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追求超额利润,更加重视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将是高职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高职院校如何基于产教融合视角,打破常规,去掉束缚,针对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以及互联网+的产生,怎样缩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还处在不断的摸索中,其课程体系尚未摆脱学科的框架,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未能有效地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打开思路,放开手脚,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一条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培养路径。 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 1.1教育思想未能与时俱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将学生的职业能力等同于核心能力来培养,重点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有些专业教师不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无疑制约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1.2核心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表面,重视程度不够,而更多的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缺少综合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内容,认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属通识课程的范畴,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把教育学生在专业工作中以及终身发展中如何自主学习、履行责任、解决问题、与人合作、创新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核心能力来培养。 1.3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能力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基本上是根据专业技能知识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这种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只能体现出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也就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4企业参与度不高,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但是一方面由于政策支持不明确,校企合作方向模糊,校企双方未找到共赢点,导致企业参与热度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企业的工作实践,理论型授课方式较多,且自身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知不足,在实际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缺乏企业一线专家、技术人员的参与指导,高职院校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存在很大难度。因此,目前围绕产教融合开展的职业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实训和顶岗实习阶段,没有把产教融合当作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来实施,导致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缺乏企业元素的真情实境。 2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路径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产教融合是较好的培养路径,使学生在企业工作实践中获得核心能力。只有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将学校的传统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现场教学融合,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才能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如何促进企业参与产教融合项目,需要打破传统观念,在校企双方资源与利益上寻找到共赢点,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深度与广度,创新办学体制,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协同育人。 2.1围绕产教融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核心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和载体,围绕产教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依据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个基于产教融合的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突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校企双方人员联合开发相关的模块化课程。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构建一个包含国家要求、公民准则、职业要求、人才类型等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和培养。 2.2完善学生能力考核体系,突出核心能力考核 改革学生能力评价方式,强化核心能力考核。学生能力评价的方式方法会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方向和态度,考察核心能力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通过平时教师的渐进式教育引导,特别要注重能力培养过程的考核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方面自觉地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3发挥企业主体担当作用,领衔高职教育改革 (一)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积极主动引导企业以多种资金投入方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例如企业购买服务,学校委托企业运营管理部分学院或系部,条件成熟的地区还可以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路径。 (二)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促进学校人才培养适应企业真实的岗位能力需求。鼓励学校依托企业设立产学研研究院,在企业设置实践基地与创新基地等,校企双方互派人员,推进面向企业实际工作场景。 2.4增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核心能力教育内容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无论是从高职院校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考虑,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背景下社会和教育界共同的呼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和必要条件。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把企业教师丰富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职业素养等内容嵌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技能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合在一起,贯穿学生的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强化职业技能锻炼,加强核心能力学习,增强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2.5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强化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应用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养成良好工作态度的习惯,提供职业技能锻炼的机会。实践应用作为产教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能够为学生提供最贴近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机会,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在产教融合中融入工匠精神协同育人,推进核心能力的实践教育过程中,渗透核心能力教育,并使其贯穿于学生职业能力培育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核心能力的获取需要体验、训练和实践,三者相互促进,循序渐进。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选择适合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任务活动,在教学时要结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特点,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具备信息素养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他人沟通合作,有履行责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多采用学生活动、集中研讨、案例教学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任务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多层次递进式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3结语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要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育目标,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深化产教融合政策的引领下,发展产教融合高职教育新模式,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把产教融合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履行责任、解决问题、与人合作、创新提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有效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我国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大了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注重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资,农村公路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交通状况,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由于对交通设施养护管理做得不到位,现在有很多交通设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体现在农村公路桥梁设施上,他不仅影响到了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更给其上通行的车辆和人员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农村公路桥梁各种病害分析 1.1裂缝 裂缝是大多数混凝土桥梁经常产生的病害之一,其经常出现在桥面、梁板、下部结构中,如果裂缝的有效宽度、数量超出合理承受范围之外,就会导致结构恶化、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产生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项:①由外部突然高载荷引起的裂缝,也被称为结构性裂缝或载荷裂缝。这些裂缝的分布和大小受到外部载荷大小和作用位置的影响,这些裂缝的分布往往规律较强,经常出现在桥梁的薄弱环节。②由桥梁变形引起的裂缝。在桥梁经历强烈温度变化或者内部混凝土受到结构限制时,其内部就会产生自应力,当应力的幅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载荷裂缝由于受载形式的不同而分成弯曲裂缝和剪切裂缝。弯曲裂缝是在弯矩的作用下,由于桥梁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过大而产生的裂缝,其一般出现在桥梁弯矩较大的位置,如连续梁跨中梁段下缘和支座处上缘的受拉处。剪切裂缝是指桥梁结构在剪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下,因为剪切应力过大,而在梁肋两侧产生的斜裂缝,一般出现在桥梁受剪力作用较大的位置。桥梁的非结构裂缝,这些非结构裂缝往往不是外部受载造成的,其可以根据形成时间分为混凝土硬化前裂缝、硬化中裂缝和硬化后裂缝。造成非结构性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很多是混凝土组成、浇筑方法、养护条件和使用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又可以分为收缩性裂缝和温度裂缝,收缩性裂缝是由于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水分会不断蒸发,其中外部的水分蒸发较快,体积变化较快,而内部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蒸发速度很慢,这就会对以凝固的混凝土的体积变化造成影响,一次变形成了收缩应力,这会造成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应力变形,当应力变形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温度裂缝是由于农村桥梁混凝土结构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变形,当这种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当其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这种裂缝便被称为温度裂缝。 1.2混凝土的剥落和钢筋的锈蚀 造成混凝土剥落的原因很多,如果混凝土长期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接触,就会发生碱集料反应、盐腐蚀、冻融、碳化作用,这就会造成混凝土出现剥落。经过大量工程实践证明,钢筋的腐蚀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因素。在干燥的环境中,钢筋的腐蚀速度较慢,但如果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混凝土的碳化作用会加速,这会造成其碳化膜被逐渐破坏,导致钢筋受到锈蚀。当钢筋出现锈蚀时,钢筋的体积就会增大,这会破坏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有效连接,造成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着力下降,构件的承载能力也会因此而降低,随着会产生变形和裂缝增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1.3桥梁基础变形或下沉 由于桥梁是被嵌入到地基结构中,如果地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位移和下沉时,桥梁也会随之出现倾斜,这会增大桥梁结构中的内部受力,如果受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结构性的破坏,此外如果桥梁倾斜过大也有可能造成桥梁的倾覆。 1.4桥梁桥面发生破坏 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公路桥梁表面的沥青会出现老化的现象,使路面的积水渗入到内部结构中,在加上桥面通行车辆的载荷作用,就会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松散、剥落、坑槽。 2造成上述病害的主要原因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农村的交通业务变得越来越繁忙,由于农村工程建设的需要,一些重型的工程车辆也会频繁经过这些公路桥梁,这造成公路桥梁每天承受的负荷量不断增加,由此便加速了桥梁损坏的进程。在桥梁修建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实际条件的限制,其建设资金往往比较紧张,给其定的建设等级往往较低,在加上由于往往请的是小型施工企业,这造成工程管理总是做得很不到位,这对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地影响,严重限制了桥梁的通行能力,这与桥梁通行日益繁忙形成了强烈的矛盾。 3加强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应采用的措施 养护人员的素质对养护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应该做好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努力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养护队伍,可以利用施工的淡季,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实行有效的公路桥梁巡检制度,应该定期对公路桥梁进行巡检,尽量做到每天一次,以便及时掌握当前公路桥梁的实际状态。我们在对桥梁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做出认真细致的检查,利用各种先进的检测工具对桥梁进行全面检查,认真填写公路桥梁检查表,认真记录公路桥梁的缺损类型、缺损范围、养护工作量并提出有效的保养措施,这可以为后期对桥梁开展养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如果在巡检过程中,发现公路桥梁出现重大的缺陷,应该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督促其尽快对桥梁展开维护。在对桥梁的检查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对桥梁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记录,不要放过一个小的细节,还要从桥梁出现的问题中,逐渐摸索出规律,从而提前判断出桥梁整体上出现了什么问题,从而让我们及时对桥梁进行维护,避免问题的不断扩大,导致维修工作量不断累积。资金是进行农村公路桥梁建设的重要要素,除了要促使政府提高对农村公路桥梁建设的投入外,还应该监督公路桥梁养护资金的到位情况并保证这些资金被合理、高效的使用。我们还应该努力开辟一些新的融资渠道,在获得上级部门资金的支持下,自己也要在筹措资金上下工夫。还应该及时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政府牵头的农村资金融资。为了进一步吸引资金,我们还可以采用企业冠名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公路建设的投资,在公路桥梁建成后,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名称对该公路桥梁进行命名。还应该鼓励当地的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行为,这些可以有效提升公路桥梁建设的融资渠道。由于毕竟地处农村地区,因此公路桥梁的建设资金往往比较有限,这对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后期养护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为了切实保证公路桥梁的建设质量,应该对承包商的建设质量进行认真的监督,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进驻现场对公路桥梁建设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对承包商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性的指导,以此来保证农村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未来交通将会变得越来越繁忙,如果再采用常规的农村公路桥梁设计方案,其不仅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交通形势,而且在投入使用后,其也会很快出现各种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应该有效提高公路桥梁的设计等级,让桥梁的通行能力更强,其耐用性也可以得到保证。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交通事业取得了很大地发展,农村公路桥梁作为农村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和建设技术的制约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各种的病害,再加上对其养护工作做得不到位,这大大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并缩短了桥梁的寿命,为此,要针对其出现的问题,采取综合性措施,这样才能充分保障这些公路桥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活跃、成长最快的群体。提升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是增强大学生党员自身党性修养、促进高校党组织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的背景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发展党员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代表,应当树立先锋模范的形象。在实际工作和访谈调查中笔者了解到,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粹,仅仅是出于从众心理或受利益驱动而选择入党,缺乏对自身党员身份的形象管理。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实际学习或工作中,协调沟通及组织管理能力较差,影响自己作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因而,探索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通过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增强问题意识、对标意识,自主对党员身份进行形象管理,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统筹能力等,进而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较弱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第六条指出,高校学生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全面发展,把学习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和带领广大同学共同进步,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在实际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党员抱着“只需完成相关任务、学习成绩好,不做有损党的利益的事情就是一名合格党员”的心态,仅将自己设置为一个普通的参与者,被动接受教师指派的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且精神懈怠。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大学生党员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对大学生党员身份认识不到位,榜样作用表现弱化,亟待教育提升。 (二)大学生党员组织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河南省某高校文科学院的大学生党员为考察对象,开设了“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班”,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在调研中发放、回收问卷148份。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管理学的经典知识、时间管理的方法、党的方针路线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在管理能力方面,大学生党员对于管理知识的认知较多地停留在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层面的得分较低。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不再局限于“你听我说”的传统教育方式,而是采取头脑风暴、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素质拓展等多元形式开展。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党员潜意识里将组织能力束缚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执行中,更愿意扮演组员的角色而不愿选择组长这一管理岗位,更愿意发表个人看法而不愿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可见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的相关培训较少 目前,高校院系多采用听报告、办讲座等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的形式进行党员教育和培训。在课程设计方面,主要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主题,较少涉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沟通技巧等方面能力较弱,往往成了发挥先锋作用的“短板”,且在相关工作中普遍缺乏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考核和衡量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的方法,如此一来,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应从哪些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具体的培养效果如何测评等根本无从谈起。 三、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始终秉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探索优化路径。 (一)关注“95后”特点,做好引导、引领,做到因势而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意识到,当今大学生已经基本上是“95后”一代,要根据“95后”的特点,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做好引导、引领。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对“95后”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自我管理,引入慕课、微党课等形式,让“95后”更加积极、便捷地学习管理思想,主动地运用管理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主动学习,立足互动,采用融体验、分享、素拓、教育为一体的党员教育形式,让学生党员自己策划、自己讲演、自己评价,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明确大学生党员的身份,树立大学生党员的形象。 (二)完善管理板块,培育管理实践载体,做到因时而进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就高校而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贴近学生实际,培育优化现有的载体,补充完善现有的内容。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要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融入课程设计当中,借鉴管理学的经验技术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创新情景教育,注重典型引领和现场体验,推出党员新媒体内容矩阵,将“耳听”“口说”“心悟”三者串联,系统地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以笔者所在党支部为例,在“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班”项目中,我们从“认知—学习—提升—接触—展示”五个环节出发,进行有效规划设置。通过沙包测试、“手掌介绍”等游戏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维与表达能力;通过组织无领导小组讨论,引导大学生党员管理思维应用;通过参观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引导大学生党员感悟党员服务意识与责任;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党员践行管理理论;通过运用手账记录和汇报学习情况、文艺表演等形式,观察大学生党员管理思想的改变;通过开设“实事百宝箱·聆听”栏目,在微信群中定期分享先进思想理论,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习,确保学习后续力量供给。最终,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鼓励大学生党员在不断发现、解决、完善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增强管理意识,提升组织能力。 (三)加强相关研究,健全保障机制,做到因事而化 要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首先要开展相关调研,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加强相关研究,可依托党建创新项目,设立专项课题,提供经费保障,支持相关党支部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调研实践,进而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同时,要建立长效的学习实践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以致用,将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有机结合,将自我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主动亮明党员身份,主动向优秀党员看齐,在团结服务广大同学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总而言之,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关注“95后”特点,做好引导、引领,做到因势而新;要完善管理板块,培育管理实践载体,做到因时而进;要加强相关研究,健全保障机制,做到因事而化,最终达到增强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大学生党员组织管理能力的目标,实现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0引言 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我国交通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样的,用户对于公路工程的关注点也从建设速度、便利等逐渐转向了公路工程的质量。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对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具体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现状来看,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已经因为这一工作的展开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而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本文将首先针对施工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加强措施。 1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现存问题 1.1施工技术不达标 施工技术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对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从现状来看,大部分施工队伍都是以农民工为主的,这部分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或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而导致公路工程的建设出现质量问题。对施工队伍管理人员来说,这部分施工人员大多都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即使能在技术上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要求,在针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因为专业性的不足也很有可能导致问题的出现。 1.2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交通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的国际环境来说,我国大部分公路施工单位在管理制度的确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现状来看,由于部分公路施工单位或企业过多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盈利上,在实际工作中只追求数量而不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进而导致公路工程质量难以达到用户需求,长此以往,这些企业虽然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但也同时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1.3安全意识不高 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手段。根据现状来看,大部分公路施工单位都没有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出明确要求,相关的培训也比较少,显然,这样的状况必然会导致施工场地整体安全性降低,严重情况下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上来说,我国大部分的公路施工单位都不能在施工现场配备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监督。 1.4工程变更较多 工程变更是指设计单位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这种改变和修改不仅包含因设计工作中本身在可能存在的漏项、错误而带来的改变,同时也包含由建设单位提出的对质量、功能等的要求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设计修改以及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从施工角度或实际情况提出的合理建议可能引起的变更。但是在工程实际中,由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项目也较多,这样可能增加工作量和工程造价,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工序和难度变大。 1.5对成本与质量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 公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错误地认为成本越高质量就越高,而想要压缩成本就要降低对公路工程质量的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理念是成立的,但对于交通行业,质量问题一旦出现,公路施工单位就可能要进行二次返工,而二次返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相对要大很多。如果公路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将会导致后续应用过程中公路工程的日常维护工作难以展开,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显然,只注重利益的公路工程方案是十分不可取的。 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选择施工方法 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施工要求,因此,公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也绝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将国家标准与用户需求结合起来进行选择。首先,在进行实际施工前应进行整体的设计。这一设计内容应包括整体的公路工程方案、公路工程工期等,应保证施工方式的选择与施工要求高度契合。公路工程企业应避免一味地追求新技术的现象,新技术的应用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应用不熟练或经验不足很有可能导致这些新的施工技术难以发挥其本来的作用。同时,新技术的引入通常也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消耗,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量。 2.2完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保证施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公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立单独的管理部门来对整体的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在管理人员的选择上,要尽量保证其专业性。其次,要进一步对公路工程施工制度进行完善。在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应将现阶段用户对公路工程的具体要求以及公路工程从业人员的具体诉求结合起来。最后,要在整体管理体系中添加一定的监督方案,以此来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来展开工作。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也应明示。 2.3提高相关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是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这部分人员的职业素养得到了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展开才是有意义的。首先,公路工程企业应提升用工门槛,应确保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保证其专业性。其次,公路工程企业应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主要以实际的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为主,以此来保证这部分人员在专业技能和知识上的表现能满足施工过程的具体要求,时刻有着较强的安全意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4做好施工质量监督以及工程变更管理工作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阶段,如果频繁出现设计变更,那么就一定会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设计变更程序进行索赔。当发生了设计变更时,施工单位必须根据相应的程序先申请,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才可以进行设计变更。应遵循施工中尽量少产生设计变更的原则,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有序进行各项施工作业。同时,施工单位还应成立质量监管小组,严格地监督和管理施工中每一个环节和工序,确保各个环节和工序的质量都是符合要求的,从而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5寻找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平衡点 对于实际的公路工程建设过程来说,一味压缩成本或一味通过增加成本来提升公路工程质量都是不可取的。公路工程企业应该做的是在一定的成本范围内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保证最佳的公路工程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应找到成本与施工质量之间最佳的平衡点,在保证公路工程企业获利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想要找到这样的平衡点,可以通过质量提升前后的成本投入以及获取利润之间的差别来进行计算。 3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展开主要还存在施工技术不达标、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不高、工程变更较多、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等问题,本文从控制施工方法、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施工人员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做好施工质量监督以及工程变更管理工作、寻找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平衡点等方面对施工管理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将用户需求、国家标准、企业利润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量,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改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对于不同的问题做出妥善的控制,禁止问题反复发生。 1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必须加强固有工作的合理改善,应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对于工作的综合影响因素合理的解决。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现状,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初期阶段,并没有采取综合性的手段来解决,这就很容易导致基础工作的问题和隐患不断增加,而且在后续工作的开展上,容易由此产生系列的不足,产生的损失也是比较多的;②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体系方面,未开展阶段性的优化处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给工程建设的未来进步,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应坚持在体系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 2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主要环节 2.1设计环节 与既往工作有所不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开展,必须要从可持续的角度来完成,总是按照传统模式来开展,不仅无法获得较好的成绩,还会在未来工作的开展上,遭遇到较多的挑战。设计环节是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该方面进行积极的操作和解决。①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设计工作,应坚持开展原创,对于一些成功案例的借鉴,或者是失败案例的分析,都要把控在合适的度量范围内,减少抄袭套用现象,这样肯定无法得到良好的成绩。②在设计环节当中,要求对一些创新理念做出良好的融入,尤其是自动化理念、智能化理念的落实,都能够促使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获得更好的提升。 2.2安装环节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过程中,主要环节的工作成绩,能够对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升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上,未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就,将很容易导致后续工作的进行,出现严重的不足。本文认为,安装环节的工作,必须得到高度的关注,且不能出现任何疏忽现象:①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初期阶段,应坚持对技术指标和安装方式保持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应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合作特性,这样才能促使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水平更好的巩固;②在安装的质量上,一定要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发现任何问题都要得到良好的解决,为将来工作的进步,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2.3检验环节 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得到的关注度正在大幅度的提升,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没有对此做出良好的安排,那么造成的不良影响,将会是非常强烈的。检验环节是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最重要环节之一:①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进行,不可能达到一次性成功的目标,检验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的改善固有的不足,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做出妥善的安排、解决,在未来工作的开展上,能够获得更多的保障;②在检验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开展深入的分析,要求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均得到良好的把控,这样就能够促使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进行,可以及时的做出调整,符合检验要求的同时,减少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 3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改进方法 3.1加强设备筛查 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本身来看,想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做出综合性的考虑,既要对未来工作的进步保持高度负责,又必须在将来的发展成绩上进一步的努力。建议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加强设备的有效筛查:①所有的设备都必须从正规的渠道来采购、引进,要求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这样才能确保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依据更加丰富,对于不同问题的改善、解决而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②在设备的筛查过程中,还应该对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体系更好的完善。例如,每一项设备的性能和参数指标,都要得到详细的记录,减少疏漏现象。 3.2减少噪声影响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噪声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如果在该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把控,则后续工作的进行,很容易由此陷入到较大的困境当中。噪声对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而言,是非常负面的内容。只有降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噪音,才能提高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可以通过在设备机房的门窗和顶部安装消声装置来减少噪音的影响,也可以在机电设备上设计一个隔离震动的装置,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幅度!从而有效的减少噪音的产生。 3.3加强图纸设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地方的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都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出发,按照单一的手段来开展,不仅无法得到良好的成绩,还会造成后续工作的严峻挑战。本文认为,图纸设计的强化,能够促使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改进力度得到更好的提升,在问题的排查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图纸设计是建筑施工前期的重要工作,其是后续施工人员安装施工的依据,也是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依据。因此,在进行图纸设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现场的要求以及对设备安装的要求,结合先进的成功的机电设备安装案列进行设计,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在设备安装图纸上要对设备安装的位置、工作原理以及设备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便于安装人员在进行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对图纸能够完全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设备的安装质量。 3.4加强人员培训 通过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方面投入较多的努力,很多工作的改善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整体上的工作价值非常显著。日后,应继续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人员的培训方面,不断投入更多的努力。①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应该接受统一培训,按照国家最新的施工要求来操作,对于技术上的问题解决,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在人员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重要环节,必须相互合作、相互辅助,这样才能促使施工价值得到良好的提升。③在人员培训的阶段性要求上,应做出适当的转变,加强不同问题的科学解决。 4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注意事项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未来的挑战是比较多的,因此不仅要在改进力度上科学的提升,还需要在注意事项方面积极的遵守:①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体系设定和方案完善,必须要对不同的施工风险做出积极的考虑,发现任何不足都要及时的弥补,绝对不能在工作任务上展现出拖沓的现象,这很容易影响到未来工作的进步;②对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而言,应坚持做出检验分析,尤其是细节上的检验工作,要提交可行性检验报告,为后续工作的进行,提供更多的指引。 5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反发展趋向 5.1智能化设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地方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巩固,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落实,应坚持在智能化设备上作出深入的研发。例如,通过对智能设备作出研发、应用后,能够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减少设备的损失现象,提高安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针对建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与既往工作有所不同,智能化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当中,还必须在实验分析的力度上不断提升,尽量减少设备的隐患和问题,努力创造出较高的价值。 5.2自动化设备 以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很多理念应用,都在不断的创新,其目的在于更好改善固有的隐患情况。所以,自动化设备的应用,符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趋势。例如,自动化设备在应用后,能够在未完工的情况下,将部分设备、功能进行应用,可以在内部工作体系上有效的建立,针对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效益创造,获得了更多的肯定。从这一点来看,自动化设备将会成为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主流内容。 6总结 我国的建设行业发展,正进入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日后,应继续加强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体系完善,对于创新理念、创新技术较好的融入,发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的解决。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教育成效,以及我国公安事业中现场勘验和检验鉴定等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我国形式科学技术专业得到了很好发展,然而要看到,其进步与提升主要体现在技术、手段等专业层面,在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而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思政素质,是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唯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培养出更多永葆政治本色,更多廉洁为民并具有极强奉献精神的人民警察。对于此,就不妨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思想价值内涵的茶文化融入到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过程中,赋予该专业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染力。 1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存在的不足和偏差 1.1不少学校的刑事科学技术存在教材陈旧、教学内容落后的不足 从现实看,刑事科学技术尽管在近些年得到较大提升,这得益于高科技的发展和现实经验与技术的积累。然而从不少学校的相关专业来看,这种进步并没有及时反映到教材上面。不少学校所采用的教材仍然是十几年前甚至是二十几年前的教材内容,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其中很多内容已经与时代脱节,不符合现实侦查实践的新需要。另外,很多专业教师的知识系统也较为落后,其中不乏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只能按照书本的知识来上课,这就让其教学内容缺乏现实针对性,同时也难以用生动的事例来吸引和感染学生。可以说,这些专业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的短板,就让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缺乏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极易闭门造车,无法让理论与实践形成有效互动。 1.2很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从实践来看,不少专业教师在教学上仍然采用的是那种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到点便下课。尽管不少教师也在课堂中通过一些案例来增加教学的实效性,但是由于很多教师缺乏一线办案实践经验,因此其所采取的案例往往是通过新闻或他人转述的渠道得来的,因此缺乏自己的深层次分析和关键地方的思考与辨析。另外,也要看到,很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知识文化体系,因此其讲课方式也较为枯燥,难以将专业知识与其它领域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难以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去呈现,这就极易让学生降低学习兴趣。更要看到,现实中的刑事案件往往涉及到很多专业的知识,如心理、价值观、人性、伦理、文化等等,可能一件不起眼的案件需要专业人员调动大量的非专业知识。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在文化素质上存在的短板,就很难让其将案例进行全面剖析和深入挖掘,难以培养出学生对刑事科学系统化的认知。 1.3不少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缺乏足够的职业精神和奉献意识 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知识技术体系,想要成为该专业的行家里手,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该专业对教师的学习精神、职业素养和奉献意识要求极高。但是从现实看,不少教师仅仅将其当做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已,一方面缺乏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仅仅满足于教材上的知识和学校的任务,并没有仔细钻研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上存在敷衍的现象,上课教书、下课走人,缺乏与学生的深度沟通与讨论,也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古语有言: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句话放到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同样适用,没有较高职业精神和钻研精神的教师,那么也就很难培育出高水平并且乐于奉献的学生。同时这也很容易给学生做出一个不好的示范,让学生也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当做今后求职谋生的手段,无法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该专业对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茶文化精神文化内涵 说道茶文化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作用和意义,也许有人会心生疑问,一个是文化类的范畴,一个是公安行业的范畴,两者似乎相差有点远,怎么会有联系呢?从表面看二者似乎关系不大,但是如果从深层次去分析,茶文化对刑事科学技术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其实是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这还是源自于茶文化那博大精深且通融万物的内涵特性。我国茶文化能够在两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一直经久不衰并且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内生动力。这个学习能力指的是茶文化能够立足于自身实际,不断从周边的领域中汲取知识文化甚至是思想与价值理念,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而饱满,始终与时代同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引领时代潮流。茶文化具有博大而深厚的知识文化体系。一方面,茶文化的知识文化底蕴体现在茶的层面上。中国人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十分久远,因此早在唐代,就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采茶、饮茶等规范。如采茶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在清明前后,采茶时的天气要晴朗,所采的茶叶不能过于嫩,亦不能过于老。而对于饮茶的水、器具等也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茶经》便写道饮茶的水以山泉水为上、江水其次、井水最下。这种规定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会从水质、口感等因素进行详细而严谨的论述。这充分说明我国茶文化在很早之间,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物质文化基础。另一方面,茶文化的知识文化底蕴还突破了茶的范畴,延伸到其他各个领域当中。应当说,这是茶文化知识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茶文化生生不息的一个关键所在。茶文化凭借着其强大的渗透力,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与其它领域进行融合,不仅让自己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另外更是能从其它领域汲取优秀的文化内容来充实和提升自己。举例来讲,茶文化的自然特性和美学价值,早在宋代便开始与中国建筑学相互交融,茶文化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对我国建筑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者的融合在明清两代达到巅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园林艺术,如苏州园林等,其建造者和设计者均为热爱饮茶并精通茶文化的古代文人或士大夫,他们把茶文化的理念移植到园林设计当中,让二者相得益彰,让我国园林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茶文化有着极强的思想感染力和引导力,这源自于茶文化那深厚的精神思想底蕴。茶文化另一个亮点,就是在发展中从文化的层面上升到了思想甚至是哲学的高度。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源自于儒家、道家和佛家这对三种思想流派。茶文化从儒家思想的融合,让茶文化拥有了“修身齐家”和“中庸和谐”的精神理念。具体来讲,“修身齐家”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入世理念,其强调人们要努力学习并涵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让自己拥有更好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在此基础上,要将自己的小家打理好,并且要奋斗进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番贡献。茶文化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让茶文化拥有了“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何谓“天人合一”?是说世间万物存在一个“道”,这个道即万物法则、万物规律。人要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放置于“道”的范畴里,一方面要尊重规律、顺应规律,另一方面还要从大自然当中寻求灵感和智慧,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明晰,内心更加平和,更好地感悟到自然之美。茶文化与佛教的融合,为茶文化赋予了“茶禅一味”的哲学内涵。茶禅一味指的是要通过饮茶,去感悟道佛学的深奥哲学理念,去感悟到宇宙万物的终极规律。茶文化的茶禅一味,更多强调的是饮茶者要通过饮茶,一方面要发现那些蕴含在细微之处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不同事物错综复杂的表面,去发掘隐含的相同实质。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便是如此。 3茶文化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的作用和融合途径 茶文化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的作用,主要可以在以下两个维度。首先是可以用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来加深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的知识文化底蕴,让他们用对茶文化所蕴含的各个领域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这不仅对专业教师的个人文化素养有益,另外更是能够把这些知识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增加教学的文化厚度和课堂吸引力。其次,可以用茶文化优秀而富有感染力的思想价值理念,去培育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的职业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起更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以及忠诚为民、乐于奉献的政治品质。 3.1要通过举办茶文化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现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 一方面,要让专业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加一些茶文化培训班,或是参观茶企、茶文化公司等专业组织在茶文化推广上的做法,因此让他们对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把茶文化知识引进来,邀请茶文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授课,如此就能结合不同学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讲解。 3.2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在软硬件上满足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对茶文化的更高需求 一方面,要从茶文化中提炼优秀的内容,如历史演变、故事、音乐、视频等,在课堂上进行呈现,既能让专业教师从多方面对茶文化有立体化的了解,更能让学生们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还应在图书馆等区域开辟专门的茶室,通过茶艺表演、茶道演示、茶歌茶舞等内容,让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从书本、视频中走出来,使其在提升专业教师文化素质上更富吸引力和实效性。 3.3要注重用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去涵养和引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的精神面貌及价值取向 思想性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将茶文化融入到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文化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茶文化中的思想价值理念进行提炼,将那些积极向上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梳理,并结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融合。在融合途径上,一是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那些蕴含着人生哲理的优秀价值的茶文化典故,以更加娓娓道来的方式讲给专业教师,让他们在无形之中便能受到感染。如此能避免那种大而空的宣教模式,避免教师们的内心出现抵触心理。二是要结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实际,通过一些刑事案件来弘扬茶文化的思想价值。从现实看,不少刑事案件都涉及到人生价值、社会伦理、男女情感等问题,这其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茶文化去阐述和分析。将二者进行融合,不仅能提升专业教师对刑事科学技术的专业认知,让他们把纯粹的专业知识与其它各个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更会让他们从二者的融合中,感悟到“真善美”价值理念的美好,帮助他们树立起更加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引言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加强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优化工作落实是提升整个工程项目质量建设最为重要的工作。在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优化措施制定过程中,能够针对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层面细致化分析,保证优化施工管理措施的提出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正常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整体上而言,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优化工作,能够为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在工程施工条件优化基础上,促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的方向进行。 1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工作在实际进行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投入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化管理的过程。在现代化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理念指导下,深入落实高速公路施工管理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促进工程向着正常化方向进行施工建设。当前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实施基础化管理与专业化管理工作有效结合的过程,优化施工管理是促使工程项目涉及管理的各方面效益实现最优化发挥。当前,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材料管理、施工人员管理、施工设备管理等方面细化进行,针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整体进行。优化各个施工管理环节,结合工程施工量、工程施工规模、工程施工具体阶段,细化各个阶段管理工作,在目标指导基础下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优化过程中,首先,必须重点强化施工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实和应用,提升管理制度操作落实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对于各个施工要素、施工环节、管理阶段进行制度化管理,创建良好制度环境,切实依靠制度化管理提升整体施工管理水平。其次,严格施工组织优化工作,综合衡量资源投入和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资源利用率,严禁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尤其注重对施工材料的高效利用,提升施工项目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施工管理优化必须重点进行施工队伍的优化建设,优化施工队伍操作水平,提升协作能力,强化施工人员岗位责任操作,切实遵循质量第一、人员优化管理的原则。 2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优化管理困境 2.1健全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高速公路施工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 管理体系不健全,首先表现为虽然当前各施工单位建立了专门的、独立的管理部门,但是管理部门整体定位水平低下、未能参与到管理工作的核心层面,所以导致管理部门管理职能范围狭窄、管理权限小,对于施工过程中各种决策制定能力低下,未能获得其他部门的认可,以此妨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高速公路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未能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导致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出现严重内部动力不足的现象,各项施工处理工作无法遵循科学的施工原则,给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升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最后,当前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水平低下、综合管理思想觉悟较差,如针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问题,无法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且组织各部门人员之间进行相互沟通协调,造成了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效益损失、质量建设水平低下。 2.2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低,是施工管理困境形成的关键因素 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工作创新优化进行的过程中,基于现实分析,造成施工管理优化工作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则是整个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低下、综合思想觉悟有待提高,各部门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合作精神,严重妨碍了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的创新和改进。造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人的因素仍然是整个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的核心因素,同样也是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参与部分,是贯彻现代化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的重要做法。当前,我国在大力促使高速公路工程扩展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建、工程建设量不断提升,所以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施工人员,因此造成了工程施工团队从市场上选择大量未经过系统化训练人员参与到工程施工中,而负责管理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同样也是临时调动的,这些人员缺乏专业化管理知识,不但给公路工程施工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对于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2.3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导致管理突发问题较多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工程项目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不稳定,且大多数工程项目非常容易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导致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突发性安全问题。而且,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容易受到建材市场价格波动、政策调整、施工组织计划变动等影响,由于工程项目本身是一项系统化的施工工作,如果某一方面受到影响,将会发生“蝴蝶效应”连动到工程其他正常施工,埋下了许多隐患问题,造成了施工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应对以及不必要的损失。 3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3.1强化施工保障工作落实,促进管理体系健全完善 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管理优化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从强化施工组织保障体系完善基础方面促使施工管理体系优化形成。首先,顶层管理人员要切实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给予管理部门较大权限、下放权力,优化管理部门职能建设,通过制度化规定管理部门职能和管理责任。其次,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规定其他部门必须无条件答应协助管理部门参与到工程管理工作中,强化制度化管理落实。最后,优先选择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并且优先专业化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可以跨部门与其他部门管理人员事先沟通,深入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方案、施工规划进行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大范围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工程正常化施工管理。 3.2建设稳定的、专业性的施工队伍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优化管理工作中,必须切实依靠建设稳定化、专业性的施工队伍。专业性的施工队伍,一方面可以强化对施工人员综合化考察和评估分析,从市场层面上选择优秀的施工人员队伍,强化技术审核和技术交底以及技术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思想觉悟和施工人员水平;另一方面,积极选择施工管理人员深入到外部优秀工程管理层面中进行管理经验汲取和管理知识交流学习,积极落实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重点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3.3注重对影响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因素预测趋势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 首先,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优化管理中必须有效针对动态变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尤其是注重自然地理环境变化对工程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注重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和使用,降低突发安全灾害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强化市场化调查分析,根据建材价格变动和人员劳务价格变动,及时做好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等方面的存储和费用调整工作,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管控。最后,调整工作必须切实结合工程施工项目进度有序进行,避免妨碍工程正常化施工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优化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切实在明确施工管理内容分析基础上,针对现实优化管理存在困境,从施工人员队伍建设、健全施工体系以及预测动态因素影响变化等方面优化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来临,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它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不仅如此,它还有着其他方面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有效的继续发展。由此,这个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容及特色 1.内容。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能否进行有效的预算工作对单位了解内部具体情况和市场走向行情尤为重要,在其经济良好运行中,预算管理的中作用尤为突出。预算管理,一方面可以全面掌握以及预测市场供需,另一方面它在各项资源的调配中起到优化的作用,同时它也有助于其内部结构的调整,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够按目标顺利实施,提升单位的工作能力,达到其预定的经济目标。 2.特色。从多变的市场行情出发,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对内部进行有效变动,精确地制定出本单位今后的发展策略。预算管理旨在分析经济发展中市场的特色和前进的方向,按照此市场规律,在正确的评判和全面的预算管理同时作用的情况下,使得单位对内部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处置。预算管理有着这样的特色,即在形容自身时利用的是价值方式进行的定量分析。另外,预算管理还具备着综合性的特色。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在预算管理时,增大预算范围,并且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使得此预算完善功能。所以,当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措施的实施时,应该制约相关部门以及相应的实施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如果这个体制一旦形成了,内部不得将其随意改动。 二、新常态之下,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预算管理难题 1.缺少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预算管理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现在,在他们当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够正确认识预算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没有看清预算管理的关键性,没有将预算管理很好的运用到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没有重视规章等。基于这些方面的失误,使得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举步维艰。另外,这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对预算管理有着深入的了解。预算目标未能达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的落脚点出现了问题,他们忽视了单位未来的发展策略的经济效益。 2.改善预算管理的内部体系。在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中,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达到单位预定目标的完成提供可能。但是,在目前有相当一些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其内部进行的此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缺少了相应的执行机构,加之在涉及部门时缺少了针对性,没有将内部职能及其权利权限有效区分,也缺少了科学性的调整。 3.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应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高的预算管理人才,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活动在具有重大贡献意义,只要将预算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就能够紧紧地掌握住一套的管理路线,使得预算管理更具科学性。但是,因为目前的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有待提升,从而影响了此方案的有效实施。 三、经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办法 1.从根本上理解预算管理。基于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对其有着清晰系统的理解。首先,形成对行政事业单位有利的先进管理观念;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资金的往来进行关注。 2.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清楚地分清相应的部门责任,把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作为中心任务。但是,现在仍存在单位内部组织体系有待改善的情况,这对预算管理产生了不良的作用。那么,基于此情况,对事业单位做出如下三点要求:第一,系统改善预算管理组织内部系统。针对此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并且改善内部组织系统,还应该对一些高危经济活动给出相应的整治方法。在拆分整个项目的同时,也对系统的工作范围得到完整规划。第二,确定里程碑节点。在项目管理的具体办法中应该思考在此项目的关键节点上,里程碑意义上的节点,是当做对每个项目不同时间段的监控点。里程碑节点对于项目的实施进程和能否成功十分的重要,通过此节点的设立,每个项目工程的时间节点的完工情况就能清晰可寻,使得整个项目得以成功进行,总体目标也能达到。第三,统一挂念业务流程。顾及当前项目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力水平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尽量使得项目管理规范。在工作流程,主要以图纸交底,规划改变,重返现场确定等多环节,需重复进行的工作为首要规范的内容,以小见大,策划相关的组织人员,绩效的评估等。由此成立项目管理业务的体系,测绘出项目管理业务的工作流程表。 3.增强预算管理的检查,绩效评估规定。改善预算管理的评估测评制度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合理的运转。所以,为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切实实施此项制度。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做好应对工作:第一,设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规定。在事业单位中,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强化责任意识,因此,在此次预算管理中,增强对员工工作责任,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的考察相当重要。第二,增强对各个工作岗位的监督考察,同时将各部门实际管理状况与工作的业绩,成效紧密相连,以此鼓励员工,提升工作激情,也将使预算管理达到预设目标更有可能。第三,建立并且实施奖惩鼓励政策。在工作中,只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做出巨大奉献的内部管理员工,单位一定要在物质上进行激励,另一方面,只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阻碍的工作人员,单位也必须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罚。总的来说,这样一整个科学合理的监督考察机制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稳步前进的重大支柱。 4.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者的素养。在日益发展的科学社会市场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坚持不懈的运用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切实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在以前的预算管理中不断地摄入创新的科技,用于开创科学的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现代化治理模式。而要达到这样一种高度,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内部管理制度中要不断的进行新的科学的探索,增大创新的力度,同时通过了解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结合此新的管理制度来提升预算管理的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创办培训活动,一步步提升预算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那么,在进行此活动策划的过程中,还应当全面的涉及当今社会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不仅仅要培训管理人员在相关学科上的专业技巧,还应该提升信息化管理的训练力度。
前言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离不开高品质的电能,在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全面满足社会大生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则需要从全社会角度做好电能供应,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安全,新常态、新时代,对电力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只有全面提升各项技术能力,保证电力系统良好运行,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GDP增速目标。电力系统运行较为复杂,需要多项技术结合才能保证电力稳定发展,电力系统运行离不开精细的运维技术,只有全面研讨变电运维技术实际应用,才能推动电力系统高效发展。 1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运维技术特点 电力系统运行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电力系统运行周期内,需要全面做好运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实现高质高效目标。变电运维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电力运维主要是对变电设备而言,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设备的不稳定、损坏等均会造成停电问题,为了保证持续稳定供电,则需要在日常运行中,针对电力系统中各变电设备情况进行维护与保养,针对设备在日常停送电操作或倒换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按照国家电力安全规程及管理规范要求,对变电站(开关站)进行变电设备及对变电站(开关站)内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变电运维是电力企业重要的技术,没有运维技术,则无法完成整个电力运行。通过良好的变运维能够给电力企业提供良好的保障,变电运维实质上就是检和修。变电运维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根据专业内容看,主要面对的是高压、低压、输电、配电等。变电运维有着自身的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检修范围广。所涉及到的设备种类较多,需要全面对各种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能够良好运行。二是检修环境复杂。电力系统设备所处的环境空间复杂,不同的环境对设备的影响不同,检修起来较为麻烦,运维工作难度大且工作乏味。三是变电设备故障频率大,一些设备分布不均,检修移动范围大,增加了检修的难度,问题出现的不集中,使运维管理更加不便。四是技术标准高。电力运行过程中,对维护管理的技术专业要求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快速判断出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更大的安全隐患,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2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产生事故成因 2.1人为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事故成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更大的故障影响电力稳定运行。在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运维往往会受主观因素影响,造成故障的出现。一般情况下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问题成因如下:一是相关人员没有管理意识。在电力运行过程中,一些变电运维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导致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在实践过程中,对变电运维管理不够重视,操作设备时方式方法不正确,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作业,严重影响了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二是电力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发挥好制度的约束作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流程环节混乱,造成事故不断出现。三是安全教育缺失。运维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只有全面提高安全意识,才能保证自身安全,保证设备运行。在实际管理中,相关企业对运维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抓而不严、麻痹大意,一些技术人员一知半解就上岗操作,不懂装懂往往会出现大的事故。 2.2客观因素 电力运行维护中,设备是主要的内容,只有全面保证设备稳定才能保证电力运维质量。一是设备线路的老化。设备是电力运行的主要内容,需要全面确保电力设备连续运转,才能实现稳定运行目标。电力设备和线路在恶劣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老化的情况,设备线路整体性能下滑,没有及时发现则会引发故障;二是电力设备负荷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对电量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强,电力设备、线路负荷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的正常运行,变电运行质量和效率下降;三是受环境影响较大。设备和线路工作的环境较复杂,受雷电、暴雨、泥石流、地震等的影响,往往会形成一定破坏,造成局域停电断电。 3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技术具体应用 3.1线路开关跳闸故障处理 电力系统运行中线路开关跳闸是最多见的事故,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才能确保稳定供电。线路开关跳闸事故出现以后,运维专业技术人员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周边环境进行观察,找到合适的维修点,为了保证线路开关事故快速处理,需要对监控后台信号、保护动作信息及故障录波信息等全面进行检测,如果上述检测项目没有问题,还需要对故障线路开关设备做全面检测,进地下明确事故点位,分析出故障的性质,要重点查看值班记录,准确的找到问题成因。严格执行调控人员命令,做好故障线路试送工作,避免强送保证安全,对已经处理完成后的线路,在保证正常运行情况下,向相关的调度总说进行汇报,保证电力运行。 3.2主变三侧开关跳闸故障处理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变三侧开关故障较多,出现故障的成因较为复杂,其成因有变压器三侧TA短路、变压器内故障重瓦斯动作、变压器开关TA间故障动作等三方面成因。为了保证良好运行,及时查找故障点位,需要相关变电运维人员耐心查看,有效对变压器相连接相关电气设备做好检查,系统分析主变差动保护动作成因,然后再对主变进行检查,对变压器做精准测试,为下一步精准定准故障,做好准备;主变零序间隙过流保护动作问题,相关技术人员要对零序保护动作做系统分析,如果出现了主变零序过压一侧接地,则要根据调度要求全面处理好主变故障,保证电力系统良好运行。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低压侧母线故障或开关拒绝动作,压根相关技术人员合理做好分析,对拒绝动作开关进行有效隔离,同时,还要全面做好低压侧变电设备母线的检测,确保及时快速的恢复母线供电,确保问题全面解决。 3.3接地线装设 接地线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装设接地线,才能保证人身安全,接地线能够全面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避免突然来电时造成事故,接地线能够对突然的来电产生感应,并对电压电荷快速导入大地。为了保证接地线安全,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全面进行操作,运维人员对线路中容易出现静电感应电压进行诊断,保证安装环境安全。安装人员要全面保证自身安全,操作过程中,要戴好绝缘手套,避免与线路直接接触,造成意外伤亡事故。 4对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建议 4.1加强台账管理 变电运维能够保证电力稳定供应,实现高品质用电安全。仅依靠变电运维管理还不能从源头保证安全,需要在各个流程中做好安全管理,以此才能解决好电力安全运行问题,避免出现大的事故。日常电力运行过程中,要全面强化流程管理,做好台账管理是提高变电运维可控性和高效性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已全面推出并使用了电网设备精益化管理系统(PMS),通过高效的系统管理,使变电设备建设、改造、检修、更换更加方便快捷。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做好日常和系统登录与维护,保证各区域影像、图形等的规范化、标准化,维护好相关系统资料,充分全面的做好台账管理,为日常变电运维提供参考。 4.2加强电气设备运维管理 电气设备是最主要的部分,需要全面加强日常的运维管理,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变电运维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用电质量,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为了全面保证电力运维管理,需要从三个方面全面把握:一是做好运维计划,根据设备运行情况、性能稳定性,做好设备的日常运维计划,保证周期内设备能够检测一次,全面做好设备的测试与维护是保证电力稳定运行的关键;二要检查设备基本性能。要对设备基本性能进行检测,对检测到的问题进行PMS系统录入,为设备运维提供数据参照;三是做好设备日常操作。要根据不同的消缺计划、停电检修、倒闸操作等环节,做好设备的检修,保证设备硬件设备完好。 4.3加强运维人员管理 人为成因造成的运维故障较多见,需要全面杜绝人为原因,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相关运维人员要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强化技术培育,保证电力运维工作质量。运维人员要对电网结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运行特征、设备原理构造全面掌握,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负责,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不放过,做好微小缺陷的问题解决,保证电力稳定安全运行。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力依赖性越来越大,变电运维对电力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良好的运维技术,全面分析变电故障成因,才能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前言 在我国西北地区,冬季的气温相对较低,建筑采暖的能耗相对较高,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西北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会采用外墙外保温的方式,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的能源损耗。常用的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有大模内置保温方式与外贴式保温方式,本文对两种外墙外保温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高层建筑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与外贴式外墙外保温的对比分析 1.1工程概况 在我国某市住宅一期工程中,总建筑面积达12万m2,共包括7栋层数在15~24的住宅主楼与地下车库。在该住宅主楼的保温施工全部采用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总外墙保温面积为43000m2;该市的地质局生活基地B标段的工程建筑为一栋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3万m2,该高层建筑的保温施工全部采用外贴式外墙外保温,总外墙保温面积为9000m2。本文将上述两个高层建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与外贴式外墙外保温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 1.2大模内置与外贴式外墙外保温的对比分析 (1)施工质量的对比。对于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而言,其保温板和墙体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在保温板的1m2斜插腹丝中,共有200根钢丝锚入混凝土中。与此同时,施工人员每隔600×600mm插入一个“L”型加强钢筋,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墙体和外墙外保温板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了外墙外保温的整体性,安装较为牢固,施工质量有很大的保障;对于外贴式外墙外保温而言,主要通过专业的固定件或者粘接砂浆将保温材料粘贴于外墙表面,再通过抗裂砂浆的应用,在保温材料中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从而对保温材料进行保护,最后通过装饰面施工完成保温施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外贴式外墙外保温施工对保温材料以及砂浆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施工结束之后,保温板之间很容易出现裂缝,从而使保温材料从墙体表面脱落,施工质量相对较差。 (2)施工安全的对比。对于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而言,需要通过外架的搭设开展施工,保温板的安装施工较为便捷,也能够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于外贴式外墙外保温而言,需要通过安装吊篮开展施工,保温板的施工难度相对较高,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不得到有效保障,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施工工期的对比。对于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而言,保温板的安装和混凝土结构同时施工,在建筑主体封顶时,外保温施工基本完成,可以直接开展外墙装修施工,可以有效缩短施工的工期;对于外贴式外墙外保温而言,施工人员需要在主体施工验收完成之后,才能够开展外墙外保温施工,施工工期相对较长。 (4)施工成本的对比。对于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而言,保温施工需要应用钢丝网架挤塑保温板(28元/m2)、斜插丝(8元/m2)、界面剂(6元/m2)这三种材料,总计42元/m2;对于外贴式外墙外保温而言,保温施工需要应用到XPS挤塑板(15元/m2)、锚固件(23元/m2)、胀塞及镀锌木螺丝(4元/m2)、抹面胶浆(20元/m2)以及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5元/m2),总计67元/m2。由此可看出,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的经济性更高。 (5)受环境的影响。对于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而言,其施工内容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施工期间,因为外墙外保温板的安装部位为墙体大模板的内侧,可以将其作为模板的保温层,不需要对外墙外侧模板进行保温施工,可以节约施工成本;对于外贴式外墙外保温而言,其施工作业不可以在大风及雨雪等天气环境下进行,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1]。 2高层建筑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的应用要点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于高层建筑保温施工而言,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技术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但是在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注意要点相对较多,需要施工人员加强对施工工序的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出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的优势。 2.1加强对进场材料的管理 在实际的保温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保温材料必须具备出厂质量证明,并通过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的质量检测,才可以用于高层建筑工程中。在保温材料进场之前,建筑企业需要对保温板进行抽查,主要的抽查内容为保温板的厚度,安排专业质检人员检测石块保温板的厚度,确保保温板的厚度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保温板的厚度误差不可以是负偏差。与此同时,因为保温板的内部板芯很容易破碎,所以建筑企业需要按照实际的施工进度,确保保温板安全有序经常,避免大量保温板堆放于施工现场,对保温板的质量造成影响。 2.2采用合理的材料处理工艺 在保障进场保温材料质量的同时,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工艺,进行保温材料的应用。比如,在进行保温板外表面结合剂的涂抹时,施工人员需要确保涂层的均匀性与一致性;在进行焊接施工的过程中,钢丝网片漏焊脱焊的焊点需要控制在总焊点数的8%,并保障焊点的分散性;在进行保温板斜插腹丝的过程中,镀锌钢丝的伸出保温板30mm以上;在进行“L”型加强钢筋的应用时,其穿过保温板的部分需要涂刷一层防锈漆[2]。 2.3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施工 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的施工流程如下:①保温板的拼装,通过企口搭接的方式,将两片保温板连接在一起,要求两者具有严密的板缝,避免浇筑时漏浆;②L”型钢筋的绑扎,按照600×600mm的规格进行穿插钢筋(使用旋转缓慢的方法插入钢筋),使用火烧丝将其与结构钢筋绑扎在一起;③在保温板之间的拼缝和窗口等保温薄弱部位,施工人员需要通过附加角网或者平网的方式,提高建筑保温性能;④粘贴海绵条,为了避免浇筑的混凝土从保温板的横槽部位流出,对保温板造成污染,施工人员需要在窗洞口以及预留洞口附近粘贴海绵条;⑤清理,在进行螺栓穿墙以及预留套管等施工工序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聚苯碎屑,施工人员需要及时清理碎屑,避免混凝土墙体出现烂根问题;⑥支模,首先固定外墙内侧模板,并对保温板进行穿孔处理,使其与模板的穿墙螺栓相对应,再固定外侧大模板,完成保温施工。 2.4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墙体模板固定完成之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浇筑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在保温板的上部安装槽形的镀锌铁皮罩,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保温板造成破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通过钢质大模板进行施工,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高度需要控制在1m以内;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h之后,就可以将墙体内外侧的大模板拆除掉。因为保温板的整体性普遍偏低,所以施工人员还需要在保温板表面涂抹一层胶粉颗粒保温浆料,提高保温层的整体性,避免外墙保温层出现开裂现象,提高保温施工的质量[3]。 3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保温施工过程中,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开展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施工时,建筑企业需要合理选择保温材料,并加强保温材料的进场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保温材料的处理与保温施工,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以此保障保温层的质量,充分发挥出该外墙外保温施工方式的优势。
房地产行业具有高风险、收益接近成本临界点等特点,项目投资相对较大。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为了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加强内部成本控制,从项目设计、施工与竣工等阶段着手,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控制,挖掘自身发展潜力,获得更加强大的竞争力。精细管理模式能够解决原本粗放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控制项目开发与建设全周期的资金使用,对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营造和谐企业氛围、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房产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实际意义 1.1有助于获得更多利益 在生产经营条件固定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越低,获得的项目收益就越高。随着房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降本减费成为企业保证收入的根本所在。成本精细化管理可全面挖掘企业发展潜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房产企业运营应紧跟时代步伐,将精细化管理模式贯彻落实到项目开发、设计、施工与竣工等各个环节中,并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施绩效考核与奖惩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自觉形成成本控制意识,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效率。 1.2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先要降低成本才能调整价格,产品价值是固定的,尤其现在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有限价约定,但在市场竞争中难免需要以价格优势获得竞争力,因此,必须做好成本管控工作。近年来,国内房地产项目数量快速增加,规模日益扩大,但工艺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建筑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使项目在污染治理、场地清理等方面的投入增加,成本控制难度加大。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使从业者掌握更多高效、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法,从管理手段、模式与能力等方面着手创新,从而牢牢控制项目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1]。 1.3有助于营造和谐企业环境 良好的企业环境对自身发展、员工成长有诸多裨益。构建良好的企业环境,一方面依赖于良好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依靠管理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在企业内外营造和谐的氛围。房地产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依靠提高成本管控水平来节约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对此,在精细化管理背景下,企业应要求每位员工能够端正态度,自觉提高自身技能和素养,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下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2]。 2项目概况 H企业在1995年创建,专门从事房地产项目开发,现已建设50余个楼盘,总开发面积超过500万m2,是当地房地产界知名地产商之一。该企业始终秉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以改善客户居住环境为己任,用优质的楼盘赢得客户的满意、社会的赞誉。在实际运营中,注重企业价值与员工利益相结合,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通过提高薪酬、完善职业规划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团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该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设计、施工、竣工等方面,导致利润逐渐压缩,亟需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达到降本减费的目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设计图纸管理不到位 该企业在设计任务书中,对砼含量、含钢量提出要求,但没有对各项指标进行细致分析,如含钢量中没有具体到钢筋型号等内容,设计单位为了降低钢含量,很容易忽视钢筋等级,从以往的Ⅰ级钢到现今的Ⅴ级钢,从表面上看含钢量有所降低,实则钢筋费用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3]。该企业的设计图纸没有对建筑的关键指标进行明确,如地上地下层高、基础埋深范围、墙积比、体形系数等。在设计图完成后,成本部门并未进行图纸内审,而是将其递交给造价咨询公司计算工程量,再与总包单位进行工程量核对,很容易导致地下室柱网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未能最大化利用车位,地下室顶板覆土常常在1200~1500mm之间,由此增加了荷载量,造价成本也随之提升。 3.2施工阶段成本管控不到位 该企业在确定施工承包单位后,迅速进行开发建设,对施工阶段内控制度建设缺乏重视,导致成本管控不到位。例如,在材料招采定价阶段涉及供应商选择问题,因房产项目规模较大,采购量与金额都十分可观,许多供应商想方设法与招采部人员拉关系,私下承诺“好处费”,一些招采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徇私舞弊,做出损害企业利益之事。甚至还有施工单位在隐蔽工程申报时私自增加工程量,与房企监理人员、成本人员暗箱操作,许诺一些利益,以此获得监理和房企成本人员的签字盖章,弄虚作假、蒙混过关,不但损害了企业效益,还会对整个工程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3.3竣工结算忽视成本核对 在项目建设完毕后需要进行工程结算,这也是最终把关阶段,主要根据合同、协议书、相关设计变更资料、工程核定单等,对合同价款增减进行计算和调整。该企业在竣工阶段常常忽视成本核对问题,施工单位经常出现多算工程量、重复计算、工程变更联系单手续缺失等情况[4]。房企成本控制人员或委托中介技术人员没有细致核对工程量,在工程变更时财务部与工程部信息未能共享,均会导致企业支出增加,造成资金损失。 4精细化管理措施 4.1加强设计图纸审核,选择最佳材料 在设计阶段应加强图纸审核,尽量将变更前移,避免施工后更改造成返工,导致成本投入增加[5]。针对项目建筑层高、地下室结构设计不当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应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加强图纸审核、优化结构设计等措施,使成本得到良好管控。在建筑层高控制上,地上层高应坚持人性化原则,确保居住舒适,尽量设置上返梁或者扁梁,将层高保持在3.0m左右。地下停车场的层高只要满足2.2m即可,综合管线顺着墙边布设,可节约空间。在地下防水工程成本控制中,不同材料对应的成本不一,可通过方案对比的方式选择最佳材料,以SBS聚酯胎、FQY高性能膨胀剂、CPS反应高分子防水卷材三种材料为例,对5万m2地下室的成本控制进行方案对比,如表1所示。 4.2动态成本台账 该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幻莫测,要实现成本动态管理,必须要求各部门创建动态成本台账,将成本使用情况体现出来,特别是材料成本费用,占总成本的70%~80%,必须将其作为重点管理目标,目标成本分解如表2所示。要加强变更部分的成本管理,如签证管理、设计变更等。在项目施工中,工程变更对现场工程量具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造价成本,务必严格把关,所有变更都要经过测算后才可决定是否允许,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变更流程完成[6]。 4.3核实工程量,完善成本考核体系 针对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成本管控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进。 (1)认真核实工程量。为了做好审价结算工作,可与咨询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由造价公司派专人协助房企开展竣工结算与成本管理工作,针对以下结算事宜进行重点核实,即结算审查期限、竣工价款、索赔价款、合同外零星项目价款结算等,以有效避免施工单位出现多算、重算等情况,避免出现非必要成本支出。 (2)完善成本考核体系。要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应依靠健全的考核体系激励员工。企业要定期聘请专业讲师开展投资培训工作,并对员工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将成本精细化管理纳入日常考评中,使员工能够切实掌握各类投资知识,激发工作热情,真正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还可采用股权激励方式,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充分激发项目管理团队的运营潜力,促进企业资产收益提升。总公司在增加资金收益、降低风险的同时,项目相关者也可获得可观收益,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7]。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各大城市普遍出现房价下跌情况,房产企业面临着政策、市场等多方挑战,加强成本管控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房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应从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着手,将精细化管理模式渗透到各项工序中,引导员工树立成本控制观念,完善成本考核与激励制度,全面提高房企成本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朱丹,张天泽,吴佩琪,等.金石蒙荣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9. [2]王斌,高永斌,王淑芳,等.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39. [3]崔新峰.浅谈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全过程精细化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20(9):298-299. [4]王炳炎.房地产工程土建造价师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重点[J].四川建材,2020,46(6):211-212. [5]王静.“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策略[J].财经界,2020(18):222-223. [6]王双琦.房地产成本控制的突出问题及成本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住宅设施,2020(4):79-80. [7]李丹.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精细化管理与造价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22. 作者:齐荣钦 单位:融创中国东南集团福建公司
一、发展集体经济的现实意义 集体经济发展将为乡村全面脱贫、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农民有了可期待的稳定收入,就会选择留在乡村,这样的农村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这里的集体经济发展包括引进外来资金入股投资设厂,也包括农民集资根据地域特色建立农业合作社。此外,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体经济的集约化、规模化带动下的农产品品牌化将有力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集体经济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手段。笔者曾走访调研山西、陕西、重庆等地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在回答农村党支部如何在群众中有力量、有威望这一问题时,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茶坊村党支部书记白光荣同志给出的答案是在村里因地制宜的建立产业,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润,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群众自然就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工作。白书记说因为忙于村上的工作,自己家的苹果收成是村里最差的一家,但他不后悔,他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村民富了就算他穷,借村民钱也好借。从上一任书记那里接下了村支书这份重担,刚开始也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辜负了村民的信任,没想到这一做就是20多年,不能说做的很好,但他做到了问心无愧。现阶段,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白光荣准备带领大家调整山地苹果品种,增加樱桃种植面积,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打造光荣牌山地苹果,走“一村一品”发展道路,将山地苹果卖得更好、销得更远。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我们自己动手,勤劳致富,就有决心把茶坊村建设的更加美好。”因此,我们说可变现的产业投入才能减少农村的人才流失,实现农民在家门口的就业,让乡村充满活力与生机。 二、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 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短缺。政府支持性资金的全局性考虑与基层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矛盾。集体经济启动要考虑诸多因素,资金来源、租地用地、利润分配等每一个环节相比私营经济要更为谨慎和复杂。村级集体经济以相对封闭的社区经济为主,产业规模较小。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受制于自有资金、资产和资源,没能走出社区寻找开发项目,或参股到其他市场主体中进行投资经营,集体经济单线作战,未能形成合力,因而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能力。由于承担着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以及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延伸的角色,导致集体经济回本周期长,对投资者吸引力不足,社会资本进入意向不够。群众对于集体经济的认同感和关切度不够,部分群众对于集体经济发展的长远意义认识不够,部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同时,由于村级组织换届周期短,干部变动较为频繁,使得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和设想执行和落实力度差,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乡村人才特别是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一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业务能力较差。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未设置独立管理者,董事会成员既是决策者又是经营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容易造成决策上出现“一言堂”,极大地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村级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多数不具备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集体资产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三、如何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考 党建引领全局工作,自力更生谋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在集体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筑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基地。注重示范引领,发挥“带动”效应。两委班子带头学习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发展路径,注重总结提炼经验。村两委班子要仔细研读中央及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新政策,积极寻求政府产业扶持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地区产业优势、人文环境开展产业规划布局。充分发挥盘活项目资金、集体资产和招商融资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优质资源,通过参股、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激活社区集体产业发展链。成立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创新经济体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监督公开实施进展情况,适时对经济体发展趋势进行规划和中期评估,确保经济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加强规划实施宣传,让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参与集体经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保障群众参与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好前期集体产业初步规划,以扎实行动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在着力争取政府资金帮扶的同时,做好集体经济产业布局前期铺垫工作。比如外部投资资金支持、基本设施的初步规划、村民的思想动员、产业布局的规划、外出学习等。把脑海中的构想转化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乡村振兴构建的有血有肉的规划图。干部深入群众,做好思想动员。针对社区集体经济薄弱,以及部分村干部、村民不愿发展、不会发展、不敢发展集体经济的现状,村两委班子成员要深入农户家中,找准思想问题,研究思路。组织召开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现场会,表明两委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决心和态度,引导村干部除“等、靠、要”思想,解决畏难情绪,树立敢闯、敢试的新观念,增强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不断破除思想壁垒。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扩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和手段,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将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坡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挖掘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潜力,尤其是闲置的乡村小学校舍等固定资产,以公开招标承包、对外租赁或投资入股等形式,促进闲置资产利用。采取“能人投资+村集体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入股”的模式,由返乡人才投资冷库、物流站等、农家乐等,不断延伸集体经济产业链。谋求合力联营,以合作谋发展。多个村合力发展集体经济是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一村单打独斗面临的产业规模小、发展资金匮乏、成本高、增收途径少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如针对城中村等连片村庄可联合发展物业经济。一些城中村、城郊村由于受规划和用地指标的限制,存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市场不愿介入的情况,但是群众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又有着迫切需求。为此,各相关村集体可联合投资,共同建设物业项目,组建联营经济实体。鼓励由多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组建经济联合体,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共同发展集体经济。加强人才引进,提供智力支撑。选拔和引进高素质的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人品好、群众信赖的致富带头人选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开展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着重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公共培训,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参观学习,开拓带头人的视野,提高他们把握市场、识别市场风险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后备队伍和青年农民,鼓励本村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或工作,将有管理能力、有开阔视野的年轻人充实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队伍中去。 四、总结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只有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切实富裕起来,我们国家才能不断从富裕走向富强。在《摆脱贫困》一文中明确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发展集体经济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 作者:杨泽明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已经进入高速时代,工程造价的影响和地位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点,只有重视工程造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建筑工程行业的造价动态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对于建筑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这两个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当对如何开展动态控制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以动态控制为主导的造价全过程控制。 1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和竣工,需要工程造价工作的有效执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三个特点,而动态管理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条件,所以在开展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关的造价人员应当在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展动态管理控制工作。所谓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指的是在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活动都应当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让其与实际情况相联系,从而协调概念和实际情况,让工程变得受控,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与成本目标。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会受到各方的影响,而工程造价也与前期的地勘以及后期的施工息息相关,因此工程造价的波动性比较大,动态管理控制就是为了在建设过程中稳定造价,降低造价的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因此,相比较于传统的造价管理,动态控制能够更好地控制实际项目的动态变化,有效地控制项目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加快施工的速度,使的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造价更加协调。 2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环节 在工程建设中,一些隐蔽工程的建设和设计变更都会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动态管理应当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2.1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对项目的整体造价进行评估,而且根据整体的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制定最佳的投资方案,同时对可能影响造价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当前,我国很多建筑项目只追求规模而不追求效益,所以由于缺乏前期的评估,导致工程的效益直线下降。对于工程来说,一般都要求靠近施工原材料的产地,这样能够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最次也要交通便利,这对于建筑施工的经济节约和进度保障有着巨大的优势。 2.2设计阶段 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来讲是决定性的,在这个阶段,全部的设计人员都需要为设计的方案负责,而且设计人员也应当将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结合,对方案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并不断优化,最终制定出最优化的方案,并对工程造价进行正确的设计概算。接下来需要对工程进行技术设计,结合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以及技术文件,优化建筑结构以及配筋率等等,这部分内容也需要进行反复优化,根据统计,技术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能够达到总造价的70%左右。施工图出具以后,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图进行施工图预算和投标报价的计算,并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为签订施工合同做准备。施工图设计也是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分析的时候,应当结合现场施工的条件,对可能影响工程进行的每一个因素和环节都进行妥善考虑,尽量考虑到所有的风险,避免工程的漏项,对可能造成设计变更的环节都进行考虑,并计算可能的成本。 2.3施工阶段 首先施工单位要进行投标工作,这个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说明合同中的各个暂定金额的使用说明,清单编制要有效全面,保证工程量的合理性。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时间节点安排编制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对于工程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设计变更的情况,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进行经济评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情况出现。 3提高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质量的措施 3.1多方重视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由于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都采用粗放式的管理,因此在管理中存在的一定的不足,当前很多施工企业都需要改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层缺乏对动态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认可,对动态管理的概念一知半解,所以推动动态管理在当前的建筑行业环境中存在较大的阻碍。因此想要推动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需要政府、工程行业的相关人员制定一定的措施和方案来推行造价的动态管理工作,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需要意识到,动态管理和控制工作是推进市场发展前进的重要手段。 3.2创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制度与实施 想要提高建筑市场的竞争力,贯彻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概念,建筑工程企业应当把动态管理的理论当做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推行,不断优化动态管理的制度。造价动态管理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施工控制水平,还能够对个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造成积极的影响,动态管理能够监督到个人的工作质量,并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施工的成本,提高社会影响力。 3.3多角度分析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 分析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工作时应当从多个角度入手,只有进行综合化的考虑才能够分析出潜在的因素,将社会效益和工程联系到一起,降低建筑工程的出错率。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人员也应当对工程造价影响的潜在因素和一些动态的威胁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企业也应当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方案积极进行造价调整,对投资进行控制,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以达到控制的最佳效果。 4结语 当前在我国推行造价的动态化管理控制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实现造价的过程中管理,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但是由于当前很多企业对于动态化控制的认识不足,推行还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推行动态化造价控制,并落实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每一个阶段和环节的动态造价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雪东.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析[J].居舍,2017(32). [2]宋丽红.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9). [3]潘颖欣.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 [4]张永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 [5]左莹波.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8(25). [6]梁思敏.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简析[J].山西建筑,2017(29). 作者:石双霞 单位:山西陆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审计环境随之改变,内部审计工作对象相应改变,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已由财务审计拓展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管理审计范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内部审计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大数据时代同步升级,以适应时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内部审计的工作理念、管理模式、审计方式方法也需要相应地变革,从而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提升。 一、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拥有多种特性,通常用4V(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表示,即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 二、大数据时代我国内部审计的SWOT分析 随着信息的数量和类型增加,大数据为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业务的效率和效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但在审计过程中使用大数据也面临许多问题。 (一)S优势 1.内部审计具有本地优势。内部审计扎根企业内部,熟知企业运行情况、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能及时获取真实可靠的企业业务活动信息;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随时掌握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动态,实施实时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以便采取应对措施。2.内部审计有整改优势。审计署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提出“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此条款减轻了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顾虑,消除了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抵触,提高了企业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W劣势 1.内部审计独立性弱。内部审计,顾名思义是隶属于企业内部,由企业管理层直接领导,与业务部门平级的部门,这种结构设置限制了内部审计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2.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技术方法落后。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定位、认识没有得到更新,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方面不能跟上时代变化,内部审计人员更多地擅长财务收支审计,缺乏计算机审计技术、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对薄弱。 (三)O机遇 1.国家体制机遇。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组建标志着国家着力推进审计现代化,维护审计的权威性,提升了审计地位,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社会环境机遇。随着全民投资意识、规范意识的逐步提升,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有了更深入、清晰地认识,对内部审计有了更多地关注与认可。 (四)T挑战 1.内部业务方面。新修订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了重新定义,增加了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审计,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审计,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审计等职责。这一修订对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外部威胁方面。社会审计组织推出了内审外包,并在某些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能力不足的单位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性和重要性构成了威胁。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内部审计的变革之路 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迫切需要战略格局和职业担当,需要树立大局意识、统筹意识,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步伐,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大数据时代审计新要求。 (一)工作理念变革方面 以往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依靠内审人员工作经验及工作敏感度来选取样本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这种审计思维主观性强、工作效率低、风险程度高,无法充分发现和提示问题。只有转变内部审计思维,创新内部审计发展理念,并融入到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中,充分运用统计技术、信息手段来实现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从识别单业务风险向全面识别风险转变,把握好非现场时间,利用好数据报警功能,实现审计效率、质量双提升,从而提升审计成果,规避审计风险。 (二)管理模式变革方面 为应对日益严格的管理规定、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和多样化的管理系统来实现管理的高质高效,如ERP系统、SAP系统、MES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数据量可能以TB级计。面对如此庞大的电子数据,传统的审计模式已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只有依靠模式创新,优化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形成审计队伍专业化分工合作,突破当前审计瓶颈,拓宽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延伸内部审计工作深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才能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审计要求。 (三)审计方式方法变革方面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后发优势,通过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实现数据挖掘、数据提取、数据分析,让大项目审计、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实现审计监督的连续性、及时性,使内审人员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评估项目的轻重缓急,优先审计风险等级高、影响程度大的项目,及时预判和防范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提升内部审计软实力,实现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另外,企业可以根据运营状况,开发适合本企业的审计办公软件,实现审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各项参数,使审计软件更加契合企业实际,更能体现风险预警功能,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风险点,减少审计盲目性,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质量。 (四)推行内部审计对外开放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对外开放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公开,以审计结果公示、业务培训、交流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大内审在企业内部的宣传力度,让管理层、业务部门了解、认识、理解、配合甚至主动推行内部审计,借舆论监督之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内部审计业务开展更为顺畅、高效,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稳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定期与不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出具问题清单、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服务职能,提升内部审计的被接纳度,同时将内部审计工作好的想法、做法、经验推广出去,树立内部审计良好的职业形象,扩大内部审计影响力,实现内审的增值作用;主动吸取各层级人员对内审工作的需求、建议,选择性地将其纳入内审工作计划,加强与其他部门、人员间的关联、互动,体现出内审工作的及时性、亟需性。 (五)建立协作配合机制 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干部使用管理,反腐倡廉,资金、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加强与纪检监察、人事、财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打破狭隘审计观、项目审计观,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屏障壁垒,实现部门间互联互通互促,发挥部门间的监督合力。达到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技能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拓宽内部审计机构业务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实效。 (六)加大内部审计工作成果运用 内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成果运用,否则内审工作的意义就荡然无存。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分析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寻求解决方法,从而做到不断改善;按照规定将内部审计查出的不属于内部审计职权范围的违反国家规定或有关法律等问题线索和有关事项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完善处理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审计整改机制,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闭环,将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对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体制机制层面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杜绝问题的重复出现。 参考文献: [1]王若菡.SWOT分析法下的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 [2]陈人杰.内部审计环境之SWOT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 [3]吴葵英.大数据对当前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应对建议解析[J].经贸实践,2016(01). [4]楚磊.浅析大数据对企业审计的影响及对策[N].中国审计报,2016-11-02. 作者:陈启萱 单位: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卷烟厂
笔者在焊工课堂教学中发现,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度和前两年的学生相比有所下降。增加课堂吸引力是每位中职专业课教师需要考虑的事情。这些年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的标准配置。好的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减轻疲劳,提升教学效果。但据笔者了解,焊工教学中还存在些许问题。本文将从其优势、问题以及对应策略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焊工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比传统模式效率高 焊工训练要求很呆板,从板材的属性到焊缝的规划以及设备的调试,其操作步骤都非常严谨,要遵循行业规定,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加强仿真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展示大量的实物。在粉笔黑板模式下,教师必须留出时间进行板书,借助板书加强学生接受效果。对于书写较差的教师而言,板书也是个负担。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教学素材,板书可简略书写。教师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互动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讲授上,使授课的信息密度加大,从而使授课效果得以提高。 2.师生沟通更加流畅 焊工教学的理论课需要讲述大量关于气体、金属等物质的属性,需要解释清楚操作违规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往的焊工理论课堂为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反复重复教学内容。这个过程虽然有必要,但是显得啰唆还往往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由于黑板版面的限制,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板书,浪费时间。在最后课堂小结时,无法较为完整地把本节课所讲内容一一再现。而多媒体技术则不然,重点的地方通过图片或微课展现,如事故现场非常恐怖,学生不得不引起重视,从而了解规范操作的目的。课堂总结的时候可以快速地把本堂要点回放。通过预先设置好的问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而传统课堂上教师如果提问到没专心听讲的学生,教师需要再次重复问题,显然,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问的问题就在投影上显示着,从而减少了重复交流的情况。 3.学生听课兴趣提高 传统焊工教学的实训课往往是教师进行示范。由于条件所限,不少学校都是一个教师带二三十个学生。教师的演示虽然有更加真实的示范效果,但是却存在着学生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的弊端。如果教师事先把需要示范的动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录成视频,在实训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学生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暂停进行讲解,学生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暂停或者慢放直到看清楚为止。借助多媒体演示,再加上教师的亲身示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多媒体画面展示的大国工匠娴熟的技艺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焊工操作产生兴趣时,进步速度会非常喜人。 4.提升空间构想能力 焊工综合实训中需要学生对立体工件进行焊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实训需要焊接的立体工件的三维模型逼真地显现出来。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调整观察视角,让学生充分理解焊接不同部位的要求及焊接要领。很显然,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使学生对焊接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二、多媒体技术在焊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老教师认识不够充分 现代教师应该不断进步,但是笔者经常听到身边有教师尤其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发出诸如“人过四十不学艺”等消极言论。多媒体教学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已经普及,但部分老教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华而不实,没有意义,从内心拒绝学习,不愿放弃已经习惯的传统模式,宁愿把业余时间花在娱乐上,也不愿意学习。沿用传统教学固然熟悉方便,但这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许多学校为各班建立了白板系统,白板不仅可以当黑板用来写字,还可以播放课件,实现人机交互等,学校还特意聘请技术人员对教师举行了白板使用的讲座。但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只是把白板当成投影幕布适用,更先进的擦写、人机互动等功能被闲置。 2.新教师多媒体乱用滥用 新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所不同。前面说的是部分老师不情愿使用多媒体,不乐意接纳新技术。另一种极端是,个别年轻老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对黑板粉笔的颠覆,多媒体技术可以取代黑板粉笔模式,此种看法较为偏激。多媒体不可能取代传统模式。说到底,多媒体在课堂上只是画龙点睛而不是不可或缺,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技术手段。如果过分依赖,会造成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下降、整体构思弱化等不良现象。年轻教师过于依赖课件,还会降低对整节课的架构能力。部分年轻教师竟然到了脱离多媒体就无法授课的地步。 3.课件设计消耗精力 多媒体技术中最大的瓶颈是课件的设计。严格地说,做出一节好课件是有一定难度的。课件制作虽然不难掌握,但是针对实际课堂制作相应课件还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据笔者所知,亲力亲为设计课件的教师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从网上下载相应内容的样板然后再稍作处理。拿来就用的做法虽然快捷,但是同样的内容,别人上课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肯定不同,长期使用别人的课件,久而久之,会丧失自己上课的风格。最终也不过是教书匠而已,难成名师。还有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讲究色彩搭配和制作技巧,满篇文字,相当于把黑板移到多媒体上。这样的课件学生极为厌恶,教学效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三、应对焊工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1.课前合理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归根结底,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全面放弃或者完全依赖多媒体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教师应该根据焊工教学的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如果通过讲述就能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的章节就不需要使用多媒体。而对于通过传统教学方法不易讲解清楚的章节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至于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就更为专业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根据内容设计,不能为展示而展示,夹杂太多的视频图片,把课堂变成展览会,也不能为了省事把课件制作成多块黑板。好的课件需要教师事先构思,编写脚本,搜集素材,调试动画等,制作一节形式优美内容新颖的课件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制作过程虽然辛苦,但是一旦制作可以永久保存,再次讲述这节课时就轻车熟路了,课件稍加修改即可。 2.根据实际酌情选用好课件 多媒体教学所需课件的制作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软件有PPT、WPS等,甚至还有适应某学科特点的专门软件如数学学科使用的几何画板。焊工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借助于PPT即可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PPT易学难精,功能也不少,还可以进行触发互动。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做课件水平,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多媒体制作软件,使多媒体教学更符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其实也不一定只局限于课件形式,微课也是很好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其制作手段更是多种多样。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并愿意投入时间。 3.传统模式还需发扬 教学手段的采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的不同而进行选择,并且一节课上采用的教学手段也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多样的,就如电影一样,没有哪一部电影是一种拍摄手法一拍到底的。多媒体只是辅助技术而已,传统方式不能偏废。以多媒体之长补传统教学之短,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多媒体课件只是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师还需要通过分组讨论、提问、演板、竞赛等方式综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过分依赖多媒体还会造成教师教学水平的降低。比如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后,教师很少板书,致使教师板书能力下降。讲课的内容在多媒体上有详细的记载,教师只需要念出课件上的内容即可,会导致教师的思维能力弱化。对焊工实训来说更是这样,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实训技能的获得、操作规程的熟悉,靠的还是教师的言传身教。 4.注重评价与反馈 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是师生配合的结果。因此,借助多媒体可以随堂检测,如焊工的理论部分可以通过限时抢答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节讲课节奏,让学生有消化理解的时间。相对于粉笔黑板,多媒体课堂信息密度加大之后,学生接受、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师要了如指掌。不能为讲课而讲课,教师课讲完了,任务完成心安理得,但是学生都没掌握。这样的授课无疑是无效的课堂。所以,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师生从繁重的书写中解放出来,多媒体课件如果运用得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轻松,并且知识巩固率较高。 四、小结 多媒体技术在焊工教学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沟通,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但多媒体教学还存在如老教师认识不够充分、新教师过于依赖课件、课件制作难度较大等问题。要想在焊工课堂中正确体现多媒体手段的作用,教师应该在课前合理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软件,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教学,要重视课堂上的评价与反馈从而达到优化专业教学的目的。 作者:牛彦彬 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不断突破,更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超高层建筑高度高,建造周期长,且往往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多采用大型动臂式内爬升塔吊作为主要垂直运输工具。该类塔吊利用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安装,随主体结构施工持续向上爬升,满足超高层垂直运输需求。但其施工荷载将全部传递至建筑承担,一般情况需对支撑塔吊的主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以昆明某超高层建筑塔楼施工为例,该塔楼为钢骨核心筒加巨柱外框架结构形式,其钢骨核心筒内布置一动臂式内爬升塔吊。本文针对该内爬塔吊进行基础设计及爬升套件转运进行论述,总结狭窄井道动臂塔吊内爬升关键技术。 关键词: 狭窄井道;内爬升;结构加固 1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昆明某商业建筑位于城市中心核心地带,占地面积约4万平米,总规划建筑面积为58万㎡。该建筑由两栋高度为407m和308m的超高层塔楼以及附属商业裙楼构成。其407m塔楼为钢骨核心筒加巨柱外框架结构形式。 1.2塔吊概况 该塔楼核心筒内布置一台ZSL2700动臂式内爬升塔吊。塔吊塔身从下至上分别安装1节内顶升节、2节标准节、2节加强节及9节标准节。塔身上部由回转总成、平衡臂总成、起重臂总成、A型塔架等组成。塔吊平衡臂长度7.27m,最大工作半径60m,起重量为31.9t。塔吊规划爬升18次,单次爬升间距18~22m高度。塔吊共设置3套支撑系统,其中2套用于正常施工作业,1套用于爬升作业。3套支撑系统均可拆卸,可随塔吊不断爬升周转使用。 2重难点分析 (1)内爬升塔吊底部悬空,需借助周边结构剪力墙设置支撑系统,做为塔吊基础。(2)塔吊采用内爬形式,其自重荷载及施工荷载将全部通过支撑系统传递至周边结构剪力墙,需对承载剪力墙进行负荷计算并做加固设计(3)内爬式塔吊处于钢骨核心筒内部,爬升井道空间狭窄,支撑系统构件倒运困难。 3塔吊基础设计 塔吊基础采用型钢承载梁支撑系统。整个支撑系统包括加固结构、牛腿、承载梁、马镫,C型框等构件。塔吊荷载通过C型框及马镫传递至下部承载钢梁,承载钢梁通过两端牛腿将荷载传递至两侧剪力墙,剪力墙经预埋件及拉杆加固,将荷载传递至四周结构同时受力加固。以保证塔吊施工需求。 3.1基础位置选定 塔吊布置于塔楼钢骨核心筒井道内,井道利用4部电梯井道及其前室区域作为塔吊爬升井道。井道长8095mm,宽6000mm,塔机中心位于结构中轴线上,距离北侧电梯井墙体3205mm,南侧电梯井墙端2820mm。塔吊基础承载钢梁中心距离北侧电梯井墙体1161mm,两钢梁中心距4088mm。 3.2结构加固及牛腿设计 经结构设计单位复核,需对塔机安装位置处的混凝土剪力墙体进行加固,利用四根钢梁(H400×400×13×21)将塔机预埋板与后侧墙体埋件连接,将塔机埋件受力传递至后侧,并对牛腿位置剪力墙体增加配筋加强,配筋率要求为28φ25主筋, φ10@150 箍筋。牛腿布置于剪力墙预埋板上,整体呈倒梯形与预埋板焊接连接,牛腿由上下水平隔板、中间横向2排及纵向3排肋板组成。上隔板采用40厚钢板,其余采用30厚钢板。 3.3承载钢梁及马镫设计 塔吊承载钢梁整体呈鱼腹式箱型结构,梁长8700mm,宽400mm,鱼腹区高1180mm,两端支角区高700mm。承载梁在支角、马镫及梁中位置均设置加筋肋板,以增加其承载能力。马镫设置于承载梁上部,作为塔吊与支撑系统的连接构件,其位置应根据塔吊C型框确定,并根据C型框螺栓孔洞位置在马镫相应位置进行孔洞预留,便于后期穿孔固定。 3.4夹持层设计 塔吊采用内爬形式,除需在底部布置一基础支撑外,还需在塔身中间位置设置一夹持层以稳固塔吊。待塔吊爬升后,原夹持层支撑系统将作为塔吊爬升后的基础支撑系统。故塔吊夹持层的加固设计与基础层相同。 3.5材料及焊接要求 支撑系统所有材料材质均为Q345B。承载钢梁、牛腿、马镫宜在工厂加工生产,各构件间连接宜在现场配焊。焊缝采用CO2气体保护焊焊接,不得有虚焊、漏焊等缺陷,焊接变形不应大于3mm。牛腿与预埋件、马凳与支撑钢梁的连接焊缝均为熔透等强焊接,焊缝为一级,焊后需无损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承载梁与牛腿的连接焊缝为角焊缝,焊缝等级为三级,便于后期剔除焊缝倒运构件。 4塔吊爬升施工 4.1支撑系统安装 4.1.1预埋埋件及结构加固 根据爬升规划,在对应的楼层提前塔机支撑系统及加固系统的预埋埋件,待建筑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进行牛腿及加固钢梁等的焊接。 4.1.2安装引进梁 在地面将塔吊配套引进梁、牵引小车、牵引钢丝绳、卷筒、拉杆等组合完毕,再使用塔吊吊至回转下座处,用销轴将引进梁与回转下座连接固定,再将拉杆另一端用销轴与回转下座连接固定。 4.1.3安装承载钢梁及C型框 待牛腿焊接检测合格后,利用引进梁进行承载钢梁的吊运。安装钢梁时,先将C型框固定在标准节上,然后将承载钢梁吊运至对应牛腿,使用螺栓将C型框与马墩连接固定,再进行承载钢梁与牛腿的焊接固定。 4.2塔吊爬升 4.2.1安装爬带 在塔吊第二道支撑系统的C型框两侧下端安装爬带,将分节爬带通过销轴一段段连接,下端延伸至第一道支撑系统上部。 4.2.2顶升系统 安装及调试在塔吊底部内顶升节内检查顶升油缸和液压站。启动顶升系统进行调试,来回伸缩油缸数次,检查顶升系统是否正常运转、满足爬升需求。确认无误后,将爬升梁支撑块撑至爬带台阶上,开始操作顶升控制手柄进行试顶升动作。 4.2.3顶升作业 顶升系统经检查无误后,调整塔吊吊臂方向和角度,寻找塔机的顶升平衡点,直到四周平衡力矩相等。平衡力矩调整好后便按照操作规程开始爬升作业。 4.3支撑系统倒运 塔吊爬升后,对原塔吊基础(第一道支撑系统)进行拆除。由于本塔机安装位置井道结构较窄,南侧位置承载梁距离结构边线较近(300mm),无法利用引进梁下放吊运。北侧位置承载梁距离结构梁960mm,可利用该空间对承载梁进行井道内提升吊运。为满足南侧承载梁倒运,利用工具梁及行吊电动葫芦将南侧承载梁移至北侧牛腿位置,再利用引进梁吊出并安装至顶部夹持楼层。南侧承载梁倒运步骤如下: (1)安装卷扬机 于塔吊需转运承载梁上两层楼面安装卷扬机用于牵引,卷扬机采用M10碰撞螺栓固定于混凝土结构,防止侧滑。 (2)行吊工具梁安装 行吊工具梁采用两根40a工字钢,先通过塔吊吊运至相应楼层,将工具梁转运至爬升井道北侧洞口处。将卷扬机钢丝绳与行吊梁吊耳拉结,通过牵引缓慢将行吊梁由北侧拖至南侧楼面。行吊工具梁两端采用U型箍与楼板固定,防止其侧翻。 (3)安装行吊电动葫芦 将行吊电动葫芦吊运至行吊梁下方,打开自走小车销轴至外限位,插入工具梁腹板安装固定,安装后关闭内限位,将滚轮卡固于行吊工具梁上。 (4)倒运塔吊工具梁 将承载梁与牛腿间焊缝凿除,两台电动葫芦移动至承载梁上方,吊钩下放并拉结承载梁吊耳。确认基础梁与基础牛腿分离后,两台吊葫芦同时起吊,先缓慢提升至牛腿上方50mm,观察起吊情况稳定后,再沿水平方向同步行进小车,将承载梁托运至北侧牛腿,下放承载梁后松开吊钩,撤除葫芦及行吊梁,下放引进梁吊钩将承载梁吊出,倒运于上部加持层安装。 5结语 内爬式塔吊作为超高层建设常用垂直运输工具,利用建筑物不断向上爬升。将建筑自身井道作为塔吊爬升井道,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内爬式塔吊支撑系统设计及安装关键技术要点进行阐述;对结构受力及加固方法进行分析;对狭窄井道支撑系统构件倒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解决超高层建造中狭窄井道塔吊内爬升关键难点,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徐绍源,陈祥,等.动臂塔机钢框架结构内爬升设计与施工[J].建筑机械化,2020,41(9):4. [2]邓剑,张鹏,周浩文,廖雨晨,徐绍源.大型动臂塔机附着设计与安装[J].建筑机械化,2020,41(10):4. [3]王豹,邓齐祝.周转式混凝土拌合站型钢基础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21,52(12):3. 作者:徐绍源 郭宇航 彭铭旭 曾信 叶雄伟 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重庆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摘要: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持续时间长、内容复杂,需要各方共同协调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效。本文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管理认识、完善管理工作、注重养护结合、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土壤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 城市管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改善对策 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建设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营造良好的城市绿化环境,推动绿色城市建设,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助力。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建设城市绿化工程时仍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这些地区在建设园林绿化工程时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无法将其绿化、美化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时需要重视养护管理工作,明确养护工作责任和作用,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流程,为建设绿色城市提供保障。 1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采取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养护园林苗木,使其茁壮成长,构建层次分明、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的绿化结构。科学合理的养护对于园林绿化工程十分重要,可以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质量[1]。园林绿化工程完成后,若是无法及时进行养护管理,不仅会造成苗木枯萎死亡,也无法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降低工程成本,并合理利用各方资源,达到绿化指标,为城市文明建设和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到位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作为保障,但是部分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在园林绿化管理中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养护工作受到限制。部分城市不重视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尽管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但是不注重后期养护管理,导致管理质量下降,无法将园林绿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2管理不完善 首先,在协调机制上,部分地区绿化部门认真履行园林绿化管理职责,但是绿化建设则交由其他部门负责,例如市政管委会负责管理市政道路绿化,公路局负责管理公路绿化等,这些绿地都属于公共绿地,需要由园林绿化局负责统一管理,但是由于分管不同,导致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存在差异,有些隐蔽工程问题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护移交工作难度,同时也导致后续养护工作效果有所降低。其次,在管理法规上,我国各省市针对园林绿化制定了各种法规,但是并不完善,未将整个管理过程纳入其中,实际管理时出现真空,无法为实际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尽管当前不同城市的绿化局已经建设了森林公安处,但只针对林地具有执法权限,而对于城市公共绿地侵占问题,由于缺乏执法资格无权处理。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的损坏无法及时有效处理,违法成本低,导致绿地侵占频繁发生,并未形成依法治理的良好风尚[2]。最后,在监督激励上,我国城市绿化并未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内外监督不够紧密,影响了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养护脱节问题 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与园林建设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尽管城市园林建设工作十分出众,但是养护工作不到位,则会导致植被成活率下降,生长状态变差,绿化效果大幅度下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养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作用。另外,园林绿化工程相对于其他工程而言,施工周期短,但养护周期长,相关部门为了减少花费并不注重养护工作,只负责建设不负责养护,绿化手段不够精细、严谨,比较粗糙,导致园林绿化建设效果较差。 2.4资金较匮乏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认识不到位,并未形成整体规划理念,资金匮乏,导致养护管理工作开展不够顺利,管理效果不佳,无法满足需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完成后,尽管初期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后续养护管理和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养护工作质量不高,难以完成养护管理工作[3]。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本管理制度不够明确,各地区建设园林绿化工程时受到经济因素影响所产生的效果各异,例如有些偏远地区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匮乏,无法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所需的资源,导致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效果不明显,还有些地区经费管控不科学,财政紧张,导致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效果受到影响。因此,经费不足会影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效果,不利于园林绿化建设,无法保障养护管理工作。 2.5土壤未改良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未改良会影响养护效果,增加养护成本。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的植被栽培十分重要,而要园林所用土壤可以满足不同植物生长需求,需花费时间和资源改良土壤,但是大部分部门并不注重土壤改良,导致园林绿化植被养护难度增加,养护管理效果下降,尽管工作人员改良了一些土壤,但是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3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改善对策 3.1提高管理认识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过程中,养护和管理工作难度大,需要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管理,还需要提高相关部门和城市居民的管理意识,加强其他管理部门的协同管理,从上到下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尤其是加强养护管理工作。对于居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加强宣传,提高其园林绿化意识,自觉做好园林绿化工程保护和养护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共同努力。 3.2完善管理工作 第一,合理规划养护管理工作。园林绿化工程实施前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提高绿化质量。而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时,要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及其植物适应性制定规划方案,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把握城市四季变化与植物生长符合度,科学配置各种植株,营造园林美景。若是需要搭配乔木、草坪,需要了解其颜色,避免工程完成后养护管理工作受到影响。而在植株栽培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有专业人员观察植株生长数据,注意病虫害防治,并做好保暖等工作,加强养护管理[4]。另外,管理部门还要加大力度监督园林绿化工程,为养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第二,创新养护管理体制。各部门职责各异,要区分彼此职责,创新管理体制,实行网格化养护管理模式,确保各部门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合作。第三,完善法治建设,提高执法力度。根据地方特色制定园林绿化配套性法规,做到依法治绿。严格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等文件,完善技术措施,全面建立设计、养护管理招投标、质量监督等制度,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在森林公安工作职责中纳入城市绿地执法权力,避免执法真空,坚持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严厉惩处侵占、破坏城市公共绿地等不良行为,保障城市绿化用地,维护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为养护管理提供保障。第四,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养护工作质量受到监督考核和巡查管理等工作影响,因此要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对养护管理工作作出严格稽查和考评,不定时抽查,并加强巡视管理,严厉禁止随意踩踏绿地、采摘花朵、破坏绿化树木等不良行为,并设置第三方监督机构,优化养护管理工作。第五,组建专业养护队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养护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定期针对养护人员开展专业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邀请专家、行业优秀人才等开展专题讲座,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有利于彼此借鉴学习,丰富管理人员的养护知识和技能,并为其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同时,提高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考核标准,招聘时注意考核养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另外,加大养护人员管理能力考核力度,对优秀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不合格人员需要进行惩处,提高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养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3注重养护结合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环境下各种植物的成活率、生长情况、景观效果,通过科学分析开展养护工作,使养护效果达到预期要求。在此过程中,养护管理人员要加大管控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完成植物养护工作,并利用GPS、GRS等科技手段对园林进行全天候监管。相关部门在苗木栽植完成后要委派专业人员定期养护植物,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可以采用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物理措施等控制病虫害传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时要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症下药,禁止随意使用农药。另外,可以通过施肥、灌水、修剪、除草、微生物引进等方式增强植物生长能力和抗逆能力,保证植物成活率[5]。 3.4增加资金投入 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物力作为保障,因此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一方面,通过制定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经费中长期增长机制、开放投资渠道、号召资本进驻等方式拓宽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合理分配园林绿化工程经费,设置专门的植物养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并合理分配养护过程中设计的水利、肥料、人力和设备等环节资金,减少不必要资金使用,同时实行分段、分片养护管理模式,明确分工责任,保证养护管理费用核算独立,提高资金管理质量。 3.5加强土壤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有专业人员全面分析现场土壤情况,确定土壤养分含量以及酸碱度,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杀虫剂、肥料等,对土壤进行消毒、客土、施基肥等操作,确保基肥使用量、客土质量、土地平整度以及土壤翻挖深度等工作符合要求,使土壤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有效预防病虫害,提高土壤适应性。另外,落实好土壤改良工作,并做好日常松土除草工作,强化土壤表层输送能力,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作者:成小玲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园林绿化站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不少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都还存在管理不到位、质量问题频发等问题,这对工程进度的保障以及安全、质量目标的实现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其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综合化、动态化的过程,整个管理过程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施工环境、施工方法、施工人员等因素,要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改善其施工建设质量,就必须牢牢把握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并使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1施工环境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一些工程由于所处位置比较偏远,周围山地较多,地质复杂,再加上选择的施工季节不当,如在降雨较多的夏季进行施工,这些都会对工程管理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1.2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组织前提,其主要涉及到施工方案设计、技术工艺选择、检测手段等内容,施工方法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综合施工质量。具体来说,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要求,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操作等各方面进行全面优化,这样才能保证其可行性与实效性,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法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水平的有效提升,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1.3施工人员 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用到大量施工人员,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具体来说,应选择综合资质较高的施工团队,注重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质等的考察。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工作,使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地完成施工工作。 1.4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保障,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综合形象与质量效果,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强化对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管,从而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同时,施工单位应选择素质较高的材料采购人员,及时了解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选择产品质量较好、社会信誉度较高的供货商,严格控制好入场材料的质量,杜绝假冒劣质产品进入到施工过程中。 2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建筑行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施工人员的综合文化水平并不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既不具备雄厚的理论知识背景,同时在各种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实际操控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一些工程管理人员在专业能力上有限或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严谨,最终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2工程施工技术较为落后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普遍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工程项目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采用的作业模式与技术手段十分落后,而当今社会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显然,这些传统落后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了,这一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引起高度重视。 2.3不具备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不少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虽然都开展了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但并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体系,要么制度内容存在漏洞,要么制度的落实度偏低,施工质量目标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发生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4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质量缺乏重视 很多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建设的时候往往过于注重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只顾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与施工进度的追求,而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这就致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很难得到有效落实。 3建筑工程管理的解决策略 3.1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上,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应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把关,出台明确的岗位要求,对于缺乏专业知识背景与实践经验的人员应严格杜绝录用,这样才能确保施工队伍与管理团队的素质满足工程施工与管理需求。②应定期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施工人员的培训上,应重点提升其专业操作技能,包括一些关键节点、重要环节的施工工艺,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等;在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应重点做好理论知识的培训与专业管理技能的培训。③还应当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反之则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就能提高施工及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从而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相关工作。 3.2加强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 成本管控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严格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为施工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但施工成本的管控不能将牺牲工程质量作为代价,而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应提高对工程预算的重视度,对各项资金进行合理运用,从而降低工程的综合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②应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能源和材料的浪费,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模式与方法来降低人工和材料的浪费。 3.3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制度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设立专门的工程管理部门,并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结合建筑工程的相关质量标准与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要求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检查,且不同的检查项目应交由不同的管理人员负责。其次,企业还应当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管理工作与员工的奖金、福利等相关联,从而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3.4做好对工程项目各方的协调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技术交流、人际关系、材料供应等诸多方面工作的有效协调。一方面,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在进行项目分包的时候,不能过度分解工程,以免给协调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难度。另一方面,应构建科学严密的协调组织程序,采用客观控制与分析方法,避免对个人能力的过度依赖,从而降低人为误差。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直接关乎工程的建设成效,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在管理与质量控制上都还存在制度不完善、技术落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做好成本控制与各方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任青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8):378. [2]刘亚静.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装饰装修天地,2019(15):103. [3]张晶月.探讨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中国房地产业,2019(21):113. [4]王艺熹.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9(13):61-63. [5]倪小晶.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9):1994. 作者:胡正太 单位:宿迁市建设工程监理咨询中心有限公司睢宁分公司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教学培养存在的师资配置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和实践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对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教学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2+1”国际化培养模式,即两年国内教学培养和一年国外交流深造,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过硬的高素质测绘工程专业硕士。要保证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还需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进、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培养模式为主线,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改革使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 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教育是立国之本。当前,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就业领域广泛,涉及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导航与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工作[1]。提高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是当前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客观需要。我国已逐渐进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测绘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国内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和招收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的院校日益增多,但大多都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实践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国外学术交流匮乏等特点[3]。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培养模式教学和培养改革方法。在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培养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以满足国际化测绘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培养模式,旨在为未来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 1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现存问题分析 目前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培养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从江苏海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来看,教学理念方面仍以教授测绘专业的理论和方法为最主要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往往会遇到理论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反映了较差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学生毕业后具备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具有明显差异[4]。具体来看,在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 1)师资配置不合理。随着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的不断发展,招生人数逐渐攀升,但教师数量并未出现较大增长,这样就会导致教学资源紧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结构不均衡、师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凸显,使得教学过程缺乏保障。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教师呈现年轻化态势,大部分博士刚毕业就进入高校教学。这些年轻教师对于理论教学和基础知识把握牢靠,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来说,实践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因为毕业后都要进入社会历练,测绘技能最终是要服务于基础工程、城市建设等行业[5],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其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2)教学目的不明确。专业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专业课程没有依附于社会需求,且课程体系落后。从教学目的来看,只是单纯的把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没有考虑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需求。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基础建设和重大工程都需要测绘专业的支持而目前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的技术性较差、实践性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无法保证高效工作。教学目的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使得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6]。 3)实践教学模式落后。因办学历史和占有办学资源不同,导致不同学校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面临的问题不同[7]。通过研究目前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教学模式发现,其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内容较陈旧、形式较单一,教学模式设计缺乏层次性,对实践重视程度不够,知行分离。在实验和实习课程中,教师仍是根据书本内容制定时间方案,再讲解给学生听,教学缺乏创新性,学生处于一知半解、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得课程效果大打折扣,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1”国际化培养模式简介 为了解决目前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暴露的问题,本文提出了“2+1”国际化培养模式,即两年国内教学培养与一年国外交流深造相结合。其优点是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笔者留学、教学经验以及对测绘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状况的理解,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培养模式(图1)可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实施。国内教学培养可从引进国际高品质课程、加强国际英语教育和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学习国外高校精品测绘课程和引进国外优质教师进行合作交流等方面开展;国外教学培养可从拓宽国外交流渠道、选取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与实践、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教学培养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如何真正实现国际化测绘工程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应采取3条途径:①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在重大国际项目中促进双方信息交流,在相互学习中敦促学生发现自身短板,加强改进;②学校应根据自身需要,积极聘请享誉国际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或承担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测绘工程专业的资源共享,也可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和专业国际化程度,扩大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受益面;③提供一年国外留学经历,促进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相信通过上述3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定能培养出通晓国际语言、具备国际视野、可进行跨文化交流、专业过硬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 3具体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教学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还需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进、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进。 3.1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应针对目前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教学培养存在的师资配置不合理问题进行优化,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建立具有国际化教学水准的教师团队。首先,公开招聘优秀教师人才,范围扩展到全球,特别是海外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其次,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理配比,优化教学资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重视,在刚毕业的博士正式授课前进行两个月的培训学习,并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出国交流学习,增强业务能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后,寻求国外高校教学合作,聘请国外高校测绘工程相关领域专家为客座教授,不定期进行教学工作,不仅可以学习国外高校的教学经验,而且通过联合授课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国内教师和西班牙测绘工程领域专家进行教学资源交流的现场如图2所示,通过交流合作不仅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创新思维。 3.2课程体系改进 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应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课程体系较呆板,无法实现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想使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培养模式顺利实施,必须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进。首先,课程教学目标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同时能推动测绘工程学科的发展,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突出测绘工程学科特点,还需满足国际化发展要求;其次,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增加实习和实验课程课时,国内教学培养应重视英语教学,为国外交流培养做准备;最后,课程体系需面向国际化,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对接国际学术发展,把握前沿学术研究,及时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形成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课程体系。 3.3学生能力培养 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硕士能力的培养,应特别注重软件操作能力和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熟练掌握Arc⁃GIS、ENVI、CAD等软件,重点学习相关软件,提升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和绘图能力。由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因此掌握计算机语言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特别关键。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应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能熟练运用Matlab、Python等编程语言。为培养国际化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应加强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于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要想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国际化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应充分利用国外高校学习平台,重视实践环节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化测绘技能竞赛,在国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图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要想保证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还需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体系,完善教育与教学的管理机制。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改革,以测绘工程专业硕士“2+1”国际化培养模式为主线,旨在使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4结语 通过分析目前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教学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2+1”国际化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培养方式的缺陷。通过国际交流合作,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到教育教学和测绘实践中,有效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使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实施“2+1”国际化培养模式,顺利把学生推上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从过去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导者,通过国内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国际交流能力。该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而且从侧面改变了原有的师资队伍和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测绘专业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还能实现国内外高校的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我国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邱志伟 牛原 郭玄烨 吴振宇 焦明连 孙佳龙 单位:江苏海洋大学 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
