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论文:纺织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引言 《工程化学》就是建立在化学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目的就在于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但是,工程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范畴,内容十分庞杂,这导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学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同的专业区分相对较小,缺少与专业的衔接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这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缺少学习动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实情的新的工程化学教学体系。针对此现象,作者对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与贸易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工程技术与贸易人才。该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将来涉及较多的是有机材料,鉴于此,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整改:选用李成琴等主编的《纺织有机化学》为教材,重点讲述与纺织专业关系密切的传统有机化合基础知识,以官能团为主线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介绍其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各种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历程;增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为随后的杂化轨道和电子效应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础;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增加表面活性剂、染料化学和高分子纤维等专业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高分子纤维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以便于更好的与专业课相衔接;学习过程中引入有机化学史和人名反应及相关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该反应的印象。另外,在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据教学条件和专业实际,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联系工程实际,介绍现代有机化学在工程技术中的最新应用。 2与实际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介绍到与课本相关内容时,可考虑引入一些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和蛋白质时,可以引入卤水点豆腐的机理和用鸡蛋清来减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识;在介绍到表面活性剂的时候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洁物质的使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学科。 3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迅速,抽象的微观结构和最新的仪器设备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观地表达和展示。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计划,又不降低教学要求,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瓦尔登转化时,仅以板书或者口头讲解很难给出一个立体、形象的解释,而将该过程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出来,会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摒弃粉笔板书的教学形式。有机化学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课堂讲解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展开,这时候采用板书形式将有利于所讲内容的逻辑组织和讲解速度的控制,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 4开设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发展和对其反应机理的理解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是每个学习工程化学的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我们利用有限的学时,安排了蒸馏、萃取、精馏和重结晶等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一系统的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学学科的神秘感,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工程化学是我校今年来开设的新课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和渗透,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实验环节等方法来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整改后,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大增,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而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有机化学学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这为我更加努力进行工程化学教学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日趋完善,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实践研究还会取得更新的进展。 工程化学论文:探求环境工程化学实践教学革新 一、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行政管理教育理念的制约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为主,教学受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等格式化条款的制约,只注重外在的教学形式,不重视课程内涵设计。且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使得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造成实践教学课时少、实验经费短缺等问题,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2.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设置不合理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大都是高校扩招的新开专业,专业申请获得批准后大规模招聘老师,匆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导致实验项目不合理,缺乏内在连贯性,衔接性差。化学实践教学课程较多,课时少,学生难以获得充分动手机会,并且实践教学内容以单元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实验。 3.实践教师教学综合能力不强 实验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没有受到系统的师范技能培训,且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导致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工作中,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课前不预习,不预做实验。实验教师待遇普遍较低,缺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4.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只关注实验成绩,而忽视实验技能的学习;缺乏自主思考,创新动力不足;个别学生缺乏科学精神,还有伪造数据的陋习。 二、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实践教学的意见,总结教学经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修改。调整不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授课计划,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环境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无机和分析化学实验开展研讨活动,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经验教训,如:无机化学实验原来设计为实验周教学,在一个星期内连续进行五个独立的单元教学实验,由于实验任务安排过于集中,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教学效果较差。经过认真调研,把实验周教学改为课内试验,学习完基础理论之后立即开展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积极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例如: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中开设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实验,由于该实验属于微量分析实验,用到朗伯-比尔定律,并且要配制标准曲线,用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大一学生没有学到仪器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课堂讲授后无法理解实验原理,教学效果很差。我院把“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更改为“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自来水硬度的测定”,既用到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又和水的硬度测定相结合,加深了对络合滴定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常量分析的基本操作能力。 2.注重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 经过调查发现:30%~45%的环境工程专业高中阶段只学习过1年的化学,几乎没有上化学实验课程,基础操作能力普遍较差。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环境学院把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如: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纯度分析实验中进行称量、量取、加热、常规过滤、减压过滤和蒸发结晶等基础操作的讲解,教师亲手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在后继实验课中,对相同的操作加以强化练习,学生操作不规范之处,一一加以纠正。有机实验课中,讲解蒸馏、精馏、回流和分液等基础操作,要求学生掌握阿贝折光仪、旋转蒸发仪、显微熔点仪等设备的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在后继的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对学生的基础操作进一步进行强化和提高。这种重视基础操作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效率。 3.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开设综合性实验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色,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展针对性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解。比如:针对电厂化学专业,在学完分析化学试验后开设了叶绿素测定、全铁测定、二氧化硅测定、全碱度分析和磷酸盐分析等水质全分析试验,既加深学生对电厂给水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在水质分析过程中,强化了常量分析的基础操作,进一步培养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4.改善管理方式,打造开放型实验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南京工程学院积极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科研活动,通过专项经费支持鼓励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环境学院实验中心积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服务,积极整合实验室资源,改善管理模式,专门开设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玻璃仪器和小型实验器材,协助购买药品。开展傅里叶红外分光广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大型仪器的操作培训,使学生在充分理解仪器原理的基础上可以熟练操作大型仪器。实验室对学生的全方位开放,打造良好的服务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上,既应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既重视理论知识考试,也应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理论测试成绩应该与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同等对待。例如: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小发明、小制作等,参加科研课题,计入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中,这样不仅保护了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更客观、全面和切合实际地评价和考核学生。 6.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精密仪器,提高实验中心硬件水平,大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以适应新的实践教学的需求。环境工程学院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建设,购入或建设烟气脱硫试验装置、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水质全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等精密仪器,并以大型仪器为核心,设立实验课程,安排课程实习,促进化学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必要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此外,应加强教师与外界的交流,提供在职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其科研水平和综合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 三、结束语 通过积极研讨,认真修改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系统化化学实践教学大纲,优化实验项目。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解决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操作能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刘献锋张长飞张东平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学院 工程化学论文:制药工程化学教导诌议 作者:张怀红 黄连荣 单位: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目前,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制备出类似荷叶结构的自清洁的超疏水性材料,例如,当前研究得比较多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就具有自清洁功能。把物理化学的抽象理论和生动的生活联系起来,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书中的理论结合,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现代技术进步的惊叹和想往。2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物理化学内容结合问题可以促进思维活动。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引入新内容-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这一思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及让他们思维进行创新活动。比如,在相平衡中学习固液平衡体系时,举例在2008年南方雪灾大雪过后,环卫工人为什么在大街上洒盐水,以及在化工生产中为什么经常用盐水溶液做冷冻液;在讲到相图在药学中的应用时,举例说明为什么用氯霉素与尿素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可以改善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从江河入海处三角洲的形成让学生进一步知道胶体的聚沉作用;从城市晚上的霓虹灯现象引出丁达尔效应;通过测定血液中红细胞的电泳率就可判定人体的肝功能是否正常;从树干的高度引入渗透压的概念;从高压锅的使用联系克-克方程。通过这些实例的阐述,可使学生加深印象,从而改善教学效果,使教与学产生共鸣[3]。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可以让学生们感觉到物理化学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纯理论的东西。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效避免“空”对“空”的课堂说教,使学生体会到处处有“物理化学”,处处需要“物理化学”的真情实感,可将抽象理论变成有趣的解决问题的钥匙。另外,我们也结合科研中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讲解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共鸣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现代教育 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方法已经由注重教法向注重学法转变,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更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者日后持续不断的自学来积累,所以,虽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很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大学的学习过程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4]。在物理化学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激发和指导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人。由于物理化学理论性和逻辑性强,相当一部分内容学生们难于直接开展讨论,我们便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熟知的典型事例,或从学生己有知识逻辑中提出问题,并提供讨论问题所必须的感性材料和相关学科知识以及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创造便于探索问题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和环境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热功转换关系,我们以热得快在暖水瓶中烧开水作为实例,这样的实例是同学们熟悉的,便于同学们展开讨论。暖水瓶相当于一绝热恒容容器,其中盛有水,水中放有电阻丝,由电源给电阻丝供电。同一过程,如果分别以水和电阻丝作为系统,系统和环境问的热功转换是不同的。若以水为系统,由于水吸热Q 0,水温升高,则U 0,在加热过程中水的体积变化很小,可近似认为体积功W=0;若以电阻丝为系统,由于电阻丝接受了电功,所以其W’ 0,电阻丝将电功转化为热能,并放热给水,所以Q 0,同时电阻丝温度升高,则其U 0。将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讨论题材,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和抽象,讨论起来有兴趣。在介绍理想气体的膨胀做功时,有些同学无法理解为什么经常会练习理想气体膨胀和压缩过程的体积功,鉴于此,我们布置了“汽车是如何奔跑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合资料。课上讨论时,学生很有兴趣。通过讨论大家明确了早期的火车和轮船上用的蒸汽机是外燃机。利用燃料煤燃烧产生的热,使水在高压锅炉内变为高温、高压水蒸汽,然后进入绝热的气缸膨胀,从而对外做功,而膨胀后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器降温并凝结为水,循环使用。外燃机效率低、体积大。目前多用内燃机,内燃机是油或气在气缸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气体对外膨胀做功产生动力。相比之下,内燃机比外燃机的效率高。对于问题的创设可以考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适当难度梯度,并注意趣味性、艺术性和逻辑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上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媒体日趋增多。由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功能以及它的图、文、声、色、光、动画等强烈地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物理化学教学枯燥的特点,让一些抽象的或很难想像的现象变得形象、具体可感,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创造出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最好的教学效果[5]。例如:气体膨胀过程、精馏过程、Langmuir吸附过程、丁达尔现象、渗透压现象、结晶分离提纯等,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透过黑板、教材、挂图等只能看到它们的平面图或结构图,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起来,感觉很枯燥。而利用PowerPoint和Flash将上述素材制成相应的课件,因其图画形象逼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授起来轻松,学生也理解得很清楚。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以及网络课程和网络资源进行网络环境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交互以及课程的互动教学,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6]。 工程化学论文:环境工程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实践教学的意见,总结教学经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修改。调整不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授课计划,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环境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无机和分析化学实验开展研讨活动,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经验教训,如:无机化学实验原来设计为实验周教学,在一个星期内连续进行五个独立的单元教学实验,由于实验任务安排过于集中,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教学效果较差。经过认真调研,把实验周教学改为课内试验,学习完基础理论之后立即开展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积极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例如: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中开设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实验,由于该实验属于微量分析实验,用到朗伯-比尔定律,并且要配制标准曲线,用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大一学生没有学到仪器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课堂讲授后无法理解实验原理,教学效果很差。我院把“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更改为“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自来水硬度的测定”,既用到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又和水的硬度测定相结合,加深了对络合滴定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常量分析的基本操作能力。 2.注重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 经过调查发现:30%~45%的环境工程专业高中阶段只学习过1年的化学,几乎没有上化学实验课程,基础操作能力普遍较差。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环境学院把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如: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纯度分析实验中进行称量、量取、加热、常规过滤、减压过滤和蒸发结晶等基础操作的讲解,教师亲手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在后继实验课中,对相同的操作加以强化练习,学生操作不规范之处,一一加以纠正。有机实验课中,讲解蒸馏、精馏、回流和分液等基础操作,要求学生掌握阿贝折光仪、旋转蒸发仪、显微熔点仪等设备的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在后继的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对学生的基础操作进一步进行强化和提高。这种重视基础操作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效率。 3.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开设综合性实验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色,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展针对性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解。比如:针对电厂化学专业,在学完分析化学试验后开设了叶绿素测定、全铁测定、二氧化硅测定、全碱度分析和磷酸盐分析等水质全分析试验,既加深学生对电厂给水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在水质分析过程中,强化了常量分析的基础操作,进一步培养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4.改善管理方式,打造开放型实验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南京工程学院积极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科研活动,通过专项经费支持鼓励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环境学院实验中心积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服务,积极整合实验室资源,改善管理模式,专门开设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玻璃仪器和小型实验器材,协助购买药品。开展傅里叶红外分光广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大型仪器的操作培训,使学生在充分理解仪器原理的基础上可以熟练操作大型仪器。实验室对学生的全方位开放,打造良好的服务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上,既应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既重视理论知识考试,也应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理论测试成绩应该与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同等对待。例如: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小发明、小制作等,参加科研课题,计入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中,这样不仅保护了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更客观、全面和切合实际地评价和考核学生。 6.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精密仪器,提高实验中心硬件水平,大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以适应新的实践教学的需求。环境工程学院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建设,购入或建设烟气脱硫试验装置、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水质全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等精密仪器,并以大型仪器为核心,设立实验课程,安排课程实习,促进化学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必要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此外,应加强教师与外界的交流,提供在职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其科研水平和综合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 二、结束语 通过积极研讨,认真修改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系统化化学实践教学大纲,优化实验项目。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解决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操作能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刘献锋 张长飞 张东平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学院 工程化学论文:环境工程化学实验教课系统的优化 环境工程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依据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目标,按照“基础-应用-开放”的思路,建立了“三模块”的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充分考虑环境工程专业特点,通过优化整合实验项目,力求体现化学实验技术在环境工程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增加研究型开放性实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建立环境工程专业基础化学“三模块”实验课程体系 打破了传统按四大化学各自组成实验的教学模式,重新进行规划设计,组成在化学一级学科水平上的独立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并由三个模块构成。 1公共基础模块 凸显基础性,充分考虑化学实验技术的共性要求,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对应课程《基础化学实验Ⅰ》,32学时,第1学期开设。 2方向应用模块 凸显应用性,设置与环境工程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的实验项目,不仅增加学生专业兴趣,而且更强调实验技术的在环境工程专业中的应用,适应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要求。对应课程《基础化学实验Ⅱ》,48学时,第2学期开设。 3拓展开放模块 凸显开放性,强调化学技术拓展,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化学实验技术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与实验开放平台相结合,实验项目以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创新为主,突出化学实验技术的实际应用。对应课程《基础化学实验Ⅲ》,16学时,第3~4学期开设, 更新环境工程专业基础化学实验项目,优化实验内容 1《基础化学实验Ⅰ》实验内容设计 本模块实验重点是培养和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一般化学原理的实验方法和一般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物质的分离与纯化、电导仪和分光光度计等基础仪器的使用等。在教学过程中须严格强调这些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规范性。《基础化学实验Ⅰ》实验项目设计见表1。 2《基础化学实验Ⅱ》实验内容设计 本模块尽量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结合紧密的实验,体现实验技能的应用和实验内容的拓展。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实验项目以环境分析化学实验为主,突出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比如,“废水中铅含量的测定”、“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磷部”等实验以环境污染指标为测定对象;通过开设“气相色谱法测定酚类组分的分析”、“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废水中铅含量的测定”等实验项目,让学生掌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操作方法及其在环境化学分析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开设“有机染料废水柱层析分离”、“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等实验,让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物处理及分析方法。《基础化学实验Ⅱ》实验项目设计见表2。 3《基础化学实验Ⅲ》实验内容设计 该模块实验主要来源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以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为主,学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3~4个开放性实验项目来进一步拓展实验技能。在方案设计阶段学生通过查询大量科技文献,了解该领域研究热点、研究难点及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从实践效果来看,可以把学生引向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的前沿领域,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热情和创造性。《基础化学实验Ⅲ》实验项目内容设计见表3。 实践效果与展望 通过近3年的改革与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于实验内容强调与专业实验相结合并求体现化学实验技术在环境工程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最终实现学生以被动实验为主向主动实验为主的转变,实现以常规仪器实验为主向大型现代仪器实验为主的转变,实现由验证型实验为主向综合型、设计型和专业特色型实验为主的转变。 作者:王崇均傅敏古昌红吴四维林兵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工程化学论文:建筑工程化学植筋质量控制 摘要:从化学植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化学植筋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化学植筋锚固承载力的现场检验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化学植筋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化学植筋;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化学植筋,简称植筋,又叫种筋,是目前工程上的一种后锚固连接技术。化学植筋在框架结构与填充墙的连接;砖混结构混凝土柱、梁与后砌墙体的拉结;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板、梁结构调整的钢筋补强;以及房屋建筑的抗震加固和建筑装修中得到广泛采用。 化学植筋后锚固相对于钢筋预埋(即先锚固),具有施工方便,使用灵活等优点,其连接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目前不可缺少的一种新型施工技术。其工程原理是:在已有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根据工程拟需用的拉结钢筋位置,钻适当的钻孔和深度,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拉结钢筋或螺杆等与混凝土通过粘结达到锁键植筋作用。化学植筋不会产生植筋位移,其密封性能好,也无需作防水处理。由于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会对基层产生膨胀破坏,更适合边距、间距小的部位的拉结需要。施工简便迅速,是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结构变更、追加连结的最有效的方法。 化学植筋,其工程原理不复杂,施工工艺简单,但拉结植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房屋抗震设防非常重要,涉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对其施工工艺、工程质量给予高度的重视。 实际工程中,常出现植筋定位不准确、孔深和孔径不足、钻孔不清理、数量不足、锚固胶的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锚固后现场拉拔检测结果不合格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化学植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加强锚固质量检查与验收,确保建筑工程化学植筋的工程质量。 1化学植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 1.1钻孔和质量控制。(1)施工前的准备:熟悉施工图要求,认真清理干净结构表面,按图纸要求,准确放线标明钢筋锚固点的钻孔位置,钻孔位置标明后由现场质量负责人验收。(2)孔径及锚固深度:根据钢筋或螺栓的锚固位置,确定成孔的直径及锚固深度。若孔位处有受力钢筋,钻孔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均应植在箍筋内侧或分布筋内侧(若产生废孔,应清净废孔后用植筋胶填实)。钻孔直径为D+4~10mm(小直径钢筋取低值,大直径钢筋取高值),同时,最小锚固深度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l45-2004的要求。 1.2锚固孔的清孔。(1)钻孔完成后,将孔周围半径0.5米范围内灰尘清理干净。用气泵和毛刷清孔,要作到三吹两刷,清刷完毕后,用棉丝沾丙酮液清刷孔洞内壁,使钻孔洞内达到清洁干燥;如遇较潮湿的情况,还须用加热棒,进行干燥处理。(2)若为水钻孔,用清水将孔内泥浆冲刷干净,用棉丝将孔擦净,等孔晾干、干燥后(可用加热棒进行干燥处理),再进行下一道工序。(3)钻孔工作完后,用干净棉丝将清洁过的孔洞封堵,防止灰尘和异物落入。(4)现场质量负责人检查清孔工作,请监理验收,做好隐检记录。 1.3拉结钢筋清理。(1)在钢筋端部相应位置上做好标记,标示出除锈清理的长度范围(除锈清理的长度大于锚固深度50mm)。(2)用磨光机或用钢丝刷将除锈清理长度内的钢筋表面打磨出金属光泽为止。(3)将除锈清理好的钢筋加垫整齐码放在干燥处。(4)用棉丝蘸丙酮,将除锈清理长度范围内的钢筋表面擦拭干净,将所有处理好的钢筋码放整齐。(5)拉结钢筋清理完,报请现场质量负责人检查。 1.4钢筋埋植。(1)钢筋锚固用胶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按照锚固用胶产品说明,并根据现场技术质量负责人要求,按比例配制且搅拌均匀。(2)盲孔钢筋埋植:先将锚固用胶注入孔深2/3;将处理好的钢筋的除锈清理端朝向孔洞,边向同一方向旋转,边缓慢将钢筋插入洞内,直至到达孔的洞底部为止。插筋到底,如无锚固胶从孔内溢出,说明注胶量不够,须将钢筋拔出,重新注胶,再次插入钢筋,直至有锚固胶溢出洞口为止。(3)通孔钢筋埋植:先将处理好的钢筋插入孔内,孔的两端用环氧砂浆封堵(封堵时,须在一端留出注胶孔,另一端留出出气孔);待环氧砂浆凝固后进行高压注胶。将配制好的锚固用胶装入打胶筒内,安装打胶嘴;将锚固用胶通过注胶孔注入孔洞内,直至另一端出气孔溢出胶为止;然后,用环氧砂浆或其它材料将注胶孔及出气孔封堵死。(4)垂直通孔植筋:方法同通孔钢筋埋植,只是注胶时应从孔底部的注胶口向上注胶,以孔上部出气口出胶为止。(5)已埋植好的钢筋要做好保护工作,埋植完成,挂明显标志牌,以防锚固胶在固化时间内,钢筋被摇摆动或碰撞,影响埋植的效果。(6)用棉丝蘸少许丙酮,清理孔周围遗留的胶,清理工作面的垃圾。(7)植筋胶有一个固化过程,具体时间以植筋胶的品种而定,在锚固用胶固化前,应对埋植好的钢筋进行必要的围挡保护。(8)钢筋埋植工作完成,报请现场质量负责人检查验收。 1.5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项。(1)植筋胶在每次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桶内胶有无沉淀现象。(2)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孔内尘屑是否清净、钢筋是否除锈、植筋胶配合比是否准确、搅拌是否均匀。孔内植筋胶是否密实充溢,决定锚固效果的好坏,要特别注意。(3)施工现场温度过低时,应对植筋胶及锚固位置预热。2化学植筋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2.1植筋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2.2钻孔位置中心线偏差应符合规定、深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2.3植筋数量不得低于设计数量。 2.4如受结构构件的尺寸、钢筋、预埋件等影响,钻孔位置、深度、数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反映,做相应的调整。 2.5严格按照施工图和相关规范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 2.6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规范规定的数值。 2.7锚固用胶应有产品合格证,质量要有保证。 2.8钢筋锚固工作完成后,自检合格,并填写分项工程报验单报请监理、总包单位验收。 3化学植筋锚固承载力的现场检验方法 3.1基本规定。(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质量,应进行抗拔承载力的现场检验。(2)锚固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可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对于一般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可采用非破坏性检验;对于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应采用破坏性检验。 3.2试样选取。(1)锚固抗拔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验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取样。(2)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栓组成一个检验批。抽样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l‰计算,且不少于3根。 3.3检验方法。(1)加荷设备支撑环内径D0。应满足下述要求:化学植筋D0≥max(12d,250mm)。(2)锚栓抗拔检验可选用以下两种加荷方法:a.连续加载:以匀速加载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总加荷时间为23分钟。b.分级加载:以预计极限荷载的10%为一级,逐级加荷,每级荷载保持1~2分钟,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 3.4检验结果评定。(1)非破坏性检验荷载下,以混凝土基材无裂缝、锚栓或植筋无滑移等宏观裂损现象,且2min持荷期间荷载降低不大于5%时为合格。当非破坏性检验为不合格时,应另抽不少于3个锚栓做破坏性检验判断。(2)对于破坏性检验,该批锚栓的极限抗拔力满足规范的要求。 3.5常见的几种破坏形式。(1)混凝土锥体破坏;化学植筋受拉时混凝土基材形成倒锥体破坏形式。(2)混合型破坏:化学植筋受拉时形成以基材混凝土锥体及深部粘结拔出的组合破坏形式。(3)胶筋界面破坏:化学值筋粘结型锚栓受拉时,沿胶粘剂与混凝土孔壁界面的拔出破坏形式。 建筑工程化学植筋,是一种便捷、使用灵活、成本低、质量可靠的新型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较快的推广和发展。也因为其在建筑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对其设计、施工、检测个各环节的工程质量给予充分的重视。目前专业的化学植筋人员较少,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规范培训,重视施工过程的管理,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使这项新型施工技术得到更快更好的推广和运用。 工程化学论文:环境工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如今,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的有效形式,更是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试验手段。分析化学实验的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它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目前,环境问题频频发生,社会对研究环境方面的人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研究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因此,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而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可以与环境学科融合,做出一些方面的改革或改进。文章融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提出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技术能力,为分析化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为新世纪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1结合环境专业特点,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单调,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3],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受到了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果实验教学以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为背景,将相关科研项目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还将引起学生的科研兴趣[4],促进了分析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例如,河池学院教师申请了有关广西南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项目,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将项目中测定矿区中的微量重金属铜和锌含量引入其中。先向学生介绍铜和锌的物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危害等。然后简单介绍南丹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情况,铜锌的监测方法,可选用络合滴定法,也可选用原子吸收法,教师顺着科研的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其测定过程进行讲解与演示。这样,学生从中学习到了滴定法中的络合滴定,以及仪器分析法中的原子吸收法的设备和操作方法等等,对该测定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较多的兴趣,还接触了科研项目,将知识学以致用,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2增加环境方面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综合实验素质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实验技能,来提高扎实的专业基础素质。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创新能力,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设定。基础性实验技能是片段式的,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可将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者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知识有机地综合在一个实验当中,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扩大化,更高效地去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5]。例如,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结合河池学院承担的广西东兰坡壕湖的水质监测项目,开设对其水质科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方法,设计“水体特性分析与质量评价”、“坡壕湖水质测定与建模”等实验。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有关书籍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有时候不可能一次成功,在多次的失败与尝试中找到最佳的方案,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性,自觉性,提高了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监测的主动性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环节中,学生初次接触的仪器较多,缺少感性认识,针对这种现状,有时候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无不是一种好的方法。比如多媒体。科技的进步使得多媒体教学普遍进入课堂中,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相比传统的黑板板书的教学,多媒体减少了课堂的板书量与板书花费的大量时间,同时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录像、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像分析化学实验中,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时,教学可以以对亚硝酸标准溶液系列进行测定相应的吸光度为例,而这也是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实验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从大气中氮氧化物讲起,介绍其测定方法,若选用甲醛吸收法时,教师对实验原理和过程予以讲解,通过视频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大气采样器,观看采样器进行氮氧化物的采样,规范操作步骤,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如何将配置标准溶液,以及标准溶液以及样品溶液的吸光值在分光光度计中测定的过程,同时对关键步骤不断强调,以及强调一些注意的事项。整个过程显得内容充实,拓宽了学生的环境知识面,全面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比如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实地参观考察。这项过程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过程,可开阔学生的环境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大型仪器是模拟工业企业设计的,教师应参与指导学生到校外实习,在认识实习阶段以调查为主,在中期实习和生产实习阶段,带领学生去参观,由实习单位负责人给学生进行细致地讲解,让学生系统地认识设备,掌握设备的完整操作流程,把课堂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4举办实验技能竞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得到分析数据的基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6]。尽管努力提高学生实验的研究性和综合性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平常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弱等现象。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强化环保意识,可以开展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强化绿色化学理念。这种技能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选择监测污染物为对象,尤其是对污染元素的定性和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来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基本分析化学操作和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质量[7];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理解化学原理理论,一举两得。在竞赛中可适当增加一些绿色化学的知识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 5结语 通过以上提出的实验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应用性能力。通过与环境工程学科的融合,坚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并不断积累经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会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一份努力。 作者:齐国翠 单位: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工程化学论文: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 要:工程化学是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质量对学生今后工作的影响极大。任课教师要根据高职或三本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结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从选择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广泛涉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材料、新技术及环保技术新进展,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科学教学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工程化学》是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学习工程化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建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大学生化学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创新能力。力求从化学原理上弄清楚化学研究对象是原子和分子等结合态单元,各种建筑材料均由原子结合态单元组成的事实。一方面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接受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认识到化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能从化学的角度更多地认识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生命等科学技术在土木工程具体实践中的作用。要顺利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可通过实例教学手段来增强大学生的宏观认识,通过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来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才能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和三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最佳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工程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化学》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和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的传递和生命科学发展等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的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化学原理为经,通过对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三条主线进行系列分析、探讨和摸索其内在规律来展开教学活动,突出化学知识在实际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化学在土木建筑工程实际应用为纬,从材料、能源、环境、信息和生命五个领域入手,突出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化学与土木工程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和相互柔合。 《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在选择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上的取舍,要突破化学学科的框架和体系,要根据土木工程建筑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实际需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来组织和取舍教学内容;课任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采取有利于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给教师留下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在联系实际把教学搞活方面提供了方便。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教材选择是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根据高职院院校学生的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不断置换、积累和融入最新和最先进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进一步解决了《工程化学》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将《工程化学》理论知识与土木工程建设实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采用渗透、交叉的方式处理好两者关系。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不少《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其中不少为《工程化学》精品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则非常少见,急切需要教学研究和管理部门加大《工程化学》课程课教学课件开发力度,开发出适合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满足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课堂教学需求。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材料等行业技术的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和优化《工程化学》课程资源体系,同时要加强新常态下《工程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通过高职院校《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才能建立该课程科学地、完整的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科学地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最终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资源体系的科学配置,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化学知识结构和涵养。 二、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工程化学》课程虽然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值得注意的是,课任教师的来源,往往不是本院(系)教师,更多地来自化学化工学院和校外,学院(系)如果有自己的《工程化学》专任教也是极为少数,这校的师资配置,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缺陷,首先从化学化工学院(系)来的教师由于受化学化工学院实际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偏重理论和偏重化学知识的教学,往往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需求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校外聘请的教师更多是通过关系介绍而来,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一时也难以评定;三是学院(系)自己的专任教师由于是个别现象,集体备课共同研习教学经验的机会必然稀少,难以做到,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最终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第四,缺少传帮带,总是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来独自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因此,师资力量配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材内容局限 通过对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材选择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采用由浙江大学陈林根主编的“十二、五”规划《工程化学基础》教材。由于陈林根主编的《工程化学基础》教材本身不是针对高校单一的土木工程专业编写的,而是面对整个非化学、化工工程系列专业为对象而编写,故教材内容虽然也涵盖了土木工程类专业所需要的内容,不仅知识面涉及广,而且从理论到应用自成体系。但是,正因为如此才难以凸显土木工程专业所需要的相对全面的建筑材料的结构及相关知识内容,据分析可知该教材相对土木工程专业存在不少关联度不大的内容。其次,教材教法缺乏实验演示实例教学模式。内容需要更新和优化,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要根据学校不同层次和学生不同基础进行可行性改革。 (三)教学脱离实际 不少高职院校教师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受学校工作重心导向的影响,如有些学校特别重视科研工作,制定了很有诱惑力的倾斜政策,主要是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幅度较大,导致不少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放在自己并不善长的科学研究上。而必须用在履行岗位职责认真钻研教材,潜心备课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很有限,严重影响了优质课或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导致不少人在思想认识出现滑坡,错误地认为课堂教学对一名课任教师来说已经不是第一要务,而只是一种义务,故此不少教师很少把课堂教学当作一名教师的第一责任。不少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时,很少做深入地调查研究工作,对本专业学生具体需要什么并不清楚,故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与专业实际需要相差甚远,这是新常态下高校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问题。 (四)教学模式刻板 据对高职院校当前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和分析评估,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不仅呆板而且缺少生气,不少年青教师只能照着课件上课,对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相当严重,几乎到了没有课件就没有办法上课的状况。有些教师板书也缺少必要的演示和推论,教师的示范作用受到较大的限制。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五)教学手段单一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为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实现了超时空和空间的知识传送。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年轻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层次偏低,实际应用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同时又失去了传统教学优势,教学手段显得十分单一,对课堂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六)实验教学缺乏 《工程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因此,必须配置相应的实验教学用场地和设备。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工程化学》课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开设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实验课程教学,通过科学实验来证实化学原理,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个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但是,不能不看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很少设置实验教学课程,基本上是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使得《工程化学》课程教学不能取得真正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亲身的感受,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师资力量 《工程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上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师资力量是首要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师资是否科学配置也是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内容,严把师资师进口关,在引进师资时,必须注意从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学业成绩和思想品行都应列入考核范围内。一方面要尽可能招收优秀的985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可考虑从外聘教师中择优选择,从这个方面考虑就要注意事项高校本专业专任教师名师中选择优秀的《工程化学》课任教师,外聘专业课任教师一定要做到宁缺勿滥,杜绝引入教学能力差、责任心不强、水平一般,没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师资。第三是学校要创造良好的进修条件,将在职在岗的《工程化学》课任教师送到条件好的、《工程化学》专业教学、科研水平高特别是建立了精品课教学基地的高校培训,从高位切入,大幅度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从根本上优化《工程化学》师资力量。 (二)精练课程内容 目前,可供选择的《工程化学》教材不乏精品,但是在用于高职院校三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时,就存在明显的取舍问题,因为每一部教材,在编写时都是根据编者学校学生的专业性质组织实施的,内容分布较全、较广,不仅有化学基本原理,也涉及到化学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结构知识,同时也和物质的具体应用关系密切,特别是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较为全面和具体。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增减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需求的把握。为了实现对教材的科学地处置,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需求,花时间精讲课程内容。 (三)深入联系实际 《工程化学》课程教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需要有师德修为和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不仅要抓好业务工作,更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和普及《高等教育法》,依法办学,要教育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学事业之中。高职院校应该时刻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把人才培养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第一要务抓好落实。任何时候都不能冲击正常的教学工作,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要审时度势,抓住教师的心理动态,采取积极各种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好教师的岗位职责,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激励机制,促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把每一门课程尽可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把每一堂课都成为示范课,这样《工程化学》课堂教学也将获得成功,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 (四)优化教学模式 《工程化学》课程教师要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课程内容,分析上课对象的特点和基础条件,采取合理的工作模式,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积极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大力改革和优化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工程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就是理论分析不易展开,推理过程过于复杂,不利用大学生学习吸收和消化,教师的黑板演示时间过长,工作量大,效果反而不好,学生也学得很累,教师也很累。而现代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光、电、声、像和动漫等技术手段,将复杂难以理解的数字公式做到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其中也存在明显不足,师生之间的联系淡薄了,教学互动环节往往也被忽略了,不少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做好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就不成问题的错误认识,离开了多媒体就不知如何上课了。对不少青年教师来说,不是个例,可见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六)密切学生的实际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工程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好易于开展的化学实验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化学实验整个过程,加深同学们对原理及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工程化学课任教师综合素质如何,灵活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如何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课任教师熟悉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和工作实践的经历,才能对工程化学上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恰当,将土木工程专学业所必须认识和了的相关化学原理和各种各样建筑材料的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客观地说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只要掌握普遍性的化学知识和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就完成了课程的教学任务,完善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其顺利开展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化学基础。 工程化学论文:“产―学―研”模式下的《工程化学》新课程教改与实践 摘要:基于“产―学―研”高校创新平台,构筑本科生集中授课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旨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通过“产―学―研”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来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以深蓝学院的《工程化学》新课程教改为契机,从课程体系与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行重点章节“模块化”、解决问题“模型化”、专业问题“形象化、实践化”、工程实践与案例教学并进的教学形式来彰显机械化工专业的特色。实践表明,《工程化学》新课程改革遵循“产―学―研”模式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同时,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实践中及学术问题的思考,全面推进“产―学―研”模式的课程教改。 关键词:“产―学―研”模式;工程化学;课程教改;教学实践;深蓝学院 鉴于目前高校教学型的办学模式,考虑到本科生就业难以及现代社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2015年教育部启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宗旨是面向工程应用培养创新专技人才。一直以来,高校习惯以“灌输―填鸭式”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致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受到束缚,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再适应用工单位的职业要求。针对上述问题,高等教育须审时度势,重新定位是培养科技人才还是培养工程技能人才,以便对自身的办学模式及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1,2]。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但高等学校的办学思路要脱离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与时俱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致力于向“产―学―研”教学模式转变。 何为“产―学―研”教学模式?“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研发、教学、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通常是以企业技术为向导,以科研院所供给为合作方式,为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变,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3-5]。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工程化学》教改课程为蓝本,立足于教学课程与科研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寻求科学问题为出发点,应用专业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分析了“产―学―研”模式在新形势下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亩探讨出一条在学术科研与实践技能背景下的新型教学形态。 一、“产―学―研”高校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企业职工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较低,已成为生产效率不高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仅有少数国有大型企业开始重视岗位培训,把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使企业产品更新快。这说明“产―学―研结合”也是发展生产力,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客观要求。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反映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当前,中国正积极而慎重地推进“产―学―研结合”,其宗旨是通过企业、高校学校和科研单位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专技人才,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产―学―研结合”战略性课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受传统私塾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一直遵循老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现如今,实践是创新之源,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外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实践中直接获取工程实际经验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远比仅仅聆听教师关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和讲解理解得更深刻,实践教学起到了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产―学―研”模式的教学便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一条兼顾理论专业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思想,是在“教育产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战略性”等观念上产生的。已有部分大专院校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实行“3+1“制(学制4年,学生前3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1年在有资质的实习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又比如,一些大学借鉴了研究所的培养模式,对硕士研究生进行“订单式”培养;此类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体现了我国“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多种途径和美好前景。 二、“产―学―研”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学―研”模式的高校教学改革,居于首位的是“产”,何为“产”?“产”即是企业的市场经济,企业寻求技术以及理念方面的新型合作,以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成果输出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科研院所提供实习基地和人才开发的资源。在当代“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中,“产”是一种联合与互通,使企业和高校之间能够做到以技术和理念的输入与输出,让“产”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原动力。同时,教师应重视校企间的科研工作,当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时,可进一步将成果服务于地方,与当地企业进行密切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承担一些科研项目。更多的情况下,是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创造条件,为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实践性地“学”提供教学基地,促进“产、学”的有机结合[6]。实现实践教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实践基地和科研设备,更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支责任心强、水平高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能在指导过程中熟悉企业生产过程,洞悉生产工艺不足,在成品开发、工艺等方面做出技术改进,并开展科研攻关,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职业素养。“产―学―研”高校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其次,是“学”的层面。“学”即是高校对人才的教学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本职所在。强化基础教学,触发创造性思维,积极创造实践机会,意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是当前众多高校改革的方向。牢牢把握“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广泛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认清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特点,必须把握住定位,是理论课程还是专业实践课程。比如《工程化学》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大一新生课),由于章节间连续性差,理论性强,且部分章节偏于工程实践性。于是教研室讨论决定,重点章节“模块化”,解决问题“模型化”,专业问题“形象化、实践化”。具体实施是,第3章(物质的结构与材料的性能),主要研究固体物理、原子电子排布规律及化学键能等,该章节理论性强,由专任教师授课,由形象化的PPT组成;第6章(化学反应与材料的保护),主要研究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技术,涉及到电化学工作站测试Tafel及EIS阻抗谱等曲线,这部分内容偏实践性,邀请实验中心老师给学生们授课,配备课内实验: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试验,由此可对章节中的曲线(Tafel曲线,阴、阳极化拐点)有了本质认识。众所周知,电化学工作站是目前研究所、电子厂研究材料电位与抗腐蚀的通用仪器,此方式可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掌握电化学工作站的操作规范及相关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最后是“研”的层面。“研”是高层次要求,是在“学”的基础上的演变与升华,是对研究生的要求。然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却片面强调“实践技能”在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专业理论”基础。鉴于此,《工程化学》新课程改革必须用科研来指导教学,并不断更新和完善课堂以及实践教学内容,最后将教学中所得出的结论回归专业理论,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积极要求学生参加本科生创新计划(简称“本创”),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在遇实际问题时用专业知识来解决,体现“学-研”结合[7]。 三、“产―学―研”教学模式在《工程化学》新课程教改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陈林根《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教材内容非常综合且章节连续性差,具体涉及固态物理学与原子晶体(第2,3章),化学反应与能源(第4章),水溶液酸碱平衡(第5章),化学腐蚀与高分子保护(第6章)等。此外,苦于实验课时有限,32节课时中仅安排4节实验课(2节塑料注射成型+2节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实验),这样的教学计划依旧坚持的是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模式教学,经过2学期的考核,结果很不乐观,不及格率在15%左右,优秀率也仅有10%,教学效果不理想。2次课内实验,也仅有少部分头脑灵活的优等生掌握了电化学工作站的基本操作规范及相关原理。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新学期对《工程化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实行模块化教学,分章节解析,同时利用实验中心的资源进行多样化教学,避免枯燥单一课堂教学。具体改革措施是:(1)理论课堂。采用形象化案例教学,注重工程实践与实例来层层剖析,将抽象概念与易懂的物理模型对应来进行解释,例如2.1章节“配合物”定义及命名时,同学们感觉比较抽象难懂,我们采用的是模块化教学,阶梯式深入,对于配合物的复杂组成进行层层剖析,外界原子价态、配位原子个数等核心知识点,通过分类举例形式展开教学以寻找规律;(2)实践课上,例如2.3章节表面活性剂,阴阳表面活性剂与润湿性(亲、憎(疏))两者联系起来讲解,用液体表面张力来解释表性活性剂的作用(结合示意图进行理论推导),并用润湿角大小来定量判断授润湿性好坏,当润湿角θ 四、结束语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宗旨所在,特别是像江苏科技大学这样的普通工科院校,必须树立“面向工程应用,培养创新人才”教学宗旨,要求“双师型”教师不断充实和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平台和载体,在授课过程中,实现“产―学―研”角色的转换,激发同学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学―研”模式的提出,是高校教W模式改革的旗帜,要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联系。 因此,深蓝学院老师《工程化学》授课时,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形式的教学模式中,建立多种考核方式以及评价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第一线触发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实行重点章节“模块化”,解决问题“模型化”,专业问题“形象化、实践化”,执行工程实践与案例教学结合的形式来突出机械化工专业特色,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在科研过程中解决问题,真正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纺织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 针对目前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特点,作者采用整合教学内容,注重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加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教学,并开设实验环节等多种手段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纺织工程;工程化学;教学改革 0引言 《工程化学》就是建立在化学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目的就在于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但是,工程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范畴,内容十分庞杂,这导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学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同的专业区分相对较小,缺少与专业的衔接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这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缺少学习动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实情的新的工程化学教学体系。针对此现象,作者对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与贸易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工程技术与贸易人才。该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将来涉及较多的是有机材料,鉴于此,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整改:选用李成琴等主编的《纺织有机化学》为教材,重点讲述与纺织专业关系密切的传统有机化合基础知识,以官能团为主线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介绍其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各种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历程;增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为随后的杂化轨道和电子效应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础;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增加表面活性剂、染料化学和高分子纤维等专业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高分子纤维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以便于更好的与专业课相衔接;学习过程中引入有机化学史和人名反应及相关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该反应的印象。另外,在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据教学条件和专业实际,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联系工程实际,介绍现代有机化学在工程技术中的最新应用。 2与实际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介绍到与课本相关内容时,可考虑引入一些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和蛋白质时,可以引入卤水点豆腐的机理和用鸡蛋清来减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识;在介绍到表面活性剂的时候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洁物质的使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学科。 3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迅速,抽象的微观结构和最新的仪器设备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观地表达和展示。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计划,又不降低教学要求,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瓦尔登转化时,仅以板书或者口头讲解很难给出一个立体、形象的解释,而将该过程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出来,会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摒弃粉笔板书的教学形式。有机化学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课堂讲解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展开,这时候采用板书形式将有利于所讲内容的逻辑组织和讲解速度的控制,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 4开设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发展和对其反应机理的理解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是每个学习工程化学的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我们利用有限的学时,安排了蒸馏、萃取、精馏和重结晶等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一系统的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学学科的神秘感,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工程化学是我校今年来开设的新课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和渗透,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实验环节等方法来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整改后,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大增,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而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有机化学学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这为我更加努力进行工程化学教学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日趋完善,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实践研究还会取得更新的进展。 工程化学论文: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摘要:针对大一新生和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重视第一堂课、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手段和改革教学模式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的教学质量浅谈了几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工程化学;土木工程专业;提高教学质量 工程化学作为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工程人才必需课程,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该专业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唯一一门化学课程,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在今后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化学原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学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化学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等因素,因此笔者针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中对《工程化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等特点,就如何让工程化学的教学得以更好地实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重视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每一位刚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对周边的事物存在着新鲜感与好奇心。绪论课作为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是课程的开场白和宣言书,是师生之间的第一次接触。俗话说: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第一堂课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为了上好这第一堂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仪表风范。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因为学生对教师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若能着装整洁得体、仪表端庄大方、教态自然,并以精练、准确、幽默的语言把知识讲授给学生的话,定会吸引学生并提高教师形象,进而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达到“亲其师,敬其人,信其道”的目的。 2.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拿到教材后,难免会有些困惑和不解,比如大部分学生会想“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等问题。说到底,这就是我们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问题。因此,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土木工程注册师基础考试大纲的要求讲起,这样既能很好地回答学生的这些问题,又能让学生明白如果不学该学科或没学好该学科会带来什么后果,会给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通过这种反证法说明该学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并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3.了解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特别是新疆、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因为高考的时候没有选择化学,所以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甚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因此,在第一堂课上,有必要了解一下学生的真实情况,对他们的化学基础做好充分调研,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笔者所在学校针对新疆、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课程管理中,规定任课教师应对民族生增加课程辅导,并安排一定的测试,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常常是按照兴趣而进行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介绍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科技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材料的腐蚀是建筑工程务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钢筋的腐蚀对工程影响较大。因此,在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章节的教学中,可以从电化学的原理出发,介绍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以及钢筋腐蚀的电化学性质等内容;再如,在讲解溶液和离子平衡时,可以从化学的角度分析水体的污染源以及对废水的处理方法等,结合酸碱理论介绍用中和法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或者利用溶度积规则来判断废水中的某种金属离子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使其达到排放标准等等。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工程化学对他们进一步深造和未来从事的工程设计施工或管理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以丰富学习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在热力学中引入描述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熵时,可以多举例一些从有序到无序的生活案例,如水自动地从高处往低处流;再如在一杯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则红墨水就会自发地扩散到整杯水中等。在讲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让同学们了解催化剂有正催化剂也有负催化剂,如橡胶中的防老化剂、食品中的防腐剂等都是负催化剂;此外,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橡胶粉,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变形能力、抗冲击性能,而且还拓展了废旧橡胶的应用领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通过以上种种讲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知识可以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三、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采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与知识点相关的化学原理或实际工程,使同学们对土木工程中化学知识的应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工程化学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在讲解杂化轨道理论时,可以将整个杂化过程用三维立体动画的形式表示出来,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杂化前后轨道的数目不变,但是杂化后轨道的伸展方向和形状却发生了改变。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利有弊,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在公式推导等章节,如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以及能斯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等,笔者认为则宜用板书书写,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可以方便学生跟进思考,便于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果。 四、多种教学模式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面向的是大一的新生,他们大多数人还处于初入大学的迷茫期,通常表现为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而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学内容若能与不同的教学模式相匹配必能相得益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巧设问题情境,或将需要教师主讲的一些内容转换成思考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尽可能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结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来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每1―2次课设立一次3分钟左右的学生讲授环节,选择一位或两位同学对已学或即将学习内容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或要求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前,走进图书馆去寻找和构建贴近自己专业的生动教学案例,鼓励同学们主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阐述。因此,学生为了讲解清楚课堂内容必须认真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结语: 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第一堂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增加实际工程或生活案例,这些方面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上即为笔者讲授工程化学课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工程化学论文: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工程化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对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革内容的教学探索,希望能为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一些经验。 关键词:工程化学;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化学课程是针对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工程化学教学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是传授基础工程化学知识、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训练学生掌握专业工程实际应用中涉及的基础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技能[1]。工程化学课程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生命科学的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使学生掌握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促使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2]。因此,工程化学课程的学习对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由于高考化学课程所占比例有所降低,过去原本在中学化学课程中讲授的内容放到大学来进行学习,工程化学基础课程对于现在非化学化工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新名词新理论多、跨度大等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吃力、抓不住重点、掌握不住方法[3]。因而,在大学里工程化学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自201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后,为提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化学素养及基本化学实验能力,将工程化学课程教学课时从原来的28学时调整为36学时,并增加了10学时的实验课课程教学。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提高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化学素养,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是摆在工程化学课程授课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4]。对此,笔者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讲授工程化学课程的经验,结合我院大一新生特点,根据工程化学课程的内容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内容的需要,对工程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与思考。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工程化学课程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贾朝霞教授主编的《工程化学》一书,全书从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溶液的离子平衡等基础理论出发,结合了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常用油品和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内容,适用范围较广。 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工程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的讲授比例进行了优化,在保证基本知识和原理内容的教学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课程学时的办法,较大比例地增大了课程的专业性和技能性。当然,要想在有限的学时数里让学生掌握工程化学课程中涉及的所有内容,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讲授课时中,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一股潜在的驱动力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愿意将其学好、学透。 工程化学课程相较于化学化工专业的普通化学课程而言,是让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从较为具体和实际的化学角度认识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中的问题,这是一种通向学以致用的途径。因而工程化学课程应该有明确的专业针对性。因此,在基础理论的讲解过程中,对于应用量子力学的知识去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这部分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应重思维而轻具体内容,只需要求学生对量子力学解决原子结构问题的思路即可。讲授过程中可以较为系统地介绍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发展过程,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到卢瑟福的含核原子模型,由波尔理论、鲍林规则到量子力学理论的产生后,人类是如何逐步深入的探究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化学键和分子结构。使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本质,了解和掌握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以及化学键的成键本质;再从微观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变化的宏观现象,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指导实际的科学问题。如可以现代液晶电视中分子间作用力是如何被表征的;混凝土中减水剂分子是如何通过表面化学现象实现高减水的等等。这样可使知识的讲授环环相扣,也避免了枯燥的理论满堂灌。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工程化学实验是工程化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将来运用工程化学知识解决和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往工程化学课程的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如化学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酸碱滴定等,实验内容比较单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偏少,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并且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也无法突出专业特点,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衔接性不好。 目前,我院对工程化学实验课的开设提出要积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压缩验证性实验项目的要求。对此,实验室将原有化学实验仪器的认识和电子天平的使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液中组分含量、水质检验及水硬度测定、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固体氯化铵生成热的测定等五个实验调整为化学实验仪器的认识和电子天平的使用、粗食盐的提纯、水泥熟料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和金属的防护与防腐等四个与今后专业课程内容联系更为紧密的实验项目。而且我院在实验室规定的开放实验时间内,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拟定方案、设计实验并和老师讨论后可进实验室进行实验项目工作的开展,让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更大。 新开的实验课项目在满足实验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的前提下,注重了实验的设计与综合。大学实验课较为强调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在实验过程要有发散性的思维,敢于试错。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需要,以帮助学生学习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生商讨问题,解决问题,把工程化学实验室建造成为大一新生步入的第一个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场所,让他们学会利用大学的有利环境,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心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根据专业需求设置实验项目内容,在大一新生掌握他们所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可使他们对今后所学专业的应用前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当前,工程化学课程在大一入学第一学期开设,我院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将其设定为考查课。这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考核方式与高中一场接一场较为狭隘的学习目标有所不同。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经过对大学课程的接触后就会发现大学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与中学时有很大差异,对于长期习惯于学生和老师捆绑式的鸟儿喂食的教学方法的大一新生开始感到茫然,很难在短时间里找到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而工程化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跨度大,入学的大一新生往往稍不努力学习,就会感觉学习吃力。高考胜利所带来的良好感觉将逐渐消失,精神压力也感觉较大。对此,笔者认为在授课过程就应指出大学工程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巨大差异性,其中,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在是单纯依靠期末的卷面成绩,而是要更多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考勤(5%)+作业(5%)+实验成绩(10%)+期终卷面成绩(80%)这种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权重方式和大一新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考核方式相仿,比较侧重于终结性的评价,笔者感觉这种方式由于与高中学习考核方式的相仿而不利于调动大一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我院工程化学课程考核方式调整为考勤(5%)+作业(5%)+实验成绩(10%)+期终卷面成绩(40%)+个人专题论文(20%)+团队创新实验(20%)这样六部分构成。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革是希望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这种新体系的考核方式中,更突出了过程性考核,有利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的职业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化学作为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科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理论,更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思考、解决所面对的生产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当前工程化学课程设置的教学时数和实验课时数相对较少,有限的学时往往也限制了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这些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随着今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搭建出一个不受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并且教师与学生能够良好互动的24小时教室。 总之,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教师在当前学校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下,付出更多的努力。 工程化学论文:《工程化学》教学与考核模式的改革经验 摘要:本文根据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普通化学教研室面向全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分别从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模式两个层面介绍了我校由普通化学向工程化学转变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教学经验。旨在与国内兄弟院校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及体会以共同提高工程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化学;教学模式;考核模式;教学改革 《普通化学》是一门介绍化学领域及其分支领域中的基本化学原理及物质结构的课程。在我校,该课程多年来一直是面向全校各工科院系的公共基础课。由于是全校面上课程,因此一直采取全校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教学及考核模式。在多年的对不同院系的《普通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各个院系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以材料学院为代表的非化学类院系专业在以后的工作或科研中对化学知识的需求较多,所以他们希望学到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目前《普通化学》教学内容满足不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大胃口”。而以机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为代表的这些学院的学生工作后虽然也需要化学知识和思维作支撑,但是他们对化学不需要系统的纯学科教学,系统地教学会使他们“吃的太撑”,“消化不良”而产生“知识过剩”,进一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1,2]。因此,如何针对各个学院对化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对《普通化学》课程进行改革,让学生做到“为用而学”、让老师做到“为用而教”是该门课程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基础化学教研组在经过详细的调研、分析、讨论后,乘着我校本科培养方案改革的春风,对《普通化学》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针对不同院系开设“私人定制”式的教学计划。如:对我校机电、电子、自动化等学院开设《工程化学基础》课程,以“少而精”为原则,避免一味强调化学的系统性,突出以这些院系的工程应用为基础,讲授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针对特定的专业将化学教学由《普通化学》转变为《工程化学》后,如何在教学手段及内容上进行改革国内兄弟院校已有不少报道。如王艳芝等人[3]提出在教学中需要反映当代科技前沿并渗透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杨华玲等人[4]提出在教学中需将板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王斌等人[5]提出应在教学中引入前沿知识、设置创新实验进而充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几年来,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建立良好师生互动的改革也有所报到。如:吴芳辉[6]提出通过设置疑点或悬念诱发学生质疑能有效发掘学生的潜能。原长洲等人[7]提出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岳彩波等人[8]提出的“引诱式”教学方式可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情。钮金芬[9]也介绍了如何让教学内容“动”起来的经验。上述文献中关于师生互动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但是关于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属性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另外师生互动也仅局限与课堂上,课堂外的师生互动模式还少见报道。因此,本论文本着与国内同行交流的目的,从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介绍我们在《工程化学基础》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及改革措施,重点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地位”特性。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1.横向交互式授课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已经格格不入;因此如何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学习者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相应地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参与者,指导者。近年来在《工程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探索了“横向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老师讲课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提问,并讨论。这样,有效增加了师生互动,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但是,这种模式需要老师对学生提的问题做宏观把控。即学生提的问题如果是共性问题,那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大家讨论并在最后给出老师的意见。如果老师认为学生的问题太过简单,则为了避免耽误大家的时间,则可以告诉学生下课找老师解决。②让学生参与授课,老师作为听众,为学生做点评。即:老师可以找一些与最新科研动态相关联的选题,让学生分组去搜索、阅读、整理资料、形成报告,并参与到课程的讲授中来。如下页图1所示。 图1(a)为郑同学将化学与能源工程相结合讲授关于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工程化学》这门课程的工程特色。图1(b)为王同学结合我校的国防特色,给同学们讲解化学武器方面的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对我校作为一所国防特色院校的热爱程度。图1(c)为任同学讲授太阳帆材料的选取及相关原理,与我校三航特色密切相连。图1(d)为赵同学讲解食品制作中的化学原理,并结合我校3D打印技术的优势讲解了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食物,该同学的讲授极大地引起了班上“吃货”同学们的兴趣。另外还有同学将化学知识与人的不同情绪相结合,讲解了引发人们不同情绪的一些生物物质如梅拉多宁、乙酰胆碱、多巴胺等对人情绪的影响及其相关化学原理,使同学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表明,这种互动教学方法成效显著。这种改革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③通过让学生参与讲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 2.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在我们的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外,还建立了QQ群,QQ群的建立与传统的邮件或电话通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随时随地都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一个学生提问的问题其他在群里的学生也可以看到,所以避免了同一个问题很多不同的同学来问的难题。②传统的电话邮件只限于师生互动,而QQ群中除了师生互动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③QQ群的建立有助于学习资料的扩散,老师可以将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讲义、课外辅导资料及最新的文献等与学生共享,为教与学提供了很好的课外互动平台,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成效。 如图2(a)所示,学生之间可以通过QQ互动群进行讨论,交流,同时,其讨论内容群内所有同学可见,进而能够使具有相同疑惑的同学也从讨论中受益,图2(b)所示为学生通过QQ群与老师交流,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手机照相并发到QQ里来向老师请教问题,老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给学生答疑,这样突破了传统的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答疑的缺陷。图2(c)所示为通过QQ群可以与学生共享学习资料,同时也可以共享学习以外的一些资料,比如:有一些励志的,或者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些资料,也可以在群众共享,进而在学习之外,也给学生一些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养与指导。 二、考核模式的改革 改变以往单独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程度的标准,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考核方式。将课堂提问、分组讨论、专题调研小论文、自主讲课、课后作业等环节纳入考核范畴。分组讨论主要是选择一些工程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的收集、搜索、整理,而后讨论,最后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并形成小论文,论文分数计入考试成绩。该措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自主讲课是指在该门课程中留出1~3次课给学生,选取比较简单而又与工程应用比较紧密的内容让学生经过预习、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最后的考试成绩由几个部分组成:实验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科研小论文成绩+期末成绩+互动成绩等,与单纯地以期末成绩作为考核方式相比,这种考核模式虽然给老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但是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同时能够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一个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能够更有效地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容易,但要教好却并不容易,需要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潜心思考,像搞科研一样去研究。简单而言,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学习;(2)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3)教学需与时俱进,需要与科研相结合,随时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工程化学论文:在工程化学中实施工程教育的探索 摘要:由于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发展,新综合学科也在不断的涌现。化学科学更是广泛的和生物学、土建学、采矿学等学科进行了相互的渗透。现今社会竞争的核心就是对人才的竞争,而现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就是基础知识要扎实,知识面要宽广,并且全面发展的人员,也需要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勇于创新的人才。工程技术的人员,不但要求其拥有专业的技能,还需要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可以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来解决。本文就对在工程化学中实施工程教育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工程化学;工程教育;探索 引言 工程化学就是在普通化学的课程教学中不断完善及改革的成果,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对于非化学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把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基础原理、基础技能及和化学专业相关部分的交叉学科信息。由于工程化学的授课对象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所以我们就要根据其专业特点,更新教学的观念,对于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在工程教育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手段进行积极的探索,以适应现在社会对于工程化学教学的新体系。 一、化学工程在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 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指在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突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这就必须打破教师单打独斗的传统教学方法。 1、化工核心课程团队的组织与教师团队建设 核心课程团队由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6门课程组成,构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专业课的主体。化工设计以其他五门课程为基础,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工程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入课程专业的前沿知识,加强学生的求知欲 在工程化学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入其专业的前沿知识,是把教师在科学研究中积累的新知识融入到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当中。这不但能够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及科研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在学习工程化学中的动力。比如,在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讲解分散的时候,引入“纳米磁性药物”这样前沿的知识,指出了把磁性的药物注射到人体的血管中,就可以在磁场的指引下正确的到达人体病变的部位,这就可以避免口服的药物在消化中不能充分的分解,又可以预防药物在病人治疗过程中起到的副作用。实际的教学表明,对于专业的前沿知识进行引进不但可以使学生可以充分的掌握理论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于科研兴趣及求知欲。 3、采用讲授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加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以老师的理解方式去理解问题。对于从未遇到的问题,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不是结束了学习,而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此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工程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式个体学习转化为团队合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分工明确。改变得分方式变为“抢分”,增加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部分章节的学习,可以开展团队讨论式、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互动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引导养成接受知识、发现知识、应用知识、探索新知识的习惯。在课堂讨论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自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得以保证;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和对问题的钻研,从中学会自学方法,这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参与式教学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想法也和老师的思路有了更多的碰撞,学生学会了多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走向社会,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锻炼过程挥出各自最大的优势。 4、融入科研成果,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高校教师可利用自身的研究成果为课程内容不断注入活力,自身经历的研究,会常讲常新,还会激发研究的灵感,使教材中的理论得以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只有教师自身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介绍先进的科研理念,使课程具有先进性、时代感,充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介绍配合物的内容时融入笔者在配合物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使学生意识到仿酶配合物的合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当中活性酶的作用机制,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在某些方面没有条件开展相关实验,也可以检索大量国内外的研究与改革动态,查阅文献资料反复研讨,形成工程化学基础理论的辅助性资料,丰富讲课内容,另外,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开展少量简单的科研活动,不失为是培养学生学习,研究探索和创新能力的一条主要途径。 5、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学习知识正是为了运用知识,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才算学到了知识,否则便成了死知识。而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学会的,这也是发挥创造力的关键。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根据某些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所学的知识,并作出科学的思考和分析;能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推理和解决某些问题;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辩证的、唯物的发现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学会运用知识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一项重要技能。 二、建立适合工程理念的考核制度 正确、公平、合理且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对本专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应当是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和客观的评价,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行的课程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教师上课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比较反感现行的考核制度,这是因为现行的考核方法存在比较单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投机取巧也能获得高分而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等问题。工程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其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人际交流等方面,评价方法则应侧重能力的考核,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贯穿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我们进行教改,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因此我们的考核将使用过程能力评测替代以往单一的成绩评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是笔者在工程化学的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看法。近几年来,笔者对于学生不同的情况和各学科不同的特点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收到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与教学的方法认识及探索是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这就需要学校以及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去进行实践及完善,也是需要在校的大学生们进行积极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程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工程化学论文:以工程化素质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化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工程化是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许昌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实际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创新培养方案、灵活师资培养、案例法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工程化素质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工程化素质;培养;应用化学;教学改革 应用化学专业是以化学学科为基础的应用型理工科专业。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明确规定:应用化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毕业生可根据所在学校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这说明应用化学是以理为主的理工结合专业,是研究化学理论在相关领域中应用的理科专业,是产品开发或技术应用型专业,而不是工科专业。但是,从应用化学学位授予现状来看,学士一般授予理科学位,硕士则可授予理科或工科学位。说明应用化学具有工科专业的特点。另外,目前全国有近400所高校开设应用化学专业,覆盖本、专科不同层次和理工、农林、师范等不同类型高校。其中大多数是新办或改办的。大量的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除了小部分从事教育、研究和质检等行业工作外,其余的势必要进入企业从事产品开发和工程管理工作。而当前相当数量的本科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感觉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进而影响到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势必限制其职业发展。因此,在本科阶段,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工科或工程化素质,对其研究生深造或工作实践打下工程化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此类高校大多能够把握形势、明确定位,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方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此类高校更要防止一味追求大而全、赶研究型大学的时髦、进而陷入同质化的境地。因此,此类高校在特色发展中,工科专业的培育和发展更应从基础抓起,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工科课程知识的同时,应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工程化素养。 针对目前国内应用化学专业数量多、方向杂、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参照近期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许昌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多年来的建设体会,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没有特色,或没有按特色化发展去设置培养方案;其次,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师人员匮乏,双师型教师几乎没有;第三,教学方法仍流于说教;第四,实践环节不符合工程化素质人才培养。本文相应地从创新培养方案、灵活师资培养、案例法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以工程化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期为规范和办好应用化学理科专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一、创新培养方案 从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中应用化学专业设置的范围来看,有趋同的倾向。对于像许昌学院这样的地方新升本院校,如果不走特色化道路,势必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出局,对应用化学专业来说更是如此。我校的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服务中原城市群建设、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目前通过校企合作、服务经济对改造专业建设、推进学科建设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以往单纯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加以调整,注入了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元素。首先,将“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写进培养目标中。其次,在培养规格中增加“工程实践”能力一条,具体阐述为“具有将产品实现从实验室规模到工业规模的认识和初步能力”。最后,最根本的是课程设置目标更加明确、为专业特色服务的目的突出,凝练了专业方向,加强了专业课分量和深度。 2010年之前,应用化学专业完全按照理科专业模式设置,专业课除了四大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必修课之外,选修课则是按照四个模块设置,具体为,纳米材料模块:纳米材料学、纳米材料的检测与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光电材料模块:新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光功能材料。工业分析模块:色谱与分离、光谱分析、环境分析。化工模块:化工制图、反应工程基础、化工分离技术。其它的选修课则有催化、有机合成设计、应用电化学、无机合成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学工艺学、化工产品开发概论等以及一些必修课选论(主要为考研学生开设,主要是讲解典型例题,如物理化学选论等)。从上述课程设置来看,课程模块太多,每个模块课程单薄;必修课基本完全是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则直接过渡选修课,专业课设置薄弱,显然不能满足专业特色方向设置对课程的要求。因此,2010年后,我们对应用化学专业设置了两个方向,分别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相应地设置了必修课(专业基础、专业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加深了专业课程基础,凝练了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为,精细化工模块: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精细化工过程及设备、精细化工实验。相应的选修课有化工产品开发概论、分离工程、表面活性剂、涂料、胶黏剂、香精香料、纺织助剂等,可任选。高分子材料模块: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实验、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应的选修课有化工产品开发概论、分离工程、材料学、塑料、橡胶、纤维等,可任选。 二、灵活师资培养 教师给学生上课,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传递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掌握的就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见识,即真正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当前,地方高校处在高速发展和扩张之际,每年都会招聘一批新教师。但是,限于政策,这些新教师主要是刚毕业的博士、硕士,基本没有教师的从业经历,更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因此,教师自身对实践教学、企业生产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我院同样面临此类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理科向工科转变;攻读学位和专业培训结合,以专业培训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 第一,理科背景教师向工科转变。首先要明确专业建设的需要,让理科教师产生我要转变的原动力;其次,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理科教师的工科能力进修和培训。第二,在企业内进行专业培训。比如,新教师报到入校后,在第一学期被派往企业定岗实习,期间对车间工艺、设备和部分工段操作基本掌握。在学期开始后,还安排其在老教师带领和指导下赴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另外,在第二年该新教师即将承担实习指导任务前的暑期,学院会安排其先期赴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学习,掌握实习的第一手资料,提高其指导和教学水平。经过这样两年的学习、培训和指导训练,到第三年该新教师独立指导学生实习时,已经具备能够圆满完成实习指导任务的能力。该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无疑为学生工程化素质培养提供了保障。第三,充分利用好企业师资。由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我们对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作为师资的利用包括几部分,除了在学生实习时给学生讲解之外,还在对我方新进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来我校进行课程辅导和讲授中承担重要角色。我们采取灵活的待遇方案,使企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我院的教师和学生均得到全面的培训和辅导,对提高实习水平和效果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三、案例法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再现案例实景,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深入角色,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促进学生更快、更深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有明显成效。 应用化学专业讲授的专业课不但有理论性强的课程还有实践性强的课程。前者如物理化学、反应工程;后者如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催化、表面活性剂化学等。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给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会学会。但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不可能完全通过实验来实现。所以我们通过案例教学法有效实现了此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我们采取了从“告诉”“演示”“参与”的模拟步骤,循序渐进,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当然,其中的“参与”步骤更多地仍是通过课堂模拟讲述或结合实验实践课程来实现。首先,在一系列活生生的案例基础上提出学生感兴趣且切中基础理论核心的问题;然后回答问题,逐步深入,反向推理,最终使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很轻松、很自然地理解、掌握、接受;最后要强调掌握部分重要的参数和指标。这样的结果就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且必要的产品作用原理和重要性能参数,符合教学要求和就业入门的目的。 该步骤示例如下:首先引出案例,例如提到农民锄地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是松土,而正确答案应是保墒。因为土壤中有很多气孔,类似于毛细管,由于附加压力的作用,导致水分和养料丧失,锄地可以破坏毛细管,起到保留水分和养料的目的。接下来分析该案例,提出涉及的原理和知识点,即毛细管的附加压力及其产生原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土地水分丧失联想到毛细管产生附加压力,再到拉普拉斯公式和开尔文公式,从生活化的案例到理论知识的轻松理解和掌握。 其次,用生活中的多个实例来显示表面活性剂的其它作用。例如,透明状、水溶性注射针剂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化妆品和农药乳状液产品中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墨水的制备中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浆料中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在新型纺织品材料中的防水、防污作用等。从这些实例继续讲述胶束、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结构、性能参数(CMC值、HLB值)等重要理论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掌握了。 以“表面活性剂”部分为例。首先引入肥皂和洗衣粉的实用案例。肥皂和洗衣粉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化学品,可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虽然可能部分学生对这类洗涤剂有初步的认识,但真正了解其洗涤作用原理的并不多。因此,此案例满足“听说过但不熟悉”的要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的种类、造型、颜色以及使用对象和部位等方面充分展现其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该类日用品还有很多“高端产品”,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前景。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简要说明肥皂的来历等科技发展历史。 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分别从实验课、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三方面开展。 传统的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且内容陈旧,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的做法是改进传统实验项目、引入教师科研课题和企业课题。 首先是内容陈旧,部分实验项目已被证明不适合本科实验训练、锻炼动手能力,或难以体现知识重点,需要改进。比如,物理化学实验中测定电势-pH曲线项目主要的考查目标为理解一定条件下能斯特方程中浓度的负对数即pH值与电势φ成正比,并掌握pH值测定的原理。但事实上学生对此兴趣不大,感觉这是必然的,老师在讲的时候已经把结果给展示了,没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增加了电极的原理和组装、pH计的原理和组装实验,放在测定电势-pH曲线实验之前,使学生亲自组装了电极、pH计,到测定电势-pH曲线时自然理解清晰、操作得心应手。 引入教师科研课题和企业课题。首先使学生接触实际存在或生产中的问题,对培养其求知欲和提高探索的兴趣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其次锻炼了教师,增强其将理论与实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实习实训按一般常规情况就是带领学生去工厂实习几周,请工厂的技术人员讲课,然后参观生产车间,就算完成生产实习任务。结果是每年学校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学生实习则走马观花,成了走过场,效果自然难以体现。 目前,在前述加强师资的前提下,使得我们拥有了一定的工程化素质的教师队伍,结合企业技术人员,为做好实习实训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另外,我们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和综合实习实训考核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为:管理采用封闭管理、集体上下班、随时考勤等,保证学生的实习时间和在岗率;考核不但要参考其实习报告,还要引入笔试和面试、单独岗位操作和答辩等,保证了学生真正掌握、理解生产过程,起到实习的目的。 毕业论文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由于要备考研究生,导致实验时间难以保证。我们的改进做法是:其一,严格毕业论文(设计)出口机制,让达不到要求水平的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延期毕业,重新答辩,使学生重视,教师认真对待。其二,一部分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即进入教师实验室,进行科研创新实验。每年学期初由年级辅导员、班导师向有需求的教师推荐一些学有余力、感兴趣的学生去进行科研创新实验。对学生巩固实验课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有显著作用,还可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另外还可以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其三,毕业论文或设计可以与毕业实习结合。通过延长企业实习时间,并提炼出课题或模拟出设计任务让部分感兴趣的学生选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了课题的背景,为做论文或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节省了时间。 五、效果与探讨 2010年以来,我院应用化学专业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青年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热情更加高涨,并从工程化素质提升和教学过程中得到成长。3年来,青年教师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共获立项校级教研项目4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同时,有2位教师获聘副教授,2位教师获聘讲师,其中有2位教师获聘双师称号。 第二,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首先在后期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比如物理化学实验,90%的学生能够在3个学时的规定时间里保质保量完成实验任务,而在过去则一般需要延长1个学时才能完成;其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创新实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毕业论文质量也相应大幅度提高;最后,3年来,学生参与“挑战杯”创新大赛、企业奖学金项目、校级创新课题等立项、获奖共计35项。 第三,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考研录取率显著升高。从2002级到2009级,考研录取率从最早的10%上升到60%。这固然与学生的刻苦学习有关,但显然与上述教学改革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结出了硕果,比如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其考研面试竞争力这一结果,势必会提高学生被录取的机会。 工程化学论文:关于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摘 要】本文针对工程化学学科特点,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心得和体会。阐明在工程化学教学中,通过精选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置创新型实验,融入科研成果等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工程化学基础是工科院校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工程化学教学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是传授基础工程化学知识、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训练学生掌握专业工程实际应用中涉及的基础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技能[1]。课程体系从物质的化学组成、物质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质出发,介绍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保护、水体的污染和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命科学及高分子材料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使学生掌握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促使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的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2]。因此,工程化学的学习对工科院校学生的全面培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工程化学基础课程对于现在非化学非化工类的大学本科生一年级学生来说,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新名词新理论多、跨度大等因素,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吃力、抓不住重点、掌握不住方法[3]。笔者结合给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讲授工程化学基础的经验,根据工程化学基础的内容结构和大一新生特点,对工程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4]。 1 精选教学内容,引入课程专业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在有限的学时数里让学生掌握课本中涉及的所有内容,这是不现实的。我们根据大一新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对工程化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如教材中有关生物大分子、固体吸附剂、液晶、高分子材料等内容适当取舍,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为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我们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介绍新建筑材料的组成以及坚固阻燃和绿色环保等内容。另外,在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给学生宣讲化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必修课程,进而产生一股潜在的驱动力使他们愿意将其学好、学透。 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解决教学内容多的问题,可把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通过高科技电子手段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例如,晶胞和晶体的概念,多媒体动画的设计便于学生直观、深入地理解,另外,这些动感的展示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理论计算的知识内容,例如,教材中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中有关计算的内容,多媒体和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针对教学内容中前沿知识更新较快的问题,可对所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通过网络搜索,制作知识链接,可链接基础理论知识,也可链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出和研究这些知识的人物。这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深造有所帮助。 3 设置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工程化学的教学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一方面,我们精选具有一定的验证性和操作性的实验,以满足辅助课堂教学的需要和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选择一定数目的研究性创新型实验作为实验课内容,力求在工程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进新意,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工程化学实验课中,我们新设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研究及纯度鉴定的内容,将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统一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通过训练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室做实验、数据分析和总结报告等一系列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4 融入科研成果,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高校教师可利用自身的研究成果为课程内容不断注入活力,自身经历的研究,会常讲常新,还会激发研究的灵感,使教材中的理论得以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只有教师自身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介绍先进的科研理念,使课程具有先进性、时代感,充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介绍配合物的内容时融入笔者在配合物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使学生意识到仿酶配合物的合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当中活性酶的作用机制,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在某些方面没有条件开展相关实验,也可以检索大量国内外的研究与改革动态,查阅文献资料反复研讨,形成工程化学基础理论的辅助性资料,丰富讲课内容,另外,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开展少量简单的科研活动,不失为是培养学生学习,研究探索和创新能力的一条主要途径。 以上是笔者在工程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学科特点不断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是无止境的,需要学校学院和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实践和完善,也需要大学生们积极参与。
基础工程论文:论电气工程基础的教学革新 一、改革教学模式 通过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培养的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师生在讨论式互动教学过程中坦陈已见,做到良好沟通,促进教学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既要在课堂上讲好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分析方法,又要指明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能够做到突出重点,牢固基础,透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连接好知识网络。对于本课程和相关领域内的新知识点、新技术应用及时适当补充、说明,拓展学生视野,以适应其工作需求。对于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相对次要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或引导、帮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学习。这种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功效。所采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实验、配电柜装配、试验台操作等的先进教学手段,可以较好地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直观化图形、动画教学课件使学生理解相对容易,并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其学习兴趣。并不是要求所有课程内容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电力负荷计算、导线截面选择、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校验等内容,仍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好重点知识,学生通过课后习题、作业等对知识点进行加深理解和拓展。对电气工程基础等基本概念,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工厂供配电装置防雷与保护接地,高低压供电线路选择、设计与敷设,变电所地址选择与供电系统设计、布置,以及系统无功补偿与高/低压放电实验等内容,可以采用计算机仿真教学、观看现场录象和校外供电厂实习基地教学等手段,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和领域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对变压器和高低压供、配电设备,如各种配电柜等的结构、原理、设计方案和设计标准等内容,则充分利用校外配电柜实习基地的便利条件,以下厂培训为主,实物教学为辅,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相关内容。 二、增加课程设计环节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对学生进行工程概念渗透和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课程复习与设计,包括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经济、技术比较,方案选择,具体设计步骤及设计内容等,保证了课程设计质量。通过课程答辩,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到企业后经比较短的见习就能较快适应本专业技术工作。 (一)选择设计题目 通常选择10/35kV变电所作为设计蓝本。在设计中,提供给学生较新的参考资料,如设计规范、设备手册等,供学生设计时参阅。这样,可以使学生课程设计内容与当前电气工程基础技术相适应,不至于落后甚至流于形式。同时,采用AutoCAD等工程设计软件,使学生能够跟上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工作技能的要求。 (二)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并做好课程设计过程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并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和学习骨干的带头作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中选出一到两名学习成绩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全面管理本小组设计工作,如制定设计方案,合理安排设计进程,对设计任务和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与协调,定时进行考勤和组织讨论等,向教师提供本小组的设计成果,并进行总结与报告。指导教师主动、及时与小组长联系,既不包办,也不放任。指导教师可以提出指导性建议和意见,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使学生课程设计能够圆满完成[7]。 (三)注重总结和考核,及时点评 要求学生提供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内容可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个人的设计专题部分)、设计要求、正文以及参考资料、设计收获、体会与建议等。其中,报告正文部分应该包括详尽的供配电系统方案分析、选择与确定,参数设计、计算与校验,设备选择与各种校验,以及绘制图纸等。设计结束时对申请成绩或评定成绩为中及以上学生进行设计答辩。答辩气氛严肃认真,可由指导教师提问,也可以由其他组的同学提问,或以抽取题签的方式回答问题。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设计成果和报告说明等进行总结和点评,认真做好成绩考核与评定工作。 通过课程设计及答辩,指导教师在肯定学生设计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诸多不足,指出应该改进的方面,并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其今后的学习方向,为工作做好储备。 基础工程论文:工科院校机械工程基础实验项目分析和开发 21世纪要求高等工科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而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风、实际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特点及内容 机械工程基础是普及机械和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的课程。对文科类、管理类、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具有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拓宽专业、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的作用;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机械和机械工程的能力,是工科类非机械类专业具有工程特色,适应高新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机械工程基础的内容选择是根据机械工程的基本内容确定的。主要讲授机械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及机械工程发展的趋势,介绍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简述机械的组成原理与工作原理、常用机械零件强度、刚度的概念、机械产品的制造技术、液压传动和气动技术的概念、现代设计方法等等内容。学生通过对各部分内容的学习,了解机械及其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过程中需要哪些知识及其在机械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内容分析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按照实验课教学体系分为设计与制造工艺、检测与分析、材料与性能三个部分。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1. 实验理论 (1)韧、脆性材料在受拉、受压和扭转时力学性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电测法基本原理,单向、平面应力状态的静态应变测量与应力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冲击动荷系数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现代光弹测量的基本概念。(2)组合体模型的测量和组合体视图及剖视图的绘制方法和尺寸标注方法,机械零件功能和结构分析方法以及机械零件测绘方法和步骤,部件功能和结构分析方法以及部件测绘方法和步骤。(3)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结构分析,机械运动分析方法,渐开线齿轮范成加工原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机械动力学,典型机械零件状态测试,滑动轴承性能测试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减速器结构分析方法和步骤,各种典型机构及典型机械的综合分析方法。(4)金相显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试样制备方法,Fe-C状态图、C-曲线;表面强化原理和方法;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力学性能(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显微硬度、摩擦性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5)机械加工完成后零件的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螺纹几何参数误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零件互换性所进行的必要的精密技术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 着重讲授如何用科学的手段来完成理论的验证;如何组织实验、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现象;介绍常用设备和仪器的原理、构造和使用维护方法以及综合实验内容的思路和方案设计等。 3.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即如何从实验目的出发,根据什么原理,选择何种实验方案,配套哪些仪器设备,确定实验程序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2)通过实验熟悉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学会调试仪器和排除故障。同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进一步得到训练和提高。(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固理论知识。(4)通过实验过程以及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 1.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与分析实验 基本教学要求:初步了解电测机构运动参数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实测、仿真比较优化设计,分析机构参数对机构动态参数的影响。 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 基本教学要求:掌握根据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计算自由度、验证机构运动确定性;了解正确选择长度比例尺方法。 3.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基本教学要求: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与设计,轴上零件的常用定位与固定的技术方法,轴系结构设计的要求与常用轴系结构,为后续机械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金相显微分析法实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显微分析) 基本教学要求:研究和了解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含碳量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初步掌握用组织相对量来估计碳钢的大致含碳量;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组织示意图的描绘技能。 通过对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实验项目的分析和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提高,提高了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达到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目的。 基础工程论文:信息化教学在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的指导思想——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培养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偏基础课程。在该课程中几乎涵盖了有关电气工作的所有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与电气工程的各个方面均息息相关。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以此提高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效率。 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为:其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课程内容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每一章都是一个崭新的内容,并涵盖大量的理论知识点,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其二,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过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工程实训环节。 由于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具备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由于课程设置的教学学时数有限,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无法全面讲授知识点以及与电气工程实践相联系,所以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消化和理解较为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其次,课程教学没有把握住重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加之教师缺乏对学生必要的课后复习指导,从而造成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效率偏低;再次,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没有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导致教学效果完成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一)信息化教学具备开放性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使其具备较强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开放课程资源,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入教学资源系统,可以随时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在教学资源系统中存储了大量的仿真实验、演示实验、虚拟实验等实验教学信息,可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缺失,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其次,信息化教学方式是一个开放的课程建设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字化资源,还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教学具备创新性的优势 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专题,让学生进行课外研究,使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学生在研究专题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具备建设性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使教学场地和教学时间不受任何限制。由于网络信息实现了高度共享,所以学生可以学习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满足学生差别化的学习需求,从而使信息化教学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三、信息化教学在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电气工程基础教学的内容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当中,而是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在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对教学进行辅助时,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是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其通过各式各样、图文并貌的动画、音乐、图形和图像等,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中声音和图像可以使原本较为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将一些原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其能够进行一些模拟操作,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于多媒体的使用完全是教师在控制。为此,在软件的选取和课件的设计上应尽量贴近教学内容,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可将发电机调速器的动作过程、凝气式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的调频过程、继电器保护器的分合闸过程、电气控制回路的动作过程、倒闸操作过程等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种课件不但能够重复播放、反复操作,而且还能够出现不同的界面,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形式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课程的内容随之加深,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变得更加容易。 (二)构建实践教学资源系统 实践教学资源系统的构建应以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支撑,以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开发为核心。同时实验内容的设置应尽量以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为依托,以此来体现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先进办学理念。该资源系统由以下四个模块构成: 1、管理模块。在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师既是教学的指导者,也是信息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和各种实验项目的开发者。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并将这部分经验有效地融入到信息网络教学当中,以此来监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并从旁引导学生,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实验与实践模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具体实验时间,这样有利于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设计必选和可选两类实验项目。学生则可借助信息网络平台,结合自己对各类实验的兴趣,合理选择所需的实验项目。当学生选好实验项目以后,教师按照实验项目的数目和具体参加人数,来编排实验时间表。对于一些教学以外的设计性实验,学生可自行组织成创新协作小组,然后进行提前预约,在获得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按照预先申请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完成相关实验。信息网络平台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外,还能够按照相关的行业特点设置标准化的测试题库,这样便于学生在网上进行专业技能竞赛,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资源模块。信息网络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获取便捷、各种资源丰富。为此,构建一个检索快捷、资源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库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基础保障,有利于学生 ! 4、协作交流模块。信息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以实时交互的形式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不仅可以利用信息网路平台中的BBS及讯息等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聊天室及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在线讨论,彼此间交流意见、答疑解惑。 (三)建设数字虚拟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基础课程中原有的纯物理实验现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的需要,这部分实验已经很难满足电力系统实验教学的要求。为此,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采用数字虚拟试验则可以有效地克服实验仪器方面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以及教学经费和实验场地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并且还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遥视、遥控、遥测和遥调,由于计算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实验效率也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程度地提升。原有的纯物理实验因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要求,致使实验难以达到设计性和开放性的目的,而数字虚拟实验却能够真正实现实验的设计性和开放性,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础工程论文:油田固井工程技术的研发基础 固井技术对于油田油井寿命和资源保护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在井壁和套管中的环空部位注入水泥浆实际保护油井为目标的工程技术。随着钻井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为固井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笔者就油田深层固井和超稠油浅井固井工程技术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油田深层固井技术探析 1.深层固井的难度分析 地层压力和地质情况对油田深层固井技术的实际运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归纳起来,油田深层固井技术需要攻克的难关具体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相对较高的泵压影响固井的正常施工。异常复杂的地质环境也增加了地层垮塌的几率和防窜的难度。较低的水泥浆抗高温水平。过高的井下二氧化碳含量在气窜作用下腐蚀套管。自身结构的不足不仅增加了配套工作的困难程度,而且套管风险出现的几率也会显着提升,降低施工稳定性。 2.油田深层固井技术有效运用的建议 第一,有效运用深层固井顶替工艺。一般而言,塞流与层流清除低边滞留的沉积钻屑与钻井液的实际效果要在一定程度上逊色于固井液在环空的紊流顶替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深层固井中套管居中度不佳。但是笔者单位几乎不可能实现水泥浆的紊流顶替,因为施工过程中对于水泥浆稳定的指标要求使得水泥浆必然会比较稠;然而利用调节前置液性能的方式来实现前置液在环空的紊流作用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的,也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为了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提升深层固井的顶替效率,则有必要高效驱替水平段与斜井段低窄边钻屑。 第二,严格控制水泥浆性能指标。对于深层固井而言,它对水泥浆的性能指标要求几乎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例如,应用于深层固井的水泥浆必须要具备抗高温、直角稠化、高早强、零析水、低失水等性能,而且,这些性能指标必须要同时具备,否则便会影响正常施工。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析水性能是对深层固井水泥浆最为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水泥浆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坚决避免出现水泥浆在候凝过程中形成自由水带和油气水窜通道的问题。具体要求是水泥浆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依照这样的性能标准配置的水泥浆非常稠,要求地面设备具备相应的配置能力。 第三,有效运用塑性水泥浆。采用以改性纤维和活性微粒为主要材料的早强增塑剂,能提高塑性水泥体系石抗冲击能力,增强水泥石弹塑性,满足小间隙油层套管的后期作业要求。 第四,有效运用深层固井气窜控制技术。气窜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可能导致井眼报废或形成严重的安全环保事故,应引起高度重视。深层固井与油层尾管固井中,要实现有效的防气窜,按照“压稳、居中、替净、封严”的要求,在水泥浆注替和凝结过程,必须保证浆柱当量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平衡关系,做到水泥浆不漏,油气水不因水泥浆失重而造成窜流问题;清除和替净环空泥浆,提高水泥浆的顶替效率和水泥环的胶结质量;提高水泥石的密封质量,无局部水槽、横向水带和窜槽现象等。深层固井,应采用多凝水泥浆柱结构,确保候凝过程中能维持气层段的液柱压力;深井超深井尾管作业中,由于悬挂器以上为钻井液,水泥浆柱短,上部钻井液能在水泥浆的候凝过程中维持向下传递压力。要求钻井液泥饼薄而韧;采取有效的套管扶正技术提高套管的居中度;采取水泥浆减阻剂改善水泥浆流变性,进行水泥浆流变学优化设计,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和水泥浆胶结质量。 二、超稠油浅井固井工艺技术 针对超稠油浅井固井难点问题,笔者单位从水泥体系、水泥浆密度设计、环空浆柱压力设计,井眼准备,固井工艺等方面入手,经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固井配套技术。 1.选用低失水、短过渡、微膨胀、沉降稳定性好的优质水泥浆体系 超稠油浅井固井首先急需解决低温防窜问题,因此必须设计低温早强短过渡沉降稳定性好的水泥浆体系。经多年研究,优选出低温降失水剂HN-100。HN-100是不渗透剂和早强性膨胀剂的混合物,它一方面在地层滤失中可形成不渗透膜;另一方面该种水泥浆体系具有一定的早强性和微膨胀性,水泥石体积不收缩,可以明显提高水泥浆的早期强度和缩短过渡时间,同时提高水泥浆的沉降稳定性,在水泥浆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浆柱压力,阻止地层流体窜入水泥浆,具有良好的防窜能力。 2.固井前对周边注、采井采取一定范围内的停采、停注方法 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笔者单位采取在钻开油层前半朋至固完井三天后的时间内,新钻井周围二百米范围内的井必须停止注汽,若周围井处于焖井期,必须在排液一段时间,地层泄压后方能钻开油气层,防止钻井过程中发生井涌、井喷。 3.固井施工中的防涌措施 由于长期注气开发,地下压力紊乱,并且在九十至一百二十米存在气顶油层,在钻井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井涌。从现场施工看:一些区块钻井液密度低于每立方米一点四二克压不住井、而钻井液密度高于每立方米一点四五克就可能发生井漏,压力窗口小于零点九。因此,在这些区块钻井和固井时,必须搞好防喷及其它安全措施,并严格控制环空液柱压力在压力窗口之内,既能压稳高压层又不至于发生井漏。固井施工时笔者单位取消了清水冲洗液,采用低密度水泥浆作冲洗液,通过平衡压力计算确定各种密度的水泥浆用量,进行合理的浆柱结构设计,确保冲洗液对封固段井壁的“冲刷”,同时,冲洗液进入环空后,仍能压稳高压地层而又不发生漏失。 4.固井施工中防漏措施 从钻井及固井施工看:发生钻井液或水泥浆漏失主要集中在:一是表层套管鞋处;二是目的层上部、渗透性良好的砂层段。固井施工中笔者单位采取了如下防漏措施:下套管前对漏失层段进行堵漏。在钻井过程中发生过井漏的稠油浅井,在下套管前通井时,对漏层进行堵漏,提高地层的承压能力;注水泥浆期间防漏措施。为确保固井施工中水泥浆不发生漏失,上部封固井段采用低密度水泥浆,下部采用密度为每立方米一点九克高密度水泥浆,确保环空最大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而小于地层的漏失压力。另外,漂珠是一种较好的低密度材料,颗粒直径为四十至三百流明,壁厚为直径的百分之五至三十,密度为零点六至零点七克每升。因其密度低、颗粒小且呈空心状,易被吸附在微裂缝隙处,其对上部封固段具有一定的堵漏功能。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就油田深层固井和超稠油浅井固井两种较为复杂的固井工程技术的应用谈几点看法。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固井技术对于油田油井寿命和资源保护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笔者所谈能随着钻井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为固井工程技术的进步具有建设性意义。 基础工程论文:地方文献数字化: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信息基础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正在进行中,而拥有大量地方文献的地方图书馆或认为那是国家和省图书馆的事,或因经费和技术的困难,对地方文献与数字化图书馆缺乏认识和责任感。本文旨在对数字化图书馆的介绍和阐述地方文献数字化是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信息,抛砖引玉,祈望能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图书馆同仁的共识。 1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Library”翻译而来的,又称为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它的特征。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模式。书刊的借阅、文献的查询、信息的检索,都在文献数据库中进行,这是图书馆数字化的初级阶段。当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和高度结合产生的网络环境日益完善,文献资源共享和远程利用已成为可行的现实,书目查询、信息检索已不能满足更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要求对文献信息或其它信息的更深入更全面甚至原始的揭示。图书馆应在书目数据基础上,建设书刊全文数字化图书馆。 1.1 网络时代是数字化传播的时代 数字化媒介是媒介信息的电子化表现形式,一方面可以代替传统媒介表现出相同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管理、查询和阅读,并且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广域传播和安全保护。Internet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海量的信息可以通过低廉的传输成本在全球性互联网络上高速传输,用户可以有选择性地从世界任何地方获取和使用自己需要的信息。电子化的信息数据不仅节约了传播的成本,同时加快了信息的增值,因此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成为未来社会信息化重要标志。 1.2 文献信息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 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制作出保存人类智力成果的书籍、期刊、图像、录音等信息的数字拷贝和高质量保存管理。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实施知识增值。这是存在于因特网上并将在下一代因特网中扮演核心角色的一种知识网络,它在国际上已有七、八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日益成为因特网上的主流信息。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几个世纪以来图书馆工作的重大变革,它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数字化图书馆改变了以往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的传统方式,借助网络环境和高性能计算机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具有下列基本特征:一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贮,即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的存贮管理数字化,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最基本特征;二是文献信息网络化传输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撑,互联网络使信息传输与利用失去时间和空间,资源共享美梦成真;三是数字图书馆将改变目前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可以更好地履行图书馆在倡导、组织和服务中的重要职能。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是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数字化信息中心。 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是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存贮和网络化传播利用。21世纪的图书馆将通过先进的数字存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延伸社会教育职能,在信息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3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国家级数字资源系统工程,涉及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存贮、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这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实施的、跨部门、跨行业、由超大规模高新技术组成的信息资源系统工程。 其总体目标是:实现中国数字图书馆的总体架构,在因特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信息资源库群,支持国家整体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国家高速宽带网络系统向全国及全球提供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把中国54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数字化存贮和传播利用,恰当地表现出来和有效地传播出去,使之以信息形态进入知识创新和经济建设的循环,向全世界展示,为全人类所共享。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实施,具有非常的意义:⑴数字化图书馆建成将使我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跨越式发展;⑵以中文信息资源为主体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它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当代建设的成就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展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⑷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⑸数字图书馆将改变目前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图书馆馆员将成为捕捉和整理信息的专家,读者可以在世界各地通过网络阅览数字图书馆中的丰富信息。图书馆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 地方文献数字化 国家文献系统除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书刊资料外,更有遍布全国各地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地方文献,这是国家文献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在虚拟与现实的网络电子图书馆中,开发和建设反映本馆馆藏特色的特色数据库和满足本地信息需求的专题数据库,提供别馆没有的信息资源,是未来地方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各地图书馆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地方文献,这些地方文献是构成国家文献重要元素,只有把全国各地图书馆收藏的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数字化,建成以地方文献的重点藏书为核心的专题数据库群,与国家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系统一起在互联网络中形成完整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因而地方文献数字化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信息基础。 2.1 地方文献是中国特色文献 地方文献的内容涉及一个地区的自然、人文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方面。因而地方文献数字化,不仅方便了研究者的使用,也使得祖先留下来的灿烂文化能得以长久地保存。建立以地方文献的重点藏书为核心的专题数据库,是地域知识信息的活化,它既是地域知识信息的浓缩,又是地域知识的集合。这是地区优势也是地区特色,即使在国际上也是绝无仅有、无以替代的。在互联网络中,各地图书馆都把自己的特色馆藏呈现给用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资源共享。可以极大增强各地图书馆数据库的服务能力。 地方文献是关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资料性,其内容包括记载某地的文献、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志、地方出版物等。地方文献“记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分野;记政治则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记;记经济则有户口、田赋、关税;记社会则有风俗、方言、奇观、样异;记文献则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产。”可见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上自天文、下及地理,旁至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揽括了地方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教育、军事、边防、民族、宗教、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献,这些既反映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历程的地方文献,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资料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能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 规划提供地方背景资料和历史借鉴;是专业人员了解当地有关情况,从事专业研究的宝贵资料;是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重要参考资料;是修志、编写年鉴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依据。是为子孙后代保存的重要史料。丰富的地方文献成为发展地方社会政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研活动的宝贵信息资源。 2.2地方文献种类繁多 地方文献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资料、地方文史资料、地方志等类型。我国图书馆界泰斗杜定友先生指出的:“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影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簿籍等”,时代的发展,又增加了方志、专著、期刊、族谱、地图、录音、录像,甚至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新成员。载体不仅有手抄本、印刷品,也有缩微品、录音、录象、机读磁带等品种。 2.3 地方文献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汇江河而成大海。集国家、省、市图书馆共同构成全国文献保障体系,因而地方文献数字化必须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建立国家、省、市(地)三级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机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级图书馆的义务和权利。 针对地方文献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特点,在地方文献信息数字化时,应根据文献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建设信息型数据库(如书目、索引、文摘或提要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等供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化信息。全文型、信息型交叉混用,使国内外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络检索到所需要资料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3.1 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地方文献数字化进程中,首先是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它是不同层次的读者利用最多的数据,查找文献的主要线索,也是地方文献开发和业务工作自动化的前提。虽然地方文献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必须确保书目数据的标准和规范,特别注意在进行主题标引时要揭示和体现地方特性;其次是数据录入时不但要把地方文献的主题、分类等详细著录,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对某些地方特藏进行文摘或提要式录入,甚至全文录入。特别要注意某些地方文献的外部特征;第三,书目数据库应全面反映地方文献信息。不仅揭示文献的基本信息,还要标识出文献特点。包容的信息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精度;第四是针对地方文献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对文献的反映途径,要选取最能反映文献的特征且最有可能被用到的检索途径,这是提高信息率和便捷检索的关键。 2.3.2 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 多媒体存贮与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可靠的技术支持。面对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地方文献,应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既要根据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亦要考虑面向全国、全球的传播意义。分期分批地建设一些有较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效益好的专题地方文献摘要或全文数据库。如旅游数据库、人物资料数据库、名胜资料数据库、名优特产数据库、地方法规数据等等。 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性能,把专题书刊资料文字、声音、图像全面建库,并开发相关信息,如对旅游数据库中的风景名胜增加旅游服务电话,给人物资料数据库中的名人增加亲友联系方式,给名优特产数据库增加生产厂家信息,给地方法规数据库增加相关法律服务机构等。数据库建设中对纸质文献数字化最好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对文本进行格式编码,以方便检索利用;对静态的图片、画片、拓本、表格、票据、手稿等应利用数码摄影或扫描录入的方式建库,以保存文献资料的原形传真;对动态性的录音、录象、影片则应利用相应的数字化软件工具把它们转换成数码格式输入数据库。 2.3.3 地方文献数字化的软件系统 在图书馆数字化系统软件的选择上,首先要选用那些技术成熟、标准化程度高、能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相连接的软件系统;其次,统一标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资源库的制作质量和查询服务效果。第三,系统应能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地把文献书目、全文、图像、声音、动画等输入数据库,并提供一站式的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检索阅览平台;第四,系统不仅支持计算机检索利用,还应兼容宽带网络中即将出现的IP信息终端;第五,系统应提供数据上传和下载到各种阅览器的接口。前几年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没有统一的建库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利用平台,不同系统难以互相转换,无法挂到互联网上,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教训要好好记取。 目前,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竞争日盛,但高昂的系统平台和技术转让费用是图书馆难以承受的。我认为以国家图书馆数字化系统为中心,建立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工程网站,向全国图书馆提供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和软件,参照版权图书馆规则,要求各图书馆上传特有文献的数字化数据,按照国家书目数据库建设中,奖励优先上传者的方法,向全国各地图书馆征集数据,这是统一标准,多、快、好、省的最有效方案。 2.4 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飞快。各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亦在紧张进行中,下列几个问题是必须要研究解决的:⑴共建共享中的统筹规划问题;⑵软件系统的标准、协调和兼容问题;⑶建设人员的组织培训问题;⑷建设者的权利与义务;⑸地方文献的知识产权问题等等。 数字化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本世纪各国文化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具有非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数字图书馆的文献除国家和省级图书馆收藏的书刊资料外,更有遍布全国各地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地方文献,这是国家文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地方文献数字化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信息基础。 基础工程论文: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探索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作为首批全国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们在1997年正式启动这项实验:98年初我们建成包括多媒体控制系统和电教自动控制平台在内的多功能计算机室,99年建成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环境。同时,我们把实验目标定位为以计算机和校园信息网络为技术基础,把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应用能力纳入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中,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进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以计算机对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所具有的延伸意义,同化、顺应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之中,逐步形成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从而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利用计算机和校园网络构成的综合教育资源,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21世纪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来推进学校整体改革进程。 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的技术内核,校园信息网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环境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媒体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特性,其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践证明,把计算机引入教学过程可以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信息实践能力建构最理想的环境。 2、生态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在个体的脑子里,而是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这是因为: ①、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检测考试、师道训诫的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而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这种变化,其实质是由传统“教“的序列控制向“学“的序列控制的转变,是由外在的纪律控制向内在动机控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松、更安全、更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②、同传统教育信息的组织形式相比,计算机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类似人,特别是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基于这种特性的信息结构,依托丰富实用的网络资源库建构的智能化有源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③、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交互进行的,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往往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原型,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很自然就形成不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肯罢休的心理,加之软件所提供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和在真切把握认知对象的感受下展开学习过程。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动手能力。 ④、我国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脑的相应功能区域在活动时,血氧和葡萄糖会超流量向这个区域供应,去处理信息。血氧和葡萄糖的流量、流速,和人处理信息的质量、速度密切相关。观察发现,处在计算机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尤其是当他们的兴致集中于有一定难度、有一定趣味的学习内容,或是具有竞赛成份的习题时,他们的呼吸和脉搏频率显示出加快趋势。这时的学生情绪愉悦,思路清晰,处理信息的速度显著加快,往往处在智能、技能的最临近发展区域上。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五届“改革学习,课程和教育理念:新世纪的革新视野“国际会议围绕21世纪的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给21世纪的未来教育提出了引人深思的科学课题。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VLVIAN OTA WANG博士提出了培养新世纪公民的几点方法: ①、 互相学习,学会合作。 ②、促进跨文化理解。 ③、开展跨文化的和平教育。 ④、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 ⑤、注重教学质量。 ⑥、着力于培养明天的领袖。 泰国教育部的RUNG KAENWDANG认为学习改革是 教育改革的中心,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具有通过自身学习来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进行终身学习。 香港教育学院的CHENG YIN在《新世纪的课程和教育理念》提出了一个新的多重智力学观点: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多重智力,即学习智力、经济智力、社会智力、政治智力及文化智力。他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全球化、地区化和个性化的多重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综合上述,计算机网络教育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有利于学生全球化、地区化和个性化的多重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利用校园网建构的智能环境把学校建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充满生机的学习环境和场所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主愉快、探索创 造的过程 教学模式是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指导课堂和其它教学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式。 专家指出,围绕着课堂教学多年来开展了不少教学改革试验,但是,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和浅表层,究其原因,是教学模式基本没有改变。 近年来,我们通过计算机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积极探索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双主“教学模式。 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各种应试技巧。学习的基本过程是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提高识记知识的效率。但它的致命缺陷在于,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②、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较之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是一大进步,它 有利于儿童天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个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它很难有效调动其实很难以调动的儿童的自觉性,操作不到位则容易流于放任。 ③、依据何克抗、李克东等专家的研究,“双主模式“介于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间,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要把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又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这就是在基本保留“传递--接受“式教学活动进程的条件下,利用计算机作为教育过程的基本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探索、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④、“双主模式“的可操作性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构成了教育学理论的基石,教育实践的主干职能、规范和具体操作方法,只能围绕主体并由主体来进行。a、“双主模式“ 提倡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有利于发挥认知主体的主动性,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b、“双主模式“是面向全体的教育,面向全体,是教学的基本原则。c、“双主模式“把学生看作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把学生的差异性也作为可供开发的资源。d、“双主模式“重视每个学生具有的发展和创造潜能,俗话说,跳一跳就可以把果子摘下来。e、“双主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唱主角,多给学生提供讲和练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f、“双主模式“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讨论,教会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自得能力。 ⑤、“双主模式“的实践特征是, a、从教育技术学上看,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理论的结合。b、从整个进程看,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下通过与同学协商协作、与计算机交互主动获得知识。c、从教学内容看,应用这种模式,对知识系统性强的学习应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指导、设计作用;新旧知识之间相互关联、技能转化性的宜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发散性,技能熟化、扩展性的宜以学生为主体。d、教师的主导作用,须依赖与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不断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问题情景,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以及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基于以上理论探讨,我们组织各学科实验小组,分别以小学语文四结合、异步教学和引探法教学实验为主干实验项目,积极进行“双主模式“的操作和实证的研究,这样既丰富了实验的内容,又使得实验的可操作性更强:譬如在低年级实验中,学生有效进行异步学习问题,引探教学中恰当处理 “引“和“探“的辨证关系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果: 实验教师董金宏的课例实证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借助生动有趣的电子教材朗读对话,角色扮演,体会提示语作用,了解小马第一次为什么没有过去河,遇到什么困难呢,它是怎样对待的?接着让学生替小马想想它能不能过河,大家纷纷发表判断并说出理由,争议中明白了动物个子高矮和能否过河的关系。再让同学借助演示多媒体动画软件亲自试试,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悟出道理。老牛过河的轻松得意,松鼠过河的惊慌失措,小马过河的小心谨慎。同时也明白做事遇到困难只要向小马一样不怕困难,终究会成功的。 “朗读扮演“既有教师有目的创设情景加以启发引导,又是学生有个性的大胆创新的发挥练习,学生自己是主角,但教师的点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进行知识内化,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由“情境推理“到“亲自实践“是引导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为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这时,教师只要通过网络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收集教学信息,判断学生的学习障碍,提供个别帮助,典型评议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再“揭示寓意“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水到渠成了。 这一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双主模式“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的优势。整个教学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地主动地大胆地去探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交流反馈及时频繁,练习量大,符合“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则,儿童身、心、脑得到协调发展。 实验教师唐筱勇的课例实证分析 如《荷花》一课,教师在让学生理解冒出水面荷花的姿态时,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并在电脑中完成以下练习:“冒出水面的荷花有几种姿态?请展开合理想象,想想每种姿态的荷花像什么?“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知道荷花有刚开、全开、未开三种姿态。同时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刚开的荷花像一位含羞的小姑娘;有的说全开的荷花正敞开胸膛,迎接灿烂的朝阳;有的说要开的荷花鼓得像一个个将要升空的气球……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这一认知过程,用计算机打出来,这一实标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学生手脑并用,让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认知主体作用得以体现,学生思维得以强化。在学生思考和练习后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 图片演示、视频播放、课文讲解、感情朗读的进一步强化,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力。这样教师和学生在轻松而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实验教师陈艳霞的课例实证分析 数学《平均分》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首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示动脑筋爷爷和一个长方形的图象,启发学生,出示动脑筋爷爷和一个长方形的用意是什么?学生立即议论开了;有的说:“这动脑筋爷爷一定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有的说:“可能是动脑筋爷爷今天要告诉我们学长方形呢!“有的说:“这长方形里一定有许多秘密,老师是要我们动脑筋解开它的秘密。“教师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条直线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怎样分?并且提示:不仅要看谁分的最多,而且还要看谁分的方法最独特。学生迅速投入电脑操作。不一会儿,有的想出了四种方法,有的想出了五种方法,有的想出了六种方法,学生想出的这些方法,图示:(省略) 找出上述几种方法之后,有的学生没有继续寻找,而是一边对已画的图形进行观察,一边沉思起来。他们力图找到独创的方法,有的学生还把已画出的图形在电脑上予以移动、组合……一个学生突然高兴地说:“老师,我发现了,只要通过长方形“最中心“的那个点画一条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块。“教师将他画在电脑上的图播放给全班同学,并示意他陈述理由,演示操作过程,学生清楚地看到他独特的思维过程。他解释说:“我是通过把几种图形在电脑上予以重合,发现无论哪条线全都交在 一点。“他还补充说:“通过交叉点的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半,有无数种分法!“ 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了规律性知识,也正是在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品质得到了发展,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 实验教师吴新光的课例实证分析 《镜泊湖奇观》是第11册一课写景文章。这课教学中,教师作了如下设计: ①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情境。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借助电子教材,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是静态描写,第四段是动态描写。然后教师选取第3自然段引读,让它和第4自然段形成静态美和动态美的鲜明对比。 ②创设意境朗读体会课文情境。提示学生听电子教材的朗读欣赏时,要带着作者描写的镜泊湖的景色是什么样?你们想不想也去亲眼到镜泊湖去看一看呢?通过读找出镜泊湖景色总体上的宁静和吊水楼瀑布“闻声数里“如“抛撒万斛珍珠“的气势,并且找出静态描写的佳句赏析,使学生很快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境。 ③在背诵中积累语言提炼精华 “角色朗读“,教师有目的创设情境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去创新发挥,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围绕“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这两个主线去找词语,并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理解重点句。 ④发挥想象空间进行板书设计 由“情境朗读“到“亲自实践“,教师指导学生打开“电脑记事本“,进行“创造板书设计“,学生设计的板书如下: [板书①] 吊水楼瀑布 瀑布——万斛珍珠 千朵银花(动态) 千军万马 郁郁葱葱 [板书②] 地下森林 森 林 郁郁葱葱(静态) 野生动物 活 动(动态) 火山口 峭壁如屏(静态) [板书③] 地下森林的形成——火山不喷 浮土积累 降水较多 阳光射入 实验教师徐阳杰的课例实证分析 英语Can you read and write?(《你会读会写吗?》)一课教学设计片段:在学完新句型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替换练习进行句型操练。学生只需点击课件的“单词“按纽,就可以进入相应学习内容,学生可两人一小组选择课件中的单词用新句型互相问答,并模仿计算机动画中的动作进行表演。过去的操练往往局限于本课或已学过的单词,但在本课新句型的操练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词汇,每个词都配有读音和浅显易懂滑稽可爱的动画说明,让学生根据这些词用新句型造句,这些词既有已学过的,也有未学过的,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选择使用,学生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词进行操练,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词加以练习,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挑新词进行演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按自己喜爱的方式对软件进行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积极性去建构自己独特的知识认知模型,从而使教师能够得心应手地把握师生之间的双主体关系,并使知识的认知方式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又如在教课文时,常规的课文教法是教师讲解或提问,学生按老师指引的方向进行思考。但在本课的课文教学中,教师既不讲解也不提问,而是让学生利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自学课文。在进行课文学习之前,教师先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各组同学在自学课文的同时针对所看到的画面相互讨论,提问并找出答案,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最佳问题与最佳答案汇合起来,形成课文的整体结构。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一种协作学习的环境,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探究教师辅导,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独特理解,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培养。 “双主模式“实验效果实证分析 a、英语实验班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在兴趣培养方面,实验班级五(3)班47名学生中,对英语极感兴趣的同学由原来的14人增加到了23人,95%以上的同学都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词汇量方面,80%的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尤其是优秀生,词汇量的递进速度非常之快,而且词汇的掌握的牢固程度和理解深度都与从前有很大的区别。这说明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了初步的创造性思维,他们能够运用课件所提供的多媒体环境进行发散思维,自己组合知识单元或者自学新知识,从而使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课外也被放大或强化,而这正是我们培养知识创新思维的目的所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实验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比第二名的班级高出近10个百分点,班平均分比级平均分高4分;第二学期,班平均分比级平均分高出近6分,优秀率的比例达到90%以上。 b、小语四结合实验班与普通班语文素质测评比照表 表1学习能力测试 项正 目确率 独立学习 使用认知工具 解决问题的路径 朗读水平 主动预习并作记录 定期复习自我测评 留心观察爱写日记 查字典 用电脑 问别人 自己查资料 不去想它 读正确 流利有感情读 试验班 93.2% 87.4% 98.1% 99% 100% 35.1% 72.6% 3.3% 99.1% 97.4% 普通班 37.2% 49.4% 39.6% 91% 32.1% 58.4% 6.3% 35.3% 85.2% 47.9% 表2 学习成绩统计 项 目 得 分 实 验 班 普 通 班 应得分 860 860 识字(20%) 实得分 858 845 正确率 99.8% 98.03% 应得分 1290 1290 阅读(30%) 实得分 1108 890 正确率 85.9% 69.3% 应得分 1290 1290 作文(30%) 实得分 1205 834 正确率 93.4% 67.3% 优良人数 43 40 总 分 及格人数 3 不及格人数 1 平均分 96.8 91.3 2、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轻松与宽裕的环境中逐步获得面向未来的能力 我们在实验探索中,没有把网络的功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了利用校园信息网络形成的智能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裕、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创造环境。 我们通过虚拟互联网技术,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网站下载到校园网上,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上得国际互联网,让学生在实时上网的感觉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查寻、搜集,获得有用的信息,学会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己学习,获得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例如,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组织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澳门历史、经济、文化方面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建立网页,通过班队主题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国际“远程协作“学习实验项目,让孩子们在互联网上学会面向世界,学会同各国小朋友交际交往,让他们从小就和发达国家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学科课程学习中,学生可以到校园网资源库或国际互连网站搜寻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成有用的学习资料。在电子美术教室学生可以使自己的想象力任意驰骋,可以体会尝试油画、版画、水彩画的不同奥妙,可以在网上随时发表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学摄影,学生可以博览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生产的各式各样的照相机,可以感受扳动快门的乐趣,可以动手调调焦距,模拟实景拍上几张。学音乐,玩游戏,进入电子阅览室寻秘探宝,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玩得兴致勃勃。 我们还利用校园网“三网合一“功能,建立起视频广播和视频点播系统,学生可以收看网上红领巾电视台电视节目,可以点播优秀教师课例,故事片、科教片和有益的卡通片等视频节目,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空间 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空间是我校多年来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不可忽视的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把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看成是一项复杂、系统、长期的工程。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允许差异的学生实施差异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空间。 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空间适合于各种学科教学。我校音乐特级教师--王光荣在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听““想““唱““做““编“的一整套成功的教学经验独具建树,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听、想、唱、做、编“的教学特点是:创设音乐情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表现音乐。锻炼学生自编自创,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均进行了有意的尝试。 一位校长回忆自己小学阶段学习时, 因为常常很快学懂了老师所教的功课后没事可干,就去“惹事生非“,而经常被罚站时,深有感触地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聪明的孩子总是遭打击。难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智能教育环境,却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我校一位刚刚毕业于师大的青年教师,她的大部分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她在《口算除法》的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使用自己开发的智能化随机习题库,安排学生进行了5分钟的练习,取得如下的数据: 8-20题 21-35题 36-60题 61-74题 人均做题 4人 8人 27人 7人 40 统计表明,反应快和反应慢的学生做题速度相差是十倍!这种练习形式,题目随机出示,相邻计算机出题均不相同。学生每做完一题,计算机紧接着出下一题,这样有了竞赛的意味。学生做正确了,计算机作出“正确“的反馈,做 到一定数量播放几帧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计算机又做出提示纠正的反馈,遇到障碍还可以查询相应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做8道习题的学生没有压力,学得轻松愉快,做74道题的同学意犹未尽,全体学生兴致勃勃中,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同一目标段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多次重复选择,由于系统设置是随机出题,学生面对的是知识难度相当的不同题目,这既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厌倦情绪,又可以使学生对已经获得的内部经验性信息进行有益的复读,从而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为技能。 二、利用计算机和校园网络形成的教育资源,建设适应21世纪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 教育信息化使计算机和网络步入核心的教学领域,基于行为主义的传统学习理论为当代认知学习理论所取代,它对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乃至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新的教学模式形成、发展, 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密切相关。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取决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信息技术能力将是教师进入21世纪的资格证书。 学会使用局域、广域和国际互联网,应用多媒体、学会电子备课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掌握应用远程教育系统将成为优秀教师的新的技能。 知识经济时代,专业分工会越来越复杂,教育所涉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宽广,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业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尤其需要人工智能的补充。未来的教师队伍不但需要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需要大量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人员,更需要在多方面都有建树的通用人才。 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计算机和校园网络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和推动,为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提供了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一)、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对教师新的要求,我们把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看作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全面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契机。我们站在“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从建设适应21世纪发展的师资队伍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班。 从1995年起,在校园网尚筹备过程中,我们就开始举办各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讲座,先后邀请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李克东和计算机网络专家邓祖道教授以及其他教育理论专家来校上课。组织教师、管理人员学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新思维培养理论。 我们还连续利用暑期及课余时间举办了5期面向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培训班。聘请中央电大、江西师大教师,网络公司工程师进行授课,系统学习了 “Word“、“powerpoint“、“Internet“、及“Authware“、“Flash“、“Frontpage“等工具软件,学时300多小时。 派出包括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内的20多人次参加了中央电教馆、华南师大培训基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多次业务培训。 与此同时,我们在管理上不失时机的提出“不懂计算机不是合格的教师,不用多媒体不是好课“,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操作应用和利用工具软件开发课件,纳入对教师业务能力考核的量化指标中。我们按照考核标准,对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了分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定业绩和职称评审、聘任的指标之一。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有效管理,使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提高。 a、确立了“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制高点“,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感。 b、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确立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实验研究的基础理论。 目前,在南头小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实验研究,已经成为学校整体改革的基础课题和有机组成部分。 (二)、利用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建构过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把校园网系统功能完善过程作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时机 ①、在网络的建设上,我们把面向教师、面向学生、面向信息资源、面向管理作为校园信息网络建设的基本思想。 提出把校园网建成一个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服务,具有远程教育和行政管理以及通讯功能的智能信息系统。 “存得进、取得出、跑得快、能重组。“具有流畅的网上信息双向传输功能,满足网上备课需求,教师可使用任意终端查询、调用中心资源库数据。可利用“傻瓜“备课平台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可通过提取教案库中模板教案进行再创作的方式,实现教师教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共享。 提供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软、硬件整体环境,满足教育、教学模式实验探索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协作学习和交互、探究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场所,为学生提供搜集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创造信息的技术平台和技术环境。 具备快速国际互联网出口。教师、学生可实时上国际互联网浏览。 逐步实现教师在家庭上网备课,进行多媒体素材超级链接,实现全方位的备课多媒化和无纸化。 建立学校-学校、学校-家庭远程教育网,兄弟学校、学生和家长可通过拨号上网等方式进入学校多媒体课堂或学校主页,浏览学校相关信息,得到教师面对面辅导和教学咨询服务。 ②、基于以上环境建设目标,在建网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提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目标,通过[:请记住我站域名/]培训和实际应用操作全面推进,通过考核,保证效果。 a、如我们在网络开通初期,要求所有的教学人员懂得应用网上资源,学会查询、学会复制、学会建立新文件。 b、在专线开通和网站镜像完成后,及时进行Internet应用培训,要求教师会使用国际互连网,会在网上搜集、查询、整合信息,会收发电子邮件,会利用互连网资源 进行教学。 c、在网络资源管理数据库建成后,要求所有教师会进行网上资源点播,通过网上备课和通过资源重组进行教学。 d、在学校教育网站建成后,要求所有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或班队主页,逐步学会进行网上交流和远程辅导。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从根本上保障了硬件投入的效益和网络的综合应用水平。 2、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 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工程,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动员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开发,是保障资源质量、数量和实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① 、我们在校园网建设前后采用全员培训方式,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多 媒体教材的开发建设。这样就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资源的质量、数量得到同步发展。目前,南头小学90%教师都能够制作教学课件,25%的教师达到较高的开发水平。 ②、组织骨干参与素材库的建设,学习资料数字化处理技术,掌握不同音视频文件格式的编辑、压缩、转换方法。建立起文件总数2万多个,数据量达到120G,以素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应用系统。 ③、利用包括源程序在内的开放性电子教材,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a、我们在校园网资源库中实行课件源程序文件的完全开放和共享,教师承担实验课和公开课,普遍采取重组改编已有课件的方式,这样迅速提高了教师开发能力,避免了低水平重复的浪费。 b、一批具有扎实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迅速适应了计算机教学,从教多年的陈艳霞老师,过去很少摸过电脑,她把资源库中的数学随机习题的源程序文件经过改编后,应用在学生技能熟化的训练中,取得显著成效。 c、青年教师唐晓勇,以前没有条件接触电脑,任教南小后,他从零开始,一边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操作,一边利用其他教师开发的源程序文件琢磨研究制作课件,一年来,他的开发水平迅速提高,经过他改编重组设计的《荷花》课件,在公开课中使用获得很高的评价。入选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成果。被广东省推选参加教育部电教办举办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软件评比“。 d、与开放型电子教材建设同步发展的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以陈明祺、唐晓勇、李延错、裘伟群、黄丽、余虹、项刘桥、董金宏等为代表的25%的教师已经具有熟练地课件开发能力。初步形成了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队伍。近几年,调离我校的教师中,不少人成为周边学校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大型软件公司的业务管理人员。 (三)、通过网络应用和开展教学实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们把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应用和开展教学实验,也作为全面提高教师 整体素质的过程。 ① 、基于我校校园网具备的信息高速传输,数据多路并发和资源高度 共享的特性,我们提出用足、用透、用够校园网,提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由试验研究和典型课例变为常规课、家常课。根据校园网使用统计,目前,全校各学科计算机和网络平均使用率达到50%以上,部分学科达到75%以上。 ② 、随着试验研究层次的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 念,和教学科研的操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a、部分实验课的设计,已经发生了活动空间,即“前台“和“后台“的转变,由以往教师的前台表演为主,向后台的编导为主转变。 b、教师工作的科技含量更高,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精心运筹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探究和协作,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会话和表达,最终建构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以及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实施定性定量的分析检测并随时做出调控的工作。 c、校园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实践,推进了教学实验的进程,加速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两年前,实验教师在《荷花》一课的设计中,着重利用软件突破重难点,通过荷花视频帮助学生观察理解荷叶“挨挨挤挤“,以及为什么作者说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通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含义。 汲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唐晓勇老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利用网络中的《荷花》资源,把重点放在创设问题情景上:为什么作者用“挨挨挤挤“形容荷花叶?为什么作者要用“冒“形容荷花的生长过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讨论协作,通过自己学习找出答案。他在软件中添加了大量的练习和文字图片资料,强化了软件的作为学具功能,使软件的应用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促进新的教学模式形成的方向发展。 d、实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还注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如《黄山奇石》、《荷花》、《我爱故乡的杨梅》等课的图片文本资料,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国际互连网站上搜集到的。学生参与资源搜集的同时也是对教材预习的过程,是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也是对教学内容扩充的过程。《秋天》一课的软件的开发过程,更具有典型意义,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软件中不但有图片,还包括了孩子们描绘秋天的画,描写秋天的作文、诗篇和歌唱秋天的歌曲。远远超过教师个人对教材知识内容把握的范围:信息时代教师或许不再是知识唯一的掌握者和知识量的最多拥有者在这个意义上已见端倪,或许将来师生在某些方面呈现的将是一种互补关系。同时,由于学生参与了教材设计的过程,不但使这些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比较深入地认识了秋天的特征,体会了秋天的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从小就获得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e、开展群众性的教学科研,形成了学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喜人 局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逐渐产生一些“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步伐 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注入了活力,实验研究成果逐步在学校教学的各个层面上推广开来。特别是体现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学生素质培养和体现在教科研成果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 全校1600名1到6年级学生,全部安排了上机和网络操作实践课,学生普遍会使用校园网,会利用网上资源,具有了初步的信息技术能力。实验班和兴趣组的学生,每周上机时间3到8课时,他们分别会用计算机做画、制作贺卡、编辑电子小报,会做个人、班队主页,会收发电子邮件,会使用国际互连网,具有和同龄人相比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各年级学生中出现了一批计算机和网络的“高手“,他们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帮手,在参加市区有关竞赛中,捧回各类奖项。这些学生也是学校“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的骨干力量。 实验开题以来,我校先后承办了深珠港澳地区教学观摩会、99深圳(南山)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实验教师提供的协商学习和个别化学习课例,受到与会的专家、教师的高度评价。 两年多来,学校先后为香港教育署、计算机学会和50多所学校官员和上千名教师提供了研究课。接待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几百所学校的校长、教师。 有10多名教师的课例在全国教学比赛和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王光荣、徐阳杰获“第4届全国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比赛“二等奖;谢锦获“小学数学引探教学比赛“一等奖;陈艳霞获“异步教学“课例一等奖;董金宏、唐筱勇课例入选“首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研讨会“成果;王光荣、陈明祺获“广东省教学创新课比赛“一等奖。实验教师徐阳杰成功地为首届“维美杯“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赛提供了观摩课等。 2000年初,南头小学在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检查中,代表广东省实验学校作了工作汇报,受到专家和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学校领导先后全国电化教育年会、教育部首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向近千名代表介绍南头小学开展实验情况。 《南头小学校园网系统建设报告》被收入中央电教馆、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编著的《校园网》一书,校园信息网络系统作为成功范例向全国介绍。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95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子课题“中小学电子教材的建设与实验研究“的组成部分,“小学开放性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课题,由南头小学承担,日前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 有20多篇论文和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国教育报》、《电化教育研究》、《中小学电脑报》、《计算机世界》、《广东电教》、《陕西电教》、《教师报》、《中小学德育》、《师道》、《深圳教育研究》等杂志报刊发表。收集实验教师60多篇论文的专集由和平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40多篇论文先后获得教育部、中国电化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会、中国小学数学研究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研室、广东省电教馆和深圳市及南山区教科研论文评比奖励。 学校教师开发的软件获得教育部电教办软件比赛、全国小语“四结合“总课题组软件评比二等奖,以及广东省、深圳市和南山区软件评比奖励。 作为南头小学软件专集的《全国中小学CAI集锦(五)》,已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审定,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专题介绍南头小学开展实验情况。 通过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比较高的尺度上来看,我们的实验仅仅是起始阶段,文章刚刚写了个开头。在教学模式的创建上,在学生素质发展的测评上,在如何使教师队伍适应实验的发展不断提高整体素质,解决发展不平衡方面,应该做的事情还很多。从全局来看,这项实验也不是一所学校所能完成的。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基础工程论文:镇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实施意见 按照区委、区府的部署和要求,为了统筹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加快农村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形态,__镇结合实际,制定__区__镇统筹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实施意见。 一、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加大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众生产生活方式为落脚点,用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引导工作,以农村产改制度改革成果为基础,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手段,以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为保障,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配套,以项目为载体,全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二、按照总体规划,以项目带动、产业支撑为重点,全力打造“两区两化” 按照__总体规划,加快已确定项目的包装、招商和实施,全面启动和加快“两区两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一)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宜居宜业环境 以__、__两个场镇、__农民集中居住区为重点区域,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以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和均田社区、黄龙村综合服务站建设为网络,全面提升城镇管理和服务水平(项目牵头领导:周光富;责任领导:刘蜀云;承办部门:城建办、事管中心)。2、分阶段启动场镇街道路面整治,增设排污管网,实施区域和断面绿化,打造2条标美街道,配套街灯、消防等基础设施,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场镇保洁,提升宜居环境,逐步扩大场镇规模(项目牵头领导:张汉勇;责任领导:李建勋;承办部门:城建办、执法中队)。3、尽快完成新九路场镇连接段通道打造,着手规划,年初完成1600米连接道整治,提升场镇快速通道(项目牵头领导:张汉勇;责任领导:李建勋;承办部门:城建办)。4、以政府拆迁旧址为重点区域,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年初完成总体规划,加快旧址开发规划和招商进程(新城区建设项目牵头领导:周光富,旧城区改造项目牵头领导张汉勇;承办部门:城建办)。5、强化场镇管理和经营,以场镇治理“五乱”和农村“四清”为基础,以整治环境和市场秩序为重点,以健全长效机制和开展专项治理为结合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场镇垃圾清运收费制度,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协管员和文明劝导员作用,彻底治理“脏、乱、差、丑”现象,大幅度提升宜居宜业环境,打造亮点产业和特色场镇(项目牵头领导:张汉勇;责任领导:李建勋;承办部门:执法中队)。6、加大教育、卫生投入,加强两所中学、两所医院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坚持对( //)上争取和镇财政竭力投入相结合,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协调发展(项目牵头领导:刘蜀云;责任领导:刘继忠;承办部门:党政办、社会事务办)。 (二)加快农业开发项目、土地整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1、按期完成九龙、翠云、三尺、广泉、飞石、均田区域农业开发项目(项目牵头领导:周光富;责任领导:李春梅;承办部门:农技片站)。2、积极申报“广泉、翠云”和“黄龙、飞石、九龙”及“均田、新华、三尺”土地整理项目,力争明年全面启动(项目牵头领导:周光富;责任领导:李建勋;承办部门:城建办)。3、年初全面启动黄龙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牵头领导:李建勋;责任领导:刘继忠;承办部门:城建办)。4、结合成绵复线拆迁,启动利济片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力争明年立项后年实施(项目牵头领导:周光富;责任领导:李建勋;承办部门:城建办)。5、着手九龙、飞石农民集中居住区申报,力争明年实施(项目牵头领导:周光富;责任领导:李建勋;承办部门:城建办)。抓住土地综合整治契机,突破规划、土地、资金屏障,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三)依托青白江水资源,以港蓉公司农业开发项目为起点,全面打造青白江生态带。通过综合开发,一三产业互动,形成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会所颐养生态走廊。加快规划、项目申报,形成开发激励机制,通过生态带打造,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形成我镇特色亮点(项目牵头领导:周光富;责任领导:李春梅;承办部门:农技片站)。 (四)依托__火车站优势,错位发展,全力打造沥青特色产业集群。对上千方百计争取规划和土地政策,充分利用水泥厂关停,引进2-3家规模税源型沥青产业 企业,逐步形成西南地区最大沥青仓储基地之一。着手水、电、气、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__市特色产业布点(项目牵头领导:张汉勇;责任领导:李建勋;承办部门:经发办)。 三、统筹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 (一)以土地整理、拆院并院为契机,实现土地整合整治全覆盖 抓紧实施“九龙、三尺、翠云、广泉、飞石、均田”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确保年底完成;加快“广泉、罗汉、翠云”土地整理项目工作进度,确保年底竣工及验收;明年尽早启动“黄龙、九龙、飞石”和“新华、均田、三尺”土地整理项目;加快利济片土地整理项目申报。明年初,全面启动黄龙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打造特色亮点;对上争取,尽快启动“九龙、飞石”、新华拆院并院项目实施;着手利济片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 (二)充分利用产改成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信息和技术服务的手段,大力发展农村经合组织,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千方百计增加再就业,持续提高农民收入。20__年新增土地规模流转不低于3000亩,农村经合组织不低于5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低于15%。大力扶持同义恒绿蔬菜合作社,覆盖同义、柳泉、水梨村片区;大力扶持广泉绿农蔬菜合作社,覆盖广泉、翠云、三尺片区;大力扶持九龙蔬菜合作社,覆盖九龙、飞石、黄龙、均田片区;筹划建立界牌蔬菜合作联社,覆盖界牌、顺河片区。实现经合组织全镇全覆盖。 (三)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抓手,深化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建设 全镇18个支部(1296名党员),已新建4个企业联合支部,整合和建立顺河、均田、广泉、黄龙4个党总支,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继续实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继续深化“三级联创”、“勤廉双优”、“五好班子”等活动。大力提高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高标准发展党员。加强镇、村、社三级干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镇、村两级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弘扬新风正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全镇180个社、6个居民小组,重新海选村民代表930人(每社5人)、村议事会成员326人(每村25—35人)、监事会成员84人(每村7人)、理财小组成员36人(每村3人)。镇党委、政府牵头制定和完善章程,督促村级组织严格按规程议事和办事,强化督查,注重实效。 (四)全面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做强公共服务能力 改革先行村黄龙村按照“1+13”已确定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0万元,配套资金和融资86万元,其余资金通过市场机制运作解决。该项目已完成选址、规划,尽快实施。 继续抓好先行改革村(黄龙村)试点工作,形成规范示点村。全面推开均田、九龙、同义、界牌、顺河6个村(社区)第二阶段工作,坚持宣传动员是基础,民主决策是关键,整合资源是跳板,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是目的。充分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程序。抓紧召开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疏理、议定、表决实施项目。 着手完善村庄规划,做好融资工作,积极引导市资金参与,注重资源整合,全面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基础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 水源是所有万物的生命之根,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那么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中,是必须要不断的适应变化、利用和改善保护水环境的,而且为了不断的生存和发展,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对其控制、改造、目的是为了防止各种干旱的自然灾害,人类研究这类的活动使它们成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其技术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体系被称为水利科学,研究其技术为了调控自然界的地下水或是地表水,目标也是为了除害兴利所建筑的工程兵被称为水利工程,所以我国的水利事业会慢慢的随着社会的生产力的快快速发展而兴起,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稳定和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了。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具体要求 1.1事关建筑物的安危情况,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筑物来说,其承受的荷载很复杂、运行的不利的因素很多,地基与基础是非常关键的,而且对于新闻报到中出现的一些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地基不稳、险情来导致的。 1.2施工技术非常的复杂,前期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的地基地址条件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而且建筑物的上面结构分布也是多样和复杂的,所以,地基的基础处理过程中也是多样复杂的,想要避免和减少错误的产生,减少损失,在地址勘察方面必须要工作作细,在进行施工之前,提前做好查探和现场试验的工作。 1.3对于隐蔽的工程方面质量的保证是关键,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是属于隐蔽性的施工,在工程结束后很难进行直观的质量检查和检测,导致质量问题没办法马上发现,只能在建筑物在运用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才会慢慢浮现,如果出现施工质量问题,返修和修补很困难,所以,建议在施工中一定要充分的做好质量检查和控制。 1.4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质地勘察报告、技术文件和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的情况。 1.5由于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工期短,在建设中一般都是在枯水期间进行施工,这样的情形下导致施工工期是非常紧迫的,而且施工过程中干扰的加大,必须要进行周密的调动和安排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功效高的施工方案和机械进行作业。 2、地基处理技术 2.1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一方面针对浅的基础情形,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最后并逐一的展开作业,对于地下水位、排水系统的降低和建造,都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址情况和挖方的尺寸等方面进行施工,这样就可防治地基的结构能够完好,另一方面必须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硬度能够承受建筑物上面的全部荷载结构,就必须要满足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为前提的,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2.2软土地基处理的办法 2.2.1挖除置换方法。这种挖除置换方法是将水工建筑物基础底面之下规定范围之内的一些软土层将其挖除,之后再将散粒材料进行换填回去,但是注意换填的材料必须是达到要求的质量,是具有无侵蚀性及低压缩性的,里面回填的材料可以是灰土、沙石、煤渣等等。 2.2.2重锤夯实法。这种方法是带有自动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其原理是将重锤吊起到高空的一定程度之下,让脱钩子自行回落,这时候利用回落的冲击将土夯实。 2.2.3排水固结方法。为了更好的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量,也可以采用人为的处理办法,使地基表层或内部形成水平或垂直排水通道,在自重或外荷作用下,加速排水和固结,从而提高强度。 2.2.4混凝土灌注桩: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支撑上部结构的荷载,提高承载力。 2.2.5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是用一种类似插入式混凝土振捣器的振冲器,在土层中进行射水振冲造孔,并以碎石或砂砾桩,达到加固地基的一种方法。 2.2.6旋喷法。旋喷法是利用旋喷机具建造旋喷桩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2.7旋喷法。此种措施在于防止地基渗水,具体操作措施为:当旋喷机的特殊喷嘴进行预先放置于土层的预定结构中,然后缓缓的将喷嘴提升,此时喷嘴内就会产生高压,在高压的作用下,水泥与固化浆液与土体之间的结合将会更为紧密,进而能够达到提高地基强度与密度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地基渗水问题。 2.2.8振动水冲法。这种方案基本和换土的方法比较接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措施是来利用振冲器的作业原理在原来已完成的地基基础上在进行二次打孔作业,之后再借用相关的填充物急性回填,最后在对地基进行夯实,最终促使地基更加的坚实、强度更加的稳固。 3、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在水工建设施工的规程中,地基的处理技术就是整个工程的生命线和关键点,一旦地基出现任何问题,都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地基的处理在整个工程中起到的重要性,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必须要在施工前做好一切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施工中严格的按照图纸和相关的技术文件上的规定进行操作,以此来确保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质量,地基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内永恒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基础工程论文:小型水利工程基础处理中水泥土的应用 摘 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地基强度不够是比较多见的。遇到这种情况会用水泥土置换的办法来处理这个事项。这篇文章重点是水泥土的运用方法和原理,从而概括水泥土在一些较小的工程基本管理中发挥的主要效力,并且详细讲解水泥土的使用方法和这些方法的好坏。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泥土;应用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地基强度不够是常出现的现象。我们国家的疆域辽阔,但是土地杂乱无章,一些腐烂的植物物质和粉土粉砂的地理现象很多见。这种土地质量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比如说坝坡塌滑,受不住强烈振动,这对水利工程建设不容乐观。要想解决地基强弱就必须找到办法来改变土地质量。可用选择换土垫层、水泥旋喷等办法,这里所说的换土垫层适用于较小的水利建设。它的特别的地方就是节省支出,相比较而言效果也很可观,物美价廉。其原理是用很多不一样的原料对土地实行垫换。 水泥土就是沙土水泥和水按照相应的百分比搅拌在一起,之后经过一些工艺程序后得到的混合物,它的成分中有很好的功能。在土质不好的土地中加入水泥土,能大大提升土地坚硬程度和承受能力,土地中水泥土的含量越高,土质改善的也会越明显。换言说,水泥土的增加与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质量,土地中水泥土的比例越大,土地的本质也就越接近于混凝土。通常来说在需要添加水泥土的土地上使用,会使土地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是建设水利工程上常出现的解决办法。 1 水泥土的应用 1.1 水泥土应用的基本原理 施工人员尽可能根据各个地区的土料价钱等原因,通过对比拟定出较为合适的实施计划,从而进行购买。购买时也要注意相应的要求,比如根据直径参数设定一定范围,对购买回来的土料也要仔细的挑选,要把大的土块剔除,也可以弄碎。最后把挑选过的土料通过加工制作成水泥土填补挖空的地基。 1.2 水泥土的优点 水泥土也是根据土料本质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对于地基原本柔软的特性上有较大的优势。土料的出处很普遍,沙砾、碎石、土块都可以是原材料,也可以直接在建筑工地的周边进行土料采集,这样可以节约运费和够买成本,以低价钱买到高质量的土料。水泥土中主要是土料的成分,水泥的使用量较少,这样也减少了花销。水利工程时大部分都是水泥土,它的成本低,掌握起来也比较上手,有着别的办法不具备的好处。一般大家了解水泥土中的土料含量高,这使它的质量更贴近于大自然。所以使用水泥土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渗透水通过土体的流动路径减少了。用水泥土和建筑材料两个填补的办法相比较,还是水泥土的办法好。用水泥土填充地基可以充分的改变土地质量,使水利工程建设更好的发挥它的效果。 1.3 水泥土的使用过程 1.3.1 在使用前判断出地基的土地质地,然后按照当前的状况挑选水泥土的土料。土料的首选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也就是沙壤土。这种土填充地基时能明显改善渗漏问题。并且沙壤土因为土质的关系,很好采集,在建筑工地邻近的地方取土,便宜经济又实惠,对花费问题有一定的节制。根据对水泥土的用法,可以改变土地的承受能力,对建筑在以后的时间里安全指数增加。 1.3.2 水泥土属于混合物质,是土料和水泥和水搅拌加工而来的。这里面土料和水泥的成分分配并不是相同的,为此要想让土地的质量合乎标准的同时还想减轻花费问题,就必须让土料和水泥的分配率反复进行试验,达到理想状态。水泥和土料的混合比例不同也会导致水泥土性能的不同。通过不断的努力,从而来保证,土料和水泥哪种配置即可以在价钱便宜的状况下还可以体现出其效果的非凡,得出结论后的这个比例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最好结果。 1.3.3 地基处理。在做地基处理期间,要依照地质的不同情况,实行机动处理。打比方说就是用机械把地基中不坚硬的土层清理出去,之后把较大的建筑材料填补到之前所挖的地方。再用一些小的碎石块补空,这样可以让淤泥不窜动。要是土层实在太脆弱,就得在地基的用一些不规石料建毛石墙。 1.3.4 夯实。在对基地水泥土置换时,把夯实工作做好,要把基础打牢。用土石方工程的做法来达到水泥土的巩固工作。一般采用蛙式打夯机来进行的。要先把已经处理过的水泥土填充到处理好的地基中,然后用打夯机从外面向中间进行夯实。打夯机转弯夯实时需要对速度进行控制,横 向打夯需要注意打夯的密度,纵向打夯需要对打夯的压力进行控制。 2 水泥土应用注意事项 2.1 水泥土的土料的好坏能直接导致水泥土的质量 这中间包含水泥土的密度和容量等参数都有影响。土料的质量都不一样,也都不是均匀的,即便在做过研究之后选择了最适合的配方,在实际工作流程中也会有所偏差的,偏差一般体现在土料和水泥混合后,制作出的水泥土的质量并没有达到试验时的成效。这时就要做到试验在取材料时地点不单一,仔细多做试验,进行完周密的取样研究才能够更贴近土料实际的平均水平,这样整体的水泥土跟试验的结果才能更接近。 2.2 水泥土的质量能否达到最好不光跟配比有关系,跟土料的质量也有关系 如果土料的颗粒大多偏大,那么出来的水泥土效果必然没有颗粒匀称较小的土料做出的水泥土得出的效果好。要处理这个问题就需要在土料进行制作前先进行初步的筛选,经过过筛去掉过大的土料颗粒,这样得到的土料颗粒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制作出的水泥土的质量也就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2.3 水泥土施工的时间比较长,不会在短期内完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水泥的凝固时间不长不短,但经过不同凝固时间的水泥各项参数是不同的。作为水泥土的成分之一,水泥的凝固程度对水泥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施工时间过长,导致下层的水泥已经凝固程度大但是上面的水泥土还在浇筑,那么在中间会出现分层现象,主要表现为上下层的水泥土的衔接程度不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进行水泥土的填回过程中分层进行,减少水泥凝固程度的差异。也就是说,下层的水泥土填回一部分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养护,将含水量等一定参数保持到最好的水平时再进行下一层的填筑。 2.4 水泥土的耐久性是根据土料质量和水泥土料的配比有关的 不同的土料质量和水泥与土料的配比对水泥土的影响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水泥土的抗冻和湿度平衡的能力。因此需要对土料进行慎重的选择并进行严格的设计配比,争取让水泥土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2.5 设计值与实际不符。