动汽车布设的充换电体系、配套服务网络,都供应了衍生得来的电力产品。这类完备的体系便利了平日以内的快速换电、完善合同管理、供应了延展的增值服务。在这之中,电力衍生出来的关联产品应能符合设定好的初始规格。这类衍生物含有充电电流;成套增值服务整合了各时段的评估测定、快速更换电能、查验电池安全、V2G框架内的合同管理。这类模式独有的特性为:它把供应服务的总时段、服务供应次数设定成计价参照。在这种根基上,供应了多样的衍生电力产品,供应增值服务。 二、衍生品的考量指标 电动车体充电可分成常规情形下的充电、直流快速充电。企业拟定的成套指标以内,依据不同场合把多样的充电流程细分成三大类别,一共分成五种。在这之中,单相交流特性的电流被设定成20A;三相交流设定成50A;直流路径下的快速充电,额定数值的电流应能超出520A。汽车充换电依托的成套设施,指代的是供电范畴内的搭配设备。这类设备含有区段内的充电站、更替电池的站点、系统以内的充电桩。与之对应,充换电特有的经营管控含有成套产品、设定服务价格。这类要素紧密关联着设定好的充电形式、多重电网影响、区段用户需要。从现状看,我们仍采纳惯用的售电路径:考量充电电量、更 替电池之后的增加总电量。这类模式没能涵盖着多层级的考量要点,并不适宜推广。为此,应变更为新颖的经营途径。 三、定价衍生产品 电力体系以内的衍生产品,都合乎拟定好的技术规程。这类产品应能保障最优的可靠水准,供应优质电能。新式价格计量拟定了细化的时间单位,而并不考量传统情形下的耗费总电度量。这类计费流程带有便捷的优势,节省建造成本,凸显直观优势。与此同时,它也便于更广范畴的消费者去接纳。对于衍生架构内的电力产品,应拟定如下层级的定价途径:若采纳第一层级的产品以便充电,则常会采纳充电插头、适当规格的充电桩等;依据耗费的时段予以计费。经过折算以后,每公里耗费掉的均衡金额相对都会偏低。若家居状态下采纳了这一范畴的产品以便充电,那么依据设定好的合同予以管控。依据规则来奖惩,减免必备经费,总体耗费仍会低于常常算得的每公里耗费。每公里以内的均衡经费,对比传统途径将会缩减15%左右。这种新式途径鼓励了购进更多的新式电动车,提升运用成效。 四、快速更换电能 电池平日的充电换电,应能提快原有的充换速率。这种快速换电,是未来进展之中的总体趋向。从真实视角看,快速换电应被归类为某一增值服务。这类增值涵盖了平日评估服务、电池查验及测定、快速更替电池、修复初始电池、优化电池特性。 1.提快换电速率。快速换电流程含有储备电池、充电工位替换、查验电池特性、换电必备的机器设备。更替原有的电池,是采纳满格电这样的新电池来替换耗费尽了的电池。在这个流程内,机械手会取出原有的电池,经过移动以后再去把满格电的预备电池安插在内,然后予以锁紧。这就补充了足量的可用电能。全程耗费的时段不会超出10分钟,简化冗余进程。 2.辨别电池特性。动力电池含有并联的、串联的细化单元。彼此单元之间,很难统一去放电。这种情形下,各时段的放电及充电都不会均衡。为此,应在最短时段内辨识电池的精准性,衡量它的寿命。查验得来结果,应被设定成后续评价的根据。采纳科学途径来测定电池,同时依照次数来收取经费。 3.修理破损电池。修理偏旧电池,优化它的性能,这类步骤包含除掉表层附带着的污点、深度放电以便恢复。这类修复被归类为新时段的探析热点,将被渐渐完善。 五、增添合同管理 电动汽车初始的保有量会渐渐递增。若保有量拓展至某一规模,那么同一时段之中,并网充电的车体会干扰着总体安全。为此,新颖管理应考量充放电耗费的总时段、带有成效的并网时间、耗费充放时间。采纳这一考量指标以备平日的细化管理。拟定合同应采纳V2G这一规格的文本,在宏观层级内持续予以充电,密切关联电网。伴随产业拓展,合同管理范畴内的V2G被归类为新颖的增值服务。这类服务整合了电网增值、各类用户增值。依托这类管理,应能随时查验并管控电网架构下的成套设备。车主及电能供应的企业要拟定这一合同,约定各类条件。例如:并网时段可被设定成晚8时至次日6时;充电量应被维持在80%这样的水准。 六、结语 电动汽车必备的新颖充换电流程,适应充换电范畴内的成套服务。它延展了灵活充电,满足快速换电。对于衍生产品、成套增值服务,都拟定了精准的、最适宜的价格,便于后续扩展。对于供电企业,有必要按照这一思路着手来拓展新颖的领域,合理调配资源。唯有这样,才能提快汽车产业的进展速率,供应持久保障。 作者:陈茂光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技术论文 一、旧技术体系的不适应性 汽车发展的历史表明,上个世纪前三十年曾经兴盛一时的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市场地位发生了逆转,燃油汽车后来居上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千万家庭的宠儿,电动汽车则沦为在特定封闭区域使用的专用工具。导致这一逆转的原因与当今电动汽车遇到的困难并无二致。近百年来,电动汽车技术虽然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其根本技术架构却无大的改变。在此期间燃油汽车不仅自身技术日臻完美,与其相配套的道路、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设施也日益完备。今日,正像“汽车社会”、“汽车文化”等学术用语所蕴含的那样,汽车(主要是燃油汽车)不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背景下如果无视电动汽车现存的诸多不便,奢望人们放弃燃油汽车改用电动汽车就等于要他放弃原有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无异于让人弃用智能手机改用固定电话,让人弃液晶电视而改用黑白电视,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发展电动汽车已经确立为国家战略的当下,重新谋定发展路线和发展策略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在我国这样一个汽车普及率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新车出售给初次购车者的发展中大国,电动汽车或许只有面向家庭的首辆车,也就是说能满足跨区域远程行驶需求才有出路。既然源于十九世纪的现行电动汽车技术架构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何不回到原点从零开始进行顶层设计,创造一个新的技术体系。 二、新技术体系探讨 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这两个妨碍电动汽车远程行驶的关键障碍中,续航里程虽然受电池技术制约难以比肩燃油汽车,但续航150公里~200公里还不难实现。这个距离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驶过三四个服务区或大多数人日常行驶两三天的路程,只要电力耗尽时快速得到供给,驾驶电动汽车500公里一日往返、1000公里朝发夕至亦非难事。如此,快速电力供给就成为问题的焦点。既然沿用先开发出电动汽车而后为其配套电力供给体系的传统发展策略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运用一下逆向思维,先规划一个满足需求且容易实现的电力供给体系,然后再开发适应这一电力供给体系的电动汽车会怎样。出现总理所讲的“颠覆性技术”也未可知。说到快速电力供给,首先需要界定电力供给的快与慢。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燃油汽车加油所需的数分钟时间,电动汽车的快速电力供给采用这一标准顺理成章。从物理学原理来看,现存的三种电动汽车电力供给方式中,快速充电相对来讲接近这个标准但也需数倍于加油耗时的30分钟(80%),普通充电所需的数小时可说是天壤之别,只有换电方式符合标准。有报道说特斯拉换电站一分半钟可以完成一次换电操作。自从曾经的明星换电运营商BetterPlace破产以来,支持换电的观点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但是,既然特斯拉又开始换电了,事情看来尚存回旋余地。多数专家认为BetterPlace的换电方式一是换电站建设运营成本高,二是电池不能在多种车型间通用,使其最终走向破产。BetterPlace的失败说明它的换电方案和商业模式行不通,但是如果据此断定换电方式行不通特斯拉首先不会认同。达成一个既定目标从来都不止有一种方法,能否成功在于能否寻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算的解决方案,将问题简单化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分解”。例如古代印刷书籍采用雕版印刷技术,一页印版雕成书页的内容布局、字的形状、大小无法更改,一部书的雕版需要具有高超技艺的雕刻工匠耗费大量时日,因而书籍昂贵。活字印刷技术普及之后,一套字模可以反复用来铸造铅字,而后随意排成印版,字模和铅字的通用性保证了印刷成本的低廉。如果说快速电力供给是电动汽车的必然选择,BetterPlace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实现电池通用化,而将雕版上的字符分解为一个个铅字可以破解通用化难题,那么何不尝试一下将电动汽车的大箱电池组分解,代之以多个(比如说十个2kWh的)参照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标准的小箱电池。以小箱电池为基础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快速电力供给体系。只要电池体积和重量都适合人力搬动,而且借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适合快速装拆的安装结构,换电作业就可以采用纯人工方式。从人工换电出发,继而将换电站的充电功能剥离出去,剩下的数个收纳电池的专用周转货架和两三个操作人员就能构成一个典型的简约换电站。接下来要做的是,将从各个换电站剥离出来的充电服务汇集到一个大型的储能电站,充分利用夜间电网的低谷电力为电池充电。最后用货运车辆在换电站与储能电站之间往返穿梭,为各个换电站运来充满的电池并带走放空的电池。在这样一个类似WI-FI无线局域网架构的电力供给体系中,如果说换电站好比WI-FI热点、储能电站好比无线路由器、货运车辆好比无线电波,一个个标准电池好比“无线电波”所携带的数字信号,那么电动汽车就相当于移动终端。可以预见,流通的商品从电转化为标准电池、消费者支付满电电池和空电电池之间的差价,上述电力供给体系各个利益相关方都能获得显而易见的经济收益。第一个受益者是电动汽车的购买者,不为电池付费却可以尽情享用别人提供的电,自然也就无需关心电池的价格寿命几何。电池制造者则不再因百来个“鸡肋”般的订单而苦恼,可以日复一日地生产同样的电池。电动汽车制造者不再为选用多大的电池而殚精竭虑,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灵活设计续航里程,只需考虑如何将所需个数的电池塞进车里。城市的管理者不必再为从哪里挤出充换电站的建设用地、为如何压迫小区物业放行充电桩安装、为可能到来的配电网增容改造而苦恼,只需将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交给电力供给体系的运营者就万事大吉。电力供给体系的运营者的收益则更大。先是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休止口水官司中脱身,不说“鸡”也不说“蛋”,转而建造一个相当于自然界中“野生原鸡”进化地位的储能电站,先收获着电网峰谷电价差的利益,随着电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逐步转身为充电工厂,等到流通中标准电池寿命期来临梯级利用自然而然地发生,充电工厂再一次转化为储能电站。其次电力供给体系运营者不必烦恼换电站如何“建”只需筹划“搁”在哪里,只要能腾出几十平米的场地,加油站、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工厂商场都可以加入换电站的行列。 不仅如此,这些换电站的数量、换电站的地点和容量可以随时根据形势的发展任意调整。长远看,不仅这样的储能电站很容易与风力光伏电站相融合,如果将标准电池看作一个大的“充电宝”其应用领域甚至可以涵盖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有了电力供给体系和适合人工换电的小箱标准电池,接下来的课题就是能否将这些标准电池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源系统。其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电池的安装位置,二是电池固定可靠便于快速更换安装结构,三是电池与电机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对于采用一个大箱电池的电动汽车而言,考虑到车内空间和车辆重心、轴荷,其安装位置大多利用座椅下的空间安装在车辆下部中间位置。当采用多数个标准电池时,安装位置不仅可以在前后座椅下面还可以在引擎仓或者行李箱的边角处分布安装,设计者的选择自由度大大提高。若说电池安装结构,QB/T4428-2012《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所定电池外壳滑槽及配对的安装滑道是现成可用的,既安装可靠又方便插拔。至于电池与电机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则需要多些文字加以说明。电动汽车以数个小箱标准电池为电源,除去上面所述种种以外还可为解决高电压触电风险、简化整车电池管理系统、简化电池热管理等电池相关问题创造机会。通常的电动汽车为在限制过大电流的条件下保证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单个大箱电池的工作电压多在300V以上。将电压分解给十个小箱标准电池,每个标准电池的电压就低于40V,处于安全电压范围内。如果不将这些电池串联一起而是分别经逆变器接入驱动电机,高电压的弊端就可以彻底根除。驱动电机可以相应地将定子绕组分解为十个分绕组,工作时各个分绕组产生的磁通势相叠加与原绕组相当。各个标准电池分别接入驱动电机还可以带来一个好处,电池均衡的对象不再是整个电源系统而转化为各个标准电池,所涉单体电池数量仅为整体电池的十分之一。更有意义的是,十个标准电池分别经逆变器接入具有十个分绕组的驱动电机,其功效相当于用十个小电机共同承担电动汽车的驱动。从理论上讲可以分别控制每个分绕组参与或者不参与驱动,利于电动汽车应对多种复杂工况。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起步或者加速时确保全部分绕组参与驱动抑制大电流冲击,巡航行驶时控制各个分绕组逐次停歇方便相应的小电池散热,当某个分绕组或者为其供电的标准电池发生故障时其余分绕组继续工作就能避免电动汽车突然失速。 三、总结 总之,既然欠缺远途行驶能力是源于十九世纪的现行电动汽车技术架构的系统性缺陷,那么基于现有电池技术构建新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算的、涵盖电力供应和电源及驱动系统的电动汽车技术架构,或许是化解电动汽车诸多难题的有效路径。 作者:庄森 禹茜 单位:郑州大学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产业经济论文 一、发展规律 1.环境可承载规律。 决定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中环境的可承载规律也影响重大。随着现在各大城市的污染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环境恶化的原因归结到汽车的使用上。因此,必须找到一种低污染或零污染的交通工具,这样才能解决实质问题。 2.技术推进规律。 电动汽车作为新一代的交通工具其技术组成不仅包含了原有的机械技术、驱动技术和控制技术,还使用了最新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端科技,这些技术的全面发展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并且为其发展打下基础。 3.市场拉动规律。 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只有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认可才能够促进产品的再生产,而产品的使用价值是需要通过销售市场来体现的,任何一个产业都会遵循这个规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高涨,想要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注重对其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我国的国情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于他国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量小、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等。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要做到主动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改变以往被动适应的固有方式,让产业和经济两方面和谐发展,以科学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依照国情制定合理的产业化途径。 1.与我国能源现状相结合。 随着近些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年均石油进口量不断上升,汽车燃油消耗量逐年增加,发展电动汽车产业首先要解决能源消费结构的问题,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保证能源的安全稳定。 2.与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 新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性。进行产业化的电动汽车发展过程要注重其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相互融洽程度,适应我国的环境特点,发展零排放的低能耗工程。 3.与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相结合。 面对目前我国汽车技术依旧没有实现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情,电动汽车产业在发展之初,要牢牢把握住各国均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情况,积极地加大研究投入,让产业化带动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增强我国的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 4.与我国汽车市场现状相结合。 近10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狂飙式发展,汽车销量从2001年占全球4.3%,到2010年攀升至23.5%,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未来10年我国汽车将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我国将逐渐步入“汽车社会”,迎来汽车消费大众化的时代。据专家预计,至2015年国内汽车的产能将达到3800万辆,消费量将达到3000万辆,我国汽车消费将占全球汽车总消费的25%左右。这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电动汽车产业在开始发展之初,认清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经济规律,充分利用汽车市场的竞争机制,减少国家政策对市场竞争的过度干预,在短期内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得到最快发展。 5.与我国汽车法律法规体系相结合。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在维护汽车产业利益的同时努力把产业的附加影响降到最低。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颁布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2020年中国将构建起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这必将为促进我国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与国际电动汽车产业接轨 为了发展汽车工业常常需要通过市场来换取技术,中国市场的发展受制于别国的先进技术。因此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之初,应当积极投入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争取在世界上取得超前的地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1.以技术研发为基础。 首先,要将核心技术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和研究投入的主要方向。只有掌握了产业的核心技术才能够真正掌握产业的“命脉”,实现产业链的水平分工,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2.注重调整汽车产业结构。 将结构调整贯穿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始终,在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政府部门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上,而是多关注高科技的核心产品和技术,通过充分的思考来指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3.积极进行产业转移。 产业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全球的资源,更需要全球的市场。从国内外环境看,国际汽车产业呈现由汽车制造向汽车研发转移的趋势。我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将从电动汽车产业研发转移中获取更多机会。我们需要适时地制定出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策略,不失时机地走“引进来、走出去”的特色发展道路。 四、市场经济体制下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 1.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对于未来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制度,也要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方面,要以空前的热情和努力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传统汽车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 2.加快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力度,尽快掌握核心技术。 政府应以更大的力度支持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毫不放松地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巩固己有的优势地位,加大科研的力度,走一条“吸收-引进-创新”的道路,形成国内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防止产业发展在技术上受制于人。 3.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提高消费者成熟度。 促进电动汽车消费的关键是降低产品价格。从汽车市场看,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北京、成都等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巨大的消费潜力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推广电动汽车需培育国内消费市场,电动汽车只有在消费者的广泛使用中才能不断得到改进,其社会效益也才能得到体现。 五、结语 纵观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发展已不单单是在汽车行业内部的经济发展,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它的发展也将带来一场低碳环保的技术革命和创新。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应用各方面的推动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巨大推动力,不断的革新电动汽车技术,满足市场的新需求,优化产业的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电动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作者:干波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电动汽车论文:试议电动汽车技术与推广应用 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技术特点 1.