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力工程EPC总承包化学专业具有系统多、设计接口多、涉及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数据多等特点,从而导致化学专业在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不同阶段常出现具有共性的一些问题,本文对其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对应管理经验,希望对以后的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电力工程;EPC总承包;化学专业;技术问题;管理经验 电力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化学专业设计包括水的预处理、水的预脱盐、水的除盐处理、凝结水处理、废水处理、化学加药、水汽取样、制氢和化学实验室等多个系统,具有系统多、设计接口多、涉及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数据多等特点。总结化学专业在项目前期、招投标、技术协议签订和技术协议执行各阶段的管理经验及其可行性建议,可为之后电力工程项目高质量顺利执行作出一定贡献。 1项目前期 1.1收集工程设计基础输入资料 设计输入阶段,工程设计基础输入资料收集内容主要包括:(1)水源的水质全分析资料;(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水资源论证报告;(4)机组型式、装机容量、热力系统、发电机冷却方式和参数、有关辅机的情况;(5)热网补水量和水质、外供蒸汽量和除盐水量及回水情况;(6)扩改建工程的原有化学系统情况;(7)所选用的设备、材料(包括防腐材料)、药剂、填料等的供用情况(包括质量、价格、包装和运输方式等)。工程设计基础输入资料收集贯穿在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对于化学专业来说,水源水质情况及材料和药剂的供用情况,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风险点。水质是否发生变化,材料和药剂的使用是否因外部环境有所改变,这些都会影响到化学专业各个系统的配置情况,建议在投标阶段与业主方确定。其中,水源水质资料的收集非常重要。水处理工艺需根据水源水质、机组形式等参数进行确定,因此化学水处理系统设计前应取得全部可利用水源的水质全分析资料:关于水源水质资料,地表水、再生水为近年的逐月资料,共12份;地下水、矿井排水、海水为近年的逐季资料,共4份。而水源水质全分析资料在设计初期,尤其投标前期很多时候资料是不齐全的,在投标澄清阶段如果无法及时获取,可以根据以往项目经验进行假设或者参考当地已有电厂项目数据。 1.2加强设计优化工作 招投标阶段进行设计优化相对于项目整个建设周期来说,具有较大的便利性和价值性。便利性是相对于签订合同后期,在满足业主的要求下,招投标阶段各种优化大大减少了后期的繁琐流程,甚至仅需要由总承包方自己确定;而且同时受到项目各方面的制约比较少,比如工艺的变动不受到空间的制约。价值性是相对于签订合同后期,各方面成本减少,进度和质量也会提升。 2招投标阶段 2.1注重优化评分内容 综合评分法是目前市场通常采用的评标方式,评审因素通常包括厂家的资质、能力、产品质量、报价、施组织设计、工期、质量、业绩及信誉等。化学专业,尤其水处理系统涉及的子系统比较多,评标时需要评审的内容很多,因此评分标准和相应分值的设置,不应受到固定的格式限制,应根据每次招标的项目的要求,抓住关键性的内容,精心合理设计,能较合理的体现招标的目的和要求,有助于评选出适合的厂家。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与类似项目之间评标标准的一致性,建立起相对统一的评标标准,使评标工作具有操作性,便于开展招标工作,以求达到招标的最佳效果。 2.2做好以往招投标项目的统计分析 工作做好以往项目招投标的统计分析工作,比如各个厂家的资质、能力和优势,各个招标设备的优缺点、市场合理价位等。通过统计分析,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招投标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招投标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2.3提高评审全面性 评标过程中,为了高效率完成投标文件的评审,评标专家一般是提前沟通,做好分工,全面审核投标文件,一般注意事项有:(1)投标内容完整性。认真审核招标文件,评价数量、规格、品牌等参数是否满足招标文件。而横向对比不同投标文件,较容易发现不同投标单位的优缺点、是否存在遗漏等问题;(2)掌握更多可能中标单位的信息。对不熟悉的投标单位,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投标单位的情况,多渠道咨询投标单位在其他类似项目的执行情况,掌握更多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3)澄清内容全面性。在评标时要做到澄清问题的一致性和全面性。不忽略投标文件细小的差错的澄清,比如水处理系统的管道数量在投标阶段通常是预估量,如果发现不同厂家的管道数量的预估量差别较大时,需要向投标单位澄清。 3技术协议签订阶段 3.1确定设计资料提资计划 在技术协议签订阶段,应根据设计图纸的出图进度计划,定下设计配合资料的提资清单和提资计划时间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在此阶段,供应商的配合积极性较高,容易洽谈协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设计提资提供了执行依据,此外,也能更好地提高供应商的对提资的重视程度,组建团队,避免协议签订后因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等原因,拖延资料提交进度或者降低提交资料的准确度。 3.2关注关键设备的供货进度 总承包应关注影响出图进度和施工进度的关键设备的采购进度。比如水处理系统中海水高压泵通常是进口设备,生产周期比较久,总承包方应较早提供预付款给到供应商,安排设备的采购事宜。 3.3合理确定备品备件和消耗品数量 在项目施工和调试阶段,部分备品备件和消耗品需要补货,比如实验室药剂和一次性用品消耗较快,而因为运输、价格等原因,供应商基本上不会再次无偿额外提供。建议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在技术协议谈判阶段,合理定下备品备件和消耗品数量。 4技术协议执行阶段 技术协议签订后,进度具体执行阶段,常见的问题来源于供货商、设计方和施工方。 4.1加强设备品牌、型式和材质的审查 技术协议签订后,设备品牌、型式和材质的变更不是少见的问题。可能原因为海外项目合同执行周期长,随着时间推移,合同签订阶段所确定的供货短名单中可能存在部分供货商因分包商、市场等因素造成设备品牌发生变化,与合同规定短名单不符。建议如要更改品牌,EPC总承包方应提交齐全的文件等信息供业主审查,方便一次性得到业主方的答复,减少反复沟通次数。与此同时,注重供货商的管理工作,以防验收过程中与合同不一致的地方。 4.2健全设备色标文件 设备色标变更是技术协议执行阶段常见的繁琐问题,主要原因为:化学专业设备、泵和阀门等种类多、数量多;设计院的色标规范文件可能存在漏项;同时很多设备是供货商特有的,尤其是进口品牌设备很难让供货商根据每一个项目的特色专门定制,因此和色标规范文件规定有矛盾。建议针对色标规范文件漏项,设计院和总承包方应事前加强审查,在采用以往项目经验制定色标文件时,应注意结合在做项目的特别要求;针对设备特定颜色,供货商考虑到成本和时间等原因,不太可能根据特定项目修改,因此总承包方应事前针对此类问题,在签订EPC合同阶段与业主协商解决。 4.3注重设计外部和内部接口管理 项目施工过程,不同设计院间、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会出现设计遗漏、接口不一致等问题。建议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方应做好设计输入资料确认工作,及时审核设计出图,同时并在设计不同阶段、施工前期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接口检查。 4.4会同多方提高解决施工过程问题 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种类多样,比如现场施工过程容易发生碰撞、管道与管道或者设备无法对接、管线重合和缺件等。问题的原因也不一而同,可能是地质原因导致原先位置无法施工,可能是设计出现疏漏,也可能是施工质量等。建议总承包方应组织设计方、供货方和施工方做好设计交底审查工作,对于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做好沟通管理的工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5结语 本文总结了电力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不同阶段化学专业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对应的建议措施,但基于电厂工程化学专业系统的特点和不同项目需求的不同,EPC总承包方仍需要进行长期的总结和探索,整理项目在各个阶段所需注意事项,形成可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安祥.发电厂EPC总承包项目设计进度管理路径探究[J].中国工程设备,2019(11):192-193. [2]吴海波.从案例分析看海外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南沿海一期火力发电厂项目管理为例[J].科技展望,2015(17):80-81. 作者:殷甜甜 单位: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针对道路红线狭窄、规划管线种类多,大断面管道多、用地规划布局复杂、重力流管线与规划矛盾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希望对一些复杂的市政道路设计综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管线综合;复杂市政道路;优化设计 市政管线是城市正常运营的生命线,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是协调各市政管线之间、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矛盾而进行的规划。近些年来道路方案、公用设施、市政单体管线的设计方法都有改进和创新,但是管线设计综合的布置方法和原则很多年都没有变化,国内关于管线综合规划的交流会又很少,常规方法已不能适应复杂道路管线安排,所以需要及时总结复杂道路管线综合中的技术难点,增加工程技术经验,提高处理复杂道路管线排布效率。 1管线综合一般设计步骤 市政管线综合一般步骤包括:相关资料收集、现状管线分析、确定管线横断面布置、绘制管线平面图、管线高程控制、进入“多规合一平台”。 1.1相关资料收集 建设方提供规划范围内1∶500地形图及管线物探图,道路及排水初步设计方案,作为市政管线综合编制的基础底图,以及作为管线横断面图及控制高程编制的重要依据;收集市政方案综合资料,确定道路管线种类及管道规模;收集规划范围内用地资料,道路两侧用地小市政管线设计图等,作为管线综合规划支线甩口规模及位置的依据;收集整理与实际工程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行政审批及指导性文件,例如穿越河道跨河桥设计方案、地铁车辆段开发形式及出入口、通风口等设计方案,重要油气、高压线新建或废止审批文件。 1.2现状管线分析 现场踏勘、现状管线资料分析对于规划工作尤其重要,规划设计工作要做到“七分现状,三分规划”,对于现状管线在满足规划规模及管材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1],避免现状市政主干管的拆改。对于不能保留现状管线的情况,通过管线建设完善程度、管线平面位置以及竖向高程的分析,对现状管线迁改或废除新建。如:现状管线不平行道路中线,管线波动已经影响行道树或规划管线布置,需要对现状管线进行全线或局部迁改;现状管线高程影响重力流管线竖向布置,或现状管线规模不满足规划需求,需要对现状管线废除且按方案综合规划新建。 1.3确定管线横断面布置 依据GB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2]、道路设计方案、市政管线规模尺寸、道路两侧用地情况等,布置管线横断面图,直观表示出各种管线之间、管线与道路中线、红线、路缘石、树茎、灯杆等之间的距离,满足管线之间以及各种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要求,管线横断面的设计指导下一步平面布置方案。 1.4绘制管线平面图 按照初步确定的横断面图,以规划永中为基准,偏移市政各专业干线。通过现状管线物探图、已编制的相关设计综合成果、周边用地场站情况等,校核干线平面位置,同步调整管线横断面图。根据排水初步设计方案,布置雨污水支线位置,根据规划用地及小市政情况,综合考虑布置其他市政支线。各种管线满足平面布置水平间距要求、单体工程管线工艺要求、兼顾管线综合设计的其他要求。 1.5管线高程控制 在管线平面图绘制完成后,管线综合需要对所有规划管线平面交叉点进行高程控制,交叉点主要包括干线在相交路口的交叉,还包括支线与干线的交叉,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GB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规定的要求。根据道路及排水初步设计方案,以重力流管线高程作为其他管线高程控制基础,对规划道路各市政管线进行高程控制,以指导后期各专业管线施工图纵断设计。 1.6进入“多规合一”平台 管线综合规划方案基本稳定后,属地规自分局听取相关汇报,各专业公司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采纳修改后,设计单位将成果汇至建设方,建设方向属地规自分局提出进入“多规合一”平台的申请,最终获取“多规合一”意见,该过程取代了原规划审批的会签过程。 2管线布置原则 2.1平面布置原则 1)管线综合平面图需要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在市政道路管线综合设计中,要采用与城市规划设计一致的坐标系统,以避免发生混乱和互不衔接的情况。如果坐标系统不同,需加以换算,在统一坐标系统下绘制平面图。2)尽可能保留现状管线。只有当现有的管线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或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时,才考虑将其拆除或废除。对于按照规划改直、拓宽的道路上已有的现状管线,应该按照规划相应考虑迁改方案,可以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3)远近结合,为远期规划管线预留位置。处理好各种管线工程的近期和远期建设,分期建设的管线,管线布置应统一,近期为主,同时考虑城市发展需求,为远期新增管线预留路由条件。4)地下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按一定顺序平行敷设。各种管线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宜为:电力管道(步道)、信息管道(步道)、中压天然气管道(自行车道)、供水管道(自行车道)、热力管道(自行车道)、雨水管道(机动车道)、污水管道(机动车道)。5)当各种市政工程管线由于受道路等级、断面形式及现状管线位置等各种因素限制,不能满足规范安全间距要求时,可采取下列措施:a.汇同规划审批部门、道路设计等重新对规划道路等级或断面形式进行调整。b.规划建设综合管廊,将多种管线统一敷设。c.可以依据设计规范,采取相应施工技术措施后,减小管道之间的间距[3]。 2.2高程控制原则 2.2.1覆土最小原则 在各专业管线满足GB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最小覆土、管道间距要求的同时,根据各专业运营要求,尽可能使管道覆土最小,减小施工过程中开挖深度及放坡,从而减少工程投资及后期维护检修费用。根据工作经验,通常对交叉管道进行分层,重力流雨水、污水管道高程沿用排水规划数据不变,通常雨水管道在上,污水管道在下,将其他相交规划市政管道按照“雨水上、雨污水之间、污水下”的顺序依次排布,通常大尺寸电力及热力管沟埋至最底层。 2.2.2管线交叉原则 管线交叉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供水、燃气、热力等压力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规划管道避让现状管道,减少管线拆改;供水、再生水等易弯曲管线避让电力、电信等不易弯曲管线;小管径管道避让大管径管道;常规市政管道避让特殊技术要求管道。 2.2.3管线穿越特殊构筑物原则 市政管线如需要跨越河道,根据跨河桥梁结构,如T型梁结构,过河电力及信息管线尽可能随桥敷设;其他管线避开桥区选择在稳定河道段穿越,根据相关河道治理工程规划,穿越管道覆土深度不影响通航及河道治理工程,管外顶与规划河底间距应依据河道等级及水务部门意见确定。市政管线如需穿越高等级道路或铁路,需要征求道路及铁路部门意见,并与之相关设计单位配合确定穿越管线高程。 3案例分析及应用 北京某地区是北京南部发展带中的重要节点之一,是北京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同时也是以医药产业生产及研发为主导功能,以多功能、居住为辅助功能的地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78.59hm2,建筑规模约为469.43万m2,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地。规划路网为20条城市道路,红线宽度20m~60m,其中包括5条城市主干路、4条城市次干路、11条城市支路。地下主要市政管线包括: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热力、燃气、电力、电信、有线电视9个专业。 3.1编制难点 3.1.1上位规划调整 北京某地区控规于2005年—2013年一直处于编制及深化过程中,2013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对该地区控规进行批复。与原控规相比,用地总面积保持一致,建筑规模增加约50万m2,增加约15%。部分道路及地下雨水、污水、供水等管线已为现状,但部分管线不能满足规划需求,对专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 3.1.2道路红线狭窄、规划管线种类多 区域范围内,除外围道路及骨架路网道路为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有14条道路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仅为20m。在项目综合中,大部分城市支路安排了雨水、污水、供水、再生水、电力、燃气、电信、歌华有线、供热等9类市政管线。依据GB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需要考虑各种管线水平净距的影响因素,还需要考虑管道与路缘石、路灯、树木根茎、道路标线等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在满足规范的情况下,很难在道路下安排所有规划管线。 3.1.3管线断面尺寸大 依据排水规划,雨水管道多为雨水方沟形式,最大尺寸为2φ4000mm×1800mm,即两孔雨水方沟,考虑管道外结构,方沟横断面尺寸最大将达到9m。如果道路红线宽度仅为20m的断面形式,路板宽度为12m,两侧各4m人行步道,雨水方沟基本已经占据了整个路板下的横向空间。不仅对规划管线位置安排造成困难,同时现状管线也需要迁改路由条件,见图1。供热管道包括热水管道和蒸汽管道,如果采用直埋方式,管沟尺寸根据直埋管线管径大小确定,随供热管道管径增大,管沟尺寸变大,例如:热水管道管径为DN500mm,蒸汽管道管径为DN500mm,管沟的横断面尺寸为5.375m,考虑供热小室尺寸,供热横断面约7.5m,见图2。 3.1.4用地规划布局复杂 用地长度基本在300m左右,地块分割较多,且部分企业只有一个方向临街。并且根据甲方及企业要求,需要为每个企业安排专用全专业市政管线接口。这就造成了同一条道路上支线安排密集,增加设计综合平面及竖向设计难度。 3.1.5重力流管线与规划矛盾 部分道路需要保留现状雨水、污水管线,但是由于道路和管线修建时间较早,雨水管线在道路横断面波动较大,影响规划管线路由安排;并且经过核算,现状部分道路雨污水管道规模不能够满足排水需求,需要扩建,现状雨污水管线平面位置较近,不能满足扩建后管道路由条件需要。 3.2管线综合优化设计 3.2.1优化各专业管线规划设计方案 市政规划管线类型较多,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上应在各类管线专项规划的支撑下开展编制工作,但目前专项规划多从自身发展需要考虑,导致各类专项规划在布局上缺乏相互整合、在竖向控制上缺乏相互协调、在建设时序安排上缺乏相互统筹。市政工程设计综合依托于市政工程方案综合统筹各专项结果,所以在方案综合阶段建议考虑道路红线宽度、管线种类、地块划分情况等,对布局、竖向、建设时序不合理的专项方案进行统筹调整,优化各专业管线规划方案,以期减小设计综合编制的困难,缩短整体编制周期。 3.2.2优化横断面布置方案 对于较大横断面尺寸的管线如雨水方沟、热力管线、电力方沟等,根据热力管道的敷设方式、方沟的埋设深度等,在有限的道路横断面空间,优化各市政管线横断面布局[4]。 3.2.3优化地块支线甩口 当地块分割较多,市政管线只能由市政道路管线接口解决时,综合分析地块所需要的市政管线、地块比邻道路管线分布情况、地块建筑布局等,优化地块支线甩口数量及位置,满足用地市政管线需求,并且尽可能减少管线井盖集中数量,保证交通通行的舒适度。 3.2.4优化翻建重力流管线 校核现状雨污水管线平面路由位置、现状雨污水管线高程与规划管线高程问题,对于现状雨污水管线平面路由位置摆动较大的,且影响其他规划管线路由安排,重新安排雨污水管线路由位置进行翻建;对于现状雨污水管线规模不能满足规划要求或者高程与规划相矛盾管段,要求按照校核结果在原位置进行翻建。 4结语 北京某地区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工程实际中是普遍存在的,这就使得工作前期主要精力花费在与规划行政审批部门、各专业公司、设计单位以及委托方的大量协调工作上。因此,通过深入分析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各个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现有设计方法的不足,可以为各类管线综合布局提供参考。 作者:赵艳琳 单位:北京市首都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从时代的必要性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的声乐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声乐教学来讲是一个新的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声乐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应该更加多元化,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的运用,把握好时代特征,多方位的开拓出新的教学路径,更高效的实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随着科学技术在新时代的普及,当今社会推陈出新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了,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创新就是首要使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的出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声乐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利结合新媒体的运用,使声乐教学更加现代化、信息化,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对声乐教学进行创新,从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能够使声乐教学活动更高效顺利的开展。例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一系列社交平台APP的出现,就是一次契机,一次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声乐教学的机遇。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就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开通了“戴你唱歌”,还有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美林教授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开通的“美声之林”等声乐慕课就是很典型的案例,他们将声乐教学放在了微信平台中,随着越来越多人接触和使用微信,从而大力推广了声乐艺术以及声乐教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热爱声乐,也让一些学生或者声乐爱好者可以课后在自己的家里进行学习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新媒体的运用对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下,教学模式与方法需要不断的创新与优化,从而达到在顺应新时代的大前提下所要完成的新的教学目标。新媒体的概念比较广泛,简单地说它包含了多种数字化科技的形式,其中网络、传媒、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较为常用,它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新媒体技术出现以前,学生们一般只有在上专业课的时候才可以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通过课堂的学习才能够得到老师的评价,下课之后学生通过老师给予的评价及方法在课后进行巩固并且加以学习提升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但是在课堂之外,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展示,除了外出比赛能够得到评委的点评以外,其余都没有机会能够得到相应的评价或者建议,专业技能的提升相对缓慢。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以后,学生们展示专业技能的途径就更加丰富了。他们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将自己录制的专业视频上传或者发给老师、朋友,从而听取他们的意见与评价,更加可以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准。所以声乐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让新媒体理念与声乐教学的模式相结合,从而在传统声乐教学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最终达到专业技能的提升。新媒体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媒体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到了声乐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手段能够轻松便捷的获取到各类声乐学习资源,从而不断的拓展自己对声乐的认识,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自身的乐感。虽然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声乐知识,但是这些资源不完全都是优秀的值得学习的,这其中参差不齐,缺乏筛选,如果任由他们去学习甚至模仿其中的声乐表演及技巧的话,也有可能会将他们“误入歧途”,产生错误的理解,一旦养成习惯,之后再纠正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传统声乐教学的同时,了解新时代新媒体的发展走向,结合相关的声乐实践与理论知识,从而能够正确科学的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可以更好的学习声乐。 二、新媒体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及网络的运用也在不断的普及,并且操作便捷通俗易懂,下到小孩子上到老年人,都能够轻松运用手机、电脑等进行网络学习或者娱乐。虽然这些都是高科技的产物,但其操作并非全是繁杂困难的,这也正符合现代大众的需求,所以它们的普及才会如此之迅速从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并且在现如今的学校、企业等公共领域也越来越注重新媒体技术,比如网络投票、网络问卷调查等都是积极运用了新媒体技术,从而讲事物得到了相应的推广。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络视频播放软件更是让现代社会的人民脱离了数字电视,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学习、娱乐。可见新媒体技术并非操作困难,而是越来越便捷,再加上当今语音输入技术的产生更是让大众运用新媒体越来越轻松。可见新媒体的运用并不会给老师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反而熟练地运用还会再学习效率是事半功倍。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声乐教学的方法 在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发展迅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加入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声乐教学的活动中,老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大量的声乐演唱资源,让其在欣赏的过程中辨别出其中的优缺点,并且映射到学生自身的问题上来,让其择优而学,并且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特点,声部的不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打造结合新媒体技术的新理念 想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首要前提。声乐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与社会中的传授技巧为主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它需要学校和老师系统化地定制教学计划,从而按照计划顺利的开展教学任务,所以新媒体时代下的声乐教学的创新离不开学校以及老师在理念上的转变。当今科技社会的发展,网络数字化技术、电子信息媒体等新兴技术的产生,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媒体发展的形式,其具有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大众所接受的特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我认为,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创新应当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依靠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机遇,来树立更加现代化,更加被社会接受的新的声乐教学理念,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尝试在课堂中引用新媒体来进行教学,并且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行探索新媒体技术来进行学习。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提起学生对运用新媒体技术学习的兴趣,并提升了学生运用新媒体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二)改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新媒体资源协助教学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加以现场示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学习。然而新媒体技术的到来,则可以通过视频、录音、录像、拍照、文字等形式,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使其更具生动性,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全面的学习,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元素结合起来,从而增加了新媒体教学的比重,学生更加直观,并且全方位的视听感受,可以增强他们的音乐感悟以及声乐的鉴赏能力。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合理的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并且对下一节课的新内容进行学习。 四、结语 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下,声乐教学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积极的将新媒体技术与声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声乐教学更加现代化、多元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还要达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的相互促进,最终实现符合时代背景的现代化声乐教学方式与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更加优秀卓越,并且更具社会需求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梦婷.浅析新媒体视阈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209-210. [2]郭玲玲.网络新媒体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手段创新[J].中国报业,2017,24:36. [3]袁野.音乐的动态可视手段在新媒体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7. [4]郭玲玲,刘国峰.新媒体环境下声乐教学的革新方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241-242. 作者:卞澜浩 朱峰玉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1概述 海洋石油平台多数采用自备电站供电,电力系统的稳定对平台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目前海洋石油平台多数采用35KV以下的电力系统,根据平台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不同,配电系统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参考目前海洋石油平台设计使用现状,对电压等级在10.5KV以上的中高压配电系统,多采用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经接地电阻柜接地)或高阻接地系统(中压母排通过带接地变压器的接地电阻柜接地),对于400V以下的低压配电系统,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即IT系统)。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IT系统)的特点根据国际标准IEC60364区分了三类不同的接地系统,使用两个字母代号表示,TN、TT和IT。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I表示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有直接电气连接。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主要特点如下: 1)当系统出现单相绝缘故障时,漏电电流很小,安全性高; 2)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不会跳闸,设备可带故障运行不超过2小时; 3)三相IT系统对地电压220V,单相IT系统每根火线对地电压110V,电压低; 4)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其他两相对地电压抬高√3倍。 3AMP自适应脉冲测量法 在不接地电力系统中,存在直流分量和泄漏电容,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绝缘故障阻值测量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测量中,必须设法消除干扰才能准确测量绝缘电阻。对于低压绝缘监测.,需要考虑由于电路分布而产生的分布电容,以及来自电容器本身的电容。分布电容可能来自于相邻两匝之间、两个分立的元件之间、两根相邻的导线间、一个元件内部各部分之间。因为分布式电容来自于系统本身,会跟随系统设备数量、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果没有自适应系统变化的测量信号,很难对绝缘电阻值进行精确的测量。AMP测量法(即自适应脉冲测量法)可在具有较高对地泄漏电容的系统内应用,其原理是采用叠加自适应脉冲信号,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分布电容。相对于IT供电系统注入的信号是一个外部干扰信号,如果这个信号很强则可能会触发设备误动作。因此,向系统中注入的脉冲信号要尽可能小,还要达到准确测量的目的。而由于系统分布电容的存在,注入脉冲信号尽可能小的同时,还要能够抵消掉系统存在的漏电容。本系统采用的ISO685绝缘监测仪是德国Bender公司生产,采用AMP测量法,通过叠加自适应的脉冲电压信号对故障回路进行探测,连续不间断地测量相对地的绝缘阻值RF,当系统对地的绝缘阻值降至预先设定的响应值时,输出报警信号,故障定位到具体支路,显示电力系统最低绝缘阻值。同时,ISO685还能监测支路互感器连接与否,若互感器损坏或者断线时,发出互感器故障报警。使用自适应脉冲信号对绝缘故障支路进行定位,对电力系统没有任何干扰,运行稳定。 4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组成 1)绝缘监测仪 绝缘监测仪是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核心,必须把设备连接在IT系统(不接地系统)和PE线之间才能得到测量值。在运行期间,绝缘监视仪不间断地监视整个IT系统的绝缘阻值,当该值低于预先设定的响应值时触发报警。绝缘监测仪还可与EDS结合使用用以准确定位绝缘故障。当监测到的绝缘值下降到设置的响应值Ran2(LEDALARM2)之后,会产生一个周期性定位电流。绝缘故障是通过EDS和连接的测量电流互感器进行选择性地定位,定位电流通过带电线路的绝缘故障位置采取最短的方式从定位电流发生器流过,经过绝缘故障点和PE线返回到绝缘监测仪,这个定位电流脉冲通过在绝缘故障路径上的测量电流互感器检测以及通过连接的EDS发出信号。 2)绝缘故障定位仪 绝缘故障定位仪能够定位不接地直流、交流和三相交流系统中的绝缘故障(IT系统)。通过故障定位电流发射器,来监视不同范围内的交流网络、三相交流网络和直流网络绝缘工况,显示交流网络中的剩余交流电流。EDS440定位模块与ISO685绝缘监测仪配套使用,当绝缘监测仪监测到系统中有接地故障时,便发射故障定位脉冲信号,定位到支路绝缘故障点后,通过定位模块反馈到绝缘监测仪。 3)通讯网关 网关COM465IP的作用是转换ISO685绝缘监测仪通讯协议,使其能够通过以太网与电脑进行数据交换。该在线绝缘监测系统具有多种通讯连接方式:◆以太网接口:可以用于Modbus,web服务器和BCOM之间的通信;◆BCOM:目的是通过以太网和本德尔设备进行通信。通过BCOM通信的所有设备都必须有相同的系统名称。可以在子系统中组织设备。每个设备需要单独的设备地址。◆ModbusTCP:国际上应用广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协议;◆Web服务器:显示绝缘监测仪参数和其它相关设备的参数,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适用于任意电脑。 4)电流互感器 根据网络结构的不同,选择不同规格型号的电流互感器,监测绝缘监测仪发送的定位电流信号,并传输至绝缘故障定位仪。电流互感器选用开环式电流互感器,便于在线安装。 5系统安装与调试 1)系统安装 按照三相交流系统的结构图,分别定位安装绝缘监测仪、绝缘故障定位仪、通讯网关及各支路电流互感器。安装过程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每8路CT电流互感器需接入到1个信号采集单元上,此采集单元安装在本盘柜后门处,通过导轨固定即可,每个采集单元需用RS485通讯线连接,现场可通过盘柜间穿线孔进行通讯线敷设;◆绝缘监视CT电流互感器为开口式结构,如下图所示,安装方式为直接套在每个支路出线处,如下图所示,互感器可使用扎带固定在柜体侧面。每个互感器信号线沿盘柜侧敷设至采集单元,采集单元固定在后门板处,导轨式安装。 2)调试 为使监测系统正常保障低压盘绝缘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及有效性,需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功能调试。①网关COM465IP及上位机软件调试网关COM465IP的作用是转换ISO685绝缘监测仪通讯协议,使其能够通过以太网与电脑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出厂时设备内置的IP地址,进入网页界面,设置设备的IP地址为平台局域网内的IP地址,通过新的IP地址登录网页,查看通讯是否正常。②绝缘监测仪主机ISO685调试通过模拟测试出现接地故障、互感器断线时,绝缘监测仪ISO685报警反馈情况。◆外观检查:检查ISO685绝缘监测仪模块外部是否有碰撞、破损情况,接线端是否完好无缺。◆上电检查:上电前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确认模块的供电电压及供电电源接线端,方可接上供电电源,上电后查看仪器内置时间是否与网络时间相同,并进行校准设置,检查监测到定位模块与实际是否相符。◆模拟故障检查:模拟出现接地故障及互感器断线故障时,绝缘监测仪报警与实际是否相符。③EDS440绝缘故障定位模块调试调试目的为测试EDS440定位模块反馈定位信号是否正常,及其定位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通过模拟EDS定位模块绝缘故障报警,观察绝缘监测仪及上位机软件显示的报警是否一致。◆外观及接线检查:检查EDS定位模块有无碰撞、破损,接线端子是否完好。◆上电检查:确认供电电源电压接供电电源接线端后,上电并检查定位模块运行指示灯是否正常。◆模拟故障检查:模拟定位模块监测的回路出现绝缘故障,通过绝缘监测仪和上位机查看故障定位信号。 ◆参考文献 [1]余成波,陈学军,雷绍兰,王士彬,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1 [2]郭明荃,低压绝缘监测及定位系统在海上石油平台的研究与应用,仪器仪表用户,2018.5 [3]吴智红,周江,焦繁,海上平台低压配电盘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定位系统,天津科技,2017.10 作者:薛其跃 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0引言 在整个系统里面,电能的应用是最多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来说通信设备用电可以通过检修、更换一些破旧的用电设备能够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而机房的整个能耗主要有照明、暖通空调系统等。我们在上学的时候,会发现计算机教室里面会有几台大功率空调,这些空调一方面是给学生使用的,而另一方面这些设备是为了给各个电脑主机降温的。因此,机房中的空调是为了保证这个机房里面的设备正常运行,而在整个过程中,空调耗电占的比例很大,将进一半左右。所以说,整个系统里面空调的节能是首当其中的对象。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要多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从而具体的展开方案的设计,因此,不同的情况,我们选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1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中的结构主要分为主机房与辅助机房等结构。机房一般情况下都是放在同一个楼层的,我们都知道,空调在工作的时候会有水蒸气产生,因此整个空调系统一定要放在靠近排水管或者下水道的位置,以此方便整个系统的排水。一般情况下,主机房放在中间位置,其他辅助设施放在它的附近。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通信机房里面肯定少不了大型计算机的应用,而机房分布在建筑物的位置也就决定了大型的计算机应该放置的地方。在整个的机房设计与布局时,一般会把主机房放置在最底下的楼层。一方面,主机房的设备很多,总体重量很大,不易放置在上面的楼层,从而采用专用的空调系统对其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将其放在较低的楼层,方便整个系统与下水管道及其电路的连接与后期的维护。 2变频技术节能 我们都知道,当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找到关键点,才能进一步的解决问题,而在整个的系统中,电机是整个空调的核心部件,因此解决电机的问题才是主要的。解决电机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整个电机频率的改变,这样会很大程度上节约电力资源。在整个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我们工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技术,实现技术的更新换代,从而提高整个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发展思路。在整个系统中,改变频率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应用。 2.1中央空调系统水系统变频调速节能方式 在整个的系统中,水泵所消耗的能量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优化水泵,提高水泵的性能,在整个节能方面的可能性是巨大的。改变频率的技术可能听上去感觉很空洞,实际上是依靠改变水泵的工作来实现整个机组频率的改变,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该系统中节能很重要的方式。由于室内外的温差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冬季和夏季,所以冷热的不断交替,就需要电机工作频率的不断地改变来实现上述情况。而且运用此技术会很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2.2机房专用空调压缩机变频方式 普通的机房设备和家庭空调一样,由于用的是直流电,频率没有办法改变,就只能直接用开关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实现改变室内温度、环境。这样不仅会浪费很多的电,而且会由于整个系统不断地开、停,使得设备的寿命还会减少,既不经济,也不实用。通过运用改变频率的技术,不仅降低了整个系统在开、关、启、停上的能源消耗,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和能源。在整个系统中,改变频率的技术慢慢的成熟起来,但是,由于整个技术的核心问题在于谐波的调整,而使用了谐波的调整就会增加整体的功率,因此,谐波的干扰这一问题必须足够的重视,才能够很好的节约能源的消耗,有利于长期的发展。 3专门用于自己调整的系统节能技术 所有的理论研究都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空调的自适应调整需要前期先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设计、实验,多次现场取值,通过不断地整合模拟和实际情况,多次进行分析,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应用于现实中,才能在后期更好的适应现实的工作环境,以此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对于机房里面专用的系统,节能效果更好,安装步骤也很简单,这样在使用前期,安装工人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比较人性化,而且该系统可以独立工作,对原有的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原系统对这个系统也不会产生影响,整个系统可靠性更强,更加的实用,对于工人师傅后期的监测、维护等也非常方便。不同因素,处理情况也不尽相同,以下给出几点说明。 3.1空调制冷时对冷水的处理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经过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之后,陆地表面会出现青色的苔,而水很不干净,水管里面长时间的流水,会产生很多的水垢,这样会极大地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尤其是空调的制冷工作。所以说定期及时的清理水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其中处理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在系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将清洁剂输送到管道里面清理水垢等垃圾,及时更换破损的管子。(2)在系统的出水口加一个小型的出水净化器,提高流出来水的质量,从而减少杂质对整个设备的影响。 3.2利用自然环境作为冷却源的节能技术——新风系统 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风能,作为系统的冷却源头,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消耗,还直接利用了风能作为冷却源。其原理是,当室内外有一定温差时,自然风通过事先安装好的通风管道将室内的热气排出去,使室内外空气有一个对流的过程,从而降低室内的气温。在这个通风换气的时间内,空调可以关闭,休息一下,这样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以此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情况:我们知道,整个机房是很大的,当室内外温度差别较高时自然通风通过通风机将外的风送入室内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当室内外温度差很小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外界温度,使室内温度降低。但是在整个环节里面需要注意,该方法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也就对整个系统的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在温度、气候环境等因素。而我们国家地理面积很大,不同的地方,气候不同,差异性很大,以此整个系统的节能效果在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不能只是依据我们实验室的数据来参考,这些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验证。 4节能工作注意事项 4.1通信安全是第一位的 在新时代,安全工作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重中之重,更不要说和我们每天都相关的通信生产了。我们在节能的同时,既不能损坏设备,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更不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设计人员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设计方案,以达到解决节能、安全等问题,不能盲目施工。 4.2节能不是万能的 我们所说的节能是指在维持正常的生产过程之后,把多余的能源,比如水、电、煤等能源节约下来,而不是要减少本来应该消耗的能量。这样不仅达不到节能的目的,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工作。不仅如此,我们不能够草率的对节能效率下结论,只有结合具体的能源剩余量,再谈节能效率才有意义。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现实进行节能设计。如果一个机房里面都没有多余的设备可以参考,节能也就无从谈起。 4.3一定的成本和投入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整个系统中,要想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就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节能器材作为硬件支撑。同时要聘请有相关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节能方案的设计与讨论,这样才能降低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 5结束语 随着新时代,新技术的到来,我们国家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节能工作也是发展的重要一步,必须持之以恒。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理论知识的储备,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靠谱的节能方案,不能够因为懒惰,在不同地区运用同一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例如,在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就需要在技术层次上面做出区分对待,以达到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从而使整个设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0引言 在进行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施工质量与工程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质量与该公路安全性,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做好路面施工资源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为此,要想在节约施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就需要加大施工质量管理力度。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的意义 进行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有助于提高公路整体性能,保证公路质量与人们出行安全。在具体施工时若管理人员能够加强自身工作责任感,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则可以在尚未使用施工材料前发现施工材料问题、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操作不准确以及摊铺不平整、压实不彻底的问题,此时施工单位则可以进行及时完善与改正,在提高该公路各项性能指标的基础上,使得公路能够满足后期使用需求,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并保证公路的使用寿命。二是有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支出,由于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成本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与预算偏差过大的问题,此时公路质量与施工成本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但是当公路施工单位能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时,则可以控制好施工因素,降低其对施工成本与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而使得施工单位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2.1基于公路使用需求,明确路面施工管理目标 为了做好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就需要获取更多与该公路工程有关的资料,进而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日后使用特点以及该公路周围土质、水文特点,明确路面施工管理目标。首先,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单位需要收集与该公路有关的资料,具体来说,主要包含公路日后使用方向、公路最高通车重量以及公路计划日通车数量,大体上确定公路使用需求,并做好施工方案与相关数据的核对工作,保证后期施工可以顺利进行;其次,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单位与业主单位所制定出的施工目标,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施工管理目标,其中既需要包含到公路路面垫层施工管理目标、基层施工管理目标、面层施工管理目标,也需要详细包含到每一层次施工计划以及具体的施工管理方案,对管理人员的惩罚与奖励办法,促使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在明确管理目标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而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做好每一细节管理工作;最后,施工单位还需要明确质量管理人员管理范围与具体的管理责任,在明确权责范围的基础上,提高路面施工管理目标落实效果。 2.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做好进场材料质检工作 在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是重要的施工元素,只有具有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施工质量与进度才能够得到保障。基于此,笔者建议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人员培训时,应引导他们掌握施工材料区分方法,保证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材料质量问题。除此以外,施工单位还应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保证进场材料质量。其一,施工单位应做好材料采购人员培训以及监督工作,从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两方面强化采购人员对材料质量的认识,在提高采购人员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对采购环节的监督力度。施工单位既需要监督采购人员是否按照公路工程施工标准以及具体施工目标选择施工材料,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在保证材料质量符合标准的基础上,加大对施工材料成本的分析,切实保证所引入的施工材料质量与价格都能够符合工程需求;其二,施工单位应做好材料进场前的检测工作。由于从水泥、沥青、砂石等材料表面上进行观察,无法了解该材料具体性能以及材料综合使用效果,为此,在采购人员完成材料采购后,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业的材料检测人员进行审核,此时施工单位需要避免出现采购人员与检测人员相同的不良情况。一旦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材料性能达不到标准,则需要在更换材料的同时探究原因,合理惩处材料采购人员。 2.3根据工程目标,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及运输质量 混合料拌和以及运输是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若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施工单位所选用的温度、遵照的配合比错误,则会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导致沥青混合料无法满足公路工程施工需求,此时会出现降低工程整体质量的不良情况,或会增加施工单位成本投入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做好沥青混合料拌和以及运输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在拌和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选择配备实验设备足够的拌和厂,保证其能够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试验资料,并参照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需求,制定出配比符合的沥青混合料。在完成沥青混合料试拌调试后,施工单位应做好混合料运输工作。此时需要选择自卸槽斗车辆作为混合料运输车辆,同时在该运输车辆中应安装干净的金属底板,在保证车槽内干净时将混合料放入车辆中开始运输工作。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后,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处于摊铺机前方,卸载混合料时,为避免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运输人员则需要在控制与摊铺机距离的前提下,每卸1斗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除此以外,在正常施工时,禁止出现运料车撞击摊铺机的不良情况。 2.4做好公路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碾压施工 进行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施工管理时,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摊铺机运行速度的控制,若摊铺机出现运行速度过快的情况,则会影响摊铺平整程度,且在摊铺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需要保证摊铺机驾驶人应以匀速驾驶摊铺机,切实提升摊铺质量;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摊铺机距离之间的控制,通常会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组成梯队联合进行摊铺,此时质量管理人员就需要保证前后摊铺机之间能够形成10~30m的距离,并尽可能保证前后摊铺机能够处于同一行驶速度。在整个摊铺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摊铺厚度控制工作,切不可出现一处厚一处薄的质量问题。进行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施工管理时,应做好碾压次数以及碾压速度的控制,在刚刚完成摊铺时,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选择质量相对较轻的压实机进行压实操作,在这一阶段应将压实次数控制在3~5次;随着压实度的逐渐提高,施工单位应选择质量相对较重的压实机进行压实操作,在压实过程中应做好压实度测定工作,当发现压实度符合标准后,完成试验路段碾压速度与碾压次数的测定工作。以试验路段碾压速度与碾压次数为基础,完成整条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 3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公路路面施工,做好该类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日趋重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议相关施工单位以及业主单位应从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入手,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质量,保证公路路面更加平整、稳定,为人们日后出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长远发展。
0引言 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很多人出行会选择私家车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保证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加速主要区域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建设期间的施工技术以及原材料的选择,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工程的施工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从而保证新建设的路桥工程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1道路桥梁项目中进行施工管理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其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的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使用效果,保证工程项目的使用年限,从根本上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2道路桥梁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现阶段国内道路桥梁工程在建设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上的建设是保证路桥工程管理活动质量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对于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在建设期间仅仅重视施工的进度和成本,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导致路桥工程管理的制度建设工作严重滞后,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规范,很多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职责并不明确,加之很多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较低,导致其对施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较差,目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路桥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2.2施工进度控制不准确 施工进度的控制同样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虑到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的特殊性质以及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需要对其施工进度进行全面控制。由于气候、自然以及地理条件等不可控因素对于路桥工程的建设影响较大,加之工程本身施工的复杂程度较高,如果不对其进行施工进度的控制极易出现工期延误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控制,分析各种可能影响到施工进度的因素,事先制定好合理的施工计划,尽量避免出现工期延误的现象。 2.3建设单位对于施工质量不重视 工程的建设质量是整个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工作计划制定都是围绕着工程质量进行的,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建设单位并没有充分重视对路桥工程的质量控制,前期的设计工作和人员技术操作活动一直是各个建筑单位关注的重点,但是却很少有单位会重视施工期间的质量管理,对管理细节的忽视导致企业进入到工程建设后期时就不能够对路桥工程的建设环节进行准确控制和把握,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必然随之产生。 2.4安全预防意识相对不足 路桥工程建设中施工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建筑行业本身的危险性决定了在进行施工管理活动中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但是当前很多建设施工单位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条例,对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防护措施的建设很多也只是流于表面,大部分单位都是在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道路桥梁项目建设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在进行路桥工程施工管理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内容上补充相应的奖罚制度以及责任管理制度。奖罚制度主要是针对个别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约束,从而保障施工管理制度的权威性,针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要及时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从而提高整个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管理制度主要是能够提高施工人员安排的科学性,充分发挥不同人员的作用,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使得每位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职责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2积极做好施工进度的规划控制 针对路桥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工作要视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决定,根据施工的总体目标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划分,划分的过程中要与施工的阶段和工序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施工单位的经济基础以及技术能力,确保施工进度控制计划能够实现。具体的施工进度监控应当选择动态监控的办法,确定具体的开工完工时间段,在进行阶段监控过程中要涉及相应的网络计划图,提高计划监控工作的精准程度,找出影响计划进行的关键因素,从而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期完工。 3.3重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针对路桥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建设,所以具体的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要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考虑,挑选适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工艺技术,同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安排专业的质检人员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定期检查,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特别是偷工减料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3.4提高单位整体的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施工时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适当的资金、人员投入来完善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现场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主要设备的及时保养和维修、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意识的普及以及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等。 3.5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施工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能否得到高效落实,对此施工单位应当从人员招募以及人员后期培训工作两方面着手,首先在施工人员的招聘上,可以对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基本的常识进行考察,不能够无原则地招募施工人员。在人员后期教育培训上要将安全施工意识、质量控制意识等主要的工作责任意识进行讲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招聘和教育工作,确保管理人员队伍保持在较高的素质水平上,并定期举行有关的考核教育工作,对于考核不通过的管理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惩罚。 4结语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本身是一项内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相关的施工技术支持,更需要完善的施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活动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控制,包括制定施工管理制度、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控制施工进度、提高管理意识以及加强人员教育和培训等,从单位管理意识的转变开始,逐步向下贯彻施工管理的思想和制度,从而确保整个工作项目能够顺利完工,提高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水平。
1公路施工中关键部位的设置 1.1遵循关键点的设定规则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这是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过关的保障。其次要对公路施工工程的使用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总体规划,避免出现材料设备不齐全和设备故障等问题。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掌握新技术的使用方法,新材料的参数性能,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优势。最后应该注重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关,对关键位置进行实时监管,尽量避免发生质量问题,减少后期公路修补损失。 1.2制定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制度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关质量的制度也很重要,制度的确立使公路建设过程中有章可依,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使公路施工过程更加顺利。质量控制制度的规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每一个施工队伍和施工任务都有所差异,制定制度不应该照搬先例,应该根据自身的施工队伍人员水平和施工任务路段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中应该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有责在身,根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水平,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在关键位置安排合适的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工作人员的能力优势,提高施工过程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公路施工工程的顺利完成。 1.3明确关键部位的施工方向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的施工尤为重要。工作人员应该在施工前对关键部位进行标注,在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时,对关键部位重点设计,重点规划,可以画出流程图,明确关键部位的施工方向,批注关键部位的应急措施,以防施工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在施工监测过程中进行详细记录,以备后续的检查分析,实现关键部位的完美过度。 2公路施工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巧 2.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公路路基需要承载自身的重量和来自路面的重量,所以公路路基建设是公路施工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主要分为三方面,分别是公路路基开挖技术、公路路基填筑技术、公路路基压实技术。 2.1.1公路路基开挖技术 公路施工首先要进行开挖,在挖掘前把规定范围内的植被和其它建筑移除,然后根据制定的范围进行逐层挖掘,把不适合公路路基施工的土层清除。在开挖过程中应该对公路施工排水情况进行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对开挖的角度和深度进行精准测量。工作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开挖设备的使用,对挖掘土层进行实时鉴定,避免后期出现施工反复的情况。在挖掘过程中明确周围地下管道的位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自然伤害。 2.1.2公路路基填筑技术 在公路路基进行挖掘后,应该实施路基填筑工程,路基填筑主要是指在开挖路基后对路基进行填补。在进行路基填补之前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避免影响施工。路基填充的材料非常重要,首先应该根据公路的实际要求,选取合适的材料,材料选取一般有以下几组关注点:含水量的大小、材料强度的高低、是否利于施工处理等。如果选取的材料含水量不符合标准,路基就会出现裂痕,沉陷等问题,如果选取的材料含水量符合标准,工作人员就可以进一步地进行材料的比例参配,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能。 2.1.3公路路基压实技术 在路基开挖和路基填筑之后,最后一步进行的就是路基压实,路基压实作为路基工程的总结性步骤也尤为重要。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软硬度合适的压实方法,现在路基压实技术主要使用的设备就是大型压路机,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情况下,结合轻质路堤和土工合成材料加固等方法对软土路基进行压实。同样路基压实过程中应该选取合适型号的压实机器,避免对路基造成损害,从而达到路基压实的效果,保证施工质量。 2.2公路路面施工技术 公路路面建设是公路施工中的另一个关键部位,现在公路路面施工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为现在的公路大多数较长,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更广泛。路面铺设是路面施工的关键步骤,路面施工中首先应该对路面施工材料质量进行重点把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原材料的混合比例、搅拌时间、存储温度、运输工具、平整压实设备进行熟悉精准的了解,避免路面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或设备问题。这里重点提一下水泥混凝土的准备与运输问题,因为混凝土的材料特殊,一般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在施工应用中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水泥凝固时间、运输距离、运输温度、运输泄露等,工作人员考虑好这些问题可以避免材料的损失和施工延误等情况出现。 2.3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 公路与桥梁施工建设也是公路建设中的关键部分,其中桥梁施工的关键点就在于路基与桥梁的衔接部分和桥梁的自身构造施工部分。路基与桥梁的衔接施工重点在于材料配比和技术实施,通过严格的材料配比把关和科学的监督施行技术,保证路基与桥梁之间衔接的稳定性。对于桥身的自身构造施工应该重点关注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因为对于桥梁跨度需求的不断增大和桥梁结构的不断复杂化,桥梁本身的质量要求就格外严格,桥梁结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多元化。如顶推施工法、逐孔施工法、悬臂施工法、转体施工法等桥梁结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桥梁环境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施工技术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桥梁结构施工方法,确保公路与桥梁施工质量。 2.4公路与涵洞施工技术 公路与涵洞的施工同样是公路施工的关键部位,涵洞的主要作用是把公路周围沟渠的水引走,避免影响公路交通。涵洞一般孔径较小,涵洞的切面形式不同,涵洞的种类也有很多,如管涵、拱涵、箱涵、板涵等,虽然公路涵洞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没有公路桥梁复杂,但是在公路施工中往往需要诸多涵洞,所以涵洞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值得人们关注。因为涵洞的形式多样,不同涵洞有不同的特点,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公路的涵洞。 2.5公路特殊地段处理技术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公路施工中除了会出现上述的几种情况,还可能会遇到软土基和滑坡地段,这些地段需要使用相应的处理技术才能够确保公路施工的稳定性。在传统的公路建设中,应对软土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在遇到软土基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软土基的含水量进行测定,如果含水量较大,在填充过程中就需要采用石灰粉填充,石灰粉用来吸收软土基中的水分,确保公路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滑坡现象且受雨水影响较大,所以对公路特殊路段的施工也要考虑到季节天气的问题,避免公路施工中出现意外事故。 3公路施工中关键部位的问题处理 3.1公路路基不平问题处理 公路路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平整问题,受降雨的影响,路基有些地方会出现塌陷等情况,影响公路使用寿命。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快抢修公路,工作人员应该清楚地了解路基与构造物的衔接关系,优先修补高填方段,尽快地清除地表杂物和不良土层,使用大吨位震动压实机加大路基的压实密度,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切换土层工作,然后进行二次碾压,完成上述工作后,再把路基下的地下水位降低,将相应的降水引流出去,控制路基之下的含水量,确保二次工程的质量监控,预防路基再次塌陷。 3.2公路路面裂痕问题处理 路基与路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如果路面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条公路的质量。公路路面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路面出现裂痕,处理路面裂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裂缝灌装处理,根据设计方案合理进行排查,合理地控制材料中的含水量,避免再次修补。严格控制施工的关键技术,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施工中关键部位的施工在公路整体施工中尤为重要,并且公路工程建设对我国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所以在公路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好关键部位的施工,准确把握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实现公路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我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其应用范围很广,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家事务参与增多,国际交流也逐渐增强,因此,做好英语教学成为我国教育科目中关键一环。英语的学了必要的知识和基础外,心理与情感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心理教育,缓解学生由于英语学习不利产生的焦虑,利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降低这种焦虑,这也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培养英语人才的重中之重。 1茶文化对翻转课堂降低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分析 1.1传统文化教育对现代课堂影响逐渐加深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重新重视,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家也在积极推广和普及传统文化,文化兴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也不断促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生。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在英语学习方面,传统文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而不是学生成绩的考核。无论任何阶段的学习,在学了母语外的一种语言,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与阻力,无论是从基础的英语教育开始,还是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产生焦虑情绪,而这种焦虑情绪可以影响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传统茶文化的融入让这种焦虑得到了缓解和降低,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抚慰,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传递与接受。 1.2翻转课堂推广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翻转课堂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学生课堂地位互换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是符合我国教育发展路线的,这种新型课堂需要在各阶段教育中不断推广。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起引导作用,完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现学习能力与想象空间,降低硬性要求,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大范围推广,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自主的现代化课堂。 1.3降低英语学习焦虑的必要手段 我国教育改革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到及时疏导、及时解决。针对英语教学,部分学生会出现学习焦虑的情况,一方面天赋不高,语言理解能力本身不高,对于英语的学习一定形成阻碍,从而自暴自弃,放弃英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英语学习难度逐渐提升的情况下,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从内心开始排斥英语学习,最终导致英语学习的失败。因此,在教学中,注重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是非常必要的,以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翻转课堂融合,是降低学生心理焦虑的必要手段。 2茶文化与翻转课堂融合,降低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 2.1构建轻松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教育中更加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地位的互换与翻转,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展现想象空间和学习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探索英语学习的奥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课堂,改变教师在讲台讲授,学生只有在下面被动听讲的情况,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心理感受,降低学生由于英语学习不畅导致的焦虑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英语知识水平和技能。学生也只有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才能不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发挥兴趣这位老师的作用,才能实现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性提高。 2.2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我国传统文化重视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中教师要一视同仁,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茶文化与翻转课堂的融合,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即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以及语言天赋,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充分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同时,实现知识传授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将同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有效降低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挫败感,降低了英语学习的焦虑,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也更加有利于传统茶文化精髓在学生教育中的体现,从而实现降低英语学习焦虑影响的目的。 2.3充分把握教材,制定合理教学方案 茶文化在现代翻转课堂中应用的基础是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教师要充分保持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理解和体悟教材精髓,这样才能实现对课堂内容的科学把握,从而让教学内容得心应手,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对于超出学生学习范围的知识要进行针对性教学,要重视基础教学,掌握教材章节的难易程度,在实际教学中夯实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注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英语学习的作用与效果,注重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2.4优化考核方案,全面考核学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模式正在不断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正由有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复合型人才是当下市场急需的人才,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也要不断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对于一名学生的评价,不应再是简单的成绩评价,而更应该是全面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就学生英语考核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各占一定比例,科学制定学生评价方案。就英语学生来说,可以通过现场的英文对话,或是让学生用英语表演一段节目,全面考察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考核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和口语错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此外,科学全面的英语考评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不仅仅再是任务型的学习目的,从传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体会英语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课堂中应用的目的,有效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感和困惑。 3结束语 随着传统文化在社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茶文化思想精髓逐渐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在现代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国家文化兴国战略的落实和实践。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题的现代化课堂,就英语学习而言,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让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同时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心理也成为新的阻碍,将茶文化思想精髓融入现代课堂当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展现学习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也是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各个地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没有重视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保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为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更加舒适美好,也是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全面实行可持续发展,就要进行严格的环境监测,从而对环境进行保护。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定义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其作为环境保护的一大利器,对环境进行监测的目的主要是准确、及时而又全面地呈现给大家当前环境质量情况,合理预测其将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下一步的控制污染源和环境规划等环保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是环境保护最重要的依据,也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离开环境监测数据,就没办法开展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技术扶助角色。进行环境监测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地区有哪些污染物和每种污染物的浓度情况、总量情况、变化情况。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环境监测涉及化学、物理、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是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的,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掌握有哪些污染物、那些污染物的浓度、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在进行环境监测时,有时通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直接对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测定,有时通过采集环境中的大气、水等样本,然后把样本进行现场分析或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通过仪器设备和规定的操作方法来测定样本的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物数量,环境污染情况也就一目了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保护的规划、计划、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各级党政领导对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都要以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环境管理、环境污染事件处理、环境执法等,都要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综合整治、区域限批、污染减排等各类环境保护实施的效果,最终都体现在流域、区域或行政辖区的地表水、噪声、大气环境质量改良上,这就需要环境监测单位用环境监测数据来体现说明。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拥有不可或缺的技术撑持作用。 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哪些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细节,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数据支持,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紧密,环境监测作用于环境保护,推动国家向环境友好型方向不断前进、发展。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1)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执法提供数据依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进行环境监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真实、全面、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并对这些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到有用的信息,随之准确掌握环境的情况,为环境保护执法指明道路,为环境保护执法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效率。(2)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数据资料。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环境保护部门也不例外,想要确定水、空气、噪声等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就要拿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来对照。如果环境遭受破坏,也要依据这些来划分污染的等级。在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的时候,就需要对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都进行环境监测,把收集的环境监测数据拿来做比较,进行分析。(3)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当中都需要进行环境监测。环评单位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步就必须委托环境监测部门对项目建设地的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掌握项目周围环境概况,然后对照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根据项目建设地点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等,提出拟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然后对拟建设项目的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源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这当中也需要环境监测的支持,然后提出施工期和运营期关于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提出拟建设项目在各个时期要进行环境监测的计划和建议,然后还要对项目选址可行性、产业政策符合性、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因子、总量控制指标和区域调配等进行分析,最后对拟建设项目提出对策、建议和总结论。拟建设项目运营后还要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以保证和确定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对策和建议是否做到、是否可行。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施工期、运营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的监测数据。(4)环境监测为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提供重要数据资料。现在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造成人心惶惶。出现环境污染事故时,首先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监测,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次环境污染事故有哪些污染物和受污染的范围有哪些。然后才能制定出及时、准确、科学、符合实际的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方案。(5)环境监测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经济、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监测数据作为决策依据。(6)环境监测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提供重要数据资料。(7)环境监测为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提供重要数据资料。(8)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普查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9)环境监测为排污单位在线监测数据比对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0)环境监测为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1)环境监测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2)环境监测为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3)环境监测为环境统计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4)环境监测为总量控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5)环境监测为环境质量信息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6)环境监测为征收环境保护税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7)环境监测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8)环境监测为发放排污许可证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9)环境监测为制定环境标准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20)环境监测为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提供重要数据资料。(21)环境监测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22)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数据资料。要进行环境治理就必须准确了解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程度,只有用环境监测采集来的数据作为依据,才能有重点、方向准确地制定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环境的污染。 4如何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撑持作用 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有力作用:(1)完善环境监测的日常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的有关规定落实执行,按照环境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建设现代化、全国性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和解决全国各地环境污染问题服务。(2)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明确环境监测各岗位职责,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行为。积极关心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和聘任,增加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有关环境监测高级工程师和环境监测工程师的职称聘任职数,鼓励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热情。坚决杜绝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乱改数据、谎报瞒报和弄虚作假现象,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及时、真实、全面和准确。坚决打击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乱改数据、谎报瞒报和弄虚作假的失职渎职行为。(3)要投入足够的环境监测资金,采购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保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新。(4)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方法技术。加强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先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5)积极培养和吸收优秀的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反应迅速、作风优良、工作负责的环境监测队伍。(6)提升环境监测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尽快改善环境监测体制。要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规章,提升环境监测单位的政治地位和级别,转变环境监测部门不够独立的局面。(7)健全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要求与其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也相应地提高质量和水平,而且必须要执行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8)建立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执法联动体制。(9)环境监测机构要配备建设仪器设备齐全的优良实验室,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水平。(10)排污单位的委托性环境监测全部由社会上的环境监测中介单位承担,并对社会上的环境监测中介单位加大监督和管理。 5结语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进行环境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要在环境保护中全面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我国应该立足国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环境监测应急体系,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客观、准确、真实和及时的数据服务,继续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与工程行业的迅速进步,都对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民众,而这也是其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根由。而水利工程中的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要点,应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 1概述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其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受到民众的热切关注。一旦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中的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性能出现退化或受到损害,都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成为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当前我国水利工程中的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老化问题较为显著,引人深思。与此同时,随着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十分可观,且被广大施工企业所推崇。水利工程也是如此,其建设过程中应用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等与自动化监控系统之间的差异及不匹配的问题,无法实现对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有效监控。再加上,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流程较为简单,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并不显著。最后就是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使用较多的配套清污设备,其效用有待商榷,且其清污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清污,极易导致企业二次清污的施工成本。 2水利工程中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风险隐患 (1)管理人员隐患。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管理具有综合性特征,其均是由不同的零件来构成,零件的设计、生产、检测都有各自的标准,机电技术管控的标准主要参照水利和电力行业标准,同时也会牵扯到冶金、化工、消防和电子等诸多行业,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对其加强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的控制意识,对很多的技术知识缺乏了解。 (2)安全鉴定隐患。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安全评定鉴定缺乏明确的程序,还有很多水利单位机电设备的管理不到位,对重要的机电设备没有进行全面的监控,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强制标准还停留在某些具体零部件的工艺过程控制中,对机电设备的整体性鉴定缺乏完善的程序。 (3)质量控制隐患。目前我国水利机电行业的发展速度惊人,但是在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管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尚存一段距离。而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的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的鉴定标准不够明确,极易受材料、生产、检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因评定标准不明确,而引发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隐患的问题。 (4)信息安全隐患。在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中,机电设备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因此机电设备档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水利单位对于机电设备的归档缺乏认识,这就导致机电设备在计提折旧和维修时出现问题,不能充分的了解设备的整体情况,降低了对设备的质量管理。 3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优化途径 (1)强化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采购管理。现代企业的工程物资采购应从决策、采购、验收、支付、使用等5个环节入手,制定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物资管理制度,对物资采购的计划编制、采购方式与价格的确定、验收标准、货款支付以及保管使用等关键环节应遵循的原则、标准、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做到物资采购各关键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关键岗位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物资采购过程管理的规范性、严肃性,杜绝随意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问题的发生。 (2)强化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归档管理。不断完善相关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将岗位的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做好事故档案、设备档案、运行档案以及修理档案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节约成本为最终目的,制定出有关于维修保养、油料消耗、增收节支以及利润计划等方面的优化标准。通过建立施工设备技术固定资产、施工设备操作手证件以及设备折旧等方面的台帐,从而提升机电设备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应当制定出设备维修操作管理和相关的设备配件采购方面的管理措施。此外,还应当对点检制度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此项制度当中,点检员是设备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将设备的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点检员身上。点检员要负责整个过程的设备管理,并且要定期对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与看管方面的综合性考察。还要结合设备的具体施工状况,对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办法与措施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办法。另外,还应当制定设备的项目检修办法、质量标准、工时费用以及检修时间,对其做出具体的规定,实施设备维修质量的可追溯性管理。保证设备维修质量是设备管理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这对设备的使用性能、使用周期以及经营效应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管理部门需要负责具体的设备维修,修理单位要负责设备的修理质量以及设备检验方面的工作。设备管理企业或者相关单位要及时验收设备的质量,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设备修理服务体系。制定设备修理的相关风险金制度,要对一定比例的设备维修质量设定风险金,要对设备维修质量当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罚。在对设备修理进行有效的跟踪服务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完善设备维修档案,一定要跟踪记录下每一台设备管理的信息。 (3)加强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信息库构建。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多方面的系统性工作,随着经济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会涉及到更多种类、更频繁的优化改进,建立数据库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例如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及时了解相关设备过去的维修记录,了解零件的更换情况、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也可以在未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利用数据库详细记录设备的方式,可以提升设备的安全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总体而言,设备管理工作需要依据实践不断的创新,相关理论只是对于设备管理的一个指导和参考,应用到企业的具体实践时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改变和摸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会涉及到删减结构、增加结构等,规定中的设备管理程序往往涉及许多过程,自下而上的逐级上报等繁琐程序,但当设备损坏时,如要按照此种程序可能会占用很长时间。为此,企业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删减,以保证生产工作的效率。 (4)加强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流程管理。为了尽可能的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中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质量,就应注重对其进行常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故障问题。以机电设备为例,其日常养护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电动机部分。而故障检测工作的开展应基于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所处的实际运行环境、运维记录、使用年限以及运行状态等相关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来实现对故障问题的准确诊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机电设备的故障检测还需要结合现场测试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找出故障问题的根本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维护与修理。 (5)加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培训与考核。加强建设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定期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通过专项津贴等办法发掘专业人才,制定确实可行的激励制度来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利用奖惩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惩罚制度可以鞭策工人努力工作,奖赏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在对设备维修时,可以约定一个时间,如果超前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相反,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实行奖惩结合的工作制度,一方面可以调动维修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人消极怠工。虽然奖惩结合的工作制度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对维修工人进行有效管理。虽然维修工作不起眼,但是对企业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作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控制要点,其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其效用的发挥。因此,相关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就应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将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划为工作重点,确保降低其质量隐患风险,确保建成后的水利工程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为国为民。
引言 生态修复能够通过人为措施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让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水土保持作用,让水电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运行。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需要针对引发水土流失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生态修复,提升水电水利工程的运行稳定性。 1水电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问题特点 1.1线状水电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特点 线状水电水利工程涉及种类很多,这类工程都具有较长的施工线路,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会穿过不同地域,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尤其是针对大型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很难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另外对于大型水电水利工程,多数会在河道下游筑坝拦水,升高的水位会对周边山坡地带的植被造成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过程。在线状水电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会沿工程分布路线产生水土流失情况。同时这类工程地势复杂,多包括山地、丘陵等地域,导致生态修复较为困难,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生态修复。 1.2点状水电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特点 在水电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在现有河道上进行工程建设,这就导致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并且通常情况下这些地区交通不便利,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生态修复。另外对于点状水电水利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特点为开始时水土流失发生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在该区域的基础上水土流失情况逐渐加深,水土流失范围也不断扩大,最终造成不可逆的后果。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水土流失的初始阶段进行生态修复,但是受限于场地、交通以及周边环境,生态修复较为困难,修复方案需要经过合理设计。 1.3水土流失区域植被难以恢复 水电水利工程导致的水土流失中,区域内植被恢复缓慢甚至生态系统无法依靠自身进行植被恢复,引发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土壤含水量产生变化。水电水利系统运行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坝体上游土壤含水量大量增加,对山地原有土壤含水体系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植物无法适应行动土壤体系,而坝体下游土壤含水量会大幅下降,破坏植被系统。②土壤流失。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土层进行挖掘和破坏,致使植物失去生长环境。③动物缺失。植物生长过程需要大量动物投入,但是在水电水利工程建设时,会对当地动物种群造成破坏,进一步降低植被恢复速度。 2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2.1提升水电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水电水利工程运行中,需要进行各类设备的维护,而水土流失会导致水流中的杂质含量大幅上升,这些杂质会加大对相关设备的损耗,缩短了设备的检测维修间隔,降低经济效益。另外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库区的蓄水量,尤其对水电工程来说,蓄水量的降低将引发发电量的降低,进一步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而生态修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程度,充分提升了库区的需水量,提升经济效益,另外还能够降低水流中的杂质含量,降低了设备的检测维修成本,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2.2降低自然灾害发生几率 水土流失会引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由于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中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将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大幅提升,对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安全隐患。而生态修复能够通过相关措施提高工程周边的植被覆盖率,降低了水土流失的程度,从而降低严重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另外良好的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蓄水能力,当发生大型降水时,工程周边的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蓄水功能,防止库区水位短时间内大幅上升,降低溃堤风险。 2.3保证工程地物种多样性 水土流失必然会导致工程地周边森林覆盖率下降,压缩了陆地生物的生存空间,降低陆地生物的物种多样性,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陆地生物也能反作用于植被系统,让植被覆盖率快速升高,进行生态修复能够提升陆地生物的物种多样性,降低水土流失程度。另外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会对水下生态系统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导致一些水生生物的灭绝,而生态修复过程可以通过相关措施的施行,对水下环境进行保护,降低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程度,保证工程区域的物种多样性。 3提升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中应用的措施 3.1保护周边土壤资源 土壤是制备生长的基础资源,所以在需要土壤资源体系建设,该过程涉及以下两个方面:①土壤资源保护。在施工中由于土方挖掘等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渣土,在渣土堆放中会对当地种植土系统造成重大破坏,所以在开挖施工中可以将渣土堆放在专门区域中,防止渣土对原有土壤资源造成破坏,另外施工过程中需要降低种植土的挖掘量。②对流失区域进行填土。对于种植土资源稀薄的地区,可以通过填土的方式增加土壤含量,并选取适合土壤环境的植物种类,降低水土流失情况,但是这种方式工程量过大,当前主要使用的方案是对原有的土壤资源进行保护。 3.2降低原有植被破坏程度 水利水电工程周边生态系统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其中最主要的植被系统已经与工程地区域中的土壤相契合,并充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对当地的植被系统进行保护。要达成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合理的区域划分来进行,区域划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植被覆盖面积以及土壤种类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植被保护。另外需要在边坡加装防护网,在进行边坡保护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水土流失程度。 3.3合理重建和修复当地生态系统 合理的生态系统构建能够充分降低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在进行当地生态系统重建和修复过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①陆地生态系统建设。陆地生态系统以植被系统为基础,各类动物参与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所以需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尤其需要对当地的植物病虫害种类进行分析,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结合的方式对植被进行保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物防治主要涉及各种动物的引入,需要对引入生物的习性进行详细研究,防止发生生物入侵现象。②水下生态系统建设。水下生态系统对河道水质要求很高,但是在水电水利工程运行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温,对动物的生存和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另外河流中的泥沙含量也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产生影响,所以生态系统重建和修复中,需要严格控制水电水利工程运行中的排水温度,另外还要对水土流失程度进行人为干预,需要进行挡土墙建设。对小型水利工程,挡土墙可按图1形式进行建设。 4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修复能够提升水电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并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还能够保持水电水利系统周边的生态多样性,对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进行生态修复,可以通过土壤资源保护、降低原有植被破坏程度以及重建和修复当地生态系统达到目的,以更好地进行水电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成为了教学的必备工具,不仅语文、数学的授课会应用多媒体,连音乐美术课程也会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的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功能优势在声乐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我国的声乐教学大多以西方现代音乐文化为主,甚少涉及传统音乐艺术。因此,现代声乐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输入较少,多媒体视角下尽是现代音乐元素,而茶歌、茶曲等传统音乐文化几乎不见踪影。在此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能够历数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却讲不出传统音乐的一二。因此,现代声乐教学应该回归母语文化,以多媒体为纽带切实构筑起茶文化声乐艺术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1多媒体视角下茶文化与现代声乐教学融和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升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不仅能锻造我们的思想,而且也能熏陶我们的情操。通过多媒体技术,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和谐思想以及茶乐曲调融入现代美声唱法之中,可以使学生在现场的演绎中感受茶文化的别样意蕴,从而在潜意识中渐染上古典音乐文化素养气息。同时,茶诗、茶书法与采茶舞采茶戏这些颇具民族美学特色的元素在注入到现代声乐教学课堂后,学生能通过这些古色古香的中国元素体验传统美学的独特性,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能力。 1.2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我国作为茶的故乡,在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深厚隽永的茶文化以及丰富多姿的形态。众所周知,茶自诞生以后,便迅速席卷全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对于茶文化都推崇有加。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绵延上千年的茶文化却备受冷落,尤其是年轻人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茶文化以多媒体的形式走入声乐教学课堂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茶文化声乐的视频以及采茶戏来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音乐艺术的兴趣。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将赣南采茶曲与美声唱法相融和,使学生在高亢激昂的美声中感知茶文化乐曲音律节奏的变化之美,从而使学生在感知了茶文化之美后,爱上茶文化并自觉肩负起弘扬茶文化的使命。 1.3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茶文化所囊括的内容非常广博,茶学、茶画、茶书、茶具以及茶道与茶艺等都是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而这些文化元素在引入现代声乐教学后,势必会增加其文化艺术魅力。茶诗中的韵脚能增强声乐的气势以及表现力,茶曲中的旋律能为声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茶画中的意境之美则会为声乐美学增添一分神秘意蕴。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茶文化为现代声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在多媒体技术支撑之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海量的茶文化信息,甚至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地在网络上搜索与茶文化声乐教学相关的讯息,而后及时地应用到声乐教学之中。多媒体为茶文化与现代声乐教学的结合奠定了夯实的技术基石。 2茶文化与现代声乐教学融和面临的问题 2.1流行音乐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文化融和也势不可挡。我国传统文化在走出国门之时,西方文化也不断涌入国内。虽然,西方文化确实丰富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但是却在不知不觉间侵占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民间传统音乐的地位。传统茶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较小,甚至不少学生对于茶文化持一种漠然的态度,因而与茶文化相融和的现代声乐教学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相比之下,在现代流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却能很欣然地接受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对于茶文化戏曲声乐则可能出现排斥心理。 2.2师资力量不足 在现代声乐教学中引入茶文化元素对于音乐课程体系的完善大有裨益,然而这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却是极高,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茶文化知识,还要熟知现代声乐文化,并能将二者进行完美融和,以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输送出来。但实际上,一些音乐教师在将茶文化与声乐进行融和时容易步入形式主义的误区,他们往往只是简要地在声乐教学中披上了茶文化的外衣,而对于茶文化的深层内容并没有深入探究,进而使得茶文化声乐教学停留在极为浅层的阶段。另外,大部分音乐教师都是艺术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茶文化知识教育,难以全面地将茶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也无法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对茶文化声乐课程进行系统授课。所以,师资力量不足会导致茶文化声乐教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教师不能找到茶文化与现代声乐的互通之处,自然也无法将它们巧妙地融和。 3多媒体视角下茶文化与现代声乐教学的融和路径 3.1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茶文化与现代声乐相结合 茶文化经过千年文化积淀而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在将茶文化与现代声乐相结合时,教师务必要以当下的音乐文化为立足点,对其具体内容进行重新编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主流音乐的追求,否则会为时代的洪流所湮没并为人所遗忘。具体而言,教师应该结合茶文化的内容与流行声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声乐的和声、配器以及演唱方式进行重新演绎,通过弱化时代背景元素来凸显音乐艺术,从而使其更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再者,教师可以从多媒体入手,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以及音频等方式对与茶文化相关的声乐进行生动化讲解,从传统枯燥的理论授课模式中挣脱出来,用多元化的声乐表演形式实现茶文化与现代声乐的融和。 3.2引入茶文化与声乐兼备人才,打造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茶文化与现代声乐相结合,不仅仅意味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和,同时也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和。因而,担任声乐的教师除了要了解古今音乐文化之外,还要学贯中西,否则难以胜任这一职位。当前,现实生活中缺乏高水平的茶文化与声乐知识兼备的教师人才。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声乐教师队伍,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的声乐人才,通过定期举行茶文化知识培训讲座来提升声乐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其能充分地将传统茶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声乐理论知识体系之中。此外,声乐教师也应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机会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勇于尝试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糅合。例如,教师可以从琳琅满目的茶文化元素着手,将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与茶艺表演和茶俗文化等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声乐艺术。 3.3强化实践意识,构筑“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体系 声乐教学中若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授课,只会增加学生的厌恶情绪,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茶文化实践活动。比如说,教师可以依据声乐教学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茶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以行动促进其能力的提升,使其在身临其境中感知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与之相关的声乐的独特之美。又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茶文化庆典活动,并让其担任志愿者或者讲解员,使其在茶事活动中能直观真实地感受茶文化,在“知行合一”中将茶文化与声乐艺术融和得酣畅淋漓,从而领略本土声乐艺术的文化意蕴。
公立医院是医疗资源的重要汇集者和医疗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迫切需要加强运营管理,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要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强化精细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医院运营管理的内涵 医院运营管理是指对医疗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核心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实现人、财、物、数据等核心资源精益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医院运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在资源利用最小化和技术知识利用最大化的同时,为患者创造最大的价值。医院运营管理要求打破部门的界限,致力于改进对患者的医疗服务和避免延迟。 二、医院运营管理的开展现状 (一)国外医院运营管理较为成熟 运营管理起源于丰田公司,目前已发展形成一套成熟的精益管理哲学思想、技术工具和管理方法,其精益方法包括丰田三角模型、看板法、5S法、A3法、可视化管理、PDCA循环等。目前,国外医院普遍致力于建设精益医院,美国艾维拉·麦肯南医院是成功的案例之一。该院在2004年对化验室进行运营优化,在化验室员工的数量没有增加的同时,患者容量提高了40%,“采集-结果”的时间从62分钟减少到35分钟。该院还通过优化科室和病房布局,减少人员走动的距离,急诊室由24间缩减到20间,病房建设费用减少125万美元,患者满意度从60%提高到90%,平均等待时间减少到2个小时,急诊人次同比增加6%。 (二)国内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基础薄弱 国内公立医院于2000年左右开始推进运营管理,除少数的典型代表外,大多数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医院高层尚未足够重视,医院组织结构中的运营管理部门缺失或者处于边缘位置,未建立专职专业的运营管理队伍,而是由财务人员和医务人员兼职从事零碎的分析。由于在管理体制、协作机制、信息系统等方面缺乏业财融合的顶层设计,运营管理与业务管理相互脱节,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规划和全周期的分析控制,常常问题暴露后才临时查找、分析原因,过程数据难以获取,致使运营管理的效果极为有限。 三、我院在运营管理上的实践 (一)完善运营管理组织的结构和工作机制 运营管理的内容涉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需要医院、部门和科室协调配合。为此,需要在全院范围建立起上下衔接的组织结构和便于协调的管理体制。我院建立起“卫生经济管理委员会-卫生经济管理科(运营小组)-临床医技科室(兼职运营助理)”为主体的组织结构。其中,卫生经济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挂帅,医务、质管、信息等管理部门领导和部分科室主任、护士长担任委员,听取运营管理有关汇报和审定重要的运营管理制度、事项;卫生经济管理科(运营小组)作为运营管理的主管部门,有4名专职运营助理,负责制订医院运营管理制度和运营作业指导书、组织培养运营助理队伍、组织各科室开展运营项目,并对口若干个临床医技科室,开展运营调查分析;各临床医技科室各设1~2名兼职运营助理,定期分析科室的运行状况,对科室主要的运营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向科室领导汇报科室的运营情况。 (二)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内容与方法体系 医院运营管理需要综合应用卫生经济学、管理会计和医院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现场的调查研究,全面、准确的获得医院和科室运营管理的数据,应用相应的管理工具开展多维度的运营数据分析。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模板和指导手册,为运营助理开展工作提供基本的参照,可加快运营管理在全院各科室的推广速度。为此,我院运营小组编写了《医院运营管理作业指导书》和《科室运营管理指导手册》,系统的阐述了运营管理的切入点、运营对象、数据获取途径、分析方法、工作流程等,提供了分析报表模板,规范了开展运营的流程和方法。同时,组织运营小组成员外出学习最新的运营管理思路与方法、内部学习管理工具和软件、开展运营项目竞赛,提高小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对科室兼职运营助理开展专题培训,普及运营管理相关的知识、思路、方法,并以个别案例讲解如何在科室开展运营管理工作。 (三)着眼医院和科室需求开展运营分析 在对医院和科室的经济运行状况例行分析和反馈的基础上,我院的运营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医院和科室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运营分析,如此可以较快的取得成效,获得认可和配合。 1.在医院层面,运营管理在医院优化诊疗流程、加强药品耗材等存货管理、开展对外合作、购置大型设备、调整分配方案等重大项目决策时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评估,为决策提供参考。例如,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政策出台之际,卫生经济管理科(运营小组)就系统地分析了该项政策对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的收入结构、绩效薪酬等影响幅度,针对不同业务结构的科室提出应对策略建议,及时调整绩效薪酬核算和分配制度,引导医疗业务行为。 2.在科室层面,运营小组定期向各临床医技科室发放问卷征集科室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制约科室发展的基础问题,联合医务处、人事处、设备管理科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分析,出台对策措施。例如,通过调整手术室开台时间、优化手术预约、规范急诊手术流程和调整绩效奖励等措施,使手术通过率明显提升,2018年一季度手术人次同比增长7.96%,出院人次增长10.92%。 四、关于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建议 (一)推进运营管理信息化 开展医院运营管理,需要吸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复杂的运行环节中高效的抓取必要信息、从各类信息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中分析挖掘出数据背后的运营实质。例如,为了采用作业成本法分析某病种的成本效益情况,需要收集该类病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诊疗信息,包括各项作业节点时间、病情诊断和医疗服务信息、药品和卫生材料、各项作业的主管医师或操作人员信息,如果医院没有建立HRP等整合型信息系统,需要从多个信息系统调取相关的信息,建立关联后分析挖掘,分析的效率和精度难以保证。利用信息技术可促进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建设预算、财务、成本三位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超过90%的凭证自动生成,核算、成本、预算数据一体联动,核销数据同源,多维度辅助核算。物联网技术与信息系统的结合,智能定位和感应功能可用于医院智能排队叫号、流动资产跟踪和移动支付等。公立医院应抓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互联网+运营管理”,积极引进财务机器人、HRP、IT运营系统等管理设备和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医院信息资源化、运营管理信息化。 (二)加强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医院运营管理人员需要综合运用医院管理、管理会计、卫生经济、运筹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工具,要能对医院和科室具体的业务事项从多层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对国家医改政策、宏观经济环境、涉医法律法规等外围环境保持敏感。由于医院医疗服务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企业标准化的生产,要求医院的运营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运营管理在国内公立医院仍属于较为新兴的行业,缺乏成熟、可直接借鉴的工作模板和经验丰富的专业化运营人才。这需要有关部门和医院加强医院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国家有关部委在2014年启动了管理会计人才和卫生计生行业经济管理(后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出台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应用指引》,各公立医院也应顺势而为,加大对内部人员的运营知识技能培养,建立一支专业能干的运营管理人才队伍。 (三)促进运营管理,参与价值创造 运营管理的宗旨是提升生产效率,为医院创造价值。参与价值创造也是开展运营管理的生命线。如果运营管理项目不能起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效益的效果,难以得到医院支持和科室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参与价值创造,需要将运营的理念和措施渗透于整个业务流程中。一是要参与医院战略管理,将运营管理部门列入医院核心管理机构,在制定医院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设备采购与运行、医疗物资请领与使用、绩效考核与分配等关键流程中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二是运营管理要参与资源管理,包括人员、药品试剂卫生材料、医用设备、床位诊室手术室,分析各类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成本效益,协调科室,优化资源配置;三是要参与医院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从源头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同源同步,及时获取高质量的业务运行数据,发现资源错配或浪费等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应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将其应用于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能通过画面、视频来动态地掌握专业知识,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实际中,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师也需要结合教学现状,合理地应用微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教学方式,其授课时间相对比较短,一般只有10~15分钟,要求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到相应的知识。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学生完全可以在休息、娱乐期间进行学习,不断积累,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微课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某项内容进行设计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微课,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微课的教学形式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自身的教学视频录制下来,制作成微课,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下载相应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活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 从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看,还存在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不愿意听讲,整个课堂气氛也十分沉闷,极大地限制了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演讲、演示的方式,对于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会感觉十分枯燥,难以主动融入课堂。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也使得教师难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针对学生的当前状况进行教学方案调整,从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难度大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文化功底相对于高中生、本科生还比较差,而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对于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技巧学生不是一学就会,需要反复学习和揣摩。从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看,大多是依据大专计算机课程内容设置的,其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匹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十分吃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3.学生基础差 对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差,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逐渐增多,这也使得中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学过了部分计算机知识,但是也有的学生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遇到诸多困难,影响教学质量。 三、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的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应该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结构、教学目标等进行全面分析,从中选出适宜的教学内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微课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应该着重选择重、难点的知识内容,并且保证微课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掌握更加系统的知识点。微课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手法,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师必须设置实事求是的教学目标,从而对微课教学提供良好的指引。此外,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微课设计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还需要填入相应的实践性问题,通过声音、视频、图片等多样化的素材,指引学生可以在微课中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 2.微课的制作 在进行微课制作时,首先要做好工具准备工作,包括耳麦、微课录制软件、PPT、计算机等,这些准备必须在正式制作微课前做好,便于微课录影。其次,计算机教师需要进行微课材料收集工作,要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依据,通过自主设计、网络查找等方式,对微课内容材料进行整理收集,并确定每一段内容的呈现时间、顺序。再结合微课内容,进行PPT制作,特别是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更应该利用PPT展现出来。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微课讲解会随着PPT播放同步进行,讲解语言要有趣、生动,微课内容要具有启发性,带给学生相应的思考、启发空间;同时在微课内容上,还应该设置相应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现场测试,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微课的使用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是十分多样的。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活动的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重、难点知识展现出来,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来学习知识,对于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而教师则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实践能力指引上。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利用微课开展课堂总结活动,让学生能根据微课内容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同时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悟、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讲解前,将微课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微课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职学生群体中,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前,可将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网上,让学生自主下载观看学习,提前掌握实训的内容和重点,并详细记录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提升自身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前利用微课提前掌握计算机实训的操作步骤,便于进行高质量的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微课具有反复观看、随时观看的特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于不清楚的实践操作环节,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多次揣摩的方式,来了解实践操作要求。 2.在课中教学的应用 从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看,教师大多会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而在实践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还可以将微课融入这两种教学方式中,通过微课把项目任务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技巧展示出来。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配备相应的操作步骤、知识分解点,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小知识点来掌握重、难点内容。在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进度、教学需求,合理导出微课,让学生根据微课中的操作指引,逐步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掌握实训技能,促进学生实训效果的提升。 3.在课后训练中的应用 微课一方面具有短小精炼、针对性强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可以打破时空局限,让学生反复观看。在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单纯依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学生必须在课后利用空余时间反复进行练习、操作,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因此,计算机教师可以将课后训练内容、操作要点等结合起来,制作成相应的微课,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自主实践训练,这样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后实践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具有拓展性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综上所述,微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深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微课与其他教学方式合理地结合起来,力求培养出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水平高超的综合型人才。