如果没有对水泥土层进行掩护,那么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也许达不到设计时所能得到的水泥土填筑效果,这样对水利工程的各项指标也许都有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进行精确的配比,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处理,并及时进行养护。 3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的研究之中,水泥土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是要想让水泥土的使用效果发挥到极致,需要我们根据很多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来改善今后水泥土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基础工程论文:建筑工程质量及基础安全施工技术 摘要:保证建筑安全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安全,决定着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近年基坑工程的坍塌事故屡有发生,而且常常是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本文对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筑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技术中桩基施工与沉井和地下连续墙安全施工进行了几点总结。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基础安全 1 .建筑安全及质量 建筑安全和质量管理都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国家倡导的方针政策,对于质量强调的则是“百年大计,质量为天”。充分说明了安全与质量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1 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业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用多、建筑物变化大、形状不规则等特点,施工中危险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预防难度大。加之大量民工进城,从事的工作主要就是建筑施工,这些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跟不上、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 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安全离不开高质量的设计、高质量的管理。只有重视安全,工程质量才能得到持续和保证。只有安全生产才能有质量,出精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确保工程质量,建筑产品的安全使用性能才有保障。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事故发生与否,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安全和质量是项目管理的两大硬指标,只有保证了这两个硬指标,项目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圆满。 1.2 改进技术措施 (1)工程开工前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编制安全防护措施及施工用电、基坑支护、脚手架搭设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中严格按此执行; (2)做好施工机械的检测、维修和保养。不允许为了赶进度,违章作业,让机械设备“带病”工作。 (3)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 (4)全面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在危险部位应挂设安全标志。 (5)做好文明施工,首先从思想上强化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不扰民、不损害附近居民利益。施工现场要封闭施工,保证道路畅通。 (6)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各种带电设备要有防雨及安全保护装置,设专人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所有机器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并接零保护,必须带电作业时要经有关部门批准。 2. 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技术举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以下就桩基施工与沉井和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2.1 桩基施工安全 2.1.1 打混凝土预制桩 利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不应大于4m,偏吊距离不应大于2.5m;吊桩时要慢起,桩身应在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由人工控制使桩身稳定。桩身附着物要清除干净,起吊后禁止人员在桩下通过。吊桩与运桩发生十扰时,应停止运桩。 插桩时,严禁手脚伸人桩与龙门架之间。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矫正桩时,用力不宜过猛。打桩时锤击不宜偏心,开始落距要小,如遇贯入度突然增大,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桩头严重损坏,桩身断裂,桩锤严重回弹等应停止锤击,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拔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绳扣,操作时必须缓慢加力,随时注意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送桩拔出后,地面孔洞必须及时回填或加盖。 2.l.2 沉管灌注桩施工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应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以上锁住,方可检查桩管或浇筑混凝土。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时落下伤人。耳环落下时必须用控制绳,禁止让其自由落下。沉管灌注桩拔管后如有孔洞,孔口应加盖板封闭,防止事故发生。 2.1.3 冲、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前,孔口应加盖板,附近不允许堆放重物。冲抓锥或冲孔锤操作时,严禁任何人进入落锤区范 围内。各类成孔钻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以防止钻机突然倾倒或钻具突然下落而发生事故。 2.2 沉井和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 2.2.1 沉井施工安全沉井下沉时,在四周的影响区域内,不应有高压电线杆、地下管道、固定式机具设备和永久性建筑物,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沉井的制作高度不宜使重心离地太高,以不超过沉井短边或直径的长度为宜。 抽承垫木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分区域、按规定顺序进行。在抽承垫木及下沉时,严禁人员从刃脚、底梁和隔墙下通过。 井字架、扶梯等设施均不得固定在井壁上,以防沉井突然下沉时被拉倒发生事故。沉井顶部周围应设防护栏杆。井内的水泵、水力机械管道等设施,必须架设牢固,以防坠落伤人。 沉井下沉前应把井壁上的拉杆螺栓和圆钉割掉。特别是在不排水下沉时,应全部清除井内障碍和插筋,以防割破潜水员的潜水服而酿成事故。当沉井面积较大,采用不排水下沉时,在井内隔墙上应设有供潜水员通行的预留孔。井内应搭设专供潜水员使用的浮动操作平台。 采用抓斗抓土时,井孔内的人员和设备应事前撤出。如不能撤出,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进行妥善保护。采用人工挖土机械运输时,土斗装满后,待井下工人躲开,并发出信号,方可起吊。采用水力机械时,井内作业面与水泵站应建立通信联系。水力机械的水枪和吸泥机应进行试运转,各连接处必须严密不漏水。 沉井在淤泥质粘土或亚粘土中下沉时,井内的工作平台应用活动平台,严禁固定在井壁、隔墙和底梁上。沉井发生突然下沉,平台应能随井内涌土上升。采用井内抽水强制下沉时,井上人员应离开沉井。不能离开时,应采取安全措施。沉井如由不排水下沉转换为排水下沉时,抽水后应经过观测,确认沉井已经稳定后才允许下井作业。沉井下沉采用加载助沉时,加载平台应经过计算,在加载或卸载作业范围内,应停止其他作业;沉井水下混凝土封底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导管周围应有栏杆。 2.2.2 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区域的调查。挖槽开始之前,应清除地面和地下一切障碍物,做到场地平整、无积水,挖好排水沟,方能进行施工。导沟上开挖段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止人员和工具杂物等坠落入泥浆内。挖槽施工过程中,如需中止时,应将挖槽机械提升到导墙的位置。在特别软弱土层、塌方区、回填土或其他不利条件下施工时,应按施工设计进行。在触变泥浆下工作的动力设备,如无电缆自动收放设施,应设有专人收放电缆,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并应经常检查电缆,防止破损漏电。 3 .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采取有效的对策,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并通过对已发生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起到震慑、吸取教训,才能保证工程安全及质量。 基础工程论文: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管理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桩基础是一种深基础,它具有稳定性好、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匀、良好的抗震性能、沉降稳定快等优点,因此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由于桩基工程的施工工序较多,且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主要就桩基础施工中主要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广大建筑同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解决;措施 一、桩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桩基又叫桩基础,是工程建筑基础中的一种,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基主要的作用是负责把荷载转给持力层,分为低承台桩基和高承台桩基;低承台桩基的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高承台桩基的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 1、桩基出现缺陷主要有以下类型: (1)桩基顶部缺陷。在水下浇筑混凝土时会有泥浆的沉淀,对于泥浆的厚度很难做到准确测定,如果超灌桩顶的混凝土不足,就会出现夹泥的现象而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再者在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因不均衡地用力或过度用力而对钢护筒进行预埋和拆拔,就会干扰到桩顶的混凝土,以至于破坏混凝土质量。最后,因使用较大功率的风镐来凿除混凝土桩头,在一定程度上会扰动声测管周围的混凝土,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 (2)桩基中部缺陷。在混凝土的灌注中可能会因勘探的失误造成因较差的地质条件而导致局部的发生塌孔,使混凝土的翻浆受到阻碍,以至于引起局部的缺陷。另外,如果过度的用力拆拔导管,混凝土受到连续性的扰动,混凝土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再者由于导管的气密性较差,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会插入到泥浆中,这就造成导管内外压强的不均衡,造成混凝土的质量的受到影响,更严重的可能使混凝土的下料受阻碍,不能正常进行翻浆,以至于引起断桩。 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 单桩的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是由于桩未达到设计的沉入深度;最终的贯入量过大以及桩的顶端未没有进入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但桩已进入到设计的深度,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地层剖面等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其他的原因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也会导致单桩的承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3、桩倾斜过大 由于预制桩的质量不符标准,导致桩顶面倾斜和桩尖的位置不正或者变形,从而造成桩倾斜;桩身、桩帽、桩锤的中心线偏离,导致锤击偏离了重心,桩机安装的角度不准确,造成桩架与地面的不垂直,桩端遇到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错误的打桩顺序导致强烈的挤土效应产生,基坑土方开挖不当、测量放线错误等都会造成桩倾斜过大。 4、断桩 除了桩倾斜过大会导致桩断裂外,由于桩运输、起吊、堆放的吊点或支点位置出现偏差,在沉桩的过程中,因桩的质量或者障碍物的阻碍等原因导致桩身因过度的弯曲,设计要求的桩锤击与设计的贯入度存在较大误差,以致于施工时锤击次数过多、锤击过度导致桩断裂。 5、桩接头断裂 在桩需要设计的较长时,在施工工艺上,桩采用分段预制、分段沉入的方法,各段之间用钢制焊接连接件进行连接。导致桩接头断离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桩倾斜过大,另外桩上下节的中心线偏离,桩接头施工技术不达标、质量差也是重要原因。 6、桩位偏差过大 造成桩的位置偏差主要是由于测量放线的差错、沉桩工艺落后以及桩身倾斜等原因造成。 二、提高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 1、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方法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人员上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组建施工质量管理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包括安全负责人、测量工程师、工区质检员、试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等。设定具体的质量监督标准由专职的质检人员进行质量检测监督,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从工程投入和施工过程的控制上切实落实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工程能够保证质量。在质量检查监督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首先检查与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查二者的统一,特别是经后者的检查合格后才能够允许开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于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工程应按照施工规范严格处理,特别是对于规避工程的检查验收,忽视质量的施工方应采取有关措施从严处理。 其次完善施工制度,从制度上 证施工质量。坚持联合审查图纸和技术交底制度,认真审查施工图纸,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在每一个进程开始之前的过程中,工程师负责工艺操作技术的解释,所有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每个过程中应严格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后实施,隐蔽工程施工前应坚持三级计量评审制度,认真保护测量桩点,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桩破坏。施工测量重复验证,确保中线,水平和结构尺寸和位置正确。 严格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严格按照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程序报告,关键工序的施工是,施工方主管与监理工程师要全过程旁站监督质量,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项目管理,施工准备过程中,对于施工信息的原始数据,应及时收集,整理,确保施工过程可追溯,为工程技术交工验收提供数据基础。 2、技术方法上保证施工质量 针对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技术上已经有了普遍适用的技术方法来处理,这些方法主要有:(1)补沉法。主要适用于预制桩的入土深度不符合要求、打入桩因土体的隆起向上抬起的状况,(2)补桩法。主要桩基承台前补桩法。适用于当桩距较小时的情形;另一种是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法。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操作方便,不会拖延工期。(3)纠偏法。适用于桩身倾斜,未断裂的,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的桩的情形。(4)扩大承台法。此法主要适用于原有的桩基承台不能满足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的情况。(5)复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理论,对地基作适当的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来分担桩基的荷载。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同样适用。 3.对于不合格桩基要妥善处理 对于不合格桩基的处理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的工期和整体进度,同时对于整个工程的投入和施工技术有重要影响,例如对于桩位超偏的处理 ,在桩基进行开挖的时候,要对现场加强巡视检查和实测实量工作,在发现桩位偏差超出了设计的范围时,要通过设计人员来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其一般处理方法为局部加大承台截面,在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按规定留下影像资料。对于没有方法处理的桩基要分析造成的原因和责任的对象,以便日后总结和追责。 结语:对于桩基施工质量的控制,应纳入整个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对隐蔽部位施工更要精益求精,同时应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来保证桩基础施工质量万无一失。 基础工程论文:某渠道工程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技术分析 摘要: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十分广泛,湿陷性黄土由颗粒组成,是欠压密土且非饱和,最大特点是拥有很大孔并且还很垂直节理,在正常湿度下它的强度就会比较高、压缩性比较低,遇到大量水时黄土强度就会明显降低,容易对建筑物造成危害。在湿陷性黄土渠道上进行工程施工时,要选择合理方法才能避免渠道湿陷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渠道工程;湿陷性黄土;处理技术 由于湿陷性黄土中含有一些水分,当没有遇到水分侵蚀时就会有很大的强度,可是一旦遇到水分侵蚀,黄土强度就会减弱。而且有部分黄土受到重力和建筑物作用力的影响就会使得土壤结构被破坏,从而形成了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用的预浸水法、强夯法、垫层法等,其实这种湿陷性地形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就是很常见的,所以只有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才能将工程顺利完成,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损失。 1 渠道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形处理方法 1.1 垫层法 在渠道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形中有一种很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垫层法,它主要就是将渠道中湿陷的部分黄土进行清除,然后再用灰土进行填充,这就是最基本的垫层。这种垫层的方法不仅能够减少湿陷的黄土部分,还可以让地基的变形情况有所好转,让渠道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关于垫层的设计,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而决定垫层的厚度、宽度、压力系数等等。用垫层的处理方式来解决湿陷性黄土的问题,就是为了有效的满足渠道对地基稳定性的把握,满足渠道工程发展的需求。 1.2 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就是使用一些重量级的重锤等对地基进行重击或振动,从而提高地基的压实度,让土壤减少液化振动。这种方法主要就是利用给地基加固的原理来实现的,强夯法在物理学中就是指的给地基增加一个冲击力量,使得土壤发生物理变化,这就是让土体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并且这种方法还能让排水量以及触变慢慢有所改善。这种强夯法会提高地基的强度以及孔隙的密度。 1.3 挤密桩法 挤密桩法适用于地下水位的湿陷性黄土,在实施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按照设计方案一步步的施行,比如说布置桩孔的位置,并且还要保证桩孔的成型,然后再将素土填入到黄土中含水量最丰富的位置,分层填充直到达到设计的高度为止。在实施挤密桩法的过程中会使得桩体对土地造成挤压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力正好可以增加土壤间的密度,让地基变得更加科学。 1.4 预浸水法 预浸水法就是指的在修建工程之前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大量的灌水,这灌水的原因就是可以让黄土在受到重力的同时也让湿陷紧密程度增大,这样就使得地基地陷的部分有所好转。这种预浸水法不仅可以将地基形变有效的减缓,提高地基的承受能力;而且还能让湿陷性黄土因受到重力影响的土地有所好转。而这种预浸水法一般适用在厚度比较大、湿陷性比较大的黄土地基,可是这种方法有一个不好的效果就是它容易让周围地基开始出现下沉开裂的情况,从而形成很多的空洞,而空洞跑水就会对建筑物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这种方法就应该在比较空旷的地域使用,这样才能避免产生大量空洞的现象。 2 强夯法与挤密土桩法施工因素对比 2.1 强夯法 这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关于影响夯实的因素有以下2点: 2.1.1 含水量 含水量是确认土壤湿度的物理标准,一旦土壤的含水量有明显的变化,这就会导致土壤强度的变化。而在湿陷性黄土之中,含水量一般都比较小,因此在强夯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加固饱和土地来说,就不会出现空隙中水分扩散的现象,这也是强夯施工的优势。 2.1.2 孔隙 在强夯法中就是将松散的黄土变为紧密黄土的过程,所以说孔隙比在土壤结构中是很重要的。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天然的含水量较小,所以在强夯法的作用下,土壤的孔隙度就会大大减小,紧实度也会有所提高。而在实施强夯处理后,土壤在密实情况上就会有所好转,并且空隙体积也会大大减小以及土壤饱和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2 挤密土桩法 挤密土桩法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2.2.1 处理范围 在这种方法中基地面积一定要大于建筑物层面积。使用整片处理时,如果处理面积大于建筑物外墙基础部分外缘宽度,那么超出的每个边都要大于基层宽度的1/2 2.2.2 处理深度 地基处理深度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无论是在工程建设要求、处理场域的土质情况还是成孔设备等都必须要和国家规定相符。 2.2.3 桩径 在设计桩径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它的大小,无论桩径是过大还是过小,都会影响到处理效果,如果桩径过大,就会导致土壤紧密度不够,增加了成孔的要求;如果桩径过小,就要增加桩数,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 2.2.4 桩距 桩距和挤密效果是有很大关联,要想土壤紧密度有所提高,需要在实施处理过程中有很精确地桩距。 3 结语 湿陷性土壤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危害,现在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很重要的水利工程,所以处理好湿陷性黄土的问题就是一个势在必得的任务了,根据上面所述,可以知道在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中最好的2种方法就是强夯法和挤密土桩法。 基础工程论文:水利工程的基础处理技术研究 摘 要:水利工程基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主体的施工安全和后期运行,然而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些含水量高、密度低、孔隙比大、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地基,因此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基础质量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通过分析水利工程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水利工程主要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并进一步提出了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建议,对于优化水利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处理,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地基处理 1 引言 水利工程对于地表、地下水的合理控制、调节,以及科学的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的兴建规模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然而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些含水量高、密度低、孔隙比大、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地基,但是目前我国很多设计、施工单位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完成以后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主体的施工安全和后期运行,因此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基础质量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 2 水利工程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地基处理技术最早起源于欧洲,后来伴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砂石桩、土桩挤密法、振冲法、强夯法、高压喷射技术,随后出现了复合地基、加筋法、真空预压法等地基处理方法。我国水利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多年来广大岩土工程人员的辛苦努力,取得了十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地基、基础处理方案选择不合理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地基和基础的处理方法比较多,但是每一种处理方案都有其特用的适用范围。目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淤泥、填土、湿陷性黄土、高压缩性土等软弱或不均匀地基,但是由于先期的工程地质勘察不到位,或是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很多水利工程的地基、基础的处理效果不佳,不仅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可能造成极大的工期和资金浪费。 2.2 地基、基础处理的施工不规范 目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在进行地基和基础处理时,存在很多施工过程不规范现象,比如施工单位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施工设备落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追求经济利润与工期进度,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施工,不能针对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使得一些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引发整个水利工程发生严重的质量或安全事故。 2.3 地基、基础处理的设计、施工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许多管理、监督部门,缺乏责任心,对于水利工程地基和基础的设计、施工过程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没有进行严格审查,对施工单位的操作施工过程没有做好监督管理,使得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质量和安全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 3 水利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技术 当水利工程修建在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冻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上时,需要做好地基和基础的加固处理,以改善地基土的剪切特性、压缩特性、透水性、湿陷性、膨胀性和动力特性等。目前水利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换填法、强夯法、挤密桩法、振冲法、深层搅拌法、高压旋喷注浆法等。 3.1 换填垫层法 当水利工程基础下部持力层为软土或湿陷性土层时,常采用换填法来进行地基处理,即将基础下部的软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膨胀土等的一部分或全部挖掉,然后换填密度或水稳性好的灰土、砂石、矿渣等材料,然后分层夯实或碾压使其密实,以提高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量。 3.2 强夯法 强夯法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巨大冲击能、冲击波对地基土进行反复夯击,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降低压缩性,消除湿陷性和震动液化性。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夯击能比较大,因此处理的地基深度也较大,对于湿陷性黄土、粉土、砂土、饱和软黏土等非常有效。 3.3 挤密桩法 挤密桩的型式有很多中,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目前比较常用的挤密桩法主要包括砂桩挤密加固、土或灰土桩挤密加固、爆破挤密桩等。 (1)砂桩挤密加固 br 砂桩挤密加固法对于密松散杂填土、砂性较大的黏性土、松散砂土特别适用,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地基的密实程度和承载能力,加速土体排水,并消除砂土地基的震动液化。但对于黏性大的饱和软土地基、软弱的高湿黄土地基,挤密效果不显著。 (2)土或灰土桩挤密加固 土或灰土桩挤密加固地基属于人工复合地基,其地基处理深度也比较大,该方法在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减少地基变形,特别适用于湿陷性黄土。 (3)爆破挤密桩 爆破挤密桩是利用爆破法来挤密土层,该方法简单实用,但是对环境污染比较大。 3.4 振冲法 振冲法是利用振动和水冲对土体进行加固,通过石块、砂砾组成的主体,与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来共同承受水利工程上部结构荷载。振冲法特别适用于砂土地基,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些粘性土地基中也开始应用。 3.5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通过深层搅拌机,将地基中软粘土和水泥浆等固化剂强制搅拌在一起,从而提高软粘土的整体性、水温性和强度。该处理方法适用于一些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系数高、渗透系数低、沉降稳定时间长的沉积土层。 3.6 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在钻机钻孔中,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下放到需要加固的软弱土层深度后,以20mpa以上的高压喷射流,切割、破坏土体,并将土体与浆液均匀搅拌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度较高,并具有截水帷幕作用的水泥土体。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砂类土、标准贯入度n 10的粘性土、淤泥或不含、稍含砾石的填土地基。 4 水利工程地基和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 水利工程的工程规模比较大,上部结构荷载也比较大,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对其进行地基和基础处理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基土的潜在能力,尽量采用天然地基,或简易的处理措施。同时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还应考虑上部结构的特点,对需要进行大面积填方的工程,应在建筑物施工前完成填方工作,使地基得到预压。在建筑物施工后进行填方,会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和较大的附加沉降。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地基是共同工作而又相互影响的,因此当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不要只限于考虑地基加固,有的可以通过加强上部结构的措施而得到解决,或者两者兼施。 5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地区,水利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处理至关重要,选择一个有效的处理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能保证整个水利工程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行。 基础工程论文:桥梁工程扩大基础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分析了桥梁基础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技术指标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政工程;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扩大基础或明挖基础属于直接基础,是将基础底板设在直接承载地基上,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基础底板直接传递给承载地基、扩大基础的施工方法通常是采用明挖的力式进行、在开挖基坑前,应做好复核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并应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支护力案以及地面的防水、排水措施、如果地基土质较为坚实,开挖后能保持坑壁稳定,采取放坡开挖、实际工程由于土质关系、开挖深度、放坡受到用地或施工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需采取各种护壁措施,诸如挡板支撑、钢木结合支撑、混凝土护壁等等、在开挖过程中有渗水时,则需要在基坑四周挖边沟或集水井以利排除积水、在水中开挖基坑时,通常需预先修筑临时性的挡水结构物。因此,对桥梁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方案优化意义重大。 1. 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扩大基础的种类有浆砌片石、浆砌块石、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几种,基础施工的用料通常应在挖基完成前准备好。 1.1 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 1.1.1 控制点如下。 (1)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将表面的泥土、水锈清洗干净。(2)确保在无水状态下砌筑施工。(3)禁止带水作业及用混凝土将水赶出模板外的灌注方法。(4)基础边缘部分应严密隔水。水下部分圬工应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终凝后才允许浸水。 1.1.2 浆砌块石基础应分层进行砌筑,砌第一层砌块时,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首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各层应先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石与里层砌块应相互交错、连成一体。各层砌块应安放稳固,且砌块间应砂浆饱满,黏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片石砌体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形状方正尺寸较大,长短相同的片石作为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且应与里层砌块咬接,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较大的砌块应放在下层,对于石块的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填实。块石砌体砌筑时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相同,外圈定位行列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 1.2 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对于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当基底为非黏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夯实、润湿;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对于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混凝土中填放片石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选用未被锻炼的且无裂纹、夹层的、高度小于15cm、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 (2)石块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pa及混凝土强度等级。(3)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当设计为片石混凝土砌体时,石块可增加为50%~60%。(4)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人一半以上;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lo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小于15cra;对于片石混凝土,石块净距可以不小于4~6em,石块不得挨靠钢筋或预埋体。 1.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在对基底及基坑验收 完成后尽快进行钢筋的放置和绑扎;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同时安放墩柱或台身钢筋的预埋部分,保证其定位准确;对钢筋根数、直径、间距、位置等进行验收,满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时,即可浇筑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对于已拌制好的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若高差不大,可直接倒人基坑内;若倾斜高度过大,为防止发生离析,应设置串筒或滑槽,槽内焊上减速钢梳,保证混凝土整体均匀运人基坑,用插人式振捣密实。 (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但应连续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应将上层混凝土灌注捣实完毕。基础筑完凝结后,应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并经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7昼夜以上,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掺用塑化剂的混凝土应为14昼夜以上。 (3)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难时才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适用于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现代桥梁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广泛采用垂直移动导管法,其具体施工方法将在本章第二节“桩基础施工”中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当封底面积较大时,宜按先低处后高处、先周围后中部的次序用多根导管同时或逐根灌注,并保持大致相同的标高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充满基底全部范围。同时,根据封底面积、障碍物情况、导管作用半径等因素确定导管的根数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导管的有效作用半径则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而异。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要综合考虑到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水头的大小、浇筑面积的大小、基底有无障碍物以及混凝土拌机合机的生产能力等因素来决定。通常,流动半径在3~4m范围内是能够保证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会有较大的高差,并具有可靠的防水性的。对于大体积的封底混凝土,可分层分段逐次灌注。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围堰封底水下混凝土,也可以一次由一端逐渐灌注到另一端。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 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 2.1 地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坑内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会同设计、勘探单位实地验槽,确认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应符合专项处理方案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回填时,对于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填方的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2 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除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回填土方以外,填方轻型击实压实度不应小于85%。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含有影响填筑质量的杂物。基坑填筑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现浇混凝土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规范要求。 3. 结语 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必须加强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管理,必须加强基础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和检验严把质量关,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已经成型的施工经验,定会使我国的桥梁设计水平与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取得巨大的进步。 基础工程论文:建立矿区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的探讨 【摘 要】通过对矿区现状分析,说明建立矿区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的必要性,以及优势。理论上探讨建立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的可行性,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完全可实现理论方案。 【关键词】工程基础坐标系统;似大地水准面;水准测量 工程基础坐标系统是矿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建立矿区工程基础坐标系统,是开发矿藏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基础坐标系统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矿区建设速度、效率、安全和工程质量,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程基础坐标系统是测绘地形图、地籍图的基础。在基础坐标系统的控制下,应用现代测绘仪器可以便捷地测定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测绘的地形图、地籍图能相互拼接并保持精度均匀,不致发生重测、漏测的现象。 (2)工程基础坐标系统是矿区各种工程测量的基础。在矿区建设和生产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各种工程测量。如建筑物的放样,大型设备安装,井上下联系测量,贯通测量,井塔变形监测,采空区的地表移动观测,铁路地基变形监测,钻孔定位,等等。建立基础坐标系统,既可以保证各种工程测量的成果精度,又使测量工作的组织简单易行。 下面以济宁二号煤矿为例,进一步探讨建立矿区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的方法。济宁二号煤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兖新铁路以南,东西宽10km,南北长6~11km,面积约为90 。本矿区属于平原地形,井田内部地形平坦,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标高在 左右,地势坡度约为0.4‰,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滨湖冲积平原。 矿区的平面四等控制网是以6个国家三等控制点(北京54系统)作为起算点,该网原为附和网,但由于起始数据仍采用三等三角点的坐标,精度较低。为满足生产需要,又建立一套利用导线测量测得的自由网点(在西安80基础上改造形成新北京54坐标系统)。因此,济宁二号煤矿控制网目前有自由网和附和网两套坐标,正常使用的是自由网。济宁二号煤矿属于新建矿井,涉及到多种坐标系统。由于过去矿区平面系统是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来建立的,精度较低,而且其坐标系统是依靠所测的导线点来维持的,由于地下开采以及周边农村村民等的人为破坏,原传递坐标系统的控制点,多数已经丢失或移动,已不能对原有的坐标系统进行维持,不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建设的要求。重新建立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用过去常规方法建立的坐标系统将无法应付。因此建立矿区基础坐标系统,以满足日常工作要求,特别是满足处理偶然事件或突发事件的要求,提高矿区控制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必要的。 1 常规方案存在的问题 建立井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坐标系统统一、精度一致、密度均匀。应用常规方法建网,设计、施测等工作均按此原则进行,整网成果在短时间内也能达到这一原则要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采矿或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控制网中的部分控制点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破坏了坐标系统的一致性与延续性,维持坐标系统的控制网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是常规方法致命的弱点。 如果要补充建网,就会出现有两套坐标系统的情形;如果要重新建网,不但有多套坐标系统的问题,而且还存在需要经常重复建网的问题。否则,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用常规方法或gps定位方法均不便进行快速定位而难以应付。 济宁二号煤矿的近井网已经遭受破坏,井田范围控制网的部分控制点也已受到损毁,问题已经出现。为了工程建设和生产需要,为了避免常规建网方案存在的缺陷,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方案。新的方案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基础坐标系统,利用新的测量手段来保证整个矿区各项工程建设和生产需要。 2 新方法的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是依靠少量的控制点(设计的主点)来维持的,且主点位于工业广场和生活小区中,不易受到破坏且易于维护,即使部分控制点受到人为的破坏,利用gps测量也比较容易恢复;另外,利用主点建立工程基础坐标系统,可以对矿区范围内任意点进行快速定位。主点网是矿区平面基础坐标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地基础坐标系统的具体体现,起保持基础坐标系统的作用。利用主点网可以对副点网的变形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保证矿井建设的顺利进行与安全生产;当副点网遭受破坏时,可以由主点网恢复,避免了从国家控制网上引测,因而 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点网保持平面坐标系统基准(坐标、方位和距离基准)并提供常规高程测量起算点。 2、建立高程坐标系统的必要性。 根据方案设计,在建立矿区高程坐标系统、形成矿区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工作中,按照规范要求,每个gps水准点的控制范围约为1~2 时,测区内可以满足至少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因此,在测区范围内布设约50个gps水准联测点,水准测量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起始高程点采用工业广场和小区内的3个二等水准点。50个gps水准联测点较为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矿区,平均距离1.5公里左右。其中,有6个国家三等控制点也作为gps水准联测点,目的是为了确定与矿区原有坐标之间的转换参数。 3、应用gps技术建立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 (1)应用gps技术建立济宁二号煤矿工程基础平面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 (2)将济宁二号煤矿的原有控制点进行坐标系统换算; (3)应用gps技术建立济宁二号煤矿工程基础高程系统,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曲面模型。 4、济宁二号煤矿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的技术方案 (1)布设gps主点网(8个主点)和副点网(2个副点),布设gps高程网(由48个水准联测点组成); (2)gps外业观测; (3)gps内业数据处理; (4)精密水准测量; (5)精密水准测量内业数据处理; (6)建立测区似大地水准面曲面模型; (7)计算济宁二号煤矿原有平面坐标系统与新的平面坐标系统的转换参数;(8)原有控制点资料的坐标系统换算; (9)济宁二号煤矿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的技术总结。 3 建立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的优越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多用途 应用gps技术建立起来的工程基础坐标系统,提供平面测量基准,坐标、方位和距离;以wgs-84地球椭球为基准,提供矿区似大地水准面。它们是矿区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图根控制的基础,是采区地表沉降观测、铁路地基沉降监测、井塔沉降变形监测的基础,是各种工程测量的基础,是钻孔精确定位的基础。能满足矿区安全生产对测绘的要求。 2、易保护 应用gps技术建立的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由一组gps点保持。这些gps点只需要开阔的天空,不需要相互通视;可以建立在长期固定的建筑物、构筑物上或者在它们的附近,便于长期保护不受破坏。基础高程系统,既由一组gps点保持,又通过wgs-84地球椭球面保持;因此,即使一组gps全部遭受破坏,基础高程系统也不会被破坏。 3、施测灵活 保持工程基础坐标系统的gps点,由6~8个主点和2~3个副点组成。主点作为永久性控制点保持平面坐标系统(坐标、方位和距离基准)、高程坐标系统,提供常规高程测量起算点;副点(经常性使用控制点)提供常规平面测量的后视方向和起算基准。副点建立在标志性建筑物上,相互通视,便于常规观测;副点一旦遭受破坏,可以由主点恢复。建立起工程基础坐标系统后,既可以用gps技术进行各种测量工作,又可以为常规测量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质量工程论文:施工质量工程施工论文 第一篇 1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施工质量评价 目前,边坡开挖质量通常从一维、二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角度片面,数据采集量有限也限制了评价精度,不能全面地分析开挖质量。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所获取的海量边坡开挖面点云数据信息,可全面地表现开挖面的所有特征信息,精度、准确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利用移动设备可现场导出并建立数据库,利用边坡开挖质量评价体系读取数据库文件,即可实现边坡开挖质量快速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对降低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1.1数据管理 高拱坝边坡开挖高度高、范围大,在施工时通常采用分区分层,一般以较大的施工平台(缆机平台、出线场平台)或部位项目(坝肩、进水口、出水口)进行分区,按各级马道及钻孔深度进行分层。在评价高边坡开挖质量时,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所有开挖面数据信息,必须对分区部位进行细化分块,避免影响后期工作进度。图1为该工程出线场区边坡开挖分块图,其中Ⅵ区为出线场平台。根据上述分块原则,需对获取的点云数据做相应的划分处理,这样便可将开挖面与点云信息一一对应,智能化地管理点云数据信息。目前数据管理的方式有两种:①利用数据库件进行管理,将点云数据以单个点为基本元素存储到数据库中,每个字段表示一个点,包含点的所有属性,使用时直接进行索引和调用;②通过文件方式进行管理,以一个分区扫描数据为一个单元,使用时调用该单元数据文件。前者需预先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软件中,数据量大时工作量也会增加;后者可直接读取,不需要任何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可实现点云数据的实时分析并快速评价开挖质量。 1.2评价方法 一般开挖面可视为平面或多个平面的组合,因此可将开挖面描述为z=a0x+a1y+a2,x、y、z分别代表开挖面数据点云信息的三维坐标值,a0、a1、a2分别为开挖面方程的系数。对设计开挖面进行数据点的离散化,对于设计开挖面上一系列的n(n≥3)个点(xi,yi,zi),i=0,1,…,n-1,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上述平面方程,要求平面方程的误差平方值最小。到相应的开挖面方程中,计算出相应的z轴的坐标值zi′,可得超欠挖值Δz为:z=(zi-zi′)cosα式中,zi为实测的第i个点云数据的z轴坐标值;α为开挖面的水平面夹角。 2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质量评价结果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开挖质量评价结果,针对中已开挖的各边坡分块,利用geomagi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开挖面的部分实际形态已由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分析结果。看出: ①欠挖主要发生在Ⅳ、Ⅵ区。Ⅳ区为出入出现场的马道,同时为边坡开挖的边界,其处理工作未完成,也影响了Ⅰ区的评价结果;Ⅵ区为出线场平台保护层,尚未进行开挖;该区高程以下边坡也未开始施工。 ②整体来说,右岸边坡区域主要表现为超挖,且超挖较严重,超挖最大值发生在Ⅰ区。 3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质量控制 由于机具体形原因,边坡开挖必然存在锯齿状。为了减少超欠挖,采取了超欠平衡原则进行控制。对于所形成的锯齿状小台阶采用风镐或手风钻凿岩顺接。针对手风钻钻爆情况,按照超欠10cm控制;针对100B钻钻爆情况,按照超欠25cm控制。对于施工技术和施工水平较低的人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促进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让施工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所需要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施工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施工工程质量的提高做出重要的贡献。施工进度实际就是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而施工进度管理就是要根据施工项目的时间制定工程的施工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年度、季度、每个月甚至到每一周的施工计划,该计划主要用网络图进行表示,经由上级领导批准后,对外公布。在施工过程中,其他一切施工以及调度都需要按照标准执行,同时还要利用这个规划表制定相应的资源设备使用计划,并且该计划还要实现企业人力、物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例如,根据这个表我们可以对这一周或者这个月需要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项目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制定好后,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与平时的施工进度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存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存在施工进度过慢的情况,对其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可以改善施工方案等,从而将施工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4结束语 只有做好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才能形成对质量的有效监督,才能打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才能获得积极良好的施工效果,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工程经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及质量控制方法,拱肩槽开挖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拱肩槽坡面爆破半孔率达95%以上,有效地控制了剪刀孔、交叉孔的出现。拱肩槽坡面超欠控制在±10cm范围内。 作者:王荣 谭中权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重庆黔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第二篇 1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难点 1.1施工难度大 市政道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在不对隐蔽工程进行了解的情况下施工,管线会被挖断,增加施工难度。在进行高架桥施工时,由于高架桥作为高空作业,对脚手架的安全性、高空吊装等都有严格要求,因为高架桥下方两侧道路多为车辆和行人的临时通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容易对行人和车辆的造成伤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事故性质也比较严重。在进行排水涵洞和排水管道的施工时,如果施工土质不好、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需要采取相关的排水措施,这都增加了施工难度。 1.2受环境影响较大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很难做到完全封闭交通。管理方面的特点是量大、零散、连续性差。加上电力、电信、供热、煤气、排污管道及给水等各种管线的互相交错、干扰,使施工现场变得更加拥挤。各种管线的位置一旦无法准确确定,很有可能会将其挖断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影响到正常施工进度,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影响,使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增加。 1.3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大 根据地理环境、地质情况、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性,施工作业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即使同样的施工项目和同样的施工路段,作业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安全管理时,也存在比较大的安全差异。需要针对性的对各种类型的施工机械或工艺进行管理。同时市政道路工程一般都是露天作业,温度和天气都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产安全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1.4施工场地小 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多在城市内部,为了减少影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所以施工场地相对狭窄。但依旧对交通和环境影响较大,施工产生的灰尘和噪音还是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严格要求施工进度,不允许出现工期推后的情况。为了抢进度,经常会对施工计划进行修改,造成了道路质量控制严密性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道路工程质量管理难度的增加。 2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1路面工程施工管理 摊铺机到位后,根据松铺厚度对熨平板的倾角和位置进行确定,施工前,对熨平板进行预热。在摊铺的过程中,熨平板的高度要和松铺厚度相等,摊铺是要均匀、缓慢、连续,对碾压质量进行控制,初压使用双轮压路机按照30m/min的速度进行碾压,碾压两遍后,在使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复压,碾压5次左右。最后在使用双轮压路机进行碾压,速度控制在80m/min左右。路面在没有完全冷却前,不允许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对路面接缝进行控制,横向接缝施工前,使用切割机将端部的混合料切除,使其可以垂直连接到一起,洒粘层油后摊铺新料。在碾压的过程中,从冷却的路面缓缓向新铺设的路面进行碾压,接缝处使用横向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对接的平顺性。施工时需监理单位旁站监理,同时认真进行旁站记录。将记录工作做好,保证记录工作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2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进行沟槽施工前,使用沙袋顺开挖线的外侧做高度为45cm的截水带,然后根据放好的开挖边线,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施工,挖至接近基底标高20cm时,安排人工对基底进行开挖和平整。在雨季进行施工时,每间隔一段距离要挖一个集水坑,便于将槽中的积水抽出。当遇到边坡不稳的情况时,要做好支护处理。管道垫层施工完成后,使用白灰先将管道的位置标出,根据设计坡度分层安装管道。要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管理标准对进场后的给水管道材料进行复检,不允许使用复检不达标的材料,生活给水系统管道要经过消毒和冲洗后才可以交付,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管理系统的检查工作,检测合格后才可以开发使用。给水管道施工完成后,要对其进行清洗,另外,饮水管道冲洗结束后,要做好消毒处理,确保饮用水可以达到规定的卫生要求,埋地或隐蔽的给排水管道在做好闭水试验和压力试验后才可以隐蔽,检测达标后才能对其进行回填。认真记录管道、设备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及系统清洗、灌水、通水、通球试验,保证其真实、有效。 2.3工程质量及进度方面的管理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针对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管理办法,并印发到各施工单位及监理,同时积极组织召开工程主题会议,就各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分析、解决。还要加强制度建设,确立整体目标,规范项目管理,有序进度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的流程,明确项目的施工进度目标,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确保工程能够按计划目标开展。 2)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在实际施工活动中,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落实每天、每周、每月的施工计划。首先要按照项目建设的总体计划及剩余工程量来倒排工期,仔细将计划逐步分解落实到每一天。同时由业主代表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细化,具体到每日的施工计划。一旦工程进度落后于计划,需分析造成滞后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保证施工能够按照计划完成。 3)通过上下总动员,充分激发施工单位的工作热情,尽可能组织机械和人员,严抓施工黄金季节,增加施工时间,科学施工,提高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工期目标。 4)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狠抓安全质量管理。做到文明安全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有效推动工作进程。 5)重点关注设计、监理、施工质量三方面。 ①严把设计质量关:首先是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严格,避免设计漏洞;其次为了及时解决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要求设计代表能够常驻施工现场,并保证施管理工期间设计文件变更的质量;再次是加强设计深度,每一处细节工作都要做好。 ②严格遵守建设监理制度:首先监理单位要按照合同要求及投标文件的承诺配备相应的监理人员、设备和机构。并严格履行监理合同,全方位监督管理与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全程旁站监理承包商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点。其次是监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必须持证上岗,如需更换监理人员应该经建设单位批准。再次是加强对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隐蔽工程的监管力度,施工单位对自检工作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需加强。 ③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首先按合同约定要求采购原材料并加强其检测与控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所有建筑原材料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检查,必须全部经过取样检验而且由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场,否则不能进场对于不达标的必须及时清除出场。其次是严格遵守试验检测制度,按照要求配备符合工程需要的试验设备,原材料、各种配比及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指导施工的数据要准确可靠。再次是加大自检力度,按相应标准、规范做好全面自检评定,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再次要重点控制重点部位。应提前制定好针对易出现问题及重点部位的预控方案,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最后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生产,不能因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了质量。在施工活动中,对进度与质量、效益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处理。 2.4人员管理方面 人员作为施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影响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在施工建设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质量管理方面,在道路改扩建工程中,对人员采取了以下几点管理措施: 1)在选择项目经理时,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进行选择,需要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等基本业务素质。 2)严格审查建设分包单位的施工资质,重点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素质进行检查,禁止出现工程分包、转包的情况。 3)对测量放线等专业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进行完善,完全按照施工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确保施工安全开展。 4)增强人员的质量意识。要对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进行提升,使其自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质检人员及技术负责人要经常检查操作人员的施工的过程和内容,及时解决其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及时指出质量不达标的部位,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整改。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先自检、再互检的管理原则,做好交接工作,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3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认真对待每一个管理环节,管理好每一个工作程序,确保工程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本工程施工后,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达到了施工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笪伟 单位: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 质量工程论文:提高柴油机进气质量工程机械论文 1进气特性分析 1.1进气的特性分析 在进气冲程进入柴油机气缸的空气称为进气,进气是柴油机热功转换的工质之一,进气的工况可以归纳3个特性。 1)动态性由于空气是进气的气源,所以进气的成分也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如对于自然进气型柴油机,在海拔4000m的高原地区,进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5%左右。 2)可调性柴油机的进气机构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预热器、废气涡轮增压器、进气消声器、进气门等零部件,通过这些功能元件的运行,可以调控进气的成分和物理参数,使其处于合理区间内,以利于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3)系统性从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分析,进气及进气机构是一个子系统(进气系统),与柴油机的燃油系统、排气系统和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整机大系统。在对进气系统的进气进行调控时,不仅要调控进气系统内的功能元件的运行,还要与相关的子系统相关元件的运行优化匹配。如要使空燃比达到最佳值,则必须使进气量和燃油系统的喷油量最佳匹配。如要保障进气顺畅,充气系数高,则排气系统的排气背压废气残留率也必须相应减少,以达合理匹配。 1.2进气成分和物理参数的合理区间 从保障柴油机正常运行的角度出发,进气的主要成分和物理参数的合理区间如下: ①含氧量21%; ②气温20~30℃; ③含尘量 2mg/m3。这些指标是进气质量的参考评价指标。 2提高进气质量的对策 在柴油机的运行中,造成进气质量差的主要因素是进气含氧量低、进气气温过高或过低、进气含尘量超标等。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可采取的对策如下。 2.1提高含氧量的对策 进气含氧量低会造成燃油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低下,对此可采取如下对策。 1)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增氧在柴油机上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利用柴油机的排气驱动涡轮增压器,可以提高气缸的进气压力(约为180~200MPa),增加进气密度和含氧量,同时相应适当增加喷油量,则可使有效功率比自然进气型柴油机提高40%~60%左右。高原型工程机械的柴油机均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来适应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的作业环境。涡轮增压器有废气涡轮增压器、机械增压器、电动增压器、气波增压器、复合增压器等多种型号,其中废气涡轮增压器还有叶片角度固定涡轮增压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导叶叶片角度可调节)等多种,可按不同主机机型优选配置。 2)富氧膜补氧文献介绍,国外有的工程机械机型在空气滤清器后端安装富氧膜组件,可为进气补充氧气,节能减排。 3)用氧气瓶增氧在进气系统中加装氧气瓶和控制元件,为进气增氧。陕西建设机械股份公司对进口的ABG8620型摊铺机加装此装置,使该机在高原顺利运行。 4)电磁共振电解水增氧增氢据《建筑和筑路机械》(俄)2013年第8期介绍,德国公司WABO-SCHMIRTECHNIXGMBH CO.KG开发了AIR-TEC装置(电磁共振电解进气中水蒸气为氢气和氧气的装置)。该装置有2个元件: ①专用进气管,内装电磁线圈的进气管,其余结构与普通进气管相同,装机时取代传统进气管。 ②电子控制模块(ECU),它可调控进气管的电磁线圈发射与进气中的水蒸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自振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电磁波,使H和O产生共振,共振力可以破断H2O中H和O之间的结合键,使H和O分别聚合成H2和O2,加入进气中,增加进气和氧含量和氢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H2O=2H2+O2。电磁线圈所需电流由柴油机原有的发电机供给,由ECU调控。由于O2是助燃剂,H2是高效无污染的燃料,这都有利于提高燃油燃烧效率,所以安装了该装置,可以节能减排。德国奔驰ACTROS重卡安装了此装置,节油7%,CO2排放降低51%,NOX排放降低9%,碳烟排放降低26%,俄罗斯巴尔斯科林场等单位的林业机械、农机使用后,效果良好。5)添加含氧燃料补氧柴油是不含氧的燃料,文献介绍了添加含氧燃料甲醇+柴油双燃料方式,即在柴油中掺加10%~20%体积比的甲醇,甲醇是含氧、不含硫,着火特性良好的生物柴油。但单纯使用滞燃期较短,最大爆发力降低,双燃料可优势互补,混合燃料增加了氧含量,可以改善柴油的燃烧反应,燃烧效率高,排放污染物CO、HC和碳烟下降。 2.2调节进气气温的对策 1)当进气温度低于-10℃,由于会降低燃油混合气的温度,使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甚至不能起动,其对策是在进气管路安装进气预热装置,如电热塞、进气预热器、低温起动液辅助起动等(可依机型不同优选一种),以提高进气温度。 2)当进气温度超高时,采用降温装置降低进气温度。如工程机械增压型柴油机,空气经增压后成热压缩空气,使气温升高(约400℃左右)。气温升高会降低充气密度,燃烧效率下降。对此可加装空空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 2.3降低进气含尘量的对策 实验表明,当进气中含尘量由23mg/m3降到2mg/m3时,气缸因尘粒产生的磨损量可降低12%。所以,柴油机进气机构中均装有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型号很多,有双级(粗滤+细滤)、三级(预滤+粗滤+细滤)、惯性式、油浴式、离心式、复合式、废气(柴油机排气)引射抽尘的三级空气滤清器等20多种型号,可按作业区空气含尘量择优选配。如厦工生产的沙漠型装载机,配置了大流量、低阻力、自动排尘的沙漠型空气滤清器,适应沙漠中空气含尘量大的环境,使进气含尘量少。另外,还可以采用降尘施工工艺来降低环境空气含尘量,从源头上降低进气含尘量,如在矿山和采石场,采用湿式凿岩,在隧道施工中采用湿喷施工工艺,在土方平基工地和粉料装卸场,采用喷水降尘等,减少施工粉尘的产生量。 2.4自动调节进气质量的装置 一些先进的工程机械机型,配置了自动调节进气质量的装置。自动装置主要应用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模块(ECU)来自动调控功能元件(如涡轮增压器、空气加热器、进气门等)的运行,从而调节进气质量,使其参数处于合理区间。如冠明斯柴油机运用自动控制技术,可调控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按工况要求精准调节进气的压力、流量;又如scanid生产的生态型柴油机,配置带传感器和ECU的电控进气门和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器,可根据工况变化自动调节进气量的大小。卡特彼勒开发的ADEM控制器,从工程机械柴油机内置的传感器获取信息可对临界参数进行实时调节,调控进气量和供油量,使之最佳匹配,另外还具有适应海拔高度变化的自动补偿功能。 3建议 1)本文介绍的新技术,既可在新机上应用,也可用于再用机的升级改造,如俄罗斯将AIR-TEC装置用于再用机的升级改造,提高了再用机的节能减排性能。 2)在对司机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时,加进气系统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司机和维修人员掌握提升进气质量的技术,提高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 3)由于提升进气质量的装置都安装在进气管及附近区段,所以在设计工程机械新机时在这个区段应留有一定余量空间,以利日后增加改进装置时安装,提高工程机械的可维修性和再制造性。 作者:章崇任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 质量工程论文: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现状为切入点,系统的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路径,旨在为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评价为标准的,在充分利用相应的建设手段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实现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工程。不仅如此,其还是高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有效路径和教育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可以形成良性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并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实现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一、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现状 今年来,吉林省各高校都加大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当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吉林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甚至部分高校还缺乏对学科建设的基本定位,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缺乏创新,雷同现象普遍。[1]其次,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经费和师资力量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与质量工程所需经费数额不相一致。二是质量工程的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再次,吉林省各高校学历和高职称教师比重呈下降趋势。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吉林省现阶段各高校的高学历教师比重与2005年相比成大幅度下降,数额高达上万人。最后,吉林省各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后继乏力的趋势!在建设初期阶段,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某一具体指标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随着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导致了质量工程建设呈现出先天不足的现象。总而言之,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吉林省各高校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想要实现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2] 二、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对策 笔者认为吉林省各高校应当依照国家以及吉林省质量工程建设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在凸显出学校特色的前提下,深入开展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具体来说,解决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各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教学的工作中心地位,并不断改善教学教风。对于吉林省各高校来说,教学质量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高校应当通过建设教学质量工程这一途径,进一步提高院校领导、教师对教学质量工作的重视力度,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专心研究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专心学习,从而打造经费优先教学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各高校的教师还应当积极投身的高校教学质量改革当中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办学优势的展现奠定基础。[3] (二)全面提升师资水平,打造优良的教学团队。近年来,吉林省各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应当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各院校可以通过举办教育软件比赛、教学名师表彰活动,充分激发广大高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提升各高校教学水平。不仅如此,各高校还应当积极鼓励省内教学团队参与国家级教学团队评比活动,对于获得好成绩的教学团队的鼓励,以发挥教学团队的榜样作用。 (三)实现严格管理,建立赏罚分明的评价体系。将要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就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项目的管理。高校在执行各级各类项目the过程中,应当从制定任务书入手及时编写相应的项目任务书李青质量工程建设思路明确,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与目标。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应当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完成,结果做到奖惩分明,监督得力。对于那些及时完成项目的团队,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那些没有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应当做到限期整改,对其加强监督与指导。 (四)建立健全质量工程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往吉林省的各高校都是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管理的,然而,建设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过程中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正因如此,我们应将教学管理模式向系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4]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应重新界定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下放管理重心,以加大对系部的监督管理力度,从而实现各高校对质量工程建设过程的宏观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质量工程专题研讨会,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搭建平台。众所周知,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并不是单一部门能够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和配合才能够实现。而召开工程专题研讨会的方式,则可以实现教学工程质量建设方面的相关讨论,确保吉林省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吉林省各高校只有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力度,才能够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才能够为社会为企业输送大批量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英 都艳莉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教务处教学建设科 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质量工程论文:水运工程质量工程施工论文 1季节影响大 季节影响大是水运工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总体而言,水运工程的水上工程、水下工程多于陆地工程,水运工程的室外作业多于室内作业,因此,季节的变化对水运工程的影响较大。随着季节的变化,海洋、湖泊、江流的水位、水量会发生变化,我国各地区的气候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在冬季,我国北部地区的水流会出现冻结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都会对水运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影响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2.1施工规模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前文已经谈到水运工程规模大、投资高,在这样的规模与投资下,如果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没有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没有制定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在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材料浪费、施工事故等问题,从而导致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2.2施工条件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水运工程施工条件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会对施工人员的状态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旦遇到台风、潮汐等自然现象,水运工程施工人员就必须停止水运工程的施工工作,并且在平时的工作中,水运工程施工人员会经常到水中作业,这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也很难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导致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很难得到全面的保障。除此之外,水运工程施工条件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还会对未完成的水运工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进一步地影响了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施工环节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前文已经谈到水运工程具有施工工种多这一特征,水运工程施工工种多就会使水运工程的施工环节变多,相应的施工流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标准也会变得非常复杂。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水运工程施工作业时,如果没有科学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规划,在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中就很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控制体系,就会导致水运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存在漏洞,从而无法发现某些潜藏的施工错误。显而易见,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对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2.4施工人员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在水运工程施工中的主体是施工人员,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达不到水运工程施工的标准,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很难得到有力的保障。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水运工程施工企业还存在滥收农民工的情况,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对应聘者的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在新进施工人员入职之后,也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水运工程施工培训,导致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从而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3保障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3.1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是水运工程的基础,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网络上流传的“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因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正确认识水运工程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存放、检验、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务必保证水运工程施工材料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将高质量的施工材料应用到水运工程的施工中,保障水运工程的基础质量。 3.2施工设备 施工设备是水运工程施工中的必需品,施工设备的质量不仅会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无法预估的影响。对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采购足够数量的施工设备,务必保证施工设备的先进性、耐用性,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设备进行水运工程施工。除此之外,水运工程施工企业还应设置相应的检修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保障施工设备的质量,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与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 3.3施工工艺 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所使用的施工工艺决定了水运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先进的施工工艺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更可以保障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在设计施工工艺时,应参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国外的成功范例、根据水运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保证施工工艺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从而保障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 3.4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是水运工程施工中的主体,在水运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者决定了水运工程的施工效率,基础施工人员决定了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注意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对基础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水运工程施工培训,提高基础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二是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并以此来培养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总结 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我国水运的运输能力以及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水运工程的特征,不难发现影响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施工规模、施工条件、施工环节以及施工人员,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探究应对方法。 作者:李明 王杰 单位: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 质量工程论文:路桥质量工程监理论文 引言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工程监理管理制度从国外引进到了国内。伴随经济的发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也逐渐被社会和国家重视。路桥是我国的基础设施之一,对其质量的要求也十分必要。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因素,影响着施工进程或者施工质量,此时监管工程师就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不断修正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偏差,以保证路桥工程完工后,能为加快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都是越快越好。处理事故的时间要根据施工的天气条件或是技术条件进行适时处理。处理质量问题要结合安全、技术、时间、资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1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1注意综合治理 发生事故时,要从全局考虑,并综合全局进行事故处理几。如果不考虑全局,很可能会治理一段事故而又导致其他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处理方法可以是多元的,即不采用单一的处理方式。 1.2重视事故原因的分析 分析事故的原因不仅是治理事故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治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分析事故的原因可以从根本上起到治理的作用,并使事故的治理更加科学快速。分析原因之后,尽可能不给以后的施工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1.3科学的选择处理事故的时间和方法 有些人认为发现事故时越快治理越好,其实事故问题的处理时间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越快越好。处理事故的时间要根据施工的天气条件或是技术条件进行适时处理。处理质量问题要结合安全、技术、时间、资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1.4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 事故的调查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时,要及时停止施工来考察差异存在的原因,调查出问题的实质,提出解决的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2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而产生施工质量问题或是隐患,监管工程师一旦发现这些问题,要想方设法来纠正,保证施工过程回到原有的进程轨道上。针对施工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2.1检查核实 如果在路桥工程监理施工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首先要核实该问题,检查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检查的过程中要将各种可以提取的针对该问题的信息进行仔细的核对,以发现问题存在的范围和根源,确保问题存在的真实性和存在的大小。核对信息来源时,主要包括对直接施工人员的询问,对问题部件的查看和对直接施工材料的检查。通过各方全面的检查,才能找到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的真实原因。确保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造成其他问题或者是徒劳的修复。 2.2抽样检查 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果采取逐个排查的方法费时费力,而且也不科学。要做到定期检查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抽样检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排查方式,这种排查方式尽可能地节省了时间并节约了人力,又能对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一定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为施工质量给出一定评价。抽样检查主要可以在两个场地采用这种方式:一是在时间检验时,二是在施工现场检验时。 2.3实地测量 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仅依靠理论估计和规划就可以完成。施工过程中,为了检测施工质量,实地测量也十分必要。为了检测实际工程建筑的高度、角度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工程监管师要在实地进行数据的测量采样,然后和图纸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当出现偏离预估较大的误差,就要及时进行修正补正。实地测量是检测工程质量和进展的依据,所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检测方式。 2.4工地巡视 工程质量的监管除了来源于数据,还需要切实的观察,并且切实的观察更为实际和可靠。当发现施工人员出现违规操作,并可能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时,监管人员可以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施工的直接主管人员或者是一线施工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直接向监管人员反映问题。巡视工地也是管理人员直接获得整个工程实际进展情况信息的重要来源 2.5施工质量问题的修补和加固 路桥施工过程中,当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时,需要及时解决问题。但是问题的解决方式与实际情况不同,根据施工问题产生的位置或者是出现的问题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施工质量的修补过程是一个多方交流的过程。首先要征求承包商的意见,其次还要适时与道路规划的政府部门进行交洽。 2.6处理工程中的质量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质量事故,但是如果发生了事故也要有所准备。道桥施工的质量事故主要是在施工时出现了道路或者桥梁的裂缝或者倾斜。一旦发生问题,监理工程师就要立即停止施工,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施工隐患排查。在全面掌握隐患信息之后,将事故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到施工企业。工程监管师要积极调查事故产生的原因。根据事故出现的范围确定具体的责任人,评估具体损失并进行一定比例的赔偿。 2.7做好相关信息的搜索 工程监管师对全部工程监理作用是需要具体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工程检查的时间、过程、结果等。数据的记录过程中,要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及时的交流与记录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进展的检查更加便利,也方便在发生质量问题时及时进行处理。 3结语 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管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对整个工程进度的不断调整和工程质量最后的呈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工程监管师要本着对公司和对工程负责的态度,不断总结工程监管经验,更好地促进路桥工程施工。 作者:付会光 单位:衡水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质量工程论文:质量工程高等教育论文 一、质量工程的界定 1.质量工程的影响机制。 为完成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计划,各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的过程中,有些高校成果斐然,有些却不尽如人意,那么是哪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呢?首先从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影响机理入手来进行宏观化的分析。这里我们应用市场营销学上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理论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将宏观外界因素归纳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环境因素结合学生的特性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特性作用于学生个体,进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培养质量。环境因素这一部分分为内部因素(如英才计划导师的影响和学校内部政策和资源的投入等)和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以及国家的教育经费支持等);在学生黑箱这一部分中,又分为学生自身的特性(如能力和态度等)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征。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如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来反映教育工程的培养质量。总体上,是资源输入、作用以及输出的连续过程。 2.质量工程的影响因素。 (1)基于学生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综观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都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培养计划中资源的接受者和结果的呈现者,学生自身对整个培养工程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分析学生成为分析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以英才计划学员为切入点,围绕学生自身的素质、规划能力以及资源利用程度这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以期得到直接和间接影响英才学员的因素。(2)个人综合素质。个人的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明确的自我认知、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考查知识的积累、科创能力的优劣,道德素养也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因素。因此,道德素养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而另一方面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因素。思想道德是影响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因素,积极的人生观会带来奋斗的动力和愈挫愈勇的斗志,所以良好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督促,对目标的执着和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从而影响英才计划的培养质量。自我认知对人才的发展也是很必要的,只有在对自身的一系列认知之后才能清晰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并为导师制定个性培养方案提供切合点。除此之外,学习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学员的培养质量。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肖红梅,2011)。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持续地推动经济不断增长(卢继传,2000)。在日益加快的经济发展中,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具有快速学习能力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创新性。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拥有活跃的创新思维、饱满的热情和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而且要具备将思维转化为成果的实践能力。学习过程中过于机械,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内化,从而阻碍了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个人规划及完成情况 谈到规划,自然而然想到目标和计划。个人规划的目的在于正确地认知自己的能力和理解自己的所需,从而计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规划能力。因此有明确的个人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个人规划是对学员自身发展的一个展望,通过个人规划可以明确自己追求的目标,确定自我实现价值的方向;细节上,规划可能包括了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包括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等。没有全面的计划就会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懒散随意、盲目跟随的状况,这对于自身的发展往往是不利的。然而仅有完善的计划也是远远不够的,计划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学生自身对于计划的执行和坚持将会影响计划的预期效果。综合比较优秀的英才学员,明确的规划加上按时完成计划,毫无疑问地成为他们成功的经验。 1.资源利用。 “英才计划”为每个学员配备了适合自己的导师并提供大量图书阅读资源和参加科研创新专题讲座的机会。这就好比将学生看作一台加工机器,那么这台机器的资源利用率对产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从导师资源来看,英才计划选聘的导师都有着丰富的科研知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作为这些领域的初探者,空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创新意识,却不敢或者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因此导师则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导师对于学生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导师紧密的联系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学生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度也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继而影响了英才的培养质量。 2.基于导师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投入程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今天,高校导师所面临的科研压力是比较大的。导师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英才计划的人才培养,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投入程度直接制约人才的发展。因此,导师的投入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学习、科研等方面的提升。(2)导师对学员的引导方向。正确的引导更能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引导学员成为了首要职责。导师的研究方向符合学生的兴趣或与他们的发展方向一致时,这种引导就成为一种推动力,但当该方向与学生期望的相悖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很难适应,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科创的意识和兴趣,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对质量培养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3)导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英才导师具有丰硕的科研果实,有渊博的知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导师的负责认真、严谨谦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的热情,由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的内在因素,从而间接影响学员的培养质量。 3.基于学校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的重视度及有效管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枢纽,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责任。与此同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展也离不开高校的有效管理(曾林云,2013)[5]。学校作为英才计划的发起人,宏观上对英才计划的整体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统筹作用,在微观上有监控体系的各个环节良性运作的职责。英才计划系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谈人才培养难免成了空话,没有意义。(2)定期考核。考核是有效的监控手段。首先体现在为英才学员培养质量把关,应用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例如考核学员在学习成绩、科研创新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成果,来保证学员的培养质量,创造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其次对导师的培养贡献做出评估,基于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考核导师也成为控制英才培养方案的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定期考核对学生来说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对学校而言,也是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对于英才计划的长足发展也有深刻的意义。(3)激励手段。激励是激发学生和导师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手段,完善的激励制度包括物质激励和内在激励,精神激励则更为重要,通过学生的直接激励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内在精神激励,内化的激励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因此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投入。不仅如此,通过对导师的激励,导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从而间接地激励学生。所以完善的激励手段也为学生培养质量保驾护航。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保证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基础,因此提高人才质量是根本手段。本文通过界定研究问题中的主要概念,总结本科教育质量的影响机制,并且以河海大学“英才计划”为例,从微观上详细剖析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从研究中发现问题,才能积极寻找对策、反思和前进。本文找出了影响本科质量工程的症结所在,为进一步分析问题、寻求对策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梦鸽 马海良 单位:河海大学 企业管理学院 质量工程论文:高校质量工程建设 一、建设内容 1.专业建设立足于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做好与锡林郭勒盟、自治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对应度高、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通过新专业增设、专业群整合、老专业改造等,确保专业建设同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保持一致,在能源、煤化工、畜产品加工等五大领域,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求。按照“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原则,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实施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形成品牌效应,凸显专业群优势,提升办学实力,增强办学适应性。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工学并举、德能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创新办学思路,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行业企业良性互动,确保专业建设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有效衔接;通过校企共建,凝练专业特色,形成专业亮点;依托行业企业,实现岗位对接和“课证融通”;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全程、全员、全方位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的能力,实现校企人才培养共育共管;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实施“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工程”。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确定“基于工作岗位和典型任务”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创设适宜教学的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质量评价体系;共同实施“项目化教学”等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3.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工程”,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以高水平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核心,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大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技能;提高校企高技能人才互动水平,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酬金、考核及评价等管理工作。4.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教材建设,编写一批适合学生使用、体现岗位需求、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加强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设一批优秀的电子教案、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习题库、技能测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等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5.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按照“多元投入、校企共建”的思路,实施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校内外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程。在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上,注重形成体系,相近专业要在实验、实训资源上实现共享;本着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一些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为地方行业、企业承担技术革新与技能培训的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建设,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提高教师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夯实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构建生产、技术研发与服务、人才培养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实践基地内涵建设,构建并落实校企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模式;开发实验实训项目,提高实验开出率和设备利用率;建立符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集教学、实训、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优秀师资资源,主动开发适应锡林郭勒盟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需要的培训项目,将学院建设成为集行业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区域性培训基地。 二、保障措施 1.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与知行统一,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知识储备丰富、能力素质强、身心两健的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提升教学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执行力、管理能力。2.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通过重心下移、奖励机制改革等,提高管理效能;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质量监控及评价水平;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建设,构建学院、学生、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乌兰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质量工程论文:基于质量工程的机械教学改革探索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2006年启动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精神,2007年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十五期间质量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制订了《辽宁工业大学“十一五”“质量工程”重点实施规划》,确定了机械学院建设一门省级精品课、一个省级示范专业和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几年来,机械学院认真贯彻学校党委的精神,抓住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精心布置,在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有四门课程获得了省级精品课程,1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李卫民教授被评为辽宁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带头人,工程训练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质量工程建设有效推动了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了省级教改立项2项,校级教改立项18项,教师发表了教改论文50余篇,出版了教材和辅助教材29部,一部教材获得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实现了我校国家规划教材零的突破。“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两项教学成果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多媒体课件获辽宁省教育软件竞赛一等奖。 一、机械学院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举措 (一)认清形势,确定发展机遇,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学院领导认识到随着高校扩招,师资、实验室等教学保障体系没有随之配套,给教学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质量工程建设是新形势下学院要抓的头等大事,是推动学院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学院领导采取多种方式向全体教师贯彻这种思想,同时把质量意识落实到教学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各位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学院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质量工程的开展。 如学院为各教学基层单位征订教学研究期刊,广泛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年派3~4位教师参加全国教学方面的研讨会,使教师能够了解全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和新思路;为教师报销教改论文的版面费;鼓励教师申报省校级教改立项,为校级教改自筹项目给予2000元的资助,制定教改项目的管理文件,加强教改项目的中间检查和过程管理;在年度考核和各类先进评选中优先推选在质量工程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教师。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学院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二)选好突破口,以点带面 “质量工程”建设涉及面宽,涵盖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方面面。选择合适的入手点是非常重要的。机械原理和机械制图课程是学校机类和近机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全校服务专业面广,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是校级优质课和精品课,又是学校首批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试点单位,有一定教改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选择这两门课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突破口,确定了“以基础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示范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示范专业建设带动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械原理和机械制图精品课的申报为后续的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单片机原理的精品课建设积累了经验,同时精品课建设也成为示范专业、示范中心和教学团队申报的重要支撑条件。 (三)认真解读指标体系,合理定位,捕获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质量工程申报的指标体系是省专家评选时打分依据,每个申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应在项目申报前一年,认真剖析指标体系,确立自己的优势,查找不足,优势的地方可进一步提升成为自己的特色,欠缺的地方必须在申报前予以补充。此外解读指标体系可以从中把握国内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如网络教学的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内容,使学院教改工作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解读指标体系之后,要根据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合理确定教学改革的方案。我校是地方性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办学定位是“教学型”,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其教学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应注重应用型和实践性,应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应制定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 (四)领导挂帅全员投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质量工程申报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依靠某一个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力量是不够的。机械原理是学院申报的第一个省级精品课,当时整个申报材料的组织和佐证材料准备都由机械学教研室的教师组织完成,在指标体系的理解、申报书的编写深度,教师精力投入、其他教研室教师的资源利用和佐证材料的调用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机械原理课程申报了三次省级精品课才获得了批准。 吸取经验,在后面的质量工程申报中,都是由院级主管领导亲自挂帅组织申报书的编写和背景材料的准备工作,人员调动顺畅,全院教师教材、论文、获奖材料资源利用充分,各种背景材料准备及网页建设都由学院办公室教学干事完成。经过一两个轮回,大家对申报的思路和程序都比较熟悉,学院办公室的教学干事都能按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工作,极大地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也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的运行。后面质量工程的项目申报基本都是一次通过。 在全员投入上的另一个体现是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建设上,如在机械制图精品课建设中,调动了CAD/CAM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和研究生依靠学院CAD方面的科研实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课件设计方法和设计水平具有先进性,网络课件《工程制图网络虚拟实验室》在辽宁省第八届教育软件竞赛中获得了高校组的一等奖。目前该技术已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已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三家出版社的九部机械制图教材配置了多媒体课件和解题指导课件,课件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制图教师的认可。 (五)紧跟学校各项教学改革的步伐,有效地利用学校相关的政策 近几年来,学校为质量工程建设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加大了各项教学改革的力度。随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学院在考试方法改革、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实验室开放、教材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相关政策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 如学校设立了教材出版基金,每年出资20万元资助教材建设。利用这个政策,学院积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各类教材,近几年来配合机械学、机械制图的精品课建设出版了《机械设计学习指导》、《机械基础实验教程》和《计算机绘图》、《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学习指导》,配合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出版了《金工实习教程》和《生产实习教程》。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学院聘请同行的专家对各类教材进行审核。几年来,利用学校出版资金出版教材10部,利用其他方式出版教材19部,其中由王晓明教授编著的《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获得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实现了我校国家规划教材零的突破。去年,我院教师受邀担任化学工业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现代机械手册》两篇的主编,5位教师参加了手册的编写工作,该手册将在2011年2月份出2011年(总第73期)曾红等: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机械学院的教学改革111版。教材建设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坚持质量工程申报和建设并重,保证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 “质量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工作,精品课程、示范专业的建设等都有一个建设周期和后续的审查工作,不是说申报成功就一劳永逸,要不断地建设,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向和领域,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 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精品课建设为例,2007年6月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课程申报前课程组的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围绕着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007年10月课程组制作的“工程制图网络虚拟实验室”获得了辽宁省第八届教育软件竞赛的一等奖,该课程组2008年发表教改论文8篇,总结3年的教改经验,2008年课程组的《机械制图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随着教育改革新的形势的发展,2009年课程组以“基于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申请了校级教改研究项目,把教学改革的重心转移到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题库建设、机械制图应用能力竞赛和制图实践环节分散进行上,使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展。 二、今后机械学院在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围绕这个重心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了解机械类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通过企业招聘、实习、校友会和走访企业等各种途径针对机类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进行调研,调查问卷涉及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目前我们已发出调查问卷40余份,已收回问卷22份,得到企业需求的重要信息,为下一轮的教学计划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二)与企业进行广泛接触,探讨产学研的培养模式 选择今年在我校招聘学生较多的企业进行走访,与企业就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的题目的选择、双方技术实力的培训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上进行了广泛的沟通,目前已与多家企业确立订单式培养意向,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双赢局面。 (三)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注重学思结合,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以考试方法改革推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能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 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逐步建立本科生专业导师的学生申报、导师遴选制度,吸纳大三专业排名前20%及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组,通过指导学生选题、方案论证和设计,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求新进的教师必须在学院相关实验室实习半年以上,随队参加专业的生产实习,聘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工厂技术人员,为学院中青年教师做强化工程能力的技术讲座。要求中青年教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利用假期设计与本专业相关的机械产品、结构、模具等,组织答辩和考核,最终进行实际加工制作、调试,力争利用2-3年时间,使学院中青年教师工程实际经验上一个台阶。 总之,学院在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建设获得了很大的成绩,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更加的努力,争取在新的时期教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 质量工程论文:基于质量工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的通知,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改革的质量工程在各高校不断深入进行,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1]。当前,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发展,它对生物技术人才提出了扎实全面、复合创新及开拓型的培养要求[2]。发酵工程,也称为微生物工程,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而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是现代生物技术四大支柱之一[3-4]。发酵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发酵工艺流程及常用的实验技术的训练方面[5]。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学生书本知识较强,独立操作能力较差,对实验课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兴趣。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着学生简单操作多、动脑少等问题。针对生物技术这一理科专业,发酵工程实验学时数相对较少的情况,怎样利用有限的学时和现有条件,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更能应用到实际中的知识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过不断地研究,对发酵工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为配合一些课程系统教学的要求,本学院有关方面调整了学生学时数,即上、下半年的教学时间统一为18周,而将8月15日~9月15日定为第3学期(短学期),以方便短学期实验课程的开设。发酵工程实验便是在短学期进行“一条龙”式实验教学,即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根据课题要求和微生物培养的需要,可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任务。 2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兴趣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发酵工程实验的课程晚于微生物学实验开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单个实验的做法,即综合部分微生物学实验技能,组织成连续、系统的实验,实现从验证性、操作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结合学院生化分院教师的科研,拟定了以下“一条龙”式实验课题:(1)不同分离源乳酸菌株的分离;(2)乳酸菌的鉴定;(3)乳酸菌的流加发酵试验。分离源可选泡菜、雪菜、酸菜、乳酪、酸奶等。这3个实验是连续的综合实验,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操作。通过系列实验的操作锻炼,学生能巩固发酵工程基础即微生物学的一般常规实验操作技术,如培养基配制、高压灭菌操作、菌种分离纯化、微生物染色制片、微生物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技术、生物显微镜使用技术等。同时,通过乳酸菌的流加发酵试验,熟练掌握实验室小型发酵罐的操作流程、发酵原料预处理、发酵过程中的参数检测及工艺控制。因此,优化后的实验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3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条龙”式的发酵工程实验课程采取开放式教学,实验老师安排值班,随时解决学生实验中的问题,并作好辅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组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给出详细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方案,在老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在实验课开始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报告到实验室老师处领取实验器皿和药品,实验器皿和药品领取的正确与否将纳入实验成绩考核内容之一。对大型仪器如发酵罐的使用,则在实验环节开始时,由实验老师讲解和示范基本操作规程,强调关键操作注意事项,以避免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不可挽回错误。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指导教师仅起辅助作用,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是短学期实习课程,重在平时的实验技能培养,考核中不含有笔试,以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平时操作、安全卫生等内容,占40,实验报告占30,考试成绩为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同时制定考核细则,占30[6]。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并不由实验老师个人评定,而是进行报告的展示,各组以PPT形式汇报实验结果,由各组长及实验老师共同打分,所有学生现场观摩。在此答辩环节,既巩固发酵工程实验课程的相关知识,也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表达能力。此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基本素养[7]。 5重视实践教学元素 在实验教学中辅以实践环节。实验考核结束之后,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不同类型的发酵工厂,如啤酒厂、制药厂,分组到车间比较详细地熟悉各个工艺单元的操作,以巩固实验室所学的理论和操作技术,同时解决自己在实验中碰到的部分疑虑。 6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是实践教学改革在质量工程指导下的一个主要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密切相关[8]。经过近两年来对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实践教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在以下3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改革后的发酵工程教学,学生在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及实践摸索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实践性操作技能的训练,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开放实验室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钻研应用技术,提高动手能力。“一条龙”的系列实验一环扣一环,学生只有严格、准确操作、和其他同学分工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这有利于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团队精神[9]。 2)重实验技能的考核方式,杜绝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现象的出现,大多数学生能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各项实验,流加发酵的过程更是有学生抢着值班,为的是值班过程中须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发酵液光密度、pH和残糖含量的测定。这样既可以更清楚了解乳酸菌发酵的动力学过程,还能锻炼生物化学操作技能。 3)开放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验研究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可能随时需要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通过短学期的师生合作,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强化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也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质量工程论文:从质量工程视角审视高等教育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1999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有27所,中医学类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33367人。截止到2008年,全国开设中医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76所(独立设置23所),中医学类本科在校生数为114652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均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高等中医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与行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007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称“质量工程”)。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强抓机遇,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项目为抓手,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质量工程”建设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由于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学生中医思维和实践能力弱化,创新精神不足,青年教师突增,教师队伍素质下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等没有跟上社会与行业发展的要求,教育质量下滑问题凸显。各中医药院校的领导都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重新审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之间的发展关系。将工作的重心从重视规模的发展向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从重视科研向科研与教学并重转移,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移。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巩固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2“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质量工程”的内容体系涵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创新计划以及质量监控等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诸多关键环节,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较好地引导和促使学校抓住内涵建设工作的重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坚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实施以“家传、师承、创新与院校教育”不同方式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新途径。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基础,开展教学名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结构合理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以人文素质、中医学、西医学知识体系为核心的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课程(群),进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完善实训与临床实习教学体系,建立科学考核方法,注重学生中医思维、临床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建设,突出教材启发性并适于自主性学习。 到2010年,全国开办中医学类专业的高校共参加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40余项,其中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为历届数量最多;精品课程覆盖了四部经典及内、外、妇、儿等21类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教学团队12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等等。中医学类省级项目有大幅增加,各学校也都加大了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投入与扶植。“质量工程”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的三级培育与建设体系。 3“质量工程”建设催生了中医学专业认证体系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要求,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未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受国家教育部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称“中医教指委”)起草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此标准突出了中医教育特点,强调实践、传承与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强调了交流与协作能力,强调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建立了一个知识、技术、职业素质三维、立体的教育目标,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1]。为检验本标准的普遍适用性,“中医教指委”选择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开办中医学专业的院校进行了中医学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通过试点认证工作,基本建立具有中医学特色,符合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比较完善的专业认证模式与体系,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开展高等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实施奠定的基础。 4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4.1遵循中医学教育规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改革根据医学教育研究和服务对象是人,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教育成本高、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高等精英教育的鲜明特点[2]。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中医学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更具有“精英”教育的属性。这就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在层次定位、学制确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行业的要求。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序衔接,以完善中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 4.2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分类指导 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格局的多样性、多层次、多规格、地域发展不均衡性等因素,使得高校优质资源分配不均,共享不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本属于省属高校,在资源配置等方面无法与部属高校竞争,甚至无法和省内的其他类院校相比。但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传播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因此,应在高等教育中加大对中医学类专业的投入与扶持。 4.3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探索资源共享机制 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具有水平高、特色强的特点,因此要加强探索其在人力资源、课程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等方面的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质量工程”优质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要加强优质资源共享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研究,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4.4加大教学投入,完善管理机制 在积极宣传“质量工程”的同时,增加对教改研究的支持力度,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学工作,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已有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整合,以专业为主线,加强各项目建设中的联系,避免孤立或重复建设。同时,要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坚持规范管理,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要建立联动的管理与监察机制,保证“质量工程”的资金确实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建设项目的验收与评估工作,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保证“质量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 第一期“质量工程”的投入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内涵建设,为探索并完善适合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卫生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科学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期间,中医药高等教育要继续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基本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对中医药人才的广泛需求,更好地为我国乃至世界医药卫生和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质量工程论文:质量工程信息化建设探索 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深入,质量工程的内涵日益丰满,项目建设种类不断丰富,现已确立了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分项目,学校也都相应地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体系。质量工程的开展过程中,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担负着项目的前期申报、后期验收、评选及推荐的管理过程。此时,教务管理部门往往需要完成收集各项目材料,汇总并统计数据,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等诸多管理工作。而这些工作由于缺乏一个系统的信息化工具,基本凭借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造成了组织管理效率低下、人力资源高消耗和教学资源无法共享等缺点。因此,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借助网络技术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建设项目的内容进行展示和评选,才能实现提高管理效率、共享教学资源和减少重复建设的目标。 一、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 1、与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不联网,不能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联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管理信息出现了急剧膨胀的态势。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教学计划、排课、成绩审核、学籍、考试以及教师、教室、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方式上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到目前的系统信息化管理,使管理过程更加直接、透明,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而质量工程信息系统往往与此脱节。比如,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从选课信息中很难获取有关课程的信息,如该课程是否是精品课程、该课程有哪些特色等信息,如果要获取这些信息,学生必须要逐个搜寻课程信息,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样容易造成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由于质量工程信息系统建设基本近几年才出现,如果和教务系统没有联网,容易造成和原有数据信息的不一致,导致信息的不准确。 2、不能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提供准确系统的数据 随着学校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校在专业、课程、团队、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教学名师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更好的准确决策,各级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对质量工程项目的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提供数据的时间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式、经验型的低效率、高消耗的教学管理模式很难达到及时提供信息反馈的目的,只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使管理达到信息化的程度才能为各级教育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3、质量工程信息系统兼容性差 在实施质量工程的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按建设周期对各类建设项目组织申报、立项建设、成果验收、评选推荐,对重点项目提供经费支持,使其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完善。目前,很多质量工程项目的信息化还停留在为单一层次单一种类的项目服务,如,在遴选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建设一个专业网站,由于缺乏前瞻性的设计,当该专业申报更高一层次的建设项目时,因原网站仅仅是停留在低层次的申报项目上,导致申报内容无法在申报过程中重复利用,同一专业在数据库中无法体现建设的历史轨迹,不能灵活的实现对实体业务活动的支持,不得不重新建设新网站。这样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无法适应多级多种类的建设项目的扩展。 4、信息化平台建设过于独立、封闭,不能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联系。 评审是质量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一般是组织专家通过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而现场评审的计票、计分工作较为繁琐,挤占会议讨论、评价、研讨和总结的时间。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网络评审系统,让专家事先通过网络进行评选,评价系统自动进行统计分析,这样能节省评审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现有的质量工程信息化平台缺乏开放性的设计,不能与网络评选系统实现对接,增加了质量工程建设管理的成本。 二、加快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管理者和参与者转变观念,以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 质量工程是一个影响力大、受益面广的民心工程。质量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涉及到学校的重多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有效的信息流通已成为把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完成共同目标的手段。随着质量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必然促使管理者和参与者思想观念的转变,并在转变的过程中对各类质量工程信息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管理,创新性的整合和集成,以达到管理职能的转变,提高管理水平。 2、质量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最终是为学校各部门、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还要注重信息渠道的完善。质量工程项目的各类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务处,各专业和课程的网站是具体落实单位。质量工程的网络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化的的窗口,长期以来,对推动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系统网站的形式增加了一种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信息传递渠道。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展示都通过信息系统来,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3、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质量工程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对质量工程信息化系统管理建设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首先,加强质量工程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管理人员是实践和推动信息化管理的直接力量,因此,学校要重视质量工程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举办专门讲座加强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观念,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质量工程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使他们能熟练使用信息化系统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加强与专业技术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系统的合理设计、科学运作、及时解决和处理问题。 4、加强监控和保障措施,注重常态化发展 学校教务部门应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的监控和保障,不仅要确保各项、各级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且要注重建设项目常态化发展。所谓常态化发展,就是要保证质量工程各项目建设的相对稳定、规范,具有计划性、可预见性。学校可以通过质量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质量工程各项目进行不间断监控,适时调整有关政策和措施,以保证质量工程项目健康平稳运行。 5、提倡网络评审,提高效率,节约能源 质量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务管理部门担负着项目的前期申报、后期验收、评选及推荐的管理过程。此时,教务管理部门往往需要完成收集各项目材料,汇总并统计数据,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等诸多管理工作。在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可以将专家评审作为其中一个模块,实现专家对项目远程评审,并通过系统实现统计和反馈的功能,提高了组织管理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共享等优点。 综上所述,通过质量工程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和高水平建设奠定结实的基础。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在贯彻和实施质量工程时,首先应认识到位,做到科学决策、统筹安排,注重学校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摸清质量工程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借助质量工程的东风,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唯有如此,质量工程的实施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质量工程论文: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规划探讨 “十一五”以来,高等农业院校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高等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狠抓“质量工程”的实施与落实,制订配套政策,增加专项经费,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着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使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1存在问题 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从总体上说,学校开展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数量上仍有增加的空间,诸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项目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现有的项目建设中分别存在以下问题。 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存在某些院系为申报而申报,并非为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而申报的现象。特色专业建设申报、评建要把握设置特色专业的目的,切实推进专业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以应社会需要。 在教学团体建设方面,由于学校对申报实行硬性指标,在团队数量上也有所限制,有可能挫伤一些教学单位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竞争的重要作用。另外,存在一些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思想松懈的现象,对学校加强团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把握不够充分。 在教学名师评选中“,教学名师”应是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学术梯队、教学团队、重点课题等的核心带头人,是高等院校的“名片”和优势。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学校教学名师仍未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次,在宣传教学名师的教学经验方面,仍缺乏完善的机制。 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方面,存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和更新;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总体教改水平不够高、各院系发展不均衡,教学成果的转化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多媒体课件使用简单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2改进措施及建议 2.1坚持思想、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保持教育规模合理增长。充实教育资源,着力发展本科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智力的需求。 (2)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培育与战略性产业相关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大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工科专业比重,构建对现代产业体系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优势学科专业群。 (3)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适应。深入实施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加强办学基础设施、专业、课程、教材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促进。全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4)继续加大投入,在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的专项建设,全力打造省级特色专业及精品课程,出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社会需要,突出学科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 (5)明确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和规划,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各环节质量标准和加强质量监控,在积极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和建立新的实践教学基地,优化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校级基地的作用。 2.2加强学科建设,创建一批支撑学校发展的品牌学科 (1)充分发挥传统学科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新兴学科基础条件建设,构建植物、动物、微生物科学与技术、资源利用与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信息工程与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跨院系的学科群或学科群框架。 (2)以现有各学科研究方向为基础,进一步凝练学科群的研究方向,体现自身的特色,打造学科的整体实力,形成学科优势。 (3)加大学科资源整合力度,以重大科学和技术创新项目为纽带促进优秀团队建设,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综合集成的技术与信息平台,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通业务的技术服务队伍,完善有利于学科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新机制,不断增强学科创新能力和水平。 (4)提升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影响力,站在国内先进水平的层面上定位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积极拓展学科的国内知名度。密切与产业、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等的联系,形成产、学、研、用互动,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培养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的新方式。 2.3切实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管理,健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机制 (1)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科研的过程管理。研究修订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规定,明确职责,规范管理,促进教学科学研究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3)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和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的课题立项工作,鼓励并支持教研人员在做好常规教学研究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并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课题研究,争创一批全国一流的研究成果。 (4)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和良好社会效益的课题研究。适应时代和新的教育形势对教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拓宽新的教学研究领域。根据社会现实需求,采取开放、灵活的研究方式,继续跨学科的课题研究。与相关部门广泛合作,不断开发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研究项目。 2.4进一步做精做强现有专业,初步形成覆盖面较宽、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 (1)加强专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院系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把专业建设作为今后若干年内的重点工作,着重组织好专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新专业的申报和重点专业的申报立项,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的支持、检查和监督,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体系。 (2)实施并逐步推进二级管理体制。逐步实施并推进二级管理的实施,院、系将成为专业建设的主体,自主分配和使用必要的人、财、物资源推进专业建设工程。根据各院、系的办学条件,社会需求决定专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及建设目标和内涵,同时独立承担专业建设责任。 (3)大力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建设专业尤其要把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据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努力开辟、保持同相关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果,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合作。 质量工程论文:基于质量工程的高等院校建设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任务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在各高校全面推行“质量工程”建设。 新建的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新建时间不长,办学条件较弱,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学术带头人等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存在有较大差距,在贯彻实施“质量工程”建设进程中存在不少的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促进“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一、科学定位、合理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在学校类型上,定位于应用型、多科性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在学科定位上,学院应坚持以优势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服务面向定位上,学院应定位于立足经济较发达地区,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办学水平和特色定位上,学院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形成技术型本科院校个人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健全机构,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在技术型本科院校创建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健全机构。要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高校教学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由院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学院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完善教研室建制,制定和实施《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科研和学术活动的作用,增强教研室职责和活力。继续发挥教务处在教学管理中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服务的职能,加强系部、教研室两级管理,将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建设一支较成熟的教学管理队伍,使各项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学校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全面展开学习,分类组织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相关文件,学习、贯彻教育部教高[2007]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制定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工作进展及计划,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三、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新建本科院校要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请有经验、教学水平高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帮助教师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此外,还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教职员工进行基本素质培养,如教师规范培训、信息技术培养、教师顶岗实践等。为激励教师,学校还可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名师的评比等,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积极扶持教学团队建设,实行老中青相结合,组织重大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动学校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四、坚持以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试点专业为重点,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工程,创建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 可采用课题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课题研究小组与院系改革工作小组,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大学生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 学校可从优势学科中选拔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实力,适应“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学科专业,将教育部提出的专业建设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和“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要求作为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支撑,坚持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设置课程的成功经验,培育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形成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品牌。 同时以一些特色专业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带动本科各专业教学改革,可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特色专业。 (一)构建“平台+模块”、“专业+专长”人才培养方案和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努力构建“平台+模块”、“专业+专长”和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本科一、二年级,可按学科门类设置通识课、按专业设置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向前延伸,二、三年级开始按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坚持突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注重基础与应用课程,设置通识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模块。通过宽口径专业课教学,使学生获得较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宽泛的专业知识。通过模块化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做到“专业+专长”。 设置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大力弘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整体优化,设置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营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平台。精心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形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加强特色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 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立项进行本科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重点建设一批精品教材、配套实验(训)教材、相关选修课教材,建设一批能反映学院学科与专业特色,并确为教学所急需的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国家精品教材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形成以统编优秀教材为主和自行编写优势、特色专业课程教材为辅、各课程辅助教材齐备的教材体系。 (三)加大实验场室建设,加强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建设,按“专业+特长”建构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校内实验基地建设,设立专项重点建设机械实验、汽车实验、电子实验等示范实验教学中心,新增投入建设、扩建各项实训场室。加强院内实验教学管理,完善校内实验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提高场室的使用效率。 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和健全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和考核制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加强毕业实习的指导和巡查工作,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责任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制度、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等。建立院、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由院内外专家、管理人员和教学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队伍,负责随机抽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情况,重点核查学生反映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和督促职能部门、系(部)认真执行各项教学制度和规范,定期向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反馈信息,提出建议。 加强教学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加快开发和完善教务管理软件系统,实行从培养计划、选课、排课、考试到学籍全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教学管理系统,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 五、按“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塑造职业品性”三位一体方针,加强本科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 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开展课外活动,各种社团、竞赛和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形成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严明学习纪律,严肃考场纪律,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院纪律的学生,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形成从严治校的氛围。 (二)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邀请国内外专家为本科生举办讲座,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实和完善第一课堂。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并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院每年举办“科技节”集中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竞赛,力争有较多的学生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含)以上的奖励。 质量工程论文:从质量工程角度审视教材建设 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部署,近年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规范教学行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质量工程,加强教材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确立质量工程的管理理念 “质量工程”是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进行、有众多建设项目的系统工程,旨在通过立项建设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1号、2号文件,认真领会教育部全面启动“质量工程”的深刻内涵,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永恒主题,确立“质量工程”的全方位性、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理念。明确“质量工程”建设必须面向本科学生使其直接受益,必须贯穿教学与管理所有环节,师生共同参与建设过程是实现“质量工程”建设目标的关键。为此,在校内营造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全体学院、所有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质量工程”建设中去,掀起了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潮。 二、教材建设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因此,搞好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十一五”期间“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要大力锤炼精品教材,并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并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这一要求,使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校根据“十一五”期间教材建设的要求,积极研究探讨搞好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加强教材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1.领导重视,管理到位。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管理上实行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首经贸政发2008]7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材选用管理规定》(首经政发2009]60号)等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教材工作的落实。学校各学院(系、部)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根据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学院(系、部)的办学特色,确立了本单位“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保证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 2.突出重点,着重质量,教材建设取得成效。2001年至今,我校重点开展了精品教材建设工作,并组织教师主编和参编教材,目的是促进全校范围内的教材建设工作,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教材。 3.以上教材覆盖了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以及法学院等11个院系。教材的使用群体涉及到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受众面比较广。呈现出以下特点:(1)教材写作团队力量强。这些教材均由教授或副教授牵头,由骨干教师组成写作团队,编著者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历。(2)教材内容重视实践、重视应用。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契合,教材体现了重视实践、重视应用的特点。(3)教材与课程呼应,形成了良性互动。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本教材都对应于相应的课程,形成了教材与课程之间的相互促进。同时,课程建设也促进了教材建设。如北京市精品教材《社会保障概论》对应的课程“社会保障学”,已被评为2009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建设立项的《组织行为学》对应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已被评为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获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建设立项的《资产评估学教程》对应的“资产评估学”课程,已被评为2009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同时,这些精品课程对于教材的进一步完善也起着重要作用。4.教材受益面比较广,社会影响力比较大。与普通教材相比,这些市级精品教材受益面比较广,社会影响力比较大。 四、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学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研究工作薄弱。近几年,我校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近百余种,但获国家、市级奖励的不多,数、质量形成反差。②教材选用制度不够健全。虽然要求教材的征订由教研室集体研究决定,但还是存在部分教师成为教材选用的第一人,缺乏集体研究,致使有些高质量的教材得不到及时选用。③各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变化较快,教材的内容存在一定滞后性。由于各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变化较快,而课本内容相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不能快速反应现实情况,教的多次印刷也没有解决好内容更新、数据更新等问题。要保证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及时修订,才能尽可能解决这个问题。④立体化教材尚不足。为了给教师教学、学生复习自学提供便利,教材的主要编写者还进行了课程建设,将结果放在网上,(见)。但离立体化教材还有一段距离,为了满足教师、学生对教材的需求,对案例、事件链接、视频资料的补充,形成立体化教材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五“、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设规划 1.指导思想。为更新教学内容,学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及时把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物化到教材当中,为此,学校制订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材建设管理办法》,鼓励并资助教师结合教学科研实际编写高水平的特色教材,制订了“百部精品教材”建设规划,提出了“系列化、立体化”的精品教材建设思路。 2.重点加强系列化教材建设。精品教材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有计划有步骤全面推广和实施,由点到面,带动全局。各学科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选取影响力强的出版社,集中出版发行系列教材,形成规模效应。教材要在具备适用性、全面性、先进性、新颖性的基础上,开展辅助教材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开发教学课件,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师学生的使用提供更全面的内容。 3.适当注重各学科之间的协调,打造精品教材。各学科都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协调发展,需要适当向弱势学科倾斜,在教材建设上也应注意这一点,以达成“经、管、法,文、理、工”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变化,为保持教材与时俱进,应开展精品教材的修订再版工作,以保证教材内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资料案例的更新,激发和启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加强教材质量评价和教材评优工作。开展教材评价,能为教师和学生推荐高质量教材,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每年开展一次教材质量评估、评优和推荐工作,加强对优秀教材的宣传和推广。 4.大力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加强教材选用管理。教材建设要跟踪教育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着眼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探索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间的关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内容更新的研讨,对规划教材、核心课教材和自编教材(讲义、大纲)使用、交流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质量评估和扬优汰劣。对教材的规划、选题、编审、出版、选用、推荐、质量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等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落实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就是要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处理好选用国家推荐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二是严格选用程序,各学院(特别是教研室)要把好教材选用的审核与质量关。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现途径 摘要:毕业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质量。文章深入地分析了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现途径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定位出发,提出了基于设计分组对比模式下的本科毕业设计实现途径。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分组对比 随着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也逐步扩大,这对工程管理专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江苏大学该专业还处于初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办出专业特色以适应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的规划,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研究以加快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该专业办学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毕业设计是按照类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设计。由于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原有的师资结构、建筑专业背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偏重建筑和结构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从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着手进行工程概预算,甚至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但是,这种毕业设计虽然面面俱到却没有侧重点,并且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点不同,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做建筑、结构专业设计时,存在知识结构上的困难,最后导致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不好,只能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甚至会出现很多抄袭、直接用软件计算却不知所以然的现象。这种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偏离了工程管理中的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使毕业论文偏向经济和管理,不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学生未来工作实际能力的锻炼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甚微。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没有真正考虑专业的特点,无法凸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施工管理、工程投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特性。工程管理专业应是将建筑专业与管理相结合,在研究毕业设计实现途径时考虑以专业特点作为切入点,在充分把握毕业论文实现途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设计分组对比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一)毕业论文实现途径的原则 1. 专业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锻炼学生在团队协作模式下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和规范,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2. 技术性原则 毕业论文不同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等其他应用性文章,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毕业论文应基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整个项目招投标过程揭示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本质及其深层次规律。毕业论文的计算既要强调中国工程招投标的现状,还要深入分析在中国现有招投标模式下的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差别,理解引起这些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重点掌握清单计价模式下应该如何计算分部分项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3. 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过于强调理论的原创性显然不现实,但可以在整个招投标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以投标报价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已有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得出个人见解。这样就不难实现毕业论文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4.实践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实现途径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要求,即在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各种管理实践活动,分析研究发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提升,再指导实践。 5.可行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实际上是一项实践性的创新活动,其结果往往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现环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以及目前学校所拥有的实践资源等实际情况,分析选题的可行性,力求选题是自己熟悉、感兴趣、能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方向。 (二)基于分组对比的毕业论文实现途径 依据上述原则以及考虑到学校工程管理培养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制定了基于分组对比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其主要包括两大设计部分。 1制定分组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实际模拟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投标报价的标书分类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定位,让他们了解所做的设计工作在实际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处于何种角色,进一步的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首先依据工程投标文件编制[1-3](包括商务标的编制、经济标的编制、技术标的编制)分组。 (1)选定1名投标小组组长,签订项目投标授权书(让学生了解授权书写作方法),授权其负责整个项目投标的进度和质量。 (2)小组负责材料、设备询价,包括:国内采购建筑材料、设备的询价,项目全部材料、机械台班、工日计算汇总,编制综合材料单价、综合人工单价和综合机械台班单价。 (3)小组负责工程量计算,包括: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主要指土木建筑专业),编制带有工程量描述的BQ单,编制单位工程量估价表(主要指土木、建筑专业),将单位估价表与综合人工单价、综合材料单价、综合机械台班单价建立起动态连接,将工程量报价表与单位估价表建立动态连接,汇总得出投标总价。 (4)小组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部署,包括组织机械设置、施工方案选择、工期控制计划;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包括每个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定位放线图、模板图、装饰细部大样等;编制网络计划;绘制平面布置图;编制质量保证计划。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体系优化研究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工程实践的要求,建立了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适合该专业学生进行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内容、设计过程和质量监控,以及设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优化。 关键词: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 真题真做 设计选题 过程监控信息化平台 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4万亿投资大多流向了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工程建设领域,由此带来相关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迎来了招生和就业都快速增长的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应用性学科,适应建设工程市场的需要培养具备较高工程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就是我们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项目经理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而在教学体系设计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满足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工作要求的关键阶段。如何搞好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工程实践领域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是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010年8月8日至1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会议上,与会代表们讨论最热烈、感到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问题。可见,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所在的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继完成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优化”和“以教育创新为目标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之后,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毕业设计体系的研究和优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研究 毕业设计中第一个重要环节是毕业设计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为保证选题的科学性,我们做了深入调研,对大量实际工程选题做了收集、整理和研究,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并且已经应用于本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实践中。 (一)毕业设计工程选题应具有典型性、多样化,且尽可能结合实际工程 我们在一次毕业设计选题前曾对毕业班120人作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愿意选择高层框架结构作为课题。高层建筑涉及到测量放线、深基坑支护、施工防护外架、模板工艺、混凝土工艺、钢筋施工工艺、转化层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高强混凝土施工以及文明施工等实际问题,且常常应用“四新”技术,技术含量较高。这些问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涉及较少,因此能使学生在设计中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知识,适应实际工作需要。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近几年开始选择一些在建工程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在设计开始阶段,要求学生在工地熟悉一周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在实施设计时可参考学习施工单位编制的类似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实例。我们已经建立并拟今后继续收集较为典型、毕业设计效果较好的工程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毕业设计课题。 (二)制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应适应工程实践的发展变化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可知目前高校教材内容的更新滞后于工程实践,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跟不上国标规范的变化和工程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如屋面防水的泛水做法规范已修改而许多教材未反映;又如目前结构施工图和构件钢筋布置等普遍采用平法标注,而在工程识图和工程估价的教材中大多未涉及,教学中也未讲授。为了使毕业设计既结合专业理论,更与工程实践的发展相适应,我院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利用实习基地承接的大量工程项目作为学生实训内容,同时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也多在这些实际工程项目中产生,较好地实施了我校被湖北省教育厅充分肯定的以“宜化模式”为代表的真题真做。 (三)毕业设计内容应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很可能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准备、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相应地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覆盖以下内容,并针对不同选题提出不同具体要求。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特点,主要是项目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6周。 2.招标和投标。招投标内容较广,一般只做施工项目招投标。招投标的政策性较强,应结合最新的法规政策编写。学生应掌握招投标的主要内容、程序步骤、评标办法、投标技巧以及相关专业技术发展和改革动态。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7周。 设计选题中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包括国内标和国际标,分别采用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合同条款。相应地,工程项目投标文件也分为国内工程和国际工程投标文件的编制。学生根据一整套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合同文本、现场地质勘查报告、招标文件以及相应的国标规范和标准图集等资料,编制一份完整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或投标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标(资质文件和合同条款)、商务标(投标报价)、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值得一提的是,商务标中应包括施工图预算或工程量清单报价。此外,国际投标组的学生还涉及到材料设备询报价、综合单价及分析表编制、专用合同条款的拟定、标书英文翻译等工作。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工程计价、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合同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进行了全面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规划或者监理单位的监理规划。应掌握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评价、进度计划安排、质量控制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方法等。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6周。 二、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从以往的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经验和答辩情况来看,要按专业要求和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完成上述所说的毕业设计内容,无疑需要指导老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和在初稿基础上多次反复修改。而且,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正好面临研究生复试和求职就业,学生能安心做设计的时间不多。因此解决时间安排的矛盾有两种:一是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毕业设计时间;二是本专业要建立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特点的毕业设计全过程监控体系。 (一)选题监控 为保证选题质量,除了做好选题的研究和题库建设工作,还应建立以下监控制度。 1.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批制度。我院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此外。指导教师应具有实际设计和研究工作的经验,具有与课题有关的全面的知识储备,治学严谨,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能够做到悉心指导,授业解惑,同时严格要求学生。 2.建立毕业设计内容审核制度。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应该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实用性,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工程实战训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选题应有可行性,应与毕业实习、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提倡“真题真做”,也可模拟实际工程。另一方面,课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覆盖面要广,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我院工程管理在毕业设计选题操作中,采用将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按不同建设阶段划分为多个选题,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书的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等,同一个项目不同选题的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小组,共同配合完成一个项目完整的工程管理全过程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使学生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得到专业能力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3.建立选题分配原则和方法。选题计划确定后应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习就业情况,申报选择意向。要保证独立完成,一生一题,如数人一题,应保证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专题或不同的数据资料。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与学科综合平衡相结合。 (二)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应是互动的,既不是教师单纯地讲解,也不是学生一味地请教,重要的是对学生自身内在潜力的激发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需采取如下的制度保障。 1.建立开题报告制度。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前,必须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文献资料准备情况。外文文献的翻译,毕业设计写作的总体构思和主要内容要求,以及预期的成果和创新等内容。开胚报告能够体现学生对课题逐渐理解的过程,指导教师应重视设计初期的指导工作,使学生的设计有一个好的开始。 2.建立设计中期检查与后期审查制度。中期检查工作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检查以及教务处、学院对教师和学生随机抽查,教学督导对毕业设计质量抽查。与此相适应,指导教师应该分阶段对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改完善,督促学生满足设计要求。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积极配合教务处、二级学院及同行专家的中期检查,进行集中讲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同时在不同设计阶段随机抽查并如实记录,留下第一手资料。后期审查工作是在毕业设计结束后,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全校毕业设计文本随机检查,对所查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评价,专业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应对照评审结果开展教研活动,总结经验教训,使后期审查制度发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反馈和提升今后工作绩效的作用。 3.建立规范严格的毕业设计答辩制度。毕业设计答辩是对设计过程和成果、专业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能力及态度的一次全面检阅,具体过程包括指导教师评阅,评阅教师审阅,学生答辩和答辩委员会成绩评定。它在整个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要严格学生答辩资格审查,严把答辩关,避免答辩走过场反过来又影响下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质量的恶性循环。我院对答辩中反映出知识和能力很差,以及态度不端正、弄虚取巧的学生,限期整改,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仍不能,通过的学生留级重修。 (三)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方法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手段与方法千差万别,这里主要介绍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监督过程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现场指导。现场指导是毕业设计质量监督的主要形式。所谓现场指导,就是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督者,主要是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亲临学生毕业实习和设计现场,在工程实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从而完成对毕业设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指导的职责。 2.随机抽查。随机抽查是指毕业设计质量监督人员根据毕业设计的安排,随机抽取一个或多个毕业设计课题检查,进而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和按进度要求的完成情况的一种常用方法。 3.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指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监控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毕业实践中系统全面地收集有关毕业设计教学活动和设计工作的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审查、整理、分析和总结的一种自觉的监控活动。 三、提高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水平 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专业软件在各种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我院工程管理实验室已适应实际工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建设安装了下列工程软件,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应掌握运用以下计算机应用技术。 1.CAD技术。要求学生熟练应用基本命令绘制一般平立剖面图,这是一项基本技能,许多专业软件的应用要以此为基础,如工程计价软件、算量软件等。 2.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软件,进行招标文件和投标书的制作,并能对招投标的程序进行具体安排和实施,能编制各程序步骤所需的工作文件,在使用软件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投标策略和技巧,制定和实施评标方法,订立合同等,具备完成工程招投标全过程的设计能力。 3.工程造价系列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筑安装工程清单计价软件、定额计价软件、工程算量软件、算量钢筋软件。 4.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管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如PROJECT、P3等,并能绘制横道图和网络图,计算相关网络参数,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5.文字处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Word、Excel等软件进行文本文件的录入、制版等工作,作为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辅助手段。 四、筹备建立毕业设计网站,尝试构建毕业设计信息化平台 学生在设计中涉及到本专业的各种国家标准和专业规范、施工验收标准,标准图集等内容广泛。以学院为单位尝试构建毕业设计网站,将本院各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工具书、标准图集、相关的示范文本、合同文本和国标规范,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FIDIC合同条款等资料挂到毕业设计网站上,以方便学生查阅和使用资料。此外,我院已通过课程网站等手段,为师生提供网上交流平台,实现实时互动式辅导,不仅使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答,还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并且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各种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专业“团队实战式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实践性环节,是对学生整体知识运用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学生解决工程问题实践能力的一次锻炼,同时还是学生积累初始工作经验的平台和课堂理论知识融合岗位工作的开始。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学院近3年来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实施了“团队实战式毕业设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该模式的关键问题介绍如下: 1 建立联合毕业设计指导基地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的特点,与相关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指导老师,和我校专职老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开始前,专职老师和外聘老师共同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方向。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科技价值;实际工程项目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真题真做。例如,学院其中一个联合毕业设计指导基地是某施工单位的投标部,聘请该投标部门的注册造价师为外聘教师,以该单位现阶段的投标项目为毕业设计题目。 2 提前布置,要求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准备 毕业设计前一学期,组织指导老师进行毕业设计题目论证。指导老师介绍毕业设计题目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该类题目的内容,需要的知识储备以及以后可能的工作方向。便于学生提前准备,查找相关资料,系统复习所需要的课程。对于已有就业方向的同学,选取相关题目进行实战训练;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可对就业所需的技术技能有所了解,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 3 组建毕业设计团队 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过程中,所选题目和工程管理实际结合紧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将课题拆解为若干个有机联系的子课题,由团队共同协作完成,组成团队的人数根据题目的工作量大小确定。团队的组成根据学生选题方向随机确定,鼓励团队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与学生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利与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每个团队由成员自行推选一名组长,成员的分工由团队成员协商确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结合毕业实习,为实战做准备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设计前进行2周毕业实习,安排整个毕业设计团队进入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基地,由外聘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本企业的业务方向和工作流程,让学生对企业有所了解。同时,结合具体工作,要求学生在外聘老师和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更新自己的技术技能和知识,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5 多层次、全方位的团队合作 由于团队合作,每个团队在毕业设计期间需要共同完成2-3个项目。对于第一个项目,专职老师和兼职老师全程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和分析原因,并对团队能力进行评估,如果能力得到认可,将以团队成员为主力,可以开始独立完成第二个项目。如评估认为还不具备独立完成的能力,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第二个项目,并根据第二个项目完成情况再进行能力评估。经过我们3年来的尝试,一般一个团队经过2个项目后,基本上均具有独立完成后续项目的能力。最后,团队独立完成的项目为最终成果参加毕业设计答辩,获得毕业设计的成绩。 团队人员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对任务进行分工交换,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题目中的其它环节,做到每个人都能全方位了解题目。以完成施工投标的团队为例,团队组成人员3-5人,完成一个题目的时间约二十天。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为14周左右,学生可完成3到4个题目。当毕业设计开始拿到标书后,兼职老师和毕业生组成的团队同时开始完成投标文件,由于团队人员充裕,可对商务标和技术标进行工作分工,够保证团队在规定时间完成投标文件。在完成投标文件的工程中,由于专职老师的指导和兼职老师的工作指导,可迅速提高学生业务能力。 6 加强交流,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提倡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不同团队之间,学校通过毕业中期设计检查,让不同团队进行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中期检查中模拟小型招标会,让在招标公司的团体负责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招标,在施工单位的团队负责投标,在咨询公司和监理单位的同学负责评标。通过这场招标会,让参与的各方同学不仅了解本团队的工作,还了解其它团队的工作,使学生的对工作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 总之,通过我们对毕业设计模式3年来的不断完善和探索,使学生对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细致的应用,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就业的渠道大大拓宽,这种毕业设计模式是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现化人才的有益探讨。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摘要: 建筑信息化是目前建筑业大势所趋,高等院校应顺应时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弊端入手,指出要在毕业设计中引入BIM技术,让毕业生做好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尽早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 BIM技术;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改革 1毕业设计意义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实践要求比较强烈的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又兼具工程经济及工程管理知识,可服务于工程建设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维阶段等全生命周期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程管理学生毕业之后将来在施工现场工作,必须对现场施工技术十分熟悉,才能更好地进行技术管理工作。而毕业设计就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由学校过渡到社会的衔接阶段。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是通过给学生提供模拟或实际课题的训练机会,将大学四年学习知识融会贯通,全面锻炼、培养学生深入实际,独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土木工程系一直以来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环节高度重视,要求毕业设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为社会提供符合行业发展需要人才的办学宗旨,并一直致力于研究探讨适合专业的毕业设计之路。 2工程管理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就是综合运用四年所学基础与专业知识,在给定建筑图纸的基础上,独立搜集资料,编制工程项目相关投标文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并了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运作过程和各环节工作要求,了解建筑市场管理的实际情况。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虽然也是一人一题,摒弃砖混结构建筑物,因为其应用范围过于狭窄,采用社会上较为普遍的框架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但是多采用广联达软件进行建模、计量与计价。而在,在2016年8月住建部颁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筑行业要实现信息化,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简称BIM技术)、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现代建筑行业从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甚至运营都在使用BIM技术,而工程管理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因此,要想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在毕业之后顺利转换角色进入工作岗位,必须进行创新,引入BIM技术必不可缺。 3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的改革管理 3.1扩大建筑类型 传统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多侧重于对大学四年只是的综合运用,往往忽视了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目标,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去芜存菁。框架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满足社会需要,但是应该扩大建筑物类型,而不仅仅停留在住宅,例如一些厂区、宿舍、公寓酒店等项目都具有普遍性,可以纳入到毕业设计的设计题目之中。而此类建筑物特点就是工程量大,应用BIM技术可以减少重复建模,只要设计阶段模型建好,后期就可沿用。 3.2进行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涉及到的核心课程有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土建、安装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这些课程一般都设有课程设计。而具有某个假定的项目是这些课程设计得以实施的前提。笔者认为为减少重复作业,同时提高学生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认识,可以在大一或者大二阶段就给定学生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让学生随着学期递进和课程逐步学习,分别做该工程项目相应课程的课程设计,到了毕业设计阶段就会留有足够时间进行完善,改进,选择适合将来职业的毕业设计题目。而现在技术做出大的CAD等图纸不具有通用性,在招标阶段做的模型,不能在投标阶段使用,在投标阶段的模型也不能够应用于施工阶段,大大增加了学生(未来建筑从业人员)的工作量。应用BIM技术做出的模型,则可以在全寿命期使用,大大减少了重复建模工作量。 3.3在系内部进行 BIM技术培训BIM技术不仅在工程管理急需,在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也必不可缺,因次可以发动全系治理,广泛开展BIM学习。但是目前BIM技术在全国还没有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对BIM技术的不同需求,开展学习班深入学习。首先,相关毕业设计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学会BIM技术,鼓励考取BIM师资证书,并应用在基本教学中;然后,学生应当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学习广联达、BIM-revit、梦龙等软件并熟练操作。 3.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广联达 BIM校园大赛广利达公司推出广联达BIM,与全国900多家院校进行了合作,其工程教育业务比较成熟,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广联达BIM校园大赛。如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全国高校BIM应用技能比赛、全国中高等院校BIM招投标网络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BIM课程设计大赛等。这些大赛的参与不仅锻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锻炼了团队分工与合作能力,让学生毕业之后更好地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4结论 国外BIM技术在高校已纳入教学体系,并有完善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但笔者认为BIM技术纵然在国内成绩斐然,但仍然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完善,不能照搬国外模式。目前需要的是在工程管理部分课程及毕业设计中植入BIM技术,推行教学改革,然后才能徐徐图之,将BIM技术正式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做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 作者:葛具萍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毕业指导思考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项目经理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这一目标是在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提出的,工程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这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才能力培养提出更大挑战。中国工程管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偏重理论而学生缺少实践应用能力[1],反映到工作实践中就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偏弱,专业优势显现不出来,存在设计工程相关行业面广而技术不足的问题。这种内外环境导致学生在工程相关行业中的就业竞争力下降,长期将会影响到专业就业和学科发展。究其原因,基于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平台的专业课程内容重复、关联性不强,学生无法从众多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清晰、整体的认识。为解决这一问题,并充分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兼具土木工程技术及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交叉和融合,笔者从各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从毕业设计环节入手构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技能整合的实践指导模式。通过此种模式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现有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实现本专业四项平台能力的整合,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毕业设计模式的引导,加深对本专业、本行业乃至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等的理解和掌控能力,以此适应复杂的工程项目建设环境,提高实际的工作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现状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好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2]。只有对理论有了本质的认识,对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把握,才会有自己新的观点,这样写出来的毕业论文才会有个性。江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有建筑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的新设专业,原有大土木工程学生数量众多,每年毕业生约在200名左右,以前的毕业设计选题[3]较为单一,主要以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主。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偏重这种类型的选题,近几年来通过整合师资力量,有效拓宽了选题范围,规范毕业设计选题管理,建立了师生双向选择的选题管理模式。2011年江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仍然与土木工程的选题大致类似分为工程设计类(多层框架结构、小高层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与管理类(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可见,这种选题分类已经完全不适合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运用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的四大知识体系的相关知识,更加无法体现本专业学生相关技能的融合程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缺乏能力的训练 从以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见,毕业设计的内容上过多地重视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而忽视了毕业设计教学应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关技能融合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及其未来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指导模式单一化 在江苏大学已有的毕业设计教学中,教学双方所采用的依然是一个指导教师对几个学生的定期指导形式。工程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新成立的,师资极度缺乏,学校中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这些年轻教师要承担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繁重,而传统的学生毕业设计时间过于集中,这势必会造成教师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和学生互动不够,这种指导模式必然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此,文中着重探讨如何通过“群体”指导模式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群体”指导模式的提出 (一)“群体”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群体”指导模式是指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多学科渗透、多专业交叉、校内外相结合三种方式为一体的模式,课题组采用的方法是以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为目标,不同专业指导教师分阶段介入的“群体”指导模式,具体做法是: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日常指导工作和管理工作,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涉及相关专业辅助教师的研究领域时,专业辅助教师就有义务解答学生的问题,负责的指导教师还要在毕业设计初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课题组还会在毕业设计的初期和末期开展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研讨,讨论会的内容由相应的指导教师负责。应该说,这样的“群体”指导方式改变了原先教师“个体”指导的模式,构建了以指导教师为主、联合课题其他专业教师为辅的“群体”指导模式,学生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可以涉足本专业中较多的领域,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讨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其团队精神。 (二)多学科渗透、多专业交叉、校内外结合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应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毕业设计多学科渗透、多专业交叉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强调工程管理(造价方向)的全过程,涵盖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及施工阶段,一直到最后竣工及后评估阶段。相应地,毕业设计的内容将设计多学科和多专业的交叉,可以在一个具体工程实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选题提出不同具体要求。在设计开始阶段,要求学生在工地熟悉一周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在实施设计时可参考学习施工单位编制的类似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实例。现已建立较为典型、毕业设计效果较好的工程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并拟今后继续收集,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如表1所示,工程管理(造价方向)专业将毕业设计选题定位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能力整合,也就是将学生分组,不同组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侧重于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能力培训,并按照项目建设全过程对不同阶段的小组成员进行项目建设过程模拟及能力整合的培训。(1)项目决策阶段,毕业论文选题侧重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特点,主要是项目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2)项目设计、造价阶段,毕业论文选题侧重招标和投标过程模拟。考虑到招投标的政策性较强,这一阶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的能力。(3)招投标内容较广,一般可以结合最新的法规政策,编制施工项目招投标。要求学生应掌握招投标的主要内容、程序步骤、评标办法、投标技巧等。可以综合运用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合同条款编制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包括国内标和国际标,相应地,工程项目投标文件也分为国内工程和国际工程投标文件的编制。(4)项目施工阶段,使学生能够根据一整套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合同文本、现场地质勘查报告、招标文件以及相应的国标规范和标准图集等资料,编制一份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上述几方面的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工程计价、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合同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相应能力模块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校内外实例能力整合训练 能力整合训练,主要是针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在不同组学生不同阶段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对相关建设过程进行实际操作上的整合,这样可以让处在各个分阶段能力模块中的学生真正了解项目建设全过程及自己集中精力所完成的各个能力模块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四、结语文中所述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体现的学生设计分阶段能力模块包括毕业实习、相关建设阶段选题、选题的整合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实习贯穿于工程管理及造价方向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的始终,在逻辑关系上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点到面、从平面到立体这样一个人类认识事物和创造事物的客观规律。相关建设阶段选题是对学生各个模块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使用各种软件,对工程管理与造价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各个能力模块进行训练,这是一个铺“点”的过程;相关建设阶段整合的则是在学生掌握这些“点”的基础上,对这些“点”进行整合的过程,使“点”形成“面”;而在最后一个阶段整体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近半年与工程管理与造价的“全接触”,使工程管理与造价“面”变为工程管理与造价“体”,其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针对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从选题、指导、过程管理、答辩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具体教改措施,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安排适当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参加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很多问题,如选题范围窄、重设计、轻论文,缺乏创新性,指导教师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指导不到位,过程管理形式化,学生不重视等。基于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从选题、指导、过程管理、答辩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具体教改措施,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性质、难度、分量必须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综合训练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具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1.充分论证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间提前至毕业设计(论文)前一学期,各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上报教研室或系,须经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论证后再实施。2.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范围。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商务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往届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范围,例如可行性研究、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细化以及BIM技术相关方向。此外,要求书写论文的同学结合在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保证论文的质量与创新。 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部分年轻指导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足够工程实践经验,指导毕业设计力不从心,难以指导出质量高、创新性的毕业设计。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采取以下解决措施: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擅长领域选择毕设指导方向,学生根据第七学期专业实践方向进行选题;针对部分教师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不足以及相关实践技能缺乏等问题,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校内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毕设质量以及毕设实践性。 三、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在往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中存在部分学生以就业、公务员考试等各种理由应付指导教师检查,拖延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过程管理流于形式化。为了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晨读,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比例,针对平时成绩制定详细的阶段性考核方案。阶段性考核方案要求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期间下发每周进度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周进度文件,指导教师认真进行检查并从进度、内容以及出勤三方面给定每周的平时成绩,最后汇总的平时成绩与毕业设计最终成绩挂钩。平时成绩较低的同学必须返校参加中期答辩,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以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四、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 尽管学校制订了专门的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要求,但由于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掌握不够熟练,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后,指导教师在说明书格式检查方面会花费大量精力,进行重复性检查工作。鉴于这种情况,答辩前可召开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讲座会,会上对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统一要求,给出样例,减少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在规范要求方面的工作量。 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根据诸如基于BIM技术的建模以及应用等部分选题的需要,增加成果展示、汇报的答辩形式,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参加,对毕业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指正,增强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六、毕业设计(论文)反馈 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以及政策的制定不能盲目,在毕业设计(论文)结尾,根据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制定调查问卷,问卷范围应该涵盖选题方向、选题内容、教师指导、平时成绩考核、答辩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不断调整,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七、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及创新 以赛促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毕业设计与行业新形势相接轨。毕业设计来源于大赛成果,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及创新。以上提出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措施在本校2017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调查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上述教改措施给予了充分认可。在毕业生答辩中,企业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今后,我专业还会继续改革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注重实践性,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作者:王英华 刘玮潇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关键问题与对策 摘要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习,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目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毕业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对学生的培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基于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重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组建小组指导模式,搭建校内、外教学平台等新的思路和对策,改进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优势,促进该专业学生就业发展。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设计;问题;对策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内容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能够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指挥、决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1.1选题单一,内容重复,与实际工程结合不紧密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是由相应的指导教师选定,很多情况下是模拟工程生产实践的课题,有时会出现不符合工程复杂实际情况的问题,学生的工作态度,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再有教师的设计课题多年不变,多个同学做相似课题,造成抄袭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岗位。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对毕业设计也有一定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增长速度则落后,尤其是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与数量明显落后,造成学生人均教学资源占用率不足,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2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知识储备不够 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学生具体工作密切相关,部分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造成毕业设计成果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合,也和考研复试面试有一定的交叉;(2)就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寻找工作,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同学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而落实了单位的同学又觉得毕业设计题目和自己的工作联系不紧密,从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还有些同学在毕业设计期间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加资格证考试、驾照考试等;(3)对参考资料的应用能力较弱,开题报告工作不到位,所应用的一些文献与毕业设计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4)有些同学平时就不努力,知识储备不足,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跟不上进度,干脆放弃,等待抄袭,只要及格就行了。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3教师指导不力,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一般采用的是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方式,而教师大多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致使教师精力分散,指导过程不能尽责,缺少过程管理,导致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产生。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指导工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总之,由于一名教师知识的不全面性,使学生得不到全方位、及时的指导,因而所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缺乏较高的现实价值。 1.4过程管理缺乏实效 (1)论文选题盲目,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所布置的任务,并没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只是简单的在知网、万方上找寻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拼凑,并没有真正实现对大学阶段所学工程管理知识的有效整合。(2)开题报告粗糙,文献阅读不够,对设计主题、内容、现状了解不深,在出现问题时直接略过或是在搜索引擎上进行简单搜索,并没有有效利用校内以及网络平台资源。(3)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缺乏,交流不畅通,学生不主动地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而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每周虽然有2次答疑,但部分学生走过场,报个到,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到最后急于求成,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 2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改革策略 2.1重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 (1)实行导师制。在进入大三学习后,先由指导教师给学生2~3个方向的选题,然后学生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同时指导教师要求学生重视与毕业设计有重要关联的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这些课程考核成绩要达到良好以上成绩,这样提前做好知识储备,有利于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前期,导师可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的一些参考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提升,打破他们固有思维的束缚。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拟定好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题目,并且督促学生完成对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资料的查询。(2)动员会。提前介入毕业设计时间,在专业课开始前,系部要组织召开专业课介绍和毕业设计动员第一次会议,重点介绍专业课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动员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对与毕业设计相关知识的储备。另外,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初,还应该进行一次动员会,让学生进一步对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加以了解,让他们明白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整合,能够进一步加强他们对工程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要特别强调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要求学生重视实习工作,教师和学生要多沟通,扎实实习,在实习中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对工程的实践认识。(3)以学生为中心的选题模式。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良好的、实用性强的课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的选题过程加以指导的时候,必须要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个性特长等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给予指导,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4)开题报告会。撰写开题报告是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工作的全面了解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学生的开题报告工作,对学生完成的质量要加强检查,增加开题报告会,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有一个好的开端是予至关重要的。可借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的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分组组织开题报告会,让学生更全面地对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及手段进行了解,重视文献查阅工作情况的检查,对开题报告完成不好的不得开题。 2.2落实对学生专业实习的管理与监督 (1)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集中在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确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等方面,因而关键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在项目管理某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方面得到应有的锻炼;(2)课题来源可以是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切实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3)为学生落实好实习单位,通过实习调研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在收集资料、资料查询等环节得到必要的训练,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初选毕业设计题目。 2.3采用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 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其实质为在对工程管理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阶段中,对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开题必须要借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育者进行分时期的群体性指导。采用多个相关专业内容相互交织、融合以及学校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基本具备对工程进行高效管理的潜力与能力。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应当从选题、指导、答辩、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作为就业保障,必须加强毕业设计与实践的联系,充分落实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任务,并且由专业指导人员对学生在实习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为其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4搭建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成立毕业设计专门机构,负责项目基地建设,收集联系各老师提供的横向在建或已建实际工程,定期轮流到实际工程上锻炼,收集资料,回来后归档整理成资料库,也可由学生自己在实习单位收集资料,由系里负责整理成题库,可以改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落实学生实习问题。以本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为例,由于本专业侧重公路、桥梁工程的管理,因此可通过建设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教育者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进而使得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系统相对应。可选择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围绕其各个阶段,设置与其对应的一体化毕业设计题目,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研究能力。这样保证了毕业设计题目具有真实性,内容也更具严谨性,其设计的内容即为其所在岗位所要承担的工作。以此将毕业设计内容转换成岗位工作。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到实际项目单位实习,接受相应岗位工程人员更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增强了毕业设计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同学们毕业设计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由于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实际的检验性,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会注重进度、保证工作质量。 3结语 总之,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甚至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工程管理专业发展。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国内各大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充分结合现实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毕业设计工作。加强毕业设计前期工作,加强过程指导实效,同时增加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动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实现自身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娴 彭军龙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毕业设计选题探讨 一、选题内容的定位 在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课题的理论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即需要对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进行恰当定位。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定位上,宜按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模块进行选择。工程管理是交叉学科,所研究的理论领域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广泛。在理论研究领域方面,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模块、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模块。[3]在实际选题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上述理论模块掌握的程度、毕业去向等因素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作为研究的大方向。有的学者提出了以本专业的四个平台知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4]事实上,这四个平台知识只是工具性知识,是为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管理工具与技术,不宜作为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向。选题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即选题时要尽量选择其内容范围较小的课题。由于教学计划中提供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长,故不可能完成较复杂的大课题。论文的价值不在于课题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在校学生,其经验和学识都有限,很难驾驭较大的课题。因此,学士论文适宜于选择较小的课题,这样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5]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宜立足于某一理论领域中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以专项理论为研究的突破口,结合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集中精力解决工程中的某一专项管理问题。对过去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检查显示,毕业设计选题为领域型课题研究的论文,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其内容空洞、雷同,抄袭、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专注于专项理论研究的论文如“**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工程成本管理计划”等,构架与层次都基本清晰,内容都比较完整,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得当,也鲜有雷同、抄袭和数据造假的情形,完成的质量明显优于领域性课题。选题背景材料应立足真实工程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的要求”。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中对毕业设计(论文)所提四条评估标准中的第一条,该标准首先强调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工程管理其实质是管理工程,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模拟性的)实际工程的管理问题。要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首先要做到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施工图、一份商住用地拍卖文件、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等。我们从2010年起,在设计任务书中就明确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以真实工程为背景资料,并且各不相同,背景资料还应成为毕业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存档。单凭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难于找到真实适用的工程资料,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每年通过与市施工图审查中心、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等单位联合,收集了大量的施工图、项目开发规划等原始工程文件或复印件,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未来的工作需要综合选定。实践表明,与以往的选题相比,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中选题,能加快学生定题的步伐,让选题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外,真实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完成的毕业设计效果较好。 二、选题深度的定位 在[1]中,作者将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分为三种: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型课题、工程实践型课题和常规模拟题。事实上,这说的是一个选题深度的问题。这里说的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选题的深度可概况为研究型题型、应用型题型。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设计宜选用应用型题型。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创造环节,并不要求论文非要有创见性、有发明或发现不可,因此,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理论的应用问题。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问题,现有的工程管理规范和很多专业书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学生毕业设计是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四年来所学的相关理论,再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计算、分析,较高质量地完成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 三、选题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学或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字数给出一个下限限制,其出发点是以一定的字数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也容易造成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字数越多,质量越高,盲目追求论文字数而忽略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导致设计论文冗长,篇幅过大,无效的内容和相关性不强的东西太多。工作量与选题内容范围、选题深度关联密切,选题范围大,工作量必然大;选题深度深,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对毕业设计规定一个字数的限值是缺乏依据的。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应以设计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准,而不是字数。要控制学生设计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设计论文内容的层次构架,内容层次构架至少要有二级及以上的分解目录。也就是在定题的基础上,学生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论述思路和工作思路。以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程的进度管理计划”为例,该论文内容的一级分解可以是: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进度控制等;其中“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子项目进度目标、年度目标等;“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顺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工作时间估算、绘制网络计划图或横道图、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进度控制”的二级分解可以是:进度检查计划、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计划调整措施、进度报表等,如下图。通过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层次构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外,教师通过指导与审定学生的论文构架,以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准则,学生论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要做好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必要的环节是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通过编写开题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地层次构架,通过这种层次构架形成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骨架。 四、结语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题,其落脚点都是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问题。在内容的定位上,应遵循从管理领域至专项管理的思路进行,并立足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在深度的定位上,应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在工作量的定位上,要抛开字数的限制,要以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为准绳。编制开题报告也应是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环节。对毕业设计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工作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应有机统一于毕业选题工作中。要做到内容恰当、深度适中、工作量与内容深度相匹配,这是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核心所在、目的所在。 