充电站技术要求供电系统技术要求:供电系统为充电站提供电源,它的容量要满足充电、照明、监控、办公等用电的要求。充电系统技术要求:(1)充电机安装要求:充电站点应考虑安装防雨、雪的顶棚,以保护充电设备;充电机安装在室内时,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安装通风设施;充电机应安放在距地面一定高度的地方,满足防雨、防积水要求;(2)电气连接:结构上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插座在屋檐防雨线外或室外时,安装高度应在离地面0.4m以上的位置。插座要安装在合适的防雨箱内(防护等级IPX3及以上)或者采用其他防雨形式。计量要求:对充电机输入端计量时,可采用有功电能表,准确度为0级。 2.充电方式慢充模式(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都随车配备了车载220V充电器,只需外接220V单相电源插座即可充电。充电电流为10A,功率为2千瓦。充满16千瓦时容量的电池需8~9小时,充满70千瓦时的容量的电池约需40小时。快充模式(目前只适用于纯电动汽车):汽车快速充电需建设专用充电站场。单台汽车充电采用380V,100A电流进行充电,充满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 二、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情况 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建设情况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建设情况上海市,早在2006年即开始对电动汽车技术标准进行专项研究,并针对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动力电池应用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在充电模式方面,上海市倡导采用分散式慢充模式在夜间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以充分发挥对电网的移峰填谷作用,避免集中大电流充电对电网的冲击影响。上海市在充电站试点建设方面走在国内前列,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已于2009年8月下旬正式向社会开放,它是国内第一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站内设置了4台路边充电机和5台停车场充电机。充电站采用了车载充电和非车载充电两种方式,充电服务对象涵盖了从小型乘用车到大型商用车的各种车型。目前充电站主要为上海市政府班车、社会电动公交车汽车、上海动力公司营销车(移动式营业厅)、电力工程车等44辆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三、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1.充电站的快充模式问题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基本均采用0.3C慢充模式,充电主要对象是公共巴士(一般采用换电池的方式)、工程用车等对充电时间要求不高。而大规模采用电动出租车、公务车和社会乘用车,如果仅采用慢充模式充电时间较长,客户充电缺乏便捷性。充电站需要采用快充模式,目前在快充模式下对电池性能、充电标准、现场操作规程以及运营经验方面的影响和论证还比较欠缺。 2.消防系统设计问题由于锂离子电池燃烧剧烈,需要特殊的消防手段和措施。充电站的消防系统须包括烟雾监测系统,消防砂坑和干粉灭火器,还需配置电池牵拉设备,以便将燃烧的电池拉出车外(。锂电池着火会发出白光,温度很高,采用普通的泡沫灭火器无法灭火)。 3.电磁辐射问题电动汽车充电站电磁辐射较强,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影响通信系统(上海漕溪站的充电机运行,就曾经导致其他充电机不能启动)。 4.谐波的治理问题电动汽车充电机是一种非线性设备,会产生谐波电流,导致电网电能质量下降。当充电机运行产生谐波超出相关标准规定的指标时,可采用常规的谐波治理方法如:加装有源滤波装置等进行治理,使电能质量符合一般用户接入公用电网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整流变压器来代替原有配电变压器,从而起到抑制谐波污染的效果。5关于充电接口问题由于目前各电动汽车及充电机生产厂商的充电接口尚未统一。 四、结论 充电站、充电机和充电接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是今后影响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今后我国要实现充电机生产和充电接口的标准化,建成充电网络为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并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标准规范、配套政策等相关研究。开展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电池系统等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订工作,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为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江浩瀚郑剑南单位:国网邢台供电公司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运营模式投资收益评估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实现手段 通过更换和改造采集终端及智能电表,实现电力公司经营区域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开展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高级分析与应用。 2营销互动化建设 2.1营销互动化建设必要性营销互动体系的核心是营业厅互动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依托营业厅标准化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选择试点开展互动化建设。营销互动化建设运营更便捷客户服务,提高电网企业信誉和客户满意度、提升营销业务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电力企业客户服务和营业管理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 2.2营销互动化建设实现手段它通过人机对话、互联网、手机等方式实现自助缴费及业务查询办理,解决营销人员与顾客隔离的问题,从而缩短营销路径,能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3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 3.1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必要性推行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是实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若本地有新能源产业基地更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它的建设和运营将引导能源消费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比重。 3.2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实现手段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推行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利用电能绿色能源特色,抢占环保旅游市场先机。充分考虑充电设施的示范效应,其选址重点考虑选择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商业或住宅区域,企事业办公或公司营业区域,推动社会公众对电动汽车及其能源供给方式的理解和认识,科学实施工程设计,规范外观视觉标识,建设成标准化工程,提升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形象。 4智能园区建设 4.1智能园区建设必要性开展智能园区建设是降低客户生产能耗、提高用电效率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客户用能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控,结合电网运行和企业生产的情况,对采集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客户提供专业用能服务,有助于实现电网对客户负荷的全面协调与综合控制,并实现电网与客户的双向互动。漯河是一座食品加工、盐化工为主的轻工业城市,第二产业产业结构比将接近80%,是中国食品名城。现已发展形成门类齐全、大中小结合、食品加工及盐化工全面发展的产业体系。漯河以食品加工主导的特征明显,公司辖区内食品加工企业较多,并新增以盐为基础的化工企业,提高企业用能效率能对缓解能源紧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4.2智能园区建设实现手段实现对产业集聚区内客户的电能进行电量指标分配、监测、预警,提升客户电能使用效率;确保客户负荷正常供应,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引导客户有序用电,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配合政府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客户的耗电情况,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用电服务,降低客户用电成本。通过智能园区试点建设,对入住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能效分析,提供专业的用能服务,合理安排生产流程,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缓解电网负荷压力,削峰填谷,提高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5智能小区建设 5.1智能小区建设必要性智能小区以中低压通信网络为支撑,将各种用电设备、信息采集设备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客户和电网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实时双向互动,并且系统地管理互联的设备,构筑了舒适安全的用电环境与居住空间,满足了人们家居用电需要,提高电能在日常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并且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分布式电源的系统接入,满足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 5.2智能小区建设实现手段以投建试点为主要方式,构建基于电力光纤到户的小区低压通信网络,实现用电信息采集、小区配电自动化、智能家居等业务功能的接入,并且通过智能小区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对小区内各项功能应用进行统筹管理和展示。通过建设小区配电自动化提高小区供电可靠性;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自动抄表和计费、收费;建设多种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双向流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用电和增值服务;通过家庭智能交互终端对用电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6结语 发展用电智能化建设,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电力公司“一强三优”的发展战略目标,构建“三集五大”体系,推动实现“两个转变”。通过用电智能化建设,具备以下成效:1)实现电力客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通过用电环节的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园区、智能小区等项目建设,实现电力和信息等的双向流动,实现电网与客户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提高供电优质服务水平。2)开拓电网增值服务通过用电环节的智能园区、智能小区、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项目建设,为小区客户提供“三网融合”、智能家居管理等业务,为工业客户提供电力定制、能效管理,积极贯彻需求侧管理要求,进一步扩展电网企业的服务空间。社会效益1)充分展示电力公司企业形象,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智能化建设,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灵活、高效,保证客户可靠供电,为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展示电力公司企业形象。2)节能减排,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的比重。 积极开展能效管理,提高客户用电效率,特别针对高能耗企业,开展用能诊断,提供能效和节能服务,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方针,提高电能消费比重。经济效益1)开拓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通过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的消费比重;通过智能园区项目建设,开展供电增值服务,进一步拓展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2)、指导客户合理用电,减少电费支出通过实时了解客户用电特性,依托用电环节智能化建设,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适应国家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电价政策,为客户合理制定用电策略,减少电费支出。 作者:王银慧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关于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在首位,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粤府函〔2010〕50号)精神。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的要求,加快我市产业升级转型步伐,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据我市电动汽车产业的现状,提出如下意见。 包括LNGCNG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本意见所称电动汽车。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 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面对当前能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国家陆续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国家、省都把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作为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应对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去年以来。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推动电动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今年国家工信部还牵头制定了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今后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规划。 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是战略先导产业。对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把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崛起作为转变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重点,加大支持培育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市具备发展电动汽车的基础和条件 (一)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建设运行取得效果 国唯一一个“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落户我市。12年来,1998年。市主要在公务、出租、公交三个领域开展试验示范,运行里程超230万公里,具备了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所需的充电、维护、车辆故障检测与排除等能力;建成了电动汽车平安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整车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数据处置及网络通讯中心”拥有了电动汽车运行试验、检测试验数据库。 (二)拥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市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电动汽车技术贮藏取得一定的突破。落户我市高新区的汕头兆成电动车辆技术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车用动力电池、大功率驱动电机、智能控制器十大核心技术并取得了专利。自主完成了第一辆实用性纯电动轿车原型车(ZC7010A改装试制和试验。国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锂离子动力电池与稀土钕铁硼永磁电机合成)电控管理系统等30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另外,市还拥有21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相关企业,这些企业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例如猛狮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市已经拥有了生产或者改装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局部关键零部件的各种技术,总体来说。具备电动整车生产能力,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抓住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产业化和示范应用为重点,坚持以市场为主和政府推动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产业发展和产品应用相结合,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汕头建设成为具有一定产业规模、拥有自主品牌、技术领先的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2基本原则 立足加快推进我市电动汽车发展,1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发挥自身优势相结合。加快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集聚一批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2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相结合。逐步形成产业链。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综合环境。3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投资相结合。 大力扶持相关企业,4坚持以示范运行带动产业的方针。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协调引导建设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争取在市达到生产满足以上示范运行的电动汽车整车的能力,实现以示范运行带动外地生产,外地生产支持示范运行,更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达到示范应用的电动汽车2464辆的规模,其中:新能源(LNG公交车1613辆,新能源(LNG乡村出租车431辆。中心城区设立4条纯电动公共汽车示范路线,纯电动运行示范车辆60辆;纯电动出租车200辆;南澳岛纯电动公交车20辆,纯电动旅游观光车120辆,纯电动自驾体验车20辆。建设满足上述示范应用车辆运行的充电站2个,电池更换站16个,至2012年。LNG加气站15个。 初步建立适应电动汽车发展要求的配套设施网络、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实现电动汽车在乡村公交系统的规模应用,2015年。电动轿车进入家庭;初步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形成一定规模的电动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局部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成较为完善的电动汽车配套设施网络、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用10年左右时间。电动汽车实现幼稚的市场应用,拥有1家以上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核心技术的国内电动汽车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产业链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四、电动汽车产业培育发展的路径 (一)以示范运营为手段. 全面扩大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的范围和数量,全面推进公交客车、经济型电动轿车、公务车等示范运行,原有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的基础上。实施财政资金对示范运行车辆的补助,进一步夯实示范运行的基础。联合供电、供气相关企业建设充电站和加气站,鼓励相关企业建设充电站和电池更换站,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电动汽车应用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开拓电动汽车的市场,使市场开发和技术幼稚过程相吻合,以幼稚产品带动市场开发,以幼稚市场促进产品研发,加快市场化进程。 (二)以关键零部件为核心. 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力度扶持拥有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企业的发展。培育知名品牌,打造电池、电池资料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带动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攻关,汽车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氢能源汽车高压泵及电机、LNG储气箱及相关高性能资料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形成突破。