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工程论文:思维方式管理系统工程项目成本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及其不足;定额控制法存在的问题;企业定额的编制;建立动态成本控制信息系统;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源泉、成本目标是成本控制的基本,成本目标来源于工程项目成本的测算、一般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制度控制、定额控制、合同控制、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的计划值与控制值之间的偏差、企业定额是工程项目成本测算的核心、企业定额章节的划分、确定企业定额编制的方法、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指标的确定、建立项目部与企业局域网络办公一体化网络系统、实现预算软件与企业定额库的共享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通过对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的分析,阐述了目前工程项目动态成本控制存在的缺陷,指出企业定额编制的失真是导致动态成本控制不能实现的关键,介绍了企业定额编制的具体方法,同时提出建立动态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是工程项目动态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项目管理;动态成本控制;企业定额 1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源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五大环节,即成木的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而成本的控制是五大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对工程项目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最终使工程项目成本获得好的效果。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控制与纠正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即实施成本的动态控制。成本目标是成本控制的基本,成本目标来源于工程项目成本的测算。 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及其不足 一般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制度控制、定额控制、合同控制。 (1)制度控制。主要是建立健全项目各种责任制度的实施办法、项目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材料进出管理实施细则、项目结算审计细则、机械及周转性材料租赁管理细则等等,是企业实施成本动态控制的前提和保障。虽然各种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齐全了,但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按章办事,在很多项目中还普遍存在,特别是中小型及私有企业,以包代管、不重视管理的现象是建设领域中依然存在的弊端。 (2)合同控制。主要是签订好项目经理部与公司管理部门、公司智能部门、项目部管理班组成员之间的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限、考核与奖罚等细则,解决双方之间监督与被监督、指导与被指导、协调与被协调、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问题,实现效益共享、风险共担。 (3)定额控制。是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定额进行人、材、机消耗指标的计划、核算、和控制。企业应当编制的定额与费用指标主要有:施工定额(含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直接费定额、现场经费定额、周转材料维修保养定额及其它定额等。 在这三种控制方法中,制度与合同控制法,主要是管理手法上的控制,定额控制法与项目成本测算大小密切相关,定额控制法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核心,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控制的实际效益。 3定额控制法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现在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对成本控制采用的基本做法是:工程开工前,按照施工图预算制定成本计划;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经验概算值对成本进行控制;工程完工后,汇总完成的数据。具体表现为:采用计划报表、统计报表的形式作为未发生及以完成工程成本的计划控制数据和核算控制数据。这些数据的采集周期一般为一个月,由于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的计划值与控制值之间的偏差,成本动态控制的意义丧失;其次成本计划值的编制大多数企业没有按照自己的企业定额来编制,而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下浮若干百分点,这样编制的成本控制指标从一开始就已失真,那么对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就成为空话;再者,计划成本与统计成本报表的编制均为项目的预算员、成本核算员、会计员等完成的,而实际的施工管理人员参与的过少,对于每天完成的工程量和工程资源的消耗几乎没有详细的日志记录,造成报表中工程成本信息严重失真。 成本动态控制中之所以出现这些缺陷,其根源在于项目管理者对企业定额的认识不够,对成本控制只看表面,控制的深度不够,控制的周期过长,缺乏将企业定额运作在项目管理的意识,不能将本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用定额的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推行“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报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企业自主报价的基本要求就是进行成本测算,没有成本测算就没有自主报价,所以企业定额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测算的先决条件。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部107号令)第三条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发包和承包价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由市场竞争形成”。这种指导思想与美国计价模式基本接近:即以大型承包商的实际资料为依据,《建筑工程费用文件》(定额、指标、费用标准等),并提供给各承包商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承包商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和市场情况进行报价,然后再竞标。美国的工程价格是自由市场价格。而英国则是承包商根据政府颁发的标准工程量计算办法及其定期的各种价格指数,结合企业内部的估价标准和对风险的预测进行报价,英国没有统一的定额。 总之,企业定额是工程项目成本测算的核心,成本测算的精确与否对项目成本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没有初期的成本真实的测算,项目成本控制就无从谈起。因此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的关键问题是:编制属于本企业自己的企业定额。 4企业定额的编制 4.1企业定额章节的划分 可参考地方预算定额章节,结合本企业常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手段等进行适当增减。划分的原则:一定要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企业施工技术的特色、管理的特色,这步的关键是:除了划分出一般大众章节外,还要能列出和企业自己管理水平相符合的特殊章节,要能真正为项目成本动态控制服务。 4.2确定企业定额编制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经验估计法、比较类推法和计算法是定额编制的常用方法。在编制定额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定额进行研究,摸清企业定额编制原则、方法,包含的内容和定额水平;二是对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劳动定额、预算定额进行比较,确定之间的水平相差幅度,然后根据企业历年已完工程的成本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确定各个分项子目企业定额消耗水平;三是以初步确定的企业定额框架和内容,通过反复征求意见和试点运行,验证定额水平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时收集整理,逐步形成定额系统和完善定额子目内容。 4.3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指标的确定 4.3.1人工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1)计时测定法。从研究时间消耗的基本工作开始,以研究工时消耗为对象,以观察测试为手段,通过密集抽样和粗放抽样等技术进行直接的时间研究,确定人工消耗量。首先确定企业实际和正常施工条件,确定施工过程每一工序的工时消耗,然后再综合工作过程的工时消耗。对所得数据与现场工时消耗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条件联合起来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以获得可靠的、有技术根据的基础资料。这是一种准确程度较高、比较科学的方法。 (2)经验统计法。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把过去一段时期内企业同类工程实际消耗的统计资料(如施工任务书、考勤表等与之相关的资料)和原始记录,经过整理,结合当前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所需的数据。此方法包括常规标准和新技术、新工法、新工艺两个面层,主要对项目工程现场进行实际测定,对已完工程可以参考结算资料,将收集到的各种类型工程相关的消耗指标数据,进行必要的数理统计处理,条件允许时可以建立一些主要消耗指标的数学模型以便为成本动态控制所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根据这种方法编制的定额消耗量接近实际的消耗水平,但是需要搜集大量的工程结算资料,所选项目要有代表性,并且要其资料齐全。对于还不存在企业定额的企业来说,这是一条编制企业定额的捷径。转贴4.3.2材料消耗量的标准确定常规材料消耗量按实际消耗测定,并测定其损耗系数;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因素的材料,可以调查其他专业施工队伍的含量作为标准,待完工核算盈亏,调整含量标准。 (1)观察法。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在施工技术、组织及产品质量均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材料的品种型号、质量也符合设计要求,操作工人能合理使用材料和保证产品质量时,测定完成某一合格单位产品的施工过程所需的材料消耗量。在该方法中,所选定的观察对象须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结构典型、施工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材料品种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被测定工人应节约使用材料并保证产品质量。 观测成果中包括必要的材料消耗量和不可避免的材料消耗量,但是只有必要的材料消耗量才可以用于定额的编制中,并且要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以确定较为准确的材料消耗量。 (2)试验法。在实验室通过专门的仪器设备确定材料消耗量比施工现场测定的数据要精确,这是因为实验室的条件比施工现场的工作设备条件好。但是对于从实验室取得的数据并不能直接用于定额的编制,因为实际的施工现场的条件与实验室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此所取得的数据要与施工现场的条件相结合,考虑在施工现场的影响因素。 (3)统计法。指根据分部分项工程材料的发、退料数量和完成产品数量以及本企业已完工程的历史材料进行统计和计算来编制材料消耗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组织专人测定或试验。但是这种方法依赖于公司的历史数据和在建工程,因此,对于常见的项目准确性可能会较高,对于不常见的项目或是变化较多的项目,因为样本数据有限,其准确性程度可能会较低。 4.3.3机械台班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首先应该区分开是自有机械还是租赁机械。在施工中确定采用哪些机械方式,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历史资料测定临界值,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定机械台班的小时生产率是测定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基础.首先根据企业机械装备实际和正常施工条件,在施工现场测定机械的小时生产率,再根据小时生产率和利用系数确定出机械台班消耗量。个别项目由于机械和操作方法不同水平出入较大时,可以经过测定进行调整,缺项部分进行补充。这种现场测定的方法是我国多年来专业测定定额的方法,技术简便,应用面比较广。 4.3.4其他费用的确定 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措施费的确定可参考已完工程历史资料确定其临界值,再定出不同规模工程的取定系数,采用宏观计划指标控制和完工后核算相结合模式。项目部管理费的确定,按配备人员工资、保险、办公及招待费等子目消耗内容进行测定。其他相关税费按当地收取标准计算。 4.3.5企业定额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定额作为企业的内部资料,在其编制过程中会受到许多来自企业自身条件和招标人要求以及工程现场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1)工程项目质量要求的影响,不同的工程项目质量对消耗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项目部应根据招标人的要求调整企业定额水平进行报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控制。 (2)施工方案的影响。 不同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对人工、机械的配置、进场先后顺序、工作时间、使用数量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从而导致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可能会有不同的资源配置要求,不同的资源配置可能引起企业定额相应部分的消耗量的变化。项目部因根据本项目的施工方案的特点及时将企业定额的相关消耗做一调整,然后再进行报价和成本测算。 (3)施工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 企业等级的差距、员工素质的差距、企业机械装备的差距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影响到企业定额编制水平,影响到企业定额消耗量的多少,这些来自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会直接关联到企业定额的编制水平和准确度上。 (4)施工季节、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施工季节不同对施工过程的要求不同。比如在北方进行冬季施工时,就要考虑防冻保温的问题,混凝土中要加防冻剂,现浇混凝土构件外要加草袋等。雨季施工时要考虑从施工现场抽排水的问题。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条件对人工、机械、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资源调配等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施工环境与条件也会引起企业定额相应部分消耗量的变化,每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季节、环境、施工条件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5)工程项目特征的影响。 建筑物的高低、外形形状的复杂性、项目的大小都会对产生不同的消耗水平,项目报价时应考虑这些差异在项目成本中的影响,对企业定额做及时的调整,完善本项目成本测算工作。 编制企业定额时要考虑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企业定额中的变化,消耗量是为编制企业定额服务的,所以消耗量的变化会引起投标报价时综合单价的变化。但每个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反映到定额中,所以在编制企业定额时应留出一定的空间,允许项目管理者随时根据实际的影响调整企业定额的消耗,使项目上能及时进行成本测算和投标报价。 5建立动态成本控制信息系统 动态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变化多端的竞争环境下,通过快速的成本信息传输和成本决策机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并管理未来的经营目标,促使企业保持经营成本与风险成本的相对优势、战略地位相对提高的一种创新成本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需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 (1)建立项目部与企业局域网络办公一体化网络系统。网络时代给当今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对建设工程而言,应抛弃其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精细管理迈进,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建立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获取效益的必要途径和手段。目前建筑企业公司一级网络管理基本都能部署,但到项目一级,企业的管理基本局限于一般文件的下载和传递,与项目成本控制的衔接还停留在数据的查看,功能的延伸性缺乏,应该开发适合本企业的项目管理软件,使之与企业管理软件能有机衔接,达到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融合,实现全部管理信息的动态化。 (2)实现预算软件与企业定额库的共享。目前各种概预算、投标报价均实现了计算机化,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概预算软件,将本企业定额库与概预算软件实现共享,同时建立企业自己的人工、材料、机械的即时价格系统,各项目部可随时对当天完成的工程进行成本计算,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核算,及时进行纠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成本的控制实现真正的动态化。 (3)实现项目管理资料网络化。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每天记录的施工日志,除了记录工程进度完成情况、质量安全隐患与事故、检查验收等内容外,应将每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与之对应的资源消耗量准确记录,并将其日志发于企业局域网上,供成本核算人员使用,解决施工管理人员不参与成本控制的弊端,使收集到的实际工程数据不再失真。 (4)配备专职网络数据维护人员,配备专职企业定额修订人员。动态成本控制就在于其及时性,只有成本控制所需的各种数据信息能做到及时采集、及时更新、及时修订、及时增减,才能保证动态成本控制的实现。因此专职的网络数据维护人员和企业定额修订人员的配备是必要的,这些工作人员必须要懂相关的技术知识。 6结语 工程项目动态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按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去抓落实,特别是企业定额的编制,需要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依托,而编制过程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是整个编制过程的不能忽视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企业一把手挂帅,层层落实、层层核查,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万事开头难,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就会有收获,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系统工程论文: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工程的结构模型与优化控制 摘 要:全球经济形势的转变,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得更高,从原来理论型人才的需求模式转变为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模式,高校为应对这一变化,构建出了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工程结构模型,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同时对其优化控制措施进行了一定分析。 关键词:就业管理;大学生;结构模型;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要敏锐洞察该变化,然后对大学生就业做出正确的规划。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高校引入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的结构模型,如图1,通过设计该系统模型,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可以通过该模型可以对学校的就业工作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做准备。 一、本系统的功能设计 (一)系统管理员管理。该功能设计主要是对学生以及企事业单位用户基本信息的管理,比如审添加、查询、修改、查看等;对毕业生信息的管理,比如毕业生成绩排名、奖惩情况等;就业协议管理,比如备案、单位名称、工作岗位等;毕业生推荐管理,如通过对系统中统计到的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进行推荐等,还有文件管理、就业指导管理、统计与分析管理、系统平台管理等功能。 (二)学生用户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如姓名、专业、籍贯、等;就业信息管理,其包含浏览和查询相关工作职位信息和在线简历状态浏览与管理;就业指导信息管理、留言信息管理等。 (三)企业用户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包括企业名称、联系电话、详细地址、企业性质、所在行业、企业简介、企业logo、联系人、联系传真、邮政编码、URL等;招聘信息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招聘信息;在线简历管理是对学生提交的简历进行筛选、回复是否面试、简历保存或者删除等相关管理,留言信息管理是对相关用户留言或者回复相关用户的留言等。 二、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工程的优化控制策略 (一)完善顶层设计,拓宽就业。要提高对国内外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各项就业政策和措施方案的梳理剖析的准确性,系统开展整体可行性研究。在当前供求失衡的就业现状下,要努力拓宽就业供给,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发展经济,增大市场体量,扩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挖掘潜力,如鼓励培育“互联网+”等新经济增长点、支持发展咨询、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等措施,扩宽就业渠道,增辟和释放就业岗位。 (二)改善服务管理,分流就业需求。高校、用人单位、社会等各方要意识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不同地区、生源、水平等层次性差别,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拓宽思路,设法分流就业需求,如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开辟境外就业市场、支持出国留学等,减缓国内就业压力。同时区分并把握住不同大学生就业的“同”与“不同”,找到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采取因类而异、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服务管理措施。因此,各方既要从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改善横向的条件,也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强纵向的服务与管理。同时,要规范、完善好就业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友善的就业环境。 (三)重视评价反馈,发挥优化功能。首先,促使高校和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自觉性,而在评价过程中则需要各方参与和积极配合。针对考核评价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邀请和培育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对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进行设计,并根据各个要素及子系统的不同功能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诸绩效评估法、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等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切实形成一套客观、公正、合理、及时、高效的评价机制,获取客观准确的评价信息;最后,建立就业管理系统内各组分的反馈机制,将反馈意见及对反映到政府的规划设计、政策方案、服务管理、协调控制等决策过程中,保证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运行的有序与稳定。 (四)从结构性和稳定性出发,鼓励柔性就业。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点在于缓和及优化大学生的就业供求关系,政府要把握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能力、不同层次和不同时期的结构性特征,根据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科结构和不同就业阶段的学生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集思广益,建议积极探索弹性就业、带薪休假、四天半工作制等柔性就业政策,确保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各项工作能够平稳、高效、有序地运行并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结语 C上所述,大学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结构模型的设计,是高校了解就业信息和管理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用人单位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该系统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以便确定是否录用该生,虽然该系统还存在待完善的地方,但科技的发展和管理的完善会使该系统的功能更全面、操作更简便。 管理系统工程论文:基于翻转课堂的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式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 针对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的管理系统工程案例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该方法的内涵,并通过实例提出该方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管理系统工程;翻转课堂;案例教学 1 前言 管理系统工程是陆军军官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预测、系统评价及系统决策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员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掌握管理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部队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课程讲授中容易产生内容枯燥、互动匮乏和学员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授课情况,依托学院的泛雅无线教学网络平台,选取课程中的系统建模、系统评价等重难点章节,探索案例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 2 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源自英文“Flipped Classroom”,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的[1]。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员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来完成的,而知识内化则是学员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2-3]。翻转课堂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授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是指学员在课前观看教员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视频或者其他的相关学习材料;而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通过教员的帮助和学员的协助共同释疑解惑,帮助学员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员课前通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对一个特定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引导、组织学员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开展讨论、争论或者是辩论,形成反复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以及思想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启迪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2]。 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针对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的系统建模、系统预测、系统评价等部分章节,在学员已经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布置案例作业,让学员以翻转课堂学习小组的形式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汇报交流材料,课堂上实施“翻转”,各小组和教员互相讨论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从系统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转课堂学习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人数:5人左右。 划分原则:根据学员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认知能力、性格特征、知识结构以及相关案例问题等进行划分。 实施原则:小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进行翻转课堂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小组成员则主要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学习模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这种相互交流模式不仅有利于学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共同按照案例的要求完成任务,还有助于促进学员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同时,这种模式加强了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学员和教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学习阶段,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课前学习环节。 ①确定案例。教员综合以下两方面,确定相关案例,设计课堂; 一是课程的具体要求和学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是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和学员在课下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情况,以及在互动交流中未解Q的难题,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学员比较熟悉的案例。 ②查找资料。根据教员布置的相关案例任务,学员自主地选择课程资源,可以是教员录制的微课、精品课程等,也可以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其他资源。 ③讨论交流。学员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源后,翻转课堂学习小组组内成员通过相互讨论,或者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员开展交流等方式,收集知识信息,并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处理。 ④制作交流内容。学员通过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讨论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信息,按照翻转课堂学习小组组内分工情况,确定学员制作PPT,将获取的信息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课堂上和教员以及其他学员展开讨论。也可以自选其他的展示方式。 2)课堂学习环节。翻转课堂学习小组在完成规定的案例任务后,可以通过成果演示、报告、演讲等方式进行汇报交流,完成成果“展示与交流”。 教员则根据学员的案例汇报、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以及回答问题等情况,对学员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学员掌握知识的薄弱点,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环节。依据课堂情况以及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管理系统工程中的学习记录情况以及学习报告和案例作业报告等内容,教员对学员的学习进行评价。 3 翻转课堂组织举例 对象 陆军军官学院2013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员40名。 章节 系统评价。 已掌握的理论知识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关理论知识。 课下 案例作业,以陆军军官学院“行管工作量化考核评估系统”指标体系中的生活秩序指标为例,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学员1连和2连的生活秩序进行评价。分为8组,每组5名学员,课后完成案例作业,并制作PPT,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讨论。 课上 1)汇报交流。由于时间关系,选取两组学员汇报。 2)交流讨论。教员事先要准备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进而有目的地引导学员互相质疑,层层深入,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 3)教员讲解。通过学员互相质疑,教员层层深入,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就是模糊合成因子的选择问题,这个问题恰恰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员重点讲解。结合课堂案例,分别讲解四个因子的特点以及适合情况。 4)课堂总结。从课堂的氛围、学员的参与度、知识难点等角度进行总结。 4 实施效果 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案例式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过程。课后,为了检测这种课内基于案例式的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对该班级学员进行知识点测试和问卷调查。测试结果表明,学员已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员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广泛提高。 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从注重教员的“教”向注重学员的“学”的转变,从填鸭式的“教”向教员引导式的“教”的转变,从被动式的“学”向自主探究式的“学”的转变。这种模式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个性化学习、开放式教学,突出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互动。 当然,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式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员来说,课前功课难度较大,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员对整个过程的掌控难度较大,对教员的要求比较高。对这些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管理系统工程论文:管理系统工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管理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学院理清了教学改革的思路,突出石油特色,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强本课程中的定量和定性方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把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去,形成基础扎实,目标清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对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管理系统工程;教学模式;改革 0引言 管理系统工程属于应用科学层次,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管理系统工程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思想体系,特别针对行业性发展的院校,重点造就学生基于行业问题导向的管理类的创新能力。该课程所提供的思维方法是管理专业后续课程的提高,所提供的技术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能较为长远的发挥作用。 1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特点 中国石油大学管理系统工程是基于系统思想指导下研究现代优化理论与方法在石油工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一门现代管理决策技术,是研究实际运作过程中系统思想如何实现定量表示的技术方法,为培养学生在针对石油行业特色管理创新能力提供支撑的方法论课程。主要以建立系统的思想为基础,以模型方法及其预测功能、评价功能和仿真功能为主要内容,以定量模型建立、分析、评价的逻辑过程为思维路线,结合生产实际案例,较系统地阐明了系统工程方法在石油行业中应用,是一种对行业系统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我院开设的管理系统工程相关课程群,本着”能经营、善管理、懂石油、外向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一个中心、六个依靠、两个坚持”的工作基本准则,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系统科学学科体系和较为合理的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并养成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在定性分析指导下进行石油发展过程中的定量分析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学会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为正确地解决石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奠定基础,为实现管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该课程理论教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系统思维方法和系统工程处理问题的思路,包括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系统、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模型化等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服务。第二部分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供定量分析的技术措施。通过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还可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缜密清晰的逻辑思维,甚至于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考虑到我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石油特色的原则出发,制定本实施方案。 2教学改革的形成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提出了按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基本需求,确定学生素质要求,再按学生素质要求提出学生学习的一体化知识体系,按照知识体系分层分类构建课程体系。为培养石油管理类学生管理创新能力,满足石油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论,尤其是正确思路和数学方法与现代计算工具的支撑。 依据培养目标,我们重新确定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依托运筹学的方法方式,将系统工程与石油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学生在管理系统工程之前学习过运筹学课程,已经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多的优化理论与方法,但运筹学会产生方法导向误导和理论太深,学生掌握比较困难,不利于行业应用类院校学生管理创新能力的形成,就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按新大纲组织教学;充实师资力量,组建教学梯队,成立了以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组为核心的,由相关教师参加的管理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小组,教学中使用Lingo、Matlab、Project等软件;开展实践性课程教学;探讨考试方式的改革,为向理论考试加上机操作相结合方式转变做准备。 课程建设小组经过多年的建设,该课程已基本成熟,突出了行业特色,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系统思考奠定了基础。 3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考虑到学院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把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3.1以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为改革主线,理顺教学改革思路抓好经典管理定量方法教学内容的整合工作,强化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整合经典管理定量方法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突出石油管理的特色,将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对现实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分析力、综合力、预测力和决策力的案例、模型方法吸纳到教学内容体系中,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在突出管理系统工程模型方法特色的同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定量模型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注重开发和设计与本课程教学、科研相关的辅助教学,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2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强化课程组的团队学习能力,将系统工程课程的所有参与人员组成一个以负责人为核心的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优化教学的学习与创新团队,经常性的参与石油企业的科研任务,把生产实际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形成良好学习互动环境。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主要以主讲教师自行把关,系课程小组集体备课把关、课程负责人总体把关的管理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针对考试考核问题,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对于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影响举足轻重。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课程小组非常重视考试方法的创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科学的、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例如针对函授、远程教育学生以思维方法为主,本科生以应用为主,研究生以方法论为主。实现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的努力程度、本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多项内容结合,并且强调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3.3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工作以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社会和生活各方面的典型模型、预测与决策等方面定量方法案例为背景,运用论坛、讨论、讲座、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案例教学,一方面能够强化不同教学对象对课程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将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丰富,这些能够改善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取得的良好效果,在这个基础上重视和加强相关案例教学讨论室、实验室的建设。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编写相应的实习教学指导书。主要用于培养不同的受教体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完成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学习过程。 3.4将创新落到实处,重点抓好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针对行业发展的特色,建成一种更加符合实际、人性化的,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的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网络教学环境,运用网络教学,方便教学对象的学习;网络信息的丰富、网络教学设计的强大、实验与仿真功能,这些能够方便教师的教学准备和科学研究,为科研工作和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4.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学习通过强化课程教师的团队学习能力,课程组就会组成一个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优化教学的优秀团队,有利于形成良好教学环境。 4.2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为保证良好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设计实行主讲教师自行决定、系课程组集体讨论的管理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4.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在管理系统工程教学中,要适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数量化、概念化的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4.4强化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定性分析指导下,应用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和对求解结果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管理决策能力服务。 5结束语 管理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学校、学院、教师和社会等各方力量按照学科建设目标和规划来进行建设。经济管理学院和参与管理系统工程课程专业建设的各位老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目前该专业更新比较快、发展迅速、师资队伍比较年轻等现实情况,难以使该专业得以快速发展。这需要我们在学校和学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定能使管理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管理系统工程论文:《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管理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该课程中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且难于理解,而实践部分学生接触也相对较少,因此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都有较大难度。文章认为,当前《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师生“教”与“学”中形成的路径依赖性有密切的关系,本着系统工程培育T型人才的主要指导思想,文章提出了《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体系重构的思路。 [关键词]管理系统工程;路径依赖;课程体系;重构 管理系统工程是以各层次的管理活动为对象,遵循系统科学的思想,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管理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1]管理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的一个分支,是系统工程在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系统工程来源于系统科学,作为一项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可应用于一切具有大规模复杂系统的领域,包括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由于系统工程与管理活动之间不可分割的同源共生性[2],《管理系统工程》也已成为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而且一些学校还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中也安排了《管理系统工程》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因此为适宜当前形势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对《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管理系统工程》的课程性质 系统工程是为处理各种日益错综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应运而生。作为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系统工程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源自哲学思想体系的系统论为研究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指导思想;运筹学为研究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建模的方法;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求解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运算的工具。在我国系统工程及系统工程学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管理系统工程就是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运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于1979年率先将《管理系统工程》列入教学课目,并出版了相应教材。 《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涵盖内容丰富,多数教材都是按理论概述、系统思想的发展、管理系统结构、管理系统分析建模、管理系统控制、管理系统评价的逻辑思路进行内容组织。该课程知识面宽泛,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定性或定量数学方法对实际管理系统问题进行分析与建模、优化与决策、评价与控制。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树立系统观点和全局优化的思想;掌握管理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了解对管理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熟悉对管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的常用基本模型,能够针对现实管理问题建立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最优化,为管理系统的预测与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应了解系统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及管理系统优化控制的方法。 2当前《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路径依赖性 路径依赖性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原理,即社会经济生活的事件与物理世界中的一样,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地自我强化,并且轻易走不出去。当前《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师生“教”与“学”中形成的路径依赖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21教师沿袭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 《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组织管理技术为主线,课程中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而实践部分学生接触也相对较少,要教好这门课程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对授课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当前教学中,多数任课教师沿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核心内容的教学主要侧重经典理论和算法讲授,教学内容更新少,也缺乏必要的课程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不足,学生碰到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时仍感觉束手无策。 究其原因,虽然近些年各高校都在积极的探索教学改革,但多数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短时间内要改变很难。而且现在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科研压力也比较大,更新教学内容或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都会占用很多时间精力,却不见得能取得显著性的成果,因此依赖原有路径,沿袭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成本最低的理性选择。 22学生沿袭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习方法 《管理系统工程》是面向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但该课程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综合性学科,更多地偏向于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类型。虽然现在《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在侧重优化方法时,重点不是烦琐的计算过程,然而数学模型和定量方法仍是解决管理系统工程问题的关键钥匙。因此《管理系统工程》的学习方法体系与一般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有一定的差异。要学好《管理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有相应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不断地参与建模和定量分析的练习。现在一些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在招生时多数是文理科兼收,以文科考生为主。这些数学基础本来就不好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多数专业课程都属于人文社科类,较少接触工程技术类课程,同学们也就逐步养成和习惯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习方法。因而在进入《管理系统工程》课程学习时,多数学生不自觉地沿袭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习方法。由于数学基础的薄弱,任课教师短时间内也无法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定量分析能力,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对《管理系统工程》内容的掌握。 3《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体系重构的思路 本着进行素质教育,按照系统工程培育T型人才的主要指导思想,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环境下培养目标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逐步掌握利用管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本文提出如下的《管理系统工程》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路。 31吸收学科领域内新成果,注重更新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书,也是师生“教”和“学”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周期相对较长,部分内容会有滞后,新的分析方法并不能够及时被教材收录。因此,教师应在仔细研读课程教学大纲,熟悉教材体系与结构,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基础上,注重基础性与前沿性的结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可根据管理领域发展的最新进展,在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和实用性的基础上适当更新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始终与管理系统工程领域的前沿保持一致,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与时俱进,能够运用新思想、新方法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32以大案例为引导,提升学生主动研究学习的能力 《管理系统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方法性很强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去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虽然《管理系统工程》的课程性质更多地偏向于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类型,然而为了能把所学的理论与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实践,本课程仍然强调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学生在研究解决管理系统工程案例时,首先要对决策对象进行建模,而在思考建模的过程中,必须理清决策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结合实际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益处。使用模型解决问题时需要学生在模型形式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也有利于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以案例为引导,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性案例,尤其能体现系统工程解决大型复杂系统问题的优势。基于大案例,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PPT展示自己的分析见解,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点评。让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索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对所学知识内涵和运用进行充分挖掘;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实践中案例教学活动常常会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3强化对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定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虽然现在很多管理系统工程的定量分析模型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求解,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相应的求解软件。如果只列出模型,却不能通过计算即时求得问题的答案,验证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教会学生必要的定量求解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课程中的定量模型,上课时在教师讲过例题之后,都应结合一些随堂性的计算练习,让学生们能及时消化吸收知识,提升定量分析能力。课后也应布置相应的练习给学生完成,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34进一步丰富电子课件 《管理系统工程》涉及较多的定量化演算过程,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看到像板书一样的逐步演算过程,电子课件的制作十分重要。虽然多媒体教学早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但要将管理系统工程中包含各类符号、公式的烦琐建模及定量模型求解过程逐步展示在PPT中的确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现在有些学校的教师直接采用图片的格式将整个定量化演算过程直接放到PPT中,由于缺乏逐步的演算,对学生定量分析能力训练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还是应该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优势,将管理系统工程中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定量的部分,一步一步地向学生展示演算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 35探索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管理系统工程》是一门以系统科学、运筹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综合交叉性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管理系统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许多管理系统工程的分析和决策的方法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求解模型或验证其方案。因此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主要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能有运用计算机进行综合训练和开发,提升本学科知识的机会。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定量化分析模型有:相关数分析、总体结构等级分析、层次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库存管理、简单线性规划、产品搭配、合理下料、计划安排、物资调运、系统调整与开发分析、风险型决策和多指标排序法,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基于Excel制作教学配套软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方法,让学生在电脑上独立操作,完成课程安排的实验内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外,与课程教学配套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还有外出参观和课外实践环节。外出参观能引领学生直接深入实践,直观地了解生产、管理的现实情况,很受学生欢迎。 36丰富课程的考试考核方法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应丰富课程考核方法,才能有效检验教学效果。 为了改变传统依靠死记硬背,以书本上记忆性知识为考核重点的考试方法,《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的考试考核应鼓励创造性思维。加大对学生课外和课堂参与对课程成绩的贡献比重,把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的分数都记入最终成绩。通过对考试内容和题型设计,确保学生无法直接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答案,而是必须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计算才能完成。增加情境案例题和计算题比重。在对案例分析题的阅卷中重点依据学生分析过程和思路的清晰程度及运用系统思想方法的能力评定成绩,不单纯拘泥于结论的一致性。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都有明显的贡献。 37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中坚,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课程建设质量好坏的关键。只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工程》课程中涉及较多逻辑推导和复杂定量数学计算,对教师要求较高。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相关管理基础知识,而且要能熟练掌握管理中的各类定量、定性模型的构建和求解。因此除选择具有坚实专业基础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外,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确保任课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前沿。 4结论 解决当前《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克服原有的路径依赖性。本文从七个方面提出了《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重构思路,相信这样的课程教学体系重构不仅有利于促进该门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而且也可供其他类似课程参考借鉴。 管理系统工程论文:农网管控系统工程安全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网建设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农电相关体制的不断改革,形成了相关供电企业产权分界点和农村用电户的变更,随着国有电力资产的快速增加,使得供电企业的相关安全责任不断的加重,那么在这个过程这如何有效的抓好农村配电网有效的运行管理,切实提高农村配电网的健康水平,保证人们的人生财产安全是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牛就将对农网管控系统工程安全管理系统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网;管控系统;安全;设计 1、系统主要业务分析 1.1、安全管理文档管理业务分析 在农村配电网工作中,安全管理文档管理业务包括年度安全策划方案管理、项目安全标准管理以及安全策划文档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的增加是每年年初,县公司安全责任遵循省、市公司下发的年度安全策划方案,根据县公司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本公司年度安全策划方案,并在县公司范围内,最后归档存储。 1.2、月度检查管理业务分析 在农村配电网工作中的对于月度检查管理业务,其主要包括对工作月度安全检查计划的编制、月度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相关检查报告的形成、对相关整改意见的提出、针对整改意见进行的具体整改、对相关整改情况的复查的管理。 1.3、专项检查管理业务分析 为了保证农村配电网工作农网管控系统工程的整体安全,就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相关的工程进行多方式的检查工作。在这其中,对于相关的专项检查管理主要是实现省级公司、市级公司或者是县级公司相关安全专责对各个项目进行的相关专项抽查、形成相关的检查报告、对相关整改意见的提出、针对整改意见进行的具体整改、对相关整改情况的复查等工作实现有效的管理。 1.4、一般检查管理业务分析 一般安全管理业务主要是在实际的农村配电网工作中对省公司、市公司或县公司相关安全专责对各个项目进行随机的抽查、形成相关的检查报告、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针对整改意见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复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1.5、安全违章管理业务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违章业务是农村配电网工作中农网管控系统工程安全不可缺少的一个业务。在农村配电网工作中传统业务中的安全违章管理,其主要包括有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关安全违章记录的管理以及相关安全违章工作处理情况的管理。在这其中对于安全违章记录的管理主要是在工作中对项目施工工程中发生的相关安全违章事件实现统一的管理工作,对相关的安全记录进行最后的归档进档案保管工作,以此为以后需要查看时可以及时的去档案保管部门查看做保证。 1.6、安全专业评价业务分析 在具体的农村配电网工作中,对于相关农网管控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来说,其安全专业评价是在项目工程验收后,对相关项目进行安全专业评价管理的功能,其主要包括安全专业评价标准文档管理、评价结果文档查看、安全管理专业评价文档等。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2.1、安全管理文档管理 在具体的农村配电网工作中,作为系统的核心模块,安全管理文档管理模块的设计工作中是非常关键的。在这其中的年度安全策划方案管理,主要是指在每年的年初,县级公司的安全部门在遵循省、市公司关于年度安全策划的方案,按照县级公司相关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出本县公司的年度安全策划方案,并实施;对于安全策划,需要遵循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农村配电网工作中的项目安全标准。对于相关项目安全标准的制定在整个农村配电网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由于其关系到农村配电网安全策划的制定。再说实际工作中在制定年度安全策划方案前,要注意先制定相关的项目安全标准并交给上级领导审核,在通过审核后方可使用;安全策划文件管理主要是是对所有的安全策划文件进行一个统一的管理,这样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安全管理文档管理是系统的核心功能,而安全策划文件管理则是安全管理文档管理的主要功能。当需要制定一个安全策划文件时,先选择策划文件类别,然后录入策划文件相关信息,进行添加。当然还可以对策划文档进行多条件查找功能和删除功能。 2.2、月度检查管理 在具体的农村配电网工作中,对于相关月度检查管理功能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实际工作中的月度安全检查计划编制、月度安全检查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中形成相关的检查报告、对相关整改意见的提出以及各环节工作的复查等等几个重要步骤,在这其中,工作中阅读计划编制首先是在相关的系统中生成,然后对其验证是否存在一定的和正确性,然后再将相关的数据库进行保存。 2.3、专项检查管理 在具体的农村配电网工作中,对于相关专项检查管理功能的处理工作,其主要的流程包括有:工作中对相关专项检查计划的编制、相关专项检查的实际开展、在工作中形成合理的检查报告、对相关工作整改意见的提出、针对相关工作的整改意见进行具体工作的整改以及相关工作整改后情况的复查等等这几个步骤。在实际的农村配电网工作中提供相关的安全专项检查计划的新增、修改以及删除、审核的功能设计,与此同时根据此而提供相关的EXCEL导出功能设计。 2.4、一般检查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 安全随机检是在安全计划之外的随机性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县公司进行随机检查后,编制检查记录;是对安全随机检查的记录实现按检查时间、检查人、检查结论等查询条件对工会检查记录、外部检查记录等进行查询的功能,并实现按项目批次、项目名称、检查年月等统计条件进行分组统计的功能;安全违章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对农村配电网工作中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违章事件进行统一管理的功能;对于相关安全事故的管理,其主要是在实际工作中用于上报各项目安全方面的相关事故数据,与此同时实现对相关安全事故的快报、对相关报告的处理以及相关事故通报等文档的上载工作。主要是对安全事故事件的修改功能、删除功能、归档功能、查询功能、相关文档附件上传功能和记录EXCEL导出功能的处理流程设计;系统维护对药品销售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维护涉及到数据库的备份、修改、删除和日常操作日志的备份和删除等。这些功能都是维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保障,需要特别重视。由于论文的篇幅关系,这里只给出数据库备份的算法流程图。 