作者:汤美安 潘珍妮 单位:聊城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习,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目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毕业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对学生的培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基于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重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组建小组指导模式,搭建校内、外教学平台等新的思路和对策,改进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优势,促进该专业学生就业发展。 关键词 工程管理 毕业设计 问题 对策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内容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能够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指挥、决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1.1 选题单一,内容重复,与实际工程结合不紧密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是由相应的指导教师选定,很多情况下是模拟工程生产实践的课题,有时会出现不符合工程复杂实际情况的问题,学生的工作态度,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再有教师的设计课题多年不变,多个同学做相似课题,造成抄袭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岗位。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对毕业设计也有一定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增长速度则落后,尤其是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c数量明显落后,造成学生人均教学资源占用率不足,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2 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知识储备不够 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学生具体工作密切相关,部分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造成毕业设计成果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合,也和考研复试面试有一定的交叉; (2)就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寻找工作,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同学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而落实了单位的同学又觉得毕业设计题目和自己的工作联系不紧密,从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还有些同学在毕业设计期间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加资格证考试、驾照考试等; (3)对参考资料的应用能力较弱,开题报告工作不到位,所应用的一些文献与毕业设计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 (4)有些同学平时就不努力,知识储备不足,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跟不上进度,干脆放弃,等待抄袭,只要及格就行了。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3 教师指导不力,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一般采用的是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方式,而教师大多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致使教师精力分散,指导过程不能尽责,缺少过程管理,导致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产生。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指导工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总之,由于一名教师知识的不全面性,使学生得不到全方位、及时的指导,因而所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缺乏较高的现实价值。 1.4 过程管理缺乏实效 (1)论文选题盲目,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所布置的任务,并没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只是简单的在知网、万方上找寻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拼凑,并没有真正实现对大学阶段所学工程管理知识的有效整合。 (2)开题报告粗糙,文献阅读不够,对设计主题、内容、现状了解不深,在出现问题时直接略过或是在搜索引擎上进行简单搜索,并没有有效利用校内以及网络平台资源。 (3)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缺乏,交流不畅通,学生不主动地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而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每周虽然有2次答疑,但部分学生走过场,报个到,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到最后急于求成,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 2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改革策略 2.1 重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 (1)实行导师制。在进入大三学习后,先由指导教师给学生2~3个方向的选题,然后学生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同时指导教师要求学生重视与毕业设计有重要关联的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这些课程考核成绩要达到良好以上成绩,这样提前做好知识储备,有利于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前期,导师可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的一些参考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提升,打破他们固有思维的束缚。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拟定好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题目,并且督促学生完成对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资料的查询。 (2)动员会。提前介入毕业设计时间,在专业课开始前,系部要组织召开专业课介绍和毕业设计动员第一次会议,重点介绍专业课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动员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对与毕业设计相关知识的储备。另外,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初,还应该进行一次动员会,让学生进一步对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加以了解,让他们明白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整合,能够进一步加强他们对工程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要特别强调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要求学生重视实习工作,教师和学生要多沟通,扎实实习,在实习中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对工程的实践认识。 (3)以学生为中心的选题模式。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良好的、实用性强的课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的选题过程加以指导的时候,必须要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个性特长等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给予指导,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 (4)开题报告会。撰写开题报告是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工作的全面了解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学生的开题报告工作,对学生完成的质量要加强检查,增加开题报告会,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有一个好的开端是予至关重要的。可借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的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分组组织开题报告会,让学生更全面地对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及手段进行了解,重视文献查阅工作情况的检查,对开题报告完成不好的不得开题。 2.2 落实对学生专业实习的管理与监督 (1)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集中在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确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等方面,因而关键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在项目管理某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方面得到应有的锻炼; (2)课题来源可以是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切实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 (3)为学生落实好实习单位,通过实习调研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在收集资料、资料查询等环节得到必要的训练,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初选毕业设计题目。 2.3 采用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 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其实质为在对工程管理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阶段中,对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开题必须要借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育者进行分时期的群体性指导。采用多个相关专业内容相互交织、融合以及学校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基本具备对工程进行高效管理的潜力与能力。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应当从选题、指导、答辩、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作为就业保障,必须加强毕业设计与实践的联系,充分落实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任务,并且由专业指导人员对学生在实习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为其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搭建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成立毕业设计专门机构,负责项目基地建设,收集联系各老师提供的横向在建或已建实际工程,定期轮流到实际工程上锻炼,收集资料,回来后归档整理成资料库,也可由学生自己在实习单位收集资料,由系里负责整理成题库,可以改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落实学生实习问题。 以本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为例,由于本专业侧重公路、桥梁工程的管理,因此可通过建设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教育者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进而使得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工程践系统相对应。 可选择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围绕其各个阶段,设置与其对应的一体化毕业设计题目,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研究能力。这样保证了毕业设计题目具有真实性,内容也更具严谨性,其设计的内容即为其所在岗位所要承担的工作。以此将毕业设计内容转换成岗位工作。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到实际项目单位实习,接受相应岗位工程人员更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增强了毕业设计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同学们毕业设计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由于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实际的检验性,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会注重进度、保证工作质量。 3 结语 (下转第42页)(上接第34页) 总之,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甚至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工程管理专业发展。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国内各大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充分结合现实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毕业设计工作。加强毕业设计前期工作,加强过程指导实效,同时增加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动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实现自身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建议 摘要: 近年来受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不景气的影响,部分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产生了怀疑。为了给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就业的方向指导,文章以重庆工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深入调庆工商大学2003级到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并运用spss软件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的结论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建议,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生调查;就业;职业规划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专业目录调整之后新设置的本科专业,一部分高校由原来的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演变而来,其余一些高校则新开设了此专业。截至2014年,工程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14.6万人,有476所学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已接近大土木专业中土木工程的人数①。重庆工商大学作为一所具有财经特色的院校,其工程管理专业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给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方向指导,课题组成员深入调查了本校2003―2011级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旨在为本专业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建议,同时帮助大学生培养专业相关能力,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调查过程及方法 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课题组开展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制作、发放及数据回收、统计工作[1-2]。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重庆工商大学2003级到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课题组采取部分抽样调查方式,通过QQ、邮件等方式联系各届毕业生,邀请毕业生通过问卷网络平台参与网络问卷调查。重庆工商大学2003级、2004级工程管理学生各有1个班,平均每班40人, 2005到2011级学生每届2个班,平均每班40人。粗略统计,2003到2011级工程管理毕业生合计480人。本次抽样调查共抽取了每个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约240份,但由于部分毕业生联系方式变更,本次抽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69份,问卷回收率约70%。 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5个问题,分为基本信息(性别、毕业学校、毕业年份)、所在单位情况(生源地、单位所在地、所在单位性质)、就职情况(第一份工作来源、毕业到工作所用的时间、工作性质、职位、薪酬等)、建议与评价四部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统计 被调查的169名毕业生中,男性约占69%,女性占31%。调查同时发现,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男女比例差距越来越小,甚至越来越接近,男生比例不再占绝对优势。这表明近年来选择工程管理专业的女生比例在增加。被调查者中工龄1~3年的毕业生达到26%,3~5年工龄的占50%,6~8年工龄的占24%。 1.毕业生性别与工作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从工作单位的性质来看,选择进入民营及私营企业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达到73%,而进入政府机关、国企和外企的男生比重均高于女生(图1)。此调查结果表明,民营及私营企业仍然是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从工作岗位来看,男生中从事“管理+技术类”岗位的比重约占70%,单纯的技术类所占比重最低,而女生从事技术类、“管理+技术类”岗位所占比重几乎持平。女生从事管理类岗位所占比重略低于男生,但从事技术类岗位的比例却远高于男生(图2)。调查表明,女生更倾向于进入私营或民营企业,而男生则更多进入国企或政府机关,从事管理岗位的也更多,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升职。 2.毕业生工作区域及工作单位性质 从工作区域来看,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约66%在重庆主城工作,约21%选择了在重庆区县工作,选择在乡镇工作的仅占1.78%,其余的则在外地或其他区域工作(11.8%),区域差别明显。虽然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在重庆市区及周边工作,但通过对毕业生的交叉对比发现,选择在重庆主城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下降的趋势,而在区县或外地工作的毕业生比例逐渐上升。这一现象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由一线城市扩大到二三线城市的趋势吻合,同时也表明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逐渐走出重庆,服务于其他省市和地区。 3.毕业生在当前单位的工作年限 横向对比来看,工作年限在1年内的以政府机关居多,工作年限在1~3年的主要集中在外企或合资企业,工作年限为3~5年及5年以上则以事业单位和国企居多。纵向对比可以看出,在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中,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往往工作年限较长,绝大部分毕业生工作了3~5年及5年以上,在民营及私营企业的毕业生工作年限在1年内的居多(表1)。事业单位和国企福利待遇相对较好,毕业生看重其稳定性。工作年限在1年内的民营企业最多,说明其人员流动性大,毕业生选择范围大。 4.单位性质对薪酬的影响 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中毕业生低薪所占比例较多,约一半的毕业生薪酬在3 000~5 000元,8 000元以上所占比例为0。在国企、外企或合资企业、民营或私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薪酬集中在5 000~8 000元区间。月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高薪人群也集中在国企、外企、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其中外企、合资企业的比例最多(图3)。结合表1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薪资虽然较低,但工作较为稳定,人员流动性不高,毕业生更看重其工作的稳定性,而在国企、外资或合资企业中的毕业生更看重其薪资待遇。 5.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 在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中,只有外企或合资企业的用工签约率为100%,无未签用工合同的情况。其他四类单位均有不签用工合同的情况,其中政府机关的比例最大。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来看,除政府机关外,其他性质的单位签订3年以上合同占绝大部分,且事业单位、国企、外企或合资、民营及私营签订5年以上合同多达一半以上(图4)。调查表明,政府机关对员工考察更为严格,签约更为慎重,企事业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稳定性,从而更倾向于签订长期合同。毕业生在择业时应权衡不同性质单位的利弊,慎重选择工作单位,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6.毕业生工作来源及花费的时间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或社会招聘获得第一份工作,少部分依靠亲友引荐。超过一半的学生在毕业前已找到工作,次之为毕业后一个月内,毕业后3~6个月找工作较为困难(表2)。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本专业学生自主能力较强,市场接受程度较高。企业招聘大多在春秋季进行,冬季为招聘淡季。毕业生应看准招聘规律,抓住招聘时机,以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二)毕业生就职情况分析 1.毕业生目前工作与专业的关联 统计表明,s89%的毕业生从事的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余11%选择的是与本专业不直接相关的工作。此外,从毕业生目前就职的企业类型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有70%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建筑公司工作,其余10%的毕业生选择在咨询公司及估价/造价公司等中介行业工作,9%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工作,选择“其他”的毕业生达到11%,主要从事金融工作,这和重庆工商大学的财经类特色优势密切相关(表3)。 2.毕业生职位分析 统计表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中大部分仍在基层岗位工作,接近70%,中层管理者约占26%,高层管理者仅占1%。交叉对比发现,中层管理者约70%,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其余30%工作年限在3~5年或5年以上,表明工程管理毕业生晋升快,晋升年限短。这一结果与毕业生就职以来的职位变化基本吻合,超过半数毕业生事业处于上升阶段,极少数人职位下降(表4)。 (三)毕业生工作性质、职位、薪酬与专业的相关性分析 1.毕业生目前职位与专业的相关性分析 被调查的169名毕业生中,共有150人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公司、造价/估价公司和相关的咨询企业),19人从事与专业不直接相关的工作(集中在金融、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领域)。在从事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中,基层管理者占69.33%,中层管理者占27.33%,高层管理者几乎没有。而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19人中,基层管理者占73.68%,中层管理者占15.79%,高层管理者占5.62%。两者比较,基层人员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位居中层管理者的比例较高,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位居高层管理者的比例较低。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与专业直接相关行业晋升的难度更大(表5)。 2.毕业生目前职位与工作岗位的相关性分析 169名被访毕业生中,无论是管理类、技术类或“管理+技术类”岗位,基层员工都占绝对比重。其中,技术类岗位约占91%,远远超过管理类和“管理+技术类”的比重。从事管理类、“管理+技术类”工作的毕业生在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管理类毕业生位居高层的比重在三者中最多,占到7.14%。而技术类岗位毕业生在中、高层管理者中所占的比例几乎为0。由此可见,从事技术类岗位的毕业生职位主要集中在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大多从事管理类和“管理+技术类”,其中高层管理者主要从事管理岗位。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管理才能以及“管理+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更容易得到晋升机会。 3.毕业生目前薪酬与是否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关联 为了解毕业生目前的薪酬与所从事工作及专业是否有关联,课题组成员将毕业生的薪酬与他们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交叉分析。统计表明,收入在8 000以下的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和不相关工作的比重几乎持平。在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人员中,每月收入8 000~10 000元的占10.67%,收入在10 000以上的占11.33%;从事非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人员中,收入在8 000~10 000的占0%,收入在10 000以上的占21.05%。两者比较,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在8 000~10 000元的更多,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更多。 由此可见,是否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与目前所在职位关系不大,不论什么类型的工作,综合能力是职位高低的决定因素。选择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大多因为薪酬较高,本专业相关工作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薪酬相对较低。 4.毕业生目前薪酬与工作职位的关联 (1)中、高层管理者大部分薪酬在5 000元以上,50%中层人员的薪酬达到8 000元以上,仅有20%的中层人员薪酬低于5 000元。基层员工薪酬在5 000元以下的近60%,极少数能达到8 000元以上的高薪(表6)。 (2)从卡方检验表中得知,皮尔逊卡方(Pearson chi-Square)分布值为p 图5毕业生薪酬与工作职位的卡方检验结果(3)职位与薪酬呈正比。毕业生应做好职业规划,职位升迁的同时创造更高的价值空间。 5.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变更情况 (1)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调查。通过对169名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6.51%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现状非常满意,有68.05%的毕业生比较满意,对目前工作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共计25.44%。 大多数毕业生对现状比较满意,少部分不太满意,处于非常满意、很不满意两种极端情况的为极少数,大多数毕业生目前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毕业生工作变更分析。参与调查的169名毕业生中,从未变更过工作的约占51.5%,变更过1~2次的约占36.1%,12.4%的毕业生变更工作3次以上。 大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较为满意,极少数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中。大部分毕业生更换工作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以及升职机会,其次是由于兴趣爱好、特长及工作经历,极少部分因为他人原因更换工作。毕业生总体适应能力较强,职业追求基本围绕升职和加薪(表7)。 (3)毕业生目前职位与工作变更的关联。统计表明,高层管理者中,有50%的从未变更过工作,另50%则变更工作2次,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方面,高层管理者的经验能力强,薪资待遇高,不会轻易更换工作;另一方面,一部分能力较强的毕业生通过跳槽获得了目前的高层管理者职位。而近一半的中层管理者变更过1~2次工作,变更3次以上的约为1/5。基层员工60%未变更工作,极少数变更3次以上(表8)。适当变更工作有利于积累经验与人脉,培养自身能力,但频繁跳槽会对升迁带来不利影响,变更工作应慎重。 其次,通过列联表分析,从卡方检验表中得知,皮尔逊卡方(Pearson chi-Square)分布值为0.21%,说明工作变更对职位的影响显著。目前所在职位与毕业后变更工作次数通过线性间的联合检验(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双尾检验p=0.01,说明目前职位与薪酬存在线性关系(图6)。 三、基于本调查结果的就业建议 (一)男女生在职业定位上要体现性别差异 (1)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工作的男生占大多数,且男生就业发展趋势更好。调查数据显示,女生基层员工的比例为80%,而男生为65%。中层管理者男生比重为30%,女生为13%,中层管理者中男生所占比重超过女生的两倍。男生为高层管理者的比例为1.69%,女生为0。 (2)性别在行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工程管理专业的男生相对较多,男性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条件限制,加上社会上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从事工程管理类职业有一定局限性。被调查的毕业生中,女性较多从事管理类工作,说明女性的专业技术相对男性要差一些,而管理类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强。因此,对于在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女生而言,应该合理定位,规划好就职方向,在校期间应加强对经营和管理类知识的学习。毕业后,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内的管理类岗位。 (二)兼顾技术及管理知识 管理能力是成功就业的奠基石。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需求主要偏向技术和管理兼具的人才,建议在校学生首先要学好管理相关的学科,其次要通过加入学生组织和社团,培养团队意识,积累团队经验,提高管理能力。 (1)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工作,毕业生要注重长期发展。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薪资逐年提升,工作年限超过5年,大部分毕业生能达到高薪水平。管理、技术对职位以及工资影响巨大,想要成为高层管理者,必须管理与技术水平兼具。 (2)不能重技术轻管理,技术与管理兼具才能更好地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技术加管理的学科,就业形势相对乐观。该行业人才需求缺口也较大,毕业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找到工作是不难的,前提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企业的肯定。对企业而言,专业技术是基础,综合能力是提升职位的关键。对在校学生而言,学好专业知识是首位,除此之外,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校大学生应更多地了解专业相关工作内容,正确选择自己的工作类型,做好职业规划。 (三)重视在校期间的各类活动 被调查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参加职业技能或就业政策类知识竞赛、创业社团、大学生社团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或创业比赛等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大学生应注重全面发展,需要认识自我,进行自我规划(表9)。 (四)做好求职面试的准备 (1)及时搜集招聘信息是成功就业的前提,前期准备是关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主要来源于社会招聘网站和学校的招聘会,因此,搜集和关注招聘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招聘会前充分准备,对招聘单位进行了解,熟知招聘流程,会让求职者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 (2)求职中交际能力起主要作用,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能力也占较大比重。相貌、身高等外在条件影响甚微,因此具备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为重要(表10)。 (3)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就业。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的种种压力,毕业生应化压力为动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进入职场的最后准备。调查显示,该专业毕业生一半以上在毕业前找到了工作。毕业生在就业时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 (五)做好就业后的长期职业规划 (1)工程管理相关行业容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职业周期长,短时间内不能晋升的毕业生需调整好心态,不能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终能得到升职机会。 (2)工作经验对薪酬的影响较大,在变更工作时要谨慎考虑。薪酬与工作经验成正比,一定的工作经验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收入,更能成为升职的关键因素。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多学科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是通过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构建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专业化的全过程工作分解结构,以适应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化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介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涵盖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个方面知识,涉及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培养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更注重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一个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领域具体问题的专业技能。本文提出基于项目化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导向来设置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工作分解结构设置毕业设计内容体系,建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阶段性、细分化、专业化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毕业设计模式的引导,体现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培养学生系统性地运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具体任务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1 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项目是为创建一个独特产品、服务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种临时性工作[1]。每个项目都会在某些方面是独特的,项目的成果是唯一的,项目管理专业化分阶段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因此,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借鉴项目管理专业化的方式方法,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项目导向来构建毕业设计模式,体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包括了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设计与计划、执行与控制、经营及后评估等多阶段的工作,如图1,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根据不同项目阶段的内容和工作特性开展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活动。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也必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要求深入到项目的各阶段工作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经济、技术、管理、咨询等多方面专业性的锻炼。因此,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是指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依托具体的工程实际项目,按照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构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工作分解结构设置毕业设计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执行、结束等方面,学生根据专业所长、实习或拟就业的岗位选择其中的一个工作分解结构,完成项目活动层面的具体任务,从而提高学生领域内的专业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 2 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既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要联系工程项目实际,体现工程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从图1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涉及到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众多具体任务,各阶段、任务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选题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具体,通常是本学科专业知识在具体工程项目某一方面的体现,在项目的选择上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是一项单项工程,也可以是一项单位工程。 以项目导向的选题主要体现在,项目的选择必须是实践基地、实习单位或调研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针对该项目在建设程序中的不同阶段,形成以各工作阶段为特征的选题,每个阶段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毕业设计选题,体现出工作分解的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如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方向)可以是某一建筑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具体包括投标分析、投标决策、投标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投标文件编制等相关的专业知识。选题不能大而全,最好是项目某阶段的工作分解任务,如果选题较大,可以将选题分解成有明确界限的小选题,真题真做,根据学生的专业所长,细分化,专业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x题内容的连贯性来反映工程项目建设的规律性,向学生完整地展示本专业工作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体会到项目建设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需要服务于项目建设的总目标。 3 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 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任务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如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分析、资源利用分析、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各方面任务。相应的毕业设计内容涵盖了从项目投资到后评估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覆盖了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运用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的工作范围进行界定,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毕业设计的内容体系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在一个实际工程的工作范围内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单元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和交付成果。因此,毕业设计内容体系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分解单元进行设置。如表1。 将一个项目分解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每个阶段任务和选题内容要求相对完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独立完成,从而在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管理专业化的能力培养。 ①项目策划决策阶段,根据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侧重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能够进行工程经济分析、融资方案设计、投资估算,进而能够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设计与计划阶段,主要确定项目工作范围,进行项目工作结构分解,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建立项目管理系统,确定标准质量及招投标管理,毕业设计选题主要侧重于国内标的施工项目招投标文件编制(综合标、商务标和技术标),工程计量与计价。 ③施工阶段,包括监督、跟踪、诊断项目实施过程,协调各参与方的工作,进行进度、成本、质量、风险控制,材料、设备、现场、环境信息管理等工作。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主要侧重于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进度、成本、合同等工作分解结构的项目管理。 ④结束阶段,包括项目的验收、交接、费用结算,项目运营、项目后评估等工作,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侧重于项目后评估和运营使用的物业管理。 ⑤计算机应用软件平台,随着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软件在各类工程项目管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平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技能,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往往也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或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实现。在建模和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与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利用工程管理专业软件进行设计、分析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CAD技术进行绘制平、立、剖面图及Excel等文本软件进行文本处理,为专业软件的使用打下基础;能够熟练掌握工程造价软件、算量软件及BIM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应用招投标软件进行招投标文件的制作;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软件,能够进行项目管理及施工组织的管理控制工作。 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构建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选题要依托本校的学科专业背景和资源优势,注重产学结合,力求有益于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与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通过专业软件等辅助功能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学生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获得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实践能力锻炼,对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摘要:通过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调查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结果表明,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各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主要在水利电力等行业的大型央企就业,综合素质较好,获得用人单位好评。但学校需要加强专业外语的教学,适当拓展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和地域,以求获得更稳定的就业。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质量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源于1978年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1988年在水电行业内率先开办了工程概预算专业(专科),1993年开办基本建设与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后并入工程管理专业。学校该专业在2007年被湖北省确定为立项建设的省级品牌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立项建设的国家特色专业。 本文以教研项目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对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五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也有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多地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以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反映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的具体情况的优劣程度。就业质量既要反映客观的就业状态,又要体现主体的主观感受,同时还应考虑就业对社会的贡献。 (二)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结合学校就业指导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际情况,采用量化指标,选取了6项评价就业质量的指标。 1.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提高就业率是保证就业质量的基础,就业率是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毕业生供需比。毕业生供需比是指当年毕业生的总数与社会用人单位对一个学校毕业生的总需求数的比率。它可以大体反映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 3.毕业生薪酬水平。毕业生薪酬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毕业生从事的岗位、贡献所支付的工资性收入。薪酬高低在一定层面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4.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专业相关度是反映毕业生从事专业是否对口的一项指标,可以检验专业设置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一般认为,专业相关度越高,就业质量越高。 5.毕业生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包括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就业地域等指标,能有效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状况。 6.毕业生社会认可度。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可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这两个角度来考察。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其对自己所选职业是否满意,能反映其就业质量的状况。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否满意,体现了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的程度。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五年2010届到2014届共有毕业生586人,根据学校每年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及毕业生需求情况,对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供需比及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同时为了真实了解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对该专业近五年的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主要用于分析毕业生薪酬水平、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本次调查选取签约毕业生120人发放网络问卷,回收问卷75份,有效问卷68份。调查用人单位30家,发放问卷30家,回收问卷28家,有效问卷25家。 (一)毕业生就业率 工程管理专业2010届到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之上,说明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二)毕业生供需比 根据历年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及用人单位在学校就业网上的需求信息,毕业生供需比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供需比都在1:3以上。一方面是因为本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三)毕业生薪酬水平 学校2014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月收入区间分布图见图2所示。有57.20%的人月收入集中在2500-4000元区间段,有22.55%的人月收入集中在4000-6000元区间段。总体来说,毕业生薪酬水平较高。 (四)毕业生专业相关度 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情况如图3所示。历届毕业生中有90%的人从事专业相关工作,8%的学生继续深造,还有2%的学生转行做了其他工作。 (五)毕业生就业结构 1.就业行业分布。毕业生就业行业统计表和分布图如表2和图4所示。分析发现,除一部分读研继续深造之外,大部分毕业生流向水利水电及工民建行业,最多的一年占了74.26%(2011届)。这也体现了学校面向服务行业这一定位。近年来流向其他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和其他企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基本维持稳定。 近五届毕业生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就业情况如图5所示,在施工单位就业占68%,在建设业主单位就业占18%,在咨询单位就业占10%,在设计单位就业占4%。 2.就业地域分布。就业地域分布如图6所示。毕业生到经济发达和水电施工项目相对集中地区的就业人数比例较高,如近五年来到华东、西南、中南等省市就业人数比例为89.49%,华北、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就业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六)毕业生社会认可度 1.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主要从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和就业职位两个维度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如图7所示。数据显示,近五年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和就业职位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2.用人单位满意度。如图8所示,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评价较高。 三、结论 当前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各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3%以上,主要分布在水利电力、工民建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施工管理、房屋建筑、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好,能吃苦、肯钻研、勤奋努力,在现实工作表现中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获得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但是工程管理专业就业行业以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为主,毕业生外语水平一般,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及基础设施产能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加强专业外语的教学。同时要适当拓展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和地域,以求获得更稳定的就业,减少行业可能萎缩带来的风险。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探讨 [摘 要]毕业设计选题的核心工作是确定选题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在选题内容的定位上,应遵循从管理领域至专项管理的思路,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并立足于真实工程背景资料;在深度的定位上,应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在工作量的定位上,要抛开字数的限制,以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为准则。 [关键词]毕业设计 选题内容 工程管理 工作量 毕业设计是学生继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之后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抓好这个环节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事业心,形成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毕业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题。选题对毕业设计实施时所进行的调研、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具有引导作用。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它对毕业设计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课题能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理论广度较大和知识体系面宽的专业特点为毕业设计选题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眼花缭乱,茫然不知所措,给定题带来较大难度。另外,学生存在既有认识深度、理论深度和毕业去向的差异,这对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要求。[2]如何恰当、高质量的选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考验。本文拟根据有关文件对毕业设计的原则要求,吸取教学同仁的经验,结合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体会,从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这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选题工作首先是一项给目标定位的工作。这里所说的目标定位是指对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程量的目标定位,即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标准。从选题到定题的过程,也就是确立选题内容、深度、工作量的目标的过程。明确的目标能为学生毕业设计后续工作的实施指明方向。 一、选题内容的定位 在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课题的理论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即需要对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进行恰当定位。 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定位上,宜按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模块进行选择。工程管理是交叉学科,所研究的理论领域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广泛。在理论研究领域方面,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模块、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模块。[3]在实际选题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上述理论模块掌握的程度、毕业去向等因素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作为研究的大方向。有的学者提出了以本专业的四个平台知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4]事实上,这四个平台知识只是工具性知识,是为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管理工具与技术,不宜作为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向。 选题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即选题时要尽量选择其内容范围较小的课题。由于教学计划中提供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长,故不可能完成较复杂的大课题。论文的价值不在于课题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在校学生,其经验和学识都有限,很难驾驭较大的课题。因此,学士论文适宜于选择较小的课题,这样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5]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宜立足于某一理论领域中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以专项理论为研究的突破口,结合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集中精力解决工程中的某一专项管理问题 。对过去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检查显示,毕业设计选题为领域型课题研究的论文,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其内容空洞、雷同,抄袭、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专注于专项理论研究的论文如“**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工程成本管理计划”等,构架与层次都基本清晰,内容都比较完整,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得当,也鲜有雷同、抄袭和数据造假的情形,完成的质量明显优于领域性课题。 选题背景材料应立足真实工程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的要求”。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中对毕业设计(论文)所提四条评估标准中的第一条,该标准首先强调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工程管理其实质是管理工程,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模拟性的)实际工程的管理问题。要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首先要做到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施工图、一份商住用地拍卖文件、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等。我们从2010年起,在设计任务书中就明确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以真实工程为背景资料,并且各不相同,背景资料还应成为毕业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存档。单凭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难于找到真实适用的工程资料,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每年通过与市施工图审查中心、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等单位联合,收集了大量的施工图、项目开发规划等原始工程文件或复印件,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未来的工作需要综合选定。实践表明,与以往的选题相比,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中选题,能加快学生定题的步伐,让选题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外,真实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完成的毕业设计效果较好。 二、选题深度的定位 在[1]中,作者将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分为三种: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型课题、工程实践型课题和常规模拟题。事实上,这说的是一个选题深度的问题。这里说的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选题的深度可概况为研究型题型、应用型题型。 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设计宜选用应用型题型。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创造环节,并不要求论文非要有创见性、有发明或发现不可,因此,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理论的应用问题。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问题,现有的工程管理规范和很多专业书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学生毕业设计是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四年来所学的相关理论,再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计算、分析,较高质量地完成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 三、选题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学或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字数给出一个下限限制,其出发点是以一定的字数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也容易造成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字数越多,质量越高,盲目追求论文字数而忽略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导致设计论文冗长,篇幅过大,无效的内容和相关性不强的东西太多。 工作量与选题内容范围、选题深度关联密切,选题范围大,工作量必然大;选题深度深,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对毕业设计规定一个字数的限值是缺乏依据的。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应以设计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准,而不是字数。 要控制学生设计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设计论文内容的层次构架,内容层次构架至少要有二级及以上的分解目录。也就是在定题的基础上,学生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论述思路和工作思路。 以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程的进度管理计划”为例,该论文内容的一级分解可以是: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进度控制等;其中“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子项目进度目标、年度目标等;“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顺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工作时间估算、绘制网络计划图或横道图、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进度控制”的二级分解可以是:进度检查计划、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计划调整措施、进度报表等,如下图。 通过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层次构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外,教师通过指导与审定学生的论文构架,以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准则,学生论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 要做好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必要的环节是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通过编写开题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地层次构架,通过这种层次构架形成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骨架。 四、结语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题,其落脚点都是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问题。在内容的定位上,应遵循从管理领域至专项管理的思路进行,并立足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在深度的定位上,应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在工作量的定位上,要抛开字数的限制,要以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为准绳。编制开题报告也应是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环节。对毕业设计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工作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应有机统一于毕业选题工作中。要做到内容恰当、深度适中、工作量与内容深度相匹配,这是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核心所在、目的所在。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摘 要: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主要为提高这一环节的教学质量提出了合理选题、建立有效指导团队及把好成绩评定关等建议。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工程管理 指导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训练,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程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习。因此,如何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就成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必须思考的课题,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尝试与努力,特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参考。 1.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良好的课题能强化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因而毕业设计选题要注重课题的实用性、教学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能使知识承上启下,一方面丰富原有知识,另一方面保证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原有知识,提高自己。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综合学生所学知识。 (2)能结合学科特点。 (3)尽可能联系实际。 (4)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根据以上要求和鉴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多集中在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工程造价确定与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方面,因而笔者认为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其工作量在满足要求的同时,能使学生在工程造价的确定和项目管理某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方面得到锻炼。所以学生选题应切实遵循来源于实践并考虑其教学性的原则。 (1)教师参加的产学研横向课题,真题真做,为委托单位提供服务; (2)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切实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 (3)教师挑选的工程规模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假题真做。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应注重课题资料的积累,尽量选取最适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生产实际的课题,完成资料库的建设,为今后课题的不断完善打好基础。 在确定选题时还要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学生不可避免地在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课题的预备应有层次性。否则,太简单的课题将使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轻视的态度,草草了事,或过早地完成设计而影响其他学生;而太难的课题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产生畏惧感,最后由教师手把手地教,甚至由教师一手包办,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分组时应该合理安排,而在布置课题时,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的设计课题应有所不同,尽可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及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要求。 2.为学生落实好对口实习单位,以便学生扎实实习,充分调研。 通过实习(调研)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在资料收集、方案确定、资料查询等环节获得必要的训练。也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初选毕业设计题目。 为使学生能够做好实习工作,并受到适应现场、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筛选落实好对口实习单位,使实习能够达成下列实习(调研)内容与要求。 (1)了解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生产、科研的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提高工程管理素质。 (2)独立深入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单位、部门了解课题的来源及提出的依据,了解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实际知识。收集有关的数据、图表、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及研究,对课题设计方案起到指导作用。 3.构建高效教师指导团队和指导模式。 (1)逐步建设高效精干的毕业设计指导团队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因而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鉴于目前部分教师一直在校学习到博士毕业,缺少工程管理实践经验这一现状,要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有必要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互补的指导团队以满足设计需要。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指导模式是目前最高效的指导模式,学生既可以得到理论提高,又能很快得到工作能力的提升,满足就业需要。因此,学校应该考虑聘请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加入指导团队。 (2)构建互动式的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后,要指导学生分析课题,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书。学生设计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指导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及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启发其独立思考。在设计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设计完成后应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对自己的设计过程做全面总结。 因此,要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要实施全过程监控,分阶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构建互动式的指导模式,把指导过程看做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指导教学看做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指导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想所知,了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难题,尽早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 4.认真组织好答辩环节。 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次“口试”,也是学生在校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检验环节。通过这一形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总结设计过程,检验其应变能力及自信心,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答辩主要考查学生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答辩的过程实际是帮助学生总结的过程。所以在答辩过程中,答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在设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分析设计效果,找出不足及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把实践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答辩,有助于学生提高应变能力及自信心,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5.建立实际可行的评价指标与标准,严格做好成绩评定工作。 毕业设计评定成绩的根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答辩的表现。毕业设计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作用,所以,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请有关专家对能反映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制定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是合理确定评分标准,尽量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构建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并将其在毕业设计任务下达时同时下发给学生,以便使学生为完成好毕业设计环节做出最大努力,使教师把好设计的每一关的同时做好最后的成绩评定工作。 总之,要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就要围绕选定的课题,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设有工程管理专业人士参加的指导团队,严格过程指导监督,把好每一环节,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使毕业设计环节真正成为与学生就业工作对接的桥梁。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摘要: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评价、需求。结果表明,就业形势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高;接近九成的毕业生从事土木及相关专业,主要分布于福建沿海地区;需求双方一致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着重加强道德品质、实践经验、专业基础、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形势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1]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2]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尚处于不饱和状态,[3]据预测,未来的需求是2015年为773.79万人,2020年应为1021.64万人。[4] 在对工程管理专业人员数量急剧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其质量的要求,国内学者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5-9]本文以教改项目为依托,从2010年开始设置调研:在校生的就业意向调查、跟踪,对往届毕业生的现状和需求调研,对省内用人单位需求调研。以辅助学生更加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以提高就业技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修整和教学改革的一个参考依据。 一、毕业生就业相关调研 1.一次就业率 工程管理专业2003级至2008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图1所示。调研数据显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就签好就业协议的比例均在92%之上,这一比例高于麦可思调查研究的最高值90.4%”,[10]说明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图1 各年级的一次就业率统计图 2.毕业生的就业区域 连续六届的毕业生就业区域总体分布如图2所示。从图2可见,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厦门市,有将近九成的毕业生都在福建省内沿海工作,仅有15%的毕业生就业于省外。这一现象主要与厦门理工学院“服务海西”的办学定位有直接的关系,也与厦门理工学院在福建省内,尤其是厦门市工程服务行业立下的良好口碑有一定的关系。 图2 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总体分布百分比图 3.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情况 连续六届的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如图3所示。从调查的情况看,截止到2013年2月,历届毕业生中有87%的人从事对口的土木类工作,8%的学生考研成功继续深造,还有5%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转行做了其他工作。87%的专业对口比例在厦门理工学院的众多专业中名列前茅,亦高于麦可思的全国调研数据。[10] 图3 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表 4.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对专业对口就业人群做了进一步详细调研,结果如图4所示。主要的就业领域分别是造价咨询、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策划营销及其他相关行业。前四者所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7%、24%、13%和8%。在占总统计样本10%的“其他相关”分项中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设计、土建主管部门公务员、土建相关事业单位和其他所占份额相当,招考的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仅占其中的1%。另外,厦门理工学院在2008级工程管理专业中设置一个造价方向,学习重点和就业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倾斜,大三时的就业意向统计有42%的学生计划往造价方向发展,毕业当年40%的学生直接从事造价咨询行业。 图4 对口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分布图 5.就业中所用到的知识来源分布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土木类专业,对于专业技能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强,通过调研分析,毕业学生在工作中用到的知识来源如图5所示。通过实践渠道获取工作中所用到的比例高达81.6%,其次是比例为55%的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所获得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对有限的课堂授课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也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选择该项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是42%,其次是工作期间单位的针对性培训,所占的比例为38%。同时,从后续的跟踪和访谈中了解到专业基础部分知识扎实与否对学生工作后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图5 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获取途径分析图 二、用人单位的调研 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行业,样本涉及省内外,省内以毕业生主要分布的厦门市企业为主,涵盖了省内其他区域,并辐射到国内其他省份,厦门市、省内和省外的样本个数比例分别为57%、29%和14%。 1.企业对学生的评价 通过对合作单位、实习基地和友好企业的面谈、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等方式收集用人单位对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表现得到了较好肯定:接近90%的良好评价率,15%的优秀和7%的合格比例。 2.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宏观需求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执业能力、吃苦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稳定性,调研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道德品质以74%的高比例排在第一位。道德品质即人品,职业技能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进行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土木及相关行业作为基础学科,其工作性质相对比较艰苦,因此吃苦精神以65%的比例排在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要求的第三位。因为土建行业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两项分布以68%和59%的比例排于第二、第四位。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减少培养新人的成本,企业急需岗位胜任性高的人才,因此稳定性成为企业关注的素质之一。工程项目由于时间的紧迫性,需要协同工作,良好的团队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3.企业对各类证书的青睐度 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和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占了青睐榜的前两位,在前五届的全国算量大赛中厦门理工学院获奖选手的业务能力得到了业界认可,尤其是三年连续蝉联全国总冠军和若干一等奖获奖选手在工作岗位的表现更加肯定了这一点,后续在国赛中获奖的选手可以在厦门市五家共建单位中获得免试用期直接录用资格,因此目前该项是最为有利的录用条件。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是应聘者实际的能力证明外,还有增强企业硬件的作用,也是有利的条件之一。此外,软件的操作在统计数据中居于第三位,源于涉外工程的增加,企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图7 企业对各类证书的青睐度 4.就业学生的稳定性情况 从图8中可知,在就业的一年半左右跳槽人数比例经历一个小高峰达到12.3%,跳槽时间与考证有极大的关系,有着一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已经获得证书再到就业市场可以谋取更好的发展机会,或是因为经过一年的实践工作调整个人的就业发展方向。5年是另一个高峰,达15.1%。根据笔者追踪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由于工作能力较强而被猎头挖到了更好的岗位。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第1~2年间跳槽的学生中90%以上的人会有第二甚至第三次跳槽经历,而在四年以上才跳槽的毕业生则相对稳定。跳槽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待和实际不对等、谋求更好的待遇岗位或更高的职位。 图8 就业中跳槽时间和比例情况统计 三、大学生应注重培养的各种能力 结合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样本调研发现,工程管理专业在校生应该着重培养的素质如图9所示。 图9 大学生应注意培养的能力 从用人单位对招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有88%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用人单位迫切希望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和工程实践吻合度较高的实训,以减少到岗后企业培训的人力、物力成本。其次是比例为74%的专业基础素质,专业基础能力是应聘者后续强劲发展的有力支撑,在随后的进一步提升中有很大的影响。软件的应用能力在初入职时较为看重,后续的要求反而弱化了一些。而自学能力以72%的比例位于第三。在工作以中,对于行业的政策变化、技术更新和市场变更,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创新。 详细区分后发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也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等级而异。企业关心的问题是人才的流失率、岗位胜任性、人才的进取心及其从属性。 四、结语 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一系列调研,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通过追踪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连续六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显示,各届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高达92%以上,九成以上的学生就业于以厦门为主的福建沿海地区,87%的毕业生就业于对口的土木类工作,集中在造价、施工、监理和房地产等领域。用人单位对厦门理工学院学生良好和优秀的评价率达到九成以上。 其次,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为:通过工程实践、在校期间的课堂授课吸收、在校期间的课外兴趣活动获得和工作期间单位的针对性培训中培养。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在专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软件操作类证书的关注度较高,这三者都直接反应了应聘者对专业的精力倾注度和实际执业能力的重视程度。反过来,由于用人单位的这一关注,学生跳槽的第一个小高峰也和证书的获取时间有一定关系。 最后,综合岗位需求,应注重培养学生在道德品质、实践经验、专业基础、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物资管理论文:浅析加强医院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物资管理 医院后勤物资的管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础,如何提高各类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加强物资的定额管理等,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在院科二级医疗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大胆探索深化医院改革的新路子,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平台,成立以计算机管理为技术支持的经济管理中心,对全院实行各种物资的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经1年多的运行,医院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采购成本大幅度下降,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提高管理意识,探索物资管理的最优方式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医院从全部依靠政府拨款,转向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资源配置在很多方面实现市场化,医院资产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必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收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赢得医疗市场份额,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全面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院是新疆阿克苏地区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完善的二级甲等医院。自2005年4月以来,院党委注重运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医院发展建设,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平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并反复强调信息化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党委多次组织召开财务、设备、信息等部门协调会,结合医院实际,提出管理需求,依托医院信息基地的技术力量,开发和研究出科学、实用的网络化物资管理系统。 1.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首先,成立了物资管理科,对全院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物资分配进行全面统管,改变了过去医院物资管理粗放分散型的运作模式,并遵循合理分工与相互制约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协调原则和责任到人等原则,使医院物资管理突出集中统一,责权明确,网络监督,充分体现物资管理的透明性。 1.2 分库管理、统一核算 医院的物资材料按大类分库存放管理、采购发放,而这些库房全部属于同一个部门?物资管理科管理,账务全部由物资会计统一核算。物资科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下设三个库房:医用材料库、医用耗材库、总务物资库。凭借网络的优势将各个库房的物资材料的账务数据全部汇集到物资会计处统一处理、统一核算、汇总统计。物资的消耗统一参与医院内部的经济核算。 2 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一体化管理 2.1 实现“零库存” 在物资管理科库房对每一种物品,设置了库存上下限和标准存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积压和临缺报示,再结合科室申领申购单,生成采购计划,经调整确认后上报采购招标部门。这样基本可以实现“零库存”,避免了库房物资积压和浪费。 此外,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询到不同的物品及同种物品的不同价格,可以据此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严控价格。对一些耗量大、周转快的物品,物资科会同招标部门通过市场调查或直接从厂家获得信息,以最优惠的价格、完好的品质进购,既节省了资金,又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导向。 2.2 实现网上物资申领流程 物资科根据局域网上的信息,对各病区消耗材料每天的实际使用量进行审核,对于已使用的可收费材料及时给予补充;不可收费材料由科室定期申请,仓管员打印出库单,经物资配送人员审核实发物品,由工作人员将物资配送至各病区,部门主管在出库单上手工签审。各部门通过电话申请物资,由于无须医护人员往返仓库,而直接由工作人员配送,可节省科室大量的时间,使后勤服务工作更加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了将“医护人员还给医人”。 2.3 实现计算机出入库、库存管理 库存物资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入库、出库单据不再由手工填写,而是履行有关手续后由计算机打印入库单、出库单。这样就避免了物品不入库就被领取和领取物品不填出库单的现象。月末由计算机操作人员打印出月末库存物资的账目同实物一一核对,做到了账实、账账相符;打印出采购的各供货单位物品的汇总表,便于与各供货单位清算结账;医院成本核算部门通过网络月末可准确及时取得各科室领取物品的金额,提高了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核算的准确性。 物资会计各类账的生成打印,并直接发送财务处以生成凭单。因各类数据均由采购和库房录入,会计可随时调用这些数据处理账务,所以大大减轻了会计的事务。物资会计通过微机不仅可以实现上述各类事务数据的检索查询,还可以自动汇总生成各种报表。 2.4 对贵重物资全过程监控管理 对贵重物资,如导管和介入材料等,采用从采购入库到请领、病人的使用、收费环节全程监控,避免物资在环节过程中的流失对医院造成的损失。 通过查询系统,将医院的采购信息公布在网上,增加物资管理的透明度,让全员参与物流管理,真正做到阳光操作;同时便于医院管理者随时了解、掌握和监控医院物资的库存、价格、付款情况和监控物资的流向,实现明明白白的管理。 3 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物资管理渠道畅通 3.1 规范了财物流通秩序 从物资采购到物资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经济管理的制约,把经费与物资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计算机网络全方位监督,较好地发挥了有限经费的整体保障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物资管理的思维定式、管理模式和方法。推行领导集体理财、经费归口管理、物资统一保管。物资统管纠正了采购、管理、供给、核算各环节的不可控性,从根源上消除弄虚作假、损公肥私隐患。使财物管理科学有序,提高了经济效益。加之,网络监控系统的全程跟踪和严格的审批、请领制度,都有助财物行为的自我调控和约束。 3.2 有效降低了物资消耗成本 1年多以前,医院物资消耗费用占医院支出费用的60%以上。材料费用的下降是医疗费下降的关键环节。物资的统管统供,大大地增加了资金动用的灵活性。通过计划采购、定额供应,变成本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以达到医院总体成本的降低,实现管理出效益的最终目的。2005年以来,采购的物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一次性耗材降低30%,医用胶片类降低37%,办公用品降低20%,后勤物资降低15%,共计节约资金800余万元。 3.3 提高了物资管理效率,保障了科室核算实施 实行物资统购统管后,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可以随时查询,并根据库存情况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或人工编制进货单,既保证了临床一线的使用、又避免了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从而提高了采购资金的循环利用率。 由于从物资的采购渠道到物资的供应全过程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物资系统可以进行各种物品消耗分析、采购分析以及打印各种月结账务报表,不但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物资分析,也把会计、保管员从繁琐的账务处理中解放出来。我院物资部门实行微机管理后,工作效率增加一倍,而人员却减少了一半。 实施科室核算制度后,各科室在物资部门领用的物品全部计入科室成本,由此提高各科室的积极性、杜绝物资浪费、增收节支。同时,网络可以随时查询科室领用物品数据,便于相互监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各科室的成本意识、节约意识。 物资管理论文:浅论区域性应急物流中的物资管理研究 [论文关键词] 区域性应急物流 应急物资 物资管理 应急物流中心 [论文摘要] 区域性应急物流由于其本身特性、物流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与常规物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应急物资的管理方式与常规物资管理方式有明显的不同,从采购、储备、运输到配送都体现出区域性应急物流的特点。研究应急物资管理,对于更有效地进行应急物流、使物资发挥最大效用有很深的意义。 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战争等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在应急物流的实现中,应急物资的管理是核心环节。研究和探讨应急物资管理的有效对策,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提高应急物流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实用价值。 管理应急物资必须正确认识应急物资的特点。只有对应急物资的特性需求、供应商、地理分布等非常了解,才能保证在事件发生时,迅速、可靠地筹措到必需物资。与普通物资相比,应急物资具有以下特点: (1)不确定性。由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产生原因和影响范围通常难以预测,这就决定了应急物资的数量、发放范围、运输方式等不能确定。 (2)不可替代性。许多应急物资的用途非常特殊,是在特定环境下启用的特殊物资。如疫情发生后使用的疫苗,战场救护用的血液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 (3)时效性。应急物资要发挥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就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超过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 (4)滞后性。应急物资的启用是在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产生的原因、强度、波及范围而使用,时间上滞后于灾情的发生。 一、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资的管理是对应急物资在需求分析,筹措,储存,保障运输,配送和使用直至消耗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对应急物资进行妥善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物资理化性质的影响,保证其价值的充分发挥,保证在应急情况下各种物资的合理配发和使用。是实现应急物流快速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应急物流保障水平的显著标志。 应急物资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应当视质量为生命,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应急物流。要根据应急物资所处的具体自然环境,保持其自身的理化特性,为物资储存、运输、搬运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安全性。是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管理的根本要求。安全工作是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由于应急物流追求高速度,因此在应急物资的运输、配送、发放等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做到安全稳妥,无事故发生,确保万无一失。 (3)存放合理。要求对应急物资存放的空间位置合理化,便于快速搬运、配送和管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流程优化。是应急物资管理的内在要求。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环节,节省物流时间,符合应急物流追求时空效益最大化的特点。 (5)准确率。是体现应急物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应急物流的高速高效运转绝对不能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而是要求准确掌握应急物资的数量、规格、品种、型号等信息,对应急物资的储存、配货、发放等过程做到绝对准确,严防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严肃认真,做到不错、不乱、不差。 (6)有效监控。是指对应急物资在需求、筹措、储存、运输、配送到消耗整个过程进行动态和静态监督控制,收集应急物资的实时信息,为指挥机构判断情况,做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应迅速启动应急系统,包括启动应急物流中心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并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的产生原因、大小、性质、影响范围等,对所需应急物资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并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查询应急物资的储备、分布、品种、规格等具体情况,决定应急物资的发放、数量、种类等,随后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应急物资,组织运输与配送,直到送达需求者手中。应急物流中心利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将应急物资的相关信息反馈于信息系统,以供指挥机构分析情况得出决策。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内含应急物资数据库,可供查询搜索应急物资的各种信息,还可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对应急物资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掌握最新动态。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为应急物资的调度、运输、配送提供优化模型,为指挥机构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以便应急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运送到需求者。 应急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就是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应急物资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反馈并得出决策的过程。因此应急物资的管理必然依赖于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必须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采购 一些大型的突发事件,如地震、SARS、禽流感、突然爆发的战争等,由于其突发性和极大的破坏性,在短期内对一些特殊物资产生了大量需求。但某些特定的资源(如某一传染病的专科医生、专用的药物等),平时的储备难以满足应急的需要,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其供应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限,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因此需要对应急物资进行有效的采购。在进行应急物资采购时,应当开辟多种渠道,主要面向国内企业,必要时通过海外市场采购,保证物资的质量。 应急物资一般用于防止突发事件的蔓延和后期的重建工作,也包括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及时补充。采购量一般相当大,对时间要求比较高。应急物资的采购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时间短,采购质量高。应急采购活动关系到人民财产生命安全,有着强烈的时效性,要求采购时间越短越好,采购程序也要紧凑且简单。但采购时间短和采购程序精简并不代表着对采购对象要求降低,恰恰相反,由于应急采购自身目的的重要性,它对采购对象的质量等指标要求并不会低于常规采购活动的要求,在某些特殊方面(如救伤用的药品、血液制品等)甚至可能要求更高。 (2)供应商多元化。应急物资的采购由于其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且短期内的需求极大,单一的生产或销售企业往往无法完全供应,通常由多个供应商同时提供,这样又为应急采购的最后选择和质量控制造成了困难。 (3)采购方法与采购行为规范的矛盾。应急采购活动由于其时间的紧迫性,采购部门会根据采购时限的要求有选择地利用相应的采购方式。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采购法规建设的加强,一方面加强了采购活动的规范性,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僵化采购模式,迟滞采购活动的开展,如在应急物资的采购中明显不适用招标采购法。 采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包括合理的采购量及采购时间,它直接影响到库存成本的高低。对于应急物资,虽然不能像普通物资一样通过产品结构分析来完全确定所需各项物资的相互匹配关系,但是事件发生后所消耗各项物资的数量都应该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我们可以根据过往统计来确定各项物资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然后根据库存文件(包括内部可供利用的资源信息,即回收复用、改制等方面的物资数量)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提供应急所需各项物资,既保证了应急活动顺利进行,又使采购成本最小化。 三、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紧急救助、安置灾民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 众所周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粮食的储备,主要是应对突发性的饥荒、战争等事件的发生。应急物资的储备关键在于储存仓库的合理布局、修建的数量和容量、物资的种类、长期和中期的储备量,以及储备物资的合理维护和有效管理。针对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对救灾物资的要求,应当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储备。大量的有效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大大减少相关成本。我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相当的差距,近些年才加大了储备力度。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反映了我国在医疗物资储备方面的许多不足。因此,应当根据各地区频发灾害的实际情况,储备救灾物资,关键是要合理,过多的储备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过少的物资很可能会使灾害变成灾难。 首先,应做到区域布局合理。布局合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储备层次上要合理;二是储备的方向和地点要合理。 其次,要做到规模适度。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本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最终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总的规模和各级各层次的合理标准。 最后,还要注意对储备结构进行优化。一是可以利用ABC分类法将救灾物资划分为重点物资和一般物资,分类管理;二是依据市场供货情况分为长线物资和短线物资,对重点物资,短线物资合理储备,对其他物资少储备或不储备,使储备结构更加合理。 应急物资装备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应急物流能力,国家民政部于2008年5月7日下发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很多城市已经着手组建应急物资装备库,一旦发生社会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事件,救援物资可以和急救人员同步调配到位,这将大大提高面对公共灾害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地方减灾规划要求,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要根据本区域内易发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可以采取新建、共用或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库房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县级以上区域一般应设立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乡镇和村可结合避灾场所建设,积极开展救灾物资储备,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扩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的有效服务辐射范围。 库存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牵涉到很多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作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库存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有待研究,需求信息瞬息万变,以及某环节不能及时供货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与方法还不完善。 (2)对库存物资的分类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库存物资的分类是对其进行制定相应控制策略的基础。当前物料的分类仅用传统的基于物料数量和占用资金比例作为分类指标,很难反应市场供应情况,实际应用中很难发挥作用。 (3)对库存物资需求预测模型研究不够,物资需求的研究是进行库存控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需求预测模型能为企业库存控制与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运输 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对物资的需求往往是突发性的、局部的需求,从总体能力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物资准确、快速地运到某个特定地点。应急物流对于物资的流动速度要求比较高,通常选择运输途径时节约运输成本的原则已不重要,有效压缩应急物资的运输时间则是关键。应根据物资的价值、数量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尽量实现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考虑开辟一定的绿色通道,保证物资的畅通,比如可以简化海关检验检疫的手续和实行优先运输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取相关的辅助或优化措施,以节约物流成本。民用应急物资应该给予和军事物资同等的优先待遇,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 五、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配送 突发性的事件一般扩展比较迅速,通常是区域性的。为了使各类物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送达灾区和救灾机构中去,应该充分做好物资的有效调配工作。因此,合理设置物流中心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物流中心可以将物资进行分拣、包装,甚至简单的加工,将救灾物资有效的分类,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到目的地。应急物流中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专门建设应急物流中心将占用大量的成本,一般地,各级政府灾害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所辖地区的一些物流中心作为备用应急物流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或者预知灾害时,可以将一些大型的区域物流中心暂时作为应急物流中心进行物资的中转。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应急物资供不应求的特点容易产生物资在各个受灾点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即当某些受灾点的物资仍然供不应求时,有些受灾点的灾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其物资的拥有量超过了需求量。特别是在实施由应急物流中心向受灾点的资源配送策略中,在各个受灾点,可重复利用物资的资源总量都是单调上升的,但是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使得灾情的连带危害程度不断发生变化,即各个受灾点对物资的需求量并不都是单调上升的。故可重复利用的物资更容易导致供需关系的不协调,使得灾情处理过程中物资在各个受灾点分布不均衡。同时,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决定了其利用率的提高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内资源的总量。所以,可以通过转运处于库存状态的物资、提高可重复利用资源的利用率和不可重复利用资源的服务水平来协调这种不均衡的状态。 为了减少由于缺少应急物资而引起的风险,根据物资的特性,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在利用现有配送系统的基础上保证物资的快速流转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应急物流的配送系统中,应急物流中心不仅承担着一般配送中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协调各个受灾点之间抗灾物资的转运问题,是整个应急管理系统的中枢。当某一受灾点的灾情突然加重,而该地区的抗灾物资无法从库存中得到满足或病人需要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医生或医疗器具进行诊治时,通过应急物流中心及时在各个受灾点之间进行协调,使得位于某个受灾点库存中的抗灾物资可以被其他受灾点共享。这种建立在各个受灾点之间的风险共担的受灾点物资一体化与供应链一体化相结合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符合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抗灾的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抗灾物资严重供不应求的困境,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为了易于协调和指挥受灾点之间资源的转运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建议在若干受灾点组成的系统内只设置一个应急物流中心,即一个受灾点只接受一个应急物流中心的资源递送。 考察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充分利用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此外还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二是加强军地联动,在紧急情况下,可与军方联系救灾抢险事宜,动用军事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尤其是在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时特别要加强军地联系,5.12地震中就明显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利用电子商务的先进理念,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四是加大动员力度,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五是采取灵活的配送方式,科学制定配送需求指标体系。在应急物流配送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研究用户需求特点,选出对配送影响较大的需求指标,并根据各指标不同的侧重点,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科学确定权数,构建完善的需求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指标确定三级预警体系,分别为一般级、严重级、紧急级。“非典”危机爆发时,疫情来势凶猛,如果不对医院及居民需求采取超常规的应急物流配送,一旦疫情大面积扩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可把“非典”时期应急物流配送确定为紧急级,对每个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配送方式,实施有效配送服务,具体实施应急物流配送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灵活的配送方式,如伴随式、跟进式、空中定点投送等。 物资管理论文:关于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研究 [论文关键词]物流 施工企业 物资管理 应用 [论文摘 要]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三)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 (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二)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三)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四)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五)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六)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物资管理论文:如何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 废旧物资是指已按规定的程序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后待处理的,以及停用、拆除和闲置的失去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材料和工程物资等实物资产。 目前废旧物资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1、对废旧物资管理重视不够。废旧物资管理作为资产管理的终端环节,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为间接,容易被忽视。2、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没有对废旧物资管理建章立制,废旧物资管理权、责、利不清,机制尚不健全。3、废旧物资管理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使用部门、财务、物资管理部门没有进行有效沟通。生产部门、使用不了解废旧物资管理的程序,财务、物资管理部门不了解废旧物资产生的情况等。4、没有建立台帐。没有对废旧物资做好相关的统计和建账,记录不清。5、废旧物资处置不及时。废旧物资大量积压造成浪费损失,废旧物资保管不善造成丢失情况屡见。5、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截留。企业将废旧物资收入作为账外账,自收自支,甚至出现将废旧物资私自处理的情况。 在当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大环境下,加强废旧物资管理水平实为必要。由此,审计人员应将废旧物资管理审计纳入审计工作的重点。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助于国有资产的保全,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企业的增效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呢?下面从几个重要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对企业废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评价 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都是在建立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下进行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所以要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建立了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废旧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完整健全。一般情况下,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应对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工、管理业务流程、物资分级权限审批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如规定物资使用部门对报废物资提出申请;技术部门对报废物资处置前市场调研、产品质量的第三方鉴定和物资回收单位资质审查及审核报废物资的集中变卖和处理等;仓管部门对报废物资进行出入库及分类储存保管等;财务部门对报废物资核算管理及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监督部门对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监督等。审计人员也要查看废旧物资管理制度是否明确规定了废旧物资管理鉴定、回收、保管、评估、处置、再利用等各环节的流程;是否根据废旧物资管理的分类及金额等重要程度建立了分级审批。 了解了废旧物资管理内部控制以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对企业废旧物资管理做初步评估,如废旧物资管理体系本身就不健全,就可以对管理制度提出建议,修补其中的内控条款。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完善,审计人员就可以根据其指定的内控制度检查其具体执行情况如何。这其实也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符合性测试。 二、企业是否对废旧物资归集分类管理 一般生产企业按照分类有金属、材料、轴承、电缆、工器具、油品、设备、配件、车辆、办公用品等类别,包括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等。企业对废旧物资进行归集分类有利于以后保管、处置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看企业归集分类的相关台账,也可通过现场查看相关归集分类的存放标示。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企业没有将废旧物资分类,处置时只能打包出售,出售了什么也不清楚。某些企业甚至将可重新维修利用的设备按照废铁的价格出售,需要用设备时又重新采购,这样容易造成浪费。 三、废旧物资处置是否及时、保管是否妥善 审计人员主要查看企业是否有定期处理报废物资,是否有产生积压损失的现象。审计人员可以到现场查看废旧物资保管的地点。是否露天存放,某些金属设备、材料等露天存放容易锈损;对于危险废弃物有无单独存放;存放地点是否安全,出入库是否有人把关、出入库记录是否完整。 四、废旧物资记录是否完整 废旧物资按照仓库管理标准有无建帐建卡。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抽查废旧物资申请到处置的相关单据。查看单据编号是否连续,单据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申请的审批;报废申请签名是否齐全;移交人、时间和接收人、时间有无遗漏;废旧物资处置是否有过磅清单、记录等。报废固定资产处置是否做好相关登记管理。 五、废旧物资程序是否完整 审计人员可以抽查废旧物资报废申请单,审核是否严格执行程序要求进行层级审批。对于大宗固定资产报废,是否有上报审批相关手续。财务人员有无对报废固定资产进行核销以及相关的会签审批。 六、回收单位如何确定 查看企业是否按照要求以招标、拍卖形式确定回收单位。以招标形式确定回收单位的,招标过程是否流于形式,评标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合理、评标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评标办法进行,评标办法有无泄漏的情况,评标结果有无异常。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看废旧物资处理的相关招投标资料对此进行评价,也可以直接参 与到废旧物资处理的相关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工作中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回收单位的资质审核也很重要,查看回收单位的资质证明相关文件,资质范围是否符合要求,资质是否真实。查看回收单位的财务状况能力等相关资料,对于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很重要。 七、回收价格是否合理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市场查询废旧物资价格作为参考,看废旧物资处置价格是否合理;某些废旧物资价格波动较大,可以查看企业是否存在协议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对于大宗固定资产报废,是否经过市场评估、询价后进行处理,是否有大宗固定资产直接作为废料处理的情况。对于存在地域垄断性的废旧物资回收有无多方询价了解行情后确定回收价格。 八、帐务处理是否准确 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是否全额入账。审计人员主要查看企业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是否全额入账,审计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后对废旧物资管理回收情况,与企业以前年度处理情况比较、与同类型企业处理情况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查看废旧物资处理情况是否异常;查看企业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是否有较大的偏差。核对企业的废旧物资处理记录、过磅清单与财务帐面数是否一致;废旧物资处理情况的帐务处理是否准确。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是否走固定资产清理程序后入营业外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企业将废旧物资处理收入截流成小金库;某些企业将废旧物资处理收入计入往来后进行开支。 上述从几个方面谈了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审计的一些思路,具体审计过程仍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分析调整。 物资管理论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论文关键词:物资管理 信息化 实施应用 论文摘要:如何合理地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其安全稳定地运行,是物资部门长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必将会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平稳安全地运行,为路局的物资供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内容更新及时等优势。路局物资处对物资部门信息化建设历来十分重视,但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并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企业投入信息化的人财物是有限的,因此,物资处对物资信息化建设采取“分布实施、急用先上”的原则,是符合企业客观情况的。 1物资部门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及升级改造的重要性 计算机是物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铁路物资部门是路局较早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的部门之一,通过长期的应用,计算机在物资部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简单的收发料统计到复杂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但是,由于资金紧张致使铁路部门计算机使用周期较长,有些站段业务部门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早已不能胜任当前繁重的运算和大量的数据流处理。因此,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由于硬件老化日趋严重,计算机的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所带来的危害更是层出不穷。系统的故障,大多可以通过重装系统解决,但是,硬件引起的故障,则会直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硬盘数据丢失,会使多年来保存的各种数据、重要文档资料等丢失。尽管现在物资部门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备份制度,但是,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是没有任何预见性的,由此可见计算机硬件系统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为了配合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物资部门的推广和应用,物资处专门为各段业务部门进行了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高性能的计算机早已全部配备到位,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必将会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更流畅,数据保存更安全,计算机系统运行更稳定。 2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网络上各种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铁路系统各部门纷纷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项工作的拓展,由于个别人计算机病毒防护意识较弱,致使计算机病毒在铁路系统内部网络上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影响了网络整体的速度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开放网络便利的同时也涉及到了网络数据的安全问题,即在向外部共享自己的公共数据的同时,怎样保护内部私有数据,诸如部门业务信息等不受外部网络非授权的非法访问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物资部门专用软件的稳定运行,也关系到物资重要数据的保存和传输安全。面对如此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就使得我们在网络应用的开展中不得不对数据安全问题加以特殊重视。物资部门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改造已经使数据传输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3加强物资人员培训,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路局物资处每年都要举办多次物资管理人员培训,这足以看出物资部门对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视。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培养物资部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训也会越来越多。 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多种资源整合的过程,管理、信息、人员、事务……都要通过信息化整合在一起。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策划和设计要从应用者和应用环境的实际出发,做好“微观对接”。但是,目前物资部门既懂得业务知识又懂得信息化的人才稀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物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瓶颈。因此,对拥有单科知识和多维知识、网络知识和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最急迫的。我们应尽快完善物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选;隹一个切入点,并且开始大力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骨干的培训,尽快建立起物资部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信息经济和物资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加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自2006年在物资部门正式运行至今已经4年了。在这4年中,通过物资管理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的不断改进及完善,已经能很好地适应物资部门的日常工作。但是,由于程序开发较早,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基于c/s模式的应用程序,这种模式给系统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基于b/s模式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正在研发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c/s模式与b/s相比较,主要存在两个重大方面的区别:一是技术上的区别;二是软件模型上的区别。在技术上,b/s模式采用了w ebbrowser/server技术,这是一种以服务器集中/多用户并发为主技术。随着lt技术的飞速更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将是未来软件系统发展的主流,而且随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铁路系统对路局物资管理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应用需求。整个物资部门使用统一的软件,可以加强对全路物资采购及配送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配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5加强物资部门与路内其他单位间的协调和沟通 工作协调是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是个特殊岗位,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十分重要。应正确处理好物资采购与物资配送的关系,积极宣传和强调两项工作同等重要、相互依存,不存在谁是第~、谁是第二的问题。 由于物资管理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和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相互借鉴、相互讨论,必将会加强各单位物资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好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也将会在物资部门间广泛传播。 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巨大工程,物资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后勤部门,除了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物资采购和配送流程,还应以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铁路各基层单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物资管理信息可以成为连接多个部门,实现物资合理分配使用的纽带。物资管理工作者是铁路中长期规划建设的后勤保障部队,不但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克服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守旧观念,强化创新意识,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种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单位各部门多交流,让大家理解物资管理工作实质、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大胆参与实践,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创新,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切切实实地为和谐铁路建设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物资管理论文:论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论文网在线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论文网在线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论文网在线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物资管理论文:浅析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企业物资管理方式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 采购管理 零库存 物流配送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已经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在更新与完善企业的物资管理方式。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的物资管理无论是在采购,还是库存和配送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就这些特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物流采购管理的特点 1.采购周期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在电子商务下时代下,供应商实现了网络化管理,通过供应商的商情库,了解物资的品种、质量、价格、数量、服务与咨询等情况,在网上询价、洽谈和开展交易等等业务活动,既能节约时间又可节省费用。并容易实现全球化采购,获得最好的供应商与最优惠的产品价格,同时因为因特网使用费用较低,网上交易成本只是传统交易的1/50。此外,还能够大大减少“少批量、多批次”的采购方式所引发的劳务运输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问题。所以,网上交易能解决过去物资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2.物流速度快,有效降低库存量 在电子商务下时代下,供应商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可不再使用大量库存来保证生产,企业采购员能根据生产单位的需求,不断调整生产计划,迅速在网上寻找物资信息,在网上与供应商进行洽谈。这种高速的信息流最大化地促进了人流、商流、财流物流、的飞速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及时的对物资采购做出的快速反映,有效降低库存量。 3.交易中介少,有效的降低运输费 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以减少交易一中介,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通过物资采购网,能减少运输中介,由专门的物资配送公司将产品直接送达客户,而不必一次一次地不同转送。从而减少运输中介,降低的劳务与运输费用。 二、电子商务时代下实现“零库存”管理的方式 1.配送方式 根据电子商务的特征,对物流配送系统实施统一的信息管理与调度,依照采购方的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再将配好的货物送给采购方的物流方式。这一优化的、先进的流通方式能够有效地优化库存配置并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保证产品及时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配送方式代表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是现代最具有发展潜力与经济效益的物资供应系统。所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可以对某些物资施行了配送制,依照企业的实际需要,直接将物资送到生产现场,实行采购与发料一体化,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物资的储存与运送成本,并使生产必须的物资及时靠近现场,保证了稳定和高效的生产。 2.委托保管方式 经过一定的程序,将企业的物资交给专门的公司保管,再向受托方支付一定代管费用,从而使得企业不再有库存,进而实现“零库存”。“零库存”的优势在于:受托方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实现高水平与低费用的库存管理,企业不再设置仓库,同时,减去了仓库与库存管理的许多事务,使企业能集中力量生产经营。然而,这种“零库存”的方式主要靠转移库存来实现,并不能真正降低库存总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需要专业保管的物资。 3.即时供应体系。 在即时供应体系下,企业能够随时的购入物资,采取需要多少就可以购入多少的方式,供应者能以自己的库存与有效供应系统担负即时供应的责任,从而实现“零库存”。这种形式实现的“零库存”主要针对工具与标准件。但是,这种供应系统对信息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他要求供求的双方的业务系统都要是完全自动化,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表现这种库存方式的优势。 三、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物流配送管理的特点 1.配送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下,配送信息化作为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体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与代码化,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和电子,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等。所以,数据库技术(database),条码技术(barcode),电子数据交换(edi: electromc datainterchange),电子订货系统(eds: eleetromc ordenng system),有效的客户反映(ecr: 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和快速反应(qr: quick response)及,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resource plan. mug)等等技术和方法在物流中将能够得到普遍的应用。 2.配送自动化 信息化是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是自动化的核心,无人化是自动化的外在表现,省力化是自动化的效果。另外,配送自动化还能够加强劳动生产率,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降低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等。物流的自动化设施特别多,如:货物自动分拣和自动存取系统,条码/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以及自动导向车等,这些设施与系统在发达国家己经普遍的应用在物流作业流程,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物流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3.配送网络化 信息化也是配送网络化的基础,这里所指的网络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组织的网络化,即:建立物流组织的内部网络intranet:二是物流配送体系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制造商或供应商的联系与物流配送中心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间的联系同样也要经过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如:配送中心要向供应商发出定单,就可以借用计算机通讯方式,借助于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与增值网van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s自动实现; 4.配送智能化 配送智能化是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的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与决策,如:运输路径的选择、库存量的确定、、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自动分拣机的运行、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等等问题都需要依靠大量的知识才可以解决。在物流的自动化进程中,物流智能化作为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物流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 物资管理论文:输变电工程物资管理采购创新 摘要:当今输变电工程施工物资材料供应的内部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要想占有市场,适应市场,并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及时转变思路,管理创新,更新管理机制,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对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在众多的管理领域中,物资采购(自购材料)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是实现上述两项主要管理内容的第一环,要把好这一重要环节,进行创新,改革管理模式应是当前各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输变电;物资;采购管理 一、形成物资采购管理新理念的客观环境 外部环境的形成。随着输变电工程物资主要材料的集中招标,集中供应,俗称甲供料。大部分材料由甲方供应,只有小部分为自购材料,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利润和效益降低,在此环境下应尽快转变思路。在自购材料一块方面挖掘潜力,更新管理机制以实现在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己经形成。 随着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降低经营成本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创新物资管理理念成为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资金雄厚,多年来在市场中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资信度,大量供应商争相进入输变电工程施工物资市场,这就给我们改变物资采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 二、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和设备、材料招标管理办法,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搞好物资申报计划及物资分类、采购分工工作,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岗位规范与工作标准,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实行物资采购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化。 (二)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物资采购要贯彻国家物资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遵守市场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遵循比质、比价、比信誉、比远近和以厂家供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先急后缓,适用及时的原则,千方百计采取多渠道,少环节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总结经验,开拓货源,保证输变电工程的物资需要,使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 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要广泛推广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运用,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机构,建立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履盖物资管理各环节,对物资、申报材料计划、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帐目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材料的采购、加工渠道、合格供方和供货信誉、质量,价格体系等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资料贮存与检索,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三、全新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引入 物资采购管理程序基本包括:申报材料需求计划的提出、采购任务的下达、询价采购、入库验收、结算等。但旧的管理模式是人为随意采购,买哪家的东西、什么价位基本上是专职采购人员或需用单位决定,随意性较大。二是-事一议性招标,即针对物资需用量较大的项目,临时组织招标。这两种方式存在着不能全过程竞价采购,没有目标价格原则,采购产品质量不易控制及采购过程易产生腐败行为等弊端。 组织机构。该系统分为二个机构:物资招标中心、物资采购实施及供应中心,二个中心相互无行政关系,相互独立。其中: 物资招标中心职能:负责将采购计划录入计算机网络,网上采购信息,采购统计,入库前验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物资采购实施及供应中心职能:依据招标中心采购结果签订合同,物流供应,结算及特殊条件下的人工采购。 流程:由物资招标中心在计算机网络上信息进行准入招标,采用专家打分制分别按企业规模性质、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业绩、主要用户反馈、与本企业业务往来中的形象、企业资信程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考评,实地考察后,符合标准的供应商能确保产品质量,交货进度,发放合格供方准入证。入网后各供应商在供应质量问题和供货时间不能满足需求则立即取消合格供方资格。在此基础上,招标中心接到由材料申报采购计划时,就按程序进行采购信息网上,供应商可书面和传真报价,计算机自动比价排队,最低价形成,采购确立。下一步工作转到物资采购和供应中心签合同,货到后,由物资供应中心验收,再转入施工项目部仓储。这种理念基于招议标方式,使日常采购从小到大均纳入有序招标过程中,既实现了低成本采购,又确保质量合格和进度需求。 四、计算机网络招标采购理念的优点 通过计算机招标网络采购,甲乙双方不见面,避免了人为的随意性,改变了传统的采购方式,实现了日常化的招标采购,规范了采购成本控制原则。由于采用网络准入制,严格控制供应商的入网资格,使产品质量和交货期能够得到保证。 采购过程有计算机按设定原则来完成,采购是在人机人的环境下自动完成。避免了采购过程中的人为随意性,基本能够避免人的干预,使不正当竞争得到有效控制。 能够实时进行网上招标方式采购。实现了物资采购的全天候竞价。始终保持最低价采购,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由于对供应商进行严格评价,实行合格供方准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淘汰制,使采购的物资具有较强的质量保证。作为输变电物资采购实施和供应中心采购物资的第一道质量把关人,同时又有完善的入库验收,使产品质量较以往的采购更可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有助于提高材料可靠性,可以说这一措施具有潜在的质量和时间效应。 适应输变电工程物资供应环境的变化,做好甲供料物资供应同时做好自购材料规范化,网络化采购供应工作,是保证输变电工程顺利施工和成本降低,采购阳光化的有效途径。 物资管理论文:试论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研究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施工企业 物资管理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物资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与企业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推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1 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工程物资是构成工程产品成本的主体,它占到工程总投资的60%左右,是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的源头,物资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最容易出漏洞,也是最容易出现舞弊的环节,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则会出现物资采购价格虚高、物资质量低劣,甚至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损失浪费等问题,势必会增加工程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 2 当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上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包括员工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对物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结构体制的不断改革,导致各级领导很少顾及研究新时期物资管理工作,以及物资采购权的下放导致自主化采购的出现。 2.2 物资管理配套设施薄弱,计划预控不到位 由于企业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此外,施工企业对于物资的计划预控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导致材料浪费严重。一方面是项目对于加工产品不预控、不优化,数量不审核,由于心中无数,计划不周,导致产品加工成之后多半成废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市场调剂少,重复加工购置多,导致资物资未能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利用率低、浪费大。 2.3 物资采购不规范,重供应而轻管理 当前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不规范、价格比较乱。物资采购无规章,材料积压占用资金多。采购权分散。采购的物资不能形成批量,选择的供应商、经销商多,厂家少,中间环节多,直接采购率低,价格比较高。 与此同时,从物资管理的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现象严重。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及时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可让物资管理的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2.4 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人才匮乏 施工企业从事物资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都是业务素质差,管理水平低。参加过专业培训的人很少,有的项目的物资主管未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差。有的文化程度低,不懂管理、不会管理。外控能力差,采购的物资规格、型号、单价、数量、定位不对,材料分类不明,业务处理不清,账物不符,不能准确及时反映成本,其项目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经济极不相称。 因此,施工企业内部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法规的人才严重缺乏。物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有的连电脑都有不会使用,更不会利用其他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有用信息。 3 推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建立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并落实 施工企业要推进物资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效益,必须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物资管理制度,从物资计划、采购、合同签,订到验收、保管、领用、报废,整个物资流程都有制度可循,物资主管部门要加大现场业务指导,加强信息沟通,要把物资设备的公开招标采购工作落到实处,对物资流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加强控制。 3.2 做好物资的预控,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 项目物资发放工作,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控制量的发放,是项目物资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应严格执行物资预控、发放程序,根据上级关于项目物资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项目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建立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对单项作业队使用材料进行数量上的控制。 同时,施工企业要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和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严格要求采购人员提高责任心,减少差错,杜绝漏洞,有效高效地开展采购工作。 3.3 抓好供货商管理,严把物资验收入库关 企业应严格规定入围供货单位确定后,材料采购人员不得随意在入围供货单位以外进行物资采购,对现有合格供、经销商之外的任何单位如果未按正常程序进行考察均不得参与投标、比价、供货。 从源头上抓好供货商后,应加强对物资验收这一重要环节的监督管理,施工企业要专门设置材料验收组。货物到达后,由验收组成员根据货运单、装箱单、购货发票及采购合同等相互核对,依据采购合同有关条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物资保管人员还需按财务规定及时递交材料出库单,财务科登记入账后和仓库明细账进行仔细核对,严防物资的流失和浪费。 3.4 实施系统控制,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企业应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对物资材料的管理实施系统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 另外,可以积极应用mis进行物资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完善状态。 3.5 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引进人才 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在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 4 结论 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必然会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模式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这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资管理论文:物资管理信息化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物质管理现状,就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更好更快地为科研生产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提出了方案。 [关键词]物资管理 管理信息化 内部网络 企业的物资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各种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供应、保管、发放、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的总称。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物资管理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保证,是改善企业技术指标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资进行规范、高效、科学的监督管理,是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物资管理作用的日趋重要,对物资管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就成为物资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显然,传统的手工作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利用现有的内部网络,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 一、我国目前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文件都是手工编制,影响管理质量 在物资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单据和文件,如合同、复验单等。这些都是与我所质量管理程序密切相关的,在质量内审、外审中为物资采购的控制提供依据。现阶段,所有的质量文件都是手工编目归档。我们只是利用excel表格将采购物资所对应的一系列单据和文件的编号保存起来,需要时通过excel的查询功能找到编号,再从文件盒中找出归档的相应文件。例如一年的复验单就有上千张,要从中找出一张来就比较麻烦。 2.缺乏数据库管理软件,加大了工作量 入库单和发料单全部都是手工登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库存的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导致实物会计手中的账本库存数和仓库不一致,影响了库存查询的准确性。而且一年下来厚厚的几十本,要查找凭证也很困难。特别是填报各种报表,常常需要几天,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 3.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 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例如采购申请,申请部门要填写一份,采购员要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份以方便执行,计划管理人员也要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份以记录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文件编号等信息。重复劳动的存在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二、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对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统计,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让信息按标准的物资采购程序流动,既规范了物资采购流程,又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统计。这样一来,各申请采购部门可以随时查看仓库库存情况和采购申请的执行情况;主管领导可以随时了解分管部门的工作进展。我们还可以通过消息的形式通知申请人到仓库领取到货的物资,定期停产、更新换代等信息,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序化、透明化、人性化。 2.加快信息流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性 现阶段,信息处理完成后,是通过人与人的传递来实现信息的流通,流通时间相对较长。如果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处理的结果就可以马上显示出来。例如,当入库或发料信息到达仓库,只要仓库保管员一确认,库存情况就会马上更新,现阶段存在的库存查询问题,将得到完全解决。 3.无纸化办公,同时减少人的劳动量 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把人从大量烦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处理更有价值、更重要的工作,提高了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另外,“无纸化”的办公,也节约了纸张等办公用品的开支。 三、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是一款通用性极强的物资品管理软件,适用于各类企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物资的入库、领用、库存等情况进行管理,完成企业对物资日常业务的采购入库、退货、领用、退库、盘点、往来账款等管理工作,全面反映物资的采购情况、领用情况、损耗情况、以及人员和部门的领用情况。同时借助功能强大的查询及报表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所需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正确、便捷的支持平台,帮助企业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物资。 2.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实施信息化 供应部门可依据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预测物资需求并对库存进行调剂,通过在网上查询库存情况,实现库存物资的网上调剂和储备定额化管理,以减少物资重复储备,节约库存物资资金,保证物资及时到位,确保运营的需要。同时,网络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如在网上公布各种物资的市场价格,必要时进行网上限价,并依据市场变化,进行合理化调整,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对于管理、监察部门可以随时网上查询物资供应部门和使用部门所有物资的运作状况,有利于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总之,利用网络工具,可以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3.重点关注采购及库存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 新的采购管理系统中,采购订单处理实现全程电子化是关键。另外,采购环节的电子化使得物资管理系统可与财务管理系统集成,这样就能随时掌握各项采购业务的财务情况。通过采购管理系统,经过对各种采购订单、发票、结算单的统计与对比分析,以其低廉的成本、多元化的选择、端对端的服务、透明简短的过程等显著优势,实现采购业务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这样就为企业内部准时供货制度提供保障。库存管理是物资管理中业务量较大的环节。实现物资出入库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保证在物资库存数量随物资入、出库实时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库存信息始终保持真实准确。 物资管理论文:论物资管理现代化 【摘要】当今世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务、运输和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水平,这就要求管理现代化。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包括四大内容:管理思维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管理 物资 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全面的管理,②全过程的管理,③全员参加的管理,④全部的方法。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规律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参考。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电子计算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经济、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物资管理论文:论物资管理现代化 【摘要】当今世界,在市场 经济 体制下,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 企业 的生产、技术、劳务、运输和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 现代 工业 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 ,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水平,这就要求管理现代化。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包括四大内容:管理思维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管理 物资 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 科学 ,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全面的管理,②全过程的管理,③全员参加的管理,④全部的方法。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 规律 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 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 参考 。 四、管理手段 现代 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 电子 计算 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 经济 、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 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物资管理论文:浅谈经济核算和物资管理 摘要:本文就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内容、形式和方法论述了加强物质供应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同时说明了建立与完善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核算;物资供应;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就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内容、形式和方法论述了加强物质供应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同时说明了建立与完善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核算;物资供应;经济效益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经济核算是为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而进行的多项经济活动及其方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活劳动和物资消耗以及取得的成果,用价值形式进行记录、计算、对比和分析,借以发掘增产节约的潜力和途径。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主要职能部门之一,物资供应和管理是实现企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资材料,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居首要地位。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在降低产品成本中降低材料成本是关键。降低材料成本除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之外,努力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而物资管理的经济核算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经济效果。 一、物资供应部门核算的内容 为保证经济核算工作正常进行,必须做好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工作、清产核资和厂内计划价格等基础工作。核算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采购的核算 企业的物资部门为了保证生产和建设的需要,除核定必要的周转库存外,还要根据生产中的消耗和生产计划及其他用料计划的安排,通过连续不断的订货、采购进行必要的资源补充,才能确保所需物资的供应。因此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品种、规格、数量是否按计划需要均衡进货以及产地的远近、价格高低、质量的好坏、运输费用的多少等等,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重视和加强原材料采购的核算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核算,不仅能反映和监督未购订货计划的执行,而且能通过采购成本升降原因的分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数据和决策。 2.储备资金的核算 物资部门的资金核算,主要是将企业核定的储备资金管理好、使用好,合理储备物资,防止盲目采购。实践经验表明,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 首先,应在核定储备资金额的基础上逐年修订物资储备定额,把储备资金分解下科、下库并落实到物资品种和规格上,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从而使全体供应人员都把降低储备资金占用作为工作重点。 其次,实行归口管理,指标分解,分头核算,有偿占用。通过专业核算及时反映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分析与检查,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再次,逐步实行“零”库存管理和供应。当前生产资料市场的开放和逐步扩大,对市场供应充足、消耗量正常而有规律的各种辅助材料和长线物资,应尽量实行当月采购、当月消耗,不留或少留库存,以节约或降低储备资金的占用。 3.管理费用核算 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在采购、供应与保管业务活动中都要发生一定费用,这些费用大致可分为固定性费用和可变性费用。固定性费用如折旧费、水电费、人工劳务费等,这部分费用比较固定,对费用水平影响不大。但是可变性费用如差旅费、仓储费、库房维修费、搬运送料费、运输费、利息支出等,这些费用与物资采购供应额的大小有着直接的联系。企业物资管理费用中可变性费用约占全部费用的40%多。因此,在费用核算中应着重加强对可变性费用的管理和核算。除对核定定额指标进行宏观控制外,应将有关费用指标进行分解,分别下达各有关专业科、仓库和个人,发动群众当家理财,按计划控制使用,节约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努力降低费用水平。 4.原材料消耗的核算 企业一般是按产品计算成本,按核算单位计算盈亏:原材料消耗是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实行“消耗控制”,减少物资消耗,是降低产品成本重要的有效途径。根据情况,当前在保证生产需要的条件下,要做好定额供料、集中下料、残余料回收和利用、辅助材料使用管理等用料核算。 定额供料是供应部门按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计划和材料消耗定额核算应供应的材料数量对用料单位进行供料,是把材料消耗定额作为消耗的标准和原料供应的依据组织供应,以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控制。 开展集中下料对合理组织供应和降低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集中下料也是提高材料利用率和节约材料的重要手段。在做好集中下料的同时,必须认真开展下料核算,通过下料记录弄清每种产品的实耗数量和实耗中工艺损耗及非工艺损耗的构成情况,为计算利用率和差异分析打下基础。 加强残、余料回收,充分利用余料。对余料应严格分类,标记鲜明,分区存放。残料也s要分离出其他单位可以利用的部分,充分予以利用。 各种辅助材料消耗量在生产和建设中也是很大的,因此要认真执行按计划限额供料,以控制消耗。 二、物资核算的形式 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各有不同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供应部门采取内部独立核算方式。银行单独开户,直接办理物资费用收支及费用支付结算业务,同时与企业实行储备资金金额信贷制和各种经济指标承包合同制。这种独立核算、指标承包的经济核算形式在改革初期收到良好效果。 当前,由于生产计划任务不断增长,国家对生产资料价格采取放开政策,实行多层次价格体系。同时指令性物资分配基数越来越少,大量材料由市场调节解决。因而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形式也必须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三、物资核算的方法 众所周知,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的印记,按产量指标粗略制定物资计划、仅向少量指定供货商采购物资、无限量加大物资库存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创新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并使其顺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潮流, 已经显得愈发重要了。 为了进一步加强供应部门的经济核算工作,在经济指标承包的基础上实行两级目标责任核算,采取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方法,把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与业务核算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目前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与各专业部门的核算融为一体。会计核算、统计核算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事后核算,它不能代替供应专业人员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业务核算。如物资的价格、质量、签订合同权益议定、运输方式、订购批量、库储量和费用支出等,这种事前的业务核算往往是决定会计核算、统计核算成果的重要因素。事后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仅能依附事前核算。因此,必须把各项经济指标分解下达到有关专业科,由专业科配备的核算人员进行目标责任核算,以保证下达的承包经济指标得以实现。 四、建立必要的经济核算体系 在实行分级分口进行经济核算时,必须建立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 首先,设立经济核算的组织体系,设置必要的核算组织形式和人员,从具体核算到综合平衡形成纵横交错、分级归口式的核算组织体系。 其次,核算指标体系。为了实现预期的经济效果,必须从多方面提供核算数值。指标所反映的对象和内容不同,它们各有核算目标,主要以资金、成本、费用为主。 再次,核算方法体系。从下到上采用统一的核算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的真实情况,才能有可比性。如凭证的登记、传递、分类、汇总等方法、费用计算和分配方法、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和核算网络,保证反馈及时,以提高经营核算水平。 总之,加强物资管理的经济核算工作,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物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盈利,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物资管理论文: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以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为主题,结合企业实际具体论述运用统计来指导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 提出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探讨改进物资管理工作的措施、办法,使物资管理工作更好适应施工企业内部配套改革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 物资管理 统计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 由于建筑行业自身存在着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 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 成本不断上升, 材料费居高不下, 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 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改变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加强物流管理, 是施工单位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所在,本文以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为主题,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进行了探索。 建筑工程从施工准备、破土开工到收尾竣工,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物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施工由始至终实际上打的就是一个“物资仗”。既然是这样,物资管理工作的成果如何?物资消耗是否合理?物资管理的手段是否先进?自然就同基本建设工程成本的高低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施工企业管理落后,在整个企业管理的链条中物资管理这一环节又突出显得薄弱的客观事实。但我们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一、我国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具体存在着一些问题:物资消耗比率大,工程成本高;在不少企业里,由于物资管理不当造成越定额、超标准的消耗是屡见不鲜的。成品保护不善,损失浪费多。现在有不少施工企业,在于工程质量问题,在返工重修中消耗的物资是难以精确计算的,企业里经济责任制不建全,质量同效益不能紧密挂勾,返工超耗一律由企业包下来,问题更为严重。另外,由于不能很好进行成品保护,许多工程交验前门窗、照明设备、玻璃、楼梯栏杆等有的被损坏,不得不修补重做,也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资。 二、 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原因: 1、物资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们现在的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在物资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中都缺乏科学评价和程序,特别是一到施工紧张和物资短缺时,往往就“萝卜拔了不带泥”;现场物资供应和也不善于机动掌捉,灵活运用,往往违背了供求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工程的建成都是生产资料价值形态的转移,正是在这种转移中产生了投入与产出的价值比。由于我们有些物资管理部门和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业务素质较差,物资管理中做不到科学化、物资保管做不到规范化、物资使用做不到合理化。 2、现行的物资消耗定额不准、不全、不配套,也是造成物资超耗的重要原因。是现在有的物资消耗定额脱离实际,存在偏高偏低,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还有一些物资没有消耗定额,以致造成部分物资消耗失控。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供给制的物资供应方式,养成了人们一种“张口伸手”的惰性,过去在伐们有些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干部头脑中,物资节约的意洪是不够强烈的,往往是片面追才产值,忽视工租质量和物化劳动的节约。其次,是尽管有各类物资的消耗定额,但是不能严格执行,班组领料有的也不实行限额:,特别是大宗材料使用,几乎是放,大家拿。再次,是物资管理上缺乏明确的奖罚制度,也是造成原材料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施工企业内部来说,工人超过了劳动定领,可以多拿计件超额工资,而节约了原材科,也得不到奖励。久而久之,助民了重数超额,忽视节约的思想。 3、现场管理还没有做到科学化。施工现场是各类建材物资的集散场所,现场管理如何对物资管理影响极大。“工完、料净、场地清”这本是在我们施工企业多年的一句形象话。但是我们有些工地说是说、做是做,工完料不净,场地杂乱无章。 三、统计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中心, 企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加强各种管理, 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信息。通过在内部建立统计信息网络, 广泛搜集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诸如库存量、物资消耗量、历年物资消耗统计资料、资金控制指标等, 为领导更好地进行物资管理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领导不仅在制定物资管理决策时需要统计信息, 在控制物资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各种定期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具体有效地形式, 对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保障企业的物资管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可以通过统计报表、统计信息、简报等, 使决策者及时了解库存情况, 各项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没有实现决策目标, 找出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供决策者参考。 3、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水平高低、经济效益优劣进行衡量管理上台阶, 经济效益好是进行物资管理的中心。统计可以通过制定的物资消耗定额、库存资源情况、物资节约及浪费情况等方面, 结合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衡量物资管理水平面的高低, 经济效果的优劣。 四、发挥统计工作职能, 指导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 统计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 它为一定的经济体制服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的统计工作呈纵向的垂直型、横向的辐射不够, 各统计部门除了完成上级部门规定任务外, 没有面向市场, 面对社会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本部门所需要的资料, 各统计工作的范围基本上只限于事后反映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和成果,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及时了解本企业物资库存动态情况, 物资采购管理状况, 对编制物资计划、安排生产、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优化统计的信息职能, 为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现有的体制下, 统计作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应义不容辞地将决策者作为自己的第一服务对象, 为其提供全方位信息。以现有的综合统计为中心, 以班组统计、车间统计、专业统计三级统计网为基础, 在本厂内部形成一个管理信息网络, 并与其它相关部门信息机构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上下贯通, 左右相连, 内外结合的信息网络体系。如某企业采用计算机管理, 对基础资料的搜集采取集中管理法, 在供应部门建立一套全厂完整的物资分类台帐, 各仓库、车间基础资料经供应部门集中登帐, 在每月 24 日进行汇总编表, 并与财务部门及相关科室进行联网, 大大提高了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全面了解物资管理状况。 2、深化统计的咨询职能, 作好决策者的参谋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应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统计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对决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需要掌握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 将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专题分析和系统分析, 搞好近期预测工作, 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供决策者参考。 3、强化统计的监督职能, 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和预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中, 由于企业内部条件及各种外部因素影响, 必然会出现种种背离决策目标的不协调现象, 如由于人为的因素, 造成物资超储, 在企业月报里应有所反映, 适当采用利用、代用措施, 降低物资库存, 相应地增加了流动资金, 加快物资周转速度, 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专职统计人员素质, 是进行有效建筑工程物资管理的人才保障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 积极参与企业建筑工程物资管理, 要求企业统计人员既要有较深的统计专业知识, 又要有多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分析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 企业统计人员必须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以及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如市场营销、市场预测、企业管理、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 以扩展视野, 提高业务素质。 五、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采取的其他途径 对施工企业来说,竞争的实质是比质量,比价格,优质、低价才能取胜。因此,加快 物资周转,降低物资消耗,节约原材料就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问题。所以,加强物 资管理,既是改革深入的必然趋势,也是施工企业搞活经营的客观要求,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具体有: 1、树立折的思想观念,加强物资管理意识:我们强识物咨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各级领导,广大千部和职工节约的意识增强了,在行动.上才能有自觉性。要通过思想教育在广大干部和职工中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养成优良的职业观和道德观。 2.要有全面、准确的物资消耗定额: 建设工程是“百年大计”,必须“质量第一”。在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要求供料,要采取措施防止物资管理失调和失控。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有准确、全面的物资消耗定额。具体办法就是要制订、补充、修改物资消耗定额,以此做为企业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有了定额还要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3.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物资管理措施。前边我讲的物资管理现状是从一般和总体上讲的。就每个施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上的差异,问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属于那种情况,当前最迫切的都要着手进行物资管理上的整顿。要从管理方法人手,一项一项的制定出相应措施。就一个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总目标中一定要有物资管理的相应目标。就是说要把物资管理纳人企业方针目标管理的总体规划之中。今后,评价管理干部的政绩要评价节约意识,考核企业要考核物资消耗程度;检验管理升级要检验物资管理水平。 4.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各企业都要建立节约有奖、浪费受罚的分配政策和奖惩 制度。分配的原则应当是把有限的奖金使用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上,要突出 重点,讲求实效。不能平均分摊,各得一份;好坏不分,机会均等。 5.在物资管理上要认真执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逐步运用网络计划、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为此,各施工企业都要注意这方面的智力开发和专门人才的培养。 结语:物资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都要注意学习和研究这门科学,都要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社会经济效益上做出新的文章,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统计制度, 可以促使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社会医学论文:西方社会医学管理对卫生事业的启发 美国是在19世纪后期才建立起注册医师制度,而推动这项改革的最大动力是以抗菌术和麻醉术的发明、细菌学的建立、免疫反应的发现和X光技术应用为代表的医疗技术革命。这场革命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具有坚实而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才能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这一时期,一批从欧洲归国的医学生将系统的临床课程、学校与医院的协作、医生职业的专门化等新观念带回美国,领导了按照欧洲标准改造美国医学职业的运动,如成立于1877年的伊利诺伊州健康协会就率先倡导提升医学教育水准。1883-1889年间,该协会发表了5篇报告,对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教育水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医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已获得过高等学校的学位;医学生医学课程的设置至少应包括两门解剖课以及医学导论在内的10门学科;医学生医学课程的学习至少3年,还须通过由外部进行的考试才能毕业。同一时期,成立于1876年的美国医学院校协会提出了类似的标准。伊利诺伊健康协会的倡议被各州纷纷响应,1891年,一个由各州考试和颁证委员会组成的全国联盟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医学课程的规范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20世纪初,美国医学会也加入到提升职业标准的运动中来,1905年,美国医学会成立了一个医学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和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创立一套关于教育和注册的标准,这个标准后来成了评价全国医学院校的综合指标[3]。19世纪90年代,随着民权运动兴起,民众要求政府在提供公共福利,保障公共卫生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成立工会的运动风起云涌,也催生了各种医学团体的形成。这两种因素也构成了美国医学职业社会化进程的大背景[4]。 西方社会医学职业化除了与大学教育相联系的注册制度外,随着科学的进步,其职业的分化也逐步推进,最先开始的是内外科的分离。如16世纪的英国,医学行业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圈层结构,其核心和最高层是少数具有大学学位的内科医生和人数更少的且通过某个大学考试后获得行医执照的外科医生,他们可以在英国任何地方行医;而处于外圈和较低层次的大部分医学从业者是理发师-外科医生,他们属于不同的行会,行会法只允许他们在本地行医;而在这个行业的更外围是大量没有行医资格的江湖郎中,如一些充当助产士或儿科医生的妇女,一些杂货商-药剂师———他们除了配药外有时也行医。1518年,亨利Ⅷ世国王的御医,毕业于牛津大学并拥有帕多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ThomasLinacre创办了内科医生法人团体(coporation),该团体获得国王授权,拥有在全英国举办考试和颁发执照的权力,并对伦敦周围7英里范围的行医活动和药事活动拥有监督和控制的权力,该团体于1551年成为伦敦皇家内科医师学院。同年,外科医生也效仿内科医生成立自己的团体。亨利Ⅷ世的外科医生ThomasVicary,Maidstone联合英格兰所有的外科医生行会,组成一个法人社团,并于1540年获得国王的授权可以在伦敦地区对无照行医者进行处罚,并且每年可以接受4名死刑犯人的尸体用作解剖研究。外科医生与理发师职业正式分离是在200年后才完成的,但从1540年起,外科医生就不再从事理发师工作,而理发师也被规定除了进行牙科手术外不得进行外科手术。早期的药事活动是由杂货店主兼营的,那些从事药事工作的杂货店主们除了配药以外,也为患者提供部分医疗服务,如为患者诊断、开处方。17世纪,药剂师职业与杂货店主职业逐渐分离。1606年,药剂师们组建了一个与杂货店主行会有所不同的组织———药剂师协会(SocietyofApothecaries),11年后,在国王詹姆斯Ⅰ世的授权下,这个组织与杂货店主行会完全分离,但药剂师从事医疗服务的行为却受到内科医生的强力抵制。18世纪以前,内科医生的教育是学院式和等级制的,他们往往在行医之前就已获得了大学学位,而外科医生和药剂师则是学徒制的。随着外科医师与理发师行业、药剂师与杂货店主的分离,学校教育逐渐面向药剂师和外科医生,并成为获得相应从业资格的必备条件。1763年,WilliamHunter创办了包括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解剖学校,以提供高水平的化学、外科和内科课程。 19世纪早期,很多杰出的医学家就是在这所学校接受的医学教育。另一方面,牛津、剑桥等大学医学院虽然授予文凭并颁发执照,但是这些学校教学内容陈旧不堪,脱离实际,以至于每一个有志从事医疗职业的学生毕业后都要到爱丁堡大学再学习其它课程并在伦敦的医院工作一段时间,以获得更新的知识和能力。18世纪,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社会对医学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许多未经过学校教育的外科医生和药剂师进入到医疗市场。另一方面,富人对医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造成医学行业中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之间矛盾丛丛,尤其是1789年,一场严重的伤寒流行造成医学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曼彻斯特的医疗管理当局试图招募药剂师和外科医生,以增加医生的数量,这一举动激怒了内科医生。1794年,Percival撰写名为“医学伦理学”的小册子,呼吁对医疗行业进行改革并强调医疗服务的规范性。1815年,药剂师推动了药剂师法案的立法,该法案规定了药剂师对内科医生的从属地位,但该法案增强了药剂师协会的权利。该法案规定所有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药剂师必须经过5年的学徒学习并通过药剂师协会组织的解剖和生理两门基础课程和两门医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考试,以及在协会承认的医院里经过至少6个月的见习后,才能取得执照和行医。法案还授权协会对违反者进行处罚[2]。该法案的设立提高了药剂师地位,也赋予药剂师全科医生的身份以从事医疗服务,而那些没有取得药剂师协会颁发的执照,即使有医学学士学位的人也不能从事药剂师职业[5]。1800年,旧的外科医生公会(Companyofsur-geons)改组成皇家外科医师学院。拿破仑战争使军队对外科医生的需求大增,而外科医生也在这场战争中受到更好的理论和实践训练,他们不再满足于在医学等级结构中处于较低的地位,要求至少与药剂师的地位相当。他们与药剂师协会达成私下协议,按照药剂师规则提升他们的执照和地位。1823年,皇家外科学院设立了外科医师国家考试,以获得皇家外科学院会员资格(MRCS)。许多年青人不仅希望成为皇家外科学院的成员,还争取获得药剂师协会的执照(LSA)。这样,“内外科医生”或全科医生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英国皇家内科学院也颁发内科医师的执业执照(LRCP),其级别高于LSA[5]。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英国在初级保健服务和医院专科服务之间划定了明确的界线,前者由全科医生提供,后者由专科医生提供。1911年,英国通过“国家卫生保险法案”,创立医疗保险系统,以保证全科医生的存留[5]。 西方社会药剂师的执照一直是最通用的资格证书,药剂师的规则也一直被“内外科医生”遵守,但随着19世纪科学的进步以及大学教育的改革,师傅带徒弟式的学习方法已然过时,学徒制渐渐让位于医学院教育。受过教育的新一代医生比那些传统方法培养的行医者有着更全面的知识和更强的竞争力,他们希望清除那些无资质行医者以提升医学职业的声誉。因此,他们要求由一个权威的颁证机构来认证医学资质,让持证者可以在全国任何地方从事医学工作,并将没有资质者排除在行业之外。于是,追求更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富裕阶层、在爱丁堡受过教育的年青内科医师、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并且感受到无照行医者带来威胁的外科医师和药剂师,成为推动医学改革的三股势力。19世纪中期的霍乱大流行,促进了医学教育的改革。1858年,英国通过了新的医学法案,成立一个颁证机构———医学教育和注册委员会(GeneralCouncilofMedicalEducationandRegistration),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大学和各种医师、药剂师的组织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个强有力的机构现在被称为全科医疗委员会(GeneralMedicalCouncil),其成员均来自各机构和大学,隶属于枢密院,其职能是确保申请者只有在经过适当的课程学习和临床训练之后,才能获得注册资格。1858年所制定的法案初衷是保护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保证医生的利益,但它最终将医学从一门谋生技艺转变成一项受人尊敬的职业,让医生也从该法案中受益[2]。医学专业知识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医学职业的分化,到19世纪80年代,伦敦至少有6个专业协会,包括外科、眼科、皮肤、妇产科、神经科和耳鼻喉科协会,而在纽约,也成立了皮肤、产科、法医等协会[5]。 医学职业的分化和各种医学团体的成立,对于协调医患关系、医医关系、医技关系、医学行业与社会其它行业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些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探索,则逐渐演变成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20世纪上半叶,“科学医学”成为一种现代职业。高门槛、必修课、严格的执业资格、高品质生活、强有力的社会建制以及良好的公众形象成为这一职业的特征。现代医学的发展、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公民社会的形成,导致大量资本涌入医疗保健市场。新的诊所、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医学校建造起来。另一方面,与医学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相适应的社会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医学的建制化趋于成熟。这不仅极大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增进了社会对医学职业的普遍尊重。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则极大的促进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行业在努力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面临着严格自律,维护职业声誉,提升职业形象的艰巨任务。西方社会医学职业社会化的进程,为我国执业医师制度的建立和医学社团的发展提供了一面镜子。 作者:左汉宾 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医学论文:社会医学对护理学科建设的启示 1977年恩格尔(Engel•GL)率先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ine),指出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其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质疑临床医生过于狭窄地将疾病作为医学对象,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但并不否认生物医学研究对主流医学进步的巨大贡献。恩格尔的思想不仅是对科学的建议,也作为一个基本的意识形态,试图扭转非人化的医学和无助感的病人。“医学模式”自此问世,之后医学模式开始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关于医学模式,其实是回顾性认识。医学模式的萌芽始于20世纪上半叶,甚至是19世纪末。在其被正式提出之前已经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领域孕育,成为新模式的先驱。恩格尔以一个概念的形式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在科学研究及医学实践中通常是以一种理论来处理和应用。在过去的40年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探讨,大多数研究是解读该模式的基本理论、阐述这种模式的指导意义或临床实践应用等。但自然科学领域很少有理论构成的研究,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也缺乏系统清晰的认识。梁渊等根据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关于理论的一般构成方法,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包括10个基本概念、3层逻辑关系和6个命题。现从医学的发展史出发,综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背景及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以期为护理模式的理论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 早期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为经验医学,生物医学模式强调医学技术的进步与突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不否认生物医学研究对主流医学进步的巨大贡献同时,强调病人的经验以及不同时代或文化对身体和疾病认知的差异。 1.1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一元论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既考虑到疾病的生物学因素,也要考虑到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将所有这些因素都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1.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凸显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类的病因谱、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主要的健康问题是急性疾病。急性疾病经常由环境中的疾病因素引起,起病快、病程发展快或迅速导致死亡,这些致病因素可以对所有个体进行攻击而不论其年龄、性别、种族或社会地位;全体人口的各个部分本质上都面临同等风险。在现代工业社会这些疾病已经明显减少,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它们仍然构成了主要的健康威胁。到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的急性病发病率下降,慢性病和功能退化逐渐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这一转变得益于居住条件和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上述改善导致的人口“老化”又进一步强化了慢性病的主导模式。 1.1.2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逐渐深入一些医疗效果的不足并不是因为缺乏适当的技术干预措施,而是因为观念上的思考不够。随着人们对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20世纪开始,医学的主要模式是疾病的医疗模式。二战前人们相信这种医疗模式会使各种造成大部分死亡的流行病被消除。但由于急性疾病的重要性衰减,与生活方式、遗传甚至心理状态有关的慢性疾病和退化性疾病越来越重要,上述医学模式逐渐失去意义。健康与疾病之间以及身体完好与生病之间的界限并不那么明确、明晰,因为他们还混杂有文化、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考虑。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新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这一概念体现了医学转换的基本精神。 1.2医学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完成了从经验到技术到科学的转型医学最早阶段带有明显的巫术的性质,被归属于巫术;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它与哲学水乳交融;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医学被视为自然哲学;17世纪、18世纪,医学被认为一种“妙手回春”的技术;在生物医学模式主导时期,医学被自然而然看作是自然科学。随着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特别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形成和应用于医学,它逐步完成了从技术到科学的转型。 1.2.1自然科学的理论成就推动基础医学的发展古代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哲学思辨,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相关。近代以来,物理、化学的发展不仅是推动工业社会发展的杠杆,这些领域的理论成就应用于医学直接推动生理、生化、病理的研究,特别是从生物角度深入研究人的生命活动,从细胞到分子到基因,人类逐渐认识到生命的本质。20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广泛渗透和应用使得基础医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临床医学形成独立的专业体系、为临床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2技术革命的成就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历次技术革命的成就为医学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日益复杂化的医学实验技术和实验设备,日益发达的临床检测技术,日益精密的治疗仪器,生物医学工程、影像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直至器官移植等高难度医学技术。实践证明,医学越是要发展越要更深入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越是需要技术的支持。 1.2.3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推动了医学方法变革医学成为一门科学得益于科学方法论的应用,医学方法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移植其他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方法并改造和发展。数学方法成为医学的常规方法;生理、病理的各种定量测量大多是以物理学、化学为基础发展;医学的实验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得力于自然科学;20世纪社会学在医学领域的强力渗透,社会科学兴起了颇为瞩目的研究方法。在现代条件下,科学技术的新方法以日益增快的速度向医学渗透,改变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治的面貌。 1.3哲学与科学的对立统一医学模式是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中诞生,医学观是在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对医学深入研究并与其结合。纵观医学发展史,一些西方哲学思想和方法如希波克拉底古代哲学、笛卡尔推理、演绎方法,培根经验主义、归纳法,以及波普尔和皮尔士抽象主义、反绎思考的方法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医学的每次飞跃与历史上几次文艺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1.3.1现代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与医学的发展系统理论提供了概念性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提出的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概念,也用于研究作为相互关联进程的疾病和医学护理。由于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所有水平都在层次结构关系上相互联系,以至于一个的改变就会影响其他的变化,采用它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以减轻整体-还原二分法和改善跨科学学科的联系。更整体和全面的健康和疾病概念的主要方法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方法和精神分析,以及阿道夫•迈耶的反应-生活-应激途径和心理生物学的概念和方法。心身医学术语本身是一个二元论的痕迹,它成为一个媒介,借此生物和社会心理这两个平行但独立的医学体系之间的间隔被连结。 1.3.2历史上的文艺运动与医学的发展①文艺复兴运动。中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整个欧洲。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尊重知识、主张研究、认识自然和人体自身,将被禁锢了千余年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从宗教神学的枷锁下解放出来。1543年比利时学者维萨里解剖学名著《人体之构造》出版,对近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医学科学发现不断涌现,呈现出医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繁荣局面。病因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取得了重要进展,医学进入多学科发展阶段。②科学主义思潮。文艺复兴“人的发现”之后,科学和理性继续在科学技术昌明、现代工业崛起的时代潮流中出演主角。19世纪中叶,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揭示生命的本质。随着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物理学革命和电力应用及内燃机的使用为主的技术形态的动力革命,科学主义思潮风起云涌。推崇自然科学,主张哲学应当效仿科学,哲学由此成为对科学进行分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③科学人文主义思潮运动。20世纪以来,生物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还原论,基本方法是还原方法。医学呈现技术主义倾向发展的势头,学术界批评蜂起,但收效甚微。由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尼采的强权意志论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所形成的人文主义思潮有力地冲击着思想界。人本主义思潮以人和社会问题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关注人的生存、人的本质等,关注生存环境、社会环境等社会问题。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医学人文精神不断升温,人们开始对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对峙进行反思,医学仅仅关注生物人的局面正在为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整体关怀所替代。 2启示 恩格尔提出:“为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达到合理治疗和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也应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由社会决定去对付疾病的破坏性效应的补充系统,那就是,医生的作用和健康护理系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及发展为护理模式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护理曾经是临床医学学科群的子成员,在我国目前已成为一级学科,不仅需要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更需要体现自身学科的特色。借鉴医学发展之路,护理学科从哲学指导思想到具体研究方法,都应该在更宽阔的领域中学习、领会、吸收、融合,最后形成护理学独特的研究模式和路径。 2.1下设二级学科,注重基础护理的研究有学者提出,在将护理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后还需要设置若干培养方向明确、研究方法成熟、社会需求量大的二级学科。护理学二级学科的设立有利于护理专科化发展及各领域专家的培养,形成护理学学科体系;有利于在特定领域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提高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医学的肥沃土壤里开出了人文之花。基础医学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实践创造了科学可行的条件。护理学学科建设也要注重基础护理深入、细化的研究,保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为临床护理在技术、生理层面保驾护航。 2.2学习先进的科学方法,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医学本身是理论要素、经验要素、技术要素综合而成的体系。护理学同医学一样属于“异质综合体”,这种复杂性决定了人们对它的认识难免产生众多分歧,需要把握多重属性才能逐渐逼近其本来面目。医学发展是综合各时代科学技术的成果,自然科学先进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方法是医学得以发展并走上科学之路的基石。护理学要注重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形成立体网络结构,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方法、先进成果发展自我理论和实践。 2.3加强护理理论建设自然科学的一系列成就证明它一方面需要正确的哲学思想作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哲学作出科学的概括,哲学的作用可见一斑。20世纪80年代西方护理理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生了大量著名的护理理论,保持了护理学的独立性,极大推动了美国的护理学发展。我国目前尚无原创的护理理论,多借鉴国外,但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认为,护理理论可在既有理论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在护理实践和护理教育中应用。中国护理应借鉴西方护理理论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寻求东西方都未解决的共同问题,作出思考,要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以确定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发展不同类型的理论,并加强国际合作。 作者:陈琳 韩世范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社会医学论文:人文社会医学的兴起及历史任务 一、一种新的文艺复兴思潮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包括医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一种人文主义思潮,出现了一种要求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回归人,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自然科学经历了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摆脱了神与宗教的桎梏,亦同时走出了古典自然哲学的深宫。作为一支独立社会实践力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决定力量。科学已融入社会,融入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之中。科学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类生活。当然,社会、整个人类生活也离不开科学。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而且作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获得了毋庸置疑的肯定意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无论是从其自身发展,从其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的需要看,都要求注入新的人文精神。在科学界,在学术领域,一种类似14世纪开始的寻求人文精神、回归人类的思潮正在兴起。对于这种我称之为新的文艺复兴思潮,一些关注科学发展的思想家早就察觉到了。例如,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在其1929年出版的《科学史》中就这样写到:“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扬镳,因为自然哲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 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这样,我们就看到了自16世纪以来科学与哲学、科学与人文学的分离。科学家们认为,科学就是为认识而认识的纯科学。科学只能沿着实证的方法,只能沿着排除哲学,沿着排除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才能获得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但是,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实践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就科学的自身存在发展而言,“通过科学走向实在,就只能得到实在的几个不同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简单化的线条绘成的图画,而不能得到实在自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重新去研究希腊文,不但是为了语言和文学的缘故,而且也是因为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关于自然界的最好不过的知识。”这种最好不过的知识,显然就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提出的“理论地掌握这些材料”,就是对辩证思维的需求。其实,现代科学的起源是双向的。它既起源于巫师、僧侣或哲学家的有条理的思辩,也起源于工匠的实践。没有实践,没有经验,科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科学如果没有哲学思辩,没有人文社会精神的孕育,经验永远只能是经验,而不能成为科学。今天科学尽管已突飞猛进,但仍离不开这两个源头。 赋与当代科学以更多的发展是十分需要的。科学必须既是理性的同时又是经验的。“只有当理性思维应用于我们称之为经验的目的—即对于我们的几种感官,或对于以科学仪器的形式加以改进发展的感官来说,是可以达到的客体时,科学才存在。”当代科学领域人文主义的复兴有更深刻的原因。当今的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贵的成果,同时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源泉。由于我们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种种条件和机会,科学对社会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社会能够接纳愈来愈强大的科学吗?科学之于社会与人类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吗?科学在何种范围内才是有益于人类社会而不是祸害人类社会呢?诸如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遗传工程,人类对自然的大规模干预…在何种界限内才能造福于人类呢?这就要求科学从最初源于人类利益的需要兴起而最终回到人类利益这一基点上来。英国著名的科学家J•D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曾明确指出:“我们不能再无视这样的事实:科学正在影响当代的社会变革而且也受到这些变革的影响,但是为了要使这种认识多少具有实在的内容,我们需要比以往更仔细地分析两者的交互作用”。 另一位科学史作家萨尔顿也曾发出呼吁,要求科学人道化。他说:“要想使科学研究劳动人道化,唯一的办法是向它灌注一点历史精神,即崇敬过去的精神—崇敬世世代代一切良好意思的见证人的精神。不论科学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本质上都是同人道精神有关的。”“每当我们对世界有了进一步理解,我们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并不存在同人文科学截然相反的自然科学,科学和学术的每一门类都是既同自然有关,又同人道有关。如果你指出科学对于人道的深刻意义,科学研究就变成了人们所能创造的最好的人道主义工具;如果你排除了这种意义,单单为了传授知识和提供专业训练而教授科学知识,那么学习科学,就失去了一切教育的价值了,无论从纯科学技术观点看其价值有多大。 如果不结合历史,科学知识就危及文化。”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如此紧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如此巨大,这就要求科学始终不背离人道,不背离社会公众的利益,和人文社会相伴相依,就成为势所必然的了。如果说,14、15世纪文艺复兴思潮的要点在于使科学从宗教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科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今天我们面临新的文艺复兴思潮的特点,在于要求科学在其发展中克服单纯技术主义的倾向,实现与人文主义的结合,使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与社会。当然,当代科学要求人文思想的复归,应当是区分那种旧的、几乎与宗教混为一体的人文主义。从历史上看,一些人文主义者从传统的旧观念出发反对科学创新的事例也不罕见,如历史上曾发生的反对尸体解剖,反对堕胎,反对人体实验等,都曾使医学进步严重受阻。今天科学要求人文的复归,是基于限制科学负面影响的人文复归。在当今科学领域,也的确存在着旧人文主义对科学进步的干扰。诸如无条件的动物保护主义,视任何科学发现为灾难……,无疑对科学、对社会都是无积极意义可言的。科学应当摆脱那种旧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干扰,寻求与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从而为科学自身,为人类社会创造美好的明天。 二、人文社会医学兴起的背景 医学和整个自然科学一样,自文艺复兴以来,也走过了依赖实验、排斥哲学与人文学的影响、坚持自身独立发展的漫长路程。但是,尽管如此,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1821—1902)就曾说过:“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观点。自那时以来,关于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关于社会对医学的影响与控制,人们的认识愈来愈明确和坚定了。例如,曾经影响和指导过医学发展一百余年的“特异性病因说”,在新的形势下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与麻烦。在许多研究课题面前,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能找到某种特异病因吗?由巴斯德、科赫创立的微生物学,为特异性病因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曾创造过医学的辉煌,但这种“特异性病因说”在寻求疾病控制时,却忽视了地理环境的、社会的、心理等方面对疾病的影响。 “它掩盖了医学上至关紧要的左右手:肉体紊乱或社会剥夺的术语解释疾病与健康的恶化”,因而“特异性病因说继续在引向我们走向错误。”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教授GL•恩格尔于70年代末提出需要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型,指出当代占统治地位的生物医学模型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来解释,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疾病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因而是不完全的,需要修正和补充。对医学所持这种观点的批判性认识,我国一些著名的医学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一些极为深刻的见解。早期任中国医科院院长的黄家驷教授就曾说过:“人的健康与疾病,不仅受着物质环境的支配,也受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精神状态等影响。 因此,医学又是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在一次会议上曾对医学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对于临床,可否理解为世界上许许多多自然过程中的一个特殊自然过程,临床当然不是一个天然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社会的自然过程。就是说,这个过程离开了社会就会不存在。而且,临床是两重意义的自然过程,它与开矿不同,开矿虽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但矿体是自然的。对临床来说,不仅疾病一般都有社会的原因,有社会性,医学的治疗行为,包括所用的方法、手段,也是有社会性的。所以,临床是两重的社会自然过程。因此,我认为医学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本身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学科。”当然,医学之所以区别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仍在于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服务于人类健康,问题在于人是社会的人,疾病与健康总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因而医学在使用技术为健康和治疗疾病时又不能不考虑人文社会因素的作用,并且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不能不主要依赖于社会及心理因素的调控,这就给人文社会医学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阵地。医学不仅是智力上的科学,而且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有着深刻而明显的文化标记;医学不仅是一门依靠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知识,而且总是不断吸收其它科学成就,总是以某种哲学、方法论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知识与技术、技艺结合的综合体系;医学不仅是一种知识和科学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以庞大专业队伍为骨架的社会职业组织。医学的这些本质特征,奠定了它的人文社会学的基础。本世纪60~70年代以来,医学加速了其人文社会学的复归,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人文社会医学学科,是由以下一些背景因素相互促进的。 第一,医学已成为一种庞大的社会建制,对社会注入了愈来愈大的影响。医学早已不是古代单个医生面对病人的最初组织形态,也不是中世纪以后逐步形成的早期治疗所、安息所和教会医院。现代医疗保健服务,已注入到工厂、学校、研究所和每一个社区,医疗保健支出已成为各国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并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生重要影响,因而加强了医学的社会性,其人文社会色彩更加突出了。 第二,由于医疗高技术的应用及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引发的社会问题愈来愈广泛。当代医学的新成就,使医疗技术的应用大大超过了传统医学单纯治疗的范围,且不断扩大新的领域,因而提出了医学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哪些是有益哪些是有害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从社会、道德、文化等方面考虑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单纯的医学视野的考虑是无能为力的。例如,当代生殖技术可以完全改变多少世纪延续下来的传统生殖方式。当代的生殖技术,可以控制性别,可以人工授精,可以由别人代生,可用试管培育受精卵,可以男性怀胎,可以改变性别。如此等等的取舍,都必须从各国社会情况、道德是非、文化传统多方面考虑。再如器官移植,死亡标准、安乐死等,也因社会道德文化的差异引起各国公众长久不息的争论与焦虑不安。在这些方面,医学简直成了人文社会医学了。 第三,由于人口结构、疾病结构的变化及社会环境、生活行为方式致病作用的增长,必然导致医学对人文社会因素的关注和人文社会因素在对健康疾病作用比重的增长。人们要求回答:社会、人文、环境、心理、乃至宗教、信仰是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在何种程度、何种范围内构成人类健康的潜在因素。人文社会医学的出现与成熟,实际上开辟了人们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新途径,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四,由于大量科学技术物质手段渗入医学,导致了医学的非人格化和医患关系的物化,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要求医学回归人、恢复“医乃仁术”的呼声日益增高。医学是为人民服务的,以关心人为最高宗旨。希腊医学的先驱者希波克拉底早就说过:关心病人比关心病更重要。但是,自拉美利特把人看成机器以来,这种思想发展到了空前的地步。在现代医学面前,人是肉体的物质,人是CT图像,人是基因……,因而医学日益失去了昔日对人的温暖而变得冷漠了。只要回想起一个病人走进医院在医生冷冰冰面孔前不断奔波于各种检测科室时,人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医学日益失去人性的图景。但是,人是有喜怒哀乐的,他的情绪、心理对健康的影响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应当说,医学发展面临的背景因素,和整个当代自主科学面临的背景一样,只不过因为医学与人文社会因素的血肉关系而使这个问题更为引人注目。 三、关于人文社会医学的任务 人文社会医学的任务与历史责任,就要反映医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医学理论和技术所包含的主客观因素的文化的交流沉积的思想史与“外部史”,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化的交流与互补,从而丰富与完善医学,丰富与充实文化,形成医学的文化定位,哺育医学和医学科学工作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克服医学中的技术主义影响,复归“医乃仁术”的本来面目,使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造福于社会。具体地说,人文社会医学的任务与责任,就是要提醒医学始终坚持正确的目的,使医学永远服务于人,造福于人类健康。自15、16世纪以来,医学和整个自然科学一样,始终存在一种纯自然科学与技术主义的思想。他们为科学存在而辩护的理由就是:科学本身就是目的,科学就是为了发现与发明。这种观点在医学中的反映,就是只承认技术,就是只重视技术,把寻求技术发现和发明当作医学的最高目标。因而忽视了人,忽视了医学技术必须紧紧盯注人类健康这一根本目标。 这一点,在当代医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更为突出和重要。人文社会医学的首要职责,就是要使医学回归人类,回归人道主义的基点。其次,人文社会医学应当为完善医学、建立一门完满的医学而发挥其自身的潜能。迄今为止,现代医学所做的一切,主要仍是生物因素方面,而对社会、心理、行为、环境等因素之于疾病与健康的作用方面,知之甚少。例如,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究竟如何影响人的机体健康?社会、心理、环境与生物因素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是什么?如何通过社会、心理方面去促进健康?如此等等,尽管有过一些调查与观察,但总的说来,仍处于盲目和知之甚少的状况。以文化与疾病、健康的关系为例,人们大致观察到文化环境、不同文化习俗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但理论地说明它,以及实际运用文化手段去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更是摸不着头脑,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生物因素致病作用的日益突出,使得发展人文社会医学的意义就更加突出了。最能说明当代医学的不完满性至少有如下两方面的事实:一是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的医学家为了制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费尽了心机,消耗了大量资源,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在全世界的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患者往往处于住院—出院—再住院—直至死亡的循环之中,原因安在?就在于我们用对待生物因素致病的办法对付主要由于社会、心理、环境因素致病的疾病。 另一是误诊率高居不下的事实。尽管近几十年来现代科学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检测设备,但临床误诊率并未因此回落。据刘振华、陈晓红主编的《误诊学》提供的资料,生前误诊率迄今为止仍在30%左右。李甘地统计华西医科大学1952-1987年6665例尸体解剖资料,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合者占31%。最低者50年代为28•7%,60年代为29•1%,70年代为36•7%,80年代为32•5%。为什么会发生检测手段愈来愈先进而误诊率并不因此下降的矛盾?原因要归结为生物医学观点的缺陷。据杜治政对我国四种医学期刊报道的776例误诊个案报告的统计分析,主要由于病史采集不当致误诊的116例(占15%),主要由于思想方法不当致误诊的282例(占36%),主要由于责任心不强致误诊的127例(占16%),业务知识与经验不足致误诊的251例(占33%)。其中思想方法不当表现为主观臆断,迷信仪器,思路狭窄等十个方面。可见,加强人文社会医学研究以完善当代医学的重要性。第三,人文社会医学应当充担从总体上研究医学,探索医学发展规律,评价医学进展的角色。医学自诞生以来,几经形态变换,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展示了自身的特有规律。但是,长期以来,医学只顾前进与开辟,而缺乏对自身的回顾与思索。当医学以各种不同专科前进的时候,企图对总体进行评价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时至今日,当医学发展相互交错,且愈来愈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时,医学应当走向何处?应当如何引导医学发展?医学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如此等等,不仅为医学科学工作者关心,也为社会广大公众关注。谁来回答这些问题?人文社会医学应当担起这副重担。医学在其万箭齐发的今天,展示了一幅辉煌的灿烂图景。显然,在如此庞杂的探索中,并不都是需要的和能够成功的,也不可能都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也不都是值得耗费资源的。这就需要批评和评论。医学的评论与批评,和文艺批评一样,将成为医学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贝尔纳曾正确指出:要“支持科学评论家的职业活动,赋与他们以类似文艺评论家的职责,使其负起发掘根本因素和进行评论分析的创造性责任。” “科学也要研究它自己本身。”谁来承担医学评论的责任?当然要落在人文社会医学的肩上。而这种评论,对当今的医学发展而言,是重要而又迫切的。一个科研选题的立项,一项成果的推广与运用,一种新疗法的扩散,都应当评论。第四,人文社会医学应当成为探索医学功能的哨兵。谈到医学的社会功能,使我们想起贝尔纳关于科学社会功能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科学既是我们时代的物质和经济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指引我们和推动这种生活前进的思想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学为我们提供满足我们物质需要的手段。它也向我们提供了种种思想,使我们能够在社会领域理解、协调并且满足我们的需要。除此之外,科学还能提供一些并不那么具体,然而却同样重要的东西,它使我们对未经探索的未来的可能性抱有合理的希望,它给我们一种鼓舞力量。这种力量正慢慢地但却稳稳当当地变成左右现代思想和活动的主要动力。贝尔纳对科学社会功能的论述,使我们想到在探索医学的社会功能上,有许多事情要做。当然,医学最早的社会功能,是防疾治病,解除人们的痛苦。直到现在,医学的这一功能仍如始初那样受到人们的关心;其次,医学还应当致力于人类健康,为健康提供指导与服务。医学不仅围绕着病人转,也应当把广大社会公众的健康牢记心头。为此,医学需要介入社会,介入人们的行为,介入环境的培育与改造。这是医学社会功能的一次飞跃。医学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吗?在何种程度和范围内发挥这种作用?再次,医学作用于社会生产力要素之一的人,医学能否构成社会生产要素?如何认识社会生产力与医学的关系?还有,医学作为一种科学文化,它如何构造社会的文明?人类如何享受,利用医学所创造的科学文明?医学如何与社会文明融为一体?再有,关于生活医学化的问题,也是医学社会功能有待探索的课题。所有这些,都是研究医学的社会功能应当考虑的。 最后,人文社会医学应当研究医学作为一种实践,如何表现自身的力量,如何更好地构造与自身及社会相吻合的社会建制,以发挥潜在的力量和功能。正如任何事物都有自身恰当的表现形式一样,医学在其不断变化和充实的情况下,也应当寻求适合于自身存在的形式。例如,在以疾病与病人为主攻目标的漫长时期,医学选择了以医院集结自身和发挥作用的形式,并且形成从下到上的防治网络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科研体制。这种体制把医学人才和设备集中到医院里,把病人吸引到医院。通过医学实现其治病的功能。但是,当医学的功能转向人人享有保健的目标时,原有的建制能够适应新的需要吗?特别当今天的医学已与社会保险接轨,成为国家为社会公众提供某种公益服务,成为社会保险的一部分时,医学如何构造自己的建制,如何协调与整个社会建制的关系,这都是必须认真加以思考的。人文社会医学的历史责任,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社会医学论文:小组讨论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设计 摘要:探讨在社会医学教学中应用小组讨论法的目的及设计要点。通过基于小组分析、讨论的小组讨论法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锻炼了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组讨论法;社会医学;教学设计 社会医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所弘扬的现代医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健康观,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运用各种学习形式与方法进行学习,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与技能,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法,效果良好。 1小组讨论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社会因素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身心健康与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小组讨论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有利于其自学技能的获得,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2]。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案例,模拟情景设定小组专项任务,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医学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小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情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课堂气氛活跃,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促进作用[3]。 1.2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促进课堂知识内化 小组讨论法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比如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撰写学习笔记,讨论过程及结果的形象生动性都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讨论的进行,教材上的知识悄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1.3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小组讨论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情绪控制和抗压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缩小个体差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大有裨益。 2小组讨论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设计要点 2.1合理设置讨论小组 小组讨论法要求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尽可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小组规模应适当,一般控制在10人左右。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分组。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了解时,可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述或者参照从前的成绩进行初步分组,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后,再重新分组[5]。 2.2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讨论主题 虽然小组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应根据社会医学各章节教学目标,选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当前社会医学热点问题实施小组讨论法。教师应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实中挖掘新事物、捕捉新现象,让学生去讨论[6]。讨论主题要明确、具体,教师要指明讨论方向,并使学生认识到讨论的核心、价值所在。对一些容易理解或只需一般了解的内容,则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安排讨论。例如在讲解健康危险因素时,选择案例“惠特妮•休斯顿之死”作为主题来讨论,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得出长期的心理问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吸毒、酗酒等)、家庭暴力等健康危险因素导致了惠特妮的悲剧。通过讨论,学生对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有了进一步认识。又如,在调查问卷设计一节,教师预先给各组一份调查问卷,由各组学生对问卷的规范性、信度、效度进行讨论,从而有效提高其问卷设计、评价能力。 2.3设置明确的讨论目标 每场小组讨论都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好的小组讨论目标应该能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团队协作[7]。讨论目标应提前告知学生,以便其做好充分准备。如在慢性病防治一节,可选择糖尿病防治这个讨论主题,设置讨论目标,安排分组讨论:(1)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健康危险因素?(2)糖尿病有哪些社会危害?(3)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做好自我管理?(4)分别制定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学生根据这些具体讨论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如查阅糖尿病危险因素、三级预防等方面的资料。 2.4认真做好总结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成员对本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汇报或在课堂上作公开发言。教师应对讨论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的逻辑性、思维的创新性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小组成员互评打分,与教师对小组的评分相结合来评价小组讨论效果。 3小结 在社会医学教学中,通过基于小组分析、讨论的小组讨论法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内化,锻炼了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课后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有利于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志毅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社会医学论文:E-learning平台在社会医学教学的使用 摘要:作为社会医学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辅助手段,E-learning平台目前已经成为学生社会医学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不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尽管E-learning平台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许多不足。本研究对南京医科大学在校学生中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使用情况及可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学生每周登录平台3次及以上的学生仅占13.8%;每周在平台花费2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8.8%;学生登录平台主要访问的是“常用资源”和“视频材料”板块;同时调查也发现,学生对平台的导航设计清晰性、操作简便性、布局合理性等可用性项目的评价均较高,相比较而言,平台内容的丰富性尚有进一步完善提高的空间。针对上述问题,尚需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促进平台的不断完善及有效实施。 关键词:E-learning平台;社会医学;使用情况;可用性 近年来,随着E-learning(electroniclearning)平台在各大高校网络教学实践中的大力推行,其辅助教师自主教学、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日益体现[1]。不同形式的E-learning平台自身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对于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4]。但同时也有部分E-learning平台因其自身功能缺陷,无法发挥辅助传统教学的作用,反而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因此,对E-learning平台的使用情况及可用性进行评价,考察平台是否实用、易用,关系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有效实施。可用性评价是指从用户角度出发,评价软件或产品是否易用、好用、令用户满意[5]。E-learning平台的主要用户为学生,对其可用性的评价主要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可用性因素。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针对E-learning平台的使用情况及可用性评价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见[6-7],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可用性,旨在为该平台的不断完善及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正在学习社会医学课程并且使用E-learning平台的2011级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法学)专业和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全部学生进行基于平台的网络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76份,其中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学生96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80名;男生140名(37.2%),女生236名(62.8%);年龄最小18岁,最大24岁,平均年龄21岁。 (二)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表,经预调查修改后由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76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使用情况及可用性评价。资料录入采取EpiData3.1双盲平行录入,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采用Office2010、SPSS18.0等统计分析软件。 二、结果 (一)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57.4%的学生每周登录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次数为1次及以下,28.7%的学生每周登录2次,每周登录次数为3次及以上的仅占13.8%;56.1%的学生每周花费在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时间为1小时及以下,34.8%的学生每周花费1~2小时,仅有8.8%的学生每周在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花费2小时以上;学生在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最常访问的版块为常用资源(包括课程相关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材料、统计软件使用、国内外相关公开课程等内容),其次为视频材料版块(包括医学与社会问题、趣味医学、影视作品中的医学问题等视频资料)。 (二)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可用性评价 对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可用性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平台的导航设计清晰性、操作便利性、布局合理性、内容丰富性均达到非常好或较好的程度。其中,对平台的导航设计认可度最高,认为非常清晰和比较清晰的学生占88.9%,对平台内容丰富性的认可度最低,认为非常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学生占76.6%,对操作性和布局合理性的认可度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三、讨论与建议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E-learning平台作为日益普及的网络环境下辅助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型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途径,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开放学习、协同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但同时也要注意到,E-learning平台的整体性能、功能支持以及资源情况是平台优势得以体现的前提和条件,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其所构建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学习[3]。本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了解具体的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整体建设情况以及使用情况,进而不断改进平台设计,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进一步增强其辅助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使用情况 1.学生对平台的关注和利用不够充分E-learning平台作为一种辅助学习工具,需要学生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才能起到相应效果。然而本研究发现,每周登录平台次数为3次及以上的学生仅占13.8%;每周在平台花费2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8.8%。E-learning平台所构建的网络教学环境应该可以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但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关注和利用并不充分,最大的原因很可能在于我国长期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了被动学习为主的模式,长期依赖于课堂教师的面授,教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欠缺,难以适应E-learning平台的教学模式。此外,医学院校课程任务多、学习负担重,这也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去关注和利用E-learning平台,平台较低的使用率对于丰富的平台网络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学生对E-learning平台的认识,可通过转移部分课堂内容到E-learning平台,多利用E-learning平台布置作业或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同时鼓励学生使用E-learning平台以充分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2.平台的版块建设要有所侧重研究发现,学生在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最常访问的版块为常用资源(包括课程相关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材料、统计软件使用、国内外相关公开课程等内容),其次为视频材料版块(包括医学与社会问题、趣味医学、影视作品中的医学问题等视频资料)。因此平台以后的版块建设上可更加侧重丰富课程相关拓展资源,可以引进或开发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网络资源,将理论同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材料,辅以视频、音频等生动形象、更易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和开发相应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库,从而使E-learning平台发挥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二)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可用性 1.学生对平台可用性的评价整体较高研究结果证实,大多数学生认为平台的导航设计清晰性、操作便利性、布局合理性、内容丰富性均达到非常好或较好的程度。其中,对平台的导航设计认可度最高,认为非常清晰和比较清晰的学生占88.9%。导航设计、操作简便性、布局合理性、内容丰富性都是与可用性评价密切相关的评价项目。作为辅助教学平台,要求导航清晰、操作简便、方便使用,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不必浪费时间在具体操作方面;同时布局和内容应尽可能合理,便于学习者分类查找相关知识点,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可及时获取尽可能丰富的平台资源,提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便于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进行知识建构。2.平台的内容建设和开发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高校虽然均建设了不同形式的网络教学平台,也共享了一些网络学习资源,但是缺少对资源的深度加工,没有发挥网络学习资源应有的作用。此外,大多数E-learning教学平台缺乏智能性,平台内容单一,学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导致较差的用户体验。本研究也发现,认为平台内容非常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学生占76.6%,提示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内容建设和开发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首先,可以根据社会医学这门课程的具体情况及特点,收集与各教学主题相对应的丰富资源,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需求,建设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层次清楚的学习平台,以满足当前学生不同学习目的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利用平台的效率和兴趣,将学生由知识内容的被灌输者逐渐转变为E-learning平台下的主动学习者,从而最终发挥E-learning教学平台的优势。 总之,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的发展对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不足,提高医学生对社会医学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医学E-learning平台在线学习,改善信息获取环境、改进信息获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丰富社会医学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樊 宏 王建明 吴 睿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社会医学论文:医学院校社会医学教学论文 1少数民族医学院校在社会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师队伍结构方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并未形成有梯度的教学团队,对于不同章节有不同的教师带教授课的方式还未能实现,使得本课程的广度深度难以继续深入。其次,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而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化主要以理论灌输方式为主,没有与之相辅的实习手段,较少使用案例模拟、分组谈论的教学方法。出现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教师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现象。第三,只局限于开设课程以及对理论的讲授,缺乏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社会需求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只能是勉强维持,学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医学院校对于社会医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尚未明确,致使社会医学这门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该学科的师资力量投入不足,教育体系不健全,进而发展迟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学习社会医学课程的目的认识不清,尤其是以选修课为主的一些学生,多数只重视专业必修课,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并且这门课程难度不大,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不关注平时的学习过程。在社会医学的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核心大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与其他相关学科存在重复的部分,如: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以及卫生经济学等,如何与这些学科之间进行衔接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难题。绝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没有突出社会医学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缺乏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造就了一些只懂得理论却深入不到实际中的“人才”。 2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2.1改变教学模式,转变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由于我校大部分专业的社会医学课程为选修课,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建议正确处理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关系,可以考虑取消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区别,以学分制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课,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进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统一,在期末分数上要与平时回答问题及参与的讨论相结合,使考试成绩能够客观综合的反映学生理论掌握和综合运用情况。社会医学实践教学具有较强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医学教学改革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我校的社会医学课程停留在理论讲授的阶段,并未设立实践教学的环节,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应该增加社会医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项目作为专题进行讲授,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2.2强化社会医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更新观念,将社会医学课程纳入整个医学教育学科体系中,在教学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一是覆盖多专业,我校仅在预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医学作为专业课程开始,虽然临床医学专业中也开设社会医学课程,但是只是作为考查课程,建议在其他专业,如中医、药学等专业也应相应的开设社会医学课程;二是覆盖多学科层次,硕士、本科、专科等都应该涉及社会医学的内容;三是专业学科应以社会医学和卫生管理为主干课程,并且扩展成系列课程。要通过社会医学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3重视师资培养,组建梯队的教学团队 目前我校设有独立的社会医学教研室,该教研室有3名教师承担着本科的专业课程和考查课程的教学任务,建议积极扩充教师队伍,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定期的进修和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先进兄弟院校的教学方法及经验。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加快学科能力的发展。通过积极投身于医疗卫生改革的实践工作,参与相关卫生课题研究,才能获取新鲜知识,研究成果为国家卫生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4加强社会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社会医学是社会学领域同医学领域相结合并具有交叉性的学科,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方面。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社会医学理念的教育,是培养医疗工作者关爱生命的必修课程,同时是全面掌握现代医学模式、克服生物医学模式缺陷与不足的迫切需要。我校应重视加强人文社会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规划与经费投入,并重点扶持社会医学的学科建设。 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社会医学的建设。也可针对我校的薄弱学科———社会医学,邀请有专长的专家来我校讲学或者外派我校的教师到社会医学发展较好的兄弟院校进修。同时与相关的院校、组织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或者积极参加由关院校或其他单位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培训班,开展社会医学的国际学术交流。 作者:萨如拉傅海虹毅和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社会医学论文:日本卫生情况及社会医学 日本在1980年各种原因的粗死亡率为6.2汤,年龄标化死亡率(以1935年的人口构成做标准)为3.6筋,年龄调整死亡率比荷兰(3.9汤)和瑞典(3.9汤)稍低,比加拿大(4.5汤)和美国(4.6汤)低得多。1920年日本年龄调整死亡率为25.2汤,1935年为16.8汤,1950年进一步下降到10.8筋。换句话说,控制了人口构成的变异后,死亡率在过去的60年里下降了85肠。日本总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因为1950年以来,其它国家的死亡率下降速度戏剧性地变慢了,而日本的死亡率却持续迅速下降。这篇文章将探讨日本死亡率的变化模型,讨论引起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因素及其有关的社会医学问题。 日本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变化模型 期望寿命是一个衡量各年龄组死亡率水平的综合性指标。1921一1925年,日本男性期望寿命为42.1岁,女性为43.2岁,1935一1936年,男性增加到46.9岁,女性增加到49.6岁。到了1980年,平均期望寿命男性已经达到74.2岁,女性几乎达到80岁,比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其它发达国家的期望寿命都高。预计到2000年,日本的平均期望寿命男性将达到77.5年,女性将达到82.9岁。日本的年龄调整死亡率从1947年的15.1汤下降到了1981年的3.4汤,下降幅度非常之大。在主要死因中,曾经多年作为日本主要卫生问题的结核病的死亡率已经从1935年的190.5八o万下降到了1980年的3.0八。万,大约下降了98肠。在这期间,其它疾病的死亡率也显著下降,如肺炎和支气管炎从161.9700下降到了1.7筋,肾炎和肾病变从80.9汤下降到了4.8汤,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从16.3筋下降到了2.5汤。脑血管病在1951年至1977年是主要死因。1950年至1965年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保持稳定,但在最近15年也显著下降了。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在过去30年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意外事故死亡率从1970年的38.8八0万下降到了1950年的20.5八。万。1950年,日本的前三位死因是恶性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为52.7/10万)、脑血管病(69.7/10万)、和心脏病(54.6/10万)。由此可见,总死亡率的下降在1950年至1965年主要是由于结核病和其它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腹泻等死亡率下降所引起的,其次是脑血管病的逐渐下降以及近年来意外事故死亡的减少。1935年至198。年各年龄组的死亡率都下降了,但不同年龄组下降的幅度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在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年龄组之间,后者要比前者的下降速度缓慢得多。有趣的是,5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的死亡率下降速度是大致相同的,50岁以上的各年龄组也是如此。1950年以前,20一24岁年龄组的死亡率较30一34岁年龄组高,这主要是结核病的死亡率在年青人群中较高的缘故。毫无疑问,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幅度最大。1920年至1943年婴儿死亡率约下降了50肠。1947年,婴儿死亡率约为75汤,而到1950年下降到了7.5汤,在全世界是最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主要死因发生了很大变化。1950年,婴儿死亡约一半是由于感染性疾病如肝炎、支气管炎和其它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百日咳、麻疹等)引起的,而到1980年,婴儿死亡的70肠与生产过程,如产伤、窒息、缺氧和其它呼吸道疾病以及先天性缺陷有关。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的发病率也下降很快。]975年,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日本脑炎的发病率不到o一/10万。1950年,白喉的发病率为0.1/10万,伤寒的发病率为0.2/10万,痢疾的发病率为0.8/10万,猩红热的发病率为2.4/l0万。1980年麻疹和百日咳的发病率估计分别为6.1/10万和2.1八。万。麻疹发病率的下降具有周期性,而百日咳的发病率近儿年呈不规则变化。由于发生了2例因接种百日咳疫苗而死亡的意外事故,1975年停止了接种百日咳疫苗,因此发病率出现了回升。后来恢复了预防接种计划,发病率又降下来了。这个特殊变化说明百日咳杆菌在日本仍然存在,疫苗接种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 日本死亡率下降的决定因素 死亡率的变化总的来说与社会文化、经济和生物医学的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要说明各种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是很困难的。日本总死亡率的迅速大幅度下降,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疑是扩大全国的医疗服务、新药的引进、新医疗技术的发展、抗菌素的应用以及疫苗的改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将集中讨论四个因素的作用(1)计划接种和新药;(2)环境卫生;(3)教育和营养;(4)医疗服务设施及有关的因素. 计划接种和新药 二次世界大哉以后,传染性疾病仍然是日本的主要死因,其中以结核病为主。控制结核病曾被作为首要任务,采用了各种措施,如结核菌素试验,在学校、工厂、居民区进行群体普查以发现病例、结核病疗养院的治疗和护理、接种卡介苗等。这些措施曾被保健中心和其它组织严格实行了多年,并且得到1919年颁布的结核病预防法的支持。1936年在全国开展了预防结核病的运动,从1942年起对所有小学生接种卡介苗,从1947年起对结核病人进行登记,从1948年起对所有30岁以下的居民进行卡介苗接种,1952年以后,抗结核药(如链霉素)得到广泛应用,从1951年起对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和护理,1955年进行了全国结核病普查,从1957年起对结核病检查实行免费。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其它传染性疾病在日本也十分严重,如痢疾、伤寒、胃肠炎、肺炎和支气管炎,儿童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猩红热和脊髓灰质炎。大部分传染病的危害在实施疫苗、环境卫生和新药治疗的联合计划后都迅速下降。日本1946年开始生产青霉素,1950年初开始广泛使用。抗菌素的产量在1960年至1980年间儿乎增加了50倍,其它药物的产量也逐年迅速增加,其中包括治疗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以及抗肿瘤药。 环境卫生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减少传染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如痢疾、伤寒和其它腹泻性疾病)的先决条件。1887年,横滨市修建了日本最早的管道供水系统。1890年颁布了管道供水系统法则,1900年实行了污水处理法。但是,管道供水系统当时还仅仅限制在东京、大板、神户、长崎、涵馆和广岛这样的大城市.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们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中小城市及乡镇也修建了管道供水系统。1955年,管道供水系统的人口复盖率为32.艺肠,195。年增力11到91.5%,在4个主要城市为96.9肠,在乡村为87.2肠。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污水处理系统也逐渐普及。1963年开始的第一个5年全国安装计划加速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第五个5年计划正在取得进展。但是,日本现在的污水处理系统人口复盖率仅为30肠,仍然比其它发达国家低得多。处理废物和排除垃圾的服务设施也逐渐开始完善起来。环境卫生的逐渐改善是降低胃肠道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和患病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和营养 1872年,日本教育部的组建促进了日本学校教育的兴起。880年实行了四年义务制教育,1908年扩大为六年义务制教育,1947年又改为九年,其中包括对13一15岁儿童实行的三年中学义务教育。1927年就已经有99.5肠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现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为”.9肠,而且接受高中教育的JL童比例从1950年的42.5肠上升到1980年的94.2肠。中学生升大学的比例也迅速上升,男生2954年为15.3肠,1953年日本新雇的职员中只有6肠仅仅完成义务教育,55%的人有高中文凭,39肠的人受过大学教育。义务制教育的极度普及和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可能是日本居民死亡率下降的间接原因。因为卫生教育是正规课程的一部分,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如此。学校教育使学生懂得了改善环境和营养的重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预防接种以及搞好个人卫生。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学校午餐制的实行。1954年颁布了学校午餐法。午餐法规定免费提供每个小学生一份完整的午餐,包括牛奶、面包和其它食品。中学生中有一半人享受完整的午餐,其它人只有牛奶。由于牛奶计划的实施,学生午餐在1963年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推广,特别是在中学生中。全国中小学午餐制的实行,特别是从1963年起午餐质量得到改善以后,对提高儿童身体素质起到了极其重耍的作用。日本人的传统食物中含有很高的碳水化合物,含脂肪和动物蛋白很少。但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逐渐西方化。碳水化合物每日人平摄入量从]950年的418克下降到了1980年的313克,同时,脂肪的摄入量从18克增加到了52克,总蛋白质从68克增加到了78克,动物蛋白从17克增加到39克。在这期间,植物蛋白从51克减少到了39克。从1950年到1980年日本人总热能摄入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1950年每日人平总热能摄入量为2,098千卡,1960年为2,096千卡,1970年上升为2,210千卡,1980年又下降到2,054千卡。同时,脂肪在总热能摄入量中所占的比例从1950年的7.7%增加到1950年的22.60肠,碳水化合物从79.3肠下降到62.4肠。多年来,日本人的食物中缺乏脂肪和动物蛋白。脂肪和动物蛋白的锤渐增加对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过量的食盐摄入与高血压和胃癌的发生有关,日本人均日食盐摄入量从1972年的14.5克稳步下降到1982年的12.3克。人均日食盐摄入量的减少降低了高血压的发病率,从而也降低了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 医疗服务设施及其有关因素 1950年,日本共有5,119个医院,51,349个诊所和24,773个牙科诊所。1980年有医院9,055个,诊所77,611个以及牙科诊所38,834个。1950年平均每10万人有医院5.7个,诊所57.5个和牙科诊所27.7个,到1980年这些数字预计分别增加到了7.7、66.4和33.2。平均每10万人的医院床位数和诊所床位数也从一950年的574.3和127.6提高到1950年的1128.5和246.2。除助产士外,所有其它卫生专业人员的数目都增加了。其中,营养师从1950年的每10万人2一个增加到1950年的每10万人290个,医生从1950年的95,000名增加到1950年的一56,000名,在这期间牙科医生从3r,000名增加到54,000名,药剂师从52,00。