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论文:浅谈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逐渐走进教学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共同追逐的目标。然而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提高教学效率是最大的问题。尤其在六年级这个特殊的阶段,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和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来提高语文成绩。要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升,归根结底还是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有效教学 在小学阶段,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仅是重要的文化传承的桥梁和交际工具,更是衡量一个人知识素质的标准之一。学生如果能学好语文,则能为其他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且在六年级这个关键的时期,对于即将迈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文对应对升学考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就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成效对学生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助力。笔者将针对六年级语文教学,浅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主要因为在教学方法上缺乏适当优化,于是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策略性的优化措施: 一、情境教学,改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教学内容就是阅读与写作,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无法突破这两个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将难以提升。针对阅读与写作教学,最难突破的就是实现学生对文章更深层的理解c中心思想的拿捏,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对文章深层内容的理解。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情境教学法,设置与文章相似的情境,让学生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主角,以更直观的视角来经历文中的情景,从而引起共鸣,实现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引进图片、视频等素材,设置情境,比如在学习《背影》时,营造出一个伤感离别的氛围,仿佛文中的老父亲送别的正是自己,离愁别恨一触即发,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作者那时那刻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师生互动,实现共同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有主导作用,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而学生只是被动吸收知识,二者在课堂上缺乏互动,久而久之,在这样紧张压迫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抑制,最终无法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自然是难上加难。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如一潭死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一方面,通过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互动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与需求,在教学中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习的需求。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尊老爱幼、节约环保、助人为乐等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学生熟知的话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很自然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与教师情感的交流,为往后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与他们希望掌握的能力,在之后的教学中实现针对性的辅助教学。 三、创新教学,丰富授课形式 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六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很难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授课形式的创新。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中一直体验着同样的教学模式,而随着心性逐渐成熟,对于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常年不变的课堂形式。所以就这个特殊的阶段而言,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丰富的授课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不再单纯地把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地方。比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教学成效相当有限,学生能学到的实际技能也是少之又少。现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定一定的主题,进行主题研究式教学,让学生针对课题划分小组,自行进行讨论与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与严密的语文逻辑思维,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总是多元的,只要仔细研究,教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总而言之,六年级作为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重要阶段,语文又是传统的三大主科之一,学好语文对学生的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重心,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语文论文: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摘 要:小学六年级阶段总体处在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六年级的知识与初中知识接轨,也是异常关键的阶段。而小学六年级也是小学升初中考试的重要复习时期,对于学生未来三年的初中生涯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在小学六年级时期,语文学科的过渡需要怎样进行,是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来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小学时代学生W习语文的思维;第二部分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并教会学生阅读;第三部分则探讨教师对学生掌握国学知识的敦促。 关键词:转变思维;阅读;国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 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将要面临的是学科的区分细分以及课程的增加。而且学生在进入初中这个新的学习阶段后,往往会遇到很多困扰,其中非常普遍的一点就是,如何顺利地将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进行衔接。从学生已经学习了至少六年的语文这一学科来看,小学和初中就有很大不同,需要耗费学生较多的精力去适应。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产生的迷茫、迷思以及对学科的诉求。学校一般都会组织教师对新生进行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师在这个时候都会为学生讲解小学和初中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的区别,但是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一点是,缺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指导和教育。实际上,各科老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及早教育学生转变思维,尤其是语文。小学和初中语文的最大区别在于知识量的增加以及阅读深度的加深,在小学,每一课的文章都比较简短易懂,生僻字非常少,每天的任务量也不多。但是在初中阶段,首先文章会变得比较难,选取的一般都是我国著名作家写的文章,很有深度,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生僻字、词的写法和意思,还要真正地去理解文章,读懂作者写文章时的感情,品读作者所用的字词、修饰等,甚至还要写读后感等。以上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从而去理解文章背后的感情、目的等,绝不仅仅是学习字词,字词当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内容。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思维,不要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朗读、背诵、认字阶段,还要学会去理解文章、分析文章、推测文章的言外之意等。如果思维不转变,那么学生将难以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二、教会学生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学习语文的思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理解为主”的特点,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最好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字词、造句甚至修辞等,更重要的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读书或者读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对于文章有更加深刻的把握与理解。因为在绝大多数的书籍或文章中,作者都会借助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而这种心理描写也正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有些内容通过直接说并不能够表达清楚,但是通过心理刻画,通过阅读作者或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背后想要表达的含义。这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这种描写,学生见得多了,自然会领会其中的奥秘,在日后若再看到类似的文章,立刻就能判断出文章的大体中心思想,这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是大有裨益的,而且也会加快学生做题的速度,从而在考试中为写作文预留出更加充分的时间。 三、注重学生平时对国学知识的掌握 国学知识是中国上下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得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学习语文、历史等知识都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涉猎,除去其中的解题技巧等内容以外,大部分都是对国学知识的学习。举例来说,最明显的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历史故事或中华美德的浓缩,如孟母三迁、完璧归赵、远交近攻等。也正是这些国学知识的熏陶,使得每个学生都具备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因此,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敦促学生平日里多积累国学知识,可以是历史小故事,亦可以是上文提及到的成语,还可以是古诗文等,要尽量做到每日积累,每日有所收获,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底蕴、外在气质都会同步提高。而且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或中考中也有很多对于成语、病句的考查,学生日常积累的多,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够厚积薄发。 总之,对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老师应该充分注意,也应该时刻做好应对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只有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引领学生适应并学好初中语文。此外,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督促学生平常多进行阅读,注重理解文章的含义。最后,还要敦促学生平常多多积累国学知识,多掌握基本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为初三复习的时候减轻任务量,同时也是对自己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一举两得。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理念探析 摘 要:小学六年级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各门课程都已经进入了比较紧张的复习阶段,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但是语文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如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而是建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才能看到实际成效。主要依据语文学习的特点来阐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理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第二部分为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三部分为兼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文章,提出看法。 关键词:复习策略;基础知识;阅读能力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 在整个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或计划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然而,真正制定好一个科学的学习策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对语文学科前沿有足够的了解,但往往制订的复习计划还是存在问题。实际上老师也是从无经验到有经验,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都是从对以往学生复习的规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因此,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有相当高的科学性,也是值得学生为之跟随并实施的。但问题在于每一届的学生并非完全相同。所以教师在制定复习策略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完美结合。学过高中思想政治的人都明白这个基本的哲学原理,尽管很基础,但却应用得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教过很多届学生的教师都会对一届届学生的某个方面有共同的感觉,比如说每一届学生都会经历一个比较叛逆的时期,这是大部分学生发展成长的一个规律。然而,出现叛逆现象的学生有的表现得非常强烈,有的却比较平静。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不同届学生的共性,还要认识到不同时期学生的个性特征,甚至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第二,学会运用大数法则与定性分析。这一点是对上一点的补充说明。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历年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统计大量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此来获得某种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为制定复习策略提供依据与指导。掌握以上原则将能制订出更加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或复习计划。 二、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是非常高的,但考试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汉语拼音、字词、句子等的考查。因此,教师也都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文已经提及,语文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即想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去积累。因为语文知识涵盖的面非常广,除去对基本字词的要求以外,阅读理解中还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知识。此外,语文的阅读理解中,技巧性、模板性的内容非常多,所以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多,所以平时不积累,只靠考试的时候突击,是无法涵盖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的,所以不积累就不可能学好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每天为学生制定硬性的目标,坚持每天积累,长此以往,W生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潜移默化地提高,而且这可以直接反映在语文成绩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考查,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运用。这样看来,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可以无形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基础知识是阅读的基础,这在小学阅读理解比较少的阶段还不太明显,但到了初中就可以初现成效。 三、兼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一直在强调阅读能力呢?我们暂且不考虑语文成绩,先从这样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入手。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那么对于这种交换应该有怎样的把握、把握到什么尺度、如何交换等问题,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那么联想一下,这在本质上是否也是一种理解的能力?再进一步,这种能力从哪里而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语文阅读。经过语文阅读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构建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方才可以继续开发并深化其他的能力。小学阶段虽然对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得比较少,但是这种能力是应该兼顾培养的,早培养,早练习,早提高。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适当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引导。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仍旧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认清语文学习的特点,并依据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复习策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最后,在小学六年级阶段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年级语文论文: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摘 要: 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会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并善于表达,六年级语文的阅读量相对较多,学生在学习中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在语文表达和写作上时常产生很多困惑。作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和写作的桥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阅读与写作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可见阅读和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量增加了,学生在写作时才有话可说,同时写作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阅读,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尽管读了不少好文章,但写不出好作文,归根结底是没有用心读,也就无法理解和领会,再就是没有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两者相互脱节。鉴于此,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活动,并巧妙地加以指导,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并消化,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培养阅读兴趣,鼓励读中悟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有了兴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偏科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学习中大多只学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要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时,我让学生边读边闭上眼睛,用心回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美丽景色、丰富物产等,之后鼓励他们谈谈自己对家乡民居特色的认识,或说说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激起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之情,下一步就是培养他们在阅读中的写作能力。首先我让学生着重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接下来让他们进一步思考“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把握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使其对课文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试着自己写相关的文章。果不其然,学生在当堂写作训练中写出的文章很是吸引人,风格迥异且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许多学生都能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读说为基础,以写促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作文训练应该以说读为基础,让学生先说后写,对训练其读写能力有重要作用。训练学生开口说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与自己有关的事,或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记录下来,这便是一篇好的短文。