摘要: 目的:探究BOPPPS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精神科护生6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试验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带教满意度和在院实习成绩。结果:试验组护生理论成绩、护生实操技能成绩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生的理论及操作水平,且满意度较高,同时可提升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 关键词: BOPPPS;教学模式;精神科护生;教学效果;精神病学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压力也随之加快,精神疾病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国家也加大了对精神健康方面的重视,从2011年起将护士资格的考试首次把精神科护理学纳入考试范围,随后几年新增的精神科护理方面的内容出题比例不断提高,护理专业的护生全面掌握精神科护理相关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成为大势所趋[1]。而精神护理学是实践与理论结合比较密切的学科之一,其不仅是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教学内容抽象,理解难度大、护理对象特殊,而且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加重了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护生的学习难度[2]。很多临床护生抱怨带教老师以讲授式的传统方式,内容不易理解,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有关精神科护生带教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由于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呈现多种化,原先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向以学生为主的新模式转变[3]。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学方法在精神科的临床教学中有良好的成效。虽然众多的教学方法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符合新的教学理念,且教学效果均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只是说明了参与式学习的魅力。而BOP⁃PPS教学模式囊括了互动参与式教学,并包括学习目标、课程导入、课前摸底、课后测试及课后总结等,有易于操作和实践的特点,补充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此教学模式在临床上的实践研究甚少,且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较少。本文着重探讨BOPPPS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和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在精神科实习的护生6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名。对照组中男2名,女32名,年龄23~30岁,平均年龄(25.36±2.38)岁;试验组中男3名,女31名,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5.12±1.21)岁。两组实习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无心理异常或精神障碍者;(2)大专以上学历;(3)在精神科至少连续实习4周者。排除标准:(1)中专以下学历者;(2)在精神科实习期间无故中断者。伦理原则:(1)对于选定的参与研究的护生的所有信息遵循保密原则;(2)对参与研究的护生遵循无伤害原则。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一对一带教方式,平时带教老师日常授课的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主,理论基础知识部分统一有带教老师集中授课。护生在实习结束前1周自主主持此次的护理例行查房。试验组使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中含有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摸底、课后测试及课后总结的方式。具体如下:入科第1周:教学组长对刚入科的护生进行入科宣教,利用案例或播放相关的视频来介绍精神科日常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以及风险,提前做好心理预防和激发护生的积极性;护生领取实习清单,其上明确记录本月的学习目的及任务,还有本月实习的重难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摸底护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等情况;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带教老师通过观察和提问,初步了解护生对教学的需求、临床实践能力等。第1周的重点教学是让护生了解并掌握精神科的工作流程,明确实习目标及重难点,让护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引导护生自主学习。入科第2周,仍然用一对一带教,按清单内容,对需要实践的内容由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每完成一项,带教老师立即进行检验,查看护生掌握情况并当场总结优缺点。理论集中授课时,仍由固定授课老师进行授课,授课老师结合第1周对护生的摸底情况,选择合适的参与式学习方式进行授课,授课结束后立即进行随堂小测,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学习效果小结,并在下次授课中进行整改。入科第3周:带教方法同第2周,在此基础上,教学组长根据前2周情况及第2周教学的测验结果进行命题护理查房,查房仍由护生自主主持,查房结束后由教学组长对查房进行打分,护生先自行对本次查房进行总结,教学组长进行补充。入科第4周:带教方式同上,完成实习清单上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组长组织进行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考核结束后,由教学组长进行现场点评,以入科时的教学目标为标准检验护生整体掌握情况,并对本月临床实践实习进行总结,分析优缺点,并完成护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1)使用我院护理部门统一制定调查问卷,分为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两部分,采取100分制,成绩与分值成正比。(2)带教满意度评估,使用问卷调查法评估带教授课、带教安排、对带教老师、内容安排等情况,采用百分制,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69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3)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使用张蓉蓉等[4]研制的关于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工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完全符合为5分,基本符合为4分,一般为3分,基本不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生考试成绩 试验组护生理论成绩、实操技能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带教满意度 试验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24<0.05)。见表2。 2.3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在以带教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护生学习期间被动学习相关知识,因提不起护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效果不显著。精神病发病病因涉及遗传性、代谢中毒、感染性、血管性及肿瘤性等复杂因素,不仅难懂、抽象,还需要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补充和完善精神学科的不足,如生理学、病理学及心理学等[5]。刚入科的护生往往积极性差,被动刻板地去接收带教老师传授的相关精神疾病的知识,过程中存在恐惧心理。而BOPPPS模式作为一种以护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护生是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体,带教老师起引导辅助作用,师生间身份发生改变,大大增加了护生参与度[6]。新模式的融入,护生可以预先明了该学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并在传授中积极主动接受,把难懂、抽象、片段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建立属于自己临床思维。而带教老师带教的重难点是护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参与度越高,护生越能融入学习的氛围中,相互间的讲解、信息反馈及讨论等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但该教学模式也有不足,固定化环节设计教学会有僵化的可能[7]。机械化划分教学环节,不能变通,使整个教学中出现节奏快、教授时间不足及安排紧张等问题,因此要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对不同章节、不同授课对象知识水平进行适当调整,灵活应对。BOPPPS模式的重点不在6个环节的前后顺序颠倒或内容齐全[8],其核心是将BOPPPS教学法运用于精神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促进护生对精神科专科疾病和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培养护生“主人翁”意识,将一味接受知识的思维转变为独立思考。本文中,试验组护生理论成绩、护生实操技能成绩均比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强于对照组,表明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后护生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明显提高,且能为精神科护理临床实践提供完整的教学模式体系,使其形成实践性及可操作性强的完整框架,并为其在精神科临床带教中的可行性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综上所述,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生的理论及操作水平,且满意度较高,同时可提升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 作者:顾静 李双 唐梅 陶莉 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控制分析 摘要:笔者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核心特征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流操作应用模式,加以细致化论述,同时集思广益探讨出实效性较高的系统操作应用方案。希望长此以往,能够为我国电气工程事业可持续竞争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应用;监控管制 引言 最近阶段,在国际范围内,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得以全面普及沿用,不过我国在该类技术领域研究上始终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尤其经过相关知识理论的逐层修缮,使得未来电气自动化和IT技术融合,透过集成向智能化控制方向转变,成为必然趋势。由此看来,主动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原理、功能特征,以及后期在电气工程内的应用前景,加以有序探讨论证,是十分必要的。 1电气工程发展需求和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核心思路认证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更新速率极快,有关计算机、电子学开始在电气工程内大力拓展沿用,使得电气工程学科理论和技术变化结果十分可观,在该类行业领域中的人员也都清晰透彻地感知到传统电气工程理论的低迷迹象,同时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国际领域内的先进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要点层面上,希望透过相应的培训改造,转化成为国家电气工程需要的素质、技能兼备型人才。电气工程内的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将集合微电子、计算机、传感器、检测转换等高端技术设备,使得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高端硬件和软件资源至此得以充分地交接融合。其发展思路在于秉承拓宽面向、强化基础素质、提升电气工程控制能力,希望能够科学的培训课程,获得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俱佳的人才,使得电气工程在市场上彰显出应有的竞争潜质。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原理和主要功能特征研究 2.1技术原理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开发工作,主张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电气工程监控模式之上,如远程和现场总线监控形式,其中计算机终端主要负责动态化协调各类工程信息,同时进行智能化储存和验证解析。归结来讲,计算机便是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科学运行的基础性指导媒介,在实际操作环节中,计算机会自动处理好相关数据输入、输出,以及校验分析程序,确保系统控制中不会产生任何误差,最终推动电气工程各项活动交接进度。 2.2主要功能特 征结合热工控制量相比,电气自动化操作和控制规范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包括信息采集对象单一、数量不多、操作频率低等现象,不过凸显该类工序流程的快速和精准操作效果。须知电气工程中设备保护自动装置,必须要保留高可靠性,反应动作速率也相对较快,在此期间,又不可脱离高对抗干扰性因素而独自运行。因此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便随即凸显顺序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的主导地位,同步状况下更附加较多数量的联锁保护关口。正是在此类环境作用下,机组电气系统被自然地划分到DOS控制单元之中,不单单满足预设的正常起停和灵活性运行操作要求,并且能够实时性检测和显示不同设备运行异常状态和相关数据,保证在当下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调试措施,借此维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全程运转的安全合理性。 3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类操作方式整理 3.1集中式监控 该类监控模式主要适用于电气工程内运行维护快捷、系统操作简易、控制中心防护要求不严格的项目之中。不过此类操作模式主张令系统不同功能模块整合到一类处理器之中加以调试,内部涉及任务量过多,且会令处理速率遭受严重束缚限制。再就是将所有电气设备全面划入监控范畴,必然会令主机原有冗余急剧下降,如若盲目地进行电缆增加,则会令企业白白耗费较多的经济成本,而长距离电缆引入干扰始终未能消除,系统运作可靠性最终仍旧不能保障。另外,隔离刀闸操作闭锁和断路器联锁主要沿用硬接线,由于前者辅助衔接位置点出现纰漏,使得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即便是有关人员想要查线,也会因为二次接线复杂问题限制,而增加较多维护工程量,其间造成错误性操作现象的几率也就随着大幅度增长。 3.2现场总线监控 随着我国智能化电气设备全面革新,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的普及贯穿,使得电气工程施工人员获取更多的操作经验,整体上为电力企业电气系统网络智能化控制应用,提供保障。实际上,总线监控能够令系统设计成果变得更加富有针对性,尤其是在不同间隔中保留多元化的操作功能,能够结合具体间隔状况提供可靠性设计方案,整体上将远程监控模式的所有优势条件融合进来。与此同时,此类控制手段能够令以往繁多的隔离设备、模拟量变送器等加以适当缩减,保证任何关键性设备都能够在现场随时安装,快速透过通信线媒介和监控系统交接,使得电缆大规模控制和设备安装维护工作量得以适当减少,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不同装置功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利用网络加以衔接,因为网络组态灵活性,使得系统整体操作控制可靠性倍增,即便是当下衍生出装置故障,也只会令对应部件遭受影响,系统不至于因此而产生瘫痪危机。因此,现场总线监控开始被认定是日后我国供电企业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流控制发展手段。 3.3远程监控 该类控制模式时刻彰显出电缆应用量、安装费用有效节约,组态灵活、系统运作可靠性高等优势特征,不过因为不同区域现场总线通讯速率过低,使得某些电气工程通讯量过大。因此,此类控制形式对于大范围电气自动化系统构建来讲适用性不佳,仅仅能够满足小规模系统的监控要求。 4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细节解析 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得到全面应用,至于主要操作控制细节内容将如下所示: 4.1计算机处理和数据收集存储 负责进行关键性参数输入、显示,确保性能计算工作处理妥当之后,将当中存在的异常报警、事故序列、历史数据等信息加以收集存储,并制作相关报表打印上交给主管。 4.2汽轮发电机电液调节 进行汽轮发电机组控制时,需要从盘车开始,逐层地进行冲转、暖机、升速、阀切换并网、带初负荷等工序流程校验调试,直到确认系统正常运行为止。事实证明,进行电网一次调频,以及利用电嘲调度接受来调整负荷,不单单能维持机组长期安全性,同时在运行状态变化基础上,也可以很好地延续机组使用时限,借助稳态运行提升机组的经济性。 4.3汽轮发电机旁路控制 该类结构单元主要配合高/1氏压旁路压力调节和高/1氏压旁路温度调节系统进行同步管理,其中旁路阀门执行端可以借助系统运作中力矩和速率精确化控制诉求,进行电动或是电液执行器具选取。 4.4汽轮发电机监视保护 汽轮发电机想要系统化监视查询电气工程内相关机械实际运作状况,就必须在机组启动、运行和停机这类时间段中进行保护仪器调控,顺势将系统内部各类弊端消除,规避一切事故的滋生。事实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生产供应的汽轮发电机组内部单机容量就全面增加,需要在后续监视保护仪表开发设计过程中额外添加富有针对性的机械参数,当中自然包括转速、轴向位移、轴承盖振动、偏信度等,唯独如此,才能令该类机组联锁保护作用全面发挥,进一步精确化感应现场保护监视的不同信号。另一方面,机、炉协调化管理应用。该类工序在火电站主控系统中影响意义极为深刻,其主张进行不同机组输入、输出间的能量和质量平衡控制,使得系统运行中的内外干扰因素得以有机消除,借此迎合电网对于机组负荷的要求,使得机组长时期稳定运行。再就是进一步接受电网负荷调度并介入到调频率、调峰单元之中,使得汽轮发电机和锅炉之间能量输入和输出得以平衡,协调锅炉内部送风、燃料、引用、给水等子系统控制动作,以及辅机设备和机组实际运转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工作,本身过于繁琐复杂,笔者在此提供的建议内容相对有限,日后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借此不断创新拓展。相信长此以往,必将能够为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科学控制,以及电气工程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支持辅助动力。 作者:高学强 单位:天津市德安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设计研究 【摘要】在发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以其实用性和科学性,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工业和电气工程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则,并就其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设计;技术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建设及电气工程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扩大了效益,也为工业生产和电气工程事业提供了有效技术保障,促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概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其概念与外延在不同时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最初,人们将电气与电子产品的相关科学联系在一起,统称为电气工程。随着现代信息科技与物理科学的发展进步,电气工程的外延逐渐扩大,涵盖了计算机、互联网、电子电力、机械自动化及电路技术等多种技术。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实力,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即状态检修技术和管控一体化技术。其中,管控一体化技术是通过信息数据的集成与处理,实现管控一体化;状态检修技术主要是预测和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则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并非是固定的、统一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生产机械、生产环境以及平台支撑等因素,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其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最大化地满足机械自动化控制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做到经济实用,使软硬件设计都能符合工业生产等实际需求,能够为工业生产和社会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低投入、高效益。 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 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设计的主要因素,可分为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两方面。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根据设计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首先,在硬件设计方面,在分析工业控制等实际需求基础上,设置中央服务器,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其次,在软件设计方面,可采用当前市面上通用的自动化软件控制系统,依据硬件设计来进行设计,有针对性地编写操作性强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完成软硬件设计之后,为了确保设备能够安全、平稳、高效的地运行,还应当将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以及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纳入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设计中,形成实现一体化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决策和管理,为生产实践提供最大化支持。再次,应采用科学、统一的网络架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系统功能,根据企业实际应用需求,实现系统实时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最后,要充分考虑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加强安全装置设计质量控制。根据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设计要求,对安装装置的使用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测,努力提高系统集成化程度,保证各应用模块和装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相容性,降低系统设计、管理、运行、维护成本。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3.1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如今,我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安保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例如,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该技术进行集散化控制。所谓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就是通过计算机对相关操作内容进行有计划的分散控制与集中管理。 3.2在工业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应用日趋广泛。它通过控制感应器和继电器等电子元件,来有效实现对工业流程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解放了人力。技术人员在终端就可以实时监控各系统和线路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策略,保证生产作业顺利、有序地进行。 3.3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在能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清洁、优质的电力能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例如,火电厂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场所,其中设置和分布着众多重要的设备设施,如果进行人工监测和检测的话,不仅效率低,而且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就可以对锅炉、汽轮机以及发电机等重要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和控制,快速侦查调试,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隐患,为电力供应提供良好的保障,极大提升电厂设备运行效率。 作者:杨婷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建设与发展 摘要: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根本所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不断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本文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重点学科,与社会各行各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包括许多方面内容,如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和电子电力技术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和机电结合等方面。研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现状分析 1.1技术方面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涵盖多个领域,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只有这些技术共同进步,才能有效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的进步。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技术与实际需求脱节,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只能根据现有技术来进行设计,且设计成果不符合需求,再加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发平台系统不统一,在具体设计时,每个环节需要进行专门设计,增加了设计工作量,延长了设计周期,导致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造成一定阻碍[1]。 1.2人才方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依赖的各种技术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因此,只有具备足够专业素质的技术人才,才能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的任务。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电气工程师的培养受国家各个层面的广泛重视,在各大理工类高校中,基本都设置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但是,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教育改革的深化及新政策的推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导致设计人员思维固化、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造成极大限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2.1加强技术的开发与创新 在生产中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利于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但同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对生产的效率、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也需要进行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必须要对技术进行创新,以满足相应要求,如统一系统程序接口标准,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中数据传输的速度与安全,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信息安全[2]。 2.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持是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的关键。但就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来看,通过高校学习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其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承担相应任务。针对此问题,各高校可以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的需求。此外,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人才设计能力、开发能力的培养,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创新、鼓励的培养方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良好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2.3积极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开发平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应用于企业生产中,其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企业效益,满足企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商业属性。系统开发平台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重要基础,是设计和增加功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完善系统开发平台,并使其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能有效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工作效果,促进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3]。 3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十分必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目前,我国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系统开发平台,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作者:龚成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有着显著的实践特色,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在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于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水平落后、师资力量匮乏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给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将从如何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构建的角度进行论述,期望为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实践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日渐提升,然而当前,在我国的高等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只重视了学生基本知识教授,忽略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作为一项极具专业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对于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这些工作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科研能力。然而,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们国家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教学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高校的有效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高校在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欠缺科学的工作知识和理念,轻实践重理论,致使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使得教师无法有效开展各项实践教学工作,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学生的提问以及相关的科研和课题研究工作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十分茫然。 因此,不断提升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积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教师应当针对自身的短板和问题,在工作之余制定科学有效的复习计划,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二是,高校应当为教师创造丰富的条件,积极开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培训班,聘请更为专业的人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之间也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在有效的竞争学习之中,不断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而且对于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创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行,以及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一些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欠缺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力度,一些人甚至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作,严重限制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工作培养人才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针对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于人才的实践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还应当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高校的教师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应不断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教学任务和目标,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性人才不断努力。 作者:王晓蓉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一项综合领域技术,涉及机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是当前社会经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各类生产线,在实践中得到快速的提升和发展。本文以下结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工产业的技术需求,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存在问题;解决策略;化工应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不可代替的功能,在当前各行业领域中,该技术的发展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水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主要用于提升社会生产力,以电力为基础,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体系,并吸纳更多的先进技术。因此上,单纯地把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看作某一方面的应用是不科学的,不断加大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力度,确保电气化领域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做出更大贡献。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现状概述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即电气自动化,是一种典型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得益于新兴技术的出现,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周边技术的发展进步,都会带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大幅度跨越。因此,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是综合性的,在当前我国化工产业体系完善和行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生产力的适应性方面,提高了不同领域的产业化速度。就现状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渗透,实现了智能化的特征。结合化工产业的特点来说,联合生产、高危环境,通过这一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更多的无人值守岗位,并降低了操作的误差,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间接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让社会生产力逐步细化。 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层次、应用水平和研发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化工产业及周边生产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电气工程能源消耗大 顾名思义,电气工程是电力为基础的生产建设模式,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涉及到生产的各个流程,按照一定的执行程序,强调有效性、标准型,以减小误差为生产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系列的操作,必然需要引进更多的电气设备,组成工业生产体系,客观上加大的电能的消耗。我国的能源现状并不乐观,庞大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能源消耗,不仅不利于工业生产节能减排的实现,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 2.2电气工程质量不达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功能的综合性,也意味着它应用中存在更多的质量标准,事实上,随着现代工业体系中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安全问题的关注,也促使电气工程质量的提高。但在现实中,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缺乏重视,检验过程中以生产满足为基础,尤其是部门领导的安全意识较差,由此造成施工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同时,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缺乏专业和系统的质量监管体系,一些管理者意识到电气工程质量达标问题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有工作落实的方法,只能通过内部或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控制。 2.3自动化系统集成度低 以化工产业为例,随着现代化工业体系的逐渐完善,客观上要求各种设备的配合程度提高,而电气工程自动化功能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从整体情况看,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向集成方向发展,但在自动化层次上还比较低,各种功能、系统接口缺乏统一标准,实现资源共享的效率较低。 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问题解决措施 3.1优化电气工程节能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包括的环节较多,每一个环节的设备和技术应用都可以独立进行开展,从设计到安装,对节能要求的标准存在差异。但从这一技术的整体性角度来说,节能设计必须符合功能性的需求,即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整体功能来解决能源消耗问题。如优化精简可有可无的设备环节,提高独立设备的运行效率,增加整体系统的耦合性,在满足声场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损耗;包括选择绕组阻值较小的供电变压器、引入新能源设备、采取新型材料装置等等。 3.2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 现代工业发展对设备的依赖程度大,考虑到设备之间的关联性,一部分设备发生问题,必然导致整体的质量缺陷,由此提高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就成了必然,具体的开展工作可以从以下展开:第一,加强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定期对员工掌握技能培训,以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第二,通过严格把关电气工程的设计、安装和应用环节,从材料指令层面入手,不断优化进场和维护的操作模式。第三,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施工应用中,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管理监督,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展开,并在施工完毕后做工程验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3.3完善电气工程管理体系 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包括的设备、技术等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科技力量的影响下,要不断引入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更好地融合新兴科技力量,并形成新时期条件下的管理体系。如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同时,对电气工程中存在的多种要素展开更换、升级、淘汰,始终让设备的先进性维持在最前列。同时,结合化工产业而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升,一方面掌握化工产业的生产规律、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具备综合性的设备应用素质,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提高电气工程与本行业的兼容性,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工业设备构建系统。 4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与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影响下,工业生产在吸收和转化中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加大在研究、执行和管理方面的力度,确保电气化领域的健康、良性发展。 作者:胡珊珊 彭博 单位:江西省天然气有限公司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耗量大 电气工程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自始至终贯穿着工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是工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量消耗过大的问题还很严重,电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如:在日常照明和温度等各方面。节能设计方案的不完善和节能设备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的合理利用,违背了节能减排的理念,限制了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 所谓系统集成,是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信息、资源等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形成资源共享,实现高效管理。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正想着这个方向发展,但由于发展的较晚,自动化系统还比较独立,水平相对较低,各系统间有效连接较少,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动化系统的实际作用。 3、工程质量不达标 电气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随着群众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电气工程的质量也越发关注。目前,多数电气工程建设都只注重建设的结果,忽视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缺乏,对工程质量疏于监管,导致质量管理工作落实的不到位,管理失去平衡,同时也没有制定系统的质量监管标准,不仅使工程质量不达标,还为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4、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 构建高效的自动化系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目标,目前,各个电气工程企业的网络架构各不相同,各个接口也没有得到统一,且系统缺乏兼容性,导致资源无法共享,阻碍了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自身作用的发挥,为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对方法 1、优化节能设计 在进行节能设计时要全面考虑设计的可行性,一方面要满足电厂正常运作所消耗的能源值,另一方面还要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从而提升电厂的经济效益。企业要制定或完善相应的节能方案,同时要大力倡导使用节能设备,如:在选择变压器时,尽量选择阻值小耗能低的变压器,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在选择电厂照明系统时,选择照明效果好且寿命长的设备,同时要积极利用自然光,以降低能源的消耗以及工作成本。完善的节能设计可促进电气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2、提高集成化程度 提高系统集成化会涉及到许多,如: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电力工程各个企业利用相同的平台开发自动化系统,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将系统与系统之间互联,且能互相操作,将信息融合在一起,集中展现,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有效降低管理难度,同时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确保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程度。 3、加强质量管理 对于加强质量管理的方法,主要建议如下:其一,电力工程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提高自身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严格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管理;其二,电力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其自身能力,提高其安全意识,进而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养高素质团队,同时大力引进或内部选拔高素质管理人才,依靠人才力量,满足管理需求;其三,对建设所需材料严格控制,专员采购确保材料来源正当,专员抽检保证质量合格,专员管理做好防火防潮工作,防止材料损坏;其四,对施工各个环节加以监督,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 4、完善自动化系统 电气工程企业要不断对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其中网络架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架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将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交换,除此之外,还应将不同行业的自动化技术与电气行业相结合达到技术互补,以强化技术系统的管理功能。通常情况下,在完成数据处理后,通用系统需要落实资源配置工作,实现系统协调性,实现网络构架的统一。为完善自动化系统,还应引进先进设备及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在系统运行多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构建出更加趋于完善的自动化系统,以满足各个企业不同需求,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采取以上措施来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水平,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自身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推动电气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王宝云 单位:华能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滇东电厂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电力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项内容;结合现代工业体系来说,主要对生产中的电力进行管理,包括供电途径、自动控制、设备运行、电子技术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积极对其展开研究,可以大量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 1.1强弱电结合 强电与弱电的结合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最明显特点,在工业体系中,弱电主要包括的是各类信号输入、输出设备,通过弱电指令来控制强电的断、开,以达到自动化和一体化的操作,这也预示着信息技术与机械设备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就目前来说,国内量产化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设备都包括电子信号处理部分,如采集模块、处理模块、指令模块,弱电与强电的结合越紧密,说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设备的鲁棒性越强,向微电子控制系统发展的程度越深入。 1.2软硬件结合 社会化大生产格局形成以后,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细分化格局越来越明显,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快速发展的。早在这一技术问世之前,技术人员就开始利用远程电气控制手段对流水线进行操作,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单位人工掌控效率;简单地说,硬件部分即完成加工生产的机械设备,而软件部分则是电子信息技术操作界面,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由此也催生了工业软件设计行业。软硬件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人力控制操作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截至目前,国内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设备)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流水线方面,通过软件的精确控制,以及对生产过程中相关内容的记录,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还可以快速找到影响生产的因素。 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2.1总线技术广泛应用 “总线技术”即基于同一处理器元件的现场作业系统,也是当前国内在工业生产方面主要应用的数据技术,具有显著的先进性优势;总线技术在国内大型企业中往往集中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设备生产线上,或以此为平台构建一体化生产结构,是实际工业体系中连接设备与控制系统的唯一途径。总线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操作人员只需要在计算机界面通过虚拟控制手段执行工序,电子信号会通过统一的处理元件发出,在总线沿途正确的位置输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维护等优势。 2.2平台开放发展模式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对计算机技术吸收应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针对计算机设备及系统进行工业化改造,在PC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实弹更多灵活性,以满足人机交流的需要。而计算机作为一个较为开放的开发平台,可以最大限度的容纳软件和硬件的生产,如针对监控仪器的改造,通过传感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的参数引入微处理器,形成功能强大的远程监控系统;平台开放模式的发展不仅有效促进设备本身的升级,也有利于不同平台之间标准化的统一,推动信息共享和交流。 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趋势展望 3.1建设专业的电气自动化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电气工程安装及自动化设备操作方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一方面限制了生产力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容易构成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同时提高专业队伍的研发能力;本质上说,人才是国家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建立专业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队伍,是现代工业体系发展的必要条件。 3.2全面推进电气自动化生产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和完善,市场调控成为主导,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对市场的适应性。对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开发和设备生产企业而言,不仅要从理论上提升自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结合市场需要,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增强完善自身服务能力,以核心技术为主导,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体系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努力研发,国内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产品类型基本实现了产业覆盖,但现实角度出发,我国在整体技术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必须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剑晔 王钰 单位:江西省天然气有限公司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问题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已经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从过去的人工生产发展成当今的工业化生产,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高。另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电气工程有关技术同样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只有如此,才可以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才能使我国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才能为我国的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从而能够推动我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本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希望能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定义 简单来说,即从电力生产一直至消费,整个过程的所有环节均通过自动化控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控制以及电力电子等诸多相关技术,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相对较强。其大体上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机电结合、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等诸多方面,同时,企业通过大量的相关设备器械来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在此基础上,把电输送给广大用户。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在实践中引入该技术,能够明显提升整个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当前竞争的日趋激烈,该技术的引入及其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助于企业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毋庸置疑,电气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与诸多领域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来说,包括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该项技术的普及推广,能够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非常紧密的关系,促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不断增收。然而,其当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比而言,中国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水平远远落后,同时发展非常缓慢,根本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具体来说,大体上面临下列几个问题。 2.1突出的节能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造成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尤其突出的当属能源问题,现阶段,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因此,电气工程如果想得到长期发展,必须先将能源问题处理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使得我国的电气工程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知道,电气工程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而且,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并且还能够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电气工程决定着建筑电气的电力消耗高低,要是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则很难在建筑领域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除此之外,该技术还引入到其他各个领域和行业之中,工业、农业、商业等都逐渐普及开来,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的时代,各种高科技纷纷推出并引入到实践之中,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同样引入大量的新技术手段与方法,虽然能够使整个系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有所提高,使其更加安全、准确的运行,然而,随之将带来资源浪费问题,这成为该技术的节能减排引入各界重视的关键,同样是今后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2.2质量和管理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果想使电气工程得到健康持续发展,那么一定要先将质量和管理的问题解决好,高度重视。然而,现实中许多公司一味的注重管理结果,而根本不注重管理过程,这一点在检查电气工程质量的过程中非常突出。与质量对比来说,质量管理相对重要,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往往过于注重前者,如果管理工作做不好,那么将会对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负面作用,最终能够影响到工程质量。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的处理措施 3.1打造全面的自动化系统 正如上文所说,电气自动化中面临问题较多,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其发展。如果想彻底将上述问题解决,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系统,简而言之就是需要打造一个统一的系统,尽可能的与业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其中,最终实现科学化管理系统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测试、开机等环节,需要通过相对先进的模式进行,尽可能的使系统的作用得到发挥,为开发系统功能打下基础。从更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缩减系统管理成本,确保公司可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3.2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网络结构 我们知道,功能机构属于网络结构中之中的重要机构,彼此间形成一个有机体,相互关联,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个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源可以共享,比过去更加安全、便捷,同时,还可以充分体现其独特的功能。将公司的电器自动化各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不管是在生产设备、公司质量监管平台之中,均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公司需要在自身电气设备顺利工作的前提下,引入网络通信技术,同时要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从而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网络结构。 4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带我们进入到了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与此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同样在不断发展,且决定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速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顺利开展与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起着主推作用,更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今后必须努力提高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打造一个高效的系统平台,引入各种先进的技术来进一步优化系统,另外,在设计相关产品的时候,应当始终遵循政府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优先考虑节能减排,这样才能全面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作用,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作者:宋喻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自动化技术及电气工程论文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遇到问题及分析 1.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设计的问题 电气工程自动化由发展工业革命发展而来,首先应用于工业。经过不断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慢慢延伸到商业等其他领域,由于商业利益最大化及安全工作并不完善,在商业等领域的开发中,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商业等部门在进行信息的交流及产品交流时,技术水平、数据获得等存在差异,加大了各领域的交流难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作的效率问题效率是生产力的关键。 在自动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作效率问题,它对工程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今天这个快的节奏中,工作效率甚至被视为工业的生命。落后就要淘汰,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必须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技术的不同,掌握技术的不同,各个企业在工作效率存在差异,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工作效率已成迫在眉睫。所以,要想树立自己的有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1.3在工作过程中能源利用问题 在今天的工业发展中,电气工程已成为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是保证工业生产正常运行、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基石。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设备不断更新,轻型化、方便化、智能化的设备不断被运用到生产、工作中去,电气工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工业生产中,众口难调,电气工程往往需要适应各个方面,满足各种需求,在能源利用问题上就显得不尽乐观。电气工程在节能方面的问题以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和使用为主,另外还有一些本身内部的因素及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影响。众所周知,电气工程它是工业生产的核心与关键,随着工业生产智能化、科技化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重要,电气工程的质量与水准将和工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提高能源利用率将为工业生产带来质的飞跃,不但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还能保护环境。显然,就目前的状况,技术人员还需更加努力。 1.4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存在安全质量性问题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安全问题,比方说在数据传输方面、数据获取方面、安全防护等方面存在问题。问题的来源是由于许多商业部门、工厂只注重结果,简单认为质量问题与结果相关,而忽略了生产过程及电气工程的质量检验,他们没有对电气工程实际运行情况做详细的考察及关注,只是加强了质量的管理轻视了质量的检测,这样的做法,重视了表面忽略了一些细节的东西,从而对工业的安全生产不能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证,工程质量也难以达到要求,所以要加大重视安全质量问题。 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问题的对应策略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范围面很广,特别是在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等方面建设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合理、正确的运用可以事半功倍,不但能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明显作用。乐观的是,电气自动化所能经历考验能应对许多突然因素,空间进一步压缩,有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发展的空间。但另一方面,综合世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水平与我国的成熟程度相比,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2.1促进设计的智能化、安全化 众所周知,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是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需要在设计中对功能更加完善。但是自动化仍是大多数所掌握的技术,它存在缺陷,比方说它有互不连接、缺少整体性、不能有效完成信息共等缺陷,不能较好发挥电气自动化的功能和用途。因此,要提高设计的质量,不断去完善,使留在设计中的问题趋于最小化。另外在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数据进行标准对接,应加强对传输过程中安全因素的考虑。在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进行标准对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设计的合理化。当然,在不断完善设计的同时科技化、电子化和交流度三个方面也应该全面的发展。 2.2提高能源利用率,不断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电气工程的重点都是节约成本,减少损耗,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无谓的能耗最小化,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因此在选择供电系统的变压器时,应考虑绕组阻值相对小的变压器,目的是使电流损耗减少从而达到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成本的目的。实际上由于我国工业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集成化、智能化、全新化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正慢慢计入工业化,但由于国内工业生产利益需求的急切性及新设备的花费不容小觑,许多工业都有意回避新设备,这就进一步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因此,要加大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建立更加完善的条例,来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全球化的今天,知识、资源共享已是主流。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事完全有必要的,更是利大于弊的。试想如果将目前掌握的各种先进的技术融合利用,达到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将先进思想的合理利用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促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全面科技发展 应提高对科技化的认识与理解,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核心,面对着不断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技术人员应努力加快寻找各方面的切合点,以达到更高更的发展。当然,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我们应鼓励加强信息化的投入,不断加强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引进、先进思想、最前沿技术的学习。回望历史,世界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没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是完全不行的。同时,应加大与外界的联系,闭门造车是完全行不通的,应开放外界网络互连,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效益最大化。 3结束语 随着社会智能化发展和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得到迅猛发展,技术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也要不断改进完善,技术更新速度也应适应时代的需求。但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需要技术人员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思想,各个企业也应该把握住机会,尽力去完善。众所周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对社会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应抓住机遇,强化队伍专业技能,不断引进和学习新技术,进一步去利用信息共享、知识迅速传递的优势,实现自动化综合处理能力及效益的不断提高。日积跬步,不断改正、不断完善,促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水平全面发展。 作者:孙吉赟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PLC技术在电气工程机自动化控制之中应用的愈加广泛,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将PLC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之中,能够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更加稳定迅速的发展。本文阐述了PLC技术的相关内容,并着重阐述了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运用;探析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之中被广泛的应用。PLC的接口性能良好、干扰性强,将其应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作为电气工程项目自动化系统中的处理器,PLC技术能够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的稳定性,加快整个系统的运行处理速度。本文就是对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1PLC技术的概述 1.1PLC技术的构成 PLC技术内部包括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等硬件部分,它是通过对逻辑控制器编程功能的利用,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然后将运算和处理结果输出,达到一定目的。 1.2PLC技术的应用原理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运用PLC技术,能够对控制机电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自动控制的工作质量,在最大程度上将PLC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使采集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同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在采集样本数据和输入工作这一方面,在采集和结束之后可以自动完成信息储存工作,让工作更加简捷化。 1.3PLC模拟量通用换算公式 Ov=[(Osh-Osl)*(Iv-Isl)/(Ish-Isl)]+Osl其中:Ov:换算结果,Iv:换算对象,Osh:换算结果的高限,Osl:换算结果的低限,Ish:换算对象的高限,Isl:换算对象的低限。 2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1在编制程序中,PLC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编制程序中应用PLC技术,有利于提高顺序控制器的应用效率。例如某些发电厂在进行清洁工作时,通常会将自动化控制系统与PLC技术想联合,以此来进行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还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因此,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一定要注重对PLC技术的应用,并不断钻研和探索,将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出来。首先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技术人员应该要了解并且重视现场的传感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PLC技术的优势。其次,在主站系统使用PLC技术时,技术人员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并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对技术系统进行科学化的设置与调试。最后,在远程控制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通过PLC顺序控制方式来提升远程控制性能,以此来增强工作效果。 2.2在开关控制中,PLC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开关控制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技术人员必须要充分运用PLC技术,并通过数码编程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开关控制的可靠性。同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传统的开关控制已经无法满足其生产需求,也无法有效的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必须在开关控制中,必须要充分应用PLC技术。首先,作为技术人员应该对开关断电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加强PLC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以此来减少生产机器的损耗,使机器的寿命延长化。其次应该将传统的机械化继电器加以淘汰,转而使用定义虚拟继电器来进行替代,这种继电器能既能够提高开关控制的反应时间,还能够较少开关控制对电力工程各项设备的损害。最后,技术人员在应用PLC技术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出现了技术应用问题,导致故障发生,必须要及时进行解决,避免下次同类故障问题的发生,以此来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的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2.3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具体应用 对于企业而言,想要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高效的应用PLC技术,企业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战略应用方案。首先,根据当前情况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的高层次要求,提出与之相符合的PLC技术的应用方式,并不断研究和探索,以此来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的建设质量。其次,企业的各个相应部门应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优秀人才队伍,在队伍中尤其要注重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技术人员进行PLC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以此来让技术人员更扎实地掌握PLC技术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提高PLC技术的应用效率。最后企业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PLC技术应用系统,并构建专门的信息库,以此来满足现代化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高要求。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企业应该注重PLC技术的应用,并为此项技术的应用创建完善的技术方案,以此来满足现代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的高需求。 作者:李彦俊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技术及节能设计 摘要: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对于我们的社会的发展进步,及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节能设计这一方面的提升已经成为大多数电气工程企业的发展趋势,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对节能设计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本文就以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为基础,对节能技术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改进意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节能设计 1我国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1.1工程中自动化的功能比较缺乏 对于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来说,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工程的各方面能力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来说,其功能比较单一,在工业实际的操作生产中,自动化只能在一两个环节中实现,对于要求严格的任务,还是需要多个机器设备共同完成,各设备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功能作用的发挥。 1.2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水平比较落后 对于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发展来说,一直以来都是朝着做到更加智能和系统的方向发展。在目前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之间没有一个固定、高效的发展标准,所以,这就导致各个企业在设计标准和多个方面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自动化设备之间无法相互协调的工作,大大降低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 1.3电气工程自动化耗能大 在电气工程系动画,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节能设计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标准,所以,就导致在节能设计上的缺乏。企业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中,往往只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为依据,这就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单一的以经济效益的实现为目标,节能设计方面就被忽视,而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发展状况使得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不利于整个行业良性、健康的发展。 2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的几点建议 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节能设计对于电气工程未来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某小学的照明节能设计照度测试结果中,我们就能发现,参与应用节能设计和没有应用节能设计的照明效果又很大的差别,节能不仅节约了能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能设计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如何巧妙的融合节能设计,下面根据几点具体意见进行分析: 2.1变压器的选择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节能设计中,变压器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同变压器在系统中产生的能耗是不一样的。变压器的材质也会影响到能耗,比如铜材质的变压器在工作的时候,所消耗的能源,就远远低于铁质变压器。有效的变压器节能选择,需要其具备节能的功效,还可以通过控制变压器的电流,让其始终保持平稳的运行状态,从而降低能耗,来到达有效的节能作用。2.2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使用效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是使用效率能够让各机器设备之间协调有效的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也是节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让电气工程处于无功率的运行状态,以此让电气工程处于一个平衡的运行状态,大大提高了电能传输的效率,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2.3电阻的选择 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运行过程中,最消耗能源的就是传输的过程,这个时候,电阻发挥了较大的影响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输电线会消耗一部分的电能,由于产生的阻力作用,就要对电阻的选择更加重视,影响电阻能耗的两个影响方面就是电阻的横截面大小和长度。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对电阻横截面积的减小而降低能耗,具体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线路的总体情况而定。 2.4配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节能设计来说,对配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于整个电能的配送系统优化,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配电系统做出相应的优化。让电气自动化和配送系统两者之间处于协调稳定的合作状态,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充足的配电系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稳定的配送系统和高效的通讯导线两者之间的协调应用,减少能源的不必要浪费,才能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基础上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结语 总的来说,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已经成为电气工程发展的基础,而节能设计的应用则是占据更大市场优势的必然条件。应用到合理有效的节能设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长远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这就需要相关的企业技术研发部门给予重视,从自身的工作中出发,加强节能设计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作者:陈宏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时期,社会的快速进步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对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的整体生产力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简介,并归纳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基于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推进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发展探究 引言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作为我国社会基础工程之一,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都一直受到国家极大的关注度[1]。现阶段,我国主要发展建造行业,而快速发展我国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能够缩短我国核心产业的发展时间。加大力度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我国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简述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我国电气行业内一门新型的门类,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强弱电、软硬件等对基本的技术实施控制。能够对运用信息以及计算机技术实施科学高效的应用,调节内部、保障平衡等[2]。总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一门新型的门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上个世界七十年代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首先在美国出现。随后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被大众了解并获得极高的关注。现阶段,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创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意义 1.能够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平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出现至今,其投入成本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而其严格的技术以及非常复杂的系统是电气工程师必须不断地开发新的功能使其系统能够正常的运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3]。而创建合适的平台能够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在降低企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还可以加快企业的快速发展。 2.能够改变人才培养的方式。我国对电气工程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升,而且也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但是仍然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情况,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改变人才培养的方式。单纯的理论培养或者实践培养都不能够满足该领域内对人才的需要,也难以加快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方式还是应该注重理论的强化和技能的培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出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人才。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重视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3.强化对安全意识的培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离不开电的,它能够为我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电力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误差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损失的出现。 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更多的科学技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使我国经济能够稳定健康的增长,就必须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作为战略发展的关键,而且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应该逐步趋向于精简化、智能化以及稳定长远化发展[4]。 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加快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能够极大地缩减企业的成本投入,尽最大的可能为企业获取最多的资金效益。第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能够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所节省的劳动力资源可以用于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第三行业——服务业。第三,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即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可以保障我们生存的环境条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第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能够为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带来极大的经济收益。 结束语 在二十一世纪,主要的发展方向仍然是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提升科技水平才能够加快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不断完善其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有关技术手段才能够更快的促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 作者:邹恒 单位: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应的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也不断深入和完善,电气工程所占据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高科技迅速发展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带去挑战同时也是其发展机遇,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认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和价值高效地发挥到各个行业中,就应该深入分析当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程,助力我国工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解决措施 在新形势下电气工程自动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为此应当努力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从根本上提升电气自动化水平,在符合经济发展的同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奠定基础。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顾名思义是指在电力生产到电力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层次都使用自动层次都使用自动化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子技术,电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操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多样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部分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知识。而电力企业则运用各种设备进行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步骤从而输送电量至用户。在一定程度上讲,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层面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2.1电气工程耗能过大 现今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属地内最为严峻的问题便是如何做到电气的节能环保。而这个问题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息息相关,直接联系着我国的工业资源。在电气工程日益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而对电气工程的质量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来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水平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奠基石和助推器,这在充分利用能源,资源利用最大化方面更是尤为重要,这包括电气工程对整个建筑内部的温度的调节、照明的控制、清洁打扫的需要以及文娱场所的非正常耗电等。在大量内部建筑电气使用量日益加大的今天,节约能源问题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建筑电气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漏洞以及电气工程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可能会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管理和质量上有所欠缺 从国内外对比来看,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在高素质人才、设备科技水平方面都相对落后,据电气工程行业的有关调查研究指出:国内很多电气企业和部门在电气生产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他们过于注重产品的质量检验,而忽视了对电气工程质量的监测。尤其体现在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二者缺少应有的沟通,这使得电气工程在设计和施工阶段不能很好地协调从而造成了可避免的浪费;在接下来的职工培训中也缺少相应的管理,这使得培训管理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在建筑工程的前半阶段,生产部门和企业之间并未积极主动地加入电气工程的施工当中,只是苛刻地要求施工后期的工程质量,而忽视对施工质量管理的严格监管,这样就造成了电气工程整体安排的杂乱无章,工程质量达不到既定要求,这使得电气工程的正常运转和安全质量受到深远影响。因此,面对电气工程中存在的大量缺陷与不足,我们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3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程的应对策略 3.1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企业要加强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深刻认识质量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员工队伍的建设,定期对员工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企业相关部门要严守产品的质量关,对于施工材料及品质按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对施工所需的材料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施工材料合乎标准,电气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此外,在电气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检查和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速度与效率,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进程。 3.2构建电气自动化系统 电气工程企业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电气工程自动化功能,构建一个统一、科学的自动化系统以提高效率。首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推进管理水平的科学化、高效化,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其次,在电器自动化系统的开始、运转、操作等多个环节应用高效的系统模式进行编程设计,引进国外高水平的创新水准,应用到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进程中去,使得电气工程机器自动化进程更加科学高效,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多重需要。最后,建立一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完整网络系统,在各个企业之间实现操作运转的自动高效,做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传播与共享,从而促进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3提高自动化系统集成程度 由于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化起步比较晚,目前系统集成化的程度比较低,还处于独立化的层次,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开发过程中,各个电气工程企业需要使用一致的系统操作平台,同时要加大对技术人员技术和专业水平的培养力度,更好的发挥职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更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的系统集成程度,实现不同的电气工程之间的兼容,目前电气自动化系统也逐步向着集成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也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实现自动化系统的低成本高收益。 4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大,电子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程有关的技术人员也面临着复杂的难题,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一次次技术变革的征途上,会遇到种种阻碍电气人员前进步伐的绊脚石,因此,只有更加注重自动化的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工程的质量管理,注重科技的不断创新进步,才能够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该技术能够实现飞速提升,争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相应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在进步,其直接作用于现代工业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正常运行,关乎各行各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创建科学、统一的自动化运行系统,利用先进技术服务于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将国家所倡导节能减排的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而推动电力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是大势所趋。 作者:汤保全 单位:河南平顶山市朗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创新,电气领域在技术开发创新方面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自动化技术作为电气工程的核心技术,通过对其研究与开发,能够更好地提升在实际应用技术上的标准和需求,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经济建设方面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当代社会是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实现社会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本文重点从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上着手,重点针对在设计与应用这两方面来进行着重深入的理解与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技术提升,但是相比于一些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上时间比较短,技术水品相对偏低,所以我国在这个领域所做的投入比重也很大,尤其是电气工程等重点行业,针对行业的现实存在的弊端,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来激励在这行业上的发展。电气工程是一种新兴行业学科,是现在新兴技术的核心类技术。在人们的认知里可能会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电气工程行业的兴起,促使由有机械时代快速的跨入了信息时代,提升了人们在生活上的品质,也提高了在工作上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说电气工程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正是因为电气工程在科技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才使得我国在电气工程上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如何提高电气工程的问题上,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学习和研究机构,这样就可以在最大化地推动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进步。 1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的简单介绍 自动化技术和电气工程和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是相关联的,现在已经融入到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家用电器都有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应用,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方面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也就促使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在高校的教育上通过将电气工程学引入课堂学习,使得我们在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上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电气工程行业有着更好更快的发展。 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设计理念 在对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与设计上,主要应该针对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这两大块来进行分析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首先对硬件进行设计,根据实际需求,对所需求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第一,应对中央服务器进行设置,采用现在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来作为这个系统的核心所在;第二,选择外围的辅助性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检测设备等;第三,将所有相关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连接,然后组成一个具有相应功能较为完善的系统,能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实际的运用当中,除了要遵循理论上的问题外,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着重注意。在现有生产环境的条件下针对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需要在不改变原本生产基础的条件下进行理念设计,所以在硬件的实际安装上的标准和要求也是较高的,同时设备自身的体积必须适应安装要求,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会严重影响安装的可行性,过小也会影响在实际上的操作。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充分研究和分析在这方面的兼容性,以保证元器件的兼容问题。在对硬件设施的设计完成以后,就需要进行对软件系统设施进行设计,在市面上,现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类型上多种多样。但是,要想促使元器件在自动化上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生产商就会选择相匹配的软件设计单位,来根据自身的需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相匹配的软件系统。 3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加大,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在是应用领域上也是变得越来越广,下面就对其实际应用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3.1在供热系统方面的主要应用在供热系统上来说,建设主要从电网的调度和变电站的自动化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在针对电网的调度上,通过在使用这项技术能够促使供热系统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动化运行和管控,这样就能够提高安全生产的系数,同时也能增加在实际工作上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这方面技术进行生产数据监控和分析,这样就能够更有效的对系统的运行做好评定标准。 3.2在变电站上的主要应用电力设备在运行上是否平稳、是否安全、是否可靠是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在保障上的根本要求及标准,所以在电力设备的监控系统方面的保护和控制上的相关措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变电站在电力设备的应用上也是越来越多,同时,在电力设备的实际应用、运行方面也是越来越复杂,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相关单位投入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来进行维护以保障运行。但是,将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运用到实际变电站的工作当中,就能够尽量简化操作流程同时也能提高安全系数。在变电站的建设上,采用自动化系统就会事这项技术的作用更加凸显出其优势。能够最大化的优化变电站的实际工作程序,同时达到进行自动化控制的要求,尽可能的提高变电站在实际工作上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保障;在变电站的监控系统上运用这项技术也能够使其在性能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3.3在电网调度中的主要应用在电力系统应用自动化方面电网调度在自动化上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地域十分广阔,在进行电网的调动上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来进行辅助完成,同时也可以用来对整个电网进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进而大大减少在人员和物资上的消耗,同时能够保证相关人员清楚的把持全局,及时发现在电网调度实际运行商出现的突发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更好的保护了电网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在实际经济上的利益,进而也将大大降低事故问题的发生几率,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4在钢铁行业中的主要应用钢铁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部分区域的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钢铁行业要想快速的发展,进行自动化的应用也是必将进行的工作。在这个行业中,使用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上,首先,就是在钢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自动化技术,就会使生产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在安全问题上,也能减少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其次,在钢铁生产管理上的主要优化,将自动化应用到钢铁的生产过程当中,可以节省钢铁行业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在工作中人员的管理难度,总的来说自动化的应用给钢铁行业的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工作便利。 3.5在智能化建筑物方面的主要应用在建设智能化的建筑过程当中很容易在安全和能耗的方面出现问题,但是,将电器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这项工作当中来就可以尽可能的解决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第一,是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成功的解决在智能化建设当中因为设备过多而产生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利用这项技术,将安全用电设备接入到建筑当中,可以大大降低用电安全问题的产生,从侧面增加里用电的安全系数。第二,是使用这项技术可以尽可能的解决智能建筑在静电上存在的问题,降低了智能建筑在静电上造成的危害。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当中经常会产生或者积蓄一定的静电,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排解,由于设备较多,就会造成产生的静电变大,严重的影响相关设备的正常使用时间。在这项技术的应用上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静电现象的出现,尽可能的减少静电安全问题的产生,从而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条件。第三,是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上的应用,可以极大的减少因为恶劣雷雨天气对建筑自身所产生的严重影响,我们在生活常识中也能够知道,在雷雨天气,越高的物体,越容易被雷电击中,而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为建筑物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能够使雷电在危及到建筑的时候,成功的将其引入地下。 4在实际应用方面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方面技术理论的发展上来看,我们要将理论与实际进行充分的融合,只有在理论成熟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实际的应用与实践,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现在电气自动化行业随着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如今已经形成了一门较为系统、全面的学科类技术知识,如今在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应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从某种现实意义上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兴起就是为了满足我们在现实生产与生活上的各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技术。比如在生产加工方面,在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都是采用人工加工的方法来完成各项工作的,这样的工作效率远远达不到我们社会需求的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产品设备方面的需求量也是在逐年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人来完成这项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要求了,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在现实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要想在实际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就必须在生产成本上进行合理的控制,而如何进行控制有成为了企业自身十分头痛的问题,但是通过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就能极大的解决在这方面产生的问题,能够是我们的生产成本得到极大的降低。为我们的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做好了铺垫。 5结语 电气自动化这门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他能够极大的提高我们现实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效率,因此也受到了相关方面充分的重视,想要提高这方面的工作效率,就必须下大力气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只有人才队伍建立起来才能让电气自动化在创新与发展当中的到稳步的提升,从本文中也可以知道,受到现实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时间较短,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很多相关企业还没用意识到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的好处和优势,也就造成很多企业无法全面时间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严重的制约了在生产效率上的最大化,通过本文的分析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应用技术逐渐被人们接受,这个行业必将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也将极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张柯欣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建设及发展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其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就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尽管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这两个词语的具体意义,但却知道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就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建设与发展进行论述,总结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发展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属于社会基础工程之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加大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投入。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加快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等于为制造业添加了一双会飞翔的翅膀,可以任其翱翔。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升级我国产业的核心部分。在我国,加快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建设和发展势在必行。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概念和现状 1.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概念作为电气信息领域一门新兴的学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存在其特殊性。它利用高科技技术控制强弱电、软硬件以及机械和电子,达到对基础技术的控制[1]。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协调内部、保障平衡、优化组合以及突破关键技术。总的来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电气信息领域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将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方便与快捷。 1.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现状众所周知,70年代在美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开始起步。紧接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发展至今,它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现阶段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正在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尽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依然取得了让人骄傲的成绩。因此我们现在的重心应该是保持其高速发展的同时解决存在的弊端,使其朝着更加健康绿色的方向不断前进。 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建设 2.1提供大型系统统一的平台自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起步和发展以来,成本高昂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严格的技术要求加上复杂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导致了电气设计师不断的设计和研发来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专门的设计人员和维修人员需要大量的工作来维持其运行,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提供大型系统统一的平台以应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这样既减少了企业运行的成本,又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2.2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国家不断的加大对电气工程教育方面的投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人才缺失现象依旧严峻。要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就要改变一下培养人才的模式,无论是单纯的对本科生进行理论教导还是单纯的对专科生进行实践教导,都不能实现人才的优质培养,更不可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要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可以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行业的发展。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就是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重视。 2.3强化安全意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离不开一个字“电”,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力,但是不要忘记电是非常危险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设计的偏离、错误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操作方法都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危险,提高安全意识势在必行[2]。“安全第一”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避免惨剧的发生。 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涌现,为了保障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必须提升到战略高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必须朝向精简化、可持续化、智能化发展。 3.1精简化所谓的精简化,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简化复杂零件、减少零件数量、统一零件规格,提高产品运行率,达到优质的应用效能。 3.2可持续化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所有行业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也不例外。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节约能源,有效利用,真正做到绿色健康的发展。 3.3智能化智能化,随着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对这个词语已经不再陌生。自动化讲求的就是智能化,是21世纪发展的重要课题。让机器具有人的部分智慧,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不仅仅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工成本还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3]。在未来的发展中,着重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智能化将会带来无限发展的可能。 4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的意义 第一,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少的代价带来最大的效益。第二,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可以解放大量的劳动力,解放的劳动力投入到其他行业可以带动其他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第三,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可以逐步实现节能减排,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和便捷。第四,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可以带动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5结束语 21世纪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作为新兴的行业,其发展和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改善每一个相关的环节,提升相应的技术更好地推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管理好所有相关的项目,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不断前进。 作者:彭辉 刘连帅 单位: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智能建筑已经从遥不可及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对此,本文分析了传统建筑与智能建筑的特点、智能建筑中主要的电气施工技术及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建筑;发展;应用 引言 智能化建筑系统相互关联与渗透是实现建筑电气高智能化建筑的重要手段。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电气设计阶段进入智能建筑电气优化集成的阶段。 一、传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的特点 1、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 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传统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这就导致了布线系统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则必须同时对缆线和其它设备进行重新敷设,而且还要面临因更换线缆和设备带来可能发生的临线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工程投资增加以及延时完工的现象。因此,由于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标准化部件,能够保证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技术性能的优良、可靠,以满足今后可随时进行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2、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能为使用者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经济、高效、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并通过优化设备运行与管理,降低运营费用。智能建筑首先要实现和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再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去确保建筑物内设备维护、运行、更新。 二、智能建筑中主要的电气施工技术 1、电气基础施工确保质量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避免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2、内部装修力求规范 在砌筑隔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管路预埋位置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将按此线确定。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3、设备安装保证材料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环节,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监控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工程实际、抓住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处理解决关键性质量问题、避免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状态的发生。 4、直流及防雷接地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和应用,在大型的智能建筑中,信息的输出、转换或者传输等过程都需要微电流和微电位来执行,而带来的负效应之一就是其抗雷击浪涌能力的降低,雷电对智能建筑危害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防雷工程的重要性,雷电的防御要从单一转为系统防护。所有的智能建筑接地功能都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建设一套完整而又严密的防雷机制,来保证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转。 三、智能建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通过中央监控中心对建筑物(群)内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与管理,其主要特征是集中管理且分散控制。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系统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系统充分运行,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完成硬件网络的集成。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结构应该采用两层网络的形式,第一层为以太网络,第二层为LonWorks等速率低的标准工控总线,来完成对各种硬件设备的串连,同时,这种集成的结构还可以留下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从而实现把多种系统都集成到主干网络的目标。 二是完成信息系统的集成。通过采用ODBC技术等,实现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各设备管理软件的集成,也就是能够透过硬件网络集成的架构,实现各设备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把各种信息综合地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的整体获取、利用和分析。 2、办公自动化系统 其中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是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以个人PC为主,辅助以大型的数据服务器,PC作为终端或工作站,并与程控交换设备相连,服务器则用来存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所有数据。同时,还应该配备有一些基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录音设备、投影设备等,以支持更复杂的办公需求。二是软件的选型,根据智能建筑的办公自动化需求,应该按照操作系统级、应用系统级等分别进行选型,操作系统建议选择较为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系统则根据实际需求,可直接购买或定制,同时,还应该配置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语音识别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等。 3、通信自动化系统 通信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内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高速网络的集成系统,该系统的建设需要主要以下两点:首先是应该设计建设一个合理的能够完全满足智能建筑需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众所周知,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是实现智能化的根本,大多数的智能建筑通信网络都会分为主干网和子网,主干网的建设必须是基于ATM的高速宽带局域网,并能支持建筑中的各种通信业务和子网互联的需求。其次是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在建筑物内构建虚拟局域网,这样,每个虚拟局域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物理位置不会影响逻辑子网,同一个虚拟局域网内部的通信不受其它子网影响。同时,一些需要在物理上进行改动的网络设备也能够保持在相同的虚拟局域网上不发生改变。 4、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在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对空调、照明、电梯等能耗大、能源消耗不易察觉的机电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方式,通过系统优化,提高能耗利用率等方式,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达到高效、便捷的目的,为节能减排和低能高效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发展迅猛,智能建筑的系统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智能建筑也成为了居民关注的一个方向。但由于成本及需求性等问题智能建筑还没用进入普通百姓家,还没有获得十分广泛的应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摘要】智能建筑的供配电和接地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智能建筑接地设计宜首先采用TN- S 系统, 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及系统的正常运行, 应设置好电气、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 各种接地可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和等电位连接。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中常见的接地方式,分析研究了智能建筑电气保护接地的措施。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电气保护接地 智能楼宇建筑内设备种类繁多,其电气保护与接地系统, 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 选用T N- S 和TN-C- S 接地系统, 对接地措施做整体综合设计, 做好防触电保护工作。统一接地体为接地电位基准点, 分别引出各种功能的接地引线, 利用总等电位和辅助等电位方式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接地系统, 用以保障智能化楼宇中依赖于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运行的各种设备能工作在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环境中。 一、智能建筑中常见的接地方式 1、IT 系统 IT 系统是三相三线式接地系统, 该系统变压器的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 无中性线N, 只有线电压( 380V) , 而无相电压( 220V) , 保护接地线各自独立接地。该系统的优点是当一相接地时, 不会使外壳中带有较大的故障电流, 系统可以照常运行, 同时由于各设备的保护接地线PE 彼此分开, 相互之间没有干扰, 电磁适应性也比较强。其缺点是不能配出中性线N, 因此它不适合用于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建筑。 2、TN- C 系统 TN- C 系统被称为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性线N 与保护接地线PE 合二为一, 通称PEN 线。这种接地系统对接地故障反应的灵敏度高, 线路经济简单, 在一般情况下如选用适当的开关保护装置和足够的导线截面, 也能满足安全要求, 目前国内这种系统应用得比较多,但它只适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智能建筑内单相负荷所占的比重较大, 难以实现三相负荷平衡, PEN 线的不平衡电流以及线路中由荧光灯、晶闸管( 可控硅) 等设备引起的高次谐波电流, 在非故障情况下会在中性线N 上叠加而使其带电, 且电流时大时小, 极不稳定, 从而造成中性点接地电位不稳定而漂移。这不但会使设备外壳( 与PEN 线连接) 带电, 对人身安全不利, 而且也无法取到一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 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地运行, 因此TN- C 接地系统不能作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 3、TT 系统 通常称TT 系统为三相四线接地系统。该系统常用于建筑物来自公共电网的地方。TT 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 与保护接地线PE 无任何电气连接, 即中性点接地与保护接地是分开的。该系统在正常运行是,不管三相负荷平衡与否, 在中性线N 带电的情况下保护接地线PE 不会带电。只有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 由于保护接地灵敏度低, 故障不能及时切断, 设备外壳才可能带电, 但是故障电流取决于电力系统的接地电阻和保护接地线PE 的接地电阻, 其值往往很小, 不足以时数千瓦的用电设备的保护装置断开电源。为了保护人身安全, 必须采用残余电流开关作为线路及用电设备的保护装置, 否则只适用于负荷较小的用电系统。正常运行时的TT 系统类似于TT- S 系统, 也能保证人与设备的安全和取得合格的基准接地电位。随着大容量漏电保护器的出现, 该系统也会成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从目前的情况看, 由于公共电网的电源质量不高, 难以满足智能建筑中各种设备的要求, 所以智能建筑不宜选用TT 系统。 4、TT- S 系统 TN- S 系统有5 根线, 包括3 根相线(A、B、C) 、一根中性线N 及一根保护接地线PE。在该系统中仅电力系统一点接地, 用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保护接地线PE 上。通常当建筑物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 进线才采用该系统。TN- S 系统的特点是, 中性线N 与保护接地线PE 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 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中性线N 是带电的, 而保护接地线PE 不带电。该接地系统完全具备安全和可靠的基准电位, 其优点是在正常工作时保护接地线PE 上不出现电流, 因此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也不呈现对地电压。在事故时也容易切断电源, 因此比较安全, 但费用较高, 多用于环境比较差的场所。此外, 由于保护接地线PE 中不出现电流, 因此具有较强的电磁适应性。TN- S 系统可以用作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 5、TN- C- S 系统 TN- C- S 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 第一个接地系统为TN- C 系统( 四线制) , 第二个接地系统为TN- S 系统( 五线制) , 两接地系统的分界面在中性线N 和保护接地线PE 的连接处, 分开后即不允许再合并。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 进户之前采用TN- C 系统, 进户处进行重复接地, 进户后变成TN- S 系统。TN- C 系统前面已进行过分析。TN- S 系统的特点是: 中性线N 和保护接地线PE 在进户时共同接地后不能再有任何电气连接。在该系统中,中性线N 常会带电, 保护接地线PE 连接的设备外壳及金属构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 因此TN- S 接地系统明显的提高了人与设备的安全性。同时, 只要中性线N 和接地保护线PE 的接地引线各自从接地体的同一点引出, 并且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以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接地电位基准点, 那么TN- C- S 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一种接地系统。 综上所述, 智能建筑中适合使用TN- S 接地系统。 二、智能建筑电气保护接地的措施 1、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作用是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以防止雷害。智能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通常都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无论是直击、串击、反击都容易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所以对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设计必须要严密、可靠。所有功能接地,必须要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智能建筑基本上属于一级负荷,要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φ10 镀锌圆钢在屋顶组成≤ 10m×10m 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如果防雷装置与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 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被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主要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 线)接地。N 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在箱柜内。该接线端子绝对不能外露;绝对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相混接;绝对不能与PE 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同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3、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相连接。将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 线连接起来,但是严禁将PE 线与N 线连接。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接地短路电流经人身、大地流回中性点;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接地电流经人体流入大地,并经线路对地电容构成通路,都能造成人身触电。如果装有接地装置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体和人体两条通路流过。在一个并联电路中,通过每条支路的电流值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接地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越小。通常人体电阻要比接地电阻大数百倍,经过人体的电流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实际上,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所以设备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不高的。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保障措施,也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保障手段。 4、直流工作接地 在智能建筑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信息输入、信息传输、能量转换、信号放大、逻辑运算、信息输出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一般可采用不小于10mm2 的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 线连接,严禁与N 线连接。 5、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为了避免设备的机能障碍和设备损坏,构成布线系统的设备应能够防止内部自身传导和外来干扰。这些干扰的主要来源是超高电压,大功率幅射电磁场,自然雷击和静电放电。对高传输频率设备产生很大的干扰。所以必须对这些设备及其布线采取保护措施,使其免受来自各方的干扰。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 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 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 线可靠连接。防静电接地是将带静电物体或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通过导静电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的接地。在洁净、干燥的房间内,很容易会产生大量静电。如在相对湿度10% ~ 20%的环境中人的走步可以积聚35kV 的静电电压,没有良好的接地,不仅会产生对电子设备的干扰,还会击坏设备芯片。 对以上各种电气保护接地,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 10Ω;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 4Ω;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 4Ω;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 4Ω;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 100Ω。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阐述建筑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的发展前景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在经济的推动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建筑电气被大范围的应用在了当代的建筑物中,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传统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以及智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前景做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建筑电气;智能化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大型现代化建筑和高层居民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电气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对于建筑电气系统节能、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系统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得到业界的关注。 电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建筑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环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装饰工程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来说,产品要以终端智能化为目标。建筑电气产品的节能、安全,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因为智能电网大量的用户终端离不开电气产品。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还有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开始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也在加快进行。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2 传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的特点 2.1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由于传统的布线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电线以及接线设备,因此,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在布设施工中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时,同时也必须对缆线和其它设备进行重新敷设,而且施工过程中还要面临因更换线缆和设备带来可能发生的临线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资以及延时完工的现象,因此,随着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标准化部件,能够保证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技术性能的优良可靠,以及满足今后可随时进行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2.2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的环境、节能、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系统集成等等特点。智能建筑首先要实现和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去确保建筑物内设备维护、运行、更新。换句话说,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等所有这些特点,必须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分析 3.1基于智能化建筑系统的设计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建筑技术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技术结合的产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产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统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和增强。 随着现代“3C”(即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以及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统称为3C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楼宇控制精度以及达到提升建筑节能的效果。未来,智能建筑将会逐渐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必然会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技术以及新控制系统的不断出现,如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些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建筑电气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够得以实现。 3.2当前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智能”体现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术和各种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当前智能建筑建设中的 “智能”特征,还体现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平衡:以日本地区“竹中建筑公司”在东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栋6层大楼为例,该栋建筑在模拟的多次强地震试验中,依然能够安然无恙,这栋新建筑之所以能够抗击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结构采用了液压支架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动;另外,该栋建筑在大楼顶层安装了重约9吨的滑板,一旦大楼受到飓风或地震影响产生倾斜,这块大的滑板就会依据计算机指令朝着反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方面。比如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可采用“自修复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规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树脂空心纤维,当建筑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值的裂缝时,从混凝土中溢流出来的树脂就会对裂缝形成自动封闭或者裂缝修复。 当前,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呈现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从以往单一办公写字楼逐渐向各类公共建筑领域扩展,这点从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都可见端倪。如:“水立方”、“鸟巢”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第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扩大和建设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观系统发展并接轨,比如智能建筑与“智能城市系统”、“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4结论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电气与3C高新技术相结合下的建筑智能电气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未来智能建筑智能化技术和性能都将不断提升,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将越明显。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浅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英文名称 摘要:分析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和培养要求,参考了国内外高校建筑土木类相关专业、相近专业的英文名称,分析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建筑”、“电气”、“智能化”三个主题词翻译,得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较为妥帖的英文名称为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 关键词:翻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名称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定义[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研究以建筑物为载体时对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利用和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专业。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了基础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发展成就。作为土木类新增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填补了土木类专业中缺少“电”(或“电气”)的空缺,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节能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是典型的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现阶段,“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其内涵延伸到“电气+信息”;另外,随着节能、环保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逐步形成了“建筑+电气+信息+节能”的内涵,与传统的建筑电气专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电工、电子、控制、信息、建筑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对建筑相关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主要面向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包括对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近专业的英文名称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新近批准的专业,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英文名称,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相对而言,国内外土木建筑类有一些专业建立时间较长,其专业名称一般有固定的英文名称。 1.建筑学:Architecture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通常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2]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3]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原建筑给排水: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4]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Engineering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原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合并而成。[5,6]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能从事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系统与设备以及相关的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工作;二是对建筑中环境系统和供能设施的设计、安装、估价、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三是能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建筑设备工程技术:Constru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建筑设备技术是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属于建筑设备类专业。该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建筑设备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备建筑水、电、通风与空调、楼宇智能化等设备工程的设计、预决算、安装施工、运行与维护、质量检验及工程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香港科技大学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建筑物装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智能建筑相关技术和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内容涵盖安全与健康、风险管理、能量消耗监控、室内空气质量、设施管理等内容,属于典型的最新尖端技术与管理策略的交叉融合专业。 7.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香港大学开设了“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简称BSE)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各种工程装备设施与建筑环境的相关规范、设计、安装与管理。 8.其他相关院校的专业 国内外其他相关院校类似专业还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大学园开设的建筑技术专业(Building Technolog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开设的能源、环境与建筑物专业(Energy,Environment and Buildings);马来西亚淡马锡理工学院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专业(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香港理工大学开设的建筑电气设备与系统专业(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nd Systems in Buildings)。 三、对相关英文翻译的分析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主题词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三个,下文分别予以讨论。 1.对“建筑”的翻译[7,8] 从上述相关专业名称可知,当研究建筑设计本身时,一般用Architecture居多;当研究建筑内部设施时,一般用Building居多。在与相关专业的留学生讨论时,留学生也指出:在国外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时,建筑一词一般用Building,而不用Architecture。Construction一词多指建筑物本身或建造、施工的过程与技术,也可以表示建筑物内部的设施与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其涵盖范围比Building更广。但在习惯上,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一般用Building的居多。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的“建筑”一词,用Building较为合适。 2.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7,8] 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相对容易确定。“电气”一词在专业名称或相关规范中,一般用Electrical或Electricity;“智能化”一般采用Intelligent、Intelligentization或Intelligence。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指对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即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是名词,而非形容词,故用Electricity与Intelligence为好,而不用Electrical与Intelligent。 3.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的区别 根据英文翻译,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都有智能化的含义。在具体应用上,“Intelligence”偏向于智能、智慧之意;当用在建筑物时,可以引申为建筑物经各种设备支持,具有“人工智能”或“能进行高度智能的自我管理”之意,成为具有一定“智慧”的建筑物。“Intelligentization”用作建筑物时,偏向于建筑物经过各种设备的支持,具有了“可控制、可遥控”的功能。相比较而言,面对未来的智能建筑发展,Intelligence比Intelligentization更能体现智能建筑的本质。 四、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名称 根据建筑电气的定义、培养目标、相关专业的英文名称以及传统习惯等,认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英文名称,用“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为好。在南京工业大学最新的专业与课程英文名称汇总中,即采用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的名称。当然,由于各高校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专业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专业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其英文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希望通过讨论,能尽早确定一种比较权威的统一名称,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探讨 摘要: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的特点,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而建筑电气智能化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电气智能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高效率,低耗能的工作及居住环境。 关键词:电气智能化;发展现状;对策 电气智能化的基础就是建筑的电气系统,电气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将电气智能化功能通过系统构建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和控制中。所以电气系统是现代住宅建筑中采用智能化电气的重要平台。是整个建筑物智能电气发挥功能的重要核心系统,同时随着智能化电气的应用,整个住宅建筑的电气系统也变得更加的复杂,也更需要一些辅助系统对其进行保护和支持。如:电源技术、防雷技术、防干扰技术、屏蔽技术、抗静电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等等。另外,对建筑电气信号进行管理的系统,如:消防监控、闭路监控、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线路等等,这些系统作为智能化管理实施的保障基础,也是不容忽视的。总之,电气智能化的平台就是整个建筑甚至是整个建筑群的电气系统,此系统的构建和技术升级,为电气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舞台,也反过来促进其发展。 一、我国建筑电气智能化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房地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模和效率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弱电智能化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热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其发展。但是目前智能建筑的实施还不尽规范,在设计和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成本整体控制中,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到验收,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来进行智能化应用的具体限制。建筑智能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些电气智能化没有在建筑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没有严格的聘用制和明确的责任制,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心大意,不重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去充分利用电气智能化,加大了工程成本的投入,严重影响到工程效益。 (二)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素质低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一些设计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赶时间、抢任务,设计质量差、深度浅、详图不全或漏洞百出等问题,无法准确计量工程量,容易造成工程材料的浪费,导致工程成本的提高。专业设计和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智能化电气的设计和施工没有科学的认识,影响到电气智能化的顺利进行。加之管理及用人制度的诸多矛盾的影响,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不能选择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这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而且影响设计单位的声誉。 (三)工程施工设备的落后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的电气化机械设备,由于单位不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引进先进的设备,一些落后的设备严重制约着工程的进度,同时,也不利于电气智能化的普及,影响到人们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四)工程受防干扰措施不当 智能建筑环境存在着大量的电气干扰源,如大型的变配电设备、电梯机房设备、中央空调设备的起 /停信号和雷电干扰等,这些设备很容易对智能化建筑造成不利的影响。弱电智能化系统在运行中常常由于抗干扰措施不当,导致设备工作可靠性低,产生错误码、数据丢失等,还可引起系统的死机或瘫痪。 二、完善电气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对策 (一)技术管理方面 面对电气智能化利用率低的情况,企业应根据建筑智能化的合同和设计方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电气智能化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建筑材料、装潢之间的联系,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和职责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施工中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电气智能化工程的确定包括备材料供应,系统技术,设计及工程施工,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电气智能化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 (二)设计方案方面 设计作为整项工程的灵魂,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能够为工程建设规划明确的方向。做好工程的设计工作,能够确保整项工程的质量,为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应该注重设计优化工作的管理,采取全过程、全专业的优化措施。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重点在设计方案上面,电气智能化工程设计涉及专业、工种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电气智能化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电气智能化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 下面让我们来对一套125平米的三室二厅的新房室内电气线路进行设计. 案例分析:“室内住宅电气系统设计” 1、目的与要求: 1.1.分析室内照明的功能需求,书房、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凉台的照明要求是如何的? 1.2.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针对不同的照明需求来选择怎样的灯具? 1.3.如何计算家居总用电量? 1.4.室内照明的电线敷设的安全标准? 1.5.系统设计方案及其优化: 2、设计要求: 2.1.用电负荷: 例如:照明用电负荷500w,娱乐用电负荷1500w,厨房用电负荷1500w,空调用电负荷3000w 最大功率P=500w+1500w+1500w+3000w=6500w 2.2.照明和各种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方便,相互之间影响小,便于维修。 3、设计分析; 3.1.设计的目的方便住户使用,满足住户的舒适和审美要求,便于维修,安装规范,确保室内电气线路的安全。 3.2.室内配电系统由电源配电箱和若干个回路组成,它们构成了室内电器线路系统的子系统。 3.3.当某一回路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其他回路的正常工作。 4、设计方案: 4.1.电源配电箱 电源通过住宅的专用配电箱再进入室内房间,配电箱中应有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具有过负载、过电压和漏电保护功能。每户应设置强弱电箱,配电箱内应设动作电流30mA的漏电保护器,分路经过控制开关,分别控制照明,空调,插座等。控制开关的工作电流应与终端电器的最大工作电流相匹配,一般情况下,照明10A,插座16A,柜式空调20A,进户40-60A。 4.2.电路的设计 如上例:家用电负荷最大值约为6.5kw,通过安全电流为:K・(6.5kw/220v)=35.4~38.4A, 这里的K为安全保险系数,取值为1.2~1.3。电流过大各线路必须采用单独的电路回路。室内配电系统采用多回路形式,本例设计有照明回路、插座回路、空调回路,对于厨房、浴室设立单独回路。 4.3.导线与电器设备选择 4.3.1导线:为了防火、维修及安全,最好选用有长城标志的“国标”塑料或橡胶绝缘保护层的单股铜芯电线,线材槽载面积一般是:照明用线选用1.5平方毫米,插座用线选用2.5平方毫米,空调用线不得小于4平方毫米,接线选用绿黄双色线,接开关线(火线)用红、白、黑、蓝等任一种。但在同一家装工程中用线的颜色用途应一致。 值得注意的事项: (1)家庭电路设计,2000年前,电路设计一般是:进户线4―6 平方毫米,照明1.5 平方毫米,插座2.5 平方毫米,空调4 平方毫米专线。2000年后,电路设计一般是:进户线6―10 平方毫米,照明2.5 平方毫米,插座4 平方毫米,空调6 平方毫米专线。(北京很多住宅是:进户线6―10 平方毫米,照明2.5 平方毫米,插座2.5 平方毫米,空调4 平方毫米专线) 本例里的电线通过的安全电流为35.4~38.4A,参照铜电线截面允许通过的电流范围,因此选用4平方毫米的铜线为基准较为合适。从而配线方案为:进户线6―10 平方毫米,照明2.5 平方毫米,插座4 平方毫米,空调6 平方毫米专线。 (2)电器设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电源插座、开关面板、插座的选材面板的尺寸应与预埋的接线盒的尺寸一致;表面光洁、品牌标志明显,有防伪标志和国家电工安全认 证的长城标志;开关开启时手感灵活,插座稳固,铜片要有一定的厚度;面板的材料应有阻燃性和坚固性。 5、线路布置 5.1.智能系统:在住宅电气线路设计中应预埋电话线、有线电视信号线、视频线、网络线,在客厅和三间睡房预埋电话线、有线电视信号线、视频线、选择其中一间睡房作为书房,预埋网络线。 5.2.照明回路:在睡房、客厅、饭厅、厨房、浴室、凉台室安装一个主光源吊灯,在睡房和客厅的墙壁上安装辅助光源壁灯。 5.3.功能电路:厨房放置冰箱、电饭堡、电热水器,排气扇电源插座,浴室安装淋浴器、洗衣机的电源插座,睡房和客厅安装空调的电源插座,书房安装娱乐电视机、音响、电脑等的电源插座都是独立的电源回路。 5.4.线路布置图:在形成了住宅的电气线路设计方案后,绘制出线路走向位置尺寸图和线路布线图,编写《电气线路设计说明书》草拟布线图。 (1)划线。确定线路终端插座,开关,面板的位置,在墙面标画出准确的位置和尺寸。 (2)开槽。 (3)电源线配线 (4)埋设暗盒及敷设PVC电线管。 (5)穿线。 (6)安装开关,面板,各种插座,强弱电箱和灯具。 (7)检查。 (8)完成电路布线图,并向住户反馈设计方案,根据住户的意见进行修正。 (三)工程管理方面。 弱电智能化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某种意义上弱电智能化工程是配合其他工程的工种,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与以上专业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等方面上,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四)工程检查与验收方面 由于电气智能化工程包括复杂的设备和系统,例如一些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等,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每一个项目完成和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严格记录相关信息,进行工程的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的交接和验收,提交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以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五)工程设备抗干扰方面 在智能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性能指标和设备的先进性,更要做好系统的防干扰。保证智能化建筑中,弱电智能化应用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想提高智能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必须从干扰源、干扰途径、受扰设备几方面同时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进行抑制。其次,软硬件抗干扰措施应根据智能建筑实际的电气智能化系统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和科学地实施。最后,需要对干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选用简单、维护方便、性价比高的有效抗干扰措施,以保证智能建筑系统正常运行。 三、科学的电气智能化工程施工秩序的意义 建筑的电气智能化工程是一个从浅到深、逐步深入逐步细化的整个过程,考虑的因素众多,为了全面地判断、解读、研究,使施工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和普及,必须做好科学的电气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工作。 建筑电气智能化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实现其设计功能和应用功能的基础。建筑电气安置工程是科学合理控制电气产品在成本、质量和效果上的必要管理,这不仅可以保管电气项目的工程整体质量,还能够对建筑企业建设成本进行科学合理控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和建筑业的总体水平,是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方式之一。只要我们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工作中做好科学管理,形成良好的秩序,加强对人、财、物的制约,采用合理的策略和手段,对建筑电气安装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就能够加强建筑电气的质量、成本和效果造。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坚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等,这一系列理念都体现着我国将“高效”“节能”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智能化工程工作也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宣传理念。有效地智能化工程控制能够节约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完善社会各项基础设施等等,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气智能化是技术发展的最终趋势,而更大的趋势就是利用电气智能化完成对智能化管理网络的构建,并以此完成对建筑乃至建筑群的统一的智能管理。住宅建筑功能性复杂,不仅仅需要有生活功能更需要具备安全性,因此电气智能化可以帮助住宅建筑的管理系统实现更加科学而安全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浅析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 摘 要:智能化是新时代对于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要求,在智能建筑的发展,人们通常都会将电气智能化技术纳入考量,因为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时,都离不开电气智能化技术。电气智能化技术以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手段,让人们可以在建筑当中享受智能化的产品成果。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这一定义对于我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智能建筑,有很大帮助。而在国外,关于智能建筑的记载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楼,是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采用楼宇自动化技术高度综合管理的大楼。 1、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在资源个体占有量上,在全世界的排位都比较靠后,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只有通过集约化设计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有效利用。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下,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不再追求数量,开始向质量求发展,可以极大地节约资源。例如:在智能建筑的内部,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在不同的房间不再需要铺设大量的通讯电线,大规模的集成无线网络很好地解决了跨空间交流的障碍,并且很好地提高了交流的效率。未来中国社会还有一大的发展红利,对于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也是很好的消息,那就是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这样的城镇化,我国政府最高层为城市和村镇建设提供新的助力,可以很好地将新技术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它带来的好处。例如:最近,国家推出了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即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投入,主要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行业,而这些行业与建筑电气智能化正好密切地结合了起来。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中国企业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大突破。虽然在电气智能化产品方面,中国企业和世界级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产品在国内已经有许多厂家开始投入生产。假以时日,中国的民族电气智能化产品一定可以走向世界,赢得更大的认同。 2、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的优势 2.1建筑保安系统的完善 电子监控给建筑保安系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安保方案,不仅可以将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实时监督,对于打击犯罪分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电子监控之外,智能化的电子门锁和识别系统也让人们的生活感觉更加安心,例如:最初的电子钥匙到现在的门卡,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人们的生活带入了更加私密和保护的时代;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系统,对于个体化安全防范对于保护个人财产和经济利益作用巨大。 2.2智能建筑品质的提升 在电气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多样化的智能系统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生活便利,将建筑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例如:最早在美国出现的变风量系统(VAV系统),与过去的定风量(CAV)系统而言的,很好地改善了空调带给人们的舒适感,该技术以变化的风量送入房间来满足室内人们的需求。这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超负荷的空调系统带来的巨大能耗,还可以把空调对于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个性化。从全年的节约耗能来看,变风量系统相较于不变风量空调可以节省一半的能耗,电费近70%。 3、智能建筑中智能化技术应用 3.1 TN-S 系统的使用 TN-S 系统主要是把保护接地线 PE 和中性线 N 严格进行分开的低压配电系统,它是一个三相四线的另外加 PE 线的接地系统。保护职能建筑系统所有的电子设备路线,防静电、机房交换机、报警器等接地线的工作需求。TN-C-S 系统主要是由两个接地系统组合而成,第一个部分主要是 TN-C 系统,而第二个部分主要是 TN-S 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分界面主要是在 PE 线与 N 线的连接点上。TN-C-S 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接地系统,能够提高住宅用户的安全性。 3.2交流工作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是指采用变压器的中性点或中性线(N 线)接地。这个系统不仅能消除单相电弧的过压问题,而且能控制零序电压的位移问题,对低压系统有重要作用。在建筑大楼内部安装了不少金属设备,而一些金属具有导电线,如果这些金属设备的绝缘体发生破裂的现象,容易发生漏电的现象,一旦人体接触这些破坏的设备,就有可能造成电击和生命危险,因此,所有的金属设备都必须安装安全的接地装置,从而降低电阻,防止电流外泄。 3.3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阴雨或者干燥的天气中,电子设备容易产生静电,如果长时间的累积,这些带有静电的电子设备会对电子芯片造成严重破坏,可能造成电子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在智能建筑中,在防静电和电磁干扰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将设备的外壳和 PE 线进行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是需要屏蔽管路的两端和 PE 线的可靠连接的;室内的屏蔽也应当多点与 PE 线进行可靠连接。这样就可以避免接地和静电。 3.4直流及防雷接地 在大型的智能建筑中,大量的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脑操作系统在输出信息、转换信息或者传输信息等过程都需要微电流和微电位来执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和应用,传输过程的耗电量也非常巨大,为了保证这些电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而需要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和电压,还有基准电位。随着科技的进步,雷电灾害也能为一种新的特点,对建筑和电力行业更是影响深远,如通信设备、计算机、智能系统、航空等广泛应用的领域。雷击危害程度大大增强,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防雷工程的重要性,雷电的防御要从单一转为系统防护。所有的智能建筑接地功能都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建议一套完整而又严密的防雷机制,来保证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转。 4、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不仅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研究应给与更多地关注与支持,真正实现建筑电气智能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论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 摘要: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的特点,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而建筑电气智能化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本文对电气智能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高效率,低耗能的工作及居住环境。 关键词:电气智能化;发展现状;对策 引言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这一定义对于我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智能建筑,有很大帮助。而在国外,关于智能建筑的记载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楼,是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采用楼宇自动化技术高度综合管理的大楼。 一、传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的特点 1、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由于传统的布线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电线以及接线设备,因此,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在布设施工中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时,同时也必须对缆线和其它设备进行重新敷设,而且施工过程中还要面临因更换线缆和设备带来可能发生的临线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资以及延时完工的现象,因此,随着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标准化部件,能够保证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技术性能的优良可靠,以及满足今后可随时进行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2、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的环境、节能、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系统集成等等特点。智能建筑首先要实现和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去确保建筑物内设备维护、运行、更新。换句话说,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等所有这些特点,必须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二、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在资源个体占有量上,在全世界的排位都比较靠后,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只有通过集约化设计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有效利用。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下,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不再追求数量,开始向质量求发展,可以极大地节约资源。例如:在智能建筑的内部,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在不同的房间不再需要铺设大量的通讯电线,大规模的集成无线网络很好地解决了跨空间交流的障碍,并且很好地提高了交流的效率。未来中国社会还有一大的发展红利,对于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也是很好的消息,那就是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这样的城镇化,我国政府最高层为城市和村镇建设提供新的助力,可以很好地将新技术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它带来的好处。例如:最近,国家推出了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即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投入,主要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行业,而这些行业与建筑电气智能化正好密切地结合了起来。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中国企业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大突破。虽然在电气智能化产品方面,中国企业和世界级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产品在国内已经有许多厂家开始投入生产。假以时日,中国的民族电气智能化产品一定可以走向世界,赢得更大的认同。 三、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的优势 1、建筑保安系统的完善 电子监控给建筑保安系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安保方案,不仅可以将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实时监督,对于打击犯罪分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电子监控之外,智能化的电子门锁和识别系统也让人们的生活感觉更加安心,例如:最初的电子钥匙到现在的门卡,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人们的生活带入了更加私密和保护的时代;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系统,对于个体化安全防范对于保护个人财产和经济利益作用巨大。 2、智能建筑品质的提升 在电气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多样化的智能系统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生活便利,将建筑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例如:最早在美国出现的变风量系统(VAV系统),与过去的定风量(CAV)系统而言的,很好地改善了空调带给人们的舒适感,该技术以变化的风量送入房间来满足室内人们的需求。这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超负荷的空调系统带来的巨大能耗,还可以把空调对于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个性化。从全年的节约耗能来看,变风量系统相较于不变风量空调可以节省一半的能耗,电费近70%。 三、智能建筑中智能化技术应用 1、TN-S系统的使用 TN-S系统主要是把保护接地线PE和中性线N严格进行分开的低压配电系统,它是一个三相四线的另外加PE线的接地系统。保护职能建筑系统所有的电子设备路线,防静电、机房交换机、报警器等接地线的工作需求。TN-C-S系统主要是由两个接地系统组合而成,第一个部分主要是TN-C系统,而第二个部分主要是TN-S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分界面主要是在PE线与N线的连接点上。TN-C-S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接地系统,能够提高住宅用户的安全性。 2、交流工作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是指采用变压器的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这个系统不仅能消除单相电弧的过压问题,而且能控制零序电压的位移问题,对低压系统有重要作用。在建筑大楼内部安装了不少金属设备,而一些金属具有导电线,如果这些金属设备的绝缘体发生破裂的现象,容易发生漏电的现象,一旦人体接触这些破坏的设备,就有可能造成电击和生命危险,因此,所有的金属设备都必须安装安全的接地装置,从而降低电阻,防止电流外泄。 3、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阴雨或者干燥的天气中,电子设备容易产生静电,如果长时间的累积,这些带有静电的电子设备会对电子芯片造成严重破坏,可能造成电子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在智能建筑中,在防静电和电磁干扰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将设备的外壳和PE线进行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是需要屏蔽管路的两端和PE线的可靠连接的;室内的屏蔽也应当多点与PE线进行可靠连接。这样就可以避免接地和静电。 4、接地防雷 智能建筑物的防雷必须按综合防雷系统的要求进行设计,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为确保防雷设计的科学性,在设计前应对现场雷电环境进行评估。智能建筑物的防雷宜考虑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建筑物内设备的重要性,发生雷灾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智能建筑物的防雷应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优化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进行综合设计。智能建筑物均应按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安装外部防雷装置。智能建筑物内的微电子设备的防雷应采用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共用接地系统和安装电涌保护装置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智能建筑物内的微电子设备应根据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放置在不同的雷电防护区,以及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 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不仅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研究应给与更多地关注与支持,真正实现建筑电气智能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浅析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 摘要:智能建筑行业是在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其集结了自动化控制方式、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与一体,将建筑作为平台,为用户提供通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等人性化服务。而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气技术也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已成为智能化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对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 一、关于电气工艺和智能建筑 所有的电气科技,具体的说是将其工程科技当成是前提,综合了很多的其他科技的一个总的科技内容,比如电工科技等等的一些要素。其有着电气项目的明显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别的层次的特征,所以无法把它单纯的分为电工或者是电子等项目中。该项技术的要素非常的近乎实际,同时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中,特别是智能化的建筑中,应用范围非常的宽。所谓的智能建筑并不是指以智能化的电脑控制的特殊建筑,而是综合运用控制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把建筑的构造以及装置和管控等活动综合,进而得到的非常舒服合理,能够尽最大化的体现出我们的创造性,提升活动功效的建筑体,其有着非常浓厚的人性色彩目前我们所指的智能建筑主要建立在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它们都和电气科技有着非常深层次的关联。 二、智能建筑电气设计 1、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内涵 通常意义上的智能建筑,就是在普通建筑的基础上,对其电气工程进行更新与改造,使其在使用功能上更为智能化,因此,在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必须要将电气设计中的弱电部分与强电部分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智能化状态。其中,弱电工程是实现智能化建筑的主要工程,由于使用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弱电工程的设计也日渐的复杂。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弱电工程的设计按照建筑物的类别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因此说,弱电设计是建筑电气设计的核心部分。在强电设计方面,主要是对变电和配电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系统的设计,这也是电气工程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电气设计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在这个基础上,应当对节能降耗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其也是保证智能建筑电气工程安全性的基础。 智能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电气技术的发展与改革,使其具备“智能”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工程中电气的设计通常分为强电与弱电设计两大部分,强电设计电气系统、照明和动力系、防雷接地设计系统的设计。智能建筑电气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较高综合性的技术,它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而且发展迅猛,正朝着综合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它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信息传送的效果,即信息传送的保真度、速度、广度、可靠性等。建筑弱电根据其使用环境、要求的名目繁多,在设计中它不可能达到面面俱到,除非建筑单位提出相应的一些要求,那么一般均按常规进行设计,即按照建筑类别和类型遵照规范进行设计。由于弱电设计面广、难度高、所以很难要求设计者全面掌握,因此设计者只需完成总体方案与系统设计,并解决好与其他专业设备及管线间的配合即可。 2、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 当前,随着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如楼宇对讲、社区监控等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智能建筑中,也成为了智能建筑的一项标志性组成。智能技术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弱电的控制来实现的,可以说,信息的传递是弱电在电气工程中的主要作用,其具有电压低、功率小的特点,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中其他设备的有效控制。但是,由于弱电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难度较大,因此其设计过程中必要与其他专业进行有效的配合,才能够实现理想的电气设计效果。另外,在电气设计的总体原则上,职能建筑的电气设计应当适应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成本,真正实现智能建筑的智能化。 3、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智能建筑正在快速的发展,在其电气设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相关的规范和设计标准方面也存在字儿一些不足之处。虽然相关的规范与技术标准中对于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进行了规定,但是其要求较为笼统,不够细化,无法实现统一的规范作用。由于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涉及到很多其他的专业,如果其中的条款过于笼统,无法对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规范。另外,使用最多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也没有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更新电气设计的相应内容。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导致设计人员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这直接制约着智能建筑电气的发展。 三、智能建筑中主要的电气施工技术 1、电气基础施工确保质量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2、电气主体施工注重监控 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的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做的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3、内部装修力求规范 在砌筑隔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将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位置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4、设备安装保证材料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环节,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监控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工程实际、抓住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处理解决关键性质量问题、避免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状态的发生。 5、交错施工安排适当 跨专业之间的施工、调试需要仔细安排,早作分析,协调进行。如在电磁屏蔽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各专业的协调配合。电磁屏蔽在挂网时,要涉及到土建和风、水、电等专业的协调配合,而各专业一般只为自己进度着想,只顾自己施工方便,技术交底不深,从而产生互相埋怨、吵闹情绪。甲方、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掌握各专业施工进度,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土建施工时要督促风、水、电等专业的配合,电磁屏蔽施工前要组织各专业施工队的会签,制定局部的施工进度配合计划,检查落实每一步琐碎的施工工序等等。做到各专业施工逐步适应计划,以期达到较好的磨合,得到较高的质量保证。 结束语 目前,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化建筑的应用,在我国还是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技术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建筑物的出现,将会有更加先进的新兴技术补充到这一技术领域中,使这一技术能不断完善。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当前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详细论述了传统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 【关键词】:建筑电气 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 智能化建筑系统相互关联与渗透是实现建筑电气高智能化建筑的重要手段。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电气设计阶段进入智能建筑电气优化集成的阶段。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大型现代化建筑和高层居民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电气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对于建筑电气系统节能、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系统与智能化建筑的相关课题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建筑电气产品生产、使用和销售大国,建筑电气行业年产值接近建筑装饰行业年总产值的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电气行业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概念的提出,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发展可体现出智能化住宅逐渐成为未来的方向。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智能化建筑电气。所以电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决定建筑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环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装饰工程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建筑电气产品第一是节能,第二就是安全。比如说,电线电缆必须是防火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否则留下较大的隐患。再比如电力电表,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都要求一户一表安装智能化电表。比如美国智能电网的建设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给4000万个家庭装智能电表。如果电表质量低劣,则会引起严重后果。 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来说,产品要以终端智能化为目标。建筑电气产品的节能、安全,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方式、粗放式的管理,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开始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也在加快进行。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 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二、传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的特点 1、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要使用不同的电缆、电线、接线设备,相互之间的技术性能差别较大,经常造成难以互相通用,彼此不能兼容的问题发生。 在采用传统的布线系统时,如果需要改变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敷设新的缆线和安装新的设备,且在施工过程中还极有可能使相邻的线对发生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大大增加了工程投资和施工时间,因此,传统的专业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差。 随着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综合布线系统各个部分都采用高质量材料和标准化部件,并按照标准严格施工和检测,能够保证系统技术性能优良可靠,满足智能化建筑需求以及今后不断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而且在维护管理中减少维修工作,节省维护费用。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可统一施工,统一布线走向,节省系统使用的建筑物空间,方便用户使用和业主维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2、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环境、节能、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系统集成。智能建筑首先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以及具有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物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能否实际运作,并达到其原设计的目标。而维护管理工程的主要目的,即是以最低的费用去确保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的妥善维护、运行、更新。换句话说,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的特点,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分析 1、基于智能化建筑系统的设计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的建筑技术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智能建筑的"智能"也必将继续增强。 随着智能传感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节能效果更加显著;智能建筑扮演的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必然会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 从技术角度看,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主要是广泛采用了“3C”高新技术,即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3C”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技术以及新的控制系统不断出现。如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些现代控制技术。 从技术角度看,智能建筑最大的优点就是系统集成,就是将传统建筑中分离的设备、子系统、功能、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协调的智能化建筑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任务的重组和共享。换句话说,智能建筑电气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够得以实现。 2、当前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智能”体现 当前智能建筑的“智能”是通过建筑设备的智能化,即各种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还会体现在智能化的建筑材料、智能化的建筑结构等方面,如:自修复混凝土: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方面,可采用自修复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度裂缝时,混凝土的微细管破裂,溢流出来的树脂将自动封闭和粘接裂缝。智能化平衡结构:日本竹中建筑公司在东京市中心建了一栋6层大楼,它在强烈的模拟地震试验中安然无恙。这栋新建筑物之所以能抗震,一方面在于有一个液压支架系统,能减弱和抑制40%的震动;另一方面是楼的顶层安装了一个大滑块,在大楼受到飓风或地震的影响将倾斜时,这块9吨重的滑块会根据计算机的指令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目前智能建筑的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明显趋势。一是智能建筑已从办公写字楼向宾馆、医院、公共场馆、住宅、厂房等领域扩展;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范围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智能小区、智能城市发展,与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四、总结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的建筑电气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下的产物,未来十年我国建筑电气和智能化建筑都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也必将持续增强。 作者个人简历:唐晓鸽女广西 专科 工程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 【摘要】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提出应将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平台体系的建设,分析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协调统一,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为了培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特别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内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现状 1、根据教育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制定原则,并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具备执业注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领域的方案制定,工程设计,强弱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工作,并初步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我校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技术,控制理论与应用,通信原理,建筑环境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分析、设计和一定的开发与研究能力。 2、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不科学。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缺乏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少,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更新较慢,与企业生产脱节。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大多依附理论课程开设,实验内容以演示型和理论型为主,缺乏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被动完成实验操作,缺乏积极主动思考,效果差。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具备“双师”素质的实践教学人员比例不高,大部分课程实验教学由理论课教师兼任,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重理论、轻实践;大量年轻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难以胜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工程实习、毕业实习多数以参观的方式进行,由于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学生缺乏现场操作,基本没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学生并未得到实质工程训练。 二、改进措施 1、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规格为标准,构建了“校企双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卓越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为标准,贯穿系统认知、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集成四大主线,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校企双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创立系列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模拟实际工程进行训练,理论与工程直接映射,开设中央空调系统组态集成控制设计综合实验、火灾报警控制器在线编程及联动控制设计综合实验、安全防范系统组态集成控制设计综合实验等典型实验项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经历“构思—设计—实现—操作”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工程项目开发能力、实施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建筑电气创新实践、智能安防创新实践、智能照明创新实践、数字化设计与实现创新实践、智能系统控制创新实践、现场总线控制创新实践等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培养学生工程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革新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内容,实现从被动接受教育到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和实施的转变。力求把“知识型学生”转化为“创新型学生”,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学生,提高学生建筑智能工程应用能力。依托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建立多级开放的管理模式,学生根据自身需要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项目、实验指导教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 3、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团队素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开展多元化产学研合作,搭建了基于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技能培养的实验、实训平台。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平台,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 三、实践平台体系的建设 教学实验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有计划安排的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的教学活动。就其教学内容层次而言,可分为基础性实验和提高性实验两大类。完善的实践平台应该具有教学实验、工程实训和专业实习的功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较为完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平台。从基础实验到综合性实验,从课程实训到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培养目标和严格的要求。实践平台的构建也都是从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实训室和专业实习及实践场所三个层面来进行规划。 1、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该类型实验室主要完成包含电子技术、电路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室每年都会根据教学的需求,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条件等进行完善、改良。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密切合作,确保了基础实验教学的良好效果。 2、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这部分实验室体现了智能化建筑的主要特点,包含智能建筑的核心系统。目前被业界和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系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BA)、火灾报警系统(FA)、综合安防系统(S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综合布线系统(GCS),再加上一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IBMS),就构成了完整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很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特点,在积极地进行探索。 3、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身的特点,校内实验中心的建设在场地和经费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的设备和条件,都只能是尽量接近工程实际和楼宇现场。因此在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层面上的实践环节,必须在工程现场来完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加强校企合作,力图实现双赢,同时努力争得行业协会、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时,必须要考虑到实习环节的创新性和研究性。 四、结束语 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会引发讨论、思考甚至争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内涵与发展定位值得人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多关注相关领域信息,多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是探讨中行之有效的途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作为应用性本科专业,必须突出自身的特点。强调实践环节的培养,不能片面地把工程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作为直接教学目标。在实践环节的设置、实施及平台构建上必须充分考虑这点。理想的实践平台应布局合理、层次鲜明、结构灵活,能适应技术发展和为教改教研提供有力支持。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论述建筑电气智能化应用与节能策略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电气的节能现状,并且针对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出现的耗能较大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地解决措施,可以通过实施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照明系统的节能以及设备监控系统的节能等措施,或者通过使用新型的材料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应用提出建筑电气节能的策略,以此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应用;节能策略 1.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的现状分析 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物耗电占到每年总发电量的百分之十以上,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节约电能对能源匮乏的我们非常重要。建筑电气的节能是要在满足建筑物的各种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来实现能源消耗的减少以及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事实上,电气节能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对建筑内配电设备合理的配置、以及对各种用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来实现建筑电气节能。另外,建筑电气在节能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不能一味的追求节能而增大投资的成本,应该保证增加的投资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回,并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建筑电气节能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节能方面采取的相关措施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包含有设计方面的缺陷,还有管理和设备维护方面的不足,以及经济因素考虑的不周全等原因,这需要我们从设计方案到施工管理各方面都不断提高和完善,从而让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节能建筑。 2.建筑电气的节能策略分析 2.1 照明系统节能控制措施 建筑电气节能措施之一是对电气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照明节能设计应是在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照明系统中的光能损失,更有效地利用电能及太阳能。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选择合适的照明光源及灯具,尽可能地选择高效光源及高效灯具。例如对于住宅建筑的公用部分,考虑到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没有专门的人员看守,应该做到人走灯灭,因此,对于住宅建筑的公用楼梯间、电梯间以及疏散走道等场所,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是非常好的选择。 照明系统的节能措施还体现在高效光源的利用方面,高效光源具有显色好以及光效高等优点。相关资料证明,以往建筑住宅建筑经常使用的白炽灯只有十分之一的电能会转变成可见光,而其余的电量都会以热辐射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智能化的电气系统应用就是致力于如何更高效率更安全的利用电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研制出了各种节能灯作为高效的光能源,例如T5或T8细管径三基色细管径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以达到光效高、寿命长、显色性好的要求。目前这些高效的光源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智能化建筑中。 2.2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不仅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对于实现电气更是至关重要。通过提高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电压及运行功率来减少系统的无用功损耗,或者通过适当加大配电线缆截面以降低线路阻抗来降低供配电系统中的电能损耗。具体的节能途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考虑建筑电气供电设备的特点和负荷容量,再根据供电距离的远近和分布情况来选择最佳的供电方案,尽可能使建筑电气的供配电系统既简单又可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个电压的供电系统,其变配电级数不能多于两级,防止造成供配电系统的负担过重而短路,给建筑的使用功能造成影响,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不便。其次,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还包括变电所的位置选择,应该使其尽量靠近建筑物的负荷中心,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小配电的半径以降低线路的损耗,从而减少电能的损耗。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很多建筑配电系统都是采用环形供电的方式,最好采用闭式网运行的方式提高运行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电能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2.3变配电设备的节能措施 配电用变压器是配电系统最常用的主要电源设备,因其运行过程要消耗一定电能,选择不当就会浪费不少电能,因此选择变压器时首先要考虑选用低损耗、低噪音的节能变压器,其次要合理计算、选择变压器容量。变压器的负载率在75%为宜,变压器容量不宜过大,以免供电线路过长,增加线路的损耗。选择变配电设备时应选择自身能耗低并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产品,以实现变配电气设备的节能。 2.4 加大太阳能节能措施的使用 太阳能可谓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尽管我国已经有很多的住户应用太阳能设备制造热水,但是,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应用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是设计及应用不到位,例如对一些公共建筑的室外照明、道路照明以及室内车库照明等完全可以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而没有必要还依赖传统的电网发电。太阳能光伏系统由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蓄电照明设备、太阳能LED灯具等组成,其能够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在智能控制器的保护下,把光伏组件获得的太阳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当夜晚来临时,太阳能组件得不到阳光的照射,自然没有电流流过,这样就使得智能控制器开启控制功能,LED就会发出适当亮度的光源用于照明。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光伏系统会更广泛应用于建筑电气的照明领域中。 3.结语 建筑电气节能措施不仅要体现在设计上,还应该被广泛的应用于实践当中,只有采取正确有效的电气节能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才能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电气在实现智能化应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节能方面的相关细节。本文只对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方面提出了几点粗略看法及建议,希望引起同行的共鸣,并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不断总结经验,能正确选择和应用成熟的电气节能技术。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分析 摘要: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能够帮助装置或者设备等实现自动化运行控制管理等内容,并且能够提高工程或系统装置等的整体可靠程度,提高运行速度,加强装置系统或设备的自我保护能力等。本文分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特点及其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对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中应用的技术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电气工程管理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智能化 建筑 电气 技术 正文: 1.智能建筑与电气自动化概述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中,尤其是居民建筑物中,对建筑电气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一般指的就是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核心,在建筑中组织好综合布线等工作,从而使得建筑中的设备与通信乃至办公等诸多功能都从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并以此来进一步推进现代建筑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等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正在推广和发展阶段,技术尚不成熟,因此我们更应当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并通过对现代智能化设备的客观现状进行有效结合,把握其应用要点,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并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营的安全与稳定,使得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得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特点及其技术优势 对于当前我国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情况而言,其应用特点及其技术优势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实现了对设备及其系统运行的全过程有效监控。尤其是在功能众多的大型建筑当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配件多样、结构体系多变、功能实现复杂,因此其在传统的运行模式下往往会出现控制盲区,从而造成故障的产生。而现代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由于能够对整个系统实现实时的数字信息化有效监控,因此能够将控制中心发出的命令迅速传递到各个系统,同时将其反馈信息迅速返回到控制中心,从而实现一种高效、持续且实时的控制目标。 其次,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大大加强了联动性能。该自动化技术不仅将建筑中的安防消防、通风照明等系统整合为一个大的体系,从而充分加强了其联动性能,并且实现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优化配置和联合互动。 再次,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安全性能非常强大。由于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无论是设备问题还是操作不当甚至是周边环境的不利变化都有可能会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风险。而该自动化控制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系统对于这些不利的异常因素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反馈,并且能够采取遥控模式来极大减轻各种突发情况对于系统控制和维护人员带来的伤害风险。 最后,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能够提供更加详实的数据和更加精确的计算。该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对其运行流程、问题处理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准确详实的数据库,以此来给后期的各种优化决策予以可靠的信息数据保障。 3 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建筑电气设备故障预测分析以及建筑电气设备的优化设计等。所以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等。 3.1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需要有自动控制和保护系统,以便在发生一些意外时,可以进行自我控制和保护,防止事故的发生。而这些自动保护以及控制系统中则可以运用智能化技术。首先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应用 GPS 定位功能,对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电气设备、线路以及装置配件等进行定位,并利用传感技术进行将电气工程的施工或者工作状况传输给计算机系统,即进行电气工程施工或运行的数据采集,然后计算机系统利用电机设备、电磁场以及电路等学科知识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按照设定的系统程序,如果出现了哪种数据,就该进行何种控制措施。这样就可以对建筑电气进行智能自动化控制。 3.2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电气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如果一旦出现了问题,智能化程序中没有被规定的状况,则可以发出警报,并对发生问题的部位,进行重点的实时监控,同时,还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智能化故障分析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中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模糊逻辑等技术,对发生问题的部位进行故障分析,例如,当变压器出现故障时,便可以对变压器油中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缩小其故障范围。 3.3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遗传算法,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模型,其原理是模拟生化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学机理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理论,运算过程中应用生物界中的进化规律,进行随机性搜索。智能化技术中的遗传算法在电气设备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中的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电气设备进行优化。 4.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注意事项 4.1经济方面 在智能化建筑设计当中建筑电气技术需要注重经济实用,保障经济节约而且技术可靠。在实际工作中,建筑电气设计方案选择应该符合智能化建筑发展的趋势,要合理应用新技术,保障技术安全可靠性,选取经检验合格了的产品,用新型技术简化系统设计,进而降低工程造价,保障经济合理,减小投资成本。 4.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化建筑开展建筑电气的设计时,要脚踏实地且实事求是,不要盲目地追求不实际的目标。 智能化建筑功能很全面,设施相对复杂,对于设计和管理要求都较高,在不同设备间都存在自身缺点以及局限性,功能以及性能上还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盲目追求新和全是不现实的。如果对设备的先进性和功能的齐全性进行强行追求,这不仅是在设计上建立了脱离现状的难题,而且会加大工程实施难度,抬高投资的成本,加大运行费用,进而形成资源的浪费,然而很难达到预想效果。合理进行建筑电气设计应从项目的根本出发,选用适当的设备和系统,利用恰当的技术,保障设备、系统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满足智能化建筑设计的要求,减小运行和管理的难度。 4.3质量方面 在工程的每个过程中都要认真地审阅、校对设计稿,要确保每个工程的细节都是准确无误的。再有,操作过程要严格地遵循电气施工的规范,应用合格的材料以及设备,坚决拒绝伪劣产品,保障工程安全可靠性。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建筑施工技术也不断进步,在建筑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施工项目是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工程中与电气有关的设备、装置等的施工工程。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操作量,提高操作速度以及操作精准度,提高工程的可靠程度,并且能够降低成本,方便工程完成后的检修维护工作。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要求电气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技术水平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的利用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严格的控制各个施工手段和施工环节。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智能建筑已经从遥不可及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对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要求,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以及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系统构成;电气;发展 1、引言 智能建筑是建筑产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信息技术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丰富了建筑的内涵,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智能建筑必将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将带动对方面产业的发展,各相关单位为了提前争夺这一市场相继投入巨资希望能是智能建筑在合理价位的的同时提升系统性能,最终赢得用户的认可,对此,本文对智能建筑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2、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 (l)对使用者而言,智能建筑应能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2)对管理者而言,智能建筑应当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不仅要求硬件设施先进,软件方面和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素质也要相应配套,以达到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3、智能建筑系统简介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系统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即BAS,又被称作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最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智能建筑物内的环境、安全、能源等多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为智能建筑提供安全可靠、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通信自动化系统即CAS,它是实现智能建筑物内语音、视频等数据传输的根本基础,同时也是智能建筑与外部通信网络,如计算机网络、电话网络、卫星网络相连的唯一通道,从而实现与全球各地进行信息的交互。智能建筑的通信系统主要包含两大系统,一是程控数字交换机系统,二是有线电视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S,该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先进的办公设备来提升办公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办公的简易化、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智能化。 图3.1智能建筑 4、智能建筑实现的基本功能 按照上述的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三大系统应分别基于智能建筑的实际需求,完成基本功能的实现,具体如下:首先是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实现对建筑物的自动监视并实现对各类机电设备的开始或运行控制;二是实现对建筑物内各种基本参数和机电设备参数的自动检测、显示、汇总、打印等功能;四是实现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的协调管理和统一控制,尤其是对水、电、暖、气的自动计费功能的实现。其次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在智能建筑内表现出很强的系统性、网络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智能建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一般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实现对建筑物物业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物业管理信息、电子账务处理、物业信息、业主会议管理、综合文件等功能;二是实现对传统办公与服务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有文字处理、公文收发、档案管理以及各种公共服务的管理、建筑物人员管理等;三是对建筑物内的信息库的管理,建筑物内的资源信息种类繁多,公共信息需要办公自动化来维护,主要包括公共信息或资源的采集、检索、查询、等功能。 5、智能建筑电气的施工 5.1.线路敷设 导线敷设的方式及各部位代号分别是: SC 一穿焊接钢管敷设、 C T 一桥架敷设、 FC 一地板内暗敷、 C C 一顶板内暗敷、 W C -墙内敷设、 A C C 一吊顶内敷设、 SR 一钢线槽敷设、 C E 一顶板面敷设。 在进行配管加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厂料配管, 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严格把关。其具体要求是; 明配管只有一个90。弯时, 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四倍, 有两或三个90。弯时,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六倍;PV C 管子根据内径选用不同规格的弹簧弯管, 内径不小于犯~ 的管子应爆弯, 如需大量加工时, 可用专制弯管的烘箱加热, 做到管子弯曲后, 管皮不皱、 不裂、 不变质。 5.2.配电设备安装 在工程中, 配电箱的型号复杂且数量多,大部分配电箱还受楼宇、 消防等弱电专业的控制,因此箱内的原理复杂、 设置严格。由于配电箱是电力负荷在现场的直接控制器, 因此它关系到工程中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否正常工作。在电气工程中要求所有配电箱不打开箱门时的防护等级不小于IP 40,打开箱门后的防护等级不小于IP20,并要按现场情况采用上进上出或下进下出的接线方式进行制作安装。 5.3.开关插座的安装施工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插座、 灯具开关、吊扇钩盒的安装工作, 使其符合相关安装图纸的要求。其具体要求是: 开关盒与门框的距离一般为150一20 mm, 左右、 前后的盒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 rnrn, 同一室内成排布置的灯具和吊扇的中心允许偏差不大于5rnrn 。要特别注意的是预埋安装的施工过程, 一般来说, 要根据现浇板的厚度来进行吊扇钩的设置, 同时, 应把圆圈与钢筋缓缓地折成90。角, 插入接线盒底的中间位置, 然后再根据板厚把剩余钢筋头折成90。角,并在板筋上将其焊接牢固。 6、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6.1.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控制的综合系统,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其主要特征是集中管理且分散控制。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内部是把智能建筑内的各个主要子系统集成在统一的开放式结构和协议之下,保证接口的标准化,集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完成硬件网络的集成,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结构应该采用两层网络的形式,第一层为以太网络,第二层为LonWorks等速率低的标准工控总线,来完成对各种硬件设备的串连,同时,这种集成的结构还可以留下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从而实现把多种系统都集成到主干网络的目标。 二是完成信息系统的集成,通过采用ODBC技术等,实现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各设备管理软件的集成,也就是能够透过硬件网络集成的架构,实现各设备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把各种信息综合地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的整体获取、利用和分析。 6.2. 通信自动化系统 通信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内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高速网络的集成系统,该系统的建设需要主要以下两点:首先是应该设计建设一个合理的能够完全满足智能建筑需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众所周知,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是实现智能化的根本,大多数的智能建筑通信网络都会分为主干网和子网,主干网的建设必须是基于ATM的高速宽带局域网,并能支持建筑中的各种通信业务和子网互联的需求。其次是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在建筑物内构建虚拟局域网,这样,每个虚拟局域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物理位置不会影响逻辑子网,同一个虚拟局域网内部的通信不受其它子网影响。同时,一些需要在物理上进行改动的网络设备也能够保 持在相同的虚拟局域网上不发生改变。 6.3.办公自动化系统 在办公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以个人PC为主,辅助以大型的数据服务器,PC作为终端或工作站,并与程控交换设备相连,服务器则用来存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所有数据。同时,还应该配备有一些基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录音设备、投影设备等,以支持更复杂的办公需求。 二是软件的选型,根据智能建筑的办公自动化需求,应该按照操作系统级、应用系统级等分别进行选型,操作系统建议选择较为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系统则根据实际需求,可直接购买或定制,同时,还应该配置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语音识别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等。 7、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发展迅猛,智能建筑的系统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智能建筑也成为了居民关注的一个方向。然后由于成本及需求性等问题智能建筑还没用进入普通百姓家,还没有获得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智能建筑的功能、特点、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具体阐述了建筑电气的设计及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及各种应用。