名增加到116,000名,公共卫生护士从12,000名增加到一s,000名,护士从130,000名增加到457,000名,营养师从一s,000名增加到335,000名,助产士从55,000名下降到26,000名。卫生服务设施和卫生专业人员的增加逐渐改善了卫生服务质量,提高了健康水平。这是死亡率下降的先决条件。国家卫生政策,如1961年开始的国家健康保险制度的实行,1973年对老年人,结核病人及精神病人实行的免费医疗等,也有利于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次世界大哉以后,日本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促进了卫生服务质量的改善。 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的社会医学问题 近几年来,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社会人口的重大变化。预计2000年,日本的期望寿命男性将达到77.5岁,女性将达到83岁。这必然造成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疾病结构的变化。因此,日本的卫生政策也不得不做相应的改变。下面将对由于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重要社会医学问题进行讨论。1920年,日本的老年化指数为1准.4肠,1950年稍有下降(为13.9肠)。然而到197。年,老年化指数迅速上升到29.4肠,1980年进一步上升到38.7肠。到2000年和2020年,预计老年化指数将分别达到88.6肠和130.5肠.换句话说,1950年,老年人口仅为儿童人口的14肠,1980年约为40肠,到本世纪末,劳动人口将要负担几乎两倍的老人和儿童。衡量老化的一个更常用的指标是65岁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即老年人口比例。这个指标1920年为5.3肠,1950年为4.9肠,1960年为5.7肠,1970年为7.1肠,到1980年已经上升到9.1肠。预计2000年将达到15.6肠,2020年将达到21.8%。这个指标从8肠上升到14肠在日本要花25年时间(1975一2000年),而英格兰需要46年,瑞典需要80年,法国需要125年。虽然老年人口增加在发达国家是一个普遍现象,但老年人口比例的超速上升在日本表现得特别突出。由于老年夫妻或单身老人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显然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社会医学问题,如住房困难、工作机会减少,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 老年人口的增加 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下降已经造成了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日本的老年人口指数1920年为9.0肠,1965年略有升高,为9.2肠,然而到1980年,猛增到了13.5%,预计2000年和202。年将分别达到23.3肠和35.5肠。老年人口数与儿童人数之比为老年化指数,是一个衡量老化的指标。 卫生和社会服务费用 日本卫生福利部的费用占总预算的比例1960年为10.5%,1980年上升到了19.1肠.卫生福利部的经‘济预算,1960年40肠用于社会保险,27肠用于救济穷人,16肠用于公共卫生活动。费用的分配情况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于老年人福利事业的费用大约增加了10倍。近年来,政府用于社会保险、养老金和国家健康保险的经费约占卫生福利部总预算的60%。这些变化与老年人口的增加是相联系的。当然,比老年人口问题出现更早的疾病谱的变化也导致了对不同问题的讨论,如成年人疾病和精神紊乱等.近三十年来,日本县一级的公共卫生活动(除传染病的预防外)的经费增加了。地方政府用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支一半以上用来建立公共卫生设施,如管道供水系统和污水排泄系统以及废物处理设施等。1955年与198。年相比,日本每户的月消费从26,786日元增加到了252,263日元(1950年约为1950年的10.5倍)。同时,每户的医疗费也从506日元增加到5,771日元(1980年约为195。年的11.4倍)。但医疗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几乎没有变化,1955年为1.9肠,1965年为2.2帕,1975年为2.1呱,1980的为2.0%。医疗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的稳定,说明个人从社会和健康保险计划中得到的津贴增加了。因为在这期间,国家、地区和地方政府用于医疗卫生的费用大量增加了。 国家卫生政策和疾病控制计划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日本卫生计划和政策的方向已经从传染病转化到慢性病,从对单个疾病的控制转化到对多个疾病的控制,从治疗转化到预防,近几年甚至从预防疾病进一步转化到增进健康.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疾病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传染病。通过普查发现病例,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以及预防接种是控制结核病的三大法宝。有效的疫苗和预防接种措施用来对付儿童传染病。改善环境卫生对降低发病率和减少消化道传染病的死亡也是非常有效的。一些严重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牛痘、斑疹伤寒和狂犬病在日本已经被彻底消灭.其它传染病,如副伤寒、痢疾、日本脑炎、脊髓灰质炎、疟疾、破伤风、炭疽、白喉、流行性腹泻和蛔虫、烧虫、钩虫或绦虫、丝虫等寄生虫病的发病率现在都在0.1/10万以下。控制传染病的计划曾经用来指导在某一时期内消灭某种传染病。慢性病和退化性疾病,如中风、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的出现不仅迫切需要治疗和护理计划,而且也需要采取研究和预防行动。为了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日本在2955年、1960年、1963年和1979年对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在1961一1962年和197一1972年,以及1950年对循环系统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1965年,日本制定了癌症控制计划,并且实施了五项措施:(l)加强教育和情报交流;(2)群体普查;(3)建立肿瘤中心;(4)培训肿瘤专家;(5)加强对肿瘤的研究。1969年,日本开始实施中风预防计划,包括通过群体普查发现高血压病人,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以及卫生宣教等措施。随着这些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卫生福利部从196三年起将一部分预算专门用于癌症的控制,从1973年起对预防中风也拨了专款。卫生福利部为癌症控制计划1965年拨款13亿3千万日元,1970年33亿6千7百万日元,1975年l百亿零4千万日元,1950年147亿8千8百万日元,1982年182亿2千7百万日元。1965年91肠的费用用于建立医疗机构,但1980年用于建立医疗机构的费用只占77肠,而在这期间用于癌症研究的费用则从9.0肠增加到了10.6肠,用于预防性群体普查的费用则从O肠增加到7.2%。卫生福利部也为中风预防计划拨了专款,1973为]7亿9千8百万日元,1975年为29亿4千6百万日元,1950年为126亿4千7百万日元,2982年为一30亿l千8百万日元。1952年,中风预防计划的费用83肠用于建立医疗机构,15%用于预防性的群体普查,2肠用于研究。这些计划的成功可以通过复盖人群的迅速增加和死亡率的相应下降得到证明。965年,对567,000人进行了胃癌普查,1970年普查2,165,000人,1950年普查3,830,000人。1965年对95,000人进行了官颈癌普查,1970年普查了748,000人,1950年普查了2,444,000人。胃癌的调整死亡率1965年与]980年相比,男性从46.3/10万下降到31.4/10万,女性从25.5八。万下降到x9.2/10万,子宫癌的年龄调整死亡率1965年与1980年相比,从11.0八0万下降到了5.5/10万。同样,通过测量血压筛选高血压病人的人群复盖面积也逐渐增加,1965年为1,488,000人,1970年为2,57一,000人,1950年为7,160,000人。心电图检查的人数也迅速增加,1965年仅为255,000人,1970年为e23,000人,一950年为1,6es,000人。同时,中风的年龄调整死亡率1973年与1980年相比,男性从111.2/10万下降到72.9/20万,女性从95.4/10万下降到67.2/10万。除胃癌和宫颈癌外,癌症控制计划还包括其它部位的癌症。在中风预防计划中,不仅包括中风,而且也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肝病和糖尿病。因此,这些控制计划是多向性的,并且主要集中在二级预防。1982年,中风和癌症控制计划在新的法规下互相结合起来了。这些法则制定了6个主要活动:(l)健康记录簿(”healthnoteb0Ok,’)的分类;(2)卫生宣教;(3)健康咨询;(4)医学检查;(5)康复;(6)对卧床病人的家访。对所有40岁及以上的人提供这些服务(宫颈癌普查的对象为30岁以上的妇女)。这些服务现在已经在日本全国推广。根据1983年的全国健康调查,全国随机抽取了16,000个家庭。年龄在20岁以上的53,000个调查对象中68.2%的人在1982年进行过一次或多次医学检查,进行过检查的人中54肠的人有血压记录,46,3%的人有尿化验记录,23.0肠的人进行过胃的X线检查,49.6肠的人进行过胸部X线检查,13.8肠的妇女进行过宫颈癌检查。从这些医学检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日本人具有高度的卫生知识,在对成年人疾病预防和增进健康中,他们能很好地与医学工作者合作。 展望 日本现在经济繁荣,总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较低。但是也面临老年人口增加带来的严重社会医学问题。由于传染病得到了控制,现在慢性病患者相应增多了。同时,医疗卫生费用、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费用也迅速增加。日本已经建立了对付这些问题的官方机构。随着这些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在不远的将来,将对机构的效果从社会医学的角度进行评价。对付其它基本卫生问题的国家卫生政策应该保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效益,保证医疗技术、公共卫生和福利以及细致的促进健康活动(包括初级预防和加强专题研究)之间的平衡发展和相互协调。在医疗卫生保健促进政策中,国家政策保险制度的作用如何?这需要对国家健康保险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对国家健康保险制度进行部分或全部改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使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制度在日本协调合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目前社会医学状况的认识是合理调整卫生政策的关键,而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往往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促进派。在社会医学现状相近的国家之间,进行这些问题的情报及研究成果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医学论文:江西省“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的体会与实践 摘要: 如何加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带头人谈了五点有关学科建设的实践体会,其中凝炼发展方向,建立“学科特区”,加强队伍建设是核心。 关键词: 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实践体会 0引言 学科(disciplinary)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而学科建设(disciplinary development)是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构建发展规划、凝炼发展方向、组织创新团队、重组技术力量、合理分配资源,规范学术行为,加强人才培养、开展科学研究等诸多推进学科发展的行为。是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平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于2006年江西省政府学位建设办公室批准为省级“十一五”重点学科,该重点学科亦是江西省乃至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唯一的重点学科,属管理学学科门类中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120402),依托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进行建设与管理。该重点学科建设5年来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全体学术骨干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有了长足的发展。近5年已招收硕士研究24名。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级课题和省级课题8项,厅级课题15项,完成“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课题和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课题共11项。主编论著、教材6部、副主编3部、参编5部,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研究成果曾在《江西日报》、《中国医药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网站等2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我作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带头人,现将对该重点学科建设的实践与体会汇报如下: 1要明确学科概念,理清建设思路 加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建设,对于学科带头人来说,首先是要明确本学科的概念或定义,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能,结合本单位或本部门的技术力量和学术优势,勾划出本学科的发展框架,理清本学科的建设思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是由“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两个学科组合而成,两个学科可相互独立,又可相互交融。社会医学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特征及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社会卫生有关问题,探究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制定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措施,促进和提高人群身心健康、社会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医疗卫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是研究卫生事业现状、发展规律、科学管理和评价理论及方法,保证卫生安全,预防控制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卫生法规、卫生政策、卫生监督、卫生经济、卫生资源、卫生计划、卫生评价、卫生服务、卫生人力、卫生组织中的卫生服务研究与评价,区域卫生规划理论和操作性研究,医院管理的研究与评价;工业卫生管理、乡镇企业卫生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卫生监督执法等。 如何勾划“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的发展框架,理清其建设思路是学科带头人的首要工作。我根据学科建设依托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术特色和技术力量,挖掘全校与本重点学科建设有关的学术力量,结合学科建设“金三角”(高水平的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水平的学位建设),构建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的建设思路见下图。 2要认清建设意义,明确建设任务 学科建设是高校一切建设工作的灵魂,因为它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主题,不仅是统辖我学的中心工作、龙头工作,而且也是助推各院(部)的基础工作、核心工作。其任务包括确定学科方向、选拔学科带头人、组建学科梯队、调整学科机构、建设学科基地、营造学科氛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主要是为促进江西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的研究与发展服务,为预防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对特殊人群心理减压提出有效的方法和指导,为政府在卫生领域方面作出决策和进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江西建设这样一个重点学科,对研究江西4400多万人民的卫生管理问题、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问题,对促进江西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的研究与发展,提高江西人群的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要组织创新团队,凝炼发展方向 我校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普通本科院校中对于一个具体的学科或院(部)而言,我认为要建设好一个重点学科首先是要建立学术或学科团队,因为学术团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载体,学科发展必须以学术团队为依托。如何建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团队,这是我与学科建设依托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首先考虑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把所学专业相近、研究方向基本相同,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研究基础的学术骨干教师,组成不同的学术组织即创新团队,根据其研究方向和前期成果特色,凝炼成若干个研究发展方向,争取逐步发展成为二级学科、以达到完成一级学科的建设目的。凝炼研究方向要瞄准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卫生管理的需求,将科学研究与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需求联系起来,主动为地方政府经济建设和政府部门服务,帮助政府部门解决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当地政府或行政部门的支持,这样研究方向才能落到实处,得到可持续发展。本重点学科在建设的第一年已凝炼出三个研究发展方向,即卫生管理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王素珍教授)、卫生经济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袁杰教授)、医学心理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余琳教授)。经过4年研究与学科建设后,现已向“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发展的研究方向逼近,已凝炼出4个研究发展方向,即药事管理、卫生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医学教育管理,目前已在这四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4要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年度计划 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制定好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建设总目标为:突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特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卫生事业管理发展需要的、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卫生管理人才;以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政策研究为中心,突出医药卫生经济和药事管理研究为特色,使重点学科建设成果能更好地服务卫生事业,为实现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作出贡献。5年来本学科建设紧扣这一总体目标,为要保证学科建设卓有成效,不仅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重点学科5年发展规划,而且还要制订好了为实现发展规划的历年年度工作计划。学科发展规划只有付诸实施,才能产生实效。学科发展规划的实效性,不仅取决于规划本身的合理性,更取决于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对学科建设规划目标进行分解,每年应完成的任务,认真落实年度计划的可行性。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规划一旦制定出来,就要着手付诸实施,把年度计划工作落到实处,逐年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学科建设的5年规划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才能达到。 5建立“学科特区”,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如何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平台,以学位点发展为舞台,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培养学术梯队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5年的学科建设能否形成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负有重要的责任。为了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利用学校给重点学科建设资助的有限资金,选送老师参加与学科建设有关的学术会议,请专家进门作学术报告,平时尽可能多开展学科建设活动,组织老师参加社会调研活动,推进老师学术水平的提升。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还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培养学术梯队,要做到学科带头人和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后继有人,选好苗子,建立“学科特区”,有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为他们创造条件,在学科带头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学术上进行引导,在选题立项和科学研究方面多指导,在学科建设经费上多支持其参加学术交流,在外出进行社会调研方面多提供机会,在培养硕士研究生方面,让其有更多机会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实践机会。现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后继有人,有中年学术骨干主持研究国家项目,有青年学术骨干主持研究教育部和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 总之,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要有清晰的思路,制定好科学的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凝炼出学科发展的方向,建设好一支队伍,培养一批骨干,建立“学科特区”,铸造学术梯队,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别人奉献,尽心尽力,成果共享,只建内涵,不追光环,这就是做一个学科带头人的体会。 社会医学论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人文教育途径探索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崭新的模式,这种医学模式下的现代医学教育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必须涵盖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直面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同时,以《医学发展史》课程教改方案为例,为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案。 【关键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人文教育;医学发展史;课程教改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重技术轻人文的生物医学模式,是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崭新的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提倡健康与疾病的划分标准应综合评估生物、社会、心理三种因素,相较于人的生物生存状态,医生更应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心理健全状态[1],重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这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医学教育赋予了更深的内涵。 一、医学人文教育途径探索的意义 (一)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必然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发[1999]9号)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刻不容缓,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工程。2008年颁布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严格规定:医学课程计划中必须包含文学艺术类、医学史等知识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必须包含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知识内容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二)实现医学发展最终目标的现实需要 从医学所服务的对象――病人而言,在身心遭受创伤和挫折时,医生的功能与权威不断膨胀,成为脆弱时的救命稻草,因此,病人对医生产生了更高的期待:身体的疾病需要被医治、心理的需求需要被满足、心灵的安慰需要被给予。从医学教育所培养的对象――医务工作者而言,单纯医治病人的身体疾病,忽视病人的心理需求,治疗效果是短暂和有限的,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触因之一。 (三)促使医学生树立人文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高等院校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人文教育,可以促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树立人文主义世界观、价值观,避免唯医学论、唯技术论。医学在人文科学的道德框架内,健康有序高效运行,医学生在人文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合理对待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二者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才能迎来风清气正的良好医风。 二、以《医学发展史》课程为例,直面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当前,重技术轻人文成为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医学发展史》作为人文教育课程之一,极具代表性。 (一)课程地位弱化 医学教育的主要教学计划未涵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这是课程地位边缘化、弱化的主要体现。以《医学发展史》为例,众多人文教育课程仅仅作为专业限选课、任选课而非必修课。而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医学教育思想滞后于现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仍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教育模式限制。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指导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所涉及的领域成为医学生的核心课程。五年时间要求医学生掌握如此繁多的知识和技能,其压力之大,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倘若再开设若干门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这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为应对这一难题,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理所当然”地被划入了边缘行列。 (二)课程学时有限 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遭遇的首要的问题就是学时有限。以《医学发展史》为例,该课程总学时16个课时,受内容和学时限制,全部采取理论教学模式。就学时而言,相较于国外高等院校,我国只能望其项背。如美国和德国,医学人文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总比重高达20%-25%,英国和日本也已达10%-15%,而我国不仅开设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偏少,而且课程学时比重极低,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其中意识形态课程以86%的比重,高居人文社科课程榜首[2]。 (三)师资力量短缺。 当前,我国的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医学人文教育的要求。教师无论在数量还是业务素质上都存在严重缺陷,单一学科背景的教师居多,其中又以文科和医科专业为主,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较少,通晓心理学、社会学、史学、哲学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以《医学发展史》为例,本课程专兼职老师共四名,具有医学背景的教师三名,史学背景的教师一名,而兼具医学与史学背景的教师空无一人。 (四)教学内容空洞。 目前开设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内容沉旧落后、空洞乏味,多偏重于向学生灌输概念、理论,知识缺乏实用性和实效性。人文教育内容与医学技能实践相背离、相脱节,从而导致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在医学生中不受理解、不受重视。同时,临床专业学习前期所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居多,且不能一以贯之,因此,教育效果不佳。以《医学发展史》为例,该课程在大二一期开设,内容包含医学伦理知识、中国医学史、西方医学史三部分,授课重点以要求学生掌握人物事迹、代表著作、学术思想等为主。 三、以《医学发展史》课程教改内容为例,探索医学人文教育改革路径 (一)《医学发展史》课程教改目标 1.思想转变 改变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重技术轻人文的医学教育现状,介绍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倡导医务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力争实现医学教育的改革。 2.观念指引 通过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开设、转变、完善,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践行“大医精诚”的从医业医真谛,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民族美德,从根源上铲除医患关系紧张的症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行动落实 医学人文课程确实存在不受重视、课时不足的现实情况,但也存在现有学时没有有效利用的主观原因。积极推动医学人文课程改革,加强人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完善学生课程考核体系,用一点一滴的行动使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品质追求。 4.环境影响 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第二课堂的功效,人文教育教师在无力改变课程设置的现实情况下,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平台,发挥其载体作用,就成为其不二选择。 (二)《医学发展史》课程教改内容 1.教学手段的改进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资料的丰富为《医学发展史》课程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契机[3]。多种教学演示软件的引入,克服了传统板书教学呆板、抽象的弊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医学发展史》内容所涉及到的典型人物、代表著作等都可以通过图片、影像等形式直观展示,从而既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知识内容。通过教学手段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医学发展史》课程是按照历史演进顺序进行授课的,医史知识、医学理论虽散布于历朝历代,但彼此之间并非毫无关联,反而存在着积淀、利用与发展的密切关系。揭示蕴含在医史中的医学发展规律正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3.教育平台的拓展 通过课内采用多样的方法传授知识,课外采用丰富的活动验证知识的方式,拓宽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医学人文教育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社区见习、暑期三下乡活动、雷锋月、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拓展医学人文教育平台、充实医学人文教育内涵、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中的载体作用。为此,我们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并纳入到考核成绩中去。要求学生本学期聆听医学人文教育的讲座不少于两次,本学期所参与的课外医学人文活动凭证明给予相应加分。同时,举办两次课外活动――《燃中国梦、铸医学魂》演讲比赛和《医德、医术,孰轻熟重》辩论赛,对参与活动的学生及获奖学生给予相应加分。 4.考核方式的改进 以往闭卷测试的指导思想是考核学生对人物、事件、书名、学术思想等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学生由于对识记性知识缺乏理解、难于运用,不能准确完整记忆的情况常有出现,导致本门课程通过率不高。因而,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即将考核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最后总分源于四种评分标准。第一阶段为闭卷测试,采用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种题型,测试时间不定, 缺考者以0 分计算,这一阶段得分占最后总分的20%,。第二阶段为专题讨论,对学生专题讨论中PPT制作、讲授内容、语言表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这一阶段得分占最后总分的20%。第三阶段为课外活动,通过举办相关学术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情况、获奖情况统计得分,这一阶段得分也占最后总分的20%。第四阶段为开卷考试,以撰写论文替代传统的答题方式,这一阶段得分占最后总分的40%。 5.教学反馈机制的建立 以往的经验证明,评价一套教改方案的优劣得失,最有发言权的点评者就是接受改革的学生,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因此,我们紧紧围绕学生满意课堂、学生满意教师、学生满意课程的目标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在每一届接受改革方案的学生中,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开展学生代表座谈的方式,对《医学发展史》教改效果开展调查。对于学生反映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采纳和使用,真正使教改成果惠泽于学生。 (三)《医学发展史》课程教改心得 《医学发展史》课程教改立足于四项创新机制,即教师的重点讲解、学生的专题讨论、校园文化平台的搭建、四种考核方式的调整,探索在各种不利因素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功效。 1.课堂教改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改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多媒体技术成为了传授知识的载体。课堂教改扭转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局面,学生的每一次参与、每一项付出、每一点收获都会通过分数的形式得以肯定。专题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归纳、提练、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升。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极大得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课堂教改增强了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紧迫性 课堂教改使教师的授课时间大幅缩减,这就要求教师精减上课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还要兼顾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教师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教条式、填鸭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巩固专业思想,正确理解继承和发扬之间的关系,将专业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会贯通,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专题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专题讨论环节,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锻炼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课堂上的自由讨论,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促使了新思路、新观点的诞生。 4. 校园文化平台的搭建营造了人文教育氛围的浓厚性 以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校园文化平台,营造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人文教育氛围。学生在组织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解了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避免了师长强制要求所导致的抵触情绪[4]。 5. 考核方式的调整改变了投机取巧应试方法的偶然性 四个阶段的考核过程、四种来源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有效避免了学生平时无所事事、考前临阵磨枪、考后全部忘光的应试方法。 四、结语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虽提出已近半个世纪,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根深蒂固。高校医学人文课程不受重视,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医学人文教育教师队伍在数量和业务素质上都存在不足,这与高校强调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背离,也对高校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转变医学教育重技术轻人文的传统观念是医学人文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医学发展史》教改探索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社会医学论文:社会医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通过教改课程的实践,探讨开放式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认为,开放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但是学生的学习惰性和旧模式的“惯性”制约着开放式教学的效果。教学组织过程中也发现前置课程设计不足、教师主导权受限等影响开放式教学实施的桎梏。 【关键词】开放式 教学模式 社会医学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社会医学是社会学和医学相交叉的学科,它从宏观角度研究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以及如何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措施。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入地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疾病和健康的规律及特点。为了提高社会医学教学效果,达到社会医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尝试了在公共管理专业进行社会医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期对该课程教学模式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 具体做法 1.构建教学环境 开放式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其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环境,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提供互动的教学平台。抽签分派教学主题,每组一个主题。 2.开放教学内容 以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为中心,以相关知识为辅,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医学》课堂的主人,角色变换,不再停留在“听”和“问”的学习状态,而更多的是课前的“查”和“议”以及课堂中的“讲”和“辩”,尽可能地扩大汲取社会医学理论知识的范围。 3.开放教学组织 以问题为中心、以社会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开展社会调查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针对性、应用性增强,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开放式教学提倡多元化教学,理论研讨、社会调查、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由“学生组”为单位组织专题讲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和“学”中。 4.开放教学评价 教学是渐进的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实施教学评价。开放式教学中,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将基础能力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与创新能力评价(学生灵活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最终个人成绩核算方式按照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持讨论主题占20%,其中学生互评占50%,教师评分占50%;实践占10%,由教师评价)。 二 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自学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开放式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因为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作为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如何激发学生对社会医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高级的跨世纪管理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传播方法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三 实践总结 1.开放式教学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理论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健康问题和社会现象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由发言,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专题学习讨论,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主持发言和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思考,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社会医学理论源于生活实践,对于浅显易懂的章节内容,在教学中设置为课外自学,学生可以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写出自学心得或小论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医学研究和评价方法重在实践,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热点主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调查问卷,找寻问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问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通过实践调研也丰富、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存在的问题 开放式教学的成效是肯定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同时也暴露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1)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在团队学习中消极懈怠。(2)学生在长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中形成的惰性和惯性思维,难以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尤其是在过渡期,甚至对开放式教学模式存在抵触。(3)教学计划管理过于死板,教师协调权受限,教学实践开展不足,很难开展实践课程,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4)医学模式的变化和积极健康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管理类学生开设社会医学,其他医学生并未开设该课程。(5)前置关联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脱节,知识衔接不够。 4.建议 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生必须具备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社区卫生及预防医学知识,了解社会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是使未来的医学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初步建立起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以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改善人群健康水平,因此,建议在各医药卫生类专业均开设该课程。 改变僵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赋予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权限,创新教学机制。加强实践教学,通过调查设计、调查实践、调查总结、参与具体的社会医学服务过程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和学科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合理设置医学类前置相关课程,做好知识的衔接。合理设置文献检索相关课程,增加网络信息查询方法,使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针对部分学生的消极懈怠以及长期形成的惰性和惯性,教改之初宜放慢进度,让学生逐渐适应,并辅之以必要的心理疏导。也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适时改进教学方式,更应坚持正确的方向,毕竟新生事物是在阵痛中分娩的。 总之,教学活动作为一项多部门协同的活动,需要教学相关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否则任何改革都难以成功。为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目标,社会医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样需要教育管理决策者和职能部门以及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社会医学论文:PBL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探讨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动机和兴趣,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校社会医学学科在实践课中实施PBL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并且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开展PBL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PBL教学;社会医学;教育改革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以问题为向导式的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授课式教学相比,PBL教学法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设计理念、实施方式及评估体系更加先进和科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目前,PBL教学法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有许多医学院校正在逐渐尝试这种教学方式。本文详细阐述PBL教学在我校社会医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PBL教学法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美国医学界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枯燥乏味的教育模式容易使教师失去教学的激情,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尤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往往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1969年,在加拿大德麦克马斯特大学,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次把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提问和参与讨论的机会,在医学生中开设了一种可促使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学习问题的教学模式,即PBL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PBL使学习者自主地构建起宽厚且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社会医学需要实施PBL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高校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因此,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提高培养人才质量显得尤为紧迫。然而,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是关键。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学生看作为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将探讨科学知识的过程看作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但是,因其理论性过强,采用的传统式教学方法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直线型“满堂灌”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对教学内容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很容易停留于表面,不能从学习中汲取深刻的认识。在教育创新的大背景下,社会医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创新能力是技能、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现。创造力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培养训练和环境熏陶等方式得到提高与挖掘。PBL教学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不再是“知识容器、考试工具和分数奴隶”,而是教学的主体。新的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及能力。 三、社会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和实施方法 PBL是一种模式课程,它有自己独特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一种综合的课堂形式。它透过驱动问题强调解决方式而不是单纯地获得知识。然而,解决问题又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一个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必要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培养自学、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这才是PBL的根本目标。PBL是一套学习情境设计完整的方法,它有以下五大特征。 1.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 2.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学生可以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该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学科思想。 3.教师、学生以及社区成员为团队成员,他们共同参加协作性的活动,通过分享自己学习的知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技术给学生提供了平台,促使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提升自学的能力。 5.学生通过协同可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可称为制品,是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成果,可公开分享。 在我校,社会医学教学中PBL的具体实施方法为:实践课为16学时,每次4学时。因此,教师设置了4个主题,每个主题中设计5~6个题目,题目以描述某个知识领域内能引人注意的发现或者以实践经验为依据的医学现象为设计基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并自由结组,尽量保证每组学生数量的均衡。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与问题相关的理论知识,自己分析问题,并尝试分辨出问题所隐含的相关真相,从而把这个问题再现出来。学习小组完成一个学习周期后,总结本组题目的内容,以PPT的形式在实践课中呈现出来,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学习和讨论。这在4个不同主题的陈述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以保证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后,相互合作协商,提出最初解决方案。导师根据学生们解决方案中的不足再设定学习目标,大家再讨论修正解决方案并设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通过不断重复学习的周期,学生可以获得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自学技巧等。 四、PBL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1.自主选题,激发学习动机。明确一门学科的学习目的是形成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由学习目的启发学生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对学习动机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PBL教学法在社会医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而兴趣是维持学生持久学习热情的决定因素。同时,自主选题也会使学生产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而且,教师的肯定、鼓励和适当的竞赛等手段也对激发学习动机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2.参与其中,培养自学能力。学生选择题目后,自行查阅相关文献,主动探索相关知识,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有较强的参与感。同时,通过小组内知识的分享和讨论,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兴趣。 3.知识分享,促进教学相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获得相关知识,在课堂上以PPT形式进行汇报。这个过程也是知识分享的过程。每位同学均可借此扩大自己的知识圈。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导师扩充知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PBL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仍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最初实施PBL教学的时候,学生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仍被动地等待导师布置任务。他们自主查阅资料不积极,表现得无从下手。在PPT汇报时,他们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上台汇报表现得不自信、不知所措。针对此情况,导师需经常鼓励和指导,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自主性。 2.问题设计需更加严谨。驱动问题的设计是PBL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决定着PBL的实施效果。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专业领域可能遇到的真实案例,同时又要求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让学生有深入挖掘的兴趣和动力。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往往受限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学识和能力,培养其成为能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领路人。 3.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一般情况下,学习小组由6~8名同学组成,每组应配一名指导教师全程为学生答疑解问,以便提高其学习效率。但是,因为师资力量的限制,学校往往不能做到每组都配有专职教师为学生指导,只能由一名教师指导全班同学的学习过程。因此,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延误学习的进程,甚至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转变这种情况,需要加大力量培养专职教师,使更多的教师拥有更多的知识领域,有能力指导学生适应PBL教学模式,使其能够在这种新的模式下掌握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PBL教学法有很多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扩充了师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新型教学法和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让师生能够尽早接受并适应PBL教学法,我们仍需做很多工作,如加大师资力量,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等。 社会医学论文:当今社会医学类硕士研究生人文精神反思与重建 摘要:就目前暴露的各种医患关系、医德沦丧等社会问题来看,医学类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加强人文教育,以及保证产出具备高素质和高尚品格的“人类健康的工程师”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本文从当前医学类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以及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角色进行分析,得出加强人文教育对其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重塑当代医学类硕士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 教育应该从人本性的角度出发,把人文教育置于教育的关键层面。如今的高校不断的扩招,研究生人数攀升,与之对应的医学类硕士研究生比例也不断增多。作为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担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对于医学的人文教育而言,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医德,医德是医学教育的基石,是临床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研究生素质教育的课程安排时间还远不能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医德教育。作为高层次医学专业的人才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对于加强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人文教育势在必行。 一、关于医学类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1.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看人文教育现状。人文教育主要是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这时期正是学习高深专业知识的黄金期。由于读研期间,他们更多地重视科研而轻人文精神的培养,所以对于加强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很重要的。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课程基本上由医学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等三大类组成,其中美国在硕士课堂学习的初始阶段,就要做好人文教育课程的合理设置。这也恰恰是人们重科研轻人文导致当前社会各界呼吁应加强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人文教育建设的原因。究其主要原因,在现阶段看来,在课程设置方面,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人文精神培养课程有限,主要集中在大学语文、医学伦理学以及医学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又与医学课程缺乏有效衔接和渗透,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由此看来,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导致当前人文精神匮乏的直接原因。 2.从硕士研究生受教育过程看人文素质现状。医学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主要来源于理科生,在现行高考制度的指挥棒下,理科生注重科学性培养,忽视人文素质,这是不争事实。高等教育本科阶段,人文精神教育缺乏根据医学专业特点的课程教学,仅仅依靠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等公共课程,效果可想而知。同时,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导致我国医学院校重视医学专业课程建设,往往注重医学生科学性精神培养,从而造成轻视人文知识、精神、实践等现象。加之,当下社会功利行为盛行,医患关系物化现象严重,导致医方与患方矛盾突出。根据一项专业调查表明,医学生口语表达、实际动手、心理干预、协调沟通等能力层面相较于综合性学科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映到医疗中,出现只见病情不见人、不能有效胜任工作需要和要求的现象。另外,思想修养方面,医学生存在个人主义,缺少团队合作意识,心理干预能力差,很难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压力,工作满意度较低。他们留给患者的印象就是情感比较冷漠。 二、优化医学类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就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加强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是十分迫切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对于卫生更高层面的需求,这决定了医学类研究生将面临残酷激烈的社会竞争。社会的发展对医学类硕士研究而言,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的技能的同时,又能担任独当一面的带头人或骨干角色,并且要求他们综合素质要很强,人文素养也要非常好。现代社会需要能够对社会和行业负责,并且具备高尚情操以及非常完善人格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大幅度的扩招情况的凸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可忽视的是,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各种不良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功利主义思潮也在社会上不断的蔓延,影响其实非常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往良性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会引起广大人民和整个社会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怀疑。改变目前的这种情况,缓解医患关系矛盾,营造健康的良性的医疗行业内风气已势在必行。对处在医学高等教育塔尖的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是首先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 就医学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来看,优化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人文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病患不仅仅是生物属性的人,同时还是具有完整的主观意识和社会属性的人,更加注重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健康。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出具有医学知识与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医学人才。这要求他们不仅注重医疗技术水平,同时重视人文关怀修养,自觉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然而,当前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却不令人满意。衡量一个医生是否合格,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忽略了人文精神是可怕的。优化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已刻不容缓。 三、重塑当代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精神 1.在课程教学与学术交流中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众所周知,研究生的导师在对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发挥的主导作用,是其他群体无法替代的。所以,导师在对整个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过程中要渗透人文的精神和教育,特别是在学术指导过程、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导师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个性修养,指导硕士研究生能够在做人和做学问上都能成功,取得双丰收,达成双赢的结果。从事人文学科教学的广大老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必须充分了解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文学科的教授,在教授过程中要结合医学和人文的很多方面,在人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设备,提高广大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将人文与医学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将人文精神合理地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使专业课显得形象而生动,医学研究生学习起来就有比较好的效果。据我了解,在大部分的医科院校中,目前人文精神的培育主要是以“两课”为中心。这不利于医学类硕士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育。人文学科都具有大众性和社会性,我们应该将它与医学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否则情况效果不能让我们满意。医学院校应该开设一些诸如医学心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等与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临床科研遇到的伦理和人性等密切相关的一些专题,让人文精神和学科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2.通过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实践项目来提升人文的修行。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提升人文素质中要将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文精神修养。作为培养单位的学校或是研究机构,它们都应该给研究生更多服务大众的实践机会。例如,医科类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广大的研究生下到基层送医送药,定期到欠发达的地区和农村地带参与一些医疗救助的项目和活动,进而让学生不断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时弥补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不足,不断提高人生境界,明确社会角色,提升救死扶伤的人文情怀。 3.以高尚的医德作为人文教育的最高目标。要作为一名杏林高手,医学生就要在自己心中有一个高尚的理念。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在实际的临床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化解矛盾,处理好医患关系。作为救死扶伤的医学生,只有心存病人,回报社会,才能真正做好医生。很多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做得很不到位,对待病人爱理不理,遇到矛盾也不主动化解,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所以社会上针对此的负面报道和评论特别多。实际上,在医患关系中,我们应教育医学生要用爱来点亮病人的心灯,让医学类硕士研究生要明确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教育他们开展人性化的诊疗,鼓励他们义无反顾地把爱心、温暖更多地献给病人,让他们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提供全方面服务。我们还要教育他们积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建立强烈的归属意识,以医患和谐为荣、以救死扶伤为荣,自觉去弘扬高尚的医风和医德,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未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复合型人才,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综合类医学的精英人才是整个行业和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和促进医学生,特别是高层次的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的培育,促进他们全方面的成长和成才,使其既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又有人文情怀,能体恤患者、尊重他人,并且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把人文教育切实可行地推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当中,使其为我国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医学论文:非预防医学类专业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社会医学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医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本文探究如何根据社会医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旨在构建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社会医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社会医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非预防医学类专业 社会医学 教学改革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社会性的医学问题及医学的社会方面的问题,是人文教学中难度较大、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一门涉及面较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社会医学从开始的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逐渐扩展成为所有医学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程[1]。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如构建了社会医学网络课程、循证医学思想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题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等。上述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有效的举措,但非预防医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停留于表面,对社会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我国目前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无法比较准确地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加之社会实践环节的脱钩和对医疗体系本质的模糊认识,更不能提出改善卫生状况的“社会处方”。 有必要探索出新的适合非预防医学类专业的社会医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用社会医学的思维和视角分析和处理健康与卫生问题,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近年来,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新的医学发展的要求。 一、社会医学教学现状分析 国家卫生部于1980年发出了《关于加强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研工作[2]。此后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建立了社会医学教研室,并把社会医学纳入部分专业的教学计划。这是我国社会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目前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医学院校并未在“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开设社会医学课程。或仅作为学年学分制医学院校有名而无实的任意选修课,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没有独立的社会医学教研室,无专任教师,以理论灌输为主,没有实习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远远不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现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3]。 课程教学存在偏差,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化。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较少运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出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现象。 学生方面:教学中发现部分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可能是由于《社会医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未引起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足够的重视,多数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只重视专业必修课,社会医学属于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感觉与预防医学专业的有关,出现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课程学习的现象。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忙于讲,学生疲于记,学生无暇思考,比较被动。 二、明确学习社会医学的任务,构建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 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大会发表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为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方向,即要求医学生必须获得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因此,医学生必须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和健康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具备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社区卫生及预防医学的知识[2],[4]。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它要求医学生用新的医学思维观念思考解决医学问题,社会医学正是促进医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学科。各项社会卫生和保健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掌握社会医学知识,注重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运用多种医学手段加强防治工作。我国已实施的执业医师考试制度把社会医学作为一门考试课程,意味着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加强社会医学教育的新要求[5]。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组织学生8~10人一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 1.注重案例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开始一周之前,将即将要进行的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对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观点;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案例讨论小结。再分组讨论归纳意见,写出分析报告,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评。 2.社会医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让学生分组查阅相关知识点领域文献,分小组,然后制作PPT并请3-5名同学做评委全班答辩打分。让学生们自己组织讲稿,自己讲课,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讲解,同学和老师打分点评,形成互动式教学模式。形成适度竞争的学习状态,这样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并且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习社会医学的兴趣[6]。 3.微课和QQ平台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1)微课的建设。目前高校教学面临的普遍难题是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他们在别无选择的、被逼无奈的甚至痛苦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远远没有得到发展。为此,应当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使其能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这是学生踏入社会后应该具备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说,学生听,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而弱化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8―20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资源多样等优势,易于与现代的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实现在线自学和教师讲授,正在逐渐被普遍认可,符合微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实时、互动、高效的需求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的特征。 (2)基于QQ空间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所谓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尤其是将面对面的课上教育方式与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方式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一种多人系统,QQ空间具有极其强大的合作、互动与共享性。包括:日志、相册、留言板、主页等部分,可以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交流讨论和资源共享等。 4.建立“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组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践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学习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和组织学生的课外实践小组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帮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研究和社会实践报告等方式,将课程教学从有限的课堂内的理论讲授延展到课外无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7]。 四、改革考核方法,建立课程成绩综合考核体系 在教学考核方式上,改革终结式教学考核方式,增加教学过程的考核,改变了过去单纯以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卷面考试确定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突出和强调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强化过程性考核。改革只注重机械记忆的卷面考试形式,缺乏客观性、公正性,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增加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增加学生案例讨论、小组学习、课堂互动的考核比重。课程成绩的构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方法如下:出勤:占10%;平时作业:占20%;课堂互动:占10%。总之,引导学生自觉地加强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由单纯的知识记忆型的被动学习,转变成思考与探索问题的主动学习,以社会医学的大卫生观和新医学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研究和探讨社会卫生问题,能够将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动态,提高医学人文素养,成为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医务工作者。 社会医学论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摘 要: 为了强化社会医学教学效果,在社会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医学课程特点,优化课程模块;引入小班教学;开展视频案例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践证明,社会医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社会医学 小班教学 视频案例 社会医学是国内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学生从事卫生管理工作提供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素质和技能。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所出现的基于增强知识传播而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与社会医学相关的开放课程不断涌现。面对知识资源爆炸式的增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断革新,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社会医学教学进行探讨,优化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使学生既能达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长期的社会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帮助医学生建立社会医学思维方式和树立整体医学观、社会大卫生观放在首位,以现代医学模式为导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考试命题等教学环节上,积极探索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按照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模块 我校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开设了社会医学,但教学时数不多,教学学时从48减少为32学时,这与庞大的社会医学学科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因其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的部分,授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将两门课程相重叠的知识教学内容梳理出来,通过合理分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社会医学的重点与精髓。我们不断探索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既有学科内在联系,又体现学科重点的四大教学模块。第一模块为基本理论,涵盖了社会医学的概论、基本理论与观点、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掌握学科概念、内涵、性质及医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等基本问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与疾病观、大卫生观。第二模块为人群健康与影响因素,涵盖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政策、社会病防治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树立起社会防治的观念,熟悉当前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政策措施,重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养成。第三模块为社会医学方法技术,涵盖了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国内外生命质量评价、国内外促进健康的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等;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研究与评价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特定人群的健康问题和促进健康的社会卫生策略。第四模块为社会医学热点与前沿问题探讨,包括卫生服务研究、社区卫生服务等新兴领域或热点问题,如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以新医改为契机,糅合前面三大板块知识,要求学生关注、认识和了解社会,做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思考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中把握学科研究内容和学科基本知识,让学生逐步体会社会医学作为应用科学,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 2.引入小班教学法,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在我校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四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在实习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专业问题,希望通过社会医学的教学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为小班教学法在该门课程的应用提供了实践土壤。通过毕业实结座谈,发现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将类似的问题集合成社会医学教学大案例,每个案例精心设计3―5个简要案例并提出6―8个问题,其中设计1―2个各组共同准备的问题,然后每组分配2―3个问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天空教室)与QQ课程教学讨论群在课前5―7天到网上,给学生预习。①学生课前准备:学生以自愿的方式结为学习小组,每组3人,根据教师在教学平台的案例思考题,首先需要自学社会医学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寻找答案,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文献数据库查阅参考书及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思考,各自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将查阅的资料整理成报告,当课后作业上交,计入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②课堂教学:每次以学生讨论发言为主,由学习小组成员之一自主担任主持人,组织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讨论发言。再次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情况,可以提出提3―5个课堂讨论中发现的新(学生事先不知道)问题,以此考察学生的自学情况。特别是针对案例的思考题,按教学内容顺序依次发言,发言的过程中采取小组成员自愿发言与主持人随机指定发言相结合方式,主持人的随机指定发言可以有效避免各学习小组学生间轮流进行课前分工准备,而其他学生不准备的问题。其中共同准备的讨论题组织大家积极发言。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③课后辅导:学生课后通过学校的“天空教室”教学平台与课程教学讨论QQ群、微信群,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向教师交流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教师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利用在线题库,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课程结束后登陆成绩网络查询系统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④评价指标: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学习体会报告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情况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QQ讨论群聊天记录与网络留言等。每位学生每次课堂表现按5分制记分,最后计算平均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学习体会报告是学生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前每人所写的关于个人体会、对小班教学方式的感受、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占总成绩的20%。面对学生要求改革考核方式的呼声,期末考核改变过去闭卷笔试考核方式,采取自主汇报的形式加以考核。每位学生可自选感兴趣的课程内容相关话题,准备15分钟以内的幻灯片的内容进行汇报。评委由教师和每个小组的组长共5人组成,根据汇报内容准备情况,有无新意,观点是否正确等,各自打分,最后取平均成绩,占总成绩40%。 3.引入视频案例,教学手段多样化 视频案例是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品集[1]。视频案例教学就是用超媒体(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网页等多媒体)的形式捕捉和描述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完成教学活动。在社会医学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外,还引入了视频案例教学手段,与文字案例相比,视频案例提供的材料非常丰富,包含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具有空间的、动态(活动)的特点,能够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2]。 在视频案例选择过程中,首先遵循权威性,权威性是视频案例的来源必须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机构,如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和国家计生委等;其次,视频案例应当反映现实,说它反映现实,首先是说它具有真实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实践、卫生实践,案例真实可信,是现实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如国际医疗保障制度教学中,选择纪录片《神经病人》,该影片通过制片人走访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四国,以普通人的视角探讨不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对国民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英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与加拿大国家医疗保险模式、法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美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之间的优缺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世界上是否有最好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使社会医学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纸上谈兵”。选择视频教学案例重点是根据章内容、节内容和课时内容选择视频案例。针对章内容可以选择导入型案例,针对节内容可以选择讨论型案例,针对课时内容选择单纯型案例(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3]。如在医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先按照传统教学,讲授医学模式的概念,演变史,再选择BBC制作纪录片《发现者》之《医学的百大发现与发明》作为40分钟的视频案例教学,该视频生动展示了西方医学百年来在解剖学、药学、预防医学、传染病学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了解到生物医学模式对人们健康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随着最后艾滋病病毒的发现,以及艾滋病在世界各国的流行现状,让学生思考艾滋病既作为一种传染病,又作为一种社会病,该如何有效进行预防与控制,让学生明白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是医学、科学、社会进步的综合作用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如何面对疾病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如何正确与患者交流沟通,诊疗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 4.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社会医学作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求知欲望较强,能够充分认识课程内容在专业知识链条中的地位及与日后从事职业的关系,期望值较高。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了“重视基础,及时扩展”的方法。重视基础就是在授课过程中,突出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与观点、基本研究内容、学科研究方法等重要性,通过讲深讲透学科基本知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学科基本知识。例如,医学模式演变及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社会卫生状况及卫生政策等专题上,分别用2―4个学时进行深入讲解,同时以学科相关的著名学者的学术论文为例,对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抽象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及时拓展是指在教学中对具有争议性的学术问题进行广泛涉猎探讨,通过较宽视野的知识介绍,较尖锐问题的探讨分析,带动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知识点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当前卫生改革中与社会医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应用卫生管理学、心理行为学、卫生经济学、社区医学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锻炼其初步的分析研究能力,又注重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糅合贯通,加强其对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 社会医学是一门从社会学与医学交叉融合而成的学科,它连接了社会科学和医学科学两大领域,高度关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政策措施、策略和方法,并以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方式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社会医学同时具备着研究内容丰富、研究结论政策性强、研究结果时效性强的三大学科特点。社会医学的这种学科特点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坚实过硬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关注现实生活、捕捉学科研究动态、掌握卫生政策变化、探究学科前沿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要抓好备课环节,及时收集资料,广泛查阅相关文献,掌握改革动态,把握发展趋势,做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关注的问题鲜活生动。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前准备上下工夫:一是做到所有的课堂教学数据、资料来源准确实用。二是做到及时更新、适时有效,如在全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公示后,及时调整、充实原有教学内容,增加数十组数据,并与前四次调查结果作相关对比分析。三是把握国家有关卫生政策的动态,及时捕捉主流媒体的相关资讯,如每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中有关医疗卫生问题的报道,与会代表关注的医疗卫生热点问题等。2014年度,我们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追踪调查,及时了解并介绍了全国及浙江省的情况及发展趋势,等等。准备这些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也增强了教师的职业敏感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自我提高、自我更新的能力。 5.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任何一门课程,尤其是像社会医学这样一门涉及卫生改革,政策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跟上形势的发展[4],未来应该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突破单一教学模式的桎梏,打破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立或者过分依赖的关系,创造更积极、平等、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5],适时把握学科热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强化教学效果。 社会医学论文:团队项目教学法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团队项目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团队成员间建立起信任和责任感、提高人际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提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社会医学的学科特点,运用团队项目教学法对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团队项目教学法;社会医学;教学改革 社会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医学领域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交叉的产物。其主要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1]。社会医学已成为医学院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从社会医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来看,学好社会医学,除了要掌握医学的相关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知识放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加以使用。也就是说,社会医学更应该是一种实践重于理论的教学课程。因此,单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课堂效果欠佳,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团队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质量工程”也积极倡导“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2]。与此相一致,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团队项目教学法在国外的会计和机械设计等很多专业和课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探索[3]。 团队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课程项目为驱动,强调对学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的三维培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综合实践能力。它通过组建团队、制定规则、项目制订、项目探究、成果展示、总结评比等步骤进行教学,强调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4]。 这里所指的团队是一群学生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组成的小组。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他们水平相当,彼此信任和尊重。 团队项目的目标包括以下四点: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为了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间建立起信任和责任感;提高个人和人际间的交往能力,具备不同的视野和与不同的人一起有效工作的能力;获得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技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案例。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使用案例有助于提高诸如“书面表达、有效倾听、成员间的理解和有效协作、在陌生环境下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应对压力、解决冲突”等软技能。 二、团队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1.制定项目。采用团队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确保分派的任务既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又能提高团队的技能。因此,教师应找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重点问题,以确保案例既要用理论知识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又要强调成员间的互动和做出决策。根据社会医学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选取合适的内容作为团队项目,并细化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标准。本次社会医学教学改革设计了三个团队项目任务,分别是“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管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社会病现状及防治策略分析”。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信息表进行分组,内容包括学习能力、文化差异、性别、学习成绩、是否有实践经验以及计算机使用能力等因素,每个团队由6~8人组成,根据项目需要,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自行设定并扮演各种角色,要求每个团队根据自身定位,制订凸显团队精神与特色的名称、宗旨、口号及队标等。 同时,要求学生制定一个项目计划和团队合约。项目计划有助于团队在以目标为导向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团队合约有助于培养团队成员间的责任感。 3.制定规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团队都要完成预先设定的三个项目。由每个团队推举2名代表与教师一起组成评分团,对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团队的合作性与协调性、成果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以5分优秀、4分良好、3分及格为标准,最后以总得分排序,予以相应的成绩和奖惩。 4.项目探究。教师于课前两周布置项目,各团队在团队长的带领下商议、制订学习方案,分工协作,开展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个人访谈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收集资料后,再共同制作形成PPT、视频、图片、文档等多媒体学习成果,并于课前一天将成果上交给教师。同时,各团队可根据项目内容需要,以文字、图片、道具等方法来创设相应的模拟情境。 5.成果展示。项目任务完成后,每个学习团队可利用项目内容的特征,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把形成的成果向全体同学以多媒体汇报或团队场景表现等不同形式展示。汇报人由各团队成员推荐,要求讲解项目的完成过程、创新与特色,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团队其他成员补充发言。 6.总结评比。各团队成果展示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同时根据事先制定体现团队特征的评分表进行检查评比,指定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给出成绩。 三、项目实施效果 团队项目教学法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使课程更有吸引力。很多学生一开始不太注重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认为这门课期末自己看看书、背背相关知识点就能过关。通过团队项目学习,逐渐认识到社会因素对疾病和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开始关注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思考相关问题,逐步树立大卫生观和健康观,更好地实现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 2.提升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是每个学生应培养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止一个,通过团队成员的讨论、资源的整合,最终找到能为大家所接受的最佳方案,这一过程让学生收获了很多。 3.提高了人际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到讲台上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书面报告和总结,提高了写作能力;在完成团队任务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要高效完成任务,必须具备与不同视野和性格各异的人一起工作的能力。 4.团队成员建立起了信任和责任感。通过在一起完成团队任务,增进了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培养了责任意识,特别是完成的任务得到教师和同学认可时,成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5.丰富了课程的考核方式。团队项目约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这不仅让课程考核的方式多样化,也有利于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存在问题 1.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项目内容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项目的选择既要考虑其典型性、实用性与可行性,还要兼顾难度、成果的具体化及学生参与度。好的项目不仅为团队学习制定了目标和方向,还能对学习内容起到启发、扩展、延伸的作用,使学习过程更加富有成效。 教师通过预先熟悉学习成果,分析其探究过程,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发现每个团队的特色与不足,为成果展示环节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监控过程。教师应指导团队项目的整个过程,定期与学生见面,教师还应与学生讨论项目的进展情况,解决团队可能出现的缺乏信任、害怕冲突、缺乏责任感、不注重结果等功能紊乱问题。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管理冲突。团队成员的风格不同,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就大。建议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冲突的成因,获得缓和及解决团队冲突的技能。团队成员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有分歧,可采用小组讨论、投票表决等发式来达成统一意见。 对团队中消极或过分积极的学生加以引导。针对项目中搭便车、无兴趣参加、参加活动无准备等消极的学生,教师应与他单独谈话,了解其不作为的真正原因,如果谈话不起作用,则应扣减其期末成绩。相反,对于那些在团队活动中独霸发言、过分活跃的学生,教师也应帮助他们学会多给别人一些机会。 3.课后总结。教师要在每一个项目教学完成后对项目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和教学资料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做好书面记录,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团队项目教学法是社会医学教育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于课时与师资的限制,在团队的内涵建设、教学控制与反馈、激励与约束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尚存不足,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另外,在实施团队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如何在大的教学班级有效地采用此教学法、如何量化团队教学法取得的效果等,都有待进行后续的思考和实证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团队项目教学法,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医学课程教学的需要。 社会医学论文:社会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思考 摘 要 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社会医学,实践教学对于完成专业建设目标和社会医学的课程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对社会医学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探讨。 关键词 社会医学;实践教学;医学院校 社会医学是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预防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桥梁课程,为学生提供从事卫生管理和预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技能和素质。对社会医学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和优化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使学生既能达到公共事业管理和预防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根据社会医学实践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究并尝试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1 课程设计 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医学课程所依托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1],学制4年。生源主要来自于山东省内,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医院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部门和机构工作的复合型、实用性高级人才。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根据专业的定位,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社会医学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医学的教学要求,同步推进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并达到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化的目标要求;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知识结构和梯队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和教学效果好的一流教师队伍;确立一套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和完备的教学条件保障体系。2000年,社会医学课程被确定为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学科;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潍坊医学院精品课程;2010年,又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2 课堂实践教学模块 社会医学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课90学时,重点介绍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让学生学会社会医学诊断,开出社会医学处方,促进学生的医学模式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中和教材中,如增加生活方式与健康、社区卫生服务等内容,进一步强化将“社会搬上课堂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视频案例教学和经典案例教学改革,具体掌握好几个环节:编写案例版教材;集体讨论视频案例和经典案例的选择与制作。如将基金课题“山东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社会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部分成果,作为一个教学案例放到第三章心理行为与健康中进行介绍,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本教研室教师自己录制视频案例,有的让学生自己表演,分角色,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案例。由于分工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锻炼他们团队合作能力。课堂控制视频的放映时间,选择讨论的问题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教师总结与点评:突出主题,画龙点睛。学生针对新案例,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3 实验教学模块 围绕社会医学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强化实验课教学,在学校的支持下,实验班实验课比例由原来的6.6%提高到13.3%,除了原来的加强问卷调查设计外,增加社区综合诊断、生命质量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等内容。学校投入2000万元用于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其中建立了管理学院管理实验平台,里面包括社会医学实验,通过优化整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共享。理顺社会医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开放管理等方面的关系;调整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等。社会医学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体现“加强基础,强调综合,发展个性”的原则,使各实验课程内容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三层次”,是指按三个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即基础实验―中级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含研究型、开放型及本科生科研立项课题)。“多形式”,是指采取计划内学时实验与计划外开放实验相结合,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命题实验与自选实验相结合的开放式、自学式、讲授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验教学。这种实验课构成了由基础训练到综合提高、创新研究的层级系统;这种实验教学体系,重点加强研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力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4 课外实践教学模块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辟第二课堂。1)成立三个社会医学兴趣小组,涵盖整个实验班,实施导师制。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包括项目讨论、现场调查、资料的微机输入、总结分析,全程参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2)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福利院都是开辟第二课堂的地方,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践,让学生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对社区综合进行诊断,写出小论文,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寒暑假期间布置现场调查任务,让学生带任务回家乡进行调研。还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材中去,有的学生说:“听了社会医学的课后,查阅了老师们在这方面发表的所有论文,通过看这些论文,我学会了如何写论文。” 5 实习教学模块 建立高水平、优质、稳固的实践实习基地。优化结构和布局,坚持基地建设规范化,建设有校级挂牌实习基地200余个。坚持“高标准”、贯彻“三结合”的原则,建有一批省卫生厅、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各大医院等事业单位等实习基地。坚持基地质量高、指导学生得力、能深度合作的高标准,深化实习基地与优质生源基地、就业区域、学校建设的国家教师教育创新改革与综合服务区三结合。强化与实习基地单位建立深度互动、长期协作、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关系,充分利用学校专家智力、图书、实验室、人才培训等优势资源。为实习基地单位开展各种培训服务,转变单纯的“麻烦别人”为为对方提供优质服务或科研、培训等合作,使实习基地成为与社会交融和协作的一个平台。 新的实习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建立教师与实习生定期联系制度,通过E-mail进行沟通;2)建立专业教师现场指导制度,对每个实习队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到现场指导毕业实习2次,可以根据实习现场的情况调整毕业设计,指导收集资料,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水平。 社会医学论文: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文章针对本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社会医学课程兴趣不足、内容陈旧等教学问题,进行了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索——建立社区教学基地。通过社区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社区 近几十年来,经济和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医学的社会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由多元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学角度综合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并予以评价,进而采取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或伤害,促进身心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预防医学面向社会、面向人群,在新的医学模式里,它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预防医学自身也要发展、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社会医学》的教学改革就是很重要的一环。社会医学是从预防医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医学侧重于社会预防,重点研究社会环境、卫生服务、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制定综合性的社会预防策略和措施[1]。社会医学就是完整体现医学模式从生物型向生物心理社会型的转变的一座桥梁。目前,《社会医学》这门课程是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年学习。本课程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李鲁主编教材,全部为理论课教学,共32学时,理论课由教师按教材和大纲进行课堂讲授。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医学教学的改革就变得迫在眉捷。 一、教学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较旧。本课程教材已改编了4版,总体上来说,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均有所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扩充了一些新的知识。但是,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往往较长,每次改编的教材对新的专业发展动向仍不能及时反映,一些新的知识在教材中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式”授课为主,学生听课时要做的就是记笔记,考试也主要是考记录的重点内容,这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作一种考查。由于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被动的途径获得的,印象不深,考试结束后大部分很快又忘记了。虽然有一些内容也采取讨论式教学,但由于学时上的限制尤显不足。这种纯灌输的教学方式不能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他们提出问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欠缺。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当今社会更注重能力、素质教育,一个人有良好素质和各方面能力比单纯掌握某方面知识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培养应从知识型教育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型教育转变[2]。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校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即建立社会医学社区现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社会医学教学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社区现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就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日常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掌握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基本对策,使学生能建立社会大卫生观念。 1.具体方法。社区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根据社区机构的工作安排,辅助参与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每2~3人组成1个小组,设组长1人,以辖区所有居民为主要对象,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为主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主要是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现存主要健康问题、既往病史、主要用药情况等;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腰围、臀围、身高、体重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等,以及血糖及血、尿常规的检测,并在调查中进一步对居民感兴趣的保健问题进行适时的解答。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和带教老师沟通,并将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带回课堂一起和老师、同学们讨论。参与社区教学的老师平均2~3天即召开学生讨论会,把同学们在实践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汇总起来进行讨论,各组同学互相交流各自情况,帮助大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使调查可以顺利完成。 社区现场实践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在现场,边学边干,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加深了学生对社会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社区实践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素质[3]。 2.教学效果。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社区现场实践完成后,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成绩分析以及社区实践基地评价等,对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绩明显提高。通过与学生交流及现场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较支持这种教学方式改革,认为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给了他们积极思考、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使他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牢固。成绩考核也显示,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实行教改前的学生,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 (2)着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掌握独立开展群防群治的基本技能。社区现场实践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知识上收获比较大,也比较扎实。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3.不足与期待。现阶段,我校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师资的问题:规范地建立社区教学基地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我校就是由于师资的原因迟迟未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基地建设;经费问题: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缺乏资金的支持,只能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试行,而大批学习社会医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未能获益;当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何构建适合我校的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更值得我们探索。
新技术论文: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施药新技术的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面对林业生物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专业人员积极应对,防治理念从普遍防治发展到精确管理,施药技术也围绕这一理念的转变不断创新。 1 防治新理念——精确管理 生物灾害精确管理(precision management)理论,源于生物灾害“双精”管理(张国庆,2007)理论。“双精”管理(2P),就是精密监测(precision monitor)与精确管理(precision mana-gement),精密监测就是对生态系统进行紧密的监测与准确的预测,精确管理就是对生态系统进行精确的管理,促进并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生物灾害的精确管理,不仅是要克服被动防治和单种防治带来的弊端,更重要的是主动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对生物灾害的防治,采取“防在关键点,治在要害处”策略,尽量减少防治给生态系统带来的扰动,把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允许的域之内[1-9]。 2 地面施药新技术 2.1 精准施药 精准施药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农林生产工艺和先进技术,设计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或基于地图的农药精确使用方法,该方法涵盖施药过程中的目标信息采集、目标识别、施药决策、可变量喷雾执行等农药精确使用的主要技术要点,节约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和减小环境污染,实现有害生物防治的智能化、精确化和自动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概言之,精准施药技术就是要实现定时、定量和定点施药。 采用可变量技术的农药喷雾技术,可以准确地根据有害生物危害状况和林分性质进行精确处理,林间喷雾是不均匀的,是随各点危害程度及其环境性状不同适当调整农药施用量,避免农药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更加高效、优质。 2.2 TIT法 有害生物的TIT防治方法,是根据TTR法改进而来。TTR法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被动防治,防治效果难以保证,而且对环境有一定的扰动。为此,张国庆(2012)将TTR法进行改进,发展为TIT法。 TIT法就是对有害生物实施诱捕(trap)、接菌(inoculated-pathogen)、传染(transmission)的防治方法。首先使用引诱剂诱捕有害生物,然后使有害生物身体沾上微生物农药,让有害生物携带微生物农药进入其群体生活空间,互相传染,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对于有些有害生物(如苍蝇、蚊子等),还可以不经过诱集,直接对其群体生活空间(污水池、粪坑、池塘、稻田、水沟等)投放微生物农药接菌,让其感染死亡。 此外,还可以将TIT法中的微生物农药替换成其他药剂(如兴奋剂),让害鼠害兔食用后烦躁不安,在窝内群扭,造成害鼠害兔伤亡。或者将微生物农药替换成性兴奋剂+不育剂,使目标有害生物疯狂寻找异性滥交,阻止目标有害生物的正常交配,使目标有害生物密度降低至安全水平。 因此,TIT法适合于个体间接触较为频繁的有害生物防治,其具有以下明显优点:①目标准确。TIT法引诱剂是针对目标有害生物设计的,不会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②对环境安全。将TTR法中的化学农药改为微生物农药,使得有害生物防治对环境扰动小,没有污染,对人畜安全。③持续控制。由于使用了生物农药,可以实现多次传染,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④防治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用药量小,防治用工量少,又能持续控制,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⑤高效。对有些顽固性有害生物,如苍蝇、蟑螂等,由于其持续控制作用,可以实现3~5年无危害。 就白僵菌TIT法防治白蚁、蟑螂、苍蝇、蚊子等顽固性有害生物来说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简单,成本低,并能实现可持续控制,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全。对蚊子来说,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建议间隔2~3年在孑孓活动场所投放2~3次白僵菌[10-11]。 2.3 注射 注射法即是将药物注入被害处,或者使用注射器械将药液注入树干,以防治有害生物。注射法用药集中,相对浓度高,对环境污染少,对天敌安全,适合于高大林木有害生物防治。 (1)竹腔注射。防治竹蝗时,在跳蝻孵化出土时,对产卵地每竹基部节间作竹腔注射吡虫啉或乐果等内吸性药剂20 mL原药,防治竹蝗的药效期长达40~60 d,可彻底杀灭产卵地上整个出土期出土的跳蝻。 (2)虫道填塞。在虫道内填塞缓释剂或熏蒸剂,或者昆虫线虫制剂。 (3)被害处注射。对于皮下害虫,用具有熏蒸作用的柴油5~10倍液注入被害处。 (4)打孔注药机注射。使用专业设备,将高压药液注入植株体内。 (5)专用注射液注射。此法目前在林业上主要用于松材线虫病预防,或者用于树体补充营养。 (6)输液滴注。将配置好的注射液倒入输液瓶中,按照“专用注射液注射”方法在树上打孔,将输液器针头插入其中,连接好输液瓶,并将输液瓶挂在针头上方0.5~1.0 m合适位置处,调整输液量至注射孔药液不外流。 2.4 虫道注射 由于注射施药方法对植株有一定的伤害,而且设备复杂。张国庆(2012)根据注射施药原理,将其改进为虫道注射技术。虫道注射,就是向有害生物生活的通道内注射药物,达到防治有害生物的目的。例如,对于蛀干害虫天牛,可以使用普通注射器向天牛蛀孔内注射防治药物;对于板栗透翅蛾(Aegeria molybdoceps Hampson),可以向虫斑内注射防治药物;对于白蚁,可以向蚁路注射药物进行防治。虫道注射是一种精准施药方式,施药量小,对环境扰动小,不伤害非靶标生物。与打孔注药方式相比,虫道注射对寄主不会造成二次伤害,而且不需要专门的打孔注药设备。 使用普通医用注射器工效虽然比打孔注药机高,但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此外,虫道注射方法还可以进行拓展,应用在其他有害生物防治上。 (1)针头改进。普通医用注射器针孔太小,使用中容易堵塞,而且药液容易外溢。此外,普通医用注射器太小,频繁吸药,影响作业工效。为了克服上述缺陷,适应不同的虫道注射要求,将针头内孔直径设计成1.5、2.0、2.5 mm 3种规格;为防止注射时药液外溢,缩短针头长度至20 mm左右,或者在针头基部套上一个软橡胶塞,在向虫道注射药液时,针头插入虫道并使橡胶塞堵住虫孔;为提高防治作业效率,将改进的针头基部的接口改为能与普通农用喷雾器喷杆相连接的螺旋接口,这样配药1次可以进行多次作业,免除了普通医用注射器频繁吸药的麻烦,从而大大提高了作业功效。 (2)注雾。为了减少用药量,同时提高防治效果,可以将注射药液改为注射药雾甚至是气溶胶,但这需要专门的注雾设备。注雾设备由雾化装置、高压气泵和针头组成。注雾时,雾化装置将药液雾化成药雾或气溶胶,高压气泵将药雾送至针头,再注入虫道内。注雾设备的结构如图1所示。 (3)灌注。使用灌浆机将药液沿蚁道注入蚁巢,适用于土栖白蚁防治。 (4)鼠道注烟。使用喷烟机或喷雾机,将烟雾、药雾或气溶胶灌入鼠道,可以使用普通喷烟机或弥雾喷粉机作业。但为了减少作业时药雾外泄污染环境,可以使用专业的设备。 鼠道注雾(或气溶胶)专业设备, 在注雾时将针头换成较粗的喷管,喷管前端套上软橡胶头,使得与鼠道密切接触,保持药雾不外泄,再将药量和高压气体量调大至适合鼠道即可。 对于注烟,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也可以将高压气体与烟雾混合后注入鼠道[12]。注烟设备的结构如图2所示。 2.5 缓释药包 将控释药包挂置在植株上,让药包内药剂随雨水缓慢释放防治有害生物。药剂为必须具有内吸性(向上传导)、吸湿性、溶于水的固体,其中用于生产食品的植株防治的药剂必须符合国家农药管理规范。为了提高药剂防治效果,药剂中可以添加适量的分散剂、湿润剂、展着剂、乳化剂、抗光解剂、抗氧化剂和吸附剂。 2.6 风送式静电喷雾 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air-assisted electrostatic spraying),首先把药液通过压力雾化或旋转雾化方式形成雾滴,经过充电电极使雾滴带电,并在气流的作用下二次雾化,由静电力和气流将雾滴送到植株上。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具有如下明显优点:①利用气流的推动作用,改善了静电喷雾雾滴穿透性弱的不足,有利于对茂盛、高大林木的病虫害的防治。②合理控制静电喷雾时的气流,喷雾飘移损失将会很明显减少,环境污染小。③带上静电后的雾滴,其表面张力会降低,减少雾化阻力,提高雾化程度,雾滴在植株上不易朝着最小表面积凝聚,有利于植株对雾滴的吸附。同时,气流更易于使雾滴在叶片及虫体上铺展,将会明显地提高杀虫效果。 3 航空施药 航空施药,是利用飞机作为载药与施药工具,对有害生物进行施药防治。航空施药快捷高效,效果明显,适用大面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针对目前航空防治作业的诸多缺陷,根据2010年潜山县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飞机防治经验总结,张国庆(2010)对航空防治的航空器和施药器具提出了改进建议。 3.1 航空器具的改进 我国目前现有的农用航空机型中,对飞行作业条件要求苛刻,作业效率低。为了克服这些作业缺陷,首先,在目前国产飞机中选择最适合农业航空作业的机型,进行技术改造,形成系列机型,以适应不同的农业航空作业需求。其次,引进先进国家的农用飞机,尤其是美国的“空中拖拉机”AT-401B、AT-402A、AT-402B、AT-502A、AT-502B、AT-602、AT-802A、AT-802F等农用飞机,吸收其中先进技术,还可以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农用型飞机,学习其中先进技术,由仿制到自主开发。再次,组织科研力量,研发价廉、耐用、低维护成本甚至免维护的农用飞机,以降低飞机购置和维护成本,尤其是亟需研发普通燃油航空发动机,以及稳定性好、适合于超低空飞行的碟形飞行器。 3.2 施药器具的研发 目前的航空施药,还是常规施药技术,不仅用药量大,污染环境严重,而且作业效果还受作业时天气情况的影响。因此,植保航空施药技术,是植保航空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地面风送式静电喷头技术(图3)比较成熟,但在航空上作业上还只有静电喷雾装置,还没有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航空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的研发,可以综合地面风送式喷雾系统和静电喷雾系统,借鉴地面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思路和技术,进行设计和试验。 新技术论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今年恰逢国家火炬计划实施十五周年,为进一步了解过去十多年来科技部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记者采访了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赵玉海。 问:请您谈一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了哪些历史性的突破? 赵玉海:自1985年以来,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实施863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和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国构建了从高技术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开发,到产业化的工作体系。 1、通过构筑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大幅度提升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化要经历从种子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等不同的阶段,要经历技术、管理和市场风险,而种子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为了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从80年代后期起,科技部先后推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和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生物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等专业孵化器的建设。这些孵化机构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人员创业提供场地、设施、融资、培训等服务,培育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国已经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近400家,正在孵化13000家科技企业,已有近4000家企业从孵化器中毕业,其中30家已成为上市公司。由科技部和教育部共同建立的43家大学科技园,吸引了1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入园转化,目前正在孵化2200多家企业。近年发展起来的一大批专业孵化器,在提升孵化能力,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2、通过建立产业化支持服务体系,形成了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创业的平台。自1992年起,针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高新技术化工作的薄弱环节,科技部加大了产业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一是依托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组建了110多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提高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转化工程化成果10500项。二是先后支持建立了846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为6万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使这些企业增加了300多亿元的销售额,为社会提供了20多万人的就业机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成为产业化支持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三是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99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规范透明的原则,四年来,从16200个申请项目中,择优支持了3700多家企业的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产业化项目,中央财政安排资金28亿元,吸收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资金27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四是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动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吸引了境内外一批风险投资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据统计,截止2001年,风险投资额已达119亿元,投资项目超过1500个,促进了技术与资本的结合。 3、通过营造局部优化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基础仍比较薄弱,市场体制还不十分完善,特别需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起来,形成局部优化的环境,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从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组建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年来,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了产业化,为所在城市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3个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过去十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0%,创造了近300万个就业岗位。2001年,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近12000亿元,就业人员294万人,创造税收640亿元,分别是1991年的137倍、21倍和164倍。高新区实现的工业增加值,1998年至2001年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5.2%,是全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期增长速度的3倍。高新区内产业上亿元的企业已从1991年的7家,发展到2001年的1539家,其中上10亿元的企业有189家,百亿元的企业有10家。2002年,在全球高技术产业出现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依然保持28%以上的增长率。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基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正如同志的精辟论断所指出的:“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4、通过制定产业化政策,形成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科技部先后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的暂行规定》、《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产权激励,知识产权参与分配、鼓励科技人员创业、鼓励外商创业投资发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等政策措施的形成。 在上述体系和环境的支持下,一批高新技术研发成果快速、畅通地实现了产业化,如程控交换机、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远大溴化锂直燃空调、地奥心血康等新技术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问: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赵玉海:今后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 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结合过去十多年的实践,今后我们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主要思路是: 1、进一步加强科研计划和产业化工作的结合。按照中央的指示,科技部集中财力在“十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了12个重大科技专项。这些科技专项涉及集成电路、软件、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材料、农业等重要高新技术领域。完成后,将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跨越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将进一步精心组织,加强管理,一方面要瞄准科技前沿,进一步凝练目标,突出重点,力争在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广泛吸引企业以及其它社会力量参与专项的研究开发工作,及时推进科技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努力形成新兴产业。 2、继续在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方面狠下功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是营造环境。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针对落实中的难点问题,抓紧研究出台可操作的办法,重点解决激励机制问题、科技风险投资和担保问题以及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问题。二是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重点发展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等专业孵化器。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科研机构创业园、军转民技术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专门孵化器的发展。三是继续管好、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基金的“种子”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 3、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科技部作为政府科技职能部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国务院赋予科技部的重要职能之一。我们将认真总结过去十多年的经验,不断完善已经形成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继续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及时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以迅速实现产业化。 问:为加速推进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科技部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举措有哪些? 赵玉海:国家高新区经过十年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初步建立了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推进机制,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高新区将通过“二次创业”,重点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因为技术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高新区发展的支撑。目前,高新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与跨国公司相比总体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努力缩小差距。二是进一步加强高新区的环境建设,特别是包括管理、服务在内的软环境。经过过去十年发展,相对于软环境,高新区在硬环境上已有很大的改观,但从发展的实际看,软环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在未来“二次创业”中特别强调的。三是进一步加强开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应该说过去的十年,高新区是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发展的,通过开放,促进高新区的发展。未来我们要加大开放,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包括更多的产品走出去,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兴办加工企业,近距离地跟市场接触,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集中优势,发展特色和主导产业。这也是兴办高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通过产业的集聚效应,把高新区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五是全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进而实现国家高新区的更大发展。 具体措施: 1、针对个别国家高新区在管理体制上出现的新问题,要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加强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对高新区的支持和指导。 2、引导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产业化,我们通过建立对接平台,运用863引导资金和在现有的孵化器的基础上组建863成果转化中心等等,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鼓励863技术成果进入高新区实现产业化。 3、完成国家级高新区评价目标体系的调整并且要投入使用,引导国家级高新区进一步重视增长质量,提高创新能力。 4、针对国家高新区在发展空间和土地开发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会同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完成国家高新区土地开发管理软课题研究;另一个是召开国家高新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研讨会,交流关于征用土地和农民开发性安置的经验。 5、我们提出来要优化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高新区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的升级,培育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和扩大产业链,强化高新区产业的集聚效应。今年内,要求各高新区结合“二次创业”总体规划的制定,提出产业发展规划。 6、推动高新区立法工作。目前已有20个省级的立法机构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覆盖了27个国家高新区。今年还将推动高新区的省级立法工作,为全国立法营造更好的基础。 7、建立高新区发展过程的相关问题的动态反馈机制,我们准备利用“网迅通”技术建立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来实时互动,实现交流、培训和信息反馈的动态化、实时化。另外,还要建立高新区主任无记名问卷调查制度,及时掌握高新区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了解对科技部,特别是对火炬中心的需求和意见。 8、我们准备近期召集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市长召开一个座谈会,重点研究当前国家高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统一“二次创业”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出台《关于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指导意见》。 问:在高新区“二次创业”过程中,如何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赵玉海: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的来源主要有: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包括风险投资)和政府引导资金等方式,尽管银行资金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各国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践证明,银行资金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渠道,是有局限性的。银行资金本身性 质决定了它不愿意贷款给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因此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大力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因为风险投资所追求的是对未来的高回报。但对银行而言,企业经营得再好,得到的回报是固定的,何况企业如果经营得不好,那么银行可能就会损失。对风险投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投资了十个项目,可能有五六个都失败了,但它只要有一二个项目做得非常好,就可以把失败的这部分资金补偿回来,这实际上就是风险投资和银行资金性质的不同。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更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银行的资金固然很重要,但在向银行融资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加大推动发展风险投资的力度,这应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化,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 现在融资状况是,政府不可能直接给企业大量的投入,银行的作用又是有限的,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要有钱,因此,只剩下一个途径就是利用民间资金。民间资金运行管理过程当中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通过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可以说是未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推动产业化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另外,“创业板”的出台对风险投资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虽然风险投资投的企业极少数能在“创业板”上市,但是,它起着一种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只有有了这种引导,风险投资家才敢于进入到这个领域中去冒这个风险。因为它是寻求高回报的机制。所以,我觉得这种机制的建立,对于风险投资至关重要,我也希望新一届政府在这方面有更大的动作,完善风险投资体系。 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这实际上也是有前提的,一个是要有好项目,而且本身企业也要好,另一个是要有相应担保的条件,因为用银行资金来解决产业化过程中资金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担保的建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担保机制建立既是非常关键的,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作为担保公司既要能承担风险,同时又要寻求比较稳妥的办法。也就是说,一方面,如果担保公司不敢承担风险的话,或者说他所提出的要求比银行还苛刻,就起不到担保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还要防范风险,因为担保的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又不大,如果你没有一套有效的风险担保机制建立的话,一旦企业发展失败,担保机构将蒙受重大损失。因此,担保机制建立关键所在,是要建立有利于科技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机制,需要有很好的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者。 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刚刚筹建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考虑着将创新基金投入担保体系。后来经过反复的研讨,发现只有有了高素质人才,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的一些扶持政策,才能将创新基金投入担保体系,这三者缺一不可。1998年我们就想做此事,只是觉得当时条件不太具备。现在,我们主要是为担保机构担保的项目提供贷款贴息,在担保完了以后,企业拿到的实际上还是贷款,企业不仅要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还要支付担保机构的手续费。通过贷款贴息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 新技术论文:分析建筑节能的设计要点与节能新技术运用 一、国内建筑节能形势 现在,能源消耗正惊人的速度增长.建筑方面,我国能耗是欧洲能耗的三倍。建筑能耗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我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预计到2020年,我 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二、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动态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能耗。 1、总体规划设计 根据大气候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减少对设备的依赖。 ①建筑选址 不宜选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冷气流在凹地里易形成“霜洞”效应。所以应选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创造争取日照的必要条件。 ②建筑布局 充分结合特定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和建筑物功能,人的行为活动特点等,建立自然—人工生态平衡系统。 ③建筑形态 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小,同时需夏季日辐射得热少,冬季对避寒风有利,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当地夏季气温和日辐射照度、建筑朝向、各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和局部的风环境情况,优化组合各项因素后得出结论。 ④建筑间距 阳光不但是热源,同时可提高室内的日照水平,综合考虑群体的布置。 ⑤建筑通风 适当布置建筑物,冬季降低冷风风速,可减少建筑物和场地表面热损失,节省能耗;夏季可组织良好的通风,形成良好过堂风。 ⑥建筑朝向 考虑因素有:冬季具有适量和一定质量的日光照入,避冷风吹袭;夏季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及外墙,通风良好;充分利用地形和节约用地;照顾群体组合的需要。 ⑦环保的体现 小区绿化是一个重要的体现。要综合考虑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植被的生态效应等诸多因素。建议多布置立体绿化,见缝插绿;步行道、停车坪、水体护岸和水底地面不宜一概“硬化”,应给大地透水透气。屋顶绿化不仅改善小区的环境条件,还能改善屋面的热工性能。 2、建筑单体设计 ①围护结构 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 A门窗 外窗的能耗包括通过玻璃、窗框的传热,窗缝的空气渗透,夏天太阳辐射得热。传统方法有控制窗墙比;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加密封条,减少冷风渗透等;注意隔热条的选用。 B屋顶和外墙 设保温层,在寒冷区,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区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屋面保温层材料,一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以免重量、厚度过大;二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应设置排气孔。 ②建筑设备节能 A空调:选节能型;安装位置不受太阳直射;不定过低室温,常清洗。 B电气: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光源及灯具。 C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的。 3、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水力等。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有①热发电②光伏发电③光伏水泵④热水器⑤吸收式制冷技术⑦干燥和太阳灶的推广。总体上,目前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利用地热能时,一用于发电或采暖和热水供应;二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建筑领域,常见的是自然通风方式。 4、建筑节能新技术 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能耗下满足三点:一在不同季节、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二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三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 ①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为维持室内环境质量,寒冷时需提高室温,炎热时需降低室温,干燥时需加湿,潮湿时需抽湿。从节能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目前在供暖系统节能方面有三种新技术:①利用计算机、平衡阀及 专用智能仪表对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②在用户散热器上安设热量分配表和温度调节阀,以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双重效果;③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包敷送暖管道,减少热损失。 ②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①外墙②门窗③屋顶。 A外墙节能技术 复合墙体已成为主流 。复合墙体一般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或在框架结构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墙体。目前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推广的节能新材料的开发有以下三种: a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EIFS) 包括三部分:主体部分是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板,该部分以合成黏结剂或机械方式固定于外墙;中间部分是持久的、防水的聚合物砂浆基层,此基层主要用于保温板,以玻璃纤维网来增强并传达外力;最外部分是美观持久的覆盖层。覆盖层采用丙烯酸共聚物涂料技术,此种涂料有很强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 b建筑保温绝热板系统(SIPS) 中间是聚苯乙烯泡沫或聚亚氨脂泡沫夹心层,两面据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平板面层,用此材料建成的建筑具有强度高、保温效果好、造价低、施工简单、节约能源、环保的特点。可据实际尺寸定制,承建商只需在工地组装即可,真正实现了住宅生产的产业化。 c隔热水泥模板外墙系统(ICFS) 一种绝缘模板系统,主要由循环利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水泥类的胶凝材料制成,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墙或基础,建成后,将作为永久墙体的一部分,形成在墙体外部和内部同时保温绝热的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面外包的模板材料满足了外墙所需的保温、隔声、防火等要求。 B门窗节能技术 近些年出现了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塑木复合型材以及UPVC塑料型材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使用较广的是UPVC塑料型材,它不仅生产过程中能耗少、无污染,而且导热系数小,密封性好。运用高新技术,将普通玻璃加工成中空玻璃,镀膜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智能玻璃有两类,一类是光致变色玻璃,阳光强烈时,可阻隔太阳辐射热;天阴时,玻璃变亮,阳光又能进入室内;另一类是电致变色玻璃,在两片玻璃上镀有导电膜及 变色物,通过调电压,调整射入的阳光,这些玻璃都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C屋顶节能技术 保温常用措施在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英国有另一种保温法,用回收废纸制成纸纤维,这种纸纤维生产能耗极小,保温性能优良,纸纤维经过硼砂阻燃处理,也能防火。屋顶隔热降温的方法有:架空通风、屋顶蓄水或定时喷水、屋顶绿化等。目前最受推崇的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节能,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三、结论 建筑能耗是我国今后能源消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节能不能以牺牲人的舒适和健康为代价。必须摈弃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我国建筑业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的转变。 新技术论文:视频服务器新技术发展特点 摘要:目前对于立体传媒的现代化要求,视频服务器的可靠性越来越成为各家电视台的第一要求。而在视频网络播出系统中,播出服务器是重要的核心设备,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视频服务器概况作了探讨,针对几款视频服务器在这个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为各电视台对播出系统改造提供的一些经验,为用户提供高性能共享存储,无限扩充的存储空间与带宽,同时也提出了高性能的媒体处理功能。 关键词:视频服务器;产品;技术 前言 当前,随着计算机高速网络与多媒体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播出领域正处于由磁带播出向硬盘播出方向发展的变革时期。以硬盘存储为中心的视频网络播出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已经得到广播电视业内的广泛关注。 而在视频网络播出系统中,播出服务器是重要的核心设备。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对播出服务器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比以往要求更高。特别是播出服务器系统对节目素材传输网络的支持能力。为此,近年来,几家专业播出服务器生产厂商一直都在不断地推出新款播出服务器系统设备,从单机服务器设备到能够支持多频道共享存储的SAN存储视频服务器系统,高度融入了IT存储及网络技术,并在网络带宽性能、安全性能、存储性能和开放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技术突破。同时,也使电视台根据不同的频道规模组建各种播出服务器网络系统成为可能。 一、视频服务器概况 视频服务器是一种对视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存储及处理的专用计算机设备,它一般采用M-JPEG或MPEG-2等压缩格式对视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以满足存储和传输的要求。它使用SATA、SCSI接口硬盘作为视音频数据的在线存储器,具有多通道输入输出、多种视音频格式接口。由视音频压缩编码器、输入/输出通道、大容量存储设备、视音频接口、网络接口、BS422串行接口、协议接口、软件接口、视音频交叉点矩阵等构成,可配备以太网、光纤等网络接口进行组网,实现视音频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同时它可以提供外锁相和视频处理功能。 视音频压缩编码器:视频数字化后,数据量很大,因此要利用成熟的压缩技术,将视频数据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缩比的压缩,满足存储和传输要求。视频服务器一般采用M-JPEG或MPEG-2等压缩编码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压缩码率和压缩结构,达到既节省硬盘空间,增加节耳存储量。又能保证播出质量的目的。 输入/输出通道:具备多通道输入/输出系统,使多路录入、播放能同时进行,实现多任务。 大容量存储设备:使用高速、宽带的SATA或SCSI接口硬盘作为视音频素材存储介质。 视音频接口:带有标准视音频接口和模拟监视视频接口,方便监视各通道的视频信号,输入,输出信号可以在模拟、分量和SDI中选择。 网络接口:一般视频服务器都带有以太网和FC接口。以太网用于传送控制数据和状态检测的信息,FC光纤网采用IP协议作为视频服务器之间快速、实时复制和移动素材的交换网络。 RS422串行接口:带有多个RS422串行通讯接口,每个接口均可通过RS422通讯线由外部计算机控制实现记录与播放。 视音频交叉点矩阵:视频服务器内带视、音频交叉点矩阵。视、音频通道调度灵活,同时可保证技术指标不受损。 二、几款视频服务器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视频服务器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国外品牌的视频服务器,一类是国产品牌的视频服务器。进口视频服务器大家都公认性能优越、稳定性强,但价格较贵。国产视频服务器相对成本较低,并且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系统稳定性和播出功能已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下面对一些品牌视频服务器做—个简单的介绍: 2.1Thomson公司的ProfileXP视频服务器 ProfileXP视频服务器,支持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模块化的结构,可扩充的软,硬件、RAID存储器和远程错误检测,便于维护的机箱结构,使其更具有扩展和升级性能。 PVS1100ProfileXP媒体平台系统是针对诸如新闻和体育制作领域的。其特点是可配置成2、4、6或8双向通道,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所有通道提供增强的慢动作能力,以提供无闪动的播放。为了与制作流程一致,PVS1100内部配置了双通道SDTI,使它能以高达4倍的速度实时记录VTR的压缩视频。此外,Thonmon拥有50多个ProfileXP媒体平台应用程序开发商,可以全方位开发应用软件。 PVS2000服务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根据用户需求使系统作相应的改变。PVS1000标准清晰度服务器通过更换I/O和压缩板,可以升级为PVS2000,而系统的其他部分则保持不变。PVS2000通过增加通道或存储能力进行扩展,增加I/O通道和编解码器,可以将PVS2000扩展为4个可同时操作的通道。在网络环境中增加主机数量,可以获得数百个通道。通过实时共享存储。若干台HD及SD的Profile能直接访问一个共同的存储网络。 2.2Thomson公司的K2视频服务器 K2视频服务器是Thomson公司最新的力作,作为新一代视频服务器,除了集成ProfileXP视频服务器优点以外,还在网络存储和管理上做了很多的文章。 K2视频服务器单机支持4个双向编解码通道,既可作为上载、审片服务器使用,也可以用于播出服务器;同时K2服务器采用IP-SAN网络结构,根据不同的播出规模、网络带宽需求,组建不同规模的level级别,从单机模式到level4网络结构,每一级的带宽、存储容量递增,可以提供最大1000MB/S的带宽,同时提供50TB的存储空间。 尤其是K2视频服务器采用的不同的Level2Redundant架构,在使用习惯上,性能上和价格上更加适合中国的市场需要。K2Level2Redundant存储系统的总带宽为180MB/s;其中,iSCSI传输带宽最高为180MB/s,FTP传输带宽最高为50MB/s。另外,整个存储系统采用完全冗余的系统架构,从而排除了单一溃点。对于突发的系统故障,能够自动进行故障恢复,保证了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 K2LeveL2Redundant存储系统包含2个千兆以太网交换机,通过ISLs(Inter-SwitchLinks)连接起来,实现以太网连接的冗余。同样,K2MediaServer也采用了冗余设计,主、备K2MediaServer的作用完全相同,提供数据库、文件系统、iSCSl桥以及FTP的冗余。存储部分采用的L2RRaid盘箱,支持冗余的光纤连接;选择扩展盘箱,可以增加系统的存储容量。 每个K2MediaServer通过2个千兆以太网连接进行Media(iSCSI)通讯;通过1个千兆以太网连接进行控制通讯;通过另外一个千兆以太网连接进行FTP传输;另外,通过1根光纤与Raid盘箱连接。对于K2MediaServer提供的所有千兆以太网连接,必须连接到同一个GigESwitch上面。K2MediaSexver通过iSCSI接口卡,实现千兆Media连接,通过光纤卡与Raid盘箱连接。iSCSI接口卡作为GigEISCSI与FcSCSI两者之间的 桥梁。另外,不同的软件组件使K2MediaServer具有不同功能,包括:文件系统管理、媒体数据库以及FTP服务。主、备K2MediaServer之间,通过串口线缆连接,传输心跳侦测信号,从而实现了K2L2R系统地自动恢复。 L2Raid盘箱的Raid控制器也采用了冗余设计。实现与主、备K2MediaServer之间的FC连接。而且,L2Raid盘箱还具有一个CigE端口,用于进行控制信息通讯,以满足SNMP(NetCentral)监控的需求。 2.3SeaChange公司的MediaCluster服务器 SeaChange公司的BMC系列视频服务器。如BMC1650、1250、830等,能方便地进行系统升级,可以从简单的3个节点结构设计到更多节点。SeaChnageBML系统提供了对多种视频文件格式、多种制式的支持,可以管理多达256000个完整的媒体文件。并且文件的格式可以彼此独立,能和播出服务器、编辑设备等协同工作。BML系列具备高可靠性,可以保护所有的媒体资源,系统提供3TB到24TB的媒体存储空间,特别为超大媒体文件提供高效存储和快速传输。 2.4大洋公司的VIPS(磐石)服务器 大洋公司的磐石系列视频服务器(VIPS)采用CPU+I/O技术构架,稳定可靠,可作为上载服务器或播出服务器应用于收录系统、总控播出系统、演播室系统。VIPS采用专业多接口视音频I/O卡,具有模拟、分量、数字视频信号输入以及模拟、数字视频信号播出,音频支持模拟、AES/EBU、数字嵌入,同时支持最大8声道音频输入输出,VIPS提供最全面的视音频接口,可支持目前绝大多数视音频设备连接,满足模拟、数字多种播出系统需求。 VLPS使用大洋软件编解码技术,可以自由灵活地编解码多种视频格式和文件格式,解决了以往硬件编解码板卡解码格式单一的技术瓶颈;同时,软件编解码技术的应用避免了采用硬件编解码板卡时容易发生的板卡温度过高问题以及硬件板卡与系统中其他硬件资源的冲突问题。 VIPS灵活、开放的存储配置方案,可以支持本地SATA、SCSI硬盘存储,也可以实现NAS、SAN、IP-SAN网络存储。多种网络协议的支持,使得VIPS可以接入任何网络结构的系统中,无需再增加转入交换机。 2.5格非公司的MagiStream服务器 格非公司的MagStream是一款将MPEG-2编码器、解码器结合为一体的多通道视音频服务器,主要用于电视台的播出系统或在演播室用作硬盘录像机。MagiStream视频服务器采用嵌入式XP作为操作系统,具有开放式软硬件平台和标准接口协议,系统稳定可靠,并可以与当前主流的非线性节目制作、编辑网络互联,符合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和多频道节目共享的发展要求,满足电视台对制、播一体化的要求。 2.6索贝公司的MegaServer服务器 索贝媒体服务器MegaServer是一款单通道视频服务器,采用DSP视音频处理和多接口输入输出卡,配有IP网络接口和光盘驱动器,使其能够灵活地连接多种外部设备,兼容模拟、数字视音频信号,网络传送的视音频文件和以光盘为载体的媒体资料。 三、结束语 视频服务器新技术的发展为国内各电视台对播出系统改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天的视频服务器已经是一种全新的架构,它依托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实现面向内容存储和文件服务,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全台范围的高性能共享存储,无限扩充的存储空间与带宽,同时也提供了高性能的媒体处理功能。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视频服务器将为全台网及制播一体化提供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新技术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探析 前言 电力系统是我国国名经济的基石。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安全可靠经济的电能。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5部分组成。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大系统由于用户的不断增加的需求,电网对于技术的要求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总的发展趋势的特点研究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图形化特点 因为电力系统联网工程的正式启动,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数据计算分析呈现出传输路径的交叉性,信息更新越来越高速这样的几种特点。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电力系统技术整合也在蓬勃发展着。电力系统信息数据处理上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处理方式,而是使用图形化处理这样的新技术,这样看到图形,电力系统管理者就能了解电力系统的变化发展趋势,也就能对未来电力系统软件开发带来丝丝先机。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远程化特点 过去电力系统的硬件平台大部分是计算机,外加使用扩展测控法对接口电路工作开展监测。此类的设计有很多的优势,这种类型的设计的周期很长,扩展性也很好。但是这样的设计方式也具有着高成本、大体积、大功耗以及灵动性差的多种缺点。现在,正是有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远动终端设备已经变为越来越接近最优化、智能化和小型化、协调化。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电力系统也具备了远程化的特点,使电力系统自动化在控制系统方面的发展更加贴近智能化。 1.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分布化特点 发电率范围在几十兆瓦至几千瓦之间并且模型较小的发电单元,它的地点处于用户周围还有有高效和可靠特点的称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分布化。分布式发电主要包括以液体或气体为燃料的内燃机、太阳能发电、微型燃气轮机和风力发电等等的其他一些发电方式。这种发电技术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能够给与用户各不相同的感受。还能为边远商业区域提供可靠的电力资源,让他们使用具有再生特点的资源进行多次发电,这样的电能还具有稳定度高的特点,是具有分度化的特色。极端及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都要作为支柱技术被在其中使用。 2 电力系统与新技术的结合 2.1 与智能计算机的结合 计算机视觉技术就是与智能计算机的结合之一。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方便的获得多种图像信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目前,计算/!/机视觉技术使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是修改遥控系统在此同时提高它的性能。这主要表现在使用在线监测和开展无人操作或者环境监视,红外图像监测是电力设备在线监测常用方法中效果最好的。它既有这使用方便,又有着精准度较高的特点。红外图像识别方面主要就是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这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科学获取电力设备实时红外图像和电力设备正常工作时图像后,将两者开展对比。如果出现不正常。也就因此能够证明电力设备出现问题。第开展无人操作或者环境监视是使用微波双鉴探测器进行协助,将差分图像以及流光法一起使用对移动物体开展监测。如果出现不正常现象,那么系统就可以识别出来,并且警告我们。因为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虽然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迅速,但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的并不完善,因为图像识别自身的复杂性的原因,所以现阶段还不能实现完全的无人操作。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视觉技术只能够作为一种辅助技术。 2.2 与微机保护系统的结合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速度过快并且伴随着相关微机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微机保护系统。更简单的说,也就是原有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当中的微机保护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需要的微机保护系统应该具备更加牢靠与稳定的可以对通信进行保护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达到人们希望人机互动的效果。这样的系统在对硬件提高出高要求的同时也对软件业产生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例如,我国在上世纪末将第一套微机线路保护设备投入使用,并且该设备因为性能占据极大的优势从而获得世界各国用户的普遍认可。 在继电保护设备中,我们更加需要完善的问题就是设备的实时性。设备的实时性直接关乎电网的安全稳定,它直接受到其影响。假如设备实时性出现缺陷,会给电力系统带来难以补救损失的可能性。现阶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嵌入式系统通常来说主要为C/C++语言。这是因为该系统不仅灵活性高并且可移植性也很强。同时该系统还使用了能够随时改变的模块化,目的在于处理好各种存在可能性会产生的问题但是却又不能够进行更换的难题。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够尽最大的努力满足用户各种要求。 2.3 与GPS安全监控系统的结合 GPS的全称是全球定位系统。这是一个卫星系统。它能具有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的原因是它可以保证在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被观测到。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都是GPS定位技术具有的优点。正是在这些优点的帮助下,它才能在各类大地测量控制网获得加强改造,也因此具有了较为普及的应用。目前,GPS技术出现了一个不断进步的境地,而将GPS技术使用到电力系统当中的条件也越来越松。电力系统使用GPS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后取得效果很好。不仅能够对系统开展实时且有效的监控,同时还能够将GPS定位技术的精准度高并且效率快以及成本低的优势完全体现出来。可以对管辖区内的大地测量控制电网进行合理的监测。电力系统使用GPS动态安全监控技术后。基于GPS的动态安全监控系统指的是电力系统采用GPS所实现的光纤通信技术和同步测量技术。电力系统的动态安全监测管理主要包括动态相量测量系统、定时系统、中央信号处理系统和通信系统四个部分的内容。使用GPS和EMS监控系统能够做到对数据的动态、集中处理、定时等,为相量的控制提供条件。实现动态检测是我们必须做的,同时也是是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 新技术论文: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分析 【摘 要】本文具体研究了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本含义、特点,并对发达国家强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具体做法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素质;提高;能力;目标 1.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基本含义和特点 1.1 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本含义。 (1)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与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当代高新技术产业化实践表明;一方面,市场机制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国际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和国家整体形象设计等方面能发挥并且正在发挥出巨大的能动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要普遍和纵深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除了必须塑造企业行为主体外,还必须有政府相应功能的支撑与服务。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所以能对当代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变革性作用的必要条件。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所以能长期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牢固的垄断地位,与这些国家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有效的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中对政府功能的作用尚有不少异议的话,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领域,它们几乎都作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职能来实施。这表明,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方面,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传统产业管理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分离,正在发生重要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这是发达国家政府长期以来不懈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重要启示。 发达国家新经济实践表明,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经济功能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一般而言,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功能的实现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政府本身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行为,如把财政资源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去。二是政府通过建立一系列优惠政策体系去推动、引导、促进、调整和规范全社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新活动的持续、有序化发展。三是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公共基础设施来提高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供给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功能的形成和作用也相对复杂。这表明,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并不像传统产业那样简单明了。 (2)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本含义。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反映政府政策、法规、规划与计划等促进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扶持和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竞争实力。它是指一定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功能在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竞争力。 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问题提出的重要背景。 从理论渊源上分析,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和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力存在和作用的基础。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竞争优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的主要实施方式,因此,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就成为决定一国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从政府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政府经济功能的发挥是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方式,是加快一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速度不可替代的力量。而政府功能的产生和发挥,除了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还必须辅之以产业政策。即从强化政府产业管理竞争力的角度,增强政府经济功能对国民经济作用的效果,尽量减少“政府功能失灵”。 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不仅使政府经济功能的强化成为必然,而且使政府经济功能的重点有了战略性调整的必要。为此,必须把政府经济功能集中在工业化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上,进而形成一套能促进政府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政府政策体系。 从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观点分析,一国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以下五种不同因素的组合:变革素、变革过程、环境、企业自信心、工业序位结构等。由此形成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竞争力,一方面是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环境优化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环境优化竞争力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环境优化竞争力又与政府经济功能作用形成和效果密切相关。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实践分析,要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的效果,必须以强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为关键。 从理论上分析,一国或一地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一国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能力与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效果之间的乘积。即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能力×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效果。 1.2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特点分析。 (1)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强化和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的主要内容。 (2)决定和影响一国或一地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因素。这是影响一国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一方面,只有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国家政府才有对其实施产业管理的必要和可能;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其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提高,从而奠定了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必要性、主动性、积极性。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能力因素。它主要包括:政府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投入力度指标、政府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投入力度、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扶持力度、高新技术产业政府管理机构设置和功能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市场行为主体利益矛盾的政府规范力度等。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效果因素。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幅度指标;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地位的形成和扩散程度指标;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指标;四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发展指标;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率指标;六是高新技术企业就业贡献率指标;七是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八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指标等。 (3)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一定经济体制的影响,但经济体制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只能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其主要原因如下: 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已由过去的单纯企业化、个体化和小额化向目前的政府化、社 会化和巨额化方向发展,尤其是政府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规模与实力已成为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知识经济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这是在不同经济体制下政府投入功能都能得到充实的体现。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知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技术重大创新和技术、知识在资源配置与利用中的功能成为主要决定力量。由于技术、知识与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相关性极小,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一般与经济体制因素关系并不特别密切。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及其知识经济发展中,经济体制变量对其影响主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方针、政策、措施、手段等体现出来,因此,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也成为经济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经济体制对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政府行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何重新认识政府在国家经济职能中的作用,如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政府功能的“最大化”和“最满意化”。 (4)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提高一国产业素质的重要条件。首先,政府通过相对超前和富有战略性的优惠政策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扶持,客观上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和规模;其次,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主要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高度考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因此,对推动和加快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高级化调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再次,政府通过必要的、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等手段,能促进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进而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最后,政府通过制定一定的产业保护和产业开放政策等手段,可提高产业发展素质。 2.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目标和主要条件 2.1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目标体系: 促进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扶持和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改善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效供给;建立和健全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的市场结构与市场体系;建立和强化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和知识产权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企业家才能供给和研究与开发人才供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2.2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条件。 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既是一个多重目标体系,更是一个客观过程。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建设必须具有条件体系的支撑与服务。具体地,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条件有: (1)国家规划和战略支撑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战略成为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需求条件,也是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充分条件。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实力条件。这主要要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对财政贡献率提高等条件。 (3)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的条件。在市场结构改善、提供市场信息和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发挥政府经济功能的主体作用。从发展趋势看,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必须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市场失灵”的可能方面。 (4)需求引导和刺激条件。引导和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和创造相关需求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发展的主要支撑条件,又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形成和强化的基础和核心。 (5)高新技术企业有序竞争条件。调和企业行为主体和居民户行为主体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的利害冲突和利益矛盾,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法规监管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宏观调控能力。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能力条件。强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能力建设,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充分条件。这是从根本上确保一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终极手段。 2.3 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是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功能的一种超越。 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既是一个社会日益增长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供给能力的持续增长过程的方式,也是经济管理体制、新兴产业管理方式和体制的不断调整、转换和创新过程。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生产力的载体,由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作用,由于产业增长的国际因素影响,由于政府功能、作用的局限性,因此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功能转换和创新的必然过程。 (1)提高政府产业管理竞争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创新的主要内容。 (2)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高是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功能形成和作用模式进行重大的转换和创新。 (3)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必须把刺激和放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作为关键。这既有助于缩短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起步阶段周期,又能极大地加快重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和战略产业化发展进程。为此,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必须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的引导和改善,进而使一定时期的产业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得以顺利调整。即在产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通过某种、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的创造和刺激,去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价格,促进厂商调整生产方向,促进生产要素的重组,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通过创造有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去引导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方向,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的功能,使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4)强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指导方针是,既要能消除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市场失灵”障碍,又要能强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进而提高社会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 (5)建立和健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促进政府产业政策的完善,并强化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功能。这可通过形成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超前调节,提高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家或一地区能在某一或某些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这是发展中国家构造国际竞争的后发优势的关键。实践表明,这既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功能转换和创新的关键,也是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核心。 (6)形成有效的政府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市场管理的新模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建设;二是市场竞争主体的塑造;三是政府与企业产权关系;四是政府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宏观管理模式;五是对高新技术市场垄断的管制和规范能力等。 (7)要创造全面提高社会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的动力机制。必须强调,长期以来,在政府经济政策目标中,需求政策占据了绝对地位,而供给政策则被大大弱化了。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由于其资源构成和各种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地位和权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创业人才资源和新型企业家人才资源等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决定因素。而这些新型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供不应求的。而且,在发达国家,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对超前,因此,普遍存在着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不足问题,并且这些新型要素供不应求程度会更明显。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就成为发达国家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一是借助优惠政策条件体系来有效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风险;二是通过提高政府高新技术基础设施供给规模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的多元化机制。这都要求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要以控减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为基点。众所周知,高风险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显着特征之一。因此,高风险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风险控制就成为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重要目标。 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风险控制方式主要有:一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税收减免政策支持;二是政府财政直接投入战略性关键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提高一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安全性;三是政府提供科技创业孵化条件体系,降低科技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本和风险;四是提供政府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供给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型人才资源的供给水平;五是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来分散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 必须指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风险控制能力与一国政府财政收支能力直接相关,与该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与该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状况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关。因此,在新技术产业化的起步阶段,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提高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控制能力。这既能增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政策导向功能,也能大大降低企业市场行为主体风险度,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机制的形成。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行为的不到位,由于受其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所限,其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供给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的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丝毫不比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供给能力上的差距小。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提供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条件方面的认识不到位,它在这方面的供给职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新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差距,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度创新供给条件和行为建设的重要性,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飞阶段或成熟阶段,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控制的手段也要进行全面调整和创新,不能再单纯依赖于优惠政策条件,而要通过建立制度创新的比较优势,来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控制效率。 因此,强化政府制度创新供给能力,也是提高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制度创新供给是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基本功能。 (8)改善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干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使政府协调行为成为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各国政府加快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预期和责任都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主权国家政府必须在新型国际分工中获得有利竞争地位,在技术、信息、管理、新产品和服务等配置竞争中处于主动。这要求政府必须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实施适当干预。这要求主权国家政府产业政策的设计和操作的开放化要以培植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竞争与合作机制优势为关键,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来提高有限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产业全球化竞争能力是与其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能力密切对应的。因此为了提高一国在产业全球化中的竞争能力,必须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前提。为此,发达国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干预功能不断强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和实施国家级中、长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提高有限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这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制定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中有突出的表现;二是强化国家财政能力对研究与开发的扶持,引导社会科技投入规模和结构,提高社会科技投入供给水平;三是加大政府对知识和技术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体系;四是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财政政策,创造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效需求,带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五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迅速长大;六是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提高对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有干预经济的传统,但这种传统模式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促进行为相差甚远。①我国政府传统的干预功能过多侧重于行政功能,与市场经济要求正好相反;②我国政府传统的干预功能最突出地表现在组建国有企业,进入国民经济诸多行业。而在新技术产业化中,政府能直接参与的行业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我国政府传统的经济干预功能难以实施;③我国政府传统的干预功能往往导致很多的投资失误,导致重复建设。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如果国家干预导致了投资失误,可能会从根本上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周期,加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本,进而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国际差距。这比传统经济下我国政府干预失灵的危险要远大得多;④我国政府传统的干功能没有与相应的制度创新有机结合。发达国家政府干预高新技术产业化,不仅有行政手段,还有与之相辅相成的法律手段。客观上,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步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制度创新条件难以有效供给,此时借助行政手段的干预功能能弥补制度创新不足和滞后的缺陷。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入到成长阶段后,单凭行政手段所能实现的制度创新功能就十分有限,同时过多的行政手段可能导致新的制度瓶颈。因此,这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承担全部制度创新功能。从我国情况分析,政府在干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功能还十分有限。实际上,现行公司法、投资法和税法对高新技术创业的限制还很多。 3. 总结: 高新技术产业政府管理需求迅速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正在成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功能强化必须成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乃是一国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作用的核心。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不仅有弥补“市场失灵”的特别功能,而且对高新技术产业化中政府功能缺陷的校正也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从长远分析,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的提高是改善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功能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它发展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 新技术论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核心。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因此,它的发展不仅能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附加价值,促进整个国民经济高效益地运转,而且能够带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为及时把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了解企业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与走向,为进一步扶持、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参考,我们于年初对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从20__年我市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以来,全市共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由于复审不合格、企业转制等原因,现存3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 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技术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节能与环保、现代农业等7大领域。从各个领域的企业数量上看,先进制造、精细化工和电子信息分占前三位,分别为9家、7家和5家(见图1)。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共有28家,其余2家为国有企业。从地域分布看,市直企业15家、兴隆台区属企业11家、双台子区1家、盘山县2家、大洼县3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盘锦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原兴隆台经济开发区内企业均视为市直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已走过初创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__年产值超千万元的21家,其中超5000万元的10家,超亿元的4家。 2、科技人员及技术研发情况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绝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企业的技术管理、自主研发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只是名称还不是十分规范,有技术部、科技处、研究所等等不一而足。相对市内其它企业来说,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较高,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均在30以上,平均值达到39.2,有4家企业在50以上。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绝大部分都在10以上,平均值达到27.2,最高比例达到75。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开发上舍得投入,从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看,平均值为9.6。 3、产学研联合情况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产学研联合,近几年来,随着全市科技合作工程的大力推进,部分企业也相继与相关院校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如:盘锦兴海制药有限公司与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联建生产实训基地;盘锦兴建助剂有限公司与西安石油大学联建成果转化基地;盘锦昌明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了企业研发中心。这种“校企联姻”为企业优先优惠转化院校最新科技成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对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通过开展产学联联合,研发出一大批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或产品。如:盘锦市华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与加拿大海外学子肖俊宏博士合作开发了“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和成套设备开发”项目。该项目针对辽河油田的稠油污水深度处理难题而研发,并先后开发了稠油污水预处理工艺、溶气气浮工艺、除硅净水工艺、多介质滤料过滤工艺、大孔弱酸树脂软化工艺、含油污泥脱水工艺以及相应的水处理药剂与设备,全面解决了稠油污水处理工艺的各个关键环节,实现稠油污水处理后达到回用作蒸汽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处理后的技术指标均等同于国外同类工程指标。目前,公司已成功完成了欢三联日处理2万立方米的核心工程。盘锦辽油豪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中频变频器,频率达到2500Hz,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比目前国内使用的500Hz中频变频器节约成本20以上。盘锦昌明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江汉石油学院,开发了TCP射孔监测仪,主要用于监测油田生产中的射孔起爆过程,它可以有效克服施工时井场环境中加压泵、钻机、作业机等其它设备及海浪击打套管等振动干扰、噪音干扰以及人为因素影响,准确判断起爆成功与否,避免以往因射孔炮弹在井下未爆而在井口爆炸伤人的恶性事故,产品属国内首创。 4、通过不断发展,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明星企业,形成了我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靓点。如辽宁华孚石油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辽河油田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的开采难题,自主开发出空心抽油杆越泵电热采油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稠油入泵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装置运行过程中,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目前,该采油技术在国内属领先水平,也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华孚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__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2080万元。盘锦兴建助剂有限公司引进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应用固定化细胞法催化工艺生产丙烯酰胺”项目技术,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完成了项目中试和工业化生产。该项目用生物法取代了以骨架铜做催化剂的 化学方法,生产出高纯度的丙烯酰胺单体,减少了环境污染。单体聚合后生成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量高,达1700万~2500万之间,属于国际先进水平。20__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利税800万元。今年兴建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扩产,现已形成年产10000吨的规模。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1500万元。几年来,兴建公司逐渐成长为盘锦市知名企业,目前已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1994年正式投产。多年来,企业始终坚持高技术起点、跨越式发展,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由原来单一的片剂车间发展到现在拥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冻干粉针、粉针、水针、输液等七个剂型生产车间,并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生产品种由原来的2个片剂品种增加到现在的36个剂型品种。如今,天龙药业已经成功创出自己的品牌,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__年公司实现产值近亿元,利税1400万元。 二、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只有加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并逐步使之产业化,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够创造大量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于保持经济活力、提高效益、促进创造发明、提高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市广大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规模小,实力弱等原因,在资金融通、技术开发、信息获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具体表现在: 1、区域分布严重失衡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从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情况看,全市30家高新技术企业除15家属于市直企业外,11家分布在兴隆台区,其余两县与双台子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加起来仅有4家。这种区域分布的严重失衡局面将大大制约全市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格局。 2、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中介服务性机构为其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如人才中介、技术交易、技术咨询、战略咨询等,而我市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基本没有此类机构,大大制约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3、企业竞争力相对薄弱 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相对薄弱。缺少规模大、水平高、对地区发展有显著牵动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没有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也缺乏超大型项目。另外,企业的市场相对狭窄,40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市场面向油田及油田系统,企业的近期效益及今后发展对油田的依赖性过强。面对油田稳产及今后将逐渐减产的趋势,企业未来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4、企业的资金获得比较困难 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能获得政府政策扶持和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少之又少,各级政府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偏弱。在目前国家商业银行不断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新形势下,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产较少、实力较弱、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以及社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偏见等原因,商业银行一般都不愿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5、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困难 盘锦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条件所限,人才集聚能力不强。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很难吸引到合适的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是从事软件开发领域的高科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部分高科技企业不得不向北京、沈阳等外埠寻找人才,增加了企业成本。 6、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与大型企业不同,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更为复杂,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更为参差不齐。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人员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他们经过一些市场摔打,对如何闯市场有一定的胆量和招数,有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不少人还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训练,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由于受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的限制,相当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如有的企业对未来发展战略筹划考虑较少;有的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有的缺少科学决策;使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为缘油而建,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油气资源的递减给盘锦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为实现盘锦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高新技术企业扶壮扶强应成为各级政府的必然选择。 1、更新观念,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转变观念,把扶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要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认识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意识,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以服务为己任,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是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身份出现,提供政策和服务支持。政府职能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二是政府对企业从管理为主向为企业服务为主转变;三是政府从直接操作经济活动向主要监督经济活动转变。 2、贯彻落实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要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和我省已经制定和正在执行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政策基础上,将我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尽快落实。 ⑴实行税收上的优惠。对新办的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第一个经营年度起,五年内将企业所得税进入地方财政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 ⑵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可不受比例限制,均可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为开发和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高新技术企业可根据需要对生产科研设备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⑶作价入股的技术成果,经认定属高新技术的,其占股份的比例可扩大到35。高新技术成果的完成人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者,根据其实际贡献,可获得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所占比例不受限制。 ⑷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开发等贷款贴息和担保。 3、努力改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保证,各级政府要努力改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要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门槛,进一步简化高新技术企业创立的审批登记注册手续,降低科技创业的门槛;其次要简化各种行政管理和税收手续;再次要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保证高新技术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得到健康发展等。 4、创造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与利用外智的环境 必须始终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放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首位,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提高科技人员研究开发高新技术的积极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作价入股时,成果权属单位应当将成果的股权收益拿出一定比 例分配给成果完成人,其所占比例不受限制。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者,可获得与其贡献相当的股权收益,所占比例不受限制。 5、增加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 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和社会融资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体系。科技行政部门每年可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划出一定的比例,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要按照集中资金,保证重点的原则,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科技三项费用等科技资金要优先用于起点高、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商业银行应设立高新技术企业信贷部,积极开展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不断扩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规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放贷款;高新技术企业在积极增加自筹资金的同时,可以合法方式面向社会融资,筹措发展资金。 6、培育中介机构,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政府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帮助的最佳切入点。我市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为加快我市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专门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从高新技术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内容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服务机构: 一是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机构。通过管理咨询和培训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带来的管理不善的问题,促其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广泛的技术咨询、培训、技术转让、设备安装和调试、推广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三是金融服务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四是信息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无能力获取足够的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市场供需等信息。信息的不完备,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等活动。因此,十分需要社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 五是创业服务机构。如多种形式的企业孵化器和高科技工业园等,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孵化工作。建立企业孵化器,以优惠价格为科技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到创业中心创业。 7、加强企业科研队伍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一是为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创造必要的条件,包括课题选择、资金筹措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配套服务,促使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早出成果;二是抓好科研人员的知识更新,根据所承担的科技项目及时补充相应的高新技术知识;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四是要大力吸引埠外高科技人才来我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五是要通过高技术研究、课题攻关、项目转化、学术交流、外派培养等渠道,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外语、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 8、加大支持力度,加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要充分重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引导支持它们扩展产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以高科技产品为龙头,以优良资产为纽带的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在争取财政投入、科研立项、科技贷款担保、对外招商引资、出国洽谈研修、技术职务评聘、承接政府计划任务等方面,要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用政府规定加以保障。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为民营科技企业作好服务工作。 新技术论文:对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的研究 一、高新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将为了满足战争或突发性事件的需要,有计划的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国家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扩大军品生产,保障战争的需要。通常包括工业、农业、物资、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邮电通信、卫生力量等方面的动员。总的来说,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战略动员能力的一种,是一种国家保障机制,在国家战略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高新技术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由美国科学家提出。高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高战略地位。高新技术是高端的战略资源,是国家层面的技术。第二,高技术密集。高新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第三,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高新技术之所以被各国所重视,关键在于其重大的延展价值。此外,高新技术本身的研发的多是尚未成熟的领域,成败有很大的随机性。进入了21世纪以后,传统的军事思维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科技战争的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带动整个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思维的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特别是近些年来包括海湾战争在内的局部性战争的发生,标志着战争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此引发了我们关于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如何构筑国民经济动员战略高垒以应对新挑战的研究。 二、高新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发展重点 首先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信息化建设。所谓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主要是指在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提高动员效率,保证动员工作的顺利展开。高新技术在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息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各行业。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化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成本,为国防建设奠定基础。其次是高技术迅猛发展下的动员基础建设。信息社会中,信息和信息技术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会溶入战争的各个方面。因此,信息化战争的进行,既依赖于军队认真组织实施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最后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应急动员能力建设。信息技术储备以作战急需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信息成果、信息科研的形式储备,主要依托大中型信息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在做好储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行业特有的网络、人才、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互相联通、完善配套、先进可靠、运转高效的动员指挥管理系统,在动员潜力调查、动员储备管理、辅助决策、模拟演练中发挥作用,提高应急动员能力。 三、高新技术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的策略分析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国民经济动员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国家安全离不开军事支持,而军事支持又离不开国民经济动员。国家经济动员能够为军事和其他国防手段提供最基础的资源和经济,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克服“应付局部战争,不必大动干戈”的错误思想,克服“平时经济动员准备抓与不抓关系不大,战时一声令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的错误思想。其次,加强军事技术开发,提高国民经济动员技术含量。军事技术在当代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是构成军队战斗力,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往往优先运用于军事,引起军事技术的变革;而军事技术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军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军事技术的的发展,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军事技术开发,是提高军事和国家动员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再次,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增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体制建设是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关键,也是使其常态化,制度化的最终目的。国民经济动员在国防动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其他动员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必要建设完整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当前,只有加强体制建设,才能提高经济转化能力,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对经济资源转化和战争资源的储备,保证国防动员的顺利展开,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新技术论文:论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最新技术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信息通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质量,将传统的依靠交换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通信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它在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同时,更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因此,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理解,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运用的具体技术,是增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运用的重要途径。 1 计算机网络技术 将现代通信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能够独立工作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和资源的共享,便是所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是由资源网络和通信网络共同组成的,所谓网络,就是指通过电话线、电缆或者无线通信等互相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的集合。它的各个节点之间能够进行自由地通信,并且可以实现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等资源的共享。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六种互联的设备组成,包括路由器、网关、中继器、网桥、集线器以及交换器。 2 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 所谓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按其发展的历程,它经历了模拟通信、数字通信以及数据通信的发展,其相应的传载体分别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以及信息源产生的数据信号。 其中,数据通信又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方式。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主要是通过网络协议实现的。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即相同的语言,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协议的选择,往往要根据有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3 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1 联机阶段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主要是利用中央处理机,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大量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来实现信息控制和交换的。在这种方式下,主处理器负责主要的运算和指挥工作,并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存储起来。而其他的计算机只是针对部分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 但是,随着连接终端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增多,主处理机所负担的处理任务也持续增加,造成了沉重处理负担,使得其运行的速度越来越慢,其通信终端的信息获取速度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通信线路和中央主处理机之间,设置了一个通信控制器或者前端处理机,用来负责与终端计算机之间的信息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 3.2 计算机互联阶段 互联网络阶段主要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主要是指通过多个计算机的互联,形成互联系统,以实现信息的共享。这种通信系统具有分组交换、控制分散、资源多项共享等优势,但同时也有相对封闭、过于独立等方面的缺陷,很难实现网络的完全互通和信息的完全共享。 3.3 标准化网络阶段 随着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的出现和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的进步,这是标准化网络阶段出现的技术前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计算机的体积越变越小,运行的速度却越来越快,功能不断齐全,使用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 此外,随着局域网的迅速发展,以在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的相继使用,许多计算机和通讯系统逐渐形成了一个交互式的网络,真正地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 3.4 互连和高速网络阶段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提出的一个重大的课题,适应了信息化通信的具体要求。紧随美国之后,世界上的其他各个国家也都开始重视国家的信息工程建设,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技术,以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 4 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的主要技术 4.1 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具有极大优势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它具有例如网络的成本低、应用的范围广、软件和硬件资源丰富、通信速率高以及市场潜力大等特点,这些优势的存在,决定了以太网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逐渐控制甚至是垄断了商用计算机的通信管理,并开始向工业现场进军。 以太网在技术上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及时的通信,而其价格方面的优势,则可以在提高通信网络性能的同时,降低局域网建设的成本。所以,以太网依靠这些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主要控制技术,并推动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4.2 现场总线技术 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实现微机化的测量控制设备与生产现场之间的数字化和开放化通信,保证计算机控制的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完整实现。 它的数据传输方式主要为基带传输,具有极大地实时性和抗干扰的性能。此外,现场总线技术的功能模块相对分散,便于系统的维护,具有极强的可靠性。而其开放式的互联结构,可以使同层之间的网络实现互连,保证与信息管理网络的互连。同时,它的互操作性极强,可以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通讯设备,能够在相同的通信协议下,实现统一的组态。 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势以及其技术不断的成熟和完善,使得它成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重要控制技术。但是,由于这种技术的标准过多,在互联通信中会存在许多困难,导致传输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计算机的网络和通信中,存在许多限制,不如以太网在这方面的优势大。 5 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也不断扩展,例如电子数据业务、个人移动通信、电子信箱等。当然,它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3G与4G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其覆盖的面积广泛,能够满足配电网中的自动化信息传输的需要,在配电自动化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在应急通信方面,也利用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建立应急通信系统,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时候,实现及时通信,如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建立,就是其重要的体现。此外,无线视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都是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重要应用方面,可以促使个人以及其他方面通信朝着实时、双向、高速、交互和动态的方向发展。 6 结束语 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由于相关技术的开发和进步,网络通信技术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促使新的通信设备,如视频电话等不断诞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且随着计算机控制中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对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新技术论文:高新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高新技术 通信系统 系统应用 论文摘要:通信技术的发展引领着社会生活的进步。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新技术在有线通信系统和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向信息密集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行业及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应用的不断深化,只有实现通信系统在技术科技方面不断更新,加快通信系统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与融合化方向的演进,才能突显通信系统在社会生活领域支撑引领的作用和地位,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主要探讨了现代高新技术在有线通信系统和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分数阶Fourier变换技术在有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有线通信是利用电线或者光缆作为通讯传导的通信形式,它通过对现有各类网络进行技术改造,与下一代新建网络互通和融合,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重要支柱。然而,在有线通信信道中存在各种噪声,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则会使误码率增加。因此,要消除不理想信道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必须应用新技术。分数阶Fourier变换(FRFT)的通信技术原理是以线性调频信号(chirp)作为调制信号,利用线性调频信号在分数阶里变换域的能量聚焦特性,通过接收机进行路径分集接收抑制有线通信信道多途效应所产生的码间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噪声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能力。具体应用程序如下: 1.1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 分数阶Fourier变换作为一种新型的线性时频工具,其实质是信号在时间轴上逆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到U轴上的表示(U轴被称为分数阶Fourier(FRF)域),而该核是U域上的一组正交的chirp基,这就是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chirp基分解特性。所以,在适当的分数阶Fourier域中,一个chirp信号将表现一个冲击函数,即分数阶Fourier变换过程中,某个分数阶Fourier域对应的chirp信号具有很好的能量聚焦性,而这种能量聚焦性对chirp信号的监测和估计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在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中,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旋转角口为变量进行扫描,求出观测信号所有阶次的分数阶Fourier变换,于是形成信号能量在由分数阶域U和分数阶次P组成的二维参数平面上的分布。然后,我们按域值在在此平面上进行二维搜索,找出最大峰值位置。并根据最大峰值坐标可以检测出chirp信号,并估计出峰值所对应的分数阶次P和分数阶域坐标,估计出信号的参数。 1.2分集接收 分集接收是利用信号和信道的性质,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互不相关的多路信号,然后将多径衰落信道分散的能量更有效的接收起来,处理之后进行判决,从而达到抗衰落的目的。本文采用分集合并技术,即取出那些幅度明显大于噪声背景的多径分量,对它们进行延时相加,使之在某一时刻对齐并按一定的准则合并,提高多径分集的效果。在通信系统中,RAKE接收机由N个并行相关器和个合并器组成,每个相关器与发射信号的一个多径分量匹配。在N个相关器前增加时移单元,就可在时间上将所有分量对齐,从而采用相同的本地参考信号。然后,相关器组的输出送给合并器,将合并器输出的判决变量送到检测器进行判决。最后,根据接收机使用的不同合并方法,在选择性合并方式下,在多支路接收信号中,选取信噪比最高的的支路信号作为输出信号。 1.3峰值输出 信噪比系数呈现出一个典型的振荡特性,且振荡频率与振荡幅度与时频面的旋转角度和输入信号相关。因此在采用分数阶Fourier变换技术的实际使用中,在进行近似计算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必须对近似处理带来的误差进行评估。 2、ATP系统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自由激光空间光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热点。但从技术实现方面来讲,由于激光通信具有信号光束窄、发散角小这样的特点,从而导致APT(Acquisition Pointing Tracking)捕获、跟踪、瞄准相距较远的运动体上的较窄信号光束相当困难。ATP系统是由粗跟踪和精跟踪单元构成的复合跟踪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粗跟踪单元实现初始的捕获和跟踪,并将信标光引入精跟踪的视场范围内,然后精跟踪单元实现更高带宽的跟瞄,再将信标光稳定在可通信的视场之内,为最终空间站光通信系统工程实现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2.1粗跟踪单元 粗瞄准单元由一个安装在精密光机组件上的收发天线,万向支架驱动电机以及粗跟踪探测器(CCD)组成,主要作用是捕获目标和完成对目标的粗跟踪。在捕获阶段,粗瞄准机构接收由上位机根据已知的卫星运动轨迹或星历表给出的命令信号,将望远镜定位到对方通信终端的方向上。为确保入射的信标光在精跟瞄控制系统的动态范围内,必须根据粗跟踪探测器给出的目标脱靶量来控制万向支架上的望远镜,使它的跟踪精度必须保证系统的光轴处于精跟踪探测器视场内,从而把信标光引入精跟踪探测器的视场内。 2.2精跟踪单元 精跟踪单元的跟踪精度将决定整个系统的跟踪精度,它要求带宽非常高,带宽越高,对干扰的抑制能力就越强,从而可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加强跟踪精度。因此,设计一个高带宽高精度的精跟踪环是整个ATP系统的关键所在。在这一单元我们可采用高帧频、高灵敏度、具有跳跃式读出模式的面阵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它基于深埋沟道移位寄存器技术,可以获得非常高的读出速率、非常低的噪声和非常高的动态范围。通过由捕获探测器(CCD)和定位探测器(OPI N)组成探测接收单元转换,CCD完成捕获与粗跟踪,并将接收光引导至OPI N上,在OPI N中进行误差信号的检测,从而提高信标光捕捉精度。 2.3控制单元 将捕捉的信号经放大、整形和A/D变换处理后,在计算机中按一定的数据分配流程将信号输入。然后通过计算机给出的速度控制信号和加速度控制信号,又经数据分配接口送入D/A转换与处理网络,使伺服电机按要求转动并带动天线转动机构分别在水平和俯仰两个方位转动,以调整天线的位置,达到自动捕获、跟踪、瞄准的目的。 3、结语 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在未来通信技术的研究上,应不断探索、创新,追求高新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关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性 [摘 要]在工程勘测的过程中,水文地质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要先查明与岩石有关的水文地质的相关问题,科学、有效地查阅水文地质的各种参数,为设计施工工程提供最有效的资料,积极有效地避免水文地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水文地质在工程勘查中的重要性以及水文地质的相关内容和危害,进一步说明了水文地质勘查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影,提出了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勘察要求和内容,旨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消除水文地质对建筑物的危害,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勘查效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重要性 前言:在一系列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但也易于被忽视的问题。特别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入,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等问题,令勘察、设计和施工工作难以进行。因此,本文对水文地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水文地质勘查的要求和内容。 1.水文地质勘查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1.1 水文地质影响已有的建筑物 目前,我国某些建筑施工单位对于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勘查的工作还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从而造成很多重大的危害和不良影响。比如由于缺乏合理的水文地质的评价,没有做到相应问题的预防,当地下水随着季节降水的增加而涌增,地下水位急剧的上升,第下岩土强度受到严重影响,而产生严重变形的状态,最终导致处于地下水位的建筑物发生爆管或者地面坍塌开裂的事故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的重大经济损失,从而对建筑业产生负面影响; 1.2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岩土和地下水之间有着互相作用的关系,也就是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岩土的水理性质,而岩土的水理性质又影响着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从而间接的影响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地下水能够引发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因为地下水位的升降以及地下水的动水压力的作用。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够引发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是天然的因素或者是人为的因素导致,如果地下水位变化达到某一临界点,会严重的影响到岩土工程,。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勘查研究,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 1.3 水文地质影响工程地基建筑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基坑也越来越深。基坑的深度会受到施工现场和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基坑的开挖往往采取的是垂直开挖的形式,开挖的深度基本都超过了当地地下水的埋深。由于建筑物施工前施工人员没有对建筑物的水文地质进行有效的评价,事后由于人为的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地基下沉,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使得建筑物不能正常的使用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深基坑在开挖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地下水涌水、冒砂等问题,所以,要综合考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2.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勘查要求和内容 2.1 加强建筑物水文条件和地质环境的综合勘查 建筑工程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完成相应的工程勘查工作,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了解某调查地区地下水的埋藏、分布状况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概略估算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国民经济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的水文地质调查;将工程的具体勘查工作与建筑物的地基、水文情况等充分结合在一起,明确建筑物的各项参数指标,重点评估地下水对建筑物、岩土体的影响和作用,分析其强度,评估和预测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 2.2 强化地下水存在状态及变化规律的勘查。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勘察,主要就是对地下水进行研究和勘察,地下水的勘察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和状态、地下水水位的高低变化情况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等。其中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状态,注重研究地下水是那种水质,酸性水质、碱性水质还是中性水质,因为不同的水质条件对于岩土强度的影响不同,还要做好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的勘查,即对建筑物所处地区近年来地下水位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有个详细的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包括了两者之间的互补以及地表水的排泄状况勘查,分析出地表水的排泄是否影响到地下水的水位、动力和压力的变化等。 2.3 做好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测试的勘查 当对建筑物的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建立和使用,最重要的勘查工作是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进行有效的测试。有效的测试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通过此环节,建筑设计人员才会得到准备数据,从而根据数据做出精确的设计,例如地基的厚度、深度,建筑物墙壁的厚度等。因此,此环节是建筑物安全建立和使用的有力保障之一。根据所处地质条件的不同,所测量的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地下水是否静止,可以选择是否采用隔离措施进行测量,若为静水层,那么就不需要隔离措施,若为流动的含水层,那么就要采取隔离措施进行测量;对地下水压力进行测试时,可以采取几何法,先确定地下水能承受最小压力和最大压力,然后用压力与压力人水量的关系曲线进行绘图,进而测试出建筑物地段岩土的透水率。压力测试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 3.结语 在工程勘查的过程中,水文地质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具体的工程勘测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明确与岩石的相互关系,还需要做好防范措施,提出与治理相关的建议。另外,在工程实施前要按照地质勘查当中应该勘察的内容和要求做好准备,要根据所勘查的地域、地质、水文特点制订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做好积极的防护措施,消除工程危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要按时完成工程,节约成本。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工程地质勘查质量风险研究 [摘 要]工程地质勘查是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查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 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整体规范性和建设效率是建立在详细、精确的地质勘查活动之上的,是工程建设前的一个强制执行环节。本文工程地质勘查的风险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从地质勘查风险的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几点关于地质勘查质量提高和的措施以及降低风险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地质勘查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地质勘查技术的改进作出贡献。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质量;风险 前言:我国对地质灾害勘查项目质量管理及保障体系的研究还处于相对比较薄弱的阶段,但如今社会地质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地面交通干线和建筑物的损坏,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地质灾害隐患的勘查需求和质量要求日益凸显,同时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各异,勘查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必须加强地质灾害勘查的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勘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勘查质量、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必要措施。质量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贯穿项目的设计、组织和施工等的全过程。本文结合ISO9001:2008版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对地质灾害勘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索。 1.地质勘查风险的影响因素 1.1 地质环境复杂和气候变化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目标之一是自然地质,山川、河流、盆地、高原、丘陵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地质形态,一个勘察范围内会出现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野外勘察时,勘察条件有限,勘察工具搬运困难且稳定性差,加之岩层风化,取样后分析困难。同时,野外气候变化频繁,昼夜温差较大且降雨量不均导致岩体不规律的干湿变化和热胀冷缩等给地质勘察和取样造成不便,会影响勘察结果的精确性。 1.2 人为因素影响 工程地质勘查人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勘查的质量,勘察的全过程都需人工操作完成,但一些勘查人员工程概念不明、勘查侧重不清、操作方法失当、勘探手段和使用设备相对落伍。进行地质勘查数据分析时,勘查人员也存在着勘查参数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使用不当、适应条件的意义混淆不清等问题,最终造成了工程勘查评价报告中地质勘查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主要工程的地质问题界定模糊、地质危害论证不充分、遗漏地质数据或报告错误数据等问题。地质工程勘查风险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见一斑,其造成的后果轻则延误开发时机造成经济损失,重则给工程留下隐患,产生重大危险。 1.3 建设单位不够重视,缺乏规范制度 作为岩土勘查市场需求方的建设单位由于缺少勘查方面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在选择地质勘查合作单位时以节约经费为主要考量,对勘查单位实力、勘查技术、勘查结果要求很低造成岩土工程勘查市场门槛低,业内竞争激烈从而演变出一些以低报价、低质量抢占市场份额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岩土工程勘查工作缺乏规范制度,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市场缺乏调控,勘查工作缺乏监管。地质勘查的作业环境主要在野外,勘查过程由勘探单位独立操作,其勘查工作是否全面、取样是否充足、实验是否客观都无从考证,其提供的勘查数据可靠性、真实性、全面性无法得到保证。这种形式主义的地质勘查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延误工期又繁化工序。 2.地质勘查风险的防治措施 2.1 综合勘查方法的应用 对地质环境复杂的工程场地进行地质勘查时,使用单一的勘查方法所得结果并不理想。在传统钻探、井探、槽探基础上可结合运用电法勘探和磁法勘探、遥感技术等进行综合探测,充分发挥不同勘查技术和仪器的优势,精确、真实、全面、高效的为所需单位提供地质数据和资料。此外,收集当地地形地质图和航空照片、卫星探测图等资料可以让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人员对场地地质形态有初步了解,少走一些弯路。 2.2 加强综合技术能力培训 一个优秀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人员,从对专业知识(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学、物探学等)的掌握到对地质的综合判断能力都需要经得起严格的考验。