以纯电动汽车为方向,促进和引导整车生产商进入我市,以零促整,实现整车、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全面发展。 (三)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园区) 园区用地规模3km2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澄海区岭海工业区周边规划建设汕头市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制定和落实园区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外地企业和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企业落户,重点引进电动公交车、电动专用车、电动轿车等电动汽车整车项目及关键零部件项目。鼓励国内外研究机构在基地设立研发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大力培养电动汽车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建成国内电动汽车重要生产基地。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推动我市新能源公交事业发展;核准了国新能源有限公司“稀土铷铁锂电池、稀土铷铁硼永磁电动机、电控与电池管理系统一期项目”立项;积极引进美国正道汽车公司在汕头设厂;整合外地资源,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和扶持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近期市政府又引进深圳广聚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性合作伙伴。引导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拥有核心技术的汕头兆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培育,当务之急是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推进项目的实施,加快整车生产能力建设。要尽快与深圳广聚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新能源公交车合作细则,发展我市新能源公交事业。要加快落实国新能源项目用地,加快推进猛狮和汕头兆成合作项目。要更加主动与美国正道公司接触,争取他下决心在汕头投资建设电动汽车项目。 (五)健全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撑体系 加快性能检测实验室、动态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混合动力检测实验室、燃料电池检测实验室、排放性能检测实验室和碰撞性能检测实验室等六个实验室的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尽快实施“电动汽车平安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整车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数据处置及网络通讯中心”简称三室一中心)功能完善项目。形成可按国家规范及相关国外规范、行业规范、相关技术要求和试验规程,实施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检测试验和考核的能力,为国家电动汽车检测试验中心得到认证和授权打下基础。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公共技术基地、完善检测和实验平台。 五、有关措施保证 (一)整体工作支持措施 落实责任。市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统筹协调领导小组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各项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相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二)应用推广支持措施 实施政府优先推销,1加大电动汽车的政府推销力度。并逐年扩大推销规模。 2鼓励支持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积极支持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单位申请国家、省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 3鼓励支持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电池更换站、LNGCNG加气站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措施 加快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支持整车集成开发、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1支持电动汽车的示范和推广应用。支持电动汽车企业的产学研联合攻关。 以及组建省、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2鼓励和支持电动汽车企业申报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级重要科研设施和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支持电动汽车的改扩建项目、引进技术和装备项目,3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优先给予用地、信贷等支持。对符合产业政策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支持企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等。4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动汽车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 发展总部经济。鼓励相关电动汽车企业在市设立地区总部,5支持企业在汕设立企业总部。并按相关政策给予资助与奖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县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基地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 (四)检测服务支持措施 落实责任,1加强电动汽车检测试验、共性技术开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筹集资金。加快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2鼓励支持电动汽车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效果转化为地方规范和国家标准。 (五)财政金融和人才支持措施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1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零部件和整车技术研发,支持电动汽车运行(补贴)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及配套设施建设,支持高端人才的引进等。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动汽车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申报国家各类专项补助资金。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税费减免政策,引导企业用好国家、省相关减免税政策。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担保体系的作用,2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引进外资投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积极引进人才。发明条件引进电动汽车产业领域的国内外优秀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电动汽车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 (六)完善电动汽车政策环境 研究对纯电动汽车停车费和道路通行费实行优惠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尽快出台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停车优先、充电价格优惠以及办证绿色通道等政策的具体设施细则。
制造论文:企业绿色集成制造系统管理论文 一、绿色集成制造的特征 1、绿色特性 (1)产品的绿色性 绿色集成制造的目的首先是生产绿色的产品,这是绿色集成制造的关键环节。只有生产的产品是绿色的才能保证产品的包装、运输、营销、实用、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绿色性和顺利进行。 (2)技术的绿色性 技术的绿色性,一方面能够保证生产产品的绿色性,另一方面使生产的过程绿色性,从而保证生产人员的健康水平,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技术的绿色性是说,采用的技术是成熟的、绿色的,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损员工健康的物质。 (3)过程的绿色性 绿色集成制造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使用、绿色回收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其绿色性。尽量最大化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 2、集成特性 (1)绿色集成制造的领域集成 绿色集成制造涉及制造领域、环境领域、资源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绿色集成制造就是这几个领域的交叉和集成。 (2)绿色集成制造的技术集成 绿色制造是绿色材料、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使用、绿色回收等多种技术的使用集成,归纳起来主要应考虑“六绿”问题。 (3)绿色集成制造的效益集成 绿色集成制造成功实施,不仅是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的行为,更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集成,将是一个“三赢”的过程,因此绿色集成制造是可持续战略实现的有效途径。 (4)绿色集成制造的信息集成 绿色集成制造系统除了涉及普通制造系统的所有信息及其集成考虑外,还特别强调与资源消耗信息和环境影响信息有关的信息应集成地处理和考虑,并且将制造系统的信息流、物料流和能源流有机地结合,系统加以集成和优化处理。 (5)绿色集成制造的过程集成 绿色制造所揭示的概念表明,绿色制造覆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考虑资源,能源的利用和环境影响问题,是基于绿色考虑的全生命周期集成。 (6)绿色集成制造的社会化集成 绿色集成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社会化的集成。企业、产品、用户三者之间的新型集成关系:企业要真正的实施绿色集成制造,必须考虑产品寿命终结后的回收和处理,这样才能形成新型的企业、产品和用户的新型集成关系。 (7)绿色集成制造的功能目标集成 绿色制造的功能目标是多方面的。此功能目标集成模型简称TQCSER模型,其中T表示时间,Q表示质量,C表示成本,S表示服务,E表示环境影响,R表示资源消耗。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制造目标当中不包含目标E和R,而是将其相关功能分布于T,Q,C,S四个目标之中。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制造业己成为环境问题的主要源头,另一方面,IS014000的实行使得各国制造业必须重视环境问题。因此,环境目标和资源目标已发展成为与T,Q,C,S同等重要乃至更加重要的功能目标之一。另外,TQCSER模型还表明,T,Q,C,S,E,R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构成了一个绿色集成制造功能目标的有机体系。 3、制造特性 绿色集成制造的主要手段是制造,目的是在尽量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制造活动,创造出产品供人们消费使用,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制造是十分显然的主要特性。 二、高耗能污染企业绿色集成制造系统管理 根据绿色集成制造的特点、可持续发展对制造业的要求,可以把绿色集成制造系统的体系机构概括为两个目标、两个过程、四项内容。 1、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目标 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目标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是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始终按照绿色集成制造的三项内容要求,对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过程进行全过程最优控制,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制造系统的效用,利用不同技术途径,最终实现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制造目标要求。 2、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过程 绿色集成制造的两个全过程控制,一是指具体的制造过程即物料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具体绿色集成制造的过程。另一个是指在构思、设计、制造、装配、运输、销售、售后服务及产品报废后回收的整个产品周期中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问题,以实现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资源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广义绿色集成制造过程。 3、绿色集成制造的四项内容 绿色集成制造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即采用绿色资源(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历经绿色的生产过程(绿色工艺技术、绿色设计、绿色包装、绿色生产设备、绿色营销等),通过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和目标集成生产出绿色产品。这四项内容是用制造系统工程的观点,综合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原材料的生产到产品报废回收处理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系统地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 三、结语 对于高耗能污染企业必须转变生产方式,采用绿色集成制造模式进行生产,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被社会所淘汰。当然,绿色集成制造系统只是一个框架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艳伟 黄宜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云南省统计局能源处 制造论文: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论文 一、内部控制管理的涵义与作用 1.能够确保内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应用、反馈、整理、分类以及归类,可以依靠具有相互制约功能的管理组织结构对其进行约束,从而更加有效的对信息的全部环节进行管理,最终能够确保内部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能及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更好的提供信息给信息的使用者使用。 2.有效的对资产安全进行管理。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其所有的资产比较多,为此,很难对所有的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然而依靠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提高资产安全管理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了机械制造企业资产在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最终能够有效的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失的情况。 3.能够促使机械制造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多种多样,为此,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能够及时对所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同时根据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规避,最终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4.促使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管理是覆盖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依靠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售后服务、制造加工、材料采购等环节的问题,并能够合理的解决问题,从而促使机械制造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环境比较薄弱。 当前,机械制造企业普遍都成立了与内部控制管理相关的机构,而且还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因为企业并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管理,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成员并没有全部参与,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不能有效的执行,甚至是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机械制造企业还存在员工素质不高、管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从而导致了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环境比较薄弱的现象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2.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重视风险的防范。 目前,机械制造企业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内部控制管理不够重视风险的防范管理,并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特别是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导致了内部控制管理不能有效的在风险防范中进行管理,最终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机械制造企业内部信息管理效果不明显。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信息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然而,比较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导致了各部门不能有效顺利的沟通,最终不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 4.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审计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合法性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是评价和防范内控制度时效性和缺点的主要方式。但是,当前的内部监督审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不能有效的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指导。 三、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1.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够保证其工作的顺利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为内控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一定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文化进行优化,凭借营造文化气氛。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促使企业的全部员工更加了解内部控制管理并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从而促使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顺利进行。紧接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凭借培训、再教育等方式,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相关能力的提高,从而能为机械制造企业顺利展开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人才。然后,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通过设立具有扁平化特点的管理组织结构,促使内部控制管理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最后,要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形,及时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调整以及科学的补充,特别是要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2.加大对风险的管理力度。 机械制造企业要建立以风险防范为关键点的内部控制管理,从而能够促使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首先,机械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流程,合理的设置风险管理数据库,其中要包括责任管理部门、影响性、产生原因、特点、种类等内容。紧接着,要建立有效的生产经营标准化流程体系,并与风险控制制度相结合,对风险的信息进行收集、对风险进行防范处理、对产生风险的责任进行界定、对风险的数据进行分析等,从而促使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3.