作物论文:转基因农作物的市场经济状况 本文作者:贾砚芬 单位:飞利浦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转基因技术自从发明一来,在赞赏和争议中不断发展,基因经济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市场的经济形式,如果开发得当,将会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并且造福于百姓。有专家认为基因经济的市场潜力可以和信息经济相媲美。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农业领域,转基因粮食现在已经很普遍,以转基因粮食为原材料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也在众多超市和食品卖场中崭露头角;但是许多消费者仍然对转基因粮食和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很大的疑虑,这些转基因粮食使用后会有不良的反映吗?会有营养吗?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分析转基因粮食的市场经济情况,可以体现转基因粮食在粮食市场的前景和人们的使用状况。 一、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世界上最早将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商品化的国家是美国,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的率先实验,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转基因作物商品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面积地覆盖在农场和田野之中;其中,作物种类最多的是玉米、大豆、棉花和康乃馨,这些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总体转基因作物覆盖率的五分之一左右,世界三大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国主要集中于美洲,比如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三国。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左右的,首先,基因技术的发展是转基因农作物推广的重要条件,第二,是基因技术的农作物的生产成本的高低问题;第三,是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的问题,也就牵扯到一个质量的问题。第四,是转基因农作物的收益问题,如果没有收益或是潜在的市场,那么市场推广就没有什么价值了。第四,是政府政策的相关规定;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农业决策对于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是影响很大的,比如有的国家政府严禁生产和进口转基因粮食和食品,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存在的转基因作物的市场推广和应用问题。 此外,影响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和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任何产品经过消费这个环节后才算得上最终实现了商品的生产,如果消费者不接受不购买,转基因农作物就无法取得一定的市场收益。在转基因作物种植普遍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能够接受转基因粮食和食品,因此,能够推动转基因粮食的市场运行;而一些国家和地区非常排斥转基因作物,尤其是欧洲地区,对转基因粮食和食品存在着极不信任的态度,转基因粮食的市场推广遇到阻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接受转基因粮食和食品,他们要求转基因食品的包装上明确标示转基因食品,让消费者自由选择。 二、转基因粮食的市场经济现状分析 消费者对于转基因粮食和粮食制成品的顾虑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因为转基因作物的培育过程并不符合粮食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他们担心使用转基因粮食后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不管这种威胁是潜在的还是表象,他们都不愿意去尝试这种新事物。现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安全意识是很高的,他们会要求转基因粮食和普通粮食区别开售卖,如果自己要购买非转基因的粮食,那么这些粮食的培育和生产过程必须远离转基因技术,这样一来,粮食的包装和生产处理必须要区分转基因粮食和普通粮食,这个过程有一个特定的命名“识别保护”。这个过程的存在,对两类粮食的市场成本都提高了;制成品中同时掺有转基因粮食和普通粮食的情况比较多见,但经过识别保护后,普通粮食的价格将要上涨百分之十左右;想要降低识别保护的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消费者对混合粮食中的转基因成分放松要求,允许转基因成分的比重上调。 通过调查消费者对转基因粮食的态度,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消费者对于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是非常不信任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十分排斥了解转基因粮食,只要科学能够证明转基因粮食是健康和安全的,那么消费者会逐渐认可并使用转基因粮食。尽管消费者对转基因粮食的疑惑没有解除,但是调查发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并没有减少,尤其是玉米和大豆这些基础作物产品的消费量逐步上升;另一方面,国际粮油市场对普通粮食和能够提取油物的种子实行“补贴”,但是这些补贴无法达到培育转基因农作物增加的收益。 探讨转基因作物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作用,可以借助世界农业供需经济模型;这个模型能够估算出目前的转基因粮食被消费市场接纳后,使世界的粮油价格都有所下降,比如使小麦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一,粗粮价格下降百分之二,那么世界总体消费者在粮食类产品的消费上节约了很多成本;这是因为转基因粮食的培育比起普通粮食而言,投入的成本是较低的,但是产量很高。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必然对世界粮油市场造成冲击。 但是,“识别保护”一旦被世界粮食贸易接纳,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和加工成本就会见涨,对农业领域的经济收益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做一个假设,如果识别保护被同时应用于普通粮食和转基因粮食,那么转基因粮食的出口成本将大增,数值将达到百分之十,同时会使世界粮食价格增加百分之三左右;如果识别保护取消,世界粮食价格会降低百分之三左右。 总结:以上分析了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转基因粮食的市场经济现状分析,对于转基因粮食的市场适用性分析得出,消费者是左右转基因粮食推广的重要因素,消费者接受并购买转基因食品才能完成转基因食品的整个生产环节,毕竟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来消费。上述的分析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能够给予补充或者修正,仅希望此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关经济领域的学者能够有更深刻的研究。 作物论文:农作物精播技术探索 引言 农业部1970年曾提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实现“三度”,即增加密度、提高整齐度和保证成熟度,第1位的就是要增加密度。据资料介绍,世界玉米产量,美国位居第1,中国第2。2007年美国玉米平均单产为10051.95kghm2,而中国仅为5154.00kghm2,美国平均单产约为中国的两倍。河北张家口试点玉米单产21826.50kghm2,山东登海集团最高单产21043.50kghm2,河南夏玉米最高单产为17820kghm2,据说山东近期春玉米单产已突破25500kghm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种植面积小,大都采用人工摆子,定向播种,种植密度大,国内高产玉米种植密度多在9.45万~10.20万株hm2。据资料介绍,玉米最高产量的美国,玉米单产曾达到27750kghm2,其种植密度为108720株hm2。玉米单季吨粮田高产地块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定向摆子点种,既可保证种植密度,又可充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确保玉米稳产高产。玉米生长过程中,其叶片总是呈“一”字形生长的,为此,要充分利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合理密植。只要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其“一”字形叶片垂直于播种行,就可适当减小株距,确保玉米整个生长过程的通风透光,实现合理密植。以人们习惯种植60cm等行距为例,只要株距保持在15.0~18.5cm,就可确保株数达到9.00万~11.25万株hm2。针对玉米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了玉米定向定位精播排种器,以提高播种过程中的定向、定位率,最终达到密植增产的效果。 1玉米种子生物学特性 1.1构造 从玉米种子的外观看,无论马齿型、半马齿型,还是硬粒型、粉质型或爆裂型等大都是马蹄状扁平型,主要包括上面、下面、大端和小端。它的下面是平面,上面有一条与长轴线平行的深沟称胚沟,是种子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通道。种子的内部主要由果皮、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生种发芽的基础,胚的尖部发芽(胚芽)长叶,尾部生长胚根,胚芽和胚根拱出种皮后沿胚沟向种子大端垂直地面出土长叶,胚根向下入土发展为第1条根。种子皮层指果皮和种皮,占种子质量的6%~8%,多为无色,少为红色、紫色。皮层下为糊粉层。胚乳占种子质量的80%~85%,有粉质胚乳和角质胚乳两种。粉质胚乳结构疏松不透明,含淀粉多,蛋白质少;角质胚乳组织紧密;呈半透明状,含蛋白质较多。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仓库。玉米的胚很大,占种子质量的10%~14%,位于种子小端一侧,由胚芽、胚轴、胚根和盾片组成。胚的上端是胚芽,外由胚芽鞘包着。胚根在胚的下端,是种子内的原始根,发展为第1条根。胚茎在胚根和胚芽之间。在胚和胚乳之间有盾片(子叶),内含糖、油、蛋白质及多种酶,有吸收、输送胚乳养分,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1-4]。在种子下端有一尖形果柄,将其剥除,即露出黑色层。 1.2发芽 1.2.1种子发芽与出苗 玉米种子播种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便开始发芽。胚根突破种皮,垂直向下生长成初生根,又称主胚根。2~3d后,在胚轴的下端又陆续长出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构成了玉米的初生根系。初生根系供应幼苗2~3周内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养分。以后则为次生根所代替。所以,初生根系发育的好坏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强弱影响很大。在胚根突破种皮以后,胚芽向上生长。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称为发芽。随后胚芽不断向上生长出土、出苗。正常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是先长胚根,再出胚芽;但当土壤水分过多时,往往先露芽,再生胚根。玉米幼苗结构如图1所示。 1.2.2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玉米种子在6~7℃时,虽然发芽但比较缓慢,常被土壤微生物寄生而造成烂种。当5~10cm土层的地温稳定在10~12℃时,发芽正常。故农业生产上把10~12℃作为玉米播种的温度指标。种子发芽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以土壤含水率来说,壤土、砂壤土和黏壤土分别不应低于16%、18%和19%。此外,种子发芽还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温度、水分和氧气是玉米发芽出苗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土壤水、气状况良好时,温度是决定出苗快慢的因素。春播地温12℃时,播后10d左右出苗;麦田套种时,地温18~20℃,6~7d出苗;夏播时,温度22~25℃,5~6d即出苗。 1.3出苗 苗期是以长根为中心连同茎叶分化的营养生长阶段,此期根系发展比较快,地上部茎叶生长缓慢。其茎节和叶片数在苗期已决定了。 1.3.1根系的形成过程 玉米为须根系作物,由支持根、次生根和初生根组成。玉米根系入土深度可达2m以上,水平分布达1m。但绝大部分集中在深度30cm,距植株半径20cm范围内的土层中。玉米根系结构如图2所示。 (1)初生根 种子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一般先长根,称为初生根。初生根包括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垂直向下生长,分布较少,是玉米幼苗期吸收肥水的主要根系。 (2)次生根 随茎节的形成而形成,自下而上从地下密生出次生根,所以次生根又称节根。通常于3叶期,在胚芽鞘基部产生第1层次生根,5叶时产生第2层,大约每长出2片叶,即生成1层次生根。依品种不同,可形成7~9层次生根。次生根每层的条数由下而上逐层加多,而入土深度则是由下而上逐层变浅。次生根生长先水平伸展到一定范围后垂直下扎。次生根的生长以抽雄前后最为旺盛,是玉米根系的主体,数量多达100条以上,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根系。 (3)支持根 玉米地上茎节上轮生的根称支持根。支持根的层数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一般为1~3层,多者可达5~6层。一般从抽雄前后开始出现,支持根发根迅速,生长粗壮,且有色素,表皮角质化,厚膜组织特别发达,先端分泌黏液,入土后产生侧根,能够支持植株,增强抗倒伏能力。支持根还有吸收水肥、合成氨基酸,进一步形成蛋白质的作用。据测定,玉米支持根内氨基酸的含量比茎叶高10~15倍,种类有10余种。2种子在土壤中的方位与叶片生长的关系由于过去玉米种植不管种子在土中的方位,因此种子播到土壤中自然形成多方向、多角度分布。无论哪种型号的种子都适应了在土壤中多角度、多方向的发芽出土习惯(图3)。 不管种子在土壤中任何方位,其胚芽都沿胚沟向种子大端垂直地面出土。以备播沟方向为种子在土中的方向,种子上面或下面为目标分为上面或下面平行地面方位、垂直地面方位;以胚沟长轴位置分为垂直地面方位、平行地面方位等;以种子大端为基准分为大端向上方位、大端向下方位、大端向前方位、大端向后方位、大端向左方位和大端向右方位等多种。其他多种角度的分布则数不胜数。按其3~4叶龄时挖掘出的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主要方位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播种行,大头向上垂直地面方位,胚芽沿胚沟内侧向上拱破大端种皮出土生长,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胚根拱出种子小端直接入土。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 (2)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播种行,大头向下垂直地面种植,胚芽沿胚沟内侧向下拱出大端种皮层后,拐弯180°长出地面,而胚根拱出小端种皮后,拐弯180°入土生长。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 (3)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播种行,大头向左(或向右)种植,胚芽和胚根以胚沟中心偏小端拱破沟底;胚芽向大端拐弯90°长出地面,胚根向小端长出胚沟拐弯90°向下入土生长。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 (4)种子上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胚芽和胚根以胚沟中心偏小端拱破沟底;胚芽向大端方向生长,然后拐弯90°长出地面,胚根向小端长出胚沟拐弯90°向下入土生长。叶片平行备播沟生长。 (5)种子下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胚芽和胚根以胚沟中心偏小端拱破沟底;胚芽向大端方向长出胚沟,然后拐弯90°长出地面,胚根向小端长出胚沟后,拐弯90°向下入土生长。叶片平行备播沟生长。 (6)种子上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前或向后种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其特点是胚芽和胚根拐点早,出土速度快。 (7)种子下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前或向后播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由于胚芽和胚根均须超过胚沟顶端后,方可拐弯90°生长。为此,出苗较晚。 (8)种子上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其特点是胚芽和胚根拐点早,出土速度快。 (9)种子下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由于胚芽和胚根均须超过胚沟顶端后,方可拐弯90°生长,为此,出苗较晚。 从上述情况看,要实现玉米“一”字形垂直备播沟生长,在保证玉米光合作用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株距,提高种植密度。要达此目的:一是采用玉米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备播沟,大头朝上或朝下播种;二是采用种子上面或下面平行备播沟,大端朝前或朝后定向精播。为了简便易行,采用第2种方位,设计了玉米定向定位精播排种器。 3玉米机械精量定向定位排种技术 以往玉米播种机设计的重点都在排量与穴距上,早期的玉米播种机是条播机,解决了玉米播种机械化问题。之后设计出的玉米穴播机,解决了定株距播种问题,但是有关播种后种子的定向、定位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少有报道。最近几年,特别近两年,为解决玉米密植高产问题,不少农业专家根据玉米生长期叶片自出土后一直呈“一”字形生长,且发芽总是平行于种子上面或下面、平行于种子的大端长径生长的特性,进行了多点人工摆子播种试验,取得了可喜的增产效果。但是人工摆子播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播种效率太低,速度太慢。此前也有专家研制出类似机构[5],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工序较繁琐,因此也限制了其推广。为此,河北省农机修造服务总站和石家庄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国家八机部播种机定点生产厂)合作,在其生产的2BQ-4型气吸式精播机基础上研发了定向定位排种器。“玉米精量播种机定向、定位排种器”已于2011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基于玉米种子采用上面或下面平行于备播沟底平面,且大端向前或向后播种,发芽出土后,其各株叶片均呈垂直于玉米行向,呈横“一”字形生长的规律,利用玉米种子的质心位距大端面13的特点,在种子从滑道上向备播沟滑动过程中自动调向,使玉米种子马蹄型的大头自动向下滑入备播沟内,对于滑落到沟底后个别异向种子,再通过辅助导向机构的导向使其自动排队,以提高定向、定位率。该机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输种斗1、种子滑道2、侧挡板3、上盖4、限位挡板5、辅助导向机构6和调整螺拴7组成。种子滑道由滑板和位于其两侧的一对侧挡板组成,滑板的宽度d1为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滑板与机械水平面的夹角α为19°~23°,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指马蹄形大端的最大宽度;辅助导向机构6由间距为d2(11~15mm)的2个导向板和调节螺栓组成。2个导向板固定在滑板的末端,调节螺栓穿入位于2个导向板上的孔中。限位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料斗和辅助导向机构相连接,限位挡板与滑板之间的距离h为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上盖4与滑板2平行,并且固定在一对侧挡板3的顶端;辅助导向机构由间距为d2的2个导向板6和调节螺栓7组成;两个导向板6固定在滑板2的末端;调节螺栓7穿入位于两个导向板6上的孔中。限位挡板5的两端分别与输料斗1和辅助导向机构相连接,限位挡板5与滑板2之间的距离h为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种子通过原玉米精量播种机输种口进入输种斗1后,由输种斗1的排种口自由调向落在滑道2上,然后利用种子质心偏移原理自动排队滑入备播沟内,对个别不规则滑入备播沟的种子,由辅助导向机构进行二次调向。辅助导向机构的两个导向板6之间的距离d2,可根据种子的宽度由调整螺拴7进行调整。 4结束语 玉米定向排种精播技术是一项玉米播种技术革命,是在人工摆子播种及玉米种块人工定向播种等多点试验,取得显著增产效果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机械化定向机播新技术。该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将玉米种子定向定位排列于备播沟内,以实现玉米叶片出土后的定向生长。为同等行距条件下,降低株距、实现合理密植奠定理论基础。该技术玉米自动排种已通过台架试验,合格率达到80%以上。目前该发明在全国刚刚起步,其适应性和增产效果尚缺乏多点试验数椐,还需要多点、多方案较大规模的随机对比生产试验来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作物论文:玉米农作物技术推广措施 作为粮食大国,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粮食在安国兴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在整个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玉米的产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改善种子的质量,加强这些农作物的技术推广,使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产量能够很好的提升,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化的发展。 1玉米等这些农作物技术推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对于玉米等这些农作物技术的推广而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要的,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玉米产量区别大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会有玉米的种植,但是由于各个地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等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玉米的产量会因为地势的不同而造成产量的不同,有些地区的玉米产量亟待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生物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玉米种子的研制以及改良,能够使玉米适应不同的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够在会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1.2难以满足人们对新品种的需求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市场上,对于粮食也有了新的认识,新品种需求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市场上粮食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扩大。推广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技术,不仅仅能够满足市场上对于新品种的需求,还能够提高整个粮食企业的生产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广农作物的技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技术的推广能够提高生产量,增加收入,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一份力。 1.3土地利用率比较低,农业生产风险比较大 在实际的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影响其产量的因素包括很多,比如自然灾害等,直接会影响种植户的收入。进行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技术推广工作,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农业生产的风险,给种植户的收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证。 1.4当前的发展潮流 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非常基础的地位,是国民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玉米的种植在我国农业植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不断较少,粮食产量持续走低,为了改变粮食产量的降低就需要大力研发推广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在推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推广的过程中,很多的推广人员技能薄弱,只是有理论上的认知而没有实践的经验,使得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其次就是现如今玉米这些作物的种子的种类是十分多的,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农民实际的需求进行宣传,使一些比价适合的,优良的品种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使用,所以需要不断完善整个的品种机制,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品种多,乱,差的现象;其三是对于一些新研发出来的,各方面性能比较好的品种,价格是比较贵的,所以为了能够让农民们负担的起,政府等相关的部门需要给予一定帮助;最后一点就是相关的品种推广部门,由于受到利润的趋势,向农民推广的时候只是注重推广让利比较多的种类,使一些真正适合的,性价比高的种子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3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推广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加强技术的培养 加强技术的培养,主要说的就是让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有关部门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确保高素质人才的输入。这样就为该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的推广奠定了一定的惹你基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2建立实验基地 为了使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得到很好的推广,需要建立实验基地,实验基地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的技术以及品种,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其得到很好的宣传,还能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实验基地的建设,还能够根据模拟一定的播种环境,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根据地域差别来选择优良品种,除此之外还能够自主的进行优良品种以及种植技术的研发,保证技术以及品种推广的基础条件。 3.3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 政府的支持,不仅仅能够在物质上激励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的推广,还能在精神上对这项工作提供支持,政府的支持是整个推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3.4完善品种机制 在推广的过程中,会遇到品种多,乱,差的现象,为了能够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在进行过品种的推广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就是根据不同的区域,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品种推广种类的选择,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确定退出机制。从而保证在进行品种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优良品种推广的选择。 3.5对新品种增加补贴 一些新型的,性能比较好的品种一般看来价格都是比较高的,农名在进行购买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负担与顾虑,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应的两种补贴政策,减轻农民们购买的负担,消除农民对优良种子价格高而不愿意投资的心态,当新品种的优势显示出的时候,这个新品种就得到了有效的推广。本文主要对玉米这些农作物的技术推广的必要性以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希望读者对其有简单的了解。 作者:刘建业 作物论文:农作物资源生活化课程构建路径 【摘要】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学习。”从孩子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课程生活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农作物资源与城里的幼儿园相比,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幼儿;生活;生活化课程 一、当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建构存在的问题 《指南》指出:“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的课程首先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课程观,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能够更多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然而现实并非如此。首先,幼儿园存在形式化问题,看到其好的示范园,只是盲目照搬,没有结合自生实际。其次,教师眼中只有现有课程,没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只是将生活资源作为课程开发的参考书。 二、生活化课程构建应遵循的理念 首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指南》中的生活教育理念是生活化课程的建设的精神支柱。其中《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论,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纲要》也强调幼儿园应“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这就意味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生活是价值,需要让幼儿在真实的世界中去开展生命的追求。其次新课程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经验基础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叠加,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将所获得知识、信息与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的过程。可见幼儿的生活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缺少对生活经验关注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生活经验的关注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生活化课程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录、分析幼儿兴趣和需要,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同时还要有一颗“慧心”对于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并用适当的评价激发幼儿的求知、交流、合作欲望。 三、生活化课程构建的路径 随着“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取得成效的保证,更是幼儿园课程的立足点。以下是我园结合实际,基于农作物资源,开展的以中班生成主题活动《菜苋记》为例谈“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生活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1.关注幼儿生活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午间散步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孩子们看到绿油油的菜苋后,就开始了讨论。俊宇说:“这个我们家也有的,我看到我奶奶每天都会摘一些炒来吃的”金志杰:“我奶奶今天摘了它明天又长出新的菜出来了”金语馨:“我们家也有的,这种菜还可以生吃的,我们早上喝粥就是吃它的”张宇轩:“我们家有些还会开花的”庞诗琪:“我们北联有油菜花节的,好像就是这种菜!”吕晨晞:“他到底是吃的还是看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看到了家里常见的菜苋,从而发起了关于“菜苋”话题交流谈话。他们能大胆的和同伴交谈自己知道的关于菜苋的经验。可见孩子们对我们生活中的菜苋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经验(虽然这些经验可能是零散的不全面的)2.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价值。结幼儿园我园地处在有水乡威尼斯之称的古镇——同里镇屯村社区,家家户户都会种植一些有着明显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作物。可以说我们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富有水乡特色的农作物资源,菜苋就是其中之一。《指南》明确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午间散步时孩子们自发的生成了对于苋菜的观察、讨论活动,基于孩子们对菜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们围绕“苋菜”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成活动。活动前教师先发放调查表,让家长记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梳理后发现孩子们对以下几个问题最感兴趣:我们常吃的菜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晒菜苋?腌菜苋的具体步骤有哪些?菜腌制好的菜苋为什么颜色变了还能直接吃?因此教师搭建了问题导向下的主题活动框架。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所以实践活动“参观种植基地”“亲自摘菜苋”开启了主题活动;然后通过科学活动《晒菜苋》让幼儿观察晒过的菜和新鲜菜的区别,分析为什么要晒菜苋。再以家长助教形式邀请有经验的奶奶开展“腌菜苋”活动,现场讲解示范腌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让幼儿直接了解腌菜的具体步骤并尝试亲自腌菜。接着开展科学活动《记录本》,让幼儿每天观察腌制好的菜苋发生的变化包括、颜色、气味等。最后是社会活动《尝菜苋》,幼儿品尝自己腌制的菜苋。在环境布置方面,主题墙“菜苋记”布置了“菜苋的生长记录表”和“腌菜苋具体步骤的照片”,种植区种植菜苋,图书区提供植物类生长的书籍。我园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也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我们的课程应该源于生活,追随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生活化课程的内容就会像水波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延伸出来。“菜苋记”活动只是我们将幼儿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一次初步尝试。接下来我们还开展了具有我们本土特色的“金孔雀”、腌莴苣、量丝瓜筋和竹筒等等活动,我们只有多角度、多方位地随时注意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行为,敏锐的去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教育价值,发现幼儿在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有价值的火花。 作者:严兰兰 单位:屯村实验小学幼儿园 作物论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农作物病虫害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存在于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农作物的生产数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进展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农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逐渐被开发,并且广泛地利用在农作物病虫害的统治上。专业化统治主要利用职业保护专业技术以及相对应的设备开展一系列病虫害统治服务措施。专业化统治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与当前世界农业发展规律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衔接,这样不仅对农民的经济效益提升贡献出一份力量,而且还有利于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保证农作物产量的稳定增长。 1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相关概念简述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之后,其自身逐渐从无到有,现如今在大部分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都会将这种方式应用在实践当中,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2008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最初被开发,经过两年的发展之后,在2010年将其纳入到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部由此开始,也逐渐将这一措施作为种植业在实施工作时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将这种措施应用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处理上,全面有效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的专项打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超过10万个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专门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和提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1]。这样不仅有利于针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2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具体实施 2.1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适应病虫发生规律 跨境跨区域迁移和病虫害之间有很多相互之间流行的特性,其中也有一些病虫害所能够产生出来的影响是爆发性的。不仅会直接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面对这种病虫害,很多农民都没有办法妥善解决,经常会由于只漏掉一部分病虫害没有消除干净,就直接导致整个区域的病虫害无法控制。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很多农村青年人员都选择进入到城镇打工,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大多数都是年龄比较大的老人。这些老人虽然常年种植具有一定经验,但是面对一些新型的病虫害不能够充分认识,并且不能够利用一些有效的先进技术针对这些病虫害进行处理,很容易降低病虫害的整体防治率[2]。在这种背景下,将专业化统防统治概念引入到农业生产以及发展中,将原有的家庭农作管理模式逐渐变为统一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针对病虫害侵蚀问题进行处理,而且还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对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性作用。 2.2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有利于提高病虫害控制效果 当前我国在针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主要的供给问题上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是人们以及世界各国都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近年来有逐渐上涨的趋势,不仅对农业丰收具有制约性影响,而且针对植物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传统防治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防治的根本要求,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大力进步和发展的前提背景下,很多高科技技术、设备更加先进,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能够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3]。专业化统防统治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自身在成本投入方面比较低,与此同时,能够针对病虫害蔓延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为农作物的产量和安全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2.3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的风险 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对农药进行购买和具体利用,真正地实现统一供应、配送和实施,对实地行动操作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控制。与此同时,要对具体实施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保护,避免出现人或者是家畜出现中毒的情况。另外,专业化统防统治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自身能够在农药的售卖和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些蔬菜或者是瓜果等新鲜农产品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并且避免农药在农作物上出现留量超标的情况。根据实际操作结果可以看出,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与传统病虫害防治措施相比,其自身在针对农作物生产环境上也具有非常良好的优势特点[4]。 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未来的发展思考 3.1因地制宜 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要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忧患意识,这样能够有利于土地流转运行速度加快。另外,要将因地制宜作为基本原则,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一些已经实现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情况,可以对土地具体所有权进行确定。与此同时,可以结合土地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转体制,加强对土地的整体管理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促使土地流转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领导和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的实际应用要给予相对应的支持,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作物病虫害的处理效果。 3.2坚持统筹发展 在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了管理专业化统防统治具体实施的相关条例,以及对应的一些优惠政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使该措施的有效实施。如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相对应地发放一些补助,这样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还能够为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5]。与此同时,科学合理地建立有害生物委员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问题,可以利用政府的补贴减轻农民的损失。另外,可以研究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激励机制,这样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逐渐引进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到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专项研究中,这样有利于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3.3坚持市场运作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与现代化市场发展变化形势进行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效地应用到实践当中,而且能够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整体防治效率和质量。要坚持市场运作,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力度,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可以建立榜样机制,对一些病虫害防治效果比较良好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给其他农民起到良好的榜样借鉴作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4结语 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用药科学、防治效果良好、安全性能比较高,成本也比较低廉,这些都是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将这种措施应用其中,在保证防治效果有所提升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农作物产品的安全质量。 作者:梁慧明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物论文:农作物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使用策略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幼儿教育成为了幼儿教学的重点。在加强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学会运用周边资源,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并且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逐步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资源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当今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其中利用农作物资源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教学成为了一种新型方式的教学,其实施过程有效的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游戏;农作物资源 一、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内涵和意义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教学活动,是开发幼儿独立思维的过程,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更好的感知周围世界,并逐渐形成自我认知。1.自主性游戏的内涵。所谓幼儿自主性游戏,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以幼儿参与为中心,自主的在游戏中进行组织和参与,从而培养出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2.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意义。在幼儿的游戏教学中,开展幼儿自主性的游戏对于启发幼儿的思维,提高自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幼儿参与自主性游戏能够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同龄群体的讨论和互动,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自我行动的乐趣和认知。其次,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性游戏,可以有效的在游戏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在学校中所接受的社会化过程是不同于家庭中教育的,它强调的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力,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更加体验到自我价值。 二、基于农作物资源开展的幼儿自主性游戏优势分析 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为了优化游戏资源,充分利用了乡土资源,以此丰富了幼儿的教学过程。基于农作物资源所开展的幼儿自主性游戏带给了幼儿全新的游戏体验,其发展的优势主要有:1.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贴近自然。农作物资源一般来源于乡土农村,带有大自然的印记,这种天然的大自然资源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镇中的幼儿来说很有新鲜感,农作物资源的使用恰恰能够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农作物资源,例如:玉米、小麦、萝卜、白菜等,在呈现在幼儿面前时,会让幼儿感知到大自然,更好的走进自然。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农作物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丰富幼儿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善于运用自然之物进行学习和活动,学会探索自我成长的过程。可以说,农作物资源的运用让幼儿更加贴近了自然。2.增长幼儿的认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接触各种农作物资源,自主决定利用的形式和方法,在各种组合运用中增长了幼儿的认知。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通过使用农作物资源可以认识到各种资源的配合使用方法,并且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寻求农作物资源有效运用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从而促进余人多元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自主性游戏中农作物资源的使用策略 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通过合理使用农作物资源,可以更好地丰富其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在其自主性游戏中农作物资源的使用策略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1.利用农作物资源丰富区域活动。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时候,可以利用农作物资源积极的丰富区域活动。例如:用木桩、竹筒进行搭建活动;用树叶、木片、种子、棉花等进行绘画装饰活动;用稻草制成稻草人、编成帘子;用种子、麦秆等进行点数、拼接、走迷宫……这些乡土资源的创造性使用,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动脑的机会,还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周围环境和家乡的了解。2.农作物资源丰富户外游戏活动。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整合农作物资源,也可以把幼儿带到户外,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农作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季节性,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引导幼儿玩不同的户外游戏。春天,组织幼儿利用竹片、宣纸制作风筝,体验一起放飞的成就感;夏天,利用稻草做成形态各异的稻草龙,和幼儿一起进行“舞龙”、“舞狮”比赛,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秋天,带领幼儿到菜园子里去玩“寻宝”游戏——挖山芋,感受劳动的艰辛及丰收的喜悦;冬天,在温暖的阳光下,组织幼儿玩“跳大绳”游戏,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协调性、敏捷度、节奏感、耐力和爆发力等。当然还有不受季节限制的利用竹子、木头、种子等做成的一系列户外活动器械,可以说,农作物资源的利用更好的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3.利用农作物资源丰富角色游戏活动。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家长通过和幼儿一起收集农作物资源,然后讨论怎样运用到各角色游戏中去,这个过程,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更能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创造各种不同的游戏角色,让农作物资源始终贯穿在幼儿的游戏中。把胡萝卜、黄瓜、土豆、玉米等投入到“菜场”、“娃娃家”,供幼儿买卖,然后进行洗、切、炒等,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幼儿的大小肌肉得到发展;把面粉投入到“点心店”,让幼儿练习揉面团,锻炼幼儿揉、擀、捏等手部精细动作,还可以一起包饺子,体验民风民俗。这样的游戏过程既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又能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四、总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征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农作物资源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丰富幼儿的游戏过程,不仅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还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知大自然所给予的各种馈赠,体验更加丰富的自然风光。 作者:蒋雅文 单位:屯村实验小学幼儿园 作物论文: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分析 摘要:为了更好地掌握蓝田县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对蓝田县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种子经营户进行了调研。共走访了种子生产企业1家、商6家、调查了4个乡镇20户种子经营户。通过走访和调查,基本摸清了蓝田县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意向、种子库存、价格、农民购种及种子供需等情况,并对今年种子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供需;分析预测 1基本情况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东与商州市商州区、洛南县、华县相邻,西连长安区、灞桥区,南以秦岭主脊与柞水县分界,北以横岭与临潼区、渭南市毗连,地理坐标为E10907~10949N3350~3419’,总面积1969km2,占西安市总面积的19.86%。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833.3mm。蓝田县地处秦岭山区与关中平原过渡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梯级倾伏;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塬、岭、峁、沟兼有,以山岭为主,海拔418~2449m,海拔高低不一相对高差2031m。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93km2,其中小麦面积347km2、玉米面积253km2。基层个体经营门店140余户,常年市场流动的种子数量450万kg左右,其中小麦种子30多个品种350万kg,玉米种子90多个品种70万kg。1.1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从调研结果看,今年种植结构有较大调整,玉米种植面积有减少趋势,大豆有所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基本持平。玉米面积减少,大豆面积增加。从走访的情况来看,今年预计玉米种植面积200km2,比2016年减少面积18.4km2,同比减少8%;大豆种植面积预计67km2,比2016年增加面积3.8km2,同比增加6%。由于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玉米增加大豆影响,加之玉米价格持续低迷,群众出现卖粮难现象,玉米种子价格偏高,预计今年蓝田县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1.2种子供需情况目前在蓝田县小麦种子生产企业1家,2017年制种面积2.47km2,制种量129.5万kg,预计2017年蓝田县秋播小麦大田面积约333km2,需种量约500万kg左右,加之库余及省外调种,基本满足小麦种子需求;种子商6家,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企业。2017年预计玉米需种量约60万kg,全部需要外调解决;大豆需种量约100万kg,群众自留种50%,其余全部需外调。截止到2月底,玉米种子库存已达45万kg,占需调入量的75%。加之购种合同(意向),完全能满足夏播玉米用种需求。大豆种子库存量10万kg,占需调入量的27%,基本能满足用种需求。1.3品种结构情况玉米主栽品种不突出。从调研结果看,蓝田县目前销售的玉米品种多达100余个。销量多于1万kg的仅有5个,如正大12、联创808、潞玉6号、长城799、先玉335。销量不足1万kg的有100个左右,如金城508、五谷198、新科68、名玉20等。销售的玉米品种虽然繁多,但主栽品种不突出,呈现出多、乱、杂的局面,使农民选择品种时不知所措。小麦主栽品种较突出,以小偃22、西农979、西农3517、中麦895为主栽的品种销量达到总量的80%以上。大豆品种比较单一,以秦豆8为主。 2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2.1种植玉米缺乏积极性去年玉米受天气干旱影响,产量低,加之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群众种植玉米积极性不高。2.2玉米种子价格偏高目前玉米常规品种价格在20~25元/kg之间,同比增长10%左右,保护品种价格在20~30元/kg,同比增长12%左右,个别品种成倍增长。 3结论与建议 今年农作物种植受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玉米种植将面积减少,大豆面积增加。玉米种子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为了切实保证蓝田县农业生产对种子的需要,根据此次调研结果和蓝田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种子管理站积极协调种子企业组织货源,多选购一些适宜本地种植的种子。政府应加强对种子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严厉打击非法牟取暴利行为,使玉米种子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严厉打击未审先推的违法行为。种子管理站要加大执法力度,防止未审品系不可逆补的内在缺陷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加快主要农作物新优品种示范园区的建设。根据农作物品种区域布局意见,把苗头和搭配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品种,集中在示范园区内进行展示,以加快新优品种的推广步伐。 作者:赵奎 单位:蓝田县种子管理站 作物论文: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摘要:充分了解气候变化的特征对内蒙古农作物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有效保护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对气候因素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旨在为促进当地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气候因素;农作物生长;解决措施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由于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基本都是处于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产量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本文将对没蒙古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气候因素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的方法,以保证当地种植业的发展。 1气候因素变化的具体情况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人类频繁的社会活动中急剧增加[1]。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力度不断加大,对化工燃料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使得全球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同时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全球气候的温度正在逐渐升高。全球气候的变暖将对世界各地的温度场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大气环流运行的规律,直接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严重威胁到陆地动植物、人类的生存发展。由于内蒙古地处欧亚大陆板块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且干燥少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使得内蒙古地区气温逐渐增加,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重大影响。此外,气候的变化还会对区域将于产生影响,出现降雨不均衡的现象。据国家相关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年降水量在近100年中逐渐减少,虽然近50年我国的年降水量成为弱增长趋势,但是部分区域间的降水变化却相对明显,使得旱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2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以提高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及水分利用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大麦、豆类等C3作物的产量,但是对于小米、玉米、高粱等C4农作物助长效果却不明显,而内蒙古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属于C4作物,因此二氧化碳的增加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农作物并没有明显的影响[2]。此外,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的助长作用会受到土壤养分、作物质量、作物生长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变化的限制,使得二氧化碳的助长作用极有可能被这些变化因素抵消。 2.2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当降水不足是,由于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极容易出现干旱现象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当降水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则容易出现水涝灾害,不利于职务的生长甚至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例如在开花期出现阴雨天气,会导致作物无法正常授粉造成的落花落果现象;过多的降水会为农作物带来病害同时还会对农田造成渍害现象,导致农作物被淹死等[3]。 2.3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个重要媒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会产生重大影响。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并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而此时农作物气孔的阻力增加、呼吸速率降低、气孔导度减小以及蒸腾速率减小,极大降低了单位也面积的土壤水分耗损并有效提高了植物中水分的利用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避旱能力。此外,气候与温度的升高还会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开花期[4]。 2.4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土壤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不管是变暖还是变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光照、水分、热量等气候要素的量值、时间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农作物会受到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而光照、热量、条件等因素又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同时还会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活动及反之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到土壤肥力。此外,当温度升高或降水量减少时会对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造成影响,会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受到影响;而当温度降低、或降水量增加时土壤的有机碳会逐渐增多,从而增强了土壤肥力,因此气候温度与降水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两大重要因素。 3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具体措施 由于气候系统本身是一个具有庞大性、复杂性特点的且气候变化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产生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事实证明,全球气候的变化会对农作物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策略以及长远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正常进行、人们的经济水平不受损害。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的变化,在有效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及时调整农耕制度,同时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对土地进行合理的使用以及分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还可以发展设施农业,例如塑料大棚、温室、雨水集蓄技术的应用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气候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气候环境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的变化,在有效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还可以保障种植者的经济利益,以促进当地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韩素云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气象局 作物论文: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研究 一、农用无人机的发展背景 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最先有日本、美国、韩国、巴西等国家研发应用,其中,日本是世界上应用植保无人机最早和进行农业作业最为广泛的国家。截至2014年,日本共有2000多架农用无人直升机应用于农业作业,“飞手”14000人多。韩国自2003年,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日趋增加。美国在世界上农业航空技术上遥遥领先,无人机植保作业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环保。由此可见,农用无人机是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贡献巨大。我国农用无人机起步较晚。直到2004年,科技部、农业部等开始研究和推广农用无人机;2010年,我国首架农用无人机试飞成功;至2013年底,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农用无人机的展示试用,机型也更加多样化。副总理曾经5次视察河南某公司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对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鼓励与认可。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涉足农用无人机领域,推动了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林州市农用无人机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林州市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已成为林州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在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土地翻耕、收获均取得了机械化作业,但唯独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还是采取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林州是“建筑之乡”,农村青壮年大部分都进城务工,田间作物的管理越来越缺少劳力,严重地影响了林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传统的人工背负式手动或机动植保作业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急需一种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为速度快,危害面积大,每年因病虫害无法及时有效地防治而导致减产10%~30%。面对大面积突然暴发病虫害疫情时,在短时间很难找到大批施药人员,病虫害防治成了农民难以解决的头等大事。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广应用现代化植保机械、植保新技术已经刻不容缓。林州市地处山区,各家各户自成一统,地块小而分散,加上大部分地方水利设施不足,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普通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行植保工作,劳动成本高,防治效率低,不利于大面积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农用无人机能更好适应林州复杂地况的起降,对田间施药,不伤苗、不毁苗、方便快捷、防治病虫害效率高。 三、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优点 (一)操作简单无人机不需要专门跑道和起降机场,田间地头就能垂直起落。从几米到几十米施药防治病虫害,根据情况控制飞行喷洒效果,飞行参数可预先设定,智能化喷防,作业高度低,漂移小,非常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形农田和不同种类高度的农作物与树林,相邻农田种植不同农作物情况下也可精准的喷洒。无人机整体轻巧灵活,容易操作,普通农民通过20d培训,就能掌握飞行要领并实施喷洒作业。喷洒前,提前采集农作物的GPS信息,规划好航线,飞机基本可实现自动喷施,成为容易操作的“傻瓜机”。无人机作业,既可喷洒农药,也可喷施叶面肥;既适用于小麦、大豆、水稻等低秆作物,也适用于玉米、棉花、高粱等高秆作物和林果带;同时还适用丘陵山区作业。无人机体积较小,利用面包车就可以实现跨区、跨省作业。(二)环保效果好,喷洒农药用量少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对科学使用农药提出更高要求。农用无人机喷洒技术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减少对环境农作物的污染。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避免农药中毒,大大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三)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大农用无人机飞行速度快,每小时可防治6.67~8hm2,其效率比常规喷洒至少高出100倍,是人工作业的12.5倍以上,大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尤其应对突发、暴发性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效果非常好。2016年,陕西局部地区玉米地黏虫暴发,农用无人机大展身手,对重发田块及时进行统防统治,有效控制了虫情危害。(四)农药喷施质量高现在人们日趋重视粮食,大多数人更喜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人工喷药随意性大,不能精准喷药,容易造成某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降低农产品质量。农用无人机能更精确控制药剂喷洒量,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粮食作物农药残留,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 四、2016年林州市无人机防治农作物情况 目前,林州市共有10架无人机,全部由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在林州农用无人飞机作业的作物种类主要是果树(苹果树、梨树、杏树)、小麦、玉米。2016年主要在林州市合涧镇、原康镇、临淇镇和姚村镇作业,这10架农用无人机机型全部为QF80,无人机作业时要求作业区内不能有信号塔和高压线,距离信号塔和高压线至少100m以上。无人机作业效率为0.1hm2/min,使用无人机作业效率高,对人体不产生要害,其中,果树作业成本15元/667m2,小麦作业成本18元/667m2,玉米作业成本35元/667m2,全部由农民自付,政府暂无作业扶持措施。除在本地作业外,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无人机还去外省作业。 五、林州市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合作社、种田大户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重要载体。目前,林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展大规模喷防活动的能力不强。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小,与农民关系不密切,对产业的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另外,林州市种田专业大户数量少,农业生产格局分散。(二)农业效益低、农民素质不高虽然国家实施了种粮补贴,但由于化肥、农药、种子、人工费用上涨,导致目前农业种植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农民对此认识不足,还要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这些因素阻碍了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展进度。六、开展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充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可以大力宣传飞防技术,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带来的好处和作用,促使农民转变观念。同时,购买无人机的经销商,可以免费为老百姓展示农用无人机的效果,从而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赢得更多商机。(二)加大扶持力度农用无人机的普及一是实用性,二是还需要兼顾经济性。价格是当前阻碍植保无人机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林州市对每台无人机的农机补贴价格为8万元左右,农民自己购买只需要每台10万左右,但是让老百姓自己花钱购买价格还是有点高,许多潜在客户面对价格望而却步,要推广无人机的话,政府在应在机械购置上给予更多的补贴;农用无人机企业则希望政府在资金和场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三)努力抓好组织建设积极鼓励、扶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能人、涉农企业投资进入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四)积极培养农用无人机“飞手”农用无人机操作复杂,对操作手的能力要更高,需要专业的“飞手”来从事这项工作。合作社、种植业大户要积极选人参加农用植保无人机飞防培训班,熟悉掌握农用无人机操作、保养、维修等知识。无人机“飞手”是应用现代化植保机械的先行者,是新型职业农民,将农用无人机技术推广做到了实处。(五)提高农用无人机服务水平农民购买无人机之后,不仅仅是开展喷施作业,还需要后续的相关服务和技术支撑。目前,农用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配套服务还需完善,农户在农用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如遇到产品部件损毁等问题,维修时间较长或者成本较高,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为农民建立优质的售后服务,提供及时的技术咨询和故障排除。(六)行业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农用无人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用无人机并无明确统一的行业标准,虽然生产企业众多,但是生产的农用无人机质量高低不一,有的质量不能满足需求,雾化效果差,喷洒效果达不到使用要求,续航时间短,载药量少,抗风能力差。没有标准化就很难有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未来的农业生产必将走向高效率机械化的专业防治道路,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治符合现代化高效农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极大推进林州市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从而使农民走上科学种田、发家致富的道路。 作者:彭晓英 单位:林州市农牧局 作物论文:无公害农作物栽培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对其栽培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越发意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了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作物的研发意识,提升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同时,在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可以使农作物的生长更高效和迅速,切实地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安全性。无公害农作物是指农作物产品尧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层面都满足无公害农作物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经由专业部门的质量检测之后,符合无公害食品的食用标准,现阶段我国农作物的经营管理人员最注重的问题就是要对农作物实施无公害栽培,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意识到了无公害产品的食用优势,在进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应用到先进的技术栽培方式。 1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无公害农作物虽然在栽培环节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但是它在运输尧销售尧生产和存储等环节,都会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出现细菌滋生等问题,对无公害农作物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甚至会给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此过程中,要应用切合实际的控制方案,高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最终的无公害农作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人们健康。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就呈现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同时也面对着诸多的发展挑战,人们对于食品的食用需求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追求,更多的是质量追求,以及营养的追求。但是,当前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质量缺乏保障的问题,有害物质超标也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给人们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在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农产品质量问题和农药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农产品市场中的热点问题。要想对农作物污染问题进行把控并逐步解决,就应当借助技术手段,强化技术研发力度,将研发重点放在无公害农作物研发层面,逐步解决农作物质量问题。 2对策 2.1控制农药的使用 我国在农作物栽培这一产业链中,使用化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这一方式给种植区域内部土壤以及环境都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甚至会给下一年的农作物生长带来阻碍。因此,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应当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不可仅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应当对种植方式进行改革,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不仅要对肥料的使用量予以控制,还应当实施切合实际的改革方式,通过技术把控措施,逐步避免应用肥料或是化学药剂促进作物的生长,防止出现养分流失等问题,相应的也可以降低土壤的实际承受压力。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最大程度上降低使用化学肥料给农作物造成的污染[1]。 2.2治理土地污染,优化栽培环境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环境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批量种植农作物之前,必须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考察,全面监测当地的土壤,并对周围存在的污染较大的工厂进行处理,防止因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无公害农作物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主要观察周围是否存在较大的垃圾场,如果存在需要将全部的污染源进行处理,防止空气尧水等被污染,从而对无公害农作物造成影响。在选择农作物栽培场地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土壤进行重点检查,应选择污染较小以及无污染的环境进行栽培,同时建立无公害农作物专属种植基地,并对农作物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农作物在污染以及无公害的环境中生长[2-3]。 2.3选择优质的品种,开展绿色种植 农作物在进行无公害栽培的过程中,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品种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用量,很多农作物都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在农作物选择的过程中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农作物,如玉米尧小麦等。在农作物选择的过程中,选择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不仅能够使农作物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也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4]。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层面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诸多的农作物栽培技术人员也意识到了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落实仍旧处于欠成熟状态,再加之传统栽培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导致我国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层层受阻,若想更好地顺应时展趋势,并切实满足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作物的需求,就应当重视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57页冤创新和改革,在实践中强化探究力度,遇到问题时,应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积极地协调和沟通,及时解决这些阻碍性问题,促使我国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更能满足农作物的栽培需求[5]。 作者:张丽 单位:辽宁省朝阳县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 作物论文: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摘要:本设计中采用三菱FX2N系列的PLC作为控制设备,结合PLC功能指令实现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对各区采用不同的喷灌方式进行灌溉,系统操作简单可靠、实现方便、运行稳定。 【关键词】PLC;喷灌;农作物 以人工劳动力喷灌为主的农作物喷灌系统不仅耗时耗力达不到农作物需水要求,不能满足我国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和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促进生产自动化,采用自动化系统控制的模式进行农作物喷灌控制是适应现代农业的一种方式。目前,许多国家研制出了一系列高效节能的灌溉控制器,用途十分广泛,而我国在灌溉技术上还待成熟。实现操作简单、功能强大、适应力广泛、应用简易的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还有很长远的发展前景。 1基于PLC的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控制喷灌系统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单片机控制方法和PLC控制方法,无论采用单片机控制还是PLC控制都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周期比较长,系统调试耗时长且复杂。除此之外,单片机抗干扰能力比较弱,所以对现场工作环境要求很苛刻。稳定性差,成本低。PLC控制系统性能高、价格昂贵、但体系结构封闭,各生产厂家硬件体系互不兼容、指令和编程系统异同。本设计选用三菱公司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主控制器。实现自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方式。喷灌控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2喷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本设计将自动控制与喷灌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控制系统功能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PLC对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其控制要求具体如下。首先,A灌区采用喷灌,喷雾2分钟,停止5分钟,如此反复,直到完工;在B灌区,以旋转式喷头喷灌,分2组,每组喷雾5分钟,停止20分钟,如此反复,直到完工;在C灌区,分2组,交替喷灌工作,灌溉1次;有手动、自动控制水泵,控制电磁阀开关,达到开/停目的;配备湿度测控装置;自动报警装置;光报警系统、报警器试验按钮,如遇意外,会自动停止。本设计选用为三菱公司的FX2N—80MR-001型为PLC主机;型号为FX2N-4AD的输入模块;三台Y系列型号为Y200L-4的四级电动机;CJX2-5011系列的直动式交流接触器;JR1型号的热继电器;ISW150-315B水泵机;FDR型的土壤湿度传感器;LA系列的按钮;LF-1000型椭圆型滤波器;FMD-116-型声光报警器;BZCA-1P-K系列的电磁阀;220VPLC的供电电源;380V电机电源;220V控制电路负载电压。水泵电机主电路图如图3所示。PLC的控制电路图如图4所示。通过PLC喷灌系统实现A灌区、B灌区和C灌区的启动、停止、复位、湿度达标、手动灌溉切换等功能。 3喷灌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流程图如图5所示。PLC梯形图程序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包括系统的主程序;A、B、C三个灌区的灌溉程序等。手动模式下在A、B、C三个灌区工作时间内随时控制各区域工作时间内随时控制各区域的开始以及停止。自动模式下,系统则按照工作要求自动进行相应动作。当系统运行遇到紧急情况时,报警状态采用手动方式切除。 4系统测试 在PLC程序设计中,系统测试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它起到保证系统可靠性,验证程序是否正确的作用。根据喷灌控制系统控制要求编写好的程序输入到PLC中,确认无误后在机器上进行实际模拟调试。由于程序设计中输入接口太多不便于实际操作,故对A、B、C三个罐区分别进行测试。 5结论 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农作物喷灌系统是将自动控制与喷灌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硬件配置与软件设置,构建了一个温度、湿度、雨量、压力相结合。采用PLC为主控制系统,克服了继电器等系统的不足,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 作者:冯钱东 赵娟 作物论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融合措施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采用绿色防控与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成立专业化防治队,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以期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融合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150~270d,正常年份降水量447~640mm。境内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同时也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以马铃薯晚疫病、小麦条锈病等为主的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以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夜蛾类等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推广农业、生物、生态、物理和现代高科技等绿色防治技术,以生态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防止其扩散和蔓延,将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1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是小麦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小麦条锈病、麦蚜、白粉病、麦红蜘蛛等病虫害,几乎年年发生危害,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在当地既能越冬,也能越夏,武都区是小麦条锈病的核心越夏区,也是该病流行的关键地带,被称为“锈病窝子”。条锈病不仅影响本区小麦生产,还直接威胁周边县、市以及黄淮海平原的广大小麦主产区。全区小麦播种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北到南、由山到川,第二年收获从5月下旬延续到7月下旬,自生麦苗与高山区早播小麦的共生,使小麦条锈病菌在核心越夏区不断找到活体小麦寄生繁衍,从而为当地秋苗发病及周边地区秋苗发病提供了充足的菌源。由于条锈病在当地周年循环,生理小种易产生变异,使一批又一批的品种丧失抗性,造成每隔3至5年就有一次偏重乃至大病流行,其中2000、2003、2004、2008、2009、2013、2014年分别在本区造成大流行,危害严重。二是马铃薯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环腐病等,窖藏病害主要是干腐病、湿腐病、丝合菌茎基腐病、晚疫病、褐腐病等。春播马铃薯在6月上旬现蕾开花期降雨逐渐增多,此时昼暖夜凉,结露时间长,是马铃薯晚疫病大田显病期,7—9月份降雨较多,阴雨持续时间长,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使晚疫病每年在全区中度发生,特别是2007、2009、2012、2013年中度偏重发生,损失严重。三是玉米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玉米螟、大小斑病、玉米蚜、穗腐病、粘虫等,除玉米蚜每年发生较重外其他病虫害均轻度发生。四是油菜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蚜虫,霜霉病等,蚜虫每年发生较重;水稻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叶蝉等,几乎年年发生,给生产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五是地下害虫主要发生的有蛴螬、金针虫及地老虎,这些地下害虫连年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蛴螬和金针虫在马铃薯上发生较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 武都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有些地方交通不便,山大沟深,山地多,作物种植比较零散,增加了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难度,防治成本普遍较高,结合当前生产中的实际情况,除了成立具备专业化防治资质的合作社外,区域专业化防治主要依靠村级的农作物防治服务组织开展全程病虫害防治服务。目前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有3个,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早、危害重的区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进行整片专业化防治,控制病虫害发生流行。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节约防治成本,对病虫害进行全面统防统治,在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发生早、流行速度快的村组建了50个村级专业化防治组织,吸收村社农民加入专业防治队伍,每村挑选10~20名拥有综合防治意识,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助人,长期在家的人员作为队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择优推荐,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由村级专业化防治队组织队员带动村民进行全面防治。通过建立村级及具备专业化防治资质的防治队伍,打造一批素质高、业务精、反应快、防效好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队伍,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植保理念,对病虫草害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合理用药,少用化学农药,努力实现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 3专业化防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主要措施 3.1加强宣传培训,开展技术指导 按照“科学、实用、实效”和培训村不漏户的原则,利用逢集,节假日和冬闲,入村串户走地头,通过新闻媒体、现场演讲、专栏墙报、咨询讲解、专题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群众进行绿色防控系统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在种植、生长的关键时期,就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病虫的能力,开展轮作倒茬、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药剂拌种、高垄栽培,利用天敌、清除田间杂草,破坏害虫越冬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消灭自生麦苗以减少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调整种植结构等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宣传培训,做好信息公布与传达,适时开展病虫草害技术指导。科学选择、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观摩、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绿色防控的覆盖率。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培训。通过实地观摩、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全区主要作物发生的病虫害,学习农药基本常识、安全使用方法及喷雾器使用方法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技术,确保每名队员能够熟练掌握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环境兼容、生态友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为主线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3.2加强病情监测、及时病虫害动态信息 植保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严格按照测报技术规范要求,实行定人、定点、定时的“三定”监测办法,采取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相结合,严格执行5天一查,7天一报的周报制度,按期农作物病虫害动态信息,确定防治关键时期,为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准确及时提供病虫发生和防治信息服务。优化防治措施,推广应用高效、实用、绿色防控技术,并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发生区群众按照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的“五统一”进行防治,协助解决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中遇到的难题,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3.3推进全程承包式防治服务 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专题汇报,召开启动会、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强化对农民的培训,转变其思想意识,让农民自觉接受专业化防治服务。在原来村民自己防治、按病虫单次承包、阶段性承包的基础上,逐步向全程承包服务模式过渡,努力扩大防治面积和规模,建立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现整村整乡联防联控。同时以专业化防治组织为载体,在使用化学防治的同时,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指导群众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加强农田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设置杀虫灯,针对作物病害推广生物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农药,努力推进专业化组织与绿色防控相融合。 3.4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全区农业生产者老年化、妇女化突出,防治日趋困难。建立更多的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控,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及其他经营服务组织加入专防组织,优先扶持注册登记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帮助服务组织按照“运作市场化、人员专业化、技术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装备现代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优质化”的标准规范运作。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组织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防治效果,扩大影响,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总结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的先进经验,树立样板,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杨建武 作物论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与思考 摘要:以重庆市北碚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为例,介绍专业化防治的发展历程、组织类型、组织规模、防治效果、节本增效、环境污染等,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为重庆非粮食主产区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北碚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随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这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持续开展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统防统治示范片,强化了技术指导和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了示范片的作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减少农药药害和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病虫为害损失和病虫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期农村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热点和行之有效的方式。 1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 1.1发展历程 从2010年开始,利用市级补助资金,北碚区开始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扶持,从宣传到组建专业队开展防治工作,在重庆市植保植检站和北碚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碚区植保部门和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结合实际,抓住机遇,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了一批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1.2组织类型 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从管理形式上有专业合作社型、大户主导型、企业基地型和应急防治型等,有代防代治、承包防治、项目配套防治等几种服务方式。应急防治组织的器械由区植保站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各种突发性的应急防治,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涉农企业等组织申请,并在工商备案,由植保部门统一管理,每年根据防治面积补贴一定的物资和经费,工作相对灵活。 1.3组织规模 通过近几年的积极努力,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迅速,队伍逐年增加。专业化防治从2011年的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到2016年的7个。从分散小面积的蔬菜、果树逐步规范到大面积的水稻、玉米生产上实施专业化防治,取得了一些成效。2011年全区共组建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10台,拥有机手1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200hm2,防治面积达333hm2次;2012年全区共组建2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20台,拥有机手2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000hm2,防治面积达1467hm2次;2013年全区共组建6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60台,拥有机手6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200hm2,防治面积达1630hm2次;2014年全区共组建7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70台,拥有机手7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333hm2,防治面积达1667hm2次。为了以市场为导向,扶持专业化组织走上市场化运作的方向,2015年在7个专业化防治组织中,选择了市场效益较好的4个组织进行重点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2016年选取了市场效益较好的2个组织进行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 2专业化防治成效 2.1减少损失提高效率 实践证明,统一防治的效果较分散防治好。北碚区大春季粮食作物上的重大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稻纹枯病、玉米螟等,发生范围广,为害重,已经威胁到了北碚区农业生产安全,靠单家独户的分散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有限,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区域能够做到统一、快速、高效,极大地提高了防治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对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2.2节本增效成果显著 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是在区植保植检站和街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服务的,根据植保信息,有效控制农药用量和减少施药次数。据调查,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北碚区粮食作物总体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与农户自防比较,防治效果提高3个百分点,节省防治成本1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季作物用药次数减少1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 2.3减轻污染,保证安全 目前北碚区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民不具备农业基础知识,不懂得安全用药,习惯随意加大单位面积用药量,缺乏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不对症用药,习惯随意用药,造成农药利用率低、农药飘移和农药流失严重,过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这加重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威胁到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这不仅可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而且能够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3北碚区专业化防治存在问题 1)由于专业化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建设过程中,组织防治、机械维修管理、专业队员培训等环节主要依靠植保部门,而植保部门的人力、财力有限,所起到的示范效益仍然十分有限。2)北碚区地处山区,主要使用的植保器械还是以半机械化产品为主,要靠人背负辅助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规模小,收费低,利润空间较低。3)目前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积较小,满足现代农业要求有困难。常年全区各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6.7hm2万次左右,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面积仅达1333hm2次,且主要集中在水稻上,需要进一步扩大统防统治覆盖面和农作物种类。4)专业化防治队管理相对松散,收入不稳定,机手稳定性差。“专业化防治”仅是机手的兼职工作。 4发展策略 4.1发展目标 专业化防治组织应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强化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情报,加强技术指导,做好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工作。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 4.2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 当前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处于起步阶段,农户认可度不高,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收入低,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还需要大量资金和物资方面的扶持,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有效推进专业化防治健康发展。 4.3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植保队伍整体素质,保证病虫监测信息准确,传递迅速,专业化组织到位。扩建镇、村一级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以村镇为单位统一防治,加快专业化防治工作迅速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 作者:徐毅丹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作物论文:农作物防灾减灾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介绍了酒泉市肃州区农作物上主要灾害的发生情况,并就灾害发生前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防治措施,使肃州区粮食产量损失控制到合理指标之内,确保了农作物健康、稳定生产。 关键词:农作物;防灾减灾;现状;对策 酒泉市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总土地面积3470km2,常年耕种面积4.13万hm2,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蔬菜、洋葱、甜菜、瓜类、啤酒花、甜叶菊等。肃州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蒙新荒漠地带,地理纬度和海拔比较高;气候干燥降雨少,蒸发强烈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多风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同时,肃州区是重要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和对外制种、蔬菜生产及啤酒原料生产基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低温、霜冻、干热风、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农作物病虫为害时有发生。正确认识肃州区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提高农作物防灾减灾意识,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农作物灾害发生情况 近年来,肃州区出现的自然灾害有:沙尘暴、低温、干旱、干热风、冰雹、雪灾、病虫害等。 1.1低温 5月低温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多集中在5月初,主要造成玉米、瓜类等农作物僵苗不发,甚至冻死。玉米冻害较轻时可恢复或补种,瓜类比较容易受害,并且不能恢复,造成每年玉米苗死苗2%~5%,瓜类损失10%左右。 1.2夏季干旱 夏季干旱多集中在7~8月,干旱范围主要集中在丰乐、金佛寺、清水、下河清、东洞、西洞等乡(镇)的部分村组,主要影响了玉米灌浆,导致籽粒秕瘦,一般造成玉米减产5%~20%,严重时可致绝收。 1.3干热风 初夏季节,肃州区经常会出现一种又干又热并具有一定风力、高温、低湿的风,强烈的干热风主要对小麦灌浆、玉米授粉、瓜果产量造成为害,可导致减产5%~50%,有时更高。 1.4沙尘暴 沙尘暴在肃州区每年都有发生,一般是初春阶段,刚播种出芽的农作物会被吹走秧苗导致断垄。对温室、大棚的影响尤为严重,风较大时可吹走棚膜,造成温室、大棚内蔬菜受害,一般减产5%以上。 1.5病虫害 近几年,为害肃州区农作物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红蜘蛛、玉米茎基腐病、棉铃虫、玉米锈病等,如玉米红蜘蛛2003年大爆发(百株有虫平均达到5700多头,严重的达到35000头),为害面积达0.24万hm2,造成玉米减产2651.4t,直接经济损失275.75万元。 1.6其他灾害 包括冰雹、雪灾、大风等。2013年三墩、上坝等乡(镇)出现冰雹为害,玉米叶片被打烂,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10%;2009年大雪导致部分温室棚膜压塌,蔬菜受损等。其他灾害发生后经及时救治,没有造成较大的损失。 2农作物发生灾害后采取的措施 2.1因地制宜制定农作物灾害预警预案 成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制定了《肃州区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与防控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根据不同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有效预防和防控各种灾害天气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的保障了肃州区科学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 2.2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抗灾减灾宣传力度 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干部、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开展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把预防各种频发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落实到村、组、户,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预防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气象部门自然灾害信息预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等新闻媒体和各种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向广大农民自然灾害信息及其预防措施,做好灾后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 2.3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根据全区不同区域不同的气象灾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了不同的防灾减灾措施。针对肃州区沿山乡(镇)干旱缺水情况,积极引导农民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落实好各项抗旱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引进推广小杂粮的种植,缓解同一粮食作物面积大而挣水的矛盾;同时协调水利、农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农民群众,突出抓好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在作物需水临界期,及时喷洒抗旱剂,提高抗旱减灾效果;在旱情严重、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增雨,缓解旱情。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冻来临之前,组织区乡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广大农户使用秸秆、麦草等适时点火、熏烟来预防霜冻为害。针对低温影响玉米发芽出苗及幼苗期生长发育受阻引起苗枯病,后期低温造成玉米生长发育积温不够(尤其是晚熟品种),使玉米灌浆期缩短,影响玉米成熟。为防止低温对玉米生产造成不利因素,农技人员应积极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指导农户及时喷施叶面肥,促进玉米成熟。针对干热风对小麦的为害,指导农户选用早熟、耐旱小麦品种、改善小气候环境。根据气象预报,在干热风来临之前,有条件的区域及时进行灌水,增加田间小气候湿度,另外,可喷洒抗旱剂1号、磷酸二氢钾等抗旱剂,调节小麦新陈代谢的能力,增强主体活力,达到以壮抗灾的作用。农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在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实施“一喷三防”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干热风的为害,降低了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 2.4针对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了各项预防与防控措施 玉米、小麦是肃州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玉米红蜘蛛、锈病、棉铃虫、地老虎、麦蚜等是玉米、小麦生产中的一些常发性病害,为避免病害发生对粮食生产造成损失,农技中心安排专人在全区不同区域设立监测点9个,观测点1个,采取定点系统观测和大田随机调查以及冬前越冬基数调查,冬后越冬存活率调查的方法,全面掌握各种病虫的发生为害动态;同时,使用黑光灯诱集各种成虫,及时掌握害虫发生为害时期和世代变化情况,并了长、中、短《病虫情报》和防治方案,对比较严重的虫害进行了统防统治。今年肃州区持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为红蜘蛛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农技部门按照常规工作程序,由专业病虫测报人员做好监测与实地调查,及时指导防控,5月中下旬,在玉米红蜘蛛由地埂向田间转移的时期,组织群众对红蜘蛛常发区集中进行药剂统防统治。8月份,在红蜘蛛发生加重的情况下,区农牧局下发了秋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安排意见,对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态势和防治情况作了统一安排,要求各乡(镇)及制种公司进行全面防控,并在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较大的区域,引导、组织专业化防治,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供药、统一剂量、统一时间的措施,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联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将粮食病虫害发生为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通过以上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以及加大对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防与防控措施的实施,将全区粮食因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降为0.02万t,低于前3年因灾造成的产量损失0.11万t的平均水平,粮食病虫为害损失率为2.23%,达到了粮食病虫为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下的水平,完成了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产量损失控制指标的任务,确保了肃州区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田兴云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物论文: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正逐步被集约型农业管理方式所取代。同时,农业增长提升也由过去传统的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因此,现如今摆在我国农业发展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解决当前农作物效益、品种和质量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从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原则出发,就正确培养材料的选取、田间栽培注意事项以及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展开论述,并探讨农作物生长期的科学管理,旨在为我国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管理原则 一、农作物栽培管理原则 (一)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 现如今,导致农作物超高产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源”和“库”的比例缺乏协调一致性。相较于“源”的增长速率,“库”的增长速率相对比较低。通常“库”是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中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如果长期处于高产的有利条件,势必会造成功劳指数下降。因此,要想农作物实现超高产的目标,就要对农作物的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把握农作物光合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栽培计划。 (二)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 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在农作物种植中,也要提倡栽培环保农作物。现代化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要求种植无公害产品,这要求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适应新时期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从而让农作物的生长朝着定向种植调控的方向生长。 (三)以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作 为栽培指导现如今,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逐渐变得更加尺度化,应用的必要性也日趋加深。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目前已经在实行供种的统一化、按种植技能办事的制度。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就需要考虑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以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 二、培养材料的选择 (一)种子的选择 在农作物栽培中出现病虫害的原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种植或移栽了带菌或者带病的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在正式播种前要严格按照化学或者物理的播种原理对播种质量加以适当处理,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二)播种区的选择 首先应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进行挑选,尽可能选择不存在病虫害的植株,还可以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没有病菌的无病区进行播种,也可以选择断绝区作为播种区。而对偶然种子或者无性繁殖质料,如果仍然采取物理或者化学的办法解决携带病原物的问题是不恰当的,通常只需对无菌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进行保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轻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三)贮藏环境的选择 对于农作物而言,很多病虫害除了可以发生在作物的生长阶段外,还可以进一步蔓延到作物贮藏阶段,比如甘薯黑斑病,这类病害到了作物的贮藏时期仍具有生长活性,不仅在当年给种植农户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会使得来年病害有加重趋势。因此,要意识到作物贮藏的重要性,为作物选择合适的贮藏环境。 三、轮作 如果长期在一片土壤上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给土壤中病原物营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结果导致病害越来越严重。所以,提倡采用轮作式农作物生产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从作物生产实际出发,尽可能降低病害对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考虑轮作的时间长短,往往可以根据病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来确定,应当在不影响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病害的影响,因此往往采取较短年限的轮作方式;另一方面,要考虑选择何种轮作作物,关键在于如何避开原病原物的寄主作物,避免病害加重。 四、整地 播种前整地有利于种子尽快萌发,通过整地能够使田面更加平整,无土块,上虚下实,这样能够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使出苗整齐均匀,也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在低湿地进行播种时还要专门做畦或垄,有利于改善田间的通气性。而在风沙地区,要在土壤表层留下较大土块,这样能够降低风蚀所造成的影响。在我国北部地区进行种植时,考虑到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因素,可以通过垄作的方式来提高地温;同时,在坡耕地上进行耕作时,水土和肥料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可以采取等高耕作和与做沟垄的种植方式。 五、播种期 在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播种期往往不同。首先,播种期往往直接影响病原物数量和种类,比如早播的小麦秋苗,由于播种前期温度比较高,容易出现叶锈病菌,导致冬麦出现比较严重的叶锈病;其次,播种期往往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比如水稻如果早播就会导致烂秧;最后,播种期选择的适当与否还会影响寄主作物及作物病原物的数量。因此,有必要在选择作物播种期时权衡再三,既要避免播种期选择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尽可能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六、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作物能否正常生长。所以,要在摸清农作物实际长势后,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给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根据田间土样测试的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通过促进作物生长来降低作物发生病害的可能性。以小麦为例,通过适当增加氨态氮肥的施用量就可以达到降低小麦发生全蚀病的可能性,而如果施用硝态氮肥,则很有可能导致小麦发生全蚀病。对于水稻,通过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就可以大大降低水稻发生稻白叶枯病及稻瘟病的可能性,如果氮肥施用过少,反而会导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同时,需要注意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方法,如果基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控制不够到位,有可能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这会导致稻瘟病进一步加重。不仅如此,作物病虫害还会受到田间水分的影响,当作物水量不足时,比如小麦,就会出现田间叶斑病。同时在水分过于充足时,在田间温度的作用下,往往会使得小麦出现赤霉病,马铃薯出现晚疫病。 作者:那琳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要点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上升,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也进一步扩大,这就使得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和管理难度也不断提高。对于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其自身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往往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方案,可提高整个电力工程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1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管理 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在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管理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各施工单位在充分遵守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控制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的整个过程,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实行责任到人制度,确保管理人员能对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全面的管理工作。 1.1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管理的作用 一般而言,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设计包括线路施工的前期准备、线路施工的实际安装和线路施工的后期验收。因此,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管理工作通常是基于上述3方面开展的。虽然在不同的线路设计阶段中的管理内容有差异,但其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性,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调动积极因素,确保工程企业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其更加快速、安全地完成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工作。 1.2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过程管理 1.2.1线路设计的前期管理 对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前期进行充分的管理工作,能确保线路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1.2.1.1开展设计审查的组织工作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过程进行相关指导的技术文件。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工作进行全面、严格的组织和计划,可有效实现施工管理的目的。 1.2.1.2开展合理的设计沟通 在进行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前,要求与各个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使其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活动中来,从而帮助设计人员及时发现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设计方案能更好地为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提供依据和保障。 1.2.2线路设计的过程管理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预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点和危险源,并进一步识别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施工。同时,必须在设计图纸中详细说明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在实际施工中实现安全“双零”。 2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的要点分析 由于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因此,如何充分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是整个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的要点。 2.1杆塔基础工程的设计要点 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中的高压输电线路设计一般采用管杆或铁塔结构。然而,为了充分降低投资成本,通常使用铁塔或混合土杆作为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主要结构。与铁塔工程相比,铁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确保高压输电线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因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沉降的核心部位。因此,杆塔基础工程的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 2.1.1基础开挖和浇注设计 在进行杆塔基础的开挖设计时,必须依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地质特征和地形条件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岩石结构的整体性;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杆塔浇注的基础,并以施工现场周围的砂石作为浇注的原材料。 2.1.2基础排水和回填设计 如果基坑中的水未及时排出,则不仅会使杆塔基础的开挖难度进一步提高,还会使壁坑出现严重的坍塌和下滑现象,进而导致电力工程的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无法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因此,在进行杆塔的基础排水设计时,杆塔基础必须低于地下水位。此外,对于杆塔基础浇注工作中的土壤回填和夯实,必须充分考虑回填土的密度,使其满足回填土的夯实密度要求。2.2导线架设工程设计的要点在整个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过程中,导线架设设计是核心部分。在导线架设设计前期,设计人员必须对相应的施工设备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并制订相应的施工进程表格,确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顺序混乱的现象。 2.2.1导线的放线设计 一般而言,导线的放线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高压输电导线的质量,同时观察金属导钩与裸导线段是否存在分股的现象。因此,工程设计人员必须确保杆塔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定值。 2.2.2导线的连线设计 在电力工程的高压输电线路设计中,架空线的连接设计通常包括架空导线之间的相互连接、架空线与压接式耐张线夹之间的连接等。因此,在设计中,导线耐张线夹与跳线之间必须形成良好的连接,促使其更好地与电阻接触,从而有效避免不合格的导线进入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安装过程中。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必须对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有效设计,在确保其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振宇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10kV设计电力工程论文 一、10kV配电线路的节能设计要点 1.合理规划电网布局负荷功率一定的前提下,越小的供电半径出现越多,同hi线损程度也更低。以10kV配电线路为例,其深入至0.4kv线路负荷中心时可使0.4kv供电系统供电半径大幅缩短,线路损耗随之减少,电压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而在供电容量恒定以及网络总电阻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选择在负荷中心设置电源,分支越多则意味着损耗越低,且随着分支线平方而下降,因此单侧供电是不可取的。着眼于电网线路规划来看,3~4侧出线供电方案较为合理,既避免了单侧供电的弊端,又控制了因出线太多而增加的维修工作量。 2.变压器节能要点就输变电系统而言,变压器可谓是耗能大户,而在10kV配电系统构成中,小型以及中型变压器耗能量尤为明显,此类变压器具有较长的运行期限,且应用数量极多,所以应采取合理有效方案来降低此类设备实际能耗,以有效推进配电系统节能工作。在10kV配电线路中,要想做好节能设计工作,首先应合理选择变压器,并遵循如下内容:确定合理的变压器容量。为有效避免负载损耗以及空载损耗的增加,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变压器负荷量、变电对象负载率以及功率因数等因素,并通过科学计算来合理控制平均复合,此数值约为额定容量的50%~75%,以便于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确定合理的变压器用量。通常来说,如果一二级负荷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则应设置两个变压器。如果三级负荷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则应设置一个变压器。对于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则尽量选择容量较小的多个变压器;确定合理的变压器类型。所选变压器应尽量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以SⅡ系列变压器为例,此类变压器可予以推广使用,因其较S9系列噪声更小、耗能量更低,同时抗短路性能更强,且空载电流更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线路节能要点实践证明,在导线型号以及外部温度无差异的前提下,导线横截面积与线路损害程度之间为反比关系。换而言之,越大的横截面积则意味着线路损坏程度越低。所以电力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导线横截面积适当增大,降低线路受损故障率,以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在10kV配电线路重视节能型金具的应用,以便于增强节能效果。以并沟线夹以及防震锤为代表的铁磁类金具往往存在磁场,造成大量电能消耗,甚至会损伤导线,因此作业工具应尽量以无磁或者低磁为主,以尽量减少电能消耗,同时延长线路寿命。此外还可应用架空绝缘导线,以便于在穿过狭小通道时节省空间,同时还可降低意外停电概率。 4.无功补偿节能要点在10kV配电线路中,无功补偿方式中常用的包括如下:L倘若设计对象属于负荷稳定且具有较大容量的高频炉以及感应电动机等用电设备,并对投入运行应有的经济性做了较多强调,则应以单独就地补偿方式为佳,在相应设备旁单独装设补偿装置,最大化改善补偿效果;就补偿效果而言,就地平衡补偿方式无疑是最理想的,将并联电容器安装在0.4kv母线侧,同时进行相配套的动态调节设备以及补偿柜的安装设置工作,低压端用户在此种情况下能够结合无功负荷变化来自动投切补偿电容器,这种方式既可保持线路无功电流处于最小化,同时也避免了高压线路反送无功电能,有效功率损耗得到良好控制。将并联电容器安装在10kv母线侧,则是补偿变压器以及配电线路运行中所产生的无功损耗,其主要利用降损来增加末端线路实际电压值,由此使电能利用率得以提升。 二、结语 总的来看,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电力工程节能方式也将随之发展,我们应在设计过程中积极尝试不同节能方式,有效降低电能损耗,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王耀辉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力工程论文 一、电力工程中涉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对电力系统长期、中期的规划设计。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进行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时候,涉及到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分析预测电力工程建设现场的电力负荷指数;处理周边地区电源规划情况;分析电力负荷数据,完善电源规划机构,平衡电力与电量;选择科学的电力工程接入方案;正确计算电力工程介入方案,确保方案的准确性;深入分析计算结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方案技术的关系;主义考虑电力设计相关学科,借鉴电力学科资料。 (一)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 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准备工作,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巨大意义。电力负荷需要经过相关人员周密的计算分析,才可以给予电网规划设计获得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与信息。对中短期负荷的预测,应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近几年来经济数据,知道我国经济大概发展情况,从而对电力最大负荷的层次进行分析。另外,规划设计人才可以参考已经完成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情况,参考其电力负荷数据,对其进行分析,预测电力负荷,这种方式是我国电力负荷预测常采用的方法。预测电力负荷的方式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预测方法、专家预测和模糊理论等。我国电力工程运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析电力负荷。分析负荷增长原因,从而可以分析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 (二)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对即将建设工程供电量分析,其周围的电网建设的规划研究,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目标,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源可以分为统一的调度电源和地方性电源两种,其中统一的调度电源是指电网调度统一的大型发电站;而地方电源是具有专用的发电设备的小型的地方性的水电站或发电站,每种电源发挥着作用是不同的,另外电源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看出电力系统规划的资金使用情况,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电力电量平衡电力电量平衡 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具有制约作用的,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电力工程项目所在的供电区域、所在地区的电力与电量进行计算,平衡计算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电力电量的平衡需要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的交换情况,这样就可以将电力工程的规模与布局确定下来。根据分析预测的电力系统各水平年的最大负荷,再根据各类电源的出力情况,可以计算出电力电量的盈亏,确定电力工程系统所需要的变电设备容量、所需要的发电量。确定的电力工程系统需要的容量应该是要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 (四)接入系统方案接入系统方案 拟定的过程需要考虑电力工程的特点和电网的发展情况来确定,还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的相关意见及电网规划来进行方案的比较,使得拟定的方案时效性与实用性更强。接入系统方案要注意节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能降耗、节约用地,并运用电网新技术。同时需要提出电力工程项目各方案的规模与布局,终期近区电网结构、供电电压及运行方式等内容。 (五)电气计算电气计算 主要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网中电压分布和功率的计算。潮流计算可以计算中电网各网络原件电力损耗、电网各节点电压和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稳定计算是对电力工程西戎的各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确定电力工程系统稳定水平和稳定问题,稳定计算是以潮流计算为基础的,可以校验电力工程系统各个接入系统方案运营是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短路电流计算是验证故障短路在给定的网架中电气元件产生的不正常的电流值。短路电流计算可以校验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切断短路电流,减少短路带来的损失。无功补偿计算可以减少由于传输无功功率的各网络元件造成的电能损耗。 (六)方案比较分析比较方案 可以使得运算结果符合实际需要,确保电力系统更加可靠、安全,对方案进行横向纵向多层次的分析比较,可以形成最优化的方案,得到的方案设计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 (七)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靠的系统电气计算,选出综合条件最优的推荐接入系统方案中,确定电力工程项目的投产时间和建设规模,为电力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有效的设计依据。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规划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准备阶段应该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收集附近地区电力系统情况,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作为电网现状的基础资料,了解附近区域电网发展变化情况,将其发展规划录入数据库中,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在电力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时刻注意电力系统发展变化,收集更新数据资料库,掌握附近地区变电站、电厂和电力路线的数据资料和分布情况,收集当地负荷情况,计算各类系统电气,配合电力项目工程项目工作,不断更新完善基础数据。 三、总结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设计中要组成部分,对电力工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整个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所以,应该重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做好电力工程前期规划工作,制定科学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注重基础数据库的更新完善,逐步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促使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王雅萱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10kV配电设计电力工程论文 1电力工程中10KV配电设计中存在的浪费问题 1.1布局以及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例如:部分10kV配电站没有设置在负荷中心,使得供电范围超出合理供电半径,导致线路损耗增大,并且不能保证供电质量;或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只追求供电可靠和安全性而选用容量过大的变压器,整个线路出现冗余、迂回,在加大工程投资的同时又造成了电能损耗。 1.2线路的损耗当某一时刻出现负荷过大的情况就要求变压器的容量要增大,也就增加了变压器方面的投资与耗损,同时负荷曲线的变化波动使得电压表现为运行偏低,在同样功率的输送过程中,电压降低了,电流就要相应的增大,同样会造成电能损耗。解决的方案是通过有计划的提高电压来降损功率因数过低。配网系统需输送部分无功率,在输送恒定有功时,功率因数cosφ越小,则需要更大的在功率和负载电流,而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均与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相应的导致损耗增大。三相负荷不平衡: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在正常情况下是一个恒量,而负荷损耗则随负荷的大小而变化,且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三相负荷不平衡时,三相变压器的负荷损耗可看成三只单相变压器的负荷损耗之和,当三相负荷达到平衡时,变压器的损耗最小;当变压器处于三相负荷最大不平衡运行状态时,其损耗是处于平衡状态时耗的3倍。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将反映到高压侧,在最大不平衡时,高压线路上电能损耗增加10%以上。 1.3设备方面损耗配电变压器自身的损耗在10kV配网总损耗中约占80%。电网中运行时间较长的变压器大部分为低效率高损耗变压器,且缺陷较多.自动化水平较低,每年产生的电能浪费十分巨大。 210KV配电设计的节能措施 结合工作实际和工作经验,准确的发现配电系统中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引入先进高效的节能理念和技术方法,并结合实际将其良好的融入于10KV配电设计中,提高其运行效益,更好的服务于系统运转和社会发展。进一步落实节能工作,提高10KV配电设计的节能效果。 2.1实现线路供电可靠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提升改进线路设计统计发现,10KV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线损在整个配电系统电能损耗中比重较高,可见其有着巨大的节能空间,因此要从线路设计着手,实验证明设定相同的环境温度和电缆型号后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线损会随着导线横截面积的增大而降低,而经济效益则随之上升。应更多的运用节能型在10KV配电线路中,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建议选用低磁或者无磁工具,借助合适的架空绝缘导线,简化塔杆结构,减少线路用材,并且有助于减少停电次数,降低维护工作强度,进而实现线路供电可靠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2.2科学选用变压器变压器与配电线路在输变电系统中一样都是能耗的主要消耗者,尤其是10KV配电系统中的小型和中型变压器,降低其实际消耗,从而来表现出节能效果。具体的措施是在10KV配电节能设计中选用变压器时,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合理确定数量,合理确定类型,即尽量选用节能效果好的变压器,合理确定容量,即为避免增大空载损耗或负载损耗,应该对备选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负荷量及其对象的负载率进行科学计算,使其效率得到进而充分发挥;另外还要合理确定组别连接。要科学决定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应确保低压线路供电半径500米的前提下,将其置于或靠近负荷中心,或最大负荷点,使电网呈网状结构,线路向四周辐射,来保证电能损失最小,尽量避免采用链状或树状结构。同时,地理位置要安全可靠,便于维护检修。 2.3利用无功补偿方式合适的无功补偿技术在10KV配电节能设计中对谐波影响和污染具有有效抑制作用,降低无功流动下的有功损耗,相对的来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和电能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无功补偿是实现配电网节能降损的关键手法。对于10KV配电节能设计而言,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包括:如果设计对象为容量较大、负荷相对稳定的用电设备,适宜采取单独就地补偿,但最为理想的是就地平衡补偿方式,这种补偿方式能够使位于低压端的用户根据变化的无功负荷对补偿电容器进行自动投切,而且其既无需为高压线路进行无功电能的反送,又可以将线路无功电流保持到最小,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有功功率损耗,另外在10KV母线侧安装并联电容器来对其配电线路和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无功损耗进行补偿,提高线路末端的实际电压,进而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2.4针对三相失衡现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分相电容补偿技术,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无功补偿技术节能效果较为理想,在选择无功补偿方式的时候要对其变压器容量、功率因数以及负荷性质等进行综合计算,以此选择最佳补偿容量,彰显理想补偿效果。以免因欠补偿或过补偿的出现危害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3结语 10KV的配电系统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活中其存在着很多造成电能损耗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10KV配电设计中的不足和缺陷,反复核算与测试后获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和最优的设计方案采取节能措施,减少电能的损耗。开展电网经济运行又是从实际出发的节电技术。降损节能不但可以减少用户电费支出,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挖掘配电设备供电潜力,而且对国家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资源优化配置有很大帮助。我们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认真落实,有效地搞好配电网降损节能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徐慧芳单位:国网山东邹城市供电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设计阶段控制电力工程论文 1.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建设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生产阶段。在各个阶段的造价费用均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费用,但不同阶段的影响力却不同。有数据说明,在设计阶段的造价费用对整个工程的造价的影响的可能性有75%-95%,在施工阶段的造价费用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影响的可能性有25%-35%,而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费用对整个工程造价影响的可能性却只有5%-25%。此外国内外的相关专家指出,设计阶段的费用虽只占据了整个工程费用的1%,但是这是在决策正确的基础之上的,它对应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3/4,。因此,工程的设计阶段是整个电力工程建造的核心环节,是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键阶段,阶级阶段的造价必将会成为整个工程造价中节约投资费用的关键。 2.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影响因素 据研究表明,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造价的因素主要表现初步设计阶段和设计工作的质量、深度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明确整个电力工程的规模和结构,从而明确整个工程的投资限额,并且利用施工图预算明确的计算出工程造价,它不但影响到一次性投资的限额,而且有可能影响到未来整个工程的生产过程的费用;后者会影响工程的一次性投资的金额与工程生产运行的费用。 3.设计阶段常见的问题 3.1业主忽视设计现在,有一大部分的电力投资部门特别重视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通过对施工设备、材料和施工过程进行招标来将投资进行量化,这样的效果更为明显,却往往忽略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不采用招标的形式,部分电力资源部门在工程的设计阶段采用招标的形式,但由于由于我国的电力工程设计市场并没有公平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实行市场制度化,同时还缺少了正规合理的考核指标,使得在招标过程中无法进行综合评定,使得招标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3.2缺乏优化设计的动力一般情况下,业主并不能自主选择设计单位,这就造成了业主只能够在一家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中选择,无法进行方案的优选。目前的设计市场上,往往依据的是关系,这就使得设计市场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使得设计单位的工作重心偏离。设计单位只要设计出没有大问题的方案就可以了,对于方案是否优秀,造价是否过高并不重视,因此优化设计方案更是无从说起。同时,目前的设计的收费标准是按照面积、造价的比例来收取的,基本上与节约投资和方案的好坏没有关系。这就导致了设计公司所提出的方案对经济分析的不认真,而是为了提高标准或者为了保险而加大安全系数,这就使得投资过度浪费。 3.3设计缺乏质量和深度设计的质量和深度是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的质量是由设计单位来监督和负责的,从而缺乏外部的监管。而业主也由于缺乏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通常情况下就是看图分析,而缺乏了预先控制,这样就造成了设计的造价增高。此外,如果设计的功能不合理的话,也会造成设计的投资费用浪费。 3.4设计的监管工作不完善目前,我们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只存在于施工过程中,所以从监管的力度、质量、水平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提高。据研究表明,因为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工程事故在工程总事故中约占2/5。由此可以表明,为了确保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建筑质量,我们应该对设计阶段也进行监管工作,这样能够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4.设计阶段的管理方法 4.1实行设计招标制度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采用招标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设计单位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还能够促进设计人员进行创新设计,从而设计出更实用、美观和经济的方案。推行设计招标制度就是在众多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秀的,这样可以起到促进竞争、降低投资、提高设计质量的目的。而业主就可以依法对设计进行招标,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选择最为理想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设计的投资。 4.2实行合同制业主可以和设计单位签订一份非常严格的合同,并且双方还要签订一份施工图供图的协议。这样,业主就可以依据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来对设计单位进行监督与奖罚,从而来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控制设计的造价。 4.3推行主动参与机制如果业主拥有专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时,就要他们参与到对工程的投资预算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和控制。但如果业主并没有这样的人才,业主可以委托给专业的监管单位来对设计进行监管,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设计的质量,还能够实现合理配置工程的价值与功能,降低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变更。 4.4提高设计阶段的监管力度业主不仅要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管,也要提高对设计阶段的监管力度,这样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在设计阶段进行监管能够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这样就能够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能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其次,业主要定期来审查设计的成果,并且依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最后,比较所选材料和设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样,在设计阶段实行监管能够有效的帮助业主指定工程的投资规划,并且能够配合设计单位将投资优化,在确保工程的质量的同时,节约设计造价。 4.5实行奖励机制对于设计工作人员实行奖励机制,可以物质或精神奖励那些在优化设计上具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奖励是对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余工作人员,使得优化设计成为规范。 4.6提高设计人员素质电力主管部门要提高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以防止出现越级、无证设计和挂靠现象,并且要对于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格考察,从而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设计的质量管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控制设计阶段的投资造价对于控制整个工程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若要合理的控制设计造价,不仅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科学的分析方法,而且需要一批专业的设计人才,将控制造价渗入到设计的各个步骤,从而来控制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阶段的造价。 作者:陈波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工程测量的应用 1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1)配合电力工程线路设计人员,增加线路路径选择的选项、加大跨越位置,开展定线测绘、对平断面图进行测绘以及测绘拥挤地段的平面图。此外,还对杆塔定位进行的量,将图纸上已经确定的塔位放样到实地上面,指导塔位的施工。 (2)配合发电站、变电站的工程设计人员,参加厂址选择的勘探;参与灰场、供水管线和灰管线和水源地的实地勘察;对各种大比例的地形图或者是纵断面图进行测量,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测量资料。 (3)和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人员密切配合,参与站址选择的现场勘察;对变电站站址的地形进行测量;提高测量所需的国家统一的坐标和高程。 (4)和水文、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密切协作,进行统一作业,测定洪水位的最高高程和钻孔的放样。向电力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勘探任务书》。《勘探任务书》是测量人员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的主要内容有工程的名称、工程的编号、设计阶段的划分、工程测量的范围和计划工作量等等。此外,还对电力工程的工程期限提出了要求,要求工程力争做到合理规划,以给测量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更好地完成各项测量工作,更好地为工程设计服务。 2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工程测量在送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送电线路的工程设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①初步设计阶段; ②施工图设计阶段。因此,工程测量也需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2.1.1工程测量在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析 在送电线路设计的初步阶段,工程的量的主要任务有参与现场勘察和送电线路的选择、开展大跨越段的定线测量和平断面图的测量;开展拥挤地段的平面图测量;开展重要交叉跨越的实际测量;参与对弱电线路的调查工作,绘制弱电线路路线图等等。其中,大跨越段指的是属于某条高压线路中的一段,或者是单独的一项工程。大跨越段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资金,其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对送电线路的走向和路径方案的确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阶段广泛开展外业工作,确保送电线路方案的顺利确定,避免返工。此外,在开展大跨越段的测量时,应该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定线,测量方法应该使用混凝土浇灌,以便可以长期保存。拥挤路段指的是建筑物聚集地段或者是各种线路比较集中的地段,在这些地段,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难度比较大,工程的投资额叶比较大,其对路径选择也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测量时,应该绘制较大比例的平面图,以便可以在平面图上选择最优的路径,从而可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而且技术上也可以达到应有的要求。 2.1.2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应用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测量主要有两个工作内容,一个是终勘,一个是定位。终勘也就是开展全线的实地定线,并对平断面图进行德惠。而定位工作则是把设计图纸上已经设计好了的塔位放样到实地上去,以指导工程施工。其中,定线工作应按照“分中法”的技术标准来开展。测量仪器对中整平之后,首先要照准后视方向上的测量目标,然后翻转望远镜确定首个前视点,接着把水平转动仪转动180°,以照准后视目标,再次翻转望远镜,从而确定第二个前视点。把前两个前视点连起来并按直线方向延伸,就可以确定前方的直线方向桩。对于桩位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其必须照顾到测量仪器的便利,确保其展望良好、容易寻找,且能够长期保存等等。平断面的测量主要是为了绘制平断面图,其测量内容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桩间距和高差;中线纵断面;带状平面图;转角测量;边线危险点或者是边线断面的测量;风偏危险点或者是横断面的测量。 2.2工程测量在发电站和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发电工程的设计总共分为四个阶段: ①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②可行性研究阶段; ③初步设计阶段; ④设计阶段。毫无疑问,在不同的阶段,工程测量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是参与厂址的选择,协助工程设计人员搜集1:50000的地形图。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搜集更大比例的地形图,其范围会进步一扩大,包括厂区、生活区以及灰场、水源地、铁路线等等。地形测量中的比例尺可以非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控制测量的比例尺,一部分是地形图绘制的比例尺。控制测量最主要的任务是测量出一定的控制点,计算出他们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施工放样和地形图绘测的依据。这类控制点对精度的要求特别高。标点工程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初步设计阶段; ②设计图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集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测量内容包括参加所址的勘察和选择等等。 2.3工程测量在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和变电工程设计相仿,在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中,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也集中的初步设计阶段,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站址的实地勘探和选择,测绘处1:200的站址地形图以及确定微波塔中心的平面直角坐标和地理坐标。为了更加经济合理地确定微波塔的高度和天线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需要在1:50000的地形图上图解数据,而且还要绘制纵向剖面图。此外,还要考虑到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2.4电力工程测量中新技术仪器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测量中,使用的是经纬仪和标尺花杆等,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且测量的精度非常低,工作效率也很低。近年来,电力工程测量的各种新技术和新仪器大量涌出,不断被应用到电力工程测量领域,使电力工程测量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红外测距仪可以之间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精度能够达到毫米,其是利用了红外线的波长原理,从而有效克服了使用卷尺的量的不少难题,极大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和测量工作的效率。而电子计算器和可编程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则减轻了工程测量人员的脑力劳动,使得野外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成为了可能,提高了野外测量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另外,还有许多电力工程测量新技术和新仪器,它们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测量工作水平。 3结语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电力工程测量仪器设备、测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和新仪器的使用,使得电力工程测量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当前,我国的各个电力设计院已普遍采用了电磁波测距仪、袖珍计算机和便携式微机等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使得野外测量数据可自动采集并自动进行贮存和处理,大大减轻了野外测量作业的工作量。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系统分析了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在送电线路设计、变电工程设计和送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希望本文有助于提高电力工程设计的水平。 作者:李邱林单位: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的高压输电线路设计 摘要:本文将针对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设计标准,合理的分析线路设计的思路,明确中期施工过程,后期维护方案败标准,尝试有效的高压输电设计施工质量管理,促进电力传输措施水平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 1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前需要进行的合理 勘测过程输电线路的设计是一项重点工作,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标准,直接关系到电力传输的功能水平。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准确的加强输电线路的设计管理效果,在设计前,进行合理的勘查,了解实际情况,明确地质标准,周围环境,地上及地下的建筑物等,有效的提升电网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合理性,确保输配电设计的勘查工作正常进行。按照实际的标准设计情况,准确的分析测绘标准,明确线路测量的要点,对各个角度、各个搭架的过程,距离、高度进行详细的测量分析,确定测量的精准度,明确实际测量数据的合理性。按照实际测绘的过程,对测绘人员进行严格的流程标准化分析,确定输电线路的区域划分标准,准确的分析输电线路的设计路径,确定设计的方案优化性,以合理的形式,确定设计勘查的位置,确保输电线路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 2输电线路设计的整体要素分析 2.1高压输电防雷的设计过程 安装有效的避雷针,制定合理的防雷电流引流方式,通过安全的引入方法,确保输电线路不接触到雷击点。按照有效的保护设备或建筑物的方法,对雷电流进行避雷准备。采用避雷线,按照有效的水平悬挂方式进行导线分布,明确实际雷电引流导体、接地装置的组成标准。按照高压输电设备的配套方式,尽可能多的架设有效的输电线路设备,防止周边建筑物遭受到雷电的影响。 2.2建立有效的导线选择设计标准 按照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位置,准确的分析输电线路的影响程度,对降雨、冰雹、风暴等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明确外界气温对其周围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明确实际工业化学气体排放的过程,确定输电线路的实际影响标准。通过合理的设计,明确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考虑因素,对线路的材质、基础结构选择进行有效的分析。 2.3高压输配电线路的实际路径分配标准 以科学有效的输配电高压线路进行设置,明确有效降低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标准和成本,确保输电线路的有效正常运作。通过分析实际输电线路的标准结构,准确的进行前期的勘测分析,确定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拟定有效的路线,分配有效的综合评价标准,确定辅助角和地形施工标准,明确有效的施工方案,尽可能的开工至房屋的项目开发和建设,从而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整体路线的经济性、安全性、施工方便性和可靠性。 2.4明确杆塔搭建设计的位置 杆塔搭建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组成结构和部分,确保杆塔施工的工期、线路输送的时间范围,确保实际有效运输的可行性。杆塔基础设计、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质量水平。按照有效的杆塔设计标准,明确设计现场标准的考察方式,充分掌握各类历史资料内容,全面的进行地理环境和地质情况的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减少杆塔施工建设的各类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保证杆塔技术设计和施工管理质量水平。 2.5高压输配电设计过程中需要防污损的标准 高压输电线路的防污损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无损的类型,目标电压绝缘情况进行合理的发内心,充分了解高压输电线路的配置方式和标准,逐步降低无损对高压线路的影响情况。按照有效的选择方式,确定高压输电线路的绝缘距离,结构标准等,充分配置高压输电线路的污损情况,确定类型,规律,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对无法实现的无损问题进行处理,采用有效的物理测量方式,提升化学分析效果,保证污损处理效果的合理性。 3输电线路设计相关技术问题的处理对策方案 3.1优化铁塔基础性施工标准过程 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实际铁塔搭建的设计标准。在铁塔建设前,需要做好有效的计算工作,明确实际相关的载荷量,明确实际结构标准。按照有效的设计优化方式,不断提升输电线路对整体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过程,充分了解相关基础施工的方案,明确铁塔具体受力情况,确保地基符合实际的载荷能力,有效的设置轴心受压,轴心拉力等问题。 3.2单双回路的有效搭配过程和相关问题 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铺设线路的项目开发,确保项目的出线效果,可以采取双回路的终端塔设计方式,按照有效的区域、地段进行架设,采用有效的方式,确保电力系统持续性的电源供给,明确实际电源故障问题,分析停电的原因。按照有效的后备供电作用,确保用户的供电效果。 3.3杆塔接地电阻的降低处理过程 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接地电阻问题,需要通过深埋、横向延展的方式,确定电阻的降低标准。如果土体结构的电阻率较低,可以采用竖井、深埋方式接地保护。横向延展接地的施工成本较低,可以有效的抑制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运用其方法,可以提神杆塔所具备的有效水平假设条件和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工程中药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设计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通过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不断提升输电线路工程的具体实施标准,明确设计的科学勘测过程,确定具体防雷基础方案,明确防污损的情况,重视线路的施工技术研究,确保高压输电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丽佳 单位:汤原县农村电气化局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规划设计解析 摘要:电力规划设计是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中心环节,对电力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及安排,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文章首先阐述了电力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之后总结了电力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最后结合当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电力规划设计主要环节中如何开展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规划设计;电力系统;电力负荷;电力电量平衡 长久以来,我国对于全国各地电力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电力工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同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学习都息息相关。对于电力能源,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要求通常是较高的,尤其是近些年,社会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迁,社会总体的用电数量正在急剧上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增。这就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对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统一开展,才能有效保障电力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建设。下文对此做一定阐述。 1电力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要在电力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开展工作,必须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基本原则。总的来说,相应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针对大型的电力系统来进行规划及设计,则设计过程必须要顾全大局,从大方向上进行把握,严格按照当前电力系统当中对于规划设计工作所规定的周期性设计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第二,在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且这是首要的条件,如果缺乏安全性的保障,那么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后续的工作就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第三,对于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成本控制的问题,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考虑,保证最终能够得到适合该工程项目的最佳设计方案。 2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规划设计的主要环节 2.1电力负荷 在电力施工各环节正式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都应当对施工场所及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对于施工项目当前的电力负荷状况要进行全面的把握,之后才能得出更加详细的数据,这就是开展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的前提。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针对近几年中短期的电力负荷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及分析,应当根据国家经济水平来开展该项工作,设计人员在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国家对于电力工程的整体规划来对该项目中的最大负荷进行设计。此外,为了保证电力工程中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相关人员必须对之前的电力工程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对电网运行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运用到设计工作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当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这样才能让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障。在当前的工程当中能够采取多种办法来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包括模糊理论、专家系统等,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完善电力负荷的预测及设计工作。 2.2电源规划设计 电源电力规划往往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中占据重要的部分,为了更好地确认电力工程是否可建,可以对拟建电力工程其周围的电网的电源电力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电力系统当中电源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地方电源和同调电源。地方电源指的是在一些企业当中自己使用的发电机组或是中小型水电站等;同调电源则包括了所有的大型发电厂,大型发电厂对电网进行统一的调度,但是由于水利发电厂的水文期具有差异性,每种电源存在的电力状况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许多新建的电源机组在规划过程中会投入使用,会出现一些同往常不一样的情况,因此在电力设计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电源机组的特性对电源电力进行统计及综合分析,明确了电源的处理情况,才能够有效保障后期的其他设计工作环节能够顺利开展。 2.3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兼顾自身存在的约束条件,实际开展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带来的影响和限制,在电力规划设计过程中,电力电量的平衡是重要的约束条件之一。在通常的情况下,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对电源的处理情况以及电力负荷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预测,之后再开展地区或区域的电离平衡计算工作,以计算的结果作为依据来确定工程规模。另外,对于工程的整体空间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及布局,在这一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电力负荷预测所得出的结果来对每个水平系统配置的最大负荷进行计算,相关人员则应当根据计算结果来进一步精确的出电力电量盈亏情况。 2.4系统接入规划设计 电力规划设计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工作时,必须充分发挥工程施工现场所具备的电力网络资源,对电网的发展规划以及电源的负荷等情况都应当在工程作用当中进行详细阐述,并严格遵照我国电网规划当中的相关规定,保证对于相关部门的审批意见以及建议进行最大程度采纳,根据这些意见以及建议来认真完成多项系统接入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相关人员在对系统接入的方案及情况进行阐述及说明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全局的考虑,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加强对新的节能技术的应用。 2.5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工作是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可以通过潮流计算、短路计算以及无功补偿及稳定计算几个部门开展该项工作。其中,通过潮流计算的方式能够得出电力系统当中的各个网络元件所具备的电力损耗以及电网当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及电力潮流分布等情况,这一方法的开展能够实现对各个接入的系统的合理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分析。通过短路计算的方式则能够保证明确熔体的额定电流以及整定值,这样能够在故障的情况下较为方便且迅速地切断短路的电流,尽量地减少电网造成的损失。通过稳定计算的方式则需要进行电压稳定、频率稳定以及系统暂态稳定几个方面的计算,设计人员计算出具体的数值,通过分析计算结果能够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相应的稳定策略。通过补偿计算则能够为电力网络当中感性负荷提供一种无功功率,进而为网络元件提供一种补偿机制,以降低网络元件产生的电能损耗。 2.6方案的比较 接入方案规划设计完成之后,应当对所产生的多种项目接入的方案进行一定的比较,通常根据对各类电气类型进行计算所得到的计算结果来开展,从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发展适应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综合评价,对于不同的方案都应当对其运行以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进行分析总结,从最终的总结结果来选择最优的接入方案。可见在电力网络当中基础的数据对于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是由于电网数据是电气计算开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整体的电力系统都在朝着大的方向发展,例如高压电、大规模的机组以及远距离的电力传输等。因此,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要跟随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并提高电力规划设计工作。 3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相关建议 要不断完善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开展的准备阶段,必须充分完善准备工作,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拟建电力系统的基本请款及运行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及分析,并充分了解较大范围当中具体的发展情况及相应的特点,对于所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现有电网系统当中的系统资料来存入数据库当中。另外,对于最近的电网规划相关报告以及规定政策等都应当进行全面的把握,对于附近区域的电网发展趋势以及同之前的电网存在的差异都应当清楚了解并将其录入数据库当中,此乃过程完整的基础数据网络;第二,在实际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则是如何高效率地开展工作。设计者应当对电力系统近况及变化详细了解,对于其他地区的电力负荷情况以及特点等同样应当进行数据信息的搜集及研究分析,将电网当中的各类变电站、电路等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相关资料数据都进行详细掌握,才能在实际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具有充足的信心和把握。在新的项目开展时,则应当对工作进度进行实时的了解,对当地的电力负荷情况及时了解并更新,保证设计规划工作的合理性、有效性。 4结语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当前电力工程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发展已经在朝着较大规模的方向迈进,众多较大规模的电力工程的发展都对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规划及设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等有了更高要求。上文对电力工程中电力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从电气计算、项目比较、电力负荷、电源以及电力电量平衡等主要环节进行了分析总结。只有不断完善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才能保障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最终的工作质量。 作者:魏红艳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西供电分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 【文章摘要】电力系统规划是电力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密切联系。为更好的满足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基本要求,本文就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 电力工程在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建设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电力行业的综合发展以及实际经济效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力行业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形势,为更好的推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加大力度探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对于整个电力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包含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中期电力系统发展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能够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研究可知,单项电力工程设计中所涉及的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下进行具体化分析:一是工程所在区域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应当充分做好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相关工作,准确把握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顺利开展奠定可靠的基础。