此外,工程勘查技术人员对野外勘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强度要有相应适应能力,对勘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和物理图像转换要有专业性和阅读性。努力做到地质勘查的调查详尽、分析全面、报告清晰,为地质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严谨科学的有力依据。 2.3 建设单位加强重视,规范制度,强化标准 岩土工程勘查于工程设计建设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程和整体质量。目前岩土工程勘查市场秩序混乱,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刻不容缓。首先,对地质勘查承包方的技术装备、技术力量和勘查质量进行审查,淘汰一些勘查素低的勘察单位。其次加强行政管理,全面监管地质勘查市场。再次,杜绝企业工程地质勘查的形式主义,端正企业对地质勘察的认识态度。最后,制定引导和鼓励制度,促进地质勘察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人积极性,使勘察质量逐步提升。 ISO9000系列已经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应用最广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全球工业和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地质灾害勘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贯彻ISO9001:2008族标准的八大基本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目的表明产品实施组织能够满足客户对产品(服务)质量要求,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文件化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实现产品(服务质量)。 3.结语 地质勘查是岩土工程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勘察从业人员在提高地质勘察专业水平的同时,还需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和监督部门需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管理意识,全面掌握地质勘查风险因素,才能降低风险带来的制约和损失,促进岩土工程建设工作全面开展。总之,地质灾害勘查行业建立的基于ISO9001:2008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能够促进地质灾害勘查项目工程质量,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但在建立健质量管理全过程中不追求的越全面越好,避免执行困难。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 要]物探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查的简称,其在工程建设与地质、矿产、能源勘查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引入物探技术,将能极大地提高勘察效率与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物探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探方法;工程地质勘查;技术应用 工程地质勘察是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项目工程地质结构等为对象,采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址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普查与勘探,从而为各类工程、项目开发与建设等,提供地质勘察相关参考依据。地质勘察技术方法多种多样,物探法、古地磁、地气法、探矿工程法、地球化学法、顺磁共振法、重砂测量法、提取元素活态法、地质测量法、地球物理法、稳定同位素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勘察技术方法。但是,在地质勘察实践中,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与适应性,如何对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勘探工作者们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 一、工程地质勘查中应用物探方法的优势 首先,物探施工面积小。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主要从外部检测入手,对检测环境进行分析,工程检测以小型探测为基础,对大的探测环境进行分析,缩小了工程地质勘查的施工范围,节约了工程地质勘探的资金应用,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其次,物探对环境影响小。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范围通常设定为工程的某一部分中,勘查形式将网络智能勘查作为主要的勘查手段,大面积降低了工程地质勘探中人工投入程度,低破坏性的勘查形式符合现代社会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再次,物探监测耗时低物探方法与传统的勘查方法相比,技术手段应用的灵活程度增大,工程检测的准确性提高。最后,计算机智能勘测能够对勘测数据进行保存收集,保障了工程施工勘查的连续性,缩短了工程施工勘查检测时间。 二、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及应用 物探方法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工程地质勘查中应用的物探方法目前主要分为地质联合坡面勘探法、电测勘探法、磁性勘探法以及数据反馈勘探法等。 (一)地质联合坡面法 地质联合坡面勘探法主要对山区地质坑采施工工程进行地质勘测,将卫星数据遥感技术应用到山体坡面切割程序中,山体坡面切割能够对选取的地区进行平面切割,从部分切割面中蕴含矿产成分判断整体矿山中矿产含量。例如,对某一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勘查,施工人员应用地质联合坡面勘探法进行地质物探,得出反馈数据,见表1所示。从地质联合坡面法的检测表本中可以分析出,该工程施工山区中,煤含量为65%,铁含量为20%,有机铝14%,其他成分占1%。由此可见,该工程的施工地区主要以煤作为开采的主要资源。 (二)电测勘探法电测勘探法 在工程剖面两侧接通电源,自然矿物质中电力强度较弱,因此,开展这种勘探方法时,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剖面进行外部电力补充,地质岩石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接通电源后,电路中电压稳定性和电阻的信号强度随着岩石层厚度的逐步增加而发生变化。电测勘探法的应用准确性较强,与数据反馈勘探法结合应用能够实现数据与图像同步的效果,使工程勘测的准确性进行一步提高。电测勘探法与传统大型勘探作业相比,操作灵活程度更高,信息收集的准确性较大,并且直观的数据模型图使现代数据应用结果和应用的比重性更强,大大提高了工程地质勘测的准确性。 (三)磁性勘探法磁性勘探法 其工作原理是应用量导层对岩层断裂、破碎以及腐蚀圈内进行磁性检测。这种勘探设备工作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红外线勘探信号,应用勘探技术使岩石中电磁波震动,通过岩石层不同数据的应用检测,勘探技术对演示震动波进行收集,并将收集的磁性勘探波转换为检测数据,勘探检测系统智能对磁性波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最终将数据分析结果与分析图像同步呈现出来。例如,某工程应用磁性探勘技术对工程地质进行勘探,施工人员应用震动产生次震波原理,在工程检测地址上,钻出半径为2.5m的圆形小孔,孔深5m,将物探检测仪通过小孔深入地层中,对收集到的磁性振动波进行网络智能分析,实现了对工程地质的准确检测。 (四)数据反馈勘探法 数据反馈勘探法是从物质的物理特性出发,对工程地质进行勘探。应用密度检测法进行分析,在地质工程现场选定勘探位置,挖一个小型基坑,应用数据检测仪对基坑底部进行扫描检测,通过检测仪红外线扫描,将工程底层构成图呈现在电脑上。逐步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应用物质密度性分析工程地质勘查情况。水的密度为1×103kg/m3,那么,如果检测地质环境中检测数据出现大量水的密度比时,则说明该工程地质岩层中水资源丰富,结合反馈数据,算出工程地质勘查中水层深度;或者,数据勘探扫描仪中检测到地下岩层布局以褶皱断裂为主,岩石成分中含有大量碳酸钙,那么可以判断工程地质演示为褶皱岩层,主要为花岗岩和石灰岩两种,充分发挥了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应用作用。 (五)大地电磁测深 大地电磁测深是用天然交变的电磁场来作为场源的,此方法利用场源对地表电磁场所引起的变化,来对地下的岩石分布特征和电性来研究的一种技术,简称为 MT。因为此方法的探测深度很大,工作成本很低,野外装备也较轻便,而且不会受到高阻层的屏蔽,对良导介质有很强的分辨力,所以在油气勘探,地震预报,调查地热田,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深部结构这些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方法对良导电体很敏感,而这也是 MT 能在勘探隐藏的金属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物理依据。单以金属矿床来说,围岩和矿体之间、未蚀变岩石和已蚀变岩石之间都有着不小的电性差异。在矿体中所含有的金属硫化物富集,会明显降低其电阻率,而蚀变破碎带、控矿脆性断裂和韧性剪切У某鱿郑都会让矿体和周围的岩层体产生电性差异,那这也让MT 成了解决这样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结语 物探方法是现代工程进行地质勘测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对物探主要勘探方式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促进近代工程地质应用技术手段创新,提高工程施工建设质量。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进步,物探技术方法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陆地声纳法、地震映像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大地电磁电导率剖面法等探测数据快速连续自动采集技术将会更加活跃。物探仪器设备也将会向着多功能化发展,其智能化水平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工程地质勘查质量风险研究 摘 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时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早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它是整个工程建设的保证,工程地质勘查的结果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P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工程地质勘查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地质勘察;质量;风险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活动开展前必须执行的重要环节,对工程整体建设影响重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地质勘查手段和技术不断得到优化,其勘察程序和工作方法较传统地质勘察有了长足发展。 1 工程地质勘查内容 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地质勘查工程的发展是一个从浅到深认识的过程,需要广泛的调查研究作为基础,才能确保勘探工作的安全性和整个工程的质量工程地质勘查为调查工作,进行是为了研究影响建筑的地质因素,水文条件、一些天然的地质现象、岩土的力学性质及地质构造为地质勘查的主要因素。依据具体工程需求及建筑物的地质所处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工作,使得建筑物安全使用性能有所保障。工程地质勘查任务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震记录情况与勘查以往报告记录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对相关因素的实验测试,对地质工程的测绘与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并成册为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为了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适应的土质疏松度与涂层分布,此项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点。建筑物的安危直接受到地质环境好坏的影响,因此勘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为勘查工作的精确性,勘查资料为建筑建设的依据,使得地质工作全面进行有所保障,施工顺利开展,做好合理地质建筑的充分准备。 2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主要影响因素 工程地质勘察是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做好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其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整治措施,减小及消除水文地质问题引发的各种风险和隐患,从而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2.1 地质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目标之一是山川、盆地、自然地质、丘陵、高原等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地质形态,一个工程勘察范围中会出现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在野外进行勘察时,勘察条件限制,勘察工具搬运困难,外气候变化比较频繁,昼夜温差比较大并且降雨量不均匀造成岩体不规律的干湿变化以及热胀冷缩灯都会为工程地质勘察和取样带来不便,并影响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2 人为因素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勘察质量结果,勘察过程中都需要专业人员完成,但是由于一些勘察人员队工程概念不明确,缺乏勘察专业知识,勘察操作不正确,勘察设备和手段过于落后。在对工程地址勘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时,勘察人员对勘察参数计算公式和分析方法使用不当,适应条件的意义混淆不清等情况,最后导致可工程地质勘察评价报告中对工程地址环境不明确、工程地质问题界定不清晰、地质危害论证不充分以及数据报告错误等问题。 3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的防范措施 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物化探、钻探、坑探、采样测试等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从而为经济建设的需要服务。 3.1 承包方风险防范 首先,承包方要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要保证从业人员能够满足地质勘察工作的需要。企业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要配备合理的机械设备,保证人力、物力充足;其次,承包方要有组织明确机构合理的项目团队,应该强化内审和外业监督。勘察对要能担当起各项工种的开展,要认真对待前期勘察工作并做好有关记录。承包方对于勘察报告要进行三级内审,严格把关,对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及时修改。勘察纲要必须有总工办负责人签字方可进行施工。承包方还要明确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对外业钻探进行抽查和定期检查,要保证验收质量;最后,承包方要做好权责明确,要保证负责人布设工程量的权力。对于承包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要进行评估,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承包企业的风险管理流程要科学合理,做好层层分工、责任明确。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质量风险信息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内各部门以及外部企业之间的交流顺畅。 3.2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由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控制成本。在提高全员成本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业务能力予以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组织能力、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对提高整体项目成本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质勘查单位管理应以工程项目为龙头,财务管理为核心,向成本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3.3 建立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 现阶段,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施管理难、反馈效率低、项目资料存储和使用混乱等情况,所以需要将信息化理念引入鉴于目前地勘项目引入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当中,重点研究地勘项目管理中的数据组织和管理,设计如项目数据标准化管理、项目总结流转、项目甘特图制定、项目实时管控、成果交互反馈等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建设一套符合地质勘查项目管控需求的管理系统。实行地勘项目管理信息化,将打破地质勘查单位和项目负责及各实施小组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促进项目在地质勘查单位与项目组之间有效执行。 3.4 完善市场管理监督体制 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施工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建设整体质量和施工进程。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市场秩序混乱,制定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刻不容缓。首先要对工程地质勘察承包方的及时实力、技术设备已经勘察质量进行全面的审查,淘汰一部分勘察素质比较低的勘察企业;其次是要提高行政管理,全面控制地质勘察市场;第三是杜绝一些企业工程地质勘察出现形式主义,更正企业对工程地质勘察热全面认识;最后是构建鼓励和引导制度,促进工程地质勘察企业科技的投入以及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 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因此,勘查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勘查技术和水平,从而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有助于提高地质勘察质量,促进我国地质勘察行业不断发展。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浅谈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具体施工服务的,将细致的勘察数据结合到施工工作中,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的完善开工。但是目前来看,许多工程地质勘查中往往会遇到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料收集、技术应用、实际施工进程中的失误中,本文就将这些问题及原因阐述出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勘查;施工技术 前言 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融合众多的地质勘查数据来做参考,在勘查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各个细节,从细节处入手,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而这些小方面恰恰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综合性地考虑这些内容,从资料收集运用、勘查技术融合、施工工程开展的综合内容中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也将能够促使我们更好得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一、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概述 建筑工程的好坏程度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工作落实效果的好坏,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有效的测绘、勘探、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相关工作,可以给工程总体建设的落实提供可靠的参数和依据。勘查对象主要是地形、地貌、构造、岩性、不良地质现象等内容。查明这些内容存在的问题、现状,可以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工作。而工程地质勘查一般所需的因素有地貌、水文条件、土与岩石的物理力学特征、自然地质现象与天然建筑材料等。根据建筑物设计内容的结构域运行特征,发现地建筑物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征,对地基强度条件、地基变形条件进行透彻分析,将地质勘查报告内容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材料。全面、准确的地质勘查工作是保证建筑设计质量强化的重要基础。 二、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资料问题 许多勘查工作单位没有对拟建工程的主要信息进行详细收集,导致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不能全面、准确地进行,包括拟建工程规模、结构、荷载内容、地面整平标高、拟建物对变形的特殊要求等内容,如果这些内容全部或部分缺失了,将会对实际的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进而无法获得拟建物与地质之间的关系说明。 2、技术问题 提升工作人员对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准,是完成良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现在许多建筑单位与勘查人员之间的技术联系失去了原有的准确、合理的实质内容。勘查单位低价承接勘查工作任务,施工单位购进的施工材料有缺憾等问题都是现在技术的应用出现缺失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施工人员本身的不重视、缺乏对技术使用的详细了解,将导致技术人员不能利用技术做好勘察工作。融合高新技术的理想存在阻滞的现状,人员使用技术的不科学促使技术问题层出不穷,进而致使地质勘查工作全面崩溃。 3、施工问题 对地层钻探、地质取样、水文研究等内容的勘查施工出现失误,将会导致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失败。比如对粉土、砂层的钻进过程中,没有将优质泥浆用于护壁工作中,出现塌孔与埋钻的现象,致使底层的漏记与许多原位测试不能进行下去。在取样的过程中没能够及时贴签,没有及时送实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工试验成果中的各项指标内容出现失真的现象。如果在标贯与动探试验过程中没有清理孔底残土就进行了深入试验,也会造成试验数据失准的现象。假如勘查场地的底层中潜水含水层与承压含水层没有做好水位分层测量的工作,将导致报告中不能明确地下水性质,只能提供混合型地下水位与水头等施工问题严重影响。如果这些具体的施工工作出现诸多问题,就会使现场作业不能全面、准确地实施下去,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失误、没有按照工作规范、强制性条文进行施工,施工具体实施效果将会出现崩溃。 三、解决工程地质勘查问题的措施研究 1、勘查市场的监督力度提升 为了解决资料搜集问题、技术问题、施工问题,必须从勘查市场规划、监督、管理上入手,强化对勘查合同、勘查刚要的审查与管理,预防盲目、无用的勘察工作出现。主要对勘察工程现场的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监督,全面审查勘查报告中的工作量、资料数据、勘探质量。对勘察市场全面监督,强化政府部门与社会监督结构的监督作用,推行工程严格的监理体质,禁止恶性竞争的出现。 2、技术培训工作落实 对技术员工进行周期性培训,将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这些新兴的技术中发现适合本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契机,并对这些技术内容进行加工,用科学、合理的传播手段,给勘查工作的实施人员做好传递工作。勘查单位应该以注册工程师证与个人执业资质来规定勘查技术人员的标准,从而提升本勘查单位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准,促进整体的工作能力水平提升,使地质勘查工作任务更快、更准确地完成。 3、施工勘查工作的具体强化 对测试新技术、工程设计、施工参数等内容的可靠性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将要施工项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原因,从细节上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个施工流程都落实好,重视施工工具、材料的科学使用标准,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协调效果。将完整、可靠的测试数据与实际的勘查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统一分析拟建工程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在,从而获得详细的勘查施工技术与施工思路。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测定有关水文地质的各种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可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利用水里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从而避免出现因水文地质作用而损坏工程或者影响工程施工的现象。 总结: 本文具体介绍了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并且从这些内容中发现细节性工作失误的重点,从勘查市场监督、技术培训、勘查施工效果上入手,解决现实的重点问题,从工作的实际点出发,强化技术应用效果,提升施工建设成果,才能最终获得勘查工作的胜利。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水文地质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整个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地质勘查的效果。 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对资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地质勘探工作也必须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不断改进提高。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地质勘探水平的快速、准确的方法之一。因此,只有清楚地认识到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性,才能对地质勘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性 在对整个岩石工程周边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周围的水文地质进行勘查,由此可见,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据水文地质的情况来判定的,这主要是由于岩石中含有大量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些地下水资源能够对其产生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个地质勘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相反,如果对水文地质没有一个合理的地质勘查的认识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一些勘查结束后常常会由于地下水而出现一系列的地质危害,从而直接影响了整个地质勘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加强对水文地质进行应用对于地质勘查的意义重大。 2 现阶段我国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地质工程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还会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不到位 所谓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不到位主要是指,在施工之前都需要对整个地质工程现场进行勘查。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很多施工人员忽视了这一点,往往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就盲目组织开工,这种做法不仅仅影响了地质工程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还制约了整个地质工程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地质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案理解不到位、勘查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计算和运算公式掌握不到位、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等,以上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了地质工程勘查工作不到位,这不仅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生命威胁,同时严重者还会拖延工期,从而降低整个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施工的质量和水平。 2.2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人员很多都是外来务工的农民工,他们的安全意识都很淡薄,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地质工程施工出现人身安全问题,从而严重影响整个施工工程。还有很多地质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较低,他们在施工前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等到施工的过程中就乱了章法,随心所欲地、盲目地进行施工资源调配,这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还会增加额外成本,给整个地质工作带来负担。 2.3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界定不清晰 2.3.1 水文地质问题包括要了解工程周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遮护主要是指在实际勘查的过程中,应该精确地计算出水文地质对于勘查工作的影响率,是否会由于实际的人为因素直接影响整个地下水的流向和分布。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要及时遏制,这不仅会使地下水威胁到整个地质勘查工作的根基,同时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在进行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工程周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地质勘查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3.2 水文地质问题包括要了解工程周边岩石的分布情况。不同的岩石其地质形成因素都不尽相同,具有很大的差别,但通常情况下矿床的形成都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岩石都经历了风化和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变质都会影响矿床的形成,根据这种特点,对岩石进行地质勘探,能够提高地质勘查的速度;第二,地质结构因素,每种岩石的地质结构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地质结构会对岩石的分布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矿床的等级、形成、时间;第三,岩石状况因素,岩石有多种形态和状况,其中蕴含了很多有效信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地质勘查;第四,火山岩分布情况,火山岩不同于其他种岩石,其喷发、沉积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地质普查找矿;第五,侵入岩分布情况,不同的岩石情况能够组成不同的矿床,因此根据不同的侵入时间、侵入长短、侵入面积的大小、侵入的速度,就能确定资源的大概位置。 3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3.1 工程地质勘查的内涵和特征 3.1.1 功能特征,是指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不仅依靠一种勘探方法,要将多种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且融入先进的科学研究技术,广泛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能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的选择。例如: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科学地确定和选择大致的勘探范围,然后对此区域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探究,进行科学、精确的策略,从而完成勘探工作。 3.1.2 高效特征,是指建立健全地质勘探系统,然后从这个系统中及时掌握和了解地质分布情况,确定大致位置,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分布区域十分广泛,每个不同的分布区域其资源的存储量也千差万别,因此只有完善地质勘探系统,才能有效地找到资源位置,提高效率。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工程地质勘查难点分析 [摘 要]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才能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如何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就需要我们了解工程地质勘查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了解工程地质勘查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查明各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有效地预测工程建筑,保证工程的合理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前言 地质勘察工作作为工程建设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与工程建设的安全有着直接关联。因此,为了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这就要求程勘察工作的从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除了熟练业务,仔细高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外,更要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二、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及内容 1、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 在我国工程地质勘查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勘查,同时还要分析影响工程施工的相关因素,从而获得工程规划和相关的地质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勘查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应,因此工程地质勘查也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保证。 2、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 为了提高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水平,就必须要从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抓起,明确和了解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项目包括了对地质构造中的地貌、水文以及地质条件等内容的分析,同时还有天然建筑材料和地质现象等内容的研究。 三、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与原则 选择一个良好的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也是保证勘查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在工程勘查中,主要的方法有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试验等。在制定相应的勘查方法时,一定要结合地质实际情况,遵循面点结合、由浅入深的原则,综合运用GPS、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手段,对地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收集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同时,在勘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目前,从我国工程勘查的现状来看,勘查方法比较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从而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后还要利用计算机对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如制作地质工程图件,进行指标统计分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水平。 四、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 1、地质勘查队伍和投资渠道不合理 在地质勘查的实际工作中,不免存在勘查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当前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仍处于转型过程中,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拓宽地质勘查资金的途径和方式,建立并健全科学合理的资金机制和运行体制,对相关地质勘查的各项政策不断进行完善。要跟随时展的浪潮,逐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形势,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整体上不断发展和进步。 2、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滞后 从整体上看,基础性的地质勘查仍然未得到有效的运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勘查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提高,使得地质勘查的难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探矿权市场的政策体系存在弊端,导致民营投资矿产的难度较大,从而制约了探矿权市场的良性运行。 3、地质勘查规划体系不健全,宏观调控缺乏力度 立足于地质勘查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地质勘查规划体系存在一定不足,并未进行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部分地区地质勘查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存在勘查秩序不规范以及非法探矿等状况时有发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探矿者的经济利益,宏观层面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矿产资源,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这就要求全社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提高对质勘查工作的认识,培养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强。 五、工程地质勘查的有效对策 1、加强地质科技创新 在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中,加强地质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地质开矿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开矿技术还比较落后,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起步晚,因此,为了跟上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切实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据相关调查显示,要取得地质找矿的突破,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查知识,新的找矿思路和理论的突破。从目前我国工程地质勘查的现状来看,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勘查手段,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水平,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带,要有具体规划部署为缓解制约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人均下来的资源是非常少的,因此,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在地质工程勘查中,非能源重要矿产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有的是为了增加资源量;有的是以研究为主,要通过研究提出找矿靶区;还有的是以勘查为主,主要是提供可采储量;这些的目标任务各不相同。因此,相关部门要对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带编制具体的勘查规划,落实具体的任务和资金保证,以确保国家对重要矿产资源的需要。 3、充分考虑地质勘查单位的权益 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价款收益,要充分考虑地质勘查单位的权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通知,从而明确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收入。另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建议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应“先留后分”考虑地勘单位的权益。 4、加强地质改革措施 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中,为了保证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就需要政府用“有形的手”来调控宏观规模,坚持以人为本,从而加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与此同时,还要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勘查,统筹国内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并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因此,勘查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勘查技术和水平,从而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促进我国工程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工程地质勘查要求越来越高。在工程施工之前,地质勘查工作非常的重要,只有做好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最终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针对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了深入的探究,以供相关负责人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内容;问题;对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工程建筑施工也在不停的发展,工程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而在工程施工之前,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非常的重要,因此,必须提高工程地质勘查水平。但是,从目前我国工程地质勘查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必须加强地质科技创新,并加强地质改革措施,从而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及内容 (一)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 在我国工程地质勘查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勘查,同时还要分析影响工程施工的相关因素,从而获得工程规划和相关的地质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勘查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应,因此工程地质勘查也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保证。 (二)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 为了提高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水平,就必须要从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抓起,明确和了解工程地质勘查的内容。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项目包括了对地质构造中的地貌、水文以及地质条件等内容的分析,同时还有天然建筑材料和地质现象等内容的研究。 二、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与原则 选择一个良好的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也是保证勘查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在工程勘查中,主要的方法有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试验等。在制定相应的勘查方法时,一定要结合地质实际情况,遵循面点结合、由浅入深的原则,综合运用GPS、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手段,对地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收集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同时,在勘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从而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工程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目前,从我国工程勘查的现状来看,勘查方法比较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从而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后还要利用计算机对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如制作地质工程图件,进行指标统计分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水平。 三、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勘查队伍和投资渠道不合理 在地质勘查的实际工作中,不免存在勘查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当前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仍处于转型过程中,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拓宽地质勘查资金的途径和方式,建立并健全科学合理的资金机制和运行体制,对相关地质勘查的各项政策不断进行完善。要跟随时展的浪潮,逐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形势,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整体上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滞后 从整体上看,基础性的地质勘查仍然未得到有效的运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勘查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提高,使得地质勘查的难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探矿权市场的政策体系存在弊端,导致民营投资矿产的难度较大,从而制约了探矿权市场的良性运行。 (三)地质勘查规划体系不健全,宏观调控缺乏力度 立足于地质勘查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地质勘查规划体系存在一定不足,并未进行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部分地区地质勘查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存在勘查秩序不规范以及非法探矿等状况时有发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探矿者的经济利益,宏观层面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矿产资源,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这就要求全社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提高对质勘查工作的认识,培养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强。 四、工程地质勘查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地质科技创新 在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中,加强地质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地质开矿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开矿技术还比较落后,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起步晚,因此,为了跟上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切实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据相关调查显示,要取得地质找矿的突破,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查知识,新的找矿思路和理论的突破。从目前我国工程地质勘查的现状来看,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勘查手段,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水平,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水平,就必须积极推进地质科技创新,从而为开矿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带,要有具体规划部署为缓解制约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人均下来的资源是非常少的,因此,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在地质工程勘查中,非能源重要矿产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有的是为了增加资源量;有的是以研究为主,要通过研究提出找矿靶区;还有的是以勘查为主,主要是提供可采储量;这些的目标任务各不相同。因此,相关部门要对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带编制具体的勘查规划,落实具体的任务和资金保证,以确保国家对重要矿产资源的需要。 (三)充分考虑地质勘查单位的权益 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价款收益,要充分考虑地质勘查单位的权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通知,从而明确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收入。另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建议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应“先留后分”考虑地勘单位的权益。 (四)加强地质改革措施 加强工程地质改革措施也属于工程地质勘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要积极落实地勘单位改革的扶持政策,对保持地质队伍的稳定、加强地质工作和促进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中,为了保证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就需要政府用“有形的手”来调控宏观规模,坚持以人为本,从而加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与此同时,还要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勘查,统筹国内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并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保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因此,勘查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对于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从而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工程地质勘查中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水务需求日益增高。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查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为突击强、时间短等,此工程先于结构设计与施工前,也称之为工程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因此要有效确保工程地质勘查质量。在我国房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查尤为重要。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在实际进行中,遇到的问题较多,本文针对工程地质勘查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措施,为今后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工程勘查;地质勘查;问题;分析 1、工程地质勘查简要 工程地质勘查[1]为调查工作,进行是为了研究影响建筑的地质因素,水文条件、一些天然的地质现象、岩土的力学性质及地质构造为地质勘查的主要因素。依据具体工程需求及建筑物的地质所处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工作,使得建筑物安全使用性能有所保障。工程地质勘查任务[2]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震记录情况与勘查以往报告记录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对相关因素的实验测试,对地质工程的测绘与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并成册为工程地质勘查[3]报告。 2、工程地质勘查目的与要求 2.1工程地质勘查目的 主要是选择良好[4]的地理位置、适应的土质疏松度与涂层分布,此项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点。建筑物的安危直接受到地质环境好坏的影响,因此勘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为勘查工作的精确性,勘查资料为建筑建设的依据,使得地质工作全面进行有所保障,施工顺利开展,做好合理地质建筑出的充分准备。 2.2工程地质勘查的要求 首先初步勘查,正确评价场地内拟建筑地段的稳定程度,并依据相关规范、工程的特征与规模、岩土工程具体问题带来的影响与后果,评价拟建筑物工程的安全等级与工程重要性,并对岩土工程勘查等级确定。对建筑物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针对具体情形出的设计方案建议要经济合理。具体分析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及水位变化规律与幅度,确保各项工程地质勘查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3、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1工程岩土勘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工程岩土勘查主要目的为建筑物基础设计、施工设计、地基工程提供详细的技术参数与地质材料。而个别勘查人员在现场工作中态度不厌旧,收集地质情况、荷载分布、结构特征、对变形要求、地面整平标高要求等基础资料不认真,以至于勘查报告做出后欠准确,使得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受到重大影响。 3.2勘查工作布置量违背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3.2.1在勘查工作中,随意布置勘察点,违背规定的要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不符合,孔在规定范围内,勘查深度无从基础地面计算,勘查孔不符合最小孔深要求,地层划分不精确,最终致使无法摸清沟渠、河道对工程的加层与不利埋藏物的分布范围。 3.2.2没有对有地下室的建筑场地与高层建筑裙房的抗浮设计要求进行考虑,对高层场地基坑支护勘查的考虑较少,扩大勘查范围未结合地基本身条件。 3.3岩土勘查报告中的问题 3.3.1以上所述外场勘查工作存在问题较严重,造成室内各项工作进行不准确,各项指标的可靠性与离散程度分析受阻。 3.3.2在勘查报告中,地基的评价与结论针对性较差。 3.3.3在勘查中的勘探点与建筑物平面位置图中,若建筑位置与勘探点不采用坐标确定,则图中应有建筑物、地形作为参照物,在错误的勘查报告中却没有。在报告中,应仔细研究分析基础设计参数,依据场地具体地质条件,结合基础持力层的埋藏深度与性质、上部结构荷载特征,深入分析基础设计方案。 4、工程岩土勘查出现问题的原因 4.1工程勘查费用的收取具有明确规定,但个别单位不重视勘查工作,仅仅片面追求效率与速度,使得报告的精密度与准确性不能有保障。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互相压价,国家收费标准难以有保障,致使勘查工作粗糙,规范与设计要求难以满足。 4.2勘查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欠佳,学习与培训专业知识较少,其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勘查员技术标准,致使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规范的工作,加上自觉意识较差,勘查中不规范行为屡见不鲜。 4.3一些单位仅停留在勘查工程管理模式中,难以保证勘查工程质量.,再加上监督制度与内部检查不严格,勘查工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5、基坑支护中的问题 5.1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择欠佳。其安全性受到深基坑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加上近几年地质情况变化复杂,要计算出土体压力较为.困难。在开挖基坑后,很难依据土体粘聚力、含水量、内摩擦.角参数做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的计算,最终直接影响基坑结构设计。 5.2基坑土体取样欠完整。在设计基坑支护结构前,首先准确取样土体,使得支护结构设计有所保障。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应根据地质的土层真实性与实际情况。 5.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值不符合实际受力情况。设计深坑支护结构受力情况极为复杂,如有些计算值在理论上安全,但有时会被破坏;有写结构系数偏小,与所规范要求偏差较大,而实际却很安全。从理论上讲,基坑支护设计为静态,但土体的开挖,土体随之松弛,逐渐出现变形。应充分考虑此问题,保证施工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因此,应转变传统.设计理念,加强深基坑支护结构,加强研究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相关标准,大力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有效解决基坑支护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查为较为重要的环节,紧密联系着后续的施工与结构设计,应大力提高勘查质量。在勘查工作过程中,勘察人员应以对工程地质勘查为目的来对勘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同时勘察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优良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精心做好工程地质勘查[8]的相关本职工作,应用最新的勘查方法细致勘查工程,为之后的施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论遥感技术在铁路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摘 要:现阶段,在中国铁路工程的地质勘查项目中,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其一种重要的勘查手段。然而仅仅通过传统的判释方法和单一的数据源,并不容易达到其地质勘查的较好效果,地质勘查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为了使铁路工程的地质勘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为了提供新的技术方案,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遥感勘查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铁路工程中遥感技术的技术体系以及遥感在铁路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关键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遥感技术;铁路工程;地质勘查 目前,我国铁路工程项目中,在前期的设计研究方案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其设计方案也必须随之进行变更,为了可以在数据缺乏的条件下和规定的限期内将铁路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完成,这便需要将遥感技术更好地运用到铁路工程地质勘查中来。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铁路工程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得还不够完善,也没有阶段性突破,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针对铁路工程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的研究,对我国铁路工程的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遥感勘查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笔者结合现阶段已经完成的铁路工程地质勘查项目与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遥感技术在铁路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现状,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1. 首先,解释基础数据由比例尺不同的航卫图片组成,专家进行手工标注和判释工作的时候通常是通过相关软件工具或是立体镜来完成的,如此一来,便会造成人工劳动的强度较大,并且其工作效率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2. 目前,还不能完全实现对单个地质体进行定量分析与岩性的定量识别,并且解释基本为定性的描述,且其局限性比较大,详细程度受到约束。在勘察的后续阶段的弃渣场选址、勘探孔布置以及供电测绘等工作便难以拓展。 3. 遥感勘查的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对高陡坡激光雷达成像的定量化与高精度和地表形变监测等遥感技术的利用较少。 4. 对于综合利用基础数据的效率不高,受到主管思维模式的禁锢,从而对与铁路工程的地质条件产生定性地评价和分析,从而导致缺少同时拥有信息提取、数据集成以及定量评价等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 二、铁路工程中遥感技术的技术体系 1. 技术体系目标 在地质环境中的多解性与复杂性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地质调查在整个铁路工程中长期处于一种投入高但产出较低、外业劳动的强度较大以及难以保证质量的现实状况,进而便很难跟上其他的专业信息化技术的脚步,而改变目前这一被动现状的突破点在于对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有效利用。在铁路工程地质勘查方面3S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且其带来了多视角、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化工具,从而对人工调查视野和对地理环境的逼真模拟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在铁路工程的地质勘查中也是提供了不同精度和尺度的地质的空间位置、几何形状与目标属性等有效信息。对遥感解释的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与详细作业程序的制定工作都是极其有必要的,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勘察阶段与地质环境等条件都可以满足铁路勘查工作的需要,从而将信息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铁路遥感勘察体系建立起来。最后将地质调绘工作做得更加精细,综合地质勘查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有所提高,对外业工作的劳动程度也可以有所减少,从而实现对劳动力的解放。 2. 研究方法 对铁路线路的选线设计、地质勘查以及地质解释等等传统的业务需求进行充分地考虑,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先进研究作为核心指导,实现在铁路勘查中GPS技术、GIS技术与遥感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的充分发挥。资料收集、生产试验、项目应用、技术调研、标准制定等为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将具有高层次技术平台建设起来,其中将三维地理建模、遥感信息解译、综合勘察资料以及工程地质调查等功能结合到一起,从而使互通、共享专业资料的目的得到实现,进而铁路地质勘查技术的工作程序与勘查技术也就得以形成,对传统的铁路地质勘查的方式也做出了改进工作。 三、遥感在铁路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关键技术 1. 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工程地质知识库 为了使遥感图像更适合于专家系统的解释,将工程地质遥感的数据库建立起来。搭建这个数据库的目的在于,整理和合并专家解释的分析数据和实际经验等信息,从而确保数据在自动解释中的调用与供给。对有着岩石岩性、水系结构、断层构造等等地质图像的特征与标志关系进行具体研究,再将纹理知识、GIS知识以及空间几何特征的系统分析进行引入,将相关的地学信息的关系图谱建立起来,并且提炼出相关的通用的符号语言和图解方法等等,再将GIS数据模型进行应用,从而建立起工程地质知识库。 2. 提取工程地质中的岩性信息 在气候恶劣、植被稀缺和交通极其不便的北方山区,其开展地面调查工作的难度较大,通过高光谱数据对岩石进行识别,其技术对岩石岩性的研究和诊断非常有利。除此之外,岩石的化学、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等屋里特征都可以通过光谱的吸收特征得到反映。另一方面,在岩石强烈风化和高植被覆盖的南方山区,岩性信息极其微弱,给高光谱对其的定量识别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仅仅通过多光谱遥感去实现其岩土性质的分类工作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如此一来,关键问题变成了对多源信息的选择和获取,对遥感影响所采集到的光谱、植被以及纹理信息等数据进行整理并融合,再通过对岩土工程性质进行分类,最终对其分类的结果予以分析评价。 3. 利用遥感技术识别地质灾害 3.1 崩塌识别 崩塌信息的识别,需要先利用遥感技术对已知崩塌进行纹理特征分析,获取基本信息,再通过DEM将坡度大于标准值的区域进行提取,接着将基岩高反射率的区域利用高分辨率的影像提取出来,最后结合上述获得的信息最崩塌的范围进行圈定。弱植被图斑以及裸地的提取和筛选包括去除地形阴影等都是提取崩塌工作中的关键所在,通过集成计算图像提取出来的植被指数、第一主要成分的变换信息、土壤的亮度指数以及地形数据等数据,都是其裸地所需要提取的源数据。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建议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随着经济的进步而加快,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技术水平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本文作者简单的分析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情况,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以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 一、当前我国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应用情况概述 岩土工程作为一项起源于20世纪欧美国家的技术,其主要对象是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岩土工程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体制,打破了原有的技术限制,主要应用于解决岩体和土体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的地质勘查工作要尽可能的做到全面、仔细,如果地质勘查工作过于马虎就会影响整个岩土工程的质量,加大了后期工程的难度,拖延工期。综合分析我国当前的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情况,我们发现以下问题。首先,勘查区域划分过于混乱,缺乏针对性。不同位置岩土的特性是不同的,勘察人员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岩土特性科学划分不同的勘察区域。其次,勘察人员的取样工作不全面,分析结果缺少真实性。风化岩、残积土和粗颗粒土等原状岩土在不同的条件下的性质是不同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岩土开展全方位的实验,测试岩土的性质变化,得到客观真实的结果。 (二)问题原因分析 对勘查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下是问题的产生原因。首先,整个建筑的设计理念决定建筑应选用何种勘查方法,只有建筑的设计理念作为方法选择的依据才能够保证勘查工作的合理性。但是大多数单位选取的勘察地点太过随意,根本没有考虑建筑的设计计划,降低了勘察的针对性。其次,许多勘查工作根本没有计划,勘查项目的划分不合理。我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各勘察单位必须要以建筑的实际情况设置勘察点及其间隔。但是我国勘察单位的工作大多违背了国家规定,不仅钻孔的深度到不到要求而且勘察的范围也不合理。最后,目前我国的勘查技术水平太低无法满足建筑需要。以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要想勘察碎石层只能使用静力触探法,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探测岩心采取率不能给后续工作提供帮助。 二、勘查技术在工作中要遵循的原则 为了对施工附近的地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满足岩土工程的施工需求,我国的岩土勘察工作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合理规划,完善地质勘查水平 要想促使勘察水平得到提高,工程施工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工程的施工准则。科学的规划勘察方案,统筹兼顾,选择合理的勘查方法,提高勘查工作质量,促使工作符合国家地质勘察要求。 (二) 合理布局,按照地质勘查规律,以提高勘查的有序性 我国岩土工程的地质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受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影响,地质勘查工作必须要在保证工程的相关性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勘查工作,才能促使勘查工作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三) 合理创新,结合地质勘查需求,以促进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 要想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水平必须要对勘查技术进行创新,以科学的勘查技术保证勘察质量。工作人员必须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岩土工程的地质勘查工作,利用个人经验进行勘察的方法早应该被摒弃。除此以外,要想保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我们还必须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多变的、先进的手段对岩土进行勘察。 三、提高岩土勘察质量的手段 (一)做好地质勘察测绘 在对岩土进行勘察时还要对岩土的各种测量数据进行绘制,其中绘制图主要包括岩土的地形、地貌和基本条件等信息。设置合理的勘察界限,科学的选择勘察点,消除滑坡和坍塌等安全隐患发生。设置合理的比例在图纸上绘制岩石和各地质体的分布状况。根据岩土附近的水文和地貌以及岩土层关系对地貌单元进行划分。详细的记录岩土下面地下水情况、水位情况和流量等信息并标注在绘制图上,给后续工作提供便利。这些都是绘制勘测图时要做的工作。另外,勘测图绘制完成后还要拍摄一些相片或者绘制素描作为辅助工具。 (二)钻探技术 只有对岩土进行钻探,才能全面的掌握岩土地质情况,为后期工作提供便利。以下是对岩土进行钻探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我们在选择钻探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地质采用的钻探技术是不同的。例如,勺型钻锤击干法和陶土钻法多用于地下水高于地层的土层。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方法,主要是因为二者不会破坏土层,有维持土层稳定的作用。基于此,如果需要对深层土层进行钻探,就需要使用其他方法。目前来看,我们多使用岩心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满足深层岩土的钻探需要。双管单动钻进、冲击钻探法也可以钻探深层岩土,但是使用这两种方法不仅无法对成本进行控制而且还会破坏土层稳定。 ②要想提高岩土层钻进深度的精准,让误差不超过5cm,必须要对钻机的深度进行控制。对钻机的钻进深度进行控制有利于保证整个勘察工作的质量。要想提高岩心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的精准度,可以使用回次进尺把误差控制在2m。 ③对取芯率进行控制,充分考虑不同岩土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土层的取芯率是100%,岩石风化残积土的取芯率不可能和土层的取芯率相同一般在85%左右,破碎岩的取芯率和软质岩的取芯率相同,大多不超过65%。 ④相关人员要做好钻进记录,每一步都要记录完全,保证记录不违背实际钻进工作,提高钻探技术的分析质量。 (三)取样的试验技术 ①取样技术 在选择取样技术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选择中风化和微风化岩上端的岩土作为样本,这两种岩石的过渡性比较强,上端的岩土更具有代表性。取样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好样本的封存工作,除了用油蜡对样本进行封存外还要把样本用胶布完全裹住,防止样本性质发生变化。要想加快样本分析的速度,还需要在每个样本上做记号并记录相关数据最后进行分类保存。 ②试验技术 只有完整的、没有受到影响的样本才能保证原位试验的准确性,即使是被扰动或者稍有破坏的样本也不能参与原位试验。荷载、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等手段都是原位试验的方法,目前我国大多使用标准贯入法进行原位试验。 自动落锤法即标准贯入法,使用这种方法时要结合不同的地基深度调整钻探深度。一般的,1m或者1.5m的钻探深度就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如果是强风带化的地区可以钻探2.5m。钻探完成后要立即编制勘察报告,编制的勘察报告不能违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报告完成后还需要对整个工作进行总结。 结束语: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综合性很强,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勘查工作经常受到界面划分不科学、没有充分的考虑地质形态和勘察技术水平太低等条件的制约,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勘探技术,提高地质报告的编写质量,科学全方位的评估岩土工程的地质环境,利用高水平的钻孔、取样和原位试验技术促进勘探技术的发展,进而提高整体工程的质量。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工程地质勘查技术措施与对策分析 【摘要】建筑工程可分为两大建筑体系,一是工业建筑,二是民用建筑,这两种建筑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就建筑这一大概念来说,它们之间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地质勘探是工业建设和民用建筑都要进行的最基础的部分,并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建筑施工前都必须进行地质勘查勘探,进而选择较为稳固的地基,这样才能为建筑的举出铺平道路,为建筑的安全走好第一步。 【关键词】地质勘测;技术措施;对策分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为满足需求,地质勘探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刚刚步入小康水平,对建筑工程的要求并不太高,没有发展的动力,所以地质勘探技术发展比晚,技术也相对落后,目前还在摸索中前进。因此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地质勘探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出现时要及时正确的处理,以免造成损失。我们还有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引进外来技术,尽快发展地质勘探在建筑中的作用。 1施工前勘探工作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1.1勘探施工地的必要性 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也会有所 差异。建筑工程中的勘探工作要因地制宜,需要十分严谨。 1.2地质勘探工作的注意事项 城市中会存在许多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在居民区和交通线路上等,而且主要属于浅基础建筑物,对地面的影响较小,而且基础的建筑深度也要小于五米。地基主要承担建筑的负荷,所以在对这类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二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形地貌特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的剖层面和地下水的动态特征等等。b.在进行勘探时,要进行大量的浅孔勘探,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地下水的状况。c.在一般情况下,在坑孔的勘探时要按照方格网和勘探线布置,而勘探的深度的限制是整个活动层。 2客观分析在地质勘探中的问题 2.1工程地质勘探的质量问题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影响勘查效果,其中大多数人还对工程的概念不了解,不知道勘查的重点,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勘查,或者勘查方法错误,手段落后。在进行地址勘查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勘查理论和方法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这会造成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工程地质界定不准备或者没有足够的论证,地址报告中就会表示地质条件不清楚,这可能是因为错误的勘查方法导致的。一些地址报告没有经过确定的勘查工作就轻易的下结论,对待地质工程没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这些问题会对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因为工程审核不通过从而延误开发时机,即使审查通过,工程依照错误的地质报告进行,可能会存在隐患。 2.2对工程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揭示地质构成,二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力学指标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只有靠钻探勘察来了解。建设场地是唯一性的,勘探成果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一家专业技术强,操作规范严谨,能准确提供信息的勘察单位相当重要,对建筑安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2.3地质勘探工作的市场环境比较差 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机遇,但是也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地质勘探在工程中尤为重要,地质勘探单位怎样能抓住这次机遇也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地质勘探单位越来越多,增加了行业竞争,但是国家对这方面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勘探单位互相竞争导致恶性循环,这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的参与者,地质勘探单位要严格自律,坚持从自身做起,共同推进地质勘探市场在一个合理、有序、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和谐发展。 3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不健全 3.1制度与实际实施要求不相符合 虽然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己经颁布,并且在勘探程序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己经明显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经颁布实施就难以把握:更为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并不完全适合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而建设部的一些工程勘探监督机构则以此为依据对水利水电勘探设计单位实施质量检查,使勘探单位不得不准备满足两科规范的两套地质士及告分别对付审查和检查。 3.2规程规范 规程规范的修订和出台周期太长,完全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系统与水电系统的勘探设计阶段不一致,因此夫财呈规范也有区别,周欺太长因此会出现较多问题,在新的未出旧的解决不了的这个盲区,甚至会产生一些混乱。水利与水电分家之后,对于工程地质这个专业来说其工作性质还是一样的,但是从技术标准和勘探程序这方面来讲也存在着不同,很多的问题显露出来仍未解决,这需要广大工程师和有关部门共同努丈寻求解决和协调的方案。 3.3勘探设计报告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探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不是地质师写的,报告的编制人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或地质报告没育院级地质负责人审查把关,报告和图纸中的错误较多。这种情况给总院增加了审查难度,同时也有损勘探设计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形象,还会延误工程报批的时机。当然也有上级单位工程审查把关不严,助长了这种技术责任心不强旷现象。 结束语 随着勘探设计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旧管理显然己经不再适合新的市场。规程规范、部分技术管理方面和前期工作投入不够的问题己然摆在眼前,出台新的规范迫在眉睫。而且在建筑施工的安全中地质勘探是进行建筑建设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通过地质勘探,我们能够很好地掌握地质的情况,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达到科学高效施工。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从几个方面对物探方在工程地质看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物探方法;方法;地质勘探 1 引言 在过去很多年里,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核心都是钻探技术,然而在科技不断飞速发展的形式下,这项技术的局限性与片面性也更加凸显,为了弥补这样的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开始逐渐将物探方法引入到工程地质勘查,实践证明,这种勘察方法有利于保障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勘察对象的损伤,随着工程地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物探方法是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勘察方法。 2 物探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大量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地球物探探测技术的作用非常巨大。这种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典型地质灾害的勘测,为预测工作提供了非常可靠和准确的依据,进而减少了灾害的发生,物探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同时也为灾害后期的重建以及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对于灾害防护工程以及资源开采来说,物探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探技术的在地质勘察的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决策者的制定防护措施的科学性,在最大限度内保证超前预警系统的质量,建立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公共生存空间的安全。只有正确使用物探技术,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安全系数。 3 工程物探工作的特点 3.1 工程地质探测深度较小 一般情况下,探测深度基本在第四纪土壤的深度,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看,这个深度属于浅表层,简单的说,地质勘察深度通常是不可超过100米的,基本在几十米左右。 3.2 工程地质中探测精度较高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筑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地质勘测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同时人们对于勘测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方面,地质勘测的精度要求更高,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对于基础工程要求就越高,地质条件一旦无法达到施工设计要求,那么必然会导致工程隐患的增加,进而威胁到人们的安全。而物探技术恰恰能够符合这个要求,这种技术的精度非常高,并且误差基本可以控制在厘米以内。 3.3 工程地质勘查的施工作业半径较小 物探法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实际的操纵中,物探工作包括地质勘察、工程测试很多方面,由于技术的先进性,这些内容都可以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工作质量也可以有效保障。尤其是针对一些抢险项目,勘测工作必须要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这个时候物探技术的作用就充分的被体现出来了。 4 地质物探现用勘察方法及其应用 4.1 大地电磁测探 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天然交变电磁场作为场源,因此也被称为被动场源电磁测探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对深度较深,高阻层以及较强的良导介质进行良好的检测。同时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携带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地质预报、勘探油气以及地热源的勘测中充分发挥作用,并大大提高了检测到金属矿藏的成功几率。 4.2 航空及地面甚低频电磁法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我国就从国外引入了航空以及地面低频电磁法的物探技术。这种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在良导层的断裂带和腐蚀带圈定方面,对电阻率不高的岩脉和矿脉进行勘测,宣召,并可以较为准确地圈定出矿化范围。另外,技术设备容易携带,操作方法也容易掌握。地形适应性强,抗人文干扰性强,在此项技术中,技术人员可以巧妙的借助30kHz、kHz的频率电磁波作为场源,针对陆空地下的电磁空间进行有效测量。另外针对一场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反映效果,这种方法一般会在前覆盖区以及外围剖面的工作中应用。4.3地震勘探 进行地震勘测的时候,最为常见的方法是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这两中方法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充分利用了反射与折射的定理,并对地质结构的深度,构造等性质有非常良好的反映。与其他的勘测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仅精度高,使用方便,同时届时成果单一,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成本相对较高。 4.4 瞬变电磁场 瞬变电磁场主要是以电磁场感应理论为勘测基础,研究分析目标感应出的涡流场而形成的二次电磁场变化。并预测相应的空间形态,能够实现一定的探测目的。使用该方法对寻找高导电性的矿体有很重要的作用。 4.5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我国在很多地质勘察中就开始采用了这项技术,它的特点即使可以在两千米以上的深度进行勘测,并可以对深层地质构造以及隐伏矿进行有效探测,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只要移动机械设备到相对应的勘测位置即可,工作效益以及质量都比较理想,同时成本也相对脚底。 4.6 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 天然信号的间断性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能够顺利进行工作,必须要借助此项技术对天然信号进行认为的补充和完善。该项技术的特点电阻分辨率高,同时成像也相对容易。 5 物探方法发展展望 从大量的实践中能够发现,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虽然已经普及,但是也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不断问世与发展的前提下,物探技术也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对物探方法进行补充和创新,推进物探方法的发展。物探技术要与岩土工程勘测的发展相互协调与呼应,必须要加大物探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物探方法适应地球物理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发挥出物探技术的潜能和作用,避免使用上的不科学、不规范。进一步研究各种物探技术方法对不同地球物理前提的适用性,避免滥用。针对一般情况下岩土工程勘察勘探深度不大,但分辨和定量解释精度要求高的特点,推广使用面波、多道瞬态面波技术与高密度电法、地下管线探测等方法,并加强电磁、地震波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6 结束语 地质勘测中物探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物探技术的前提是物理原理。从地质以及地球的物理条件入手,充分分析其对于物探技术使用上的影响,进而提高勘测结果准确性。物探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整理资料,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最为合适的物探技术,这是保障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也是因地制宜原则的有效体现。本文针对物探技术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进行了几方面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物探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分绵薄之力。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论证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及方法建议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也随之前行,尤其在岩土工程当中的勘察方法也在不断的革新与进步,并成为了工程建设的一个先导,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详细分析了目前岩土工程主要的勘查方法并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方法 岩土工程勘查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查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1勘察场地概貌 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埋藏物情况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地质作用的影响 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4地下水埋藏情况 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5基坑周边环境 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二、岩土工程勘查的主要方法 1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与取样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4地下水的测定 实际地下水位量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应同时观测地下水位,量测时间须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 24h 后;2)地下水位观测应考虑周围地下水开采情况的影响,若量测时间正好处于附近抽水井抽水下降漏斗时,所量测到的地下水位肯定偏深;3)水位量测应与钻孔坐标.标高回测相结合。我们知道勘探孔口周围地面实际不是一个水平面,水位量测参照孔口位置不同,水位埋深也不一样,因此而产生的误差几厘米是难以避免的,这根本无法满足按规范要求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为±2cm的要求,也更无法测定地下水的正确流向。解决方法是孔口坐标.标高回测,同时以标高回测时的孔口位置为准向下量测地下水位深度;4)要分析近年地下水的变化幅度以及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5)钻孔深度范围内有 2 个以上含水层时,应分层量测水位,在钻穿第一含水层(到下一含水层之前)并进行静止水位观测之后,采用套管隔水,抽出孔内存水,变径钻进,再对下一含水层进行水位观测。这样量测到的水位才是含水层分层水位。 三、加强岩土工程勘查的建议 1加强勘查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2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技术性问题是制约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向前发展的瓶颈,因此要高度重视勘察技术的提高和改良。在实际工作中,要尽可能地采用高科技的勘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加强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总之,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勘查工程中应用,地质勘查工作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地质勘查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工程地质勘查的不断发展,水文地质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探讨 一、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都没有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进行评价,从而导致工程在建造或是使用过程中由地下水对岩土的侵蚀等引起基础下沉或是建筑物开裂等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应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从而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勘查水文地质情况资料。目前水文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应着重评价地下水对岩土结构、建筑物的影响和作用,提前预测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危害,以便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地下水与建筑地基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应该将地下水与地基设计相结合,从而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来为地基的设计和选择奠定科学的基础。 (3)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对建筑物的影响、人为活动下地下水的变化和对建筑物的影响等都是水文地质勘查中应该着重勘查的内容。 (4)不同地下水情况对工程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评价。比如,工程有部分基础是处于地下水以下的,那么就应该把评价内容重点放在地下水对砼和钢筋的腐蚀性上面;如果基础是以岩土层来进行施工的,则需要对地下水对岩土层的软化、崩解和胀缩作用进行重点的评价;某此建筑基础层中存着松散、粉细砂和粉土等,这就需要对流砂及管涌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目前在地下水位许多时候会进行基坑作业,这就需要对渗透性和富水性进行试验,并对土体沉降和边坡失稳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 二、岩土体的水理性质 所谓岩土体的水理性质就是指,岩土体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性质。一般来讲岩土体的地质性质可以分为岩土物理和水理两种性质,由于岩土水理性质的作用,岩土的强度及形状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出现较大问题。一般测试岩土水理性质的方法有:透水性、崩解性、软化性、胀缩性以及给水性。 2.1透水性 这种方法是指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水穿过岩土的性能。一般而言,岩土的松散程度以及颗粒大小越大,其透水性越好。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常常利用渗透系数来表示岩土的透水性,而这一系数的获得大多是利用抽水试验来获得的。岩土的透水性与其对建筑的影响成正比关系。 2.2崩解性 崩解性又称湿化性,是指粘性土浸入静水后,由于土粒间的结构联结和强度丧失,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一般岩土体的崩解性与其颗粒、结构、矿物成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残积土,一般的崩解时间在24小时以内,水云母、蒙脱石为主的残积土通常一散开的方式进行崩解,而石英石为主的残积土通常会以裂开的方式进行崩解。岩土体的崩解性越高,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越大。 2.3软化性 软化性主要是说岩土在经过地下水浸泡后,它的强度会明显下降。岩土的软化性是判断其耐水、耐风能力的主要参数,常常利用软化系数来表示。一般粘性土层、页岩以及泥岩等岩土结构的软化性较为明显。岩土体的软化性越强,会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越弱。 2.4给水性 给水性指的是在水的作用下,饱水岩土体从裂缝和孔隙中流出水的能力。通常利用给水度来进行形容。给水度是水文地质中较为重要的参数,它对施工现场的疏干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与前面的方法相同,给水性越强的岩土体对建筑物的影响越强。 2.5胀缩性 所谓岩土的胀缩性是指,岩土在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后,其体积会逐渐增大,而当岩土的水分流失时,其体积又会变小的能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岩土表面的膜会在吸水后变厚,而失水时膜的厚度又会变小。岩土的胀缩性常常会导致基坑出现突起或裂缝,直接导致土层表面及地基出现变形现象,从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地下水可能导致的岩土工程危害 3.1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主要包括水位下降和上升造成的危害,导致前者发生主要因素是人为的一些活动,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经常会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质恶化等,尤其是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是,导致后者发生因素却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地质因素的影响(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气温等)、人为因素(工程施工),但是通常情况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通常地下水位的上升可导致坍塌、管涌、建筑物失稳等危害的发生。 3.2地下水动压力的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在自然条件下,通常地下水的压力作用是比较弱的,也不会对地质工程造成什么危害。但是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常常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包括流砂、管涌等。 四、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注意事项 4.1加大对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除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研究,还要将与岩土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放在重点的位置进行分析,地质勘查中需要从自然地理条件看,水文地质勘察中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其中前者主要应该包括工程地区的季风情况以及气候的湿润程度等;而后者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基本特征,以及地形的平坦开阔程度、地貌的侵蚀情况以及地表堆积物情况等分析;也要从地质环境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基底构造、底层岩性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等内容;以及地下水位情况分析,包括近些年地下水位的最高值以及其变化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等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对含隔水层的情况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对这两个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等内容进行仔细勘察。 4.2重视水文地质参数测定 首先,地下水水位的测定,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凡遇含水地层时,均应测定地下水位。其中静止水位的量测应有一定的稳定时间,其稳定时间按含水层的渗透性确定,需要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测静止水位;当采用泥浆钻进时,测水位前应将测水管打入含水层中20cm或洗孔后量测;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必要时应采取止水措施与其他含水层隔开。其次,测定地下水流向可用几何法,并同时量测各孔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批示剂法或充电法。最后,压水试验也是水文地质勘查中的一个重要试验。压水试验与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结合起来,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将试验孔位确定下来,试验段按照岩层的渗透特性来进行划分,按照实际需要对试验的起始压力、最大压力和压力基数进行确定,并将压力与压力入水量的关系曲线及时绘制出来,将试段的透水率计算出来,进而确定P-Q曲线类型。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文地质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工程施工建设。在工程地质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设施的质量和安全,就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并充分做好水文地质方面的工作,对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和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销售管理论文:简论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提高销售管理水平 [摘 要]内部控制管理作为企业自律和自我约束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已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销售业务的政策订立、合同管理、物流管理、收款管理四个环节,对如何通过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来提高销售工作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论述,以供大家研讨。 [关键词]销售;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销售业务不仅是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也是解决企业收入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销售业务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销售业务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即:正确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是前提、完善合同管理是基础、科学的物流管理是重点、加强收款环节的控制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1 正确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的前提 销售政策是一项引导性、激励性销售措施。它的目的就是促进销售,给销售带来保障和轻松。所谓保障,就是通过给出一定的条件来激励、约束经销商与销售人员的行为,为完成销售目标服务;所谓轻松,就是充分发挥吸引力,促使客户与销售人员产生内驱力,自动地去完成销售目标,从而给销售带来一些便利与轻松。销售政策包括对内的《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和对外的《经销商激励政策》,在这重点提出的是经销商的激励政策。 (1)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性作用,给货物和货款带来保障,给货款结算带来便利。在结算条款中要引导经销商实行现款现货,同时辅以折扣支持这一措施,会收到显著效果。销售人员不再将主要精力花在追收货款上,而将主要精力花在市场开发与客户管理上面。在赊欠与铺底上要明确规定授权的范围与期限标准,否则将造成应收账款偏大。 (2)折扣也就是厂家给予经销商的销售返利、销售奖赏,是经销商应得的额外劳务费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厂家对经销商的期望提高了,对经销商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这些要求怎样才能在市场中得到实施与落实?厂家只有拿出更多的折扣。现在的折扣又分成许多单项折扣,如现款折扣、专营折扣、销售增长折扣、市场秩序折扣等。 ①现款折扣是对结算的保障,按净销售额的百分比给予折扣。这种折扣不仅厂家资金流回笼较快,而且商家利润点增加。 ②销售增长折扣是市场竞争加剧,商品供过于求局面下,每个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产生的。市场消费量这个“蛋糕”的扩大速度是有限的,市场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是高速的,只要我们多销售、多生产,我们获得的市场份额就大一些,竞争力就强一些,赚钱会更多一些。这样市场供给量增加,暂时出现供过于求,只有从销售上找出路。 ③专营折扣《市场营销》中介绍市场防御策略有一条是渠道封锁,封锁方法之一就是签订排他性协议,具体就是专营。市场操作中,有许多经销商不愿意专营,理由很简单:风险大,销售受影响,可提供给自己客户选择的产品有限。厂家怎么办?给出专营折扣。专营,就享受该折扣;不专营,就不享受该折扣。同时专营折扣也对培养经销商的忠诚度有很大帮助。 ④市场秩序折扣,由于市场上经常出现倒货、窜货,低价倾销,价格倒挂的事情,厂家又经常查不出结果,造成市场价格混乱,货物流通不正常。只要有一家经销商的货物开始低价销售,马上所有经销商都会低价销售,不仅将损失转嫁给厂家,而且丧失继续进货销售的信心。商家是以利润为中心的,只有保证价格稳定和合理的价差,经销商才有利可图,厂商合作才会持久。所以专门为此设了一项折扣来引导经销商共同遵守、维护市场秩序。 (3)新产品销售奖励。注重产品开发与产品组合的公司,经常会推出新产品,多给经销商提供一些赚钱的机会,多给市场提供一些“武器”。但经销商认识不一样,有的愿意销售新产品,认为赚钱多;有的不愿意销售新产品,认为销量小、有风险,卖力不讨好。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激励!让经销商见利眼开,就可以借经销商之力推销新产品了。 2 合同签订与管理的完善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基础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合同在经济交往中越来越规范、标准、完整。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销售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经销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 3 科学的物流管理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重点 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销售通知单,发货和仓储部门应当对销售通知单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同时企业应当加强销售退回管理,分析退回原因,及时妥善处理。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制度规定开具销售发票,严禁开具虚假发票。 企业应当在销售与发货环节做好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销售制度,加强销售订单、销售合同协议、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收货回执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销售部门应设置销售台账,及时反映各种商品、劳务等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 4 加强收款环节的控制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关键 (1)收款业务应当以银行转账方式办理,避免销售人员直接接触现款;对于商业汇票明确受理范围,严格审查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票据欺诈。企业应由专人保管应收票据,及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目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货币资金开支的合理、合法和货币资金回收的安全可靠,防止贪污舞弊行为,保证资产的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2)企业应当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严格考核。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催收,财务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应收账款分类管理,针对不同性质的应收款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严格区分并明确收款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收奖励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保证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 (3)企业应当加强应收款项坏账的管理,对全部和部分无法收回的,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进行处理。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 销售环节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争取销售得到发展的同时,建立健全销售与收款及货币资金环节的销售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加强管理有效途径。通过在各业务环节之间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验证的控制体系,可以杜绝销售环节的违法行为,提高应收款与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资金健康地运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销售管理论文:建立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销售管理体系 王先生担任销售总经理已经五年了,虽然每年都基本能实现总经理下达的指标,然而一年比一年沉重的压力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每当回想这几年的经历都会感到一丝后怕,每一年的过关都是因为运气:十个促销中有这么三四个成功了,正好找对了客户,有一帮肯拼命的“兄弟”,正好有个好产品,对手犯下的低级错误,多少年老交情的经销商。 王先生开始寻找咨询机构,希望得到以下的帮助: 1.有什么办法使得每年的销售预测更加准确,至少达到80%的准确率吧,这样生产部门、公司的资金运行可以从容一些。 2.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经销商少压库存,而不影响销售量完成,因为他非常清楚,公司的销售完成,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向经销商移库实现的。目前经销商的库存已经达到了二个半月的实际销售量。 3.有什么方法可以重新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因为他的经销商大部分都是和他一起从一个个小作坊做起来的,现在几乎都有房有车,而且这么多年做着同一类产品大家已经没有了从前的激情。 环境 王先生所处的行业是一个竞争刚刚开始白热化的行业,整个行业经过02到03年的发展,整体规模增长了200%,王先生这几年完成销售指标基本上是因为行业的增长所致,当然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也让他们把握住了这种增长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2004年5月随着“入世”承诺期限的临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改变,行业的增长势头明显减缓,市场几近饱和。他们的销售渠道己渗透到了乡镇,通过渠道增量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两年中的几次大幅降价已经使企业与商家的利润达到了盈亏临界点。他们正在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种类争取新的商业机会,然而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赢利切入点。 依照现有的方法维持下去,估计一到二年企业还可以正常运作,然而谁也不能保证期间没有意外发生,更何况一二年以后怎么办毕竟也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2004年9月。咨询小组,应邀介入并展开全面诊断。 诊断 目前在中国凡是涉及销售方面的实践活动,几乎都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似乎销售是建立在对销售对象的控制上的。不论产品好坏、处于哪个产品生长周期、在什么地点季节销售都采取几乎相同的售卖方式。强调产品的特性、通过对对方心理的揣摩攻克对方的“防线”、达成交易。然而随着采购者商品信息的增加、采购经验的快速提升,原有的方式越来越难以奏效,然而企业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重复原来的售卖方式。也有的企业试图改变这种销售模式,然而苦于找不到适当的方法。于是销售的执行力、销售团队乃至销售商团队的管理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的困惑。 销售透视1: 张先生是某大型企业的资深销售代表。他管理着一个省的产品业务,在已经过去的三年里,他的销售业绩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然而从今年6月份开始他的业绩增长开始减缓,到了8月出现了负增长,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了现在。他的经销商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在为了“荣誉”而战了。目前,经销商的库存量普遍达到了2到3个月的销售量,眼看年底将到,年初的销售计划肯定是完不成,然而为了使统计报表不至于太难看、为了经销商们或许还能够拿到少许的年终返利,张先生只有说服经销商们继续为了“荣誉”奋斗。至于库存只有到时候再说了。 这是张先生所在销售团队今年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今年的销售方法出了问题吗?不太可能,因为这是多少年以来被证明很有效的方法。是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吗?也不是,大家同仇敌忾,斗志昂扬。是市场不景气吗?今年行业在增长。不仅仅张先生感到困惑,张先生的领导们也在感到困惑。 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用大石头装满了一个大桶,又往里面填进去小石头、沙子、水。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对于一个所谓“满”的桶实际上还有办法让它更满。那么张先生的桶里到底满了吗?如果还有空隙,销售实践中的小石头、沙子、水又是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呢? 张先生原有的产品售卖理念(销售心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看来我们必须换一种方式思考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产品售卖活动。 诊断结论1: 如果,原来的工作方法无论怎样变换花样还是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那肯定是人们思考的方向出了问题。就好比一台陷在烂泥里的汽车,猛踩油门只会越陷越深。 咨询小组向所有企业及经销商的销售人员、销售管理人员询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销售?询问的对象包括:从事销售一个月的、一年的、五年的、甚至是超过十五年的。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用一句简单的话,归纳他所正在从事的销售工作内容。 咨询小组认为:销售就是为了实现市场交换,而发生在销售者与采购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沟通是指关于交换的信息接受与发送,互动是指为了达成交换双方的共同投入。所以,销售是一系列投资回报的交汇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只有一个目的:获得回报。企业、销售商获得利润,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帮助他解决问题。 所以,当一个销售管理体系无法准确罗列并协调各方面的投资回报关系时,销售活动将会遇到阻碍。 销售透视2: 某合资企业化巨资建立了erp系统,并邀请著名的咨询公司建立了其销售管理体系。经过一年的运行销售工作并没有大的起色,消息灵通人士告诉我们,实际上试行了半年以后就发现有问题,所以基本上还是用老方法在操作,就是所谓的“新瓶装老酒”。所以,业绩嘛还是老样子,倒是企业投进去这么多钱不知何时能收回。 那么,新的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erp系统强化了各类信息的收集与汇总。然而,分析一直是个问题。客户资料的收集遇到了来自经销商的阻力。销售主管们对此也并不热衷,似乎对销售没有什么实在的帮助,要完成的报表比以前多了很多。 第二,新的销售管理体系强调了计划性与岗位工作评估。管理在条理上确实比以前要清晰很多了,然而在实际的市场竞争面前还是起不到什么作用。严厉的评估确实把很多“懒虫”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但是勤快的人还只能是这些业绩。在大家看来还是促销管用,至少帮助完成一两个月的任务问题不大,或者请几个“陈安之”之类的老师给大家激励一下,临时学几招搞定客户的高招。 erp、计划管理、绩效考评都是在所有发达国家被认为很有效的销售管理手段,为什么到了中国大陆上就遭遇执行上的问题呢? 原因只有一个:管理体系与市场相连接的一端缺乏具体任务的设计;缺乏市场竞争中人员动作的规划。而导致这种缺失的恰恰就是管理理念的错误;对关键市场竞争信息的漠视。 诊断结论2:销售与市场竞争的最后一环没有真正进入管理的“视野”,当“运气”一旦消失,销售对于企业的投资回报来说也就变得不那么可以琢磨了。 建议: 在销售管理中引入管理会计手段。理由:管理会计使销售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更加清晰有序 管理成本起源于泰勒的原理理论,在欧美经济发达地区到了上个世纪80年进入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期。主要用以解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产生的越来越多的成本变动因素。我国80年代中期刚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应用于生产环节,销售与营销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研究与应用。 然而,一些著名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公司90年代中后期已经要求他的员工运用一些管理会计工具计算他们的工作绩效。例如:不凡帝公司1998年开始要求其区域经理测算区域的量利平衡关系,麦当劳要求他们的第二付理以上每家店当日乃至当月的本,量,利关系。以此规范一线管理员工的作业状况。 咨询小组认为:管理会计着重研究的成本问题正是企业、经销商、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产生交易机会的主要因素,很快大家达成如下共识: 管理会计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理清各种与销售绩效相关的因素: 一、管理会计可以帮助把握未来的销售机会 无论是快速消费品还是耐用消费品,任何一次销售过程的结束,都是意味着一次销售机会的丧失。因为竞争的剧烈无法保证消费者下此还会继续购买你的产品,或新的消费者有可能尝试你的产品。而销售者面对顾客成交的最后一刹那都是一种感性的行为的表现,很难有第二次的重复。而且,就是这种感觉属于个人智慧与才干的体现,无法在整个销售团队中进行储存与推广,最终无法纳入销售管理的具体环节。管理在销售的最后环节进入了盲区。 然而,通过对销售情景的研究我们发现:未来的销售机会并不取决于你曾经销售了多少,而是取决于曾经让你成交的因素是否还存在、影响你成交的因素你是否可以消除。在所有因素的分析中你有可能面临几百甚至上千个不同的因素,如果不运用专门的手段,你将无法得出你所要的结论。管理会计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 我们发现消费者参与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价值,价值是由他们未来可以获得的好处和为之而付出的成本两个方面组成的。成本就是消费者的投资,而好处就是他的回报。管理会计就是从消费者每次交易的投资与回报着手研究未来销售机会的。 举例:某个消费者花了五千元购买了一台摩托车,他的成本除了这五千元之外可能还包括:选购花费的人力、时间、精力、交通成本;购车后的上牌、车辆税成本。未来使用过程中的燃油、修理、维护成本;因为款式老化而支付的情感成本;其他不可预计成本。他的好处包括:因此省下的交通费成本;便利而节约的时间成本;车辆的独特品质而减少的维护、修理成本;节约的体力可从事其他更多的事情而得到好处;因为有吸引力的款式而带来的社交机会;因为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而赢得更多的生意一会等等。管理会计系统将对此一一罗列并于竞争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可以提高消费者获得价值的地方,而对未来销售机会进行预测,而销售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管理会计可以帮助销售管理者进行具体销售任务设计 对未来的预测已经可以帮助销售管理者对目标的把握。管理会计还可以帮助销售管理者制定可执行的计划体系。大家知道计划就是围绕目标的一系列任务和行为的设计。而现在很多销售计划变成“滑稽”的根本原因在没有为执行者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而管理会计则可以从四个方面帮助管理者设计任务。 1.销售员的任务是否有利于减少交易对象的成本而有不会增加我方的成本; 2.销售员的任务是否可能减少我方的成本,而不减少其作业量; 3.从销售员的角度来看,任务的完成是否有利于他个人的投资回报绩效,以此作为个人激励政策的制定依据; 4.任务所产生的交易双方的成本是否使大家都得到好处。 明确了这四个方面,具体的销售任务就非常直观了。 三、管理会计可以帮助销售管理者进行销售现场动作的规划 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销售员销售现场的动作(行为)直接决定交易的成败,所以,企业都制定了专门的操作手册,然而这些操作手册大多局限于产品知识介绍、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纪律、考核目标及方法等无法与实际的相关联的内容。而管理会计也将从四个方面帮助销售管理者规范销售员的现场动作: 1.销售员的什么现场动作,有利于表达出降低对方成本的意愿。(而被对方容易接受) 2.销售员的什么现场动作有利于减少动作成本(主要指时间成本)而提高销售员单位时间的工资绩效。(不凡帝经过分析要求直销员拜访每个小店的时间不超过4分52秒,并制定动作规范通过训练强化,从而提高每个直销员每天的拜访效率)。 3.销售员的哪些动作有利于绩效提高,将列入考评的范畴,以此建立现场激励制度。 4.不利于交易双方成本降低的现场动作将被清除。 建议思路:管理会计的参与使得销售管理的每个环节紧紧围绕参与交易各方的投资回报进展状况,从而将销售管理落到实处。以此为基础可以解决王先生最初提出的三个问题。 思路梳理 既然管理会计有这么大的作用,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为什么没有建立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销售管理观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 一、计划经济对经营组织的影响依然存在。 计划经济最大的交易特点就是配给,所以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登帐、核销。不具备对销售过程管理的职能,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成功都是在非完全竞争的状况下取得的。因为占国民经济主要地位的很多行业在这两年中才刚刚迈开市场化的步伐,所以国家主流经济没有管理会计发展的空间与紧迫感。 二、中国企业对市场化竞争刚刚从认知开始转入实践 从1999年开始的市场营销热,中国人开始传诵“需求”这个新华词典中早已存在的词语。中国的企业主们似乎在一夜之间把握了市场经济的真谛,然而“需求”的虚无让大家感受到市场的诡异无常,于是企业们想尽种种办法争取交易资源的垄断,对消费者进行掠夺式交易,期间确实让很多企业主发了财,然而“入世”,尤其是“私产”入宪宣告中国在宪法及国家经济政策上进入市场经济,个人的地位空前提高。真正的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中国的很多企业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几乎从来没有参与过交易行为的专家们似乎也没有做好准备,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销售管理思想。 三、销售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会计无法与销售管理对接 中国企业对产品研究的经验远远超过对市场因素的研究经验,消费行为及心理的研究与实践的滞后,使得企业无法对导致销售问题的因素进行市场竞争分解。从而使得管理会计无法对销售过程中,导致交易各方投资回报不平衡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梳理结论: 一系列的滞后导致管理会计被漠视。然而完全市场竞争的脚步离我们真的越来越近了。 着手 咨询小组建议王先生从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销售管理体系。 一、从公司的范围着手建立内部管理中心 通常我们把这个职能机构叫做“内务中心”,它构成公司管理内系统的核心,对公司资源的流转效率(流转周期)负责。具体执行管理会计功能,负责公司活动的评估,同时作为企业的信息平台。 基本编制包括:营销会计、内务出纳、经营统计分析、内务行政。 二、重新调整公司组织角色 财务部门不再担任经营监督角色,改由内务中心担任。财务部门将主要从事资产管理角色。销售部门不再拥有独立的销售管理立法权,销售管理制度必须经过内务中心的投资回报评估与方案提供。内务中心与销售部门同时监控销售的执行过程,并提出改善建议。 内务中心的负责人及营销会计、经营分析统计人员要求兼有销售与管理会计的双重经验与能力。 三、重新调整与外部客户关系 公司与外部客户的销售管理关系将围绕一系列的“契约”展开。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于:从“契约”的制定开始,以至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对“契约”各方的投资回报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意见。 后记 咨询小组已经工作了三个月,完成了针对相关人员的角色辅导,正按部就班地进行岗位实战辅导。经销商们重新找到了做事的激情,因为下一步如何发展他们的公司,从正在进行的转型中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希望。 忠告 建立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销售管理体系,通常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并需要由专家指引,因为管理会计手段的引入意味着企业传统管理理念的改变,常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企业文化变革。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成功不仅仅需要正确的方法,更需要坚持。 销售管理论文:汽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和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很多汽车销售公司的业务环节仍然运用人工记账的传统方法,既容易出错又会导致账目混乱,查询和统计起来也非常不方便,费时又费力,严重时会给公司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如何管理好这些,使整个公司协调一致、高效率地运转,是各公司急待解决的问题。 汽车销售管理系统不但能使各业务环节协调一致,而且操作简单,账目清晰。通过账目查询,公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市场信息,从而制订相应的决策。因此,该系统主要根据实际需求,划分了售前管理、车辆管理、订货管理、查询管理、售后管理和系统设定六大模块,并选用visual studio .net 2005开发工具和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采用b/s模式实现了从客户来访、报价、订购等多个环节数据的跟踪管理服务,基本上满足了汽车销售管理流程。 关键词:销售管理;b/s模式;数据库;.net 引言 汽车工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带来了巨大影响。汽车工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和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世界汽车工业也保持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以接近40%的速度增长。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引起各汽车厂家(包括世界各著名汽车厂家的在华企业)纷纷加大投资,汽车市场烽烟四起,汽车销售策略和模式新招频出,竞争已是空前的激烈。在如此形式下,一种介于生产厂家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汽车销售公司正在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壮大。 1.1 系统开发背景及意义 各汽车销售公司它们都有管理、计划、销售、财务、配件、售后服务等职能部门。如何管理好这些部门,使整个公司协调一致、高效率地运转,是各公司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有的业务环节仍然运用人工记账的传统办法,既容易出错又会导致账目混乱,查询和统计起来非常不方便,费时又费力,严重时会给公司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像这样初级的公司管理方法,已远跟不上销售政策和销售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对汽车销售管理提供一整套的管理方法达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问题成为焦点。汽车销售管理系统的提出,对汽车销售公司来讲意义重大。它不但能使各业务环节协调一致,而且操作简单,账目清晰,通过账目查询,公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市场信息,从而制订相应的决策。 1.2 系统目标 本系统是以汽车基本信息为主体,以汽车供应商和汽车需求商为服务对象,通过对各种票据和日志信息的管理操作,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实现从客户来访、咨询、报价、订购,到采购等多个销售环节上的严密的跟踪管理服务; 二、使既可以适合于多品牌车辆的销售,也可以适用于专卖店的管理; 三、能够很快地将市场信息反馈到各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策略。从而有条不紊地开拓市场,更好地挖掘客户资源,进一步提高车辆销售的成功率,提高服务质量,更灵活地适应外部市场环境、提升内部的管理水平、留住客户、赢得商机,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能力。 需求分析和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系统需求 本汽车销售管理系统是一个协助汽车销售商对各职能部门及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管理的一个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解决传统的管理方法容易造成档案资料的遗失,控制不集中,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本管理系统在实现上应满足以下需求: 1.能达到各销售业务流程之间的无缝链接和数据的共享。 2.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3.不同级别的用户拥有相应的权限使用该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4.能保证整个系统构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1.2 功能需求 首先将汽车信息入库,然后经销商通过与汽车需求商(即客户)的交易活动,将相关信息存入库,然后经销商通过销售信息的查询获得汽车销售的盈亏情况,通过库存查询获得公司目前的库存情况。由此可分析系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1.能很好地完成汽车的售前管理。售前管理包括供应商信息,需求商信息和汽车基本信息的入库作业。 2.能详细地记录汽车供应商和公司之间的交易过程,即进货或退货过程。 3.能详细地记录需求商与公司之间的交易过程,即订车和退车过程。 4.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汽车在某阶段的盈亏情况和市场的需求走势。即通过对汽车销售排行、汽车进货、汽车退货、订车、退车等信息查询获得相应的结果,以备公司作为参考,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5.能够对各种经济结算进行相应的记录。包括对进货结帐,退货结帐,订车结帐,退车结帐等。 6.能够对不同权限的用户进行合理的管理。包括添加用户,删除用户,用户账号和密码管理等。 销售管理论文:网上家电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工具,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形式甚至价值观念。利用简单,快捷且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就可以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互联网商业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网络经济的大势所向。本文主要介绍了网上家电销售系统的设计开发的整个过程,本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及程序的应用与维护的易用性,将系统各个部分置于不同的模块当中,实现网上家电销售。系统主要功能有用户管理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用户管理主要完成管理新闻,产品信息,供求信息等的管理。而系统管理包括产品管理,会员管理,广告管理,订单管理,新闻管理,客户帐户管理。 关键词:在线销售;sql server 2000;购物车 3.2 系统功能说明 网上家电销售系统是一个b/s结构的系统,主要由用户模块和管理员模块两部分组成。 1) 用户模块:功能强大 、操作方便 用户模块作为与用户直接交互的界面,在考虑功能的同时,也考虑了操作的简洁和方便性,目的是让大多数不在懂电脑操作的客户,也能轻松的享受电子商务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登录/验证,网站新闻,特价商品,最新商品浏览,用户收藏,全部商品,全部特价商品,以及对商品的评价和购物车。 2) 管理员模块:完善的管理模式 本系统的管理在考虑家电商品管理操作简便的同时,提供了强大的商品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员登录,库存管理,管理员管理,订单管理,用户管理,新闻管理。 4 设计与实现 4.1 用户模块 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按照实现功能来划分,主要包括两个大模块:用户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用户模块是对一个用户而言所看到的界面,用户通过该模块来实现其购买交易的全部功能,而这些功能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用户注册/登录/验证模块 用户注册功能是为了用户订购家电商品、发送商品、记录用户订单的服务功能,用户浏览商城不需要关于自己的信息,但用户购买功能则必须要能够确定用户身份,所以,用户的注册/登录/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模块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如下: a. 用户注册:新用户输入相应的信息。 b. 用户登录: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以获得身份确认。 c. 个人信息浏览: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各种信息。 d. 个人信息修改: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一些基本信息。 e. 查看用户订单: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所有订单,并且可以查看每一个订单的确认发送情况。 2)新闻/特价商品/最新商品浏览模块 在一个用户来到家电购物网站后,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商城的首页,而为了要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顾客,首页放置的内容应该是最吸引顾客的板块,而这里自然就是特价商品/最新商品板块了。所以,首页上主要以这两块内容为主,然后还可以添加新闻板块,以此一些重要信息。 3)新品上市/特价商品/推荐商品浏览模块 在这个板块中,用户可以挑选自己想要的商品,查看商品的详细信息,也可以订购该商品。同时,用户可能对特价商品特别感兴趣,而首页由于内容限制,不可能列出全部特价商品,所以提供一个特价商品查看模块很有必要。有些用户拿不定注意还可以在推荐商品中寻找是否有自己满意的商品。 同时,方便用户的浏览,分类也是必须的,并且也应该支持用户的分类浏览。 4)购物车模块 购物车是电子商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它就像超市中的推车,看到喜欢的商品就把商品装进去,不喜欢再拿出来,而且可以随意修改拿进去的数量,并且查看购物车时会把所有购物车中的商品的信息显示出来,并会显示出每个物品的单价以及所有总价。一个用户对应一个购物车,这个在用户购物的始终是一致的。 5)服务台模块 这个模块就是最后的结账模块,在这个模块中会显示出用户所有购买的商品,并给出相应的信息。并且由于用户购买不一定是给自己,所以提供一个输入模块,让用户添加收件人的信息。 查看新闻,通过在网站首页的新闻,用户可以查看新闻信息,以获得最新的网站消息以及商品信息。 浏览商品,消费者可以通过浏览特价商品,最新商品或者浏览推荐商品,查看和选择商品。当用户浏览目录的时候,可以遍历商品类别的层次,并且查看属于各个商品品牌的同类商品列表。 查看商品详细内容,当消费者通过浏览商品目录选择到一个商品之后,就可以查看商品的所有信息,包括商品的品牌、商品功能、图片及价格。 选择商品,当查看完商品之后,消费用户就能够将其放到他们的虚拟购物车中,并选择要购买的商品。 登录,如果消费客户想要下订单或者访问其过去的订单,系统会自动提示其登录到站点。使用者可以在购物会话期间的任何时候进行登录。登录到站点需要输入创建客户帐号的时候规定的用户名和密码的组合。如果客户输入了不正确的组合,系统就会要求他们重新登录。如果用户没有客户帐户,就要建立新帐户。 忘记密码,如果用户忘记密码,系统则会提示您输入您的用户名。然后根据系统提示填写您注册时所输入的密码提示问题,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后系统将提示您输入新的密码。设置完成后系统会提示您新密码设置成功,返回首页,重新登录。 建立新帐号,如果使用者以前没有建立客户帐户,则会要求在订单之前建立帐号,当使用者创建了新帐号的时候,必须输入姓名以及联系信息和帐单地址以及发货地址。建立新的帐号之后就可以回到系统,并且使用规定用户名和密码组合进行登录。 管理帐号,登录到系统后,或者建立新帐号之后,使用者就可以管理其的帐号,主要是修改用户的各种详细信息。 管理购物车,消费客户能够查看虚拟购物车内的所有商品,并且可以删除或者更新各项的数量。当客户删除商品项或者改变了项的数量之后,系统会从新计算订货的估价以及小价,如果顾客的购物车为空,就显示一个友好的警告信息。 付款,在查看和管理了购物车之后,消费客户就可以执行付款过程,为选择的商品下订单。如果用户还没有登录到站点,系统会在继续处理付款过程之前,要求他们进行登录或者建立新帐号。在登录或者建立新帐号之后,系统就会要求消费客户输入其收货信息。接下来,客户就能够查看其订单细节,提交或者取消付款过程。在查看订单的时候,客户能够浏览订单上的所有商品项,也能够查看各项详细内容。 4.2 管理员模块 1)管理员登录模块 管理员想要登录后台以管理网站,则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获得验证,而且为了安全起见,一般网站的后台登录页面的地址是不会在用户模块中显示出来的,而是直接告诉管理员。 2)网站设置模块 网站设置真对管理员对商家以及合作伙伴的管理都有很大的作用,对网站的设置功能主要包括: a. 对网站的设置。 b.“送货上门”邮编设置。 c. 对支付方式的的添加,删除。 d. 对送货方式的修改。 e. 商品查看与修改和添加合作伙伴。 3)商品管理模块 商品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商品的管理以及对商品的添加,删除。对商品做出评价等等。可以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商品管理模块是一个很重要的模块。对商品的管理非常重要。 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a. 大,小类别的管理,商品查看与管理,添加商品分类。 b. 添加新的商品,对商品信息的 c. 删除,查看评论。 d. 商品类别转移。 e. 查看定单状态以及定单的查询。 4) 用户管理模块 这个部分的功能主要就是查看用户信息和删除用户以及注册用户管理。 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a. 查看已经注册了的用户。 b. 对匿名用户的管理。 c. 添加管理员和后台管理员设置。 5)信息管理模块 这个部分主要是家电网上商城中的各种重要信息,在这里生成的新闻会在首页上显示出来,以提醒用户相应的信息。查看留言,投票管理。对已经销售的了商品做出统计。 主要功能包括: a. 新闻信息修改,更改首页的公告。 b. 查看留言信息反馈。 c. 修改,删除投票,添加新的投票。 d. 对一段时间的商品销售做出统计。 销售管理论文:基于ERP的企业销售管理论文 一、ERP销售管理系统的提出 如何优化销售业务处理流程,提高销售信息的透明性、一致性、共享性、可用性以及充分挖掘销售信息潜在的价值,是现代销售管理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企业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要求就必须在销售管理思想上认识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利用销售信息的重要性。企业要改变原有的简单的销售模式,在销售信息处理方面必须得付出一定的努力,引进先进的销售管理理念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加强对销售活动的监督与控制,才能提高销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企业的销售管理水平,使企业可以在动态的市场中随时利用捕捉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销售方向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拥有与之相应的销售信息处理系统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二、销售管理系统在ERP系统中的地位 完整的制造企业ERP系统包括采购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仓存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进口管理子系统、出口管理子系统以及存货核算子系统等模块。销售管理系统是ERP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其功能较为独立。由于功能独立,销售管理子系统与其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就大大减少了,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在保留其它子系统功能不变又不用增加太多费用支出的情况下升级需要升级的子系统。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做到了量体裁衣,避免因添加或升级某个子系统造成公司业务冲突。又由于销售管理子系统规模比完整的ERP系统要小得多,所以可以降低最初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费用,让企业尽可能早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处理销售管理业务。因此企业可以采取以该模块为核心,然后根据需要再逐步开发或升级其他功能子系统的原则,逐步完成整个ERP系统的建设工作,从而解决目前一般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资金少、信息基础设施差不能实施ERP系统的困境。 三、销售管理系统业务处理流程及功能分析 (一)销售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 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是销售,因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实现是靠销售来完成的,企业依靠销售来创造利润实现自己的企业价值。销售管理系统与其它应用子系统有效无缝链接,能提供完整的销售业务处理功能,包括订单的接受与处理、收货处理、发货处理、退货处理、发票自动生成与处理及收款结算等。该系统可使销售部门内部工作变得有条不紊,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及时按客户订单发货,缩短交货周期,提高交货的准确性,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并且还可以进行有效的销售市场分析,进而对新的市场趋势做出快速响应,为销售决策及生产决策等提供有力依据。销售管理系统的一般业务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销售管理的业务类型有五种,即现销、赊销、直运销售、分期收款销售和委托代销。不同的业务类型所涉及的业务处理的过程和财务收支核算的过程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具体应用中应对应不同的业务处理流程。 (二)销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销售管理系统连接着ERP系统中的其它子系统,为它们提供共享数据,并且通过与财务管理子系统和库存管理子系统的连接可以将产生的核心单据自动生成财务凭证,直接传到财务管理子系统中,并可以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及时统计,从而实现销售物流系统、财务应付系统、财务总账系统一体化。具体来讲,销售管理子系统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价格管理。该功能是管理企业的供货信息和销售政策,处理关于销售价格的基本信息和折扣资料,同时控制销售最低限价并进行预警处理。 2.订单管理。该功能是对订单和销售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记录、跟踪和控制;对订货价格、数量进行控制;对订单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显示;对发生的补货情况自动追加执行订单并对订单执行情况以业务分析报表的形式进行反映等。另外,如果企业集团内部存在赊销业务,那么还应该对集团内部的销货或调拨订单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和反映。 3.信用管理。该功能可以对客户的信用标准进行设置,具体包括对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和信用数量的设置。以便在销售业务活动中对销售人员和客户进行双重的信用监督与控制,并通过信用预警机制和信用分析表来对双方的信用情况及时进行反映。 4.成本估算。系统对指定销售订单提供对定制物料的成本估算功能。对于按订单生产或装配的企业,其销售成本及销售价格确定的依据可以从系统对客户指定的产品结构进行成本评估来获得。 5.交货期查询。销售合同签订之后,销售企业就有责任按约定完成所销产品或服务的配送任务。然而消费者往往对供应商能否准时交货产生疑虑,为消除这一疑虑,系统能够提供对交货期的查询功能,监督供货企业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时交货,提高其按时交货率。 6.多级审核管理。多级审核管理是一个授权平台,通过它可以进行对审核的级别、审核人的资格、审核权限、审核结果等进行设置。该功能模块采用工作流管理的思路以多角度、多级别的方式对业务单据进行处理并进行顺序审核。 7.报表查询。为了综合反映企业销售业务处理方面的信息,系统对用户已完成的销售业务进行筛选、分析、处理,并将分析处理的结果以报表的形式显示出来,供企业有关管理人员查询使用。它是了解企业销售业务情况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现有的基于ERP的销售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及其具有的功能,基本可以满足一般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销售管理业务处理的要求。企业引入该系统后,可以有效促进企业销售模式调整,扩大其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在销售业务处理上正处于由半手工管理转向信息化管理的过渡阶段,造价适中、设计合理、系统兼容性好、操作灵活方便、易于使用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 作者:马庆祥 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销售管理论文:烟草销售管理论文 一、烟草销售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总的来说,信息化建设包含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三部分,烟草行业同样不例外。从1994年开始至今,历经20年,中国烟草行业的卷烟销售信息化网络从无到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同步。最初,建立农村零散的销售网点,虽然成本高昂,但确可以为今后的网络建设业务积累经验。而后,烟草行业战略大转移,不再是“农村包围城市”,重点转移到了城市卷烟销售网络的建设,这到与今日物流网和物流园区的建设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城市与农村最主要的不同在于销售网络的运行模式和运行规范的问题,是否开展送货服务,以典型引路为主要方法,成为这个开始纵深发展时期的转折点。下一个阶段工作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提升水平,以现代物流为蓝本,采取网络建设为主要方法,这样烟草行业将实现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网络建设水平也将达到国际水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轰轰烈烈发展的20年也是烟草网络建设规范、提高、发展的20载。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的不断普及,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经过20年的探索和尝试,中国烟草行业的流通发展方向已经十分明晰。 烟草销售管理系统包含呼叫中心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销售综合管理模块,功能包括需求侧管理、物料采购、订单采集、货源安排、开单结算、售后服务、物流配送和管理控制、战略决策支持等。这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战场,通过卷烟商品销售的网络化,查询烟草购进、销售和存货的情况变为可能,这样可以为烟草企业的采购和销售部门提供更多决策依据,从而指导货源的购进,并保证供货充分;而客户资料的网络化是客户分类的前提,根据用户不同的类别,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销售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和零售客户之间的关系通过基础资料确立。通过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交换,烟草工业企业根据烟草的销售情况控制生产的节奏。 二、烟草销售管理系统模型的建立 1.用例建模 用例视图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定义的,它是一种模型图,可以让参与者看到其中的系统功能。烟草销售管理系统用例模型的参与者包含:大客户经理、项目经理、客服和售后主管、信息管理员、采购和市场主管等等。这些参与者与销售管理系统联合互动,交换信息,成为系统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代表系统外部信息交换的目标。 2.静态建模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描述系统的观点即出发点不同,两者的着眼点都是系统结构,但是静态模型关注类和类以及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得到的结果是恒定的,即静态观点,在烟草销售管理系统中,客户经理对系统内的类的属性进行操作,例如管理系统的登陆、阶段汇报的上传、对象的信息更新、数据的备份等。 3.动态建模 根据系统的静态建模,动态建模开始构建。动态模型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图,活动图等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象和对象之间的交互。时序图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二维地图,代表一轴沿时间线是向下的,水平轴是时间。在合作对象类与个体的角色通过角色表示。当对象存在的作用,由一个虚线,如果过程活跃,生命线是一个双通道线。生命线的消息一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生命线的箭头。箭头按时间顺序在图中从上至下排列。 4.实现模型的建立 标准建模语言通过两种方法来确定系统的实现,分别采用组件图和配置图。系统实现时的一些特点通过标准建模语言描述,这些特点包括两种特征,一种是对源代码的描述,体现了其静态分布特性,而另外一种则涉及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着重突出其实现特性。组件图主要针对的是多种依赖关系,包括系统中的软件构件,因此可以对系统软件方面的逻辑示意图进行显示。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图是为了合理分配软件和硬件的配置图。建立模型后,根据框架代码系统的标准建模语言组件图生成系统模型,该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系统。你也可以使用标准建模语言建模工具astash,根据系统的框架代码组件图。如果生成的代码的Java语言,那么框架代码生成通常包括类的声明,财产申报,SCOPE语句,函数原型声明和继承。生成的代码,根据具体的业务的完整代码,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完成。 三、结束语 本系统通过结合烟草行业在销售方式上的若干重点环节,给出了采用UML和VISIO对其进行面向对象建模的方法。采用该方法优于传统的过程开发方式,能够对整个开发过程提供一个容易被人理解,且便于更改的建模方法,同时也能够大大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性,从而提高了软件开发的质量。 作者:徐玲玉 何利力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销售管理论文:企业内部控制与销售管理论文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于销售管理当中的作用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施自我制约与自我调节的一种内在机制,在企业当中处于中枢地位。也可以说,企业是否已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企业当中,从上至下无论是董事长、经理,还是普普通通的生产工人,都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在销售工作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中的重要作用,并有效应用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维护企业生产材料、产成品等财产安全当中。除此之外,销售人员也要有高度责任感,对于自身的岗位职责要认真履行,服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要求,并将此责任感渗透于企业的销售工作当中。这不仅是现代企业中完善内部管理的要求,也是全方位提升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的关键。 二、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保证销售管理的水平提高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生产企业销售管理水平,有利于完善企业其他配套管理制度。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充分运用计算机程序与监控等现代科技,制定与管理销售业务的流程需要通过内部的控制管理制度来进行,还需定期检测与评估,提高销售管理的水平、保障销售业务、安全无缺的回款、降低经营的风险、实现经营的管理目标等。健全销售内部的控制制度,能够平稳地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所以,企业要重视对关键岗位的控制,实行轮岗的制度,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岗位与责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此做到依章、依法行事,使得销售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重点加强销售的流程控制,保证销售管理的水平提高 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管理实质就是通过强化企业过程与流程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流程来提高销售管理的水平,主要包括:编制销售计划、管理合同签订、货物发运通知、核对账款结算以及分析考核销售等。 (一)编制销售计划 编制企业的销售计划这个环节能够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种用户需求,销售计划的一般控制管理程序主要是企业的销售部门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产品库存量以及用户的需求量,来编制出不同品种不同用户的销售计划,并经过企业管理层研究确定之后下达到各个业务科室当中。这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重点就是检查企业的销售计划是不是经过相关的审定之后才开始执行。 (二)管理合同签订 对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能够让企业有效的规避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点,确保企业的利益合法化。其工作任务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合同范本的管理来降低合同签订的风险,并通过信用与资质管理,建立起用户的诚信档案,减少履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规范合同签订的流程来提高合同的审批效率,通过合同的统计分析来提高企业经营的决策能力等。这个环节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以检查相关的销售部门是否审核合同、在签订合同后是否及时送交财务等部门为控制重点。 (三)货物发运通知 对于企业长期跟踪的信用良好的重点客户,可以先给客户发货后让其付款,而非重点客户就要严格按照签订的协议或者合同执行,由销售科相关销售管理人员填写好收款通知单,并于财务科审核确认账款到账、经过信息审核无误后出具销售通知单,并到销售部门办理取货卡片,货物管理科则根据取货卡片给客户发货等。这一整个关节的控制重点与管理中心就是检查货物的发运手续是否齐全,并且在价格调整的过程中按照什么标准来折价,所发出的货物是否与登记的货物品种一致,发货量是否与登记量符合等。 (四)核对账款结算 对于账款结算事项,必须经过销售部门按照销售的合同与发货的情况填写开票资料之后,送到企业的财会部门,经过财会部门审核之后开具发票,并办理好相关的手续,做好及时的账务处理等。这个环节的控制重点与管理中心在于检查财务的入账手续齐全与否,跟合同的约定相符与否,相关的审批与权限符合与否等。 (五)分析考核销售 对企业的销售进行分析与考核,则需要由销售部门与相关部门相互沟通协调,以便准确及时地对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销售货款的回收情况、销售流程的执行情况以及用户反馈的信息情况开展分析,对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书面报告形式展开,并定期考核销售管理的情况。 四、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销售管理水平 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规范相关控制行为、加强内部责任管理以及健全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等,从而有效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销售流程,并合理的执行管理制度。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第一,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企业会计与统计资料等进行不定期的监督与检查,对于销售工作,要从事后监督转变成事前与事中监督,要充分发挥出企业职工的监督作用,约束与督促销售部门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运行;第二,加强企业相关部门的控制管理监督,建立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制约的制度,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考核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加强对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控制,来进一步强化销售的执行力,明确好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当中应当承担的一些责任,对于一些敷衍工作并且没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要明确的追究因其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后果,并通过相应的处罚机制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内部所有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销售业务水平及高效执行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识。 五、结束语 总之,在企业中,通过内部控制的加强管理,将企业的销售水平进一步提高,不但是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准备。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地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从而不断的提升与完善企业的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王海彬 单位: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 销售管理论文:现代企业销售管理论文 1现代企业销售管理重要性分析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品牌建设。品牌建设可以采取广告、公关等手段,企业产品需要品牌建设获得顾客认可,以不同的销售组合实现销售活动。企业销售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品牌建设活动,企业销售管理活动也是企业品牌建设的过程,销售管理活动可以实现企业在市场中的持续发展。企业销售管理关系到品牌建设的效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关系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销售管理工作决定着企业效益,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2现代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销售团队缺乏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普遍存在缺乏团队管理的现象,很多企业没有相应的团队管理制度,也没有激励团队合作的相关规定。另外,很多销售人员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和销售业务,他们认为彼此之间是竞争关系,导致在销售管理工作中销售人员独立完成销售业绩,较少沟通合作完成任务,存在销售分工过于明确、销售工作不互补、团队销售信息不对称等状况,导致未能有效利用企业销售管理资源,企业销售管理缺乏团队精神,效率低下,效果不理想。 2.2管理层级缺乏有效沟通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层级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很多企业管理制度规定销售执行者定期以工作汇报的文件形式向企业管理层进行工作汇报总结,但是却没有规定销售管理者要针对销售执行者的工作汇报给予相应的工作信息反馈,导致销售执行者存在工作问题未更正,影响销售工作效率。管理层级缺乏有效沟通还表现在销售执行者的工作汇报内容倾向关注于业绩工作量的完成情况,未能有效反映销售工作难度以及销售执行者工作能力。 2.3忽略销售人员培训工作 据美国一项研究统计,企业员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将获得工作收益50美元。企业销售管理打造一支专业化销售团队,可以推动企业在市场中持续发展,是打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备要素。现代企业销售员工培训工作,可以提升销售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销售员工的工作效率,然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忽略队销售人员的培训,使得销售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优秀的销售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这些离不开企业对销售员工的培训工作。 2.4销售考核制度不合理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制定的销售考核制度存在不合理,如在确定企业销售指标时,没有结合具体的销售人员以及销售市场环境设置相应的销售指标,即在销售目标设置时,为充分考虑销售考核的公平性,有的销售人员在付出一样努力情况下,获得考核结果不尽人意。另外,企业销售管理工作中存在对销售考核结果执行不力现象,即存在随意修改考核结果的现象,使得销售人员出现销售考核的抵制心理或侥幸心理,导致销售考核存在混乱。 3现代企业销售管理的控制性策略 针对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不改变企业销售管理框架的前提下,结合企业整体管理业务,给出销售管理的控制性策略,希望对企业销售管理水平提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1强化销售团队意识 在企业销售管理中应加强销售团队的建设,强化销售团队意识。优秀的销售团队应是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的团队,优秀的销售团队应在共同目标指导下,以明确的团队角色定位,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实现成员资源的互补,搭建共同学习平台。销售学习型销售团队应及时总结销售经验,吸取销售工作教训,销售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沟通总结,将自身利益和销售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参与销售管理问题。现代企业销售管理日常工作应灌输团队精神,强化销售团队意识,以团队工作获取最大化团队效益。 3.2确保管理沟通效果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应制定销售管理者和销售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制度,以制度保障销售管理实施,解决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销售任务分配、销售指标制定、销售成本确定等问题。具体而言,应结合销售管理工作不同阶段,针对性地完成销售管理工作沟通,如每周一次的销售管理者和销售执行者工作汇报反馈会议,销售执行者像销售管理者进行工作汇报,销售管理者针对销售执行者的具体工作进行点评总结,针对销售管理工作内容提出相应的修正和改进办法,在会议中形成管理沟通机制,对销售管理工作进行情况说明。另外,销售管理者也应及时对销售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反馈,笔者建议将涉及销售管理工作的所有人员纳入到工作汇报会议参会人员范围。 3.3完善销售培训体系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应结合销售工作内容和销售工作对象的工作需求,从销售管理实际问题出发,设计相应的培训体系,定期为销售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还远远不够,销售人员需要继续接受工作培训。企业销售人员大体可以划分为销售管理人员和销售执行人员两大类,不同类别的人员应使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指导其工作。如销售管理人员可以进行销售任务分配、销售指标制定等销售工作日常管理培训,销售执行人员可以进行销售礼仪、销售实务、销售客户关系管理等销售具体工作培训,不同销售人员之间还应进行沟通培训工作,形成良好的销售培训体系,提高销售人员综合素质。 3.4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应结合销售市场状况和销售任务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在不同的销售工作中尽可能地体现销售人员的工作量。完善销售绩效考核体系就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适当对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权重进行调整,对销售人员的绩效完成情况进行客观体现。在销售绩效考核中,应避免销售人员短期行为导致的资金回收周期长、发展利润率低和资金垫付大的绩效结果,结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对销售人员的新客户挖掘和新市场拓展等长远行为进行考核,恰当设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考核权重,以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激励。 4结语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同样,在现代企业销售管理工作中科学和艺术也是并存的。现代企业销售管理需要正确引导管理,笔者针对销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解决,以确保企业销售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运作,提高企业销售管理水平,培育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企业销售管理良性循环,促使企业健康发展。企业销售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应用企业诊断理论,可以为企业销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韩红蕾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销售管理论文:包装企业销售管理论文 1包装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销售人员是企业通向市场的关键环节,销售人员负责将企业产品推向市场,并通过产品销售实现产品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促进企业销售队伍的发展,提高销售业绩。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销售管理对于销售团队建设的重视度不足,销售人员缺少团队合作精神,销售工作者未能树立与公司目标相一致的工作目标,不利于企业实施科学合理的分工合作。销售团队人员之间缺乏通畅的沟通与交流,企业人员力量分散,无法做到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导致企业销售绩效相对比较低下。 2加强包装企业销售管理的措施 2.1培养科学的营销观念,奠定良好思想基础 企业要想开展有效的销售管理,首先必须要具备科学的营销理念,虽然营销并不完全等同于销售,但是科学的营销观念是销售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企业要针对销售人员开展营销培训,让所有销售人员意识到,企业营销不但包括推销,还包括营销管理、战略计划、市场购买行为、定价决策、广告策划、销售渠道选择等多方面内容。销售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明确市场定位,不断丰富市场营销知识储备,为销售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销售人员要重视自己的竞争对手,分析对方的优势和劣势,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积极了解客户的情况,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有效的销售方案,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2.2开展系统的销售队伍管理,提高销售有效性 销售人员在进行销售工作之前要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销售人员一定要熟悉本企业产品的特性及优点,对产品的顾客群特点以及竞争对手的特点全面分析,开展针对性的推销展示。销售人员就必须要重视客户访问标准,制定特定的推销时间,以免对市场开拓工作造成阻碍。重视销售人员的激励工作。一般来说,工资是最常见的激励方式,其次是职位提升以及口头表扬。当然,不同销售人员对于企业激励方式的渴望程度不同,有家庭的销售人员重视物质奖励,部分年轻人则认为表扬是价值度最高的激励方式,对此,企业就应该根据每个销售人员的具体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方法,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2.3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学习精神 团队销售是企业销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面,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形势,建立学习型的销售团队。首先,销售团队要具备共同的工作目标;其次,销售团队的建设要重视角色定位;再次,团队成员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培养团队精神;最后,坚持民主原则,重视团队学习并鼓励大家学会共享。学习型销售团队成员之间要进行心得交流和经验总结,重视共享,不断吸取教训,优化销售流程,提高销售技巧。销售人员要将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主动地挖掘团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中要注意对员工灌输团队作战意识,促进销售团队的发展壮大,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3结语 总之,包装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要高度重视销售管理工作,虽然现阶段的企业销售管理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包装企业管理者积极吸取教训,在销售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挖掘销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制定有效的方案和措施进行改进,将问题解决,就能够最终促进包装企业销售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作者:马骋 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销售管理论文:中小企业销售管理论文 一、销售部门是中小企业灵魂也是一个野性的部门 在中小企业都存在居高临下的姿态,使企业在销售人员管理程度上很难把握,因为他们职业的原因,随时可以选择其他企业的销售岗位、可以随性的做事,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因此可以说销售部门也是一个充满自由的野性部门,对企业来讲管理程度相对企业很难。列如:曾经的三九集团的哈尔滨龙滨酒厂,企业销售业务人员人数达到200多人,几乎每个业务都有额外的业务,并且每月回款数额不足100多万,致使企业经过今年就倒闭的命运。 二、财务管理与销售部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市场竞争中,自足经营、自负盈亏,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如此影响下,作为一个看不见的手,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经显现出来,财务管理的活动有过去的单一变得越复杂化这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科学运用财务数据管理销售部门是企业一个现实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是企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所在就可以第一时间纠正企业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使企业的资金运用更加流畅、还能够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能够长久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如何运用好财务管理来发现销售部门存在的问题 通过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及时发现中小企业核心部门销售问题,及时纠正 1、通过财务数据进行销售业绩分析,确定销售人员工作能力,进行业绩、工作努力程度分析,进行优胜劣汰的分析与竞争 2、通过财务数据建立销售业绩与销售运营成本分析、控制成本,通过此项及时发现销售业绩是否与销售运营成本成正比,及时发现销售部门的费用去向及时控制,强化资金的管理,及时纠正业务费用的过大化,与业绩补偿正比,导致企业资金的无端流失而至企业亏损。可以加强资金管理 3、不同产品销售量与销售业绩及财务成本及销售运营成本分析、通过此发现产品对应市场的适应度和需求度,及时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优胜劣汰不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部适应市场的产品,为企业技术部门提供有力的信息,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为销售部门做好销售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销售财务数据加强销售部门的团队建设,通过销售财务数据,加强企业销售部门的团队建设以及其他部门(如:技术部门、客服部门等等)的团队建设,因为销售财务数据不仅仅对产品、对人员业务能力都是一个考核,让努力、勤奋、积极进取的人,为企业带来收益的人真正获取收益和利益,优胜劣汰使其真正融入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企业才会是一个正能量的企业。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让企业腾飞 四、以财务数据量化销售管理形成销售与财务部门间的互动 通过基础的财务数据,进行销售的业绩、销售运营成本进行量化到部门、到个人,在规定的核算周期,进行各个环节的分析,修正不合理的指标,更新量化数据,去除结构不合理的产品,形成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的互动,充分体现自主发挥与民主集中,达到平衡统一,才可以使每一位工作人员与业务人员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各显能量,中小企业才会长久的发展,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财务管理进行销售管理是中小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现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不加强细节的管理,不形成部门间的互动管理,那企业将进入艰难的管理之旅,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走向失败,三九集团哈尔滨龙滨酒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希望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永立不败之地。 作者:张晓梅 单位:北京国环兴业科贸有限公司 销售管理论文:石油企业销售管理论文 一、我国石油企业销售管理业务的现状 1.加油站的操作效率和服务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我国大部分的加油站建立时间比较早,在加油站建立的时候,中国的机动车少,石油需求量不大,加油站规模和管理模式能够满足早期的需求。但是现在这种加油站由于加油站枪数少,容量少,面积小,规模小等原因,不能够满足高峰时期的加油需求量。小型的加油站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当加油的车辆过多,就会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加大,班次管理不合理的情况。加油站的规模小,枪数少会使得高峰时期加油站周围的交通拥堵。小型的加油站工作人员的操作并没有达到规程中所要求的,难以做到效率最高。 2.客户数量低下,市场占有率少 石油的需求量在我国虽然居高不下,而且这种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是我国数目众多的石油企业竞争市场份额的情况之下,销售上的竞争仍然给许多石油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石油企业拓宽市场的方式仍然非常的传统,即扩大加油站的建设,但是这种传统的竞争方法已经和现在的市场环境相背了。首先,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扩大加油站建设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盲目建设的加油站还会造成运营成本上的提高,因为如果加油站的建设位置不合理,很难做到盈利。 3.成品油的质量低下 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巨大扩张和快速盈利的同时,很多的油品企业出现了为了扩大市场增加份额,而在油品的质量上缩减成本。低成本低质量的油品势必会造成顾客的不满从而导致企业营业额的下降,这样就与企业的初衷适得其反。 二、中国石油企业销售业务管理提升方案 1.优化配送中心的管理,区域经营 全国的石油企业,尤其是大型的石油企业,在销售管理的层次上对于企业进行优化改革,就应当合理化的布局销售网络。在每一个省,或者行政区划建立自己的销售配送中心,如果条件允许,需要每一个配送中心建立起属于自身的油库,这样能够很好的杜绝超长距离的运输和来回运输。每一个区域的石油产品经营都必须符合当地的情况,在决定油库的位置,区域,根据需求建设加油站,缩减管理成本的同时缩减运营成本。 2.在石油的运输过程中优化管理 在运输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油品不会犹豫运输而损耗或损失。在对于油罐车进行装车的时候,操作人员应当对于油罐车的油罐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在出口和人口的位置同时打上铅封。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漏油。同时应当做好油罐装卸过程中的核对工作,油品出库,人库,都应当有记录,同时应当对于记录进行核实。 3.建设规模更大,服务能力更强,效率更高的加油站 我国在早期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落后,私家车的保有量和现在相比数目稀少。能够适应早期需求的加油站通常面积小,人员少,操作困难,设备简单,效率低下,现在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已经很难适应现实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石油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合适规模的的加油站,或者对于原先的加油站进行大幅度的改造,首先在设计上应当以人为本,满足客户上的需求,并对高峰期的需求量进行评估,合理制定规模,最后应当在设备上高度的信息化和自动化,高效率的油枪,油罐,刷卡器等是提高操作效率的重要工具。 4.进一步挖掘市场,创新市场竞争手段 在我国石油企业的数量众多的背景下,石油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市场拓展上抓紧扩张。新建的加油站应当采用降价,提高质量,优惠活动等服务手段,吸引顾客。地区销售经理也应当深人到小区和潜在市场区域进行走访,调查,推广等工作,确保能够第一时间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客户群。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石油企业现在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现在石油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正确的认识自身在销售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对于销售管理进行优化,了解客户,加强推广,同时提高自身油品的质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长期健康发展。 作者:王书龙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吉林市销售分公司 销售管理论文: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论文 1VFP在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之中的应用 在图书销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统计和记录的信息和数据有很多,例如图书的分类、作者、出版社、价格、页数、出版时间、印刷量、库存量和销售情况等,并且要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时时更新。因此,这就需要一个非常强大且功能完善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来帮助人们完成这些工作,比如以VFP为基础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以下简单介绍VFP在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之中的应用。 1.1信息的管理 VFP中有一种名为“项目管理器”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对图书以及图书销售信息的数据、文档以及源代码等进行集中记录和管理,使各种信息分类明确、条理清晰,便于人们查找。 1.2信息的查询 VFP采用了先进的Rushmore快速查询技术,系统能从记录着众多图书及其销售信息的数据库表中迅速筛选出人们所需要的内容,整个查询响应时间只有数秒钟,非常迅速与高效。 1.3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 一般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各项信息都是相互独立的,每一项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并无关联,除非通过编程命令来专门描述;而VFP却在这方面做出了改善,它可以在建表初期就把相关信息关联起来,便于人们引用。 2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以VFP为基础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前期规划与需求分析阶段 在建立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数据库之前,一定要先做好规划工作,因为它直接影响整个数据库建立的全局运作,关系到数据库建立的成功与否。具体来说,前期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对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及确定VFP数据库在整个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然后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指的是,通过与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访谈,从而获知其管理水平、需求情况、发展目标和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条件等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来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使系统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更加人性化。 2.2物理设计阶段 基于VFP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物理设计,主要指的是根据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以及计算机的系统类型等,对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进行设计。物理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2.3模块设计阶段 基于VFP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模块设计,主要指的是把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所需要记录和统计的各项信息———如读者的个人信息、读者的订单信息、出版社或书店的书库信息、读者的购书及退书信息、读者的反馈信息、企业的账簿信息以及管理处信息等,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模块划分,并且在划分时要注意各项信息之间的关联。当然,不同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由图书销售人员负责管理账户的创建和修改,并管理读者及读者订单的信息、检索书籍的信息和统计每日账目等;由仓库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书库的信息(包括录入与查询等)。举例来说,一种较为常见的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会有以下五大模块:读者信息模块、读者订单信息模块、书库信息模块、银行(账簿)信息模块、管理处信息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 2.2.1读者信息模块 读者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读者信息功能(如对读者的姓名、性别、身份、电话、住址、E-mail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读者信息功能(此功能是读者信息模块最重要的功能,它能以单一或者组合两种条件来对相关读者的信息进行匹配与查找,检索的字段亦包括读者的姓名、性别、身份、电话、住址、E-mail等,条件的匹配可以是“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包含”“在……”等多种形式,条件的组合也有“与”和“或”两种形式)和打印读者信息功能。 2.2.2读者订单信息模块 读者订单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读者订单信息功能(如对读者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所订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订单号、单价、数量、总价、下单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读者订单信息功能(此功能是读者订单信息模块最重要的功能,同样能以单一或者组合两种条件来对相关读者订单的信息进行匹配与查找,检索的字段包括读者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所订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订单号、单价、数量、总价、下单日期等,条件的匹配有“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包含”“在……”等多种形式,条件的组合有“与”和“或”两种形式)和打印读者订单信息功能。 2.2.3书库信息模块 书库模块又细分为存书查询、购书和退书3个子模块。存书查询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存书信息功能(如对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售价、库存数量、出版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存书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存书信息功能。购书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购书信息功能(如对购买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数量、总价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购书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购书信息功能。退书模块亦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退书信息功能(如对所退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数量、总价、退书原因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退书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退书信息功能。 2.2.4银行(账簿)信息模块 银行(账簿)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银行(账簿)信息功能(如对图书销售的总额、费用支出、净收入、余额和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银行(账簿)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银行(账簿)信息功能。 2.2.5管理处信息模块 管理处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管理处信息功能(如对各项事件的记录、备注和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管理处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管理处信息功能。 2.4实施和运行阶段 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在完成前期规划与需求分析、物理设计以及模块设计之后,可以开始试运行。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调试或试验阶段,是对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实践和试用。在此期间,工作人员要仔细观察和体验系统的运行与使用情况,并将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也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和转存工作,以免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观察与记录完毕之后,相关人员还要对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不良状况和故障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加以改进,直到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为止。 3结语 本文探讨利用VFP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VFP软件的优点以及其数据库的特性,可以让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变得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和系统化,让图书销售管理的工作更加简单高效,间接促进了图书销售市场的发展,无论是作者、读者、出版社还是销售商,都受益良多。 作者:杨巍 单位:民族出版社 销售管理论文:企业连锁销售管理论文 一、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营销管理是其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产品销售乃至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唯有使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与各工作环节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并制定出与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管理战略,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 1.1是企业产品优势发挥的基本要求 连锁经营企业有其独特的产品优势,例如,产品服务创新以及产品层次提升等,在营销管理实践中,要充分重视连锁经营企业连锁组织形式所产生的产品优势,优化产品概念策划,注重产品层次提升,并强化产品组织策划,加强产品创新,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带动消费者从“满足型”转变为“追求型”,提高产品的购买力,发挥产品优势,增强产品的消费潜力.可见,营销管理是连锁经营企业产品优势发挥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我国当前多数的连锁经营企业中,还有相当部分的营销管理者在营销管理中产品的策划意识还相对较为落后,导致开发的产品以及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服务均与传统单店无明显差异,产品提升层次性与创新优势未充分发挥,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偏低.基于此,加强营销管理,优化产品策划,对于连锁经营企业产品优势的发挥至关重要. 1.2是企业品牌效应形成的重要保障 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品牌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连锁经营企业形象的建设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若连锁经营企业缺乏品牌建设与经营,那么在连锁企业的规模扩张以及企业持续发展中就失去了其突出优势.对于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者而言,不仅要加大对品牌建设的力度,打造连锁经营企业自己的高品牌权益品牌,建设企业品牌文化,同时还需充分重视品牌的营销,在品牌设计、品牌安全及其保护等环节都应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强化连锁经营企业品牌的延伸管理,形成品牌效应,这也是连锁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部分的连锁经营企业中,品牌经营经验还相当缺乏,品牌商标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强化品牌建设与品牌营销是连锁经营企业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此外,连锁经营企业实施高效的营销管理,对于其“价格武器”作用的发挥,扩大连锁经营企业的市场占领份额,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化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当前,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营销管理意识相对较为薄弱,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营销管理还缺乏正确科学地认识,将营销错误得理解为产品的推销,缺乏对营销环境的深入分析,尤其缺乏市场营销理念,仍沿用“产品生产与产品推销”为主的营销理念,导致部分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偏低,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2.2品牌形象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在其营销管理实践中,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策略,品牌营销策略尚未充分确立起来,加之品牌运营经验不足,品牌管理意识薄弱,使许多连锁经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之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缺乏规范性,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过分注重市场行为的短期效应,而对品牌的投入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致使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品牌建设力度都相对较低.多数管理人员将品牌经营单纯地理解为提高其知名度,从而导致多数连锁经营企业的品牌形象未能真正建立起来. 2.3营销渠道尚不完善 多数连锁经营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策略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IT投资相对于国外企业而言,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尚无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致使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其经营管理实践中,还未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销售网络点通常仅局限于大城市的商业中心,而城乡地区的销售网络点却乏善可陈,导致多数连锁经营企业的消费市场覆盖面较窄.此外,我国目前多数的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还不到位,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配送效率低下,限制了连锁经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可见,营销管理是连锁经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宝,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管理策略势在必行. 三、提升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管理的优化对策思考 3.1更新营销理念,开拓潜在连锁市场 在现代化市场背景下,连锁经营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营销管理,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服务层次,创新产品设计,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的产品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同时,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还应全面收集产品的反馈信息,从而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完善,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同时,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顾客在其经营过程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基于此,连锁经营企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以产品生产、销售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树立起“以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及“以消费者满意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着力提升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以苏宁营销管理为例,对于享有中国的沃尔玛之称的苏宁而言,在其营销管理中,服务是其关键的产品,而其服务的终极目标就是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在这一营销理念的指导之下,苏宁在其专业自营中,积极推出会员专区一站式购物服务,并制定了5S服务模式,树立“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服务原则,以追求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作为其经营目标,在提高企业控制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扩大.苏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建立了呼叫中心平台以及三十多家技术服务中心,以服务至上为重要指导,促进了苏宁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最大的零售销售企业.可见,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其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便是顾客的满意度.基于此,更新营销理念,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强化企业服务产品的打造,提升顾客满意度是连锁经营企业效应管理的突出策略.除此之外,连锁经营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应立足于市场需求,积极制定“合作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等营销策略,从而全面提升连锁经营企业的整体营销水平,扩大连锁市场.以苏宁的合作营销战略为例,苏宁秉承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以顾客为核心,市场为导向,充分重视市场资源的整合,与全球近一万多家家电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运用联合促销、B2B等各种方式,积极建立利益共享的供应链,并采取直营连锁、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军全国市场,扩大了市场份额.2010年,积极推出网络营销模式,与GFK、IBM等合作,进军B2C网购模式,促进其网购销售额的不断增长.综上可见,更新营销理念,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营销理念,并积极制定合作营销、网络营销等各种有效的营销策略,是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综合实力提升以及潜在市场开拓的有效途径. 3.2实施品牌形象战略,优化企业形象 在2007年,率先在电气零售行业中采用明星代言的品牌策略,使苏宁品牌具有市场化与年轻化的特点,为其市场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当前,苏宁积极转变品牌形象建设策略,实行“幸福”品牌战略,积极打造起顾客服务周到的市场形象、价格公道质量领先的产品形象、设计愉悦的外观形象、健康清新的风气形象以及开拓进取的企业形象,最终树立起值得信赖、规范经营的一流企业综合形象,造就了苏宁品牌产品的成功.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品牌就是连锁经营企业的生命,在未来的连锁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必然成为市场主要的发展趋势,为此,制定品牌形象战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此外,在品牌建设中,还需充分重视品牌的安全与保护,强化品牌营销管理,积极建立品牌危机预防处理机制,建立起优质产品形象,避免品牌危机损害企业形象,从而使连锁经营企业的品牌形象战略充分发挥其优势,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经济效益. 3.3加强信息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对于苏宁而言,信息化也是其核心产品之一,并将信息化作为其神经系统,积极建立了系统综合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监控、语音等多种功能.并以SAP/ERP系统为载体,辅助运用B2C、B2B、CRM、TMS等系统,实现“消费者、供应商与职工”的综合化信息管理,在提升其生产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在采购与销售中,充分重视信息化采购系统与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在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应积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保障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获得持续发展.综上可见,在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效的营销管理是企业产品优势以及品牌优势发挥的重要保障,是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规模扩张的基本要求,为此,连锁经营企业必须立足于企业实际,积极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提升产品服务层次,积极制定品牌形象战略,赢得消费者信赖,强化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以促进连锁经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杜小蓉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销售管理论文:现代企业的销售管理方式改进 一、国家对企业创新的政策 为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使中国尽早立于强国之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的内容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上成为了国家重要的战略。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内容之一就是建设创新型企业。党的十八大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二、企业创新的三大方面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目前每一个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也是企业创新的亮点。日本的好多企业,如神户理化、日立化成、大日大油墨、冈崎矿产、科隆等都在创新上下了功夫。日本这些企业基本的原则是,三分之一的人员搞科研,三分之一的人员做营销,三分之一的人员负责生产,10%的管理人员。美国的条件优越,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更是大,俄国不论是实验室还是工厂都引进先进的设备,还有自己国家创新的设施设备,不惜物力财力。全球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创技术不会超过2%。大多的技术是集成创新,集成创新就是把生产化学的、生产化肥的、生产石油的、生产其他产品的每项技术中借鉴其有价值的技术部分,形成一项新的技术。比如圣泉现在呋喃树脂全球第一,当之无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应该分以下几步:第一步,模仿与跟随战略永远是第一战略。第二步,借脑发展。企业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条件和资源,我们要借脑发展,聘请工程师、顾问。国外有很多的咨询公司,有很多的服务公司,有很多的行业人员,需要时就要把他们聘来,聘是一般(不代表有价值)、最快的方法。第三步,寻求国外合作,建立实验室,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 (2)营销创新。企业创新的重点营销创新也可以说是市场创新的一部分,是企业创新的重点,营销实际上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市场部;一部分是销售部。二者是共同体,不是矛盾体,是相辅相成的。做好营销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步,贴近市场与客户,贴近市场与客户是做好营销工作的首要前提。比如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很快,用户也很多,但是如何贴近用户并利用起这部分资源,是很值得仔细研究和考虑的事情。有一家全球性跨国公司,微博做得非常好,有十几亿用户,微博的评估价为70多亿美元,公司就想利用这些客户资源,从客户身上赚钱,但是他们一利用,客户都跑了,都跑到别的网站、别的公司了,价值也一下降到了十几亿美元,这么大的客户资源不敢用了。贴近市场与客户,就要做到与客户用心交流。现在日本的产品在全球又开始走向下滑了,因为日本的产品能够做得让人相信,但是做得不能让人感到自豪、不能让人感到仰慕,不像欧美的大品牌,能够做到以此为自豪,不仅让人痴迷,而且仰慕、敬仰。第二步,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跟随大公司学习发展之路、向竞争对手学习至关重要、简单明了有效的激励措施,我们应该有简单、明了、有效的激励措施。用最简单、最明了、最直接的办法,来设立营销激励机制。第三步,建立营销管理中心。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难点,因为只有把管理创新做好,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保证,如果没有管理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可能出现夭折,因为缺少了推动这两个创新前进的力量。采取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的方式,着力于现有人才的开发,重点培养创新能力,有贡献的科技人才,实施专业人才与复合人才相结合的策略。积极从外部引进人才,加大对内部人才的相关培训及资源的开发力度,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及其保障、保护机制与组织机构,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要有相应的战略谋划作为指导,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分析问题的本质,脚踏实地地进行管理创新。 三、国内外创新理论的研究 国外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都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还有其他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如E•曼斯菲尔德、施瓦茨、P•戴维、Z•格里列希斯等,他们以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为切入点,创造性地对技术创新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初步构建了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理论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技术创新经济学。 四、企业绩效评估 (1)设计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要突出建设创新性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环境的需要,重视企业资源的利用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尝试建立一套个性指标与通用指标相结合、传统指标与现代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相结合、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相结合、正指标与负指标相结合的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研究。在对创新型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时涉及多个在逻辑上具有不同的阶段,但是各个阶段总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能进行清晰的划分,创新型企业通过建立科学、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加强技术在创新型企业环境中的转移、创造等活动,从而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地位。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也是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目前对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增加值法、杜邦财务评价法、平衡计分卡法、主成分分析法,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运用因素分析法、内涵解析法、模糊综合测评法、聚类分析法、物元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逼近理想的排序法、功效系数法等评价方法相结合。 五、研究结论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一个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社会、国家和经济的发展都要以创新能力为内在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创新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基础,加强创新型企业发展理论研究对增强创新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剖析创新型企业发展态势,探索创新型企业评价方法、创新路径选择模式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对提升创新型企业管理水平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赵功展单位:河南平顶山供电公司 销售管理论文:乡镇卫生室药物销售管理方案 为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坚持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原则;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坚持高效、公平、规范、透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原则。 二、实施范围和时间 全县已建成运行并按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补充药品目录规定的药物,自12月10日开始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余下的村卫生室在加快建设进度和一体化管理的同时,试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确保2011年1月1日起,全县所有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面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县、乡两级召开专门会议,对全县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二)启动准备。各乡镇卫生院组织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的药品库存情况,包括品名、规格、数量、价格等进行盘点核实,拟定基本药物用药和采购计划。 (三)正式运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原有库存药品一律按进价销售,销售完毕后,不得私自进购。 需配备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按照《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使用与采购配送试行办法》,由各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办从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需应急采购的药品在品规一致、厂家一致的基础上,采购价要与中标价一致或低于中标价,并从已中标企业中采购。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采购药品应区分开,县卫生局要严格按规定进行审核。村卫生室采购药品经费一律使用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办帐户结算,尚未开设帐户的乡镇卫生院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开设。 (四)落实补助政策与财务管理制度。对实行或试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其收入除来源于基本医疗服务收费外,按照《省行政村卫生室改革方案》之规定给予补助,即每12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行政村卫生室8000元。我县将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补助。 实行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在完成信息化建设后均作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照纳入新农合门诊报销的医疗服务项目执行相关收费政策。行政村卫生室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统一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财务管理按《关于印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执行,具体实施办法由县卫生局制定。 四、相关部门职责 县财政局:保障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补助经费和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加强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财务、资金使用、服务效果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县发改委:加强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 县卫生局:做好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政策宣传、培训和落实工作;负责对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情况进行培训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取缔非法行医,切实维护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和秩序。 县监察局:负责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全县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本乡镇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 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村主要负责人是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是重大体制机制创新,也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密切配合,认真实施。 (二)加强宣传引导。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面向群众的社会宣传,重点宣传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原则和主要政策,普及合理的用药常识,改变不良用药行为,提高群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鼓励和引导群众选择使用基本药物,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建立药品质量验收及公示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单位),要公示国家药物目录和省补充药品目录及采购价格、厂家品名、剂型规格,公开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且不得少于三年。 (四)加强考核管理。全县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补充药品目录规定的药物,不得配备和使用其他药物。县卫生与财政部门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作为各乡镇卫生院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药品采购、价格管理、零差率销售品种比例、零差率销售金额比例进行考核。乡镇卫生院负责村卫生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村卫生室零差率销售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零差率财政补助和相关专项经费拨付挂钩。 (五)加强监督检查。县发展改革、卫生、财政、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的监督检查。乡镇卫生院也要加强对村级卫生室的监督检查。严禁擅自采购、加价销售,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销售管理论文:强化内部调控管理提升销售管理 [摘要]内部控制管理作为企业自律和自我约束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已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销售业务的政策订立、合同管理、物流管理、收款管理四个环节,对如何通过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来提高销售工作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论述,以供大家研讨。 [关键词]销售;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销售业务不仅是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也是解决企业收入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销售业务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销售业务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即:正确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是前提、完善合同管理是基础、科学的物流管理是重点、加强收款环节的控制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1正确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的前提 销售政策是一项引导性、激励性销售措施。它的目的就是促进销售,给销售带来保障和轻松。所谓保障,就是通过给出一定的条件来激励、约束经销商与销售人员的行为,为完成销售目标服务;所谓轻松,就是充分发挥吸引力,促使客户与销售人员产生内驱力,自动地去完成销售目标,从而给销售带来一些便利与轻松。销售政策包括对内的《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和对外的《经销商激励政策》,在这重点提出的是经销商的激励政策。 (1)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性作用,给货物和货款带来保障,给货款结算带来便利。在结算条款中要引导经销商实行现款现货,同时辅以折扣支持这一措施,会收到显著效果。销售人员不再将主要精力花在追收货款上,而将主要精力花在市场开发与客户管理上面。在赊欠与铺底上要明确规定授权的范围与期限标准,否则将造成应收账款偏大。 (2)折扣也就是厂家给予经销商的销售返利、销售奖赏,是经销商应得的额外劳务费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厂家对经销商的期望提高了,对经销商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这些要求怎样才能在市场中得到实施与落实?厂家只有拿出更多的折扣。现在的折扣又分成许多单项折扣,如现款折扣、专营折扣、销售增长折扣、市场秩序折扣等。 ①现款折扣是对结算的保障,按净销售额的百分比给予折扣。这种折扣不仅厂家资金流回笼较快,而且商家利润点增加。 ②销售增长折扣是市场竞争加剧,商品供过于求局面下,每个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产生的。市场消费量这个“蛋糕”的扩大速度是有限的,市场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是高速的,只要我们多销售、多生产,我们获得的市场份额就大一些,竞争力就强一些,赚钱会更多一些。这样市场供给量增加,暂时出现供过于求,只有从销售上找出路。 ③专营折扣《市场营销》中介绍市场防御策略有一条是渠道封锁,封锁方法之一就是签订排他性协议,具体就是专营。市场操作中,有许多经销商不愿意专营,理由很简单:风险大,销售受影响,可提供给自己客户选择的产品有限。厂家怎么办?给出专营折扣。专营,就享受该折扣;不专营,就不享受该折扣。同时专营折扣也对培养经销商的忠诚度有很大帮助。 ④市场秩序折扣,由于市场上经常出现倒货、窜货,低价倾销,价格倒挂的事情,厂家又经常查不出结果,造成市场价格混乱,货物流通不正常。只要有一家经销商的货物开始低价销售,马上所有经销商都会低价销售,不仅将损失转嫁给厂家,而且丧失继续进货销售的信心。商家是以利润为中心的,只有保证价格稳定和合理的价差,经销商才有利可图,厂商合作才会持久。所以专门为此设了一项折扣来引导经销商共同遵守、维护市场秩序。 (3)新产品销售奖励。注重产品开发与产品组合的公司,经常会推出新产品,多给经销商提供一些赚钱的机会,多给市场提供一些“武器”。但经销商认识不一样,有的愿意销售新产品,认为赚钱多;有的不愿意销售新产品,认为销量小、有风险,卖力不讨好。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激励!让经销商见利眼开,就可以借经销商之力推销新产品了。 2合同签订与管理的完善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基础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合同在经济交往中越来越规范、标准、完整。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销售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经销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 3科学的物流管理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重点 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销售通知单,发货和仓储部门应当对销售通知单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同时企业应当加强销售退回管理,分析退回原因,及时妥善处理。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制度规定开具销售发票,严禁开具虚假发票。 企业应当在销售与发货环节做好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销售制度,加强销售订单、销售合同协议、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收货回执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销售部门应设置销售台账,及时反映各种商品、劳务等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 4加强收款环节的控制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关键 (1)收款业务应当以银行转账方式办理,避免销售人员直接接触现款;对于商业汇票明确受理范围,严格审查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票据欺诈。企业应由专人保管应收票据,及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目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货币资金开支的合理、合法和货币资金回收的安全可靠,防止贪污舞弊行为,保证资产的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2)企业应当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严格考核。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催收,财务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应收账款分类管理,针对不同性质的应收款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严格区分并明确收款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收奖励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保证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 (3)企业应当加强应收款项坏账的管理,对全部和部分无法收回的,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进行处理。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 销售环节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争取销售得到发展的同时,建立健全销售与收款及货币资金环节的销售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加强管理有效途径。通过在各业务环节之间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验证的控制体系,可以杜绝销售环节的违法行为,提高应收款与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资金健康地运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销售管理论文:小议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销售管理水平 [摘要]内部控制管理作为企业自律和自我约束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已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销售业务的政策订立、合同管理、物流管理、收款管理四个环节,对如何通过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来提高销售工作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论述,以供大家研讨。 [关键词]销售;管理;控制 1正确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的前提 销售政策是一项引导性、激励性销售措施。它的目的就是促进销售,给销售带来保障和轻松。所谓保障,就是通过给出一定的条件来激励、约束经销商与销售人员的行为,为完成销售目标服务;所谓轻松,就是充分发挥吸引力,促使客户与销售人员产生内驱力,自动地去完成销售目标,从而给销售带来一些便利与轻松。销售政策包括对内的《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和对外的《经销商激励政策》,在这重点提出的是经销商的激励政策。 (1)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性作用,给货物和货款带来保障,给货款结算带来便利。在结算条款中要引导经销商实行现款现货,同时辅以折扣支持这一措施,会收到显著效果。销售人员不再将主要精力花在追收货款上,而将主要精力花在市场开发与客户管理上面。在赊欠与铺底上要明确规定授权的范围与期限标准,否则将造成应收账款偏大。 (2)折扣也就是厂家给予经销商的销售返利、销售奖赏,是经销商应得的额外劳务费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厂家对经销商的期望提高了,对经销商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这些要求怎样才能在市场中得到实施与落实?厂家只有拿出更多的折扣。现在的折扣又分成许多单项折扣,如现款折扣、专营折扣、销售增长折扣、市场秩序折扣等。 ①现款折扣是对结算的保障,按净销售额的百分比给予折扣。这种折扣不仅厂家资金流回笼较快,而且商家利润点增加。 ②销售增长折扣是市场竞争加剧,商品供过于求局面下,每个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产生的。市场消费量这个“蛋糕”的扩大速度是有限的,市场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是高速的,只要我们多销售、多生产,我们获得的市场份额就大一些,竞争力就强一些,赚钱会更多一些。这样市场供给量增加,暂时出现供过于求,只有从销售上找出路。 ③专营折扣《市场营销》中介绍市场防御策略有一条是渠道封锁,封锁方法之一就是签订排他性协议,具体就是专营。市场操作中,有许多经销商不愿意专营,理由很简单:风险大,销售受影响,可提供给自己客户选择的产品有限。厂家怎么办?给出专营折扣。专营,就享受该折扣;不专营,就不享受该折扣。同时专营折扣也对培养经销商的忠诚度有很大帮助。 ④市场秩序折扣,由于市场上经常出现倒货、窜货,低价倾销,价格倒挂的事情,厂家又经常查不出结果,造成市场价格混乱,货物流通不正常。只要有一家经销商的货物开始低价销售,马上所有经销商都会低价销售,不仅将损失转嫁给厂家,而且丧失继续进货销售的信心。商家是以利润为中心的,只有保证价格稳定和合理的价差,经销商才有利可图,厂商合作才会持久。所以专门为此设了一项折扣来引导经销商共同遵守、维护市场秩序。 (3)新产品销售奖励。注重产品开发与产品组合的公司,经常会推出新产品,多给经销商提供一些赚钱的机会,多给市场提供一些“武器”。但经销商认识不一样,有的愿意销售新产品,认为赚钱多;有的不愿意销售新产品,认为销量小、有风险,卖力不讨好。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激励!让经销商见利眼开,就可以借经销商之力推销新产品了。 2合同签订与管理的完善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基础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合同在经济交往中越来越规范、标准、完整。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销售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经销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 3科学的物流管理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重点 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销售通知单,发货和仓储部门应当对销售通知单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同时企业应当加强销售退回管理,分析退回原因,及时妥善处理。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制度规定开具销售发票,严禁开具虚假发票。 企业应当在销售与发货环节做好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销售制度,加强销售订单、销售合同协议、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收货回执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销售部门应设置销售台账,及时反映各种商品、劳务等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 4加强收款环节的控制是提高销售管理水平关键 (1)收款业务应当以银行转账方式办理,避免销售人员直接接触现款;对于商业汇票明确受理范围,严格审查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票据欺诈。企业应由专人保管应收票据,及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目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货币资金开支的合理、合法和货币资金回收的安全可靠,防止贪污舞弊行为,保证资产的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2)企业应当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严格考核。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催收,财务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应收账款分类管理,针对不同性质的应收款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严格区分并明确收款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收奖励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保证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 (3)企业应当加强应收款项坏账的管理,对全部和部分无法收回的,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进行处理。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 销售环节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争取销售得到发展的同时,建立健全销售与收款及货币资金环节的销售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加强管理有效途径。通过在各业务环节之间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验证的控制体系,可以杜绝销售环节的违法行为,提高应收款与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资金健康地运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音乐类论文: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研究 音乐类大学生同样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些学生不仅与普通高校学生一样具有年龄、体质、思想等方面的特点,更是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着同样鲜明的个性。然而,需要正视的是,音乐类大学生同时也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首先,音乐类大学生有着更加活跃的思想活动与相对淡薄的政治意识。在他们看来,所谓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是从其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坚持体现出来的,对于时政关心较少,更加专注于专业训练而不重视文化学习,因此形成了较为鲜明的音乐类学生的特征。其次,音乐类大学生相较于普通高校学生在对张扬个性的态度上显得更加突出,与这种突出的个性相对应的就是其集体观念的淡薄。由于音乐类学生的日常学习和专业训练以个体为主的特点,再加上音乐为其带来的思想上的自由,他们往往出现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团队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上习惯独来独往,在客观上也影响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再次,音乐类大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但是与此同时却呈现出较差的组织纪律性。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较快,思维发散,但是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性较差,甚至作风较为懒散。此外,存在于新时期音乐类大学生群体中且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产生一定影响的特点还包括:音乐专业素质过硬,但是文化课学习水平不足;思维开阔但是对于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差等。 一、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相对于音乐专业的技能训练和专业学习,音乐类大学生对于文化课学习的动力不足,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足,这种特点甚至在一些音乐类专业教师的身上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从事艺术工作的师生往往对于政治和思想教育有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因而在当前的我国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日常的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还是音乐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都有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作用认识不足。 (二)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堪忧 由于受到来自于外部乃至音乐专业教师的影响,新时期的我国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堪忧,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且缺乏合理的政治热情,只关注自身未来发展而忽视对事物的深层次分析;在音乐类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学习轻视乃至忽视思想政治学习的现象,这种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轻视甚至导致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造成其不讲职业道德的问题,影响其长远发展;部分音乐类大学生由于经常受到外部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出现道德底线降低,产生急功近利思想,追求在“走穴”表演中的经济所得而忽视通过思想政治学习所培养的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师素质与学生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的音乐类大学生还普遍存在着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组织与集体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业余工作与日常学习的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很多学生宁愿把自己封闭在琴房和声乐室里也不愿意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同时部分学生专注于走穴表演,学习时间被动压缩。此外,部分音乐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由于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足、政治立场不坚定,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学生健全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乃至整个职业道德的坚守。 二、加强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是所有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因此在对新时期的音乐类大学生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学风建设工作时要首先重视并充分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在我国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地位、丰富并更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转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让学生更加生动且全面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在思想政治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形成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并以此来不断推进音乐类专业的学风建设。同时,要不断加强音乐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高音乐专业自身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类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水平,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进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不断提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转变工作思路,更加充分且准确地认识并定位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更加充分地在尊重这一主体地位的同时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音乐类大学生而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更加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功能。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与方法,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推进我国音乐类大学生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作者:李男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音乐类论文:音乐在广告影视剧中的用途和分类实例 一、影视音乐的内涵 影视音乐,就是为影视作品创作的音乐,它是根据影片剧情的需要而创作出来的。影视音乐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表达需要而存在的音乐。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影视音乐的片段性、不连续性和非独立性特征成为它区别于其他音乐的重要标志。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一部分是参与故事情节的有声源音乐,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参与故事情节的无声源音乐,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音乐主要表现在听觉上,影视主要表现在视觉上,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相结合,可以在时间上弥补二者的不足,然后再建立起冲击人们眼球的视听空间。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不是自成系统、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组成元素,为影片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因此,影视音乐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完整演绎,而是靠复杂的配琴和强烈的音响去与画面争夺观众,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林格伦所说,“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好的电影音乐能使原本平实的电影回味深长,熠熠生辉。好的电影音乐更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能够完全融入电影情节中去。电影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显得更加丰满,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根据影片中音乐创作的方式来划分,电影音乐的创作可以分为原创音乐和非原创音乐。由作曲家为影视作品中的某些片段专门创作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原创音乐,由影视创作者从既存的音乐素材中所编的音乐资料我们称之为非原创音乐。根据音乐介入影视作品的方式来说分为有源音乐和无源音乐,有源音乐是指画面内出现声源,无源音乐是指画面内没有声源出现。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有一首令人津津乐道的音乐,音调可以澎湃、激昂、也可以低调、委婉,加之与剧情紧密相结合,从而造就出经典的影视作品。 二、音乐在广告以及影视剧中的作用 音乐在广告中能起到几个方面作用:首先,在广告的创意过程中,音乐的融入有助于广告作品表达思想,烘托广告气氛,渲染广告作品的情感,以此来起到听觉上的宣传作用。其次,在广告中,音乐的使用还能够有树立品牌的作用。如果在同一条广告中长时期使用特定音乐,就能为商品树立品牌商标,这样听众在任何情况下,听到熟悉的乐曲就知道是何种品牌的商品,不仅有助于加深消费者对商品品牌了解认知,也能提高商品知名度。第三,音乐能突出广告主题。在广告片中大面积使用音乐,对音乐美的感受会很大程度的被调动起来而广告内容一旦与音乐紧密融为一体,就会给予广告产品以有力的支撑,使广告形象深入观众心中,成为消费者潜移默化的说服者。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一般来说,片头音乐起开场白的作用,主要用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主题音乐贯穿影片始终,用于辨识,加深观众对影片的记忆;插曲音乐调节气氛,对影片情节推波助澜,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感;场景音乐是渲染气氛的不二选择。而从艺术角度来说,好的影片应从多种角度入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中音乐所具备的作用不容小视。具体表现如下:1.揭示和深化主题。主题音乐揭示影片主题,影片的主题音乐没有随意性,它需要根据影片的需要,来创作主题音乐,音速是急是缓,则由剧情所决定。而深化主题多由片尾音乐来表现,片尾音乐是在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对影片的进一步阐释,具有推进作用。2.渲染气氛。一般的电影音乐都具有这种作用,它使电影的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观众注意力。优秀的电影音乐,总是会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把镜头所无法涵盖的意境用音乐在无形中呈现出来。3.交待背景、推动情节发展。背景音乐也是影视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有交待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影片的高潮往往需要背景音乐的烘托,从而带动观众观看影视的情绪。 三、音乐与广告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广告行业快速发展,人们对广告的需求量逐日增多,这使得广告设计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专门职业。广告设计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所谓广告设计就是指从创意到制作的中间过程。广告设计除了要求创意必须严格筛选外,在音乐的运用上也十分重视。广告音乐是指媒体在对广告进行宣传过程中所使用的音乐。它与影视音乐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对广告音乐的选择,必须根据所宣传“产品”的需要来进行添加,与影视音乐的不同之处就是广告音乐可以加强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记忆同时又辅助画面塑造出某种情感氛围。 四、影视广告音乐在众多现代广告形式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四大媒体之一,电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品牌蓝皮书2009—2010的调查中对消费者喜欢观看的电视频道所作相应调研显示,综合类电视频道和娱乐类电视频道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其中综合类电视频道的普及率更高达75%。电视广告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语言画面、屏幕文字、音乐音响,这些因素既能够融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于一体,又可以把文字、声音以及音乐、诗歌,甚至是舞蹈绘画等一切艺术手段加以综合运用,以便形成十分主体化的高效传播,达到视听合一的效果,这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实现的。音乐是影视广告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影视广告音乐运用电视广告节目这一大众传播媒体,通过音乐的传播功能与电视广告节目画面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在打造优秀的电视广告节目的同时,对电视广告节目本身传播的产品内容进行辅助传播。我们知道,声音一般都要和视觉形象相对应,而且可以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视觉传递出的信息。于是,在有声和无声电影的论战中,有声电影的最终胜出实际上就是对音乐之于视觉效果的肯定。由于音乐本身富有的强烈的和其他艺术结合的特点。一般来说,一个创意新颖旋律动听的广告音乐,很容易引起人们超出画面内容以外的联想,使观众快速理解商品、引起思想共鸣从而对作品产生好感。 五、影视音乐广告的分类与实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视已经成为了像半导体一样成为在平常百姓家里最普通的消费品之一,当然这也提供给了商家一个最直接的宣传机会——电视广告。广告吸引人的除了美丽的画面以外当然不外乎广告当中的音乐,广告音乐同样给了无数艺人一个最佳的宣传机会,Feist通过ipod的广告家喻户晓,《1234》也在一时间内成为了全世界大街小巷都在哼唱的歌曲。毫无疑问,好的广告歌曲会给广告增色不少,甚至每当我们看到某件商品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想起它的广告音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一直围绕着我们的生活。 1.休闲类广告绿箭口香糖《RhythmOfTheRain》广告中,《RhythmOfTheRain》这首歌曲的旋律所有人都不会陌生,JasonDonovan所演绎的这个版本清新无比,没什么能比清新作为口香糖的广告歌曲更加合适了,绿箭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不管过了多久,这首歌曲的旋律依旧是那么美丽,经历岁月的洗刷,依旧存留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 2.科技类广告苹果笔记本电脑以一种从来不屈服的姿态屹立于如今眼花缭乱的电子市场,并拥有全世界无数的粉丝。当然选择YaelNaim所演唱的《Newsoul》作为苹果MacbookAir的广告歌曲,我们也不难看出其中的用意,“我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希望自己可以辨清真实与虚幻。”三星手机i908E热播广告曲《MeleeBuilttolast》的演唱者是美国摇滚团体Melee。流畅的摇滚音乐线条中流露出乐团沉稳、明快的歌声情感,让听者找到共鸣。Melee的流行音乐有着一份难以抗拒的自在快感,还有一份触动人心的真实感动,尽情地挥洒着当代英式乐团以钢琴与人声创造动人歌曲的神采,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加州活力。 3.其他综合类广告譬如立邦漆广告中,《WhatAWonderfulWorld》配合纯净的图像画面给了我们极其温馨的视觉冲击,原来家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多年以来,立邦漆用他的广告告诉我们身边存在的危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立邦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爵士大师louisarmstrong的《WhatAWonderfulWorld》,温暖沙哑的声音非常适合这则立邦漆的广告。而耐克广告中《ALittleLessConversation》是为纪念猫王逝世25周年而制作的首张历史性混音作品。这则广告的画面以灰色调为主,这个用意大概在于纪念已经逝去的猫王,很难想象曾经的经典歌曲会在今天的游戏片头中使用,但是这则广告中不失节奏感的画面给人一种紧张的运动刺激感。 综上所述,在当前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社会中,广告已经不再是一种商品宣传,它日益成为一种影像文化,多媒介的呈现方式,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应用于创造性的商业广告中,会成为实现商业广告创作效果的一条十分有力的捷径。现今社会,网络发达,电子媒体仍在不断向前发展,新的视听技术不断被运用于广告媒介中,媒介特征正在向一种整合性方向发展。城市公交带动的广播媒体复兴,给音乐带来更大的机遇,同时也拓宽了音乐在其他领域发展的空间。 音乐类论文: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 内容摘要: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设计是实现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教育价值的有效前提。在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设计的研究中,科学、合理地规划音乐活动课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出相应的类型结构,应该站在现代课程理论的大背景下,结合活动课程设计的思路,基于普通高校学生特点和音乐教育的特点,对各种普通高校音乐活动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进行分类。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音乐活动课程类型 分析当今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对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活动现象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今天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还是以老师的课堂教授为主要形式,学校团委组织的学生音乐活动和学生自发的音乐团体具有非教学目的特性。而伴随着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笔者分析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并对普通高校音乐活动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今天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更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普通高校学生亲身参与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音乐活动,实现以普通高校学生获取与音乐相关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普通高校学生主体学习活动和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高校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而设计课业和其进程,这就是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 一、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分类的理论依据 (一)笔者经过仔细分析后,将普通高校各种音乐活动归为三类:按主题纪念日进行的分类;按照活动的组成方式进行的分类;按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各类课外音乐活动项目进行的分类。但是不难发现这三种分类并不十分健全,还缺乏整体性。第一种分类的缺陷在于,不可能将所有的音乐活动都进行归纳,不可能概括所有音乐活动现象。第二种、第三种分类的缺陷在于,活动项目之间出现相容现象。因此,明确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不但要借鉴各种活动现象,而且要依据合理的设计思路。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分类理论。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在总体上是双重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依据此理论可分析出五种人的活动形式:以变革客体为主的改造(创造)活动;以反映客体为主的认识活动;以占有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欣赏(审美)活动;以检测客体为主的评价活动;以“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构为运作机制的人际交往活动。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分类理论作为我国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分类基础,解决了该课程的设计思路问题。 (三)我国相关学者对活动课程的不同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国相关学者对活动课程的分类大体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侧重人际交往的活动课程;侧重认识对象世界的活动课程;侧重体验对象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欣赏(审美)活动课程;侧重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课程;侧重评价的活动课程。第二种,活动——学科辅助课程;活动——经验中心课程;活动——素质发展课程。第三种,常规活动;联科活动课;科技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课。 二、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的类型 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可以参照以上分类和理论,根据普通高校音乐活动的特点,将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可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普通高校音乐联科活动课程。1.校音乐学科知识辅助课程;2.音乐综合活动课程。第二类,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兴趣活动课程。1.各种音乐类协会活动课程;2.各种音乐社团活动课程;3.各种音乐俱乐部活动课程。第三类,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1.结合学校艺术周、艺术节、节假日的音乐活动课程;2.学校艺术团、校、系、班、组开展的社会性质的音乐活动中的课程;3.各种义演音乐活动课程。第四类,普通高校学生“业余生活”音乐活动课程。1.听取各种“直接面对作曲家、演员、大师们”音乐讲座中的音乐活动课程;2.亲临现场演出中的音乐活动课程。三、四种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的进一步说明 (一)普通高校音乐联科活动课程。联科活动,与学科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发展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特长,并可以深化、补充和应用学科课程内容,因此它类似于学科活动。联科活动的内容远远比学科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它既可以与某一门学科配合,形成单科活动课程;又可以同几门学科配合,形成综合(合科)活动课程。体现在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中的联科活动可以理解为,与普通高校音乐学科课程有着紧密联系的音乐活动。根据音乐活动所配合的学科数量,可将高校音乐联科活动课程划分为音乐学科知识辅助课程和综合(合科)活动课程。 (二)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兴趣活动课程。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兴趣活动课程就其字面意义而言,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参加的一种团体性活动课程。因此,它更能体现音乐活动的社会性,更能反映人的活动的本质。该课程在总体上是通过专题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它有着只分专题不分年级的优势,可以促成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各方位的交往,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交往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体凝聚力。普通高校中各种音乐类协会活动、各种音乐社团活动、各种音乐俱乐部活动是该课程的理想模式。 (三)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课程,更是带有强烈的“社会”色彩的课程。社会活动包括交往活动、欣赏(审美)活动、甚至还有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教室,步入社会,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沟通与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并通过社会活动,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增添新知识,锻炼各种能力。该课程有着丰富的内容,有结合学校艺术周、艺术节、节假日的音乐活动课程,有学校艺术团、校、系、班、组开展的社会性质的音乐活动中的课程,有各种义演音乐活动课程。 (四)普通高校学生“业余生活”音乐活动课程。普通高校学生“业余生活”音乐活动课程,主要指在校园内,利用大学生业余时间所举办的各类名家、演员亲临现场的各种讲座和表演活动。学生通过与演员、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较之通过教师讲解、各种媒体播放等的音乐信息的体验,更容易与音乐交融,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被震撼。这种“直接”的力量,是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 音乐类论文:音乐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点分析 【摘要】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民族音乐学,其主旨是将音乐融入到文化中来看待。梅里亚姆的著作《音乐人类学》是该领域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他主要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和他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包含了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此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音乐人类学。从最基本的“人”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乐、人、文化的三重特征。本文拟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当今音乐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人”;文化 21世纪的音乐教育学,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理应成为一门涵盖多种门类的学科。随着音乐学将研究的目光转向了人和文化,音乐教育学作为音乐学的分支,也逐步意识到文化、社会在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的机械化教学。音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或很有可能是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音乐、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体。音乐人类学不仅包含了对音乐本身的研究,还包括音乐与之相联系的文化之间的研究,人类学的视野可以为我们挖掘更多的音乐内涵,从而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到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中。 一、“田野工作”中的音乐教育学 “田野工作”(fieldwork),是指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在特定区域或社区中进行的调查工作。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田野工作也是民族音乐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们平常所说的人类学中的“田野工作”,是一种以达到人和人之间交流为目的的现场工作,研究者是构成这一交流的媒介,在考察的同时也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从而在互动中认识和阐释音乐文化现象。当然,这里的“田野”并非指的是“乡村山野”,而是指一种音乐实践方法,即对音乐对象文化背景相关的研究。巴西人类学家佩雷诺对“田野”的解释为:“只要存在差异,存在于自己的不同,那里就是人类学的田野。”音乐教育中的“田野”,一方面是课堂,即教师的田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课堂行为中去,进入学生的世界,和学生形成一定的互动,以期寻找到更好的现场教学效果,而不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其次,“田野”的另一方面则是课外。通过走出教室,走进社区,探究周围的音乐世界,实践性地接触民间音乐文化,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田野工作”的意义还在于,在音乐教育中贯彻中国音乐本土化的思想,融入民族的概念,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民族性。柯达伊说过:“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民族音乐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通过对民族音乐体验式的教学,不仅对音乐教学有着直接的帮助,还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把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带进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要面对现存的传统音乐中的社会以及生存问题,就不能仅仅是一种闭门造车的态度,而必须走进‘田野’。”“田野工作”不仅是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音乐教育学的基本方法。他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也提出了一种对音乐事项本质探究的要求。 二、人性化角度中的音乐教育学 人类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因此要把研究“人”的音乐、“人”的文化放在首位。音乐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没有哪一种文化不包括人类。在基础教育的艺术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内容“艺术与文化”中也提到了艺术与多元文化的内容。“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艺术与文化的连接,可以增进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郭乃安先生也说:“人是音乐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目光投向人,不仅意味着在音乐学的研究中关注人的音乐行为的动机、目的和方式等,还意味着在各种音乐事实中去发现人的内涵,或者说人的投影。因为,人的音乐行为,不仅表现为有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表现为潜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活动。”由此可见,对人的研究是音乐教育学研究的根本。最早由德国哲学家亨德提出的“人类学”观点,是指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音乐教育的研究也是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而不仅仅依靠对书本、对课堂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来培养性格品质,陶冶情操,使人的身心得到益处。众所周知,经常参加合唱、合奏排练的人不容易得孤僻症。正如周杰伦在《放牛班的春天》中所说:喜欢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在音乐教育中,广大的教育者应秉承着“人文关怀”的宗旨,将“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无非是人的教育,在教育中应注重人的心理和情感。一个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必将最后落实在学生身上。在这个的舞台上,音乐教育是非常公平的,没有行业的偏见,没有性别的偏见,没有年龄的偏见,也没有种族肤色的偏见。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来表演,人人都会得到一份尊重。人类学主张注重个体,平等地对待一切文化。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人的创造,音乐也将不复存在。 三、对话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学 200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话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学,讲究的是平等和包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本位,虽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主,但总改不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局面。在大多数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完全是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式地教学,很少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从而使原本活泼生动的音乐课堂,变成了学生枯燥无聊的硬性任务。音乐教学,本是一种美育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同时他也融合了乐理知识、民族文化背景等内容,是一门工具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学科。音乐课堂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形成一种互动、平等的课堂情境效果。对话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学,小的方面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中,往大了说也能体现在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话语权上。“欧洲文化中心论”一直传播至今,被冠以世界通用的文化标准。在此标准理论下,许多音乐工作者往往持有西方的价值观和方法去研究中国音乐。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欧洲文化中心论”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和反驳。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即从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生成环境入手,进一步观察它的特征,探索它的规律及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受音乐人类学影响,“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局限性已经被当代音乐家们所关注,许多音乐学家开始走向世界各地,发掘、搜集了大量的世界民族音乐,将其制成录音、电影、录像,并写出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在不少国家“世界民族音乐”已被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中。在音乐教育学理论中,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已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在中国的传统音乐理论体系中,大量地学习和模仿西方音乐理论,造成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日益衰微。正如管建华教授在前几日的古琴研讨会中提出:中国音乐及文艺诗学注重语义、语境、意义的表达。而西方音乐分析则注重语态、语法形式的分析,这是中西方音乐最大的不同⑨。在人类学讲究“话语权”的当代,音乐教育学也应倡导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平等对话,而不是文化殖民。 四、结语 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过程中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他兼具音乐学和教育学的性质。音乐人类学,则是把音乐置于文化和社会的语境中来研究。教育的目的本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打开了人的视角。面对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唯有守护好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和西方文化平等对话。 作者:朱晟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类论文:高校音乐类学生管理探究 一、音乐类学生的特点 音乐类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色鲜明的一个群体,在综合类大学,他们与普通文理科专业学生相比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是辅导员管理的难点。音乐类学生总体来说他们的优点是:思想活跃,乐观向上;情感丰富,热情奔放;意识独立,富于创新;缺点是:集体意识淡泊,理想信念模糊;自我意识强烈,吃苦精神不足;专业功底扎实,文化基础薄弱。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较差是音乐类大学生教务突出的问题,能够进入音乐艺术高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就没有经受过挫折,所有的困难都由父母解决。因而在遇到问题时,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 二、音乐类学生管理措施 1.结合专业特色,加强以乐育人。 首先,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音乐作品赏析等形式,将乐曲中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挖掘出来。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足以使学生折服,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思想教育与人性管理相结合。在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开展工作,随机教育与个别谈心相结合,寓教于乐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充满“人情味”,以情感人,要坚持热心、专心、细心、耐心、真心、爱心的基本原则,思想工作者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到心悦诚服,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后,艺术修养与道德修养相结合。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二律背反现象,令众多大学生无所适从,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面对纷繁甚至冲突的道德价值,大学生时常陷入两难或多难选择的境地。 2.结合职业规划,强化师资建设。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互兼顾,引导学生做好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对于学生而言,第一,完善知识结构,能熟练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能够独立登台演出。其次,发展人际关系,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努力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广泛积累人脉资源;第三,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健身运动、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最后,积累基本的资金,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及办事能力,同时磨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涵养。对于教师而言,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一定专业能力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首先,提升专业教师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要热爱音乐,要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歌唱要有饱满的感情,时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其次,苦练内功,提高文化修养。多聆听国内外优秀作品,不断探索音乐教育领域未知世界,并不断提高自身演唱能力、准确范唱。最后,勤学苦练,提高专业能力。以身作则,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多登台、多演出,提升实战能力,知行合一,教学相长。 3.结合社会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原则,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实践应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其他多种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更为广泛的实践形式。首先,社会实践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通过了解国情、接触人民群众,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其次,社会实践能促进专业技能水平提高,通过实践的检验,使学生看到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从而积极主动地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舞台表现能力,增强学生基本艺术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社会实践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进行音乐学实践能及早接触社会,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对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是有好处的。以实践为窗口,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促进就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注重心理健康,提升抗挫能力。 