3、数据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库中的表格来设计有关的数据图。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以及联系的方法,以此用来在工作中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它所提供的面向用户的主要表达方法是受DBMS约束的,在数据库设计中被广泛用作数据建模的工具。然后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按照上面所述的相关工作业务流程,以此得出相关系统的数据流图。按照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数据流图,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得到相关用户的安全事故、检查的记录以及农网工程项目的安全专业评价等等数据字典。以此可以在农村配电网工作中根据相关的数据字典,最终得到各个实体的属性图。以此完成工作。 总言之,近年来,我国农村配电网工作发展迅速。我们知道,具体的农村配电网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优化相关电源以及电网的关系,努力提升用电供需管理水平,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升级,最终有效的推动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将对钢铁以及相关施工行业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其更是完善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以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关键措施,将针对我国实现科学发展、促进城乡统筹产生重大政治、经济和综合效益。 管理系统工程论文:从管理系统工程看城市排水建设问题 摘 要:由于极端天气的增加,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现积水和洪涝现象。围绕目前的情况,文章从造成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的方面阐述了一定的观点,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 积水 对策 1 城市排水系统现状 近几年,不断有网民发帖讲述各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以往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暴露了一些看似“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 2 造成积水的原因 2.1 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不系统 首先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兴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就是单一排水管网系统建设,而不是系统的从蓄水、养水、导水和排水的综合功能来设计。比如地面硬化等人类活动使原本可以依靠土壤、沟渠、湖泊、地下河等吸纳的水现在只能依靠管网收集,而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又使城市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许多城市原有的河流和湖泊被填平,大面积的树木、草地被铲平,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这样城市蓄水、养水的功能大大降低。 其次,城市排水管网支网不完善,很多支路没有雨水收集系统,妨碍系统排水能力的发挥。大多城市只重视主管网的建设,对支管网往往重视不够,因而往往是主街道没事,但居民区水淹成河。 2.2 设施更新改造投入的不足 城市排水系统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往往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导致排水管网的不足,这样,定期的管网更新就成为城市建设的必做工作。目前我国城市管网改造不力的原因之一,主要是资金投入不够。而投入资金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最近几年,由于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很多老城市以前设计排水管网依靠的数据难以跟上灾害天气的变化,没能及时改造。 二是我国城市建设者往往注重地上标准,而轻视地下建设。导致把大量的资金使用在城市发展的短期项目上,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成为一种“繁荣”和“政绩”的直接表现。而对城市长期发展的低下建设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2.3 标准设计要求偏低 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即抵御0.5~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90%老城区的重点区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下限还要低。北京一般按“一至两年一遇”标准,武汉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杭州和南昌的城市排水系统,同样是“小马拉大车”,排水标准严重滞后。与此相反国外城市的排水系统,纽约是按“十至十五年一遇”标准;东京是按“五至十年一遇”标准。 2.4 工程质量低 很多城市施工方和管理者为了赶工期,往往会造成偷工省料和降低标准。导致大多数排水工程设计时标准较高,实施时标准降低很多,给城市的防涝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3 解决积水的对策 管理系统工程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性的把系统内的各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引入管理系统工程的理念,显得十分必要。从管理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衡量从政者的政绩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减少从政者的短视行为,就必须从考核领导的体系标准上作适当的调整。尽量减少硬性指标,适当增加软性指标,使从政者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来建设城市的“心脏”,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生活指数,让老百姓生活顺畅安全。 3.2 注重全局性与局部性的结合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也就是主管网和支管网的协调。不要一味的突出主管网,重视主管网的投资和建设,其实更要关注支管网的建设和投资。目前大多数城市主干道和主要街道通常不会积水,但支道和居民区往往积水成河。因此,只有做好二者的协调,才能使城市真正地成为人民生活的保证。 3.3 保持地上与地下的平衡 目前大多数城市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展,导致城市土地的紧张。于是城市的湖泊、河流,大片的草地、树木被破坏。缺少了蓄水功能的湖泊、草地,城市旱涝就不可避免了。 因此,地下水网的设计很重要,但地面上的蓄水和养水功能的草地和湖泊就显得更为重要。城市建设者在进行城市扩建和改建过程中,应该重视城市绿化,协调好生态环境。尽量的调节人口密度,使城市人口控制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以便让出应用的土地,来蓄水和养水。 3.4 防洪与排泄二者并重 从系统的角度看,城市排水系统不仅仅是排泄,更重要的还要以防洪为主。只有有机的做到防与泄的结合,才能发挥排水系统的作用。因而,在城市规划排水系统时,站在更高的位置设计出最有效的防洪方案,就可避免积水成河的尴尬境界。 3.5 分别处理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和雨水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中,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使用,或由于长时间维修不够,导致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的网管内排泄,造成排水不畅。因此,要加大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管理,避免造成混合堵网的现象发生。同时要花时间进行经常网管维修。 3.6 加大法律建设和惩处 造成当前的许多城市洪涝问题的原因,比如标准低、工程质量低、维修费用投入不够,都是因为法律不够健全造成的。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才能保证设计标准、维修费用的投入、工程质量的保证。 4 结语 城市排水系统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更是千秋后代的好事。作为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必须把排水系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系统的理念来建设规划,花大力气来投入。这样,我们的城市就会更美好。 管理系统工程论文:社会管理系统工程的基础:电子政务 基于云计算的新型信息系统,代表了这样一种系统组织机制:能够让信息系统的结构根据业务应用的需求和服务场景,快速做出调整,自组织,自适应,从而最大可能发挥信息系统资源和能力的价值 电子政务是伴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产物。发展电子政务对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代化政府,具有重要作用。近二、三十年来,全球电子政务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政府都越来越重视电子政务建设。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是定量的科学技术,基本的工具和手段是计算机的应用。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和社会管理系统交叉、融合,从技术层面来说,必然以电子政务为基础,并从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方面,发展电子政务。 相关技术 云计算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宽带网络的发展,以及虚拟化技术的完善,人们意识到“网络即计算机”的理念,即可以把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集中起来放在网络中,按需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出现,就带来了这种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收费的资源使用方式。 从目前来看,要完整地认知云计算,应该从“服务”和“平台”两个方面去理解。 云计算服务代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要面向海量用户提供永远在线、随时访问的可用服务、支持多用户按需获取服务资源并保证服务的可靠性。 云计算平台在本质上类似一个操作系统,它管理着一个“可扩展的网络超级计算机”。它通过一些特定技术将大量分布于各地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使之在逻辑上以整体的形式呈现。在不同的应用需求出现时,系统可以快速调动各种软、硬件资源协同工作,完成计算、存储和沟通任务,而用户无需关注实现的细节。网络超级计算机具有“可扩展性”,就是指根据需要可以对计算资源进行添加或者删减,同时此虚拟计算机所展现的性能会相应呈现近似线形的变化。 云计算的基本思想,简而言之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大事,就是“大用户”、“大数据”和“大系统”。反映在技术层面,对于成百上千台设备要维护,数据存储量达到PB级,或者网页的同时访问并发量达到超过万次每秒的企业来说,选择云计算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决定。 对于上层多变的应用需求而言,云计算平台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支撑环境,并实现了IT自动管理,即“以机器管理机器”。 云计算在技术上的革命性,一是给出了一种资源组织的方法,使整个IT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二是创新性地将各种信息技术组合起来,完成了一件系统工程的工作。 基于云计算的新型信息系统,代表了这样一种系统组织机制,能够让信息系统的结构根据业务应用的需求和服务场景,快速做出调整,自组织,自适应,从而最大可能发挥信息系统资源和能力的价值。 云计算推动了企业变革,提供了IT资源使用的新方式,成为了业务整合的新平台,提供了向“服务”转型的新思路和创新增长的新动力。 云计算的出现,以“分布式集中”的方式将分散的计算机资源变成资源池,提高了整体计算能力,并以极为廉价、易取的方式向社会提供,这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造成的贡献,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以及产品的获取成本极大降低,获取方式极为方便。不同在于,云计算带来的工业革命,将降低知识获取的成本,也使知识的产生变得更加容易、分享变得更加方便。 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选择云计算服务,可以在几乎没有预付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即时使用计算资源,无需提前规划就可以按需获取看似无限大的计算资源并大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对用户来说,云计算服务将对资源的占有方式从唯我所有变成为我所用;将对资源的使用方式从特定环境变成随时随地;将对资源的消费模式从固定支出变成按需付费。 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连接范围远大于互联网,扩大连接到物品,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相连,形成一个连接万亿个物品和数亿人的庞大无比的数据库,采集和存储着物理与虚拟的海量信息,通过分析与决策,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实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联网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络概念,它更像是一个融合着各种应用与服务的庞大社会信息化系统。 物联网的重点与切入点是加快制定各相关标准,重视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引导和开拓各类应用,重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使其服务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 大数据 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已经成为IT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技术变革,对国家治理方式、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数据的收集、储存、分析、处理及其应用变得更加方便,政府或公众的决策行为将逐渐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电子政务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目前,中国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就总体而言,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利用系统仍局限在小部分的政府业务范围,而且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大致分为大数据的管理和大数据的应用两大方面。大数据的管理相对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与方法,目前正发挥着良好的作用。而大数据的分析和其价值的充分利用,尽管已经有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和前景,其深入发展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移动技术 移动电子政务是政部门利用无线信息通讯技术,通过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的联合应用,实现政府管理及其政府服务的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技术在政府各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移动交互空间,并逐步成为现在生活、工作的流行方式。实施移动政务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整合了资源,提高了社会监督力量,缩短了政府与社会的距离。移动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除了移动电话以外,还可以通过PDA、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已经其他手持设备获得各种政府支持与服务。国际上和国内移动政务服务正在兴起并不断发展。 移动电子政务较传统电子政务的优势有:1)改善政府办公环境,简化机构之间的沟通,实现移动办公;2)加快现有办公流程,节省政府运营成本;3)提高政府和领导的决策能力;4)方便企业、居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让政府办公真正面向社会;5)无线网络更加灵活并可扩充,具备强大的备灾能力和安全性能;6)塑造更富有弹性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电子政务平台 在云时代,平台即服务,架构即服务,软件即服务。服务可以购买,不需要重新建设和部署。云计算能让用户敏捷、低廉、科学和动态地全面共享资源能。 中国正在规划建设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鉴于云计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建设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是比较理想的服务模式。有关资料表明,云计算使数据中心计算成本便宜30倍。此外,采用诸如虚拟化、自然冷却等若干新技术,云计算还能降低运维成本。世界多国已经逐步将云计算作为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策略之一。 2011年2月,美国颁布了联邦政府云战略,旨在解决联邦政府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使用率低、资源需求分散、系统重复建设严重、工程建设难于管理以及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以提高政府公信力。联邦政府认为,云计算可以优化政府服务提供方式,改善以上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云计算模型能够极大地帮助联邦政府快速提供高度可靠的创新服务。联邦政府2011年花费200亿美元用于向云计算方案迁移,占到了联邦政府IT总花销(800亿美元)的四分之一。为了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政府效能,联邦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一项“云优先”政策。要求政府机构在进行任何新投资之前先对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方案进行评估,从而了解云计算的价值,加快向云服务迁移的步伐。联邦政府云战略要实现以下目标,明确度量云计算产生的效益、注意事项和选择条件;提供决策框架和应用案例,指导各部门向云平台迁移;进一步加强云计算设施的部署力度;制定联邦政府的行动计划,确定相关部门的职责,以推动云计算的部署。利用云计算,联邦政府提高IT项目的收益具体体现在:1)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提升资产利用率;3)整合需求;4)加速数据中心重组;5)简化IT项目;6)提高服务灵活性;7)改善服务可扩展性;8)增加创新提升服务效率;9)降低风险。随着公共服务向云计算迁移,联邦政府领导机构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进云计划,并尽量避免随之带来的风险。总体上看,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将极大降低国家财政支出。 中国的行政单位除上百个中央一级单位外,还包括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58个、大约几百万家公共机构。几乎所有的政府单位都需要使用电子政务业务,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有的还在计划建设。从中央到各部门、各地区基本上都各自规划、各自实施。如果仅按硬件、软件投资(不包括运维费用人力成本等其他因素),建成一个基本全面、完备、成熟、高性能、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全国总投入非常惊人。而使用云计算技术,将计算资源统一配置,合理规划,提供集中服务,将极大提高系统效率,极大地降低开发和运行成本。 2012年10月,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的试点工作。 北京、上海、深圳推出“祥云计划”、“云海计划”和“鲲云计划”,明确表示将通过建设云计算中心服务于电子政务。上海市将云计算作为重大专项列入《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行动计划》,并设立云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此外,南京、成都等地的“政务云”相关工作也取得了初步进展。 展望未来 作为社会管理系统工程基础的电子政务,在规划、分析、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体现以人为主、人机结合。进一步的研究,将在开发电子政务的基础上,融合进钱学森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把电子政务系统发展成“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建成有系统科学与工程特色的“计算机集成社会管理系统”。 多年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传感技术、计算网格、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业务、物联社会网等技术的发展,即将扩展成为复合空间(Cyberspace)。其应用将使许多以前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得到新的解决方案,进而为设计、构建、分析、控制、管理各类复杂系统指明崭新的途径。根据其引申得来的基于信息空间的社会智能工程与信息空间的综合研讨体系,对于计算机集成社会管理系统的分析与构建,将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分析论文 摘要:介绍了市政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及审核的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控制审核 一、前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为了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均属干线型工程,且多处于市区内,影响控制因素很多,如地上及地下障碍物、交叉作业、施工作业点多且分散、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等客观因素,同时还涉及到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等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投资,若处理不好,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完成[1]。笔者就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审核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市政工程造价的问题和原因 1.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尚未形成。目前,对于造价管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即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但事实上前期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2.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据统计分析,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3.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4.现场签证问题多。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计量(监理)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到现场,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施工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者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m3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m3,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m3计算,则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5.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巧立名目,高套定额;虚设费用;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三、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强化和完善投资监督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1.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5] (1)推行设计招标,使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长期以来,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设计思想保守,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概预算人员也只管算数,不管设计技术问题,使技术和经济严重脱节,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无论多大规模的工程都应进行设计招标,通过招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优选设计方案。 (2)推行限额设计,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应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 2.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2] (1)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对于市政工程,由于工程材料所占投资比例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施工合同尤为重要。 (2)施工合同是工程决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阶段业已完成,其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在此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相比其他要少一些,但足真正形成工程实体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若控制不好,也会使投资失控。 (1)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应不予认可。 (2)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经常性的工作,若管理不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驻地监理及甲方代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同时要经常到工地,做到“随做随签”,避免“一揽子”及日后签证。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合同外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所以要严格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制定现场签订管理程序。 4.加强结算工作[3] 目前,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项目结算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于合理地定价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市政工程造价的审核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工程图纸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 2.综合审核法 (1)综合审核法概要 综合审核法是结合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查法等方法对造价进行综合性的审核。这里之所以称为综合审核法,是因为这儿种方法各有各的适用方向,但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同时、交替使用的。它的优点是较好地把握整体、突出重点、抓出主要矛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继而进行更为详细的审核。 (2)用对比审核法进行指标性的总体审核和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审核 所谓对比审核法,是指将现有工程和其它工程的经验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再针对这些分部分项进行重点计算的审核方法。这要求审核者要在总结分析其它工程造价资料的基础,找出同类工程造价的指标、综合单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 在开始对市政工程造价作计算方而的审核时,首先可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工程的总体造价。 (3)用分组计算审核法审核工程量 分组计算审核法就是把工程造价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与其它分项工程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查多个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核速度快,减少重复计算量。 在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各分项综合单价时,也可考虑用分组法。例如,对桥梁工程的不同等级、不同部位混凝土的综合单价,可以分成一组一起审核,这样更加清晰,更便于对比分析。由此可见,对比审核法和分组审核法可以同时使用。 (4)用重点审核法审核主要的工程量 单价和费用重点审核法就是抓住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审核的方法。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及其单价作为审核重点,另外对费用表中的各项费用和材料价格的取定也要作重点审核。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大的工程中,应主要审核路面及各结构层的工程量和单价,如有大量土方工程,应作为一个专项进行审核。在排水工程中应重点审核用量大的管道的工程量和单价,各类窨井的工程量也较易审核。对于现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管理费、利润、措施费中的各项费率、规费中的各项费率及它们的计费基础都要认真审核。这些费用项目计算方法较简单,但一旦算错,对造价很可能会产生大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重点审核。 五、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经济、法规等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工作。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可发现投资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工程投资管理不断完善。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度。实行量价分离,形成以量为主的企业定额系统,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造福更多的百姓。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浅议 摘要: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文章介绍了市政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全面成本管理 近年来,很多地方为了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均属干线型工程,且多处于市区内,影响控制因素很多,如地上及地下障碍物、交叉作业、施工作业点多且分散、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等客观因素,同时还涉及到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等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投资,若处理不好,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完成。文章探讨了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审核,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政工程造价的问题和原因 (一)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尚未形成 目前,对于造价管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即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但事实上前期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二)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 据统计分析,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三)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 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四)现场签证问题多 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计量(监理)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到现场,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施工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者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平方米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立方米,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m3算,则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五)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 巧立名目,高套定额;虚设费用;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二、市政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是决定项目投资成败的关键,投资决策的实质是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有:项目合理规模的决策,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资金的筹措等。在城市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例如对建设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到以下几点:(1)建设地点应力求平坦,土石方工程量较小,减少土地平整的工程量,并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2)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符合要求,尽量减少地基处理的工程量;(3)充分利用以挖作填的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土石方外运工程量;(4)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资源;(5)充分掌握建设周期和施工季节的有利因素。 在项目决策阶段,做好方案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前期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0%左右,所以,要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放在前期决策阶段工作上。 三、市政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一)设计阶段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和关键 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一般只占建设成本的1%~2%,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为75%~8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只有5%~10%。显然,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设计方案的选定,结构的优化,新材料的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等无一不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同时设计决定了工程量的大小,也决定了资源的消耗量,每一个标高、尺寸的确定都直接影响到工程量的大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图上一条线,投资千千万”。设计的质量和深度也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可靠程度。一些工程,往往由于设计质量不高,设计的深度不够,造成大量的返工和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失控。长期以来,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设计人员只负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的现象严重存在,造成投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节能,投资效益成为主要关注的对象,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开展限额设计,有效控制造价 我国工程设计领域长期以来没有做到技术与经济的优化结合,技术人员缺乏经济意识,观念保守,使设计成果的经济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设计单位的最终产品是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阶段的限额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的控制上,控制工程量采用审定的初步设计工程量,控制工程量一经审定,即作为施工图设计工程量的最高限额,不得突破。鼓励设计人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激发创作灵感,使功能好、造价低、效益高、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设计人员应熟悉掌握工程预算定额及费用定额,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按项目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及概算。各专业在保证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密切配合,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将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融为一体,把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三)市政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在招投标过程中,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二是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搞好招投标;三是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找活”心切的特点,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四是招投标双方都要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评标过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经济实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工程任务的中标单位。 (四)市政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市政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的施工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用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加强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特点是可控制的周期长、控制面广、费用支付划分点多、造价是动态控制等。 1.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2.材料价格是影响建筑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据统计,材料费一般占直接费的70%左右,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计算材料储存量和掌握材料的采购时机,力争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上。 3.每个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和组织,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4.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同意,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发出变更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才能允许调整原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 5.加强项目总体管理,避免发生索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预防承包商索赔事件的发生,这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方面。就目前市政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征地拆迁滞后等原因,市政道路在扩建中业主不能按约定提供相应的施工条件;工程进度款不能按期支付;甲方随便指定分包商的施工也很普遍,指定的分包商往往延误工程进度或质量较差;甲方指定供应的材料不及时或材料质量差等,是承包商提出索赔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工程造价投资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紧密相连,控制工程造价不仅是领导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而且是每一位工程建设参与者份内之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做到科学决算和规划、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元投资,使有限的城建投资为城市功能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产生良性循环的效应。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要点探析 摘要:近年来,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至今还未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控制措施可供参照。因此,对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文章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等方面入手,并以工程实例为例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施工阶段有效地控制市政工程的造价。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施工方案;质量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一直是我国基本建设中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设计概算超估算、施工图预算超概算、工程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屡见不鲜。纵然建设过程复杂多变,使得工程造价难以准确预测实施有效控制,但人为因素确是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直接原因。责任心是一切难题能否缓解的根本。建设过程牵涉到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等,各阶段对造价的影响程度显然是不同的。据有关统计,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80%~90%;项目决策确定投资目标后,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75%以上;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则为5%~25%。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的控制依赖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协同配合。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现状,而后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施工阶段有效地控制好市政工程的造价,最后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一、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 (一)主动控制观念落后 当前,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仅限于预结算上,而对于造价的控制,则主要体现在竣工后的核算,即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缺乏主观能动性。设计管理制度很不健全,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实施。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对于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0%,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稍低,约为25%。提高主动控制意识,是目前从事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 (二)工程变更过于随意 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没有做好基本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性等没有严格把关,由此造成边施工边变更的现象。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甚至一改再改,不仅拖延了工期,对最终的工程质量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三)施工组织不合理 众所周知,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通常一项工程有多种可行的方案,施工方案的对比和优化有助于加强施工管理和造价控制。遗憾的是,目前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视程度仍显单薄,专业性的人才普遍缺乏。比较常见的是,仅依靠经验就开展施工,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这必然会造成材料浪费、工人施工效率低、工期拖延等问题,最终对工程造价失去控制。 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选择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作业方法的确定。施工方案的确定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施工方案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单位工程的施工效果,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重要的是,施工方案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编制各阶段工程造价时,套用的指标、定额、费用标准等都应与选定的施工方案相适应。考虑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方案实现的可能性与技术的先进性;(2)施工方案与工程规模相适应;(3)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4)施工安全性。综合比选以上几个方面,最终确定出经济适用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尽量采用新工艺 一般情况下,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将有助于降低工程造价。比如大型土石方工程和高速路面工程,与陈旧的机械施工或人工施工来相比,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施工,将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从而降低工程总成本。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对于某些新技术、新工艺,如直螺纹钢筋对接代替传统施工工艺焊接等,虽加快了施工进度,却又提高了工程造价。总之,在施工方案中采用何种工艺、何种方法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工程的其他因素来决定。 (三)严格按图施工 实际施工中,设计意图、施工组织设计理念得不到贯彻的现象比比皆是,纵使施工方案完美无缺,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达不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严格按图施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完善合理的施工图及其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的人工、材料、劳动力安排,设备设置、现场布置、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等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反复比较,它既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文件,更是项目经济管理的有效保证。如果能严格在施工中实施,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又能达到降低成本、控制造价的目的。 (四)加强质量检查 分部或分项工程完成后,监理单位及相关质量负责人应加强工程质量检查,检查是否按施工图和施工方案要求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在施工中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采取补救措施,采取更优更合理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例如某桥加固工程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挖桩时发现地下溶洞,经设计和建设单位重新勘探需加桩加固,时值洪水季节,水位高且流急,而工期要求紧,接到通知后,施工单位马上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案,拟定了几套施工方案,经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优施工方案,从而达到了工程优良,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降了工程成本,达到了控制工程造价的良好的结果。 (五)实行网络化施工管理 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能够保证各项施工活动相互促进,紧密衔接,避免重复工作,从而加快施工进度,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在电脑技术普及的今天,实行网络化施工管理将有助于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如在某市政工程中,埋地管网工程和路基施工分别发包给两家施工单位。路基施工为抢工期,先把路基填起来;这样必然造成埋地管网工程无法正常开展,需要将路基挖除。如此以来,工程造价就显著提高了。又如地下行人通道工程的施工,牵涉到多项专业队伍,甚至存在多家分包单位。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节约工程投资,总包方需要制定切实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由专业人员制定工程进度网络图,随时监控各项作业的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另外,市政工程的施工也要考虑季节影响,如需大规模土方工程和深基础土方施工,一般要避开雨季,降低施工难度和减少措施费用。总之,网络化的施工管理有利于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 三、工程实例 环镇东路整治工程南起环镇北路、北至金渡北路,长约1.5公里,建于2003年,由于当时道路要求比较低,尤其是董家路以北一段,只有四车道,交通状况比较拥挤。因此,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此路段进行道路整治,重点是拓宽董家路以北一段的道路,整条环镇东路将拓宽至42米,由原来的4车道改为6车道。这样,就能在道路两侧开辟出一条快速公交专用道,有效缓解此段道路的交通拥挤问题。红普路整治工程,从沿江大道至九州路一段,也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在这两项工程中,实行项目清单计价的模式。道路整治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准备阶段,我单位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施工方案的对比和机械配置方案的比选工作,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规划。对于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分项工程,如路基工程、路面铺筑工程,我单位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了技术论证,对施工人员开展了多次技术教育和专项培训。在施工阶段,针对施工难度高的工程,我单位在施工前开展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确保严格按图施工。同时,为加强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我单位制定了施工网络横道图,安排专人负责质量检查、进度检查和成本控制工作,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了施工组织调整。基于上述详细的组织规划、实时检查控制等工作中,在环镇东路整治工程和红普路整治工程施工中,没有出现窝工、返工等现象,各分项工程均按期高质量地完成。由此可见,施工阶段所采取的这些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并最终实现了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四、结语 总之,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问题需要做更多的实质性工作。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一套卓有成效的控制措施必然会有利于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本文在分析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施工阶段有效地控制市政工程的造价,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论市政工程造价常见问题与控制经验谈 摘 要: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造价管理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确保工程整体效益的一个重要保障。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需要我们从全过程的角度入手,以科学的视角和策略进行落实执行。文章就对于市政工程造价常见问题与控制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和思路 对当前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来说,做好成本控制,提升造价控制水平,可以更好地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市政工程项目本身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文章就从造价预算工作的角度,对于市政工程施工中造价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期更好地提升整体造价工作的开展效果。 1 市政工程造价常见问题 第一,造价管理意识的缺失。在以往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投资主体是政府,在实际项目建设中只需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对造价方面的问题没有见充分的考虑。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市政工程本身的造价控制工作受到了更多关注,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由于思想意识上认识的不足,从而导致了相关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一个有效地支持和配合,很难具备一个良好的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环境基础。 第二,造价管理工作的制度上有所缺失。部分工程项目在具体执行和实施的过程中,造价控制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并且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目标。针对于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给予一个制度方面的激励和保障。在对于在实际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中,整体规范性十分有限,进而导致了造价计算过程中产生偏差,影响了市政工程成本的控制效果。另外,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也没有一个有效地制约和监管。整体造价管理操作的过程中,对一些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地监管控制,不具备对违规行为的有效处理和应对能力,这就导致了后续造价管控工作执行中的问题。 第三,人员素质问题。对于市政工程造价工作来说,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装饰工程造价管理的开展效果。部分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十分有限,同时参与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对市场不够了解,从而导致了造价管理工作中错误频出,影响了管理效果和整体效率。另外,一线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有限,在操作中也会存在一定的事物和不规范的问题,这样会引发工程后期的整改和返工,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思路 第一,从思想意识层面上重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在市政工程项目前期规划和决策阶段,我们就要对造价控制工作进行引入。一般来说,市政工程本身的投资主要源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但是现阶段市场环境逐渐变化,投资方式与主体也在不断变化当中。前期决策阶段,我们要融入造价管控的思路和理念,从前期就开展分析,结合充分的论证和探究,提升市政工程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造价管理人员在前期要积极参与决策,并且全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效益的角度进行更加充分的论证和分析。 第二,完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成效,我们应该对当前市政工程造价的制度进行更好地完善,为后续造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和前提。市政工程建设实施中,造价管理负责人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做好施工部门、设计部门等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在内部职责确认上,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分配和制定成本控制责任与目标。 第三,做好变更控制。变更问题是导致成本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素,同时也是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一个重点。在具体工程实施中,一些变更行为的审核工作开展不到位,没有发挥出其应该具有的作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在进行审核过程中,要提升审核力度,并严格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信息操作。对于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出发,确保变更的有效控制。 第四,做好核算控制。市政工程后期,造r管理人员要对工程整个市政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核算。对市政工程合同条款进行全面审核,对其中定额、费用标准、优惠条款等进行明确,进行全面地整理和核算控制。后期核算工作开展中,造价管理人员要结合市政工程现场签证资料、设计变更资料、竣工资料等,进行科学核算。 第五,做好人员管理。为了提升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让当前造价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市政工程投资额度高,施工作业活动复杂,工程量大且工期紧张,标准高,施工环境多变。在造价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就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造价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 3 结语 总的来说,对市政工程管理工作来说,造价的有效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形势来下,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本身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如何做好造价控制工作,其直接影响了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地得到推进和落实。文章对市政工程造价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一些管控的经验。我们只有从更加系统、全面地角度,对于造价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和落实,这样才能让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得到顺利地开展落实。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有效措施 摘 要:本文首重针对市政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为了不断提高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实现市政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目标。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常见问题;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给人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人们对城市建设项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城市建设项目的质量,需要做好市政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市政工程往往是线型工程,影响造价因素很多,因此如何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了市政工程管理者首要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就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有效措施进行了论述。 1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1)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据统计分析,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2)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3)现场签证问题多。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计量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到现场,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施工环节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施工单位弄虚作假,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m3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m3,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m3计算,则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4)结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高套定额;虚设费用;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2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技术与管理,严格控制投资 工程量清单中土石方工程量由设计院根据地形图计算,由于地形变化和采用地形图的比例等问题,清单的土石方与实际有出入工程单位进场后,由建设、监理、施工、造价咨询等单位共同进行实地测量的实际工程量作为结算依据。在现场计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应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②了解现场内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③在横断面上应选择地面变化较显著的点作为断面点,特别是挖方区标高低的断面点、填方区标高和换填区标高低的断面点,现场测量中充分利用已复核的控制点进行校核纠正测量的错误;④根据水平距离、水平角、竖直角数据计算各测量断面点的X、Y、Z坐标,校核平面坐标是否在相应断面上;⑤掌握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并计算工程量的方法。 审查及优化施工方案也是控制投资有效的手段之一。优化就是从若干个施工方案中选择一个技术上切实可行、施工期限能满足要求、施工质量能够保证、施工费用较低的方案。我们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组织各专业造价人员对其中有关涉及工程造价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查,结合现场实际,对其进行经济分析,为业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2.2 认真做好招投标工作 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配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指引,首先在几个较大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1)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对于市政工程,由于工程材料所占投资比例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施工合同尤为重要。 (2)施工合同是工程决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凡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3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因此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应不予认可。 2.4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例如,某市政管道开槽铺设工程,在预算编制时,沟槽开挖工作面按每侧1∶0.75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按定额规定进行计算,但实际施工时,由于地质、施工方案等因素,沟槽开挖工作面每侧仅按1∶0.3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也比原来减少了近1/3,这样以来,土方开挖量及回填量都比原预算方量少了很多,如果监理人员不及时做好现场丈量签证工作,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则难以复查,只能按定额规定进行结算,从而造成造价费用的大大增加。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2.5 做好结算工作 目前工程项目结算大多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是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合理定价,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深远的意义。 3 结束语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因此,要做好全面的造价管理,就需要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就成立专职的造价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做到全面管理。本文主要就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全面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大家提供参考依据。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论市政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摘要:市政工程的造价是一个随着工程进度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在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中,首先要完善对于工程造价控制以及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把工程造价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实现工程资金有效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经济 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 存在问题 控制措施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也在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大部分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的功能以及改善投资环境,城市之中都纷纷的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的造价问题,是市政项目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因素,也是市政项目建设中主要的控制目标。市政工程属于干线性的工程范围,并且施工地点都是在市区之内,所以,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说施工地点多并且分散,质量要求高,工期短,交叉作业等等,并且还涉及到了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市政工程的投资,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则市政工程的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的完成。 一、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首先就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其次,市政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对工程的造价存在控制,并且每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都是紧紧相连的。所以,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必须要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让市政工程的计价,审查,结算等环节都能够做到科学化和制度化以及规范化。要对市政工程的施工造价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做到节约,防腐败,从而起到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功能。 二、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因为过度注重局部成本的控制而忽略了整体的成本管理,这个问题在现在的市政工程中是非常普遍的,很多人都只是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不能够对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和施工结束后的收官阶段的成本有一个全面的管理,因此就会造成市政工程的成本增大。市政工程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市政工程资金的限额设计也没有全面的推行。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下,市政工程的设计工作不能够得到应有的监督和重视,很多的工程项目没有推行设计招标活动,也不能够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也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了合同的履行程度和合同的索赔程度等工作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市政工程的资金造价是一个随着工程进度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因为工程中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变化,导致工程建设中的造价不断变化,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中,首先要完善对于工程的造价管理,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将各个阶段工程的造价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资金稳定,使国家的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1.