同时,教师还应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动口说并动笔练,使其在反复训练和运用中逐步克服写作中的各种困难,自如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中。六年级的写作练习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要求有序、有物,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先说、先写然后再读。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我在教授本课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而后引导他们进行段落写作训练,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在之后的自主阅读中,学生都能加入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还有学生提出自己对“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句话的理解。如一位学生说道:“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虽然一生中都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以写促阅读时,无论是片段还是篇章的练习,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无所谓其语言文字,因为语言文字才是写作时思想情感的载体。 三、阅读与写作的充分结合 学习方法的习得并不是一两次练习就能掌握好的,只有反复读写,重复交替训练,才能在逐渐强化和内化过程中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一是要注重摘抄和积累,要求学生整理并背诵读到的优美词语和句段,把读到的好词、好句都拿来为我所用。二是进行仿写训练,小学生都善于模仿,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好的文章之后对其加以灵活运用,需要注意的是仿写并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而是在领会其写作风格和精神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 如我校六年级上学期提倡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当时学生写得各式各样,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作为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读书笔记一则》,之后学生对如何写读书笔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写读书笔记兴趣倍增。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关于写作的书籍,在阅读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对其加以学习和借鉴,有选择地“拿来”,进而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途径。 总而言之,阅读和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还要着重突出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中搭建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语境和景象中感受语言规律,揣摩情感内涵,习得表达技巧,提升读写质量,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得到同步培养和发展。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探析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接触阅读,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六年级的语文学习就已经开始涉及比较复杂的阅读理解,如,议论文、说明文等。对于经常接触比较简单的记叙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阅读理解时也缺少经验,需要不断练习。练习是一方面,阅读理解的技巧性内容则是另外一个方面。主要围绕小学六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些技巧、方法指导。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读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为精读与略读结合;第三部分为阅读重在理解。最后为结论部分,引出作者观点并总结全文。 关键词:读文章;精读略读;重在理解 一、“读”文章的重要性 想要做好阅读理解,就要明白阅读究竟是什么,究竟考查的是什么。首先,阅读是什么?小学阶段做的阅读大多数是中外名家在早些年或者比较简单的文学作品,而这些名家们往往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对生活或时局所产生的看法或感慨。因此,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有带入的概念。所谓“带入”就是指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阅读的过程中,并且将作者的生平、生活背景带入到阅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故乡》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读那将无法体会作者真正想要抒发的感情,尤其是像鲁迅这样的大家,他的一些作品本身对读者就有一定的要求。强烈的感情往往需要读者去领会,这种领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理解这一类题型考查的就是学生的领悟能力,在课本或考试卷中呈现出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与领悟,而到了社会上,所表现出的就是领会他人言语意图的能力,这不论是对学生日后的工作还是人际交往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休戚相关。对于小学阶段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真正切实地去培养这种能力,则需要在读的过程中认真地读,而且带着培养领悟能力的目的去读,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才会有提高。所以,“读”是首先需要做好的功课。 二、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泛读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两种最常用的阅读方法,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也是理解与感悟文章最好的方法。精读顾名思义,就是指精确、精细地阅读。这样阅读的目的是准确地理解文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感情与思想,而且通过反复精读,往往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悟。而泛读则是指泛泛地读,也就是所说的一目十行,目的主要在于阅读的速度,不去过分关注文章字词的含义或理解,而是注重弄明白文章的意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不同的文章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就可以用泛读或者略读,而在阅读议论文、说明文或诗歌乐曲的时候则需要精读,尤其是对于诗歌作品的理解,一定要抓住每一个字的含义及其对于总体的作用。有时对于某些文章还需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比如,夹叙夹议类文章,叙述的部分就可以泛读,而议论的部分则需要精读等。总之,以上两种方法应该合理地结合起来,这样在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时间上的轻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理解,对学生语文的总体学习也非常有益。 三、阅读重在理解 阅读理解的一个前提是要会阅读,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但是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理解。理解本身是一种能力,在社会性话语流中,其实大多数对话都是杂乱无章的,但是人们互相之间却能够明白对方的话,这不仅要依靠理解能力,更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之间形成的语言习惯,以至于时不时出现的新词汇都会被人们轻易地理解并记住。那么作为中国人,每天都身处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很自然地理解各种语境中的话语,那么为什么还需要锻炼这种理解能力?原因恰恰在于理解实际上分为好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自己认为自己理解。这是最初的层次,大多数人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都会觉得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是匆匆看了一眼的人也会这样认为,实际上则是管中窥豹。第二个层次,知道自己还尚未理解。在读完文章之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但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理解上的欠缺,所以会通过反复的阅读来加深理解,或者理解尚未理解的内容,从而来达到第三个层次,即忽略理解的主题,转而关注作者的理解。也就是说,不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作者,而是将自己看作作者,将作者的身世、变故加在自己身上,从而去发现自己的感受,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他人的理解。诚然,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没有过多的人生经历,思想层次也仍需提高,所以要想达到第三个层次,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练习,还要有正确的感觉。 总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训练这一方面,需要注意上述所讲的几点内容。首先,要认真地读,仔细地看,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其次,还要学会阅读的具体方法,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两种――精读与泛读,学生勤加练习,多多感受并总结经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作者的理解,方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与提升。 六年级语文论文:关于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启发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以使所有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务必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应用适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本文就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阅读 教学 1 引言 阅读技能作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的根基。作为一种基础技能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它在培养小学生阅读技能和基础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笔者结合湘教版教材,就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与探讨。 2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授课方式过于传统单一,课堂氛围略过沉闷 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偏向于生动多姿的授课方式。但是从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基本上离不开粉笔、黑板、课本,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经常出现老师提问,而底下的学生鸦雀无声,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沉闷。 2.2传统的方式与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授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是处于核心位置,着重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刻苦勤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授课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几乎很少关注讲台底下坐着的学生是不是想听,是不是爱听。与此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一个问题,语文课作为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经常都是两三节课连着上,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辛苦,学生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得昏昏欲睡,影响了授课质量,是学生阅读技能提高的一大障碍。 2.3思维被局限在教材的框框条条之中 和其他语文教学相对比,阅读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非通过死记硬背让学生把文本记住,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文本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来说,仅仅可作为引导的载体。但是在许多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中,授课教师以教材的文本为授课内容,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对于比较有教学意义的文本则让学生们大段篇幅地记忆与背诵,死记硬背,缺少了对丰富的阅读资源的开拓和创新。 3 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分析 3.1充分地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和启发学生,推动教材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从而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为此,阅读教学务必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变成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其次,教师需要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能力、知识等进行分析,实现学生的发展要求。再次,创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并有效地辅导学生。第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教师应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启发学生自主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观念。 3.2阅读量积累 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大量的阅读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利用能力,背诵、抄写等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练习过程,应该给学生相当的自主权,因为课本文章较少,所以需要大量课外读物补充,学生因个体差异原因对阅读有着不同喜好和习惯,所以不能强行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类型的文章。另外,注意帮助学生把积累的阅读量转化为写作能力,如可以根据学生近期阅读的内容随机设计一些相关题目,或者在学生写作时引导他们尝试借用相关句型和写法,如排比句等。 3.3渗透德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恰到好处地作了小结。这既是教学任务的延续,又是思想教育的渗透,而教师匠心独运的设计也是可见一斑。通过前两个问题,学生明白了从小应该守时、讲究礼仪;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白了,后妈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第四个问题,学生明白了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第五个问题,学生懂得了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第六个问题,学生懂得了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这又是学生真真实实的收获。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无非是到总结全文的时候,告诉学生要像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这样灌输式的思想教育真的有用吗? 3.4真诚激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大声的呵斥和严厉的批语,更多的是出自内心的真诚的激励和赏识。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学生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教师这样评价他们“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孩子们是一片欢呼雀跃。的确,教师真诚的一句评价也许会让学生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改变他的一生。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也不乏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可有时听起来,自己也觉得少了点真诚。 3.6 和谐氛围,学生学得愉快 在阅读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始终积极、快乐地学习。教师的问题就像是一块块强力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真所谓是“亲其师,信其道”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真实地表达着内心的想法。在学习中,他们更多的是被关注、被尊重、被赞赏。毫无疑问地说,他们是快乐的,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想想平时学生的学习,他们学得开心吗? 3.7阅读结合课后思考练习 关注文章内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学习语文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精读课文,回答课后习题,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 3.7.1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增强语感。阅读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安排阅读训练,加强学生边读边思考和快速默读理解大意的能力。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所以更适合训练思维。学生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思考和理解,并在默读后有一个大概感受,才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才能增强阅读效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多组织相应的讨论活动。 3.7.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考感情 阅读的下一阶段就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感想。这一阶段不但需要教师解惑,还需要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课文情节中,从而进一步了解文章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更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联系生活的相关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者说出课文与实际生活不一样的地方,加深阅读体会。第二是读后感写作,要求学生写出阅读文章后的感想,不要求深刻,但一定是自己独到的感想,这样一方面加深文章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结束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现基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舍弃一些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让学生们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并感同身受,将学生的“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方式,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迈向更高的台阶。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良好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培养其语言思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现阶段有多项教研报告指出,于小学语文尤其是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或渗透美育教育,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的兴趣,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其语言审美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本文主要从“美育”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美育;渗透;途径 美育,也可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主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发展其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将美育教育合理渗透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可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感知美的存在,且还可培养其审美观念,获取美的体验,意义重大。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途径,现论述如下。 一、注重课堂文章阅读,突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美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其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均为经过精简、锤炼而来,富含深厚的寓意与情感,可充分体现文章美感。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课堂文章阅读,使其辨明和感受作者内心感情,以突出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朗读美。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要求班级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使其初步掌握文章中作者所用的语言文字,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再由教师带领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重新、反复阅读课文内容,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发现桂林山水的“和谐美”。本文课文始于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作者采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进行自然风光的描写,如比喻、排比、对比以及顶真等,充分凸显了桂林漓江水“清”、“绿”、“静”与桂林山“秀”、“险”、“奇”的特点,语言精练,富含美感。