音乐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特殊的一种,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根据当前音乐类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和特点,广泛深入地开发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们应该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内化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再次,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缓解学生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为学生排忧解难,开发身心潜能,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最后,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规律,通过各方面的系统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挫能力,将其真正培养为心理素质好、专业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三、音乐类学生管理的保障 1.坚持思想引领,有效服务大局。 高校学生的管理必须要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强化“三观”教育,深化音乐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青年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凝聚青年学子,建设有为队伍,不断增强党团组织生机和活力,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子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着力夯实思想引领的工作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不断深化爱校荣校教育,激发当代音乐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成果,大力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建设,准确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要求,加强基层党团建设,服务学校发展的大局。 2.落实经费保障,开展社会实践。 提到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就绕不过经费这一问题。不少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仅仅落实在纸上、嘴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教学实践环节的经费问题。高校应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来源体系和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首先,硬件保障,校内的实验基地、校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为音乐类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舞台。其次,师资保障,实训教师的培养和引进,缓解高校实训人员的缺乏,为音乐类学生提供具有实战能力的指导老师。最后,实习经费的倾斜,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目的,就必须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没有资金的保障,必然导致社会实践的缺斤短两,致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3.加强创新融合,提升校园文化。 将古典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使音乐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弘扬的形式与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首先,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不同的音乐都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其次,以音乐为载体的校园文化,着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歌曲中获得德育力量,增进学生对校园的感情和认同;在音乐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音乐中汲取人类大爱的情操,践行社会主义会核心价值观。最后,深入基层,成为引领校园文化的排头兵。本着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脚踏实地,做群众路线的践行者,推出多样化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4.强化师资队伍,提高服务能力。 由于音乐类学生的专业课是“一对一”的教学,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相当大,同时也对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更加强调人文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承担着学科的德育任务,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科知识的道德价值,把德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真正落实。其次,培养自己具有较强的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作为专业教师,一定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粗谙本学科的发展史,了解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因此,教研员必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横向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在纵向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最后,作为辅导员必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开展学生日常工作,才能够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工作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总之,综合类高校音乐类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人才的重大课题,必须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则强调“以人为本”,进行柔性管理。除此之外,高校应加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音乐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 作者:张伟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音乐类论文:音乐艺术类教材问题与改进路径 本文作者:朱叶莉、张译文 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又在各教学领域实行新课程改革。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高校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也日渐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各高校在音乐艺术教材中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其中的问题,及时作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深化课程改革非常必要。 一、高校音乐艺术类教材使用现状 自改革开放后一些高校开设音乐艺术教育课以来,由于教材建设没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学校都在使用音乐专业的专门教材。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才有了一系列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教材问世,现将80年代至今公开发表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教材列表如:左面这个表格并不能全面反映大学音乐教材使用的情况,但可看出,无论是出版的数量还是规模,近年来音乐艺术类教材都有“百花齐放”的趋势,这也造成各高校教材使用的鱼龙混杂。综观高校音乐教育,教材的使用往往根据教师自己的意志,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所缺亦无针对性的举措。 二、高校音乐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音乐艺术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由于教材建设的不完善,各高校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也都相对落后,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对此,《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一2010)》强调:“重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材建设,逐步建立高校艺术教育教材的评审制度,积极推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教育教材。”音乐并不单纯只是音乐,而是融合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在内的艺术感官享受,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另外,高校音乐艺术是针对大学生的,教材的开发也应有针对性地符合和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2.教材设置不规范,内容单调陈旧。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音乐教材的编写依然沿袭了过去“正统教育”的模式,教材所选歌曲大都以歌颂、赞扬为主,对民族、民歌、民间生活的关怀不够,且依旧趋向于集中思维,缺乏个性培养。一些音乐入门所须掌握的内容没能在教材中足够体现。[1]但这一内容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普通高校音乐教材谈之甚少,因此,高校音乐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还存在着相当程度上的不规范性。 3.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符。说话办事要讲究因人而异,教学也应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具体说来,教材的设置和编排应最大限度地符合所针对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高校音乐教材的教育对象是20多岁的青年学生,他们已形成了尚不完善的对世界和对人生的看法,教材的内容会使之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形成一定影响。综观当今高校音乐教材,其内容有很多不适宜大学生之处,有的过于浅显,激不起兴趣;有些内容过于专业性,超出了理解能力;还有一些内容民族性、社会化过强,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些问题都不利于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音乐艺术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面对高校推行艺术教育改革大潮的步步逼近,音乐艺术教材的改革不单单源于当今教材中的种种弊病,而且也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亟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发展应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在教育层面,音乐艺术教材的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1.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实施手段,而音乐教育则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目。”[2]由此可知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美育功能实施的要求。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不仅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且应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高雅的艺术情操,而音乐艺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高雅情趣和人格修养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艺术教材能够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性、动手能力等方面入手,力争做到与时俱进。 2.音乐艺术教育功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已越来越不满足于“死读书”“读死书”,无论是时代的需求,还是自身发展的必然,不得不承认传统的读书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新知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完善逐渐成为大众追求的人生理想,完善自我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读书娱乐,可以是运动锻炼,在人类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成为大众的首选。蔡元培认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有助于美育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德育的培养,能够通过艺术美发展真知、启迪人的善良品质。也正是源于此,艺术教育的功能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观念里,音乐艺术是正统教育的附属品,具有陶冶情操、培养情趣、休闲娱乐等种种作用,如今,音乐艺术已不仅仅依附于正规教育,而是同正规教育趋于平等,且成为人们追求完美人生的必需,是一个人人生发展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正是音乐艺术教育这一功能的转变,要求相关教材也能跟上人类思想的脚步,朝着面向人的完善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高校音乐艺术教材改革的构想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普通高校音乐教材的编写。我国艺术教育之所以起步晚,就是源于在人们的观念里并未形成真正的艺术教育思想,多数家长依旧认为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等同于“玩儿”,与学习无关,更与教育无关。虽然有些人已意识到了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全面人才的必要性,但由于力量不足,没能推动整个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国家把艺术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是必要的,通过政策导向指引各地、各校切实推行更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只有这样,高校教育才会真正把音乐教育纳入其教育系统中去。另外,国家应通过奖励、经费资助、政策激励等措施加强音乐艺术教材的编写力度,并从中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书籍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指定教材,改变高校教材使用混杂不堪的现象。 (二)新教材的编写要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状况。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只有适合学生的教材才是好教材,且教材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目前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中存在着的诸如内容、结构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不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变革或重新组合音乐教材中的内容、结构是必要的。新教材应考虑到教育对象是基础薄弱非音乐专业学生,内容应以简单欣赏艺术作品、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以及讲述基本乐理和中外音乐发展史为主,不应涉猎过多的音乐流派、音乐风格等内容,这也是超出学生能力和知识范围的。总的来说,应以学生的现实需求来编写合适的音乐教材。 (三)教材内容要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音乐教育同样不例外。因此,为教育服务的教材的编写也应以“育人”为原则。显然,作为艺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音乐教材无疑应当以艺术型为主。 总之,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成果,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改变当今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薄弱、落后的现状,以政策为引导,以经费为补充,以教育改革为理念导向,以科学性、艺术性为指导的新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在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现状和素质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变革旧教育体系的不合理内容,添加适应时展的新教学理念,才能体现音乐教育的“美育”的功能,实现素质教育新发展。 音乐类论文:少儿电视音乐类节目研究 摘要:随着国内外现代流行歌曲愈来愈热,“霸占”各类电视节目荧屏,然而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音乐反而显得“小众化”,日渐式微。尤其对于从小就被通俗歌曲耳濡目染的青少年来说,民间音乐是童年的空白。国内首档原创少儿民间音乐类节目《歌声的翅膀》在江苏卫视的播出,则有利于缓解上述现状,并为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在电视节目中延续、童声中流传,提供范本。本文试将《歌声的翅膀》作为案例,分析民间音乐在少儿电视音乐类节目中呈现的特征与运用的手段,以期唤起公众保护传统民间音乐意识,同时获得制作传统民族音乐电视节目经验。 关键词:民间音乐;少儿;歌声的翅膀;音乐特征 一、前言 (一)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领域的瑰宝,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截止目前,国务院先后公布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简称“非遗”),经统计为1372项,其中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一共170项,占比总数的12.4%,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值得一提,按照国家“非遗”分类划分,民间音乐不含曲艺音乐及戏曲音乐,尽管如此,该名录下的民间音乐仍占“非遗”总数超过十分之一。由于不同语境下的民间音乐定义各有差异,为了更好地叙述民间音乐发展现状,结合个人看法,本文最终采用音乐理论学者吕骥对民间音乐的定义:“民间音乐是各族人民表现他们自己的生活、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他将民间音乐分为八类:民间劳动音乐、民间歌曲音乐、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戏剧(戏曲)音乐、民间风俗音乐、舞蹈音乐、宗教音乐及民间乐器音乐。相比于“非遗”名录的划分方式,后者视野下的民间音乐范围更为宽广,笔者认为曲艺、戏曲中的音乐同样可以表达人民的思想动态、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故不应该排除在“民间音乐”领域之外。由此视阈,展开叙述。放眼今日音乐歌坛,国内外通俗流行歌曲成为引领,能够被观众所熟知的大部分歌手演唱的正是流行音乐,相反致力于传播民间音乐的艺术家逐渐被人所淡忘。在电视节目中,流行歌曲似乎才是音乐主旋律,民间音乐更像是节目花絮与插曲,甚至成为部分综艺节目主持人调侃、恶搞的对象,完全将民间音乐文化内涵抛之脑后。纵观我国现有的电视音乐类节目,以民间音乐为主打的栏目并非完全存在,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为例,现有《风华国乐》(民族器乐类)、《民歌中国》(民歌类)、《曲苑杂坛》(戏曲、说唱类)多种类型栏目,但相比于其余类别节目,面临着收视率低的情况。所以,解决民间音乐在当代电视荧屏中的传播困境迫在眉睫,今年江苏卫视原创民间音乐类节目《歌声的翅膀》的播出,恰恰提供良好示范与经验启示。 (二)《歌声的翅膀》节目概述 2017年4月30日,《歌声的翅膀》首次在江苏卫视开播,这是国内首档原创少儿民间歌曲音乐类节目,其固定于每周日晚上八点三十分准时播出。每期节目均会邀请五位年龄在16岁以下的少儿音乐爱好者,以童声的方式对山歌、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等多种类型的民间音乐进行全新的独唱演绎,同时也会和明星辅导员(如阎维文、伊能静、孙楠)合作演唱。节目突出“少儿+民间音乐”的复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现有的电视音乐类节目领域,同时取消残酷的竞争赛制,让少儿唱将能够全身心投入至歌曲当中,也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一首首具有别样风格的民间音乐本身。 二、《歌声的翅膀》呈现的民间音乐特征 (一)曲目包容性 中国国土面积广袤,人口众多,各个地区和民族社会生产行为相异,造就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与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民间音乐相互影响,呈现多样形式。例如,代表着本民族传统音乐的民歌,虽不知歌曲作者,但却能以号子、山歌、小调的方式为人民所传唱;地方戏剧中,为叙述故事、推送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演者将民间戏剧音乐融入剧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舞蹈动作配合打击乐器组成的民间舞蹈音乐,节奏鲜明,有利于舞蹈动作协调一致等。民间音乐表演形式丰富,在不同民族、地区又得到不同的创作、继承与发展,故民间音乐种类、数量繁多,扩大《歌声的翅膀》原始曲目素材选择范围。每期《歌声的翅膀》中,节目组陆续安排五位少儿歌手登台,先分别独唱一首民间音乐,紧接着再清唱或与明星辅导员合唱另一歌曲片段,整期节目至少容纳十首主要及次要演唱的曲目,包容性强。可以说,一位少儿歌手就是一种民间音乐的推动力,把无形的民间音乐由幕后引入台前,缩短民间音乐的时空距离,提升观众对民间音乐的认知感,一方面明白我国民间音乐杂而不乱,另一方面打破对其的刻板成见,切实感受到我国民间音乐的优美。 (二)音色反差性 音色是指乐器、嗓音的音质,节目中突出的是演唱者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形成反差感,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1.年龄层间的音色反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影响声音音色的变化,特别是经过青春期后,人们的声音由稚嫩的童声变化成为成熟、稳定的男声或女声。《歌声的翅膀》中来自河南郑州的“豫剧票友”王子辰,最喜欢的事情是每周末到公园里和爷爷奶奶一起唱豫剧。他年仅两岁半,咬字还不是很清晰,演唱了河南戏曲《花木兰》,该戏曲本是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成年的男性或女性声音底气足,容易唱出该戏曲中昂扬的气势。王子辰仍处于幼声,唱戏曲时气息短浅,声音单薄,尾音拖拉长,音色童真,但正是因为这样区别为成年人且具有反差的音色,让观众觉得耳目一新,认为其歌声有板有眼、有腔有味。2.男女性别间的音色反差性别间不同声带构造决定了男性与女性音色的差异。来自山东烟台的九岁男孩黄星诚演唱了创作于1980年革命体裁电影《小花》的插曲《绒花》,该首歌曲融入了淮河一带山歌音调,具有浓郁的民间韵味。此前,中国女歌唱艺术家李谷一用柔和的音色、真挚的情感,尽情演绎《绒花》,用歌声赞扬女主人翁何翠姑拥有绒花树般坚毅的品格,从中可听出一丝忧愁的旋律,牵动听众的心。与作为一名女性的李谷一而拥有的尖细音色不同,男孩黄星诚音色圆润,歌声洋洋盈耳,男性版的《绒花》童趣十足。3.原唱与翻唱歌者的音色反差笔者认为,原唱与翻唱之间的关系,实则是对一首歌曲继承与发展。演唱主体音色的不同,引起不一样的听觉感受。一般情况下,后者在掌握了原唱中的重要技巧后,能够根据自身音色特质,再加入其余歌唱技巧,以期实现每首歌曲的个性化风格。借着参加《歌声的翅膀》节目机会,马来西亚第四代华裔谢淑恩第一次回到祖国,湖北鄂西长阳地区民歌《山路十八弯》是她经常演唱的曲目,谢淑恩保留了这首土家民歌的原汁原味曲调,同时利用自创的“海浪音”(类似颤音),演唱到“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时等歌词时,特意连续重复歌词最后一个字达近十次,音色清脆,易引发观众联想,仿佛眼前的山路更加曲折悠远。 (三)配器丰富性 节目一方面运用民族乐器伴奏,如铃鼓、圆鼓、镲、砂槌、音树,其中由长度不一的金属细管按照音高有序排列而成的音树(风铃)最经常被现场乐队使用,用木制鼓槌轻轻划过,能够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声音,这类声音可以成为歌曲中的点缀,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另一方面,《歌声的翅膀》加入西式乐器伴奏,包括电吉他、吉他、电子琴、架子鼓等,均被在节目中使用。现场配器丰富,中西合璧,并有选择性地融入歌曲当中。当然,节目最突出的仍是少儿唱将独具个性的音色,主次分明,配器伴奏音量灵活巧妙,目的为了保持观众注意了始终能够集中于演唱者的嗓音。 三、结语 用童声传递民间音乐是《歌声的翅膀》能够区别于他类电视音乐节目的最主要的原因,曲目的多样、音色的个性、配器的丰富,让我国民间音乐的特征在当代电视节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得到更深远的传播,为其他传统音乐类节目转型提供经验参考。与此同时,节目取消了激烈的淘汰赛制,拒绝“儿童明星化”的打造,也为喜爱民间音乐的青少年能够专注于自我演唱,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他们继承与发展民间音乐的信心。客观而言,《歌声的翅膀》并非十全十美,如何保持受众对该档少儿民间音乐类节目的持续关注度,值得节目组深入思考。根据《歌声的翅膀》在腾讯视频客户端的播放量,第一期节目得到727.5万次播放,而第二期节目为152万次,仅首期节目播放量的五分之一,第5、6期节目观看人次甚至低于一百万次,每期节目观看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需制作方引起注意,加强宣传或许是可实施性的手段之一。 作者:林溪漫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音乐类论文:高校音乐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摘要:随着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入,高校也充分的意识到了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基于此,笔者也在工作实践中,针对音乐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开展进行了总结,从而进一步的为高校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和改革提出了自身的意见和建议,拓展了高校音乐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音乐类;人才;创新创业;实践 随着国家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导,高校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步的加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国家新的发展历程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业头脑的青年人才参与其中,因而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逐步的引导音乐类学生加强创新创业的思想,用实际行动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从而深化和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国家培育更多知识全面、专业过硬、充满创新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制约因素 第一,高校在对音乐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重视度,将教学重点集中放在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欠缺,尤其在相关的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性。就现实情况来看,只有个别学校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特征和特点进行了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然而也不难看出有功利性的因素,过于宏观而实用性不突出。但是不难看出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展也在逐步的发展和延伸当中,给音乐类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创业创新指导的机会,学生在系统的培训中提高了创新创业意识,加强了创新创业技能,并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第二,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的教师团队人才匮乏,缺乏能够胜任此门教学课程的专业教师,使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在软实力方面不足。再加上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学的条件和设施不完善,这也使得相关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开展面临诸多困境。我们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很多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较强,然而很少有人获得职业指导的培训机会,相关师资建设尤为薄弱。而在学校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文化课教师担任,他们对音乐类学生群体的综合性特征和就业动态缺乏了解,只能从宏观大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所以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匮乏,很难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进行保障,难以满足教师队伍、教学平台的充足供给,这也使得各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参差不齐。第三,高校领导层面自身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观念传统,很难对音乐类学生的就业发展产生长久的规划,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的实践开展中很难得到渗透。现今高压的就业趋势对每一个音乐人才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在严峻的人才竞争中,音乐类学生的就业目标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分析,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欠缺和薄弱,很多学校并未在此方面做出调整,而是沿袭了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对创新创业教学制度缺乏深度的挖掘,难以在音乐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和作用。 二、高校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策略 第一,高校应该在后续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将重点放在健全的模式构建上,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从而作用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高校应部署相应的创新创业部门,专门针对音乐类及其他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逐步的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构建,拓展和延伸课堂内容。学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挖掘和展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给更多的学生创新创业梦想助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广泛的学校活动来深化和推广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获得创新创业经验,能够在将来的就业中契合社会创业趋势,实现创业理想。第二,学校针对音乐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应该紧紧的围绕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正确的导向作用下进行目的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尤其是要根据音乐专业的特殊性,而进行特色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实践开展。使音乐类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育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当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也要与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匹配,夯实音乐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够在艺术实践中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展现高校音乐类学生高超的才艺,使音乐人才更适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教师要将创新创业理念逐步的渗透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中,深化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使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更加的普及,鼓励和鼓舞每一个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年轻人。第三,高校还应该结合现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目标,根据音乐类人才的就业发展趋势来打造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从而不断的提升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效果。具体到实践环节,高校可以在教师团队的建设上采用培养和引进的双重模式来稳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一来是在本校现有的师资基础上挖掘创新创业能手,让更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当中;二是广纳贤才,引进社会或者团体中的优秀人才来担当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师,使学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得到良好的补充,构建一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团队,使学校针对音乐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能够真正的帮助高校的音乐类学生拓展一条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三、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高校的音乐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开展还处于完善阶段,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教学活动的中加强创新创业意识,总结创新创业经验,帮助学生能够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不断的进行充电,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够实现自身的创新创业目标,从而也进一步的提升了高校音乐类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为社会音乐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作者:尹子燕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类论文: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问题和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国内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有所进步,在培养的人才数量上和招生的规模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综合培养音乐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帮助我国的音乐事业、文化事业取得更大的进展。文章针对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问题、对策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他们必须提升自身音乐能力,进而更好的教育未所要面对的学生。在此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都比较大,这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应尽量采取积极手段进行解决。 一、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学体系的丰富,师范类音乐教育的确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是从社会上的调查来看,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表现出的“外强中干”状态是比较明显的。一般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都没有进行一个系统的目标定位和培养,以至于学生在音乐能力、师范能力上,都表现为中等水平,甚至是中下等的水平,这种“半吊子”的情况比较严重,直接促使很多学生没有办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1]。综合而言,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突出展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专业班级划分上,表现为过多的现象,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开展相关的教学和训练,对学生的特长和学习情况,都做不到一个深刻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任由学生自己去发挥和学习,但实际上得到预期成就的学生,表现为寥寥无几的现象[2]。第二,在培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都没有进行积极的落实。很多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日常工作,就是不断的开会,不断的讨论,但是对于实践工作的开展,却非常的不充足,这就促使师范类音乐教育工作,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没有办法在最终的成绩上得到更高的水平,获得的认可也比较低。 (二)教学态度不明确 师范类音乐教育的培养,本身是常见的培养方向,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态度都出现了不明确的现象。例如,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该有一个侧重点,可以将师范作为侧重点,或者是将音乐技能提升作为侧重点。可是在调查后发现,音乐教师并没有侧重点的选择,而且在两种内容的教学开展上,完全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开展,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本身的需求,直接呈现为置之不理的状态[3]。在这样的情况下,师范类音乐教育的各项工作,根本没有以一个合理的秩序来执行。首先,教师教学态度的不明确,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比如,有些教师在需要开会,或者是有重要工作的时候,没有对学生提前告知,而是要求学生等待,在课堂上既没有可以锻炼的乐器,也没有其他人来指点,学生浪费的时间也没有被教师重视,后期无任何弥补措施[4]。其次,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人喜好和特长培养,未做出充分的把握。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开展,有着非常远大的目标,可是教师仅仅顾及到个人的工作成绩,对学生的培养特别不重视,以至于很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浅显的层面上努力,整体上的成就非常不理想。 (三)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偏低 就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本身而言,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积极的钻研,而不是以一种机械化的模式来学习。现下的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只要是在没有课程学习的情况下,都是出去玩乐,或者是在寝室中发呆,根本不思考如何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不去校外积极的实践,最终造成自己的竞争力下降,能力不足,无法得到应聘单位的青睐[5]。首先,学生在学习基础的知识以后,总是停留在理论上的锻炼,或者是在校园内部借助于一些教学器具来开展,这种学习的方法,仅仅适用于最初级阶段,后期是要求学生不断的进入到社会实践,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效转化,从而增加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其次,有些学生虽然在音乐特长上表现明显,可是在锻炼和深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强的随意性特点,根本没有与导师讨论,也没有接受系统化的培训,造成了自身特长的荒废现象。 二、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 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度也比较突出。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必须将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进行双重明确,由此来将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工作,能够按照体系化的标准来执行,防止造成严重的冲突和不足。首先,高校必须在招生过程中,积极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要让考生了解到其办学的宗旨和意义,要理性招生,绝对不能因为经济利益的诱惑,过分的扩大招生范围。其次,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要从3个方面开展,分别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对于短期目标的培养,要求学生快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锻炼模式,从而能够在基础的师范能力、音乐素质上得到提升,减少长期在基础上锻炼的情况,要将教学的效率做出明显的提升。对于中期目标的培养,在于更好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与特长,要积极关注学生在哪些方面的成绩上突出,结合学生的意愿和个人能力,做出综合化的培养。对于长期目标,必须将师范类人才和音乐类人才更好的划分。现下的很多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比较突出,可是师范类音乐教育的开展,一定要设定长期培养人才对象,必须做出侧重点的分析和执行,避免对学生的前程造成不利影响。 (二)提高教师待遇,壮大师资队伍 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占有的地位是决定性的,如果教师方面的工作不理想,那么其他方面的工作开展,也难以得到预期效果。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必须将教师的待遇提升,同时在师资队伍的壮大上有所努力。第一,要结合教师本身的业绩来提高待遇,包括其在日常工作是否努力、是否能够按照规范来培养学生、能够获得多少荣誉等等。教师待遇的提升目的,在于敦促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所以绝对不能盲目的落实,要积极的结合教师本身的特点和成就来完成。第二,在壮大师资队伍的过程中,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实施内部的肃清处理,针对不负责任的教师、没有能力的教师、滥竽充数的教师,必须进行开除,避免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任务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必须从社会上的多个领域,积极的选聘音乐教师,要观察选聘者的个人素质、音乐能力、教育水平等,由此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后台支持。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践 要突出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师范性”,就必须要加强高师教育音乐学科公修课的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化、多元化,尤其是要加强即兴钢琴伴奏课程的学习。还要确切地认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理论离开了实践就只是一层干壳。因此要重视教育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发展理论。最后,应多了解国外高师教育培养模式,学习他国的先进方法,以加强我国的高师教育培养质量。 三、总结 本文对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的问题、对策展开讨论,现下的教育体系比较健全,在很多方面都解决了以往的问题,整体上的效果比较突出。日后,应该深化该项专业的研究,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苏志灵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音乐类论文: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摘要]本文从音乐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入手,指出了他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为了音乐类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富有特色和成效,提出了内容高雅化、交流双向化等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入社会,深入实际,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将大学生的学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了解社会生存规则、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5年3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新的意见。音乐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包含着生活、文化、历史的各个基因,是一种浓缩的艺术,又是一种夸张的艺术。作为一种和谐元素的载体,音乐与大众生活有着一种天然的血脉联系,它更容易走进群众的生活,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起到熏陶和感染效应。同时,只有真正走进生活,走进“下里巴人”的群落里,才能够激发创作热情,才能提高创作水平。笔者对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以下建设性意见。 一、数量扩大化,质量精品化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二十多年的历程中,出现了送科技下乡、义务支教、理论宣传、慰问演出、社会调查等传统的活动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间歇性、偶然性的社会买践活动,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形式性的,容易出现应付、杂乱的问题和弊端,不能够在思想宣传、精神娱乐等方面真正起到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体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检验平台,做到经常性、秩序性,在数量上有所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现的是一个社会知识群体的精神风貌,标榜的是社会先进文化和进步思想,在质量上更应该把好关。 二、内容高雅化,形式大众化 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带给大众的音乐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娱乐、消遣的层面,而是应该上升到高雅艺术享受的阶段和境界。大众对于流行音乐文化有着更为直接的感情,但是,高雅艺术的普及和宣传,是音乐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重点去做的工作。可能内容上的高雅化会使社会实践遇到一定的阻力,但是,只要选择了适合的方式,社会实践不但可以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更加具有生命力。在最初阶段,可以采用观看、欣赏的形式,把交响乐演出搬上舞台,拉进社区等实践地点,现场演奏《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黄河》、《粱山伯与祝英台》等为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然后进行经典曲目、知名乐器的基本知识讲解,让受众真正建立对高雅艺术的感情和兴趣。为了克服内容高雅化带来的普及阻力,在活动形式上要考虑尽量采用大众化形式,将高雅艺术间接、抽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变为直接的、具体的,可以非常容易地被感受、被接受并被记忆的“俗文化”。 三、活动长期化,精神导向化 2004年,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曾登载过一篇题目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别玩虚的》的社会新闻调查,在肯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同时,对一些形式化、过于功利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调查与评论。大学生社会实践虽说是一项在自愿前提下进行的实践活动,但也应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并追求长期化、深入化,而不能仅是蜻蜓点水式的即兴化活动。作为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应该提前制订好活动规划和时间安排,在正常的学校授课计划外,大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使学校和社会、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变流更加具有自己的时效性、长效性。天津音乐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特点。天津音乐学院师生自2003年开始组织“阳光音乐课堂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用音乐传播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与民众同奏乐,同百姓齐欢歌,使得音乐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群众基础。“阳光音乐课堂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保证每周都要走进社区,定期进行文艺演出、举办音乐课堂;在重大节庆日期间还会举办大型演出活动,带给社区群众健康、科学、高雅的精神享受,把音乐艺术植根于大众,切实践行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艺术工作者的宗旨。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具有精神导向性,担负起重要思想、先进文化的宣传责任,将“教育型实践”落到实处,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形式诠释和表达理论化的精神含义和思想认识、文化意义。天津师大管理学院的大学生连续7年到天津蓟县下营镇太平安村参加社会实践,从最初的支教、文化下乡到后来学生自己搞调研、做分析,提出以旅游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方案。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真理,并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把这种精神领悟传播给了当地的群众。 四、交流双向化,成效纵深化 在天津音乐学院“阳光音乐课堂进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阳光音乐课堂”的参与者们休会到了质朴和天然的民俗音乐的魅力,并与自己的专业学习融会贯通,寻找到了艺术创作和音乐表演水到渠成的完美感觉。一位同学这样谈自己的体会:“音乐是每个人的文化,应该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甚至时刻相连。我们是幸运的,可以天天与音乐相伴。现在,我们的职责就是把这种幸运分享给更多的人。而且这也是我们响应中共中央、天津市委员=的号召和倡导,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建设的大好机会。同时,在与社区百姓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质朴化的音乐元素,这可以直接地正面影响我们的学习,对完成我们的学业有很大帮助,我和同学们就是在社区活动中找到了灵感,创作出了《老少同乐》、《一家人》等质量上乘的作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以人生规划与职业导航为切入口,为“日日与书本相伴,年年以学校为家”的学子们提供一个亲身体验社会竞争、直面社会真实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会自己给自己上一堂就业指导课,在书本和现实之间找到一种反差,提前感受来自社会的压力。锻炼他们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不至于摔倒在从学校踏进社会的门槛上。以往,活动组织者比较注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的经验总结和创新;现在,成效应该成为另一个关注重点。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大多在精神领域和文化界面,其效果具有隐蔽性、暗含性、潜移默化性,可能在成效评判上不容易把握,或者成效评判不能与活动同步进行,甚至在活动结束的近期内都不能够进行。为了检验活动成效是否具有纵深化,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活动进行跟踪调查,从而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进行活动调整和改进。音乐类专业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一个活跃的群体,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达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同时从社会中吸取营养,并对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教师提供建设性意见等多重效应。希望在这个前提和指导思想下,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搞得更好。 作者:蒋诏宇 音乐类论文: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的美学思考 摘要: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输出地,必须首先承担起揭示音乐的美,实现音乐艺术功能的任务。本文针对现行高校的音乐教育美学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师范;音乐教育;美学 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输出地,必须首先承担起揭示音乐的美,实现音乐功能的任务。现行高校出现的音乐教育美学缺失的问题只会遮蔽音乐艺术的美,使音乐艺术走向工具化,功利化。 一、当下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的美学缺失 (一)注重音乐形式轻视音乐内涵 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是音乐艺术表现的两大因素。音乐形式是构成音乐各种元素的组织和安排。即力度、速度、节奏、音程等要素通过一定的法则构成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音乐内容指音乐的内在含义,其中一些可以用文字、绘画来描述,一些无法描述,只能靠接受者自己感受。内容依附形式而存在,形式也因内容的表达才具有价值。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而在目前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实践中,重音乐形式,轻音乐内涵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将精力过多地放于乐曲的力度、节奏、速度等音乐形式方面,看似弹奏得流畅熟练,脑中却空洞贫乏,音乐缺乏表现力。音乐大师们的作品大都包涵丰富的内容。其中音乐性的内容包括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征等;非音乐性的内容包括绘画性内容和文学性内容等。音乐的内容表现了作曲家的情感。《乐记》中写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从此看出,早在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就认为,音乐是人情感的表现。如果不能透过音乐的形式去探索、熟知乐音背后深刻的情感表现,弹奏者便不能完成一场完整的演奏。 (二)局限音乐本体缺少人文素养 作曲家在进行创作之前必定怀有浓烈的创作热情,这个热情来源于对所处社会、身处境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的体悟和反思。作曲家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愤懑或抗争用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音乐是他们的表达自我的途径。音乐作品因此是现实生产、生活的艺术展现,有着丰富生动的人文内涵。一些学生常误认为眼睛所见的乐谱上的音符即全部的音乐,只需按部就班将谱面上的音符、节奏、力度、速度等信息处理准确,就可以完整诠释作曲家的意图。其实不然,乐谱背后是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对人生境遇的哲思,对所处历史社会的反照。在音乐教育中首先应注重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使其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培养,关心学生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的体悟。 (三)关注具体乐音缺乏审美意识 音乐艺术因其特有的美的属性使人为止倾倒,艺术化的声音组合是音乐表现美的载体,情感美是音乐美的表现核心。贝多芬等伟大的作曲家们为我们留下了浩瀚如烟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作品可被我们称之为“美”的。因时代的差异和作曲家经历的不同,音乐作品的美又不尽相同。钢琴曲《彩云追月》的优美、《国际歌》的壮美、贝多芬《欢乐颂》的崇高之美、穆索尔斯基《跳蚤之歌》的喜剧之美、钢琴曲《春舞》的欢乐之美、二胡曲《别亦难》的悲剧之美等等都让人们为之动容。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止步于将乐曲完整弹奏(或演唱)的阶段,较少地主动发掘音乐的美。这造成他们在演奏的时候,发出的往往是干瘪的没有生命力的乐音,人和音乐完全是貌合神离的状态。若自身没有领会到音乐的美,更无从打动听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增强审美意识,加强音乐审美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趣味。 (四)强调理论知识疏忽音乐实践 在音乐实践的三大环节——创作、表演、欣赏中,音乐表演对师范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必须依靠演奏者的参与即时地为听众展现音乐艺术魅力。演奏者是音乐艺术传播的桥梁,是连接乐曲创造者和音乐欣赏者的纽带,对音乐的表现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音乐表演是二度创作的过程,意为在尊重和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演奏者可有自己的理解和发挥,对原作予以补充。不同的演奏者因个人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的不同对同一作品作出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是正常的。教师可对学生的差异性予以足够的重视和鼓励。但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对原作的认真研读和准确传达是好的音乐表演的绝对前提。其次,音乐表演是一种能力,需要锻炼。实际教学中,大多学生在期末考试时才有公开演奏的机会,他们对舞台非常陌生,突发状况不断并难于应对。对音乐演奏者来说,平时的完美练习不一定能换来一场效果尚佳的公开演奏。舞台表演与平时练习相比,听众、周围环境、甚至乐器都存在较大差异,不经过多次的实践,很难要求学生对突发状况应对自如,将自己平时的练习成果正常地发挥出来。另外,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对音乐表演同等重要,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是基础,是艺术表现的前提,艺术表现是音乐表演的灵魂。学生若将表演技巧等同于音乐表演,所演奏出的音乐必定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技巧既然是工具,那么是否应该在弹奏者将这个工具完全掌握后再去追求艺术的表现呢?笔者认为为时已晚。技巧的提升和艺术表现的丰富并非对立矛盾的关系。学生在学习音乐之初,便可以在两方面同时要求自己,只有这样学习,音乐表演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健康的。 (五)关注外化表演淡化心理过程 心理问题是音乐表演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表演的成败。而在实际教学中,心理问题被淡化了,在学生临场心里紧张时才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其实音乐表演的心理问题包含多个层面:投情、想象、直觉和临场心理等。其中,笔者认为想象能力的缺乏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音乐因其非语义性的特点而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音乐感性材料通过对表现对象的模仿、象征、暗示等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缺少丰富的想象力,这个过程很难实现。音乐的想象没有唯一答案。同一个音乐片段,学生可产生不同的想象内容,教师只需从大的方向给予引导和启发即可。 二、重塑音乐教育的美学特性 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担负着对孩子们进行音乐美教育的重担。高校的音乐教育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充分发现艺术美、感受艺术美的能力,发展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审美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及文化素养,从而完成美育任务。 作者:严琦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音乐类论文:谈音乐艺术类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院校辅导员身兼教师、干部双重身份,是在一线具体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音乐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也有其独特性。当前,在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的大背景下,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使各级各类辅导员培训也逐渐增多。但笔者发现,尽管音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甚至成倍增加,但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仍是“小众”,因此,当前针对音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研究仍然较少,而且研究的深度、广度还很不够,专著更可谓凤毛菱角,辅导员培训班中所讲述的理论与成功经验也基本上是基于综合类普通高校学生总结得出的,专门针对音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特点的还不是很多。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规模宏大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繁荣文艺创作与推动文艺创新要有大量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为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培养德才兼备的音乐艺术专业学生,音乐艺术类院校辅导员要在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音乐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形成一套适合音乐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 一、音乐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在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深刻的国际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较量越发激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特点更加明显;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多重矛盾交织所引发的各种社会心态越加复杂,信仰迷失者有之,心情浮躁者有之,底线突破者有之,在一部分人的心中物质似乎成为了他们的唯一追求;新媒体的诞生使鱼龙混杂的新闻舆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围观效应,围观时受观察力和情绪的影响,人们往往忽略了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各种评论是否合理,而使网络上纷繁复杂,有时甚至失控。当前,音乐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在重大活动或灾害面前,我们能看到他们作为志愿者的身影,在他们身上正义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有时也令作为老师的我们动容。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功利化、散漫化、学习缺乏动力的现象突出。例如,与前辈们相比,现在音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比较优越,衣食无忧,如果说他们的前辈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凭专业立足,赚钱养家糊口的话,如今的在校生即便“宅”在家几年,他们的父母依然能为他们提供比常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音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思想道德束缚更少,更加热衷于追求新思想、新事物,更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上述问题如不加以足够重视,并予以正确引导,将必然会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音乐艺术类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二、音乐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关键点 (一)工作的“灵魂”是价值观引领 正如前文所述,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期间学生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意识,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就将会以怎样的态度行事。对音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给学生讲深讲细讲透,利用传统教育活动方式和新媒体方式,不断潜移默化的传播正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二)工作的“关键”是解决问题与沟通 一线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接触面最广、接触时间最长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注意树立导向,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大多数教师、干部、学生眼中,辅导员的工作是非常琐碎而辛苦的,作为在一线工作近十年的辅导员,我认同这种看法,并有非常深切的体会。辅导员的工作虽然琐碎,大要管学生的思想、奖助等工作,小要管学生的衣食住行,但必须要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事情中提炼出一条主线,也就是要弄清楚辅导员做这些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培养德艺兼备的文艺工作者,明确了这一目标,就要在处理每件细小工作中注意树立导向意识,达到处理一件事,影响一批人的目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处理原则性、大是大非问题或对学生价值观影响深远的事情时,辅导员必须见行见态、敢于“亮剑”,通过亮明自己的观点来与不良思想作斗争,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此外,要重视为个别同学解决个别问题,这也是辅导员的优势。只给学生讲大道理,不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更不是合格的辅导员,对于音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这一“感性”更加突出的群体更是如此,为他们解决一件事情,在他们心中就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会在他们内心生根发芽,从而有助于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学生的日常要求,使工作事半功倍。加强与学生沟通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可及时有效的了解相关学生信息,另一方面,向学生及时传达学校的相关信息,保证信息在学校与学生中传输顺畅及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三)工作的“特点”在于换位思考 音乐艺术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较大不同在于两点,一是学生鲜明的个性,二是主课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基于上述两点,换位思考对于音乐艺术类院校辅导员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个性非常鲜明,简单粗暴的批评只能适得其反。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想,了解它们的特点,更利于有针对性做好工作。由于专业特点,音乐艺术类院校绝大多数专业还采用“一对一”授课的方式,主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辅导员与主课教师有些分歧在所难免,当出现这一情况时,沟通与换位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换位思考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共识,用一个声音对学生说话,这样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明显、有效。音乐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工作在培养艺术家的摇篮里,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也要求我们讲艺术,力求通过巧妙的工作方式方法达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也发生着明显变化,在工作中,唯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才能将培养德才兼备的文艺工作者目标落到实处,才能不辜负党、国家、社会和家长的重托! 作者:西家鹏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音乐类论文:音乐人类学视角下世界民族音乐教学 一、我国高校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由来 我国学校的音乐课程是以学堂乐歌为开端的。西乐东渐,促进了西方的音乐的发展与传播,很多留洋教师在学校开设音乐课程。直到今天,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依然是参照当时西方课程体系,如西方的五线谱、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用西方的节奏规范和记谱法等来教练中国歌曲。这种模式的教学是纯技术性的,很少关注到文化的功能。但是,“音乐的意义是由文化来界定或解说的,因此,学习任何一种音乐,没有对文化的充分理解,是不可能掌握音乐的文化系统价值意义的”。随着多元文化教育在当今音乐教育中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知识观开始向后现代转型,而文化知识型的教育方式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中,将“理解、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多元文化观”作为“新课标”中最为重要的理念加以强调。2002年后的中小学的音乐课本很好呈现了多元的音乐的特点,课本内容涵盖世界上很多国家音乐的内容。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各类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世界民族音乐”课程作为《指导纲要》所要求的12门必修课程之一,于2007年新学期在全国普通高校正式实施。同时,下发了《〈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用以指导高等院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实践。 由此可见,多元化教育理念也是国家教育政策的一部分。“世界音乐”,顾名思义,是将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作为研究范畴的。为了强调和突出其“音乐文化平等性”的价值观念,专家学者们对其概念的涵义,普遍达成一个共识,即“世界音乐”主要是以所有欧洲的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以外的民族音乐和乐器作为研究对象的,这种音乐的传播与传承方式以传统的口语传播方式为主体,以大众传播方式为辅助。除此之外,从1990年代开始,民族音乐旋律和现代流行音乐创作方式相结合进行改良创作的现代风格的民族音乐也应该纳入“世界音乐”的范畴。对概念的进一步梳理,我们发现,世界音乐是研究世界上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所以,在我国对世界音乐的课程称谓有世界民族音乐、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外国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等概论,但是其研究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世界音乐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以平等的价值判断、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以平等的价值观来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已成为时代要求。国外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课程一般叫做《世界音乐》。在我国为了与西方艺术音乐相区别,增加了“民族”二字,即《世界民族音乐》。 二、音乐人类学视角下的世界民族音乐教学 在《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视频、音响的剪辑、课件精心的制作等,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即便这样,学生也未必“不领情”,学习兴趣未必多高。究其原因,无非是陌生的音乐、单纯的音响、视频资料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老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必须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音乐的世界文化视野,培养尊重多元文化观念,提高人文修养等。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以文化理解为前提,引导学生探究异族的音乐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纯粹的音乐本体的分析与欣赏。 (一)以文化理解为前提 首先,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异国、异族音乐的技能性训练和欣赏的做法,而要综合教育学、文化人类学、音乐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建构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音乐人类学教学模式。世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音乐文化,不同的音乐文化又有着各自的表达方式。所以,面对多元文化世界的时代语境,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的音乐文化,以不同的观察目的和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其次,我们的很多传统音乐的主要传承模式是口传心授。正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所描述的:“在《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中,音乐教育方法的构成要充分顾及这些音乐的审美真实性,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充分尊重他们正宗的传承过程。”而这种传授方式与西方音乐记谱法有着鲜明的区别,教者通过示范、模仿、记忆等一系列口传身教的方式直接传授给自己的子女或学生,这种方式,使得个体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个人创造性得到了充分挖掘与发挥。所以,对很多传统乐器的传承,我们不能单纯采取乐谱视奏的方法,而应该更多关注对传承者演奏的访问、记录方法。第三,要牢牢把握音乐文化与生活世界的关系。音乐人类学将音乐视为文化,文化反映现实的世界生活。音乐文化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传递着艺术之火。音乐作为文化,承载着人们的习惯、信仰和情感,广大人民在生活中生生不息地传承着这种文化。 (二)以多样的教学方式为依托 首先,视听结合。音乐课当然要听,在世界音乐课上更要听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但百闻不如一见,只听不看绝对不行。看的范围包括图片、幻灯片和录像带,内容不仅包括音乐表演和乐器、面具、服装等与音乐有关的物质文化,还应包括有关文化背景的照片和影片。如在教授印度音乐的时候,让学生观赏印度的风光片和其乐器图片,加深学生对印度音乐的理解,使其不仅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对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采用先说后听后看方式。首先是讲述,教师按照书本内容讲述约三分之一时间,然后为学生选取具有地方代表性的音乐、舞蹈等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辅以讲解,尽量融入地理、历史等背景文化知识,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其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的理论视野必须开阔,教授世界民族音乐的老师,得对世界民族音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无疑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读出资料内容,依赖音像资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进行深层次的文化解读是必须的。如在看完或听完某国或某民族传统乐曲以后,给学生展示该地方舞蹈动作或乐器,这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与学生一起观摩视频,学习几个舞蹈动作,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群体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开展音乐会观摩活动。对于学校或社会上举办的地方戏曲民歌等演出,要组织学生观看,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听到、感受到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音乐内容。邀请一些歌舞演员、音乐家等到学校进行民族音乐的专场表演,能够开阔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使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习世界传统音乐,要以其文化特征与民族精神为切入点,从而深刻体会其文化内涵,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三、对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教学设计的思考 对于异国或异地音乐文化的学习,其实可以使我们反观自己、认清自己,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首先,对于一直在西方音乐教育的体制下的学习者,我们的耳朵已经习惯于西方音乐了。西方音乐理论被视为普遍真理,西方音乐似乎已经是“世界语言”。所以,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音乐文化平等”的价值观,这是一个长期的、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其次,教材匮乏。据笔者了解,几所开设世界音乐课程的学校所使用教材主要是日本JVC的音响资料和福建师范大学的王耀华教授的有关世界传统音乐的文字资料等。虽然我国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专题的研究,由于涉及知识产权、版权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世界民族音乐资源的共享有一定难度。再者,学科参照系方面。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中,中外音乐史、和声、曲式、音乐美学等课程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而《世界民族音乐》这一相对新兴的课程却没有成熟的学科参照,也没有成熟、多样的教材,也没有专门的学科老师,这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世界民族音乐的课程并不是一门简单的音乐欣赏课,它蕴含着历史、地理、宗教、哲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对这门课的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那些对他们不熟悉的音乐文化,克服因为文化习俗不同而造成的理解障碍,避免产生误读。通过对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使我们学会相互=理解、尊重,认同各自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形成音乐文化平等的价值观念。 作者:许海燕 单位: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EDA技术对电子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当今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技术又称为EDA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计中并得到了全面的认可。EDA技术成为了传统的电子设计发展上的新机遇,为电子设计带来了新的技术理念,对电子设计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EDA技术在电子设计的发展中凭借着独特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引领着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本文将针对以EDA技术的研究应用工作,对EDA技术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根据技术的优势对设计流程进行了步骤和环节的分析,在EDA技术的应用中分析了它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对电子行业中更深层次的利用提供帮助,为之后的电子设计系统化和现代化的工作提供技术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电子设计;EDA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引言 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是基于网络、计算机和众多科技中的一种新型技术。目前,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中已经将EDA这种先进的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电子设计中,从在效率、速度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EDA技术已经全面的引领了电子设计发展的方向,所以,想要有效的利用EDA技术发展电子设计就要全面的去认识它,正确的以EDA技术的含义为基础了解它的优势,并熟练的掌握EDA技术的设计应用流程。注意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实际操作中会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它的技术价值,这样才能在电子设计的发展中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才能全面的提升我国电子设计行业的发展水平。 1.EDA技术概述 EDA(ElectricDesignAutomation)又被称为电子设计自动化[1],EDA技术作为电子技术和仿真模拟工作的技术基础引领着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EDA技术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为电子设计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技术依靠。当前,EDA技术的应用领域正不断地得到扩展,许多电子设计行业发达的国家对EDA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也应该在电子行业中以EDA技术为发展的突破口提高电子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让电子设计工作在更加系统和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发展应用。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是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Device)技术在数字系统上的应用发展而来的。EDA技术通过计算机在PLD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DescripitionLanguage)来实现目标逻辑[2]。设计者可以在EDA技术的支持下完成软件描述硬件的功能,然后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或者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来完成所要设计得结果。这个技术的应用为电子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2.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及优势 2.1EDA技术的基本特征 EDA技术的设计流程与传统的电子设计流程恰好相反,它是自上而下的设计流程[3]。在传统的电子设计中,它是先确定了集成电路的芯片后再根据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局部的设计,然后再完成整个的系统设计。这种电子设计的方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的器件太多,容易出现故障,对元件的消耗很大,设计的效率很低。而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采用相反的电子设计流程可以有效的克服传统的电子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它在设计之前就从电子设计的整体角度考虑将系统中的各部分结构规划好,在对方的框图进行划分时对相关的工作进行仿真和纠错,利用HDL进行描述高层次逻辑并结合综合优化的方法来完成所有的工作,在EDA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对任意一项硬件功能进行系统描述。最后通过FPGA和CPLD来实现电子设计的结果。这样的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电子设计中会出现的问题,降低了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几率,极大的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2.2EDA技术的优势 1)应用广泛EDA技术具有应用广泛的优点。现阶段,在电子设计中比较常用的编程方式酒红色无线编程和在线编程,而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可以很好的适应并实现无障碍编程,同时让编程更加具有保密性的特征引领着电子设计的发展潮流。2)可靠性高EDA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传统的电子设计中具有复位障碍和跑飞缺陷,EDA技术不仅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个缺陷还可以将电子产品中的各系统通过集成和压缩在一个芯片中,在电子设计中便于被管理并有效的控制了风险,提高了电子设计的可靠性。3)普适性好EDA技术具有普适性好的优点。在电子设计的升级和创新环节中,EDA技术可以凭借其容量大、速度快和效率高的特征被得到有效的应用[4],这对于通信类的电子设计具有很大的优势。4)效率高EDA技术具有效率高的优点。EDA技术在多种模块的功能化下可以实现多任务的并行,大大的提高了电子设计中的速度和效率。超越了传统的电子设计,满足了电子设计对信息化和市场化适应的需求。 3.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流程 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流程(如图1EDA电子设计流程图)首先是将设计的意图通过EDA工具的文本或图形编辑器用文本方式或图形方式表达出来。在通过设计意图完成设计的描述之后就可以进行编译,编译主要是转换格式和对一般性的语法及电路进行排错。为接下来的逻辑综合和优化做准备。逻辑综合是综合器针对于FPGA/CPLD供应商的具体产品对源文件进行综合,综合后得结果具有硬件可实现性,这也是硬件电路从软件转化过来的关键一步。综合的同时,还将设计中冗余逻辑进行去除优化,从而节省了资源,提高了效率。一般是对资源优先或是速度优先两种方式进行优化。综合优化就是对软件的设计和硬件的可实现性进行结合,也就是对具体型号的芯片进行布局、布线和适配。之后进行功能的仿真和时序的仿真,在这个阶段如果仿真没有发现问题就可以通过编程器或者是下载电缆将适配器产生的配置文件下载到目标芯片中。然后针对FPGA/CPLD直接应用于系统中通过硬件测试进行检测[5]。4.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在电力的系统设计中,电力线主要是通过采用滤波器的低通功能进行载波通讯,它是通过滤波器将高频的信息过滤掉,使得工频电流可以接地,阻抗可以变换。由于常见的数字滤波器在实际操作中有着计算速度低等缺陷常常使用模拟滤波器来满足实际的操作需求,但是模拟的滤波器在应用中还是有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实际的操作中,模拟的滤波器很难调试、系统的级数低、参数漂移等。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在电子设计中采用EDA技术。在EDA技术中的A/D转换和滤波器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的滤波器存在的问题。如图2所示就是在电子设计中应用EDA技术进行设计的被递归型滤波器的模拟图[6]。在现场可编程门列阵的内容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是以时序控制器为核心的非递归型滤波器的设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是由时序控制器为其余的五个模块进行控制信号的输送。具体工作流程如下:1)A/D转换器将转换结束的信号EOC上升沿发送给时在这个阶段如果仿真没有发现问题就可以通过编程器或者是下载电缆将适配器产生的配置文件下载到目标芯片中。然后针对FPGA/CPLD直接应用于系统中通过硬件测试进行检测[5]。 4.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在电力的系统设计中,电力线主要是通过采用滤波器的低通功能进行载波通讯,它是通过滤波器将高频的信息过滤掉,使得工频电流可以接地,阻抗可以变换。由于常见的数字滤波器在实际操作中有着计算速度低等缺陷常常使用模拟滤波器来满足实际的操作需求,但是模拟的滤波器在应用中还是有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实际的操作中,模拟的滤波器很难调试、系统的级数低、参数漂移等。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在电子设计中采用EDA技术。在EDA技术中的A/D转换和滤波器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的滤波器存在的问题。如图2所示就是在电子设计中应用EDA技术进行设计的被递归型滤波器的模拟图[6]。在现场可编程门列阵的内容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是以时序控制器为核心的非递归型滤波器的设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是由时序控制器为其余的五个模块进行控制信号的输送。具体工作流程如下:1)A/D转换器将转换结束的信号EOC上升沿发送给时序控制器,然后时序控制器接收到信号之后向并串转换、串行延时、系数查表、位移相加、锁存输出五个模块发送并串转换信号、串行延时信号、系数查表信号、位移相加信号、锁存输出信号。2)并串转换模块、串行延时模块、系数查表模块、位移相加模块、锁存输出模块这五个模块在按照到时序控制器发送来的信号依次进行运行[7]。对各个模块的描述语言采用的是VHDL语言,系数查表模块在设计时元件使用的是ROM元件,把查找的内容写入MIF文件中,采样的频率要比截止的频率小一级,芯片结构在通过对算法的改进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匹配[8]。从而运算的效率被提高,5.结论在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电子产品的设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现如今EDA技术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俨然已经成为电子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成为电子产品研发应用的源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EDA技术也将电子设计的水平推向新的高度。电子设计的工程师要熟练的运用和掌握EDA技术,将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得以凸显出来,通过实际的实践操作中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有效的解决传统电子设计中的弊端,减少实际中的故障几率,使得设计效率大幅度的提高,让EDA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前景,提高电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促进电子产业的发展。 作者:陈卫东 单位: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竞赛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摘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大学生参与的重要科技活动之一。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总结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以项目化为核心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革新了以仿真计算和自制教学设备相融合的教学手段。实践表明,教学改革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在电子设计大赛中的成绩。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项目化;电子技术;仿真 电子设计竞赛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推动了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另外,大赛组委会还增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专题邀请赛,命题以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为主题,内容涉及模拟信号获取、处理、转换、产生以及变换技术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模拟电子技术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模拟电子电路不再重要的错误认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重分析轻设计,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等问题,加上课程学时数的不断减少,使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尽理想。综上所述,进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总结学生多年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仿真计算和自制教学设备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建立了以项目化为核心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1以电子竞赛题目为依托,设计项目化教学任务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是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专家统一进行命题,具有较高的前瞻性。通过分析大赛命题所包含的知识点,结合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建立项目化教学任务,实现该课程由重理论到重实践的转变[1~3]。电气工程学院师生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电子竞赛中用到的知识点,建立了若干个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实现模块化教学[4~6]。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很轻松得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里以其中的一个实验项目“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调理电路设计和制作”为例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是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调理电路原理框图。图中正弦波或方波产生电路的功能是产生一定频率的正弦波或方波,用来激励传感器的初级线圈;检波电路的功能是将差动变压器次级线圈输出的电压转换成一个既能反映位移大小,又能反映位移方向的电压信号;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将检波电路得到的小信号放大成合适的大信号;滤波电路的功能是将放大信号的高频分量滤掉,获得一个纯净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电路的功能是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以便适应信号的远距离传输;直流电源电路的功能是对整个电路进行供电,一般情况下供电电压为24VDC。该电路通常用来检测物件移动的位移量,在电子设计竞赛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同时整个调理电路基本上包含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表1为调理电路包含的单元电路和教学大纲的对应关系。 2仿真计算和自制教学设备相互融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计算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7~8]。仿真计算已经与理论分析、科学实验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在电路板制作之前未能发现设计缺陷可能延迟计划,从而显著增加成本,仿真则有助于这类问题的及时发现。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支持“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实验验证”的完整流程。目前,在计算机上搭建仿真计算的平台非常容易,这就为课程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考查参赛者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设计并制作电路板。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师生结合历年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先用PSpice软件进行仿真,然后自行设计制作了多套实验装置,并用于实验教学。其中,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要求利用综合测试板上的555芯片和四运放324芯片,设计制作一个频率可变的同时输出脉冲波、锯齿波、正弦波I、正弦波II的波形产生电路。图2是其中一个单元电路即方波和锯齿波产生电路的仿真计算,(a)图为方波和锯齿波产生的电路原理图,(b)图为uo1端输出的方波波形,(c)图为uo2端输出为锯齿波波形。同样,可以利用PSpice软件对其它单元电路进行仿真计算。图3为自制的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的PCB图和实物图。 3教学改革的效果 以项目化教学任务为载体,结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化了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1学生理论基础明显扎实 以前学生在学习模拟电子电路时,很多概念学得不是很扎实,自从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仿真计算后,特别是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开设了仿真软件学习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学习的每一个电路都进行仿真计算,这样可以很好地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 3.2学生竞赛成绩显著提高 自从教学改革以来,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人数大幅度提高,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止到2017年,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2014年和2015年蝉联安徽省TI杯,成绩喜人。 4结语 在总结电子竞赛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仿真软件进行项目化教学,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该体系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最近几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中,学生的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同时,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王冠凌 柏受军 王正刚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电子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新时期下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此次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新时期;实践教学;创新 1前言 电子设计竞赛是有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学科型竞赛,它是一项面向学生开展的科技型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高校的电子信息学科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的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它还对学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时期下组织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由于当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协作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也正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即使做实验也是仅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验证,从而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全方位的社会型人才,进行电子设计竞赛是很有必要的。电子设计大赛是国家相关协会和一些知名企业联合组织起来的学科型竞赛,它不仅对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提出了要求,还要求参赛的学生能熟练完成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论证、选择器件、设备调试、撰写报告等具体过程,而且竞赛的题目涉及到的内容还多、专业性强、理论技术新,这就促进了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参赛的学生还要进行竞赛前的专业培训,通过相关培训不仅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到了提升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管能否在设计大赛中取得名次,只要是参加过专业培训和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都能在系统设计、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设计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能表现出较好的协作能力、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有效提升了就业能力。 3举例说明新时期下电子设计竞赛的收获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电子技术学校将电子设计竞赛当做重点任务来抓,在老师的及时指导和学生的不断努力下,电子设计竞赛在近几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说陕西省的一所电子技术学校曾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在2012年,在全国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得陕西省一等奖的学生就有8名,二等奖的有15名,三等奖的21名;国家级二等奖的有3名,在2014年的专业人才技能大赛中,这所电子技术学校获得陕西省比赛一等奖的有4名,二等奖的有8名,三等奖的15名;获得国家一等奖的有2名,二等奖的有5名。这些成绩为该校的师生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动力。 4电子设计竞赛对实践教学改革起到推动的作用 电子设计大赛的特点是努力让课程内容和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相结合,并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在电子设计竞赛中,不仅要求参赛的学生有较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是以电子技术的设计为主,同时还涉及到可编程器件、微机等专业,尤其要注意关于新技术、新仪器等应用方面的导向作用。因此将电子设计竞赛中的新知识、新技术积极渗透到实践教学中,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电子设计竞赛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5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方法 通过将电子设计竞赛培训阶段的整合,对应到相关的实践教学中。即:基础阶段对应感性的认知、验证原理阶段、专题训练阶段、测试阶段对应电子设计、创新研究阶段。 5.1基础训练阶段 首先要求熟悉掌握电子设计课程内容的常用仪器,使用的方法以及测试的方法,接下来进行专业的配套电子系统训练,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系统实验、创新实验等主要训练环节。紧接着进行电子设计实践环节训练,即电子知识相关复习、电子设计课程从而进一步完善数字电路、电子线路、通信系统、单片机数据搜集系统等相关内容的制作与设计。在此过程中增加了高频线路、EDA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采用这种基础训练法,需要采购统一的器件、集体训练,从而进行相关的设计与制作,师生间加强交流来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 5.2专题训练阶段 通过对以往的电子设计竞赛题目的了解和深层次的研究,及时掌握同行业之间电子技术发展情况的动态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关注各种有关的信息,并将电子设计竞赛的范围总结归纳为信号源、放大器、先进仪器、数据信息采集、接受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六大类型;此项竞赛涉及到的课程有通信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单片机的理论原理和实际应用、逻辑器件、辅助设计工具、电子测量等;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电路设计与应用、最新电路的设计方法、电子仿真电路、以及灵活应用设计工具。并由电子行业专家和相关老师进行讨论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结合每期情况从而设计出与之相关的训练题目。但是这些题目不仅要有理论计算,关键是还要有实际操作的环节,例如对电子仪器的调试、测试等;涉及的知识面要广,不仅有基础知识,还应该有专业知识,同样要有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 5.3对实践教学改革测试与考核的分析 根据电子设计体系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参考电子设计竞赛评分的标准和流程,并按照竞赛题目基本功能指标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考核。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题目从相关工艺、制作水平、功能价格等方面写出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总结报告并进行答辩。并由教师组对学生的总结报告、制作的水平、学生演讲、应变的能力等作出客观的评定并打分。在这个过程中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好机会,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设计竞赛为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开展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实践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通过在实践中增加系统设计和制作的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李耐根 单位:新余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大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本文以电子设计大赛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从教师辅导与学生教育两个方面,细致探讨具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与方案,期望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推动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发展,实现教育处创新与实践能力更为出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电子设计大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师辅导 高校的主要教育任务在于为社会培养、提供具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技术以及文化的发展带来相应的人才资源与作用。近年来国家为培养具备相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组织、创办了多项工作活动。这其中全国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就是专门面向高校学生所举办的科技活动,为促进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相应课程的改革发展,并推动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提升锻炼。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教育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社会的高效发展建设。 一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做好学生参赛的准备工作 要提升高校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大赛热情与力度,不仅需对其做教育引导,还应积极调动教师的力量,发挥出各个教师的专业特长与表率、辅导作用,将电子设计的参赛题目划分为多项专题,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做专题教育与辅导。通过开设专题辅导课程等方式,令学生能接受系统的电子设计赛前辅导与各专题的讲解教育。以便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力量,在提升学生参赛水平的同时,促进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进步。赛前的辅导、指引工作是高校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大赛极为关键的阶段。绝大部分参与竞赛的大学生只有两到三年的高校学习经验,对于电子设计大赛的相应题目进行理解与探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本身就是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总结与囊括,相应会检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与成果。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运作也是存在差异的,许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熟练,但对于电子设计大赛的实践题目就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对此就需要高校教师在赛前为学生做系统、具体的专业辅导工作,经由各专题环节的讲解教育,帮助学生有效理清题目的考查思路与范围,明确自身工作重点,在教师的指引下正确进行相关实验操作与研究,以尽可能降低学生出现思维误区与“走弯路”等情况的概率。并且也能在赛前辅导进程中,相应培养强化高校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能基于自身所学知识,在题目的要求与引导之下,懂得从哪方面入手,怎样操作实践。以此发展学生将自身思维、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成果的能力。此外高校也应高度重视电子设计大赛的赛前辅导工作,制定每一年度的赛前辅导、培训规划与具体工作安排,确保大学生能在参与竞赛之前得到各专业教师具体、系统的知识辅导与实践教育。以此在保证高校学生参赛成绩的同时,高效推动发展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 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学生素质能力发展方案 (一)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方案 电子设计大赛相比其他的大学生专业竞赛活动,在注重考查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也更为强调其创新意识的运用。创新本身是高校学生教育培养的能力之一,而电子设计大赛的每一道题目都含有基本题与发挥题两部分,以此即完成对高校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检验工作过,又能相应考查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参与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以及实践训练过程中,也能相应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电子设计大赛题目不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本身具备多种实现手段,以此指引学生从题目不同角度、方向与思路上寻求更为全面与多样的实现方法,进而带动高校学生思维的开拓延伸,并进而培养其主动进行创新探究的思维习惯,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意识发展的同时,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对此高校在电子设计大赛的赛前辅导以及平时训练进程中,也应重视相应的创新意识培养目标,注意在训练试题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自由与实施空间。令其脱离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充分展现、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思维创造力与想象力,以此提出、实践不同角度与层次的题目实现手段,带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进步发展。 (二)对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培养锻炼方案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存在差异又互为结合的关系,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所学,并需经由相应的实践操作才能转化为学习成果,其实践能力也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而电子设计大赛作为注重实践运用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就是专门考查学生将题目理论转化为实际实验、设计成果的能力水平。整个竞赛活动从赛前训练到最终参赛,都需要学生全程进行动手实践,以此验证、检查自身实验设计的进度、成果以及测试情况,可以说电子设计大赛中学生就是在进行一场没有停歇的“实践竞赛”。在整个参与动手进程中,学生需要基于大赛题目的要求,将自身要实现什么以及怎样实现作为研究操作的核心目标。以此进行实物的设计制作,并在整个操作进程中相应逐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实践水平,其也会在不断的研究、操作中逐渐掌握到发现问题本质,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技巧能力。学生将从一开始参加竞赛时满腹经纶,但是理论与实践却相脱离窘境,到最后发展为参赛阶段高效进行动手操作的状态,以此推动高校学生实践运用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也能在自主动手实践中培养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与对实践工作的参与热情,在优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的同时,也能相应为其今后参与社会岗位的实践运用工作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 (三)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创建方案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合作发展的社会,人在社会中进行工作都离不开与集体和团队成员的协作活动。团队精神也是当今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重要能力要求之一,也是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电子设计大赛的参赛设置,是以三人为一组组队参赛,进行小组间的对抗竞赛,同时其大赛还规定了时间限制,这就要求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进行电子设计的合作分工,并能默契配合。否则不但难以与其他小组做竞争,本小组的设计任务也较难完成。因此电子设计大赛的竞赛重点,就在于小组团队的合作效率高低,具备竞争力的小组团队一定是团队精神优异,并且善于配合分工的队伍,以此才能有效克服电子设计中的各类问题困难以及时间限制。可以说电子设计大赛的成绩,取决于小组团队中三个人之间的团队协作与分工情况,小组的设计成果也是三人集体合作的体现。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生教育与赛前训练进程中,就应针对性注重对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的培养发展,在保证学生个性发挥的同时,令组内成员之间做充分的沟通交流,并彼此建立互信关系。以此强化组内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与协作水平,在电子设计大赛的参赛进程中,推动高校学生自身团队协作水平的发展提高。 (四)对学生求真务实作风的培养引导 在电子设计大赛的参与、训练进程中,高校学生也能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与实践中,了解到务实作风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缺乏务实精神,凡事眼高手低、不踏实努力,所设计的作品不但难以符合大赛题目要求,更难以解决实践运用中的各类突发问题与困境。由于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囊括了多方面的专业学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专业性。学生对此进行学习、参赛,若缺乏相应严谨务实的作风精神,不能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打下知识基础,就无法设计出合格的产品成果,同时电子设计大赛仅有四天的竞争期限,也必须要求学生放弃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与能力,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设计出高质量的成果。因此也需要高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与训练工作中,强化对学生求真务实作风的培养力度,令其及时认知到,只有平时的努力积累与严谨学习,所打下的能力基础才能帮助学生取得好的竞赛成绩。任何投机、浮躁的心理与想法都不能帮助学生提高竞赛成绩,反而会对其设计水平与应用型能力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结语 让高校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大赛这类竞赛活动,能在高效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时,极大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综合素质的成长发展。各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也应结合电子设计大赛做专门的培养方案设计,以促进参赛学生在学习、培训进程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素质的高效发展培养。以此带动整个院校学风的转变优化,推动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的提升。 作者:朱洪杰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根据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逐渐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高职院校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职院校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改革的合理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设计;自动化;问题;策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式的不合理,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效果较差,所以,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现状,合理开展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活动,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1高职院校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传统的高职院校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主要以学科本位为指导,按照教材的章节结构,依次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EDA开发工具和硬件描述语言等内容,系统性和整体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质量很低[1]。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学生只是单独地学习工具、器件和语言等理论知识,没有通过实践活动,验证和检测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1.2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主要通过语言,讲解硬件的特点和用途,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展示相关的器件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未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一直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讲解教材内容,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足。 1.3没有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 虽然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些高职院校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上,没有给学生留够实践的机会,难以让学生有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导致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质量不高[2]。另外,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实践性较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设备和实践场地,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有限,不能为师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条件,使得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1.4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不科学 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讲解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另外,进行评价时,很多高职院校主要通过理论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适当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高职院校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改革的合理策略 2.1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教学大纲 高职院校主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合理制定教学大纲,把电子设计自动化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且把使用设计软件设计电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应用软件工具,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3]。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对电路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充分重视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技能性和应用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2合理选择教材,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现有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需求,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电子设计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材,不断增强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4]。高职院校可以适当省略一些理论知识,详细讲解PCB知识、封装知识、原理图元器件知识和制版知识,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引入典型性的项目,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掌握电路的设计流程,引导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另外,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实践制作,让学生通过实践制作,掌握电路设计的技能,了解工作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2.3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色,合理安排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课程,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目标。高职院校可以把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与综合实训、模拟、数字、毕业设计等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巧,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物,以增强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按照设计主题,自行设计电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习任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有效性。 2.4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合理制定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高职院校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虽然书面考试成绩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但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不高,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电子设计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评价方式,不断提高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设计、制作电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效果。同时,在考试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书面考试与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考试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3总结 总而言之,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较高,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安排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课程,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增强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刘薇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模型套装设计分析 摘要:模型套装主要以单片机等智能芯片的学习和应用为基础,可以实现使用者搭建外围框架结构。模型套装所使用的模块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自由组合,构造出不同结构,并配以专用模块连接固定大小的元器件,完成整体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设计性强等优点,非常适合电学的初学者学习和使用。 关键词:模型套装;单片机;结构模块 现在许多电子设计爱好者和单片机初学者,在学习的初期都需要购买单片机类开发板。对于这种类型的开发板仅仅适合前期的学习,而不适合后期的进阶学习及做实际的工程项目,当学有所成后真正需要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时,又会对外围的结构框架不知所措。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模型都适合小学生和DIY爱好者,为了解决这种中后期的学习和设计的难题,特此设计了万用模型套装,此套装不仅可以搭建几十种模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项目需要任意搭建自己的模型,对后期学习和项目的制作有重要的意义。 1总体的设计方案 此设计主要是将现有的大部分模型模块化,通过改变其外形,使其能更好的和其他模块以及主控搭配,完成整体的设计。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采用的主控芯片是15单片机和stm32芯片。针对两种芯片设计对应的基本电路,将电路最小化,引出IO口,并将外形设计成适合拼接的形状。第二部分为专用模块。专用模块主要用于固定直流电机、舵机、各种传感器等固定大小和形状的器件。第三部分为连接板。连接板主要用于搭建主框架和分支结构等起到支撑作用的部分。连接板同时还包括一些特殊形状版,例如:六边形板、机械手等,用于一些特殊结构的构造。 2模块设计 2.1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将主控芯片设计在固定的PCB板上,PCB板集成主控工作时需要的最小系统器件。同时将主控制芯片的所有IO口全部引出,方便设计者使用,再用模型将主控制芯片固定,方便和外围器件进行连接,主控的固定板如图1所示。主控固定板尺寸:宽40mm,小孔孔径3mm,打孔孔径5mm,厚度2mm。2.2专用模块2.2.1舵机模块。根据舵机的大小确定舵机模块尺寸,使其能牢牢固定舵机,同时可以和不同的零件从上下侧面都能和其他零件的拼接,并进行传动,舵机模块分为凹槽和直角两种结构,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凹槽模块具体尺寸:孔直径3mm,长32mm,宽14.5mm,高23mm,厚度2mm。直角模块尺寸:宽23mm,高20.5mm,宽18mm,厚度2mm,大孔径3mm,小孔径1mm。2.2.2直流电机模块。由于直流电机的使用没有舵机灵活,所有直流电机的连接板只设计了与舵机模块同尺寸的直角模块,如图4所示,效果图如图5所示。直角连接板具体尺寸:宽度20mm,长度24.5mm,高度19.5mm,厚度2mm。2.3连接板模块2.3.1雪糕板模块。雪糕板的主要功能就是搭建模型需要的主体框架,需要能方便固定,能随意连接。雪糕板有两种尺寸,使用者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自由选择合适的尺寸。雪糕板模块如图6所示。雪糕板的两边采用三孔一组的设计,主要功能是连接其它功能模块,中间采用多个五孔的组合设计,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在多个雪糕板连的接稳定。连接板模块具体尺寸:长250mm,宽18mm,小孔孔径3mm,大孔孔径5mm。2.3.2特殊用板。在设计模型时,大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设计模型,在设计一些常用但是特殊的器件时,需要一些特殊的模型,比如一个简单的机械手、蜘蛛六角模型等一些基本的但特殊的模型,如图7和图8所示。2.4设计展示。模块与模块之间通过Φ5mm的螺丝相互连接,连接位置可以根据设计者的需要而改变,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套装的设计非常有创意,比如仿生六脚蜘蛛、两足机器人、四轮小车等模型,如图9、图10、图11所示。结束语万用模型套装可以让使用者拼凑出自己想要的各种结构模型,为初学者在学习单片机和STM32智能芯片时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此套装系统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具有启发使用者想象力的作用,充分突出了其实用性,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作者:陈浩 张劲松 王艳春 张婷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竞赛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探索 摘要:电子设计竞赛有助于优化信息与电子类专业的课程结构,及时更新课程的理论内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在实践中做到理论和应用的有机结合;有助于高校培养出能力型、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因此,本文主要从高校现状分析、电子设计竞赛的重要性,提出培养学生相应实践应用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一、引言 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广大高等学校在校生举办的具有群众性质的科技活动,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学科竞赛。其目的从学校层面上讲,有利于高等学校信息与电子类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及其内容的丰富,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风,加快在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步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支持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优秀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竞赛往往围绕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通过全国或者指定区域内的高校相互竞争比赛,大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解决相关领域的应用问题或者完成主办方设定的比赛项目。电子设计竞赛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并激发创新精神,尤其对参赛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现状 1.基础实验为主的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仍采用基础实验教学的方法,以讲授为主,辅助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发展中需要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的能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2.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部分高校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不会写设计报告,报告格式不规范,计算机应用不熟练,对系统电路缺乏逻辑性,不能对系统电路进行周密分析,调试中很难准确判断故障点并独立解决问题,仪器使用、焊接等操作不熟练,缺乏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去的能力。3.校内课外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校内课外实践活动不够成熟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学生综合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很多高校缺乏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第二课堂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4.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对于很多普通高校来讲,开放创新性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指导教师队伍有待扩大,水平有待提高。创新实验和普通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学生在创新实验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研究,这需要实验室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以及宽松的研究环境。因此,高校应不断完善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建设,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养。 三、电子设计竞赛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中的重要性 1.电子设计竞赛能深入改革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电子设计竞赛能深入优化信息与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基本结构、及时更新调整课程内容、深层次地改革教学的基本方法。电子设计竞赛的举行为优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提供机会。很多参赛高校在总结分析了相关的参赛经验后都不同程度地优化了自己的课程结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原理等基本理论课程,提前安排学习;将以往单纯地验证性实验逐渐转换成分析、系统验证等综合性实验,在整合以往实验课程的基础上,相继开设电子设计相关的选修课、专门的综合实验课。电子设计竞赛的任务所涉及技术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不仅检验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综合能力,同时对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更是提出高层次的要求。2.电子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全国的信息与电子类专业在校大学生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其积极作用是传统课堂的理论教学模式无法相提并论的。电子设计大赛不仅是一项简单的实验考核,它更要求参赛选手们能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无论是专业知识的深奥程度、涉及学科的广泛程度、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电子设计竞赛对参赛学生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大学生是朝气蓬勃、思想灵活、独具创造能力的,电子设计竞赛这一途径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动手等能力,使他们养成更科学、更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他们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更强,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参加竞赛并且获得奖项的选手,因为他们自身的创造意识、动手能力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他们被很多用人单位看好,在激烈的就业形势下,他们能更早地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四、培养学生相应实践应用能力的措施 电子设计竞赛不仅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还能反映学校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针对目前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信息与电子类学生相应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1.切实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电子设计竞赛对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有着很高要求。在当今信息、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高校的师资建设要与时俱进,教师的知识面要不断扩展、不断更新,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完成实践课程、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之类的课外活动。因此,学校要求指导教师阅读大量文献,拥有清晰的思路,能为学生指明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各种困难;拥有奉献精神,在学生遇到失败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学校应合理安排指导教师进修,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2.建立开放性创新实验室,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开放性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电子设计辅导和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的场地,是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同时为信息与电子类专业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随着开放性创新实验室的完善,学校可以依托实验室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等信息与电子类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发组织成创新小组、发明小组等,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实验室,展现自己的才能。校内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国家级、省级竞赛提供技术支持,人才选拔。3.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指导教师通过设计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EDA软件系统训练、综合系统训练与检验几个层次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为参赛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和专业指导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比赛,学校能发现课程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及时对学校进行课程结构、课程具体内容的调整与改革。4.重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弥补教学实验设备的严重不足,又可以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联系,扩大学院的知名度,为毕业生就业增加新的渠道,同时对于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设计竞赛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在校教师和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积极而长远的,是非常符合我国关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总目标的。竞赛可以让教学更有实效,教学的实效性又使竞赛层次更深入,涉及学科更广泛,这一良性互动的方法值得我们长久地发展下去。 作者:严茜 孙丽娜 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研究 【文章摘要】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以强大的计算机功能为基础,通过与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与计算机辅助工程结合而研究发展过来的,主要是采取计算机工具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电路理论、信息分析与信号处理结合而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提高电子设计的性能与效率。因此,本文将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概念出发,浅谈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有针对性地概括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电子工程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电子工程新来了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合理应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电子设计开始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极大程度促进了电子设计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因此,关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必须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电子设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电子的自动化设计,让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中发挥着作用,切实促进电子设计向现代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当然,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强大的功能系统为工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等的有机结合,通过充分发挥各技术的优势资源作用,形成了电子设计的自动化技术。一般来说,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采取和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通过电子工程师的构图与设计,将电子产品设计纳入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战略性任务研究中,从而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合理分析电子各性能,从而借助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和完成电子工程工作各方面的需求。 1.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简称EDA技术,是由“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简化而来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将计算机科学与微电子技术有机结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发展先导,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电子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拓扑逻辑学、微电子结构学等,通过充分发挥和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功能,提高计算机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切实提高电子设计过程中的自动化,以引进和创新电子设计过程中的先进技术,以计算机工作平台为基础,专门用于电子工程而开发出的电子系统软件设计工具,极大范围内融入了强大的计算机功能。 2.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 2.1初期阶段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初期阶段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与绘图设计,逐渐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对电子设计的IC图进行相关的编辑和PCB布局布线。这个阶段,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还在探索阶段,初步形成了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传统的手工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工艺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电子制图的设计与印刷,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功能与电路板和集成电路的方法,不断增大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效率,切实降低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花费成本,适当减少整个设计与制造周期,这样利用二维平面图形,通过计算机加强电子设计的编辑与分析,形成电子版图设计、布局布线等一系列基础的自动化技术。 2.2发展阶段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时也是在纯粹的图形绘制以外,加强了计算机功能中电路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从而加强计算机原理图输入、逻辑仿真、电路分析等一系列的功能发挥,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通过逐渐扩大集成电路规模,坚持以电子系统为背景、以生产工艺为要求开发和设计各类软件,促使电子设计工具形成巨大的电路功能和结构设计,以编程半导体芯片提高电子设计的自动化。 2.3成熟阶段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成熟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加强了电子设计过程中的高级语言描述,切实进行电子系统级仿真,综合作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力争把人们从繁重的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这个阶段电子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还有待加强,缺乏统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界面,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其技术的学习与使用的难度,甚至严重影响到电子设计环节间各项工作的衔接,因此,必须加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促进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加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为电子设计方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增大了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的语言描述范围,切实促进电子设计与生产工艺要求结合,整体性、系统性地进行编程,从而在电子设计过程中促进了自动化技术语言的交流、保存与修改;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电子设计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各级的仿真、纠错和调试,切实避免设计者及时发现并改正在电子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错误,为电子设计的具体细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从而充分发挥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功能,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设计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合理加强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现代EDA技术自身为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框架工作环境,通过不断发展,切实应用到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为人们生活与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结论 总而言之,从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切实加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充分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为人们生活与工作需求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颜海燕 单位: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在虚拟角色动画的应用 【文章摘要】虚拟场景中角色的三维模型,是用来描模型内部的几何性质的抽象模型,这些模型被计算机以特定的信息格式将模型存储起来,这种存储过程被称为三维建模。三维建模主要处理角色的三维信息和拓扑结构。三维信息是指角色在三维空间中的形体、方位和尺寸,拓扑结构是物体各分量方向的数值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当今,常用的三维建模系统一般常用三种建模方式,即线框建模,表皮建模和实物建模。 【关键词】三维建模;骨骼动画;人物模型 1引言 三维建模的过程涉及到表示三维信息的数据结构以及操纵该数据结构。三模型的建模,需要从描述角色的形状和外观两方面开始入手。角色的形状由构造角色的N边形、圆和顶点等来确定,角色的外观由角色表面纹理、色彩、照明等因素来确定。同时,还要满足建模技术的三个指标:即交互显示能力、交互操做能力、容易建构的能力对虚拟角色模型的需要。通过对平台的环境以及虚拟人物进行归类,把平台中的模型归为两类:静态对象和虚拟人物。静态对象是指三维模型中不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的不动的对象,平台中主要指没有运动的实体,例如模型中的大楼、矿井、树木等;动态对象是虚拟人物通过行走模拟真实矿工的动作,是虚拟矿井通风环境构建的基础,也是虚拟矿井创建的一项重要步骤。 2人物建模 虚拟人物的构建,第一步,要作的是对骨骼系统模型的三维建模。三维人物建模工作是整个平台的基础工作,制作的人物模型不但要真实逼真,还要满足平台浏览即时性的特点。下面是整个平台设计中虚拟人物建模的实现过程。在3D中,人物模型的建模是很困难的,要求用户熟练掌握常用的建模方法和步骤,为了省去复杂的建模过程,也可通过其他人物模型来建模,随后再将改建好的人物模型导入到3D场景中,例如提供角色建模软件Poser,如下图1所示。图2是POSER软件的起始界面截图。它是弗朗科公司出品的一个三维人物生成模型工具,可辅助设计者生成各类角色的图像、视频和角色模型。该软件提供了各类男模类型、女模类型和小孩模型和木偶形状的骨骼。如对自有的骨骼特征不满足,还可利用工具栏中的修改工具进行重组。(1)在POSER软件中建立人物模型人物模型的创建是本平台的重要技术,人物模型可以表现整个人物的形象程度及特色。笔者采用POSER5.0版本对人物进行模型的创建。在人物模型库中找到适合本平台的人物身体模型,再找到恰当的脸部和毛发模型,将每个模型进行整体的拼接。利用缩放,拼接,删除等工具改变模型的原始状态。因为POSER人物模型库三维资源有限,需要通过适当调整才能获得合适的模型。在该软件中调整比在3D中调整要简单一些,也为后面的蒙皮操作提供了方便。将调好的人物模型导出为3DMAX格式,导入到3D软件中进行调节,为了适用于特定的场合,从蒙皮插件中建好的人物模型需要在3D软件中进行模型单位的调节。本模型不必做单位缩放,随后要用在VT软件中可直接进行模型的缩放操作。从蒙皮插件中导出的人物模型是以材质而不是贴图的格式进行导出的。因此从蒙皮插件中导出的模型在3D软件中不能进行贴图展开,因此本设计用到了两个模型,如图3所示:一个是脸部比较清晰的人脸模型,第二个是衣服毛发完整的人物模型。在3D中将一个人物模型的下半身删除,只留下头部模型,与第二个模型进行附加,就可以拼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模型。如图4所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在VIRTOOLS中不能导入高级模型,即模型面数多的模型。因此要减少模型面数,笔者在这里用到两类方法。一类是利用3D自带的编辑器进行自动面数修改,该功能可减少的面数百分比为:40%。参数设置下图5所示。另一类减少面数的途径就是手动调节,对模型的顶点与线条的删除合并操作。(2)在3D中建立人物骨骼人物的骨骼是利用3D的插件CAT建立的。该插件比3D自带的骨骼系统相比,能更好的模仿人体的行动。 只要直接拖动就可建立人体骨骼。若想要增减人物骨骼的数量,可直接删除或复制原有的骨骼部分,改变其数量即可,骨骼建模如图6所示。为设计人物骨骼动作与人物蒙皮,要将人物骨骼与已建好的模型进行匹配调整,为以后的蒙皮操作做好准备。主要步骤是将人物骨骼大小调整,使其与人物模型对齐。(3)对人物骨骼进行蒙皮对人物骨骼蒙皮用到的是3D的编辑器。选择工具面板上的图标,选择人物骨骼的根节点。对人物骨骼上的封套进行调节。封套调整是人物骨骼蒙皮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的环节,调节时要把整个封套包裹到自身骨骼而又不涉及其他骨骼,否则人物模型在行走过程中就会发生破面或粘连现象。在调整好之后,给骨骼设置一个大幅度的动作,看模型能否露骨,系统平台中的骨骼蒙皮出现错误的机率多。在使用3D中自带的修改器后,找出发生错误的骨骼,进行细心调整,终因为露骨点过多调整频繁而放弃使用。经多次试验,选用了3D技术的另一蒙皮插件进行蒙皮。见图7。打开此蒙皮插件,在修改器菜单中出现此修改器。选择面板上的将人物骨骼全部选中,细心调整。(4)骨骼动画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引入人物的运动建模,可以增加虚拟场景中三维模型动作表现的多样性。笔者平常立足于通过控制人物模型来完成虚拟教学的任务,因此骨骼动作是核心技术。在人物模型动画中,三维模型的动作路径由运动计算模型来控制。在平台中运用关键帧手段来生成人物的动画。第一步,确定人物角色的动作,第二步,根据需求确定关键帧数,第三步,调节关键帧的每一帧姿势,动画模块根据关键帧,生成动画图像序列。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实体。用生理解剖的医学角度来分类:人体可以分为骨骼、肌肉和皮肤三部分。人体骨骼是由关节链联接而成,骨骼相对动作来说,变形小。人体骨骼的运动主要是由人的肌肉收缩并拉动附骨骼产生的。骨骼决定了角色的姿态。这里面只需要对人体骨骼制作关键帧动画即可。见图8。 由于人体运动复杂且虚拟角色是较常见的二足动物,笔者运用3D插件CAT进行骨骼的建构。直接通过参数的调节来确定人体骨骼的基本形状。动作生成运用“关键帧”技术。打开人体骨骼模型的时间轴,调节每一帧骨骼的关键动作。通过此方法建立虚拟角色的动作是比较耗费时间的,需要逐帧来调节人体骨骼模型的每一个动作,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人体模型的运动过程。这样才能使虚拟人物的骨骼模型动画在场景中始终保持一致,看起来更加真实美观。为了让人体骨骼模型的动作看起来更加的稳定和流畅,笔者利用了3D中提供的拷贝工具对对称的动作进行拷贝。此方式减少了人体骨骼模型动画的制作工作量。笔者用到手动设置关键帧的行为,逐帧动画的制作是本平台里面最耗时最难控制的模块。具体步骤,就是在时间轴关键帧打开的前提下,调整骨骼关键帧的位置,此步骤全凭个人经验来做。技巧是在还没完成帧数时,建立一层保存帧,保证层与层的动作不冲突,相互独立。动画中具体动作效果如图9所示。 作者:吕闯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俱乐部建设研究 为让学员更好的学好《电子技术》课程,夯实学员的实践能力基础。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设置了“第二课堂”———“电工电子俱乐部”。经过两期活动的开展,我们总结了经验,也引发了对俱乐部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1电子设计俱乐部的实施与收益 1.1俱乐部活动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员培训阶段。学员队抽选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基础较好的学员(约20%),参加由学院统一计划安排的培训课程(设mutilsim10和protel99软件以及电子装配设计课程)。培训场地为电工电子实验室与学院机房,时间三个月。第二阶段:学院组织竞赛阶段。对所有经过培训的学员进行测试,测试题目由教员参考全国电子技术竞赛与山东电工技能考试试题进行出题,在电工电子实验室与学院机房进行考试。根据成绩推荐进入参加全国电子技术竞赛的名单。 1.2俱乐部活动收益 课题组成员积极地将本成果推广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归纳起来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1.2.1充分调动了学员主动性,促进其实践能力素养的提高俱乐部的实训项目要求三人一组、合作完成,注重培养学员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谨细致、沉着有序的工作作风及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员从每个实验项目的细小处做起,认真对待每个问题,记录每个实验数据或指标改进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得学员的认真、细致和耐心都有了很大提高。通过俱乐部培训活动,给学员带来了较大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与自信,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理论知识,促进了学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对科研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效的促进了学员的成才。1.2.2充分提升教员的业务水平,促进了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任课教员通过与俱乐部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践,促进了电工电子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任课教员在俱乐部创新实训的基础上,注重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借助实验创新、虚拟仿真探究等手段促进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研究,于2014至2015年度,俱乐部相关教员分别取得了教学竞赛的一、二、三等奖。另一方面,俱乐部电子竞赛活动的开展,对教员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句话,教员是精英,学员才能成才。俱乐部活动的开展,使教员能够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学习电子产品的新工艺、新技能、新技术,包括仿真、电子设计等软件的运用,从而加强了教员实践能力提升。另外,根据学院要求,课题组有计划的组织调研及培训活动,并对教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定期组织考核,从而有效的促进了教员人才队伍建设。 2俱乐部建设思考 2.1应重点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在俱乐部活动中,我们发现俱乐部的高效运行必然离不开有力的实训保障条件与科学的管理模式,所以也必须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2014年10月建成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现拥有4个实验室,占地320平方米。实验室共配备了新研制的一体化实验台80台。实验台装有LDS21010数字存储示波器、YB32020任意波形发生器、YB1732A直流稳压电源、UT803数字万用表以及晶体管特性测试仪等设备。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适用,广大教员反映实验教学设备功能强大,数据精确,能够提高电子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2.2实验应科学管理 一方面,将学员的实验完成情况、实训报告提交及教员评阅情况以及进入实训室的时间等分类归档管理,既方便教员检查学员的学习情况,又方便学员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在网上建立试题库,供学员对照实训内容进行检查并调整学习进度。教员也可定期在网上测试题,及时发现学员学习中的问题,适时举办讲座答疑。 2.3鼓励探究实验与俱乐部活动相结合 俱乐部活动虽然规定的项目和培训、竞赛进程,但只有将探究实训活动和俱乐部的相关培训活动有机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人才培养的效益。学员可根据自己的俱乐部讲授内容或理论课的学习情况、以及感兴趣的领域选择合适的时间从事创新探索和设计。也就是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验内容的预习情况和准备情况,自主选择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在实施过程中,实训室只是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安排实验教员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管理。总之,俱乐部建设应在人力、物力以及科学的管理运行模式上加大投入,是一个长期教学实践的过程,需要师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使学员在“宽松、和谐、给力”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愿的提高自己,从而收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高明 单位:火箭军工程大学士官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竞赛学生队伍培养模式 摘要:该文以笔者多年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前培训和竞赛指导工作为背景,根据每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总结经验,从学生选拔、赛前培训、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竞赛队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总结出一系列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培训;选拔;创新性 实验项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目前已经成为高校电子、电气等专业必参加的学生专业竞赛。大赛从199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参与学校和人数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演变出其他省市级、地区级以及企业赞助等形式的电子设计竞赛。此类电子设计竞赛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广泛,电子、电气、机械、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要求学生即要掌握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又要具备程序的编写能力。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协助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的能力。笔者作为学生参加了2005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同时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2009年以后的各类电子设计竞赛,现结合该院电子设计竞赛情况谈谈学生队伍培养方面的几点改革。 1该院电子设计竞赛学生队伍现状 目前该院参加的市级以上电子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重庆市“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从历年参赛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对电子设计竞赛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来参与培训和竞赛的学员不多,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认为考研更重要,参加培训和比赛会占用大部分时间;还有一个是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同学认为自己理论知识没有学好,电子竞赛相关的知识也学不好。(2)学生储备竞赛相关知识不够。目前该院参与培训的学生主要来自二年级和三年级,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DSP、自动控制原理等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熟练,且二年级同学还有部分课程没有开设,常用仪器仪表操作不熟悉,电路焊接基本功不扎实,没有亲自制作过PCB电路板,更缺少相应的工程实践环节。(3)赛前集中培训时间过短。电子设计竞赛是在8月中旬开始,该院对选拔出来的二、三年级的学员一般是从7月放假开始,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学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电子设计竞赛的电源类、仪表类、控制类、飞行类题目都进行练习,掌握各类题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法,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老师都不容易做到。(4)学生队伍没有延续性。由于学校目前对于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学生,只在创新学分上给与了一定学分的认定,导致部分同学参加完比赛拿到创新学分后就不再参与相关电子设计竞赛,从而导致部分优秀的参赛队员流失。 2多渠道、多元化培养电子设计人才 电子设计竞赛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参赛学员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体现参赛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协助能力,提高学员电子设计的综合能力,一个优秀的学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培训才能具备电子设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针对该院学员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2.1以学院电子科协为载体,广泛宣传 学院电子科技协会每年9月新学期开学都会招收一年级新生为会员,然后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协会采用作品展示的方式进行宣传,将高年级学长制作的一些电子作品,如:光立方、遥控小车、智能台灯、无线话筒等有一定科学趣味的作品进行逐一展示,并对其相关功能进行讲解,现场解答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很多新同学对电子专业产生了极大兴趣,并且愿意加入到电子科协这个团体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2.2合理选拔,分散基础培训 学生作为比赛的主体,那么他的专业知识、素质以及学习态度就成为了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如何才能选拔出优秀的学员参与比赛环节呢。可以通过先培训再考核,分阶段逐步挑选。在这一阶段,由于全是一年级新生,在培训的时候应该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可以将培训集中在常用电子元件认知和电路板焊接基本功上,学生通过焊接实验,学习和了解常用电阻,电容,二极管,集成电路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的一般方法,逐步掌握焊接技能。同时,还应该注重培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由于很多同学在刚开始的时候兴趣浓厚、满腔热情,但是随着培训的强调和难道增加,部分学生开始失去心情,严重影响整个培训队伍的稳定。因此,选拔队员时除了要考虑学员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毅力和精神。 2.3分年级,开展暑假集中培训 通过前期选拔,将集训队伍分为二、三年级正式参赛组,以及一年级预备组。针对不同组别,合理安排,统筹计划,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一年级作为下一届比赛的预备队,主要进行以下内容的培训:电路原理图与PCB电路板制作设计;常用电子电路设计;单片机编程设计;通过这一阶段的集中培训,学员能掌握用Altiumde-signer进行原理图和PCB图的设计;掌握用分立元件设计基本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熟悉常用传感器的应用以及单片机内部资源,掌握单片机开发技术,能应用单片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二、三年级作为参赛队伍,培训前期先进行PID编程技术、EDA技术、DSP技术相关知识培训。然后按照大赛统一模式,三人为一小组,针对大赛题目命题规则,按照电源类、信号类、仪器仪表类、控制类进行分组,以4天3晚为时间段做针对性的模拟实战。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电路设计、程序编写、电路搭建、系统调试、指标测试以及报告撰写全部任务。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能够很快地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掌握每个学生的长处,为正式比赛打下坚实基础。 2.4依托校级比赛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展培训 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从2012年开始举办校级单片机设计竞赛,采用与“合泰”杯单片机设计大赛相同的模式。即首先要求参赛学生提交作品创意书;其次专业教师根据作品创意书确定公布参赛名单,并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完成作品设计和报告撰写;最后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评审出奖项。通过这个比赛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电子产品设计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发现优秀学生,达到以赛促赛的目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以3~5名本科生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的项目。要求申请项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设计基础。学院要求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同学必须申请,从近几年的统计情况来看,申请创新性实验项目达到了50多项。通过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为电子设计竞赛积累的大量的知识。 2.5建设创学生科技新实验室,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便优秀学生开展实践技能训练和科研活动,学院建设了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整个实验室包括一个元器件室、一个电子设计室以及一个实训室,并购置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为实验室配置了示波器、电源、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常用仪器设备以及计算机。创新实验室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主要成员是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高年级学生。整个创新实验室制定了详细的开放计划和开放项目,低年级同学只需要申请相应的开放实验项目,填写元器件申请表,便可以在开发时间进行项目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会有高年级的学长进行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电子设计竞赛的最终目的是以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出具备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优秀人才,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学员选拔、培训、自主学习以及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改进。 作者:邱刚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电子设计论文:大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学生电子设计制作能力是在大学阶段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实践与提升,较强的动手能力会使学生在就业与考研升学过程中占有较大优势。为此,希望建立一种比较完备的零起点电子动手能力的实训过程,时间上力求调动学生的课外时间,形式上似于一种电子手作虚拟工作室的形式。基于若干难度阶梯式过渡训练项目,使得工科学生在大一期间就培养出电子手作热情,并随着专业课与理论课的不断丰富,循序渐进地提高。 [关键词]电子手作;虚拟工作室;阶梯式训练 理工类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电子类手工制作的能力,通过亲力亲为的实际制作可以辅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电子类手工制作还会涉及许多课堂上理论知识学习不到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加入到电子类手作中来。 一、学生在学习电子设计制作方面遇到的问题 首先,多数喜欢电子制作的初学者,没有一个快速高效的学习渠道,学生们彼此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导致初学者无法很快的入门学习。其次,电子手作中使用的工具元件类繁多,初学者不清楚应该买什么、用什么,一个人也无法购买齐全,这也限制了学生们在电子手作方面的学习热情。最后,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时,往往是比赛前临时组队,这导致参赛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队友配合不够默契,选题方向不明确,对学校整体参赛水平有很大影响。因此,现阶段急需一套完备的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实训方案,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与应赛能力。 二、培养方案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意义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给喜爱电子设计的学生提供一个广阔完善的交流平台;2.初学者如何快速入门;3.如何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电子手作中来。本文详细阐述了阶梯式的大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注意事项,并在实际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积极实践。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喜爱电子设计的学生一个更广阔更完善的交流平台,对喜欢电子手作的学生在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上给予指导,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电子手作中来,达到从快速入门到自我提高再到互动交流的步步提升。同时,也为各类电子设计类比赛提供后备人才,让整个专业的参赛水平得到广泛的提高。 三、具体实施过程 (一)具体实施步骤 1.建立移动互联交流平台通过组建虚拟工作室的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在线实时交流平台。主要是基于微信、微信订阅号、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使学生能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等,方便定期的集体活动召集、日常比赛章程等工作的进行。2.零起点实训项目方案通过多年的教学与竞赛经验总结,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电子设计动手能力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梯式的训练过程培养出来的,没有办法一步到位,需要一个系统体系的培养过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项目驱动的零起点学生电子手作能力培养流程,具体方案见表1.3.定期展开活动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活动:(1)开展团做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子手作作品,并一起演示讲解,以达到培养团队合作,加强学习热情,分享经验的目的;(2)定期进行分享,通过PPT等方式讲解自己擅长的某方面,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目的;(3)制作PPT,flash等作品需要演示自己的手作作品过程,在实物演示中发现自己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4.培养电子设计大赛预备团队对学生进行团队配合训练,定期布置制作内容,学生们自行组织制作,在日常的制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团队伙伴,并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增强默契程度,形成优势互补,有理性、有知识、有竞争力的参赛团队。电子大赛预备团队也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果日常没有预备团队的赛前准备,遇到比赛就临时突击组队参赛的话,有可能遇到以下问题:第一就是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度不好,第二是团队成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第三是团队成员对大赛过程不了解。这一系列问题会导致团员参赛过程盲目而没有效果,这样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与培养,也失去了利用比赛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初衷。5.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与水平,不定期地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从多年来组织学生比赛的经验来看,学生能否顺利参加省级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需要具有一定指导比赛经验的教师给予足够的赛前指导。专业知识是参赛之前必须打好的基础,除了这一块内容外,参赛的流程、制作作品的时间安排、参赛过程的心理调适、参赛学生的整体协作分工也是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的。有了专业指导教师的帮助,学生才有可能在4到5天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顺利完成比赛。为此,我们会依据不同类型比赛的时间节点,分批次、分重点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实践过程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如何利用并扩大网络沟通平台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社交平台的实时性、便捷性,给电子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力争带动更多学生加入电子设计学习的团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主要的网络平台有QQ群、微信群、微信订阅号等。新兴的订阅号的好处主要是让对电子手作、电子竞赛感兴趣的学生主动关注订阅号。订阅号就可以依据各类比赛的比赛时间节点统一关于比赛的相关内容。QQ群的应用主要是便于集中的对参赛学生的管理,方便传达比赛的相关信息。同时QQ群强大的文件上传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与资料,对于新加入的学生,可以由群成员以老带新引领其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互动交流。2.如何合理构建训练项目通过对已经掌握电子手作技能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分析,形成一套健全科学、有效的电子手作学习步骤,帮助学生们更快地掌握知识技能,打破以往参赛的匆忙,在课余学习中形成参赛团队,提高团队整体竞赛水平。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训练体系来帮助学生完成从零基础到基本运用再到实际项目提高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合理的训练项目可以使学生快速入门与提高,实战可以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带队参赛的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通过多年来的实际实践积累,本专业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不同年龄梯度的学生参与的学习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形式的宣讲与讲座,团队学生也已经参加过若干不同类型的电子类设计比赛,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团队中的学生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方面也比较积极,获得过多个省级及校级大创项目。以后还要继续完善团队成员招新、日常活动、电子手作学习的系统规程,形成一套规范体系,使每年新生入学后都有比较顺畅的参与流程,并且让学生通过我们制订的能力训练流程高效率的参与学习,快速提升能力,以应对各种大赛的考验以及社会企业的需求。 作者:杨慧英 高宏伟 于洋 赵亚威 宋建辉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平台研究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与通信类专业培养目标,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软件训练平台的建设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从软件训练平台的设计组织,实施到考核机制的安排都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对于积累教学经验,探索培养人才模式乃至教育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平台;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是电类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届学生开展软件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1)照猫画虎、不求甚解大多指导老师仍沿用传统的课程设计的指导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演示方法或相关步骤进行电路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综合素质必然会受到扼制和打击。(2)固步自封,缺乏创新从过往题目设置来看,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譬如:学生在电路设计中,依据任务书绘制电路图,对元器件的相关原理不求甚解,在实施软件设计时,大部分内容借鉴了网上查阅的资料,并未深入理解。单纯为了完成软件训练而敷衍应付。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实践平台的设计相信会有效克服这些困难,为我院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机会。“软件训练实践平台”将有效整合软件训练实践内容、软件训练电子资源以及训练考核模式。 二、电子设计软件训练平台实施方案 开展“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平台设计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主要任务描述如下:(1)软件训练环境及开放的教学资源开放性综合实验室为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提供必要的教学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基于校园网的“电子设计软件训练”教学资源将通过大量多媒体资源的呈现为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反映软件训练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对软件训练项目的兴趣。(2)电子设计软件训练指导教师队伍配备软件训练的主导是教师,成立教师指导小组,在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各有长处,这无疑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技术及交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有较为广泛的涉猎。(3)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的题目甄选软件训练题目既要体现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的特点,又能反映目前这一领域前沿发展方向,并具备一定的实际价值。题目范围广,涉及多门课程,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子线路、单片机、微机原理等,涉及的仿真设计工具不仅局限于Protel,Proteus,DXP等,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4)网络成为辅助软件训练的主要利器鼓励他们在相关网络资源中找到灵感,浏览电子网站及相关的学习论坛,如21IC网、电子工程师网等。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查阅芯片资料,而且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5)资源整合的“流程化”实施体系以基本素质培养为根本,创新研究能力拓展为外延,有层次的设置软件训练题目,并力求使题目覆盖主要知识点,并与实际需求衔接。 三、考核体系的设计 随着软件训练平台的不断完善,基于软件训练平台的考评与以往的考核标准相比更为高效、科学。学生根据所选题目的层次,提交不同形式的训练报告。以综合设计性题目为例,设计完成后,各组除应提交分析报告、可运行的源程序或电路原理图还要有完备的仿真结果,都可以在训练平台上通过不同的ID,上传到相应入口,由指导老师进行审阅。此外,考核机制还需逐步修正,并在一定程度上侧重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其中,软件训练报告的格式要求思路清晰,内容上针对项目的核心原理及实现步骤作简要说明,包括硬件及软件部分的结构图、流程图、电路原理,各电路元器件的参数设置等,突出创新发挥及收获体会等部分,为学术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四、结语 电子设计软件训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参与软件训练的模式,完成学生的角色转换,而且促进了学生软件技能方面的发展。目前,我院与中兴通讯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建立与企业的紧密交流,对实现我院课程、实训内容和教学平台紧跟行业应用技术发展都大有裨益。从学科的教学改革及发展上着手,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能力、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工程化”、“应用化”教育,把创新教育渗透在软件训练中,贯穿于整个实践教育环节的方方面面。 作者:赵晨光 张丽丽 白玉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航天电子设计课堂及翻转教学设计 摘要:SPOC将优质MOOCs资源与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有机融合,具有小规模、私有定制、线上MOOC、线下课堂上接受导师辅导的特点。针对当前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阐明建设该门课程SPOC课堂的必要性,逐步建设基于SPOC的航天电子设计MOOC课程,提出实现课堂翻转的具体措施,努力提高航天电子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借鉴SPOC,能够实现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教学流程的重构与创新,赋予学生完整、深度和有效地学习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SPOC;MOOC;航天电子设计;教学模式 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是为我校空间工程专业专门设立的、基于小班教学(人数在30人左右)的本科专业选修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随着学校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颁布,该课程的学时进一步压缩。为了保证学生在更短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航天电子设计的技能,解决现有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不足,考虑将SPOC教学理念引入课堂,实现航天电子设计课程翻转,提高教师讲授和学员听课的效果[1]。 一、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性质与特点 (一)课程性质地位 航天电子设计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课程的任务是培养空间工程专业学员航天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使学员熟悉航天器电子系统的组成、常用单元设计、电路开发流程,初步具备开展航天电子设计的实践能力,为从事航天工程实践打下基础。课程以航天电子系统为主线,系统地阐述航天电子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开发流程,包括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刷电路板绘制、电路板焊接调试、星载计算机、航天电源系统等内容。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采用以实践引导课程教学,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随课堂安排作业和专题实验模块,利用实验加深课程理解,并衔接后续课程设计,让学员在基于理论和动手实验的转换中体会航天电子设计的乐趣,充分调动其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课程内容安排上,突出重点的同时兼顾内容的完整性,在有限课时内使学员对航天电子设计既有全面认识,又熟练掌握实践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为理论讲授、现场实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同步穿插进行。理论讲授环节包括电子设计基础、PCB设计制作技术和航天电子系统等基本内容;现场实验环节以课堂讲授内容为依托,主要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刷电路板绘制、电路板焊接调试等应用实验;课程设计环节需要完成航天器电子系统的几个专题实验任务,拓展学员航天电子设计的实践能力。 二、当前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课程设立已有三年,教材为授课组集中编写,内容根据授课效果在逐年更新。在课程教学上,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主体“以教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前教学过程中,主体为老师,这种方式节省时间,效率高,可以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从教学实践上看,理论教学环节,老师讲授时间超过15分钟,部分学生注意力就会发散,影响授课效果;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采用老师示范,学生重复操作的模式,许多学生为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死记硬背,缺乏思考,不求甚解,一段时间不用,就忘得一干二净。因此,这种单一的“以教为主”、单向广播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效果不佳。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经过连续几年的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教学,学生们普遍反映该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往往是学生们兴趣高、意犹未尽,但是实验时间已经用完,经常是老师联系学生补课,因此实践环节仍然显得薄弱。现有教学模式中,理论授课占据了60%的时间,主要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仅限于几次课内实验,并且也多为验证性实验,只能起到使学生了解基本实验操作过程的作用。这种实验仅能使学生掌握比较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难以形成航天电子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三)完全依赖课堂教学,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得不到保障 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采用课内实验的方式,利用实验开发板和系统开发软件进行。课堂时间有限,实验过程中,学生只需按老师的操作规范要求来接线,再在软件中输入既定程序,然后下载到实验板就可以从中观察到实验结果。课堂上如果部分操作不熟悉,课后没有条件来补课。部分学生希望完成复杂的实验项目开发与设计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因此,完全依赖课堂的实验教学教学效果就不能得到保障。 (四)以考代评,缺乏对实践教学真实考核与评价的环节 目前,对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采用“4+6”的模式,即平时的课程实验成绩是40分,期末考试的成绩占60分。实验成绩多是以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来进行评定的,而老师不能一一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工作量和实践水平。可以看出,此种考核与评价方式,体现不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能较客观公正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航天电子设计课程SPOC课堂的必要性 只有便捷、舒适、高效、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现代先进教育技术大量涌现、实际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们求知的渴望,促使我们积极寻求有效提升实际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授课模式。当今MOOC的兴起,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2]。然而,伴随着MOOC平台、上线课程和学生注册数的巨量增长,数量的急剧加速引发了质量危机。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表明,由于不设先修条件,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缺乏面授,互动性差,教学过程缺乏监督和教学模式不具普遍性等,不仅损害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成为MOOC注册率高、完成率低的重要原因[3]。MOOC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借助MOOC实现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出路就是:转变为课堂教学工具,进入SPOC时代,将传统的“堂上听课堂下答疑”翻转为“堂上讨论线上学习”。SPOC是英文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简称,顾名思义为“小众私密在线课程”[4-5]。SPOC的核心理念是实行私有的、定制的、高质量导师制教学,其基本形式是线上MOOC、线下享受教师的导师制单独指导,在传统校园课堂上则可引导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6-7]。航天电子设计课程SPOC建设有一定基础,其必要性在于:1.人数规模合适:学生规模一般在30人左右,符合小班制教学,即Small的标准;2.学生层次差异不大:作为校内同专业学生,他们的学科基础、知识结构、上课时间等基本相同,符合限制性、私有的和定制的教学模式,即Private的标准;3.授课时间安排合理:每周一次课,每次3个学时,充分保证了理论教学、分组实验的开展;4.课程专题性强,知识点突出:前期课件基础积累丰富,知识点容易索引,章节高度有序,适合MOOC课程专题建设;5.学校教学网平台可以利用:现有教学网较为成熟,适合在线课程资料(电子书、短视频、练习题等)的上传和下载,论坛维护便利;6.教师团队实践经验丰富,容易实现课堂翻转:先后有多名骨干教员参与课程建设、理论授课和实验辅助教学,对课程流程熟悉,同时亲身承担了大量科研任务,特别是对卫星电子系统研制经验丰富,具备翻转课堂的能力。 四、基于SPOC的航天电子设计MOOC课程建设内容 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一门专业课。现有的教学模式虽有SPOC教育模式的理念,却离SPOC之实相距甚远。因此,如何应用MOOC的成果和SPOC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逐步改革航天电子设计课程教学,是当前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借助MOOC,实现航天电子设计课程SPOC建设,需要完成以下工作[8]:1.制作高度有序的PPT课件,按照章、节、点、条,精确编号。2.录制讲解精炼、透彻的视频,建立与知识点同名的视频文件,能够围绕知识点索引。3.提供与知识点同名的电子文档,能够围绕知识点索引。4.编写典型的练习题,客观性要强,题目与知识点同名,能够围绕知识点索引。5.完成课程设计题目、典型实验代码编写,对初学者在关键代码段预留中文注释,学生进行补充和调试。6.借助教学网等网站,完成上述资料的上传。7.积极进行网站建设,及时回答线上学生提问,能够随时观察学生学情。这样,围绕一个知识单元,就囊括了短视频、电子书、练习题和讨论题等重要元素,为实现课堂翻转提供了条件。图1为航天电子设计MOOC课程建设示例。 五、基于SPOC的航天电子设计课程课堂翻转步骤 航天电子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参与者。对于航天电子设计这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翻转课堂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在程序代码编写环节,利用电子教室软件,老师可在屏幕上实时掌控每位学员的调试过程,随时让某位学员进行屏幕共享、课堂示范讲解,老师及时引导并解答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效果非常好。课堂翻转的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前陆续释放相关知识点的课程讲解和阅读资料,让学生有的放矢的,提前自由自主的完成高效的预习。例如:授课视频和参考资料课前全部放在网上,24小时随时可以在线读取;精确到知识点的视频和电子书;教师根据计划设定阶段性学习内容和期限;学生自主决定在这个期限内如何自由完成。2.课前学生学习高度清醒,知己知彼。学习时,可浏览个人进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时间;掌握每天进度排名和耗时排名;了解论坛热点信息;自建同步笔记和讨论等。3.课堂上实行小班化教学,任务驱动,分组讲解,学生与老师的角色互换。具体操作时,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完成翻转任务书;课堂上各组担任教师角色,向其他组教授相应内容;教师点评、提问、参与讨论;其他组同学一并参与即时讨论。4.后台大数据让教师全程对课程知识点,对学生个体情况了如指掌。教师可以定时布置阶段性学习任务;看到各章节任务总体完成情况,个人完成情况;看到各个知识点完成情况,耗时情况;看到学生总耗时,视频耗时;看到学生个人各个知识点耗时等;看到个人学习日志;把握课程重点和改进难点讲授方式等。图2为航天电子设计课程课堂翻转过程示意图。SPOC的基本流程是:教师把MOOC的丰富视频材料当作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预习和自学,然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回答学生问题,了解学生已经吸收的知识、存在的问题,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总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自由设置和调控课程的进度、节奏和评分系统[9]。 六、基于SPOC实现航天电子设计课程课堂翻转的案例实践 按照上述理念,选择航天电子设计课程的部分专题进行课堂翻转的实践。这里,以《星载计算机串行通信》专题进行示例,这节课的特点是素材准备比较充分、知识点突出、实践性要求比较高。下面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介绍。课前两周:通过校内局域网邮箱、教学网向学生投送视频、设计实例、虚拟开发软件。包括串行通信基本概念、星载计算机通信接口等。视频8分钟左右,实例演示7分钟,可重复播放。课前:要求学生自主观看视频、观摩实例;安装虚拟开发软件,参考设计实例完成模拟环境下的开发;在教学网或邮箱提出遇到的问题,等待课堂解决。老师在课前一天关注学生在概念理解、程序开发等方面提出的问题,重点做好备课。课堂翻转时间:课堂上,设置不同的翻转任务,包括基本概念讲解、常用通信接口介绍、实例演示等。随机抽取不同小组进行课堂翻转,由学生讲解,老师或学生随时发问。讲解完毕,老师进行点评,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该环节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课堂练习时间:布置随堂实验任务,进行单机串行通信接口实验。这不同于课前模拟环境下的开发,而是基于星载计算机的程序开发。为突出知识点,提高学生成就感,提供特定波特率下的串行通信参考程序,而对要完成的程序段进行留白,学生课堂完成编写、调试。该环节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随堂完成。课堂验收时间:验收的整个过程可通过专用电子课堂软件,对待验收的学生屏幕同步投影到教室大屏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待验收同学的演示过程。首先,待验收同学通过单机和模拟通讯软件进行自发自收,对程序质量进行演示;然后,通过第一步演示的两个同学进行双机通讯,确保互联互通;最后,大家对每个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一起解决,共同做出评价。该环节前两步学生主导,最后一步教师主持。课后:根据课堂授课效果,进一步把握课程重点,改进难点讲授方式。整理教学素材,使得知识点讲解更简明扼要,演示更清晰到位,预留问题更有启发性。 七、基于SPOC的航天电子设计课 程课堂翻转效果问卷调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利用校园教学网,对来自四个专业三个班,学习航天电子设计课程的76名学员进行了在线邮件问卷调查。调查执行时间是2015年9月至10月。共收回有效样本75个,回收率为98.68%。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积极评价了基于SPOC的课程课堂翻转效果。“相对传统教学方式,采用SPOC方式学习效果更好”(88%)、“知识点集中,重点突出”(92%)、“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参与程度加强”(76%)、“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预习,可反复学习,效率提高”(96%)、“学生自控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锻炼,综合能力得到提升”(92%)、“习题与测验量少、精确、高效”(80%)。影响课程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平时可以投入的时间有限”(61%)、“缺乏自控力和毅力”(43%)、“课程内容与预期不符”(19%)、“很难找到学习伙伴交流”(21%)、“课前视频或电子书选用不好用或网络不畅”(24%)、“课程难度太高”(16%)、“课程内容没有吸引力”(13%)、“老师教学方式没有吸引力”(11%)、“不习惯考试方式”(8%)、“不喜欢在线学习的方式”(3%)。因此,基于SPOC的课程课堂翻转模式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自己建设课程,管理课程,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课堂研讨的工作量加大,指导学生的力度增强,对教师的学术能力和知识面有了更高要求;定期布置阶段性面授任务,使得学生全程保持紧密学习状态。简而言之,教师少讲、精讲,努力节约讲授的时间,重点放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路,重点解决共性难题方面。八、结束语SPOC的核心理念是实行私有的、定制的、高质量导师制教学,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方法是线上MOOC(对应传统的课堂下)、线下享受教师的导师制单独指导(对应传统的课堂上)。要保证SPOC有效实施,不仅要完成MOOC所需要的优质视频、知识单元化、学习管理规范化等条件,还要有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计算机水平相当的教学团队,即:既要有内容可翻转,还要有能力翻得动。因此,从理论上说SPOC可有效解决航天电子设计课程现有的所有问题,但实际中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加快改革步伐。前期积累越充分,后续全面实现航天电子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的效果越好。 作者:张志洲 刘昆 肖凯 谢燕 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设计论文:电子设计竞赛赛前培训的思考 1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认识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学生已成为高校、企业以及社会都关注的重点[9].因此我国各部门,社团、企业每年都举办大量的比赛,以此锻炼、培养和选拔人才.各种比赛层次参差不平,而独立学院对各类比赛没有具体规划,没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导致了电子设计大赛不被学生和教师重视.往往都是在接到比赛报名通知后,才开始组织部分尖子生进行集训,而电子设计大赛是一项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赛事,临时的集训,往往效果非常差,也不符合通过电子设计竞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从中获益的目的[8]. 1.2师资力量,实验设备不足 独立学院是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9],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实验设备很大程度上任然依赖大校,没有一只属于本院的的高水平,教学实践丰富的师资队伍.本校的年轻专业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缺乏工程意识,对电子类学科的知识掌握任停留在传统的数字和模拟电路教学水平[10],导致的电赛集训期间教师还需要和参赛学生一起学习和练习,没办法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实验设备更是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所有的实验设备任然是“老三样”,示波器,万用表和信号源,而这些传统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电子设计竞赛的对电路系统的设计要求. 1.3激励不到位 电子设计大赛通常在每年的9月举行,其培训主要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进行,需要占用教师和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同时电子设计竞赛是以电子技术的应用设计为主的比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每年参赛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大三的学生,而大三的学生往课业压力比较大,寒暑假期间又面临考研复习的问题,无法做到学业,考研,比赛三种兼顾,导致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考研和学业压力往往放弃比赛.另外担任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因为科研压力,往往需要在寒暑假期间从事手头的科研项目,更何况完成电赛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所花的精力远比普通教学和科研工作要大得多,但得到的认可和激励往往还不如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比赛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即使参加了竞赛指导工作也存在不好好干以及干不好的问题. 2赛前培训的思路与举措 2.1整合人才资源 打破身份限制,吸引已毕业并从事相关电子类产品研发的学生参与到电赛的培训中来,这些学生对培训工作有兴趣,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同时更了解参赛学生的情况;打破学科限制,吸引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参与培训,电子类专业的教师往往仅掌握自己专业学科的系统知识,因此吸引不同专业领域有意愿有能力的教师参与竞赛的培训,接受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挑战,可以进一步推进培训工作的开展;还可以组织往届参加电赛并获奖的学生,利于课余时间和参赛学生一起分析历年电赛题目,分享心得经验,帮助参赛学生. 2.2项目带动培训 项目可以是教师已完成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已毕业学生承接的特定的工业产品.教师首先将项目细分成许多的具体任务,参加电赛培训的学生可以从中任意的选择一两项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同一个任务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学生可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讨论确定最合理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实现,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商量的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2.3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 对参加电赛并顺利提交作品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对培训期间的表现和竞赛的获奖情况加以评定,作为素质教育学分,代替实践环节的一些课程,像电子工艺实训和数字系统课程设计等;若参加电赛并获省级以上项目奖项的学生,除了可以申请学校的学术科技奖之外,还可以申请用其参赛作品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加以修改作为毕业设计进行评定.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比赛,让更多的学生从竞赛中获益,带动电类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设立专项奖励机制制度或在现有奖项中单设名额,对于参加电赛培训的教师,可以按照竞赛的层次奖励相应的科研工作量;对于参加电赛培训,其指导的参赛队若获得省级以上项目奖励,另外奖励相应的工作量,同时在当年岗位评级时进行适当的倾斜,使得竞赛指导教师所做的工作能得到认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竞赛的工作,并将竞赛中所取得的成果引入教学,进一步提高电类学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3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在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电子设计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尽可能多的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11],进而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电子类实践教学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我们将继续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作者:方淼 李双东 单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系
新闻心理学论文:格式塔心理学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强调“形”的“整体”性。本文主要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论点,以网易新闻专题为例,解析其如何通过整合达到1+1 2的效果,并试图借用“变调性”理论探讨其在媒介中广泛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 新闻报道 新闻专题 变调性 一、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gy)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格式塔”的意思是“形式”、“整体”、“结构”或“本质”,中文一般译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 按照厄棱费尔的解释,格式塔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凡是格式塔,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整体。比如,一个三角形,是从三条线的特定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但它决不是三条交叉线之和。第二个特征是“变调性”,即一个格式塔,即使它在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正如一个曲调不管由谁演唱,由何种乐器演奏,它都是这个曲调,不会改变。 二、“格式塔”视角下的网易新闻专题 (一)网易新闻专题的“黏性” 网络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时效性不容质疑,吸引受众的能力较其他媒体有独特优势,然而由于其速食文化的特点,网络媒体在留住受众能力方面却深受诟病。 数据显示,对社会热点事件快速追踪及处理的能力,吸引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是网络媒体留住用户的主要原因。由于现在的网民不仅关心热点新闻,更关注新闻背后的现象,以及热点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因而用户黏性也成为衡量网络媒体的重要指标①。 截至2008年11月,万瑞数据监测显示,网易新闻频道的页面浏览量、平均访问停留时长这两项反映用户规模和黏性的重要指标,双双高于行业均值。网易新闻在用户黏性上表现出领先优势②。 陈力丹先生认为,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拷贝借鉴阶段、用户化阶段和网络原创阶段。我国目前的网络新闻传播尚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笔者认为,网络新闻专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当前网络新闻的特色,同时它的质量也是一些门户网站“黏”住读者的关键。因此,本文选择网易新闻专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网易新闻专题的整合 1、形式整合:文本、图片、视频、flash、三维演示等 网易新闻专题的一般结构是:1)顶部一幅压题图片并配有专题名称,图片多由网站制作,在颜色、图像选择等方面紧扣主题。如“湖北三名大学生救人溺亡――生命止于19岁”专题以黑色作为图片底色,专题字采用红色,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图片左侧有3名大学生照片,右侧阴影下隐约可见出事地点的图片;2)对容量大的专题,专题名称下有内容导航栏,通常以两三个字作为导航栏目(如“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专题上有以“资讯”、“直击”、“互动”、“策划”为主题的导航栏);3)专题正文一般分为三栏,左栏多放图片、视频等,中间栏为文字,右栏多为延伸信息,是文字与图片的组合。 文字、图片一直是网络新闻的主要表现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flash、三维演示等手段也逐渐应用到网络新闻中。以“网易・国庆60周年报道”为例,阅兵式、群众游行、焰火表演、晚会的精彩片段被以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分类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在专题中。在阅兵式武器展示中,网易独辟蹊径地引入3D技术,用三维模拟动画对武器进行立体展示,更具新意和吸引力。 这种方式的整合使新闻报道更立体化,起到了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方式相结合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2、平台资源整合:多频道服务同一主题 网易作为综合性门户网站,拥有多个频道,这些频道与新闻频道原本属于同一层次,然而,在新闻专题中,这些频道的内容都成了新闻频道的可用资源。 在某一新闻报道专题中整合不同频道信息和频道链接是现在网站专题制作惯用的方法,如在“网易・国庆60周年报道”中,关于武器展示的部分就链接了网易・军事频道。 多频道服务同一主题,除丰富了专题内涵,也形成新闻专题的特色,同时宣传了其他频道,提升受众对网站的整体形象感。 3、声音整合:多方人员,多方观点 网媒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受众参与性,而网易新闻专题的特色还在于其论坛和跟帖,这种形式更能激发受众的参与欲。如在“贫困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专题中,新闻事实被置于左栏,部分网友相应的跟帖、评论被置于右栏,强烈的对比既使受众获得更全面的认知,又能进一步激发受众的参与欲,提高新闻的“黏性”。 除整合网友声音外,网易还在专题报道中融入多方声音,在事件中加入相关链接。如在“无处安放的生命:尘肺病人死亡之路”专题中,链接有“张海超开胸验肺”和“湖南耒阳百余名工人艰难维权”等事件。 如果把网易新闻专题看做一个格式塔,那么以上各种成分就是构成它的要素,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1+1 2的效果:首先在全方位新闻事实的展示上,其生动性和立体性使其较其他媒体新闻有很大优势;其次在观点、延伸消息等方面其针对性和丰富性也是其他媒体新闻难以相比的。 三、“格式塔”在媒体中的运用 在2009年的媒介高峰论坛上,北京青年报副总裁浮新才认为,现在大量的信息碎片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媒介需要通过自己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将深度的信息呈现出来③。南方周末副主编毛哲认为,读者对深度的报道有刚性的需求,即便是综合性的媒体受到冲击,作为《南方周末》,由于以深度报道见长,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受到太直接的冲击④。 当今社会,受众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甚至还可以目睹新闻现场,媒体的新闻报道更应追求立体化与深度。 根据变调性理论,一个格式塔,即使它在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在这样的语境下,将网络新闻专题的“格式塔”效应推而广之,无疑是对新闻报道的立体与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报纸可以打破版面限制,利用拼版、叠版实现版面整合;广播电视新闻可以运用声音、音响和画面等富有感染性和戏剧性效果的表现形式“说新闻”、“聊新闻”、“侃新闻”;媒体在人员调度上,可以打破部门分工,根据需要配置人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传媒集团而言,调动不同媒介的优势资源在立体度、深度上服务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操作模式。 责编:姚少宝 新闻心理学论文:浅析心理学在新闻采写中的运用 【摘要】在新闻采写活动中记者占据着主导地位,记者情绪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新闻活动的开展,所以新闻采写要做到不偏不倚,记者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要增强移情和应变能力,把握好采访表情,发挥主动精神,让新闻报道做到公正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关键词】情绪 移情 首因效应 目前,我国新闻界,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新闻心理学较多关注对采访对象的心理素质的研究,而对记者自身在新闻采写中的心理特征的研究涉及较少。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冷场、尴尬的局面,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调整自己的采访情绪、表情去应变?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如何让采访变得简单、顺利?记者的移情应急能力的提高对新闻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将在新闻界前辈的新闻活动中汲取养分,通过研究,一一理清。 一、心理素质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性 新闻工作者要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本领,能够在任何艰苦条件下与被采访者打交道。记者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的本领,让他们觉得可亲可信,有话要告诉你。这与一个人的气质、性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闻写作的时候,把握好记者自身的心理,这样有利于记者采写的新闻不掺杂着个人的好恶,确保新闻报道做到不偏不倚,更好地发挥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的作用。 二、新闻采写中,记者心理波动的产生及原因 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往往会遇到突发事件,如果缺乏临场应变能力,会给新闻的顺利采写带来障碍。 1、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记者不能驾驭自身的心理 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的采访是在紧迫的心理下进行,有些记者为了追求视觉的冲击力,摄制一些血淋淋的画面,这给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缺乏人文关怀。而在新闻写作时,一味地渲染、煽情,会造成同样的负作用。 2、记者的情绪影响新闻采写的顺利实现 所谓情绪,从心理学来看,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情绪来源于客观实际,是对人的认知活动的一种折射。在同一新闻事件中,记者受过去的经验制约以及不同的认识和愿望系统影响,也会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的这种带有情绪化的心境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甚至于让真实也大打折扣,有时还会使新闻采写变得困难。那么产生这样情绪的原因有哪些? (1)记者的激情。所谓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促的情绪状态,通常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因为出现了某种不合自己心意的现象,便产生了过度的狂喜、暴怒,这些都是记者的激情的表现形式。 (2)记者的心境。心境是指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上了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是具有弥散性。所以说记者的心境好坏直接影响其在新闻采写活动中的情绪色彩。比如,某记者因为某篇新闻报道失实,导致了记者情绪的低落,如果该记者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的心境的话,他会在接下来的新闻采写活动中愈发糟糕,新闻采访就不会顺利进行,新闻写作也不会如实表达。影响记者心境好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记者自身的心理素质。记者自身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了记者的心境;其二、记者自身的修养。这种修养包括思想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的高低。 (3)记者的性格。记者性格属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都会对其采访情绪产生影响。例如,在某次新闻会上,记者因为抢机位而与别的记者发生冲突,对于,某些性格外向的记者来说,可能与对方商量,而对于某些性格内向的记者来说,可能因为没有抢占到有利位置而一个人独自生闷气,甚至会动粗。这样,便会影响新闻报道质量,甚至会导致记者在新闻会上空手而归。 (4)记者的应激。所谓应激指的是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一旦记者遇上突发事件,而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能迅速调节紧张情绪,这极易给新闻采写工作带来损失,而且还可能使记者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比如,在某次重要会议上,一位摄影记者在会场拍摄,在转身时一不小心把某位重要领导的茶杯碰倒,水泼撒到该领导的裤子上。由于情况突然,当时记者就站在原地,动也不动。该领导去更衣间换裤子,导致会议中断了好几分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事后很长时间,这位记者一直不能走出这件事情的阴影,严重影响了该记者现场和以后的新闻采写活动。产生这种应激不及时主要是记者自身的原因,首先是记者在心理没有应激意识;其次,记者反映能力迟缓,不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3、记者自身的意志力弱影响新闻采写的效果 意志力就是坚持到底,不怕困难和干扰。某些记者的意志力薄弱,渐渐成为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拦路虎。比如,记者跟随登山运动员进行体验式采访,在采访中,某些记者因为怕累,而选择放弃体验。即使事后该记者完成了对这些登山运动员的采访,但报道效果绝对不会有亲身体验后的报道效果好。而产生意志力差的原因主要是记者自身深层次的心理异变。 4、记者自身的心理特征影响新闻的价值 在新闻的采写活动中,记者自身的心理特征也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比如,某记者在一次采访政府部门的表彰会上,发现身边的一位同事在这次表彰的名单之列,在妒嫉心理的驱使下,自己便草草应付,同时也削减该新闻的新闻价值。导致该记者做出这样的原因:其一是该记者自身的思想品质有问题。其二是该记者没有调整好自身的心态,没有健全自身的心理。 三、记者对自身心理的调整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根据不同对象的变化,如何避免心理异变?怎样才能使新闻采写活动顺利开展? 1、调整好自身的采访表情 采访表情指的是记者情绪的外部反应。它对记者心理的自我调节,搞好新闻报道是大有帮助的,但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也要对采访表情运用的适度、得当。记者的采访表情会对被采访对象产生微妙的附加效应,引起他们产生与记者相一致的心理反应。所以记者适当的调解采访表情,能有效地引导采访气氛向融洽、和谐的方向发展,促使记者后期的新闻写作顺利进行。 (1)采访领导人、社会名流等上层人群时,记者要做到不卑不亢。在一些党和政府领导人、社会名流面前,有些记者会感到紧张,说不出话来,新闻采访便会受到阻碍。而成熟的记者则与其截然相反,语言流畅,动作自然。 (2)采访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时,记者要做到不盛气凌人。在新闻采写活动中,记者要在心理上以平等的姿态看待被采访对象,这样才能促使整个新闻采写活动和谐。比如说,记者在采访一位残疾人时,可能会因为采访对象的残疾或者相貌丑陋,而抱之以不屑,甚至蔑视的目光,这样会伤害到被采访对象的自尊心,也会给记者后期的新闻采写工作带来不便。相反,把该采访对象当作朋友,以平等的身份与之交谈,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采访特殊人群时,记者的采访表情要视情况而定。在采访中,记者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人群。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时要作特殊处理。比如说,要采访一个因为救落水小孩而牺牲的群众的妻子,就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语音和语调。记者在采访时,语调要低沉,心怀敬佩之情,让其心理得到安慰,这样新闻的采写活动才能顺利进展。 2、讲究“首因效应”,争取被采访对象的信任 首因效应又称为最初效应,指的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印象。被采访对象可能会根据自己对记者的第一印象而选择是否接受采访,或与记者进行深层次交流。所以说,记者要从心理上对“首因效应”足够重视,这样新闻信息的获取才能最大化,新闻采写活动才能深入进行。 3、充分发挥记者的主动精神 新闻线索是进行新闻采写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而获得的途径,一方面是受众的报料,另一方面是要记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出击。记者要彻底从思想上改变等、靠、要的传统新闻采写模式,这样有利于记者发现、采访到更深刻、更细腻的新闻。比如说,我国某著名足球报派遣记者去英国采访有中国球员郑智所效力的查尔顿俱乐部的英冠比赛。当天的比赛郑智并没有出场,于是记者便主动出击,对此事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发现原来是因为郑智脚踝受伤,这样的新闻报道出来,打消了球迷们的猜测和不满。 4、记者的预见性心理不可忽视 记者的预见性是指记者在某一新闻事件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事件发生的态势,以及能事先对该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提前作出判断的能力。这种预见性能力是记者适应当今新闻爆炸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其新闻采写能力的重要体现。2008年,我国境内出现了罕见的雪灾,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所不同的是,有的媒体的预见性较强,事先对有长江中下游有菜园子美誉的和县作了连续报道,从民生的角度、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从江浙等省的蔬菜市场的蔬菜供应状况等角度进行报道,稳定了群众焦急的心理。 由此可见,新闻心理学在实际采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和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新闻心理学论文:浅谈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论文关键词 传播心理学 舆论监督 新闻误读 论文摘 要 本文以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以2010-8-19日报道《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和2010-4-26日报道两篇报道为例,首先讨论社会中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误读现象,主要通过传播心理学四种效应作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误读,以及产生误读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从而论及中国市民阶级社会、网络媒体舆论监督不断壮大的同时,提供并且开设相应的信息检查和辟谣窗口的必要性。 2010年8月19日西部网(陕西新闻网)了一则新闻——《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讲述了陕西西安市户县县长张永潮因检查县区农业工作驱车出门,在路上正好遇见交通事故发生,亲自下车对事故中的一家三口进行紧急的支援救治。但在近日,有用户在新浪微博中当时网页的新闻图片,称“县长赶赴车祸现场后,让随行人员装成车祸死伤者以便拍照”。通过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8日15:04分微博辟谣,证明真相,注销虚假信息的用户账号。2010年4月26日《青年时报》新闻《26岁女交警被碾断胳膊续:肇事车套用副市长车牌》,讲述女交警张昂在西安西华门十字检查违法奔驰越野车时,被拖出约20米后甩在马路上,该车从她胳膊上碾过后扬长而去。在2011年11月14日,有用户发微博,称“前日,西安警花张昂拦截高官车辆手臂被碾断,肇事车号牌属于陕西华阴市副市长”。 经查,该信息有多处不实,案件实际发生于去年4月,肇事车辆系套用副市长车牌号,车主是公安部b级逃犯,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5日13:24,已注销微博用户账号。 诸如此类的民生新闻,有时候是真实正面的新闻宣传报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经过一些传者的加工制作又成为新的“新闻”在坊间流传,成为不实流言,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影响力大于原新闻,更有一些名人也被牵扯其中,随着中国市民阶级舆论监督群体的不断壮大,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微博运用广泛,众多网友对这样的不实信息大多没有做出深入的了解调查,很容易造成错误信息传播扩大,误读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误读这样的情况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改进,是否应该在各大网站或者公共媒体机构中设立相应的辟谣窗口呢。 一、新闻传播的信息误读现象出现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会遭到扭曲,信息中也会混入噪音,影响传播的效果,甚至让传播结果往刚好对立相反的方向发展,之前传播目的达不到。传播过程中,信息被噪音干扰有多方面原因,噪音在通道中产生各种影响,造成信息表达意思出现偏差,对受众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化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信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快,这样的不实信息或者经过改编已经扭曲的信息在经由受众的传播后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 在《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此篇报道中,户县县长这样一个职务头衔就是一个新闻卖点,这一地方政府要员职务头衔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大致的社会印象,这类人员平时的行为和做法在人们心中会留下一个刻板标杆。作为县长,是一个国家政府工作人员执法行政者的形象,人们往往愿意看到的反而不是这样的正面信息,负面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给信息的扭曲提供了心理准备和动机。 作为一件发生在2010年8月19日的助人为乐事件,试想,主人公若不是户县县长或许关注度不会这么高。正是这样的高关注度的新闻才有形成更多更广传播效果的可能,因此流传次数比同类“助人为乐”新闻更多,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改编”的可能性更大。在传播平台上,各个社会受众的心理关注程度受到自己知识水平和自身行为感受的影响,受到刺激物的影响,对自己看到的新闻进行心理加工和期待,传播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正是如此,人们认识新闻并不只是单方面接受,而是根据新闻本身的事实结合自己的实际心理和已有知识。 二、受众的心理改变与再次固守 (一)受众的心理改变 这样的误读多是在感官和明确文字刺激下形成的,新闻图片中,县长救助的姿势和身边围观的群众,加上拍摄的角度,以及近几年的社会传闻渲染,加上社会舆论背景。经过读者自身实际经历和思考,渐渐地产生了误读的苗头,自身启动效应就会慢慢产生出作用,读者内心的作用会自发的扭曲新闻,逐渐受众信息固着,不愿意相信真相。让新闻更加的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逐渐将内心塑造的真实和真相剥离开来,前者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内心需求融合为一体,得以保留。后者不能,则经常被减少甚至抛弃。 根据这样的一种现状,例如当下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网络媒体微博软件平台的维护管理单位更应该引起重视,有足够充分的准备让谣言止于一定群体、一定范围。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管理者身上的责任,切实做好把关工作。 新闻心理学论文:传播心理学下的新闻传播概述 一、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传播心理学是一门结合传播学与心理学的综合类学科,而其创立者正是因为看到了在众多传播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受众群体的心理具有可追寻性,从而建立了此门学科,也为如何准确地进行新闻传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了更好地利用传播心理学对目前社会中新闻传播环节的误读现象进行阐析,本文将首先介绍传播心理学的一些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传播活动对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整体传播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对于传播活动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传播心理学看来,传播工作者在通过对传播心理学学科知识进行研究讨论之后,设计出能够切实引导大众心理发展的具有实质心理引导性质的活动节目。而这是因为在相关心理研究中表明,当人们接受到来自于外界具有暗示引导作用的信息时,人们的内心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其心理层面也会出现一些与传播者所预期设定相符的变化内容。总体上,整体传播活动对于人心理的影响是从行为、态度以及认知这三方面进行的。也就是说,传播心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将为传播工作者提供项目设计方向,使例如新闻消息等相关传播内容从影响人的行为、态度、认知来进一步影响人群的心理变化、发展。例如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了一则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新闻,那么在新闻的正确指引之下,这位观众可能会学着从生活行为做起,在自己的个人言行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德,而他的整体认知态度也将随之向其靠拢,从本质上逐渐成为一名坚守,并且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社会公民。 (二)研究心理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相对地来说,传播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传播活动对于心理因素影响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研究心理因素对于传播活动影响的学科。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于同一现象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往往是不同的,因而对于传播者来说,如何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来设计传播过程将对整个传播活动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对于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中,女性观众比较倾向于家庭伦理剧,而男性观众则更喜欢观看战争剧情,因而针对这一心理层面的不同特点,电视节目的编导可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节目设计。也就是说,通过对于群体心理因素的把握,传播者往往能够在传播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就能估计到整体传播信息的主要接受群体以及其群体心理的主要特征。在实际新闻报道的环节中,考虑到各国民众的生活习性上的差异,新闻传播者也往往加以区别化报道,以生活习性迥异的美国民众和中国民众为例,有关新闻在这两个国家进行报道时,其具体的报道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具体地说,在对美国民众进行报道时,往往采用更为直接的方式,而对中国民众则实施具有渐入性的指引性报告。这种新闻报告中的区别化对待就是对于传播心理学的一种典型应用,但是无论是在何种形式之下,新闻报道者都必须要保持其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而不能作出具有过度修饰性的报道。 二、新闻误读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影响 由新闻误读而引起的对于社会民众的负面影响是多种多样的,而总结地说,新闻误读所造成的消极性影响主要体现于新闻接受者的认知层面、行为以及态度方面。首先,根据社会心理的观点,公众传播新闻将会对受众群体的认知层面造成心理暗示,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传播一定的新闻内容来指引民众的认知思维方式。在多数新闻播报工作的开展环节,可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特定的新闻事件使受众人群的心理认知产生其预计的变化。因而当新闻误读现象出现的时候,民众的认知心理往往也可能得到不正确方向的引导。例如在国际新闻的传播中,倘若国际上对于我国某一具体事件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新闻误读情况,那么将可能影响国际人民对于我国的认知情况。以钓鱼岛事件为例,假如国家新闻报道中,世界人民对于事情的真相产生了读解偏差,那么将可能误以为钓鱼岛是日本方面的国家土地资源,而我国则是在进行恶意的侵踏,而这些则都是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的。其次是新闻误读现象对于受众群体行为及态度方面的负面影响。以犯罪报道类新闻为例,部分青少年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阶段期,倘若其对于电视报纸中所报道的犯罪新闻进行了偏差性的解读,认为新闻报道中的犯罪人员的犯罪行为是一种具有英雄气慨的英勇行为,那么这种误读现象将会造成青少年树立起不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也可能引起青少年盲目的行为模仿,可以说一些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就是由于其本人对于犯罪事件的错误理解所引起的。因而为了对青少年等群体树立起更高的社会价值观,新闻播报者必须要对其播报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并要阐明其新闻重点,避免不正当的表述措辞,以免引起青少年群体的误解。 三、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对新闻误读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一)新闻信息中“噪音”过多 此处所说的新闻信息中的“噪音”,是指新闻传播者在就某一事件进行具体传播报道的过程中,添油加醋地附加了过多不必要性要素,而这些不必要因素即成为了新闻信息报道中的“噪音”。但是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进行这种额外添加行为,却也是由于社会大众方面所造成的原因。在目前的社会新闻传播过程中,研究者发现错误的信息有的时候反而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这是因为从传播心理学上进行分析,错误信息恰好能够使人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很好的发泄。例如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其所附加的照片内容可能与实际播报消息并不相符,是传播者为了加深受众者对于此条新闻内容的认识与印象而故意设定的,譬如在对城管殴打事件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事情的真相只是城管对于市民不法行为的严厉批评,但是相关新闻传播着为了更好地引起受众者共鸣,使该条新闻得到最大范围内的传播,可能会故意将新闻配图扭曲,使人们所接受的是一个残暴的城管与一个受难市民之间的故事。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民众对于城管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发泄,但是这种本质上的报道失真却对构建良好的城管形象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二)新闻媒介之间缺乏统一性 随着媒体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新闻传播者所能利用的媒介类型是各种各样的,电视、报纸、电台以及网络都是常用的新闻传播媒介。根据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媒介传播之下,受众者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反响程度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所熟悉与接收的新闻传播媒介已然倾向于网络媒体,而对于老一辈的传统知识分子来说,报纸新闻则是他们更为青睐的传播媒介。正是因为人们对于不同媒介的认识不同,所以如果同一事件在各类媒介中得以报道之后,人们对于此事件的理解的分析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就小月月事件来说,在同一家庭中,年轻一辈从网络视频中得知该新闻事件之后,可能会将理解重点放在对于冷漠路人的批判,而老一辈则可能从报纸上得知新闻之后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对于幼儿安全的保护问题中。从新闻播报的本质来看,新闻工作者是为了让广大民众对于现实社会中日常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具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而各种各样的媒介更是为了拓宽受众范围而产生的。但是当各种新闻传播媒介之间的认知缺乏统一时,当同一事件对于不同人群的信息传播重点出现较大偏差时,新闻工作者往往难以达到最初的传播目的。 (三)受众群体的主观信念在作祟 尽管熟话说,流言止于智者,可是在现实的新闻传播环节中,当与实质新闻消息出现严重偏差的流言,在人与人之间得以广泛传播之后,却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制止,而难道这是因为目前社会中缺乏智者吗?本文认为,这是因为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当新闻传播工作中受众群体出现认知偏差之后,即便新闻传播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公开的纠正、澄清工作,但是由于民众作为个体其先入为主的观念,在网友及报纸浏览者在得知新闻事件之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得出其主观性的结论,而这一结论是难以再通过外界的信息更正发生改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流言总是难以得到制止,甚至其传播者的态度总是信誓旦旦的原因。当一条新闻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时,每一个新闻转述者都会以坚信自己认知的态度进行进一步的新闻传播,因为他们不愿意进行自我否定,他们始终以捍卫自己认知的态度进行传播。而这时这种来自于广大民众的主观信念在作祟,使得新闻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误读现象得以发生,甚至说这些误读现象都是部分新闻转播人员故意而为之的。 四、结语 正是因为民众心理活动与传播活动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相互影响性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对于传播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来更好地进行社会新闻传播工作,从而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新闻的误读现象。另一方面,为了使新闻播报过程对整个社会群体负责,我们必须从政策执行机构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传播类法规,对整个传播过程进行强制性的规范化工作,其次,其具体的主流传播媒体更应该树立起社会责任心,要明白传媒的公众力量和义务,应该使传媒力量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健全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不是成为引导民众错误思想行为的源头所在。而作为各类新闻的接受者,民众也应该树立起明确的是非观,避免人云亦云,也应避免过度的自我主观意识,要在接受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对具体事件做出正确性理解分析。 作者:谷文静单位:山东烟台职业学院 新闻心理学论文: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采访方法 一、利用心理学知识把握受访对象的心理情绪 (1)分析受访对象的个性类型 不同个性的受访对象应该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记者应该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在对受访对象采访之前进行个性分类,从性别、年龄、着装、职业等方面来判断。一旦得出结论,就可以针对不同个性的受访对象采取相应的采访方式。例如,对性格外向的受访者,只要适当加以引导,保持公平公正的旁观者态度就可以了。而对性格内向的受访者,记着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微笑,增强受访者的自信心。从受访者的专业领域或者受访者感兴趣的事物来展开话题。等双方关系拉近之后,记者就可以对受访者进行采访了。 (2)注意观察受访者的言行举止 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密切注意受访者的一举一动,随机应变。受访者的某些细微动作很可能透露出受访者当时的心理状态,记者应该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当察觉到受访者紧张情绪的时候,应该通过说笑来转移受访者的注意力,缓解受访对象的不安。同时注意采访的用词和语气,多给受访对象传递鼓励的信息。 二、受访对象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抵触原因 很多受访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会产生抵触情绪,作为记者应该运用心理学知识推测出受访者抵触采访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受访者的抵触情绪无非两种。一种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而拒绝;另一种则是对采访有心理阴影,认为采访结果会对自己或家人不利。 (2)解决方法 首先,记者应该意识到被采访者并没有必须要接受采访的义务,他们完全有权利对记者提出拒绝。记者与受访者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觉得理所当然,用质问的语气对受访者进行采访。记者应该抱着一种诚恳的态度对受访者进行采访。针对那些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的受访者,记者只需要多和对方进行沟通,顺着对方的话题进行交流,像普通人的聊天一样,有可能受访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顺利完成了采访。而针对那些对采访有阴影的受访对象,记者首先要做的应该就是消除对方的心理阴影,让对方卸下心防。例如,记者可以告诉对方,只要受访者不想泄露身份,记者完全可以将其画面进行马赛克处理,声音也可以进行技术处理。总之只要让受访者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接受采访不会有任何危险就可以了。 三、科学合理地运用心理学进行新闻采访 (1)记者应做好采访前的心理准备 作为记者,掌握心理学不仅仅是为了对受访者进行采访,在采访之前,记者本身也应该给自己做一个良好的心理建设。这是为了使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冷静解决,便于采访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由于记者的采访环境也多种多样,记者应该有迅速适应环境的基本能力,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 (2)不能滥用心理学知识,注意适度原则 作为记者,掌握适度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是必需的,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应滥用心理学知识。以免对被采访者产生不好的心理暗示,导致被采访者的逻辑混乱,下意识顺应记者的思维来回答问题。这对采访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记者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受访者进行采访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以求在适度的基础上达到最好的采访效果。 四、结语 心理学知识作为记者采访的有力武器,应该在记者圈大力推广。同时,新闻工作者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好适度原则,引导受访者真实、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目前,我国新闻行业的采访心理学还不够完善,但随着新闻工作者对心理学的认识和不断实践,相信采访心理学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巧妙地运用它,让记者的采访工作更有效率。 作者:邹继红 单位:吉林经济广播电台 新闻心理学论文:新闻访谈心理学运用艺术 心理学是一门以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为研究内容的学科,主要涉及人格、能力、动机、情绪和认知等几个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个人,同时也涉及各个社会领域。新闻采访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群,这就要求新闻采访者在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从而把握被采访者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采访的质量。 一、利用心理学,实现采访双方的“共情”,实现良好沟通 新闻采访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静的景物,新闻记者可直接摄取;另一方面是动的行为,主要包括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等等,这一方面需要记者通过交流来获得。如果记者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无法掌握被采访者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就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记者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在采访过程中分析被采访者的心理规律,对被采访者的意志、兴趣、理智等进行判断。这种对被采访者心理规律的分析和判断,不仅涉及心理活动的共性分析,也涉及其心理活动的个性分析,对被采访者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所以采访中,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是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之一。只有综合把握被采访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并进行灵活的调节,新闻采访者才能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自主判断,实现与被采访者的情感上的共鸣,使其更加乐于接受采访,积极配合,以提高采访的效率。 二、运用心理学,将被采访者进行分类 新闻采访涉及到的对象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且被采访者在地位、文化、年龄和职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心理状态必然会有所区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新闻记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和访问较多的对象,且不同对象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有很大的区别,具有极强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中必须具有敏捷的才思和较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在采访过程中将被采访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被采访者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对话,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以充分挖掘被采访者身上的新闻价值。被采访者健谈那是最好,反之,就需要与其打心理战术,能说而不跟你说,说明你的心理战术还没有成功。我在采访《永嘉女子金雪娥为救四川小女孩遇难》稿子主人公金雪娥的儿子王威时,他当时正哭的伤心,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他一概不理,于是我拿了纸巾给他然后坐在他身边一边搂着他,摸摸他的头一边拿纸巾给他擦眼泪,并不时地告诉他你妈妈是好样的,我们都很敬仰她。小家伙问我们真的吗?我当时就流着眼泪告诉他,是的,宝贝,你还有我们。然后话题就打开了。所以我觉得只有采访不到位的记者,没有采访不到的对象。记者要在采访过程中充分注意被采访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根据这些特点作出及时的判断,以提高采访的效率和质量。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掌握被采访者的态度 新闻采访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不合作型”与“合作型”两类。“不合作型”是指对采访行为持不合作态度的采访对象。通常可以划分为真不合作和假不合作两种,前者一般对采访十分反感、厌恶,只是消极地对付,甚至拒绝接受采访。这一类型的采访对象通常对新闻采访持有一种主观的、错误的看法,或者是认为采访结果会对自身不利;而后者对采访的不合作态度则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虚假现象,并非是其真实的想法。在采访中,经常遇见这类对象,尤其是纠纷当中。面对这两种对象,首先要消除他的心理阴影。今年初我就采访了这样一位对象,安置房买卖中,本来说好的价格,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原房主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要求加价格,对方同意后最后居然还不卖了。采访过程中,我多次被原房主拒之门外,然后我就在他家楼下蹲守,他下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阴魂不散啊,还在?我立马说,我觉得买房的人说的话不大可信,想听听你的想法。他马上就来精神了,把他的意愿跟我说了,现在房价都在涨,他觉得应该加一点。我说,是的,有必要的。随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告诉我,说他自己也觉得不合理,不好意思提出,所以就故意刁难一下,让对方知道。结果对方居然找了记者曝光他,让他很气愤,就发生了后来一系列的事情。于是,我就开始跟他解释,我们是就事论事,如果他不愿意,我们会把声音技术处理,不让别人听得出。后来这件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现在这个采访对象成了我们广播的忠实听众,还不时给我们提供新闻线索。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过程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在采访过程中把握好被采访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引导被采访者客观、真实地讲述新闻事件,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并挖掘出更具价值的新闻内容,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采访的效率。 新闻心理学论文:新闻心理学视角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传统理论多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新闻敏感;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视角对其进行探析。通过比较学术界几种常见和尚存争议的观点,指出这几种观点的融合性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探讨了新闻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新闻敏感的制约,进而指出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闻敏感;感知;思维;人格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如:“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⑴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以上述界定为例,其中像“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均可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由于新闻敏感对于新闻从业者的极端重要性,由于以往在新闻界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所以本文拟主要从心理学视域对新闻敏感作一分析,旨在丰富、补充新闻敏感的内涵,以使新闻从业者从理论上多角度地认识、把握这一概念,并在新闻实践中主动培养这种素质。 一、有关“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 分辨学术界对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可以对比出从新闻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新闻敏感”的差异,从而确定从心理学视角进一步阐释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一)侧重于新闻学角度的界定 1.“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⑵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⑶ 这两种定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出发,初步涉及到新闻敏感的一些心理学特征。无论是对“敏锐的洞察力”,还是“判断能力”和“反映能力”,新闻研究者虽然停留在表述上,少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但是,“新闻敏感”本身所具有的学科交叉性——新闻学领域的“新闻”和心理学领域的“敏感”,决定了从心理学这一新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非常必要。 (二)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界定 1.感知论。该论点把“新闻敏感”归入社会认知领域。具代表性的有: “记者采访属于社会活动,在采访中出现的心理现象自然也就属于社会心理。而社会心理的内在过程是从社会认知开始的。社会认知的最初阶段是社会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记者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迅速、准确地选择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而判断、预见自己所选择的新闻事实的社会反响。记者这一系列的心理过程,既是他的认知过程,也是其新闻敏感产生的过程。”⑷ 这种明察秋毫的社会知觉显然与新闻敏感的心理过程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新闻敏感始于社会知觉,进而发展成为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这也是意识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觉的,又是新闻敏感产生的必然过程。 2.思维论。该论点认为新闻敏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1)“记者的新闻敏感依赖直觉,然而这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直觉,而是经过长期和反复的新闻实践和职业训练才获得的直觉。这种直觉是新闻从业人员所特有的一种浓缩的、简化的思维形式。”⑸ (2)“新闻敏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发端于直觉,是逻辑思维的凝结、概括和简缩。从形式上看,它似乎没有中间推理的过程,但实际上它正是这一过程的‘概括化’和‘简缩化’。”⑹ 他们认为,传统的研究把新闻敏感局限于“感知”这一领域里了。仅仅将其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感觉能力”,而没有上升到思维的高度。其实,思维论持有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新闻敏感本无可厚非,然而他们却将“思维”与“感知”对立起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难免有些偏颇。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虞达文认为新闻敏感是逻辑思维的浓缩,实际上是“浓缩”了直觉与逻辑思维的关联性,模糊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之间的区别,有待商榷。 另外,有一些界定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思维”这个字眼,但其中却包含了这层意思:“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实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⑺ 这里,“判断”、“识别”、“分析”,都属于思维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定义同时又提到“观察”能力,属于感知范畴。可见,实际上这是一种对新闻敏感集感知论、思维论于一体的综合性定义。这种带有综合论色彩的观点并不少见,但是,它们一般却只能为新闻敏感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心理轮廓,没有明确地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3.人格论。该论点将新闻敏感放在了“人格”这个非智力因素的背景下去考察。 “人格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对于记者来讲它不仅直接影响新闻敏感的强弱,而且直接对记者所有的新闻素质都有制约作用。”⑻ 刘京林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凯勒关于“有色镜头”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人格就像“有色镜头”一样具有认知过滤的作用。这种“心理组织结构”直接制约着新闻敏感的强弱。该观点指出了一个影响新闻敏感发生的非智力因素(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对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研究有很大价值。 其实,无论感知论、思维论还是人格论,都是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来阐释新闻敏感的。三者统一而各有侧重,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感知到思维,再到整体的人格因素,层层递进,相互影响。下面,就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进一步考察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二、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探讨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有助于从心理学视角剖析这一概念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丰富和补充以往学术界单从新闻学方面阐述这一概念的不足。 新闻敏感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分析。感知论强调的便是新闻敏感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因素,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理性因素。其实,记者通过社会知觉选择了报道对象,并将该事物与自己头脑中积累的各种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作出一定的判断时,该心理过程已经渗入了思维的作用。 而思维论则主要从新闻敏感表现为一种“直觉”说起,将其归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直觉的产生并非毫无根据,必须是当记者经历了多次感知之后,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科学知识,以经验结论的形式保存于头脑之中。当他们一旦与有关的事物(即原型)接触,直觉便产生了。由此可知,思维并非孤立存在,它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 前文已提到,人格论的作用在于强调动机、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与感知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一样,对于新闻敏感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前述,我们不难看出,3个观点虽立论不同,且各有侧重,却并不彼此冲突。感知论中的感知和思维论中的思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对直觉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联系,综合理解起来更加全面、丰富;而人格论则从整体上给前两者以补充。 下面,我们分别就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的两对关系进行考察。 (一)感知和思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感知、思维与新闻敏感 如前所述,感知论强调了认知事物的最初阶段。因为感知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而思维论则强调了认知事物背后的分析、判断过程。因为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虽然感知和思维在表述上截然不同,但二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感知是新闻发现的开始,记者、编辑必须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事实,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才有可能进一步思考,从中选择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来。因此,感知是思维的基础,是新闻敏感产生的感性阶段。离开了感知,新闻敏感将无从谈起,而思维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某些思维论持有者否认传统研究过感知因素的肯定,将新闻敏感孤立在思维的层面上,实际上是抹煞了感知对思维的基础作用。 每天发生的事实如此之多,如果一个记者只是泛泛地用眼睛进行观察,仅仅停留在感知的领域而不对感性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判断,那么,他对这些事实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也就更无法提炼出其中的新闻价值来了。可见,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阶段,感知需要而且必须上升到思维的层面上来。其中,新闻敏感的产生过程,就是对所感知的事实进一步比较、判断、筛选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 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胡家麒在云南边陲瑞丽市采访改革开放后小城的变化。在采访了很多人和事之后,他却总是不满意,觉得这些事例不能深刻反映小城的变化,表现方式也雷同。于是,胡家麒到街上闲逛散散心。在买西瓜时,他听到的是河南话;理发摊上听到的却是上海腔;在卖工艺品的小店里见到的又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无意中一个灵感跳了出来:南腔北调,这不正是往日封闭的小城在今天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写照吗?于是,他用录音机记录下了这丰富多彩的音响,用7种声调组成了现场报道《南腔北调瑞丽边贸街》。这个报道获得当年中国广播奖现场报道一等奖。⑼ 在这个例子中,记者听到的“南腔北调”是感性认识;而从这丰富多彩的音响中想到瑞丽小城的重大变化,则是一个“概括化”、“简缩化”和“知识迁移”的过程。这个思维过程与感知的过程密不可分。只有注意到了各种音响的存在,才能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小城变化的有力证明;反过来,如果这种感知不上升为思维,那么,那些音响就永远只能是没有意义的声音而已。 感知和思维共同支撑新闻敏感发生的全过程。思维是从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抽象和概括后的现象才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认识意义,感知必须上升为思维。感知和思维共同存在于新闻敏感的全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page_break] 2.直觉、实践与新闻敏感 在上述思维论中,学者着重批驳了“天赋说”的观点。资产阶级学者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记者需要一种天生的鉴别力,判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更有人甚至把新闻敏感称作记者的“第六感官”,这就把新闻敏感神秘化了。 批驳这种观点的关键,在于对直觉、实践与新闻敏感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认识。“天赋说”本质上夸大了“天生的”直觉的作用。实际上,直觉既非天生,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新闻敏感依赖于直觉,发端于直觉”(虞达文),即便如此,“直觉性”只是新闻敏感的开始和表象,并不代表其全部。《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对直觉的解释是这样的:“一种非逻辑形式或未经逻辑推理而洞察事物的特殊思维,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也可在表象或内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其主要特点为(1)以经验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产生(2)需要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3)产生迅速而突如其来,是一种瞬间的判断,是智力活动的飞跃。”而这种“顿悟”是“记者头脑中潜藏着的某种信息(即主体信息),突然与外界的有关信息(即客体信息)发生联系和撞击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一种思想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⑽ 这种顿悟思维其实就是直觉,虽然表现为“突如其来”的“瞬间”的飞跃,但都要以由经验、实践等所构成的“主体信息”为基础。只有经验、实践积累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态时,新闻敏感才能被直觉的火花所燃亮。正如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对记者来说,“有准备的头脑”就是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开放式的思维和积极的心理准备。 例如,1995年《焦作日报》的记者邓少勇到沁阳市搞工业调查。在参观企业时,途经一个建筑工地。一位随行领导介绍说这是新建的科技大楼。正在监督施工的沁阳科委主任也过来介绍说,沁阳市从1990年开始把“科技兴市”叫响,经过5年的努力,国民产值增长量中的科技因素已占到36%。记者听到这个情况,马上想到沁阳的经济发展现状正好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最佳佐证。他马上写出消息《沁阳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已占三成》发表,此文获河南省好新闻消息类一等奖。⑾ 在这个例子中,邓少勇原先采访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沁阳的科技状况。而当他听到有关领导介绍的情况之后,马上来了灵感,顿时想到了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并结合他以往的采访经验,写成了一篇优秀的消息。这个发现,表面上看起来是记者灵感突发,偶尔得之;实际上却是源于记者平时的理论和实践积累。这正是直觉与实践关系的最好说明。 新闻敏感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感知。脱离了知识经验的积累,直觉思维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法转化成新闻敏感。持“思维论”的学者对于直觉和思维关系的论述,对“感知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完善。从实践角度来说,在充分积累知识、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是新闻从业者培养新闻敏感的切实途径。 (二)人格与感知、思维的关系 影响新闻敏感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智力因素。包括上文论及的感知和思维;二是非智力因素。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心理要素组成的。现实生活中,很可能许多记者的智力因素不会存在特别大的差异。然而,往往只是少数优秀的记者采写了多数的好新闻,原因何在?记者之间的差异大多出在非智力因素上。社会责任感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强、有正确世界观的记者具有比其他人更强的新闻敏感。他们才是新闻界的精英。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他们在新闻敏感产生的全过程中共同发生作用。智力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生作用;非智力因素虽然在认识过程中并不直接发生作用,但是它们制约着感知、思维的智力效果。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说智力因素对于人的实践活动起着执行操作系统,即对所接受的信息起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动力调节系统,它对智力活动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⑿如果说在新闻敏感产生的过程中,记者用感官来观察、搜集大量的事实材料,然后运用思维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识别出其中的新闻价值是一个纯客观的操作程序;那么,这个记者为什么会迅速观察到这个事实而不是忽略过去,为什么在瞬间“顿悟”出了“这个”有价值的角度而不是在其他平庸的角度上泛泛做文章,这里就有一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 这里,我们要引出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人格。人格是一种综合性衡量标准,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记者的人格是产生新闻敏感的“幕后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影响着新闻敏感强弱的程度、持续的时间、正确与否的方向性以及应变的灵活性。如果将新闻敏感的产生比作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那么,感知、思维就相当于反应原料,人格便是促成反应最终发生的催化剂。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加入,化学反应就无法发生;如果催化剂变了质,那么,这次反应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与初衷背道而驰,走向反面。