提高观念和认识。在市政工程投资日益加大的今天,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具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市政工程的每个阶段都紧紧联系着造价控制。所以,这就需要针对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让市政工程中的各种资源都能够合理的得到利用,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因此,要想有效的控制市政工程的造价就必须要更新观念和提高认识,将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重点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中。 2.加强工程前期造价控制。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就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至O计完成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市政工程的项目从立项开始到项目的施工设计,都是项目造价的关键形成时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定项到施工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谨慎周全的思考,项目的建设必须要根据严谨科学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决定。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主项基础,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项目中的各个因素和影响,要准确的定位工程项目的造价,不能够有浪费资金的行为,也不能因为项目过小功能不全而导致重复投资的现象,要把握好设计造价时的重点,在对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在项目确定立项的时候,要确定好项目投资的控制,要设计好项目方案,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项目工期的长短及项目的工程投资。 3.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市政工程的招标包括工程施工的招标和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工程的招标文件应按照工程的需要和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原则和程序以及指导工作等各个环节来对工程的立项到完成都进行严格的规定。招标文件是工程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的效力。招标文件也是施工单位进行投标和报价的基础依据,也是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的重要证明。也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完工结算或项目单位进行索赔的证明。因此,对于市政项目的招标文件应该编制的非常周密和准确,这样才能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多的索赔事件发生。市政工程建设,工程材料在工程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程中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在编制招标文件以及在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在市政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因为市政工程在前期的设计和招标都已经完成,而且工程的工程量也已经有了具体化的分配,所以,在施工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和因素也相对来说较少,但是,工程真正形成主体还是要靠这一阶段,如果不能够在工程施工阶段仔细控制好工程造价,也会导致工程的投资失控。在市政工程的施工阶段,首先要严格控制好工程的变更情况,在施工前期,要组织好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勘测,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该有的返工情况。对于通过设计来变更和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要看是否有原部门的审批。如果真的必须要变更,那么就必须要经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以及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等方面进行现场核实,并且进行合理的资金和技术上的比较,要做对于工程量和造价之间的关系分析,尽量的减少合同要求之外的费用花销。要严格对现场的签证进行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经常性的工作。如果管理不到位,可能会给工程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工程的监理和市政工程的业主代表要拥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记录,同时也要经常在工地并且保持签证的习惯。要严格的加强施工现场的签证管理。制定施工现场签证的管理程序。 5.加强完工的结算工作。在工程完工之后.可以根据合同和招标文件中的差额标准,比如施工单位的完工结算造价和审计核定时的造价中存在差异,则施工单位就需要承担超出的部分,并且会被处以一定量的罚款。 四、总结 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和造价管理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是一项带有管理、技术、施工、质量、法规、经济等很多知识结合的工作,需要在工程的前期,施工期间,和工程竣工后期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够发现在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让工程的投资管理不断变得完善,这样才能够让市政工程更加地具有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的标准就必须提升,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市政工程提高了工程的整体标准,意味着工程的成本增加了,鉴于此种情况,在既要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标准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施工的成本,就要对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并提高控制的水平,以满足质量达到标准且降低成本的双需求。 【关键词】市政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问题;策略 1.市政工程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意义 市政工程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工程设计,工程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对工程的进度、工期、以及费用等进行初步的设计,市政工程的设计阶段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工程造价控制是指对施工项目中的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不必要的资金使用现象,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市政工程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近些年来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的增强,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很多资金都投入到市政工程的建设中,这样其他方面的建设资金就不充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对市政工程进行造价控制是势在必行的。在建设市政工程的项目中,首先需要对整体工程进行设计,设计阶段不仅是指对工程的规划,它还影响着工程的进度、费用等与工程相关的方面。设计阶段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因此,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1]。 2.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实行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对设计单位的选拔存在不合理现象 市政工程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设计单位的选拔,一般选拔都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行的,招投标形式的开展,可以给更多的设计单位提供机会,让招标的企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样的形式本身是好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投标的企业,这样就导致招投标形式也只是形式而已,不能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标。有的设计单位为了成功的中标,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采用不切合实际的报价,导致投标的报价和实际的工程实施方案之间存在差距,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2设计单位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忽略了实用性 由于我国与国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很多工程设计人员受国外文化的影响,在市政工程的设计中融入了一些国外的因素,在设计中更加突出的表现自己的个性,忽视了实用性,在这样设计理念下设计出的方案,在具体的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使施工的工期以及施工的成本不能进行准确的把握,对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造价控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 2.3设计方案的时间短 对于建筑单位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节省成本,预留给设计人员的时间很短。在短时间内进行工程的方案设计,使得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没有详细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出的方案,在具体的施工中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施工的成本增加,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 2.4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的工作水平不高 有很多设计人员没有设计的经验,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只重视设计方案的创新,忽略了工程造价的问题,导致施工的成本超出预算,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不利的影响。还有一些造价人员,工作水平也不高,在进行造价概算的时候,只重视图纸表面的概算,在进行造价控制的时候,不能和设计人员进行很好的配合,从而导致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3]。 3.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实行造价控制的措施 3.1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设计单位 在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实行造价控制,设计单位是主体,因此,对设计单位的选择要慎重。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设计单位,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各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评判,选择设计方案具有实用性、经济性的设计单位,当设计单位选定之后,要对其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再次审核,将方案中缺乏必要性的设计进行删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 3.2在进行设计前要进行准备工作 市政工程的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建设市政工程的标准、对市政工程投入的预算、以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等,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设计之内,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设计方案[4]。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设计的准备工作,对进行施工的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施工的地形、周边需要注意的建筑物等,对这些信息的有效掌握,可以帮助设计单位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从而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而导致工期的延长,这样可以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 3.3设置合理的设计时间 设计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设计,因此,在进行设计方案的时候,要设置合理的设计时间。给设计单位留出足够的设计时间,能够保证设计方案的可靠、合理,从而为工程造价奠定良好的基础。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也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构建设计方案。若是仓促的进行设计,有可能设计中会出现问题,这样为后期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设计人员设计出方案之后,还要对方案进行二次审核,因此,还要给设计人员留出充足的审核时间,让员工可以对设计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按照完善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可以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3.4提高设计概算的质量 设计人员将设计方案上交之后,要进行设计概算,在进行设计概算的时候,造价人员要和设计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造价人员要了解图纸的每个细节,在进行概算的时候,不忽视任何一点,对设计方案的概算要做到完整、清楚,避免漏算和少算情况的发生[5]。造价人员进行设计概算的时候,要按照规定进行,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要确保编制依据具有合法性和时效性。另外,造价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些和造价有关的材料,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工程概算的质量。 4.结束语 我国在市政工程中运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时间较短,在造价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更加的重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合理的运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在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同时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影响市政工程造价因素分析 摘 要:目前,我国在市政工程造价方面相关的核算标准较高,总体造价控制与管理状况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仍有待提升。所以及时的对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加以研究,同时将其有效的排除势在必行,成为解决现阶段市政工程造价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文章就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市政工程造价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与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逐步加快,使市政工程数量迅速增加,在此环境下做好市政工程造价便凸显的尤为重要。良好的工程造价工作能够科学的分配每项工程建设资金,从而在源头上杜绝工程资金浪费及相关管理人员腐败的问题。对于区域内市政工程设施的有效使用及确保部分地区的公众基本权益均有着重要意义。 1 市政工程造价的特征概述 1.1 具备动态性 市政工程的施工总要经过前期的设计和筹备,中期的施工,以及后期的竣工这几个环节才能结束,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耗费的时长也是比较久的,我们无法保证在这期间不会对之前预算出的工程造价产生影,因此,市政工程造价具备动态性。 1.2 大量的资源消耗 市政工程投资大、规模大、能耗多,更容易造成工程造价成本和实际有差距的现象出现。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中,资源消耗大是必然的,所以,要务必重视市政工程造价。 2 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 2.1 材料、设备因素 材料及设备是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主要要素,同时是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核心。通常市政工程建设均在设备的使用方面选择租赁的方式,如其未能及时的按照预期施工工程完成实际的工程施工项目,则需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此时便需要提高工程造价预算。在材料方面,一般情况下选择一次性统一采购的方式,以此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而若一旦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补充购进或材料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就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实际资金使用量。 2.2 政策制度因素 我国在工程建设建造方面对其建造质量及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同时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区的建筑建设质量检验标准与优惠政策均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便使工程建设质量难以统一。此时便给市政工程造价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建筑质量与安全问题,则需进行二次施工,继而增加了市政工程造价成本。除此之外,各地区的优惠政策及优惠力度均有不同,在此过程中市政工程的造价工作便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2.3 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因素 市政工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后期施工工作,此时便产生了施工成本与预算问题,继而对市政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现阶段的市政工程设计时,通常会在初期阶段对其做一部分的工程资金预留,以便于弥补工程施工及设计方面的不足。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常工程施工完成后,均会与预期的工程设计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便使工程造价工作的准确性有所下降。这不仅涉及到后期的工程施工预算不足问题,同时城市的基本规划也对市政工程造价产生影响,使其难以按照预期的预算进行施工工作。 2.4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因素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难免受到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现施工材料浪费及施工质量不达标问题,这便要求其不仅需追加工程施工预算,同时要做好工程二次处理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工程资金的所需数量再次提升。继而使工程造价工作难以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实际的重要作用。由于部分地区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控制并不重视,导致施工延期及施工安全事故等问题频发,这也成为增加工程资金成本预算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与造价工作的有序进行产生不利影响。 2.5 市政工程结算阶段的因素 市政工程结算是工程竣工后主要的造价项目之一。通常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未出现相对较大及较为严重的事故与问题,则市政工程结算应按照预算的核算标准及合同文件进行支付,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施工项目与预期设计不符或施工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则在市政工程结算的过程中,应对结算数额加以控制,此时工程造价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如能够按照实际的施工标准,做好现场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并加强与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有效的避免相关质量及施工问题的发生,以能够提高市政工程造价的有效性。 3 合理控制市政工程造价的手段概述 3.1 让前期工作为成本降低打好基础 市政工程是区域内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确保区域内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工程施工设计规划,通过提高工程施工监督管理水平,来有效减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事故加以遏制。其次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并与工程设计人员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预期的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工作,以此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性与稳定性。最后根据工程建设的基本需要,做好工程预算,同时将在施工及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技术的预算处理,以便于在发生相关问题时能够有效进行解决,这便可充分的提高工程造价的有效性。 3.2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材料浪费 市政施工单位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才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首先,要对付款环节具体了解,对款项支付和实际的采购进行核准,从根本上降低造价成本;其次,要做好对市政工程的工期控制,确保能够在合理的期限内完成;最后,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材料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3.3 完善市政工程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项市政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经过很多阶段,大致概括为投资决策、项目设计和工程竣工这三阶段,只有在每一个阶段都对工程造价有所把控,才能确保整个市政工程的造价能够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4 结束语 市政工程造价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同时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是现阶段市政工程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未来阶段的市政工程造价过程中,不仅要有效的解决市政工程质量问题,对于影响其造价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也需及时加以处理,从而保障市政工程造价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 [摘 要]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一直是市政建设管理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 [P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管理 1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对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来说,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都具备控制工程造价的功能,但不同的是不同单位为了控制工程造价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合理控制市政工程造价,就必须先明确各部分所具备的造价控制职能。 由于市政工程造价的“大额性”和“动态性”,决定了投资者或建筑商都要对拟建工程进行预先测算。其工程造价的控制职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投资控制。也就是建设单位在投资的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形成过程进行多层次的控制。(2)成本控制。以承包商为代表的商品和劳务供应企业的成本进行的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市政工程整体造价,在实行相关成本控制措施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原则,以更有效合理地控制造价: 1.1 全面控制原则。所谓的全面控制是包括全体人员控制以及全施工过程的控制, 全体人员控制就是要把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观念要灌输到所有工作人员上,让每个人都树立有成本控制意识,把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人的责任上。施工全过程控制就是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执行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从而使施工全过程都具备有造价控制意识。 1.2 动态控制原则。在整个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求的工程造价不可能总是保持持平的状态,其工程造价是在随着施工不同阶段而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成本控制必须是在变化的施工环境下所作出的管理工作。所谓动态控制原则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计算出工程实际成本,痛过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从而检查出是否存在偏离等,根据偏离结果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1.3 目标管理原则。对施工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实行严格限制管理,以做到使成本发生在控制允许范围内。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 、车间、小组或个人, 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系统。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1.4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成本责任原则,把责任落实到负责人身上,责任人也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工程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1.5 节约原则,也就是节约项目施工的人力、物力、财力。节约 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一方面降低成本的开支,另外一个是提高施工的水平采取更经济有效地施工技术方案。 2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2.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限额范围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加大市政工程投资的今天,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今天,旧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造价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风险不能共担,显失公平,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必然加大。因此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其次,市政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造价控制,各阶段的造价控制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的计价、审查、确定、结算、决算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并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措施。再者,如何合理地确定造价,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上, 这是对现在”重后期,轻前期;重决算,轻概算”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把主要精力放在审核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上,算细帐,这样做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因此要有效地控制造价,必须更新观念,将造价控制重点转移到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上来,尤其设计阶段这个关键,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合理确定,有效控制 市政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可能在工程项目伊始,就能确定一个科学的、一成不变的造价。而是随着工程的开展与深入,使造价趋于合理,如估算、概算、预算、决算等的编制都是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完成的。因此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3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应有造价工程师来完成。Fidi c条款中赋予了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计量与支付的权利。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招标文件和合同协议书,抓住工程量清单和计量支付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审核承包商的每一笔支付申请,使资金能得到合理控制和正常的流动。由于Fidi c条款在我国的推行,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理已日臻完善。但我国目前造价控制仍不尽如人意,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只停留在工程结算这个环节上。造价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规定,收集各种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分析整理各种造价资料等,显然,造价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4 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控制 其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基本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也是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动态的。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 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及造价变更。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造价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是造价动态控制最集中的体现 3 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对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提出相应的造价控制措施。工程实践表明,采取本文所提出的相关造价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为市政工程降低投资成本,为控制造价提供较好的参考。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探析 【摘要】:在市政工程项目阶段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十分重要,关系到整个项目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消耗。同时,市政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其工程造价问题受到许多人和社会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工程造价控制的价值,保证每一笔资金发挥到实处,是当前市政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1我国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市政工程前期决策 市政工程前期决策是影响市政工程造价项目实施前的主要因素。前期决策工作主要是编辑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主要原因:(1)研究人员不重视对项目的实际调查和研究,写出来的东西走形式,缺乏对这个项目的独特看法,思想上没有对项目产生重视;(2)研究人员个人业务素质低,无法做到对整个工程的运筹帷幄,知识面太狭窄,思想太老套,不能预测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3)审查报告程序简单,专业性差,政府审批报告过程中签字流于形式,没有组织各个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审查和会审,没有做到严格把关。这些前期的决策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始终,这个因素进而影响到市政工程的造价。 1.2投招标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主要内容:(1)投标开始前通过网站公布投标的项目,对其中项目没有准确的描述,投标单位盲目投标;(2)政府部门对招标单位提供的资质和信息没有进行严格审查,或者审查程序要求松懈,对关键技术的招标上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3)投标单位为了中标,通过冒牌公司进行招标入围,挂靠其他施工公司。为了拿到竞标,投标价格低,设计技术一般,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造价反而会更高;(4)投标单位相互串通,故意抬高价钱,从中盗取国有资产。在评标定标的关键环节上,综合评议不成熟,可以人为改变,评分做不到公平公正,评标程序上的不完善。技术标一般依据施工组织技术的难度,需要多方位的对比,从技术上合费用上两者折中考虑,让一些报价低、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侥幸中标。评标人员保密性差,透漏一些投标的环节和底价,这些人为因素都会影响到投标的最终造价。 1.3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设计易变更 由于市政工程大多都是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履行相应的程序。从专家论证到可行性报告的提交,从政府投资的审批等相关内容都需要严格的执行。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中,需要按照政府发展以及相关部门的审批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然而现实很多施工单位由于受到工程施工工期的影响,在施工时并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因此出现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投资的额度、建设标准以及招投标文件等内容都达不到预期要求,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还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其中很多施工方对于市政工程项目中的一些内容还会出现随意更改的情况,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监督,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因此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恶劣后果。 2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 2.1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前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即主要是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在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估算既是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也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更是制定市政工程招投标标底的依据。因此,工程造价估算必然成为工程造价管理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估算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产生影响,加强对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更大。 2.2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市政工程的招标包括工程施工的招标和材料、设洳晒旱恼斜辏工程的招标文件应按照工程的需要和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原则和程序以及指导工作等各个环节来对工程的立项到完成都进行严格的规定。招标文件是工程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的效力。招标文件也是施工单位进行投标和报价的基础依据,也是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的重要证明,也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完工结算或项目单位进行索赔的证明。因此,对于市政项目的招标文件应该编制的非常周密和准确,这样才能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多的索赔事件发生。市政工程建设,工程材料在工程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程中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在编制招标文件以及在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2.3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中影响最大的是施工过程中设计的变更。变更会造成部分工程人力、材料、时间的浪费,重复性的完成一段工程。工程增减、设计变更太随意,现场签证多,导致工期延长,进度赶不上,场地内设备、原材料等多方面原因会损耗增加,人力成本增加。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赶进度,一些安全措施、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保证不到位,会造成工伤、死亡等现象发生,这些都会影响到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人员缺乏对施工阶段全方位的动态造价控制,缺乏这些对变动的前瞻性,施工组织就变得混乱,无组织,也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力、材料上的浪费。施工人员的劳务费用就会提高,原材料的耗费将会超过预期指标。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缺乏专业技术的教育,对一些施工技术上的难题解决慢,采取的技术方案不完善,有可能造成工程返工,材料浪费严重。甚至一些技术难题无法解决,造成工期延迟。施工人员节约意识太差,现场施工用电设备不能做到很好的应用,不能做到人走设备停运转。一些设备人为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人为因素造成工程造价成本提高。因此施工阶段市政工程造价因素的来源很多,注意管控好此阶段的造价尤为重要。 2.4市政工程竣工验收结算 竣工验收结算是对施工总费用的核定,施工总费用包括现场签证费用和施工合同费用。这两部分费用是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作为结算人员,一定要核实好现场签证单,辨别签证单的真伪。签证单是否真实,一定要结合现场查看,对比设计,看签证单是否重复。工程项目临时增减单要结合现场统计,审核人员要到现场落实项目是否保质保量的完成。如果审核人员不能认真做好这些工作,施工单位投机取巧的手段被掩盖过去,将会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造价费用的提高。 结束语 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工程的造价控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还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对工程的造价加以管理和控制。而如何有效的做好工程的造价控制工程也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 摘要: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海绵城市等,市政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市政工程项目造价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达到了降低投资的目的。文章通过分析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并逐一论述市政控制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各个阶段。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审核 1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是指城市建设中的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燃气、城市防洪、环境卫生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人的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市政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市政工程的费用主要来自企业缴税和个人缴税。市政工程每年的耗费巨大,必须人性化地选择基建项目,以最合理的分配方式投用到市政工程中,达到满足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的标准,给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生态、宜居、便利、舒适的城市环境。这些对于减少城市的财政支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市政工程造价各阶段的控制与管理 2.1项目调查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调查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市政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此阶段没有充分调查,造成投资估算高和决策失误,因此要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市政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报发改委。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此阶段是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个决策阶段,合理的确定投资预算决定着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 2.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主要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是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费用,是市政工程投资费用形成的首要阶段。此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是设计技术质量和设计标准的控制,分为概算造价和修正概算造价。在技术选用路线上,对比各种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选用上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技术先进可靠,技术转让费用性价比高,并且节能,污染小,便于后续阶段的实施。 施工图设计是决定市政工程项目投资额度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中施工图设计标准要遵守国家规范,设计时间不可太长,设计的施工图必须合理。这就要求施工图设计人员要有熟练的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经常深入现场勘察设计,及时改正不切合实际的地方。设计人员要在市政工程设计中推行限额设计,凡是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因为要达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必须通过数据计算。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实施的简单、快捷、省时、省力。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加强审查设计图纸和概算,设计部门结合概算审批部门加强对初步设计概算的审查,概算的审批一定要严,既要有最佳的经济效果,又要保证市政工程的最佳使用功能。 2.3招投标和合同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投招标是为了选取优秀的施工单位,在投招标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网上公示招标。并对投标单位实力进行考察,让有实力,价格合适的单位入围。然后入围的单位再次进行竞标,保证建设单位有一个质优价廉的施工单位,从而化项目造价。招标中标后,中标单位在合同实施阶段,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施工过程中不得偷工减料。签证变更方面不可太随意,经过设计和监理方同意后,才可变更设计。合同实施阶段是各个阶段中最长的,在市政工程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上严格把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2.47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2.4.1在施工阶段,收集并整理市政工程造价资料对控制工程造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阶段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所以,造价管理人员应在收集各个施工环节的资料时确保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并结合实际要求进行合理的改良和创新,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工作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分析比较各个方案,选取最优的施工设计方案,确保该方案既能符合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又能很好地完成工程建设。 2.4.2市政工程的开支是最多的,因此,在施工阶段实施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会有最直观的效果。在此阶段,主要对材料、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进行工程造价控制。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质量及其经济效益;选择施工技术时,应确保技术首先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同时应使用新技术整体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和效率;较选择设备时,应优先考虑投入使用先进设备,节约一定的人力资源,降低施工成本。 2.5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项目的最后阶段是竣工验收。所以竣工验收阶段内,审核依据一定要齐全,对于设计变更的内容、市政工程量增减、材料替换等做到完全统计,施工单位会将现场签证费用以及施工合同费用一起交付给建设单位审核,核定一个最终的施工总费用。建设单位查验签证是否真实,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是否依次充好,市政工程量有没有达标完成,有没有按照图纸施工。这些程序进行完后,最后出来的费用就是施工总费用。 3市政工程造价审核策略 3.1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量签证单及变更资料 作为业主单位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市政工程量进行收方计量,对市政工程中的各种市政工程量签证单进行核查,对市政工程造价进行核实。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或由于地质条件、工地周边情况会出现一小部分的设计变更或增加市政工程量,例如混凝土标号的替换、障碍物的清理、地基的处理以及地基的加深等。对于这类情况,可以使用签证来进行认证。在对市政工程的总造价进行核定的时候,要以实际市政工程量为依据对市政工程的造价进行确定,确保建设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3.2合理审核市政工程造价 合理审核市政工程造价是提升市政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重要保障。①需要建立可操作性规范性较强的制度标准,要结合市政工程实际情况与市政工程资料进行规范审核,不能盲目追求审核审减率而不故市政工程实际情况。②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核队伍,要求精通业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还应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协助,或不断招收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各种人才的培训工作。③需要规范审核程序,保证审核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审核。 3.3强化市政施工的过程控制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偶尔会出现由于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造成返工问题。很多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其使用超出了使用极限所造成的,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市政工程的质量不达标所引起的。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其监管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很容易对最终的市政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和审核,杜绝质量缺陷等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市政工程是很重要的。科学的市政工程造价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利益,同样,不合理的市政工程造价会极大地增加企业成本,使企业不能获得好的效益,甚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务必高度重视市政工程造价管理,认真分析并积极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注与市政工程造价密切关联的每一个环节,使市政工程造价在市政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关于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研究 [摘 要]预结算审核是市政工程造价审核重点,与建设单位经济效益相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水平,应注重在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落实过程中,严格把控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技巧。即通过对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分组计算法等科学审核方法的应用,审核工程量等信息,最终帮助工程建设单位提高工程效益,达到最佳的工程实施效果。本文从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审核工作具体实施要点。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前言:基于我国市政工程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但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逐渐开展期间,也开始涌现出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模式存在漏洞、管理人员缺乏造价控制意识等问题,影响到了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效果。为此,我国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应大力控制工程量情况审核、中期付款审核、结算工作审核等各阶段的审核工作,最终为工程后续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就当前的F状来看,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程量审核。即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要求审核人员必须计算工程量,并结合计算原则、要求和施工图纸,展开工程量计算工作,且在工程量计算期间,明确费率、定额套用方法。同时,针对施工材料价格展开实地的市场调研,以期保证工程量计算结果的精准性。例如,当市政工程项目遇到建筑高度小于等于3m,或者大于3.6m的情况时,应参照图纸,分析实际施工与图纸的差距,而后,利用相关计算细则,准确计算工程量结果,避免计算误差的产生影响成本控制; 第二,套用单价审核。即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开展期间,为了避免互相或者重复套用问题的凸显,也应做好套用单价审核工作。即在套用单价具体审核中,首先,核查项目名称与设计的一致性。然后,当施工定额中材料或者人工出现较大变化现象时,正视变化部分审核。同时,选择科学的换算方法,实现部分、整体间的科学换算。最后,在面对机械成本和人力成本补充部分时,对其进行重点核查,就此达到最佳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效果[1]; 第三,费用计取审核。即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时,应参照国家法规、合同、标书等内容,精准化确定费用计取是否合理,并重点审核参考文件的执行年限等情况,且时刻关注人工费收取、费用率变化等,继而从根本上避免审核误差问题的凸显。 二、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技巧 (一)全面审核 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作业中,必须掌握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是指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内容和预算编制程序,重新编制一套预算,并将其与预算进行对比,寻找差异,实施审核。首先,在全面审核工作中,要求审核人员应认真阅读图纸,做到看懂、看全、看仔细。同时,结合当前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结构较为复杂且规模大的特点,理清节点图、索引详图、简短文件说明标注等“散件”和“整件”的关系。其次,待设计图纸阅读完毕后,依照定额编排顺序,认真审核每一项原始数据[2]。如,调阅预算员工程量计算底稿,然后,依照图纸,对工程量清单中每一项内容进行审核,找出问题,处理问题。再次,在全面审核工作开展期间,应注重将一个分部划分为一个审核阶段,并在一个分部工程所有项目工程量计算后,依照相关标准,判断套用定额编号、基价等内容是否合理,而若在审核期间,遇到差异分部工程直接费差异在100元左右,应登记差异信息,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所有分部工程审核工作。除此之外,在审核工作完成后,也需进行计算标准、计算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工程造价等的复核,而后,写出复核意见,完成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 (二)重点审核 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重点审核方法,是指在工程量大且造价高的项目中,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核工作,可单独抽出工程量及与之对应的定额单价,实施审核。同时,重点审核工程量与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项目,粗略审核附属项目。此种审核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可减少一定的工作量,因而,应注重将其应用于一些工程量较大的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项目中。 (三)分组计算审核 分组计算审核,是指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为了达到最佳的审核效果,应首先整理预结算中相关项目。然后,对项目进行分组,并利用同组中某一个数据,审查其他分项工程量[3]。但分组计算审核法的应用,要求审核人员在项目分组时,应注重将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分项工程分为一组,然后,利用同一组分项工程间计算基数关系相近的特点,判断同组中其他分项工程量是否合理。例如,某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即采取分组计算审核方法,将楼面面积、底层建筑面积、底层地面面积、楼板体积等分项工程分为了一组,然后,通过对楼地面面积和底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实现了对相同计算基数其他分项工程量的审核,达到了高效性审核效果。 三、做好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对策 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掌握全面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审核技巧的基础上,应注重落实预结算审核工作实施策略。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实际开展期间,应合理化选择审核方法。即由于全面审核法可高效控制工程造价,但审核工作量大,耗用时间长。而重点审核法,侧重于审核目标,工作量小,效果好,但适用于工程量较大的项目审核。除此之外,分组计算审核法,需保证每一组分项目性质相似或者相同,但审核速度快。为此,在具体审核工作开展期间,应依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的审核方法,最终有效保证审核结果精准性,且提高审核速度[4]; 第二,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开展期间,为了提高审核效果,也应逐步加大施工设计和造价的审查力度。即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与造价费用密切联系的特点,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协作,在施工组织设计前,重点审查项目施工设备等实际情况,而后,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而在工程造价审查中,为了避免施工单位从中谋取私利,可在工程施工期间,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确定因客观因素造成工期延长的原因,达到工程造价预结算控制目的。 结论 综上可知,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只有做好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审查实际造价,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预算费用的增加,为工程建设单位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为此,当今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认真落实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并编制预算方案,实时控制工程预算成本。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 摘 要: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对城镇的环境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尤其是在对城市建设的工作中,完善市政工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市政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对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工程造价。城建工作的原则就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促进经济效益的发挥。本文主要对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降低造价措施 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工作具有多方面的效益,可以为城市的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提升市民生活的质量。可以树立城市的品牌和形象,可以扩大城市的知名度等等。进行实证工程的建设不仅仅在于吸引资金,而是为了更好地行驶其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另外,对市政工程的项目进行分析,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量,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1、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 市政工程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内容比较复杂,而且资金的投入量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也逐渐增加。具体来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人为因素 建设工作人员对于市政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较为直接,由于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中发挥着主体地位和作用,因此,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知识和智慧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是较为全面的。在工作中可以将成本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通过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熟练自身的业务和素质。同时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现状来做好建设工程的规划给你做。要具有超前意识,对具体的数据和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地分析,最终选择最佳的方案来做好设计工作。 1.2政府因素 政府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逐渐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建筑工程的项目进行审查和架设,进而对费用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因为相关的制度和规定等因素,对工程的建O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是政府工作人员对于工程造价的认识程度不够,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带来不公平的招标和投标工作。在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工程造价控制不合理的现象是较为常见的。因此,要对政府因素加强重视。 1.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工程建设中的人力,建材以及资金和技术等等方面。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工程建设的材料的价格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因此,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造价。另外,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内容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4图纸设计因素 任何一项市政工程的建设都需要事先对图纸进行规定和设计,由于市政工程的规模相对较大,系统性和难度都比较突出。因此,工程的图纸设计对工程的造价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来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图纸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可能会对具体工程的占地面积,建设标准以及技术工艺等方面考虑不全面,因此,就会影响到施工工程的正常进行。可见,图纸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是不可避免的。 1.5施工因素 市政工程的施工环节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方面,施工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等都会影响到造价。因此,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质量的控制,保证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按照原计划进行。 2、降低市政工程造价的措施 由于市政工程所涉及到的因素较广,其中设备、材料、人员等等都是不确定因素,所用资金的数额也相对较大,而且施工地点也存在着不固定性。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进行明确掌握,了解工程造价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2.1加强对建设前期工程造价的管理 长时间以来,管理从业人员较为关注对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管理。从浅层含义看,市政项目工程的价格是在其招投标期间形成的,主要在于对土地,建筑工队的选择上投资较大。然而,一项工程的决定正确与否及经济可行性同整体项目的造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研究到初步设计完成的工程建设前期阶段,其投资预算偏差往往导致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等。所以,造价从业人员应基于良好的市政项目预算层面上,总结已经创建完成的项目经验,良好标定市政项目工程的预算定额,对投资数目进行合理估算,从而为市政项目工程的造价做好保障工作。 2.2重点控制设计阶段造价 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投资的最主要阶段,是建设项目付诸实施的龙头。设计阶段控制造价还充分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控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时,可以采用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竞标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争取将设计方案的资金预算控制在最低范围内,达到设计、技术、质量与经济的协调统一,使工程在优良技术的使用中,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收益。 2.3妥善管理市政工程的实施阶段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便是将零散的设计、规划方案付诸实践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为了使一切一切招投标活动透明化、规范化,造价部门在一开始要规范投标活动,签订合同,减少纠纷。此外,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信息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严厉打击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的现象,要及时办理签证,缩短工期。还有要严格按照策划进行,若有技术、项目的变更,要举办内部人员商讨,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政府部门要有自己的一系列文件规定,相应的制定一些有利于工程建设的文件和指令,积极地促进市政工程的正常发展,不断地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施工工艺,节约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使市政工程造价处在合理地控制之中。 3、结语 总之,合理控制市政工程造价是城市建设进程的重点,城市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因素。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和审查,通过控制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改进,促使投资管理不断完善,提高投资效益,使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作用最大化。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关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思考 摘要:市政工程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投资日益加大,如何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成了各级市政工程管理者和建设者必须充分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市政工程 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包括:城市的道路、桥涵、隧道、给排水、防洪堤坝、燃气、集中供热及绿化等工程,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必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市政工程具有公益性、公用性,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投资日益加大,如何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成了各级市政工程管理者和建设者必须充分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从事了几年工程造价工作后,结合平时的工作体会,我谈谈自己的对市政工程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决策阶段是指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且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并做出判断和决定。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市政工程投资的失控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善引起的,往往把控制项目投资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然而,由于决策原因引起的工程投资的提高,却远远大于前者。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各大阶段中,决策阶段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路线的选择、方案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资的高低。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最高,达到80%~90%。因此,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投资的基础,对市政工程投资及工程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市政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市政工程是公共物品,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官员为了表现执政能力,经常是“德政工程”“献礼工程”遍地开花,工程投资决策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只是形式主义。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不到位往往为后期施工阶段的技术变更和投资超额留下活口。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尝试,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用科学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有效遏止“三超”现象。 二、把握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投资决策制定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资料分析表明,设计费一般占市政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小(一般1%~3%),但它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却很大,初步设计阶段达75%~95%,技术设计阶段达5%~35%,因此设计阶段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投资的重点阶段。