且文章结尾自然过渡至桂林山水共同构成的“画卷”,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结,通过反复朗读美的语言文字,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其对“桂林山书”的喜爱之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增强其审美创造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感知美和欣赏美之外,还需有目的性地引导其对客观美好的事物做出自我审美判断。故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发散思维,鼓励其自主创造,以增强其审美创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春》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班级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之后,需结合学生仍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能力,引导其积极参与审美创造,如指导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中关于“春天”的描写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又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将其表现出来的,同时要求学生依据作者的文章写作特点,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自行创作一篇以“春”为主题的作文,并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通过此种由“模仿”至“自主美学创作”的课堂教学,逐渐增添美育教学的多样性与创造性,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审美创造能力。或者,教师也可自发地带领学生进行春游或夏令营活动,使其通过参与实践观察活动,增强其美学知识认知。 三、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体会美的感受 现阶段,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多种新型教学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其中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尤为明显。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体会美的感受。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本篇文章主要描绘了四个不同季节大海的景色,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为班级学生展示相关的文字、视频或音频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所描写的地理环境及其自然风光,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开展不同元素的搭配活动,如浪涛拍岸的海(风景图片)、欢快的音乐(音频文件)、温柔宁静的海(风景图片)、激昂或舒缓的音乐(音频文件)等,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和搭配,并要求其配合不同的“海的图片”与“音乐节奏”开展课堂朗读表演活动,使其在朗读过程中充分体会和获取美的感受,提高美育教学效果。 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和渗透美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需注重课堂文章阅读,以突出语文教学的朗读美,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增强其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教师教学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体会美的感受,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教学质量。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其次,要重视课堂师生互动;第三,以大语文理念引领教学。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是学生向中学学习生活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学年,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阅读积累,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储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在这一年的学习,既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复习,还要为以后的初中学习打好基础。这一级段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好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足,使其消除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别人对自己充满希望。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已成为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经历,使他们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了解自我,取得进步。 1、通过创设情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及课程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学习氛围的情境,利用这种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活用媒体情境、巧设问题情境、挖掘课本情境和开展活动情境等教学策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过年特有的情境,比如贴春联、放鞭炮等,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从而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疏导学生的自卑心理,不断增强自信心,我们主要采取以正面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采用激励法无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激励手段是即时激励法。即时激励法,也就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赞许的手势、表扬的话语都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之转化为强烈进取的学习动机。运用即时激励法,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也可以在科学活动、个别辅导等各种教育活动中使用。 二、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两者进行互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认知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按照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通过互相提问方式、共同讨论、发表观点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还能在这些活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收获快乐。 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并积极面对,然后寻找有效的方法,克服缺点。所以,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三、以大语文理念引领教学 应该看到,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单单以一本书的课文来开展教学明显是不够的,只教一本书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六年级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小学生相比较,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通过一本语文书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学要冲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广阔的语文教学来开拓教学的新天地,现代语文学习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学习渠道可以选择,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与现代网络的不断兴起,给语文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师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以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拓展更多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语文知识,以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以大语文的教学观引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总之,小学六年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学生不仅面临着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情况,还面临着人格独立发展的情况,所以,老师必须认知研究、认真对待六年级语文教学。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 【摘要】小学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孩子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拟运用活动因素分析法对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从中得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揭示影响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以克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 阅读能力 语文教育有自身的特点,笔者将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运用活动因素的分析法,深入分析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对分析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科学的鉴别,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的结构,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一、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因素的分析 教师在分析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的因素时,在围绕应该采用哪一种方法的问题时一直存在争论。教学活动因素分析法则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结构的特点,采用斜交旋转分析的方法是最合适的。几十年来的大量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陈立教授也认为,事实上,社会中完全独立的集团因素是不存在的,社会集团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所以,为了使活动因素分析的合情合理,采用真正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结构的自然模式是较合理的。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采取实践模拟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用抽样法抽取公共因素,得出科学合理的初始因素的矩阵,在对初始因素的矩阵进行斜交处理,得出旋转式的因素矩阵。根据资料矩阵的分析,可以求出相应的矩阵,结合矩阵的分布情况和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被测验学生之间有很大程度的正相关,这表明完成这些分测验有共同的能力因素,这些学生的能力因素对于产生相关系数的产生存在着巨大的关联。 同时,我们采用雅可比法求出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然后对贡献率,如果超过75%,则可以确定从相关矩阵中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涉及到词义的理解、词语语法的理解、病句错句的理解、文言文的理解等多种涉及语文阅读能力的部分。所以我们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即在于此。然而我们上面所揭示的只是停留在数学意义上,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理解,下面我们从心理学意义上对其做出合理的科学的解释。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影响因素的鉴别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因素分析在分析出结构因素之后,由教学研究者根据自身测验的心理过程来解释该因素,并揭示学生的心理实质,这是完全不科学的。这种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研究者主观臆断的可能性较大这样,由此必然导致结论的差异性。 活动因素分析法指出,学生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的,对个体的定性的分析研究可以揭示调节学生内心活动的心理特征。所以,可以将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编制,让学生们独立完成测试,然后研究者对完成的作业进行具体的定性分析,并揭示学生的心理机制,从而根据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实质进行分析鉴别的基本做法,研究者称为活动鉴别法。此外,作为补充性的方法,可以用鉴别性插入法对相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但这种分析方法的心理意义不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很难直接依据对某一特定因素的测验去解释该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影响并调节着在记忆中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从而对信息进行解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这种方法的测验分析,然后按照研究人员设计的方法进行阅读广度的测验,以此来测试学生,然后将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 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主要从阅读方式、阅读情志两个方面构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方式上,新课程标准在朗读方面增加了两点要求:一至九年级的学生朗读要用普通话;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朗读内容要上由课本扩展到课外读物,朗读的内容要先借助课本用普通话做正确的、有感情地学习。此外,训练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这不仅尊重了教育的规律,而且也尊重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在培养快速略读方面,2001年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初步掌握快速略读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三、四年级的学生就要学习如何略读,如何根据文章的首尾句,粗知文章的大意,要求从小学五、六年级学习浏览,并提出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资料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个挑战。 关于阅读情志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教学的质量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体验。 小学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的不同要求,教师要明确这些,才能把握教学的脉搏,让各学段紧密的衔接,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学习畅通无阻,也才使学生阅读能力由课内转到课外,才能带动阅读能力考核成绩的不断提高,才能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也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也这是语文教学的正真意义。 总结: 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其结构的影响因素和鉴别以及分析阅读结构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指导性意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实践,尝试、探索了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阅读作为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均衡阅读设计的梯度 新课标强调:“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注意阅读的差异化设计,比如为了寻找机会让学习差生表现自己,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特别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差生:①“想象”是文章的表达方法之一,那么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幻想的呢?②课文中的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③一些常见的字组词等等。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一般都能回答出以上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把这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差生。当差生答对时,要不失良机鼓励他,表扬他。当他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悦快乐了,也就爱学习了,这样日积月累,学习差生就不再差了。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好,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我们常常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善于思考,听从教育,但动手能力欠佳,不爱说话,诡辩能力较差。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动手能力特别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诡辩能力强。学习差的学生也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同样,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变为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法中要防止学习好的学生变为学习差的学生,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勇往直前,达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三、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文章是作者传情达意的工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作者对自然、人情的不同感受,这就是对生命的不同感受,人的生命价值得到表现,就是人的这种独特的生命感受,生命力量得到尊重和表现,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跃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人文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在读。该模式认为,感受胜于理解,多读,就是让学生多感受,感受文中人物的悲欢命运,行为节操,文中描述的风土人情,秀美风光,感受语言文字的气韵、神采、品格。通过感受,促进理解。例如,《穷人》在激烈的对比中,荡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涟漪。室内与室外做着对比;人物内心的前后变化做着对比。让我们感到渔夫和桑娜都在经历着惊涛骇浪,也都战胜了惊涛骇浪,驾驭着各自的小舟平安而归,相信他们也会驾驭着未来之舟平安抵达彼岸。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文,而长文短教的关键,就是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伯父,一位怎样的先生,这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恰恰最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体会“严肃”表情的背后先生的内心世界。对先生的内心的理解需要学生走近那个时代,不然我们无法理解先生内心的悲怆与希望。 四、强化阅读中的读写整合 优化阅读效果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结合训练组读写重点和针对阅读内容,我们还指导学生有侧重地写好摘抄型、归纳型、感想型、评析型四类读书笔记,有时还结合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小练笔。通过读书笔记展评等轻松多样的形式吸引和激励学生广泛地去交流、去创新、去超越。这些都为训练组最终的“习作”减缓了坡度。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有收获,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教学效果。 六年级语文论文: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如何提高六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从情境教学、课堂互动、创新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对于六年级你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六年级;有效性 语文学科是我们小学教学学科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同他人沟通、交流的有利工具。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后续各种知识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有必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从小学向初中语文学习过渡的关键性环节,对于学生的小升初考试和全面的发展都起着推动力的作用,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当下最需要着重突破的关键点。 一、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六年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还是以形象的思维方式为主,教师要善于把一些抽象的词汇和知识点进行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以一种较直观的方法把教学内容展现到学生面前。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讲解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用故事重现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的把人物角色带进自己的思想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特点和个性,观看的同学也能直观的感受到文章的具体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增加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互,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以一种较愉悦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上来,积极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多种情境方式的开展来活跃课堂氛围,又例如在阅读课文之前创设一些学生容易理解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发现问题,并回答上来。