在一种健全人格的激发下,感知和思维才能相互作用,产生新闻敏感;如果没有这种人格背景,一切的感知和思维过程都是没有意义的,新闻敏感也自然无从说起。 在人格的诸多因素中,与新闻敏感联系最紧密的是动机。“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⒀动机对感知和思维等智力因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目标导向上。动机的产生源于人的需要与某种具体目标的结合,因此,当人的需要很低级,并且目标也并不高远时,只能产生微弱的负面动机;反之,则会产生强烈的正面的动机,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记者的新闻活动也是如此。如果记者只是抱着交差、应付的思想,对许多事情都无动于衷,缺乏强烈的发现、挖掘有价值新闻的动机,他的新闻敏感就无从产生;相反,记者怀着一股激情,抱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工作,那他不抓住好的新闻便心里不安,不把有价值的新闻报出来,便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记者就会不停地去思考、探求、创新。这样,记者培养新闻敏感便有了动力。 获1998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短新闻《农机下乡了》,其采制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片反映了在送农机下乡的支农过程中,某些单位和个人大搞形式主义的问题。记者应邀参加农机下乡活动,最初的动机是想宣传一下这一利企利民的好做法。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却发现了诸多名不符实的现象:下乡车队不直接下乡,而是在城市繁华区、政府机关门口敲锣打鼓;最需要农机的农民,却因怕浪费时间而匆匆离去;为显示活动结果,还特意安排“托儿”买农机,等等。于是,记者心生愤慨,抱着对新闻真实性负责的动机,抱着坚决揭露社会腐败现象、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一改拍摄初衷,将新闻定位在揭露某些人下乡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这一恶劣行径上。从而对整个事件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终于挖出一条揭示形式主义的好新闻。⒁ 在完成这个报道的过程中,,记者的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应变能力固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当时记者没有怀着一股对党的新闻事业负责的动机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那么,这条针砭时弊的好新闻就不会问世——记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一下回去交差了事。 另外,记者的政治敏感与非智力因素也有密切的联系。政治敏感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时局政策的准确把握。其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便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一位记者只有对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怀着忧患意识,才会随时关注当下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会对周围群众关心的一切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才会全局在胸、高屋建瓴。 可见,无论人格、动机还是政治敏感,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推动着新闻敏感的产生。它们能够激活感知、思维,使之处于良性的认知状态中,主导新闻发现的全过程。因此,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动机,才能充分调动感知和思维能力,产生高度的新闻敏感。 三、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正如上文所述,新闻敏感之于记者,犹如生命之于生物。它是记者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宝贵素质。缺乏这种素质,记者的职业角色将变得模糊不清。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素质呢? 首先,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神秘化倾向,认为新闻敏感与生俱来,无从学起,无法培养;另一个是技术化倾向,视新闻敏感为一项技术,勤学则易成。其实,新闻敏感既不神秘,也不是一项技术。之所以称之为素质,必然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和培养,只有用心,才能有循序渐进的提高。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是关键 非智力因素对于新闻敏感作用重大。其中,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更为突出。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记者要识别某个线索或事件的新闻价值,可以从新鲜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多种要素去判断,但是关键的要素是重要性。这种价值取向正是以政治因素为依据的。1996年9月,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他要求“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在这里,“政治强”被列在诸多要求中的首位,指的就是要具备很强的政治敏感。也就是要熟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清现实社会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只要记者不断地学习、领会新的政策精神,不断了解、摸清变化中的情况,他的政治敏感就能不断提高。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党、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一种强烈动机。虽然责任感、动机本身并不能去直接捕捉新闻,但是,它却对记者捕捉新闻起着关键的作用。记者的责任感越强,不但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越多,而且产生的动力也越大,促使记者去捕捉新的信息的能动性也就越大。 (二)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必不可少 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来的经验相遇,才能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新闻发现与平时积累直接相关。对记者来说,积累的程度不同,外界的信息在头脑里引起的反响就不一样。如果记者不注意在实践中积累有关信息,那么,外界的信息再强烈、再珍贵也是枉然。而且,一个空洞的头脑是无法进行思维的。积累贫乏的记者,思维的空间也是狭隘的,不容易产生联想,更难以产生创造性思维。比方说,农村里兄弟之间分家的事儿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可是,河南省中牟县广播站一位记者,却从这样看起来平常的事情中,抓到了一条在全国获奖的好新闻——通讯《“田三万”分家》。记者在回顾这次采访的经验时认为:“只有熟悉生活,才能从广阔的生活海洋里,抓出‘活鱼’来。” 这确实是经验之谈。这位记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又有十多年的农村基层干部经历,对农村有比较多的了解。在分家方面,互相之间各不相让,吵吵嚷嚷的事不乏其例。可是,作为科技专业户的田家四兄弟现在分家,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兄弟之间互相推让财产,妯娌们争着奉养婆婆——见到这种场面,记者过去的生活积累就像“融雪后的小河,汩汩流出”。由于头脑里这方面的积累多,记者的联想也十分活跃——只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的贯彻和两个精神文明一起抓,才会出现上述的新鲜景象。试想,如果农民穷得叮当响,即使想推让财产又哪里有。因此,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农民富裕以后,精神面貌上的深刻变化,有力批驳了“为富不仁”的旧观点。 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经验积累,就算再有力度的新闻出现在身边,记者也只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有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在关键时刻,产生新闻敏感。 新闻心理学论文:浅谈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 [摘要]采写新闻报道,既要弄清事实真相,更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必须依赖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同时要求深悉心理学以应对被采访者,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本文作者试对采访心理进行全面的阐述,旨在探讨心理学在新闻实践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闻采访;心理学;“首因效应” 业内有句俗语:“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在每件新闻事实中,都有着“人”的身影在闪现。也就是说,记者“认识客观事物”的采访活动,必须要与形形色色的“人”——采访对象打交道,进行语言、行为、表情等的交流。而语言、行为、表情等是采访双方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这就要求记者很好地把握心理活动。有经验的记者,采访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采访心理学,适时调节好双方的心理,以实现“心”与“心”的沟通,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采访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根据新闻采访的特点,研究新闻采访过程中的读者、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的科学。本文笔者联系自己的采写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事前了解被采访者所属的群体心理 由于生活经历、职业需要、所处环境、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等不同,采访对象既有群体心理,又有个性心理。所谓群体心理,就是某些身份、处境、工作相同的人群的共同心理,例如:一般干部善于归纳分析,谈话较有条理,遇到矛盾和纠纷,较能冷静处置:演员、教师善于言谈,语言流畅,较为热情有耐心:科技人员、专家态度严谨认真,讲话讲究分寸:普通市民群众初次与记者见面容易拘谨腼腆,熟悉后一般能热情倾谈,等等。所谓个性心理,就是每个人特有的心理。任何个体都是从属于特定的群体,对采访对象心理的分析与处理应是多方面的。这种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共性认识,可以帮助记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受访者在心理上接近,建立交流的基础,为进行成功的采访做好铺垫。 二、初次会面善用“首因效应” 进入采访阶段,记者的表现会给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发生“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最初效应”,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印象,指“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原始)的印象形成之后,他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记者能否在最初的几分钟内以自身形象获取采访对象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双方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有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除了天生的外貌之外,得体的着装,和蔼的态度可以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接下来很重要的就是你内在的东西,你的学识、气质、修养等等,通过你的言谈举止,成为对方对你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这种学识、气质、修养不是刻意打扮出来的,是要长期培养的,也是优秀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要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十分重要。通过采访准备中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在采访开始时就对方感兴趣的或者双方有共同点的话题进行交谈。也就是说寻找接近点作为开场话题,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使采访顺利进行。 三、注意观察受访者的心理变化 交谈中,记者要对受访者的细微表情或者一举一动时刻关注,并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在记者与受访者的采访交谈中,彼此的一些神态、表情、细微动作等,都是传递心理活动的信息。这种信息在心理学上称为非语言信息或“微表情”。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他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很容易暴露情绪。 记者要对这些表情或者细微动作传递的信息有所了解,才能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如果受访者两手不自觉地不断搓动。表示他情绪比较紧张面对这样的情况,记者可以用说笑或者适当的肢体接触来降低其紧张程度如果受访者在回答时下意识地瞟一眼记者手中的笔记本,表示他可能是没有自信,或者是对自己的回答没有把握,这时,记者可以肯定地点头或者用肯定的眼神来鼓励对方。 四、达到“共情”。有利于更好沟通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心理学上的“共情”法,要求记者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不仅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不仅如此,还需要有适当的反应。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这种倾听要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这样,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有助于相互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沟通。 一代名记者穆青被人尊称为“人民的记者”,许多人向他讨教采访的技巧,他总说:“有感情,没技巧。”穆青的采访许多时候就是通过与被采访者的“共情”来完成的。如,他采访植树模范潘从正时,与他一起植树;他采访被打成“黑劳模”的任羊成时,未等任羊成讲完自己的故事,他早已泪水盈眶……这种对劳动人民深深的感情,不仅为他采访到许多真实感人的情况提供了可能,也使他与许多采访对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五、突发事件采访要注意运用心理学 突发事件通常会给人视觉上、精神上很大的冲击,因此记者在赶去采访时要首先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掌握一些调整方法,使采访基本上应在一种平和又不失紧迫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另外,通常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因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情绪不是很稳定,此时,一定要掌握好当事人的情绪特点和心境,才能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也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当事人的心理,提出能被对方接受的采访问题,使采访顺利进行。 媒体要放在首位的就是将人文关怀贯穿在整个的采访活动中。采访时要依据当事人或当事人亲友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访时间、地点与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受众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采访方向,培养他们正面健康的心态,安抚其不稳定情绪。媒体既是社会的守望者又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者,身兼重任的记者在采访时必须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人性化的视角出发,即使在报道灾难、危机和战争时也不能例外。 总之,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注意心理知识运用的技巧。这有利于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当然,对采访中心理学知识运用的技巧,具体更详尽的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揣摩,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新闻心理学原理,随机应变,才能使新闻采访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新闻心理学论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摘 要 本文以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以2010-8-19日报道《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和2010-4-26日报道两篇报道为例,首先讨论社会中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误读现象,主要通过传播心理学四种效应作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误读,以及产生误读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从而论及中国市民阶级社会、网络媒体舆论监督不断壮大的同时,提供并且开设相应的信息检查和辟谣窗口的必要性。 关键词 传播心理学 舆论监督 新闻误读 2010年8月19日西部网(陕西新闻网)了一则新闻——《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讲述了陕西西安市户县县长张永潮因检查县区农业工作驱车出门,在路上正好遇见交通事故发生,亲自下车对事故中的一家三口进行紧急的支援救治。但在近日,有用户在新浪微博中当时网页的新闻图片,称“县长赶赴车祸现场后,让随行人员装成车祸死伤者以便拍照”。通过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8日15:04分微博辟谣,证明真相,注销虚假信息的用户账号。2010年4月26日《青年时报》新闻《26岁女交警被碾断胳膊续:肇事车套用副市长车牌》,讲述女交警张昂在西安西华门十字检查违法奔驰越野车时,被拖出约20米后甩在马路上,该车从她胳膊上碾过后扬长而去。在2011年11月14日,有用户发微博,称“前日,西安警花张昂拦截高官车辆手臂被碾断,肇事车号牌属于陕西华阴市副市长”。 经查,该信息有多处不实,案件实际发生于去年4月,肇事车辆系套用副市长车牌号,车主是公安部B级逃犯,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5日13:24,已注销微博用户账号。 诸如此类的民生新闻,有时候是真实正面的新闻宣传报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经过一些传者的加工制作又成为新的“新闻”在坊间流传,成为不实流言,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影响力大于原新闻,更有一些名人也被牵扯其中,随着中国市民阶级舆论监督群体的不断壮大,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微博运用广泛,众多网友对这样的不实信息大多没有做出深入的了解调查,很容易造成错误信息传播扩大,误读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误读这样的情况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改进,是否应该在各大网站或者公共媒体机构中设立相应的辟谣窗口呢。 一、新闻传播的信息误读现象出现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会遭到扭曲,信息中也会混入噪音,影响传播的效果,甚至让传播结果往刚好对立相反的方向发展,之前传播目的达不到。传播过程中,信息被噪音干扰有多方面原因,噪音在通道中产生各种影响,造成信息表达意思出现偏差,对受众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化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信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快,这样的不实信息或者经过改编已经扭曲的信息在经由受众的传播后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 在《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此篇报道中,户县县长这样一个职务头衔就是一个新闻卖点,这一地方政府要员职务头衔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大致的社会印象,这类人员平时的行为和做法在人们心中会留下一个刻板标杆。作为县长,是一个国家政府工作人员执法行政者的形象,人们往往愿意看到的反而不是这样的正面信息,负面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给信息的扭曲提供了心理准备和动机。 作为一件发生在2010年8月19日的助人为乐事件,试想,主人公若不是户县县长或许关注度不会这么高。正是这样的高关注度的新闻才有形成更多更广传播效果的可能,因此流传次数比同类“助人为乐”新闻更多,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改编”的可能性更大。在传播平台上,各个社会受众的心理关注程度受到自己知识水平和自身行为感受的影响,受到刺激物的影响,对自己看到的新闻进行心理加工和期待,传播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正是如此,人们认识新闻并不只是单方面接受,而是根据新闻本身的事实结合自己的实际心理和已有知识。 二、受众的心理改变与再次固守 (一)受众的心理改变 这样的误读多是在感官和明确文字刺激下形成的,新闻图片中,县长救助的姿势和身边围观的群众,加上拍摄的角度,以及近几年的社会传闻渲染,加上社会舆论背景。经过读者自身实际经历和思考,渐渐地产生了误读的苗头,自身启动效应就会慢慢产生出作用,读者内心的作用会自发的扭曲新闻,逐渐受众信息固着,不愿意相信真相。让新闻更加的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逐渐将内心塑造的真实和真相剥离开来,前者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内心需求融合为一体,得以保留。后者不能,则经常被减少甚至抛弃。 根据这样的一种现状,例如当下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网络媒体微博软件平台的维护管理单位更应该引起重视,有足够充分的准备让谣言止于一定群体、一定范围。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管理者身上的责任,切实做好把关工作。 新闻心理学论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析突发新闻事件报道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析我国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有关规律,从受众需求心理的角度去践行我们新闻报道,并总结其新闻报道所要遵循的原则,是我国突发新闻事件报道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新闻报道;事件;电视 一、解读受众需求 需求是人的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是人们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求获得补偿的主观感受。它反映人们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客观的依赖关系。受众的需求正是这种内心对外部生活探求,而新闻提供的信息就是通往受众内心的桥梁。 (一)受众需求特点 受众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受众需求的层次也在提高,然而,“人的需要不是由低向高简单地机械上升,而是一个高低层次的集合体”。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媒机制决定了受众接触到传媒的局限性。因为,在那段时期,宣传党的基本思想、基本路线是根本,即媒体的教化作用占据主导,而受众由于受到当时物质条件的影响,只有小部分人能接触到电视这种媒介,因而,能够在露天环境下看场电影就很满足了,所以当时没有职业、年龄、爱好等方面的分众化受众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受众也对信息的接受很少有持异议的,而在当代信息社会条件下,在传媒产业中,分众化发展已成为趋势,受众的需求日益受到重视,受众也有了发言权,一些媒介机构通过收视率调查表,分析受众的爱好和发现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已不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受众的需求品味越来越高,对媒体报道的品质更为看重。对信息的筛选、加工能力增强,因而对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受众心理需求分析 受众求真心理再次与真实成为新闻的生命理论契合。各家媒体只有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也才能吸引受众,感染受众,打动受众。特别是突发新闻事件信息的传递一定要真实,一旦发出虚假信息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目前,我们并不能做到新闻报道的绝对真实,因为受到各大媒体机构的价值观以及新闻媒体行业规范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报道中添枝加叶,捕风捉影,凭空编造假报道时有发生,受众对这些假报道的传媒机构失去信心,以致造成对整个媒体行业公信力的怀疑。 受众通过各种媒体关注突发新闻事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外部世界的新事物,增长新的见识,这就是其求新心理的表现。受众的求知心理、求异心理也与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全面且具有时新性的特点不谋而合。所以在进行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认知 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认识程度决定了突发新闻事件传播的信宿与信源能否形成积极的反馈效应,这个过程包含了信息的传递,即对突发新闻事件的传递方式,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信息的认知以及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接受程度分析。 (一)突发新闻事件的传播 新闻事件的传播,由于其影响面广、社会意义重大,从传者角度看突发新闻事件一定要确有其事,不能杜撰,捕风捉影。且应从以下三方面满足受众的需要: 1.受众能随时接收到事态发展的最新情况。 2.受众能及时看到现场报道的画面。 3.传媒机构对突发新闻事件提供有深度的背景资料分析、原因阐释和专家评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突发性新闻事件曝光量增大,而这种情况不仅是在我国,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皆是如此。正是借助媒体的力量,受众每日才不断的了解到国内外的突发新闻事件。媒体的责任观决定着信息的准确度,也决定着媒体自身的发展。 (二)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的信息过滤 受众的心理现象有需求、接受动机、反馈意识,此外还包含了受众对接受信息的再加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选择性心理即对新闻事件过滤倾向性。这其中包括了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在认识选择性注意前,先要了解一下注意的内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基本特性,那就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集中性使个体的心理活动不仅离开无关事物,而且抑制了无关活动。在突发新闻事件的信息出现后,受众第一时间的目光集中在新闻本体上,即事件是什么事情,这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接受需要的体现。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满足了受众的求新心理需求,这时的选择性注意无疑会集中在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最新情况的进展方面。 选择性理解是受众对信息过滤的第二个过程,在研究大众传播效果中,各种调查显示受众对传播内容持怀疑态度的人在增长,特别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受众层,这一点在网络上得到了有效的印证,当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后,特别是涉及到国家有些办事机构不作为时,还出来“辟谣”或“澄清”,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其在民众中的公信力。因而在一些草根名博上便提出异议,那么支持者众多,借以表达受众对事件的解读。 选择性记忆是信息筛选后进入大脑后的最后一关,由于“人基本是单信道的信息处理机。他必须连贯地吸收输送给他的信息,并借助某种扫描过程,才能把观测到的众多的刺激转换成一系列有次序的操作”。 (三)受众与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反馈机制 反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维纳在其《控制论》中首次提出的。反馈“指的是送出去的电波或信息的回流”。反馈是衡量传播活动效果的参考量,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利益群体的不断分化,社会矛盾的增多不可避免,与此同时人们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也在加强,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也愈发的关注。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反馈信息的时效性更强。反馈机制能够有利于传播者改进传播内容,提高传播效能的发挥,也有助于传播者检验和证实传播效果。 新闻受众的反馈是完善新闻传播活动的先决条件。在信息全球化以及新媒体兴起的时代,由于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受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及网络反馈机制的日益完善。任何没有反馈渠道的信息在当代传媒环境是没有市场的更不用提及竞争力。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电视台等传媒机构也意识到受众反馈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待突发性的重大新闻方面,为了能够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采取了多种手段,特别是建立起网站,通过受众的留言、参与调查问卷等方式使得信息的反馈渠道畅通无阻,从而也为其全面、及时、客观、透明的报道开辟了新的道路。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是要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内容,并产生相应的预期效果。 新闻心理学论文: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实际意义 摘要:新闻心理学又称传播心理学,涉及到新闻学与心理学两方面,它以研究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主,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新闻心理学,获得了众多新闻理论研究人士和新闻从业者的关注和研究。在实际的采访中,一名记者要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如何适时的调控自身以及受访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采访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新闻从业者渴望掌握的一门技巧。如何掌握它为我所用来提高采访的效率和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从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去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新闻心理学;采访;信息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所以研究采访心理找出内在规律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一、保持合理的“心理定势” “定势”概念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提出,定义为“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通常,记者在采访前都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对线索的分析,对受访者的背景了解等等,由此形成采访计划、采访提纲等,不管是网上查阅还是短暂的冥想,这即是行动上的准备,同时也是心理准备的过程,即通过心理想象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以便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良好的心理状态,获得较好的采访效率和成功率,因此心理定势可以称之为记者采访前的“预习”部分。但现实中采访活动是瞬息万变的,时刻都会有新的信息加入,而“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时常会让记者的采访程序化、进而循规蹈矩,难有突破。在现实中,有的记者包括作者本人在拿到一个选题后,时常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认定新闻事件的走向,自觉不自觉的放弃对其他细节的追问,造成采访的主观倾向,甚至报道失实。可见,心理定势是一并双刃剑,运用得好采访工作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会给采访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心理定势”,既要作充分的准备,也要避免惯性思维,循规蹈矩,同时在采访中保持新闻敏感,及时补充和修正有关信息,不让“心理定势”之外的信息漏过,从而保证采访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二、第一印象与“最初效应” “最初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一印象,因为,所以第一印象往往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交流对象的判断。采访活动中,随着记者与采访对象见面,受访者的心理必然发生“最初效应”,被采访对象会根据记者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来判断是否接受采访,或在多大程度上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最初效应是记者赢得信任的前提和基础,在新闻采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我国新闻学的代表人物邵飘萍就非常重视“最初效应”,他说:“容貌要整洁与高尚,使人一望而为正派之人;须发冠无过旧之怪状,尤当避纨绔子弟之作风”这种仪表上的要求是迎合受访者的心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为了缩短受访者与记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受访者的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在邵飘萍看来,记者的相貌衣着、言谈举止可以使采访对象产生好感和信任之情,会积极配合记者的采访活动。 除了衣着、打扮等外在内容与谈吐修养等内在品质,产生良好的“最初效应”,拉近与受访者的心理距离对记者来说非常重要。尤其针对那些采访配合度较差,难以敞开心扉的采访对象,采访应避免单刀直入,可以先从受访者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事物开场,当受访者心态足够放松达到受访的状态之后,再切入正题,采访水到渠成。笔者有位同事曾作过一篇《宽甸烤烟种植喜获丰收》的报道,在从没有接触过的镜头前受访的农民们显得比较紧张,看到这种情况,这位同事没有一上来就询问生产的问题,而是跟大伙坐到一起,先卷上了一根旱烟点上,唠起了家常,这样举动让烟农们放松了下来,话题自然从家长里短转回到了采访的烤烟丰收上,拿回了一篇生动的报道。“卷汗烟”“唠家常”这些行为无疑给大家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最初效应”为采访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三、用客观的眼光分辨“光环” 当我们抬头望月时,由于光晕的影响月亮总是会被扩大一圈,这种错觉被引用到心理学当中叫做“光环效应”或者是“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某个方面有了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便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做出肯定的或否定的认识和评价,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一种知觉偏见。“光环效应”与“心理定势”不同,笔者认为,它是一种更加延展的心理活动,更容易影响到我们分析处理问题的客观性。在我们日常采访中“光环效应”带来的影响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先进人物采访中的“高大全”现象,先进人物必然是顶着这样那样的“光环”与接受采访的,而记者也很容易被“光环”所吸引甚至是错误引导,忘记了要采访的是人物本身而不是“光环”,从而难以获得“光环”以外的新鲜信息。或者采访中受到矛盾双方各自“光环”的影响,使采访有了倾向,在还原事实本质的时候不够公证,进而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被誉为美国电视新闻史上常青树的《60分钟》节目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在这档节目中,你时常会看到对一些世界级的明星、政要等的采访,但是在巨大的光环下,栏目却能人物的本身展示给观众。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的评委们评价《60分钟》“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进入了人物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在笔者看来,《60分钟》能成为新闻业的旗帜和长青树,因为它抛开了采访对象的“光环”,(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61页)拓宽了新闻的视野,重新诠释了新闻的本质,保证公正客观的新闻本质。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记者,我们要做到的是见“光环”却不为“光环”所动。 四、“共情”是“走、转、改”的心理基础 有句成语叫感同身受,在新闻心理学中可以理解为“共情”,它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受访者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有研究显示:初次见面的两个人在信息表达中,语言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由此可见人与人初次接触中90%以上的信息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而这些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认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比语言更加真实的表达。心理学上的“共情”法,要求记者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不单单是听,更要从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等收集信息,并做出语言和非语言的回应是表明自己在认真的倾听。这种倾听要全神贯注,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有助于相互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沟通。 联系当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媒体中轰轰烈烈的开展,如何才能写出“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仅有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躯体活动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在采访中做到“共情”,这是一种双向互动,“共情”会让采访对象甘于吐露心声,也会使记者更加真实的了解采访对象,从而写出反映基层群众的酸甜苦辣新闻。 五、在一些较难沟通的采访中,记者中应该学会合理运用心理学技巧 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写道:“外交记者之访问,最希望其人之健谈,但具体问题,外交记者不可不预行设擒纵之法,至谈话时乃用擒纵之方法……”意思是:采访中,当采访对象谈话奔放时,记者要采取“擒”即设法控制对方,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预先策划进行;当采访对象问十句答一句时,要采取“纵”法,即营造良好氛围,唤起采访对象最佳心理状态,并利用巧妙提问,激发采访对象的兴奋点。许多心理学的知识。不表采访之意是为了放松采访对象的心理“不述己见”戒备,达到倾诉流畅的目的。“擒住问明”则是在受访者犹豫之时,用主动发问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心理学技巧的运用在采访中是非常有价值的。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通常会有三种不同的心理,乐于接受积极配合,中规中矩的配合,再就是防范甚至抵触。前两种的采访困难不大,但应注意对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加以合理的引导,采访出自己想要的内容情况。第三种情况也是采访的难点,通常会出现在一些监督、曝光或者受访者有顾虑的采访中。此时,记者应该采取主动,以恰当的表情,神态,语言,行动影响对方,平复对方情绪,消除双方交流的心理障碍,获得信任,引导对方进入良好的沟通状态。 采访考研的是人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记者应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学常识和技巧,用新闻心理学来武装自己,并在采访中充分的、巧妙的运用它,我们的采访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采访也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新闻心理学论文:浅谈观众心理学对电视新闻的影响 观获取新闻信息的感受是检验电视节目质量的尺度。因此,观是评论电视节目优劣的最有权威、最有说服力的裁判员。要想办好电视节目、提高节目质量就不能不研究观对节目的心理效应,研究这个问题的科学,就是观心理学。观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和掌握观不同的个性特征、求知欲望和收看倾向,了解观收看兴趣,根据观的不同情况,满足其需要。并加强收视指导,改革电视宣传工作,使电视更好地为广大观服务。 人们打开电视机,收看电视新闻后,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会有三种程度不同的效果。一种是观通过收看新闻,提高了认识,看清了方向,开阔了眼界,激发了斗志,得到了乐趣,受到了鼓舞,获得了新闻信息需要上的满足,在心理活动上,产生了新闻的顺向效应。另一种情况是,观看到后认为是一种有问题的或很反感的新闻。产生了与其观点上相反的作用。这就是新闻的逆向效应。再一种情况就是这条新闻既没有引起强烈的顺向效应。也引不起什么逆向效应,即为中性效应。 作为电视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在观心理上的产生顺向效应,避免中性效应,摒弃可能产生的逆向效应。对于具体新闻活动来说。就是应该研究我们的电视节目收看对象是谁,传播的内容是否适应他们的需要,播出以后会在观中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效应。 我们先了解一下观心理效应的需要特性,这种特性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广泛性 电视新闻的公开性就决定了它的广泛性,它可以不分区域,不分种族,不分社会阶层,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语言相通。都是观,这就构成了电视新闻的广泛性。电视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广泛性,不仅仅指的是观多的广泛,而且每个观的心理需要也是广泛的。生活中的观,总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凡是观所关注的,能引起其兴趣的。观都希望电视给予及时的传播,传播形式越好,观越爱收看。观的需要尽管是各种各样的,但总地划分起来,可以分为:一类是物质需要,就是观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的物质需要,并由此而产生的对电视宣传心理需求。另一种是精神上的需要,比如艺术、文化、科学知识以及美学上的需要,并由此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 二、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特殊性 新闻的社会需要虽然是广泛的、普遍的,但就其每个地区、每个社会集团,乃至每个人的需要又有其特殊性。这种各自的特殊的需求必然反映出各自的心理活动。作为新闻又必须以此为目的来满足这种千差万别的心理需要上的特殊性,因而电视新闻的改革也必须从此处着手了。 人们对新闻的需要,是随着地域、民族、社会阶段、社会制度、个人的年龄、性别、能力、文化、职业、思想意识、修养而各自不同,他们的新闻需要的心理活动当然也就不一样。我们的电视节目如不研究这些千差万别的个性需要给予满足是不行的,搞千人一面、“万一心”也是行不通的。 三、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变异性 人类对新闻宣传需要上的心理活动也有很大的变异性。因此。在电视节目需要上也应该是因时而变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电视节目是不会受到观欢迎的。如果电视节目天天总是一样,不会也不懂满足变化的社会和各种人的心理需要,就会使观产生厌烦心理情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当然观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四、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可塑性 一条新闻后,对观思想心理有何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大小是可变的,它会随着观的社会地位、个人修养、道德观念、心情的好坏等因素而变化。具体地说,它可影响和引导观的世界观、道德观、思想认识、信念、情操、感情、志向等。影响积极的,社会效益就好;影响消极的,社会效益就不好。然而人们接受影响、教育、熏陶的心理也是可变的,既可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往坏的方面变化。认识了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新闻宣传改革要面对实际,用最科学的宣传内容,最好的宣传形式,善于启发、引导观、使观产生积极向上的顺向心理效应,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五、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反抗性 有些新闻由于失实。使观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抗。还有些新闻宣传使观产生了一种逆向效应,也就是你说好他就总想到坏。这些逆反心理的出现,有观的社会经验、个人心境上逆反情绪等诸多因素。但主要的是和我们的编辑、记者,反向宣传的指导思想有关系。你往反方向去搞,还怪受反方向去看? 收看电视有很大的随意性,它是观自觉自愿的行为活动,有绝对的自由和选择性,不好看,不愿看,可以随时把电视机关掉,不受任何限制。因为看电视不是开会,不受任何组织、社会纪律、道德观念的约束。这个特殊、随意的选择性,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改革,抓住这个特点,掌握观的心理活动规律。努力在观随意性心理活动中争取阵地,挤进去,为其服务,进行良好思想意识的宣传和渗透。 现代电视节目改革的方向是,在使观接受新闻宣传中。不断寻求简行方便、节约精力、善看乐受,有一定的吸引力,不断寻求挖掘观的心理需要与兴趣,较好地完成党的宣传工作任务。 新闻心理学论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误读 摘要 本文以协警从“救人”到“抓小姐”事件为例,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造成新闻误读的因素以及反映出来的相关问题,最后浅谈了一下减少新闻误读的措施。 关键词 传播心理;新闻;误读 2004年3月14日,昆明一女子企图自杀时被消防队员救下。云南《都市时报》摄影记者黄兴能,当时拍下3名联防队员将女子带走的照片并发在网上。该照片从此在网络上以惊人的速度疯传,并且,“协警救人”渐渐被误读为“城管抓摊贩”、“协警抓小姐”。在照片传播至今6年间,尽管拍照的记者和相关媒体都作了澄清,却始终无法阻挡流言的传播。本是正面新闻却被曲解为负面消息,众多网友对这一错误讯息却深信不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读呢? 1 传播中的编解码混入大量噪音 信息是在被传播的过程中被扭曲,被混入大量噪音的,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错误信息满足了人们发泄不良情绪的心理需求,具有传播价值 照片信息之所以被扭曲,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执法者诸如城管、民警等在执法过程中的粗暴行为让大家对他们产生了刻板印象。基于这一观点,相对于宣传执法者的新闻,大家会对执法者的负面信息更加感兴趣,也更倾向于相信,给信息的扭曲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动机。 接着就涉及到传播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及刺激物之间的了联系和关系。 在这一事件中,启动效应体现在信息扭曲者在网络上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联想到城管抓摊贩时的粗鲁行为,又或者根据照片中的女子形象联想到“小姐”,就容易将眼观和想象进行同化,按照自己的思维将信息加以润色,使之更加符合个人心理活动,也就产生了对原始信息的扭曲。 我们看到,照片信息在被误读后,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有关该照片的真实报道。被扭曲的照片信息由于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比真实的信息更具传播价值,更具吸引力。 2)传播过程中有多个传播者,信息被一再扭曲 在新闻照片被误读的过程中体现了信息扭曲效应: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若干传播者层层过滤,有时会产生扭曲现象,甚至最终背离信息源的原始信息,以至面目全非。人们更倾向于夸大或增值那些符合自己既有观念的信息,并乐意对其进行绘声绘色的传播。传播的过程说简单一点就像是我们都玩过的一个叫“传话”的游戏,原始信息由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然后依次传下去,经过若干人后,最后一个人得到的信息往往都是与原始信息有一定出入的。参加传话的人越多,信息走样的程度就越严重,最后就出产出一条面目全非的信息。 3)扭曲信息被反复提及,加强受众记忆,形成群体极化效应 虽然说流言止于智者,但是在网络大环境中,智者或者由于社会趋同性也被同化,或者干脆淹没在错误信息的大潮中,难以造成影响。 从媒体本身来讲,网络由于其言论相对自由,以其草根媒体的身份成为了广大受众发泄情绪的载体,很多传统媒体不会去揭露的事实也都是网络最先的,这表示网络在揭露社会黑暗面上有着更强的能力,也更具可信度。这就造成了信息者不仅可以扭曲信息,甚至可以编造信息,一般也不会遭到问责,而且被扭曲的信息很快就被大家相信,并且争相转载。 网络媒体享网站、论坛数量很多,受众面广,转载十分便捷。 2 受众信念固着,不愿相信真相 流言是否能止于公开呢?这一次没有。我们注意到,在传播过程中,有论坛工作人员发表声明进行纠正,报纸摄影记者自己也出来澄清,但都没有被网友广泛地接受,远不及误解版的流传范围广,大家还能坚持相信错误的新闻。在人际传播中,人们往往不愿意进行自我否定,这里我们谈谈信念固着效应,所谓信念固着效应就是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它的心理机制是思维定势,让人们对某类事情形成一种定势后,就很难改变固有的认识。网友们对照片错误理解的坚持,不仅因为他们认定照片中的执法者形象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这类人的特点,而且因为他们不相信主流媒体和记者对事件的解释,反而认为他们在隐藏真相。可见,要想把白的说成黑的,大家一般都信,但是要想把黑的变回白的,最终只能是越描越黑。 3 媒介博弈,凸显网络媒介影响力 可以说,在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一次博弈中,传统媒介败下阵来,报纸上刊登的真实信息远没有被误读的信息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照片说明被扭曲后,也没有人去注意报纸站出来的更正新闻,甚至在照片的拍摄者本人站出来说实话时,还有人问他收了多少钱帮城管说话,可见报纸的记者也没有得到受众的信任。最终,还是一位网友通在微博上发表了报道的截图和原文,这条微博被广泛传播后,才将真相大白于天下。不得不说,新媒体的力量着实强大。 最后,结合整个事件的分析,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我国的政策执行机构应当多进行自我检讨,在执法的过程中应注意态度和方法,从而在百姓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形象; 第二,我国的主流媒体应满足民众对信息,尤其是对监督政府信息的高度渴求,努力提高传统媒体本身的公信力,从根本上避免民众产生盲从心理,从而被流言蜚语所迷惑。 新闻心理学论文:灾难新闻的心理学思考 灾难新闻一般指火灾、水灾、海难、空难、地震、车祸、爆炸、台风等天灾人祸的报道。如近年来,我国各大传媒有关’98抗洪,9.21台湾大地震,11.24烟台“大舜”号特大海难,上海丽都酒家爆炸事件的报道。这类新闻视其伤亡人数、财产损失以及事发地点的显著程度来决定其新闻价值的大小。 心理学中,将人、物、观念及各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环境分为物质环境(感性世界)、信息环境(拷贝世界)和心理环境(心理世界)。灾难(感性世界)带给人们的情感情绪反映(心理世界)是悲痛、颓丧、焦虑、不安、恐慌等,但处理恰当的灾难新闻(拷贝世界)却可以转变受众的这些消极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使悲痛得到安慰,焦虑得到纾缓,惊恐得到平复,从而使受灾的人们在困难中振奋起精神。因此,恰当的灾难新闻的报道应该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灾难新闻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时效性 时间是新闻的第二生命,对灾难新闻来说尤其如此。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受众先睹为快的阅读心理,更重要的是满足受众寻求安全的心理需求。 有些人主张涉及面广的自然灾难,新闻传媒可以尽快不遗余力地加以报道,如’98抗洪,9.21台湾大地震这样的消息。但对于牵涉到某些利害部门的人为灾难,应隐而不发或稍后再发,并认为这种有意采用低调、淡化或回避的处理方法,可以达到控制受众心理朝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对灾难新闻而言,此种传播策略可谓得不偿失。首先,灾难不论大小,总是危及到一部分受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早一点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就能尽早衡量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程度,调整自己的行为,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人命关天,灾难新闻刻不容缓。其次,某些地方控制灾难消息的渠道,却不能阻止其他地区媒体进行报道。媒体不闻不问、漠然处之的态度一方面使得小道消息、流言蜚语盛行于世,扰得人人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受众由此产生的愤懑情绪因为得不到正当的表达和疏导,势必越积越甚,造成社会动荡。 真实性 对灾难新闻而言,其对真实性的要求远比一般的社会新闻更加严格,特别是在我国,具有官方背景的主流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在受众中已形成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媒体上的内容代表党和国家的意见,是有权威的,可以信赖的。灾难新闻一旦失实,后果将是严重的。因为受众依据媒体对灾难的失实报道采取行动遭到失败后,对党和政府的支持程度将急剧下降,甚至产生逆反和抵制心理。日本阪神地震中,该国政府即统一向外界新闻,也是为了避免新闻媒体各行其事,出现不实报道而阻碍救援和自救工作。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真实性,除了新闻的几个要素要准确,反复核实之外,还包括有关报道应全面客观,反对两种态度:一是报喜不报忧。这会使受众误以为灾情微不足道,放松了警惕。事实上,一定的紧张情绪,加之适当的指挥,可以形成极强的团结力,有利于战胜灾难。此外,身处灾难中的人困难重重,可媒体上却是一片“形势大好”,现实与媒介内容上的反差,会使受众心理得不到平衡,产生郁闷、不平,甚至愤怒。二是报忧不报喜。救灾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98抗洪、9.21台湾大地震这样严重的灾难,不能因一时的疏忽和过失抹杀了全部救援工作的努力,揭露丑陋阴暗的事实应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激怒受众,激化矛盾。记者应调动人们冷静的思考力,让人们对灾难事件有一个真实全面清醒的认识。 科学性 在灾难发生后,一般受众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恐惧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控制或摆脱某种危险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焦虑是由当前对未来活动的料想而引起的一种不安、忧虑、紧张的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妨碍人去客观地认识事物,使生活效率降低,也不利于受众接受新闻内容,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所以新闻媒体在报道灾情进展和善后工作的同时,应对灾难产生的原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告知受众今后的预防措施和摆脱险境的方法。这样,不知所措的灾民可以消弭一部分心理上对灾难的恐慌和无助感,沉着面对灾难,开展自救工作。一般的受众也可以从中得到相关的防范知识,防患于未然。 98抗洪报道中,CCTV“焦点访谈”请了许多水利专家、气象专家和医疗专家到节目中来。9.21台湾大地震后,台湾各大报也特邀了许多地震专家、建筑专家和心理专家撰文。新闻媒体通过这些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引导受众认清威胁来源的真正原因、鼓励受众克服恐惧和焦虑的情绪、采取有效的行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人性 灾难无情人有情,对灾难的报道还应见事见人,以人为本,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首先,要描绘出灾难面前的人性善恶。在抗灾救难中,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感人场面是常常有的,推卸责任的丑恶现象也确实存在。让人性善的一面得到张扬,激励生存者;让人性恶的一面受到鞭挞,教育重蹈者,是新闻媒体崇高的社会职责。 其次,媒体还应身体力行,直接参与对普通灾民的关怀,为受灾群众寻求社会的帮助,如公布慈善捐款热线,热心组织义演义卖等社会善举。媒体高扬人性真善美的旗帜,对于理顺灾民的情绪和情感,增强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认同感,以及稳定人心,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后,媒体除了真实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还应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体验灾难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痛,时时不忘倾注一种人文关怀。然而我们有些媒体在报道中渲染的却是灾难惨烈、恐怖、血腥的一面,给受众投下长久的心理阴影。去年11.24“大舜”号海难的报道中,广州某报在11.26的头版头条刊出的一幅照片,是一遇难者冲到滩涂上严重变形的残肢,鲜血淋淋,惨不忍睹。今年1.7广州另一张报纸在头版、二版,以“无情火海吞噬五尸六命”、“九月胎儿昨烧死母腹中”这样耸人听闻的大行标题来报道一起火灾事故,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心理学研究报告,不论是直接受灾、目睹灾难或参与救灾的人员,有30%―58%的人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候。对创伤事件的相关刺激或者受难经验的不断重复,将强行唤起幸存者痛苦的记忆,出现恐惧、紧张、失眠、忧郁的症状,甚至产生自杀、精神病等问题。对一般受众而言,这种灾难新闻也将带来厌恶、不安的情绪,从而影响接受消息的真正内容。
环保与安全论文:高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原则与方法,通过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调研,研究设计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独具本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 (一)校企深度融合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修订既要深入行业企业广泛调研,又要结合本学院专业办学条件设计制定。根据专业调研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接轨”,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甚至引领区域产业行业发展。 (二)课程优化整合原则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合,根据职业岗位群系统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设计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种课程类型,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和培养模式,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原则 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安排。建立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能力培养、培训与考核体系,实施“课证结合”改革,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规范化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本专业建设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经本系部审核批准、教务处审核、主管院长签字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要全面、结构应完整、表述应准确、行文要规范。经审批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五)持续改进原则 专业建设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及专业教学等方面反馈的信息,将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最终构建出独具本专业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与设计 (一)人才培养规格调研。 1.行业企业调研。专业教师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选取饮料制造、汽车制造、安全等典型行业开展企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大量环境安全事故凸显,引起国家和企业对环保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企业对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这一新兴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广东省内企业数量较多,尤其是外资、合资企业约占全国30%,外资、合资企业及重点污染行业均非常重视设置工业环保与安全管理部门,工业环保、安全与健康(EHS)人才备受该类企业青睐。企业中EHS岗位的高职学历人才比例约占20%,从学校招收应届生约占60%。 2.专业教学调研。专业教师对同类专业院校、教育专家进行了教学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在全国培养缺口较大,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更是凤毛麟角,远未能满足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行业教育专家还强调,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体现环保、安全、特种设备、消防、卫生等岗位群;根据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训课程,拓展职业资格证书领域,应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主要面向企业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EHS)部门、环境健康认证咨询机构、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基层环保管理部门、基层安监管理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从事企业环境保护、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企业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环境监察、安全监察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管理人才。 2.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招生对象为普高生或三校生,修业年限为三年(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主要就业岗位(群)为: 企业环境安全健康(EHS)管理人员、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监察人员、基层安监部门监察人员等。 3.构建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分析EHS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构建本专业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4.学分制及职业资格证要求。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推行“双证制”,学生必须修满学分并获得职业资格证方可毕业。本专业必考职业资格证书为ISO14000 OHSAS18000内审员资格证,选考职业资格证书为特种作业管理(操作)证、初级急救员证、消防员证、污水处理工证、水环境监测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可置换公选课学分。 5.实践教学要求。根据高职教育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特点,按“工学结合”的要求探索独具本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图1)。本专业实践教学按照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在校一、二学年结合专业课程安排企业参观、课程实训(实验)、集中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第三学年重点培养综合技能,安排不少于16 周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一) 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保障 本专业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初步建成环境/安全管理实训室、工业安全实训室、环境应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及一批校外课程实训与顶岗实习基地。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环境建设、实训室管理文件建设、实训教学文件建设;同时,根据工业环保与安全专业岗位具有专业性、复合型、广泛散布于企业等特点,还要开拓更多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确保一年校外顶岗实习与校内实训在内容上有机衔接、环境上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实训、实习等内容完整的实践教学要求。 (二) 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保障 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强化高职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参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开发及专业授课,保证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深度融合保障 按照“政校联动、依托行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本专业将通过与当地政府联动,依托环保行业优势,逐步与广东省内环保、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型企业、EHS咨询与认证部门广泛建立联系。以实质性项目为牵引,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本专业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环保与安全论文:安全环保监督及应急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摘 要:工业化的普及,环境污染,生产安全存在危险性已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制约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绿色生产是一个关键的方法,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探讨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的内容和应急管理的原则。 关键词:安全环保监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原则 1 安全环保监督的措施 1.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委员会应当组织各级领导监督下属生产工作,并且定期报告生产状况,报告的具体工作内容。根据单位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生产法规。 1.2 组织基层领导督促员工安全生产。单位企业领导是最重要的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所以领导基层引起足够的重视,日常工作中要对员工加强教育,要保证员工规范操作。 .3 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要雇用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组成的监管部门,监督单位企业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由该部门来负责生产安全委员会,并报告定期报告。 1.4 提高安全环保教育意识。员工要真正实现安全环保生产。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基层领导人尽职调查,确保员工规范操作,提醒员工。 1.5 建立明确的安全环保检查制度。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员工的意见,提供全面,适合实际的管理制度。 1.6 完善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1.7 安全环保监督检查内容要明确。 安全监督部门各级要制定的具体检查工作,根据每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做出更详细的制度,制度一旦,各级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制度安全生产,也可以通过上下级相互协调沟通的方式来制定安全环保监督检查规则。从厂长到基层员工,所有涉及安全生产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每个部门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遇到某一个部门违规规则应立即报告检验部门,如果情况属实,对于举报者可以提供适当的奖励。 1.8 各类单位企业要引以为戒,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或者有害气体回收处理系统。企业领导应该改善生产环境保护,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 2 应急管理原则 2.1 加强预防 加强忧患意识,公共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结合常态与非常态,必须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组织、预案和物资等准备。 2.2 以人为本 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任何可能发生导致伤亡突发公共事件,要采取及时的人员安全保护措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马上开展紧急救援人员的行动,加强应急救援人员安全保护的意识,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破坏危害; 2.3 快速反应 加强当地应急处置队伍快速反应本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力量,建立快速反应的机制,及时获取完整和准确的信息,然后跟踪及果断决策,迅速处置,减少危害和影响; 2.4 损益合理 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应该与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性质、范围和阶段相符合;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应当选择对公众利益的、对公众权利与自由更少危害的措施,不应超出人们的控制及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所必要的限度,并对公众造成的损失的合法利益所给予适当的补偿; 2.5 联动处置 建立和完善关节坐标系统,推动城市叫做,统一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工作,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城市和农村社区、企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灵活,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中央调度机构和当地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具有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有序、协调、高效运行的特点; 2.6 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资源等因素以及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 2.7 专群结合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加快,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技术水平和应对公共应急指挥能力要提高;有序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突发社会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力度宣传和教育培训的工作,提高公众的自我警卫意识、自救互救的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分析,员工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咨询,学习专业救援、紧急救援等知识; 2.8 责权一致 实施应急管理领导各级责任制,依法律保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计划行使权力;对不作为,延迟时间,组织不力等渎职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在紧急情况下要采取有效措施,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员应该视情临机决断,控制事态的发展。 2.9 资源整合 整合现有的公共应急等信息,建立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建立一个网络互联、科学和有效的预防体系,整合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措施,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定期不懈的安全系统,整合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组织网络系统,建立统一的、科学的、高效的指挥系统。 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安全生产事故,工业污染情况也非常严重,企业应该加强对自身的环境监管,提高单位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日常工作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员工的操作流程,只要确保单位企业绿色生产,安全生产,才可以保证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环保与安全论文: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 【摘要】本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定位,对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实践,努力探讨出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适合当今国情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工学结合;可持续发展 前言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育模式,将其改善为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获取工作经验的有机结合,并将这种教育模式贯穿于大中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工学结合形式多样,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究其本质,其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半工半读,同时具有学生与工人的双重身份.学生的工作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一、工学结合的实际意义 1.1.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遵循认知规律,把学习书本知识和培养劳动技能密切结合,学生既学习课本知识,又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技术,形成技能。 1.2.工学结合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能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1.3.工学结合改变了许多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毕业时基本达到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那些平时学习懒散,在工学结合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行为习惯得到了调理,个人形象获得重塑,企业文化的约束力在他们身上逐步显现。 1.4.工学结合有利于企业早发现人才,快培养人才,多储备人才。 1.5工学结合能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双师型”教师最有效的办法,让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工学结合,了解企业、“工教结合”,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总之,工学结合把教育与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把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的前所未有就业压力。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识。 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下的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为原则。因此课程体系需进行系统设计,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根据专业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按照工作岗位一工作领域一工作任务一职业能力一学习领域一学习型项目的工作流程系统的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设计。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培养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两大部分。 2.1 基础知识培养体系 基础知识培养体系包含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公共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公共课程)中引入相关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标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必备的基础;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内容设计,将“教、学、练、做”融于一体;职业拓展课程进一步拓展本专业相关知识。 2.2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生产育人的具体体现。工学结合贯穿其全过程,包含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单项实训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型教学任务进行,综合实训结合实际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岗位任务进行。 三、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下的实践 根据课程体系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专业基本技能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精讲多练。 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和科学、严谨、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引入生产项目并进行教学化处理,使之成为适合教学的生产性项目,即学习型项目。以学习型项目为载体,将知识点融入到各项目之中。在实训室内按项目(或任务)组织实施教学,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练、学做合一“教、学,练、做”有机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岗位技能培养的目的。顶岗实习着重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校内外指导与管理,以校外指导和管理为主,发挥顶岗实习的教学功能,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 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根据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不同,本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在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知识部分采用笔试、机试、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进行综合评定。实训考核按实训项目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实训成果、技术报告、仪器设备操作和态度,各项考核按一定权重相加来评定成绩。 实习实训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定,以校内评价为主。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实训成果、平时表现、操作能力、技术报告和态度综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评定,以企业评价为主,主要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提高情况进行评定。 总之,在明确专业定位基础上。校企合作,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分析论证。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从事工业业环保与安全管理、监测分析、工艺设计和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合理构建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培养出德才兼备 、为社会服务的优秀人才是时展的需要 , 也是我们环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环保与安全论文:安全环保隐患问题的治理与预防机制探析 摘 要:目前安全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做好安全环保工作,事关企业的发展命脉。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中国石油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提出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生产理念。本文我们将结合中国石油的具体情况,深入探究分析目前中石油在安全环保方面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机制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解决,为其他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依据。 关键词:安全环保隐患 预防机制 应对措施 一、中石油的安全环保问题 随着国家对于安全环保问题的不断重视,中石油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也制定的健全的安全环保问题的预防机制。然而,这些机制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此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企业安全环保文化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问题虽然在很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和解决,但是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环保文化体系。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体系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2.安全环保生产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严格的监管 虽然中国石油企业根据国家在安全环保方面的要求,制定了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环保问题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执行制度,使得安全环保制度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在安全环保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导致企业中的部分员工会做出违章的行为。所有这些因素使得企业整体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环保的问题。 3.事故要求标准不够严格 目前制定的标准主要是针对重大的事故,对于影响不大的事故和事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这就导致安全、环保隐患依然存在。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对于安全环保生产考核标准的制定不够完善,对于非生产事故和生产事故中C级以下的事故事件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导致小的安全环保隐患问题时有发生。按照事故冰山理论和危险金字塔理论,当小的隐患数量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势必会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淡薄、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企业对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教育和培训层层衰减、流于形式,缺乏有序的管理和考核机制,致使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安全行为执行不力。 二、安全环保生产隐患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目前随着油田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的作业范围不断扩展、工作量的持续增大,生产工艺的日趋复杂、设备装置和工艺管线不断老化,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制定相应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对于现在企业安全环保的运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中石油的具体情况,采取的具体有效措施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应该把文化体系的建立放在重要的地位,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抓,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不断开展安全环保工作相关的特色活动,将安全环保的理念植入每个员工心中,使岗位员工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真正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对每个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狠抓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安全环保监督队伍 任何一项制度的有效实施都需要一直强有力的监督队伍,对于制度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对于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进行及时的修正,使整个执行过程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将具体的责任由领导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员工身上,确定属地管理领域。制定严格的监管机制,使管工作必须管安全,抓管理必须抓安全落实到实处。 3.狠抓HSE培训师队伍和HSE审核员队伍建设 将管理层和员工的安全环保生产职责和HSE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融合,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HSE培训师和HSE审核员队伍,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和承包商管理,积极推进HSE体系评估,狠抓安全环保隐患排查和整治,努力建立反“三违”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持续平稳。 4.细化生产管理目标,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安全环保生产的要求是做到“零污染、零伤害、零事故”。这一生产目标的制定对于大多生产活动都是适应的。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正确的安全环保生产方针之上的。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目标为生产活动的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其生产活动的根本要求。在以总的生产目标为基础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应细化生产管理目标,制定上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以及基层管理者在内的覆盖全面的管理目标,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其责任尤为重大,基层是生产活动的第一线,众多的安全隐患出现在基层,因此强化生成过程成为应对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之一。 5.增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环保素质 一是开展领导干部HSE培训。聘请HSE咨询机构和专家,分期对领导干部开展以安全理念、风险识别和安全管理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加深各级领导对HSE体系的实质性理解,提高有感领导技能,掌握风险防控理念和方法。二是推动开展“全体员工培训”。认真总结经验,突出实效,让基层单位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开发标准培训课件,亲自授课,提升专业管理人员和干部员工的HSE素质和技能。三是全面推行基层岗位HSE需求培训。先进行HSE需求培训试点,逐步在企业所有基层队站全面推广以岗位操作技能、风险辨识、应急处置为重点内容的基层HSE需求培训,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会什么、干什么”。要利用HSE需求培训模式对新入厂、转岗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对社会化临时用工、外雇人员进行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全员HSE素质的大幅提升。四是组织好安全宣教活动。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月”、“6?5世界环境日”、“11?9消防日”“节能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HSE先进典型和安全环保知识,营造浓厚的HSE氛围。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于安全环保问题的不断关注,安全环保也在不断的深入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安全环保生产是现代生产活动中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对企业的基本需求。生产过程中由于其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流程多,故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在个别环节出现不环保生产活动。为此,建立并运行健全的安全评价体系,事故和隐患排查技术支持和标准化的安全环保生产制度对于安全环保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中石油的具体运作流程和情况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了安全环保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中石油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旨在为其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实施安全环保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参考。 环保与安全论文:安全与环保 安全环保是国家稳定、企业发展的基石,是生产经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作为高污染、高耗能、高危险的能源生产企业,王家川正视发展环境,认清发展方向,始终把安全环保放在突出位置。该厂生产区域分布广泛,点多、面广、线长,三站一库等重点部位需要时刻加强监管,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王家川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构建应急救援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夯实责任基础,注重职工健康安全,使“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当前,安全环保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的社会话题,国家法规的严格监管、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群众的普遍关心,使安全环保只要出现问题,就能迅速成为社会和舆论聚焦的热点。这对我们安全环保工作既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又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使得该厂肩负起了更大的社会责任。 今年油田公司下达我厂24万吨的原油生产任务,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安全环保任务艰巨。同时,油田公司今年实行了利润否决制和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否决制,这就要求该厂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由生产数量型向生产效益型企业转变,要更加注重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效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重组以来,在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王家川采油厂连续稳产24万吨以上,安全环保形势持续好转,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显著增强,职工的薪酬、住房、医保等福利待遇明显改善,逐步走上统一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正在朝标准化采油厂的奋斗目标阔步迈进。成绩的取得令人鼓舞,前进的目标催人奋进,继续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实现标准化采油厂的奋斗目标,需要该厂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一步打牢安全环保基础,确保发展速度、规模、效益与安全环保协调、统一,为我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持。 安全环保需要铁腕管理,重拳治理,更需要干部职工转变思想,提高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在行动上更加自觉地抓好安全生产,在工作上更加扎实地落实安全措施。如今,安全环保理念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该厂每个人都是安全环保责任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做好安全环保工作,需要每个人的坚守和付出,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维护,不断推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实现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是抓好责任落实。要坚持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岗位职责。 二是要狠抓安全基层管理。基层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一线的广大职工整天都与机器设备打交道,需要时刻提高警惕,注重安全问题,坚决不把安全生产当儿戏。 三是要强化隐患治理排查。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功夫下在平时,坚决改变事后重查处、事前轻防范的错误倾向。 四是加大安全管理执行力度。今年是集团公司确立的管理工作“落实年、执行年”,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和决策部署的落实、强化执行力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 做好安全环保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该厂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环保工作全局,坚持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不动摇,坚持严格管理不放松,坚持标本兼治不懈怠,坚持推进体系建设不折腾,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继续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安全环保形势,为王家川采油厂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环保与安全论文:喷砂除锈施工的质量、环保与安全 摘要:喷砂是目前广泛用于钢板、钢管、型钢及各种钢制件的预处理方法,是效率较高的金属表面除锈方法,而且除锈质量直接影响到喷涂的效果和质量,影响构件的使用寿命。为此在保证喷砂施工质量的同时,更应环保、安全的施工。本文首先探讨了喷砂除锈工艺状况,论述了喷砂除锈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粉尘防护措施,重点探讨了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关键词:喷砂除锈 质量 环保 安全 1、喷砂除锈介绍 喷砂是以清洁压缩空气为动力,使经过干燥的砂粒(或磨料)形成高速砂流(或磨料流)射向金属制件表面,使之强力撞击零件表面,依靠砂粒(或磨料)的切削作用,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达到清理和修饰的过程。喷砂主要用于某些不易采用常规处理方法的材料和零件,如铸铁件、机床底座及水闸门,油罐及船舶等大型设备。喷砂的目的在于清理金属表面的氧化皮、锈蚀、积碳、焊渣、漆痕或磨痕等,增加覆盖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该技术应用极为普遍。 喷砂可分为干喷砂和湿喷砂两类,目前应用仍以干喷砂为主。与其他除锈方式相比,喷砂除锈具有强动力性、机械程度高、除锈质量好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彻底的除锈方法,适用于室内、室外等多种场合,适当的调节气体流速、流量、磨料类型以及磨料含量和其他参数,可以在不同的工件表面达到指定等级的除锈效果,而手工打磨可以打出毛面但速度太慢,化学溶剂清理则清理表面过于光滑不利于涂层粘接。 对于喷射或抛射除锈过的钢材表面,分四个除锈等级。Sal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Sa2 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Sa21/2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Sa3 使钢材表观洁净的喷射或抛射。喷砂除锈一般要求达到Sa2或者Sa21/2。 2、喷砂除锈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由于除锈质量直接影响到喷涂的效果和质量,影响构件的使用寿命,所以喷砂的质量尤为重要。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施工点: (1)喷砂前,依据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对金属结构基体表面锈蚀等级进行评定。仔细检查,清除焊渣、飞溅等附着物,并清洗表面油脂及可溶污物,对无用的焊接体或联接物也应作妥善处理。 (2)喷砂除锈所选用的砂,要求颗粒坚硬、有棱角、干燥(含水量 (3)压缩空气为动力供给喷砂装置进口的压力,随压力升高,磨料喷射速度增加,对表面冲刷作用加剧,磨料破碎率提高。因此压力的选择要考虑到磨料的粗细,工件厚薄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喷砂操作时,空压机气压为0.6~0.65MPa,气压变幅为0.5~1.0MPa。一般砂桶气压为0.45~0.55MPa,不得小于0.4MPa。 (4)在空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喷嘴孔径加大,空气耗量和出砂量增加,喷砂效率提高。孔径的选择受空气供给量的制约,一般为8~15mm。由于磨损,当喷砂嘴孔径增大25%时,应更换新喷嘴。 3、喷砂除锈施工过程中粉尘防护措施 喷砂除锈具价格低廉,除锈质量好等优点,但施工中易产生大量的成分为钢材表面的氧化皮,浮锈、喷砂砂料等粉尘,施工现场粉尘弥漫, 严重污染了施工现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对操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会对周围其它作业工种的正常施工带来不利影响。我们针对这些因素,改进一些喷砂设备和施工条件,将喷砂过程中的粉尘、噪声控制在适当允许范围内,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使其对人身健康伤害降低到较小程度。 (1)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可以更改磨料,减少粉尘的产生量。喷砂除锈工艺一般采用的喷砂砂料为黄沙或石英砂,在喷砂施工过程中,黄沙和石英砂容易破碎,粉尘产生量大,重复使用率低,只能重复使用3次,针对这几点,我们首先在砂料上进行改进,选用钢砂G25作为喷砂砂料后,明显减少了粉尘的产生量;钢砂G25硬度高,塑性好,不易破碎,可回收重复多次使用,实现了节能环保;而且钢砂G25颗粒质量大,冲击力大,能较好的消除钢材机体内应力,起到一定的时效处理作用,提高了钢材材质。 (2)如果为室内的喷砂,可以增加喷砂车间通风量和通风方式。压入式通风方式容易造成通风风流和喷砂风流相互干扰,致使风流紊乱,容易扬起粉尘,妨碍操作工的视线,威胁着操作工的安全,容易出现漏喷现象,造成返工处理。因此,通风方式由原来压入式通风改为抽出式通风,一方面加大通风机通风量,另一方面减少了风流之间的相互干扰,使新风流源源不断的带走粉尘,保证通风效果。 4、喷砂除锈工作时安全注意事项 (1)喷砂作业区,布置有专业监护人员,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现场。在三米隔离带以内不允许其他人员进入,以防发生意外。 (2)操作者应穿带有头盔的喷砂工作服,工作服用橡胶或人造革制成,并带有空气分配器,戴上橡胶、皮革或厚布手套,辅助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和防尘口罩。 (3)储气罐、压力表、安全阀要定期校验。储气罐两周排放一次灰尘,砂罐里的过滤器每月检查一次。喷砂机具、管道及接头必须安装牢固,连接可靠,做到安全不漏。工作中也应经常检查,有无漏气和管道磨损情况,特别是严重磨损的管道应及时更换,防止爆裂伤人。 喷砂除锈是我们在施工中通用而重要的除锈方式,我们应扬长避短,且掌握施工要点,提高除锈质量,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重视施工人员的健康,从安全,质量,环保三方面全面做好喷砂除锈的施工。 环保与安全论文:谈谈中学化学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能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独立思考的个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显得刻不容缓。那么,在中学阶段,各种各样的实验就成为了他们学习锻炼的好机会,是书本知识的有益验证和补充。所以学校理应重视实验教学,在其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作为学校实验工作人员和学生都应懂得环保和安全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做到安全与环保,值得思考,不要顾此失彼。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环保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把安全与环保放到了重要地位,时时处处讲求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落实到我的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理解的: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主要环节。化学实验,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因此,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化学实验它本身具有一定不安全因素和环境污染问题,那么,如何做到安全实验、环保实验,从而把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呢?这就是作为一个实验管理员应该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 1. 安全问题 1.1 实验室设施的安全。实验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及危险药品室应每间配有干粉灭火器、砂箱,危险药品室还应安装报警器和注明绝对禁止使用明火的标志。电线要经常检查,要安装防爆、隔离或密封式的照明电器设备。不得让电器设备带“病”运行。实验室应安装排气扇,这些排气扇平时起到排出室内有害气体的作用,而且在火灾发生时也能起到机械排烟的作用(实验室应注意开窗通风)。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毒口罩、耐酸手套、简易急救箱。剧毒药品管理上应严格执行 “双人验收 、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双本帐册”。确保药品的正常使用,力求不发生任何意外。 1.2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老师要教育学生不得品尝实验用的水果或认为可以食用的药品,不得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实验药品当作医药药品使用,因为化学药品纯度高,大多数都未经人体实验,所以少量杂质仍可能给用药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凡是在做有毒气体实验时,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应启动一切通风设备。教育学生不要在水槽外震荡药品,绝对禁止随意混合多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特别强调实验过程中具腐蚀药品的取用,一些易爆炸、易爆沸、易中毒的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2. 环保问题 2.1 药品存放的环保。化学药品种类较多,应做到两分开八预防。两分开:教师演示实验化学药品和学生分组化学药品分开;剧毒药品、易燃易爆化学药品与一般药品分开。八预防:红磷、电石、过氧化钠放在干燥器里防潮解;AgNO3溶液、KI溶液、浓HNO3等放在棕色瓶里防分解;FeCl3溶液中加入盐酸、Na2SiO3溶液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防水解;液溴、CS2等加入水密封封存防挥发;NaOH溶液、KOH溶液、Na2CO3溶液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盖住防粘结;浓HNO3、KmnO4溶液等用玻璃塞而不用橡皮塞盖住防腐蚀;钠、白磷存放在水中防着火。从而保证药品存放安全化、环保化。 2.2 药品配制的环保。在教材中,有的指明了化学药品浓度,有的没有指明。其实有的药品的配制是可以做到既节约药品,保证了实验效果,又减少了环境污染。(1)溶液浓度可以减半处理的学生实验有:高一NaCl溶液的配制;高二中和滴定中标准液盐酸和待测溶液NaOH的浓度。(2)、高二银氨溶液配制中,AgNO3溶液和氨水的浓度可由2%降到1%。(3)、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一般配成1:4的浓度为宜。 2.3 药品处理的环保。化学实验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而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会造成环境污染。如果把实验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方面可以节约化学药品,变废为宝,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和能力。 (1)回收利用。如高二原电池实验后的稀硫酸可回收,第二个班可接着使用。同样,高一焰色反应中洗铂丝用的稀盐酸都可以这样处理。实验中废弃的酸可用于冲洗厕所;高三学生实验一,测定过后的CuSO4可回收配成硫酸铜溶液;高一学生实验四,氯化钠溶液可回收做其他实验用。 (2)循环使用。通过对可回收药品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如在做萃取实验中用过的CCl4,可用NaOH溶液洗液、分液,又可得到CCl4;银镜反应后的Ag,只要加稀硝酸再加热可制得AgNO3溶液。 (3)自身处理。利用药品的自身性质相互反应,达到处理的目的。如酸碱中和、药品自身沉降、稀释等。 总之,在完成好化学实验的同时,应当考虑安全与环保问题,这是我们实验教学的责任。切不可顾此失彼。 环保与安全论文:浅谈城市道路施工对于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的控制与管理 摘要:随着非洲各国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各国政府对于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文借鉴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市政道路重建工程项目的管理经验,来着重介绍下在非洲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市政项目对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三方面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近些年来随着卢旺达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流和交通流的急聚增加、政府对于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当地法制观念的不断加强,使得我们在城市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不断地遇到质量、安全、环保方面的问题。本人通过在基加利市近两年的工作时间,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上有了一点收获,下面就分别从质量、安全、环保三个方面分享下本项目控制与管理上的些许体会。 一、关于质量管理 首先本项目在项目开始时就建立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本体系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力求做到“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干”,严格执行合同技术条款,确保各项工程施工质量都在控制之中,确保各分项分部工程以优异的质量通过监理的质量检验。 本项目的质量管理原则 贯彻“质量第一”方针: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基础,也是市 场竞争的需要。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好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施工过程中对产品进行验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避免出现检查不合格而返工的现象。 用数据说话: 控制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运用质量检测和试验数据来判别质量的优劣 群众基础:质量是广大职工共同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少数人检验出来的。所以要加强广大员工质量意识,从思想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本项目的质量管理内容: 设计阶段质量的控制:尽管设计质量主要由设计单位负责,但是我们项目组也积极参加设计工作中,这样首先双方可以经验互补提高设计质量,其次是让设计方结合我方的工艺水平和基加利本地的一些传统习惯来进行设计,从而减少今后施工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a、在首批项目人员进场后,尽快开始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的复核工作,发现问题后与监理、设计方进行协商处理; b、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和试验段等方法确定了施工工艺;对于一些关键工序进行了反复的试验段工作,从而找到了最佳施工工艺; c、检验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例如水泥、填方土、石料等),并加强其堆存环境的管理; d、施工机械和测量、实验等技术装备的进行检查、校核工作,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项目的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始前,技术总工和现场经理根据施工工艺、准备期间所作的试验等向各作业组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如需修改施工工艺,必须再次进行试验段工作; 测量组在施工前做好导线点复核、加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导线点进行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对必须迁移的导线点应由测量组迁移,准确做好坐标、高程更新工作,并及时通报各作业组,测量组还应做好测量记录和测量结果的归档保存工作; 材料的质量控制:本项目的主要材料为外部采购和内部生产两种。外部采购材料主要是水泥和钢筋,由于这两种种材料的采购渠道限制,我们没有太多选择,故项目组对这两种材料进行质量鉴定(内部实验室或外部实验室),做到对材料的质量心中有数,在使用这两种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真实质量,对于这两种材料的存放,也应严格按规定存放。内部生产材料主要是各种机轧碎石、砂等。对于这些材料,首先要严格控制毛石的质量,这就要求试验室不定时的对石场进行取样试验工作,并按实验结果将毛石进行分类。轧石场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结果进行分类轧制工作,一旦发现混淆毛使用,项目组将严肃处理当事人情况严重者直接开除。其次对产品的级配、粒径进行严格监控,项目总工、试验室应不定时检查轧石场,通过试验等各种手段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最后应注意的是产品料的储存堆放,尤其是沥青混凝土用料的堆放一定要考虑到雨水、地面汇水等影响,避免油石料的污染。 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机械总工按设备进场计划组织进行施工设备的调配和进场前维修、保养等工作。对于新引进的施工设备,组织有经验人员吃透新设备使用、保养、维护等各环节。同时对于可能影响到施工质量的一些机械配件,根据配件消耗速度组织订货保证库存。 测量实验设备的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测量组不仅应定时的检查自己的设备,还要对各土方组的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实验室要按规定对试验设备进行使用、保养、校核,保证测量、实验得到数据的精确性。 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现场经理严格监督、测量试验全力配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和过程监控工作;分项工程完工后,由技术总工和测量和试验进行自检和外部验收,然后由下一道工序负责人进行交接验收,全部通过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如没有通过,找出原因进行返工并记录在案以备月底对该负责人进行施工质量考核,最后按绩效考核办法进行相应的责任人处理。对于那些返工的工作,项目组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其真实原因;并根据情节严重对各责任人进行处罚,其上级主管附连带责任; 建立质量手册,详细记录施工工艺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处理方案和最终处理效果等。 成品的防护:成品防护就是施工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进行有效的保护,以防止半成品、成品的损坏。这些防护工作尤其是半成品的防护工作比较重要,首先这要求项目组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缩小相邻工序的施工间隔,其次施工过程中各作业组加强保护意识,做好临时排水、安放交通标志、警戒胶带安放、维持交通人员的安排、降低车速、固定养护人员等工作,从而减小天气、交通给施工半成品、产品带来的损坏。 根据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对每个工作组进行质量评定并记入绩效考核。 本项目的质量检查流程: 在各分项工程开始前,项目组确定各工序的施工工艺,对一些重要工序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试验段工作,以确立最佳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总工、现场经理向作业组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直至该工序负责人完全掌握。 环保与安全论文:申龙客车演绎客车的智能\安全与环保 申龙客车携4款最新车型亮相此次车展,同时其自主研发的车辆智能化产品“全能达”智能管理系统在此次展会上正式对外。 全能达系统帮用户提供最优运营方案 申龙客车此次正式对外“全能达”智能管理系统,将推进客车行业物联网发展,同时也将为运输企业提供整体运营解决方案。 据了解,全能达系统主要由车载终端设备、无线传播媒介、服务器平台三大部分组成,具有“安全、节能、高效、便捷”四大特征。车载终端设备包含多功能行车记录仪和司机助手两部分,前者是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而后者是整个车载终端的中枢,能识别车辆信号并通过无线设备传输到服务器平台,是人车交流的平台,集安全驾驶管理、远程故障诊断、维保管理、油耗管理、车线匹配管理、视频监控及娱乐视听等功能于一体。无线传播媒介是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服务器平台沟通交流的纽带。服务器平台可以收集记录车辆发送的信息并将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从而助力运输企业实现车辆高效运营。 LNG车型助力节能环保 此次申龙客车参展的另一大亮点是SLK6120K01LNG天然气公路客车。该车型采用了全承载式车身技术,进一步提高整车敏捷性、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申龙客车新能源料科长宋一中向本刊记者介绍道:“这款车的天然气系统主要采用了500升大容量LNG钢瓶,一次充满后可以行驶750公里,能够满足客运和旅游用车要求。同时,我们在能耗方面也做了很大提升,限定状态下百公里气耗约35立方米,整车经过动力系统的优化匹配,能够达到经济性与动力性的最佳平衡,此外还对车辆的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大大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申龙此次参展的车型还有最新研发的SLK6129高档混合动力城市客车、SLK6770(珍宝)多功能商务客车以及SLK5180房车。并且,在本届车展上申龙客车旗下3款产品——SLK6120K01双风挡全承载豪华公路客车、SLK6129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SLK5180豪华房车分别荣获“2012年度最佳公路客车奖”、“2012年度最佳公交客车奖”以及“2012年度最佳创新奖”,申龙客车成为此次颁奖盛典的最大赢家之一。 环保与安全论文: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安全与环保 摘要:在公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系统,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首先提出了在进行公路设计时需要注重环境的保护,注重公路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并提出在公路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线性因素及周围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注重行车安全与设计路线及环境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设计路线;环保 1 引言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中国也已变成了私家车王国了,尽管中国近年来大量修建公路设施。但是交通依然拥挤。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国外要多很多。比如,2007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为17%,而美国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只有1.7%,日本只有0.9%。而且很多交通事故大多发生在高速公路及山区公路上。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环境、车辆、人为因素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因素。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有一半的交通事故与道路的条件有关系。因此,公路的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很大,公路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各种环境保护、行驶安全。而且应做到设计与生态环保、与行车安全建立起协调统一的整体关系。 2 路与自然的和谐 2.1 公路设计应注意环境的保护 (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进行公路设计时,应当结合当地的土地及公路发展规划,并对公路沿线土地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合理的公路路线的布置。例如,在山区地带,不占用经济农林区,公路线路尽量布置在荒岭等地带;在平原地带,尽量不占用农田和果园等,尽量布置在荒地等区。另外,可以设置挡土墙、护坡或高架桥等等以节省土地利用。 (2) 水资源的保护 进行公路设计时,不能占用居民区的水源,尽量避让水源100m以上。并且,对于水库、鱼塘等也要尽量避让。另外,对于有重要价值的水源,例如温泉、矿泉和瀑布等也要避让。并且公路设计时不能改变水流运动,不能人为割断水流。设计路线排水系统时,要注意水流方向,路面水、边沟水排人一定的水域,不得随意排入公路两侧的水体或土壤中,以免污染周围的水土资源。 (3) 矿产资源的保护 进行公路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公路沿线是否具有矿产资源,并进行详细调查,由于矿产资源的发掘难度较大,因此对其调查研究难度也加大。公路的路线应当避开储量丰富的优质矿产资源。不到万不得已必须穿过矿产区时,应当穿越价值含量低的矿区,并缩短穿越的范围。 (4) 土场选择及弃土的处理 在进行公路的施工时,不能随意的在沿路两旁取土以免形成沟塘。取土应该去当地的一些贫瘠地段取土,并且应该保护当地的环境及水资源。且进行公路的挖掘时,应当将废土遗弃在那些荒芜地带,不能影响环境及植被生长,不能侵占农田,不能阻断水源及污染水源。而且应该对废土场地进行平整或绿化以提高使用价值[1]。 2.2 公路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公路在设计、建设中,应当努力根据路段周边的生态景观、沿线自然环境形态特征,组织景观链,充分展示出道路的旋律,使人感受到路与周围环境的高度和谐[2],使驾乘人员感到舒适。 公路设计中,应当努力做好公路设计与沿线环境的协调,与自然景物的协调,创作一个具有独特风格且和谐的公路运行环境。应该充分利用好公路及构筑物为自然增添魅力。 3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公路的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要改变“建设就是发展”的传统观念,坚持把“用户需求置于公路工作的核心”,把不断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交通工作的最终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注重公路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提供最大限度的出行方便。 在进行环保时,必须做到周围环保设备对行车的无障碍,不能影响行车安全。处理好安全与周围环保的关系。 3.1 公路的行车视距对道路行驶安全的影响 行车视距指的是,驾驶人员在公路上行驶时应当能看到前方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能保证,当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或者障碍物时,驾驶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采取紧急措施避免发生危险。 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错车视距、会车视距及超车视距4种,它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行车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与行车视距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整个公路行驶安全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1为美国的交通事故率与行车视距的关系图。行车视距越长,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越低。并且,我们可以发现,当行车视距200m,事故率随着视距的增加平稳降低。且当行车视距 600m时,此时增加行车视距对交通事故发生率基本没有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将100m作为事故率的可容许极限点。200m是事故变化率的转折点,所以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看到检查车距的标牌“前方200m”字样。 有些地方由于地形比较复杂,增加视距会导致施工的工程量加大,这时可以节省费用而又能够减少事故率发生的措施来确保行驶的安全。一般可采取如下措施: (1) 对妨碍行车视距的障碍物,如路旁的建筑物及植被等予以移除; (2) 对一些有害行车的路口,予以封堵或改道; (3) 在一些危险地带设置限速及不得超车等禁令路标; (4) 设置减速鸣号等诱导标志; (5) 路面中线标划双实线或采用强制分道,禁止驶入对向车道。 3.2 线性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复杂的公路线性组合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负荷。公路线性存在平曲线和凸形竖曲线时,行车视距减少且汽车在三维空间行驶,由此便大大增加了司机的工作负荷。如果其中增加了一些更加意外的情况,驾驶员有可能产生更多的不安全行为,行车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道路的安全便会降低。因此,平纵线性组合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 平竖曲线的对应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对应为:当两者组合时,平曲线应当包含竖曲线,且平曲线应长于竖曲线。平竖曲线的对应能够保证驾驶员能够看到顺滑且美观的公路线性。配合较为理想的线形式是竖曲线起讫点最好分别位于平曲线两头的缓和曲线上,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段上,也不要放在圆弧之内。若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大,则平竖曲线的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若做不到竖曲线与平曲线较好的配合,而两者半径都小于某限度时,宁可把平竖曲线拉开相当距离使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2) 平竖曲线大小均衡 平曲线与竖曲线在一起时,其技术指标之间的大小匹配应当均衡,不能一个大而缓另一个小而急。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竖曲线内有两个以上平曲线,看上去都很别扭。根据德国的计算,若平曲线的半径小于1000m,竖曲线半径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其协调关系见表1所示。 (3) 公路线性设计应与周围景观的协调 实践证明,在平坦空旷地带设置长直线线性,不能引导驾驶员视线,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公路设计应当与周围的景观协调,使得驾驶环境对驾车司机产生积极作用利于行车安全。 (4) 公路线性应保证连续、统一 直线或大平曲线上纵断面线形不得存在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或忽上忽下的线形,否则会造成驾驶员视线不连续,受到竖向离心力的反复变化影响,引起心理不适和操作失控。行车视线范围内应当避免线性的反复变化,方向或者坡度的变化都使得线性的不连贯,影响行车安全。建议,驾驶员在看到的视线范围的平面线性方向的变化不应超过2个,纵坡线上不应超过3个。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公路行驶安全及环保的理念阐述了公路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即在进行公路设计时,要注重环保,既注重公路施工时的环境保护,还要讲究公路设计时周围环境对行驶安全的影响,尽量做到环境与公路的和谐统一,公路的路线形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近年来,我国的公路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引入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检验的概念,并颁布了专门性的指南来指导公路建设的安全性评价,线形设计的合理性显得更加重要。 环保与安全论文:安全与环保并重 我国入世以后,与WTO成员的经贸关系更为紧密。鉴于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均为WTO成员,对其技术法规自草案阶段即开始跟踪研究,不仅有助于行使作为WTO成员享有的评议权,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而且在我国制、修订相关技术法规时,也可予以借鉴。 汽车行业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成长期,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经历着种种“成长的烦恼”,因此,在立足国内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国际技术法规动态,就显得更为重要。2004年,WTO成员的与汽车有关的技术法规通报共76个(其中我国5个;WTO其他成员71个),占TBT(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总数的10%以上。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 安全性 为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保证财产安全,成员纷纷制、修订技术法规,增加汽车的安全系数,以期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从2004年来看,成员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为以下三类: 测试方法 详细规定某种测试方法,要求机动车辆通过该安全测试,从而起到防患于未燃的作用,以保证人身安全。 例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2004年5月底就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推出规则提案,要求机动车辆对乘员提供侧面碰撞保护。该规则提案通过对与窄物体碰撞时的保护要求,特别是与窄物体及与其它车辆侧面碰撞时,对乘员头部的保护要求,充分提高了其侧面碰撞保护标准。提案要求所有额定总车重为4536千克(10000磅)或更轻的客运车辆在车辆对标杆试验时能保护前排就座乘客免遭头、胸、腹和骨盆损伤。另外,该提案也要求机动车辆在通过车辆与车辆的碰撞试验时,除满足原来的标准(即:要求前座和后座乘员免遭胸和骨盆损伤)外,还要求保护乘员头部免遭损伤。同时,拟将试验用假人的配套数目从一个增加到二个。试验将用代表中等身材成年男子的新型第二代试验用假人替代当前在该试验中使用的假人,其保护性要求与为新假人制定的头、胸和骨盆防损标准一致。同时增加对新的代表身材娇小的成年女子的试验用假人的试验,其保护性要求与为该假人研制的防损标准一致,以增强对小个子成人乘员的保护。由此美方认为提高了其伤害评估能力,即:可提供侧面碰撞发生时,对伤害种类及伤害程度的更完整的评估,并使对改善乘员保护所采取措施功效的评估更为完整。 为满足试验时乘员头部免遭损伤的标准要求,建议车辆制造商考虑安装受力自动打开的侧面头部保护系统,如:受力后,从车门框上的内顶板自动落下的头部气囊或充气帘。这类侧面头部保护系统能避免或减少在客运车辆与杆或树侧面碰撞,以及与高前端车辆侧面碰撞时的头部损伤,对碰撞时避免乘员被从侧面车窗部分或全部甩出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装置要求 直接对机动车辆的某一系统或设备提出技术要求,以达到提高机动车辆安全水平的目的。 如:2004年2月18日,欧盟委员会推出机动车正面保护系统指令草案。草案规定了在正面保护系统的设计中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对车头保险杠的要求。提案建议自2005年7月1日起,如未达到指令要求,对该机动车辆类型,或作为独立技术部件上市的正面保护系统类型将不再予以型式批准。自2006年1月1日起,所有安装了正面保护系统的新车辆和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新的正面保护系统均应符合指令要求。 对于机动车正面保护系统我国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两地间的交通运输日趋方便,作为缓解铁路客运压力的主力,长途客运的发展方兴未艾,关注其他成员与此有关的技术法规,或者可以成为我们发展中的借鉴和参考。为此,我们注意到2004年3月22日丹麦道路安全与运输局推出部颁法令修订案。该修订案主要涉及3项内容:1)要求在卧铺间安装横向安全分隔物。安全分隔物必须有足够的强力防止睡眠中的旅客在碰撞事故中向前滑倒。2)要求长途汽车安装旅客能看得到的显示车速的数字显示装置。3)要求新的长途汽车安装ESP(电子稳定程序)装置,该装置可减少侧滑和翻车事故。 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机动车辆。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是否足够安全,也是成员在考虑的问题。 如:出于节能的考虑,很多成员都在进行车用替代燃料的研究。2004年7月19日,美国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推出有关氢燃料电池(Hydrogen-powered fuel cell)及机动车辆用替代燃料安全研究的四年计划。要求从安全角度对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内燃机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机动车辆进行研究,并对该项燃料节约措施进行评估。同时美国寻求全球氢燃料车辆技术法规的国际协调,拟制订相关技术要求,以保证该类车辆与目前美国境内使用的其他车辆具有同等安全水平。 为保护人身安全,我国也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如:对机动车辆某些装置的3C认证要求。特别是2004年3月15日,我国就道路车辆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通报。该管理规定适用于本国汽车制造商和其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外国汽车制造商,规定了汽车缺陷的定义、缺陷汽车的管理范围、汽车缺陷的报告、调查和确认、主动召回和指令召回的工作程序。该管理规定现已生效。 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观点日益深入人心,成员也纷纷通过不同渠道对机动车辆加以管理,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从2004年来看,成员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为以下两类: 控制污染物排放 为保护环境,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进行限制。我国于2005年1月10日,就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最大设计车速不小于50公里/小时,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千克的M1类、M2类和N1类汽车,推出我国控制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的第Ⅲ和第Ⅳ阶段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草案,涉及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该强制性国家标准拟于2007年7月1日生效。同时,并就装用以汽油和两用燃料为燃料的点燃式发动机、车辆最大总质量在3,500千克以上的车辆,分别推出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和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草案。 美国则在2004年6月28日,为控制新机动车辆空气污染排放,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即:拟对重型柴油发动机和车辆进行使用中测试。提议为2007年及以后出厂的重型柴油发动机车辆制定一个使用中排放测试计划。计划要求发动机制造商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装置测量其柴油发动机的废气排放。这也是首次要求全美汽车制造商定期向美环保署提供由正常运行的发动机产生的排放量数据。美环保署将对其进行评估,以确保这些发动机符合特殊排放要求。 无独有偶,瑞士从另一角度也对柴油车排放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除限制有害气体外,法规更延展到对可吸入颗粒物的限制。由于柴油能量密度高,具高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的特点,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少,与之相应,柴油发动机可靠性高、动力性能优越,油耗低、运营成本低,同样具有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特点,因此,柴油车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柴油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欧洲,柴油车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但柴油车会产生比相同大小的汽油车高出千倍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可致癌,或造成心、肺系统疾病,因此瑞士政府认为有必要对其加以限制。2004年3月5日,瑞士就柴油车微粒排放浓度推出限定指标草案。该法规草案适用于装有压燃式发动机且总重量不超过3,500千克的M1型车辆。要求此类柴油车的颗粒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1011个/公里,否则不得上市销售。这一排放指标适用于20至500毫微米范围内的所有颗粒物。其颗粒物排放浓度的测量程序基于“欧洲经济委员会―污染与能源专家工作组(ECE-GRPE)”颗粒物测量程序(PMP)专家小组的初步研究成果,具体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检测和计算等。该废气排放测试必须由经认可的瑞士技术服务机构或根据相关的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或欧共体(EC)指令由经认可的外国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所有国外的测试报告均应提交给经认可的瑞士技术服务机构,由其对该类报告是否符合瑞士要求进行核准,如符合,则颁发证书。只有获得上述合格证书,才能获得机动车辆的型式批准。该法规草案拟于2006年1月1日生效。 为满足瑞士对柴油车微粒排放浓度的限值要求,建议安装颗粒物过滤器。据了解,安装颗粒物过滤器可减少90%以上由柴油车排放的此类物质。 减少废物处理 垃圾成山,一直是对环保的一大挑战。对垃圾进行各种科学处理,固然是一大课题,但从源头抓起――釜底抽薪,也是成员努力的方向,即:尽量减少报废车辆。如:2004年4月21日,欧盟委员会为减少报废车辆,推出“关于机动车辆可再用性、可再造性及可复原性型式批准的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和修订理事会指令70/156/EEC的提案”。提案制定了具体要求以确保3500公斤以下的新客车(M1类车辆)和轻型卡车(N1类车辆)的设计在可再用性、可再造性及可复原性方面满足最低鉴定等级要求。在该指令获得批准三年后投放市场的新客车和轻型卡车必须按以下要求设计和制造:可再用性和/或可再造性最低占该车质量的85% ;可再用性和/或可复原性最低占该车质量的95%。其鉴定等级将根据ISO 22628 : 2002标准中的方法进行计算。以上新条款将作为欧盟机动车辆型式批准制度的组成部分,并将应用于有待批准的新型车辆和已经通过批准的新造车辆。此外,提案还包含了一份可能会对安全或环境造成危险而不能在制造车辆时重复利用的部件列表。 综上所述,对WTO其他成员,特别是发达成员与汽车有关的技术法规通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利于了解世界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也可作为我国制、修订该类法规的参考,并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缩小我们和发达成员的差距。 (作者单位:中国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 环保与安全论文:更节能、更安全与更环保的叉车 “丰田叉车在动力和效率上已经做得足够,现在,我们在向新的技术方向努力,制造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的叉车。”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营业企划经理宇佐美祯浩先生认为节能、环保与安全将是叉车在动力和效率上提高之后技术研发的新方向。 丰田自动织机成立于1926年,其前身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公司由机械电子系统部、工机事业室、技术开发中心、发动机事业部、汽车事业部、压缩机事业部、纤维机械事业部、TOYOTAMaterial Handling Company等八大部门组成,其中的TOYOTA Material Handling Company(丰田物料搬运公司)全面负责丰田公司产业车辆与物流系统的生产与销售,在日本以丰田L F的品牌,提供物流系列产品。 2003年丰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TIK)正式开始生产丰田叉车,同年成立了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TMHS)全面负责丰田产业车辆在中国的销售和售后服务。2000年公司收购了瑞典著名的BT/Raymond公司,2003年产量已占世界叉车市场份额的25%,成为全球叉车销量的第一名。 国内叉车市场发展迅速,叉车也不断在更新换代。你认为现在叉车新的技术方向是什么? 宇佐美祯浩:丰田生产叉车已经有多年历史。1998年丰田向全球推出1~3吨7系列内燃式叉车以来,因其在追求作为叉车本质的安全高效方面,受到众多用户的好评。可以说,丰田在叉车的动力和效率上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高调,人们安全意识的日益提高,包括叉车在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我们更多地是从叉车的社会性来改进叉车的技术性能。这其中,节能、安全、环保是三个主要方向。去年10月,我们在全球推出了8系列1吨至3吨新型内燃式叉车。 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节能话题,请介绍一下叉车在节能方面的新技术。 宇佐美祯浩:我们可以丰田叉车的发动机和驱动系统来看看节能技术的应用。丰田改良型IDZ,2Z柴油发动机在启动时的黑烟排放量比改良前减少了一半,改良后的新材料过滤器缩短了发动机启动时间,因此节约了动力。丰田4Y汽油发动机以低油熬、动力强而著称,4Y-ECS电子控制新型汽油发动机采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统和三元排气净化装置,降低了燃料费用。 使用丰田AC交流动力系统的叉车,与丰田公司以往车辆比较,行驶速度提高了30%,装卸速度提高了65%,延长有效工作时间40%。动力可以提高30%,强劲动力的工作时间可以提高25%,在动力再生制动功能中,有停止加速再生功能、刹车再生功能、前后转向再生功能、坡道再生功能,以此大大地节约动力能源。 安全一直是车辆驾驶者很关心的问题。请问叉车在安全性上有什么新的技术来支撑吗? 宇佐美祯浩:丰田叉车的安全性主要靠三大系统来保障。在原有的OPS操作者存在感应系统的基础上,SAS主动式稳定系统成为标准配置,另外还增加了ASC行驶控制系统。 操作者存在感应系统Operator Presence Sensing(OPS): OPS系统是通过驾驶座椅下的感应器,感应操作者是否以正确姿势就座的一种安全系统。在叉车的座椅下面安装有操作者存在感应开关。此系统是通过感应开关感应操作者是否以正确的坐姿进行操作驾驶。如果感应到驾驶员没有以正确的姿势坐在驾驶座椅上,行驶驱动力即刻被切断,同时所有装卸操作也会被停止。 它可以防止操作人员没有以正确姿势坐在驾驶座椅上时,因误操作而导致的车辆行驶事故和因误操作操纵杆导致的作业事故。 主动式稳定系统System of Active Stability(SAS): 这是一套从分析事故原因开始,结合丰田独创的先端技术,以提高作业时的车辆稳定性和作业效率为目的而开发的丰田独有的安全系统。它主要有4个功能。 一是后轮摇摆锁定控制。通过电子控制器和安装在叉车各个部位的感应器以及后轮摇摆锁定柱,感应车辆的各种行驶状态和作业状态,减少叉车在急速转弯时的倾斜度,提高车辆稳定性。二是门架倾斜控制。配备此系统的叉车,在重负载情况下,门架提升过高时,限制前倾角度。叉车无负载,或在重负载时,门架处于低位时,加大前倾角度。在门架前倾角度控制中,它可以根据货叉提升高度和货物的重量自动控制门架前倾的角度,帮助防止门架的前倾超过危险角度,从而降低货物跌落和车辆前翻的危险。在门架后倾速度控制中,它可以在货叉底举升时加快后倾角度。帮助防止因货物跌落而造成货物受损或给操作者带来的冲击。三是FHPS全液压转向同步控制。采用FHPS(全液压转向同步控制装置),解决后轮转向角和方向盘转角的不一致问题,使操控更加精准。提高车辆在急速转弯时的稳定性,防止车辆侧翻;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防止车辆前翻和货物倒塌。四是货叉自动水平控制。在按住前倾操纵杆上的按钮,进行前倾操作时,货叉可以马上停止在水平位置。并且为了安全,货叉在提升货物两米以上时,按住按钮的同时不能进行前倾操作。 行驶控制系统Auto Speed Control(ASC): 这是一套融合丰田独创的SAS技术和发动机控制技术开发的行驶控制系统。即便操作人员误操作,也能自动控制车辆速度和减缓行驶状态变化过程,确保叉车难于进入危险状态,保护操作人员和货物的安全。主要功能包括:一限制车速功能,它可以感应货叉提升高度和载荷重量自动限制车辆速度,防止因高速行驶带来的危险;二是防止急速启动功能,它可以感应货叉提升高度和载荷重量,抑制叉车急加速,使得车辆不会急速启动,防止因急速启动而造成的翻车事故;三是最高车速和最低车速设置功能,它把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限制在8~15km/h内,帮助加强安全管理;四是简易载荷称重装置功能,在操纵杆上有简易称重的按钮;五是载荷提升自动提高转速功能,即载荷提升时,发动机自动提高转速。 除了这三大系统,丰田叉车还在叉车硬件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改进。比如防水导线的应用,可以让叉车下雨天也能在户外安全作业。比如一次成型的防护顶架,一次冲压形成型的一体式骨架结构,没有焊接点,减少了外装树脂装饰板,更加牢固。 请介绍一下丰田叉车在环保性上的技术特点。 宇佐美祯浩:丰田8系列叉车在环保性上得到了有效改善与指标提升。 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对大自然和地球负荷是丰田一贯的追求。8系列新型内燃车更是采用丰田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尾气排放更加清洁,噪音和振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目前丰田叉车的再生循环率已经达到了99%。具体体现为非环保物质的应用得到大幅度的降低:镉和水银的含量降到0,铬的含量是7系列叉车的1/00,铅的含量是7系列叉车的1/10,柴油车黑烟净化率约100%(DPF选配),co,HC,NOx的净化率95%(三元排气净化装置选配)。 除了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外,噪音也大大降低。体现为操作人员耳边噪音降低1.5~5 dB(A);周围噪音降低1.9~2.2 dB(A);操作员体感振动降低30%~40%(方向盘振动加速度)。另一方面,采用无碰撞货叉着地装置,使货叉在接触地面之前的瞬间,下降速度自动放慢,缓和地接触地面,大幅度降低种撞噪音。 除了更节能更安全更环保外,叉车发展目前还有其他的技术特征吗? 宇佐美祯浩:以丰田叉车为例,现在的叉车设计在人性化上有很多考量,希望操作人员在作业时,感觉更加方便,更加轻松,更加舒适之外,还不易疲劳。比如说丰田叉车上的小型方向盘、大型扶手、可大范围前后调整的座椅、脚踏式驻车制动、宽阔的前方和上方视野、宽敞的乘降口和驾驶空间、可以左右旋转的座椅等等。 你认为这些叉车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如何? 宇佐美祯浩:丰田叉车一直定位于高端用户,尽量应用新技术在叉车产品上,因此价格不低。目前在中国国内的叉车市场,很多客户仍然把价格作为选购叉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应用高端技术的叉车大范围推广还需要时间。 环保与安全论文:环保与安全携手并进雷 克萨斯CT200h 3月初的日内瓦车展,lexus为旗下首款小级距掀背作品CT 200h进行全球首演。预告这辆搭载Hybrid油电复合动力系统,同时能支持Full Hybrid纯电能行驶的五门掀背车,2011年初将于美国市场正式上市,瞄准喜好动感外观,同时具有环保概念的年轻消费者。将于美国市场上市的CT 200h,只会有搭载Hybrid动力的车型,在环保的大旗下,兼顾动感与环保i动力系统方面,前驱设定的CT 200h搭载一具1.8升四缸VVT-i汽油引擎,搭配永磁电动马达;变速系统上,原厂为CT 200h选用E-CVT电子无段变速箱,使这款油电掀背车能有更佳的油耗表现。 同时为CT 200h设定Normal正常,ECO节能模式,SPORT动感驾驭与EV纯电能行驶4种驾驭模式。在运动模式下,不仅提高电动马达的动力输出,同时降低电子辅助装置介人,给予驾驶人高度的驾驭快感。另外,以EV纯电能模式行驶,能达成全程零油耗与零排放,最大续航力大约2km,但最高时速不得超过45km/h。 海马S3 海马S3是海马汽车自主研发的车型,海马S3的车身尺寸分别为4421mm/1830mm/1710mm,轴距达到2619mm。动力方面,海马S3将搭载海马汽车自主研发的全新2,OL发动机,该发动机配备双VVT(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转速达到6000rpm时,可爆发出149马力的最大功率;195N・m的最大扭矩则在转速达到4000rpm时产生。 另外在配置上,高配车型配备CD音响,GPS导航,自动空调,电控后视镜等舒适性装备以及ABS,EBD加上双安全气囊等安全装备上都将措载在新车上。除此以外,还有八方向电动座椅调节,电动后视镜折叠,电动调节前大灯高度,方向盘音响控制等功能。 2.0 TFSI发动机 一款具有显著运动风格的轿跑车必须有强劲而高效的发动机。奥迪A5的澎湃动力来源于全球领先的发动机技术。 奥迪A5所采用的最顶级发动机是新款2.0升TFSl燃油直喷式发动机,它装备了包括AVS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的创新齿轮组合。为了能使发动机的气门升程可以进行两级调节,一组滑动凸轮被直接安装在了排气凸轮轴上,包括两组负责调节大小两个等级气门升程的相邻的凸轮轮廓。至于由哪个凸轮来打开进气气门则取决于某一时刻所僻要的动力大小。TFSI技术不仅使发动机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动力得到增强,与此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油耗。奥迪A5 2 OTFSI的最大功率达到155千瓦,在发动机转速为1.500~4.200转/分钟之间保持350牛・米的强大扭矩输出,如此强劲的动力使奥迪A5在任何时候都能随心所欲地加速。 环保与安全论文:论石化安全与环保 【摘要】石油化学工业简称为石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石油化学工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为人们提供能源、稀有元素以及各种原油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是国家经济重要支柱之一,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化学工业。现在科学技术和对石油的处理工艺日益进步,而且能够将石油与化学工业相结合,使石油资源利用率更高,应用更为广发。但是现在石化安全与环保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石化安全与环保的发展现状,总结石化安全与环保的重要性。 【关键词】石油化学工业 石化 安全 环保 资源 石化是石油化学工业的简称,也称石油化工,石油化学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石油化学工业的支持,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除了为人民生活提供服务,许多行业和领域都离不开石油化工如,建筑业、轻工业、纺织业、电子产业、航天航空、运输、道路桥梁工程等。石油化学工业是运用化学手段和其他工艺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进行处理加工,获得石油产品(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石蜡、液化石油气等),而且还能够得到一些稀有元素如,铀、砷、锑、铋等。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速度较快,而且全国石油和石油产品使用量在逐年增加,我国对石油的处理工艺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石油化学工业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污染和安全问题。这需要我们要节约石油资源,提高石油化学工业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处理工艺和手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环境污染情况的出现。 1 石化安全与环保现状分析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资源利用率不断增高,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但是石油化学工业安全与环保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也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 1.1 石化安全问题 石油化学工业不同于轻工业、冶金、加工、零件生产等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运作和发展是伴随着可燃性气体、液体、有毒元素等物质的,所以安全问题就更加容易发生,值得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 1.1.1大型火灾和爆炸问题 石油化学工业主要对石油和天然气用化学手段进行处理和加工获取石油产品,而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是依然以爆破的气体或者液体,而且化学反应中很大多伴有发热或者产生火星等现象,这就容易引起火灾或者爆炸的事故发生。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生的重大事故也比较多如,1979年吉林液化石油气厂由于球罐爆裂,导致了火灾的发生,死伤严重,并且经济损失达六百万。1984年大连石化公司由于可燃性气体泄漏,发生空间爆炸,人员伤亡总素达百人。近些年来仍然有一些化工企业发生重大事故,对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对资源造成浪费,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1.1.2化学事故问题 石油化学工业中大多都是利用化学工艺和原理对石油等资源进行处理和加工,提取人们所需要的燃烧油或者石油附属产品等。但是石油中含有很多的有毒元素,会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的元素也有许多有毒元素,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化学事故的产生。2000年的时候,相关调查显示全世界化工企业由于化学事故导致人员死亡最多的国家为中国,死亡人数136人。 1.2 环保问题 1.2.1爆炸和火灾产生大气污染 石油化学工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原材料大多都是可燃性的,但是有很多有毒元素存在石油中,石化爆炸和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或者温室气体,这些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石油化学工业中的爆炸和火灾蔓延速度较快,而且破坏力较大,扑救较为困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气体还可能对人产生威胁。 1.2.2泄漏问题导致污染事故发生 现在石油化学工业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泄漏问题,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问题,最为严重的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问题。石化中有毒气体或者可燃性气体的泄漏,能够导致空气质量较低,一旦爆炸或者燃烧产生的有毒性气体对大气层造成破坏。石化中液体泄漏,如果泄漏到河流之中,会产生严重的水污染,而且人们没有较好的扑救措施。 2 石化安全与环保重要性 石化安全与环保是现代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石化安全与环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其能够使用到质量较高的石油产品。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使环境得到应有的保护,不会因为石化事故被进一步污染和破坏。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减少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损失,能够使石油资源不被浪费,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使我国石油工业走上良性发展路线,而且能够让我国石化企业在国际中有良好的形象,在让我国人民对化工企业有更多的信任。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使石化企业创造更多的福利和效益,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促进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3 结束语 石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家和人民提供石油产品,使各行各业正常运行。石油化学工业在保持生产效益和生产工艺的同时,还应该充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切实做好生产安全,把污染降到最低。 环保与安全论文: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 摘要:高校生物实验室是我国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是进行科学教研工作的首要前提。本文就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探讨,希望可以为高校实验管理提供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 一、 前言 高校生物实验室的使用涉及到水、电、气以及各种化学试剂的使用,这些都关系到使用实验室的人员的安全以及学校校园环境的很多问题。为了确保高校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使用与维护的首要目标。 二、规范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建设的安全与环保设施主要由实验室选址、建筑结构、通风与净化、实验室废物处理等组成。由于我国生物实验方面起步较晚,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较为薄弱的环节。以前,许多高校往往只是单纯的注重实验仪器的采购与更新,对于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问题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近几年,各地高校开始慢慢注重这个问题,开始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对于旧的实验室按照标准进行改造。经过合理的规划布局,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功能,注重安全与环保方面的问题,使整个实验室的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我国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生物实验室由于具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与多重性。在管理上我们既要满足他作为实验室最基本的需要,又要针对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要不断提高生物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相关的主管部门要进行抽查和定期检查,来确保相关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二)加强安全、环保教育 要对师生加强环保、安全的宣传与教育,要将环保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深入人心。1、学校要组织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责任心强的实验管理队伍。2、实验教师在课前要增加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内容,对于水、电、气以及各种生物试剂的使用要做到安全第一。3、学生在第一次使用实验室时要进行专门的一节课来进行安全、环保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整个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室各种设备与器械的使用原理。掌握化学药品的MSDS。4、定期开展防火、防震演习,了解逃生技能以及一些消防设施的使用。 (三)生物实验室各类废弃物处理的管理 1、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的处理 生物实验后,有很多活性的生物材料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对于一些细胞和微生物必须进行及时灭活以及消毒处理。对于实验用的固体培养基要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未进行处理的废弃物不得随意作为日常垃圾进行处理。液体的废弃物要经过15%浓度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30 分,进行稀释后方可排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周围的影响。生物实验室在对动植物进行实验前,应确保实验材料无传染类疾病。完成后要对动植物的尸体进行合理的安置,禁止随意丢弃。实验动物在进行试验后,要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净化处理后,使用统一包装,送交相关部门集中处理。 2、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对于有毒有害的实验废弃物禁止随意丢弃、掩埋。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有毒有害的废液处理,如果学校处理的标准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进行自行处理,如果学校不具备这个条件,则应该进行封存送交具有处理资质的部门进行处理。对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锭(EB)、丙烯酰氨、甲酰氨、焦碳酸二乙酯(DEPC)、IPTG、二甲基亚砜(DMS0)、二硫苏糖醇(DTT)、四甲基乙二胺(TEMED)、过硫酸铵等及其结合物要进行分类、分级的收集,避免一些废液混合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比如过氧化物与有机物,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与酸等,要根据其特性进行存储,统一送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三)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 在实验室中对于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我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进行使用。对于购买、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要做到准确登记、本人使用,本人领取,要做到帐实相符,实验教师要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对于放射性同位素要做到防火、防盗、放射线泄漏的三防检查。在实验使用前以及结束后要按时进行同位素探测,防止产生污染。对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垃圾应该做到明确标识,专门容器摆放,专业部门回收的流程进行处理。 (四)推行环保、绿色、清洁实验 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陆续的发明了仿真实验这个方式,仿真实验的应用是环保的、绿色的、清洁的实验,它可以零投入、零污染。避免一些毒性较大的物质接触学生,这种实验尤其适合低年级的新生来做。对现行的试验方法和实验规模进行改革,发挥高校实验中心的监督和统筹的能力,降低实验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达到我们节能减耗、预防污染的目的。在试验中,在实验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环保、清洁的实验器具。 (五)实验器械与耗材的处理 对于一些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要做到高温灭菌后,清洁后再次使用,对于一些废弃的实验仪器要进行分类回收,统一处理。 四、结语 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对于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以及保障科学教研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基础工作,我们不应为眼前的一点点成绩骄傲,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实验室的管理团队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的原则,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充分考虑安全与环保要素,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加强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要加强安全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的能力。将实验室的不安全因素最早的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绿色建筑论文:对建筑绿色施工管理不足及策略探析 摘要:绿色施工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下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及体会,针对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的自我理解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 绿色施工 施工管理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尤其是建筑行业发展更加迅速。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过度开发使用资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共同面临着环境污染与资源缺乏等严峻挑战。进入本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也提出了一种绿色施工的管理模式,考虑到施工现场的环境复杂,资源需求量大,产生的废物也相对较多,所以绿色施工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是依靠绿色施工技术是不能真正实现绿色施工。现今,为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行业急需摒弃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技术和设备,采用全新的绿色施工方法,把节能环保与生产建设结合起来,把节能环保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的新的方向和目标。 2、绿色施工的提出 绿色施工就是在工程建设和实施中,不仅仅只是保证生产质量和安全生产,而且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保”。在建筑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建设中在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资源材料的消耗,同时又与环境和谐发展。在使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项目单一性、技术与管理先进性、实施风险性、统筹复杂性、信息全面性、目标统一性等特点。实施绿色施工,不仅要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且要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等这些内容,它还涉及到资源与能源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3、当前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 由于绿色施工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在实现绿色工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通常都是只注重表面现象,并未真正理解绿色工程的内在含义。因为实施绿色施工对施工企业并没有带有实质性的回报,所以导致大多数施工企业不愿意加入到绿色施工的行列不愿意在绿色施工上投资过多,进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绿色施工有一定的难度。 3.1管理人员并形成绿色施工意识 对于大多数管理工作者,绿色施工只是一个专有名词,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并不知道如何在具体的生产建设中,并且加上实际生产建设中的员工大多是农民工,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完全理解绿色施工的准确含义,所以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能耗等方面还缺少一定的意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绿色施工的实现。 3.2建筑施工的设备以及技术的落后 当前中小企业相对较多,工作人员不集中,有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广。同时一些建筑工地部分设备缺乏,很多工作都是靠手工来完成,而使用那些设备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没有参加过高水平的培训和深造。致使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道德素质不高,管理方式落后,并没有产生可持续发展战的意识,只会使用一些能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设备,未能及时引进既环保有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因此,不够科学合理的管理、平均文化水品素质较低的员工、不够完善可靠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对应的绿色施工措施都导致现实生产建设质量难以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不利于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3.3政府以及社会欠缺监管力度 任何一项利国利民的制度的形成都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管,绿色施工同样如此,在全面实施贯彻绿色施工中,社会以及政府的监管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科学的、完善的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以及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绿色施工的保障,才能增强绿色施工的监管力度。但是当前以上几个条件均不满足,致使所谓的监管处于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甚至已经到了有名无实的地步。虽然很多工程建设企业在起初都通过了国际环保认证,但是他们大多都没有把绿色施工的技术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建设过程中,而政府与社会没有一定的监管力度和法律保障,只能对那些高能 、浪费资源、环境的破坏等现象置之不理,使绿色施工不能顺利实现。 4、对当前绿色施工提出的完善意见 绿色施工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建筑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新的环保型的设备可以有效的把可持续发展应用的建筑施工上,从而有利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员工的绿色施工意识 要顺利实现绿色生产必须提高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绿色施工意识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宣传和培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普遍的宣传和培训,才能整体提高所有工作者的绿色施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不仅加深工作人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和理解,深入了解绿色施工的本质和内涵,深刻认识绿色施工在现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对绿色生产的监管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益,自觉的实施绿色施工,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2建筑施工的能源管理 首先在技术和设备的选取上,主要采取先进的成熟的并且是低能耗的技术和设备,对设备进行有规律的保养和维修,保障所有设备能正常运转,从而降低能耗。有条件的尽可能把高能耗的设备淘汰并且用当前较为先进的低能耗的设备进行替换。同时再生产过程中关掉那些未使用的设备以节省能源。 4.3建筑施工的资源管理 各种建筑材料以及水资源是建筑工地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改善环境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施工现场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避免使用一次性资源;在施工现场组建一个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把废弃材料收集统一处理;尽量使用节水设备以减少施工期间水资源的使用量;在施工现场建设污水雨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水进行二次利用(例如将处理后的水用于降尘,洗车等)。 4.4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 在施工现场,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施工泥浆、施工扬尘、光污染、施工噪声、固体废物。基础和土方工程是导致泥浆污染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控制避免也可以通过人工参与使其及时凝结避免污染;扬尘主要在干旱和大风的天气产生可以采用具体的淋水降尘道路硬化等方法避免和治理扬尘现象;通过施工的维护可以避免施工中的光污染;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中的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可以通过禁止夜间施工、选取低噪音的设备等方式对噪声污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减少噪声对公众的影响;由于建筑工地上的固体垃圾大部分都是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因此回收重复利用是解决固体垃圾污染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5、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更是如此,所以绿色施工管理方式将是施工企业发展以及未来施工管理创新的方向。总之,绿色施工管理可以看做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施工现场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通过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从人员管理培训、节约施工能耗、节省施工水资源以及建材资源的消耗、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建筑施工进行绿色管理全程控制,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绿色建筑论文:建筑装饰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节能的环保理念,尤其是现如今建筑装饰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是我们目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建筑节能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就一些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还总结了环保节能型建材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装饰 节能环保 绿色装饰材料 应用 1引言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和完善,这也使得人们对居家环境和装饰材料的要求和选择也越来越挑剔。为此,要求现代建筑装饰企业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以便能够追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和人们的需求。在依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节能环保理念的基础上,尽量运用现代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来进行建筑装饰的施工,以便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装饰的节能功效。现如今,随着各种各样的节能环保绿色装饰的应用,使得建筑装饰的效果和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于建筑装饰中的重要意义 就建筑耗能来说,它包括有建筑采暖、空调、降温、电气、照明、炊事、热水供应等多个领域和环节,它所需的能源在全球中占到了30%,并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建筑行业中还存在着不具备完善的围护结构保温、效率极低的供热系统和采暖空调设备、能量消耗严重的输配环节、效率不达标的末端换热等众多问题。由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使得节能环保问题逐渐成为所有行业想要维持发展所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建筑装饰环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该环节所需的材料是否能够有效节能是直接关系着建筑的装饰效果、节能效果,以及保护能力的强弱,甚至还直接影响着建筑装饰业在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为此,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于建筑装饰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确保在建筑物的整个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都能够尽量做到节能减排,使其真正得到落实。 3现代新型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3.1低辐射镀膜玻璃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 就建筑装饰中的装饰材料而言,应用最为普遍和广泛的要属玻璃了。现如今的低辐射镀膜玻璃突破了传统玻璃各种缺点和弊端的禁锢,具备着自身的诸多优点。所谓的低辐射镀膜玻璃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工序在玻璃的表面多层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并且该玻璃具有辐射较低的特点。另外,该玻璃还具有着采光好的特点,再加上玻璃表面有一层镀膜的原因,使得低辐射镀膜玻璃能够在冬天的时候把室内的温度还传回室内,保持温度的稳定,在夏天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的抵挡外界紫外线的照射。所以,总的来说新型的玻璃具备着可见光高透过及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 具体来说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玻璃的内表面一般是通过60%的辐射进行传热的,而与热量损失关系最大的是玻璃的性能,只有在有效抑制表面辐射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降低热量的损失。通过在玻璃上镀一层银的措施,可以把辐射率从0.84降低到0.1以下,也就达到了降低由辐射引起的室内热量散失的能力。通常建筑在采暖的时候都会伴随着大量有害气体的排除,而这种玻璃的应用降低了热量的损失,也就间接的抑制了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二是对于低辐射镀膜玻璃而言,它不但比普通的玻璃反射的低,而且对可见光的透射比也高,能够达到80%,这两方面特性极大的增强了玻璃的光学性能,使得其从室外向室内看的时候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采光效果。并且相较于传统的大面积中空玻璃门窗、玻璃幕墙等来说,它还还极好的避免了光污染现象的产生。 3.2光触媒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 就光触媒来说,它指的是全部的、以纳米级的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该材料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来使其自身具备超强的催化和降解能力,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的达到降解有害有毒气体、最大程度的分解和处理细菌所产生的一些毒素的目的,还增强了除臭及抗污的效果。虽然在目前情况下,该装饰材料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只在一些大型的医院中才能见到,但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提高,必将逐渐带领着该装饰材料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 3.3软膜天花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 通过软膜天花材料在 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传统材料的要使用大量小块进行拼装的难题,还使得产品具备了更好地立体化的特点,这使得装饰出来的效果更加完美,能够达到现如今人们对装饰高品质的要求。具体的来说,软膜天花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具备着以下多个优点:首先,是能够加强建筑的声学效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隔音效果;其次,是通过仿效电影屏幕的制作原理,该材料在其表面有较多凹凸纹的存在,这样不但能够加强灯光的折射度、减少灯源的数量,还能够增强其自身的绝缘性并降低室内热量的散失;最后,当然还有其它多种功效,如:防菌防水防潮、不凝水露不脱落不变色、安装较简单方便、色彩极为丰富多样等等。总的来说,就是软膜天花材料对提高建筑装饰节能环保功能起到了有效的保证作用。 3.4其他几种节能环保新材料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 一是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合成石的功能,就合成石而言,它是由废渣、荒料和尾矿组成的,对比起昂贵的天然石材来说,它不但价格较低,还能克服天然石材的各种缺点,达到低辐射、高防火、外观优美,以及耐使用的完美要求。合成石的这些优点使得它得到了众多设计师的青睐,并在建筑装饰材料领域中占据着一个关键的位置。二是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光导照明系统的功能,就光导照明系统而言,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对自然光线采集的采光罩,并联合导光管和漫射设备的使用,能够达到合理、均匀、按需分配光线的目的,进而满足人们对于照明效果的需要。 4环保节能型建材未来发展 环保节能型建材的应用,突破了传统装饰材料所存在的高投人、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及高污染等众多问题。通过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现代方式的运用,使得建材与各种环境能够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目的。现如今我国建材市场的发展方向包括:研究节能环保型材料、应用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生产技术、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材料、关注材料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最终,开拓出一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现代建筑装饰企业来说,研究和探讨建筑装饰施工中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是极其重要并且迫在眉睫的。在遵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节能环保理念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使用现代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措施,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紧随时代前进的脚步,并最终达到为构建和谐生态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做贡献的目的。 绿色建筑论文:漫谈绿色建筑与中华传统文化 当今世界绿色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人们在关注绿色建筑技术层面的同时,也关注文化层面的内涵和外延。今日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综合了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与经济技术等多层面问题的复合概念。中华传统文化的最精髓部分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是人与自然合一,和谐共处,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发现现代绿色建筑的理念、技术实施手段与我国古代文化现象中存在着某些关联的地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绿色建筑的真谛,尝试从如下几方面的诠释。 1 绿色建筑的追求与古代诗词绘画 当今能源危机、气候变暖困扰着世界,节能减排成为全球急需解决的问题时,人们发现建筑活动对环保影响很大(在美国,建筑物占了资源使用和废弃物产生的高比例:14%的自来水用量;30%的废弃物产量;3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0%的原料使用;24%~50%的能源使用;以及72%的用电量),研究并解决这个问题的绿色建筑应运而生。什么是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建筑。它是指用建筑寿命周期最低环境代价的方式和手段来营造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建筑也是反映世界与环保时代要求的建筑,它倡导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建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绿色建筑是一项借助设计、施工和运营手段,综合地改造建筑环境的方式(从单个楼宇到社区、甚至整个城镇)。绿色建筑基于整个寿命周期,即从最初规划阶段到结构体的寿命结束。它关联着上下游的供应链,包括项目的生产要素和每一种物品。绿色建筑是需要跨领域、跨学科的通力合作完成的。 绿色建筑是现实世界中最能够体现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理想并付诸行动的一个举措,它所倡导人、建筑和环境和谐相处与我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天人合一”相吻合,今日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综合了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多层面问题的复合概念。可以说绿色建筑承载着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崇高理想,承载着人类与地球和谐相处而幸福地生活繁衍的美好愿望,是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的建筑,代表人类建筑发展方向。 追溯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文化,我们的先人早已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绿色诗词绘画”。所谓绿色诗词绘画是以地球大自然为本体,个人在地球大自然中,由于身心与地球大自然的统一与共融,从而使自我精神得到安宁,并因此体会与觉悟到大地自然(之崇山峻岭、江河湖海、花草树木)的美及其内涵的精神能动信息,于是产生歌咏、赞美地球大自然创作动力,或表达自我在地球大自然中的宁静与愉悦,或表达对地球大自然内在精神本体之真实感受。 例举绿色诗词两首。其一,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年-1207年)所作的词《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其二,东晋诗人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所作的诗《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国的山水画就是典型的绿色绘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绘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这也是先人倡导的“天人合一”达到的完美境界。 用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其中的《清明上河图》和《富春山居图》来描绘中国当今的现实和追求的未来,是贴切不过的。 如果当今的社会最崇拜的是《清明上河图》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歌颂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城市社会生活繁荣的一幅壮丽画卷。她代表中国现在在追求的是一种繁华的物质文明,因为中国人真的穷太久了,在这个追逐的过程中并没有错。那么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或者是人类的未来是什么?或者每一个人都得活到一个像黄公望先生这样一个境界?所以我在想这幅画应该到北欧去,它应该到欧洲去,它更应该到一个非常需要那种平静的生活,而且在这方面强烈认可,成为他们生命价值一部分的人,他们可能会最强烈的对这样一幅画有最高的一项共鸣。所以这幅画《富春山居图》她本身已经是跨过一个国家的、地域的、文明的领域,她甚至在一个情境里头去感受黄公望那个年代它的雷雨、它的风雨,它那个地方跟大自然的一个完全的结合,然后那个时候地球是那么的安静,没有气候的暖化问题,没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当然这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我认为这幅画应该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她可能中国的绘画里是最具备世界语言的。 2 绿色建筑设计与《易经》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工程师(土木、机械、电气、管道、结构)、景观设计师、建筑承包商和其它工种相对独立于各自的工作范围内,然后按照程序把工作成果交给其他专业人士。特别是建筑承包商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只能在这一传统进程接近结束时才参与,这一学科的分离和一般流水线的设计过程可能失去整合与协同的机会。 一体化(整合)设计成为绿色建筑设计一种新的方式,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寿命周期强调专业人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建筑物的业主、经营者、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和承包商等所有学科的人员走到一起,开始讨论该项目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观察和分析交替工作,一个清晰详述可持续性和绩效的目标让建筑项目团队跨越传统的障碍并做出创新的解决方案。随着项目的进展,通过设计阶段,每一个设计元素进行审查,以确认它符合原始目标和业主意图。这样,项目团队得以更优化、更深层次的集成和协作去解决问题。 例如选址要有可持续的建筑绩效和确定建筑如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可步行到达公共交通或商店和服务设施,可以减少运输相关的能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②建筑物的方位可以增加自然采光,可用于减少人工照明需求和机械加热和冷却的需要。③建筑物和场址的设计和方位可以改变的空地数量和质量、雨洪管理。 一体化(整合)设计也提供了以新的资源整合机会。例如在传统设计,水暖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和景观设计师都是相互分开地考虑水(食用水供应、污水处理、雨洪径流、灌溉需求)的问题。但在一体化(整合)设计过程中,允许专业人士从整体上把水当做一种资源来考虑。这种协作方式能引领系统设计来收集雨水和可利用的废水来以满足供水和灌溉需求,同时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水质。 通过一体化途径,可持续建筑的整体效益被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战略规划关注于可持续发展,开始于设计之初并且贯穿整个项目,能提供许多机会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对环境影响、改善居住舒适度、减少或者不增加因可持续发展而增加建筑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并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纵观西方科学是实验的、实证的“分科而学”,层层解析,愈分愈细,这无疑是极必要极伟大的;但是,当实证和实验的“分科而学”走到它的巅峰时,当代的科学巨匠们惶惑了:许多问题不是划分愈精细便愈有效的。于是他们兜了一个大圈之后,又回到最初的起点上——整体把握:世界原来是一个巨大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坏其一点,则影响到全局;反之亦然。譬如对自然无止境的索取带来了人类无止境的惩罚(轰动世界的《第三浪潮》对未来社会的研究便主要建筑在对这种惩罚的发身上:人类需要建立一个更合乎“天地人”巨大系统统一机制的次序)。“分科而学”走到顶点之后,整体性的学科——系统论、熵理论、耗散结构论、模糊数学——纷纷应运而生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进步。 但是,推动这种进步的大科学家们发现,不论“系统”也好,“模糊”也好,全不是他们的创举,他们的创举早就存在于东方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源头——《易经》之中:一种辩证的、整体的自然观、宇宙观和人生观。 《易经》的哲学核心思想就是系统论和辩证法。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世界在变与不变中发展,人类在不变与变中死生;天地人“三才”一体,天变地亦变(天上下雨地上涝),地变天亦变(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碳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天变人亦变(天骤冷人亦易感风寒),地变人亦变(南方人多湿热之疾)……如此类推,天地人一体,互为关联。 当然,《易经》并非百科全书。中西方文化的最精妙之处是相通的——《易经》便是一例。《易经》的辩证思想与方法,与实证的当代西方科学是根本不同的;但它的思维方法乃至细部的排列方式使西方当代学者大受启发,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此,我们不必将当今之科学去等同于古老的《易经》,我们只是比照一下东西方思想的“殊途同归”之处,以见《易》学的博大精深而已。 《易经》源于中国先人用于占卜,但它又不仅仅可以用来占卜。我们今天学习《易经》,并非为了用来占卜,而是为了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借助它以开启我们的智慧宝库之门,用之于“天地人”之间,使我们从哲学世界观到方法论,都得以收益,并为世界的今日和明日,做出炎黄子孙的一点独特贡献。 3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与“风水宝地的环境模式” 人们逐渐意识到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无法再以单项开发、简单叠加的手段继续发展下去,绿色建筑不仅是关于建筑技术的改良措施,同时也是关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综合。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绿色建筑技术逐步完善和系统化的必然结果,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绿色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为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简便易行、规章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和设计指南。 我国在2006年颁布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评价标准里的“四节一环保”深入人心,这与我们古代的“风水宝地环境模式”的“明堂四神空间”有点相似,不妨做个对照: 明堂(生态环保空间)——室内环境质量(环保)——木 左青龙——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水 右白虎——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金 前朱雀——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火 后玄武——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土 其中:明堂四神空间五行生克 1.五行相克 木(明堂)克土(玄武)——高舒适度耗用资源多令室外环境恶化 土(玄武)克水(青龙)——滥用土地会破坏自然水系,造成污染 水(青龙)克火(朱雀)——含水率高的空气会高耗能 火(朱雀)克金(白虎)——能源多耗令材料枯竭 金(白虎)克木(明堂)——含有甲醛的材料会污染室内环境 2.五行相生 木(明堂)生火(朱雀)——采用自然通风和日照可以节约能源 火(朱雀)生土(玄武)——节约用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改善室外环境 土(玄武)生金(白虎)——节约土地能使自然材料资源积蓄丰盈 金(白虎)生水(青龙)——节约木材能减少水土流失,节约钢材可减少制造用水 水(青龙)生木(明堂)——污水净化和中水回用能使环境质量提高 以上的诠释也许有点牵强附会。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风水宝地的环境模式”的量化和科普化,这是说得过去的。 对曾予中国古代数千年建筑文化以深刻影响的风水理论,不应在采取盲目的排斥的态度,不应毫无分析研究就简单武断的视之为迷信或伪科学,而应当正视他的历史存在的价值,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评判的研究,填补长期以来由于思想禁锢而造成的学术空白。正如当代杰出的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指出的那样:“风水理论包括着显著的美学成分和深刻的哲理,中国传统建筑同自然环境完美和谐的有机结合而美不胜收,皆可据以得到说明。” 对绿色建筑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联部分尝试性的做出诠释,是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得到高人的批评指正。 绿色建筑论文:试分析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根据实际国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位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这个大背景下,在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在当前是备受重视的两个话题,因为他们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稳定,所以,笔者就近几年的所见所闻在本文中对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关键因素 建筑施工管理中有许多环节,各个环节在实际生产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中有些因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是会影响全局的,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一)建筑施工的进程管理因素 1、制定相应的建筑施工进程规划。承包商在竞标之前的准备工作中就会制定一份详细的建筑施工进程计划表,然后在竞标成功后的建筑施工中还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一般情况下,这份建筑施工京城规划表都包括:在建筑施工前的预先准备工作安排、选择最优施工策略和方法、安排实地施工人员在工地上的建筑施工工作、建筑材料的选择分配、确定具体每项小工程的时间段以及交工验收期和帮助组件新的建筑施工合作团队等。在这一系列规划中,我们必须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并在实际是施工工程中不断做出调整和修补。 2、严格按照建筑施工进程规划进行施工。建筑施工进程规划并不是一纸空谈,而要在实际情况中加以利用,将想象转化为实践,承包商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在第一时间向监理和业主报告建筑施工进度和完成质量等,并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合理采纳和实施。在整个施工工程中并不会只有一个施工点,这就要求承包商统筹好整个建筑施工团队,协调各建筑施工点的材料、设备等因素,不断加大建筑施工团队的合力。 3、加强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中人为因素最多的莫过于监督和管理问题。而以下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建筑施工进程: 第一,管理不当,导致组织涣散。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格遵守建筑施工规划,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领导管理不到位,致使在组织工作做的不到位,是整个施工团队工作散漫。 第二,监督不当,导致技术应用不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监督不当会使得新技术在施工的工程中出现问题。新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本来就不如传统技术那样纯熟,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还出现监督不当的问题,就极有可能在使得新技术运用不到位,甚至出现乱用的现象。 (二)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因素 1、在施工前按照经验和教训以及实地情况制定好建筑施工规划章程。在施工开始前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将本建设施工的目的、精神和计划详细的报告一次,具体分配任务建筑施工任务,将时段验收时期公布,确保每个人对于本次施工计划都能了如指掌。这些对于保障建筑施工质量是有极大好处的。 2、在施工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施工中很重要的一环,这些准备包括:建筑施工相关材料的挑选和储备、计划的详细制定和研改、建筑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安排等。做好预备工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就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手忙脚乱,这无异于是在帮助建筑施工提高质量、保证效率。 3、按部就班,跟着计划走。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建筑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计划走,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但是,这并不是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计划原封不动的施工,而是在计划的基础上有弹性的施工。如果遇到突发状况,也要能够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 4、做好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验收和检查工作。在建筑施工工程的前期,建筑施工团队已经做好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在这个计划表中有详细的交工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以高质量高标准来严格要求施工团队,在验收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的返工和整改。与此同时,在平常的建筑施工工程中,也要做到严格检查,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二、关于绿色建筑管理的探讨和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在看到有利的一面的同时也能正视它不利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 们之前的发展是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现在,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样的发展路子是不对的,所以,党和国家提出了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一)关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承着“绿色生产”的思想,将施工场地的资源和能源最优化利用。这种利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节约使用,另一个是高效使用。要做好这两点有如下要求; 第一,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的选材程序时,我们要尽量选择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建筑施工材料。 第二,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对一些设备定期维修和检查,确保他们的正常运转和排放量。并逐步将一些大排耗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最终实现机器的节能减排目的。 第三,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尽量节省消耗。例如及时关闭不常用的电力设备等。 (二)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管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污染问题,而这些污染问题并不是不可防范和治理的。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出现的最为严重污染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泥浆问题。在一些挖掘施工过程中会泥浆问题,泥浆常常留出施工场地,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将泥浆凝固,二是将泥浆留在施工场地,车辆在出入时尽量将车轮上的泥浆清洗掉,以此来保证市容的整洁。 第二,扬尘问题。扬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干燥的天气里,扬尘会有明显的增多。如果再加上大风,无异于一次沙尘暴。控制这个的方法主要就是洒水,在施工工地上利用水来降尘。及时的清运会制造扬尘的垃圾也是办法之一。 第三,无形污染。无形污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污染问题,还有一种是噪音污染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是两种:一是在源头处杜绝,二是在传播中消除。 第三,水污染问题。水污染问题从诱因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为造成,一种是自然无意识造成的。人为造成的主要就是肆意排污问题,为了逃避责任一些承包商将施工废水偷偷排入江河湖海之中,造成严重的污染。自然造成的主要是因为在施工地区总会残留一些有害物质,下雨的时候雨水将其冲刷,带入江河湖海之中,形成水污染。解决前者的方法主要是要求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惩罚力度以及提高承包商们的职业素养;而解决后者的方法主要是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将有害物质第一时间清理。 结束语: 一个建筑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环节,这些环节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想链条一样,一环套这一环,一旦有一环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这些链条主要包括:项目预设、审核章程、施工管理、成本预算、成果验收等。这些环节中间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环节,这个环节在整个建筑施工链条中占据的是核心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并根据现实情况,改变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实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尽一切可能将污染控制在最小,资源能源最大化利用。 绿色建筑论文: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探讨 摘要:现代社会人类活动的频繁,对生存环境资源的掠夺愈演愈烈,其中建筑行业对资源的消耗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如何保持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是21世纪以及未来社会必须密切关注的课题,由此可见,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对人类生存来说所起到的长远意义重大,不仅仅是为了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更关乎的地球命运。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环保;发展探讨 引言 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用途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对资源的利用也越拉越大。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重视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实际应用。2005年,我国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并且对绿色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污染控制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指导规范。世界范围现在正在组建全球联合性质的低碳减排工程,希望各国联合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建筑行业要能正在做到节能减排,就必须从能源根本上着手,降低能源消耗,研究并选用可再生、无公害能源。我国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突破,每年举办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绿色建材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应用实例的同时,也搭建了引进技术、合作研究、协同开发的交流平台。绿色建筑的推广不仅对于传统建筑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落后产业进行技术更新、产品换代,与建筑行业一起迈向绿色产业的新时代。 一、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其核心图示如下: 图一:绿色建筑的核心概念示意图 绿色建筑要求两个全面性,空间上的全面性: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响应从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时间上的全面性:审视建筑的“全寿命”影响,包括原材料开采、运输与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等各个环节。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对自然资源的最少消耗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最少影响,从价值上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关注整体的平衡:既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又须兼顾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不能牺牲一方换取另一方。 2、适宜性原则。不同建筑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使用功能、使用对象、建设时间等均不同。必须对具体建筑进行具体分析,并进行个案处理。 3、系统性原则。绿色建筑是由多层次的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统一体,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考虑,对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与集成,以实现物质、能量、资金、技术的优化与统一。 三、绿色建筑技术中的各方面 1、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在在不断的进步,传统建筑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物质和放射性材料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近年来,智能化和生态化建筑材料慢慢的融入到现在建筑应用之中,这必将是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材料能够根据内部的承载能力及外部作用情况进行自我调整。智能化材料还具有类似于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破坏或受到伤害的部位进行自我修复。当建筑物解体的时候,材料本身还可重复使用,减少建筑垃圾。这类材料的研究开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和自我调节等功能已有初步成果。生态建筑材料也在研究之中,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主要特征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作为生态环境材料一个重要分支,按其含义生态建筑材料应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绿 建筑在设计方案的因素包括,建筑对外部环境的回应、结构体系的选择,外围护结构设计,室内环境控制,能源系统的选择等,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创造节材、节能、环保、高效、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的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会造成建筑能耗的巨大差别,因此建筑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居住性、环保性、经济性方面找到有机的结合点。 3、建筑绿色节能设备的选择。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资源一直为绿色建筑所青睐,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提供电能将极大地降低建筑的使用能耗。建筑能源系统采用无污染的太阳能设备,可以在建筑物顶部或者外围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将其作为建筑物外围护墙的一部分,从而一举双得,比如一个每年可输送电能10万度的太阳能能源设备,按照寿命25年计算,期间可提供260度左右的电能,替代火力发电设备,相当于累计节约标准煤960顿,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30顿。由此可见利用太阳能设备的巨大优越性,目前虽然太阳能设备在建筑行业正在加大应用范围,但是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在对设备的技术研发和成本降低上仍要加大研发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有利于人类千秋万代的战略发展策略上。 总结 绿色建筑技术在最为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一项长久工程,要体现出当代和后代人的生产和发展对于物质、能源、信息、文化的需求,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使得人类文明能够长久发展。 绿色建筑论文:浅析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新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学者甚至断言低碳经济是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即低碳革命,它与全球各个国家息息相关,没有谁可以独善起身。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本文就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工程;经济发展 一、引言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绿色建筑考虑到当地气候、建筑形态、使用方工、设施状况、营建过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同时考虑投资人、用户、设计、安装、运行、维修人员的利害关系。换言之可持久的设计、良好的环境及受益的用户三者之间应该有平衡的,良性的互动关系而达到最优化的绿化效果。绿色建筑正是以这一观点为出发点平衡及协调内外环境及用户之间不同的需求与不同的能源依赖程度,而达成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和。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 二、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2.提高绿色建筑建设 绿色建筑的建设不但要和环境融和,更要经济实惠,让投资人有适当的回收。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达到资源利用的最高效率。各种资源效率中最重要的是能源效率。能源效率越高,越能节省寿命周期费用,不但提高绿化效果,更能增加投资绿化建设的吸引力。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基本条件。提高能源效率途径包括减少建筑寿命期限能量可以采用延长建筑及其设备的寿命;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设备产品,另外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上考虑维修、保养等等。 三、绿色建筑与低碳工程 1、低碳经济的概念 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 升高导致全球气候恶化,人类社会正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为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 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是建立在化石燃 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产物。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 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 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 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它是建立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 排放基础上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我国也明确提 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2.建筑节能是低碳经济的要求 低碳经济在给全球建筑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机遇,从世界范围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已将建筑业列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重点。我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2005年下降46%的基础上,到2020年,比2005年再下降40 —45%,而且仍将同“十一五”规划一样,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接受法律和舆论的监督,保证承诺的实现。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可见,建筑节能是我们国家节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作潜力非常大。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排放领域,一旦现在建造的建筑不节能,今后再修正难以改变。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和“节能”都刻不容缓! 四、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1.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消费模式预计,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新能源、绿色建筑、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 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与传统产业相比,我国在若干新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如新能源,我国初步形成规模较大、体系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加上广阔的市场前景,可望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技术优势的独特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 结束语 绿色建筑要求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研究及绿色环保差距研究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这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环保 1 什么是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亦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在建筑经济学领域,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降低了建筑项目的风险。在规划领域,绿色建筑首先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的资源和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持续和谐相处。在设计领域,绿色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在施工领域,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减少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通过采用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施工方法,绿色建筑的建造过程能够显著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并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运行维护领域,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方法可以保证建筑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通过合理的环境目标设定和智能化的系统控制,采用科学、适用的消费模式,保证建筑设备系统的安全和清洁运行屏降低系统能耗,保障室内空气品质和热声光环境,减少运行过程中污染物产生,提高建筑整体的运行效率。 因此,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全寿命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全方位体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创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的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 2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①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②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③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3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②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③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 绿色建筑在我国及国际上的发展趋势 4.1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6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1994年我国发表“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材料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材料的产生背景、概念和在国内外的发展。通过绿色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的比较,指出传统建筑材料能耗高、污染大等缺点,突出绿色建筑材料能耗低、无污染的环保特征。并通过比较,展示出绿色建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生态环境;绿色建材;资源 绿色建材最早是在德国提出的,早在1978年德国就了第一个环境标志——“蓝天使”,并且还开发以“蓝天使”为标志的建材产品。现在,德国所有大城市中,都有专门出售“绿色建材”的商店。 丹麦为了促进绿色建材的发展,推出了健康建材(hmb)标准,规定所出售的建材产品在使用说明书上除了标出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标出健康指标。1992年制定的建筑材料室内空气浓度(dicl)指标值,提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空气残留度含量小于0.2mg/m3时,为无刺激或无不适;0.2~0.3 mg/m3时,和其它因素联合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刺激和不适;在3~25mg/m3,出现刺激和不适,并可能出现头痛。并先后制定了地毯、地毯衬垫石膏板、矿棉、玻璃棉、金属板等建材制品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浓度标准。丹麦早在1984年底,就在哥本哈根市建成了“非过敏住宅建筑”示范工程。 日本于1988年开展环境标志工作,至今环境标志产品已有2,500多种。日本科技厅于1993年制定并实施了“环境调和材料研究计划”。并于1997年,在兵库县建成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整个住宅尽可能选用无害于健康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建筑费用只比普通住宅增加2成左右。 我国开始研究绿色建筑材料比较晚,直到最近几年我国才开始注意绿色建材的信息交流和研讨。上海也成立了绿色建材展示促销中心,系统深入地开展绿色建材的研究开发。并且在1996年11月~1997年10月,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了“上海市健康型建筑涂料标准的研究”课题,提出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健康型建筑内墙涂料的健康指标。该研究课题通过审定将在提高我国绿色建筑内墙涂料的档次、促进低毒建筑涂料发展、规范生产、保护人体健康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 绿色建筑材料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它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指城市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材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 “绿色建材”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1)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自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等废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4)产品不仅不能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身体健康,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除臭、隔热、防火、防射线、抗静电等; (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物。 绿色建材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建材而言的,相比较绿色建材而言传统建材存在着能耗高、污染大的缺点。 传统建筑材料的弊病 迄今为止的传统建材,其由生产到使用直至废弃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从大量资源中提取出来,再将大量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的恶性循环过程。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论文: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 摘要:在当今社会上,科学技术与当前的经济文化在逐渐发展,为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建筑工程中融入绿色施工理念是发展的必然。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发展阶段超高层建筑在绿色施工管理上出现的阻碍,并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解决措施,以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管理不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理念;超高层建筑;阻碍;解决措施 1前言 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变得越来越严峻,建设超高层建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然而,在当前的发展中,仅仅提出建设超高层建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可持续化发展席卷全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在超高层建筑中实现绿色施工管理是有效解决多项问题的主要措施。 2当前阻碍超高层建筑实现绿色施工方管理的问题 2.1施工管理中缺乏对环保意识的灌输 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中,最为基本因素是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有基础的环保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约束其行为,保证其不断遵照绿色施工管理方案进行有效的施工。然而,根据当前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分析,其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对环保观念一知半解,而且,许多施工单位也没有相对完善的绿色施工意识,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落实。事实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当期的施工人员其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不高,第二,许多施工人员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的习惯影响其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垃圾,随意乱扔,对于一些基础的施工设施,也不注意保管,随意损坏,如上发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现象,所以,在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针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方式研究解决方案,以保证其在施工中有效实现绿色施工。 2.2针对绿色施工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存在形式化主义 在当前的超高层建筑过程中,管理单位对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当前绿色施工管理仅仅存在于制度中,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当前许多施工单位,都把绿色施工管理当成是一种形式,目的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另外,因为当前的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并不能有效贯穿施工中的各个阶段,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这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第二,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上环保材料并未得到重用,第三,施工结束后,没有针对被破坏的环境做出相关的修复。 2.3绿色施工管理中监督机制不能发挥实际作用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绿色施工管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有完善的监督制度,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制度落实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当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绿色施工管监督机制。在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上,缺乏对绿色施工的有效监督,这样管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让施工单位有机可乘,例如使用品质低劣的建筑材料,这样会让超高层建筑存在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危险,将出现极坏的影响[3]。 3实现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3.1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思想,使其进行规范化施工 针对当前施工人员中对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课程,保证其深入理解和认识环保意识,通过意识上的改变,促使其自主落实绿色施工管理,为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推进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扫清绿色施工管理推进过程中的思想阻碍。 3.2完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保证绿色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落实 在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环保意识作为基础的绿色施工管理依据,还必须针对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的制度约束,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绿色施工管理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使其有效贯穿施工的各个阶段,是让超高层建筑有效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一阶段,在工程施工之前对区域环境以及地形地势进行有效的查探和研究,以保证绿色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在这阶段,要针对当前区域中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出现水污染的状况发生,这是在工程施工前进行的绿色施工管理;第二,明确超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之间的差别性,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在超高层施工管理中,实现绿色施工,必须对地下工程做出有效的管理,通过运用逆作法,减少施工中出现的扬尘以及强大的噪音,保证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进行;[2]第三,在超高层建筑中,结构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在其中有效推行绿色施工管理,可以采用液压爬模体系以及整体提升钢平台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各种资源,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一定程度上落实了绿色施工管理[1]。并且在超高层建筑中,可以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在整个施工环节中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不断落实,促进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有效发展。另外,在不断完善管理系统的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监督机制,提升监督的力度,保证对绿色施工管理有效监督,以弥补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并促进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超高层建筑的建筑质量,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 4结语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过程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在不断的建设发展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张等问题。但是,在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关于其中的施工管理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样的问题阻碍了当前的超高层建筑有效实现绿色施工管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中各个阶段进行了管理上的改革和创新,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管理模式,保证超高层建筑在施工阶段有效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以在建筑行业促进可持续化发展不断推进。 作者:龚燕平 单位:深圳市物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在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建筑越来越重视绿色设计,其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筑设计会慢慢地向绿色建筑设计靠拢,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高效、健康的生活,通过将节能、环保、低碳的意识融入建筑中,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现在我过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既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和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并提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应用方案。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应用 1概念及原则 1.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为促进建筑物、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与进步,这也是绿色建筑一直追寻的目标,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原有天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改善,尽可能的做到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如今,绿色建筑又被称作为“显学”,之所以这么称是因为绿色建筑包含很多内容,绿色建筑设计并不是一个简单地设计,此过程包括很多复杂的技术和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非常高的工程。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的影响,更好地为环境服务,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并改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2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建筑设计,将人类生活空间的优化改造作为基本目标,建筑设计学院将目标放在为人类提供更好生活空间方面,兄弟是建筑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在建筑施工时严禁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施工材料,保证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其次,绿色建筑设计要做到舒适和健康,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运用科学性较高的结构,保证人类生活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和健康,对太阳能进行充分的利用,保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绿色建筑设计还要以节约资源能源为基本原则,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还应该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高效运行,详细考察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建筑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法,提高建筑施工的灵活性,促进建筑施工高效运行。 2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在设计中的应用 2.1基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应该具备统一的组织管理形式,首先需要对建筑设计的基础环境进行分析,逐步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现人工生态平衡的绿色设计,建筑优势渠道,自然雨水收集,通过处理和回收。植物生态水系统,有效地实现生态绿色的周期,减少人工的使用成本和浪费。 2.2采光和通风 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劣与采光的效果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成功的建筑设计在采光照明设计方面的投入内容较多。采光最大化体现了低碳资源建筑设计,通过扩大采光面积不仅能够使得室内显得宽敞明亮,同时还能够促进建筑设计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增大采光面积,减少了人工照明的成本支出,电力资源消耗有所降低,比如说,对于会议室的设计,可以使用圆形会议大厅的设计结构,增加采光面积,保持会议室的明亮,还能减少人工照明,这样做节能环保,完全符合绿色设计理念。360度的盖板也具有一定的保温值,当夜晚或者是天气较冷时,可以借助于盖板有效降低冷气流,提高室内的温度,减少空调和暖气的使用,降低资源消耗。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也是绿色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然通风,不仅能够为室内增加新鲜的空气,在炎热的夏天还能够吹到凉爽的自然风,减少了空调的使用,节约电能,减少了废物排放。 2.3顶部设计 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在整体设计过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独特的顶部设计能够增强整体设计的新鲜感,增强自身的独特性,更好的与其他建筑设计进行区分。比如说可以将建筑设计的顶部设计成蓝色天空的样子,等到晚上可以变成一个明亮的灯塔,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并不可以单纯了为了博得大家的关注而使用过多的建筑材料,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顶部设计的独特性应该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的基础上,以绿色化设计为基础。 2.4建筑物的门窗系统和玻璃幕墙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改善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能源消耗比较高的建筑门窗系统,对其进行改善与优化,现在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对建筑门窗系统的改善也有了新的进步与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高科技产品,因此需要紧跟时展的步伐,选择性能较高、效果较好的门窗系统,提高玻璃幕墙的质量,这样可以使得建筑的保温性能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减少玻璃辐射,保证居住者的健康。 2.5合理运用可再生资源 建筑施工所需求的能源资源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为了贯彻绿色设计理念,应该选择可再生的能源资源,提高建筑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比如说可以使用自然界当中的太阳能、风能等,这样可以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危机,降低资源损耗,使用可再生资源,还能够促进建筑设计的绿色化。 2.6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 BIM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具有提高建筑质量、延长建筑使用周期的重要作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设计的整体流程与设计思路进行整合、优化,从而改善绿色建筑的质量。由此可见BIM技术与绿色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说,可以对建筑的物理环境进行提前预测,之后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能够进行监测,在后期还可以进行综合评价。通过BIM技术并结合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等新技术,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可以促进后续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3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设计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在当前建筑行业被广泛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进一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中会加入更多地绿色设计思路,建筑绿色型建筑,为人们创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作者:李勋 单位: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论文: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思考 摘要: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让我国能源消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开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建筑也可称之为生态建筑,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符合我国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基本设计概念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的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让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且其设计理念的应用比较广泛,应用效果也非常的显著,它可以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范围的扩展,降低能源的耗损量,是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因此建筑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重点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基本设计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新型的设计理念,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挑战,绿色建筑具体指的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要目的,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进行施工,它是建筑业施工的全新模式,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绿色建筑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个是能源,另一个是资源,想要更好的去实现建筑低碳环保设计理念,就需要对建筑物所处方位的环境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将绿色建筑物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绿色建筑的中心内容就是对能源和资源的保护,所以不管是在进行建筑施工,还是在进行建筑拆除,都需要把对能源和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让建筑与自然保持一致;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这也让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根据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善于引入先进的技术,并对应用新产品进行积极的推广,重视建造过程的环境保护的问题,合理有效的去落实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3推动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措施 3.1对使用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对使用土地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具体原则,指的是绿色建筑在进行土地资源使用上应当实施集约化利用,并对建筑附近的配套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在不添加或是少量添加土地使用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的去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和利用;我国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已经让目前的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我国现在的国情发展和现在的地铁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发展地下资源应当先从地下车库和地下贮库等方面的工程入手;并对新型的结构体系和材料进行使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建筑空间的使用率得到提升,还可以让荒废的土地和已有的建筑、设施得到合理的利用,对于提高节源减耗有着积极的作用。 3.2重视对建筑实用性的体现 我国建筑的主要中心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以舒适为主,进而让建筑的使用价值得到良好的提升;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的真实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例如建筑所处的地质、环境、天气等诸多因素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制定出最优化的建筑设计方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自然能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发挥自然能源的优势,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还应当把居民的意见考虑进去,从采光、通风等方面入手,尽可能的去满足住户的需求,彻底的将建筑的实用性突显出来。 3.3重视居住环境的绿化情况 建筑物周边的环境情况直接影响着用户的居住质量,尤其是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最为严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化的生活居住条件成为了人们现在追求的主要目标;所以建筑设计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绿化这个重点要素考虑进去,绿化不但可以起到扩大生活空间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提高人们居住质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不可以忽视对建筑周边进行环境绿化的工作,在进行绿化工作开展时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资源最大化利用,这样才能更好的保留环境,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绿地的铺设面积,让居民仿佛生活在大自然当中。 3.4善于利用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应当在建筑施工方面进行体现,在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尽可能的选择那些具有环保性质的材料,同时还要应用比较先进的节能技术来降低能源耗损;除了对建筑施工材料的性能进行考量以外,还需要对建筑施工材料的适用性进行考量,尽可能的选择那些耐用性比较高的原材料,这样才能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 3.5善于利用新型能源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它的涌现很好的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对楼顶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应用进去,这种发电系统所带来的电力能源是持续不间断的,可以满足建筑整体的电能需求,而且电能的储存和供给的操作方法也比较便捷,因此应用的比较广泛;此外,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建筑整体的采暖和供热,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能源降耗的效果,还可以满足建筑的整体热能供给;太阳能还可以改善室内的采光问题,有利于提高建筑整体内部的舒适性。 3.6选择绿色建材进行使用 传统建筑所使用的建材性质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这种建材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绿化;想要更好的建设绿色建筑,首先就要对建材行业进行大力的绿化改造;积极的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天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尽可能的去使用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技术人员在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把建筑外形设计得比较简约化,不要加入过多的装饰性元素;建筑内部应当选择那种比较灵活的隔断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能源降耗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减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 4结束语 结合上述可知,我国想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就必须将节能环保落实下来,建筑业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绿色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可以让能源、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资源能源耗费的情况。 作者:张冬梅 单位: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绿色建筑论文: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建筑设计中开始出现资源浪费以及建筑污染等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运而生,而且这一理念在当前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环保、生态、绿色、健康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主要追求。合理应用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的水平,更好地为人们服务,而且能够确保用户生活与工作的环境质量。本文首先阐述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然后从四个角度详细探究了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要点;核心内容;主要任务 1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 1.1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水资源以及建筑材料等、保护环境和减少环境污染,为人们构建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中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效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第二,减少有害物质(固体废物、废气、废水)的排放,同时要保护原有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影响。第三,不断提高建筑环境的质量。第四,在建筑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自然界可再生资源等,并要充分考虑日照、交通等因素。在建筑设计中将这些核心内容作为建筑设计的根本,是建设可持续性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 1.2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任务 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筑的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和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而绿色建筑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人们的身心健康为基石,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通风性、隔音效果以及较少辐射等。绿色建筑通过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减少对人身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绿色建筑通过设计合适的通风口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扩大采光的范围。从而减少灯光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浪费,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2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2.1充分考虑结构形式对建筑物的影响 为了实现节能的目标,建筑可以选择青钢网架结构、张拉膜结构、壳结构等低耗轻质的结构形式,除了可以有效节约能源,这种结构形式具有灵活性较强、耐用的特点。采用低耗轻质的结构形式的建筑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大大降低了建筑改造的频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偏好和风格也是不断改变的。而这种结构形式为建筑今后的改造提供了条件和基础。由此可见,充分考虑结构形式对建筑物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2.2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 2.2.1清洁能源的利用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对人体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的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的损耗。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使用铅、镉等金属以及化合物的颜料添加剂。同时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利用风能。通过利用清洁能源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健康的环境。 2.2.2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对旧建筑改建或重建时,要注意对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通过将旧建筑材料进行加工,可以节省材料,大大降低建筑的成本,同时还能较少污染物排放,为绿化环境做出贡献。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2.2.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产品更替过快造成了各能源及材料的浪费,吃时间下去,便意识到浪费浪费带来的危害,能源的减缩、废弃物的堆积以及大量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可再生材料,比如纤维保温材料等,尽量避免不可再生材料的应用,这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且这也是构架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3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2.3.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首先要在生产运输环节控制能耗。在建筑设计中要从具体的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能源和材料,优化建筑结构减少消耗。为此,可以选择可重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材料浪费的现象。同时为了减少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和消耗,可以选择较近的材料产地。不但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而且还节约了运输的成本,实现了合理配置资源。 2.3.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建筑材料的消耗主要在施工环节,因此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要从施工环节入手,严格控制能源的消耗量。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的整体结构,优化建筑设计,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同时还要根据建筑的朝向充分考虑建筑采光因素,尽可能的加大采光的范围,较少电能的使用。此外,建筑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屋顶,增强建筑保温和隔热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2.4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为了减少施工过程造成的污染,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设备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为施工提供便利的条件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还要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环境污染的生产技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优越性是其他建筑设计无可比拟的。因此,在当今中国,绿色建筑设计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提升建筑的水平和质量。为此,当代设计师要对绿色建筑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达到为人们提供更加温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 作者:凌亚春 单位:江苏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论文: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当今随着人们对物质追求越来越高,在这时人们选择建筑不只是为了住它,还要求建筑的外观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此让人们达到视觉上浓浓的满足感。由于环境问题如今迫在眉睫,如何将建筑设计与绿色环保结合起来,并且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当今绿色建筑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建筑学;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1绿色绿色建筑的特点 1.1全寿命周期 绿色建筑中对全寿命周期的应用非常广泛,全寿命周期不仅是绿色建筑周期内,还需要在绿色建筑施工前也要体现出来,这是因为施工之前准备阶段与垃圾处理阶段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要保证在绿色建筑施工中始终贯彻,也只有在绿色建筑施工阶段使用先进的技术才能达到绿色节能环保,必须要重视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1.2绿色建筑的根本功能需求是健康 绿色建筑是为了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无污染的绿色建筑材料,必能在施工中减少沙尘颗粒,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人身健康的情况。但是不能盲目的将节能作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必须选择对身体没有影响的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并体现合适的消费观念。为了能够更好的节能,需要我们最大化的利用当地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1.3绿色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 绿色建筑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原本人们就生存在自然环境之中,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不能破坏自然的和谐,这也是绿色建筑的最基本要求。绿色建筑过程中需要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量减少,尽可能多的使用一些可再生的天然能源,例如白天施工时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这样可以节约电能还达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 2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2.1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设计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在南边设计一些独立式的住宅,将一些小体量的住宅设计在中间位置,高层建筑设置于北边,而且要注意保持楼间距,同时楼与楼之间要合理规划一些绿化植被。而且建筑物之间的布局,要将建筑物错开,不能出现垂直水平的现象,这样可以使得自然风通过回旋区,使得建筑物通风效果达到最佳。另外还要考虑到建筑物所在的地区,例如在我国的南方,气候多是东暖夏热,所以在进行节能设计时,要根据这一特点合理设计,使得建筑物在夏季能够有效利用自然通风,而且可以防止太阳辐射,冬季要可以获得足够的日照时间,并且可以有效避免主导风向。 2.2绿色建筑节约用地设计 为了提高建筑的容积率以及降低建筑的密度,可以多设计一些多层和高层建筑;为了增加城市的容量,可以尽可能多的开发地下空间,同时在住宅区,合理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3绿色建筑追求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就尽可能的降低能源以及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利用一些新工艺,新材料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对建筑地进行选择时,要最大的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还要考虑到通风,日照以及交通等因素,最大化的减少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物的排放,在室内装修中,尽可能的利用节能环保材料,减少化学污染。 2.4绿色建筑节约材料设计 ①其外层要能够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可以最大化的减缓甚至消除外部气候的波动,保持是室内的气候稳定;②能够收集并转换一些自然能源,例如太阳能,防止能源的流失。在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上,比如外墙的材料,可以选择新型的外墙保温材料,通过使用保温材料,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率,可以实现节能达50~80%。 3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3.1因地制宜 设计绿色建筑,因地制宜,从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非常有必要。在设计规划当中,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区域特征,要使用不同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和方式。综合上述因素,最大限度上利用通风、集热方式,降低因为这些原因给建筑设计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在充足光照的地方加装太阳能设施,能够很好的使用太阳能,降低能源消耗。常年温度比较低的地方,选择保温性能的墙体材料,在常年高温炎热的地方要对怎样将遮阳板进行仔细勘察和研究安装,达到降低太阳辐射的目标。 3.2优化群落,保护自然 建立绿色空间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可以依赖植物群落结构以及功效的关系,构建单位空间内最大的生态功能、将维护最低成本的最佳植物群落。城市绿色空间要模拟真实的自然植物群落,将乔木作为主要植物,关注不同地方的多种树种,综合各种草木花卉,这样搭配好的景观才更加美观、结构科学合理、物种丰富多样、表现了非常好的层次感。遵循自然设计的规模需要将城市的特定地理山脉作为实际的前提条件,重视山水地貌以及自然风景使用到建筑景观设计当中来,保证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可以完美融合,保证城市绿化设计空间更加开阔。 3.3充分运用可再生能源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可再生能源的充分运用同样也是促使其最终节能效果提升的重要模式,这种可再生能源的运用主要就是针对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进行建筑物的匹配性研究,将这些技术手段较好引入到建筑物中,促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原有电力能源的消耗,并且在清洁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手段可以说是比较多的,尤其是结合相应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创新,更是表现出了较强的应用效果,但是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大,需要促使其能够结合自身所处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分布特点以及建筑物的需求进行有效布置,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推进相应绿色建筑的布置和优化,提升其整体水平。 4结语 我国绿色建筑行业随着近些年经济发展而快速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模式在不断的变化。现代的经济发展是生态经济,需要对环境造成很小的影响,所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绿色建筑设计是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同时发展,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伟强 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绿色建筑论文:建筑学专业绿色建筑教学方法 摘要: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立技术和艺术双轨并行的绿色建筑教学方法体系,才能实现学生对绿色建筑的全方位学习。体验式教学能够解决绿色建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保证教学效果。总结绿色建筑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建立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在绿色建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学,绿色建筑,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1构建绿色建筑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面对当今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发展难题,经过对建筑业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总结,发展绿色建筑是破解以上两大难题的“金钥匙”,势在必行。究其原因,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要获得预期的目标,都离不开绿色建筑技术的支撑。针对建筑学教育来说,培养能够设计绿色建筑的人才是新时期的客观要求。为了顺应形势的需要,有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应及时对建筑学专业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改革。 2建立技术和艺术双轨并行的绿色建筑教学方法 2.1建筑学原有教学方法的剖析 建筑学一直看重建筑的艺术性表达,建筑学教学中自然侧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建筑学专业教学设置基本是以建筑设计为主线,这一主线就是要培养学生以艺术表达为核心的建筑设计创新能力,建筑技术基本上是从属地位。要设计绿色建筑,就必须注重建筑技术。注重建筑技术的绿色建筑要得到应有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建筑技术要求的提升来实现建筑艺术的表达。把绿色建筑的人才需求导向纳入教学,改变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知识为艺术性服务的模式,而是要强调教学中建筑艺术性和建筑技术性的双重统一。要达到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设计绿色建筑的能力,就须把建筑学专业的技术与艺术进行整合。 2.2技术和艺术双轨并行的绿色建筑教学方法的解析 图1是技术和艺术双轨并行的绿色建筑教学方法的示意图。技术和艺术双轨并行的绿色建筑教学体系中,最核心的就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像高铁的两条钢轨一样,为钢轨上融入绿色建筑教学的建筑设计课的学习、掌握、应用的快速进行提供基础和保证。打破原来重建筑艺术,而轻建筑技术的教学格局,从而保证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重点突出,使建筑设计课中的绿色建筑教学获得实效。 2.3摆正建筑技术课程的地位 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学习的核心和主线,建筑艺术性培养和建筑技术课程都是要为建筑设计课服务的,各建筑学院校大都一直强调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达,建筑技术只是陪衬,建筑学学生自然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与艺术相关的建筑空间和造型等方面,至于建筑物理、建筑构造等建筑技术知识的学习则不够深入[2]。到了绿色建筑将成为主导的时代,设计绿色建筑需要建筑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建筑技术的支撑,只有学好建筑技术课程的应用,才能实现绿色建筑进而实现其艺术性表达。同时,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换代对绿色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建筑技术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拓展整合建筑技术教学内容,增设与绿色建筑紧密相关的技术专题。 2.4强化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互动性 强调建筑技术的重要性,不是要减弱对学生建筑艺术的教学,而是要强化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学习的互动作用。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任何建筑形式的实现都离不开建筑技术,建筑要达到艺术的高度更需要精巧的建筑技术做后盾。如丹下健三的代代木体育馆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建筑师采用了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使建筑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形象。可见没有悬索屋顶结构,无论如何代代木体育也达不到现在的建筑艺术高度。对于绿色建筑,要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对建筑技术应用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要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对建筑艺术的表达也需要特色鲜明。 2.5实验教学模式的延伸 实践出真知。建筑学专业有大量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建筑模型实验、建筑物理实验、建筑构造实验等来为建筑技术的理论学习提供支撑,但却并没有延伸到建筑设计课程中,也就是与绿色建筑教学的需要不接轨[3]。要打破以上的弊病,就应延伸实验教学模式到建筑设计课上,使其真正为绿色建筑设计服务。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把不同阶段的建筑实验和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内容相对应,并要求学生必须依据实验结果或数据来进行设计,从而加深对建筑技术的理解并提高其应用能力。让学生的实验结果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得以展现,这也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符合绿色建筑教学需要的体验式教学 传统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往往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注重言传身教,以学生一套设计图纸来定学生的成绩,再有就是通过一张考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形式就是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原理,学生抄绘、收集资料,接着完成从草图到正图的设计,对于绿色建筑的问题缺少关注。 3.1体验式教学方法 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一种互动的教与学模式,师生之间注重彼此的情感交流,强调师生的双边情感获得。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同一个设计题目,共同解决设计中的绿色建筑问题;师生交流设计体会和感受,让老师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提高[4]。 3.1.1实践教学法 对于需要建筑技术支持的绿色建筑,其涉及建筑技术的内容多是实践应用。因而在建筑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把原来集中完成的实习分成小的专题,结合学生的学习体验,老师有针对性的组织实习和实践。如参观建好的或者是在建的绿色建筑,建筑技术的任课老师或邀请工地技术人员对绿色建筑应用的技术(如墙体保温、建筑采光、建筑材料等)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明白绿色建筑技术理论的同时掌握实践应用,达到对绿色建筑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1.2分析教学法 建筑学专业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分析各种成功案例来讲解绿色建筑技术原理和实践。在今天进行技术资料收集已不仅仅局限于书籍,网络支撑的手机、电脑等平台快捷、方便。老师把设计案例、技术应用等分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比选;经过多次分析教学法的学习和理解,分析法自然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并有效地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中。 3.2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具体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注重评价的多元化。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是一个完成的体系,要注重对绿色建筑技术实现每一步的过程评价和最终的结果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2)强调评价的针对性。绿色建筑的技术涉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设计有不同的技术侧重点,要根据具体的技术内容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科学的。3)体现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指导老师的评价角度和学生的评价角度不同,要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成分,实现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化。 4结语 建筑学专业必须以培养未来的绿色建筑师为己任,踏实、认真地进行绿色建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为了跟上绿色建筑发展的需求,为了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设计绿色建筑的能力和实现建筑学专业教学方法的优化,就必须注重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研究和实践符合绿色建筑教学需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把绿色建筑的学习有机地融入到建筑设计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对原有教学方法的继承,也是为适应绿色建筑教学需要的必要拓展。 作者:杨振 于欣宁 秦鑫 汪静姝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绿色建筑论文: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分析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但是它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大力推进建筑绿色施工,做好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已经迫在眉睫,这也是建筑领域的必然趋势。