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例如某道路工程,根据地质资料情况分析,在填方段采用挖方段土方分层填筑,就能保证路基的强度要求,但由于设计人员仅仅根据当地常规做法,未对地质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就采用宕碴回填。这样,不但增加了回填宕碴的费用,还要承担开挖土方外运的额外费用。经过测算,利用挖方段土方填筑每立方米路基单价仅需10元左右,而用宕碴回填加上外运多余土方每立方米路基单价需60元左右。显然,如果这个工程稍大一点的话,差价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设计阶段控制投资的思想应根植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通过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竞标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统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投资分析,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造价的有效控制。 三、加强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和合同签定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要提高建设质量,控制工程投资,就要在工程实施阶段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主动控制、及时纠正: 1、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规范招投标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范了市场体制下的招标和投标行为,引入了竞争机制,并提出了“最低合理报价”的概念。招投标制度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既可以避免工程承发包中的“幕后”交易,减少经济犯罪,也能使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选择出报价合理、技术先进、工期适当、质量信誉俱佳的施工单位,同时,也能促进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在市政工程招投标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真正实现投标企业自主报价,通过有序的竞争确定合理的中标单位和中标价格,达到选择最佳施工企业,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要坚决杜绝未经过造价分析和比较的想当然的设计变更。 3、严格控制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如果监理人员不及时做好现场丈量签证工作,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则难以复查,只能按定额规定进行结算,从而造成造价费用的大大增加。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4、把好结算审查关。结算审查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主要是依据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颁发的预算定额、工程消耗标准取费标准以及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参数、设计图纸及工程实物量,以承包合同为基础,在竣工验收合格后结合施工变更、工程签证情况,作出符合施工实际的竣工造价审核结果,是建设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也是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价款的依据。把好工程结算关,对合理定价,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正因如此,作为从业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学习、体会,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为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为行业控制水平的整体提高贡献自己的应尽的一份力量。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审核 [摘要]本文介绍了市政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及审核的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控制;审核 1 前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为了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均属干线型工程,且多处于市区内,影响控制因素很多,如地上及地下障碍物、交叉作业、施工作业点多且分散、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等客观因素,同时还涉及到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等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投资,若处理不好,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完成。笔者就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审核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市政工程造价的问题和原因 2.1 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尚未形成。目前,对于造价管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即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但事实上前期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2.2 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据统计分析,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2.3 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2.4 现场签证问题多。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计量(监理)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到现场,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施工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者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m3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m3,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m3。计算,则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2.5 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巧立名目,高套定额;虚设费用;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3 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强化和完善投资监督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1 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3.1.1 推行设计招标,使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长期以来,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设计思想保守,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概预算人员也只管算数,不管设计技术问题,使技术和经济严重脱节,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无论多大规模的工程都应进行设计招标,通过招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优选设计方案。 3.1.2 推行限额设计,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应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 3.2 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3.2.1 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对于市政工程,由于工程材料所占投资比例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施工合同尤为重要。 3.2.2 施工合同是工程决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3 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阶段业已完成,其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在此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相比其他要少一些,但足真正形成工程实体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若控制不好,也会使投资失控。 3.3.1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应不予认可。 3.3.2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经常性的工作,若管理不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驻地监理及甲方代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同时要经常到工地,做到“随做随签”,避免“一揽子”及日后签证。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合同外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所以要严格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制定现场签订管理程序。 3.4 加强结算工作。目前,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项目结算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于合理地定价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大的意义。 4 市政工程造价的审核 4.1 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工程图纸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 4.2 综合审核法。 4.2.1 综合审核法概要。综合审核法是结合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查法等方法对造价进行综合性的审核。这里之所以称为综合审核法,是因为这儿种方法各有各的适用方向,但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同时、交替使用的。它的优点是较 好地把握整体、突出重点、抓出主要矛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继而进行更为详细的审核。 4.2.2 用对比审核法进行指标性的总体审核和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审核。所谓对比审核法,是指将现有工程和其它工程的经验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再针对这些分部分项进行重点计算的审核方法。这要求审核者要在总结分析其它工程造价资料的基础,找出同类工程造价的指标、综合单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在开始对市政工程造价作计算方而的审核时,首先可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工程的总体造价。 4.2.3 用分组计算审核法审核工程量。分组计算审核法就是把工程造价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与其它分项工程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查多个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核速度快,减少重复计算量。在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各分项综合单价时,也可考虑用分组法。例如,对桥梁工程的不同等级、不同部位混凝土的综合单价,可以分成一组一起审核,这样更加清晰,更便于对比分析。由此可见,对比审核法和分组审核法可以同时使用。 4.2.4 用重点审核法审核主要的工程量。单价和费用重点审核法就是抓住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审核的方法。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及其单价作为审核重点,另外对费用表中的各项费用和材料价格的取定也要作重点审核。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大的工程中,应主要审核路面及各结构层的工程量和单价,如有大量土方工程,应作为一个专项进行审核。在排水工程中应重点审核用量大的管道的工程量和单价,各类窨井的工程量也较易审核。对于现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管理费、利润、措施费中的各项费率、规费中的各项费率及它们的计费基础都要认真审核。这些费用项目计算方法较简单,但一旦算错,对造价很可能会产生大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重点审核。 5 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经济、法规等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工作。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可发现投资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工程投资管理不断完善。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度。实行量价分离,形成以量为主的企业定额系统,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造福更多的百姓。
文学毕业论文:我国教学改革古代文学论文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民族文化振兴的需要 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国要想发展成文化大国,现阶段急需的是复合型人才。赤峰学院顺应形势,制定了《赤峰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特征,兼具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的,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行业从业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着手进行教育教学各项改革,将目光投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力求培养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急需的,既具有丰富深厚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除部分研究型高校外,多数院校已经进入向应用型发展的阶段,大学教育正在实现由理论研究向应用实践的转型。面对社会经济转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中国古代文学这一理论性课程表现出诸多与实践性不适应的情况,古代文学如何增强社会适应性,面对社会需求适时地做出调整,促进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全民精神素质,加强传统理论与当前社会实践密切联系,是重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适应社会的发展,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提高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社会适应性,必然成为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课程改革的可能性 (一)理论指导 目前,国家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推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性刚要和发展规划,为高校改革指明了方向。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1998)、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1)和《赤峰学院“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2013)等文件内容。本课题组深入研究、领会文件精神,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指导,力争完成此次教学改革。 (二)学科优势 赤峰学院文学院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经过2006—2009年、2009—2013年两个周期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现已是院级“重点扶持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也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文学院开设的相关古代文学课程有《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辅助课程有《论语与传统文化》、《先秦两汉散文研究》、《史记研究》、《唐诗研究》、《宋词研究》、《红楼梦专题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古代戏曲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基本能够涵盖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为文学院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及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师资优势 本课程有专职教师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7人,正高职3人,副高职3人,讲师5人;赤峰学院教学名师1人;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任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认真总结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为深化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现在学院已经吹响改革的号角,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也要积极应学院改革的春风而动,踏踏实实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进行改革,以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学科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赤峰学院“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2013)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注重专业基础、拓宽培养口径、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路,立足本学科,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宽基础、广交叉、纵向贯通,实现培养理念创新;拓宽自主学习空间、强化专业综合能力,突出培养过程创新;重点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科定位 本学科定位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立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为提高民族人文素质、文化传承做贡献;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文学批评与创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文化事业的传承人和文化产业从业者;与社会需求对接,直接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在改革方针的指导下,优化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力争做到:学习和探究融会,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专业与职业融通,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模块把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四项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竞争能力。通过对此课程的研究与改革,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 四、课程内容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课程设置 中国古代文学历史跨度大,作品繁富。现在赤峰学院古代文学课时仅216课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学习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并能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古代文学课通常由文学史、作品选二大块组成,此外还有辅助拓展教学,就是通过选修课。目前文学院已开设的选修课有:《论语与传统文化》、《先秦两汉散文研究》、《史记研究》、《唐诗研究》、《宋词研究》、《红楼梦专题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古代戏曲研究》、《明清小说研究》等,多为作品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准备开设诸如诗歌史、小说史、散文史、戏曲史等。此外,对于认知度比较高的,诸如《蒙学三书精读》等,也应考虑开设。 (二)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习效率最大化,首先,在对教学内容深度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解构,在原有按时间进行四段划分的原则上,把毎段的内容按文体分单元进行重新编排。通过对文学史的讲述来理清古代文学文体的流变、文风的演变、不同文体的特点;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了解不同时期作家作品的特点,从而能全面而清晰地品读作品、鉴赏作品,乃至学习创作。将文体部分划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内容,在文学史的讲述上,突出重点、难点,人物生平之类的内容由学生课下自学,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时间比应在3:7左右。将文学作品部分分为精讲、泛讲、自读内容。对重点内容,无论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学习,都应执行比较具体而严格的标准,并量化落实,重要内容背诵、作业等来完成,并增加重点内容的授课时间和学习时间。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分为几个步骤:教师导读,课前提出学习要点、参考书目、设置问题;课堂教学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设置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可以通过讨论、评点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课上给学生留出提问和答疑的时间。 (四)考核方法 采用N+3式。所谓N包括:背诵、名篇教学方案设计、课件制作、读书报告等,占总成绩的20%。所谓3指:单元阶段测试,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五)试题库、习题库建设 完善试题库,建立客观试题库,占期末考试成绩的30%;建立主观题试题库,精讲、泛讲比例7:3,占总成绩的60%;建立探究拓展试题库,与考研试题接轨,占总成绩10%。 作者:霍雅娟 单位:赤峰学院文学院 文学毕业论文:史学联系文学中高中历史论文 一、文史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史学联系文学的教学方法呢?它就是学术界以现有教学理论为依托,借助文学与史学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所重新构建的一套教学理论。它具备文学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以及形象性的特点,使文字表达内容更加具体,更清晰、更贴切,易于学生理解记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引入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历史知识更是深入人心。这样,学生势必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历史教学品质也会因此而有所保障。 二、在我国历史教学中应用文史结合法的必要性 一方面,受古代科举制影响,我国历史教学发展步履维艰,高中历史教学与时展严重脱节,也正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内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历史教学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问题。首先,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教学语言生硬呆板,过分严肃,学生个性也因此而受到压制;其次,历史教学模式陈旧而没有新意,现代影视资料信息渗透不足,历史知识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简单的文字,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且学习深度不足;最后,传统教学模式的形成取决于师生应试心理,教师一味强调灌输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方面的教育,阻碍了学生历史价值观念的建立和健全。另一方面,该方法的应用恰如其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迎合了时展的需求。不仅使学生建立起了历史学习的自信,爱上了历史学习,而且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现代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所以,使用文学史学相联系的教学方法是时代的要求和发展的必然。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法的具体应用 (一)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学性语言及文学作品 《史记》有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绝对高度的评价,是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绝好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语言生动,而且内容也形象地描绘着历史,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另外文中所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是全面而具体,让学生感觉作者仿佛就在眼前,使历史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易懂,有助于学生记忆。当然,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们也在历史教材中出现,使历史事件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理解更加深刻。人类因为语言而沟通,书本知识也通过恰当的语言描述而变得浅显易懂,所以优秀文学作品的加入给历史教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影视作品 传统教学模式受科技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只能在“粉笔”、“黑板”和“教科书”的协作下进行,单一而低效。既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不利于教学水平的发展。但将影视作品适当融入历史教学中,就可以轻松活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珍珠港》、《甲午风云》、《三国演义》等历史影视剧,让学生在感受艺术作品韵味的同时收获历史知识。 (三)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融情于景”的教学方法 有人曾说过,青少年之所以遇到了困难,那是因为他们面对着赤裸裸的教育行动。这足以说明传统历史教学中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取的教学模式是错误的。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不论哪个学科的教师都必须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开展的重大意义。只有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所谓“融情于景”就是将情感教学与情境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国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使其最终具备以史为鉴的能力。从而更高效地学习历史,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这也就达到了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总之,文学联系史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文学作品活化历史、以历史证实文学作品的综合教学途径。它可以丰富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的认真程度,促进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升华,同时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另外,由于此方法给历史教学带去了启发,催生了诸如“政史结合”和“地史结合”等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这些由其他科学与历史学科结合的方法都同样达成了历史教学的任务,体现出了历史学科的价值,深化了我国历史教学改革,也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 作者:葛高亮 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文学毕业论文: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启示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摘要】《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其人文素养。但在教学实践中,此目标常难以实现。基于此,论文从分析邵阳学院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的常见问题入手,探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常见问题 改革 《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简要介绍英美文学历史阶段的特点以及重要作家和作品,使学生对英美文学有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进而感受英美文学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高。然而,大部分学生在结束该课程学习后,并未达到课程学习目标。以邵阳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在结束《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程学习后,且不说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了提升,就连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都没有显著提高。可见,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然而,该从何下手?这也本文讨论的重点所在。本文拟从分析邵阳学院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的常见问题入手,探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一、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的常见问题 毕业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是学生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高低的直接反映。通过分析邵阳学院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的常见问题,不仅能看出学生在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上的不足,更能发现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 1.选题范围狭窄。笔者以邵阳学院2016届学生的327个毕业论文题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327个毕业论文题目中以文学研究作为论文研究方向的有139个,这些题目绝大多数涉及的是对十八、十九世纪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如:“The Passwords of Happiness to Jane Eyre’s Marriage in Jane Eyre从《简爱》看简爱婚姻的幸福密码”、“Pure Woman’s Tragic Fate:Study of Fata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纯洁女人,悲惨命运――《苔丝》的宿命论解读”、“On Human Nature in Oliver Twist论《雾都孤儿》中的人性”、“An Analysis of the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不同婚姻”、“On the Source of the Heroine’s Tragic Fate in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还乡》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等。从这些题目可见,学生的选题范围相对狭窄,且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大部分学生的研究重点都是婚姻和女性。 2.内容深度不够。内容深度不够是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的又一常见问题。多数学生仅对文学作品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表层讨论,未涉及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探讨,如:“An Analysis of the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不同婚姻”,此论文实际上就是对小说里四对青年男女爱情和婚姻的梳理,是小说主要故事情节的重述。这样的论文不仅内容深度不够,也没有任何研究价值,因为它没有给读者带来任何有实质意义性的启示。 3.语言表述欠佳。论文的语言表述欠佳主要体现为语法错误过多、中式英语表述明显、论述的重点不突出以及文章层次混乱等。如:“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firs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position of Macbeth. Finally, a brief view is given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and the great meanings of the study.”此段来自一个学生毕业论文的摘要,是语言表述欠佳的典型。语法错误、中式英语表述、论述重点不突出以及层次混乱问题在该段都有体现。 二、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启示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选题范围狭窄、内容深度不够、语言表述欠佳是邵阳学院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的常见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启发了英美文学教学,为其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1.扩展教学内容。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之所以出现选题范围狭窄的问题,就是因为学生阅读量过小,视野不够开阔,仅知道几本谈论得最多的文学作品。基于此,文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如在讲授简・奥斯丁及其作品时,除了重点讲授奥斯丁最有名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也可涉及她的其他作品的简绍,如《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以及《劝导》。此外,奥斯丁的作品多探讨女主角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意识,因此,教师也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带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小说,如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作品――《夏日鸟笼》、《登台表演》、《金色的耶路撒冷》、《瀑布》、《针眼》、《冰期》、《中途》、《闪光的路》、《自然的好奇心》、《象牙门》、《磨盘》等。通过教学内容的扩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数量会大幅增加,其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也会得到相应扩展,选题不会再局限于那几部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 2.开展研讨式教学。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的内容深度不够主要是因为学生本身对文学作品缺乏深层次思考,因此,在文学课堂上,教师应开展研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反思能力,尽量避免教师一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吸收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如分组式研讨教学。教师将全体学生分成几个讨论组,每次课前先布置要讲授内容的一些思考题,让各讨论组自行探讨思考题的答案,下一次上课时,各组就这些思考题进行回答和讨论。通过分组式研讨,学生的视野能够更为开阔,因为每一个小组都有可能对同一问题做出不同的回答,这些不同的回答会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多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研讨教学。每次上课时,让一个学生对某个作家的作品做一个十至十五分钟的陈述,然后启发其他学生找出该学生所讲内容的不足,并通过讨论进行进一步的内容扩充。 研讨式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思考,让他们找到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发掘学习文学的意义所在。但是研讨式教学也有其弊端,少数学生可能会在研讨式课堂上滥竽充数,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研讨之中。因此,教师需要更合理地设计课堂活动,保持课堂讨论气氛的活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是讨论的主体。 3.以文学作品为范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毕业论文里出现的一系列语言表述欠佳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英语基本功过于薄弱。因此,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以文学作品作为范文,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仍以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例,小说的第一段就是一段很好的仿写范例。“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学生可仿照此段写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段落,如:“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ere would be no new China without the Communist Party.”或是“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water is the mother of life.”这样的仿写既能避免各种语言表述欠佳问题,也能让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文采。再如弗朗西斯・培根的经典散文――“Of Studies”,这也是一篇相当好的仿写范文。散文从“读书”的功用立论,分析了“读书”对人生不同凡响的意义。学生可以仿照散文的篇章结构和经典语句,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优秀散文,如“Of Life”、“Of Success”、“Of Failure”等。 三、总结 总言之,在邵阳学院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常见问题的启示下,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有了思路和方向。首先,英美文学教学需要扩展教学内容;其次,英美文学教学需以研讨式模式展开;再次,教学中可督促学生以文学作品作为范文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学毕业论文:高中毕业冲刺阶段语文学科的有效复习 语文学科第一轮复习是针对各项知识点进行的细致而又系统的复习过程,时间长,知识细化多,所以现阶段已经进入综合测试、查缺补漏的至关重要时期。但是在本阶段中首先发现了部分学校大考小考连续不断,几乎是周周有测验,老师更要每考必批,这一做法我认为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备考能力与水平,而且会使得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产生更多的批改负担,对语文教师的备课造成冲击,进而影响查缺补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于此,首先建议各学校语文学科的综合检测每两周做一次即可,而且要针对曾发现的存有缺陷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强的补充式指导训练及检测,可适当在两周时间内安排小测验,这样批改量会有所减少,又保证了补漏的针对性,便于后期的指导与提升。 其次,教师在冲刺阶段要有侧重点,并保持预防变化的思想意识,即根据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平稳性与微调性着手应对。高考试题中语言表达运用的16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始终是基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而设题,但是命题方式始终是绝不雷同的。所以,要结合全地区、全省的模拟考试题进行预防性补充指导及训练,加强图文转换、语段压缩与扩写、应用文稿修改等方面的指导训练,这类知识点应该予以关注。但也要注意该知识点所投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可是当结合在小测验中进行补充训练。 再者,在课堂教学中,还存有低效的问题。主要是课堂的教学方法欠缺考虑――教师主讲,对学生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对知识进行泛泛的讲解,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着,缺少主动体验生成的过程,而且学生曾经出现的问题,究竟能解决多少只是借助测验看到,而不是借助指导逐步解决掉的。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练习题或是检测题的讲解问题,部分教师习惯于逐题讲解,这种做法还是说明教师对学生得分丢分状况缺乏了解,所以处理时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未形成重点解决、难点突破的教学风格。建议:教师要了解试题中学生丢分较为普遍的试题,并依此确定课堂指导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在准备中把典型的学生答案以课件的方式或集中印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更为直观,而且针对这些问题答案,教师在讲评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对此类答案修改完善的实践过程。只有在这个修改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才会从理论真正上升到实践能力层面,他的认知才会更为全面系统、深刻扎实,也能够真正解决教师经常碰到的“翻过的错误怎么又出现了”的问题。这样还能回避教师一言堂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既是被关注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收获的主体。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们还应该注意,作文复习指导的策略与方法。首先,是要总结一轮复习中教师所做指的写作指导,诸如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选用论据、加强论证、构思结构等细节,是否真正化整为零地进行了知识讲解阶段的指导训练和讲评阶段的指导实践。建议教师们在考前阶段,结合大测验进行作文几个主要环节的适应性训练,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审题立意的指导,让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得以提升,从材料内容及含意中确立话题及立意,要力求不跑偏、抓重点、呈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力争做到限时写作中确保“确定立意、构思结构”,就是在指导提炼话题及立意之后,要同步训练学生据此立意而开展的后续写作准备,确定怎样有效果的标题,选择哪些有力而又新颖的论据,侧重哪个分论点,如何安排才能形成有深度、有梯度的论证,最好是形成书面的纲要:标题、分论点及论据、开篇结语的设计等。教师指导学生养成了这样的写作准备习惯,到考场上学生就能够有效解答写作试题。 最后,针对如何提升阅读能力提出建议,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水平。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丢分情况后,我们会发现,就是源于学生解读能力出现不足,致使答题失误而丢分。所以,建议教师在最后阶段不能只是追求各类文章练习的数量,一定要本着养成读懂读透的原则进行指导。在文言文的讲解中学会抓重点段落、重点句,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不必全文每一句都翻译,浪费时间,冲淡学生注意力;诗词鉴赏,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抓意象,成意境,看注释,借想象,析手法,看题材,真正读懂诗词作品内容。唯有真正读通读懂了作品,学生的解答才会力保高效。对论说文与实用文的阅读还要养成圈画批注的好习惯,为解题提供清晰的纲目。保证了内容要点更加醒目,会帮助学生提高答题的速度与效率。 文学毕业论文: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是近年来备受独立学院关注的话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从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色、论文选题、论文质量、论文呈现方式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有效地促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独立学院 汉语言文学 毕业论文 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职业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教学过程监控、考核评价体系等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否能满足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便成为诸多院校关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作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个环节的毕业论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办学之初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存在学生入学语文成绩较低、教师对高中与大学之间的知识衔接了解程度较浅、学生文学功底不够扎实等诸多问题,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缺乏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有机结合。自2004年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开始实施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互动性学习到情景教学方式的充分运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一举措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极大改善。但接受了新课改教学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受传统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高校教育思想影响,不能做到两者有机结合,出现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实践能力不强、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等诸多问题。 (二)缺乏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体系整体把握的师资力量。因独立学院近年来的主要师资为外聘教师和自有师资,外聘教师由于有本职工作在身,很难有时间参与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改革工作,而独立学院自有的年轻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经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把握,难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改革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中的思路 (一)确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理念。要进行毕业论文改革,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理念,否则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价值就无从体现,包括毕业论文工作在内的诸多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在经过对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毕业生、行业专家等多层面多角度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确立了该专业明晰的办学理念,即:良好的文学功底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其核心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明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专业发展理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目标才能随之明晰,即“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毕业论文又是这一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现方式。 (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队伍。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训练、文学作品解读、诗词创作、诗歌情景演绎、地方民俗文化调查、方言调查、地区教育调查、社会规范用字调查等诸多方式提高师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整体认知能力,尤其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科学的整体感知,从宏观角度规划、微观角度入手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中的实践措施 (一)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国学教育意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承载的专业使命,在开设《中国文化通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等便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课程同时,增设《老子》研究、《庄子》研究、《周易》研究、《孟子》研究、《论语》研究、先秦诸子研究、唐诗宋词研究等系列国学选修课,强化国学教育。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不但对博大精深的传统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还从中发现诸多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和素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意识到优秀的国学文化不但需要了解,更需要身体力行去实践、去传承,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夯实读、写、说为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作能力尤为重要。要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四年的知识储备必须充足,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尤其是长期的练笔,方能达到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为此,开设了基础写作、应用公文写作、科技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系列课程,让学生在四年中不间断地进行写作训练。 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名中文人最基本的能力,即:了解经典,规范用字。要求学生每天习得一定数量的规范汉字、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篇,将专业基础能力的强化常态化。 (三)发展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师生团队。在师生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引下,尝试以了解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专业教师带学生团队的形式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经过逐步摸索,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如开办学生讲坛,学生从选题、搜集选取素材到完整地向听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学生完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备的读、写、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多番打磨,主讲人不但在讲坛的举办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论文写作能力。其实,学生准备一期讲坛的过程就是一篇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 写作学教师在讲授《基础写作》课的同时,为学生搭建稳固的课外实践平台,即办系刊、系报、年级刊、专业刊、甚至鼓励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办舍刊。从刊物的组稿、装帧设计到内容选取和校对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日常作业练笔中出现的高质量作品也被选入系刊、系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很多文章的质量已超出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四)开展旨在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能力的田野调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之所以出现毕业论文抄袭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有效的科研方法,故我们试图传授给学生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与新课改进行有机的衔接,尝试走出校门,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并将《田野调查方法》作为必选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调查工作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中取得的实践效果 经过系列改革探索与实践,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进行广泛调查或认真研读国学典籍的基础上,真实性选题量呈逐年大幅度递增趋势。与此同时,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 (一)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经过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体现出学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在就业中,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如“基础扎实,踏实勤奋,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强”。 (二)培养了一支熟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带领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这些实践经验提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同类院校中进行推广,加深了教师对汉语言人才培养的深层理解。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育人骨干。 (三)探索了一条适合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师生在共同进行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的“课程教学――课外实践――调查训练――论文写作――答辩提高”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发现有意义的课题,通过教师带队进行田野调查训练,在掌握了翔实的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等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踏实勤奋、求真务实的系风,营造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育人环境。 五、结语 通过系列改革与实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再是人们常说的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通过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入社会的田野调查、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相结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毕业论文的实践与改革中来。尽管其中存在这样那样需要修改完善的细节问题,但是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整体的毕业论文改革思路与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强化国学基础、重视与高中新课改的知识体系衔接、进行田野调查等系列改革思路是可行的。 文学毕业论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思考 【摘 要】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检测。我院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文献综述的写作、论文写作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具体分析,指出了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考核制度、建立毕业论文评优奖惩制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信息素养、提高检索能力等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毕业论文 写作现状 监督管理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必经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因此,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对教师四年教学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检查”。历年来,毕业论文已成为教育部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测点。 随着伊犁师范学院毕业生的陆续离校,对2012届毕业论文的整理工作也告一段落。本届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有163篇毕业论文,笔者将通过对这些论文的选题、文献综述的写作、论文写作质量及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借此考查目前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一 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论文的选题 汉语言文字专业论文选题大体上分为语言、文学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文学类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语言类,2012届的毕业论文也不例外,语言类的论文仅18篇:现代汉语方向10篇,古代汉语方向8篇;文学类的论文达113篇:现当代文学方向28篇,中国古代文学方向40篇,外国文学方向34篇,文艺学方向11篇;语文教学论方向的论文32篇。从学生的选题方向来看,存在着两个不平衡:语言类的论文大大低于文学类;而在文学类内部,文艺学方向的论文明显低于文学文本研究。此外,中教法研究方向的论文明显偏多。这些不平衡不仅在本届如此,近五年来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都存在这种情况。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虽然均为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语言本身的枯燥使学生不感兴趣。(2)之所以会出现第二种不平衡,主要原因在于:理论本身的难度大,学生对理论文章的理解和阐释都非常吃力,更谈不上提出原创性的观点。(3)造成很多学生选择中教法研究方向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就业的方向是中学教师,出于对将来工作以及特岗考试面试的需要,很多学生会选择这个捷径。 就选题的内容而言,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题过于重复。很多学生的选题非常接近,如《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这两篇论文的选题几乎一致,还有很多选题相似度很高,如《论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和《论中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成语学习》《沈从文创作中的湘西情结》和《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审美解读》等。指导老师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是造成选题重复的主要原因,每个老师关起门来指导自己的学生,到小组答辩时才发现选题重复,但为时已晚。 第二,选题的陈旧性。在163篇论文选题中,大多数选题都集中在已成定论的那些大作家身上,选择的角度也缺乏新意,诸如“陶渊明诗歌的哲学意蕴”、“旷达与乐观——透过苏轼的词探其人生态度”、“论陆游、辛弃疾诗词的悲壮美”、“论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探析”等。大家、名家资料丰富翔实,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很多学生图省事,随便找一些资料拼凑完事。 第三,选题贪大求全。科学研究的问题分属于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等不同的层次,也就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如《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审美解读》《试论苏轼的诗歌意象》《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等,这一类选题涵盖范围广。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掌握的学识而做出的这种区分。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如果没有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在选题时就很难驾驭,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2.文献综述的写作 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进行系统的叙述和评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文献综述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找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予以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仅可以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帮助写作者确定选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文献综述写作中,我院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中心、缺乏层次的材料堆砌。很多学生的文献综述不是围绕相关选题有目的地展开阐述,不去注意寻找文献资料中相互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只是把相关文献一一罗列出来,而是将每一篇文献中的中心论点简单复述一遍,诸如“某某在文章中提出……”,使文献综述变成一个没有中心思想的大拼盘。 文献综述的写作缺乏层次感,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如何突出中心,前后如何呼应等,对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构思。以《试论赵树理五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局限性》为例,在这篇综述中,作者首先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赵树理的生平和小说创作,然后逐一介绍对其思想和创作的评价,在介绍的过程中,不分轻重、主次,更没有体现出时间的延续性,读后令人不知所云。 第二,缺乏自己对文献资料的阐述和评价。文献综述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评述性,所谓评述性,是指专门、全面、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写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综述必须具有写作者自己的观点,写作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对相关文献资料加以归纳总结,作出相应的评价,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从学生的文献综述来看,一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献资料予以阐述,如《浅析“大陆新武侠”的女性意识》一文,作者不仅详细地阐述了有关“大陆新武侠”的女性意识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而且还在阐述的过程中适当加进了自己的理解。但明显缺乏对文献资料的评价,只有“述”,没有“评”,对所研究的课题,研究者们分别从哪些方面展开的研究,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又有哪些观点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哪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留有哪些可继续研究的空间等等,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做出全面的评价。而大多数的综述仅仅停留在对文献资料的介绍,甚至很难做到用自己的话解释作者的观点,造成综述的质量很差。 第三,选择性地探讨文献。许多学生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往往希望查到与自己的题目直接相关甚至可以直接应用的文献。但实际上如果这样的文献非常多,说明这类论题已经比较成熟,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较少,而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题目往往不具备这个特点,需要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而此时学生会觉得力不从心。因此,在文献综述中投机取巧,选择一两篇能直接应用的文献,概括主要观点,遇到观点相悖的文献,只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舍弃不认同的观点,这样写出来的综述缺乏价值。 第四,文献本身质量不高。部分学生在检索参考文献时,忽视了文献本身的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文献资料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很多学生的参考文献一栏里填的大部分是教育学院学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专科学校学报等层次较低的刊物,很难体现出该选题学术的前沿性和代表性。 3.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纵观今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63篇毕业论文,总体质量较去年没有明显提高,即使是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也很难达到在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水平。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创新、普遍抄袭。创新不仅是指提出新的观点,也可以指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证已有的观点。对于本科生而言,提出新的观点显然不现实,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论证已有的观点。学生对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比较、鉴别的过程,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对这个领域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对于同样的观点,不同的文章怎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证,这些都需要仔细揣摩,加以学习。但是从本届学生的论文来看,几乎很难看到视角有新意的文章,大部分学生都是东拼西凑,稍微好一些的论文尚能做到段落之间衔接自然,差一些的论文连衔接都很难做到,有的甚至干脆把整个分论点都原封不动地复制下来,以至于在答辩时漏洞百出。摘要是学生唯一无处可抄、必须要自己写的部分,没有指导老师的帮助,很多学生根本写不出能够简要概括中心论点的摘要,勉强写出来,也有诸多病句,如:“《儒林外史》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这部小说以‘功名富贵’为中心,知识分子在对待功名富贵的考验时,呈现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狡诈无理,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在这些人物形象演进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造成知识分子命运的最直接、最深远的因素便是八股文化,也从不同的方面来探讨八股制度对整个社会人的影响的原因。”在这段不足200字的摘要中,语句明显不通,只要稍微多读几遍,即可发现问题,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不重视。 第二,缺乏论文写作的基本功。中心明确,论证充分,脉络清楚,语言流畅,是对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的评价,但不少学生明显无法达到这一水平。虽然,从大一开始,每门课程都会留几篇小论文作为考查作业,但学生不够重视,随便从网上找一篇敷衍了事,老师也无法一一核对。近几年,有不少任课老师为防止学生的抄袭行为,干脆不让学生写论文,改用其他的考查方式。平时缺乏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到毕业时,学生也就很难写出合格的论文。 第三,论文格式不规范。自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人文学院参照学术论文的一般规范,拟定了详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从论文字数、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到各级标题的书写、参考文献的格式,甚至字号的大小、行距的多少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今年的毕业论文中,完全符合格式的不足三分之一。如果说论文内容的好坏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有关,那么格式的不规范则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二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 1.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考核制度是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保证 早在2004年以前,我院就制定了《伊犁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后来又有相关的补充规定,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中期的检查、毕业论文的答辩以及指导老师的责任,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导致对《工作条例》中的规定并没有严格执行,而是对毕业生放宽要求。