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设计中所开展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大多为10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切实提高电力工程所在区域电力负荷预测及分析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中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工作的开展,是基于多年来电力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电力工程建设规划进行有机融合,对中短期电力工程的最大电力负荷加以科学化分析,确保中短期电力工程最大负荷的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切实提高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且稳定的供电服务。二是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电源规划是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保证电源规划的合理性,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应当积极总结历年来电力工程设计经验,统计分析电源规划及出力的实际情况,从而推进电力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电力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显示,电力电源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是统调电源,指的是统一归电网调度的大型发电厂;二是地方电源,主要包括小型水电站以及企业自备发电机组等。在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电力电源实际出力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电力电源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建电源机组在电力规划期间的具体投产,对电源出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各项工作的高效进行提供可靠的数据参数。三是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中,保证电力电量平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进行有效约束,从而切实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应当全面衡量电力工程中电力负荷以及出力情况,并加以全面分析,保证电力电量平衡相关计算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电力电量平衡结果对电力工程进行布局,明确其具体规模,从而切实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四是优化接入系统方案。为保证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开展电力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电力负荷分布情况以及代女王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加以综合分析,充分认知到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电力工程设计与建设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依照电网规划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明确电力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坚持远近结合以及节能降耗等基本原则,对电网新技术进行优化利用,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证电力工程方案布局的协调性和规模的合理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电力服务。五是提高电气计算的准确性。就电力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其中的一项关键内容,而电气计算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工程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电气计算主要包含短路计算、稳定计算以及无功补偿计算等多项内容。所谓短路计算,是指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对给定网架中的不正常电流值进行验算,此种不正常电流值的产生与电力系统故障短路存在一定联系,并且不正常状态主要体现于电器元件上。科学合理的短路电流计算,能够促进电气设备选型等相关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有效性。所谓潮流计算,主要是指基于电力网络中功率和电压分布相关计算来确定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对不同元件的运行状态进行严格检查,以确保其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相关标准,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顺利实现奠定可靠的基础,并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所谓无功补偿计算,是指通过为电力网络中的感性负荷提供无功功率的方式,减少无功功率传输过程中对网络元件所造成的电能损耗,确保电能资源的实际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无功补偿计算过程中,在明确无功补偿装置容量的基础上,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校核电压波动,并对无功平衡进行准确分析和计算,从而保证电气计算的精准程度满足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 2.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经验 在开展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前,应收集近区电力系统现状相关资料,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系统资料。收集现有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资料,并开列成表录入数据库,形成电网现状网架的基础数据。针对新项目工程,展开对当地负荷情况的收集工作,及时更新当地及周边电力系统的资料。之后,进行各类系统电气计算,配合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电力技术逐渐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电力系统向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的发展。在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一项重要内容,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严格依照相关设计原则和具体标准,准确把握电力系统设计的实际要求,总结以往设计经验开展设计工作,切实保证电力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电力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作者:马晓蕾 王祺睿 单位:国家电网哈尔滨分公司黑龙江瑞腾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的应用 摘要:电能作为是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其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化的规划有利于电力工程质量的提升及满足人们的正常用电。因此,本文则主要就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应用做详细分析,以期借此能够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的电力实业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工程;应用 前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故此在用电需求上也得到了增加。为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对电力资源最大化的得到节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对整个电力工程的运行效率都会产生影响。故此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及方法分析 1.1电力系统规划的内涵分析 现阶段我国对电力的需求及质量都有着要求上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人们正常用电的基础,所以对电力系统的科学规划就显得比较重要。而电力系统主要就是通过配电以及输、发电等环节所组成的电能生产及消费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将一次性能源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形式,在输电的支持下将电能供应给用户,所以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就是结合某地区内人口、经济和工业发展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对电力的负荷加以预测,同时对各分区进行电力电量的平衡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盈缺情况加以预测。然后论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对相关的设备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实施。 1.2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分析 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的,任何设计规划不能一次性就设计出最佳的方案,是在不断的完善改进过程中进行的。故此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也如此,要能够将前期的工作基础做好,将电力负荷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搜集,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效果以最佳形式呈现出来。 2.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规划注意事项及应用分析 2.1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规划注意事项分析 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规划正不断的扩大规模和完善,其中的系统电压在不断提高,以及电源的容量也得到了全面上升,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就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在规划设计的初级阶段要能够将准备工作完善做好,对数据的收集以及数据库的建立等,都要能够加强力度,这些也会之后的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对相关的基础性数据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工作,同时也是整个系统规划设计的导向,这就需要在这一方面的网络基础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并要形成规划的相关报告,如此才能够设计的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2.2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针对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系统规划设计可将其分为长期与中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类型,具体的规划设计当中,主要有近区电网电源规划情况和出力分析,以及工程所在区域电力负荷预测及特性分析等。在电力负荷预测及分析层面,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以及分析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电力工程的设计主要进行十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也就是围绕着国民经济运行及发展所进行的。非负荷进行预测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其中的专家系统和模糊理论等新的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关键。另外从电源的规划层面来看,这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电源规划进行统计以及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电源的类型主要有地方电源及统调电源两种,所谓的统调电源主要是大型的发电厂对电网调度的统一所使用的电源,而地方电源则是一些比较小型的水电站。具体的规划过程中,新建电源机组会出现逐年投产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再者就是电力的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当中的约束条件,这就需要结合前面的负荷预测及电源出力的情况进一步的对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电力电量平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也要进行充分考虑。为能够说明电力系统当中项目工程的地位及作用,要按照工程所在地网络特点及负荷分布等情况,在经了政府部门的审批之后接入系统就能够被提出,同时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的内容也要得到充分考虑。还有就是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电气计算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含着几个重要层面的内容,也就是稳定计算机潮流计算和务工补偿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然后通过各种电气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项目接入方案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对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择取最佳方案。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过程中的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在大网地区基本情况和特点加以了解,对现有的统调电源及线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将其作为电力电网现状设计的基础数据,接着就行调度。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发电动力装置的转化,再进行输电及变电和配电等程序。对电力系统的细节进行设置,保证输电稳定性,在规划的重点上要得到重视,主要就是规划周期,规划设计成本,安全这几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规划设计的成本方面对电力系统规划时,对元件以及电缆和设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过程的规划设计就需要对电力系统功能方面都要达到相关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投入实现最小化。电力网络的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着比较重要而对意义,所以要不断的更新及完善基础数据,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电力工程设计的科学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作用及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也将对电力工程的设计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的电网电压及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也需要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布局。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设计规划,注重人才的培养,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如此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电力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水平。 作者:谷卓木 单位:国家电网哈尔滨分公司黑龙江瑞腾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管理手段与节能设计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科学技术水平也日渐提升,迈着大步跨在时代的前端,对于电量和电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各国的主题。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日渐广泛,如果不节制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基本保障。“节能减排”成了新时代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对电力工程管理手段与节能设计探讨,以求保证电力系统健康、稳定的运转。 一.电力工程自身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使发电设备、使用电的过程和运输配送电等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己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几点关于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自身的管理方法。 (1)全面协调各个阶段,切实加强安全管制工作利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安全问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近年来,电力工程这一应用程序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取得进步,如何能够有效的促进电能质量的提升,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一项问题。在电力系统中,形成有效的控制系统,重视安全问题,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和控制。负责项目管理的有关人员要成立相应的负责安全的小组,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责任,确保供电电能质量以及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以安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查自动检测和调控生产过程,设置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个人责任感的培养,做好安全的维护工作。 (2)增进质量监督工作众所周知,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转主要是以电气自动化的运行为基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对象是整体质量很高的电厂、自动运输网络信息等。一个小部件松动或者开关的失效都会产生很大经济损失和利益的流失,增进质量监督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管理可行的制度,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做好相关的准备和规划,实现信息的传输。采取对应的施工方法,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从电力工程方面提高施工质量,从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使其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对自动调度系统的生产,材料的严格筛选,规划好计划,使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大幅提升。增强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定期组织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考试。 (3)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想要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工程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个人企业而言,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重要的就是既要追求质量的基础上,即及时更新电力技术和设备,又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只有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系统,才能适应不定期抽查或者检查。与此同时,应用范围的日渐广泛也有效的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管理人员,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有效管理。依据实际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效率。在设备权限方方面,从思想上加强节能环保的意识,通过总线控制,更好地辅助成本管理的工作。 二、电力工程的节能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是一项高科技技术,也是一项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随着应用范围的日渐扩大,其自身的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主要体现在要求电力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安全、优秀的原则,避免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模糊化,对电力工程进行节能设计。适应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环境,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法规。 (1)电压合理调整运用为了电力工程技术和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借助对分接头可以调整电压,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的目的。通过投切电力电容器于的母线,降低成本价,也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保障。实现对输入的电压的值进行自动跟踪,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调节电压。适应电力工程不断发展的状况,防止人为因素对它的影响。根据原有的系统进行设计管理,对电价的管理形成一种动态的机制。增加相应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在工程开展前期应有备案,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远程操作的开关。建立合理化、科学化的补偿机制,优先考虑使用变压保护和综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使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公平的配置。以工作为中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促进电气自动化作用的充分发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无功补偿的开展与平衡三相负荷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三相负荷情况分布不均衡导致的漏电现象时常发生,如果使用监控系统必须要及时反馈,并且需要在系统设计图纸中详细说明。安装配电变压器来保护微弱的电流,保证设备连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在一些设备实际运行的时候,使用可以实现远程开闸和合闸的按照各自功率的大小进行消耗的智能开关。相对减少感性负荷的供应,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远程操作的功能得以实现,既可以节约成本、保护设备还可以增加变压器的容量。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控制无用功率,通过计算机运行来实现状态监控的开关,将继电保护装置引入到监控系统中,对及时控制电力,无功的补给与节能有着重要作用。 三、电力工程节能设计管理措施 节能管理措施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其技术随着时间科技的上升在不断创新,电气自动化与计算机紧密相连,节能将会越来越被推崇。通过计算机的运行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有效维护,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在进行设备的维护时,只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便可以完成。采取正确的节能方法,按照要求输入相应的维护信息和数据,对提升技术的水平、技术含量的改进也是有进步意义的。利用电气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建立健全合理可实施的节能管理制度,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监控,以此促进变电站工作效率的提升,使能源的真正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让节能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作者:刘文范 杨红 单位:沈阳电业局电气安装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节能理念在电力工程配电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而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除了加大探索新能源的力度以外,电力企业也应该从配电设计入手,研究出可以运用并且高效节能的措施,以便降低对电力能源的损耗,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 1节能理念运用到 10kV配电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我国现行的电力企业输电系统来看,连接广大电力用户的输电线路系统都是10kV的输变电线路,因而10kV的配电线路才是配电系统最主要的部分。但就目前我国10kV的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10kV的配电线路存在覆盖面较广、输变电线路较长的特点,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导致我国10kV配电线路存在消耗电力能源和电力能源利用率比较低的现象,与当前我国号召的节约电力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相反。所以,为了缓解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紧张情况,并实现节约能源型社会,将节能理念运用在10kV配电设计中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如果电力企业能够将节能理念长期坚持并赋予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能够大量的节约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也能够是电力能源供应的紧张局势得到一定的改善,并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和持续性发展。 210kV配电设计中的措施 2.1配电线路合理化设置 2.1.1缩短线路供电的半径就目前我国10kV的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10kV的配电线路存在覆盖面较广、输变电线路较长的特点,而供电半径的长短直接影响供电电网的输送功率、线路的损耗程度和供电的质量,因此,如果能够将10kV配电线路深入到0.4kV供电系统的核心,缩短0.4kV配电线路的半径距离,就能使供电的质量得以提高。所以,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10kV配电线路工程时,在不影响用户正常用电的情况下,将单独的变电所位置尽可能安排的距负荷中心近一些,并且利用负荷中心的负荷电能、功率和指示图确定类似位置。另外,在将电源设置靠近负荷中心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在保持供电容量不变和配电网电阻接近的状况下,增加一些分支线路,以达到降低能源损耗的目的。 2.1.2选用大截面导线计算功率损耗的公式是:P=3I2R×10-3而如果将换线前的电阻设为R1,换线后的电阻设为R2,降低的功率损耗百分比的计算公式就是:P%=P1-P2/P1×100%=3I2(R1-R2)×10-3/3I2R1×10-3×100%=(1-R2/R1)×100%在假设情况下,如果每kW的电力价格是a元,截断相邻电缆每米的价格差是b元,在增大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后,电费的差距额M与增加的资金额度N的计算公式是:M=Wx×a,N=b×L其中,Wx是电力能源下降的数值,L是导线的长度。因此将10kV配电线路的导线更换为大截面的导线,不但能够降低线路的电阻,达到满足供电需求的目的,又能够保证输送电能的负荷量没有变化,实现节约电力能源的目的。 2.1.3使用架空绝缘导线的方式在配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架空导线的方式,以达到使配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和降低线路发生短路现象的目的。而且,采用架空绝缘导线的方式能够减少大面积停电的几率,不会对用电用户带来不便的影响,并且能够减少线路的维护维修工作,不会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对配电线路造成损坏,增大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另外,采用架空绝缘导线的方法能够缩小线路占用的空间,使导线线路施工时即使遇到比较狭窄的通道的情况,也能顺利进行施工。再加上绝缘导线必裸导线多了一层绝缘保护层的关系,使绝缘导线不会轻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够有效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达到降低电力能源损耗的目的。 2.2使用合理的配电变压器 ①使用节能配电变压器。变压器的电力能源损耗是占据10kV配电线路电力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变压器,使用的几率比较高,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如果能改善这些小型变压器的使用情况,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达到节约电力能源的目的。过去的电力供电企业基本上都使用的是S9型号的变压器,而现在通过S11型号节能变压器的被发明,已经取代了传统的S9型号的变压器。通过对两种变压器损耗低电力能源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S11型号的节能变压器在电力能源的损耗程度上比S9型号的变压器低,而且S11型号的节能变压器在空载损耗的百分比上比S9型号的变压器减少了30%,并且S11型号的节能变压器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噪音也比较低,降低了对附近居民的噪音影响。另外,节能变压器也不宜发生短路的状况,为居民正常用电提供了保证。②选择适合的变压器组别。10kV的配电线路所使用的是变压器组别通常是Y,yn0和D,yn11两种组别方式,但是D,yn11这项变压器组别方式比另一种组别方式具有一定的节约电力能源的优点。具体表现为:D,yn11这项变压器组别方式在电能的负载损耗量和空载损耗量上都比同等容量的另一种组别方式低,而且还具有减少高次谐波电流的优点,另外D,yn11在连接上的耐阻能力比较强,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能够让维修人员对单相接地线路进行切除。 2.3应用无功补偿的方式 ①无功补偿的意义。无功补偿是指在电力配电线路施工中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以达到降低变压器和配电线路的电能损耗的目的。使供电线路的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在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中,如果采用无功补偿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因为高次谐波电流造成的污染,也能够减少因为无功率电流的流动产生的有功率电力能源损耗,并且能够保证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提高电压的稳定性。②10kV配电设计中使用无功补偿的办法。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比较低也是造成10kV配电线路产生损耗电力能源的主要原因。因此配电线路的施工人员应该采用无功补偿的技术,对线路的功率因数进行提高。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实现动态控制配电线路。配电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在4kV的主线路旁边安装一个并联的电容器,并需要设置一个电容的补偿柜和实现动态调节的设备,而且将电力使用用户低压无功补偿装备设置成会依据无功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进行投切的模式。这样不但会降低配电线路的无功率电流,也能使配电线路的有功率电流损耗降低到最小,并且也不会发生向高压线路输送无功率电流的现象。 3结语 总而言之,将节能理念运用到电力工程10kV配电设计中既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电力企业在电力行业内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因而,作为电力企业的工作者,应该认真分析10kV配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反复的演算和试验取得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和节能措施,以便实现对电力能源的有效利用,进而为企业争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者:郑新芳 单位:福建省兴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工程测量应用 1引言 电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工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正常运转的基础,而电力工程设计是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程的设计必须做到合理,确保其电力的安全、可靠。工程测量通过采用一定的设备仪器解决工程建设中实际问题,这是现代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质量保证,因此,下文就对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的作用和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2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地位 工程测量是一门技术应用型学科,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电力工程中的送电线路的设计,其塔位的排定都是在平断面图上进行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总平面图是在具有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绘制的,因而向电力工程设计单位提供准确的平断面图和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正是电力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因此,没有工程测量的密切配合和及时提供测量资料,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就无法进行电力工程的设计。显然,作为一名合格的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尤其线路电气、总交土建等专业人员,应该对工程测量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是提高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的需要,也是电力工程设计人员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开拓知识领域的需要。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和电力工程线路设计人员进行配合,参加线路路径和大跨越位置的选择,进行定线测量和平断面图的测绘、塔基断面图的测绘以及拥挤地段平面图的测绘;进行杆塔定位测量,将电力工程设计图纸上确定的塔位通过测量放样到实地上,作为电力工程施工的依据。 (2)和发、变电工程设计人员进行配合,参加选厂踏勘;参加灰场、灰管线、供水管线及水源地的选择踏勘;对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或纵断面图进行测绘,为电力工程设计单位进行工程的设计提供可靠的测绘资料。 (3)和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人员进行配合,参加站址选择踏勘;对站址地形图进行测绘,为站址提供国家统一的坐标和高程。 (4)协助水文、工程地质专业进行一些配合工作,对洪水位的高程进行测定以及进行钻孔放样。为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行(是否需要进行变形沉降观测和建筑方格网测量等)提供服务。 3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1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中的送电线路设计的应用分析 3.1.1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析在电力工程送电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现场勘察、送电线路的合理选择、拥挤地段平面图测量的开展、大跨越段的定线测量的开展、平断面图测量工作的开展等;对重要交叉跨越地段进行实际测量;参与弱电线路的调查,并对弱电线路的路线图进行测绘等。 3.1.2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应用在电力工程施工图的设计阶段,工程测量主要有以下两个内容:①终勘;②定位。所谓终勘简单的说是对全线开展实地定线,并对平断面图进行测绘,而定位主要是把电力工程设计图纸上已经设计好的塔位进行测量放样反应到实地上去,以指导后期电力工程的施工。其中,定线环节需要严格按照“分中法”的技术标准进行工程测量,将测量仪器对中整平后,首先瞄准后视方向上的测量目标,然后将望远镜翻转180℃对第一个前视点进行确定,接着把水平转动仪旋转180℃,瞄准后视目标,再次对望远镜进行翻转,进而确定第二个前视点,最后把前两个前视点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并按直线方向向外延伸,就能够将沿直线方向的桩位确定下来,对于桩位的选择也有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满足使测量仪器使用的便利性,确保视线的良好、点位容易寻找,且桩位能够长时间保存等。进行平断面测量主要是为了对平断面图进行绘制,其测量内容多而复杂,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测量,平断面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桩位的间距和高差;带状平面图;中线纵断面;转角测量;边线危险点的测量、边线断面的测量;风偏危险点的测量和风偏横断面的测量等。 3.2工程测量在发电站和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 发电工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可行性的初步研究;②可行性的研究;③工程初步设计;④工程的设计。工程测量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测量内容。在可行性的初步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协助业主进行厂址的合理选择,并且辅助电力工程设计人员搜集1:50000的地形图。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搜集更大比例的地形图,将其覆盖范围进一步的扩大,对象包括厂区、灰场、生活区、铁路线、建筑物、水源地等等。在进行地形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测量比例尺主要有以下两类:①控制测量的比例尺;②地形图绘制的比例尺。控制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对一些控制点进行测量,计算出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后期电力工程施工放样和地形绘制的依据。变电站工程设计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①初步设计阶段;②施工图设计阶段。在变电站工程设计阶段,通常会采用数字测绘技术,利用其绘制相应的比例图,并且辅助变电站设计人员合理选择线路和厂址,并且通过数字测绘技术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将变电站的所有地图数字化,然后在建立相关模型进行下一步的详细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的电力工程设计方案。 3.3工程测量在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微波通讯工程设计和变电工程设计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工程测量也主要集中微波通讯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参与站址的实地考察以及合理选择。为了更加准确的确认微波塔的高度和天线的高度,一般情况都是在1:50000的地形图上采用图解的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进行纵向剖面图的绘制。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地球的曲平和大气折光对工程测量和工程设计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的工程和传统的电力工程测量技术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无论是从仪器设备上还是从测量的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电力工程测量给电力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技术保障,在电力工程测量中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使得测量的数据能够自动进行贮存和处理,不但降低了工程测量的工作量,也为电力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我国电力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曾志恒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州供电分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研究 1.现阶段电力工程设计中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大多数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普遍呈现出与工程施工实际条件不符的情况,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导致施工工期延长,工程效果不佳,其主要问题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造价人员工作疏漏和施工材料选择不合理 电力工程设计中的成本控制与工程造价是息息相关的,工程造价依据于工程施工成本预算,而成本控制又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在许多电力工程设计中造价人员以偏概全,对工程质量和成本预算不甚了解,将二者看作是偏颇的“正相关”关系,认为成本越高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就会相应提升,所以很多电力工程造价人员一味追求更高的工程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顾实际情况,盲目选择成本较高的建设材料和施工方,导致工程造价升高,成本控制失控;同时,由于造价人员自身工作能力的不足和职业道德的缺乏,导致电力工程设计中成本控制工作出现疏漏。 1.2工程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当前电力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一套统一的成本控制制度对电力工程的成本造价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各电力企业“各自为政”,市场发展秩序紊乱;另外,许多电力企业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成本控制这一领域并不重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缺乏规范的管控制度,无法发挥其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工程造价中的指导作用,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力度薄弱,且电力工程建设缺乏相应监管,不仅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成本控制也成了空口摆设。 2.电力工程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对策 要想实现对电力工程设计的质量管理,并合理控制成本,需要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原则,对电力工程中的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统筹规划,理清管理思路,在管理过程中实现有的放矢,落实管理责任。 2.1正确理解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针对电力工程造价人员对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之间辩证统一关系认识上的误区,电力企业需要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在同一标准下保持企业效益、工程质量和成本的统一性,考虑三者共同发展的可能性,才能达成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所以,无论电力市场如何变动,电力工程设计可以施工质量为定量,在此前提下根据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规律对工程造价进行适当调整,追求工程的低成本和高质量。同时,加强对电力工程设计中专业造价人员的培训,在增强其专业技术的同时,对其进行电力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造价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2.2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电力工程开工前,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施工进度、施工费用、成本预算以及预期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并完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力,掌握项目施工自主权,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进度的监管,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做到统筹兼顾;同时在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理清施工环节,从施工便利度、资源消耗和施工费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适当调整施工步骤,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延误工期。 2.3减少材料消耗,科学计算成本 电力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占到很大比重,占整个电力工程投资额度的50%以上,施工材料的严格筛选和合理利用,对节约电力工程投资成本,减少工程预算具有重要作用;电力工程设计中成本控制可从材料费用入手,按照工程所需材料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严格执行,从材料的采购、交通运输、收货以及材料存储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并采用电力行业中统一的造价计算方法科学计算材料费用,以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材料成本。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环境下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电力工程设计中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阻碍,导致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价虚浮,外部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加强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需要电力企业从工程质量监控和工程造价预算两方面共同努力,正确看待成本与质量的关系,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有目的的选择建设材料,以最低的施工成本呈现最高的工程质量。 作者:郑炜 单位:国网福建省长汀县供电有限公司 设计电力工程论文:数字档案管理用于电力工程设计论文 一、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在电力工程中应用对比分析 1.档案保管方式不同 传统的项目图纸等实物档案,按照卷册号有序地存放于库房的档案排架上,依照档案库的防火、防霉、防盗等规定进行保管。数字档案的安全保管建立在数据中心的系统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上,侧重于防病毒、防攻击、防灾害等数据安全管理,其安全性明显高于传统档案。 2.档案利用方式不同 传统档案利用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到档案馆借阅,且受限于实体档案的数量、档案的借阅情况、档案馆的开馆时间等,利用率较低。数字档案充分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实时性,随时为用户提供浏览或下载档案服务。数字档案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档案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数字档案的频繁访问也对数字档案管理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文/周惠平档案系统的健壮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档案编研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建设 档案管理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工作,所以,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协同设计平台集成于同一工作平台。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都使用该平台进行设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通过该平台实时在线沟通。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设计完成的电力工程,其电子档案基于网络审核合格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整理和网上归档。应用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实现在线档案收集,保证了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能定期对电子文档进行版本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 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底图和文书档案需进行扫描,声像档案可采用录像转视频文件、照片生成电子图片等方式,集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工程档案采用大流水工作方式数字化后,需进一步进行网上编目,自动生成流水号、文档挂接等工作,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平台具有电子档案密级和权限划分功能,可以根据密级和权限划分规则,对全部电子档案进行密级和权限划分,从而实现了档案信息库的自动安全管理。 3.实现数字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为实现数字档案的自身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人员,还需要革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对数字档案的存储、备份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存储物理位置方案,制定数据备份方案,定期异地备份并对备份内容进行检查,落实存储和备份责任人,确保各项工程核心数据运行安全。二是对电子档案的密级和权限划分管理。使用者需根据工程档案密级和各自的使用权限查询、借阅电子档案,使各类资料访问具有可控性。三是对各类档案的工作流程管理。完善工程设计、科技资料、测绘资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网上电子借阅流程,同时做好可借阅文档的网内加密工作,保证电子文档的安全有效利用。四是对相关人员的职责管理。革新数字档案业务职能,明确各个设备、各项工程档案对应的责任人,严格控制具有设备访问权限人员的操作,加强日常管理。 作者:周惠平 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和应对措施分析 摘 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石化行业也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石化设备在行业之中发挥的意义非常显著。这些设备在平时使用时经常性的会被侵蚀,一旦被侵蚀,它的性能就无法保证,这样资源就得不到合理利用,无法发挥出设备的真正效益。作者具体分析了石化设备受腐蚀的原因以及处理办法。 关键词: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 引言 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很多行业都获得了显著成就,最为典型的是石化行业。不过相关单位在工作中时常面对很多问题,比如设备被严重侵蚀。一旦它们被侵蚀,它们的性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侵蚀的不是很厉害,设备的外在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其不美观。如果侵蚀的厉害就会导致其无法长久的使用,有时候还会引发爆炸问题,严重的危及到相关工作者的安全,导致单位面对很多损失。所以,石化单位必须切实提升设备的抗腐蚀水平。 1 设备腐蚀原因分析 第一,设备自身原因。因为设备用到的金属物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对不一样的介质其抗侵蚀水平显然也不一样。侵蚀和金属颗粒有很大关系,如果晶粒较细小,那么侵蚀就会慢一些,比如铸铁材质的设备就比不锈钢材质设备更加易于被侵蚀。设备部件表层越粗糙,它越易于被侵蚀。表层有氧化物质,抗侵蚀水平好。除此之外,结构突变的地方,比如缝隙等也会比一般区域更加容易被侵蚀。 第二,外在原因。在设备生产时,会用到很多腐蚀类物质,比如盐雾。它们会导致设备面对严重腐蚀。而且,它们的化学成分以及类型也会影响腐蚀。腐蚀本身是一种化学行为,如果介质气温非常高,那么腐蚀就更加容易进行。除此之外,介质流动速率也会对腐蚀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速率快,它的腐蚀就严重。零件承受的外力和腐蚀的发生速率之间是一种正比例关系。设备长期运作,它的旋转零件会形成很大的力,此时设备就发生扭曲,导致电位下降,此时就会导致电池腐蚀,最终引发严重问题。 2 常见的腐蚀种类 第一,化学腐蚀。石化单位在工作时用到的腐蚀类材料一旦接触到金属,就会形成反应,此时就得到氧化物,设备就容易受损。特别是在较高的发展状态中,它们的反应更加明显,腐蚀现象更加显著。 第二,电化学腐蚀。一般来说,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金属零件如果碰到电解质物质,就会形成腐蚀问题。 第三,别的腐蚀。由于腐蚀现象的成因和设备类型不一样,因此腐蚀的种类也不一样,可以将其分成高温氧化腐蚀、剥层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点状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工业大气腐蚀、疲劳腐蚀等。石油化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腐蚀类型主要是电化学腐蚀、缝隙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疲劳腐蚀,其中电化学腐蚀程度最为严重。 3 石油化工机械设备防腐应对措施 对于石化单位来讲,必须认真研究防腐蚀措施,要把这些措施合理的应用到设备的整个发展阶段中,以此来确保设备的运行稳定,增加它的使用时间,提升效率。 3.1 正确选取材料 虽说结构为碳素材料的设备价位不是很高,而且它制作起来也不复杂,不过因为它被用到腐蚀比较显著的环境中,所以它应对腐蚀水平很差。因此在购买设备前,要选取那些抗腐蚀能力好的物质。第一,要积极分析设备的运用环境,比如气温、物质组成等。其次在购买时分析设备类型。第二,挑选时要认真分析设备可用时间,保证它们的劣化一致综合考虑采购成本和维修成本的最佳配置,从而减轻腐蚀程度。 3.2 科学设计机械设备操作工艺和流程 第一,石化设备的部分残存物质,在处理时会聚集到一起,就算是设备不再运作它还是会被腐蚀,因此要保证它的外形平整,要使用一样的物质制造,防止死角形成。第二,一些设备存在缝隙,这些地方是机械设备腐蚀的重点防护位置。碳钢、不锈钢、铝制设备经常发生缝隙腐蚀,甚至引发应力腐蚀和孔蚀。所以,在操作时应尽量保持干燥,设置必要的排水孔。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设置干燥或冷却设备,除去空气中水分。生产氯碱时,为了防止湿氯腐蚀,可以使用浓度较高的硫酸进行干燥。第三,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会对其使用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安装不正确则会改变流动物质的流速和流动状态,导致应力腐蚀,造成设备破裂。所以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包装、运送、装配、施工时都要格外注意防腐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强度较低,材质较脆的非金属材料。 3.3 采取有效的机械设备防腐方法 对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进行有效控制,包括处理金属表面和改善金属本质。一方面,可以利用在机械设备表面进行涂层的方法,这是最直观、最常见的防腐方法。选择质量良好的防锈涂料,将机械设备金属表面与腐蚀物质完全隔离,需要特别注意焊接缝隙位置和死角位置。涂层防腐并不会改变机械设备的强度和结构,其外部的防护层能够有效将设备与腐蚀介质隔离。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选择由酚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树脂和磷酸制成的油料涂料。在涂刷防腐膜时,需要严格要求涂刷能力、机械设备的性质、防锈能力、涂膜老化等,同时还要充分掌握涂料对象的形状、材质、表面状态、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合理的化学措施来应对腐蚀问题,比如可以使用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法。对于前者来讲,它指的是把比设备的金属电势要低的那些物质当成是电池的阳极,而且将其固定于设备的表层,此时就得到腐蚀电池,设备就变为阴极,这样就可以发挥保护作用。例如,在铁制设备表面联结锌。阳极锌的溶解会取代原来设备中铁的腐蚀溶解,到达了保护设备的目的。牺牲阳极法中的常用材料有锌、铝、铝合金等,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地下管道、化工装置、锅炉、油灌等进行防护,取得了良好效果。外加电流法指的是通过外加电源对设备进行保护。把金属机械设备接在负极,废钢铁接在正极成为牺牲阳极,能够有效控制腐蚀。外加电流能够促使阴极电势超负方向转移,产生还原反应从而免除设备腐蚀。这需要由外加电源提供电流。这种方法在石油化工企业的酸性液体管道或沟槽、输油管、地下水管等防腐中经常使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化单位在生产时会面对许多的不利现象,最常见的是设备腐蚀。而导致腐蚀问题的原因有两大类,分别是自身原因以及外在环境两种。由于类型不一样,问题程度也不一样。不过不管是何种类型问题,一旦出现之后就会严重的影响到设备运作,导致使用时间明显变短,增加运行费用,而且还会产生很多隐患,最主要的是还会污染生态环境。所以,石化单位一定要使用正确的应对方法,积极的采用新防腐工艺,切实提升设备应对腐蚀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提升单位的生产能力,才能够创造更多效益。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钢油罐基础的设计和施工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石油与石油产品的储存设备,对于油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石油化工钢油罐。而在其制作过程中,为保证焊接工艺的准确性,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进行有效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就石油化工钢油罐的制作工艺及焊接变形控制予以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钢油罐、制作工艺、焊接变形 一、前言 由于钢油罐的特殊使用要求,为了保证其使用质量的合格性,国家在相关标准中对于其罐体各个部位的几何形状、尺寸允许变形量、焊缝焊接质量等都予以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制作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体积大,几何形状和尺寸成形难以控制,这使得其焊接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焊接变形,对其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作为其制作过程中的焊接变形控制显得非常的必要。 二、钢油罐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大型的钢油罐通常由灌顶、罐壁、罐底及相应的附件组成。以我们所制作的2000m3钢油罐为例,其罐壁的钢板厚度从上到下依次为6到10毫米。在其制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对接式的组合焊接方式,不管是顶板的施工,还是壁板与底板的施工,都需要经过排版图的绘制、预制板的拼接、组装焊接等几道工序来完成,在安装的过程中,其安装顺序也是先进行底板的安装,再进行顶板安装的过程中,最后应用倒装的方法开展施工,在其拼接施工与组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较多的焊缝,并且为双面连续焊,这使得焊接胀缩所导致的几何变形与应力集中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所以在钢油罐的制作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各种形式的几何变形,以便于保证所制作的成品不仅能够满足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还能够有效的消除应力破坏隐患,并能有效的延长油罐的使用寿命。 三、钢油罐的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 1、钢油罐罐底的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 本次研究中的2000m3顶钢油罐的罐体底板是应用条形边缘板与对称矩形中幅板来通过搭接的方式来组成,在开始预制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制版图的绘制在排版的过程中其直径按照设计直径放大0.1%~0.2%左右,之后按照设计尺寸以及板材的实际规格对每块边缘板与中幅板的下料尺寸予以合理设计,以便于有效的减少边角料所导致的浪费,在每块底板的下料完成之后,应该对照排板图为其编写相应的号码,这能够防止在组装的过程中出现混乱与差错,在底板的组合过程中,应该从中心板开始向周围方向进行辐射排板,在搭接的过程中,应该将搭接宽度控制在设计尺寸的正负5毫米的范围进行调整、定位与点焊固定。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搭接接头处三层钢板的重叠部分,应该将上层钢板进行切角,其切角的长度值应该为搭接长度的两倍,宽度应该为搭接长度的三分之二。在开展罐底板的组装焊接的过程中,底板的定位过程中,应该对点焊的数量合理控制,若点焊的数量太多,在实施整体施焊之后很容易导致出现底板的起拱现象,但是若点焊的数量太少,又很容易在施焊的过程中引起崩裂,难以起到良好的整体控制的目的,因此,在开展罐体底板焊接的制作工程中,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施工施焊顺序,还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来有效的防止其变形。 依据钢油罐罐底制作工艺及焊接顺序,采取相应焊接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首先应该对整个焊接过程中焊缝予以合理安排,做好排版图控制工作,并要保证焊接过程中焊接顺序合理性,在开展底板焊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距离尽量贴近,并采取从中心向两边,先短缝再长缝焊接顺序,并要保证所采用焊接电流合理性,为了保证焊接成品具有较高冲击韧性,罐底与罐壁间两侧角焊应该开展三遍以上焊接,具体焊接顺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另一方面,为了有效提升焊缝延伸性能,可以采用锤击焊方式来降低焊缝中残余应力。 2、钢油罐罐壁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 在罐壁制作过程中,应用电动式拉葫芦顶升方式倒装法开展施工。具体立柱与葫芦装设数量,应该依据罐壁具体重量来进行设置,在几百立方容积立式拱顶钢油罐顶层罐壁施工过程中,由于其质量比较小,葫芦用量就会明显减少。在罐壁制作安装过程中,除了顶层第一圈壁板应该组装成圈以便于很好满足罐顶组装要求之外,其余每层都应该流出一块一米多长活口扳,等待上层顶升到位之后再补装成圈,这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焊接应力,还能够有效提升罐中采光与通风效果,为工作人员进出油罐提供便利。在壁板预制加工过程中,主要是依据设计层数、直径、板材规格、壁厚等要求,对各层壁板长宽以及所需块数进行确定,但是要求各圈壁板纵向焊缝应该向同一个方向逐圈错开;在壁板组装过程中,为了防止其在吊装过程中出现弧度变异,应该应用弧形吊具,将壁板立靠在弧形钢管横担上进行吊装。 在其焊接变形控制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问题,例如:整个壁板焊接通常是从顶圈中开始组装焊接,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控制焊接变形,应该在开展电焊定位之后,对壁板实施纵缝焊接,同时应该控制好整个焊接过程中焊接顺序,在开展搭接环缝焊接时,应该顺着同一个方向开展焊接,并要由多名焊工均匀分布,以便于有效降低整个焊接过程中残余应力。 3、钢油罐罐顶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 钢油罐罐顶通常是由一块中心伞形顶板与一定数量扇形弧板组成,中心板与扇形弧板内侧都有纵向与轴向加强钢肋,在顶板组装之前,应该尽可能仔细架设好顶板组装构架,以便于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各个环支撑圆圈装设高度必须要能够满足扇形弧板弧度要求,在组合扇形弧板吊装时,应该先画好等分线对称方向一次增加组装,一直到整体顶板初步形成之后,对间隙进行调整之后应用电焊来进行固定,并将其搭接宽度允许偏差控制在正负5毫米范围内。 四、油罐的防腐蚀措施 1、首先是材质选择,要优先选用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的钢材。考虑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承载能力,我库油罐钢材选用的是Q235B低碳钢,c含量为0.12-0.20,s、p含量为0.45,Mn含量为0.3-0.7。磷化物会导致晶间腐蚀,硫化物则可引起空蚀,而锰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腐蚀速度。 2、其次是对油罐焊接工艺的要求。焊接不良,容易产生气泡或夹渣,造成砂眼,并且焊接时焊缝周围容易形成热应力,造成应力集中,形成电位差,进而产生电偶腐蚀,使罐体出现裂纹。 3、最后是对罐体采取涂层覆盖的方法防腐。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比较经济合理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前油罐内壁多采用红丹漆,外壁用各色调和漆进行防腐,近些年来,各类环氧漆成为主流。 五、结束语 总之,在钢油罐的制作过程中,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并且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安装制作时应该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制作工艺,同时要对各种影响焊接变形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以便于制定出有效的控制焊接变形的策略,对于降低其焊接变形具有积极的作用。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及展望 一、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克服了重重困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基本实现了行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总体目标。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取得积极进展,行业出口势头良好,市场供需基本稳定。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累计增加值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幅8.3%;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134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06万亿元,同比增长5.4%,比前11个月下降0.9百分点;利润总额7911亿元,同比下降8.1%,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2.8%和12.2%。上缴税金9849.5亿元,增长8.4%,占全国规模工业税金总额的2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万亿元,增长10.7%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1.0%。资产总计11.49万亿元,增幅8.0%。进出口贸易总额6754.8亿美元,增长3.8%,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9%。 二、行业运行的亮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一是化学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从增加值看,2014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幅为2.1%,炼油业增幅5.3%,化学工业较高,为10.6%。 二是专用化学品、涂(颜)料等精细化学品等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上升。2014年专用化学品对化学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4.5%,同比大幅提高11.4个百分点;涂(颜)料等制造贡献率为8.0%,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 三是非公经济和私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继续增加。2014年私营企业主营收入达增幅9.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非公有控股经济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0.4%,占比57.2%,提高2.6个百分点。 (二)化解产能过剩取得进展 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缓和。2014年,预计尿素退出产能500万吨,烧碱行业退出产能33万吨,PVC产能退出21万吨,产能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电石行业根据工信部要求淘汰落后产能192万吨,有效缓解了产能压力。下半年以来,化肥价格开始止降回稳,效益持续恶化的局面得到缓解。无机酸和无机碱制造业利润也实现了正增长。 (三)单位能耗与综合能耗继续下降 单位能耗下降。2014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总能耗约3.92亿吨标煤,同比增长6.0%。全行业万元收入耗标煤约379千克,同比下降1.6%。 重点产品综合能耗总体下降。前三季度,我国原油加工量综合能耗67.0千克标油/吨,同比增长3.7%;乙烯综合能耗816.6千克标煤/吨,下降2.2%;烧碱综合能耗373.0千克标煤/吨,降幅3.2%;纯碱综合能耗316.7千克标煤/吨,下降0.2%。 (四)行业出口实现增长目标 2014年,尽管贸易摩擦多发,出口形势严峻,但实现年初9%的既定增长目标没有问题。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1967.5亿美元,同比增长9.1%,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 三、行业经济效益和产成品库存变化情况 根据最新统计局数据,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911亿元,同比下降8.1%,比1―11月扩大3.2个百分点。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效益下滑加剧,利润降幅持续扩大。油气开采业利润累计降幅12.4%;炼油业利润两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为-69.1%;化学工业利润增速再创年内新低,增长0.1%。近期,在油价快速下挫带动下,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降幅持续扩大,而成本则居高不下,行业整体效益呈现恶化的趋势。 一是成本继续上升。主要体现在主营业务成本和财务成本上升较快。1―12月,石油和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4.40元,比年初的83.64上升0.76元。其中,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达87.58元;财务成本方面,前12个月,化学工业和炼油业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加20.8%和25.6%,大幅高于同期全国规模工业财务费用平均增幅9.6和14.4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产成品和库存高位运行。前12个月,全行业产成品资金(4187亿)同比增幅8.0%(510亿),其中化学工业产成品资金(3031亿)增幅达12.8%(345亿),在45个子行业中有25个子行业的产成品资金增幅高于全行业增幅;全行业存货(1.07万亿),虽然比去年下降0.8%,但占用企业资金成本较大,其中化学工业存货(6812亿)增幅6.5%(418亿);在45个子行业中有35个子行业的存货增幅高于全行业增幅。 三是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石化主要产品价格已连续下跌三年,截止到2014年12月,行业价格指数91.3,比11月的94.3下降了3个点,已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牵引,跌势还在持续。 四是盈利能力脆弱。2014年,炼油业主营收入35034亿,利润122亿,主营利润率仅为035%;化学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也只有4.87%,分别比全国规模工业平均主营收入利润率(5.91%)低5.56和1.04个百分点。 四、2015年展望 2015年,尽管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还面临很多困难,下行压力很大,但也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变化,行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十二五”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运行趋势预测,2015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收入15.1万亿元左右,增幅约7%;利润总额约8500亿元左右,增长2%―3%。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9.5万亿元,增幅9%;利润总额4700亿元左右,增长约5%。预计2015年出口总额约2150亿美元,增幅9%。 2015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4亿吨,同比增长5.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990亿立方米,增长10%;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3.1亿吨,增长4%,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4亿吨,增幅2%;化肥表观消费量6100万吨左右,增长约2%,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约为2100万吨,增幅1%;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1.04亿吨,增幅9%;乙烯表观消费量约2000万吨,增长7%;烧碱表观消费量约3180万吨,增幅约8%。 五、政策建议 在当前市场需求低迷,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滑情况下,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理顺宏观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尽力降低企业负担。建议: 一是深化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企业减税力度,适当推进部分财政资金专项返还,如危化品运输严格管理后,增收的款项应适当部分返还企业,用于增加安全设施建设等。 二是强化水、电、运输等公共资源产品的成本核算,适度管控利润空间,避免价格单边持续上涨,财富过度向公共资源企业集中。 三是加大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第三方配套。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国家和各地节能减排政策不断从严,企业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固废弃置点等环保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对经营成本构成很大压力,各企业都分散投资环保等设施,造成很大浪费,建议政府加大相关公共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第三方配套,发挥规模效益,降低企业成本,减少浪费。 石油和化工论文:浅谈石油化工企业技改项目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 【摘 要】本文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承包商管理、HSE培训、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五个方面对电建企业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安全监督;安全管理;承包商管理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在进行技改施工时具有边生产边施工、施工点多以及涉及面广等特点,管理难度大,特别在生产车间进行技改施工风险高;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技术改造建设中抢工期、压低造价、减少安全投入的现象屡见不鲜,给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建设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从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承包商管理、HSE培训及机械设备管理五个方面对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施工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水平。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前提 我公司坚持以一把手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首先从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上入手,公司成立了安环部,对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全面负责,对各级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落实进行检查监督;各下属事业部成立安环室,各车间或施工现场配有安全总监和一名以上专职安全员。其次在体系运作方面上落实。实行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保证公司、下属事业部、车间施工现场和班组四级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到位,实现了安全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 使安全生产工作纵管到底、横管到边, 级级有人管, 层层有人抓落实。为保证技改项目施工现场施工安全和质量,技改项目采取“大监理、小业主”的先进管理模式,公司聘请监理公司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利用第三方进行管理。 2.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2)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定期修订和完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现场规程,做到有法可依,用规范保证安全。(3)建立安全生产的考核奖惩措施,做到安全生产违章必惩。(4)积极与国际接轨。为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引进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建立一套自己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体系。 3.承包商安全管理“三步控制” (1)准入控制――安全一票否决。第一资质审查。查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查施工单位业务范围是否符合要求;查队伍人员年龄结构,超过55岁的不允许从事重体力劳动;对曾经在公司承揽过工程的,查有无重大违章纪录,若有,则不许其竞标。在公司组织的招标会上,安环部门要对这些问题仔细清查,没有安环部门参与的招标视为无效招标,没有安环部门签字的合同不允许执行。三是杜绝违法转包、违法分包,以包代管现象。第二入厂教育。外来队伍进入事业部施工前,按要求组织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通过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允许其进入事业部工作。 (2)过程控制――管理一以贯之。一是建立承包商HSE管理体系。公司在事业部技改中心设立了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安全监督,并要求施工队伍设置专职安全员,这样就形成了由公司、事业部安全主管部门、技改中心、施工区域所在车间、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公司五方力量组成的管理体系。公司、事业部方面属于执法者,对安全工作有绝对考核权;监理公司属于参谋、监督者,对安全工作享有建议、监督权;施工方属于执行者,有履行安全责任的义务,权责明确,大家齐抓共管,力量就强了很多。二是建立安全工作持续进步的机制。组织好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坚持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进行。有检查就有通报、有整改记录及反馈整改单,形成闭环管理。对待检查问题采取措施:1)下发整改通知单;2)处罚;3)约谈; 4)召开专题会;5)清退出场。每周监理单位组织召开一次安全例会,传达公司HSE精神,学习公司相关管理制度,总结讲评上周HSE工作。三是强化考核手段。一方面,加大违章处罚力度,除了经济处罚,还有更严厉的手段。对承包商按照“一罚、二停、三清退”原则执行,对于施工违章现象,除了对施工队伍进行处罚外,作为技改施工的主管部门也要受到联责考核,以督促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公司每半年对施工队伍进行一次安全业绩考核评价,评定优、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对于基本合格的队伍,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对于不合格的队伍,坚决清除出厂。(3)结算控制――责任一究到底。工程竣工后,安环部门参与验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项目,作出整改要求。安环部门还要对最后的工程结算进行把关,主要是查核工程是否做到了“三同时”,违章处罚是否到位。结算书上没有安环部门的签字确认,工程就无法结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安全责任追究到底,对施工队伍起到威慑作用,让他们明白,安全过不了关,工程就过不了关,工程过不了关就会影响他们的利益,所以安全才是他们最大的效益。 4.是要加强HSE培训 为了使各个层次的人员得到实效性的培训,将培训按以下五种分别进行:(1)施工单位领导层专项培训;(2)专职HSE管理人员培训;(3)全体作业人员培训;(4)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培训;(5)违章、停工再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室,指定专人对新进场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编制好培训教材,结合公司制度、现场管理、应急救援、急救自救等各个符合现场实际的方面。同时要进行安全意识教育:(1)承包商要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大会,对承包商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工作。(2)承包商管理人员参加施工单位班前会,注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3)施工班组每日组织班前喊话,并在班组安全活动记录本上记录签名,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5.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好水平对于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施工机械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因此,应加大施工机械设备隐患的治理力度,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完好水平。首先,完善施工机械设备的台账和档案,对报验合格的设备监理公司负责贴合格标签。其次是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保管和管理制度,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 同时还应经常进行诊断分析。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水平等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评估。对施工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提前采取措施,立即加以整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隐患要制订防范措施和预案,并落实责任到人。 6.结束语 保证石化企业技改建设的安全,是所有石化企业企业员工的神圣职责。为此,只有创新安全监督的方式和方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石化企业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减少石化企业建设施工事故的发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构建石化企业企业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石化企业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控制。 石油和化工论文: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一直面临着内需增速放缓、国际竞争加剧、综合成本上升等影响因素,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行业坚持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年底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对于确保行业全年实现运行稳定至关重要。 一、前三季度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8.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行业生产基本稳定,出口保持良好增势,投资放缓但结构出现积极变化。近期,原油价格下降过快,主要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全年行业效益堪忧。 (一)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上半年略降0.2个百分点。9月份,行业增加值增速比8月有所回升,其中,化工增长10.4%,比8月回升1.5个百分点,炼油增长8.1%,回升2.8个百分点。在重点监测的78 种产品中,前三季度产量累计同比增长的有61种,占比78%。 (二)价格波动加剧 从出厂价格指数看,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下降1.4%,其中,9月同比下降2.1%,降幅比8月扩大1.9个百分点,从市场监测看,9月份主要能源和化工产品价格跌多涨少,10月前半月价格情况没有改善。总体看,价格在四季度将呈波动,对全年行业效益有重大不利影响。 (三)出口保持良好增势 前三季度,全行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9.5%,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出口产品中,重点产品增势良好,其中,占全行业出口比重近1/3的橡胶制品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化肥今年以来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出口总量1863万吨,同比增长42.7%,增速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出口金额55.5亿美元,增长29%,增幅同比提高32.2个百分点。 (四)投资放缓但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比前8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开采投资同比增长5.5%,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投资同比增长达68.5%,同比加快14.5个百分点;炼油投资同比增长18.3 %,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化工投资同比增长9%,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上游板块的投资增长主要集中在天然气。化工行业投资明显放缓,一方面是政府加强产能宏观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受到市场倒逼机制的影响,一些产能明显过剩、效益相对较差的子行业投资出现多年未见的同比下降,如氮肥行业投资同比下降4.3%,无机原料行业投资全部下降,无机酸、无机碱和无机盐投资同比分别下降11.7%、1.4%和9.4%。比较来看,农药、涂料、有机原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投资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25.7%、15%、15.9%。投资增速在各子行业间的分化反映出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体处于积极的结构调整当中。从区域结构看,前三季度东、中、西部投资增速分别为14.5%、5.8%和6.3%,东部地区在石化行业的投资投向更多为高端化、差异化、专业化的石化品种,中西部地区更多为依靠资源发展的大宗类的石化品种,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超出中西部地区,反映出行业投资结构往好的方向调整。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始终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石化产品终端需求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行业新增产能仍在不断投放,不少领域产能过剩矛盾较为严重。此外,行业成本上升,以及国际进口等,都对行业内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压力。 一是市场波动加大,价格再现回调。三季度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回落明显,成品油价连续多次下调,化工产品价格再次出现回落。从月度价格指数看,全行业7月份当月价格指数回升至同比上涨0.7%,但8月份和9月份,指数再次同比下降0.2%和2.1%。其中,化工行业价格指数3月份同比下降3.1%,8月份收窄至下降0.7%,9月份再次扩大到下降0.9%。 二是行业效益下滑。8月份,全行业利润增长出现较大程度回落,当月利润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4%,1―8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6%,增速比前7月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8月份利润同比下降10.2%,环比下降6.4%,1―8月份累计利润同比增长6.8%,增速比前7月下降2.7个百分点。初步预计,9月份行业效益增速还将进一步回落,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约4%,比前8月进一步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化工同比增长约5.5%,进一步回落1.3个百分点。 三是库存较快攀升,供需矛盾突出。截止8月底,全行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6.8%,增速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上升6.6个百分点。其中,原油开采业库存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半年上升12.2个百分点;炼油业库存同比增长26.7%,上升15.9个百分点;基础化工原料业库存同比增长16.8%,上升9个百分点,其中无机碱同比增长15.2%,上升11.7个百分点,有机化工原料同比增长24.5%,上升15.3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同比增长14.5%,上升10.8个百分点,橡胶制品同比增长21.9%,上升9个百分点。总体看,除了天然气、化肥、农药等很少几个品种产成品库存同比下降或增速下降外,基本上所有石化产品库存增速都比上半年出现较大程度攀升。从原因来看,一方面是产能总体过剩形势下,价格略有企稳,行业生产回升;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相对仍较为疲软。 四是成本持续上升。前8月,石油和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4.40元,同比上升0.51元,比前7月上升0.18元,继续加快。其中,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8.19元,同比上升0.29元,再创新高,高于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成本2.13元。前8月,化工行业和炼油业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加23.9%和32.9%,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18.4和37.3个百分点,也大幅高于同期全国规模工业财务费用平均增幅。 另外,税收增长和进口政策性亏损等,也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效益造成很大压力。前8月,油气开采业累计上缴税金同比增长5.9%,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7个百分点,天然气国内价格有所上升,但与进口价格仍存在倒挂,且进口数量继续攀升,油气企业进口中亚天然气和海上LNG仍承担较大亏损,对行业盈利造成较大影响。 三、四季度及全年行业经济走势预测 四季度,随着各项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将逐渐增多,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预期四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将会保持相对平稳态势。但全行业利润不乐观。 初步预计,今年全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14万亿元,增幅8%。其中,一季度增长6.6%,二季度增长8.3%,三季度增长8.3%,四季度增长7.8%。全年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增幅5%。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做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 产能过剩仍是当前影响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矛盾,一是要继续严格控制过剩产能的新增项目投资,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已有的准入条件要坚决执行;二是落后产能退出要有政策扶持,建议政府加快完善和建立失业申请救助,下岗转岗帮助,债务重组等政策举措,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后产能退出的长效机制。 (二)提高原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 当前,原油价格下降,勘探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下滑,勘探开发投资增长减速。国内不少老旧油气田单位原油完全成本已远超55美元/桶的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经营压力十分沉重,建议国家及时上调特别收益金起征点至70美元/桶。 (三)加快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当前,国际天然气市场供给充裕,价格涨势大幅放缓;国内市场供需平稳,是加快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良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 (四)完善进出口政策 一是建议完善成品油出口政策。宽松安排明年出口总量,简化分批下达程序,同时,在确保国内市场供应前提下,由企业自主决定出口数量、品种和分企业安排;二是建议取消化肥产品出口淡旺季关税,统一全年出口关税,以缓减国内市场压力,提高国内企业国际市场价格谈判能力,减少受淡旺季产生的风险损失。 (五)尽快启动2014年度化肥专项储备工作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和方法技术的分析 摘要:本文作者对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中,以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都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危险性大、安全要求高等特点, 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石化企业安全风险管理, 以实现系统安全目标。由于石油化工企业里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降低,工厂需要在确保安全风险运行的前提下延长装置的连续开工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使人们寻求更安全、更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预防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 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 关键词:安全风险 石油化工 设备 评价 方法技术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提供较大的动力,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石油供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维持国家石油的安全及时供应,是确保我国有充分的能源供应的前提,作为我国的能源巨头中国石油,应当强烈意识到现代化石油供应的重要性,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一、石油化工实现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我国的供油网络设备覆盖整个中国,许多为无人区,如石油化工设备受破坏,要进行修复,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未及时发现,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确保这个庞大的网络正常传输,风险评价是针对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危险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从而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达到最为有效地减少风险的目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面临多方面的困难。由于石油化工设备需要在确保安全风险运行的前提下才能运行,延长设备的连续开工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采取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可以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 因此,风险评价结果是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依据。对于风险评价的结果,不是风险越小越好,因为减少风险是以资金、技术、劳务的投入作为代价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去研究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措施方案。 二、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项目,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以便对分析对象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要结合有关事故资料,遵循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检查表按其用途可分为设计审查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等。设计审查安全检查表用于工厂、装置设计审查,厂级安全检查表用于厂级综合性、生产、储运、检维修,装置安全检查表用于对装置操作、设备、劳动保护等。 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通过系统、详细地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装置的个别部位因误操作或机械故障而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对整个工厂的影响。基本分析步骤是: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设计意图选择工艺参数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研究偏差所造成的结果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识别现有的防范措施最后评价风险度,并建议安全控制措施。其中关键词是针对各单元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而专门设定的。 3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主要是通过识别装置或过程内的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如换热器、泵等的失效模式以及每种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基本分析步骤是:确定分析项目和边界条件;标识设备;说明设备;分析失效模式;说明每个失效模式对所在设备的直接后果和对其他设备可能产生的后果;说明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综合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进行风险评价;建议风险控制措施。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一般适用于单一设备和系统,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电器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 4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静态的逻辑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的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的原因按因果逻辑关系列出,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通过最小割集(径集)的计算,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它们的组合,从而查明系统内潜在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合适的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故障树分析一般适用于对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5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运用逻辑归纳法从原因推论结果的分析方法,以研究的隐患为初因事件,然后分析此事件可能导致的后续事件的结果,整个事件序列成树状。将初因事件及其发生概率放在事件树的最开始处;事件树中的每一分支代表某一控制系统作用成功或失败,并给出其成功或失败的概率,最末处为在各种情况下的事故后果;初因事件的发生概率乘以初因事件至该事故后果的全部通路上的所有分支的发生概率,即得到该事故后果的发生概率。事件树分析适用于多环节事件或多重保护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三、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预防性维护措施 1.维护设备的生命周期和预防性 结合维护经验,对设备进行生周期成本分析,测算设备生命周期,量化设备维护管理,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维护检修或更新。 2.加强设备检、维、修管理工作, 尤其是设备选材和运行状况 稳定原料性质,提供平稳的床层温度和催化剂线速;严格控制水质,定期排污;严把安装质量关,降低应力水平;严格遵循加热管道的焊接规程,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加强工艺指标管理,严格执行内外取热操作规 程操作,严禁干烧。 3.采用数字化监测系统 数字化监测系统的类型有:光电液压等传感器、数字化图像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等.全新的数字监测管理模式,具有快速处理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而且发挥了宽带网络的优势,可以对管道监测系统远程、实时、集中、全面的掌握,通过全面的监测,将前端管道的参数通过网络摄像机视频采集、流量测试设备,通过网络摄像机的数据通道一起转换成 IP 数据包,将数据通过解码器将视频显示出在电视墙或大屏幕上,后端可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对无法预知不定时活动区域,采取移动侦测,对有语音监控需求的环境,准确、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关联事件。对于数据传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选择,如果设备的空间跨度大,可以采用无线网络的方式。 4.加强技术管理,优化操作方案 石油化工设备实行二级维护,一级维护是全员维护,设备按区域承包到人。重要设备在一级维护基础上实行二级维护,每周一次,由区域主管工程师负责,检要设备运行状况,监督一级维护的 维护质量,并进行可预见性维护及故障处理;对重大关键设备再实行每月一次的特别护理。实行分级维护可以使维护人员的职责明确,突出重点及关键设备,提高设备维护水平,减少石油化工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 综上所述, 石油化工设备的风险防范及技术措施, 对生产系统中的各种危险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对系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确定重点管理的对策和范围, 预防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对在改扩建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 不但在石化行业, 而且在其他化工行业也是可行的, 这样使管理者掌握系统的安全状况, 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防灾设施和组织,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控制 摘要: 石油化工管道焊接是石油化工管道施工中的一项关键工作,焊接质量的控制管理十分复杂,涉及多方面因素,直接关系到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和使用安全,必须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本文从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入手,对焊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石油化工管道大多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介质的管道,且管道的焊口多、焊接工程量大。焊接质量控制不好,很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因此,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焊接理论知识水平和焊接质量管理水平,对做好焊接质量的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一、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探讨 1.做好焊接准备工作 管道焊接施工进行前,先要做好焊接准备工作,这也是保证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不容忽视。首先,要认真分析管道工程焊接的具体情况,结合现场实地气候、气象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焊接工艺,并制定出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和整体工程的焊接方案。在方案中,要全面考虑管道焊接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其次,要对管道焊接涉及到的母材、焊材、焊接工机具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查看其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和设计要求,同时,对于初次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确保焊接施工方案满足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对管道焊接的要求。然后,在一切准备完成后,要制定焊接工艺卡,并在实际施工中对焊接人员进行指导,保证工程焊接的顺利进行。 2焊接施工 通常情况下,管道焊接施工都是采用氩弧焊打底,电弧焊盖面。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焊缝返修率较低,质量得到保证。因此,石油化工管道的焊接多数采用这种焊接工艺。这里的电弧焊是指手工电弧焊,主要是利用工作间与焊条间电弧产生的热量,熔化金属来进行焊接的方法,其适应性极强,可以应用于不同环境的全位置焊接,属于压力管道焊接中最主要的焊接方法。石油化工管道的焊接工艺如下: (1)底层焊接:也就是打底焊,一般选用氩弧焊,进行从下往上的施工,在收尾处,可以使用角磨机,打磨出适合接头的斜口。要保证整个底层的焊缝必须均匀焊透,但是不能焊穿。在焊接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以下几点:①氩弧打底焊接前,需要在试板上进行试焊,查看氩气是否含有杂质。②焊接过程中,施焊地点要采取防风围护措施,防止风力对焊接质量的影响。③在底部焊缝的接头位置,可以使用角磨机进行打磨,防止出现底部下陷、顶部内陷的缺陷。④每层焊缝焊接完成后,施焊焊工要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缺陷要及时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次层焊接,防止缺陷产生。 (2)中层焊接:在底部焊接完成后,要对施工面进行清理,清除遗留的熔渣和飞溅物,并对焊接处外观进行检查,对于质量不合格的部分要打磨清根后重新焊接;焊缝与母材交接部位必须清理干净;中层焊缝接头与底层焊缝接头的位置要错开且不小于10mm。中层焊接选用的焊条直径一般为3.5mm,以管壁厚度为9mm焊缝为例:其焊缝共分为三层,且中层焊缝厚度要控制在 3~5mm 之间。在焊接过程中,焊工应采用直线运条、分道焊接,同时禁止在焊缝焊接层表面引弧。中层焊接完成后,要对残留物进行清理,并及时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以免产生质量及安全隐患。 (3)盖面焊接:盖面焊接的焊条规格并不固定,多是按焊缝的厚度来选取(一般为3.2~4.0mm)。焊接过程中,要确保每根焊条的起弧和收弧位置与中层焊缝的接头错开,且禁止在中层焊缝表面引弧。盖面层焊缝的表面应该保持完整,与管道母材圆滑过渡,保证焊缝的宽度盖过坡口两侧各约2mm,焊缝的加强高度为 1.5~2.5mm。同时,要注意焊缝的表面不能有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切实保证焊接质量;焊缝的咬边不能超整条焊缝长度的 10%,深度不能超过 0. 5mm。焊接完成后,要及时对熔渣进行清理,可以使用钢丝刷清理管材和焊缝上残留的污物,并采取相应的防腐、保温措施,避免出现腐蚀而影响焊接质量。 (4)记录:在石油化工管道的焊接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对每一道焊缝的规格、材质、图号、焊接位置、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日期、焊工编号等施工信息进行记录。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编号标识,同时标识施焊焊工号,以便于后期的检查和维护。 二、石油化工管道焊接的质量控制措施 1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采取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对焊接的材料、技术工艺、设备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做好后期跟踪纠正工作。其次,要加强对焊接技术人员的教育、引导,使其树立质量第一,责任终身的观念,重视焊接质量管理工作。然后,要定期对分项工程的焊接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2 焊接前的施工准备及体系审查 焊前应熟悉设计文件、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中对焊接质量的要求,编制详细的焊接工程质量检验试验计划;编制相关的焊接工程施工方案和焊接工艺规程(WPS);提供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的焊接工艺评定文件。认真验收材料,特别是管子、弯头、法兰等的材质、规格、尺寸偏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实物标记应与质保书一致。检查焊接设备性能及完好状况,有关计量仪表灵敏可靠等。项目质保体系建立情况的检查也是必要的,要落实各责任人是否到位到岗,是否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对于不能胜任的人员必须进行调整。 3 对焊接工艺进行控制 首先,在焊接施工前,需要对焊接工艺进行严格的评定,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指导技术人员的工作;其次,技术人员要根据评定报告,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合理的焊接技术和方案;然后,要对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等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最后,在焊接过程中,要制作相应的焊接工艺卡,指导焊工按工艺施焊;并对相每道焊缝的施焊信息进行记录,以便于以后进行维护和检修。 4 焊接中的施工质量管理 针对石油化工装置生产特性,压力管道焊接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所有的焊材是从焊条烘干室领用的,并且由焊工本人签字确认,具有可追溯性,防止焊接材料发放、使用错误;再者是环境防护的检查,特别是有风、雨雪等恶劣环境、天气情况下,必须检查其防范措施是否有效,环境情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必须坚决停止施焊;另外,要加强焊接过程中的自检,对于在焊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情况,施工管理人员要立即直至并监督进行纠正处理。 5 焊接后的焊接质量及管理控制 首先,焊缝外观的检验应在无损检测之前进行。可以采用标准样板、焊接检验尺、手电筒和工程师镜等,对其进行100%外观检测,对压力管道焊缝余高、宽度、咬边、与母材的过渡、接头错边量、棱角度等进行检查,并做好焊接检查记录。不同标准对不同级别管道外观合格的判定宽严程度不同,必须熟悉相关标准,按照标准执行。其次,焊缝内部质量的检验通过无损检测方法来判别,无损检测方法和检测比例要满足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此外,及时对射线探伤底片、无损检测报告进行检查,对于需要返修的焊缝,应严格执行返修工艺,并做好返修施焊记录。返修必须是在热处理和压力试验之前进行。 结语 总之,石油化工管道大多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介质管道,焊接工艺技术和焊接质量控制工作尤为重要。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规范,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实行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抓好主要技术环节的控制,为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质量管理提供充分的保障。 石油和化工论文:探析粘接和密封材料在石油化工机械中的应用 [摘 要]石油化工领域的机械设备往往需要和高温、高压、腐蚀性物质相接触,因此其设备的表面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零件与零件相连接的位置也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因此采用软性材料来进行粘接和密封就成为普遍采用的做法,并以此带动了材料技术的发展。本文就此探析了粘接和密封材料在石油化工机械中的应用。 [关键词]粘接材料;密封材料;化工机械;实际应用 一、粘接和密封材料对石油化工的益处 化工机械中利用粘接剂和密封材料可以对机械的某些性能进行很好的保留,同时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利用粘接和密封材料有以下益处:可以保证机械连接的质量,因为粘合的手段会使得应力分布均匀,而且外观平整;从某些方面看,利用粘合技术和密封材料可以减少机械连接手段的采用,节约部分金属材料;可以达到较高的密封性能,满足石油化工机械的某些特殊要求,尤其是在作业中对漏油、漏水、漏气等的控制;修复设备零件的硬性损伤,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当零件磨损后可以将其拆除下来,并利用某些化学手段将其进行粘合处理,改变其表面的磨损状况,使之可以重新得到利用。在齿轮、阀门、主轴等出现裂缝或者磨损变形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粘接技术将其表面修复完好,并达到重复使用的标准。所以,利用粘合与密封材料可以达到对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修复和密封效果。 二、化工领域常用的粘合与密封材料 在实际的应用中,化工机械涉及到的密封和粘合材料主要有以下5 个大类别: ①通用的粘合剂。该产品的特点是在常温下就可完成固化和粘接,综合性能突出,生产中使用方法简单,主要应用在粘合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上,一般都是对小型而复杂的零件进行粘合、定位、修复等。主要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类、酚醛树脂类、聚乙烯醇类粘合剂等。 ②结构型粘合剂。此类粘合剂是应用在承载应力的构件粘合上,其具有强度大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等特点。结构粘合剂中是以环氧树脂、酚醛丁氰类为传统的结构粘合材料,而聚氨酯材料的发展已经代替了其地位,同时还有丙烯酸类粘合剂。 ③非结构粘合剂。其是与结构粘合剂相对而言的材料,即粘接的强度不高,用于承受应力不大而又需要牢固粘接的场合,或者粘接的零件弹性模量差。主要有合成橡胶、乳液胶、改性橡胶等。 ④压力敏感材料。此种材料是指在常温下,利用压力就可完成粘接的材料。此种材料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保证不干燥并具有粘合力。此种材料主要用于设备的铭牌、文字说明、仪器面板和零件包装当中。 ⑤密封材料。从某种意义上看,密封材料与粘合材料相似,都具有一定粘合力,而且其突出的特性是可以耐受高温、腐蚀、氧化等,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护设备的某些部位以防气体、液体等外泄或者交换。常用的密封材料有硫化胶、厌氧胶等。 三、粘合材料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 在机械的维修中采用的粘接材料主要是修复用粘合剂和厌氧胶。 3.1 粘合剂 生产中应用的修复粘合剂的品种较多,包括金属填补系列、耐腐系列、防腐蚀系列、紧急修复系列等。按照其化学成分划分主要有环氧胶、丁氰类、酚醛类、聚硫类等,主要用于设备的粘合性修复。如机械的某个易损部位出现磨损时,就可以采用此种粘合剂对其表面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较为简单,就是对磨损的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达到清洁平整的标准,然后将修复剂涂抹在表面使之高于原有的平面,当固化后再打磨至原有高度。此种粘合剂也可以对石油化工中常见的腐蚀性损伤进行修复,这些腐蚀性损伤的面积较小,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常用的机械性修复方式不能满足其需求,所以采用粘合材料进行修复,既可以保证修复的质量也不会影响修复后的使用效果,尤其是一些高分子材料的研制更可以帮助提高修复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3.2 厌氧胶 此种粘接剂是机械领域中应用较早的高分子粘合剂。其应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自其被发明后就不断地被改进和开发,目前已经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石油化工和其他机械生产领域,起到粘接、固定、密封等作用。厌氧胶的单组分形式的制剂因为生产的黏度不同而形状各异。此类粘接剂在空气中不会发生任何反应,因此可以储存在室温下。之所以称之为厌氧胶就是因为其在无氧环境中就会发生反应而迅速固化。厌氧胶的主要成分是双丙烯酸、双甲基丙烯酸。在过氧化物的促进作用下,该制剂可以进行自由基的化合反应。但是与空气接触则不会产生此种效果而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在开放和常温下进行保存。其用途有:对各种化工机械设备的螺栓进行放松处理,将厌氧胶涂抹在螺栓上,在拧紧的过程中螺栓与螺母之间的空气得到了排除,此时厌氧胶就会发生反应而固化达到紧固的目的;另外,在密封管的螺纹接头处也可采用此种厌氧胶,原理和螺栓相似,其紧固的效果较好,也得到了应用证实;最后也可以将此厌氧胶用在粘固衬套上,或者工艺性定位等。 四、密封材料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 机械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刚性构件相互连接的部位,这种位置需要进行密封处理。此时液体垫圈就成了密封材料的首选。实际上液体垫圈就是一种粘合剂,也就是一种密封用的胶剂,其组成是树脂、橡胶等。在常温下此种材料是一种粘稠的液体,将其涂抹在金属机械表面,经过干燥就可以形成一个均匀而连续的弹性覆膜。但多数的液体垫圈不会形成完全的固化,涂抹在金属表面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粘合性,因此可以有效地将金属零件间的空隙填充,再依靠螺栓的紧固作用,实现密封效果,而且其弹性的性质可以适应一定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对金属的腐蚀性几乎为零,这样就可以取代传统的密封用材料。 五、粘接和密封材料在堵漏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生产中,堵漏方式可以分为静态或者带压状态。带压堵漏工艺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常见的利用高分子密封材料的堵漏技术和工艺。带压堵漏技术就是在设备不停车的状态下对发生泄漏的设备和管道进行维修,达到堵漏的目的。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对系统产生影响,整个修复过程中保持设备的运行,待设备停车检修时,密封材料容易清除,不会对堵漏部位材质性能产生影响,节省费用。胶粘剂是带压堵漏技术中的关键,堵漏用胶粘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堵漏时所遇到的介质的性质、温度、工作压力和管道材质及粘接面处理的程度等。一般情况下,带压堵漏用的胶粘剂在现有胶粘剂中选择,特殊的可专门配制,在配制过程中,堵漏用胶粘剂与一般胶粘剂相比,胶中的填料量要适当多一些;多选用反应型胶粘剂;挥发性要小;固化时间要适中,保证充足的操作时间,对温度高的介质,可考虑使用无机胶粘剂。 六、应用前景 高分子粘接密封材料种类多种多样,性能也不同。我国发展较为缓慢,直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慢慢的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来发展、提高国内的应用水平。机床导轨的制造和修理一直是个难题,主要依靠于环氧树脂的耐磨涂料。我国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迅速的发展高分子粘接密封技术,在不断的努力创新学习下,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品体系, 应用领域也逐渐的扩展。当然,跟国外相比之下还是不够成熟, 虽然价格方面确实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产品过于单一。国外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以及创新的应用方面遥遥领先于我们。美国研制出新型的密封胶,主要应用于石油管道和油井中的堵漏。高分子粘接和密封材料的原材料往往是在石油化工中取得的,最后还是运用到其中。当然,我国高分子工业正在迅猛的发展,因此,高分子粘接和密封材料也会有巨大的发展, 有利于我们将其应用的更加广泛,普遍的运用到石油化工领域。 七、结语 综合来看,粘接和密封材料是一种工业用的聚合材料,其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并且在固化后具备一定的强度。这种材料的液固态变化使其具有在机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优势。尤其是在石油化工机械方面的应用,更突出其明显的材料特性。无论是修复、连接、密封都可以达到较好的实用性效果。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历程和技术应用前景 摘 要:石油化工技术繁多而复杂,自动化控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系统。多方位提升自动化水平,以适应石油行业现代化机械水平,有助于石油行业的发展。文章首先阐述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前景。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应用前景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了飞跃式进步,对应而言,企业规模的扩大化要求匹配高水平的技术,材料、工艺和技术应用不断翻新,加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自动化控制技术越来越重要。然而,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还需要遵守化工企业的发展规律,在应用和发展中不断提高化工自动化控制水平。 1 石油自动化控制历程 技术发展在石油化工自动化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关乎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呈现出的水平。石油自动化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甚为引入关注。石油行业的发展实践经验告诉人们,自动化是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的驱动力,尤其是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并应用于现代企业之中,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企业信息管理自动化等多种自动化控制组成了现代企业自动化控制的概念。具体来说,从过程控制与管理,从仓库管理到市场营销,从生产计划到财务统计,设备管理到人事管理,自动化控制已经贯穿到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化工涉及自动化已经经历了半百年的发展,通过引进自动化技术的手段,首先对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不断吸收消化其中的精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石油行业的自动化水平。经过50多年的发展,石油行业的自动化进步主要体现在操作现场已经从传统的手工劳作转变为当今的自动化控制,低级的单回路控制已经被予以淘汰,高级复杂系统控制推向市场,直到炼化管控一体化。自动化控制已经蔓延至中国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生产过程之中,虽然在水平上有所差异,但从总体来说,相对于传统的行业操作,自动化控制已经帮助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小型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中,也有很多骨干企业拥有比较成熟的控制系统和较低成本的自动化技术,并且,生产信息在车间的集成常规仪表性能大大提高,已经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主要检测手段。我们了解到石油自动化控制历程,还需对石油自动化控制应用前景做进一步探讨。 2 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把化工过程的控制作为企业日常生产管理控制的目标对象,自动化控制技术、算法和方案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可以有机调和控制理论,把整个生产过程纳入到自动化控制体系,实现化工过程中各种模拟量的自动化控制。为了使得自动化控制的全过程得以有效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自动化控制打造控制平台。高素质的操作人员也十分重要,可以实现对科学管理、操作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将设备和体系、方案和人员进行科学的结合的前提下,才能使得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化控制过程得以顺理成章地完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化工行业中,其不仅对自动化控制的技术水平有所要求,还对自动化控制过程的匹配性有所要求。最优化化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还可以降低企业所需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成品质量,从而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科学生产。因而,对化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进行研究,然后使用先进的系统设备和技术,为化工企业提供服务,是化工企业前进和发展的驱动力。 3 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化工自动化控制网络和信息控制网络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在数据采集、自动化控制、技术调节等各个环节,都有化工过程的控制体现,通过化工过程控制一体信息平台集中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这要求自动化控制硬件需要更加具有可供挑战的性能。过程控制的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技术设备拥有各异的硬件设备,分别由不同的生产经营商家供给,而开发商对硬件设施进行自主经营。之所以,在多种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不兼容,接口不统一也时常出现,因而,技术产品的更新升级也会受到影响。综上所述,化工自动化控制硬件需拥有多种优点,如较好的兼容性、便于升级换代、速度快等。化工过程控制技术设备只有具备上述特点,才可以在控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从而实现化工控制全过程和各个系统之间的完美联合,保证任何的化工过程控制设备在升级换代的时候不会对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有所影响。控制硬件只有具备灵活性、精确度、抗干扰等各个方面的优点,才能够在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化工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是信息集成,信息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多数化工企业使用流程管理模式,需要通过软件平台处理和管理化工过程中的大量数据。,使用哪一种软件决定着化工控制过程自动化控制的信息有效集成性和共享性。 4 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愈加重要 我国化工自动化控制操作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原因在于我国自动化控制理论研究较为落后,存有的化工自动化控制研究成果不多。很多化工自动化控制操作技术人员不够了解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原理,对化工行业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甚少,化工自动化控制复合型人才欠缺。在化工自动化控制发展的过程中,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实现对整个化工过程的最优化自动化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引导广大的职工及时更新观念,化工企业领导层需要对化工自动化控制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切实行动引导更新全体职工的化工自动化控制观念,从而开放思维,培育出强烈的责任心来对待化工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化工自动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发展职工培育方法,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措施相结合,促进化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次,还需要对化工自动化设备的整体利用水平给予更多关注。其充分体现了化工企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电子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在化工企业自动化设备的采购、安装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这个特点,之后结合企业自动化控制现状,加大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化工自动化控制应用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化工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整体使用水平。 5 结束语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一直关注于新技术的开拓和应用,这促进了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飞越。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石油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和转型离不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开拓创新。因而,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需要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在节能降耗、增加资产利用率的同时,促进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和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石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效。石油化工管道的设计对于石油化工管道的正常的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石油化工管道建设安装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障石油化工管道运行的效率和质量,维持它正常的运行。本文主要从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和安装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阐述石油化工管道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提高石油化工管道建设,保证石油化工管道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石油 化工管道 管道设计安装 一、引言 管道作为石油化工物料传送的载体,在整个石油化工装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管道在设计和安装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石油化工物料输送,满足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需求,保障运输的安全与稳定,对石油化工管道设计质量要严格的控制,选择合适的,科学的布置管道,维护石油化工管道正常的运行。同时,石油化工工业管道安装工程环境危险度高,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工程技术复杂,建设难度大等,都要求石油化工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有严密的管理,加强对问题的防范能力和控制能力,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石油化工管道的设计和安装符合标准要求,提高运行效率,保证运行安全。 二、管道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石油化工管道是石油化工物料传送的载体,在整个石油化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管道设计的安全性,又是石油化工管道设计的基本要求,关系到整个管道是否正常、安全的运行。目前,在管道设计中,由于忽略了某些安全因素,给整个管道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主要分为以下的几种:(一)在输送氮气的进入管道没有设置盲板,检修人员检修时,容易误操作阀门,导致高纯度氮气进入检修室,容易造成窒息;(二)在容易发生易燃、易爆等地区没有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不能及时的发现事故;(三)对容易破碎的管道及管道装置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四)对管道贯穿防火或防爆炸时,管道布局不合理,对材料的选择达不到要求;(五)管道管廊要加强采取静电接地措施,防止静电的累积,避免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三、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管道布局、管架设计和材料的选择。 首先,管道布置。它是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不仅仅要符合管道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在工业、生产、设备布置上也有要求。(一)管廊附加余量要符合基本要求;(二)管道中的安全阀布置。要结合不同情况的需求,合理、科学的布置。如:在安全阀出口与泄压总管连接时,要防止总管内的凝液逆流入支管,因此,安全阀出口在连接时要尤为注意,需从上部顺着流向以45°角斜插入总管,这不仅可以防止凝液倒入支管,也可降低安全阀的背压。(三)夹套管的布置。对管段对接焊缝距离大小要有明确的要求,同时管件、弯头的控制等都要适当,在装配外管前,要严格的安装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测,确定合格后才能进行;(四)泵入口管道布置。根据介质的不同,泵入口管道在设计时要考虑不同介质的特征设计,一般管道的设计都尽量的保证管道的短而直,提高运输效率;(五)不同环境下不同的管道布置。这样既能及时的判断管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保证管道的安全操作。 其次,管架的设计。管架设计是管道设计的重要的一部分,管架与管道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管架设计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管道的运行。在管架设计中要重视沿塔铺设的管线。尽量的减少弹簧架,减少成本开支和施工麻烦。在同一条管道上不可设置过多的吊架,吊架过多会影响管道系统的偏转,导致管道系统的不稳定。 最后,在材料的选择上。材料是管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合适的材料对于管道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管带的安全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后续的维修和技术的改造。据相关的报道指出,管道材料选择不合理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占总事故的20%左右。材料的选择必须要符合设计的标准的要求,对隔热管道的设计必须要以环境温度为具体的依据,合理的设计和调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从质量和等级上达到管道设计的要求。 管道安装施工的前期准备主要有:第一,审查设计图,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第二,准备好施工工程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各部门人员到位;第三,工程开始施工前,施工单位将工程的具体方案报送给项目监管部门审批;第四,相关人员对施工图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各个流程和处理规程要仔细的审查;第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讨论,合理的进行设计修改和调整,保证管道设计和施工符合标准,质量达到要求;(六)质量监管部门要做检查记录,施工单位将报道送往监理部,严格审查后签字盖章。 四、管道安装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管段制作问题。细致检查管段是否符合要求,对管段制作过程要有清晰的报验表单,确定管段的合格后,报道监管部进行审查,最后当所有流程有实现后,确定管道制作达到要求后,才能投入管段施工安装。 (二)焊接中的问题。焊接质量标准要求关系到整个管道的质量标准要求,解决焊接中的技术问题,就需要焊接人员严格安装焊接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管段进行确定审查,无损检测人员安装监理的要求和规范进行检修,确保管段的正常使用。对于热处理焊缝,要在无损探伤合格后才能进行,在相关的流程都完成后,由施工管理及监管工作人员指导、确认,严格的对质量进行监控,提高焊接质量,保障焊接质量就是从另一方面保障石油化工安全生产。 (三)管道的防腐问题。对管道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提高管道的防腐能力,如: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场的检查,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控制,提高管道使用寿命。 (四)阀门安装问题。阀门的安装应尽量设置在方便操作和维修的位置。每个阀门规格型号的管段图上要有标示和编号,确保阀门安装在正确的地方,保证阀门使用的正确。 (五)工程施工变更问题。在工程施工中,工程设计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仍会出现一些需要变更的地方,而如何更好的把握好设计中的变更,维护施工正常有序的进行。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协调施工各个单位,明确了解和认识变更原因,经过具体的讨论,使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任务和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现场交底,然后交给施工单位进行实施,从而对管道的施工进行有效、快速地调整。 五、结束语 石油化工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对于管道正常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石油化工管道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要明确了解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协调设计、生产、施工、监管等单位,维护石油施工管道的安全性。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 [摘 要]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平稳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性,提出了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以及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安全;石化;管理;事故预防 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存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安全管理是石油化工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采取及时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预防措施,对石化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与管理,才能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人身生命健康安全。 一、石油化工生产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石化行业的特点是:程序多而且复杂,生产具有高度连续性,石化产品多以气体和液体形式存在,易泄露和挥发,遇火源即燃;石化产品或原料多含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本身既有毒又有腐蚀性。安全管理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从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质看,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群死群伤事故几率高。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极易导致人员伤亡。 (2)从工艺条件看,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生产过程需要经历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和传质、传热单元操作,一些过程控制条件异常苛刻,如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 (3)从生产方式上讲,石化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规模大,连续性强,个别事故影响全局。装置呈大型化和单系列,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某一部位、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4)从设备装置看,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大型化、立体化、集团化;管道纵横贯通,装置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一旦发生事故,扑救难度大,损失严重。据有关资料对近年来世界石化行业重大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单套装置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惊人。 (5)从动力能源上看,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火源、电源、热源交织使用的特点。这些动力能源如果因设备缺陷、设置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便可直接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发源。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振兴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加强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的管理体系,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做到“防微杜渐”,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制度化建设来提高各基层员工的制度文化素质。安全管理制度是人创造的,但制度常常也能反过来塑造人,使员工不知不觉地适应于制度,从而达到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 (2)用安全科学观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科技越进步,文化事业越繁荣,人民的安全科技文化程度也需要相应提高,促进安全向着科学化管理迈进。科学的工作态度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工作方法,科学、合理、有序地工作,成功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使人类真正拥有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明的社会。注重用安全文化的功能、安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去开拓基层员工的内心文化世界,去挖掘基层员工的精神文化世界;用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去引导、激励基层员工的思想文化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文化方法去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操作技能,进而形成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场。 (3)培养安全工作管理人员:石化企业基层员工的安全文化和技术素质是石化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也决定着石化企业的命运。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一个安全工作者如果不懂施工专业知识,就发现不了问题。 三、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追求人身伤亡事故零指标管理,这是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一种追求,努力做到零指标,鼓励职工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实行全员安全管理。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安全事故的预防。 (1)变事后管理型为事先管理型:通过系统化的管理, 强调对安全危害和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在尚未构成危害时及时纠正,而不是通过总结事故教训开展工作,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2)加强差错管理:降低差错、杜绝违章是减少事故的根本,主要抓好以下管理: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时间和人员,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三互动纠错,发扬团队精神。 (3)抓好职工安全教育、促进班组安全建设:构成企业的最小单元是班组,班组职工直接接触危险因素和操作生产设备, 搞好职工安全教育,提高技术素质,消除主客观危害因素,才能实现以局部保整体的安全目标。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分类安全教育,使职工充分掌握石化行业的特殊性。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操作方法的培训,经过正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操作。 (4)重视安全技术:为了预防或消除对人健康有害的影响和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采取各种技术和组织措施推广使用安全技术,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发生。根据同行业的经验预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研究控制措施,在设计安装的开始或生产运行期间,加强工艺改革,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入安全技术的保障措施, 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采用防火防爆、电气、压力容器与管道、装置检修、石油化工操作等安全技术,使生产装置本质安全化,安装安全保护装置、报警装置措施。在预防事故措施和监控手段上采用先进技术,通过信息联网、遥控等措施,增加对异常情况、突发事故的控制和处理速度,通过自动控制,将职工从有危险的场所替换下来。 (5)加大检修检测力度:及时检修、检测安全技术装置,如安全阀,泄压防护装置、超限自动保护、阻燃装置、各种报警仪,这些装置起到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作用,必须确保灵活有效。这些装置如失效,将起不到任何作用,导致事故发生。 (6)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抓好隐患整治:石化企业的生产现场是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抓好安全检查,排查安全盲区,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监督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结束语 石化行业危险性大,通过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加大安全管理,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及时处理,才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化工装置HAZOP分析方法和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摘 要:介绍石油化工企业对工艺生产过程控制对象进行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步骤(即分析流程),详细设计阶段HAZOP分析要求和分析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风险分析 HAZOP分析 紧急隔离阀 1 引言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艺越来越复杂,生产事故造成的灾难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越来越多,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生产过程控制对象进行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出现的概率和有可能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即安全度等级(SIL),采取设置相应安全仪表系统(SIS)等措施,以便使风险降低到可容忍的程度内。 2 分析方法 对工艺生产过程控制对象进行风险分析(或审查),国外常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FMEA;预危险分析法PHA(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故障模树分析法FTA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其中HAZOP分析法以系统、全面和细致而被石油化工企业广泛使用。本人曾参与了福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中外合资)部分炼油装置HAZOP审查工作, 本文针对HAZOP分析的方法和分析理念的做简要介绍,使读者对HAZOP分析的方法和分析理念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不足之处请见谅。 3 HAZOP分析(或审查)简介 由于每个工艺装置的用途、安全特征、操作工况等不同,很难有统一的标准。HAZOP 分析法的典型程序是按装置审查每一条物料流并追踪物料流到上下游终点(如泵、压缩机、容器、塔或界区阀),核实上游机泵的堵塞压力,以确认该物料流最大压力。核实当上游换热器被旁路,以确认该物料流最低及最高温度,识别或确认该物料流及上下游设备(如泵、压缩机、容器、塔)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可操作性问题。提出需设置报警和联锁保护的所有回路。 为了更好的说明HAZOP分析流程,可概括为如图1。 审查结束后,设计人员应针对每个安全问题(S)和操作性问题(O)提出正式答复,并将有关问题反映到设计文件中,审查组还应对设计提出的正式答复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编制成报告存档。 HAZOP分析按设计阶段,大致分为FEED (Front End Engineering Desing)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可能根据设计进度分几次完成。下面仅就详细设计阶段HAZOP分析做简要介绍。 4 详细设计阶段HAZOP分析的目的、要求及分析重点 4.1 审查的主要目的 在详细设计阶段HAZOP分析是对各设施(包括工艺流程图、数据表、设备图纸、总图和仪表)的一次全面审查。是在FEED阶段HAZOP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和确认潜在的危险和可操作性问题。审查的目的是解决在所有按计划运行(包括正常运行)、开车、停车(正常和紧急停车)以及如何特殊运行(如催化剂硫化)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 4.2 审查文件 在EPC阶段设计组负责人应将下列文件提供给HAZOP 审查组: (1)项目设计规范、规定、标准或类似文件;(2)安全环保审查报告;(3)FEED阶段HAZOP审查报告;(4)P IDs;(5)工艺设计文件包(PDP)以及详细设计文件;(6)操作大纲、安全关键设计问题考虑;(7)设计温度、压力的设定基础;(8)泄压设备尺寸表;(9)与HSE项目标准偏差一览表。 以上项目设计规范、标准和审查文件必须有足够的内容及深度,以保证HAZOP审查的有效性。 4.3 审查的重点 基于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审查关键点如下: FEED阶段HAZOP审查结果的工艺变更情况和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部分要重新审查,以确保与FEED阶段审查一致。 确认界面,追踪物料流到上下游终点(如泵、压缩机、容器、塔或界区阀)。 材料选择,确认材料不仅要与设计的压力、温度、介质要求相一致,而且也要符合长周期运行原则和波动条件要求。 紧急隔离,应使用最安全可行的隔离,从而使所选择的隔离方法所提供的安全等级能够满足防护潜在危害的需要,根据项目标准,如果该设置EBV阀的地方没有设置,HAZOP审查应建议增加。 安全阀,根据紧急工况表和热平衡及物料平衡来进行核对,确认安全阀尺寸是否合适。 换热器,要了解假定一股物料停下而另一物料仍在供给或上游换热器被旁路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设备,确认设备设计压力或安装过压保护,以满足安全和运行要求。 机泵、压缩机,审查泵最大的阻塞压力、壳体设计压力、压缩机及透平性能、控制和停车仪表、壳体设计压力、安全阀尺寸和密封设计压力 加热炉,审查工艺管道、空气和烟气系统、燃烧器及燃料系统的安全设计。 仪表控制方案是否有效。 安全仪表系统,审查SIS逻辑正确性,是否满足SIL等级。 5 结束语 由于HAZOP分析涉内容涵盖各个方面,涉及多专业,又由于各工艺装置用途、安全特征、操作工况等不同,即使是同类、同规模装置包含的内容也可能不一样,审查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对装置的熟悉及认知程度,也直接影响HAZOP分析的深度和广度。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分析方法,本文也只是针对炼油化工装置HAZOP分析中应注意的一些一般要求和易被忽视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未针对某个特定装置的工艺流程进行深入分析,仅供参考。 石油和化工论文: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 2013年,面对复杂困难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石油和化工行业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基本方针,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预期增长目标。行业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出口保持增长,市场供需基本稳定。展望2014年,尽管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很突出,一些制约行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但随着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保持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利因素将不断增强。新的一年,更加值得期待 一、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概况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增长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303家,实现主营收入约12.0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全国规模主营收入的13.0%;利润总额7761.4亿元,增长9.0%,占同期全国规模利润总额的14.6%;上缴税金8122.2亿元,增长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万亿元,增长19.0%,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1.2%;资产总计9.91万亿元,增幅12.2%。前11个月,实现进出口总额58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6%,其中出口1634.3亿美元,增长3.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1~11月,全国石油天然气总产量(油当量)同比增长3.9%;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幅约5.8%。 预计2013年主营收入约13.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增长8.8%;出口总额1805.6亿美元,增长4.0%。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277家,实现主营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3585.2亿元,下降6.8%;上缴税金2124.3亿元,下降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9.6亿元,增长27.6%;行业资产总计2.08万亿元,增长6.1%。前11月,全国原油产量1.90亿吨,同比增长1.6%;天然气产量1020.2亿立方米,增长8.9%。 原油加工业 1~11月,原油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320家,实现主营收入3.15万亿元,同比增长3.8%;利润总额343.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9.8亿元;上缴税金3764.0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0.1亿元,同比增长27.4%;资产总计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前11个月,全国原油加工量4.36亿吨,同比增长3.6%;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2.70亿吨,增长4.7%。 化学工业 1~11月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5321家,实现主营收入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利润总额3598.5亿元,增长12.1%;上缴税金2131.7亿元,同比增长1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资产总计6.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进出口总额3003.4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1323.6亿美元,增长4.3%。前11月,全国乙烯产量1475.4万吨,同比增长8.4%;烧碱产量2603.3万吨,增长5.9%;化肥产量6926.2万吨,增长5.5%;合成树脂产量5306.5万吨,增长10.9%;轮胎外胎产量8.79亿条,增长7.5%。 预计全年主营收入约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约4270亿元,同比增长11%。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1月,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85家,实现主营收入3447.8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润总额234.3亿元,同比增长21.5%;上缴税金102.3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9.9亿元,同比增长33.1%;资产总计3399.1亿元,同比增长14.7%。前11月,生产石油钻井设备41.9万台(套),同比增长18.2%;炼化专用设备190.4万吨,下降2.8%。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平稳增长。前11月,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其中化工行业增幅12.2%。从运行走势上看,上半年行业经济有较明显波动,下半年转入平稳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上半年为9.1%,其间最低月累计增幅为8.8%;1~7月上升至9.4%,此后一直稳定在这一增长幅度。预计全年增幅9.4%,高于去年约1.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增长12.2%,与上年持平。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基本平稳。一季度全行业收入增幅最高,同比达9.5%,上半年为9.3%,前三季度为9.0%,1~11月为9.3%,预计全年增长9.2%,较上年回落约1.5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前11月主营收入增幅12.6%,全年预计为12.5%,增幅与上年持平。 (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2013年,行业继续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13年1~11月,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0%,基本符合预期。三大投资领域中,对化学工业的投资明显减缓。前11月,油气开采、炼油业投资增幅分别达27.6%和27.4%,均较上年大幅加快;而化学工业增速只有15.4%,为历史最低增幅之一,也是近些年来首次低于油气开采和炼油业增长。 从化工各行业看,有机化学原料、涂(颜)料制造等精细化学品和合成材料投资增长较快。1~11月,上述三个子行业投资增幅分别达到30.1%、25.9%和19.2%,大大高于化工行业平均增速;占该行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9.7%、6.0%和13.0%,均较上年上升,投资继续向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倾斜。同时,一些过剩行业投资持续回落。前11月,无机酸行业投资增幅只有1.7%,无机碱则是下降3.2%,磷肥行业投资降幅更是超过32%。 二是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数据显示,产业链长、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在行业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从上游能源生产领域看,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大幅增长,所占比重持续攀升。2013年,天然气产量占油气比达到32.6%的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炼油领域,成品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汽、煤油在生产和消费中的占比持续增加,2013年的产量比重分别达到33.2%和8.5%,比上年提高1.3和1个百分点。在下游化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型煤化工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3年,合成材料产量增幅达到9%,在主要化工产品中占比超过21%,同比分别提高2和1个百分点;有机化学品增幅7%,占主要化工产品的比重近12%,同比提高1.2和0.6个百分点。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代表新型煤化工的标志性产品――甲醇,在“甲醇汽车”、甲醇制烯烃技术推动下,近年来飞速增长。2010年以来,平均增幅超过21%,2013年在统计局公布的主要有机原料产量中占比达到51%,比2010年提高逾10个百分点。此外,轮胎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继续加快,引领橡胶制品业结构升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子午胎产量增速达到18%,占比较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三是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类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技术类产品保持上升的趋势。2013年,无机化学原料、化肥等传统化工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有机原料、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呈上升趋势。2013年,无机化学原料和化肥行业主营收入占化工行业比重分别较上年下降了0.5和0.8个百分点;而有机化学原料和专用化学品则上升了2和0.6个百分点。 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在传统行业技术升级加快,如化肥行业的煤气化技术装备的发展,染料生产工艺的突破与创新;在页岩气的开发也取得技术和产量的突破;在化工装备领域,国产化装备取代了国外进口设备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出的是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新的进展。 2013年,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稳步前行,煤化工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煤气化技术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以航天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化炉技术正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国外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情况相比,国产气化炉更加“接地气”。另外,在工艺路线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煤制芳烃和煤-油混炼新技术的首次尝试,煤制乙二醇全流程打通并生产合格产品,以及焦油加氢煤炭分质利用新工艺等,这些工艺路线的尝试和探索,都为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技术和工艺路线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对现代煤化工产品的开发也收获了新的果实。甲醇蛋白的生产不仅开拓了现代煤化工下游产品,还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掌握此项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甲醇蛋白的开发,为解决饲料供应和提高农畜养殖率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和收入基本实现同步增长,而上年利润则为负增长。同时,企业亏损状况也有显著好转,盈利能力稳中回升,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利润同步增长,炼油业贡献最大。2013年1~11月,全行业利润增幅9.0%,与收入增幅持平,预计全年增长8.8%,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其中,炼油业由上年亏损转为盈利,利润总额约400亿元,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70%;化工行业贡献率次之,超过60%;由于利润下降,占比最大的油气开采业利润贡献率为负值。利润增长的结构正在改善。 化工行业中,农药、橡胶制品、涂(颜)料和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利润增速较高。1~11月,农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幅35.2%,位居化工各大子行业增幅之首;橡胶制品业利润增幅22.2%,居第二;涂(颜)料和专用化学品利润增速分别为17.1和16.9%,排名第三和第四位。从对化工行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看,专用化学品、基础化学原料(主要为有机原料)和橡胶制品占前三位,分别达到38.2%、27.3%和25.5%;占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8.6%、21.2%和15.2%。 亏损企业亏损状况持续好转。前11月,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4.5%,亏损面由年初的21.3%缩小至13.7%。其中,油气开采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8%,亏损面为21.7%;炼油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3.4%,亏损面为18.3%;化工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9.4%,亏损面为13.5%。 盈利能力回升。1~11月,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6.47%,同比持平,比1~6月提高0.2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4.94%,同比持平,比1~6月上升0.42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后,行业毛利率也出现明显企稳回升趋势。前11月为16.25%,比前三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毛利率12.44%,比前三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 (四)行业出口逆势增长 2013年,面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贸易壁垒和摩擦加剧等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行业出口实现逆势增长。海关数据显示,1~11月,全行业进出口总额58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1634.3亿美元,增长3.9%,比上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预计全年出口增长4.0%,2008年以来,出口增长首次超越进口。 橡胶制品出口一枝独秀。1~11月,橡胶制品出口金额430.9亿美元,同比增长8.9%,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的26.4%,是行业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在其它主要出口产品中,农药和成品油出口额大幅增长。增速分别达到32.1%和33.4%,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2.1%和9.2%,均较上年明显上升。前11月化肥出口1758.5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12.0%,出口总额57.2亿美元,下降10.5%。 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相对较快。1~11月,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514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365.5亿美元,增幅3.8%;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84.3亿美元,下降10.1%,其中出口146.1亿美元,增长4.4%;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456.5亿美元,增长1.6%,其中出口122.7亿美元,增幅4.1%。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持续加快,占出口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 贸易国进一步拓展,区域结构继续改善。近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出口地不断扩展,2013年,上升至230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又增加5个,遍布全球各地。在贸易面拓展的同时,区域贸易结构也得到改善。传统出口最大目的地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占比继续下降,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占比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对美出口额占比为14.5%,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对香港地区出口额占比7.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对日出口额占比降至5.9%,降幅最大,达0.8%。对金砖国家出口占比保持稳中上升趋势,2013年占比首次超过1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出口增量主要来自其它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五)区域经济结构继续改善 东中西部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西部的原材料产业和东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2013年,东部地区纯苯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70%,子午胎占比超过82%,合成纤维单体超过92%,产品加快向中高端、精细化发展;中部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化肥、精细化学品等产业。其中,尿素占全国总产量的39%,化学试剂占29%,农药占31%;西部地区天然气产业、煤化工等发展迅速。2013年,西部地区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比重达82%,电石产量达88%,甲醇占比近50%。各区域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显露。 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继续领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重点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前11月,西部地区投资增幅达24.5%,东部和中部地区投资增幅分别为20.7%和12.9%,西部地区增速明显领先;中西部地区投资额占全行业比重保持在51%以上,投资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平衡。1~11月,东部11省市主营收入7.92万亿元,增长9.6%;中部8省主营收入2.10万亿元,增长8.4%;西部12省市区主营收入1.97万亿元,增幅7.2%。在区域经济条件差别较大、宏观经济形势艰难的背景下,地区收入增长保持了基本同步,中、西部地区经济在行业中的占比保持稳中上升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更趋协调、平衡。 三、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今年以来,部分行业产能扩张仍在继续,装置开工率持续走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长期低位徘徊。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尿素产量装置平均利用率维持在80%左右,即便如此,由于产能释放过大,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持续走低。监测显示,尿素市场年均价只有1920元/吨,三年来最低,同比跌幅达13.4%;受此影响,氮肥行业效益大幅下滑,利润同比降幅达65%。无机盐、无机碱行业市场竞争更为残酷,价格连连下挫。全年烧碱装置平均利用率在75%左右,纯碱装置平均利用率80%上下;烧碱(片碱)市场年均价为2650元/吨,同比下跌18.4%,液碱(32%离子膜)均价706元/吨,跌幅23.3%;纯碱(重灰)市场年均价1440元/吨,同比下跌7.1%,轻灰均价为1340元/吨,跌幅8.7%。1~11月,无机碱行业利润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再度下降4%,无机盐行业降幅为5%。数据还显示,2013年聚氯乙烯装置利用率不足65%,甲醇更低,不足60%,聚氯乙烯和甲醇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行业处于亏损边沿。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成为影响全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风险。 二是成本管理差距较大。这一问题在化工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尽管化工行业自身进步明显,但与其它行业相比,成本管理差距较大。统计数据显示,1~11月,化工行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7.56元,同比增加0.61元,高出全国规模工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近2元,差距很大。盈利能力也明显低于全国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前11月,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94%,全国规模工业为5.77%,低了0.83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近年来,行业的创新能力虽然稳步提高,但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市场,难以应对,一些畅销产品,很快变得过时、过剩,又不得不大量进口。海关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净进口有机化学品达2420万吨,同比增长10.5%;净进口合成树脂2428万吨,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3%,但却是同期国内合成树脂总产量的45.7%。两者之和接近5000万吨,如此巨大市场,我们却长期徘徊在外围。从进口来源地看,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伊朗、沙特,以及周边的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我产品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品种、档次上与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有机化学原料领域,质量和技术差距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关键在于国内不少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差,这种现况应引起行业内的高度重视与反思。 四是安全环保形势严峻。2013年,有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环境责任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仅下半年来较大事故就多达15起,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日前,工信部又了对《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 2012 年下降 18%,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全行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 8%、8%、10%和 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 93%以上,新增石化和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为达成上述目标,《意见》还提出,2015年底前要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380 万吨电石落后生产能力;控制氮肥、磷肥、“三酸两碱”、电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础化学品的总量,淘汰或改造其中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产能和装置,提高新建项目的能效和环保门槛。短期内,安全环保将会大幅提高行业的运营成本,并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但长远看,对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意义深远。 四、2014年主要市场和经济增长指标预测 展望2014年,尽管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下行风险,但是,促进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仍大于不利因素。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描绘了我国社会经济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发展蓝图。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环保产业的崛起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都将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提供新的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内需将是石油和化学工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行业经济运行趋势,预计2014年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行业价格总水平较今年持平或有所反弹;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国际原油市场 2013年,世界原油价格总水平虽较上年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100美元/桶上方,自2011年突破100美元后,连续第三年保持高位。主要市场中,WTI原油年均价(普氏现货,下同)为97.8美元/桶,同比涨幅3.6%;布伦特原油年均价108.6美元/桶,同比跌幅2.7%;大庆原油均价104.1美元/桶,同比跌幅8.4%。三地原油平均价格为103.5美元/桶,同比下跌2.9%,是2009年以来的第二次下跌。 全球原油消费保持低速增长。BP能源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原油消费量41.31亿吨,增幅1.2%。根据全球经济增长和原油消费情况,预计2013年世界原油消费量在41.71亿吨上下,增幅1.0%;2014年世界原油消费增幅约为1.2%,略有加快。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进入一个相对较缓、相对平稳的时期。 2014年国际油价将保持大体稳定。目前,国际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供给相对宽松,热点地区局势总体趋向缓和,美国能源自给率快速上升,这些为未来国际油价保持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及油价运行走势,预计2014,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大致持平。其中,WTI原油均价在95美元~100美元/桶上下;布伦特原油均价在105美元~110美元/桶左右;大庆原油均价大约在100美元~105美元/桶之间。 (二)国内油品市场 截至2013年末,我国一次性原油加工能力逾7亿吨/年,已显现出过剩的迹象。2006~2012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幅为6.8%。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效率的提高,国内油品的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将成为长期趋势。根据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变化情况,预计2013年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约4.89亿吨,同比增长约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645亿立方米,增长15.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2.87亿吨,增长3.5%,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0亿吨,与上年大致持平。2014年,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1亿吨,同比增长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80亿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02亿吨,增幅4.5%。 2014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要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根据对2014年国际油价的基本判断,以及近10年来成品油价格运行特征,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总水平大致与2013年持平。其中,0#柴油年均价在8510元/吨上下,同比持平;93#汽油均价约9950元/吨,涨幅0.2%。 (三)农用化学品市场 2013年,受天候、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等综合因素影响,化肥市场消费增速较上年显著回落,预计全年化肥表观消费量约为7370万吨(折纯,下同),增幅为4%,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长5%。2014年,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强,农业对化肥的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化肥表观消费量约7700万吨,增幅4.5%左右,基本接近常年平均增长水平。 2014年在消费增长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化肥的市场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煤炭、天然气价格)、产能释放程度、出口增长情况等三大因素。当前,化肥市场供需总体上严重失衡,市场跟踪显示,化肥生产企业平均开工率越高(超过85%),市场竞争就越激烈,价格也越低。分析认为,化肥行业产能的释放程度将是决定2014年市场价格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行业产能利用率控制在80%以内,将会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在此条件下,预计尿素年均市场价格将重返2000元/吨上方,涨幅4%左右;磷酸二铵年均价在3100元/吨上下,涨幅约3.5%;国产氯化钾均价在2700元/吨左右,涨幅约8%。化肥行业的整体效益也将会好于上年。 (四)基础化学原料市场 2013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增长总体上较上年略有加快。其中,无机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有机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7%,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预计主要基础化学原料中,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785万吨,增长9.5%;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300万吨,增长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690万吨,增幅6%。2014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总体上将会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无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为6%,与上年基本持平;有机化学原料增幅约8.5%,较上年有所加快。其中,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45万吨,增长9%;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550万吨,增长7.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幅6%。 2014年,根据目前市场走势判断,我国无机化学原料市场受成本支撑会有所反弹,由于上年深度下跌,所以显得反弹力度稍有大些,但在产能过剩重压之下,市场竞争激烈,整体上仍将是相对低迷的局面;有机原料市场总体将继续稳中趋升的格局,价格主要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而波动。预计烧碱(片碱)的市场年均价格在2800元/吨上下,涨幅5.5%;纯碱(重灰)年均价在1550元/吨左右,涨幅7.5%;电石均价约3100元/吨,涨幅6%;丙烯市场均价约为10400元/吨,微涨0.6%;纯苯(石油级)年均价约为9500元/吨,与上年大致持平;甲醇(一级,净水)年均价约2900元/吨,涨幅4%。基础原料市场总体上可能好于2013年。 (五)合成材料市场 2013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1亿吨,增幅3%,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需求增长减缓。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8500万吨,增长6.5%;合成纤维单(聚合)表观消费量约5100万吨,降幅2%。预计2014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7亿吨,增幅4.5%,虽较上年有所加快,但仍是历史的较低增幅之一。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9100万吨,增幅7.5%。 2014年我国合成材料市场进口依存度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目前,合成树脂进口依存度超过30%,合成纤维单体达到35%左右,合成橡胶超过24%。我国通用合成材料市场面临周边和中东地区的严峻挑战,竞争异常激烈。展开差异化竞争,巩固通用料市场,重点争夺中高端市场,是我国合成材料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战略取向。根据目前市场走势和未来原油价格的判断,预计2014年合成材料市场价格总体或稳中趋升。其中,聚氯乙烯(LS-100)年均价在7200元/吨左右,涨幅约3%;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价在11600元/吨上下,涨幅约0.5%;聚丙烯(F401)均价约为11400元/吨,涨幅约2.5%;己内酰胺均价可能回升至19000元/吨,涨幅约3.5%;丙烯腈回升幅度稍大,约为7%,均价达14000元/吨左右;丁苯橡胶(1500)均价可能反弹至14500元/吨上下,涨幅5%;顺丁橡胶均价约为15000元/吨,升幅6%。 (六)2014年主要经济增长指标预测 初步预测,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约14.56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为8.91万亿元,增长10.5%, 2014年,预计全行业利润总额约9800亿元,增幅约10%。其中,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约4800亿元,增幅约12%; 2014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1亿吨,同比增长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80亿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02亿吨,增幅4.5%。预计主要化工产品表观消费总量增幅约5%。其中,化肥表观消费量约7700万吨,增幅4.5%;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45万吨,增长9%;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550万吨,增长7.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幅6%;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7亿吨,增幅4.5%,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9100万吨,增幅7.5%。 五、2014年行业重点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抓住调结构、转方式这根主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切实做好农用化学品市场的保障服务工作 2013年,我国农业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了“十连增”,农用化学品的保障功不可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2014年工作第一要务。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维护我国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做好农用化学品的保障工作,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首要任务。 一要坚决保证国内市场化肥、农药、农膜等重点农资产品的充裕供应,促进供需平衡,稳定市场价格。2014年国内化肥、农药的产能还会增加,结构性过剩仍将存在,而且运价、水价、人工等成本上升,气价上涨,供应季节性短缺等,都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国家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生产企业的压力也会继续增加。从需求看,2014年,国内化肥农药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农化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复苏。不久前,国家降低了2014年化肥产品的出口关税,预计化肥农药的出口将继续加快。因此,明年国内农化产品企业需认真组织安排好生产经营,合理调节出口比重。联合会将积极引导企业生产销售,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协助解决生产、销售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好国内市场供需监测和协调工作,力求资源总体平衡,价格基本稳定。 二要加快推进化肥农药产品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增值肥料、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料、高效低毒农药以及测土配方技术等,积极向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建议,将尿素硝酸铵溶液等的推广、使用纳入水肥一体化工程中,在施肥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必要扶持,降低或免征新型生态高效化肥、农药的增值税。支持鼓励生产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重视现有生产工艺、装备等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优化和提升。 三要继续加大打假力度,净化市场,保护好农民利益。农资打假不仅关乎企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关乎食品安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全局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农资供应质量可靠,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加快推进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产能过剩是影响当前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013年,我们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年初成立了由各专业协会、相关研究机构、企业组成的专题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与企业深入交流,对行业进行把脉会诊,完成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将炼油、氮肥、磷铵、氯碱、纯碱、电石、甲醇、氟硅等八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抄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及协会。这八行业目前在整个石化行业中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是未来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重点。 应当看到,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在过去长期快速发展中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化解产能过剩。一要积极配合政府加强产业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修订,提高准入门槛,完善产业政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二要利用产能过剩契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三要强化对过剩行业产能情况的监测预警,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创新能力的突破,产品的脱胎换骨,竞争力的全面升华。 (三)全面提升安全环保工作水平 2014年我们要把安全环保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抓出新成效。一是要严格安全环保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重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努力提高全行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责任关怀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责任关怀与SHE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集中力量开展责任关怀与绿色石油化工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深入实施责任关怀,把安全环保工作从围墙内扩展到围墙外。三是继续推进和完善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增加一批产品企业行业的能效“领跑者”,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培养一批企业责任关怀典型,创建一批“化工清洁生产绿色园区”。 (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传统产业和产品需求出现放缓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宗类的石油和化工产品,收入增速降低,效益明显下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业整体增速。培育新的增长点,成为行业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紧跟需求结构变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时期,处在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新兴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要由大变强,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赢得主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端化、差异化和专用性化学品的终端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环保、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计算机、电子产品等领域急需的特种、高端化学品供给严重不足。我们的结构调整,要紧紧盯住市场发展的前沿,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配套需求,主动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二是加快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三是配套发展新能源产业,四是积极发展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工艺。 其次,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能够为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业,如科研创新、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能源合同管理服务等。现阶段及今后时期,行业对这些方面的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鼓励企业加强投入,自主创新;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培育市场力量,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战略合作联盟等平台,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性的生产服务组织和机构,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支撑行业由大变强。 (五)创新经济运行监测工作 经济运行监测是做好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工作的基础,多年来联合会一直高度重视。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重点企业、专业协会、地方行办(协会)三位一体的统计信息交流机制,在全面加强行业企业统计基础上,搭建起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现行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预警,提出政策建议,初步形成了行业运行快速反应机制。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统计信息渠道还不够通畅,运行分析还不够透彻深入,对行业企业的预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政府决策的参考意义还不是很充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对已经形成的工作内容和已经打下的工作基础加以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也要寻找新的突破点,用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发挥运行监测在服务行业、企业、政府方面的功能和质量。明年我们准备做几件事。一是要拓宽监测领域,加强行业运行的质量分析。近年来我们一直重视行业的发展速度,对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注不够,明年我们准备定期行业效益分析报告,引导企业行业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准备从明年二季度开始,行业的运行景气指数。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认真准备,我们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指数编制、测试和调整,再经过几个月的实测拟合,将定期向社会。通过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引导行业企业投资行为,为行业转型升级、经济平稳运行作出应有贡献。 石油和化工论文:谈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分析和寿命评价 【摘要】在石化企业,设备的腐蚀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企业安全生产和设备长周期运行的一个重要难题。因腐蚀所导致的石油化工设备跑油、漏油、冒油以及设备的非计划性停工,我们应当加强对石油化工设备的防腐蚀管理,并通过做好石化设备的腐蚀分析及相关寿命评价,使设备的腐蚀问题能真正处于可控状态,以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就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设备所面临的腐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和探讨了设备寿命评价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备;腐蚀分析;寿命评价 石油本身对设备并不产生腐蚀作用,而导致设备出现腐蚀的原因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油中含有少量杂质,如硫化物、无机盐类、环烷酸、氮化合物等,这些介质在化学作用或者电化学作用下对石油化工设备产生腐蚀;另一方面则是在石油的炼制工艺中,所添加的溶剂、氨以及酸碱类化学药品所形成的腐蚀性介质,加速了设备的腐蚀进程。对近年来不同石油化工设备类型及泄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图1所示),其中管道泄漏占据总故障问题的61%,其次为冷换设备占据了16%。 一、石油化工设备中常见腐蚀问题分析 1、湿硫化氢腐蚀 加工含硫原油的所有装置和设备系统均存在着此类型的腐蚀。湿硫化氢腐蚀包括了减薄腐蚀和应力腐蚀这两种形态,硫化物腐蚀过程中生成氢并渗入金属中,造成氢致开裂和使钢材分层、鼓泡。其中,氢致开裂有多种形态,包括了氢致开裂(HIC)、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以及应力导向氢致开裂(SOHIC)。湿硫化氢腐蚀问题的机理是由于硫化氢与液相水共存时,由硫化氢所引起的设备腐蚀,当设备容器承装的介质含有H2S且符合以下条件时,即为湿硫化氢应力腐蚀环境:当H2S分压≥345Pa;介质中含有液相水或操作温度处于露点以下;介质pH值 2、氯离子腐蚀 氯离子腐蚀主要发生在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初馏、常压塔顶冷凝冷却器中,容易导致冷凝冷却器的管束出现堵塞,不仅影响管束的正常使用寿命,而且影响到装置的满负荷生产。其腐蚀机理是由于原油中含有氯盐组分,其中的氯化镁和氯化钙容易在原油的加工过程中受热水解,并生成具有较强腐蚀性的氯化氢。而在脱盐装置中无法去除的有机氯化物在高温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也会分解产生出HCI,并随之进入分馏塔顶部,再进入冷凝冷却系统中。且由于初凝区的水量极少,导致盐酸的浓度可达到1%~2%,成为一个腐蚀性非常强烈的稀盐酸腐蚀环境,引发塔顶系统出现严重的腐蚀。对于氯离子腐蚀问题的防治,其重点应当是控制氯离子等腐蚀介质的含量。一方面可采用低含硫原油与高含硫原油混炼的方法;另一方面则应强化装置的“一脱三注”管理,即深度脱盐、注水、注缓蚀剂和注氨。 3、胺腐蚀 胺处理装置中,包括气体与烃脱硫装置、酸性水处理装置等均存在胺腐蚀。其腐蚀的机理是由溶解在溶液中的酸气(H2S、CO2)、胺的降解产物、热稳定胺盐(HSAS)以及其他杂质作引起的。由于胺处理中含有H2S、CO2、氰化物等腐蚀介质,也带来了应力腐蚀问题。胺腐蚀的情况和胺类型、腐蚀介质浓度、温度、流速等相关。对于胺腐蚀问题的防治,主要是通过选用耐腐蚀材料以及对设备结构进行重新合理设计等方式进行。 4、高温硫腐蚀 对近年来石化企业设备的腐蚀调查表明,高温硫腐蚀问题存在较为普遍,在重油高温部位的腐蚀平均速率为0.5~1mm/年,而在流速流态交变的部位,腐蚀速率甚至达到1~3mm/年。高温硫腐蚀的机理是:在使用温度大于240℃和工业介质中含有活性硫化物,例如单质硫、硫醇、硫醚、二硫醚、H2S等时,能形成高温硫腐蚀环境,并可直接与金属设备发生反应,对设备会产生严重的均匀腐蚀。其中,在240℃以上时,H2S与硫醇可直接与铁发生反应;在340~430℃之间时,H2S的腐蚀率最大,在340~460℃之间时,单质硫可直接与铁反应;当温度在430℃以上时,高温硫腐蚀有所减轻,在480℃以上时,H2S几乎完全分解,高温硫的腐蚀率下降。对高温硫腐蚀问题的防治,主要是选用耐腐蚀的材料,如含有Al、Cr、Si等元素的合金钢材料。 二、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寿命评价 本文以输油管道的寿命评价为例,分析了石油化工设备在腐蚀寿命评价时的方法及相关内容。 1、设备寿命评价的目的 对输油管道的寿命评价,主要是基于可靠性理论和腐蚀理论,以给定管道的目标可靠度,并评估管道的腐蚀剩余寿命。 2、影响输油管道寿命的因素 根据历年来输油管道失效原因的统计分析,腐蚀问题是引发的管道失效的最主要因素,并约占据了80%以上的比例。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由管道输送液体所引发的内腐蚀,其次是土壤等因素引发的外腐蚀。 3、输油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评价方法 总结 本文首先就我国石油化工设备所面临的主要腐蚀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系统阐述了石油化工设备寿命评价的目的及具体应用方法。随着当前我国石油化工生产中高硫、高酸原油总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升,都对石油化工设备的防腐技术提出了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而做好对石油化工设备腐蚀问题的分析及设备腐蚀剩余寿命的评价工作,不仅可使得设备腐蚀问题的防治与修复更具有针对性,而且还能综合性的提升石化企业在设备防腐中技术水平,从而为企业取得更好的防腐效果。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结合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其中,建筑作为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造价;施工管理;结合 建筑行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的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同时两者缺乏必要的结合,影响到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建筑行业的关注。目前如何将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结合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概述 1.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行业整体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建筑工程造价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消耗,以及整体建筑中所花费的费用进行计算和统一的管理。在开展建筑施工之前,应当对建筑整体施工所需要的经费,如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人工费用等进行初步的估算。保证在建筑工程整体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依照相应的工程预算进行建设,控制整体建筑工程成本,提升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管理。建筑的施工管理主要是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机械设备、建设人员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其中,建筑施工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施工的管理能够对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有着较好的把握,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建设工作,更好地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两者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整体管理工作的作用。建筑的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造价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建筑的工程造价能够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资金,进行有机的结合,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整体,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算。通过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能够对整体建设过程中的材料消耗、机械消耗、人工消耗等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在建设的过程中造成资金的浪费,增加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本。 二、我国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的整体预算不足 我国建筑工程在进行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存在着工程建设整体预算不足的情况,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机械、材料设备没有统一的预算和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造成资金缺乏和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体预算不重视,同时进行预算的专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其建设的成本,往往减少工程建设的整体预算,这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 2.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结合不紧密 建筑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两者的关系十分紧密,只有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真正提升工程整体管理和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但是我国很多建设单位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的结合并不紧密。导致整体管理工作的脱节,导致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造成资金不足等情况,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工期和建设质量,不利于建筑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3.建筑单位不重视工程造价工作 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中不重视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对于工程造价工作不重视。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在施工开展之前对于工程的整体进行预算和管理。但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时发生的经济签证、设计联络、设计变更等索赔事件并没有很好的把握。这影响到了工程建设的整体资金使用,对于工程的施工管理十分不利,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三、促进工程造价和和施工管理结合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建立完备的造价管理系统 要想促进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的有机结合,就要建立完备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应当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要消耗的人工、机械、材料设备等费用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系统。同时在进行造价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变更、技术交底、建设方案等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的造价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整体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能够敏锐地发现工程造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减少对工程整体建设工期和质量的影响。 2.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对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进行监督 要想促进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的有机结合,应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进行监督,对于造价和施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进行及时的解决。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阻碍施工等情况应当保护好相关的证据,通过仲裁等方法进行解决,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3.深入开展数据搜集和探索工作 在进行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数据收集和探索工作,是建筑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应当在进行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项目建设的地质环境和建设地点,以及所要消耗的人力资源等进行资料收集。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加深了解。才能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细致和准确,提升造价质量和管理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对于工程造价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员素质不足、两者结合不紧密,建筑单位对于工程造价不重视等情况能进行及时的解决。要深入开展数据收集和探索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保证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黄敬然 单位: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工程造价管理中心 建筑造价论文:前期设计对建筑造价控制影响思考 摘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做好建筑造价控制,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内容之一,而前期设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造价控制,同时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前期设计工作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建筑的造价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前期设计;建筑;造价控制;影响 现阶段,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想要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强化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在保证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功能的造价成本。