建筑工程在招标阶段的核心工作,就是以招标控制价为标准,对工程造价的最优筛选和核实确定。建筑工程造价首先要做到,必须保障提供整个建筑工程从立项、评估、勘查、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的全过程,既能使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资金运用等直接费用降至合乎实际的合理低价,同时还要获得双方认可的合理的最大收益。尽量趋于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利润空间,避免盲目追求最低价。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在工程招标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能否科学合理,就是整个招标投标阶段的核心。 1招标投标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问题一:评标过程中存在评价内容不细致的情况 据统计,依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和操作流程,评估专家一丝不苟完整地完成评价一项建筑工程,按流程操作所需要花费的流程时间是1个~2个工作日。实际工作中,招标投标中评估专家组真正用在评审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时间,大致只有不到2h~3h的时间。一个完整投标文件至少都是数百页甚至是上千页,按最少三家投标计算,就是近3000页,从头到尾翻一遍,如果加上评议时间和评分环节,时间根本不够。更有甚者,有些机构为了节约成本,安排一个专家组一天要评4个~5个标。《招标投标法》中虽然提出相关的条例来约束这一行为,但是具体实施情况却不能尽如人意。走马观花、敷衍了事、评标过于机械、形式大于内容等等现象就普遍存在。因此,用这样仓促和粗糙的评审结果,成为选择最佳投标人的依据,本身就是不严肃和不公正的。这样一来,就给建筑工程的业主方授意干涉竞标项目提供了方便,给暗箱操作留下了余地,给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问题二:编制过程中存在各部门联系不紧密的情况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整个工程的投资估算是由业主方编制,初步的设计概算是由设计单位编制,施工图预算是由造价咨询单位编制,承包合同价款是由招标投标机构确定,最终竣工结算却是由施工方编制上报审计部门。任何一个工程建筑项目,都必须经过以上生命周期流程。可以看出,同一个工程建筑项目,都是在不同阶段,由不同部门,按照各自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估和控制。这样往往会容易出现不同阶段所得到的评估造价差距甚大的现象,从而产生造价矛盾的问题。这是由于各个部门所处的环节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在编制自己所评估的内容时,主要从自己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出发来进行编制,不可能与其余部门做到完全一致的编制造成的。编制造价中基本的清单子目虽然相同,但编制方法、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机械和材料价格采用等各有差异,相关各部门各自独立,相互的联系属于松散型平行工作关系。因此,如果对整个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工程的前期建设方与中期设计方、中期设计方与后期承包方缺少对工程造价的协商沟通和统筹管理,必然使得整个建筑工程预算做的与实际相差甚远,投资偏差过高,从而使得工程在招标投标阶段估算不够精准,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问题三:招标过程中存在竞标形式不规范的情况 1)形形色色违规发包。建设单位作为建筑工程的发包人,缺乏法制观念,认为自己的地盘一定要自己作主,随意定标,任意发包。个别发包人不愿意严格按照招标投标相关规定标准去遴选总包单位,工作中对工程项目的再次分包管理不严,分包界限不清。更恶劣的是在一些较大的工程项目发包中,随意肢解工程内容、随意转包主体工程。这样就造成相当严重的层层转包现象,必然难以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难以禁绝“豆腐渣”工程。2)千方百计虚假招标。虚假招标手段主要有:一是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量身定做。二是在投标时间上做手脚,故意缩短申报时间,或者故意缩短公告时间。三是在招标资格预审中动脑筋大做文章,故意人为设置一些过高的预审条件条款,或在资格文件和招标文件中设置特定条款,以达到虚假招标的目的。四是围标现象严重,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3)低价抢标盲目报价。一些投标企业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了中标拼命压低报价,中标后坐地起价,或施工中使出各种手段逼迫发包方追加工程费用。 2招标阶段造价控制对策分析 整个建筑工程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预算,不仅能够指导具体施工,合理安排工程资金,节约工程相差费用,而且能够避免施工偏差,减少工程结算纠纷,使建设方和施工方均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对策一:注重专业人才开发利用,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 打铁还得自身硬。企业要切实注重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利用,成本管理和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需要扎实的成本管理经验和长期的工作培养,不是普通造价员能够胜任的。更不能平时连造价员都不配备,关键时刻临时抱佛脚。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必须提高,坚决杜绝“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的三拍干部指导建筑工程。这样才能在建筑工程实施的全过程避免指挥失误和经济损失,从而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策二:选择工程造价机构要全面考察择优选用 随着建筑工程市场化的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规定,设立招标机构从事日常企业招标业务,并且提供相关招标投标社会中介服务。但从管理机构层面来看,建设部分管的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与专业部委分管的各工程招标投标机构,根据各自的工作范畴,部门各自制订和出台招标投标规章规定,并在自己管辖范围推行实施,致使原来统一管理的建筑市场,拆分为建筑工程及若干专业工程。如今建设主管部门只能管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无法涉及众多专业工程领域。由于招标投标多头管理,各施其政,致使招标投标机构数量庞大、类型庞杂、良莠不齐。二十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好的机构,不仅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大浪淘沙择优汰劣,杜绝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竞标情况,减少专家评标过程中的敷衍了事情况,同时也能够使得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不会被人为地造成浪费,也能够从过程控制上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和施工水平。 对策三: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确定最佳的合同价格形式 我国的建筑工程价格合同,主要分为三种价格形式:成本加酬金合同、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由业主方负担工程项目实际发生的一切费用,承包方主要收益是酬金,业主方承担了项目的全部风险。承包单位不用承担风险,其利润也就是正常的规范利润点和管理费点,没有其他材料设备方面的暴利,是国际社会通用的合同方式,总体上说是最公平合理的合同形式,没有之一。单价合同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合同形式,是指甲乙双方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综合单价不再调整,超出风险范围按合同约定进行调整。总价合同是指固定总价,一次包死,风险听天由命,掉谁头上算谁倒霉。总体来说,施工期短的合同采取固定总价方式,对业主方和施工方来说都省心省力,也无大的风险。施工期长于一年的合同一般不采取固定总价方式,因为如果物价市场和劳务市场变化巨大,落在谁头上都无法公平合理,非常容易引起后期经济合同纠纷。建筑工程合同价格确定,不能抱着赌博的心态和霸王心态。确定最佳建筑工程合同价格形式,要从公平合理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既要保证建筑工程按时按质竣工,又要双方合理分摊建筑工程的造价风险,达到公平、公正和双赢的目的。 对策四:根据设计方案精心编制详实的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建筑工程所有施工内容的体现,也是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的基础。工程量清单编制越详细,工程造价越明晰,工程造价控制越便于操作,后期的洽商签证越少。工程量清单作为合同标的可量化依据,可以说是整个招标文件和合同履行的重点,所以在工程量清单编制时,要特别注意清单项目特征的内容要编写清晰,工程内容的涵盖范围要编写明确,清单编码的唯一性要编写通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清单报价的准确无误。一些特殊施工工序要点,及特殊施工机械的使用,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现场情况做到详细的清单描述。为尽量减少歧义,工程量清单要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与招标文件上的要求保持一致。最后,要对整个清单进行详细的复核,核查清单子目是否有漏项、多项、错项的情况。 3结语 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直接成本费用,以使得相关企业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工程招标阶段造价控制贯彻于招标投标的从始到终全过程,对建筑工程的健康有序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的教学体系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发酵、生物工程、医药等行业均对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提出更高要求。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是食品专业理论课的配套实验课,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掌握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操作,培养独立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及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比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教学需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但传统的实验课程设置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已不相适应,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也越来越重要。 1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食品专业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院自编的实验讲义,已有十余年未改编过。虽实验讲义根据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了一些相应的实验技术,但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快速,现有的实验内容严重滞后,比如对核酸的研究仅停留在简单提取和定性反应上,缺乏定量研究,关于酶方面的实验缺少分离纯化和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蛋白质的呈色反应等实验的部分实验现象难以验证,失去实践价值,部分实验操作步骤需改进等等,实验内容设置未能与生物化学的学科发展相适应,也未能与理论课内容较好衔接。而且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的基础性实验为主,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学生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也没有得到激发。 1.2仪器设备配置不足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涉及比色、提取、离心、电泳等主要技术,仪器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由于配套资金和实验场地的限制,目前实验室能配合实验开展的主要是离心机、水浴锅等常规仪器,使用的电泳仪年代久远、操作十分不方便,现基本已经被淘汰;分光光度计与其它实验室共用,不仅设备老旧,准确度和灵敏度不佳,而且共用也带来诸多不便;实验过程仍使用移液管操作,微量取样的精确度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缺少配合检测技术的大型仪器设备;另外,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数量有限也是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因素均限制了实验项目的选择,学生动手机会不足,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效果。 1.3教学模式单一 现有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上课前由老师准备实验试剂和调试仪器设备,学生按照固定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因实验项目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因此学生以机械式的操作被动完成实验,不用思考实验设计,学生对实验内容并没有真正理解,对思考题常常回答不正确,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大大降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动手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锻炼,未能对日后其他实验课程或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1.4成绩评价体系不完善 最初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结合学生的考勤、实验操作和学习态度按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价。因实验报告均为课后提交,存在抄袭的情况,且上课时每个班学生为40人左右,学生的操作规范与否老师很难客观评价。近几年因学校教学计划的改革,本实验课程改为独立设课,采用实验操作和问答题考试作为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但考试内容单一、常年不变,且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考试只能选择简单的实验项目进行,无法考察学生实验内容规划、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能力。 2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2.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从适应食品专业和生物化学科学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我们选择了一些常用的、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作为实验内容。首先,删除了部分陈旧的、技术落后的实验项目,比如氨基酸的纸上层析和纸上电泳、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等,这些技术目前已被淘汰,对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无显著指导意义。其次,增加或修改了针对核酸、蛋白质、酶、糖类等几类重要生物物质的成熟实验技术,如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含量测定、酶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的SDS-PAGE、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等实验项目。对于变动的实验内容实验老师带领学生教辅反复进行预实验研究,从原料选择到实验步骤和仪器参数均经过多次试验而确定实验方案,总结实验过程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理论,而且掌握了重要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和分离技术,还锻炼了实验设计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及科研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保留并整合部分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如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及等电点测定、酶活力的测定等,删除一些不常用的验证实验如蛋白质的米伦反应,并在多年经验的积累上,对实验步骤进行优化。 2.2增加实验资源的投入 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进行了翻新改造,对现有陈旧设备进行升级,配备了高速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垂直电泳仪等配置较高的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操作的便利性和结果的准确度,并增加台套数尽可能满足学生使用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操作仪器的锻炼机会,同时学院引进的大型仪器如免染电泳成像系统也可供本科生使用。 2.3丰富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带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开展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编写预习报告,针对思考题及理论知识的难点自行查阅资料,老师在讲解实验内容时进行提问,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因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是食品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多数仪器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为了学生理解仪器原理,快速掌握仪器操作,提前将仪器相关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视频演示等发给学生预习。实验前老师进行演示并在实验过程中纠正学生的操作,帮助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引入多个综合性设计实验,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自行验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完善成绩评价方法 因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是独立设课课程,需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因此探索科学、公正、有效的考核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针对以往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陈旧等问题,将课程成绩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主要为实验报告、出勤、实验态度、上课时的实验操作等;考试成绩占70%,其中笔试占30%,实验操作占70%。成绩评价的重点是考试成绩,笔试为三道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实验操作为利用某个仪器独立完成一项指标的测定,考察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及实验结果的计算与实验报告编写,并由老师现场打分。简答题与操作题提供多个题目,均为实验内容的重点,由学生抽签决定。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真实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经过一年多两届学生的实践与探索,在不断试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学科先进技术接轨,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明显增强,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学习态度由被动逐渐转为主动,不再有应付实验的心态,更多的是自发思考和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一些学生因实验结果不理想会主动提出重做实验或更改实验方案进行尝试,有的学生会在实验结束后主动与老师交流其它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对实验和仪器的探索欲明显增强。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也得到激发,为今后其它课程的学习及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验内容的设计细节及课堂互动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各行各业都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党建工作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党建工作又有着新的要求,本文以当前党建工作现状为前提,考虑到“互联网+”时代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主要对“互联网+”时代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进行一系列分析,展望党建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景。党的召开以来,以为代表的党中央,针对党的建设问题在战略高度方面做出了新计划、新部署,在带领推进党的建设工作上获得有效的发展和显著的成果。 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是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积极创业的新时代,创业热潮方兴日盛。互联网企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为这个网络浪潮中迅速壮大起来的核心力量,而作为互联网创业主力的就是正处于大好年华、充满活力与智慧、拥有一定社会经验的80后和90后年轻人们,为捕获现代年轻人关注的焦点和内心的诉求,指导年轻一辈爱岗敬业、爱国爱党、踏实肯干的精神,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而如何在烟草企业的领域中做好党建工作,稳“故”纳“新”,就是此文将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互联网为企业党建工作创造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展开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管理经营和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方面具有传统党建工作无以代之的亮点。第一,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辟党建工作新的阵地。在网络盛行的年代,互联网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全球的信息共享的条件,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上互联网也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网络已经成为一类新式的传播模式和交流平台,使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思想得以实现。第二,互联网成为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新工具和新方法。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可以使企业的党建工作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党的精神、党的建设方针扎入人心,提高其影响力。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创新精神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过去的党建工作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企业,互联网的诞生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如今网络已是一类崭新的社会生活方法,既带来的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发展,又引导教育内容和理念的现代化演变。在现今以网络为主要工具的时代,只要党建工作者能够学会运用一定的网络技巧,就可以在网络的信息大数据中找到所需的信息,如果能够灵活使用信息,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成效和速率。 二、“互联网+”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新形式 (一)利用网络组织企业,提高党内工作质量 设立企业网络平台,开设电子党务管理集成系统,互联网在党务工作中的应用,使党务管理和日常工作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的梦想变为现实,实现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综合实行的新形式。互联网成为党员综合管理和教育的新平台,结合互联网突破时空的优势,可以建立党建信息、视频党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企业针对党策举行的活动或工作公告等党建信息教育平台。还可以利用移动数据端网络平台构建企业互联网公众号,打造党群交流互动的新形式,互联网平台的开设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党员或其他人员的思想动态,为企业分忧解难。同时,将企业中心任务、目标,企业业务系统数据引入党建平台中,细化到党建工作中,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打造“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交流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党建工作存在着新的挑战和标准。伴随网络多媒体急速的发展,党的政策、执政理念、发展方向都存在了明显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放在网络信息上,民众的声音也已经是左右社会舆论的关键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通过网络参与到公共事件中,关注公共权益,形成社会的热门事件。随着国家改革的逐渐深化,进入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不能再依靠强制性的管理、灌输、控制等单方面的信息传递形式,需要充分利用交流互动性、实时性更好的网络媒体,以多方向、有效地疏导和回应方式来增强主体思想形态的宣传程度,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三)尊重企业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 互联网时代为社会历程提供多元化的途径,促进个性化发展。以主观角度来说,人们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平台中具有更大的发言空间,并且发挥出自身过去如尘埃般的价值,是思想领域的寄托,也是表达个人观点与理念的重要途径。在这些互联网的影响和客观价值的基础上,可以明确若要完善企业的党建工作,就要将这些互联网的特点也突显出来。同时还要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尊重企业员工,认同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 三、“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对党建工作人员的要求 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由于互联网是一个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于一身的、的开放性平台,所以在这一环境下,受云数据、云计算的影响,使人与人之间增加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小。而在传统模式下的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党建工作人员总是占据整个党建工作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模式下,被教育者总是被动的接受党建工作人员所传递的思想,极大的降低的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也常出现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情况。要提升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必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党建工作人员与与被教育人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交互性功能,建立可信平台,与被教育者建立平等关系。通过互联网,党建工作人员党的相关知识,被教育人员在网上获取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互联网+时代对党建工作人员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把握好这一机遇。就能有效地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对党建工作方式的挑战 在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下,党建工作形式都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采用文本的方式进行的,大部分企业的文件、资料都是采用纸质版文件的形式进行传达,通知、公告采用纸质版文本发放或送达,公司会议大多都是采用现场会议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应利用好互联网这一优势,多以公司在互联网上,员工在互联网上获取的形式开展党建工作。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党建工作的开展模式变得多样化,我们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传统党建方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不断进步。在“互联网+”的大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模式飞速发展,信息更新速度快,抓住这优势,必然会衍生出更多新颖而又高效的党建工作方式,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党建工作的开展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提升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优化党建工作的开展模式,使党建工作更有实效。 四、结语 面临崭新的“互联网+”时代,若想要企业的党建工作散发生机和活力,就需要掌握“互联网+”的特征,依靠其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一技术为党员、民众更好地提供思想教育机遇与平台,从而促使他们能够实时地了解党建工作的动态,最后使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
微时代的来临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刻的内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已然势在必行。本文将探讨和分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希望能够充分把握时代机遇,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微时代的到来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的不断涌现而出,微时代可谓是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实施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好微媒介,以便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培养大学生早日成才。 一、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往往直接照着书本进行授课,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少之又少,大大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微时代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了微媒介,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创建了平台,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学生的言论也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喜闻乐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将得到明显的增强,教育效果也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教师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都不甚了解,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距甚远,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这一现状在微时代得到打破。微博和微信等媒介的使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想法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制定的教学方案也会更具有针对性,还能够赢得学生的好感,创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将不会报以抵触情绪,而是会积极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变得更加高效。 (三)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师通常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到场,如果学生因为特殊原因无法亲临现场就不能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在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不会继续受到时空的桎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与教师实时探讨和交流,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把握了主动权,他们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学习效率相对更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更具实效。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 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借助专业课程、报告讲座、社会实践等方法来实施,教师和大学生往往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流,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活动中双方会产生深刻的情感,大学生也会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强力的配合。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再需要师生的面对面交流,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共同讨论社会热点话题,隔着虚拟网络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淡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社会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并存使得学生受到了剧烈的思想冲击,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他们沉溺于虚拟网络之中,在不良环境的荼毒下不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相对淡薄,这些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提出了挑战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变得愈发多样化,校园网、校园广播、文化活动等媒体平台都成了高校引导大学生思想的重要渠道,而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微博和微信用户数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都更为契合,深受我国大学生的喜爱。在微博中每个大学生都获得了畅所欲言的机会,他们可以直抒胸臆,不存在任何的顾虑,由于每个大学生思维、性格、喜好都千差万别,他们的关注点也会变得非常复杂,单单凭借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是难以控制的,无形中给校园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高校需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基于每个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案,帮助大学生走出思想的误区,收获幸福的人生。 三、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互动平台 微时代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就是微博,大学生群体中开通微博的人数相当庞大,微博已经成了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利用好微博平台,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引领舆论导向,宣传好人好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高校的官方微博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管理,不但要在平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吸引学生关注,而且要经常性的与学生讨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以此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借助微信朋友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解答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让大学生可以全无后顾之忧,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斗志来迎接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挑战。 (二)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由工作经验丰富、道德水平较高的教师来实施,给大学生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样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毫无方向,而是会主动向教师求助,在平时也会将教师当作自己人生的标杆,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做危害校园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微时代下教师可以在微博上转载一些励志故事和名言警句,还要经常浏览学生的微博动态,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偏差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向朋友一样和谐相处,添加学生为微信好友,经常与学生在微信上交流,深入走进学生群体,对于学生群体中的不和谐声音第一时间的予以掌控,争取将负面言论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建立网络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应该加强网络监督机制的建立,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组建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将在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动态采集、辨别、分析,发现与主流思想和价值不符的信息还要追根溯源,要求者立即删除并澄清事实,防止校园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温床,学生被不法分子引诱做出不当行为。通过建立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形成各部门和相关人员齐抓共管的新局面,避免不良网络舆情的放大和扩散,减少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从而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 (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借助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重优势,与时展需要以及大学生身心特点都比较契合,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但网络空间毕竟是虚拟空间,网上教育缺乏直接性、现实性和情感性,高校不能过分地追求形式的新颖性而忘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将传统教育方式完全弃之不顾。科学的做法是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密切结合到一起,在实施网络教育、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时,还必须辅以言传身教、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常规教育方式,实现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型教育模式的优势互补,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需求,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直观性、新颖性的特点,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 四、结语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形势予以明确把握,积极构建互动交流平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建立网络监督机制,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相信上述举措的落实必然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平.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决策探索(下),2018(12):55-56. [2]潘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4):73-74. [3]彭远菊,熊昌云,张涵.“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发展[J].科教导刊(下旬),2019(3):83-86. 作者:张国东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0引言 湖南省冷水江市经过几百年的矿山开采活动累积,致使矿区的地质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影响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源型城市之一[1]。受原有老旧矿山开采影响,项目区居民用水受到极大影响饮用水质量无法保证,丰水期可以保障村民用水,枯水期部分村民的供水受限,需靠挑水以及外部运水。为解决项目区1800余人的生活用水,现利用该地原有水源,解决安全用水问题。 1工程设计范围、供水对象及设计水平年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687-2014),供水范围应根据区域的水资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条件、居民点分布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结合地形实际情况,采取分4个水槽分片解决该村的饮水问题。该处供水工程供水设计基准年2019年,规划水平年2034年。引水工程分布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 2需水量预测 乡镇供水中,日变化系数应根据城乡供水规模、用水量组成、生活水平、气候条件,结合当地相似供水工程的年内供水变化情况分析确定。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687-2014),日变化系数在1.3~1.6取值,经综合考虑,本次设计取1.4,时变化系数根据该工程的供水规模、供水方式结合当地相似供水工程的最高日供水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为全日供水工程,供水规模在200m3/d以下,基本无企业用水,时变化系数K在2.5~3.0取值,确定本设计中时变化系数取2.6。 2.1居民生活用水 本项目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娄底市西部,盘依雪峰山东南麓,资水中游。根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确定新化县为第四区,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农村村民用水定额参照“水龙头入户,基本全日供水,有洗涤池,卫生设施较齐全”的供水条件执行,标准为60~120L/(人•d),综合考虑后,本次设计居民用水定额取80L/(人•d)。 2.2公共建筑用水量 红安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该村内并无公共建筑,因此公共建筑用水量不做考虑。 2.3管网漏水水量与未预见水量 根据规范要求: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25%取值,村庄取较低值、规模较大的乡区取较高值。结合当地发展情况,管网漏失水量取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未预见水量取上述用水量之和的5%,共取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2]。 3供水规模的确定 3.1供水方案 拟建方案为,取水口修建蓄水池泵取水源,分别向4个高位水池供水,之后由管网接驳入户。其中:1号高位水池供320户960人,设计居民人数P=960(1+6‰)15=1051(人)。2号高位水池供40户130人,设计居民人数P=130(1+6‰)15=143(人)。3号高位水池供130户400人,设计居民人数P=400(1+6‰)15=438(人)。4号高位水池供90户280人,设计居民人数P=400(1+6‰)15=307(人)。 3.2供水量估算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取80L/(d•人)。1号高位水池供应320户960人,W=P×q/1000=1051×80/1000=84.08(m3/d)。2号高位水池供应40户130人,W=P×q/1000=143×80/1000=11.44(m3/d)。3号高位水池130户400人,W=P×q/1000=438×80/1000=35.04(m3/d)。4号高位水池供应90户280人,W=P×q/1000=307×80/1000=24.56(m3/d)。以上总计用水量为W总=84.08+11.44+35.04+24.56=155.2(m3/d)。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取值。计算结果为23.28m3/d。供水规模=155.2+23.28=178.48(m3/d),取最大供水量180m3/d。泉眼供水量足够满足条件。供水信息如表1所示。 4水源地选择 4.1水源地位置 水源主要包括水源地1和水源地2的两处泉眼(见图2),泉眼交汇后,沿矩形截面水渠流出,内径60.6cm,平均水深约11cm。现场测量10m段水流时间:10.77、11.80、11.18、11.15、11.21、11.07、12.14、11.65s。以上流速平均值0.88m/s,修正值1.03,标准值0.90m/s。流量=流速×截面积=0.9×0.6×0.11=0.0594m3/s=59.4(L/s)。枯水期水源地根据抽水试验计算流量为Q=C×h5/2=0.014×55/2=0.78(L/s),按70%的供水效率,可供水量约47.2m3/d。不能满足供水需求,利用备用水井补充不足水源。该水源由原乡镇企业办建设供当地煤田缺水时使用,具体深度不详,可能打穿地下暗河。据当地村主任介绍,原成孔直径130cm,现出水口管径40cm,采用11kW三相异步电动机可连续抽取24h。根据抽水试验计算流量为Q=C×h5/2=0.014×75/2=1.82(L/s),按70%的供水效率,可供水量约157.3m3/d。根据水质检测报告,满足饮用水质量要求。 4.2水质、水压 水质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的各项水质指标。根据冷水江市骏马水质检测有限公司的水质检测报告,本项目区水源地水质中砷、镉、硒、汞、铅、锑等元素及菌落总数、总大肠杆菌、耐热大肠杆菌等值均在标准限值内,因此水质满足饮用水质量要求。确定合适的供水压力,是保障供水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应供水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又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标志。本工程为村庄供水,满足用水区域内最不利点2层建筑用户的水压要求,即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12m。 5引水工程设计 5.1输水工程 本工程水位为泉水,在水量不足时利用现有取水进行补水,采用泉室取水[3],共设置2座泉室,1#泉室位于1#泉眼,底部进水,C20混凝土,四周墙厚240mm,顶部设置100mm厚混凝土盖板,宽500mm,设置提手,φ12钢筋间距200双层双向布置,底部设置600mm后反滤层,从上至下结构为:粒径10~20mm,厚200mm;粒径20~50,厚200mm;粒径50~100mm,厚200mm;2#泉室,设置3.6m×3.0m×3.0m混凝土泵坑,配置两台立式离心泵,Q=22.5m3/h、H=98m、P=18.5kW(1用1备),工作时间为8h。两泉室通过DN200焊接钢管联通,每座泉室设置800×400溢流孔。输水管道采用DN100焊接钢管,长340m。水力计算公式:i=0.000912V2(1+0.867/V)0.3/d1.3;起点标高275m,终点标高365m,局部水头损失0.15,富裕水头3.0m,泵杨程为98m。 5.2配水工程 5.2.1高位水池由于本工程属于村庄供水,根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中规定,高位水池为设计规模的50%,取值100m3。5.2.2配水管网输水管道自高位水池接出,重力流向各用水点,沿道路旁铺设。本工程只考虑配水,各用户接水管由住户自行接入,要求接入管道压力等级为1.25MPa。配水管网平差(1)流量分配。采用服务人口法将用水量分配至各供水管段及节点进行管网水力计算。不考虑事故及消防工况进行管网平差[4]。设计规模180m3/d,最大时系数取3.0。设计流量为22.5m3/h。(2)管网计算原则。①按照最高日最大时计算,满足各节点自由水头不小于0.12MPa。②管网计算采用海曾-威廉公式,钢管取用Ch=140。③管道采用PE100塑料管。④海曾—威廉公式:H=L×(10.67×q1.852)/(Ch1.852×D4.87)[5];⑤局部损失系数:1.20。(3)管网平差结果。计算结果得出,J208-J268、J268-J288,水压高,最高达到0.95MPa,设计两处减压阀,减压0.35MPa,整个配水系统水压控制在0.6MPa以内。5.2.3埋设深度管顶覆土0.7m,过公路覆土1.0m,穿路地段采用C20混凝土满包。管沟垂直开挖。5.2.4输水管道附属构筑物(1)排(进)气阀井。根据工程地形条件,在输水管隆起点上或适当距离上,设置排(进)气阀,以及时排除管道内的空气,以免发生气阻或在放空管道时引入空气。排气阀规格为DN50,压力1.25MPa,安装在排气阀井内,排气阀井采用砖砌。本工程排气井共3个。(2)泄水井。根据工程地形条件,在输水管低凹易排水处或为维护检修管道在适当距离和位置上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井。泄水管直径采用为DN50,压力1.25MPa,排泥阀门井和泄水井均采用砖砌。本工程排泥阀井3个。(3)闸门井。考虑到检修和调试需要,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设置11个手动闸阀。5.2.5管道基础管道应敷设在承载能力达到管道基础支撑强度要求的原状土地基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上,当地基土质较差,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5kPa≤fak≤80kPa或槽底处在地下水位之下时,宜敷设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砾基础层,也可分2层敷设,下层用粒径为5~40mm的碎石,上层敷设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对软土地基(指淤泥、淤泥质土、充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软弱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55kPa,或因施工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力时,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达到固定地基承载能力后,再敷设中粗砂基础层。基础表面应平整,其密实度应达到85%~90%[6]。 6结论 本引水工程通过实地调查,确定了供水方案。对供水水源进行采用并送检,检测项均满足水源要求,可做饮用水水源使用,但是否二次加氯,需进一步确认。在水源处修建泉室并安放水泵,溢水量较少时可用水泵抽水,高坡修建蓄水池尽量少开挖或不开挖,维护坡体稳定;同时充分验证蓄水池蓄水后稳定性,避免对下方居民房屋造成威胁。加强区内地质生态环境保护,规范人类工程活动,避免人为污染水源、诱发灾害。 作者:李晨阳 刘洋 鲁玉龙 葛正斌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地质系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石油工程管理工作是我国石油采油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在提高石油开采效率、石油使用效率与促进企业发展、增加企业收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石油采油工程管理足够的重视,使其在采油工程中树立正确的管理理论,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从而对石油开采的质量与进度进行严格的把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就石油采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大家参考。 1石油采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观念 近年来,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石油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石油采油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也被逐渐的显现出来,工程质量不过关与工程意外的频发出现,都与石油采油工程中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由于石油采油工程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工程管理意识,在石油采油过程中缺乏对生产质量的检测,没有将石油工程中的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与处理,导致生产事故频发。在事故发生后,也没有及时的进行经验的总结,加强工程的管理水平,依然缺乏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导致工程不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实施,缺乏石油采油项目工程建设的安全保障。 1.2管理层次缺乏关系的紧密性 在石油采油工程管理工作中,一般都会将工程的管理部门分为总部管理、项目管理与现场管理三个部门,并要求其部门与部门之间始终都要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采油工程中,由于腐败的风气盛行,导致各层次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关系的紧密性,很难针对工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更不能处理好员工层与领导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高层管理部门的决策受到政治环境的干扰出现失误,但是在面对失误时又无法将责任落实到某一个管理者的身上,从而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不强,影响着整个石油采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1.3管理者缺乏管理的创新能力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石油管理水平相对于国外的管理水平是十分低下的,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石油采油工程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即使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也无法将已经不适合当前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旧理念摒弃。导致在石油采油的工程中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只想着享受安逸,导致管理技术落后,制约着我国石油企业的进步。 1.4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当前的石油采油工程管理中,缺乏对管理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即使在某些工程管理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已经得到了完善,但是也会有一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够将其有效的落实,甚至是明知故犯。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给我国石油企业的经济收益与项目工程的科学化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1.5缺乏项目质量的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采油企业要求的提升,我国的石油企业在采油工程中的原料成本与人工成本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从而使企业成本投入金额增大,支出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石油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在石油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只顾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工程建设时盲目的进行成本的节约,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而缺乏对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视,对工程的验收也不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导致石油采油工程质量出现不合格现象,使石油企业信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失去了在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 2针对石油采油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 在现阶段的石油采油工程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管理内容,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同时,也要不断的汲取国外大型石油企业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将其多年的管理与实施经验、控制手段、运作方式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结合其他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经验的筛选与学习,从而形成一套符合当前实际与企业文化的管理体系,提升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对石油企业内的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岗位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与薪酬激励,促使员工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约下,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项目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2加强管理层联系,落实“责任到人”制度 在现阶段的石油采油工程管理过程中,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实际的工作情况做出综合的分析,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计划。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保证所设定的管理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并加强更层次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出现问题后可以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处理。另外,在管理过程中,也要制定相应的职能政策,将石油采油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工作内容有效的责任到人,明确各部门与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其在石油采油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效落实企业的管理规范、强化人员的管理责任,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2.3加强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 要想在现有的石油工程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将管理水平的创新放在工作的主要位置上,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石油采油工程的管理水平,并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施项目计划标准的创新,从而做大限度的提升石油企业的经济收益。 2.4完善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目前的大部分石油企业中,都存在着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缺失的问题,导致管理工作出现时,无法可依。所以,为了保障管理制度在企业得以有效的实施,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制作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利用健全的法律法规保证石油采油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从而提升石油采油工程建设的质量,提高企业在石油市场中的竞争力。 2.5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 石油采油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由于其工作周期长,工作内容繁杂,导致石油企业在工程中的投资巨大,同时还会有很高的风险。但是近年来,石油企业中也出现了许多豆腐渣工程与相关的安全事故。所以,就需要石油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将项目中的人身安全管理工作与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理念,落实相关的质量标准,保证石油工程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采油工程中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对石油采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的找出与纠正,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完善,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便捷性,能够解决很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导致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提出相应的有效管理措施,在源头上解决施工问题,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前言 在我国的基础产业建设中,水利工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工程,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命脉。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防洪抗洪,还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改善周围水资源的作用。在水利工程的周围可以有效地保证水作物的顺利成长。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由于采用的工程技术相当复杂,极大的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相应的工程质量问题。所以在进行建设水利工程时,要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对影响工程施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而制定相应的施工规划和施工管理策略。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督,可以有效的增加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整性,还能满足人们对水利工程的需求。水利工程的完整建设,可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需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非常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找到工程施工多遇到的问题可性,才能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策划,保证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 1水利系统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水利工程的概念 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开发、控制、保护水资源,同时能保护周围的环境,具有防洪抗洪的作用。利用水利工程可以做到农田灌溉、水力发电、生活供水、预防洪灾等工作,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包含很多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建设水利工程时常常会对周围的村民建筑进行整体搬迁、土地征用等民生工作,这些都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在了保障民生的最大力,要对以上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1.2管理决策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前,施工管理部门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去指定一套详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例如,在实际工程前,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一环节的管理,将施工所需的资料进行收集,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工,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当发现资料存在问题时,要及时的提出来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往的施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时代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所以要结合现代信息化管理工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工作,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分工并对其跟踪与分析,能够及时的掌握施工过程产生的数据信息。采用水利工程信息化进行管理,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程建设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1.3加强施工资源共享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文件材料信息,所涉及的文件种类多、内容复杂,主要的文件有施工方的施工文件、监管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等。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中,要加强对资源共享的要求,才能满足施工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在信息化时代下,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文件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方便施工者进行查阅施工文件。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常常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这就大大的增加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困难性和复杂性。管理工作需要对不同因素进行分辨,并找到解决方法,进而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理解:①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工作领域广,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要综合的考虑水利工程的周围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地形地貌,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工程主体实际情况。②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学科多,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提供相应的知识,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所以需要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气象识别、工程设计、地质勘探、制度法规等相关的知识内容。③具有未知的自然、人为因素,不确定的自然、人为因素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些问题一旦触发就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自然因素有泥石流、洪水、地震等,人为因素有经济政策的改革、建设周期长、资金短缺等。 3水利工程施工时存在的问题 3.1施工安全问题 水利工程的建设通常都是选择在较为蜿蜒的河边地区,才能满足水利工程的储水需求,这就需要施工者需要加强对施工时的安全要求。在施工时,主要的安全隐患来自于人员因素隐患,往往产生施工安全问题的原因是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监管仪器过于老旧、缺乏灵敏度等。在使用配备的安全设备时,施工人员往往认为没有太大的质量问题,忽略对安全设备的检查,这就容易产生施工安全问题。 3.2施工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相关的水利管理设施设备和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和完善,这就需要施工管理者需要根据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此来满足水利工程的要求,但是现在的施工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素质,并且很难有效的解决工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施工管理部门在逐渐的引进一些高学历的专业管理人才,但是这些人才还处在对课本阶段,不能将课本知识结合到实际的应用中,所以很难根据所遇到的管理问题,做出正确的管理措施。 3.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对于成本的有效控制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水利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具有较大的工程量,所以在招投标的环节就需要花费较多的费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没有合理的对工程开展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工程管理人员大多数都不具备有效管理工程成本的素质,所以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往往被很多因素所限制,难以符合施工成本要求。 4控制策略 注重测量放线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开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测量放线,在测量放线中,测的数据不准确,将会直接影响下一环节的施工质量,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水利工程出现问题。所以在施工时,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测量放线工作的监督管理,防止其出现问题,保障水利工程前期的稳定性。 4.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主要取决于施工原材料质量,这是能够建立健康的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大对施工原材料的控制力度,保证其符合施工要求。在进行选择原材料时,要全面的了解原材料的信息,并且要根据市场的实时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供应商,要严格的把控原材料的质量。 4.2加强水利施工安全管理 为了能够加钱水利施工安全管理,需要从人才与制度两个因素入手,首先要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施工安全观念,将施工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的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其次施工单位也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将技术人才的知识充分的发挥出来,并能够提升相关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施工问题。最后可以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采用由个人承担安全责任的方式,让每个参与到施工建设中的人员都能成为安全责任的主要部分,这样可以督促建设人员加强对水利施工建设的安全意识。加强水利施工安全管理,可以保障水利施工建设的施工质量。 4.3构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制度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和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需要施工单位建立相应的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并且要构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可以督促施工人员自觉的提升工作态度。针对全体的施工人员,要定时的开展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工作,以制度和行业规范引导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可以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在制度体系建设中,要逐渐的完善施工操作步骤和过程,可以大大的增加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 4.4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力度 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不仅仅要有先进的制度体系作为管理的基础,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时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在施工时,要将施工过程中不易被重点关注的环节进行检查,在水利工程竣工后,需要对整体的水利工程进行检查,保证水利工程能正常运行。 5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两大特点是复杂性和系统性,这就需要对施工管理部门有更大的考验,既要保证施工原材料的质量,还需要对每个环节的关系进行协调,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制度体系,用来保障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顺利开展。水利工程的应用有很多能够直接惠及到人民的生活,所以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严格的管理水利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我国建筑行业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在建筑行业相关的话题中,建筑物质量的问题一直都是热门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起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质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购买心,而且还关乎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加强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是想要保证建筑物的质量,那么就应当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以监控,并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可靠。 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地出现在了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土木工程建设在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的同时,一些问题也相应浮出了水面。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进度与投资是决定土木工程是否能顺利展开的关键因素,这三个因素直接决定了土工工程建设的成败,三种因素缺一不可。其中,质量问题尤为重要。若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就会带给承包方和施工方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双方应当给予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高度的重视。土木工程的质量不仅会关系到土木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否,而且还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国家的经济建设起着影响,若是土木工程的质量不达标,那人民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与财产损失,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会蒙受损失。因此,为了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可靠,施工项目经理应当将土木工程的质量问题置于首位,工作核心应当围绕土木工程质量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可靠性。 2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素质,工作较为散漫 由于在建筑工地中,绝大多数工人都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来自农村地区,因此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只能在工地上打工来养家糊口。有调查报告显示,在这些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工人中,许多工人都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就直接被投入到工地中进行施工的工作。由于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素质,因此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很难对突发情况作出相应的正确判断,进而使得土木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部分土木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还具有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这些土木工程的施工人员由于流动性较大,因此工程监理人员难以对这些施工人员的真实水平进行考核,这也进一步使得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陷入困境。若是一开始就对这些施工人员进行考核,那么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就会流失大部分的施工人员。因此,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成为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2.2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不合规范 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中,材料的质量问题是工程监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在各个环节中偷工减料。在建筑行业中,为了节省更多成本而偷工减料的范本不在少数。为了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工程监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监控,保证施工材料符合建设标准。此外,部分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由于缺乏相应专业素质,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不合理使用,也会致使施工材料的质量大打折扣,进而使得土木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若是想要实现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工程监理人员就应当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监控,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符合规范,保证材料质量的可靠性。 2.3土木工程施工设备较落后,现代化设备操作不当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逐步投入到了各行各业中,并且为人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在建筑行业中,许多单位还仍旧套用传统的施工设备,这些施工设备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效率低下,使得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缓慢。即使部分施工单位具有先见之明,将现代化机械设备投入到了土木工程建设中,也经常会由于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进而难以正确操作机械化设备的问题。 3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加案例) (1)聘请具有专业素质的工程监理人员,跟踪和监控土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一直是一大难点。因此,想要在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素养的情况下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可以从土木工程监理部门着手。土木工程监理部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充当着监控土木工程建设的角色,而且还对土木工程建设起着引导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工程监理部分都沦为了建设工作的摆设,难以发挥实质作用。因此,聘请具有专业素质的工程监理人员,跟踪和监控土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就成为了土木工程施工的重点内容之一。部分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包括施工人员不具备专业技能、施工材料缺乏保障等等,在这些情况下,土木工程监理部门可以给出相应的建议,帮助土木工程施工单位高效开展建设工作。此外,土木工程监理部门还应当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纠正。 (2)加强土木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若是想要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高效展开,那么还应当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管理。由于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工程监理人员应当给予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高度的重视,在施工单位购进施工材料后,进行严格的审查。工程监理部门还应当给予施工人员严格的审核,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在使用施工材料的过程中能正确应用施工材料,尽量避免多余的耗损,减少施工材料质量降低的可能性。工程监理部门除了应当在施工单位购进施工材料时审查一遍后,还应当在施工单位现场应用施工材料时进行二次审查,保证施工材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引进现代化土木工程施工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 当前大多数施工单位都存在使用设备较为落后的情况,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引进现代化的土木工程施工设备,进一步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同时,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还应当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人员展开相应培训,保证操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现代化设备,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4结束语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想要改善这些问题还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路要走,为了早日实现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提升,国家应当给予建筑行业高度的关注,支持和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提供保障。施工人员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证自己能力的提升。
本文从电气工程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当前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状态 1.1电气工程的学科地位 首先,在电气工程领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学术上,电气工程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果是十分显著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电气工程技术奠定了我国电气工程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肯定。 1.2控制系统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在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上控制系统的灵活性、科学性和完善性,使得电气工程系统具有其他系统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样一个灵活完善的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 1.3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电气工程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技术本身需要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所以整个行业也在处于更新换代,不断升级的发展状态,为了让整个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让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为了从全局上更好的控制施工的发展,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使得工业的自动化发展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运行成本,以电气工程结构为出发点,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各种新型网络技术融入其中,既满足了具体生产过程的生产数据需求,也有力的推动了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自动化技术的改革与升级。 2电气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普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开发技术的环境不同,人才管理体系方法都不同,都会对整个工程的建设发展产生影响,而这些负面因素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衍生问题,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为了取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长远发展,需要从人才管理,技术环境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3如何有效控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质量 3.1加强安全生产机制的落实 首先要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求员工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制度进行操作,保证操作流程的安全性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实施,管理人员必须督查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并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于发生的事故要进行及时报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履行如下职责,组织或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督促重大危险源的清理工作,组织参与本单位的应急救援训练,及时纠正操作上的失误,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整改规制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其次,在整个电气工程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保证生产流程的安全性,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意识,重视安全生产,在电气施工过程当中,必须将安全检查工作落实到位,通过落实安全责任机制,让员工充分了解到安全生产与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必须要强调整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工作,才能够保证建设的工程质量。 3.2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在建设过程当中为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安全生产事故要进行及时的整顿,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并实施单位内部安全生产培训计划,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主要除了履行法律和行政规定的生产职责外,还需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听取工作报告,解决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每一季度都要进行安全生产全面检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员工参与安全事故救援演练,提升员工的安全救援能力。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要求所有员工执证上岗,对于特殊工种要定期进行考核,考核达标后才能进行上岗操作。 3.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每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果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拥有主导地位,必须要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加强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念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力量进行创新,加快改革。只有顺应党的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进先进的科研技术和科研经验,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以进一步提升整体的企业发展水平。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要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对于资金投入不足的导致后果承担责任,在安全技术上必须与安全设备安全设施和戏剧的更新为主,加强安全设备的改造维护和检测,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研究工作,降低安全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定期为工作人员发放劳动护具更换护具保证护具使用的有效性,重视安全生产津贴和奖金的发放,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监控,对于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要加强事故疏散演练和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保证安全生产的整体建设,构建全方位的安全保证体系。在资金上,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于每笔资金的走向和审批都要记录在案企业从上到下,要形成完整的安全质量建设体系,从资金投入上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安全设备的构建和奖金的发放提供资金保障,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要进行定期的调查,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 3.4注重安全措施的实施 安全措施的落实需要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责任制度的保障,通过专业人员制定安全整改措施和质量体系建设规定,明确部门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包括主要责任人,其他责任人,中层部门及负责人,班组长,具体岗位和从业人员的专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才能够具体细化落实责任制度,保证每一环节都能够有所监控组织安全生产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听取买个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责任状况,对于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要迅速组织抢救,做好善后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在每年的员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上要形成安全生产责任报告,认真督查个人是否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状况,安全生产责任部门和责任单位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关责任和事项,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需要安排专业的检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工作检查,避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化,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当中,实行奖惩制度,对于无视企业规定的员工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认真工作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并宣传其优秀事迹,形成榜样带头作用,对每天的工作情况都要进行登记,并将其录入到数据库当中,注重安全措施的实施和安全目标的完成,在电气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上,需要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审查,保证工程施工设备的安全性,此外要对用电系统进行详细的规定,对漏电现象进行有效的防护,从设备的开发安装到使用,都需要根据规范进行设置,必须保证安全措施的落实,以此来创建安全的工作环境。总之,在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通过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形成安全管理条例,创建良好的生产环境,加强生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保障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素质,能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机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实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良性发展。
前言 校企间合作水平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高职类院校的校企合作为例,试以此展开分析,主要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关于校企合作方面报告中的中心思想、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及2018年初教育部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文件精神,切实改善校企合作状况,以“校企合作筑平台、产教结合共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类方式提高学生职业技术水平,切实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整体发展。 1提高认识,明确校企合作意义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技术性分类,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中的教育方式不同,相对于其他更注重知识类教学的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注重于知识与实践的共同培养,意在以知识教育辅以实践操作,使学生与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职业技术,并使其能够正确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相关院校需提高校企合作认识,明确校企合作意义,将校企合作引入产业、职业、行业需求,将学校视为开放性的合作管理平台。明确校企合作意义,应首先从提高认识做起。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与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模式培养,校企合作意义即在于企业参与专业论证,利于培养模式的改革,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发展,深化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能够依此紧密结合岗位、职业与行业需求,对教学定位与教学相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2明确目标,理顺校企合作思路 关于明确目标方面,明确理顺相关思路,自2010年相关政策下发以来,重庆轨道交通相关院校校企合作方面不断发展,2013年相关院校已采用“四方四层多边”的办学体制,“四方”指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四方,“四层”即为四方共同作用下建立的四层次办学平台,主要以多形式、多元化、开放性办学为主,以完善运行机制、构建系统化人才培养渠道为目标,以积极合作、主动服务、资源共享为发展原则,最终实现多边化发展。此类合作方式近年来已获得相关成就。2017年,中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相关报告层出不穷,高职院校相关教学模式已引起社会各界注意,因高职院校为培养技术人员的主要渠道之一,教育水平、校企合作质量等因素已逐渐对人才专业度、人才职业素养等发展相关因素造成较大影响,此类合作模式能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对目前的高职院校具有重大意义。明确目标,理顺思路的目的即为使更多专业性人才融入到相关行业中,以校企合作展开分析,结合目前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院校、行业现状,应将此类问题提至议程中,并加以注意:①轨道交通类专业的校企合作较为特殊,相关专业被轨道交通企业、铁路企业视为特种工种,其专业性质较强,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过硬的业务技能,此类因素易对初入行业的毕业生造成畏惧心理。同时城轨企业有较大的安全生产压力,企业怕实习学员影响到运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因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员实习的深度,普遍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很多关键性技能无法得到锻炼提升;②相关企业独立性亦较强,院校与其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较难,且企业具备自有人才培训系统,部分环节与规则易与院校实习生于校内学习到的知识产生冲突,使学生无所适从;③为行业发展与人才数量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幅度较大,各项行业发展亦突飞猛进,轨道交通行业作为发展极为迅速的行业,过速进展使人才需求暂时脱节,而校内相关专业学生由于校内知识面过窄、专业能力尚且不足等原因无法胜任相关岗位工作,仅能进行简单服务,无法利用知识,提升专业度;④各职业院校实训教学体系较为传统化,目前多数院校制定的相关实训教学体系,未及时紧跟当今发展形势,且因轨道交通专业要求专业度过高,师资力量短缺,无法有效实行“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校内实训基地设备不足,校外实训工作建设亦低于平均水平,使学生无法受到特定专业实训教育,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因学生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真正满足城轨企业要求的相关人才缺乏,对行业发展造成一定制约。 3产教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发展 3.1现阶段产教结合模式分析 产教结合模式并非新生事物,其本意与校企结合类似,皆为通过各类手段使职业院校学生于学习阶段结束后即可走向社会,融入岗位,无需较长培训时间即可胜任岗位,创造更多利益价值的同时亦可使学生本人获得更多收入,但目前产教结合模式中存在一定问题,上文所述部分即为问题思路分析,那么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并于解决问题同时使“产教结合”这一概念切实符合相关报告,为学生、行业、院校切实做出贡献,首先需对产教结合模式展开分析。产教结合,即将生产、产业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由学校角度分析,此类教育手段的实现方式与校内教学水平、教学用具有关,换而言之,可将其视为校内水平的衡量标准。以往模式下,学校因此类方式转变幅度较大、影响较广、缺少必要资金等问题未展开实际化转变,重庆市内部分相关院校做出转变,但转变幅度较小。由实际角度分析,此类转变无相关政策支持,且无对应试点与实验结果,且近年来行业发展较快,相关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换代,教材亦多种多样,若选择教材缺乏适应性与实际性,有较大可能造成学校发展改革,但改革效果不佳,既造成资源浪费,亦对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工作起到负面影响。由企业方面分析,行业发展速度过快使企业无心与学校相合作,将大多数精力投入至跟随时代进程,校企合作阶段中无实际性转变。合作意向亦不强烈,基本为维持原有现状。2017年以来,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对于重庆市包含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相关职业院校而言,成为了巨大的推动力。政策中明确倡导产教融合,相关规定亦打开新式产教融合教学方式的入口,此类政策对相关院校及企业起到打消疑虑的作用,同时给予相关资金支持、资源支持,有效缓解产教结合力度较弱、深度不足的现象。现阶段重庆市内已有多家院校实行新式产教结合模式,效果较原有模式更佳。 3.2产教结合模式的实践应用 产教结合模式可有效改善人才缺失问题,对企业而言,政策推动辅以产教结合手段可以称作为企业打开较大高等职业院校市场,可吸引更多投资者与从业人员,对学校而言,此类教育手段为学校教学改革、教学专业度提升、吸纳专业型教学人才提供新的可能。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合作项目名单》中,3000余项目为各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但经对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职业院校的观察与分析,发现产教结合模式虽有效改进以往问题,但产教结合模式中,若围绕企业与学校展开分析,亦能发现部分问题。①参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较多,但企业质量统一性偏弱。目前多数企业合作模式完整度不足,合作相关制度较为粗放,目前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室获取利益,持续性亦较差,后续技术支持与课程内容缺失;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初衷即为改变学校与企业需求的偏差,那么企业的高质量教育亦为学校的需求,此类企业若无法满足此类需求,势必导致合作效果降低。 3.3提升校企合作对策与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合作模式完整度不足方面,应采取共同制定规章制度,保障后续更新与教育的方式解决,学校与企业应签订协议,将此类细节细化分析,逐一确认,以详实有效的制度保障相关细节实行。关于企业高质量教育方面,相关行业内人士认为,专业托管将为校企合作的最终模式,企业应面对学校展开企业内部培训课程,将相关管理经验共享,使企业管理与校内教育融合,最终达成协调统一。让更多的企业影响学校,让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标准教育和训练学生,实现无缝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校内教育与企业并行,通过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做法,使企业改善对应届实习生的认知,实现学生毕业即可就业,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很好地实现双赢或多赢。此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阶段中,亦可采取新式教学技术、更新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例如现代学徒制、双师教学、MOOC、AI+等,使产教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相关手段,转变为线上+线下综合性教学、管理既能维持二者间平衡,亦可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4结束语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能够改变现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判断其是否成功,还需使其是否解决学校、学生和企业需求,产教结合模式出促进学校做出改变,亦为领域细化、分化带来较多机会,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分析此类问题,进而展开研究,能够使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相关职业院校向高效率、高精度、高水平方向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进一步贡献。
1我国的相关规定要求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质量管理进行相关的改革,不断提升这方面的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工程期限以及施工成本,从而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当前社会中,国家对于这方面已经能够展现比较强的优势以及生命力,它的中心内容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1.1工程项目质量分工管理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由多个部门进行合作负责,质量管理方面是工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部门是对质量进行控制,施工部门确保工程质量,政府单位负责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工程项目法人对施工质量要全部负责,而监理部门、设计人员、施工部门要依照相关合同以及规定标准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督部门主要是负责政府的相关职责。 1.2注意施工技术的进步以及施工质量的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部门必须要全面进行质量管理,运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式以及相关措施,广泛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科学工艺,依据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增强管理力度的方法,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1.3工程项目实施招投标的制度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与相关配套以及附属工程都是依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公开式的招投标,比如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的管理规定等,这些都是属于大中型的工程项目。而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方法。 2水利工程中经常的施工问题 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主要部门就是基层水利部门,基层水利部门的工作任务对于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而其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四点。 2.1施工技术的水平比较低 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以及实际监理都是县级以上的相关部门进行负责,所以基层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有着一定的惰性,而出现这种惰性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靠山。基层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偏下,因为这种思想导致整体水平一直没有丝毫进步,甚至还会产生下降的趋势。除此之外,基层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负责上传下达的工作事项,所以没有时间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很少时间对自己进行深造,缺少深层次的工作经验以及技术,没有办法负责具有一定深度的工作内容。 2.2同时负责多项工作 因为基层水利部门具有施工管理范围比较小、级别较低以及直接面对农村等特点,所以这个部门负责的工作不只是行政管理,还有一项工作内容就是技术服务,同时负责施工设计、实际监理、工程施工以及行政监督等多项工作,不过通常情况下,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具备相关的技术资质。 2.3施工设计不严格、存在因为简陋所以节俭的思想 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在实际建设的时候经常出现不合格以及不达标的情况。我国对于水利工程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技术要求,不过这些规定许多水利工程基层部门以及施工人们并没有完全把握,并没有依照相关标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大多数都是属于民办公助的模式,因为施工资金比较紧缺的原因,所以工程人员一直都能省就省、因为简陋所以节省的思想。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人员因为缺少相关的建筑知识以及艺术培训,所以知识注意建筑功能的要求,很少有施工人员注意施工艺术以及建筑美观的要求,因此,大多数水利工程建筑的形象都是比较粗老以及笨重的。 2.4实际监控不够全面、检测方法不够先进 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的时候并没有设立全面的质量保证机制,而且没有运用先进、科学的施工质量监控措施,甚至有些基层水利部门对此根本没有丝毫意识,所以,工程项目中经常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3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建议 因为当前社会中的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在短时间内很难建立拥有法人资格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部门,不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当前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工程人员必须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时必须要依照我国的相关规定标准对工程进行质量管理。 3.1人力资源的开发及技术人员的分工 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部门应该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制定相关的计划,并且依照规定要求以及步骤对于人才进行选拔以及深造,从而让其能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经济市场的要求。激励工作人员在职学习,提升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让整个小型水利工程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实际保值以及增值。对于小型水利工程中的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让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工作方向以及工作内容,确保工作人员在各方面的技术水平,并且掌控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承担自身工作的责任。除此之外,不断增强对于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而且让其能够做好自身的技术交底工作,让工程人员都能够顺利的完成自身的任务。 3.2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质量,人们应该增强工程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培训以及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设立全面的质量管理机构,调动工程人员的积极性,开展相关的工程建议活动。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及时找到方案中的问题,将其解决,从而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3完善质量监控的方法、提升质量检测水平 只有购买安置相关的检验设备、测试机械以及相关的仪器,工程部门才能够提升施工质量检测的水平。对于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材料以及工程质量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运用相关的检测方法,从而得到精准的工程数据信息。提升水利项目中质量监控的精准度以及有效程度,降低工程项目中质量评估的失误率,避免工程项目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对于施工材料以及工程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选购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等必须要依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实际检验后才能够运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够使用不合格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提升施工质量的检测。对于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工序以及施工部分,工程人员应该重点对其进行质量监控。重点工序在实际施工时应该有相关的监理人员,从而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施工技术人员在工程现场应该足够勤奋,并且眼疾手快,只有这样才能够尽量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4注意美学研究以及景观设计 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时必须要注意对于美学的研究以及景观的设计,提升它的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当前社会中,水利工程已经进入生态经济水利的阶段,所以,水利工程项目在实际建设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并且让其能够与保护环境和谐一致。在当前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的视角效果,所以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的时候应该注意外表形态,让其能够成为人类美学的表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要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安全、实用、经济、美观,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时应该遵守实施。对于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从而做好施工质量的监控工作。提升工程质量方面的教育,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且提升质量检测的水平,设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电子信息领域的相关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提高工程技术应用水平,还能够大大改善管理工作的基本效率,因此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在20世纪,工程管理这项专业是我国众多学科中非常普遍的一门专业,经过了社会多次革命的变迁。现如今电子应用相关技术的普及力度逐渐加大,相关技术在工程管理工作中也更加普遍,这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1电子应用相关技术 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计算机的出现对人们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变革。自从网络运行相关数据出现以后,人们日常的出行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工作人员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应用,通过应用计算机能够实时监控项目的开展情况,便于工作者远程掌握最新的相关数据,这些都是电子信息相关技术给我们带来的重大突破。做好工程管理工作需要涵盖前期科学规划、人员调配、后期进度、科学管理以及合理修缮等几个部分。如果整个项目涉及的规模较大,涵盖的范围又非常广泛时,工作人员需要前期进行大量的测试以预估整个项目的可行性,这项工作也非常复杂,任务量较重。因此这项工作在现实工作中很难完成。现如今,各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开始向现代化发展,整体的工程建设要求较高,因此应用的技术水平也就越来越高,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合理的创新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确保工程应用更加科学合理。工程设计的内容虽然看起来相对简单,但是其中涉及的内容十分繁琐,一定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合理维护,保证项目如期举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数据处理工作带来了性的机遇,各个公司内部的管理方式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化与方便化的服务,整体操作程序更加简便,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2管理工作基本特点 2.1设计内容较多 工程管理工作本身设计的内容十分复杂,工作人员需要对整个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适当调整,科学调整调度应用工作,同时还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科学的策划,保证管理水平。可以说工程管理工作需要涵盖非常广泛的内容,因此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很多项目都需要前期进行投标工作,因此工作人员对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降低操作风险,合理分配资金,采购高质量的材料等,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导致整个工作出现不当的缺漏,对相关工程产生一定的危险。一般来说,工程的规模都很大,很多基本运行的项目都需要一些大型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常常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这些相关工程项目应用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研究策略,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项目的实际请应用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确保资金的合理化应用。实际进行施工时,工作人员需要保证高质量的技术应用标准,这样才能够完善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整个项目的资金应用情况进行合理分配,无论是材料购买、人员分配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详细管理,否则经常会忽略一些细节内容,如果细节方面管理不到位就可能会对整个工程产生一些不利的经济损失。因此工程管理工作不再是简单地技术应用等,还需要前期做出详细的额规划,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将一切不利因素降至最低。 2.2工程内容相对复杂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多种不同的技术,因此技术水平是影响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决定整个项目进行程度的重要指标。应用相关技术时经常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内容,整体的步骤非常繁琐,不同项目之间需要进行科学的分配、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实际进行测量时,需要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土壤技术进行合理收集,采用科学的分析技术对环境进行彻底考量,这样才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每一个项目之间存在的联系较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科学的管理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够确保项目的有效开展。 2.3科学管控不确定因素 工作人员经常会在整个项目开展之前对想滚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提出相关措施进行有效防范,但是整个施工过程汇总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多种不同的调整。最常见的整个施工过程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因此及时做了充分的规划与准备工作也没有办法抗拒不可控因素的出现。这就需要工作者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的监督,保证整个施工技术的应用标准。合理分析环境变化、材料应用、人才队伍、工程管理等多项因素,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这样管理者进行适当的决策时就能够对其进行合理预测,提高管理工作的应用效率。 3电子信息相关技术的应用简介 3.1科学管理项目运行 电子信息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工作人员在整个项目的初期阶段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的投资分析,主要需要参考行业的实际发展状态对比相关操作标准。企业在后期开展相关项目时能够有一定的准确预估值,大大降低应用风险。整个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基本的数据对开展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评估施工运行状态、应用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标准等,相关筹资工作等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相关基本信息绘制专业的施工技术,从整体与局部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进行应用,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项目的合理开展。网络上的相关数据需要与现实进行同步分析,这样能够有助于工作者对整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安全各项基本工作。 3.2科学应用管理系统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基本的管理系统需要具有高标准、严格秩序、合理计划等基本内容,在这样严格要求下,如果相关工作者出现操作不当或者是突发情况就会影响整体程序的顺利运行。应用电子信息能够更加充分的调动整个系统的应用性。将相关基础数据当做基本内容,对其进行合理研究与科学管理,这样能够降低突发情况的不利影响。应用电子相关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弥补人工管理数据出现不足的情况,这也是整个系统的最大优势。除了降低很多繁琐的工作以外,工作人员能够采用科学的途径获取相关数据,定期对其进行合理反馈和统计,防止人工操作出现失误,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管理系统上的应用较多是在数据库的管理上,能较好的处理一些突发性问题,提高工程管理的数据的精确性。 3.3物资系统的应用 同管理系统一样,物资系统同样拥有大量的物资信息的资料,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员来配合物资的信息收集、物资管理和维护、物资的规划应用的工作。这种需要大量员工的基础性工作大多可以用计算机技术来代替,实现自动化的控制。比如在物资的录入上,在物资购入的时候编入二维码信息,在入库时只需要给计算机扫码录入物资信息便可以知道所有物资的基本信息以及库存管理的数量和规划,在管理上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安排物资的使用和维护,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通常意义上,电子信息技术指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数据整理分析的优势,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的高效运转性正可以应用到实际的工程管理以及施工的过程中,严谨有序的程序链保证了工程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4增强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在深刻的认知到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之后,需要加大计算机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程度,不断更新工程管理系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的措施有三个方面来改进。首先是创新。创新是新时期发展的主题,任何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样,从最初计算机发明的时候,计算机的大小能够占据两个房间的容量到如今的手提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才慢慢的走入寻常百姓家,服务大众。如果计算机的演变没有遵循着不断创新的理念,便不会有如今使用广泛的便捷式电脑。也正是因为创新,才使得大体积不方便的计算机成为家家户户都能使用、需要的计算机。因此,加强创新的理念,在技术上创新,在管理上创新,才能不断的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掌握主导的市场竞争的趋势。 5结论 电子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能带来最新科技发展的技术,跟上时展的潮流。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是时展的社会趋势,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的时代,更需要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工程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夏薇.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模式分析[J].硅谷,2015(2):219-220. [2]周林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5(48):136-137. [3]宋钰姿.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6(14):68. 作者:罗英涛 单位: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路基工程质量是影响公路路面运行的主要因素,若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与标准要求不符,不仅会影响公路工程运行安全性,而且会增加公路工程后期运营阶段养护成本。因此,对公路工程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特征及质量要求 填石路基施工期间,填石路基料具有密度变化大、结构密实、压缩变形大、填石料长期性能不稳定等特点[1]。其中填石路基料密度变化大主要是由于填石料级配的差异,其干密度也具有较大变化,对填石路基施工碾压参数具有直接的影响;结构密实主要是指填石路基施工阶段存在小粒径填料较多的情况,极易形成密实度较高的骨架结构;压缩变形程度大主要是针对普通土性填料,填石料较大的压缩模量也增加了后期工程维护强度;填石料长期性能不稳定主要指在填石路基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颗粒填料会逐渐风化,其稳定性也会逐步下降。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有关石方路堤施工技术标准,填石路基施工要求施工用材料应为不易风化的中硬度岩体。同时在施工阶段应避免采用严重风化岩石进行路基填筑。如煤层、炭质岩类、风化页岩等;而在填石路基填筑施工阶段,应保证填石路基施工顶面无空洞或者明显的孔隙[2]。在填筑其他填料前期,填石路基最后一层铺筑厚度应在400.0mm以下,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在150.0mm。在填石路基中层填筑阶段,细料(小于0.05mm)含量应在35%以上;在填石路基施工阶段,为保证填石路基施工质量,可在应用大功率推土机的基础上,利用重型压实机具进行联合施工。结合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参数的控制以及孔隙率、压实沉降差修正处理,可保证填石路基±20.0mm无明显突出点。 2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2.1工程概述 某公路工程路基全线长14.568km,位于山脚下山丘地段,地形较复杂。通过对该公路工程整体线路勘察,选定该工程K13+560—K13+690段为填石路基施工路段。该施工路段长度为130m,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该路段填石路基施工时间为2018年09月15日—2018年09月20日。 2.2在公路工程中的运用 (1)填石路基施工材料及设备选择。该工程填石路基施工段主要施工材料为挖方路段石渣、取土场外缘废弃石渣。主要填石路基施工填料类型为开山石渣、废弃石方、残坡积碎石土。该路段主要施工用设备为3台CAT330挖掘机、5台10方自卸汽车、3台T142推土机、1台X155装载机、2台SM222压路机、1台东风洒水车及1台索佳水准仪。本路段填石路基施工用设备均为配套设置,且水准仪上具有自动安平装置。(2)在填石路基施工前期,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应将表层耕植土、腐殖土完全清除。然后在距离填石路基施工区域相近的废土场进行土方堆积。同时对填石路基施工基底进行夯实处理,在路基基底夯实处理阶段应保证基底压实度在91.0%以上。针对稳定斜坡地基,若地面横坡坡度在1/5左右,可直接进行路基填筑;若横坡坡度在1/2.5左右,需在原填石路基施工区域进行宽度2.0m以上的台阶挖设[3],并控制台阶向内部倾斜2.5%。需要注意的是,若基岩面层厚度不足,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应将基岩面层覆盖层清除后,在保证基岩面层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台阶挖设。在填石路基基底处理完毕后,可采用压路机对原填石路基施工基底进行碾压。并依据原地面高程数据,放出路基填筑边线。同时沿填石路基施工路线纵向进行标高指示桩的设置。(3)在填石路基布料期间,该填石路基主要布料方法为方格网法。即依据拉料车放料进行网格布置,每车拉料12方,沿水平方向进行石料填筑,保证填石路基松铺厚度为55cm。依据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的顺序进行均匀填料。为保证后期摊铺作业顺利进行,可以预先设置石料运输路线,并利用填料挖掘机直接装入自卸设备,运输至摊铺现场。在填石路基摊铺施工过程中,主要依据每侧填料宽度高于设计宽度55.0cm的标准,在路基两侧设置刻度55.0cm的标杆尺,每间隔5.5m进行一个标杆尺的设置。标杆尺设置完毕,在每卸载一车填料之后,利用推土机进行粗平摊铺。若施工局部存在坑洼,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可局部进行碎石块整平处理;若填石路基摊铺施工阶段,存在石块级配低、石块间空隙大的情况,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可向每层表面空隙内填充粗砂或者石渣。通过多次填料充实,可保证填石摊铺密实度。(4)在填石路基碾压施工前期,施工人员需采用推土机对摊铺路面进行局部整平处理。通过推土机可促使填石料相互挤压,在保证填石料混合均匀的同时,可提高整体填石路基面平整度。在局部整平后,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可在填石路基施工面进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即沿路堤纵向间距3.8m、横向间距5.5m并排设置观测点。在填石路基碾压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振动式压路机进行首遍碾压,然后依据先慢后快的原则,从弱到强进行振动碾压。在具体填石路基碾压施工过程中,需控制压路机行驶速度在6.0km/h以下[4]。按照由两侧向中间的顺序、由曲线内侧向外侧的顺序,进行纵向进退式填石路基碾压施工。在横向接头及前后相邻区段纵向碾压施工过程中,一般需控制接头位置重叠0.45m左右,控制前后相邻区段纵向碾压重叠1.25m左右,保证填石路基碾压均匀,避免漏压、死角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若填石路基存在大块、硬质材料,施工人员应将其清除或者破碎处理,保证破碎后硬质材料符合要求。此外,为确保碾压质量,在摊铺初平阶段,填石路基施工监理人员需对松铺厚度进行检测。在静压一遍后进行人工整平。同时在弱振一遍的基础上进行二挡强振碾压作业。此时填石路基施工监理人员需跟踪检测前期碾压效果,并依据检测数据调整后期碾压遍数,以保证填石路基碾压施工质量。在压路机碾压6遍后,在目测碾压层稳定、无明显碾压车轮痕迹且表面平整的基础上,进行压实度检测[5]。 3结语 综上所述,填石路基料具有密度变化大、结构密实、压缩变形大、填石料长期性能不稳定的特点,在填石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区域特点,严格控制填石路基施工料粒径及级配。同时在摊铺初期、第一遍碾压及碾压中期、碾压完毕后,对填石路基摊铺厚度、碾压密实度进行全面检测,以保证填石路基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方金城.公路工程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3):37-38. [2]沈伟.公路工程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42(14):131-133. [3]余娟.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6(6):157-158. [4]张勇.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7):32-33. [5]杨晓字.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4(5):207. 作者:张亚龙 单位: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单位对内部审计也有了新的要求,通过淘汰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继而设立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审计体系。我国内部会计审计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经法律审计等,内部审计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单位的内部审计的方式主要包括控制与治理程序、评估风险管理,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主要是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与监督活动,通过对审查以及评价的内部控制以及开展有效性、适当性、合法性的经济活动来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 1财会收支审计工作的现状 1.1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的财会收支审计制度逐渐趋于完善,各单位从原来没有审计机构,到现在的机构设立,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单位的经营者对财会收支审计的重视度不高,部分单位的财会收支审计部门的设立并非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更多是被上级所迫建立的。有些单位的内审机构虽然设立,但是却还名不副实,缺乏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还有的单位将内审部门与财务的工作混为一谈,难以发挥财会审计的作用。有些领导并不了解本单位的内部财会收支审计的职能与制度规范,导致不知该怎么管理,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还有的单位对财会收支审计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工作态度并不关心,没有有效的奖惩机制与激励措施,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以及行为规范,从而使员工内部人心涣散、工作态度不积极,对会计审计工作行为也不合乎规范。