多年来,本专业从来没有学生的毕业论文不及格的情况,这并不是因为论文的质量高,而是已经形成了习惯:无论多差的论文都能及格。而且,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学生平时成绩绩点不挂钩,“优秀”与“及格”没有区别,长此以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予重视,这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无法提高的根本原因。 因此,首先我们应当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监督管理,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细则》,对论文考核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尽量予以量化,如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应当不少于多少字,论文中引用他人的字数不得超过多少、什么样的情况不可以答辩等。标准量化,既有利于对学生提出实际的要求,也有利于实施监管。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切实保证。首先应当将论文成绩与学生绩点挂钩,以引起学生对论文的足够重视。其次是实施导师负责制。考核制度,不仅要考核学生,也要考核指导老师。过去,我们往往把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其实,指导老师不愿意得罪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给学生评分过高,也是造成论文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考核制度中要明确师生双方的职责,如选题陈旧、偏离本专业、论文格式不规范等等,都应当追究指导老师的责任。最后,应当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范围,消除学生的过度依赖心理。让学生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确定选题,给学生讲解撰写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帮助学生修改论文提纲、调整论文框架,而不是帮助学生写论文,让学生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毕业论文。 2.建立毕业论文评优奖惩制度,引进激励机制 答辩结束之后,在由指导老师推荐、对论文进行公平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评选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指导老师,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并推荐给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召开优秀毕业论文公开答辩会,组织低年级的学生观摩,为他们将来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送往其他本科院校进行盲审,寻找差距,以便于提高。 奖惩并重对于保证论文质量必不可少。毕业论文质量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独创性,而抄袭严重是本科毕业论文的通病,互联网的普及在为学生查找资料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抄袭大开方便之门,指导老师在网上逐篇查找,工作量很大。目前,包括我院学报在内的很多编辑部都已使用学术论文打假防伪软件,我院也可将此软件应用于学生的毕业论文,对疑似剽窃、抄袭的论文进行鉴定。对抄袭他人成果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论文不能给予“及格”。这样,不但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的依赖心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为他们将来进行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 将文献检索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文献检索教学应当把对信息资源选择和鉴别能力的训练放到重要的位置,使学生能够从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中鉴别各类信息源并找到准确的入口。同时,教师在专业课的讲授中也要有意识地把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当中,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层次的信息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吸收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这样既节省了教育资源,又能实现良好的培养效果。 综上所述,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的监督管理、学生的认真态度及指导老师的严格要求这三个方面的通力合作。 文学毕业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指导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当前高校的长线、传统专业,相对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文学科势微、片面突出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地方重视经济发展主义的今天,其命运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据最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调查,在2007~2009年连续三届就业率最低的五个文科专业中就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该机构2011年的调查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列为就业“黄牌专业”。这固然与该专业设置较有大关系,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该专业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我国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中也强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2011年6月,主席《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能力为重”,要求着力增强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见,“能力培养”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时代关键词,俗话说,花无百日红,曾经在1980年代引起“轰动”的文学,今天也遭遇了寒冬。但是,压力既是考验生存的试金石,也是转轨并绝地奋起、浴火重生的动力,因此,挑战和机会并存,新建本科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办学及其专业、方向设置必须牢牢抢住这一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期,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时不我待和急、争、抢的精神,实现快速地与市场人才需求、与地方行业链、产业链的对接,及早与地方性的行业、产业老大进行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引进地方文化(文产)行业的大佬,对该专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向、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教材体系、实践环节、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各个环节进行,以企业行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倒逼该传统专业的改造。 一般而言,新建本科的定位大多设计在“地方性”(区域性)、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在“应用型”。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四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三欢迎”(学生欢迎、家长欢迎、社会欢迎),顶层设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强校”,并通俗地将其理念概括为“做武夷文章 办绿色大学”。缘此,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符合海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需求、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否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对新建本科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必须树立一种观念:我们的人才是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大多不从事理论、学术研究,而是直接进入市场经济主战场,散播在相关行业、产业的生产部门,为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直接服务。 一、毕业论文的“原创”困境与耕作盲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此外,教育部2012年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标准》中,也进一步提出,文科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50%左右的选题与实践性、应用性挂钩。这些要求的提出,既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论文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也指出了此类学校文科毕业论文(设计)转型的根本出路和方向。 总体而言,我校历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讨论多,实践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度多,模式研究少;学术性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多,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出台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少。作为转型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存在种种弊端,该专业很明显地不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新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在“应用型”,也就是说,像武夷学院这样升格不多久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站位要实现“差异化”发展,既不能如211、985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最终多数通向“硕士生”、“博士生”,就业以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高层主管为主导,也不是像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行业、产业一线人才的培养,就业直接面向工厂一线车间、流水线。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培养,既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既要适应相关行业的岗位素质要求,又要能迅速缩短“就业到岗”的时间,为用工单位节约员工培训资本,上岗即为熟练员工;办学方向能与今后的就业紧密结合,使得学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提升就业质量。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以行业产业要求、就业要求、职业能力素质“倒逼”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课程体系、能力培养、教材建设、实践环节等等。 按此顶层设计、中观发展思路和微观个体培养三个层面的要求,我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精神,能在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语文教师,以及能够从事秘书、记者、编辑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针对以往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选题范围越来越窄、优秀论文越来越少、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我校应以“应用型”为突破口,避开自身的弱项和“盲点”:少一些玄奥、抽象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多一些地域研究、特色研究、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特别是在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就要符合“应用型”、“适用型”、“技能型”的能力素质和就业类型的要求,而不是片面地追求与老本科大学中文系看齐。要在搞好社会调研的前提下确定学生“论文选题”的方向。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转变对该专业人才类型的认识,扩大调研视野。人们一般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应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外乎文秘型、记者型、教师型、编辑出版型、组织宣传型、文学创作型等,事实上,除了这些类型之外,还有管理型、服务型、综合型、自主创业型等多种“业外类型”,这是由该专业的基础性学科特征决定的。因此,办学者的社会调研首先要正确认识“守业”与“业外拓展”的关系,将人才类型的弹性空间收入视野之内,弄清该专业的毕业生究竟能够干什么、都在干什么以及干得怎么样,从而为拓展毕业论文选题开辟空间,打破该专业人才培养路子越走越窄的尴尬局面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要了解社会对各种类型人才的能力期待。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长期的封闭化、学究化的办学模式,使其人才能力培养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脱离社会现实境遇的一种自认自定的标准,办学者并不了解社会对各类人才究竟有着怎样的能力期待,因而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补上这一课也成为其必需的选择。三是要把社会调研纳入人才能力培养的常规机制中,不仅要注重事前调研,还要注重事后调研与跟踪调研,尤其要重视周期性调研成果的总结,并根据调研所获信息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笔者从教20年,一直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任教。就历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来看,学生大多阅读量少,除了极少数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对学术前沿知之甚少,许多同学不是选择一度“热门”的张爱玲、严歌苓、余华、虹影、莫言、卫慧等当代作家来说事,就是选择沈从文、鲁迅、老舍等几大家做文章,既无法推陈出新,偶有创见,也无法另辟蹊径,洞幽烛微,陷入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境地,或者干脆就是是剪刀加浆糊的干活。 从“顶层设计”层面而言,原有学生的论文选题基本脱离“应用型”的基本要求,出现“原创”的困境和创作的盲点。首先,就“原创”方面看,新建本科的培养目标、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缺陷”。特别是从师资看,我校长期办的是师范专科,老师以教学为主,学生未来就业以当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导向,在学术研究上缺乏明确的要求和定位。而部分老师由于长期囿于课程教学,加之外出学术交流、培训提高的机会较少,学校又无这方面的激励机制,多年下来,其知识结构陈旧、学术功底薄弱,本身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等不甚了了,当然不可能以己之昏昏,使他人之昭昭。 此外,要注意有意识地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人文社会科学周边的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研究、综合研究,产生新的结合点。这既是与四年培养过程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尤其是与选修课程体系、应用实践课程体系(环节)的呼应,也是检验培养方向设置效果的显示器。比如,可将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高级文秘、新闻、广播电视编导、文化创意产业的某些选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武夷文学中的文化创意原点和文化产业关联性研究”、“武夷文学与文化中的电视改编和绘本化”、“新闻报道中的文学化手法”、“新闻报道与‘非虚构写作’”,等等。事实证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原来培养的专科人才,有较多在南平市的新闻行业集聚和“扎堆”,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南平市广播电视台系统,有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近30人,他们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因为工作需要和市场召唤,逐渐向相邻专业或者学科靠近,并将二者结合得十分紧密。在研究方法上,既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学术理论,更要学生学会“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为学作风。 二、毕业论文的“应用”要求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大文学”与“大文化”、“区域性”乃至闽北“民俗学”、“地方志”等的结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向“应用型”靠拢的第一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调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在论文的选题、材料的收集、学科(术)前沿的跟踪、田野调查、访谈采访、论文撰写等环节具体体现出来。 所谓的“区域性”,要求学生将论文选题切实与地方文史、武夷文化、朱子理学、茶文化、旅游文化、当代闽北作家作品、闽北神话传说及其传播、闽北历史人物研究、闽北书院文化、地方风物人情、黄峭文化、闽北地方戏曲、闽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文学、大学生文学阅读与创作、农民工文学阅读、当代闽北民众的“文学生活”、网络文学与文化、手机短信文学、博客原创文学、武夷学院院系学生自办文学文化刊物研究、武夷学院文学社团的活动与创作、闽北现当代作家行至考据、武夷旅行文学等,具有“闽北地方”特点的选题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闽北政和四平戏、邵武、光泽一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北民众喜闻乐见的“三角戏”、“傩舞”、中原入闽且独树一帜,在东南亚各国颇具影响的黄峭文化、源远流长的武夷文学、张三丰的道教文化(文学)传播、朱子理学中的文学、武夷茶文学与文化、古诗词中的“武夷”形象研究、文学中的闽北神话传说人物研究、武夷山儒释道文学研究等等,都是不能视而不见的最最现实的问题和迫切需要切近的课题,是与武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最直接价值血缘的题目,也是慷慨的“大武夷”给我们最无私的馈赠,更是实现高校四大职能之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体现。此外,南平市为了积极对接福建省十二五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攀高 攀精”的思路,在南平各县市布点,实现产业承接和产业聚集、差异化发展。武夷学院在武夷山办学,理应首选为武夷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武夷山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养生、商业贸易、物流产业等,特别是“武夷新区”发展的一日千里,更给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该学科要注意在上述的各种产业链条中,发掘和寻找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比如动漫产业链中的“文学故事”编辑、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中的文案、乡土文学人物塑造、民间传说改编以及旅游休闲产业链条中的文化元素的融入、挖掘和升华。 此外,当前南平市中小学语文教学、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教研教改等,都是可供选择的良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所谓的“应用”,要求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摒弃剽窃、抄袭的恶习,杜绝“假大空”的论文选题,抛开正确的废话,告别陈陈相因的凌空虚蹈,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并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会开展或者从事应用型科研,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基本导向,以解决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难题为切入点,主动融入地方工作的大局,在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创意艺术、武夷文化与文学、地方文史发掘整理等畛域,这是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向“应用型”靠拢的第二步。毕业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选好题、选真题、选对题为标准,可以采取团队联合攻关的形式,研究系列题目,也可以单打独斗,集中攻破,努力在服务社会、贡献地方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学会逐步掌握开展论文写作的一系列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采访访谈的课前准备、田野调查的进行、材料的收集、辨别和使用、文献的阅读甄别、综述报告的撰写、观点的提炼、开题报告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等,通过较为严格的学术科研训练,达到既能部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做人(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和谐的团队合作精神等)、学会学习(论文的全程如何展开与推进)、学会应用(学以致用,用四年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创新(在前人的应用型科研基础上再推进一步),为能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有更大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通过采访访谈的全过程的学习运用,学会了在未来可能的新闻、文秘工作岗位上,较为熟练地迅速进入岗位角色,增强就业竞争力;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通过在大学四年开设选修课,较为系统地学习“期刊编辑学”、“办刊办报”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将应用性的就业所需能力或素质培养的端口前移。 最近,在业界颇具知名度的文学评论杂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刊发了山东大学文学院师生的一组7篇文学研究论文,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北京大学中文系前主任,著名的文学教育家、文学史学家温儒敏以《“文学生活”:新的研究生长点》为题,作了开篇的导言,其他文学研究界知名学者黄万华、贺仲明等分别以学校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调查、茅盾文学奖作品的接受与传播、金庸武侠小说读者群调查、当下文化语境中鲁迅作品的阅读与接受状况调查、网络文学生态调查、近年来长篇小说的生产与传播调查、农民工当代文学阅读状况调查为题,对“学院派”近年来少有接触的选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而这些,都是极具挑战性和“应用性”的题目,是与地方、民众具有血肉亲缘的选题,与时下某些学者关在学院围墙内,津津乐道的“现代性”、“纯文学”、“德里达”完全不搭界,也从而开启了现今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的“新空间”和“新视界”——是具有革命性的、振聋发聩的召唤,来自生活和人民的感召。在学理和学术掘进的畛域,敞开了过去自命不凡的纯文学研究者所未曾识见的全新的“文学生活”。这既是新的时代命题,也是新的文学研究论题,它的开启,无疑给了我们这种“地方性”、“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新的思路: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寻求。 学者张未民指出:“现实文学生活中有大量的文学现象并没有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更不要说进入文学史了。网络文学、影视文学、通俗文学、翻译文学,它们在文学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它们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可以说绝不在“精英”文学之下。《读者》发行有千万份,《故事会》发行有三百多万份。其实,这样的文学期刊还有,比如武汉的《今古传奇》,仅‘武侠版’每月销量就在40万份左右。我们凭什么把它们排斥在文学范围之外?有谁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另外还有大量的‘泛文学’,比如《家庭》、《知音》以及大量的‘晚报’、‘早报’,它们的虚构性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不论是在写作的层面,还是在阅读的层面上,它们都具有文学性,所以有人说当代最好的小说在《南方周末》,这虽然是在社会生活的深刻性与丰富性的意义上讲的,但《南方周末》上的很多故事都富于文学色彩,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这却是事实。因而,以‘新文学’为本位,用‘新文学’的标准来评价‘另类’文学,这是不公平的。”[1] 在这里,张未民实际上触及到了如何拓展文学研究领域的问题,这对我们开阔思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的畛域和方法。 三、毕业论文的师生参与与全程指导 由于我院学生对应用型科研的“陌生”和对区域文学文化的生疏,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借助外力的支持、外出考察以及实证性研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种指导方式,较之“纯粹的文学研究”这种较为封闭的、自说自话的方法,具有较大的进步。 第一,以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试讲等实践活动、文艺创作与科研创新有效整合,全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破解当前文化产业人才紧缺,及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等难题。 第二,以毕业论文(设计)全程化为契机,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贯穿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改变以往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在毕业前完成的惯例,促进学生写作心态的转变,提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改变过去简单的,毕业论文写作的“解决最后一公里”式的师生合作、校企、校地合作,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高度融合”的新型多角度、多面向的合作。 第三,以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实战性毕业论文(设计)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突破传统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天经地义”,不仅考核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还要考核应用实践创新能力,创造应用类文科专业毕业设计的崭新形式,也能为其他应用类文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提供思路。 某位学者的一句话,笔者是很赞同的:“大学的文学教育必须随之作出调整、深化,让文学在大学的“博雅教育或全人教育”中,在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中充分发挥它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学毕业论文:中国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语言类论文写作要点 每年都有一些同学选择语言方面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但是,语言类论文和文学类论文具有明显的不同。文学类论文往往是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分析,这种分析是以论文写作者本人的文学理解和鉴赏为基础的。说白了,文学类论文属于艺术研究的领域,这类的论文往往是以阐述或描述论文写作者的主观理解和主观感受为。但是,语言类论文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允许写作者纯粹发表主观意见,而要求在调查研究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拿出反映语言事实的结论。说白了,语言类论文属于科学领域,要坚持“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的原则,不允许没有客观根据的任意发挥。正是因为如此,语言类论文的写作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了解语言类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式。本文试图就语言类论文的选题、语言研究的程序、语言类论文的写作程式等问题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一、论文选题 学术论文的写作和一般文章的写作具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你要写一篇议论文或者一篇杂文,有了观点之后,就可以展开思路、信手写来,如果不合适,还可以反复修改。需要什么材料,还可以查找一些工具书。 语言类学术论文,首先是一篇科研报告,它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一定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报告出来,这就决定了语言类学术论文是研究在先、报告在后,也就是先进行研究,再写论文。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语言类学术论文的选题,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写作的题目,而更主要的是选择一个研究的题目。 这样,就要求语言类论文的选题,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1.题目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行性。这样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比如《某某县方言音系调查与研究》,题目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方言调查以及辩音、记音方面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目是没有办法做的。再比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一个本科生的创新支持项目,几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一个题目《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该计划中包括对全国各大城市的代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这对于几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笔者就让他们改成《曲阜师范大学文科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这样,题目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完成项目就不那么困难了。 2.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新意。这就是说,要尽量避开那些热点、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除非自己确实有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理论、方法或材料,否则还是选择冷门为好。有一年笔者指导了一批自考生和函授生的毕业论文,其中不少学生写了“四大名著中的佛道描写”之类的题目,这当然不是语言类的,是文学类的题目,但是由于写类似文章的太多,许多文章都给人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写出新意的。那么,怎么保证选题有新意呢?那就是尽量避开热门问题,比如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尽量选择别人不太关注的。例如,关于《红楼梦》的语言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你可以选择《儒林外史》或《儿女英雄传》等。 3.选题宁小毋大。不少同学喜欢选择大的题目,比如《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古汉语“俗”字研究》等题目,这些是08级毕业生的论文选题,这三个题目都是太大,让人感觉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第一个题目《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题目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哪个时代的新词语?如果不限制时代,所有的汉语词汇都曾经是新词语。再说“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社会哪个方面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这样宏观的题目,根本没有办法去进行研究。第二个题目《现代汉语语法方向》,这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方向还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哪种意思,都是语法学家们也不敢进行的研究,我们的本科生选择这样的题目,只能暴露对语法研究的无知。第三个题目《古汉语“俗”字研究》,古汉语有那么漫长的历史,指的是哪个时期的俗字?历代文献中都有大量俗字,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学者进行研究,比如,有的专门研究碑刻的俗字,当然里面又分汉魏碑刻、唐宋碑刻等。有的研究敦煌俗字,有的研究近本的俗字等等,选择这样的题目,也暴露了学生对“俗字”研究领域的陌生。 有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题目,相比以上题目就要好的多:《〈论语〉中代词的用法研究》,《中的通假字研究》,《中的骂詈语研究》,《安丘方言语音特点及音变研究》。这些题目都比较“小”,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如果这些题目没有人写过的话,就可能写出不错的论文。 4.明确研究对象和取材范围。这个要求在上文已经涉及到,就是选择研究的题目和对象是明确的,搜集材料的方向和范围也是明确的。比如上面列举出来的选题《〈论语〉中代词的用法研究》:研究对象是《论语》,研究的内容是《论语》中代词的用法,搜集材料的范围是《论语》一书的代词。这样的题目,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选题确定下来之后,就可以找到译本比较好的《论语》文本,进行语料的搜集,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开展研究。而另外一些题目,比如《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就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虽然题目中提示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但是“现代汉语”是一个大概念,包含大量的书面文献和口语材料,怎么去搜集“现代汉语”的材料呢?搜集书面材料还是口语材料?普通话的材料还是方言的材料?哪一个方面的材料都不能代表“现代汉语”的全部,所以肯定会让人感觉“老虎啃天,无处下口”的。 二、开展研究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首先,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可以进入研究阶段,进行资料搜集了。 搜集材料的工作其实有两个方面: 一是原始语料。比如《中的骂词研究》,就要通读《红楼梦》,尽可能完全地搜集《红楼梦》一书中的骂詈语,一条材料用一张卡片,把包含骂詈语的句子完整地摘抄下来,并标明例句的出处,哪一回以及所依据版本的页码等等。再比如《安丘方言语音特点及音变研究》,题目确定以后,作者就要到安丘进行语言的田野调查,不要以为作者自己是安丘人,就可以不进行调查了,同样需要调查。因为研究者对自己的语言往往缺乏认知敏感,许多现象未必能够明确认识到,只有进行调查,才能获得更加准确和丰富的语料。在进行方言调查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发音人等,其中从事方言语音调查还要有专门的听音、辨音、记音方面的训练等等,这都要利用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了。 二是已有的相关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前人相关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搜集这些资料,主要是为了学习和借鉴前人的有关研究方法和成果,也是为了了解前人的研究,以便自己的研究不重复别人。比如《中的骂詈语研究》,很可能已经有些学者对于《红楼梦》的个别的骂詈语或某些骂詈语进行过研究,也有些版本的《红楼梦》的注释中对一些骂詈语进行过解释等等,这些都是前人的相关研究,都要尽量搜集到。搜集这些材料时,学生可以去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 学生中有把以上两类材料的搜集混为一谈的倾向。不少同学认为搜集资料就是到图书馆、资料室借阅书籍,抄录、复印论文。比如,有一年,有个研究生的选题是《现代广告语言研究》(其实这个题目太大,是很难做的,但是只要坚持搜集大量的广告语言,也是可以进行的)。笔者问他:你搜集了多少材料?他告诉笔者说:他从网上下载了多少篇广告语言研究的论文,又复印了多少本广告语言研究方面的著作,总共也有30多万字的资料。笔者又问:你搜集了多少“现代广告语言”?他无法回答了。因为,他没有去搜集原始语料——广告语言,而只搜集前人的研究论著。所以,最终他的论文不是在研究“广告语言”的基础上写成的,而是在阅读前人的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所以论文只能是拼凑而成,至多只能写出一篇研究综述。没有进行第一手原始语料的研究,肯定写不出不同于前人的新意。 其次,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学生要对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研究,首先要进行分类和再分类。把原始的、无序的材料按一定的线索和顺序整理成条理清楚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太多时,可以考虑列表或统计等等。把原始材料整理出一个眉目之后,一篇论文的雏形就出来了,然后是对每一个小类的材料进行总结和研究,得出结论。 在搜集原始材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时候,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自己费心选定的题目,居然有人已经做过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要认真阅读前人的文章,同时认真研究原始语料,看看自己会在哪些方面和前人的研究不相同,然后尽量突出和放大这种不同,这就是创新。 三、论文写作 研究工作进行到基本结束时,论文的雏形就已经具备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论文的布局谋篇、格式完善的工作了。 一般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方面内容构成。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篇幅较长的论文常用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述的写法)两者结合的方法。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束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只要坚持搜集第一手的原始语料,论文的正文部分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需要注意和特别强调的是这样两个内容的撰写: 一是摘要。学术论文的摘要是全文要点的摘抄,其目的是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主要结论。但是,很多同学往往把这一部分写成“论文简介”,往往是这样写:“这篇文章以……为研究对象,以……理论为依据,对……进行了研究,论文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二……,三……。”这样写其实是“论文简介”,不是“摘要”,怎样写才是摘要?可以尝试这样写,把论文中反映主要内容的句子按文章内容的顺序拷贝到一起,然后进行一下文句上的贯通,这样差不多就是一篇不错的摘要了。 二是论文的引言或绪论。一般来说,论文的引言或绪论部分,往往要明确说明论文的选题原因,研究方法等相关问题,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文献综述。什么是文献综述呢?就是关于自己研究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这一部分内容解决的问题是自己的研究和学术界的研究的接轨问题,同时也是自己的研究与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的关系问题。在这一部分,要充分利用搜集到的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和著作),把前人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在充分肯定前人研究的贡献和功绩的基础上,指出前人的研究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空白点或者不足,主要是指出自己的研究在哪些方面和前人不同,这样就能够把自己论文的创新性体现出来。这样写可以给读者这样的印象:本论文的研究是在充分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是具有创新性的。 另外,还要强调一下语言风格。学术论文,尤其是语言研究的学术论文,和一般的散文、随笔、杂文的文章风格是大不相同的,因为语言研究的论文是科研报告,所以不主张使用活泼的文体,句子宁短毋长。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不要有感情色彩。不少同学的语言研究的论文,写的跟散文、随笔似的,一看就不象一篇学术论文。 四、完善格式 学术论文写作不同于一般文章,讲究立论新颖,与前人研究结果有区别;证据要确凿,要注明引文或旁证思想的来源;数据收集合乎规范,论证有力,不牵强附会;分析严谨,不留漏洞或把柄;内容布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等。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1.少用“我认为”“众所周知”等表达,不用“有人说”“一位著名语言学家曾探讨过”“二十年的外语教学研究显示”等说法。 2.旁征博引,但不能生吞活剥、东拼西凑。 3.注意简洁,对发展文章主题没有作用的引文坚决不用。 4.认真区别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一手资料直接引文:引用内容与原文完全一致时,用引号,注明来源及具体页码。一手资料间接引文:归纳他人观点,解释性引用他人成果,不用引号,注明来源(及页码范围)。二手资料间接引文:在阅读某人A的文献中发现被其引用的另一作者B有值得引用的观点,表述方式一般为:“B(1989)曾指出/认为……(转引自A 1995)”,A和B均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中。 5.避免无意剽窃与抄袭。有时,作者将以前从某本书上学习到的观点、理论用于行文中,忽略了其来源,造成无意剽窃。如“语言有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之分……”,这一广为引用的观点并不是普通常识,而是Chomsky(1965)的著名观点,因而必须查找原文,注明来源。 6.杜绝剽窃与抄袭。有意剽窃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观点剽窃:将他人某一观点据为己有,不注明来源;②整篇剽窃:将某人整篇文章翻译或摘译,作为自己的成果发表;③针对某个学者的组合式剽窃:将某人多篇成果的有关要点或段落翻译后组合在一起,不一一注明来源,作为自己的成果发表;④针对某一类研究的组合式剽窃:从不同作者的成果中挑出一些段落、论述,翻译并组合在一起,不一一注明来源,作为自己的成果发表;⑤伪引式剽窃:从某著作中看到另一学者有价值的论述/观点,在没有直接读到该学者著作的情况下用编译的方式将观点组合进自己的文章,不注明为间接引用(即不写明“转引自……”),而是在参考文献中若有其事地列出从未真正阅读过的文献。 7.在不剽窃的前题下,鼓励模仿相关重要文献的格式、行文方式。 8.避免证据不足、想当然的观点。不用“我/笔者始终(或者坚持)认为”“大多数研究者会同意这样的观点”等虚张声势的表达式。 9.任何一个观点必须有来源,或者得到作者的论证。如“随着语句的进展,每个分句都会提供一些新信息,帮助读者在心智中不断构建和整合一个逐步完整的认知世界”,如何证明这样的观点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 总之,论文的写作,对初次尝试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只要用心思考,认真对待,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写成一篇像模像样的学术论文,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本文为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321,项目主持人:曲阜师范大学曹志平。) (张诒三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 文学毕业论文:中国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现代汉语方向论文写作导引 本科生学位论文应该建立基本的问题意识和规范意识。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写作伊始阶段论题的选定方面;规范意识,主要贯穿在确立好写作论题之后的整个写作过程之中。以上两种意识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但在本科学位论文中却极为稀缺,直接影响到了论文的质量,有系统加以指导的必要。 一、如何确立现代汉语方向论文的选题 (一)明确学位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确立选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位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本科生中有不少同学对于学位论文的写作缺乏必要的常识,类似“写论文是为了梳理学过的知识”之类糊涂认识在学生中还比较普遍,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明白,学位论文的写作不是单纯地消费知识,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创造新的知识、解决值得解决和必须解决的新问题,要确保选题有价值。 (二)现代汉语学位论文应避免的选题方式 由于语言观念和本学科学科体系的制约,和对教科书的盲信盲从,一般同学在确立论题、进行写作时往往会陷入以下误区: 1.填充式 这种研究是理论先行,完全把书本上的知识引述到论文之中搭建框架,仅仅把书本上的例子更换一下。如“分析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手段”的某篇论文,分成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几部分,把自己搜集到的零零散散的例子,分别填入到几种修辞格之下,就没有了下文。这样的选题和研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也没有提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只是为原有理论又背了一次书,毫无价值可言。 2.综括式 把学术界各个学者对某语言问题的研究综合在一起,这样的选题和研究对于造诣较深的学者来说是有可能在总括的基础上补充、丰富和发展既有研究成果的,但对于知识体系不完整、理论水平欠缺、研究经验不足的初级研究者来说,是没有能力提出新见解的。不建议学生选择此类选题做研究。 3.纸上谈兵式 这种选题是对于自己不熟悉领域的问题,进行硬性的研究。如某篇学生的论文,研究“两大应用领域对于汉语语法研究提出的挑战”——两大应用领域分别是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而写论文的学生既缺乏有关汉语信息处理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研究,也没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超越自身能力进行的研究,绝不会有什么新意,甚至极易让人产生粘贴抄袭的联想。 4.断章取义式 这种选题在语言学界较为常见,它是对语言进行零部件式的研究,把活的语言拆解为僵词死字,罔顾语言整体、语言本身的特点、使用语言的人以及语言背后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历史性等因素。如歧义研究,就片面夸大了语言中歧义出现的频率,忽视了语言使用的语境。选题的缺陷实质上反应了选题者观念上的欠缺。比如,学术界中提倡汉语也应像西文那样进行分词连写的主张,就是忽略了汉语汉字本身的特点,是不可取的。 (三)确立恰当的有价值的现代汉语论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作为论文指导教师,需要向学生澄清本学科及相应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域,使其摆脱对教科书的完全依赖和盲信。观念上的更新才有可能带来研究上的突破。从以下两个不同角度来选题都可以体现现代汉语本科学位论文的价值。 第一,从语言生活和语言现象出发。 让语言研究走进语言生活,让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联系起来,回到语言本身做原初性、常识性的全面思考。比如,可以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寻找研究的课题。笔者曾经指导同学考察曲阜街头用字和曲阜街道名称,分别写出调查分析报告,这类报告一定不能只满足于对表面现象做记录,还要做深层次的解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还可以在各种文体或媒体中寻找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来研究,如可以分析作家汪曾祺优雅的小说语言;可以通过分析古代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对话,从而寻找到现代汉语的白话文资源;通过对比分析古代章回小说和现代白话小说中的描写性语言,梳理汉语的继承与变异、总结出汉语表达区别于西方语言的一些特点;可以把报纸中的某专业标题做为分析对象,揭示出标题语言的共性和特殊专业类标题的个性;可以通过法律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对比,揭示出不同语体风格的特点和各自的规定性,等等。 作为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比如,分析某社区的商业牌匾雷同化、庸俗化命名方式,揭示致因;假大空套语言现象、暴力语言、詈语等都有研究的价值。 第二,从语言学科建设出发。 现代汉语学科相对成型,但离真正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反思学科范式结构的缺陷十分有必要。如果有能力,就可以在这方面选题,比如,从思考语言问题本身开始,反思整个语言学研究的缺陷。也可以从其他领域的学者论著中寻找语言学的宝贵价值,比如,陈寅恪论著中包含的语言学思想就很有重视的价值。一些语言现象本身包含的语用意义也值得深入挖掘,揭示语言现象的同时,寻找到以前未曾发现的语言学理论,这需要超越结构主义静态语言观。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同学在确定选题时,习惯于跟着时尚走,热衷于分析网络语言,并且常常止于泛泛而谈,把别人总结过的问题重新炒作一遍,提不出自己的新见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语言学论文的写作,大都需要在占据翔实而充分的语料基础上进行,而网络语言尚需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优胜劣汰的自然发展过程,由于稳定性不够,研究的结果往往难以令人信服。事实上,生活有多么辽阔、社会有多么复杂,语言生活和语言现象就有多么丰富多样,与之相应的汉语言研究就有多么广阔的可作为的天地。保持对语言现象的敏感、敏锐性,就会在各种文本经典中寻找到更有意义的诸多研究对象。 论题确定下来之后就可以查找资料了。已经确立好的论题也可能会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加以变动,如果写作时间充足的话,这对于写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写作初期如果“左右摇摆,无所适从”,就先把精力放在资料搜寻之中,在资料无限链接到达一定积累量时,新的选题伴随着新的思路就产生了。 二、资料的查找和利用 现代汉语学位论文的资料分两类:文献性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性资料。 文献性资料是指跟论文所要研究的语言现象有关的语料。语料是多种多样的,语料的来源决定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如果是研究身边的语言生活,就要亲自进行田野调查,比如,调查某城市的用字情况、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城市街道和牌匾的命名情况等等,这些均须写作者做周密细致的调研。如果目的是研究一种语言现象,而又没有固定的语料,那就需要研究者自己有足够的判断能力,确定一个最有意义的范围,搜集其中的例子,然后加以分析研究。 有时语料过多不便于全面分析,则可以截取部分代表性语料做相对封闭的分析。搜集语料时,可以把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数据库充分利用起来。 研究性资料是指就某专题而进行的研究性论著,包括已出版的著作和已发表的论文。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类。电子版查找渠道:从校园网点击进入曲阜师范大学电子图书馆,然后进入中国知网的免费资源,用“关键词”或“主题”搜索并下载所需要的资料。用传统纸质方式查资料的话,可以去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借阅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查找利用每一期的篇目。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切记:只要是对于自己的论题有所帮助的资料,都要记下详细信息,诸如文章的作者、文章的标题,登载杂志的名称、卷期、页码等,以便后来在文章中真正使用过相应资料之后,完整地附录到参考文献部分。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提供方便,也是必须遵循的学术规范。 三、论文在材料、方法运用和论证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大题小做、小题小做、小题大做,这是写学术论文的三个不同的路径与方法,对于同学们来说,第一种最好不选,因题目太大,无法驾驭,易陷入空泛;第二种选题本身不是没有价值,但是由于客观或主观等方面情况的制约而没有办法深化研究;第三种应该属于最好的选择。 小题大做即以小见大,需要超越语言表层结构形式的迷障,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因素,有些语言研究还可能涉及到语言本身的一些规律或机制,由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做基础。比如,对偶之所以自古以来深受汉民族喜爱,既有汉语言文字的特质做必要条件,又有语言形式背后潜藏的哲学意蕴起作用——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相契合。 论文的分析论证要建立在对于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全面、细致、深刻的分析与思考基础之上,揭示特定的“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或“那些个”研究对象的本质,切忌理论或观念先行,否则就会模糊甚至异化研究对象。对于自己所分析的语言对象,不仅仅需要进行形式上的描写,揭示“是什么”的问题,更需要进一步作阐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不仅仅停留在语言表层为了语言而研究语言,而应该把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把与语言直接相关的人,以及与人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思维、心理等要素都要考虑进来。针对特定语料而进行的语言学研究应属于语言考古学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法,在语料中发现问题,找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总结出规律或得出结论。 确切地说,语言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对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作出恰当的合理的解释。选择语言对象或语料时不应为了验证某假设的理论只择取对于结论有利和有用的对象或语料,而舍弃对于此理论没有用或恰好证伪此理论的语言材料。新材料就意味着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就要从新角度、使用新方法新理论来作出解释。显然,语言学内部的方法与理论是远远不能解释和解决所有问题的,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语言学界,到哲学、社会学、史学界去学习和借鉴。如果把研究的方法始终局限于“假设——演绎法”,语言学研究就会始终停留在主观验证阶段,走不出科学主义的盲区。要改变以往结构主义的研究定势,就要根据更多的现象、材料和事实,注重以前被忽视的问题,采用新角度,利用新方法,总结出新规律,得出更多有意义的结论。这样的研究多起来,我们离语言的本质才越近。通过指导本科生学写现代汉语学术论文,让他们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就掌握恰当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文学毕业论文:新升本科院校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 [摘要]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师资、生源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在毕业论文这一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文学院古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并改进新升本科院校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 古代文学 毕业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不少学生毕业论文在选题时都以古代文学作为方向。因此如何让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在新升本科院校中显得极为突出。 一、新升本科院校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课程本身因素 从文学诞生之日起,对于文学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出现,而千百年来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热度也从未消退,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更是各朝各代名家辈出,有些名家甚至是用尽自己毕生精力去研究某部作品或某位作家,所以现在的古代文学研究成果已是硕果累累。但这种现状对本科生来讲却是相当尴尬。本科生学习古代文学是两年时间,就这门课程本身来讲,两年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不少重要知识点在老师讲解过程中是走马观花,学生的吸收更是大打折扣,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学术研究。 (二)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高考扩招使大学入学门槛明显降低,所以学生在进入大学时综合素质已是良莠不齐。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又往往把课余时间都花费在英语等过级考试上,对于自己的专业课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忽视,老师要求读的一些专业书根本无暇顾及,长此以往,学生连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都无法记住,学术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三)指导教师因素 新升本科院教师从事的科研活动较少,因此特别是年轻教师对于学术活动了解不够,不能及时把握学术前沿,这些也都成为制约教师无法较好指导毕业论文的关键性因素。再加上文学院的学生偏爱选择古代文学方向作为毕业选题,所以古代文学老师常常出现一个人要带十几个学生的情况,这样老师既要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往往最后力不从心,在给学生指导时由于精力达不到而存在一些漏洞,造成一些学生浑水摸鱼,毕业论文蒙混过关。 (四)学校体制因素 一般学校将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往往是学生考研、就业的重要学期。参加考研的学生一味关注自己的考研而无心做毕业论文,多是草草应付了事。就业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多,很多学生为了找工作往往最后一个学期就离开学校,手头资料严重缺乏,因此毕业论文的水平更令人堪忧。另外,学校对于毕业论文的不及格率缺少严格规定,有些老师为了不影响学生毕业,把原本应该不及格的毕业论文升为及格,这样毕业论文作为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就失去了意义,这些体制上的因素也成为制约毕业论文无法做好的原因。 二、提高新升本科院校古代文学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健全学校管理体制 不少学校对于毕业论文也有一系列的规定,如《关于印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的通知》《毕业论文撰写要求》等一系列规定,但很多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来执行。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规定,细化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并且对于其中的一些步骤进行严加审核,防止不认真的学生和老师钻空子。另外学校应该推行盲审政策,在答辩前组织本校专家或是兄弟院校专家进行匿名评审,盲审通过之后方能参加答辩,这样给学生及指导老师无形中增加一些压力。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 由于新升本科院校的科研水平普遍不强,因此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成为重要任务。学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到知名高校进修、访学,感受名校的学术氛围。只有教师的学术视野开阔才能够有足够的水平给学生介绍本方向的学术动态,指明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学术空白点,探讨更有意义的科研选题,提升学生在学术领域的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 (三)加强学生自身水平的提高 加强学生论文写作的基本功应是学生入校起就应该强化的基本功。学校应开设论文指导课,增强学生对论文写作课的重视,平时多布置一些小论文,及时指点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出现题目过大、过于老套、无研究价值这样的问题,用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自身水平的提高。 三、小结 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仅重点探讨新升本科院校文学院古代文学方向论文就发现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只有经过各方的互相协调、配合,毕业论文的质量才会有提高,才能推动学校综合教学质量的提高。 文学毕业论文: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学术规范建设的探索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尝试,是检验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它直接影响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的提高。遗憾的是,有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对毕业设计的记录和整理,忽视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性的特点,在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上出现低级错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学术规范建设势在必行。 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是指从事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等中的规则。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社会性。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有重要价值的发明和发现(包括科学中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提出),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之外,几乎都是在他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创造而来的;几乎都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绝大多数也都要使用公共资源。即使是完全由个人辛勤探索获得的成果。要成为被他人承认的知识,也需要一个由人们进行独立判断并决定是否接受的过程。这种社会本性决定了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在于公认的学术规范平台上。 2.学术规范可以减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易错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之所以容易犯错误,一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极为复杂,且又不断发展变化,任何研究都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二是因为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都受着自身条件的制约,如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个人情感等等的局限,这就使得个人对研究课题的认识和把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和错误,因此需要相应的规范,需要学术共同体来共同努力以尽可能减少这些偏差和错误。 3.学术规范可以消除个人机会主义倾向。如果没有必要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不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可能想方设法地去走捷径、去投机取巧地多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甚至会出现种种越轨的行为,如伪造、作假、抄袭、剽窃等等,必将严重地损害个人、单位以至整个研究领域的声誉。 二、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考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规范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虽然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研究目的,导致研究过程差别很大,但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毕业设计还是有一套通行的研究方法,通行的毕业论文研究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或确定研究对象;文献研读分析,提出研究问题;围绕文献进行综述,论证研究现状和本研究的起点;(2)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模型构建,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案;(3)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分析,解答各研究问题;(4)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分析等。由此可见,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必须应该将毕业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规范、研究过程的方法介绍等,以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我国每年有大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通过,但在国际、国内引用的却很少,原因就在于所用得研究方法不明确,所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合理正确就很难判断,只有清晰合理的研究过程才是证明其研究结果有效性的主要尺度。 2.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建设。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至少应包括:(1)选题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对于论文的质量和价值具有决定意义,着眼于选题的质量,主要是看选题是否有新意。(2)观点规范。观点是否鲜明、正确,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性。(3)论据规范。论据是否充分、翔实,论据要具有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正确性,要能有力地阐述观点。(4)论证规范。论证是否严密,富有逻辑性。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言之有序。天衣无缝。做到概念判断准确,有层次、有条理地阐明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5)结构规范。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绪论、本论、结论各部分的主次详略要得当,段落划分要合适,全文要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6)语言规范。语言是否符合论文的语体风格,是否准确、简明、平易、通畅。(7)格式规范。格式是否规范、项目构成是否完整。毕业论文应由以下项目构成:封面、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每一项目都应符合规范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3.加强指导,实施指导教师责任制。职业技术教育指导教师责任制是指负责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包括:(1)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选题,确定研究方向,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存在问题;(2)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查阅相关文献,介绍查阅方法,搜集该选题前沿资料及相关信息;(3)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分析等;(4)负责设计调查(实验)大纲、实施方案,分析是否切实可行;(5)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实验研究方案)的撰写,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帮助本科生立论和分析调查(实验)结果;(6)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按规定格式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如毕业论文结构规范,中外文摘准确,参考文献引录正确等;(7)本科生撰写完成毕业论文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毕业论文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问题,写出有针对性的鉴定意见;(8)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论文答辩,针对毕业论文答辩中提出的问题,指导本科生进行修改;(9)通过答辩后,负责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按考核标准和答辩情况评定最后成绩。 4.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过程制度的规范建设。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评审中,由评阅人和专家共同构成学位论文评阅组,评阅组人员的组成中通常至少应有一名同一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送审到提交评阅意见应保证评阅人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评阅论文。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当聘请同行专家和校友作评阅人,增强了论文的认同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各职业技术高等院校对于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应该采用量化的方法,在本科生学士学位评审过程中,分项、分栏列出对论文评阅的要求,对毕业论文选题的先进性、论文结论的正确性、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主要贡献、论文的错误及有待讨论的方面、对论文的修改意见等分项评审给出鲜明、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这种量化的做法使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更有依据,一方面要求作者综合考虑论文的各个方面,不应忽视论文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激励评审人尤其是专家提出具体中肯的意见,使论文评审更有针对性。 5.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制度规范的建设。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与答辩制度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1)明确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要求,建立完整的工作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制度;(2)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为使成绩评定达到客观、公正,还应建立成绩评定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指导教师评分项目分值和答辩委员会评分项目分值及二者在总成绩中的百分比,做到成绩评定不偏不倚,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3)设立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和指导机构,保证这些制度标准的具体落实和严格执行;(4)建立指导教师的遴选及淘汰制度等。