这种模式能够很好的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学生的追寻问题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解读的良好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学会整体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解读问题、快速搜索问题、整理归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堂互动性,以学生为本 课堂的互动性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带动课堂教学的节奏,对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都是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同时,课堂活动的互动,也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互相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提问,尽量把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做主,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和发现答案。这样一来,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加强了,使得学生高效率的接受所学的知识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应该是相互平等的,学生不是分数的奴隶,不是考试的机器,教师更不能通过考试和分数来消除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想空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发展自己的个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转换自己的位置。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机械的“教授式”的教学,学生一味的接受,没有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利于小学生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能力上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如何找到自己获取知识的最佳办法和途径,教师的作用不能一味的扩大,不能把教师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上来。以学生为主,针对学生的发展个性和特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要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去发展自己的学习特点。对于不习惯去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自己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适当的要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做到独立自主,不依赖于教师,获得真正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语文学科学习,甚至是其他知识的汲取奠定基础。 三、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有效性 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强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例如普及很广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师自己事先准备的影音信息来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与即将要讲解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者录音,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组成自己的小组,还可以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让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员都积极的协同合作,积极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不同小组之间还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激发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帮助学生提高在课堂学习的效率。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更应该将它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是语文六年级的教学,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六年级语文论文: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经验体会 摘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能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仍然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的有效课堂教学,提出几点能够帮助改善教学成果的四点体会。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 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理清思路。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都提出挑战,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抓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即将升入中学的他们人格和心理即将独立和完善,教师的尊重能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一个轻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会更受学生们欢迎。学生只要喜欢某个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动力作用。教师对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活动有饱满的激情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则会被感染、被激励,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学习。如果教师对语文和语文教学活动毫无兴趣,只是敷衍了事、毫无热情,长年累月机械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或教案,没有探索和创新,学生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他们渴望了解一切的热情将逐渐冷淡,甚至厌恶语文学科的学习。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激发起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师若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的方法 在语文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对知识的积累和整理的习惯。新课标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没有积累的语文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嬉戏、消闲式学习,“蜻蜓点水”永远难识“庐山真面目”。知识的积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要的是语言材料2.还应该积累语言运用的动态范例,包括语言运用中的典范用例、错误用例和文句修改案例(如关于字句推敲、诗文锤炼的故事轶闻)3、在语文学习中,还需要积累和梳理语文知识。4、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和梳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老师所提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感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而在课文结束时设置悬念,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心理学也认为,适当的难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学习难度太大,无论学生怎么努力都学不会,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难度太低,毫不费力就可学会,也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已成为当前教师亟待关注的话题。加强对教学方法优化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只有每篇课文都有所变化,才能体现出教学的创意,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新鲜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总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六年级语文论文:谈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与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个有成功,人人有成就。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呢?本文以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通过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注重转变学习差生鼓励学习好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课堂教学的均衡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教育均衡发展提出: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学生本无好差之分,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育一定会得到均衡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任教六年级语文的经验教训,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那么他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就会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如何去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学好语文呢?我认为还要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如:我要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就是利用学生最盼望、最喜欢的生活例子――大年夜作为开场白,逐步导出“在大年夜卖火柴的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再根据自己幸福的大年夜和小女孩相比,说出自己对小女孩的初步感情――同情、可怜、难过。这样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个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呢?她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管她呢?她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又冷又饿?每一个学生都有着那么多的不同问题不明白,那么他们就会急切地想到课文中阅读、了解,心思就全放在课堂上了。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卷十一)这是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阅读教学的方法、途径,当学生碰到令自己感到兴趣、难解释的问题时,也会受到刺激,使思维活跃起来。布鲁纳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同时促进学生进行“反省性”探究,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在这种状态转变过程中,智力活动总是尝试性、探究性的,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解读》曾这样论述过理想的课堂教学:“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立志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二、注重转变学习差生和鼓励学习好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提出: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学生本无优、差之分,只是个性有差异。有些个好学习,有些个好活动,因此学习有好差。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好。同样道理,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有差。他在这方面是差,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是好,所以我们作为教师的,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习差生发挥自己的闪光点,这们才是把学习的差生的学生转变为学习的好生。特别要体现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为了寻找机会让学习差生表现自己,特别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差生:A、“想象”是文章的表达方法之一,那么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幻想的呢?B、课文中的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C、一些常见的字组词等等。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一般都能回答出以上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就把这些“软骨头”抛给学习差生,让学习的差生一口就能把它啃掉。当学习差生答对时,我总是不失良机鼓励他,表扬他,让他高兴、愉悦。当他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悦快乐了,也就爱学习了,这样日积月累,学习差生就不再差了,教学不就均衡发展了吗? 学习的好生也不一定样样都好。为什么呢?其一是说,学习好的学生不可能样样都是最好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我们常常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善于思考,听从教育,但动手能力欠佳,不爱说话,诡辩能力较差。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动手能力特别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诡辩能力强。其二是说人是在变化的,学习差的学生也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同样,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变为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法中要防止学习好的学生变为学习差的学生,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勇往直前,达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有意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多次运用了想象手法,这样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让全班学习最好的学生回答。有的可能答不出来。因为最好的学生不可能样样最好,但是给了好生一个挑战,也是不断锻炼好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更好。 三、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课堂教学的均衡发展 上面我们提到学生本无好差之分,只是个性有差异。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设和谐、有利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说,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一加一等于几”要留给学习差生做,“一加一等于几怎么算”留给中等生做,“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留给学习好生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培养全体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在课堂中我利用学生学习的好与差搭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全部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讨论方式。一般在小组的讨论中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中等生再说,优生最后概括总结,达到人人参与,均衡发展。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学习目标上,我要求学习差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点就是100分了:①简单的字组词;②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③小女孩的最后命运是怎么样的?对学习中等生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正确写出五次擦火柴时想象到的情景;对学习好生则要求说出小女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幻象?体现小女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九个人,选一名学习好生当组长,每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让学习差生先说,学习中等生作补充,学习好生最后概括总结。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小女孩现实生活是怎么样的?②课文中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③每次幻想的又是什么?说明了什么?④小女孩的最后命运会怎样呢?⑤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第①和第②个问题让学习差生回答,第③和第④个问题让学习中等生回答,第5个问题让学习好生回答。这样人人都有发言机会,个个都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去,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构成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教学得到均衡发展。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平等教育、因材施教,如何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国家宏观的教育均衡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的微观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之浅谈 摘 要:学生复习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才能使复习收到最佳效果。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和特点,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确保复习时有的放矢。 关键词:学习品质;策略;基本功训练;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并转化为技能。通过各项归类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梳理、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理清语文知识的脉络,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形成应有的语文能力。 一、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在复习阶段,六年级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浮躁的心理。这时,教师要作出正确的疏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复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复习中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平等互动,与学生心贴心 师生之间的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有互动呢?一个六年级语文老师,以各种严厉的手段管理自己的班级,对学生动辄批评训斥,学生对他望而生畏,那么他和学生之间永远不可能互动。作为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更要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 (2)重视情感投资,唤起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心声,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2.授予方法,培养自主的信心 小学六年级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知识”,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效果差,只能是勉强的学,谈不上有什么自己做主的信心。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满足,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并逐渐掌握学到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路子。六年级语文,更要给学生授予方法,培养自主的信心。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突出重难点,讲究方法和策略 1.加强写字基本功训练 (1)写正确字 六年级学生在写字时易出现错别字,就让他们立足第十二册语文教材,逐课听课,教师一一批改,重点指正;对不过关者进行第二次听写,由小组长负责。依次下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按时完成每课的听写,直到全班同学都会正确听写本册的生字词为止。 (2)写整洁字 有些学生的字脏乱,别人无法辨认。改变这一现象,应把写字作为第一项重要基本功训练。从平时的作业、笔记开始,并在班上举行写字比赛,选优秀的书写作为范例等方式。不因复习的紧张而放弃,对这一薄弱环节应加强训练。 2.强化背诵和默写 第十一册和十二册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的全文或片段,多数是名家名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能对语言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而且有助于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因此,教师在教新课时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外,有必要对以前的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 3.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复习阶段,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而作文又是小学高年级复习的重难点。