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进行。机械制造企业要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把企业的基本部门纳入其中,包括销售、财务、管理、生产等部门,从而形成一个可以进行信息分享、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而促使信息的利用率、准确性以及时效性的提高。除此之外,能够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能够有效的分析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促使了内部控制管理针对性的提高。 4.加大内部监督审计的管理力度。 机械制造企业加大内部监督审计的管理力度能够促使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评价的准确性的提高,同时也能促使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管理,从而依靠科学的审计机构,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其侧重点在于对企业的综合业务以及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外部监督审计而言,主要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科学的分析企业的事后审计,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进行系统的监督审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管理,可见内部控制管理是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内部控制管理也是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机械制造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并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利用上述的几种有效措施促使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促使机械制造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陈百良 单位:浙江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制造论文:数字化制造背景下产品设计论文 一、Pro/E与数字化制造 (一)操作中的“数字化” Pro/E在产品开发设计时主要通过参数化来实现。通过几何约束和尺寸约束,把握设计对象造型模块的特征与关联,有效地控制了模型修改的一致性和造型风格的统一性。主要有两种操作类型:一是尺寸约束参数化,对形状特征进行尺寸约束;二是定位约束参数化,即对特征进行定位约束。 (二)数字化设计制造 自从数字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就改变了过去图纸、模型式的制造方式,利用CAD、CAM等技术,实现了无图纸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被称之为数字化设计。随之,信息集成的数字化设计产品与多功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化的生产制造设备等信息并联,使设计的产品能被快速加工成型,这个过程被称为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制造实际上就是在对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的描述中建立数字空间,并在其中完成产品制造的过程。2014年10月8日中国新闻网刊载了一条新闻:据《纽约每日新闻》报道,世界首款3D打印汽车终成现实……它的制作周期为44个小时,并且最高时速可以达到80公里每小时。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在青岛第二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会上表示:“近期,教育部正在制订方案,让3D打印机走进学校,促进3D打印教育普及。同时,科技部、工信部也正在探讨3D打印产业化问题。”诸多实例表明,3D打印技术已然进入并应用到了生产制造领域。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对相关媒体也表示,3D打印代表了制造业的数字化。综上所述,数字化设计已经是数字化制造中的一个设计环节,在工业制造业的大系统中被称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Pro/E操作中的“数字化”主导设计经过机床系统的处理后生成程序段,进入机床成型或3D打印快速成型,即完成了数字化设计制造。 二、Pro/E建模与辅助设计 Pro/E作为美国PTC公司推出的软件,目前是最普及的三维CAD/CAM/CAE应用软件之一,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全方位的产品开发软件,集合了众多强大的功能,如草绘设计、产品组件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它将设计造型的特征以全参数化的方式在其三维建模系统之中运算,形成了其特有的全参数化三维建模功能。利用Pro/E进行设计实践时,常见模型利用软件自带的功能即可组合形成,不规则的或造型较复杂的造型则需要用二维草绘的方式来完成,具体是建曲线轮廓,再由曲线轮廓创建曲面,再根据造型旋转曲面,或切割曲面等方式来完成;结构更复杂的造型,则需要进行建模前的结构分析、特征分解等工作,将这些复杂造型解构成为单一的造型,按“零件”来进行造型建模,再分析这些零件间的位置关联关系,进行组装装配完成建模工作,最后转化为实体模型。利用曲线轮廓特征、拉伸、拉伸加厚、实体切除等方式的油壶模型。现代制造企业的竞争,是产品和设计的竞争。企业产品的开发越来越依靠现代化的产品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现代产品设计方法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运用工程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使计算结果达到最优化,使设计过程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以此来看,行业发展的现状使产品设计师必须熟练掌握Pro/E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便于提高产品设计开发的周期、节约设计成本等。 三、Pro/E设计创作与案例展示 当前设计的理念已逐步从“形式追随功能”转变为“设计追随情感”,产品意象造型设计已成为工业设计重要的研究内容。Pro/E作为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软件,它在实践中拓展了设计师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设计师对设计造型的开发能力。在产品外观、细节、特性以及功能等方面,设计师均能利用Pro/E完成外观模型以及概念设计原型的制作。Pro/E的强大功能是需要设计师的“催生”才能发挥出其超强的设计功用。数字艺术家肖永亮说,他们团队在做《泰坦尼克号》电影特技时,所在公司的硬盘大小也只有2GB,但作品仍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这就是说,他的团队能把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到极致。所以,设计师需要利用其独有的创作造型思维、具备一定的空间设计解构和组合能力,才能将Pro/E软件的辅助设计作用发挥到极致,达到预期的设计意图。在进行教育部课题“3D打印与数字化制造背景下的产品设计研究”研究过程中,科研团队的一项成果参加由中国航空学会2012年主办的“‘创新杯’第五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中,团队成员李凤芳主创的作品《“凤之翼”未来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设计》获得了“优秀奖”。该无人机设计方案,采用大展弦比机翼,前缘呈弧线状小角度后掠,无尾翼布局。机翼中央部分弦长较大,机翼可分为中央翼和外翼两部分。在中央翼的上部,采用弧形机翼嵌入,使中央翼和弧形翼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气流通道。通过在中央翼上部安装3个直径为1.4m的电机和螺旋桨,对通道中的空气进行加速,使飞机中央翼部分的升力大大提高,以此提升全机的升力,也能改善飞机的低速飞行和失速特性。中央翼和弧形翼的良好气动力布局设计,能保证无人机的飞行和操纵性能比常规的直机翼布局无人机大为提高,特别是在纵向的俯仰控制上更具有较大的突破。在纵向的俯仰操控性能上,中央翼和弧形翼的气流通道,配合中央翼的S型高升低阻翼型,使飞机具有纵向自稳的特征。在中央翼后缘设置控制面,对飞机进行操纵,从而不需要设计尾翼对飞机进行安定和控制,大大减小了飞机的重量,提高了无人机的结构利用率。从气动布局设计上看,本方案相比于其他布局的高空长航无人机,其气动布局的创新是其总体性能优良的最大保证,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作品设计中,Pro/E软件作为主创软件,经过设计图、油泥造型局部模拟,最终利用其完成了设计建模等。产品设计从某种程度来讲,横跨工科(生产制造)和艺术(外观形态)两个领域。综合来看,Pro/E软件能将设计至生产全过程集成到一起,让所有的用户能够同时进行同一产品的设计制造工作,即实现所谓的并行工程,完成产品的数字化制造设计环节。同时,Pro/E软件也能将设计创意中的产品原创“指甲图”即手绘产品造型设计稿,利用其软件功能变成模拟造型,完成产品的艺术外观设计。 作者:杨明彦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 制造论文:VMI电子制造业库存管理论文 1VMI的主要和实施程序 1.1VMI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库存管理是以客户发出的订单作为补货的依据,而VMI则是以实际的市场需求或者预测到的近期内的市场需求作为是否补货的原则。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降低双方的库存,减少运作成本,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VMI的实施,要求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信任,愿意一起改进供应链管理;双方高级管理层要足够重视,落实有关的负责人员,为以后各部门紧密协作打下基础;双方要建立起可靠的信息平台,将关键信息在平台上进行分享,信息技术、采购、后勤储运等多部门要紧密协作,提高效率,实现双赢。 1.2VMI的实施程序 随着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壮大、管理的规范、市场的规范,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技术会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中国商业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第一步,供应商管理库存框架协议的沟通与制定。这是VMI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供需商和企业要在良好沟通和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框架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合理的订单业务程序,确定供应商管理库存应遵循的制度。第二步,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验性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首先要一定范围定进行实验,发现试验中的问题,供应商和企业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完善框架中的协议的有关内容。第三步,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全面实施。在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从销售点获得的信息及时要求供应商补货,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电子制造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任何企业一方面要追求尽可能大的利润,使资金能够更快地流动,因此不希望有任何形式的库存存在,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有着充足的原料、设备来抵御外界市场原料价格上涨的危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与持续性。特别是对于电子产业尤其如此。电子产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行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在不断地缩短,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电子制造行业面临着是增加库存量还是扩大再生产能力的选择问题。①信息有效沟通方面的原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是不确定的,每个星期的需求数据都是不同的。电子制造企业如果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库存,就很难满足客户的需要,形成与市场的脱节。除此之外,设计的变更、电子制造业内部库存信息的准确度也是影响企业库存的重要因素。在供应的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况等都是库存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相关环节之间,要做到快速有效地保证生产,必须使其实时传递,信息传递链过长,会减慢流通速度并造成信息失真,因此电子制造行业要拓宽信息渠道,关注设计变更。②供应商评估方面的原因。供应商参与VMI实施是实现电子制造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现阶段电子制造行业VMI项目的实施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并不完善,对于供应商评估指标并不含有VMI订单管理模式的落实情况,导致供应商参与积极性较差,流程的改进、优化和实施,是项目中难度最大、耗时最多的一项,每一环节的数据准确率都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供货商的积极参与对于实现双方紧密协作,保障VMI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作用。③有关合同签订方面的原因。企业现有的合约签订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进而导致电子制造行业和供应商的利益无法获得有效的保障。只有完善的合约签订制度,才能有效地保障供应商应有的经济利益。 3VMI在电子制造业中实施的价值 VMI给电子设备制造商所带来的价值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并且提高原材料的齐套率。②通过实施VMI可以将库存周转时间缩短,这样就减少了库存资金的占用。运用VMI库存管理的方法,原材料的货物所有权是在其应用到生产线上之后,才从供应商那里转移到制造商,这样又可以大大提高制造商的库存周转率。例如国内一家有名的电子设备厂商在使用VMI的库存管理方式之前,库存周转需要1632天,实施以后该厂商的库存周转时间可以减少2-7天。在物资采购上,长虹推行了三种措施来提高资金周转速度,这三大措施之一就是实施VMI的库存管理方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财务结账周期降低了一半,资金周转率提高了三倍,并且仍在持续提升中。在同行业当中长虹的物资采购总成本属于相对较低的。③提高了预测数据的准确性,推动了企业内部改进。制造商需要及时更新产品的供货信息,才能有效利用VMI所带来的收益。④通过VMI方式,使供应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延伸部分,实施VMI后,供应商可以掌握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明晰哪些产品热销,哪些产品需要改进、升级,可以及时向企业补货,供应商本身也就不会积压很多的货品,降低了库存成本。⑤通过VMI方式备货可满足和弥补临时计划带来的紧急项目需求,提高了供应链的柔性和持续改进能力。 4结论 电子制造业正经历全面而深刻的调整与变革,在实现多渠道布局与网络深化的基础上,强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上下游的联动管理,可降低融合发展的风险与成本。实施VMI不仅可以降低双方的交易时间,而且可以使上游企业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客户的满意度。对于供应链下游的企业来说,实施VMI还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减少存货投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VMI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使资金风险和库存成本大幅度下降。 作者:许绘萍 张敬云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制造论文: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一、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先进经验 (一)美国的第三方物流经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汽车企业遭遇了来自德国、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迫使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客户管理和销售终端管理的同时,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物流管理上,以期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美国汽车制造企业逐渐发现使用第三方物流远比企业自己运作汽车配送要省钱,在此背景下,通用与福特先后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企业间的高度互动协作,实现物流的最高效与最经济。通用和福特所强调的高度互动协作,实质上已经不再是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委托关系,而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共享基础上、对物流解决方案的探索。一方面,物流企业看重内部职能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汽车制造企业外化的内部功能。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与汽车制造企业共同研究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在最近3年内,通用汽车平均使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36家,福特汽车平均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28家,保障了两家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 (二)日本的JIT精益物流理念 日本是全球最重视物流、库存管理的国家之一。以丰田为代表的JIT精益物流管理模式帮助其在短短二十年间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汽车制造企业。JIT精益物流管理理念,主要是指企业将流水线上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送到必要的生产地点,其目标是追求生产过程中的零库存。零库存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每个零部件需要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哪个工序需要都有严格规定,以尽可能实现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正是依靠这点,日本汽车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北美市场后,迅速取得成功。二是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生产需求。零部件等物品的物流采取了“及时制”管理模式,并依此建立了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使得物流管理可以完全根据生产要求运转。三是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由于库存时间大大缩短,零部件的损耗降至最低,库存流转期间的质量问题大为减少,且避免了零部件的过时,确保了产品质量。 (三)欧洲的数据公共平台建立经验 以大众、奔驰、宝马、保时捷为代表的德国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建立数据公共平台,大大提升了物流管理效率,其做法迅速被全欧洲汽车制造企业所接受。利用数据公共平台,不仅汽车制造企业自身的数据交换十分迅速,与其保持合作关系的零部件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汽车经销商等都可以共享相关信息与数据,进而围绕汽车制造协调各自工作,合作效率大为提高。数据公共平台的主要优点如下:一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先进。汽车制造企业的公共数据平台是整个制造工艺的司令部,生产厂家、部件厂、供应商、物流企业都会根据这个数据平台来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并按照要求进行配送。数据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各家企业的执行情况,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转。二是服务方式多样化。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一,客户的需求也不一样,数据平台会根据订单提出不同的供货模式,以支持个性化订单生产。相关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供货要求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三是包装与仓库管理十分先进。由于采用了条形码技术,在仓库管理系统中,每个需求与供应都可以精确到极致,且包装环保、实用,极大降低了库存包装环节的费用。四是运输反应能力超强。由于数据共享彻底,物流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予以响应,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随时掌握物流情况并做出必要生产调整,完全实现了向全球供货的物流管理能力。 二、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大多采取了一体化自营物流模式,即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中间件再到半成品采购物流、制造物流以及分销物流都是由汽车制造企业自己完成。换句话说,汽车制造企业既要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还要完成整个物流过程。这种模式导致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出现诸多问题。一是汽车生产过程的物流供应链过长,不易掌控的因素较多。中国大多数整车生产企业是合资企业,即使是完全国产化的汽车企业,汽车核心部件包括发动机、减速器等都是从国外采购。从采购到实际使用的过程非常长,企业不仅要支付大量采购费用,还要支付高昂的运输费用,很容易受到市场供求影响,导致采购方面的物流费用不易控制。