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与答辩过程中,严把质量关;(5)成立的各专业的答辩委员会,答辩时按题目类别分组进行,答辩小组教师姓名提前公布,且实行指导教师现场回避制度,答辩现场肃穆,并对答辩过程做认真记录;(6)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结束后,在指导教师评语的基础上,先由评审人进行评阅,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 1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近些年来取得突破性进步。但是,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建筑结构的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必须要革新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需要。就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而言,我们应根据施工中的技术发展路线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首先,我们应根据高层建筑多层和逐层施工的特征,来提高施工作业时间同施工空间的综合效率;加强高层建筑各个施工工序间的衔接,加强总承包管理,协调各个施工单位的施工;其次,要根据高层建筑垂直发展及作业面窄,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来提升垂直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最后,应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环节多,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来优化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总而言之,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国建筑领域进一步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掌握其施工技术要点,给高层建筑提供强有力的施工技术支持,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逆向施工技术目前,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并且工程施工效果良好。逆向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涉及的专业层面较多,比如向上逐层建筑地上结构、地下连续墙等。在高层建筑工程实践中逆向施工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体征为:一是,采用逆向施工技术逐层浇筑地下室结构内部支撑,可确保地下室结构强度,避免了因地下室基坑变形或者发生不均匀沉降使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二是,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可保证高层建筑地上不结构和地下结构同时施工,可有效地缩短工期,给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工程效益;三是,高层建筑布置完管线,可依靠地下连续墙时期成为建筑物永久性外墙,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建筑面积,而且也有效地节约了工程成本投入。 2.2预制模板技术从结构上分析,高层建筑具有竖向结构施工和施工重复性特征,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工期,可采用滑模法。该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使用效果良好。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得以广泛的推广及应用。该种施工方法的优势特点表现在结构性能稳定、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相应地机械化程度高,对施工组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当前建筑领域,高层建筑施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一般会配合滑模法使用。 2.3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结构对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钢结构犹如人体的骨架,如果高层建筑没有钢结构来支撑,那么高层建筑质量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高结构的类型较多,比如空间钢结构、高层重性钢结构等。钢材具有导热性强等性能,假如建筑物发生火灾,钢结构快速导热会使其周边的易燃材料变形。对高层建筑物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应注意做好钢结构的防火措施。 3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施工环节多,工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为了能保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掌握其施工技术要点,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施工技术,才能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作者:田永清 单位:昊华工程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1现代高层建筑的几种施工技术 1.1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使其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将会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且受到气候因素影响,所以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保存工作,避免混凝土受潮而使混凝土性质发生变化,同时还要做好混凝土的混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各种成分,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标准。在混凝土施工中,还要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砂石的含水量,根据此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做好混凝土施工人员管理和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要格外注意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质量问题,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降低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减少混凝土收缩。在混凝土养护工作中还要做好人员的管理工作,确保混凝土达到养护时间和强度要求,不遗漏各项工程细节,做好混凝土养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1.2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土质十分复杂,在基础施工中通常会选择桩基础进行施工,提高桩基础的承载力对于高层建筑整体意义重大。目前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即现浇混凝土桩和预期钢筋混凝土桩,这两种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的时间较长,通过长时间的时间总结,其施工技术较为成熟且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 1.3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技术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测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高层建筑测量中主要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在测量前要做好测量仪器的调整,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严格控制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确保测量环节的测量精度,从而促进后面各项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1.4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其节能环保特点在建筑中也得到了有效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时,要考虑到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工期和工程特点等因素,选择与工程相符的安装设备和吊装设备等。此外,为保证钢结构工程整体安装质量,还要做好地脚螺栓位置的预测,其预测准确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钢结构工程安装质量,选择合适厚度的钢板制作加工出定位钢板,之后对地脚螺栓进行固定。在安装钢柱时,钢柱的长度要按照对应的标准高度制度,误差不得超过3mm,除去竖向荷载引起的压缩变形和焊缝收缩表形,高层建筑的总高度要达到钢柱收缩变形总和,还要达到每根柱子制作的合理偏差综合。在安装钢梁时,要控制钢梁与钢柱连接所形成的整体后的下垂度和中轴线位置,必要时要使用限位钢板对其进行临时加固,并多次矫正。 2现代高层建筑中现代施工技术应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施工具有一定的重复性。高层建筑结构是垂直的,这决定了建筑施工的主要内容就是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按期完工并取得最大化的工程效益,通常会滑模施工技术、逆向施工技术和泵送技术,下面对这三种施工技术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做简要分析。第一,滑膜法。滑模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对组织要求管理程度要求较高,整体性很好,同时对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该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节约施工劳动力,减少了工人工时,节省了一部分施工成本,在施工中有效缩短了工期,直接组装预制模板便可。所以,在新形势下建筑施工进度、建筑成本的要求下,同时要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滑模法施工有利于工程项目施工。第二,逆向施工技术。逆向施工技术的施工原理是在建筑物中间支撑桩柱,然后向下开挖土方并对地下各层结构进行浇筑,直到底板封底为止。采用这种施工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地面上部与地下内部同时施工,有效的缩短了建筑工期,同时有效减缓了基坑变形的现象,避免其他因素对建筑物结构产生影响。第三,泵送技术。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施工材料,采用泵送技术可以将混凝土送到预设高度,提高了高层建筑垂直作业的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我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要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促进我国建筑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相关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照施工规章条例进行施工作业,统筹安排施工各项工作,采取现代化施工技术,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和施工进度,提高工程项目整体效益。 作者:马永强 单位:云南青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摘要:液压自动爬模工艺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简洁、工程质量好、降低成本的特点。它的工艺是总结了滑升模板、大模板施工的优点后创造性的发挥了自身的工艺与操作优势。我国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将液压自动爬模工艺在高层建筑中进行使用,常规做法为筒体剪力墙外墙采用爬模,内墙采用散装钢模或组合钢模,且在混凝土—型钢结构中更为常见。 关键词:高层;筒体;同步性与垂直度控制 1工程概况 重庆某项目是一集大型商业广场、五星级酒店、商务办公、居住和童话主题公园为一体的城市地标性超大型建筑群,总建筑面积为56万m2。其最高建筑为7号楼,单体建筑面积为11.6万m2,建筑层数54层,檐口高度232.2m,属纯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7号楼筒体自7~5轴至7~14轴,共长43.35m,宽自7~D轴至7~G轴,共宽11.7m。筒体结构总高度为254m,其中±0.00以下共四层,±0.00以上54层,层高分别为6000mm、4500mm、3500mm三种。筒体剪力墙厚度为900~350mm不等,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C30不等。结构属超过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筒体与外围框架柱通过600×800mm、600×1000mm的梁进行连接,具体设计情况如图1所示。 2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题 考虑到本工程筒体单层面积大(模板面积约1800m2)、钢筋用量多(约280T/层)、混凝土浇注时间长(约1200m3),按常规方法施工每月最多能完成2层,远不能满足施工工期要求,在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提高施工速度将是我们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难题。 基于此,项目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相关施工技术方法的对比和综合成本的分析比较,得到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难题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建筑高度高,材料高空吊运时间长,塔吊垂直运输工程量大; ②采用常规散装或大型组合钢模现场拼装、加固时间长,且高空临时堆放场地不能满足要求; ③单体单层工程量大,工序占用时间长,前后施工工序制约因数大,工人劳动强度高,施工流水与工序安排的时间节点难以保证; ④混凝土性能要求高、用量大,超高泵送难度大、时间长; 针对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要想提高核心筒体施工速度、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除应解决筒体施工模板体系的问题之外,重点还要解决塔吊的垂直吊运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在核心筒体内设置一台QTP5512内爬塔吊为主,外附一台特制QTZ6013塔吊为辅两台塔吊来解决垂直运输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垂直运输能力。同时就模板体系方面,为了减少模板的拼装、加固及周转吊运与堆放的压力和劳动强度,经综合分析与整体对比,考虑选用液压自动爬模施工技术解决上述问题。 3爬模的选择与优化 爬模是适用于高层建筑或高耸构造物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先进模板施工工艺。液压自动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筑结构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的一种模板体系,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脱模,模板不落地,依靠机械设备和支承体将模板和爬模装置向上爬升一层,定位紧固,反复循环施工。 鉴于本工程7号楼属纯钢筋混凝土超限高层结构,中间核心筒体与周边框架柱通过600×800、600×1000的梁系进行连接,楼板厚度为100、120mm。考虑到筒体周边梁系较为复杂,现场施工时怎样合理、顺利完成楼层竖向与水平结构的连贯施工成为爬模选择和优化的关键。结合现场7号楼核心筒体具体情况的综合比较,发现若将模板爬升装置设置在筒体外侧则会由于筒体外围水平梁系和楼板的影响制约了爬架的正常爬升。但考虑到筒体电梯井道设置数量有限,间距较远,仅通过在井道内设置爬升动力装置来带动大面积的悬挂模板进行爬升在实际操作中很不现实,且其模板体系最基本的稳定性、垂直度和安全性要求都难以保证。 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若要采用爬模施工工艺,则要依据7号楼筒体的具体设计情况,在满足国内建筑结构设计风格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将动力装置设置在爬模下方的液压油缸式自动爬模优化、调整为动力装置设置在爬模上方的液压千斤顶式自动爬模。 4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的优、特点 液压千斤顶自动爬升模板是滑模和支模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它吸收了支模工艺按常规方法浇筑混凝土,劳动组织和施工管理简便,受外界条件的制约少,混凝土表面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又避免了滑模施工常见的缺陷,施工偏差可逐层消除。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工艺将立面结构施工简单化,节省了按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所用的塔吊运输,使塔吊有更多的时间保证钢筋和其它材料的运输。液压爬模工艺在N层安装即可在N层实现爬模。爬模可节省模板堆放场地,对于在城市中心施工场地狭窄的项目有明显的优越性。液压爬模的施工现场文明,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保证。液压爬模适用于全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核心筒、钢结构核心筒,高耸构造物、桥墩、巨形柱等。 5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施工的基本程序 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爬模从地下-3层开始。当埋置在基坑内的-3层楼板以下主体完成,并绑扎完地下-3层墙体钢筋后,即可进行爬升模板及爬模装置安装。当首次墙体混凝土浇注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模板开始爬升,钢筋绑扎随模板爬升进行。当模板爬升至超出上层楼面600~800mm后,楼板钢筋混凝土随后逐层跟进施工,其间上层爬模紧固,待楼板混凝土浇注完并具备一定强度后将上升的模板回落至楼面,上层墙体即又开始施工。爬升模板按标准层高配置,在非标准层施工时,爬模可进行爬升调整。 6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施工工艺 6.1装置组装允许偏差 6.2施工方法 6.2.1爬模施工程序: ①绑扎第一层墙体钢筋,安装门窗洞口边框模板,边框模板之间加支撑稳固,防止变形。 ②安装模板及爬模装置。第一层为非标准层时,爬升模板多爬升一次。 ③按常规操作方法浇注墙体混凝土,每个浇灌层高度1m左右,即标准层模板高度范围内分4~5个浇灌层,分层浇注,分层振捣,混凝土浇灌宜采用布料机。 ④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开始脱模,一般在强度达到1.2MPa后进行。 ⑤脱模程序:取出穿墙螺栓,松开大模板与角模之间的连接螺栓;大模板采取分段整体进行脱模,首先用脱模器伸缩丝杠,顶住混凝土脱模,然后用活动支腿伸缩丝杠使模板后退,墙模一般脱开混凝土50-80mm;将角模脱模后,应将角模紧固于大模板上,以便于一起爬升。 ⑥在预埋螺栓位置安装连接螺栓和钢牛腿,安装导轨滑轮和防坠装置,下降支承杆至混凝土墙顶,开始液压爬升。边爬升边绑扎上层钢筋,安装墙内的预埋铁件,预埋管线等。 ⑦模板下口爬升高出上层楼面标高600~800mm左右。支楼板底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浇注楼板混凝土。但应注意的是筒体内模要比外模底且要充分考虑与下层混凝土墙体有效搭接等。 ⑧紧固墙模,浇注墙体混凝土,重复⑤~⑦程序。 6.2.2爬模爬升程序示意图: 6.2.3防偏与纠偏 本工程为采用爬模工艺施工的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模板爬升总高度较高,对主体工程垂直度的要求高,故以防偏为主,纠偏为辅。 1)防偏措施: ①严格控制支承杆标高、限位卡底部标高、千斤顶顶面标高,要使他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到同步爬升。每隔1000mm调平一次。 ②操作平台上的荷载包括设备、材料及人流应保持均匀分布。 ③保持支承杆的清洁、稳定和垂直度,定位用的埋入式支承杆用短钢筋同结构钢筋焊接加固。 ④注意混凝土的浇灌顺序、匀称布料和分层浇捣。 2)纠偏方法: ①在偏差方向将提升架立柱下部的纠偏丝杠滑轮顶紧墙面,向偏差反方向纠偏。必要时采用3/8钢丝绳和5T手动葫芦,从一个墙角的提升架或外围圈到另一个墙角的门洞(加钢管)或穿墙螺栓洞(加钢筋)上,向偏差的反方向拉紧。 ②纠偏前应认真分析偏移或旋转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荷载不均匀,应先分散或撤除荷载等,然后再进行纠偏,纠偏过程中,要注意观测平台激光靶的偏差变化情况,纠偏应徐缓进行,不能矫正过枉。当采用钢丝绳纠偏时,应控制好钢丝绳的松紧度,纠偏完成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放松钢丝绳。 6.2.4模板的清理和润滑 ①一般情况下,当模板脱开混凝土50-80mm后即可进行清理,清理的主要方法是:定员定岗,分段包干,对于模板上口的积垢,用铲刀除掉。对于板面用长柄铲刀除掉,然后用清水冲洗。必要时,墙体模板可以尽量向外退400-500mm。其方法是拆除角模和平模的连接和分段背楞之间的连接,拆除提升架立柱与横梁的钢销和斜撑的连接螺栓,依靠立柱上端的滑轮,向外推动或用平移丝杠向外顶动。此时,工人可以进入钢筋与模板之间进行清理。 ②模板脱模剂要采用专用M75脱模油剂或M73化学脱模剂等。 ③对于模板上的脱模器和支腿的调节丝杠应经常清理和注油润滑。 7结束语 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施工技术通过在本项目核心筒体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实践发现,其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国内纯钢筋混凝土结构核心筒与周边复杂梁板结构施工工序合理衔接的问题,施工质量符合并满足国家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施工工艺符合超限高层建筑施工中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常规做法,并使立面结构施工简单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减少了按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吊运和更换所带来的时间消耗和成本损失,并能使塔吊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钢筋和其它周转材料的运输,大大提高了施工功效。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针对爬模分区控制、整体爬升的协调性、同步性和统一性方面我们还需就区间爬升时间与回路油压的平衡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措施。另外,钢筋绑扎搬运时要穿过井架,井架结构还可进一步优化,且区段可自成独立整体工作平台,以便减轻重量,节约材料,便于区段提升,利于工序提前穿插。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越来越高,思想观念的转变,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大批人流涌向城市给城市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并且之前的建筑工程占地面积大但住户少,在此背景下高层建筑应用而生。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投资大、工期长,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是个问题频发。为了保证高层建筑质量安全,就必须加强对其技术要点的把控以及管理措施的优化,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技术;质量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1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钢结构是其一施工重点。一般情况下,钢柱的整体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大致形状基本能达到对称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对吊点选择的限制相对较小。在进行吊装施工之前,需对柱底螺栓的卡位进行反复确认,以避免其移位的现象出现。若是螺栓有移位的现象,必须及时将其校正,同时还需做好螺母的丝扣等部件的保护,降低其磨损的程度。在进行安装时,需将钢柱底部的中线与测量放线的轴线对齐,若有较大的误差,则利用千斤顶暂时支撑,将误差缩小直至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工程满足行业的标准和设计要求。利用垫铁将钢柱标高进行调整,调整到设计方案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钢柱不会发生垂直移动的情况,而只是在水平方向移动。最后借助四个手动葫芦,将标高、柱底轴线调整好的钢柱保持垂直,并将其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和固定。 1.2基桩施工技术要点 高楼平地起,基础施工作为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及重点工程,对其施工控制尤其重要。特别基坑支护技术。1)挡土灌注桩支护。在开挖基坑之前,通过连续式、双排式以及间隔式的方式在其周围设置砼灌注桩,并且在桩顶增设拉杆、锚桩以及砼连系梁等结构。这种支护方法的止水性能比较差。可以在灌注桩建加设粉喷桩来预防水土流失。2)土层锚杆支护。是通过在立壁土层上钻一定深度的孔,并将钢筋放入其中,同时在孔内灌入化学浆液或者水泥砂浆,将其与土层结合起来,形成抗拉锚杆,进而将土体侧压力传输至土层中。3)土钉墙支护指的是通过将拉筋插入土体中,使其与土粘结在一起,同时将钢筋网挂于坡面上,然后喷射混凝土,进而形成加筋土体加固段,限制其位移,并促进原位土体强度的的提高,使得基坑边坡更加稳定。 1.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要使用搅拌机,一定要严格、严密的对原材进行计算,从根本上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检测各个层次的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的整个施工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不可放松和忽视。在混凝土的运输、取样、养护、施工等具体方面,都有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只有做好每一个小环节,才能科学有序的推进整个施工过程顺利完成,减少质量问题出现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浇筑流程进行施工,应当安排并制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以实现分层、分块进行浇筑。为了增加混凝土粘结力,提高抗拉强度与抗裂性、尽可能减少混凝土内部裂缝及气孔的产生,在终凝前必须对已经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完成二次振动之后需要进行表面找平,并应当将表面中多余的水分排出。倘若有漏振和过振等不良现象发生,必须及时返工,将其处理妥善。需要注意的是,在搅拌过程中不得擅自向混凝土中注水。 2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2.1做好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工程的“三线控制”,首先要做好及时对高层建筑工程垂直度的有效控制,这主要由于对于高层建筑工程垂直度的控制是施工建设的关键环节。故而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高层建筑的垂直度,我们就要在施工中严格根据高层建筑的柱网分布实际情况实现对工程的科学设计,高层建筑工程的边角柱位置要沿着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安装角柱模板,应用吊线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此过程中,如果高层建筑的垂直度100%的时候可以实现对高层建筑准模板外边线的加固支撑,以此进一步有效控制建筑正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与此同时,要控制好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可以选好4个合适的位置作为控制点,应用使用激光铅垂仪,做好高层建筑的平面控制。 2.2优化施工技术管理 首先,要保证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技术制度和规范。其次,要有合理的施工秩序,掌握生产时的技术规律并应用新型技术和理论来促进施工技术的前进,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的统一高度。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程的有效落实能够让企业及时料及施工技术发展的具体情况,促进企业持续创新施工技术管理。 2.3注重施工安全管理 首先,施工企业要从各个方面来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施工培训,开展安全事故预演等活动进行安全意识的巩固。要求高空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佩戴必备的安全装备和设备;对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剩余废弃料要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和放置,留出紧急通道并保持畅通。其次,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是把控施工安全的有力手段,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强管理的监理力度,将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和施工工作人员身上,以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总的来说,现阶段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故而在新的发展时期,高层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施工技术要点,强化管理措施,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何敬涛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中逆作法施工技术研究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在高层建筑施工项目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也加强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应用,这也使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且在资源节约及环保节能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逆作法作为一项新兴的建筑施工技术,其是采用逆向思维,在地下工程中从上至下逐层进行施工,以地下室四周施工的连续墙作为深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同时在建筑物内部有关位置进行楼层中间支撑桩施工,形成逆作的竖向承重体系,然后进行浇筑,当达到一定强度后,将作为围护结构的内部水平支撑,从而更好的完成后续的施工要求。 1逆作法施工的特点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逆作法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坝基,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工程受力均匀,不会对周边建筑物带来较大的影响,有利于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利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能够进一扩大开放地下空间,使人们对地下空间进行有效的利用。另外,利用逆作法进行施工,还能够有效的实现施工成本的节约,避免建筑物沉降的发生,有利于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2高层建筑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土方开挖。在具体施工前需要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对地层条件、地下水状况良进行详细勘察,以勘察数据作为施工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土方开挖前需要对降水条件、地下水状况及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确保与开挖条件相符,同时还要确保道路的通畅性,便于施工机构顺利进入施工现场。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机避免碰撞到地下连续墙及结构柱,根据土质的情况来对开挖高度进行确定,在开挖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土质不稳定的情况,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确保开挖的安全。利用逆作法施工时,土方开挖是处于封闭的地下施工,不会有扬尘产生,有利于实现城市环境的保护。而且在封闭的地下空间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的阻挡施工噪音的传播,不会影响周围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2中间支撑柱的施工。1)中间支撑柱主要是对上部荷载起到支承作用,同时还要支承自身结构的重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大直径工程桩+永久柱承载、钻孔灌注工程桩+承台+永久柱承载、预制桩+承台+临时立柱承载三种方法,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施工方法,确保所选方法的经济性、科学性和安全性。2)通常会采用分布筋和环向筋加焊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底部,同时还要在钢筋混凝土柱的锚固段钻几个均匀的椭圆形孔洞,确保钢筋混凝土柱与中间支撑柱之间连接的牢固性。3)中间支撑柱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垂直度和定位进行严格控制,利用高精度的专业设备检测器来进行定位和控制垂直度,一旦与规定的范围不符时,则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利用逆作法施工技术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和土质之间的摩擦力和粘结力不仅承受垂直荷载,同时还对水平剪力和倾覆力也具有较好的承受能力,对提高高层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2.3节点施工。高层建筑的深基坑工程中采用逆作法涉及到复合柱、桩、墙、梁等的节点施工,在施工中,地下连续墙与楼板间的节点施工是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预埋锥螺纹套筒,而地下开挖暴露出节点后,清除掉节点四周的淤泥以及垃圾,接着绑扎连续梁的钢筋并振捣混凝土,采用钻孔机在楼板的墙体凿出60mm左右的深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最后就是将凿出的预埋件与楼板的钢筋连接起来。墙梁与柱梁之间的节点施工需要在中间支撑柱施工时在合适的楼板标高处预埋钢板或锚筋节点,然后在预留的钢圈位置以及连续墙上的预埋件上焊接钢筋,接着绑扎墙梁和柱梁上的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当基础大底板工程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外包复合柱与复合墙的混凝土施工。 3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1)备料阶段。在施工前,需要做好施工场地的清洁工作,准备好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做好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确保进场的施工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资料的整理阶段。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地质勘察结果、施工图纸、施工设计方案及地下管道布置情况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确保逆作法施工技术的顺利应用。3)场地的清理阶段。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对场地清洁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排水沟、管道及电线等都要进行清理,并做好相关保护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性和有序性。 3.2在逆作法技术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基坑挖土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基坑挖土这一环节对施工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标准进行,避免基坑发生变形及其他质量问题。具体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明挖、暗挖及盖挖三种方式,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以明挖为主。在具体开挖前,需要在坑内设置集水井,挖的深度在适宜,对于基坑跨度较大时,需要利用小型挖掘机进行作业,同时还要配合人工清理工作,确保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2)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地下连续墙通常应用于机械成槽和人工挖孔排桩两种施工方法,前一种方法通常借助抓土机等一些机械进行施工,其施工的强度比较大,在施工中需要注意透水问题。后一种方法主要是靠人工的力量,在挖出孔后对其浇筑混凝土,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桩身应该利用锥形处理方式,另外,在具体的处理中需要采用钢筋扣接方式。如果地下水位很高时,要做好防水工作。3)支撑柱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支撑柱通常采用劲性支撑柱、核心支撑柱以及用混凝土钻孔进行浇灌的支撑住。钢筋混凝土浇灌柱主要应用于地面之上,在应用时需要保证桩必须够长,还要注意对相应预埋件的设置及管理,从而保证钢筋竖立方向的焊接。核心支柱法需要在人工进行挖孔的基础之上进行,其中桩的顶面高度需要达到地面之上一米半左右。劲性支撑柱方法也需要在人工挖孔的基础之上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孔的深度够深,并且需要一个临时水平支撑,保证支撑具有稳定性。 4结论 在当前高层建筑工程地下部分施工过程中,逆作法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较大影响,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下空间。尽管当前逆作法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逆作法施工技术将会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春颖 单位: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 1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取得了可喜成就。尤其是在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些施工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建筑结构也从单一结构形式向复杂的结构形式转变。同时,建筑施工也逐渐向安全化、模块化、功能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我们知道,高层建筑施工同其他建筑结构形式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有关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多。二是,高层建筑对地基的强度要求高,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的负荷大,如果地基强度及承载力满足不了上部结构负荷,那么上部结构将会失去稳定性,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一般而言,对于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都要严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施工:一是,地基尽量在大气层能够影响的深度以下;二是,地基要同建筑设计标准和要求保持一致。在工程实践中,建筑施工同地基强度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建筑物层数越高,对地基的强度要求越高。三是,当前的高层建筑多为混合型结构,这类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安全性高,功能性良好等特征。 2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近些年来取得突破性进步。但是,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建筑结构的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必须要革新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需要。就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而言,我们应根据施工中的技术发展路线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首先,我们应根据高层建筑多层和逐层施工的特征,来提高施工作业时间同施工空间的综合效率;加强高层建筑各个施工工序间的衔接,加强总承包管理,协调各个施工单位的施工;其次,要根据高层建筑垂直发展及作业面窄,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来提升垂直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最后,应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环节多,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来优化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总而言之,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国建筑领域进一步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掌握其施工技术要点,给高层建筑提供强有力的施工技术支持,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逆向施工技术 目前,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并且工程施工效果良好。逆向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涉及的专业层面较多,比如向上逐层建筑地上结构、地下连续墙等。在高层建筑工程实践中逆向施工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体征为:一是,采用逆向施工技术逐层浇筑地下室结构内部支撑,可确保地下室结构强度,避免了因地下室基坑变形或者发生不均匀沉降使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二是,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可保证高层建筑地上不结构和地下结构同时施工,可有效地缩短工期,给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工程效益;三是,高层建筑布置完管线,可依靠地下连续墙时期成为建筑物永久性外墙,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建筑面积,而且也有效地节约了工程成本投入。 3.2预制模板技术 从结构上分析,高层建筑具有竖向结构施工和施工重复性特征,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工期,可采用滑模法。该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使用效果良好。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得以广泛的推广及应用。该种施工方法的优势特点表现在结构性能稳定、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相应地机械化程度高,对施工组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当前建筑领域,高层建筑施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一般会配合滑模法使用。 3.3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结构对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钢结构犹如人体的骨架,如果高层建筑没有钢结构来支撑,那么高层建筑质量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高结构的类型较多,比如空间钢结构、高层重性钢结构等。钢材具有导热性强等性能,假如建筑物发生火灾,钢结构快速导热会使其周边的易燃材料变形。对高层建筑物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应注意做好钢结构的防火措施。 4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施工环节多,工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为了能保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掌握其施工技术要点,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施工技术,才能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作者:田永清 单位:昊华工程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1国内高层建筑施工现状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快速的发展,致使建筑行业的发展如鹰般一飞冲天。由于近年来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和工作效率越来越被重视,过去的实用性建筑已经逐渐被多元化功能型建筑和外型美观的建筑所代替。而由于地皮缺稀、昂贵,建筑在层数上也是越来越高;而这对高层建筑施工时所要求的预算、结构、承载力上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由于高层建筑施工期长、作业范围小就导致了安全问题的到来;因此国家对于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项目招标制度和工程监督制度。所以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能否严格的执行,是确保高层建筑工程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 2高层建筑施工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2.1极深的地基 相比中低层的建筑,高层建筑由于楼层过高,稳定性相对就较差,对其承载力的要求也相对提高。而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其承载力,地基的深度就无比增加。一般地基的深度最少要达到高层建筑高度的1/15,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最少建设一层以上的地下室。通过相关计算,一般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在深度上通常为5-10米,而由于地基过深,就给施工技术以及过程中带来了非常严峻的问题。 2.2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要求高 一般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极为复杂,相对的施工量也非常大,这就导致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期相比一般建筑要长很多,通常都在两年半以上。施工的技术人员应对建筑结构的施工以及后期的装饰施工等不同的施工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施工方法,并且改进。而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承载力过大,所以对于钢筋混凝土和刚才强度的核算以及电气安装和管道的铺设的技术上都应该严格的控制;以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能顺利的进行。 2.3复杂的高层建筑施工环境 通常高层建筑都是林立在闹市区,由于闹市区的建筑相比郊区过于密集,而且道路错综复杂,人员流通极大,折旧使得了施工工地所能占用的空间极为有限,通常都面临着建筑机械如水泥搅拌机,水泥浇注机;和建筑材料,如钢材,管道等,紧凑的排列在建筑工地中。而这样一来就极易发生安全隐患。而在闹市中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格外的注意不要损害道路和电力以及通信设备,不然耽误工期是小,引起民众的激愤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说无论是地基的施工中所出现附近道路的塌陷,还是高层施工时外墙面高空作业者的安全以及高空坠物,都必须进行严谨的控制。 2.4准备工作多 相比中低层建筑,高层建筑拥有体积大以及面积大和承载力大的问题,这一点在上文中有过明确的叙述。而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性,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极其复杂,特别是在采购以及运输上。而施工前所需要的工种也极其繁多,例如普通劳力工种、焊接技术工种、电力修配技术工种以及更为高级的技术研究人员等都是高层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而除了各式各样的工种,还有采购来的砂料、碎石和钢材等,而这些必要的材料的采购完成后,不代表准备工作就可以竣工,还有重要的材料运输,雇佣车辆,然后合理摆放,还有安全防范。而相比这些较为普遍的准备工作,还有施工前的各种公关工作,无论是从行政上还是税务上,都极为繁琐。 3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上的研究 3.1混凝土施工的技术 上文说过由于高层建筑的承载力要求过高,而且体积较大,所以在混凝土的需求量上也相应的增加,因为高层建筑的混凝土都是现场灌注,所以混凝土的需求量增加也就等于施工周期的增加,而由于客观的天气环境,例如雨、雪、雾天气,都会导致配比好的混凝土在其强度和离散上有相对应的变化。混凝土的配比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十分重要,不同强度的配比应对着不同建筑。特别对于高层建筑来讲,严谨的配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监管上,先将配比后的混凝土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测试,根据结果进行配料的增减之后将新配比方法送回;才可以继续施工。混凝土的养护可以说起到了为配比好的混凝土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由于施工期较长且混凝土需求量大,导致了在施工时明明有着正确比例的混凝土也会出现强度不够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就是混凝土在养护时不够认真,严谨。而想要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就必须针对配比水源,客观天气环境以及最重要的施工进度上进行下手。通过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对配比的适当增加或减少。 3.2高层建筑管道预留和埋放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管道的预留以及埋放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从最初使的施工图纸上,就有着管道的一席之地,而且极为重要。如何使得管道贯穿各个楼层,而又不会过于外露以及埋放的地点都是极为重要的。而在施工图纸上做好明确的标识不代表,管道的预留和埋放就可以顺利的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客观的非人为的各种因素,管道在埋放时都会多次进行修改,然而每一次的修改都会拖延整个工期,进而导致工期的延长。而如何使得管道的预留和埋放尽量按照图纸走,最小程度的修改都是高层建筑在施工上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3.3材料摆放以及拿取 在高层间中施工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建筑材料的摆放,通常都由于施工工地范围过小,导致随意摆放,或者没有规律的重叠。这对与高层建筑施工塔吊在拿取材料的时候显得极为麻烦,而且拖延时间。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施工进度来考虑。根本上来讲,可以将施工工程分为几个时间段,将时间段内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划分,不将没用的材料堆放在施工工地内,然后将材料进行规范性的划分,使得塔吊拿取或者汽车拿取极为方便。具体的实行例如将整个施工材料堆放在郊区,然后按时间段顺序进行划分,运输,借此来保证施工时在工地内没有无用的施工材料。 4结束语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在城市进程中也是缓解紧张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不单单是关系着高层建筑的质量,更为关键的是其施工技术起到了现社会人们生活的安稳,以及为社会带来了和谐。而相比中低层建筑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拥有着相对的特殊性,所以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更为严格,而且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重视施工中的技术,对施工进度以及技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安排和规划,才能使得高层建筑顺利的施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福利,帮助企业的利益能有全面化的提高。 作者:吕伟 单位:哈尔滨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1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和控制分析 首先,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在高层建筑工的前期阶段,应按照工程的需求对混凝土选择不同强度的配合比。然后进行试验准备工作,请具有相关资历的试验机构做出试验,分析相关试验报告。然后按照相关要求做配合比试验,最后再在施工中进行相关工作。混凝土的配合比关键问题是级配和现场施工问题,如果相符合即可运用到施工中,这需要进行试验进行适配,并通过现场的砂石实际含水量的相关确定工作。对有关试验统计和资料的分析之后,如果砂石含水量比较多,那么就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一定的作用。例如,砂石含水量下降2%到3%左后时,混凝土的强度也会下降在15%到20%左右。而在试验中的水泥数量受到影响在5%到20%之间,而砂石的级配受到的影响则在5%懂啊20%之间。且水灰比的影响在实际影响中增多1%,其强度就会降低5%到10%之间。因此,要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科学的调控,同时还要严格遵循配配合比的计算,加强基准配合比的调整与计算,才能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其次,在外加剂方面要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对于一些抗渗和抗冻混凝土一定要掺入一些外加剂,且外加剂的性能各不相同。例如,膨胀剂、减水剂和引气剂以及缓凝剂等等,只有添加了这些外加剂才能使混凝土的强度受到耐久性的影响。在选入外加剂的时候,可以单选,也可以复选。例如,对于引气剂的掺入,也可以复选减水剂,这样使得混凝土的抗渗性得到提高,且抗冻能力UI及耐久性都得到提供啊,同时使得混凝土的寿命有效地延长许多,提高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且在混凝土受到冻裂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缓冲,使得混凝土的抗冻性提高至少4倍,也提高混凝土的拉压比。对于一些引气剂的具体使用产品中,有松香热聚物以及送香皂以及皂角和木质磺酸盐等等。这些引气剂掺入混凝土中,会使得混凝土的引起量高达5.5%,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如果含气量在5.5%以上时,每提供啊含气量1%,就会都会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到5%。所以,应将引气剂的掺入量严格控制到4.5%与5.5%左右。 2高层建筑施工中对试验室、设备以及人员控制和技术要求 高层建筑施工中对于工地试验室的控制要求,一般是按照招标时的要求来设置的。其试验室的特点具有流动性比较大,任务比较明确,且周期比较短等,容易受到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对试验室的规模控制在工程总标价的1.5%~2.0%费用,其占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300m2。对试验室人员的要求必须持证上岗,且试验室的领导人员至少具备工程师的资格,试验室应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设置土工室以及材料室,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和土工力学室等不同的科室。高层建筑施工在设备的选择和管理方面,应该按照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采购。对于设备的型号以及规格,尤其是技术的性能一定要符合相关规定。对设备的采购要考虑到其功能的等级,对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等问题,一定要保证质量。 3对建筑施工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在施工中,由于楼层比较高,且施工的工期比较短,大多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进行施工。针对泵送混凝土的施工中,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的工期,且可以科学改善施工的混凝土的性能。在一些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施工和捣振技术的应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过在实际的施工中,对于抢修期和有关养护混凝土时,都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施工和养护,在养护中,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有着较大的作用。在拆模的时候,要掌握好时间,防水砼的拆模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要根据实际的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以及周边环境的情况来决定,不可超过温差20°C,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在拆模后要立即进行浇水并加强养护,在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强化时,一定要对试块制作规范。选取试块是一般要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选择,使试块保证较高的真实度。要保证混凝土应使用验收批次相同,在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龄期和生产工艺都保持相同。 4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和施工技术测量的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在后浇带的支撑比较重要,要通过技术人员和工程实践经验来具体的判断和控制。在施工中的控制措施大部分为两种。首先,是运用不拆除模板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模板设计以及搭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后浇带的搭设,要在混凝土的强度在百分之百的时候才能够拆除。在后浇带的支撑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负荷影响,同时对支架以及模板也要采取必要的维护和控制,避免后浇带混凝土在拆除的时候,受到一定的干扰。此外,在两侧梁板的混凝土一定要等到强度达到以后在进行拆除施工,避免产生其他的施工破坏,同时做好相应的加固措施。如果后浇带在留置时间长的情况下,应该在后浇带随时拆除随时进行回顶工作。在回顶之后,拆除时应该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在100%才可。高层建筑在施工测量技术上的控制要求比较高,其控制措施应在工程的前期就制定好相应的施工方案,并准备好施工仪器,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施工控制网,然后再进行各种捆扎钢筋之类的施工和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在测量时一般用到的主要是内控方法和外控方法相结合,如果投测轴线时运用的是外控法时,应在几层再用内控发进行测量,使计算时达到更高的精度,避免出现竖向偏差。如果运用的是内控法,就应该利用激光铅垂仪进行测量。在测量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地测量方法测量,同时也要经过校对以及符合,使得测量的结果精确无误。 5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施工时,会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麻烦,通过本文对有关技术进行重点分析,施工人员应努力加强自身施工经验的积累,同时有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使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上去,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陈泉伟 单位:中核二二公司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1超高层建筑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具有高技术含量以及工程量较大的特点,超高层建筑由于特殊的建筑情况,对安全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很强的抗风性以及密闭性。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地基强度非常大,因为超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要求以及负荷量很强,使得地基的承受力在一定范围内比较稳定安全,但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负荷承受力,地基就承受不了建筑物负荷。这时,建筑物的地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如下的原则:地基的设计必须和建筑物的设计两相吻合。其次地基要达到在大气层所能够影响的深度。在实际的施工中,地基对建筑施工和地基的强度都有着密切关联,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其对地基的强度也就越强。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中,要求地基的面积要足够大,而且要达到一定的深度,从而使施工的结构抗浮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超高层建筑特点还具有良好的结构性以及施工的工期较短的优势。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大多是混合型结构,其功能很复杂,使得高层建筑的施工结构性能以及工期能够合理地结合优势。 2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 超高层建筑具有工程技术含量高,工程量较大,且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需要对施工的技术不断的优化,主要是:首先,超高层建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建筑施工的各个部分和工序是逐级进行建设的,在实际的施工和建设中主要是先对主楼进行施工,然后再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布局,使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适当加快施工的速度。其次,在施工的建设过程中要提高施工的安全,加强安全保障,对施工中的安全措施进行优化。然后,对超高层建筑中高度的要求,要合理科学运用垂直升降系统操作,从而使施工作业安全。在对承包以及管理中对施工的作业以及时间利用等情况要加强提升效率。同时,还要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作业特点,对各个楼层进行有组织的施工,使建筑施工的流水作业得到实现,使各个工序能够衔接得当,对作业面进行优化设计,以缩减对建筑工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在现场施工中,对于逆向施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中,这种施工技术不是一种单一技术,它包括了许多方面,有建筑的地上结构,以及地下的连续墙等各种结构。其逆向施工中要逐层地浇筑地下室结构支撑,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结构的刚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同时避免出现基坑沉降,或者基坑变形。逆向施工技术要在地上工程和地下工程两相同时施工,可以有效地缩短工期,节省一定的建筑费用,使工程快速竣工。在进行管线的布置后,针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及方式,可对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性外墙使建筑面积得到有效的扩大。 3超高层建筑在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容易出现孔洞,针对这种问题,应在浇筑混凝土时选取较细的石子混凝土。同时,在浇筑柱子时以及高强板要进行孔洞的检查工作。此外,还应把成形孔洞旁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使之清洁之后再进行表面防护工作。如果出现蜂窝麻面的问题,需要对混凝土以及砂浆砂率的科学配合比例,注意在进行浇筑时要分层进行施工,还要加强对模板的刚度。针对缺少棱角的情况,首先要对木模板进行抛光表面,保证模板的平整和良好状态,然后在拆模过程中避免边角受到破坏。如果混凝土构件棱角出现破坏的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修补。对于钢筋混凝土的预制桩出现各种问题,如顶桩出现破裂,在这种情况下桩设计应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来设计,对于预制桩要达到一定的设计强度,按照规定的要求打桩。在选择桩锤方面要科学合理,应该做到重锤轻击。如果桩身出现断裂,应加强控制桩的长细之间的比例,对施工前期应严格对桩的弯曲等情况进行筛选,还应使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如果出现桩身断裂,要及时地进行防护和修补工作。当桩身发生一定的倾斜时,首先将对施工的场地设置平整,同时还要对预钻孔的垂直度严格控制,保证接桩时桩的上下轴线能够重合。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层面上对于钢结构安装时也有一些问题出现。例如,钢柱容易产生位移问题。针对这种问题,首先要对柱子的轴线进行测量以及复核等工作,而且对于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加强对预埋螺栓以及固定架的固定等工作,从而避免出现钢柱的位移等情况。对螺栓的位移问题,应保证对螺栓的固定架强度以及适当的刚度,此外还要校核螺栓的固定框尺寸,结束对螺栓的安装后,对其进行复查,避免其他问题的出现。如果出现钢柱的垂直有偏差,或者偏差的度数比规定情况要大得多,这种情况下,应该立即进行临时支撑,以防出现碰撞或者受风而造成一定程度上影响,此外还要对整排柱加以固定,使柱间的支撑得到较好的安置,最后在坝上部的结构进行吊装等施工。连接板在连接中会出现不紧密的情况,在进行钢板的连接时要进行平直连接,需要注意的是钢板的连接中零件平面坡度以及型钢之间要有1∶20的比例,如果比值较大,就要进行空隙处加以垫片的垫放工作,使连接板保持紧密连接。装配面如果没有符合既定的要求,要对其进行清理,或者用打磨的方式对装配面进行清理污垢。 4结语 本文对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超高层建筑有关施工技术在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得到了许多应用,但在一些小城市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要在实际的施工和实践中对施工的技术进行总结经验,并吸收一些现代先进的建筑技术,使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同时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彭震 单位:广东建总实业发展公司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 1浅析当前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1.1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时的重要材料之一,混凝土结构更是支撑整个当前高层建筑的基本框架,如果把钢筋比喻成当前高层建筑的“骨架”,那么毫无疑问,混凝土则是当前高层建筑的“血肉”。由此可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当前高层建设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不能长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当前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普遍较长,使得混凝土存在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当前高层建筑的质量,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升在当前高层建筑质量控制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混凝土技术施工要点中,首先要根据当前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以及环境配置等来选择不同的混凝土,并在施工之前进行相应的强度测试,通过调节水与混凝土的合理比例,从而使当前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达到标准。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应避免混凝土长期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减少因混凝土不达标而引起当前高层建筑质量问题的概率。另一方面,沙石与水的比例也至关重要,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在配置混凝土的时候,要严格计算并控制比例,从而更好地保障混凝土的质量。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因此,在当前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泵送技术的流程,从而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质量达到当前高层建筑质量的要求。 1.2钢筋结构的施工要点 钢筋结构是支撑当前高层建筑的骨架,因此钢筋结构的施工技术对于当前高层建筑的质量而言至关重要。在钢筋结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当前高层建筑的实际特点来调节钢筋结构。钢筋结构的架设有着严格的程序,包括吊装、测控、焊接、安装、拆除等部分,且每个程序要严格按照程序来实施,这样才能保障当前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一般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当前高层建筑的钢筋外框必须是全钢结构,通过“三角架”的斜倾结构来支持,以保证钢筋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有效保障当前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钢筋结构施工技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首先,在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之前,要严格检查钢筋质量,要全面了解钢筋结构的各个部分,定期对钢筋进行抽样检测,这样才能保证钢筋的质量;其次,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或者是个人原因导致在钢筋捆扎的过程中没能按照严格的技术要求对钢筋进行捆扎,因此,施工人员要严格把握好钢筋捆扎的关,提高钢筋结构的可靠性;最后,柱插筋对于整个当前高层建筑尤为重要,因此,在当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柱插筋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防止人为的损害或者低落。 1.3地基与测量的技术要点 地基是当前高层建筑的基础,地基的测量对于当前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当前高层建筑的地基土质结构复杂多样,对于土质较单一的地基而言,地基的测量比较简单。而对于土质结构复杂的地基而言,地基的测量有难度。因此,在测量当前高层建筑的地基时,要严格采用预制桩,但由于预制桩的使用耗钢量大,造价昂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现浇桩进行地基的施工,以保证当前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2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质量控制 2.1做好三线控制 这里的做好三线控制是指做好当前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首先,做好垂直度的控制。当前高层建筑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垂直度的控制,也是整个当前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控制当前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必须根据大楼柱网的分布状况来设计,先找出大楼角柱为主,在安装模板时,应该尽量沿着柱外层上弹好的厚度线,采用吊线来测量垂直度,当垂直度达到标准要求时,要加固支撑,在拆除四角柱模板后,要控制好正面的平整度与垂直度;其次,在垂直度的控制过程中,应该采用当下先进的激光铅垂仪来实施对垂直度的控制,在对垂直度的控制过程中,应先选择四个合适的地方作为激光铅垂仪的控制点,做好当前高层建筑的平面控制。 2.2做好当前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强度控制 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施工完成后的强度要求,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配比实验。混凝土的配比选择应当以地区间原料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配比实验,以方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调节配比。在试验中配比时,应当根据混凝土含水量及含沙量来调整配比,以达到保证实验室配比通用性的目的。如果施工场所是当前高层建筑物,必须加强对原料控制的措施,要能够及时地进行相应的调整,严防砂石级配不良现象的产生。一般来说,当前高层建筑物在建造时都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该种混凝土施工方法的采用不仅能极大地缩短施工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不过,即使是在很严格的施工要求下,也会出现混凝土施工后强度不足的情况,所以加强当前高层建筑物的养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应当注重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工作,这里并不是一味地指试块强度达标就意味着合格,而且需要警惕试块制作不规范的现象,对混凝土的强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2.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做好当前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做好基坑支护的安全管理。基坑在开挖之前,要根据土质的结构特征来确定支护的方案,避免因为基坑支护的原因导致施工过程镇南关出现异常情况;其次,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要做好脚手架和防护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精确地计算后确定脚手架的高度,并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设施,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对当前高层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做好当前高层建筑质量控制意义深远。