如果把两者分开进行复习,两者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读写结合教学中能培养学生解题和自拟标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写作提纲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规律。 小学毕业复习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立足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是复习的关键。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语文知识的素养,感受语文的“美”。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研究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严重违背幼教规律。 当下很多幼儿教育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问题也都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在对幼儿教育教学传授小学阶段才教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部分幼儿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高成绩”“高效益”的目的,盲目比拼起“知识产量”,但是却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忽略了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硬性地为孩子灌输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孩子们被动地强行接受,尽管孩子产生了死记硬背的暂时记忆,但是这种教育严重地违背了由儿童生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学习心理特征,对今后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 2.管理方式和模式落后。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稳步前进,幼儿园的数量也相对在不断的增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的管理方式与模式也会随之得以调整,很多幼儿园的管理理念、模式还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幼儿园中,年轻的女教师比较居多,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希望为幼儿园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但是倘若这种理想无法实现的话,很多教师就会失去积极性,对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也就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教师中男女比例失调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误区。此外,由于幼儿园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这一因素也抑制了教师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就限制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采取的对策 1.充分应用教材,研究科学教法。 教材是幼儿教育教学的基础,传授知识也是以教材为依据的,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地掌握教材的结构,熟悉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考察和专研,把教材各章节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将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精髓提炼出来,要做到把教材的知识点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就能够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这一资源了。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能够信手拈来,灵活运用。而且还利于教师在知识讲解的时候,适宜地插入引申知识点,扩展孩子们的思维;抛出一些较为新颖的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促使孩子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串讲已学的知识,相互对比、相互参照,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这些新知识,还能够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幼儿促进记忆的迁移。此外,在知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梳理教学的脉络,理清逻辑顺序,帮助孩子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和辨识事物的能力。 2.杜绝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 幼儿教育一旦出现了偏差,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要真正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积极地响应素质教育的倡导理念,科学合理地开展一些幼儿活动。此外,还要和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也都认识到幼儿教育开展小学化给儿童未来的发展带来的危害,家园共同努力,使得幼儿教育更加的科学,促使幼儿教育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当然,幼儿园教育也要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打好一定的基础。比如说,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使儿童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儿童顺利适应地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形式的前提。这也就需要国家给予幼儿教育足够的重视,要结合国家幼儿教育的现状制定出一些较为适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来,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创多元化的幼儿教育机构,提倡社会给予足够的关心,倡导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幼儿教育,要从心底尊重教育工作者,给幼儿教育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让幼儿教育也能在教育事业中大放光彩。 作者:朱淑芬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第一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钢琴课程教学幼儿教育 一、对钢琴课学习的必要性的理解 (一)就学习钢琴本身而言,它对于整个音乐过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与对音乐的感知力。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与弹奏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的练习,而这种练习,无形之中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力,钢琴学习是锻炼儿童意志力的有效途径。儿童开始喜欢学习钢琴,是因为对新事物的好奇。可当课程逐渐复杂,兴趣也就随之减退,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意志力去坚持。在困难中不断的前进。长期的坚持不懈,使音乐的能力一点点提高,经过这种长期的艺术熏陶,也会使孩子整体的艺术修养有所提升。 (二)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对于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它对音乐其它门类的学习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而钢琴的学习恰恰是练习音准最好的一个工具。钢琴乐器每年都需要调律师进行校对音准。孩子每天在大量反复的倾听音乐中,对音准有准确的判断,还可以在家里进行练耳的练习。长期的练习对音准和节奏感都是有益的。 (三)钢琴演奏中,有即兴伴奏的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即兴伴奏的方法,即兴伴奏是钢琴弹奏教学中的一个延伸和发展。了解最基本的和声、音阶、琶音走向。在歌曲中最常见的音型与织体。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训练,既增强了乐趣,也促进了钢琴本身的教学工作。使孩子视奏能力加强。也为日后进入到真正的即兴伴奏打下基础。 二、多元化的钢琴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现在的钢琴教学课程,多分为两种形式。一对一教学,和小组集体课的形式。针对小些的孩子建议两者混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一)集体大班形式的音乐素养课程。音乐素养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手型的游戏训练。利用这种人数较多的课堂,增加孩子们的凝聚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形式好于一对一的教学,在课堂上孩子们既能体会到集体,也会展现个人能力。 (二)在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一对一的教学,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历的课堂模式。这种个别课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去单独解决。但这种一对一的课程时间不宜过长。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在前十分钟可以进行新知识和曲子的改错环节。接下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要时刻关注孩子兴趣所在,如果出现了厌烦,就要及时变换形式,利用新颖去吸引孩子。这种方法也是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三)钢琴小组课观摩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人数多,年龄低的学生。作为初学者,演奏上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基本的方法也都是一样的。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学生普遍的问题,统一讲授去解决。统一的演奏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还可以进行互相学习,指正。 三、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改革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完美人格。钢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优于其他乐器的极强的表现力、音域广、和声效果极为丰富等特点。在美妙的乐曲中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各种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和锻炼。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注重它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要采用用兴趣去引导孩子,寓教于乐。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使孩子愉快的学习。 (一)钢琴教学法 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幼儿教师有着引导孩子热爱音乐这一重大责任。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活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不破坏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如何能在儿童在游戏中去学习,如何能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幼儿教师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保证正确的弹奏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儿童心理变化的掌握,对知识传授出现问题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很关键的。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今后对音乐热爱的程度。 (二)即兴伴奏课程的设定 学龄前儿童年龄为3—7岁,他们对音乐的熟悉大多是各国的儿童歌曲,而这些简单的歌曲也是我们即兴伴奏的主要内容,在具有了一定钢琴基础的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添加伴奏。这对于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特色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挖掘不同伴奏形式应该用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中。 (三)教材的使用与确定 1.在针对幼儿钢琴使用教材上,主要以实用性为主。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节奏鲜明,曲谱简单些的儿童歌曲,可以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有实践教具的教材,利用儿童喜欢的彩绘图画,或者手工游戏、贴纸。将这些与枯燥的曲谱结合,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利用已经熟悉的乐曲,加入自己简单的即兴伴奏,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对调性、和声有基本的概念。 2.教材的民族性在教材范围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全世界优秀的作品,同时运用。将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并驾齐驱。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味的作品去欣赏、学习。通过我们教师的双手,去引领孩子全面的了解中国,了解世界。这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推进。 作者:丛琪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幼儿课程教育实践现状 (一)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能力薄弱 目前,随着现代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幼儿课程设置与传统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教法或者教材。而正是这些自由选择权限,导致部分幼儿园直接搬用其它大城市示范幼儿园的教材与教法,但是这些教材与教法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除此之外,还普遍存在幼儿课程与生活经验脱节、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幼儿的正常教育将会严重影响。 (二)课程结构单一化 在笔者长期的调查实践中发现,在很多幼儿园的课程中都采用园内课程资源结合国家标准文本教材进行教学,但是对于园外课程资源以及非文本课程资源等形式在开发与应用上相对较少,尤其是部分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及家长未有效发挥课程资源开发中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幼儿园课程资源结构出现明显的单一化现象。课程结果单一化不仅制约了课程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开发可利用资源,还导致幼儿教学缺乏必要的生机与活力。 (三)课程内容脱离幼儿生活 在我国部分教育水平较低的幼儿园中,其在教材及教法上基本上都是借鉴示范园、实验园的课程模式,因此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由此在教学活动中极易出现被动、死板等现象,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很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无法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回归幼儿生活课程教育实施措施 (一)选择教育内容,关注幼儿生活 现代幼儿教育,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的生活是感性的、生动的,与成人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而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拓展契机和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1]。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缺乏教育敏感度,从而错失了大量的教育契机,更多的是直接搬用文本中的教学内容,长而久之,便让幼儿教学逐渐远离幼儿生活,从而让幼儿无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游戏中的简单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积极关注幼儿生活,让教育内容紧贴幼儿生活。 例如:在“保护牙齿”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的教学素材便可直接从学生中获取带。记得有一天早晨,有一位小朋友急急忙忙的跑到老师面前,急促的说道:“老师,小东的牙齿掉了,嘴里还流着血!”于是老师跑到学生面前,发现小东手里正拿着一颗被虫蛀掉的牙齿,老师帮助小东将血擦拭干净之后,发现周围的孩子对被虫蛀掉的牙齿非常的好奇。于是教师抓住这样契机开展“保护牙齿”的教育活动,孩子们热情的提出了各种问题,老师都给予全面的讲解,“保护牙齿”的主题系列活动由此而展开了。 通过这个教育活动中我体会到,只要我们能够及时抓住幼儿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便可从中寻找到很多的教育素材,从而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广泛。 (二)依据兴趣需要,理性组织活动 幼儿课程设置应该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很多活动都是依据自身的兴趣而开展的,若不能有效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那就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2]。因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兴趣需要角度出发,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点去寻找适合他们的主题素材,理性组织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车”的主题活动设计中,必须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或者需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消防车,为了增加活动的实效性,我们请消防叔叔给我们演示了消防车的作用,孩子们参观后都马上兴奋地指手画脚的讨论起到,关于“车”的主题活动由此而展开了。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发现、探索车的奥秘,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们去参观车展,用相机记录经典车型或者喜欢的车型,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们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记忆,之后再带领孩子们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车”,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参与到造车的活动中,结合自己对车的印象及想象力制造自身心目中的汽车。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孩子们在自由的发现、探索活动中实现了积累经验——验证经验——拓展经验,这样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与实践能力。 (三)抓住生活点滴,进行随机教育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让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幼儿课程设计中不仅仅是选择幼儿的生活来作为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生活既是教育,接受这个理念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如何将它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 例如:在开展“小鱼吹泡泡”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每喝完一杯水,就在自己的小鱼嘴边有规律的贴上一个“小泡泡”,每天喝多少杯水就在小鱼嘴巴贴几个“小泡泡”。这样设计初衷在于以前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不喜欢喝水,老师和家长都比较担心。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那些不爱喝水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去喝水,在放学时和家长一起数小鱼嘴巴上的“小泡泡”,这样不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将数学教学活动无形地渗透到活动中,从而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四)参与课程建构,凸显幼儿生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成为他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要在开展主题活动中体现教师这种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使用过去那种“守株待兔”的教育方式了,作为幼儿的引导者,要引导孩子的新发展就应该创编出适合他们的新活动[3]。作为幼儿的支持者,教师必须认观察孩子的实际需要,以此来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作为幼儿的合作者,在配合他们活动的同时还应对活动作出适当的调整。 如:班上有个孩子玩耍着一个录音机器人,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各种声声,有的拍桌子,有的拍手、有的大喊大叫,想办法将自己的声音录到机器人的肚子里。我看到孩子们对录音机器人的喜爱,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预设了一个“有趣的声音”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玩找声音的游戏,并向孩子们提出了游戏的要求:用自己的话把你们找到的声音表达出来。在游戏活动中,小浩使劲扇着书说:“风来啦,风来啦”,萱萱用手拍打着桌子说:“雷公公打雷啦”。平时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声音,在孩子们的表演下成了观快的音符。接着,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着根据新物体创造出不同的声音,我编制了一个“打雷起风下雨”的诗歌,这就样,我根据特定的情景设置教学活动,努力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并参与到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能力。终于,孩子们的玩耍游戏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结语 总之,通过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要求我们的幼儿教育活动应该遵循“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基本理念,让幼儿教育真正转化为幼儿生活,利用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来引领、拓展幼儿的实际生活技能。因此,在幼儿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收集幼儿的生活行为,敏锐地捕捉蕴含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以此来践行“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这样的课程才真正回归到幼儿生活的课程教育。