另外内部财会收支审计人员对财务人员也很难撕破脸进行查处,对财务部门出现的问题与疏漏,难以下手解决查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降低了内审机构的威信力与影响力。 1.2财会内审部门的人员素质不佳 财会收支审计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技术性与专业性的工作,因此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专业技能与知识,还要具有很高的政治素养与法律意识,而且一名内审的工作人员还应该是一名多面手。但是就各单位目前的财会内部审计工作现状来看,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足以适应当下时代对单位内审工作的需要;再从年龄机构来看,内审工作人员偏老龄化,思想观念以及技术手段都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从知识结构来看,财会收支审计的工作人员大多是财务管理专业出身,对具体的审计分类学科知识与技能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缺乏对财务工作的综合素养。财会审计人员应该懂得如何经营管理、计算机营运、工程技术实施、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而这种高层次的知识结构是当前财会审计工作人员还难以达到的要求。而且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推广与普及,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的缺口逐渐拉大,这就给单位内部审计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3特殊主体内部会计审计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行有关会计审计制度,是各单位通用的全面规定,对社会与国家的财会审计制度而言,相应的缺乏对医院、教育、民政等特殊主体的财会审计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导致现行的制度条例,对这些特殊主体的发展具有滞后性。这不仅致使这些单位内部财会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常常受到执行部门的强行抵制,使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到实处。 2窗口服务类收支的特殊性在审计检查中的问题 2.1存在四舍五入的长短款 目前大多数窗口服务类收费系统都是精确到“分”,但在实际收费过程中,收款员都是按照金额中的“分”值,四舍五入到“角”来结账,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在现金盘点时金额就会出现长短款的情况,虽然数额不大,但审计时却成为一个问题,审计结论既不能写账实相符,也不便写账实不符,每次只能以“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单独将此情况表述出来。 2.2窗口每日上缴银行款后仍滞留大量现金 目前大多数窗口服务类单位都是由开户银行的押运公司代为上门收款,银行一般在每日下午的三四点钟到各家医院收取现金,但是收款员上缴当日现金后收费工作仍要持续,导致单位内部当日滞留大量现金,给现金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更容易导致资金挪用等情况的发生。 3加强单位财会收支审计工作 3.1健全单位的内审机构,提高重视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单位内部的财会收支审计的地位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显著。单位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范了财务风险。为此,从单位行政隶属的层面上来看,内部财会收支审计一定能够要在本单位负责人的带领下,与单位内部的纪检、财务、检查等部门分别设立,以此来保证单位内部财会收支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行政权力,对本单位负责人独立负责与报告工作;从单位内部财会收支审计工作的职能与内容来看,要合理的发挥内部财会收支审计的规范控制管理、评估单位经营利润、严格实行会计核算、预测潜在的经营风险等作用,尤其需要内部财会收支保持其独立性。只有内部财会审计工作保有独立性,才能不断发挥出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评价、鉴证等职能。但也需要单位内部财会收支审计部门在保有独立性的同时,还要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视内部审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建立规范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制,实行服务与监督并举,把监督运用于会计审计服务当中,贯彻落实到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加经济效益,确保单位发展的持续稳定,实现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 3.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单位的主要领导应该重视对财会审计部门人员队伍的建设问题,首先表现在对内部财会收支审计的选拔机制上,要将那些懂业务、作风正、能力强、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人员选入工作队伍中来;要将那懂建设、工程、投资、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吸引进来,从而提高单位财会收支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在内部财会收支审计部门内搞好职业道德建设与思想作风建设,解员工之多难,提升员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与习惯,明确财会收支审计的价值意义,如何行之有效的开展财会收支审计工作。另外要定期宣传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树立,以及对法律法规与工作制度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用法律约束自身行为。增强员工的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违规行为与违法行为将有怎样的后果,要组织他们定期学习先进的会计审计知识与经验,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在财会收支审计的工作内容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审计视野,创新审计工作方法与技术,引导审计人员突破旧的知识结构与业务方法,追踪财会收支审计的最新动态,比如基建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此外,内审的工作人员还有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与工作技能,通过参加教育培训、自学、工作积累等方法,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与法制意识,掌握多种工作技能与信息开发应用手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3拓宽审计范围,改进审计方法 审计部门既要保证审计内容覆盖的全面性,又要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强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内部审计的效果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抓住侧重点,以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效益审计等几个方面为重点,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到单位的各个环节,对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延伸,在采购、招投标、服务价格等工作中,审计过程既要严格监督检查,又要确保监督到位,保证财产的完整性及安全性,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全面健康发展。 3.4实行审计问责制 任何行之有效的内审制度,都不可或缺的是内审问责机制,如果一个单位内部缺乏执行力,那所有的制度都会沦为摆设,而不会被落实到实处,发挥它真正有效的作用。因此,单位要保证财会收支审计的建议以及意见的落实情况,积极促进内审的成果转化成为单位财务管理,大力加强财会收支审计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及控制潜在风险与达成目标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就需要实施内部审计问责制度。通过全面实行内部审计问责制度,有助于各单位内部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有助于各单位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有助于各单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与解决,有助于提高各单位负责人经营管理决策的可靠度、准确度,有助于弥补财会内部控制的缺陷,有助于提高财会内部审计的威信力与影响力。 3.5拓宽财会收支审计范围,实施战略转型 由于目前的财会收支审计作用仅仅拘泥于对事后监管的作用,各单位对财会内部审计的要求逐渐提高,财会收支审计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而内部审计工作也要进一步履行对单位经营活动的监督职能,并逐步先保值增值、内部控制、效益评价、风险管理、责任分析等反面延伸,从而为外部经济活动与单位内部的经济行为的公正、公开、公平提供发展动力。通过加速内审战略转型,在审计目标上,要从单纯的复核型、发现型向增值型、预防型转变。而在审计角色上,应该由“经济警察”转变成为“咨询顾问”“决策参谋”;而针对于审计的内容来讲,应该摒弃传统的财会收支审计,转变成为管理、内部控制、效益审计三位一体;而对审计手段上,应该从手工转向网络信息技术辅助非现场审计、联网审计;而针对与审计监督的时期转型,应该从事后监督转变成为事前、事中以及全程监督审计;而针对审计行为的转型,应该从随意性、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向规范化、科学化、合法化转变。 4结语 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和评价单位日常经济活动,查缺补漏,为单位行政管理层提供咨询和参谋服务。作为经济实体的一分子,各单位要想在市场竞争机制中获得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而财会收支审计工作更是今后各单位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这就需要单位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相互协调与不懈努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中财会内部审计不断趋于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建梅.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14(1). [2]李小娟,王方芳.加强单位内部审计对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探讨[J].企业研究,2014(8). [3]李玉.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经济,2014(23). [4]丁琳.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J].财会学习,2016(10). [5]石玮.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3). [6]玄志军.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 [7]丁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 作者:柳媛 李慧 单位:济南市人民医院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 1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比如三峡水库,建在两大平原之间,这也是血吸虫病流行的两大区域,三峡水库建成后,水的面积增大,导致水的流速减缓,以至于在水库的上游或者下游向水库移动并繁殖。还有其他一些将陆地变成湿地也会带来一些流行病,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要重视环境问题。 1.2对生物和文物的影响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有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三峡水库的建立对库区内的文物以及景观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及对周边地区文物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水库的建立会淹没原有的原始森林,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也会对库区及周边的植被造成破坏,新建的交通系统也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这些都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直接或间接的加剧了物种的灭绝。 2对策与建议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变成人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我们的水利建设进行过程中,作为水利工作者的我们,应该牢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社会各界关于水利建设的看法,我们应该持欢迎态度,并采纳各方意见。但是对于否定的,偏激的看法我们应该予以否定。在水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和地貌的改变是不可避免。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水利建设进行中,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可预计的,但是只要没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就会有解决的办法。水利工程带能否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否把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是衡量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标志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水电工程建设体系,需要重点进行以下工作:(1)在能源开发上,首先应该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着眼于长远利益,不可只顾眼前的、片面的经济利益。要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兼顾。(2)我国现在对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必须加以完善。在风景名胜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区等禁止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工程,不论大小,不论带来多大的社会效益,都要对其重新评估。(3)对移民的影响,三峡水库的建成将占用大量的陆地面积,并且有大量的人口需要转移。这就需要对移民政策做了一些调整:①将三峡库区内的农村人民迁到较为发达地区。②一些在库区的企业,对其进行破产保护或关闭或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大修水电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而且有些还具有长期性。现在必须积极努力寻求相应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因此,在今后的水电项目中,应首先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现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测量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应用的作用 1.测量在水利水电建设前的作用 在水利水电开工建设之前,测量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单位的需求来设定相关的设计,并且进行初步的规模呈现,按照自然条件和客观条件,还要符合最初建设的目标,测量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以及检测,按照等比计算的方法,把图像和地形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并且,还要为一些地质勘探工作,水利测验等相关的工作进行测量,对于一些不稳定的地质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检测,这样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2.测量在建设中的作用 每个建筑物都是平地而起,它靠的不是我们的臆想,靠的也不是上帝的恩赐,它靠的是无数人民的双手,同时也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每项工程都是经过细心的研究和精心的设计,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审批和批准之后,才可以进入到施工阶段,在开工的时候,通过设计的图纸,在现场将施工建筑物规划出来,这个所谓的规划出来就是需要用测量来进行的"通过不同的方法,采用精准的测量放样方法,把图纸上的内容移交到实地现场中,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测量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同时,这个测量的准确性也是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测量失误的差错,那么将会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并且,在经济上将会带来无法估计的后果"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关于建筑物坍塌,水利工程倒塌的现象,事故不但给我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可见,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通过精准的测量来对每个标的物进行精细的计算测量,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不能有错误,建设工程的错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上一道工序留存的问题要马上解决,不能耽误下一道工序,如果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问题叠加的现象,累积起来的问题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3.测量在水利水电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建筑物竣工之后,都不可能马上就会投入到利用上,因为建设工程需要经过一定的检测,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在竣工之后,我们首先应该检测大坝的运行情况,并且验证大坝工作的正确性以及它运行的合理性,需要定期的对大坝进行不同隋况的测量,这样通过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数据资料,通过这些数据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的状态和变化"如果通过测量,发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要做及时的原因分析及讨论,采取一定的措施,这样才能够防止事故的发生。精准无误的检测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正确的保障,同时也是保障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但是,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于这些,我们就要努力的做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检测工作,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全面做好与测量相关的工作 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正确施工,也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里面,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测量的管理和应用,采取正确并且有效的方法,做好与施工测量有关的一切工作,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全面提高施工单位测量放线人员的综合素质,身为一个合格的测量人员,必须要有专业过硬的测量放线的知识理论,同时,也要精通于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与各种工作进行协调,要时刻的保持测量放线人员的先进性,不定期的为测量人员进行培训,这样保证测量人员知识的丰富性和长久性。其次,要选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对于一些已经使用了很久的仪器设备,采取推陈出新的方式,仪器设备的先进性也是测量放线工作的重要保障"一定要注意对测量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定期做维护,为测量工作做准备。再次,提高工作人员对测量放线的高度认识,不再只是停留在可有可无的状态,反复对工作进行检查与排查,并且能够及时的纠正错误。最后,要合理的安排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不要为了效率而降低了工程的质量,为测量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并且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三、结语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了解到测量的工作是贯穿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始和结束,而且,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作用,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仪器设备,让测量的工作能够顺利并且正确的进行,让测量更好的为水利水电工程服务,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保障,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研究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没有工程进度。现介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特点,探讨了有关“质量控制”条款进一步完善问题,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 引言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领域已经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在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同时,在相关专题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建设条件也日趋复杂,还需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1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 1.1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如可动用的资源、质量要求、进度要求、合同中的其它要求等),达到建设项目的最优目标,即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由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独有的复杂特点,从而其具有几大共性,即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还具备其自身特点,例如:严格的计划性和有序性;较广的监督范围和较深的监督程度;明显的“政府行为”特征等。 1.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而工程项目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工程项目实体质量;(2)功能和使用价值;(3)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包括: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全面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由于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不同,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和任务。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由对投资人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质量控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2.1事前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1)对施工承包商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即对施工人员、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所必备的环境条件等的审核;(2)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事前质量保证工作,即为了有效地进行预控,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承包商提交的各种文件,依照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建立监理工程师质量预控计划。另外,还需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首先,是对承包商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五个方面:(1)承包商人员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承包商在投标时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详细的《拟投人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承包商的主要人员符合投标的承诺。(2)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4)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其次,是对监理工程师的事前质量控制。程序有:(1)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计划;(2)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2.2事中质量控制。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施工工序所组成,它们的质量是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到每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即对投入到每道工序的4M1E进行控制;二是对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即对工序活动的产品采取一定的检测手段,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判断该工序活动的质量(效果)。 监理工程师的工序质量控制包括:(1)工序质量控制计划;(2)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3)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 2.3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 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工程质量评定,即依据某一质量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照施工质量具体情况,确定其质量等级的过程。对水利水电工程,要求按照水利部1996年颁发的SL176—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进行质量评定。工程验收是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依据一个既定的验收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检验工程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过程。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的应用软件,国内开发已比较成熟,作为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在系统开发时,可将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作为独立的子系统,直接借用国内已成熟的软件的内容。 3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利部令第7号)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检制”,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是我国监理工程师进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2000年颁发的《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有关“质量控制”的条款仍有差别,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4 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与国际广泛采用的条款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努力去完善。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造成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及隐患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参与的建设单位较多,作业场地较大。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中,如果再加上交通联系不畅,那么势必会使得安全管理难度大大 提升。 第二,水利工程所涉及的领域对象很多,从而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比如一些爆破工程涉及到炸药管理问题。有些则涉及到在汛期的安全施工问题,还有些涉及到基坑的支护与开挖等。 第三,有些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和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一些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施工图或者是施工顺序进行正确施工,技术措施也没有保障。 第四,有些施工单位有时为了短期的利益,快速赶超工期。甚至连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都不到位,导致其安全意识较差。由此会带来一连串的严重后果。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 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 目前,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领域中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加强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 第一,在组建施工队伍、施工班组时,要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实行安全与效益挂钩,使其能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危险作业岗位,应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对新工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的不准上岗,并明确规定工人有权拒绝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及无安全防护的危险作业。 第二,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有关单位成立安全生产小组,全面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和设计、监理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并按照岗位负责制、逐级负责制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还要建立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一般包括常规性检查、特殊性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等制度。常规性检查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环节,有助于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特殊性检查是对某一特定时段、区域进行的检查,涉及范围广,有一定的针对性。定期检查是施工单位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不定期检查具有突击性的特点,没有固定时间,没有预先通知,有利于更真实、更客观地反映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施工安全管理应抓住两个“关键”,即关键施工对象和关键施工工序。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如高空悬挑部位施工、导流洞、引水洞衬砌封堵施工、大坝围堰筑堤施工、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土石方爆破开挖施工等。关键施工工序如大体积硅浇筑、钢筋焊接加工、大型构件吊装作业、材料、构配件吊装运输、脚手架工程等。对以上两个“关键”实行安全检查制度及专人安全盯岗制度,真正做到制度落实、检查落实、责任落实,保证施工安全。 第二,要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坚持标准化管理是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执行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是安全生产最强有力的保证。项目施工中应将每一天的施工对象、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等,按标准化要求和规定执行,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每时、每刻都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施工对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安全注意内容明确,杜绝因情况不清、职责不明、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 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木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讲一步加强。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总的来说,我国在水利水电安全管理领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弥补我国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晚的缺憾。另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并制定相关安全责任制度,使得责任落实到人;对可能发生危险的部分要重点看护,定期检查,确保安全。并对需要改进的部分加以改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使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并探索研究出一条全新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之路。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影响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的生产要素 11劳动十体的控制。在质量形成过程中,每个劳动者都会苜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所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劳动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从思想意识、文化修养、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身体条件上整体提高劳动名的综合素质。 1 2劳动主 题的控制。劳动对象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其控制重点是加强材料使用时的检验利试验,检查材料设备性能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对于工程中所用的主要设备。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所给定的规格、型号和技术性能进行采购,并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1 3施工设备的控制。主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而加以控制,对于从事危险作业的施工设备,应履行安装方案的审理手续,启动前还应经相关单位联合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1 4施工工艺的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制定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全面正确分析特征,明确质量目标和验收标准,制定合理可行的施上技术方案和施上组织设计,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还应编制技术和质量管珲方案,作为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1 5施工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搞好地方干群关系,尊重当地民族习惯和有关政策。 2.水利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 1旋工阶段的事前 预控。事前预控主要对开工前施工单位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钉严密的审核,对工程质量总目标进行分解。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开工前对每道工序班组进行技术、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交底,对工程质量控制对象进行周密分析,提前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处理对策。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等应采取核准制度,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进入工地现场,不得投入工程实体。 2 2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事中控制的基本途径是对施工的作业工序进行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报验制”。第一级是对已完工序或单元工程,采取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丁单位质枪机构终检的质检制度。第二级是在第一级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临理上程师进行检验,并由临理工程师核签评定意见和评定等级,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实行“三不放过”原则。运用因果分析图和排列图等质量统计工具,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查明原因,及时提出有效措施和处理意见。并向自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2 3施工阶段的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按照有关规范的统一标准。及时组织验收,并对试运行的工程进行时时观测,收集运行中的基础数据,并对已完工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施工质量检验 施工质量检验数据作为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是工程质量计定结论客观、准确与否的关键,对检测数量、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对检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原则,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 3 1质量检验构要求。工程质量检验的项目、数量、方法应符合SDJ249-88, SL38-92《水利水电基木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的规定,遇到评定标准中未涉及的检验项目,其质量评定标准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按照水利部有笑规定进行编制,并报质量临督机构批准后执行。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由建设单位或监理机构中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见证取样,并送检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见证取样资料应由施工单位进行制备,参与见证取样的有关人员在工相关文件上签字盖章。 3 2质量检验的职责设定。施工单位应按照SDJ249-88,SL38 -92等评定标准要求,并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合同约定,确定的检验项目及检测数量进行自检,检验结果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办建管[20021182号)的要求进行填写。 监理单位应采取跟踪检测、平行检测的力法对施工单位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核,平行的检测数量应按照混凝土试样小应少于施工中值检测数最的3%,土方试样不虑少于施工单位检测数量的5%;跟踪 监测的检涮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施工单位检测数量的7%,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施工单位检测数量的10%的检测点数进行取样。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还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单位,按照质量监督机构确定的检测数量对工程项目进行竣工抽样检测,做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3 3产品检验不合格的处理方 式。原材料、中间产品一次抽样检验不合格时,应及时对同批次另取两倍数量进行取样检验,如仍不合格,应立即撤离工程现场,不得使用。 单元工程质量不合格时,应按合同要求进行处理或返工重修,直至再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工程完工的质量抽检不合格,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或验收 4.施工质量评定 工程质量评定是对施工质量形成过程的综合评价,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核心,水利工璀项目应根据SL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的规定,进行质量评定工作。 4 工施工质量评定的组织方式。 单元工程质量应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r,报监理机构进行复核,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最终对质量等级进行认可;分部工程质量同样是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监理机构复核,项目法人认定,并将工程验收质量结沦撮质量监督机构核各,对于大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分部工程的质量结论应报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核定;单位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监理机构审核,建设单位认定,其工程验收质量结论报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核定;工程项目质量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合格后,由监理机构统计工程质量等级,经建没单位认定后,报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核定。 4 2施工质量评定。 SL176--2007《水利水电上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计定规程》将质量分为两个等级。合格等级与旧规范(SL176- 1996)基本相同 ,优良等级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所评定工程包含的了项目优良率南原来的50%提高到70%,对于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优良率由原来的100%变为90%以上,单位工程质量事故由原来的重大调整到较大质量事故,并增加了对试运行期观测资料分析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这里要强调在水利工程中,单元工程是由多个工序完成的最小综合体,也是日常质量评定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应加强对单元工程的质量控制,客观考核质量等级,科学分析质量缺陷,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结语 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是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从思想上、技水上、资金上、施工环境工都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质量要素的制定、系统控制的三大环节以及质量检测和质量评定,在质量形成过程中是相辅相承的,对它们的识别过程实质不足对工程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是对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具体化,只有合理运用才能确保整体工程最终达到预期的质量日标,使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进步提高。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和策略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作为一项多专业的、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作,组织施工是实施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环节。要做到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实现工程的预期目标,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管理。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可以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推动工程进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进施工企业的进步。本文拟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水利水电施工存在的问题以及水利水电施工的对策等几个方面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在施工形式和施工方法上,和土木工程施工有很多类似,甚至部分施工机械都是通用的,在组织管理工作方面两者也可以相互借鉴。当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也有自身特点。一是水利水电工程就施工环境来看,多为河道、沿海等水域。工作时需要依据自然条件和工程建设要求,导流截流以及水下作业是坏境工作特点。二是地基条件对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很重要,因为工程经常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地区进行,一旦地基处理不好就很可能留下隐患。这种隐患往往是很难补救的,因此需要针对地基采取专门的处理。三是水利水电工程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因为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都由水利水电工程承担。在施工时要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来采用专业施工方法和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首先,施工企业管理机制缺乏创新许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都具备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工种齐全、施工技术和装备较先进、施工资质和资信等级较高、施工质量和社会信誉较好、施工经验丰富等优势,但因存在资本金不足、企业资质存在缺陷、经营机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开支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开支庞大,冗员较多、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弱点,缺乏在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经济效益较差。 其次,施工单位工作量不足。最近几年,水利水电基建项目发展迅速,水利水电工程在众多企业或个人的眼中成了一块炙手可热的自铲蛋糕、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也迅速发展,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又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竞争的激烈,最终导致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不足。为了争取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可能运用各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从而确保企业正常运行。 最后,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水利水电工程同任何商品的生产经营一样,需要占有市场,而许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原因,是因招标及评标不合理现象,这有待于社会去改进。另一方面,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技术、设备、资金不足,不太注重信息管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科技人才缺乏。激烈的市场竞争容易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生产成本的加大,这就要求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效益。使自己的工程价廉物美,以适应市场竞争。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策略 其一,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施工企业要想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就必须从源头上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因为合同不仅仅对工程具有指引作用,更会威胁到施工企业的利益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严格做好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以及审查等等工 作,必须确保工作的公平性、公开性;第二,合同双方必须在签订之前看清每一条合同条款,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来做好衡量;第三,严格做好合同的签订程序,必须是双方都统一并且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第四,完成合同签订之后,合同双方都必须严格的按照合同约定来进行办事。 其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可以说是所有管理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质量不仅仅影响到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更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形象、声誉以及经济利益,所以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成立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组成的质检组织,由建设单位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每项工程及施工各阶段都必须履行相应的手续,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第二,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代表业主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第三,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规范。 其三,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成本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灵魂所在,不仅仅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进度、质量以及安全问题,所以施工成本管理宏观地控制着整个工程的建设。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源头上做好对成本的管理工作,必须确保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透明性,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保管以及使用,既要保障材料的质量,也要做到采购的合理、科学,这样才能够既确保施工的质量,又保证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第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设备引进,比如说一些设备、机械可以采用租用模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其四,建立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推行实物量法。一是编制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与市场实际以及施工企业水平直接挂钩,编制更切合每个工程具体情况的合理造价。二是建立企业定额。企业定额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验收规范、施工方法的资料。根据自身的机械装备状况、生产工人技术操作水平、企业施工组织能力、管理水平、机构的设置形式以及可能挖掘的潜力,自行编制的供企业内部进行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和投标报价的企业内部文件。三是建立高效畅通的询价、采购体系。这一体系能体现一个水电企业信息渠道通畅程度和对外界反映的灵敏度.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状况.做出短期甚至中期的市场价格走向和预测。这对于规避企业报价风险非常重要。 其五,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它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出优质水利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一些环节:一是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本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本工程的施工技术规程。二是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代表国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三是成立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组成的质检组织。由建设单位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专职质检员。负责旅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每项工程及施工各阶段都必须履行相应的手续。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其六,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成本核算与管理。工程项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审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项目工程总收入.应以甲方签认的工程价款结算单为准。没有得到甲方签认的有效凭证.不得以收入入账。二是各种材料,要求做到工完料清,没有库存。对没有用完的材料,可带入下一项目使用,或由项目部作价处理损益列入项目成本。无法处理的也由项目成本承担,不能以账面数移交。三是允许分包的工程,按合同逐一清算.弄清各个合同完成总价、已付款、欠付款。对超合同付款必须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欠付款要制订还款计划原则上由项目经理负责清还。四是清理各种往来款项。分清生质进行处理,内部单位和人员借款,必须清理完毕。外部单位往来,能清算的清算.实在不能清算的,落实责任人员清理。 其七,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一是重视工程投标。作为成本控制的前期工作,工程投标往往被我国企业所忽视。而工程中标的前提是对工程信息的准确掌握,只有在对相关信息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参与招投标的下一步工作。二是成本预测确定控制目标。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M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首先,测算所需用工,确定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其次,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重点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等。三是价格机制的市场化。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编制方面,应该积极推行“实物量法”。在实物量法成为国际惯例的形势下,与相关施工企业施工水平的接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的行业竞争不断增加。加强相应的施工管理是我国水利水电施工行业谋求发展与进步重要途径。当然,良好施工管理的技巧与策略仍需要长期的摸索与研究,需要整个行业的不断努力。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如何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影响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的生产要素 11劳动十体的控制。在质量形成过程中,每个劳动者都会苜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所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劳动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从思想意识、文化修养、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身体条件上整体提高劳动名的综合素质。 1 2劳动主 题的控制。劳动对象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其控制重点是加强材料使用时的检验利试验,检查材料设备性能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对于工程中所用的主要设备。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所给定的规格、型号和技术性能进行采购,并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1 3施工设备的控制。主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而加以控制,对于从事危险作业的施工设备,应履行安装方案的审理手续,启动前还应经相关单位联合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1 4施工工艺的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制定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全面正确分析特征,明确质量目标和验收标准,制定合理可行的施上技术方案和施上组织:请记住我站域名设计,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还应编制技术和质量管珲方案,作为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1 5施工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搞好地方干群关系,尊重当地民族习惯和有关政策。 2.水利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 1旋工阶段的事前 预控。事前预控主要对开工前施工单位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钉严密的审核,对工程质量总目标进行分解。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开工前对每道工序班组进行技术、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交底,对工程质量控制对象进行周密分析,提前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处理对策。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等应采取核准制度,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进入工地现场,不得投入工程实体。 2 2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事中控制的基本途径是对施工的作业工序进行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报验制”。第一级是对已完工序或单元工程,采取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丁单位质枪机构终检的质检制度。第二级是在第一级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临理上程师进行检验,并由临理工程师核签评定意见和评定等级,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实行“三不放过”原则。运用因果分析图和排列图等质量统计工具,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查明原因,及时提出有效措施和处理意见。并向自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2 3施工阶段的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按照有关规范的统一标准。及时组织验收,并对试运行的工程进行时时观测,收集运行中的基础数据,并对已完工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施工质量检验 施工质量检验数据作为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是工程质量计定结论客观、准确与否的关键,对检测数量、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对检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原则,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 3 1质量检验构要求。工程质量检验的项目、数量、方法应符合SDJ249-88, SL38-92《水利水电基木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的规定,遇到评定标准中未涉及的检验项目,其质量评定标准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按照水利部有笑规定进行编制,并报质量临督机构批准后执行。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由建设单位或监理机构中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见证取样,并送检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见证取样资料应由施工单位进行制备,参与见证取样的有关人员在工相关文件上签字盖章。 3 2质量检验的职责设定。施工单位应按照SDJ249-88,SL38 -92等评定标准要求,并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合同约定,确定的检验项目及检测数量进行自检,检验结果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办建管[20021182号)的要求进行填写。 监理单位应采取跟踪检测、平行检测的力法对施工单位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核,平行的检测数量应按照混凝土试样小应少于施工中值检测数最的3%,土方试样不虑少于施工单位检测数量的5%;跟踪监测的检涮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施工单位检测数量的7%,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施工单位检测数量的10%的检测点数进行取样。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还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单位,按照质量监督机构确定的检测数量对工程项目进行竣工抽样检测,做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3 3产品检验不合格的处理方 式。原材料、中间产品一次抽样检验不合格时,应及时对同批次另取两倍数量进行取样检验,如仍不合格,应立即撤离工程现场,不得使用。 单元工程质量不合格时,应按合同要求进行处理或返工重修,直至再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工程完工的质量抽检不合格,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或验收 4.施工质量评定 工程质量评定是对施工质量形成过程的综合评价,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核心,水利工璀项目应根据SL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的规定,进行质量评定工作。 4 工施工质量评定的组织方式。 单元工程质量应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r,报监理机构进行复核,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最终对质量等级进行认可;分部工程质量同样是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监理机构复核,项目法人认定,并将工程验收质量结沦撮质量监督机构核各,对于大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分部工程的质量结论应报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核定;单位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监理机构审核,建设单位认定,其工程验收质量结论报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核定;工程项目质量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合格后,由监理机构统计工程质量等级,经建没单位认定后,报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核定。 4 2施工质量评定。 SL176--200 7《水利水电上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计定规程》将质量分为两个等级。合格等级与旧规范(SL176- 1996)基本相同,优良等级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所评定工程包含的了项目优良率南原来的50%提高到70%,对于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优良率由原来的100%变为90%以上,单位工程质量事故由原来的重大调整到较大质量事故,并增加了对试运行期观测资料分析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这里要强调在水利工程中,单元工程是由多个工序完成的最小综合体,也是日常质量评定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应加强对单元工程的质量控制,客观考核质量等级,科学分析质量缺陷,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结语 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是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从思想上、技水上、资金上、施工环境工都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质量要素的制定、系统控制的三大环节以及质量检测和质量评定,在质量形成过程中是相辅相承的,对它们的识别过程实质不足对工程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是对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具体化,只有合理运用才能确保整体工程最终达到预期的质量日标,使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进步提高。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讨论 摘要:兴水之利,谓之水利;利水之力,建二次能源,称水电;坝、渠道、隧洞、水电站等为体现人类改造自然,开发水利水电的水工建筑物。 关键词:水利 水电 水工建筑物 前言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资源变得如此的稀缺性。从发现资源到开发资源到资源的枯竭。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是这样子?”,答案很明确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我们要寻找循环的、清洁的、环保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的指南针。 水,作为万物之源是如此的珍贵。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事实证明,人类的力量是弱小的,但人类的智慧是强大的。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从古到今在水利水电世界上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京杭大运河、都江堰水利工程、引滦入津及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等;水电有葛洲坝、刘家峡、小浪底、二滩、三峡等。 中国,作为一个地形地质复杂(几乎包括世界所有种类的地形地质)。同样中国也是一个灾难重重的国度——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旱、涝、泥石流、地震等。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此时同时,神州大地将崛起体现人类意志的标志性上午建筑。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作为属水电工程建设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挑战(自然、地形、地质、气候更加的复杂,交通不便,将付出更大的代价)。然而,我们有信心有进步才有发展,有发展才可以让我们腾飞在蔚蓝色的天空之上。 作为普通人接触的水电工程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实际上它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本质的灵魂的东西才是它本身最伟大的世界。 萌芽篇 我是一点,小小的一点。何为“海”,海纳百川,分开则为水与每。也就是我要每天与水接触;“长”则表示为时间的概念。我出生于一个交通不发达,电力紧张的地方。人们对水的需求变得怨天尤人。大自然是无情的是随机的不会依照人类的意志来执行每一次命令。 我只相信一点,聚点成线,聚线成面,聚面成体。 理论篇 我是于2000年进入四川电力学院的,当时我的选择是水工。从小我对水利水电方面就产生很大的兴趣,我有时感觉我应该属于这个世界的一样。我愿用一生来在这个世界行走飞翔。 在这里,我真正的寻找到了自己的天堂,这里条件很好。有很多实验室,里面有许多的仪器、模型,了解到水工历史的具体体验。 那时,老师给了我很多关心和机会,我非常的感谢我的父亲及所有关心我的人,他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了我,给我勇气面对任何困难,并战胜它。 本人以施工放来对水电工程的一点理解。 第一章 土石坝施工 土石坝包括各种碾压式土坝、堆石坝和土石混合坝。土石坝具有就地取材,对坝基地质条件要求不高,结构简单节约三材和易于施工等优点。随着大型高效机具的采用,坝体防渗结构和材料的改进,施工人数的大量减少,施工工期的进一步缩短以及施工费用的显着降低等,为土石坝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当今国内外不仅中低坝广泛采用土石坝,而且兴建的高土石坝也也来也多。砼面板堆石坝的经济性和快速施工,已成为坝工建设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一种新坝性,更是使土石坝“锦上添花”。 第一节 料场规划 土石坝施工中,料场的合理规划和使用,是土石坝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坝体的施工质量、工期和工程造价,甚至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农林业生产。 施工前,应配合施工组织设计,对各类料场作进一步的勘探和总体规划、分期开采计划。使各种坝料有计划、有次序地开采出来,以满足坝体施工的要求。 选用料场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应满足坝体设计施工质量要求,勘探中的可供开采量不少于设计需要量的2倍。在储量集中繁荣主要料区,布置大型开采设备,避免经常性的转移;保留一定的备用料场(为主要料场总储量的20%~30%)和近料场,作为坝体合龙以及抢筑拦洪高程用。 在料场的使用时间及程序上,应考虑施工期河水位的变化及施工导流使上游水位抬高的影响。供料规划上要近料、上游易淹料先用;远料,下游不淹料后用。含水量高料场夏季用;含水量低料场雨季用。施工强度高时利用近料,强度低时利用远料,平衡运输强度,避免窝工。对料场高程与相应的填筑部位,应选择恰当,布置合理,有利于重车下坡。作到就近取料,低料低用,高料高用;避免上下游料过坝的交叉运输,减少干扰。 充分合理地利用开挖弃渣料,对降低工程造价和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作到弃渣无隐患,不影响环保。在料场规划中应考虑到挖、填各种坝料的综合平衡,作好土石方的调度规划,合理用料。料场的覆盖剥离层薄,有效料层厚,便于开采,获得率高。减少料物堆存、倒运,作好料场的防洪、排水、防止料物污染和分离。不占或少占农业耕地,作到占地还地、占田还田。 总之,在;料场的规划和开采,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且又很灵活。对拟定的规划、供料方案,在施工中不合适的即使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 第二节 土石料开挖运输 土石坝施工中,从料场的开挖、运输,到坝面的平料和压实等各项工序,都可由互相配套的工程机械来完成,构成“一条龙”式的施工工艺流程,即综合 机械化施工。在大中型土石坝,尤其在高土石坝中,实现综合机械化施工,对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快土石坝工程建设速度,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挖运输方案 坝料的开挖与运输,是保证上坝强度的重要环节之一。开挖运输方案,主要具坝体结构布置特点、坝料性质、填筑强度、料场特性、运距远近、可供选择的机械型号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土石坝施工中开挖运输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向铲开挖,自卸汽车运输上坝 正向铲开挖、装载,自卸汽车运输直接上坝,通常运距小于10km。自卸汽车可运各种坝料,运输能力高,设备通用,能直接铺料,机动灵活,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较强,管理方便,设备易于获得,在国内外的高土石坝施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且挖运机械朝着大斗容量、大吨位方向发展。在施工布置上,正向铲一般都采用立面开挖,汽车运输道路可布置成循环路,装料时停在挖掘机一侧的同一平面上,既汽车鱼贯式地装料与行驶。这种布置形式,可避免或减少汽车的倒车时间,正向铲采用60°~90°的转角侧向卸料,回转角度小,生产率高,能充分发挥正向铲与汽车的效率。 2.正向铲开挖、胶带机运输 国内外很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广泛采用了胶带机运输土、砂石料。国内的大伙房、岳城、石头河等土石坝施工,胶带机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胶带机的爬坡能力大,架设简易,运输费用较低,比自卸汽车可降低运输费用1 /3~1/2,运输能力也较高,胶带机合理运距小于10km,胶带机可直接从料场运输上坝;也可与自卸汽车配合,作长距离运输,在坝前经漏斗由汽车转运上坝;与有轨机车配合,用胶带机转运上坝做短距离运输。目前,国外已发展到可用胶带机运输块径为400~500mm的石料,甚至向运输块径达700~1000mm的更大堆石料发展。 3.斗轮式挖掘机开挖,胶带机运输,转自卸汽车上坝 当填筑方量大,上坝强度高的土石坝,料场储量大而集中,可采用斗轮式挖掘机开挖,它的生产率高,具有连续挖掘、装载的特点,斗轮式挖掘将料转入移动式胶带机,其后接长距离的固定式胶带机至坝面或坝面附近经自卸汽车运至填筑面。这种布置方案,可使挖、装、运连续进行,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生产率。石头河土石坝采用DW-200型斗轮式挖掘机开采土料,用宽1000mm、长1200余m、带速150m/min胶带上坝,经双翼卸料机于坝面用12t自卸汽车转运卸料,日强度平均达4000~5000m^3,最高达10000m^3(压实方)。美国圣路易土石坝施工中,采用特大型斗轮式挖掘机,开采的土料经两个卸料口轮流直接装入100t的底卸汽车运输,21个工作小时装车1000车,取土高度12m,前沿开挖宽度18.3m。 4.采砂船开挖,有轨机车运输,转胶带机(或自卸汽车)上坝 国内一些大中型水电工程施工中,广泛采用采砂船开采水下的砂砾料,配合有轨机车运输。在我国大型载重汽车尚不能充分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有轨机车仍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运输工具,它具有机械结构简单修配容易的优点。当料场集中,运输量大,运距较远(大于10km),可用有轨机车进行水平运输。有轨机车运输的临建工程量大,设备投资较高,对线路坡度和转弯半径的要求也较高。有轨机车不能直接上坝,在坝脚经卸料装置至胶带机或自卸汽车转运上坝。 坝料的开挖运输方案很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案,都应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条件。组织好挖、装、运、卸的机械化联合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减少坝料的转运次数;各种坝料铺填方法及设备应尽量一致,减少辅助设施;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统筹规划和布置;运输道路的质量标准,对提高工效,降低车辆设备损耗,具有重要作用。 二.开挖运输机械设备容量确定 分期施工的土石坝,应根据坝体分期施工的填筑强度和开挖强度来确定相应的机械设备容量,可按qd=K*K1*Vd/T*N 式中qd——坝体分期填筑强度,m^3/h;Vd——坝体分期填筑方量,m^3;K——施工不均匀系数,可取1.2~1.3;K1——考虑沉降,削坡、损失等影响系数,可取1.15~1.2;T——分期时段的有效工作日数,d;按分期时段的总日数,扣除节假日、降雨及气温影响可能的停工日数,即为有效工作日数;N——每日的工作小时数,以20h计。坝体分期施工的开挖强度qc(m^3/h)为 qc=K2*qd*rd/rn 式中 K2——开挖及运输中的损失系数,可取1.05~1.10;rd——土料的设计干表观密度,t/m^3;rn——土料的天然干表观密度,t/m^3。 满足上坝填筑强度要求的挖掘机数量Nc为 Nc=qc/Pc 式中 Pc——一台挖掘机的生产率,m^3/h。 满足上坝填筑强度要求的汽车总数量Na为 Na=qc/Pa 式中 Pa——一辆汽车的生产率,m^3/h 。配合一台挖掘机所需的汽车数量n,其总的生产率应略大于一台挖掘机的生产率,因此应满足nPa Pc。 为了充分发挥自卸汽车的运输效能,应根据挖掘机械的斗容选择具有适当斗容量(或载重量)的汽车。挖掘机装满一车斗数的合理范围应为3~5斗,通常要求装满一车时间不超过3.5~4min,卸车是不超过2min。 第三节 土料压实 土石料的压实,是土石坝施工质量的关键。维持土石坝自身稳定的土料内部主力(粘结力和摩擦力)、土料的防渗性能等,都是随土料密实度的增加而提高。例如,干表观密度为1.4t/m^3的砂壤土,压实后若提高到1.7t/m^3,其抗压强度可提高4倍,渗透系数将降低至1/2000。由于土料压实结果,可使坝坡加陡,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投资。 一.土料压实特性 土料压实特性,与土料自身的性质,颗粒组成情况、级配特点、含水量大小以及压实功能等有关。 对于粘性土和非粘性土的压实有显着的差别。一般粘性土的粘结力较大,摩擦力较小,具有较大的压缩性,但由于它的透水性小,排水困难,压缩过程慢,所以很难达到固结压实。而非粘性土料则相反,它的粘结力小,摩擦力大,具有较小的压缩性,但由于它的透水性大,排水容易,压缩过程快,能很快达到压实。 土料颗粒粗细作成也影响压实效果。颗粒愈细,空隙比就愈大,所以含矿物分散度愈大,就愈不容易压实。所以粘性土的压实干表观密度低于非粘性土的压实干表观密度。颗粒不均匀的砂砾料,比颗粒均匀的细砂可能达到的干表观密度要大一些。土料的含水量是影响压实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用原南京水利实验处击实仪(南实仪)对粘性土的击实试验,得到一组击实次数、干表观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 非粘性土料的透水性大,排水容易,压实过程快,能够很快达到压实,不存在最优含水量,含水量不做专门控制。这是非粘性土料与粘性土料压实特性的根本区别。压实功能大小,也影响着土料干表观密度的大小,击实次数增加,干表观密度也随之增大而最优含水量则随之减小。说明同一种土料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表观密度并不是一个恒定值,而是随压实功能的不同而异。 一般说来,增加压实功能可增加干表观密度,这种特性,对于含水量较低(小于最优含水量)的土料比对于含水量较高(大于最优含水量)的土料更为显着。 二.土石料的压实标准 土料压实得越好,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就越高,坝体填筑质量就越有保证。但土料的过分压实,不仅提高了压实费用,而且会产生剪力破坏,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技术经济效果。可见对坝料的压实应有一定的标准,由于坝料性质不同,因而压实的标准也各异。 (一)粘性土料(防渗体) 粘性土的压实标准,主要以压实干表观密度和施工含水量这两指标来控制。1.用击实试验来确定压实标准;2.用最优饱和度于塑限的关系;计算最大干表观密度;3.施工含水量确定。 (二)砂土及砂砾石 砂土及砂砾石是填筑坝体或坝壳的主要材料之一,对其填筑密度也应有严格要求。它的压实程度与粒径级配和压实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用相对密度Dr来表示:Dr=(emax-e )/(emax-emin) 式中emax——砂石料的最大空隙比;emin——砂石料的最小空隙比;e——设计空隙比。 在施工现场,对相对密度进行控制仍不方便,通常将相对密度换算成相应的干表观密度rp(t/m^3),作为控制的依据.rp=rmax*rmin/[rmax-Dr(rmax-rmin)] 式中rmax——砂石料最大干表观密度, t/m^3; rmin——砂石料最小干表观密度, t/m^3,设计的相对密度,于地震等级、坝高等有关。一般土石坝,或地震烈度在5读以下的地区, Dr不宜低于0.67;对高坝,或地震烈度为8~9度时, Dr应不小于0.75。对砂性土,还要求颗粒不能大小和过于均匀,级配要适当,并有较高的密实度,防止产生液化。 (三)石渣及堆石体(坝壳料) 石渣或堆石体作为坝壳材料,可用空隙率作为压实指标。根据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经验,碾压式堆石体空隙率应小于30%,控制空隙率在适当范围内,有利于防止过大的沉陷和湿陷裂缝。一般规定其压实空隙率为22%~28%左右(压实平均干表观密度为2.04~2.24t/m^3)以及相应的碾压参数。 三.压实机械及压实参变数 压实机械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压实机械的选择原则:应根据筑坝材料的性质、原状土的结构状态、填筑方法、施工强度及作业面积的大小等,选择性能能达到设计施工质量标准的碾压设备类型。如按不同材料分别配置不同的压实机械,就会出现机械闲置的情况。所以确定机械种类和台数时,还应从填筑整体出发,考虑互相配合使用的可能。 1.羊脚碾 羊脚碾的羊脚插入土中,不仅使羊脚底部的土料受到压实,而且使侧向上午土料也受到挤压,从而达到均匀的压实效果。羊脚碾仅适用于压实粘性土料和粘土,不适合压非粘性土。土料压实层在一定深度的范围内,可以获得较高的压实干表观密度,但土体的干表观密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不均匀。羊脚碾的独特优点是能够翻松表面土层,可省去刨毛工序,保证了上下土层的结合质量。此外,羊脚碾还能起到混合土料的作用,可以使土料级配和含水量比较均匀。羊脚顶端接触应力的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碾压效果。 2.气胎碾 气胎碾适用于压实粘土料,也适合于压实非粘性土料,如粘性土、粘土、砂质土和沙砾料等,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压实效果。气胎碾的充气轮胎,在压实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和压实的土料同时发生变形,轮胎与土料的接触应力,主要取决于轮胎的充气压力,与轮胎的荷载大小无关。 3.振动碾 振动碾是一种以碾重静压和振动力共同作用的压实机械,较之没有振动的压实机械,土中应力可提高4~5倍,因而它能有效地压实堆石体、砂砾料和砾质土;也可用与压实粘性土和粘土。 4.夯实机械(重锤) 夯板使用于压实沙砾料、砾质土和粘性土,也可用于压实粘土。 第四节 坝体填筑 土石坝的坝基开挖、基础处理及隐蔽工程等验收合格后,就可以全面展开坝体填筑。坝体填筑包括基本作业(卸料、平料、压实及质检)和辅助作业(洒水、刨毛]清理坝面和接触缝处理)。 一.坝面流水作业 土石坝填筑必须严密组织,保证各工序的衔接,通常采用分段流水作业。分段流水作业,是根据施工工序数目,将坝面分段,组织各工种的专业队伍,依次进入各工段施工。对同一工段来讲,各专业队按工序依次连续施工;对各专业队来讲,依次连续地在各工段完成固定的专业工作。进行流水作业,有利于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地和机具的充分利用,避免施工干扰,有利于坝面连续有序的施工。 1.组织流水作业原则 1)流水作业方向和工作段大小的划分,要与相应高程的坝面面积相适应,并满足施工机械正常作业要求。宽度应大于碾压机械能错车与压实的最小宽度,或卸料汽车最小转弯半径的2倍,一般为10~20m;长度主要考虑碾压机械的作业要求,一般为40~100m。其布置形式(A.垂直坝轴线流水;B.平行坝轴线流水;C.交叉流水)。 2)坝体填筑工序,按基本作业内容进行划分(辅助作业可穿插进行,不过多占用基本作业时间),其数目与填筑面积大小,铺料方式、施工强度和季节等有关。一般多划分为铺料和压实2个工序;也有划分为铺料、压实、质检3个工序或铺料、平料、压实、质检4个工序。为保证个工序能同时施工,坝面划分的工作段数目至少应等于相应的工序数目;在坝面较大或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工作段数可大于工序数。 3)完成填筑土料的作业时间,应控制在一个班以内,最多不超过一个半班,冬夏季施工为防止热量和水分散失,应尽量缩短作业循环时间。 4)应将反滤料和防渗料的施工紧密配合,统一安排。 2.拟定流水作业程序 1)拟定工序数目n. 2)拟定流水作业单位时间t(h):t=a*T/n式中T--一个班内有效工作时间,h/班;n-- 工序数目;a-- 同一段各工序循环一次所用的班数,一般取1~1.5. 3)计算工作段面积w(m^2):w=q/h*t/T式中q-- 坝体填筑相应高程的松土上坝强度,m^3/班;h-- 每层铺松土厚度,m;T--一个班内有效时间,h/班;t-- 单位时间(h). 4)计算工作段数目m,即:m=S/w 式中S--坝体相应高程的填筑面积,m^2;w--工作段面积,m^2。 若m 二.卸料及平料 通常采用自卸汽车、胶带机直接进入坝面卸料,由推土机平铺成要求的厚度。自卸汽车倒土的间距应使后面的平料工作减少,而且便于铺成要求的厚度。在坝面各料区的边界处,铺料会有出入,通常规定其它材料不准进入防渗区边界线的内侧,边界外侧铺土距边界线的距离不能超过5cm。 为配合碾压施工,防渗体土料铺筑应平行于坝轴线方向进行。 1.自卸汽车卸料 自卸汽车可分为后卸、底卸和侧卸三种。底卸式汽车可边行驶边卸料,但不能运输大粒径的块石或漂石;侧卸式汽车适用运输反滤料及有固定卸料点的运输。自卸汽车上坝的运输线路布置,取决于坝址两岸地形条件,枢纽布置,坝的高低,上坝强度等因素。主要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为汽车自两岸(或一岸)岸坡上坝公路上坝,因此采用由两岸向中央(或一岸想另一岸)进占方式;另一种为汽车沿坝坡“之”字形公路上坝。 (1)土料 当用自卸汽车防渗土料时,为了避免重型汽车多次反复在已压实的填筑土层上行驶,会使土层产生弹簧土、光面与剪力破坏,严重影响结合层的质量,应采取进占法卸料与平料。即汽车卸料方向向前进展,一边卸料,推土机也随即平料,交替作业,汽车在刚平好的松土上行驶,重车行驶坝面路线应尽量不重复。 (2)砂砾料,一般粒径较小,推土机很容易在料堆上平土,因此,可采用常规的后退法卸料,即汽车卸料方向后退扩展。 (3)堆石料 堆石料往往含大量的大块径石料,不仅影响推土机、汽车在卸料上行驶,还容易损坏推土机履带和汽车的轮胎;而且也难以将堆石料散开。可采用进占法卸料,推土机随即平料,这样大粒径块石易推至铺料前沿的下部,细部粒料填入堆石体上部的空隙,使表面平整,便于车辆通行。 2.胶带机上坝布置及卸料 (1)上坝布置 上坝胶带机应根据地形、坝长、施工场地具体条件、运输强度以及施工分期等因素进行布置。布置方式主要有:①岸坡式布置;②坝坡式布置。 (2)胶带机坝面卸料 与铺土厚度或压实工具有关,可适用于粘性土、砂砾料、砂质土。其优点是可利用坝坡直接上坝,不需专门道路,但要配合专门机械或人工散料,随着坝体升高,将经常移动胶带机,一般有以下几种卸、散料方式:①摇臂胶带机卸料、推土机散料;②摇臂胶带机卸料,人工——手推车散料。 三.碾压方法 坝面的填筑压实,应按一定的次序进行,避免发生漏压与超压。防渗体土料的碾压方向,应平行 坝轴线方向进行,不得垂直于坝轴线方向碾压,避免局部漏压形成横穿坝体的集中渗流带。碾压机械行驶的行与行之间必须重叠20~30cm左右,以免产生漏压。此外,坝料分区之间的边界也容易成为漏压的薄弱带,必须特别注意要互相重叠碾压。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碾压机械行驶速度大小,对坝料(如粘性土)压实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各种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一般应通过试验确定。自行式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以1~2档为宜。羊脚碾、气胎碾可采用进退错距法或转圈套压法两种。 四.结合部位施工 土石坝施工中,坝体的防渗土料不可避免地与地基、岸坡、周围其他建筑的边界相结合;由于施工导流、施工方法、分期分段分层填筑等的要求,还必须设置纵横向的接坡、接缝。所以这些结合部位,都是影响坝体整体性和质量的关键部位,也是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处理工序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且多系手工操作,质量不易控制。接坡、接缝过多,还会影响到坝体填筑速度,特别是影响机械化施工。对结合部位的施工,必须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坝体的填筑质量满足设计要求。1.坝基结合面;2.与岸坡及砼建筑物结合;3.坝体纵横向接坡及接缝。 五.反滤层施工 反滤层的填筑方法,大体可分为削坡体、档板法及土、砂松坡接触平起法三类。土、砂松坡接触平起法能适应机械化施工,填筑强度高,可做到防渗体、反滤料与坝壳料平起填筑,均衡施工,被广泛采用。根据防渗体土料和反滤层填筑的次序,搭接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先土后砂法和先砂后土法。 无论是先砂后土法或先土后砂法,土砂之间必然出现犬牙交错的现象。反滤料的设计厚度,不应将犬牙厚度计算在内,不允许过多削弱防渗体的有效断面,反滤料一般不应伸入心墙内,犬牙大小由各种材料的休止角所决定,且犬牙交错带不得大于其每层铺土厚度的1.5~2倍。 第五节 砼面板堆石坝垫层与面板的施工 一.垫层施工 垫层为堆石体坡面上最上游部分,可用人工碎料或级配良好的砂砾料填筑。垫层须与其他堆石体平起施工,要求垫层坡面必须平整密实,坡面偏离设计坡面线最大不应超过3~5cm,以避免面板厚薄不均,有利于面板应力分布。施工程序:①先沿坡面上下无振碾压数遍,随即将突出及凹陷处加以平整;②然后用振动碾沿坡面自下而上用振动碾压数遍,再次对凹突处进行平整;③在坡面上涂抹三次阳离子沥青乳胶,每涂抹一次用手或机械喷撒一些粒径小于3mm的砂子,并再在坡面上自下向上用振动碾碾压。涂抹沥青乳胶的目的是:用以粘结垫层坡面的松散材料不被振动滚落,可防止雨水对垫层坡面的冲刷,提高垫层的阻水性和使面板易于沿垫层坡面滑移,避免开裂。 二.砼面板的分缝止水及施工 砼防渗面板包括主面板及砼底座。面板砼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强度、抗渗、抗侵蚀、抗冻及温度控制的要求。1.面板的分缝止水;2.砼面板施工,底座的基坑开挖、处理、锚筋及灌浆等项目,应按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并在坝体填筑前施工。砼面板,是面板堆石坝挡水防渗的主要部位,同时也是影响进度与工程造价的关键。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还必须进一步研究快速经济的施工技术,如施工机具的研制、砼输送和浇筑方案的选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第六节 质量检查控制及事故处理 土石坝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加强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必须及时地认真处理,确保坝体的安全运用。 一.质量检查控制 施工质量是直接影响坝体土料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影响到大坝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在已查明滑坡原因的107座土坝中,因施工质量差而滑坡溃坝的有73座,占68%。土石坝施工中,质量检查控制的项目较多,从坝基的开挖及处理、直到坝体的填筑,都应按国家和部颁发的有关标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图、技术要求以及工地制定的施工规定进行。 二.事故处理 最常见的事故是土石坝的防渗土体发生裂缝、滑坡、坝体及坝基漏水等。 1.干缩、冻融裂缝 干缩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上下游坝坡或坝顶的填筑面上,其特征是规律性差,呈龟裂状。如不及时处理,将加速水力劈裂或不均匀沉陷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其防止方法是及时做好护坡和保护层。对已出现的裂缝,可视深浅的不同,采用开挖回填或将裂缝全部铲除重新回填处理。 2.沉陷裂缝 由于岸坡过陡或坡率变差大,地基不均匀沉降,黄土湿陷变形,坝体施工期填筑高度过大及坝体压实不够等原因而产生沉陷裂缝。这种裂缝有横向和纵向两种,而以横向裂缝危害更大。对横向裂缝,不论其大小,都应进行严格的处理,防止贯穿坝体漏水失事。如裂缝深度在1.5m以内,可沿缝开挖成梯形断面,应挖至裂缝尖灭后再加深0.2~0.5m。以防止遗漏“多”字形成或“纺锤形”裂缝的存在;在裂缝水平方向的开挖宽度,应延伸裂缝尖灭后再加长1~2m。裂缝开挖后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雨水渗入缝内,回填时要注意新老土料的结合。 3.滑坡裂缝 土坝的滑坡多出现在均质土坝的施工期或初期运行中,据裂缝的不同特点,可分成滑弧形式和塑流滑动两大类。 第七节 雨季和冬季施工 受外界气象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防渗土料影响更大。雨季会给土料增大含水量;而冬季土料又会冻结成块,都会影响压实效果和施工质量。此外,为了保证坝体的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也需要解决好雨季和冬季中的施工措施问题。 一.雨季施工 土石坝防渗体土料,在雨季施工总的原则是“避开、适应和保护”。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土料施工;选择对含水量不敏感的非粘性土料适应雨季施工,争取小雨日施工,以增加施工天数;在雨日不太多,降低强度大,花费不大的情况下,采取一般性的防护措施也常能奏效。 运输道路也是雨季施工的关键之一。一般的泥结碎石路面,当遇雨水侵泡时,路面容易破坏,即使天晴坝面可复工,但因道路影响了运输而不能即时复工,不少工程有过此教训。所以应加强雨季路面维护和排水措施,在多雨地区的主要运输道路,可考虑采用砼路面。 二.冬季施工 寒冷地区,当日平均气温低于0°C时,粘性土料按低温季节施工。日平均气温低于-10°C时,一般不宜填筑土料,否则应进行技术论证。冬季施工的主要问题在于;土的冻结使土体强度增高,不易压实;而冻土的融化却使土体的强度和土坡的强度和土坡的稳定性降低;处理不好,将使土体产生渗漏或塑流滑动。外界气温降低时,土料中水份开始结冰的温度低于0°C,即所谓过冷现象。1.负温下的土料填筑;2.负温下的沙砾料填筑;3.架设暖棚。 第二章 水工隧洞施工 水工隧洞施工的主要内容是开挖、出渣、衬砌或支护、灌浆工作等。常用的开挖掘进方法为钻孔爆破法,也有采用掘进机直接开挖的。衬砌和支护的型式,常用现浇钢筋砼以及喷锚支护。隧洞灌浆的目的是为了加固围岩或充填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空隙。 钻爆法开挖掘进的施工过程为测量放线、钻孔、装药、爆破、通风散烟、安全检查与处理、装渣运输、洞室临时支护、洞室衬砌或支护、灌浆及质量检查等。同时还需要进行排水、照明、通风、供水、动力供电等辅助作业,以保证隧洞施工的顺利进行。 上述各项工作,绝大部分是在地面以下,施工场地狭窄的情况下进行的,施工干扰大,劳动条件差,施工组织复杂,安全问题突出。如果遇到不良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如大的断层和破碎带、大的溶洞和地下暗河、高压含水层等,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正确处理安全、质量、进度和经济的关系,采用有效的机械设备与新的施工技术,加强安全措施,严密组织施工。 第一节 隧洞开挖 一.开挖方式 隧洞开挖方式有全断面开挖法和导洞开挖法两种。开挖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隧洞围岩的类别、断面尺寸、施工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水平、合理选择开挖方式对于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投资,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均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断面开挖法 是在整个断面上一次钻爆开挖成型。在 隧洞断面不大,围岩稳定性好,不需要临时支护或局部支护,又有完善的机械设备时,可采用这种开挖方式。全断面开挖上午净空面积大,个工序相互干扰小,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施工组织较简单、掘进速度快。但这种方式受到机械设备、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的限制。全断面开挖又分为垂直掌子面掘进和台阶掌子面掘进两种。 (二)导洞开挖法 导洞开挖法就是先开挖断面的一部分,称为导洞,然后开挖至整个设计断面。这种开挖方式,可利用导洞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地质情况,并在扩大开挖时增大爆破临空面,提高爆破效果。根据导洞与扩大部分的开挖次序,有导洞专进法和并进法两种。 根据导洞在横断面位置的不同有下导洞、上导洞、中导洞、双导洞等;1.下导洞开挖法,导洞布置在断面的下部,又称漏斗棚架法;2.上导洞开挖法,对称顶拱掘进法,常用的“上导洞边挖边衬,先拱后墙衬砌法”。 二.导洞的形状和尺寸 导洞一般采用上窄下宽的梯形断面,这样的断面受力条件较好,也便于利用断面底角,布置风、水、电等管线。 三.炮孔布置和装药量计算 (一)炮孔布置 布置在开挖面上的炮孔,按其作用不同为掏槽孔、崩落孔和周边孔等三种。 1.掏槽孔 布置在开挖面中心部位,首先炮出一个小的槽穴,其作用是增加爆破临空面,提高周围炮孔的爆破效果。 2.崩落孔 均匀布置在掏槽孔与周边孔之间,爆破顺序次于掏槽孔,其作用是爆落岩体。崩落孔通常与开挖面垂直,要求孔底落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证掘进后的开挖面平整。 3.周边孔 布置在开挖面的四周,一般最后起爆(采用预裂爆破例外),其作用是控制开挖轮廓线。 (二)炮孔数目和深度 隧洞开挖断面上的炮孔总数N,常用下面经验公式估算,即N=k1*(f*S)^1/2式中k1--系数,一个临空面用2.0;f--岩石的坚固系数;S--开挖断面面积,m^2. (三)装药量 隧洞爆破中,炸药用量多少直接影响开挖断面的轮廓、掘进速度、围岩稳定和爆破安全。此外,爆落石块的大小还影响装渣运输。由于岩性质和岩层的构造差别甚大,断面大小、爆落块度及炸药性质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装药辆必须经过现场试验确定。开工前,可按下式估算 Q=K*S*L 式中Q--一次掘进中的炸药用量,kg;K--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S--开挖断面面积;L--崩落孔炮孔深度,m。 四.钻孔作业 钻孔作用在掘进循环时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钻孔的机具有风钻和钻孔台车。 五.装渣运输作业 隧洞装渣和出渣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约占循环时间的50~60%,也是影响掘进速度的关键。包括装渣和运输两项工作。 六.隧洞临时支护 隧洞在开挖过程中,稳定性差的围岩容易发生坍塌和个别石块跌落,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对开挖出来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支护。只有在围岩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加临时支护。(分喷锚支护和构架支撑) 七.隧洞开挖的辅助作业 隧洞开挖的辅助作业有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供水、排水、供电、照明等。很明显,这些辅助工作是改善洞内劳动条件和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八.隧洞开挖循环作业 指在一定时间内,使开挖面掘进一定的深度(即循环进尺)所完成的各项工作。 第二节 隧洞衬砌与灌浆 在现浇砼或钢筋砼衬砌、砼预制块或拱石衬砌、喷锚支护等。 一.隧洞衬砌 现浇衬砌的施工程序与一般水工基本相同,也需要分缝(段)、分块、立模、扎筋、砼运输入仓、振捣密实。 二.隧洞灌浆 隧洞灌浆有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两种。 第三节 隧洞喷锚支护 是采用喷射砼、钢筋锚杆、钢筋网对洞室围岩进行单独或联合支护的统称。 钢筋砂浆锚杆,可在钻孔内先注入砂浆后插入锚杆,或先插锚杆后注入砂浆,待砂浆凝结硬化后即形成钢筋砂浆锚杆。 喷射砼水泥用量较大,而且又掺有速凝剂,所以凝结硬化快,必须加强养护。一般在喷射砼后1~2小时即开始洒水养护,洒水次数一保持砼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宜,养护时间不小于7~14天。 实践篇 云鹏电站引水隧洞开挖及支护。 云鹏电站引水隧洞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与灰质粉砂质泥岩互层,进口段岩体完整性较差~很差,其余较好。在地下水位以下,统筹安排化整为零,以新奥法为依据,喷锚支护按期完成任务。 就云鹏电站引水隧洞最乐观的安排是采用隧洞掘进机。其原因为:①在条件适合情况下,掘进速度快,本电站引水隧洞沿线地表自然坡度30~40°,有零星基岩出露,大部分坡表被第四系覆盖,厚度约5m,被5#冲沟口切割,但深度不大,除进、出口段外,隧洞埋深多在15~45m间。 引水隧洞沿线穿过三叠系上统鸟格组上段T3地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与灰质粉砂质泥岩互层,薄~中厚层状结构岩层产状N60°~70°W,SW∠70~80°,以弱、微风化岩石为主。沿线穿过1条Ⅱ级结构面(F13),3条Ⅲ级结构面(F14、F15、F16),此外层间挤压面较为发育。 隧洞进水口段,地形相对较为平缓,表面坡积层2~4m,全风化底界埋深34.24m,强风化底界埋深60.4m,弱风化底界埋深80.14m,全、强风化层较厚。进水口最大开挖深度约40m,基础地基为强风化岩体,该地段岩层陡倾角向坡外,且强风化岩体结构面松弛,节理连通性好,抗剪强度较底,洞脸边坡稳定条件差,需加强支护处理,除引水隧洞进、出口段岩体完整性较差~很差,其余洞段岩体完整性一般较好。所有洞段均在地下水位以下。 采用掘进机开挖隧洞的速度可比钻爆法快50%以上。 ②开挖洞壁光滑,糙率低,其曼宁糙率系数约在0.0154~0.016之间,更相当于钻爆法不加衬砌洞室糙率系数的一半左右。因此水头损失也比钻爆法所需断面的70%左右。 ③减少支护及衬砌工程量。洞型多为光滑圆形,有利于围岩稳定,对围岩的破坏远小于钻爆法。 ④掘进机采用电力驱动,无爆破后的烟尘废气,而且多数可用电瓶车牵引出渣,无内燃机废气。一般单头掘进可达10~12km,节省施工支洞及进路,缩短了工期。 ⑤对围岩及地面建筑物施工影响较小,不产生爆破需动,对多洞近距离开挖有利。本电站三条隧洞间距仅11m左右。 此起彼伏,尽管掘进机是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但对于现实社会及特殊地区、经济将出现如下缺点:①设备比较复杂,价格较贵,安装费时,对于洞长较短时,采用掘进机并不经济。当洞径为3~4m时,使用掘进机的洞长不宜短于2~3km;洞径若为4~7m,则不宜短于4~5km。而本电站最长引水随洞为272.332m,开挖洞径6~7m;②采用掘进机要求较大的曲率半径,因为整套掘进机机身长度较大,一般达16~20m,加之机后联接的辅助设备限制了转弯半径不能小于150~450m;③采用掘进机施工,洞径变化不能太大,掘进机直径目前可由1.2m到12m,对于一定的掘进机设备,其洞径变化不能大于+-10%;④岩石条件合适时才能发挥掘进机的效能。实践证明,坚硬多节理的岩体对掘进机工作不利,速度减慢,刀具磨损严重。在这方面,本工程满足要求;⑤运输及维修工作较复杂,其设备大、长、重,对运输及维修有特殊要求;⑥初期设备投资大,国外开挖洞径为2.4m隧洞,掘进机施工费用为钻爆法的88%,但设备费为钻爆法的3~4倍左右。 据本工程地形、交通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本工程放弃了掘进机,而采用钻爆法。 第一章 钻爆开挖 通过钻孔、装药、引爆炸药而破碎岩土介质的地下隧洞的开挖方法,称钻爆法。 地下隧洞钻爆开挖施工前一般须作好以下工作:1.详细了解、分析地质情况,作出洞线方向岩体质量评价及等级划分,掌握洞线方向岩体结构产状,如断层节理、破碎带等地质缺陷的性质;2.据凿岩机械、爆破器材性能条件选择开挖方法;3.开挖断面上(工程界称掌子面)的钻孔布置,包括孔数、深度、方位,不同类型钻孔参数的设计;4.装药量、装药结构的设计。 本电站引水隧洞分上平段、下平段、中间斜井段,其钻爆开挖方法亦有不同。 一.平洞段开挖 其开挖方法的选定,主要是 依据地质条件,断面大小,施工机械的作业高度和范围。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就是在整个设计断面上一次钻爆实现一个进尺的开挖方法。特点是施工净空大,可布置大型高效施工机械,便于机械化施工,施工组织比较简单。对于一个进尺深度的岩体爆破而言,炸药用量多于分部开挖的用量,因此爆破震动的相对也较大,但完成一个进尺深度的开挖需要多次钻爆,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增多。 全断面开挖之后,如支护不及时,则围岩变位往往较大,因此对中软质且裂隙发育的岩体的围岩稳定不利;若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严格遵循开挖与支护协调进行,在中软质岩体中进行较大断面的全断面开挖,也是可行的。 全断面开挖对洞轴线方向岩体性状的预见性较差,这就要求事先做好地质勘测工作。 二.斜井开挖 斜井的开挖一般分为两类:正挖法(即自上而下开挖法)和反挖法(即自下而上开挖法) 第二章 支护 我们进行开挖破坏了岩体,使围岩的应力集中。唯一的办法用更强的强度、稳定性、刚度的材料去抗消这种应力,使它达到新的平衡。 事实证明,除了围岩的表层支护,还需要深入岩体(内部)如:锚杆、灌浆等。 隧洞在开挖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的围岩容易发生坍塌和个别石块跌落,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对开挖出来的空间进行有效的临时支护。只有在围岩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加临时支护。 临时支护可分为喷锚支护和构架支撑两类。出特殊情况外,应优先选用喷锚支护。本工程用的是钢支撑,钢支撑适用于破碎而不稳定的岩层,它能承受很大的山岩压力、耐久性好、所占空间小。钢支撑可以多次,也可以留住永久性衬砌中不再撤除。(本工程采用后者) 第三章 总结 物质世界是灵活多变的东西,隧洞的开挖与支护同样如此。不断的探索和寻找新的、安全、经济、快捷的施工方案是我们共同的希望。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的优化策略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建设周期内进行的有效规划、有组织的协调、管理控制活动,其目的是在工期、质量、投资总额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的项目建设,达到预定的目标[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受地质条件及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施工现场偏远、施工工程量大、施工危险系数高等特点。内蒙古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全区地势较高,属于高原型的地貌区,这为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增加了难度。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相关项目管理,确保施工的顺利展开,实现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受地质及气候环境影响较大,不同地质及气候条件其施工难度不同,因此,做好勘察工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施工目标尤为重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一般以河流为主,通过导流、围堰填筑和基坑的排水等方式实现施工进度控制。而内蒙古河流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受雨量影响较大,给水利工程增加了不少难度。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需要对具体情况作出调整,选出最符合当地情况的方式进行施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内蒙古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一些地方交通不发达,且处于偏远的山谷地区,与施工建设基地有一定距离,这些对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及机械设备的调用和管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致使施工成本出现不同程度波动。此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水上、水下、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对设备和器械的要求也较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 2 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 2.1 施工质量管理 2.1.1 施工中的环境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的管理,就是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多方因素,建立高效、优质的工程项目。要根据实地勘察结果,对施工总体目标进行适当地调整,并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良好关系,打造交流互动平台,以及时收集相关信息,掌握天气和季节的变化,避免暴雨、大雪、冰冻等季节性环境的突变对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内蒙古降水量且不匀,风大,沙尘多,寒暑变化剧烈,如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相关资料及河流的汛期进行了解和整体把握,缺乏相应保障及应急措施,那么施工工程的质量将难以得到保障。 2.1.2 施工中合同的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施工项目管理中也将逐步实现市场化,因而相关施工单位要面向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签订相关承包合同,对相关合同进行有效管理,达到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须严格履行合同中各项条款,并按期按质交工,在市场经济中建立承包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工程项目施工方式,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同时,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1.3 施工中人员的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的管理是基础,而施工中人员的管理是保障。要实行工程项目经理责任制,首先,要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再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成立施工项目各部,从而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规范各项施工项目,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降低安全系数,保证施工的质量。 2.1.4 施工中材料的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材料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期限的保障,施工材料的选择应与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设计的规范要求相符合。要制定具体而详细的采购计划,做好预算,应与高信誉、大规模、强抗风险的企业合作,在进一步确定施工材料规格和数量后,签订相应合同,确保材料的安全性。采购完成后,要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进行验收,排除不符合规格和标准的材料,与此同时,对重要施工材料建立跟踪的调查制度,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2]。 2.1.5 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以水上、水下、高空作业为主,难度系数大,危险指数高,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施工安全。在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上,要根据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项目的特点,并建立相关管理和使用体系,建全安全、可靠的设备运转模式,保障相应机械设备的使用良好状态及效率。同时,还要规范具体设备的操作规范,建立机械的档案管理和使用记录,做好日常保养,从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期限,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2 施工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引进先进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 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为施工项目节约建设成本,从而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应重视新技术与专业人才,积极研究及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同时培养一批掌握新技术的专业队伍,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高效、安全、可靠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2.3 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合同中已明确了项目的开工和竣工日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标准,而整体施工目标是根据施工项目各分部分项目工程的进度来制定的,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施工进度的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人员、原材料、工程造价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高效率施工。同时,做好各工序和施工管理的进度记录和统计,从而与预计的进度计划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调整,保证在工期时间内完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 2.4 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党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和良好企业信誉的强有力保障。水电水利工程由于工程环境的特殊性,水上、水下、高空作业较多,且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应建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以保障施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其中包括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成立的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和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和奖罚制度等。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3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环节多、内容复杂、受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系统工程,施工企业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抓关键,重视细节,从而保障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高效展开。只有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规范、科学管理,才能为社会提供合格、优良的建筑产品,为社会做贡献,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跨度大,地势复杂多变,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及管理增加了难度,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应不断的探索,积极创新,同时借鉴国内外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吸取教训,为我国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服务。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的影响,其个性非常突出。在计价方面,具有单件性、多次性、方法的多样性及依据的复杂性等特征。目前,由于全过程、全方位投资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投资管理的各个层面不够完善,导致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 1、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1“二分式”管理模式受长期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在造价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工程造价管理涉及的过程复杂,涉及建设、设计、施工、咨询、政府部门等多方建设主体,这决定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同时给全过程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实际工作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一般通过几个单位来完成,实行“分单位、分阶段”的“二分式”管理方式。即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由设计单位的造价专业人员完成,承发包阶段的造价控制由具有自行招标能力的项目业主或具有招标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完成,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则由监理单位的造价专业人员完成,竣工与后评价阶段的造价控制由具有审价资格的造价咨询单位完成。 这种管理模式产生许多弊端: ①不利于投资的有效控制。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环节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前面的环节是否做好,需要下一个环节来验证,客观上要求每一个环节之间应该紧密联系,统一管理。 ②不利于造价咨询单位的发展。“二分式”管理必然造成造价咨询单位经营业务狭窄,业务量偏小,总体规模偏小。 ③不利于培养高层次造价专业人员。按照国际惯例,从事工程造价咨询的专业人员应该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兼有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二分式”管理,造价从业人员接触面窄,不利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1.2采用“单位估价法”编制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目前,世界上通行的预测建设工程造价的基本方法大致有两种:“单位估价法”和“实物量法”。我国采用单位估价法,单位估价法所采用的定额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由行政部门编制颁发的,反映了这一时期、这个行业或这个地域的“共性”,与某个具体工程项目“个性”之间必然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有时会很大。特别是水利、水电、交通工程与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水文、气象)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个性”,往往与全国(或全省)通用定额“共性”的矛盾比较突出,再采用国家或地方政府统一颁发的费率计算,很难体现企业的真实水平和竞争优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这种缺陷就越来越突出。 2、国外的做法 2.1实施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全过程造价管理,它的基本概念:有效地利用专业的、技术的专长与方法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利润和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国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一般为委托方提供以工程造价为龙头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实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服务手段也更先进,一般均有强大的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系统软件支持,能为委托方提供详尽的工程进展以及支付资料,并能提出分析意见和控制措施,从而协助业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进行监控并最终实现投资目标。 2.2采用“实物量法”编制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国际上目前通用的计价办法是采用“实物量法”,它克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编制概预算所惯用的“定额法”计价的弊端,能够按照各项目的具体特点,与设计、施工紧密结合,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其最大特点是联系单个工程实际情况,依据设计方案、施工布置与进度、施工方法与技术,总工程量和劳动生产率、施工组织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等来测算实际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相应的费用,工程的个性能充分显示出来,这样有利于有效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真正能做到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咨询机构数量极少,多数咨询机构规模偏小,基础较差,在社会上的根基还不稳固。满足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业务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编制工程造价的方法还需要改革和完善。 3.1“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建立 3.1.1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项以建设项目造价为对象的项目管理工作。从造价确定的方法来看,传统造价管理是基于标准定额,而全过程造价管理,是基于项目活动。这种方法的基础理论是:任何项目成本的形成,都是由于消耗或占用一定的资源所造成。而任何这种资源的消耗和占用,都是由于开展项目活动所造成。所以,要准确地确定项目造价,首先应该确定项目的活动,然后确定项目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再确定项目活动的造价。从造价控制的方法来看,传统的造价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工程结算价的控制来实现。而全过程造价管理,则是通过项目活动和过程的优化来实现。这种方法的基础理论是:任何项目成本的节约,是由于项目资源的消耗及占用的减少而形成。项目资源消耗及占用的减少,是通过消除或减少无效、低效的项目活动来实现。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和对策措施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对人类有巨大功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用水便捷程度就可以看出。但是随着现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且现在出现的重污染型垃圾更是超出了自然所能够承受的净化水平。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受到了充分的关注,水利水电工程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垃圾,从而影响环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关于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曾经有无数的环境研究者人工创造出一片模拟的地球环境生态系统,他们期望能够从其中得到令大家都满意的答案。模拟的地球生态环境系统,纵然有了人类认为的所有的必须物质,例如:光、水、绿色植物等,还是不堪一击。可见,生态环境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对此,我们更加要好好地保护地球自然的生态环境系统,努力地将各种生活垃圾破坏降至环境自净化的能力之下。 1 生态环境的介绍 1.1 生态环境的定义 当年的科学技术还不很发达的时候,人们很期待工业化的社会,很向往那种全自动化的社会。对此,当人类热衷于工业技术的开发时,却忽略了周边环境的保护。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因自然报复而造成惨剧的现象。当人类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达到自然所能够忍耐的极限时,人类所受到的伤害也越大。对此,人们开始关注于自身环境的保护,开始期望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生态”这一概念也就被随之提出。生态指的就是地球上的有机体能够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分享地球的一切。生态的概念随着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理解有些偏差。但是总体来说,人们的美好愿望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人类社会能够和谐地进步、发展。 1.2 生态环境的作用 生态环境的功用,身处其境的人们都感受到。对于如今的一些人来说,年岁将他们变老、变丑,但是他们也感受到了,我们人类自己将自身的环境变脏、变臭。当他们感叹在河水中嬉戏、吵闹的日子不再时,也在无奈清幽见底地河水也不再了。2013年闹的纷纷攘攘的雾霾天气,着实让大家吃了不少环境的亏。一些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以阻挡环境恶化的进程。生活的许多垃圾,许多废物,需要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才可以将其清理干净。 1.3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1 国内研究现状 要说我们国内的研究现象之前,不得不提下,我们国家研究环境的背景环境是怎么样的。对于那些生活于大城市中的人们来说,沙尘暴、四季温差、雾霾、酸雨等天气原因已经告诉了他们现今的生活环境现状。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水土流失现象,还是在不断地日益加重。对于这些环境受到污染、破坏很重的区域,如果没有我们人工的干涉,是很难让其得到恢复的。黄河区域的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会影响到生活其中的水生生物、陆地生物的生活的。建设一个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调节当地的环境系统,还大家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1.3.2 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国家。中国以外的世界,还存在着许多不知道的奇迹。国外的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人民。而且国外一些国家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比我们更细、更精准。特别是在现今的卫星技术发达,我们很容易从卫星所提供的数据中,了解更全面的地球环境信息。并且已经是有很多的学者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环境的研究工作中。在现今的环境分支中,还存在着一种景观环境学,新生的环境学科也没有降低对于保护标准。利用现今发达技术所建造的水利水电工程将会考虑到陆生、水生生物的生长,不再单单地局限于植物、动物。 2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的保护 既然要想保护好水电工程的环境,那么就得知道其环境破坏因子存在于哪些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兴修之后,毫无疑问地是,下游的河水流量将会大大地减少,这些河水流量的减少,会不会影响下游生物的生存?我国现在的地震灾害也不容忽视。我国现在的地震灾害诱因中,其中有一项就是水库地震。水库地震的发生,也许会发生文物、生命、名胜古迹的破坏。对此,我们需要格外的关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建成后的环境变化。 2.1 水利水电工程所牵扯的环境因素 一个水利工程兴修之后,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居住问题。例如我们的三峡水利工程兴修时,就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起居。另外,还有可能因为水库蓄水 者防水等潮水影响,而导致河水周边的生物活动情况。因为水库蓄水而导致的环境因素可能会有:导致一些区域的河水稀释能力下降,进而富营养化;导致水温发生变化,也许会影响下游农作物的生长,另外因为蓄水而带来的水位差,也会使得土地盐碱化。因为水库放水而带来的环境影响有:可能会导致水库末端出现淤泥,对下游的河道冲刷力道过大。而且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监理工作。环境监理的内容包括:地表、地下水资源保护;施工区生活供水灭菌消毒的监测与检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处理,排污口及水质监测; 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和大气监测; 噪声污染控制和监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水土流失的防治与植被恢复;人群健康保护;文物保护;环保设施的建设。 2.2 制定可靠的水利水电环境因素评价系统 要正确地对水利水电工程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必须首先弄清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明确工程性质、规模及地理位置等,考虑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本工程直接影响的区域,还要包括一定范围的邻近地区,甚至全流域。不同的工程性质,由于工程目的、作用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不同,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参数之前,必须在弄清全部工程设计的同时,要对环境现状作全面调查,摸清家底,从而选择主要评价参数,一般应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诸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分析计算,明确工程对环境参数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并分析不同设计方案间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区别,从而提出选择方案建议。 2.3 加强后期的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为对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中提出的对策措施的作用与效果做出评价,同时对工程有利影响进行评估,有必要在工程运行若干年后,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工程,将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一部分同时验收,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工程,可在工程总投资中扣出部分资金,用于环境影响后评价,这样既可复核工程环境评价的正确性、客观性,又能为以后的环境评价积累经验,有利于水利水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在进行回顾评价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对工程建设后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工程建设前后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特别是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对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 3 结束语 如今的大坝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类与水进行交流的一种不能缺少的工具。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它的出现最为主要的目标还是为人类服务的。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的各种垃圾、以及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都会造成环境的一定破坏。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还有很多需要考究的地方。究竟要利用什么方案来进行修整,来进行保护,还是需要下一场很大的功夫的。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中的贫困风险控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程移民管理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管理进行论述,对工程移民管理中的贫困风险进行总结,并探讨出降低工程移民贫困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移民管理;贫困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移民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的一个社会问题,包括水利、水电、交通、桥梁等工程建设引发的工程移民。保障工程移民在进行搬迁后有效降低贫困风险,保证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是我国十分重视的问题。 1 浅析工程移民管理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讲,工程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土地面积,会产生大量的工程移民,因此,对于工程移民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 1.1 工程施工前做好工程移民准备工作 对于工程施工占用的土地、建筑以及其他个人私有财产做好科学详细的评估工作,以保证对工程移民补偿的公平公正,避免工程移民因补偿问题而逗留,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 工程建设固然重要,但工程移民问题不容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工程施工前做好工程移民财产的准确评估,保障前期准备工作的完善是工程移民管理的首要环节。 1.2 工程移民过程中政府科学管理 政府有效调控和管理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工程移民搬迁的过程中,政府要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安置好搬迁的移民。但政府的控制资源有限,且与移民的安置意愿不能达到完全吻合,容易造成政府与移民之间矛盾的产生。 进行工程移民安置过程中,为了进行有序的管理,政府通过强制性规划对工程移民进行安置,在这过程中移民会出现对政策安排不满的现象,使移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升级。就贵州某市的水利工程移民过程而言,由于政府调控文件的实施措施没有达到移民最初的期望值,造成了政府和移民之间的矛盾。 工程移民资金的管理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工程移民高度重视的环节。工程移民的过程中,移民最重视的则是最终利益的分配。目前,较为适用的资金授权管理形式为行政授权式。 在工程移民搬迁结束后,对移民的安置问题成为政府干预的重要环节。对于移民的扶持问题,我国的针对性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使搬迁安置问题无法得到全面系统的妥善解决,给移民群众生活带来某些不便。 2 工程移民风险总结 工程移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在移民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人口流动,对移民群众自身产生众多的风险。 2.1 丧失住所 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占用大面积土地,对于当地房屋的拆迁是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工程的拆迁,使工程移民丧失了长期居住的住所。尽管政府会实施相应的措施,但部分工程移民还是会被安置到暂时性居住地,这种临时性居住地会成为工程移民的巨大问题。 2.2 丧失耕地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水利工程建设、电力工程建设、交通工程建设或是其他公益性工程的建筑,都会征用大量耕地。耕地是我国的稀缺资源,是当地农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耕地被占用,农民的生产会受到重大影响,也会造成诸多产业链的紊乱,使当地的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3 丧失工作 工程建设对土地的占用会使诸多移民丧失谋生技能,失去工作。如果是农业用地被工程建设占用,那么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工作者就会失去工作的空间区域,而自身缺乏其他技能的掌握,这样的情况只能待业在家。工程建设也会占用到其他建筑区域,如商业区,那么则会导致从事商业活动的工作人员失去工作。 2.4 健康受到影响 工程移民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移民漫长混乱的过程中,容易引发诸多的健康问题。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由于突然离开生活了很久的地方,突然没有了熟悉的生产生活环境,移民群众会对诸多方面产生排斥反应,导致健康受到威胁;由于搬迁和安置的过程使移民群众的精神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情绪的不稳定也增加了健康问题的发生。 2.5 谋生手段的改变 在工程移民安置好以后,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重新寻找谋生的技能。在搬迁以前,大多数工程移民属于农业活动的从事者,由于搬迁环境的改变,失去从前的劳动环境,自身原本的谋生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要改变自己的谋生手段,以求得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2.6 社 福利的改变 工程移民在搬迁之前,会享受国家政策实施下相应的福利待遇,共享某些公共资源。对于新的居住环境而言,部分地区因为后期安置工作没能及时有效的落实,造成福利待遇或共享资源的不完善。 2.7 生活环境的不稳定 对于某个地区而言,工程移民的迁入会带来诸多问题。移民群众对于地区的陌生性和人员的复杂性都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各种移民群众和原居住地群众的排异性,常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使居住环境不和谐因素增多,不稳定性明显。 3 降低工程移民贫困风险的措施 3.1 树立全面的成本收益观念 以培育移民自身能力的角度探索水利工程的移民安置模式,需要转变观念。要树立一个全面的成本收益概念,避免单纯把移民安置当作成本,费用估算越低越好的倾向,而应该全面地分析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收益。 3.2 鼓励移民参与 移民参与包含2个方面的内容:让移民了解自身应享有的权益和保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参与制订有关可选择的搬迁、安置方案或至少对它们的具体情形有所了解。 3.3 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用按评估价或者市场价予以补偿的办法。在补偿费确定的程序上,要更多地听取移民或者土地承包者的意见。在补偿费用的分配和使用上,要更加有利于土地承包者利益的保护,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费用应当减少或者取消,使征地费用能更多的用于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生产能力的恢复和提高。 4 结语 工程移民管理是工程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详细的规划安置工作,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维护移民群众的利益,使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当前,水利水电能源已逐渐发展为我国一项不可或缺的优势能源。随着水利水电能源的需求量大增,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问题成为了当下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项课题。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实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管理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改革做了更进一步的规划与要求,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必须与国家的改革相适应,符合各项规定。在以往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许多例如权责不明确、监管不牢靠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严重损害了使用者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复杂、要求高的特点,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加强工程施工内部的责任制度建设,深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体制改革,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意识淡薄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在社会上很明显的存在一些建设队伍的管理意识淡薄,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施工安全。就国内而言,有不少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或投入使用后,发生事故,给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乃至国家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究其原因,多是由于施工队伍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不能严格把关,急于追求工程的进度,刻意压缩工期,忽视了质量问题,或者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管不到位,造成了人身伤害事故。因此,这要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上入手,提高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时刻谨记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为之后的工程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1.2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队伍中,应该有着明确的责任制度。这有利于在工程施工中合理分工,落实责任。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没有明确的项目法人,或者责任不够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就互相推脱,难以追究到真正的负责人。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该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即使一个项目的施工队伍是临时组建的,也要选出各方面的负责人,对各部门进行责任的再强调,保证工程的各部分有秩序、有条理。 1.3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在前期进行招投标管理中,许多工程的没有进行规范的招投标工作,存在不正规发包或者直接虚假招标的情况,这样就加大了违法转包的情况,导致工程建设质量无法保证,还可能会因为层层的转包,而需要支付多次管理费,加大了工程建设的成本。除此之外,很有可能因为不规范操作而将工程委托给了较低资质的单位,这些低资质单位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上因为无法达到要求,而严重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其中的监理队伍素质较低,无法做到到位的监理工作,甚至有可能不进行核实就签单,制作假账,弄虚作假。 1.4监督机制失灵 一个合理高效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队伍,监督机制起着重要的规范约束作用。现今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在监督过程中,监督机构对于其监督的责任所在并不明确,监督人员素质不高,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控制体系,总体震慑能力较小。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完全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验收过程中,走马观花,或监督人员收受好处,进而对工程的监督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法做到严格正规的验收。 1.5施工队伍能力不足 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中,队伍成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的改革与科技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会随之而改革,将会出现更加复杂和高技术含量的水利水电工程,这显然会有一部分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无法满足新的工程建设要求,也会有一部分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不足。一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不能转换新的管理理念,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不合理,都将会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创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理念 创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理念,要从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做起,作为整个施工企业的 管理者,就应该从思想上紧跟时代的潮流,适应国家的改革变化,及时纠正自己落后的管理理念,创新企业运行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意识到高质量、安全的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不应该只追求速度,而是在追求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速度,这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唯一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牢牢把握自己的市场,进而争取到更广阔的市场。 2.2建立责任落实制度 作为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队伍,不可能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进行。在工程建设队伍中,应该根据建设的需要,合理分配责任,落实责任到个人。这是约束和规范整个队伍合理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举措。从施工队伍的最高领导者到每一个施工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定期对每一层的责任人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奖惩。杜绝出现推脱责任、挂名工作的现象。 