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因此,搞好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 作者:王小爱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1高层建筑施工概述 1.1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与传统的中低层建筑施工在技术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在20层以上,有的高层在垂直距离上甚至能够达到100m左右,这类建筑往往需要巨大的工程量,对建筑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高度的增加会造成楼层较高的居室空气流动加快,这就需要建筑施工方做好防风的工作,保证高层的封闭性;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自重对地表的承受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这类建筑的地基会比较深,面积也会比普通的地基要宽阔一些,地基质量是否达标,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的使用年限和抗震能力;目前中国的高层建筑大多是应用于写字楼或者大型企业,适用群体大多是出于社会的中上层人员,这些群体往往会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高质量、高规格的功能设计是在所难免的,施工企业在追求设计独特性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工程量,为建筑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1.2优化设计 在建筑初期,高层建筑的难度还不会显现出来,当建筑高度达到一定量时,高空作业中常见的难点就会暴露,例如风力较大、建筑设备很难企及、材料难以运输等。为此,建筑企业要克服传统施工的缺陷,积极引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达到建筑质量的控制;施工单位在进行高层作业时,要从企业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出发,避免施工冒进或者违规操作。 2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 2.1建筑材料的控制 高层建筑的使用材料无非就是钢筋混凝土,想要保证建筑的质量,就需要保证混凝土在质量、配比以及浇筑不出现差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2.1.1混凝土的配比 混凝土在配比之前,要做好相关的测试。首先,施工单位需要将混凝土的样本拿到专业的部门进行校检,当强度、含水量、成分都符合施工的基本要求时,就可以进行配比的实验。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的配比问题,需要施工单位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不同地区的混凝土配比不会相同,相同地区不同高度的混凝土配比也不会相同,这主要与当地的环境、天气、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2.1.2浇筑过程的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相较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进度,改善了施工质量。但是,在施工进程中对质量进行检测时经常会发现混凝土的强度并不能达到施工的要求。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施工进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在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浇筑环节的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量、渗透范围都能达到相关的标准,技术人员对浇筑面积、浇筑量要做详细的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出现与理论浇筑要求不符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 2.1.3混凝土的选择 施工单位在选择混凝土时,要尽量挑选一些生产技术先进、质量好的厂家,在签订合同时,要事先确定好混凝土的价格、质量、配比以及售后等服务,以确保在材料不合格的情况下,可以向厂家索取赔偿。另外,在混凝土的存储过程中,要避免高温、光照等情况,以防止混凝土在使用时会出现干裂。 2.2“三线”控制 建筑工程的“三线”控制主要是指对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对建筑物的轴线控制以及对建筑物标高的控制,造好“三线”控制,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不会出现走形的状况,即便与实际情况会有些偏差,这种技术也可以将其偏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2.2.1高层建筑物的垂直度控制 高层建筑建筑物对走向有着极高的标准,试想一下上百米的建筑物出现倾斜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因此,做好垂直度检测工作是施工整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的垂直度测量大多是采用吊线测量和激光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吊线安装前要进行建筑模板的安装,在保证吊线不受外物干扰时,就可以对施工模板进行加固,如果在大风天气下,可以采用连接重物或者激光测量的方法。 2.2.2高层建筑物的轴线控制 轴线的安装相较于垂直度检测而言,会存在着一些难度。轴线的测量是要随着具体施工层数的叠加而改变,想要做好轴线的控制,首先要将一层的钢板铺好,二层要进行轴线测量时可以根据一层的标准进行,然后依次类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但是不会影响整体质量。 2.2.3高层建筑物的标高线控制 对标高线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水平精准度有一些要求,在进行标高测量时,需要保证每层洞口都在水平位置上,以达到标高控制的准确性。 2.3裂缝的控制 裂缝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中都是存在的,裂缝在具体施工中是很难避免的,保证裂缝的大小在合理范围之内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在外墙上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保证混凝土有一定的伸缩空间;调整受力面积,避免浇筑过程中应力集中的情况。另外,每阶段的施工结束之后,都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如果出现裂缝较大的状况要及时处理。 3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好坏以及技术在施工进程中的应用情况,都会对建筑的质量产生影响,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影响程度将会增大。做好施工前的材料控制和测量工作,优化施工的具体环节,及时对完结项目进行维护,能够很好的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对建筑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魏平工作单位:扬州同力建设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思索 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高层建筑的特点足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难度大,施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亡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育很大的不,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亡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一面。从逐层施工的方法来看,基本相同。但从整个建筑来看,并不相同。主要原因是由高度增高、体量增大,带来j,施工的差异。高层建筑的施工概括起来,有“高”、“深”、“大”、“长”,4个特点。 2、提高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技术 2.1基础埋置较深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师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l/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l,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高层建筑一般将地下窒建成3~4层,深达20多米,所以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2.2正确处理好主房与裙房的基础关系 这是建筑功能的需要;高层建筑往往设置主楼与裙房,并必须连结在一起。主楼高裙房低,沉降不同。因此在设计与施工时,必须防止两者问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使其符合规范要求。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降水及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J作。 3、房屋建筑外墙的节能施工技术 3.1普通墙体施工 外墙体的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垂直方向且长圆沿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砍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墙中洞中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在砌筑时留出或预埋,不得随意凿孔和用水泥砂浆填孔,避免外墙体出现通缝、不密实、冷热桥的现象。在空心砌块墙体中,施工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施工图和一I:程的具体要求及施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要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确保。 3.2墙体保温施工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粘结性差,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造价一般也高于内设置。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施工中应注意: (1)按设计要求弹标准水平线、踢脚线或墙裙线,门窗洞四周宜用水泥砂浆抹宽5Omm护角。为保证保温层厚度墙面应做标准灰饼、冲筋。 (2)每次抹灰厚度以10mm左右为宜,当底层韧凝且表面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下一层。应注意保湿养护但不能水冲。砂浆硬化期问严禁撞击和振动。 (3)为防止首层墙面受到撞击后在抹灰面层与保温材料内造成孔洞,在首层窗台以下墙面加贴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底层墙外表面在墙体防潮以下,要做防潮处理,以防止地面水分通过毛细作用被吸到保温层中影响保温层的使用寿命,防潮处理采用涂刷氯丁型的防水涂料,待涂料表丽干燥后再在其表而上喷涂一层界面剂即可做保温施: 4、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和养护 (1)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士表面出现泌水的现象卜分常见,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必要及时清理表而的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泌水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清理干净,就会影响混凝上的施工质量。 (2)应及时按温度技术进行保湿养护①保温养护措施,为预防裂缝,应保征混凝土内外温差和降温的程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②保温养护过程中,混凝士表面的湿度是要一直保持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温差裂缝。保温养护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弓l起的温度应力,以预防裂缝的产生,其次,也是为了减慢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再利用混凝士的抗拉强度,捉高整个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预防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保证混凝土在良好的环境下,F展养护工作,施工人员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以确定混凝土的具体养护措施。 5、房屋建筑的防水施工技术 (1)水落口、地漏、过水L。这些部位处在两种材料交接处,因为混凝土和砂浆干缩和两种材料的胀缩不同,会使水落口、地漏及过水孔的周边产生裂缝。此外它也是雨水集中且容易积水的部位,H所处位置工作面狭小,施工工序又多,造成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根据节点设防原则,应进行多道设防和节点密封处理。因此在水落口、漏斗和套管的周边,预留10mm。 (2)屋面天沟、檐口。天沟、檐沟和檐口处不但容易变形,而且当受雨水严重冲II;Il,沟中也常常因长期积水、干湿交替而对防水造成严重破坏。很多工程的防水层,首先是沟中或沟沿防水层提早失效而发生渗漏,所以应在这些部位作增强层。因为天沟平而多变,施工:亡作面小,采用卷材是很不利的,当今许多设计以涂膜防水予以配套。对于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处往往都涂膜增强,有一布三涂和二布四涂作法,即在天沟交角处或者整个天沟和檐口先涂涂料,再铺增强胎体,然后涂涂料1~2mm厚:在檐口处,构件断面形状复杂可采取增强空铺层处理,或先涂隔离剂或压敏型抗裂胶后弭作增强层。 (3)压顶。由于压顶处于屋内的最高处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受气候影响大,受整个纵向墙体温差、结构受力变形及墙体混凝土与砂浆干缩变形的影响作用也很大,因此即使是配筋混凝土压顶,其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在3—5年内裂缝均会明显地开展,配筋混凝土压顶,往往在5~8m之内就会有l条裂缝开展,不配筋混凝土在lm左右就有l条裂缝。雨水顺裂缝到墙内,绕过防水层漏到室内,因此压顶必须作柔性材料增强层。一般是作在压顶下.如果选材不当有可能会导致压顶与女儿墙分层,日前只有聚合物水泥基涂料和聚合物水泥砂浆可以用于此处防水:另一种是将防水层作在压顶上面,采取卷材粘贴或用涂料涂刷。 6、结束语 房屋建筑质量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把每道施工的工序,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灵活的将建筑与结构统一以确保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征,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把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征、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非凡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摘要: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四周。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非凡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办法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我们在河北省交通培训中心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二等水测量的观测方法。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摘要: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摘要:h=∑a-∑b≤l√n—,表示测站数。(或h=∑a-∑b≤1.0√L—,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摘要:≤30m (3)前后视距差摘要:≤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摘要:≤1.0mm(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二、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征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摘要:(1)一般高层建筑物四周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征,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和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和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和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摘要:c=Hh,I—Hn,I-1.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H1=H0累计沉降量摘要:C=∑c(n),n表示观测点号。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猜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向,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非凡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摘要: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大有裨益,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观测中的注重事项摘要: (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楚、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气阿成。 (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天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办法。 三、探索的两个新问题 (1)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朗,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本人认为一般高层及重要的建(构)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备(高级水准仪、铟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S2或S3水准仪进行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的结果。 (2)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和时问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①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m内,第二次和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②曲线在某点忽然回升。 原因摘要: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处理办法摘要: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③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原因摘要: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办法摘要:确定水准点下沉值,和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下沉重。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 摘 要: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高层建筑也逐渐兴起。在当前发展趋势下,对建筑施工技术合理利用,保证工程的实施质量。在本文中,需要对当前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阐释出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实施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1 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1 混凝土施工要点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影响了整个工程质量。为此,在对其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性能比较好的混凝土,并做好混凝土验收工作,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同时,还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达到建筑整体施工的实施目的。 1.2 筋结构施工要点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的要点,在对其施工期间,钢筋结构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一般情况下,钢结构在施工使用期间,是按照建筑物自身结构决定的,在整体工程实施期间,无论是钢结构(制作)、监控、焊接,还是安装工作,都需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规范实施。特别是高层建筑中,因为整个框架都需要利用钢筋,利用钢板(钢筋)与混凝土浇筑才能完成加固工作。所以,在钢筋框架(骨架)进行施工期间,如果出现一些搭建问题,特别是钢筋外漏、钢筋弯曲现象,将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建设质量,也会给施工人员造成较大危害。因此,钢筋搭建施工技术发挥其重要意义,在具体施工期间,一定要对钢筋的数量、型号、钢筋的质量进行抽查、检验,针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需要对其有效改正,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钢筋的使用质量[1](针对钢筋不合格的材料,一律禁止使用)。 1.3 地基与测量技术要点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的测量工作也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为有些高层建筑的地基土质比较特殊,需要利用预制柱(桩)对其加固。所以,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情况,对预制柱进行合理选择,促进其施工的合理性。 2 当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2.1 三线控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三线控制”工作,就要对垂直度、平面以及轴线进行控制。垂直度控制是建筑施工中最为基本的环节,发挥其重要作用。平面控制与轴线控制也能发挥其基础作用,促进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2]。 2.2 强度控制 对混凝土强度控制期间,主要是对混凝土进行配比试验期间,需要实现多种配比实验工作,保证在工程实施期间,能够实现有效的配比与调试工作。其中,对含水量与含沙量的比例具有严格要求,在工作实施期间,需要做好审查工作,使混凝土在使用期间,符合其性能标准。并且,在混凝土运输期间,可以利用泵送方式,这样不仅能为性能保护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还能加快建筑施工进程。所以在,在整体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都需要对其严格监管,保证控制工作执行的有效性。 2.3 安全管理 在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建筑建设的安全性,促进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具体工作执行过程中,要做好基坑支护管理工作,结合实际的发展要求,对土质进行勘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存在的环境因素有效分析,确定出合适的支护方案,促进基坑开挖工作的有效执行,从而降低危险状况的出现。并且,做好脚手架的防护工作,期间,需要为脚手架的实施工作提供良好的编制方案,促进支撑系统执行的严格性,保证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关标准以及合理计划对其安装与拆除,从而达到事故的有效避免[3]。 2.4 进修工作 在对其积极管理工作中,要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些进修机会。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明显的人才短缺现象。所以,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工程中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为其提供良好的进修学习机会,同时,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能为其提出有效的实施意见,保证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生产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工程[4]。 2.5 验收工作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验收工作,才能促进高层建筑工作执行的有效实施。所以,在工作具体实施期间,需要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实施质量进行监测、检验,并促进验收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具体验收工作执行期间,对高层建筑中存在墙体裂缝、麻面问题、钢结构裸露问题等,需要严格解决,保证其施工质量,使其在整改、验收合格后,才能完成建筑施工工作。 3 结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满足高层建筑的发展需要。需要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引进现代高科技术,充分了解施工要点,促进质量的严格性,这样才能为我国高层建筑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浅析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技术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覆盖范围和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桥头跳车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铁路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究其原因主要是路桥过渡段的柔性和刚性差异造成的沉降所致,所以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设计与施工至关重要。选取适当的填料、合理的施工工艺、科学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沉降观测方式等,均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的关键。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 1 高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控制的必要性 铁路在施工建设中,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周边环境,不可避免的会有路桥过渡段,这一结构除了具备路基的全部特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组成过渡段铁路路线的横向结构物都要和路基连接,会有强度、刚度以及材料方面的差别,那么就会出现差异沉降,这就必然导致铁路轨道的不平整。列车通过该路段时,就会出现跳车的问题,极大的降低了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正是由于铁路线路过渡段的沉降问题,导致路面在台背回填土的地方会出现沉陷和开裂。我国高速铁路运行必须以安全、舒适和高效为前提,而这些优点都要取决于整个铁路系统施工建设的质量优异,尤其要保证铁路沿线的平整和平顺。铁路建设由不同特性的材料和结构物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平滑的铁路线路。正是由于结构物的不同性质,使得它们之间存在刚度、强度以及弹性变形方面的差异。在铁路建设施工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高铁列车运行的安全、舒适,我们必须将铁路的不平整问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列车轨道的不平整分为静不平整和动不平整。前者主要指列车轮轨接触面的不平整,例如:钢轨不平整、列车轮子不圆等。后者主要指列车轨道基础的弹性不均匀,例如枕下支撑失效、路基桥台不均匀、隧道路基不均匀等。桥梁和路基连接处,通常会由于桥和路基沉降的不一致,导致在过渡点出现沉降差别,增加了列车和线路结构的作用力,影响线路运行的稳定性。所以,在桥梁和路基之间建设一定长度的过渡段,可以使沉降值逐渐平稳过渡,最大限度的减少沉降差,达到减少列车跳车的问题,延缓结构变形,从而保障高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但是如何控制过渡段施工,采用何种方式处理过渡段,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 路桥过渡段处理方法 高铁铁路线路主要由上面的轨道部分和下面的路基、桥梁和隧道等组成。上面的轨道部分结构又分别由不同的力学特性材料如:钢轨、枕和扣件等组成,弹性大多比较好,阻尼大,结构松散,由种种原因引起的轨道变形可以通过捣固工作修复,所以我国铁路早期对路桥过渡段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铁路施工建设中,路桥过渡段的位置特殊,常常影响桥台后的填料压实不够,出现通车后沉降大的问题。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我国铁路路桥过渡段的病害问题仍然存在,反复的维修使得铁路线路桥台后的路基道碴囊深度在2―3m,纵向延伸10―30m,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1 桥头设搭板和枕梁 上置式钢筋混凝土搭板是搭板立面布置的主要形式。其一侧支在枕梁上面,另一侧支在桥台上。搭板不仅可以水平放,还可以倾斜放。搭板的厚度只要符合设计要求就可以,既可均匀也可渐变。通常情况下,搭板应按照简支板设计,枕梁按照弹性地基梁计算。桥头搭板的铺设,可以有效减缓桥台和路基之间的刚度变化。但是因桥台基础与台后土体施工后出现的沉降差也将导致桥头搭板的坡度变化,影响列车通行的舒适性。据相关调查表明,如果桥头搭板的坡度变化大于6%时,就会严重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因此,有效解决桥头跳车问题除减缓路面刚度变化以外,还应保证台后路基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控制路桥间的沉降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反之,桥头搭板将失去作用。 2.2 填筑粗粒配料 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填筑粗粒料如:碎石、砂石土等,是铁路系统减少路桥沉降的有效处理方法。虽然桥头铺设了搭板,但是仍然要在搭板下方填筑粗粒土,最大限度的减少搭板坡度的变化,预防跳车问题。桥头路基使用粗粒配料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路堤压缩性。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优质配料没有进行充分的压实工作,同样会出现沉降差,导致过渡段发挥不了作用。因此,高速铁路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对粗粒级配料进行压实,并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检测。 2.3 加筋土路基结构 试验表明,利用加筋土路基结构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桥北路基的沉降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将桥台和桥背土路基交接处的台阶式沉降变为连续的斜坡沉降。通常情况下,我们普遍认为连续式斜坡沉降范围在4―5公分以内时,对刚性路面的影响不会很大,能够消除跳车问题。 3 沉降观测 影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因素众多,尤其是地基受到荷载的作用,沉降的大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大多情况下,沉降的数值变化通过土体固结原理进行分析计算,但是计算精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结果往往是一个估算值。因此,早期设计阶段沉降变形的计算精度不能控制无碴轨道竣工后的沉降,国内外现在都凭借系统的沉降观测获取实际测量数据来进行分析,预估计算较为准确的沉降值。施工过程中,利用系统沉降变形动态观测,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科学分析,评价地基完成沉降时间,可以有效调整和验证早期设计的准确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线下基础达到预期的沉降控制要求,并推算出较为准确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 通常情况下,路基段的沉降变形观测面选择应根据地基压缩层的厚度、地表坡度和路基高度等因素确定。在观测过程中,所有进行沉降观测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才可上岗,使用的仪器设备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并做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应使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开展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的施工控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严格保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消除桥头跳车问题,保证高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以推进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底座施工技术 摘 要: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是有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它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综合性能更优的无砟轨道结构系统,相比高速铁路其他轨道结构其主要创新是改变了板式轨道的限位方式、扩展了板下填充层材料、优化了轨道板结构、改善了轨道弹性及完善了设计理论体系等方面,正因为CRTS Ⅲ型板有以上诸多特点,有望在以后高速铁路施工中广泛推广,而CRTS Ⅲ型板连接支撑结构底座板施工尤为关键,所以本文依郑徐客专开兰特大桥底座板施工为例,介绍底座板的施工工艺与方法,希望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CRTS Ⅲ型板 底座板 施工技术 一、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郑徐客专ZXZQ03 标段开兰特大桥长51.144km,开兰特大桥全桥大部分为24m、32m简支梁,其中包含主跨为48m、64m、80m、100m、125m、160m 等连续梁共计16 联。整个桥梁曲线部分有7段,曲线半径分部为7000m、8000m、9000m、10000m 不等,其余段落均位于直线上。标准轨道板型号有P5600、P4856、P4925三种,根据轨道板与混凝土底座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桥梁段底座板分为以下三种类型:P5600型轨道板(梁中)对应下面底座板长度为5650mm;P4925型轨道板(梁端)对应下面底座板长度为4950mm;P4856型轨道板(梁中)对应下面底座板长度为4916mm,P4856型轨道板(梁端)对应下面底座板长度为4886mm;单元底座板之间设置宽度为20 mm。 1.2、无砟轨道结构 桥梁上自上而下的无砟轨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底座板、中间隔离层、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和轨道板组成。其中底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2900mm宽的底座板较轨道板两侧边缘各宽200mm,其中边缘250mm为6%排水坡,直线底座板厚度为196mm,每块单元板上设置2个70mm*1000mm的限位凹槽,深度为100mm,中间隔离层厚度4mm,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为90mm。 二、技术原理 CRTS Ⅲ型板桥梁上自上而下的无砟轨道结构:钢筋混凝土底座板、中间隔离层、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和轨道板等组成。钢筋混凝土底座板通过预埋螺栓套筒连接钢筋与梁面固定连接,底座上预留1000*700*100mm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四周安装弹性垫板,自密实混凝土结构层通过一次整体浇筑,下部填充底座限位凹槽,上部与轨道板板底及预留钢筋粘接牢固,CRTS Ⅲ型板结构层之间整体连接牢固。 三、施工方案 3.1、工艺流程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见图3-1: 施工准备预埋套筒连接钢筋安装测量放样底座钢筋网片安装底座、限位凹槽模板安装模板标高复测底座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伸缩缝填充检查验收。 3.2、技术要点 (1) 测量 1)底座施工前要先复核每孔梁梁长、起点、终点里程,对于实测数据与设计位置偏差超过20mm 时,应利用专用的布板软件,重新计算出轨道板和底座的坐标,使底座与轨道板位置一一对应。根据布板数据,利用CPⅢ控制点进行底座立模放样,平面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极坐标法测设,高程测量可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三角高程或几何水准施测,放样完成后用墨线弹出底座边线,并记录每个点的高程,作为底座立模的依据。 2)靠梁端的底座放样时,应按距挡水台向跨中方向端部5cm 处设点,弹线后延伸至梁端,保证底座与梁端对齐。 图3-1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工艺流程图 (2)钢筋工程 1)先安装预埋套筒连接钢筋,再安装底座钢筋焊接网片,连接钢筋与梁内预埋套筒接头的扭紧力矩符合《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的要求,扭紧力矩需达到80N・m,拧入长度为套筒长度的1/2 即2.1 厘米。梁面预埋套筒连接钢筋安装时,应检查预埋套筒不得生锈,否则需除锈,必要时按要求进行植筋(植筋要满足深度≮20cm)。 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底座板钢筋采用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统一由合格的厂家加工制作,进场后应按要求进行进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焊接网验收时,不仅需要检测其抗拉强度(≮550MPa)、屈服强度(≮500MPa)、伸长率(A≮8.0)、冷弯、抗剪等力学性能,还需对钢筋焊接网的外观尺寸和重量进行检测,尤其是重量必须过磅检验,焊网实际重量和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严格控制在±4.0%以内。 4)下层钢筋网片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垫块按梅花形布置,间距不大于1m×1m,一般横向不小于3个,纵向不小于7个。 5)上下层钢筋网片在凹槽的四角应按要求设置防裂钢筋,每个凹槽不少于8根,四角上下层网片处各绑扎1根长700mm、型号HRB400、直接12的钢筋,见图3-3。 (3)模板工程 1)设计原理:桥梁段的底座模板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轻模板重量,减少模板之间的配件连接,由于底座长度不同,尽量考虑通用性,使经济合理,方便实际施工等。 2)模板设计:本桥梁施工段模板采用可调高钢模板见图3-2以适应曲线段底座不同超高的要求,曲线地段较大时配有50cm、100cm的下垫板来保证模板的标高,限位凹槽与侧模板顶通过框架螺栓连接固定,使每个凹槽尺寸偏差定位准确,方便现场实际施工,较少每个凹槽的定位测量工序见图3-3,在凹槽模板设置排气孔以方便气泡的排出,防止凹槽模板拆除后,混凝土顶面产生气泡与麻面。 图3-2模板调节螺栓 图3-3 限位凹槽定位模板 图3-4 伸缩缝模板见 图3-5梁端调节块安装 3)模板安装:安装前应清理打磨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根据测量放样的点位对模板进行定位,由于梁面平整度的偏差,侧模板高度略小于直线地段底座板设计厚度,下部通过调高螺栓装置微调,使模板顶面达到设计混凝土浇筑高度,模板定位后,应采用砂浆封堵模板底部与基准梁面间的缝隙,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漏浆。 伸缩缝模板设置采用8mm+4mm+8mm钢板定位的形式,在两端采用2块8mm厚钢板,端模宜高于底座板混凝土最大高度顶面约20mm,在钢板顶部焊接5#角钢以增加端模的刚度,中间插入4mm厚插板,插板每块宽度约10cm,相临插板间距最大不宜超过1m,根据需要设置确保伸缩缝宽度均匀顺直,高度大于伸缩缝两端钢板高度约15cm,便于插板提前拔除,伸缩缝模板见图3-4。 侧模在梁端位置设置调节块,便于梁端底座模板长度的调节,并在调节块端部设置槽口,用于止水带的预埋耐候钢槽道见图3-5。 模板安装加固完成后,复测侧模模板高程,安装做到“严、直、顺、美”,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在对应轨道板第2、4、6、8道承轨台中间位置预埋PVC塑料管,用于固定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扣压装置,避免后期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在底座板上钻孔,预留孔一般直线段每侧不少于4个,曲线段每侧不少于5个,塑料管距离底座底面5cm,深度30cm具体见图3-6。 图3-6预埋管安装 图3-7 底座板顶面及凹槽抹面 (4)混凝土施工 底座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罐车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泵送入模。浇筑时混凝土的自由落差不能大于1m,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能超过30℃,混凝土到达现场后的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范围内,底座浇筑混凝土时从凹槽向两侧浇筑,提高凹槽处混凝土密实度,减少混凝土角裂缝,中间不留施工缝。混凝土浇筑时,先用人工摊平,然后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振捣要快插慢拔,插棒间距50cm 左右,切忌振捣棒触碰模板、凹槽底模和钢筋骨架。 底座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由人工采用铝合金尺进行找平收面。底座横向端部25cm范围内的6%排水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2h内进行,采用人工二次收坡,三次抹面。插板及凹槽模板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拆除,并进行二次抹面见图3-7。 (5)混凝土养生 由于底座是在6-8月份施工,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立即覆盖一布一膜并洒水养生,洒水时间间隔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准,养护由专人负责。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过程中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14天。 (6)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顺序:插板凹槽模板侧模板,拆模时注意保护混凝土的棱角完整,不被损坏,拆下来的模板及时清理干净,进行分类码放,便于下次周转使用。 (7)梁端伸缩缝及挡水台施工 施工前应在梁端接缝处安装耐候钢,耐候钢固定筋与挡水台底座钢筋绑扎牢固,梁两侧耐候钢中线与梁缝中线调至重合,型钢顶面调整与两端挡水台顶面高程平齐,安装时应封闭型钢型腔,防止浆液漏入型钢型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设计强度80%以上时,清理型腔,嵌装梁缝止水带。 底座嵌缝材料安装,在中间隔离层土工布铺设前安装嵌缝板和灌注密封胶,嵌缝板安装前应将缝内杂物清理干净,确保嵌缝深度符合设计要求,直线桥梁段底座伸缩缝的泡沫板应由厂家按设计尺寸定做,曲线由厂家定做一部分,部分根据底座超过情况由现场下料。泡沫板安装前应采用工具将伸缩缝内灰浆、浮渣等清理干净。泡沫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确保嵌缝材料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密封材料灌注,底座侧面应安装封边模具,并用刷子在接缝两侧均匀涂刷界面剂,待界面剂表干30min 后再灌注密封材料。密封材料灌注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灌注速度应缓慢均匀,减少气泡,保证填缝密封材料填满整个伸缩缝。曲线段底座伸缩缝灌注时应从高处分段灌注,同时避免密封材料溢出伸缩缝,为减少底座污染,在填缝前在伸缩缝两侧底座使用胶带进行粘贴防护见图3-8,施工后再拆除胶带,并把被污染的底座表面应及时清理干净。 (8)质量检查 底座施工完成后应组织检查,检查主要项目有:底座顶面高程、宽度、中线位置、平整度、伸缩缝位置和宽度、底座外侧排水坡,凹槽中线位置、深度、平整度、长度和宽度、相邻凹槽中心间距,伸缩缝位置、尺寸、嵌缝材料嵌填密实度等。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处理,重新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成品保护 1)养护、拆模及物流运输时应注意对成品进行保护,避免人为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外观受损。线间需通过车辆机具时,应采取桥式过渡钢件见图3-9,避免压伤止水带预埋件。 图3-8伸缩缝的两侧粘胶带 图3-9桥式过渡钢件 2)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的75%之前,严禁在底座上存放任何机具、设备或材料。 四、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升CRTS Ⅲ型板无砟轨道的施工技术,使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不仅在技术上先进可行、耐久实用,而且在施工上方便快捷,还需要继续广泛的开展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成套技术工程试验和施工工装创新的研究,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奠定基础。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浅析高速铁路3G通信覆盖及切换技术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基本情况,分享了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建设中无线网络覆盖以及切换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覆盖方案以及快速切换技术,以优化高速铁路无线移动通信服务。 【关键词】 高速铁路 3G通信 切换技术 目前由我国联通运营的WCDMA、电信公司运营的CDMA2000以及移动公司运营的TD-SCDMA是国际上应用比较成熟的3G通信技术三大标准。高速铁路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越区切换的频繁导致车载用户经常出现掉话现象以及语音断续和无法接通的情况。为了提高高速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应进一步优化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覆盖方案、优化切换技术,从多个方面提高切换切换成功率和较低的掉话率。 一、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基本情况 我国铁路自2007年经过6次提速后。高速铁路列车速度到达200km/h以上,这也意味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实现移动通信网络无缝覆盖以及提高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分析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情况,通信网络主要是沿着铁路线呈线状分布。高速铁路无线通信信号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普勒频移效应,即列车沿铁路高速运行过程中由于快速移动引起的接收机信号频移;二是车体对无线通信信号的消耗,主要是高速铁路新型列车造成的消耗。同时,越区切换问题也会对高速铁路无线通信信号造成一定影响。 1.1多普勒频移效应的影响 无线信道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在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铁路无线信道的冲击响应也会随着发生快速变化,无线信号中心频率会在多普勒频移效应的影响在发生明显偏移,对无线信道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进而造成系统信息传输误码率提高,影响移动通讯性能。列车沿铁路高速运行时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效应与列车行驶的速度成正比关系,所以列车行驶速度越快,其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效应越明显。另外,列车行驶方向与基站信号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对多普勒频移效应的强弱也用一定影响。在实际情况当中,为了增强无线信号的穿透能力, 基站往往被设置在距离轨道较近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无线信号的穿透能力,然而这种情况下行驶方向与基站信号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小,可导致多普勒频移效应加剧。 1.2车体的影响 车体对无线信号的损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列车结构特点,二是车厢入射面与信号的夹角。为了加强车体的稳固性,高铁列车都是全封闭式结构,而且部分高铁列车还采用金属镀膜玻璃,列车的高度密闭性以及材质的特殊性就可以导致无线信号穿透列车时产生极大的损耗,相比其他普通列车对无线信号的损耗,高铁列车对无线信号的减弱要高出10dB以上,而且对手机信号产生的屏蔽效果超过24dB,对用户的正常通讯造成极大影响。下面是几种列车对无线信号的损耗情况: 另外,车体对无线信号的损耗同时也受到车厢入射面与信号之间夹角大小的影响,夹角越小,损耗越大。 1.3越区切换的影响 除了多普勒频移效应以及车体的影响以外,高铁列车的越区切换也会对无线信号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小区间的切换区,列车可以快速穿过,车速与列车经过切换区的时间成反比,移动速度越快,驻留时间越短,当列车速度在切换区的驻留时间足够短,并且小于系统最小切换时间时,切换流程就无法完成,,进而导致切换失败,出现掉话现象。 二、高速铁路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覆盖 为了减小掉话率,提高切换率,设计合理、有效的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覆盖方案非常关键。在铁路交会区域内,移动通信网络多呈网状结构,而其他铁路沿线大部分多为链状结构。在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覆盖的设计中,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网,二是无线网络覆盖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三是基站的选址,其中铁路沿线各基站的相关部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1建网 移动、联通以及电信三个运营商均采用大网架构的组网方式,与一般的建网相比,高速铁路基站的建立没有什么区别,也在大网架构之内,所以高速铁路的建网只需要对原来的通信网络进行有效补充。一方面对现有的大网基站进行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在铁路沿线的盲点建立新的基站,通过对有效资源的优化以及基站补盲,不仅使周边各区域均能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同时也满足了高速铁路沿线的无线网络通信需求。移动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优化,高速铁路沿线基本上完全实现了移动网络覆盖,只有一些较特殊的区域路段,例如长隧道、隧道群等的移动网络覆还比较欠缺,此时可采用局部补盲的方式解决,这种方法虽然成本少、见效快,但适用范围有限,比较适合用于无线信号损耗较小的列车线路,例如合武铁路湖北段的建设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另外,高速铁路沿线附近很多小区域网络覆盖因为不是专门针对高速铁路进行的覆盖,所以多存在覆盖不均匀、覆盖重叠等情况,很容易造成切换失败,所以有必要针对高速铁路的特殊环境建设专门的移动通信网络,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方法有地面专网建设(例如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车地结合专网建设等。 2.2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建网完成后就需要设计无线网络覆盖方案,在有效的建网策略基础上,无线网络覆盖方案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量体现出灵活性、多样化。例如基站与普通直放站结合、列车综合接入、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模块扩展小区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无线网络覆盖方案,其他还有数字直放站扩展小区、列车中继转发等方案。高速铁路不同路段可以结合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网络覆盖方案。例如京津城际、沪宁高铁主要采用的是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模块扩展小区方案,另外通过设置直放站对部分路段进行辅助。基带处理单元需要集中放置,主要负责处理基带资源,实现基带资源共享,并通过光纤与射频拉远模块连接。射频拉远模块的位置设置比较灵活,利用射频拉远模块可以拉远基站,使多小区的合并,进而扩大覆盖范围,减少切换频率。在切换区的设置过程中,要注意切换区的大小要设计合理,如果切换区太小,就会因为列车驻留时间太短,还没来不及切换就已经穿过切换区,容易引起掉话现象。切换区的大小可以根据列车移动速度以及距离来确定,同时,预留适当的余量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2.3基站选址的优化 基站选址优化是指通过对高速铁路沿线基站数量以及基站位置的优化以达到无线网络覆盖的目的,基站的优化过程应遵循经济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获得高性能的网络。蜂窝小区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单元,其几何特性对信号同频干扰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会影响越区切换,因此在无线网络覆盖中,基站选址优化是最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环节。近年来随着3G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种关于3G基站选址的方案,例如基于仿生学算法的方案、基于免疫计算的方案、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案等,各种基站选址优化方案对无线网络覆盖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切换技术 处于通话状态的用户与基站之间的都存在一定的通信链路,在通讯终端高速移动的过程中,用户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要转移奥下一个基站并保证通话不被中断,该过程就是切换过程。通常情况下,切换主要有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通讯终端与旧基站的连接终端后再建立与新基站的连接称为硬切换;通讯终端高速移动并经过多个蜂窝时通话不发生中断,此时通讯终端可以与多个基站相连接,此为软切换。硬切换方式不涉及移动交换中心,只是发生于蜂窝内部。在列车沿高速铁路运行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多种不同的切换,不仅会发生硬切换、软切换,另外还可能发生虚拟软切换和更软切换。CDMA系统采用的是软切换和更软切换,WCDMA系统采用的切换方式主要是硬切换、软切换,虚拟软切换是一种接力切换方式,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TD-SCDMA采用的就是这种切换方式。相比其他切换方式,接力切换方式结合了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方式具备的优点,同时又弥补了两者的缺点,这种切换方式切换成功率高,掉话率低。 切换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切换距离,二是覆盖小区的重叠距离,两个因素值与切换时间以及通讯终端的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由于小区双向切换的影响,切换距离与覆盖小区重叠距离之间应该是1比2的关系。从原理上分析,越区切换的性能与蜂窝小区的几何特点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无线网络覆盖方案的合理性设计非常重要,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并选择高效、快速的切换算法,减少掉话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四、结论 无线网络覆盖以及切换技术是高速铁路3G通信系统的重要技术,加强对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研究对促进高速铁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无线网络覆盖以及切换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进行不断研究、探索以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技术性能以及高速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高速铁路路基管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摘 要: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了铁路行业的发展。管桩属于桩基础,随着科技发展脚步的加快,已被广泛的应用,也对高速铁路路基管桩施工技术的品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本文对管桩在铁路路基中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管桩;施工技术 近年来,基础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相关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高铁施工中,管桩地基在铁路路基处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针对项目工程的质量,管桩施工技术占据着重要位置。为此,有必要对高铁路基管桩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1 管桩处理软基技术 1.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艺原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属于打入土里面且横截面面积和它的长度比起来更加之小的管状细长构件之一,它的关键价值在于增强地基承载水平,其支撑力主要包括的时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浇筑结束桩帽混凝土基础之上,安置土工格栅,通过土工格栅优质的延展性与全面抗剪性,均衡的水平与竖直的抗拉性,较强的抗疲劳性的属性,进一步提升路基的不变的力矩,增强软基的综合的稳定性,提升了路基的填筑的脚步。 1.2 适用范围 预应力管桩可以被广泛运用到湿陷性黄土于膨胀土范围里,地基具有极其明显的湿陷量与膨胀量的时候;在建筑物具有极大的荷载时,地基软弱且有很高的地下水位,需选择明挖基础具有很多的沉降量,建筑物还禁止具备极其大的沉降环境基础之上;在建筑物内外地面具有很多的堆载,让软弱地基出现了明显的变形,还可以使当基础会发生不均匀沉降而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时候;在建筑物承载极其大的竖直荷载与横向荷载,对建筑物提出严格规定的情况下。当地具有很厚的表软土层,不能被当成是基础持力层,还有地基中有暗沟等一系列的状况。 1.3 技术特点 上端荷载根据桩基础转移至土层,它属于深基础里极其普遍的模式之一,可以进步达到一系列的软弱地质环境和荷载状况的需求,展现出了较强承载水平与稳定性等优势,同时可以选择机械化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放工进度。 1.4 施工设备选型 预应力管桩施工选的是锤击的措施。锤击机的好处在于嵌岩水平高,体积不大行走方便,能被用在打设处理深度极其大的桩,对场地的标准同样不是很高。静压机展现出了没有噪音、振动以及污染的特点,可以被运用到临近居民区的场地进行施工;不好的地方在于装置体积大,规定施工场地需平整,同时具备适当的承载力。 1.5 施工操作要点 1.5.1 平整场地 把施工场地里的杂物彻底清除,高低不平的位置推土机推平,建立一个全面工作面供机械施工的环境。 1.5.2 施工放样 第一参考设计方案设置施工放样平面图,监理验证达标基础之上测量组通过全站仪明确放样出管桩处理领域的边线控制桩。中间桩地点拉钢尺需进行清楚的定位,并插竹钎进行标识。 1.5.3 运输存放 管桩运输选择的是长挂车,分层叠放、错位安排、捆绑稳定,悬臂需要小于1.5m。现场堆放位置需平整,堆高需小于5层。施工过程中,根据“长桩管在下,短桩管在上”的原则加以施工。 1.5.4 起吊 管桩的长细份额大且具有较强的自重,在进行起吊的时候,太多的动荷载会给管桩带来影响。可行的起吊方案为:两支点法还有两头勾吊法,吊桩传输到桩机四周的情况下,选择单点吊桩,吊点建立在0.3倍桩长的位置,逐步进行竖直起钩,精准的将桩传输至打桩机夹桩器里面,此外让桩尖与桩位中心连接起来,逐步放下埋进土里。在吊装时候轻吊轻放,防止影响到拖吊。 1.5.5 稳桩 在桩尖埋进土里处在300mm~500mm时,通过经纬仪还有用支架线坠改不桩的竖直度(测量设备普遍于距桩机超过15m位置的处架设),观测过程中,上部和下部的垂直度偏差需要控制在1%范围之内(接桩过程中,首节桩入土时竖直度偏关需小于0.5%)。 1.5.6 冲程 管桩施工过程中,柴油锤上限冲程需小于2m,施工过程中,根据1.8m掌控,最后1m冲程控制在1.2m。 2 工艺原理 把管桩吊进桩机压桩台中间位置,压桩台里涵盖了上、下两组横向的夹桩钳口,在夹桩油缸的工作基础之上,把桩稳固,带动压桩体系让手柄运行,竖直的压桩油缸的活塞杆变长,把压桩台顺着导轨竖直由上至下工作,通过机身与配重铁块当成是反力,把管桩填进土里。如果桩端阻力与桩附近土摩擦力不大的情况下,压桩力则不会很大,两者为反比关系。所以,压桩力的最大值也就是是机身自重与配重相加的总称。在机重超过桩阻力的情况下,桩往下沉;在二力一样的情况下,桩不再下沉,机身同样不会上浮;在机重超不过桩阻力情况下,机身上浮,全部机器受力于桩身上。所以压桩过程中需掌控好压桩油缸压力,在压力与机重一样的情况下(也就是长船与短船会发生上浮现象)需要不再进行施压。桩径出现变化时,就通过配重的改变以改变机重与压桩力的多少。机重大就会有很大的沉桩力。 3 施工工序及操作要点 3.1 施工工序 一个压桩过程伟吊桩―校桩―压桩。如果一根桩实现不了终压的要求,则应该有二根和超过二根的管桩;则具备二个和超过二个的压桩过程,到实现终压条件才可以。 3.2 静力压桩操作要点 3.2.1 试桩、配桩 (1)试桩的意义 参考计划单桩承载力、桩型、地质形势、压桩机的压桩力,在试桩地点和工程桩位上实施试桩,方便供给终压要求和单桩入土深度信息。 (2)试桩需达到下述要求 试压桩的要求、长度和地质状况需具有典型性;试压桩需选择于地质勘探掌控孔四周;施压策略和施压环境需和工程桩相吻合;试桩结束,停工7~15天,实施桩审核和试验。 (3)配桩的明确 参考地质勘探信息和试桩的入土深度与终压值以整体研究明确,获得此点四周桩位管桩长度与总数。 3.2.2 测量定点 内业准备。参考总平面图明确坐标系与高程原点;明确建筑物在场地的位置。 外业放点。参考施工图,明确所有桩位的地点;同时搜集所有桩位高程信息,明确送桩深度。 桩位再次审核。 3.2.3 桩机就位 桩机就位时候明确没有地下障碍物,地面需实现桩机机重的承载水平。 施工地点相邻的建筑物间的大小,可以实现桩机下限的作业尺寸标准。 机重的配置需要实现成桩终压值的重量需求。 3.2.4 捆桩吊桩 钢丝绳的绑扎点需于管桩长度的75%的位置,两根捆绑钢绳的绑扎方向需要相吻合;防止碰撞别的物体。管桩吊入钳口和下节桩保持一致,需慢慢下落,等到夹持工序把桩夹稳定后,才可以脱钩。 3.2.5 校桩压桩 改变桩机让其处在横向位置;让桩位置竖直。 压桩需不间断进行,中间持续进行。 参考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选择妥善的压桩步骤。 需改变和去除施工现场地上、下剩余物。 4 铁路路基管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4.1 桩位把关。参考工程部测量工作者测放的控制桩位,测量好所有桩的地点,同时维持保掌控桩还有把其运输至不被打桩破坏的位置,方便进施工时尽快审核复核。假使找出控制桩有受到影响的痕迹,赶紧与工程部联系尽快再次测量。 4.2 探桩。管桩入土准备阶段,需去除桩位位置工作垫层里面具有的石块,避免桩入土过程中偏位。桩位放样结束让人工实施探桩,在桩位位置通过钢管检验地下是否存在障碍物。找出地下障碍物尽快清理,从而避免引起桩偏位、管塞和桩压实不成功等施工事故的发生。 4.3 吊桩。第一把管桩由堆放处通过吊车,横向运输至桩架四周,随之通过桩机上独立安放的起桩重钩和卷扬机吊桩就位。管桩吊起过程中需注意它的速率,杜绝太快吊起让管桩和桩机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到管桩。吊车平吊传输管桩选择的是两头勾头法还有2点绑扎法。选择2点绑扎法它的绑扎起吊点地点和桩端位置保持的是0.207L。机架上建立起重勾吊桩就位过程中,选择一点绑扎法,它的绑扎起点地点和桩端位置是0.31L。 4.4 插桩(植桩) 把封口型桩尖焊变为十字亦或者圆锥型时,起吊上升维持竖直位置,把桩上端与锤头下端独立的送桩器连接起来,随之把桩尖清楚的摆在桩位上,首先选择桩锤自重把桩填埋进地下30cm~50cm,桩身不再变动时,改变桩身、桩锤、桩帽的,并使得三种和中心线相重合,让其和打入方向保持水平关系。逐步施工把桩填埋进土里约为1.5m的地方,不再进行施压。在机架准备阶段,挑选成90的两个位置,所有和机架保持约为25m距离的位置,架设经纬仪,审核调直桩身竖直度。掌控好植桩桩身竖直度确保其在允许值得0.5%之下。 结语 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所有行业密不可分,而铁路业属于最为关键的一项国力展现项目,它的施工技术的安全质量在这些年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铁路工程里的管桩技术同样在人民的关注之下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浅谈高速铁路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无砟轨道作为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和精度控制直接关系到运营阶段的行车安全,是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因此,探讨无砟轨道施工中的若干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高速铁路轨道主要类型分为: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无砟轨道有着很多优点,使用周期比较长,比其它轨道变形程序也小,有着耐用、稳定等特性,从而满足了在无砟轨道上运行的低成本运营,这也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铁路在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方面尚缺乏成熟经验,要建成我国一流的高速铁路,实现铁路与国际接轨的目标,还需要结合实际对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继续进行探索。 一、无砟轨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无砟轨道是一项最新的技术,所以为了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需要在施工前对于所用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要在施工前对于施工中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行购置,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合格后才可以在施工中进行应用。同时在无砟轨道施工前还需要做好沉降分析评估,评估合格后才能进入具体的施工阶段。 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存放严格控制好材料进厂的质量关,对于无砟轨道施工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及部件在进场时,需要具有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做好相关的抽检工作,确保材料及部件合格后才能允许进 场。材料进场后要进行分类,并标识清楚,做好材料及部件存放场地的相应措施,使其存放时能够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无砟轨道施工前需对桥面进行接口验收,接口验收的要求对桥面高程、桥面中线、桥面平整度、相邻梁端高差、桥面拉毛、桥面预埋件、桥面清洁度、桥面排水坡及泄水孔等项检验。 二、无砟轨道底座施工,道床板施工. (一)无砟轨道底座施工 1.底座板放样。 底座板放样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直线地段底座板边线可成段多孔一次放样并弹设模板施工墨线,在此基础上,根据梁长、梁缝值调查情况逐孔、逐块测设底座板工作缝,弹画底座板工作缝墨线;在曲线地段,底座板折线布置,以底座板工作缝为单元分段测设底座板边线及工作缝墨线。底座板放线标记点(用于弹设墨线)设于沿底座板两侧(略宽于模板外缘 处),各标记点应通过测量确定高程及平面相对位置并将有关数据标记于桥面上,供支立底座板模板用。 2.底座板施工。 (1)模板制作:桥梁直线段底座板边模采用定型钢模,曲线地段根据超高高度采用组合方式拼装。 (2)模板安装:根据底座板两侧的测量标记点的位置及高程,确定模板安装几何位置,并依此挂线立模。立模前沿底座板边线施做砂浆底座,砂浆底座顶标高为底座板模板底高程,以满足立模要求。 (3)底座板砼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度一般不宜超过2m。当发现轨面尺寸(轨距、水平、高低、方向)超限、模板、支承架、预埋件、洞有变形移位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Mpa,同时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还应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不少于24h。应加强底部及周围混凝土的捣实,使道床与短枕结合良好。道床混凝土初凝前,表面需抹面平整,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水沟纵坡和线路坡度一致并平顺。抹面平整度允许误差为±2mm,标高允许误差+5mm、-10mm。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高于+5℃)即用麻袋、草帘覆盖并及时浇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道床上方可载重。 (4)底座板的检查验收。在底座板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验,从而完成验收工作,验收时需要根据施工方案的设计标准来进行,对其中线、顶面高程、宽度和平整度进行检验,使其满足设计的标准,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全 部合格后即完成验收工作。 (二)道床板的施工技术 1.路基地段 路基地段的道床板需要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同时其施工还要保证连续性和无伸缩缝。路基地段道床板连续浇注,但在不同线下基础连接处,设置横向伸缩缝。 2.桥梁地段桥上混凝土道床板分块浇注,相邻两块混凝土道床板之间设置 10cm 的伸缩缝。轨枕间距一般为 654mm,板长变化的地段轨枕间距也作相应的调整,间距不小于 630mm,不大于680mm。桥梁地段混凝土道床板厚度为 260mm,混凝土强度及纵横向配筋均与路基地段相同,两侧附加钢筋可不设置。每块道床板单元设置两个抗剪凸台。 3.隧道地段 隧道地段道床板厚度为 280mm,隧道内轨道混凝土道床板对混凝土和配筋的要求与路基地段一致。隧道地段混凝土道床板为连续浇注无缝施工,仅在隧道结构与一般路段的过渡段处及洞内隧道结构的变形缝处,需要设置结构缝。 三、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 (一)施工基本材料的控制 在现代的高铁建设中,高铁无砟轨道施工的质量控制显然重要。在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核查板式无砟轨道梁、板以及基础支撑层、防水层施工材料可以保障无砟轨道的顺利施工。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高,行车密度大,因此对高速铁路的扣件以及无砟轨道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无砟轨道的耐久性产生直接影响的基础材料有水泥沥青砂浆、橡胶、混凝土、泡沫塑料板等,其中作为无砟轨道结构的缓冲重填材料应保持一定的弹性并具有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可以采用将沥青、水泥砂浆二者结合的方式,这是因为水泥砂浆强度足够但没有较好的弹性,而沥青虽然强度低但是弹性好,因此能够满足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基本材料只会破坏无砟轨道施工的质量,进而无法保障高铁设施的顺利运行。因此,承担施工的单位应依照操作规范在根据实际情况下构建基本材料的质量管理系统。另外,施工单位还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基础材料进行实时的质量检测。 (二)施工精度和测量技术的控制 高铁设施对无砟轨道的施工精度要求很高,若高铁无砟轨道的施工精度达不到相关的技术要求,高铁的轨道结构就有可能发生大面积的沉降,横向扭曲和纵向起伏也有可能在高铁线路中发生这些情况均会破坏高铁无砟轨道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因此,相关的铁路建设单位必须保证铁路线的几何参数精确无误,为了保证测量的误差在允许出现的毫米级范围内,承担施工的单位应采用高精网比如CPIII进行施工测量控制。 (三)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高铁无砟轨道的稳定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的结构特点,表明高铁无砟轨道的建设是一个严格要求、精确控制的过程。国内外的铁路施工的具体条件差异很大,这要求国内的施工单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设计施工高铁无砟轨道。因此,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并不断研发和施工工艺配套的设备,用以保障建设质量过硬的高铁无砟轨道。 四、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铁路交通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无砟轨道施工作为高速铁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工作中,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其结构特点,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的经验总结 [摘 要]高速铁路是我国重要的的基础建设,高速铁路在长途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很多人出行的一大选择。因为高速铁路具有高效,经济的优点。所以对于高速铁路的安全性问题就会有很多的重视,因为这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高速铁路的安全需要从几个方面去保证,而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高速铁路路基的稳固与合理性。 [关键词]铁路路基 工程技术 前言:高速铁路路基技术的可靠性与高速铁路的安全性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高速铁路建设时最主要的是路基建设[1]。关于路基工程技术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知识与原理。路基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一样,对于整体建筑的可靠性有着关键的作用[2]。通过对高速铁路路基技术的改善和研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铁路问题。所以对于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的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就高速铁路路基的技术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给其他研究者一些好的建议[3]。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特点 1.1 高速铁路路基具有多层结构 高速铁路与传统的铁路路基有着很多方面的差异,高速铁路具有更加高速,经济,运能大及安全准时等等的优点。