如因某个零部件不到位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不得不采取空运方式,产生大量额外物流费用。二是零部件供应商分布较广,使供应商地理位置过于分散。中国幅员辽阔,零部件供应商往往会出现在多个地区,使用汽车运输往往容易受到交通条件限制,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的柔性,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三是合作意识差。虽然现在不少汽车制造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基地,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销售网络和中心库,但由于汽车制造企业习惯了包办所有物流业务,加之汽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缺乏高效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导致整个物流运转效率较低。有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心库利用率还不到30%。各家汽车制造企业往往更重视整车物流,当整车运送到达目的地后,往往空驶回来,致使企业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合作意识差导致中国汽车制造业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发展十分缓慢。 三、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一)坚持JIT理念,加强库存成本控制 汽车制造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坚持JIT理念,降低库存量,从而控制库存成本。具体而言,汽车整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的物料种类很多,每种物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所占用的资金也会有所差异。在汽车制造企业物料管理中,应依据其重要程度进行ABC三种物料分类,其中,A类物料最为重要。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习惯于重点管理A类物料,对其他两类物料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虽然A类物料管理十分到位,库存清空与运转很快,但整体物料管理不能获得好的库存成本控制结果。事实上,虽然A类物料之外的其它两类物料虽然在全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采购难度也更大。这些物料供应一旦跟不上,很可能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生产。因此,在汽车制造企业库存成本控制中,至少也要保证所有物料种类齐全,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从订货批量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关系出发,要想使库存总成本最优,必须在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控制策略:一是A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由于A类物料占到全部物料总成本的8成,其库存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是在保证企业生产不中断的前提下,确保其库存最低,实行供应周期短、经济批量订货方式,最大限度降低A类物料的库存成本。一般来说,A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得越好,整个库存成本控制目标就越容易实现。二是B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B类物料一般占到总库存成本的15%左右,宜采取定期订货与定量订购方式。汽车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前提是随时掌握库存量,随时根据需要保持一定库存。对于用量较小的B类物料,其订货量可以稍大些;对于用量较大的B类物料,可以与A类物料一样采取批量订货方式。如此才能保证B类物料库存既不断货也不会太多,以真正降低其占用的库存费用。三是C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由于C类物料到总库存成本的比重只有5%左右,且供应商一般不会单独发货,订货次数太多又会增加汽车制造企业此类物料管理人员和运输成本,宜采取较大采购量的方式进行订货。 (二)建立数据公共平台,控制运输成本 汽车制造企业的总装车辆运输成本是其物流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也比较大。日本通产省的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辆运输成本占到物流总成本的6成左右,是影响物流费用的重要因素。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运输费用控制的关键点包括运输时间、价格、方式、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因此,汽车制造企业要想实现运输成本控制最优,必须建立数据公共平台,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根据数据平台选择合适运输方式。在汽车制造企业运输方式选择中,铁路、公路、航空是常见的几种运输方式。从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运输现状来看,选择公路运输的比例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水路运输受到自然条件制约较大,且装载汽车的轮船很难在小河流中航行;铁路运输虽然费用较低,但受制于铁路动力不足且运输时间较长,无法满足汽车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鉴于各个运输方式各有优势和劣势,汽车企业应根据所运输物品的不同,选择不同运输组合,以实现最佳运输成本控制。二是提高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开发运输分配与跟踪自动分配系统是汽车制造企业控制运输成本的不错选择,不仅可以实现运输路径优化与车辆编组优化,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运输费用。其主要做法是通过运输分析,系统自动生成运单,根据运输路线与编组自动生成运输费用,使运输费用摆脱以前的模糊管理而变得更加精确。配合GPS定位系统,还可以自动跟踪运输车辆运行情况,进而在运输车辆返回前准确计算回归时间,进行下一次编组,极大提升运输效率。三是根据数据平台选择合适物流外包。物流外包是许多汽车制造企业的选择,通过引入多家物流企业竞标,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外包物流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不同,如果一味要求降低运输成本,很可能引致物流企业以降低物流质量来获得更高效益,进而带来商品损耗,或使顾客利益受损,最终影响到汽车制造企业的品牌效益。 (三)针对装卸搬运特点,控制装卸搬运费用 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装卸搬运作业较多,从原材、材料、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到产成品等都需要装卸搬运作业。与其它制造行业相比,汽车制造企业的装卸搬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装卸搬运次数多,每个环节都要用到搬运装卸。二是装卸搬运占用时间多。一辆汽车从原料到成品,大概只有20%的时间是在生产线上,剩余时间都处于搬运装卸中。三是装卸搬运费用昂贵。由于汽车制造中所用的零部件、半成品占用空间大,搬运装卸要求非常高,用到装卸搬运机具的比例较大,该部分装卸搬运费用占到整车制造成本30%以上。因此,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控制好装卸搬运费用对于降低物流总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把握控制点,即高效管理储存物资,降低物品装卸搬运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搬运装卸效率,确保所有物品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快速度装卸搬运到位。二是要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根据不同的装卸搬运对象,形成流水线式的装卸搬运作业,这需要对装卸搬运设备进行合理选择。三是杜绝设备超负荷运转或无效作业。尽量减少作业距离和次数,提高每次装卸搬运的质量。四是不断优化作业过程。着重在时间、空间、质量上下功夫,根据本企业生产制造工序,设计自动装卸搬运系统,通过不断节约时间,用最合理的装卸搬运作业来减少分装、转运以及改装的程序。要坚持JIT理念,尽量减少中间件的库存停留时间,降低库存保管费用。同时,不断提高装卸搬运质量,减少产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在装卸搬运过程中的损耗,降低装卸搬运费用。五是优化企业分销体系。用高效的企业分销方式,迅速将物品运送到客户手中,给客户以最好的物流感受,不断减少汽车成品的装卸次数,降低企业损害赔偿比率。 (四)选择合适控制方式,控制包装费用 根据不同的装卸运输要求,企业应选择合理的包装方式。统计数据显示,包装费用在整个物流成本中的占比在10%以上,有些行业的这一比重更高。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包装设计如何对后续运输装卸影响巨大。任何包装设计都要考虑到商品的特性、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要求,以避免包装浪费和产品损耗。由于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材料、产品要经历装卸、搬运、分类配送、选拣等工序,既不能损坏产品,也不能影响工作效率,故对包装的要求比较高。与其他企业不同,汽车制造企业从最开始的原料、材料到最后的成品,由于形状没有规律、产品种类繁多,其包装要求更高。可以想象,如果针对每一个需要包装的中间件进行包装设计,不仅费用高,而且也不现实。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原料、材料和零部件等包装要求,尽可能设计一些可以通用但又不会降低包装质量的包装方案。 四、结语 降低包装费用,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一是加强成本核算工作,降低包装费用。二是选择可循环使用包装材料,尽可能降低包装材料采购费用。三是推广包装尺寸标准化,对包装过程进行机械化设计。四是针对一些必要环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散装物流,以降低整装物流费用。 作者:吴希 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制造论文: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一、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系统“花瓶”作用过强。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机械制造企业徘徊在生存边缘,机械制造企业主对产品成本、人工费用、利润水平、销售渠道等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但由于机械制造业经营者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足,未了解和理清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对生产、管理的操作性作用,使得机械制造企业即使购入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却未能发挥信息化系统的高效管理作用,导致其成为了“花瓶摆设”,机械制造企业信息系统资源被浪费。 (二)财务管理过分松散,财务管理系统作用未发挥。 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或多或少选购了财务分析软件,但却忽视了学习财务管理软件的高效功能,导致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无法被正确挖掘。同时,财务部过分依赖《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法律条规,未能灵活应用财务分析软件,导致无法更好利用财务管理系统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无法建立健全。尤其是在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项目方面,统一建帐,统一用款现象严重,导致每月财务成本核算时分配不清,合同收款时间混乱,项目经费预算及支出不合理,费用浪费严重。 (三)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落后,信息化不足。 许多企业为提高机械产品质量,都设置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科等管理机构。但这些质量管理机构却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未依照信息化系统数据制定产品质量检测指标;未将ISO9001:2008和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化监督系统结合起来;在强化过程质量监督时过分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员工质量知识培训不到位,使得员工在各个环节生产操作未按照流程进行,产品出厂合格率低。同时,由于未构建供应商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购进原辅材料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失去客源。 (四)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不善,人才流失严重。 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虽然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已经使用了信息化管理技术统筹人力资源,由于其服务器性能、网络状况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问题百出。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完善带来的管理流程不顺,缺乏可依据的标准,信息误导现象严重等负面情况,更是使企业决策无法更宏观地利用人力资源数据,导致人才利用率低,人才无法发挥作用,人才资源缺失严重。 二、机械制造企业如何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管理 随着机械制造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想扩大经营版图,必须先狠抓信息化管理,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机械企业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知道,机械制造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严重的缺陷。只有解决了这些缺陷,机械制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做好工程设计信息化工作。 要解决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花瓶”作用过强的问题,要求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强化信息技术在产业化中的应用,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全面覆盖、渗透融合和综合集成。同时,公司要在财务、技术、生产管理、储运、车间管理、质量等部门建立信息模块,满足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以提高各个管理环节的工作效率。另外,企业还需做好工程设计的信息化工作,包括两维、三维绘图及装配检查CAD、模拟整机性能的CAE、工艺设计CAPP、以数控编程为主的CAM等信息系统的引进。 (二)应用ERP软件,构建完善的财务指标系统。 财务管理过分松散,财务活动价值无法挖掘,将导致企业项目管理成本无法受到控制,财政支出浪费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因而,机械制造企业必须要抓紧处理这种不良状况。笔者建议,强化信息化管理,注重财务分析,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应用金蝶ERP软件等财务信息化管理设备,每月定期组织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对公司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核算、统计与分析。同时,积极分析机械制造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构建一个良性财务指标,让财务部工作人员依据指标办事,每月定期向高层领导汇报上月财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或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完善产品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建设,强化供应商管理。 高效的质量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的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还需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产品购入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了质量决策、质量检测与数据采集、质量评价、控制与跟踪等功能,在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中还具备强化过程质量监督的作用,贯彻该公司的落实了分层审核制度。此外,该系统还强化了对供应商的管理,确保购进原辅材料质量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坚决执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流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流入市场的“三不”原则。 (四)加强系统对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吸引人才。 为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持续稳定的开展,机械制造企业还引入了当前较为先进的人力管理系统。如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引进的人力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组织设计、岗位设置、岗位职责、招聘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操作程序,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此外,公司还积极利用人力管理系统进行梳理、分析、诊断,并进行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的优化整合,搭建了现有15个部门23个子部门的组织结构模式,制定了20个一级、二级流程,完善了145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任职条件和能力素质要求,为新员工的入职指导及人员的招聘、引进、选拔和培养明确了要求,从而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吸引了大批人才。 作者:高金刚 戚娟娟 单位: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 制造论文:制造业文化产业论文 一、我国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路径分析 1.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首先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就是互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价值的动态过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可以通过重组融合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进行分解,打破原有价值链各环节形成一种混沌状态的价值网,之后再将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提取出来,通过建立新的价值通道,重新整合为一条新的价值链。融合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价值链分解。 文化产业和制造业同时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分离的价值活动逐一分解,形成混沌状态下的价值网。在分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竞争优势的影响,即要将能使企业获得相对成本优势和差异性的价值活动分解出来。 (2)价值链整合。 进过上一步的分解后,需要根据未来潜在的市场需求和现有产业特征,截取原有价值链中需要的核心增值价值活动,进行排序重新整合,形成一条新的价值链。在新价值链中,不仅包含了制造业价值链的核心价值活动,还增加了原有制造业所没有的文化核心能力和创意体系,从而构建出一个能够比原有价值链创造更大价值的链条,而这种变化可能发生在基本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辅助活动中。 2.基于产业集聚视角。 产业集聚是指一些相关互补的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高度集中,这些产业中的企业通过不断投入共享要素在这个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现象。这种融合过程一般需要政府的促进和规划,通过鼓励文化类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在文化创意园区内入驻,形成集聚效应以便利用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化服务和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因子从文化产业中溢出并不断扩散,制造业企业通过不断积累“学习效应”克服其在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获得内在创新动力。在融合过程中,制造业企业把原由企业自身提供的研发、设计、营销、咨询等环节外包给集群内以专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企业,制造企业由此提高了资源的全要素生产率,而文化类企业获得了规模经济的好处。由于这种好处,集群外一定辐射半径内的其他企业也会纷纷加入进来,进一步增强区内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3.基于共生理论视角。 共生理论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共生”概念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经济学中产业共生是指彼此具有联系的业务模块的不同或相似的产业之间基于分工细化而呈现融合、互动和协调的关系。产业共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自发现象,它与产业融合关注点都是价值增值和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业务连接关系。这种融合过程遵循以下三个阶段: (1)融合阶段。