作为行业服务提供商,设计单位应该重视前期设计工作,强化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前期设计工作的内容 前期设计,从宏观角度来说,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提出开发的设想阶段,简单来讲就是投资前的阶段。从微观角度或者针对项目中某一子项来说,前期设计包含很多内容,比如,地下车库中车的排列方式选择、车库的高度确定、梁的截面选取、结构方案的确定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是设计者需要仔细推敲后决定的。 2前期设计工作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 前期设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占据的比重非常小,但是其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却是极其巨大的,也是建筑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设计环节的成本投入仅仅占据了建筑工程总成本的1.5~2%左右,但是其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却能够达到75%以上。 3强化设计阶段建筑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控制 可行性研究是当前一些公共建设工程或者大型民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能够对项目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是否可行做出明确判断,从而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或者浪费问题。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在常规建筑工程建设中,可行性研究同样不容忽视,以最为简单的叠拼单元住宅建筑为例,由于采用了统一的结构模板,因此每一个单元都是非常规则和标准的,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往往仅仅通过表面观察就能够选择出良好的结构类型,实现优化设计,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造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2初步设计阶段的控制 结合相应的设计经验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如果能够保证方案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则对于施工而言,只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作业即可。初步设计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设计,而从目前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分析,初步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1)基础数据确定:设计基础数据对于建筑造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必须认真对待的环节。但是,目前部分业主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并没有深入的功能分析,也没有详细的基础数据,使得设计工作变得非常困难,也容易导致设计与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从而使得投资增加。 (2)工艺技术选择和多方案选型:初步设计阶段,利用合理的设计技术和工艺流程,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不过这需要设计人员和业主对初步设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通常都是一些比较浅显的工作,更多的工作和问题被放在了施工图设计阶段,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并没有能够在初步设计阶段解决,使得原本时间相对充裕的初步设计阶段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时间紧任务重的施工图阶段则堆积了大量的工作,很容易影响方案的优选,导致其缺乏经济性。对此,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初步设计阶段的工艺技术选择,以确保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和经济性。 (3)注重沟通交流:设计人员应该加强与业主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帮助业主做好工程定位以及需求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如果建筑工程造价过高,都会将其归结为设计问题。但是实际上,如果在初步设计阶段,业主没有进行适度定位,盲目提出要求,或者缺乏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导致设计方案的选择缺乏经济合理性,而在发现造价失控后,却又将其归结为设计人员缺乏技术能力,无法完成自身的设计要求,形成相应的矛盾冲突。因此,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初步设计阶段的沟通交流,使得业主明白地认识到不同方案在投资是哪个的差异,通过明确的数值,引导其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实际项目中遇到一个9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办公楼,其基础方案有两种选择,我们如何配合建设方进行正确的选择呢。在与建设方的沟通中了解到,对于项目的实施工期和进度,他们并不是很关切,根据这一信息,设计方拿出两种方案优劣比较,建设方很乐意的接受了造价相对经济的方案。 4结语 总而言之,前期设计工作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存在着涉及面广、环节众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难度相较于施工阶段更大,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造价控制措施,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实现成本造价的有效控制,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张永杰 单位:河南省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的结合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相应的施工人员不仅要有效提升整体建筑项目的基本质量,也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造价和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进行集中的整合,以保证整体项目的顺利运行个,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中针对建筑造价工程项目和相应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对有效融合两项机制的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进一步优化相应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提升整体行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建筑造价;施工管理;结合 在实际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针对工程造价项目和工程施工管理结构进行集中的管控,确保整体施工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整体管控机制的优质发挥。另外,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建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施工管理项目的平衡,保证整体管理机制和造价控制结构符合施工的基本情况以及整体需求,真正落实资金数额和相应的项目处理机制的有机融合。 一、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项目的内涵分析 (一)建筑工程造价内涵分析 由于基础的建筑工程项目拥有非常复杂的结构,相应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对整体工程结构进行集中的调控,而在整个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进行的资金流动也是相应管控人员需要集中关注的。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指的就是在建筑项目运行过程中所有的经费花销预算,相应管理人员在进行造价统筹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费用进行细致的划分,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相应费用、建筑基础机械费用等,也要有效的对人力资源费用以及税金进行集中的预算,以保证整体造价控制结构的完整[1]。也就是说,由于建筑造价项目的复杂,相应的管理人员在进行估算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证根据不同层面建立不同的整合标准。而在实际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管理人员要集中管控相应的资金流向,从而减少整体工程项目的成本。 (二)施工管理项目内涵分析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不同阶段的相应问题建立相应管控措施,形成工程管理机制。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项目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集中针对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建筑工程项目对于社会来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基本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参数。一旦建筑工程项目出现问题甚至是质量偏差,不仅会导致相应企业产生经济损失,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管理项目中,相应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整体工程项目的流程、设备、材料进行管理,也要对工程质量进行集中的管控,保证相应的施工工序和施工要求得以最优化的践行。另外,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控,建立最贴合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规划[2]。 二、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项目关系分析 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利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机制和施工管理项目的融合机制对于整体工程项目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集中管控相应的问题处理策略。相应管理人员要以提升整体建筑项目的水平为目标,建立最完善的施工管理基础,并且保证在实际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项目开销,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工程前提就是质量的指标,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对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中,要充分保证相应施工工程造价项目的运行机制,只有保证两者的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系统的完整和平衡[3]。在对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工程管理项目分析的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针对建筑监督和工程期限进行集中的关注,过长的工期会严重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而建筑工程的造价结构也会影响整体项目的工程进度。相关管理人员只有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保证造价控制结构和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的并行,才能保证建筑行业获取良性的发展趋势[4]。 三、提升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融合的措施 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有效的分析机制,并且集中力度在项目的融合措施上,既保证整体管理项目造价控制在实际需求范围内,又能保证整体施工管理项目的顺利运行,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整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计划进行集中的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具体的分析机制。只有保证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整体建筑工程结构的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的实现。对于整体的建筑项目来说,建筑工程造价项目涉及到整体建筑项目中资金的流动花销预算,而施工管理项目要对建筑项目中所有预设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实施,两者要保证管理结构的融合,才能构建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 (一)升级制度管理 任何基础项目的运行否需要基本制度进行控制,只有建立良性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相应的管理行为符合整体规划,相应的管理人员要想实现建筑工程造价项目和建筑施工管理有效的贴合,就要建立贴合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制度,并且针对相应的制度建立相应的管控监督措施[5]。在实际管理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利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利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监督建筑造价工程机制,保证两者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另外,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项目和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相互制约的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集中关注两个方面。其一,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实际法律项目进行有效的认知,以实现整体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能对制约项目建立有效的分析措施,确保整体管控机制符合时代的需求,也要实现整体管理措施和标准的统一。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材料和基础机械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也要进行有效的项目对比,保证综合价格是最为适中的,才能有效的保证建筑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另外,相应的管理人员要保证对资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盘查,切实落实整体管理效果的优化实现。相应管理人员在实际项目管理和盘查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措施,对于不良的施工行为以及资料浪费项目进行严格的惩处,也要集中优化惩罚和索赔制度,只有保证整管控机制的良性运行,才能真正确保整体管理机制发挥最大的效用。其二,相关管理人员也要保证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细节和相应问题标准进行集中的分析和处理,要对工程造价项目的信息进行严格管控,相应管理人员只有实现整体规定的标准化运行,才能建立有效的核对机制[6]。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项目的分析汇报,保证整体施工行为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运行。另外,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相应施工人员对自身施工行为建立有效的认知,并且集中关注施工管理中具体情节的有效落实,对于不符合实际工程要求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改。 (二)升级结构管理 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造价和施工管理的融合,就要集中建立完整的施工造价结构,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性,真正实现造价管理体制的优化运行,并且相应的管理人员也要针对相应的造价管理机制进行集中化的升级,保证相应管理机制符合实际工程需要。另外,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对整体项目进行集中的管理,并且将项目管理后的统一结果交予城建方进行集中的分析和处理,保证整体系统得到有效的分析和处理[7]。施工管理项目的控制人员要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改良,保证相应的管控机制和管理结构能通过相应的鉴定,减少工程造价控制和施工管理项目之间的矛盾,真正助力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运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结构和建筑施工管理都是施工项目必需的,相应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具体项目的重视程度,在建立相应管控机制的同时,有效的进行措施运行的质量监控。但是,相关人员也要集中关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的融合机制,保证两者建立协调发展的模型,顺利推进整体工程项目的推进,真正助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燕 单位: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招投标的功能定位分析 摘要:在建筑造价控制中,招投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投标作用下,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能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合理应用招投标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筑行业中,虽然招投标的重要性不断突出,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在进行造价控制时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徇私舞弊现象较为严重,致使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受到了较大阻碍。本文主要以招投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定位极其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招投标;建筑;造价;功能定位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存在的隐患也越来越多,给建筑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不利。造价控制是建筑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企业对造价控制的认知度不足,过度节省成本,对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及专业素质不加以审查,没有落实招投标制度,致使预算中的工程造价并不合理,进而损害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明确招投标的功能定位,并将其合理应用在建筑造价控制中,从而更好促进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一、招投标建筑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针对建筑行业制定了多种制度规范,而招投标则是其中重要内容,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造价控制时,往往偏重于施工阶段,却忽视了前期造价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成本情况往往超出预算情况,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遭受较大损失。随着时展,建筑行业的利润越来越高,行业从业人数也不断增加,很多施工企业都有着较大的项目承接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各种寻租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寻租行为所产生的资金成本将会从各种渠道转换出去,致使工程造价在无形中就被提高。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工程技术也是招投标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建筑企业对工程技术的重视度不足,在相应信息的把握上不准确,进而给造价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相应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单位无法对项目施工人员的造价控制情况进行量化评价,而且技术要素具有综合性和不可分离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些施工人员滥竽充数、具有投机行为,监理单位也不能较好明确责任人,进而导致相应隐患不断涌现,不仅给工程质量带来较大影响,而且提高了工程整体成本,阻碍造价控制的顺利进行。很多建筑企业在招投标阶段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范进行操作,只是流于形式,盲目降低成本,忽视了对施工企业施工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审核,致使后期施工中项目成本不断增加,损害了建筑企业造价控制的效果。 二、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功能定位分析 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招投标是其中重要内容,在对其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时,必须从多个角度着手,合理分析招投标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并严格遵循、加紧落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造价控制的效果。在发包方方面,一般包括大型建筑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政府部门拨款的相应建筑项目具有稳定的付款保障,所以施工企业大都比较愿意承接政府工程项目。但是在秩序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寻租行为,进而对造价概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造成重大影响。招投标机制具有一定的竞争因素,能够促进工程项目承接的公平、公正性,并能帮助政府部门选择具有较强施工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施工企业,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消除各种人为因素对项目造价的影响,而且能较好保障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在承接方方面,当承接方成功竞争到工程项目后,须通过外包形式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有着较长的施工周期,而且政府部门的拨款具有一定期限和程序性,而且在竣工后,工程项目存在着一定的保质期,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造价仍易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造价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并积极引进招投标机制,通过其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建筑造价的控制效果。 三、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实践 在建筑造价控制中对招投标制度进行应用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严格按照相应制度法规进行各种操作,充分发挥出招投标体制的各种功能,消除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各种隐患,从而更好地保障建筑造价控制的效果,维护建筑各相关单位的经济效益。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实践具体如下: 1.加强招投标落实力度。招投标是促进建筑行业规范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招投标的约束,建筑市场将会呈现出无序性,各种施工单位盲目竞争,而许多建筑企业又极易忽视对施工企业施工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审核,最终不仅给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会提升工程成本、损害各方利益。因此,加强招投标落实力度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必须对建筑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完善招投标体系,并细化各项条例,对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并对建筑行业的融资体系进行合理调整,进而降低各金融机构的资金放贷风险,有效消除各种人为影响因素,确建筑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2.保障发包方执行质量。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行业利润也较高,所以对大量施工企业都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发包方招投标执行质量至关重要。发包方在对各成本要素进行明确后,必须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企业的行业信誉度和承包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如果不符合相关承接标准,必须予以排除,不能盲目追求低成本。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竞标企业较多,很容易出现串标问题以及盲目压价问题,所以发包方可通过招投标选择合适的施工企业,确保造价的合理性以及施工企业承包资质的合格性,并签订好各种合同及文书,从而更好保障建筑造价的有效控制。 3.提高承接方推广效果。当承接方在竞标成功后,就会采取分包的形式将工程项目分配给各施工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拨款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和程序性,所以为了更好保障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承接方可以引入招投标机制,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控制,由于承接方对外包方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所以在招投标的作用下,能够较好消除项目施工中预算的人为影响因素。在对工程各环节进行明确后,承接方需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建筑造价的控制效果。 四、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紧密联系,如果企业不注重造价控制,将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由于造价控制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所以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各种制度规范,明确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功能定位,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薛征 单位:河北兴冀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及注意事项研究 摘要:对建筑造价工程预结算工作的审核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全面审核、重点审核、分组计划审核、对比审核四种建筑造价预结算的审核方法作了说明,归纳了预结算审核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关键词:造价,预结算,审核,经济 0引言 市场经济下一切与生产、建造相关的行业都需要考虑到自身行为的整个过程与结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意义及价值。工程建设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资金集合,每一项支出都应当作为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和工程质量的依据。因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完善的审核方法来保证预结算工作的准确性,从而为企业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1工程预结算审核内容 1.1工程套用单价的审核 工程套用单价是最基本的审核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审核内容。在具体的工程预结算工作中套用单价审核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审核任务:1)项目实施与施工图纸的对比审核。要确定工程预结算是否符合各个标准必然要先确定工程实际施工是否与最初的设计目标和任务相吻合,这是确定工程套用单价审核的首要前提。2)设备单价审核。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全部机械、设备、机器、工具等都有一个行业的标准单价,结合环境、项目的具体变量因素进行与标准单价的审核和对比确定预结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3)人员及工程量单价审核。人员成本的单价有行业标准作为依据,工程量一般通过套用单价进行具体的审核确定运算的准确。 1.2工程量审核 工程量审核是对整个工程所有费用的总量进行审核,具体由预结算限定范围、计算数量、施工工程尺寸数据、工程变更文件及数据等四个方面的审核内容组成,每一项内容都与预结算工作针对的计算对象工程量直接相关。一般来说,预结算限定范围、计算数量范围及尺寸数据的确定是最为容易的,这些都会直接以数据性内容在施工图与预结算结果的数据中准确反映,因此进行全面的数据对比就能够完成有效的审核工作。工程变更文件与数据需要进行重点的审核,除了对基本变更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对比确定外,还需要对每一项新规定的标准是否达到做出有效的判定。 1.3费用计算审核 费用计算过程虽然是相对精准的数据,然而具体的计算方法也可能会产生计算结果的误差。预结算审核工作需要掌握严格的工程计价标准和方法,然后对各个运算结果进行数据准确性的审核,同时还应当全面对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的费用支出问题进行有效调控。例如,针对农民工工资从预算到结算统一进行重点的精确计价,按各地的工资与福利标准进行费用的计算。 2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 2.1全面审核 全面审核是指对建筑工程的每一项具体费用进行全面统一的审核,这是一个工作总量很大的审核方法,但同时审核结果也最为全面。一般来说,全面审核会根据施工图的标准与施工要求进行各个项目费用的计算,然后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多个项目构成、费用类型等,再分别对每一部分进行预结算数据的审核。由于这种审核所涉及的内容及数据非常全面,因此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来说比较适用,同时还能够获得准确度较高的审核结果。 2.2重点审核 重点审核工作的对象是针对建筑工程的主要费用支出部分进行的审核方法,一般审核的内容包括基础建筑工程的物料费用、人工成本、建筑材料的标准单价等,这些占据建设工程主要造价投入的部分也是最容易产生造价超额的部分,因此对重点预结算内容进行审核的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控制造价超额问题,审核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这种审核方法适合一些不太复杂的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 2.3分组计划审核 分组计划审核是一种比较科学与全面的审核方法,将审核工作作为一个系统的工作内容对待,建立起明确的审核工作流程及分组安排,对每一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详细的预结算数据审查、核对。分组计划审核的步骤首先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审核工作内容的分组,将相近的工程造价内容或者同一个施工环节划分为一组,在确定好基本分组的基础上再根据每一组中不同的建筑工程量进行细分,确定出具体的审核工作任务,然后以施工流程为参考规划审核流程。最后确定审核的标准与参考基数,确定审核数据的对比方法,从不同角度对预结算数据进行审查核对。这种审核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审核结果准确、工作流程明确、效率较高。然而,由于其审核内容非常全面、仔细,所以仍然无法适应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 2.4对比审核 对比审核以同一区域内的若干个建筑工程为对比的对象,结合其他已完成的项目数据为参考,寻找其中各项费用用途的比例、施工材料及设备的损耗规律、消耗指标等,以此为对比参考数据进行项目预结算审核。对比审核除了对参考建筑项目进行数据分类之外还需要对审核对象进行具体的审核数据分类,将每一项具体数据进行有效的对比审查,然后对其中存在较大差别的部分进行重点审核,确定项目预结算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其中的问题部分。这种审核方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适用于在同一地区和具有相近施工标准的若干个项目的审核。 3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注意事项 3.1重点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过程进行质量上的审核 预结算审核的目标最主要是确定建筑工程的成本与质量,而工程质量是一个建筑最重要的价值参数。所以,在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应当重点对与工程质量相关的材料质量及施工技术进行专门性的审核,保证每一项审核标准都能够精确与具体施工情况相吻合。同时,还需要将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资质等作为审核对象,这是保证施工各个环节质量的最有力依据。具体的审核标准需要结合建筑项目的标准及公司的管理运营机制制定。例如建筑工程是一个对功能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项目,那么其审核标准就应当以功能安全性作为依据进行审核标准的制定。 3.2重视审核人员的素质 无论是审核人员的个人素质还是专业素质都是完善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重要依据。从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上来说,专业的建筑项目造价知识及审核技能是保证工作准确性和审核结果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如果缺少专业预结算审核能力,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必然受到直接影响。而从审核人员的工作素质上来说,自身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避免审核工作出现徇私、违规现象,使审核工作能够发挥其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应有作用。 3.3审核工作需要深入建筑施工现场 由于审核工作的具体内容是根据建筑项目相关的详细造价进行各个相关成本数据的审查与计算,只有将具体的审查工作深入到施工现场中才能对具体的数据准确掌握,使审核工作的准确度有效提高。无论是施工图纸还是数据报表都会存在与实际施工的误差,有的是人为运算错误,有的是与实际项目数据的不符。这些都是审核工作的任务,因此只有将审核工作所用的对比数据以现场的具体情况为准,才能满足高效、精准预结算审核的要求。 4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是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保障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决定性手段。将每一个具体的审核工作内容运用科学、准确的审核方法,关注审核工作中重点审核内容,才能将建筑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其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建筑行业预结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冯永梅 单位: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及注意事项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和总结,简要地介绍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从中提出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注意事项,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程造价;方法;问题;注意要点 前言 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促使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手段。因此,如何利用正确的造价审核方法,合理的控制工程的整体造价,也就成为了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的热点之一,根据现有的造价审核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创新,完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体系也就成为了关键所在。 1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在建筑工工程的建造过程中具有多次计价的特性,并且整个计价周期较长、计价方式较为复杂。因此使用一种科学的审核方式进行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工程造价的工作速度,还能更高效的完成造价计算审核。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 1.1整体审核 这种审核方式是要求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人员对整体工程的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其中就包括整体的工程量、各类定额单价、相关费用的计费依据等,这种审查方式不仅能够全面的对工程的各方面进行造价审核,还能够提高整体造价的审核质量。但使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整体审核时间长,对于一些工程量较大的工程审核起来会相对较困难,所以在一些对工程造价具有严格要求的工程当中才会使用这种方法,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使初学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通过仔细的审核熟悉工程中的各项造价预结算审核程序。 1.2分类审核 分类审核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体工程中的各关联部分进行分类计算。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只需要将事前归结好的各类数据进行同类别的审核工作即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较大的减少造价审核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使整体审核进度更快。而缺点在于,在进行审核工作前的分类工作较为繁琐,需要对每一个工程细节问题进行系统划分,保证每个类别的统一性为后续审核工作的开展奠定便利的基础。 1.3统筹法 使用这种审核方法主要是根据单位面积的工程造价、工程量、相关费用这三个数值,通过对不同部位的数值与预算数值之间的比较,进行审核工作,当发现两个数值相差较多时,应分析具体数据指标后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整体造价在预结算工作中能够将误差降至最小,在实际的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中该种方法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被广泛运用。 1.4比较法 进行这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式的首要条件,是需要在本工程建造区域内有一个与本工程类别相同的参照工程。保证参照工程能够在整体的工程量、工程用材、工程结构等方面与本工程相似。将两个工程进行比较,在相同类目中以参照工程为基准,查找本工程工程造价的问题所在,对二者之异进行复核,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保证整体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高效性。 1.5重点突出法 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也较为常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对整体工程造价中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审核,对一些次要的工程部分,选择性的抽查,这种方式能够加快整体审查的进度,同时防止对同一工程部位的审查,在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较为常见。 2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注意要点 2.1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各项文件 在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前,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对整体工程的施工合同进行了解,对合同中的各项规定以及招标文件等相关资料能够熟练掌握,以这些文件作为定制造价预结算合同的基础参照,而这个环节的实施好坏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工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2.2熟悉设计图纸 在进行造价的预结算审核过程中还需要对整体的施工图纸或竣工图纸进行熟悉了解,由于设计图纸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因此熟悉设计图纸,能使造价审核人员更好的熟悉整个工程中的各个部分,使之在进行造价审核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土建、电气安装等各方面的造价预算工作,更全面的对整体工程做出预算规划和更改意见。 2.3审核方法选择 由于每个工程的建筑规模、建筑工期、施工方法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工程选择与之适应的造价审核方式。像是针对大型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就不宜使用整体审核法,在工程拟建区域没有相似的工程进行对比时,也不能够盲目的参照其他工程使用对比审核法。根据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针对性的选择造价预结算审查方法,保证对各项目中的每个部分都能够做到数据的正确性,对出现偏差的部分进行及时的更正。 2.4工程项目与其清单的造价审核 在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各个项目的工程量清单进行熟悉了解,以方便在进行造价计算工作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项目特征进行具体数据的计算。另一方面需要核实实际的工程量与施工招标文件中的标准量是否一致,进行招标价格的造价审核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因此,在造价审核人员进行造价计价工作时一定要熟悉费率和定额的套用模式,根据大环境的走势,以及相关工程用材的经济环境变化,提出适当的造价预结算审核标准。 2.5工程过程中造价结算审核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结算,主要就是针对一些常用项目的结算,例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垂直运输机械使用费用,还有针对施工材料的价格审核。一般情况下对材料价格的造价审查需要参考工程当地的造价部分所公布的相关材料价格信息,以及向一些市场上的相关材料供应商、供应厂家进行询价,或者对一些与本工程相似的工程进行参考得出材料的单价,进行造价计算。 2.6工程竣工造价结算 在造价结算阶段主要是针对工程的费率计算、工程量计算、用材单价计算等方面进行审核。较为重要的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对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相关合同文件的审核计算;②对工程的现场签证情况的审核。对工程签证的审核,是保证工程建筑双方实施工程变动的有力印证,在实际的造价结算审核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3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做好工程造价预算和结算审核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单位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高效的完成预算和结算工作,而且能够促使建筑单位更好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耐心、细心的特质,在进行造价审核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各方各面进行系统的考虑,针对工程中的各种问题作出最及时以及最适合的解决,促使整个工程造价工作能够高速度、高质量的完成。 作者:郇庆 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建筑造价论文:房屋建筑造价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屋建筑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发展速度之快,让人惊讶。但随着这种高速的发展,问题也随之产生。管理能力和相关制度建设一直跟不上,造成现在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比较混乱。而在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当中,造价控制也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我国体制市场化的深入,那么房屋建筑行业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做好房屋建筑项目工程中的造价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房屋工程项目降低成本,还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当中存活下去。本文将重点讨论在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当中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房屋建筑;造价控制;问题与对策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市场中,由于发展过快,导致管理能力和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出现较多问题。尤其是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建筑造价的控制问题上。由于制度建设还不完善,行业内人员缺乏自律性,导致问题丛生。对房屋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产生重要影响。要进行对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造价的管控,那么就必须要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成本进行预算,优化配置资源。同时,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造价控制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不断完善建中造价控制的管理制度。 一、房屋建筑造价管控中常遇到的问题 首先要对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职责范围做一定的了解。房屋建筑造价是指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费用支出的审核与统计,防止出现资金漏洞给施工造成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房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从前期的招标决策阶段,到建筑方案设计,项目施工,以及项目竣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建筑造价的管理。所以,做好建筑造价的管理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目前各种制度还不完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对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不严格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往往不认真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要求,在工作中马虎应付了事。比如对于施工材料的价格以及受市场影响产生的波动不了解,相关人员上报多少就是多少,很容易给房屋建筑工程带来损失;对于项目工程造价费用的预算和估算不重视,相关规范要求不明确,给工程造价的管控带来混乱;在某些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当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时,没有统一的指标要求,造成工程造价预算与实际工程预算不符,这样,要么会在工程审核计算阶段导致工程无法完成审核,要么会因为造价预算过低导致工程延期或出现质量问题。 2、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制度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市场中,相关管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严重退化,不思进取,管理理念严重与行业发展脱节,导致在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算时,没有标准的操作规范,只能是东拼一点西凑一点,这样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要么比实际工程造价高要么比实际工程造价低,会对房屋建筑项目产生重大影响。而在签订房屋建筑工程合同过程中,双方对于工程造价的预算也不重视,对于很多施工材料的价格,双方的责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到了竣工阶段进行结算时,又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房屋建筑工程无法完成审核。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签证的管理程序也不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责任不明确,不严谨。这样会导致在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时出现严重偏差,这会直接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产生重大影响。 3、目前房屋建筑市场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在招标过程中都没有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比如列出竞标建筑施工方案的详细过程、表明标底等。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仍然不够具体,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有些竞标单位没有明确的标底同样也能中标,而且这一过程根本没有通过当地的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的确认,合同上是否表明双方的责任,是否完成对工程的定价,双方是否合同价款,都不得而知。那么这样,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是否能得到保障,同样也值得疑问。如果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那么就要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表明标底,详细列出投标的文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对工程造价的估算值等。这些内容的确定,对接下来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一点,还需要我国相关的监理部门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加强监督监理,保证各项工作都顺利进行。 4、房屋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中,从事建筑造价管控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很差,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又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这样会给房屋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调研发现,在目前的工程造价管控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所占的比例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从业人员都是高中或以下学历。 5、对造价控制中审核补严谨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对施工过程中施工环节的监督审核马马虎虎,不严格。比如对于土石方工程量与单价不清楚,对于脚手架、门、窗等部分的方案设计和费用也不清楚。这样,既无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同时对工程质量也会造成隐患。 二、针对工程造价中常见的问题解决 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首先加强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工程造价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有标准可参考,是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目前,由于很多主管部门存在的利益冲突,很多制度、规范的制定只是一种摆设,内容有很多冲突的地方,这一点需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区别对待。 2、完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决策阶段包括房屋建筑工程的招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合同签订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人员要结合实际,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预算,预算时要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比如工程量清单法。招标阶段完成后,要详细计算施工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程造价预算,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与招标方详细讨论,双方一致同意后方可确认。否则会给后期的建筑工程的施工造成困难。还要注意要设计合理的分表方案,减少不同标段之间的纠纷问题。 3、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造价控制工作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造价管控。这一阶段是整个房屋建筑项目工程当中资金耗费最多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施工材料的采购方面。要切实做好工程造价的管控工作。为了避免相关人利用工程材料的价格波动进行虚报,那么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工程造价管控人员应该多做市场调研,对于施工材料的价格波动多作了解,采购优质的施工材料,并与生产商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4、在结算审核阶段做好工程造价管控 结算审核阶段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尤其要做好工程造价的管控工作,避免出现差错,给整个工程带来重大损失。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审核时要注意构建一套完整的审核机制,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要求操作。审核内容要全面,细致,要确保审核与监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伴随着方式建筑施工的各个过程,工作内容繁琐,综合性较强。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细节。同时,还要注意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构建统一的标准规范,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合理,为房屋建筑项目工程的建设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唐克静1 赵程程2 吴彬3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造价论文: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建筑造价管控措施 摘要:工程建造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一个行业,由于工程建造环节设计的内容十分的多,所以导致建筑工程的进展比较缓慢,而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进行建筑,可以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有助于工程建筑造价的管控。同时也可以减少工程的施工成本,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十分的重要,也是目前建筑工程造价最重要的管控技术。所以要根据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特点,为工程建筑的造价制定管控办法,有助于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模式;建筑造价;管控 建筑行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采用合理科学的管控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的建筑的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提高建筑的经济收入。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的管控主要是以工程量清单模式为主。利用工程量清单,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每个环节的成本都能够掌握,对于整体控制工程成本十分的重要,所以,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建筑造价管控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的对工程造价计算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概述 1.1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程序 工程量清单模式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十分的有帮助,而且其程序就是对工程清单项目进行统一的设置规则,摈弃给根据每一个项目,图纸以及招投标等要求,计算出工程量清单,为工程建筑进行计算成本造价,对每一个项目的材料的数量,价格以及定额多少都要制定做详细的数据,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的整个工程的成本,才有助于工程造价的准确性,让建筑商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 1.2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特征 工程量清单模式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所以能够制定出准确的建筑成本造价。而其特征主要就是采用综介单价的形式进行评估造价,而后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一步的控制都得益于报价的准确情况,能够反映出施工场地的情况,同时其报价也是符合自身的实力的,不会影响到建筑商的正常发展。最重要的是,工程量清单模式可以利于风险的介理分担,减少工程风险,最后有助于相关人员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够及时解决出现的任何情况。 1.3工程量清单模式与传统定额模式的区别 工程量清单模式与传统的定额模式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也就是在造价相关的项目中,工程量清单主要是依据自身企业的实力以及工程的实际需求量而制定的数量,具有可控性和调整性,比较准确,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而传统是定额模式,对于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一个固定的数量,而不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的。因此,工程量清单更符合现在工程建筑的成本造价的设定和计算方法。 2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解析 2.1工程量清单模式下业主的工作重点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对建筑进行成本造价的控制,其工作重点主要在于对成本控制,和每一个项目环节的材料数量的控制和价格的确定。业几十说,有关人员应该注重建筑造价的过程和结合,而不是单独重视某一个环节,同时要注意市场上的材料价格的变动,和自身企业的实力,并且根据需要的材料数量进行报价和分析,以便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实施。而且能够帮助建筑造价更加的精准,提高建筑商的经济收入。 2.2工程量清单模式下业主的风险管理 (1)工程招投标环节。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的控制,首先要保证承包商在招投标的环节,就有一定的应对策略,要精准的计算出应该填写的清单报价,对于建筑的成本造价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准确的估算,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中标的几率。其次业主也要在招投标的环节具有一定的应对策略,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招投标的文件进行审核,保证招投标的工作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而且要保证中标者是符合标准的。 (2)合同约定环节。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首先要确定承包商在签订合约的环节具有一定的对策,不紧要建立计量控制台账,还要规定在每一个付款周期过后,要对台账进行计算和完善,减少出现错账的机会,而且一定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才能保证台账进行变更,尤其是在工程进度和材料有变化的过程中,台账更需要相关人员签字才能变更。其次是需要业主对合约环节有一定的对策,要建立相关的合同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以外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处理。 (3)合同价款调整环节。在确定利用工程量清单对建筑进行造价的时候,就要有承包款的调整环节,也就是说承包商需要对价格调整环节具有相关的对策,在出现工程变更的时候,需要借助于台账来了解工程的变更内容和价格。同时还要对做好工程索赔的工作,预防因为某些变更导致业主提出索赔的情况,同时也能及时的进行处理。而工程变革和工程速配的对策,都关系到建筑商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收入。 (4)工程计量支付环节。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在一定时期结算工资以及相关的款项。所以,承包商在支付环节,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能够保证每一个项目环节的资金都结算到位,不会出现拖欠的现象。而且一定要展昭制定的支付款项的时间进行付款,同时对与款项的支付要进行动态记录,这样才能保证减少出现错账的机会。而且业主在衡量支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计量的数据进行检查是否有错漏。 (5)竣工结算环节。建筑工程竣工之后,需要进行统一结算,而在结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资金运转到位,才能定时的解决工程资金结算的问题。不仅需要承包商在场对工程进行结算,还需要业主出面进行监督,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结算资金出现问题的情况。 3结束语 我国的的建筑工程快速的发展,而且对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在不断的改变。尤其是在发现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可以有效的管控建筑工程造价,能够控制建筑成本,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要,所以,利用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帮助建筑工程精准的计算出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价格,对于建筑的整体造价也是十分的精准的。因此,要掌握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特点以及方法,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十分的重要,对于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也十分重要。 作者:唐克静 赵程程 吴彬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造价论文: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 摘要: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为研究建设项目,以实现在成本和过程监控进行决策规划建设项目的来控制成本。过程控制包括建设项目的监控目标的全过程。我们需要在决策阶段项目成本控制,需要控制过程投资金额为优化项目成本调整的标准偏差,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全过程,本文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造价分析与监控的每一个结对所处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来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保证工程的成本最低。 关键词: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监控 我国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楼房的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的造价分析就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基于全过程的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贯穿整个建筑的始终。虽然建筑业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建筑造价分析就是其中的例子。相关企业为了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不断地对建筑造价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 1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现状 1.1市场机制不规范问题。虽然建筑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交易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规范和法则,造成在交易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和纠纷,很多企业之间存在一些不良的竞争,相互私下压低承包的价格,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把原来较长的工期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还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整个工程分成很多部分[1],分别让水平不同的公司来承包建筑,这样就会使整个的工程质量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降低工程的质量。这种施工的单位一味地降低施工成本来增加本公司的竞争力,完全没有考虑到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建筑方面并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机制,就使这种行为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1.2对施工企业的信任问题。在大多数认得印象中,施工企业的年龄越大,其施工的质量就有一些保证,导致很多的新兴企业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在公司的刚刚起步的阶段,就处于一种信任度极差的企业。对于那些历史比较久的企业也会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因为企业的实际工作水平并没有想象的高,很可能会令很多雇主失望。这个问题在建筑业的市场中面临着无形的危机。 1.3预算造价失误问题。预算造价失误问题在建筑业也是时有发生的,这样就会导致投资过度,给雇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造价失误存在很多方面的事情,可能由于将前期的建设项目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而忽略了后期建设,导致预算超标,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的造价,严重的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4造价分析存在漏洞。建筑工程包括很多的环节,一般包括几个主要的环节如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造价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其实工程设计阶段是决定工程价格的基础[2],现在很多人认为设计阶段并不重要,工程质量全部都是与建筑施工阶段有重大联系,其实建筑设计在建筑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工程设计不合理,就会大大的增加了建筑的成本。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低,施工单位资金不足,施工单位就会采用很多方法来增加施工的费用。工程的验收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单位由于验收不及时审计不够准确,导致很多的建设资金流失。 2全过程造价分析的原则 2.1设计阶段的控制原则。设计阶段是最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步骤,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基础,设计阶段以后的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造价都是以设计阶段造价为基础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造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保证在施工阶段和验收的阶段发现一些造价不合理的问题,从而需要修改设计的土质,导致重新建造或者拆修工程,耗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各个环节施工造价原则。校对法是很多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的方法,在很多的工程造价管理时,要随时进行校对,以此来降低工程控制出现问题的风险。如果工程造价的实际控制值与设计预想的值有差距时,就要立即进行偏差的比对,找出产生偏差的环节及原因,找出控制造价偏差的解决办法,降低由于造价偏差带来的风险。 3基于全过程的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措施 3.1完善市场建筑造价市场分析机制。现如今的《建筑法》还不够完善,虽然建筑工程造价分析与监控都是完全依照国家的法规进行管理的,但是还有很多的事情法律上并没有进行明文的规定对于一些招标的法律、施工的劳动合同等方面都没有一定的明确规范[3],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些法律,使建筑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最好是在每一个建筑阶段都有一定的限制,这样就能够保证建筑市场平稳的发展。 3.2加强各阶段之间的联系,增加配合。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包含着很多的阶段,大多是这些阶段都会出现锯齿形的波浪状,也就是每个阶段的造价都会互相的牵制,一个阶段的造价增加,无疑会使接下来的一个或者多个阶段的造价降低,这样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对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设计进行造价分析与监控。掌握住资金链条,严格控制每个阶段的资金使用,并且进行各项监督控制工作,还要加强配合,避免某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最终导致影响工程的质量。 3.3建立规范的造价分析与监控制度。在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业主都会有相关的监督人员进行全程的监控,并且好哦眼参与一些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这其中就会有监督人员对某个阶段的施工提出一定的意见和要求,尤其是资金控制这方面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建立规范的造价分析和监控制度,既要使施工单位按照合同顺利的完工,还要保证业主所派遣的监督人员的干涉不能影响到整个施工建设。制度还应该保证施工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发言权和主动性,避免监督工作人员在建设中提出更多的要求,导致施工过程出现终止的现象。要将决策阶段的造价分析进行明确具体的规范,做到精益求精,极大的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整个公的影响。设计的阶段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在施工的验收阶段,要将设计好的方案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很大的不同,就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如果施工单位将原来设计好的图纸进行擅自改动,或者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准许,预算超出造价,验收审核将不会通过。 3.4在各阶段做好造价的分析与监控工作。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建议瞎用严格限制数额的条件下进行,要使用合理的招标机制,最好是扩大招标的范围,大量的找到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投资企业的经济收益。招标还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更多优秀的专业的方案,既能够减少设计的时间还能够保证设计的质量,也有可能控制成本。还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时间,最好规定施工的时间,并且要求施工单位按时间完成工程,在最后的验收阶段,对工程的每一个小的细节都要进行精确的核算,最后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 4结论 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并且其在建筑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想要保证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就要严格控制建筑的造价分析与监控,虽然我国的建筑造价分析和监控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都需要建筑市场和政府部门严格要求和不断完善,积极的创新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建造出更加健康的建筑市场。 作者:田启星 单位:江苏弘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节能建筑造价成本分析 【摘要】节能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建设工程领域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要朝着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努力,这也包括工程造价的管理。本文通过辨析节能建筑的内涵,分析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要素,提出工程造价管理适应节能建筑发展,应对建筑节能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节能建筑;工程造价;成本 0前言 当今世界,能源已成为各国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家未来生存安全都极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由于建筑物是个能耗高的产品,建设速度加快和片面追求高利润或高舒适度会导致资源消耗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在无限的需求愿望和有限的资源供给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结合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节能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的重点目标之一,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要朝着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努力,这也包括工程造价的管理。 1节能建筑的内涵 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发达国家为此进行了长久的努力,将建筑节能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并制订了符合本国建筑节能要求的法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自从1973年发生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之后,在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概念和内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强调“建筑节能”(Energysavinginbuildings),到随后又提出“在建筑中保持能源”(Energyconservationinbuildings),意思是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直到近来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Energyefficientinbuildings),也就是说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利用效率。主要表现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建筑的功能保持热能、减少能耗,或用少许增加的耗能量来满足人们迅速增加的健康和舒适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建筑节能观应以提高建筑物能量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既满足人类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又减少建筑耗能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节能涉及的领域来看,建筑节能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节能不仅涉及建筑设计方案、能源需求、生活质量等问题,还考虑了整个建筑对资源、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维护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即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流动、使用情况,是将建筑物的节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狭义的建筑节能通常对建筑构(部)件的组合、加工、建造及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关注较多,尤其是建筑运转过程中的能耗,侧重于某个建筑物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具体而言,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满足节能标准的建筑。要求门窗、墙体等使用的材料保温隔热性能良好;自然通风与人工通风结合,兼顾每个房间;尽量采用自然光,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等均按程序集中管理,逐步达到智能控制,从而实现建筑建造和使用的全面、全寿命期节能。 2节能建筑造价的影响因素 节能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都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即使有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比如太阳能供水,由于建筑成本相对较高且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规定,所以,这部分投资对于开发商来说还是属于增量成本的的范畴。而在市场没有达到足够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时,节能建筑的价格一定是比普通建筑要高出不少的。 2.1维护结构节能 维护结构的节能成本包括墙体、屋面保温系统的成本,节能门窗的成本,遮阳系统的成本,以及其它一些综合性质的措施,比如种植屋面、呼吸式幕墙等的成本投入。据建设部对试点工程的设计计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围护系统方面造价增加了50元,是土建造价的5%;在供热采暖系统方面造价减少了40元,是采暖系统造价的18%。抵消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只增加10元,提高的幅度是1%。 2.2可再生能源 节能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利用措施的成本投入。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相对成本较低,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增量因为材料以及技术水平的原因,价格还是属于较高的,对于一般的开发商来说还比较难以接受。地热利用主要是通过地源热泵或者地下铺设通风管的形式,技术相对成熟,但成本较高。风能、生物能也属于目前成本很高的技术。以地源热泵系统为例,该系统是将中央空调系统、地板采暖和生活热水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环保系统,运用大自然中免费的可再生能源,向住户提供20°C~26°C的室内恒温,并且兼有24小时的生活热水供应。这个利用地下水产生的热能进行供热制冷的节能系统,可比传统空调节约能源50~60%。 2.3节水措施成本 2.3.1中水利用 中水利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水集中起来,经过恰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回用于小区的绿化灌溉、车辆冲洗、道路冲洗以及家庭坐便器冲洗等方面,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北京、成都等省市已经先行推广使用,成本不高但效果明显。 2.3.2雨水收集利用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在国外,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对于雨水的资源化和雨水收集利用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其经验和方法,对于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那些严重缺水的城市很有借鉴意义。雨水属于优质水,收集和处理成本都不高,是可以大力推广的技术。 2.3.3净水系统 这在国内已经属于比较成熟的技术,它通过系统定期排污等技术对城市自来水进行层层过滤,以达到可直接饮用的效果。目前成都市许多楼盘都在使用该技术。净水系统分家用净水系统和管道分质供水系统两种。单针对管道分质供水来说,安装成本是比较便宜的,并且技术要求也不高。在一个可容纳3000户的小区里,如果安装中央净水系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增加成本不超过20元,而在前期销售或后期使用过程中均可收回成本。 2.4室内环境措施成本 室内环境措施成本包括室内通风装置、建筑隔音措施、室内除尘措施、垃圾处理回收装置、分质供水等措施的增量成本。 2.5建筑智能化成本 建筑智能化成本包括居住建筑的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安保系统、智能物业系统等。 3节能建筑成本下降的潜力分析 节能建筑特别是住宅节能建筑的增量成本是有很大的下降空间的,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3.1住宅建设成本相对提高 国内住宅建筑的建造成本还比较低,目前商品房还主要以提供毛坯房为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人们对全装修房的需求以及住宅品质要求的提高,精装修、空调采暖等会成为住宅的基本配置,室内环境质量也逐步会归入建筑的基本投资。因此,住宅本身成本的提升会导致节能建筑增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而节能部品的标准化、产业化也会降低建筑成本。 3.2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政策逐步完善 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的价格普遍较高,特别是地热利用和太阳能光电技术的价格还是一般住宅建筑难以接受的。但是随着政策制度的完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会享受到更加优惠的补贴政策,太阳能并网发电甚至可以通过卖电产生利润,因此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 3.3设计和市场接受程度提高 与非节能的普通建筑相比,节能建筑形式上表现为能耗水平的降低,但其背后隐含的是相关技术的进步,是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但由于目前建筑节能技术水平较低,普及性不足,配套产品种类少,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节能建筑的开发成本仍处于高位。据住建部统计的数据,如果严格执行目前的节能标准(以50%节能标准计算),每平方米增加造价100~200元。而从长远来看,我国将全面实行65%甚至更高的节能标准,建造成本还将提高不少。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建筑的销售价格予以消化,而在消费市场缺乏对建筑节能需求的前提下,价格较高的节能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在市场竞争中未必占据优势,而且房地产业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开发商也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压力,更不愿承担增加技术风险和额外成本去开发节能建筑。但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日益重视和接受意愿的提高,以及建筑节能部品和技术的成熟化、标准化、规模化,节能建筑成本的下降亦是可以预期的。 4基于节能建筑建造的工程造价管理新思路 建筑节能的要求给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工程造价领域应该开拓思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或预结算编制审查。工程造价管理要适应建筑节能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起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的概念和管理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拓宽思路: 4.1造价构成———考虑项目在寿命期内的使用、维护费用 目前一般只关注项目的建造成本,而不重视建筑能耗在未来使用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的持续费用。而建筑节能的效果和效益通常要在建成后的长期使用中体现出来。节能建筑的建造成本虽然在普通建筑造价的基础上增加5%~7%,但节能带来的的长远经济效益却远远超过这部分增加的造价。为适应这一要求,工程造价的构成内容除了设计、建造、设备等费用,还要将寿命期内的使用、维护、能耗的费用考虑进来。工程造价的构成包括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维护、能耗费用,理论上是易于理解的,但这些费用如何计入造价也有一个标准的问题,如建筑物寿命期的确定,不同年度、地域、气候维护费用的标准、能耗水平、物业管理费用标准等,但这个问题不影响这些费用计入工程造价的意义,也不影响扩大工程造价概念的内涵,只是在具体技术层面上为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4.2计价依据———设置一些反映节能技术和措施的指标和参考标准 我国目前工程计价的依据主要是工程量清单及预算定额计价体系,其指向也是工程建造价格,节能概算、估算定额和指标尚不完善,设备价格目前也很少作为工程计价依据来发挥作用。这样的状况应该说是难以满足全寿命期造价管理和评价需要的。为适应节能要求,在工程计价依据方面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工作要做:(1)将节能建筑的技术、材料消耗和价格纳入现行预算定额,即增加专门的节能项目,为建筑的节能部分提供易于识别的计价依据,同时也能体现出建筑节能的措施和费用。(2)设置一些能够反映节能效果的指标,如能耗降低率、增加的建造费用回收期等,特别是现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应适当增加一些节能指标和参数,将节能要求纳入建设项目的评价中来。 4.3造价计量———全寿命期费用的现值分析 工程造价的计算要考虑寿命期和动态性,即包括项目的建造费用和寿命期内的各种使用费用,并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得出综合造价。这个综合造价和现行造价内容有所不同,但从节能、可持续发展、绿色等角度考虑,这个费用是更适于这些要求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美国的经验是“初期成本”只占到寿命周期成本的5%~10%,而运营和维护成本占到60%~80%,对于品质好、能耗低、维护省的长寿命住宅来说,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这实际就是建立起一个新的工程造价概念(或者说是新的成本观),这个概念更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4.4造价评价———从寿命期着眼,不仅比较建造费用,也要比较使用费用 在上述基础上,对建筑工程造价高低的评价就不只是现行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而是要在全寿命期的框架进行,比较从建造到使用、报废全过程的综合费用,全过程费用低的项目才是低造价的项目。造价的控制不仅是建造费用的控制,更要考虑建成后使用中的能耗、维护等费用,这是新视野下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将这一目标扩大到项目的全寿命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比较。 5总结 节能建筑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将长期性地节约居住者和开发者的使用成本,将是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应尽早将节能要求及其具体表现纳入工程造价的管理和研究中,树立起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的概念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目标管理等理念,跳出单纯的、静态的“确定与控制”思路,这样工程造价才能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更好的发挥作用。 作者:邱洁 单位:武汉统建城市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工期压缩控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业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在的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着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工期不符合要求的现象,直接制约我国建筑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中造价高和工期长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解决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工程造价;工程工期;压缩控制 我国从上个世纪开始进行建筑业改革,从最初进行的建筑业投资渠道、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改革到现在的项目招标、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及实施建立工程项目的监管体系。但改革的具体实施没有深入到建筑工程造价和工期的管理,对建筑市场发展推动作用不明显。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能对现在建筑工程的造价和工期进行科学的配置管理,也是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机遇。所以,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中要特别重视对工程造价和工程工期的压缩控制。 一、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和工期的控制 (一)造价与工期结合 我国建筑工程的改革很早就开始实施,由于不能得到相关健全政策的支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问题。例如,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时,投入的资金过于庞大,而施工单位不能在规定的工期完成施工,所以造成资金的回收期限长回收的难度增加,建筑工程开发的风险也增大,所以工程项目中的工程的造价和工期成正比(如图1,其中P1、P0、P2表示不同的工程施工方案;T表示工期;T1、T0、T2表示不同施工方案中的工期长短;C表示工程的造价;C2、C0、C1表示不同方案中工程的造价)。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造价和工期的相互冲突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没有稳定的政策,以及工程实施的各单位之间的信誉欠缺。在一些建筑工程体制成熟的西方国家,在造价和工期的管理上有很多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当前我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传统的成本控制进行改革。 (二)成本管理的局限 我国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有专门为造价人员设置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心。但是成本控制中心有土建和安装两个不同的行业,其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规定是不同的,以至进行建筑施工材料采购,很难符合两个行业之间的预控标准。还有通过贿赂和扰乱控制在项目投标的过程中低价中标。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造价和工期的严重脱离实际的标准规范,使得工程的成本管理失控。 二、我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一定要对工程造价和工期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但是,在进行对造价和工期管理控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工程造价和工期管理体制不健全。一般情况下,工程的定额是统一的,是由政府进行定额的编制实行统一颁发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各级政府对工程定额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把握尺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工程实施的矛盾就会突出。各个单位也没有合理的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相关的部门也没有办法进行仲裁。 第二,落后的计价方式与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化,但现在的建筑市场仍然以计划经济模式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招标和投标的主要工程成本的计算模式。定额已经具有一定的预算性和全面性,很难做到每个方面都能作到完善,不能保证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发展,一般情况下,会存在发展上的滞后,且实际操作的性能也会在较差。我国现在的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主要是依据政府部门的相关的定额消耗量,竞标的施工企业只会把其作为一种参考,所以不能充分反映参与竞争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技术管理水平,不利于形成企业间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三,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缺乏监控。现在我国建筑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格局比较混乱,工程建设单位之间的存在很多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很多工程的施工单位不会遵循工程施工进行的规律,盲目的对工程的造价和工期进行改动,直接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改变整个施工工程预算的成本,造成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我国在工程造价和工期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监控,使一些施工单位投机取巧谋取经济利益,而忽略工程的整体质量。 第四,与国外先进的管理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建筑市场的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的。而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化,但是建筑工程应用的成本管理方式依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我控制的经验依然和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外很多建筑工程造价和工期的管理都是由专门建立的成本管理控制机构来进行科学评估,但是在我国,进行成本分析都是由一些施工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代替完成,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造价和工期的管理控制体系。现在我国还是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对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控制经验了解较少,所以我国的建筑市场应该及时的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改进的节奏,为我国的建筑行业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建筑工程造价和工期控制的相关策略 (一)重视后期安装 在建筑工程土建工程完成之后,后期的安装工程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安装工程的进行,一定要严格按照安装图纸来进行。安装图纸一般是由建筑工程的诸多单位多个技术人员进行绘制,所以安装工程的施工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严格进行。现在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比较重视土建工程的进行,对安装工程的施展没有特别重视,从而造成工程项目的施工后期阶段施工程序的混乱。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消防系统、电梯、水电系统等安装工程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以及工程的造价和工期。 (二)赶工期的价量状态 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是通过特殊途径低价中标,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更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当后期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工程的延期,所以有时候施工单位为了你能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就会进行后期的赶工,但是这样就会是建筑工程的质量更容易出现问题。建设单位有时候也是为了经济利益,对施工单位的行为视为不见。这样就会造成造价和工期的管理出现混乱,导致前期土建工程赶工的对资金的浪费过多,对后期的安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施工单位施工进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施工的进程在计划的工期内顺利完成。 (三)造价工期的控制策略 造价工期的控制策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第一,在工程的实施中,要有多个控制成本计划和方案。第二,在多个成本控制的方案中,进行最佳方案的选择。第三,协调设计方案与施工利益方之间的矛盾。第四,进行签证的控制。第五,就是加强对施工各方和采购流程的管理和控制。第六,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位间班组专业有机施工。第七,就是要严格的控制造价和工期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第八,就是一定要注重进行施工工程项目中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我国建筑市场的造价和工期的管理和控制的体制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阶段,没有对国外先进的市场经济下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进行借鉴和应用。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必须要得到政府有效制度的全力支持和配合,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问题,更好的推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 作者:李静 单位:太原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房屋建筑造价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房屋建筑得到了大力发展,本文主要是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房屋建筑的造价管理现状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造价管理;对策 1.房屋建筑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1.1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我国对房屋建筑造价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规范,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建筑业的工程造价问题。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却不尽人意,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也使很多高质量的新型施工材料以及崭新的制作工艺不断的出现,在对这些材料进行定额换算时,经常的会出现偏离了实际价格的情况,由于定额计价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实施的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评估的费用高出实际施工的费用,这对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带来相当严重的影响,这也导致很多的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的利益,而忽略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意外情况等的正确评估。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工程造价的预算与实际存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出现这样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问题,随着社会科技发展,房屋建筑的相关材料在市场上的价格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管理人员却不去进行市场调查,只拿出传统的数据做为参考,使得预算设计不再适应现今的发展,导致在实际的造价控制上不科学,进而不利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1.3市场竞争不规范 有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能得到施工任务,不得不在承包施工项目时,把价格降低,通过价格优势来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久而久之这种现象也在逐渐的加剧,建筑行业的交易市场也愈加混乱,这给房屋建筑造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市场竞争的不过范,恶性竞争日益严重,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4施工变更的随意性 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谋得更大的利润,不断的更改施工图纸使建筑施工的周期不断的缩短,图纸是建筑施工的根本,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的不重视,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质量,施工现场缺乏施工的有效管理,将会导致施工变更的随意,对工程造价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对策分析 2.1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筑行业也是如此,为了能更好的保证房屋建筑造价的质量,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并且要严格的执行,不要作为摆设,要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不足,不断的去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另外,还应该借助于互联网,建立建筑行业工程造价数据信息系统,扩展信息化的咨询服务,使工程造价与信息挂钩,更方便管理,促进房屋建筑造价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2.2推行推行限额设计 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值做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原理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结构设计人员在确定梁、柱截面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方面,要在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下尽量减少钢筋用量,降低房屋建筑的总造价,如设计中一些非受力构件可按规范构造配筋,但该加强的地方一定要加强,即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的考虑节省造价,更多的是要满足建筑的安全性。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方案的不同导致工程造价成本有时相差很多。设计单位可以实行设计质量奖优罚劣制度,为了推行限额设计可以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可比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定最优方案。 2.3政府规范管理制度 为了避免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需要政府对建筑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尤其是对建筑行业工程造价方面的控制。政府需制定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对影响到建筑市场竞争公平性的企业,要严厉制止这样的企业投资,要确保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管理质量,根据现今科技的发展形势,政府可以为企业设计工程造价的咨询体系,为每一个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信息平台。 2.4提高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最基本的财务预算能力,并且,还要具备市场的形势分析能力以及工程设计等能力。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为能满足建筑行业的市场,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还需要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具备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在现今多元化的市场发展下,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助于房屋建筑的良好施工,确保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2.5推广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房屋建筑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房屋建筑建设整个周期内的工程造价管理。通过对竣工房地产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合理确定房地产工程的静态投资,并充分预测考虑动态投资,确保建设项目资金充足。推行限额设计来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在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及竣工验收时对因设计方案改变而影响造价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认可。对于未经批准同意而擅自更改设计图纸、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等造成的费用,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 3.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房屋建筑造价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房屋建筑项目的造价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的发现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作者:杨波 单位:重庆对外建设 集团 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现阶段企业都十分关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来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同时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本文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最终目的,再次论述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经济的全面复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们十分关注造价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完成进度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必须以国家的相关要求为标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加强建筑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企业是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主体,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看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负责建筑工程项目资金配置等工作,建筑企业的工作就是完成政府交代的任务,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收益不属于建筑企业,属于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负责整个建筑项目的建设工作,成本投入需要企业来完成,最终的收益者也是建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开展全过程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造价管理就是一种全过程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造价管理工作涉及整个项目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总的说来,造价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是十分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三,现阶段,我国的好多企业都无法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造价管理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工程造价咨询市场,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咨询单位的工作还不是很完善,无法做到让客户完全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建筑企业往往都会选择自己来完成造价管理工作[1]。 2.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和目的 所谓建筑工程造价指的就是企业在建设该项目时全部的成本投入,如何管理和控制成本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总的说来建筑工程成本投入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建设安装成本、设备成本以及除此之外剩余的其他成本。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所有阶段,成本造价管理的具体工作目标就是在企业预期投资额度内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等。具体来讲,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这就要求企业在正式开始施工工作之前,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合理的估算和预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对各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成本投入在预期范围内,这样才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关注单一项目和分项目,它们的成本投入也是企业需要合理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合同不完善、人为失误、施工过程不规范以及财务管理有漏洞等等,下面分别具体的介绍一下。 3.1合同不完善 合同对合作双方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存在,它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合作双方认同了合同中的所有条款,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就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然后,就现阶段而言,好多企业制定的合同都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导致了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资源方面,合同中会存在和造价管理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必须是明确的、合理的,如果在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中出现了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正常开展项目工程的预算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双方必须重视合同,保证合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 3.2人为造成的造价管理失误 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影响着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以企业的利益为关注点,不能过分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必须能够保证造价管理工作处于正常状态中,通过正常的方法开展相关造价管理工作。如果承包商出现了不正常的手段,那么企业就无法保证预算工作的正确性。此外,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专业的,拥有造价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缺少造价管理的专业人才,好多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无法胜任该项工作,他们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也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正确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导致人为失误经常出现。 3.3施工过程不规范 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所有阶段,尤其是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按照项目计划开展施工工作,将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但是,现阶段,好多施工单位都存在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具体来讲包括对施工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对施工材料的用量过多等等,这为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3.4财务管理有漏洞 建筑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缺陷,那么就会影响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直接影响造价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必须具有职业道德,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3]。 4.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措施的强化 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还能提高企业最终的经济收益。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造价管理的强化工作: 4.1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所有阶段,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就必须开始重视造价管理工作。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在实际中,有些企业不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预算不够合理,成本投入完全超出预期。我国企业过分重视最终的预结算工作,忽视在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公开招投标是现阶段收集建筑设计方案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大量的设计方案中选出企业满意的一个,企业在考虑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同时关注设计方案的质量,以及整个项目的预期成本投入,根据方案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评估。 4.2重视编制工作,促进概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编制工作是保证造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概预算编制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工程项目的开展必须按照概预算编制来进行。只有概预算编制是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水平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首先,企业要意识到概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概预算编制的重要地位;其次,保证开展概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他们必须能够胜任概预算编制工作;再次,在进行概预算编制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地点的交通情况等等。最后,负责概预算编制的所有人员必须做到团结协作,保证最终的概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3控制施工阶段的投资,提高管理水平 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断提升施工中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必须做的工作。第一,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相关人员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第二,根据设计方案,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第三,施工人员需要和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在预期的成本投入范围内顺利开展。 4.4重视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在项目的竣工阶段,双方需要根据一系列的凭据来验收整个项目,保证各个阶段的成本投入的有效性。在竣工阶段开展严格的造价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企业的切身利益。 5.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蔡小萍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提升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随之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以极快的速度成为我国重要的行业之一,使得在安装工程方面所涉及的造价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建筑安装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基本点,进行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建筑;管理 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涉及材料和人员多、不确定性强的特点,其影响因素既有自然环境因素,还有设备和人为因素,因此要使建设项目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就需要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1加强建筑造价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范围较广的管理工作,其对建筑工程的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来看,管理的内容没有涉及建筑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之后的运维工作,重点管理的内容是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各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一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完整性既包括工程建设本身所需的成本,同时也包括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期的运维成本管理,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日益高涨,国家加大了对电力工程的建设力度,以保障电力供应的及时性。伴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不仅关系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利益。因此,加强对电力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是新时期电力企业良好发展和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建筑造价管理加强的措施 2.1采取新的体制 如何保障建筑造价管理的不断优化,其中体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建立健全造价相关体制和机制,对于部门的分工和内部协同工作充分明确,制约相关违规现象,强化相关机构管理,并且完善造价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对于合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制化原则和合同的规范,实现造价管理的制度化、正规化和合理化。 2.2方案实施 在工程项目中,设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在目前大多工程项目中,除了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施工示意图的描述之外,我们还要准确处理建设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杜绝后期施工过程中加大材料、人力和物力的过损耗,减少资源浪费。项目部应严格劳务合同工程内容和工程数量变更的管理,对于不增加合同收入的变更严格执行变更审批程序,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劳务合同计量数量严格区分清单数量和变更数量,并按程序逐级签认。项目部应严格非劳务分包合同承包内容的物资、机械设备使用和消耗管理,明确材料设备、机械台班耗用标准和奖惩规定,严格计量控制,对超耗、超用的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项目部应严格零星用工和计日工管理,对于包含在分包合同工程内容的临时用工严禁另行计价;临时用工和计日工不得超过合同或内控标准。项目部要严格执行劳务合同不预付工程款的管理规定;中期付款要严格先计价后付款的原则,且付款比例以计价总额的85%控制;工程全部完工且验收合格,付款比例以计价总额扣除质量保证金额度控制。质量保证金根据合同约定返还。 2.3风险预控 各相关部门根据施工方案、设计变更及形象进度、现场条件等因素引起相应的工程数量变化,对相关成本因素和工程数量管理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确认各成本责任中心责任范围以外变化数量,提交总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审批调整责任成本预算,成本责任中心相应调整责任数量台账。风险管理与创收增效相结合的原则:项目部应充分辨识、分析工程数量变化潜在风险,组织开展工程数量风险防范预控管理,制定增收创效等风险防范方案并严格执行。加强施工各环节成本的预测预控。所谓的风险控制常见的控制方式有风险管理计划中的预控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权变手段,另外风险监控也是一项常见的风险控制手段,通过对项目风险的阶段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充分研究和了解进行科学的管理,识别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收集相关风险信息,从而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控制。具体的措施包括,细化施工方案,通过预测,能够找到真正费用控制点。具体做法是在每一环节施工前,项目部根据内控成本及工程进度预测施工部位及相应的实物量,通过预算确定收入。根据各项经济指标做出相应的控制方案,实现成本的预测预控。 2.4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造价管理也叫作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指的是从建筑工程决策阶段到工程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以及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维护阶段的所有涉及工程造价的业务活动。相较于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全过程造价管理具有范围广、内容深、系统性较强等优势,目前已成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使用模式。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具有可审计跟踪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是涵盖了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一种管理形式,其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应积极采用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工程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5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创新 工程经济管理创新对严格监督建筑质量、认真掌控工程造价起着重大的规划作用。兼顾造价成本和使用成本,重视在全过程成本里面的使用成本的比重,建筑的成本有正常使用期限之内的消耗和维护运营应付出的成本以及该建筑一次性建造的所有成本,对此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并加强了管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漏洞亟待解决,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来看,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和使用及维护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前提将造价管理进行更新优化,建立全新的管理意识;建立新一代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遵照建筑节能的规范和要求来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有关于节能建筑在工程造价方面的信息体系,用市场经济加强这一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得到良好发展。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利用信息上的优势对其进行引导,社会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完善节能技术并以此提高自身竞争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造价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相关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综合着手,最终推动造价管理的不断完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贾立辰 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工程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发展,作为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位于不败的位置就要提供出质量过硬且价格低廉的产品。所以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同时结合笔者工作的实际经验,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要素,介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等,这些内容对于现今背景下我国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及其控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有关人士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造价管理;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发展,作为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位于不败的位置就要提供出质量过硬且价格低廉的产品。所以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同时结合笔者工作的实际经验,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要素,介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等,这些内容对于现今背景下我国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及其控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有关人士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造价管理;经济效益 引言 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都在增强,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建筑工程项目属于综合性的工程,是通过不同任务来构成的整体,所以一定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技术以及经济内容,建立起完善的造价管理系统,从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细化管理和控制。通过动态管理的方式来科学的控制造价的全过程,确保施工企业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1建筑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发展及完善,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体制之一,同时极大的促进了行业竞争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工程造价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和进步,这不单单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进行了对接,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领域制度的更加完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造价管理,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建筑技术方面以及经济管理方面的联合展示,要在工程预结算阶段、工程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等相关环节做好造价的管理以及控制,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经济性的提升。依照相关的建筑工程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造价管理以及控制对于工程影响的程度达到了70%左右。所以,在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可以不断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从而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社会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及控制的措施 2.1增强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以及管理 为了确保有效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以及管理,建筑施工方要在工程建设初期就树立起预决算控制管理意识,同时按照预决算内容对建筑成本核算方式进行完善。工程预决算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管理的依据,所以对于工程预决算的管理要和工程成本管理充分结合,利用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来保证预决算控制的有效性。在工程建设初期要通过经验判断以及内部分析来挖掘出成本控制的潜能,同时对建设过程进行详细的成本记录,以便在后期成本核算时有较为详尽的参考依据。对于工程预决算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工程管理人员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施工标准,并能够发现潜在的可利用资源,从而能进一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工程监管部门要时刻保持成本核算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以及工程建设质量。例如对建筑材料要采取严格的施工审核及监管,从而有效控制建筑成本。 2.2对于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1)必须要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大力促进标准化设计。建筑工程设计标准都是通过长期实际工作经验和具体工作结果得出的,实用性很强,对于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标准化设计能够节省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计成本,若是很好的应用会对建筑工程设计有很大帮助。 (2)具体设计时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限额设计指的就是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任务书内容中相关额度进行初期设计,然后按照上述初期设计得到的总额度进行施工设计的控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后期的设计标准主要是参考前期批准的投资额度来进行控制的,最终会达到总成本控制的目标。此种设计方法的实现基础就是在正式设计前充分研究,将投资的额度合理的分配到所有单位工程中,这样就可以从更加精细的角度控制好工程的造价。 (3)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完善优化。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优化在工程设计期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控制工程成本来说是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在进行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时主要应考虑工程的建设周期、工程的造价情况、人工和材料成本等。要进行多方案的对比,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选取设计方案,在保证基本使用功能和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 (4)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工作。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技术(例如三维建模)可以提升设计工作的效率,也可以直观发现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从而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3对于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造价控制 (1)招投标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来说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属于控制建筑造价的基础性措施,也是最主要的手段。较高水平的招投标能够选出较为合适的施工企业,包括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价格方面等等,高水平的施工单位能够降低建设单位的各方面成本消耗。同时,较高水平的施工企业具有非常丰富的施工经验,可以帮助设计单位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这也可以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节省项目建设投入。 (2)建筑合同签订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类似结算方式等内容在合同签订时已经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结算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价款超标。在合同签订时通过高效的审查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合同漏洞,防止后期出现经济方面的纠纷。一定不要签订活口合同,以便能够控制投资中的不稳定因素。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明确合同风险的担负责任,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阶段的风险。 2.4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这一阶段相对于工程造价影响力有限,主要是按照前期制定好的程序以及设计内容完成实体的建造。但由于此阶段真正形成了工程实体,如果控制不够严格就会造成工程造价失控,因此也要增强控制以及管理。 (1)工程整体的建设过程管理要采用全过程跟踪控制。要委托较为专业的造价管理机构建立起投资监控体系,利用其专业方面的优势给工程投资方提供咨询服务,给投资方必要的参考意见,最终是要实现资金的有效投资。最后需要出具较为正规的控制资料,此资料要能够真实的体现出工程造价情况,给投资方进行参考,以便为其后续投资提供依据。 (2)施工方案要进行审查以及完善。在施工阶段,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以及优化可以最大程度上控制工程造价,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也能够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 (3)一定要严格管理工程变更的实施,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变更的出现,减少资金的不必要增加。如果因为原来设计原因造成工程不符合业主意愿的工程变更,特别是变更中涉及到较高费用的情况,必须要经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核实,所有参建单位都同意后才可进行变更。如果变更时可以采用几种施工方案,还要对这些方案进行必要的甄选,找出最佳方案。 (4)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签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签证是必不可少的,若是现场签证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就会造成投资费用的损失。所以为防止此种情况的出现,现场的建设方代表和监理人员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记录,并且要熟悉合同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防止过多重复签证的问题。 (5)增强对投资偏差的分析力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在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同时要对这些资料综合整理分析才能找到偏差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纠偏。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进行投资偏差分析,包括:曲线法、横道图法以及表格法等等。投资偏差之所以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业主方面的原因、设计方面的原因、施工方面的原因和客观原因。这些原因中业主方面的原因和设计方面的原因是主要原因,是纠偏时重点对象,要进行重点控制。其中业主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明确的投资规划、手续不健全、付款不够及时和对建设相关方协调不利;设计方面的原因主要有:设计缺陷、设计方面的误差和设计标准的变更等等。而施工方面的原因要通过施工方自己承担,原因包括质量方面问题以及施工进度问题。客观原因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所以这两种偏差并非纠偏重点。 3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属于综合性较高的工程,所以要想顺利完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就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进行积极配合,需要对工程建设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从工程预决算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等几个方面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从而充分发挥投资方的资金作用,使得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陈志昆 单位: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论文:新时期强化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技术条件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强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通过科学和精心的管理,来实现污水处理设备的高效和安全工作。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涉及到设备的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更新以及报销的整个过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新时期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 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内容 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工作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对污水设备的精心管理,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设备,并且采用科学的管理与维修方法,进而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效益。 一般而言,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工作包括如下内容:(1)污水处理设备的组织管理,即确定和展开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建立相应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2)污水处理设备的前期管理,即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使用前期的管理及信息反馈等;(3)污水处理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即污水处理设备资产的验收、编号、移装、租借、调拨、封存、报废以及资料管理等;(4)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即制定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操作和维护制度,开展设备的定期和日常维护,进行设备的润滑管理和维护检查评比等;(5)污水处理设备的修理管理,即编制和贯彻实施设备的修理计划,采用新的修理工艺和修理技术,制定修理技术文件和工作定额等;(6)污水处理设备的状态管理、技术改造和更新管理,即制定设备的技术状态完好准备,进行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状态检测管理,确定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的项目;(7)污水处理设备信息系统的管理,即建立设备信息系统,对设备信息进行分类和处理,提高设备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等。 2 强化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几点思考 2.1 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强化运维人员的技术和安全培训 污水处理厂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等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每个岗位都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技术文件进行设备的操作,从而防止发生不按操作规程使用和超负荷的现象。 除了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要想让污水处理设备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还必须强化运维人员的技术和安全培训。污水处理厂要实施定人定机操作、凭证操作和定人定机维修制度,确保运维人员的相对稳定;要强化新上岗员工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本岗位使用设备的原理、技术规范和安全性能,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流程,设备的故障处理等。 2.2 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能够实现设备的良好管理与规划,还能够为污水处理厂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例如通过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企业管理层能够清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对现有设备的价值进行正确评估,从而决定何时增加新设备及报废一定数量的旧设备。以中设EAM2008(污水处理行业版)为例,该系统共有现场管理、科室管理和企业管理等三个管理角色,几乎囊括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所有基础信息,这使得它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多视角管理,对设备运行的每一个状态都能监视并记录下来,并且对设备的生产工艺和地理空间位置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将设备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记录在档案中,从而真正实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2.3 树立科学的设备管理思想,使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工具 设备管理思想是否科学和与时俱进,直接关系着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因此污水处理厂必须树立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提供论文和论文服务]明确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行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确保设备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其他方面形成有机的结合。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增强全体员工关于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让全体员工都明白设备管理不只是运维部门的事情,是关系到整体经济效益的工作,从而让全体员工都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 科技在不断进步之中,污水处理厂要不断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高新技术和设备为基础,结合国家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国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和方法进行消化和吸收,确保设备管理工作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要大力推行现代设备管理,积极学习和推广使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工具,切实提高自身的设备管理水平。 2.4 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污水处理设备的零部件必然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磨损、腐蚀或变形,因此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就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容易发生锈蚀的现象,特别是经常在污水和污泥中工作的部件(如某些设备的钢丝绳),要定期对其进行表面污泥的清除和涂油,并且根据锈蚀的情况进行除锈和更换,以免造成设备的故障;(2)污水处理设备中运动和振动较强的部位,容易出现螺丝松动的现象,因此要定期用扳手检要连接部位的螺栓,如有松动要立即拧紧;(3)污水处理设备上有很多零部件是对设备和人员安全起保护作用的(如漏电保护器),因此一旦发现这些部件出现故障,要立即进行维修更换;(4)污水处理设备多在水面上运行,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防人员和设备落水。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工作,不仅关系着污水处理厂的社会声誉、使用价值、服务成本和经济效益,还关系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污水处理厂必须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促使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和信息化系统,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高效和安全运行。 设备管理论文:设备管理工作考核制度 目的: 为保证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满足使用要求。 范围: 分厂所有设备及工具。 责任: 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 内容: 1 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考核 分厂设备及工具使用部门负责相关设备及工具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应做到:班前有设备责任人及操作人员认真检查设备及工具各个部位,按规定加油润滑,做到润滑 “5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正确、合理使用设备,班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野蛮操作;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下班前认真、清扫擦拭设备,符合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即清洁、整齐、润滑、安全。 设备管理员会不定期检查,检查中发现违反以上规定的视情节严重,按照分厂制定的工作考核制度对操作者及责任人扣分(1分50元罚款)。 2操作过程 2.1如果一切正常即可开启设备 2.2接通电源(1.轴流引风机2.冷冻式干燥机3.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在电控箱内)。 2.3启动操作面板上的红色开关。 2.4启动3-5分钟后观察操作面板上的仪表读数是否正常(经冷干机处理后的空气可达到使用要求,而此时冷媒低压表指示在0.3-0.5mpa之间,冷媒高压指示在1.2-1.6mpa范围,漏点温度指示在2-10℃之间)。 2.5进行冷凝液手动排污(排污阀位置:冷干机的右下侧)。 2.6以上操作结束后,如一切正常方可离开。 3操作结束 3.1停机,操作面板上的红色开关。指示灯熄灭。 3.2 关闭进气阀、排气阀,切断电源。 3.3 打开冷凝液手动排污阀,进行排污,排净后关闭。 4注意事项 4.1不得携有毒的气体和易燃气体进入压缩机操作间,设备运行期间,操作间的门应关闭,以免粉尘进入操作间内。 4.2不得玩耍干燥机随机佩带的风压枪,不准将其对准皮肤或人体,不得吹扫衣服。若用风压枪向下吹扫设备时务必谨慎并戴好防护眼镜。 4.3每天早晨开机前要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洁。 4.4保持操作间内地面的卫生。 4.5为经培训的人员禁止操作设备。 4.6设备运行期间每1小时观测一次设备仪表显示值,如有异常,需切断电源,上报管理人员。 4.7如操作面板上的冷媒低压保护指示灯亮(黄色),说明冷媒低压过低,需反复启动红色的复位按钮(复位按钮位置:操作面板的左下方),直至冷媒指示灯不在亮启,说明已正常。 4.8以上操作规程一经违反,给予相应的罚款处理(1、未进行卫生清洁罚款10元,2、操作间门未关罚款10元,冷媒低压指示灯亮,未进行处理罚款20元),以上违章操作,管理人员会做相应的罚款记录,累计三次或三次以上,罚款金额将双倍罚款。 设备管理论文:石油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路径探讨 目前大多数的油田设备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观念,仍停留在轻保养重维修的传统设备管理理念上,因此对于设备平时的保养和检测,大多数管理人员都缺乏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这样不仅导致企业机械设备在生存过程中故障率增加,也加大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从根本上制约了设备管理整体人员水平的提高,也导致机器无法高效率运转。不少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上没有投入足够资金,也更缺乏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因此在管理工作不受重视的情况下,职工对设备管理的积极性无法获得有效提升。很多企业仍存在着轻设备、重生产的理念,从而导致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也认识不到自己在设备机械管理上的重要作用。 1、建立科学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 在油田设备管理中建设良好的管理模式,首先应建立良好健全的设备管理机制,在规范相关设备岗位员工职责、动用全员管理思想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内部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现场管理,制定出一套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生产效率,从而保证设备管理的正常开展,在企业内部形成有章可循的制度,督促相关人员加强对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2、进行设备集中化管理 设备集中管理是指:通过将机械设备的调配集中,运用科学合理的安排,使用石油机械设备的计划,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企业中部分设备利用率低的情况,从而达到节省设备资金,降低企业成本消耗的目的。设备集中管理不仅能最大化控制企业购置机械设备的总量,还能达到降低维修资金,提高机械生产效率的效果。另外,通过对设备机械的集中化管理,可实行分批归类等养护维修的设备管理方法,在养护和维修方面形成良好的秩序循环,在保证设备的完好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水平,使石油机械设备得到有效优化,达成机械设备管理井井有条地秩序,也为管理工作减少了不少问题和压力。 3、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 随着机械设备向精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也会有所增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就需要石油企业人员加强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把所学到的东西充分运用到操作实践中。再者,石油企业也应开展对员工的培训活动,满足设备更新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不仅要为企业员工传授新的技术和知识,也要让员工有深刻的实践经验体会,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4、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现今的机械设备管理中,仍有部分管理人员存在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如随意浪费、以次充好、维修偷工减料等,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工作,要在思想和具体细节上指引员工怎样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自身个人形象。总的来说,石油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是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也需要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通过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良好控制与实施,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的利用效率,在降低企业设备投入成本的同时,挖掘出企业的运营潜力,进而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本文作者:张忠建 单位:中石化华北局三普石油工程公司) 设备管理论文:邮政密码设备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密码设备的管理、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涉密问题,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根据《保密法》和上级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一、组织机构 成立密码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密码设备管理工作的领导。 二、委员会职责 1、及时召开会议学习上级有关密码设备管理工作的文件,总结研究部署密码设备管理工作。 2、定期或不定期对我局密码设备的使用情况、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查找隐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确保密码设备的绝对安全和正常运行。 3、加强密码队伍建设,加强密码设备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保密意识教育,定期地向全局干部职工进行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做到不出现失、泄密事故。 三、具体要求 1、涉密部门应由专人保管密码设备,做到责任到人。 2、涉密部门应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履行密码设备使用手续,按规定权限使用设备,注意保密。 3、涉密部门应加强对密码设备、密押印文及一切有关国家机密文件、电报、函件、资料、统计数字的保密,严禁携带回家或在外出时对外泄露。 4、当密码设备发生技术故障时,设备所属部门应及时与密码设备管理委员会报告,委员会将应及时报告上级行进行设备维修或更换。 5、涉密部门发生密码设备丢失、密码设备被盗失控、密码丢失、密码被窃失控可能造成国家损失的紧急涉密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及时将情况上报密码设备管理委员会,支行密码设备管理委员会通过检查现场、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及时查清情况,并报上级主管单位。 6、本办法所指密码设备为密押机、密押卡、带有转字密码的保险库(箱)、涉及使用密码的电子计算机设备等。 7、本办法所指涉密部门为拥有、使用密码设备的部门。 设备管理论文:对矿山电气设备管理问题探讨 引言 企业要发展,加强管理是关键。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整个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神经与人体的关系。加强和完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做好矿山安全工作的保障之一,对避免和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一是保 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二是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电气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选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该系统由“软件”、“硬件”及“人”三部分组成。“软件”是指《矿山安全规程》等技术法规,各类设备管理,安全用电检修等规章制度。“硬件”是指:①能对电气设备入矿进行安全、性能等综合检验的仪器、仪表;②安装、维修电气装备时使用的各类保安工具;③为避免事故而设置的各类保护器具。“人”是系统工程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都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系统失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2矿山电气设备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分析 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时,对故障原因种类的划分应有统一原则,要结合本系统(或本企业)拥有的设备种类和故障管理的实际需要。分得过粗或过细,都不利于管理工作,其准则应是根据所划分的故障原因种类,较容易地看出每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或存在的问题。为了掌握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同时间内的故障发展趋势,要对规定时间内的故障频率进行分析。故障频率与设备的负荷强度有直接关系。但是,每个企业生产设备的种类及每台设备承担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单纯地以其负荷强度(或生产率)作为分析依据。然而,对于一个车间、一个工区或一个企业,产量与设备运转台时是成正比的。所以,一般以设备运转台时的故障停机时数来评价,叫做故障强度。下面分析设备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 2.1设备陈旧老化 矿企在购买设备时往往成套购入,一次性投资过大,矿山企业若为追求其经济效益而投入不足,则会导致矿山电气设备的更新速度慢,设备会超年限服役。此外,我国矿山机械制造业其工艺技术、制造、检测手段水平较低,这也导致了我国矿山行业整体技术及设备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同时也使设备的维护难度与工作量加大。 2.2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 我国的矿山生产设备的质量差、水平低且品种少,许多机械及高新技术产品往往是通过从外国进口而来的,因此我国的矿企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出现。配套的不完善现象,管理和操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设备与生产条件不相适应的磨合期内,依靠人为的力量避免磨合期事故率的发生。 2.3设备检修不到位 现代的正规矿山已经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转变,采矿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投入生产,但是误操作与长时间运行等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这便要求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一定要专业、系统、仔细。但是目前矿企的技术人员相对比较紧缺,日常大量的维护、检查工作难以落实。据权威部门统计,约 75%~80%的电气设备事故是由检修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所引起。 2.4电气设备配件的质量不过关 现在矿山自动化程度在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对设备配件的要求也在提高,但因配件生产企业的结构松散,对配件材料及尺寸规格都没统一的标准,配件间通用性较差,而且市场上还存有一些偷工减料的差配件,这些都给设备的平稳运行带来极坏的影响。 3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办法及措施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法规及相关规定、规程,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操作性强的设备台账、采购标准、出入库管理、日常检修及责任明确等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矿山安全规章》,从观念抓起,从基础管理抓起,提高制度的可执行力。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电气设备从采购到日常维修一整套工作,平日里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并制定岗位责任制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文化及工作水平。 3.2制定安全隐患防范治理 重视和加强生产矿区的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测试,对有问题或技术指标达不到标准的要及时更换,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将事故隐患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监控系统的人员应该具备以下3个特点:政治立场坚定,安全意识强,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安全监控人员应单独培训、选拔,并受专门的 安全监察部门监督。来对工作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发现隐患及时反馈,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患、处理措施。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对井下作业安全的认识,确保工作人员学会电气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护措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重点要落实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上来。 3.3避免触电伤亡事故 自动化采掘生产模式伴随着大量的 工业用电线路,为防止由生产环境所导致的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应保证做到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绝不违反《矿山安全规章》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正确用电,安全作业。施工及操作人员不得接触或是靠近带电体,可实施设置闭锁机构与采取栅栏门隔离等措施;所有电气设备都应安装接地保护及相应的漏电保护装置,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调至低电压等级;而在使用、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应使用保安工具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对所使的过流保护装置、保安工具等定期进行校验和调整。 3.4避免电火灾事故 引起起火的原因很多,如电气设备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导致载流导体温度升高;导体连接部分接触不良,使接触电阻变大,一有电流通过时,可能会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火灾;在生产矿区中,由于环境中可能充实着较多的易燃、可燃性气体,电气设备一旦短路、各种情况引起温度升高、任何电弧作用都可能引起火灾。因此,加强管理,增加日常的安全巡查和日常检修是发现安全隐患的重要方式。 3.5避免矿井的监控系统失控 矿井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很好的保证矿山的安全、高效作业。环境安全监控系统通常用于对某些气体的浓度及温度、湿度、风速及负压等数据进行监控,同时对风门、风窗等主要设备的开停实行 甲烷超限声光报警及断电断风控制等。该技术科技含量较高,是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新技术的应用。 3.6 严格管理 矿山企业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大多为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组建一支专门的机电安全监察队伍,监督、检查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失控、失效。认真做好电气设备的采购、检测、安装调试、检修、维修等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技能。合理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电缆的安全检查,每次安全检查和调整结果应计入专用的记录簿内,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致力于上下信息沟通,便于机电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正常运转。 结束语 总之,我矿由于基础比较薄弱,电气设备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做好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本矿的安全生产。 设备管理论文:安全设备管理部HSE岗位职责 一、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 根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和路桥市政二分公司的hse工作目标,编制本部门年度hse职责实施计划,确定部门年度hse工作任务、目标,通过落实部门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为企业hse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1、承诺和目标 1.1承诺 安全设备管理职能部门是推进hse体系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应通过落实职能部门的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 1.2承诺原则 1.2.1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进行hse承诺; 1.2.2部门负责人应代表部门向分管领导进行承诺; 1.2.3hse承诺应以书面形式予以明确。 1.3承诺内容 1.3.1部门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3.1.1坚持hse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集团公司有关本专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工业卫生的法规、标准、规范、制度和要求,并落实在各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 1.3.1.2实现本项目年度hse目标,不发生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各类事故。 1.3.1.3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1.3.1.4在部门、专业系统、直(托)管单位全面推行hse管理,并确保专业系统、直管单位hse目标的实现。 1.3.1.5采用先进的装备和手段,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 1.3.2部门人员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3.2.1履行hse“一岗一责制”。 1.3.2.2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1.3.2.3熟知hse职责和要求,承担相应的hse责任。 1.4文件控制 1.4.1依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部门hse管理相关文件的记录、审批、发放、更改和归档管理措施。 1.4.2建立文件修订制度。在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后,及时修订相关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1.5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部门应在所管辖专业和直(托)管单位中,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1.6风险评价 有关部门要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 1.6.1明确项目、过程和作业管理人员是风险评价工作的负责人。 1.6.2对现有装置和设施在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下、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下和生产的全过程中,明确界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项目、工程和作业等。 1.6.3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合适方式进行风险评价。 1.6.4监督检查风险评价的进行情况。 1.6.5检查风险削减措施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1.6.7总结风险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1.6.8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风险评价及风险削减措施档案。 1.7隐患治理 1.7.1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的风险评价及削减措施档案。 1.7.2部门应按隐患治理“四落实”的原则,对企业的隐患治理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 1.7.3组织对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隐患的治理。 1.7.4对已立项或已实施的隐患治理项目进行跟踪检查,监督项目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1.8应急管理 1.8.1组织或参加制定应急预案; 1.8.2落实部门管理人员和所管辖专业系统应急处理的责任; 1.8.3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检查和演练; 1.8.4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 1.9检查和监督 1.9.1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检查考核制度; 1.9.2组织对专业管理情况(如工艺操作指标的执行、设备管理状况等)检查和考核; 1.9.3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落实项目负责人、整改期限、整改要求和整改资金; 1.9.4组织对整改情况的检查验收。 2.0事故处理和预防 2.0.1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事故管理程序和处理办法; 2.0.2组织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情况调查和分析; 2.0.3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2.0.4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并负责考核; 2.0.5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进行通报。 设备管理论文:计算机设备管理办法 计算机设备管理办法 一、设备安装和使用 为了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各种业务数据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建立严密的设备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 (一)设备的配备。各部门每年根据业务需求,向办公室审报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需求申请。设备领回后,登记入库,并根据实际领回的数量,分配给各单位或部门。设备下发时,登记出库手续。 (二)设备的安装调试必须严格按照相应设备的安装指南进行,大型及关键设备的安装应在厂商或商的指导下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关键大型设备投产运行,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监视。 (三)运行操作必须按操作手册进行。发现设备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办公室,经维护正常后继续使用。 (四)不得随意变更计算机设备使用地点、增减或拆卸,如必须更改地点和配置,应报办公室并指定专人操作。 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一)各部门每年定期组织两次设备保养活动,即春、冬季各一次,以保障设备的良好状态。 (二)设备的维修保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保证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三)要认真做好设备维修记录,及时记载设备故障修复、部件更换情况。 (四)备件、消耗品由专人保管,建立台帐,完善入、出库手续。 (五)设备文档是设备使用、维护等工作的真实记载。对所有机型的设备文档,办公室均保管一份。 三、设备报废管理 (一)对于使用年限超过折旧期的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报废处理。不满折旧期的设备原则上不能报废,已满折旧期但仍能使用的设备应继续使用。 (二)设备报废应履行相应手续,由办公室牵头,将报废设备型号、名称、配置、使用年限及报废原因记入设备台帐,会同计财部门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共同提出报废设备实物和帐务处理意见,根据设备报废权限经审批并获批准后执行。 四、设备的环境管理 (一)机房建设应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计算机机房建设规范》要求。 (二)设备的运行环境必须满足产品安装运行手册的要求。应定期对计算机应用环境进行检查(电源电压、地线、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加强机房管理,建立机房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设备管理论文: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研究 【摘 要】 设备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 设备管理应该包含两个方面:1、对于设备操作、维护、修理和相关人员的管理;2、对于设备本身的规划、制造、使用、维修等等各方面的管理。 自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革命以来,设备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多个阶段。目前,随着设备本身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和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管理有了许多新的手段。如计算机诊断技术、ERP技术。 上海地铁在引进世界各国先进地铁设备的同时,考察学习国内外相关城市地铁设备管理的方法,依据自身实际逐步形成自身的设备管理模式,基本满足了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的需求。但是,由于人员、技术、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与世界一流地铁运营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前期管理、备件管理、维修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几个方面。由于存在这种差距,上海地铁运营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成本远远高于国外先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 在上海轨道交通超常规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人员正在探索适应上海地铁运营新发展、新设备的管理方法,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本论文也是从分析上海地铁近十年来的设备管理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在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的设备管理实践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颁布,上海市政府完整地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任务和措施,并且规划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体系的支柱来发展。即:在“十五”期间,建设2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形成以重要换乘枢纽为核心,联系中心城市重点地区的基本网络;到2005年,轨道交通成为公共客运的骨干;到2010年形成500公里左右,基本完成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使轨道交通成为客运系统的主体。同时,《白皮书》对现有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实现良好的投资效益。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百年大计的建设运营项目。因此轨道交通项目一旦投入运营,就必须保持整个系统日以继夜的正常运营。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营,必须要以设备安全运行为前提和保障。本文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十多年的设备管理分析入手,与相关城市的地铁设备管理模式相对比,找出存在问题,通过科学管理的手段,提出建议和对策,来应对未来几年的超常规的设备运营管理。 1.3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和相关行业的先进水平比较存在哪些差距,并分析这些问题和差距存在的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有一些建议和措施已经在实践中,还有待实践验证;有一些只是处于理论上的分析,作者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对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 (1) 设备管理组织结构 (2) 设备前期管理 (3) 维修体系管理 (4) 备件管理 (5) 计算机辅助管理 以上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并从经济学等角度来分析一些问题,使问题解决办法尽可能的切合实际。 由于上海地铁运营只经历了十年运营里程,所以本文研究范围为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的前期、中期管理。 第二章: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现状 2.1上海地铁设备简介 由于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量、运送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其有关的设施、设备具有客流组织、客运服务、运营安全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1) 车辆:一号线为德国AEG公司生产的直流车;二号线为德国Adtranz公司生产的交流车;三号线位法国ALSTOM公司生产的交流车28列。 (2) 供电系统:主要有主变、牵引、降压变电站、接触网及电力监控设备。 (3) 机电设备:主要有车站、区间、车辆段的各类低压配电设备、照明、FAS、BAS、自动电梯、自动扶梯、给排水系统、环控系统、售检票系统 (4) 通信设备:主要有传输系统、程控交换系统、无线系统、广播系统、图像监控系统、时钟系统、电源系统、线路设备组成。主要是为运营组织、指挥提供语音及图像信息以及电力监控系统(SCADA)、环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等信息的传输。 (5) 信号设备:信号系统(ATC)是轨道交通线路上惟一的指挥列车运行系统,主要有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列车追踪运行保护系统(ATP)、行车指挥系统(ATS)系统组成。 (6) 工务设备:主要有轨道、道岔、道床等。 总体而言,上海地铁设备具有自动化、连续化以及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等的特点。以上这些特点,加重了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的难度,对于上海地铁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考验。 2.2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体系结构 2.2.1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上海市地铁总公司成立于1985年,承担地铁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职能,组织了地铁一、二号线的工程。“十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速,为适应轨道交通大发展的需要,2000年年初,经市政府批准,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的体制方案正式启动。 2.2.2运营企业的维修管理体制 根据“四分开”体制,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归属线路投资方(业主),由运营企业根据委托运营协议的要求开展日常运营工作,也包括组织实施基础设施的维护养护工作。 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本部设置设施处和车辆处两个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各种运营设施设备管理及维护、更新等相关工作。 上海地铁运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适合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体系结构(如上图一上海地铁管理结构图所示)。特别是2000年至今,上海地铁运营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了多次改革重组,使得我们的设备管理体系更加趋于合理化、效率化。 2.3上海地铁的设备前期管理 上海地铁一号线的运营设备前期管理,是以当时“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之前地铁总公司的建设公司为主线。从工程的决策到设计委托,设备的采购,施工安装委托均采用合同关系。从立项开始就进行运营的前期管理,从人员培训,参加设计联络,进行设备监造,完成管理的方式设计,直到现场组织施工管理,组织单项调试,总体调试,单项验收,总体验收,组织试运营直到正式运营。这种管理方式是在地铁总公司为主线法人合同制,以建设为主体,运营动态参加,各施其责,相互配合。总公司与设计者,设备制造者,施工方案建立合同关系。这种合同也体现了集中一贯管理的原则,设计方,建设者的一贯管理要管到投运后的设备维修,薄弱环节的改造设计,包括投运的设备,施工方的一贯管理要坚持到投入运营。上海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运营是在“四分离”改制后,因此三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分别由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承担。 2.4上海地铁的备件管理 通过近十年的运营探索和实践,上海地铁运营的备件管理坚持以合理储备为目标,追求价值最大化。从研究备件供应链入手,面对建设遗留的问题,重点研究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使备件管理工作及时纳入ISO9001质量体系中,围绕内部机制的完善,形成了彼此互动的控制,逐步整合与协调,在整体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2.5上海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 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维修模式有: (1) 操作维修; (2) 专业维修; (3) 委外维修。 上海地铁运营委外维修,按“施工方、产品生产方、专业维修”的原则,依据不同专业项目承包给维修单位。同时保留一支2000人左右的设备检修操作人员队伍。从而保障目前三条线65公里的设备运行。 第三章: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的差距与改善对策 3.1上海地铁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从建设初期就学习考察了各国地铁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依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套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模式,并在运营管理中实践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无论在管理理论方面,还是从管理实绩来看,上海地铁在国内同行业还是较为领先。但是我们放开视角,而对世界各国先进的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如新加坡、香港、日本、台北等一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管理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需要也有必要研究分析,从而找出差距,找准对策,不断努力,缩小差距。 3.1.1设备前期管理的差距 设备的一生,可以分为建设期、投产期、稳定期和更新期。地铁运营设备可分为建设期、投运期、运营稳定期和更新期。一般将从地铁设备规划开始,一直到投运这一阶段的管理称为设备的前期管理。 3.1.1.1体制方面的差距 上海地铁自实施“四分开”新的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经济学的原理,政府必须将地铁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出来。在实施过程中责权的分属并未同时对应权利的划分,导致责权利无法对等分配,造成责权关系的模糊,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与投融资的良性发展。 3.1.1.2设备原始设计、制造的差距 上海地铁一号线几乎全部引进国外的设备与技术,二号线、三号线有了一些比例的国产化设备,但是一些关键的技术、设备和机组,国内还无法生产,还是要依靠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一点就决定了上海地铁设备的初期投入非常高,而且运行维护成本也居高不下,一些备件的供货周期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价格也很不稳定。 3.1.1.3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在工程项目上的管理,虽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还是在项目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含量。往往是几个有经验的设备项目经理,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管理一个上亿的工程,缺乏科学管理体系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3.1.2备件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从近年来各专业分公司备件费用和备件库存等各项指标来看,上海地铁运营的水平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说明备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备件管理组织体系的比较 香港地铁公司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其备件管理部负责从备件计划生成到备件送至现场整个过程的所有事务。备件管理部统筹整个地铁公司的备件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使得备件管理高效简单。上海地铁公司中每个分公司都有备件管理的部门,“小而全”,机构、功能、人员重复,而且供应商难以统一管理,对于一些通用备件、办公用品、常用耗材等物资不能因为更多量而取得更低优惠,降低成本。 (2)备件计划、采购、物流等流程上的比较 上海地铁运营备件的物流流程如下图二所示: 物流、信息流管理如下图三所示: 依据图三中物流系统分析,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信息 传递慢,且互相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流无法及时、正确地反映物流情况。在物流规划方面,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的现象。 从流程上分析,备件到货后资金没有与仓库及时交接,造成库存资金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备件领用后也不能及时进成本,使资金流和物流不同步。 香港地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采购体制。采购部门将备件划分为三个大类,即:通用消耗件、各专业设备备件,这样有利于进行集中管理、保存、采购、降低保存、采购成本。 (3)备件仓库管理的比较 备件仓库管理好坏涉及到物流是否顺畅和资金的有效利用率。香港地铁公司室内仓库也为立体库,高约20米,充分利用空间,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同香港地铁公司相比,上海地铁备件仓库主要是平面放置,空间利用水平不高,而且出入库困难,效率低。 上海地铁的仓储人员比香港地铁的多好几倍。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上海地铁的仓库自动化水平较低,需要多名仓储人员管理一个仓库,另一方面各分公司也各自配备仓库,反映了上海地铁备件仓储管理水平较低,效率不如香港地铁。 3.1.3设备维修管理的差距 3.1.3.1上海地铁维修人员占总定员的比例相对较高(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人员情况对比 运营里程数(单位:公里) 车站数 (单位:个) 职工总数 (单位:人) 维修人员 (单位:人) 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单位:人) 维修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百分比(单位:%) 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占维修人员总数百分比(单位:%) 上海地铁 65 48 4444 1666 235 37.5 14 台北地铁 66 60 3600 1220 30 33 2.5 资料来源:上海地铁2002年运营报表以及台北地铁2002年来上海地铁交流资料 3.1.3.2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水平相对较低。 上海地铁已经历了十多年运营里程,从运营设备维修角度分析,尤其是核心技术目前还处在委外维修。而台北地铁从1996年3月28日投运至今,已经把所有运营设备的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目前除消防设备以外,所有设备都采用自主维修模式。这表明: (1)上海地铁在设备系统定员优化问题上还有潜力可挖: (2)上海地铁检修工作,外协委托项目较多,但系统考虑少,核心技术掌握少; (3)检修负荷还可进一步控制,工作量具有较大下降空间; (4)上海地铁的检修工时数据含金量不高,虽然已经逐步推行检修定额工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定额工时不能反映实际检修工作量。 3.1.3.3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相对较弱。 目前,上海地铁实施开发EAM设备管理系统,从系统规划设计上讲,在当今设备管理上应该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它其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子系统的设想非常好。但是由于基础数据不完善及业务流程不明晰,导致推行困难,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3.1.3.4维修方式的相对落后。 目前国外的维修方式已经逐步由预防维修转入状态维修,防止过维修,以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上海地铁也正在推行状态维修的理念,但这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如设备维护人员的观念的彻底转变、操作人员的设备技术和意识的提高、设备诊断技术的提高等等。 3.2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针对3.1提出的一些问题,本节做进一步的分析,以说明存在差距的主观和客观上存在的原因。 3.2.1设备初期管理的差距原因分析 3.2.1.1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目前,对于基础设施维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从经费来源、技术规程、人员配置、质量检测等方面,既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也缺少明确的管理要求。负责维修费审批的投资方受市发展改革委领导,运营企业受市建委、市交通局领导,缺少统一的协调,造成运营企业在试运营中对建设前期遗留的设备缺陷的整改费用无法得到落实。 3.2.1.2没有以运营为中心,导致运营质量指标下降 上海地铁在该指标上与香港差距较大,表现不尽如人意,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前所使用车辆的购买运营方均未参与,无法要求生产方根据运营实际情况对车辆设计进行改动; (2)线路设计未考虑运营的需求,缺少必要的存车线、渡线以使运营不受故障点的影响,一旦列车发生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3.2.1.3法规、标准、规程建设滞后 轨道交通在国内、新兴产业,还没有建成一整套建设和运营的法规、标准体系。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对于设计、建设阶段的标准比较全面,但还没有运营养护阶段的标准。国家还没有完善规范轨道交通的法规,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中对于地铁建设和运营验收也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导致投入运营后产生的问题。 3.2.1.4设备依赖进口 缺乏满足上海地铁生产的高精度技术水平要求的设备制造厂家,部分关键设备还是要依赖进口,这样虽然在单件设备的精度和质量得到了保障,但是价格和周期相对较长,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接口,如果涉及两个厂家,就需要大量的协调管理工作。 3.2.2备件管理水平差距的原因分析 上海地铁的备件库存一直居高不下,过量的备件库存掩盖了许多管理上的不善。减少库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目前迫不及待的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备件库存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备件管理的水平。如果为了设备不能停,确保生产不中断,只是盲目的通过增加库存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往往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系统效率也比较低。 3.2.2.1备件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上海地铁的备件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职能制结构,即将组织按照职能的不同分成若干个部门,其实质是一种包含很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实行纵向管理,从下到上是信息传递,从上到下是决策输送。组长或主管又只对主任负责,其优点是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专业化分工使得员工能够发挥业技能。但是,其局限性表现在: (1)同一性质的业务由不同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分工重叠。 (2)由于各部门员工被严格地定位,工作时一般只与本部门员工或主管接触,相对独立,缺广泛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3)由于分工过于专业化,各主管、主任等各级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知识面狭窄,不利于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4)层次众多的垂直式金字塔组织结构,严重妨碍了信息和决策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上高度集权的决策权力,最终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2.2需求分析判断不准 客观上设备状态、备件磨损呈随机型、发散型,难以把握;同时设备员工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设备状态的分析不同,使需求判断不同;在制订备件需求计划时,对设备劣化程度、备件寿命周期、订购周期等技术因素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均不同,仅靠员工技能、素质、责任心、经验等,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3.2.2.3备件管理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 目前备件管理每个成员都负责各自的工作,这样容易产生高效率,管理也比较简单,但当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时,部门或人员之间的协调就非常重要。随着前所未有的新产品的大量涌现,使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速度都大大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大大提高,即:要求备件管理人员从目前单一任务的角色转换成综合功能的角色,能使备件管理长期地与公司策略相一致;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角色,对国际贸易和各种相关法规都熟悉和掌握,对运输、海关等涉及供应速度的规定都能通晓;成为一个能负责备件成本的角色,懂得在一个备件的寿命周期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成本最低;成为一个能综合相关因素快速做出决策的角色、能对各种供应的风险做出判断和对策的角色。 3.2.2.4基础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1)没有准确的备件基本寿命数据 (2)备件管理号编制混乱 3.2.3设备维修管理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上海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向国铁及国内外相关城市地铁管理企业学习。十多年之后,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在设备维修管理上有进步,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仍在进一步的扩大。上海地铁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2.3.1管理方式和维修方式相对滞后 上海地铁运营十多年来,引进并推行的维修方式主要是计划预防维修方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2000年开始意识到要向状态维修过渡,之后才逐步推出状态维修管理方式。由于维修方式的落后,导致了目前我们维修管理手段的滞后,我们的管理手段基本处于八十年代初期的水平。 3.2.3.2基础管理的薄弱 上海地铁运营以来,在设备维修管理的指导思想上重在现场设备状态的安全稳定、能及时处理或排除设备问题,但由于管理模式变动频繁,对基础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以及前几年维修成本意识较差,居高不下的维修成本掩盖了基础管理薄弱的若干问题。 3.2.3.3检修委外缺乏竞争机制、检修效率低下 因为上海地铁的主要专业设备都引进自国外并集中在若干大的专业厂商,如车辆系统是AEG、Adtranze、Alstom,通信系统是SIMENSE,消防报警系统是Simplex。这些设备开放性不强,技术相对垄断,自身对这些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不够,设备维修时还是必须与原生产厂商合作,依赖其技术服务。 3.2.3.4管理手段和综合维修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上海地铁开发实施的EAM设备管理系统,是一套设计比较完善的综合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目前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还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不断地去维护。而香港地铁企业早在10年前,计算机系统就已经成熟地应用于设备维修管理领域了。 3.3缩小差距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本节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3.3.1强化设备前期管理,贯彻推行设备一生管理的理念 我们在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中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系统思考,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技术后盾,以避免或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 (1)体制完善。通过体制完善,地铁由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国有资产。政府应尽快将地铁的运营与建设由国资委统一委托给运营方和建设方,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运营权的分离。 (2)在设备选型时设备维护人员一定要积极介入,提出准确的设备工况条件并严格把关,防止设备在投入运行不长时间内各类消除缺陷、技术攻关项目费用的不正常投入,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关于工程项目过程管理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对设备安装的环境及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为设计部门提供详细的书面设计要求,并加强跟踪管理。 (4)我们在技术交流、谈判与合同签约过程中,除了认真消化技术资料外,还有将人员培训及参与调试的要求写进合同的有关条款,同时要求外方提供调试资料的最终版本。 3.3.2优化备件管理系统结构、流程优化,逐步降低备件费用 3.3.2.1备件管理系统组织结构调 机构调整需掌握以下五原则: (1)管理结构扁平,机构简约,运行高效,控制闭环 (2)集中一贯与区域管理相结合; (3)规范基层备件管理组织结构的原则; (4)采购部门简化原则; (5)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支撑的原则。强化管理功能; 3.3.2.2建立物流中心 各分公司的设备备件、物资仓库合并,与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分离,成立上海地铁物流中心,担负整个公司供应(仓储配送)职能。 3.3.2.3 ERP环境下的业务流程再造 (1)物料系统业务流程再造 (2)物流与资金流同步 (3)无库存管理 3.3.3加强设备维修队伍建设,推进完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3.3.3.1优化设备维修管理队伍 上海地铁目前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人员素质,要从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两个方面出发。 第一,要避免因为思想上的大意和不重视而造成设备管理的失误。 第二,要从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上提高设备人员的素质。 3.3.3.2计算机系统的充分利用 从设备一生管理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系统在每个环节都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从设备基础管理阶段各种设备信息、档案的建立,设备在线运行诊断功能,设备维修管理以及备件库存科学管理等等各个方面,计算机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香港地铁自从90年代初,发展计算机诊断、专家系统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上海地铁也应挖掘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计算机辅助系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章:结论和后续研究方向 通过上述各章节的阐述,本文就上海地铁运营的内外环境,实际管理的情况,依据香港、台北等城市的地铁运营业绩,上海地铁虽具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但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与香港等城市先进地铁还有一段差距,上海地铁设备管理差距主要体现在设备的前期管理方面、备件管理方面及维修管理方面。 上海地铁经过十多年的运营、近二十年的建设,已建成运营三条线,形成“十字加半环”的轨道交通网络。“十五”期间,上海地铁处于集中发展期,每年将有一到两条线建成投入运营。“十五”期末骨架网络形成后,共有400公里运营线路。同时上海地铁一号线已经投入运营10年,各种设备陆续进入大修及更新期,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要求,加强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的维修管理,研究开展科学的维修管理方式,保障上海地铁正常运营。尤其在韩国大邱、俄罗斯、香港地铁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设备保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在深入开展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和国外类似城市轨道交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目前运营设备的前期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规程规范、核心人才、维修成本等方面的研究而得出的。针对超常规发展的今天,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管理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构架、维修质量评估体系、各项运作规程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加强和提高上海地铁运营的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保证上海地铁运营安全,高效地发挥地铁运营在上海城市交通中的骨干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缺少对专项管理课题研究的经验及有关国内外地铁管理的定量化资料的结果。所以本文局限与上海地铁的前期管理、备件管理、维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对地铁设备更新改造进行研究,这主要由于上海地铁运营只经历十年里程。但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当今设备管理的新理念,不断积累和探索上海地铁设备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跟踪实施状况。对上海地铁建设与运营验收管理进行研究及上海地铁设备维修定额管理研究,以适应上海地铁超常规发展的需求。 设备管理论文:加强施工设备管理保证二期工程建设 摘要:建设一流的三峡工程,需要一流的设备,更需要一流的管理水平。二期工程能否按照预定的目标实施,能否实现200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关键在于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因此可以说施工设备是三峡工程施工的生命线。 关键词:施工方案 设备管理 工程建设 一期工程时,总公司采购了一批大型土石方设备,这些设备在一期施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确保了一期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二期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总公司又采购了包括塔带机、缆机等在内的大量混凝土施工设备,二期工程能否按照预定目标实施,能否实现200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目标,关键就在于这些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如何!因此,可以说施工设备是三峡工程施工的生命线。 大家知道,三峡厂坝二期工程采用的是以塔带机为主、缆机和高架门(塔)机为辅的施工方案,这些设备不仅规模大、技术先进,而且体现的是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连续式的、工厂化的、高效率的混凝土施工方式。施工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管理思路、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变化,对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工人还是干部都要适应这一变革。建设一流的三峡工程,需要一流的施工设备,更需要一流的管理水平。这既是建设宏伟三峡工程的需要,也是我们各施工队伍面向二十一世纪、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需要。只有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充分发挥其潜能,才能保证三峡二期工程建设。 1 厂坝二期工程施工方案的决策过程 1.1 厂坝二期工程的施工特点 施工方案的正确决策是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得以控制的关键,在技术进步的当代,施工方案的核心是施工设备,对厂坝二期工程这样一项重要而且极富挑战性的项目,施工设备的选择是重大决策,历来备受各方关注。从过去论证阶段、初设阶段以及国家“六五”、“七五”攻关,都把它列为重大技术课题。 施工方案的选择必须紧紧把握工程的特点,与其它工程相比,三峡厂坝二期工程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混凝土工程量大,仅厂坝二期工程而言,混凝土量即达1238万m3,为已建的巴西依泰普工程的0.9倍,我国最大水电站葛洲坝工程的1.2倍。 (2)混凝土施工强度高、高峰出现早、高峰期延续时间长。预计年最高强度将超过500万m3,最高月强度将超过50万m3,更是远远超过依泰普工程年最大强度304万m3,月强度34.8万m3的水平。 (3)金属结构制作安装量大(11.6万t),以溢流坝段为例,导流底孔、泄洪深孔和表孔三层孔口的闸门和启闭机的安装,必须与混凝土施工基本同步和交叉进行。 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常规的手段是难以胜任的。在初设阶段,长江委进行过长期论证,曾经做过大型塔机方案、高架门机方案、缆机方案和塔带机四种方案的比较,并在当时条件下,推荐大型塔机(配钢栈桥)方案。 1.2 三峡总公司成立后厂坝二期工程方案的决策 决策既要有科学的态度,又要有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勇气。在厂坝二期工程施工方案的决策问题上,三峡总公司始终遵循这一原则,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在初步设计提出的方案的基础上,又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决策过程简单回顾如下: (1)总公司于1994年、1995年初和1996年中三次组团赴美国、墨西哥、巴西和委内瑞拉的厂家和工地,对塔带机等设备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2)为慎重起见,总公司于1994年从美国罗泰克公司购进一台TC2400型塔带机,在纵向围堰施工中应用,以便取得经验。 (3)为了进一步调动供货厂家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为了合理降低价格,总公司于1995年进行带方案施工设备采购招标,希望厂家根据三峡厂坝二期工程以及各自设备的特点,作出优化配置。这次招标共吸引了全世界7个著名厂商前来竞标。开标后,总公司立即组织国内知名水电施工专家评标,根据专家推荐意见,初步确定塔带机为主的施工方案。 (4)由于塔带机是一种新型的机械,使用经验少,因此,施工方案上存在不同意见。为此,总公司又于1996年6月,请参与三峡施工的各大水电集团进行论证咨询,经过分析论证,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塔带机为主的施工方案适合三峡二期工程施工特点,是完全可行的。 (5)为了使塔带机及供料线的布置更加优化合理,总公司于1997年底分别聘请曾经使用过塔带机的两家国外承包商法国SPIE公司和美国ATk1NSON公司进行优化咨询。 (6)尽管塔带机具有效率高、覆盖范围大等优点,但是由于它是一种相对新型的机械,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合理权衡其利弊,因此,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三峡总公司曾数次向三建委汇报,最后由三建委最高领导层予以原则批准。 (7)上述确定了的施工方案纳入厂坝二期土建、金结安装的招标文件中,各施工承包商都予以积极的呼应。在标书中,我们还特别说明,在大的方案格局不变的前提下,各施工单位可结合自已的经验,进一步优化。现在实施的方案,实际上是经过各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措施中优化调整过的。 上述过程说明厂坝二期工程施工方案是经过充分的技术论证确定的。二期施工方案的及早确定和业主对重大设备提前采购,提供给中标单位使用等一系列决策是符合三峡工程特点和管理体制的。它凝结了国内外水电专家及三峡建设者的心血。是民主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3 塔带机为主施工方案简述 以塔带机为主施工方案的设备组合,简单概括为6418227这一组类似电话号码的数字,即6台塔带机,4台胎带机,l台大塔机,8台高架门机,2台缆机,2台履带吊和7座拌和楼。塔带机为主施工方案的总体思路是:①塔带机浇筑为一条龙作业,生产效率高,适宜于连续、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担混凝土浇筑的主要任务。②配备缆机、高架门机等作为辅助设备,负责金结安装、备仓、仓面设备转移等任务,避免因塔(顶)带机的工况转换而影响效率。③拌和能力配备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顶)带机效率充分发挥。④供料线布置为一机一带,确保塔(顶)带机运行的可靠性。 根据上述思路,设备布置如下: (1)控制工期的最关键部位是溢流坝段和厂房坝段7#~14#,布置6台塔(顶)带机。利用塔(顶)带机自身的不断爬升,l#塔带机控制范围(即溢流坝段17#一23#)可以将大坝浇到185m高程,其余部位的塔(顶)带机可以将大坝浇至155~160m高程。 (2)布置2台摆塔式缆机,形成跨越厂房坝段和溢流坝段、覆盖范围为坝轴线上游15m至下游65m的空中走廊,负责该范围上游部位的金属结构安装、仓面设备的转移、材料转运以及大坝155~160m高程以上部分的混凝土浇筑等任务,并可在塔(顶)带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提供空中支援。 (3)在溢流坝下游布置高程45m栈桥,上面布置1台大型塔机和1台上海港机,主要负责下游面的仓面准备、金属结构安装等任务,同时也可作为混凝土浇筑的一种备用手段。 (4)在坝轴线下游0十60.5m处,布置120m高程栈桥,初期先形成左非12#~18#以及左厂1#~6#坝段部分,并布置2台吉林水工厂 MQ2000型门机,用于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待大坝浇至140~150m高程(约为2001年10月),120m栈桥全线贯通,45m高程栈桥的大型塔机将拆装至120m栈桥上时,与缆机共同负责溢流坝段155~160m高程以上部位的混凝土。 (5)厂房施工采用4台上海港机厂 MQ2000型高架门机,门机轨道布置在厂房下游30m高程。 (6)厂房和厂坝之间设82m高程栈桥,布置MQ6000型门机1台,负责压力钢管以及厂房内蜗壳等吊装。 (7)共设置4个拌和系统,总计7座生产能力为240~360m3/h的拌和楼,分别对应大坝、厂房的三个标段,通过五条输送皮带将拌制好的混凝土运至塔(顶)带机。按此配置,可以满足60万m3的常温混凝土月强度和45万m3以上的制冷混凝土月强度,使塔(顶)带机有足够的混凝土供应。 上述各种设备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各具职能,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施工设备体系,它既以合理的效率与工程总进度、浇筑速度相匹配,又留有较大余地,有充分发挥设备能力的回旋空间。这样的施工设备组成就构成二期施工方案的核心,能够适应三峡二期工程施工的特点。 1.4 通过前一阶段的施工实践,已有力地说明了塔带机方案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塔(顶)带机都已安装完毕,1#及6#永久供料线也即将形成,葛洲坝集团和青云公司已经用塔(顶)带机浇筑了40多万m3混凝土,其中2#塔带机最高班产量达1270m3,最高日产已超过2000m3,3#机的平均小时生产率达到166m3,月浇筑能力已达4.7万m3。尽管还没有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但是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过去人们担心的一些技术问题,如能否浇筑四级配的问题、漏浆问题等,已经初步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当然,现在使用的临时供料线过渡到永久供料线,在管理上还要有新的突破,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是能够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的。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塔带机为主的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们说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正确的,并不是说可以高枕无忧。在看到并充分发挥以塔带机为主的设备体系的优越性的同时,要充分估计到它的风险性,并要有足够的准备。一是塔带机为主施工方案中还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如混凝土温升问题、混凝土级配、标号的调整问题,设备的安全防撞问题、如何保证设备在高强度施工条件下长期可靠运行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解决好。二是作为完整的设备体系,还没有最终形成,还没有取得大量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当主要的单项设备出重大故障后,虽其它设备可适当支持,但支持力是有限的;而且“一条龙”配套的设备更是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全局。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1.5 其它部位的混凝土浇筑体系也正在形成 二期工程施工的另一个重点部位永久船闸的清基交面工作也已接近尾声,混凝土施工设备的安装和混凝土浇筑体系在逐步建立,大规模混凝土施工的局面正在形成。 2 对当前设备运行和管理状况的评价 如何评价当前设备运行和管理的现状?我想既要看到成绩,树立信心;更要正视问题,下决心解决好。 2.1 成绩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设备安装方面到目前为止,承担厂坝施工任务的各施工单位共完成了4台塔带机、2台顶带机、4台上海高架门机、l台大型塔机、1台吉林高架门机、l台MQ6600门机等13台套特大型设备以及若干自带设备的安装,2台摆塔式缆机的安装,l#和6#供料线的安装也已进入尾声。这些设备不仅安装难度大、而且很多属第一次安装,安装过程中,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缺图缺件、缺陷处理多、厂家服务人员不到位等各种困难,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国外也未能达到的纪录,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比如,三七八联总承担的4#港机的安装,不仅安装进度快、质量好,而且能够主动帮助厂家找出缺陷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了良好的技术素质。再比如,葛洲坝集团承担的4#塔带机的安装,前一阶段进度和质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一向比较挑剔的“老外”也很佩服,只可惜一场暴雨,将控制柜和液压马达等淹在水中,致使安装工期有所延长。 (2)在设备手段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率,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施工计划 厂坝二期工程的特点决定了从开始就要求达到较高的强度,因此,操作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熟悉设备的运行。在拌和系统尚不完善、采用临时供料线的情况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基本上满足了年度计划的要求,一季度稍差,从二季度以来,月月完成生产计划,混凝土生产稳步上升,设备的使用效率逐步提高,全工地混凝土浇筑的月强度已上升到40万m3的水平,6月份就打破了原苏联古比雪夫水电站的36.5万m3的月强度水平,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在主设备投入前,各施工单位积极主动想办法、采用的一些过渡手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3)已初步建立设备管理的良好机制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各个施工单位都分别建立了运行维护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葛洲坝成立了79系统和90系统两个项目部,专门负责包括拌和楼、供料线和塔(顶)带机的安装和运行维护工作;青云公司也成立了顶带机项目部,选派了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进入项目部,初步形成了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的良好机制。三七八联营公司也有较健全的设备统一调度管理的班子和制度。 (4)积累了一系列适应塔带机浇筑混凝土的经验针对塔(顶)带机的施工特点,各单位在仓面设备配套、防止骨料分离、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为下一步塔带机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2.2 存在的问题 (1)安装进度滞后,验收也滞后,障碍着设备体系的完整形成和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设备的投产日期均落后于预定的工期,塔(顶)带机的永久供料线施工更是滞后,再加上验收工作也抓得不紧或有些尚未具备条件,致使完整的施工设备体系未能及时形成。同时,一部分同志对业主采购设备、施工承包单位使用的体制或者不熟悉,或者不理解,或者有一些疑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验收工作。 (2)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设备管理水平较过去有了提高,但是目前管理仍然是粗放的,对设备的认识和掌握水平还较低,有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不少已经投入运行的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设备本身的缺陷,即设计制造不合理造成的,也有忽视维护保养或对设备的认识不深造成的。后者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客观地讲,我们对于包括塔带机和供料线在内的设备的认识和实践还是很有限的,有不少是首次安装和使用,配件的供应和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有些基本的维修工具尚未完全掌握,对于控制系统更是知之甚少。现在厂家服务人员还在现场,出现问题还可请人帮忙,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厂家人员撤离后,我们怎么办?不仅进口设备存在上述问题,国产设备也同样存在。 塔带机操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操作不熟练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效率,也会影响到混凝土质量,还会影响到安全。因此,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其责任心教育,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设备安全运行机制亟待加强 各种设备立体交叉作业,相互干扰难免,设备相撞的事件已经发生多起,幸未造成大的损失。由于塔带机是固定不动的,一旦出现故障,无法相互支援,其它辅助设备的支持毕竟有限,因此,安全问题是塔带机方案的要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设备安全还应包括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前不久其它工地塔带机机房发生的火灾事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任何粗心大意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切不可麻痹大意。 3 对加快设备安装和验收,搞好设备管理的几点意见 我重点针对塔(顶)带机、运输线、拌和楼“一条龙”的管理讲意见,原则应当是适合其它设备的。 3.1 加快供料线安装,尽快全面形成完善的施工设备体系 目前,塔(顶)带机的永久供料线正在紧张安装。我们应该看到,临时供料线的使用期是有限的,而且采用汽车转料也不可能创造更高的生产率。因此,必须加快永久供料线的安装,加速临时供料线向永久供料线的转换。采用永久供料线和采用临时供料线施工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的区别,转为永久供料线后,由于管理的模索和各环节的磨合,也可能会有短时间的生产率下降情况。如果三季度永久供料线还不能形成,到四季度仍然在摸索永久供料线生产的经验的话,那么四季度的高峰强度就难以保证,今年的年度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要求各施工、监理和总公司有关部门等各方加强协调,有问题及时解决,共同努力,加快安装进度。特别提请各有关方面,要注意处理好同设备制造商、进口设备厂商的合作。要本着按照合同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去做工作。尤其要注意对国外引进的先进东西持虚心学习的态度。 3.2 抓紧设备的验收,促进设备的完善 设备的验收分为安装验收和设备采购验收,前者由监理负责组织,后者由业主负责组织。严格讲,没有经过验收的设备是不能投入正常运行的,目前已经投入初期运行的设备中,绝大部分都还没有经过验收,这既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也不利于严格按合同执行,并建立正常的甲乙方及各方的相关责任制。设备采购验收,在安装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有义务协助业主完成对制造厂家的设备采购验收。现在经过有关各方协商,已经列出了各种设备的验收时间表,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抓紧设备的验收,促进设备尽快完善。少数在验收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遗留问题,限期处理。 3.3 提高对设备维护保养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行强制性保养制度 前面已经讲过,设备是工程施工的生命线。陆总经理也说过:“设备是纲”,纲举则目张,设备好,运行管理又得当,工程自然蒸蒸日上。从当前情况看,最主要的还是设备的管理,没有良好的设备维护作保证,工程就没有保障。我们应当把设备看成是有生命的,与人一样,要吃、要喝、要休息,要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善待设备,自然会得到良好的回报。各单位主管生产或主管设备的负责人,应该以系统的观点全面分析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正确处理好生产与设备维护的关系,一定要把强制性的维护保养纳入到生产计划中,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深入贯彻。不仅仅是业主提供的重大装备,各单位各部位自有设备的管理亦应同样要求。 3.4 建立健全大型设备集中管理、科学调度的机制,加强设备的管理和消化吸收 不论是国产设备还是进口设备,都不可能长期依赖厂家,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必须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建立起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系统。 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必须从管理机制上入手。进入二期工程以来,我一直倡议,每个施工承包集团都必须对大型设备集中管理、科学调度,并建立一支人才集中、机制灵活、管理严格、制度健全的专业化运行维护队伍。这支队伍首要的任务是把设备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科学管理,特别对运行和管理塔(顶)带机“一条龙”要摸索建立一套“工法”。三峡有如此众多精良设备,建立管理制度和工法的历史责任我们应当担起来。第二,要全面研究消化设备的关键部分。也可以请一些国内的专家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总公司工程建设部和设备公司就此已做了一些工作,希望继续抓紧做好。 3.5 关于配件管理 配件管理,是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一环,根据合同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可按这样一些原则处理,并纳入到规范的办法中去实施。 第一,根据合同规定,配件供应和管理是承包者自己的责任,业主可以提供协助,但不承担合同中规定的应由承包者承担的责任。业主供应的配件,合同中已列明价格的,将严格按规定的价格收费,合同中未列明的,将在服务为主的前提下,确定合理价格。 第二,尽管合同有明确规定,但是靠施工单位自身的力量做好如此众多设备的配件供应及管理工作,在技术上、资金上都是有困难的,特别是进口设备更难。因此,既要尊重合同,又要实事求是。业主有义务帮助各施工单位做好配件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第三,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如将所有配件工作一下子转移到施工单位,确实有困难,因此,可以考虑一个过渡期,逐步将配件管理的任务过渡到施工单位。在此期间,一方面各施工单位要积极组建自已的配件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提出需要设备公司准备的备件清单,并对此负责。在配件管理工作步入正轨后,施工单位主要负责常用的、易损易耗件的配件储备,设备公司则主要负责损坏机率较小的,重要的备件的储备。 第四,施工单位准备配件所需资金,总公司将采用垫资的办法予以支持。由双方专业人员具体商定备件的正常储备数量及所需的资金,总公司予以垫资。施工单位必须保证垫付资金专款专用。对于完工后剩余的质量合格的配件,凡属正常储备范围内的,业主可考虑购回。 3.6 围绕着管好用好设备,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设备管理各方的工作关系 涉及业主采购的施工设备,在工地有两个合同在同时运作。一是二期厂坝土建(含金结安装)合同,是由三峡总公司同各个施工单位所签之合同。合同中已规定了施工承包单位负责安装施工设备的相应条款。此项合同是由总公司工程建设部(项目部)作为甲方代表,施工单位作为乙方,并相应聘请了土建监理(简称);二是施工设备采购合同,是由总公司同各设备制造商签订的合同,该合同中除规定了厂家制造、运输等责任外,还规定了对安装这些设备的指导及售后服务等。此项合同的甲方代表是总公司设备公司,与其相应的,也聘请了设备监理(简称)。两个合同在现场的结合点是安装和验收。我们曾明确,在安装和验收期间,由建设部总协调,具体的工作和责任,设备公司要多承担一些,土建、设备监理的衔接,由土建监理进行必要的协调。 随着设备安装进入尾声,验收逐步结束,设备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生产关系和几方职责的界定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施工设备的运行管理纳入到二期土建合同管理中,建设部(项目部)全部承担合同的甲方管理和职责(设备公司接受建设部的协调);二是土建监理和设备监理“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土建监理要全部地承担起土建合同,包括施工设备运行管理的监理职责;三是设备公司要配合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做好设备验收确定的完善工作,经双方约定的配件供应工作,组织制造厂家必要的售后服务等;四是继续用好奖励机制,促进施工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全工地红旗设备评比活动要继续坚持,由工程建设部同设备公司共同组织,而且要扩大范围,施工单位自有设备也可列入评比范围。评比奖励的目的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需要进一步强调几方的合作精神和三峡建设者的“团队”精神,只有把职责明确和加强协调合作两方面都做好了,才会形成一个与设备体系相配套的管理体系。 三峡工程建设进入二期已大半年了,特别是经过今年这7、8个月的混凝土大规模浇筑实践,我们对二期工程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施工设备的至关重要性,也有了较深切的体会,应该指出,二期工程中最艰难、延续时间最长、质量要求最高的仍然是高强度的混凝土浇筑,尤其是从1999年至2001年三年中要完成1400万m3的混凝土,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施工设备。混凝土浇筑能否达到高质量、高强度是实现2003年发电的关键,可见,设备能否管好用好,也是发电的关键,我们三峡建设者应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设备问题,也应该付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设备管理论文:浅谈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体会 [摘 要]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对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工作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购、订购、验收、资产管理四个环节。 [关键词]仪器设备;资产管理 医院是以解除病人痛苦,救死扶伤为宗旨。而实现这个宗旨除了医护人员具有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外,伺时也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如何让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抓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关键。主要休现在选购、订购、验收、资产管理等四个环节。 1 选购 这是个首要环节,确定了要买何种仪器设备后,面临选择何种型号、规格的产品,要做到:第一,要考虑可行性、适用性、是否适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第二,要明确订购的产品应该具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第三,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选购好型号和规格。第四,货比三家,原则上选择3-4个在国内外事有信誉,有生产许可证,有经营许可证及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企业和厂家,向对方发出邀请,进行招投标事宜。首先听介绍,了解报价,医院订购医疗设备的决策人员经过认真论证、比较,做出决定。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合理地、正确地选好所需购的仪器设备。 2 订购 选购好产品的厂家、型号、规格接下来的工作是订购。订购过程必然会产生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订购合同。合同的内容包括品名、型号、规格、生产厂家、价格、付款方式、到货日期、包装要求、售后服务、所购产品的配置和性能要求及其它附加事宜等均要考虑周详。一份有效合同应该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公平、透明、合理,明确供需方的权力和义务,同时体现出订购过程和规范性和严肃门生。 3 验收 到货后是验收,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验收要求验收人员认真负责,以本医院的利益为重,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在物资验收过程中原则上要按有效合同和配置清单验收的要求验收。具体包括:(1)外观是否有损坏;(2)物资是否齐全;(3)是否符合订购的配置要求;(4)详细记录,记录其型号、规格、系列号或出厂编号、安装和验收时间;(5)资料收集,随机资料均要登记。 性能验收,是在仪器设备完全安装调试好后进行,由专业人员或操作人员、使用科室领导把关。对仪器设备按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逐项测试。 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达到要求后才可以正式验收。 4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以上选购、订购、验收三个阶段的延续,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管理人员及设备使用人员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我院从1993年创三甲医院以来,医疗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开始步人正轨,经近十年的探索,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制度,设立一套完整的账、物、卡,一式两份(设备科一份,使用科一份),同时实行电脑化管理,每月定期增添新购的财产账,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厂家、价格、购置时间、使用科室等;每年对全院的账、卡、物核对一次。 4.2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效益分析。每月做好在用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的单台效益分析工作,使用科室每月要将仪器设备使用的病人数、时间、收入、支出、机器运转等情况上报设备科,然后用电脑进 行效益分析、对比,报院领导提供参考;通过效益分析,加强了对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及时维护和保养;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 4.3 做到合理、充分利用医疗设备。对一些科室使用率不高的设备甚至个别闲置的设备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调配如呼吸机、常规设备等尽量不浪费设备资源。 4.4 医疗设备的报废。可随时申报。对于使用时间过长,几经维修不好,无使用价值的设备,必须经维修专业人员鉴定,认定没有维修和使用价值的才同意申请报废,经主管设备科科长(1000元以上 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正式办理报废手续,对部分符合报废条件但可用于教学的设备按报废留用处理。 4.5 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归档的材料包括从申请购买设备到验收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材料和设备的随机资料。主要包括:可行性论证表、申请表、招投标事宜、谈判记录、标书或合同、装箱清 单、验收安装报告、随机资料以及办理进出口手续的相关材料等。 归档文件按照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的建档要求,对全院在用的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进行档案管理。当时,这是一项偿试性工作,因为全国没有一家医院的医疗设备按国家一级档案单位要求立档,所以没有经验供参考学习,在具体立档工作中是走一步、看一步,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经过了:(1)、收集资料;(2)分类,按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分类;(3)、编码,编码在分类的基础上主要的要考虑到计算机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要求;(4)、整理、装订;(5)、归档等五个步骤。历时半年,于1995年通过了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的评定。 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有利于管理人员依据原始资料处理一些履行合同中未尽的事宜,方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查找说明书解决操作上和维修上的难题。如我院购买的通用公司核磁共振仪,2001年6月出现的一次故障,维修工程人员依据档案资料和经验查出故障为控制台一个5V 300A调节器坏,更换需5.683万元人民币,工程人员自己想办法,根据资料的要求,仅仅花费80元人民币买了配件就排除了故障,短时间内让机器运转正常。病理科德国的CNI-1500型的冰冻切片机,2002年3月出现一次故障,经查找为风扇坏,与供方商量,对方报价4000多元,工程师从档案室借出这台机的资料,详细查阅,根据仪器的要求在本地购买了40多元的配件进行改装,排除了故障。机器运转正常等维修事例,为临床工作赢得了时间,为医院节约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以上四个环节是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使用高、精、新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对管理要求更为突出。现实要求医院从上到下各部门要加强管理意识,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认真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医院在市场的竞争力。