2.3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工作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做好了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效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口碑。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要加大监管力度,无论是从监管的广度、深度还是力度上,都应该做到最好。当然这需要一批专业的责任心强的监管人员,对于监管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应该做到严格进行。这样才可以从每一个环节上保证建设的质量与安全,防患于未然。 3.结语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管理虽然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还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弥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促进社会的进步。 作者简介 侯骥(1981—),男,贵州盘县人,工程师,从事计划经营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方法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治理说的是在水利水电项目建立的整个过程里,全方面、多阶级地使用经济、技能、法规等方式,对投资作为、工程价值做预计、解析、核算、监管、管制、掌控,而获得最少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使用取得最大利益的一连串作为。本人解析了工程造价管理带有的不足,简述了信息技能在水利水电项目造价管理中的使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项目造价 管理 使用 工程造价管理是国家借助法规、经济、行事方式对工程建筑的构建本钱与项目承包方价钱价格实行管理,它包括了整个项目的各环节,即可用性解析到完工决算,也包含了工程的主方、授予方、工作方等各个部门与企业。水利水电项目造价管理的主要是经过合理的办法与方式决定项目造价。价格体制问题是它的中心问题,它也是投资宏观决策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一个核心问题。 1.信息技术在造价管制角度的使用情况 1.1 电脑定额套价软件的使用 电脑定额套价软件的使用是电脑信息技能在项目造价行业使用最成功的一面,电脑信息技能在项目造价行业使用也来于定额套价软件, 现今的使用技能已很熟练。 1.2 项目造价信息站 各省和地市项目造价管理部门都对应构建了各自的项目造价网站, 因为技能水准、消息源始、金钱等层面缘由各有特征,但方式大体相同,关键内容有: 政策法律、公告告示、新闻、构建准则、造价软件、材料价钱消息、指数消息、造价监管、咨询部门、专业人员。可是已存的文件内容不按时更改,消息数少,更改内容过少等问题。网站的使用未展现它的现实影响,仅限于日常的管理,通常是发公告、查人数等,而且维护资费很多,不同行业网站独自运转,很程度上导致了很大的资源耗费。 1.3 定额管理软件 这种软件常使用数据技能帮助造价机构维护定额库, 且在制度定额时直接形成要用的样版样式,从而降低制度定额的工作量,减少排版时间, 降低人为失误,是管制管理信息体系的范围。 1.4 指标采集和解析体系 此体系用来采集完工项目的数据, 且从多个方面上进行解析,它的结果被用在投资核算等方面。 1.5 工程量核算软件 在用施工图核算工程量时,主要借助于自动核算软件,它是一种带有高技术和良好使用进展的造价软件。 2.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1 把电脑辅助管理系统作为基本,构建现代化管理 在保证原本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增强预(决)算体制的准却性,给出多样、准时、正确的建材价钱,且要全面扩及到项目造价管理的整个阶段,也就是造价管理可包括构建的决策、实行于运做的每个阶段,把每个阶段的造价管理的统计按照计价方式改善变成一个全面的系统。中国的改革力度慢慢增强、市场竞争模式也逐渐全面话,还有建筑业规模更是在不断扩建,建筑项目实行全阶段、全角度的变化式管理是项目造价管理工作逐渐进步的趋势。全面使用准时的消息、先进化的软件、现代性的网络来管制反应工程造价每个阶段的工作,提高投资确定过程、策划过程、招投标过程、动工过程、完工检收及后评过程的全面掌控,提高真个过程的监管与变动管制,切实地达到信息技能对项目造价管理全阶段、全方面、全风险、全组队的综合管制管理,切实的达到决算低于预算,预算低于概算,概算低于估算这一成效。 2.2 改善与调整造价和它的管理软件 改善与调整造价和它的管理软件是信息技能在项目造价管理中使用的重点。它的部门构成一定要由国家组建各行、各部、各省市的项目造价层面的管理人与相关电脑专业者一起建成专业组,总结当今研发的各个项目造价管理软件,解析它们的好与坏,使用很潮流与共用性很多的软件开发体系,确定软件的使用条件。构建一套共用的网络项目造价管理软件。详细路线为:第一,保证现行的工程量详单计价方式下的软件研发;第二,项目造价管理机构带头把不同的软件(包含纯管理软件、造价管理软件及别的配套软件) 研发单位做出资源合拢,一起分配;第三,按照一致的信息号码分种类、分阶层实行计价、管制、网络操作等策划研发;第四,对研发完的各种类、各阶层软件实行合并,反复证明,最终得出国一致的网络版造价管理软件,且按时变更信息。 2.3 构建 一套完整的水利水电项目程造价管理信息体系 若想提高宏观控制水平, 完善项目造价管理的体制与方法;提速章程设立,调整建筑市场, 保证整个市场的合法权益。清楚了解各个项目造价管制主管机构的关联,构建和每个机构、每个项目造价管理信息体系间的按时调整关联章程,让水利水电工项目价管理的准线与指标可以完美地和别的建筑项目造价体系的连接、配套。由府组织管管制慢慢转换到行业协会管制,需要鼓舞建立专门的项目造价询问中介部门,国家机构对政府与非政府投资各自管制。 2.4 设立水利水电项目造价网络方面使用平台 借助信息技能构建水利水电项目造价网络市场交易界面, 在网络上构建简陋的水利水电材料市场,网络管制, 公放网上买下等电子商务应用。使水利水电建筑业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与综合信息共用。在这个使用平台上, 能实行出去当前只下达水利水电项目招标通告外、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实行投标单位网上报名、对投标单位的网上资格初审、网上随机选取专家评审、网上交上标书、网上开标、评标、定标, 网上做好合同保管。这不仅提高了水利水电项目管制的公正性、公平性、透视性,更方便水利水电项目造价管理地方的良好进步。 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大多是建立国民经济进步中占有很主要的地位, 95年至今,中国水利基建投资年年都超过200亿。每年大约提高20%。把这笔巨额资金合理分配好后,展示出它的巨大的经济成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相当关键的。信息技术使用在水电项目造价监管中,可以在水利水电构建当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电子文件的归档及管理利用研究 摘要: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档案特点、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和责任、电子文件的特点及主要内容和格式、电子文件的归档(移交)以及电子文件利用及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对电子文件归档及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水电工程;电子文件;归档和移交;管理与利用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档案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除与建筑、电力、机械、水文、气象等专业联系紧密外还牵涉到农业、工业、交通、通信、市政、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导致了归档的水利档案在种类上的多样性,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档案、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声像档案、设备档案等。水利水电工程按其建设过程包括工程项目提出可行性研究、设计、决策、招(投)标、施工、质检、监理到竣工验收、试运行等全过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文件材料主要由设计单位提供给管理单位归档,工程投产运行管理阶段的文件材料由管理单位归档,施工建设阶段涉及的文件材料比较多,有设计文件、建设管理文件、监理管理文件、施工管理文件、设备文件等。 工程项目档案包括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单位的文书档案包括党群、人劳、工会、审计等文件,这些档案包括了纸质和电子两种文件,其中有些文件只有纸质形式,如收到外单位的来文,验收签证等,有些文件只有电子形式,如邮件、外界报道、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文件、声像、照片等,也有些文件同时以两种形式存在,两种文件归档形成了两种介质的一套档案。对于纸质文件按照传统的做法将其归档保存,对于各种电子文件则根据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规范管理外,为了保证有效的利用,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通过实践经验,对电子文件采用两种格式归档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和责任 首先明确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各机关部门正式发文的文件及各类工程项目在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纳入归档范围,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试验报告、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投标文件、施工图阶段、设计修改等有关文件。二是明确各部门兼职档案管理员对电子文件管理职责和归档时间,保证电子文件及时归档及完整性。 三、电子文件的特点及主要内容和格式 (一)电子文件的特点 电子文件实现了快速检索查询,提供重复利用,减少档案利用人员工作时间,提高生产,同时减少对纸质档案造成的磨损,有利于保护纸质档案。减轻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但电子文件具有不稳定性,1、所依赖的软硬件不稳定性。现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新换代快,尤其是软件系统。几年的时间就出现新的电子文件存储的数据结构变化而需要转换的问题。2、载体的不稳定性。从磁带到磁盘、光盘电子文件的载体也在发生变化,有的载体寿命短,不易长久保存。3、电子文件具有可改性,经更改后除与原文对照,否则不能确定是否更改,其真实可靠性远不如纸质档案。4、容易被损坏。如碰撞、电磁干扰等都容易造成全部数据的不可用。 (二)电子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格式 水利水电工程的电子档案包括文书文件、工程文件、音像文件、照片文件、设备文件等。文书文件主要有来往文函、会议、简报、经营管理、人劳、审计、技术、监察、党群、工会等,工程文件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工程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科研试验、设备等文件,所形成的文件为微软办公系统的word、excel文件,图像文件主要为以前实物照片的扫描文件及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照片,形成文件为jpeg格式,图形文件主要为工程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等,为autocad软件所产生的dwg文件格式,影像文件记录工程开工到完工所产生的所有影像资料,有国家领导人、上级部门、国际友人的视察、工程建设的重要施工过程等。 数据文件为工程项目的内外观变形监测、地震观测数据等,其保存格式有sqlserve、oracl、access、dbf等数据文件。实物电子文件档案为对实物照相后形成jpeg格式文件。 四、电子文件的归档(移交) 在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各归档单位要按电子文件移交目录及有关说明归档(移交),填写电子文件登记表、电子文件元数据表,主要内容有:工程名称、文件编号、题名、形成时间、计算机型号、操作系统名称、应用软件名称及版本号。电子文件载体要求为光盘,并刻录为一次性只读。这是因为光盘既具备大容量和低成本的优点,又是一种可以移动的存储介质,并且不能被修改。 要求各归档单位归档时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组盘。即一个项目应刻录在一张或多张光盘上,但不能1张光盘刻录2个及以上的项目电子文件。光盘刻录后,应在每张光盘上贴上标签作好标识。存储归档电子文件的载体中除存有归档的电子文件外,还应同时存有相应的的说明文件和电子文件目录,说明文件为纯文本文件,其内容包括对工程概况和电子文件归档说明等。说明文件内容包括案卷名称、档号、形成时间、电子档案份数、归档时间等。 五、电子文件利用及管理 (一)电子文件的保管和转换 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为了更好的使用,我们采用一档三存的办法管理电子文件,即一种电子文件三种保存办法,即保存了原始文件的原始性,又使使用者能正常使用。由于光盘多次使用易磨损,易造成无法读取数据,因此,我们只要求归档单位交两套光盘保存,为查阅及管理方便,我们使用了大容量移动硬盘,考虑到兼用性问题,硬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然后将光盘的数据拷贝到硬盘中,按档案编号建立文件夹,这样,减少了光盘的磨损,也不用从大量的光盘中寻找,而且硬盘容易组织数据,体积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由于所移交的文件材料都是原始形成的文件,需要相应的软件才能打开,尤其是专业性强的软件,价格昂贵,软件不可能保存在档案馆,有些软件因其他原因造成原格式不再支持等,为避免这种情况,因此我们使用了第二个移动硬盘,对第一个移动硬盘数据的进行转化,使其在没有专门软件的情况下能被所有的人察看,转化如下:doc和xls文件格式转为tiff或pdf文件,cad图纸转为jepg图形文件,将所有的录像带转为avi格式电子文件,文件命名由三位阿拉伯数字加录像内容组成。对于观测等数据资料,我们要求移交单位对重要的数据资料转化为dbf数据文件,并使用纯文本文件对dbf文件的格式进行说明并保存在同一目录下。 (二)电子文件的借出 由于电子文件的易更改、可复制性。电子文件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传递,也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之间相互复制。对一些不适合流转的电子文件,在借出后容易造成在网上流传,而且不能找到源头,而且损害了本单位的产权和利益,为使每个借出的人员提高保护本单位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借出电子文件时,除填写表格和单位领导签字外,对重要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形成图片后加水印处理,写上借阅单位及时间,这样,提高了借阅人员对电子档案的保护意识,维护本单位的利益。 六、对电子文件归档及利用的建议 (一)国家应制定处理电子文件的格式标准。为了使电子公文文件能够超越操作平台、超越软件系统而被准确地识读,就需要国家制定统一的标准格式,使其不依赖于原来的设备和软件更新的影响,降低对设备的依赖性。从目前看应制定以xml语言为基础的字处理文件的格式是比较好的选择。 (二)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在存储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查看软件。这样会造成软件一起归档,使用者怎么使用,软件所依赖的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又如何归档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从目前看adobe pdf格式文件是很好的文件保存格式,pdf 文件具有跨平台、高压缩、适合屏幕阅览及网络传输,pdf格式已得到公认,适于在不同计算机平台之间传送和共享文件的一种开放式电子文件格式,因此也可作为电子公文归档的一种选择格式。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 【摘要】文章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就业能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提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就业综合能力素质两个方面,探讨了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进的一系列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自动化;毕业设计;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院”升格“大学”,专科升格本科,普通本科院校自身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持续增大,每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巨大,本科生已经早已不是“天之骄子”,作为一名求职者,普通院校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没有“名校效应”,非“985”、“211”院校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 1目前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现状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离校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非重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开始毕业设计阶段,通常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和做毕业设计双重困扰,每到这个时候,往往是学生工学矛盾最为突出的时候,学校教育者对于学生的管理难度也更大。针对这种现象,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以下简称教研室)积极探索,在督促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重点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上动脑筋,与往年相比,在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水平稳中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本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教研室在总结本年度毕业实习工作时,分析本科生就业率提高的原因,大家一致认为,今年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乃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曾经于2006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和就业问题的研究,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当年5~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就业能力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度分析,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影响求职成功的各种能力的难度系数分别量化为:专业能力(31.88%)、自我表达能力(35.80%)、外语能力(32.09%)、人际交往能力(30.36%)、求职技巧(19.86%)等方面。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的普遍性来看,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54.5%)、专业能力(47.7%)和外语能力(25%)。另外,有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同时,大学生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马陆婷于2002年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工作适应性评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适应工作状况总体评价良好,且学历层次越高评价越好,但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存在明显差异,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的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企业对高校普遍的期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基于此,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教研室今年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做法和实际举措。 (1)在提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方面,教研室主要的经验包括如下。 ①指导学生在思想上端正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方向比力量更重要。教研室在毕业设计工作伊始,利用大四上学期放寒假前,在学生选题选导师之后,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和本专业全体毕业生集体见面,按照导师分组进行一次集体谈话,主要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签订工作协议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完成毕业设计的信心和正确的就业观。教研室让学生认清形势,放低身价,帮助学生树立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贡献社会的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抓紧寒假期间复习单片机原理、PLC控制技术、LABVIEW等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到“眼低手高”,为就业做好铺垫。 ②选题上做到新颖,与社会需求接轨。今年的毕业设计工作,教研室专门组织所有指导教师开了一次研讨会,讨论毕业设计的选题事宜。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鼓励指导教师以自己的科研项目为牵引,或者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并且尽量避免与往年出题重复。同时,为了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鼓励指导教师以团队形式指导,同一个导师的学生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的团队,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而参与毕业实习工作,而是为了提高综合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对于就业能力的提升,均具有一定的帮助。 ③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一方面要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又要联系工作单位,时间紧,压力大。这时,往年有些学生比较盲目,急于就业,加上社会经验不足,就会匆匆找一家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既不管将来具体从事什么岗位,也不看能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学到真才实学,结果实习期间,发现就是去就业单位当打字员、复印员,或者是简单的文案工作,或者去做简单“跑腿”徒劳的差事,又纷纷毁约,最后既影响学校就业率,又没有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给自己的成长也带来困恼。因此,针对这类需要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赴签约单位实习的学生,教研室慎重对待,严格把关,做好教育。保证所有毕业学生,都能在实习单位学到真才实学,间接地促进毕业设计的完成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或者在校内指导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高标准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④加强面对面的指导。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异地办学现象非常普遍,桂林理工大学也存在这个实际情况,学生在新校区,教师住在老校区,往来不便,但是今年的毕业实习期间,教研室主动谋划,通过建立轮流坐班制度等形式,保证了所有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和指导的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一次。另外,通过指导教师工作记录本和学生毕业实习工作记录本的填写制度,也很好地保证了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指导和被指导工作的落实。通过加强面对面的指导,一方面督促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时间节点落实毕业实习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教研室主要的经验包括如下。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本科毕业生,为了赢得招聘单位的青睐,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科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应届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之际,已接受过近四年的大学培养,不同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教研室针对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时刻留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①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工科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备受用人单位青睐。而且,很多中小型企业往往不能够给应届毕业生提供培养锻炼的机会,希望招聘进来的职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少部分动手能力强,具备一定实际经验的学生,或者参加过科技竞赛活动的毕业生就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比如今年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中6名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并且获奖的学生,在毕业实习工作开展之前,广州、深圳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就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并且给出了不错的薪酬待遇待遇。但是,本专业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一般,这也是毕业实习工作开展之初,签约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教研室今年尤其重视毕业实习环节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举措一是加大对于实习经费的投入,人均实习材料经费增长50%,供毕业生采购芯片,电路板等实习材料;二是从严要求,除了极少部分毕业生进行论文形式的毕业实习工作之外,绝大部分的毕业设计课题均要求做出具体的实物,并且要求能够实现其设计的基本功能。 ②自我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本科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科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自己、与人沟通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但是现实情况是,部分担任过学生骨干或者性格比较开朗活泼一些的同学,这方面的能力素质就比较突出,而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甚至有个别学生不敢站在台前讲话,基于此种现象,教研室首先提倡指导教师经常召开各指导组内讨论会,每位同学定期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PPT展示结合口头表达,不仅仅检验毕业设计工作的完成情况,还锻炼了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教研室严密组织开题答辩,并且严格控制参加开题答辩学生比例,参加开题答辩人数远远超过学校最低要求,除了少部分参加校外实习无法参加的学生之外,其余全部参加,使得参加人数达总人数80%以上。开题答辩过程中,评委老师除了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和PPT演示提出意见和建议,还突出强调学生的讲台形象,口头表达清晰程度以及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等;另外,教研室严密组织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将学生自述和答辩环节的语言表达及个人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指标。 ③外语能力的培养。外语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求职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今年教研室专门针对提高毕业生的外语文献阅读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强化了阅读外文文献这一环节,在寒假之前就布置任务,每名毕业生要求完成10篇外文文献的阅读,并且要求写出读书笔记,最后一并装订成册,归档到毕业设计过程材料。另外,在毕业论文的正文英文摘要部分,由指导教师严格把关,指导学生逐词逐句检查修改。通过这些环节的培养,一方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④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培养。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很重要的因素,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进入职场,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不仅仅需要懂技术,还可能会承担一定的技术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往往对应届毕业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也会比较留意。基于此,教研室在毕业实习环节,对于每一位教师所带的学生分成一个实习小组,并指定一名实习学生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员和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虽然表面上看,实习学生小组长做的既可以做一些上传下达、收集学生材料等一些简单事情,还可以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和每位组员的工作状态、带头领会指导教师意图、安排组员工作、帮助指导教师把好毕业论文材料的整理检查验收的第一道关口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两地办学的指导教师在现场指导方面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在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 3结论 教研室立足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积极的举措,渐渐尝到了“甜头”,形成了毕业生乐学乐行,指导教师乐教乐导的良好局面。 作者:刘胜前 张烈平 孙旋 李海侠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1学生因素 1)主观积极性。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学生的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然后近年来普遍存在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学生把毕业设计仅仅作为一门功课来看待,甚至认为其它功课已经通过,自然毕业设计肯定也会顺利通关,这种典型的应试式思维导致思想上的不重视。随着大规模的扩招,就业越来越难,学生要找忙于工作,投入毕业设计上的精力大大减少。在历年的毕业设计中也存在着前期文献调研与设计工作不努力,等到答辩前期突击的现象。 2)基础不扎实。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行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例如,我系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对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看不懂专业的参考文献,系统方案设计不出来,经过指导老师耐心指导,仍有些同学一窍不通。涉及仿真,有一部分同学,连Matlab工具软件都还要现学。这些现象都体现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严重制约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 1.2教师因素 1)主观积极性。教师方面,由于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需开展科研工作,带学生做毕业设计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用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我系教师教学任务尤其多,在毕业设计开展期间,多数教师还承担了课题教学,课程设计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谢七月(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教学工作。这几年绩效改革不鼓励超工作量,毕业设计工作又持续周期长,学生知识结构又层次不齐,因而有些教师对毕业设计态度不是很积极,指导效果明显受影响。 2)指导老师队伍本身的专业素养。热工自动化专业方向比较细,开设热工自动化专业的高校很有限,我系极少教师本科专业是热工自动化的。由于教师资源相对紧张,即使缺乏系统的工程化培训与实践的新进教师也承担了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甚至有的教师虽然没有能力指导毕业设计,但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也只好勉强上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而且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1.3客观因素 1)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部分同学还要忙于找工作、考研等各类事情,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满打满算仅仅14周,也就三个多月。而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文献调研、文献翻译、开题、设计、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保证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毕业课题做深入的研究。据我系历年数据,不能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多达40%,而能在短短三个多月内做出较好结果的学生不足10%,这类学生往往是提前参加了相关课题或是有扎实的基础,而基本完成任务书内容的学生将近50%。 2)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单一,难以激励学生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目前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尽管在毕业设计过程已经按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分别开展了检查考核,而且也制定了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但指标不够具体,考核过程有时候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考核。即便将考核模式向以实物、图纸、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但因这些内容无法在三个月内实现,因此,无实际全面实施考核的可能性。 3)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学校和学院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的,不够灵活,既难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难以提高落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考虑不周全,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4)其它客观因素。影响毕业设计的客观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实验条件紧缺,企业合作较虚,大部分设计电厂自动化的实验缺乏实现条件。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2.1毕业设计时间的调整 从本届毕业设计开始,我校开始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把前期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最后三周,要求在这三周内完成文献调研,英文文献翻译以及开题报告。然后希望学生能够利用部分寒假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为开学初的毕业实习做准备工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带着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参加毕业实习,增强毕业实习的针对性,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进一步的落实分类指导与因材施教,我系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给与更为合理的毕业设计时间。对于成绩前10%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初结合毕业后的计划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这学期内进行文献调研与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争取在第六学期末进行开题,利用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鼓励结合设计结果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毕业设计总时长达到三个学期,这个时间相当于目前2.5年制的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从而保障这部分优秀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将毕业设计做的更加深入。对于成绩前30%左右的学生,则可在第七学期初选题、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对于成绩一般以及成绩特别差的学生,采用学校统一安排的毕业设计时间,第七学期中后期选题,第七学期末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保持在半年以上。而对于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 2.2指导方式改革探索 由于教师资源相对不足,为了更好指导毕业设计,我系正探索指导方式的改革。一方面,我系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均在120人左右,而现有专职教师只有15人,平均每位教师指导8名学生。另一方面,由于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热工过程自动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涉及的领域不断延伸,几乎包罗万象,不可能要求每位教师都对每个领域均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优势,探索集体指导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尤为重要。鉴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面临工程实际方面的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急盼有教师的指导。因此,指导教师每周安排一次答疑与讨论,每个工作日下午安排一名教师开展集体指导。提前安排时间与地点,即时通知学生,学生既可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可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相关领域的教师参加集体指导。 2.3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探索 我校已使用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先由教师命题上网,然后由学生上网选择,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最后指导教师确认。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我系对选题工作进行了探索。首先从命题上把好质量关。要求指导教师分别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我系成立了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在选题期间,组织教师对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严格评审打分,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予以通过。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尤其是保研的学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可以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冲刺校优秀毕业设计。对于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从科研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命题结合生产实践,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研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科研题目进行研究,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为将来研究生的深造打好基础。对于力争进入特别优秀学生的选题,系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将组织面试考核,考核成绩供命题教师参考。学生在选题期间,即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命题教师根据选题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命题要求相吻合的学生,确定选题学生。 2.4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根据学校与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管理规定,我系制定了管理细则,探索从制度建设方面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改革方面如下: 1)加强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给学生阐明毕业设计的严肃性,明确指出毕业设计将从严把关,从而使得学生端正毕业设计的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定的场所开展工作,从而便于指导教师检查与指导,规定学生每个工作日必须在指定场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由指定学生负责每天的考勤,系指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考勤检查,从而改变以往懒散的作风。学生每周参与答疑,即时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指导教师将记录每周的答疑情况。指导教师严格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2)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工作。为了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学校与学院有教学督导会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我系将加强这方面的督查,每周向学生调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为了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将设立经费进行奖励,对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要予以奖励,为了公平起见,对于指导非特别优秀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教师,系将加大力度奖励。对于指导不力的指导教师,限制下年的指导人数。 3)严格考核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为了使得学生和教师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有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各阶段的考核,而不是只注重毕业设计的最后结果。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分三阶段进行检查考核:第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初期):检查师资配备和设备条件、课题审查情况及学生选题结果。第二阶段(中期):深入教学现场,进行实地检查,通过观察、提问,考察学生的工作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映;同时检查教师的工作状况,依据毕业设计管理细则对教师与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第三阶段(后期):这个阶段重点抓好答辩资格审查工作与成绩评定工作。学生答辩前,要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经“审阅”、“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毕业设计成绩由“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组成,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为了避免教师担心自己带的学生成绩偏低或答辩通不过给自己带来麻烦,系指导小组将协调后续工作,使得指导教师能客观评分。为了客观公正进行评阅,采用集体交叉盲审形式。严格按程序组织答辩,避免走过场。 3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就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这样的探索不仅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将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关于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设计题目科学性不足、系统方案创新率低、系统设计实用性不足、论文缺乏条理等问题,提出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斫行,使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战能力。 【关键词】高职 自动化专业 毕业设计教学 顶岗实习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以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和新型材料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来临。它将极大改变传统的商品制造方式,并推动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从而改变就业的格局。而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科自动化技术则是这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基石。与德国工业4.0相比,中国很多制造业还处于2.0、3.0阶段,其本质就是中国企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距德国企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尽快培养出能够适应当今科技产业革命的高水平自动化人才,就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毕业设计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及作风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原有的教学资源显得严重不足,能够跟得上潮流的新技术的教育资源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逐年下滑,甚至社会上有人提出取消毕业设计的建议。因此,如何改革毕业设计,提高培养质量成为高职教改的难点之一。 一、高职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题目科学性不足。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以“互联网+”“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不断地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相互融合,从而不断地改变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然而以往的高职毕业设计,过于强调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因此很多毕业设计题目要么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要么陈旧单一,重复率高。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下降,降低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势必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二)系统方案创新率低。首先大部分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都会选择以前用过的或者相类似的题目,再者,所设计的系统方案也大都是书本上的翻版,缺少创新性的原创,而且重复率非常高。因此,毕业设计质量会大打折扣。 (三)系统设计实用性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现场工作的实战经验,所以,在做系统设计时,要么操作不方便,要么安全性不够,要么与现场其他设备不匹配,要么性价比较低等,导致做出的系统设计往往脱离实际,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的实用性。 (四)论文缺乏条理。首先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很少写过学术论文,所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缺乏整体布局,因而论文中经常出现结构不完整,内容颠三倒四,上下两段明显割裂开来,缺乏自然过渡,层次不明,看起来费力,论证不得力,缺乏逻辑性等缺点,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五)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由于每年扩招的学生不断地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地增大,所以找工作就成了学生们最重要的课题,因此,很多学校的毕业答辩就流于形式了,不仅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答辩也就成了走过场。不仅无法达到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而且无法准确衡量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对学校未来的就业也产生了很大的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本文提出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进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全面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选题。学生可以将企业里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等科目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科目内容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题目大概有如下几种类型:(1)技术改造型:以PLC或DCS为控制核心的工业现场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2)产品开发型: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等装置产品的开发。(3)系统集成型:以PLC或DCS控制系统与以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MES系统等集成系统。(4)实验研究型: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实验研究。由于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是自己的实习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所以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技术指导。虽然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已经在学校学习过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但是由于自动化学科的自身特点,使它能够在不同行业内与不同的专业技术相融合,比如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液压技术、机械、数据库等技术相互融合,因此,就需要从企业里的技术人员或者专业人士中聘请为指导导师,对学生进行其相关专业或者行业知识的技术指导。不仅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有效减少系统设计漏洞等缺陷,大大增强了毕业设计的实用性。 (三)加大对实验装置的经费投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化装置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为了让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跟得上企业的发展步伐,就需要加大对新技术的实验装置的引进。通过对新实验装置的引入,既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够让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有了一个充分的展示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构想与才华在这个平台上充分的发挥,从而不仅能够提高毕业设计的技术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体验不断地提高与升华。 (四)加强论文写作指导。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因此要想写好毕业论文不仅需要前期的技术工作的积累,还涉及组织材料等相关写作技巧等知识。所以,学生可以从企业里的技术报告、技术方案、技术总结等各个方面入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初期,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论文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在初稿完成后,可以帮助学生检查内容、逻辑、语句、格式等方面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五)深入企业开展毕业答辩。毕业设计是衡量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也只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才具有实用价值,才符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需求。将企业里的技术专家与学校内的专业老师组合成的答辩专家,能够更加全面地检验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通过企业里的技术专家现场出题,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全面专业的建议,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最快的成长。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此类答辩发现适合自己企业所需求的技术人才,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就业。 总之,毕业设计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指出了毕业设计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现状,针对其中的弊端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以及技术开发、管理和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通过笔者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及调研发现,多数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其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毕业设计效果较差。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时间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安心设计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均在第六学期开设,与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就已经开始求职,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招聘中,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一个小组一个题目,学生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题目由教师拟定,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学生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3)学生无法得到指导老师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 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在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通常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学生有疑难问题,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通过网络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差强人意。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 如上述,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无从下手,一是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学生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的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薄弱,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不够,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电机、机床电气控制、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交直流调速系统等,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改善。目前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前至第五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有效解决与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冲突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指导教师按专业核心就业岗位进行选题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核心就业岗位包括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师、电气工程师、单片机系统设计师、产品质检员等。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要求,从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出发,与相关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拓宽毕业设计课题。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采取的选题方法:1、与一些就业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同时,每个课题最多3个学生,尽量一个学生一个题目,最大限度防止学生出现雷同设计。 (3)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教师共同指导 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 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要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完善电气自动化实训室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已按上述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建设探析 摘 要 金融危机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促进当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建设好大学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不断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自动化专业的高端就业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原则,以XX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进行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群体入学情况与就业质量相关性分析,探索自动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建设方向与主要措施。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毕业生 高端就业市场建设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作,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压力。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实现高质量就业,建设好大学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不断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使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自动化专业的高端就业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热门专业为探索起点,辐射其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建设,为全面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高端市场的建设作出贡献。 1自动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原则 1.1基于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自动化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学科,是当代高技术的集中体现与应用。自动化的研究范围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等。 自动化学科有着其鲜明的技术特征。首先,自动化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利用,是人类改造自然目标的最终落实;其次,自动化不仅包含利用信息实现目标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包含作为其载体的技术和装备,并最终将它们集成在自动化系统中,涉及到从理论、方法、技术到设备的各个层面,具有包容数学、软件、电子、电气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第三,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是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的通用科学与技术,与各领域具体实践相结合,可形成各门各类的自动化,如机械制造自动化、化工自动化、核工程自动化、农业自动化等,因而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适性;第四,自动化的水平和程度不仅取决于控制的思想和方法,而且与检测技术、执行装置、特别是各类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产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XX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业企业、国防、高校和科研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现代检测技术、信号处理与控制、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因此,自动化专业所对应的高端市场,应该处于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进程中,以控制为特征的自动化技术为应用基础,并且最终要成为体现工业化水平的关键技术的行业和领域。 1.2基于行业内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动向 自动化产业属于信息产业,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机电、计算机、电力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和自动控制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包括农业、国防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是非常综合性的产业。自动化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学术专业性强、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也有人称自动化是一个“万金油”的专业,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与自动化挂钩,也就意味着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种领域的工作。例如钢铁企业、电力行业、石油石化公司、核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通信系统、铁路、民航、海关、高科技企业等等。正是因为自动化专业就业范围如此之广,XX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作为优势专业之一,势必要建立与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匹配的市场,探索适合学校学生长期发展的就业市场建设。 因此,自动化专业完全符合将国家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作为主要就业市场,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经济战略需要的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原则,国家重点行业既包括国防、电子信息、钢铁、有色、石化、装备制造、汽车、轻工、纺织、船舶等传统行业,也包括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的新兴行业,国家重点领域具体指国资委直属的企业,“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涉及的西部基层单位,党政机关、主流媒体、国家级科研院所、部队等。国家重点地区是指“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这也与我校“确立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就业市场”工作目标相一致。细化为与自动化专业对应的国资委直属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冶金、机械、汽车、采矿、电子信息、家电、化工、金融、国防、建筑等行业百强,全国“985”、“211”重点院校,科研设计院所、部队等。 1.3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与就业质量综合评价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就是指在符合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教育产品(高校毕业生)满足社会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要求的总和。就业质量是衡量毕业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反映的是社会整体发展状况。 毕业生就业质量包括:(1)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即就业率在数量上的反应。(2)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即工作收入、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3)大学生就业的主观满意程度,即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发展前景、劳动关系的和谐性等。 其中,作为我们在高端就业市场认定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指标为: (1)就业的薪酬水平:就业质量最直观的衡量指标。薪酬水平既能证明企业实力,也能证明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薪酬水平也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认可程度的体现。 (2)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率体现学生专业与职业的相关程度。也能说明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认可程度。 (3)层次就业率:层次就业率是指进入高端企业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集中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层次就业率高,说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高端企业的充分认可。 据此我们所认定的高端就业市场内包含的企业应该是具备一定规模、技术行业领先、国家重点支持、薪酬水平高和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 2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群体入学情况与就业质量相关性分析 XX大学自动化专业2011年招生265人,2012年招生253,2013年招生(自2013年起改为自动化大类招生)347人。本专业考生主要来源为:辽宁、山东、河南、河北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自动化专业在招生计划最多的辽宁省(占招生计划的36.89%),专业最低分高于辽宁省一本线79分,专业最高分高于辽宁省一本线103分;在外省招生中,平均录取分高于当地一本线50分左右,个别省份达到80分。本专业的生源质量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但是在最终的就业状况反馈中,不难发现自动化虽然整体就业率依然在全校的排名靠前,但是重点单位的就业率略高于全校平均水平,这也凸显了自动化专业招生分数与最终高质量就业匹配度不高的现状。 3自动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建设方向与主要措施 3.1立足本行业高端企业,稳固核心企业,寻求广泛合作 立足自动化相关产业所属的国家机关、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国际知名大公司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等高层次用人单位和高端企业,通过参加各地区和各行业组织的毕业生工作会议的机会或这类企业来校招聘的机会,搜集用人单位信息,拜访用人单位,与他们沟通介绍自动化专业有关情况,建立初步联系。在其中挖掘出核心高端企业,加强交流,及时掌握其供需信息,丰富合作形式,建立“企业――高校联合俱乐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周,为学生推荐、互访合作等工作打好基础。在每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始之前,与核心高端企业及时拜访或电话交流,介绍生源情况,推荐优秀毕业生。同时,深化走访企业机制,每年对核心高端企业进行回访活动,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商谈合作意向,与企业人事主管,以及在企业中工作一年、三年、五年的企业员工开展生涯人物访谈活动,有的放矢地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毕业生发展状况。 3.2广挖校友资源,加强联络沟通,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校友在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反馈意见上都不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与学校校友会紧密配合,依托院校友会网站的建设,建立自动化专业校友高端企业资源库,通过校友联系其所在单位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同时也发挥校友在招聘活动中的宣传示范作用,提高校友所在单位招聘工作的成效。定期邀请校友返校为学生开展各类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以及授课等活动,既有助于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有利于加强与校友及所在用人单位的联系。 3.3密切校企往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试点 对于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和地区,与其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建立高校的企业俱乐部,为企业搭建在高校广泛联系学生的平台,增进高校与企业互访,加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更多地接触企业,了解未来工作环境,为将来真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联合培养”、“名企定制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订单式”培养试点,通过单位在高校学生毕业前的提前介入,由高校结合当前课程体系和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订做”,为高端企业广泛推荐对口专业化毕业生人才。同时,通过推行全程化、体系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4以高端就业指导和行业分析辅助辅导员就业工作,开展就业教育 在学生就业相关工作中,辅导员更多地是为学生传达就业信息,告知宣讲会通知,在就业指导方面也仅限于一些经验传承方面的指导。高端就业指导需要辅导员也能够切实走访企业,对企业中工作了一年、三年、五年的工作人员或者校友,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了解不同类别的毕业生在企业中的发展与走势,定点跟踪具备不同能力特点的毕业生,着重追踪和记录其职业发展历程,整理总结后,以最详实的实例和解说,来对在校大学生分类别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开设由辅导员主讲的行业分析课程,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引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以及日常的职业路径选择上往长效性和创新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毕业设计的完整教学流程,并结合CDIO工程教育实践,对流程中的每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与CDIO改革措施相结合,针对设计题目来源和学生选题工作,开题时文献资料的收集积累及开题报告的撰写,设计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及论文写作思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对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者及指导者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毕业设计 CDIO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改革 一、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一个课题任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探索和开发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融会贯通大学时期的所学及能否将其拓展和升华。同时,毕业设计的成果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资格认证的标准。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供配电、电气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 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其改革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本专业在接近实际工程的环境下,以中小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系统项目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面向中低压供配电技术和新能源及其应用领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及少量设计工程师。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精心进行CDIO改革,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改革思路及配套方法 (一)课题来源及学生选题 根据题目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它等类型;题目类型: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它。分为四个阶段:选题、调研、设计和答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而学生选择题目时,应选择与专业需求一致,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并且自己要感兴趣,如果设计题目和就业方向相关则更好。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体现CDIO的构思C(Conceive)。指导教师则应把握好学生构思出的设计题目是否与专业相关,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供配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毕业设计选题,适用于CD或者CDI。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则适用于CDI或者CDIO。 (二)开题工作 开题工作也是属于CDIO的C(Conceive—构思)和D(Design—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便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参考资料。而课题调研则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从而对课题涉及的各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参与课题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了解本课题的技术成分,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及书店查阅各类书籍和期刊。 4.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查研究,多想多问。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及完成一定的实践调查后,应该对如何完成设计有一定的见解了,由此提出两到三种课题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初步估算,针对设计条件确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依据方案,拟定设计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需完成的任务,视需要可以具体安排到每周需完成的任务。因此,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三)设计实施工作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首先可以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如果遇到技术困难,要客观分析,积极寻找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该阶段的D(Design—设计)可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或者供配电方案设计;I(Implement—实施)可包括元器件购买、焊接,调试或者供配电系统图绘制、预算表拟制。O(Operate—运行)则是软硬件联调后通过后的整机运行,供配电方案设计则不包含运行这一步。 如果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在征求导师的意见后,可考虑适当调整设计内容。调整内容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寻找另外一种新的替代途径。但要把握好调整的分寸,应保证总体格局尽量不变。这一点关系到设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 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老师需每周定时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指导,做好过程管理。 (四)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完成整体设计并调试通过后,紧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了。毕业论文一般有以下组成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中文摘要的内容则应阐述设计研究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使用的理论、算法、材料和设备,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由此推出的结论及该结论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发。写作时应该保持客观性,简洁性。英文摘要则要求尽量何中文摘要相对应,无语发错误。 2.关键词是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为3~6个较为合适。 3.前言是在概要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文字简练,直入主题,避免将前言写成综述。 4.论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长。设计的研究成果都应体现在该部分,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比如:硬件、软件设计和调试。正文要求结构清晰严谨,内容翔实准确。 5.结论是对整个设计的一个总结,是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综合观点,包含设计的创新点所在,也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6.其余部分可按照论文的格式模版如实进行编写。 三、考核办法及改革成效 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总结起来就是:重视中期检查关,严守毕业答辩关。这个准则也体现了CDIO中对于过程的有效管理。中期检查对进度超前的学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对进度滞后的学生,则是一种督促和鞭策。对设计者而言,毕业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鉴定的正规的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形式。毕业答辩,是完成了CDI后,最后在老师评审面前进行O(Operate—运行)的演示。作为指导老师,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其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紧跟本校的CDIO教育改革步伐,在2008年本校推行CDIO改革后,对于指导的几届毕业设计,严格过程管理。所带学生均取得较好的设计成绩,每一届没有不及格学生,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占所带学生比例的70%以上。并且将每一届所带的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召集起来,与低年级学生的相关CDIO工程实践项目进行专门的技术交流及指导。并从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小组成员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对将来的毕业设计进行方向思考,凝练出一个好的设计题目。最终使得好的构思能有创新性和传承性。 四、结论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的理念,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 【摘 要】作者以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突破口,进行了新的改革与探索。在选择课题、指导方式与答辩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形成了一种适合时展要求的全新实用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指导;答辩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是一所依托包钢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我院的专业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与探索。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师资配备、硬件环境、软件组成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当然,毕业设计作为高职学生独立完成的综合性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教师采用的指导方式和选题的范围也应该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采取的措施 高职学生在最后一年面临毕业答辩的时间段,有好多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进入了用人单位的实习期。根据我院特点和学生构成,我们毕业答辩指导教师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分类,将已经开始实习期的学生和尚在校学习的学生分为两大类,分别进行对待。本着转变思路、切合实际的态度,从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2.1 选题方式的改变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整个设计的关键,也是最困扰学生的地方。通过我们多年来的经验,如果能成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毕业设计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年总会有学生,在毕业设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因为种种的原因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而不得不推翻前面的课题重新选题。这样一来,费时费力不说,后面的新课题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这几年都是把选题工作作为毕业设计中最重要一个环节来要求的。在选题的方式方法上也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大约有以下几个内容。 (1)基础性选题:事先根据专业组成和学生能力,侧重于专业基础并且结合实践,建立了我院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库。将这些课题事先召开专门的推进会议,向本专业毕业生公布出来,让学生在这些题目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我们称之为基础性选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不会有大的偏差,肯定在本专业涉及的知识点之内。 (2)开放性选题:不限于基础性选题的范围,学生可以在本专业的领域内自由选择课题,我们称之为开放式选题。这种选题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个课程上的强项,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而且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很快,专业领域内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我们也希望学生能有一个开拓性的思维,这也是他们进来走上工作岗位最难能可贵的技能。 (3)自主式选题:针对不少学生已经在用人单位实习的实际,我们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本岗位的工作实际,选择生产第一线的课题,称之为自主式选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实际生产上的课题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既可以丰富我们学校的课题库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课题,掌握自己将来工作中的设备和技术,尽快融入到工作中,一举两得。 2.2 指导方式的改变 学生在选题结束后,就进入了紧张的设计之中。这其中涉及到相关资料的准备与查阅,软硬件的编程与设计,技术性文档的书写与总结,指导教师的沟通与方向的把握。我们针对我院学生特点,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指导方法。 (1)全面指导:在基础性选题的基础上,对涉及相关专业内容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指导。把各个主要的知识点和常用的设计方法进行梳理,让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面对面指导: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定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面对面解决学生再设计中的困惑和难点。我们的做法是每周指导老师对自己带的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辅导。 (3)侧重点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设计内容的进度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多数学生都出现的问题,有侧重的重点解决,并且通报给其他的学生。 (4)网络化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资源,在网上与学生进行随时交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聊天工具或Email与指导老师沟通,也可以在建立的群组中进行讨论。 2.3 答辩方式的改变 (1)集中答辩:每年我们都会按照专业与课题将学生与老师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性答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对新生的答辩内容可以做到全面细致,而且效率高,因此这种形式是主导。 (2)分散答辩:针对我院有些毕业生在最后一年已经在各地的用人单位实习的实际情况,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的,我们对个别确实无法赶上集中答辩的同学,采取分散答辩的形式进行补充。这就需要毕业生与校方取得联系,约定好合适的时间在小范围进行。 3 取得的效果 经过我系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上开了一个好头,也是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项成功案例。经过这几年的运行与调整,广大毕业生都非常满意,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 我院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体现了按需办学的思想,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拓宽了学生就业口径,课题库也逐年充实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互助的体制。广大师生一致反映现在的这种形式灵活多样、更加具有人性化,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反映了新的发展时期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内容,使其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去伪存真,将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实践指导工作做得更好。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进程、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批准学生到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等方法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考研;就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其中毕业设计是重中之重。毕业设计可用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做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基本了解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方法,掌握撰写专业论文和做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规范,具备专业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笔者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时间安排不妥。一般情况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仅为1周,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课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5级自动化专业共有97名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而从教研室提交毕业设计课题统计表开始到毕业设计成绩录入完毕,先后有10人更改了毕业设计课题,这不但给学校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不便,而且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甚至会使学生因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而延期毕业。 2.与学生就业、考研相冲突。当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选择,而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都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据统计,在第八学期开学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0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已签订就业协议者有30人,准研究生(考研分数高于对应学校分数线的学生)有25人,其余42人既未考研也未签订就业协议。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压力。这样,学生的就业准备时间或复试准备时间就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3.师生比例不协调。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一个薄弱环节,这就造成了师生比例失调。很多教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做毕业设计,难免疏于管理。目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8人,需要指导97名学生做毕业设计。按照每名学生每周至少需要2个小时的指导时间计算,每名教师每周需要3天时间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再加上日常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时间明显太紧张。 4.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设计和仿真。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仅能满足多媒体教学和课内实验的使用需求,留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机会非常有限。 二、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提高毕业设计课题的时效性。毕业设计课题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符合当前生活或工程的实际需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些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重复的毕业设计课题会造成学生的惰性思维,而有创意的毕业设计课题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创新的兴趣,设计成果也能够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提升他们今后从事专业研究的信心。因此,在指定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我们要求“一人一题,三年不重题”,即同一届毕业生之间课题不能重复,过去两年用过的课题不得重复使用。这样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合理安排选题进程。我们在第七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召开毕业设计选题动员大会,为学生安排毕业设计选题任务,并提供指导教师指定课题和学生自拟课题两种选题方式。经过一个假期的准备,学生已经对毕业设计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第八学期初,学生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可以结合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开阔思路、有所创新。实习结束后,学生回校确定毕业设计课题。选题时间的延长有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的同时解决了选题时间仓促的问题。我们将以上方案运用于2010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学生因选题不当而提出更改课题的情况。 3.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和检查。就业和考研固然重要,但是这两者顺利实现的前提是学生取得毕业证,也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要合格。为了纠正学生只顾就业和考研而忽略毕业设计环节的做法,指导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总体上,教师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在细节方面,教师每周定时召开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汇报会,要求每名学生在会上汇报其在本周的毕业设计进行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具体规划,使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有紧迫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因忙于考研和就业而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4.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一些高校来说,师资力量的缺乏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对口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让他们承担部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师资紧缺的难题,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我们发现,聘用了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后,学生到设计教室的出勤率明显提高。 5.批准学生在专业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早日到单位实习,这也符合学生急于进入用人单位的心态。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进入单位后,在诸多繁杂事务的干扰下,往往无法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用人单位为专业对口单位的情况下,学校才批准学生前往实习,其间须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指定一名有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同时校内再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据统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9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有9人申请了在相应就业单位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优秀率为11.12%,良好率为25%,两项比率均比过去两年有所提高。 三、结语 我们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创新与探索,发现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时间、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到对口单位做设计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进行课题研究的兴趣,促进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探索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进程、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批准学生到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等方法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考研;就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其中毕业设计是重中之重。毕业设计可用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做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基本了解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方法,掌握撰写专业论文和做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规范,具备专业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笔者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时间安排不妥。一般情况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仅为1周,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课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5级自动化专业共有97名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而从教研室提交毕业设计课题统计表开始到毕业设计成绩录入完毕,先后有10人更改了毕业设计课题,这不但给学校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不便,而且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甚至会使学生因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而延期毕业。 2.与学生就业、考研相冲突。当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选择,而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都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据统计,在第八学期开学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0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已签订就业协议者有30人,准研究生(考研分数高于对应学校分数线的学生)有25人,其余42人既未考研也未签订就业协议。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压力。这样,学生的就业准备时间或复试准备时间就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3.师生比例不协调。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一个薄弱环节,这就造成了师生比例失调。很多教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做毕业设计,难免疏于管理。目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8人,需要指导97名学生做毕业设计。按照每名学生每周至少需要2个小时的指导时间计算,每名教师每周需要3天时间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再加上日常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时间明显太紧张。 4.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设计和仿真。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仅能满足多媒体教学和课内实验的使用需求,留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机会非常有限。 二、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提高毕业设计课题的时效性。毕业设计课题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符合当前生活或工程的实际需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些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重复的毕业设计课题会造成学生的惰性思维,而有创意的毕业设计课题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创新的兴趣,设计成果也能够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提升他们今后从事专业研究的信心。因此,在指定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我们要求“一人一题,三年不重题”,即同一届毕业生之间课题不能重复,过去两年用过的课题不得重复使用。这样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合理安排选题进程。我们在第七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召开毕业设计选题动员大会,为学生安排毕业设计选题任务,并提供指导教师指定课题和学生自拟课题两种选题方式。经过一个假期的准备,学生已经对毕业设计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第八学期初,学生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可以结合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开阔思路、有所创新。实习结束后,学生回校确定毕业设计课题。选题时间的延长有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的同时解决了选题时间仓促的问题。我们将以上方案运用于2010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学生因选题不当而提出更改课题的情况。 3.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和检查。就业和考研固然重要,但是这两者顺利实现的前提是学生取得毕业证,也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要合格。为了纠正学生只顾就业和考研而忽略毕业设计环节的做法,指导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总体上,教师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在细节方面,教师每周定时召开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汇报会,要求每名学生在会上汇报其在本周的毕业设计进行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具体规划,使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有紧迫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因忙于考研和就业而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4.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一些高校来说,师资力量的缺乏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对口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让他们承担部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师资紧缺的难题,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我们发现,聘用了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后,学生到设计教室的出勤率明显提高。 5.批准学生在专业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早日到单位实习,这也符合学生急于进入用人单位的心态。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进入单位后,在诸多繁杂事务的干扰下,往往无法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用人单位为专业对口单位的情况下,学校才批准学生前往实习,其间须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指定一名有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同时校内再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据统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9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有9人申请了在相应就业单位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优秀率为11.12%,良好率为25%,两项比率均比过去两年有所提高。 三、结语 我们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创新与探索,发现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时间、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到对口单位做设计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进行课题研究的兴趣,促进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探索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总体实践效果,对近年来福州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大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实习;毕业设计;电力系统 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三大实践环节概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设计、运行、管理以及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其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大实践环节是整个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进一步应用于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设计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环节。为此要求学生通过这些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一次应用,并为毕业设计搜集必要的相关资料。学生既要虚心地向工人、技术人员学习有关知识,又要独立思考,并把电力生产中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归纳起来,总结提高应用到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中去。 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全面深化、检查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本文就近年来专业教师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实习地点、与企业的交流联系、毕业实习与设计衔接关系、实践监管、考核力度以及学生激励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所做的一系列改革进行简单探讨。 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单位为各省、市、地区的电业局、发电厂及各大型厂矿的自备电厂及综合调度部门以及与电力系统行业相关的软件开发或设备公司。[1]生产实习参观前请电业局的工程师就安规以及电网概况、电气一次部分以及二次部分作介绍,结合运行当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分析。除此之外还请水电厂的工程师就水工部分以及水电厂的电气一次和二次部分进行参观前的讲解。安排的主要参观实习对象是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垃圾焚烧电厂以及220kV户内、户外变电站、数字变电站。 毕业实习期间,请电力部门的工程师就福建省电网现状与安全稳定分析、电网调度、电力系统通信、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整定与配置、配电网建设、电力市场方面的内容作系统性地介绍,鉴于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大力进行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请相应的工程师就数字化变电站进行介绍,使学生对电力领域的前沿知识有比较系统性的了解。毕业实习环节参观的场所主要是500kV变电站以及省电力调通中心参观电调、水调、通信、自动化几个部门,结合工程师的讲解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电网概况进行了解;另外是到火力或水力发电厂跟班实习。实习期间要全面了解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过程,通过实习将已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生产现场的实践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做一些知识储备,也为将来他们踏入工作岗位提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针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生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解决实践动手机会少的问题 安全生产在实习单位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实习内容一般要根据实习单位的安排来确定。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都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一线,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未经专业培训不允许上岗操作,因此学生几乎没有操作机会。特别像电厂集控室或生产现场,学生只能“眼观手不动”。[2]运行跟班时,与运行人员基于现场操作的交流和学习拘泥于理论层面。鉴于此,学校在学生进行电厂跟班实习后以及变电站参观实习后设置了相应的模拟电厂实践环节,予以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实验室建设经费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学校正积极与电力部门的培训中心联系,希望让学生进行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相应培训。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能很好地仿真变电站的正常、异常和故障的运行工况和现象,通过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运行技能,掌握事故分析及处理的能力,进一步解决学生对电厂以及系统的运行操作了解有限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 2.增加实习地点 近年来的生产实习环节相比以前参观变电站、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增设参观风电厂和数字变电站的环节,毕业实习的环节也增加了水力发电厂的跟班实习环节,进一步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实用化理解。 3.加强与企业的交流联系 专业实习过程中将对口企业的工程师请进课堂,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或者就工程实际当中一些问题处理过程的剖析,使学生从课堂走出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下一步的毕业设计的深化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4.学生直接参与在研项目的研究 由于学生毕业设计的周期与项目研究周期相比时间较短,以往很多指导教师未让学生直接参与在研项目的研究,而主要是做已结题的项目。现在很多指导教师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融入自己的在研科研课题中,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的讨论过程,可以进一步掌握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以及技术难点的解决过程的思路。这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接触相应的科研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5.改善以往毕业实习与设计互不衔接的问题,使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统一 毕业实习与设计应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实习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实习的巩固与加深。在实际中实习与设计常成为单独的个体,教师应以学生的就业意向为中心,将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分散实习及毕业设计同步进行的模式,通过学院与科研合作单位或者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对口单位的联系,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所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就业单位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设定相应的毕业设计难度及进度,学生可以边实习边进行毕业设计,根据毕业设计进程,将实习时间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不至于一心多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这种实习方式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生产单位,解决了实习人数多、带队教师少的问题,同时对于实践合作单位来说承受压力也大大降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就业及实习单位的不同,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联系相关单位以及设计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且可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辅助,实现校企老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以及实习的目的,可以进一步提高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 6.改善监管及考核力度 以往的实习环节中,由于学生比较多,且因为电力部门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所以学生在参观实习时,只能“眼观手不动”,常造成“走马观花”。由于变电站多在户外,机组运行现场比较嘈杂,对于现场工程师的讲解,学生一知半解,多数学生回校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实习报告,应付了事,使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鉴于此,建议对实习笔记以及实习报告检查的基础上,采用实习考试加实习答辩的方式予以考核,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现场与工程师或者带队教师交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大学生毕业设计自我监控能力偏低,[3]所以在毕业设计环节老师在拟定任务书和指导书时,提出相应的如设计内容、时间、安排、提出设计成果的要求、设计程序、应遵循的规程,之后在相应的后续环节如学生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撰写、算法分析、程序编写、算例计算分析过程中指导老师应予以引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以加强考核力度。 7.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与以往不同,让学生参与在研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挑战自我,提高设计水平。在毕业设计环节,以学生发问为主,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提出符合实际的新设想、新观点、新方法,同时,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引申,予以启发,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加以引导和帮助,最终实现人尽其能,各有所得。指导教师再根据课题研究的思路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一旦学生的观点得以采纳或其设计成果得以实际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自动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毕业设计是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培养学生工程理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与学生就业的矛盾,以及开展形式不够灵活,使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校企合作,对高职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高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毕业设计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1 毕业设计在高职自动化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工科引导性专业之一。毕业设计是本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经过在校两年多的理论课学习和多项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专业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全面衡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素质的重要尺度,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断地渗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培养体系中,少数毕业设计选题就显得过于陈旧,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早已被淘汰。很多学生属于被动接受,闭门造车。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一时期恰好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迈入社会大舞台的特殊阶段。两者在时间上的重合给毕业设计带来了很大影响。另外,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试用,一些已签约的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学生仓促完成任务,敷衍了事,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高。 3 结合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改革 本专业自2009年被评为市重点建设专业以来,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创建了“校企联动、双师共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展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建立了一支由校内、校外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教师到企业工程锻炼,主持及参与企业横向课题。 以上这些校企合作的成果为毕业设计的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上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3.1 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选题 毕业设计的时间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为了避免学生同时要兼顾实习与毕业设计,同时能紧密结合实际生产与新技术的发展,提倡学生就地选题,结合顶岗实习内容做毕业项目。学生在了解实习企业从事的产品和技术后,在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项目。虽然大部分学生从事组装、调试工作,但要求学生从产品的功能、装配工艺、工作原理、调试方法及如何维护等方面着手去做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去了解跟自己实习相关的技术及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知识、技术及应用能力的成长,为今后岗位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得毕业设计课题能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使得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真正融合。 3.2 校企合作,实施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度 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要求每位学生除了校内指导老师外,还须有实习单位的师傅,即由校内指导和企业指导老师组成的“理论”加“实践”的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实现了毕业设计与企业实训的结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两位老师多沟通交流,帮助学生选题和完成毕业设计过程需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基本情况,确保项目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实用性,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更快地熟悉产品的研发过程,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3.3 深入企业,开展毕业答辩 传统的毕业答辩是在学校进行,由学校指导老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考核。从2010级毕业设计开始,本专业尝试到紧密型合作的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答辩小组实施“双导师”制,即除了本校专业指导教师外,还从企业邀请了具有丰富工程设计与管理经验的工程师作为答辩专家,共同考察、检验学生的设计质量。“双导师”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考察学生的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既能全面检验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又能给予学生更全面更专业的建议。尤其是来自企业的专家、岗位老师的提问多为工程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在实习岗位中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展示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完成的毕业项目成果。工程师们的建议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事设计等相关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们也在与工程师的探讨中对实际问题加深了理解。 3.4 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重合,学生往往处于“放羊”状态,与教师互动不多,且校内指导教师侧重对学生理论方面的指导,缺乏实践环节的指导。目前学院加大对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严格执行专业教师工程实践制度,轮流安排教师在合作企业岗位实践,参加技术服务,主持或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的开发,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本专业在有条件的紧密型合作企业,将教师的工程实践与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横向课题中,参与企业研发,给老师做助理,完成部分设计工作,并将这些内容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素材。这样,一方面指导老师能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师生间做到了很好的互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还可以让校内导师得到锻炼,使校内导师通过与企业的接触和在企业的实践来提升自身的工程素质,了解企业和市场所需要的东西,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以上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措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解决了毕业设计教学与就业等之间的矛盾。本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通过率为99%,在江苏省教育厅200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就业方面,一次签约率达98%。在毕业设计各环节,学生较以往认真,学生和老师准备比较充分,小组答辩有明显的效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成功。 如何继续深化毕业设计改革,推广企业答辩,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将毕业设计与企业横向课题融合一体,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摘要: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而毕业设计从时间安排、命题选题、指导方法、分类指导等多个方面与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以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对现有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指导教师、时间安排、指导方式、考核方式等主要要素进行改革,通过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以及对指导教师的分类选择,使毕业设计能更好地与拔尖人才培养、创新竞赛、科研实践、工程实践及理论研究前沿相结合,使本科毕业设计研究更深入、内容更充实、过程更完整、成果更丰富,以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分类指导;能力培养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课程体系中与科学研究结合最为紧密,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最为直接的课程,是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学生可将所学知识直接用于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应该为各类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方面,目前的培养体系中,毕业设计无疑是对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进行科研和实践训练的良好载体。教育部于2010年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高素质人才。该计划强调了各个学期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实践,同时更强调了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毕业设计分类指导的成功案例,也说明现有的毕业设计体系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马上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培养需要。另一方面,应该从本科阶段就对创新拔尖人才进行专门培养,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彬就是其导师段广仁教授从本科阶段开始连贯培养至博士毕业。许多在博士学习阶段取得多项重大成果的学生,多是从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就跟着同一个导师完成学习。因此,以本科毕业设计为起点做好拔尖人才培养尤为必要。 因此,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历来受到重视,但目前的毕业设计存在课时短,命题相对简单,选题仓促,设计与研究不够深入,创新性成果少,研究能力培养不足,各类学生一锅烩等问题。特别是对于本科生中的优秀学生,现有的毕业设计不能对他们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先期培养。 一、现状分析 为更好的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对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近年来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了全学院1243个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情况。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对毕业设计的命题来源、题目性质和指导教师情况进行了统计。从命题情况来看,大部分题目来自科研实践,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很少;在题目性质方面,工程设计占了总课题的53%。经分析发现,多数题目是为了完成工程中的部分简单工作,没有深入到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不能体现创新性,而体现基础研究的理论研究则只有4%,说明本科生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太多作为,多是以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毕业设计为主。而指导教师的组成中,年轻教师接近半数,这使得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经验不足,命题、指导以及学生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连贯性培养中存在问题。 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而毕业设计从时间安排、命题选题、指导方法、分类指导等多个方面与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对现有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指导教师、时间安排、指导方式、考核方式等主要要素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毕业设计命题针对性不强,命题质量不高 毕业设计课程的命题与选题都是由指导教师决定。由于大部分本科生能力所限,加之毕业设计时间较短,所以多数毕业设计只能完成相对比较简单的命题,指导教师在命题时常常是为命题而命题,人为降低难度,很难真正与自己的科研结合起来。表1、表2、表3是近年来自动化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命题情况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最少;而在题目类型方面,工程设计最多,理论研究最少;在重复性方面,重复题目为18.9%。 2.现有的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完成研究和创新的时间不够 现有毕业设计课程基本都是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部分学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加上毕业、考研、找工作等各类事情,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总时长平均也就不到四个月。而要在这四个月的时间中完成开题、设计、制作、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对某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以往经验和统计,30%的学生甚至不能完全完成毕业设计课题中要求的全部内容,只有10%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在四个月的时间中做出较好的结果,而这类学生多数是提前参加到了课题中或是有很好的基础,而60%的学生只能基本完成命题内容。 3.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表4是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统计情况。从指导教师的组成结构上看,人数占三分之一的年轻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是总数的一半,而博士生导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少于其人数的百分比。说明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主力仍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 4.毕业设计考核方式不利于创新性成果的出现 现有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需要打破原有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和答辩为主的考核模式,将原有的考核按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进行分别考核,并制定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将原有的以论文为主的考核模式向以实物、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从而将原有的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向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转变。 5.现有的管理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 目前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以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性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落后学生的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体现不足。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1.毕业设计时间上的改革 考虑到以往的现实情况,特别是考虑到为将来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基础,有必要在毕业设计课程时间上进行调整。按照分类思想,将不同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加长优秀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时间,从而将部分优秀学生从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联合培养。 一是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成绩排名年级前5%),从大三第二学期初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大三第二学期末进行开题,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三个学期。其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二是针对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则在大四第一学期选题、开题,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两个学期。三是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选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初,开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末,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四是针对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可在大三第一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五是针对部分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毕业设计可在大四第二学期完成,总时长为一个学期。 2.毕业设计命题模式的探索 毕业设计的命题需要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方面下功夫,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采取命题评审制,指导教师的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审,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用以指导本科生。 一是面向以保研学生为主体的优秀本科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主要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值得研究的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本科阶段开始其硕士甚至博士的培养过程,为将来培养优秀硕士和博士论文做准备。二是面向以工作为主的部分本科生。主要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题目,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面向考研学生。对科研中的典型问题和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进行研究,特别注重将来其主要研究方面,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打基础。四是面向打算出国深造的学生。注重培养其英文能力,可采用英文论文的方式。 3.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改革 本项目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分类,从而保证命题的分类效果,保证对学生指导的连贯性,保证学生课题的延续性,从而保证能对优秀本科生从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阶段的贯通培养。 一是实施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并保证优秀本科生能在毕业设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基本师从一个导师,从而保证指导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实施,这类学生毕业设计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二是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后自动成为其本科导师,并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保研与考研、出国和找工作中给予具体指导。如上研究生后在同一专业,其本科导师自动成为其研究生导师,博士阶段如其导师是博导则自动成为其博士生导师。期间学生有一次机会更换导师。三是主要由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课题和经验,对于特别优秀学生应选拔博导或硕导担任其指导教师。四是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对有条件的实验室,其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应进入实验室,按研究生进行管理。 4.毕业设计管理机制的改革 为适应毕业设计分类指导探索和改革的需要,必须在学校、学院和研究所层面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学校层面。允许学生按分类选择毕业课题,并在大二结束时和大三每一学期结束时统计与学生成绩排名。调整教务管理系统,允许不同分类学生在不同时间段跨学期、跨学年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毕业设计中的优秀学生应优先保证其保研资格。评选毕业设计校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2)学院层面。由辅导员、教学干事一起完成对学生的按成绩、兴趣、未来发展的毕业设计分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将本科生导师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结合。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应优先考虑学生的本科生导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成立毕业设计课程命题评审小组,聘请专家进行评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按实际时间相符的教学工作量考核。评选毕业设计院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3)团队或研究所层面。给进入研究所进行长期毕业设计的学生一定的办公和实验条件,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补贴。作好国防项目的保密分解工作。帮助指导教师做好命题工作。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 【摘 要】作者以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突破口,进行了新的改革与探索。