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中合作精神培养 一、学生分享精神的培养 在独生子女中,在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分享,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把这一课补上,因为,这不仅是合作的基础,也是能够让孩子长大后心里能够想到和关怀到别人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以“孔融让梨”的故事说起,让孩子们体会分享的乐趣。同时,在班级开展活动的时候,比如在分食物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们去判断应该如何去分,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潜意识中逐步培养起分享的意识。还有,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不断的分享孩子们成功的案例,让其他孩子们能够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好的价值取向,从而锻炼其分享意识,并把其逐步上升为自我意识。再有,要锻炼学生们和父母的分享,比如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孩子们让他们把自己好的地方分享给父母,以达到影响父母来公共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教育。 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修正 人的成长就像树一样,如果没有外界的修正,一个人就很难顺利成长,而最终可能成为自己和家庭的悲剧。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动脑筋,不断的研究新的方法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以达到其正常成长的目的。比如,在活动中,一个孩子抢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这时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一般比较好的办法是,先控制好局面,然后再有空的时候单独的找这个孩子谈,让他能逐渐的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并促使其主动的向对方道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能够帮助学生们逐渐的学会分享,学会自立。再比如,在一次孩子的打架中,教师在分开他们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认真教育,让孩子们真正的能够体会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在老师的强大压力下违心的向对方承认错误,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三、分工活动中的配合 在学生们的活动中,有许多是涉及到配合的,如果一个孩子出现怠工现象,整个的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比如在学校,我们都有值日的这项义务劳动,每天早中晚,当天的值日小组要完成教师的保洁工作。在进行卫生清扫的过程中,有的可能负责打水,有的可能负责清扫,有的可能负责擦黑板,有的可能负责倒垃圾,这样,在一个分工明确而学生们又都十分配合的小组中,各项工作就会顺利的开展。而相反的,一旦有一个学生出现问题,该小组的怨言就会不断的增加,最后使得整个小组的矛盾不断的升级,最终使小组活动失败。因此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就要不断的关注每个学生小组在活动中的每个成员的表现,对于那些表现不佳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其错误,防止事态发展到严重的地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来避免学生们的怠工现象,使小组配合达到完美的境地。在幼儿教育中,尤其是在演出这样的活动中,是培养孩子们极好的一种合作配合的方式,比如《白雪公主》情景剧中,可能大多数女孩子都愿意演公主,而很少的人愿意演霸道的皇后,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能够正确的对待情景剧的分工,互相配合,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顺利的完成情景剧的汇演。 四、角色分工的稳定性 在上面我们已经举例说明角色的分工,但角色的分工是需要稳定性的,试想一个孩子在自己不是主动的去表演一个角色,那么演出的效果也会是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角色分工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特点而对其分工,更要在分工之后稳定每一个学生的情绪,使得此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角色互换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比如一个不适合演皇帝的孩子偏要演皇帝,教师不妨让其先试一下,然后再从形象和内涵上对其表演进行分析,使其能够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差异,不至于执拗的去做这件事。再有,在角色分工的稳定性上,还要考察整体的布局,因为,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的所有的活动都不能偏离这个团队建设的主题。 五、团队建设的和谐性 有了以上的培养教育之后,下面就是团队建设了,实际上,按照学生的特点,我们只不过是把独生子女的单一的自我意识放大为团队的整体意识,虽然意识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范围的扩大,将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从团队建设上来讲,我们要按照管理学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和队员之间的作用,使其达到一种和谐,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调整领导与队员的角色,一方面让每一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不成功的领导一个反思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团队的建设,从而达到团结建设的和谐。总的说来,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不但有利于孩子们摒弃其独占的恶性,学会和别人分享与合作,还有利于其顺利健康的成长,不但对家庭,而且对社会都是十分有利的。新的社会需要新的血液补充,而新的血液应该是对新社会更具适应性,而不是被社会淘汰的杂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董蕾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市直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发展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起源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独创的音乐教学体系。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奥尔夫自1924年与友人创办京特学校起,就痛感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从根本上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提倡将音乐教学与动作紧密结合起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奥尔夫才将幼儿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将幼儿音乐教学实况通过广播和电视进行播放,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到1963年正式成立了奥尔夫学院,世界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中心,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最初、最原始,将戏剧、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的艺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有完整的体系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无论从教学理念到教材、教法等,都具有十分完整的体系。它是以节奏为基础,在旋律、和声、曲式及配器等方面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它虽以器乐为特色,但又是声乐与器乐并重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拍拍打打。 2.富有很强的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源泉,也是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同时奥尔夫通过对幼儿的特性深入研究后,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打击乐器是最好的学习乐器,通过击打乐器鲜明的节奏感和简单易学极大的满足了幼儿们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语言和动作极大的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3.富有创造性 一般在音乐教室里老师弹琴,没有强制行为,幼儿在地毯上唱歌、跳舞、敲打节奏乐等,幼儿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动口、动脚,去唱、去跳、去做游戏,他们的音乐天性可以得到自由发挥,在自己设计的音乐和动作中快乐地学习感受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对幼儿们来说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即兴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音乐产生的本质出发,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幼儿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力,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灵感和兴趣,达到“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目的。总体而言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最适合幼儿的启蒙教育,本文笔者从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入手,深入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给幼儿带来全面的审美体验 在实践中要求幼儿能通过演、奏、唱、跳及临场设计和创作,完成自我学习和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结合自由朗诵、歌唱、乐器及即兴舞蹈来引导和鼓励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和表演中去,这种音乐学习是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综合教学模式。这种能将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等融合在一起,给幼儿视觉上、心理上及身体活动上都创造了全面又丰富的审美体验。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挖掘幼儿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强调还原幼儿的天性,这种教学法能挖掘幼儿的自然天性,让幼儿在唱、跑、跳、笑的同时更开心快乐。如,教师在教幼儿们《两只老虎》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拍打出歌曲的节奏来。当唱“两只老虎时”,幼儿们的表现形式就有点五花八名,拍手的,拍肩的,甚至拍腿的;唱到“跑的快,跑的快”时,幼儿们不约而同跺起了脚;当唱“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幼儿们的天性就被挖掘出来了,拍屁股,拍脸蛋,拍肚子;唱到最后一句,幼儿们撅起小嘴做出思考的表情,幼儿也变得更加活泼快乐。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极富创造性,更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节奏、和声到声势律动的即兴创作能拓展幼儿敏锐的听力,对音乐逻辑的理解以及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度。如,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工具类字词》的节奏活动学习时,教师要求幼儿们手拿各种交通工具模仿各种车辆和飞机发出的声响,教室里传出了不同的交通工具声响“嘀嘀嘀”“铃铃铃”“呜呜呜”等。在愉快的游戏中不仅进行了“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练习,也培养了幼儿的即兴创编和反应能力。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合理又充分地融入到幼儿教育教学发展中去,对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且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让这种教学法的理念一直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为把每一个幼儿培养成具有独创性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李娜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幼儿园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加注重价值观教育。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启蒙,对幼儿进行教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幼儿主要活动场所的幼儿园,自然要加强对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幼儿多是备受关注、相当受宠的,导致幼儿对一些观念认识错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幼儿园就要加强对幼儿的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包括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就是对优良品德的传承。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幼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幼儿教育中的贯彻。首先,教师和学校的观念未得到改变,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够重视。其次,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对于幼儿只是简单的理论传授,没有对实践活动的落实,只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价值观的内容。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德教育中的地位不足,价值观应该引领着美德教育,是美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在幼儿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知识素养,传达给幼儿最准确、先进的理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的内容贯穿到讲学内容中。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育中去,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或许幼儿并不了解什么是价值观,也不懂价值观的内容,教师们要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教育他们。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的比重,培养他们体会传统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教师们要经常举办一些小游戏,主题活动,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些优秀的优良传统。如我园在幼儿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紧密地和集体教学活动相融合,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创造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编成儿歌“清幼小娃娃,拍手笑开颜,核心价值观,字字记心间……”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给孩子教唱,还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中间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加深了对价值观的理解。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要体现在校园建设之中。幼儿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幼儿园的良好环境可以促进价值观的进一步贯彻。可以根据幼儿园幼儿年龄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学校的周围张贴一些标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价值观的作用。注重为幼儿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师幼关系,以良好的环境影响人,以生动的活动感染人,以积极的体验塑造人,以有趣的学习发展人。如我园在楼道内布置了礼仪墙,让幼儿通过动手剪礼仪卡通字,动手画礼仪卡通画等形式将“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以字画的形式布置成精美的主题墙,教育幼儿说文明语,做文明人,为幼儿营造了活泼、激励的学习氛围。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美德教育活动中 价值观是对于幼儿道德的教育,所以在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对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始终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幼儿的美德教育紧密结合,以实践和活动为桥梁,广泛开展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践行美德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针对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美德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转化为幼儿自觉地行动。利用特殊节日,举行幼儿歌谣比赛。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勤俭节约,讲文明礼貌,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在“六一”儿童节,我园开展了“童心飞扬.快乐成长”幼儿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画笔,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想象绘画出自己的美好未来,积极鼓励他们从小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作贡献,无形中对幼儿进行了美德教育。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了幼儿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社会思潮发展多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价值观对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文章中提出的几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的建议,从集体教学活动中,学校文化上和美德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何永清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 一、幼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地位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幼儿园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加注重价值观教育。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启蒙,对幼儿进行教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幼儿主要活动场所的幼儿园,自然要加强对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幼儿多是备受关注、相当受宠的,导致幼儿对一些观念认识错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幼儿园就要加强对幼儿的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包括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就是对优良品德的传承。 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幼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幼儿教育中的贯彻。首先,教师和学校的观念未得到改变,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够重视。其次,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对于幼儿只是简单的理论传授,没有对实践活动的落实,只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价值观的内容。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德教育中的地位不足,价值观应该引领着美德教育,是美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在幼儿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教育对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上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分析,以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集 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知识素养,传达给幼儿最准确、先进的理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的内容贯穿到讲学内容中。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育中去,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或许幼儿并不了解什么是价值观,也不懂价值观的内容,教师们要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教育他们。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的比重,培养他们体会传统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教师们要经常举办一些小游戏,主题活动,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些优秀的优良传统。如我园在幼儿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紧密地和集体教学活动相融合,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创造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编成儿歌“清幼小娃娃,拍手笑开颜,核心价值观,字字记心间……”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给孩子教唱,还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中间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加深了对价值观的理解。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校 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要体现在校园建设之中。幼儿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幼儿园的良好环境可以促进价值观的进一步贯彻。