电气试验论文:浅谈供电企业高压电气试验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问题 摘要 本文对供电企业高压电气试验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分类与分析,并探讨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供电企业;高压电气;试验;绝缘 0 引言 高压电气试验是考核电气设备主绝缘或电气参数是否满足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高压电气试验的结果往往会受到一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因素所干扰,造成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被试设备的缺陷没有被反映出来,造成设备带病运行;也可能把合格的设备判断为不合格,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对多年来在高压试验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和分析,并对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试验设备和被试设备的接地问题 1.1 高压TV及TA二次回路不接地造成测量数据错误 在测量高电压和大电流时,必须使用TV和TA进行变换。理论上,TV或TA的变比应遵循电磁感应定律,即它们的变比决定于一次绕组的匝数和二次绕组的匝数。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高电压下的TV或TA的二次绕组没有将一端接地时,实际上反映出来的变比就会偏离铭牌值,所测量出的数据也是错误的。例如,对1台30mW水轮发电机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采用1台35 kV/100 V的TV和1块150 V的交流电压表测量电压,在第1次试验时发现电容电流比往年小得多,显然是试验电压没有达到预定值,所测量的电压是一个虚假的数据。经检查发现TV二次没有接地。将TV二次绕组一端接地后,数据恢复正常。试验数据见表1。 表1TV二次绕组不接地和接地的数据比较 如果按照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反过来计算第1次试验电压,应为:(21/38)×23.8=13.15(kV),这一电压与预定试验电压相差甚远。对于高压TA,我们在实验室也做过同样的试验,当高压TA二次绕组不接地时,电流的变比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偏差。 无独有偶,在做1台电力变压器的空载试验时(试验电压10 kV),第1次试验所测量的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与出厂试验数据不吻合,经检查也是TV和TA二次绕组没有接地所造成。 由于高压TV,TA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与大地之间存在着分布电容,如果二次绕组不接地,二次绕组上的感应电压就会通过表计与大地之间产生杂散电流,从而产生错误的指示值。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以下两件事情在高压试验中必须重视: 1)高压TV和TA的二次绕组,不论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测量的准确度来考虑,都必须将其中的一个端子可靠接地; 2)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应同时测量试品的电容电流,因为可以从电流的大小来判断试验电压是否正常。 1.2 被试设备接地不良造成介质损耗增加 这种问题主要发生在电容量较大的设备上,比如耦合电容器或CVT(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变电站里,线路CVT或耦合电容器通常都与线路直接连接,在检修时为了保证线路检修人员的安全必须将CVT或耦合电容器的顶端接地,通常是将线路的接地开关合上或挂上临时接地线。如果接地开关或临时挂接的地线接触不良,相当于在电容器上串联了一个附加的电阻。如果电容量为C,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与等值串联电阻R有如下关系: tgδ=ωCR 从上式可知,当电容器串联的电阻一定时,电容器的电容量越大所产生的损耗越大。在实际试验中,已经多次发生因接地开关或接地线接触不良而造成被试品介质损耗超标的问题。表2是一个500kV直流中继站耦合电容器的测量实例。 当怀疑接地开关或接地线接触不良时,可以在被试品上直接挂上另外的接地线,并保证接触良好。 1.3 滤波器接地开关没合上造成测量数据异常 这种情况发生在测量耦合电容器(或带通信端子的CVT)上,如图1所示。由于耦合电容器顶部接地,所以在测量C1的介质损耗时通常采用反接屏蔽法,也就是将测量装置的屏蔽端子接于C2的下端,这种接法似乎是把C2以下的元件全部屏蔽掉了,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表3是一个测量实例,从表3数据来看,当接地开关打开时,不同的测量仪器所呈现的异常情况不尽相同,只有当接地开关合上后,才能测出正确的数据。这种情况说明异常现象还与仪器的测量原理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测量耦合电容器的介质损耗时,应首先将结合滤波器的接地开关合上。 2 试验电压不同所引起的问题 2.1 对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的影响 在一次500 kV直流中继站的耦合电容器预防性试验中,由于耦合电容器电容量较大,为了避免仪器过载,采取降低试验电压的方法进行测量。在36台耦合电容器中其中有1台测量结果不合格,见表4序号1。为了查找试验不合格的原因,试验人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改变试验接线、擦拭外套等等,但测量结果仍不合格。第二天用另一型号的测量仪进行测量时,发现在0.5kV的电压下测量结果仍然不合格,但随着试验电压的提高,介质损耗却越来越小。然后再用回原来的仪器复测,在同样的试验电压下测量结果也已经正常,测量结果见表4中序号2~7。这种现象显然与绝缘材料中存在杂质有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多元件串联的耦合电容器中存在连接线氧化接触不良的问题,在低电压下氧化层未击穿,呈现较大的接触电阻,所以介损变大;当试验电压提高后,氧化膜击穿,接触电阻下降,介损变小,这时即使降低试验电压,氧化膜仍保持导通状态,介质损耗不再增大。 2.2 对测量直流电阻的影响 某厂1台发电机在进行预防性试验时,用双臂电桥测量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结果与历年数据相比显著增加。为了慎重起见改用外加直流电压电流法,测量结果却与历年试验数据接近,然后改用不同的仪器测量,数据变化很大。根据对测量方法和结果的分析,我们判定转子绕组已经存在导线断裂的问题。导体断裂后,在断裂面形成一层导电性较差的氧化膜,当用双臂电桥测量时,由于电桥输出电压较低,氧化膜不击穿,所以呈现较大的电阻;而采用外加电压电流法时,由于输出电压较高,所以氧化膜击穿导电,测量的直流电阻就变小。经拔护环检查,该转子绕组端部存在5处断裂的缺陷。 以上例子说明,对于与直流电阻有关的试验,采用输出电压低的仪器更容易暴露设备存在的缺陷。 2.3 对测量直流泄漏电流的影响 导体表面所产生的电晕电流在导体的形状、电压极性、导体间的距离确定以后,就与电场强度的大小有关。当外施电压小于一定的数值时,电晕电流很小,对泄漏电流的测量影响可以忽略,而当试验电压超过一定的数值后,电晕电流要比绝缘的电导电流大得多,这时就要采取措施减小电晕电流的影响。 1)实例1:徐州某电厂300mW发电机交接试验时,在30kV电压以下三相泄漏电流大致平衡,在60 kV电压下B相泄漏电流只有55μA,而A相达到355μA,C相超过1 000μA,我们分析是电晕电流所致。经检查发现中性点的软连接线相间及对外壳距离太近,经增加绝缘板隔离后复测,在60 kV电压下三相泄漏电流已基本平衡。 2)实例2:徐州某电厂300mW发电机检修后试验,在60 kV电压下,A相泄漏电流达到92μA,而B,C两相均小于20μA。经分析数据发现48 kV以下三相泄漏电流基本平衡,所以,我们认为也是电晕电流所致。用绝缘材料将出线导电杆全部包扎后复测,在60 kV下三相电流已基本平衡。 3 环境温度所引起的问题 在某厂1台发电机转子的预防性试验中测得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不合格,正准备进行处理,为慎重起见,先用原仪器进行复测,却发现数据是合格的。在后来的几天里,这种情况总是反复出现,所测得的数据有时合格,有时又不合格,令人费解。后来经详细分析,发现凡是白天测量的数据都是合格的,而晚上测量的数据都是不合格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电厂所处的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极有可能是转子绕组导体存在裂纹,白天温度高时,由于导体膨胀,裂纹被顶紧而完全导通,所以直流电阻合格;而到了晚上,由于温度降低,导线收缩,裂缝被扯开,所以直流电阻增大而不合格。经拔护环检查,证明这一分析是正确的。 4 引线所引起的问题 4.1 绝缘带的问题 在一次测量500 kV断路器断口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因数时,所测得的数据总是不合格,为了找出原因,试验人员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发现只有当取消固定试验引线的塑料带后,所测得的数据才是合格的。经用兆欧表测量,所用的塑料带绝缘电阻竟然只有几百兆欧,而被试设备的绝缘电阻均大于10 000MΩ,用这样的塑料带固定试验引线,无疑是在试品上并联了一个电阻,增加了试品的介质损耗。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罕见,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检查所使用的绝缘塑料带的绝缘电阻还是很有必要的。 4.2 避雷器的引线问题 某厂1台500 kV主变中性点避雷器在预防性试验中,检修人员仅将引线的主变侧断开,引线保留在避雷器上,用塑料绝缘带固定并与周围设备保持足够的距离。然而,在试验中75%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总是在70μA~80μA之间,大于50μA,按规程规定属于不合格。厂里只好打算更换。为了慎重起见,在拆下避雷器的引线后进行复测,泄漏电流已小于20μA。由此可见,在进行避雷器试验时,高压部位的引线必须全部拆除,而且高压直流发生器的屏蔽线必须直接接到避雷器的高压端,以防止引线所产生的电晕电流流入微安表造成测量偏差。 5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笔者专业上的局限,高电压试验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不可能全都会碰上,有些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可能一直没有被发现甚至还可能有些错误的做法一直没有得到纠正。为了提高高电压试验的有效性,还需要有关的专业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分析和提高。 电气试验论文:CRC8校验算法及在飞机电气综合试验管理系统的应用 摘 要:为了满足飞机电气综合试验管理系统高速网络通信中数据校验的要求,通过分析串行算法的不足之后采用并行算法实现CRC8校验。为了推导出CRC8校验的并行算法,首先通过描述除法电路结构和运算步骤,推导出串行算法及其实现电路,然后进一步通过演算实现其并行算法。这里首次给出了应用并行算法基于LabVIEW实现CRC8校验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飞机电气综合试验管理系统。 关键词:CRC8;并行算法;LabVIEW;多项式除法电路 0 引 言 在网络通信中,由于各种噪音干扰使数据传输产生未知差错,为保证通信的正确性,需要一种检错机制来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在这些检错机制中,循环冗余校验即CRC校验(Cyclie Tedundancy Check),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差错检测编码。根据生成校验码的位数不同,CRC校验可分为最常用的CRC8校验、CRC16校验、CRC32校验等。在CRC校验算法方面,较早应用的是以多项式除法电路为基础的串行算法,这种算法代码简单,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少,故广泛应用于单片机嵌入系统。由于串行算法有很明显的弊端,已不能适应高速通信的要求,随后又出现了并行算法,并行算法在大存储容量处理器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虚拟仪器的网络功能开发已成当今热点,CRC校验在虚拟仪器中的应用成为其中基础一环,本文实现了以并行算法为基础采用LabVIEW实现CRC8校验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飞机电气综合试验管理系统中。 1 CRC校验的基本原理 对于CRCn校验,事先在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共同约定一个最高次幂为n次的生成多项式g(x)作为除数,用待校验字段左移n位后除以g(x)所对应的n+1位数字代码,会产生一个n位的余数,这个余数就是产生的CRCn代码。在发送的时候,将这个生成的代码附加在要发送的数据后一块发出去,这样待发送的数据就可分为信息字段和n位的校验字段。 在接收端接收到数据以后,用收到的数据(包括校验字段)除以约定多项式g(x)的数字代码,如果余数为零,证明传输无误,接收;若余数不为零,则传输错误,丢弃。 2 CRC算法的理论依据 在清楚CRC校验的基本原理之后,如何用编程软件简便高效的实现,这就涉及到算法的问题。为此,从多项式除法电路出发讨论CRC算法的理论依据。 2.1 多项式除法电路[1] 多项式除法电路本质上是一个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每拍中,寄存器的最后一位内容在输出的同时反馈回寄存器各位,反馈线的连接由除式的系数决定。若系数为1,相应位置上有反馈线接入;系数为0,则无反馈线接入。例如被除数A(x)=x6+x4+x2+x+1,除数B(x)=x3+x+1,分别表示为数字系数为{1010111}和{1011},其除法电路如图1所示。 为了计算A(x)/B(x),其工作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移位寄存器各位均为0。 前3拍:顺序输入被除数的最高3位101,输出与反馈输入均为000。3拍结束时,移位寄存器各位为101。 第4拍:输入0到D1,此位原来的值与反馈值相异或移入D2,D2原来的值直接向右移入D3,D3原来的值作为反馈电路输入。完成后,寄存器各位为100。 第5~7拍:以此类推,依次输入111到D1。方法同第4拍,第7拍完成后寄存器各位为001。把寄存器各位颠倒以后的100就是A(x)/B(x)的余数。而商的各位恰好是各拍运算反馈电路的输入值。 2.2 CRC8串行算法 CRC8串行算法的基本原理就基于上述的多项式除法电路,移位寄存器的位数为8位,除法电路的结构由生成多项式g(x)决定, 将待校验的数据从高位到低位依次从移位寄存器的最左位输入,根据电路结构运算移位,直到待校验的最后一位输入为止,寄存器的内容颠倒过来就是生成的CRC8校验码。该项目所约定的CRC8生成多项式码为111010101,运算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串行电路模型 2.3 CRC8并行算法 CRC8串行算法实现代码简单,所占用存储空间较少,但其最大缺点是一个节拍只运算一位数据,会占用很多处理器的处理时间,尤其在高速通信场合,这个缺点更是不可容忍[7]。因此可以考虑一次向移位寄存器移入8位待校验数据,而将中间省略的8次运算根据串行算法在图表中演算出来,然后直接利用演算结果进行编程,这就是并行算法。 结合串行电路模型图,演算方法如表1所示,R表示寄存器各位;C表示寄存器各位的初始值;D表示待校验数据1 B中的各位,最左边一列表示各节拍从Input端输入的值。表中最后一行就是8个节拍运算完以后寄存器各位的值。 实现步骤为: (1) 将待校验数据左移8位,同时移位寄存器初始化为0。 (2) 将待校验数据按字节分段输入,然后将输入字节的各位输出准备下一步运算,同时也将寄存器的各位输出准备运算。 (3) 根据并行算法的演算结果(上表中最后一行)将各位进行异或运算。运算结果存入寄存器。 (4) 输入待校验数据的第二个字节,重复(2)~(4)直至最后一个字节运算完。 (5) 将运算后的各位颠倒后转化为字节输出。此输出就是CRC8校验码。 图3就是基于LabVIEW 8.6编程实现。 CRC8校验的解码程序与编码程序基本相同,将编码程序去掉左移8位的步骤,并加一个逻辑判断就可实现。 4 在飞机电气综合试验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飞机电气综合试验管理系统中,基于LabVIEW 8.6的工控机通过以太网与各个终端实现通信,整个系统采用主从分布式控制,主机与各下位机采用询问-应答式机制实现控制,控制命令(或应答命令)以数据通信包(见图4)的形式发出。 CRC校验码位于通信包的最后一个字节,起着对前面所传数据的检测作用。在飞机电气综合试验过程中,工控机需要不停地向各终端发送控制命令及询问其命令执行情况,所传输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快速的校验算法。由于工控机不像单片机那样受存储空间的约束,故采用并行算法比较合适。 5 结 语 目前基于LabVIEW的CRC校验采用串行算法,本文首次将CRC8校验的并行算法采用到虚拟仪器的网络开发中,大大节省了工控机CPU的运算周期,加快了速度。CRC校验并行算法的缺点是运算时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故其适用于处理器存储空间较大的高速网络通信场合。本文最后给出了其在飞机电气综合试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将上述所编的LabVIEW CRC8校验程序做成一个子VI,供通信装包/解包程序调用。该程序已交付使用,经运行表明,其完全可以满足飞机电气综合试验管理系统的网络通信要求。 电气试验论文:浅谈电气设备高压试验及其安全保障措施 摘 要:目前绝大部分高压电网的故障均是由于电气设备绝缘遭到破坏所导致,而高压电气设备的性能直接取决于电气设备高压试验的结果,因此做好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进行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过程中,易产生对试验人员、试验设备的潜在威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并加以防范,以保障电气高压试验中的人员与设备安全。 关键词:高压试验;电气设备;安全保障 1 引言 保障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电力系统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的任务。在电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的高压电气设备具有不同的性能特征、技术特点以及功能结构,所以应对高压电气设备开展电气试验工作,以检验其相应的绝缘参数或是性能参数是否可以有效支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条件。 为了有效预防高压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损坏或者事故,有效保证电力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有必要通过绝缘交接性以及预防性试验来检查设备的健康状态,通过高压试验以充分了解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同时排除设备的缺陷与盲点。一旦发现电气设备存在缺陷,则必须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检修,必要时要对其进行更换,以预防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绝缘击穿,从而导致发生供电故障等严重事故。 2 电气设备高压试验的分类 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主要分为下面两种不同的类型: (1)绝缘性试验:主要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参数,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泄漏电流等,通过这一类参数可以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存在缺损,同时可以对其运行状态进行诊断;该类试验所使用的检测电流在设备的正常工作电流范围内,因而不会损坏设备内部的绝缘。(2)破坏性试验:对待检测电气设备的试验电压超过设备的正常工作电压,相比于绝缘性试验更为严格,可以较为充分地检测出设备中危险系数较大的缺陷,按照交直流分类,该类试验又可分为交流耐压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3 高压试验基本原理与过程 对于电气设备而言,其绝缘电阻值的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反映电气设备的一些内在缺陷,比如绝缘是否受潮、是否老化等等。对于电气设备的绝缘检测一般是利用仪表测试绝缘电阻。在绝缘设备中,介质损耗因数可以反映绝缘整体的受潮情况以及绝缘是否变质下降,此外该参数还可以发现小设备中的一些局部缺陷问题。 除了绝缘电阻之外,常用的测试参数还包括泄漏电流,本质上泄漏电流也可以反映电气设备的绝缘程度。如果电气设备存在缺陷,则其在高压作用下的电流要远高于低压作用下的电流,因此对泄漏电流的测试和绝缘电阻的测试在原理上是一致的。测量泄漏电流一般使用微安表,该种表要比兆欧表精度高,从而测出泄漏电流的精度也很高。在测量泄漏电流时,其试验电压要远远超过比兆欧表的电压,这会使绝缘缺陷原形暴露,同时能使一些未贯通的集中缺陷得以被发现,在试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测量出的泄漏电流和其作用电压的关系进行分析,有效判断绝缘缺陷类型。 交流耐压试验作为一种直接测试电气设备的绝缘程度的手段,可以充分表现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通过交流耐压试验的电气设备,其绝缘经受了严格的考验,使得绝缘中比较危险的缺陷暴露无疑。而在严格高压试验之后,设备绝缘中的一些弱点会变得更加严重,这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必须进行绝缘电阻的试验、泄漏电流试验以及介质损耗等相关试验,如果试验结果合格之后再次进行交流耐压的测试试验。 4 电气设备高压试验的安全保障措施 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具有规定的标准与要求,尤其是对于检修人员的技术操作规范如《电力安全规程》。在运维检修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检修人员必须持有工作票才可以进入试验现场,并且在试验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关的安全监护人员,严防试验过程中无关人员闯入打扰,遵守工作间断、转移以及终结制度,同时做好各项突发情况应对预案,以实F安全试验过程,同时还包括对于电气设备的试验前检查,尤其是电气设备的接地状态,以确保试验电气设备的接地状态良好。另外,在具体的试验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被试电气设备试验项目结束之后的放电工作,并做好下次试验的准备工作。 高压电气设备可能带有残余电量,因此在高压试验开始时需要将试验对象充分放电,具体为操作人员应当佩戴安全帽、绝缘手套以及符合要求的绝缘靴,为保证放电完全,需要预先闭合接地刀闸。此外,在电力电缆直流耐压试验工作中,操作人员在降压放电完毕之后,还需要在断开所有的试验设备电源后,再拆除试验引线。同时需要注意将与试验无关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尽量断开接线,以避免引起串电或是感应电,烧毁二次设备。 电气试验论文:电气试验中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 要: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对电气设备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其运行的好坏将直接对系统安全产生影响。在该种情况下,做好电气试验则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在该项工作开展中,也将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在本文中,将就电气试验中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电气试验;危害分析;预防措施 1 引言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试验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但在该项工作实际开展当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将对具体试验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因此威胁到试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保障电力试验这项工作的稳定、安全进行,就需要做好开展该项工作中存在危险内容的分析,以科学措施的应用做好应对。 2 电气试验危害分析 在电气试验工作开展当中,存在的主要危害类型有:第一,线路短路。在我国近年来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对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进行满足,较多类型以及数量的电气设备被应用到了电气系统当中。在实际电气试验工作开展中,则将具有较多的电气线路以及设备,并因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而导致问题发生。在具体操作当中,试验人员很容易出现拆错线路或者接线错误问题,在导致电气设备故障问题发生的同时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出现;第二,高空坠落危害。在F阶段社会发展当中,电气设备具有了更为恶劣的运行环境,部分设备需要在高空安装,部分设备需要安装在平地上等。对处于高空的试验设备来说,当试验人员开展试验时,则很容易导致高空跌落事故的发生,并因此对试验人员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而试验人员在使用梯子进行试验时,也存在着从其上方滑落风险;第三,触电事故。在具体电气试验中,部分操作需要带电作业,当对带电设备进行试验时,则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并因此造成人员的伤亡。同时,电气设备在运行当中,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会发生绝缘层老化或者损坏情况,在具体操作当中,则将具有较大的触电风险,如试验人员在经验、技术方面存在不足,也将增加触电风险。 3 危害预防措施 3.1 防触电措施 在电气试验当中,触电是出现几率较高的一种危害类型,不仅将对电网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甚至会因此危害到试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对试验人员的安全性做出保证,即需要做好以下防触电措施的应用:第一,在电气试验工作开始前,要对系统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电气设备运行环境尤其是气候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第二,在试验当中,试验人员需要做好电气试验确切时间的明确,保证时间的精确性,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以及规定要求开展试验。而对于设备绝缘层损坏情况,试验人员则需要做好电笔的配备,按照要求使用电笔方式做好设备绝缘层漏电区域的测量,并通过绝缘胶带的应用对其做好包裹;第三,在具体试验当中,工作人员严禁出现对安全措施随意更改的情况,也不能够对现场设施进行随意的搬动,严格按照工作票开展工作,避免出现扩大工作范围情况。 3.2 高空防坠落措施 在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下,对于电气设备运行环境具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高空电气设备试验来说,往往需要依靠梯子以及安全带等工具的辅助应用才能完成。在该种情况下,梯子的稳固性以及安全带质量的高低则将直接对试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安全带的作用,即是避免试验人员在实际操作当中发生意外事故,为了对工作当中的高空坠落风险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电力企业即需要能够到正规商店进行安全带的购买,在要求去做好质量检测报告出示的基础上对安全带质量做出保证。同时,安全带相关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对此,在每次试验活动开展前,工作人员即需要做好安全带的认真检查,包括其金属扣是否结实、是否存在破损情况等,以此保证其在具体应用当中能够充分发挥功能。梯子方面,在使用前同样需要做好检查,包括横档以及最大负荷等,在保证其在具体应用当中不会发生质量问题的同时对实验人员登梯安全做出保证。此外,也需要做好梯子使用当中滑动情况的考虑,即通过科学措施的应用将其同地面做好固定处理,对其稳定性做出保证,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安排专门人员在梯子旁边做好把扶,保障试验的顺利完成。 3.3 线路错拆、误拆控制 在现阶段电网运行中,经常会根据工作的需要增加线路,该种情况的存在,也将影响到电气试验的具体运行。为了避免错拆、误拆问题的发生,则需要做好这部分线路的区分明确,即在通过不同颜色对线路做好区分的同时做好标签记号,以此为其实际工作开展提供便利。为了避免接错线情况的发生,则需要能够做好试验数据的统计,避免因此对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并保证接线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以此进一步保证正确接线。同时,要防止遗留试验用短路接地线,在完成试验后,要在做好相关物品检查的同时做好短路接地线的及时拆除,避免发生短路事故。 3.4 加强人员培训 在电力设备安全、稳定的保障当中,电气试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将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电气试验现状可以了解到,该种危害问题之所以会发生,同人才的缺失具有较大的关联。在我国现阶段电网运行环境当中,具有技术、专业过硬的人才更是保障试验安全开展的重要关键。尤其是在部分高压电气试验当中,更是需要一线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能够具有充足的安全意识,在能够有效按照安全、自我保护作业的同时具有好的工作态度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此,即需要企业能够积极加快这部分人才的培养,在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做好安全教育,在对其工作责任意识以及责任心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具体试验以及人员的安全做出保证。 4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试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实际工作当中,试验人员需要能够做好该项工作当中危险因素的分析把握,以科学预防措施的应用避免问题发生。 电气试验论文: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耐压技术探讨及试验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与工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电力供应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已经成为有关单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论文对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耐压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试验分析;技术探讨;电气设备绝缘 1 引言 当前我国电网系统的规模与负荷不断增加,在高压电气设备出现绝缘问题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对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电力企业采取实验的方式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上将设备损坏与停电事故的发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本文系统介绍了高压电气设备耐压性与绝缘性的试验方法。 2 针对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耐压性能的检测技术 2.1 常用的绝缘耐压检测技术 2.1.1 直流耐压试验 直流耐压试验所需要的实验设备通常有着比较大的体积,相比一般性实验来说,纹波系数明显较高,稳定性较差。在相关技术与设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试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实验需求。 2.1.2 介质损耗角试验 经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高压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介质损耗角与设备绝缘性能之间有着仍诹系。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绝缘材料损耗状态对损耗角大小进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重点加强对介质损耗角的检测能够帮助实验人员了解系统运行情况下绝缘体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1.3 绝缘电阻试验 在对绝缘电阻进行试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特定的电压值参数,试验人员需要事先记录下电压值参数,经过一分钟的加压处理后,仪表会将绝缘电阻值显示出来。其中吸收测验是最为关键的试验环节,通常情况下,电器设备在正常状态下的吸收比被严格控制在3:1以内,若超过这一参数就可以判定设备存在纰漏,进而可以判定设备自身存在返潮与绝缘体被损坏的问题。 2.1.4 局部放电试验 该试验方法就是对电力回路中的放电脉冲电流进行采集,所采集到的电流在经过放大处理后,能够通过电流对设备局部放电强度进行检测,同时也能够通过检测结果对绝缘体性能进行分析,看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以及缺陷等方面的问题。 2.2 新技术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检测设备绝缘耐压性方面可以选择的方法与技术比较多,然而不同的试验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具体的试验过程中,通常需要投入比较多的财力、物力与人力,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电气设备,影响到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故障检出率也有待提升[1]。为了使以上几方面问题得到改善,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电气设备绝缘程度方面的研究,进而实现检测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比如,无需停运设备、解体设备,也不需要取样、不用接触红外线的诊断技术,这种技术一方面在操作上比较简便,另一方面在智能化程度上也明显较高。另外,在线检测技术与不定期带电测试技术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简便性与智能化水平比较高的检测技术。 3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耐压性能试验 3.1 试验分类 第一,依照不同试验方法影响设备绝缘性的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将试验方法分为破坏性与非破坏性两种,一般情况下,我们常说的耐压试验也就是破坏性试验,以测量为主的测试手段即为非破坏性实验,可以在不存在腐蚀性与高压状态的环境中进行试验,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通过测量的方法对绝缘性水平进行判断,比如正切测量试验、绝缘电阻试验与局部放电试验等。针对电器设备绝缘性能进行实验的根本思路就是将一定程度的超标电压施加给待测电气设备,根据电气设备在高压环境下的运行状态来对其耐受性与抗压性进行分析,而这种试验方法必然会给电气设备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如果控制得当,也不会给电气设备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设备绝缘性依然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比如针对雷击的绝缘耐压试验与针对交流的绝缘耐压实验等。 第二,以设备是否带电为依据的分类。在带电状态检测方面,可以对带电状态下的高压电气设备直接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相对比较简便并且实用。采用这种检测方法一方面可以得到比较真实的检测结果,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反应也比较直接,可以得到连续性较好的实验数据,为绝缘参数的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2]。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这种检测方法进行非破坏性试验。另外,对于不带电状态检测来说,试验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有关要求进行检测,可以采用非破坏性试验、直流试验与交流试验等试验手段。然而,不带电检测方法在周期试验判断方面存在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实际效用较低,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3.2 试验方法 第一,串联补偿。这种试验法的具体优点主要体现在当试验电压被击穿的情况下,其会自动缠上谐振,高电压不会对电气设备造成破坏,即使在被击穿的情况下,电流也会逐渐降低,不会进一步扩大击穿点。第二,并联谐振法。这种试验方法通常应用于电压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情况下变压器额定电压的检测中,采用并联谐振手段,可以对电流进行补偿,对容量不足问题进行一定的改善与缓解。而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并联回路中容抗与感抗相等的情况下,回路中会出现谐振。去路电流虽然比较大,而回路总电流为0,即电源电压与容抗电压相等。对于积木式电抗器来说,需要事先根据试验电压来确定分接头位置与电压器串联个数,再确定电抗器并联数,保证变压器额定输出电流、试品电流与补偿电流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成立,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试验才能够展开。第三,串并联谐振法。这种试验方法可以应用于变压器额定电流与额定电压无法达到要求的情况,起到补偿电流的作用。 4 结果分析 若在整体试验过程中,试验设备并未出现被击穿的问题,则代表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若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局部保湿材料发热的问题,即可以判定该设备没有通过试验,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一定的补救处理,经过处理后再进行二次试验。因此,若电气设备绝缘值未出现变化,即可判定该设备所使用的绝缘材料不合格。试验人员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若实验室内部湿度与温度比较容易得到 控制,需要将试验设备转移至外部环境进行专门的试验,或者因其他方面的因素对试验测试结果造成影响,试验人员需要对试验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最大程度上提高试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3]。另外,即使电气设备能够通过实验,也不可以最终确定电气设备合格,而是需要将绝缘测试环节中全部的分析步骤与数据结果进行采集与记录,再对各项材料进行综合性的评判。必要情况下,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其他试验手段来开展相关的辅助试验。 5 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改变经济发展方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电力企业有责任为工业生产与民用消费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这就需要电力企业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技术人员也需要对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耐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一方面要保证电气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其质量不会受到过于严重的损坏,另一方面也要确保试验结果具有充分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将破坏性检测技术与非破坏性检测技术有机结合起恚提高非破坏性试验在整个试验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电气试验论文: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问题的重要性 摘 要:高压电气试验技术是实现现代电力供应资源安全供应的主要保障,在我国现代电力资源应用中发挥着引导检验细的作用,本文对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分析,结合现代电力高压输送系统的应用实际,对高压电气试验技术开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结构逐步完善,社会资源应用结构也实现专业化、针对性管理。一方面,电力系统的电力供应技术实现资源应用结构逐步完善,例如:电力传输、电力资源分布结构更加完善;另一方面,电力供应的安全性也受到较大的关注,以常见的高压电气试验技术为例,探究现代电力资源供应结构的开展实际。 一、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实际应用 1.技术概述 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电力工者,对电力输送的继电器、线路等部分进行绝缘性检验,现代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开展在电力输送结构的安全、稳定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高压电气试验技术也随着社会电力供应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并逐步实现高压电气试验技术开展不仅具有实际电路保护作用,同时融合合理的电流输送结构,为电力输送系统的安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为社会电力供应结构的完善发展带来了更有力且协调的电力管理途径。 2.实际开展流程概述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开展,并不是独立于电力输送系统之外,而是融合电电力输送的每一个环节,其一,高压电气试验人员进行依旧电力供应系统的电力应用需求,对高压电力系统整体进行绝缘性检验,实现现代电力供应结构整体电流控制,并做好电流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结构性进行分析,并对电流输送结构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正常与否进行检验,做好实际分析记录;其次,高压电气试验人员依据实际检验结果进行电力系统的电力设备的绝缘性分析,同样也做好设备在实验中的绝缘性分析;其三,将电力系统的绝缘性与机械设备的绝缘性分析数据进行综合,为电力输送系统的电流传输提供安全的输送范围,后期电流输送在高压电气试验的绝缘控制范围内,保障了电流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我国电力供应系统技术逐步完善的重要保障。 二、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问题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是现代电力结构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研究,是现代社会资源综合开发发展的新领域,也是我国水分发展结构适应绿色化,循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1.技术层面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是电力输送系统安全性的主要保障,从技术层面对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我国现代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的开展逐渐从设定实验场进行模拟实验,向现代电力输送系统实际检验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电力输送检验的绝缘性分析更切合实际,实验开展的实际意义也提高;其次,随着我国高压电气试验技术工作逐步完善,电力系统的绝缘性检验也逐步实现技术应用的绝缘性,电力系统各部分的绝缘性分析也更加专业,例如;电流输送线路的绝缘性检验采用红外照射的形式进行绝缘分析,而继电器的外部绝缘性分析不仅要采用红外进行绝缘检测,同样也要进行继电器的氧化层分析,实现了现代电力系统的安全输送管理更加专业化、其安全性也更强,为我国电力输送系统的技术创新应用带来更高效的技术保障。 2.电力运行结构 现代电力系统的资源逐步完善,做好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也是我国电力结构的主要分支,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的开展流程结构更加规范,传统的电力系统安全性检验的随意性较大看,电力系统试工作没有确定的开展依据,检测人员的检测标准也是依旧其经验进行试验判断,使电力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实施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对试验的开展做好系统的合理规划,试验的最终评价与调整具有明确的参考标准,从而实现现代电力的部分结构管理更完善;其次,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的专业发展,实现了我国电力系统的中安全管理发挥其内在作用,例如:电力系统的资源管理上,电力输送系统的线路、继电器的保护能力提高,电力运维人员可以及时对电力系统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的处理,对电流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实现现代电力系统的技术开展在整体电力系统结构上,做好电力配送、电力运维等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之间做好结构对接的必然性选择。 3.电力应用率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电力资源应用效率提升。一方面,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开展,是基于电力系统的实际进行电力输送外部保障的试验分析,电力系统的绝缘性能够防止电流传输中线路之间的传输电波相互干扰,可实现现代系统电力资源传输的外部干扰性降低,提升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能够依旧电力系统的整体绝缘性和机械设备的绝缘性做好电流输送的可变空间,为后期电力系统的电流输送带来了更安全的电流输送保障,从而实现了电流输送的效率提升。 三、结语 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开展,是现代电力供应系统安全、完善的进行电力输送的前提和基础,结合现代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实际开展范围,对高压电气试验技术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相应的建议,为我国电力资源应用网络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电气试验论文:论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中技术问题的重要性 摘 要:高压电气试验是验证电气设备的主绝缘及其参数是否可以安全运行的主要方式。文章以记录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中技术问题重要性特点为前提,对电力系统的高压电气试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论述说明,对高压电气试验技术应用产生影响的相关原因进行了剖析。随着我国相关电气行业的高压领域不断开阔创新,越来越多的实验设备可以在高压情况下进行电力生产,然而当下电气行业对相关电气设备的使用指标检验也十分严格,如何更好地掌握相关电气设备在高压环境下的工作情况异常重要,本文以电气设备的主绝缘和其在高压情况下的参数为切入点进行剖析,罗列一些在电力系统高压电气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对这些技术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相关深度的探索。 关键词:电气行业;高压电气试验;主绝缘和参数 在进行电气生产中,电气设备的主绝缘及其参数是否能够完全达到安全和高质量生产的目的,是否具备一些来自电气设备内部和电气设备外部的安全故障的因素,这些因素又将对电气设备的性能研究造成多大的偏差,对利用电气设备进行高压下的生产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一直以来是众多电气工程师的研发和测试人员极其关注的问题,事实证明,倘若对电气设备在高压情况下的工作不够清楚,做不到设备的风险管控和误差管控,这会导致电气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生产效果大打折扣,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也有可能是十分巨大的,本文提出了以下众多观点,从而对系统的对电气设备在高压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合理地总结,并根据这些内容,阐述一些试验过程中可以采纳的措施。 1 电气设备高压试验的作用 1.1 保证电力系统更稳定安全地运作 在进行电气设备高压试验之前,相关试验人员应当对电气设备及其试验环境进行仔细的检测,这为试验检测电气设备在高压状态下的性能指标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效率保障,一方面为使用相同设备的商家提供了可靠地依据,在另一方面,这也为电力生产中的电气设备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思路,那就是加强相关电气设备的性能检验和定期的进行安全故障的排除,完善相关电气设备使用的管理机制,落实相关电气设备的维护维修环节,从而使得电气设备能够在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得到充分使用。 1.2 促进电气设备的性能不断优化 电气设备的试验意义不仅仅在于为相关电力的生产中设备的使用提供可靠地依据,还表现在通过试验对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完善相关电气设备的构造,相关电力系统的研发人员,能够在试验中对电气设备的构造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也在测试中能够给自己和团队更多的电气设备创新改进的灵感,通过对电气设备的检验,不放弃每一个可能,进行发展创新,为电气设备的推陈出新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也在宏观上促进了整个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 1.3 为电力系统检测与维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电力试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出现,也为电力系统检测与维修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科学依据。比如电力技术人员在检测频带时,引入了局部放电超声波技术,这样就能全面地对高压电气设备系统进行检测,快速找到故障点,方便电气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提高了高压电气维修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在高压电气试验工作中,引入气体色谱的分析方法,在电路优化过程中引入变压器绕组的变形结论,从而提高了高压电气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电气技术人员为了提高电气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应用超低频试验电源,这样就有效缩小的试验范围,增加了试验结果的精准度,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使得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更为安全、准确。 2 试验结果误差及其原因 2.1 生产电气设备中,接地不规范造成介质损耗 在电气设备尤其是耦合电容设备在生产中,因为其与线路直接相连而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大,为了保证相关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就会采取高压设备接地的方法来保证施工人员在生产和维护电气维修之间的安全性。然而在耦合电容器与电容式的电压互感想结合的方式,连电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设备操作人员应当注意电阻串联到电容器上的现实情况,正式因为这一次次的串联,而电阻本身的大小不变,可能造成较多介质的能量消耗。 2.2 电气设备高压试验中,接地不规范导致的数据误差 同样,在相关大型电气设备的高压测试试验中,倘若试验操作人员没有对相关的电气设备进行二次绕组接地,从而造成了试验数据与电气设备本身的数据不符合的情况,这是因为,操作人员在电气设备高压测试过程中,充当电力变压器的角色,因为与空载变压器之间达到了串联,提升了介质的损耗,从而使得电流数据及其能量损耗没有与电气设备的名牌数据吻合,其内在原因可以从电气设备本身进行剖析,那就是对于以上两类电容设备本身正常工作需要进行一定的接地保护,倘若电力人员做不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导致整个电路的电流紊乱,从而影响电气设备在测试数据上的电流颠簸等情况的出现。 2.3 设备工作环境不稳定导致试验结果误差较大 诚然,任何试验都应该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大型的电气电容设备的高压测试试验更是如此,以电容的电压互感机器与耦合电容设备为例,当他们在变压站进行变压测试试验的时候,往往采用原本的仪器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测试,这似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然而有些时候会出现一些数据不正常的情况,为整个实验的进度推进造成了不小的难题,因此科研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探讨,发现一个非常新奇的现象,那就是测试数据正常的情况往往是出现在白天,反而在夜晚的数据往往不是特别准确。科研人员根据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些文献的查找发现,一家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他们发现转子绕组直流电阻的数据总是会起伏较大,因此这家公司的研发团队,采取了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电气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而在环境因素中找到保证试验数据准确的匹配条件,在这个过程中,科研团队发现,真正导致绕组电流不稳定的原因并非是电路系统的内部原因,而是来自于外部试验环境的昼夜温差较大,正式因为这个环境因素,导致发电机的转子出现了众多微小的裂纹,从而影响了电流的稳定性,为了验C这一结论,科研团队对不同环境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照分析,对此做出了相关的验证。 2.4 引线所产生的问题分析 对绝缘带的检验是电气设备的高压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绝缘带故障也是测验中的一个难题,尤其在接口电容器的测试中,介质因素测量结果往往具备较大的误差,其原因的寻找过程也是十分艰辛,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思路,首先利用兆欧表对塑料绝缘带进行电压测量,试验结果让很多人出乎意料的是绝缘电阻的只有两百多欧姆,与之相反的是设备的绝缘电阻却大的的惊人,有一万欧之多,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观察,试验人员发现,低电阻的塑料绝缘介质消耗较大,往往用塑料固定引线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就相当于用给引线增加了一个点电阻,并联在电气系统内,自然会给试验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 3 结语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和使用的国家,高压下的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对于电力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电气设备的高压测试试验,不仅仅是一次理论与时间结合的科学实验探索,也是众多电力相关行业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电气设备的高压测验,使其更好地造福于生产生活,应当在相关研究领域建立相关的故障监管体系,不断发展创新出更加完善科学的研究方法,完善相关故障的规避方式方法,落实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内容,以提升相关研究的安全水品,让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更具备科学性和准确度。 电气试验论文:电缆附件电气出厂试验与交接试验 摘 要:电缆附件绝缘件出厂试验与电缆附件安装完成后的交接试验对每件产品的质量好坏起到关键检验作用,使用大量110kV电缆附件作为对比试验样品,分别使用120kV、130kV、160kV作为出厂试验耐压值,结果表明通过120kV出厂耐压试验的样品在交接试验中的击穿比例大于通过160kV出厂耐压试验的样品,而通过130kV出厂耐压试验的样品在交接试验中基本无击穿现象,与通过160kV出厂耐压试验的样品持平。130kV代替160kV作为出厂试验耐压值能满足试验及运行要求,且高效节能。 关键词:电缆附件;出厂试验;交接试验;标准 1 前言 XLPE绝缘电力电缆附件因其合理的工艺结构、优良的电气性能以及安全可靠地运行特点在国内大中型城市已得到广泛使用,电缆附件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对于电缆附件整体而言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整体产品例行试验,电缆附件产品的例行试验时分别针对电缆附件的各个部分组件而言,因此对于电缆附件绝缘件的电气性能试验又被称为各个生产厂家的出厂试验。出厂试验和交接试验是针对每件产品的制造、工艺质量以及检验产品安装完成后是否符合运行要求,因此,出厂试验和交接试验更能有效的控制每件投运使用的产品的产品质量,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与意义。 2 出厂试验 电缆附件绝缘件的出厂试验有局部放电试验和电压试验。依据国标,110kV电缆附件绝缘件电压试验要求在环境温度下使用工频交流电压进行,试验电压逐渐升到160kV,保持30min,试样不应被击穿或闪络;局部放电试验要求试验电压逐步升到112kV并保持10s,然后电压慢慢降到96kV,在96kV下放电量不应大于5pC。 电压试验是用来检验产品的绝缘强度的最直接的手段,能充分反映电缆附件绝缘件在交流电压下运行的实际情况,能真实有效的发现其绝缘缺陷,它对于判断电缆附件产品能否投入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电压试验也属于破坏性试验,出厂试验中的工频交流电压会使产品中原来可能存在的弱点进一步发展(但又不至于在耐压时击穿)。因此,设定合理的耐压试验值有利于在发现产品缺陷的同时有效降低试验本身对产品造成的危害。 局部放电试验是检验电缆附件绝缘件是否存在放电或放电量是否超标的检验手段,发现其他试验不能检验出来的绝缘局部隐形缺陷或故障。局部放电的特点为:放电能量小,短时间内不影响产品的绝缘强度;对产品绝缘强度的危害是逐渐加大的,它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局部放电试验属于非破坏性试验,不会造成绝缘损伤。 因此,结合先进的局部放电检验手段,配合设定合理耐压值的耐压试验,可以进一步在有效判断产品电气质量优劣的同时更好的保护产品质量。 3 交接试验 电缆附件的交接试验(一般是结合电缆线路作为完整被试品进行交接试验)主要是在电缆线路投运前依据GB 50150来检查产品有无缺陷,安装是否合格,最终作为判断电缆附件产品是否投入运行并且为预防性试验积累参考性数据。目前我国执行的交接试验中主绝缘耐压试验在110kV等级的电缆线路上所采用的试验参数为施加2U0(128kV),保持60min不击穿、不闪络。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可施加正常系统相对地电压24h的方法代替。 出厂试验与交接试验在诸多因素上存在不统一性,首先从运输、存储和安装状态作下对比;出厂试验的运输、存储是生产厂家库存;一般不经过长途运输。安装状态是一般不组装成成品电缆附件状态;试验电极固定;安装相对简单,人为影响因素小;绝缘件单独安装,无增强绝缘及场强改善措施。而交接验的运输、存储是一般经过长途运输;有可能经过长时间存放(1-2年);受潮可能性大。安装状态是一般为户外安装条件,现场条件较差;安装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组装为完整的电缆附件产品增强了产品绝缘且改善场强。对于试验电压值,试验时被试品安装状态对其绝缘能力的影响,以及试验的苛刻程度比较可知,试验电压:出厂试验 交接试验;试验时间:出厂试验交接试验;安装状态情况:出厂试验 交接试验;场强改善:出厂试验 4 模拟试验 110kV电缆附件运行电压、出厂试验电压、交接试验耐压试验电压数值差距较大,特别是出厂试验电压远大于其他两个电压值。出厂试验往往是每件产品生产完成后在生产单位的试验室完成的,试验条件良好,产品在接受实验前的储存情况及模拟安装情况良好,另外,电缆附件产品在前期设计时已考虑了充分的绝缘裕度。而交接试验条件则相对恶劣,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缆附件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受损;其次,目前国内电缆附件安装行业水平参差不齐,而电缆附件的质量又由多因素组成,其中安装因素占比重较大;最后,现场试验环境不可控因素多。目前,国标规定的110kV电缆线路交接试验耐压标准为128kV,1h。而此试验参数标准经过多年来的施行,已经从实际运行中得到了验证,该参数值能有效的检验出电缆线路中存在的潜在缺陷。可见当电缆附件产品经过了长途运输、储存、安装过程后所耐受的交接耐压试验值(128kV)能够有效地判断电缆附件产品的质量优劣,因此,对于出厂试验阶段的电缆附件产品,选定120kV、130kV作为模拟出厂电气试验电压值。110kV电缆附件具体数据为运行电压:64kV(U0);出厂电压试验:160kV(2.5U0);交接耐压试验:128kV(2U0);模拟试验:120kV 130kV。 GB/T 11017.3规定了电缆附件产品的电气试验方法,电缆附件绝缘件的电气试验可安装在成品电缆附件上进行试验,或安装在专供试验的装置或模拟附件上进行试验,这种装置或模拟附件提供了试验所需的电极,是被试绝缘件上的电场强度(径向及非径向电场强度)达到不小于成品电缆附件在其规定试验电压下的电场强度,专供试验的装置或模拟附件的电极尺寸可以设计得使降低试验电压仍能达到规定的电场强度。因此,模拟试验中用到的的试验电极如图1所示。 在模拟试验中,选用了国标中提供的第二种试验方法,电缆附件的绝缘件并未安装在成品电缆附件上进行试验,绝缘件完全裸露在空气中,没有任何的绝缘加强措施,这样使得试验的条件更为苛刻。将绝缘件样品分三组,每组耐压值分别为120kV、130kV、160kV,耐压试验完成后仍按国标中要求的试验值进行局部放电试验,耐压试验及局部放电全部通过的样品即安装在成品电缆附件上进行模拟交接试验。试验样品数量共2320件,第一组样品为通过120kV电压试验及96kV局部放电试验的样品,共计754件,其中有4件样品在随后的模拟交接试验中被击穿,耐压时间均不超过1min;第二组样品为通过130kV电压试验及96kV局部放电试验的样品,共计679件,均通过随后的模拟交接试验;第三组样品为通过160kV电压试验及96kV局部放电试验的样品,共计887件,均通过随后的模拟交接试验。 虽然试验样品的数量仍然有限,但仍能由试验结果初步判断得出,对电缆附件绝缘件施加130kV作为的出厂电压所得到的试验结果与使用160kV试验电压值所的到的试验结果有着一致性。 电气试验论文:电力变压器的电气试验与继电保护 摘 要: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当中关键的电气设备,如果不能保障变压器的安全,就必然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所以加强对电力变压器的电气试验以及采用科学的继电保护措施,就能为变压器的正常稳定运行提高保障。本文主要就变压器的故障以及电气试验内容加以阐述,然后对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措施实施详细探究。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电气试验;继电保护 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化,对电气企业来说也有着比较大的挑战。为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变压器进行实施电气试验以及加强^电保护工作的实施就显得比较关键,通过从理论上,对电力变压器电气试验以及继电保护的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操作提供有益思路。 1 变压器的故障以及电气试验 1.1 变压器的故障分析 变压器的故障中,声音异常是比较常见的故障。也就是变压器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会发出不均匀的声音,以及发出特殊的声音。这就说明变压器出现了故障。结合声音的不同来找出故障位置,然后对其及时性处理[1]。在这一故障出现的时候,电网处在高压情况下,变压器的声音就会比较尖锐,这就需要对变压器的电压实施测试。在电流电压没有问题的时候,就可能是内部螺丝出现了松动情况。 变压器故障当中,出现了颜色以及气味异常的问题,在变压器的内部就出现了故障。最为可能的就是防爆管发生了破裂,从而使得水以及潮气进入到变压器内,这样就会变压器的绝缘性能有着影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出现闪络问题。或者是由于变压器老化问题,也会出现烧焦气味出现,这就需要解决具体的情况来加以应对。 变压器的故障类型中,油温异常的问题也比较常见。如果是油温比平常高处10摄氏度或负载时候油温不断上升,也能判断变压器的内部出现了故障。可能是冷却器不工作,使得温度不能得到有效扩散,这就需要对冷却系统及时性的维修。 1.2 变压器电气试验 在变压器电气试验的内容中,主要有绝缘测试以及耐压试验和瓦斯继电器试验等。其中的绝缘试验就是其他试验的基础,在这一环节的试验过程中,就要在变压器一次和二次间对地电阻实施测试,这样能对一些比较简单性的故障加以判断,对设备的绝缘强度也能得到有效保证,可有效避免漏电以及破损的问题出现。在电压器存在着相间电阻平衡的时候,通过直流电阻试验对稳定性进行测试,就能满足实际的试验要求[2]。试验仪器为直流电桥或直流电阻测试仪,建议使用直流电阻测试仪,因为变压器线圈电感量较大,电桥充电时间较长,且电池耗电快,影响测试精度。利用直流电桥测量大容量变压器时,必须先按“B”按钮,然后再按“G”按钮,如果按“G”按钮,当按“B”按钮时的一瞬间中因自感引起逆电势对指零仪产生冲击而损坏。断开时,先放开“G”,再放开“B”。 2 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措施实施 对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起到积极保护作用。在可靠性原则方面要加强重视,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应该动作故障时,不该拒绝动作而在其他保护不动作下是不应当发生误动作的。在可靠性的原则方面,主要是保护装置自身的质量以及运行维护水平,能采用拒动率以及误动率对两者愈小则保护可靠性愈高进行衡量,为能保障其安全性就要加强自动检测以及闭锁报警等措施实施[3]。再有就是对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就要注重选择性以及灵敏性的原则遵循,在选择性的原则方面,故障设备以及线路自身保护出现了故障,在故障设备以及线路保护要通过相邻设备以及线路保护将故障切除。 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措施的实施方面,可通过软件应用功能加以应用。也就是对各类二次信息实施查询,然后对三遥数据分析处理,对以前定试的记录实施比较,对动作的次数以及时间实施统计等,并能对二次设备试验材料以及记录和定值实施管理。设置一次装备参数接口,在电压以及功率和电流设备方面的试验记录要加强实施,并配合一次主接线图实施查询,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就能保障继电保护的效果良好呈现[4]。另外,在对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措施实施中,在瓦斯保护方面的方法实施也比较重要,这一保护在变压器当中是比较基础的,也是变压器内部装置,通过气体变压器为主,瓦斯保护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电力变压器油箱内部气体及时排除,能有效避免油箱的温度突然上升,对绝缘油的基本性能能得到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变压器电气试验以及继电保护的措施实施中,要能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实施,只有在措施方法上妥善实施,才能真正有助于变压器的应用质量水平提高。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操作。 电气试验论文:简论电气试验设备现状及技术改进 摘 要:对电气设备进行高压试验能够协助检修人员了解设备的绝缘状态,对于设备的管理和故障分析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针对电气设备试验进行研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升试验设备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改进办法。 关键词:高压设备;电气试验;管理系统 在高压电气试验中,主要工作是对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试验,以此来判断高压设备的运行状态,具体项目包括: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介质损耗试验、电容试验、耐压试验等。就当前来看,试验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是高压电气试验设备,它们能够检测出设备的性能和绝缘状态,发现隐藏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一、高压电气试验设备的现状分析 (一)电气试验车现状分析 在电气试验中,经常要用到高压程控电气试验车,它是中型客车改造而来的,在车上固定有相应的测试系统,能够十分方便的到达电气设备的试验部位。对于中型客车而言,使用的大部分试验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包括:前端测试单元、测试通道控制单元以及数据通道等等。这些通道可以进行多种测试,在具体测试过程中,可以将电缆与测试设备相连接,测试时只需启动测试设备即可。作为一种自动化的验设备,电气试验车省略了很多中间环节,具有简答的操作步骤。其主要不足在于:价格贵,很多供电单位无法承担昂贵的费用,在维护上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正因如此,这种试验车并没有得到普及。 (二)常规试验设备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电气试验依然是采用传统的试验设备,这些设备不具备自动化测试的功能,体积大,不便于运输;另外,它们无法与计算机相连,因此,其所获得数据也无法导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这些试验设备需要人工操作,并通过工作人员的经验对数据进行判断;对于实践经验较缺乏的工作人员而言,有可能因为误操作得出错误的数据而导致最终的误判断;更值得关注的是,试验数据一般是通过人工记录的,查询和保存上都存在较大问题。受资金限制,这些设备依然是很多电力公司的主要试验设备,短时间内无法被淘汰,因此,研究人员你也只能尽可能的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设备和技术的改进。 二、改进方案分析 对于上文所提出的电气试验设备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采取有针对性的并且切合实际的改进方案十分有必要,这样可以保证电气设备运行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当前,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已经日益成熟,不难想到依托计算机技术提升电气试验设备的水平。基于常规的电气试验设备,开发出一套设备的管理软件,并且对设备与计算机的接口进行设计是一条可行之路。这样一来,电气试验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大大提高。就该系统而言,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在工作时,工作人员依据该系统中的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将会自动录入到相连接的计算机中,计算机中有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软件,可以实现数据分析并且对电气设备绝缘情况等进行判断,最终给出试验结论。 在该系统中,软件环境包括:Microsoft Visual Basic,中文Win-dows XP, Microsoft Access;硬件环境包括:CPU 33MHz,显示器、硬盘、喷墨打印机、针式打印机以及激光打印机等。对该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试验报告的打印功能、试验数据的录入功能、历史试验数据的保存功能、试验数据的分析功能以及实验报告结果的显示功能等。在该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库结构为:通用测试结构,它与现场的常规组织方式是相符合的:首先,该系统的第一级牵引为变电站名称;第二级牵引为电气设备的名称,其中包括设备的运行编号和设备的类型;第三级牵引为试验的日期;通过以上的三级牵引,实现试验数据的存储和查找;另外,这种结构的数据库有利于管理以及今后的扩展,同时,以变电站作为第一单元,这就与其他变电站完全分离开来,实现了较强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的局部损坏现象减少了,自然也不容易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因此,维护起立较为方便。 在建立数据库时,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各个变电站建立独立的数据库,互相之间不会受到干扰;同一类设备或者是同一台设备使用数据库中的一个记录;一个测试项目在记录中占用规定好的字段。采用常规的电气试验设备进行高压设备的试验之后,通过手动的方式,将试验数据录入到指定的计算机中;在相应的管理程序中,有设计好的软件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必要的存储换算、管理分析以及比较判断等。该软件不仅能够进行与历史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对于相同类型设备的试验数据还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依据试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设备的状况。为了对历史资料进行积累,对电气设备的性能进行跟踪监测,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存档,保留最具权威的试验数据,并且这些档案可以随时打印出来,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三、结语 电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其高压设备越来越先进,相应的,针对这些设备进行的电气试验也应该得到改进和发展。传统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已经逐渐暴露出弊端,需要得到改进,甚至是摒弃。但是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设备还无法被淘汰,对此,只能尽可能的进行电气试验设备的改进,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 电气试验论文:浅析电气试验中的危害因素及预防策略 【摘要】对电力设备进行试验,是为了避免设备中存在的隐患因素造成的影响,能够通过试验检验设备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对电气设备实行试验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本文通过概述电气试验的重要性与概念,并对试验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电气试验;危害因素;预防策略 为了确保配电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稳定和安全的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电气试验工作。但是在试验中存在一些危害因素,应该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试验人员应该充分了解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危害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一、电气试验的概念与电气试验的作用 (一)电气试验的基本概念 电气试验是指为了确保电力设备与其系统的安全性能,在其投入工作运行前,对设备与系统的安装与制造质量进行分析与判断,确定此设备是否在安装后可以正常使用。依据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对其电气特征、单体的绝缘功能、电气的机械功能等进行验证,检验其相关指标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 (二)电气试验的作用 通过具体实践工作表明,电气试验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检验电气设备的使用质量,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提升其设备的使用周期率,最后使得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但电气试验是一项涉及多专业知识领域与多设备使用的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因此,所有的电气试验工作人员应该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操作步骤,仔细全面的进行试验工作,防止错误现象的产生,导致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电气设备做交接试验时,相关试验技术员可以判断此设备的设计工艺结构,分析其存在的不规范性,完善电气设备的结构。此外,技术员还可以依据预防性试验,找出设备的整体性缺陷,并采用有效方法来解决,阻住电力设备提前老化。这些试验,都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能。 二、电气试验的危害因素 电气试验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必须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对电气试验来说,不同的任务其存在的危险因素也不同,应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危险因素的评定条件具体有:电气试验人员的具体情况、试验设备的具体现场分布状况以及试验设备具有的不同电压级别等。所以,如果要提出相应的危害预防策略,则要根据电气试验存在的危险因素的严重情况来定。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不能依靠个人见解来判断,需要多位试验人员对其进行事故预想。例如,对于一个2m高度的变压器来讲,因其庞大性,所以就存在了一个危害因素,即如果从高处掉下来的话,可能造成的危害。所以,在电气试验时,应该按照相关的规范与要求,科学的罗列出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或危害因素,并依据其重要程度的高低,找出相对应的预防策略。 电气试验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由多个方面组成。第一,电气试验时,确定其可能存在的风险性。第二,在采取安全措施时,应该使其已确定的安全措施更规范与严谨。第三,应该确定电气设备试验的任一细小试验步骤会产生的危害性。例如:可能出现人员摔伤或者触电事故,以及设备运行出现不安全因素等。第四,定制应对危害因素的防御方法时,应该全面充分的考虑,并依据时间,判断预防措施的可行性,并不断改进预防方法,提高预防措施的完善性。第五,在通常情况下,电气试验的正常进行是将其分为多个小步骤,对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操作。预测所有小步骤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制定相关的预防策略。 三、应对电气试验危害因素的预防策略 (一)建立安全可靠的防护系统 对电气设备实施电气试验工作时,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护计划与制度,并尽量保持其完善性,有效分析与预防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建立电气试验的安全防护制度时,必须保证此制度与计划的可靠性与实行性,使此制度具备可行性,防止出现制度与计划无法落实到实处的现象。在当前,电气试验的安全防护制度还具有某些问题。例如:对于其中的签发工作票制度来说,不但浪费时间和浪费人力,而且可能导致先试验后填票的现象,导致此制度丧失了该有的约束力。目前,为了避免此现象已经用计算机打印工作票,并且试验操作人员必须先签发工作票,得到许可之后,才能够进行试验操作,将试验流程操作规范化。 (二)试验前的预防策略 试验前,应该规范相关的试验步骤操作流程,明确其试验的相关内容。电气试验人员在具体试验时,应该将安全帽佩戴并将特定的试验服装穿好。假如要进行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一定要系好安全防护带,避免高空作业事故的产生。此外,还应该避免电气试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需在试验场地的周围放置明显的警告牌,并安排相关的专业作业人员巡视场地,避免其他人员的进入。最后,应该在试验前,检查相关的试验电气设备,当其运行情况与就绪状态都没有问题时,才能够进行试验。 (三)试验过程中的预防策略 在试验中,对于被检测设备与试验设备来讲,需要保证其外壳是跟地面相连接的,且应该检查连接的正确性与安全性。严禁使地线接近自来水管等危险地方,应尽量使其远离危险处,确保其安全性。如果对试验电气设备加压,相关的试验操作人员必须思想高度集中,保持高度警惕性,能够对其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发觉,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如果进行电气试验设备的耐压试验,需要测定处试验设备,检验其绝缘阻值,确保接地的良好性,避免试验时发生的触电安全事故。在测量试验设备的绝缘阻值时,必须保持试验设备的无电状态,当试验完成后,才能开启试验设备的电源。如果是实施远程控制试验,其中的传动试验必须由专业的操作人员监管试验现场,并保持与上级的互动性,发现任何存在的危险问题,必须上报上级并终止试验工作,避免危险进一步恶化。 (四)试验后的预防策略 电气设备试验完成后,试验操作人员不仅需要详细地记载在试验中发生的问题,而且应该将这些问题立马反馈出去,通过这些试验记录,分析被试验设备的健康状况与稳定性能。另外,试验完成后,试验操作人员应该仔细检查现场,并拆除开始试验时安装的地线,检查电气试验的工作现场是否有其他物品的遗留,完成之后,保证所有试验相关人员能够安全撤离。 (五)提高试验操作人员的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 对电力设备进行电气试验工作,要求所有的试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与知识水平。试验操作人员综合能力水平决定了电气试验的质量水平。电力公司,应该不断培养试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节能意识。综合提高试验操作人员在紧急应变能力、对试验设备的操作能力、试验操作规范性、试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试验操作人员通过试验提高其安全教育意识,建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试验观念,并使试验操作人员具备基本的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整个电气试验工作的质量水平与安全性能。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电气试验是必要且危险的。电力公司不仅需要提高对电气试验的关注度,而且需要了解电气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与研究后,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避免在电气试验时出现安全事故,保证试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对电气设备试验时,必须提高相关试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规范,加强对其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试验的质量。 电气试验论文:家用电器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试验 摘 要:为了保证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国际电工委员针对电器使用安全就明确强调了在工作温度下进行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试验的必要性,而非工作状态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测试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检测部分。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泄漏电流的定义,随后针对家用电器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试验的标准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家用电器;泄漏电流;电气强度;试验 引言 泄漏电流的定义为:在没有故障和外在的压力情况下,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中相互绝缘的金属之间和带电零件、接地零件之间,通过周围介质而形成的电流。泄漏电流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泄漏电流已经成为衡量产品绝缘好坏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1 泄漏电流的定义及试验目的 简单来讲,泄漏电流就是家用电器在没有设备故障和外施压情况下,绝缘部分所产生的电流。绝缘部分是使用者直接接触的部分,如果产生了电流危及到使用者的安全。因此,泄漏电流是衡量电器绝缘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目前衡量产品安全性能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在家用电器中,对于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都对泄漏电流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如家用电器中的水泵、空调、油烟机、冰箱。同时,大多数家用电器在特殊要求中对于泄漏电流均有明确的规定:在产品试验过程中,泄漏电流检测不合格,将会作为产品的致命缺陷,不予复检。我国电器行业规定,家用电器产品在出厂检测中,泄漏电流是重点检测项目之一。泄漏电流必须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才能最终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2 家用电器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试验 针对家用电器泄漏电流的重要性,下面针对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的试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2.1 非工作状态下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根据IEC60335-1: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第16章的规定:在非工作状态下,即当家用电器处于室温状态,家用电器进行不连接电源的试验,这是家用器具在潮态试验后进行的泄漏电流测试,主要考核器具在经历耐潮湿试验后,器具本身绝缘材料导致的泄漏电流。针对单三相器具,试验电压有不同的要求,单相器具试验电压在1.06倍的额定电压下进行,三相器具的试验电压在1.06倍的额定电压下除以进行,并需在5s内进行泄漏电流的测量,其检测的网络与在工作状态下的泄漏电流测试不同,施加电压在带电部件和可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检测回路的电流,不需要增加人体模拟网络。标准中还规定不同器具的泄漏电流有不同的限值要求,针对I类便携式器具不超过0.75mA,而I类驻立式电动器具不超过3.5mA,当然标准中规定针对带控制器的器具,其泄漏电流限值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在泄漏电流测试完成后,器具要立即进行电气强度的试验,针对器具中不同类型的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施加不同的试验电压,考核绝缘是否被击穿。 2.2 电气强度(耐压击穿)试验的测试要求 电气强度试验,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耐压测试,耐压测试有两种:一种是交流耐压测试,另一种是直流耐压测试。两种耐压测试的击穿原理是根据试验品的绝缘材料特性要求而有所不同。由于绝缘材料都包含了很多不同的介质,这些介质的导电性都不尽相同,因此,对这些绝缘材料施加交流试验电压时,电压要按照不同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尺寸决定。而在施加直流电压时,只需要按照材料的电阻比例分配电压即可。在实际试验当中,由于绝缘结构发生击穿可能是电击穿,也可能是热击穿,因放点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很难清楚的区分到底是哪种类型。此外,交流电压相比较直流电压击穿,发生热击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在实际试验当中采用交流测试比直流测试更为严格。在选用设备时,注意若设备标准无另外规定,规定的试验电压值与试验电压的测量值之间的允许偏差在±3%。要求设备的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压也要足够稳定。在测试时,电气强度试验电压要根据标准要求进行选择设置。考虑升压操作瞬变过程而引起的过电压影响,通常对试验品施加电压时,应从相当低的数值开始,然后缓慢升高到试验电压值。 2.3 电气强度试验跳闸电流设定 关于电气强度试验的跳闸电流Ir的设定,在IEC 60335-1第13章与16章的标准要求,电气强度的高压电源在其输出电压调整到相应试验电压后,应能在输出端子之间提供一个短路电流Is, 电路的过载释放器对低于跳闸电流Ir的任何电流均不动作,Is与Ir值按照高压电源的特性进行设置,例如I类器具家用水泵,针对基本绝缘部分进行电气强度试验,试验电压按照1.2倍的工作电压加上700V/950V进行施加,标准规定,试验电压小于等于4000V时,一般Ir的值可以设定为100mA,但是很多试验人员还是会对设置多大的漏电流才为精确有疑问。这主要是与生产线上的电气强度试验有混淆,有些工厂线上试验人员设置耐压试验仪的跳闸电流为5mA,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耐压仪报警,会再送至实验室进行1min的标准电气强度试验,通过后又调整生产线上的跳闸电流值。以此类推,这种可调跳闸电流的现象就会让试验人员,以为这个标准是不确定的。确实,在对家用以及类似用途器具的例行试验要求中,对跳闸电流的设置有做说明,即当你判定该器具为高泄漏电流的器具时,该限值是可以增加的,标准中规定可以增加到30mA。 2.4 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根据IEC60335-1: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第13章的规定:在工作温度下,器具的泄漏电流不应过大,而且电气强度应满足规定的要求。由于器具本身具有寄生电容,而人体本身也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容,通过耦合器具和人体经过大地形成回路,这个回路电流就是泄漏电流。其检测的网络需要增加人体模拟网络。但是标准中规定的泄漏电流的限值与第16章节提到的限值是相同的,因此会很容易让试验人员以为这两个章节是重复的,但实际上他们考核的目的与测试的方法是有区别的。另外,如果器具装有电容器,且有一个单极开关,则还需要在开关断开时再进行重复测量。然后器具在工作状态下还需考核电气强度试验,即当器具断开电源后,器具绝缘应立即经受1min的耐压测试,其试验电压,与非工作状态下的电气强度试验施加的电压值不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针对家用电器泄漏电流检测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随后对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试验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常规的试验方法。相关厂家应采取正确的试验方法,选择恰当的仪器,选取合理的击穿电流设定值,才能保证产品生产的质量,满足生产线的生产需求。 电气试验论文:对电气设备高压试验及防范措施的探讨 摘 要:现如今,在现代化的生活生产中,电力是重要的能源。在电力能源系统中,电气设备的安全与否决定着整个电力能源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行,在许多方面影响着生活生产的安全。对电气设备进行高压试验是检测电气设备是否安全的重要措施,高压试验可以很好地检测出电气设备中的各种问题,便于及时的发现与解决,防止事故的产生,保证生产生活的安全可靠,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文章对电气设备高压试验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设备;高压试验;防范措施 引言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生产高效化的不断进行,矿山和工厂对于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力能否安全与稳定与电气设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在用电过程中电气设备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那么就会造成用电的危险隐患,进而引发事故,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对电气设备在投入矿山和工厂应用之前进行高压试验,找出电气设备的隐患和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能保证电气设备工作的安全进行,满足矿山和工厂等生产企业正常的生产要求。 1 电气设备高压试验问题分析 在工业生产中,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存在着一个运行状态,电气设备在这个运行状态下是否能够一直正常安全的进行,就需要用高压试验来进行检测。高压试验就是保持电气设备在规定下的运行状态不变,对电气设备进行或者是持续或者是间断的检测,通过信息收集设备对检测到的信息加以收集整理,之后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比较,判断该电气设备内部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和各种问题,探讨出相关的解决方法,解除隐患,使机器能够在运行状态下保持稳定与安全,将造成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综上所述,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需要的就是采用一些特定的试验装置,来进行一个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从而对电气设备完成性能的检测,对电气设备的性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发现与解决其中的隐患,便于生产企业的使用。 2 电气设备常用的高压试验以及方法 2.1 直流耐压试验 直流耐压试验是高压试验中最普遍的方法,对电气设备加以上万伏直流高电压,进而检测出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好坏,在电气设备绝缘性能有缺陷的部位,会检测出异常现象。从而避免了局部绝缘性能有缺陷的电气设备进入到工业生产中,方法既方便又简单易操作。直流耐压试验还可以与后面提到的泄漏电流试验同步进行,保证了试验的效率,节约了花费,是试验中选择较多的一种方法。 2.2 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与直流耐压试验不同,它是通以交流高电压,以交流耐压试验来检测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检测灵敏度更高,结果更全面。且发现的问题更加集中,是判断电气设备绝缘性能最可靠的方法。但是与直流耐压试验相比较而言,交流耐压试验过程更加麻烦,含有吸收比、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前提试验。操作复杂,周期较长。 2.3 泄漏电流的试验 不管是直流耐压试验还是交流耐压试验,在操作过程中都要进行泄漏电流的试验,以找出影响试验的客观因素。在泄漏电流的试验中,应用到的检查仪器是2.5kV以下的直流兆欧表。影响泄漏电流数值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电气设备本身的绝缘性能外,还有比如说环境的温度湿度,设备的老化程度等有关。所以说仅仅从泄漏电流的数值大小来判断设备绝缘性能的好坏是错误的,应该排除不必要的客观因素。如果电流过大应检查实验设备状况和屏蔽效果,电流过小则可能是线路接错。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2.4 绝缘电阻的测试 对与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来说,绝缘电阻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这一测试周期短,实验操作简便,能可靠地反映出电气设备因老化和表面受污受潮所造成的绝缘缺陷问题。在绝缘电阻测试当中应用最多的仪器是绝缘电阻测量仪。 3 电气设备高压试验前的注意事项和试验程序 3.1 试验前的注意事项 3.1.1 仪器的检查 在连接线路钱要仔细检查仪器是否损坏,量表是否精准,排除因仪器本身原因造成的错误测量,并保持测量仪和电气设备的外壳良好接地。 3.1.2 数据检查 在高压试验和油务试验中,要注意观察其数据,如果超过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所规定的注意值时,为了提醒试验人员以便及时进行研究,数据值会变成红色。在开放式变压器当中,当其中CO的值变化频率大并且超过0.0003时,则会有负载、油温的有关提示。 3.1.3 线路的连接 在接线过程中,要保持态度的严谨与认真,尤其是表计量程的检查。连线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3.1.4 外界环境的检测 在试验过程中要保证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外界影响,场地要开阔,温度湿度要事宜等。 3.2 试验程序 在高压试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有效的进行,测试人员必须制定相关的工作口令。在试验开始前要进行调压操作,调压过程要缓慢均匀的进行。为了试验的安全性,在试验过程中,如果出现电气设备异常现象,则应立即跳闸,检查设备的问题。进行试验的电气设备更换时,也应跳闸断开电源进行更换。 4 电气设备高压试验中的错误操作以及防范措施 在电气设备高压试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操作行为。 (1)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制定操作口令,比如说“开始”,“结束”,在高压试验中,口令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测试人员操作的相互配合,在对某个电气设备高压试验观测过程中发现,因忽略了口令,两方的试验人员无法进行很好的衔接,使得试验中出现无法进行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经过试验口令的制定,避免了试验过程中出现混乱甚至事故的现象。 (2)在高压试验过程中没有监测系统。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如果没有监测系统则会使高压试验的安全隐患被扩大,造成不必要的财产生命损失。某厂进行高压试验,因监测设备的损坏而忽视了这一环节,结果在试验过程中,电子设备发生了异常,这一现象并没有被注意到,结果导致了试验设备的烧毁。 (3)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在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都需要配备好安全用具,撤离大试验范围之外,某地的高压试验中,由于缺少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导致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工具配备缺失,造成了很大的人身事故,高压试验被强制停止。 5 结束语 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是检测电气设备是否合格的依据,因此对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和防范措施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使电气设备的应用更加安全有效,能够使矿山和工厂等工业生产企业更加安全有效的生产,对于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电视包装论文: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摘要] 电视包装可以起到突出电视节目、栏目、频道个性特征和特点的作用,确立并增强观众对节目、栏目、频道的识别能力,确立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品牌地位,为电视产品的市场营销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电视包装 节目 栏目 产业化 一、电视包装的含义 电视包装目前已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它的定义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些外在的形式要素包括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颜色等诸要素。 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如今电视观众每天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是几十种类型的节目和栏目。各台、各频道、各栏目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观众既有主动的选择权,又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包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重视商品的包装和广告推介是商家们的必要策略,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包装应该和商品的发展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作为同时播出的几十个频道来说,电视观众选择了你,是你的成功;而没有选择你,你的一切辛苦和投入就等于零。要观众选择你的重要条件是了解你,包装则是了解你的最直接的手段。 二、电视包装要素 1.形象标志。无论节目、栏目、频道都有一个ci形象设计,也就是最基本的形象标志,这是构成包装的要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形象标志有各种变化,但“包装”构成的要素一般是比较稳定的。频道的形象标志,一般展现在角标和节目结尾落幅上。好的形象标志的设计,能使人过目不忘,深入人心,能使观众快速判断出自己看的是什么节目、什么频道、什么台,便于观众一下子就捕捉到想要看的节目,所以形象标志设计对于电视包装是非常重要的。 2.颜色。根据频道、栏目、节目的定位,确定包装的主色调。主色调可能是单色,也可能是复合色。如中央台一套是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所以其主色调以蓝色为主,凸显一种冷静、客观的形象;cnn基本也是蓝色基调;文艺性的频道和栏目在一般情况下是暖色调,色彩相对艳丽一些;凤凰台是以艳丽黄为自己的主色调。所以,颜色设计是电视包装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基本要求应该是颜色协调、鲜明、抢眼,但不刺眼,能与整个节目、栏目或频道的基调相吻合,能保持和节目、栏目、频道的风格相一致或给予有效的补充。 3.声音。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音效等诸元素。声音在电视包装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在好的电视包装中,音乐应和形象设计、色彩搭配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无需看到画面,观众就能判断出是什么频道和什么栏目。 三、电视整体包装应遵从的基本原则 随着我国电视包装的不断成熟,以栏目为产品,以频道为品牌的包装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大家所倡导的整体包装理念。而电视整体包装应该遵循两大基本原则: 1.统一性原则。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应该遵从整体包装的统一性,首先是识别整体包装的元素包括标时、音乐、颜色等都应该相对统一以形成整体效果,节目包装/栏目包装应该在整体的频道包装统一原则内实现自己的包装特色,节目/栏目形象应从属于整体的频道形象之下。 2.规范性原则。电视整体包装的统一性要有科学的规范化操作作为保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落实到日常的节目和栏目当中,才能确保整体包装的具体实现。 四、电视包装的形式 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包装有多少种形式,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总的来说应包括下面一些形式: 1.以形象标志为主的频道标志的位置设置和出现方式的设计。 2.电视台或电视频道的形象宣传片。 五、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的关系 1.电视包装是电视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品牌化战略的具体体现。电视作为中国百姓的精神大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满足电视文化市场的需求,频道在不断地增加,节目在不断地扩充,同时也使本来竞争就十分激烈的电视收视份额更趋白热化。如何能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建立自己的独特专业频道,在收视分流严重的情况下,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这里,电视频道的整体包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视节目作为文化领域的一种特殊产品,也应该同时兼备形成产品的两大体系,第一是生产体系,第二是营销体系,所谓电视节目成为产品的营销或称为宣传,就是电视包装,而品牌化战略应该是我们提升产品知名度、促进产品销量的重要手段。按照电视节目产业化的发展规划,我们提出了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总体计划,为电视的总体包装提供了前提。反过来说,电视包装的品牌化战略会更加促进电视节目产业化的发展。 2.电视包装使电视产品在市场营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电视包装不是节目策划,它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起重要宣传和推介作用。电视包装的基础是包装策划。我们去市场上买东西,总是被外观美观,造型新异的产品所吸引。成功的产品外包装和外部造型会刺激购买者对该产品的购买欲。一个产品经过包装后介绍给市场便能有效地吸引顾客。这种注重产品包装行为的营销方式,能在顾客心里树立起一种品牌意识。高水平的产品包装能使产品在市场中从众多同类中凸显出来。近年来,包装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包装这个概念,在商品社会中的各个角落不断蔓延、渗透,形形色色的包装活动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在电视领域,品牌作为一个频道的标识,给频道注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从而使频道在电视节目市场化经营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电视包装论文:浅论中小电视台对频道、节目的包装策略 【摘 要】如今,电视媒介竞争可谓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百多套节目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但是静下心来细心观察,最吸引人眼球,能让观众锁定的往往是那些包装精美、充满视觉冲击力的频道和节目。事实证明,包装绽放出的美丽火花,不仅让观众享受到了视觉带来的愉悦和快感,而且树立了频道、节目崭新的形象和美誉度,提高了频道、节目的广告市场占有率。笔者希望通过探讨中小电视台对频道、节目的包装策略,找到一条中小电视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小电视台 频道 节目 包装策略 包装绽放出美丽火花,包装精美的频道和节目不仅让观众享受到了视觉带来的愉悦和快感,而且树立了频道、节目崭新的形象和美誉度,提高了频道、节目的广告市场占有率。在这方面,cctv-3、cctv-10、上海电视台、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大台为地方中小电视台作出了成功的示范。与这些大台相比,地方中小电视台虽然也有了一定的包装意识,但却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地方中小电视台如何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台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如何通过富有特色创新的包装杀开一条血路,有滋有味地活着?这是我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增强包装的有效性。 一、彰显频道和节目的个性 一个成熟和有影响力的频道或节目,它的标识系统、节目编排形式、主持人形象设计以及片花、音乐、演播室背景等等都有其独特的张力和内涵。这种个性化的差异显现出频道和节目与众不同的形象,使观众对其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识给我们带来三点思考: 首先,中小电视台的频道、节目包装应该突出个性、避免趋同,以免在五光十色的频道海洋中淹没自己。比如,cctv-3综艺频道的宣传片就非常有特色,片中交替使用大场面的舞蹈镜头和舞蹈演员的特写镜头,通过特技将舞蹈演员手中的红色绸带演化成“3”字落幅,与综艺频道的特色非常吻合。再如cctv-4的一则名为“cctv-4时刻伴随我”的频道宣传片中,一个小孩坐着写有“cctv-4”的汽车、火车、飞机,骑着骆驼,背着“cctv-4”的背包,从亚洲到非洲,到美洲,到欧洲……十分贴切地表现出国际频道的特色。 其次,中小电视台的包装应突出地域性特点。各个电视台的台标可以说是地域性特点最为突出的,台标是频道最基本的形象定位,一般展现在角标和节目结尾落幅上。它的播出频率最高,影响最大,最具冲击力、影响力,能起到推广和强化频道的作用。台标一方面能增强节目或栏目的段落感和节奏感,同时也能使不相关的节目或栏目融在统一的标识下贯通一气,增强频道的整体性。比如上海电视台用蓝色的白玉兰形状作为台标,是因为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而蓝色凸现了上海海派文化的特征,以及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黑龙江电视台的台标干脆就是红色“龙”字,广东电视台也以“广”字作为台标的主体图案,明确了电视台的所在地,让人过目难忘。 二、优化节目编排,使节目和频道整体化 近年来的频道整体包装中,节目编排已经被纳入了电视包装的范围,树立“大包装”的概念已经成了电视包装发展的趋势。据专家的观点,高收视率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电视节目的感染力、可看性。二就是电视节目的编排艺术。利用电视包装,可以吸引观众、争取观众、留住观众。 电视包装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针对目标观众编排节目,以求得观众的“顺流”(即观众在某一时段内持续收看某一节目),争取最大的“入流”(即观众从其他频道转往本频道),避免观众的“溢流”(即观众从本频道转向其他频道)。最近非常流行的“无缝编排”就是让两档节目之间的“破口”缩小,甚至等于零,使前一档节目无缝隙地过渡到下一档节目,以防止观众转台的一种编排策略。还可以在前一档节目结束后,先播放后一档节目中一些快节奏的、吊人胃口的片段,吸引并留住观众。比如,湖南卫视在晚间连续剧的时段内,往往要插播一些广告,但是他们做得很巧妙,在插播广告时,右下角角标醒目地提醒观众现在正在播放的是什么电视剧,将本来想离开的观众拉回屏幕前。同时在插播广告时,将节目预告结合起来,把明天或今后几天的精彩节目做一简单介绍,这样既减轻了观众的收视疲劳,又吊起了观众收看其他节目的欲望。此外,一些频道还在广告时间段里制作“倒计时”,让观众知道在数秒的广告之后,精彩节目仍将继续,稳住了可能流失的观众。 三、确立节目、频道的品牌地位,推动营销 包装对节目的生存、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今的观众可选择的节目成千上万,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视觉冲击、形象刺激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观众是否选择收看节目,基本上是在看到节目的几秒内做出决定的。在这个极短的时间内,是否精巧的包装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观众的选择。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直接影响着广告商对于电视市场的选择,目前的电视节目的包装水平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栏目包装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可供我们参考学习。 央视的《东方时空》是一个在国内最早实行整体策划和整体包装的栏目,它准确的定位,全新的包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栏目有专门的形象宣传片,长达1分钟,片头中有专门的栏目标志,有标版片头,小板块有小片头和广告导语,字幕有统一的规范,主持人有特定的主持环境和统一的主持风格,这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 对于中小电视台而言,虽然没有大台那样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阔的收视覆盖范围,但是中小电视台却有接近性强的独特优势。中小电视台可以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接近性来包装节目、频道。比如中小电视台普遍都有的新闻节目,在包装上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当地特色、反映当地百姓生活,讲述当地百姓的故事,才是吸引观众的法宝。将这些内容重点包装、强势传播,才能使观众对节目、频道产生亲切感、认同感。 四、创建一支业务精湛的形象设计队伍 国内电视包装行业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不少专业电视包装制作公司。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电视包装作品。对于地方中小电视台而言,要进行到位的包装,办法有两个:一是与外部的专业电视包装公司联手,包装节目和频道;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在电视台内部扩大并优化包装队伍,充实包装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培养,使之能适应全台节目包装制作的需要。 无论是哪种方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实现真正的内在化包装,必须要加大个人手工劳动在整个包装中所占的比重。培养一支熟悉本频道特色的包装人员队伍,才能将电视包装融入每日的工作当中,让包装常变常新、贴合频道多变的内容。举例来说,湖南卫视总编室下属的形象工作室是这个领域里的佼佼者。自2004年6月整合形成的工作室,现在共有26个人,专门为湖南卫视服务,湖南卫视的这个工作室是完全体制内的建构。 因此,从长远考虑,加强中小电视台内部包装人员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只有属于电视台内部的包装人员,才最熟悉频道的风格和节目的特色,而且也只有他们可以跟随频道和节目的需求,不断对包装进行更新。对于电视台内部包装人员,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向大台的工作人员学习、取经,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电视包装论文: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形象包装和品牌推广策略 摘要 民族文化类栏目在包装推广,形象宣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将传统的文化命题和与时俱进的营销策略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化目标。 关键词 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 形象包装 品牌推广 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是西部省级卫视的特色栏目,是西部省级卫视利用区域性文化资源优势,在竞争中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首选栏目类型。一些颇具影响的民族文化类特色栏目逐渐形成品牌,在提升频道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广西卫视的《唱山歌》、《寻找金花》,内蒙古卫视的《蔚蓝的故乡》,新疆卫视的《丝路新发现》等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族文化类栏目在包装推广、形象宣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加强自身品牌推广,扩大栏目影响力,是民族文化类栏目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西部省级卫视急需改进的地方。只有将传统的文化命题和与时俱进的营销策略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化目标。 一、建立特色鲜明的栏目形象识别系统 西部省级卫视的民族文化类栏目大多已经具有一定的电视包装意识,但仍需进一步强化。应该导人ci设计,建立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栏目形象识别系统,突出栏目理念,提高观众对栏目的选择率与使用效度。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往往以传播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情为特色,个性色彩鲜明。建立栏目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可以将栏目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以视觉化、系统化的形式传达给电视观众,使栏目形象突出易记。栏目的形象识别系统主要包括栏目标识、色调、 音乐 、片头、题花、图文字幕等。 栏目标识是栏目理念、风格特征以及整体形象的抽象与概括,能够对栏目起到推广和强化作用。栏目标识制作的基本要求是醒目、简洁、特点突出、有时代感。内蒙古卫视《蔚蓝的故乡》栏且以“传播人文韵味的草原文化、展示时尚魅力的民族风情”为定位,以 现代 视角和都市人的欣赏习惯对原生态民族文化加以时尚包装,满足受众探奇、求美的心理需求,舒缓紧张工作中的焦虑,拂去都市生活的浮躁与喧哗。栏目名称富有诗意色彩。蔚蓝寓其高远。故乡代表眷恋。名称字体隽永浪漫,人文气息浓厚。栏目的标识设计,巧妙地体现出内蒙古特有的草原文化意境,基本做到了与栏目定位一致。传达栏目理念,形成鲜明的栏目形象。 色调是栏目的表情,使用恰当能够切合栏目主题并展示出丰富的意境,准确传达出民族文化类栏目的整体风格。《蔚蓝的故乡》栏目主体色调使用蓝色,通过片头色调、演播室色调和细节色彩的有机聚合形成视觉上的主体风格,使蓝色成为节目标识系统中的基础色调。蔚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而“长生天”是蒙古民族崇拜的对象,神圣崇高;蔚蓝色意味着高远辽阔,就像蒙古民族博大开放的胸怀;蔚蓝色又是现代、时尚的颜色,代表着理性、睿智。蓝色色调的使用有效地传达和巩固栏目的品牌特色,与栏目名称和栏目定位相一致。 栏目音乐是栏目的声音表情,应与栏目风格协调,达到视觉与听觉的统一。《蔚蓝的故乡》栏目音乐采用时尚化了的女声长调,悠远、明亮的歌声与现代电声乐器合在一处。剔除了原生态长调的忧伤,传达出自由的意境,旋律既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又有现代时尚的气息,能够为观众所喜爱和接受。 精美的电视栏目片头是传达栏目宗旨的导视窗口,在美化电视屏幕的同时,能够使电视屏幕变得活跃。使画面主题得到深化。《蔚蓝的故乡》栏目统一制作了大片头,画面是意象化了的草原,流动的乐谱和飘扬的野菊花突现了草原的神奇与优美,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比具象的画面更具 艺术 魅力。栏花采用抽象化的云饰图案,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统一了字幕播出规格,栏目个性更加突出。 电视栏目的形象包装应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包装之外的一种思考,一种启迪。《蔚蓝的故乡》在栏目名称、标识、色调、片花、栏花等方面的包装是值得肯定的,栏目内在的人文理念和精神基本得到了体现。 二、合理规划栏目的编排和播出 编排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的实质是寻找频道、栏目和目标受众群的结合点。在栏目的编排规划中,节目预告、节目导视、栏目形象宣传片的 科学 、合理编排是一种隐形的栏目包装,对栏目具有预告、提示、宣传、推广的作用,可以强化观众的识别和记忆,扩大栏目的品牌效应。民族文化类栏目在节目编排方面应该加强自我宣传,强化节目预告、节目导视以及栏目形象宣传片的作用,最大可能地实现与目标受众群的有效沟通,促进民族文化栏目的品牌推广。 “节目预告”和“节目导视”提示栏目内容和播出时间,是频道整体节目编排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省级卫视在强化传统节目预告的基础上,应该利用先进的电视编辑手段制作出别具一格的“栏目预告”,以科学合理、承上启下的编排和高频次的播出,增强受众的收视心理期待。制作精良的节目导视多由冲击力强的画面、打动人心的音效、精致的制作手法剪辑而成,有的强化节目中的精彩片断,有的通过悬念设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由于播出频率高,既能够起到引导观众收视的作用,还具有强化栏目形象的宣传功能。它是抢占节目市场,提高收视率的强有力的手段,也是树立品牌栏目的有效途径。《蔚蓝的故乡》栏目在上午、下午、晚上以及播出结束前都有不同版本的节目预告信息。并通过见缝插针多次播出的方式来加强预告,起到了引发收视欲望的效果。 栏目形象宣传片是栏目形象的展示窗口,是自我宣传的广告。栏目形象宣传片不对具体某一期节目内容进行宣传,而是着力于推介栏目的整体定位和风格特性,重点凸显本栏目与其他栏目的差异性。栏目形象宣传片需要遵照受众收视 规律 进行编排播出,保证播出频率及时间,实现合理布局。《蔚蓝的故乡》栏目制作了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栏目形象宣传片和间隔片花,贯穿在频道的整体播出之中,让观众看到特色鲜明的栏目形象。 民族文化类栏目的播出时间应考虑目标受众群的生活规律和收视习惯,最大可能地按照目标受众群的收视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播出安排。同时还要了解竞争对手的节目编排方案,做到知己知彼,安排有序,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合理摆布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品牌栏目与影视剧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张弛有度。 在不同时段循环播出和适当重播以前的节目内容。能够最大可能地覆盖目标受众,是民族文化类栏目加强栏目推广的有效做法。一些制作精良、反响良好的节目,不要播出之后就束之高阁,适当重播仍会有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避免节目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强化栏目形象、扩大栏目影响的作用。民族文化类节目的选题往往不受时效影响,好的片子历久弥新。可以对以前的节目进行同类项合并、板块式安排,冠以某某栏目“集锦”等名称,对栏目形象的强化作用非常显著。民族文化类栏目往往是西部省级卫视的品牌栏目。加大播出频次,适当重播以前的内容,以及对节目加以重新整合编辑,既强化了频道的定位和特色,同时有利于栏目本身的品牌推广。《蔚蓝的故乡》栏目晚上21:00首播,次日早晨7:00和下午17:00重播,不同时段循环播出增加了受众接触栏目的机会。 三、进行跨媒体联动的立体化传播 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品牌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鲜明的栏目形象识别设计基础上,在 科学 的编排播出的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传播资源进行跨媒体联动的立体化传播,最大可能地扩大栏目的影响力,为创建优秀品牌做好准备。 民族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品牌推广应该首先着眼于台内频道资源的充分调动。栏目形象宣传片、节且预告、节目导视不仅应在卫视频道播出,也可以在台内其它频道播放,整合传播资源,扩大栏目影响。内蒙古电视台调动台内传播资源,除卫视频道外,还在各地面频道对《蔚蓝的故乡》栏目进行及时宣传,在固定时段,有计划地进行插片式自宣导视,分段预告常换常新,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自宣导视格局。 此外。可以利用报刊、 网络 等其它媒体,对栏目形象进行立体式的推广传播,丰富栏目传播方式,实现整合营销传播。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方式可以优势互补,对电视媒体生产的信息产品进行重复利用和开发。报刊方面,可以将民族文化节目的内容进行改编后在广播电视报上刊登,或者提炼出嘉宾的精彩观点及拍摄花絮等,以专门的栏目加以发表,用平面媒体辅助打造品牌栏目。还可以将节目内容放在各类相关网站上,供网友在线收看或点播。报刊传播和网络传播可以开辟栏目和观众之间另一条沟通渠道,扩大栏目的影响,也使有收视兴趣但收视时间不允许的群体,有接触栏目的机会。当然,网站上还可以增加栏目理念、主持人感言、节日制作过程中的故事、栏目的幕后人员介绍等内容,使收看了电视栏目的受众仍然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增加对栏目的了解。另外,强化网络互动环节,让受众进行栏目评点、留言,提供选题线索,使网站有平等热烈的讨论气氛。还可以把主持人的个人博客链接其中,与受众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沟通。《蔚蓝的故乡》栏目在内蒙古电视台网站有专门的栏目,介绍了栏目理念、主持人感言,以及编导们的情况。使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对栏目有所了解。 第三,以栏目为依托。精心策划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强化栏目定位的同时,扩大栏目影响。事件营销、活动营销作为媒体竞争的一种新现象、新形态,正逐渐被媒体经营者所认同,成为媒体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媒体社会影响力,增强媒体竞争力的有效武器。西部省级卫视频道可以组织一些以民族文化类栏目名称命名的大型活动,使其在短期内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借此搭建新的传播平台,树立栏目的品牌形象。广西卫视《寻找金花》“一个栏目两套思路”的举措值得借鉴:一套思路是常态节目的制作播出规划,另一套思路是通过活动、晚会和推广策划来提升品牌。常态节目培养观众,晚会或大型活动拉升人气,完成品牌栏目的指认,两者互相促进,保证节目资源的再生运用。内蒙古电视台在策划大型民族文化类活动方面也有很多好的做法,针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组织过“晋蒙陕冀二人台电视大赛”、“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第10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骏马奖’颁奖活动”、“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博克大赛”、“八省区蒙古族歌曲电视大奖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颁奖晚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采用事件营销,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今年五、六月份期间,内蒙古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策划的“世界lo名志愿者穿越内蒙古”大型电视活动经过志愿者电视选拔大赛和历时一个月的穿越、探险活动,聚集了大量的注意力资源,活动本身引起了广泛报道,拍摄的节目在《蔚蓝的故乡》播出,反应非常热烈。这些大型活动与卫视频道的定位相统一,与品牌栏目对接,成为频道整合营销的组成部分,以合力服务于频道的品牌化建设。 电视包装论文: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摘要:在媒介进入融合时代、电视节目品牌化经营的今天,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品种的电视专题片,在受众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这是当前电视媒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结合多年来从事专题工作积累的经验,我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策划;包装 关于电视专题片的界定,目前电视界和学术界众说不一。但可以肯定,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它兼容某些新闻的特性,但与新闻有着本体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因此它既不会取代其它电视艺术,也不会被其它电视艺术所取代,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回顾我国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她身上的时代烙印。而今的电视专题片已开始拒绝枯燥无味的叙事和亟其冗长的镜头,追求“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这就需要对电视专题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策划和包装。 专题策划首先要精心选材。专题片可涉足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会议专题,历史题材,民生报道等等。而选题的关键是在于它的内涵价值,我曾经拍摄过的《小布鞋大市场》、《小葫芦做出大产业》、《松鸣岩花儿的殿堂》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关注,是因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口味,讲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们能动地介入到片子中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心灵的互动。 在专题片题材的选取上我们要注意选取典型,就是所选取的人或事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具有普遍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雷锋、孔繁森等先进人物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改革中的先进典型,不仅因为他们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更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采。这样的典型让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将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就会收到很好的社会收益。因此,我们地方电视台在创作专题片时就应注意选取这样的典型。 其次,策划还要从制片观念上进行调整。真实性是专题片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再现的品格,这是一种平民化的意识表现,它平视、客观的特点赋予了电视专题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制片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色彩的说教,而要从受众心理的角度给专题片定位彰显其平民意识。而实际上,在地方台,我们经常遇到的困扰是常会不知不觉地带着某种主题思想去“强制执行“,其结果往往表现的不是被拍摄对象,而是自己,即不经意间把被拍摄对象当成自己的思想载体,这就与我们的创作初衷大相径庭了。应当明确一点,我们搞专题片的初衷不是把一个现成的或编导主观的结论强加给观众,而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能动介入,尽管每个人领略和思考的东西不同,但结论是观众在平等、能动、投入的状态中获得。绝没有强求的痕迹。因此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从观念上找准定位,一定避免一些人为的摆布和虚假的东西,力保专题片的真实性。因为,真实的专题片才有魅力,真实的专题片才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在制作过程中,要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在“以视为主,以听为辅”的原则指导下,协调和处理好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方面的关系,使电视专题片诸要素及构成诸要素的子要素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为突出主题服务。 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归根到底要从创作的方式上寻求突破。马克思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策划与包装的专题片是暗然无色的,没有加工的素材是平淡无奇的。电视片排斥人为的虚构却不否认创作者的艺术表现,这就需要采编人员深入挖掘电视表现的潜力,整合人才和声画资源,全方位进行包装。 电视策划首先是一种智力投入,策划的前提是厚积。“电视策划不仅仅是一两个点子,而是许多个点的集合。它就象是一条贯穿节目始终的智慧线,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电视策划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支撑,没有相关的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不了解电视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是难以胜任的。这就要求专题片的制作人员应当是一个多面手,他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擅长计算机操作。这样才能在节目的定位、创意、制作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同时,还要要注意解说词的写作,电视解说词应叙事干净利落,语言晓畅明白,词句短小简洁,语言力求口语化、形象化。解说词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而是画面及同期声的概括、评价、补充、延伸和深化,以传达画面及同其声没有传达或无法传达的信息。电视解说词像一根链条,把电视画面与同期声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写作电视解说词时应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解释现象、阐明道理。在论述时应透彻、深刻、富有思辩色彩和哲理。 三、要注意表现细节电视专题片所记录的人和事,只有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才能达到表现情、蕴含理的效果,如果一部电视专题片没有激情,通篇是干巴巴的说教,就不会吸引观众的视线,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要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就需要注意表现细节。因为细节是表现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典型的细节能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制作包装电视专题片中要注意:采访现场是掘取大量素材的地方,声画同步使电视专题具备了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魅力,所以应尽量采录原生态的现场资源来突出真实感。比如一个火灾现场,嘈杂的人声,霹叭的爆响,撕心裂肺的呼救,比任何手段都能扣紧观众心弦。其次,音乐是高度形象化的情感符号,音乐语言的运用,是直接表达艺术思想的有效手段。一个鲜明的主题在文字淋漓尽致的表述后,加以音乐的轰托,更会锦上添花。再有,历史资料和空镜头的运用也是专题节目真实再现的一种包装手法。比如在采访历史人物的后期制作上,可以通过画中画等技巧把人物放到历史影片中,缩短了时间差,使观众仿佛回到了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在表现贫困学生理想追求时,只安排他学习的镜头会很平淡,可如果用飞翔的大雁,来寻求一种写意的境界,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深化和升华了主题,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 总之,电视片的策划与包装,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经过精心策划包装的专题片,就象一座完美的雕塑,立体的呈现在受众面前。但是也应注意,电视策划与包装排斥人为的虚构但不否认创作者的艺术表现。这种艺术表现强调真实自然,它追求异彩纷呈,但不提倡光怪陆离;要求容量和深刻,但拒绝繁冗和堆积。它不同于电影、电视剧、文学的表现手法,而象一面镜子反映着真实的人文和环境。 电视包装论文:探讨电视节目包装对电视栏目品牌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电视节目包装 电视品牌 品牌构建 论文摘要:随着电视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电视包装已成为提升电视媒介价值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运用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品牌学和传播学原理,对国内某些电视栏目的成功包装运营方式进行了分析。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经典论断:“一个公司不仅要创造优质的商品,它还应当把产品的优点告诉给顾客,认真地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产品的形象,好的包装和广告能够引起消费者对企业或其品牌的立即确认。”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形成巨大的电视媒介市场。在这个媒介市场中,各媒介发挥自身优势,已从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向企业化、综合化生产发展,形成了大型的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媒介已和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区别不是很大了。 由此,我们大可以“电视媒介”来替代科特勒所说的“企业”,将上述论断改为:一个电视媒介不仅要创造优质的电视产品,它还应把媒介产品的优点告诉受众,认真地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电视产品的形象,好的电视包装和媒介宣传能够引起受众对电视媒介及其品牌的立即确认。 因此,无论是对于电视媒介还是传统的生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其品牌的力量决不可忽视。这一点从可口可乐、nike、麦当劳、ibm等国际大型企业的成长和成功中足以看出品牌的力量。目前,国内媒体已经有意地将品牌的概念融入其媒介经营管理中,在国内也出现了像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拥有强大品牌号召力的媒体。但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电视媒介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构建能力还有待提升。那么,如何构建电视媒介品牌?我们的回答很简单——包装。 cis系统导入 电视媒介品牌的建立是一个复杂且具有系统性的过程,这其中涉及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然而这并不是本研究的重点。在此,必须要指出的是:电视媒介品牌的树立并不仅仅是设计一个台标、喊一句口号就能解决的,更需要将电视媒介品牌建立在为营销媒介产品服务的目的上。而媒介产品能否顺利地被受众所接受则对电视媒介品牌的成功树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从cis的角度来综合性地看待电视节目的包装。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以民族理念和企业精神为内蕴,包含了理念识别(mi)、活动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tis(television identity system),其实质是对cis理论的借鉴和扩展。 理念识别。理念识别是指电视媒介在包装制作过程中要有一个能贯彻始终的宗旨,是频道/栏目的自我定位,主要包括频道/栏目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价值观等的设计。湖南卫视官方网页有这么一句话:“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这也是国内所有电视媒体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的第一家。”简单地说,理念识别要求电视媒介要对自身以及生存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确立一个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大政方针”,并以此作为制定今后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电视媒介的办台理念要始终贯穿所有节目、活动之中,并在保持各个节目有不同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彼此基调相一致。 活动识别。电视媒介的活动识别对于频道来说就是频道播出格式,对于节目来说就是节目流程。2003年5月1日,中国第一个专业的24小时连续播出的电视新闻频道开播。它在为中国观众打开24小时持续开放的新闻窗口的同时,也用固定化的播出时间和模式化的栏目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栏目形态的出现是十分重要的。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某种媒介或信息被受众选择的或然率=预期能获得的报偿/付出的代价 该公式表明,某种媒介或信息是否会被受众选择,由预期能获得的报偿和付出的代价这两方面决定。预期能获得的报偿指媒介或信息的价值对选择者而言是高还是低,而代价则包括时间、开销、方便程度等方面。营销学家亚历山大·比尔曾说过:“在实际操作层面,消费者喜欢品牌,品牌将‘意味’着打包,这些‘意味’形成了一套快捷方式,使选择变得简单。”也就是说,电视媒介品牌的构建能减少受众收看电视的代价。而从上述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便利性(或称方便程度)对电视媒介的收视率有重要影响。“人们总是希望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报偿”,因此,电视媒介要竭力使目标受众最便捷地收看到最满意的栏目,其中节目的编播格式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一个20分钟的节目,可以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三个或四个部分,把每一部分的精彩内容在片花中体现出来,既起到提示的作用,又为下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对于如何做好电视节目的编排工作,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整点播出。避免出现像19:21、23:42等播出时间,尽可能以整点为分割点,抑或是方便受众识记的时间点,比如19:19。第二,时段固定。一旦确立了节目或是栏目的播出时间,就不要轻易更改。如真有必要更改,则务必通过宣传片或是其他方式使受众了解到更改信息,防止受众流失。第三,编排多样。在确定频道播出格式时,要从传统的“频道=节目+广告”转换为“频道=节目(片头、片尾、片花、预告)+广告+宣传片”的新模式,甚至设计出更多的能够吸引受众的编排方式。 视觉识别。电视媒介的视觉识别不同于平面媒体的vi设计,它除了包括频道识别、色彩以及文字之外,还包括诸如听觉识别系统、美术风格、视觉资产、运动方式和代言人等。也就是说,电视媒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视听优势,传播其品牌形象。 第一,美术风格。事实表明,简单的色彩体系能降低受众的识别难度,如浙江卫视的中国“蓝”、黑龙江卫视红色的龙。 在电视节目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用应从节目内容的角度出发,依据大众的视觉心理习惯,使节目主题色彩带给观众的联想和视觉心理感受与节目内容相吻合。此外,频道的色彩体系不仅体现在台标上,它在整个频道的形象中都应该协调一致,包括片头、片尾、形象宣传片等。 湖南卫视选择鲜亮的橙黄色作为自己的色彩。这种色彩能给人以明快、欢乐、充满活力的感觉,符合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品牌定位。不仅如此,湖南卫视还将“橙黄色”进行到底,不论是节目宣传的片花还是频道自身的宣传片,甚至连湖南卫视的官方网站的色彩也是橙黄色,营造出一种明堂堂的氛围,彰显了蓬勃的生命力。 总体来说,频道的色彩识别体系原则上要求简约,尤其表现在标识中的色彩,但并不排斥复杂色彩体系的使用,具体视各电视媒体需求而定。 第二,听觉识别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群将电视视为一种背景声音,电视是一种伴随行为,这主要是利用了电视媒体中的声音元素。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电视包装中的听觉识别系统。 频道的听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主题音乐、人声和效果声。主题音乐应当符合该频道的风格,如以娱乐为主的频道,其音乐节奏应较快且凸显快乐元素,而新闻频道的音乐节奏应保持简洁明了。一个持续很久的主题音乐能使受众对该频道或节目产生归属感。长久以来,每晚7点整响起的新闻联播片头曲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闻节目,而是一种“满足”感。 第三,视觉资产。所谓电视频道的视觉资产(visual property),指的是一种被某电视频道率先使用,并垄断性独占的视觉资源。它可以是一种几何图形、一种颜色,抑或是一个卡通造型;它是电视媒介品牌视觉识别的催化剂、视觉激活器。需要强调的是,视觉资产必须要具有独创性,要不断被重复来加深观众印象,要进行多媒体暴露 如果从视觉资产这一概念出发,那么就必须要对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在电视媒体中,电视频道版权页是保护视觉资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电视频道版权页起着保护频道和节目版权的作用。 媒介定位 usp理论及其应用。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论是由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于1961年首次在《广告实效》一书中提出的。usp又被称作独特销售主张,该理论主张从消费者的角度在产品中寻找一个独一无二的利益诉求点。在电视媒介整体包装中的独特“卖点”指的是电视栏目、频道、节目对应于竞争对手独有的某种特性。这对于一个“综合性”电视台来说绝非易事,不过一旦找到独特“卖点”,媒介就能将其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最大限度地争取受众。 2004年,湖南卫视打出“快乐牌”,喊出“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娱乐品牌”口号,这在当时中国大陆地区是没有的,这显然是个清晰的电视品牌定位。此外,安徽卫视经过调研分析,了解到电视剧在中国电视收视群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对此,安徽卫视调整品牌策略,通过整合全频道资源,不同时段不同目标观众,设置了8档电视剧场,并迅速展开了围绕以电视剧为主体节目的频道品牌构建,从而把安徽卫视打造成了中国首家专业电视剧频道,拥有了自己鲜明的频道定位和市场诉求。 定位理论策略。定位(positioning)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尔·列斯(alries)与杰克·特罗(jack trout)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的。按照艾尔·列斯与杰克·特罗的观点:定位,是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你自己。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做什么事情,定位是你对产品在未来的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目中。在具体定位策略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第一,领导者定位。即将企业或品牌定位于同类中的领导者地位,如“第一”定位。在电视媒介定位中,湖南卫视的“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娱乐品牌”和安徽卫视“中国首家专业电视剧频道”的定位都属此类。 第二,消费者利益定位。强调企业或品牌能给予消费者的利益点定位,一般以独特的利益说辞作为定位进行沟通。众所周知,凤凰卫视地处香港,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了凤凰卫视更多的可为空间。由此它的定位便是立足香港,为全球华人提供最优质的资讯服务。从消费者对资讯解读渴求的角度,做了一个“你无我有、你少我多、你慢我快、你板我活”的媒介内容定位。 第三,消费阶层定位。指消费者定位,属于细分市场定位。在个性化消费时代,这种定位战略显示了越来越高的价值。这种细分市场定位策略应用到媒介中就是分众传媒,具体体现在电视媒体的频道专业化上面。 整合营销全方位构建媒介品牌 1990年丹·e·舒尔茨在《“新广告”运动》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在混乱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再没有比此时更需要整合营销传播了……对消费者、经销商或零售商做整合性单一讯息传递是很重要的。唯有经过通盘性的统合后才可能让讯息一致地传达给目标对象。”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指以特定的目标群体为传播对象,综合协调、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方式,以最佳的传播方式组合来传递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促进广告主与消费者联系和沟通的系统传播活动。 我们将整合营销的理论引入到媒介品牌的构建当中,其主要目的是强调一个媒介品牌的建立不仅仅在于其自身的内容,还要注重媒介内容产品之外的东西。即一个电视媒介无论是节目内容、形式,还是单独策划的大型活动,它们在“理念”上总要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说“要用一种声音说话”。 结论 本文从宏观视角对电视品牌构建的影响因素之一的包装进行了研究,在其中运用了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品牌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通过本研究,加强了电视媒介对节目包装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具体的包装制作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制作技巧,达到提高电视节目产品质量、提升媒介品牌竞争力与影响力的目的。 电视包装论文:浅谈新媒体浪潮下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像是媒介的一场革命,使传统电视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时不我待。电视包装,作为电视媒体品牌形象塑造与发展构架下的重要行业,它将是实现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将介绍电视包装的概念,分析电视包装的发展过程,探讨新媒体对电视的影响,进而从在播包装、离播包装方面提出电视包装在面临新媒体挑战下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视包装;新媒体;电视媒体 一、电视包装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电视包装目前是电视台、各电视制作公司经常用到的概念。什么是电视包装?电视包装的全称可以为电视媒体品牌形象包装。根据形象设计论的理解,按照国际广播设计者联合会和国际电视宣传与营销联合会的定义,电视包装是指关于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的全面包装设计,包括“在播包装”和“离播包装”两个方面。在播包装是指除了节目内容和插播广告之外的电视播出内容的包装设计与应用,其要素涉及频道标识(id)、频道颜色、频道声音、广告标语、形象宣传片、片头、导视系统、演播室等诸多方面。离播包装是指在非电视媒体以及社会公共环境中的形象设计与应用,涉及报纸、杂志、户外、广播、网络、推广活动等。电视包装有其自身的特性,主要为统一性、发展性、独特性。 电视包装行业在中国发生与发展约17年,其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995年到2000年,是电视包装的1.0时代,这是电视包装的起步阶段,大家都还没有包装,各电视台的竞争很小。在内容上只是一种简单的节目包装,没有频道整包的定位,也没有品牌形象的概念,主要是以独立的视觉设计为主;在制作上处于简单的模仿状态,那时电视台的要求也不高,往往只要片子做的大气好看就行。但当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做起电视包装的时候,各种要求和压力就相继而来,电视包装的1.0时代也就很快过去了。 2001年-2006年,是电视包装的1.5时代,此时第一波蓝海已经过去,而逐渐转变成红海。那时,整体包装设计概念被引入,品牌的定位开始在电视包装中应用。电视包装的内容更全面,从策划到制作到维护,包括在播包装和离播包装设计;制作上开始走原创路线,并融合了二维、三维、实拍等多种技术。 2007年以来到现今,是电视包装的后1.5时代,现在我国大部分电视包装正处在后1.5时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存在很多精彩纷呈的电视频道,尤其是在播包装这一块,设计已经很到位,使得接下去可以定位的空间越来越狭窄。现在的电视包装已不能只是在做片子而是在做结构,如果把一个个节目栏目看作产品,那整个频道就可视作品牌,电视包装要通盘考虑在播包装和离播包装,需要具备电视整体包装策划制作、品牌形象宣传管理等综合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在后1.5时代要寻找新的蓝海出口,离播包装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尤其是在新媒体出现后。 二、新媒体的出现和对电视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使我国电视包装即将步入新的时代,也就是2.0时代。 所谓新媒体,通常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体系上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类型很多,但其基本类型可以分为基于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平台的新媒体。 较之于传统电视媒体,新媒体有着它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互动性、整合性、及时性、细众性。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使受众的选择度、交流度、参与度大大加强,并可以自由的选择媒体接收的时间、地点和形式。 新媒体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决定了新媒体的继承发展和强大的生命力,也给作为被迫收视的传统电视媒体带来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电视受众急剧下降。新媒体较之传统电视的鲜明优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分流了传统电视的受众人群。从年龄结构来看,目前电视的主要受众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年轻一代主要的信息和娱乐通道转向新媒体,庞大的年轻群体涌向新媒体,这必然会导致电视受众的流失和收视率的明显下滑。 电视广告遭遇瓶颈。电视广告长期以来一直是电视收入的支柱,目前由于电视收视率的下滑,广告投放也开始由电视向新媒体分流,而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则处于不断上升的成长期。 传统电视媒体将面临新媒体带来的危机,然而“危机”一词分开看,既是危险、又是机会。新媒体虽然一方面给传统电视带来影响并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使电视迎来了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将会是未来传统电视的一大出路,也是趋势所在。 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体现在优势互补和融合共赢上。虽然新媒体有着传统电视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然而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后,虽然已经处于相对饱和期,但是也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特质与优势,使其有着独立的生存空间。电视内容主流化、制作高端化和操作简易化是传统电视之所以不会被新媒体完全取代的重要原因。传统电视和新媒体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两者融合发展,才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成果。 三、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时不我待。而这其中,电视包装,作为电视媒体品牌形象塑造与发展构架下的重要行业,将是实现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包装行业传统的那套内容不能放弃,包括在播包装要素的视觉设计、离播包装在传统媒体的宣传应用,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融合新兴媒体形式,拓展新的业务渠道、寻找新的宣传平台、丰富和完善电视包装整个服务体系。这也是电视包装在新媒体浪潮下的发展趋势。 (一)电视在播包装的发展趋势。 其实早在1.5时代,电视在播包装这一块无论在制作技术还是制作内容上就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发展。面对新媒体2.0时代的挑战,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在播视觉要素的设计趋于简约。21世纪崇尚简单的生活,简单明了的东西也更让人容易接受,于是我们在在播要素的视觉设计上也应该体现出简约化的特点,通过仅可能少的包装符号将频道理念、宗旨表现出来。例如可以在概念内涵上多下功夫而非一味地追求复杂的画面效果,让设计在简约的同时又耐人寻味;也可以巧妙地从基本几何形或基本色的构成中去挖掘灵感、去抽离元素。 其次,融入新媒体风格的设计理念。例如,节目导航可以设计成游览器的样式,通过输入搜索框带出画面,字幕出现的方式可以犹如鼠标点击一样,也可以配上网络中常用的点击、消息等背景声音,这种仿佛正在点击上网浏览的在播包装设计,融入了目前新媒体互动风格样式,从外观形式上拉近了电视与新媒体的距离。 视觉设计上的简约化和新媒体化可以说是在播包装在新媒体时代合适的发展选择方向,值得从中进一步探索新意。 (二)电视离播包装的应对策略。 在电视包装的发展历程中,相比成熟的在播包装,离播包装还是相对不够完善的。电视离播包装这一块将是新媒体时代的重点发展空间,以往较多地是在报纸、杂志、户外、广播等传统媒体上的宣传应用,但是新媒体出现后,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如何拓宽新媒体业务,以提升电视频道的品牌形象,将是电视包装行业未来发展的蓝海出口,这里有很多内容可以发展探索: 1.互联网新媒体拓展。 电视和互联网合作,其空间很大。包括频道网站、主持人博客、观众博客、网络电视等。 频道网站。包括节目介绍和预告、主持人资料、频道资讯、论坛社区等。供观众在电视屏幕之余了解频道信息、查阅节目菜单等。频道网站是电视频道在互联网新媒体中的形象展示窗口,使电视频道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形式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主持人博客。以前观众往往只是看到主持人荧屏前的一个形象,很难去了解一个主持人并且和主持人沟通,但是通过博客,观众可以跟主持人产生对话和联系,进而激发观众对节目的关注。 观众播客。现在很多突发新闻事件,都是由市民首先在第一时间将第一现场的照片或视频在网络上的。于是,电视频道可以建立观众播客平台,播放一些由观众自己拍的东西,还可以把作者请到演播室同大家分享交流,想必这种互动形式会对频道的宣传很有利。 2.手机新媒体拓展。 如今手机的普及率已近很高,可以说近乎人手一台,借助手机平台开辟新的渠道,也会给传统电视带去良机。 短信互动平台。近年来很多电视节目已经在使用短信互动平台,例如在一些选秀节目中,观众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投票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也可以通过手机参与短信抽奖、短信留言等。 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手机电视既具有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又具有手机的便携性,虽然手机电视前景是美好的,但是目前在国内无论是技术、内容、政策等诸多方面都还有待提高。手机电视业务也将会逐步纳入电视离播包装未来的服务清单中。 3.其它新媒体拓展。 无论是基于数字信号的数字电视,还是依靠无线信号的移动电视,也都是电视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可取的重要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开辟了新的电视播出渠道,以其技术优势使观众可以实现点播、回看、定制收看节目。 电视离播包装在新媒体业务的拓展应用,将会极大地帮助电视媒体提升品牌形象,将成为电视包装在新媒体时代的重点发展趋势。 四、结语与展望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我国电视包装正在或将要面临新的挑战,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迈出了步伐,但是有着更广阔的蓝海出口等着我们去探索。相信在未来,随着电视包装走向更加完善的机制体系,会让电视荧屏精彩纷呈,同样也在屏幕下锦上添花。 电视包装论文:电视节目包装设计应用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包装一词已从对产品的包装渐渐延伸到了很多行业和领域,包装于产品,是通过对其的外在包装来达到产品内涵,本质的传达,美的包装也是产品自身宣传的一方面。而电视包装,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对其外在形式的包装,什么样的节目内容制作什么样的包装设计,每一档节目都拥有自身的灵魂和内涵,因此,包装设计于电视节目,起到了突出节目特点和个性,确定自身节目形象,使观众对节目的识别度提高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或是企业公司对自身的电视宣传包装工作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数字科技发展的脚步同样也为电视包装来带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发的高。电视节目包装的第一要素是视觉,视觉上的美感决定了人们对于节目的关注度,电视包装的视觉要素主要包括色彩,图像(、活动画面,固定画面,动画),构成元素等要素。本文以新版《江西天气预报》片头包装为例,来分析视觉设计在电视节目包装中的应用。 一、色彩营造节目氛围 1、塑造节目形象 正确的选择节目色彩,特别是优势色彩,是对节目定位,形象确立的第一步。并不是说颜色的面积要占到多大,而是它能很快的突出节目特色。例如湖南电视台,近几年的包装设计做的非常到位,比如我们现在说到黄色,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湖南台,他们把黄色已经做到了企业的深处,做到别家电视台自觉的不敢用黄色来做颜色定位,黄色和芒果已经成了湖南电视台的标志和形象。它已经是湖南台的特色之一。此次我们江西天气预报片头的颜色定位是以四季为主要线索,以绿,黄,橙,蓝四个颜色代表春夏秋冬。颜色随着时间的转变而变化。根据实时的季节最后的落点颜色也同样是当时的季节。明确了节目定位,传达了我们节目全年365天都陪伴着观众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都不会缺席的节目形象。 2、反应节目情绪 色彩是有灵魂的,红是炽烈,绿是新生,白是纯洁等等。因此,电视节目包装的色彩选择也是节目情绪的表达。湖南卫视一直是打着青春的口号,走年轻人,学生党的路线,黄色是活力的象征。东方卫视一直走着事实,新闻类的方向,因此红色作为他们的节目主打色,体现了热血,民族情怀。这都是色彩体现节目,频道情绪的表现。我们此次节目的片头颜色定位也是如此,从春天绿色代表新生到夏天黄色代表活力,再到秋天橙色代表温柔,最后是冬天蓝色代表静谧。此次新版节目的以这样的色彩设计为线路,体现的是我们节目的新定位,在服务观众的同时,注入新鲜的活力,我们希望这不是一档只有老年朋友观看的节目,而是一档开放性,各个年龄层都愿意看下去的节目,因此,色彩的转变是第一步,摒弃了老版节目只以蓝色为基调的形式,这次用四季四种色调配合,吸引观众的眼球,反应节目的情绪。 二、镜头运动丰富节目情节 1、三维动画活跃节奏 数字时展迅猛的今天,传统的相较简单的二维动画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三维动画当道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仅是在电视栏目包装,电视广告,影视节目中,甚至是网页设计,虚拟交互设计等等新兴设计行业。三维动画的魅力在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和三维软件达到脑海中设计的画面,再利用镜头的组接和镜头画面内图形的调度,完成一个整体性的包装。《江西天气预报》的片头是以四季为时间线,镜头的运动是以代表四季特色的绿叶,柳树叶子,枫叶及雪花四者之间的变换为衔接,在许多方块组成的代表大地的虚拟承载物上进行季节的变迁,随着镜头的运动变化,最后定格出现天气预报四个字。在各个构成元素的材质方面,我们制作的是当下流行着,明亮,时尚的玻璃材质,镜头的运动也是节奏轻快,鲜明。整体效果是充满活力和积极性的。如果拿老版本的片头相比较,可以说老版的片头是一个儒雅的中年男人,而新版的片头却是一个20出头的,充满正能量的青年人。 2、构成元素引导观众 画面的构成元素在整个节目包装中一般都是统一的,针对不同节目提炼出带有自身特色的构成元素,其统一性体现在内容上,以及形式上。在江西天气预报节目的片头上,作为代表大地的方块在设计的角度上有序的搭建,方块上不规则的有天气符号,温度,数值等天气元素在上面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的升高或者降低,还有等高线,冷锋暖风示意图,观众第一眼看就能知道这是一档关于什么类型的节目。在节目传达上期待了很直观的作用。节目中构成元素的学问很大,用的好的话可以使整档节目灵活,用的不好的话会使节目索然无味,反而起不到带动观众互动的作用,例如湖南卫视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一场选房子的比赛中,爸爸们需要靠自己射箭比赛的排位来决定能否提前选房,比赛分好几轮,依据最后的综合成绩决定。此时制作组在屏幕上用动画的方式制作了一组排位顺序,不断的根据得分的变化来调整名次的排位,形象而清晰的表现给观众实时的赛况。此时这个小动画的作用非常大,由于机位多,剪辑点多,观众不可能完全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的情况,而且剪辑也会造成一些画面的割舍,因此这个动画在这里充分的让观众一目了然。再配合字幕,旁白的情况下,全方位的了解赛况。这就是好的元素可以使节目更加灵活丰富,观看性更强,更容易吸引观众,方便观看。 三、视觉设计是电视节目包装的重要组成 这是一个视觉与互动的年代,人们开始讲究体验性生活,讲究生活品质,动态影像的视觉感受在电视包装中起着先导的地位,视觉设计在电视栏目包装中起着制约性的作用,当人们得知一件产品,认识一个新品牌,看见一档新节目的时候,不是其内容先展现出来,而是通过视觉效果的外在包装吸引人们的关注,得以传播其产品本质,品牌文化,节目精神。因此,视觉设计于电视包装中,是设计美感,也是传播方式。 作者:刘莉坤 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电视包装论文:电视机结构设计和缓冲包装设计 1脆值的确定及提高产品脆值的方法 经验估算法、试验测定法都可作为脆值的确定方法,其中试验测定法是属于比较精确的方法,但相对其精确度对来说,试验成本也很高,因为这种方法必须具备侧录仪器和试验设备才可以。但是由于脆值试验所具备的破坏特性,对于单价很高,并且更新换代很快的电视机产品来说并不合适。通过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在结构失效问题上,局部裂纹、表面摩擦损伤等外壳问题占据了主要影响因素,还有由结构失效引起的液晶屏和显像管破损、移位等,因此,在设计产品和包装时要仔细分析液晶屏、外壳和包装三者之间的受力关系,在提高产品脆值的同时,寻求到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之间成本的平衡。 2缓冲包装的力学模型及对包装设计的启示 变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耗是泡沫塑料缓冲机理,一般包括 (1)由基体变形产生的能量损耗; (2)基体单元间摩擦产生的能量损耗; (3)开孔泡沫塑料中流体的粘性流动产生的能量损耗; (4)闭孔结构中气体的不可逆压缩产生的能量损耗。因此,在设计缓冲包装时,要想缓冲效果越好,所选取的缓冲材料单位体积吸收能量就要越大。我们可以用C代表缓冲系数,Q代表作用于缓冲材料上的应力,E代表单位体积缓冲材料所吸收的能量,用公式来表示,即:C=Q/E,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当缓冲材料单位体积吸收的能量越多,则缓冲系数越小。在电视机设计中,难以界定易损件。但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产品主体设计和包装设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于能够有效减低冲击响应幅值的阻尼问题,我们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提高认识,从而降低易损件对外界的冲击影响。 3缓冲包装设计的传统方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应用 发泡聚苯乙烯(EPS)作为目前家电行业中使用最广泛的缓冲材料,对其静态和动态特性研究已经非常成熟。缓冲包装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C-m)法与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G-s)法。阐述了产品设计与缓冲包装之间的关系,对于包装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目前,作为辅助产品和包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工具,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产品进行仿真跌落分析,从而达到优化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的目的。在产品和包装设计完成后,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提前对产品的包装和产品的设计进行了解,有效优化产品和包装设计。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于跌落时产品和包装的各个位置的应力和变形,及指定位置的加速度曲线,这些我们评价设计的关键指标都能计算出来。当然,实际的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无论使用哪种有限元软件都会有些出入,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比如有限元模型中理论材料参数和产品外壳和包装的真实材料参数之间存在的差异,选取的电视机不同计算部位,结构件之间的联结和接触的处理方法,以及阻尼值的考虑等多种因素。在实验中,因为试验设备和人为操作的元素,有限元仿真模拟的处理是按照理想跌落方向进行的,而试验中对缓冲包装件跌落方向却不能与模拟完全保证一致,这就导致了试验结果出现了一定的误差。同时,影响试验结果差异的因素还包括试验环境、跌落情况等。因此,模拟数值结果在实际设计中,只能作为参考来使用,不能成为根本设计标准。近年来,国内外在数值模拟方面提出了机电产品稳健设计优化概念的最新成果,对设计人员具有积极启示意义。一套适合自己公司的产品设计系统的建立,需要结构设计人员将设计经验和数值模拟有效统一结合,通过不断的设计、模拟与试验产生的产品结晶。 4结束语 结构设计和包装设计在实际的电视机产品设计过程中,其关系非常密切。产品的脆值是产品结构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重点关注,从而打好缓冲包装设计的基础。同时,为了产品在运输安全和包装设计的经济性上得到保证,对缓冲材料的特性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就要了解缓冲材料的基本特性和缓冲包装的力学模型。同时有效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争取达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优化设计的目的。 作者:王彬单位:新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视包装论文:简论电视包装研究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包装的重要性:一是电视包装的重要作用。二是如何使电视频道包装脱颖而出。 关键词:电视包装电视频道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传输手段的改进和电视频道的增加,观众每天面对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提高电视台和各节目的收视率,各媒体不但注重传播内容,而且还意识到电视包装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是“眼球经济时代”,好的电视节目包装对于电视节目的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富震撼力的画面和音效能先行引起观众注意,甚至给整个频道带来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电视包装的重要作用 目前电视包装以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说到包装,人们一般会想到是对产品进行包装的意思,起到装潢和美化产品的功能。之所以把包装拿过来用到电视上,是因为产品的包装和电视的包装有共同之处。包装如同让频道穿上一件漂亮且合身的衣服,在频道包装上,长相可以比做电视节目的内容,而打扮则是频道的包装。这件衣服如果不经常去整理和维护,它的外表和颜色随时有可能会被遗弃。如果这件衣服维护得好,它会越穿越合身,这也就是说电视媒体不但要重视节目内容,也要重视节目的包装。 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现在许多媒体从各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整体宣传风格。比如湖南卫视的包装推行“橙色与灰色”系列的组合,无论是频道各种版式,还是宣传片,都是一贯坚持这种“时尚、年青、靓丽”的风格组合。再如中央电视台形象视觉的文化定位是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同时又以蓝色为基调统一色,在统一色中变化、演绎、传承,气势宏大,文化底蕴厚重,体现了大台风范。 二、如何使电视频道包装脱颖而出 电视频道、节目的包装能有效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和吸引观众,那么如何使电视频道包装脱颖而出呢? 1.突出其个性。电视频道的包装不仅要定位准,还要有表现民族或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打好特色牌,才能在众多的频道中站住脚。因此各频道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民族民风来包装自己,这样才能避免电视频道包装相互间的雷同。中央台作为国家台,代表党和国家的形象,它必须突出庄严、大气、恢宏的特色。凤凰卫视的两只挥动双翼旋转燃烧的凤凰图案构成了凤凰卫视最核心的形象标识,红色、黄色和橙色是凤凰卫视最显著的频道颜色。 2.坚持“变”与“不变”的原则。这里的“变”指的是频道宣传片、ID、节目导视菜单、收视宣传片可以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更新与包装,以激发观众的新鲜感,保持频道包装对观众的吸引力。对于频道的LOGO,则要保持长期不变,由于频道包装的目的是为了树立频道品牌形象,所以应该确立长期稳定的标识;频道的形象宣传片、色彩风格和音乐也应是保持稳定一些。 3.加强统一性和规范性。电视栏目、频道包装一定要遵循统一,否则看起来就显得杂乱,那就失去包装的意义。频道中各个节目、栏目的包装要素相对统一。无论个别元素在形象设计方面有什么样的好创意,如果没有顾及到统一、规范的要求,都会破坏统一性和规范性。CCTV-5作为中国最大的、最权威的体育频道,为成为最权威的奥运平台进行了改版。改版思路的其中一条就是“统一风格“。规范频道的标准呼号,统一字幕系统,淡化栏目的个性而突出频道的整体感,使频道整齐划一。4.注重形象化和生活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可使观众产生直接的联想,拉进电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观众似乎身临其境,融入到电视频道中。所以在电视频道包装中应去掉纷繁的非主题元素,突出形象化、生活化的主题元素。CCTV-2的包装别具一格,众多的红球,跳动在人行道、楼宇间、铁路、公路、鸟巢或麦田中,整个包装简洁明了、直截了当,与话外音“经济频道,就在您身边”不谋而合。 电视包装拼的不是如何改版,而是一种细节维护和视觉品牌的执行程度。做为我们县级电视台,在节目设置和节目资源方面虽不能和中央台、省电视台相比,但我们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方针,注重本地特色,加大节目包装力度,在整包中我们建立合理而完备的导视体系,考虑观众的各种需求和收视心理。例如:观众不希望被广告直接打断正在播出的节目,我们为此设计了“广告开关”;观众希望一开始便能预览节目的主要内容,我们为此设计了“即将播出模板”;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中间进入节目的观众,希望尽快的了解节目的内容,我们为此设计了“正在播出模板”;为了强化频道的属性识别,我们在节目中反复出现频道的“ID”呼号等。 近年来电视频道包装作为电视媒体营销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业内受到了普遍关注。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就要求我们每一个电视工作者都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充分认识和掌握最新的电视手段,尽量汲取节目制作的最新趋势,使频道包装在电视理念上站在电视制作的最前沿。真切的希望每一个热爱这个行业的人,都能制作出更多被观众欣赏的包装作品,将美丽带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电视包装论文:电视栏目包装探讨 摘要:电视栏目的包装,应该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融欣赏性、文学性为一身,只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才能创意出别致,打造出精品。随着设备技术的日益更新,特技功能的日趋多样化,包装也会随之越来越精致,它不但使栏目的特色更加鲜活,内涵更加丰富,而且使栏目内容也得到升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文学性 21世纪的今天,包装越来越重要。小到一本书的封面,大到企业的形象设计,形形色色的包装无处不在。 如今,随着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迅速发展,打造精品栏目,并为其量身定做精美的包装已是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的。从先声夺人的宣传片,到新颖生动的栏目片头以及风格各异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的字幕处理,乃至色彩、节奏、动感、形式等等,无不体现包装的魅力。 如何做好电视栏目的包装呢?下面谈一下我的两点看法。 1.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 一个好的栏目包装,从宣传片,片头到背景音乐、字幕、节奏等都应该和栏目本身浑然一体,给人视觉上的流畅、和谐、自然感。海晏县电视台专题栏目改版时,我也曾为《金银滩》栏目制作包装片头,由于不了解栏目的主要内容,片头制作好后,虽然看起来色彩斑斓,节奏明快,视觉冲击力很强,但和栏目本身的风格却大相径庭,连在一起也还是片头是片头,内容是内容,十分别扭。经过几次失败的教训和摸索总结,我逐渐认识到栏目包装系统化的重要性。也知道栏目与包装之间整体形象的统一,是一个栏目完整化、一体化的需求,也是得到观众视觉认可的首要条件。 2.个性特征的鲜明凸显 可以想象,一个毫无个性的栏目,就象一个毫无特色的人,一走入人群,就再也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所以要想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夺人眼珠,凸显个性的包装就极为重要了。《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县以农村题材为主的专题栏目,为凸显“农”字特色,在片头制作时,就以碧云天、黄土地、南飞燕、耕作人为流动背景出现,前景则是鲜红的辣椒、橙黄的稻穗、老农的笑脸、晚归的牧童,以胶片方式,呈两条带状交错飘动。农业、农村、农民几个字则以淳厚朴拙的美黑体贯穿始终,配以热闹而有丰收气息的农家音乐,使人入眼便感受到亲切质朴的农家气息,别具艺术个性。而正是由于其鲜明的个性特色,三农节目也很快成为农民朋友们最喜欢的栏目。所以就象看见红绿蓝三条飞光带围绕地球旋转就知道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听到“同样的感受”就知道是《同一首歌》一样,栏目的个性化包装,是一个栏目区别于其他栏目的自然标识,也是一个栏目凸显个性的重要条件。 总之,电视栏目的包装,应该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融欣赏性、文学性为一身,只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才能创意出别致,打造出精品。随着设备技术的日益更新,特技功能的日趋多样化,包装也会随之越来越精致,它不但使栏目的特色更加鲜活,内涵更加丰富,而且使栏目内容也得到升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视包装论文:电视包装艺术和信息发展的结合 摘要:电视节目包装能更好的树立节目的形象,以及给节目内容的呈现更具有张力,使得节目形式所具有独一无二的识别性 关键词:电视节目;包装信息;表现设计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媒体就如同滚滚钱江潮水一般,席卷当下各类媒体。在如今的发展趋势下,不仅仅是当前社会在经历一场变革,媒体的变革也在悄然地进行中,那是信息化时代中人们审美的变革。现如今网络及自媒体的日新月异,对与电视的冲击尤为的显著。在如此激烈和白热化的竞争中,如何在众媒体中凸显出一种属于自己的形象识别体系,将是电视包装所要思考的内容之一。 一、数字化时代电视包装所要有的表现形式 1.包装的设计是结合构思、图形、色彩、文字、排版等几方面分别加探讨的,然后再从表现形式上考虑设计的核心点—构思。通过表现重点、表现角度、表现手法合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去切入目标重点,突破角度以及展现的手法,形式的体现。而电视节目的包装所具有的意义包含有频道ID、栏目整体包装,虽然栏目包装也是电视包装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节目包装其实并不是栏目所独有的,所以更不能把包装划分到电视栏目中去。如果,一个没有任何修饰过的电视节目呈现给大家,那就不能真正意义称之为节目,顶多只能算是现场的再现,这样不但失去了节目的完整性,连信息的传达也大打了折扣。而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多元的信息化传播空间中,无法用真确的理解对节目内容做出很好的认识和判断,就达不到电视信息的有效传播,因此一个好的电视包装的意义和它的识别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电视媒体纷繁复杂,什么节目能吸引观众、收视率好,谁都去效仿。以至于最后大家名称相近及形式雷同。如果把它比作商品,那么其形式就是商品的本身,而频道的包装和节目的包装,就好比是节目内容的包装盒,起到了商品的介绍、说明和广告的作用。一个识别性高,内容表达更为完整的包装就可以很好地塑造起自己的形象,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新企业纷纷成立,大企业经营趋向国际化,向海外拓展市场,此时迫切需要一套系统的形象塑造方法。就是被大家熟称的CI,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运用到电视包装中可给观众制造出视觉的识别差异和冲击,让电视节目这个商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具说服力和竞争力,也使电视节目更具有“形象力”。2.随着数字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创新。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数字艺术领域也扩展到电视包装的领域,人类的科技进步时时激发着艺术创业的灵感。如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所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那就是说明艺术和科学是殊途同归、不可分离的。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发达的今天,数字化成为艺术的创作实现的最好的工具。也进一步加快电视包装的设计流程。电视包装设计是一种以艺术形式的呈现。它包含了平面二维设计和动画三维设计等多个方面。 二、电视包装的表现手法的诉求点 重点在表现内容上的体现,电视包装设计在一个动态画面中进行,没有空间上的局限性。要让观众在短暂的时间内驻足观看,就有了时间上的局限性。空间和时间的转变要求设计在审美上要符合大众需求,不能只在形式上做文章。表现内容的确定,对整个包装形态构成有着至关意义。节目包装是节目形式的外在形象,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在表现形式上突出一个重点,这将有益于内容呈现。在电视包装中所的重点好比是一个突破口,那呈现的手法可以说是一个战术。好的电视包装的表现手法和呈现形式就是节目内容的灵魂所在.无论所呈现的方式是怎样,都是在于描述节目内容为重点。广义上看:每个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与其它一些事物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而这样,所要表现的一种事物和一个对象,就具有了两种基本本质:一是直接表现描述对象的一定特征,另一种是间接地借助于该对象的独有的特征和特性,来突出事物的特性。第一种被称为直接表现,而后一种则称为间接表现或者叫做借助表现。 三、当前国内电视媒体包装形式的劣势性 当前新媒体和网络媒体不断扩展着市场的份额,在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的大环境下,电视台都意识到电视包装的推动作用。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视观众群主要在中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年轻人主要以网络媒体为主,而相对于年轻人来说中老年人的领悟力和审美力都不是很强,很多老年观众对电视包装的存在概念模糊不清。所以电视包装的日渐模式化,使之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而并没有真正传递到节目内容的真谛。电视包装的理论出于形象识别系统,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包装创意与设计是视觉识别的范畴,属于艺术设计;理念和行为的识别则可归类于企业管理、品牌策划等等。因此,很多学科的研究者在对于电视包装的讨论中通常都带有自己本专业的局限,对电视包装中很多的术语的表达缺乏考量。 四、电视节目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意和形式的塑造 电视包装是以科学为内涵,以艺术为外显。它利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门类的表现手段与方法,让电视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信息的传达。电视包装能强迫观众接受一些信息。想象要新颖、独特但要符合常识,电视包装在创意过程中,要客观反应现实,要从节目内容的特征中,获取那些最具一般意义,并且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既要新颖、独特、形象的塑造,又要合乎常理。任何的的电视包装创意都离不开联想。联想是想象的表现形式,可以使节目内容,转化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把握住联想形式,就有助于包装的创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论是频道ID还是栏目包装,所有的视觉呈现都应该建立在理念的基础之上的,理念是抽象的。抽象的东西是需要落实在具体的载体上,才能被真正体现。所以抽象的理念需要作用于人的内心层面来完成,图形元素只是起到对外在感官呈现并传达给受众,使之内心得到感悟,从精神和情感层面去达到对抽象理念的理解。并准确传达信息,极尽最完美的视听表现,给观众以最强烈的感官和审美感受。电视是一种三维的艺术,视听的结合是其主要的传播信息渠道。所要突显的是在感官的导向,在电视包装中要突出身临其境的作用。而包装则是将艺术风格、流派等具有形式感的手法引入电视节目包装中,使电视节目包装呈现出美术作品的不同艺术风格。所以电视是一种具有很强表现力和现场感的媒体,使各种艺术形式得以充分和展现的最佳载体之一。因而,那些缺乏艺术感染力的包装就很难有吸引力。 作者:邵芃 单位: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 电视包装论文:电视包装及信息发展的结合 摘要:电视节目包装能更好的树立节目的形象,以及给节目内容的呈现更具有张力,使得节目形式所具有独一无二的识别性 关键词:电视节目;包装信息;表现设计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媒体就如同滚滚钱江潮水一般,席卷当下各类媒体。在如今的发展趋势下,不仅仅是当前社会在经历一场变革,媒体的变革也在悄然地进行中,那是信息化时代中人们审美的变革。现如今网络及自媒体的日新月异,对与电视的冲击尤为的显著。在如此激烈和白热化的竞争中,如何在众媒体中凸显出一种属于自己的形象识别体系,将是电视包装所要思考的内容之一。 一、数字化时代电视包装所要有的表现形式 1.包装的设计是结合构思、图形、色彩、文字、排版等几方面分别加探讨的,然后再从表现形式上考虑设计的核心点—构思。通过表现重点、表现角度、表现手法合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去切入目标重点,突破角度以及展现的手法,形式的体现。而电视节目的包装所具有的意义包含有频道ID、栏目整体包装,虽然栏目包装也是电视包装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节目包装其实并不是栏目所独有的,所以更不能把包装划分到电视栏目中去。如果,一个没有任何修饰过的电视节目呈现给大家,那就不能真正意义称之为节目,顶多只能算是现场的再现,这样不但失去了节目的完整性,连信息的传达也大打了折扣。而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多元的信息化传播空间中,无法用真确的理解对节目内容做出很好的认识和判断,就达不到电视信息的有效传播,因此一个好的电视包装的意义和它的识别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电视媒体纷繁复杂,什么节目能吸引观众、收视率好,谁都去效仿。以至于最后大家名称相近及形式雷同。如果把它比作商品,那么其形式就是商品的本身,而频道的包装和节目的包装,就好比是节目内容的包装盒,起到了商品的介绍、说明和广告的作用。一个识别性高,内容表达更为完整的包装就可以很好地塑造起自己的形象,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新企业纷纷成立,大企业经营趋向国际化,向海外拓展市场,此时迫切需要一套系统的形象塑造方法。就是被大家熟称的CI,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运用到电视包装中可给观众制造出视觉的识别差异和冲击,让电视节目这个商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具说服力和竞争力,也使电视节目更具有“形象力”。2.随着数字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创新。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数字艺术领域也扩展到电视包装的领域,人类的科技进步时时激发着艺术创业的灵感。如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所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那就是说明艺术和科学是殊途同归、不可分离的。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发达的今天,数字化成为艺术的创作实现的最好的工具。也进一步加快电视包装的设计流程。电视包装设计是一种以艺术形式的呈现。它包含了平面二维设计和动画三维设计等多个方面。 二、电视包装的表现手法的诉求点 重点在表现内容上的体现,电视包装设计在一个动态画面中进行,没有空间上的局限性。要让观众在短暂的时间内驻足观看,就有了时间上的局限性。空间和时间的转变要求设计在审美上要符合大众需求,不能只在形式上做文章。表现内容的确定,对整个包装形态构成有着至关意义。节目包装是节目形式的外在形象,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在表现形式上突出一个重点,这将有益于内容呈现。在电视包装中所的重点好比是一个突破口,那呈现的手法可以说是一个战术。好的电视包装的表现手法和呈现形式就是节目内容的灵魂所在.无论所呈现的方式是怎样,都是在于描述节目内容为重点。广义上看:每个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与其它一些事物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而这样,所要表现的一种事物和一个对象,就具有了两种基本本质:一是直接表现描述对象的一定特征,另一种是间接地借助于该对象的独有的特征和特性,来突出事物的特性。第一种被称为直接表现,而后一种则称为间接表现或者叫做借助表现。 三、当前国内电视媒体包装形式的劣势性 当前新媒体和网络媒体不断扩展着市场的份额,在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的大环境下,电视台都意识到电视包装的推动作用。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视观众群主要在中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年轻人主要以网络媒体为主,而相对于年轻人来说中老年人的领悟力和审美力都不是很强,很多老年观众对电视包装的存在概念模糊不清。所以电视包装的日渐模式化,使之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而并没有真正传递到节目内容的真谛。电视包装的理论出于形象识别系统,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包装创意与设计是视觉识别的范畴,属于艺术设计;理念和行为的识别则可归类于企业管理、品牌策划等等。因此,很多学科的研究者在对于电视包装的讨论中通常都带有自己本专业的局限,对电视包装中很多的术语的表达缺乏考量。 四、电视节目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意和形式的塑造 电视包装是以科学为内涵,以艺术为外显。它利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门类的表现手段与方法,让电视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信息的传达。电视包装能强迫观众接受一些信息。想象要新颖、独特但要符合常识,电视包装在创意过程中,要客观反应现实,要从节目内容的特征中,获取那些最具一般意义,并且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既要新颖、独特、形象的塑造,又要合乎常理。任何的的电视包装创意都离不开联想。联想是想象的表现形式,可以使节目内容,转化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把握住联想形式,就有助于包装的创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论是频道ID还是栏目包装,所有的视觉呈现都应该建立在理念的基础之上的,理念是抽象的。抽象的东西是需要落实在具体的载体上,才能被真正体现。所以抽象的理念需要作用于人的内心层面来完成,图形元素只是起到对外在感官呈现并传达给受众,使之内心得到感悟,从精神和情感层面去达到对抽象理念的理解。并准确传达信息,极尽最完美的视听表现,给观众以最强烈的感官和审美感受。电视是一种三维的艺术,视听的结合是其主要的传播信息渠道。所要突显的是在感官的导向,在电视包装中要突出身临其境的作用。而包装则是将艺术风格、流派等具有形式感的手法引入电视节目包装中,使电视节目包装呈现出美术作品的不同艺术风格。所以电视是一种具有很强表现力和现场感的媒体,使各种艺术形式得以充分和展现的最佳载体之一。因而,那些缺乏艺术感染力的包装就很难有吸引力。 作者:邵芃 单位: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 电视包装论文:浅议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包装艺术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广泛,电视行业作为信息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电视行业要不断地对电视媒体的包装元素进行创新,以满足大众需求,增强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视觉体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关键词:包装艺术;电视;节目制作 1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包装艺术 现阶段的电视节目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渐把电视节目与电视包装融为一体。电视节目经过一系列的精良包装后会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电视节目的高收视在一定程度上与电视节目包装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也逐渐重视电视的节目包装,并加大了对于包装的投入。电视节目不仅要细化包装,更要对节目的形式进行多元化的创新,以形成电视台的品牌效应,获取更多的关注。例如,《极限挑战》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真人秀节目拥有更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这都源自于故事情节的创新,游戏环节的设定,逼真的后期剪辑特效等,这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收视率,在众多纷繁的电视栏目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2电视节目包装的性质 第一,包装的独特性。电视栏目的包装要充分展现其独特性,让电视节目在众多的电视栏目中独树一帜。第二,包装的规范性。电视包装不仅要有科学、规范的设计,还要与其他栏目相区别,如节目包装的标志、形象、音乐等,通过这些元素的规范统一,以增强观众对节目和频道的鉴别能力,更好地获得观众的认可。第三,包装的超前性。频道包装设计一定要对电视手段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及时地了解电视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规律。尽可能获取节目制作的最新趋势,使节目包装在电视理念上站在电视制作的最前沿。要实现一个频道包装的基本要求,超前独特的创意、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电脑编辑系统的一流人才等都是缺一不可的。 3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包装手段 3.1节目片头、片尾包装 栏目的片头包装,要截取一段最精彩的片断,浓缩栏目的精华成分,吸引观众的眼球,设置悬念。栏目片头包装主要包含栏目的名称、画面、配乐、各种字幕和特效以及现场环境等,将精彩画面和节目主题融入其中,以突显整个栏目的特色。精彩的片尾也是栏目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好的结尾会为整个电视节目的视觉效果起到点睛之用,观众看完节目后会不断回想,意犹未尽。 3.2字幕包装 精美的包装是与字幕分不开的,为了更好地宣传电视节目内容,方便观众收看,有时配合画面与解说,可以更直接地为观众传递节目信息,有助于观众对电视节目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观众一目了然。 3.3特技包装 必要的特技能够为电视节目的画面增加动感,锦上添花。经过节目剪辑师的艺术加工,画面被赋予了更多的审美效果,使画面和情节更加生动,增加了节目的感染力。 3.4音乐包装 音乐会对电视情节起到烘托作用,抒发情感、渲染气氛、深化节目主题。在选择音乐时不仅要注意到音乐必须切合主题,还必须考虑到受众对音乐的偏好。 4包装艺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4.1满足观众的需求 电视节目的包装不仅要吸引受众,还要考虑电视节目的商业特点。做好电视节目中的包装,首先要通过对大众的调查,掌握观众的收视习惯,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4.2明确电视节目的风格和主题 策划电视栏目前期,首先要确定节目的主题风格,文化内涵,做好栏目整体的文案策划工作。只有对其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做好一个电视栏目的包装工作。 4.3对多个环节统筹兼顾 电视节目的包装制作对工作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工作人员之间还要密切配合,只有团队共同努力与积极配合,才能打造出一档高水平的电视栏目。同时,后期制作人员也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运用各种软件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视频剪辑技能。 4.4电视节目的包装要结合节目内容 电视节目的包装不仅在于外在的包装,还要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使节目的内涵和外包装高度统一,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形成品牌效应。 5结语 为了适应电视节目的发展形势,满足观众对电视信息的精神文化需求,电视制作人应不断地创新、探索,对电视节目进行高质量的后期制作和节目包装。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包装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它不但要求制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还要做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从而创作出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和品位。 作者:黄镇生 单位:惠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护理临床医学女生心理对比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于2004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潍坊医学院护理系和临床医学系2001~2004级女生各300名,最终各确定有效被试272名和290名。年龄19~22岁,平均(20.7±1.4)岁。 二、方法 ⒈工具:采用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测查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华东师范大学1989年修订的《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对被试进行人格测量。 ⒉实施:测量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主持,按系别、班级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各量表的测量一次性完成。 ⒊数据处理: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收集数据进行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一、护理系女生与临床医学系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护理系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呈显着性。临床医学系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症状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着性。护理系女生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3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高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差异有显着性。 二、护理系女生与临床医学系女生的人格特征比较 护理系女生在聪慧性、恃强性、幻想性、独立性人格因子上的得分低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并呈显着性差异。护理系女生在忧虑性人格因子上的得分高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差异有显着性。