在选择课题、指导方式与答辩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形成了一种适合时展要求的全新实用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指导;答辩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是一所依托包钢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我院的专业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与探索。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师资配备、硬件环境、软件组成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当然,毕业设计作为高职学生独立完成的综合性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教师采用的指导方式和选题的范围也应该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采取的措施 高职学生在最后一年面临毕业答辩的时间段,有好多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进入了用人单位的实习期。根据我院特点和学生构成,我们毕业答辩指导教师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分类,将已经开始实习期的学生和尚在校学习的学生分为两大类,分别进行对待。本着转变思路、切合实际的态度,从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2.1 选题方式的改变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整个设计的关键,也是最困扰学生的地方。通过我们多年来的经验,如果能成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毕业设计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年总会有学生,在毕业设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因为种种的原因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而不得不推翻前面的课题重新选题。这样一来,费时费力不说,后面的新课题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这几年都是把选题工作作为毕业设计中最重要一个环节来要求的。在选题的方式方法上也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大约有以下几个内容。 (1)基础性选题:事先根据专业组成和学生能力,侧重于专业基础并且结合实践,建立了我院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库。将这些课题事先召开专门的推进会议,向本专业毕业生公布出来,让学生在这些题目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我们称之为基础性选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不会有大的偏差,肯定在本专业涉及的知识点之内。 (2)开放性选题:不限于基础性选题的范围,学生可以在本专业的领域内自由选择课题,我们称之为开放式选题。这种选题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个课程上的强项,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而且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很快,专业领域内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我们也希望学生能有一个开拓性的思维,这也是他们进来走上工作岗位最难能可贵的技能。 (3)自主式选题:针对不少学生已经在用人单位实习的实际,我们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本岗位的工作实际,选择生产第一线的课题,称之为自主式选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实际生产上的课题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既可以丰富我们学校的课题库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课题,掌握自己将来工作中的设备和技术,尽快融入到工作中,一举两得。 2.2 指导方式的改变 学生在选题结束后,就进入了紧张的设计之中。这其中涉及到相关资料的准备与查阅,软硬件的编程与设计,技术性文档的书写与总结,指导教师的沟通与方向的把握。我们针对我院学生特点,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指导方法。 (1)全面指导:在基础性选题的基础上,对涉及相关专业内容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指导。把各个主要的知识点和常用的设计方法进行梳理,让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面对面指导: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定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面对面解决学生再设计中的困惑和难点。我们的做法是每周指导老师对自己带的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辅导。 (3)侧重点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设计内容的进度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多数学生都出现的问题,有侧重的重点解决,并且通报给其他的学生。 (4)网络化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资源,在网上与学生进行随时交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聊天工具或Email与指导老师沟通,也可以在建立的群组中进行讨论。 2.3 答辩方式的改变 (1)集中答辩:每年我们都会按照专业与课题将学生与老师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性答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对新生的答辩内容可以做到全面细致,而且效率高,因此这种形式是主导。 (2)分散答辩:针对我院有些毕业生在最后一年已经在各地的用人单位实习的实际情况,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的,我们对个别确实无法赶上集中答辩的同学,采取分散答辩的形式进行补充。这就需要毕业生与校方取得联系,约定好合适的时间在小范围进行。 3 取得的效果 经过我系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上开了一个好头,也是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项成功案例。经过这几年的运行与调整,广大毕业生都非常满意,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 我院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体现了按需办学的思想,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拓宽了学生就业口径,课题库也逐年充实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互助的体制。广大师生一致反映现在的这种形式灵活多样、更加具有人性化,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反映了新的发展时期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内容,使其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去伪存真,将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实践指导工作做得更好。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毕业设计的完整教学流程,并结合CDIO工程教育实践,对流程中的每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与CDIO改革措施相结合,针对设计题目来源和学生选题工作,开题时文献资料的收集积累及开题报告的撰写,设计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及论文写作思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对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者及指导者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毕业设计 CDIO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改革 一、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一个课题任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探索和开发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融会贯通大学时期的所学及能否将其拓展和升华。同时,毕业设计的成果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资格认证的标准。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供配电、电气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 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其改革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本专业在接近实际工程的环境下,以中小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系统项目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面向中低压供配电技术和新能源及其应用领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及少量设计工程师。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精心进行CDIO改革,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改革思路及配套方法 (一)课题来源及学生选题 根据题目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它等类型;题目类型: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它。分为四个阶段:选题、调研、设计和答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而学生选择题目时,应选择与专业需求一致,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并且自己要感兴趣,如果设计题目和就业方向相关则更好。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体现CDIO的构思C(Conceive)。指导教师则应把握好学生构思出的设计题目是否与专业相关,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供配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毕业设计选题,适用于CD或者CDI。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则适用于CDI或者CDIO。 (二)开题工作 开题工作也是属于CDIO的C(Conceive—构思)和D(Design—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便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参考资料。而课题调研则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从而对课题涉及的各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参与课题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了解本课题的技术成分,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及书店查阅各类书籍和期刊。 4.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查研究,多想多问。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及完成一定的实践调查后,应该对如何完成设计有一定的见解了,由此提出两到三种课题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初步估算,针对设计条件确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依据方案,拟定设计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需完成的任务,视需要可以具体安排到每周需完成的任务。因此,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三)设计实施工作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首先可以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如果遇到技术困难,要客观分析,积极寻找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该阶段的D(Design—设计)可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或者供配电方案设计;I(Implement—实施)可包括元器件购买、焊接,调试或者供配电系统图绘制、预算表拟制。O(Operate—运行)则是软硬件联调后通过后的整机运行,供配电方案设计则不包含运行这一步。 如果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在征求导师的意见后,可考虑适当调整设计内容。调整内容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寻找另外一种新的替代途径。但要把握好调整的分寸,应保证总体格局尽量不变。这一点关系到设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 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老师需每周定时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指导,做好过程管理。 (四)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完成整体设计并调试通过后,紧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了。毕业论文一般有以下组成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中文摘要的内容则应阐述设计研究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使用的理论、算法、材料和设备,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由此推出的结论及该结论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发。写作时应该保持客观性,简洁性。英文摘要则要求尽量何中文摘要相对应,无语发错误。 2.关键词是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为3~6个较为合适。 3.前言是在概要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文字简练,直入主题,避免将前言写成综述。 4.论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长。设计的研究成果都应体现在该部分,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比如:硬件、软件设计和调试。正文要求结构清晰严谨,内容翔实准确。 5.结论是对整个设计的一个总结,是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综合观点,包含设计的创新点所在,也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6.其余部分可按照论文的格式模版如实进行编写。 三、考核办法及改革成效 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总结起来就是:重视中期检查关,严守毕业答辩关。这个准则也体现了CDIO中对于过程的有效管理。中期检查对进度超前的学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对进度滞后的学生,则是一种督促和鞭策。对设计者而言,毕业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鉴定的正规的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形式。毕业答辩,是完成了CDI后,最后在老师评审面前进行O(Operate—运行)的演示。作为指导老师,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其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紧跟本校的CDIO教育改革步伐,在2008年本校推行CDIO改革后,对于指导的几届毕业设计,严格过程管理。所带学生均取得较好的设计成绩,每一届没有不及格学生,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占所带学生比例的70%以上。并且将每一届所带的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召集起来,与低年级学生的相关CDIO工程实践项目进行专门的技术交流及指导。并从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小组成员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对将来的毕业设计进行方向思考,凝练出一个好的设计题目。最终使得好的构思能有创新性和传承性。 四、结论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的理念,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施工企业论文:论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 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 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施工企业论文:国有交通施工企业如何改进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通过对交通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现状及成因分析,阐述了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就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选拔与配置、培养与开发及合理的考评与激励政策。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治理,已成为国有交通施工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交通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经营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治理。然而,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现在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治理,已成为国有交通施工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危机的现状 1.缺乏高素质的经营治理人才。企业需要人才,但缺乏高素质的经营治理人才却是国有交通企业的一个通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技术人才受到重视是理所当然。但是,经营治理人才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视。国有施工企业治理者大多是技术起家,重技术、轻治理往往是他们的特点。他们认为经营治理人员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吃闲饭”,因此不予重视和培养。长此以往,导致有能力的经营治理人才要么被埋没,要么跳槽,而那些没有经营治理能力的人员却通过种种“关系”占据治理岗位,使治理部门成为养闲人的场所。 2.人力资源流失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才主体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流动逐渐频繁。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不仅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假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在大量流失的同时又缺少补充,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量的中高级经营治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不但使以前对这些人员的培养投入得不到回报,而且重新招聘、培养相应人员所花费的成本也非常高。此外,人力资源的流失还可能造成企业商业机密外泄等后果。因此,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会直接削弱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危机的成因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治理观念落后。一是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学的人才观。企业决策者应认识到,德才兼备、有创造力、有贡献的就是人才。不仅高工是人才,技艺精湛的工人也是人才;不仅受过系统教育的硕士是人才,从基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二是将现代的人力资源治理和传统的人事治理混为一谈,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投资、保障体制。很多国有企业虽然把“人事部”的牌子换成了“人力资源部”,但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治理的层面上。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治理的内容,而且在理论上和操作上更加丰富、深刻和全面。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是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的服务部门。企业应当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资源,用科学的、人性的方式尊重员工的人格和选择,关心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企业在员工成长的同时也得到了成长,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2.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冗员过多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导致一方面富余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工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熟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经营治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 3.激励手段单一,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国有施工企业在员工激励政策上存在误区:注重人力资源职位的提升,忽视人力资源专业技能的发挥。国有施工企业往往以专业技术作为提升行政治理领导的依据。诚然,有不少的优秀技术人员在走上领导岗位后,表现很出色,但这并不是一个必然规律。治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素质和能力结构上的要求差别是很大的,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不一定就是一名优秀的治理者。曾有报道,一名专业能力很强的博士被聘任为某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经理后,却因治理不善,最终被免职。对这位博士来说,他的特长是研究而不是治理,所以其治理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对企业来说,这种用人方式是人才的浪费:其一技术人员并不一定适合治理工作,将他放在治理岗位上,可能把真正适合这一工作的人员挤走;其二技术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本人的专业在延伸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上必将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对企业和个人,这都不是一件幸事。 4.人力资源培训落后。在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很多国有施工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通过不断开发而增值的增量资源,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像所有资源一样会发生损耗,只重视对其使用,而没有考虑到补给和折旧,不舍得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重点投资与投入对象。 三、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1.人力资源的选拔与配置。首先要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前,多数企业的经营治理者还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指定任命,有些名曰竞争上岗,实际上早已拟定;在招聘中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有关经营者招聘的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办法选择适合的经营治理者,通过竞争择优选择经营者,使大批有胆识,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人才得到合理配置。其次要制定选拔的标准。例如国有施工企业治理专业性很强,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不仅要懂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而且要具备经济理论、企业经营治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还要具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诸方面的业务能力。因此,在制定对国有施工企业治理者的选拔标准时,就必须把这些作为必备条件考虑进去。其他的岗位也是一样。只有制定完善的选拔标准,并严格地按标准执行,才能选拔出真正适合这一岗位的治理者。 2.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成功的企业领导层十分重视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他们认为,只有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开发,企业的潜能才会得到开发;只有人力资源的素质得到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才会得到提高。合理开发出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相当于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条件下,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总量。这对企业效益的增加和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作为人力资源流失比较严重的国有施工企业,更要重视人力资源培训,把人力资源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做到舍得投资、舍得开发、舍得培养,真正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在进行人力资源培养之前,应分析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结合未来发展需要,科学地设计培训体系,建立并完善培训与用人相结合的机制。 3.人力资源的考评与激励。在人力资源治理方面,国有施工企业应注重在人力资源的选拔、绩效考核等方面应用科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使激励更加有效和充分的基础是对工作绩效的科学考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目标任务、任职标准、考核制度。目前凡是员工积极性高的企业,一般都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与个人收入挂钩。 (2)建立适合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的激励机制。可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了解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针对国有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激励方式: 薪酬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工资、福利以及股权等方式,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不过,这种激励假如过量的话,会加大企业的负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因此,薪酬激励必须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包括对企业员工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正确运用精神激励可以有效地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假如做到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事业激励。人都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以科技人才为例,他们都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对提升专业领域的成就、名声、荣誉以及相应的地位比物质利益有更强烈的需求。因此,对他们来说,事业激励主要就是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他们能够施展才华。 企业文化激励。通过企业文化激励能使员工体验因能力差异而引起的收入和地位差异,激励员工不断自我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以人力资源价值的良性循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激励,反过来又促进企业形象的自我完善。 施工企业论文:核电施工企业劳务管理论文 当前核电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的新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建筑业企业资质重新就位、建设部首次提出劳务分包企业概念以来,建筑行业的用工制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建筑施工现场的操作层大量从企业里脱离出来,大中型施工企业的自有员工主要是管理层人员和技术人员,自有劳务层人员越来越少,建筑劳务逐步市场化。另一方面,建筑业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建筑劳务市场却还远未完善。二级建筑市场(即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市场)尚不健全,总分包环节混乱,专业承包和劳务承包界限模糊,私下交易、无证承包、越级承包、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劳务市场的混乱,危及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也难以保障劳务工的合法权益。 同样,这种状况对核电建设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从核电劳务队伍构成、面临的新问题、福岛核事故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建筑市场 施工企业 核电 劳务管理 一、核电建设劳务队伍的构成分析 核电建设劳务队伍的来源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企业自有劳务、专业劳务分包和临时性用工。 1、企业自有劳务。是指在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中,与企业签订有正式劳动合同的自有劳务人员。如原来很多国有企业招聘了农民合同制工人,一般合同期较长,劳动合同有效期不限于单个工程项目。建筑业企业新资质就位以后,企业大大地减少了此类劳务的数量,但对这些有技术、会管理的工人(如工长),不少企业都采取了特殊政策予以保留,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是企业正式职工。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务单位人员中的优秀员工进行考核、招聘后,转变为正式工人或协议工。总体来说,他们的人数很有限。以我公司为例,20__~20__年核电项目部使用的自有劳务(含专业公司)分别是26%、29%、29%,基本保持在1/3以下。 对企业而言,自有劳务的管理是其自己的职责,企业有权决定直接雇佣劳务的有关问题,并对这类劳务的雇佣、使用、培训、权益以及他们的工作质量负直接的、完全的责任。 2、专业分包劳务。是指从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那里分包劳务作业的专业劳务分包企业。这类分包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建筑业专业劳务资质,往往是成建制的,能以独立的企业形态承担施工企业的现场操作任务。目前,核电现场操作任务大多是由劳务分包来承担的。以我公司为例,20__~20__年核电项目部使用的专业劳务分包分别是36%、33%、33%,基本保持在1/3的水平。 成建制的劳务企业有以下特点:一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人员管理、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有优势;二是管理责任比较容易界定,双方都签订有合同,合同范围和责权利方面比较明确;三是自身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善于与总承包单位进行谈判;四是有时会有协调困难,成建制的分包劳务会降低总包单位对现场劳务力量安排的灵活性。 3、临时性用工。指企业临时雇佣的人员,一般是为了具体一个工程项目或阶段性的任务而临时雇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临时性用工。通常临时性用工不是成建制的施工劳务,在建筑领域非常普遍。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施工现场普遍使用的劳务派遣也属于此类用工。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对于企业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可实施劳务派遣。劳务派遣都由已取得合法资质的劳务单位招聘、签订劳动合同,再由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施工企业)签订协议,由用工单位管理员工。以我公司为例,各单位都有相对比较固定的劳务派遣合作单位,20__~20__年各核电项目部使用的劳务派遣比例都是38%,一直比较稳定。 目前,核电项目部都能严格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劳动标准,并提供与正式员工相一致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福利待遇。 二、核电建设劳务市场出现的新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改革和产业政策调整,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短缺持续存在,我国建筑领域劳务市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从过去的买方市场变成了现在的卖方市场。而东部沿海地区历来是我国核电建设劳务的主要来源地,市场的变化对核电劳务的供应源产生了极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成本压力非常大。东南沿海地区每次的“民工荒”都会带来建筑市场工资薪酬待遇的一次次上涨,而核电工程的报价却呈不断下降的曲线,业主单位在合同中给出的劳务单价已经远远低于市场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地区核电劳务的市场价比合同价高40-60%,且技术型工人越来越吃香,技能水平不同带来的差别很大。施工总承包单位原先给付的工资已经超出合同价,而今年劳务人员工资水平更是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30-40%,企业承担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另外,市场不成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 2、劳务队伍流动性大,管理难。劳务短缺的影响使得工资待遇高低成为推动劳务队伍和人员流动的主流因素。一些劳务队伍利用市场管理的不成熟,挂靠有资质的企业,采用“马路招聘”的方式从市场上临时招聘人员,或者私下里转包给其他以“包工头”牵头组成的劳务队伍(或称小老板),由“包工头”出面,签订“内部”承包协议,分包劳务工作,凭完成的劳务工作量结算劳务工资。一些分包单位甚至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保关系和正规的工伤保险,管理隐患很大。他们合同、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合则来,不合则走,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管理秩序。一些劳务人员家族观念和老乡观念强,每当内部发生矛盾或与总包单位发生矛盾时,往往不愿意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一些单位和个人经常打着“讨要工资”的名义,或采用集体上访、谈判等方式处理,或采用堵门、封路、爬塔吊等极端行为,向总包单位、业主单位施加压力,极易发生群体性治安事件,既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稳定,也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3、维权的意识和法律水平不断提高。与民用项目相比,核电施工各项程序复杂,企业要求严格,分包单位找人难、培训难,工程量上不去结算额低,工作积极性差。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员工维护个人权益的意识和法律水平不断提高。据一项调查,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新生代农民工中因为怕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有6.5%,仅是传统农民工的一半;采取投诉行为时,以集体投诉方式进行的(几个人一起去投诉),新生代农民工为45.5%,高出传统农民工17.6个百分点。一些劳务单位人员屡屡向总包单位提出同工同酬同待遇的呼声,而总包企业依照《劳动合同法》无法给予满意的解 释,企业面临失语的尴尬。 三、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产业的影响 核电安全是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核电安全的高起点也是其他电站所无法比拟的。此次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核安全文化也敲响了一次警钟。核电处于调整期,核电建设产业又一次站在行业发展的重要关口。从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来看,虽然说长期影响可能不大,但短期和中期的影响已经体现,很多计划今年开工的项目处于停滞待工状态,年内开工的目标已经无法实现。对施工企业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总体而言是有利于宏观产业,不利于微观企业。 1、从有利的方面说,在福岛核事故之后,世界各国将更加注重核电建设安全和质量,核安全要求将更加严格,对核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核电产业的修整,核电安全标准将得到全面而有效地执行;核电技术的创新成为重要目标,利于进一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国际国内的核电投资主体对核电承包商将趋向于施工技术、管理经验丰富和项目管理水平成熟的单位。 2、从不利的方面说,停滞待工的核电项目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压力,原来已经准备就绪的人力、物力、设备等资源就会闲置,运营成本会进一步增加;核电产业工人队伍稳定性受到影响,成熟的管理、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会流失,企业留住人才必然要采取措施、付出更多成本。对于劳务队伍而言,如果没有施工任务,刚刚培养起来的有经验的劳务的人员会迅速流失到工业民用领域,以后核电一旦重新启动要召回的时候会很困难。 四、对策及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为了积极应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形势,为核电产业调整后的核电建设大潮提前做好准备。在劳务队伍的引进和管理上,按照公司战略,我们将保持自有核心劳务队伍比例,扩大专业劳务分包比例,逐步减小劳务派遣比例。这个方向也基本适合今后核电建筑市场的发展。但由于目前核电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劳务市场的不成熟,导致核电劳务市场的“紧缺”将会持续一个阶段。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加强管理,稳定队伍,并为培育合格的核电产业工人队伍打好基础,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深化劳务合作,与专业劳务分包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企业要定期对劳务合作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估,对其资源配置、人员培训取证、人员技能、管理体系、文化融合等方面评估,建立劳务单位综合评价名录。对合格单位进行督促、帮助,对其中比较优秀的单位进行政策性扶持,在取费标准、人员培训、人员激励、生活后勤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培养其能力,调动其合作积极性,实现双赢目标。同时,对确实不合格、又不愿意改进的单位要坚决清退,保证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遵守和执行。 2、加强区域合作,从源头参与培育稳定的劳务基地。施工企业要主动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联络,建立合作关系,与地方政府一起培育劳务基地。一是由地方劳动部门摸清劳动力资源状况,及时收集用工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减少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盲目性。二是由地方政府协调,劳动、公安、计生等部门对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就业登记,同时在培训(技术)等级证书、户籍证明、婚育证明等方面提供便民服务。三是由企业向地方企业用工需求,劳动部门及时劳动力市场信息,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做作业,促进劳务工有序流动。四是由企业与地方协作,并提供一定的支持,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3、开展劳务员工培训,改善现有劳务队伍的技能和素质。针对当前核电总承包单位普遍存在的劳务队伍来源杂、管理乱、技能水平普遍较差的状况,要抓住症结,重点解决员工技能水平差、综合素质低、文化融合难的问题。要通过考核,了解劳务人员水平差别情况,按工种、按能力组织进行职业技能、质保体系、安全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劳务人员尽快适应核电施工和现场管理的要求。 4、推进以人为本,改善条件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要想方设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劳务人员使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产生认同,从而在文化上进一步融合。一是按照国家《劳动法》规定,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节假日及平时加班,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尽量改善工作条件,力所能及地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二是提供受教育、受培训的机会,支持劳务人员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三是建立完善各级工会组织,鼓励员工加入工会组织和其他内部团体,参与企业管理、文化活动,推动文化融合,发挥工会在保护工人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尊严。(编辑:果宝) 施工企业论文:信息技术在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大大促进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许多企业将全部投资的10%以上用于信息平台的建设,而其中70%是用于管理方面。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较成熟的技术构筑信息平台,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资金、提高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公路建设中的施工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业务管理缺乏规范性,随意性很大,对人的经验和水平有很大依赖性;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较大,出错率较高;由于施工企业存在异地施工、点多面广的特点,领导对企业各部门及各项目部不能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影响决策的质量;企业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造成设备使用、人员利用方面的极大浪费。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流程的结构化、合理化水平,以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自动化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在规划、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的交流与协作,并且运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实现自上而下、由内至外、从局部到整体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到,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八个子系统:领导层管理子系统、项目层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机务管理子系统、材料管理子系统、办公管理子系统、工程管理子系统、劳资管理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涉及到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三个层次的信息管理活动,都有自己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项目层管理子系统包括各个施工项目经理部系统,它们可根据自身的规模与特点选择适合接入Internet的方式,把项目施工中的财务情况、人员状况、设备使用等信息通过Internet传至与信息类别对应的财务、机务、材料、办公、工程、劳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通过自身的软件运行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汇总等操作(下文中将以机务科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达到对内、对外提供所需信息的要求,子系统间可通过局域网等技术进行通迅。领导层子系统随时可以从这七个子系统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本企业的动态情况,同时领导层子系统把决定、指示等信息快捷的传达到其他各子系统,为正确的管理决策和科学预测奠定了基础,实现了零距离的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可以用数据库技术、局域网技术和Internet等技术实现上述目标。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通信服务、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具体如下: 及时通过网络把工程进度、设备使用、人员等信息进行科学处理,领导者可以方便快捷的从各子系统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及时把处理意见传达到各有关部门。解决了异地施工不易管理的现象。 各子系统不仅对数据等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要能从中归纳出对预测、决策有利的重要信息。 各部门可以在网上进行文字、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交流,通过电子邮件(E-mail)方便地起草、发送、浏览电子邮件并分类归档,实现各类信息在企业各部门及个人之间快速的传递。为各部门提供网上信息的模块,可以本部门的情况或其他信息。 应用电子论坛(BBS),大家可以进行技术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可以实现网上培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的员工培训。 共享硬件、软件、数据资源。 机务管理子系统 以机务管理子系统为例,对其功能的实现及作用如下说明: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它主要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使用管理;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配件的管理以及基础性资产管理等。每个单位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具体情况,但发展的思路是一致的,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更规范、更合理的进行设备管理,使其更好的发挥效用。首先我们要对设备科人员岗位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其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化分析与调整。一般施工企业设备科岗位可分为:机械设备科科长;机务统计员;档案管理员;机械科管理调度员。 设备管理子系统要实现以下几项主要功能。 人员管理 有每名机械人员的姓名、年龄、工种、所在工地、驾驶证号、本人照片等详细资料。可以进行人员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筛选、统计、打印等相关操作。 机械配件管理 填写入库单(验收单),负责人员签字,据此做入库出理。填写出库单(领料单)负责人员签字,据此做出库处理。依照出入库记录登记机械配件账。可以实现安全库存量管理,不足安全库存时报警。对机械配件可以进行分类查询。逻辑模型如图2。 机械设备管理 包括机械 档案管理、机械调度、费用管理(修理费、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安全及事故。 图3中单击某设备后“档案”、“调度”、“费用”、“安全及事故”、“图片”的某个按钮,将弹出与之对应的关于该设备的情况。 信息收集和反馈 通过网络接收各地施工项目部的机务信息,进行分析、归类、汇总等,得出所需信息,或提交领导层子系统、或反馈给各地施工项目部。 系统维护 设置操作员及其密码;设置各项功能的密码;记载操作日志;具备数据库自动备份,系统安全恢复;做好网络通信中的安全工作。 具备上述功能后,设备管理子系统基本形成。这样决策层可以详细的了解设备子系统中人员的动态,各项目工地的情况,及时掌握配件的管理使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快捷准确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调度等各方面的有效信息,做到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杜绝了一些以前管理的漏洞,使管理层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对企业的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可以应用以下几种定量评价的方法:一是年利润增长额法。二是纯收入法。三是投资回收期与投资效果系数法:投资回收期T=K/P投资效果系数E=P/K。其中:P是年利润增长额,K是系统初始总投资。四是直接价值估算法。五是大于/小于成本法。有了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信息系统进行比较客观和直观的评价。从而对信息系统发挥的作用作出正确的评价。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企业只是使人工作业自动化,并未改变原有的工作和管理方式,简单地对现有流程自动化,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都只会加剧混乱的程度。解决的途径是将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分析、重组、优化和管理,使业务顺畅化和高效化,协调内部业务关系和活动,提高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能力,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有效利用基于Web的多层客户/服务器技术、数据仓库、分布对象技术、安全和保密等技术。 公路建设事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管理水平,使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竞争能力。 施工企业论文:对施工企业内部管制研究 在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工作的完成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而且在企业财力、人力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投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亟待完善任何制度的实现与执行,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内部控制机制也不例外。环境因素又分为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环境因素。其中,外部环境因素不可控,内部环境因素可控。对内控机制而言,起决定影响作用的是内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是造成各个企业内部控制内容与效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倘若内部环境因素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内控机制的实施。然而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内部控制环境的真实状态并不乐观。管理角度的控制与财务角度的控制未能充分协调在整个内部控制机制中,管理角度的控制与财务角度的控制是其两个主要内容。其中,财务控制是整个内部控制机制的核心内容。通常,单位在建立内控机制的过程中,都要围绕着财务内控这一核心。内控机制首先要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资产安全完整。这也是内控机制的根本目标与出发点。然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么将内控视同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要么围绕财务部门和财务工作,将重点放于会计内控的建立与完善。使管理角度的内控机制与财务角度的内控机制没有并行成为内控机制的共同组成,而是成为分立的两个独立个体,二者未能充分协调。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目前许多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认识都较为单一和浅显,企业内部缺乏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从而使得内控机制也变得相对薄弱。很多管理者对潜在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产品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的形成原因,多是归因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所造成。并未从自身角度和市场角度寻找深层次原因。此外,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招揽业务、抢占市场份额,违规缩短工期或者采用恶意压价等方式,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的同时,也给其内控机制带来一定压力。 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对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和督促经济业务有效进行,有着积极作用。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很好的控制了其经营风险。因此,全面完善建筑施工内控机制之前,应首先提高管理者对内控机制的重视程度,转变其之前的陈旧认识。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宣传的方式,分批分期进行内控机制理论培训学习,给管理者提供一种学习内控、关注内控、了解内控的良好环境。同时,从控制环境的角度,将内部控制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与完善企业内审机制施工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财务数据、业务流程等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该部门工作,监督、检查企业工程成本、质量,以及为工程进度做好把关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该部门直属于企业总经理领导,不受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制约,以此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机制,施工企业对于企业正常经济业务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做出及时的揭露和纠正,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操作范围内。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对该部门配备专业人员担任具体的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每一个承接的工程项目,以及项目各阶段都进行程序化与规范化的有效管理与审计,及时发现与解决存在的潜在问题,对内控管理中反馈的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对于内控中的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案。为企业改进管理的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提高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员、全过程控制成本模式施工企业在完善内控机制的过程中,还应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予以完善。重点要提高施工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等人员对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意识,在企业内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模式。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不仅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等参与其中,其他相关人员也应积极参与到成本管控之中,以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切实可行的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此外,还应在成本管控中实行责任追究制与责任承包制,以及对工程项目实行全面的工程项目安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总之,要将成本控制放在企业内控的首位。为了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在具体控制过程中,还可以配套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之中。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施工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还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在施工企业内部,责任成本的设定,通常由企业项目部、预算部、财务部等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笔者认为,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环境都已日趋完善与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在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须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此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前提之下,正确认识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为目标,推进思想观念的革新,强化竞争意识,针对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与解决,以完善的内控机制为媒介,全面加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论文: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浅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已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趋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规范,在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经费管理、投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都有所进步。本文通过对水电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对其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电施工 财务 财务预算 项目成本控制 资金管理 0 引言 水电施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其特点是资金流动量大,工期长,运作复杂,且由于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分布很不集中,这给水电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则由于水电施工企业大多实行委托-制,在这一委托-关系中,委托人的风险是中性者,人是风险规避者,甚至是风险制造者,因此,加强水电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尤为重要,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优化资金结构,是降低工程项目风险,保证公司利益实现的关键。 1 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财务人员能力素质相对偏低 目前全国水电施工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每中标一个项目至少也要配备两个财务人员(一个会计,一个出纳),而财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都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造成具备财会人员从业资格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相对匮乏,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承担工作任务的需要。 1.2 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集团财务和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平台在整个施工企业基本上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应用网络、人员等主客观原因影响,发展不平衡,有的项目部至今还没有用起来,有的项目部形式上看在用集团财务核算平台,实际上真正在用的还是原来的一套,集团财务核算形同虚设。特别是资金结算中心建设由于业主对项目资金的管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3 项目部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由于水电施工项目施工环境的影响,在项目部工作的财务人员基本上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自身资历浅,业务能力不够强,对各项财务标准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熟悉,收入、成本确认不够准确,费用归集不真实,在具体财务工作中难以打开局面,加之部分项目部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财务人员又更换频繁,使项目部的内业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存在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表不符、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1.4 预算管理执行不完善 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重机关轻项目部、重经费预算轻工程成本预算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有的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相关业务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有的预算纯粹是由财务部门编出来的,特别是工程成本预算没有按照项目中标合同和项目评估报告编制,由于基础资料不齐全,编制出的经费预算、成本预算针对性不够强,可操作性较差,利用价值不高,不能作为考核项目经营管理的指标。 1.5 控制制度实施存在问题 施工项目部一般都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差距。有的项目部在支付分包队伍工程款等大额资金使用方面会议研究少,审批手续简单,财务监督不到位,有的项目部在现金管理和现金支票的管理上,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管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2 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队伍素质 企业要通过培训,达到提高财务人员能力素质,规范会计核算的目的。鼓励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资格考试,以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对企业财务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招收大学生补充到财会队伍;另一方面也可实行财务统管的模式,对合同金额较小、施工时间较短的项目部只设一个代报销的出纳岗位,不派专职财务人员,由上级财务代管,几个项目部轮流处理财务业务。 2.2 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各大商业银行、电力系统、通信行业等国有大企业都实现了全国性的网络一体办公自动化,水电施工企业也基本上实现了财务集团化,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集团财务和资金结算中心平台在企业一旦运行就必须不断推进,不断完善,加强人员培训和与业主的沟通。新开工项目一开始就必须使用集团财务平台,对确因网络原因不能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可用其他软件暂作补充,一旦条件具备,就应尽快转换到集团财务平台上来,努力实现企业内部“核算统一、预算统筹、资金统管”的财务管理目标。 2.3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各级财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 通则》,积极推进企业集团财务平台的建设,从原始凭证的收集、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资料的整理保管入手,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对各项经营活动开展情况的集中反映,企业所属财务核算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各项会计政策,重点是收入、成本、利润的确认必须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力争做到账账、账卡、账表、账实相符,为企业决策者和外部相关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2.4 加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 财务预算是企业各级实现经营目标、控制成本、考核业绩的依据,是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严格推行预算管理审批制度、财务集中管理和经费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支出;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部经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较好经济效益的基础,各项目部要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和项目评估报告等为基础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分解,并通过建立成本计划定期分析制度,定期进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对造成超支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资金管理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安全理财的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推行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建设,着力实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积极推动资金集中支付平台的运行,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2.5 加强财务制度的执行及财务监督 项目中标后,项目部一旦组建,工程、质安、财务、运输、物资等职能部门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必须带头模范执行财政法规、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务监督,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运行。 3 结束语 除以上叙述外,工程项目的变更也是财务管理中问题之一,为此,企业必须选派责任心强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部从事与业主的工程结算和变更索赔工作,加强合同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台帐,及时收集资料,及时办理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做到日清月结,特别是对变更索赔项目,一旦结算不及时,日积月累数据越来越大,最终索赔的难度也加大,因此更是要随时发生、随时办理签证结算,减少施工企业在项目上的超前投入,减小经营风险,再综合以上所述,即可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序进行,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施工企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成本的构成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用,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施工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措施费、企业管理费、规费及税金构成。 二、成本控制的措施及方法 施工成本的控制就是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建设单位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其中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和企业管理费等约占工程总造价的80%以上,是施工成本中的主要可控因素,也是我们进行重点分析的对象。规费和税金都是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项目,必须按规定列项,属于不可控因素,本文不与分析。下面就结合施工成本构成分项详细的进行分析“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1.材料费的控制措施 施工成本中材料费约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60%-70%,是施工成本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进行重点控制。材料费由两个因素的影响,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 1.1材料消耗量 材料用量的控制要严格管理,减少损耗和废品,尽量减少消耗量,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通过定额控制、指标控制、计量控制、包干控制等手段有效地控制材料的消耗。如钢筋,混凝土等可以通过定额计算消耗量的材料,采用定额指标控制,严格控制在定额消耗量之内。根据工程进度核实工程量限额领料,对超出部分必须查明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节约部分进行相应的奖励,鼓励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成本。钢钉、钢丝、纱布等零星材料造价不高,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实行包干控制,提高作业者的节约意愿。 1.2材料单价 由于材料价格是由买价、运杂费、运输中的合理损耗组成,所以控制材料价格主要也要锁定市场价格信息、材料采购距离的远近以及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或则水路)实现。采购数量通过招标或询价等方式,一般可向三个以上厂家进行询价比较,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要求择优进行选择。 2.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的控制,需要根据定额计算的工程量,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市场人工价格信息和劳务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控制。可以进行劳务询价或者直接进行劳务分包,控制在定额限额之内。其中,人工费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合理组织施工,安排施工计划。可以通过施工时标网络图、横道图进行计划安排,组织流水施工,用合理的节奏防止或减少窝工,节约人工成本。 要结合工程的技术复杂程度选择劳务公司或者在劳务市场招募工人。劳务市场的工人人工费价格较低,但是技术水平不高,组织观念较差,不好协调管理;劳务公司的人员技术水平高,方便管理,但是相对人工费用较高。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工程项目特点、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对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消耗数量和台班单价组成。要区分自有机械和租赁机械,自有机械台班单价成本由台班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及场外运费、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其他费用等组成,而租赁设备台班单价主要由租赁费组成。控制机械使用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组织措施 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进行设备进出场管理,加强设备的调度工作,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增加施工成本。 3.2技术措施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施工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防止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机械故障和损坏。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但是也应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择方案而忽视对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 3.3经济措施 进行经济激励,这是最容易为人们接受和采用的方法,鼓励机上人员和辅助生产工人的协调配合,提高机械生产效率。 3.4合同措施 加强合同管理,进行机械设备包干控制,实行谁超支谁负责、谁延误谁赔偿的责任管理,提高参与各方的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 4.措施费的控制 措施费是指实际施工中必须发生的,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非 实体项目费用。其费用的发生和金额的大小与使用时间、施工方法或者两个以上工序相关,并且不形成最终的实体工程。具体有安全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大型机械进出场及安拆费、冬雨季施工费、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费,施工排降水费,脚手架费、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等等。 措施费的控制要结合工 程实际条件确定。工程施工必须消耗的费用,投入的多少要结合对项目带来的效益确定。如投入的模板脚手架租赁费较高,但是它的投入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维修和维护费用,减少事故发生,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投入,所以投入较多的费用是正确的。同样工期要求不紧,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不易采用大面积作业提高效率,且安全风险很小就没必要投入较高的措施费,只要能够正常施工就行。还有就是要提高租赁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租赁费用;增加自有设备的周转次数,减少施工损耗和折旧费用。但是具体如何投入需要造价工程师结合项目经 理,透过资金的时间价值折算为现值或年值进行综合确定。 5.企业管理费的控制 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财产保护费、财务费、业务招待费、法律顾问费、咨询费等。 企业管理费是不能形成项目实体的消耗性费用,是最能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是应该重点管理的一笔费用。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5.1尽量精简管理人员数量 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奖罚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5.2加强办公用品使用管理 实行办公用文具、纸张、印刷、邮电、书报、会议、用电、通讯签字制度,按月或季度年度进行各部门对比,奖励节约,处罚浪费和超支。 5.3固定资产及设备要加强维护和保养 确保合理使用的年限,减少年使用费用。 5.4建立统一的信息处理工作流程或服务平台 通过定期例会制度或者企业内部网站处理内部事务,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因信息不流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协调困难。 三、施工成本控制的总结 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以上所写都是针对施工阶段如何控制施工成本的措施,也是我们主要进行的成本控制阶段。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对招投标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也不能忽视,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全寿命周期和价值工程原理控制工程成本,主要是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项目费和企业管理费。然而建设项目本身复杂多变,且外部环境条件,水文、气象、安全、社会等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为企业赢取理想的利润。 施工企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处理的初探 一、现行挂靠企业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1)会计人员进行相关会计处理时无章可循的惶惑。由于既无官方规范可循,亦无权威机构能够咨询,一些新接手挂靠业务的企业会计人员,对如何处理此类业务心中茫然,不知所措;无奈间,只得在半信半疑地惶惑中将此类业务勉强处理。(2)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会计处理方法的限制。应该看到,在许多挂靠企业,虽然没有明确的规范指引,会计人员仍在积极寻求一种规范的方法,以求正确地处理业务;但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养的参差不齐,自然也就形成各个自以为是的会计处理方法。二是混淆挂靠经营方式和其他经营方式的界限。如与借用经营方式和内部承包经营方式的混淆。挂靠经营方式的属性在于,财务必须对工程的全部过程予以会计处理,包括收入、成本、工期、款项、税金并处理好与挂靠方、甲方和国家的关系;而其他两种经营方式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种属性。因而它的会计凭证要求、会计科目的使用、及税金的计提、缴纳等,相对挂靠经营方式的会计处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些企业为了便利,常采用此方式对挂靠业务进行核算。但客观上,却涉嫌规避了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个调税的计提。三是挂靠协议效力高于一切。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实务中,挂靠双方的协议往往成为企业会计在处理挂靠业务的最高准则。会计人员须围绕着对协议的落实而设计会计的处理方式。随着协议的五花八门,相应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就杂乱无章,问题百出。四是以乱对乱,主观故意。出于利益的驱动,一些挂靠经营的企业,利用目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范的缺位,“发明”了种种使税务、审计人员都感到费解的会计处理方式,以图虚拟收入、成本、利润的增减变化,达到避税的目的。 二、挂靠业务会计处理的探讨 这里笔者进行探讨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税法、会计制度、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15号及其他相关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和对相关业务的调研、分析。案例:A公司(挂靠方)以B建筑公司(被挂靠方)的名义,与甲方开发公司签订了某大厦的建筑施工合同,合同总价1000万。A公司与B建筑公司挂靠协议约定,A公司按合同总价的5%支付B建筑公司挂靠管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由B建筑公司按实际发生数从账面扣除,所得税双方公司自行负担、自行缴纳。该工程2012年4月开工,同年12月31日完工。 (一)B建筑公司的账务处理 1.挂靠方A公司转来工程用料750万。借记: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0万元;贷记:应付账款———各供应商明细750万元。作为B建筑公司的财务,应对挂靠方A公司转来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以确保业务的真实。同时,B建筑公司应付账款各明细账的设置必须是确实对项目实施了供货的单位。因为:(1)有利于B建筑公司对项目的供货动态、供货质量、工期进行管理。(2)有利于真实反映项目成本各明细的构成,防止虚假。(3)有利于落实企业间的相关结算制度并“不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这里,必须杜绝挂靠方A公司代替供应商开发票给B建筑公司的财务,并要求将货款直接打入该公司的行为。2.2012年12月31日,该项目完工,确认收入、成本、相应比例的管理费,并开具发票给甲方:借记:主营业务成本750、工程施工———合同毛200、工程施工———挂靠管理费50;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挂靠经营1000。在上述会计处理的分录中,我们应该看到:(1)工程施工中的合同毛利,就其经济属性,亦即按其权益和义务来说,应当归A公司所有,并非归B建筑公司所有,所以B建筑公司最终应进行将其归还给A公司的会计处理;(2)同理,工程施工中的挂靠管理费,应当归B公司所有,因为B建筑公司用其资质对所建项目进行了管理,保证了该项目质量的达标,按约定取得的合理收益。且这个管理费也是能够被确认、计量、和反映并最终构成该公司的利润的。同时,这也是会计基本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3.假设营业税为3%、附加税为营业税额的13%,计提流转税。合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000×3.39%=33.9元;(会计处理从略)。4.收到已结算的合同价款。借记:银行存款1000;贷记:工程结算1000。由于(1)项目的整个核算都在B建筑公司账面进行;(2)防止将银行账户违规出借;(3)便于B建筑公司对项目质量的监管和保证;(4)保证履行因该项目而发生的各项债务;(5)其他可能导致B建筑公司承担风险的因素。所以,甲方的结算款打入B建筑公司银行账户后,必须由该公司支配。5.支付各项挂靠方A公司转来的料材费。借记:应付账款———各供应商明细750;贷记:银行存款750。B建筑公司必须将款项划入各供应商银行账户;其他费用可参照此原则处理。6.将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和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对冲。借记:工程结算1000;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0。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00、工程施工———挂靠管理费50。7.最后,应当将归A公司所有的毛利200万元在扣除流转税33.9万元后划归A公司,并将其开具的发票进行会计处理:借记:主营业务成本166.1;贷记:银行存款166.1。而此时,在B建筑公司的账面上,该项目的实际核算已完成;A公司取得毛利166.1万元,B建筑公司取得挂靠管理费50万元。 (二)A公司的账务处理 相对而言,A公司对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则简便得多。具体需结合A公司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种类的不同而作不同的会计处理,此处不再赘述;但其基本环节应当包括四点:首先,开具发票给B建筑公司,并确认当期收入;其次,计提并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再者,确认必要成本费用。一些为取得上述收入而发生的零星开支,包括工、料、费,及因订立合同而发生费用等,因数目小,或因原始凭证的限制,而不便交由B建筑公司作会计处理 进入合同成本的,均应当予以归集,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最后就是计提并缴纳所得税。总之,挂靠经营方式已蓬勃发展于我国诸多行业、尤其是建筑施工业,成为该行业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经营方式,体现了改革开放中我国新型经济基础的构成。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则是上层建筑,理所当然,应关注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经济基础,因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为经济基础提供积极、能动的服务;而绝不应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无疑,挂靠企业会计处理的规范,对税收漏洞的填补意义较大。若挂靠双方企业的会计处理按上述方法予以调整、规范,则本文所述目前挂靠企业会计处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相信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这仅仅是笔者个人的探讨,而要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此类问题,保证国家税收的入库,必须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予以规范。 施工企业论文:论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先进的企业文化。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不仅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变,更重要是把企业文化作为整个企业的灵魂,着力打造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变化积累形成、体现本企业鲜明风格个性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整体形象、整体发展水平、整体工作特色、企业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1.施工活动的流动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必然是跨地区与跨文化的,必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从业人员很大部分来自农村,员工素质较差,这为企业文化的深入推广带来了难度,同时施工现场的分散性大、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3.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加之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各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大量隐蔽工程除了有限度的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人员的负责和自觉。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要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现代工程项目建设日益规模化与复杂化,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建筑企业应当顺应潮流,加快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2. 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前提。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把握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是企业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具体内容应涵盖以下: 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并为整个职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在企业运作中作为“无形的手”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 2)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与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吸纳、招收优秀人才,亦可激励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以人为本:建筑施工企业队伍分散、项目点多、作业面广、施工战线长、人员流动大、管理跨度大。在作业上,工程工期紧,交叉作业多,各工序繁琐,管理难度大。在工作中,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高空作业多,危险系数高。在生活上,职工远离家人和基地,长年在外频繁流动,夏顶烈日,冬冒严寒,生活单调。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关爱。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关怀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职工通过愉快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双赢的目标。 4)工地文化:工地是建筑企业的基层,亦是建筑企业的“窗口”。工地文化是一种具有建筑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工地文化建设。开展工地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配备电视机,建立娱乐室,设置报栏,开展“青年突击手”、“技术岗位能手”竞赛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创建文明工地和“安康杯”竞赛活动,突出安全文化,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安全化,同时将企业精神、宣传口号等具有企业特色的标语图牌悬挂张贴。建筑企业只有将工地文化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真正使企业文化根植于员工心中。 3. 制定明确细致的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细致的企业制度,它应当侧重于规范员工在工作时的具体操作和工程项目的各种具体指标。施工的过程本来就是繁琐复杂的,配料合理、施工科学更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准则,没有科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指标,优质的工程便无从谈起。因此,建立健全各项目管理制度,让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团队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团队的精神体现,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将是一盘散沙,未来企业间的最高层面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优秀的团队,优秀团队的成员思想必然是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整合到一起的。施工活动的艰苦性与复杂性注定了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因此,加强团队建设,对建筑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地努力,并以此为基石,树立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优秀的工地文化、加强团队建设,唯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竞争中取胜。 施工企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完善策略研究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企业内部所实施的一种自检与管理行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作用与影响,使企业内部各种业务与经营活动能够更为全面而直观的展现出来。由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活动实施有效性管理,能够排除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进而对企业发展形成一种保护。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一项更为独立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其根本作用是改变企业自身的管理与经营环境,使企业价值得到不断提升,同时改善企业内部的运行环境,促进企业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能够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经营效率得到提升,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增强企业的正规化管理,并以财务报告等为手段来督促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管控。 二、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现状 1.经济责任审计的确认与咨询的作用不显着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是以财务审计为主,但内部审计工作绝不仅仅是以财务报告就能够将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较而言,并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如果在对企业审计或者项目进行审计时,缺乏内部的相关配合,这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极为困难的。 2.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通过审计查出企业内部运转存在问题,不过却没有给予足够的的重视,导致企业遭受到一定的损失。很多企业的专业人员数量有限,且专业性不强,导致在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时,没有将内部审计的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 3.审计人员管理意识偏差弱化了内部审计地位 多数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对企业经营所给予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却忽视管理。企业所参与经营的项目,多是采用事后管理,且受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对内部审计中的投标竞标、工程造价、资源配置与管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认识,形成的财务报表不规范,导致企业管理内容的缺失,这在建筑企业中比较常见。 4.内部控制环境差 如今,正值我国经济的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道德观碰撞比较激烈,受利益驱使,部分企业领导者目光短浅,对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这体现在内部控制方面就表现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不力,没有将我国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获得的效果也极为有限。 5.内控制度执行不得力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高度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尽管企业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如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水平,那么内部控制所获得的效果就极为有限,无法对经营与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加以应对,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将其作用全面、具体的展现出来。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工作 在企业外部监督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相关执法与行政部门的监督,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注册会计师事业的专业水平,提升企业审计工作在专业性。此外,还要依托于社会力量来构建企业审计与监督体系,增强办理会计事务人员所拥有的职业道德水平,对违法乱纪现象要及时加以曝光,通过各种有力的监督手段来督促和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应及时向董事会、总经理汇报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情况。董事会具有任聘的权利,而总经理则没有这种权力;若企业内部运转存在严重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直接汇报给董事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董事会的权利,使企业内部权力得到平衡,也能够使审计部门的地位得到提升。 3.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 为了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企业中顺利推广和实施,企业要构建审计工作考核制度,依此来增强个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人员对审计工作操作在规范性。对各种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对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要严厉对待,并且与职务调整紧密联系起来。 4.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向经济效益审计方面逐步发展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财务审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财务审计能够对企业内部各种经营情况查缺补漏,有利于企业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尽管国外内部审计与经济效益相关联,但国内内部审计处于初级阶段,仍然要以审计为中心,经济效益作为重要参考而不是指标而存在。 5.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内部审计是实施企业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方式,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执行力差的情况,使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财务审计而向管理局提出可行性的执行方案与策略,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漏洞与不足进行补充,对各种欺诈、舞弊行为进行有效遏制,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为重要的职责所在。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种经营状况进行考察,对已经出现或者潜在的漏洞或者违规现象进行审查,这是内部审计日常工作最为重要的内容。 施工企业论文:施工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有经营管理之道,而且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是企业真正实现自负盈亏,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因此,不仅要重视企业的赢利能力,更要重视合理地使用资金,通过财务管理的各种措施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的良性循环。 一、施工企业资金紧张形成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的加大,施工企业施工任务相对饱满,虽然发展迅速,产值不断递增,但资金周转不畅,经济效益不佳仍是许多施工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资金紧张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竞标压价,行业利润率偏低。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为了达到中标目的,许多施工企业纷纷竞相压价,有些投标报价低于工程预算甚至低于成本价;由于低价中标,使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造成施工企业的行业利润率较低,加剧了资金紧张的程度。再加上施工企业中标后,需预先支付一定比例的投标保函押金,而且占用时间较长,一般要等工程竣工验交一年后才能收回;另外,业主还要按工程总价的5~10%扣质量保证金等原因,使施工企业往往有大量的资金游离在外,长期不能参与企业正常的生产周转,造成流动资金紧缺。 (二)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周转时间长。目前,施工企业一部分工程款总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并且完成的产值越大,应收账款数额越大,再加上部分业主因资金不到位等原因,致使无法按期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更是有增无减。由于施工企业本身特点,工程结束后对遗留的债权,一般都由原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去催收,而项目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企业若再不重视此项工作,没有成立专门机构,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时间一长,很容易变成坏账、呆账无法收回,严重影响了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三)固定资产投资盲目,造成资金流失。有些施工企业一味追求社会效益,不考虑企业的规模和承受力,没有有效调度和使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只要揽到新工程,就贷款购置新设备,工程下来没活干就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同样把“活”钱变成了“死”钱,超越了企业资金的承受能力,使企业背上了沉重包袱。 (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流动资金被不断吞噬。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依然存在,有些项目上马之前,没有科学的组织施工管理,核算体制不健全,部分领导素质偏低,决策失误,使本应按计划正常进行的施工,一拖再拖,导致间接费用支出增大,直接影响了预定成本计划。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事前开支无计划,事中无控制,事后无考评,企业领导决策的随意性大,成本管理实施力度不够,责任成本管理如同虚设,使项目不但没有为企业创造货币积累,反而需要企业大量的投入。有的在签订外包工程合同前,不进行成本预测,造成单位分包工程造价高于中标价;有些在选择施工队伍上缺乏必要的资质考查,领导把关不严,不按财务规定办事,乱批条子,造成超拨工程款,最终分包队伍一走了之,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五)摊子过大,多头开户,分散了企业资金。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流动频繁,高度分散,有些单位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开立的银行账户就有近百个,有的在同一地区施工,也多头开户,缺乏统一管理,造成资金严重分散,影响了企业资金的筹集、调配和使用效率。 二、解决资金短缺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树立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现代企业管理追求的是效益的最大化或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它需要对任务的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而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注重结果,忽视投入,形成企业直接费用支出经常超定额,间接费用更是居高不下,最后导致企业没有效益,资金紧张。因此,要适应市场变化的形势,迅速完成粗放型到集约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领导层资金管理的意识,更新理财观念,适应市场要求。 (二)强化资金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就必须加强对内部资金的管理。在使用上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年初根据经营计划结合实际编制资金计划,日常按计划进行控制,要做到:严格资金审批,建立“一支笔”的审批制度;严格按计划控制,确保计划的严肃性;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使资金的管理逐步由“人治”向“法制”化转化,达到制度理财的目标。加强资金使用的检查与分析,减少资金使用风险。 (三)做好工程预测,减少资金投入。在工程投标中,一是对垫资施工的工程项目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和预测,看垫付的资金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收益,能否抵偿所支付的利息,尽量杜绝盲目垫资,造成资金紧缺和浪费;二是对投标工程要进行成本预测,搞好量本利分析,避免盲目上马,导致工程亏损,增加资金投入;三是签订的合同内容要严谨,条款要齐全,执行要有力。外包工程要进行价格测算,不能超出中标单价,进行外包同时要防止超付工程款,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加大清欠力度,防止资金沉淀。施工企业要加大清欠力度,包括对在建工程和已完工程,确保资金正常回笼,要做到:1及时办理竣工工程结算,核实业主拖欠工程款数额,组织专门清欠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实行奖罚兑现;2要防止新的施工工程款拖欠;3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追回拖欠的应收账款,减少企业损失。 (五)建立企业内部调度结算中心,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资金分散不能集中使用,也是资金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为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成立资金调度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和章程,运用经济手段去管理经济,运用资金使用杠杆去管理资金。单位内部的筹集、调配、使用及需要到银行借贷都必须通过资金调度中心来进行。成立资金调度中心,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限制各下属公司在银行多头开户,该并的要并,该撤的要撤,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的造血能力。 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各种融资手段,来缓解资金矛盾,合理使用银行贷款,但必须确保规模和数量,合理的利用商业信用使用资金的浮游量等 财政手段,暂时缓解资金压力。 总之,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应从自身抓起,从内控制度管理方面找原因,必须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通过理财的各种策略,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施工企业论文:浅论关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探讨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目前非常紧迫任务。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与坏,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获取生存能力,需要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施工企业市场全面开放,全面施行招投标,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已经很小,施工企业要想创造效益,现实的途径是强化内部管理,挖掘企业潜在效益,必须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一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预定的计划,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指导与监督工程施工的进度。成本控制是以避免浪费、增产节约为原则,追求经济有时效性,还能控制工程项目的开支在规定的标准与原定的计划内; 成本控制还能保证项目的盈利,因此加大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力度,对企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对于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否贯彻落实工作,工作是否进行得顺利,思想认识都对其有重大的影响。思想认识不足的体现主要有:注重工程的经营开发、而轻视轻项目的风险;重视增加收入、而忽略了节省开支;成本控制的工作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某个部门的事情;成本控制的工作只停留在语言上,没有实践;成本控制管理过于严厉,影响了员工的利益等思想,这些认识都能使成本控制在管理上的执行力减弱,导致成本控制在管理执行上的效率不高与效果不佳。 (二)轻视事前预测环节工作,计划制定不到位,成本控制目标欠缺细化 企业不进行事前成本预测及成本计划,使得成本控制没有目标,管理存在随意性。不按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实际的成本控制中无法细化到分项工程及主要成本控制点上,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 (三)控制措施的执行力不强 在工程进行前,缺少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规划与预算,工程中标之后,也未依据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做好调查研究的工作,对成本进行规划与测算。在工程进行中,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执行力与监督力均不高,不按照生产计划与定额控制成本进出的数量,并且在选取材料供应商时也不按照程序招标,采购的材料也缺少足够的市场调查。 (四)奖罚力度不强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能得到落实,主要是因为没有把工程项目的责、权、利结合,而且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关于成本控制的管理部门,不能明确工作职责。奖罚不按照规定执行,奖励的力度薄弱,处罚的力度也不强,没有很好的激励与约束的作用,致使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 三、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对成本控制的思想认识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里,提高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是必须的,因此企业的各个部门与全体员工应达成共识。并且应有效解决成本控制在管理工作上的开发及项目风险关系,让员工意识到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管理同企业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企业共同参与对成本控制的管理。 (二)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 发挥成本控制职能确保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确保执行力贯穿全过程。首先,实施项目成本预测,可以为施工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编制项目成本计划提供依据;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计划和成本管理目标;再次,目标成本的制定细化分解到各分项工程,按照成本核算的内容细化成本控制目标,依据施工计划将成本目标分解到基层施工组织,编制项目部费用收支控制明细表,以落实相关的成本控制责任和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三)完善物质材料采购机制,实现经营方式创新 施工企业论文:施工企业在工程监管中的实用性 加强图纸会审能力施工单位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应该从整体上以及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要素实施图纸的审查工作,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实施施工图纸自审。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要及时地安排与组织技术人员以及各个专业的班组长读图自审,形成一个详细的各个专业的书面读图记录之后,再报出多方进行施工图纸会审。(2)相关的分包单位均要参加,对会审当中提出的问题与回复要做好图纸会审记录。通过2次会审,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及时地提出施工图纸当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感到比较模糊的地方,明确施工过程当中的施工要点,及时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图纸审查,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对高架桥施工地区的地质资料等环境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检查了设计图纸是否齐全完备,施工图与总平面图的几何尺寸、标高、位置是否符合,建筑图与电气、给排水、结构等相关专业图纸是否有出入。(3)对于一些结构非常复杂、施工难度特大或者是重点施工部位,在施工图纸会审前2周要将全套的施工图纸送至公司总工程部,在图审的时候要通知总公司办公室或者工程部派专员来参加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 我们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想很好地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就需要我们对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其详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关于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强制性措施,也是建筑施工参照的基本标准之一。制定法律法规的细作,加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对于规范工程建筑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能从根源上加强工程施工企业的作业能力,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健全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也能够使得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硬性的制度可以参照,这对于从根本上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建筑材料作为构成工程主体的基本元素,对其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也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建筑材料实施管理主要通过这几个步骤:首先,对建筑用料的采购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对于采购人员的选择和采购过程的监督应该本着谨慎、科学的原则。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最大的成本支出,适当提高材料的性价比,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其次,提高对施工现场中的原料看护和保存的工作水平,防止因为雨淋、受潮以及盗窃等现象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加强对建筑用料施工前的检验,对于达不到施工要求的原材料应当不予使用或者进行更换。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国家相关部门早已出台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也有了一整套既定做法。 但是,一般的工程上,还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严格地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意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提高质量意识和监督意识,使各个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端正思想态度,明确监督部门对施工管理、组织设计、工程质量以及整理资料等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内容主要有质量检测、组织策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方案等。工程施工方案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工业建筑工程来讲是一个核心部分。因此,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把质量控制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设计,对于施工存在的经济效益以及难题等,要在施工方案设计的环节予以正确的控制,实施有效的技术、经济、管理、操作、工艺等措施,以保证工程符合质量要求。质量管理计划是专门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管理计划安排,具体的做法主要为对施工的环节进行细分,并安排具体的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地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期进行质量上的监督与控制。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施工计划也能切实地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建立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人才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只有高水平的人才才能确保高水平的管理工作。由于目前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致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低下。建立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着手:一方面加强人才的招聘。另一方面,建立内部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培训计划。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先制定关于建筑施工人员、物料、机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颁布实施,对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采取严格的奖励、惩罚措施。其次,施工单位加强与监理部门、建设单位以及国家安全监督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对工程的建设前、中、后期进行协同管理。最后,对质量管理的结果进行定期的评价与检验,对管理的过程进行再管理,更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涉及环节众多、工作量大以及实施控制难的管理工作,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有效的措施还需要根据施工的环境以及工程的实际需要来综合性地制定,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加强对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可以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提供理论性的指导,并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体系。 施工企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建筑施工企业也逐渐增多,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因此,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有利于未来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监督;素质;会计核算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承担较大的项目建设风险,且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因此其会计核算比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更加复杂。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全面把握工程实施的财务状况,就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以便为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依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普遍存在监督不到位、经营者不重视及会计人员能力素质差等问题,只有在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及问题,在掌握了影响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分级核算,因为施工企业生产存在着地点不固定、生产分散及流动性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将施工生产与会计核算进行结合,并科学合理地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成果,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采取分级核算方法;二是单位工程成本单独核算,也就是施工企业会计需要根据每项工程分别来核算成本,分别考察不同工程的具体特点,同时使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便于进行分析;三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因为建筑施工工程存在着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若在工程全部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与价款结算,就需要施工企业预先垫付大量资金,这会造成工程施工中的资金供应问题,也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各阶段经营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根据已完成工程情况分期核算,并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未受重视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及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建设成败,其经营理念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根据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导致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十分普遍。而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管理者认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为资金运动,只注重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忽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财务部门只能依赖于施工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核算,这就极易造成成本核算失真,进而影响管理者的经营决策,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2.2 建筑施工企业监督不到位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财会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现在,仍有一些企业并未在内部监督中明确各自职责,甚至有些企业都未能建立或执行内部监督制度,而外部监督又过于形式化,最终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处于无监督状态。久而久之,有些企业就会为节约成本等,或不遵守会计准则,或一人担任多职,严重影响会计核算质量。 2.3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能力与素质不够 近些年来,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但很多企业也只是关注财务人员数量,却忽视了人员质量。财务人员或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证,或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或实践能力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现象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人员管理中,忽视团队培训,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一些专业性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一味固守陈旧理论,必将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3.1 转变理念,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所需的会计核算机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能形成科学的成本效益观、风险收益均衡观,主动接受会计核算新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各施工企业应不断改进会计核算相关制度,通过各部门在结构与权额上的相互协调进行资源配置,严格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树立会计核算的新理念,认真学习与贯彻新会计准则,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3.2 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应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会计核算工作化繁为简。 3.3 加强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人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在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培养;二是加强现代化管理思想宣传,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保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四、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核算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正确认识会计核算特点及存在问题是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因此,本文从会计核算特点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施工企业论文:有关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措施研究 1.引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大城市修建地铁成为城市建设的风向标,地铁施工项目剧增,施工企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当前地铁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负盈亏压力较大,竞争激烈,为了在行业中站住脚,要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地铁施工企业总体来说还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为确保地铁施工企业稳定快速发展,要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认清当前形势与问题,探寻地铁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新路径。 2.当前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2.1人力资源布局风险 总体来说,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不当,没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地铁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待遇很低,不能长期留住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详细说来,有关数据表明,整个维修队伍人员分布不均衡,三线员工很多,二线员工懈怠,一线员工紧缺,这种局面显然是不科学的,况且企业员工(技术工人)整体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再学习能力相当落后,而一线员工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再学习的动力。企业没有技术性人才,技术密集型企业没有技术人才是很难发展的,所以要优化资源配置。 2.2人员招聘及培训风险 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纳贤才时未考察好人才的能力及才能,没能招到对口的人员,为合理分配人员埋下隐患,况且现有企业在招聘及培训人才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招聘人才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基础知识,很多学生都是专业知识扎实而实践能力较差,我们要重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才利于维修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在人员培训时,要使员工充分认识企业的宗旨、文化、前景,要有实际性的内容,使员工对企业有信心,调动员工为企业献身的积极性。 地铁施工行业由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系,同样其绩效管理体系也要随之改变,以改以往的考核方式,要明确考核目的,统一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原有考核方法一般是主观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显然这是不公平的,不能反映人员真正的表现情况,导致努力工作的员工还没懒散员工得到的报酬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减小甚至会仇视企业,整个企业会不团结,技术性人才可能会考虑换工作,企业剩下的都是工作懒散的员工,造成懒散的工作氛围,企业效益显然会下降,影响企业发展。 2.3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建立 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全面理解,不能片面。虽然企业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有成绩,仍有少许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成效,其员工没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会导致参差不齐的现象,每个员工有不同的理解,片面的抽象的甚至是扭曲的,所以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达到全面统一的认识,并且要大力开展文化活动,让员工参与,使员工受益,这样会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每年都要开展几种文化活动,在工作的同时享受文化活动带给的快乐,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 3.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效力提升的途径 3.1建立合理的岗位设置和薪酬体系 要依据生产需要,将岗位的设置合理化,也要参考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综合起来安排职位。要提高技术水平高、能力出众的的待遇和一定程度上的升迁,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尝试对部分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流程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司人员的团结性,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确保公司快速稳定发展。 另外现代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地铁施工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企业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POSITION )职责、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工资(PAYMENT)分配等方面(简称“3P模式”)。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地铁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 3P模式的内涵及操作步骤为: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职责。开展职务分析,应收集以下信息:①工作内容是什么;②责任者是谁;③工作岗位及其工作环境条件等;④工作时间规定;⑤怎样及操作工具是什么;⑥为什么要这样做;⑦对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如生理、心理、技能要求是什么; ⑧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关系要求是什么。 (2)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考核工具一般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其考核结果以数字的量化形式表达;考核形式最好采用员工个人、部门、直接领导、间接领导共同参与的立体考核形式;考核方法主要有360度考评、目标考评(MBO)以及关键指标考评(KPI)等;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可以涉及整个企业、部门及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个人,同时,面谈是十分必要的。 (3)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此方案的设计涉及三部分:①考虑保障员工个人的基本生活,这是员工所得的固定工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的有关政策;②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及员工的相关情况,使用面谈或宣传的方法,为相关的岗位设定可变的工资待遇;③综合考虑整个企业、员工个人和部门的经营业绩,根据这三者的业绩情况,设计相应的员工薪酬中可变部分的发放方案。其中关键 的是如何确定三者各自所占的权重系数。在这里可以有效地体现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思想。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林泽炎博士给某电子公司制定薪酬发放方案为: ①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额;②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③按“基本工资十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的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时发放。 3.2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管理培训工作人员,优化管理机制,第一步就是招聘新成员方面,分析并优化原有的人才引进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制度,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引导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定期引进新人才,为企业注入新思想,用年轻人的热情来感染老一辈的工作积极性,新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校园招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考虑其实际操作能力,以综合能力为标准;社会招聘时要综合考虑人员的工作经验,所做项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引进所需人才,这样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企业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勘查、规划、具体施工等,其技术性较强,企业的核心就是技术,因此,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所需的是高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为解决管理不善的问题,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重新布局人力资源的分布,可以向其他在人员管理方面优秀的国外地铁施工企业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为企业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员管理方案,帮助管理部门设置人力资源,使员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使管理的具体环节有序化,管理措施具体化,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也要使员工得到实际的利益,建立奖励制度,让员工尝到甜头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从经济上奖励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员工,或者给予职位的升迁,让其当组长、项目经理等,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给予一定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可以进行某些工艺的创新,调动同事工作的积极性,使整个团队更加团结。在企业文化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就是家,找到存在感、归属感,做到以人为本,使每一位员工得到尊重。确保员工安心地工作,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3.3加强培训 根据以上措施引进新的人才,然后要加强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虽然招进来的都是高素质人才,但其实践操作技能要重新培训,况且地铁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掘进方法和盾构技术也逐渐优化,为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需要保证员工能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增强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所以,人员入职前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建立完善的入职培训体系,让每一位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每月或每个季度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的技术不断更新,紧跟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全体员工大会,将最新思想及技术传授给员工,并采取相应的方式考核并检验员工的培训效果,例如专业考核、实践操作,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识,为以后培训打好基础。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才能保证员工学到真本领,提高专业水平,总体素质,有利于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只有员工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同行业中站住脚。 3.4建立企业文化 在重视员工技术的同时,也要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归属感,确保员工视公司为自己的家,同事为自己的家人,增强自己工作的责任感,让员工发挥自己在公司中的价值,懂得与同事的合作,做到互利共赢。只有这样,员工才会甘愿奉献自己的所有,一心一意为公司服务,公司才能发展。工作人员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而单枪匹马是不行的,需要团结起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只有员工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发技术,集思广益,提高创新意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实力强大的企业反映其背后是团结合作的员工,团结合作的员工是企业良好的文化培育熏陶出来的,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4.小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发展,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如地铁施工企业,能否科学有效地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步棋子,所以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要做好,针对不同缺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机电本科论文:应用型本科机电一化系统设计课程改革 摘要:针对机电一化系统设计课程本科教学的现状,在研究高等学校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的基础上,提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并调整与优化了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并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对我国部分高校,特别是2000年以后升本的高校应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在长期传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下,转型需要从结构到形态、从形式到内涵、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性位移与变革。需要各专业的相关课程,特别是专业类课程进行调整和变革来充实本专业应用型转型的内涵。笔者所在高校即为一所应用型本科转型高校,对所教授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努力提高学生解决工业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业工程师岗位要求。具体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电一化系统设计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综合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构建起一座理论和实际间联系的桥梁。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和缺陷,不适合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1)课程教学内容滞后当前应用技术;(2)课程章节相对独立、内在联系不足;(3)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4)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独立进行。 2改革措施和方法 2.1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成功后,很快就得到普及应用。而目前机电一体化教材中的案例依然是十几年前的数控机床和传统的机器人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感觉知识陈旧,与当前实际应用脱节。因此,笔者在讲授过程中部分地淘汰掉这些陈旧案例,引入当前企业中产品型号。例如,采用多轴联动机床代替传统机床;在讲授机床导轨时加入倾斜导轨与平导轨之间的比较;引入目前热门的四轴飞行器和3D打印机等案例。通过新型案例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了课程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3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机电一体系统设计课程,如何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逐步到达企业对机电工程师的岗位要求呢?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企业中的典型应用项目搬到教学中来。项目式教学,又叫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课后作业也是理论计算或理论设计。虽然,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面对实际系统设计时,总是感觉无从下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门实践应用和理论知识同等重要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有失偏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方法,蕴理论知识于项目实例中。例如,机械传动部件设计一章,主要讲解各种机械传动系统的选择、设计及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影响等。在本章中采用了两个项目实例:数控机床传动系统设计和无碳小车设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题目)。