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在最初意义上是一对具有业务融合性质的两类产业,前者的业务融合在后者的价值创造或价值实现过程中,而后者的价值总量又融合了前者的贡献[5]。此时文化产业以寄生的方式依附于制造业上,其价值的实现是融合在制造业的价值活动之中的。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出现时,并不需要文化产业,但当数字内容产业出现后,它就不可能离开文化产业而独立存在。 (2)互动阶段。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实际上就是在融合过程中为维持共生关系而进行的价值创造过程。当文化产业独立为制造业提供创意思想和技术支持时,制造业不仅可以获得来自外部的专业化资源,而且可以将自身资源专用于生产环节提升效率;于此同时,文化产业也可以享受到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的益处,形成双赢互动。 (3)协调阶段。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间的协调实际上就是在互动过程中找到一个数量和质量最优的平衡点。数量的协调通常可以通过产业间投入产出的关系制定出各个产业间应该完成的数值目标。而质量的协调更强调协调效率,这就要考察在产业互动过程中,哪种协调手段最能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以激发其发展潜力,找出最优共生手段是共生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4.基于专业化分工视角。 专业化分工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精髓,他在《国富论》一书中开篇就指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由于文化产业具有与制造业相同的工业属性,所以文化产业归根结底是制造业企业将原先由内部提供的服务转而向外部市场购买而产生的。具体来说,制造业企业出于竞争优势的考虑,逐步将自身资源集中化,纷纷将原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管理咨询等职能转移出来,交给内部独立运作的职能部门或专业化服务企业执行。制造企业的交易成本随着专业服务由外部市场提供而降低,从而不仅推进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又促进了文化服务企业增强自身专业化水平以提高效率,从而进一步推动分工的深化。由此分工专业化和交易成本降低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结语 本文为我国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路径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从中也能发现产业融合对提升制造业产业附加值、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要形成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新“两条腿走路”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双轮驱动作用,让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由量变向质变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作者:包宏 潘瑾 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制造论文:管理类制造工业工程论文 一、课程分析 1.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缺乏。 “制造工程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讲授,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缺乏先进性,课程内容在现代制造环境中用处不大,进而在学习的时候产生排斥甚至抵触的思想。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集成制造系统、虚拟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出现,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该课程课时有限,内容较多,各章节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而且理论性强,与实际紧密结合,仅仅凭借课堂讲授难以保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材料又比较缺乏。因此,如何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该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就变得非常关键。 2.该课程理论性强,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制造工程基础”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诸如材料的性能、机械结构、制造加工过程、制造工艺等理论知识,学生只听讲述很难理解,必须结合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很多内容学生只要到现场一看就很容易明白。但是目前的金工实习等实践内容与课程教学相分离,学生先将理论课程学完才会实践,这种缺少制造工程实际的课堂理论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就变得很重要。 二、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过去两年的授课经验,以及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总结得出如下心得: 1.明确课程引导的重要性。 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由于学生对于教学计划的设置往往并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因此在课程初始,应就课程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介绍与引导,给学生讲明本课程的作用,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金工实习以及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首先,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制作课件,做到生动易懂。如:将复杂的图形、结构进行分解,在讲授过程中逐层出现,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理解;制作动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主观理解,例如在讲解刀具角度和坐标系的时候,可以通过三维影像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插入图像和视频资源,反映生产实际,呈现新技术新趋势;穿插实例和习题,以启发式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等等。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像资源与视频资源。过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仅通过课堂讲授难以满足与工业实际紧密结合的要求,另外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学生少有机会深入接触实际制造过程。而图像、视频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实践中,结合视频教学改变了枯燥的课堂讲授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视频更能把学生吸引到生产实践中来,为学生更好地提供虚拟生产的体验。另外,视频教学也很好地解决了实习机会少、学生多、效率也低的问题。目前在网络资源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图像资料与视频资料,如Discovery频道的节目Howit'smade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制造技术,其中不乏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包括很多工业产品,如汽车、飞机等,节目对各行各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拍摄和解说,会让学生有亲临现场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穿插讲解,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更好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3.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工程实训中心的教学成果,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相互联系,前后贯通。金工实习是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制造工程基础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为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学习内容与金工实习内容更好地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金工实习视频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将工程实践与理论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融合前沿内容。 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对于“制造工程基础”课程的设置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现代制造工业专业人才要求具有很强的先进制造知识,因此,在传统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应通过研究教学现状与现代制造的发展,融入前沿知识,加入制造前沿的内容,做到课程与时俱进,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先进的加工方法,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增加制造工程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实际制造过程有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增加先进制造技术(如3D打印)的介绍,使学生在对制造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了解制造前沿和最新发展方向。 5.实现管工结合。 现代制造工业要求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很强的制造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因此探索将工程制造与工业管理相结合,才能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专业教育的要求。学生对于制造与管理的最初印象是分离的,在课堂中,应结合具体的制造过程将管理知识贯穿始终。现代制造过程产品涉及到各行各业,网络可参考资源也十分丰富,如NationalGeographic:UltimateFactories视频资料,详细地展现了众多世界级产品包括法拉利、宝马、阿帕奇飞机,超级大卡车、超级房车等制造工厂的流水线,通过这些视频不仅可以详细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充分领略制造业的魅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同时,现代工厂不仅展示了车间和流水线,其中也包含了诸多工业工程的理念,如5S、标准作业、看板、精益等。通过这些视频资料的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同时可以与管理知识相结合起来,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安全、质量、环保意识的目的。 6.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方面,改革教学资源获得模式,通过建立网络教学案例库及习题库,解决目前教学内容陈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缺乏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制造工艺、材料、技术方面的最新科技文献,使学生密切关注制造工程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宽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就感兴趣的物品制造过程或行业制造过程开展讨论学习,增加课堂答辩及讨论的环节,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阅读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制造工程基础”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探讨了面向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讲授该课程的经验,强调了“制造工程基础”教学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像、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力求实现管工结合,并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刘亚芬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制造论文: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论文 1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组教师通过走访宁德地区模具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获悉冲压(五金)模具相关企业的产品主要以冲裁模具、拉深模具、弯曲模具等为主.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冲压成形基础、冲压模具与设备、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成形模具设计、冲压模具制造与装配共七个教学单元,30个工作任务.每个单元以典型冲压件为载体,载体由简单到复杂,涵盖了冲压模具设计及主要零部件制造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冲压制件完整的模具设计及其主要零部件制造的过程.学生由易到难完成这些项目,逐步掌握冲压模具设计及主要零部件加工的方法和技能,最终达到“冲压三级模具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到“准员工”的转换. 2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冲压成形基础”,计划6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到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参观讲解及多媒体展示,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掌握冲压成形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以及冲压成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第二单元“冲压模具与设备”,计划10学时,拟安排在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到模具企业参观,在模具制造中心进行模具拆装及安装调试,并进行模具测绘,了解冲压模具及冲压设备的种类,知道冲压模具的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模具在压力机中的固定方式及简单调试,了解现代模具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了解模具的设计制造流程.第三单元“冲裁模设计”,计划40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闽东常见的一种Y70电机定子冲片冲裁工艺及模具的设计,借助动画录像等影音资料,使学生明白冲裁的基本概念,冲裁变形过程分析,冲裁工艺及模具与压力机的关系,冲裁模间隙对冲裁质量的影响,冲裁模设计程序;能进行排样设计,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冲裁模的结构设计及其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和标准选用.第四单元“弯曲模设计”,计划26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保持架弯曲工艺及模具的设计,借助动画录像等影音资料,使学生明白弯曲成形的概念、特点和用途,弯曲变形的过程及变形特点,弯曲工艺及模具与压力机的关系,弯曲件的工艺性影响因素,卸载后弯曲件的回弹对弯曲件的影响;会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弯曲回弹值的确定,弯曲力的计算及压力机的选择,弯曲件的工艺设计,弯曲模结构及各零部件的设计或选用.第五单元“拉深模设计”,计划32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盖零件拉深工艺及模具的设计,借助动画录像等影音资料,让学生知道拉深成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圆筒形件拉深变形的过程和力学特征,拉深工艺及模具与压力机的关系,其它形状拉深件的工艺;能进行拉深件工艺性分析,分析拉深工艺中的起皱和拉裂现象,回转体件的拉深坯料尺寸计算,圆筒形件拉深工序尺寸计算,拉深力计算及压力机的选用,拉深工艺的辅助性工序的选用,拉深模具的典型结构及工作零件的设计.第六单元“成形模具设计”,计划18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胀形、翻边、缩口及校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借助动画录像等影音资料,了解成形工艺的分类和模具特点,胀形、翻边、缩口及校形的变形特点和极限变形程度;学会胀形、翻边、缩口及校形工艺设计及其计算,正确选择压力机,胀形、翻边、缩口及校形模具结构及零部件的设计.第七单元“冲压模具制造与装配”,计划24学时,拟安排在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生产现场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普通机械加工方法、特种加工方法、及典型冲压模具常用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工艺路线等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模具结构类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以及工艺系统的选择方法,会分析加工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掌握模具工作零件常见特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加工精度,会分析加工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会拟定和编制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装配工艺,会分析、解决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七个教学单元———冲压成形基础、冲压模具与设备、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成形模具设计、冲压模具制造与装配———共设计出30个工作任务.这30个工作任务分别为:冲压成形技术与模具材料选用;冲压变形理论基础;冲压模具与冲压工序;冲压设备及选用;冲裁变形过程分析;冲裁工艺计算;冲裁工艺规程制定;冲裁模典型结构;冲裁模零部件设计;冲裁模设计程序;弯曲变形过程分析;弯曲工艺计算;弯曲工艺规程制定;弯曲模典型结构;弯曲模零部件设计;弯曲模设计程序;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工艺计算;拉深工艺规程制定;拉深模典型结构;拉深模零部件设计;拉深模设计程序;复杂形状工件拉深模设计;胀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翻边工艺与模具设计;缩口工艺与模具设计;校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冲裁模的制造与装配;弯曲模的制造与装配;拉深模的制造与装配.根据这些工作任务,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最终达到“冲压三级模具设计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本领.根据这30个工作任务各自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按照统一的栏目内容和顺序分别进行合适的教学方案设计,使之满足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制定并完善了工作任务教学方案的栏目内容和顺序,共16项:单元三、教学任务三、教学参考学时、学时分配、学习目标、教学主要内容、教学实施、教学参考综合案例、学生综合实训案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标准与评价(对知识与能力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课程教学实施条件、教学准备与实施、课后强化.比如“冲裁模设计程序”工作任务中“教师参考综合案例”所选取的企业典型产品为闽东地区企业中非常常见的电机定子片的模具设计实例.电机电器是闽东地区最大的支柱产业,而定子片是电机里一个非常常见的零部件.其形状尺寸与要求,该载体的工作任务具有综合性、完整性和代表性的特征,同时源于企业真实产品,并经过教学加工,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在“冲裁模设计程序”工作任务中“学生综合实训案例”中,给出了上述电机定子片模具设计工作任务的一种设计结果.要求学生根据其装配图与排样图,进行其非标准零件图的进一步设计和完善,并在标准图纸上完成该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发教师ppt课件、教学辅助光盘、网上在线答疑与测试等,通过搭建多功能动态的课程学习与训练平台,使学生的兴趣、热情、创造思维得到充分调动和提高. (2)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模具库和模具动画素材,将模具拆装、典型模具结构等视频上网,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模具技术方面的素材、辅助资料以及在线帮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技术平台.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内容. (3)积极利用学校图书馆、专业期刊、行业企业网站等多种资源,使教学内容朝多元化发展,以拓展学生的就业能力。 (4)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及模具CAE软件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项目、虚拟设计、质量分析等,提高教学效率.