在其他人格因子上,护理系女生与临床医学系女生差异无显着性。从次元人格因素看,护理系女生在怯懦与果断型(X4)因子上的得分低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并呈显着性差异。在其他次元人格因素上,两组女生无显着性差异。从应用性人格因素看,护理系女生在心理健康因素(Y1)和创造能力因素(Y3)的得分低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并呈显着性差异。 三、影响护理系女生与临床医学系女生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质比较 分别以两组被试在SCL-90上的总均分为因变量(总均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以人格的16个特质因子为自变量,在α=0.05水平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低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人格因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是情绪的高紧张性、低稳定性、高忧虑性、低聪慧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依次是0.217、-0.216、0.216、-0.112);降低临床医学系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人格因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是高紧张性、高忧虑性、高怀疑性、低幻想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依次是0.259、0.244、0.165、-0.152)。 讨论 本研究表明,护理系女生和临床医学系女生在SCL-90众多症状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1],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偏低[2]。我们认为,造成医学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加之女生普遍比较看重学习成绩,不甘落后,更容易导致焦虑、紧张、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护理系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临床医学系女生,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方面。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护理系女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一是护理系女生群体性别构成单一,在日常学习、课余活动中与男生交往、接触机会比临床医学系女生少。我们认为,在学校生活中,缺乏与异性交往和“关注”的环境使正处于“亲密对孤独”期[3]的女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导致许多护理系女生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二是护理系女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缺乏与异性的互补与平衡,女性特有的敏感、心胸较狭窄、多愁善感、虚荣心等人格特征,导致她们更容易产生人际冲突,影响心理健康。 护理系女生在聪慧性、恃强性、幻想性、独立性人格特征方面不及临床医学系女生,说明从整体上来说,护理系女生在独立性、幻想性、抽象思维、学习能力方面较临床医学系女生差,并且比临床医学系女生更容易顺从,缺乏积极进取精神。次元人格因素分析表明,护理系女生人格中的怯懦型个性因素高于临床医学系女生,说明较临床医学系女生,她们独立性较差、优柔寡断、依赖性强。应用性人格因素分析表明,护理系女生人格中的心理健康因素低于临床医学系女生,预示护理系女生比临床医学系女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一点在我们的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应用性人格因素分析,护理系女生人格中的创造能力个性因素不及临床医学系女生。我们认为,护理系女生存在的这些突出的消极人格特质与该群体自身的特殊性也有很大的关系:缺乏异性的单一的学习环境,使她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男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意志特征、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感染和启发,而聪慧性、恃强性、幻想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人格特质正是思维活跃、追求独立的男大学生在人格上优于女大学生的突出方面[4]。临床医学系女生在日常的学习、集体活动中能够受到来自男生的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她们在聪慧性、恃强性、幻想性、独立性以及创造力人格特质方面优于护理系女生。 护理医学论文:浅谈针刀医学护理 1.手术前护理 1.1严格掌握适应症 针刀手术也和其它手术一样有其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因此护士协助医生做好手术前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如常规化验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心、肝、肾功能检查,以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器质性疾患或全身感染性疾患.拍X光片,必要时做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为手术提供了定位学诊断依据,另一方面可确诊占位或其它非针刀治疗适应症的疾患。 1.2做好术前皮肤准备 护士应根据手术部位做皮肤准备,如颈椎病针刀手术范围上至枕骨粗隆,下至第二胸椎,左右分别至耳根部.凡针刀达关节腔或骨髓的手术,如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性关节炎等,应按骨科手术要求,常规备皮,防止术后感染。 1.3做好心理护理 特别是畏惧针刀或是初次接受针刀治疗的病人,他们对针刀手术治疗还不甚了解,因此,应耐心细致的向病人介绍针刀手术的规则及注意事项,并安慰病人,消除其恐惧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1.4训练床上大小便 某些腰椎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手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对这类病人应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而导致便秘或尿储留。 2.手术护理 2.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根据手术的部位摆好体位,如需做好牵引时,协助医生做好颈椎牵引或腰椎牵引,充分暴露手术野,并用甲紫软笔定进针刀点。 2.2手术野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2.3根据手术要求,递送相应型号的小针刀。 2.4手术完毕以创可贴敷盖刀口,并稍加按压片刻,防止出血。 2.5协助医生做手法整复,然后固定。 2.6整个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时询问针感,观察面色,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增快、头晕、恶心,应立即停止手术,取平卧位后或头低脚高位,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术后护理 3.1术后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 避免水和汗渍浸湿伤口,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如有应加压包扎。创可贴如有脱落应及时更换,并经常观察贴胶布处有无过敏现象等。 3.2体位 术后体位视病情而定.如:颈椎病术后,用适量的围领固定7~15天,去枕平卧,同时,枕瓶半小时,头部保持中立位,避免作前后左右旋转运动。腰推病术后卧硬板床3~6周,翻身时采用轴心整体翻身法,保持脊柱挺直,不得扭曲,防止脊推滑脱。 3.3做好基础护理 卧床的病人鼓励其定时深呼吸、咳嗽,并定时为病人按摩骨突受压部位,做好床头交接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应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用夹板或托板固定肢体者,要观察末稍的血运情况.腰椎术后病人有并发腹胀和尿储留的,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4.小结 针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闭合性手术疗法,较开放性手术简便,虽为闭合性手术,但也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感染。尤其是协助医生严格选择适应症,做好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避免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护理医学论文:基础医学护理教学改革途径 1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1]。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学时逐渐减少,而社会和人文知识课程增多,这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发展趋势。目前从国际护理教育改革来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面向临床”,注重解剖学在临床护理的运用,将护理专业不常用的血管神经的小分支、一般肌的起止点等内容在教学中省略。英国的半岛医学院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不用任何的尸体材料,而是采用活体表面解剖和图象获取解剖学知识,这是基于“医护人员所接触的都是活体以及由各种成像技术提供的人体图像”的理念[2]。这些都说明了基础医学的改革趋势是学以致用,与临床结合,与专业运用联系。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2.3实验教学 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 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完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结果分析考核(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合理性和难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测试结果和设计报告;创新研究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与项目作品、论文、答辩情况以及竞赛结果相结合。 4结语 通过基础医学课程改革,逐步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与提高为主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创建一个传授系统性知识、培养创新性思维、锻炼动手能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护理人才。 护理医学论文:医学护理学院工作计划书 本学期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紧紧围绕迎评工作的整改和建设,按照学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精神,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将迎评工作作为专业建设和学院整体提升的有效抓手,推动学院本学期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 本学期的九大工作目标和主要思路 一、加强迎评工作力度,积极投身整改阶段 我校校内评估专家组上学期末对学院自评工作进行了考察评估,校专家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学院将根据这一意见进一步加强和领会评估指标体系,制订本学期评估工作行事历并使评估的整改工作逐项逐条落实,补充和完善指标中的支撑材料,按时间节点,具体责任到人,通过全面整改,继续提炼学院工作上的亮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迎接4月上旬校外专家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评估。 二、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院本学期将逐步调整教师结构,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和党建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专业教师。在“引进”和“培养”两方面着手,充实和调整师资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队的师资队伍。 今年学校将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结合,进行专业调整,整合后的卫生信息管理系将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 专业等三个专业,学院将就这三个专业引进一名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关专业教师,以支持和带动该专业的学科发展。 本学期学院将刘芹、张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册“护士”的背景的指导教师在继续担任学生指导教师的同时参与临床护理教研室和基础护理教研室的备课、听课及教研活动等教学工作,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逐步充实到各教研室担任专业教学工作。 三、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本学期学院的教学工作继续紧紧围绕迎评工作,根据校内评估专家组考察评估的意见,从规范教学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学保障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各教研室将按照学院和各自的工作计划认真展开教学工作: (一)认真组织“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每位上公开课的老师通过精心备课上课,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开展“说课”教研活动,本学期学院要求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说课,提高讲课水平,计划以全院和教研室两部分分别开展“说课”活动,具体安排另定。 (三)以“护理”专业为龙头,有计划地加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已经上报学校四门课程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四大教研室由各教研室主任把握方向,做好充分准备,准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四)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本学期继续开拓非学历教育项目——《国家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专升本辅导培训》;本学期继续探索建立中外合作学历教育项目和海外招生的可行性,逐步建立较高层次的、不同形式的合作教育项目。 (五)继续准备专业剖析材料。“护理”专业按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剖析并增加支撑材料,同时准备“卫管”专业剖析工作。 (六)着手建立“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和“临床护理技能训练”校内考核的试题库。 (七)本学期在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做好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的同时,学院还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八)狠抓实训环节,继续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强化护理技术操作的练习,为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提早进入角色做好充分准备。 四、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目前适应高职高专医疗卫生技术类专业的教材并不多,学院将逐步实现大部分或全部使用适应高职教学需求的自编教材。本学期《临床护理实践》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开学后,此教材立即发至学生手中。《循证护理》和《多元文化与护理》两本教材已通过人卫出版社审核,今年将可以印刷出版,医学英语教研室编写的《高职护理英语》这本教材已列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学院各教研室将陆续制定系列自编教材计划,争取分批列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医护类系列教材出版计划。 五、继续加强学生职业化、规范化管理 本学期学院将继续在保持已形成良好的院风、学风、教风的基础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严格学生职业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责任,打造“上海护士”品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本学期将结合迎评促建这个核心工作,积极开展各项职业素质教育活动:5.12护士节庆祝活动、毕业典礼暨授帽宣誓仪式、职业素质教育讲座暨医德教育报告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护理医学论文:高年级护理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目的提高高年级本科护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方法采用自编教材,要求英语教师学习护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场景实战练习,邀请护理专业教师、外教和留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结果30%的学生能够准确运用专业词汇和正确的英文表达与“患者”沟通,服务质量和效率良好;46%的学生英语表达能让“患者”理解,服务基本能够被外籍“患者”接受。72.3%的学生认为在场景实战中能够综合护理知识和语言技能,56.2%的学生在学习后表示有信心直接进入涉外护理岗位工作。结论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职业应用能力。 关键词:护理专业; 本科生; 医学英语; 教学改革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医患、护患交流的工具,是求医问药的最基本的要素。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多偏重于一、二年级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不足。针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教学中问题分析 1.1 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目前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仍然是针对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和应用能力, 但基本没有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过自己的外语工具, 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往往出现“听不懂、说不了”的情况。专业英语学习因为缺乏需要沟通的语言环境多流于单纯的文献阅读和医学词汇学习。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的缺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1]。 1.2 教材选择单一目前的医学英语教材基本上以阅读材料和简单口语教材为主。阅读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基本语法为线索,从abc 开始,涉及的内容多半只是医学科普知识, 各种医学文献文体风格的体现不足,医学词汇的涉及面不够广泛;另一种选用的文章往往是专业性很强的科研文章, 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阅读材料又嫌太难。以往高年级护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多采用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和市面上流行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材, 与涉外护理相关的针对性、专业化的教材很少。 1.3 缺乏复合型教师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做法, 护理专业教师用英语授课常因英语功底不深,表达能力受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用中文重复甚至解释, 学生在接触双语教学初期适应性较差[ 2],往往对中文讲述产生依赖性,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英文学习上。英语教师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语言教学[3]。 2 教学改革尝试 2.1 与基础阶段教学相衔接高年级护理专业医学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巩固和发展学生基础英语技能的基础上, 使学生逐渐从学习性的基础英语学习转入应用性技能培训, 熟悉医学术语,学习并掌握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掌握各种医学文献的语言风格,为英语语言技能应用和获取专业知识铺平道路。 在教学当中, 学生普遍反映基础阶段听力和口语的应试训练多,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是与外籍病患沟通的主要障碍。为了使基础学习向专业英语学习过渡,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基础英语水平设计教材和课堂授课方式, 一方面充分利用基础阶段所取得的教学成果, 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尽快将被动的内向型知识变成主动的输出型技能。 2.2 教材选择多样化备课时,同时参考若干本医学英语教程,根据医学英语语言特点,以疾病分类作为章节主题编写教案。每一章所涉及相关的阅读材料都来自欧美科技读物,由教师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在词汇方面频繁应用医学英语的共核词,突出医学词汇外来词多、词形长、结构复杂等特点,总结医学词汇的构词及语音规律;在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应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各类医学文献语言风格、文体结构、含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习惯表达以及长句子、倒装结构、结构分隔现象等的文章, 并尽量采用原文。 每个阅读主题设计相应的场景练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跟护理交流实战有关的书籍和有关口译技巧的文章, 在课堂上播放欧美护理实景录像和与医疗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片断, 并在他们的课堂情景演练中考察学生的应用情况 2.3 课堂设计模拟英语工作环境高年级的护生已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一方面通过对一些疑难问题分析、解释,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特殊表达及构词规律、文体结构等进行总结,要求学生重点练习、重点掌握,并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 根据护士需要与病人频繁交流的工作特点,在课前假设情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外籍病人看病情节,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演练。甚至要求他们模仿《急诊室》、《仁心仁术》等欧美电影,设计自己的桥段,在课堂上表演。课堂教学中,适时讲授一些公共服务口译、联络口译的技巧,同时提供机会,让他们实战演练。比如,在门诊教学部分,设计的情节是“说英语的急性阑尾炎病人初次门诊,由不会说英语的医生接诊,由会说英语的护士帮助医患沟通,并执行医嘱”。学生被分成护士组、医生组、病人组。各组之间不准提前沟通, 课堂上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出1 个人即兴表演。护士组的学生不得不在课前参考专业口译员的准备方法, 熟记各种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法。“演出”时邀请护理专业的教师,从护理操作、护理美学等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来充当“病人”,并请他们对“护士”的表现进行评判。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原本对外籍病人的“语言恐惧”减轻了,听力和口语也得到大大提高。 2.4 配备复合型英语教师医学英语课仍属语言课范畴, 在教学中往往要沿用普通英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一般医学专业课教学有所区别。英语教师熟悉语言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具有的语言基础,分散学生的难点。但是,为护生设置这门课的最终意义还是在于将语言与专业知识完美结合,更好地服务病人,因此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紧紧围绕“护理”这一主题。因此,要求从事护生教学的英语教师了解基础护理知识,提高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护理专业教师强化英语能力,以复合型教师培养复合型的涉外护士。 3 效果评价 3.1 成绩评价考试模拟真实就医或护理服务场景,邀请留学生或外教饰演患者,由英语教师、外教和护理专业教师分别从学生的语言运用、护理专业技能在英语环境中的表现和“患者”在场景中对学生“服务”的理解和满意程度打分和评价。2005 级100 名参加考试的学生中,30%能够准确运用专业词汇和正确的英文表达与“患者”沟通,服务质量和效率良好;46%的学生英语表达能够让“患者”理解,服务基本能够被外籍“患者”接受。这两类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涉外医疗岗位,省去长时间岗前语言培训的麻烦。 4 体会 通过场景教学和实战演练, 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 而且受到了专业的医疗英语口译培训, 大部分已经具备了直接进入涉外护理工作岗位, 无语言障碍地为外籍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 有一些甚至能够承担起较为专业的医疗口译服务工作。在教学中我们也认识到高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课还有几个方面亟待改进:(1)增加模拟实战的份量,尽可能邀请外国人参与实战练习,帮助学生自然融入涉外医疗的氛围, 树立起外语交流的信心;(2)主导医学英语课的外语老师应加强护理知识,特别是护理人文知识的学习,还要了解国外护理伦理常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气质;(3)尽快编写系统化的护理英语教材,选择主题、内容适合于高年级护生的材料, 将实战场景带入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主题的训练中;(4)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沟通的渠道,特别是学术交流渠道。 护理医学论文: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应用研究 【摘要】 为加强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icu常规护理,护理要求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理要求;护理安全 1 重症医学科概述 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了“重症医学科”这一诊疗科目,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医学科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其宗旨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这是续复苏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是社会现代化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种检测和支持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icu病房的普及与规范,人们对生命生理机能的了解也逐渐完善,因此,提高了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使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许多危急重症的病人在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而逐渐走向康复。 2 icu常规护理 2.1 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2.2 所有病人均要持续24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p)、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 2.3 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4 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2.5 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2.6 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 2.7 有气管插管、s-g导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3 护理要求 重症医药科是医院危重患者相对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必要时及时施行各治疗措施,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挽救患者的生命。 3.1 基础护理技术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包括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保持安全舒适的体位;护理人员需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包括保持输液通路,以及各种引流管、导尿管的通畅,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眼睛口腔以及皮肤等护理,令患者感到舒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的高低,首先涉及到观察能力,护理人员必须牢牢掌握观察技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出综合判断及时采取有效处理;在护理已脱离危险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过程中,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尽可能使他们生活规律,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 3.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牢固生命的观念,把握一个“急”字,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急患者和家属之所急。在接诊过程中,在严密监护患者的同时简要询问病史,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施救过程中要求紧密配合和熟练操作,而且需要注意患者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状况,安抚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从而增强救治效果。如果患者需进行手术,则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如若是危重患者,还需马上进行精神鼓励。 3.3 医护人员应当体贴关怀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并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及交谈,通过适当地介绍患者病情,以解除其孤独感、压抑感。 4 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随着新的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再加上icu的收治对象是急、危、重患者,护理安全显得举足轻重。 4.1 医护方面 随着各种观念的改变和新技术的逐渐发展,医生处理某些各种疾病的手术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医生与护士之间未进行及时的沟通,护士按部就班不与时俱进的话,往往会偏离了病情观察重点,从而延误治疗。在人员配备上,人数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未谨慎对待,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安全隐患。icu 护理人员要求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能顶住压力,按照护理要求照顾病患。由于icu实行无家属陪伴制度,患者在精神上会感觉孤独恐惧,家属急切的关心,在与护士沟通交流时,可能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强烈不满,形成医疗纠纷的隐患。此外,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有涂改,记录患者的病况前后不一致,也是护理安全需要注意的一点。 4.2 技术方面 各种新设备的引进,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患者在使用这些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正常预警或者是故障,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导致不能有效地处理,耽误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在药物方面,各种新药的不断更新,各种抗生素的滥用,药物的配伍不当,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概率以及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问题。 4.3 患者及家属方面 简而言之,就是不遵医嘱的行为影响了患者的自身安全。由于手术创伤造成的精神刺激,部分患者会出现手术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或icu综合征,术后表现为烦躁、极不配合护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护理医学论文:现代医学中的心身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中心也由过去的疾病护理转移到现代的心身整体护理。怎样不断提高这种心身兼护的质量,使护理与现代医学协调同步发展,是对每个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新问题。现就这个问题浅谈个人的看法。 1 充分认识新的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逐渐取代了旧的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认为每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但三者在不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相同的。人类疾病是有机体的,自然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是与环境关系不协调的结果。只有对人类疾病的本质有深刻的了解,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充分的认识,重视环境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才能自觉主动地在护理实践中做好心身整体护理。 2 充分运用心理学 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心理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也足以说明这个道理。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它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治疗患者的疾病。其特点在于通过护理工作者的态度、言语、行为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的目的。 3 广泛运用伦理学 伦理学作为一门道德力量,对护理效果产生重大作用。临床护理既是一个"药治"过程又是一个"心治"过程。心理学是通过观察,研究患者的心态进行护理,而伦理学则是通过道德发挥作用,即通过护理人员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影响病人的心态,使病人感到自己处在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之中,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加强心身兼护提高护理质量 旧的医学模式把疾病看成是单纯的躯体性病理表现,对病人的心理活动作用和影响并不重视,追求的只是患者的躯体健康。反映到护理工作上,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这种护理模式,忽视了病人的精神健康。新的医学护理模式,把环境,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影响加以认真分析,并施以心身兼护。 心身兼护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说它们对立,因为各自存在着既否定对方的健康因素,又包含着消除对方的疾病成分。说它们统一因为它们统一于病人的治疗与康复之中。"心"与"身"这两种护理配合得越默契,运用得越自如,越能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医学论文:如何提高医学教育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能力 护理专业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当前,计算机以飞快的发展速度进入医学领域,在临床中,护理人员掌握计算机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了要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文章强调计算机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努力为学生创造计算机学习的条件,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获得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计算机教学进行了研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做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医学发展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未来医学工作者的护理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使学生理解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关键是提高计算机实践课的质量。以笔者从事医学专业计算机教学5年来的体会,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有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是一门普通的文化科。由于对计算机课不重视,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的时候出现玩游戏、上网甚至聊天的情况。也有部分学生把计算机课看成是一门传统的课程,把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完全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认为只要考试前复习复习就可以了。实际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的素质教育,又是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对当代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计算机知识是衡量其素质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仅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便可受用终身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解决护理专业学生缺乏计算机知识的问题,无疑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使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合专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医学领域计算机课程教学应该怎样开展?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 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 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传统的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教学就是老师按照课本的编排结构将内容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按图索骥地记住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教学内容不可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用途。在教授计算机应用时,就谈到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在医学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应用相当广泛。如以计算机为手段辅助医生进行医学诊断工作,通常把各种征象或指标(如病人的病史、症状、临床检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运行已编制好的各类有关程序作出各种可能的诊断。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会通过自己查阅一些资料,积极地了解医学职业中计算机带给工作的便利,学生学起来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在学生刚接触计算机课程时,常常觉得计算机课新奇而产生暂时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抽象的概念、定理、程序越来越多,往往使学生应接不暇,学习兴趣自然就渐渐淡薄了。怎样才能把学习的暂时兴趣转化成长久稳定的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密切跟踪计算机在国内、国外医学界的发展现状,结合成功的临床病例展开讨论,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二、 安排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检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效果,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所以,应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量,同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word的文档编辑和图文混排的章节时,我们首先给同学看一些漂亮的海报,然后提出明确的实践目标,学了此章内容后我们必须给自己做一张精美的名片。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更加注重实用性并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内容的感性认识。 三、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结果轻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而许多事实证明,培养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比教会其更多的知识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不知道该学什么,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知该从何开始,这主要是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把握好,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驱动,就是在每个章节或者每次课的开始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覆盖了本章或者每次课程的重点或者难点。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摸索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记住知识点。在问题驱动的方式下,学生可以有目的地、思路清晰地进行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 安排社会实践教学 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可以组织适当的社会实践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大医院的网络中心,通过医院网络中心的参观,学生们了解到现代化的医院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处理医嘱、费用管理到病人出院全过程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临床科室用计算机共有六大功能:住院管理、医疗管理、医嘱处理、费用查询、报表打印、系统维护。其中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是医嘱处理、住院管理、报表打印、费用查询。这样,就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以此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五、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智力因素中最高的因素,是其他各种能力综合运用的产物。而创造力的培养,要经过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性过程的锤炼才能获得,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应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循序渐进的途径。通过实验、演示、参观、实习、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实践课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己动手操作。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我们应提醒学生可能会引起差错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理解和接受知识。并且可以通过现场打分、答辩等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认真真地做好每次实验,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由病人为中心的病房代替过去各种任务为中心的病房,计算机能力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远大的目标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护理医学论文:医学护理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专业也在探索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文中所探讨的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教学,理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系列教学方式应用于医学护理专业教学课程中,将医学护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通过调动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护理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的最优化。为此,本文就行导向动教学法在医学护理专业教学应用做了一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医学护理应用;多媒体;安全意识 行动导向教学自国外引入,在国内多个方面被广泛应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确定共同学习目标,合理规划教学课程,并通过多媒体等工具模拟实际情景,设计教学环节、课堂考核,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 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通过教学者不断探索与临床护理者的经验总结,发现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符合当代社会教学需求。何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呢?行动导向教学是在以自我为导向学习环境中应运而生,结合实践和理论,在教学内容上以职业实践模拟作为导向,在组织形式上以临床项目护理任务作为导向,通过多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构建综合性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理论知识,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教学效果。传统模式医护教学过程偏向授课,听课,总结课后心得,学生的医护理论知识很强,却不会灵活运用。如:在护理过程中反复的询问病人问题或者不耐烦病人的描述,依照理论来理解病人的感受,并作出判断。然而行动导向教学内容结合了理论与实际,使得课程立体和丰富。如:教学环境中教学团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模拟环境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设置评分体系。评分体系包含倾听病人的诉求环节、是否执行医嘱、配发药物是否准确、用药注意事项、输液等专业事项环节,医患关系环节进行打分,并纳入其学习成绩中,培养医学护理专业习惯。经过分组后的分组后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分别扮演护理人员、病人、家属,尽可能的还原现实,病人有条理或者无条理描述自己的感受,护理者在其描述中找到可用信息,给予病人认可或者不认可的解决方法以及安抚病人情绪,家属对于护理者专业素养的认可或者不认可等会出现的现实问题中学会灵活变通,处理三者间微妙的关系,不断丰富临床护理经验。 2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规划课程 医学护理教学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既要参照传统教学模式又要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式,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引导,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和教的统一。在理论课程上,因为学生各自学习背景和教学资源整合存在差异,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理论课程,寻找最新和高学府护理教学视频,推荐学生观看或者在课堂中一起分享,共同讨论心得。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断的梳理和完善医学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将网络资源和课堂知识融会贯通,完善医护理论知识体系。在哲学有一句: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互通有无,理论知识积累越丰富,知识体系越完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知识的不足,以达到快速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丰富临床经验的目的。不少医护专业学校都会建立实训基地,设立实训课程,学生可通过实训课程设计的不同科目,例如:正确执行医嘱,友好的叫醒病人,输液时正确插管和拔管,以及如何让病人配合护理过程中的量体温,吃药等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在设计实训课程环节时根据不同的项目设计分数,设立考评制度。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环节,丰富临床护理知识,灵活处理医患微妙关系,提升综合能力。在实训中通过角色的扮演,病房巡房,设计每天日常工作图等,设计岗前培训式的技能教学为主线,按照课程规划和步骤有效的学习,从中获取护理专业知识,巩固医护基础知识的基础,并培训学生的应变能力,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和谐处理医患关系,做到专业护理。 3加强教育疏导,提升专业素养 一支优秀的医护队伍不仅需要自身有专业的护理知识,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会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病人。通过OSCE数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简单,工作经历存在不足,满怀着一腔热血和无畏参与临床护理,却很难预知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隐患,在护理过程中不懂变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败在了医护关系中,使得自身也陷入麻烦中。在教学中根据设定的目标和专业标准,设计保护自身和法律意识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将新闻中经常出现的医患,例如:不信任,打人,病房无法安静等问题通过视频分享,通过设计情景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果自身遇到了视频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处理医患关系。通过实训课和环境的模拟,不断探索临床护理知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更好的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的沟通能力,提高医护专业素质。 4结语 行为导向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从中会发现效果也是显著的。因为针对于不同阅历的差异,教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规划中结合学生的医护学理论转而又知识和实践课程相互配合,提高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专业能力帮助病人,做一个优秀的医护者。 作者:张芹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 护理医学论文:医学院校护理生物化学教学思考 [摘要] 目的分析目前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分析近几年我院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显示课程学时偏少、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畏惧心理、教材混乱、教学方法固定、师资不平衡等因素,均可对医学院校护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结果针对上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困境的思考,建议学校可采取激发学习兴趣、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和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便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结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寻在课程学时偏少、畏惧心理、等多种负面影响因素,对此,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关键词]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思考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学科目之一,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1]。但显示情况是,由于各种原因,生物化学教学的发展收到抑制,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降低。因此,分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对生物化学的一线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学时偏少 随着目前社会和护理行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护理教育不仅增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等多门新型课程,还加大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在生物化学方面的课时也越发紧张,导致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无法深入学习。董芳娟[2]的研究报告显示,忻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生物化学占各全部总学时的比例为2.64%,有56.41%的护理专业学生能大部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而在2013年,生物化学占各全部总学时的比例为1.10%,而能大部分掌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学生比例仅为32.13%,两年的大部分掌握学生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报告指出学时的缩减程度与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学时缩减程度越多,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越低。 1.2学生的畏惧心理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且还具有知识架构庞大、复杂,知识点众多等特点。学生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大量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极大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问题将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习质量降低[3]。 1.3教材混乱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尚未对护理部门统一规划教材,而是教师或学校自主选择教学教材[4]。这种情况下,学校一方面可能会使用自己出版的教材,导致教材虽然贴合院校实际情况,但存在教学内容删减较多,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满足护理行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即使学校使用传统教材,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基础知识点经典等优点[5]。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知识点落后、教学知识结构庞大、理论性过强、理解难度较大等缺点。第三种情况是学校选择权威性外校编纂的教材,可能会出现与本校实际情况不符、教学专业偏差性较大等缺点。且教学教材混乱,也会导致教师对教材只有粗略的了解,上课时讲的内容还是原来教材或老师认为经典教材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6]。 1.4教学方法固定 中国绝大多数院校现行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缺乏新意,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对于此,有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或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但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较低等因素,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点并未有明显的体现。一项关于生物化学影响因素的研究[7]指出的,有43.8%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内容难学,有53.1%的学生认为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思维。感觉到学习吃力,这真实的反应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困难矛盾。 1.5师资不平衡 优秀的师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在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中,由于社会对护理的轻视和对医学的重视。当前大部分院校都将优质教师投放在医学专业教学中,护理专业分配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学质量不佳或偏向行政管理的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2对策 2.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向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课期间认真听讲,课后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对此,建议:(1)在第一次上课前,首先向学生阐述生物化学对其日后工作和考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现实生活取例向学生讲述生物化学在日后工作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的重视。(2)教学最好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处进行导入,让学生自然而言的进入生物化学的教学中。(3)利用大家熟知或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三聚氰胺事件”引出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利用女生的减肥心理引出脂代谢的相关内容,以及利用“夜盲症”“败血病”引出维生素的相关内容[8]。 2.2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学生能熟练进行护理操作为主要目标。且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也是以“实用”和“够用”为度。基于此,建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如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取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性不大的内容进行简略讲解。如此既可以保证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了解,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第二,学校还可以打破教学上固定的教学顺序,现教学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等静态内容,在教学物质代谢过程与调节机制、能量代谢等动态内容,最后再进行肝脏的生化特点、肝功能的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等具体到人体脏器功能的内容。调整授课进程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序,提高其学习效率[9-12]。 2.3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 优秀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因此,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的生物教学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学校可引进多种适宜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学法采用问题导出讨论的教学模式,既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选取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及疾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利用痛风症的致病机制讲解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利用其治病机制讲解核苷酸代谢的相关理论,利用“三高疾病”讲解营养代谢物相关联系。通过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13]。除了教学模式的改变,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生物化学内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利用动态图形直观的表现出现,简化学生的教学内容,利于其理解和记忆。 2.4归纳总结法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不仅多,还比较零散,但多个知识点之间又彼此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时很难将所有知识点完全串联起来,了解每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课程完成后,老师可借助知识点关系网图,将三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其进行领悟,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其次,知识点关系网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绘制一次知识点关系网相当于将生物化学的知识再次复习一遍[14-16]。因此通过知识点关系网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知识点关系网图。 3小结 生物化学教学是医护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熟练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对其日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分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对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显示,现在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存在课程学时偏少、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畏惧心理、教材混乱、教学方法固定、师资不平衡等多种教学困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教学质量。对此,建议学校通过利用多种措施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归纳总结法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教学质量。 作者:蔡洲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护理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上脑外科护理性安全问题浅谈 1脑外科临床医学领域护理风险识别 1.1患者病理风险 脑外科收治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颅脑创伤、颅内肿瘤等,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风险属性,主要体现在:(1)疾病变化性,如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性强,一旦处置不当、不及时,便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脑卒中康复期亦不乏有再出血、颅内压升高、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这些变化往往是负面的,严重影响预后。(2)疾病病理损害,脑外科患者常合并有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影响患者行动,患者不自主行为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如部分脑卒中、脑外伤患者可能合并癫痫,癫痫发作时,患者往往有较大的肢体动作,可能造成意外损伤,跌倒、非计划拔管、误吸、误咽,患者在疾病发生、进展、转归过程中往往还存在许多潜在的病理改变,如长期卧床可能引发积坠性肺炎、褥疮等,疾病还影响患者代谢、内分泌、免疫,破坏正常的机体防御机制,增加感染风险。研究证实,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风险呈正相关,许多时候这些潜在的病理改变危害比疾病本身更甚。脑外科患者多死于各类并发症、器官功能障碍,而非脑部病变,脑卒中死亡患者多与肺炎有关,这些病理改变往往具有隐匿性,呈渐进性加重,可突然爆发,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3)疾病带来的并发症间接带来护理风险,如运动功能障碍、意识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是跌倒、坠床、非计划拔管、走失、误吸误咽、继发性损伤高危风险因素。 1.2患者心理、行为风险 除病理层面风险因素外,患者心理、行为也可成为风险要素,主要体现在:(1)病耻感、卒中后抑郁、自杀与自伤倾向、抑郁与焦虑、情感障碍等,这些负面情绪可能进展为病理性心理问题,给护理埋下不安全隐患,如许多青年脑外伤患者,因病情突然、预后可能较差,常伴有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治疗信心不足,直接影响护理依从性,甚至产生抗拒,影响康复内容的落实,进而影响预后。(2)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或性格马虎大意,或对医嘱重视程度不足,都可能埋下不安全隐患,临床上不乏不听从劝告擅自外出活动造成继发性损伤者,患者不依从也与当前医患关系较紧张有关,部分患者对护士缺乏信任感。 2脑外科临床医学领域护理风险控制 2.1识别风险患者 风险患者与家属识别主要方法包括:(1)量表识别法,包括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压疮风险评估量表、意识障碍评分表、各类疾病认知水平量表等,其中部分为相关协会推荐、制定量表,一部分为医院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一般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测作用。(2)经验法,护士据自身工作经验识别风险人群。 2.2风险控制内容与方法 (1)风险等级管理:识别风险患者与家属,进行风险等级管理。对于高风险人群,提高风险管理标准。通过加强巡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水平等方法控制风险。此外,部分医院建立有系统性的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将风险发生率分为0~4级,将风险危害分为0~4级,风险评分则为风险发生率等级数×风险危害等级数。这种风险管理策略,不仅有助于发现高危、高发风险,还可动态评估风险分布情况,也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风险循证,寻找关键环节。如以颅内压升高为例,主要风险事件可分为基础性高血压、水肿形成、脱水药物剂量不足、体位变化等,医院可进行调查分析,调整护理策略,从而控制风险。(2)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管理,主要内容为各类护理干预措施,围绕健康教育,进行饮食干预、生活干预、心理干预等,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管理水平。(3)落实护理技术准入制度,不同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护理准入制度是降低风险危害的重要方法,对于高风险患者安排综合护理能力更强的护士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危害,这与高风险患者抗风险能力较差有关。 2.3应急策略 许多风险为偶发事件,预防难度大,如误吸、跌倒、各类急性器官衰竭、严重医患冲突等,为降低风险危害。医院还常设立有各类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如医疗纠纷处置方案、误吸应急处置等。护士应熟知这些应急处置方案,熟练的掌握相关护理技术,以备不时之需,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生命。应急处置能力也是考验一个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3小结 脑外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工程,与临床医学有关的护理活动技术性强,潜在的技术风险也较高,管理应有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医师。医院脑外科风险特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风险管理策略。 作者:李哲 单位: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脑外科 护理医学论文:医学护理教育思路 1培养护生职业情感,实现护士职业誓言 南丁格尔是护理专业的创始人。自南丁格尔创立之日起,就倡导“关爱生命,维护健康,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多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在战争年代,在突发事件、灾难面前,或是在平日,护士都是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战斗在第一线。非典的发生,对于每位医务工作者都是一种生与死的考验。在关键时刻,护士忠于护理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南丁格尔“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誓言。护士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这与她们在护校接受良好的护理情感教育是分不开的。在校生应通过情感教育培养护理情感,以促进护生职业情感领域发生积极转化,这对护士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和导向作用,所以护理情感教育应该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课题,护理情感培养应渗透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早期开始、不断探索、坚持不懈,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打好基础。 2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护理专业人员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已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体制,以高等护理教育为主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生的教育体制,已逐步走向正轨。然而在基层,仍然需要许许多多的基础护理人员。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初级实用型护理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独力从事护理技术工作。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绝不可忽视道德教育。第一,我国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由于现行中职教育受学生生源的影响,加之现在许多护士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磨炼,因此,德育教育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更为重要。因为品德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优秀品德的形成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教育入手,使新一代的年轻护士真正懂得:关爱、尊重、真诚、无私奉献是护士的美德,具备为护理事业勇于付出的精神。 3加大对护生人文教育的比重 今天,提倡医学的人文关怀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所谓“人文关怀”,其内涵十分丰富,简而言之也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上。在医院,人文关怀就应该体现在给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上。护士只有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誓言和人生价值。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许多医院纷纷进行体制改革,并在医护人员中逐渐树立起“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观念,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学会尊重患者人格、理解患者心情、同情患者疾苦,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大人文课程所占的比重,对在校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的灌输,使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护士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同时也为建设和谐医院文化作了重要铺垫。医院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护理文化的创造者。为了在医院护理服务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护士的培养应该从根本抓起,即医学护理教育应该加大对在校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4男护士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亮点 随着急救医学、创伤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品种繁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临床护士广泛应用,护理学的范畴已经不是单纯的病情观察、执行医嘱和健康指导等内容,以女性为特质的临床护理工作正逐步被男护士所替代,男护士的优势打破了综合性医院护士以女性为主的格局。我校陆续招收的男护生在就业时就很受骨科医院、精神病医院等医疗单位的青睐。所以在男护士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积累经验,培养出特色来,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发挥出不同于女性的优势,让他们在将来就业时有很大的优势市场。 5护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护理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护士工作范围及内容日趋扩大,护士任务和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这些都对护理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提出了挑战。所以,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多半,由于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和学生择业受思想观念、个人发展机会、经济收入等因素影响,现代人都有想留在城市和大医院的就业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从数量上看,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加大初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应该了解学生就业思想动向,为教学和择业指导提供依据。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社区护理工作意识,毕业生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大发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号召,转变就业观念。护生毕业后要大胆走向基层、走向社区,不断拓宽护理服务领域,由医院内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逐渐延伸到基层、社区,为人群提供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保健性护理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开创护理工作新天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护理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加强护生的职业情感教育、强化护生的护理理念、注重护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等途径培养护生正确的职业态度。作为一名护士,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大力发展护理教育,在保持我国教育注重系统的理论教学、临床护理和技术操作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研究性、创新性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培养的办学特色,培养出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新世纪护理人才。 护理医学论文:灾难医学护理教育思考 1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1.1预警和叠测工作离不开护理人羹 为了及时发现灾难事件发生的苗头,在灾难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应对,有效控制危机局势。必须建立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的专门机构。预警和监测系统建设是目前完善灾难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2】。护理人员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接触受灾人员,责无旁贷应做好灾难事件的早期报告和监测工作,在有关部门做出反应之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1.2护理人羹是开展灾难事件相关知识宣传赦1|的主力 灾难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容易引起社会的不安和人民群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护理人员作为医学救援临时机构管理的重要成员。应是卫生宣传教育的主要人力资源,开展从制定卫生宣传计划到实施宣传计划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掌握个人防护的基本技能,了解预防控制灾难事件造成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有关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灾难事件。 1.3护理人羹参与伤高曩的预枪分诊 灾难往往造成大批伤病员,无论是在灾难现场还是在医院,救治工作都非常紧迫,而救治力量又十分有限,因此,第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做好伤病员的预检分诊工作01。通过预检分诊区分出轻重缓急、救治的先后次序,从而使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当场得到紧急救治,较危重的伤病员得到优先救治,使一般伤病员得到妥善处理。预检分诊要求在几分钟内完成,因此。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护士承担此项工作,护士主要协助医生检伤,负责做好记录并指挥担架员运送伤病员进入临时指定的救治室或医院病区。 1.4实纯对伤病灵的护理救治 灾难事故的现场医学救援包括赴伤病员集中点、难民营的巡诊医疗,大量的伤病员病情一般明朗,急需进行各种创伤急救护理操作,包括软组织损伤、烧伤的清创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大量的急救护理操作。由于灾难现场环境复杂、污染机会多,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操作的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尽量不直接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行动时穿救援服及高筒靴,防止毒虫、动物咬伤。 1.5组担伤病灵的转运、灾民的撤离 伤病员经过现场以及灾区医疗站的急救、治疗之后,大部分需要转送到后续医疗机构,实施更完善的治疗。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承担转运途中伤员的病情观察、保障伤员的安全、测量伤员的生命体征,为重伤员、生命体征异常的伤员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等工作。护理人员还要负责组织灾民从受灾地区暂时转移到安全地区,并做好撤离途中的环境卫生工作,降低危险,确保人员的健康、安全。 1.6开展灾后的心理护理 灾难涉及很多人,包括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受害者不仅需要立即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同时遭受了极大的心理创伤,随着人们对生理和心理康复需求的日益提高,灾难受害者的心理治疗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弱病残需要更多的关注。护士的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针对灾民出现的精神症状,除了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外。主要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受害者紧张和恐惧的程度,帮助他们精神康复,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 2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措施 2.1囊学形式 2.1.1对护生实施规范事件应对初期医护人员的应对不及、防治不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知识局限性的反映,也暴露了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内容尚不够完善。提高我国灾难医学救援整体水平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对医学生、护生实施规范化培训,在高等医学院校专业中设立与灾难医学有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预防医学、危重监护医学、社会医学等学科作为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开设一定的选修课,使护生了解灾难医学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以及灾难救援工作的任务和方式,为将来开展灾难医疗救援工作打下基础。 2.1.2对在岗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灾难医学课程,因此,绝大多数在岗的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灾难医学的培训,特别是护理人员,缺乏现场救护的基本技能,有必要对在岗护士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对现场维持、恢复生命的基本抢救技能,即心肺复苏的训练。形式上可以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对教学效果要进行统一评估,组织接受培训者参加中国医师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的专业委员会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即具有开展救护的资格。 2.1.3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常规灾难事件卫生救援的模拟演练,根据紧急预案的内容组织实施,包括车辆调度、救护、心肺复苏表演、急救知识、自救互救技术等。在职护士每年参加23次模拟演练,通过演练,一方面提高了护士应对灾难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使医护人员熟悉各种工作程序,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理部门的管理能力以及整个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2.2主要囊学内容 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目前尚未建立,由于灾难医学在现场救护方面与军事医学有相似之处,课程的开设可以借鉴军事医学课程。目前军队开设的军事医学课程主要包括野战内科学、野战外科学、军队卫生学、防原医学、防化医学、军队流行病学、军事心理学、卫生勤务学等。因此,从灾难医学救援的特征来看,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灾难医学系统组织的基本原理;(2)各种灾难尤其是核、化、生灾难的处理原则;(3)各项急救的基本技术,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抗休克、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解毒等急救技术;(4)伤员检伤分类,包括现场分类、收容分类、后送转院分类和医疗分类等;(5)伤员后送与转院,包括后送的时机和条件、后送的要求、后送的组织、后送的体制、后送的方式和转院到达后的交接等;(6)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包括各种灾难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和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方法等;(7)灾后的心理护理,包括灾难引起心理障碍的表现特点和护理的措施等;(8)灾难医学护理管理,包括医疗队的组织、灾区医疗站(临时医院)的编组与展开、救治机构的部署、药材物资的保障等。从教学内容来看,其课程至少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危重监护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灾害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公共卫生等。 2.3灾难医学护理囊1r量待解决的问置 2.3.1完善制度.规范护理行为在灾难事件中。护理人员身处特殊的环境,为了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按照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展开,确保护理安全和质量。当前,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部门应根据灾难卫生救援护理工作的特点,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实施细则等,并将其作为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2.3.2适度开展灾难医学学术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应的灾难医学学术组织,更缺乏对灾难医学有所研究的人才。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灾难医学学术研究,推动灾难医学护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切实提高应对灾难事件的护理能力。 护理医学论文:医学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1培养护生职业情感,实现护士职业誓言 南丁格尔是护理专业的创始人。自南丁格尔创立之日起,就倡导“关爱生命,维护健康,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多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在战争年代,在突发事件、灾难面前,或是在平日,护士都是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战斗在第一线。非典的发生,对于每位医务工作者都是一种生与死的考验。在关键时刻,护士忠于护理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南丁格尔“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誓言。护士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这与她们在护校接受良好的护理情感教育是分不开的。在校生应通过情感教育培养护理情感,以促进护生职业情感领域发生积极转化,这对护士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和导向作用,所以护理情感教育应该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课题,护理情感培养应渗透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早期开始、不断探索、坚持不懈,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打好基础。 2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护理专业人员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已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体制,以高等护理教育为主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生的教育体制,已逐步走向正轨。然而在基层,仍然需要许许多多的基础护理人员。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初级实用型护理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独力从事护理技术工作。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绝不可忽视道德教育。第一,我国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由于现行中职教育受学生生源的影响,加之现在许多护士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磨炼,因此,德育教育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更为重要。因为品德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优秀品德的形成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教育人手,使新一代的年轻护士真正懂得:关爱、尊重、真诚、无私奉献是护士的美德,具备为护理事业勇于付出的精神。 3加大对护生人文教育的比重 今天,提倡医学的人文关怀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所谓“人文关怀”,其内涵十分丰富,简而言之也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上。在医院,人文关怀就应该体现在给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上。护士只有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誓言和人生价值。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许多医院纷纷进行体制改革,并在医护人员中逐渐树立起“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观念,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学会尊重患者人格、理解患者心情、同情患者疾苦,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大人文课程所占的比重,对在校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的灌输,使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护士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同时也为建设和谐医院文化作了重要铺垫。医院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护理文化的创造者。为了在医院护理服务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护士的培养应该从根本抓起,即医学护理教育应该加大对在校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4男护士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亮点 随着急救医学、创伤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品种繁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临床护士广泛应用,护理学的范畴已经不是单纯的病情观察、执行医嘱和健康指导等内容,以女性为特质的临床护理工作正逐步被男护士所替代,男护士的优势打破了综合性医院护士以女性为主的格局。我校陆续招收的男护生在就业时就很受骨科医院、精神病医院等医疗单位的青睐。所以在男护士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积累经验,培养出特色来,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发挥出不同于女性的优势,让他们在将来就业时有很大的优势市场。 5护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护理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护士工作范围及内容日趋扩大,护士任务和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这些都对护理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提出了挑战。所以,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多半,由于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和学生择业受思想观念、个人发展机会、经济收入等因素影响,现代人都有想留在城市和大医院的就业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从数量上看,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加大初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应该了解学生就业思想动向,为教学和择业指导提供依据。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社区护理工作意识,毕业生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大发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号召,转变就业观念。护生毕业后要大胆走向基层、走向社区,不断拓宽护理服务领域,由医院内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逐渐延伸到基层、社区,为人群提供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保健性护理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开创护理工作新天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加强护生的职业情感教育、强化护生的护理理念、注重护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等途径培养护生正确的职业态度。作为一名护士,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大力发展护理教育,在保持我国教育注重系统的理论教学、临床护理和技术操作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研究性、创新性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培养的办学特色,培养出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新世纪护理人才。 护理医学论文:医学护理化学教学思路 1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护理人才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现代护理专家提出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可见,现代护理要求护生了解护理的发展史、职业素质及行为规范、护理理论和护理程序,涉及人、环境、健康、护理等具体内容。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整体。他们的健康与外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体内环境密切相关,护生必须具有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智能结构,方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服务。因此,学校教育应致力于全面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化学教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从讲课一开始就向护生灌输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告诉护生在护理工作中,患者对护士的心理需求首先是职业道德,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服务态度、仪表礼仪、修养、沟通等方面。若能以“5•12”国际护士节或成立南丁格尔护理服务支队为契机,组织护生参加优秀护士模范事迹报告会,讲述南丁格尔的典型事例,组织护生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等活动,将会对护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医德护风起到推动作用,也将会对护生学好化学课起到促进作用。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激发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从这个角度来讲,唤起护生责任感比单纯传授知识、方法更重要。 2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护理理念 护理是对人类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进行诊断和处理的过程【l】。护理专业是一种对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包括个体和群体)提供健康服务的专业。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的独立应用科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合成的一门自然科学121。化学课只有淡化学科意识,才能突出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注重护生整体护理能力的培养,使其树立“先预防保健,后疾病护理”“先健康人群,后患病个体”的观念。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护理教育改革的需求。为此,化学教材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办学方向,以护理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护理专业教学i-I-:~l和教学大纲为依据13],强调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5性要求,体现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特色。 3化学与医学护理学的关系 医学护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探求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找出防病、治病的原理和方法,确保人们身体健康并延年益寿。 3.1化学与人体生命的关系 人体生命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物质变化过程。人体各种组织都是由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无机盐和水等物质组成。食物的消化、吸收都是化学变化过程阁。人体的一切生理和病理现象都和体内的代谢作用有关,而代谢作用与人体内进行的一切化学变化密切相关。所以,要研究掌握生理和病理现象的本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生物化学就是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内进行的各种复杂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通过对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从本质上揭示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运动的规律f4l。 3.2化学与疾病诊断的关系 在诊断疾病时,常常要对患者的血、尿、胃液、粪便等进行化学检验,以帮助医务人员作出正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法和步骤。例如,尿中葡萄糖、丙酮含量的测定,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临床上常用的B超、CT、核磁共振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成为诊断脑、肝、肾、肺等脏器病变的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53I能确定甲状腺的功能状态;co放出的射线能深入组织,并对癌细胞有破坏作用。 3.3化学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临床上常用药物来治疗疾病,例如用氢氧化铝、碳酸氢钠、乳酸钠来治疗某些胃病;用磺胺类药物来治疗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为了正确使用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必须对各种药物的组成成分、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体内所发生的变化和作用有全面的认识。同时,药物的合成制备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鉴定、提取等也需要具有丰富的化学知识。 3.4化学与疾病预防的关系 在预防医学中,使用化学方法对环境中的空气、食物、饮水等进行监测,从而寻找预防疾病的措施。如配制注射使用的消毒剂、酒精、碘酒、注射液,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等都需要运用化学知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遗传、变异、疾病、死亡等生命过程的探索,越来越显示出化学与医学护理学的密切联系。所以,化学是护理专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之一。 4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4.1学会运用辩证法 学习化学与学习其他科目一样,要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认识和分析问题。例如,认识物质结构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影响,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4.2牢固掌握“三基” 要准确、牢固掌握好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加强对“三基”的理解和记忆,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把“三基”灵活贯穿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 4.3注重镰堂学习 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听讲,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定期归纳总结,通过比较、分析,使知识系统化;要及时复习,抓住结构—性质一用途这一主线来学习。另外,还要多看书,多练习,以求温故知新。 4.4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化学原理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所以要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实验学习。在教师演示实验和护生分组实验中,注重培养护生的观察、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和书写实验报告能力,使其养成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5让护生亲身体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体验是一种最能加强感性认识的方法。一些临床工作,如药物浓度的计算和药液的配制、消毒灭菌原理、给药途径、冰袋和石膏绷带的使用等,都可以让护生亲身体验。另外,如有机会,还可以带领护生到医院检验科通过观看验血、验尿的全过程对糖尿病、肝炎患者作出诊断,改变见病不见人和重操作轻患者的做法,使其树立服务于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带领护生到病房参观,观察医护人员的态度对患者情绪的影响。这样不仅使护生学到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初步了解有关技能,而且可使护生逐步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综上所述,为适应现代医学护理的需要,在化学教学中,应围绕医护知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让护生明白学好化学可为学好医学护理学打下基础。 护理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能力强化措施 1对象与方法 通过提高护理专科生的综合技能、开拓视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医学临床实践能力。聘请国内一流的教授和临床医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讲座,定期组织临床技能练习和测试,对临床护理操作方法进行剖析和探讨;发挥教师群的指导优势等方法,对2004级以后在校护理专科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常规带教组比较。实验组采取以下措施:(1)首先了解护理本科生在临床操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2)强化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特别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及整体优化。聘请国内具有高水平的教授和临床医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讲座及辅导。(3)“新型的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利用校园资源,发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使之相对独立自主地充分展开实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临床护理技能论坛和测试,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剖析具有创新性临床护理方法并加以学习和应用。(4)“新型的教”,教学活动跳出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教师仅仅给予引导和指导。同时要发挥同一学科“教师群”的优势,克服单一教师思维的局限,对学生操作规范给予集体指导。(5)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的教学模式。(6)统计处理:对护理专科学生在校期间临床操作技能测试及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 O.05认为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操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与临床衔接不好,不能形成系列研究;未能充分利用教师群的优势,发挥集体的力量。 2.2实验组操作通过率与对照组的比较护理专科生在校期间临床实践通过率显著提高,实验组2004级以后,操作通过率逐年增多,2004级~2006级共有通过人数282人;其中优秀185人(18.7%),合格97人(29.6%);对照组共通过192人,其中优秀4JD人(13.7%),合格152人(23.4%)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尸 O.05,P O.O1);护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合格、优秀率明显增加。 3分析与讨论从2O世纪8O年代后期开始,为了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了适应临床护理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教育模式。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各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重点,已成为共识。临床实践的创新性教育不是一般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增减,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革新和价值追求,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叫。从目前对临床实践能力研究的状况看,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实践能力的内涵包括智力,知识和操作。使之具有高素质、强大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三者是有机相联的一个整体,在培养和训练中不可或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建设。本研究仅对提高临床护理专科生的操作能力作一初步探讨,相信对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有一定帮助。本研究发现,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聘请国内一流的教授和医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讲座,开拓了学生视野,避免盲目追求理论培养,与临床工作有效衔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备,立足实践;定期组织护专学生进行学术论坛,对操作技能进行探讨剖析;发挥导师群的指导优势。克服了单一导师思维的局限。使学生综合素质及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自身比较,通过率及优秀率也不断提高。可以认为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性及能动性,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创新是一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不竭的动力。知识经济的基础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思维,在知识经济逐步来临的今天,我们应加大力度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通过改革来促进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而人才的培养是通过教学和实践这两项医学高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活动来实现的。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从而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临床实践操作,推进学科建设。
天然气论文:论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 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探讨了如何减少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安全措施。 要进行煤矿开采,机电运输是生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如何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是一个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 煤矿机运事故频发的原因剖析 1.1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1.2 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根据我们平时工作统计。在煤矿机电出现事故中,大多是因为职工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采掘一线电机车司机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多,文化基础差,工作无长期打算,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1.3 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 1.4 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1.5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 1.6 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1.7 设备陈旧老化 在煤矿建设时,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另外,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加之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相匹配,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 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1.8 煤矿设备选型不合理 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比如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磨合期内,往往事故率较高。 1.9 煤矿设备检修存在缺陷 如今正规煤矿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操作的失误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设备陈旧, 本身维护工作量很大,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年检月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据统计,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及时检修,防患于未然。 2 控制煤矿机电事故对策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减少和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2、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要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2、2要严把质量关 在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同时,煤矿在购进机电设备时,各个厂家所生产的配件在细节上存在差异,更有一些小厂家为了自身利益,偷工减料、降低成本,这也给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带来了一定影响。 2、3加强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机电工种技术性较强。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尽量减少或者不使用临时用工。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特殊工种不能调换频繁,要严格考核发证,坚持持证上岗。 3 结束语 总之,要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及安全工作。由于煤矿机电运输各岗位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应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操作人员来担任。建立竞争机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技能比武,采取“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抓好安全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作业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做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 天然气论文:探讨天然气发动机排放试验 试验中采用HORIBAMEXA7200E废气成分分析仪测量发动机的排放,试验所用催化器为宽域金属催化剂,主要氧化排气中的HC和CO,同时对NOx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试验过程中测录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参数及水温、排气温度、空燃比、点火提前角等运行参数,分别测试发动机安装催化后处理器和未安装催化后处理器的试验结果。 怠速NOx排放怠速运行时进气量少、燃烧温度低,NOx排放较低。怠速运行速度为700r/min,过量空气系数为1.1,安装催化后处理器,点火提前角分别为9°BTDC,12°BTDC,15°BTDC时,发动机的NOx排放分别为28.56×10-6,35.15×10-6,39.09×10-6。外特性NOx排放表2示出了试验方案及外特性的运行参数。发动机在无催化器运行时,随转速的提高,NOx排放呈减少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稀燃程度提高,最高燃烧温度降低,NOx排放减少;2)燃烧过程中高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对NOx排放的影响较为显着,低速运行时以时间计算的燃烧持续期长,NOx生成量较多。安装催化转化器后发动机NOx排放升高,因为无后处理器时发动机排气背压较低,发动机的扫气系数较大,对活塞、缸盖底面等热表面的冷却效果较好,降低了燃烧温度,抑制了NOx的生成。安装催化转化器后,宽域催化转化器虽然对NOx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NOx的生成量较大,导致发动机的NOx排放升高。安装催化器后,在转速1000~2000r/min范围内,NOx排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00r/min时达到最大值。试验过程中采集了外特性示功图(图略),发动机转速为1600r/min时,缸内的最高燃烧压力与其他工况相比高出很多,燃烧温度高,导致NOx生成量很大。随着缸内压力的升高,催化器背压对NOx排放的影响显着增加。点火提前角对外特性NOx排放的影响,点火提前后,燃烧温度的升高导致NOx排放迅速升高。增压气体发动机进气压力和压缩终了时温度均较高,采用较大的点火提前角能够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但易发生爆燃现象,因此,只要发动机的排温和热负荷满足要求,不宜采用过大的点火提前角。 负荷特性NOx排放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发动机转速为1000r/min和1400r/min时,安装催化器和不安装催化器的NOx排放,图中方案A比方案B点火提前角晚3°。图7示出了发动机低速、中速及高速运行时不同负荷率的过量空气系数。:当发动机转速为1000r/min和1400r/min时,NOx的排放均为先增大后减小。分析原因:1)发动机在空载和小负荷运行时,由于进气量少、燃烧温度低,点火提前角和催化器对NOx排放的影响较小,NOx排放处于较低水平;2)随着负荷率的增加,进气量增加,燃烧温度升高,NOx排放增多;3)随着发动机负荷率继续增大,稀燃程度增加(图略),抑制了NOx的生成,排放下降。中等负荷率时,点火提前角对NOx排放的影响较显着,50%负荷率时NOx排放较高,这是因为催化器对NOx具有部分催化转化效果,因此,中等负荷率安装催化器后NOx排放与不安装催化器相比显着降低。方案A曲线中,当负荷率为90%和100%时,发动机的流量逐渐达到最大,催化器对排气系统阻力的影响作用明显,进而影响到发动机的扫气,发动机热负荷高,燃烧温度升高,使NOx的生成量增加。由方案B曲线可见,点火提前角增大后,低速和中速时,在整个负荷范围内催化器对NOx排放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图8示出了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时,安装催化器和不安装催化器的NOx排放对比。图9示出了方案B负荷特性缸内温度。由图8可见,当发动机在标定转速运行时,没有安装催化器时,随发动机负荷率的增加,NOx排放规律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方案A和方案B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0%和25%负荷率工况点。安装催化器前后NOx排放规律变化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缸内的燃烧温度,方案B25%负荷时缸内燃烧温度较高,出现排放的最大值。 标定转速运行时,由于燃烧时间较短,同时稀燃程度较高,NOx排放水平较中、低转速时减少较多。但由于发动机的流量大,催化器的节流作用增强,对发动机换气的影响作用强,安装催化器后,NOx排放总体较不安装催化器时的高。a)发动机外特性运行时,随着转速的提高,稀燃程度提高,最高燃烧温度降低,燃烧持续期缩短,NOx排放减少;安装催化转化器后扫气系数减小,热负荷和NOx排放升高;b)发动机在空载和小负荷运行时,由于进气量少,燃烧温度低,点火提前角和催化器对NOx排放的影响较小,NOx排放处于较低水平;c)发动机在中低等转速、负荷率为50%~75%时,NOx排放水平高;催化器对NOx具有部分催化转化效果,中等负荷工况安装催化器后NOx排放比不安装显着降低;d)标定转速运行时,燃烧时间短、稀燃程度高,NOx排放较中低转速时减少;高速大负荷时催化器节流作用强,影响换气,NOx排放升高。 天然气论文:分析我国天然气利用现状的问题和路径 2013年1月17起,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数在3天以上,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等城市污染严重。所受雾霾天气影响城市居民争相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PM 2.5指数居高不下。所谓PM 2.5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 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较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但究其污染物来源,重要是燃煤的排放、机动车的排放、工业排放。从环境保护来分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才是减缓或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天然气是一种相对较为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增加其对煤炭,石油产品的替代,将对环境的改善有较大的作用。 一、天然气利用表观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1.环境效益 从燃烧清洁度讲,天然气造成的污染大体为石油的1/40,为煤炭的1/8000,从经济效益讲,按照相同热值计算,国际天然气价格仅为石油的80%左右;从用途讲,天然气用途广泛,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发电、工业和城市商业、民用等各个方面。 2.生态效应 通过天然气的替代使用,减少悬浮颗粒物排放量,增加空气清洁度;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缩小酸雨覆盖面积。于煤相比,天然气燃烧仅产生微量二氧化硫和少量氮氧化物,排放的二氧化硫量要比煤排放二氧化硫量大约少90%,且天然气使用效率高。天然气的使用也将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矿物燃料燃烧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取决于燃料中碳含量,天然气与其他矿物燃料相比,含碳少,含氢多。 二、我国天然气资源配置方式现状描述 1.天然气资源配置 在政策层面,天然气资源配置上应采取以市场配置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一种配置方式。但长期以来,天然气资源实行的是完全计划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从天然气勘探开发、输气管线建设到利用,从天然气产量到价格,无不受国家的计划调控,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均列入国家计划。国家对天然气还是停留在指令性计划控制状态。 2.天然气资源配置的难点 天然气资源的配置还受运输条件和历史用户的限制。天然气作为一种气态商品,只能通过管道或LNG等方式进行运输,因此,只用天然气管输问题解决了,才谈的上天然气的利用,天然气市场体系方能形成。我国正在建立全国性管网,LNG产业也出于推广的起步阶段,因此,天然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置的条件未成熟。 三、我国天然气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天然气消费结构不合理 天然气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化肥用气占天然气总消费的1/3左右,为支持保护我国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国家对作为原料制合成氨生产尿素的天然气采取了十分优惠的价格政策,对此,天然气生产企业在经济效益上作出了巨大的让步。但由于国际化肥市场价格向好,许多以低价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化肥并未用于国内农业生产,而是出口到国外,相当于低价出口天然气,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尿素最大出口国之一,但另一方面为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原油进口量却在快速的增长,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国家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2.天然气价格不合理 天然气出厂价格偏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是高风险、高投入行业,投资要面临巨大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工和市场风险。因此国外天然气勘探开发上游的投资回报率通常都较高。然而,尽管我国现行天然气价格管理体制中天然气是以成本加成为基础定价,但之前的天然气价格调整未达到天然气的综合成本水平,也谈不上获得投资回报,致使我国天然气生产企业长期亏损,生产经营难度增大,影响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四、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应用改革努力 1.加快天然气进口数量 为满足未来天然气的需求,我国提出了天然气工业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除加大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发现和开发大型气田外,还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以及中东和东南亚地区进口管道天然气和LNG,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的不足。除了已经开始正常输气的中亚天然气进口管道外中缅天然气管道建设也在加快进行,预计在2013年5月投入使用,该管线设计输气量在100~130亿立方米,中缅新管道还将直接惠及来自非洲与阿拉伯地区的油气资源。 2.合理布局天然气资源 针对近年来逐步突出的天然气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发改委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根据不同用户用气的特点,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在2012年10月31日的新版?天然气利用政策?中明确规定强调了对优先类的政策扶持和对限制类与禁止类的管控。对优先类用气项目,地方各级政府可在规划、用地、融资、收费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天然气利用项目有关技术和装备自主化,鼓励和支持汽车、船舶天然气加注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对限制类项目的核准和审批要从严把握,列入禁止类的利用项目不予安排气量。新版对部分用户的利用顺序级别进行了调整,体现了国家对部分产业的态度转变。 3.完善天然气价格定价机制 天然气价格是调控消费结构的主要手段,也是资源配置的调节器。国家发改委去年12月发文称,天然气价改总体思路为以下几种,一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二是以计价基准点价格为基础,考虑天然气市场资源主体流向和管输费用,确定各省(区、市)天然气门站价格。三是天然气门站价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过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调整。四是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几种思路各有利弊,但可以肯定新的定价机制一定会在近期制定颁布。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天然气利用现状虽然不尽人意,但事实基础是我国的天然气利用晚,发展快。和很多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相比,彼此的国情还是有所区别,所以在现阶段,所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所难免的。从长 远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快,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无论是从国家资源安全,或是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来讲,天然气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尽快解决和完善。科学的增加天然气开发途径,保护资源地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地经济发展动力和持久力,从国内国外两个途径提高天然气供应量;利用价格和宏观调控手段,调整天然气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天然气的绿色利用。通过国家不断推出的各种天然气利用改革制度,不难相信,我国的天然气利用无论分布、结构、价格都会更合理化,更国际化。 天然气论文:天然气装置管理系统研发及实现 油田用加热炉是油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设备之一[1-2]。随着我国各油气田公司对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采力度的逐年加大,我国天然气逐年大幅增产,天然气集输设备的种类和个数也大幅增加。在我国西部以天然气生产为主的某油田中,应用了大量的天然气装置设备,类别繁多且单类设备数量大。随着生产时间的累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大量的设备信息台账。据统计,2008年在此油田有详细设备信息记录的11套天然气处理装置中,共计有64类4200多个主要设备。这些设备台账信息相互独立地保存在设备的使用部门,这直接导致同类设备信息无法在不同使用部门间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即使在同一使用部门里也很难实现同类信息的汇总、对比及分析。另外,很多装置的设计图册也没有有效、统一的管理,导致设备维护时,不能方便地获取装置设计信息。这些都给天然气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天然气装置设备信息采集、存储、汇总和展示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将这些孤立的设备信息有效地管理起来,并能及时地获取装置设计信息。 1系统分析与设计 天然气装置设备主要分为工艺、仪表、给排水、热暖和电力等几个主要专业设备。工艺主要包括加热炉、制冷机和压缩机等设备;仪表主要包括压力变送器、火焰探测器和在线分析仪等设备;给排水主要包括水罐设备、供水气压罐和埋地生化污水处理设备等设备;热暖主要包括换热器、燃气调压箱和燃气壁挂炉等设备;电力主要包括电力变压器、高压配电柜和低压配电柜等设备。此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实现上面所述设备信息及其设计图册的有效管理,其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维护和数据应用四个部分。数据采集的源头,一是指现存的大量的历史数据,包括纸质和电子的设备台账及工艺设计图册;二是指系统部署后,日常生产所产生的新设备数据及工艺设计图册。对于数据的采集,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标准化、电子化处理。对于数据的录入,需要批量数据和单项数据两种录入模式。系统能够实现已入库数据的修改和删除功能,能够实现对各种设备数据及设计图册的查询、汇总和导出等应用功能。针对上面的分析,对系统功能和业务数据库进行了相应的设计。 1.1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主要分为数据维护、数据查询、文档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主要部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数据维护,主要有数据录入和数据维护两项功能。数据录入功能分为批量数据导入和单项数据录入。由于设备历史台账数据存在方式及格式的不一致,其需要进行电子化和标准化处理后方可入库。数据维护功能提供对数据的修改及无用数据的删除功能。 2)数据查询,主要分为固定查询、导航查询和条件查询。按照日常业务的工作习惯,我们制定了固定查询方式。此方式不需要使用者指定任何查询条件,即可得到生产常用的设备信息。导航查询,是将各套装置分部门分专业组织成“结构树”的形式,以便使用者有层次地获取所需的设备信息。条件查询,指根据用户动态设定的不同查询条件,个性化地得到用户所需的特定信息。 3)文档管理,主要实现设计图册等文档的分部门分专业上传、下载、查询和维护功能。各类文档可以按文件名称、所属站名、专业类别和上传人等四种方式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可以浏览下载。 4)系统管理,主要包括人员信息管理和日志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主要实现人员及部门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并对人员的访问权限进行设置。根据系统用户角色的不同,系统访问权限分为五类,各类访问权限各有不同功能范围。日志信息管理,主要记录登录用户各种操作的时间、对象及影响等信息。 1.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包含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DataModel,CDM)设计和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DataModel,PDM)两个重要阶段[3-4]。CDM设计是建模过程的关键阶段,此阶段把现实世界中需要保存的信息抽象成信息世界中的实体(Entity)和关系(Relationship),产生实体关系图(E/RDiagram)。PDM建模反映了业务领域中信息之间的关系,它不依赖于物理实现。只有重要的业务信息才出现在PDM中。一般的数据库建模过程是从对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抽象形成CDM模型开始,从而转换成相应的PDM模型,进而可以生成相应的数据字典和数据定义语言(DataDefinitionLanguage,DDL),有了DDL就可以直接创建关系数据库。另外,整个建模过程是可以逆向进行的,以验证模型正确性。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 按照上面数据模型的创建过程,我们创建了天然气装置数据库,其逻辑上由业务数据库和系统管理数据库组成。其中,业务数据库包括工业专业14张表、仪表专业17张表、给排水专业19张表、热暖专业9张表和电力专业3张表。系统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人员、部门、权限、日志、文档和元数据信息表。在创建数据模型的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辅助工具PowerDesigner。PowerDesigner支持CDM和PDM建模及相互转换,CDM中的实体、实体属性、标识符、联系,甚至继承关系等都可以自动转换为PDM中的表、列、主键或外键和参照完整性等[3-4]。 2系统实现 系统的开发基于通用的三层B/S(Browser/Server)架构模式,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5作为系统的数据平台,利用WebServers技术将各种业务逻辑封装成Web服务,项目的开发环境为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开发语言采用VisualC#。项目实现的主要界面如图3和图4所示。 3结语 此系统自2008年10月投产上线以来,运行稳定、应用便捷。其所装载的11套天然气装置的设备数据及设计图册,为该油田有效管理设备信息、提取设备资料和获取参考信息等,提供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持。 天然气论文:天然气施工质量的提高 1、影响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管道防腐和焊接也是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重要工序。焊接工艺水平的高低和防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后天然气管道的输送安全。然而由于天然气处理厂几乎都建在郊区,天然气输送管道施工所处环境较差,晴通雨阻以及冬天受冻土的膨胀抬起等问题都是天然气管道施工所不可避免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另外,管道组焊、半自动机组、全自动机组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焊接规格分别采用内(外)对口器对口,纤维素焊条手工下向焊打底等工艺完成焊接,但在实际管道施工中经常忽视此类问题造成焊接质量下降,最终导致管段安装质量不高。 1.2施工监管不足,风险控制意识淡泊 天然气管道施工存在质量隐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所引起的,集中表现为施工监管力度不够,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风险控制意识淡漠。一方面,由于监管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不仅施工人员对施工风险的防护意识较差,而且管理人员也难以及时发现天然气管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加之部分管理人员风险控制意识淡泊,即便发现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风险因素,也不能及时提醒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另一方面,大多数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只有监理机构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但是却很少有聘请风险管理机构对施工设计方案和施工标准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导致管道施工质量标准未能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给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埋下风险隐患。 2、提升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 2.1提高施工工艺水平,规范工艺流程3.1.1提升施工工艺水平的建议提高管道敷设工艺水平,必须要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和施工现场的调查,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地质环境、周边设施与建筑物以及交通条件,确保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想契合,在此基础上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方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准确、全面地掌握施工各项工艺参数和技术标准,以确保管道土方挖掘、回填等各项工作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从源头上消除施工现场与施工图不一致的隐患。在管道布管和管段对接施工时,必须要认真清扫管沟,尤其是要将焊接端的坡口及内外管壁20米范围内的污垢、铁锈,毛刺清除干净不能有裂纹及夹层等缺陷,确保管沟无阻碍布管的障碍物。在预组装时,要特别注意管段首尾端口连接平整和型口完整且两管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管段组对完毕后要及时提交工程监理进行审查,在确保每段管段都符合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实施管段预焊接,将管段固定,检查管段连接对正后再进行完整焊接。3.1.2提升焊接工艺水平的建议天然气管道焊接工序应按照编制的焊接规格严格进行,正确选取焊接材料与穿越方式,规范焊接程序。在管段焊接完毕后管理人员在检查管段焊接处的表观之后,再对焊接处进行确认,若发现不合格的应及时进行修补,合格的报给专职质检部门检验,以保证管道焊接质量。最后由专业工程师依照工程规格以及相关质量要求,对管段焊接处进行细致评价,保证管段的正常使用。 2.2提升风险控制意识,加强质量管控 首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强化其风险意识。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的知识,分析安全事故的成因。此外,还要编制安全施工管理规范和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手册,明确、严格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流程、标准以及风险控制措施,从意识上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其次,加强管道施工工序的检验和施工监管。管道施工应在得到建设、监理与设计单位三方都确认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工程隐蔽,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与工艺的规范标准施行,并且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工序都应在相关责任人的监管下进行。一方面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资质与工艺素质监管,确保施工相关人员是经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并监督其在施工前根据施工环境与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方案与细则,设置安全警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管道的安装、材质与防腐质量、隐蔽工程等进行管控,对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相关质量记录,确保在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工序。 3、结语 总而言之,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若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就必须要从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两方面着手,既要不断增进管道施工的技术可言,加强和改进管道施工技术,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又要强化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使之严格遵守各项技术安全规定,及时发现和整改天然气管道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只有如此,才能为天然气安全输送和平稳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天然气论文:海洋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入新时期 中国近海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占全海域天然气资源总量的62.3%)、东海西湖凹陷及渤海海域(占全海域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7.7%)。目前已经发现了营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等五个含气区(见附图)。与之相毗邻的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环渤海湾地区,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上述各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主要靠北煤南运、北油南运及从国外进口解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清洁高效燃料又是优质化工原料的天然气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海洋天然气具有广阔的下游用户市场,开发海洋天然气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见下表)。 海洋天然气目标市场 油气区域/油气田目标市场用途琼东南盆地崖城香港、海南发电、化肥 莺歌海盆地乐东朱江三角洲地区/广西发电、化肥、工业/民用东方海南、广西/广东发电、化肥、工业/民用珠江口盆地文昌9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电、工业/民用西湖凹陷/丽水区块平湖及周边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民用丽水温州发电、工业/民用渤海海域锦州锦西化肥、民用渤西天津发电、工业/民用 渤中/渤南烟台、青岛/大连发电、工业/民用目前中国海油在辽东湾北部、渤海湾西部、海南岛近海、东海西湖凹陷已建立了天然气生产基地。辽东湾北部JZ20—2气田,于1992年8月投产,目前年产天然气3.8亿方。渤海湾西部渤西油田群,于1998年投产, 目前年产天然气1亿方。海南岛近海的崖13—1气田,于1996年1月投产, 目前年产天然气36亿方。东海西湖凹陷的平湖气田,于1998年11月投产, 目前年产天然气4亿方。 1999年,中国海油原油、天然气产量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共生产原油1617万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08%,天然气生产43.9亿方,完成国家计划的129%,油当量达到2056万吨,全年实现原油销售收入159亿元,天然气销售收入27.03亿元。中国海油全年实现经营利润27.5亿元,人均效益处于全国先进地位。 加强海洋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是中国海油早在1998年就制定的加快海洋石油发展的“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力争到2015年中国近海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00亿方,为此,在2010年以前需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773亿方。今后15年海洋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域是东海西湖凹陷、琼东南盆地及茸歌海盆地。 2000年是中国海油资产重组、机制改革后的第一年,也是海洋石油开发的第一个“海洋天然气年”,在“海洋天然气年”中,中国海油将会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推动和加快海洋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一是经过近三年的筹建,海洋石油化学公司已于近日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位于茸歌海盆地的东方气田的开发进入了到计时,预计到2004年东方气田每年将向海南提供天然气16亿方,用于化肥工业和发电。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和钻探技术的提高,莺歌海大气区不断有新的发现,东方和乐东气田的联合开发将实现向海南、广西或广东提供天然气34亿方。二是位于渤海湾中部和南部的渤南油气田群也将在近期全面启动,预计在三年内实现向出东胶东半岛供气。三是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优先开发东海天然气的战略部署,加快东海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开发东海天然气是“海洋天然气年”的重头戏,中国海油决定要把东海天然气的勘探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加大投入,加大勘探工作量,争取尽快获得重要发现。 今年4月8日,中国海油在东海钻探的绍兴6—1—1井开钻,拉开了大规模勘探开发东海天然气的序幕。东海盆地是我国近海一个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有一批有利圈闭有待钻探,勘探潜力很大。西湖凹陷被认为是东海盆地中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而且目前勘探程度最高,至今约20年的勘探历史,已钻井28口,并获得约1500亿方的天然气探明加控制储量。西湖凹陷的天然气预测资源量l万亿~2万亿方,目前发现程度仅为15%~7.5%。除天然气之外,西湖凹陷还有原油的预测资源量12亿吨, 目前探明加控制储量仅为4000万吨,发现程度仅为3%,勘探潜力非常大。此外,在台北凹陷已发现的丽水36—1气田,潜力也不可忽视。中国海油今年在东海海域投入勘探资金3—4亿元,几乎接近前20年自营勘探投资的总和。计划安排要钻5口探井或评价井,作二维地震5000公里,如果有新的发现,将作三维地震800~1000平方公里,投资还会增加。从现在到2010年,将在东海海域部署55口评价井和20口探井及一系列物探工作量,完成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2700亿方的目标,使东海天然气年产量从现在的4亿方增至100亿方,以满足上海及江苏、浙江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需求。东海天然气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油气田联合开发,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离市场近,输气距离短,工程建设周期短,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较低的成本满足市场等等。加快东海天然气勘探开发,在满足华东地区供气总量和时间方面以及实现双气源供应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都将对“西气东输工程”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石油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在勘探天然气资源的同时,就要探询天然气的市场前景;在上天然气开发项目的同时,就得上天然气利用项目。如果下游用户市场不落实即使上游找到再多的天然气资源,也无法投入开发。因此,在发展天然气事业方面,中国海油与下游用户(包括工业、发电、城市燃气等)是唇齿相依、互相依存的。目前,中国海油发现和拥有的天然气资源都毗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承受力强,而且对优化能源结构,尽快使用清洁能源的要求非常迫切。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燃气发展非常迅速,有许多城市的燃气管网已初具规模,有条件的城市正逐渐由天然气替代人工煤气,我们希望将来在寻求天然气工业用户的同时能够与地方城市进行密切合作,带动城市燃气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我们海洋石油人应有的贡献。 天然气论文:石油天然气开发重难点 1生产过程中的原油处理 1.1原油的脱水处理 在原油开采完成后,对原油进行脱水也是很重要的工艺。由于原油在井下多直接与水接触,这样开采出来的原油常伴有大量的水分,不但增加运输成本,而且这些水分大多又含有盐类,对设备、容器以及管线等都有腐蚀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在油田从原油中脱水,再将脱出的水回注井下,这个过程称为原油脱水。目前,原油脱水工艺技术已经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沉降分离脱水,即将原油通过特定的装置,利用水重油轻的原理,使水逐渐下沉,油和水分开即完成脱水过程,这也是一般原油脱水的基本过程。第二种方法是热化学破乳,即将破乳剂加入到原油中,一并加热到60摄氏度,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油和密度差别,减弱水中含有的乳化物质的作用,使油水分离更彻底。第三种是电脱盐破乳法,即在高强度的电场作用下,促使水滴结合成较大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沉,或利用直流电场,使水滴向电极移动并聚集,再在重力作用下,一起向下流动。这种电脱水技术使用较为广泛。 1.2原油电脱水器的使用和应用 原油脱水工艺还需要有配套的原油脱水设备,才能真正实现脱水功能。结合原油脱水技术主要利用油水沉降远离,人们研制了大量先进的脱水耐压的容器。其中,电脱水器是至今为止,使用效率最高、处理能力也较强的原油脱水设备。原油电脱水器的应用直接影响了输出原油的含水量。现在我国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原油电脱水器主要是采用的一种卧式以及横挂电机的结构。原油进入油管,经过喷油管喷入电脱水器,原油在脱水器流动过程中,会产生乳化水滴,乳化水滴经过重力沉淀,在电脱水器内部电场的作用下,乳化水滴实现聚集,水滴变大,实现沉降,实现脱水效果。 2污水处理 在原油经过脱水处理后,会产生很多的污水。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是以下步骤,污水首先进行除油,沉淀,然后进行过滤,最后进行主水管回注。具体来说就是原油污水首先进入储油罐进行重力沉淀,这个过程主要是用来除去污水中的乳化油,除去乳化油的污水进入到反应缓冲罐中,在反应器中加入一定的净化凝聚剂,净化凝聚剂与污水通过反应,产生污油以及固体微粒,两者形成的污泥被排出。最后,则进行污水中残留的悬浮物的处理,污水悬浮物经过过滤器,被过滤处理掉后,最终处理过后的污水外输进入注水泵中回注到油田中。石油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经过稠油开采,原油脱水,污水处理环节,实现石油的开发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关键,每一道程序都有待于优化提升,最终实现整个原油开发工程的优化提升。原油脱水以及污水处理优化提升,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石油生产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污水的环境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 天然气论文:天然气输配系统改(扩)建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1、 管网压力级制 国内外天然气输配系统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高压输气、中压单管网配气的方式,其经济效益和在运行管理方面的优越性是传统的多级管网所无法比拟的。故在改扩建中应保留这种输配方式。 天然气输配系统的压力级制主要是确定高压输气和中压配气的压力,合理的压力级制既能保证城市供气的需要,又可减少管网和储气设施的投资。以重庆市主城区天然气改扩建工程为例,原规划新建环城输气管道工作压力为1.6MPa,新建中压管网工作压力为:0.4MPa环城输气管道兼有输气和储气之功能。但输气管道在实施中输气管道难以保证足够的安全间距,规划部门和消防部门无法接受,所以输气管道的工作压力降为0.8MPa。虽然环城输气管道输气能力可以满足需求,但其储气能力却大为下降,调峰的任务将主要由储配站来承担,增加了储气设施方面的投资。改扩建工程中,新建高压输气管线应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利用长输管线干线的高压,提高输气管线的压力,可减少管网和储气设施的费用。目前,天然气的应用已在满足居民用气的基础上,向各类公共建筑用气延伸,燃气直燃机、燃气锅炽等用气量大(几百至几千立方米/小时)、供气压力高(0.01MPa-0.2MPa)的大型用气设施大量出现,对天然气管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尽可能满足供气的需要,中压配气管网工作压力宜选用中压A的上限0.4MPa,其供气可靠性才最大。在改扩建中,新建中压管网应按照0.4MPa设计、施工,其运行压力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必须与原有管网运行连接的新建中压管网运行压力应与原有管网相同—,待原有管网经过改造符合条件之后,方可以0.4MPa工作压力运行。独立的新建中压管网则应按0.4MPa工作压力运行。 2、调压设施 天然气中压单级管网配气工艺决定了所有的燃具都必须使用调压设施才能与管网相连。居民住宅和一般公共建筑用户仍可采用楼栋调压器供气,这也是民前广泛使用并得到规范许可的方式。—而对于燃气直燃机、燃气锅炉等中压燃烧机的供气则需要特别注意。从供气安全角度考虑,对供气压力高、流量大的用户应增加必要的安全措施和更加可靠的调压设备。通常采用的调压设备(有时含计量)为柜式调压设备或地下调压设备。此类调压设备内包括通过能力大和调压精度高的调压器、过滤器、控制阀门、安全切断阀、遥测遥控装置以及计量表具等,可采用2十1(二路调压加一路旁通)、1十1(一路调压加一路旁通)、2+0(二路调压)等各类方式,其供气可靠性远高于楼栋调压器,是对燃气直燃机、燃气锅炉等燃具供气的最佳选择。但是,现行的《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没有提及此类设备,生产厂家则称之为“箱式调压站”或“地下调压站”,故消防部门则根据消防和燃气规范以一般调压站的安全间距来确定其设置位置。由于使用燃气直燃机、燃气锅炉等燃具的公共建筑多为大型的公共建筑,消防部门一般确定柜式调压设备与之间距为25米,地下调压设备则不允许设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柜式调压设备或地下调压设备的应用,从而也限制了燃气直燃机、燃气锅炉等大流量燃具的发展,不利于供气规模的扩大。因而,在改扩建工程中,应就各类调压设施的设置与规划、消防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固定的处理意见,方可保证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建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修订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将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列入,以有利于其推广使用和燃气事业的发展。 3、管材 过去天然气管线均采用钢管,后来随PE管的逐步推广,其造价低、使用年限长、施工方便等优势使中压管网中PE管的比重逐年上升。在改扩建工程中,新建中压管网理应采用PE管。这将存在PE管和钢管混合使用的局面,对管道的维护和抢修产生较大的麻烦,抢修部门必须同时配备钢管和PE管的抢修工具才能保证正常的维护、抢修操作。因此,改扩建工程中四管的使用应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而在原使用钢管的区域内零星新建的中压管仍以钢管为宜。室内管道一般为镀锌钢管和无缝钢管,近来国家进行了铝塑复合管的推广使用,燃气行业也应蹋上时代的步伐,但至今尚未有国家或行业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大规模的推广还有一定困难,这也是改扩建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4、计量 计量包括输气部门对燃气公司的供气计量和燃气公司对各类用户的供气计量。输气部门对燃气公司的计量一般在城市门站,输气系统改扩建后应注意计量表具的量程范围应有变化。燃气公司对各类用户的计量则应考虑到对供气压力的修正,否则计量表显示的读数偏小。对于居民住宅用户,现在突出的情况是无法进户抄表、气费回收困难,故在改扩建工程中应尽量采取改进措施,可考虑采用设户外表、气表读数集中显示、远程抄表等方式。 5、特殊情况下的供气 对高层建筑、地下室、内厨房等特殊情况用气,虽然《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有相应的规定,但比较粗略,对于每座建筑实际用气情况,尚存在许多细节需要解决,如建筑设计时预留燃气管道通道、高层建筑设置排烟设施、燃气泄漏报警切断系统、地下室用气时是否需要泄压口等,均应在改扩建工程中拟相应的对策,同时还需要与规划设计管理部门、消防部门达成共识,否则部分建筑无法使用天然气,对改扩建工程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天然气论文:天然气预处理过程 1煤制天然气净化 天然气预处理主要是脱除原料气中所含的微量固体和液体杂质、酸性气体(CO2)、水等有害物质。天然气液化时,其杂质含量通常要求达到的指标是:二氧化碳 1.1脱酸性气体 天然气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CO2、H2S、COS与RSH等酸性气体。这些气体的存在会腐蚀金属材料、污染环境、造成催化剂中毒、在低温过程中还会结冰堵塞仪表和管线,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因此需要把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脱除,达到标准要求的规格后方可进行进一步液化。结合煤制天然气项目气源存在“少碳、无硫”的特点,H2S及有机硫在低温甲醇洗过程中就已经进行有效的分离;二氧化碳经过甲烷化反应过程,与原料中H2进行反应,生产CH4。仅有少量CO2需进行脱除,用以保证冷箱顺利运行。一般采用MDEA溶液进行脱酸性气体。根据其对CO2和H2S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吸收效率高;工艺过程温度、设备和管道腐蚀程度低、系统运行可靠;容积循环量低、溶剂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在LNG脱酸性气体工艺中得广泛应用,并在煤制天然气LNG项目脱酸过程有一定优势。 1.2脱水 天然气液化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液化,为避免其中的水分在液化系统发生冻堵,须在预冷前将天然气中的水脱除。天然气脱水按原理可分为冷冻脱水、溶剂吸收脱水和固体吸附脱水、膜分离法脱水四大类。因为天然气在“大气量、超低温(-160℃以下)”的工况环境下进行操作,在几类脱水技术中仅有固体干燥剂脱水法能够满足其工况要求,其中分子筛在LNG工业化装置上广泛应用。分子筛是具有骨架结构的碱金属的硅铝酸盐晶体。其分子式如下:M2/nO·Al2O3·xSiO2·yH2O分子筛具有高选择性;深度脱水、露点降大;对极性分子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在较高的温度下仍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的特点。能够满足天然气液化过程中“超低温”工况要求,对气体组分中的水进行有效的脱除,对冷器起到了保护作用。在煤制天然气气体中含有饱和水汽,由于水汽的存在,煤制天然气管输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管道积液,降低输气能力及降低热值,加速煤制天然气中H2S和CO2对钢材的腐蚀。即使在煤制天然气的温度高于水的冰点时,水也可能和气态烃形成烃类的固态水化物,引起管道阀门堵塞,严重影响平稳供气。因此,煤制天然气在管输前必须脱除其中的水份。结合天然气脱水“气量大、水露点要求不高”的特点,大规模的天然气、煤制气处理、集输过程中使用的脱水干燥方法主要是三甘醇溶剂吸收法,该方法是天然气、煤制天然气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脱水干燥方法。但由于三甘醇脱水深度无法满足LNG液化需求,为了避免在脱碳过程中夹带的水分以及工艺气二次反复脱水,所以在煤制天然气LNG过程中气体不经过三甘醇脱水处理,直接进行LNG液化预处理。 1.3脱汞 原料气中含有的微量汞在低温时会对冷箱等设备造成腐蚀,甚至导致停产,因此汞的含量应受到严格的限制。目前,天然气脱汞工艺有化学吸附、溶液吸收、低温分离、阴离子树脂和膜分离等,天然气脱汞工艺的特性如上图3所示。低温分离工艺是利用低温分离原理实现汞脱除,分离的汞将进入液烃、污水中,造成二次污染,增加其处理难度;溶液吸收工艺脱汞效果差,吸收溶液腐蚀性强,饱和吸收容量较低,脱除的汞进入吸收溶液中也将造成二次污染;膜分离脱汞及阴离子树脂脱汞工艺的使用范围较窄,工业化装置应用较少。化学吸附脱汞工艺在经济性、脱汞效果和环保等方面都优于其它脱汞工艺,在天然气脱汞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其脱汞深度可达0.01μg/m3。近年来,天然气液化工程中的原料气脱汞采用载硫化物大孔氧化铝脱汞剂,使汞与硫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汞并吸附在吸附剂上,载硫化物大孔径氧化铝不易产生粉化,且吸附能力强,便于更换。大孔径载硫氧化铝脱汞剂可以避免常规脱汞剂吸附饱和时的毛孔迸发现象对下游液化冷箱造成的汞腐蚀危害。在煤制天然气液化过程中,矿物质煤中作为原始材料,前工序甲烷化过程中,汞物质会使甲烷化催化剂中毒,使其永久性失活。所以在甲烷化工序对汞有及其苛刻的要求。在甲烷化后的气体含量中已经不含有汞物质,因此在煤制天然气LNG液化装置中无需设置脱汞槽及其后面的过滤分离器。 1.4脱除重烃 重烃通常指C5以上的烃类。在烃类中,分子量由小到大时,其沸点是由低到高变化的,所以在液化天然气的循环中,重烃总是先被冷凝下来,从而堵塞设备。液化天然气过程中,通常天然气预冷后,在低温区中的一个或多个分离器中除去重烃。图4所示BV公司的PRICO工艺天然气液化流程:采用混合冷剂(N2、甲烷、乙烯、丙烷和异戊烷)为介质,进行逐级冷凝、蒸发、节流膨胀得到不同温度水平的制冷量。天然气与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冷箱采用板翅式换热器。预处理气体首先流经板翅式换热器。入口气体从顶部进入,并在顶部份进入换热器芯。然后向下流入底部的冷端。在PRICO中,低温液体仅仅在换热器的底部。制冷换热器上部的原料气被冷至温度大约70℃。在中间,气流流动中断而离开换热器。70℃的气体直接进入重烃分离器,以除去任何可能出现在气流中的重组分。除去进气中的重组分有利于保护低温设备免于堵塞和腐蚀。在制冷换热器顶部有一旁通,通过温控阀可以控制进入重烃分离器的气体温度。从重烃分离器顶部出来的70℃的气体返回板换,经过两个通道,从换热器的底部出来,这时气体已经变成151℃LNG。但由于煤制天然气过程中,煤从气化出来后经过一系列分离、反应等工序处理,原料气中的重烃成分已经完全得到脱除、分解。结合此特点,在煤制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可以省略掉重烃分离器及相关重烃冷量回收换热器等,预留出分离出口,避免日后由于气源变动而造成重烃成分出现。 2结论 由于和传统天然气相比,煤制天然气的气源更简单,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供气的质量和条件更稳定,而且LNG作为能源产品,工厂的运行和上下游的衔接非常紧密,尤其是作为调峰装置对下游供给的稳定性十分重要。所以一座商业化运行的液化工厂,首先必须满足安全连续稳定生产的需要,还要求工艺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且便于操作和调节。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技术开发和利用煤制天然气,发挥其储存比高,运输灵活方便等优势,可以有效弥补我国常规天然气地域分布和供给量上的不足,非常适应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分布情况,具有广阔的前景。 天然气论文:“气推气” 置换在城市天然气中压管网中的应用 摘 要: 目前 在城市天然气工程的论文中,对天然气“置换”有两种论点:一是指在城市天然气管道投产时,对管道内空气置换的 方法 。二是指将以前用的煤制气、液化气掺空气、液化气管道供气等城市燃气置换为天然气。本文是指城市天然气管道在投产时的天然气置换方式。通过对天然气中压管网的两种置换方案介绍、 分析 和对比,说明城市天然气中压管网、居民入户,可采用天然气直接“置换”的方法。针对投运前天然气管道的置换,采用惰性气体法与“气推气”法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从 理论 与实践角度阐述“气推气”方案的可靠性。 关键词:天然气 置换 管网 气推气 随着城市燃气事业的迅速 发展 ,新建城市燃气项目和不同气质通气前的维修,都需要置换。置换首先要确保设施的自身安全;其次是确保供出的燃气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天然气置换是一项危险性的工作,若置换方案选择不当或操作失误,均可能发生恶性事故,造成惨重损失。为此,天然气置换的安全 问题 显得特别重要;其次,置换还应考虑 经济 问题,若方案不当将造成置换工作量大,费用高。用什么安全、经济的方法将中压管网、居民户内管道的空气置换为天然气,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对此发表一些看法和意见,作为我公司尉犁县天然气入户点火的实施方案。 根据目前同行业的成功经验,城市中压管网、居民户内的置换一般有如下两种方法可以采纳。 1. 惰性气体置换法 用惰性气体(氮气)先置换管道里的空气,再用天然气置换管道里的惰性气体。即把惰性气体作为置换中间介质,这里所说的“惰性气体”是指既不可燃又不可助燃的无毒气体。如氮气(n2或液氮)、二氧化碳(co2)、烟气等,均可以采用。 具体操作过程是先将惰性气体充满管网,加压到一定程度置换出空气,直至管网惰性气体的浓度达到预定的置换标准为止;然后再以燃气充满管网,同样加压到一定程度置换出惰性气体,从而完成置换程序。此法操作复杂、烦琐。反复进行两次换气,不仅耗用大量惰性气体还耗用大量的燃气,发生费用较高,其换气时间长,工作量大,既不经济又费事。但是它可以确保可燃气体不会与管网中空气接触,不会形成具有爆炸的混合气体。因此此法可靠性好,安全系数高,成功性大。是燃气行业以前普遍采用的传统的置换方法。 2.燃气直接置换法 燃气直接置换法也称“气推气”置换法。此办法是直接将燃气缓慢地进入管网替换出空气,从而达到置换目的。 当打开天然气总阀开始送气时,可通过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测放散处可燃气体浓度,以确定是否达到预定的置换标准。燃气达到一定浓度时,报警器即报警,关闭放散阀,置换宣告结束。 此方法的特点是比较简便和经济,但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在置换过程中,管道里必然要产生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并且要经历爆炸极限范围。对于纯天然气来讲,它的爆炸极限为5~15%,再考虑到其混合的不均匀性,天然气含量45%以下均应视为危险区,遇火源,就要发生爆炸。为此必须严格控制火种和可燃气体的流速,并采取各种安全措施,确保无火种,才能安全地渡过其“危险期”。 要确保置换过程中没有任何火源,以引爆或产生火花引爆这极具危险的混合气。为此进行如下分析:一是确保在吹扫时清理净管网内的石子,以防止其在高速流动的气体推动下产生火花。二是全线阀门必须关闭,然后在最远端打开一处阀门,在排完空气的情况下,缓慢开启天然气阀门。并逐一使用同一方法进行全面置换。三是必须严格控制明火火种靠近置换现场。我们所说火种有三种:一是明火。二是高速气流会因“摩擦”产生静电。但是,由于我公司使用的是pe管道系统,不会有电荷集聚导致高电位,而产生放电火花。三是高速气流吹动管道中可能残留下来的石块、铁屑、焊条头等固体物品因碰撞产生火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是主要危险源。其根源是高速气流,解决它的关键是坚决杜绝高速气流而确保低速;即便有石块等“杂物”,也不会被吹动,也就不可能产生火花了。根据天然气管道实际吹扫经验,我们确定将置换天然气流动速度控制在3米/秒以下。用阀门的开启度来控制流速。 经上述 分析 ,说明天然气管网可用天然气直接“置换”;即慢速充入天然气置换后再投入运行。该法必须注意排除其危险性, 方法 较简单, 经济 合理。 3. 燃气直接置换步骤 试压合格后随即进行置换。下面以尉犁县天然气工程中压管网置换为例,步骤操作如下: (1)试压、置换前的准备工作 ①成立管网检查(试压、置换)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的分工,各负其责。 ②经过多方 研究 讨论,确定试压、置换方案,并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打印成文,以便遵照实施。 ③对管道和设备进行试压。对阀门、法兰、焊缝等各种设备和联接处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对有泄漏之处进行处理。 ④联接好试压、置换工作所需用的临时管道和设备。如加气管、排气管、空压机等;并做好其它一切有关的安全防范物质准备工作。 (2)试压及置换工艺流程 ①在一个调压箱放散阀处联接打压胶管,与空压机相连。 ②关闭所有调压箱前阀门,以最远端调压箱前放散阀作为空气的放空管。 (3)试压、置换的操作步骤 ①为了便于指挥、控制,不致操作失误,在试压、置换前,首先关闭全部调压箱前阀门(可在阀门后加装盲板),使整个系统成为密闭状态。 ②启动空压机,打开加气管的控制阀门,向管网充空气,使压力先缓慢升压至运行压力,保压8小时,如无卸压现象,即可在未端放散处(或在门站放散管处,充分利用压缩空气进行最后一次的吹扫)放去空气。 ③试压合格后进行置换。在末端放散处放去空气,直止无压力状态下(与大气相平衡为止)。慢速打开城市中压管网总阀。 ④在慢速打开城市中压管网总阀后,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监视放散阀处的气体浓度,报警器发出报警,即关闭放散阀,中压管网置换完毕。 ⑤打开调压箱出口阀,打开一栋楼的楼栋阀(关闭其余楼栋阀),打开楼栋最远端一个表箱阀(我公司采用户外装表。关闭其余表箱阀),拆除楼栋最远端一个表的表前接头(关闭其余表前阀)。打开表箱阀、表前阀放散。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监视放散处的气体浓度,报警器发出报警,即关闭表箱阀、表前阀,恢复表接头,表前阀管线置换完毕。 ⑥一个人进入居民家中,打开灶前阀,一个人打开表前阀,在灶前阀处连接胶皮软管向室外放散。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监视(灶前阀)放散处的气体浓度,报警器发出报警,即关闭灶前阀,灶前管线置换完毕。 ⑦连接灶前阀至燃气灶(器具),打开阀门停留片刻,待胶管内空气置换完,点火。整个置换过程完成。 经过对天然气中压管网置换的两种方案比较,拟采用“气推气”的置换方案。论点也充分证明了以天然气直接置换较为方便、经济,虽然存在不安全因素,但是可以通过控制进气速度,以及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协调配合,完全可以安全地渡过混合气体爆炸极限范围,是天然气管网置换行之有效的,可以广泛采用的方法。 天然气论文: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断层对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 摘要:为了确定断层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利用2 000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断层的精细解释及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断层的分布、成因及形成期,研究断层与天然气高产层段和富集区的关系,建立塔巴庙气田天然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存在北东向断裂系统,断层多为高角度的小断距断层,断距20~60 m;这些断层主要是基底断裂在燕山运动中、晚期重新活动造成上覆沉积盖层撕裂形成的;断层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良好匹配,断层沟通了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煤系烃源岩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2段、盒3段岩性圈闭,既促使下伏天然气向盒2段、盒3段垂向汇流运移,同时又为有机酸的运移溶蚀提供通道,有效改善了邻近低渗砂体储层的孔渗性能,从而控制了塔巴庙地区主力目的层盒2段、盒3段天然气运聚成藏及高产富集区带的分布;断裂和大面积相对高孔渗砂体的叠合区域是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 关键词:天然气;断层;输导体系;低渗砂体;成藏模式;上古生界;塔巴庙地区;鄂尔多斯盆地 0引言 传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断裂不发育,但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者发现盆地内部断裂存在的大量证据。在重、磁、电等地球物理资料中,可清晰地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发育规模巨大的基底断裂,基底断裂中、新生代“隐性”活动对古生界天然气和中生界石油的富集成藏甚至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场的分布特征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基底断裂及后期构造活动衍生的一系列剪切变形所产生的储集层物性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不容忽视[2]。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岩芯观察中,发现盆地中部古生界、中生界地层均发育大量的高角度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及局部断裂,岩芯可见许多清晰的断层擦痕和阶步[,2-6]。但是,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沉积盖层中的断层断距小,在常规二维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因此往往难以刻画断层的分布。 航磁与地热异常等资料反映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附近存在北东向基底断裂带,其北端伊金霍洛旗附近存在近东西向基底断裂;岩芯中受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高角度破裂缝较发育[5-8]。但前人并未在该区域进行断层的识别,断层对天然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也尚未研究。笔者利用塔巴庙地区2 000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断层的精细解释及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断层的分布、成因及形成期,结合塔巴庙地区地质特征和油气勘探成果,对断层在天然气输导、富集成藏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塔巴庙气田天然气成藏模式。 研究区概况 塔巴庙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东部,北邻伊盟北部隆起,东邻晋西挠曲带(图)。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局部构造不发育,上古生界主要发育岩性气藏。上古生界自石炭系太原组向上到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为一个完整的成藏组合。气源岩主要为太原组、山西组的煤及暗色泥岩;主要储集层为下石盒子组辫状河砂体、山西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太原组局限海岸环境的障壁砂坝,储层总体具备低孔、低渗的特征;区域盖层为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河漫湖相泥质岩,泥岩厚度200~300 m。 2断裂特征及成因 2断层剖面反射特征 从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可观察到同相轴的扭曲现象,太原组、山西组煤层产生的地震强反射同相轴t9b、t9c反射层扭曲更明显,断点较清晰,多为高角度的小断距逆断层,断距为20~60 m(0~30 ms),以断开奥陶系风化壳和太原组、山西组煤层等地震反射层波组为主,上覆反射层亦可见明显断点,多断穿侏罗系延安组地层(图2、3)。其中,t9f、t9d、t9c、t9b为反射层编号。 22断层地震属性特征 在塔巴庙地区叠后时间偏移纯波数据的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平面图上,可观察到煤层发育的强反射区内存在清晰的、极细的线状弱反射带,西南区域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北部呈近东西向(图4),这些线状异常无法用沉积现象解释,推测这些异常与断裂有关。 23断层平面分布特征 在塔巴庙地区三维地震剖面分析解释的基础上,仔细追踪各剖面的断层,对比各个断裂带的断距、形态等特征,结合区域应力背景,进行了断点平面组合。塔巴庙地区西南区域主要发育4条北东向断层,并伴有几条次级断层,而在北部和东北部区域则发育3条近东西向断层(图5)。其中f~f5这5条断层与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平面图所显示的线状异常吻合性较好。有的断层未显示明显的地震属性异常,主要是因为在煤层发生变化以及反射变弱、变杂乱的区域,断层的弱反射被混淆,地震属性特征变得模糊。 24断层成因及形成期 塔巴庙地区的断层主要是基底断裂在燕山运动中、晚期重新活动造成上覆沉积盖层撕裂形成的。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中三叠世为克拉通拗陷盆地,晚三叠世—白垩纪为扭动型的大型内陆拗陷盆地,新生代为扭张型周缘断陷盆地[9]。燕山期构造应力活跃,区域应力场作用在鄂尔多斯刚性地块上,除地块周缘构造变形强烈外,地块内部构造运动整体性强(以旋转与扭动作用为主)、构造活动分异小(基底和盖层构造变形微弱)。在旋转与扭动作用过程中,刚性强度不同的块体之间产生扭裂和走滑,使基底断裂重新活动,但并没有造成规模较大的断层落差以及盖层显著变形,有人称之为“隐性”活动[-2]。从而在盆地内部造成了上古生界沿着风化壳和太原组、山西组煤系地层的滑动缩短,导致断开t9b、t9c、t9d反射层的几组逆冲断裂和局部构造变形。喜马拉雅运动期间,盆地周缘受挤压和拉张,对盆地内部构造有一定改造作用,并使断裂构造最终定型[20]。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出现的异常高地温亦与北东向基底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3断层对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 在大面积“低孔、低渗、低丰度、低产”的背景下,寻找高产层系及富集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塔巴庙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砂体厚度最大,横向分布稳定,且与下伏源岩紧密接触,含气显示普遍,在勘探前期一直被视为重点层位,但一直未取得好的勘探成果;盒段上部的盒2段与盒3段砂体厚度最小、分布最不稳定,曾被视为最差的气层,却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成为该区的主力气藏,目前已提交探明储量为58600×08 m3。统计表明,塔巴庙地区8824%的高产层分布于下石盒子组盒2+3段,其次为山西组山段和太原组太2段,下石盒子组盒段高产层则最少[2]。研究表明,断层对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高产层的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 3沟通气源和圈闭 塔巴庙地区气源岩主要为太原组、山西组的煤及暗色泥岩,其高产层段下石盒子组盒3段、盒2段辫状河砂体与源岩的距离为00~250 m,烃源岩和储集层没有直接接触,其间发育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泥岩隔层。断层沟通了烃源岩和盒2段、盒3段的岩性圈闭,且断裂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在时间上有效匹配;断层形成期主要是在燕山运动中、晚期,太原组、山西组煤系烃源岩的生排烃高峰期为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期[22],从而使断层成为天然气垂向运移至盒2段、盒3段岩性圈闭的优势通道。 32汇流及改善储层物性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天然气多以近源成藏为主,油气一般通过初次运移或短距离二次运移可直接成藏,即使没有断层存在也可以成藏,但断层的存在却对油气富集起到了垂向汇流的作用,易形成高产气藏。塔巴庙地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砂体虽然与下伏源岩紧密接触,气源充足,易于成藏,但由于盒段辫状河道砂体非常发育,造成其上泥岩较薄,砂体成藏后其气藏顶部的盖层易被断层破坏,天然气再次向上运移,导致气藏气量和能量损失,从而使得盒段含气显示普遍,但气藏产能低。对于盒2段、盒3段气藏,一方面,断层沟通了烃源岩和圈闭,另一方面,断层降低了太原组、山西组、盒段局部盖层的有效性,促使下伏天然气沿断裂通道向盒2段、盒3段汇流富集;同时盒2段、盒3段上覆大面积稳定分布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区域泥岩盖层厚度大且发育超压,高角度小断距断层不影响其连续性和封闭能力,因此天然气沿断层垂向汇流运移至盒3段顶界即被封盖,从而形成了塔巴庙地区盒2段、盒3段的主力高产层段和富集区。 断层可为其附近的储层增孔作出贡献。断层及其派生的密集裂缝系统既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同时也为有机酸的运移溶蚀提供了通道,有效改善了邻近低渗砂体储层的孔渗性能,从而控制了天然气富集高产的“甜 ”区带的分布。 由塔巴庙地区盒3段砂体、断裂与天然气富集区分布关系可以看出,断裂和大面积相对高孔渗砂体的叠合区域是天然气富集区。高产气井分布不仅仅受控于有利的储集相,还受控于断层,高产气井多位于断层发育区。如塔巴庙地区西南区域为高产井集中分布的区域(如-、-4、3、27、34等井区),同时北东向的断裂很发育,而中部和东部也发育厚层的辫状主河道砂体,但断层不发育,高产气流井少(图5)。另外,塔巴庙地区北部和东北部发育的近东西向断层附近也分布一些高产井,如28井的盒2段、57井的盒3段及太2段、47井区及35井区的太2段、70井区的太段。 4成藏模式 结合区域沉积、构造特征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5-8,2-34],建立塔巴庙地区层状复式天然气成藏模式(图6)。 4太原组—山西组自生自储源内成藏模式 太原组、山西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就近、择优充注到与其紧密接触的太原组局限海岸环境的障壁砂坝砂体和山西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在其物性好的部位富集成藏,直接盖层和侧向的遮挡层为太原组、山西组自身发育的泥岩。由于源储之间的空间距离近、气源充足、排烃压力大,只需经过初次运移就可聚集成藏。气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与断裂关系不大。 42下石盒子组下生上储源上成藏模式 下石盒子组盒2段、盒3段砂体与源岩距离00~250 m,而且下石盒子组辫状河道砂岩沉积从下到上由盒段至盒3段砂岩逐渐减少,泥岩增加,砂层的叠置程度变低,因此只在盒段、盒2段、盒3段3期砂体叠置连通性较好的局部区域才有天然气靠叠置砂体运移到达盒2段、盒3段储层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断层优势通道的垂向输导进行。上覆区域盖层使天然气沿断层垂向汇流运移至盒3段顶界即被封盖,形成了盒2段、盒3段的高产气藏。断裂和相对高孔渗砂体的叠合区域是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 5结语 ()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及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分析,在塔巴庙地区西南区域识别出4条北东向断层,北部和东北部区域识别出3条近东西向断层。断层多为高角度的小断距断层,断距20~60 m。这些断层是基底断裂在燕山运动中、晚期重新活动造成上覆沉积盖层撕裂形成的。 (2)断层沟通了太原组、山西组煤系烃源岩和下石盒子组盒2段、盒3段岩性圈闭,而且断层活动期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良好匹配,既促使下伏天然气向盒2段、盒3段垂向汇流运移,同时又为有机酸的运移溶蚀提供通道,有效改善了邻近低渗砂体储层的孔渗性能,控制了塔巴庙地区盒2段、盒3段天然气运聚成藏和富集高产。 (3)塔巴庙地区太原组—山西组自生自储源内成藏模式强调其高产气层分布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控制;而下石盒子组下生上储源上成藏模式认为在寻找盒2段、盒3段勘探靶区时不应仅重视砂体储层特征研究,还应重视断裂汇流通道,因为断裂和相对高孔渗砂体的叠合区域是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 天然气论文:我国天然气价格与天然气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从石油安全、石油替代和鼓励天然气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看,我国天然气从开发、运输到消费,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统一的政策法规环境。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一是打破地区性垄断,推进天然气行业市场化;二是进一步实现天然气价格机制市场化;三是解决天然气税收政策双轨制问题;四是解决天然气合作政策双轨制问题;五是解决天然气运输领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天然气价格;金融危机;政策法规环境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其资源丰富、发展速度快、使用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其含碳量低,符合能源非碳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但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席卷,如何准确判断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如何全面分析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趋势,是天然气行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十分关注的课题。 一、金融危机前国内外的天然气价格 为了方便研究问题,先列出2006年前的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见下表)。 从国际市场来看,国外管输天然气的价格比石油低,欧洲市场上的气价为油价的80%-90%,美国的气价更低一些。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chesapeake能源公司的股价今年表现与油气价格挂钩。而近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企稳,天然气类股也开始走稳。eogresdurces inc,penn westenergy trust和戴文能源公司等股价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下跌后,最近基本趋于平稳。 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仅为国际原油和国内液化石油气等可替代能源价格的一半,而日本、欧盟和美国天然气出厂价或引进管道天然气到岸价相当于国际原油价格的80%-90%。国内中东部大城市的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为5.5-7.5元/公斤,折合成天然气价格为4.1-5.6元/立方米,而这些城市民用天然气价格普遍为2.1-2.4元/立方米,相当于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一半。据统计,去年中石油在国内生产的天然气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近80%。 二、金融危机对全球天然气行业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形势 1 用户萎靡,需求锐减。作为21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只有4%左右,只有区域市场最发达的川渝地区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14%,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当。 从目前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对天然气的影响很广泛,也很明显。众所周知,化工、化肥、钢铁、汽车等行业是天然气的用能大户,但这些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进入萧条期,纷纷减产或者停产,导致天然气需求直线下降。 2 价格承受力下降,相关产业受牵连。2008年11月,上海居民用户燃气价格调整方案正式实施,天然气价格从每立方米2.1元上调至2.5元。新民网民意调查显示,多达68%的人认为:“金融危机还涨价,不为百姓着想。” 经济危机使得居民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在过去的经济环境下可以接受的价格在当前环境下已经不能接受,上海居民对上海天然气涨价的反应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又比如,在西气东输二线规划时,天然气价格原定在3元/立方米左右,当时沿线居民均表示能够接受。但是,经济危机开始后,尽管各个媒体都在积极地宣传天然气高价的合理性,但调查显示,居民开始对这个价格表示不满。 此外,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发改委原本定于近期调整天然气价格的计划已经推迟,这个计划短时期内甚至会被取消。而且,与天然气相关的lng项目、煤层气等产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lng项目增长将放缓,过去因为价格高得不到气源,现在国际上天然气主要产气国相继减少产量,使得lng项目更不容易得到气源。另外,气代油、气代煤等工程建设也会陷人停滞状态。以河南油田正在开展的“气代油”项目为例。如果油价低于40美元,煤炭价格低于1000元人民币,而天然气的价格不变,那么用天然气代油、天然气代煤的经济动力就会大为降低。显然,现在正处于这种对天然气发展大为不利的非常时期。 挑战往往和机遇并存,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虽然存在,但其中无疑也孕育着积极的因素。 3 成本锐减,终端受益。机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大宗商品、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下降,有利于天然气企业控制成本。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管道建设等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钢材或进口专用管材,金融危机对钢材需求量较大的房地产、造船、汽车等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直接导致钢材需求大大减少,价格下降,加上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降低了专用管材等物资的采购成本。 二方面,有利于我国油气企业的海外并购和进口天然气谈判。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油气企业加强海外资产收购,争取更多的海外权益,或者说给天然气资源带来了机遇。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油价大跌,直接或间接与油价挂钩的国际天然气价格也下跌。在世界对能源需求下滑的情形下,有利于我国引进管道天然气和lnc价格的谈判。因此,我国的油气企业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际油价回落、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资产价格走低等有利时机,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战略性投资和并购机会,促进公司较快发展。 三方面,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完善天然气行业政策提供了机遇。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的情况下,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增速减缓,国际油价向下调整,对我国而言,这是完善天然气价格和行业监管等政策的机遇。 我国的天然气行业正处在发展的旺盛时期,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不会给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带来太大影响,我们要看到有利因素的存在: 一是天然气的用户终端获益。天然气生产和供应成本的降低,使天然气终端用户能够享受到更低的价格。目前,在我国广东、福建等地的天然气价格高达5元/立方米。如果天然气的生产和供应成本下降,他们将可以用上更便宜的天然气。 二是天然气的供气范围将扩大。虽然天然气紧张的供需局面还不能扭转,但是经济危机对天然气的供应矛盾将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天然气主要用户用气量的减少,使一些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地区能获得以往得不到的气源。以上海市场为例。天然气供应过于集中,主要用户减少用气量后,天然气供应开始分散,有利于更多地区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三是lng项目发展有望迎来有利时机。由于国际采购价格降低,青岛、唐山等lng接收站也会因祸得福,降低成本。而且石油价格明年还有下跌的趋势,这样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形势,有利于采购到更便宜的天然气。 四是利于更新竞争格局,重新洗牌。近年来,国内天然气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大企业寡头博弈,信心百倍,都想在天然气领域占据更大的领地。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得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可能不如大企业。此次经济危机已使得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中小企业撤资或倒闭,危机可能会使一些经营业绩不好的中小型天然气利用企业陷入困境。由于其资金不如大企业雄厚,融资难度大,在管理和技术上不如大企业先进完善,因此抗风险能力薄弱,经济危机的动荡很可能使其陷入困境,甚至退出市场。但从另一角度看,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与所在行业有关,与企业规模大小的关系不大。比如,天然气制氢、化肥等行业,不论企业大小,影响都很明显,天然气价格一波动,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所受的影响及其程度,主要取决于天然气采购价格在用户成本中的比例。 经济危机有利于国内的市场竞争。当前,我国燃气市场的现状是,大公司迅猛发展,小公司难以立足。新奥、中民、中华燃气等大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中石油、中华燃气凭借资源优势,信心十足,中石化也在积极发展燃气事业。 但是,大公司往往关注大市场,比如,一些沿海、沿江、沿线城市。中石油的口号是低于40万人口的城市原则上不进入,而中华燃气也表示低于60万人口的城市原则上不进入,这直接造成我国内陆一些中小城市用不上天然气。因此,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要一些小公司。经济危机的到来,由于原来的用气大户减少了用气量,使原本没有气源的小公司能够得到气源,这种结构过剩给中小企业创造了机会,催生了中小企业的萌生和发展。这就给小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将加快我国中部地区用上洁净能源的步伐。目前,在湖北地区就有不下于10家这样的小企业。 (二)金融危机对世界范围内天然气价格的影响 近期的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除掉政治因素,其背后经济利益之争也是重要原因。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主持天然气输出国论坛时称,因世界金融危机和成本上升对产量造成影响,天然气价格将开始上涨。普京预计,金融危机对天然气行业的打击将超过其他能源部门,因为天然气市场更缺乏活力。分析师也预测,天然气价格将在短期内下降,因为全球需要下降打压价格。但就长期来看,金融活动低迷可能使行业难于融资,从而无法维持生产。 cwc全球液化天然气峰会与会代表认为,金融危机可能影响新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并导致未来出现液化天然气供给危机。如果不尽快建设更多的生产工厂,在经济危机结束后需求出现反弹时,全球将面临严重的液化天然气供给危机。 建设中的新工厂以及将于未来3年开始建设的新工厂,伴随着需求增长放缓,意味着短期内燃料供给非常丰富,使得最近数年紧俏市场的高价格有所缓解。但是,在需求及融资问题不确定的背景下,缺乏对资本密集型新设施的投资,预示着随后可能出现更加供不应求的液化天然气市场。英国天然气集团(bg group)北美业务高级副总裁elizabeth spomer表示,自大多数新的供给项目已经概念化以来,缺乏对新项目的金融投资,可能使得该行业在随后10年中出现严重的供给危机。 spomer表示,当前金融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新项目的发展步伐将受到影响,因为当前工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市场不清楚所需的天然气数量。 此外,cwc峰会关注焦点已经从2007年的供给不足及高价格对市场的影响转变成了2012年以后天然气的长期可获得性。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suez)液化天然气高级副总裁jean-luc colonna表示:原则上,短期市场将会放松;但在长期方面,对于2012年至2013年后将会发生什么,仍存在着不确定性,因为他们需要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而未来两三年的市场环境可能使得建设新项目更加困难,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英国森特理克集团(centriea)液化天然气负责人simon bonini表示,尽管住宅天然气供热需求将不会大幅下降,但其他用户已经出现了需求下降信号。 三、我国天然气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与国外的天然气市场相比,我国天然气的发展经历有其独特的历史。除了目前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的冲击外,我国天然气行业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简要总结如下: (一)地区性垄断 从天然气市场培育的角度看,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地方垄断,阻碍了天然气市场的发展速度。 1 规划垄断。由于在天然气运输过程中,需修建管道并穿越不同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过分强调本地区的利益,在地区性规划中,忽视或淡化对天然气的支持,并以此作为地方性垄断的手段。 2 体制垄断。一些地区采取指定一家公司行使部分政府职能的做法,统一买进、销售所有天然气,以实现对天然气生产与消费的双重价格控制与垄断。 3 市场垄断。天然气的市场垄断与广大用户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天然气用户都希望直供,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用气成本。但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具有垄断地位的公司利益受到保护,而工商用户、电厂和城乡居民可获得经济实惠的天然气的机会和权利被剥夺。 4 价格垄断。价格垄断使上游的天然气产品无法得到合理的价格和收益,影响了上游环节的投资效益与天然气的长远供应能力;下游天然气用户居于价格决策中的不利地位,只好接受地方垄断公司的“霸王”条款,影响了天然气的发展模式确定和发展速度。 地区性垄断带来的危害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影响天然气市场效率。由于采用地区性垄断方式,通过强行增加的转售环节,降低了市场信息、生产信息、用户信息的传递速度,易造成上、下游信息交流不畅、不充分,而且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优势,影响整个天然气市场的运行效率。 其二,影响天然气终端用户价格。如果通过大用户直供,大部分工业用户、电厂和城市燃气公司,都有机会以更低的天然气价格获得更好的供气服务。但被剥夺了“直购权利”的工业、发电、城市燃气等大用户,必须接受居于地区性垄断地位的、指定的公司开出的价目表。这样,就会影响到天然气终端用户的价格。 其三,增加了财政负担。一是直接补贴。地区性垄断保护是低效率的。因为地方被保护的公司往往需要数量较大的补贴。二是价格转移。由于地区性垄断往往坚持“同网同价”,造成对普通经济休、用户的额外分配。因此,“同网同价”问题仍需认真探讨。 其四,降低了市场发育速度。如果不下决心打破地方保护和地区性垄断,本可在2020年实现的天然气发展目标,有可能要向后推迟多年。 (二)政策、法规双轨制影响天然气发展 首先,价格政策双轨制是天然气价格机制的突出问题。海上天然气价格机制市场化较早,陆上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较为滞后。不同的价格机制,使陆上天然气与海上天然气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不利于鼓励陆上天然气的进一步发展,而陆上天然气在2020年之前,一直将是国内天然气的主导力量。 陆上天然气往往是勘探、开发成本高,其健康发展需要统一、公平的价格政策。 其次,税收政策双轨制带来诸多问题。天然气税收的突出问题是增值税税率双轨制。一是造成国内天然气项目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高税率天然气项目的健康发展。二是上游低增值税率,用户正常增值税率,容易造成天然气用户进项税和销项税不均衡。因此,增值税税率双轨制不利于建立天然气工业体系,不利于整个天然气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第三,石油合作法规双轨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法规方面的最大问题,是石油合作法规的双轨制。石油合作法规双轨制有其历史原因。陆上石油天然气合作项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上石油合作条例》,海上石油天然气合作项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合作条例》。两个条例的内容、授权、管理模式很不一样。很难全面理解和掌握。石油合作法规双轨制,不利于鼓励天然气领域中外合作。对外国公司来说,他们很难理解,同是天然气石油项目,为什么要采用两种不同的合作条例。因此,建立规范、统一、公平的石油天然气合作法规体系,应提到议事日程。 第四,勘探开发区块登记上的“陆海分割”,妨碍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和发展。主要问题有: ——“陆海分割”问题。既不利于鼓励中海油到陆上勘探开发天然气,又不利于鼓励中石油发展海域天然气。 ——存在天然气勘采“长期登占”现象。到目前为止,未能有效地扼制以垄断为目的的“地毯式区块登记”。这造成有投资能力的公司没有机会进行投资,登记区块多的公司没有力量全面投资的现象,必然影响天然气工业的发展速度。 ——退出机制不到位。国家相关法规已明确规定了区块退出机制,但存在着执行不严的问题。一些公司征占了过多的区块,不去投资,就应该按照规定交回,以使其他公司获得投资的机会。 四、结论和启示 启示一:把打破地区性垄断、推动天然气领域市场化纳入《国家天然气发展规划》。解决天然气领域的地区性垄断问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首先需要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列入议事日程。 过去编制天然气规划,对勘探方向、建设重点及管道走向项目布局重视较多,对打破地区性垄断、推动天然气领域市场化重视不够。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地区性垄断和市场封闭现象有所抬头,在一些地区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但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应考虑将这项工作纳入《国家天然气发展规划》。 启示二:进一步实现天然气价格机制市场化。天然气价格机制的市场化,需要分三步走:一是切实按照国家指导价格的精神,指导供用气双方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协商,合理商定天然气价格和价格公式。天然气价格不能达成一致时,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二是条件成熟之后,将陆上天然气价格改为备案制。三是将陆上天然气从国家指导价格商品目录中删去。 启示三:解决天然气税收政策双轨制问题。天然气税收政策双轨制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天然气税收政策的改变,会带来天然气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的利益调整。解决税收政策双轨制又非得进行这种调整不可,那就选择一种冲击较小的调整办法。比较起来,天然气项目增值税一律按5%计算比较可行。 启示四:解决石油天然气合作政策双轨制问题。石油合作法规双轨制的最终出路在于出台《石油天然气法》。考虑到石油天然气法出台需要较长的时间,可采用分两步走的办法:第一步,先将两个石油合作条例合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平等授权的石油合作条例。这样做,实现起来难度小、速度快,也可为《石油天然气法》的研究和出台提供必要的经验。第二步,适时推出《石油天然气法》。 启示五:解决天然气运输领域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利益出发,应打破天然气运输限制,鼓励充分竞争,以加快天然气开发步伐。彻底解决“陆海分割”问题,赋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公司平等的区块登记、勘探开发油气的机会,调动我国石油投资力量,加快海域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速度。 天然气论文:试论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张承丽 殷代印 夏惠芬 李士斌 论文关键词:天然气开采技术 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 要:天然气开采技术是石油工程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一门重要和新兴的综合课程,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石油工业提供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全球对更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强劲,天然气产业也因之发展迅猛[1~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对能源结构优化的要求十分迫切,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今后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提高天然气消费比例,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是今后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3~4]。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加快建立和发展适合中国地质特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和技术系列。这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安全及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以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的专业课。主要介绍天然气开采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其工艺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天然气的基本性质、烃类流体相态、气井产能分析及设计、气藏动态分析、排水采气、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等内容,地质是基础,渗流力学是开发的理论基础,气藏数值模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优选的钻采工艺和地面建设工程技术是关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石油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选修课及未来从事石油工程的设计计算、应用研究及工程管理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 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讲课趣味性 由于天然气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天然气开采技术也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状态,传统教材的内容常常落后于现场实际应用技术,为了让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能够培养适合当前石油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专业前沿的最新技术知识,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通过展示国际最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介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涉及的先修课程较多,一般放在大四讲授,传统的讲授法通常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学生很难适应,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坚持启发式教学,控制课堂节奏,把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在谈话法中多利用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最后,在讨论法中,采用案例式教学,设计新颖实际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读书指导法,要求学生读期刊杂志写读书报告提高其自学和总结能力。 4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教学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5]。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具有灵活性强、可塑性大、师生互动效果好等优点。现代教学技术以其容量大、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而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特色鲜明。教师应根据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的特点,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诸多先修课程,同时实用性很大,在现场中实例颇多。教师一方面要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侧重讲解天然气开采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多媒体[6],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投影在屏幕上,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理论结合实践,推进素质教育 天然气开采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课,该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要结合课程理论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到现场参观实习,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利用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在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以及中国石油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科技创新是促进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推动力。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依据实际生产和科研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天然气论文:天然气产业链与可持续发展 原文作者:诸葛军 摘要: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链自身的结构和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支撑着产业链的运行,动力结构的分析维度,进一步揭示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环境一直受到严峻的考验。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备受瞩目。 一、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与动力结构 天然气产业链是指处于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利用等不同环节的节点企业之间,基于特定技术经济关联,围绕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利用以及相应配套服务,以天然气及相应服务的价格为纽带,以供需关系为核心,形成的具有价值传递和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关联结构。 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是需要相应的动力因素支撑的,这些动力因素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力体系,称之为动力结构。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由产业链外部动力因素、产业链主体行为动力因素以及政策性因素组成。外部动力因素从根本上影响天然气产业链的建立、运行和发展,主要有资源性因素、能源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天然气产业链主体行为动力因素是基于天然气产业链主体本身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长输管道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因素和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因素。外部的动力因素通过政策性因素对内部动力因素发生传导性作用。同时,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产业链受到政府规制。政策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是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的核心因素。 二、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框架下的动力因素分析 如图所示,支撑天然气产业链运行和发展的动力结构是由天然气产业链的外部动力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天然气产业链内部相互关联的动力因素组成。在动力结构中,动力因素之间通过一定的动力传导路径相互影响,最终推动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从天然气产业链外部动力因素来看,除了传统的经济因素之外,能源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链的主要影响因素 。 天然气产业链作为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产业,受到需要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政府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动机,出台相关政策,扶植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作为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传统的外部动力因素,其对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经济因素——政府因素——天然气产业链主体行为”动力传导途径实现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许多国家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能源安全问题凸显,作为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实行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丰富的优质能源,本身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的近似性质使得其在国家的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中备受重视。因此能源安全因素也是推动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因素之一。其动力传导途径表现为“能源安全因素——政策因素——天然气产业链主体行为”。 在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初期的主要外部动力无疑是环境保护,特别是降低地方性的大气污染。而低碳经济的时展背景使得环境因素对于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同其他的外部动力因素一样,环境因素对于天然气产业链发展推动作用的动力传导途径也是通过政策因素对天然气产业链的主体行为施加影响,进而推动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具体的动力传导途径为“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天然产业链主体行为”。 天然气产业链运行和发展实质上是通过天然气产业链的主体行为实现的。从天然气产业链内部的动力因素来看,主要包括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长输管道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因素和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因素。(注: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比较特殊,具有上中游一体化运营特征,即石油公司具有天然气生产商和中游长输管道运营商双重职能。)由于天然气产业链主体相互关联,某个环节主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其他环节主体的行为动力。[论文网] 在天然气产业链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作为天然气产业链的主体,石油公司行为直接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产生影响。在天然气产业链中,石油公司行为主要包括: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销售。石油公司的主体行为动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从根本上讲,石油公司的行为动力在于追求利益{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利益)——石油公司行为}。从另一层面来看,石油公司的行为动力是通过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其他动力因素通过动力传导途径产生。在动力结构中,其他的动力因素会使石油公司产生获益预期,从而影响石油公司生产活动,这些因素亦可以称之为石油公司的行为动力因素,例如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政策因素——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利益)——石油公司行为},天然气用户市场的迅速扩张{用户行为——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利益)——石油公司行为}等等。 作为天然气产业链下游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配气公司行为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直接推动作用。配气公司行为主要包括:上游获取资源、发展城市天然气用户以及城市管网的修建和维护。同石油公司一样,配气公司的行为动力分为两个层面,追求利润的根本动力和由动力结构中其他动力因素通过动力传导途径产生的动力。配气公司的收益由代输销售天然气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两部分组成{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利益)——配气公司行为}。