可以根据幼儿园幼儿年龄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学校的周围张贴一些标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价值观的作用。注重为幼儿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师幼关系,以良好的环境影响人,以生动的活动感染人,以积极的体验塑造人,以有趣的学习发展人。如我园在楼道内布置了礼仪墙,让幼儿通过动手剪礼仪卡通字,动手画礼仪卡通画等形式将“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以字画的形式布置成精美的主题墙,教育幼儿说文明语,做文明人,为幼儿营造了活泼、激励的学习氛围。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 儿美德教育活动中价值观是对于幼儿道德的教育,所以在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对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始终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幼儿的美德教育紧密结合,以实践和活动为桥梁,广泛开展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践行美德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针对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美德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转化为幼儿自觉地行动。利用特殊节日,举行幼儿歌谣比赛。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勤俭节约,讲文明礼貌,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在“六一”儿童节,我园开展了“童心飞扬.快乐成长”幼儿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画笔,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想象绘画出自己的美好未来,积极鼓励他们从小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作贡献,无形中对幼儿进行了美德教育。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了幼儿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社会思潮发展多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价值观对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文章中提出的几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的建议,从集体教学活动中,学校文化上和美德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何永清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教育机构 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多样,主要是服务于0~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机构。多指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胎教学校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相应教育指导的机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有其自身历史性,不仅包括幼儿园,还有与小学一体化的衔接班,乡镇中心学校幼儿教育教研机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妇联、企事业单位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城镇社区教育两个角度来解读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 (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素养,它不仅包含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技巧,以及与幼儿交流沟通的教育艺术。农村幼儿家长在育儿理念上更秉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以及老人看护的教育形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意识的萌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国家重视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向小型单元的家庭教育倾斜,将会给农村幼儿教育带来帮助。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行为、内容以及家庭结构中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的影响、家园互助行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所要解决的范畴。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放在家长的素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意识层面角度都愿意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教育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家庭的收入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变量。农村幼儿家长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怀。收入的高低会决定教育的投入,但对教育的投入高并不意味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势在必行,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家长,他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对幼儿教育指导的局限性。因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儿教育机构进驻幼儿家庭中进行实践指导会更好地服务父母,提供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意识。 (二)农村幼儿家庭结构的关系 农村幼儿家庭结构关系中分为两大结构,一个是两代的亲子关系,一个是三代的三世同堂。两代的亲子关系中,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要结构。农村幼儿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但因为父母自身素质或劳动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无暇或无意识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尤其两个子女的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幼儿教育教研机构,从小学内部的衔接班(学前班)到社区教育机构,都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服务。因为地域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更是被忽略。只有各个机构以发展幼儿教育为己任,在分析幼儿园外部因素问题的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内部机制问题的探索,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派专业人才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进步。 三、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家庭教育的内容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5]幼儿园和社区等幼儿教育机构以此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 (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农村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力量,它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而且国家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师资的相关培训,使教师吸收了很多优质的育儿理念,可以把当前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有效途径输送给幼儿家长,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1.建立沟通渠道 农村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限于早晚接送幼儿,而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家访和家长约谈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幼儿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给予指导。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可以随时接受家长传递的困惑性信息,并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家长的调查问卷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必要指导。因为地处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家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了难题。但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间接的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 2.搭建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长教育理念的平台。最直接的途径是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知识。家长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园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例如乡镇的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讲解幼儿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和设施略好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建立育儿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参与开放活动 农村的家长开放日不能只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需要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园来建立对幼儿的关注,和其他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途径的开放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家教知识的讲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不仅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出谋献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城镇社区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完善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社区的发展逐渐被认可,其前提需要农村社区发展的整体与全面,以及格式布局的合理性。社区中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值得期待。但城镇社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幼儿通过社区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培养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必需。社区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服务于本区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 1.联合辖区资源,进行育儿专项指导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离不开社区的扶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邀请相关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录制相关的育儿采风,增补家长幼儿美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有村官大学生的社区,可以邀请为本辖区的家长讲解育儿品行和认知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2.根据不同需求,开展育儿沙龙活动 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同样重要。根据本辖区家庭的不同需要,城镇社区也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育儿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园长与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认知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育儿方法等问题。还可以邀请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研员讲解国家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倾斜,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村幼儿家长重视育儿教育的意识,补充育儿知识的理念,从根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府资金,完善育儿资源建设 社区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城镇社区还在稳步建设中,必然会存在缺少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扶持,那么城镇社区应该积极做出本辖区育儿指导教育方面的计划与预算,争取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城镇社区需要建立教育图书馆,采买书籍要包含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书籍。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阅览室和放映室,在休闲时,可以组织家长到阅览室阅读书籍,到放映室观看科学育儿知识的视频。同时,城镇社区应该为辖区幼儿建立城镇档案,从而制定科学的育儿计划,指导父母详细记录幼儿的成长,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四、结论 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要有责任地服务于家庭教育。育儿教育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与表面上,应该深入到生产生活具体的实践中,让农村幼儿有知识、有素养、有能力的健康的发展。总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要在外部机构的有效干预下,家庭内部因素的积极内化配合中,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效的途径进行切实的指导,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全体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邓红红 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信息技术幼儿教育论文 1信息技术与融入幼儿教育整合的分析 1.1如何将信息教育融入幼儿教育 教育的初衷旨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身体、心灵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她们更多的是参与各种游戏和有益的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融合在一起,就相当于把学习、游戏、活动等等形式融合在一起,一定会使学前教育卓有成效。对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形成,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很有限,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这样才会使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后取得预期的效果。 1.2信息教育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首要的一点,我们一定要从幼儿的视角来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因为他们才是教育的主体。其次,信息技术本身是有一定优势和特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优势,使其以一种简洁易懂、容易为幼儿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注重方法和策略。 2.1信息技术提高儿童的能力 对于新鲜事物,孩子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据此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具体做法是将信息以声音、图片等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更加便于孩子接受。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孩子叠纸青蛙,将折叠步骤通过多媒体放大,展示给孩子们,教师在一旁讲解,之后再做具体演示,手把手地教授孩子。这样孩子学习起来会容易很多,也会乐于学习。通过这种小活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开发。 2.2信息技术使课堂更生动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若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一定要灵活、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使教授的内容妙趣横生。这样一来,孩子在课堂上会更加活跃,乐于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使教授过程更加富于魅力,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使孩子成了教学的主体。 2.3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 提到幼儿教育课程,不外乎以下几种:健康课、社会课、语言课以及科学课和艺术课。这几门课程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内容上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选取合适的教授方式和教学媒体。如果是语言课,教师可以选择电视媒体,电视媒体的呈现方式更生动形象,也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此外,在熟悉所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4善于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比如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使幼儿活动充满乐趣,更加丰富。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平时,教师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或者播放一些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新的知识。利用好这些校园内的资源,可以增长幼儿的知识,开拓幼儿的视野。2.5实现联动教育教师和学校可以对校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最终使校园广播可以实时在线收听,并建设校园电视台节目的视频点击。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联动的实践平台便会发挥出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此外,如果学校需要推广眼保健操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进行宣传,再辅以一系列的小活动,比如分组竞赛等,这种方式会更加有利于儿童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授幼儿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规避其弊端,从而优化教学成果。 作者:李红萍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论文 一、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二、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三、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2)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最后,笔者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教育环境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作者:刘淑霞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与思想教育论文 一、了解国情,增强学前专业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例如:讲鲁迅的《阿Q正传》时,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形成表象,体会作者对阿Q悲惨遭遇的叙述中所流露的痛苦、忧虑的情感。在分步探究环节,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时,展示视频中“阿Q麻木不觉悟”的片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用怀疑、反叛精神来观察和思考现实,揭露阿Q的麻木不觉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在落实情感目标时,有意识将学生带入一个新的阶段:理解作者情感的理性化、社会化。让学生认识到:这既是鲁迅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也是对整个民族命运的思考和忧虑。在这样的认识目标达成后,在整体综合阶段,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社会及报刊新闻媒介所披露的种种见死不救的麻木看客,为勇士的牺牲而感动,讨论现代阿Q产生的根由,得出结论:一端深藏在内心,一端深藏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国情:明白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必须抓好教育,而教育又必须从孩子抓起,让学生民族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幼儿教育是既琐碎而又艰辛的工作,同时,又是崇高而光荣的事业。在现阶段,要把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使命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怀落到实处,还应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有了敬业精神,才不至于见异思迁,才能为幼教事业而奋斗终身。语文教育应该把这种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例如,在讲授陈伯吹先生的儿童诗《坐火车》,在介绍作者时,我讲了陈伯吹先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七十多年,投入了一生的热情和全部才华,其间经历了各项政治运动,坎坷不断。然而,几十年的波澜起伏,竟没有动摇他的初衷,他像识途的老马,只要不倒,就默默地耕耘。用这样的事例启迪学生,要甘于奉献,用爱心悉心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把爱国主义思想落实到实处。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需要 现今时代,社会竞争激烈。