在讲解项目设计过程中介绍各种传动系统的特点、效率,齿轮、丝杠等结构的间隙调整及其对数控系统动态特性和无碳小车运行轨迹的影响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基础理论,又明白了产品设计中是如何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同时去除了枯燥的理论课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 4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随着学校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课程所需实验设备逐渐齐备和完善。课程实验项目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原来的单一性、验证性实验,调整为认知性实验、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课程讲授初期(一般在第二周),开设了柔性制造系统和数控加工中心方面的认知性实验,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总体了解;增加了液压系统的PLC控制和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两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中务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搭接系统、自己分析数据,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课程设计,先前教学中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是分开进行的,课程设计集中在学期的最后一周进行。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期初,就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每组一题,同时,允许学生采用大学生挑战杯和创新设计大赛所设计题目作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贯穿整个学期,随着课程的进行,完成课程设计相关内容,在课程结束时,学生也完成了整个课程设计,并在学期最后一周进行总结,撰写说明书。同时,分组向全班汇报设计过程,接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提问与质疑。 5结束语 为了满足提高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近年来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不断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作者:韩向可 吴耀春 单位:安阳工学院 机电本科论文:本科机电专业实训机制的构建 实训过程管理 严格的实训过程管理对实训质量起着一个监督、保障的作用。可根据实训内容、性质对实训环节分散或集中进行。如:机电产品认知实训中的讲座、企业参观等就可分散进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举行。为保证良好的实践动手效果,其他实训建议停课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实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实训开题动员、实训专题技术讲解、学生集中设计和制作、实训验收答辩、实训论文提交等。在实训动员时具体告诉学生详细的实训时间安排、实训内容、实训检查、实训考核方式等,让学生完全进入实训状态。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和学生能力可把实训专题讲解放在实训初或实训中。如电子技术实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基础实训,那么最好在实训初给学生具体讲解一下每个题目的大致思路和实训报告的撰写方法。机械设计实训和检测与控制实训可让学生拿到题目后首先自行设计,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实训过程中相应地安排指导老师在实验室值班,负责学生考勤、答疑、指导和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在此期间,学生按班次、时间段到实验室分批设计和制作。一般,实训最后几天为实训验收或答辩时间。排好时间段,几位指导老师共同验收,根据学生做的实物进行提问。最后,学生提交实训报告。实训报告撰写方法原则上同毕业设计论文写法、格式相近。这也是为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撰写奠定基础。 实训耗材的可持续利用 对机电类专业来讲,由于学生必须制作实物,因此实验耗材开支较大。如果每次实训都购买耗材,这将是极大的浪费。系统性的实训内容安排已为循环利用实验耗材做好保障。每一学期的实训作品都是下一学期实训的地基,犹如必须一步步做好底层才可以最后建造出金字塔来。如何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可持续利用实验耗材是实训管理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例如,从实训性质来说,电子技术实训和检测与控制实训主要让学生做电路板来实现一定的功能,这两个实训的主要成品都是电路板。可以在这两门实训结束后,由实训负责老师把电路板收集起来统一放在大纸箱里集中保管。机电产品认知实训部分内容,如电子元件识别、电路板焊接就可以使用这些保存的电路板让低年级学生练习,大大节省电子元器件的开支。机电产品认知实训购买的电气元件可以继续为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服务。当然,实训中常用的各种电子、电气元器件可以由实验室早期统一购买,实训时到实验室领取并做好登记。不常用的,或有些特殊的,由学生提出申请,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购买。由于大学四年的实训内容是系统性的,如果严格做好实训耗材的进出管理,妥善保管好每一次实训作品,都可重复、循环使用实验耗材,为节约实训耗材成本提供保障。四结论本文提出的机电实训体系构建是根据我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理论课程设置总结出来的。实训体系的合理构建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根据各方反馈的信息加以调整和完善此实训体系。 本文作者:李静工作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机电本科论文:应用型本科机电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摘要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卓越的机电工程师,关键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就旨在通过论述创新能力对未来机电工程师培养的意义及原则,并以湖南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为例,来探讨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机电工程师创新能力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机电工程师 创新能力 实践研究 0 引言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专业人才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卓越的机电工程师,关键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人类进入20世纪到现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人类智力进化的乐章和主旋律,成为整个人类科技文明进化史诗与主题。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运用人自身的智慧来对大自然进行设计和创造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人的高度智力发明设计制造的结果,设计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被现代教育培养成了人的本能的同时却忽略了设计本质和设计素质的研究和教育。一切的机电系统设计的背后都具有设计师的设计精神、智力及素质的高度的隐藏性及加密特性。本研究旨在通过论述创新能力对机电工程师培养的意义及原则,来探讨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机电工程师创新能力的教学新模式。 1 创新能力对未来机电工程师培养的意义 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评判优秀机电工程师是否真正优秀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机电工程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较大。根据2001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资源。然而,有资料分析表明,中国机电专业毕业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存在明显的差距。进一步而言,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知识经济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正在极大的影响着当代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同时也对高等机电专业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这些都离不开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精心的培养。 2 我校“机电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2.1 以实践为旨趣:加强设计、试验、实践教学 实践是工程的核心,实践教育也可以说是工程教育的核心。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重建工程教育的时候,明确提出“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因此在机电类的专业中开出了大量的设计课和分散在其他课程中的实验成分。在国外的一些工科院校中更是注重实践课的开设。 2.2 “机电工程师” 新教学思路 为了培养具有现代化机电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根据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和工程实践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及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要求,结合国内外工程实践教育现状以及我院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提出了以突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创新改革思想与改革思路。其框架图1如下: 图1机电专业创新教学改革实践 其次,教学中连续以2006级至2009级机电班(含自动化专业)为试点对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机电专业基础课、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装备设计、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课程进行优化的教学设计,努力实现介于“以教师为中心” 和“以学生为中心”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活动形式、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等的建立。 为拓宽学生思路和运用理论解决机电工程师的精神、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等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对传统教学内容精选的同时,注重机电设计师的创新精神、专业素质、学习原理与方法的更新,加强对机电学科的历史发展、新的设计工具与设计方法、新概念、新理论及创新设计成果的介绍,并注意选编一些与机电工程实际相关的问题,以例题和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或挑战杯的形式反映到教学过程中。 2.3 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强化“机电工程师”工程设计能力,我们开展了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竞赛等课外科研训练活动,旨在从“听课―作业―考试”的传统教学方式之外为学生开辟新的第二课堂的内容,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广阔空间,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 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竞赛,旨在倡导发扬我院求实、创新,敢为人先的学风,培养和锻炼机电工程师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竞赛活动,丰富校园学术氛围,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4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强化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 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我们在正常的教学之余,将学生组织成不同的课题组,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从2002年起,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市、省和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先后获得市级各种竞赛奖项50项,省级各等级奖项30项,全国竞赛各等级6项奖项好成绩。在该课题的研究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项目的研究,为课题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在进行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开展和提倡的事情。 3 结束语 以激发学生大机电系统设计精神、素质及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互补性很强。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要求,在基本保留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大机电系统设计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学生、教师和实验设备三者的交互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它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机电本科论文:虚拟仿真技术在本科机电专业教学中的探索改革 【摘 要】作为本科高校机电类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面向设计、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面向的工作岗位主要有机电一体化装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操作、调试、维修和售后技术服务等,机电行业范围很大,产品种类很多,而且工种也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很多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但是,如何利用有限的理论课堂时间更好的传授理论知识,以及在实验实训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虚拟;仿真 一、改革意义 仿真技术是继数学推理与科学试验之后认识世界自然规律的第三类基础方法。虚拟仿真教学是指利用实物和计算机软件共同模拟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探究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很接近现实工作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相应情境,真实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操作的感觉,以达到更快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优势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工作场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 机电类课程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课与实验课是分离的,这就导致技能训练得不到及时的理论指导,而理论课也没有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这样导致了学生的技能掌握不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出现了“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在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下采用的技能训练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仅限于实验箱提供的几个固定实验,学生只需按图接好线、按实验指导书输入程序就可完成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少,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第二种是通过制作一些实际的实验电路板或实物,然后在上面进行安装、试验和调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实际操作时要受到设备数量、品种等方面的限制,而且耗时大,占用课时太多,耗材的消耗量也很大,成本高。 虚拟仿真教学则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内容丰富、性能有效和安全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应该将“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和虚拟仿真教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虚拟仿真教学很容易与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因此在机电类课程的教学中,将虚拟仿真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而且成本低、效率高,使学生可以不受场地与设备的限制,掌握更多的技能,在机电类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具体改革的方法思路 本研究将在深度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独立本科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虚拟仿真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借鉴信息化和项目教学设计方法,探索基于典型项目和工作任务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 该模式由“项目导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成果展示与评价”四个环节组成,其中虚拟仿真教学贯穿了该模式的所有环节。下面简单介绍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1)在“项目导入”环节,任课教师的活动包括三个内容: ① 借助虚拟实验平台,导入项目任务及目标、展示项目结果,让学生对项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 ② 利用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明确自己应当完成的具体任务和完成任务后可以得到哪些知识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③ 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按照适合协作学习的分组办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具体的完成时间和成果的评价方式等。 (2)在“制定计划”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对该项目的 任务目标进行分析,确定任务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充分应用已掌握的前序知识,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决策,确定任务的实施步骤,为任务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3)在“实施计划”环节,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按照已制定好的计划逐步完 成项目任务。教师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导,实现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应用已学习的知识完成工作任务,进行知识的建构,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4)在“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然 后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教师的反馈。同时,学生在汇报和听取同学汇报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自己与其他同学的成果,查找不足,反思其成败。 三、预期效果 将虚拟仿真教学与项目教学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并且在显著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减少了设备消耗,尤其是耗材的使用量,节省了教学经费的开支,而且克服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与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学风建设。 机电本科论文:机电类专业本科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索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除在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外,其他课程教学形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机械制造及电气工程领域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我校机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现状,研究探讨了提高机电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实践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综合国力和人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娴熟技能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已经成为当今高教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我校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现状,开展机电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一、机电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高级人才,在广大以教学为主导的本科院校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过分强化专业教育,过多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课堂理论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宽广、专业面过窄,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忽视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不成功的教育。高教课程改革应该使我们的本科专业基础教育更加贴近实际,保证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把学科之外的知识包括社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地融入学科教育中。 二、明确培养目标 21世纪,学科交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具备对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是当今社会对合格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机械、电子、检测、控制等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某个学科领域或某个行业的通用性人才,其制定原则应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全方位并且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将工程实践带入课堂,探索课程教学创新模式”为宗旨,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导。在近年来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我们已经做了下面的几项工作: (一)合理规划专业课课程的教学 依照拓宽基础知识层面,浅化专业知识意识,增强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想法科学设定教学计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在课程体系方面:对相关课程及内容进行整合提高知识传授效率,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设置更多的能够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选修课和一些理工交叉、文理渗透的跨领域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对未来的判断进行选择,同时增加新知识点的传授。 (二)设置创新实践课程 设置一系列创新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建立起大工程观念,加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专业知识在各种创新实践课程中能够获得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实践,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推动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发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路,重点培养学生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科学规划制订课程教学计划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各高校的学科教育应当加强知识的渗透交叉,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多种学科、多个方面熏陶的成长环境。在设定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机构设计、课程设置时,应依据上述培养原则,培养学生们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大学一年级按工科要求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人文知识、军事体育、外语和数理基础;大学二年级按机电类专业要求设计大平台专业基础课等通用专业基础课,并结合这些课程的应用性开设相对独立的实验课、实训与课程设计。建议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并提前到大一开课,使电类学生提前接触专业知识,为从大二开始参与电工、电子类创新活动打下基础;大学三年级按专业特点可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程要根据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梳理,灵活设置多个方向选修课课程,每个学生到三年级下半学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继承和就业意向,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一组方向课程进行修学;大学四年级,学生应不再以课堂学习为主,而应以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主要学习形式,提倡学生开展以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担任实验室助教、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体现和对本专业知识整体的把握和运用。 同时结合本校培养方案,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入《电工技术》、《模具CAD/CAM》、《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传感器应用》、《测试技术》、《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液压传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等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增加实践过程的力度,帮助学生创造出更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例如安排了1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2周《电气专业实习》、3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另外又增加了理论、社科、经管等各方面的课程教学,例如设置了《情报检索与利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中荷机电开设的《工程素养》等课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可有效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系统性、开放性课程的设置,增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结合,促进了课程之间的结合,通过学习选修课程,学生可获得重要的价值分析,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四、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概念和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彻底理解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技能的培养为主体,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以技能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同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室是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的有利平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可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同时,学生可通过开放的实验室满足自己的需求,提高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 结合我校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改进后的电气专业实验教学主要有:电气专业实习、金工实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系列实验、自动控制原理系列实验、控制系统仿真与CAD课程设计、控制系统仿真与CAD、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机械专业包括:金工实习、机械专业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控制工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先进设计微机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实习(工程应用软件、模具CAD/CAM、计算机绘图)等。其中: 第一阶段:主要对象是新入学的大一理科的所有学生。主要教学内容是电子工艺的实训、实习。包含:万用表使用、焊接技能训练、电子元件识别、测量,示波器等设备检查、测量简单电路故障,常用工具、测量仪器的使用等[4]。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兴趣和感知认识,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通过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本阶段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电气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金工实习、电路实验、电气专业实习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系列实验;机械专业包括:金工实习、机械专业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控制工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等。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课的相关训练内容,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完成单元电路实验的能力。 第三阶段:依据扎实基础、扩大范围、突出特色、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提出了课程教学实验体系的构建思路。电类专业:开设微机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系列实验、控制系统仿真与CAD课程设计、控制系统仿真与CAD、EDA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电子系统综合设施等试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仿真软件,设计组装的系统电路板等工具,建立“软、硬、虚、实”相结合的框架结构,对现代电子技术进行设计。机械专业:开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液压控制工程设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机械先进设计微机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实习(工程应用软件、模具CAD/CAM、计算机绘图)等。在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能单独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制作,在虚拟和现实的电路中得到锻炼和时间,使学生在初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加深,达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实践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当不断提高实践学习中的软件硬件水平,在“机械”、“电气”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构建新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创新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培育出基本理论扎实、综合素质强、具备创新精神的实践型高级技术人才。 在调研中,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普遍的反映是,毕业生面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较差。符合当今时展的人才应当是具备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实践教育过程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我们针对本专业的学生安排了较多的创新实践课程,形成连贯性的实践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各项实践方面获得系统训练。并且结合本专业要求增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增设更多的专业实验课程。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新添置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实验台上可以通过不同组合,完成多项控制与结构性能的测试实验,熟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使学生掌握机电工程的基础知识。开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随着课程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倡导学生们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实践教学把学生的探索性学习作为基础,运用类似于科研及实践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目标任务交待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分成小组,各个小组的学生依照实际工作程序,一起制订计划、共同或者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所需要的各项工作。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变成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每个人看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达成项目目标的过程。在课程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既参与了全程实践工作,又有自己独自承担的任务,应将任务分解,由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讨论任务的分配方案,既要发挥每个小组组长的作用,又要积极调动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教学过程跟传统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任务的实施其实是一个探索过程,借鉴基础上的创新过程、对课程中学到知识的应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以及实践现场会很“混乱”,与传统教室教学的氛围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老师的知识基础、随机应变能力、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过程的操控能力、对学生的点评能力等,都有很高要求。因此,教师的备课过程就十分重要,要准备项目,又要对项目进行深刻研究,对项目操作实施的过程了如指掌,对实践过程中要用到的知识点充分准备,同时对有可能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备预案等。 实践教学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是在全面考虑学生如何学的基础上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培养目标上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掌握与从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这些能力和素养是学生职业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指导学生,全面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实现学校的“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六、结束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包括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和实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科技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在本科教学中高校教师不但起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职责,还应该起到树立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科研教学互促进。因此,高等工程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进研究型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机电本科论文:机电产品创新在机电类专业本科创新教育中的探索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本科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3D打印机开发为例,从创新项目涉及的机械设计、材料加工、程序开发、电子与控制等专业知识方面,阐述了机电产品创新在机电类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建立机电类创新实验平台的构想,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实践创新空间。 关键词:创新教育;机电产品创新;3D打印技术 一、前言 作为本科生教育的紧迫课题,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已成为时代的强音,其中创新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1,2]。由于传统高等教育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的问题,尤其在制造业,由于创新人才的缺乏,一些关键技术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本科生的创新教育,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目前,机电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机会少的问题,只能通过课堂授课、少量的实验以及实习单位的参观实习去掌握专业内容,知识的运用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而机电产品创新融合了机械、控制、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本科学习阶段知识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就以FDM(熔融挤出)型3D打印机开发为例,阐述机电产品创新在山东科技大学机制系材料成型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方面的作用。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就发明了3D打印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D打印机的发展速度前景更加广阔,更加独特,而且技术越加多样化和独特。基于FDM(熔融沉积)的3D打印[3]是一门集图形图像学、机械、材料成型、电子控制、软件与网络信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技术,在成功掌握了高分子材料挤出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再配合机械与传动机构、上位机控制和下位机控制软硬件开发工作,而这些工作正是机械设计理论、材料成型、电子控制、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为例,虽然其主要专业课程内容为高分子材料与金属的成型加工,但机械设计、电子控制与计算机技术仍然是与其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因此学生在产品创新中不但能把本专业的知识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并且还可以把相关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为今后从事产品研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机械设计的理论实践 FDM型打印机就好比一台小型的加工中心,只是把刀具换做打印喷头,以增材制造的方式加工零件。以delta型打印机为例,其机械机构采用并联臂机器人的运动方式,打印过程中将圆柱坐标转换为笛卡尔坐标数据,其本身的结构与运动形式就是一个典型的机械设计理论应用。在打印机的传动系统中,包括了皮带传动与螺纹传动,这些知识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均会学习到,而在整套打印机的设计、采购与装配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学过的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加以练习、验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创新思维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一些新的运动结构与连接方式不断地被参与产品设计的同学提出并最终实现。 三、材料成型理论实践 3D打印机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可用许多不同的常用材料。如:尼龙、不锈钢以及许多金属材料。而FDM型3D打印耗材以热塑性工程塑料为主,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可用的耗材,其中包括ABS、PLA、PEEK、HIPS、PA、PC等,而且各种新材料、新性能的材料在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而打印材料的流动能力、力学性能是决定其打印质量和工件性能的主要因素,这些内容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知识息息相关。3D打印机中熔融挤出头同样是3D打印机的关键部件,挤出头的结构与加热方案直接决定着材料的挤出流动性,从而根本上影响着打印工件的质量,因此这就需要应用高分子挤出理论对打印头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开发新型的打印头,以满足不断更新耗材的需求。在挤出头的设计中,需要应用高分挤出模具的设计理论,同时可以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不同结构挤出头对材料流动性的影响,以此来指导挤出头的结构设计。 四、电子控制部分的创新拓宽了专业知识 3D打印机的电子控制部分一般由主控电路、步进电机与驱动电路、加热管、热电偶、热床组成。主控电路将处理后的3D模型文件(G代码)转换成X、Y、Z轴和喷头供料的步进电脉冲数据,交给4个步进电机控制电路进行控制,然后让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控制工件输出基板的X-Y平面移动、喷头的垂直移动和喷头供料的速度,比较精确地让高温喷头将原料融化后一层一层地喷在工件输出基板上,形成最终的实体模型。 目前的开源3D打印机都使用Arduino作为主控平台,Arduino是一款便捷灵活、方便学习的开源电子原型平台。其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都很简单,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更加容易理解掌握。在控制部分,应用了大量的控制理论与电子知识,并且随着3D打印机的功能与结构形式越来越多,传统的开源电路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开源控制板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接口以及固件程序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产品创新设计中不但学习了一些开源电路板的应用,而且往往能根据需求开发出新的控制板与固件程序。 五、控制程序开发加强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3D打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配套控制软件(上位机软件)的开发。上位机完成打印数据处理和总体控制任务,包括从CAD模型生成符合快速打印成型工艺特点的数据信息;设置打印参数信息;对打印成型情况进行监控并接收运动参数的反馈,必要时通过上位机对成型设备的运动状态进行干涉的功能;实现人机交互,提供打印成型进度的实时显示;提供可选加工参数询问,满足不同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要求。几个著名的开源打印控制软件如Repetier-Host、cura、pronterface等极大地促进了桌面型熔融挤出3D打印机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但随着一些软件停止开放源代码,自主开发新功能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上位机软件可由C语言、C#以及其他的编程软件编写,学生以利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在源代码的基础上充分创新进行开发,从枯燥的书本学习到实际的功能性程序开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 六、总结 总之,机电产品创新项目涉及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等相关专业。参与机电产品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参与创新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了在进行研究工作时,自己在某些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和不足,认识到了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工作,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知识、专业技术等方面,更积极地与教师交流,课堂出勤率与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山东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有很多学生加入到了与3D打印相关的机电产品创新项目中,并且在山东省高校机电产品创新大赛中崭露头角。 以先进产品技术为导向的实验教学平台成为创新型教学的一种趋势[4,5],并且通过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合作,例如: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操作环节,或者聘请企业的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使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获得了企业的实战型教学与培训的机会,学生可以迅速地进入工程师角色,为即将面临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了让更多的机电类专业学生参与到创新项目中,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基于3D打印技术机电产品创新实验室也在积极筹备中。 机电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行业之一,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加入到国家建设的大军中。这就需要社会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建立机电产品创新实验平台,是一条把学生塑造成为一名优秀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走向事业的巅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本科论文:一般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摘要:根据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机械类专业的特色,对机电控制课程体系中的涵盖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深化、突出工程机械特色、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建立了完备的课程群建设框架,为一般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进行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一般本科院校 机械类专业 机电控制课程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传统机械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机械工程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机械、电子、控制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机电控制课程群是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校机械类专业的特色,优化机电控制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了完备的课程群建设框架,为一般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进行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改革背景 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源于原长沙交通学院1979年创办的“筑路工程机械”专业和1996年创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0年归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工程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两个方向。几十年来,已培养了近三千名本科生,毕业生主要在交通领域相关行业就业,具有鲜明的交通行业特色。本专业依托行业优势,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 然而,在近几年培养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机电控制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课程体系不严谨,部分课程的内容设置有重复;理论与实践脱钩,实践环节偏少,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课程体系和内容与我校机械类专业的特色――“工程机械”背景结合不紧密。因此,优化机电控制课程体系结构,体现我校机械类的专业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2 改革措施 结合机电一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我校对机械类专业的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需要相对提升。对机电控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以及突出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 2.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对于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的多种问题,比如课程门数多、课程体系不严谨、课程内容相互之间重复交叉等。在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把机电控制类课程体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做了整合与优化。将“电工电子技术”中的电机部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学”等机电控制技术中的强电控制知识整合为“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更新教材,增加了Matlab软件和Simulink仿真工具包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测控电路”、“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等课程,修订和编写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2 增设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原有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既在课程中设置实验环节,还改革了原有的课程实验内容,同时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机电控制技术实习”环节,该实习以PLC为控制载体,使学生获取机电控制的实践能力,加深对机电控制的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定的操作技能。 2.3 与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紧密结合,突出我校机械类专业的特色 针对原有课程体系实践工程机械特色体现不足的问题,加强了机电控制课程体系与工程机械知识的有机融合。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将工程机械作为机电控制的对象;增开了“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课程。 2.4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性比较强,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能够应对教学过程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发和理论分析能力的要求,同时将Matlab软件引入教学,可以减轻不必要的课时浪费;通过对平时大量课题和试题的收集,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可以组织开发相关课程试题库,以此来满足教学要求;另外学校为提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便的条件,可以开发教学网站,以此实现互动式教学。 3 改革效果 通过整合优化后的机电控制课程体系内容更加的完善清楚,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实施,而且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改革,减少了平时课堂教学出现的重复现象,充实了一些新的科学理论和教学研究。为了突出教学的综合性和设计实践性,我们对原有的课程实践体系进行整合规划,以此加大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实习实现了“电子技术实习――单片机控制技术实习――机电控制技术实习”的不断线。将机电控制课程体系与工程机械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更明确地突出了本专业的工程机械特色。 4 结语 自2010年专业机电控制课程体系立项以来,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改革、突出交通及工程机械行业背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一般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进行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借鉴。 机电本科论文:应用型本科高校机电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机电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存在问 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机电 建设 管理 1 概述 机电专业属于应用技术学科,因而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机电人才要具有更高、更全面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对实验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今的各个行业对既懂机又懂电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如何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机电一体化人才, 创造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实验环境?培养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众多工科院校一直探索研究的问题。 2 高校机电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教学管理欠规范。虽然近年一直提倡加强实验教学,但是大多数教师、学生仍然轻视实验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在:实验课表不规范,随意更改上课时间;不按规定分组,学生成绩考评体系不完整,学生上课不认真,得过且过已成风气,最终造成了实验室资源的浪费。 2.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质量和开出率问题。首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不高,大多数达不到设计和综合知识点的作用;其次,因为课时少、实验复杂,造成了实验项目数量不够;最后,因为有的学校因实验场地、条件和人员问题,实验项目打折扣,再因实验项目区分不严,设计实验变演示实验,综合性实验变理论讲解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降低。 2.3 实验室实现全开放困难重重。第一实验室少,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室承担几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第二实验教师少,设备维护和管理难;第三教师待遇以及思想上不重视,很多实验室不给学生开放,即使开放也缺少教师现场指导。 2.4 大型数控加工等设备使用效率低,管理欠规范。为了满足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工作,大型仪器的购买逐年增多。但是,很多大型仪器只有个别教师能够使用,利用率不高,使用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出现被闲置的现象。在设备的管理上,缺少专人管理和专人使用执行不到位,同时缺少教师使用记录,不能及时反馈设备情况。 3 机电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探究 3.1 建立机电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实验项目信息的管理、排课、选课、实验成绩及实验室利用率统计分析等,同时也实现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系统化、信息化和规范化。通过平台学生可以网上申做实验、预习实验、观摩实验、查询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情况、实验教师上课情况等综合信息。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实现了资料共享,为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奠定了基础。 3.2 产学研结合加强实验室工作队伍的建设。实验教师队伍是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机电专业是应用型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紧跟时代的先进技术,这就要求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验教师队伍。让实验教师到企业、研究单位进行学习深造,获取实际经验,将当前先进的生产经验带回课堂,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3.3 以竞赛为契机推进机电专业创新实验室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组织机电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学生通过机电实验室提供的平台,进行创新实践。制作的机电作品,将材料应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控制算法及软件设计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又为实验室开设机电综合设计实验提供了更多途径,而创新实验室建设又为以后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机电知识的能力,实现了竞赛与实验室建设的互补。 3.4 成立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以旧带新梯队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大型加工设备。因机电专业特点,实验室具有数控加工中心,线切割激光内雕机等大型设备较多,而这些设备除了正常教学外,很少他用,因此成立创新创业团队,团体成员主要由学生构成,主要以机电专业学生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知识传授主要是高年级的学长带低年级的学弟进行自主学习,实验室教师从旁指导。团队成员可以使用和管理实验室的大型设备,设计新产品投入市场,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创新创业团队实行梯队管理模式,减少实验教师的工作量,通过以旧带新实现了知识的合理过渡,同时也完善了对大型设备的规范管理。 3.5 应用现有条件自主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大多数高校按课程设置实验室,实验内容单一,学生在实验室里学到的实验操作技能缺乏实际价值。实验操作学时数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只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做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这种状况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潜能得不到挖掘。因此根据现有条件,自主设计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4 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知道,机电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任务艰巨,我们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同时要转变观念,强调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并重的制度及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建设实验室。 机电本科论文: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机电本科毕业设计改革 [摘 要] 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为适应新形式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这一环节进行改革。通过分析机电方向本科毕业设计现状,提出毕业设计题目要多样化;毕业设计内容上要紧跟题目的变化,与现场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接轨;管理上要到位,不同题目要用不同的管理方法。通过这些举措,形成强学生、强教师、强学校三赢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机电;毕业设计 0 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才质量的培养。把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作为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1]。在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背景下,作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地方高等院校已走过一段艰难的历程,虽然没有成形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却都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认真考虑,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机电方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目前各高校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个学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学生们纷纷把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和考研究生做为头等大事,从而忽略了毕业设计环节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机械电子类毕业设计多停留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答辩-图纸-说明书-毕业答辩的形式,学生们从开题到答辩,整个设计要发挥想象力,虽有毕业实习环节,但可参照的实物结构不是很多。所有的设计都是在理想的状态下,合理即可,因为这种“完美”的设计不用实际制作去检验。只设计不做实物的设计被学生认为与企业技术不对接,是找工作、考研的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质量毫无保障,所以必须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为企业、为学生服好务。 2 毕业设计改革具体内容 2.1 毕业设计题目的改革 做好毕业设计要从题目入手,把好入口关。现有的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是由教师给定,或者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在保留现有给定题目的基础上,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题目的来源。 1)企业实际工程应用题目直接走进毕业设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那么毕业设计的题目就可以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题目[2,3]。另外,在近几年学生择业时,企业会要求学生毕业前至少在企业工作半年以上,利用好这段时间,学生可以从工作出发,制定解决单位工程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学生会很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使毕业设计内容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还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更快地接触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技术问题。 2011年开始,机电专业对进入煤矿工作的学生百分百地安排了煤矿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涉及到采煤机、掘进机、装载机、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等大型机械的部分结构设计。2012年在此基础上又新增加控制装置的电气和机械的设计题目,如刮板运输机远程控制装置设计等。2013年已有部分题目要求制作出模型,一步步逼近工程实际应用,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题目拟定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更需要学校改进考核标准,二者缺一不可。机电专业于2013年开始小范围实施这类题目,其中一项与某煤机厂共同完成了采煤机截割部输出扭矩轴的改进设计,保护了扭矩轴的同时,还解决了更换扭矩轴带来的麻烦。 2)结合大学生创新科技实践活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高校中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创新科技活动作品不应只停留在制作完成阶段,完全可以在毕业设计中得以充分体现。这类实践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实际制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及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这样的作品适合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对其实用价值进行思考,改进后完善技术文件及图纸绘制,从而延伸了前期实践成果,保证了教学的完整性。参加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的学生都受益匪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为大赛准备的各种创新科技活动作品,大多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而作,有时会应用一些现成的机械结构或电控模块,比赛过后,学生们不会细研究这些机构或模块的设计思路、加工过程等,但延伸到毕业设计就可以完成作品的整个设计、选材以及加工等环节,对于学生而言也更容易完成。2011年开始把竞赛的优秀作品纳入到毕业设计中去,如六足机械人、智能防盗系统的设计、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旋转LED灯的设计等,在毕业设计环节完成控制系统的参数设计、机械结构的零部件设计等,收到良好效果。 3)跨学科跨专业的题目、大型题目可建立毕业设计团队共同完成。机械电子专业的毕业设计目标是要完成机电设备的机械装配结构图的绘制、设计原理的阐述、电气控制部分及设计过程的说明(说明书),一个学生做这样的题目不能兼顾零件的加工工艺、产品的外观设计、材料的合理选择等方方面面,但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跨学科合作完成一个题目,例如与工业设计专业合作完成产品外观设计、与机械制造专业合作完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设计、与材料专业合作完成选材问题、与电气专业合作完成电气控制部分等,真正把一个题目完全按照工程实际设计、制造流程,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这种跨学科合作题目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加深学生对实际工程设计项目所涉及领域的了解,为培养后备现场工程师奠定基础。 大型题目拆解后由多名学生共同承担,符合工程大项目的实际设计流程,学生可以对自已承担的部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树立全局、合作的思想。表1中列出了历年来毕业设计题目分配情况。 2.2 毕业设计内容方面的改革 毕业设计环节要跟上卓越工程师所达到的工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在内容上就要有所突破,在保留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有所创新。内容的改革见图1。 原有的毕业设计是要完成任务书、实结、开题报告、图纸、说明书等工作,也就是说大部分工作停留在书面材料上。经过上述题目的更新,毕业设计的任务目标可以规范到模型的制作、实物的制作、实物+软件仿真等。而在文件整理上可完成制作过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原理说明书、使用注意事项等,仿真部分可完成仿真全过程的分段解读、仿真结果的演示。这使得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毕业设计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毕业设计,内容上突破原有文件考核较多的方式,从重实际应用出发,减少文件考核数量,增加实物考核项,其核心是要增加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企业题目源于学生在企业锻炼实习模式下,或学生已分配到企业工作前提下,在企业由企业技术人员辅导完成的毕业设计,该类题目突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可以以解决哪类工程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作为设计内容来完成,更能体现出现场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 2.3 毕业设计的管理 题目的准确性是出色完成毕业设计的关键,所以立题要慎重,要经过专家委员会的研究通过,对不合适的题目,委员会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经修改后再审核,从而构建一个分类较细的毕业设计课题库。题库的建立要在大二或大三时就完成。 对于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题目,原则上题目由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指导教师、学生共同拟定,但主要以企业为主。以这种形式作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文件要完成,但要和校内题目有所区别,题目答辩时要重视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管理上见图2。 3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个教学环节的参与和保证。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要想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综上所述的这些革新,一是学生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环节,检验自已所学过的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情况,从而为真正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树立信心――强学生;二是培养了一大批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使教师能真正实现与企业技术的对接,共同研发更具实用价值的课题,这些课题的完成,既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又将对教学各个环节起到促进作用――强教师;三是通过毕业设计内容的改革,能培养出一大批卓越的现场工程师,这些工程师的表现将扩大学校的影响,从而做到强校。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三赢的毕业设计模式必将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电本科论文:机电类本科生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培养机电类本科生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性,从优化学生创新环境、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夯实学生创新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等方面介绍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主要措施和实践成果。 关键词:机电液一体化;创新设计;能力培养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灵魂,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和车辆工程等个机电类专业人才不只是孤立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必须系统地掌握机械、电气、液压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有机融合于一体,灵活应用于实践。因此,必须优化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学时数、安排、衔接等更为合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推广实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统筹全局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所以大力培养机电类专业本科学生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的意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潜能。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要有一种超前的活跃的心境,对新事物要有高度的洞察力和敏锐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机电类专业特征,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努力发现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勤动脑、多动手,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从生活、学习中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1-4]。 二、构建以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构建以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学生培养成创造性活动的人才。根据机电类专业本科学生机电液一体系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目标,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制定能力,还要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能力,最终要掌握机电液一体化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因此课程体系中必须涵盖机械设计制造、电气控制、液压传动以及机电液一体化综合设计和应用三大能力培养模块,即课程中必须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电工基础》、《机电传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以及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实习与设计等核心课程。教材中涉及的原理和定理要介绍其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材中要有综合创新设计类教学内容[5]。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并重的局面。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激发创造火花,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造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理解,提高工程实践意识,缩短从书本知识到实际专业技能之间的距离。在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前,增设《认识实习》等课程,让学生早日接触实践、认识实践,有利于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让学生直接参与和介入科学实验和课题研究,加强对专业前沿动态的了解,激发其求知欲、创新欲。将科研项目引入专业技能训练,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方便,在大赛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6]。 四、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教学过程中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这三个层次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关键点,注重应用,遵循先因后果、循循善诱的教学程序。教学采用以启发式为主,变单一课堂讲授为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与讨论、交流与研究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能力。贯彻实施“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潜科学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社会探究法、角度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局部探求法、智力激励法、发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创新能力,做到“不唯书,不唯上,而唯实”[7]。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循规蹈矩而缺乏创新能力[5]。 五、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引导教师不断学习、参加各类培训,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进一步提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掌握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多能型人才。加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水平[8-9]。 通过对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初步建立了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一支培养学生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能力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有所提高,思维的敏感性、敏捷性、灵活性,洞察力、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学生能较好完成具有技术创新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敢于突破设计图册上的传统结构实施创新设计[10]。在历年国内的机械设计创新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2011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广东赛区选拔赛,我院参赛的12支队伍获得了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12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2012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东赛区选拔赛,我院参赛的7支队伍获得了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作者简介:黄长征(1970-),男,湖南耒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现代机电液集成控制理论与技术应用研究与教学。 机电本科论文:“机电一体化原理”本科教学的若干思考 摘要:“机电一体化原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重要性、实验室建设、激发学生开拓就业思路、项目教学法和增设课程设计环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本科教学;人才培养;项目教学法 为了满足电力行业对机械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各电力高校均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该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培养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机械类相关岗位的人才。前几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喜人,但是,由于制造类相关行业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太理想。面对无法预知的金融危机以及制造业界不太乐观的就业形势,作为专业教师,应该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更从容地面对求职择业问题。 机电一体化作为机械、电子和信息等多科内容融合的学科,在拓宽机械类学生知识面和就业面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加强该课程的学习,能明显提高学生素质,从而增加学生在机电一体化行业内的就业机会。本文认真思考了机电一体化原理在本科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以“机电一体化原理”教学为基础,论述该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为目的崭新的教学思路,并辅以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及增设“机电一体化原理”课程设计的设想。 一、引导学生认识“机电一体化原理”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机电一体化原理”的时候,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加上该课程牵涉面很广,学习难度较大,因而学习热情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引导和吸引学生充分认识“机电一体化原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应使学生明确,机电一体化是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课程,广泛涉及机械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给传统机械加上“大脑”(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控制),极大限度地延伸了机械的概念,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几乎无处不在。例如,“机器人”作为最重要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之一,已经成为现代工业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1] 其次,针对现在机械专业学生机械基础扎实、电子基础薄弱的特点,认真学习“机电一体化原理”这门课程,将显著提高学生在电子方面的素养。通过课程讲解、实验教学、项目教学、课程设计等教学手段,学生深刻体会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最后,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很多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难以将机械和电子部件完全分开。例如,机电设备设计及维护人员既要精通机械方面的知识,又要精通电子方面的知识。因此,掌握机电一体化原理,并将其应用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当中,已经成为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二、增加实验课时、加强实验室建设与整合 “机电一体化原理”理论学习固然重要,实验教学也同样重要。不少学校现有的“机电一体化原理”的教学大纲中,实验教学所占学时明显偏少,而且学生真正能动手完成的实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现有实验安排起不到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此外,很多学校实验室中的设备和科研条件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应该在现有的设备的基础上,广泛开拓思路,整合、组合、创造出新的机电一体化实验,以实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而且,实验室的工作条件和实验场所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实验设备也需要对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或辅助教学等方面,进行广泛市场调研,根据需要进行采购和扩充。 因此,必须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机电一体化的实验课时,才能真正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理论知识的掌握,体会机电一体化应用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在机电一体化行业内的就业思路 激发学生产生在机电一体化行业内就业的想法,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真正产生这种想法,才会产生学好“机电一体化原理”的动力。 目前,机械专业毕业生大多将自己的就业方向主观定位在纯机械领域。尽管机械制造业是非常庞大的产业,但就业机会终归有限。由于能力的欠缺,择业的时候,面对机电一体化行业广泛的就业机会,学生更多的是无奈。鉴于此,任课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在机电一体化行业内的就业兴趣。 引导学生领悟,若是自己具备很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素养,将会拓宽自己的就业面,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契机。就算是学生毕业后选择在机械行业就业,若是在机电一体化方面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也会开拓自己的视野,何况是现在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已经发展到机、电完美结合的阶段,完全分开的机械和电子几乎没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机电一体化行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机械专业学生在机电一体化行业就业的实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结合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具体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如何跨越机械专业的局限,尽可能多地接触机电一体化领域。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们将会自然提升对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兴趣,从而增加在机电一体化行业就业的主观积极性。 四、开展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为了使学生加强对机电一体化领域的认识,启发他们在机电一体化行业内就业的热情,“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机电一体化的本科教学工作中去。项目教学法在国外的职业教育中应用较多,目前在本科教学中还很少使用。为了让机械专业的学生通过项目直接深入到机电一体化领域,教师提出使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做中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使用的技能和知识创新,有效地交流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色。[2,3] 项目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示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拟定题目 学生自主分组或教师分组,查阅资料、主动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拟定本小组的题目。教师在这个过程必须要干预,要求学生选定的题目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特别是要适合该小组的特长和兴趣。要求项目既要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具备挑战性,又要切实可行、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完成。 2.可行性分析及方案设计 通过项目可行性分析及方案设计、确定项目进程计划,要求该进程安排基本与课堂教学进度并行,即:按照课堂教学的进度安排项目的实施进度,即首先是机械机构、执行机构,然后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等。教师必须认真检查各小组的可行性分析及方案设计。 3.项目实施要求学生按照工作进度实施并做阶段总结 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在项目研究所用到的内容,有可能在课程学习中没有学到,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再学习,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将有大部分工作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因此,在第三部分对实验室进行整合和扩建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这些问题。 4.项目考评 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针对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各系统的设计、实现方式、功能和项目报告等进行考评。考评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项目拓展 建议学生以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对于考评成绩优秀的小组可以组织学生以申报专利、参加竞赛的形式进一步拓展项目。 项目教学法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使学生以真正项目的方式接触到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这种项目管理的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对学生而言非常宝贵。项目考评优秀的学生的科研论文和专利申请都将在学生毕业求职时增加不可或缺的砝码,将成为机电一体化行业的敲门砖。 五、增设“机电一体化原理”课程设计环节 现有的教学手段,还不足以提升学生在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竞争力。作为项目教学法的补充,还可以通过增加机电一体化原理设计环节,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时,要求学生认真回顾教师在课堂上所授要点,分析各要点对产品功能的实现及其特性的影响。希望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吸收和消化课程理论知识以及在项目教学法中所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课程设计课题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产业背景的实际课题,学生通过原理方案的设计、结构设计、传动系统的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总体设计等过程,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总体认识。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此外,还要注意课程设计必须与项目教学法互补,对于项目教学法中没有涉及的部分,要适当加强。[4] 课程设计应着重培养学生熟悉机电一体化行业标准,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规范和过程,并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六、结论 本文以拓宽机械类学生的就业面为主要目标,针对“机电一体化原理”本科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思考。以“机电一体化原理”教学为基础,论述该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进行再认识。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出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方案,着重培养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项目教学法与“机电一体化原理”课程设计相辅相成。期待机电一体化课程在提高综合素质、拓宽毕业生就业面等方面有所建树。 机电本科论文:浅谈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 【摘 要】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要加强实训环节,而且还必须对实训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才能达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论文以我系机电专业为例,提出了以项目为导向,以课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系统性实训体系,详细介绍了实训内容安排、实训过程的管理以及实训耗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机电 实训内容 实训过程 实训耗材管理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研究型本科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工程型人才。而应用工程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为基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训体系。通过对我系以往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大部分同学认为我系机电专业实训环节基本足够,但是实训内容较为分散,仅仅注重了与课本理论知识结合,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学生就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对技术的全面整体性要求。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达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对实训进行改革。改革原则是以理论课程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建立系统的实训体系。 一 实训内容安排 机电专业从大一到大四总共八个学期,其中,最后一学期为毕业设计,前七个学期每学期都安排1~3周的实训环节。整个大学四年的实训内容安排应以某个项目为主线,上下衔接,形成一个系统,如功能型机器人的设计和制作。同时要符合本学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要求。具体的每学期实训名称、实训周数安排详见下表所示。 第一学期,新生刚刚入校,主要学习工程制图这一门基础课。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对机械制图的学习要求不亚于机械专业的学生。开展为期1周的机械制图实训,通过徒手 绘制机器人平台和各基础部件,让学生掌握工程制图的绘制方法和标准等。大一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AutoCAD、电子线路CAD等机械、电路绘图课程,因此在本学期开设机电产品认知实训,为期3周。此实训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绘制机器人模型、参观工厂企业,邀请企业工程师开展讲座,识别电子、电气元件,学习焊接、绑线,制作简易小电路板等。本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开始进入机电实践环节中,从最基本的基本功学起、练起,给学生建立一个机电专业的感性认识。第三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电路基础课程。此学期实训称为电子技术实训,实训内容主要围绕机器人的基本电路展开,如机器人寻线电路、避障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源电路、音频电路等。这些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是机器人最基本的电路。同时本学期还有一个金工实习,打破传统的锤头、钢球等的实训内容,根据功能型机器人改为机器人底盘、手臂、车轮、手、轴承等的加工。第四学期学生学习了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三维绘图等课程,由此开设机械设计实训,让学生自主设计机器人模型,机器人可以采用不同的驱动方式,完成机器人二维图纸绘制和三维动画演示,该实训为期2周。第五学期开设检测与控制实训,把本学期所学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三门理论课综合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大小自行完成机器人核心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并为机器人增加功能模块,如机器人寻迹、机器人颜色识别、机器人语音等。第六学期的电气控制系统实训主要针对本学期的PLC电气控制技术展开,让学生在机器人上增加气动驱动方式、用PLC控制完成机器人夹持物品、机器人物料运输等功能。第七学期安排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需要把三年来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起来。学生把以前做的功能型机器人进一步完善和强大,然后根据老师拟定的机器人比赛规则组织机电专业学生举行一场机器人对抗赛。总之,把大学四年来学的所有知识综合应用起来,为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 二 实训过程管理 严格的实训过程管理对实训质量起着一个监督、保障的作用。可根据实训内容、性质对实训环节分散或集中进行。如:机电产品认知实训中的讲座、企业参观等就可分散进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举行。为保证良好的实践动手效果,其他实训建议停课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实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实训开题动员、实训专题技术讲解、学生集中设计和制作、实训验收答辩、实训论文提交等。在实训动员时具体告诉学生详细的实训时间安排、实训内容、实训检查、实训考核方式等,让学生完全进入实训状态。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和学生能力可把实训专题讲解放在实训初或实训中。如电子技术实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基础实训,那么最好在实训初给学生具体讲解一下每个题目的大致思路和实训报告的撰写方法。机械设计实训和检测与控制实训可让学生拿到题目后首先自行设计,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实训过程中相应地安排指导老师在实验室值班,负责学生考勤、答疑、指导和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在此期间,学生按班次、时间段到实验室分批设计和制作。一般,实训最后几天为实训验收或答辩时间。排好时间段,几位指导老师共同验收,根据学生做的实物进行提问。最后,学生提交实训报告。实训报告撰写方法原则上同毕业设计论文写法、格式相近。这也是为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撰写奠定基础。 三 实训耗材的可持续利用 对机电类专业来讲,由于学生必须制作实物,因此实验耗材开支较大。如果每次实训都购买耗材,这将是极大的浪费。系统性的实训内容安排已为循环利用实验耗材做好保障。每一学期的实训作品都是下一学期实训的地基,犹如必须一步步做好底层才可以最后建造出金字塔来。如何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可持续利用实验耗材是实训管理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例如,从实训性质来说,电子技术实训和检测与控制实训主要让学生做电路板来实现一定的功能,这两个实训的主要成品都是电路板。可以在这两门实训结束后,由实训负责老师把电路板收集起来统一放在大纸箱里集中保管。机电产品认知实训部分内容,如电子元件识别、电路板焊接就可以使用这些保存的电路板让低年级学生练习,大大节省电子元器件的开支。机电产品认知实训购买的电气元件可以继续为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服务。当然,实训中常用的各种电子、电气元器件可以由实验室早期统一购买,实训时到实验室领取并做好登记。不常用的,或有些特殊的,由学生提出申请,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购买。由于大学四年的实训内容是系统性的,如果严格做好实训耗材的进出管理,妥善保管好每一次实训作品,都可重复、循环使用实验耗材,为节约实训耗材成本提供保障。 四 结论 本文提出的机电实训体系构建是根据我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理论课程设置总结出来的。实训体系的合理构建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根据各方反馈的信息加以调整和完善此实训体系。 机电本科论文: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 摘要:对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与改革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总结,尤其是对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机电专业,随着柔性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有关边缘科学知识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如何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摆在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能力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而大学是培养知识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知识、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行业、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首要问题,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对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应对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规范的制定。机电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从事机电及相关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开发、技术应用与改革、运行管理及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机电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应面向行业、企业,按企业现代化生产及技术工程师岗位群的要求,懂设计、会操作,能承担设计向制造的转化、技术应用与改革、运行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 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专业技术知识为主线,以实践性课题为核心,对实践型教学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理论方面来分析,使实践性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问题,遇到了自己没有办法克服的困难,才会从理论上去寻找答案,去积极探索,并试图按照理论提供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理论失去效力时,就会促使其创新,进而激发其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硬件建设不到位、软件跟不上等问题,与国家提出的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实训基地的硬件不足 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多数为20世纪90年代后新建或改建的院校。其中,大部分是由专科学校、职工大学、教育学院、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升格而来的。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条件是按中专或成人教育目标的要求配置的,显然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又恰逢高等教育迅猛扩招的时期,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以至于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数量少,实验实训开设率较低,由此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毕业后还要花大量时间接受岗位培训。 软件建设跟不上 这里的软件是指高等教育中的课时、目的、内容、教学组织、要求与考核等实际环节。学校存在软件跟不上的原因主要有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专业设计不尽合理、对用人机制和市场机制了解不够等。对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知识考虑不够,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些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管理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存在问题 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学生本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应有的压力和自学能力,因而实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以及课程整合方面存在问题。 (二)加强实践教学采取的相应对策 加强硬件建设 硬件是基础,必须充实。学校应根据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并且进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优化配置硬件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设备的使用效率。争取政府相关资金扶持的同时,与企业走产学合作之路,利用企业的设备和真实的现场实施现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另外,学校之间可进行合作,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硬件设施配备加强了,就必须让硬件充分发挥作用,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科学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1)建立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可以成立实训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学院各类实验室、实训中心(室)、车间等可按专业大类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归属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训中心实行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除了向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之外,也可面向社会开办有偿服务项目。这样,可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技术开发和推广方面拓展,实现教学、生产与社会培训有机结合。(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从企业或社会上的其他部门中选聘优秀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或专、兼职教师的办法。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同时,组织“双师型”教师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实训教材及实训指导书,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融入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实践教育过程,以便让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毕业后能够习惯企业的工作。具体来说,要实现校内实践基地企业化,实行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现代工业精神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教育。 改进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 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把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发人力资源、开拓人才市场,以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就业。
煤矿开采论文:机械自动化技术对煤矿开采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有这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煤矿开采技术快速发展,如今的煤矿开采正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自动化机械开采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煤矿开采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煤矿自动化机械开采技术,进而对自动化机械开采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煤矿开采;自动化机械;煤炭资源 当前,机械设备不仅仅可以应用于煤矿开采阶段,还在煤矿勘探、煤炭运输等各个阶段中被广泛使用。现如今,自动化机械的应用已让煤矿生产发展成相对完善的机械自动化生产系统。 1煤矿机械自动化技术概述 所谓机械自动化技术,指的是机械操作机构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依据事先设定好的控制程序或指令,让其自动完成工业生产操作的过程。作为先进自动控制技术之一,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代表了全新的生产力。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发展也标志着工业生产由传统人工操作到机械自动生产的历史阶段,因此,煤矿开采中机械自动化技术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采取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达到连续不间断作业,并且可以对复杂的开采环境以及执行程序按照人的意图作出调整,自动化机械在煤矿开采中的使用不仅降低了人力方面的需求,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2综合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传统上来看,煤矿掘进作业过程中,通常会一句煤层分布情况及厚度来选择何种掘进技术,其中掘进技术通常包含钻爆、综掘技术等,综掘技术是指利用综合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作业,过去煤矿掘进机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作环境及状态也通常会被煤矿自身条件所约束,掘进机可以和操作箱、压扣控制、照明灯等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在系统整体运作下提升掘进效率,特别在和液压系统配合中达到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也为生产指明了方向,节约大量时间。煤矿运输是煤矿生产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把煤迅速运输到井上是煤矿生产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自动化煤矿机械的采用,使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运煤方式大幅改善,进而体现了自动化机械在煤矿运输系统中的巨大优势。例如当前的煤矿运输系统,其通常与采煤系统间有协同关系,和过去的人工运输方式不一样,采取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借助电滚筒皮带来实现井下煤炭的运输。伴随煤矿自动化机械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煤矿的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彼此的联系将不再依赖人工控制,而是凭借其自身所拥有的信号传感系统及通信系统。在采矿生产中,采煤是其核心过程,大批自动化机械的采用使煤产量大幅提高。部分采煤机械可以按照自身监测系统,有效对煤炭与煤矸石进行区分归类,进一步提高生产质量。当前,采煤机已经由中厚煤层起步,逐步发展到薄煤层、大功率、大采高强力滚筒采煤机,同时也由有链牵引、无链液压牵引方式,渐渐发展到电磁滑差无链电牵引和变频调速无链电牵引,这使发展也使得采煤机的功能更加多元,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除此之外,在自动化采煤机械上,通常会安装安全监测系统,采煤技术人员会以监控系统为依据在生产控制中心就煤矿生产具体情况实时监控,其主要监控内容为:煤层厚度变化、空气含量变化、煤矿内温湿度变化、粉尘含量变化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化采煤机械中还包含了通信技术、故障信息诊断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等。 3机械自动化在煤矿开采中的发展前景 当前,机械自动化的先进理论已经可以和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现代自动化机械设备也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伴随煤矿工程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将会拥有更为宽广的空间,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点谈一下机械自动化在煤矿开采中的发展前景。第一,实现重点岗位机械自动化工作。这一点源自于煤矿开采的工作性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与人力,同时还会经常面临紧急危险事故,煤矿开采也是高危行业之一。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科学的指导,特别是在重点岗位,微小的差错就有造成难以挽回损失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源头上做好预防和控制的工作,确保开采工作安全性,使企业长治久安。第二,自动化机械采煤的主要功用就是可以按照事先设计指令来工作,可连续环节的机械作业要求在程序设置与指令的过程中完成好审核及监控工作,进而实现在开采、掘进、运输、提升的各个环节保持连续性,这为生产的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大大节约人力资源,使采煤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减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第三,进一步加强机械自动化开采技术与其他先进自动化技术彼此的结合。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具备良好地发展空间。在新的时期,各项科学技术都飞速发展,我们要把握住历史机遇,融合其它先进技术,使机械自动化开采日趋成熟。 4总结 煤矿自动化机械有这功能强、安全性高的优势,所以自动化机械在煤矿生产中应被大量使用。但是,我国煤矿自动化机械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通过不断改进,使煤矿自动化机械的环保性能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煤矿生产集约化管理,是生产人员更容易掌握煤矿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作者:杨阳 单位:山东能源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公司彭庄煤矿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我国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2015年,世界煤炭产量约80亿吨,我国煤炭产量达37.5亿吨,煤炭消费量为39.65亿吨,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49.55%。如此大规模的煤炭的开采及消费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破坏及保护成为我国新的关注焦点,为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彻底解决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煤炭行业现阶段及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分析。 关键词:煤矿开采;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进程加快,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将会不断地加大,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我国将会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会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民生、社会等问题,环境保护已成为现阶段煤矿建设和生产必不可少的内容。 1.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煤矿在开采中主要引发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地下水资源、影响大气结构、破坏生态平衡、噪音污染、诱发相关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1.1破坏土地资源在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90%以上属于井工开采,井工开采往往会造成地表塌陷,在采空区上方形成一个比地下采空区大得多的沉陷区域(如2013年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约220km2,大约是100个杭州西湖的大小)。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将直接造成土地破坏,矸石和剥离物排放压占土地。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固体废物、煤矸石在地表受降水、地表水淋滤溶液污染地下水,同时造成周围土壤结构恶化,植被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我国煤矿开采占用和损坏土地约为1.7万km2,还不包括煤矿交通、工业广场等服务于煤矿设施等占用的土地。这些土地因煤炭开采造成塌陷和占用,造成自然地形地貌遭到破坏,并且土地复垦难度很大或者无法复垦。1.2破坏水资源在采煤过程中会严重破坏岩层原始应力,影响岩层结构,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区域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地表水渗漏、造成河水断流及大面积树干漏斗,进而破坏了水资源地表。同时煤炭开采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又要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渗入地收稿日期:2017-01-05作者简介:许建军(1987-),男,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现在国投哈密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从事煤矿地质与项目前期工作。下或地表河流使得大量的洁净水被不同程度地污染。此外,煤矿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毒物质通过渗滤作用污染了土壤和水循环系统。1.3影响大气结构煤炭的开采、加工、运输及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和粉尘污染,不仅能改变当地大气成分和结构,也造成了能见度降低,以及有毒有害成分偏高等不良空气状况,对当地的气温、气流、降雨等气候条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酸雨、烟雾等气象灾害。1.4破坏生态平衡煤炭资源开采过程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煤矿开采中会造成水体、土壤、大气等污染,使当地的环境与生物群之间原有的循环被打破,加之有毒物质的集聚,使得当地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致使自然生态环境失衡。1.5噪声污染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的加快,大量先进设备被用于煤炭生产中,煤矿地面及井下机械设备也将越来越多,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而且严重地影响了矿工和当地附件居民的健康,噪声污染虽然没有大气污染、水污染范围光,但是其危害性却是不容我们忽视的。1.6诱发地质环境灾害煤炭开采中,因采矿方法、爆破震动和地震、降水等因素作用下,往往会诱发许多地质环境灾害,将严重威胁煤矿井下设施、井下采矿工人安全和矿区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如矸石山堆积和煤矿开采活动诱发山体滑坡、山崩、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灾害。 2煤炭开采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优化矿井开采技术在煤矿设计和开采中,采用工程技术手段预防采矿塌陷,可以采用井下减塌技术,填充地下采空区,增加采空区的支撑,还可以采用条带采矿法和预留煤柱采矿法以减轻地面的塌陷程度。2.2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治理对在煤炭开采沉陷区,且未达到稳沉状态的沉陷区域,采取监测、临时工程及示警等措施,以此来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达到稳沉状态的沉陷区域,用削高填低、回填整平、采取防渗处理、植被重建、挖沟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对于地表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灌浆、填充等措施。2.3减少矿井废气与粉尘污染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只要向大气排放的废气是瓦斯,煤矿开采过程中可以通通风和抽放的方式,抽出煤层中的瓦斯并加以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煤矿开采中瓦斯的涌出。同时在煤矿开采中通过粉尘净化、通风除尘、泡沫除尘、声波雾化降低粉尘,来减少矿井废气和粉尘污染。2.4污水处理措施煤矿通过设立专门的排水系统,集中排放酸性水,并在地表拦蓄,使之蒸发、浓缩,而后处理,免除污染。其次可以采用新型水泵对采区分级脱水后的煤泥水进一步进化处理,循环用于采掘,做到煤泥水不上井或者处理后综合、循环利用。2.5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煤矸石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煤矸石同样是一种矿产资源,具有高发热量、建筑材料、提取硫黄等功能,把煤矸石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综合开发利用。2.6噪声污染的处理措施在煤炭开采中合理的布置各种噪声设备,积极推广低音设备,并且保护个人防护,以此来减少噪声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煤矿的开采也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恶化我国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许建军 单位:国投哈密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液压支架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煤矿资源的需求逐渐提升,煤矿开采备受关注。现今的煤矿开采早已摆脱传统的开采模式,引入很多专业化、智能化的开采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提升了煤矿开采效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采煤设备,对于其系统的研究,能够推动煤矿开采的发展。 关键词: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研究 一般的煤矿开采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施工环节中的问题,增加了煤矿开采的难度,同时也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在煤矿开采环节中的应用,能够将传统的采煤中所涉及的机械技术、液压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创建出一种特殊化的开采模式,保障煤矿开采的高质量、现代化。 1电液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1.1自动控制传统的采煤系统中,人工操作部分占据着主导地位,人工控制方式工作效率比较低,同时受到不同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其与传统的采煤系统相比,最为突出的功能就是采煤控制自动化。在自动化控制基础上,能够实现支架顺利安装,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该电液控制系统中,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包含了PM31控制器、压力传感器、行程传感器等装置,这些装置在该电控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但是缺一不可。实现科学化、自动化的采煤,需要这些装置之间相互配合[1]。1.2顺槽控制在采煤井下的作业中,也需要进行施工控制。顺槽控制功能主要体现在井下。在计算机操作下,能够加快各个部件之间的监控与调试。井下自动控制系统与顺槽设备之间相互衔接,对每一个环节的控制作业进行全面的调整,保障各个工艺流程顺利完成。1.3设备控制设备控制功能实际上来源于远程设备控制,由于煤矿开采与其他类型的作业不同,其作用环境十分的恶劣,并且在井下的难以掌握作业情况。设备控制主要借助地面监控主机光纤MODEM与井下中心控制主机通信。在这样的方式下,能够保障设备控制人员不需要下井就能够实现对工作环境设备的控制。远程设备控制在提升采煤效率的基础上,促进了生产线能够流畅运行[2]。 2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硬件分析 2.1输入信号的硬件电路设计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中,输入信号的硬件电路设计是重点内容。只有输入信号的电路系统功能完好,控制系统才能够在对最短时间内接收到作业信息,并且做出相应反映。在本文中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的电路中,主要包含了急停信号、闭锁信号、接近开关和是保护4种开关量输入信号。这些不同的开关量的功能不同,急停和闭锁主要是由控制器前面板上的按钮进行控制,当按钮按下时,输出0V的低电平。当采煤工作面出现故障时,或者是处于紧急情况时,系统中的急停后者是闭锁将会自动被激活。2.2输出信号的设计在输出信号端的设计中,控制设备CPU输出信号,该信号被传输到电平转换电路上。接下来系统中的上拉电路将会驱动控制电路输出信号,进而电磁先导阀开启。一般情况下,电磁先导阀开始工作时,瞬间电流能够达到160mA,当电流稳定之后,实际电流就会下降到65mA左右,而CPU的实际输出信号高电平则被设置为3.3V。为了保障系统的电磁先导阀组能够实现稳定且可靠的工作,其主控CPU采用电平控制方式[3]。2.3通信接口的硬件设计电液控制系统硬件系统中,通信接口的硬件设计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接口形式,分别为SPI和RS485两种。一般情况下,支架控制器内部中,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需要采用SPI通信接口方式。然而在液压支架控制器之间,或者是在支架控制器与端头控制器之间,需要采用RS485通信接口方式,经过实验证明,这两种不同的接口通信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保障电液支架动作控制及时准确。 3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软件分析 3.1输入输出开关量的软件设计在本文所研究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软件分析中,涉及了四个开关输入信号,分别为:急停、闭锁、接近开关、保护。在C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设计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规律,那就是单片机的外部中断系统中断信号的优先级最高,对于信号所做出来的响应速度最快。基于这样的道理,在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环节中,为了保障系统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本设计中,也将该四个开关量输入信号分配到外部中断口当中,并且将系统按钮设置在控制器的前面板上。假设系统中出现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就可以及时按下按钮,控制器发出紧急信号时,那么整个工作面的控制器将会迅速的停止作业[4]。3.2A/D信号转换软件设计以STC12C56系列的单片机为例进行分析,该类型的单片机自带A/D转换、EEPRON功能。一般情况下AD精度位数为10,带有8个通道,在实际的速度转换上比较迅速,都能够实现100kHz以上。在这样性能下的AD,其自带功能比较多,具有系统温度检测、电池电压检测、光线检测以及频谱检测等诸多功能。良好的AD功能能够对实际照明环节中的温度进行检测,通过光敏效应分析出系统温度情况。当温度过高时,能够直接向系统发出警报。在井下作业的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被采集到之后,需要根据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进行井下环境分析。在井下环境分析中,能够利用井下红外视频影像分析出井下温度,并且从音频信息的数据分析中,得出井下深度、巷道的粗糙程度等。在环境数据采集系统中,放置温度传感器以及多种气体的传感器,经过放大电路,将这些信号AD转换电路中进行信号转换[5]。 4结论 传统的采煤系统中,人工操作部分占据着主导地位,人工控制方式工作效率比较低,同时能够受到不同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其与传统的采煤系统相比具有自动控制、顺槽控制、设备控制等功能。在本文中对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具体功能。 作者:李勇勇 单位: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之采煤技术分析 摘要:鉴于我国人均煤炭资源占有量少的现状与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采煤业更加重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情况,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使煤炭资源得到高效开采利用。文章着重分析新形势下煤炭开采技术的改革及其现状,从而有效的促进煤效益的提高,促进煤矿业的全面发展,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开采;采煤技术;新形势 引言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纵使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却依赖着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煤炭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当今科技技术的日益革新,采煤技术的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形势下分析煤矿开采中的采煤技术,使其朝着高效、高产、高安全的方向发展,是改善和提高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1当下采煤技术的背景梗概 总体来说,采煤技术和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煤质条件,煤层的结构、赋存状况、硬度及厚度等是影响采煤技术的理论上的因素[1]。结合当下的国情来看,我国的采煤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更多高科技和新工艺,使其效率得到大大提高。现阶段长壁采煤方法也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愈加趋于完善,放顶煤采煤的应用更是使得采煤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对于一些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奇特的地区,开采目前采煤技术的发展还是不够完善,针对这些地区的特定的煤矿开采技术、理念和经验还没有形成。如今的形式不断变化,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加强对煤炭技术的研究,不断促进新型采煤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2新形势下采煤技术探讨分析 2.1优化煤矿开采布置的技术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是脱离现实而独自存在的。当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采煤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优化采煤技术尤其是开采布置中的开采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使煤炭的开采效率达到最高,开采布置、开采方法和煤层地质的选择必须达到最优匹配,这种组织性的特征是突破现有发展模式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新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2]。发展才是硬道理,任何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都不可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现有的采煤技术,使煤矿开采布置中的技术得到不断优化,才能使煤炭开采效益不断提高。理论必定是要联系实践的。要将此技术付诸实践,需注意以下几点: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集中研究单一煤层,根据工作面参数做出采取优化和具体的开拓部署;与煤炭开采密切相关的便是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只为单一开采煤矿发展经济而忽略了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而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最好的一个方法便是使矸石在井下得到直接处理,尽量避免露于地面;煤炭开采过程中各项工作集中起来既有利于提高开采的效率,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因此集中准备、集中回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则占十分重要的位置,要避开煤巷,大幅度降低将岩巷的掘进率,做好开拓部署。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可使集中化开采得到高效高产的发展,使煤炭生产得到系统优化,进而推动整个煤炭产业的优速发展。 2.2采用科学的采煤技术 为使煤矿开采的整个开采过程和开采方式都具有科学性,离不开实地考察分析煤矿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地质条件自然是要采用不同的采煤技术,在提高煤矿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根据勘探结果制定科学的开采计划,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评估是实现煤矿既经济又安全开采的重要条件。在此分析探究的基础上使用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和放顶煤综采技术等,则可使煤炭开采效率事半功倍。采场围岩控制技术以科学合理和优化高效的优点被应用于近几十年的矿山开采。此项技术也是既有优点,又存在着相应的缺点。一方面,该技术是根据急倾斜、大采高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出来的规律而探究出来的,是先进计算机技术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可到达煤矿开采活动的目标优化。但是另一反面,由于某些技术、材料、工艺的局限,采场围岩控制技术也有着投入成本过高、工艺程序复杂等问题。放顶煤综采技术则适用于浅埋深、管理条件先进、设备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放煤速度而增加工作面的产量。然而高效的放顶煤综采技术也存在着某些不足。改善控制系统,提高综采技术,优化作业时的各种状态,则可以使放顶煤综采技术得到更好发展。 2.3优化采煤的巷道布置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中的新能源和绿色能源都得到大力提倡,因而煤矿开采行业的节能绿色发展,是顺应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趋势。为适应新形势,绿色能源的开采技术则是优化提高采煤技术重要手段。矸石污染的产生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状况,因此想要做到绿色无污染的开采,就必须利用科学的煤矸石地下处理技术来减少煤矸石污染。首先,要深入研究当地进行煤炭开采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从而科学地设计开采巷道[3]。其次,想要提高煤矿开采的集中化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节省开采时间,就必须将科学有效的开采与巷道的合理布置相结合。最后,根据实地考察而设计科学的巷道布置进行现实的优化测试,使巷道的布置愈加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结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优化采煤巷道的布置既可以提高开采效率,促进煤炭产业经济发展,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 2.4更新采煤装备设施 煤炭资源的高效开采与相关的开采设施是密切相关的。要想高效率的生产,生产工具必然是要科学先进的。因而当今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发展大功率、高安全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这些新型设备的使用既可以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又能缩短采煤时间,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采煤量,所以我国正致力于研究优于外国的薄煤层采煤机和刨煤机。为提高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对采煤过程中的放煤规律、顶煤破碎规律及可放性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采煤生产过程的系统性,更新采煤设施更可以提高采煤的综合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形势下,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使采煤技术在煤矿开采中朝着更科学、更环保、高效率、高安全的方向发展,使煤矿开采集约化。只有建立安全高效的采煤技术体系,分析研究更科学、更有效的采煤技术,不断提高采煤技术,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才能在实现煤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者:敖成海 单位:富源县煤炭工业局中安分局 煤矿开采论文:微震监测技术对煤矿开采的应用 很多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前期地质勘探资料不全等原因,造成了在采空区上方遗留了一部分可采煤层。近年来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减少,如何安全、高效的将可回收煤炭资源采出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上行开采技术在顶板岩层运动规律和上行开采可行性问题研究上取得了大量成就[1-5],代表性的有刘天泉提出了比值判别法、“三带”判断法,并提出了上行开采可行性必要的层间距公式[6];李鸿昌,钱鸣高利用围岩平衡理论研究了上行开采机理[7];汪理全在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变化和巷道变形规律的基础上,对围岩平衡法进行了修正和简化[8-9]。但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回采工作位于在采空区的上方情况,当出现上层工作面位于下层采空区外侧时,特别是当上部工作面回从下部实体煤进入到采空区侧的情况时,底板能否保工作面的稳定性,是否会出现整体下沉现象以及覆岩破裂规律和高度就变得极为复杂,因此有必要采用高精度的微震监测技术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其深入研究,为底板的稳定性、“三带”高度的划分和危险的预测预报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1工作面概况 新疆龟兹煤矿在A603工作面开采后,发现A6-1可采煤层,为了提高煤炭回收率,在A603采空区上方布置A6-103工作面,并且工作面长度远大于下部采空区走向长度。A6-103采面煤层厚度平均5m,与下部A603煤层采空区层间距平均为17m。A6-103可工作面埋深215~210m,工作面长150m,煤层平均倾角2°~13°,采用综放开采技术,割煤2.8m,放顶煤2.2m。A6-103采面顶板以泥质砂岩和炭质泥岩为主,底板以中粗砂岩为主。 2微震监测 2.1微震监测原理 微震监测技术是监测煤岩体在变形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微震事件,通过对微震事件的空间定位和能量分析,能够反应出大量关于岩体受力变形破坏以及岩体发生破坏程度的大量信息。微震监测方法是在监控区域布置若干检波器,通过检波器拾取煤岩体破裂而产生的震动波形,通过对接收到波形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实现对煤岩结构体的破裂情况进行判断。根据系统监测得到的微震波信息,代入式(1)即可求解方程组,最终得到震源的坐标和发生时刻。 2.2微震监测系统布置 采用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安全分院自主研发的KJ768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对浅埋深综放A6-103工作面顶板运移规律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在工作面进入下部临近采空区附近的上下顺槽共布置2个分站,16个检波器分别标号为1~16号,相邻检波器间距为30m。 2.3微震监测系统精度检测 为校验龟兹煤矿井下16个检波器的震动接收效果和定位精度,采用深孔爆破的方法人为产生震源,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其能量大小和震位置进行定位。深孔爆破钻孔布置在下顺槽实体煤顶板岩层中,钻孔深度16.3m,角度45°,装药量为5kg。微震监测空间定位结果放炮震源能量为41263.64J,震级为1.48。空间定位结果见表1。空间震源定位能够实现10m以内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采矿工程尺度的精度要求。 2.4微震事件的波形研究 龟兹煤矿的微震监测系统安装以后,由于检波器非常敏感能够监测到10J以上的能量震动,而井下产生的微小振动的原因有很产多,如材料列车的产生的振动,乳化液泵的振动等,通过地面监控主机对井下检波器的波形分析,将波形分为以下5类,井下振动波形分类如图1。 3开切眼上方岩层破裂微震事件分析 3.1微震事件空间位置分析 随着工作面不断向采空区推进,微震事件的发生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距离开启眼距离45m以前,微震事件较少的正常阶段;第2阶段为距离开切眼40~25m时,微震事件迅速增多并主要集中在距离切眼左侧13m左右,不跟随工作面而向前发展的迅速破裂阶段;第3阶段为距离开切眼25m以后,进入采空区侧微震事件迅速减少并主要发生采空区侧的破裂减少阶段。