除了传统的代输业务和销售业务外,新的天然气用户群体的形成也是推动配气公司主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例如城市cng汽车的发展{用户行为——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利益)——配气公司行为}。 在天然气产业链主体中,天然气用户通过需求牵引,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天然气用户行为表现为对天然气的消费行为。天然气用户的消费行为动力除了消费天然气带来的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还受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其他动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可获取资源的便捷性{配气公司行为(修建管道)——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和资源利用的比价优势{政策因素(定价规制)——石油公司行为(售气定价)、管输公司行为(配气费率)——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等。 天然气论文:天然气燃气锅炉房燃气泄漏防范及处理总结 简介: 本文通过对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危害、泄漏分类、泄漏原因、泄漏状态辩识,结合供热公司南泉车间的几年来工作经验,提出了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防范及处理措施。 0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供应的日趋紧张和煤炭价格的愈日上涨,越来越多的供热企业把目光从传统的燃煤供热转向燃气供热,燃气供热以其环保、节能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集中供热的燃气锅炉房最受青睐。因此燃气锅炉房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成为供热行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几年来,南泉锅炉房以供热公司ems/osh/hse管理体系为载体,不断分析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的危害和风险,制定了有效的防范措施,采用了国内外许多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保证了锅炉房安全平稳运行。 1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严重危害 我们使用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含量98%,丙烷含量0.3%,丁烷含量0.3%,氮气含量1%及其它物质,高发热量9650千卡/标方,低发热量8740千卡/标方,爆炸极限:5%-15%。我们所说的天然气可能泄漏的区域是指从调压站到锅炉(包括锅炉)之间的天然气管线、阀表、配件等。其中调压站至风机间为地埋管线,风机间至锅炉为架空明管线。 天然气爆炸是在一瞬间,(数千分之一秒)生产高温(达3000℃)、高压的燃烧过程,爆炸波速可达300m/s,造成很大的破坏力。 如果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静电、闪电或操作不当等会发生爆炸、火灾,在密闭空间会使人缺氧、窒息,甚至死亡,给单位安全生产和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可能泄漏及原因分析 2.1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的分类 按照泄漏部位分为:室外埋地管线泄漏,室内燃气管线泄漏,锅炉本体泄漏,燃烧器泄漏,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 2.1可能泄漏原因分析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除了因员工违章操作引起和自然及外力引起外,主要有以下原因。 2.1.1室外埋地燃气管线泄漏:施工质量不过关,管线腐蚀穿孔。 2.1.2室内燃气管线泄漏:施工时施工质量不过关,或长期运行管线腐蚀。 2.1.3锅炉本体泄漏:由于在燃气锅炉设计初期或安装时未按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如锅炉模式壁焊接不严;由于施工完后未按有关技术要求烘炉,或锅炉升降温过快炉墙砖缝开裂密封不严;燃气锅炉运行时振动大,焊缝脱焊或造成炉墙保温层开裂;观火孔、防爆门、人孔门等关闭不严;锅炉在运行时自动熄火。 2.1.4燃烧器泄漏:设计原因或安装调试不到位;燃烧器在长期运行后,空燃比失调,使燃烧工况发生变化。 2.1.5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由于这些部件经常动作可能会造成开关不灵活、关闭不严,或由于锅炉运行过程中振动大造成连接部位松动天然气泄漏,或由于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质量差,关闭不严漏气;或由于法兰、密封垫片、密封胶等老化造成泄漏。 3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状态辩识 锅炉房内天然气发生严重泄漏时,会出现以下现象: 3.1 天然气工作压力有变化。 3.2 在泄漏源附近可听到强烈的气流声。 3.3 手持报警仪会发出异常响声。 3.4 泄漏较大时(浓度较高)固定报警器会发出自动报警,自动开启排风扇。 3.5 严重时会发生锅炉本体或天然气管线爆炸、火灾等灾害事故。 4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防范措施 4.1 在燃气锅炉房设计和施工时严格按照gb50041-1992《锅炉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由有设计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和有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使锅炉房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更加规范,杜绝不安全隐患,防止天然气的泄漏。 4.2 建立健全车间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这几年车间逐渐建立健全了《燃气锅炉房安全规则》、《燃气热水锅炉事故处理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巡回检查制度》、《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消防安全检查制度》、《防火防爆十大禁令》、《安全规程》、《运行规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以及各岗位人员责任制等,加强了车间的安全管理。 4.3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和应急能力。 4.4用科学的手段和现有的检测仪器及时发现泄漏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4.4.1人工检测手段 (1)、根据巡检人员的嗅觉和听觉来判断。天然气发生泄漏后,由于它比空气轻,会很快聚集在室内上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比空气轻的甲烷,在供气时放入了四氢噻酚以便用户识别,泄漏量只要达到1%,用户就会闻到臭鸡蛋气味。 (2)、肥皂水检测。用喷壶将肥皂水喷到需要检测的部位或用刷子将肥皂水刷到需检测的部位,观察肥皂水是否起泡判断是否有泄漏,根据水泡发起及破裂的时间判断泄漏量的大小(3)、仪器检测。利用比较先进的手持天然气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4.4.2天然气泄漏报警检测系统 (1)、在南泉锅炉房室内距地面5米高处,安装了12台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与锅炉 仪控室的dcs监控系统连锁。 (2)、当任意一台天然气泄漏报警器的测试值达到或超过泄漏规定的最大值时,dcs系统声音报警的同时启动锅炉房轴流风机进行通风,运行人员可根据各报警器显示的数值在短时间内查找泄漏点。 4.5 选材、设计、加工、安装合理,天然气阀门的泄漏量要求十分严格,通常埋地和较重要的阀门都采用阀体全焊式结构。为了保证管线阀门的密封性能,要求密封副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耐磨性、自润性及弹性。车间每年都要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尼龙、丁腈橡胶(nbr)、特殊合成橡胶(viton)等)对易泄漏的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零配件进行了更换,大大减少了天然气的泄漏。 4.6 严格安全操作 4.6.1 加强防火安全管理。 杜绝明火先从人员入厂开始,凡进入锅炉房的人员一律严禁带火种,车辆进入锅炉房要佩带隔火罩,车间门卫对进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认真登记和管理。 在锅炉放房内需动用电焊、气焊作业时,严格根据动火审批程序办事,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施工作业时车间专职安全员和主要领导要在现场监护。锅炉房内禁止堆放任何易燃物品和杂物。 4.6.2 采取防静电防爆措施。 严格职工劳保穿戴,凡进入锅炉房的人员一律要求穿防静电工作服,严禁带手机进入;车间每年对天然气管道的静电和防雷接地装置以及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线进行检测,保证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完好,使静电和雷电能够及时得到地释放;采用防爆型照明、防爆仪表及其他防爆用电设备;在锅炉房施工均要使用防爆工具; 燃气锅炉后的烟道上应装设防爆门、爆破片(防爆门、爆破片的位置应有利于泄压,当防爆炸气体有可能危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时,防爆门上应装设泄压导向管)。 4.7锅炉燃烧调节及监护运行。 在锅炉点火运行前(尤其是点火不成功或自动熄火后重新点火时)一定要按照运行操作规程对炉膛和烟道进行吹扫;对锅炉燃烧进行调节时不能太快,防止锅炉熄火后,在炉膛和烟道内泄漏天然气;司炉人员在锅炉运行时,重点监护并防止天然气泄漏和燃烧器自动熄火。 4.8 保证灭火降温装置(消防系统)完好。 燃气锅炉由于泄爆或某些意外原因引起燃气泄漏,在燃气浓度到爆炸下限以前也需要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保护。利用水喷雾的混合稀释作用,使燃气的浓度降低,可起到防火的效果。 消防水管道和消火栓的完好,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要防止管线冻结。 4.9 燃气成分控制技术(氮气置换) 除在开始供热通天然气之前和停止供热停用天然气之后按规定对天然气管线进行氮气置换外,在运行中因为天然气泄漏需要动用电气焊进行处理时,也需要对部分管线进行氮气置换,以确保施工安全。 5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理: 5.1对发现的天然气泄漏部位进行处理的基本方法程序 5.1.1室外埋地燃气管线泄漏。立即通知燃气公司调压站切断气源,并向公司安全和生产部门汇报,通知疏散附近居民,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1.2室内燃气管线泄漏。 立即紧急停炉,切断锅炉房总气阀,通知燃气公司调整供气压力,并向公司安全和生产部门汇报,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1.3锅炉本体泄漏。 a.紧急停炉(按急停按钮)。 b.关闭该台锅炉的天然气总阀,切断气源。 c.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1.4燃烧器泄漏。 立即紧急停炉,切断该台锅炉的总气阀,并向公司安全和生产部门汇报,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组织有关的技术人员整改。 5.1.5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 立即紧急停炉,切断该台锅炉的总气阀,更换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对其位泄漏的连接部位重新密封。 5.2 处理天然气泄漏时应注意的问题 5.2.1严格按照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处理。 5.2.2及时与燃气公司、供热公司的有关科室联系,需要切断天然气供应的一定要切断;需要天然气置换的一定要按规定置换;需要办理动火手续的一定要按规定办理,需要专业队伍维修的一定要委派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5.2.3针对各种可能的泄漏事故,组织编写好相关处理方案、应急预案,并做好各应急预案的演练。 5.2.4做好处理泄漏事故专用材料、应急消防物资、检测工具等的储备。 5.2.5处理泄漏要派车间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技术交底。 5.2.6处理完后要保证工完料尽场地清,认真作好技术资料的填写。 6 结论 通过对燃气锅炉房风险危害识别,采取有效措施,运行5年多来,车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连续5年获公司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天然气论文:推动广东珠三角地区天然气转换计划的实施 1994年6月20日至23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世界煤联大会的宗旨明确指出:当代煤气科学工作者的任务是使燃气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尽力减少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切实处理好地球与环境、环境与人类、人类与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好当今世界所能利用的最好的能源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保护人类。 1999年5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1999年《环境白皮书》提出厂“环境立国”的新战略,表示要将21世纪定位为“环境世纪”首先应将产业活动和产业结构向环境保护转变,开发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努力提高环境质量。 21世纪是天然气的黄金时代,天然气将给未来世界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为人类带来福音。使地球进入绿色年代。 1世界气体燃料发展的历程 世界气体燃料发展的历程,大体可分为煤制气、多种气源和天然气三个大时代 其中天然气时代则包含着天然气转换阶段和天然气、液化行油气兼容阶段。 1。1煤制气时代 煤制气时代是从1792年英国机械工程师威廉·麦达克(willam·murdock)在英国伯明翰试验室里用煤炭绝热干馏发现了煤气以后、人类使进入了使用煤气的新纪元。1812年在英国伦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煤气公司—威斯特敏斯特煤气照明与碳素公司。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建起了许多煤气照明公司和煤气公司。到了1850年英国产业革命末期,英国共有煤气企业800多家,形成了具有规模和深远影响力的一个产业部门。对世界各国煤气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2天然气时代 天然气时代包括天然气利用、天然气转换以及人然气和石油气兼容阶段。 天然气利用时代是从1858年美国在弗雷多利亚市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天然气照明公司.并于1872年8月1日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认牛顿威尔至泰图斯韦尔5.5英里长、2英寸口径的天然气管线,开始输送天然气给民用,人类便开始了天然气的利用。据目前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400一600万亿米3,按目前的年产量水平,可供开发二,三百年。天然气利用前景非常乐观,发展的潜力巨大。 1.3多气源时代 多气源时代。除了煤制气、天然气之外,还有液化石油气、重油、轻油制气等多种气源。 业中获得了液化石油气,并于1902年用汽车槽车运输开始了液化石油气的供应工作。使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采用重油制气和轻油制气成为现实. 1.4液化天然气利用阶段 1917年美国西弗吉利亚地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液化甲烷工厂,进行甲烷液化生产 1959年由美国康斯托克(constock)国际甲烷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lng运输船,并于1959至1960年间曾七次从美国的查理斯湖每次装载2200吨lng抵达英国,标志着液化天然气工业的诞生 1960年英国壳牌公司购买了该公司40%的股份,并于1964年投入了由阿尔及利亚至英国的lng运输业务。从此之后,lng利用业务迅速地发展起来。 1.5天然气转换阶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的要求,煤制气的缺点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许多先进的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就淘汰了煤制气。而油制汽存在许多克服不了的缺点以及石油气会随着未来石油枯竭而变成过渡性的气源,用天然气取代其它所有气源的世界性的天然气转换计划将成为一种必然。下面是世界上比较先进和发达国家天然气转换的完成年代: 日本城市煤气发展的过程经历了煤制气、多气源、天然气三个比较明显的时代:从1857年开始至1952年的95年间全部采用煤炭制气,从1952年至1972年为多气源阶段,这个阶段除了有煤制气之外,还开拓了重油制气、石脑油制气,并引入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从1969年11月开始使引进阿拉斯加、文莱、印尼等地的液化天然气,明确提出天然气转换计划。到1998年基本上使日本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天然气管道化。使一个缺能国家靠每年进口4000多万吨lng和2000多万吨的lpg合理地改革了能源结构,从而变成适合城市环境要求的最先近的国家。其转换过程见表2、3、 中国城市燃气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的经历相似,明显地分为三个时代。 3.1煤制气时代 从1862年至1965年经历了103年之后才出现了液化石油气. 1862年5月31日,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在英国注册成立并在香港开业。第二年就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畔建成日产3400米3的煤制气装置,生产的煤气供港岛500盏街灯照明,开辟丁香港地区煤气发展的事业。 1862年英国商人在上海筹办了“大英自来火房”公司,向社会集资,1864年开始在苏州河泥城桥畔建设了一个水平炉煤气厂。1865年9月竣工,11 月1日正式投产供气.供198户居民和63盏街灯照明用气。 1907年至1943年的36年间,日本商人在东北 地区建成了大连、抚顺、鞍山、沈阳、丹东、长春、锦 州,哈尔滨八家煤气公司,为中国城市煤气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签础。 3.2多气源时代 从1965年至1997年的32年间为中国的多气源时代。随着中国炼油工业的发展,中国第—座液化石油气灌装厂于1965年在北京西郊建成投产。由于的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1966年东北地区的抚顺、沈阳、哈尔滨义相继建立起液化石油气灌装厂,开展液化石油气的供应工作。后来又开拓了重油制气、石脑油制气,使中国城市燃气的发展进入了多气源时代. 3.3天然气转换阶段 从1997年至2025年的30年左右,为天然气转换阶段中国四川早在公元468年就开始利用天然气煮盐。但直到解放前四川的天然气产量才只有900万亿万米。并且主要用于工业,到了80年代初期才开始为民间使用。随着油田的开发。天然气开始走进附近城市供应市民,数量也极其有限。到1984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仅有12.86亿米3(约91.4万吨/ 年).1993年产量才有160亿米3。用在城市燃气只有63.6亿米3(约452万吨/年),1994年才达到74.5亿米3(529万吨/年),还不到日本东京煤气公司一年的用量76亿米3/年。主要靠煤制气、重油,石脑油制气和液化石油气来满足城市人口用气. 国家计委委托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1996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城市燃气发展及对策研究会”上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天然气,积极推广液化石油气.逐步改造和限制煤制气的方针”1997年中煤协科技委在浙江宁海—次研讨会上又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天然气转换计划的四大大然气管线实施计划第一条是俄国—中国天然气管线;第二条是陕甘宁气田—北京输气管线;第三条是长江中下游天然气管网;第四条是珠江三角洲天然气输气管网 。日前又正在做川气出川武汉,青海新疆气田东输兰州、西安,与陕甘宁气田汇合再南下郑州、信阳,东输上海规划1997年10月陕甘宁天然气通北京、天津,1999年4月上海平湖气田天然气通浦东、1998年10月朱总理批示广东lng项目实施计划。意味着21世纪是我国开始步入天然气的黄金时代. 4坚持以小区气化的模式向天然气过渡的发展方向 在规划建设珠三角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天然气利用时。必须把海上天然气利用和引进液化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应用三者充分结合进行考虑.明确城市燃气建设以液化石油气小区气化的模式向天然气过渡的发展方向。规划建设前期的气源以液化石油气为主,并用液化石油气管道供气来完成过渡到天然气管道供气,实现远期以天然气为主的目标 在过渡到天然气供气之前,则以液化石油气管道供气为重点。第—阶段实行生活小区中央管道供气,把一个小区—个小区管道供气站建起来,完成生活小区石油气管道集中供气;第二阶段使小区之间的供气站逐步联网,做到小区之间能互相配气供气,实现环状供气;第三阶段是把所有小区供气站实行并网.形成大面积石油气管道联网供气,等待天然气的到来. 在实行小区液化石油气管网规划建设的同时,再选点布点小区管道供气站建设和管网建设过程中,必须允分考虑天然气管道供气建网和设置门站和调压站的需要。为满足日后通过天然气的所有技术要求,为天然气管道供气全面联网做好准备。按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充院编写的《深圳市液化天然气利用工程可行性研文报告 》提出的在深圳地区设置2个门站和20个调压站的设想,采用定期、定量、分组团、分片区、进行用户瓶装暂时转换的办法,完成用户的天然气转换。具体做法是:从大鹏湾称头角接收站出来的天然气以7.0mpa压力进入坪山门站。压力调到3.5mpa进入西丽门站,坪山门站将压力调到1.6mpa进人民用高压管网。两丽门站将一部分天然气调压到3.0mpa压力进入电厂高压管网供美视、南山、月亮湾3个电厂使用,另一部分调压到1.6mpa进入民用高压管网与坪山门站来的天然气汇合. 天然气经过高压管网分别供应南山、罗湖、盐田、布吉、坪山、沙井6个组团下辖的南油、松坪山、华侨城、西乡;梅林、清水河、罗劳;沙头角、盐田;龙华、布吉西、布吉、横岗;龙岗北、龙岗东、坪山、葵涌、大鹏;沙井、松岗等20个高中压调压站供气. 深圳地区的小区气化建设,通过17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提高和完善,对小区气化站联网的理论以及联网操作管理的经验,找到了—条加快深圳地区天然气转换工作进程的途径,这种投资省、见效快、方便、灵活、上马容易的小区气化模式为东南沿海地区做好天然气转换工作提供厂借鉴。 5积极推动广东珠三角地区天然气转换计划的实施 1998年10月28日朱总理在国家计委《关于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适量引进液化天然气的请示》报告中批示:“可考虑引进lng的试点,先在广东试点,请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一步论证”。使1994年10月份就开始筹的广东珠三角天然气利用工作有生机。1998年12月24日国家计划工业发展司在北京召开了“关于落实朱总理批示、推进广东lng项目试点工作会议”之后,使进入了实质性的项目论证、评估工作,要求在2004年第三季度试投产,2005年正式投产供气. 广东lng接收站址的选择,通过国内外专家做广大量调查、研究、测算、论证,筛去大亚湾的沙渡山、长阻角和大鹏湾的鹅公湾,而优选定在大鹏湾东岸的称头角。码头建设按停靠13.5万米3的lng运输船考虑. 5.1第一期规模 进口lng 300万吨/年,预计2004年第二季度试投产。输气干线从接收站至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叫个城市、全长267公里,年输气40亿米3。 5.2第二期规模 新增进口lng 200万吨/年,预计2009年完成输气干线从佛山延伸至中山、肇庆,江门、珠海等城市、全长241公里,总长508公里、年输气量82亿米3珠海末端干线与珠海高兰港登陆的南海y13--1气田送来的天然气管线连接,形成两个气源联网供气。预计南海天然汽年供气15亿米3(约100万吨/年)、并可根据两个气源状况进行适当的调节(见图10)。 5.31lng接收基地占地50公顷,包括预留发展用地。 5.4预计建设周期3.5年,总投资4亿美元。 5.5lng接收站采取中外合资方式进行经营,在中方占绝对控股的前提下成立合资公司管理。 5.6广东珠三角地区的许多城市,如深圳、佛山、中山、惠州等城市的供气管网基本上是按天然气技术参数规划、设计、建设、目前已建成通气管网2175公里,其中深圳地区已建成小区供气站13座。供气能力达80万户,发展管道户28万户,其中主干管671公里,供气能力达到123万户,实际发展液化石油气管道用户60万户,正在规划建设有177.33万户。其中深训地区已建成小区供气站13座,供气能力达80万户,发展管道户28万户。已建管网1200公里,市政管400公里,配气管800公里,实现了东西管道大联网,准备了天然气进深圳所需的调峰、调压站和门站用地。香港电灯公司和香港中华煤气公司。 5.7积极参与广东珠三角地区天然气利用工作,争取将液化天然气引至香港南丫岛作发电燃料和引至香港大埔制气厂制气,见图11。 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拓展lng未来销售市场,除了不断规划建设好民用气管网,大力发展民用户之外,还积极开展商业用户的油改气、油厂转型气电厂、工业窑炉改造的准备工作,大力发展燃气空调、区域性冷暖中心建设,使lng进入广东之时能真正派上用场。 天然气论文:试析PLC在天然气调压站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作为城市供气系统的枢纽,天然气调压站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将会直接决定调压站的供气水平。为了有效应对经济发展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量,做好天然气调压站的用气量管控工作,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成为了天然气调压站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要介绍了天然气调压站的运行原理,而后重点探讨了plc在天然气调压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天然气调压站;自动控系统;plc;系统设计 1.前言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大范围推广天然气已经成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但是日益复杂的供气方式和用气方式使得天然气调压站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管控系统则很难满足现实情况的需要。在天然气调压站中积极应用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实现天然气调压站控制和调度的自动化、值守的无人化以及供气的安全化,不仅能够缩短应对突发事件的反映事件,而且能够有效减少能源和资金的浪费,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提升。 2.天然气调压站功能与调压回路自动切换原理分析 2.1 天然气调压站功能简介 天然气调压站是天然气管网监控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除了调压站之外,天然气管网监控系统还包括调度中心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通信网络系统以及区域调压站等。天然气管网监控系统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统一性,它能够对处于各个位置的下属功能单元进行分散控制。中高压调压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监控并管理站内的各种智能仪表、工艺设备,向调度控制中心传递各种信息,执行调度控制中心的各种指令。在具体实践中,中高压调压站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平衡控制管网负载、依照用户用气情况调节供气量、调节管网远程压力、数据上传、指令执行以及限流等。 2.2 天然气调压站调压回路自动切换原理分析 调压回路自动切换原理,简单而言,就是利用了各个调压器的压力设定差异。具体来讲,如果主回路的工作调压器的压力设定为3.33 mpa,那么,监控调压器的压力设定应该比主回路的工作调压器的压力设定稍微高出一些,一般设定为3.46 mpa,相应地,备用调压回路的工作调压器的压力设定应该比主回路的工作调压器的压力设定稍微低出一些,一般设定为3.25 mpa,即,监控调压器压力设定(3.46 mpa) 主回路工作调压器压力设定(3.33 mpa) 备用调压回路的工作调压器压力设定(3.25 mpa)。 天然气调压站在常规工况之下,压力调节的职责由主回路工作调压器完成,其出口压力被设定为3.33 mpa,主回路的监控调压器则保持着全力开放状态;假设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主回路工作调压器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工作调压器会处于全力开放状态,其出口压力被设定将会在短时间内提升至3.46 mpa,压力传感器会感知该压力设定变化并将压力信号传输给监控调压器,此时监控调压器开始对压力调节负责;假设同样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监控调压器出现故障,也无法正常工作,下游压力将会继续升高,一旦压力提升值超过了主回路切断阀门的压力设定(一般为3.83 mpa),则主回路切断阀门会对供气进行切断处理,而此时的下游用气仍在继续,会逐渐降低主回路的压力设定值,并降至备用调压回路的工作调压器压力设定(3.25 mpa),压力传感器会感知该压力设定变化并将压力信号传输给备用调压回路工作调压器,此时备用调压回路工作调压器开始对压力调节负责。为了确保天然气安全管控的万无一失,备用调压回路工作调压器也配套有监控调压器,如果备用调压回路工作调压器因为故障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则监控调压器也会依照预设程序接手压力调节工作。由此可见,各个调压器的压力设定差异能够使得调压器在故障情况进行自动切换,当然,这需要可靠的控制系统。 3.plc在天然气调压站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1 硬件方面 为了确保天然气调压站能够在经济、可靠、安全的最优条件运行,天然气调压站自动控制系统必须要能够有效担负起实时动态监控、采集、处理调压站各个关键部位参数,并能够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的使命。我们知道,天然气调压站所涉及的各种控制参数非常之多,例如,电动球阀、切断阀、回讯器、气体泄漏警告、进出口压力差和阀门位置、进出口温度、进 出口压力等等。以上这些数据都需要中心控制系统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对比,确保数据精准可靠。为此,在plc控制器的选择方面必须要坚持参数修改灵活、使用维护简便、具有较强抗干扰性和执行功能的原则;此外,为了确保系统功能的完善有效,在功能模块的配置方面应该科学合理。总而言之,天然气调压站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cpu、plc、i/o处理功能模块、电源、执行机构、信号变送设备、液晶触摸屏。 3.2 软件方面 本系统通过对调压站参数进行实时采样,经plc 进行运算处理,来判断系统的状态。当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上传并实时显示调压站参数,通过对现场阀门的自动控制实现对天然气出口压力的动态调节,保证了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当系统出现异常时,经声光报警和显示屏字幕闪烁两种方式发出报警信号,并作用于相应的执行机构,实现天然气调压站的自动运行。系统软件设计主要是模拟量的采集处理和与智能总线仪表的通信两大部分。模拟量的采集处理部分包括压力、温度和压差经过变换器输出的电流信号。虽然模拟量输入模块内部自带有模拟量滤波功能和采样数值设置,但是为了使显示值更加稳定,程序设计时使用了算术平均滤波法,以实现对一般随机干扰信号进行滤除。 智能仪表采用 modbus 协议通过双绞线与 plc通信,modbus 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常用协议。控制器能设置为两种传输模式(ascii 或rtu)中的任何一种在标准的 modbus 网络通信。本系统根据仪表的要求,选择了 rtu 方式。通信接口为半双工接口程序的关键是避免在通信端口上同时发送和接收。按照本系统中通信采用的这种编程模式编写自由口通信程序可以有效避免因同时发送和接收造成的通信冲突,从而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4.结束语 总体而言,先进的天然气调压站自控系统应能实现调压站的合理调度,无人职守,保证安全供气,节约能源与资金,加快紧急事件反应时间,减少不应有的损失,实现现代科技与科学调压的有机结合。实际应用实践经验证实,本文所设计的天然气调压站自控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型、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性,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天然气论文:天然气输送离心式压缩机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摘要: 文章介绍了天然气输送离心式压缩机组的常见故障,分析了故障原因及特征,进而对其故障诊断技术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针对输气动力设备故障的复杂性提出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离心式压缩机组进行故障诊断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天然气输送;离心式压缩机组;故障分析;故障诊断 0 引言 为使管道长距离输送天然气能连续进行,必须经增压站的输气动力设备对天然气增压,以克服其在管道流动中的摩擦阻力。离心式压缩机组以其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稳定工况范围宽等优点广泛用于天然气管道输送过程的增压。压缩机组大多是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由于输气工况变化较大,生产要求压缩机在重负荷下连续运转、性能安全可靠。天然气压缩机组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零件表面的疲劳破坏,另外天然气中有毒气体引起的零件的表面腐蚀也加速了压缩机主要部件的表面损伤。为提高压缩机组的使用效率和运转可靠性,科学使用和管理设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输气压缩机组进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 离心式压缩机常见故障、原因及特征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由机壳、叶轮、涡壳、轴承、轴、回流器、扩压器、密封装置以及平衡盘等部分组成。离心式压缩机属于旋转机械,因此大多数故障都和转子有关。 1.1 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离心式压缩机组常见的故障有:轴承温度升高、转子振动大、转子轴位移大、噪声大、出口流量降低、喘振、旋转失速等。 ①轴承温度升高。主要由润滑油供给不足或中断、润滑油含水、轴承与轴颈间隙小、进油温度高引起。 ②油压急剧下降。原因在于主油泵故障、油管破裂、过滤器堵塞、油泵吸入管漏气、油箱油位过低等。 ③喘振及旋转失速。发生喘振的原因是工艺操作参数波动较大,负荷降低时导致气量减小;吸入管路堵塞,入口压力下降;吸入温度升高,使相同转速下喘振压升比下降;出口压力升高,超过相同转速下的喘振压升比;开车、停车发生喘振。 旋转失速是机组在变工况工作情况下,调速系统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造成机组的转速太高或太低而联锁跳车。故障原因是配气阀联动装置松动或卡涩现象、调速器迟缓率过大、调速器油位高。 ④振动。振动是离心式压缩机组的主要问题,引起振动的原因较多。 1)转子不平衡。转子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转子初始动平衡精度低、叶轮流道不均匀结垢、部件松动、转子弯曲等。 2)转子安装不对中或齿轮联轴节加工不良。 3)临界转速下共振。原因是转子系统处在临界转速下产生共振。 4)基础松动。松动现象是机器基座螺栓紧固不牢引起的。 5)结构共振。结构共振一方面是由于机器本身各部件之间的振动频率合拍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振动频率恰好与机器的涡动频率相同而造成的,或是由于外来激振力作用所产生的频率正好与机器本身某部件的振动频率相同。 6)其它较复杂的故障。转子与固定元件或密封片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振动、轴弯曲变形或出现裂纹时的振动、当与机器相连接的管路存在不允许的扭矩时引起的振动,轴瓦间隙太大或太小引起的振动;此外还有压缩机叶片的磨损,轴的磨损等,这类故障突发性强,诊断方法还比较少,因为信息不太敏感。 ⑤压缩机出口流量降低。由于密封间隙过大、吸入管路过滤器堵塞、原动机转速下降引起的故障。 ⑥耗油量大。由于润滑系统工作不良,浮环磨损,收集器排油阀失灵等原因引起。 1.2 故障特征 离心式压缩机组常见的故障主要有以下特征: ①转子不平衡引起共振。主要特征:随着转速越高,振幅增长得 快;转速降低时,振幅趋近于零。 ②临界转速引起共振。主要特征:振动和相位角在临界转速区域有较明显的变化;当转速在临界转速时振幅值达到最大,偏离临界转速时振幅下降。 ③半速涡动。振幅较小,轴心轨迹大多呈椭圆形。 ④油膜振荡。振幅很快增加。 ⑤喘振。压缩机噪声和振动都十分强烈,压比、流量波动大,频率一般为低频。 2 针对输气动力设备故障诊断的数据挖掘技术 上述研究方法大多是对常规故障进行诊断。对作为输气动力设备的离心式压缩机而言,其突发性事故频繁,必然是有不易洞察的隐含故障,比如叶轮及轴的磨损类故障,故障信息不敏感,很难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断。因此对深层次的隐含故障进行诊断研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对隐含故障诊断的研究不多,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法、分形法等对隐含故障进行了映射或模式分类,但没有对输气动力设备诊断的研究。考虑输气动力设备的复杂性,必须深入“挖掘”其隐含故障关系,才能把握故障的特征并做出诊断、预报。 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从大量、不完全、模糊、随机、有噪声的数据中,综合运用数理统计、计算智能、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取出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对于较复杂难以用一般方法诊断的隐含故障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诊断,提前做出预报以避免突发性故障的发生,可以有效保证输气工作的正常进行。 目前,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包括:粗集理论(rs)、人工神经网络(ann)、遗传算法(ga)、统计分析方法等。使用时可以将这些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故障诊断中运用数据挖掘集成技术建立故障诊断的模型,对于复杂、隐含的故障,常通过逐步缩小不确定数据的范围来挖掘其隐含的、复杂的关系。
机械专业论文: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教学的论文 一、构建高职现代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战略上基本达成共识:专业建设要突出重点、摁住底线,即通过一个核心样板专业(实力强、就业率高)来示范辐射,带动专业群(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关、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建设,实现整合资源、提高绩效、分层分类教学。 (一)“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组建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 国内机械制造企业众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借助产业集群,企业间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周期,同时催生了大量综合性强的技术型产品,促进了工业4.0时代的正式到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必然要适应产业集群的需要,走专业群路线。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的方式,组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涵盖从原材料组织搬运、产品设计、机构设计、数控加工、夹具制造、模具设计制造、电气控制、气动技术、光感技术、工业视觉、产品装配等一系列技术技能要求,并结合目前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升级,涵盖高端技术集成等技术领域。整合后组建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侧重流程控制、装调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侧重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数控技术(侧重工艺、材料、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侧重模具设计与成型)、检测技术及应用(侧重产品检测、品质管理)以及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侧重现代焊接与装配)等。 (二)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设定专业培养层次与目标时,离不开国家强调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总的思路。核心牵头专业设计时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在辐射、带头功能的指引下,以培养技术能人、素质国人(生活+技能)来匹配现代产业体系,进而规划专业群发展版图。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密切依托机械装备产业,跟踪光机电气综合性前沿技术,提升人才技术技能含金量。通过多次下企业观摩和学习,结合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围绕机械装备制造业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按照工作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最终形成“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与实训手段 (一)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拓宽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适应专业群各专业内在共性需求和特色化发展的实践资源体系,通过专业群内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降低实训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开放共享专业建设全部资料,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企业培训需求,提高资源开放共享效益, (二)深化校企共建模式,提升实践教学内涵 在专业群实践实施方面,通过校企资源互补,夯实企业职工培训、职教师资培训以及企业技术服务平台,使得专业群在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产品开发、技术革新、设备维修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全面提高,为行业企业发展和兄弟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依托专业技能抽查标准题库,真刀真枪开展项目训练 针对职业院校来说,规范与优化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提高教育质量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以“贴近企业行业实际需求、引导教学和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湖南省于2010年12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首轮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反响强烈。构建并优化与高职日常教学相辅相成、凸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过程监控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抽查制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 (四)构建“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为适应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广泛开展跨专业实践,系统设计实训体系。在专业群实践平台基础上,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形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以“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三、逐步健全专业群教学体系保障发展机制 (一)校企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专业群 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整合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联合国内知名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校企双主体”建立以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主导的专业建设组织运行构架。建立专业群校企共建制度、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技术研发与推广制度以及培训中心运行管理制度等。通过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技术、新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群中典型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强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集约化管理,建立校内、外共享机制,对实训基地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逐步实现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 (二)完善教学评价,改进质量监控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融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注重能力评价,建立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的开放式多元综合评价制度。强化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负责人为主导,协调各专业相关管理资源,制定了柔性模块课程选修办法。在专业教学过程的关键点设置质量监控要素和指标,掌控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质量情况,实行教学全过程动态控制。 机械专业论文:分析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工程机械的销售重在产品结构、性能的专家型介绍、销售流程的熟悉和给买家的服务,因此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得到从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所需的营销常识,建立工程机械服务营销的理念,熟悉工程机械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基本流程,掌握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获得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培养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扎扎实实的抓好实训教学的改革,全面构建起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 一、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高职特色,重点强化工程机械技术营销和技术服务等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1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构建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大力开展与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1.2 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进行实训课程设计。教育内容是根据工程机械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对高职教学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的深度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尺度,淡化理论教学部分,强化了工程机械技术营销与技术服务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1.3 以就业市场对本专业的要求为最终目标来组织实训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实训课程的开发设计始终围绕当今社会工程机械营销和技术服务领域实际工作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和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借鉴工程机械4S店的职业培训模式,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突出工程机械销售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的实用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思路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工作岗位,再以实际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工作为主线、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的职责要求,归纳出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策划和工程机械销售两项工作任务;然后以完成这两项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完成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训课程设计。具体思路是:从分析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技能需求入手,确定岗位任务;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三、实训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3.1 课堂教学实训 具体形式包括: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策划竞赛等。 1.主题辩论 由任课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辩论题目,全班分组进行,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和思辨能力。对主题辩论实训的分析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评估包括:自评、他评和实训教师的总评。总评主要从商务礼仪、营销知识、论点分析、主题演讲、辩论技巧和总结陈词等方面进行。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运用在工程机械产品推介上,由学生分别扮演顾客、销售顾问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相互启发、广开思路、相得益彰。 3.策划竞赛 策划竞赛主要是对工程机械的销售进行策划,由学生分组制作完成策划方案,并且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台演示自己的策划内容,并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3.2 电脑模拟实训 由于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堂教学需要了解大量的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直接深入企业,往往给企业造成负担,企业难以接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理论教学更为贴近实践。电化教学能将实践中发生的事例,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象的再现出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单一、空洞的语言教学效果更好。 为有效进行电脑模拟实训,可以建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仿真实训室,配备电脑并购置相关的专业教学软件,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环境中演练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从工程机械市场调查、竞争战略制定、营销策略分析,到具体的营销活动组织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3 案例分析实训 案例分析实训,是指任课教师印发与所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材料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补充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进行案例汇报,并由老师总结点评。通过案例分析实训,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案例分析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小组讨论、口头叙述、书面报告、角色扮演等,或者是多种形式的组合。案例分析重在学生参与,主要责任由学生承担,强调独立学习能力和自学效果,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督促。因此,案例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应当是杂乱无章的原始资料,学生必须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去伪存真,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工程机械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实训,是把学生放在设定的工程机械市场环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工程机械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具体的工程机械市 场营销问题,让学生处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和仿真性两个特点。 3.4 专题调查实训 工程机械市场调查实训的教学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课堂模拟调查 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选取调查方法、模拟实地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最后小组汇报,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提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调查任务来学习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 2.校内实地调查 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模拟调查之后,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指导老师处领取一个校内调查的实际项目,从调查方案设计到调查汇报的整个调查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引导督促下,学生自主完成。 3.校外实地调查 由学校负责联系工程机械4S店等销售企业,承担企业委托的调查任务,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这种方式的教学特征较弱,与课堂教学的协调有一定的难度,调查时间、调查课题的确定都较为被动;但它的真实性是完全的,其课题成果、调查资料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校外实地调查在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5 岗位模拟实训 为使学生能够尽快的从学生角色转换到工作角色,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对实训环境的布置尽量能够模仿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环境布置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硬件环境,也就是实训地点的空间布置和设施配置;另一方面是软环境,也就是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也应该企业化,学生是某个单位某个岗位的职员,教师则是该岗位的上级主管。 通过岗位化模拟实训,可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工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岗位化模拟实训的内容更加贴近工程机械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因此,通过岗位化模拟实训,可以拉近与工程机械企业工作岗位的距离,加强与工程机械企业的联系,有利于拓展专业“产、学、研”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专业“产、学、研”建设。 机械专业论文:高职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研究 一、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必要性 高职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教学质量必须以严格而科学的教学管理来保障。而严格科学的教学管理则必须付诸一系列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和措施才能予以落实。正因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直接影响高职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中的质量监控、评价工作应当充分体现以下原则和要求:一是监控、评价主体到位;二是监控、评价客体覆盖全面;三是监控、评价机制行之有效;四是监控、评价体系完善合理;五是监控、评价标准科学公正;六是监控、评价结果准确可信;七是监控、评价办法易于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八是监控、评价结果达到奖优罚劣、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积极效应。 传统的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主要是由教务处和教学系部、教研室的有关负责人承担的。监控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平时的教学工作检查、听课、了解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反映以及考试等。这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存在许多缺陷:一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似乎只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事,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只有教学管理部门才说了算。这就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体的单一或严重缺位。二是监控、评价内容单纯,似乎课堂理论教学就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全部,而体现高职重要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现技术应用型人才本质特征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之外的其他素质和能力、所培养人才的规格与质量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等重要内容,均被排斥在监控、评价的范围之外。这造成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客体狭隘且覆盖片面,不能全面反映教育教学质量。三是监控评价主体基本是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者,这就难以避免个人评价的偏差,很容易受到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制约和影响,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工作。 二、构建多元化,形成对教学质量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监控评价 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更新以及变化更快的要求,形成对教学质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评价。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构成监控评价的常规主体 教务处、教学系部与教研室处于教学第一线,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指挥者、实施者和管理者,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从这里抓起。构建多元化的质量监控评价主体,决不是要削弱或替代这些部门的监控、评价功能,而是要明确教务处、教学系部与教研室是教学管理、监控的主体,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直接责任者。他们的任务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规格的动态要求,开发并不断修订专业教学计划,负责对教学的组织,进行教学管理与监督;负责组织期中、期末等阶段性教学检查;负责学生对任课教师意见的收集、反馈;负责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测评活动;负责组织考试和成绩分析;教学系部还要负责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做出每个教师工作态度、表现、业绩(数量和质量)的全面考核结论,确定考核等级及奖惩等。教务处还要履行对各系部教学工作的全面监控和评价。 (二)成立教学督导组,形成对教学过程日常巡视检查的督查主体 教务处、教学系部与教研室作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忙于冗杂的教学事务性工作,教学监控、评价工作基本上是阶段性、有重点地安排,并非天天进行。为了强化并提高教务处对全校日常教学工作监督与检查的权威性,有必要成立由教务处长、教学系部主任及教学总支书记组成的教学督导组,保持每天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其他教学环节的巡视检查。其主要任务是检查教学纪律日常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对当天发生的教学责任事故进行认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报各系部;向教务处提出改进教学监督、管理方面的意见。 (三)发挥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作用 学生质量本来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客体,同时又可以成为重要的监控评价主体。由于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师德水平等了解得最详细、感受最深刻,因而也最有发言权。 学生主体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各班级学生干部如实填写“班级教学周报表”,对教师课及实习教学的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作业、课后辅导等常规性教学环节进行记录,使教务处及时而全面地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师对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各种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二是通过学生座谈会或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评分对教师做出某些方面的评价或综合评价。 这方面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动走出校园,接受社会有关课程的统一水平考试,通过学生的“过关”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检验理论教学水平,并且作为教学奖励的依据。目前全国性的课程水平统一测试科目逐渐增多,如公共英语水平考试、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全国计算应用技术等级考试、机械绘图员等级考试等。这些属于全国性的测试,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得到全国各行各业的认可。 2.积极推行“双证制”、“多证制”,引进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测试,作为实践教学水平、成绩的检验标准。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行“双证制”、“多证制”,即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要拿到毕业文凭,还须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就自然引入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使得实践教学水平的测定有了更客观、更权威的检验标准,推动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了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鲜明特色。 机械专业论文:机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我校以前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是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在教学上以传统的经验型手工设计为目标,老师逐步讲解,学生机械僵硬地模仿,课程设计被误解为仅仅是翻手册、套公式,甚至有的学生一味参看其他的减速器设计,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图解法。设计说明书照葫芦画瓢,对自己所设计的东西具体由哪些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的参数和形状如何,这些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运动关系如何等了解很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同时,在课程设计期间,往往是很多班级同时或相继展开,造成设计教室、手册紧张,不仅严重影响了设计进程,而且影响了设计效果,甚至有的学生为赶进度,胡编设计数据。这些现状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很不适应,与当前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知识要更新,设计手段要先进,因此,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研究 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整合,探索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施方案,并完成2008级机制班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教学实践。同时,考虑机制、模具、汽车、机电方向的不同,选择适合不同方向的综合设计题目,以设计对象为主线,尝试在综合课程设计中引入机构运动演示,要求学生用计算机仿真验证机构运动设计的合理性[4],尝试在综合课程设计中引入机械方案创意设计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运动方案进行模型拼装创新实验,验证机构运动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机械基础设计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把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时间由原来的分开设计整合为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题目选择范围加大,同时增加设计时间,激励学生对这类题目产生较大的兴趣,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差不多每人都提出一到几种运动方案,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挑出最佳方案后,由各组确定自己的最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通过这些创意设计活动,可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改革课程体系综合设计手段,加强CAD、CAM、CAE等技术应用[5]。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因而受到了制造厂商、科研机构、大学、公司的极大重视。其中ADAMS是美国MDI开发的非常着名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尝试以ADAMS为工具,让学生对自己设计出的机构进行建模与仿真,真实地仿真机构的运动过程。改革设计手段,将给课程设计赋予新的活力。 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的实践及应用 1改革设计题目,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机械CAD能力、综合应用与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是新世纪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素质。因此,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训练主线则是以典型机械系统设计为内容,并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两课程设计贯通,由根据设计要求到机械运动方案及其运动与动力设计(即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再到机械系统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设计(即装配图及零件工程图的设计),从而形成一条加强机械系统设计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的设计训练主线[6]。使学生经过原理方案的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的设计、结构设计等过程,加深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认识,加强设计中的工程意识,培养综合创新设计的能力。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实践,但两门课程设计合在一起的课程设计指导书还很少见[7]。因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编写了适合于本科机械类的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指导书,指导老师可根据不同方向教学班次选用设计题目。 2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指导时,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要有所区别。在选题方面,提倡设计能力较强的同学选择指导书以外的题目。在指导方面,对这些同学应适当增加设计的难度和深度。方案设计时重点是要把握创新点[8]。在方案分析过程中,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设计目标,要求学生至少提出3种可行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其优点与不足。然后确定出设计者认为最优方案作为本次课程设计方案。最后对此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其运动过程和运动尺寸的确定,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设计直至计算。 3引入虚拟样机技术进行机构分析 虚拟样机技术又称为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受到了制造厂商、科研机构、大学、公司的极大重视。其中ADAMS是美国MDI开发的非常着名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基于贯彻实施培养卓越工程师思想,在机械基础课程综合设计中引入ADAMS软件对插床导杆机构、冲压机构、摆动式运输机机构、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等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自动绘制刀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自动绘制曲柄受到的平衡力矩曲线图等,能通过后期处理绘制最大动态剩余功曲线图,使曲线结果清晰、精确。导杆机构动态仿真时,观察在各位置时所对应曲线含义,加深对课本关于机构有关运动学、动力学相关参数优化设计的理解。ADAMS软件还能对机构采取参数化建模,学生可以通过输入机构不同原始参数,进一步比较不同结果。与过去用图解法或自编程序法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相比,利用计算机对机械进行辅助设计,实现了教学创新,学生普遍反映用ADAMS软件进行课程设计快捷、方便、直观,课程设计能达到满意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修改设计对象 在实际工程应用领域中,推荐采用的大多数齿轮减速器都是采用硬齿面。随着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在齿轮行业,特别是随着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的成熟,加工设备的完善,硬齿面齿轮减速器已经成为齿轮减速装置的主流,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而软齿面齿轮减速装置有被逐步淘汰的趋势。因此,应结合实际,采用硬齿面齿轮减速器设计的题目来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由于硬齿面齿轮减速器的设 计与实际结合紧密,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9]。与此同时,有关硬齿面齿轮设计的资料无法从现有资料中直接利用,这迫使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询问老师,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从改用硬齿面齿轮减速器设计结果来看,整机的重量减轻、体积缩小,使用材料大幅减少,相应的造价也随之下降。这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进步给生产实际应用带来的巨大影响。 5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型设计 以往的课程设计以教授传统的经验型设计为目的,学生总习惯于照搬指导书,一般是教师逐步讲解,学生机械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的设计中,教师应只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并列出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去查资料、翻手册,培养他们对信息及数据的归纳和整理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草图设计和装配图设计即机构设计阶段是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困难,失误较多的阶段。在《机械设计》课堂上重点讲解的都是基础理论,很少涉及结构方面的知识,而影响结构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此阶段,指导教师应悉心指导,多进行正确和错误结构的分析比较,另外要引导学生抓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整体设计的概念。 机械专业论文:关于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反映了学校在该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特色,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 五、结论 总之,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论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学中,始终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明确实践教学任务,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和行业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 机械专业论文:试析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专业课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职业教育 机械专业课 论文摘要:在机械专业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务实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背景,以“摩擦”一课为例,结合自身的理解,详细分析、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流程.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号)中提出的重要精神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重要意见,并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已不适合职业教育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形成以主题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重构教学主体的行为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尤其适合新知识或新技能的学习.本文以机械专业课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摩擦”为例,探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 1任务提出 要使任务驱动教学取得成功,教师首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实例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处理,实例选取原则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前提下,实例应具有相关性、综合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相关性是指实例应与已学知识紧密关联;综合性是指实例应涉及本课程或相关课程,是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典型性是指实例应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结合;趣味性是指实例应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摩擦”一课以“砖块的烦恼”提出问题,为了增加直观性与趣味性实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砖块拟人化,提问:“假如我是一块砖,重120 N,手指最多能出400 N力,谁能告诉我我会不会掉下去?” 2任务分解 任务提出后教师需要针对学情对具体任务进行分解,把一个综合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段、分层分析讨论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教师在此环节中起着关键作角,依据任务分解出的小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利于学生各个击破,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对学习的更大兴趣. “摩擦”一课先把任务分为两阶段,再在每阶段中将任务进一步分层.第一阶段为知识积累部分,提出3个问题,主要是为分析、解决任务做必要的准备,学生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第二阶段为任务分析部分,提出2个问题和1个指导性建议,有了第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基础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协作活动比如分组讨论等形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2. 1第一阶段知识积累部分 (1)提问:①什么是摩擦力?②有哪些摩擦力? 此部分可称其为知识积累1,特点是以学生原有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将其系统化. 第一问意在唤起学生对摩擦知识的记忆,通过引导学生例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归纳出摩擦力的确切概念.第二问意在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摩擦力归类总结:摩擦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又分为静滑动摩擦和动滑动摩擦. (2)提问:8如何区分滑动摩擦各阶段? 此部分可称其为知识积累2,特点是在学生复习巩固原有摩擦知识基础上,生长新知识-—滑动摩擦力辨析.这是一个同化过程,学生把外界环境中的新的信息纳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 具体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实验方式,通过让学生亲手尝试一个简单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重量为G的物体A放在水平面上,绳子一端与重物A相连,另一端与装粉笔头的空盒相连,逐渐增加盒内粉笔重量,见图1.通过简单讨论与总结学生很容易掌握滑动摩擦三阶段,即滑动摩擦力用平衡方程求解;最大静摩擦力用,F mx求解;动滑动摩擦力用F求解. 2. 2第二阶段任务分析部分 完成了理论知识的积累,接下来就可以对具体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可以采用分组形式,教师此时主要负责引导、协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尝试自我发展.这是一个顺应过程,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1)提问:如何对任务进行力学抽象? 此问对整个任务能否顺利解决非常关键,对实例进行力学抽象或是数学建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在学生各年级各阶段不间断的培养、训练,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轻言放弃.在刚开始训练阶段教师要加大参与程度,待学生慢慢掌握一定的方法、经验之后再逐渐抽身,改参与为协助.“摩擦”一课中让各组充分讨论后,先在此引导学生进行一下阶段分析总结,然后再继续进行,各组最后归纳总结出来力学抽象条件为:已知G=150 N,F=400 N,uz=0. 3,c=0. 25.试判断状态,并求摩擦力.模型如下图2所示.至此,一项现实任务转变成了一个习题,任务得到了大大的简化,学生自信心得到了鼓励,此时再激励学生一鼓作气,按最后两问继续分析讨论此题的解决方案,争取完全解决问题. (2)提问:任务中出现的摩擦力属于哪个类型,怎么要求? (3)建议:能否采用假设推理方法,假设砖块静止,然后进行推理. 师生共同讨论攻克了问题难点后,教师进一步放手,在最后的一问一议中,更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在组内之间的交流为主体,促成学生间共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共享群体的思维和智慧,最后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3任务解决 其实任务解决是一个过程,很多小任务的解决可以在任务分解分析各阶段各层次中灵活穿插,这样可以逐步减轻学生压力,渐渐增强学生自信心.此处的任务解决是对整个任务而言的.各组组内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并尝试各种解题思路后,让每组选取一种组内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然后实施,教师只需在组内实施具体方案碰到疑点时加以点拨,而实际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承担.在限定时间结束后,教师指导各组进行成果展示,并让各组派选代表对方案以及实施过程进行解说,让学生自己分析对比各组工作表现,期间应及时表扬学生解题过程中涌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对于有明确结论性的任务,教师还需在分析、对比各组方案与实施过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此类问题解决思路,形成新的经验. “摩擦”一课就在分析、对比各组解题方案和实施过程后,选取最优的解题思路和实施方案,并将此介绍给全体学生,在此基础上归纳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让其成为学生新的经验.此过程可以采用板书推导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含有公式、计算在内的理论推导,尤其适合板书,教学效果明显.任务具体解决过程分为3个阶段,板书推导如下: 此致,本课堂任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此时可以进一步归纳此类任务特点,以便学生形成新的经验,实际上该任务属于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题方法非常典型,可以续解题后归纳总结成方法论. (4)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题方法. 4评价标准 完成任务后,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果说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的话,那么评价体系的优化是机械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保障.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学习成绩评价叫.本文仅介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部分,笔者建议采用“三评原则”,即教师评价、组内评价(或称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给出学生的综合评定结果,三者比例可以灵活掌握.这种评价标准打破了“一卷定成绩”的传统局面,能够准确的、客观的实现对学生全面质量的考查,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型学习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教学模式,它特别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主体的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协助学生构建意义,重在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而不是知识的直接传递者.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机械专业论文:论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字]:中职学校;机械教育;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机械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中职机械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通过加大实验环境比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定培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与企业合作等策略来完善中职机械教育。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笔者就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也一跃成为制造大国并把2020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力争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面对世界制造强国的竞争优势,2005年3月国家主席在北京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目前,我国很到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中高层管理人员差不多,还有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机械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机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中职机械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传授的知识陈旧 目前,我国很到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过于陈旧、滞后,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信息了解较少,没有能及时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 师资力量缺乏 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市场化。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纷纷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引起机电类师资数量的紧缺。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兴的技术产业,对教育人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员面临知识更新、年龄老化等问题。 3. 培训课程体系松散,不健全 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学科。它融合机械、电子、通讯、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不是机械与电子两种技术的单混合或叠加。因此,机电一体化必然是作为崭新的技术问世。它既不是传统的机械技术,也不是传统的电气技术,有鉴于此,培训也应建立相应完整的教学体系。 4. 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尤其职业技术教育侧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教育内容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 学效果。 5. 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也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对策 为了使我国机械制造也尽快赶上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尽快形成有规模有效益的产业,中职机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 加大实验教学环节的比重 职业教育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手段,对于中职教育,实验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实验环节中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让他们把理论知识真正的用到实际当中去。机械教育有其对实践的要求更高,没有实际的操作是很难掌握和应用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机械技能强化培训,同时可以有计划地从大型厂矿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为他们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搞好机械教育奠定师资基础。中职学校应从企业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机械专业的教学水平,缩小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的差距。 3. 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用来形容军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中职学校教员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教员水平资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抽调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这样,若干年以后,职业技术院校不仅可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可以形成一个学院的高等教学风格或专业特色。 4. 确定正确培养目标 机械专业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因此,必须在市场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为该专业确定好专业方向。根据通常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4个子方向:即:(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数控技术应用;(3)机械电力电子;(4)模具设计与制造。 5.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只是有限的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空洞的语言描述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CAI课件很多,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已经具备的条件。 6. 与企业合作,利益双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推广意味着收益。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人员及场地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学院在实验室的建设上提供帮助。院校与企业由此联姻将利益双赢。 机械专业论文:试析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专业课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职业教育 机械专业课 论文摘要:在机械专业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务实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背景,以“摩擦”一课为例,结合自身的理解,详细分析、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流程.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号)中提出的重要精神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重要意见,并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已不适合职业教育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形成以主题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重构教学主体的行为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尤其适合新知识或新技能的学习.本文以机械专业课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摩擦”为例,探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 1任务提出 要使任务驱动教学取得成功,教师首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实例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处理,实例选取原则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前提下,实例应具有相关性、综合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相关性是指实例应与已学知识紧密关联;综合性是指实例应涉及本课程或相关课程,是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典型性是指实例应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结合;趣味性是指实例应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摩擦”一课以“砖块的烦恼”提出问题,为了增加直观性与趣味性实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砖块拟人化,提问:“假如我是一块砖,重120 N,手指最多能出400 N力,谁能告诉我我会不会掉下去?” 2任务分解 任务提出后教师需要针对学情对具体任务进行分解,把一个综合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段、分层分析讨论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教师在此环节中起着关键作角,依据任务分解出的小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利于学生各个击破,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对学习的更大兴趣. “摩擦”一课先把任务分为两阶段,再在每阶段中将任务进一步分层.第一阶段为知识积累部分,提出3个问题,主要是为分析、解决任务做必要的准备,学生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第二阶段为任务分析部分,提出2个问题和1个指导性建议,有了第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基础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协作活动比如分组讨论等形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2. 1第一阶段知识积累部分 (1)提问:①什么是摩擦力?②有哪些摩擦力? 此部分可称其为知识积累1,特点是以学生原有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将其系统化. 第一问意在唤起学生对摩擦知识的记忆,通过引导学生例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归纳出摩擦力的确切概念.第二问意在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摩擦力归类总结:摩擦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又分为静滑动摩擦和动滑动摩擦. (2)提问:8如何区分滑动摩擦各阶段? 此部分可称其为知识积累2,特点是在学生复习巩固原有摩擦知识基础上,生长新知识-—滑动摩擦力辨析.这是一个同化过程,学生把外界环境中的新的信息纳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 具体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实验方式,通过让学生亲手尝试一个简单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重量为G的物体A放在水平面上,绳子一端与重物A相连,另一端与装粉笔头的空盒相连,逐渐增加盒内粉笔重量,见图1.通过简单讨论与总结学生很容易掌握滑动摩擦三阶段,即滑动摩擦力用平衡方程求解;最大静摩擦力用,F mx求解;动滑动摩擦力用F求解. 2. 2第二阶段任务分析部分 完成了理论知识的积累,接下来就可以对具体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可以采用分组形式,教师此时主要负责引导、协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尝试自我发展.这是一个顺应过程,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1)提问:如何对任务进行力学抽象? 此问对整个任务能否顺利解决非常关键,对实例进行力学抽象或是数学建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在学生各年级各阶段不间断的培养、训练,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轻言放弃.在刚开始训练阶段教师要加大参与程度,待学生慢慢掌握一定的方法、经验之后再逐渐抽身,改参与为协助.“摩擦”一课中让各组充分讨论后,先在此引导学生进行一下阶段分析总结,然后再继续进行,各组最后归纳总结出来力学抽象条件为:已知G=150 N,F=400 N,uz=0. 3,c=0. 25.试判断状态,并求摩擦力.模型如下图2所示.至此,一项现实任务转变成了一个习题,任务得到了大大的简化,学生自信心得到了鼓励,此时再激励学生一鼓作气,按最后两问继续分析讨论此题的解决方案,争取完全解决问题. (2)提问:任务中出现的摩擦力属于哪个类型,怎么要求? (3)建议:能否采用假设推理方法,假设砖块静止,然后进行推理. 师生共同讨论攻克了问题难点后,教师进一步放手,在最后的一问一议中,更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在组内之间的交流为主体,促成学生间共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共享群体的思维和智慧,最后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3任务解决 其实任务解决是一个过程,很多小任务的解决可以在任务分解分析各阶段各层次中灵活穿插,这样可以逐步减轻学生压力,渐渐增强学生自信心.此处的任务解决是对整个任务而言的.各组组内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并尝试各种解题思路后,让每组选取一种组内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然后实施,教师只需在组内实施具体方案碰到疑点时加以点拨,而实际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承担.在限定时间结束后,教师指导各组进行成果展示,并让各组派选代表对方案以及实施过程进行解说,让学生自己分析对比各组工作表现,期间应及时表扬学生解题过程中涌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对于有明确结论性的任务,教师还需在分析、对比各组方案与实施过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此类问题解决思路,形成新的经验. “摩擦”一课就在分析、对比各组解题方案和实施过程后,选取最优的解题思路和实施方案,并将此介绍给全体学生,在此基础上归纳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让其成为学生新的经验.此过程可以采用板书推导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含有公式、计算在内的理论推导,尤其适合板书,教学效果明显.任务具体解决过程分为3个阶段,板书推导如下: 此致,本课堂任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此时可以进一步归纳此类任务特点,以便学生形成新的经验,实际上该任务属于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题方法非常典型,可以续解题后归纳总结成方法论. (4)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题方法. 4评价标准 完成任务后,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果说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的话,那么评价体系的优化是机械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保障.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学习成绩评价叫.本文仅介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部分,笔者建议采用“三评原则”,即教师评价、组内评价(或称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给出学生的综合评定结果,三者比例可以灵活掌握.这种评价标准打破了“一卷定成绩”的传统局面,能够准确的、客观的实现对学生全面质量的考查,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型学习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教学模式,它特别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主体的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协助学生构建意义,重在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而不是知识的直接传递者.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机械专业论文:关于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反映了学校在该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特色,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 五、结论 总之,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论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学中,始终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明确实践教学任务,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和行业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 机械专业论文:论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字]:中职学校;机械教育;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机械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中职机械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通过加大实验环境比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定培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与企业合作等策略来完善中职机械教育。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笔者就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也一跃成为制造大国并把2020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力争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面对世界制造强国的竞争优势,2005年3月国家主席在北京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目前,我国很到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中高层管理人员差不多,还有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机械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机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中职机械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传授的知识陈旧 目前,我国很到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过于陈旧、滞后,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信息了解较少,没有能及时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 师资力量缺乏 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市场化。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纷纷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引起机电类师资数量的紧缺。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兴的技术产业,对教育人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员面临知识更新、年龄老化等问题。 3. 培训课程体系松散,不健全 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学科。它融合机械、电子、通讯、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不是机械与电子两种技术的单混合或叠加。因此,机电一体化必然是作为崭新的技术问世。它既不是传统的机械技术,也不是传统的电气技术,有鉴于此,培训也应建立相应完整的教学体系。 4. 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尤其职业技术教育侧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教育内容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 学效果。 5. 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也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对策 为了使我国机械制造也尽快赶上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尽快形成有规模有效益的产业,中职机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 加大实验教学环节的比重 职业教育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手段,对于中职教育,实验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实验环节中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让他们把理论知识真正的用到实际当中去。机械教育有其对实践的要求更高,没有实际的操作是很难掌握和应用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机械技能强化培训,同时可以有计划地从大型厂矿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为他们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搞好机械教育奠定师资基础。中职学校应从企业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机械专业的教学水平,缩小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的差距。 3. 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用来形容军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中职学校教员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教员水平资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抽调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这样,若干年以后,职业技术院校不仅可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可以形成一个学院的高等教学风格或专业特色。 4. 确定正确培养目标 机械专业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因此,必须在市场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为该专业确定好专业方向。根据通常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4个子方向:即:(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数控技术应用;(3)机械电力电子;(4)模具设计与制造。 5.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只是有限的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空洞的语言描述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CAI课件很多,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已经具备的条件。 6. 与企业合作,利益双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推广意味着收益。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人员及场地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学院在实验室的建设上提供帮助。院校与企业由此联姻将利益双赢。 机械专业论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学校逐渐实行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的素养。 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学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导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对实践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而言,其专业课程设置并不合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虽然正在逐渐实现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这一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定向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不足 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要提出的,同时也是提升学校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时间比较短,学校对于这一模式并不十分重视,一些实际的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定向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定向人才培养缺少市场调查 定向人才培养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缺少对市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调查,所开设的专业内容还是与当前的社会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仅仅调查了当前一阶段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忽视了将来一段时间内容人才的发展需要,这并不利于人才的发展和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 (三)定向人才培养教师素质有待于提高 定向人才培养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教师由于受到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定向人才培养中还需要进行相对完善的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讲解,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并不完善,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课程指导,导致学生的实践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定向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逐渐提高,虽然一些学校实现了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十分完善,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提高人才素质。 (一)加强市场调查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需要及时全面了解市场经济发展中对于这一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全面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机械电子工程定向人才培养是面向整个行业需要,不仅仅需要了解这一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同时还需要了解企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只有做好这些市场调查,才能对人才培养提出合理的模式,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当前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今后需要健全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机制,对已经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将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和就业学生的信息反馈作为一个考察本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标准。根据这些调查信息不断完善和调整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调整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选择,同时也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选择。 (三)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机制 学校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需要息息相关,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加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或者是参观学习,另外企业员工也可以到学校进修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断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作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进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不断向企业学习,了解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和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 结语: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人才素质的需要。今后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健全人才跟踪调查机制,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专业论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研究 摆在工科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之一是如何培养适应建设新型国家的创新人才。教育部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就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各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的三个特点之一就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工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传统文化、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和个体差异等的影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低于人们的期望值。这就需要探索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 高等工程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强调实践和社会需要,需要从创新环境、创新认识、创新方法、创新活动流程等多方面介入。其中,必须改变对传统的高等教育专业培养中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管理、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进行改革。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如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的方法和理论,嫁接到高等工程教育中,形成新的高等工程教育方法和理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笔者所在的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借鉴管理科学中的知识集成思想,将专业培养中的教师和学生看成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提出专业知识集成的设想。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专业知识集成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专业知识集成的含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认识到一些先进技术及系统集成方法的使用和发展的关键都是以知识集成为核心。知识集成的目标是实现有效的知识利用,提高创新能力。知识集成是grant在1996年正式提出的,随后国内外学者对于知识集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关于知识集成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其概念的演变过程看,其内涵越来越深刻。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一般认为知识集成的内涵是:知识集成的对象包括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组织内部各类人员、各协作单位以及不同组织之间;知识集成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集成,也是个人知识、群体知识、组织知识和组织间知识的集成;知识集成活动包括识别、获取、共享、综合组织内外部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知识集成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必须利用知识的集成成果进行自主创新,是螺旋上升的知识集成过程;知识集成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集成主体必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集成的目标就是打破知识壁垒,提高组织创新能力。知识集成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组织核心竞争力。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核心是机电一体化,本质是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应用广泛。因此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科特点是该学科随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学科知识面广,交叉性强。这就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创新能力有要求。目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同其他工程专业一样,一般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素质,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类、电子技术类、控制类和信息类课程;通过课内实验、课外科技活动、集中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金工和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参加文体活动和竞赛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少数几门课(如笔者所在专业开设了“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课程)、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和申报专利等提高创新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由于学习环境、传统文化、教学管理、学生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不尽如人意,最终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其转化。[1]特别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这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笔者所在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中就曾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源异质性强,学生对异质性强的知识理解和转换不畅;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源是相对封闭的,如机械学、电子学和控制技术的知识相对封闭,学生对知识源的沟通不畅;对学生学习而言,知识源存在时间差等问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源对教师而言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缺失、割裂和不畅等问题。 为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所在的专业借鉴知识集成的方法和原理,将专业建设中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看成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提出专业知识集成的概念,重新审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源,改变师生的知识源时空观,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知识集成的实践 1.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视为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通过分析组织的师生共同的愿景、个体差别、实现不断学习的方式,如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等,构建扁平式组织结构的方法,保证师生沟通快捷和通畅,实现师生自主管理的途径。专业教师对学习型组织这些特性统一了认识,认为在专业建设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等。这些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源的构成 专业组织教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进行了分类和挖掘,总结了它们的特点,确定了知识源在组织中教师、学生间的流动和吸收的方式、途径,评估了它们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知识集成理论认为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编码型知识)和隐性知识(意会性知识)。由计算机处理的、可以度量的知识一般是显性知识,如“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头脑中属于经验、诀窍和灵感的那部分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是难以编码和度量的,并且是在不断演变的。它可能以数据、信息的形式无序地存放在某些地方。在专业这个组织中,这些知识源异质性强,相对封闭,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分离等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来源主要有: (1)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等,如机械类、电子技术类、控制类、信息类和专业类课程,如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自动控制理论、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 (2)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和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3)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包括科研实践、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专业调研等。 (4)其他。如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同学和外界交流与意会的知识等。 从教师层面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除上述外还包括科研转化的知识等。 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的实现 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组织特点和知识源构成,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了专业知识的集成:改变师生对知识源的时空观;通过制度规范、约束激励、沟通交流、资源分配等方面实现知识的集成。这里所说的知识源的时空是指按传统安排的知识源学习进程和地点,如课程学习的不同学期,理论学习和实践在不同地方进行。通过有效方法集成知识源并进行实施,可以利用创新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借鉴triz理论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汇编成册,按“自顶而下”的设计方法对复杂机电系统所涉知识源解构,改变师生对知识源的时空观。[2,3] 三、专业知识集成的效果和反思 1.专业知识集成的效果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自实现以来效果明显。 首先,改变了师生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的认识。教师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明确了所教课程的教学地位和所教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大一上学期的“专业导论”课程就介绍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的内容,学生了解到专业所涉及的不同知识源,在毕业设计阶段就可以对毕业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其次,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入学时就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形成系统概念,对知识的掌握更快、更全面、理解更深。在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更开阔。如本专业已毕业的07机电2班37位同学中,获得省级以上课外科技活动奖项8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发明专利4项。09机电2班35位同学,有11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10机电1班共有38位同学,截至第6学期为止共获得12项省级以上课外科技活动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明专利2项。 2.专业知识集成的反思 当然,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实现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建立更有柔性、灵活性以及敏捷性的专业集成组织形式,如虚拟学习团队和网络学习团队等,使师生有效地沟通、协调和共享知识。从管理层面要研究专业知识集成的有效措施,使组织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共享和交流知识。 机械专业论文:机械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反映了学校在该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特色,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 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 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 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 五、结论 总之,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论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学中,始终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明确实践教学任务,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和行业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 机械专业论文:关于农业院校机械专业研究型教学初探 论文摘要: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在分析研究型教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摆脱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机械专业的特质,以研究型教学的知识观、研究型教学的师生观、研究型教学的测试观为依托,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机械专业;创新意识 研究型教学从18世纪开始就受到教育理论界的关注,20世纪初在杜威、施瓦布等人的推动下,研究型教学得到了广泛实施。1998年,美国博耶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研究型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要求。近年来,研究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也受到高度重视,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2011年4月24日,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也谈到:“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研究型教学正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始建于1984年,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领域内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达1190人,硕士研究生26人,高职生128人,毕业生就业率在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工科专业中名列前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本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以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为指导,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本专业毕业生达到“有本事、能力强、善合作、适应快”的良好状态。但是传统的“填鸭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明显与本专业现今对学生培养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使得研究型教学的优势体现明显。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多年来学院不断加大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教师进行实习教学内容、模式和体系的改革,这为研究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一、机械专业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1.研究型教学利于“教学相长” 研究型教学本质上是教学与研究的结合,研究使教学的深度得到加深,教学使研究的广度得到延伸,并更有活力和动力。研究型教学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可以说是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都受益良多。教师的作用不是传统观念中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传授课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未来问题,并带领学生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中特别指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是大学至高无上而不可替代的基本原则”,“教学所需要的某些生死攸关的财富,只有科研工作才能提供给它”,而“教学工作本身经常,甚至是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科研工作的促动因素”。 2.研究型教学利于机械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44个本科专业课程对比研究,机械专业学生的课程难度大,领域广,且每名学生都要参加金工实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完成本专业必须的基本操作训练。通过机加工工种的轮换实习,使学生具有1~2种主要机械设备的初步操作技能,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机械专业课程安排密度大,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研究型教学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缓解学生课业繁重问题。研究型教学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模块式、cbe等,大量利用直观演示、双边教学、快速联想、小组讨论、作业练习、启发式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让学生更能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寓教于乐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加深各门课程的理解,完全摆脱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时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岗位需要脱轨的现象。 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人才,同时,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迁,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完成质的飞跃,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21世纪大学教育人才观的核心是培养和造就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一直以“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研究型教学的内容突出“必需、适用、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各课程、单元之间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品质、意志等方面的培养,使其各项能力达到社会工作所需的要求和标准。必须大力加强实践,使学生对我国现实社会和企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机械专业学生将来工作主要面向企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机械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企业需求?研究型教学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重要问题。 二、机械专业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框架 1.研究型教学的实质 研究型教学的主导由教师转化为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探知未知和新领域问题,目的不是让学生牢记一些已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观念和全面能力(简称pha教育模式)。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获得更多地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思考未来的发展规划。研究型教学通常情况下均以研究项目驱动教学,以教师所申请课题或项目为提纲,把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内讲授与金工实习的课外实践、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进行思考,强调授学生以“鱼”与“渔”结合的这样一种全新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2.研究型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完善 研究型教学将“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在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1)课堂上要有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善于从那些“没有问题”的命题中设计可以激励学生思维的问题。(2)课外要让学生有问题可以研究。精心设计与课程要求密切相关的、超越书本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开放式思维案例和学习研究问题。(3)实验教学课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地位。精心设计一些自主性和设计型的实验项目,打破思想、思维的禁锢,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4)实验室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做跨学科多种技术集成的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选择有效测定数据的方法,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5)教学内容要基于课本,超越课本。注重基本教学内容深层次内涵。 3.研究型教学科研实例分析 研究型教学把科学研究当作教育的结合点,机械专业近几年的科研项目重视吸收本科生参与,真正意义上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美国著名社会科学家伯顿·克拉克(burtonclark)教授也提出:研究活动能够成为有价值的学习手段,学生参与研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通过系统的教育制度大规模地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 以机械专业2010级2个班级为研究型教学对象。笔者参与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免耕播种机破茬刀激光表面强化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e201132)。以班级为单位分为两个小组参加本课题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决定着材料的性能,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主动查阅相关资料:(1)涂层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研究;(2)涂层材料耐磨性的研究;(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耐磨材料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研究新材料的性能变化规律。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开发他们的科研潜力,积极思考问题并寻求答案。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均反映在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期间是他们大学期间学到的东西最多、收获最大、最难忘、反思最多的一段时间,从图书馆—实验室—小组讨论—实验室—实验报告的一系列科研活动让他们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在小组团队协作过程中,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事实上,以班级为单位的2个小组,都提出了较完善的研究报告,2个小组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发起浓厚的科研兴趣,这种兴趣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对待科学研究。这个过程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 4.研究型教学的现代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考试的方式方法往往影响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积极性。目前传统的课程成绩多是以一次或几次闭卷考试成绩而定,学生考试方式是以背笔记、背课件为主,学生背得越多,则成绩越好,这种考试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知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5]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在研究型教学改革中针对学生考核采用了全新方法,不再是传统考试决定成绩的方法,学生的成绩由三个部分考核成绩组成:(1)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扎实掌握该专业课程,提高查阅文献能力的良好方法。课程设计由本专业教师规定范围,学生自己开题,最后由教师评定成绩,并针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2)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是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过程,是学生加深了解本专业的重要途径。(3)期末考试的考核。最后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各门课程的系统掌握情况评定成绩。试题采用多样化题型,有实例分析、实验仪器使用、图表分析、理论阐述和综合计算等,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结论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型教学的初步实施,提高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教育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通过教师来落实,教师的教育理念、科研素质、人文情操、创新意识对教育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钱伟长先生认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不懂得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专业研究型教学发展到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还非常丰富,可以加强的方面也很多,尤其是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科研素质的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把科研意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才有能力营造出研究性学习、创新性思维的氛围,启发学生更新学习观、改变学习方式,深化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机械专业论文:浅谈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机械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针对当今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专业英语要求,强调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当前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有关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 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的要求 专业英语是要求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结合基础英语,实现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根据我院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其基本要求如下:(1)词汇,掌握800个左右与本专业相关的词汇、词组,掌握构词法,具备按构词法识别一定生词的能力。(2)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英文原文文章及其他相关资料,能掌握其基本大意及主要情节。(3)译的能力,借助工具书,能将本专业相关英文资料翻译成中文。(4)听的能力, 能听懂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课堂与对话,能正确理解大意抓住要点。(5)写的能力,在借助相关工具书及网站,能撰写论文摘要与简介。(6)说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以上大纲是我院数控与模具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整体要求,但针对喜欢英语并且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实施起来较容易。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我们的实施仅此停留在前三个要求。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需合理实施专业英语课程的配置,因材实教,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最大化,是我们丞待解决的问题。 2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2.1 专业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 我国城乡经济、文化及教育教学水平差异极大,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存在相对下降较快的现状,高职院校配套专业英语教材可读性较差,学校及教师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较差,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2 语言障碍,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 不仅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教师。囿于我们的英语水平,我们的英文表达存在困难,要想用正确的英文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并非容易。因此,我们的课程也仅此在讲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适当地进行拓展或分析相关专业问题时,我们无法自如地应用英语。其次,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英语能力一般,对专业英语课程存在偏见,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锐减。 2.3 教学观念、模式、手段相对落后 大部分人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属于选修课程,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等观念的影响,专业英语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当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在大力推进时,专业英语课程始终都没有得到重视,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管讲词汇,分析文章,学生爱听不听,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认为专业英语不属专业核心课程,无需耗费过多时间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2.4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教学投入不够 由于对专业英语课程存在偏见,认为此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必要性不大。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师资严重不足,课程大都是由刚毕业的新教师接课,无课程团队,很难进行教学探讨。其次,全国针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开发与研究培训不多,学校也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相关课程开发。导致专业英语教学只是为了完成国家对高职院校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实施对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不予以过高期望。 3 关于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专业英语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简单的交流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与手段,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3.1 提高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当今社会全球竞争相当激烈,高职机械类毕业生较大范围与外资企业或国外先进设备打交道,应用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多。其次,机械类女生从事一线机械加工岗位不太适应,需要将专业英语能力提高,以此在就业时能谋求更好的岗位。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其是基础英语的延伸,是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扩展和应用英语。我们需改变教学思想与观念,切实联系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提高素质的关系。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导性,处理好阅读、翻译与听说之间的关系,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3.2 改革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相关岗位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近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实现从传统到多媒体教学的转变,充分备好课,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有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软件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如学生在应用机械类相关软件autocad、mastercam及pro/e时,所涉及到英文菜单及对话框设置,我们可将其作为案例引入教学中。 第三,精心设计课堂,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如课堂实施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教师提前设计好难易相当的多个工作任务,学生分组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有机会展示自己。 第四、制定多元的教学评价方案,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可将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 3.3 加强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针对专业英语的课程改革投入和积极性都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孤军奋战”,无课程团队人员共同探讨课程改革实施的有效性,最终是有关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想法都扼杀在摇篮中。其次,应加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提供教师进修机会。以我院为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来承担,此类教师只是在英语成绩方面略具优势,但自如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英语教学,还显不胜。 4 总结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迫切需求一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我们应认识到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迫切性,在教学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机械专业论文:中职机械专业项目教学法论文 一、合理选择项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项目筛选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不宜选择难度较复杂的项目,应选择那些使学生容易理解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机械知识项目,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添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主动参与。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要适度增加项目实施的难度,教师应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如根据机械专业要求掌握的技能或者与学生的专业成绩进行关联,以此增加学生的压力,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做项目实验的时候感受机械劳动的艰辛,获得知识后的快乐。 二、分析并细化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探究是项目教学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而且能有效锻炼学生思维、操作、实践、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确定好项目后,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分析项目、细化项目,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的思想意识才能共同完成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分析项目,采用讨论、问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视具体情况把总项目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阶段任务”又可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务”,逐步细化。通过细化任务,可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项目细化之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具体内容或查找相关课外资料,确定解决“分任务”的方法,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三、自主探究,促进学习应用一体化 项目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师不单只是把书本知识单纯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边操作边学习,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跟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探究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之后再进行阶段任务的探索,最后大家齐心合力完成“总任务”。这个分组学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困难等待着大家,教师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适当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完成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一个师生间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以提供一个专门用于学习的实验基地,实施学习应用一体化格局。另外,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其他设施,如,在教学楼墙面或宣传栏上张贴学习图表,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配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如,播放器、多媒体器材、实验设备等。这样使教师改变了中职机械专业传统的老师讲解、示范,再提出重点、最后学生练习的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重心向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上转移,促进学习应用一体化的形成。 四、完善课程教学程序,实施有效教学评价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和老师,在项目教学法中也同样起着决定项目教学法实施结果的关键作用。为了让项目教学法能够帮助中职机械专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教师研究机械专业的教学特点,思考针对机械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精心完善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程序。而学生则要改变以往被动、落后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构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师生同心同德为有效教学共同努力。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学生的技术程度是否有进步、知识的使用效率是否有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否良好等必须作为基本标准。同时,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及时做出检测和评价,既有利于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要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的学习得以提高。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决定是否要对某些环节重新做出讲解和示范。 五、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的形成对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来讲是一次质的飞跃。项目教学法对中职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从单一的教授理论转变为双师型。我们教师应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中,充分地参与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对学生实践技术培养的“一体化”转变。 作者:徐燕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机械专业论文:高校机械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1立足农林类机械专业特色,完善教学准备工作 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上应充分考虑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课程之间的辅助关系,合理安排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的教学时间顺序,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将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学期放在公共课《大学英语》之后,而将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授课时间进行穿插或者放在其后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英语学习的阶段连续性,在课程设置准备工作上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同时可以循序渐进的开设具有农林特色的双语课程,为农林类机械双语教学的实现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在课件准备工作中授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高校机械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课件内容,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先进教学系统,使教师能更加生动形象的用英文讲解专业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2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高校的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传统性”很重,长期沿用传统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教师以翻译加语法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强调英语教学的现代特点,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培养,将类似于普通英语的语法教学摆到次要地位。针对授课学时不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外布置任务,让学生精读英文原版专业材料并撰写读后感等,并培养学生课堂外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也为后续双语课程的顺利实现做好铺垫。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授课教师应具有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复合能力,并不断提高综合教学素质,学科应进行长期的师资建设,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去外企或者欧美国家进修深造,持续提升师资力量。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认知水平,在不同授课阶段采用相应的授课方式,在课程前期采用较少的英语讲授比例,建立和巩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课堂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慢慢适应语言环境和英语授课方式。在后期逐步加大英语授课比重,循序渐进的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氛围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机械学科本身知识结构较复杂,而高校机械专业学生英语听力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专业英语的教学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专业水平,难度要适中,可结合机械零件、模具、机床等实物进行形象教学或者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授课教师也要调整教学态度,营造轻松的有益于互动的英语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浓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结合课件内容播放一些专业方面的外语短片和介绍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视频,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我们引入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课程形式,适当选择一些网络专业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慕课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网上积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在线课程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学生可以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重复多听直到最终理解,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慕课课程还包括在线论坛和学习小组等互动学习模式,通过网络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和完成专业知识更新。慕课的引入也为机械专业其它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此外还可以在传统专业英语课堂中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以提升教学氛围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要求学生在授课前查阅和准备与授课主题相关的短篇英语材料,在课堂进行翻译和交流讨论,表达对专业内容的心得、疑问及创新思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加入专业英语在各个方面的应用训练,包括英文简历、自我介绍、学术报告、科技论文撰写等;授课过程中穿插内容讲授和学生分组讨论,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 4考核方式的完善 专业英语的考核应区分于普通英语教学的考核,要着重考核学生在解决相关机械专业问题过程中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而不能简单的通过笔试形式来考核学生对专业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和专业知识的翻译水平。专业英语的考核重点应突出其实用性,对学生的机械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完善后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2个部分。平时成绩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占10%)、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20%)和平时测试(占1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中的专业英语表达交流能力和分组讨论表现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和活跃课堂气氛。平时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词汇、常用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和专业英语的基本应用能力。期末考核占50%,主要着眼于专业资料的翻译和书写,同时也涉及听力和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全方位考察了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水平,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最终考核结果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结语 通过近几年对高校农林类机械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同时促进了其它机械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然而机械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仍应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持续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材建设,突出农林类机械专业英语的学科性特点,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和良好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人才。 作者:刘达列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
一、多媒体技术的内涵 所谓多媒体技术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媒体多样化;二是它的集成性,即把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动态图像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把结果综合表现出来;三是它的交互性,就是让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相互之间的实时交换。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领域,从传统的单一处理字符信息的形式发展为同时对文字、声音、图像和影视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集成,使计算机由原来的无声世界转变为有声世界,由原来的静止画面发展到动态画面甚至影视、图像。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多样性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是将多种信息传递方式结合在一起的现代信息一体化工具。它可以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起逻辑连接。它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和智能性,可以创造出良好的视听觉效果,使学生充分发挥感官功能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摆脱母语羁绊、调动眼、耳、口、大脑甚至整个身体对语言综合反应的语言习得环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之中。同时,扩充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能为不同起点的学生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提供不同层次学习级别及个性化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学习环境的要求,可以使学生创建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使建构主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总体而言,其优势可归纳如下:首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启发性。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外语教学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软件的配备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加强科学素养和创造思维,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新知识,并赋予其以某种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其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灵活性、针对性、适时性和自主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兼顾群体及个体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多样化、立体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求得最佳学习效果。再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交互性。所谓交互性就是传播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之间信息的实时交换,包括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交互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交互特性,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独创新。第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开放性。能更加合理地利用教师资源,改变单一的讲课方式,学生对教师的现场依赖将大大减少。在网络技术支配下,同一课程的拟真教学可以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场所同时进行,优秀教师的风采可以在不同地方为不同学生所领略,从而有效地改变外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严重不足的状况。最后,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系统设置了反馈机制和学习效果评价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诊断、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策略以便能够达到自己设定的最终学习目标。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是一种趋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并不是没有弊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时,如能正确认识这些弊端,并尽量扬长避短,我们便能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使教学效果最大优化。其弊端概括如下:第一,软件开发针对性不强。多媒体软件的设计和研制大都由生产厂家的计算机人员进行,他们有高深的计算机知识,但却缺乏英语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开发的软件有时不符合教学目标和需要,影响了软件的质量。此外软件在设计中忽略了语言学习的“情境”、“语境”的设计和多媒体技术对“情境”设计的巨大优势,代之以电子题海、教科书的翻版作为主要学习手段。第二,部分教师计算机知识较差,对许多程序、网站、软件不够熟悉,导致他们从心理上抵触多媒体教学,不愿花太多精力去掌握设备的使用技能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仅满足于最简单的操作,这无疑影响了多媒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另外,有些老师走向极端,过分地依赖多媒体,使学生每堂课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观看大屏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看的时间多,开口练习的时间相对减少,书面表达能力下降,忽略了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致使学生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不够。第三,部分学生感到迷茫。由于多媒体系统把媒体的操作权和控制权交给了学生,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而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学生则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感到迷茫,从而沉溺于信息的海洋中无所适从。此外,软件设计的不成熟,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贫乏也影响了多媒体教学优越性、灵活性的发挥。 四、多媒体技术运用对外语教师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常态,信息技术时代对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外语教师知识、认知等也应不断提高以适应新形势。首先,应明确师生关系定位。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通过计算机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的角色相应地转型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学设计者、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则转变为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师生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其次,应充分应用网络的时效性。网络的出现、开发和利用为学生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能合理应用,将会对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从许多关于教学的新兴网站下载一些关于英语教学的最新的信息和内容,并且利用各项网络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如练习的自动批改、习题自动统计、考试网上实现、学习成绩统计等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教学成果的分析、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应分清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与常规媒体教学之间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种教学同时配套使用,让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第四,处理好机械性技能操练与能动交际活动的关系。多媒体不可能像人一样具有思维,其交互性在某些方面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应取长补短,发挥机械性操练与能动交际活动组织方面的特长。第五,应自觉提高信息化技术能力。只有教师在媒体的操作方面、课件的选择方面、教学方法、思想成熟了,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媒体操作、多媒体教学形式和方法、计算机操作知识等方面,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才会胸有成竹。第六,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发展表现在其思维发展上,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多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思维训练,如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以及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思想的思维训练。多媒体凭借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界面清晰、人机对话、检索手段方便、高效等特点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它在语言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既是该技术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的必然,也是语言教学信息化的必然。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处理好信息互动、教学信息资源配置等问题,更新教学观念和手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绘.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现状与优化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9). [2]李瑾.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与合作研究[J].海外英语,2017(3). [3]李琳.多媒体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英语广场,2015(8). [4]毛艳娇.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8). [5]于薇.浅析多媒体下的大学英语指发展前景与改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6(8). [6]袁华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论丛,2018(9). 作者:袁艳玲 李先进 单位: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1项目概况 嵊州市文化传媒中心建设工程位于嵊州市杨港路南侧,西侧是嵊州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为98159㎡,建筑主要功能有融媒体、书城、职工培训、青少年培训中心、共享演播厅、共用食堂、健身中心等。融媒体与职工培训为高层建筑,位于用地东侧;书城、青少年培训中心及共享演播厅等为多层建筑,位于用地西侧。地下部分为一层,包括汽车库、人防、设备机房、垃圾收集间等功能。 2智能化设计系统规划 项目团队经过实地调研,综合业主要求,参照相关案例,明确了本项目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架构,除此之外,本项目建设时还需注意:①文化传媒中心的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由移动、联通、电信三家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建设,本设计主要实现该移动信号覆盖所需的入户及主干线槽路由需要;②文化传媒中心后期需要建立A级数据中心,本设计预留相应房间面积及柴发进出线套管条件,竖井位置,并且完成所有与消防相关联的设计内容;③本设计预留各项工艺控制室的强弱电总接口;④本项目信息化应用系统预留配套智能化点位及实施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发布系统、OA系统、一卡通系统、青少年培训中心、职工之家中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智慧班牌管理系统、图书馆中使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融媒体中心中使用的采集和汇聚系统、策划指挥系统、内容生产系统、综合服务系统、内容审核系统、融合发布系统、前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设备固定条码管理系统、节目带库管理系统、新闻文稿管理系统、广告综合管理系统等;⑤项目设计预留网络安全设备、防护策略,多媒体会议系统,LED大屏的智能化控制点位及实施条件[1]。 3智能化设计要点 3.1综合布线系统 3.1.1工作区 ①数据点、语音点采用六类非屏蔽信息插座,接口类型为RJ45;数据点和语音点并排安装时,采用双口插座面板。②公共区域设置吸顶式AP。每个办公室一个吸顶/面板式AP,无线AP点不提供插座面板,网线直接接入无线AP网络接口;无线AP点的数量应满足区域全覆盖的要求。③大堂服务台每个接待位设置1个网络点、1个语音点。 3.1.2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中,办公网敷设1根满足OM4标准的12芯室内多模光缆;智能化专网敷设1根满足OM4标准的12芯室内多模光缆。语音干线采用1根50对3类大对数电缆。室外敷设8芯单模光缆。光纤干线距离超过300m时,采用零水峰(OS2)单模光纤。垂直线缆还需满足CMR及以上防火等级。 3.1.3设备间 设备间采用六类数据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及110语音配线架。每层楼弱电间将设备放置到位,前端点位需根据后期内装深化布点。融媒体中心业务网、办公网、智能化专网在端接时,采用不同的六类数据配线架进行管理。语音电话线端接在110配线架上。消控室与网络机房通过1条12芯多模光缆实现数据互通。 3.2程控交换电话系统 ①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程控交换机,预留通信运营商接入端口,为单体提供语音信号;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为1200门。需中继线100对,直通电话约为200门。②点位设置:在重要设备房、普通办公区的工位及大堂招待前台设置模拟电话,办公室可考虑设置IP电话。③前端点位由使用部门结合精装深化设计。 3.3计算机网络系统 ①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服务器、无线AP、无线网络控制器等组成。系统共设置3套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网络、融媒体中心业务网、智能化专网,各网络相互物理隔离;系统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②办公网网络配置网络管理服务器、网络边缘WEB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和OA服务器。③办公网络、融媒体中心业务网、智能化专网的核心层交换机,部署于职工培训总弱电机房内。汇聚层设置于地下车库、融媒体、青少年培训中心、书城、职工培训和演播厅各自的网络机房内。④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及紧急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接入智能化专网,通过划分不同的VLAN实现系统间的网络分隔。⑤无线网络采用AP加无线网络控制器的集中管理方式,无线网络系统接入办公网。⑥无线网络管理器管理容量应满足各中心无线AP同时接入的使用要求[2]。 3.4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由中心服务器、管理电脑、网络控制主机、数字功率放大器、消防接口设备(按需配置)、数字呼叫站、扬声器、扬声器线路检测系统、扬声器完整性检测系统、音量控制器、音源设备、室外音频线路防雷设备等组成。①系统运行于消防专网(TCP/IP)。②系统所有设备(包括交换机)应采用消防电源,后备电源应满足当地消防要求。③室外需结合景观设计设置公共广播喇叭。④公共广播系统包含背景音乐系统和紧急广播系统,二个系统采用一套设备,管理端放在融媒体消防控制室。⑤室内公共广播与消防广播喇叭共用,如有需求,增加室外及地库背景音乐喇叭的布点;布点、线路敷设须满足相关消防规范的要求。 3.5入侵报警及紧急报警系统 ①入侵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式报警系统,由前端部分、通讯网络、报警主机及管理电脑等组成。②在首层出入口设置微波和红外双鉴探测器,完成对设防区域的防入侵监测,(预留,后期根据内装合理布置点位);在残疾人卫生间设置报警按钮。③卫生间的紧急报警按钮应带防水、防潮功能。④系统提供与其他系统的接入/集成接口,实现安防系统平台化管理;提供系统接口,可与第三方集成。 3.6出入口控制系统 ①出入口控制系统采用TCP/IP的构架,出入口控制系统由中心服务器、管理工作站、控制器、电源、读卡器、电磁锁、开门按钮等组成。门禁控制器和服务器之间利用智能化专网(TCP/IP)联网;门禁控制器与读卡器之间是采用现场总线RS485的方式通信,可以连接各种类型的RS485门禁读卡器。②采用非接触式刷卡方式,读卡距离要求≥5cm,对卡无方向性要求。③门禁电锁采用断电开磁力锁,磁力锁拉力不少于2.70KN(600lb),开锁后延时3s~5s;门锁带门磁探测器,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显示门的开关状态。④出入口控制系统应提供与消防控制系统的接口连接,发生火警时,出入口控制系统应断电开锁[3]。 3.7无线对讲覆盖系统 ①系统采用3信道无线数字对讲系统。分别给内部管理人员、工程维修人员、安全保卫人员使用,3个信道应可同时在线进行通信,且不会互相产生干扰。对讲手持台及充电设备,暂定10台。②系统设计所采用的频率应为当地无线电管理局获得许可,并可在建成后能获得系统使用许可证。③系统覆盖区域为地下室及地面各层建筑区域;地下室、地上每层设置室内吸顶天线。④系统采用室内吸顶天线、同轴电缆、功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等设备组成的室内无源分布系统来实现信号的覆盖。 3.8能源计量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是在对能量(电、冷\热水)监测的基础上,对建筑能耗参数计算、分析和对比,最终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本工程采用与设备网共用网络接入交换机和传输的组网方式,由远程计量主机、通信网络采集模块,自动采集水表(自来水、中水)、电表及能量表的数据,并将其通过远程计量总线传送到管理中心计算机上,实现计量采集。根据本工程的实际需要,每个功能区楼层配电箱均设置计量电表,给水管处设置计量水表。建筑能源监测系统监视整体建筑内部能源使用与消耗情况。提供能源消耗的分析与诊断报告,可及时发现能源消耗异常,给出超标预警与管理策略,使得项目建筑达到能源的节约。 3.9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①信息导引与发布系统应采用TCP/IP网络结构,运行于办公网络,占用一个VLAN。②系统中心服务器与播放终端形成C/S架构。③系统中心服务器与管理工作站形成B/S架构。④系统能够提供API接口及开发服务,可按需求进行适应性的软件功能开发,能与第三方软件系统进行对接,统一对接ESB,并按指定的接口标准进行对接。第三方系统包含但不限于环境监测系统、客流统计与分析系统、会议管理系统(会议室信息的发布及更新)等。 3.10车位引导及反向查询 系统车位引导系统是能够引导车辆顺利进入目的车位的指示系统。由数字式视频检测器对车位进行检测,通过显示屏显示空车位信息,司机通过该信息,实现轻松停车;反向寻车则提供车主车辆所在位置及寻车路线,使车主方便快速的找到车辆停靠的位置。该项目采用视频车牌识别+蓝牙定位技术实现车位引导及反向寻车功能。系统主要由数字式视频检测器、车位引导显示屏、总入口屏、系统服务器及管理电脑组成。车位引导及反向查询系统与停车场管理系统运行与智能化专网(TCP/IP),占用一个VLAN。每1~6个车位正上方设置一个数字式视频检测器带车位显示,有车时红灯,无车时绿灯。在地下车库的交叉口、转弯位置根据需要设置车位引导屏,引导屏根据行车的方向可能性选择单向、双向、三向引导屏,引导屏用于指示行车方向的剩余车位;在地下一层入口处设置层显示屏显示下层车位数量;在地下车库入口设置总入口屏,用于显示地下车库的剩余车位,当车位已满时,提示满额,并限制车辆进入。查询机安装于地下室一层电梯厅出口处;查询机需提供二维码收费。 4结语 综上所述,嵊州市文化传媒中心项目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类型,其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代表性,以期给同类项目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超,张虎.社区会所智能系统工程设计[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1,5(1):88-92. [2]马鲜艳.农业科技中心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90-20892. [3]铁锐.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之友,2010(6):18-19. 作者:李山 单位: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作业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更是要充分发挥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解决施工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下面文章则重点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可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同仁做参考,进而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逐渐提高,很大程度上对建筑施工作业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建筑行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特殊行业,所涉及学科或是专业人士都比较繁多,所以作为一名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必须能够从复杂的情况中寻找到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如在管理方面就必须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从粗放型经济作业向精细化方向转变,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谈及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将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很多管理方式与施工作业相结合,使其能够填补建筑工程建设中对其施工作业管理的空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精细化管理所涉及的方面不仅仅是施工作业,还有建筑工程的财务经济、建设发展等。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一是实现精细化管理作业可以通过对成本的控制来实现对建筑人员的管理、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对建筑施工的管理,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化利用,这样不仅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最大化的实现经济利益。二是精细化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作业的基础,在进行建筑施工作业管理前必须对建筑施工作业方案给予合理的规划设计,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BIM手段来完善设计方案的不足,降低避免重复设计的成本和精细化设计以便更好地实现于施工作业过程中。三是在精细化执行中,必须要具体落实到相关的责任负责人,明确其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能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很好地精细化管理作业。 2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较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阶段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在进行过程中,因成本较高,其导致精细化作业很难执行到具体的实际施工作业中。关于其成本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所导致的:一是施工作业前对其建筑材料的采购形式,并不符合科学的采购标准,故导致成本较高。二是施工过程中,作为管理人员很难对其每个施工作业细节进行科学管理,故导致成本较高。三是施工作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人员参差不齐,或是缺乏一定的管理意识,故导致成本较高。 2.2建筑工程质量有待提升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决定其使用寿命的则是建筑工程质量。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关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使用寿命,更加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实际施工作业中影响其工程质量的因素却很多,具体如下:一是建筑施工作业环境及施工作业方法。二是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任意对其工期进行缩短。三是建筑施工作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并不是符合其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或者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好坏参半。四是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在一些施工作业工程中,管理者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导致岗位职能不能充分发挥,等同于虚设。 2.3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利用不充分 时代在不断进步发展,各种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充斥在各行业的发展状态中,对其建筑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在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才能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然而现阶段从建筑工程建设来看,信息化水平应用并不高,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也相对较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设。 2.4施工人员职业素质较差 施工作业人员在建筑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整体素质将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建筑工程建设中,多半施工作业人员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或是专业培训,多数都是农民出身,其自身教育文化有限,对其整体的质量认识并不够,这也是导致违规现象常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有些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并不能从实际施工作业出发,而是凭借其经验进行,甚至有些经验完全都无法实现建筑工程建设,这也为其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更加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5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机制不合理会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当前正在实施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在监督体系中编制并无完善,在施工工序方面较为混乱,许多施工人员尚未明确自身的岗位与职责,使得施工进度延迟,并影响到了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同时,许多管理人员也没有切实地落实监督管理制度,使得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3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设计施工一体化,过程精细化 我国传统设计和施工采取设计,施工分别为不同单位的模式,导致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的合理性,成本的优化。我公司在众多项目中采用国内近期提倡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承包方式,在设计阶段即考虑施工的合理性,材料,设备的合理选择,优化建筑工程成本。设计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减少建筑结构机电专业之间的不整合,不吻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碰撞干涉等问题。 3.2组织协调与人员分配精细化 施工队伍的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施工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二是加强对施工队伍的人员分配。两者在精细化施工作业管理中都将充分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施工队伍建设前必须通过一定的筛选标准来增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控制。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专业的建筑技能和拥有相关从业资格证明。此外,还要对现有施工队伍素质较低的人员加强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来对其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管理,完善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安全管理的重要认识。此外,人员分配的合理性也将是整个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每个施工作业人员的岗位效用。 3.3施工设备、材料管理精细化 传统施工管理中,大多数建筑企业对施工设备及材料管理重视程度不高,这直接导致了工程中出现各方面的问题。当下很有必要对设备及材料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设备材料进场前要按照相关资料对其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对其合格证、出厂证进行查看,确保产品合格才能进场。(2)定期对设备及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并进行包括噪声、温度等各项指数的定期检修;在材料使用方面应当综合考虑现场的环境因素、施工技术,选择最合理的使用方案,并及时收集余料、废料,以便二次利用。(3)在施工过程中,设备及材料按照一定的使用条件,合理、有序摆放并全天候监管、防止被盗。 3.4监督管理精细化 作为监理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从监理角度出发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进行管理。避免施工作业过程中工序的混乱。监理人要明确其各自职责,然后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增强精细化作业的管理模式,进而确保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和提升相关人员的施工安全水平,以便最大限度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3.5施工流程管理精细化 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施工作业流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来增强建筑工程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一是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进度表。通过制定进度表来完善施工作业各个节点的重要施工。并能够做到有其依据可查,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记录查询便可了解问题的原因,进而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二是通过每个施工作业节点的不同进行重点项目的规划及管理,可以制定样板来进行验收。确保企业了解到或是接触到的样板与实际施工作业情况是相符的。通过样板选择合理的交工方式。 3.6引进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来增强精细化管理作业的可执行性,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也不例外。主要可以通过对先进科学的机械设备的引进来提升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精准度和确保其工期的顺利开展;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来增强建筑行业对施工作业、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等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同样符合精细化管理的作业需求,也能提高建筑行业的创新力。 4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得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对经济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作为相关施工作业人员或是管理者,要将其质量放在第一位,利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来增强对建筑行业各个要素的管理,并结合建筑施工作业的特性如季节性、流动性、临时性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作业,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建筑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作业水平,助力建筑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童.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7):36. [2]王强.浅谈精细化管理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J].陕西建筑,2013(2):59-60. [3]黄绍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37. [4]谢毅.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33-34. [5]刘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7,31(30):107-111. [6]吴朝晖,张丽花.关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17(17). [7]王东升.提高建筑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 作者:徐剑雨 单位:蕉岭县工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摘要: 对大数据理论与技术基础课程的线上教学改革实践进行研究。在开课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对学生进行调查,明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平台。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前期均学过C语言、统计学等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并且对大数据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学习欲望,比较热衷于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考虑到单独使用一种教学平台或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课程组决定采用“录播+直播+研讨”的方式进行线上授课,录播课以千聊为主,直播课以钉钉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课程目标来预设讲授的重点内容框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形象生动地阐述现有大数据技术、平台及框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力度,加深对课程的探索,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 大数据理论与技术基础课程;线上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为高等教育的混合式教学发展提供了机遇,线上教学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将成为未来高校教学的主流[1-4]。2020年,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研究生选修课程大数据理论与技术基础课程组组长负责组织成员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要快速适应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到线上教学模式的转变。经过一周的讨论和研究,课程组最终确定了“录播+直播+研讨”的教学模式,并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改革实践,帮助课程组成员对线上教学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5-9]。 1课程简介 大数据理论与技术基础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课程,属于数据科学范畴,授课对象为电子信息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及其他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地位是专业选修课,是大数据技术的入门课程;先修课程有概率论、编程语言(C语言、JAVA)、数据库基础;后续课程有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该课程内容涉及广泛,除了编程的相关知识,还涉及数学、通信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目前,大数据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教师是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毕业的,对大数据的理论虽然有一定研究,但在实践方面缺乏经验和创新;(2)一些高校对于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一套成熟的规划方案;(3)一些高校缺少可以用于学术研究方面的高品质数据;(4)进行大数据技术研究所需要的资源配置条件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场地,但一些高校在这方面没有投入太多预算。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自2017年开设了大数据理论及技术基础这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立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了给同学们搭建起通向大数据知识空间的桥梁和纽带。整个课程在设计和安排上遵循以下原则:构建知识体系、阐明基本原理、引导初级实践、了解相关应用。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大数据处理的基础框架和前沿技术,把握大数据技术发展动向,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大数据概述。主要讲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主要影响、应用领域、关键技术、计算模式,还有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与大数据之间的紧密关系;(2)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这是大数据分析全流程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决定了后续环节分析结果的质量,主要介绍了数据采集方法、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脱敏的方法;(3)大数据计算框架。主要讲Hadoop的发展历史、重要特性、应用现状、项目结构及其各个组件、平台的安装;NoSQL数据库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差异以及NoSQL数据库的四大类型;Spark的基本概念、相比Hadoop的优势、生态系统和设计架构;流计算、图计算、云数据库及可视化技术;(4)大数据挖掘技术。主要讲数据挖掘概述、数据预处理、关联、分类、聚类、神经网络技术、深度学习、深度信念网络等内容;(5)大数据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重点讲大数据在互联网、军事和工业方面的应用。 2开课前的准备 2.1对学生进行调查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较为重要的环节,课前调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决定教学效果,要做好课前资料的准备工作。课前阶段,教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班次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调研,并收集学生对课程教授内容的要求和期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结合学生的毕业方向在师生之间实现经验共享、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研结果显示:(1)该班次学生全部是硕士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识基础;(2)该班次学生前期均学过C语言、统计学等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并且对大数据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学习欲望,比较热衷于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3)对每一个学生的科研方向进行了调研,决定选取几种通用性大数据前沿技术来作为直播授课的内容;(4)学生遵循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系统地学习了大数据的基本框架、机理和算法,注重理论与实践,强调在科研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明确教学目标 理解大数据基本框架结构、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掌握大数据挖掘技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聚类、分类、关联等数据挖掘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大数据处理的前沿理论和技术,把握大数据技术发展动向,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2.3制订教学方案 开课前,课程组组长组织全体课程组成员通过钉钉平台研讨教学方案和方式,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在开课前针对包括教学内容的教案和PPT按照适应网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了详细整改。考虑到单独使用一种教学平台或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录播和直播混合的授课方式正好可以节省学生时间,学习时间可以由学生自由分配(录播),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直播)。因此,课程组决定采用“录播+直播+研讨”的方式进行线上授课,并为课程组成员分配任务,分别完成电子教材的制作、视频资源的录制、文档编辑、课件制作、课后实验素材汇总、教学平台软件筛选等工作。 2.4选择教学平台 课程组对现阶段主流的教学平台进行了考察,包括智慧树、超星、雨课堂、中国大学慕课、钉钉、腾讯视频等,经过反复实验、筛选、对比,发现钉钉平台的空中课堂功能非常多,有强大的技术和资源支持,交互性强,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最终确定直播课程以钉钉平台为主,并建立钉钉群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千聊平台由腾讯众创空间孵化,是微信上领先的直播平台,是国内领先的在线知识社区,各领域人才每天直播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实时进行互动交流。该平台支持现场在线,可听课,可和学友讨论,可向讲师提问,使用较为方便。它的录播功能简单易操作,学生通过微信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因此,课程组选择以千聊和钉钉为在线教学主平台,其中,录播课以千聊为主,直播课以钉钉为主。 3线上教学实施过程 (1)在大数据理论与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始终围绕课程目标来预设讲授的重点内容框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形象生动地阐述现有大数据技术、平台及框架。课程中部分数据挖掘算法具有基础理论性强、推导过程繁琐等特点,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讲的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融合,引导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导式学习的轨道,使学生能够用所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在替代式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教师要将主动参与教学策略和合作教学策略相结合,提倡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搜索能力、自学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尝试,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任务、原理、实现思路、结果分析及感想等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在课堂上学到的与数据挖掘算法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乐于实践并深化理论,为今后智能计算的学习奠定基础; (3)在教学手段上,对于理论性通用性强、没有太大理解难度的内容(如大数据平台基础框架),可通过千聊录播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互动性较强的内容(如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前沿技术),可采用直播课的形式,通过探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同时将一些优质的大数据方面的网络视频推送给学生,使学生既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提高了自身能力和素质; (4)在直播课上,根据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与学生进行针对性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直播课堂的互动效果,这样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5)课程组对一系列大数据处理方面的科研项目数据和实验成果进行总结提炼,直接应用于大数据课程的教学中,其中先进的算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现在大数据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以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4教学总结 课前,对学生的组成、学习兴趣和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调研,发现少数学生对与自己研究方向无关的讲授内容兴趣不够,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这次网络授课,让任课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找到了一些好方法。网络授课比传统线下授课模式更加多样化,方式更加灵活,互动频率更高,可作为线下授课的有益补充,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能力。目前,一些网络平台已经上线了一些关于提升教学水平的课程,如比较热门的“逻辑链”“思维链”“高效教学”等新理念教学方法,这些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具有较大帮助[10]。网络教学平台涉及的领域很广,教师不但可以对各类专业知识进行多次反复学习,还可以通过国内外访学、跟产跟研、专家讲学、高校调研等多项举措及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在线上教学的讨论环节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可能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也对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授课内容了如指掌,还要拓展一些课外的知识背景。另外,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力度,加深对课程的探索,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作者:贾舒宜 王海鹏 毛忠阳 唐田田 单位: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 信息融合研究所 通信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