这些技术的合理利用,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化. (5)搭建深度校企合作平台,高效开发和利用模具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调整.积极提供条件让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能手合作编写最适合区域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的工学结合教材. 作者:林有智 傅高升 赵仕宇 高平生 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制造论文:机械制造合理化机械设计论文 1机械制造工艺概述 机械制造工艺是满足产品设计要求、保证产品质量、节约成本、缩减能耗的有效手段,它指导着企业的生产准备、计划调度、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工作,它为产品更新、技术升级、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工艺流程在产品质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指导着产品或者零件的制造过程。 1.1生产和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生产过程具体是指制造机械时,将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制作成产品的过程,主要包含生产技术的前期准备,原材料与半成品的运输、保管,零部件与产品的装配、调试和检验等。工艺过程隶属于生产过程,它是指改变零部件与产品尺寸大小、外形、性质、相对位置关系的生产操作过程,例如,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等。其中,工艺过程涵盖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它具体是指采用机械加工方法改变毛坯的外形、尺寸大小以及表面质量,将其变成产品零部件的过程,此过程通常由一个或者多个加工工序构成,主要包含安装、工位、公步和走刀这四道工序。 1.2零件装夹 正式生产零件之前,应将其安放在基床或者夹具等位置,此步工序为固定位置,为进一步保障位置的准确性,应对其进行稳固,此步工序为夹紧,固定位置和夹紧统称为装夹。机械生产技术中零件装夹的科学性严重影响着零件的生产品质,同时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速度、生产成本和安全性。通常包含直线、划线找正式和用夹具装夹式这三种零件装夹模式。 1.3定位 为切实保证零件的精确度,应做好零件的定位作业。定位时,首先严格依照加工工件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定位基准,本文中的基准是指点、线、面,且能够在明确工件和加工工具之间具体位置关系中发挥作用,依照所发挥作用和应用场所的不同,将基准划分成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其中工艺基准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又将其细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检测基准和装配基准。 1.4加工精确度 加工精确度是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关键,其直接决定着产品的使用性能,依照不同的要求,可将其划分成尺寸大小精确度、外形精确度、位置精确度和表面质量精确度。在具体的机械加工过程中,为获得准确的尺寸大小精度,主要采用试切法、调整法;为获得准确的外形精确度可以采用轨迹法、成形法。 2合理化的机械设计措施 2.1提升加工精确度的措施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只有深入分析研究产生不同误差的具体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能减少误差的出现,进而提升工件的加工精确度。若想提升零件的加工精确度可以改进所用夹具,也可以改造测量工具;若想有效控制误差,则应全面认真分析加工误差,找到产生误差的具体原因,通常系统应力、受热变形、刀具磨损等都会引发误差,依照具体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2.2提高设计标准化的措施 标准化是机械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借助统一的标准,保证机械零件尺寸大小、规格型号、性能和结构的统一,这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还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应注重产品零件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产品的设计水平,强化机械产品的竞争实力。 2.3改善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 零件加工表面质量是指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微观不平度,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零件的使用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改善零件加工表面的质量,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首先,合理选择刀具,尽量依据加工件的属性选取刀尖圆弧半径相对较大、副偏角度较小或者适当的修光刃,进而缩减加工零件表面的不平度;其次,科学选择切削条件。若想获得理想的加工零件表面质量,应严格依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切削速度,另外,还可以使用高效切削液;最后,降低表面层的形变程度,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3.4强化绿色制造的措施绿色制造理念的引入能够有效增加机械设计的成功几率,因此,引入了绿色制造理念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原有的制造工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它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强化绿色制造,应全面考虑产品的绿色开发,减小其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首先应保证机械建模过程中的绿色设计,借助系统化的设计方法,选取绿色环保型原材料,还应考虑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情况。 3结语 机械设计的合理化除了对生产过程的合理分析,还包含对机械设计方面的科学研究,它直接关乎着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合理化要求。为获得高效、可行的机械设计,则一定要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机械制造工艺的各种要求,明确不同阶段的核心内容和注意事项,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依据具体的工件加工过程,贴近制造工艺实际的同时严格进行安装调试指导设计,进而使其满足使用需求,提升机械设计水平。 作者:崔永波 单位:内蒙古赤峰农牧学校 制造论文:机械行业绿色制造视阈下低碳经济论文 1低碳经济视阈下扬州市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扬州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在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十二五”期间,扬州市全力加快传统机械产业的升级改造,向规模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已具备了加快发展低碳绿色制造业的有利条件。从机械行业的结构看,以低碳制造、绿色制造为特色的高新企业已经成为经济新的推动力。2013年,机械制造业为全市产值做出重要贡献。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产值1610.4亿元,居行业之首,占全市总量的18.9%。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为952.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3%。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正逐步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扬州市业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船舶及配套件三大产业集群。2013年,汽车产业实现产值939.2亿元,同比增长40.7%;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稳健,实现产值2562.8亿元,同比增长18.5%;船舶产业实现产值547.9亿元。这三个产业集群为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从行业碳排放情况看,扬州市机械制造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节能减排经验。机械装备业运用新技术设计制造的节能型内燃机已经在汽车产业进行广泛的运用。从地区产业政策看,低碳发展理念得以体现。机械行业不断增加对创新技术的资金投入,2012年,扬州市政府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资金1.5498亿元,全市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80%,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2%。此外,扬州实施企业“退城进园”政策,建设了汽车产业园等八大工业园区,为发展低碳机械制造业增加竞争实力。 2低碳经济视阈下扬州市机械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扬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机械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也在明显增加。扬州机械行业要实现绿色制造,低碳制造还面临诸多挑战。 2.1机械制造业结构重型化、高能耗特征明显 扬州制造业以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件等机械类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及产值依旧占机械行业企业的大多数,对能源产品需求量巨大。扬州清洁能源及低碳能源资源缺乏,机械制造业能源产品消耗依然以煤炭为主,造成能耗居高不下,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困难。如下图所示,近年来,机械制造业一直占据扬州制造业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 2.2扬州地区资源稀缺,需加快利用低碳能源 扬州市属于能源欠缺地区,矿产资源产量不足。近年来,能源自给率持续递减,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扬州必须开展低碳能源的开发,并且研究在机械行业用低碳能源替代矿产能源,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制造。 2.3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十二五”期间,扬州机械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资金不足。2012年,扬州市政府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费用,比2011年仅增加了19万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数有913个,仅占制造业企业数的36%;2012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博士、硕士学位人才数量为2418人,占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的10.3%;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18996件,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4115件,占比为21.6%;全市发明专利申请4222件,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发明专利数为1287件,占比为30.4%。 3低碳经济视阈下扬州市机械制造业发展绿色制造的对策建议 在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环境污染严重、能源供需紧张的环境下,扬州机械制造业需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应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技术,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3.1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制造支撑体系 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打造低碳产业集群。同类型企业对能源需求相近,园区可以集中供应电、水和热等能源。在园区设立集中废弃污染物处理中心,降低制造业废物处理成本。上下游制造企业就近安排同一个园区,减少交通运输的碳排放量;重点开发具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将产业结构向低耗能产业转移,培育更多的生态型、节能型机械企业;对于传统的加工制造业,进行资本运作和技术升级,实现规模经济。积极解决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企业耗费能源、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积极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向集约化生产制造要效益。 3.2落实配套政策和资金,引导企业开发运用低碳资源 3.2.1积极开发清洁能源 扬州可利用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出台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清洁能源开发企业,积极组织开发地热能、光能等清洁能源,为本地区机械行业能源结构清洁化、多元化提供动力。 3.2.2制定企业低碳制造管理办法,实施奖惩制度 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是督促企业积极运用低碳资源的基础。根据扬州市工业现状,制定相关环保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的环境测评和节能监察。对于运用低碳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政策扶持。对于高耗能、减排效果不明显的机械制造业依据管理办法整顿或关停,从而有效约束扬州机械制造企业向规模化、低碳化方向转变。 3.3研发低碳技术,实现机械制造全流程绿色工艺 长三角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拥有科研院校众多的科研优势。近年来,众多名校来扬州与地方机械企业合作,开发低碳技术。扬州应加大研发投入,提供优厚待遇,建立优势行业的人才、技术高地。同时,针对低碳技术投入巨大,企业无力承担的问题,政府可以实施产业补贴等政策,帮助企业将低碳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在消耗能源,排放废弃物。对于机械行业而言,低碳绿色制造不仅局限在产品生产阶段,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产品使用过程中节能减排的问题。扬州机械行业应全流程贯彻低碳理念,实施绿色工艺。以扬州的汽车产业为例,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零部件选材的环保,还要不断研发创新,设计能耗更低的汽车以及新能源为动力的汽车;制造阶段,需要及时运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材料,减少资源损耗,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做到科学管理,减少不合格产品。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扬州市机械行业应继续结合地区资源和经济优势,积极开发清洁能源,研发运用低碳技术,实现全行业的绿色制造和产业升级。 作者:王波 张崎静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制造论文:制造技术下机械设计论文 1工业设计 1.1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 工业设计伴随工业革命而得到迅速发展,按照工业革命的发展程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蒸汽革命阶段。十八世纪末蒸汽机发明促进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到来,进而产生社会分工,有力促进了传统手工艺转向工业设计方向发展。二是电气革命阶段。该阶段更系统地发展了工业设计理论,而且,与日俱增的人对工业设计加深了解,使工业设计的传播更为广泛。三是电气革命后,各国对科技都非常重视,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工业设计紧密结合了先进技术,相得益彰,设计生产的工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外观性、人文性、环保性、功能性、创新性等,这些因素对于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各国企业也逐渐提高面向产品的工业设计,不断增加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工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1.2国内工业设计的发展。 因受历史发展等影响,国内工业设计的发展相对与国外较晚且发展不快。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拿来主义”,也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并进行复制,几乎不存在设计元素。二是“鹦鹉学舌”,也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并进行模仿,尽管很多地方存在引进国外的影子,但也具有一些独特之处。三是“创新设计”,也就是将引进的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分析并再次创新,企业重视利用创新设计使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随着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逐年增加,面临的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引发企业高管日益关注工业设计,并相继投入资金用于工业设计的发展。国内很多大学也相继举办工业设计专业,培养高水平工业设计人才。 1.3工业设计特点。 工业设计的特点比较突出,一是在学科知识方面具有综合性。工业设计一般被认为是从事外形设计,并将其与重复的机械劳动、嘈杂脏兮的环境等相联系。但是工业设计不只是工业产品设计,还能解决“人-机-环境”之间的各类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机结合技术与艺术的一门学科,涉及的学科涵盖机械、物理、化学、市场学、美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二是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利用设计创造,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具有合理性的生存方式,使生活具有人性化、便捷、个性化等特点。三是学科的时代性很强。不同时代的要求不尽相同,目前工业设计需要符合绿色环保、健康节能等设计要求。 2机械设计制造技术 机械工程中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其机械性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机械设计制造方法不断出现,诸如基于数学规划理论与计算机程序而建立,利用数值计算优化设计方案,使期望指标实现最优化的方法;利用结构离散化,采用有限个相互连接并进行分析的单元节点,依据变形协调条件对有限元进行综合求解的设计方法;在规定条件及时间内,规定功能可完成的可靠设计方法;利用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对产品设计、制造等全过程进行模拟,并预测评估技术数据与性能指标的虚拟制造技术;采用目前主流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纳米制造、个性制造等技术,随着新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广泛研究应用,将会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3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之间的关系 3.1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作用。 工业设计学科具有综合性,涵盖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知识。工业设计的先决条件就是科技,产品生产应与科技要求相符,违背客观规律的任何设计都无法实现。很多工业设计具有完善的功能,美观的外形,备受人们喜爱,只是与设计制造客观规律相违背为略有遗憾,难以在力学、结构及制造等方面实现。因此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作为关键的工业设计技术,应基于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而开展工业设计,确保产品遵循客观规律与基本原理,工业设计人员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结构、色彩及外形等方面易于用户广泛接受。 3.2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 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中,工业设计在人机工程学具有重要作用。设计理念基于人的自身,综合各方面因素而进行科学判断。结合人机工程学特点有机结合消费者、产品及其使用者开展相关研究,不只是关注个别要素。目前应用的各类成功产品,都具有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 3.3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结合的应用。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各有优势,将其有机进行结合才能使企业产生更显著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其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目前很多国内中小企业,因财力、时间等因素所限,其工业产品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激励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使工业设计的发展处境艰难。因此要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经济,利用政府干预促进工业设计健康发展,从而转变设计理念,积极拓展综合性合计人才的培养方式,成立专业研发中心,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纯功能产品的设计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明显不足,艺术家创作只用于观赏的纯艺术品在实用价值方面不强。