分析第2阶段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开切眼附近有以下2方面原因:①应力积聚原因,由于实体煤侧煤岩体结构完整,容易积聚弹性能,采空区侧由于顶板结构整体性遭到破坏,顶板高位岩层产生的大量裂隙,很难形成大尺度的“砌体粱”的结构,不能传递超前采动应力,因此应力在切眼上方岩层积聚,导致煤岩体破裂;②应力叠加原因,由于受到切眼后方实体煤的后方支撑应力和本煤层的超前采动应力叠加的影响,也加剧了煤岩体结构的破坏程度,导致大量的微震事件在此发生。 3.2上覆顶板破坏范围分析计算 由于井下岩层是一种非均质的,结构复杂的组合体,物理力学性质有很大差别。在以往计算覆岩破坏高度时,通常是依据大量的现场实测,将岩层分为坚硬岩层、中硬岩层、和软弱岩层以及风化软弱岩层4类[11],并总结出相应的类型的跨落带和裂隙带的经验公式。A6-103煤层顶板标高平均为1760m,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标高1780m以下,说明垮落带高度为20m,垮落带高度是采高的4倍;标高在1800m上方微震事件的数量比较少,最高达到了1870m,说明裂隙带发育高度为70m,裂隙带高度是采高的14倍。将微震数据分析的顶板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和理论公式计算结果相比较可知,采用微震监测的“两带”高度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差别较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果见表2。 3.3微震事件能量分析 为了能够保证A6-103工作面顺利通过下部临近煤层开切眼附近的高应力区,对切眼上方煤岩结构体破裂的微震事件能量进行分析。根据8月3日-8月17日经过切眼期间每日微震能量和结果可以看出,发生的最大震动能量为83509J。从8月3日-8月7日均在20000J以下,从8月8日-8月13日微震能量和迅速增加,8月10日和11日能量和均在达到最大值为140000J以上,这与现场支架阻力持续增长相吻合,说明煤岩体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破裂和位移。同时,A6和A6-12层煤之间的岩层在A603切眼附近10m处微震事件较少,说明A6-1煤层底板没有出现较大岩体破裂,岩层整体性完好,不会出现整体下沉现象,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4结论 1)通过对井下标定炮震源的空间定位,能够得到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在10m以内,能够满足煤层上覆岩层破裂运动监测要求。2)通过对井下检波器波形分析,将振动波形分为机械振动、强电流干扰、泵站干扰和人为敲击和其他干扰几类5类。3)工作面接近下部临近采空区时,微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每日能量和现随着工作面推进出现“正常-快速破裂-破裂减少”3个明显阶段。4)采用微震监测方法测得的垮落带高度是采高的4倍,裂隙带高度是采高的14倍。5)A6-103工作面底板在下部A6-1切眼上方附近的微震事件较少,能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作者:季成 孔令海 高凯 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坚硬顶板技术分析 1注入静态破碎剂弱化坚硬顶板 破碎过程不会产生剧烈震动、噪音、飞石和粉尘、炮烟等有毒有害气体,具有传统爆破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目前该方法还处于不成熟的试验阶段,仍具有许多缺点,如破碎剂开始反应的时间,即起点时间不易把握;静态破碎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钻孔尺寸不易把握和易发生喷孔问题等。 2爆破弱化坚硬顶板 爆破弱化是通过钻孔装入炸药瞬间爆炸的方法将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顶板切断,在重力作用下及时地自然垮落形成矸石垫层充满采空区,减小顶板冒落面积,减弱顶板冒落时的冲击力和冲击波。目前常用的爆破弱化方法有:①循环式浅孔爆破;②步距式深孔爆破;③超前深孔预裂爆破;④地面深孔爆破[5]。目前,国内外在控制坚硬顶板时最常用的方法为超前深孔松动爆破,这种方法不但不影响工作面生产,而且效果较明显。 3工程应用 某矿一工作面开采15号煤层,煤层厚度5.0~8.5m,平均厚度6.3m。直接顶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及细粒砂岩,灰黑色,厚层状,厚度5.6~10.5m;老顶为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致密坚硬,厚度为5.0~7.8m。由于工作面老顶岩层厚度大且致密坚硬,回采过程中不易垮落,易形成大面积悬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实验室试验结果得出,15号煤层老顶石灰岩吸水率较低,且注水软化周期长,不宜采用;高压注水压裂与顶板注入膨胀剂也仅在试验阶段;爆破弱化在我国煤矿开采初始就已使用,各项措施完善,因此选用爆破弱化方法处理15号煤层顶板。循环式浅孔爆破是在切顶支架处向顶板岩层钻孔并装药爆破,由于切顶支架位于采空区边缘,钻孔与装药工作较困难且严重影响生产;步距式深孔爆破是沿工作面向顶板采空区方向钻孔、装药进行爆破,工序难于实施且与工作面回采工作冲突;地面深孔爆破是在采区顶板对应的地面位置垂直向下钻深孔,钻孔深度和工程量大且钻孔经过地面表土层,孔易变形导致成孔率较低,甚至无法成孔,影响装药质量,可能爆破不到煤层顶板[6]。开切眼内深孔预裂爆破是在开切眼完成后进行施工,在工作面回采之前实施,不会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因此,工作面回采前选择在开切眼内深孔预裂爆破弱化处理该矿15号煤层坚硬顶板。 4顶板预裂爆破效果分析 回采工作面在贯通开切眼后,切眼周围的煤岩体受到的扰动影响小,老顶内部结构完整,属于连续介质。回采期过程中悬顶距离大难垮落的老顶岩层一般具有强度高、厚度大、完整性好等特点,这样的老顶岩梁断裂前的变形量很小,为使分析问题简单可以忽略不计;老顶受到上覆岩层的载荷分布广泛且应力集中程度低,近似看作均布载荷。回采前老顶岩梁的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切眼贯通且未实施预裂时,切眼周围实体煤支撑上方顶板,此状态下的老顶岩梁可近似看成固支梁,两端受到周围煤体的力矩约束。固支梁模型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计算和校核老顶极限跨距的依据是老顶极限抗拉强度,当岩梁受到的正应力达到该岩层的抗拉极限时,岩层将在被拉伸断裂。因此两端固支状态下老顶的断裂极限跨距为:式中:h为老顶厚度,m;RT为抗拉强度极限,MPa;q为老顶承受上方载荷,kPa;LT为老顶极限跨距,m。工作面回采前在开切眼顶板上按设计参数布置深入老顶的钻孔,装药爆破预裂老顶岩层可有效解决回采过程中大面积悬顶的问题。深孔预裂后,开切眼顶板内部会产生多条大小不等的裂纹,老顶岩梁一端的力矩约束被解除,形成新的平衡。新平衡状态下的老顶岩梁可简化成一端固支一端简支,力学模型如图3所示。从以上分析看出,相同条件下的两端固支梁比一端固支一端简支梁的极限跨距大,前者约为后者的1.23。初采工作面老顶经深孔预裂处理后,老顶的极限跨距可减小至未处理时的0.82倍,即深孔预裂可有效缩短老顶的极限跨距,同时减小老顶的来压步距和强度。爆破预裂处理后该工作面的平均垮落步距减小了约10m,悬顶面积明显减小。工作面推过以后,没有出现大面积顶板垮落带来的安全隐患,巷道矿压观测正常,瓦斯、CO等气体含量也在正常范围内;瓦斯高抽巷稳定性良好,顶板爆破预裂对该巷道的影响较小。 5结论 (1)通过建立坚硬顶板力学模型,并对其预裂前后断裂步距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通过初采前顶板弱化处理,可使坚硬顶板初次断裂步距减少约为同类未经处理顶板的0.82倍。(2)通过开切眼内深孔预裂爆破方法弱化处理该矿15号煤层坚硬顶板工业性试验,爆破预裂处理后该工作面的平均垮落步距减小了约10m,有效防止和减弱了初采时期顶板的大面积来压隐患。 作者:段贤斌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西山煤电股份公司西铭矿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企业安全生产论文 一、煤矿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 煤矿开采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要充分考虑到煤矿开采中的人员安全、环境保护、机械维护、管理工作等问题,从而对煤矿开采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优化,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并结合煤矿中的具体环境,让煤矿开采方式达到最佳。同时,煤矿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也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和指导,只有企业、政府两方面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 二、构建煤矿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必要措施 (一)保障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煤矿开采企业中每一位成员的人身安全,一定要强化安全生产观念。企业有责任对所有的员工进行合理、到位的煤矿开采方面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的教育,使企业的职工能够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企业、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和规定,从根本意识上提高警惕,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要想真正的实现安全管理,仅仅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培训部门,对于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对于老职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并且针对不同员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不同、员工的自身素质的差异进行区别性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职工们的整体安全生产能力,做到在生产过程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保障机器安全的有效措施。在煤矿开采中,所使用的一般都是大型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到煤矿开采的进度,还有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为煤矿开采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要加强对于机械安全的管理。一是在选用一些煤矿开采设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煤矿周围的具体环境,考察机械设备能否在这种环境中运行,采用哪种设备更能节约时间和人力。二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更新和维修。要分配专门的机械管理人员,对机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及时对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通过使用先进、安全的设备来保证煤矿开采的顺利进行。 (三)保障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保障环境安全,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保障矿井及周围环境中的气体环境安全。在煤矿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瓦斯,这种气体既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也是一种对大气有着极大危害的污染性气体,并且由于其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就必须在进行煤矿开采时,做好对瓦斯气体的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或造成火灾、爆炸等危险事件。第二,要保障矿井周围土地资源环境安全。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周围的土地造成破坏,在开采完煤矿之后,地表或者地下矿井中将会形成采空区,容易发生坍塌等事故,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采空区进行及时的填充,保护好土地环境。第三,要保障水资源环境安全。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也有可能会因处理不当而遭受水灾。因此,要加强对煤矿开采中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好水资源,同时,也要避免水文事故的发生。 (四)保障管理安全的有效措施。一是要保障煤矿开采企业的安全管理,就要不断的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在对煤矿开采管理工作进行长期的总结之后,不难看出,管理工作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人员、环境和机器等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对煤矿开采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多个因素对生产过程所带来的影响,从根本上排除危险,为煤矿开采提供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二是要加强对煤矿开采的监督力度。建立起一个安全监督部门,对煤矿开采中人员的操作、机械设备的安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将煤矿开采中的各个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整体性监督,防止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三、结语 在我国的煤矿开采生产中,依旧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解决。煤矿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煤矿开采企业中的安全管理问题。通过对这种管理体系不断地优化,加强对煤矿开采企业中各个部门及开采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的管理,实现煤矿开采的整体安全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煤矿开采企业不断地朝着安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实现煤矿开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我国煤炭能源的开采发挥更有利的作用。 作者:王孝宾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网络技术论文 一、煤矿开采的经济价值 有关科学家的分析,它在市场上的价值非常的昂高,储量超过一亿吨的煤矿估计值能超过2000亿元。它有着损益。首先从损害上分析:煤矿开采在项目开始实施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一些空气质量和自然圈子标值的变化。所以,对于这些指标值的计算,就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其次,从煤矿开采的收益上分析,经科学家的推论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个公式:∑(CI—CO)t(I+r)/1=o,其中t=0.1.2.3….n。CI表示现金流入量,CO表示现金流出量,(CI—CO)t表示项目在第t年的尽现金流量,t=0表示项目开始运行的时间点,n表示项目计算期,其具体计算可通过内插法求,公式为:r=r1+[NPV1(r2-r1)]/[NPV1+NPV2],其中r1表示当净现值为接近于零的正值的折现率,r2表示当净现值为接近于零的负值时的折现率,NPV1表示低折现率时净现值的正值,NPV2表示采用高折现率时净现值的负值,其中r1与r2之间不应超过百分之二。从上面几个公式总结出,煤矿的开采对于现在社会的经济价值能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前景。 二、煤矿开采的安全设施 做任何事情必须考虑的前提因素就是人的安全,所以,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在安全方面就是尤为重要的。(1)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从事煤矿生产等活动,必须要遵守以上规程;(3)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并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4)在开采煤矿使用的机械样品中,必须设置安全机构;(5)煤矿企业必须支持群众安全监督组织等活动,发挥职工群众安全监督作用;(6)煤矿对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开采煤矿要实时的注意安全问题,遵守好国家及其企业所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不经培训,不得上岗;(7)煤矿企业在即将开采的时候,要对作业人员再次强调下井时应该注意的细节,人们往往就是不注意一些细节而导致悲剧性的发生。 三、网络技术对于煤矿开采的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改造当前的网络状态是省级与下属部分企业的广域网,而省辖市网络没有有效的连接进来,网络本身是个大体结构,所以,要应用网络的结构把各省级,各省级所属的下属企业和省辖市网络连接起来,对网络进行省级和优化。可以运用网络计算机解决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它可以随时的提供地理位置信息,并且能够全面的进行对地图的缩小,放大,找查,漫游,全图,测距,鹰眼图层设置等常规的地图操作功能,同时,还负责实现各种模拟量,开关量的图形,数据等实时信息的显示。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存储全部的非地图数据,包括设备数据,环境数据,管理数据等实时信息,同时,数据库服务器还要提供相应的统计,查询等功能的具体数据来源。所有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保护下不会丢失,而且存储量非常大,找查也方便,也能快速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外一个地方。无需人力,稳定快捷,且不会在传送途中丢失。2.计算机的分区管理计算机可以实现内外网逻辑隔离的同时,满足外界通过身份验证访问内部网络的业务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可以将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化分为两个部分。3.计算机对煤矿工资的便捷分配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开采煤矿需要大量的机械工具和作业人员,进而使其需要一个较大资金量的流程,如果认为会比较的繁琐,计算机不仅仅能够快速的计算出每一位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所需要的资金,还能够准确无误的保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面,方面快捷的查询流出的资金和资金的分配量的大小,更能够为其他工作人员解决他们对于资金上的疑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4.计算机对煤矿结构的客观分析由于地理条件和一些外界条件的限制,煤矿开采必须在一个稳定而又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作业。通过网络技术的提升,能够准确无误的查询哪些地方有煤矿,哪些地方能够开采到优质的煤矿,煤矿地区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小,煤矿开采需要深入在地面下,所以,必须对于其中土壤和石层进行准确的判断,计算出其中承重能力的大小,抗震动幅度的大小等安全因素。5.计算机对煤矿开采地质工程的管理开采煤矿的准备十分的复杂,对于煤矿开采要知道地理性质:大陆按照高层特征,可以分为高山,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地形单元,其中,低于海波1000m的平原,丘陵,盆地面积最大,陆地部分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由一系列呈弧形或线形展布的山系。其中,海波在500-1000m的成为低山,1000-3500m的成为中山,大于3500m的成为高山。陆地上还有被山系所分隔,表面稍有起伏,内部相对较差,一般不超过数十米的平原和高原,他们面积较广。海拔高程在600m以上,表面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广阔地区成为高原。此外尚有四周为山系或高原限制的低地,因其外形似盆而成为盆地,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高低不平,连绵不断的低矮浑圆的小山丘地称为丘陵。大陆上有众多的河流组成的水系和湖泊,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特征。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准确的探测煤矿的地理位置及其开采工程措施:矿井地质结构按其规模的大小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构造是指决定井田边界的大型断层,这类结构在勘探阶段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查明;中性构造是指分布在井田范围内,影响水平,采取划分和巷道布置的次一级构造,它对煤矿生产影响极大,是矿井地质工作的重点;小型构造是指那些在巷道或工作面中比较容易查明全貌的更次一级断层。大,中,小三种类型地质构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大型构造控制中,小型构造,小型构造反映大中型构造。因此,在工作中应该把大,中,小型构造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准确的分析底层表层,中层,底层的结构,不需用大量的劳力去一层层的翻出,只需计算机和专业的一些勘探地质设备的结合就能探测出哪些地质能开采煤矿。有些地质存在着断层,而断层对开采煤矿有影响;响砖眼的爆破效果:当岩石中节理发育时,炮眼方向如与主要节理组平行,会在爆破的时候沿裂缝面漏气,爆破效果大大降低:影响开采效率;在回采高变质和地变质煤层时,根据节理面的方向和发育程度,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影响顶板控制方法:煤层顶板岩石节理发育时,工作面顶板支护一般不能用顶柱,应该采用顶梁,并且顶梁不能平行主要裂缝组方向,应与主要裂缝组有一定的交角,以防止顶板沿裂缝面冒落。这些负面的影响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前控制好,并能准确的度好尺寸,能精确到0.00毫米。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本人对煤矿采集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应用上的一些简单讨论和煤矿采集的安全措施,使人们知道了煤矿的开采需要地质条件的允许,煤矿开采有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在开采煤矿的时候,要充分的做好准备。通过网络技术来探测煤矿采集的地质条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前拟定一个施工工程技术,通过网络计算机技术来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让煤矿的开采更具有经济价值和更多的资金流入。随着网络不断的发展,煤矿在网络计算机方面会有更高更亮的发展前途。网络的普遍性和科学性,改善了许多人们的生活观,现在网络技术可以达到在无人的条件下也能让机械工具正常运转,在开采煤矿个机械工具中,网络技术可以让作业员们更轻松,做事情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技术造福人类,推进整个国家的发展。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作者:李晓丽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开采论文:无线电通信对煤矿开采影响 无线通信技术早期应用于社会通信行业,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之间的通信需要,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进行。与传统的有线通信相比,无线通信技术不仅摆脱了传输电缆的约束,在通信范围上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功能。煤矿开采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产业,在开采阶段必须要构建综合性的通信功能,这样才能实现矿井内外的持续通信。 1煤矿开采的现状和不足 (1)煤矿开采存在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关于煤矿开采的事故报道层出不穷,让群众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措施产生很大的质疑。众所周知,煤矿开采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瓦斯泄露、缺氧、明火爆炸、漏电漏水等,既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亡,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人为管理的疏忽,科学技术的滞后也是造成连续不断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很多事故正是由于矿井通讯设备的不完善,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及时进行援助,导致矿工被困,缺氧而亡。对于煤矿开采这种高危作业,保持密切有效的联系是保证工程顺利和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 (2)煤矿开采存在环境问题。煤矿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开采和利用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包括它的开采环境和开采深度等。不合理的开采很容易导致地表下沉,产生房屋塌陷、渗水,植被破坏荒芜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给经济和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依靠科学技术来判断矿产的开采可行性、确定采留比例、衡量环境破坏率是实现煤矿开采合理有效的重要保障。 (3)煤矿开采存在监督问题。煤矿开采不仅要考虑到开采的技术和方法,还要实时监控矿井的风向、瓦斯体积分数、电力设备和顶板承受能力,而现在大多数煤矿对于安全措施的监督仅仅局限于人为提醒和巡视,容易造成疏漏和不精准的判断。煤矿企业在开采资源过程中,将重点局限于煤矿资源的产量质量,并没有做好相关技术的调控运用,导致整个开采过程因缺乏监督体制而出现质量问题,破坏了原先设计的煤矿生产模式。 2无线通信技术用于煤矿开采的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和普及,其成本也大大降低,煤矿开采中使用无线电通信也相应地节省了资金,减少投资,降低生产成本[1]。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操作简单化、方便化,通过创建标准的通信模式传递信息(如图1)。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较高的利润,真正实现低投入、高收入的经济发展目标。(2)提高运作安全,保障人身安全。煤矿开采中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提高了采矿工作的安全性;能够保证工作现场和外界密切的联系,能够在第一时间互通有无,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3)提高领导效率,优化企业管理。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非现场操控,领导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网络掌握工作进度,了解工作状况,及时进行派遣和指挥[2]。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煤矿企业可以加强多方面的生产管理及引导,加快提高了领导层次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帮助煤矿企业在生产期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4)保障作业质量,实现绿色环保。煤矿开采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方便管理和加强联络;应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准确探测到矿井内的瓦斯体积分数;利用类似波导的物质进行探测,可以避免矿井内因金属而产生的导电和绳索冗长等带来的不便。从安全角度考虑,无线通信技术推广之后,煤矿开采作业能够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环节。 3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1)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纯熟。由于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人通常都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中年人,对于从人工作业到机械作业的转变需要一定的适应阶段和学习过程,而他们对于电脑技术的操作学习接受能力比较慢,学习不全面,也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和延缓工期。因此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电脑技术培训,保证无线电通新设备的顺畅使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实施有效的操作流程,从各个角度考虑通信设备的持续运行。 (2)技术发展不完善,通信技术有限制。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越发成熟,覆盖面越来越广泛,但依然存在着局限性,受到通讯距离、发射功率和工控环境、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线信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从而影响到煤矿开采的进度和管理。鉴于此处,一方面要求国家和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无线通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煤矿开采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工具,尽量保证通信质量。 (3)人工无线监控相配合,实现双管齐下。实时监控对于煤矿开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可以使监控管理更方便,但是也不是万无一失,不能够面面俱到,一旦出现网络故障,监控中断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滞留和错误。因此,要把人为监控和无线监控两者结合起来,添漏补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通过对无线通信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通信设备的故障问题,创造良好的无线通信规划技术。 4煤矿开采技术的革新趋势 (1)自动操控技术。煤矿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创建自动化操控技术,如:美国煤矿开采利用计算机具备的数据采集、处理、决策、贮存、传输、通讯、管理等功能,对煤矿开采设备智能化控制[4]。一些倡导环境保护的国家煤矿生产时,利用自动操控技术配备了相应的洗煤工艺,对原始煤矿资源进行全面筛选,选择适合生产需求的控制技术。 (2)导向钻井技术。煤矿开采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早期传统的方法是有线测量,增加了煤矿开采区域的勘测难度。导向钻井技术中引进了无线测量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数据信息的无线传输,随钻测量及导向钻井技术是煤矿行业技术改革的代表。 (3)智能开采技术。目前,发达国家使用智能开采技术实现了井下智能生产,且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的自动化传输,一般传输速率达104bps,105bps和106bps[5]。智能开采的核心技术在于分布式传感器,把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组合起来,在通过传输线缆把井下数据传输给钻井上控制中心,其信息传递流程如图2所示。 (4)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计算机信息自动处理中常用的技术,其能够将煤矿企业数据库资源综合调配运行,根据产量分析的情况指导现实生产。煤矿企业在生产期间创建了诸多生产模式,不仅方便了企业的油井开采作业,对油井产量分析起到了辅助作用。 5结论 总之,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新世纪科学发展技术的结晶,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覆盖范围广阔等优势决定了其在重工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煤矿企业,在实际生产作业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生产,同时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辅助作业;要结合煤矿开采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优势,最终实现煤矿开采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中地质构造的重要性 摘要: 煤矿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煤炭作为我国目前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主要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随着我国对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煤炭资源在日益迅速的减少。在我国分布的各个大中小型煤矿是其开采和运输的主要场所。因此,勘察和研究煤矿区地质构造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首先探讨了地质构造与煤矿开采之间的关系,并从煤矿矿井地质构造和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预测两个方面剖析了地质构造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煤矿开采;地质构造;重要性分析 煤炭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对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煤矿资源在日益迅速的减少。同时,煤炭的开采也严重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影响煤矿开采的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断层,岩浆岩侵入体等。 1地质构造与煤矿开采之间的关系 1.1矿井水灾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煤矿地质构造的变化是导致矿井水灾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加强对矿井地质构造分析,并进行科学的预测,提前部署和落实相应的应急措施,是提高煤矿安全开采和回采的关键,对于延长矿井的生产年限也是关键的。同时,这对于日益枯竭的煤矿资源,剩余储备量受水威胁严重的煤矿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煤矿采煤工作地质构造主要包括不良封闭钻孔,岩浆岩侵入体等。目前,我国很多的煤矿地质灾害性水灾都是因为这些地质构造。因此,研究分析导致煤矿矿井发生的原因,尤其是弄清楚由于各种不同地质构造而导致的矿井出水,掌握矿井出水的原因和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 (1)在矿井水灾发生的位置,发生的位点主要在矿井掘进巷道的迎头,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掘进过程中对于掘进前方地质构造的未知,容易造成不同来源的水突然进入到矿井。 (2)采煤工作层面夹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在采煤的回采过程中遇到工作层面内部的地质构造和顶底板采煤发生晃动而诱导的导水破裂带疏导不畅通而引起的不同水源夹入煤矿矿井。 1.2地质构造和煤矿瓦斯事故的关系 煤矿开采中,必须要时刻关注和重视可能出现的任何瓦斯爆炸事故,并有预警和相应的防护急救措施。现在已经证实了,煤矿中瓦斯事故的发生和地质构造被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着密切的关系。煤矿地质构造的观察和研究显示,煤矿地质构造的不同分级、分区和分带是导致煤矿中瓦斯事故发生不均匀和不均衡的关键。 1.3煤矿采煤导致的沉陷 采煤沉陷是目前我国煤矿开采区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如果在实际生产中不能有效的对采煤而导致的沉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则很难保证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保证,很难保证采矿工作有序和有效的进行,甚至是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安定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煤矿地质构造是导致在煤矿开采中发生采煤沉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煤矿开采中遇到的不同地质构造,其岩石的组成成分、硬度和强度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导致在开采过程中发生沉陷的几率也不同。针对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可能引起的采煤沉陷,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煤炭开采区的管理工作者和技术管理人员对煤矿开采区的实地情况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勘察,获取相应的数据,并整理和分析;其次,根据勘察和分析结果,在开采过程尽可能避开相对容易发生采煤沉陷的区域;最后,在开采开始和开采过程中逐渐制定一套或是多套科学和详细、合理的煤炭开采计划和开采形式。 2煤矿矿井地质构造分析 煤矿矿井的地质构造是控制煤炭形态、体态等的重要地质因素,地质构造作用通过改变和影响煤矿煤层瓦斯、岩浆等活动,进而来间接的影响着煤矿开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虽然,伴随着采煤技术工艺和采煤设备的不断进步和更新,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对于地质构造的了解程度和预测精准度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研究煤矿地质构造在煤矿开采中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在煤田地质勘查、煤矿矿井建设和煤矿开采等不同阶段中也是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同时,地质构造也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全和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的核心内容。针对矿井地质构造分析,最为常见的两种方式是地质评价和综合探测。前者是从地质角度出发,使用多种学科、多种方式方法对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发展规律和复杂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后者则是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矿井内可以用于长期开采的矿区,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例如物探和钻探等手段相互配合,查明矿区内具体的地质构造,规模和性质等对煤层的破坏程度,继而指导工作层面进行合理划分。上面两种方式是探明煤矿地质构造的重要途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准确了解和掌握煤矿矿井开采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分布规律。在明确这些地质构造后,还需要明确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地质构造对煤炭开采造成的影响,进而确定生产可以安全和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科学管理和娴熟技术操作的矿井,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机械化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于地质构造的科学分析和处理显得更为关键。 3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预测 由于煤矿地质构造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会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矿区必须要做好对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预测和分析。要想能够准确的预报和预测未开采区的地质构造,不仅仅要有充足的第一手资料,还需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才能做出正确和科学的判断,获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煤矿矿井中收集的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一些科学小试验,通过地质小构造的微量变化等来预测采矿区地质构造,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结果。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预测方式,常用的有两种:首先,地质方式,即利用罗盘和放大镜,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对矿井下地质进行观测,进而揭示矿井的地质构造规律。再通过几何作图,地质规律等参数处理来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地质构造。其次,物探方法,即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成像和数字解译来解释煤矿地质构造的方法。 4结束语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地质构造的分析要求更加准确和及时。这就需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求和探索更为有效的分析和评价煤矿地质构造方法。由于地质构造在煤矿开采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于地质构造的研究。从建设现代化安全、高产的煤矿出发,注重对煤矿地质构造的分析,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生产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作者:刘涛 单位:重庆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磨心坡煤矿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绿色开采的实践 《中国煤炭工业杂志》2015年第四期 一、科学组织小块段开采,使资源回收率明显提升 1.坚持完善管理制度。龙东煤矿出台了《采区收缩及小块段回采考核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了小块段开采程序。一是确定“以小面主采、大面配采”的开采实施方案;二是加强小块段安全管理,制定专项措施,强化现场落实,确保安全回采;三是加强生产准备工作,超前准备接续工作面、掘进头,集中专业化队伍进行生产准备,发挥专业队伍优势;四是加强管理和考核,在大屯公司率先制定《综采工作面拆除安装工作标准》,纳入作业规程,人人学习掌握,严格检查验收,提高工作面拆除安装质量,缩短了工时。 2.严格优化设计方案。一是优化开采方案,选择科学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从设计入手,合理设计巷道断面,保证生产需要;二是优化支护参数,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选择合理的巷道支护参数,回采前分析、标记出巷道应力集中区,并在回采过程中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加强支护,并选择合理的两道支护方式,确保巷道的支护强度;三是优化施工工艺,在小块段回采中,龙东煤矿摸索出了一套工作面过老巷的回采技术方案,并出台了相应的技术管理规定,根据老巷不同的层位确定修护加固方案。 3.多措并举提高资源回收率。龙东煤矿根据工作面煤厚和层位情况,采取机头三台支架正常上网等不同方式,重点加强过渡支架段的放煤管理,尽可能将顶煤完全放净;通过加强出口端头支护、在巷道内安装3台支架、在支架前方进行退锚、剪网等不同方法,使老塘及时垮落,尽可能减少端头支架顶煤损失;除在中部槽正常安装放煤置放器以外,通过在简易机尾后面增加放煤置放器的方法,使巷道内支架放煤能正常回收到溜子里,减少煤炭资源丢失。 二、大力开展无尘化矿井建设,井下作业环境显著改善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龙东煤矿首先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综合防尘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无尘化矿井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明确矿领导及业务科室管理职责;矿每月以图表形式下发矿井综合防尘工作计划。其次从制度建设入手,制订了《无尘化矿井建设实施方案》《无尘化矿井建设实施进度表》,明确时间节点、实施步骤及建设目标。第三是落实责任,按照“谁作业谁管理”原则,制定了《综合防尘责任区域划分及消尘管理制度》,对综合防尘工作分片包干,实行挂牌管理。 2.注重源头治理。龙东煤矿在井口进风口安装高压微振动喷雾,下井口安装净化水幕和捕尘帘,主要进风大巷安装自动净化水幕,采区进风巷和工作面进风顺槽安装自动净化水幕,产尘矿车全部使用防尘罩,进入工作面前的空气实施连续净化;在供水系统上应用软化水处理装置、反冲式过滤器和生态抑尘剂及添加装置,以提高供水质量,确保喷雾效果。 3.严格过程控制。综掘工作面产尘量大、粉尘治理难度大,是生产过程除尘降尘的难点和重点。龙东煤矿建立以KCG-180D干式除尘风机为主除尘设备,配套使用综掘机外喷雾加压、附壁风筒、煤层短臂静压注水、转载点自动喷雾装置、红外线自动喷雾装置、压风呼吸器、捕尘网和粉尘自动在线装置的综合粉尘治理体系。 4.强化现场落实。龙东煤矿在采掘工作面推行综合防尘交接班和任务单制度,坚持现场防尘管理实现“四个做到”:做到开工前必须认真检查综合防尘设施设备的完好情况;做到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正常使用综合防尘设施设备;做到在交接班时必须对所有作业地点进行粉尘冲洗清扫;做到必须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坚持“三不生产”原则:防尘设施设备不完好不生产;防尘设施设备不正常使用不准生产;不实行综合防尘交接班制度不准生产;对皮带、溜子、变电所、炸药库等机房要地,坚持每班至少冲洗、清扫一次,其他地点按照矿管理规定实施定期冲洗,保证综合防尘措施覆盖井下所有区域。 5.推广先进装备。龙东煤矿实施降尘理念的转变,由湿式除尘向干式除尘转变,推广应用干式除尘器,不用水、无污染,免交排污费,每个圆班节约用水10立方米,全年节约用水3000多立方米,平均除尘效率提高22.2%。采取深孔高压注水,提高了原始煤层含水率;在综采工作面推广应用架间智能喷雾系统,并与采煤机联动,实现了截煤、移架喷雾自动化;在综掘机上安装使用KCG-180D干式除尘器、附壁风筒及外喷雾加压泵,提高了喷雾效果及降尘效率,达到净化风流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材料回收修复利用,旧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1.坚持事先算赢。实行成本倒算,细化指标管理,根据全年的利润计划,倒推全年的目标成本,然后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把成本目标分解到每个成本项目,最后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确保压力层层传递。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成本的分析、监控和总结,建立与成本同步运行的成本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实施对生产经营过程各环节的日常成本控制,对成本异常情况,随时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以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控制。严格成本指标的考核,坚持目标成本控制指标与工资资金挂钩,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完不成考核指标的逐级扣罚当月的工资及奖金。 2.严格回收复用。龙东煤矿对井下材料实行回收、修复、领取、使用流程管理,做到每个工作面都设有回收复用台账,井下采掘工作面回收材料全部井下周转,杜绝材料使用上的跑冒滴漏。严格回收复用品种。矿下达回收复用计划,明确材料回收的范围和品种,大到轨道、皮带、电缆、钢轨,小到托盘、锚杆、电缆挂钩,做到回收品种细、回收数量多,交旧领新明细从原来83种材料提高到103种。2014年,龙东煤矿吨煤平均煤价比2013年底下降128元,人员比2013年减少290人,全年实现盈利2641.71万元,原煤制造成本实际完成390元/吨,通过旧材料回收复用,吨煤成本比计划降低了45.66元。 四、实施绿色开采的几点体会 1.实施绿色开采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龙东煤矿坚持“来自于地下,再还原地下”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研发,顺利实现了矿井绿色开采的目的,解决了矿井开采带来的地面沉降和矸石占地、污染问题。 2.实施绿色开采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龙东煤矿实施矸石充填技术,减少了提升和运输环节,免去了员工维护设备、设施,杜绝了运输和提升事故发生;实施小块段开采,规范了开采方式,严格按设计施工,杜绝了盲目施工和随意施工,确保了安全生产;实施无尘化矿井建设,使工作环境和现场明显改善,杜绝了煤尘二次飞扬,为职工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实施旧材料回收,直接将旧材料才井下复用,免去了斜巷运输、搬运环节,保障了安全生产。 3.实施绿色开采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有效手段。龙东煤矿自主创新、研发制造抛矸机,直接将矸石抛到废旧巷道内,简化了生产工序、减少了用人、运输和提升环节,每月节约电费48.4万元,不仅实现了绿色开采,而且使掘进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0%。 4.实施绿色开采是增强矿井发展后劲的一项长期工作。龙东煤矿将在西翼推行沿空留巷技术,2015年预计减少掘进巷道1300米,不仅能节约材料、人工成本费用500多万元,而且能有效确保矿井正常生产接续。 作者:宋忠应 单位:中煤集团大屯公司龙东煤矿矿长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的机电一体化论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和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的应用的典型实例之一就是电牵引采煤机。相比于传统的液压牵引采煤机,其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如下所述:(1)牵引特性好。采煤机在前进过程中提供牵引力,同时,在采煤机下滑过程中可实现发电制动;(2)能适应大倾角煤层开采的需要。电牵引采煤机的牵引功率较大,而且牵引电动机轴端安装了制动器,从而不依靠其他的防滑装置和措施就可以防止机器在停机时下滑,可用于倾角为40—50°的煤层开采;(3)运行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4)反应灵敏,动态特性良好。电控系统可以根据采煤机的工作状态调整各种参数,以防采煤机超数运行,控制可靠方便;(5)重量小,结构简单,能量转换效率高;(6)能轻易实现遥控,牵引实现无级调速;(7)电牵引采煤机有着先进的全中文显示界面,可以提供操作步骤的提示,实时显示截割电机的功率和温度、采煤机的牵引给定速度等工作参数,使得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8)相较于液压牵引采煤机,电牵引采煤机的节能降耗特性好,在环保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通过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电牵引采煤机正逐步走向成熟,为推动我国煤矿企业的整体生产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和发展。 当前,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就是全数字化交流提升机,提升机的内部和外部结构都实现了大幅的简化。以内装式提升机为例,其在结构式将驱动和滚筒两大结构合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各个技术环节的综合应用水平,使得设备安全高效;全数字化交流提升机高度适当可靠,采取总线方式,简化电气安装的工作;全数字化提升机具有完整的诊断设施,可以实现自我诊断,还能进行重复性故障寻址和部分便捷的通信功能;设备硬件在兼容性方面较为完善,可以进行软件控制,如完成软启动和瞬时加速的改变。在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就已经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而且完全实现国产化,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由于其性能先进、操作简单、工作可靠性和准确性高,很符合当代煤矿生产的发展需求,目前已成为了各煤矿企业的首选机型。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现代化综合机械化采煤一般带式输送机作为主要运输方式。带式输送机的特点是长距离连续输送、输送量很大、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高和易于实现自动化,已成为我们煤矿井下的主要运输原煤的设备。因此,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八五计划期间实施的日产百万吨煤综采设备项目之后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带式输送机核心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也研发出了新的产品。目前,我国普遍采用行星齿轮减速器、调速型液力耦合器等驱动系统,特别是机电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可以使得两条皮带运输机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它具有平滑起动运送大惯性载荷的特点,解决了带式输送机长距离、大运量驱动难题,但是,由于动态分析、启动延迟等技术的限制,我国带式输送机一般为3点驱动,限制了输送机的长度和运量。而且,输送机的在线监控功能、可靠性、灵活性和寿命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机电一体化在煤矿开采领域其他装置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煤矿开采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护设备就是液压支架,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决定着煤矿开采的效率和安全。并且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液压支架逐步转变为由电液控制。乳化液泵站的液体流量大、压力高,且已成为支护设备液体的主要来源。并且其可以根据支护设备实际用液量对进行供液量的自动调节。液压控制与计算杌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设备成组的自动移架或定压双向邻架,从而避免对顶板及支架产生过大的冲击载荷。近年来,TCK钢丝绳损伤定量检测系统以其监测精确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以进行钢丝绳的损伤检测,不但效率高,而且减小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对国外先进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技术的研究,并且根据我国国情,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制出了较为先进的、具有较高智能化水平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从近年来煤矿生产的应用来看,其在煤炭开采的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结语: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煤矿开采领域的科学合理应用和广泛推广,有效地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安全保障,对减轻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因此,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的煤矿机械设备进行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深化这项技术在煤矿开采领域的研究,对于我国煤炭工业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赵铁军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 煤矿开采论文:合盛煤矿开采水环境论文 1合盛矿井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1.1含水层破坏情况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矿井水的疏排,会对地下水位造成下降影响,形成以开采水平为基准的地下水位降落面,进而形成以采区为中心,含水层影响半径为半径的降落漏斗。由于合盛煤矿开采煤层位于山西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内,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水疏排直接影响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而煤矿开采后会在顶板岩层形成一定高度的冒落带、裂缝带和缓慢下沉带,所形成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波及到煤层上部含水层时,就成为含水层对矿井充水的通道。依据井田内钻孔资料,按照有关计算煤层导水裂缝发育高度公式。2#、4#煤层顶板属中硬顶板,开采形成的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分别为37.71m、52.43m,考虑到两煤层间距为10m,且2#、4#煤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其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根据开采煤层所在地层位置,以及煤层顶板发生垮落,2#、4#煤层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均能沟通其含水层(或上一层可采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积水),对煤层上覆的太原组K2~K5灰岩含水层以及山西组的K7、K8砂岩含水层进行破坏,见表2。但正常情况下本井田开采导水裂缝带不会直通地表。 1.2地表破坏情况为进一步分析开采后对煤层顶板的影响,根据采煤塌陷区土地破坏性等级划分表分析可知:1)2#煤开采后,井田大部分面积地表将受到重度—极轻度破坏,但是在井田的西南角,地表将受到重度破坏。2)4#煤开采后,井田内东北及东南角地表受到极轻微的破坏,其它地段地表将受到重度—极轻度破坏,但在井田西南角地表有受到重度破坏。采煤引起地表塌陷将改变地表的形态和河道的坡度,对河道周围的汇水条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沉陷盆地的边缘有地表裂缝产生,会引起地表水下渗,因此,地表沉陷除了对井田内河流汇水条件有影响外,还将会影响地表水资源量。 2矿井开采防治水措施 1)井田及周边煤矿采空区均有积水,对合盛矿井的开采有很大的威胁,在开采时一定要加强“探放水”工作,遇有顶板淋水、渗水增加、煤层“出汗”、巷道涌水量增加等突水预兆时应立即停止采掘,撤离人员,并向调度室等管理部门汇报。2)在开采断层、陷落柱附近煤层时,一定要注意构造导水,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顶钻等异常时,必须停止钻进,且不得拔出钻杆,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以杜绝突发的水灾事故的发生。3)经常了解周边矿井的采掘动向,做好周边矿井采空区范围的调查工作,相邻矿井之间矿界处应留有足够的矿界保安煤柱,严禁越界开采,防止发生连锁透水事故。定期维护好各型水泵的排水管路、阀门及排水用的配电设备,保证井下水流及时畅通地排出地面,在雨季前组织全面检修,并对全部主排水泵进行联合排水试验,定期清理井底水仓、水沟的淤泥。4)据煤矿开采对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含水层的影响分析,在对断层等合理留设安全煤柱后,煤矿开采不会破坏奥灰水,对区域奥灰水水量影响很小。因此正常的煤矿开采对井田及周边村庄供水基本没有影响。 3结论及建议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在F1断层附近一带禁止采煤,可以保护郭庄泉域岩溶地下水不受破坏。2)矿井应查清井田内带压开采条件,禁止采用降压排水进行采煤。制定带压开采条件下,防治奥灰水突水的应急预案。3)全井田范围共有多个村庄,由于矿坑排水将破坏井田内大部分水资源量,为了防止采煤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应及时解决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4)应强化地下水监测工作,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制定防水治水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作者:王飞单位: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山西保利合盛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开采论文: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及科技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资源环保意识也逐渐的加强。煤矿开采,一直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为社会的进步及满足人们的日常能源使用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亟待人们研究解决。因此,该文从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入手,对煤矿开采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创新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对策,以期与大家共同交流。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 发展 问题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及原料。煤炭工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及重要的能源安全基础产业。因此,关于煤矿开采技术发展,也必然得到了人们密切的关注。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煤矿开采的综合技术及效率方面,依然比较落后,开采技术及管理模式也相对陈旧,所以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时展的需求[1]。如何对煤炭开采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探讨及创新的解决,确保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价值和效率真正得以发挥,成了当前煤矿开采工作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 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资源及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际相关组织也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提议和规定,可见,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重大性问题[2]。而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且影响巨大,这一点在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众所周知,煤炭是我国主要使用的一次性结构能源,在使用燃烧过程中,会大量释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导致对大气的污染及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由于开采技术条件及思维较为传统及落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也会对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及破坏,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制约了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新时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也为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那就是:创新及改善原有传统落后的开采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开采转变、由破坏浪费向节约环保方向转变、由盲目施工向安全管理方向转变,只有真正的从安全环保的方向考虑,积极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才能真正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为我国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煤矿开采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2.1 水资源破坏严重 由于煤矿一般与水资源共处于一个整体的地质体中,本在自然环境中各自发挥独立的作用及变化规律[3]。但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地下浅、中层的水资源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造成以矿井为中心的漏斗式降落,加大了地下水流的速度,使水位明显下降,含水层被改成了透水层,导致地层以上的裂隙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我国淡水资源本来就相对紧张,传统煤矿开采技术下,对水资源循环系统造成的污染及破坏是不可修复的,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我国淡水资源供应系统出现严重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及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2 地表及土地资源被破坏严重 目前,我国有95%以上的煤炭产量是来自于传统的井工开采,且国有重点煤矿的开采方法基本都是以长壁式开采及全部垮落顶板方式管理,这种开采方式对于地表植被的破坏范围极大,且能够引起地表塌陷的深度和面积一般都能达到煤层开采厚度的0.7倍及1.2倍左右[4]。地表的塌陷,会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的加速发展,严重的还会诱发山体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生态植被及土地资源的破坏难以恢复;同时,采空区对地表上的建筑物影响也较大。由于地下被采空,造成地下岩层及土层发生崩塌及流动,严重影响了建筑物地基的稳定,造成地基沉降和受力发生改变,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及寿命,加大了人类生存的威胁。 2.3 没有完善的瓦斯处理系统 煤矿开采的前提和重点是安全开采。这不仅是因为安全与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是由于人权保障及传统开采技术利用的必然要求[4]。然而,受限于传统煤矿开采技术的落后,导致部分煤矿开采企业只顾盲目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将安全生产的相关系统工作落实到位,不仅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企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例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处理系统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重要技术。但是,瓦斯处理系统的使用会对大气臭氧层及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加剧温室效应的发展。同时,瓦斯属于易燃物,如果处理不慎或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或灾害。 3 针对性解决措施 3.1 优化开采技术 为了更好地避免对地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循环系统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我们必须积极思考优化开采技术。例如,运用先进的数值模拟计算机相关类似材料模拟等手段,深入研究分析所需要开采地的上覆岩层及地表运动沉陷的特定规律,探究能够满足当前地表、地上建筑物以及地下水资源保护等方面需求的优化参数及开采系统[5]。对于模拟所示的沉降控制理论以及涉及的关键控制技术进行发展,包括充分利用地表开采废料将垮落造成的采空区进行全面充填的系统等;研究并创新应用各种组合填充技术,同时对开采地的房屋建筑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开发真正适合村庄保护的新型煤矿开采技术;对近水体的开采工艺参数、设备及设计进行全面的研究优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及生态环境发展和谐统一的煤矿开采沉降控制技术;优化村庄土地下压煤、矿井水资源优化以及土地复垦等关键技术。切实为提高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2 完善瓦斯处理系统 瓦斯处理系统的建设,是涉及安全开采的关键。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瓦斯系统建设不完善可能给煤矿开采工作及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在实际进行煤矿开采工作时,务必要完善好相关瓦斯处理系统。例如,当前我国煤炭开采企业运用比较多的技术就是瓦斯抽放技术,但实际上的作用多数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长期的分析研究,发现瓦斯抽放技术之所以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并不是技术本身不合理,而是具体开采工作中,对于抽放瓦斯的设置、工艺及相关技术系统没有完善,进而严重影响了瓦斯抽放技术作用的发挥。研究发现,对于需要高密度使用瓦斯的开采,最好利用大孔径、长距离的抽放技术,并按照瓦斯运动情况及规律进行规范抽放操作,将高纯度地下瓦斯及时进行抽放处理,有效降低瓦斯可能引起的安全及污染问题,确保我国煤矿开采安全顺利的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增加对煤炭资源开采及使用的需求。而环保及工程安全问题却依然是制约当前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关键所在,为此,新时期的煤矿开采工作,必须加快引入高科技技术手段,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积极创新工作思维,完善现有的工作实践方法,为实现环保煤矿开采提出更多新颖高效的解决意见及办法,切实为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做出努力,为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的巷道布置与采煤工艺技术 [摘 要]煤矿开采注重的是开采效率,成本和安全性,在开采过程中应根据所采煤矿的特性来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形式。文章结合生产实际,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矿区的煤矿开采巷道布置形式,谈谈煤矿开采巷道布置的方法和采煤工艺技术。 [关键词]煤矿开采;巷道布置;采煤工艺 1 引言 我国产煤量世界第一,而采煤技术水平却参差不齐。采煤技术说白了就是采、掘、运、支的技术,但煤系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河流冲刷等等地质原因,造成各个煤区赋存条件差异巨大,开采环境也是各不相同,如何在不同的开采环境下,采取合理的巷道布置、支护形式以及相关技术措施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采煤效率,降低采煤工人劳动强度,确保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性,是采煤技术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2 不同煤系的巷道布置形式 2.1 近距离煤层 近距离煤层是指上下相邻煤层间隔距离小,当上层开采时,下部煤层顶板收到上层开采的影响,上部煤层开采后遗留煤柱也会在底板形成压力,使上部煤层极容易产生顶板冒落,因此其巷道布置形式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首先,如果采用重叠式布置,即在下部煤区与上部煤区之间的回采巷道在平面上重叠布置,上下煤层工作面的长度相等,这样可以使上下层之间不留煤柱,减少了煤的损失,但是这样做的缺点也非常突出,一是下层回采巷道的施工难度很大,二是下层安全性较差,反观内错式布置,下层回采巷道布置在上层工作面内侧,区段之间形成正梯形的煤柱,虽然煤柱损失了一定的煤,但是下部煤区开采效率会增加很多。综上所述,应该采取的最佳方法是,在上部煤层应用单孔送巷,采用沿空留巷的布置形式,然后在进行巷道开挖,到达开切眼位置后,应挖掘形成与下部煤层开切眼位置相通巷道,以下部煤层开切眼作为边界来输送煤矿。其次是巷道的断面设计,应满足专用空间小,震动小等特点,可采用机轨合一的形式,采用金属可缩型支架进行支护。这种布置形式也叫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在两个开采面同时进行回采,缓解采煤工作面紧张的情况,增加了回采速度从而提高了采煤效率。 2.2 多煤层 多煤层相邻两层类似于近距离煤层,但也有它的特点,多煤层开采巷道布置要考虑的因素概括起来约 3 个方面,一是下部任意一层开采时岩层移动对上部煤层巷道稳定性影响大小,二是所采煤层前支撑压力的影响,三是支撑压力沿底板的传递方式和方向。现假定煤层为三层,分别设置三条上山,两条岩石上山和一条煤层上山,上山巷道应用煤柱保护,以下图1为例进行煤柱留设。第一层上下区段巷道进行加强支护,第二煤层位于中部,对下部形成的压力较大,煤柱宽度应加以控制,宽度可设置为 20米以下,一则减少煤损失,二则满足巷道维护和生产空间要求,第三层采取如前文所述的内错式布置,错距控制在 7.5 米以上,控制好巷道围岩的变形,但缺点是煤柱宽度较大,造成煤炭的损失。 2.3 高瓦斯煤层巷道布置 高瓦斯煤矿因瓦斯涌出量大,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随时进行瓦斯抽放。在巷道布置过程中,应对瓦斯量大的煤层设置解放层,可选择瓦斯含量相对较低的煤层作为解放层,先开采好解放层设置好瓦斯抽放巷,解放层为了适应瓦斯的抽放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可采用一进二回的通风方式,并增加进风巷兼做为带式输送机巷,另外 2 条巷道为轨道运料巷和专用回风尾巷,两条巷之间应留有煤柱。这样设置就可以再抽放巷进行抽放钻场,可边抽边掘,提高了挖掘进度,减少了瓦斯超限问题,消除了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4 残煤开采巷道布置 残煤开采巷道布置是开采的最后一项工作,但残煤比较分散且疏松易落,瓦斯一般较低。其巷道布置应结合原有的生产系统来设置,首先是要尽量利用原有巷道,而区内的共用巷道应开凿在煤层下部的小槽煤中,其他的准备巷道尽量减少送岩巷,增加送煤巷。其次是要保证采区煤炭回收率,残煤一般不连续,块段较小,大量增加巷道必然浪费成本,在这些贫煤区采煤一定要结合原有巷道位置和位移,结合其临近巷道证实后再确定待采区位置。有大煤柱时,可采用急倾斜沿顶底板布置;小煤柱则应将上下顺槽布置在煤柱上下采迹内,将其采出,回收砂充填区内的残煤时,巷道应沿着残煤底层布置、沿砂面掘进。利用这些方法后,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同时能够使巷道处于免压带,在回收充填区残煤时也能够保证支架的稳定性,防止掉底。 3 采煤工艺技术 采煤工艺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是比较长的,主要有普通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和工艺,代表性的设备有无链牵引双滚筒采煤机,双速、侧卸、封底式刮板输送机和 π 型长钢梁支护顶板等。机械化采煤使得采煤技术向着高产高效、自动安全方向发展。文章主要对综采工艺技术进行分析。 综采工艺及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它的特点是全工序或绝大部分工序为机械化连续性作业。是一种最先进、高产、低劳动强度的采煤工艺。该套工艺包含有割煤、运煤、工作面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环节。 综采割煤多采用滚筒式采煤机和刨煤机进行破煤和装煤。而现有的滚筒式割煤机以可调高式双滚筒采煤机应用最为广泛,在煤层相对平缓时,它可在上行或下行的过程中,对煤层上下两个平面同时进行割煤,即顶煤和低煤一次割完。割下来的煤因滚筒旋转抛送直接落入刮板输送机,实现割煤、装煤一体化,自动化。但在采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操作工要及时调整滚筒升降幅度,做到割顶作业时将顶煤割净,底割作业则应追求底板的平整度,并保证煤壁的平直度。 运煤一般是从刮板输送机由工作面经送煤巷中的桥式转载机或可伸缩式输送机运出综采工作面的。 工作面的支护和空采取处理虽不能产生直接效益,确是必做工作。 现代的技术一般是使用液压支架自行完成对工作面顶板的支撑、切顶、挡矸和采空^处理等工序。对于周期压力大和直接顶稳定性较好的顶板可采用滞后支护的方式,反之则需要进行及时支护。进行滞后支护,移驾可滞后采煤机后滚筒 5架左右,但应根据现场的压力情况、顶板破碎情况酌情考虑减少滞后量。进行及时支护时,工作面一般采用手动邻架,新暴露顶板支护采取单架依次顺序移驾方式,移动步距应与截深相等;在采煤机动作完成后立即移驾对新暴露的顶板进行支护。值得注意的是,采煤机的运行速度肯定比移驾的速度要快,进行及时支护必须考虑其速度差,适当降低采煤速度匹配移驾。对于煤矿顶板比较破碎或顶板受压严重下沉时,一定要加强对顶板状态的监控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利用平衡千斤顶增加顶梁支护力等等。在端头支架移动之前,应对伞檐位置进行检查是否存在活石或零皮等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清理支架座附近矸石与浮煤。 4 结束语 煤矿开采巷道布置和采煤技术的提高对采煤效率和安全性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采煤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电力工程也迎来了它们发展的黄金时期。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得到普遍使用,从而使得电力工程不断的发展进步。基于此,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工程;应用 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中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使用,使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从而使电气自动化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了良好的自动控制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对于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远程调节和远程控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借助信息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的远程管理和操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有配电网技术和自动化电网配置来进行辅助作业。在电气工程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满足的原则包括简便经济的设计方案、满足生产的最大限度需求以及处理好电气与机械之间的关系等,进而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得以保障。 1电气自动化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中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使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使电气自动化也快速发展起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电气装置功能包括自动控制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远程调节和远程监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力推进,电力工程在实现远程管理和远程控制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监测技术来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里,可以使用网络将电力工程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搜集和整理,使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得到较好的保障。使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可以使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电气自动化装备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电力工程平稳运行。要想改善城乡配电网水平,可以将配电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城乡电力网络运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乡电网中得到普遍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小到电气开关,大到电力工程中都包含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进步直接受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使用 2.1电网调度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力工程在运行的时候,以计算机和显示器等设备为基础开展了电网调度工作,为今后电网调度工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根据。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作用的影响下,工作人员可以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可以传输信息数据,从而使电网调度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开展。电力运行过程中,电网调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力运行的积极作用要想得到较好的发挥,就要高效的开展与电网调度有关的工作。在传统电网调度工作中,工作人员对于电力故障的反应情况不能及时的了解,这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给电力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大屏幕将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电力运行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2.2变电站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使电力企业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整合和优化,使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使电力工作者的工作压力降低了,促使电力企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健康发展。其次,在变电站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检测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使电气设备的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使电力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较好的保障。再次,通过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传统的设备淘汰了,使变电站的电力运行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从而使电气设备实现了可视化和智能化。最后,变电站运行中的大多数任务都可以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为电力现代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在电力工程变电站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促使电气设备得到不断更新,实现了对电气设备的监管,使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3分散测控系统自动化的使用 电力工程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通过使用高速数据通讯网、工程师工作站以及过程控制单元可以对其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测试。借助过程控制单元,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接收电气量、热电偶、热电阻等信息,可以对运算的参数和结果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电网的监控,使电气自动化的控制、保护和检测等性能得到不断提高。 2.4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首先,在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同时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引入,可以实现及时记录电力信息,还可以对电气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其次,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使用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可以高效确认工作人员反馈的信息,使信息误差得到有效控制。再次,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的高效管理。通过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可以严密监控电力运行情况,对有关信息进行认真分析,促使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最后,只有合理选择计算机操作的监控模式,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的可靠、安全,使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 3.1实时仿真系统 如今,在电力系统中负荷动态监测和仿真建模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电力系统中已经将实时数字模拟仿真系统引入其中。仿真实验室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实时性和混合性,这样就可以给电力系统的稳态实验和暂态实验提供更加可靠、更加真实的实验信息,给多种电力控制装备提供了比较封闭的闭环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新装备实验检测空间。 3.2实现人工智能化 伴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以及元件当中进化理论、模糊逻辑以及专家系统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比如,设计与规划电力系统整体性能、电力系统元件的故障清查以及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营情况等。伴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电力系统中有关智能控制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普遍,这就使得现代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运营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3.3智能保护与综合自动化 伴随着电力系统中自动化保护理论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保护设备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普遍使用,比如网络通信技术、微机技术、综合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保护装置适应技术等,这就使得电气自动化保护设备的智能控制功能得到不断强化,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和使用,使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的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在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站中都可以使用。如今,电力系统中对智能自动化保护技术和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使其技术含量在国际上已经遥遥领先。 4结束语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如今,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促使电力系统稳步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电力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电力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从而使电力工程的发展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作者:温馨 单位:广州市南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电气工程监理要点与施工质量控制 【内容摘要】电气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科学来对其进行支持。对于一项电气工程,首先应该做到对这个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了解工程的投资效益及工期。本文将从电气工程的重要性、电气工程监理的原则、电气工程监理的要点以及电气工程监理的措施等对电力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进行探索。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工程;监理要点;施工管理 一、引言 电力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日常生产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电力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电力在各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化。从另一方面来说,能够影响工程质量好坏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会贯穿于工程的始终。故而,只有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施工因素,严格依据施工要求及程序做事,严格规范工程质量,才能使得项目得到更好的质量保障。此外,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气工程的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要求也越来越繁琐,但工程建筑里的电力系统却很难维持。故而,在建筑施工中的监理工作是控制质量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是否能够正常稳定地使用。关于建筑电气工程的监理现已成为目前监理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监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在掌握应用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为做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会对电气工程中的安装以及系统的调试中常遇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原则 由于电气工程在设计许多方面的工程问题,例如土建和给排水等。这都是需要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来共同协作完成的,所以,在电气工程质量的监理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其基本的原则,主要原则有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应当严格按照相关部门所下发的监管工作的规章及制度进行施工,接受公司的合理委托,按要求做好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第二,设计方的责任是掌握工程设计的所有权以及修改权,而监理公司应当依据具体的情况及需求,去决定是否参与设计方的监管及协调,督促设计方在预期的时间内做好工程设计,还应当保证严格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规定。监理公司还应当监管设计方对设计中一些比较复杂的部分进行讲解,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中一方出现的问题而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时,监理方就可以向设计方寻求整改意见,若是设计方并没有及时给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监理方就可以依照实际的情况提出合理的技术改进要求,但是需要对改进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通知设计方,得到设计方的认可。第四,监理公司的职责还需要监督施工方对设计文件进行详细的阅读,对设计方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假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方面存在着问题,不能独自对设计进行修改,必须通过设计方的认可,通过双方的共同协商来进行决策。必须在接到正式的通知之后,才可以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监理公司是代表业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察的。故而,如果施工方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发现任何的错误及问题都可以向监理方和设计方反映。第五,依据业主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变更,或是因为其他任何方面的原因从而对原设计进行变更,电气部门不应当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修改,应当在业主方以及设计方作出设计修改后,把修改后的文件提交给监理方,通过监理方才可以对修改后的文件实施监理工作。 三、监理过程中的要点 (一)施工前的监理。 在项目开始成立之际以及合同开始签订之时,监理公司就应当去选派符合施工监理专业要求的监理师去进行工作,对施工过程的详细状况以及业主自身的想法进行了解及沟通,例如在电气工程的施工中,监理方就应当选派出专业的电气监理工程师对相关的电气专业施工设计进行详尽的了解,并且能够快速熟悉电气专业的设计内容,做到对将要施工的设计内容了如指掌,例如,主要的电器设备配置以及施工项目的配电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在施工之前,监理方就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并能够依据实际的情况来适当分配不同的工作,从而全面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以及材料准备等工作。 (二)施工中的监理。 在施工的过程之中,电气施工在开展之前的一段时间,经常是先进行土地的基础建设,监理工程师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去严格禁止不符合施工设计的施工工作和质量验收等状况的产生。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对自身进行检查,合格后填写检查的检验单,在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之后,应与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到施工的现场进行现场勘察。一是严格检验所采用的材料,除了材料的种类以及规格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之外,还应当确保在施工中所采用的所有相关材料的质量都合格。二是进行基础的施工时,必须第一时间配合土建等方面做好强弱电进入业主家穿墙管和水管的装配准备工作,处理好相关问题。三是在主体进行施工时,最重要的是对所使用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如电气管材以及线盒等重要零件,在检测到不合格材料时,必须坚持不能采用。详细填写每一批材料审批表,只有在检测合格以后才可以进行采用。考虑到施工结构以及电线保护层厚度的原因,预埋的电线不能留在钢筋的外侧,在同一点处也不能有三条及以上的管路的交叉,不能将线管并排进行捆绑。另外,一些捆绑在一起的零件如管与盒,管与管之类都应当对其牢固性进行检测,保证其捆绑牢固。 (三)施工后的监理。 当施工单位的工程达到竣工的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当进行自查及自纠,随后根据结果认真填写竣工检查单,竣工检查单主要是对工程的检验审批、工序合格签证、原材料合格签证、其他合格测试等材料进行分析,并把竣工的所有材料全部报给监理机构,提出竣工申请验收。 四、加强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措施 (一)在施工前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 自项目立项时开始,相关的施工人员就应当尽快投入到工程的施工状态,施工方应该积极主动和设计方对施工过程进行交流及协商,了解客户公司的具体情况,了解所施工工程的具体用途等,认真详尽地了解及分析设计图纸,同时还应当督促设计方尽快交出图纸的会审意见,从而能够快速顺利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理与控制。 施工的监理单位在控制施工质量时,所应当依据的是经过上级审批的设计图纸以及厂家的要求或者相关制度的施工文件等。所以,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施工,监理人员应当严格监督施工方,不能令其随意修改原本的设计图纸。并且,监理方还应当向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技术的交流以及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使施工方能够更加了解图纸,掌握图纸的图意。另外,监理人员在会审设计图纸时,还应该与排水,安装空调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协商去完成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图纸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人员还应当监督施工单位遵循相关的施工制度严格进行施工,加强对内部进行管理,保证每一个工序都可以顺利认真地完成。完成一定的工作后,施工方还应当进行自我检验,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查,尤其是一些隐蔽的工程。而这些都需要监理人员对设计图纸和施工中存在的隐蔽工程非常了解和熟悉。一个施工项目从最开始的立项到施工的设计再到施工的进行最后到竣工验收,这是一个复杂且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各个相关单位进行组织、参与及协商来共同完成,虽然每个单位和组织的立场一定是有所不同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使这个工程可以很好地完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五、结语 在电力电气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故而对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就是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及职业修养,还应当去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资料,了解所处行业中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动态,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定。与此同时还要求监理工程师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娴熟的专业知识,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就可以更好地保证电力电气施工工程的质量。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元件技术的运用 摘要:在信息化以及网络化逐渐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电力事业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实现了电力电气的自动化。而在电力电气实现自动化后,相关的电力系统以及元件也开始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满足如今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就针对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点开系统及元件技术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电力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元件技术;运用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企业要想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得电力电气逐渐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障电力供应的充足性和电力应用质量。而要想使得电力电气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化,就需要从电力系统以及元件技术的运用两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够使得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升级,从而更好的实现电力电气自动化的转变。下面本文就针对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及元件技术的运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1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1电子开关 控制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的主要构件就是开关,开关是一个基础性元件。电子开关的运行主要基于交流变频技术的应用原理之上的,最早出现的电子开关就是交流变频电子开关,然后在自动化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全控制式的电子开关,现阶段,相关的人员又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电子开关,该开关就是复合型电子开关,在这种开关的基础上,相关的人员成功的研制出了功率集成电路电子开展,这一电力开关在目前的电力电气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电路的发展 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电路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并且电路的发展从开始的低频逐渐向着高频转换。在利用普通晶闸管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整流来实现对直流传动变换器的控制,使得交流变频传动能够与直流传送变换器之间实现交叉作业,从而构成交-直-交变频器,有效的保障了电路的应用合理性。在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逐渐由一代转变为二代,PWM变换器也开始进一步的得到应用。在该变换器加大了利用率后,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功效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使得电网受到的高次谐波的影响降低,保障了电网运行的安全,使得电动机在低频区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而在对PWM变换器进行深入利用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针对其进行改进,这就衍生出了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 1.3其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我国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除了电子开关、电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之外,其他的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其中就包括调速器以及变频器等。这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调速器以及变频器也不断的进行更替,使得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 2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 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功能较为全面,相对来说,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保障了电力系统在运行上的安全,实现了电力事业可以实现长远的发展。应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并积极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如果以单元机所具有的运行特征以及电气在控制上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所具有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能够实现对变组的保护,使得厂高变也能够实现良好的保障,并进一步的保障励磁变压器的运行安全。其次,可以有效的实现26kV高压厂能够针对电源实现有效的监控功能,保障厂用电压能够实现轻松的切换,保障相关装置可以有效的进行状态的监控,并能够手动来对系统进行启动。再次,可以使得高压变压器得以良好的操控,而且能够使得2台机可以进行联用。然后,220kV开关以及500kV能够在联网上实现自动化以及手动化的联合应用。最后,就是能够使得变组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能够得到有效的操作以及控制,使得低压厂能够用相关的低压装置进行监控。 3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3.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现阶段,我国在对电流以及电压定额进行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开关的时间进行分阶段的控制,使得不同的元件都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相关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交流变频技术逐渐得到了应用,这一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各种不同的全控式器件也逐渐开始产生,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GTR全控式器件,但是这种器件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器件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相关人员在对器件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只专注于进行保护线路的设计,而忽视了对线路的优化设计,从而使得线路组成过于繁杂,无法使得相关的人员清楚掌握线路的走向。 3.2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产生PW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限制在一拍之内,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气设备融合了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下,电力电气设备的发展与原件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电力电气设备的发展推动了原件技术运用效率的提升,使得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实现了整体质量的提高。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依然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还有着较深的发展潜力,还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能够更为深入的进行研究,从而使得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能够赶上世界水平。 作者:齐秀锋 单位:海伦电业局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作用 0前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力工程的基础。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实现满足自动检测、自动计量、自动调适和供电、配电、发电无缝连接的传输平台。随着我国智能电网以及超高压、特高压电网的不断推进和大量采用,无论是大专院校,还是科研机构、厂矿企业都看到了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地把研发重心和投资主体向电力工程的智能化方向转移,其中作为电力工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来说,就成为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电力技术革新的突破口。 1电力电气自动化介绍 本文讨论的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摒弃了传统的以强电为主的电磁式继电器控制模式,主要突出的是以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微机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控制技术,它包括信号检测、传输、计算、执行、反馈几个部分,对现场的信息采集,把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通过逻辑运算进而控制在线设备、设施运行。实现了自动诊断、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功能。达到快速、高效、精确、安全、经济的控制运行目的。 2电力电气自动化对电力工程的影响 2.1提高测量精度 我国电力工程已经规划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自动化、数字化的要求。我国地域广阔,环境复杂,对于坚强智能电网中的智能配电网来说,同样需要高度的自治性,特别要求电气测量精度比传统测量技术更快更准确,这样才能确保电网数字化继电保护、故障测距、电网暂态稳定性监控、输电走廊的分相技术、电网实时PMU、WAMS的监控和测量高精度运行。传统的电力工程计量系统整体误差达到0.7级。假设CT、VT误差都是0.2级,信号在电缆输送过程中受到电磁干扰又会带来0.1级的信号误差。进入到A/D转换环节后,电能表自带的VT和CT同样会引入额外的0.2级信号误差。和传统电气测量方式相比,采用EIT作为基础原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误差可以降低45%。主要原因在于采集的模拟信号在一次转换成为数字信号,通过全光纤系统传输,不需要二次转换就直接投送到合并单元。同样假设ECT、EVT误差等级为0.2级,由于传输信号为数字式,在全光纤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电磁干扰,免去了二次转换环节。因此以EIT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测量系统误差仅为0.4级。 2.2提高对配电网保护性能 经过大量实际运营数据分析和动模实验表明,传统电气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保护过程中,当故障发生在设定区间外,一旦传统电磁式原件出现饱和现象,就可能会导致继电差动保护误动作;而当故障发生在设定区间内时,传统电磁式原件差动电流中出现的谐波就可能会导致继电差动保护动作时间被延长甚至出现拒动。在电网长输距离保护中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由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不存在磁饱和,二次侧电压响应波形可以更好地反应一次侧的电压暂态过程,降低电压基波幅值误差,使得保护范围扩大,有利于继电保护的迅速、灵敏、可靠,大大提高了电网系统的保护性能。 2.3满足暂态保护的要求 目前我国有关实验室进行过针对EIT暂态仿真实验。从实验图形和数据分析,总的来说EIT具有较宽的带宽和较小的相位延迟,动态和线性特性都很好,可以迅速测量出高频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为暂态响应提供可靠的数据,满足智能配电网灵敏、安全、高效的暂态保护要求。同时,我国的电力系统正向高压、特高压方向发展。大容量、远距离的输送要求需要选择高度自动化的、精细测量、全数字化的智能手段来保证安全、经济运行。传统的电力设备局限于自身的结构和技术特点,只能对工频参数进行测量,在系统运行中很容易受到电路振荡、电阻阻尼、磁饱和影响而失真,因此,在智能配电网中基于暂态保护原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会逐渐取代传统测量技术。 2.4可以准确测量畸变波形 大电网、智能化的时代来临,造成即插即用的电力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许多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出现,如电网安装了更多的智能断路器、闭合开关,增加了通断开合的几率,以及大量的电子设备,都会造成电网波形畸变,对电网的运行参数产生干扰,使其分布的频率复杂。传统的电磁式设备动态范围窄、频率特性差,无法实现在复杂频率条件下的测量和保护工作。电子式电气控制技术解决通过记录暂态和稳定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分析一次大电流的值,确保了在频率复杂条件下的测量和保护工作。 2.5增加对智能配电网维保的安全度 以微机为代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从结构上来说,与传统电气技术相比,省去了复杂的绝缘结构,不需要使用绝缘油品,避免了高温失效、燃烧爆炸的发生,减少了大量的不必要的危险性检查工作和定期更换绝缘油的繁琐;同时,由于集成电路大量使用和光纤信号传输方式,小电流信号改善了对传输通道的冲击和材料质化,不需要高频度的检查和检测,极大地缩减了工作量,现有的检测模式也可以得到优化。通过在线监测、后台报警即可排查隐患,既安全又高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都为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随着我国高压、特高压电网的开发,以现代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智能电网一定会成为电力工程发展的趋势。这也是解决电力工程技术落后的最好选择。 作者:苏琦 单位:郑州煤炭工业技师学院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分析 1背景概述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电力在人们的正常生活中扮演日渐重要的角色,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电力电气的工程建设要求更为迫切,然而电力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质量要求必须更加严格。所以,对于电力电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提高质量是必然要求,有效途径就是质量监理。质量监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贯穿项目的全程,不仅影响工程施工效率,对于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力电气工程项目属于比较特殊的工程,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所以在施工前期、过程中、以及后期加强监理力度都是十分必要的。工程监理通过对各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协调各方利益,才能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如期实现。然而,在目前的工程监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监理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施工监理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监理工作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2电力电气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2.1图纸的设计问题 以前的电力工程设计的时间一般有3个月,但是对于现在来说,由于工期不同程度的缩短,留给图纸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1个月,设计时间比较紧张,这也就意味着设计工作的效率必须提高。在具体的电力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图纸审核尚未完成,但是工程建设却已经开始进行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样做很有可能会给施工方带来不可预知的麻烦,比如标准层的施工时间平均下来每一层只有4~5d,有时候会出现索赔、变更问题,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2.2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2.2.1安装开关和插座盒或接线时的问题 安装开关和插座盒,或者接线时,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线盒预埋时,普遍存在过深现象;标高不符合要求;有时候由于施工技术原因,面板和墙体之间会出现巨大的缝隙,施工质量不达标。 2.2.2进户管预埋的问题 进户管的预埋和线盒预埋一样,也会出现预埋过深的情况,并且有时候本来需要的是厚壁钢管,最后却用了薄壁铜管,部分施工材料并不符合施工要求。但是,当进户管预埋的深度没有达到要求的时候,就会造成巨大的位置偏差,转弯处需要作烧弯处理,上墙管和电焊驳出现直角。 2.2.3灯具和吊扇的安装问题 灯具和吊扇的安装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灯位位置偏移、没有处于中心;每排灯具的水平度和直线度缺乏准确性;选择不当的材料造成质量问题,影响美观程度,比如天花吊顶,如果简灯开孔太大,看起来就会很不美观。 2.2.4导线接线问题 在导线接线时会出现多股导线没有使用铜接头而是仅做成半成品,并且没有扩锡;开关和插座的连接时,接线端连接的导线数量过多并且没有按照顺序排列,线头直接裸露在外面;导线的色标不统一,很容易使后续工作人员分不清楚。 3电力工程监理对策分析 3.1规范图纸审核过程 首先,必须对建筑结构比较了解和熟悉,通过审核结构图纸,看平面布置和标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图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其次,对于消防和给排水与桥架的并列间距,看设计图纸是否给符合规定要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设计方面要拿出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施工图解,仔细审核;考虑到火灾问题,图纸审核中要注意确认预留管线和模块的位置与数量是否同施工要求相一致。 3.2施工时的监理措施 3.2.1施工质量的监理工作 施工质量的监理工作,开展依据是上级批准的图纸和技术相关说明书,这就要求施工方必须严格遵守图纸要求,严格按图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监理者必须督促施工方的行为,使他们的施工过程严格遵守设计图纸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证设计方与施工方要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注意这两项,才能对图纸细节和设计意图更加了解。 3.2.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细节问题 对于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应注意细节问题,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工人的施工操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能力,清楚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做出科学的督促,及时纠正出现的不良施工现象,杜绝违规操作行为;基础施工应配合土建,做好预留、预埋工作;主体施工对材料要保证质量,坚决拒绝不合格产品,材料审核工作必须要严格;充分考虑保护层的厚度等因素,保障施工的科学性。 3.2.3监理人员应与设计者及时沟通 工程监理人员还必须与设计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做好督促工作,会审图纸时,要与空调和排水等方面的施工者和设计者进行有效沟通,找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及时纠正错误。施工时,监理人员应该对于施工方的质量管理工作予以督促,规范施工操作;每一道工序都要认真对待,完成之后施工方要自己先检查,确保没问题之后就可以填写单据,之后再由监理人员进行检验。监理人员在进行检验工作时,必须严肃对待,加大检查工作的力度,确保合格之后才能允许进行下一步骤。为了尽量避免某些将来可能会出现施工问题比如错位和碰撞等,监理人员还要注意互相之间的配合工作。 3.2.4注意协调各方利益 电力工程项目十分复杂,一般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完成,主要包括三方,即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协调非常关键,利益冲突对于施工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措施,可以保障施工的有序进行,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对施工材料和工艺的监督,保证承包方能够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对于承包方在施工中遇到的困难或者问题,监理方都应该尽力协助解决,保障各方的切身利益。 3.3细化监理实施细则 制定更为详细的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确定合理的监理工作目标。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工作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执行规范,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的行为。对于质量检查标准和评定验收工作必须有明文规定,确保监理工作遵守一定的章程进行,使施工单位和操作人员对于自身的职责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清楚自己的任务以及应当发挥的实际作用,每种工作和工序之间要进行科学的衔接;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明确质检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工作内容。电力工程与其他项目不同,它有很多独特之处,因此,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量很大,监理工作人员要注意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落实管理工作,加大工程监理实施力度,为电力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4结语 电力电气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工程立项、图纸设计、工程施工、验收等几个重要步骤和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单位,必须由多方共同参与,为一个工程目标而努力。虽然工作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施工的顺利进行,要求各方必须要加强配合,做好协调和控制,保证施工目标能够实现。 作者:林烽 单位:福建闽能咨询有限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工业和民用建筑都会使用到电气工程,所以电气工程项目管理非常重要,设计工程的质量、工期、投入等多方面内容,质量关系建筑整体的设备安全以及能源消耗,对建筑使用功能有直接影响,所以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必不可少。 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1.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对电力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电力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逐渐向法人企业转变,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服务质量和开拓市场就成了电力企业(供用电施工企业)搞好经营管理的主题。但电力企业的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效益,能否在电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与一般项目管理一样,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就是由一支项目团队执行一定的规程、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做出一定的经济分析、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满足或超越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完成既定的电力供应与安装任务的全过程。成功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对项目团队、所执行的规程、所做的经济活动分析、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工作流程(程序文件)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1.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电气工程项目管理上属于粗放管理,将管理的工作下放到部门和工作人员,寄希望于他们能够自己完成,得到好的效果,可是导致了项目的延期;也有一些是有计划和目标的,但是却缺乏执行。有些电力企业的项目管理杂乱无序,企业软硬件管理不科学、不规范,设备器械随意摆放,没有使用计算机进行全程管理。有些企业的规划部署并不合理,进度要求不统一,相互的配合不和谐,延误了进程。一个项目进度要有科学的管理,如果放任其发展就会导致其工期延长,人力和物力有所浪费,当纯的对工期进行追求,就会降低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时间、成本和质量是电气工程项目所需要管理的三个主要内容,任何项目对这几个要素都有一定的侧重,保持这三个要素的平衡才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所以应该要做好这些要素的平衡和管理工作。 2.1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是对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最终完成期限的管理。主要是为了让项目可以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目标,该项管理有计划的制定以及进度的控制。电气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对动能转供间歇应该要最大限度的降低。 2.2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让项目的结果能够满足质量标准,而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电力企业中一个线路故障就会导致大范围的停电,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对电网的经济损失严重,所以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该要高标准,严要求,施工企业应该要把好管理关,能够让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为了让项目不同阶段的结果都能够达到质量要求,项目小组在开始项目前应该要进行质量标准制定,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责任制度,这样才可以让质量按照既定的方向完成,也可以超标完成。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施工之前,对会造成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隐患进行排除,对不同环节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让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保障,施工的时候,采取现场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以科学务实的要求来敦促自己。各项技术政策要落实到位,让工程技术有序完成,集中注意力放在技术管理上,让工程质量获得提升,减少工期,提升经济效益。施工质量管理要以图纸、施工、验收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对质量的标准严格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对会造成工程质量的要点和部位、因素给予关注,安排专员来管理负责。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和传递,及时的上报项目经理,以便根据获得的信息来调整施工,对偏差进行纠正。 2.3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对成本的使用和执行进行了解,及时调整偏差,寻找原因,用技术和方法来让项目满足客户的要求,完成目标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都是以利润最大和成本最小化作为基础的。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劣对项目管理水平可以直接体现出来,企业管理中项目成本管理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电气工程项目整个过程都有所体现。电器项目成本管理的要点有以下一些。提升企业员工成本控制的意识。电力企业的生产人员以及外包单位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都得到了控制才能够提升整个项目的经济收益。所以,提升一线人员的成本意识,做好自我管理,让职工能够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够让企业效益提升得到满足。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基本数据有总目标成本、人力资源、材料、实际成本等,这些数据都是进行成本管理,成本预测和控制的依据。 2.4电气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工作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最终完成项目目标的保证。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离不开加强检查监督、强化基础工作、落实安全责任三个环节。就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它贯穿在从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平面设置等施工准备工作阶段,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活动全过程。所以,电气施工企业要以安全管理为先导,确保员工的生产安全,对设备和物资进行保护,提高员工积极性,安全的生产条件才能够有高效的生产效率。 3结论 当前时代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电力企业的发展要以管理为依托,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做好项目管理才能够获得前进的动力,保持持续发展,所以电力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作者:于鹏 单位: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线路及电气设备安全检查分析 1电力线路的安全检查 1.1架空线路的安全检查 ①电线杆有无出现倾覆、腐朽或基础下沉等问题。②在架空线路下方有无堆放强腐蚀性、易爆性或易燃性物体。③在架空线路铺设的周围有无危险建筑物或构筑物。④架空线路上有无杂物悬挂。⑤板桩与拉线的固定情况是否牢固可靠。⑥架空线路接头部位有无腐蚀、老化、过热或断掉等现象出现。⑦避雷装置的安装情况是否良好,有无绣断情况发生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检查工作,一定要从细节处入手,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以保证检工作的全面性。 1.2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 电缆线路通常需要布置在地面以下,这就决定了要想做好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就必须要对地下线缆的敷设方式、走线方向、结构布置和电缆头布置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所以每个季度要对地下电缆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遇到特殊情况如洪水、特大暴雨等还要增加检查的次数。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电缆终端和瓷套管有无放电痕迹或破损情况,对于填充有电缆油或电缆胶的电缆终端头等,还需要检查其有无漏油或漏胶情况。②对于裸露在地表之上的电缆线,在检查有无损伤、锈蚀或支架脱落等问题的同时,还要检查电缆线路附近有无强腐蚀性或易燃易爆性物体堆放。③对于地下敷设类型的线缆,检查线缆的敷设保护物和盖板的情况是否良好,线路的标桩是否完整。④电缆沟内是否有渗水或积水情况、是否有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物体堆放。⑤线缆线路上各种接地情况是否良好,有无锈蚀、断股或松动问题等。由于电缆线路通常深埋于地下,所以检查周期会长一些,检查工作的难度、强度也更大一些。 1.3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 同线缆的安全检查类似,要想做好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就需要对车间配电线路的辐射情况、结构形式和配电箱位置等情况先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通常需要一周一检,而具体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车间配电线路的导线有无发热问题。②线路有无负荷问题。③检查配电箱、开关、分线盒、母线槽和熔断器等的实际运行情况,尤其是对线路母线接头的腐蚀、损害情况和接线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④对线路上及其周边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不存在影响线路运行的情况,如导线上有悬挂物等。⑤对于那些敷设在腐蚀性或者潮湿环境中的线路,要定期进行绝缘性检查。这项检查工作比上面提到的两种都要复杂琐碎,却又无时无刻不伴随在生产和生活的周围,发生事故的几率也比较高,因此要格外重视,务必保证这项工作的常态化。 2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 完好的电气设备是确保各类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则是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所以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以电动机、发电机和高、低压柜等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为例,对检查工作中的一些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2.1电动机的安全检查 电动机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①电动机的电流和电压是否稳定,有无超标问题。②电动机的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卡壳问题。③电动机的风扇罩、外壳有无破损问题。④电动机风扇罩内部有无杂物。⑤电动机螺栓的固定是否牢固。⑥电动机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有无杂音或异味。 2.2发电机的安全检查 发电机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①发电机的线圈和铁芯运转是否稳定,进出口的风温是否有超标问题。②发电机内部有无火花或放电问题。③发电机的电压和励磁电流与其一次电流和电压是否保持一致,有无超标问题。 2.3高、低压柜的安全检查 高、低压柜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①油断路器的油位是否过低或过高。②互感器、绝缘子和断路器的包面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破损或放电现象。③高、低压柜的柜顶有无杂物。④断路器、指示灯和转换开关的状态是否保持一致等。 3结语 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是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检查工作不但要细致入微,而且还要常态化。发现问题在妥善处理的同时还要及时上报给有关单位和领导,为以后的检查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作者:孙绚 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设备安全检查电力线路论文 1电力线路的安全检查 1.1架空线路的安全检查 通常情况下,一般每隔一个月就要对相关的架空线路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检查。但是如果在此期间发生特殊情况,如大风、大雨等,必须增加检查次数。架空线路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电线杆有无出现倾覆、腐朽或基础下沉等问题。②在架空线路下方有无堆放强腐蚀性、易爆性或易燃性物体。③在架空线路铺设的周围有无危险建筑物或构筑物。④架空线路上有无杂物悬挂。⑤板桩与拉线的固定情况是否牢固可靠。⑥架空线路接头部位有无腐蚀、老化、过热或断掉等现象出现。⑦避雷装置的安装情况是否良好,有无绣断情况发生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检查工作,一定要从细节处入手,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以保证检工作的全面性。 1.2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 电缆线路通常需要布置在地面以下,这就决定了要想做好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就必须要对地下线缆的敷设方式、走线方向、结构布置和电缆头布置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所以每个季度要对地下电缆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遇到特殊情况如洪水、特大暴雨等还要增加检查的次数。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电缆终端和瓷套管有无放电痕迹或破损情况,对于填充有电缆油或电缆胶的电缆终端头等,还需要检查其有无漏油或漏胶情况。②对于裸露在地表之上的电缆线,在检查有无损伤、锈蚀或支架脱落等问题的同时,还要检查电缆线路附近有无强腐蚀性或易燃易爆性物体堆放。③对于地下敷设类型的线缆,检查线缆的敷设保护物和盖板的情况是否良好,线路的标桩是否完整。④电缆沟内是否有渗水或积水情况、是否有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物体堆放。⑤线缆线路上各种接地情况是否良好,有无锈蚀、断股或松动问题等。由于电缆线路通常深埋于地下,所以检查周期会长一些,检查工作的难度、强度也更大一些。 1.3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 同线缆的安全检查类似,要想做好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就需要对车间配电线路的辐射情况、结构形式和配电箱位置等情况先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通常需要一周一检,而具体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车间配电线路的导线有无发热问题。②线路有无负荷问题。③检查配电箱、开关、分线盒、母线槽和熔断器等的实际运行情况,尤其是对线路母线接头的腐蚀、损害情况和接线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④对线路上及其周边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不存在影响线路运行的情况,如导线上有悬挂物等。⑤对于那些敷设在腐蚀性或者潮湿环境中的线路,要定期进行绝缘性检查。这项检查工作比上面提到的两种都要复杂琐碎,却又无时无刻不伴随在生产和生活的周围,发生事故的几率也比较高,因此要格外重视,务必保证这项工作的常态化。 2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 完好的电气设备是确保各类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则是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所以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以电动机、发电机和高、低压柜等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为例,对检查工作中的一些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2.1电动机的安全检查电动机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 ①电动机的电流和电压是否稳定,有无超标问题。②电动机的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卡壳问题。③电动机的风扇罩、外壳有无破损问题。④电动机风扇罩内部有无杂物。⑤电动机螺栓的固定是否牢固。⑥电动机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有无杂音或异味。 2.2发电机的安全检查发电机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 ①发电机的线圈和铁芯运转是否稳定,进出口的风温是否有超标问题。②发电机内部有无火花或放电问题。③发电机的电压和励磁电流与其一次电流和电压是否保持一致,有无超标问题。 2.3高、低压柜的安全检查高、低压柜的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 ①油断路器的油位是否过低或过高。②互感器、绝缘子和断路器的包面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破损或放电现象。③高、低压柜的柜顶有无杂物。④断路器、指示灯和转换开关的状态是否保持一致等。 3结语 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是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检查工作不但要细致入微,而且还要常态化。发现问题在妥善处理的同时还要及时上报给有关单位和领导,为以后的检查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作者:孙绚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设备电力工程论文 1.控制配线、配管工程质量 配线是电气设备安装用到的最为重要的耗材,导线与电缆数量和质量事关工程安装进度和质量。建筑物所用的导线和电缆必须由阻燃材料制成,结合图纸要求,选用既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又合乎图纸要求的导线与电缆。导线穿管是不允许有接头的,而且严格控制线管中的导线数量,以10根为最多上限。同一线管中的导线要求同样的电压,如果导线电压差距较大,需要分别选用线管,如果导线连接的是不同的电表量程,也应分别穿管,接地线和支流回路才可以在同一跟线管中同行。连接导线也要严格按照相关工艺要求,接头需要一般都要采用压接工艺,确保导线界都没有加渣、裂缝问题出现,制作线头一定要规范,密实包扎。配管是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材料,所有的配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PVC管是用的最多的材料,一定要确保PVC是阻燃材料制造,而且严格根据图纸和设备要求选用型号。如果需要用到钢管,一定要确保未经腐蚀,不能有任何锈迹,截取钢管时需要用钢锉处理管口,不能存在毛刺,防止割裂或者刺破导线绝缘层。施工时选用配管的管径一定要和图纸要求相一致。需要用弯管设备进行煨弯,煨弯半径必须符合要求。对于薄壁钢管需要借助丝扣来连接,并且整齐排列丝扣,薄壁钢管不能采用焊接方式处理。严格根据相关要求来埋砼,必须达到深度要求,如果配线管需要暗敷就要随墙埋入。 2.控制配电箱安装质量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定植配电箱,确定好是用明箱还是暗箱。如果是暗箱需要认真研究预留洞大小,找平、竖直、确定标高,并将箱体的周边用砂浆填实。如果是明箱,在确定好尺寸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膨胀螺栓来固定牢固,确保箱体不能倾斜,箱体的油漆不能蹭破。订货之前认真研究图纸中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则要及时调整。最后根据调整的具体情况来区分导向的色别,并把具体的参数以书面形式提交供货商家。其次,在安装箱体过程中,第一步要检查箱体的尺寸规格,根据电气施工预埋管的管径和数量开启敲落孔。如果商家已经根据常规需要设计了预留孔,直接打开就行;如果商家没有预设,则要选用专业开孔器根据配管数量和口径来开孔,电气焊开启很容易对箱体造成破坏,同时需要做好开孔处的防腐蚀处理。再根据箱体的形状、大小和图纸及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牢固以后用水泥灌注,等箱体足够牢固以后再进行箱内走线和设备安装,用专用PE保护线汇流排引连接接地螺栓,不仅能够解决箱体的接地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解决钢管进箱焊接灼伤箱体的问题,防止箱体受热变形。安装固定好配电箱以后,需要实施穿线,仔细研究图纸设计,根据要求选好导线规格型号,并且保障导线都要整齐顺直穿入,折弯也应整齐划一,不能高低起伏,更不能出现交叉交合问题。同时,考虑以后维修和优化等后续工作,需要预留一定的导线,根据箱体半周长截取预留导线长度。每一个接线柱上只能接入一根导线,不得已也最多只能接入两根导线。依照图纸对应回路做好编号,并标注控制回路名称。 3.整理好相关资料和竣工图 在施工过程综合考虑安装的特殊环境和业主的临时要求,需要对相关内容作出一定的变更,施工完成以后必须对整个施工做好整理,尤其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一定要在施工图中作出相应的标注,并做好有关资料的记录,最后绘制出完成的竣工图。施工单位与监管人员同时到场开箱检测合格证及相关资料,交工时需要把与之相关的资料和图纸一并教给监管人员审核,确认无误后装入竣工资料档案保管。总之,电力工程相关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安装好电气设备,还需要做好合作单位、各个工种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工程顺利施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作者:罗玉苹赵华平单位:国网江西新建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自动化电力论文 一电力自动化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1.1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 就是借助网络,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实时了解电力的相关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配电的设置。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与投入资金,提高工作效率。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按照配电容量与规模分为三种:大型、中型以及小型配电自动化系统。通常说来,在进行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类型的选择时,必须要与工程建设目标、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规模相结合,以确保其可扩展性、经济性以及安全稳定性。配电自动化系统最为突出的优点表现在: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并且在建设初期,可选择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类型,装设主站、子站和终端。在今后的发展中,如果需要扩建配电系统,就需要对主站系统的数量有所增加,并且将其中一个主站当作中心站。在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也有很高的要求,如开关设备符合标准要求,又满足管理操作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可参见标准文件。 1.2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 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一系列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对电网进行自动的调控,所有操作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和决策,能够做到比人工更加精准,同时也能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我国的电网不仅能够供应大量的电力,还要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监管系统地安全性,因此电力自动化变逐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SCADA应用系统SCADA系统即为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可以运行的SCADA系统的现场监控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整和各种报警信号等功能,即我们所说的“四遥”功能。远程终端单元和馈线终端单元是SCAD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AGC应用系统应用AGC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应用变频调速系统AGC输出模块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使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情况。AGC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有:负荷频率控制、经济调度控制和备用容量监视。AGC应用系统通过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管控,可以对运行中的故障及时报警,然后运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对电力的运行质量把关,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果。 (3)仿真应用系统仿真应用系统,根据系统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描述的行为或过程的仿真模型。在计算机中,运用系统仿真技术创建模拟电网模型,提供仿真环境,可供电力调度工作人员使用。此外,利用仿真应用系统有利于工作人员积累实际经验,提高操作技术。 (4)PAS软件的应用PAS软件主要是通过电网各种实时信息,分析电网运行状态,从而为调度员提供科学的据侧依据,使其制定出最优的电网运行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可靠性。其中,电网各种实时信息主要包括了实时测量值、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实时状态等。 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平台开放式的发展 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需要一个通用的平台,先进的技术才可以发挥作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表明,使用标准化接口程序,按目前国家标准,规范使用IEC接口所有电气设备和管理更加简单方便,而且使设备运行编程过程缩短。