对于高速铁路的路基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既有有渣轨道,又有无渣轨道,高速铁路对传统的路基进行了很多的改善。例如在道床和土路基之间抛弃了将道碴层直接放在土路基上的结构形式,将传统的单一化结构变成多层系统结构,多层结构更有利于加强路基的各种特性,使之符合高速铁路的新性能。高速铁路路基的多层结构是铁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改革,它更加符合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层结构对于现代高速铁路路基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法,使得铁路路基的抗压性有了大大的提高。 1.2 高速铁路路基容易变形 因为要承受较大的质量,所以高速铁路路基容易发生变形。同时,由于一些自然原因,如地震等也会引起铁路地基变形。加之路基在整个铁路中是最薄弱的环节,最易让轨道发生变形。因此,在高速铁路路基工 程设计中,控制路基变形将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不难看出,对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而言,针对路基容易变形的特点,强化路基设计势在必行。要对变形的路基进行处理,若是对它不管不顾,则会引起铁路轨道整个变形,无法进行正常运输。还有因为施工者在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时,没有处理好,于是就会造成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发生断裂等的情况,这是因为路基不足以承受车的压力,从而使得土层沉陷或者变形。 1.3 整体性设计 铁路是一个大的整体,不能只对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设计施工,而是要考虑到所有的施工技术,只有相互之间符合标准与实际,才能进行施工。就拿铁轨来说,它包含了车轮、钢轨、道床、路基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与影响,我们既要考虑到车轮与钢轨的型号,又要考虑路基与车质量承受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整体都考虑清楚,才能让铁路建设到达完整性。所以在进行铁路建设时,一定要代入整体性的原则去思考和设计。 2.高速铁路路基处理手段 2.1 排水固结法 饱和软黏土是我国较为常见的土类,这类土层的含水量较大,土质也较为软黏。对于这类土质,较好的处理方法是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顾名思义就是将土中的水分排出,再进行压实固结。主要的方法是在软土层中铺设排水管道或是排水砂垫层,再通过压实等的手段,将土层中多余的水分排出去,从而还达到了对软土进行固结压实的目的。提高了土层的承受能力,改善了土层的性能,不容易发生变形。 2.2 挤密砂桩复合地基 挤密砂桩法主要适用于砂土,碎土,粉土,粘性土及素填土等的土层加固,挤密砂桩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桩的挤压和振动减少土层之间的间隙,增加土层的密度,使得土层更加的结实紧密。同时对于粘性土还起到了排水的作用。挤密砂桩法也较碎石桩法,对于加入砂有着严格的规定,这要根据实际问题来选择砂石或者碎石的类型。例如对于那些不太成型的粘土,就要选择级配高,硬度强,强度大的混合型砂土或碎土。挤密砂桩法是指将砂石或者是碎石填埋在桩内,将桩打入需要处理的土层内,不断的打击拉伸,使得砂石进入土层中,从而达到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一些实际的问题,如对于水含量较多的粘性土,因为谁太多,对于桩的打入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就要适当提高桩的振动速度,使用合适的桩类型。 2.3 半刚性桩复合基地 半刚性桩复合基地也是高速铁路路基的常用处理方式,半刚性桩复合法常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粉体喷射搅拌桩,浆体喷射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这些方法的主要原理都是对土质的一种改造,通过一些机械外力将其他混合物注入土中进行强制搅拌,然后将原土与其他物质混合,从而提高土层的性质和承受能力。粉体喷射搅拌桩主要适用于含水量较高的土质,调整好喷射状的高度就可以将东西喷入进土中。浆体喷射搅拌桩适用于对含水量不怎么高的基土层的加固。而高压旋喷桩则是对于那些沼泽土,粘性土等的加固处理,对于那些含有较多石块和植物根系的土质明显的不适用,这样对于仪器的作用发挥有着限制作用,高压旋喷桩还有一个优点是对于已经有建筑的地基可以进行加固处理而不损坏建筑。 2.4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的施工工艺 基床表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工艺包括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为顺序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在摊铺机或平地机后面应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随后进行进整形、碾压。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碾压,最后静压收光。已完成的基床表层的应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防止表层扰动破坏,并做好路基表面的保护工作。同时,对于建成的铁路路基要经常进行检查与维修,防止人为的对铁路的损失行为,对于发生损伤的铁路,要禁止使用并及时处理。 3.高速铁路路基存在的常见问题 3.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大量使用 现在的铁路路基大都因为经济化和简便化的原因,都使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所以导致因为没有考虑到实际问题而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如断桩,串桩等等的问题。 3.2 地基的简单化处理 很多的建造者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因为贪图简单和经济,不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只是简单的对地基进行一些加固处理,于是有的地基就会出现外凸的情况,不利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地基的安全性会越来越差,最终可能会造成重大事故。 3.3 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不同的路段的地基处理方式是不同的,不能将所以路段的地基都用一种加固方式进行处理,这样会引起很多的安全隐患。如一些高速铁路的转弯和交叉部分就需要特殊处理,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结语:高速铁路建设涉及到的问题是复杂而且长期的,铁路建设关系到国家的民生建设,不能马虎处理。很多的时候要对铁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能视而不顾。很多的路基加固技术是适用于不同土层的,乱用的话会对路基的稳固性有不好的影响,也无法发挥这种技术的正常作用。我们要严把铁路建设的质量关,不偷工减料,不玩忽职守,因为这与千万民众的安全相关。只有不断改善高速铁路路基的工程技术,才能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才能推进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浅谈GPS―RTK技术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GPS-RTK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研究其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该项技术做了概述,分析了、GPS―KTK测量的作业流程。在探讨该项技术的多方面优势基础上,研究了其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GPS-RTK技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应用 一、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的技术,GPS-RTK技术在近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其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提升该项技术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铁路工程测量的整体效果。本文从概述其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GPS-RTK概述 1.GPS-RTK的原理 RTK是指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实时动态(RTK)测量系统,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RTK测量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 2.GPS-RTK技术的设备组成 (一)基准站 基准站由GPS接收机和电台组成,GPS接收机一般采用双频接收机,通过观测GPS卫星,将观测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通过串口发射。电台由电源和发射天线组成,其作用为将基准站GPS接收机观测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发射出去,以便流动站的长距离接收。基准站一般架设在等级控制点上,也可选择在测区固定点上。为便于电台的数据传输,基准站宜选择在相对较高的位置,远离无线电干扰。 (二)流动站 流动站由GPS接收机和无线电系统组成,GPS接收机采用双频接收机。流动站所用GPS接收机内置无线电接受系统。流动站GPS接收机通过观测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并通过串口接收基准站的坐标、伪距、载波相位观测值,通过差分处理流动站和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计算出流动站的实时坐标。为保证GPS-RTK观测精度,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一般不宜超过5km。 (三)测量控制器 测量控制器一般由电子手簿组成,电子手簿通过蓝牙与流动站GPS接收机连接,实时显示各类测量内容。 三、GPS―KTK测量的作业流程 GPS-RTK测量作业流程:接受任务――接收控制资料――参考站设置――流动站设置――转换参数求解――实时测量。 1.基准站的设置。按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对当地高等级已知控制点进行收集和检测,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在RTK定位测量的过程中,将接收机装设在基准站上,并准确设置配置参数。 2.坐标系统转换。正常情况下,都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中开展工程建设,这就需要对坐标转换参数进行计算。通过控制点来调整RTK参数,计算出坐标转换参数后,定位点工程独立坐标的计算工作就能通过测量控制器来完成。 3.流动站测量定位。确定坐标转换参数后,再按工程要求进行具体的测量定位放样及相关测绘工作。 四、技术优势 1.测站间无需通视 GPS这一特性是所有传统的测量仪器都无法相比的。应用RTK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基准站跟流动站之间根本无需通视,只需基准站和流动站上空开阔即可,并且流动站测量时使用对中杆支架精密对中,待水准气泡稳定后即可采集数据,实时地得到了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2.定位精度高,没有误差积累 应用实践证明,只要满足RTK的作业条件,RTK技术实时定位的平面精度可达到1cm,高程精度可达到2~3cm。且RTK所有流动站放样都只跟基准站相联,相当于每个放样点都是以基准站放样的,没有误差累计,完全改变了全站仪由于距离远和不通视而转站所带来的误差累计。 3.操作简便,测量范围广 随着GPS接收机不断的改进,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极大地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测量时不用频繁地输入输出数据以免出错,只要在办公室将要放样的点位坐标一次性导入GPS手簿中,外业工作时在基准站和流动站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连接,就可以以步行的速度采集数据或坐标放样,使野外工作变得轻松愉快。 五、RTK技术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用于数字地形图测量 由于高速铁路工程的选线大多都在带状地形图上进行,所以需给设计人员提供现势性强、准确性高、可靠性大的地形图,以便能更好的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的路线。用传统方法测地形图时,首先要布置控制点,然后进行碎部点的数据采集,最后成图。这种方法不但工作量大、而且花费时间长还容易出错。用GPSRTK技术测量可以完全避免这些缺点,只需在沿线每个碎部点上停留一会,即可获得该碎部点的三维数据,然后结合输入点的属性信息与特征编码,利用外业测量草图,在室内就可用专业绘图软件成图。 2.用于中线放样 设计人员在地形图上设计出线路的中心线后,需要在实在把中线标定出来,GPS电子手簿中的程序会根据中线数据自动计算出放样点位。GPS-RTK技术能保证放样的中线点误差不会积累,高速铁路工程的中线主要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构成,放样时,我们只要先输入各主控点桩号,然后输入起终点的方位角a1、a2,直线距离D1、D2,缓和曲线距离LS1、LS2,圆曲线半径R,这样就可以很轻松放样了,GPS电子手簿就会自动来完成相关的工作。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比起传统的测量方法要快得多。另外,在各线段间若需要加桩,只需要把相应的桩号输入就可以了,剩下工作由GPS自动来完成。 3.用于控制加密测量 高速铁路工程的控制点大多位于线路中线两侧附近,随着项目的开展,控制点不但需要加密以满足测量需要而且还常常会遭到破坏,常规的控制测量,要求点与点间相互通视,费工又费时,且精度不均匀。GPS静态测量,虽然精度高又不需要点间的通视,但需要先外业测量后内业数据处理,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如若内业平差计算发现精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还要返工,这样效率太低。应用GPS-RTK技术无论在测量精度上,还是作业效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高速铁路工程,在同一个点位由于静态观测值与动态观测值基本上一致。因此,GPS-RTK技术可用于高速铁路工程中的控制加密测量。 4.用于界址点放样 GPS-RTK技术用于在界址点放样的测量方法,采用在已知控制点上布设一台接收机用为固定站,界址点的放样使用RTK移动站,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建立项目名称和坐标系统管理;选择设置移动站电台频率;放样点坐标值输入与传输;从测量菜单中选取RTK测量模式;执行定位放样。 六、结束语 通过对GPS-RTK技术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GPS-RTK技术的多项优势特点决定了其在实践中的地位,有关人员应该从高度铁路工程测量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该项技术的应用实施方案。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高速铁路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摘 要]结合合福高铁(安徽段)桥梁无砟轨道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及施工技术,为公司提供该类轨道施工积累了一定得经验,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合福高铁无砟轨道 CRTS I型双块式 1 前言 双块式无砟轨道是合福铁路主要的结构形式,无砟轨道采用排架法施工的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大桥北引桥里程为DK87+600~DK122+089,双线全长34.489km,全部为桥梁地段。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自上而下依次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板、限位凹槽和底座构成。 2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2.1放样:测量队采用全站仪测设底座板模板安装线,板缝及凹槽,要求每块板及凹槽四角各放样4个点,并采用墨斗弹出凹槽、模板边线。 2.2清理桥面:将梁面清理干净,对于轨道中心线2.6m范围拉毛进行检查,清理出桥面全部预埋套筒,使其外露。对于套筒缺损部分按“缺一补二”的方式植入钢筋,植筋完成后按植筋数量的1‰且不少于3根进行抗拔力试验。 2.3钢筋绑扎:底座钢筋采用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在厂家定尺寸加工,经检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运至现场,存放时必须保证不被雨水侵蚀,防止生锈。凹槽位置钢筋根据具体凹槽的放线位置进行现场切割。 2.4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定尺寸模板,先安装横向模板再安装纵向模板最后安装凹槽模板。纵横向模板安装时采用竖向水平尺保证与水平面垂直。凹槽模板采用整体钢模板,用螺栓(可调凹槽模板高度)与纵向模板连接。 2.5混凝土浇筑:浇注前,对浮渣清理,并提前进行洒水润湿。同一浇筑断面布置2台插入式振捣棒,实行分区作业(各负责1.4m左右宽区域)。混凝土振捣完成后采用方钢刮杠将混凝土刮平,然后用木抹抹平混凝土裸露面,1h后再用钢抹抹平压实,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五次抹面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避免混凝土表面起皮。 2.6铺设土工布及弹性垫板:土工布雨天不得铺设,铺设时采用铝合金尺进行刮平,要密贴、平顺无空鼓,用胶带进行封边,防止杂物进入。弹性垫板及泡沫板使用免钉胶牢固粘贴凹槽四周,周边无翘起、空鼓、封口不严等缺陷。 2.7绑扎底层钢筋:制作标准钢筋卡具控制钢筋间距;按梅花型布置预制好的砼垫块;布置纵、横向钢筋,并用绝缘卡固定。因排架影响,凹槽纵向钢筋在加工过程中顶面直角弯钩先不弯折,待轨排放置后采取后弯成型的方式。 2.8轨枕组装与就位:人工清理轨枕并将扣件安装于轨枕上,为避免人为误差保证轨枕间距,按照设计轨枕间距在分枕平台焊接固定挡块。相邻轨排间使用鱼尾板联结,轨缝6~10mm,并严格检查鱼尾板锁紧情况。 2.9粗调:施工人员使用千斤顶及模板边缘排尺的方法进行简单粗调,技术人员再采用全站仪配合轨检小车进行粗调(见图1)。 2.10精调:采用全站仪配合轨检小车进行精调,精调作业应在晚间温度低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精调后轨道中线按±0.3mm控制,高程按-0.5~0mm控制(见图2)。 2.11道床板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对轨枕进行洒水,保证轨枕湿润。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用土工布覆盖钢轨,用塑料布缠包框架横梁,减小混凝土污染。根据轨道结构及排架构造制作控制标高的挂杠(如下图),。混凝土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避免振捣棒触碰轨排与支撑架,插点布置应均匀,不得漏振。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轨道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控制,一般进行6~8遍收面。 2.12混凝土养护:采用土工布+塑料布(或彩条布)覆盖,桥上安装简易自来水设施,先润湿土工布再覆盖塑料布防止水分流失,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2.13轨道清理:及时清理排架及轨枕污染的混凝土,方便循环使用,先将大块的混凝土块除去,在使用角磨机等设备全面清理轨枕。 3 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3.1为提高施工效率,必须确保测量放样和轨道粗调的精度,从而减少轨道精调的工作强度。 3.2必须使用经过检测合格的排架,保证其结构精度及钢度。工具轨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清洁,注意保持排架、模板的顺直,避免变形。 3.3钢筋安装完毕后,混凝土施工前应对钢筋绝缘情况进行检查,避免产生电流回路。 3.4振捣时要尽量避免振捣棒触碰轨枕、钢轨和轨排固定装置,加强轨枕周边及轨枕底面的振捣。 3.5人工抹面时要注意在道床板顶面设置排水坡,特别注意排架底部和螺杆调节器托盘底部的收面抹光,避免出现积水坑。 3.6道床板混凝土初凝前将螺杆放松1/2圈;初凝后松开全部扣件和横向约束,释放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由温度和徐变引起的变形。 3.7混凝土浇注后应进行轨道复测,根据采集数据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从而减小施工环境对轨道的影响。 结语 双块式无砟轨道排架工装设备对于施工环境要求相对较少,在一定的施工区间内可设置多个作业面,具有灵活机动、工序衔接稳定的特点。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GPS―RTK技术的应用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对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的GPS-RTK技术做了详细的描述,不仅探讨了这项技术在高铁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而且也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虽然因为受到通讯和作业条件的影响,使得这项技术在发展时存在效率低下等许多问题,不过,还是希望本文可以给以后GPS―RTK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得RTK技术可以在铁路工程的测量、中线测设和工程的断面复测的很多方面,显示它更大的实用性功能。 [关键词]GPS―RTK;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1 引言 国内这几年,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因此使得GPS-RTK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项技术的发展主要因为目前的长线铁路越来越多,而我们对长距离的铁路工程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缺陷,例如测量时通讯状况过差,工作量也比较大,这就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是不精确的,误差较大。因此,GPS-RTK技术被研制出来,它可以做到快速测量、误差较小且自动化程度很高,也就意味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会小很对,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不仅仅在国内发展迅速,在国外的前景也很好。 2 GPS―RTK技术 GPS的全称是GlobalPositioning System,也就是全球定位系统,最初是由美国研发后于1994年开始进行使用的定位系统,且运用的是最新的卫星导航技术,RTK的全称是Real-Time Kinematic,也就是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简而言之,就是提供坐标导航上的三维坐标体系,精确到0.01。从这项技术面世以来,不仅仅应用在测量上,许多其他行业也在使用这项技术,包括它的生产、流动和使用。此外,这项技术主要是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常规情况下,我们在地势高的位置设置基准站,这些位置由于地势高而视野开阔,有利于整个体系可以实时与GPS卫星取得联系,便于信息的传送,也便于将站内的信息和载波观测数据准确地传递给流动站。而流动站则是使用数据链来接收从基准站送出的信息,同时,流动站还需要对这些GPS的观测信息做好整合和采集,准确的处理好在系统内构成差分观测值实时处理这些数据,然后得出精准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 2.1工作原理 GPS―RTK技术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分差的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i维定点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的精度,这期间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并且,GPS-RTK系统运用,事实上,也的确得到了实现,在GPS-RTK系统下,基准站通过一些无线的装置接受信息,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专递给移动站,并且这个系统还会自行对数据做处理,可以通过转换坐标参数给百年移动站点的平面坐标,这对于高速铁路工程的测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使得测量信息可以及时传递,并且测量的精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2.2工程控制测量 高速铁路在工程测量时候先利用GPS系统建立一个全面的控制网,对这整个的控制网做定位,不过,这只是静态的测量,而后在对于大型的建筑物则使用动态的控制网,也就是RTK系统,对于隧道或是立交桥这样的大型建筑设施来说,RTK系统可以对工程测量做整体控制,在高速铁路的整个测量过程中也确实能够实现定位精度,使得铁路测量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3绘制大比例地形图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绘制高等级的铁路检测图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比例尺都是1:1000居多,还有是1:2000的,然后建立控制网,在碎部测量,这是比较麻烦的旧式测量方式,这样的方式需要的时间很长,并且工作量很大,工作进行的自然也慢,有时候也是不精确的,而采取GPS之后,大比例尺的测量图纸不再是难事,甚至是在室内也可以完成,所测定的数据也相对精确,而且采集速度快,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测图绘图的难度。 2.4线路中线、边坡放样 我们在使用RTK测量技术在给高速铁路工程的测量做铁路的中线放样工作时,发现这项工作可以由一个人独立作业完成,只需要把高速铁路的线路的参数知道就行,比如是铁道线路的线路起点以及最终点的坐标,还有铁路上曲线的长度和转角的半径等等。中线放样的方法灵活性提高,工作人员在采用了RTK系统之后,放样可以采取坐标的计数方式,也可以交换着来,总之还是很灵活多变的。在采用了RTK系统之后,可以发现每次放样的时候,手柄屏幕中会出现点的偏移方向指示箭头并标明偏移量,它会随着仪器的动向,进行各个方向的前后左右调整,在接近放样点时,误差会不断减小,最后小于设定的误差值时稍待一会,等数据静止时,测量结束。而且因为每个点的测量是单独测量完成的,所以误差也不会积累,也就是说精度在上升,且GPS-RTK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的信号很好,可以保证满足中线设定要求。 3 RTK技术的优越性 3.1测站间无需通视 GPS-RTK技术有很多方面的优点,特别是和传统的测量仪器做比较的时候,特别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要修建高速铁路,需要进行测量的时候,RTK技术的好处就会出现,由于地形复杂,很多基准站之间无法取得联系,通视困难,数据精度不够等等许多问题,但是这项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只需要在基准站上空保持视野开阔就可以确保每个基准站之间通视顺利,甚至是各个监测站直接是不需要通视的,并且测量精度也会得到最佳提升。 3.2作业成本和作业稳定 我们在对RTK技术的使用做全面研究之后发现,由于测绘点之间不需要一定的通视,所以每个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也就大了,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精确度也有所控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全站仪的重复搬运,减少进行检查的次数,确保了高速铁路施工定位的精确性。 4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在使用这项技术完成的铁路工程质量研究,我们发现它会受轨道误差、钟差、电离层折射和对流层折射、卫星和天气的状况、数据链的链接状况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在利用RTK系统做测绘的实时定位时,最后还要减少人为事故出现的次数,在对每次测量点测量的时间量要进行控制,时间不少于5分钟。 此外,因为这项技术还处在开发利用的新阶段,耗资很大,虽然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单凭这简单的测绘技术,还不足以保证我们可以在任何复杂的地势下完成高速铁路工程的前期测绘工作,甚至是引进这项技术也是有物质困难的。 5结束语 最近这几年,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带动国内的铁路高速发展起来,而RTK技术也就开始被广泛使用起来,因为比起传统的测绘仪器来说,这项技术可以达到节省时间,节省花费,并且测量的精度也比较高的目的,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空间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更使得测绘的手段在发生着变化,高速铁路工程的测量点位的精度和测量手的段也在不断更新当中,也会给高速铁路的测绘工程建设提高很大的方便,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大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内外业劳动强度。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高速铁路桥梁深桩基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 要】随着国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能力的日益提高,交通运输业得意迅猛发展。铁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巧成为了施工企业提升企业硬实力的首要筹码。本文以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施工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提供技术性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梁;深桩基;施工 桥梁的深桩基作为高速铁路轨道的下半部分结构组织,必须要具有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高舒适性等优点,桥梁深桩基结合当地地形,会有不同的形式,要保证这些设计结构能够科学地建造,就必须要求非常高的施工技术,做好桥梁深桩基的施工工作是一切桥梁施工工作的基础。 一、深桩基施工技术要点 (一)钻孔施工 钻机就位、对中整平,就位前将钻机底部基础再次进行夯实处理,再铺设枕木,防止基础下沉、钻机倾斜。就位时在护筒上拉出十字丝 ,用锤球对中,钻孔中心与设计桩基中心偏差小于10mm,钻机底盘用水平尺调平,以保证竖直度。 根据参考文件所给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选用配套钻机。钻孔过程中对钻孔孔位、竖直倾斜度等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钻机位置,保证成孔的孔位正确。在钻进过程中对钻孔过程要详细记录,在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要做好记录,交班时填写好钻孔记录表。 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使用测绳测量孔深,并使用钢尺校核。测量要多次测量取最小值。钻孔完成使用自制检孔器进行检查,成孔孔径不小于设计孔径。满足要求后进行清孔,从钻孔开始至灌注完成,孔内水位都应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1.5-2.0m,以防止孔壁坍塌。清孔后检测泥浆性能指标,指标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清孔后的泥浆指标必须从顶、中、底部分别取样检验并取平均值。完成后填写检查记录,写明护筒标高、孔深、孔径、孔位偏差、孔底标高、灌注前孔底标高、钻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钢筋笼的尺寸等等。 (二)护筒制作及埋设 在进行钻孔护筒的埋设施工中,通常是使用钢制材料进行钻孔护筒的制作,制作护筒的钢材料多使用4mm左右厚度的钢板进行,制作过程中为了避免钢板材料厚度不足造成变形,通常会在制作成型的护筒上中下端部分,使用加筋进行焊接加固,以保证护筒埋设施工所需要的厚度与刚度要求。 进行钻孔护筒的埋设施工时,护筒埋设轴线应与建筑施工桩基桩位中心向对称,并且埋设的钻孔护筒底部应与周围进行紧密的接触。通常情况下,钻孔护筒的埋设深度在100到150cm之间,钻孔护筒顶部高度与地面距离也有明确要求,通常在30cm左右,偏差不宜太大。 (三)钢筋笼施工 钢筋笼的制造流程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设计要求加工,主筋方位要以定位为基础对距离进行划分。针对加劲箍的设计需要设计在在主筋的外部,这样在确保是工程难度不是特别高的前提下,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同时,对钢筋的防护措施必须设置到位,还要加置钢筋保护层,保护层通常由水泥砂浆块制作而成的,进而确保牢靠。 (四)混凝土浇注施工 在进行钻孔混凝土的灌注施工中,首先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配制质量,严格按照配制比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配制。进行混凝土材料灌注的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导管进行导灌,灌注过程中导管与钻孔底部之间应控制在300mm到500mm的距离之间,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前,应对于钻孔内的含水量进行处理。在进行水下部分的混凝土灌注,应注意对于灌注混凝土的坍塌情况进行检查,并在灌注过程中控制好灌注时间与速度。最后,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注意拆除钢筋笼中的固定装置,并对于桩基头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工凿除方式进行清理。 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就序后,采用换浆法清孔,以达到置换沉渣的目的。待孔底泥浆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且复测孔底沉渣厚度在设计范围以内后,清孔完成,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用直径25~30cm的钢管,每节长2.0~2.5m,配1~1.5m短管,由管端粗丝扣、法兰螺栓连接,接头处用橡胶圈密封防水。导管使用前,进行接长密闭试验。 二、深桩基施工中的事故处理 1.在桩基础向下部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桩基础的侧向摩擦阻力也会随之增大,桩基底部的阻力也进一步发展。当桩基础侧向摩阻力达到最大时,所有的荷载都会由桩基础端部承受,如果此时继续加大荷载,侧向摩阻力在这个时候就会转到桩基础端部,桩基础有因此崩溃的可能性。由此我们必须确定出桩基础的极限承载力与沉降量的关系,为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避免桩基础的崩溃以及二次施工的出现。 2.漏浆、偏孔、坍孔等问题的解决。在冲桩过程中,漏浆会影响泥浆的护壁能力,较容易造成坍孔,因为孔底地质强度不一,导致锤冲击时重心不稳,孔底受力不均匀则使桩基孔底倾斜,桩基不垂直从而造成偏孔问题出现,如若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此时,使用回填粘性土弥补孔内地质有裂缝,用锤冲击,将大石冲击为碎块可以使孔底受力均匀从而修复偏孔,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使得漏浆、偏孔、坍孔等问题得到初步处理。 3.成孔后,是不宜放置太久的,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置时一定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需尽快灌注混凝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的时间。 三、深桩基施工质量控制 1.地质沉降对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度和流速比较大。所以地质钻探下钻深度要适宜,工程地质勘探要反映施工地区真实的土层性质。由于要根据设定的泥浆参数进行试桩的施工,所以泥浆参数的设定要准确,泥浆参数包括泥浆的比重、含沙量、稠度和压浆时的压力。一般都是采用的泥浆比重是1.15~1.20g/ml。其次是含沙量的控制要在5.6%左右,太大就会导致孔壁上附有的沙子太多导致塌孔的发生。钻孔灌注桩施工是必须合理配合水、石灰比等参数,混凝土浇筑要把好关,注意施工后对混凝土钻孔桩的保护措施。 2.钻孔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重要部分,易发生塌孔、桩孔偏斜、缩径等问题,因而要采取隔孔施工,保证成孔垂直精度以及成孔深度。 3.钻孔灌注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采用导管灌注,良好的配合比可减少离析程度。因此,要适宜的调整水泥品种、砂、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等,并复核配合比、校验计量的准确性,及时补充原始资料记录。 四、结语 桥梁桩基施工质量是桥梁施工好坏的重要因素所在。在进行桥梁桩基施工工程中,很容易发生各种不可预测的难题。这便需要我们将每个环节每个要点的施工工艺和重点进行严格的核对,确保工程质量,从而保证桥梁工程项目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的统一融合。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技术 摘 要:长期以来,在高速铁路路桥过渡地区就是事故高发区,常常会发生“高台跳车”的现象,对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说是一个极大地隐患。出现“高台跳车”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速铁路路桥过渡路段的刚性和柔性差异沉降,所以在高速铁路施工的过程中,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的铁路事业的发展,过渡段沉降施工技术也发展的尤为迅速,并且逐渐的趋于完善。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也是发展迅猛。在高速铁路修建上的技术也不断地升级优化,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基本上得到了保证。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比如目前的高速铁路的修建中处于事故高发区的路桥过渡段,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适当应用过渡段沉降技术缓冲过渡沉降,能够有效的防止跳车事故的发生。本文从沉降控制施工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高速铁路的繁荣。而且在铁路的修建工程上不断地在安全性能上作出改变。我国目前高速铁路规模相当大,客运和货运线总共达到3万多公里。高速铁路交通也逐渐的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不仅是因为高速铁路速度快,而且费用相对较低,处在一个人们普遍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并且也符合节能减排的倡议。在全球经济的带动下,高速铁路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是发展比较快速的,是一项不断更新的技术,也是铁路技术取得的优秀发展成果,是科技进步的象征。 二、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显而易见,不论是在铁路还是公路的修建中,路桥过渡段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在过渡段的技术处理方法上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的。由于铁路线路上桥梁的刚性结构与路基的柔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路桥接触地段产生了沉降问题,让轨道出现倾斜的情况,在车辆经过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目前来说,高速铁路的服务标准就是快速、安全,舒适。又以安全为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所以在修建高速铁路的时候必须要保证铁路的施工质量和铁路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所以控制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旅客的生命安全负责。由此可见路桥过渡段沉降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三、路桥过渡段的类型 (一)桥和路基过渡段 桥和路基过渡段就是将桥和路基相连接并且要大于四倍的桥台高度,在20米以上的路基基床表层级碎石中掺入5%水泥,在机床表层过渡段下有一个正梯形的部分,顶宽为3米,需要在此掺入5%水泥。 (二)桥与路堑过渡段 这种形式的过渡段分为两种情况:桥台台尾分为土质和硬质岩。前者要对桥台基坑回填混凝土,在基坑外路堑表面20米之内换填级配碎石掺入5%水泥。当出现后者的情况时,在过渡段用混凝土回填。 (三)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路基与横向结构物的垂直高度小于2米或者大于2米的情况下,同样的施工程序是在涵洞两侧大于等于20米的范围内和表层下涵顶与两侧的正梯形都用级配碎石掺入5%水泥进行填筑。不同的是在高度小于2米的情况下,要设置一个底宽为3的倒梯形,进行A,B料填充,而大于两米的时候其余部分进行正常填筑工作即可。 四、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处理 路桥过渡段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是由于列车的载重量过大,铁路轨道因为经不起负荷产生了形变。第二个就是由于产生差异沉降而导致。这两个原因严重的影响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所以要及时的解决。但是由于产生沉降的原因不同,所以在过渡段的施工方案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具体怎么解决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下面就路桥过渡段的处理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在桥头设置搭板 路桥过渡段最基本的施工方法就是设置一块搭板和枕梁。当然搭板也不是普通的板,而是选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搭板,这样才能够保证坚固性。搭板的摆放没有固定的要求,水平或者倾斜都可以。搭板的厚度要均匀,长度要尽量控制在10米到14米之间。搭板的设计,刚好可以使桥台和路基之间有一个缓冲的过程,减少“桥头跳车”的情况发生。但是在设置搭板的同时,要对路基的刚性和稳定性逐渐的进行过渡,控制路桥间的沉降差异。 (二)配料填筑 还有一种降低路桥沉降差异的方法就是粗粒级配料填充,在公路和铁路上都非常有效。即使是已经设置了搭板,还是离不开配料填筑来完善。在搭板下填充一些碎石、砂砾石等。可以很好的防止搭板由于超负荷而产生桥头跳车的事故。在填筑的过程中选择粗粒配料放弃优质配料的原因是如果优质配料没有进行压实,产生沉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所以为了减少路堤的压缩性而选用粗粒级配料填充。 五、路桥过渡段沉降施工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对路桥过渡段沉降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在以后的工作中的研究方向如下:在过渡段填筑压实工作的进行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对此我们可以用自带压实监测系统的压路机对压实情况进行检测,保证过渡段的压实质量。还有一方面的问题是由于沉降差异的产生,对路基与桥梁的折角不能进行全面的测量,针对这一问题有两个解决的办法,路基面沉降水准测量法以及路基各土层沉降水杯法。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对路桥之间产生折角的测量更加的准确。在解决“高台跳车”问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科学的选择过渡段沉降施工技术。 六、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速铁路中路桥过渡段出现“高台跳车”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产生这个现象的因素也有很多,路桥过渡段的沉降施工技术也在铁路运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本文就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施工的基本类型、基本施工技术、质量检测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对过渡段施工技术进行整理,并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期望,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地提高技术,促进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加大了多项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力度,其中高速铁路的建设工作更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充分重视。现代高速铁路大部分是采用电力牵引模式。接触网是一类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在优化接触网主体性能的基础上,才能使高速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受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够使列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本课题笔者重点对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方面施工方法的完善提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 1.引言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以及相关研究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相对较晚。无论是在施工技术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均有很大差距[1]。为了使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借鉴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和先进理论便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对“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大家学习和探讨。 2.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2.1施工技术方面 接触网施工技术体现在“四个一次到位”方面,即为支柱装配、承力索架设、接触线架设以及吊弦安装四方面的一次到位。其技术关键包括诸多方面,比如人员安排、材料选择、方法的选择以及工作环境的考察等[2]。以相关施工材料为例,在材料的选择上,需充分考虑施工安装材料的生产制造公差影响。比如,基于腕臂计算过程中,需要对绝缘子等一系列材料的生产制造公差加以考虑,在腕臂预配的情况下,便需要避免其影响,致使累计施工偏差得到有效避免。目前,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还存在施工技术标准不匹配的现象,主要体现为接触网专业和路基以及轨道专业的施工技术标准存在差异,这一问题使得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2.2施工工艺标准方面 铁路接触网施工诸多环节均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比如施工测量环节、软件计算环节以及现场安装环节等。施工过程存在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包括人员因素、机具因素、材料因素以及现场环境因素等。在铁路接触网施工过程中,技术工艺需要符合标准,首先做好施工定测工作,然后做好基础施工工作,进一步做好支柱安装整正,然后再进行线材架设、整体吊弦以及定位安装等工作。目前,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还不够规范,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规范施工工艺标准便显得极为重要。 2.3施工队伍施工方面 铁路接触网施工队伍在施工之前,便需要做好施工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培训使施工人员施工技术能够真正强化,能够结合实际进行操作,提高作业效率,进一步使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然而,目前我国铁路接触网技术队伍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普遍不高的现象[3],部分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从而导致施工技术普遍较差,同时也缺乏施工安全意识,从而加大了事故的发生风险。 3.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3.1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定测技术 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定测技术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若接触网基础工程是由土建单位负责施工,则土建单位需以接触网专业的技术准则及规范做好定测及施工工作。对于电气化施工单位来说,其主要工作是对已经施工的基础位置进行复核测量及确认。在复核过程中,倘若存在施工不规范的问题,需及时和土建单位进行沟通。另一方面,若接触网基础是由电气化单位负责施工,那么基础位置的复核测量及确认也需由电气化施工单位负责[4]。在定测过程中,进行交桩的单位诸多,包括路基施工单位、隧道施工单位以及起测点施工单位等,需要充分做好定测方面的工作,并结合接触网工程平面图以及有关技术准则,做到逐点测量,从而使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定测更加优化和完善。 3.2高速铁路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有多项施工工艺,首先在路基地段接触网基础浇制方面,采用的施工工艺为路基基坑开挖,以往一般使用的开挖工具为铲、锹以及镐,该工艺明显不适合应用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开挖过程中[5]。高速铁路接触网开挖通常采用切割开挖法,该方法能够保证基坑的规范性,与此同时不会对路基造成破坏。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钻孔开挖方法,该工艺方法与切割开挖法有同样的优势。另外,做好基础的制作工作也显得极为重要,这项工作需要在基坑尺寸与相关设计准则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实施。高速铁路接触网基础的结构形式诸多,包括了阶梯型基础、杯型基础、桩型基础以及钢筋混凝土基础。其中,钢筋混凝土基础最为常见,其施工方法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类似。 3.3高速铁路接触网组合定位装置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高速铁路接触网有两种悬挂模式:其一为简单链型悬挂,其二为弹性链型悬挂。使用钢性结构作为定位装置,并用螺栓固定使各个构件保持一定的稳固性,与此同时使接触网的弹性得到有效保障。 高速铁路接触网组合定位装置施工,以相关技术规范及要求为依据,以往的施工模式已经失去有效性。因此,便需要在做好腕臂测量工作的基础上,以每一组定位装置所处的结构高度以及导线高度为依据,进一步对相关计算程序进行编制,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认真计算,使用安装作业车进行现场安装,保证安装能够达到标准。 3.4高速铁路接触网状态检测技术 对于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技术来说,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为基于施工整体过程的静态检查;另一类为基于工程完成之后的动态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参照多项指标,包括相关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以及相关设计规范等。在接触网静态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好多项内容的检测,比如定位器的坡度、支柱的倾斜度以及锚段关节处接触线的高差等。接触网动态检测也包括多项内容,比如网压的检测、冲击加速度的检测以及接触线高度的检测等[6]。 4.结语 通过对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目前我国路接触网施工技术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施工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较为落后、施工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最为关键的便是融入现代化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例如本课题提到的施工定测技术、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组合定位装置施工技术以及状态检测技术,均为高速铁路接触网中的关键施工技术。相关工作人员便需要对这些技术给予充分重视,并将其应用到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过程中,从而使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我国高速铁路的稳健发展起到连续接力的作用。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浅析高速铁路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摘 要】本文依托沪昆客专贵州段的CRTS-Ⅰ型双块式高速铁路工程,详细阐述了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工艺要点,以期为今后同类型的CRTS-Ⅰ型双块式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高速铁路工程;工艺要点 无砟轨道,由于结构高度低、维修量小、无道砟飞溅、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弹性均匀等显著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高速铁路的首选轨道结构。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成功通过自主研发出了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即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同较早进行无砟轨道施工的德国、法国、日本及中国台湾的施工技术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由于我国高速铁路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技术基于其他国家的技术成果之上,目前已经成功走出国门,在世界高速铁路建设上发光发彩,成为了中国自主研究技术的一张名片。 1 昆客专贵州段的CRTS-Ⅰ型双块式高速铁路工程概况 昆客专贵州段的CRTS-Ⅰ型双块式高速铁路,是中国境内第一条山岭重丘区的CRTS-Ⅰ型双块式高铁工线路。沪昆客专贵州段1标段,全长35.058km,其中路基区间35段,全长9916.323m。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单延米70.116km,均处于贵州山岭重丘区位置。由于地处山岭重丘区,程地质条件复杂,当地环境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加之,工期仅有两个月,物流物流组织难度大,需要做好现场的施工组织工作,确保每一项施工工艺落实到位,以保证工程质量。 2 CRTS-I型双块式高速铁路施工中的技术难点 通过对工程概况的了解与分析,考虑到复杂的施工环境和高速铁路设计要求,本工程有较大的施工困难。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难点主要有精度要求高、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困难、物流组织难度大、工装选型等。 第一,精度要求高。本工程要求轨距误差≤1mm,高程≤2mm,中线偏差≤2mm,轨道变化率≤1/1500。可以明显的看出,对于轨道精调的要求,远远高于一般的混凝土施工的规范误差要求。 第二,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困难。本工程中的道床板宽度是280cm,高26cm,轨枕间距65cm,采用连续浇筑方法。由于工程位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岭重丘区,当地四季分明、早晚温差大,如此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工程,如何控制浇筑质量以免出现裂缝是一个技术难度。 第三,物流组织难度大。众所周知,良好的物流组织是无砟轨道顺利施工的关键。由于本工程处于山岭重丘区,地形地势变化大,交通不便,为物流组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第四,工装选型问题。工装配置不同,施工难度也会有所差异。选择合理的工装配置,不仅能降低施工难度,优化资源配置,也可以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施工进度,对施工组织的影响巨大。所以,选择哪一种工装配置是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工程施工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 CRTS-I型双块式高速铁路施工中的工艺要点 3.1 轨道精调 3.1.1 不同环境下轨道精调作业 第一,洞内(隧道)精调作业主要受洞内施工条件的影响较大,受外界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可全天候进行轨道精调作用。要求精调过程中,做好洞内除尘,保证视线畅通。 第二,露天(桥梁、路基)精调作业受洞内施工条件的影响较小,受外界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为此,露天精调作业不可在大风、暴雨、高温等环境条件下进行。根据现场试验分析:风速1-2级情况下,在5-20℃气温下进行轨道精调,成型后的轨道精度偏差在0.5-1mm范围内;在25-30℃气温下进行轨道精调,成型后的轨道精度偏差在1-2mm范围内。从试验分析结果可知,进行轨道精调时,应尽量避开中午的时间,夜间操作最为适宜,便于减少轨道精度误差。 3.1.2 不同工装下轨道精调作业 本文工程主要有两种工装方法,一是轨排框架工装方法,二是人工工具轨工装方法,两种工装方法下的轨道精调作业如下。 第一,轨排框架工装下的轨道精调作业,采用的设备主要是高程螺杆调整器和水平螺杆调整器。调整过程中要辅以吊车配合,在初步调整到1cm以下时,使用螺杆调整器进一步调至0.5mm以内,然后使用专用的可调节撑杆固定轨排,控制精度高。 第二,人工工具轨工装下的精调作业,采用的设备主要是轨距撑杆、高程螺杆调整器和制水平螺杆调整器。调整方法是通过工人操作进行人工轨排,使用螺杆调整器将轨排调至0.5mm以内,之后自行锁定。 3.2 混凝土浇筑及其质量控制 3.2.1 钢筋绝缘检测 考虑到列车运行电路电磁感应的要求,需要对所有钢筋接头及交叉点进行绝缘处理,以便有效的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由于钢筋接头及交叉点数量众多,挨个进行绝缘检测,工程量大,可采用“链条区域检测法”,可以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使检测盲区几乎为零,确保电阻满足要求。 3.2.2 道床板配合比选定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充分结合无砟轨道施工特点和质量问题。根据无砟轨道施工特点,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便浇筑时,混凝土从轨枕的一侧流到另一侧。但是,曲线超高地段的混凝土流动性不应太大,以免混凝土从高的一侧流向低的一侧;由于道床板混凝土为长条薄层状态。为防止出现裂缝,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现象。基于这样的考量,确定道床板混凝土配合比是水泥:煤炭灰:砂:碎石:拌合用水=1:1.92:2.54:0.37:0.010。 3.2.3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从施工流程和构成看,道床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混凝土混合料质量、浇筑振捣质量、抹面质量、无砟轨道扣件及螺杆调整期拆除时间、混凝土养护质量五大部分。根据确定好的配合比拌合混凝土,控制好入仓坍落度、含气量等参数,避免出现离析现状;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进行振捣,控制好振捣时间和温度;进行抹面时,严格执行刮平、粗平、精平、压光四道工序,落实到位;初凝后,要先及时松开扣件,再松开轨排螺杆调整器,遵循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对称松开的原则;初凝1h后,采用喷雾养护方式,终凝后采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的养护方式。 3.3 工装选型 轨排框架工装和人工工具轨排工装的施工工序基本一致,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轨排框架工装倒运不便、占地大、施工进度慢,但是精度控制高;人工工具轨排工装倒运方便、占地小、施工进度快,但是精度控制不如轨排框架工装。出于较高的精度要求,本工程选用 轨排框架工装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C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方法是一种新型的高铁工程施工方法,虽然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复杂,不易进行精调作业,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但是初期投入少、后期维护成本低,又能满足高铁工程设计要求,非常适用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施工关键技术 摘 要 针对高速铁路CRTSⅡ型轨道精调施工技术特点,结合石武客运专线施工实践,对轨道精调作业的作业流程、操作要点、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论述,对今后高速铁路轨道调作业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速铁路;轨道;精调 1 前言 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是确保线路开通高速运营安全的重要保证,轨道精调效果的好坏决定着线路开通条件。轨道精调的目的旨在消除轨道病害,保证轨道的平顺性要求,满足列车高速行驶的需要。高速铁路轨道调整是在联调联试之前根据轨道小车静态测量数据对轨道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整,将轨道几何尺寸调整到允许范围内,对轨道线型(轨向和轨面高程)进行优化调整,消除施工造成的缺陷,合理控制轨距变化率和水平变化率,使轨道静态精度满足350km/h及以上高速行车条件。无缝线路铺设完成,长钢轨应力放散、锁定后即可开展轨道精调工作。 2 施工流程 轨道精调作业程序为: 轨道精调准备CPⅢ平面高程复测钢轨焊接、放散及锁定轨道几何状态检查确认轨道测量(数据采集、格式为CSV)模拟试算调整现场位置确定复核更换扣件及调整轨道几何状态验收检查确认。 3 轨道精调施工 3.1轨道精调外业测量 3.1.1全站仪设站 作业前进行正倒镜检查全站仪水平角和竖角偏差,如果超过3秒,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组合校准及水平轴倾斜误差(α)校准;检查全站仪ATR照准是否准确,有无ATR的偏差也应少于3秒。控制好设站精度、棱镜的安装等,自由设站的精度应符合要求,每一测站不大于70m。全站仪和小车的测量设置次数应该不小于两次,然后取平均值。全站仪测量设站尽可能设在墩顶位置。对于连续梁地段要尽量缩短设站距离,如中跨为48米现浇梁,选择大约45米左右为一测站,测量出的数据较70m设站数据的离散性明显减少。 3.1.2轨道状态数据采集 组装好轨检小车后,在厂家安装的轨道小车标定器进行标定,每天开始测量前校准一次,气温变化迅速时,需要再次进行校准;校准后在同一点进行正反两次测量,测量值之差应在0.3mm以内。按精调小车操作程序对轨道逐个承轨台进行测量,观察数据变化,如果出现突变则检查全站仪各项指标是否超限,轨道小车是否异常,钢轨扣件是否拧紧,小车轮子是否沾染杂物,如果确实存在突变,则要记录清楚,以备后查。 同一段的测量,用同一套设备。当测量设备较多时,必须是同一台小车用固定全站仪,配套固定的通讯模块。一套测量设备的使用也固定专人使用,尽量消除各种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外业测量每站与上一站搭接10个承轨台,如果不能一次测完,中间重新组装小车后再进行测量,必须搭接50个承轨台,大约一跨梁距离。中间搭接下一测站和上一测站之间承轨台,两次测量结果之差不能大于2mm,否则重新设站,如果还不能满足要求,则上一站重测,直至满足要求。测量结束后,及时整理导出数据以便分析和调整。 3.2轨道模拟调整 3.2.1模拟调整方案制定 从测量软件中导出csv格式的原始数据,再导入ATGS软件中,生成excel数据报表,在报表里生成可以调整长波的折线图,excel中比较适应长波调整,调整的数据为基准轨长波的调整量。把长波的调整量输入ATGS软件,在软件中再进行优化,兼顾轨距、非基准轨轨向和高程的调整。数据分析时,直线上以外轨为基准轨;曲线上以高轨为轨向基准轨,以低轨为高程基准轨。 模拟调整应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的基本原则。制定方案时,原则是先保证基准股平顺性、再用非基准股调整轨距和水平。如果遇到长大范围(不小于70m)区段内高程超限在0.5-1mm间时,可以直接削峰填谷。曲线上做方案分析时,对于基准股,要考虑现场轨向调整时对高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平面调整影响高程,但是高程调整不影响平面,因此在曲线和缓和曲线地段现场作业时应先调整高程后调整平面,可以保证现场精调时与方案的吻合性。 3.2.2模拟调整 (1)根据实测轨道空间形位,确定需调整区间,模拟调整线形向设计线形靠拢,在大区间范围内整体“削峰填谷”,并消除局部短波不平顺。如图1。 图1 轨道调整“削峰填谷”图示 (2)轨向调整 平面基准轨偏差导致轨向不平顺:首先通过调整基准轨使轨向满足要求,然后通过调整非基准轨使轨距和轨距变化率满足要求,同时控制非基准轨轨向。如图2。 图2 轨向调整图示 (3)轨距调整 平面非基准轨偏差导致轨距不平顺:在轨向良好的情况下,直接调整非基准轨使轨距和轨距变化率满足要求。如图3。 图3 轨距调整图示 (4)高程调整 高程基准轨偏差导致高低不平顺:首先通过调整基准轨使高低满足要求,然后通过调整非基准轨使超高和超高变化率满足要求。如图4。 图4 高程调整图示 3.3调整作业 (1)零级道尺现场校核,将检测尺放置在标定器的中间测点外缘边上,检查检测尺在此点的超高和轨距,经过多次测量并记录测量值,然后调转180℃放置在相同位置,待3秒钟后测量值显示稳定,计算调向之后与之前的测量值之差,如果差值大于0.2mm,则进行检校。检校时按照检测尺自带的检校程序进行逐步检校。 (2)模拟调整完成,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输出报表,交现场技术负责人。统计调整扣件的种类和数量,到物资部门领料。 (3)材料进场后,技术人员先核对规格和数量,并熟悉不同规格调整件的辨别方法,然后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所有参与调整作业的人员能迅速辨别不同规格调整件。 (4)根据当天计划,带齐所有种类的调整件、工机具等,组织齐各工种人员到现场进行调试。调试前领工员再次强调作业程序,各自分工及职责。 (5)技术人员根据提供的调整报表,准确找出需要更换扣件的承轨台位置(按承轨台轨枕号找出位置,并用道尺和弦绳复核),用石笔标出起点和终点,并在承轨台头位置标识出平面的更换类型,在钢轨顶面标识出高程的更换类型。标注方法是用横线加箭头标注出更换扣件的起始点,每个承轨台一侧用数字标注出调整扣件的类别。高程只需标注数字,正负即可分辨出降低或抬高。 (6)准备工作就序后,现场领工员组织线路工拆换扣件。高程调整件更换需使用起道器将钢轨稍微抬起,平面个别轨距挡块需要使用小撬棍辅助更换。更换完毕紧固扣件前,技术员核对无误后,紧固扣件。同一股钢轨上轨向或轨距调整时,先紧固调整量为正的一侧,再紧固调整量为负的一侧。 (7)所有扣件更换完毕后,现场技术员再次检查确认更换效果并复核,然后做详细记录,以便编制竣工资料和日后备查。 (8)清理回收更换下来的扣件,分类存放,清理干净现场,继续到下一个更换地点施工。 (9)扣件更换完成后进行轨道复测,确保满足要求。用相对小车对调整后的轨道进行检测,快速了解调整后的轨道基本几何状态。用绝对小车对调整后的轨道进行静态复测和验收。精调前后设站位置不能在同一地点。复测区段与精调前测量区段一致。 4精调质量控制要点 4.1精调数据采集测量时间应选择在阴天或夜间进行,严禁在高温、雨天、大雾、大风等气象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避免测量误差过大。 4.2严格轨道调整顺序,同一股钢轨上扣件时,直线地段一般先紧固调整量为正的一侧,再紧固调整量为负的一侧;曲线地段先紧固曲线内侧扣件(低的一侧),再紧固另外一侧(高的一侧)。扭力上紧扣件每次连续松开螺栓不宜超过 12个承轨台。 4.3 用精调小车与道尺弦线相结合方法,检查轨道轨距、轨向、高低及水平。 4.4 使用弦线检查时,弦线长度不宜大于25m,起终点应选择在调整量为零的区域。 4.5 缓直、直缓点处不得出现反超高。 4.6 调整结束后,上紧螺栓后应检查扭力,是否达到要求。现场技术员须用弦线或道尺复核调整效果,确保轨道精调正确无误。 5结论与建议 5.1选择精度符合要求的0级道尺,现场加强校核,消除不同道尺之间及道尺与数据采集之间的误差。一般控制在不超过0.5MM. 5.2扣件是否上紧对钢轨的平面线性影响较小,对钢轨的高程影响较大。因此测量前安排专人对需要测量地段进行全面检查以及清理,钢轨、扣件干净无污染,无缺少和损坏,焊缝平顺( 0.2mm),扣件扭矩和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5.3扣件是否更换取决与调整方案和现场复核的结果是否吻合,长波调整方案较重要,短波调整现场复核较重要。轨道调整应遵循“重检慎调”的原则,重视轨道检查,保证测量精度,加强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精调方案。 5.4 要加强轨道外业测量人员和仪器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时刻提醒现场测量人员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尽量减小对仪器的干扰等。加强对仪器的检校制度,制定仪器检校台账。 5.5 熟练的掌握轨检小车各项性能,更深的细化测量时的各种参数,根据经验,全站仪和小车的测量设置次数应该不小于两次,然后取平均值。全站仪测量设站尽可能设在墩顶位置。进行数据采集时,小车推进的速度必须尽可能保持匀速,不能急推急停。 5.6 高度重视轨道外业测量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可靠。建立数据归档机制,以备出现问题时能快速查找。 5.7 制定方案人员要加强与现场标定人员的沟通,当出现现场复核和方案有差异的情况下,迅速查找原因,排除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等原因,明确方案制定的目的,是调整长波不平顺,或者是调整轨距。如果考虑的是调整长波不平顺性,则主要以调整方案为主,如果考虑的是调整短波不平顺性,则以现场拉弦线测量的数值为主。 5.8 曲线上做方案分析时,对于基准股,要考虑现场轨向调整时对高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平面调整影响高程,但是高程调整不影响平面,因此在曲线和缓和曲线地段现场作业时应先调整高程后调整平面,可以保证现场精调时与方案的吻合性。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浅谈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摘要:高速铁路无线通信,面对有限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的交通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传统的模拟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速铁路高速,重载,信息技术,现代的需要。数字技术(尤其是DMR技术)和产品已经出现。本文主要结合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分析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关键词:高速铁路通信系统 无线 数字化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日趋紧张,持续的需求和质量要求的人,这就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水平。要培养,例如,为了满足的上升需求的速度,乘车环境,从在早期的蒸汽引擎的火车,内燃机已经被发展到现在普遍可见的电力机车燃料资源的利用率已也被提高,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技术进步和不断地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和习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也可以说给大家看,的第一个大型机到PC的发展,计算机开始,以传播并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现在的智能终端的出现提供了人与更快的免费平台。在许多方面,电脑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方式生活的人[2]。 1高速铁路无线通信数字化的必要性 中国高速铁路GSM-R移动通信系统升级的GSM-R到目前为止,除了在个别的主干速度,这是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改造,几乎所有的客运线,高速高速铁路是用在所有的GSM- R移动通信系统。促进GSM-R应用过程中是不容易的,但逐渐显露出许多重要的问题。1)的频谱资源严重不足。国家分配给GSM-R频段4MHz的,考虑到保护间隔,只有19个可用的频率。5细胞色带复用模式下,每个基站的四个频率;7细胞色带复用模式下,每个基站是最多只有3个频点。对于一般的高速铁路区段和车站,频率是最基本的范围足够多线并行的高速铁路枢纽和大型客车站,频率资源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2)GSM-R无线通信终端的适应性,系统功能,系统大量的二次开发,当总线发生故障时,可用于所有的连接件和短的电流差动继电器的流入电路中的电流差动继电器切除总线上,然后所有的组件。3)GSM-R本身面临着落后的技术和技术演进的问题,最近的演变路径移动软交换和IMS(IP多媒体子系统),长期演进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3GPPLTE(移动通信长期演进)。进化的过程,涉及改造的MSC,BSC,基站和移动终端还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变化[3]。4)如果GSM-R无线列调改造的近70000公里的高速铁路,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是难以实现的,和改造资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在两个方面:第一,更加积极地为GSM-R频率资源的国家权威,但这个程序只能解决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并达到了非常可能性很小。高频保护行动之间的差异是主要的保护范围内的全方位的路线,快速反应区域相短路和接地故障更频繁的行动之一,其正确率也较高,误操作的4倍两部次测试错误的接线,再次因误投。然而,这种保护装置采取两次出口的比例,提高了可靠性,但增加的固有的动作时间,所以,在近用部的断层运动速度是小于的距离 I段,零序 I段或电流速断快。此外,由于涉及范围很广,不仅涉及的侧保护装置和高频率的渠道,如高频电抗器组合过滤器,高频电缆分频的保护,发送和接收信息机等设备,并也由对侧的保护装置,和高频率的信道条件。因此,组保护装置的运行质量差,尤其是高频信道的阻抗匹配分频器的滤波特性,还在探索之中。可以保留使用现有的高速铁路无线通信基础设施(如天,艾菲尔铁塔(Eiffel Tower)的馈线,漏泄同轴电缆,等),可以降低无线通信系统的升级改造成本的难度[4]。 2站场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总体框架设想 母差保护的情况下操作的设备在下列情况下,应立即检查处理:(1)交流电流回路断线,直流电源消失“光字也发出后,应立即退出母线差动保护,并通知如下保安人员处理。直流熔断器(2)直流电源消失,你应该检查端子块DC电路监视继电器ü常闭触头相关的电路,为了提高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随后由数字技术只能被视为以提高各信道的利用率[7]。1)无线控制器可以设置站地板任意一种通信机房,需求设置基站站的地理覆盖范围。2)从无线控制器设置的固定终端位置上的地点的限制,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也可以对焦点设置在相同的位置。3)采取一定的QoS措施,既适合站楼的语音通信,数据传输更适合。 3空中接口的建议 物理信道使用的LTE主流复用 - 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它的优点,可以得到高度的频谱利用率,而在同一时间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给用户带来。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方案:确保在250公里每小时列车运行速度的峰值256KB / s的用户数据速率。研究,以确定的框架结构,以待试验。能够满足最专业的无线用户的需要DMR作为公开的欧洲标准,一些制造商的支持下,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开发,产品已基本成熟,并广泛在世界上使用的。美国的主流对讲机公司摩托罗拉基于DMR的数字无线电产品,并销售开始于2007年推出的世界,2011年7月,全球已售出超过100万台。 TAIT,SELEX和海可以达到制造商已经加大了产品开发和营销,PDT / CDMR相关的行业标准或技术联盟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集成的应用程序的二次开发和集成商也加入了这个行列,DMR产品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的专业无线用户的需求。 DMR系统已经在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开始了全面的应用。高速铁路平面灯显示设备使用DMR技术和铁道部技术审查,是促进整个道路。多个林业部门已经开始使用DMR系统。DMR系统的深入推广和渗透端口,林业,数字平调,油田,道路,社区国防,市政,公安等领域。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的专业无线数字化,数字对讲机系统的应用后的增值服务,在数字化和数字化,市场潜力是巨大的。DMR技术先进的系统,以及DMR不断升级,其市场应用的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