工业设计有效结合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优势,并克服自身不足,最有效开发“设计”,使国产机械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提高竞争力,并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机械工程师与工业设计师应互相合作,才能使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为市场提供设计服务更具有针对性,生产的产品质量也更高,对于提高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合作的整体水平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翔龙 单位:黑龙江省纺织工业设计院 制造论文:关于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论文 1工业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逐渐加剧,工业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成本管理面临的困境 在当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这包括了直接冲击产品销售链的国内工业制造厂家和国外的老牌知名企业。由于国内通货膨胀、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国内的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也在迅速的增长,再加上人民币处于长期的升值通道,这对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制造服务业的逐渐完善,产业供应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东西部、沿海与内地的差别,成本控制手段受制于地域性的影响较大,一般是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等进行成本管控,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引进方面,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这就导致了当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时,导致生产的产品远远高于别的企业成本,这些企业将会直接受到巨大的冲击。 1.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实务中,企业的管理观念存在成本管理范围、参入人员范围层级的问题,缺乏管理手段,管理目标不明确等,正是因为这一系列问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他们把成本管理范围局限在生产过程中,而并没有涉及市场的作用范围,因为一个是可见的范围,一个是虚拟抽象的浮动范围,企业无法准确地评估成本,改善管理体制,这导致单件产品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工业制造企业无法在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在成本管理手段方面,大部分的企业手段都很单一,都是依靠在各个环节设置成本管理专员进行统计,然后,汇总所有环节的数据计算出总的成本,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效率很低,无法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方面,企业管理层只是认为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企业最大的利润,并没有全面的考虑,例如,很多产品的价格都是在大幅度的降低,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稳定快速的发展工业制造企业。因此,为了改变工业制造企业的这种成本管理的困境,需要提出一种既高效又准确的成本管理方式,分析出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本会计正是符合工业制造企业需求的成本管理模式。 2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内容 2.1成本会计的含义 在企业中,传统的成本会计,是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会计人员通过对公司生产消耗的总额进行统计数据,网络信息化储存数据,总结数据规律,汇总各部门结果,最后计算出公司生产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流程,包括了预算、统计、跟踪、控制和服务等。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成本会计扩大了原本的设计领域,逐渐向外延伸到工业制造类、金融类、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当今世界公认的成本会计,包括了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决策、成本考核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大多数企业所需要的内容是,通过获得传统的成本会计的信息,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和方案,有机的改善企业的会计环境,系统化的完善成本会计的准确性,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资源平均成本,提高产量。但是现代的成本会计的内容,并没落实到工业制造企业的会计实务中,会计的实务工作成为了当今我国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内容。 2.2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 2.2.1计算成本 原材料的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十分的重要,但是盲目的计算成本值却可能成为企业的隐患,因此,在成本会计中,成本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地,能够充分的反应部门中材料费用和加工运输费用,有效地给企业带来指导意义。如果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数据是错误的,那么企业的评估和审核结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产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成本管理的方案,成本会计会及时根据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评估运输费用和原材料费用,科学地给工业制造提供指导作用,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2.2.2确定目标成本 为了优化成本的决策,企业需要根据成本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并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降低所需要的成本,在优化选择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案控制变量,使成本最低化作为制定目标产品成本对比,择优出最合理的方案。同时,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使每个环节的成本都得到有效地控制,最终确定目标成本,通过完美执行设计方案而获得目标成本的有效性。 2.2.3防止挤占成本 在企业的成本会计内容中,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是重要的一步。企业中加强成本控制的原理是:通过管理者执行成本控制策略,以身作则,进行节约,严于律己,严以律人,从高层到底层改善、节约各项成本的使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培训和奖惩措施,有效提高各个部门的成本意识,让成本会计在这方面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 2.2.4加强成本责任 成本责任,是企业对所有人员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作的规定,通过这种责任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员工的自我责任感、自我监督意识,把事情的责任分摊到各个职工和管理人身上,并把这种成本责任规定在员工合同中,让员工合同有效地制约员工的成本意识的养成,各个部门和责任人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的竞争力。 3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落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制造企业需要通过成本会计的管理理念,改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通过加强成本预测体系建设,确定成本目标,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制定成本方案,完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核算程序,强化成本分析,完善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落实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实务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确定成本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必不可少的阶段,会计部门应当落实工业制造产品的成本预测体系,改进预测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针对市场中的原材料的价格、运输价格、制造设备折旧价格、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估算出同一时期水平的预测成本值,并总结归纳出成本目标。 3.2制定成本方案 成本方案,是成本会计中重要的一步,通过成本方案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为工业制造公司的成本管理部门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改善成本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市场的价格的变化,实施有效地和准确的会计原则,科学的提高成本的可预测性,通过成本会计的作用,促进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发展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3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对于成本目标和成本方案的确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决定了成本目标和成本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企业管理类似,成本会计中的成本管理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手段,在管理中包括了原材料的采购管理、运输成本管理、制造成本管理、销售成本管理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成本管理。通过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可以有效落实成本会计在工业制造企业中的实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改善企业的管理面貌,带动企业的产品销售,形成成本管理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4强化成本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中,会计计量和会计核算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物价的不稳定性,相关部门根据成本会计的方法,设计严格的会计计算体系,结合企业的各项参数,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成本分析方法,强化风险意识,优化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选择方式,并结合计算机网络数据技术改进现代的成本会计,提高企业的核算能力,改善各个部门的综合能力。 3.5强化会计报表管理 会计报表是管理的数据,行业内有一定的企业会计标准,工业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实施特定的会计报表标准,通过对制造市场进行调查,有效地制定标准,提高成本会计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为了在企业建立合理的标准,国内的工业制造企业需要把企业自身的标准和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为国内的新标准的形成起到基础建设的作用,促进国内的工业制造行业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成本会计能够适时地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将成本落实到工业制造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企业需要加强成本预测体系建设,确定成本目标,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完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核算计算程序,强化成本分析,完善成本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以达到提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实务工作。 作者:李振华 单位: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制造论文:制造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一、质量管理的含义 在只要企业中,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很多学者对质量都进行了论述,而对质量管理影响重大的关于质量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服务的特性符合给定的规格要求,而这其中的规格要求通常都是定量的;另外一种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而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即指的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所进行的具有管理性质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包括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这几项活动。质量管理是生产和可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项重要体现。同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广大消费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买到质量可靠、价廉物美的产品,成立了各种消费者组织,最终迫使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而企业为了能够提供各种可靠、安全、经济的产品就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质量方针指的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质量策划的定义是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质量控制指的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保证的定义是为使物项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提供足够的置信度所必须进行的一切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质量改进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质量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二、影响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何桢、赵玉忠两位学者将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分为:质量领导、质量体系、质量文化、质量保证、过程控制、质量信息系统、质量理念、质量设计、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和员工参与等因素。在这些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中质量体系、质量保证、质量理念、过程控制、质量设计、质量信息系统和技术研发可以称为“硬质量因素”,而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则可以称为“软质量因素”。这两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顾客满意度和质量领导以及产品质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对产品的质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质量管理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在企业的范围内加强相关的质量制度的建设,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质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让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企业在加强相关质量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建立其一套高效的质量信息系统。企业在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引进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人才,推进先进的质量理念和管理体系,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三、对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一)产品生产前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严格的产品策划。当企业和用户签订合同之后,企业下属的相关产品设计部门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相关的、设计图样、技术规格书等资料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策划,策划的内容包括了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策划后的结果必须形成相应的文件,其中包括了过程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各种规程等。如果需要还必须具备审批表,如过程确认表、代用器材审批表等。进行样的生产条件准备。人员上必须要求操作人员对本岗位的工作十分熟悉,同时还要求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能够过关,在上岗前必须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测试,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够上岗,如不合格则进行必要的培训。设备上要求必须配备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需的、能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工具、模具和检测器工具,同时还必须随时应对各种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各种危急情况。对于生产材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采购,所采购的材料必须要符合定货技术条件或其他采购文件中的采购要求,如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相关的材料采用其他的材料进行代用时,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生产过程中必须准备好有效、充分、合适的各种文件。而最后的生产环境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各项条件准备完成后是进行相关的状态检查。而状态检查一般都是在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时设备处于不连续运行并且间隔时间超过一年时。检查时必须对人员、设备、材料、法规、环境都进行检查。检查的过程中还必须邀请用户参加,只有才检查合格之后才能继续产品的生产。 (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之前,生产人员都必须对相关的各种条件进行检查,看这些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在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生产,如果出现及检验、试验或未收到必要的报告而需要例外放行时,则必须进行紧急放行审批,并征得用户同意,将审批结果抄送技术质量处。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对于特殊过程和交付后才显示出问题的过程进行确认。涂改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工艺、设备、人员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或者是连续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质量事故时都必须对过程进行再次确认。对于各种进行关键过程作业的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人员出现较大的改动。同时还必须对关键过程设置控制点,并对关键参数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如果出现了不合格产品,则必须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与隔离,同时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描述,由作业科室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产品的验收 在进行产品验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由生产企业提出申请,验收小组在听取相关的生产总结汇报和质量总结汇报之后,分产品实物与文件资料两方面进行验收。产品实物验收主要是验收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条件和验收细则。文件资料方面则是对文件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