这种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要在纷繁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列,必须使民族的智力水平提高到相当高的程度。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终身够用,更重要的是他们进入工作阶段后,是否还有求知的欲望和能力,是否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历史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智力水平,使之成为爱教会教,适应时展需要的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探索设计了“示范、导读、导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做出学法和教法示范的综合课。例如:讲读课利用多种手段“扶着”学生自觉地学习读写知识和读写方法。幼儿教育在整体感知阶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赏析感知课文大意,形成表象,进入情境。在部分探究阶段: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时,可定格使用视频或音频,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在整体综合阶段,再现强化,体会感情,深入回味和引发知识迁移,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形象性、感染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整体演播,再现图景和情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实践证明,让学生看到教师怎样理解教材,怎样设计教法,怎样创设教学机制,怎样安排练习和怎样完成教学,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培养“教”的能力。在“导教”课上,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分析课文、设计教法、登台执教。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也不断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 作者:汪淑文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音乐游戏之幼儿教育论文 在幼儿练习时我出示了图谱,加深了幼儿对歌词、节奏的理解,为之后游戏活动环节做好铺垫。幼儿猜测、描述苹果被咬了之后会有的变化,以多形式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唱歌的兴趣。有的幼儿会说变瘦,有的幼儿说会没有,还有的幼儿说会慢慢变小……于是我要求幼儿变成一个大苹果,当我咬的慢就变得慢,咬的快就变得快,如果连着咬苹果造型就连这变,这样能够加强幼儿对歌曲节奏的掌握,在游戏中那些内向、不自信的幼儿也会自然而然的边玩边唱。音乐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为我们了解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多了很多启示。在这次教学中我发现了音乐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几点好处: 1.音乐游戏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音乐游戏中,我们老师会让幼儿们去认真的倾听歌曲,老师们还会去示范一些声音与动作,为幼儿接下去的学习做好铺垫。幼儿们喜欢去模仿跟学习他们能够听到看到的一切事物,他们对这个世界都是充满着好奇,充满兴趣的。音乐游戏正好给了他们这样的一种途径,他们能够去尽情的展现自己,通过他们的动作跟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切,这不是在无形中慢慢的一步步的在提高着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音乐游戏能够很好的提高幼儿们的合作能力。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幼儿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比较的任性,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严重。他们与人的合作能力在家庭生活中不能够很好的得到锻炼。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在游戏中幼儿们相互帮助与协作,为了成功的完成游戏任务,团结在一起。 3.音乐游戏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的音乐都是取自一些节奏欢快,曲调明朗的歌曲。幼儿们听到这样的歌曲时,它能够使得幼儿更加的健康活泼,让幼儿们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幼儿们好的心态,好的品德,其实就是去培养幼儿们的情感。不同的歌曲能够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感受。《值日生歌》能够培养幼儿们热爱劳动的情感。《爱护小树苗》能够培养幼儿们爱护大自然的情感等。 音乐游戏的教学方式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但是在这些教学的实际实施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我大体总结了以下的几点问题: 1.孩子们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特别的去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其实重中之重就是孩子们的安全健康问题,这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幼儿因为其年龄的幼小,自我保护能力稍显薄弱,但是幼儿们又是最充满好奇心得年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兴趣,喜欢去探索。所以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应该提前先跟孩子们交代沟通好,告诉游戏过程中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还应该告诉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该如何的去自救,处理紧急情况,比如要及时的去找老师寻求帮助等。 2.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好对待孩子们的态度问题。我们在这些活动中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们,注意孩子的行为表现,然后去了解孩子们的心里活动。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人与人直接的相处,归根结底取决在于两者直接相互的尊重,相互的平等。我们教师在跟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要给与幼儿跟平等的态度。游戏活动中,不要总是去把幼儿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心与心的贴近,更好的去倾听他们。 3.在音乐游戏的时,不管幼儿表现的怎么样,都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做得对与错,更不能对幼儿说“你怎么这样子的”、“你不行”、“连这都不会”等话,这样恰恰会适得其反,使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抗拒心理。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多去鼓励,用“你真棒”、“加油”、“可以的”等词,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自信心得到增长,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投入到音乐游戏中来。 作者:姚佳琪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溪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小学化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自身方面 从幼儿自身方面因素讲,可能有的小孩由于有兴趣,如喜欢游泳或者唱歌之类的活动,因此会主动要求参加兴趣班,这样当然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则因为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如看到身边的小伙伴报了某个兴趣班,自己也想和他一样,所以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给自己报名;而更多的幼儿则是出于对父母的顺从心理,迫于父母的压力和要求,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而不得不参加自己并不喜欢的兴趣班。以上从幼儿自身出发探析的几个方面原因都是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很重要因素。 二、幼儿园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兴趣班并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之上,而是基于家长的强烈需求,才使幼儿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办得红红火火。据最新调查显示,幼儿园里只有9.3%的幼儿没有报任何园里或园外兴趣班,多达90.7%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一个兴趣班,在这其中有57.7%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两个兴趣班,更有甚者,31.3%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三个兴趣班,甚至于还有11%或更多幼儿报了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兴趣班。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看到,各地幼儿园和少年宫都开设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如二胡班、钢琴班、游泳班、画画班、唱歌跳舞培训班等,更多的还有为了幼小衔接而开设的语文班、数学班等。由此可见,幼儿园开设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成为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要想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就应该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回归幼儿教育本位,正确衔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拔苗助长的道理大家都懂,急功急利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幼儿教育,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给他们;我们应该遵循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思维形象具体,个性初步形成……因此,适宜的幼儿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我们还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四、结语 通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探析与对策探讨,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慢一点脚步,等一等孩子们,等一等教育,相信幼儿教育的春天不久就会来临。 作者:黄艳 王萌萌 单位:袁州三阳未来星艺术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农村问题幼儿教育论文 一、违背教学规律 据调查,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对学前教育认识的变差,以及为了更好的迎合家长的需求,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小学化”倾向。教师在教法上一般采用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模式。而且教学内容偏重于读与算,幼儿大量的户外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些枯燥的教学方法、教育形式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规律,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给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农村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 二、家庭教育薄弱 一方面由于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制约着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在园是否健康、安全,大部分家长在与老师交谈中,也只是关心孩子在园吃的可好、睡得可好、是否调皮,完全不重视孩子心理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滞后,农业人口占60%,很多年轻力壮的人都去周边发达地区打工,这就催生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低,还要忙于田间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也就形同虚设了。 三、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中,仅有很少的部分被用于学前教育事业,而这部分经费中的绝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供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即便园内领导、老师想要规范办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更应该依法保证农村幼儿园的财政经费,认真落实《教育法》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和工作计划中。力争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2.加强师资力量,巩固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吸纳和培养合格的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前提。⑴增加高素质教师的数量。一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认真落实《教师法》,使农村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应有的待遇,从而稳定农村的幼儿教师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通过考试等形式从师范类及学前专业类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拓宽政策提高待遇使她们自愿加入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中来,给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⑵建立有效的培训网络。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经费的有限,在职在岗的幼儿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很少,这对她们知识的充实、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因此,建议每个地区形成一个培训网络实行“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即城市的公办幼儿园负责一个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定期送教下乡,开展半日观摩活动以便农村的幼儿教师更好汲取最新鲜的知识养分,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网络。国家的重视、领导的关心、办园的规范化都足以证明学前教育事业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农村幼儿教育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理性面对、不断改进,我相信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作者:马睿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生活教育与幼儿教育论文 一、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这种思想理论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更加具体化。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理论中曾指出:生活中的做就是对事情而言的,学就是对于自己的进步来说的,而教则对人产生的一种影响。教是为了更好地做。做是为了发现问题、更好地学,在“做”的过程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学”,这样有助于幼儿将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更有效地转化为理性认识。将“教、学、做”三者结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也有助于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式更有趣、更轻松,他们更容易接受。 二、“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优美画面,在环境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影响上。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所有周围的环境与事物都能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环境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画面,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园的走道上或是幼儿园园内四周的墙上设计一些比较生动、颜色比较亮丽的一些图画,并且图画要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美好的童话世界中学习与生活,这样更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师幼共同讨论所设计的图画,让幼儿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中发展逻辑思维,幼儿在这种画面中,既收获了视觉上的体验享受,又学到了知识。 (二)模拟社会生活,在园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模拟社会生活,使幼儿在园中能够体验生活。比如:一些农村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先天具备的地理条件,在幼儿园内设计一些具有农村田园气息的、充满水果芳香的“果园”。果园中的水果树在春天会开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美丽的花朵,秋天时,会结出累累硕果。幼儿在春天能够感受到百花的芳香,在秋天能够体会到收获果实的喜悦,这样对于幼儿更好地感悟春天和秋天,将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学习的能力。在大自然中学习,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主题教育,在活动中体验生活 此外,“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幼儿园加强主题教育,使得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比如:冬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环卫工人风雪无阻地打扫马路的卫生,让幼儿在此过程中,更好地磨炼意志,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与毅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能够不退缩、直接面对。 三、结语 通过关于“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分析,我们了解到“生活教育”可以通过创设优美画面、模拟社会生活和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加强幼儿的生活教育。 作者:殷桃 单位:洪泽县共和小学幼儿园
避雷工作是高楼的防护伞,同时它应与接地技术相匹配,方可为大楼及其用户提供安全的环境。当雷电进入建筑物后,需要将其迅速引入地下,这便引申出了避雷接地系统。它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将电位传导至大地,此时楼内各类电气设备将得以正常运转,人员也将避免雷击伤害。 1高层建筑避雷接地系统施工安装 就建筑外部而言,避雷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以“笼式”避雷最为普遍:结构中存在大量钢筋,选取其中两至多根,并加以连接,如此一来便是一个“笼”形。它可以对高空的雷击进行均压处理,并及时屏蔽。若从避雷接地系统的组成来看,其无外乎三大件:位于顶层的避雷针、中间的引下线以及底层的接地极。 2施工材料及焊接 材料的选取不容忽视,应当使用符合规定的原材料,为了确保其质量,可检阅其合格证甚至是相关检验报告等。此后,需要挑选具备精湛焊接技能的操作工,确保施工的可靠性。就钢筋材料而言,优先选用圆钢为宜。施工环境并非理想,同时也难以确保操作者具备高度的工作精神,难免会出现责任心弱等问题,加之自身焊接技能的薄弱,工程问题便随之突出。最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便是均压环以及引下线,其虚焊现象较为明显;有时避雷带搭接处尚未进行防锈喷漆处理,耐腐蚀性降低;此外,焊接深度不合格、圆钢截面不达标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在选取优良材质与精湛工人的同时,也应加强质量监管工作。 3安装避雷接地装置关键技术 3.1安装接地极 任何一处施工环节,都应当遵循相关规范,在其约束下进行。当某一道工序完成后,应当随即进行质量确认,只有在达到要求的前提下,方可展开后续工作。接地极施工应该放在首位,需要将钢筋置于大地内,并将建设物桩作为接地体,以图纸为基准,寻求接地极的准确位置,并对钢筋与主筋进行焊接处理。完成上述操作后,便可对基础圈梁进行焊接;而后,再进行接柱筋与主筋的焊接工作。若出现焊接处断开等现象,应当停止下一步操作,并立即进行弥补。当接地网的相关作业结束后,应当对接地电阻值加以测定,此时可采用电阻仪等设备,当符合预期值时,方可下一步操作;否则,应当立即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并加以挽救。 3.2引下线的施工要点 3.2.1接地引下线并非需要引入特定材料,事实上柱内主筋便可作为一种引下线。应当明确的是,柱内的主筋数量远超过两根,所以在选取时应尤为注意,尽可能挑选最优良的主筋。 3.2.2柱子不考虑布设断接螺栓。若选取此方案,将会带来更低的施工难度。只需在结构顶部设置相应引出点,便可对避雷网(针)进行连接。此时,应以位于柱内侧位置的主筋为佳,若是条件允许,也可选用左右侧中间主筋。 3.2.3柱子考虑布设断接螺栓。当使用此方案时,最为重要的便是挑选适当的位置,如此一来方可对断接螺栓进行合理的安置。其具体方法又可分为两种:其一,安置于室外,此时应以外侧中间部分的主筋为佳;其二,安置于室内,此时应以内测中间部分的主筋为佳。 3.2.4安装断接螺栓。此环节是一项细活,极容易出现漏装断接螺栓的现象,这是需要加以重视的。安装位置的选择。一处优良的位置,可以为断接螺栓的安装提供便利。为了增强稳定性,需要将其置于常人难以接触的位置,但又应确保操作者可以较为轻松地进行检测等工作。纵观各类工程可知,通常以建筑物背面为佳,有时也可选取于地下室内。安装高度的选择。在此方面,并没有做以明确的规定,但可以对比相关资料进行参考:研究图集JD可知,应以距地2.0m为佳,当然部分情况下也可介于1.5至1.8m范围内。简而言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操作。 3.2.5柱内主筋引导点的安装。在对断接螺栓与接闪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对钢件的形状加以变化,对其进行弯曲处理,使之呈直角状,而后再将其与主筋进行焊接。此时,应当注意两点:其一,避免简单T形的出现;其二,高度方面,引出线应与避雷网相一致。就结构顶部而言,需要在此设置主筋的引出处,此时应当严格控指标高,既增强了性能又提升了美感。最好事先在引出处设置相应钢板,可为连接提供便利。 3.3避雷带安装 横平竖直是最基本的安装原则,在对避雷带进行弯曲处理时,应当确保其角度不低于90°;弯曲半径与圆钢的直径需要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通常需大于10:1;在对避雷带进行连接时,不可只焊接一面;此外,搭接长度与圆钢的直径也应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通常应大于6:1。 4结语 以理论为指导,综合实际经验,笔者做如下总结:施工应当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展开;各环节的质量把控既要及时又要准确;接地安装质量尤为重要,需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是最为基础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工程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