标准化是电气自动化具有统一接口和编程语法,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设备允许信息交流更容易。实际的操作方式为利用一个和外界相通的接口,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部件和相应系统的监视调节,实现有效的管理控制,是电力系统运动技术、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核心。 2.操作系统通用化发展 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最为通用的操作平台,其具有操作简单、维护便捷的优点。通常,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多个系统进行协调,通过内部网络结构实现各个设备系统的有效控制。因此,系统结构的通用化是一大重要发展趋势,其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内部的协调一致性,以最大化地发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 作者:张举刚单位:万山供电局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一、“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1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本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类的各专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电气专业传统的“发电、输电、用电”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强电和弱电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诸多学科相互交集的学科,是由基础课到专业课过渡的桥梁和纽带,是强电和弱电的有机结合。因此,在修改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要体现出电气专业的“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协调”的主导思想,加大教学力度,要意识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扩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 2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任课教师要选择一本合适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作为主教材,再参考其他的辅助教材,取长补短,主讲教师应具有宽阔的知识面及丰富的电力电子工程实践经验,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材的内容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要体现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新技术,也要体现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基础课到专业课平稳过渡的桥梁,使教材内容更符合二本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主教材中除重点讲授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直流变直流、交流变交流四大类基本变流电路及它们的组合之外,还要联系当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情况,注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及其他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注重主电路设计、驱动电路设计、保护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元器件选择,还应该适当介绍SVC、SVG、高压直流输电、开关电源、UPS电源、感应加热电源、光伏逆变器等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以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就业要求。 3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避免一人堂和填鸭式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课堂教学中需要绘制大量的电路图和波形图,以及诸多公式推导及各种参数计算等。由于课程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又多,仅仅依靠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所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电力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多媒体教学的引进并非完全取消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方式,二者应该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各有各的长处。对于复杂的电路及波形的绘制和分析,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容并茂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以flash动画的方式显示电力电子器件的开通和关断过程、过电流和过电压的产生过程、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等,使学生感到生动而有趣,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对于简单电路的分析以及例题习题的讲解,还是黑板加粉笔的方式显得更简单便捷,更具亲和力,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总之,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的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互联网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4改革实验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原有的电力电子实验室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引进近几年内较为先进的电力电子实验设备,对原有的验内容和实验计划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尽量减少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增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根据专业的特点和理论教学情况组织实验教学。我院现有的电力电子综合实验室可开出多种实验,囊括了AC/DC、DC/AC/、AC/AC、DC/DC四大电力变换所需的实验,如整流及有源逆变实验、交流调压及交流调功实验、直流斩波实验、无源逆变变实验等。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还增设了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知识交流,也使电力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对教学时间的不足起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作用;同时,在我院的大学生电子挑战杯大赛中,部分学生的竞赛题目与电力电子技术有关,提高了学生的电力电子技能。另外,我院每个学期举行教师实践技能大赛,有相当一部分竞赛题目与电力电子技术有关,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电力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实验教学水平。 5将Matlab仿真软件引进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Matlab仿真软件是各院校普遍开出的课程,将Matlab仿真软件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相结合,在课堂上,利用Matlab仿真软丰富友好的图形界面,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避免了教师画电路图、波形图的繁琐及时间的浪费;将Matlab仿真软件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相结合,是原有的实验操作的有益补充,同时又具备原有实验装置不具备的优点,如解决设备费用高、实验所花时间长、危险性大的缺点。而利用仿真教学工具代替实际元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既不担心元器件损坏,也没有任何危险,学生完全可以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在任何地点的计算机上自行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实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真实性实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实训效果。 6课程设计环节的改革“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后,在课程教学的后期,增加了课程设计环节,由主讲教师布置该课程的设计任务,为避免雷同,每人一题,主要以电力电子技术的四大电力变换为核心,结合工程实际,根据给出的技术参数和技术指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出总体方案、主电路图、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等,并进行相关参数计算及元器件选择。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制作电路板和元器件焊接,并使用实验室的仪器和工具进行调试;较复杂的题目要求用实验室的实验设备验证或进行matlab仿真,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课程设计答辩。课程设计环节的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益补充,同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就业及将来打下基础。 7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为了提高电气专业学生的电力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近几年来,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除了到发电厂、变电所参观实习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电力电子装置的厂家实习;有时也请电力电子产品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除了发电厂、变电所、继电保护、电气照明等传统设计题目外,许多教师在本科毕业设计中也增加了许多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设计课目,如感应加热电源、大功率开关电源、UPS电源、光伏逆变并网系统、SVC、SVG、高压直流输电等方面的题目。有些设计题目还获得了省级或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二、结束语 二本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业急需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既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工程实际能力,既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的研发型人才培养模式,又不同于高职高专的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是二者兼而有之。几年来,通过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当然,“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师生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方法,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做出我们二本院校应有的贡献。 作者:巴金祥原琳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设计电气专业论文 一、掌握典型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及安装调试 1.能够画出典型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运行控制;正反转控制(含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按钮联锁的正反转控制、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含手动控制的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自动控制的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双速电动机控制(含手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控制、自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控制)等。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以后,应具有相应的画图能力;然后通过到实训室学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画图及动手安装接线的能力,还可以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2.正确安装典型控制线路通过分析电气原理图后,进行安装接线;学生要能够把原理图中电气元件符号,与实物上的各对应部分联系起来,正确接线;先接主电路,在接主电路时,要注意电源的进线是上进下出;接控制电路时,根据编号,依次完成接线;在接按钮盒时,要注意,进盒的线要通过接线端子引入。对每个元件在所接线路中的作用,学生一定要清楚。 3.调试学生安装接线完成后,先通过静态检测,对所接线路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即是否存在短路或断路情况,静态值是否合理;然后是进行通电测试,通过通电试验,可以直观看到各元器件的动作,及电动机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这一过程,让学生看到每个元件的动作情况,以及所接线路完成的控制功能。 二、学习简单控制线路的设计 1.首先根据所设计控制线路的要求,对所需要用到的电气元器件写出材料清单(元器件的名称、数量、型号)。 2.根据所设计线路的要求,通过自己在理论学习和实习学习中掌握的知识,考虑如何设计。 3.通过分组完成或自己完成,画出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的电气原理图,分析工作原理,请带实习的教师审核图纸,提出建议,方可照图安装接线。 4.在我们设计线路时,还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根据现有的元器件条件,完成我们的设计课题。因为,每个设计线路的功能,可以通过很多种控制方式来完成。 三、设计实例(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控制,扩展为两地控制的两台电动机手动顺起,手动逆停控制线路,具有短路、过载、欠压及失压保护) 1.元件清单三相空气开关1个、主熔断器3个、控熔断器2个、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2个、三联按钮2个。 2.设计思路 (1)由于要完成两地控制,必须考虑甲、乙两地均有起动按钮和停止按钮;根据现有的条件,我们只能提供两组三联按钮,所以,在设计线路时,学生必须考虑其中两个按钮,即要做起动按钮使用,又要做停止按钮使用。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个要点,就是只要是多地控制,每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起动按钮要并联、停止按钮要串联。 (2)两台或多台电动机要求顺序起动时,控制第一台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常开辅助触头,必须串联在第二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里,以此类推。 (3)两台或多台电动机的逆序停止时,控制第二台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常开辅助触头,必须并联在第一台电动机的停止按钮上。 3.画出设计电路根据设计思路,画出能够实现控制要求的电路图,(主电路省略)。控制电路中SB11、SB12是第一台电动机的停止按钮,SB21、SB22的常开触头是第一台电动机的起动按钮,SB21、SB22的常闭触头是第二台电动机的停止按钮,SB31、SB32是第二台电动机的起动按钮。通过这六个按钮,我们就能够实现在甲乙两地控制两台电动机的运行。KM1控制第一台电动机,KM2控制第二台电动机。 四、我们在设计了手动控制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的设计(两地控制的两台电动机自动顺起,自动逆停控制电路) 1.元件清单三相空气开关1个、主熔断器3个、控熔断器2个、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2个、三联按钮2个、增加一个时间继电器、一个中间继电器,减少两个按钮。 2.设计思路 (1)起动时,第一台电动机起动一定时间后,第二台电动机自行起动。根据要求,我们可以采用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或断电延时型继电器完成顺序控制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首选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利用它的延时闭合常开触头串接在第二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中,实现按时间顺序起动的控制要求;相当于利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常开触头,代替第二台电动机的起动按钮,当延时触头自动闭合时,第二台电动机就自行起动。由于是两地控制,所以,两个起动按钮需要并联完成两地控制要求,如图二所示。同学们也可以在此电路的设计思路上,考虑如何采用断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完成顺起逆停的控制电路的设计。 (2)停止时,第二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后,第一台电动机才能自行停止。根据要求,我们在设计上可以采用两个时间继电器完成顺起逆停控制,但是,由于实际现场情况,只有一个时间继电器可用,在设计上,就必须考虑同一个时间继电器需要完成两个功能,起动时经过延时,使第二台电动机自行起动。当第二电动机起动后,KM2的常闭触头分断,时间继电器线圈断电,时间继电器暂时停止工作。当需要停止时,按下停止按钮,第二台电动机停止的同时,时间继电器重新工作,通过延时分断的常闭触头延时分断,切断第一台电动机控制电路,第一台电动机就可以自行停止了。 (3)为了能够正常顺序起动逆序停止,电路中需要采用一个中间继电器,通过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头可以保证起动正常完成,在时间继电器暂时断电时,第一台电动机不会停止工作;在完成自动逆停时,由于中间继电器工作,常闭触头分断,使第二台电动机不会重新起动。3.画出设计电路根据设计思路,画出能够实现控制要求的电路图,如图二所示(主电路省略)。控制电路中SB11、SB12是第一台电动机的起动按钮,SB21、SB22是第二台电动机的停止按钮,通过这四个按钮,我们就能够实现在甲乙两地控制两台电动机的运行。KM1控制第一台电动机,KM2控制第二台电动机。KT、KA、KM1、KM2、共同完成自动顺起、自动逆停的控制。通过设计手动控制的两台电动机顺起逆停,到自动控制两台电动机顺起逆停的设计,学生对设计线路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兴趣的学生对以上两个线路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电路来。随着PLC技术的迅速发展,接触器控制的顺序控制已经被取代,学生可以在PLC实验室将自己设计的顺序控制电路,改为由PLC控制实现。学生通过学习简单的课题设计,对今后在学习PLC课程设计时,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作者:丁晓松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自动化电力工程论文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⑴变电站自动化。运用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电流信号电缆式设备,采用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以计算机电缆或者光线替代电流信号电缆,实现自动化的监控和操作,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行水平,保障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⑵电网调度自动化。通过电网调度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控制,使电力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实时数据,能够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评估和电力负荷的预测等操作,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 ⑶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能够有效的对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实时显示和打印,促进整个系统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盒联锁保护等功能,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 2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 ⑴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晶闸管作为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在我国电力工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交流变频技术的兴起,第一代半控型晶闸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以CTR/GTO/P-MOSEFT为代表的第二代全控式电力电子开关逐步的被广泛的研制和应用。根据各种器件的性能适应于各个电流、电压额等电力系统范围中。而由于第二代全控型器件必须要有较大的控制电流,使电流在控制方面难度增加。而MOSFET作为一种电压驱动器件,其对驱动电力要求简单,开关时间快,并且安全工作区十分稳定,但是其通态电压额会随着额定电压的增加而倍增加,从而不利于P-MOSFET的推广和应用。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新一代的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IGBT/MGT应运而生,IGBT拥有和MOSFET一样的高输入阻抗、高速特性和GTR大电流面密度特性的混合器件。开关速度快,通态电压低,工作频率高,并且具有宽而稳定的安全工作区,工作效率高,驱动电路简单,更符合现代化对电力器件的需求。新一代的复合型电力电器件,随机复合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器件生产范围不断扩大,应用也不断的深入,在电器复合化的同时,加强对电器向模块化的发展,使电力电器件向更高要求发展。 ⑵变频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在电力电子器件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适应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以往的变频器电力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采用谐夺式直流环逆变器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关损耗,保障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把逆变器挂在高频振荡过零的谐振路上,使电力电子器件在零电压或零电流下转换。加强变频器电力从低频向高频方向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关损耗,并且节约成本,提高逆变器集成化,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⑶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日趋成熟。随着对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深入研究,将复杂的矢量变化与电动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在对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研究过程中,其控制思想独特,具有创造性,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法直接,对信号处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大大的提高了调速效率,形成一种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适应现代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需求。 ⑷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使用。随着变频器技术的成熟发展,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性开始大量投入生产和实用中,它主要采用全数字控制,通过相关的软件能够对系统进行自动化的设定和操作,提高变频器的变结构控制盒自适应控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变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等相关的功能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的支持下不断的提高。 3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深入发展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当前最具有发展前景,最活跃,最具研究价值的综合性学科之一,在电力工程发展和应用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应用范围广泛,几乎是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技术依据,因此,在我国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提高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马沙萍单位: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电力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电力工程的电气设备安装技艺 1电力工程中相关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 1.1配管及配线的工程质量的控制 首先配管材质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还有钢管一定要没有经过腐蚀的,而且不能带有锈迹。对于PVC管材不但要有阻燃的性能,还要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施工时用的管径必须符合设计图的要求。还有对于接地的部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安装。弯管一定要用弯管设备进行煨弯,一定要保证煨弯的半径不能小于规定的半径,该偏差一定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还有一定不要有清晰的折皱。薄壁的钢管应该用丝扣连接,而目丝扣排列要整齐,薄壁的钢管禁止用熔焊焊接。在施工过程中,金属管和装线盒要匹配适当,金属管里穿线前一定要给金属管戴好护口,还要把管口的毛刺去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平整光滑。埋入砼的深度一定要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于砖墙暗敷的配线管,一定都要随墙埋入。建筑物中照明等生活中用的导线和电缆几乎都是用阻燃材料制造的,安装时用的导线和电缆一定要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材料的基础上,再符合图纸上的要求。通常管内的导线是禁止有接头的,而且对管内的导线数量也是有要求的,至少一根以上,最多不能超过10根。还有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以及不同电表量程的导线是不能连接在一个管内的,只有支流的回路和接地线才可以在一个管内。导线的接头要用压接工艺进行连接,同时要保证接头处不能有裂缝、加渣等问题存在。电缆线头的制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扎一定要密实。 1.2配电箱的安装 首先,配电箱要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加工定货。工程配电箱有暗箱和明箱两种,如果是暗箱,要根据预留洞的尺寸,找好标高、水平、竖直的尺寸,并且还要用砂浆填实将箱体的周边;如果是明箱,要量好尺寸,用膨胀螺栓固定,保证箱体水平端正不歪斜,而且不要破坏箱面的油漆。但在订货前,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检查设计图纸上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如果设计图纸上三相负荷不平衡,要对其进行调整。最后根据调整的结果,区分箱内导线的色别,把调整的结果作为技术的参数,进行书面整理后提交给供货的厂家。同时还要根据设计图的要求,绘制箱壳的预留孔洞的大体图。这样厂家可以根据大体图预留孔洞,这就可以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开孔处易生锈或开孔不适宜等麻烦。其次就是箱体的安装过程。一般在安装箱体前,要先检查箱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规格和尺寸,然后根据现场预埋管的数量和管径尺寸的要求,再进行打开敲落孔。如果厂家没有留预留敲落孔,那么就得用专用的开孔器来开孔,孔径大小要适宜,这就要选取合适的钻头,钻头大小要根据管的外径尺寸来选取,为了防止开孔是对箱体造成破坏,一定不要用电气焊进行割孔,同时为了防止箱体防腐,还要对于开孔处进行补漆处理。在安装箱壳时,要先把箱壳稳固在墙上,这样才能根据箱盖的大小、形状去考虑箱壳凸出墙面的尺寸。在箱壳安装后要用水泥砂浆对箱壳的周边进行灌注,等水泥砂浆凝固后,再进行箱内管道的连接。对进箱管和出箱管选取跨接线时,要根据管径尺寸的大小来选择,然后再进行接地。进线的电源专用PE保护线经过汇流排引与接地的螺栓连接在一起,这就可以作为箱壳的专用接地线了。箱体的外壳使用这种接地方法不但可以使其有可靠的接地,同时也避免了对钢管进箱交接处进行焊接时烧伤箱体的问题,保证了箱体不会出现受热变形的现象。最后在箱体安装完成后,进行穿线工作。但在穿线前要认真仔细的核对安装图,然后严格根据规则进行导线的选取。穿线时,为了便于以后的维修使用,要考虑预留导线。而预留导线长度的选取,要根据箱体的半周长进行选取。配线一定要沿着箱体底部进行安装,在导线的弯曲处要留有一定的弧度,同时也要预留适当的长度。还有每一个接线柱最好只接一根导线,但最多也就只能接两根导线。而且对于箱内的出线,要根据系统图对应各回路进行对应的编号,在箱盖的正面一定要有各控制回路的名称。 1.3竣工图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设备安装,为了更好的满足业主的需求,所以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地理位置环境,对施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变更,但这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等相关负责人要及时的在施工图中做出标记,还要在相关资料上做上记录,并及时的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出变更后的完整的竣工图。在设备开箱时,监管人员和施工单位要一起到场,对相关资料和合格证进行检查审核,而且监管人员和施工单位还要列出相关资料及图纸清单的会签。一些有关的图纸和资料也可由施工的单位代管,在交工时,由施工的单位一起将所有的资料交给监管人员进行检查审核,如果监管人员检查无误后,可以将所有的资料装入竣工资料档案中。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对于电力工程中相关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不仅仅只是电气设备的安装,还要有组织有准备的协调各合作单位、各工种之间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 作者:刘海军单位:广东可信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电力电气论文:管窥电力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管 1电气工程质量监理的原则 电气工程涉及到土建、给排水等诸多方面的工程问题,并且设计施工方、设计方以及监理方等多方共同作业,因此,在电气工程质量监理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原则如下: (1)设计方应该掌握有对设计的所有权和进行修改的责任,而监理公司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如有需要,才参与与设计方的协调和监督,督促设计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并保证符合相关规定。监理公司还应监督设计方对图纸中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相关讲解,以便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2)严格遵照有关部门下发的有关监理工作的规定和章程,接受公司的委托,实施电气工程施工的监理工作。 (3)当施工过程中出现由于一方的临时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的情况,监理方可事先寻求设计方意见,若设计方没有做出及时的相应,则监理方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提出相应的技术变更要求。时候要对变更内容进行详细的记载,并及时报知设计方,寻求认可。 (4)针对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或出于其他考虑提出的对原设计图更改,电气部门不能盲目的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相应的修改,应该先由业主方设计方对该设计做出了相关的变更后,由文件形式报知监理方,此时监理方才应按照更改后的文件内容进行施工监理。 (5)督促施工方对设计文件进行详细的阅读,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是监理公司的职责之一。如果工作期间发现图纸有问题,不能随意对图纸进行变更,应先征求设计方同意,双方协商解决。等到有正式的书面通知下发之后,方可对设计内容进行正式的变更。监理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是代表业主方对工程进行监督的,因此,施工方在具体工作中如发现任何问题,都应及时向监理方和设计方提出。 2监理要点 2.1事前的监理 在项目立项之初,合同签订之时,监理公司就应当选派符合专业要求的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的具体情况和业主意图进行了解,如电气工程中,监理方就应当选派专业的电气监理工程师对电气专业的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一定的了解,尽快熟知电气专业的设计内容,做到对施工设计内容了然于胸。如:项目的供配电系统;主要的电器设备配置等等。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必须要做好预埋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程度的仿佛工作,充分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与材料准备。 2.2事中的监理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往往要在土建基础施工开展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步开展电气施工,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控制不符合设计图纸及质量验收要求的问题和现象。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单报监理,监理工程师审查后,会同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一起现场检查。 2.2.1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除了材料品种、规格必须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要保证在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符合要求。 2.2.2在进行基础施工时,应该及时的配合土建等方面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的穿墙管以及止水当班的预埋和预留等相关工作,并做好预埋件。 2.2.3主体施工时,主要要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如电气管材、线盒等,遇到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弃之不用。对于每批材料的报审表都应该详细填写,经由审理合格之后方可投入使用。另外出于对结构和保护层厚度的考虑,预埋的电线不得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也不能在同一处有超过三条的交叉,线管不得并排绑扎,另外该绑扎在一起的东西诸如管和管、管与盒则要确认绑缚的牢固。 2.3事后的监理 当单位工程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施工单位在自查自评后,填写工程竣工报验单,主要包括该分析工程的检验审批,相关工序的合格签证,原材料合格签证及其他测试合格的资料等,并将全部竣工资料报监理机构申请竣工验收。 (1)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电气分部工程的各项质量控制资料。 (2)电气工程实物质量的主要抽验部位。 (3)外观质量检查。 3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施工前对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 项目立项开始,施工人员就应当尽早进入施工状态,积极主动的与设计单位交流协商,了解公司的情况,以及工程的概况及施工的具体意图等,对图纸进行认真的了解和分析,并督促设计方尽快交出规范的会审意见,以方便下一阶段的工作。 3.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理与控制 监理单位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其依据主要是上级审批的设计图纸和厂家出具的说明书及相关制度文件等。因此,施工单位首要注意的就是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监理人员要严格监督施工方,绝不能有随意更改设计的行为。监理方同时还需要向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方便施工方对图纸进行更详尽的了解,最大程度的掌握设计意图,提高质量意识。另外,监理人员在设计图纸会审的时候,还应与给排水、空调等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协商完成图纸的会审工作,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改正。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还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施工,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认真进行。完成一定的工序后,施工方要先进行自检,确认无误后填写验收通知单,再由监理人员进行检验。必须对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细节进行严格的审查,这就要求监理人员要对图纸及施工中的隐蔽工程都十分熟悉,另外也需要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融合。一个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这是一个及其庞杂而漫长的工作程序,其间需要许多单位共同参与组织和完成,虽然每个单位的立场和利益倾向有错不同,但是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使得工程得意又好又快的完成,因此,做好施工工程中的协调工作就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 4结束语 电力电气施工工程中的问题可能来自于施工过程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求监理工程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对专业技术的资料掌握透彻,及时把握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而且还要求其在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要积累相关经验,深化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始终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保障电力电气施工工程的施工质量。 作者:巨提国单位:陕西乾县供电分公司
智能变电站论文:智能变电站电气工程施工管理 1110~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工程的施工概括 在经济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于电气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改变变电站原有的工作模式,向高效有序化前进。但由于受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影响过深,目前的变电站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工作模式,适应变电站中新的工作需要。同时,变电站中制定的一些施工管理计划并没有表明一些具体的执行方式,由此使得电气工程的管理变得杂乱无章,过于粗放的管理使施工现场效率低下。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变电站的电气工程中,受生产技术的影响,各部门需要在人力、技术和物资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但目前的投入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各部门会出现人员、物资相互矛盾和协调困难的情况。在变电站的电气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工程施工的部分。但目前对于工程施工的管理从总体上来讲并不完善,没有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这使得工程施工在运行中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疏漏,具体表现:①包括工程实际的施工进程与计划中的施工进程不符,没有根据计划完成任务,也没有根据进程进行适当的计划调整。②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对工程质量的考核和管理,完成后的工程由于没有进行专门的质量检验,其质量问题仍比较堪忧。③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没有对施工成本进行详细的计算,使得所耗的资金与成本中计划的资金不相符合。以此产生的恶性循环使得施工中的成本支出毫无节制,资金花费不合理。④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应出现一味只追求进度,却不管质量好坏或者只追求质量而不在意成本等偏激情况发生。 2加强110~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电气工程在变电站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正常进行;②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质量保障。前者的进度不仅会关乎与其一同进行的土建工程的顺利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变电站能否顺利的通电运行。后者的安全质量保障更是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变电站的一次、二次的电气设备是否都符合规范要求,电气设备的安装是否科学合理,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有可作为依据的保护和监控系统,或者运用在线监测系统等新技术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会最终影响整个的电力系统的运行。从这两方面看,当前的变电站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好对110~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通过严格控制管理方式,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效性、低成本及安全性,最终保证整体的电力系统正常和安全运行。 3110~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的举措 3.1控制好电力工程的施工成本 对于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这不仅需要进行成本的合理控制,还需要进行新路径的开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努力降低成本。比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或者各个部门可能影响成本的因素,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事。另外,要坚决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一些例如电容、电线等电力电缆材料,要有计划的进行收购和使用,避免出现材料的不合理采购和使用。最后,在施工现场,要严格管理现场签证,所有合同中有关单价、取费、活动经费中的内容,都需要双方仔细查看,确认准确无异议后再进行签字,避免由于签证中不规范行为引发的经济纠纷。 3.2确定好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 电气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是智能变电站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合理的进度计划不仅可以保证变电站的如期顺利使用,而且可以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在施工前进行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进度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操作特点和任务目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合理编制,保证电气工程施工与土建工程施工紧密配合,用严谨的施工计划保证进度目标的完成。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度和控制。从微观、精细的施工计划,到施工过程,将粗略的施工计划与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到可能存在偏差的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解决。目前电气工程施工进度出现的难题在于,电气工程的施工要和土建施工相互配合,因此如果双方施工同时进行的话,可能会出现交叉作业的现象。这就需要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协调好交叉作业,充分了解双方的工作进程,准确掌握施工进度的关键点,保证在整体上不会出现工作交叉的情况,并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目标,达到电气工程施工过程的优化。 3.3加强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变电站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开展。因此,在严格控制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案中,必须要注意做到以下的几点:①在工程实施的前期就对于要进行施工的工程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施工团队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审核团队人员提供的施工的技术方案,在审核中不仅要看团队人员提供的方案是否满足设计图纸的各项要求,还要确保方案是否满足国家对于电气工程施工要求的规范和标准。②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需要保证每一步的环节和施工工序都有质量检验,在质量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一些比较关键的施工工序中,要进行重点的排查和检验。③在施工过程的竣工阶段,不仅需要对整体的施工进行最终的质量等级评定,而且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补救方案,做好竣工后各类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4结束语 110~220kV的智能变电站的电气工程其实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过程,但其中的每个环节又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果没有做好对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难以保证整体工程的安全性。本文在针对如何做好管理的问题中,提出了三个解决措施,分别从施工的成本、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出发,争取全面地做好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确保电气工程、变电站、电力系统网这一系列的有关电力工程的正常有序开展。 作者:李沛 彭博 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海淀供电公司 智能变电站论文:智能变电站通信技术论文 1智能变电站概念及特性 第一,改善电压质量,降低谐波、振荡对网格生成进面影响到电网稳定性;第二,控制平台具有集成度高,常态下属自动控制模式;第三,通信系统规范性强大、快速的通信速度,良好的效果和高质量是智能变电站另一特性;第四,监测系统的特性具有智能模块,主要体现为安全的兼容性。总之,需明确定智能变电站概念和基本特性,才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对统一全站的通信网络进而规划。 2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需求分析 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过程很复杂,在实际使用中,智能变电站网络主要组件包括交换机、各智能设备和通信链路等。交换设备在智能变电站网络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用途,一举成为智能变电站网络部分的核心,承担着系统的数据存储、收集和交换的重要职责,鉴于交换机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必须对其实行有效控制。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影响因素很多很难顺利完成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督。近几年以来,PRP、HSR和IEEE1588精密时钟协议在电力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使智能化变电站过一步提升了整体运行水平。例如,如果需要解决组件故障时间恢复控制等其他智能化变电站问题,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基本功能冗余配置来实行操控。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全站统一的通信网络的传播效果。 3数据交换的延时分析 数据交换延时分析是研究智能变电站统一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基本手段之一。众多因素影响延迟时间使通信网络存在的变异性较大,从发送的通信数据包网络终端开始,至接收端接收的消息要停止的时间。图3是在智能变电站的通信消息传输过程图示,报文延迟原则是非常复杂,想要弄清楚它的内部原理,首先应该明确消息延迟的主要部分。笔者凭借长期的工作经验,针对其构成部分总结:第一,转发延迟。报文存储,文件信息传输到以太网交换机将信息存储到内存中的第一次,在完成此操作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延长数据交换的时间。第二算法延迟。数据包延时、包算法主要表现在数据包操作和接收节点协议解包过程。第三,线路延迟。其主要以光纤线作为手段,速度的透光率相当,当传送到LAN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数据交换延迟。第四,队列等待时延。网络系统的数据的数据包不得不等待传输到相应的位置,从而导致数据切换延迟数据流量的增加。 4报文流向分析与组网方案 4.1报文数据流量分析 数据流分析是主要研究是否统一的通信网络的智能化变电站之一。在报文数据流量分析中,我们必须始终以IEC61850-5标准为实际需求的基础,并始终坚持以发展智能变电站为目标,智能变电站内部的数据流主要包含以下类型:其一,示例值SV消息;其二,中速报文;第三,GOOSE报文;第四,文件传输报文,如果使用智能变电站以太网宽带100Mbit/s速率来完成采样值分析的SV数据包数据流量,通常基于确定数据包的长度,消息存储转发延迟计算,可以准确地计算数据包数据流量。 4.2基于VLAN的组网方案 明确统一的智能化变电站通信技术的基本条件也应该很清楚基于VLAN的网络方案。星型网络结构主导,其中包含进线、系统总线、主变压器和馈线等间隔,每个时间间隔必须配置交换机,经使用全站通信网络传输方案的开关集成统一的风格,实际可以实现交叉间距和跨层划分的VALN组网方案。 5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不断强化自身的产出效能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了解智能变电站的通信的发展与需求,必须对智能变电站进行信息流分析和网络方案组网通信需求分析。运用通信系统可靠实时的交换技术连接上所有设备、降低变电站整个生命周期的费用等优点,实现各层间的无缝通信、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共享与系统集成的需求。 作者:罗朝阳李佳泽单位:盐城供电公司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智能变电站论文: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析论文 1.智能变电站设计的特殊性 首先,电路回路接入。对于常规变电站而言,设计电流、电压电路时,通常选择次级对应方式进行接入,设置录播与测控设备,通过各个设备、装置,实现了交流采样,通过A/D转换器,对数字量进行处理、识别。使用双重化保护装置,通过互感器,产生二次绕组。若一次设备未达到设计次级数量,通过电流互感器,将同一次级绕组向不同保护装置接入,利用串联方式接入。而智能变电站,对一次系统开关量、模拟量,实现就地数字化,再通过光学互感器,实现光纤输出,直接输出数字信息,不产生电流开路、多点接地、电压短路等问题。通过单元合并,对采集器信号进行采集,按照不同装置,例如计量、测控、保护等装置,组织、分配相关数字。然后通过不同回路,向二次设备传输不同熟悉信号,利用光纤多收信息、多发信号,进而提升现场接线稳定性、安全性。所以,通过智能变电站,其电压、电流等数字信息,由电流互感器出口开始计算,通过单元合并,实现数字采样,在一个通道上,实现不同次级电压量与电流量的同步发送。对于常规变电站而言,由A/D设备装置转换开始计算数据,在装置内实现采样,但一个次级无法与其他次级进行合并传输。对于智能化电流与电压,与常规站回路比较,实现采样更简捷、更安全,且具备极强可操作性。其次,新型二次接线方式及特点。对于常规变电站,回路、设备共同确定功能,使设备更具特定功能,而厂家定义了外部输出、输入等接口,利用已设定电缆回路,与各设备装置链接,满足变电站功能需求,而各方施工需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对于智能变电站,对数字化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了紧凑型功能、二次回路的设计。通过常规站,实现二次电缆的分散链接,确保二次回路的信息规范整合、数据集中分配。对于常规线路设计,严格电缆装置、接地屏蔽装置、保护装置等要求,必须考虑施工重点、二次设计因素。对于智能变电站,通过光缆实现信息传输,具有极强抗电磁干扰性能、带宽较高等特点,防止电缆电磁兼容、交流误碰、电压接地等问题,防止出现继电拒动、误动行为,消除各类干扰源,利用控制电缆,实现二次设备耦合,进而保证保护装置正确操作,降低设备损坏率。另外,在各层级之间,选择相关数据传输,具有更高可靠性、稳定性,进而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第三,虚端子、虚回路运用。对于常规变电站而言,利用直流接点、电压信号、交流信号等,通过硬电缆,传输相关模拟信号。而智能变电站,利用直观感知,消除电缆接线硬件回路,使二次系统设计不再使用。由于硬电缆回路被取消,可生产虚回路体系,实现网络信息共享。根据IEC61850标准,明确定义了GOOSE、采样值传输的两种抽象模型。通过GOOSE模型,为变电站提供快速传输数据,确保遥信量、跳闸命令、合闸命令的传输。IEC61850标准作为虚回路基础,具有网络工程实施、回路表达方式,利用系列工具软件、网络自动配置,使智能变电站的回路检验、运用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对于IEC61850标准而言,构建虚回路体系,满足建模基本要求,需确保各逻辑接点的输出信号、输入信号,在SCD文件中,实现全站信号关联,为GOOSE参数订阅、数据采样提供充足信息。保证这些信息之后,通过SCD文件,将二次图纸作为变电站的设计条件、数据表达。而系统高度集成、设计融合,使全站模型文件向厂商导入数据,减少为对照图纸,人为输入信息的差错率、重复率。对于采样值传输与GOOSE两种模型的输出信号,属于网络传递变量,和传统屏柜相比,端子具有对应关系,而逻辑连接点就是虚端子,通常采取CAD文件表达虚端子图。在具体运用中,采取EXECL表达表达采样值传输与GOOSE两种模型,标注各逻辑节点数据属性与名称,确定装置名称、虚端子标号。以序号11为例,信息栏内容为:GIS信号为信息类别,跳闸动作为发送装置信息,而接收信息委跳闸动作,信息传输采取点对点方式,信息装置栏显示为110kV智能终端,RPIT/ProtInGGIO为数据集属性。订阅装置栏:110kv保护装置为装置名称,而PI2/CKGOINGGIO1$ST$SPCSO6$stVal为数据集属性。采取这种数据显示方式,若按照原有设计图纸,增加了二次施工调试难度。而智能变电站是以间隔设计为基础,通过间隔设计一套图纸,利用二次设备进行联系图组网,对GOOSE示意图、虚端子表、过程图信息进行表达,提高检修人员、调试人员、整合人员的图纸易懂性,主要为背板接线图与屏后接线图。 2.220kV智能变电站中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首先,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其自动化系统是否可靠,需对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在系统具体运作过程中,可满足电力用户的通信需求。需评价系统可靠性,评价、分析的基本思路为:以平均无障碍时间、平均障碍时间参数,评估网络基本元素安全性、可靠性。另外,通过全面功能,以降级功能可靠度、效能指标,评价系统安全性、可靠性,按照系统拓扑结构,对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进行评估与分析。其次,智能变电站的可靠度、智能组件、模型分析等,主要为电子器件,通常属于典型性组件,显示故障率曲线。随着时间变化,故障率也随之改变。若故障率属于常数,正常寿命处于II区。若故障率处于I区或III区时,故障率较高,主要由于设备生产时间延长,机械设备逐渐老化所致。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推广和应用,新的规程规范需要更好地完善和补充,同时也需要大力推进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典型设计工作。 作者:陈世永宋丽娜单位: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变电站论文:110kV铜川柳湾智能变电站技术探析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特点,并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设备技术最为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110kV柳湾变电站各个技术要素,为今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变电站;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0 引言 智能电网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智能电网的理解在世界各国、研究机构、电力公司等地方都是不相同的。国外电力企业智能电网的应用实践工作中输电侧开展的相关研究的推广应用较少,大多侧重于配电和用户侧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等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而智能变电站作为输电、配电的集结点,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在智能电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0kV柳湾智能输变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化变电站第二批试点项目,是目前国内设备技术最为先进、供电可靠性强、智能化水平最高的110kV柳湾变电站,也是陕西省第一座110kV智能化变电站。“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在全国建立5 000座左右的智能变电站。 1 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及特点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作为组成智能电网的核心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综自站来说,有着标准统一化和高度集成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显著特点。数字化变电站由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和智能化的一次设备构成,站内采用IEC61850通讯协议来实现设备间的互操作和信息共享。 2 柳湾变概述 2.1 全站规划 柳湾变为110/35/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本期装设2×20mVA三相三绕组全密封自冷有载调压变压器SSZ10-M-20000/110,远期2×50mVA三相三绕组全密封自冷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110kV本期出线4回,远期出线6回,均采用单母分段接线;35kV本期出线4回,远期出线8回,均采用单母分段接线;10kV本期出线8回,远期出线16回,均采用单母分段接线;本期每台主变压器低压侧各装设1×3 000kvar电容器成套装置,远期每台主变压器低压侧各装设2×3 000kvar电容器成套装置。 2.2 站内一次设备 智能化GIS通过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对GIS设备的位置信号采集和监视、模拟量信号采集与显示、远方/就地控制、信号与操作事件记录与上传、谐波分析、储能电机的驱动和控制、在线监测、基于网络通讯的软件联锁等一系列功能。将传统的二次测控功能与GIS监控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控制回路,构成智能的控制功能。 应用GIS智能化的主要优势有: 1)节约了电缆等设备投资以及保护小室、主控室等的占地面积; 2)GIS智能控制柜优化了二次回路和结构; 3)智能控制装置提供了强大的系统交互性; 4)基于通讯和组态软件的联锁功能比传统硬接点联锁方便。 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设备,35kV、10kV配电装置采用开关柜就地安装模式。 2.3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 110kV GIS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为三相共箱结构,主要由3部分组成: 1)一次结构主体,包括互感器罐体、变径法兰、绝缘盆子、一次导体等; 2)一次传感器,110kV GIS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为三相共箱结构,每相配置一个低功率CT(LPCT)、一个空芯线圈、一个同轴电容分压器; 3)远端模块,GIS电子式互感器有两个完全相同远端模块,两个远端模块互为备用,保证电子式互感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其结构示意图见图1所示: 图1 110kV GIS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结构 110kV GIS电子式互感器的主要特点: 1)绝缘结构简单可靠,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稳定性好; 2)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可组合为一体,实现对一次电流和电压的同时检测;这样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减少了传统配置方案中,母线合并单元到线路间隔合并单元的链路延时,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3)空心线圈、LPCT、电容分压器及远端模块均双套冗余配置,可靠性高。 35kV、10kV低压电子式互感器输出小模拟信号,就地安装在开关柜内,通过合并单元(功能已含在保护测控装置中)把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送至保护、测控、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合并单元和保护、测控、智能终端装置均安装在开关柜内。 2.4 站内通讯方式 全站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 使其成为能够实现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 全站分为三层两网,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采用MMS网(以太网电接口),采用IEC61850-8-1通信协议;间隔层与过程层设备单元采用GOOSE通信协议,电子式互感器的合并单元与保护测控设备的采样值信息采用IEC61850-9-2格式的点对点方式传输。本站间隔层、站控层之间采用以太网单网结构,以IEC61850通信协议构建,具备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条件。全站 GOOSE组网,110kV桥、主变保护、主变高、低压智能控制装置、低压母联智能控制装置等组成GOOSE网,单独组网,通信介质采用光纤。智能控制装置PCS-9821接入GOOSE网,PCS-9821安放在智能汇控柜内担负间隔测控、GIS智能控制以及智能终端的功能,PCS-9821能够接收来自于主变保护的GOOSE信号。 2.5 站内对时方式 本系统通过GPS接收卫星标准时间信号。绝对时间通过网络进行广播,秒脉冲或者分脉冲经过扩展,以差分信号(RS485)和空接点的形式与需要校时的设备相连,以此校准站控层工作站以及各测控装置、保护单元、故障录波器等的时钟。对时精度可以满足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不高于2ms的要求。 系统也可以通过远动主机,接收调度端的对时命令。 本站站控层网络采用SNTP码对时;间隔层与过程层的对时采用光纤IRIG-B码对时,精度可达到微妙级,由于保护直采直跳,无需采用IEC61588网络对时方式。 3 结论 柳湾变的建成投产,对于完善铜川电网架构、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满足铜川老市区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引领陕西智能电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智能变电站论文:智能变电站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智能变电站体系是国家智能电网的关键部分,智能化是变电站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结合我国目前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情况,主要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功能特点,对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智能变电站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IEC61850规约;体系 一、前言 所谓智能变电站,是指应用先进、高效、环保以及可靠的智能化设备来实现变电站信息传输数字化、信息质量标准化以及通信平台虚拟化的要求,高效完成变电站信息的收集、控制、探测、保护等基本工作,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电站的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调节并做针对现实情况做出准确的决策。我国电力行业广泛使用智能变电站技术,2009年颁布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IEC61850规约),标志着智能变电站将逐步成为我国变电站发展的方向。 二、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功能特点 在国使用的传统变电站主要有数字化变电站以及常规变电站两大模式.然而,数字化变电站由于缺乏行业标准规范以及专业的评估系统,导致数字化信息缺乏真实性以及稳定性;常规变电站则有设计以及调试工作复杂,导致操作难,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等缺点。 随着理论以及实践的发展,国家对于变电站的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变电站以其先进、高效、环保以及可靠的优点应运而生。智能变电站将数字化变电站的体系框架进行改良,以此实现变电站信息数字化、操作自动化、分析决策智能化的要求,以此保证变电站站内与站间的信息交流通畅。具体有以下具体功能: (一)智能控制、在线监测功能。由于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因而其可以实现数字化接头、智能化控制以及在线监测等功能。 (二)数字通信快捷准确。智能变电站内的数字通信是通过智能终端、测控装置以及保护装置等二次设备通过以太网来进行的,方便快捷,保证数字信息传递的真实可靠,实现变电站的信息网络化交流,省略了二次电缆的应用,简化设备。 (三)信息传输标准化功能。智能变电站在进行站内、站外数字信息交流及共享时采用的是统一标准(即IEC 61850规约标准),以同一标准进行信息传输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最终达到多系统信息的无缝对接的目的。 (四)设备调试灵活准确。目前,我国主要是采用IEC61850规约来设计设备状态检修模式,将监测收集到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集中在网络中,全面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调试设备,使设备处于高效运行的优良状态。 三、智能变电站技术体系设计 我国的智能变电站体系主要是根据IEC 61850规约来作为信息交流以及信息建模标准进行设计的,智能变电站主要实现站内监以及控继电保护功能,根据该功能需要将变电站的设备分成三个层次二个网络,三个层次分别为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两个网络即过程层网络以及站控层网络。 (一)过程层即过程层网络。在过程层中,变压器、隔离开关、断路器等执行器与电子式传感器是常用设备,这些设备共同构成过程层网络。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主要功能是配合完成一次设备的功能,主要包括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在线检测以及模拟量的收集,以进一步实现数字接口、智能控制、在线监测的功能,同时也完成操作控制的执行任务. (二)间隔层。间隔层一般设置在靠近开关设备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间隔层主要由系统测控装置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等二次设备组成,一个间隔层只能对一个间隔层的设备进行控制,主要是对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实际上过程层的功能主要是在间隔层里实现的。 (三)站控层及站控层网络。在智能变电站中所有的显示打印以及通用硬件都集中在站控层中,同时电网监视、控制以及维护的通信接口也设置在该层当中,相对其他层来说,站控层的设备比较多,这些设备共同组成了站控层网络。在站控层中,为了操作方便,要为操作人员设置人与机的接口,其中UPS为站内控制的设备良性运行提供了有效的动力保障。 智能变电站主要是通过数字通信来实现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的,过程层与间隔层是通过过程总线(Process Bus)方式进行通信,即以交换式以太网方式进行数字通信,这样的通信方式能保证传递的信息真实可靠。过程层到间隔层之间主要用大量的并行电缆连接,保证过程层的多数功能能在间隔层得到实现。而间隔层与站控层之间是通过站级总线(Station Bus)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又称为串行通信方式。 四、结语 智能变电站具有设备先进、运行高效、低碳环保以及数据可靠等优点,因而受到我国变电站工程建设的广泛关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智能变电站的智能性体现在变电站维护、运行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其主要是采用智能一次设备来实现站内监控,采用智能化的二次设备进行站内数字通信,实现全站信息的优化控制,进而满足变电站的运行需求。完善的变电站技术体系对于变电站的智能运行至关重要,为此,在建设智能变电站时需要对智能变电站的体系进行精心设计,并配合完善的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变电站的良性运行。 智能变电站论文:浅谈智能变电站 摘要:智能电网已成为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革新的最新动向,同时被认为是2l世纪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重大科技创新,而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所以世界各国在智能化变电站建设中都提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构想,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及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功能 一、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根据《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定义,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摹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它基于IEC61850标准,体现了集成一体化、信息标准化、协同互动化的特征。 二、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第一,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能够对设备故障提早预防、预警,并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对其做出快速反应,将设备故障带来的供电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第二,智能变电站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第三,智能变电站具有高集成度的特点。从而为实现电网的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等各类高级应用提供了信息支持。最后,智能变电站还应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 三、智能变电站的功能 (一)一次设备智能化。与数字化变电站描述的一次设备智能化相比,智能变电站加大了一次设备信息化,可监测更多自身状态信息,也可通过网络获知系统及其他设备的运行状态等信息。自动化程度更高,具有比常规自动化设备更多、更复杂的自动化功能。具备互动化能力,与上级监控设备、系统及相关设备、调度及用户等及时交换信息,分布协同操作。(二)信息建模统一化。除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建模外,智能变电站能实时监测辖区电网的运行状态,自动辨识设备和网络模型,从而为控制中心提供决策依据。(三)数据采集全景化。智能变电站利用对时系统,同步区域和站内时钟,完善和标准化站内设备的静态和动态信息模型,向智能电网提供统一断面的全景数据。采用新型传感技术、同步测量技术、状态检测技术等逐步提高数字化程度,逐步实现潮流数据的精确时标,实时信息共享、支撑电网实时控制和智能调节,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各类高级应用。(四)设备检修状态化。全面采集能够反映系统主设备运行的电脉冲、气体生成物、局部过热等各种特征量。智能变电站配置用于监测系统主设备的传感器,或者由智能一次设备直接提供其功能。利用DL/T860提供的建模方法,建立设备状态检修的信息模型,构建具备较为可靠实用的状态监测预警算法和机制、支撑状态检修实践的专家系统。(五)控制操作自动化。程序化操作。智能变电站具备程序化操作功能,除站内的一键触发,还可接收和执行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和当地后台系统发出的操作指令,自动完成相关运行方式变化要求的设备操作。程序化操作具备直观的图形界面,在站层和远端均可实现可视化的闭环控制和安全校验,且能适应不同的主接线和不同的运行方式,满足无人值班及区域监控中心站管理模式的要求。(六)事故处理智能化:(1)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对全站告警信息进行综合分类,实现全站信息的分类告警功能。(2)智能告警策略。包含信号的过滤及报警显示方案、告警信号的逻辑关联、推理技术和事故及异常处理方案。预告信号以故障常态为信号触发状态,瞬时中间信号做过滤处理。正常操作引起的预告信号做过滤处理。(3)故障分析与辅助决策。(4)电能质量评估与决策。基于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实现电能质量分析与决策的功能,为电能质量的评估和治理提供依据与决策。(七)电网运行状态自适应。智能变电站应具有与相关变电站之间实时传送继电保护、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等信息,实现智能电网的协调运行。根据站内收集和站间交换的信息以及调度中心的指令,识别并自适应电网的运行状态。在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综合利用FACTS、变压器调压、无功补偿设备投切等手段,控制和优化潮流分配,提高输送能力和运行效率。在电网紧急运行状态下,与相邻变电站和调度中心协调配合,动态改变继电保护和稳定控制的策略和参数,适应电网拓扑和潮流分布的改变,扩展运行边界,提高实际可用稳定裕度,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八)变电站运行管理安全经济化。(1)具有站内状态估计功能,保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及满足智能电网快速状态估计的要求;(2)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和优化控制的目的;(3)安全状态评估/预警/控制,实现智能电网预防控制和紧急控制的协调;(4)资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基于状态的全寿命周期管理;(5)在数据源头维护,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及维护的方便性。(九)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即插即用化。智能变电站支持电源与调度中心全面互动,实现电源与电网的高度协调。(十)用户管理互动化。(十一)防灾减灾安全化。智能变电站配置灾害防范、安全防范子系统,留有与“电网防灾减灾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通信接口,为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提供有效信息和判据,为指挥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提供决策依据。(十二)通信网路安全化。在数字化变电站工程实践中,站内实现通信网络安全措施。而在智能化变电站中,能够实现站内、站间的通信网络安全措施管理。 四、结语 作为智能电网中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变电设备状态、电网运行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任务这些都要智能变电站来完成,同时支撑电网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和各类高级应用,实现变电站与调度、相邻变电站、电源、用户之间的协同互动。智能变电站不仅保障了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为未来智能电网实现其高效、自愈等其他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五、前期数据整理与业程设计 (一)前期数据整理 前期数据整理主要是对全市参合农户的档案进行整理规范,并且对合作医疗证号的编码信息的位数进行统一设定。然后依据合作医疗证号编码位数的设置对管辖区域的行政区划信息的设置,设置级别从县至村,并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的整理与维护。 (二)业务流程设计 1.县域联网,即时结报。市级医疗机构和市级新农合结算平台、县级新农合结算平台联网,新农合参合农民出院就可以即时结报住院费用。 2.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和网络通信技术,做到补偿标准一致,杜绝作假行为和人为因素,确保结算信息的真实有效。 3.通过数据双向传输程序,实现数据从医院前置机数据库、市级结算平台、县级新农合结算平台之间双向流动,做到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报系统的优点 (1)即时结报。相应的报销结算结果实现即时上传,当场兑现参合人员报销款项,及时传送至相关县区。 (2)减少工作量。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无需人工录入参合人员费用明细等相关资料,系统自动计算参合病人的相关报销费用及报销结果。 (3)降低成本。使用本系统后,无需另外配置专用设备及软件,应用在现有的各结算窗口使用现有的硬件设备即可。 (4)精简机构。不用另外配备专门的报销结算窗口,没有另外单独设置报销结算机构,无需另外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5)减少差错率。病人所有资料由HIS系统提供,无需提供专门的纸质资料,系统自动计算报销结果,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计算错误。 (6)方便简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报系统与医院HIS紧密嵌合,不改变原有的HIS操作流程与操作习惯,简单易学,管理人员即时便可掌握。 (7)复利用率高。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的变化,可以随时作出反应,不影响医院本身业务。同时,系统可随时扩展,提供相关可利用数据。 (8)双向控制。对于各县区存有疑义的报销单据,可以随时撤回单据进行复核后再提交至各县区新农合管理机构。 (9)综合分析。数据即时汇总到市级新农合结算平台,便于新农合管理机构对数据核对校验,数据综合分析。 七、结语 通过使用调查,系统全面提高了参合人员新农合报销结算的速度与准确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实现参合人员从入院、出院、报销到数据上传及医院业务统计的一系列业务管理,既减少了工作量,也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智能变电站论文: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生活与工作中,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性。在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研发手段的更新与进步,对于变电站的运行特点和智能效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提升,本文通过对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意义,以及相关的结构和特点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工作人员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应用 智能变电站的内容,主要是采集信息,并将处理和传输等内容集中到一起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是朝着更为智能化的方向进行了延伸。在电力系统之中,变电站对于电力传输和电网结构的组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变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中,具备高级的应用和管理手段,能够节省人力,更能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进行全面的监控,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大,供电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提升。 1 智能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意义 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是构成智能变电站的主要内容,在通信上,对相关的数据内容进行高效率的传输,并在第一时间对这些数据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可能存在的故障内容,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建议。在变电站出现故障的时候,自动化系统会按照流程设定来对工作人员进行报警,帮助他们对故障进行处理。与变电站传统的运营方式相比,具备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变电站,可以在变电站中展开全程化的监控,提升供电系统的效率。这对于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和电网设置的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2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系统发展中的难题 变电站系统中主要存在三个层次,自动化的技术,就是从下而上进行发展的。当前,在一些智能化、光电化的识别检验技术上,应用自动化的技术内容,大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和使用。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仍旧存在着一些难题。首先,这套技术没能随着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材料,以及使用设备的进步而进行变化;在某些相关的专业之间,缺乏足够紧密的合作,这样在工作中,就很难能实现理想的合力效应;最后在制定检测的方案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电磁干扰,以及兼容技术的内容上,缺乏相关的标准和制度。 3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结构 在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变电站的过程之中,随着智能电器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光电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开关的应用,都使智能变电站在自动化的技术领域里取得了较为不错的突破。在高压、超高压的变电站中,测控、保护以及相关的自动化设备都是智能化变电站的重要组成,原先那些常规的保护装置大多被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所取代,这也促进了变电站智能化的运行水平。在中小型的变电站中,应用小型化的保护、控制装置,能够使变电站各个装置的安装更为紧凑,将安装放置在开关柜中,可以实现变电站的一体化发展。智能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技术,在结构上可以分为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上,则可以根据相关的通讯协议,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 3.1 过程层 过程层是实现设备智能化的关键,其主要作用于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之间,发挥着结合层的作用。在实际的运作中,过程层发挥的功能比较多样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对电气量进行细致的检测,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电压、谐波和电流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表现,所以要对它们具体的分量展开测量,并且还需要对相关设备在间隔层所产生的数据内容展开搜集。相比较传统的方法而言,这种智能变电站获取数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防干扰性力,在同等的质量条件下,还可以对相关的开关装置进行更为紧凑的布局;第二,搜集检测设备所产生的参数内容,并且在之后检测电抗器、变电器、电容器以及断路器等设备,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借助相关的程序内容来展开深入的处理和分析,这样能够对设备所运行的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可以在智能变电站总对设备的运行水平进行必要的保证;第三,对于其他设备,也需要展开必要的控制和操作,因为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一些主要的 指令内容,是通过在间隔层上层的部位进行发出的,同时由经过层来进行控制,并对命令的内容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判断其是否合理,提高执行行为的精度,以此来达到智能化的目的。 3.2 间隔层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里,间隔层也是一项重要的组成,其在运行中,主要具备以下这些作用:第一,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和控制的同时,能够对其他的控制功能展开操作;第二,对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内容进行收集和汇总,对本过程的操作封锁功能进行推进;第三,对计算、数据采集和控制命令的发出,进行优先的控制;第四,对站控层和过程层的信息传输进行连接,保证变电站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3 站控层 在智能化变电站中心里,站控层的主要运行任务,由以下这几项内容构成:第一,对变电站的数据库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登录到历史的数据库中;第二,按照既定的程序内容,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传输到系统中心上来;第三,对站内进行监控,实现人机互联;第四,对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的设备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检修的处理;第五,对智能变电站系统中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处理。 3.4 保护测试一体化装置 在进行测试和保护的一体化装置中,可以将其划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这两种保护测试一体化内容。在实际应用中,集中式的装置的功能较为集中,且其主要面对的是全站,主要应用六面柜的方法来进行保护和监控;而集中式的一体化装置,其主要进行保护和测控的对象是智能化变电站,这种专一性较强的技术可以对自身的保护水平进行提升,并且能够对测控装置展开高集成化的处理,达到模块化的运作目的,这样按照预先设定好的保护程序执行保护工作。集中式的保护测控装置具有多个热插拔,这些热插拔是由性能良好的独立型CPU板卡组成的,在运用过程中,其中的某个间隔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检修,那么也不会对其他CPU的工作运行造成影响。分布式的保护测试一体化装置,其独立性能较强,且面向间隔的特点也尤为独特,在整个变电站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同一面上的保护测控柜进行保护的时候内,可以分别装上合并单元、交换机组等用于测控的设备。 4 结论 总的来说,在智能变电站的系统中,自动化技术十分重要,其在变电站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里,起到难以取代的作用。在智能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表现在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检修情况这2个方面,这些控制内容,对于变电站正常运作,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要对自动化技术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变电站中的基础设施和自动化系统进行完善,对自动化技术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开展专项的研究和讨论。打好基础层面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营发展。 智能变电站论文:基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技术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速度。智能变电站是对传统电网的颠覆性变革,而且对继电保护技术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在智能变电站中,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继电保护设备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速动性。因此智能变电站需要做好继电保护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为智能电网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维护技术 前言 在电网各项建设工作有序发展过程中,当前智能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加,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涉及到多领域及综合性的技术,其是对传统变电技术的全面改革,这也给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针对于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适应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技术要点,并进一步做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工作,保证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1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结构 1.1 站控层 智能变电站内站控层作为最高级别的管理层,同时站控层也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所在,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全站进行保护。作为变电站的核心控制部分,其作用不仅表现在对全站的保护方面,同时还可以对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信息的采集并且交换,对控制设备运行状态的采集信息进行逻辑判断,从而输出跳闸或者闭锁等信息,为变电站的智能运行提供全面控制,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比较抽象。 1.2 间隔层 间隔层位于过程层和站控层之间,属于过渡层,能够有效的将过程层与站控层联系起来,而且对于继电保护运行和维护工作也多在间隔层内进行。 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技术要点 2.1 构成形态和运行模式发生变化 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站继电保护而言,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构成形态和运行模式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主要为全光纤通信,对继电保护的模拟量和开关量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并且在对保护量值的采集和逻辑判断方面也更加准确,大大的提高了变电站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种变化有效提高了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效率,同时为了保证继电保护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加快建立与此适应的运行和维护标准,更好的适应当前智能变电站构成形态和运行模式的需求。 2.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成为可能 电力系统,状态检修技术虽然提出已有较长的时间,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在当前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传输都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的运行方式,并且在模拟量和开关量的控制都已经实现了智能控制,二次设备回路信息完整,所以完全可以实现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 2.3 实现了基于IEC61850的统一建模 相较于传统变电站,在智能变电站内,以全站统一的IEC61850标准作为其重要技术特征,并其标准基础上完成对全站设备的统一建模,不再需要大量的二次接线来完成变电站设备的接入,面明设备之间具有较强互操作性,大量的二次接线转化为系统的模型文件配置,一旦变电站工作和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则会通过对相应的文件进行更新,从而与其有效的对应。 3 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时的系统维护技术分析 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不仅是其重要的目标,同时也是保护电网安全运营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智能变电站日常的运行工作,当处于正常运营状态下时,需要重视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如果智能变电站内有新增设备时,对其检修和维护更要特别关注,以便于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隐患,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3.1 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 智能变电站是对传统变电站的重大变革,其在信息采集、通信航协调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对其运行和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3.1.1 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对于其保护和安全装置的各种参数要及时进行备份,避免异常情况或是故障发生时设备信息丢失情况发生。同时还要对设备运行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损坏设备。 3.1.2 在智能变电站中,完全使用了光纤,二次电缆消失,所以需要保证光纤网络的完好性,以确保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日常运行赛程中,要对保护的交流采样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对光纤接触情况进行检查,察看站内运行设备是否有告警信息。检查间隔层内的跨间隔设备,确保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这是保证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3.2 网络交换机和报文分析仪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四个形式的报文,因此网络运行报文是否正常直接P系到智能变电站设备动作的正确性。网络通信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基础保障,所以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需要做好网络交换机和报文分析仪的维护工作。 3.2.1 IEC61850一致性测试,交换机的型号、配置以及参数等各项技术要求一定要与IEC61850的要求保持一致性,以确保运行的稳定性。 3.2.2 交换机是智能变电站运行时进行通信传输的基础保障,所以在检查交换机时,应该保证以太网端口各项参数的正确性,从而保证其内部各项参数运行与设计值保持一致性。交换机的冗余度以及传输的延时性是监视的重点,也是保证交换机正常运行的关键,应该加强维护。通常系统中网络报文运行收报文分析仪对其进行完全记录,因此报文分析仪具有第三方报文记录及报文监视的作用,还能够对系统的网络数据和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因此在对报文分析仪进行日常维护时,要对其记录时间期限和容易进行重点关注,确保其具备完备的报文解析能力,这样才能使变电运行人员更直观的获取网络报文信息,准确判断系统运行的情况。 3.3 智能化变电站监控系统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采用了DL/T 860通信标准,并在全站采用了统一的SCD配置文件,因此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变化作为监控的重点。重点对全站的SCD配置文件集成的正确进行检查,检查各个设备MMS数据集配置是否与要求相符,并检查站控层的GOOSE闭锁逻辑是否正确等,另外,还要重视对各个设备的版本进行检查。对于智能变电站内的所有设备,需要在程序化操作功能方面与单间隔、多间隔及保护功能投退等程序化操作要求相符。对站控层的功能进行检验,主要是对软压板、定制区切换以及宣传召唤等功能的检验,并且要保证状态的实时更新,为无人值班的正常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智能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加,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是确保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对网络交换机和报文分析仪的维护,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变电站论文:智能变电站运维关键技术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网络化发展规模的逐渐壮大,某地区供电行业相继投运220千伏与110千伏的智能化变电站,因为智能变电站对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操作等,相比较常规的变电站具有较大的差异。一线变电站检修、运维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难以顺应现代化智能变电站逐渐发展的脚步,在此基础上,迫使变电站的检修、维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智能变电站中的关键技术与设备。文章就日常工作与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相关概念以及工作的原理相结合进行总结,同时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关键技术;具体分析 智能变电站在智能电网中充分的发挥着转化能源与掌控核心平台,主要应用先进、安全、节能、集成等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全站主要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化通信平台、共享信息标准化作为基础需求,自主的完成采集、测量、掌控、维护、检测信息等基础的性能,并且还要按照需求支撑电网实施自动管控、智能化调整、在线研究决定、相互协调等高层次性能的变电站。具体区分为间隔层、流程层、站控层。 1 智能变电站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1)作为一种装置,从衔接开始直至传输体系与二次转换器的单个或是许多个电压以及电流传感器组织而成,通过以传输正比于被测量,提供相应的测量仪器仪表与继电保护或是控制的有关设洹#2)当前的智能变电站一次性的智能设备重点表现在电子式的互感器上,电子式互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通过使用光纤点对点或者组网的具体形式进行数据的传输,这样就能良好的顺应智能变电站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化通信平台、标准化信息共享的深化发展。 2 合并单元 2.1 合并的单元作为互感器和二次设备衔接口之间的关键设置 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将数据合并,共同接受并解决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所传输的信号,根据国际的相关需求传输信号;另一方面,实时数据同步,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都相互之间都确保独立性,两者需要同步完成单元合并。 2.2 不一样的测试控制设置以及维护设置需要按照自身的各种要求获得一次性的测电流电压信息 单元合并在某种层次上,有效的实现了数据流程的共享化与数字化,以此为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间隔层有关设备数据的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单元合并基础工作的道理 合并单元之间相互交流的模件通过互感器实施采集模拟量的信号,对一次互感器所传送的电气量应进行同步与合理的处理。母线进行的单元合并可称为一级合并单元,间隙所合并的单元可称为二级合并单元。二级合并单元应合理的接收一级级联的数字量抽样,再利用差值方式同步解决模拟信号与数字量信号。同步处理的关键作用在于采集消除的模拟量和采集数字量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差距,进而有效的将差距消除,基于应该实施的电压并列与切换之间的单元合并,需要采集开关量的信号。完成设置并列、功能切换后,将数据抽样通过相关的格式实施输出。在进行组网的模式中,为了促使对中合并单元的抽样数据实现合理的同步,还要加强衔接同步信号。 3 智能终端和COOSE 3.1 智能组件 与一次设备采取电缆线接的形式,和维护、测控等二次设备使用光纤进行衔接,以此确保以此设备就像断路器、刀闸、主变压器等实施的测控等性能。对以上使用COOSE的数字化衔接口,与间隙层设备实行通信;对以下采取常规的电缆以及一次设备实行线接口。 3.2 具体功能 (1)具有断路器的具体操作功能:接收维护设置跳合闸的命令后,具备跳合闸回路、监视回路、电流维持性能、跳合闸压力闭锁、其它的相关闭锁功能,方位信号以及状态信号进行合成;(2)具备监 测、控制的功能:通过遥信、遥控关量进行输入;对温湿度进行具体的测量;(3)具备自动检测的性能:基本的自检功能以及状态监测。 3.3 智能终端的具体种类 分类智能终端必须依据不同的适用场合,通常可将智能终端分成一下几种类型: (1)分相终端:主要适用于分相开关的间隙;(2)三相终端:主要适用于三相开关间隙;(3)PT终端:PT主要是用来采集以及控制信号;(4)变压器终端:主要用于变压器间隙。 3.4 智能终端工作的基本道理 智能终端通过采集模块开关量来进行采集变压器、刀闸、开关等先关设施的信号量,利用模拟量小信号进行采集模块以及环境温湿度等直流信号的模拟量,关于这些信号经过细致的处理之后,通过GOOSE报文的放肆实现输出。智能终端还能合理的接收间隔层传输的GOOSE指令,此指令包含维护跳合闸、闭锁重合闸、遥控开关闸、刀闸、遥控复归等等。设置在成功接收指令之后再实时操作,与此同时,智能终端还要合理的具有操作箱的相关技能,支持亲自动手操作开关。 4 智能终端保护板和合并单元平常运维操作的基础准则 4.1 处在运转情况的合并单元、维护装置、智能终端不能融入检验的硬压板。 (1)失误投入合并单元的检验硬压板,维护设置需要将闭锁有关的保护性能;(2)失误投入智能终端检验硬压板,维护设置的跳合闸很难对智能终端发出指令适用于断路器;(3)失误投入维护设置 的检验硬压板,维护设置需要被闭锁。 4.2 合并单元检验硬压板操作的基础准则 (1)再试试操作合并单元检验硬压板之前,应该先加以确定所处的一次设施是否属于检验情况或是冷备用的状态,并且将全部有关维护设置的SV软压板退出,尤其是仍在继续运转的维设置。(2)在一次设备没有实施断电的基础下,检验合并单元的过程中,需要在多有维护设置处在断开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施投入此种合并单元检验硬压板。 5 结束语 总之,智能变电站属于坚强智能电网的根据与十分重要的支撑部分,也作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趋势,熟悉的掌握智能变电站的专业知识属于从事变电站专业工作人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能变电站论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探析 摘 要:电力系统正处于发展阶段,智能电网将计算机技术同信息技术等结合而成,基于电子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智能变电站使得变电站在信息的传递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智能变电站通过信息应用使得信息的自动采集加强了,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可靠性的评估可以发现继电保护系统的薄弱环节,然后提出整改方案。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分析 引言 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逐渐引起技术人员的关注,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安全运行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意义重大,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主要依据可靠性评估模型和对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利用框架图和矩阵法建立可靠性的模型,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的保护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系统的结构特点,通过模型进行分析可以优化系统的设计。 1 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 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包含八个功能各模块,具体有传输介质、互感器、合并单元、交换机、保护单元、智能终端、断路器和同步时钟源。信息数字化和通信网络化是智能变电站的两大特点,以往的变电站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点对点对互感器和断路器等保护元件进行连接,现今的连接加入了更多的保护元件,通过合并单元将互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集,对格式进行处理,然后将数据帧传给交换机。智能终端主要应用于一次设备的功能体现,智能终端可以将断路器的动作进行控制,将断路器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保护单元[1]。 交换机成为二次设备与合并单元的信息传递平台,弃用了传统的二次电缆,系统设备之间就此形成了信息共享模式,为了准确的了解断路器记录时间发僧的时间序列,为变电站配备同步时钟源,使全站的设备统一对时。继电保护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是通信介质和接口,通信介质对保护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具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通信介质会采用光纤。通过对比发现接口故障和通信故障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由此通信介质的组成部分就包括了接口。 2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2.1 分析方法 信息流能够使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功能得以实现,在信息流通路顺畅时就能够将信息从始端发往终端,继电器的保护功能才能够实现,其中会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包含同步对时功能、SV报文和GOOSE报文信息回路的连通效果。 2.1.1 参数的选择。电网的一二次设备均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检查,在维护过程中,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来源于元件故障信息的准确性,可修复的元件在检修维护的过程中将故障率和修复率视为常数即可。例如合并单元的故障率就为0.0067,交换机故障率为0.02。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式进行分析,由于元件所处的环节不同,因此其故障的状态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合并元件和交换机元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失现象就会使保护系统产生拒动。分析时应该将元件的失效状态进行细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误动和拒动,之后根据二者的概率进行计算即可[2]。 2.1.2 框图法。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分析过程中,框图法较为直观清晰,这种方法对于元件比较少的系统用较为合适,可以根据系统的结构进行框图的绘制,通过框图及元件的状态和系统的状态进行描述,框图可以计算出系统中不同元件的不同状态的概率。对于含有多个独立分散的原件的保护系统,其中元件之间的维修状态也是具有独立性的,例如,可以将元件1的正确动作的概率记为P1,将元件2的正确动作的概率记为P2,根据改路的运算规则进行运算即可。 2.2 分析应用 2.2.1 主变保护的可靠性分析。在主变保护的组网方案之中,主变保护和智能终端的合并单元就是依靠组网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保护GOOSE的网络信息采集对传输跳闸发出指令,通过采用SV网络传输的采值样信息对变电站的主变压器进行保护。通过采用保护控测一体装置可以充分发挥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系统,保护装置一般包含保护CPU和测控CPU两种,保护启动判断的辅助依据就是测控采样,还可以从整体上保护可靠性。 通过最小路集法可以得出主电保护的不可用度为1-A=8.8812×10-9[3]。 2.2.2 线路保护的可靠性分析。数字化线路的保护装置的开关量和模拟量是以光纤通过太网获取的,采样值的光纤接口和开关输入量的光纤接口是独立的设置,跳闸输出和开关量的接口通常是一个,数字化线路的保护可以通过线路两端和传统的线路保护进行配合,完成纵差保护。 通过最小路集法和不交化算法可以得出线路保护的不可用度为1-A=4.9492×10-9。 2.2.3 母线保护的可靠性分析。母线保护的组网模式中,智能终端可以将刀闸位置的信息传递到母差保护装置上,利用采样值组网和GOOSE网络将间隔合并单元的数据传递给母差保护装置上,通过相关的协议就可以实现SV网络采样信息。 通过最小路集法和不交化算法可以得出线路保护的不可用度为1-A=9.9720×10-8。 3 提升可靠性的措施 3.1 太网冗余法 3.1.1 太网的控制要求。在IEEE802.3x全双工模式下,通过交换机发出指令使数据源暂停发送,再利用控制数据的输入端和出端进行数据流量的传递可以避免数据丢失。IEEE802.1p优先排队技术可以使网络在拥堵的情况下,数据进行优先传输。IEEE802.1Q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将IED划分到虚拟局域网之中。IEEE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不像从前的IEEE802.1D生成树协议需要大约一分钟的时间才能重新将发生故障的网络构架定义,这种快速生成树协议可以将时间大大缩减。最后的要求是诊听过滤技术,它允许对GOOSE信息帧进行过滤,然后将信息传递给IED。 3.1.2 网络的构架。(1)总线结构。总线结构中的交换机通过端口与其它的交换机相连,上端口的速度一般比IED端口的速度快,系统的最大延时决定了交换机的最大数量,这种结构的接线较少但是冗余度差。(2)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交换机可以形成闭环,对于连接点的故障可以提供足够的冗余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消耗宽代,应用的内部具有管理交换机,生成树可以发出指令,交换机便检测环路,信息在环路中就不会流动。(3)星型结构。星型结构具有等待的时长较短的特点,主交换机在连接其他交换机的时候系统的等待时间会减少,但是星型结构没有冗余度,在发生故障时就会产生遗失所有的IED信息,从而降低可靠性。 3.2 环形网络结构法 在环形网络结构法之中,刀闹位置信信息经由各间隔智能终端提供,然后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到母差保护装置。根据采样值组网方式,各间隔合并单元的数据同样传输到母差保护的装置上。母差保护动作的出口信息,发送给各间隔智能终端之后,母差保护装置的容量会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网络报文流量的大小不定。有的时候,过程层的交换机会承担较大量的报文,单台的交换机接入的单元信息数量严重超出就会导致其可靠性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装置或者交换机的光纤口进行设置。单口同时接入的合并单元数量不应该过度,使用多交换机分担带宽的方法可以接收更多的间隔采样,采用千兆的交换机这种方法也可以。 4 结束语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与常规站的继电保护系统有所不同的是,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有下降趋势,智能变电站的线路保护和主变保护问题,可以采用直采直跳的模式,在采用对时源时,不可采用外部对时源,通过详细的分析得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极其重要。 智能变电站论文: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摘 要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建立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电网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其技术的先进性对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点及现有技术近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发展 智能电网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技术创新之一,而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可靠、集成、先进、环保、低碳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f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1 ]。 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电网安全运行的保障,而其技术的先进性对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目前国内智能变电站现状及近期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简单概述。 1 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变电站的自动化发展历程经历了3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技术特点如下: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第一阶段:1)面向功能的集中式远动终端装置+常规保护;2)常规继电器+二次接线+远动终端装置;3)遥控信息实现二遥或者四遥;4)保护装置采用硬接点连接;5)功能简单且系统连接复杂,系统整体性能指标较低。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第二阶段:1)面向功能的分布式单元微机保护加微机测控装置模式;2)保护装置与测控装置分开独立配置;3)采用现场总线技术;4)采用通信管理单元;5)系统扩展性能较差。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第三阶段:1)面向对象、面向间隔设计的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2)采用以间隔为对象的保护测控装置;3)保护和监控网络独立组网,装置直接接入以太网;4)系统配置灵活、扩展性强。 2 智能化变电站关键技术 2.1 互感器技术 目前智能变电站为完成电压、电流就地采样数字化,主要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或“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 根据电子式互感器高压部分是否需要工作电源,电子式互感器可划分为有源式和无源式两大类。 相对于传统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最为显著的优点是其高压侧与低压侧无电气连接,其大大简化了互感器的绝缘结构,提高了绝缘性能。 电子式互感器相对于常规互感器还具备暂态范围大、输出信号可直接输入保护设备和微机化计量、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 但就近年来的实际运行经验而言,电子式互感器的故障率仍远高于传统电流互感器;温漂问题仍是无源型电流互感器的技术瓶颈,目前厂家为解决温漂问题,多采用实测温度对线性双折射和维尔德常数进行补偿,但此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电子式互感器中采用了光学器件、电子器件等相对易耗元件,采集器故障率仍较高[ 2 ]。总而言之,由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仍处于应用初期的磨合阶段,有很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与完善,常规电流互感器与其相比,在运行可靠性方面及价格仍具有很大优势。因此目前智能变电站仍广泛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的方式。 电子式互感器完全取代“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是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急需解决如下技术瓶颈:1)无源型电子式互感器温漂问题;2)有源型电流互感器功能问题;3)长期可靠性问题。 2.2 网络结构 现阶段在逻辑上智能变电站网络可划分为三层网络结构,分别为站控层网络、间隔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 2.2.1 站控层网络 站控层网络可传输MMS报文和GOOSE报文,实现站控层设备之间、站控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通信。 站控层网络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采用双网双工冗余网络的运行方式,可满足网络无缝切换功能。站控层网络采用MMS、GOOSE、SNTP时间同步三网合一、共网运行。 2.2.2 间隔层网络 间隔层网络可传输MMS报文和GOOSE报文,实现间隔层设备与本间隔其他设备、与其他间隔设备之间的通信。 目前智能变电站间隔层网络广泛采用双重化星形以太网络,间隔层设备通过两个相互独立的以太网控制器接入双重化的站控层网络。 2.2.3 过程层网络 过程层网络传输GOOSE报文及SV报文,完成过程层设备之间、间隔层设备之间、过程层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通信。 目前智能变电站各电压等级过程层网络通常采用如下配置方案:500kV过程层SV、GOOSE网络采用星形双网结构独立配置,220kV过程层SV与GOOSE共网传输、双网配置,110kV过程层SV与GOOSE网共网传输、单网配置,35kV、10kV不配置独立过程层网络[ 3 ]。 未来随着二次设备就地下放及一次、二次设备完全整合,智能变电站的可将现阶段的三层设备两层网络结构优化为两侧设备一层网络结构。 2.3 一次设备在线监测 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是变电站综合监测、故障诊断的在线动态系统,可为智能变电站提供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可对变压器绕组温度及负荷、变压器油中气体及水含量、变压器绝缘、变压器辅助设备(油泵、有载调压开关、冷却设备、继电器)、变压器局放、GIS及断路器中SF6气体含量、断路器动作特性、设备绝缘(电流互感器、容性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电缆温度和电缆局放等运行特性进行综合监测。 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可靠性高、互换性好、准确性高,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是采用标准的结构方式、数据格式、通讯规约等全面集成的,而不是现有在线监测系统在后台监测软件层面上的简单集成。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基于多信息融合技术的综合故障诊断模型,结合运行参数和结构特性、历史运行状态及环境因素,依据获得的电力设备状态信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及剩余运行寿命进行评估。对已经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对正在发生的故障进行判断、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明确故障的原因、属性、类型、性质,指出故障发展的后果和趋势,有效地提出故障发展和根除故障的对策,达到预防和避免电力设备事故发生、保证运行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目的。 但目前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技术,还无法实现囊括所有设备全面在线监测的可能性,在线监测系统一体化,并由自动化系统集成是未来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3 结论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在全国共选取了47个新建变电站作为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试点工程在原理研究、设备研制、设计优化、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4]。但现阶段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仍处于技术的储备期和快速发展期,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智能变电站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智能变电站应以“结构布局合理、系统高度集成、技术装备先进、经济节能环保”为建设目标。总结现有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加强技术研发是推荐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 智能变电站论文:浅谈智能变电站运行与维护管理 摘 要:随着国网公司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和战略方向,智能变电站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与传统的综自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极大地节约了变电站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在运维方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探讨了智能变电站运维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并对运维管理措施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 1 引言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在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均有本质区别。传统变电站强调手段、强调功能和满足自身需求,而智能变电站更强目的。智能变电站更强调智能一次设备概念,集成化程度更高.可以实现一,二次设备的一体化、智能化整合与集成。智能变电站新型设备(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交换机)的性能及其与继电保护装置等二次设备的整体配合性能,均是确保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 2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容易遇到的问题 2.1 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中所采用的光学互感器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设备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光纤与玻璃之间存在一定的可靠性问题,并且有源电子互感器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元件和模块才能发挥作用,然而这些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及资源的使用情况都不高。同时,高压电子互感器在运行的过程中同样会受到周围磁场的影响,从而导致信号输出不稳定,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扰。因此,智能变电站的维护要求较高。 2.2 安全性 从通信模式来看,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对等传输模式,放弃了传统的点对点传输模式。这就使整体的安全性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各个装置之间缺乏有效的隔离点,基本都是采用软件来隔离的,如果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是维护不及时,都可能对整个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就使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巨大挑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受到影响。 3 \行维护管理措施 3.1 一体化五防系统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五防系统包含了站控层、间隔层、现场单元的电气闭锁层三级防误措施,以上三级防误措施的有效结合实现了一体化五防系统的防误功能。 (1)站控层防误:五防系统与监控系统结合之后,通过对变电站中一次设备的远方操作实现对操作的五防闭锁。防误的范围包括变电站所有的断路器、接地开关、隔离开关、接地线等。(2)间隔层防误:间隔层的防误主要通过GOOSE机制从过程层的智能接口中实时传送数据,通过每台间隔层设备的控制闭锁逻辑条件来对这些数据进行辨别,从而实现间隔层的逻辑闭锁。(3)现场单元电气闭锁层防误:根据现场的电气设备的位置与状态来实现闭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实时性极强。该层闭锁是变电站一体化五防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包括了变电站全部的隔离开关。 3.2 设备的维护管理 3.2.1 通信控制器的维护 良好健全的信息通信是保障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通信控制器是智能变电站输入输出数据的装置,因此,要确保通信控制器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在对通信控制器进行维护时,要合理安排、检查智能变电站的调度,确保智能变电站后台操作步骤合理、规范,稳步开启、隔离、退出通信控制器,一经发现问题要及时排查并做好处理,确保能够进行正常通信。 3.2.2 电子互感器的维护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需要不断处理大量、复杂的输入、输出变电量及各种电力参数,而电子互感器则是测量这些电力参数的重要装置。电子互感器通过对变电站的电压与电流进行全面检测,从而使变电站电流与电压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电子互感器由专用屏蔽线、采集器与电子传感器构成,是一个集传输、分析、采集为一体的电子装置,在对其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各个细节的处理。 3.3 智能组件的巡视维护 要加强巡视智能一次设备的力度,特别是要对智能组件进行良好的维护,为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保障。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检查后台机保护功能压板、出口压板及装置压板的投退状态是否正确,核对电流、有功、无功显示值和保护装置显示值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2)定期对智能终端、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网络交换机、合并单元及各种指示灯进行检查,确认通信状态是否正常。(3)检查室外智能终端的密封性能,查看其是否有受潮进水情况,设备内部温度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4)检测光纤及其接头连接是否可靠,是否有折弯、破碎的地方。查看备用芯防尘帽是否存在破裂、脱落的情况,并确认其密封性是否仍然良好。 4 结语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相互融合,多种应用相互关联,对运维人员的技术、技能要求越发严格,因而在确保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还应高度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切实做好高素质运维队伍建设,增加运行维护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保障智能变电站稳定、可靠运行。 智能变电站论文:500kV智能变电站一次设计及工程应用研究 摘 要: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加大,500kV的变电站慢慢变成城市电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障整个城市电网可以安全运行,另外给大型水力、火力还有风电厂的电路运输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为了让电能可以进行科学、可靠的传输,500kV变电站需要提高其固有的作用,在整个电力系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电能的分配和控制,以及转变电压的过程中非常关键。 关键词:500kV;一次设计;工程运用 1 500kV智能变电站一次设计要点 500kV变电站是高压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性能直接关系到电网系统的科学性、运行安全性和电能供应稳定性。而电气接线作为整个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它在设计中一定要满足可靠、灵活、经济和安全等基本要求。 1.1 电气主接线方案设计 1.1.1 基本要求 在对变电站进行电气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根据变电站的规模、线路情况、供电的距离还有中转站的位置来进行接线方式以及线路控制手段的选择,在进行综合布局和分析的过程中选择一些可以采取无人管理变电站的接线手段。变电站主要可以分为系统枢纽变电站、地区级重要变电站还有一般的变电站三种,500kV变电站一般情况下是系统枢纽变电站,其特征主要是有多个大电源还有大容量联络线交错,在整个系统当中扮演着枢纽的角色,在高压侧交换系统当中具有非常巨大的功率潮流,在压侧输送很大的电能。在全站停电之后,可以造成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电网逐步瓦解,导致大面积停电的情况发生。 1.1.2 500kV电气接线 在对500kV配电装置进行接线方式选择的过程中,如果变电站在整个系统中作用非常重要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经济而且相对比较可靠的方法来进行接线,一般情况下采取一个半断路器接线。 1.2 电气设备连接设计 在进行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连接过程中要注意尽量防止占地面积增加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尽可能地需要运用一些占地面积相对比较小、特殊要求比较少的设施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缆设备具有相应的连接稳定性。在选择电气设备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技术主要包括了一些高阻抗的设备、稳定性比较好的电气设备还有一些参数比较高的设备,在运用的时候能够依照一些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满足变电站稳定运行设施的选择。这些年以来,伴随计算机技术愈来愈普遍,在变电站也慢慢被广泛运用。 2 500kV智能变电站一次设计工程应用 2.1 工程概况 本500kV变电站工程位于山东某县,一期工程主要进行2台主变的建设,每台的容量大概是1000MVA,这个500kV的变电站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是具有枢纽性质的变电站。它的建立对于山东电网来说具有完善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该变电站主变压器规划是4台,容量是4000MVA,一期工程建设2台,容量2000MVA,主变型式:单相自耦无载。500kV电压规划出线8回,本期500kV电压出线3回。 2.2 500kV电气主接线 对于500kV的电气来说,它的接线方式是运用3/2以及远景的8线和4变进行接线的,总共是5个完整的串。此期工程是采用3线和2变进行接线,总共是2个完整的串。根据此次工期的高压侧出线的一些情况,需要建设#2和#4号的主变器以及#1和#3的远景,如果建成了,系统的备用容量将会比现在大很多,并且4组变压器,就会使得主变故障率降低,所以接线的时候可以简单化,运用不进串,直接接母线的方式进行,节约了成本。 2.3 一次设备整合 此次工程的高压侧和中压测的GIS是运用线圈型电子式的电流互感器,并装在其内部的。在主变中性点套管CT上使用了线圈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由于间层的设备是采用的下方布置,所以合并单元也将采用下方的布置,将其放置在组件柜的当中。在对主接线进行分析得知,500kV的断路器每个单位就需要配备2台合并单元,200kV的断路器每个单位需要配备2台合并单元,用于接收电流和电压的信号;每段母线也是需要配备2台母线合并单元的。 2.4 智能主变压器选择 由于单组变压器的容量特别大,而且重量高达几百吨,考虑运输中会存在困难,所以尽量会使用单向变压器。为了能够节约成本,中压测将配备自耦@组和无载的调压开关。智能型的变压器是由本体和组件两部分组成的,本体中将安装监测传感器、电流的互感器以及控制器等;组件包括监测功能组工ED以及合并单元等,将其装入组件柜中。该站采用的是变压器本体和传感器一体的设计,配置了油色谱和局放监测,信息通过传输到达专家系统,进而到达监测主站系统。 2.5 防雷接地 2.5.1 避雷器的配置 避雷针的安装主要是在500kV线路的出口处以及主变压器的侧进线的回路上,500kV线路上装置的是444kV的避雷器,侧进线装置的是420kV的避雷器。GIS的母线不需安装避雷器,在主变压器的高、中、低压测线分别安装一组避雷器。 2.5.2 接地 接地电阻及接地体选择。变电站接地装置以水平接地体为主,在避雷针、避雷器等处,增设垂直接地极以加强散流。根据地质勘测资料、系统短路入地电流资料,经计算本站主接地网接地电阻小于0.5Ω,跨步电位差值为158.68V,接触电位差为329.66V,而最大容许跨步电位差值为204.7V,最大容许接触电位差值为180.4V。接触电位差的计算值不满足要求,铺设电阻率大于2000Ω m碎石后,电位差将升到594.6V,符合规程的要求,户外水平接地体选用185mm2镀铜钢绞线(导电率40%),接地支线采用-50×4铜排。户内水平接地体采用-60×6镀锌扁钢。 3 结束语 伴随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在输变电工程当中,电压的等级不断提高,电网的结构改造也出现非常大的变化,电网在进行实时信息传输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也给电网电气在设计过程中的可靠性提出非常多的新要求,成为在变电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变电站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项目核准和技术的加强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智能变电站论文: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中应注意几点问题分析 摘 要:近年来,智能变电站技术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大力推广,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另者国家在12年后普遍推广了该技术,但相关从业人员仍在修理维护方面有着迷茫,鉴于智能变电站的广泛运用性,对于智能变电站的维护要求便提上议程。笔者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相信这对智能变电站的推广以及广大相关从业人员维护电力系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维护运行;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 能源的脉络是一个国家的脉络,而作为能源中最重要的电力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电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W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力资源的运用,自2012年之后,智能变电站技术得到了推广,但与此同时从业人员对智能变电站的修理维护却仍有不熟悉的地方,毕竟一个新型技术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不断的问题。本文鉴于变电站作为电网联系中最重要的一环,相关从业人员对此会有些生疏或许不了解,于是就此来做一个方法的阐述。而变电站护理维修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的运行是需要新设备来支持,而这些新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和以往的旧设备有着很大的不同。下面就是有关于新设备中电子式互感器,网络交换机以及二次设备等等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1 有关于新设备运行和维护的几点看法 电子互感器这类设备相信并不陌生,它是一个参数监测设备,在运行时相当于是一类中枢机构。不要以为它不重要,一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是极其复杂的,几秒钟之类信息的传递,电流电压的变频,大量电属性的参数输入输出是恐怖的量级存在,这都需要电子互感器来监测分析。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它一般会得到维护人员的重点关照。详细来说电子互感器是主要是由传感器(传递通道),采集器(信息的收集通道)以及专门的屏蔽线路组成。所以对于这一类设施的维护标准是需要维护人员兼顾全局的,不但要看看它的外表接线处是否裂开,检测一下是否漏电,而且还要闻一下有没有烧焦的味道;而对于它运行时的检测则要注意是否短路,接线的规格以及方式是否错误,至于漏电触电则是维护收尾时必须要记录的数据[1]。 另一个需要详细介绍的设备就是“合并单元”设备,它的工作机制是对每一回互感器传送过去的电气量操作合并同时会进行同步处理,之后它将收到的参数信号处理完成之后改成另一种格式转发送给间隔层的设备使用装置。合并单元的故障产生的原因不多,大概有4种:自己发生故障,全球定位系统的对时不准确,突然中断全球定位系统和采样的光纤通路。当然,在合并单元装置发生这些错误故障的时候一般都会自己显示出提示信息并进行自我的保护。所以,对于这类装置的修理维护,维修人员需要时刻对设备监测,如果发现问题立刻处理,这一点十分重要。 最后需要提及的新设备是智能终端和交换机,智能变电站中交换机的用处很简单,目的是对相关自动化的系统传输信息。所以对于这类新设备的选择十分重要,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稳定以及精准。不过又因为它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工作实在太重要,所以相关的维护人员如果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解决。而交换机发生的故障一般可以通过重新启动设备来解决问题。当然,如果在重启之后发现它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故障和错误依旧没有改变。此时则需要联系一下专业的部门和人士来进行维修和从里到外的检查维护。至于上面提到的智能终端,它和交换机这种设备的处理方式大体相同,如果通过重新启动都解决不了,那么还是需要专业部门来解决。 2 二次设备维护和运行的一些方法 在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区别于一次设备,是一类低压的电气设施。二次设备的工作很复杂,他会对一次设备实施的运行监测,以及相应的调节,一定量的控制并在突发事件状况下进行保护。同时,它不但对维护人员重要,对一个变电站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类设备。所以,在平日里维修人员的维护运行工作中,必须要将这一类设备摆在前头,着重来进行处理。保护,自动,通信,控制等等几大模块是二次设备的工作范围,下面就是对它们维护运行方法的几点探讨[2]。 继电器是二次设备中具有标志性代表意义的设施,它的作用一般属于自动和保护范围。毕竟在电网内大量的信息参数传输下,一次设备很容易发生故障和突发事故,此时继电器就会针对它所保护的一次设备进行特殊突发情况下的保护,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危害,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为了面对突发状况它可以从容解决,继电器这类保护和自动装置是要从本身性能以及工作状态进行检查的。第一,为了防止联网状态断掉并保证面对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报文不出现错误,这类设备的压板是强制性要联合一起使用。第二,将智能终端设施的压板和保护设备的压板同时进行检测调试,让它们都进入实验条件,这样就可以保证面对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报文不受太大的偏移,同时没有效果的面对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报文会被屏蔽消失掉。第三,如果保护装置自己出问题了,无法顺当的进出压板,变电站的维护人员必须要让智能终端装备和剩下的保护装置一起中断,不能连接。最后,如果维修人员发现自己维修的3个装置全都发生了问题故障,此时一定不可以将三个装置一起运行维护,需要将它们分隔开来,一次维护检修只能对一个装置进行,同时,这3个装置需要在有保护的条件下运行。 最后一个智能变电站中最具有特殊性的二次设备是通讯的控制器。智能变电站之所以能担得起智能这两个字必须要归功于它对大量信息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传输。所以,信息在每一个设备之间的正常快速的传输是智能变电站的根基,而通讯控制器这一类装置的工作原理就是对从外输入以及从内输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管理。所以对于每一位维护人员来说,只要保证了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出问题是可以及时发现并有层次性的解决,就是保证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而当维护人员针对智能变电站中通讯控制器的维护时需要注意千万不能急躁,需要徐徐前行,不但要保证检修的合理安排,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开启,每一步的进行都在后台(不能影响要一级设备的运行)精准操作,同时当发现问题不是自己可以解决的时候要及时上报,从而才能保证通讯这一环节的正常运行[3]。 3 关于程序化的控制 以上,基本是智能变电站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而接下来提出的这个问题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存在――程序化控制。首先,对于程序化控制需要知道,它是可以随设施的不同而变化的,所以,在对它进行维护运行操作时,维护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际处理,确保设施的系能与原本的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必须要立刻停下操作控制,依据本身情况的不同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在操作程序化的控制时一定要配上电子化的检测系统,来确保这次操作的安全,同时如果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故障也可以即时的处理分析,不波及另外的设备功能工作。 4 结语 社会的进步必然要伴随着能源的进步,能源是社会和国家的根本,而作为能源中最重要的电力资源更是首当其冲。智能变电站就是电网智能化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智能,并不是不需要人类,只是让安全稳定高效节能更好的与人类同行。所以,推广智能变电站,也是时代的趋势。笔者认为,每一位电网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更专业,更热情。需要严格精准的遵行智能化的改革,提升自己的技术,推广智能变电站以及之后的每一项智能化电网设施,为国家的兴旺和能源的强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智能变电站论文:110kV智能变电站新能源并网方案研究 【摘 要】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大规模建设,110kV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与日俱增,加之国家对新能源的支持,分布式电源广泛推进建设,在110kV智能站并网发电的新能源、小电源越来越多,传统的并网方案已不能解决越来越多的并网形式,二次设备的变化必然要求新的方案来适应多条并网线路并网的回路设计。论文主要对智能变电站多条并网线路的并网方案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新能源;并网 1 并网线一次并网方式 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光伏、风电项目多以低压并网方式并入主干网,论文主要讨论110kV智能站中以35kV或10kV电压等级(低压侧)的并网方式。并网线间隔以35kV或10kV形式接入变电站系统,通过变电站的低压侧电压等级并网,此种形式相对简单,低压侧设备间隔较多,往往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备用间隔供新能源线路使用。现实中,新能源、小电厂往往也是通过低电压等级并网。 2 并网线路二次回路技术分析 2.1 传统站并网二次回路技术分析 传统站并网线路相关二次回路都是纯电缆回路,通过电缆二次接线实现。主要需要完善110kV进线保护、主变高压侧零序保护、备自投保护跳并网线回路。相应的保护动作启动并网线手跳回路,实现永久性跳闸功能,从而保障变电站内系统的稳定运行[1]。 传统站中,所有的二次回路都是靠电缆接线实现,各回路相对清晰独立,当需要跳多条并网线时,只需要增加各保护动作启动相应并网线回路手跳回路。 优点:设计思路清晰,新增并网线技改工作相对难度较小,只需要找到备用的各保护动作接点接入新增并网线手跳回路即可。 缺点:保护装置一般会提供几对备用跳闸接点,但如果并网线过多(超过3条),可能存在动作接点不够用的情况。其解决方式一是定制更换多备用动作接点的操作板,二是增加中间继电器,扩展输出接点。 2.2 智能站规划中的并网线二次回路技术分析 智能站初期建设中,已规划的并网线回路设计理论原则与传统站相同,但实现方式为部分回路通过光信号回路完成,例如110kV线路保护、主变保护智能站中都是智能设备,跳闸出口以光纤中的goose信号输出到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在输出跳并网线的出口。前期设计只要规划合理,按照传统站虚端子接线形式设计,能够很好地实现并网线回路的处理[2]。 优点:减少了部分电缆的敷设,回路联系更加清晰。 缺点:新增并网线时,回路设计困难,全站scd文件需要修改,如果保护出口无备用接点,或智能终端无备用输入光口,需要更换较多设备,scd文件及回路设计改动较大,安全压力较大、施工困难。 2.3 智能站中新增并网线二次回路新技术分析 结合传统站改造和初期智能站已有的设计,新技术主要立足点为在不改变原有光纤回路的前提下,所有增加的二次回路全榈缋禄芈罚减少SCD文件的改动及智能设备的变动,达到类似母差保护跳闸的原理,新增并网线如新增间隔一样,只需增加相应的间隔接线。具体做法如下(图1): 如果初期设计时,考虑到会有新增并网线的情况,那么设置一台智能终端,如果并网线保护装置在保护室集中组屏,则放置在保护室相对靠近的保护屏,如果并网线保护为就地保护,则将其放置在分段或分段隔离柜上。 此智能终端类似母差保护装置,接收所有需要跳并网线保护的跳闸信号,如主变高后备零序过流保护、110kV进线线路保护、110kV备自投保护、35kV或10kV备自投保护。输出6组接点(如需增加设计时提出要求),输出回路通过本侧智能终端的跳闸压板串入相应并网线手跳回路。需要跳此并网线时投入相应跳闸压板,新增并网线回路时只需接入相应备用跳闸间隔即可[3]。 备自投装置需要取并网线跳闸位置,将所有并网线断路器常闭接点串联接入智能终端。每组常闭接点并接跳闸位置投入压板(在此智能终端侧),用于此间隔检修或者此间隔不并网时投入,保证备自投可靠检测跳闸位置,不影响其他并网线间隔跳闸信号上传。 改造中,只需替换原有的智能终端,不改变原有智能终端的光纤接线,只变动电缆二次回路,达到光纤回路的不改变的目的,实现新增并网跳闸回路简单的改造。 优点:不新增或改变原有的光纤回路,只新增电缆跳闸回路,将安全压力和施工难度降到最低。 缺点:类似母差保护装置,新增的智能终端重要性提升,此智能终端出现问题会影响所有并网线二次回路。 3 结语 目前智能电网建设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分布式电源广泛推进建设,在110kV智能站并网发电的小电源越来越多,传统的并网方案已不能解决越来越多的并网形式,二次设备的变化必然要求新的方案来适应多条并网线路并网的回路设计。本方案中的设计思路在一座110kV变电站新增第四条并网线回路改造中得到应用,现场改造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减少了施工压力和工期。此种并网线改造方式应该适合大部分智能站新增并网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