文章就建筑工程项目在绿色施工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关键词:建筑;绿色施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要也随之有了大的提高,不在仅仅满足于居住,对居住环境和环境保护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引起消费理念和环保观念的较大转变。与之相关的建筑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大,工程量越大,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环也越严重,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建筑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只有全面推进绿色施工,才是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绿色施工管理,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可循环利用,促进基本建设领域的经济转型,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建筑质量生活的需求。 一、绿色施工管理的内涵 绿色施工管理,是指工程在确保项目安全、质量以及工期的前提下,经过科学化管理,让工程项目的所有参与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四节一环保”的目标,以最大的限度节约资源,减少环境破环,从而达到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绿色施工和传统施工的联系与区别。从联系上说,绿色施工是根据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传统的施工进行提升与创新,但是二者有存在很大区别。传统施工所控制的目标是质量、安全、成本以及工期,然而绿色施工则还要把环保和节约资源作为主要的控制目标。绿色施工强调环境保护与高效资源利用,重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人们生活影响和自然环境破环最小、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工程项目施工模式。但传统项目施工模式的经济利益和环保、资源节约出现冲突时,往往会以破环环境与浪费资源为代价,面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传统施工这种旧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学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推进现状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监督管理需加强 要推进绿色施工管理,必须具备强有力监督管理,并配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科学、完善的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但是,目前我们这两个方面仍不具备,致使监管无力、有名无实。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也只是注重现场安全与文明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环不够重视。 (二)推进过程中施工成本增加 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的主要目标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工期完成工程,然而如果进行绿色施工必然会增加自身成本,这导致与施工单位的价值目标存在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施工的向前推进。 (三)科技投入不足,缺乏技术支持 目前,建筑相关行业的大多企业不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施工过程中仍然使用落后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我们知道无论是设计、施工或者管理都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撑。目前我国在节能减排的核心技术方面还很缺乏,这方面西方一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较早,建筑业的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我们要设立专门的技术研究队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交流,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管理人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绿色施工认识不足,只是听说“绿色施工”这个名词,但对具体所涵盖的内容和相应的职责分工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另外项目施工的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理解较差,更是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模糊,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环境破环。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相关企业没有组织有关绿色施工的知识宣传与培训,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教育制度流程。 三、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发展措施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监管 法律法规的制定需以绿色施工项目作为基础,以绿色建筑、ISO14000认证标准等进行综合考虑。对于绿色项目侧重一些非强制性措施与指标,并给予各相关参与方优惠政策,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将部分非强制性指标转化为强制性指标。行政监督管理方面,要完善绿色项目的审批制度和流程,采取综合考量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方式,加强行政监管。我们可以在工程招投标文件中融入绿色施工的有关要求,去引导项目各参与方(设计、施工、监理、材料等)积极推动实施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 (二)建立多种激励政策,鼓励推进绿色施工 通过调节政府税收等经济手段,激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抓好绿色施工。对于绿色施工做的好的企业,通过降低税收比例以补偿因此增加的绿色施工措施费。对于不合格企业则要增收税费,迫使其转变管理方式。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考量达标企业,做的好的,给予给多的公建项目和减免优惠条件,从而激励企业推进绿色施工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建筑各种奖项的评比内容涉及绿色施工的少之又少,可见绿色施工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影响不大,只有一些重要的奖项与绿色施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障和有效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 (三)提升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进行绿色施工管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为真正落实绿色施工,必须针对项目管理人员,加大绿色施工的宣传、学习力度,强化全员环保意识,并对项目管理人员和现场劳务作业人员组织定期培训。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要设置专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制定科学、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落实绿色施工管理方案。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方案须包括节能、节地、节材、节水以及环境保护几个方面的内容。项目在绿色施工管理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入手:首先是设立绿色施工管理机构,划分工作职责,制定“四节一环保”相关措施,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其次,采用合理的绿色施工组织措施,主要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扬尘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水污染等,制定有针对性的、详细的防治措施。最后,在材料管理方面,要选择绿色环保性材料。对于材料采购与使用上,不仅要考虑成本与质量,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内在成分,选择具有环保性质的材料投入使用。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替代人员的管理,它可以实现项目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以最小的消耗实现高效、环保的目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绿色施工形成了有效控制,然而我们国家在信息化的实际运用上还比较落实,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借鉴国外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迅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强化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全员范围覆盖绿色施工管理意识 企业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农民工进行绿色施工相关知识的培训,可以快速提高人员的绿色施工认识,利用这一有效途径,能够大大加强项目人员对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施工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也有利于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有效开展。通过大力宣传和组织项目人员集中培训,使人们理解绿色施工的本质与意义,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绿色施工对当今建筑业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性,这样项目管理人员就会积极主动进行绿色施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业务水平,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觉实施绿色施工行为,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建筑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期,我国建筑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强化绿色施工管理可以大大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建筑单位更加规范和制度化。建筑企业也通过管理创新,提升施工技术,满足绿色施工要求,真正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作者:陈亮 单位: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设计策划方法 摘要:通过研究绿色建筑策划与普通建筑策划在工作时间节点、工作范围和流程方面的异同,针对现有绿色建筑首先确定目标由上而下的策划方法,提出了优选技术措施再确定建筑目标的由下而上的绿色建筑策划方法,可供绿色建筑设计策划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策划;方法 引言 建筑策划特指在建筑学领域内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不仅依赖于建筑师的经验和规范,而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需要采用方法和途径。具体的表现形式是量身定做形成可为总体规划立项之后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和逻辑的设计依据的任务书[1]。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2]。绿色建筑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对普通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策划也在建筑策划体系上应运而生。但与普通建筑策划相比,绿色建筑策划也有其独特性。 1绿色建筑策划实施的时间节点 建筑策划是为编制合理的建筑设计任务书而进行的研究工作,在时间节点上建筑策划始于总体规划阶段,终于建筑方案完成之前。是介于总体规划立项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一个环节,起到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图1),为了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需要设计师在项目前期阶段就尽早参与项目的整体策划[3]。从绿色建筑的定义和具体评价条文来看,绿色建筑始于选址,从理论上讲,绿色建筑的策划也应始于项目选址之前,但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讲,绿色建筑策划对于选址的确定显然是乏力的,即使有些地区的用地指标中已经包含了绿色建筑等级要求[4],但是对于基地的基本情况也只能被动式接受。理论上绿色建筑策划开始时时间节点也只能始于方案之前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绿色建筑策划的目标之一是指导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阶段对建筑绿色性能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特别是建筑形体、朝向和平面布局对建筑性能影响显著,相关研究表明40%的节能潜力来自于方案设计阶段[6]。绿色建筑策划的时间节点对于绿色建筑的实施具有重大影响,绿色建筑的策划应尽量早,如果建筑方案已经形成,绿色建筑策划产生的作用大打折扣。 2绿色建筑策划的工作范围和流程 随着建筑策划的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策划逐渐走向多学科融合[7]。从工作流程和策划阶段的内容来看,建筑策划衔接规划和建筑设计阶段(图1),策划阶段侧重于项目定位、设计方案等较大尺度的内容,策划的步骤倾向于由上而下,由大而小,几乎不设计具体的某项技术措施。但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各专业配合的更紧密(图2),并且各专业从细节入手,按照绿色建筑条文要求,确定技术措施,最后汇总而成确定绿色建筑的星级等大目标。策划的步骤倾向于由下而上,由小到大。并且技术措施的确定对于策划和方案阶段至关重要,据美国能源署的一项针对67栋绿色建筑的调研结果表明,在绿色建筑303项技术中,有57%的技术措施需要在方案阶段落实[8],这些技术措施都需要在绿色建筑策划中得到具体体现。建筑策划的工作流程也是先确定目标,然后围绕既定目标给出“如何建设”的方法。由此顺承,相关国家设计规范[9]也给出了由上而下的绿色建筑策划的流程(图3)。现有的绿色建筑策划流程采用由上而下策划步骤,首先确定了绿色建筑的等级和总体目标,然后根据绿色建筑的等级和总体目标的需求进一步确定节能、节水等分项目标,进而确定绿色建筑各项技术措施,然后针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总体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由上而下的策划步骤,在未分析各项技术措施适宜性的前提下确定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是不客观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涉及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暖通空调、给排水和建筑电气等专业,计有28项控制项和108项得分项的技术措施[10]。先确定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后确定技术措施与根据建筑技术措施的适宜性选择后根据总体得分情况再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具有较大的区别。前者偏主观,很“官僚”,后者客观,注重技术措施的适宜性。正如无包治百病的良药,绿色建筑技术也各具有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同一个技术在不同项目中采用可能具有“绿色”和“非绿色”的特性,绿色建筑技术适宜性选择也就成为绿色建筑的关键[11]。换言之,绿色建筑策划阶段首先要对单项技术进行适宜性的选择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是否适宜于本项目。根据选用适宜的各单项技术应用效果、范围和规模,最终确定绿色建筑等级和总体目标,也就是本文所提出的自下而上的绿色建筑策划流程更符合绿色建筑的需求(图4)。与之相比,自上而下的策划流程在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时得到的总体结论可能会掩盖某项技术的技术经济不合理性,与绿色建筑理想相悖。先确定等级和总体目标而后进行分项技术的确定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当然,绿色建筑策划在设计过程中是个动态的过程,美国建筑策划先驱威廉•佩纳研究指出,对于建筑师的日常工作,设计团队每天都要进行策划研究[12]。建筑策划和建筑设计在一段时间内是交互的,策划和设计不断遇到和提出新问题,并逐步解决和落实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绿色建筑策划也是如此。不同的是绿色建筑策划面向工种不止建筑专业,还要直接面对建筑结构、建筑水暖电、建筑物理等专业,所研究的对象也具体到针对每项具体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和落实。 3绿色建筑策划内容和实施 如果说建筑策划通过以理性精细的方式形成详细设计任务书,那么绿色建筑策划的目的确定达到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相应等级要求,并细化到各专业分项适宜的实施。相对于普通建筑而言,绿色建筑强调在全寿命周期条件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强调技术的适宜性。由于我国各地区气候、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建设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特点[13],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条件和与建筑类型,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性的技术,综合评判后确定合理的等级和目标。而不应抱着先入为主的思想主观确定为高星级或者低星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筑策划的前期外部条件着重关注社会、人文和地域等外部条件对建筑的影响,强调相关社会因素对建筑性格的决定作用[1]。绿色建筑策划关注的重点在于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如地理、气候与水文等)、建设环境(能源、资源、基础设施)、项目的基础条件(是否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控制项要求)等方面,进一步确定符合项目特征的节能率、节水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绿地率及室内外环境质量等分项目标[9]。并进一步确定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等指标值,确定被动技术优先原则下的绿色建筑方案,采用适宜、集成的技术体系,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产品。绿色建筑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积,而是需要规划、景观、建筑、结构、机电、建筑环境各专业之间综合考虑,整体协调落实后才能得以实现。国家和各地地方标准对于建筑策划的内容编排采用了不同方式,文献[9、14、15]采用了按照各分项实施目标编排方式,各内容对应与各专业多有穿插。文献[16]采用了按照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和电气等专业划分编排方式,便于设计阶段各项内容的便于沟通和落实,值得借鉴。图5给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策划内容鱼骨图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策划内容各实施的先后的关系,限于篇幅,未列出各技术策略。 4结论与展望 绿色建筑策划是在可持续背景下建筑策划内容的拓展,与注重社会因素的建筑策划相比,绿色建筑策划更侧重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具体技术措施的确定,目标以及绿色建筑等级的合理确定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通过分析,给出了绿色建筑策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随着技术发展,绿色建筑策划工具也在逐渐整体,现有的绿色建筑设计软件以及,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与绿色建筑策划、设计和评价的整合应用也在进行中。 作者:高庆龙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和广大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住宅供电系统日渐合理,供电容量充足,用电安全可靠。但每当一幢新楼交付使用,用户入住装修时,总能见到对原有电气设施改、拆,甚至干脆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人力,财物浪费……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供电系统 随着《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和广大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住宅供电系统日渐合理,供电容量充足,用电安全可靠。但每当一幢新楼交付使用,用户入住装修时,总能见到对原有电气设施改、拆,甚至干脆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人力,财物浪费。细加分析用户主要改变的是,供电末端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并非供电系统本身。 电气设施的布置要求,是由住宅的布局,现阶段室内布置的方式,以及拥有的家电数量决定的,当然也有地域、年龄、职业的差异。具体到室内某一部分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下面就室内几大功能区常见布置,电气设施设计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卧室卧室是人休息的地方是室内最重要的场所。卧室的家具主要有:床、床头柜、衣柜等。电气设计包括:照明、电源插座和电话、电视插座,设计时应该注意的是:灯具应设在除去衣柜位置的中央,否则家具一就位灯位就显偏了;灯具宜采用组合式吸顶安装(由于室内净高一般在2.6以下)双联开关控制,供不同使用功能选用不同照度。 电源插座应避开衣柜和床头位置,在两则墙上安装,距地0.4米为宜。电话插座设于床与床头柜之间,电视插座设于相对的墙面上,与电源插座平行安装。卧室空间较小宜采用窗式空调,空调插座应设于避开衣柜一侧窗户旁墙面上高度宜为2米。 二、起居室起居室是家人聚集,招待客人的场所。主要家具包括:沙发,茶几,桌椅等。电气设计包括:照明,各种插座,室内配电箱等。 一般起居室两面为墙,一面为窗。电视一般布置在较短的一面墙中部,沙发依较长一面墙布置,电话机布置在沙发转角的小茶几上。这样电视插座就应设在较短一面墙中部,电话插座应在沙发转角茶几旁的墙上,电源插座也布置相应的位置即可,高度0.4米为宜。 起居室应采用组合式灯具,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多联开关,灯具宜设于沙发合围的中央上方。 起居室根据其面积大小可采用窗式或柜式空调,在外窗附近的某一墙面上设一组插座,底边距地2米,以便为窗式空调提供电源,并在此插座垂直下方距地0.4米处设一组插座,以备将来使用柜式空调。 户内配电箱可安装在入户门附近的墙上,此箱仅在检修或故障时使用,故可安装在较高位置,考虑到住宅层高级结构梁的影响,此箱底边距地2米暗装比较合适。 三、厨房厨房内的用电设备比较多有:微波炉,电饭煲,冰箱,抽油烟机等。因此在厨房内应布置足够多的电源插座。 新装修的厨房一般做一排厨柜和吊柜,厨柜高度约为0.7米,厚0.5米,吊柜在其上方底边距地为1.6米,厚度为0.3~0.4米。电源插座宜设在厨柜与吊柜之间的墙面上,距地高度宜为1.5米设两组以上。抽油烟机一般嵌于吊框内安装,其插座宜设于吊柜内侧墙上,高度2米左右为宜。冰箱插座宜设于厨房角部。 厨房灯具设于房间中央采用吊线罩灯,普通跷板开关门外控制。 四、卫生间卫生间的电气设计一般包括:顶灯、镜前壁灯、排气扇,近一段时间按摩浴缸,暖风机,浴霸等较大负荷设备也逐渐进入卫生间。 镜前壁灯设于洗面盆高度1.8米,顶灯设于卫生间中央采用防潮型吸顶安装,排气扇设于风道口旁高2-2.4米,在室外墙上设多联开关控制。在洗面盆旁侧墙上设带隔离变压器的剃须插座距地高度1.5米。一般卫生间不考虑按摩浴缸,当需设置时,建议其供电回路设置现场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可配小开关盒暗设于卫生间就近外墙上,安装时再引出接线。另外,热水器,排气扇不宜直接用插座供电,可用暗盆出线预留1米左右长的导线,在安装时接入电器;卫生间的取得设备容量一般为800~1500W,可将零线引入设于室外的开关盒内,供二次装修时明管敷线,引入吊顶供电,设计时考虑其负荷。若洗衣机也放在卫生间,采用防溅插座距地1.5米供电。 这里注意的是,卫生间特别是带有洗浴功能的卫生间,属潮湿地区它的用电安全非常重要,设计时要注意:开关是人常要触措的设备,而其内部断开的又是相线不宜设于室内;插座安装要严格遵守规范划定的区域供电要求。 总之,电气设计师应与建筑师相配合,并了解室内布置,装饰的现状与趋势,熟悉家电拥有现状,努力做到设计能用、够用、好用,使用户满意。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问题论文 近几年发现,很多住宅电气设计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这样可能会给广大居民带来电气上的不安全和使用上的不方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住宅设计大量选用模数化配电箱,其中大部分型号是PZ30,但PZ30是不应该在住宅中使用的。因为,PZ30和PZ20是同时开发的两个系列,分别按两种使用场合设计的,PZ20按非熟练人员场合设计,主要用于家庭和类似场所;PZ30则按熟练人员使用设计,主要用于工业场所。在英国,PZ20应符合BS5486-13,PZ30应符合BS5486-12。在BS5486-13非熟练人员用的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标准中,强调单相电路和结构上要设有各种保护和防护,如主开关为隔离开关,主开关应设有端子外罩,以便开关在断开位置时,安装载有电压的端子。电器间的联接线上,应设有障板,用来防止无意识的直接接触,同时外壳中还设有挡板,用以挡住接近时可能出现的直接接触和对电器元件的电弧起防护作用。至于工业用的PZ30,结构上相应要简单得多。另外,PZ20的污染等级必须满足2级而安装类别(过电压级别)为Ⅲ类,而PZ30污染等级必须满足3级,安装类别为Ⅱ类。因此,只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足够,很多三相系统PZ20能代替PZ30系列。由此可见,PZ30不应在住宅中使用。 (2)某些旧住宅在进行配电改造设计时,采用直敷布线,当导线垂直敷设时,未经任何保护就进入距地14m的明装照明开关。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的第521条第3款"当导线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时,应穿管保护"的规定。 (3)暗敷线路按最近路线敷设时,由于住宅的面层比较薄,线路管线交叉不易处理;另外照明线路通常利用顶棚灯的接线盒进线分线,在住户铺设木地板时,往往将敷设在地坪内的管线打断,造成电气不安全和使用的不方便。暗敷线路沿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于地面敷设,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因为管线交叉可以在墙缝中解决,而照明线路则在墙的拐弯处利用接线盒进行分线,而非顶棚灯的接线盒,这样住户也可根据《住宅使用说明书》中的配电平面图,了解进入灯具线路的具体方向和位置,从而避免在铺设木地板时将管线打断。 (4)由于住户搬进住宅后一般会装修,为避免浪费,只在灯位处布置灯座。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对于家庭来说,紧凑型荧光灯是取代白炽灯的最好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卡口灯座在更换光源时,稍不注意,就会电着人,加之紧凑型荧光灯的灯头是螺口,不能用卡口灯座,所以在住宅设计时应选用螺口灯座,以确保住户使用安全和方便住户更换光源。 (5)忽视浴室的电气安全措施在浴室发生电击事故的危险机遇特别大,因为潮湿人体的接触电阻大都非常小,所以很小的接触电压也会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与死亡事故。由于这一缘故,浴室被称为电气安全的特殊场所,但我国却至今没有特殊场所的国家电气标准,仅在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以下简称《民规》)有一些电气安全措施的规定。 1:配电箱与浴室不应共用一个墙体。因为配电箱所在墙的另一面,往往是浴室的0、1和2区,住户在洗澡时,水分会渗透墙体而进入配电箱内,从而会造成电气事故。另外采用国际电工标准(IEC)规定,由西门子出版的《电气安装技术》一书的第963页,规定"区域0、1和2除了为区域1和2中的固定安装电器敷设深入墙内不超过5cm的导线外,不得在墙灰底部和墙灰中以及护墙板的后面敷设导线"。根据笔者的理解,此条规定0、1和2区所在墙的另一面不能敷设导线,那就更不能布置配电箱了。 另外,配电箱与浴室共用一个墙体,就会有其他房间的线路经过浴室内的0、1、2和3区,而这样又违背了《民规》14828条"在0、1及2区内,不允许非本区的配电线路通过;也不允许在该区内装设接线盒"的规定。而《电气安装技术》的第963页的规定更加严格"区域0、1、2和3区不允许有通向其他房间或地段的作馈电用的电缆和电线",第965页则写着"从安全角度考虑,这一规定原则上应适应装有浴缸或淋浴装置的整个浴室"。 2:《民规》14829条规定"0、1和2区内,严禁装设开关设备及辅助设备"。但有些设计中,将插座布置在浴室内的1区和2区里,虽然插座为防水型的。3:很多住宅设计的电气线路采用钢管保护,在浴室里也是一样,对于这一点,《民规》没有任何规定。但是,IEC标准却要求进入浴室的电气线路应具备双重绝缘,即导线应穿塑料管敷设而不应穿钢管敷设,即便住宅内线路都穿钢管敷设,进入浴室也应加穿塑料保护管,这样既可提高线路绝缘水平,还可避免穿线钢管引入不应有的电压。《电气安装技术》第964页规定导线"敷设在非金属管道中"。 由于居民住宅没有技术安全部门负责电气线路的维护管理,加之住户大多对电气知识知之甚少,所以住宅是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多发场所。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对住宅电气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使电气设计做到安全、可靠、合理、方便,以减少和避免住宅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的发生。 当然,也可能同一个业主同时属于几类不同类型的业主,这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安装工程质量分析论文 摘要住宅是人们生存必须的条件之一,它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电气安装与安全用电的矛盾日渐突出,其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目前住宅电气安装工程的现状以及对主体工程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电气安装质量问题对策 1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分析 1.1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现象: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裸露,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原因分析: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存在不合理的节省材料思想。 1.2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现象: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钢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原因分析: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预防措施: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一般壁厚PVCΦ114为4.5mm以上,Φ56为3mm);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m;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1.3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现象: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但又不扩锡;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导线的三相、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预防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1.4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现象: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裸露,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原因分析: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 预防措施: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牢靠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裸露;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项紧、拧紧;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150mm为宜。 1.5灯具、吊扇安装不符合要求 现象:灯位安装偏位,不在中心点上;成排灯具的水平度、直线度偏差较大;吊链日光灯链条不平行;吊扇的吊钩用螺纹钢加工,成型差;灯罩不吸顶,接线盒外露;阳台灯底盘铁板大、生锈;天花吊顶的简灯开孔太大,不整齐。 原因分析:预埋灯盒时位置不对,有偏差,安装灯具时没有采取补救措施;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熟悉;采购员购买灯具时不顾质量;筒灯开孔时没有定好尺寸、圆孔直径不统一等。 预防措施:安装灯具前,应认真找准中心点,及时纠正偏差;按规范要求,成排灯具安装的偏差不应大于5mm;预埋吊扇挂钩时,应用不小于Ф8的镀锌圆钢与板内的钢筋固定在一起,不准采用螺纹钢;成排的吊扇应成一直线,偏差≤5mm;阳台灯具的底盒铁板厚度≥0.5mm;玻璃罩不能太薄,以免安装时破裂;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要先定好坐标,安装时外圈牢固地紧贴吊顶,不露缝隙;施工人员、采购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 2电气质量通病对土建主体工程的影响 2.1影响土建结构 电气质量通病直接影响承重墙、楼梯梁和圈梁的应力分配,甚至破坏主体结构。例如,为了固定顶棚上的一个吊灯,需要在楼板缝中从上向下安放一块木砖,但因施工顺序或木砖尺寸不合适,致使安放木砖处两块空心板被砸坏露筋,破坏了空心板的主筋结构,对整个主体结构产生很大的危害。再如,配电箱预留在楼梯梁下的承重墙上,承重墙局部承压能力不够,无法承担上面几层楼梯的重量,形成了严重的隐患。 2.2影响墙体外观效应和使用功能 剔槽埋管破坏了墙体的平整度,影响墙体的外观效应。接线盒预埋不到位,插座高度不统一、开关安装位置不合适等不规范施工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与设计者的初衷相差甚远。 2.3不易维护与检修 在电气施工中出现的导线质量不合格、接线不采用八字接线、分线盒一砖堵死等质量通病,影响住户的正常用电,给维护、检修带来很多麻烦。如在住户室内装饰完工后,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导线断在墙内,接线盒又找不到,就是比较难处理的线路障碍。要恢复供电,势必破坏住户已装修好的墙面或室内灯饰,给住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电气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3.1从事电气安装的人员技术素质差 有的没有电工特种工种操作证,有的雇用临时工参加电气安装,他们对设计图纸领会不深刻,甚至看不懂图纸,根本不具备承担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能力;还有的承建单位,从事电气安装工程的人员管理不够,就由土建施工员代管,结果往往成了代而不管,达不到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 3.2电气材料市场混乱,把关不严 好多工程都是私人承包,在利益驱动下,大量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上,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3.3施工企业对电气安装质量不够重视 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往往“重主体、轻安装”,忽视安装环节。施工现场未配备专职电气质检员,管理失控,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甚至无证上岗,对规范、标准不熟悉,盲目施工,不自检或自检流于形式。 3.4土建、电气两个专业配合不够 土建施工人员不按设计要求配合电工完成预留过程,致使许多配电箱的安装上下挤砖,歪歪斜斜,开关距门太远,一个房间的插座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既不美观又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给安装和使用都造成很多困难。 4措施和建议 4.1首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电气安装工程应引起业主、发包单位、承建单位的足够重视,把电气安装工程看成住宅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举足重轻的一个分部工程,提高电气管理、安装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增强其岗位责任心。 4.2提高住宅电气安装的设计水平 设计者在满足常规供电,保证安全用电的前提下,应更多地兼顾美观、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满足住户美观、方便、舒适、安全的现代化生活需要,把电气安装工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3加强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资格是否与其承担的项目相适应,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因此,质量监督员应在工程开工前审查有关单位的资质等级,同时也要审查有关材料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资格。 4.4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控制材料质量 首先,要严格控制进货渠道,所有电气材料、器具、设备应从正规的商业渠道采购;其次,要严格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国家实行强制许可证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取得安全认证,以及进行必要的抽检,确保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质量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4.5严把电气安装工程验收关 验收内容包括:电气器具、管线及固定用材料穿线、配线,电线连接及电线端子连接、接地线连接、接地极的埋设,避雷网埋设,下引线的连接,严格绝缘、接地测试等项,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和使用材料进行逐一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坚决不予验收。 5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满足照明、家电用电量、安全用电等需要,而更注重其美观、适用、方便的使用效果。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在施工前一定要弄清质量问题的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和土建工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抓好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使电气安装工程朝着一个具有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优美与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体会论文 摘要:随着《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和广大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住宅供电系统日渐合理,供电容量充足,用电安全可靠。但每当一幢新楼交付使用,用户入住装修时,总能见到对原有电气设施改、拆,甚至干脆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人力,财物浪费……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供电系统 随着《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和广大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住宅供电系统日渐合理,供电容量充足,用电安全可靠。但每当一幢新楼交付使用,用户入住装修时,总能见到对原有电气设施改、拆,甚至干脆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人力,财物浪费。细加分析用户主要改变的是,供电末端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并非供电系统本身。 电气设施的布置要求,是由住宅的布局,现阶段室内布置的方式,以及拥有的家电数量决定的,当然也有地域、年龄、职业的差异。具体到室内某一部分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下面就室内几大功能区常见布置,电气设施设计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卧室卧室是人休息的地方是室内最重要的场所。卧室的家具主要有:床、床头柜、衣柜等。电气设计包括:照明、电源插座和电话、电视插座,设计时应该注意的是:灯具应设在除去衣柜位置的中央,否则家具一就位灯位就显偏了;灯具宜采用组合式吸顶安装(由于室内净高一般在2.6以下)双联开关控制,供不同使用功能选用不同照度。 电源插座应避开衣柜和床头位置,在两则墙上安装,距地0.4米为宜。电话插座设于床与床头柜之间,电视插座设于相对的墙面上,与电源插座平行安装。卧室空间较小宜采用窗式空调,空调插座应设于避开衣柜一侧窗户旁墙面上高度宜为2米。 二、起居室起居室是家人聚集,招待客人的场所。主要家具包括:沙发,茶几,桌椅等。电气设计包括:照明,各种插座,室内配电箱等。 一般起居室两面为墙,一面为窗。电视一般布置在较短的一面墙中部,沙发依较长一面墙布置,电话机布置在沙发转角的小茶几上。这样电视插座就应设在较短一面墙中部,电话插座应在沙发转角茶几旁的墙上,电源插座也布置相应的位置即可,高度0.4米为宜。 起居室应采用组合式灯具,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多联开关,灯具宜设于沙发合围的中央上方。 起居室根据其面积大小可采用窗式或柜式空调,在外窗附近的某一墙面上设一组插座,底边距地2米,以便为窗式空调提供电源,并在此插座垂直下方距地0.4米处设一组插座,以备将来使用柜式空调。 户内配电箱可安装在入户门附近的墙上,此箱仅在检修或故障时使用,故可安装在较高位置,考虑到住宅层高级结构梁的影响,此箱底边距地2米暗装比较合适。 三、厨房厨房内的用电设备比较多有:微波炉,电饭煲,冰箱,抽油烟机等。因此在厨房内应布置足够多的电源插座。 新装修的厨房一般做一排厨柜和吊柜,厨柜高度约为0.7米,厚0.5米,吊柜在其上方底边距地为1.6米,厚度为0.3~0.4米。电源插座宜设在厨柜与吊柜之间的墙面上,距地高度宜为1.5米设两组以上。抽油烟机一般嵌于吊框内安装,其插座宜设于吊柜内侧墙上,高度2米左右为宜。冰箱插座宜设于厨房角部。 厨房灯具设于房间中央采用吊线罩灯,普通跷板开关门外控制。 四、卫生间卫生间的电气设计一般包括:顶灯、镜前壁灯、排气扇,近一段时间按摩浴缸,暖风机,浴霸等较大负荷设备也逐渐进入卫生间。 镜前壁灯设于洗面盆高度1.8米,顶灯设于卫生间中央采用防潮型吸顶安装,排气扇设于风道口旁高2-2.4米,在室外墙上设多联开关控制。在洗面盆旁侧墙上设带隔离变压器的剃须插座距地高度1.5米。一般卫生间不考虑按摩浴缸,当需设置时,建议其供电回路设置现场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可配小开关盒暗设于卫生间就近外墙上,安装时再引出接线。另外,热水器,排气扇不宜直接用插座供电,可用暗盆出线预留1米左右长的导线,在安装时接入电器;卫生间的取得设备容量一般为800~1500W,可将零线引入设于室外的开关盒内,供二次装修时明管敷线,引入吊顶供电,设计时考虑其负荷。若洗衣机也放在卫生间,采用防溅插座距地1.5米供电。 这里注意的是,卫生间特别是带有洗浴功能的卫生间,属潮湿地区它的用电安全非常重要,设计时要注意:开关是人常要触措的设备,而其内部断开的又是相线不宜设于室内;插座安装要严格遵守规范划定的区域供电要求。 总之,电气设计师应与建筑师相配合,并了解室内布置,装饰的现状与趋势,熟悉家电拥有现状,努力做到设计能用、够用、好用,使用户满意。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探讨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将对住宅内部的电气设备布局、导线开关的选择;电视、电话、门卫对讲系统的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使设计的住宅更合理,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满足将来住户自己的改造,并且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计算负荷功率因子负荷分析法功能区保安系统保护接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将全部作为商品推向市场。作为商品的住宅,其质量以及其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住户的使用和开发商的利益,因此住宅的设计也就更应引起设计人员的注意。 二、每户住宅内计算负荷的确定及电度表、主开关、进户导线的确定: “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一个假定负荷,“计算负荷”产生的热效应和实际变动负荷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因为我们所选用的导线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为:30分钟,故只有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负荷值,才有可能构成导体的最高温升。我们将一年中最大需用电力设定为:Pj1。根据历史资料,一年中最大需用电力一般出现在夏季的7、8、9月份。再依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满足人们最大限度方便的前提下,可能同时使用的电器设备有:灯具…200W,音响…300W,冰柜…200W,空调…1300W,电冰箱…150W,微波炉或电饭煲…1000W,电视机…90W,饮水机(台式制冷)…100W,抽油烟机…50W,洗衣机…200W,其它未知设备(我们假定一个“功率因子”)…500W。 根据所列设备容量可知,能够同时使用的设备容量为:4090W。 我们可以采用“负荷分析法”来确定住宅的需用系数: 由上面分析可知:Pj1=4.09kW;Pe=17.35kW 故可得:Kx1=Pj1/Pe=4.09/17.35=0.2357,取Kx=0.24 则:Pj=PexKx=17.35x0.24=4.164kW,取Pj=4.2kW 随着国家对节约能源的宣传,人们的节电意识会明显增强。根据人们生活水平的现状,该容量在10-15年内不会突破。也许会有少数住户在使用时偶而会出现负荷过大开关跳阐的情况,从而限制了其过负荷的情况。这虽然会给住户带来一点麻烦,但总的算起来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满足偶而出现的大负荷用电而将整个住宅设计的标准提高,与之比较起来显然很不合算,因此我们将负荷定为4.2kW考虑的是一种普遍现象,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的。如果偶尔遇到过大的负荷,只要切除一部分用电设备就可以了,况且该种情况并不多见。 对于普通的居民来说,三居室是可以满足使用的,也是当今住宅的一种主流,虽然四居室和两居室的面积与三居室的面积有区别,但用电设备并不一定相差太大,故不一一区别,全以此类推计算,对于高级公寓和别墅的容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取6-10kW。 我们可以看到家用电器的功率因数为:0.6-1,故我们可以将总的功率因数设定为:0.8,则计算电流为:23.86A,因此,主进线开关的整定值可以定为25A。根据计算电流值和开关整定值可以选定进户线为:3x(BV-500-1x6),电度表为:10(40)A。 三、住宅支线回路的划分: 前面我们将住宅的计算负荷以及电度表、主开关和进户线规格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各支线回路的情况。 目前,我们设计的住宅中的电气管线有:照明、插座、空调、电视、电话,有的还提议将厨房、卫生间的插座再单设管线,这样就共有七路管线进入居室,其中这七路管线中除照明是在顶板敷设外,其余管线均敷设在地面垫层内,彼此交叉是不可避免的(地面垫层内管线彼此交叉的现象在施工中屡次发生),并且有的管线(如空调)往往是长距离的敷设,且每年中空调的利用大数并不是太多,尤其是北方地区均装有暖气,空调只是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可以使用,其它的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无形中就造成了浪费。同时居室中照明的用电时间是最长的,但同其它家用电器比较起来其容量却是较小的一部分,并且随着节能型灯具的开发及推广,照明支路的负荷越来越小;同时一直沿用下来的设计中灯具回路没有保护接地(按规定,只有灯具高度小于2.4米时才加装保护线,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加保护线的也大有人在);另外一点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对房子的更换时间会相对较长,有些可能一套三居室要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故对房子的装修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我们在设计中已经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家具布置图来布置电器设备插座,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符合住户的使用要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观,每个住户对自己居室的布置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从而对自己的房子就要进行二次装修改造,这必将会造成线路混乱,有些时候,我们没有设计插座的地方住户却需要,有些在装修过程中就直接由顶部的灯具引接插座,使插座没有接地保护,造成事故隐患,况且装修中有些住户需要安装壁灯来美化居室,有些安装高度低于2.4米,由于照明回路没有接地保护也就留下了事故隐患,因此在照明回路中增加保护地线也是必要的。 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每间房间里可能拥有的电器设备;卧室:灯具,电视,空调,计算机,医疗器械等;起居室:灯具,电视,音响,饮水机,空调,医疗器械等;厨房:灯具,排烟机,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等;卫生间:灯具,排气扇,洗衣机,电热水器,电吹风,卫生设备;(上面房间的电器设备只是按人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大致列举一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容量较大的电器大致平均分布于每一个房间,因此我们可以将住宅的支路分配作一些相应的调整。 即将住宅内的支路管线按功能区设置,并且每一支路均装设漏电保护器,同一功能区内的所有电器均接于该功能区内的支路上。以一套三居室的闭职单元为例,其所需的回路数为:南面两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北小卧室;卫生间。在划分功能区时我们也可以承接重墙来划分,因为居民在装修时承重墙是不能动的,而非承重墙有可能被拆掉,这样就可以保证住户在同一功能内随意改装,对其它功能区均无影响。按功能区划分支路有以下优点: 1、每一支路的所有电器均在漏电保护范围之内,用电更安全; 2、可以采用顶板布线,避免地面垫层敷设中的管路交叉; 3、方便住户将来的改造; 4、可以减少管线的用量,避免浪费; 我们的设计不仅要保证住户的用电安全,更应当为住户提供更大的方便,有时安全与方便会互相制约,我们往往会侧重考虑用电的安全性而将方便用户的概念淡化了,而按功能区划分支路管线则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果面积增大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分支回路。 四、配电箱的布置 我们在住宅电气的设计中,通常是将两户(普通多层住宅)的户表箱置于楼梯间,而随着每户配电线路的增加,必然造成楼梯间管线增多,给施工带来麻烦,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户表箱内只放置电度表、燃气和冷热水的室外计量表,将每户的分支回路开关置于户内配电箱,户内配电箱安装于室内易操作的地方。这样做首先是可以将集中于楼梯间的管线分散来布置;其次是可以使入户的管线简单,其余的管线则完全在室内布置;再次是为住户的操作带来方便。二表出户的问题已经提出了很久,并且已经有产品投入市场,有的住宅小区已经使用,只是质量和技术还有待于提高。我们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在冷热水表和煤气表对应位置的墙上预留86型接线盒,然后再预埋管线至室外户表箱,如果用户需要安装只要接上线就可以了。 五、室内灯具、插座及开关的布置 灯具、开关的布置:灯具、开关基本上按传统的布置方法,但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置夜灯,起居室的开关采用双位单控开关或采用调光开关。 插座的布置:插座在住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布置插座是参照建筑专业提供的家具布置图,但是,将来的住户并不一定按照建筑师给他安排的方案来布置家具,因此,有些插座设计时是合理的,而使用时却很不方便。笔者认为我们不要单以建筑专业提供的图纸来安排插座,而是尽量的多安排一些插座,由于现在插座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总的造价增加不了太多,却给住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住宅内的插座应全部设置为安全型二眼三眼插座,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应加上防潮盖。 ①卧室:卧室除有窗户外的三面墙上均设置插座,插座距地0.3米。在有窗的墙上距地2.3米设置空调插座。在阳台上距地1.8米设置一插座。 ②起居室:起居室是电器布置较多的地方,并且也是人们活动较多的地方,我们所设计的插座往往被沙发或其它的家具挡住,故起居室中应在每一面墙上均设置插座,在面积较大的墙上应设置两组插座。 ③厨房:应设置冰箱插座(距地1.8米)、抽油烟机插座(距地1.8米)、燃气热水器排气扇插座(带开关距地1.8米)、电饭煲插座(带开关距地1.0米)、其中燃气热水器排气扇插座为以前未考虑到的均加装防潮盖。 ④卫生间:应设置洗衣机插座(带开关距地18米)、镜箱插座(距地1.8米)、视情况安装电热水器插座(带开关距地1.8米)。均加装防潮盖。 六、电视、电话出线口的设置 伴随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光纤的使用,其进入家庭已经非常普遍,并且现在一台电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有的家庭有两台或三台电视,而且现在图文电视也已经开始进入家庭,因此在起居室及每个卧室均应设置电视出线口。 电话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一般的家庭需要1~2部电话,并且每个房间均要设置电话。因为住宅电话为同一个号,住户一般需要自己并机,因此我们应将电话线引入居室后,再分引至各个房间的电话出线口,由用户自己来完成内部电话的连接。同时在工程设计中每户预留两对电话线。 七、保安系统 保安系统一般包括:门禁系统和安全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又分为:来访应答系统和电子锁系统。门禁系统目前正逐渐的被大家接受和使用,并且生产的厂家也已经很多,但产品基本上大同小异。设计中可以同甲方协商来确定是否安装,同时我们可以参照厂家样本预留出管路以备将来安装。 安全保警系统又分为:火灾保警、毒气报警和匪警报警。安全报警系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工程中采用的并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方面的产品还较少,其性能质量还不稳定。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该系统一定会普及至每一户住宅。 八、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想法和体会,有些想法还不太成熟,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及同仁批评指正。 住宅电气论文:居民住宅电气防火设计论文 摘要:文章从对电气火灾统计数据的分析入手,剖析了家庭电气火灾的原因和紧迫性,探讨了居民住宅的电气设计,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插座系统照明设计接地防雷 1家庭电气火灾形势严峻 据统计,近年来居民家庭火灾起数、人员伤亡所占的比例呈整体上升趋势,其中由于电线和用电器具短路、超负荷、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家庭火灾高居榜首。以成都市为例,电气火灾在该市家庭火灾总起数中占的比例在1998~2003年一直高达40%。 2研究家庭住宅电气设计与防火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居民住宅电气设计与防火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1)住宅的面积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人们对住宅的划分越来越细,房间的功能越独立,住宅的结构就越复杂; (2)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除了结构型式要满足人们感官上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灯具的选择、灯光的谐调、布线的美观等也是重中之重。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住宅的面积、结构型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随着人们审美水平和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增多和用电量的增大,旧的敷设方式会越来越不适合安全、舒适、美观的要求,因此研究居民住宅电气设计与防火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3导致居民住宅电气火灾的原因 3.1电气线路引发火灾 (1)建筑在布线时设计的用电量少,选择的电线截面较小,且经过长时间使用,电线绝缘层部分可能已老化破损,电气线路常常因漏电、短路、超负荷引起火灾; (2)敷设线路时留下太多接头,又没有经过技术处理,由于铝线表面极易氧化,当大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热量引燃周围可燃物;或经过长时间使用,接头、接线端处松动、接触不良,接触处也容易产生高温进而导致火灾; (3)住宅设计的固定插座偏少,为了解决插座不够用的问题,过多长期使用插座板,而且乱接插座板易导致电气短路或异常高温进而产生火灾; (4)未分路设计,住宅内负荷未分流,在同一线路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导致过负荷引发火灾。 3.2电器设备引发火灾 (1)开、关电器频繁,导致电动机电流骤增,温度急剧上升而引起电动机等元件过热而烧毁起火; (2)电线受潮,产生漏电打火,从而引起火灾; (3)电器质量低劣、发热过高且绝缘隔热、散热效果差而引起火灾。 4居民住宅电气设计 4.1照明设计 4.1.1电光源的选择 照明应满足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设施功能的要求,保证光源的显色性适度、亮度分布合理、眩光少、视觉舒适,并尽可能节能。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照明应以使室内光线实用和舒适为原则,卧室、餐厅宜采用低色温的光源,光源的颜色一般为暖色,卧室、客厅相关色温K=3300,显色指数R应大于80; (2)当使用一种光源不能满足光色要求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光源的混光来照明。 4.1.2灯具的选择 灯具应根据使用环境、房间用途、光强分布、限制眩光等因素进行选择。在满足上述技术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维护检修方便的灯具。 (1)按使用环境选择:在正常的环境中,宜选用开启式灯具,例如客厅;在潮湿的环境中,宜选用具有防水灯头的灯具,例如厕所、洗漱间;在烟气较多的环境中,宜选用防尘密闭式灯具,例如厨房;楼梯照明应采用声光定时开关控制的灯具; (2)按光强分布特性选择灯具:灯具安装高度在6m及6m以下时,宜采用宽配光特性的广照型灯具;安装高度在6~15m时,宜采用集中配光的直射型灯具,如窄配光深照型灯具。 4.1.3灯具的安装和布置 (1)灯具的布置 灯具的布置方式分均匀布置和选择布置两种。均匀布置可以使整个平面获得较均匀的照度,一般有正方形、菱形、矩形等形式;选择布置是为了满足局部要求,如在起居室和卧室的书写、阅读处应增设局部照明,如台灯、床头灯; (2)灯具的安装 为了限制眩光,获得较理想的照明效果,室内照明灯距地面的安装悬挂高度具有规定性的要求,此外,灯具安装应牢固,以便维修和更换,不应装在高温设备表面或有气流冲击等地方。普通吊线只适用于灯具重量在1kg以内,重于1kg的灯具或吊线超过3m时,应采用吊链或吊杆,此时吊线不应受力。吊挂式灯具及其附件的重量超过3kg时,安装应采取加强措施,通常除使用管吊或链吊灯具外,还有悬吊点采用预埋吊钩等固定方式; (3)住宅照度 为了使现在或未来的住宅照明设计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保证人们视力健康,笔者认为将住宅照度提高一些比较合理。 4.2配电系统型式的选择 我国低压配电有单相二线式、单相三线式、三相三线式、三相四线式4种配电型式。其中三相四线式损耗最小,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多层住宅用户的单相负荷越来越多,当采用单相电源配线入户已不能满足时,可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统入户,这样可以消除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弊端,使电网运行更加合理,节能效果更显著。 4.3线路的敷设 4.3.1敷设方式 现在室内配线线路的敷设方式主要是用钢管或硬塑料管穿绝缘导线的明敷或暗敷布线。 4.3.2室内配线的技术要求 室内配线除一般要求安全可靠、布线整齐合理、安装牢固外,在技术上还要求: (1)配线时应尽量避免导线有接头,若有中间接头必须采用压接或焊接;穿在管内的导线,不允许有接头;接头应放在接线盒或灯头盒内;导线的连接或分支处不应受到机械力的作用; (2)明配线路要保持横平竖直,水平敷设时导线距地面2.5m以上,垂直敷设时导线距地面2m以上,否则应将导线穿在钢管内予以保护; (3)当导线穿过楼板、墙壁时,要加装保护套管; (4)当导线相互交叉时,应在每根导线上套以绝缘管并固定; (5)为保护用电安全,室内配电管线与其他管道、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有一定的要求。 4.3.3管配线 管配线有明配和暗配两种,明配管要求横平竖直,整齐美观;暗配管要求管路短而畅通,弯头要少。配线的管子通常为钢管或硬塑料管,管子的内径不得小于管内导线束直径的1.5倍。管内导线不得超过8根,都不能有接头。 4.3.4塑料护套线的敷设 塑料护套线可以明敷或暗敷,塑料护套线的接头应放在开关、灯头或插座处。 4.4电源插座系统 4.4.1插座的回路划分 国标《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中6.5.2条规定,每套住宅的空调电源插座、电源插座与照明应分路设计;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宜设置独立回路。据此,住宅内插座回路至少可划分为: (1)二路:空调电源插座、其他电源插座; (2)三路:空调电源插座、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其他电源插座; (3)四路:空调电源插座、厨房电源插座、卫生间电源插座、其他电源插座。 分支回路的增加可使住宅负荷电流分流,可减少线路温升和谐波危害,从而延长线路寿命和减少电气火灾。卫生间电源插座多了对安全不利,通常设置数量少,单独设置回路显得浪费,宜与厨房电源插座同一回路。落地式柜式空调容量大,一般为2P或2P以上,宜与其他空调电源插座分回路供电。 4.4.2插座的选择与安装 (1)插座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插座的额定电流,已知使用设备者应大于设备的额定电流的1.25倍;未知使用设备者不应小于5A。考虑到部分家电功率大,设计中通常应选为不小于10A; (2)插座的防护形式和安装高度 因家庭中不可避免有儿童活动,若插座安装高度在距地1.8m或1.8m以上时,可采用一般型插座;低于1.8m时,应采用安全型插座。在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或保护式插座,安装高度距地不应低于1.5m;如洗衣机插座、电热水器插座、厨房小家电插座;卫生间插座应位于潮湿场所等级分类中III区外;电热水器专用插座安装高度不宜低于1.8m;分体空调器专用插座安装高度建议为1.8~2.0m;起居室(厅)电视音响插座为方便使用,安装高度以高于电视柜的高度为佳,最好为0.8~1.0m;其他普通电源插座安装高度通常为0.3m; (3)插座的接地 在住宅中,已知使用设备者应按设备要求配置插座,需要连接带接地线的家用电器的插座,必须带接地孔。普通插座使用户应能任意使用I或II类家用电器。I类电器为基本绝缘加接地保护,II类电器为双重绝缘不要求接地保护,为满足I类或II类家用电器的使用,普通插座宜选用单相二线和单相三线组合插座。 (4)插座的开关和电源显示 国标《通用用电设备设计规范》GB50055~93中第8.0.7条规定,对于插拔插头时触电危险性大的日用电器,宜采用带开关能切断电源的插座。此规定的目的应是尽量减少插拔切断来断电,而利用插座所带开关断电,这样较安全。因此,洗衣机插座、厨房小家电插座和电热水器插座应带开关和电源指示。另外,经常开关的固定用电设备插座,如起居室电视音响插座、空调插座,建议也带开关和电源指示; (5)电源插座与电视、电话插座的间距 为了避免干扰,电源插座与电话、电视插座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最好为15~50cm同时强电线路与电话、电视线路不应同管敷设。 4.5接地与防雷 4.5.1接地 对多层住宅低压配电接地系统接地形式的正确选择十分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引起的后果很难用增加保护措施来补救。应从保护人身安全、防止火灾为出发点,并着眼于未来,在新建住宅楼内宜采用TN-S、TN-C-S系统。 (1)TN-S系统 TN-S系统是保护线PE和中性线N分开设置,N线对地绝缘,PE线正常工作时不通过电流,设备外壳不带电,使安全水平提高。但是TN-S系统仍不能解决对地故障电压蔓延的问题。尽管如此,TN-S系统仍可安全应用于住宅; (2)TN-C-S系统 TN-C-S系统是住宅、民用建筑中最常用的接地系统,它是由TN-C和TN-S二者组合而成,一般进入建筑的电源侧多为TN-C系统,即为PE线和N线分开处,从此分开后就不能再合并,在此处作重复接地R小于10Ω。重复接地的作用是在发生接地故障时减小接触电压,并且在PEN线断线时,减少由于中性点漂移引起的三相电压不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用电设备的损害和由变压器不对称运行引起的危害; (3)实施等电位联结(MEB)和局部等电位联结(LEB) 就TN-S和TN-C-S系统而言,实施MEB可以消除沿PEN线或PE线窜入的危险故障电压,减少保护电器动作不可靠带来的危险,而且有利于消除外界电磁场引起的干扰。实施MEB(或LEB)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措施,防止火灾也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4)保护导线截面的确定 按机械强度要求,一般保护线采用电力电缆构成时,其截面不限制;若采用绝缘导线或裸导线有机械保护,如敷设在套管、线槽等外保护物内,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无机械保护,如敷设在绝缘子、瓷夹上时,其截面不应小于4mm2。 4.5.2防雷 住宅的防雷保护最好采用避雷带作接闪器,引下线暗敷于墙内,在1.8m处引出至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构造柱的钢筋作接地装置,并且与重复接地共用(R<1Ω=。 5家庭电气防火 居民住宅要做到用电安全,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电线 电线的选择要考虑用电负荷对电线的要求,选择安全载流量大的电线,还要根据环境需要选择导线的类型。因为铝线较之铜线容易起火(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统计,使用铝线的火灾发生率是使用铜线的55倍),如果条件许可,尽量使用铜线,但不能铜线和铝线混用; (2)合理敷设电气线路 敷设线路要尽量走近路、直路,避免迂回曲折,减少交叉跨越;线路间的接头要牢固,防止接触面松动氧化; (3)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一是避免频繁开关电器,防止电动机启动电流骤增,温度急剧上升引起电动机等元件过热烧毁起火;二是家用电器使用后,不但要把本身开关关闭,还应拔掉电源插头;三是使用电热器具要远离可燃、易燃物;四是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造成线路过负荷;五是注意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电器的通风、防潮、防尘,并经常检查电源线是否老化、破皮,防止因积热、漏电等引起火灾;六是要避免使用质量低劣的家用电器。 6结束语 家庭住宅电气设计与防火一般不被人们所重视,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住宅电气火灾,首先应该深刻认识家庭电气火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把预防家庭电气火灾作为防火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其次是住宅电气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也要着眼于未来,要能跟上时展的需要,还要与建筑寿命相配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重复建设。住宅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应首先考虑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确保可靠、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美观等方面的需要,切不可舍本逐末。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插座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对电气插座及其回路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照明照度插座电缆截面优化 1.1电气插座布置 插座这个小小的电气装置元件,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在现代住宅中却随处可见,不管是在客厅、卧室、书房,还是在厨房、餐厅、卫生间,人们都要使用它,甚至阳台都忘不了装一个插座,以备它用。 现代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电气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照明、风扇、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电气设备带来的方便,而更加热衷追求音响、空调、大屏幕彩电、电脑、电话带来的享受。随着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可视电话、电子购物、家庭办公等智能化住宅建筑将不断涌现。这些电能、信息的传递除通过电线、电缆外,还必须通过插座这个小小电气装置元件输送给用电设备或信息终端。可见,插座的种类和数量在现代住宅中呈日益增长的趋势。所以,现代住宅中插座的选型、布置位置、数量和安装高度都直接关系到住户今后的使用效果,是现代住宅电气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电气插座设计还按照以前的做法,墨守成规的话,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十分有必要对插座这个小小的电气装置元件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在现实的住宅电气中,往往看到住宅建成后,住户搬进来之前,都要对原设计的电气线路进行很大的改造,这里增加一个灯,那里增加一个多用插座和电话插座,那里还要增加一个空调插座和电视插座,增加最多的就是插座,到处凿墙打洞,对整个建筑物的结构造成很大破坏,有的甚至留下安全隐患。进行线路改造者大部分又不是电气专业安装人员,时常造成烧坏家电、短路、断路、等现象,对整个建筑物的配电系统造成损害。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设计不尽人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现代住宅电气设计中插座(包括强电、弱电插座)选型、布置、安装高度怎样才能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求呢?怎样才能使人们住新房之前,减少或避免发生到处凿墙打洞的现象?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的插座数量是最小值而不是最大值,且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我们的住宅电气设计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呢? 现代住宅是由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洗涤间、卫生间、阳台等组成的。住户的家用电器众多,而且又在不断地增加,好像根本无处着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明确住宅中各个房间主要会有哪些家用电器,然后根据建筑平面图,考虑住户一般会怎样去布置。按照这种思路去思考,目的性就很强。下面就各个房间的具体功能阐述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1.1.1客厅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1.1.1.1客厅插座布置 客厅是人们会客、看电视、唱卡拉OK,起居活动的中心,主要的家用电器有音响(音箱、DVD机、功放机)、空调、电暖炉、落地台灯、宽带、电话、电视。从这些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弱电(有线电视插座、电话与宽带信息插座)插座位置一确定,强电(电源)多用插座至少4组就相应确定。强电与弱电插座的水平距离以大于0.5m为宜,如果距离太近,强电对弱电信号产生电磁干扰,影响收看效果。 彩电、音响是必须摆在一起的,彩电既需要有线电视信号插座,也需要电源插座。彩电、音响都是两孔插头,共需要2组(每组2个二孔)插座。电脑和打印机、传真机一起布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本应放在书房,但考虑目前大部分住宅没有书房,只好放在客厅),又需要2组多用插座(二、三孔插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弱电插座为中心,两边水平距离至少为0.5m的各2组多用插座的形式。彩电、音响、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布置在一起总长度3m左右,即使家庭现在还没有打印机、传真机,其总长度也有2m左右。足以占去客厅中的一面墙,是客厅中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尽管建筑平面的客厅是多种形式的,但我们只要细心体会家具及上述家用电器的布置,抓住客厅中一面主要墙,然后按此方法进行设计,客厅中的主要问题就解决了,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彩电、音响的对面墙必然是沙发、茶几,在此部位需设一个电话插座,1组电源多用插座(用于落地台灯、电暖炉)。然后再根据建筑平面图及空调机管道安装方便等因素,确定空调机插座的位置。客厅其它墙上,视情况而定布置1至2个多用插座,作为备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现代住宅客厅中,强电插座需要6至8组,弱电插座需要至少3组,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1.1.1.2客厅插座的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绝大多数电气设计中,客厅插座安装高度基本都是底边距地0.3m或1.4m。底边距地0.3m的缺点,一是导致住户装修不便,二是容易被低柜挡住,插、拔插头很不方便,且低柜不能紧靠墙摆,要留出插、拔插头的空间,也不美观。底边距地1.4m的缺点是:住户装修墙裙一般是1m高,插座底边距墙裙顶的距离是0.4m,显得不协调,影响美观。因此,我认为客厅插座底边距地1.0m较为合适。既使用方便,也能与墙裙装修协调。另外,小于20m2的客厅,空调机一般采用壁挂式,那么这个空调机插座底边距地为1.8m。如客厅大于20m2,采用柜式空调机,那么插座高度为1.0m。客厅的插座容量选择是:壁挂式空调机选用10A三孔插座,柜式空调机选用15A三孔插座,其余选用10A的多用插座。 1.1.2卧室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1.1.2.1卧室插座布置 卧室是人们休息、睡眠的地方。主要的家用电器有:电话、电视、空调机、落地台灯、床头台灯、落地风扇、电热毯等。确定床的位置是卧室插座布置的关键。一般双人床都是摆在房间中央,一头靠墙,双人床宽一般为1.5m,那么,床头两边各设一组(二、三孔)多用电源插座,以供床头台灯、落地风扇及电热毯之用,床头并设一个电话插座(根据规范,主卧室还需设宽带信息插座),床头的对面设一个有线电视插座及1组多用电源插座,以供睡前欣赏电视之用,靠窗前的侧墙上设一个空调电源插座,其它适当位置设一组多用电源插座,作备用。共设强电插座4至5组,弱电插座2组。 1.1.2.2卧室插座的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住户在卧室装修中,用装饰板搞墙裙的比较少,故建议空调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为1.8m,其余强、弱电插座底边距地0.3m。空调机电源选用10A三孔插座,其余选用10A二、三孔多用插座。 1.1.3书房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1.1.3.1书房插座布置 书房是人们学习的地方,也可兼作健身锻炼之用。主要家用电器有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空调机、台灯、健身器具等。人们一般习惯把书桌摆在窗前,所以窗前墙一边布置有线电视插座和宽带与电话信息插座各一组以及电视电源插座一组,另一边布置2组电源多用插座,以供电脑、传真机、打印机之用。窗前的侧面墙上布置一个壁挂式空调机插座一组,在其它适当的位置分别布置1-2组多用插座,以供健身器具使用。此房共计强电插座5组,弱电插座2组。 1.1.3.2书房插座的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除空调机底边距地1.8m外,其余强、弱电插座底边距地均为1.0m。空调机插座选用10A三孔插座,其余强电插座选用10A二、三孔多用插座。 1.1.4厨房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厨房是人们制作饭菜的地方,家用电器比较多。主要有冰箱、电饭煲、排气扇、消毒柜、电热水器、电烤箱、微波炉、洗碗机、壁挂式电话机等。根据建筑厨房布置大样图,确定污水池、炉台及切菜台的位置。在炉台侧面布置一组多用插座,供排气扇用,在切菜台上方及其它位置均匀布置7组三孔插座。厨房插座要选用带开关的防溅保护型插座,容量均为10A。考虑到方便厨房中人接听电话,厨房门边可布置电话插座一个,以上插座底边距地均为1.4m。 1.1.5餐厅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餐厅是人们吃饭的地方,家用电器很少,冬天有电火锅,夏天有落地风扇等,沿墙均匀布置2组(二、三孔)多用插座即可,安装高度底边距地0.3m,容量为10A。装一个电话插座,安装高度底边距地1.4m。 1.1.6洗涤间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洗涤间是人们洗脸、刷牙、梳头、洗衣的地方,比较潮湿。主要家用电器有洗衣机、电吹风等。应根据给排水设计图确定洗衣机及洗脸盆的位置,各布置一个多用插座,并采用防溅型,插座底边距地1.4m,容量为10A。 1.1.7卫生间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卫生间是人们洗澡、大小便的地方。家用电器有排气扇、电暖炉、电热水器、电话机等。一个10A多用插座供排气扇用,2个15A三孔插座供电暖炉、电热水器用,底边距地均为1.8m,尽量远离淋浴器,必须采用防溅型插座。电话机插座底边距地1.4m。装电话机的原因是方便人们在洗澡或方便时,仍然能与外界保持联系。 阳台应装一个10A多用插座,底边距地1.4m,以便打扫时供吸尘器使用。 1.1.8插座的选型及保护措施 现代住宅中的插座必须要保证使用安全、可靠,故在选型方面应选择耐压值、载流量、插座铜片的张拔力及绝缘等级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另外,应选择带安全门的插座,以防小儿用铁钉或其它金属物插入其中。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插座回路的保护措施,设计专门的PE线,且不能与N线相混,PE线与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R≤4Ω。每户的厨房插座、卫生间插座、空调插座均应设计专用回路,并用漏电开关保护。 1.2电气插座回路设计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据此,我认为,住宅楼住户配电箱中的漏电断路器有三种实用、可行且符合规范要求的设置方式。现配合一套别墅的一层配电箱系统设计一一论述。 1.2.1漏电断路器设在带漏电保护装置的插座回路(如图1所示) (1)优点:这种设置采用了5个漏电断路器,所有电源插座回路均分别设置了漏电保护装置,很好的体现了规范的要求。当某一回路出现漏电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回路的正常工作,还便于快速找出故障回路及其故障原因。 (2)缺点:由于这种设置方式每套别墅都使用了5个漏电断路器,因此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且配电箱尺寸也较大(每个漏电断路器都占2位)。 (3)适用对象:这种设置方式适合建设单位对住宅配电要求较高,而且建筑资金相对充足的建筑。 1.2.2漏电断路器设在带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源插座回路的总进线处(如图2所示) (1)优点:这种设置只用了1个漏电断路器,也满足了上述规范要求的“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只是没有按回路分别设置,而是给各个回路设置了一个总的漏电保护装置。这种方法做到了住户配电箱一次性投资小,箱体尺寸小的目的。当漏电断路器跳闸时,不影响室内正常照明,给故障的排查和检修带来了方便。 (2)缺点:由于在住户配电箱进线总开关后有一段母排,在漏电断路器后又有一段母排,容易形成一个箱体二段母排,给箱体制作增加了成本和难度,也给安装和维护增加了麻烦。 (3)适用对象:这种设置方式相对适用,既节约投资,又满足规范要求,我认为应该提倡大多数住宅楼都使用此种设计。 1.2.3漏电断路器设在住户配电箱进线处(如图3所示) (1)优点:这种设置方式也仅用了1个漏电断路器,将所有出线回路用1个总的漏电断路器加以保护。规范对照明线路等未作漏电保护要求,但也没有明确表示不能带漏电保护,也就是说带漏电保护是可以的。因此,该设置方式也是符合规范要求的,它避免了上述二种方法的缺陷。 (2)缺点:由于多条出线回路共用一个漏电断路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每条住宅配电回路的泄漏电流约为5mA,所以9条回路的泄漏电流总和为45mA,本设置方式若按一般设计选用30mA的漏电断路器,有可能因线路正常使用时泄漏电流大于30mA而发生跳闸现象。因此需要注意,在此建议选用50mA的漏电断路器。另外,这种设置方式还存在任何插座或照明回路出现故障后,影响面大,故障点难以排查的缺点。 (3)适用对象:这种设置方式适合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尽量节约建设成本的情况,不推荐使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以上三种漏电断路器的设置方式虽各具优缺点,但都是可行的。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设计师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对用电可靠性的要求高低来进行选择。 住宅电气论文: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工程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追踪、分析,并着重对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中国农村小康住宅中的电气工程涉及中国数十亿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大量的家用电器成了小康家庭财富中的支柱的财产之一,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也提高了。小康住宅电气工程中有强电,还有弱电,如电灯、电热、空调、共用电视系统、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广播、电话、音响系统、传呼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 一、农村小康住宅的类型、特点 小康住宅南北风格、造型差异较大,选用建筑材料也有差别,农村小康住宅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村镇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二是非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三是村镇居民和非居民综合的小康住宅小区。建筑结构形式方面有: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另外农村小康住宅在形式上很多,大体分为:单元式、单体式、公寓式、组合式、庭院式、别墅式、西式等。 对于以上各种形式的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应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根据具体条件和资金来确定具体设计方案。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气候东、南、西、北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另一方面农村的小康住宅的格调也有差异。农村电气化的逐步实现,家用电器日益增多,大功率的、豪华型的农电进入农家。由于这些大容量家电剧增,用电负荷也相应增加,在50年代到70年代末设计安装的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工程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电器时代,大多电气线路已承受不了强大的电流通过。农村住宅以前一般不设防雷保护,也不设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保护设施,在农村施工中将大量的塑料护套线直接埋入墙内,给用电带来不安全因素,在施工中存在着没有进行电气工程设计,请有安装资格的电工进行安装,选材用料不严格等等缺陷,所以对于农村小康住宅的电气化工程必须十分重视。 二、小康住宅电气化基本功能设置设计 我们应根据“小康型”的原则,不能将“中康”或“大康”的模式硬套进“小康型”,设计时应本着实用、安全、节约、美观的原则。人们普遍需要的功能设施、用电负荷、用电需求都要予以尽力满足。对于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时应满足以下条件:要有充足的电源供给;电气照明;空调系统、采暖;实验用小功率三相电源;防盗报警系统(包括交直流对讲门铃、一般门铃);通讯系统;广播系统;音响设备系统;共用电视系统(包括家庭卫星接收、有线电视);家庭消防电源;备用电源;有确保人生和设备安全的保护装置。各种不同功能的强弱电电气施工图应各自分开设计,以备安装和以后查阅。 三、插座、开关、线管的敷设施工 在小康住宅中有许多管路,如自来水给水管(冷水、热水)、排污排废排水管、采暖管、分体式空调机管道等。为数最多的是各种强电和弱电线管。各种总线管路的垂直总管一般设在管道井内,但众多的分支管是要沿墙、沿梁、沿柱、沿地面或沿大棚内敷设的。一般情况要在240mm或370mm的墙体或混凝土中敷设,难度较大。在敷设中,要考虑到墙体和混凝土建筑荷载是否有影响。所以在设计线管方向、位置时首先考虑各种系统的需要,又要在设计时尽力把强电部分(照明动力、防盗报警、人身设备保护装置)和弱电部分(电话、广播、电视、音响)等分开,能同方向尽可能在同一方向敷设,这样便于凿刨墙体或在混凝土中预埋。在住宅中应根据人们使用位置来安排各种系统出线口。 根据一般使用情况,照明系统(包括开关、各种插座)、人身设备保护系统是分布在整个住宅之中。空调机、取暖器是分布在卧室和客厅中为宜,电热如浴霸、电热沐浴器(液化气除外)在卫生间,电饭锅、电炒锅、排烟机在厨房。实验用动力电在实验室或书房中;电视系统、电话系统一般设在客厅、卧室内;音响系统设在客厅中,部分也直接引入主卧室;广播、门铃一般在每层休息平台或门厅,广播也可以通入卧室便于收听;防盗报警系统触头设在各处门窗上下端,报警器设在卧室和客厅中。有条件的应设消防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电灯开关一般设在1.3米为宜,插座明装1.8米—2.2米为宜,暗装距地0.3米或1.3米为宜。总配电箱一般设在二层为宜,电源由住宅小区干线引入,如单元式的应在进入门口边上方为宜。为了防止突然停电,应增设直流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小型的可供一般路灯,大功率的可供电视机、小功率照明灯3—4小时使用,各种插座、开关的位置应设在最方便的地方。 四、人身与设备的保护装置 人是最宝贵的,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总电源进入处应设重复接地装置与进户零线连接,形成保护接零系统,然后引至各插座的接地桩和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在总配电箱处应加设漏电保护器和自动空气开关,象淋浴器等应采取单机保护。整体保护可实行二级保护或综合保护。总配电箱的总熔丝和分支熔丝应相配得当,用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得到保护,三层或10米以上的小康住宅的屋顶应设防雷保护。有计算机房的,整个房间应设屏敝网以防外界干扰。 综合以上,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电气化设计与施工,广大电气工作者要有远见,有发展余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电世界。应根据供用电规则、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用户要求,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安装质量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气安装;质量;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住宅是人们生存必须的条件之一,其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电气安装与安全用电的矛盾日渐突出,对目前住宅电气安装工程的现状及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1.质量通病与防治分析 1.1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现象: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但又不涮锡;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导线的三相、零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分析: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预防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人员分清相线、零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1.2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现象: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裸露,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分析: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 预防措施: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裸露;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顶紧、拧紧;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150mm为宜。 1.3灯具安装不符合要求 现象:灯位安装偏位,不在中心点上;吊链日光灯链条不平行;灯罩不吸顶,接线盒外露;阳台灯底盘铁板大、生锈,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太大,不整齐。 分析:预埋灯盒时位置不对,有偏差,安装灯具时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对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熟悉;采购灯具时不顾质量;筒灯开孔时没有定好尺寸、圆孔直径不统一等。 预防措施:安装灯具前,应认真找准中心点,及时纠正偏差;按规范要求阳台灯具的底盒铁板厚度≥0.5mm;玻璃罩不能太薄,以免安装时破裂;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要先定好坐标,安装时外圈牢固地紧贴吊顶,不露缝隙;采购、施工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 2.对工程的几点影响 2.1影响墙体外观效应和使用功能 剔槽埋管破坏了墙体的平整度,影响墙体的外观效应。接线盒预埋不到位,插座高度不统一、开关安装位置不合适等不规范施工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 2.2不易维护与检修 在电气施工中出现的导线质量不合格、接线不采用标准线盒,一砖堵死等质量通病,影响住户的正常用电,给维护、检修带来很多麻烦。如在住户室内装饰完工后,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导线断在墙内,接线盒又找不到,就是比较难处理的线路障碍。要恢复供电,势必破坏住户已装修好的墙面或室内灯饰,给住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电气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3.1从事人员技术素质差 没有电工特殊工种操作证,雇用临时工参加电气安装,他们对图纸领会不深刻,甚至看不懂图纸,不具备承担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能力;还有的承建单位,从事电气安装工程的人员管理不够,达不到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 3.2材料市场混乱,把关不严 好多工程都是私人承包,在利益驱动下,大量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上,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3.3施工企业对电气安装质量不够重视 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往往“轻安装”,忽视安装环节。施工现场未配备专职电气技术质量人员,管理失控,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甚至无证上岗,对规范、标准不熟悉,盲目施工,不自检或自检流于形式。 3.4土建、电气专业配合不够 土建施工人员不按设计要求配合电工完成预留过程,致使许多配电箱的安装上下挤砖,歪歪斜斜,开关距门太远,一个房间的插座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既不美观又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给安装和使用都造成很多困难。 4.措施和建议 4.1思想上提高认识 电气安装应引起业主、发包单位、承建单位的足够重视,把电气安装工程看成建设中的举足重轻的一个分部工程,提高电气管理、安装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强其岗位责任心。 4.2加强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资格是否与其承担的项目相适应,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相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因此,质量监督员应在工程开工前审查有关单位的资质等级,同时也要审查有关材料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资格。 4.3控制原材料质量 首先,要严格控制进货渠道,所有电气材料、器具、设备应从正规商业渠道采购;其次,要严格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国家实行强制许可证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取得安全认证,以及进行必要的抽检,确保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质量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4.4严把工程验收关 电气器具、管线及固定用材料穿线、配线,电线连接及电线端子连接、接地线连接、接地极的埋设,避雷网埋设,下引线的连接,严格绝缘、接地测试等项,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和使用材料进行逐一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坚决不予验收。 5.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用电的需要,而更注重其美观、适用、方便的效果。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住宅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施工前一定要弄清质量问题的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抓好质量管理工作,使之朝着一个具有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优美与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住宅电气论文: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高层住宅电气设计实例解析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以及行业交叉跨度的不断加大,传统建筑行业受到工业化制造以及模块化组装的影响越来越巨大。以装配式为代表的新兴施工建造模式,具有时间短,成本低,质量可靠,易于监控等诸多优势,对未来建筑行业发展方向引领作用逐步加强。由此也带来了对于建筑设计,尤其是电气系统设计新思路、方法、工具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文章以上海某高层住宅为例,具体分析解构了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筑中,电气专业与传统体系不同的设计要求,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归纳,提出了对此类设计的未来设想。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预制整体式剪力墙体系;预制管线敷设 引言 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某高层住宅小区为例,介绍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住宅的电气设计。本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100%,单体预制率40%。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标准层采用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及一层采用全现浇剪力墙结构;标准层楼面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板形式,首层及屋面采用现浇梁板形式。阳台、空调板、楼梯等采用预制装配构件。 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高层住宅户内电气设计技术要点 住宅户内电气点位较为繁多,且考虑到预埋预制及日后更改的困难,故在本项目电气设计阶段初期,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1.1 接线盒定位 各电气点位均需在施工图中精确定位,并结合pc深化图进行微调避让开钢筋与上下连接锚栓节点,以提高构件生产的准确度。如图1所示,预埋在预制层中的接线盒与盖板之间有25mm的保温层厚度,故盖板无法安装,针对本项目的特殊情况,订制加深接盒以便盖板的安装。 考虑到住户配电箱与多媒体弱电箱的进出管线较多,所以在设计前期与建筑专业协商好,根据户内家具摆放位置,尽量将其放置于非预制墙板处。 1.2 管线敷设 本项目管线敷设分两种情况,分别为在楼板内与墙板内敷设。预制工厂根据图纸需求在预制板上开槽并预留管线,在接线手孔处与敷设于现浇层中的管线相连。电气管线敷设示意图如图2所示。 1.2.1 管线在楼板内敷设 本项目楼板为叠合楼板,即楼板分为60m的预制层和70mm的现浇层。电气管线底板敷设时,可敷设在70mm的现浇层中,电气管线顶板敷设时,于预制板中开槽并预埋管线。 1.2.2 管线在墙板内敷设 本项目墙板为预制剪力墙,考虑到其加工特点,所有暗埋在预制板内的管线均需预先精确到位,生产安装后不便于修改调整。 2 基于装配式住宅预制外墙对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要点 防直击雷措施设计不同点――防雷引下线 防雷引下线是将屋顶接闪装置接收的雷电流引向接地装置的导体。住宅设计大部分利用垂直结构体中合适的贯通主筋作为引下线。主筋分别预制于两块不同的墙板内,上下安装时主筋外侧有一筒形禁箍件,靠此箍件将主筋可靠连接。由图3可见,上下主筋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而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钢筋的电气连续性有贯通性要求,中间不能分断,所以现在的这种施工工艺并不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我们对建筑构件内钢筋做了特殊处理,采用搭焊连接。示意图如图4所示。 这种方式虽然能解决防雷引下线的问题,但是预制件与现浇部位之间敷设钢板有一定的难度,对施工造成了一定困难。 3 问题 3.1 预制板部分预留管线堵塞的问题 在加工厂预埋好管线的预制板在运输到工地施工时,会出现部分管线堵塞无法连接的问题。解决此问题首先需在运输、堆放的过程中就开始注意,尽量避免碰撞;其次,在设计时可根据具体部位、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变通。比如可在管线走向较复杂的地方多预留一些管路、在穿线有困难的地方管径设计的略大一些。给施工一个相对宽裕的安装环境。 3.2 预制板标识不清导致安装有误问题 对于此问题,可以将预制的墙板、楼板编号进行模块化分解,标明管线敷设的起始点、终点,确保安装的准确度,以提高装配式住宅的实施效率与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 对于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的展望 4.1 设计与制造,施工的系统性考虑 装配式住宅的电气专业设计技术难点是设计与施工中多了一道生产预制构件的步骤。该步骤需要设计、生产与施工三方之间紧密协调,以系统性思考。确保设计单位充分考虑了工业化生产的可制造性与安装效率,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完全理解设计意图,准确落实,保证建筑质量。 4.2 对于多方联合开发工具的挑战 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分工导致项目管理难度较传统住宅项目有所增加,更多的功能接口,信息接口,要求有一个时效性,操作性,可靠性都兼备的项目管理工具以及设计开发工具。借助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方法,项目各相关方都能在第一时间取得准确优质的信息,同时有效反馈,形成闭环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进程,降低项目成本。 综上,装配式住宅作为将来建筑行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业界和政府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当前仍处于摸索和磨合阶段,其整个项目运营成本较传统项目无明显优势,甚至高于传统项目,这是新事物发展历程的必经之路。随着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数据库以及相应标准的不断完善,基于大数据分析以及云的深入应用,将结束这段“阵痛期”,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颠覆性的改变住宅建造甚至整个建筑产业。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摘要: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也快速发展,人民对住宅的要求和功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住宅电气设计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加深了设计人员对规范条文的理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配变电系统;线路选择及敷设;应急照明;防雷与接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和功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有关住宅的规范进行了修编,颁布了新的法律法规,如《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12)、《山东省消防条例》也对新建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些规范和法规的出台正确地引导了住宅的设计和开发,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对新规范和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不全面,近期,我们对各个设计院的住宅施工图进行审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为了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强制性条文、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文件,现将住宅施工图审查出现的常见问题整理如下,以待设计人员注意。 1 设计依据和设计深度 (1)设计依据中采用的设计规范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符合工程实际;(2)设计深度应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施工图设计要求;(3)工程概况中应明确总建筑面积,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主要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指标,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等技术指标。 2 变配电系统 2.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1)居住建筑十层至十八层为二类高层,主要通道及楼梯间照明用电、客梯用电、排污泵用电、生活水泵用电为二级负荷。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住宅的为一类高层,走道照明、航空障碍照明、客梯用电、排污泵、生活泵为一级负荷;(2)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类负荷要求设计,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类负荷要求设计;(3)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的两个变压器的两个低压回路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二级负荷应由一路中压电源的两个变压器的两个低压回路供电。 2.2 变配电室 (1)变配电室的位置选择应深入或接近负荷中心,不应设置在厕所、浴室、厨房等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临,不应设置在住户的正上方、正下方、贴临和住宅建筑疏散出口的两侧,不宜设在住宅建筑地下的最底层,配变电室与上、下或贴临的居住、办公房间仅有一层楼板或墙体相隔时,配变电所应采取屏蔽、降噪等措施;(2)负荷IP3X防护等级外壳的不带可燃油的10(6)kV配电装置、低压配电装置和干式变压器,可相互靠近布置;(3)由同一配电所供给的一级负荷用电的两回路电源的配电装置宜分列设置,当不能分列设置时,其母线分段处应设置防火隔板或隔墙;(4)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屋内的设施;(5)长度大于7m的配电装置室应设两个出口;(6)两配电所之间的联络线,应在供电侧的配电所装设断路器,另侧装设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当两侧的供电可能性相同时,应在两侧均设断路器;(7)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式、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8)配电室裸导体正上方,不应布置灯具和明敷线路。当在配电室内裸导体正上布置灯具时,灯具与裸导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0m,灯具不得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9)配电系统主接线系统图应与平面配电柜的排列顺序对应一致。高低压主接线图应注明主开关与联络开关的防并联措施;(10)配电柜超过15m应增设出口。 2.3 供配电 (1)负荷计算的内容应全面,计算方法应准确;(2)导体的截面选择应满足载流量和热稳定的要求;(3)短路保护电器应安装在回路首端和回路导体截面减少的地方。当不能设置在回路导体截面减少的地方时,短路保护电器至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少处的线路长度不应超过3m;(4)远方控制的电动机应有就地控制和解除远方控制的措施;(5)柴油发电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层时,至少应有一侧靠外墙,热风和排烟管道应伸出室外。 3 照明 (1)高层住宅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和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应由消防专用回路供电。(2)一类高层应沿疏散走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安全出口灯;高度超过100m或35层以上住宅建筑的疏散指示标志灯应由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3)强弱电电井内应设应急照明。(4)应急照明支路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地下各层应设独立的应急照明支路。(5)正压送风机房、排烟机房、消防泵房、变配电室、报警阀室应设置备用照明。正压送风机房、排烟机房、消防泵房、变配电室的备用照明不间断工作时间为180min,备用照明应为100%的工作照明。(6)备用照明灯具、疏散指示灯具、安全出口灯具应带防火保护罩。(7)疏散指示灯具的指示方向应正确。设置位置应能正确引导人员快速短距离撤离,疏散指示灯的间距不应超过20m,宜安装在1m以下的墙上或柱上,如吊装,吊装高度不宜过于2.5m。(8)应急照明和备用照明不应混接。(9)一类高层楼梯间应设疏散照明、安全出口照明和应急照明,二类高层楼梯间可不设疏散 照明。 4 设备及配电线路 (1)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箱应有明显标志,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2)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防排烟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3)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暗敷时,应穿管并敷设在不燃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时,应穿金属管或封闭金属线槽,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4)向同一负荷供电的两回路电源电缆,当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应用隔板隔开;(5)金属电缆桥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保护导体相连;(6)电缆桥架预留洞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楼板或隔墙处,应采用防火封堵;(7)消防用电设备过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不应作用于跳闸。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流整定应为计算电流的1.5~2倍;(8)非消防电源火灾时应切除,系统图上并有相应的切除模块;(9)住宅的总电源进线应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或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包括漏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10)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保护开关不应采用漏电保护开关;(11)一级负荷的客梯,应由引自两路独立电源的专用回路供电;(12)套内安装在1.80m及其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13)每套住宅应设户配电箱,其电源总开关装置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14)每套住宅应设置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15)高层住宅建筑中明敷的线缆应选用低烟低毒的阻燃类线缆。超高层住宅的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一类高层、二类高层的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采用阻燃耐火线缆。一类高层,二类高层的公共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宜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的线缆;(16)住宅套内的电源线应采用铜材质导体。 5 防雷和安全 (1)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和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的住宅建筑,应按照二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2)一类高层或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且小于或等于0.25的住宅建筑,应按不低于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3)住宅建筑应做等电位联结,带淋浴的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4)变配电室应设等电位箱,弱电间、电信间、消防控制室应设局部等电位箱。 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1)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保护对象的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应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相关规定;(2)根据《山东省消防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新建高层住宅应分户设置火灾探测报警器;(3)住宅建筑至少在一层每单元设置一台火灾显示器;(4)消防设备机房、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轿厢及机房、变配电室应有消防电话分机。 7 弱电设计 (1)每户应至少安装一处紧急求助报警装置;(2)厨房应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3)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光纤到户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的要求;(4)各弱电系统的防雷和接地应满足GB 50343-2012第5.5的规定。 8 节能 (1)住宅的公共区域应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2)灯具应按照规定设置镇流器;(3)各房间的功率密度值不应超过GB 50034-2004的指标要求。 9 结语 通过总结规范对住宅电气设计的条文规定,可以帮助设计人T更好地理解规范要求,完善电气工程设计。 作者简介:郭维礼(1963-),男,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及电气防火技术分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科技不断进步的条件下,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住宅电气的设计就更多的重视了住宅的功能性、安全性和使用性。其中安全性上尤其需要重视电气的防火设计。本文从住宅的用电负荷、电气线路、电气装置和住宅防雷四个角度分析住宅的防火技术。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居民住宅;电气防火 引言 电器在住宅的用电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住宅失火常常是因为电器使用不当,或者用电负荷过高。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电器的安全性有了一定的保障,为了减少住宅发生火灾的几率,尤其要重视住宅电气防火的设计与安装。 一、确定住宅的用电负荷 以前住宅用电负荷的标准通常比较低,但现在许多大功率的电器成为家电中常见之物,比如空调、微波炉、热水器等。这些大功率电器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住宅经常会因为用电负荷过高,导致家电燃烧,进而引发住宅火灾的情况。因此,在住宅电气设计之前,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就必须先明确住宅的用电负荷,针对性做好电气防火措施。 住宅的用电负荷一般与住宅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住宅面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小于90m2的小型住宅,90~140m2的中型住宅,大于140m2的大型住宅。根据住宅的用电情况,住宅负荷包括照明用电、厨房用电、卫生间用电、空调用电等,小型住宅的用电总负荷大概在7200W,中型的在9360W,大型的在14400W。就实际情况而言,住宅用点负荷最高峰值一般是在夏天晚饭之后,此时用电负荷较多的家电有: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空调等,大概占了住宅用电负荷总量的40%,按照住宅设计手册的要求用电负荷系数选择0.4~0.6,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住宅设计电气设计时选择0.4系数即可,那么小型住宅用电负荷就是3.5kw,中型的就是5.0kw,大型住宅就是6.5kw。 二、电气线路的防火技术 (一)导线选择 导线选择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导线的型号以及规格,为了保证导线选择可以合理又实惠,那么在其选择的过程中就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做到物尽其用。导线型号的确定要根据施工工地的电压和敷设环境进行合理选择。导线规格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要求来选择: 1.机械强度要够 机械强度是保证线路不会出现短线情况的基本前提,为了避免出现线路断掉、磨损等情况,导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在导线规格的选择上就要选择机械强度较高的导线。如果是照明回路计算的电流较小的话,那么其导线就要根据机械强度来进行选择。 2.保证导线可以安全运行 导线的安全运行除了在安全电流上要超过长期最大负载电流,也要保证进户线和干线截面在选择的时候要有余量,还有单相制中和相线截面的中性线要一致,以及三相四线制中中性线的载流量要大于线路中不平衡负荷电流的最大值。保护中性线的线路的电导要大于其相线电导的一半。而某些照明线路是通过气体放电,三次谐波电流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其中心截面的选择要根据最大一相的电流来选择。 (二)导线敷设 线路敷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用直线方式,尽量避免交叉跨越。由于电线之间以及电线和用电设备的连接处,接触电阻大,会因为发热而导致燃烧绝缘层。所以,导线敷设时要加固电线之间的接头,避免其接触面出现松动和氧化的情况。穿墙部分的线路应套管埋设,避免线路因磨损导致漏电、短路等线路故障。最后,敷设露在外面的线路要穿阻燃套管,避免因为线路起火导致室内易燃物被引燃。 三、插座的防火 (一)插座的高度 插座高度应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适用性。现阶段,市场上大多数插座都是具备挡板,安全系数较高,可以忽视儿童触摸插板而出现触电的情况。故而,除了空调插座之外,居室内的其他插座的高度最好选择最低点,大概和地面相距0.5m即可,和电话及其类似插座高度相同时最佳高度。因为空调电源插座插拔次数较少,其高度在2m左右比较合适,厨房和卫生间的电冰箱、洗衣机等电源插座在和地板相距1m比较合适,抽油烟机之类的在2m比较合适,为了保证安全,厨房和卫生间安装插座时要带防潮盖。 表1 不同地区住宅内插座数量统计 (二)插座的数量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现阶段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中插座数量大体上属于偏少的状况(如表1所示)。但是居民中许多电器设备都会用到插座,这样居民为了弥补插座数量的不足,就只好采用接线板。但是接线板电线的绝缘线多数是用的双芯单层线,这种电线不仅不具备护套,容易因为挤压出现损伤导致绝缘被破坏,而且还不具备PE线,导致使用接线板通电的家电无法接地。加上一些质量不好的接线板,在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上都不够,一旦用电负荷过高接线板就会由于接触不良导致升温发热,进而造成电气火灾事故。 根据国家住宅电气设备的相关标准规定,对住宅设计的防火设计提出了基本要求,即住宅中插座设计安装的双良应不低于12个。为了更加住宅电气设计更加科学化,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住宅电气设计的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3A级标准(如表2、3所示),对室内各个房间的墙上插座数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每间卧室插座数量为4组,空调插座数量为1组;客厅电源插座数量为5组,空调插座为1组;厨房电源插座为5组,排气扇、电冰箱插座为2组;阳台电源插座为1组,一共19组。 表2 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之适用性能评定(3A级) 表3 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之适用性能评定(3A级) 四、住宅防雷 住宅会遭受雷击的装置有高层金属构件、电话线、室外或者公用天线、低压配电线路等。针对这些导电装置,家庭住宅在防火设计上应做到防直雷击、防感应雷击和防高电位入侵。比如防直雷击,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屋面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安装接闪器,然后再利用引下线和接地电阻较小的接地装置进行可靠连接。接闪器在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屋面露出的金属部件和避雷针、带、网可以全部可靠连接,通常会把屋面的板钢筋作为避雷网,柱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就防感应雷以及高电位入侵而言,可以在电缆进户和出户的地方绝缘铁架与地面进行可靠接地,且要安装避雷器或者其他类型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五、接地 接地是住宅电气防火需要重视的内容,现阶段,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中主要有三种系统,即TT、TN-C-S、TN-S。其中TN-C-S系统属于住宅电气设计比较常用的,由TN-S以及TN-C构成,TN-S系统分别由保护线PE以及中性线N对其进行操作。采用这套系统的时候,其中N线是对地绝缘的,同时PE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是不会传输电流,加上系统外部设备也不会带电,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因漏电而引发的火灾。 六、结语 住宅电气的使用属于系统性的用电网络,一个线路出问题也产生很多的连锁反应。为了做好住宅的防火设计,就必须从住宅的全方位出发,首先就是要考虑住宅的面积大小,其直接决定住宅的总体符合大小,其次就是要合理安排线路,然后是插座数量和位置的安装,最后就是要做好防雷设计。这样才能整体上保证住宅的防火性能。 住宅电气论文:关于住宅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人们对于电气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气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住宅工程的质量,所以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文章主要讲述了住宅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在图纸设计环节必须要严格的控制,还必须要保障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安装环节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用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诸多,电气安装技术日益复杂,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需求,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各种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从根本上保障电气安装的质量和安全。 1. 住宅电气安装质量的通病 1.1导线及连接方面的问题 根据多年淼氖导经验表明,大部分的导线问题主要体现在接线、连接质量以及色标不符合要求等方面。比如插座回路的接地保护线往往都会选择串联连接,接线并不规范,易导致多股导线选择镀锌铜接头,最终不能采用,外观形状上往往会接成羊眼圈的式样。连接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最终导致连接的不规范,甚至会出现几根导线共接一个端子的现象。色标并没有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造成导线的三相、零线以及接地保护线色标并不一致,最终出现混淆等现象。 1.2开关、线盒、面板的安装、接线问题和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造成开关、线盒以及面板安装、接线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施工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而导致的。比较常见的问题诸多,比如电源开关、插座导线线头裸露,盒内所留导线的余量不足。线盒内存在着杂物,并且线盒预埋过深,导致标高不一等问题。目前,我国住宅电气安装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也有室外进户管预埋不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的问题,其主要就是指应该选择 PVC管或者厚壁铜管往往换成不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的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的现,严重的违反了相关规定和标准。室外地坪标高并不明确,预埋管埋深深度往往都会低于0.7米,进而导致其位置偏差比较大,另外,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防水处理比较差,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等,直接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1.3灯具安装不符合要求 在进行灯具安装的时候,相关的安装人员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安装,从而导致天花吊顶内应该采用的金属管和金属线槽进行布线换成了 PVC管布线,在进行灯具安装之前并没有及时的纠正偏差,导致灯位出现了偏移,并没有在中心点位上,灯罩并没有吸顶,导致灯具与天花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缝隙,并且接线盒外露。吊扇的吊钩往往都会选择螺纹钢加工制成的,其本身的成型度比较差,吊扇钩预埋与接线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甚至吊钩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预埋等诸多灯具安装方面的问题,不仅会给建筑的美观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埋下诸多安全隐患,直接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1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图纸是保障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设计交底等活动,如果对设计图纸存有疑问,应该以书面的形式提出来,保障施工图能够正确的引导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必须要科学、合理的编制电气安装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施工现象进行正确的施工,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所以,相关的电气技术人员必须要对施工顺序、方法以及安装技术等要求进行科学、严谨的编写,并且提交给技术负责人以及相应的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检验其可行性和科学性,另外,还必须要做好电气工程安装技术的交底工作。在进行电气安装工程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图纸施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来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另外,必须要进行自检、自查等活动,尤其是对重点部位的检验,进而能够及时的发现质量通病,及时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 2.2加强培训教育 由于施工人员是电气安装工程的主体,所以,管理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以及服务人员形成了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他们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到了共同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电气安装的时候,必须要引起相关人员和业主的重视,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会对整个建筑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必须要树立相应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并且通过定期的培训工作,不断的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岗位责任心。 2.3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必须要不断的加强管理能力,并且要从源头上开始控制质量,严格的审查相应的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方面的资质等级,避免出现个人承担各种施工现象的存在,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避免质量通病的出现。在进行安装施工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全过程管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度,并且能够真正的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从而才能够保障安装工程的质量和操作规程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另外,必须要制定具体有效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原材料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保障原材料的质量更是保障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认真的把控采购关、检验关以及运输关。采购人员必须要遵守优选原则,严格的把关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还要严格的控制进货渠道,必须要从正规的商业渠道进行采购,选择得到国家认证许可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供货厂家。另外,还必须要对各种原材料的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严格的执行进场验收制度,必须要严谨的检验各种材料和设备,一旦发现材料不具备国家强制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要立即停止采购和进场,从根本上保障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在型号、规格以及质量等诸多方面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3.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与日俱增,其中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电气安装工作,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质量通病的存在,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仅能够有效的维护广大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摘 要:电气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关系着用户的用电质量以及用电的安全性。在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很多住宅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出现了较多的质量问题,影响着住户的正常生活。笔者对住宅电气设计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希望可以对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从而提高我国住宅电气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问题 住宅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经济收入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相关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努力改进技术,提高电气设计等住宅设计质量,这样才能保证住户的用电质量,才能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在对住宅电气进行设计时,要以保证电气功能为原则,还要降低电气设计的成本,保证电气设计方案的经济节省性以及效用发挥最大化。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存在几个易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会造成较大的资源以及资金浪费问题,不利于保证建筑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1 住宅电气设计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在住宅电气设计时,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成,设计人员必须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对方案进行优化,要结合工程所处环境的气候以及地形特点,对电气设备的布置进行合理优化,从而提高电气设计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采用因地制宜的措施,可以提高电气设计的品质,使电气设计的效用得到最大发挥。 1.2 人性化原则 在电气设计中,要体现出人性化的原则,这样才能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电气设计有着较高要求,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在优化施工流程时,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人性化考虑,还要以提高用户使用电气设备的方便性槌龇⒌悖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增强电气设计的实用性,才能保证其他项目的顺利开展。 1.3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电气设计的重要原则,这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话题,在优化电气设计时,要保证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住宅质量以及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有的住宅建筑中,由于电气设计存在安全隐患,使得电气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了降低用电风险,电气设计人员必须控制用电安全,还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保证用户正常用电的安全性。 2 住宅电气设计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2.1 起居室的电气设计问题 起居室内一般有多种用电器,这也是人们日常聚集的地方,在这一空间中,有电视柜、桌椅、沙发等家具,为了降低电气故障对家具的影响,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家具的摆放问题,设计人员还要与施工部门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与业主做好交流与沟通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电气设计的实用性以及合理性。在对起居室的电气设计进行优化时,由于电视柜、沙发分别与墙体两侧距离较近,而且考虑到电视柜需要与插座保持较近的距离,为了保证住宅空间的美观性,需要将插座设置在短墙角上,所以,在设计电源插座时,需要结合家具的不同安放位置,要与业主做好协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电气设计的实用价值,才能提高业主的满意度。 电网与电视系统的配线,一般需要遵照竖向配线的原则,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变弱点插座的位置,则可能影响到电网系统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设计人员需要在公共区域的电话分线盒与电视器件箱的设置上,重点考虑水平放射式。在进行客厅灯的电气设置时,要保证客厅灯位于电视柜与沙发围合空间的上方。在餐厅电气设计上,由于餐厅与客厅位置相邻,并且建筑开门较多,餐桌最好要与最长的实墙进行相靠,餐桌要避免与交通流线相交,并且餐厅灯要与用餐区的位置相一致。 2.2 厨房的电气设计的问题 厨房作为室内居住经常使用的部分之一,在设计上仅仅重视上下水与煤气的设计,对于电气设计较为轻视。大多数的厨房设计中,仅仅对于上下水管道、煤气管道与家具进行了主要的设计,而对于厨房电气开关与插座的设计缺乏足够的思索与考虑。一般的厨房橱柜与吊柜的高度大约在80cm左右,厚度为50~60cm,吊柜距离地面为160cm。厨房的电源插座要根据吊柜的高度进行合理设置,大多数选择距离地面130cm的位置。由于厨房环境油烟较多,在进行电源插座的设计上,要考虑油烟污染的问题。另外,厨房的插座应该主要采用防溅型,并且开关位置要进行合理的选择。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厨房电气的种类逐渐增多,厨房的用电量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增长的情况相爱,在厨房电气设计上,要尽可能的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供电回路来进行使用,保证整体住宅电气使用的安全。 2.3 卫生间的电气设计问题 普通住宅一般有一个卫生间,较为高级的住宅会配备两个或者更多的卫生间,卫生间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分成主卫和客卫两个。卫生间所用的电气主要包括镜前灯、顶灯、排气扇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取暖设备逐渐的进入到卫生间电气设备的使用上,卫生间的用电量逐渐增加,在卫生间设计独立的供电回路已经成为了一个必要的选择。卫生间取暖设安装的过程中,要在建筑电气设计时所预留用电量的范围内。由于带洗浴功能的卫生间非常潮湿,用电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相关的安全规范中已对卫生间接地措施有了详尽的规定,但设计中常忽略开关的设置位置,由于开关通断的是火线,当其受潮时,人触摸它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严禁将其设于卫生间内。同样道理,当洗浴器与洗而器处于同空间时,也严禁在洗而器旁设置电源插座(除非设置带隔离变压器的剃须插座)。卫生间排气扇可分为外窗式,嵌培式和吸顶式三种方式,其供电方式与厨房相同。卫生间是住宅中较为特殊的环境,其电气设计要考虑到更多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只有真正的做好防潮与通风,保证线路走向的合理性,才可以让用户在居住的过程中感觉到舒适,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且保证住户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住宅电气设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细节问题,这也说明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并不均衡。为了提高住宅建筑的舒适性,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经验,还要降低外界因素对电气设计质量的影响。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影响住宅电气使用功能的因素,在电气改造工程中,还要与业主做好沟通,要结合房间家具的摆设问题,对插座设计进行合理布置,提高电气设计的实用性,同时保证用电的安全性。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浅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中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用建筑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用建筑开始向着大型化、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用建筑已经拥有了多元化的功能,建筑防火一直是建筑功能中常被提到的问题,只有做好建筑防火动作,才能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够使民用建筑整体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如何改正建筑防火规范和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是本文将要重点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建筑设计 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中下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对建筑的需求从最开始的住宿向着安全、舒适、功能等多方面发展,当然,在这些方面中,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任何建筑工作都是以安全为基准,为原则进行的,民用建筑问题已经成为了设计者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笔者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着手过多处民用建筑施工设计工作,对此有着丰富的经验,就国家相关规定和现实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问题,谈谈自身看法。 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存在三处不一致的地方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三条在地下建筑内设置公共娱乐场所,除符合本规定其他条款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 只允许设在地下一层; (二) 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二个,安全出口、楼梯和走道宽度应当符合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三) 应当设置机械防烟排烟设施; (四) 应当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五) 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 根据《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二条,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由此可见,公共娱乐场所包含的范畴较大,其中包括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因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建筑内时,也应当执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二、塔式高层建筑剪刀楼梯的设置 剪刀楼梯, 有的称为叠合楼梯或套梯。它是在同一楼梯间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在其楼层之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直梯段。在《高规》中涉及剪刀楼梯的条文有两条: 1、塔式高层建筑, 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 当确有困难时, 可设置剪刀楼梯,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1.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 , 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 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1.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 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1.4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 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 送风口应分别设置。常见的设计错误及正确的设计方法: 2、剪刀楼梯两个梯段在顶层贯通。剪刀楼梯梯段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是为了将剪刀楼梯两个梯段完全分开, 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防烟楼梯间, 一旦一个梯段窜入烟气, 另一个梯段确保不受影响, 仍不失疏散逃生功能, 正确做法是两个梯段从底至顶分隔, 不能留有任何地方相通。 3、无前置条件的共用正压送风系统。塔式住宅不禁止设置一个前室或合用前室, 这种情况下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4、公共建筑设计剪刀楼梯应分别设计前室, 严禁两楼梯间采用一个前室的设计。 三、火灾自动报替系统方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4.1条第10 款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得出结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未提及设置在地下的其他公共娱乐场所。 由此看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存在三处不一致的地方,《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于设置在地下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要求设置机械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却对于设置在地下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未做要求。 因此,在执行规范的时候,对于设置在地下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是否需要设置自动消防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困惑。鉴于公共娱乐场所经营时间长,人员较密集,设置在地下建筑内时更加增大了火灾危险性,综合这些不利因素,对于设置在地下的公共娱乐场所也应当设置自动消防设施,对于防排烟问题,可以采取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相结合,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当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笔者建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并修订时,能将以上问题做进一步明确。 四、消防车道与火灾扑救面 消防车道是供消防车辆通行的道路, 火灾扑救面是供消防车辆操作时的工作面, 设计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高规》只对消防车道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未对火灾扑救面作出独立明确的规定, 给设计者在实际工作中带来了诸多不便, 有些设计人员考虑该问题时觉得无据可依, 有些设计人员干脆就不考虑该问题,因此,这给民用建筑设计防火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 火灾扑救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往往因为没有火灾扑救面而使整个建筑不能通过消防验收, 严重影响了民用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公司信誉,所以,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来保证建筑防火质量: 1、消防车道与火灾扑救面相结合 消防车道至少保持4米宽度, 内沿与建筑保持5米距离。如果建筑是长方形的, 应在建筑的两个长边考虑扑救面的设置, 保证云梯、举高车工作时可覆盖建筑物各个部位, 火灾扑救面与消防车道结合使用, 含扑救面处车道可适当加宽至6米。 2、在室外景观设计中, 应将消防车道与火灾扑救面结合起来,实现完美的衔接。消防车道与火灾扑救面在硬化的基础上可适当种植不影响车辆通行、扑救的植物,来美化街道,同时起到美化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3、消防车道与火灾扑救面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 上空不应有障碍物,防止发生火灾时,出现扑救车辆不能及时进入的状况发生。 五、机械排烟 高层建筑中下部设商业用房时, 应考虑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许多设计中考虑自然通风排烟, 对于大面积商业用房, 经过装修布柜后, 往往造成自然通风排烟难以实现, 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很有必要。 机械排烟系统可以将建筑中的烟和火通过通风管道排出建筑体外,保证了建筑内不淤积烟气,也就保证了建筑安全,因此,机械排烟系统和技术在近年来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民用建筑中,并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而且,机械排烟系统的技术还在发展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一定会更加成熟。 结束语: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对于民用建筑而言,建筑设计防火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工作,建筑设计防火是围绕着建筑和用户安全进行的,只有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理念,并且抱着高度责任心态,才能摒除设计防火中的多种问题,将建筑防火设计做到最好。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内涵着手,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关问题,探讨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而指出绿色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绿色理念; 建筑设计; 节能技术 1绿色建筑的涵义 关于绿色建筑的涵义,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过不同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威尔夫妇在其所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六个原则:节约能源、结合气候、材料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环境和整体设计观。威尔夫妇指出,绿色设计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但真正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如何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2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我国2006年实行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是;应全部满足标准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对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1节约能源、资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2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的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4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4.1建筑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建筑使用能耗大小的重要因素。我国根据一月份和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划分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五个不同的建筑气候区,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建筑围护结构应与建筑所处环境相适应。 广西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划分为南北两个气候区,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夏季空调,兼顾冬季采暖。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考虑夏季空调。广西区内的建筑围护结构以考虑夏季隔热性能为主,北区的兼顾考虑冬季保温性能。 建筑外维护结构主要包括墙、窗、屋顶等部分。在广西地区,建筑节能的关键是遮阳和隔热,窗户是建筑节能最关键的因素,比外墙和屋顶更重要。 近年来,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玻璃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从绿色建筑角度考虑,透明的围护结构可以增加室内采光及冬季白天的太阳辐射量。但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条件,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透明围护结构的热阻还是远远小于非透明围护结构的,更何况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在夏季常是空调系统的主要负荷,透明部分的外侧必须设有效的遮阳(最好是卷帘、百叶窗之类的活动遮阳),以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由于透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比非透明围护结构差,因此从节能角度出发,以达到隔热的节能效果,控制透明围护结构的大面积使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4.2室内环境控制技术 室内环境控制包括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光利用、空气处理系统等。 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以大大缩短空调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良好的朝向有助于在夏季避开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在冬季获取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热。因此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节能要求,居住建筑的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间的间距不宜过小,建筑的进深不宜太大。 在采用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应用至关重要。各类空调系统的能效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筑内部空调的合理分区对运行能耗的影响也很大,系统的科学运行管理对实际节能与否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优化系统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系统的自动控制则是节能成败的关键。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基本上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系统节能效率达10%~30%。 4.3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 (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属可再生能源,其最大优点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独立运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和逆变器组成,若并网运行,则无需蓄电池组。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场所主要包括:建筑物部分用电设备、环境照明(如庭院灯、草坪灯等)、道路照明、体育场照明等。在笔者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造价比传统的电力设备要高,应用的范围不大,主要应用在居住建筑的公共区域照明上。未来,随着系统造价的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场所会越来越多。 (2)太阳能热水系统 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热水供应逐渐成为住宅建筑必须具备的功能,热水能耗也会越来越大,利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应是符合绿色建筑原则的。在住宅建筑中普及太阳能热水供应的最大障碍还在于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一体化时,只有当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设计真正一体化,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太阳能热水供应。太阳能屋顶应成为绿色建筑、尤其是绿色住宅建筑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笔者的工作实践中,多层居住建筑、高层居住建筑的屋顶下几层、低层多层的公共建筑等,均较适宜安装屋顶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达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设计真正一体化的节能绿色建筑的要求。其余的建筑尚需在太阳能应用系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完善的一体化设计。 4.4建筑智能化系统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共同点是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智能建筑(IB)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将建筑物、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构成综合系统,以便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系统显著的功能就是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 通信网络系统(CNS)是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畅通。系统的服务功能就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4.5照明技术 照明也是建筑的耗能大项,在商业建筑中,照明能耗可占总能耗的20%~30%。照明不仅本身消耗能量,在有空调降温需求的场合,照明能耗还增大了空调系统供冷的需求。在绿色建筑中,可通过采用昼光照明、先进的照明技术和高效合理的照明设计来降低照明能耗。昼光照明是“绿色”的照明方式,不仅降低能耗,还可起到降低供电峰值的作用。在大体量建筑中,房间进深通常都很大,利用一些折光板和反射天花板就能将光线引入房间内部,减少白天照明的需求。昼光资源的利用作为一项专门的课题,在绿色建筑中有很大的舞台。 照明技术的发展为照明节能提供技术支撑。为满足同样的照度要求,高光效的光源和灯具比普通光源和灯具消耗的电能要低得多。另外,从建筑设计角度应对降低照明能耗作出强制性规定。我国新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各类房间照明功率密度(LPD)限值,就是要在设计环节控制过度照明的发生。 照明系统的控制对系统实际消耗的电能也有着很大影响,因而采用先进的系统控制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一是采用独立运行的二线制控制系统,如ABBi-bus、奇胜C-Bus2、松下全2线式控制系统等。二是采用BAS系统,将照明系统作为BA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设计。相比较而言,方式一的优点是系统独立运行,场景预设与亮度调节灵活,尤其适用于控制点多且功能要求高的场所,而方式二则适于大空间场所的集中控制。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加大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是能源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探索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摘 要 分形学是数学中非线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数学思想在建筑设计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本文首先给出分形学的相关概念及分形几何图形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就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探索,分析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对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 分形学 建筑设计 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再单纯地注重建筑的实用价值,更注重其视觉的美感。分形学在建筑设计的很多方面都有所应用,比如说表皮的分形、体的分形、细部构造分形等等。 一、分形学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一)分形学的概念 作为非线性科学中重要概念之一的分形学,其“分形”的含义字面上理解为“破碎”和“不规则”。分形理论作为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阐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分形几何的特点 1.分形几何其实一直都存在于自然之中,比如:著名的KOCH曲线,给出一条直线段,将这条线段中间的二分之一部分替换为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并且,在新的图形中,将图形中各个直线段的三分之一部分继续用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进行替换,反复的进行操作,就形成了KOCH曲线,这条曲线的构成主要利用了分形学的原理。 2.分形几何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具有自相似性质的无限精细结构,将事物的自然形态看做是拥有无限的嵌套层次的逻辑构造,并且不因为尺度的变化而改变其相似性。 二、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具体应用 建筑设计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建筑的美观,更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问题,因此,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讲究科学性的研究性工作。分形学作为数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其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相当广泛,下面就具体地介绍一下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应用。 (一)分形学在建筑的表皮设计应用 在这个方面的应用,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场馆水立方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水立方以其简约大方的形象设计为广大的中外游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设计理念源于对“无限等体积肥皂泡阵列几何图形学”的问题解答。首先,需要生产一个与建筑物相比更大的泡沫结构阵,然后,将这个生成阵以其中的某一个矢量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将建筑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中的泡沫结构剪切下去,之后剩下的部门作为建筑的屋面以及墙体构成。这样,基本的“水立方”就宣告完成了,其中,泡沫构成的建筑结构按照三个正交的坐标轴规律的进行重复构建,从而形成整体的建筑模型。分形的理念在水立方的墙体建筑以及屋面的设计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基本的结构体是利用了旋转和切割等方法加以实现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体观极强并且还很微妙。 (二)分形学在建筑的“体”的设计应用 1.建筑的三维分形设计。建筑的三维分形通常被称为是“体”分形,就是建筑的“体”通过适当的旋转、缩放和线性转译等相关的分形操作,把一个简单的单元变为很多个相似或相同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合理的组合在一起,进而组成了更高一级的粒子单元,工作完成之后,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转译,不断地重复这样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很多无线多层级的单元组合。 2.彼得・埃森曼的尺度缩放。美国著名的前卫建筑是彼得・艾森曼设计的住宅,它是复杂性科学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首次正式应用,他充分利用了分形几何中的比例缩放原理,运用立体‘L’形的复杂旋转构造成建筑的体量,是建筑师第一次有意识的运用分形几何来表现建筑的复杂与多元。 (三)合体分形设计 建筑师祯文彦设计的螺旋大厦,以“正方形”作为其建筑的“生成元”,通过缩放的方法构造出一系列的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并将其用于建筑当中,实现了建筑的分形构造,并且,除了利用分形维度理论之外,还融入了很多异质元素,进行有序的拼接混合,充分体现出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混沌与秩序之间的同构原理。建筑师本人声称:“螺旋大厦的建筑设计理念同城市的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要将自身完全的奉献出来,让人们随意地进行切割,在被完全的肢解之后,重新获取生命”。设计师就是要有建筑本身的复杂多元性来体现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三、分形学在建筑设计发展中的展望 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师们就在不断地寻求建筑设计方面的突破,希望能够对原有的建筑语言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有个质的飞跃。现代数学中的分形理论以其所具有的“自相似性”、“无尺度性”、“尺度层次”、“尺度变换”等特性,引起了建筑设计领域学者的极大关注,并且不断的在建筑设计方面予以大胆尝试,并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设计出的建筑物更加地贴近大自然,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但是,毕竟还是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尝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认清国内的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和社会对其的认识程度,不能单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地进行设计,否则设计出来的作品一旦不能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此方面的设计发展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注重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发挥其最大的设计优势。如今的时代,为新形式、新思维创造了优越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建筑市场,正处于异常活跃时期,要牢牢把握机会,为建筑设计的质的飞跃努力奋斗。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几个特殊方面 [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剧,土地资源稀缺,致使城市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越来越普遍。作为一种特殊的高层建筑,在建筑设计上,超高层建筑有着普通高层建筑不会涉及到的特殊方面,本文借某超高层项目设计实例,就超高层建筑的电梯井道与电梯厅的利用、避难层设计、停机坪设计等几方面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电梯井道 电梯厅 避难层 停机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土地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高效,城市中心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在建筑设计方面有一些独特之处,如电梯数量多、井道占标准层面积大,涉及到火灾时人员逃生方面的避难层设计,以及超高层建筑屋顶的停机坪设计等,笔者借曾经设计过的某超高层建筑实例,对这些特殊设计做一些探讨。 (一)电梯井道和电梯厅的巧妙利用 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一般都设计有几组电梯,每组电梯分段服务不同的高度区,随着建筑楼层的增加,电梯的数量相应增加,电梯井道所占的辅助面积也不断增加,导致标准层的有效使用面积降低。而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在某些楼层,电梯厅或者电梯井道是可以作为某类房间使用的,比如卫生间。笔者设计的某超高层建筑,总建筑高度为169.75米(室外地坪到屋顶停机坪地面),地下4层,地上共39层。裙房(7层)功能为商业综合体,主楼(39层)功能为办公,其1-7层部分空间为商场所用。主楼标准层平面建筑面积为1480平方米,12层和26层设计为避难层。除2台消防电梯外,还设计有3组共12台电梯,4台电梯为一组,分别服务不同的高度区。低区电梯服务1-11层,12层(避难层)为其机房层,中区电梯服务1、13-25层,26层(避难层)为其机房层,高区电梯服务1、27-39层。低区电梯的井道在13层以上已不安装电梯,但井道四周的剪力墙因为结构需要仍然存在,这部分空间虽因结构、采光等不利因素不能作为办公之类的开敞空间使用,但可将其设计为卫生间,并利用井道旁的水管间安放卫生间的给排水管道(如图1所示)。如此设计,既能让井道的狭小空间得到利用,又能使卫生间这类辅助(公摊)空间不占用标准层宝贵的使用面积。按照同样的思路,笔者将中高区电梯之间的电梯厅在8-11层也设计为卫生间(如图2所示)。这种在各种“角落”安放辅助空间的设计,使得高层建筑业主的使用空间相对完整,空间利用率提高。 (二)避难层设计的安全设计思考 避难层是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中特有的,因为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完全疏散到地面用时比较长,所以超高层建筑中应设计避难层,作为一个安全的场所提供给疏散的人群,让他们就地等待救援,或者作为向下一个安全区域转移时的临时休息场所。避难层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方面,《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避难层的设计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如避难层设置,自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等等。 笔者在参与前述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避难层的设计,除《高规》中对避难层的几条规定之外,还另有几点体会:①,避难层划分区域时,应尽量将避难区划分在消防扑救面一侧;避难区内应包含楼梯间,其他区域应经过防火隔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通向同层避难区。防烟楼梯在避难层应断开,前室门开向避难层,人员的疏散应经过避难层才能到达下一个楼层。②,避难层的避难区域不宜设计为开敞式,因为当避难层以下的楼层发生较大火灾时,烟火会沿着高层建筑的外墙向上蔓延,从而包围整个建筑,烟火一旦借助风势进入开敞的避难区域,就会导致避难层失去避难功能,因此,作为一个安全的区域,避难区域与其他区域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并通过防火门连通。若避难区封闭设计,应相应增设加压送风设施;若避难区域开窗,则应设防火窗,窗槛墙应为不燃烧体,且高度不低于0.8 m、耐火极限不低于2 h。 (三)停机坪设计 超高层建筑停机坪的设计源于直升机在高层建筑的救援方面有其它救援方式不可取代的地位。火灾时,直升机可在很短时间内飞抵火场,利用空中优势正确寻找起火部位、判断燃烧物的性质,观察人员逃生情况,并把信息及时反馈到火场总指挥部。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直升机还可直接充当“空中消防车”的作用。直升机的另一重要用途是用于救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通向地面的疏散通道很容易被火势切断,人员只能选择逃往楼顶,这些人员就要靠直升机来运输疏散。因此,超高层建筑的停机坪设计也是消防安全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停机坪的平面形态可分为圆形、方形、矩形三种,按布置形式可分两种:(1),直升机升降区和避难场所集中布置。此种布置通常要求场地面积较大,以确保直升机升降、悬停、消防器材的搬运、人员疏散、伤者救护、收容等诸多要求,其平面形状尺寸不宜小于直升机旋翼直径的1.5倍。一般根据现用机型的尺寸.场地面积实际满足20mX20m即可。(2),直升机升降区和避难场所分开布置。此种布置方式较灵活,只需满足升降区15mX15m即可,但避难区域应符合安全、方便的布置原则。 停机坪在设计时要注意几个方面:①,作为救援的场所,停机坪应配备消防设施,如消火栓;②,作为直升机的起降部位,停机坪应距离其他突出物5米以上,以防直升机起飞降落时受到干扰;③,因为其特殊的高度,停机坪尤其要注意防雷设计,以保障救援时的安全性。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建筑设计对于适应气候方面的策略及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对自身生存环境逐渐重视起来。本文结合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建筑设计对于适应气候方面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气候;温度;方法 建筑设计对于适应气候方面的策略分析 建筑设计适应气候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人类建造建筑中有一个目的就在于对气候加以微小的改变和调节,从而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比如亚热带气候中的北海、南宁等城市,其空间和钢筋混凝土本身一样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加以看待,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的过程中对这一条件加以从分的利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构建出微气候。从某处程度上来讲,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气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与气候环境质量建的联系非常紧密。 实际上建筑设计处理城市的生态问题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建筑设计的目的就在于改善自然环境及物理条件,来提高建筑空间的舒适程度。以我国为例,在建筑的空间规划设计当中,绝大多数建筑都采用的是坐南朝北的方式,并不断提高夏季避暑通风和冬季防风向阳的程度。从单体建筑来看,通畅的走廊、凸出的阳台、顶盖式凉廊等都起到了遮阳通风的效果。总之,建筑设计适应气候性对于人类的生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设计当中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为人类生存创造出更加有利的微气候条件。 建筑设计中的气候分析策略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当中,适应气候必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外部气候、室内环境和建筑设计三者,近几十年中,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非常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试图开发出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法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但不论何种方法,其目的都在于在具体的建设地区为建筑设计提供调节气候环境的方法,创造一个舒适的建筑环境。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方法,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都应该将满足人类需要和生物舒适度作为基点,并协调好地区、气候和生物感觉建的关系,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充分考虑建筑设计地区的各类气候条件,并对当地湿度、温度、日照、风等多个因素详加研究,掌握其气候特点,便于建筑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由以上的分析制定出人体树视图,然后再根据图中所示的人体柑橘舒适区域来结合当地具体的气候条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加以研究。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对于人体舒适度之间与气候间所出现的矛盾要认真分析,并采用合理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如果气候环境较为恶劣,那么可以通过补偿的方式来加以完善。 最后,建筑设计工作必须要根据地区气候特点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并制定出多套设计方案,最后优选。 建筑设计对于适应气候方面的方法研究 合理选择建筑朝向 一般来说,建筑物内舒适环境的创造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建筑朝向,因为建筑直接关系到了室内的空气流通状况与室内得热量,只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与日照条件才能够使建筑适应气候,提高舒适度。在这一方面,建筑在设计之初必须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地形地势、风向日照等具体条件,对日照、通风等因素加以考虑,科学合理的制定出符合当期气候特点的建筑朝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朝向的分析与选择必须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要对影响建筑物朝向的因素加以正确分析,通常影响建筑物朝向主要有两个因素,分别为主风向与日照条件。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选择好的通风条件是建筑物朝向选择的重要因素,一般将建筑物朝向设计在与夏季风入射角45度之内的朝向上,能够使建筑物内部通风条件最佳。但是如果建筑物是行列式的布置方式是,这是应避免建筑物出现正对夏季主风向的现象,因为这样会导致两栋建筑物之间较大漩涡区的出现,影响到后排建筑的通风条件。因此在这一类条件下,建筑物朝向应该保持在与夏季风入射角30到60度之间的朝向上,从而改善建筑室内的通风条件。其次是合理布置建筑物布局,这样可以对日照长短加以适当的调节,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一般坐北朝南的建筑物会获取到更多的日照时间,因此在设计时要对这一因素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加以考虑。 确保建筑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设计时应气候条件也可以说是将所设计的建筑在减小耗能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室内四季温度的舒适范围。因为如果室内舒适温度的存在时间越长,那么人类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就越小,一定程度上也就降低了建筑耗能。因此,确保建筑与当地条件相适应,也表明了某些制冷制热设备的主要目的,即调节室内温度到舒适温度。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设计中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也就导致了人类过分依赖机械设备,实际上,如果建筑设计与当地气候条件不相适应,也就无法达到建筑节能等相关方面的良好效果。 建筑设计实现适应气候的技术手段 对任意的一个建筑物而能言,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日照通过外围护结构的投射能量(G)、建筑物室内的蓄热能力(C)这三者之间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三个参数可以推算出两个具体的物理量,分别为热得损失率和热量时间常数。 热得损失率 热得损失率用以上参数表示为:G/K,它主要表示的是太阳辐射闯过建筑物透明部分而对建筑物室内温度所造成的影响。一般来说,热得损失率越大的话,建筑物室内的平均自然温度和每天温度浮动就越大。 热量时间常数 热量时间常数用以上参数表示为:C/K,它主要表示的是室内的热惯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热量时间常数主要反映的是建筑物室内每天温度变化情况,只起到保持温度变化稳定性的作用。 但是通过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知道,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利用调整热得损失率的方法来使得建筑物室内温度接近适宜温度,然后再采用技术手段利用热量时间常数来对温度变化范围加以控制,防止热得损失率的提升。 建筑室外小气候环境营造 需要提到的是,室内温度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较高的室外温度影响,正是由于室内外空气的对流从而导致室内温度较高。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建筑设计当中应该从减少热量吸收的角度出发,采取合理的措施。比如减少室外的混凝土地面的面积,对室外环境加以绿化或增设水体。值得注意的是,水体的布置来营造建筑室外的小气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是因为水有着较高的比热容,能够带走室外大部分的热量。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设置爬墙虎等爬墙植物对建筑物外墙垂直绿化的措施,减少墙体受热,营造舒适的室内温度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且紧密相连的,建筑设计要想达到适应气候的效果就必须要从气候条件具体情况出发。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天气,以人体生理舒适度为基点,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和条件,并制定出合理的对策,从而达到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效果。这对于建筑能耗的降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关于幼儿园建筑设计方面问题对策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素质的大幅提高,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基于民众需要,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幼儿园成为很多新建住宅小区必备项目。然而,幼儿园建筑设计不等同一般的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当前我国对于幼儿园的建筑设计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于建筑尺度把握不准确,缺乏亲切感等等问题很常见。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要点,使得幼儿园能够为幼儿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打好环境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1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1.1用地不足 用地不足这个问题是很普遍的,因为幼儿园需要足够多的室外场所来进行教学,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来让学生进行发挥,而从规划部门、开发部门,到建筑师进行设计时,都没有认真的去考虑到这一点。有些规划部门单纯为了追求建筑密度,从经济效益出发,在原本就不大的园舍场地内安插商品房。许多幼儿园都没能达到国家规定的15m2活动场所的要求。 1.2不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 这种情况也很多见,主要责任在于建筑师。国内有些建筑师没有考虑到建筑设计与环境与人人的融合。任何一个好的建筑设计,都要照顾到处于其问的群体,能够使得他们能在这个环境中较好的完成生活、学习、工作。 1.3粗糙的室外环境设计 幼儿园的建筑设计不同于其它建筑设计,它所应用的对象是特殊的。幼儿在室外的活动直接关系到其成长,因此室外的绿化、采光等等都要得到保证,使其能够适合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室外场地的游戏器材、地面材料等等都要进行合理配最,保证幼儿在活动时没有安全隐患。国内现有的幼儿园有很多没有考虑到这些,仅仅注重 了室内的安排,室外环境过于粗糙。 2幼儿园建筑设计注意点。 1) 室内设计及室外场地设计 幼儿园的室内设计要从空间的分配、细部的构造以及色彩的搭配上整体把握。对于幼儿园首先进入人眼睛和联系整个建筑的门厅,要设计得大方得体,尽量将其高度,宽度放大些。在这样的前提下门厅要与室内紧密的衔接起来,这样能在视觉和行为上给人以较强的连续性。总之,要追求衔接自然、丰富多彩的空间。一些建筑师在设计时仅仅考虑到功能和造型设计上,而不注意会对儿童安全和方便产生影响的细部构造。因此,细部构造也应当成为设计者重视的方面之一。 按照现行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幼儿园需有班级活动场地和室外公用活动场地,班级活动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 m ,公用活动场地为180+20×(班级数一1)m 。活动场地面积不够时可利用建筑物屋面做活动场地,但应有防护措施,班级活动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共用活动场地一般设置在入口处,但因共用活动场地里要布置儿童活动器械,要注意避免与主人口相穿插。幼儿的生活用房严禁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幼儿园严禁设在车库的顶部。幼儿园的绿化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因幼儿园是小区规划时的附属建筑,所以往往规划设计时得不到重视,设计用地多为边角、不规则地形,用地不足更是普遍。但是孩子天生的特性是喜爱自由地跑、跳、攀爬、观察以及思考。所以幼儿园实际使用时需要足够多的室外场所来进行教学,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点。 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设计模式为单组式活动单元,室外场地的游戏器材、地面材料等等都要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幼儿在活动时没有安全隐患。室外场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硬铺地,多设计绿化,采取精细,多变化的设计。譬如幼儿园室外场地设计时可多采用塑胶跑道,沙池,彩色弹性地面,及各种成套的游乐设施。为配合素质教育还可以设置幼儿体验区域,这些场所可培养提高儿童对自然,生活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平面布局与空间 幼儿园建筑内部空间可分为生活用房和服务用房两大类。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包括: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间,音体活动室。供应用房包括:厨房,洗衣房等。作为建筑设计,内部空间的布局和流程是最主要的问题,既要做到平面布置流线流畅,又要互无干扰避免人流穿插。服务用房区域和生活用房区域应完全分开,出入口也需单独设置。 3)造型设计 结合周围环境及儿童自身特点,造型以抽象的几何形体、明快的色块为立意构思。周围建筑相对幼儿园来看比较高,因此建筑造型尤其是屋顶造型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当地实际气候特点,主要房间的屋顶采用彩色钢板作双层屋盖,起到了降温隔热的作用,色彩鲜艳的造型也体现出幼儿园的性格。彩色钢板有平板和凸形板两种,设计采用平板,使形体更加简单、抽象,符合儿童心理。 a、自由的墙体 墙体一旦摆脱了屋顶的约束,造型可以变得非常自由丰富,同时可以划分空间、围合空间。入口处设计了一面层层叠落的弧形墙面,将班组活动场和入口广场有效地加以分隔,墙体局部加以镂空,儿童在行进中可以感到步移景异、景物时隐时现的效果,满足了好奇心。 餐厅处凸出的墙体保证了集体活动场空间的完整,同时又较好地隐藏了烧火间。 b .透空的梁架 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的起点,在这里他们将接触到许多同年龄的孩子,是一个零的开始。入口处透空的圆形梁架暗示了这一起点。活动平台的半圆形梁架为儿童游戏、休息提供了条件,更有利于老师对儿童的组织。 c、适宜的尺度 儿童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尺度。由于身材和视觉的原因,成人看起来比较容易走的路,对于儿童来说则要花费较多时间,家长和老师们常常需要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儿童走完原本不长的路。成人比较容易上下的台阶对于儿童来说也会略显吃力。因此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 (如活动平台) ,我们设法减小建筑的尺度,在立面上划分出较密的网格,网格内局部点缀明快的色块,使儿童在这个环境中感觉比较舒服。另外,儿童活动室内部墙角根据规范要求需做成小圆角,与此相呼应,我们将面向内院的节点放大,修成钝角,外部造型加上一根小柱,丰富了整体造型。 幼儿园不同于其他类型建筑,我们常常无法直接从它们真正的使用者——儿童那里得到其真实的感受,更多的是从管理人员和老师口中得知,而这本身就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记得有人说过,无论你对建筑造型、室内外装饰怎样煞费苦心,建筑环境基本还是成人的环境,对身材矮小的儿童来说都显得过高过旷。但愿我们的这点努力能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 3.幼儿园发展现状和建议 不可否认,作为大量性建筑,限于经费和用地条件,过紧的面积指标,较少的投资和有限的材料品种等,确实对建筑师的创作有很大约束,试行幼、小联建,有利于节省用地,共用设施,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促进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衍接以及教师间的经验交流,这些在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实践。国内虽有将幼儿园大班建在小学的,但各据一块地盘,互不相干,没有起到节省用地的作用,也没有大小孩子互教的机会。在指标紧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又都有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的日托班午休室,纯粹的小门厅和走道,这是否隐喻着我们需要花功夫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省出的面积用于扩大原先那种纯交通部分,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内聚力的室内公共空间,对儿童社交和雨天活动是很有价值的。 我国用地紧张,托幼建筑也己向三层发展,且户外游戏场地越来越小,这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所以建筑师应当充分注意屋顶空间的利用,屋顶平台不要只是光板一块,应当利用绿化、攀援植物、花架、小品之类采取遮荫措施。 4结语 幼儿园建筑是儿童学习、生活、相互交流的场所,在进行幼儿园设计时,应该将文化教育和自然教育相结合,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创造出一个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能发掘儿童潜力的设计。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关于酒店建筑设计方面的探讨 摘 要:本文介绍了酒店建筑设计的重大意义以及目前酒店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酒店建筑;设计;问题;节能设计 一、酒店建筑设计的基本要义 1、酒店设计与城市发展接轨 从整体上说,酒店的建筑设计和其他建筑的设计都是一样的,都是城市建筑的一部分,每一个建筑的落成都将是城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并且依附在城市的发展中经历生存和死亡。所以酒店的建筑设计要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相互协调的发展进行,两者的发展建设都要有一定的计划,酒店建筑作为一种城市的特殊性建筑如果不按照一定的规划进行设计投建的话,必然会成为阻碍城市整体发展的不和谐因素,比如说给城市的交通带来的麻烦,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些例子体现出来。比如说大型的酒店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但是由于酒店的建筑设计将酒店建设在繁花拥挤地段,那么一旦举行大型的宴会必然会造成当地的交通的严重堵塞,甚至是一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还有就是酒店的建筑设计不能很好地与城市的交通产生默契;酒店的建筑设计给城市的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等等。总之酒店是一个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建筑群,所以酒店的建筑设计必须和城市的发展相接轨。 2、表现酒店建筑设计的理念 上面讲到酒店建筑的设计和其他建筑设计从整体上说是一致的,但是酒店建筑的设计理念和一般的建筑设计还有质的以及形象等方面的区别,具体的表现就是不管是建筑的高低以及距离的远近,酒店建筑的外观设计都必须传达一种明确的信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酒店,同时还能够表达出这种酒店的具体类型以及酒店的档次。但是另一方面酒店建筑设计的外观不能够过于张扬,应该追求一种内敛的表现方式,这样的状况就导致了很多建筑设计师并不是跟愿意为酒店建筑投入大量的设计精力,还有的大部分的会将酒店建筑最终设计成一个相对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这就失去了酒店本身的含义,脱离了初衷,坦率的说就是不能让你在第一眼看出这是一个什么建筑,不能很好地传达出正确的信息以及酒店设计的真实理念。 3、满足酒店的本质需求 对于酒店来说本质的需求就是要获得利润,获得利润就需要能够满足酒店的相关经营目标以及发展的需求。具体的对于酒店的建筑设计来说,要想满足以上的需求就必须要求酒店建筑的设计能够满足酒店的经营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只有包含了这两个因素才是能够真正的实现酒店建筑设计的理念,具体的分析是:第一必须将酒店的建筑设计和酒店的整体系统相结合,构建出一个真正能够符合酒店经营的整体设计框架,保证各个部位的准确齐全,具体的就是体现在酒店的真题框架以及酒店室内以及外部的整体功能等的相关设计;第二就是酒店的建筑设计能够全面的体现出酒店的整体特色和经营理念,具体的表现就是要求酒店的建筑设计要体现出酒店的品味以及能够创造出的品质,总结为酒店的精神力量。 二、酒店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酒店建筑的设计和现实社会的严重脱节 具体指的就是在酒店建设的初期,一些投资者凭借一些主观的判断,在没有认真仔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就直接的投建酒店,不考虑任何社会以及市场的因素,没有实事求是的进行思考,也没有有关酒店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相关规划,导致最终的结果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缺乏正确的审美观 具体的表现就是有的酒店的建筑设计之中外表不看重酒店的内在设计,总体的设计能够体现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道理,漂亮的外观配合的是残缺的内部功能设计,还有的酒店已经在建成初期成了失败的建筑成果。主要的原因就是酒店的建筑设计师只对考虑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不考虑酒店以后的发展,不能从酒店以后的发展来思考问题,设计出来的酒店建筑只能说是一个艺术品,却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3、建筑设计缺乏统筹安排 酒店建筑的设计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的是酒店的总体规划,不仅仅是只考虑酒店的潜在属性进行建筑设计,目前的问题就表现在一些酒店建筑的设计只注重酒店的潜在属性,没有考虑到包括消费者、酒店的未来发展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因素,一个真正完整的设计还要包括酒店室内的装修、内外景观设计、电力系统设计以及交通组织设计等方面。 4、模仿复制现象 具体指的不仅仅是对于酒店外观的建筑设计,这其中还包括了内外观在内的酒店使用材料的选用、技术以及设计理念等的模仿,最终导致酒店建筑的设计没有任何特色而言,有的只不过是简单的模仿复制。 三、节能型的酒店建筑新设计 总体的是坚持以低成本以及软技术为主核心的绿色节能建筑设计。 1)对于噪音的控制节能设计汉族要是使用结构防噪音,如果是非公共的房间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减少窗户的面积,另外的一些地方可以使用局部的吸声降低噪音的方法。 2)屋面的节能设计在整个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设计部分,主要的是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架空型等进行保温以及隔热设计,能够保证室内温度在冬季时候的适宜,同时还能在夏季起到隔热的作用,这样的设计能够相应的减少电能的消耗,同时还有效地利用了太阳能和节能材料,具体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就是对于屋面保温层的设计选用不应该使用材料密度太大的,应该尽量的降低使用材料的密度以及厚度;第二就是不能使用吸水性大的材料作为屋面保温层,因为如果吸水性比较好的话,那么会因为大量的水分吸收降低整体的保温效果,同时如果真的使用了这种材料那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在屋面上设置一些必要的气孔在必要的时候对上面的水进行定期的排放,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整体的保温效果了。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比如说一些建筑的材料选用使用膨胀珍珠岩的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了以前使用的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者是水泥珍珠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上面提到的保温材料和其他的比起来,绝对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材料。不仅给施工减少了很多的麻烦,而且低廉的价格、环保以及污染很小都成了很多酒店建筑设计的首选材料,同时这种材料还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屋面。 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里主要说的是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在酒店建筑设计中的利用,因为太阳能已经在绿色建筑黄总得到了很广泛的使用,酒店建筑的节能设计一定不能离开了太阳能的使用。主要的使用就是将太阳能用在酒店的制冷空调方面,主要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太阳能的光点转化,然后通过电力进行制冷;另一个是太阳能的光热转化,最后利用太阳热能进行制冷,这两种方法都是环保节能的。同时还可以使用各种方法的环保降温方式来降低不环保空调的使用,同时还应该尽量的减少酒店建筑内部夏季的冷负荷,具体的就包括对酒店建筑本身的环保设计,在材料的使用上使用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在其他能源的需求上尽量的使用可再生能源。 四、总结 酒店建筑的设计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讨论都应该在结合现代具体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必须要结合现实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出真正能够体现现代意识的酒店。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现代风格在城市商业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摘要:现代的风格建筑设计工程,仿佛己是城市的标签;纵观过去多年来的城市改造工程,在种类和风格上均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古传统或是现代化的呈现,凭着设计者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意,经过他们的一番塑造之后,房舍的每一处都散发出独特的神韵。 关键词:现代建筑;风格类型;分析 前言 在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初期,设计者虽然把重要目标放在利润较大的城市的住宅设计上,但对商业设计的市场从未忽视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办公室建筑、酒店、餐厅、商场,还是住宅等各类工程在设计上是向往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创意空间及建筑风格。随着设计业的蓬勃发展,每一个新的工程对设计者就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将会全力以赴去创造自己的新作品。设计是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出发,具体来说,一位主观性强的人走进现场环境里,一眼便能够洞悉出它的利弊所在,知道其适当的处理手法,这就要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周边事物有主观性的认识。再者,对周围事物不断观察可以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随着观点与角度的转变,视野的拓宽,又可进一步激发设计灵感和创意,而且,经常赏析别人的设计,做到知己知彼也是十分重要的。 1设计风格类型 (1)谈及设计风格,明净简洁最为设计者所喜爱,并多以富有现代感的表现手法去处理。在各种设计元素里,空间的安排与运用最为重要,宽敞的空间带给人舒适自然的感觉,因此着重视觉上的空旷感,间隔上的妥善分隔就是其重要的处理手法之一。其次是材料的搭配和色彩的组合,材料的选取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例如一所海滨之屋,为了避免潮湿,地板不宜选用木料,而选择云石、麻石之类则较适宜;至于色彩的组合,设计者可根据个人偏爱的色调,想象的背景下,有利于营造气氛和突显特殊的设计风格。但是必须强调在着手进行任何设计中,从来都没有既定预设的“房子风格”以套用于单项设计里,要知道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标准是不能强加于客户的,反而应该注重空间的协调和格调的配合,当然更不能忽视客户的要求和喜爱。在满足客户所需的条件下,再加入自己的设计意念,通过适当的处理手法,创造出别具风格的建筑作品。 做小面积住宅的设计,必须寸土必争,锚铣必较,但是完成时它又得有恢弘的气度。设计不是光图画好看,极尽雕琢,而是争取空间给人用,做到功能分区合理,使用户生活上得到便利----设计的价值就在于此。追求的是一种简致和美的风格,反对过分夸张、奢华和浮躁。建筑的造型,比例上的和谐是我们追求达到完美的目标,这也是设计的较高境界。设计应该是恒久的,也就是说在经过很长一段岁月后仍然具有耐看的质感,区域的公共建筑则应该结合各地的人文景观特色,使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生话是需要设计的。 (2)有的设计师喜欢简洁明快,不太倾向于古典的设计,认为“传统的精华是无法通过模仿这么简单就能达到完美的。古典的风格是因为当时的审美意志和时代个性造就的”。当然,作为一个设计师,个人的风格不能太极端,或者仅局限在一个层面。设计是服务于人群的工作,它太具体而常常需要你把握住现实和美感的分寸。对空间的布局应有一种职业的敏感。整体空间的掌握,决定了设计的方向;风格的形成、技巧的变换,均取决于空间布局的结果。比例、尺度、切割?都是修正空间需要的技巧。而运用穿透、环抱、层次、借景等手法能够再造一个虚拟空间。但千万不要做虚拟个人空想的空间转换,住宅设计要帮用户达成真正实用空间的美梦。设计师要时刻以很专业的眼光和态度来处理手上的设计案例。对于建筑师来说,设计理念往往来自个人对生活的体验看法,个人的理念是否有类似的思想根源呢?很多人回答是:平时喜欢读各类书籍、实际生活的体现。其中有许多关于名家思想的东西,把这些文化上的影响融入其设计理念。当然,设计并不因之理论化、教条化,而是追求实用和美观的结合,让表象上的设计具有更丰富的涵义。 现代简约、质朴的设计风格是众多人群所喜爱的,生活在繁杂多变的现代化世界里已是烦扰不休,而简单、自然的生活空间却能让人身心舒畅,感到宁静和安逸;借着室内空间的解构和重组,便可以满足人们对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他们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缔造出一个令人心弛神往的写意空间。把这种理念融入设计里,摒弃了吹毛求疵的形式美,否定过分的堆砌和浮夸,通过清晰、简明的装饰和素净质朴的家具组合,构建出舒适、自然、明快的居家风格。 然而,作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方向,更不应该默守一成不变的设计风格,而应该跟随着时代和潮流的步伐不断进取,拓宽自己的视野,并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更新和突破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出更丰富的设计意念,创造出更多化的作品。应该在设计风格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不要在设计上侧重于个人主观感情的投射,爱从大自然入题,造就出具有大自然风尚的居家风格,随着将来的发展和现代潮流的趋势,现在则较偏爱西方现代设计意念,喜以简约主义的手法去处理。设计不只是艺术。进行纯艺术的创作,只求个人单一满足,属于个人化的行为,无需在乎旁人的指点;但设计不能崇拜个人主义,因为最终使用者仍是客户,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客户的各种需要,又要切合使用者所需要,不可妄顾一己创作欲上的自我满足,而完全忽略客户的意见和要求,因为客户才是居室的使用者,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自己的需要,因此设计师只有在与客户沟通后才把想象出来的空间通过其专业的手法而落实下来。 (4)因此,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应该是美观实用并重的。只有美感而欠缺实用性的设计,对设计师来说,可能已是称心之作,既切合设计追求美的目标,又能满足设计师一已的创作欲,但对于最终的使用者而言,只能带来悦人眼目的效果,从而因未充分考虑实用性而引起诸多不便,结果成为失败之作。 2风格分析 从事设计的人都很有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而且会有一种想努力完成某种事情的热情,讨厌站在时代的末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是具有心里透视的能力,如此设计师们方能清楚了解消费者的需要,然后满足需求。绝佳的设计应是配合建筑物施工期,共同考虑结构、环保、对外环境、建筑与室内的界面处理等关系所规划,工程程序安排与建材种类的配合不至于浪费人力、物资,在预算及时间内,搭配建筑物的工程,共同达成空间的精神,让使用者接收一个圆满的住宅空间。设计不单是一项空间美化的工作,它是一项掌握预算、工作时间、控制施工过程,然后以有效率、正确、准确的方式来执行的工作。综合来说,设计是一项结合了人文、艺术、历史、技术、预算、设备、灯光等统合的工作。 根据相关的资料总结出几项经验供大家参考、交流: (1)了解产品种类:基本元素组合本身就有无限多可能,但首先要非常清楚想使用的材料有多少选择,以金属来说,常用的就有镀锌、毛丝面、阳极处理、亚光、铝、铜等产品,玻璃就有透明玻璃、喷砂玻璃、胶合玻璃、裂纹玻璃等,愈清楚产品种类及性能,就愈能组合出丰富多变的作品,发挥设计创意(现阶段运用玻璃材料越来越广泛,其原由是它的通透,给处在其环境中的人得到身心的放松)。 (2)了解规格:如果想精简预算,就要使用规格内的产品,以自己的办公室为例,便是在玻璃和金属的规格品中,做最恰当的分割,如此一来不但节省经费,完成结果与原始设计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完成度”很高。 (3)表现方式,选择接合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接合往往也是例外之一,以办公室的设计为例,为了呈现更“纯粹”的效果,表现玻璃质感,玻璃介面的处理方法便很重要,例如胶台玻璃做成45o角交接能使介面看来最单纯,并且使用透明的硅胶接合。 (4)媒介:在素材与素材的碰撞中,都会有媒介这部分,也就是说,设计师想形成的“器形”,适些细节组合起来构成空间中重要的元素,也就是说,中间的媒介也会影响素材形成的结果:以不锈钢和玻璃为例,不锈钢和透明度高于玻璃给人的感觉是属于“理性”夕的材料,但在两者间加上木料或其他媒介素材,结果就不相同,给居住者的感受也大不相同。 (5)使用目的:任何素材都有他存在的目的,以玻璃而言,玻璃透明度高,容易营造气氛,也具有暗示另有空间的意义。所以素材必须因架构意义来使用,更能发挥材料本质的美感。“为生活加分”是设计者的目标。设计不只表现个人,更重要的是符合环境、符合生活等所谓的“限定条件”。符合生活的设计,这才是设计者的骄傲。 (6)安全性:无论是材料本身的强度或构件的安全尺寸都要细心认真考虑。不安全的构件营造出的空间,无论其造型和风格多么有特色都是无用的,顶多只是一件无实用价值的艺术品。 3实用价值观 说起建筑的实用性,在设计的同时建筑师要很好的审视自己的设计态度。这样才能为自己的特有设计师创作作品的目的是给使用者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最终是供人居住的,在设计之中,实用和美观同等重要,而且往往是先考虑实用,再考虑造型。设计并不仅仅起到美化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合理地利用空间。美化是设计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环境、空间等方面问题,完整地分配、布局。在这之后才进入美化的阶段。 美化的理念也要根据客户的不同个案来进行调整。当然,美化的程度有深有浅,更有不同的风格,做得好不好就看设计师的功力了。设计没有固定的方程式。空间的处理手法是变化多端的。同一空间里存在不同的元素,互相影响,互相配合。即先要考虑实用,再研究造型。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必须能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加以发挥。 4结束语 现代建筑设计要克服现代主义所造成的单调乏味、缺少人情味的弊端,追求丰富、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当然丰富的表现并不是无意义的堆加、华而不实的滥用,而是经过提炼、消化而升华了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简练的建筑形。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以贵州一住宅区为例的坡地建筑设计相关方面的论述 摘要: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建筑业迅猛高速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也非常巨大的提高。随着我国建设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土地资源的约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山地面积却占陆地面积的2/3。城市中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也使有部分人更渴望到与大自然更加亲近的山地生活,从而使坡地建筑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坡地建筑 , 具体工程, 消防规范 一. 坡地建筑的历史与现实 坡地建筑的历史几乎与建筑史一样长久。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择高处而居”,人类在坡地环境中的建筑活动已非常频繁,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洪涝侵袭和抵御外敌。于坡地之上建住宅,而将平地作为耕地留出,以达到“保土”的目的,这种古老的生态意识使坡地民居爱益于自然,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坡地分布区域极广,区域特征的文化肌理演变融和,使得坡地民居建筑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其中许多堪称经典的建筑文化形态流传至今,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现代,人们由于土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对大自然优美环境的向往,也建造了大量的坡地建筑。坡地建筑顺应山势,错落有致,室内与室外景观有机结合,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建筑环境上通风、采光的需要,也充分保护了原有生态环境。让使用者更加亲近自然,使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文化。如赖特的“流水别墅”结合自然环境,宛如长在自然山石之中;西藏布达拉宫建筑雄居山顶,威严庄重;背山面水的湘西土楼参差错落,蜿蜒有致,如中国山水画长卷。 二.关于贵州一坡地住宅小区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1831.1平方米,规划净用地面积为2724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119平方米,总地上计容建筑面积为74699平方米,架空1591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0830平方米。毛容积率为2.35,净容积率为2.74,总建筑密度27%,绿地率35.0%,机动车停车位284个。小区内规划6幢连体住宅楼,一个三班幼儿园,一个会所。同时布置有各种配套设施,包括商铺、卫生站、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 2.总平面设计 整个地块的规划以环境、空间形态、建筑构成为出发点,塑造反映生态居住的精神面貌。充分利用本地块独有的山地地形,结合室外广场、道路、景观绿化、水景、照明等布置,形成内向的小区住宅庭院及外向的沿路商业。同时结合地形,利用两个台地间的高差开辟出能采光通风的双层地下停车空间。 3.竖向设计 充分利用山地地形,结合环境景观(道路、绿地、水景),特别重视山地地形环境的塑造,形成层次丰富的室外空间及室内空间。通过梯田花坡、景观泳池、下沉地下庭院等的烘托,创造出来宜人的空间环境。 由于基地范围内场地高程复杂,起伏较大大,中部有隆起的山包。场地最高高程与最低高程之间相差几十米,同时基地与现状规划道路间高程局部相差十几米,给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土方平衡,将整个场地变为三个水平方向的台地,三块台地两者之间相差分别为11米、12米。台地之间通过垂直交通巧妙联系整个场地,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 4.交通组织设计 项目场地东、西、南三面毗邻市政规划道路,设计于场地东面的规划道路设置了主入口,同时在场地北面、南面设置了两个车行出入口,同时在场地北面设置了人行入口。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的原则,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按照规范要求,安排了充足的机动车停车位,布置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科学合理安排交通,最大限度避免人车混行,减少动、静交通间的相互干扰。 为了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连贯,规划将基地内部的庭院空间定义为中心花园,限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内部穿行。整个基地是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通过坡道、垂直交通等手法,贯穿整个项目中,到达各个居住区域。街区主要步行通道的出入口有2个,分别设置在场地东面的主入口、场地北面的人行入口。在基地内,有鲜明的标志物和小品、宽大的台阶,又有舒适的座椅、轻盈的遮阳蓬,可供游人小憩,漫步其中,赏心悦目。步行系统的设置将各幢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便居民。步行系统特别考虑了残疾人使用的要求,无障碍设计贯穿始终。 5.绿化与环境 绿化与景观的设计重点营造舒适怡人,轻松活泼的宜居空间。绿化布置总体上体现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中心花园是项目的“绿肺”,是绿化系统的中心,也是居住区人群公共活动的休憩空间。绿地以大面积的草坪为主,配以常绿乔木及当地的特色乔木,低矮的花坛座椅、局部的硬地广场、小品设施,共同组成了一个清新自然而又富有时代特色的绿色世界。沿规划道路布置的绿化主要以单株乔木为主。受地形影响,整个景观系统分为两条景观序列。其中一条景观序列开始于场地主入口处,沿着入口景观大道,向北依次是空间多变的中心花园和泳池,一直延续到场地西侧的景观花坡。另一条景观序列开始于场地北侧入口处,沿着景观道路向西依次穿过中心花园、活动健身场地,一直延续到山坡中的绿化景观土坡。 6、 单体建筑设计 ①.住宅楼设计 住宅连体楼总共六幢,户型采用一梯四户户型。每栋住宅楼各设一部垂直客用电梯(兼做消防梯),一部疏散楼梯,为住户流提供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户型布局规整,南北对流,注重通风采光。住宅户型设置了若干空中花园,富了建筑空间及形象。 ②. 地下室的设计 结合地形,利用两个台地间的高差开辟出能采光通风的双层地下停车空间。该地下室除了停车库功能外,局部设计给排水、电讯、电气和通风机房。地下停车库布置停车位284个,地下室每层层高4米,地下室地板上方覆土1.5米,满足绿化、泳池的需要。 ③.建筑立面风格 由于该地块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了协调毕节南山公园旅游养生休闲度假区的整体形象,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在建筑造型风格上,体现现代宜居特色,整体设计手法上垂直的竖向线条为主,同时以强烈的虚实对比,给人以新颖时尚的感觉。同时在建筑材料上采用当地的石材,强化地域特色,突出场地文脉特色。 立面简洁、典雅,体形大气、挺拔,竖向构件体现建筑的力度,通过光影、虚实、肌理、色彩的对比,雕琢出居住建筑典雅大方的性格特征。 三.消防扑救场地设计 由于坡地建筑特殊的接地形态与基地竖向变化,其防火设计也有别于平地建筑,。坡地建筑的特殊接地形态使得其消防扑救场地和室外消防道路系统有别于常见的平地建筑, 本住宅小区由于室外地面高差大,周边道路纵坡特别大,环小区外的道路平均坡度达到8%,消防扑救场地的设计结合坡地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①坡地建筑由于室外地面竖向高差大, 难以形成环形消防车道,高层住宅建筑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消防车道,并考虑消防车的回车场地(高规4. 3. 1条) ; ②靠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登高面一侧做为消防扑救场地的消防车道纵坡控制在3% 以内 (低规6. 0. 9条,)。由于沿小区外沿的一圈的道路坡度均均超过3%均值接近8%左右,所以在小区内部专门设置了专用的消防扑救场地平台,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与回车要求; ③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取水设施的布置与消防扑救场地合理结合,方便使用(低规6. 0. 8 条)。 四.结语 虽然坡地建筑在设计及施工方面比平地建筑难度更大,技术方面也要求更多,建筑成本亦更高,但近年拥有山、水、林景观的楼盘持续热销,证明了人们对优美居住环境的无限向往。建筑与环境的结合, 成为一种体现人们现代生活价值观、“以人为本”的舒适生活的要求,是人对自然尊重的环保理念。通过本次贵州一住宅小区坡地建筑设计实践,初步对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做作出了设计尝试, 研究与总结了坡地建筑与坡地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方式, 为日益增多的坡地建筑设计提供一点小小的启发与借鉴。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办公室楼的建筑设计方面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大亚湾核电基地工程公司AE办公楼设计实例,对该办公楼设计项目重点关注人性、自然和文化内涵的挖掘,结合人们以及人们对所处环境的反应,构造适宜的大小空间,利用自然把人的感官需求要素编织到设计中去,从而引发人的共鸣,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办公室;建筑设计;人性化;立面构造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大亚湾核电基地工程公司AE办公楼,建筑用地面积为12347㎡,建筑高度为32m,总建筑面积为49045㎡,建筑容积率为3.24,绿地率为30.21%。对该办公楼采取精心的建筑设计,设计重在对项目中的人性、自然和文化内涵的关注和挖掘,结合人们以及人们对所处环境的反应,构造适宜的大小空间,利用自然把人的感官需求要素编织到设计中去,从而引发人的共鸣。 办公楼设计构思 根据对办公楼建筑规划的理解,同时充分考虑了业主的要求,对办公楼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如下的设计目标,对于办公楼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的区域项目优势,而判断其设计是否需要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同时对办公楼的设计应当尽量体现不断进步的设计思想以展望未来的形象。针对办公楼发展趋势,追求建筑环境的有机统一是办公楼建筑设计理念的强调点,对于办公楼室外景观、绿化以及灯光效果等应当采取设计协调一致,这也是办公楼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倡导下,尤其是对于办公楼这种能源消耗较大的建筑,其建筑设计应当体现出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以上对办公楼建筑设计的构思,总的来说办公楼建筑设计适宜采取“科技、人文、生态”的办公楼建筑特色,设计中试图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艺术与哲理的表现“科技、人文、生态”的主题,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特点,充分展示办公楼崭新的形象风貌;突出生态化、信息化以及企业文化的办公楼建筑主题,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创建生态的、可持续的以及无害化的环境品质;现代社会极速三级网络信息交流、交通联系、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发展迅猛,本方案设计为之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人为本,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创造充满活力的办公交流场所。本单体西北紧邻国道及运河河道,建筑立面丰富了景观带,整个建筑单体的独特造型使之成为小区中的标志性建筑。塑造极具特色的空间环境,通过塑造轴线、对景、建筑形态、开放空间布局等相关要素的利用,在场地内形成具有特色的可辨识的景观轴线,同时在建筑内外形成良好的交流环境。 本项目设计理念 通过对上述对办公楼的设计构思,本办公楼项目设计重在对项目中的人性、自然和文化内涵的关注和挖掘,结合人们以及人们对所处环境的反应,构造适宜的大小空间,利用自然把人的感官需求要素编织到设计中去,从而引发人的共鸣。对办公楼的环境设计方面,综合考虑办公楼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方气候条件和交通体系等,合理地规划用地,创造现代企业舒适环境。对办公楼空间设计上,采取全新的单元办公模式组成有效的办公空间,并配以共享与交流的空间。整齐的柱网为办公空间灵活开放,内外交融提供了可行性。对办公楼的文化设计上,以简洁的模数化建筑语言寻求与中广核标准化、规范化的企业文化相配的建筑新形象。通过对本项目办公楼采取以上的设计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AE办公楼不仅把环境引入到建筑空间内,而且其本身模块化的布局、优雅简洁的设计,也能够给人以强有力的秩序感,并体现了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使得办公楼设计上获得到便捷的交通组织、高效的空间利用、舒适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企业达到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办公楼规划设计 本办公楼项目规划设计上以简洁的模块,顺应现状地形设计成“L”布局,采取全新的单元式模块化办公场所,通过结合休闲花园、楼电梯间等服饲空间串联组合,即提供了办公功能的灵活分配,又为办公空间的内外交融提供了丰富的途径;该楼以走廊式组合为主,在楼体2端朝阳面设置楼梯,朝阴面设置卫生间。外表整体平滑,但又有中部幕墙和两端幕墙,让建筑虚实结合,凹凸有别。在弱化了建筑体型的庞大感同时,消化了大进深的室内办公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办公环境获得了更为理想的采光量和更大的视线角度。服饲空间尽量自然通风采光,也节约了大量空调能耗。 构筑开放性的办公环境,塑造多重交往空间。开放性的办公环境也是设计孜孜追求的新模式,对建设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建筑朝向好,充分利用自然光,在布局及高度等方面充分考虑与周边已有规划建筑的衔接,高低错落有致,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集中设置公共绿地,组织连续的步行休闲系统。考虑建筑立面的连续性、层次感和丰富效果,注意与城市景观带的关系。 建筑物功能的划分设计属于相当关键的设计部分,建筑物的功能划分应当保持对持续多变的市场需求的足够的敏感性以及灵活性,对于单体层面的设计上,平面使用应当凸显空间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以有效地应对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多变与多样性。对于本项目的办公楼方案中的平面划分上,采取多种划分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为市场提供了灵活性,也提供了大量的共性办公空间。 办公楼建筑形象和景观设计 本项目办公楼对于立面设计上顺应公司本身的企业文化理念,立面追求现代简洁明快的风格,突出虚实对比和体量感,强化立面的地标特性。作为一个现代的滨海办公楼,建筑设计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AE办公楼需要有通透的外表和较强的雕塑感造型,用以表现办公建筑的简练、高雅、清朗的气质。造型新颖、独特,整体建筑简洁、协调、清新淡雅,平面布局时充分考虑公共部分的交通性,又保证在楼内办公的各单位之间的相对独立,尽可能避免互相干扰;在立面设计手法上又适当超前,采用了复合立面形式:玻璃窗与陶土格栅的完美结合,看似时尚前卫,实则具有完美的规律感和逻辑性,使建筑具有超尘脱俗的个性,体现了现代建筑崇尚的“简约极致主义”。室内外实体部分材料,设计上选用清水混泥土来表现,这样即没有石材的奢侈感,但让人更觉朴素而厚重,永恒隽永;同时又恰如其份地体现了核电站形象。 本办公楼建筑整体性强,各房间联系紧密,为突出建筑的入口处,,把门厅设置于建筑物中轴线处。在建筑的构成要素中,窗、凹进的部分以及实体中的透空部分,常给人以轻巧、通透感,故称之为“虚”,而墙、垛、柱、栏板给人以厚重、封闭的感觉,称之为“实”。该建筑恰当地处理了虚与实的关系,使建筑活泼、生动,有时代感。在细部处理上,该建筑比例协调、尺度宜人,在整体形式要求的前提下,统一中求变化,多样中求统一。 AE办公楼不仅需拥有现代的表皮,还应该拥有多元化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空间。在这个办公空间里,人们能享受到大自然的阳光和空气,以及生态的亲和力、优秀的视觉感受、合宜的人体尺度和卓越的空间级配,提供富有乐趣的环境,提高现代人的工作质量环境,发展新的生活工作模式,使办公人员更具“场所感”和“归属感”。 结论 文章通过结合大亚湾核电基地工程公司AE办公楼设计实例,对办公楼的建筑设计提出了笔者的思考,同时针对该办公楼设计项目重点关注人性、自然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同时结合人们以及人们对所处环境的反应,构造适宜的大小空间,利用自然把人的感官需求要素编织到设计中去,从而引发人的共鸣,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对建筑设计各方面的探讨 摘要: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全面的设计素质培养,是一个时段较长的系统能力培养。作者总结多年的设计经验,从多角度对建 筑设计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进行了探讨。 关健词:建筑设计 设计基本要求 设计应用程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办公 室、酒店、餐厅、商场,还是住宅等各类工 程在设计上是向往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创 意空间。随着设计业的蓬勃发展,设计者对 每一个新的工程就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将 会全力以赴去创造自己的新作品。 1能够满足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建筑物首先应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 即具有一定的功能。因此,为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 要任务。例如,目前住宅的设计中,首先应 考虑人们睡眠和厨、浴、厕的需要,还要有 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其次,应合理地安排活 动空间、交通空间;然后才能考虑室内设备 和装饰材料的应用。 (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 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建 筑坚固耐久、建造方便。近年来,我国设计 建造的一些覆盖面积较大的体育馆,由于屋 顶采用钢网架空间结构和整体提升的施工方 法,既节省了建筑物的用钢量,也缩短了施 工期限。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建造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建筑设计 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省 劳动力,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建筑设计要 有周密的计划和核算,重视客观经济规律, 讲究经济效果。建筑设计的使用要求和技术 措施,要和相应的造价、建筑标准统一起 来。 (4)对建筑物美观的要求 建筑物是社会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它在 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对建 筑物的美观方面的要求。建筑设计要努力创 造具有我国时代精神的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 形象。一个建筑物的外形、装饰和色彩总是 在表述某种思想,给人们传递着某种精神享 受,例如,香港的中银大厦,其钻石般的装 饰外表和挺拔、向上的建筑造型,在周围高 层建筑中格外醒目,充分体现了中国银行优 良的品质和事业不断发展的形象。 2 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问题 (1)整体性的设计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2)综合性的设计原则 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从综合出发,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再回到综合。每一层次分析的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去与整体进行比较,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3)联系性的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要考虑到相互联 系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 统本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 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系统都是在一 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与环 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环境给系统提供的 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 染。因此,系统与环境是互塑共生的。 (4)动态性的设计原则 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 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 方式,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 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尤其要立足现在,兼 顾未来,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5)程序性的设计原则 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低层 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 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因此,系统都 是有序、分层次的,是层层相包的结构关 系。而且层次越低,结合度越强;反之层次 越高,结合度越弱。结合度递减,层次结构 更加稳定,由此可见,使用房间对功能区、 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 系,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结构和功能的 稳定。如果一个功能区过于依赖于它的上层 系统,一旦上层系统中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势 必会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甚至会瘫痪。因 此,正确地确定各部分的关系,有效地进行 功能分区,合理地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序 列,是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6)结构性的设计原则 结构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 是性能的载体,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结 构决定性能,性能表现可以反作用于结构。 要素是结构的赖以结合者,要素运动的稳定 与否、发展方向将影响结构的稳定与否和方 向。关系是将要素连接起来的作用,是构成 系统的纽带,关系质和量决定结构性能的稳 定性。因此,必须了解它的结构。 (7)最优化的设计原则 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差异的事物能够整合在一起,它们之间必定有同一性,相互需要、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差异的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组织建筑设计的应用程序 ①建筑设计的程序包括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②初步设计阶段:首先应重新熟悉设计任务书、踏勘现场,进一步收集在设计中会有用的资料。切实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情况和当地的一些有关的地方性法规。 ③初步设计阶段的图纸和设计文件,要求建筑专业的图纸标明建筑的定位轴线和轴线尺寸、总尺寸、建筑标高、总高度以及与技术工种有关的一些定位尺寸,在设计说明中则应标明主要的建筑用料和构造做法;结构专业的图纸需要提供房屋结构的布置方案图和初步计算说明以及结构构件的断面基本尺寸;各设备专业也应提供相应的设备图纸、设备估算数量及说明书。 ④在完成了初步设计的设计文件后,设计单位应当经由建设单位向有关的监督和管理部门提交全部初步设计的设计文件,等候审批。 ⑤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初步设计的文件进行细化处理,达到可以按图施工的深度,并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要求。 ⑥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图纸和设计文件,应提供所有构配件的详细定位尺寸及必要的型号、数量等资料,还应绘制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建筑细部详图。其它各专业则亦应提交相关的详细的设计文件及其设计依据,并且协同调整各专业的设计以达到完全一致。 ⑦在施工图文件完成后,设计单位应当将其经由建设单位报送有关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内容的。 4巧妙结合设计思维的创造性及个性化 建筑的个性,不仅来自于其形式,而且 要在满足其使用功能需要的基础上,符合使 用的个性和审美要求,通过把人的情感方式 和生活方式客观化,创造一个具有文化意味 的人性化的空间,使建筑以及和建筑相关的 一切都带有人格的力量。个性化设计内涵其 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性 关怀的一个表现。 5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组织设计的不断了解,建筑 设计是可以给建筑设计师更多的空间里巧妙 的应用设计,改造结合建筑设计思维的创造性 和个性化的合理利用,把剩余空间留给建筑 师发挥其巧妙的建筑构思,满足新建筑设计的 要求,这是一件费力又见成效的工作。但建筑 设计其本质是一个服务行业,满足业主的不同 要求是建筑师的职责,同时联合个性化的建筑 设计进行技术改造符合我国节约能源与可持 续发展。建筑设计就是需要利用想象的思维 空间把环境创造一个具有文化人性化的美好 景色,就要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为业主提供全 面优质的服务,所以在此把建筑设计的创新思 维和设计表现合理利用来创造更美的建筑空间。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刍议建筑设计中的某些方面的问题探究 摘要:随着城市的进程及节能工作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在建设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在建筑施工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对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实践操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能源; 参照建筑; 外墙保温; 建筑节能; 保温材料 前言 建筑节能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性的强制性推广政策。随着我国的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住宅的节能评估对节能工作的实施和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的社会和城市建设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开始对影响我们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噪声问题投入更大的关注,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论述 居住建筑采用节能措施是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和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新型住宅节能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住宅节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发展的作用。随着城市的进程及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程施工单位与周围居民因噪声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居民投诉逐渐增多。首先,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工地的机器设备的运转,如打桩机、铆钉机、混凝土搅拌机等。由于建筑施工噪声是一种临时性污染,而且其声音比较大,又往往是露天作业,再加上不少建筑单位为了赶工期往往夜间施工,这样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所造成的污染就相对比较严重。 噪声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很大,如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而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则可能导致人耳聋,严重的还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脏系统、消化系统及生殖机能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如何加强城市建设施工噪声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噪声污染,给居民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当今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2 建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的论述 节能方面,不论从冬季保温还是夏季隔热方面,建筑能耗构成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墙、楼板、屋顶、门和窗)的传热和空气渗透。围护结构的传热效果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m2・k])紧密相关。要解决空气渗透主要是增强建筑的密闭性,如建筑物的门和窗,门窗要有很好的气密性。噪声控制方面,主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为了使设计的建筑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必须使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隔声性能,以防止外界噪声的干扰。同时建筑的密闭性对建筑隔声也有明显影响,墙体等围护结构上的孔洞(例如:门窗缝隙等)会使其隔声性能有明显下降。 现阶段某地区建筑外墙是以370厚粘土空心砖为主,分层增加约20~60厚膨胀聚苯板颗粒保温砂浆等材料形成外墙保温构造以满足整个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外墙保温系统在技术和施工工艺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期是将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技术和施工工艺比较简单,主要采用聚合物粘结砂浆将聚苯乙烯发泡板材直接粘贴在墙上,将玻璃纤维网格布贴在聚苯板上,然后再抹3~5MM厚的聚合物抹面砂浆。而聚合物粘结砂浆和抹面砂浆所用聚合物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较贵,但这些材料和施工工艺在外墙外保温中的一些质量技术问题很快暴露出来,容易出现开裂,脱落问题。近年来,为了稳固聚苯板,在粘贴好聚笨板后,用膨胀螺丝钉铆固。这样,在几年之内抹灰层是掉不下来,但保证不了数十年、上百年。外墙保温系统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保温层的承重问题,确保保温层达到安全稳固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门窗的大小对能耗有很大影响,不同朝向的窗墙比对能耗的影响很大。随着窗墙面积比的增大,外窗的传热系数要求更小,以达到相近的节能效果。窗墙比对外围护结构的综合隔声能力是有很大影响的。在适当范围内减小窗墙比可使节能和隔声均更易满足要求。 3 建筑绿化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污染程度同时处在高峰期。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降低劳动生产率,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和最终消灭污染源。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还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者,植物是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绿化在各行各业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净化环境的有效方法。我国政府把保护环境、绿化祖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建设部制定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城市绿地率2000年达到25%,2010年达到30%。我国有许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为了使生态尽可能趋于平衡,其绿化覆盖率必须大大高于这一临界幅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 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可以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的大片草坪或是种植由高大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且浓密的绿化带,是减弱噪声干扰的措施之一。一般来说,绿化对于低频噪声的隔声能力优于高频,混植林带的隔声能力优于纯植物带,而植物本身的吸声能力一般以叶面粗糙、面积大、树冠浓密的为强。在建筑绿化布置方法上,临街绿化对减噪的作用较大。 4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措施 4.1 对施工单位应进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向施工单位传达国家、省、市有关噪声管理的规定,增加施工部门的环保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治理噪声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在工作中采取一切可能降低噪声的措施,自觉进行噪声治理,将施工噪声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4.2 针对城市建设,要重点抓好建筑施工工程登记、注册和审批工作,切实把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在城市建设中,各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到环保部门登记注册,实事求是地申报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情况、工程规模、工程期限和容易产生噪声的工程设备的安置地点,从而预测施工噪声可能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同时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的监测工作,加强建筑施工的现场检查,针对建筑施工噪声事件集中的地区,要重点检查。 建筑施工噪声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施工前,在工程开工15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区的环保局办理建筑施工现场噪声申报、登记手续。施工时,应在建筑工地显著处悬挂建筑施工工地环保牌,注明工地环保负责人及工地现场电话号码,以便公众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向周围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若超标排放则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放费。对于夜间施工也有严格的规定,晚10点到次日早晨6点之间,禁止在居民区、医疗区等噪声敏感物集中区域内进行产生环境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另外对建筑施工的工艺、装备也有规定限制,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拒报或者谎报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的,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对夜间进行明文禁止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环保部门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在新闻媒体曝光,直至建设部门吊销建筑施工许可证。 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的大片草坪或是种植由高大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且浓密的绿化带,是减弱噪声干扰的措施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绿化来防止和减少噪声对建筑的干扰时,应考虑到噪声的衰减量随植物配置方式、树种及噪声的频率范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绿化对于低频噪声的隔声能力优于高频;混植林带的隔声能力优于纯植林带;而植物本身的吸声能力,一般以叶面粗糙、面积大、树冠浓密的为强。在建筑绿化布置方法上,临街绿化对减噪的作用较大。在道路边设置1.8~2.4m宽的灌木绿带+6m宽的大乔木绿带,其隔声量可达8~10 dB。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筑工程的建设,但是建筑施工不能以噪声扰民为代价。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使整个施工过程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基于生态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认识 摘要:在低碳经济这一新的时代中,如果要对新型建筑进行探索,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的主要理念,然后再建立起以低碳经济和环境以及生态作为基础的节能绿色建筑观念。虽然我国建筑技术管理人员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低碳经济相关的研究,不过在建筑中运用低碳发展技术并加以研究却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这是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策略;节能技术 1、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是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个举措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植被保护和原生的土壤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对尊重历史和文化,保护历史人文脉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自然环境对建筑物的容纳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建筑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致生态体系失去了其应有的平衡,环境质量也会因此下降。现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反城市化的现象,这实质上是一个城市建筑过于密集、庞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反映。城市中的空间构造是极不合理的,社会景观所占的空间比例往往很大,相反的,自然景观只能被压缩在一个十分狭小的区域内。为维持城市的活力和环境的质量,人们采取两种方式来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一种是栽植绿色植物,另一种是输入很多的自然能源来换取人工的自然。通过对建筑物容量的限制,来提高自然空间的占有率,已经成为目前改善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自然生态观念还有一种方式是处理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建筑和自然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在建筑中使自然再现。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尊重自然,最大限度的把自然的要素置入建筑物中。赖特的建筑设计就很好的把建筑的生态规律完整的展现出来。建筑在他看来仅仅是自然的某一个器官,把建筑与环境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在城市的建筑中,人们常常会为了建造一个人工的自然环境而使自然再现,人们创造自然的方法也有很多。这些设计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使人更加亲近的感受自然。 2、融入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的策略指的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把自然景观积极的引入设计,从而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适应了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需要。人作为自然的一个部分,对自然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化,但是,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并不能代替自然。接着,要使建筑设计适应人类的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的健康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们对在建筑物中植入绿色植被表示出了一定的欣喜。生态自然景观一定程度上可以愉悦人的心境,调节人的情绪,有试验可以证明,绿色植物就可以使人的心情更加爽朗,缓解人的精神压力。于是,在城市的建筑中引入生态景观是十分必要的。再者,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观念,适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观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也越来越深,环境的严重污染使人们开始进行反思,保护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建筑的巧妙设计,把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又有利于国家的环境保护。 3、建筑中生态策略的实施 3.1 建筑方案的设计要求独具特色 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要重视环境的生态价值,但是,注重环境生态价值的同时,注意保持设计方案的特色。生态化的建筑十分重视对自身形象的设计,优秀的建筑形象的设计,有利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建筑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建筑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生态环境上要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生态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师很好的把握设计的尺度,使建筑作品能够很好的与建筑的周边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势、地貌等空间优势。利用不同的设计手段,使建筑高低错落有致,以便更好的融入周边的环境。很早以前,我国的“建筑人员”就具备了朴素的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比如,在古代时候,由于中国的南方多雨湿润,盖房的时候采用斜顶以便雨水能快速滑落。黄土高原地区的房子-窑洞,就是根据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建立起来的。 3.2 室内空间的绿化倾向 建筑的外部设计和环境相适应,内部的设计也应该向绿色化的倾向发展。这种绿色化的倾向,主要是通过设计师的巧手,把外部的绿色引入室内,对此,建筑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实现室内室外空间一体化。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设计,使室内和室外连为一体。目前,这种设计手段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是最常见的,比如,很多建筑物内部设计了共享大厅和内庭院,或者在设计的建筑物的上部设计一个可以开启的天窗,这个天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设计手段,常常被设计师采用,即将面向外部优雅的环境墙设计成可以半开或者全开的墙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人获得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把房间的空间向外延伸,拓宽了室内的空间。②室内和室外的景观一体化发展。这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建筑设计法。将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使室内的小空间和室外的大空间形成对比,既可以优化环境,又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建筑与自然连为一体。常见的手法有引水法、栽植绿化法。③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建筑在实施之前要注意选址,要选择和周边的环境协调一致的位置。建筑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的处理建筑、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新旧建筑物之间的矛盾,并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对公园进行绿化的时候,要注意把回归自然作为设计的主题思想。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保护原有的植被,就势而建。不以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建设宏大的建筑物,以突显自然的魅力。在这种设计中,建筑物仅仅作为一个点缀而存在。 3.3 建筑技术向生态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 生态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建筑应该要明白,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能源的短缺与环境的污染。建筑设计师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便更好的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需要考虑生态建筑,不仅要从设计上考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要注意施工时用材、用能等的生态化。第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积极使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等新资源,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还要尽量使用当地的资源,减少对外来特殊资源的使用;要尽量使用木材,天然的石材等可再生的天然节能材料。建筑技术的生态设计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固定的建筑结构变成可以根据气候的变化自行调整的围合式建筑。生态化的建筑应该要注意降低建筑的能耗,这种能耗主要包括空间上节约和能源上的节约。在节约水资源这一方面,采用节水型的卫生器具,推广中水系统的运用,循环用水。在供暖方面,采用太阳能作为供热系统的能源,或者通过利用高新技术,把风能等清洁进行转化。通过建立沼气池把生活用水进行加工处理,这对净化环境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具有很大意义。 3.4 建筑设计的适应性能 从建筑设计这一角度来说,可适应型的建筑设计相关策略就是将建筑设计看成一种终极产品,而将其创造成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事件来进行改变的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空间系统。所以提倡这种适应型设计策略的目的就是创造出可以根据时代变化来改变功能的一种建筑设计相关方式。由于变化是绝对的,且建筑设计中不确定性又是非常多的,所以只有提倡适应型的这种设计策略才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4、结语 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各大领域的技术也顺应着时代变化迅速发展着,在经济发展速度与能源供应不协调的时代中,只有将低碳节能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实践中,才能在这种困境中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浅探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摘 要:分形学是数学中非线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数学思想在建筑设计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本文首先给出分形学的相关概念及分形几何图形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就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探索,分析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对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分形学;建筑设计;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再单纯的注重建筑的实用价值,更注重其视觉的美感。分形学在建筑设计的很多方面都有所应用,比如说表皮的分形、体的分形、细部构造分形等等。 一、分形学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一)分形学的概念 作为非线性科学中重要概念之一的分形学,其“分形”的含义字面上理解为“破碎”和“不规则”。分形理论作为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阐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分形几何的特点 1.分形几何其实一直都存在于自然之中,比如:著名的KOCH曲线,给出一条直线段,将这条线段中间的二分之一部分替换为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并且,在新的图形中,将图形中各个直线段的三分之一部分继续用等吧三角形的两条边进行替换,反复的进行操作,就形成了KOCH曲线,这条曲线的构成主要利用了分形学的原理。2.分形几何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具有自相似性质的无限精细结构,将事物的自然形态看作是拥有无限的嵌套层次的逻辑构造,并且不因为尺度的变化而改变其相似性。 二、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具体应用 建筑设计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建筑的美观,更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问题,因此,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讲究科学性的研究性工作。分形学作为数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其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相当广泛,下面就具体的介绍一下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应用。 (一) 分形学在建筑的表皮设计应用 在这个方面的应用,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场馆水立方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水立方以其简约大方的形象设计为广大的中外游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设计理念源于Wearie Phelan提出的“无限等体积肥皂泡阵列几何图形学”的问题解答。首先,需要生产一个与建筑物相比更大的Wearie Phelan泡沫结构阵,然后,将这个生成阵以其中的某一个矢量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将建筑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中的泡沫结构剪切下去,之后剩下的部门作为建筑的屋面以及墙体构成。这样,基本的“水立方”就宣告完成了,其中,泡沫构成的建筑结构按照三个正交的坐标轴规律的进行重复构建,从而形成整体的建筑模型。分形的理念在水立方的墙体建筑以及屋面的设计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基本的结构体是利用了旋转和切割等方法加以实现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体观极强并且还很微妙。 (二)分形学在建筑的“体”的设计应用 1.建筑的三维分形设计。建筑的三维分形通常被称为是“体”分形,就是建筑的“体”通过适当的旋转、缩放和线性转译等相关的分形操作,把一个简单的单元变为很多个相似或相同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合理的组合在一起,进而组成了更高一级的粒子单元,工作完成之后,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转译,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很多无线多层级的单元组合。2.彼得・埃森曼的尺度缩放。美国著名的前卫建筑是彼得・艾森曼设计的的住宅是复杂性科学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首次正式应用,他充分利用了分形几何中的比例缩放原理,运用立体‘L’形的复杂旋转构造成建筑的体量,是建筑师第一次有意识的运用分形几何来表现建筑的复杂与多元。 (三)综合体分形设计 建筑师祯文彦设计的螺旋大厦( Sprial Building,1985),以“正方形”作为其建筑的“生成元”,通过缩放的方法构造出一系列的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并将其用于建筑当中,实现了建筑的分形构造,并且,除了利用分形维度理论之外,还融入了很多异质元素,进行有序的拼接混合,充分体现出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混沌与秩序之间的同构原理。建筑师本人声称:“螺旋大厦的建筑设计理念同城市的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要将自身完全的奉献出来,让人们随意的进行切割,在被完全的肢解之后,重新获取生命”。设计师就是要有建筑本身的复杂多元性来体现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三、分形学在建筑设计发展中的展望 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师们就在不断的寻求建筑设计方面的突破,希望能够对原有的建筑语言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有个质的飞跃。现代数学中的分形理论以其所具有的“自相似性”、“无尺度性”、“尺度层次”、“尺度变换”等特性,引起了建筑设计领域学者的极大关注,并且不断的在建筑设计方面予以大胆尝试,并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设计出的建筑物更加的贴近大自然,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但是,毕竟还是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尝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认清国内的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和社会对其的认识程度,不能单凭自己的想法,随意的进行设计,否则设计出来的作品一旦不能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此方面的设计发展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注重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发挥其最大的设计优势。如今的时代,为新形式、新思维创造了优越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建筑市场,正处于异常活跃时期,要牢牢把握机会,为建筑设计的质的飞跃努力奋斗。 建筑设计方面论文:探索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摘要:随着国内外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美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设计水平也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在原有的设计方法上,设计师们又开拓出许多新颖的设计计算模式。分形学是数学中非线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其数学思想在建筑设计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本文首先给出分形学的相关概念及分形几何图形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就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探索,分析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对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分形学;建筑设计;探索;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建筑业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物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不再单纯地注重建筑物的居住等实用价值,而更注重其视觉的美感。美学设计、概念设计等建筑设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分形学在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 分形学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 (1)分形学的定义。分形学,即分形几何学,是一门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几何又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分形学建立以后,很快就引起了许多学科的关注,这是由于它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用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实际上,对于什么是分形,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正如生物学中对“生命”也没有严格明确的定义一样,人们通常是列出生命体的一系列特性来加以说明,对分形的定义也可同样的处理。 (2)分形学产生的背景。分形学被称为非线性科学(nonlinear sci-ence)中最重要的三个概念(分形、混沌、孤粒子)之一。“分形”一词译于英文fractal,其是由分形理论的创始人曼德尔布罗特(B.B.Mandelbmt)于1975年由拉丁语frangere一词创造而成,词本身具有“破碎”和“不规则”两个含义,分形理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但其本质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分形学的特点 正是因为分形学是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主要用来描述非线性变化几何形态,从根本角度来说,它揭示了大自然的本质并描述了大自然的形状。所以,分形学的特点主要来源于自然。 2.1分形学的几何体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分形学的基本内容在自然环境中随处可见,比如分形学基础理论中的KOCH曲线(如图1所示),即给出一条直线段,将这条线段中间的1/2部分替换为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并且,在新的图形中,将图形中各个直线段的1/3部分继续用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进行替换,反复的进行操作,就形成了KOCH曲线,这条曲线的构成主要利用了分形学的原理。 2.2分形学的几何体具有自相似性 分形几何学是研究具有无限精细的结构并在一定意义下自相似图形的几何学,把自然形态看作是具有无限嵌套层次的逻辑结构,并且在不同尺度之下保持某种相似的属性,自相似性可以通过迭代来生成,也就是说,一些公式或几何规则在计算和绘制过程中得到的预先结果上重复运行。 2.3分形学的几何体具有标度不变性 所谓标度不变性,是指在分形上任选一个局部区域,对它进行放大,这时得到的放大图又会显示出原图的形态特性。因此对于分形,不论将其放大或缩小,它的形态、复杂程度、不规则性等各种特性均不会发生变化,表征自相似系统或结构的定量性质如分形维数也不会因为放大或缩小等操作而变化,所以标度不变性又称为伸缩对称性(Dilation Simmer-try)。例如无论用什么倍数的放大镜来观察Sierpinski垫片,所看到的图案都是相似的,它具有相似的细节。 3 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建筑设计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建筑的美观,更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问题,因此,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讲究科学性的研究性工作。分形学作为数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其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相当广泛,下面就具体的介绍一下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应用: 3.1分形学在建筑的表皮设计中的应用 简单地说,建筑物的表皮设计即是为建筑物造型进行初步设计,利用分形学可以非常形象地演示出建筑物最终的设计成果。在这一点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水立方场馆具有丰富的经验,水立方的模型来源于“无限等体积肥皂泡阵列几何图形学”的研究。首先,在建筑设计初期生成一个较大的泡沫阵,然后将泡沫阵沿着某一曲线轴旋转并最终生成形象的模型,而在建设完成后,分形学在水立方的墙面和墙体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3.2分形学在建筑体上的设计应用 建筑的三维分形通常被称为是“体”分形,就是建筑的“体”通过适当的旋转、缩放和线性转译等相关的分形操作,把一个简单的单元变为很多个相似或相同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合理的组合在一起,进而组成了更高一级的粒子单元,工作完成之后,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转译,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很多无线多层级的单元组合,多层级的单元不断的衍生而形成建筑体。 3.3分形学在建筑综合体中的设计应用 所谓的建筑综合体,即是采用某一规则的形状作为设计单元,并以其作为建筑基本体进行构造和拼接,在此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大胆地加入个人设计理念。1985年,著名的建筑师祯文彦设计了螺旋大厦,在设计过程中,他采用“正方形”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单元,采用放大、缩小、重叠等方法构造出一系列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正方形群,将这些构成的正方形应用于建设的不同角度上,从而实现了建筑的分形构造,另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建筑物与城市、建筑面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他还融入了其他的异质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进行有序的拼接混合,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祯文彦本人声称:“螺旋大厦的建筑设计理念同城市的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要将自身完全的奉献出来,让人们随意的进行切割,在被完全的肢解之后,重新获取生命”。
多层建筑论文:多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分析 摘 要:多层建筑物的给排水设计水平是体现建筑物建设质量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技术水平及先进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本文就多层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多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一、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建筑给水系统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水消防系统。其中生活给水系统需要满足用水设施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处,还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水质标准;生产给水系统由于采用的工艺流程不同,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对水量、水压、水质的要求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水消防系统包括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给水用途建筑,应根据用水对象对水质、水量、水压的具体要求,通过在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确定采用独立设置的给水系统或共用给水系统。 二、多层建筑给水管材的选择方式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室内的给水管材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铜管、不锈钢管及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一般情况下,传统给水管材多使用镀锌钢管,但是,该种材料使用寿命不长,而且容易生锈,输送的水质也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很多地区开始明确规定,禁止在建筑物中使用镀锌钢管,并大力的推荐塑料给水管。与镀锌管道相比而言,塑料给水管有着耐化学腐蚀、重量轻、输送阻力小、耐腐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特征,安装也十分的便捷,就现阶段来看,常用的塑料给水管包括铝塑复合管、改性聚乙烯管材、聚丁烯管材、钢塑复合管、高密度聚乙烯管材、硬聚氯乙烯管材等。在对管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从安装方案、温度、施工环境、压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以住宅的档次以及居住者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到管材的经济性。对于解困房与经济适用房,可以使用卫级硬聚氯乙烯管材,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造价;对于中档与高档住宅,可以使用铝塑复合管材或者其他管材。考虑到住宅配水点的热水温度应该控制在60℃以下,因此,除了硬聚氯乙烯管材与铝塑复合管材以外,其余的材料都能够作为热水管道。 三、给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给排水立管的布置与敷设 一般而言,传统的建筑住宅设计,是将给排水立管安装于室内卫生间和厨房的墙角。这种敷设方式的设计,施工比较方便,但是管道比较明显,对整体的居室美观度造成影响。住户会在室内第二次装修时,用一些轻质的材料把管道隐藏起来。如果将给排水立管设计在建筑物外墙部位,则要避免管道长期处于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寒冷地区还需采取防冻措施,并且在外墙部位敷设管道,维修不方便,也会对建筑物的外观造成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将给排水立管敷设在管道的井内。建筑工程可设置集中化的管道井,将排水管和给水管尽量设置在管道井之内。 2.给水支管的布置与敷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起居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建筑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内部房间分散式的分布。用户的给水管道如果明装在室内,不仅影响室内美观、占用位置,而且管道外壁还要防止结露。给水支管应该沿墙敷设在管槽的部位内,或者敷设在楼面的找平层地带。敷设在管槽内或找平层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水点较多时,给水管外径会超过25mm。因此,为了合理布置给水管道,需要接入分水器。分水器宜布置在卫生间内,可设置在洗脸台面板下面、吊顶或管道井内等位置,利用分水器能够把用水点各支管的外径缩小至25mm以下。需要注意的是,敷设在找平层内的给水支管,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敷设管道位置地面上做好标记,防止在后期装修时弄坏了给水管道。 四、热水系统设计 燃气热水器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热水炉加热交换系统等热水系统广泛地被建筑设计所采用。从节能减排、环保以及经济方面考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筑热水系统当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小区内常会设计一套热水机组集中供应热水。该热水系统设计配用开式或闭式储热水箱,由管路送至各处。为了确保热水系统各回路的循环水头损失相均衡,可将距离加热器较远的各立管管径适当放大,逆向布置回水管,并在每根回水立管上设调节阀或节流孔板。对室外热水供回水管的设计,可采用预制保温管道直埋。生活热水系统中,钢管会影响水质,且容易结垢,所以金属管最好采用铜管,目前多采用PP-R热水管。 五、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如今的消火栓系统多是临时高压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通常采用减压阀、水泵以及减压水箱等来进行分区。分区的办法有给水管网竖向分区,给水管网竖向分区可通过并联消防给水泵分区供水或串联消防给水泵的方式分级向上供水。为了布置合理,串联消防水泵应该设置在设备层中。采用减压阀减压分区时当一级减压阀不能满足需要时,就可以用减压阀串联减压。消火栓系统如果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超过0.5MPa,就要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或者加减压孔板。消防泵只在试验或消防时启动,因而不会引起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室外消防一般都是室外消防给水环管供水。消火栓给水系统要满足两路进水的条件并保证水压、流量的要求。 六、喷淋系统设计 多层建筑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组件的设置。在寸土寸金的闹市,报警阀往往集中设置在水泵房旁边。如果系统工作压力极限超过1.2Mpa时,按规范要求必须采取分区或减压的措施。根据竖向分区的情况,把报警阀往楼层上方的位置移动,使报警阀前的工作压力控制在其最大允许范围内,以利于系统安全运行。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取决于喷头的合理选型和布置。因此,应根据建筑的不同功能或部位选择不同温度等级的喷头。由于喷头的实际动作温度,一般高于喷头使用环境的最高温度30℃左右。因此,在施工中要避免错误地选择过高的温度级。多层建筑的开间布局应充分考虑到喷头的合理设置,确保购物中心不论如何分隔,场所内的喷头布置都能满足场所消防安全要求。其次,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管网布置。管网的作用是向喷头供水,由于管网在喷头的基础上完成,设计自主性强。也是消防工程投入的大头。根据实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居中进水,也就是配水支干管与成组喷头支管居中连接的方式最节省。在较大面积的保护区内宜采用多立管划片连接支管,避免横支管太长导致喷头前的工作压力差值太大,减少流量传输,克服管材浪费。 结束语:多层建筑给排水的设计问题与用户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必须针对住房的实际情况与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的筛选,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多层建筑论文: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几点研究 摘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不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设计结构时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难题。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几点突出问题,探讨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多层建筑 框架结构设计 设计要点 一、前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里,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和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收益的实现有着直接关系。框架结构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及地位,设计人员及单位应大力采用科学化的设计方法理念,进而保证框架结构设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最终确保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工作。 二、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几点突出问题分析 1、基础部分的设计技术 地基不均匀以及比较软或者柱下扩展基础宽度比较宽的时候,常常使用柱下条基,同时对节点地方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运用的不良因素进行考虑,进行基础的适当增宽。在建筑地段比较好,基础埋深多于3米的时候,结构工程师需要提议甲方进行地下室的增设。在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的时候,地下室底板能够没有外伸,便于防水。高规规定间隔为30-40m,针对具体实际工程,需要根据建筑物长度以及气候等特点进行全面考虑,进行一个后浇带的增设,在两个月之后,使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进行地下室的设置能减少地基的附加应力,进而使地基的承载力提升,使由于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产生的影响减小。进行设计的时候,局部地下室不应设置,地下室要有一样的埋深。当地下室外墙是混凝土的时候,有关的楼层处梁与基础梁能消除。伸缩缝与抗震缝在地面之下可以不进行设置,在连接处要加强,但是沉降缝两边墙体基础必须分离开来。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对于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基础之间的净距不小于基础高差的两倍,不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打抗滑移桩等,以防原先建筑物损坏。 2、延伸性及轴向变形问题分析 对于高层建筑,它的框架结构自身就有着延伸性,该延伸性从一定的程度看,建筑楼层越高,那么延伸性越大。一旦有外力的突然改变,此类变形将变得更加大。为使框架结构经过塑性变形之后,依然有着变形能力,避免过载倒塌的发生,要在结构设计方面,积极采取措施,进而确保结构的延伸性平衡。对于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由竖向上看,载荷数值是非常大的,其可以在主梁上面造成比较大的轴向变形发生,进而影响着连续梁的弯矩,导致连续梁的中间支点的负弯矩发生变小的情形,端支点地方的负弯矩及跨中的正弯矩增大。与此同时,将影响着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此时,与施工质量及建筑施工有着直接关系,因此,随后要对变形实施计算,同时对施工调整进行指导。 3、结构薄弱层的设计问题 结构薄弱层是指在强震下,结构首先容易产生较大弹塑性位移的部分,这些结构薄弱部位的承载力在设计时是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的,但是当地震的震级在7 级以及7 级以上时,容易出现薄弱现象。通常情况下薄弱层对结构的抗震影响极大,设计应该尽量避免薄弱层的出现。如果薄弱层无法避免,应该在结构计算和出图时,保证按照规范要求采取相应构造加强措施,除了对薄弱层的地震剪力乘以1~1.5倍的放大系数以外,还需要对结构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进行验算。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应该按照构件的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进行计算。具体可根据楼层受剪力和地震作用标准来计算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如果地震烈度在7 度到9 度之间的地区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 时,则需要对结构进行弹性变形验算,使其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如果不符合以上要求,就必须重新调整结构布置。 4、框架结构柱的设计问题 如果框架结构柱在地上的部分为圆柱时,在地下的部分就尽量做成矩形柱,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施工的工序。圆柱的纵筋根数应该保证在8根以上,而圆柱的箍筋宜优先采用螺旋式,这样可以有效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和柱子的刚度及承载力,施工图纸中需要注明柱子端部有一圈半的水平段;矩形柱宜优先选用井字复合箍的箍筋形式,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需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加密设计。角柱和楼梯间的框架柱、梯柱应在全柱高范围内进行加密。通常框架结构柱的截面,非抗震时不宜小于边长250mm,四级抗震边长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抗震时边长不宜小于400mm;框架柱混凝土的标号则应该在C25 以上,且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长度、弯折长度应该符合规范要求。 三、多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 1、把主楼框架结构设计当作重点 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投资大、成本高以及工期长等是它们的明显特点,然而在建筑工程整个过程中,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一定突现出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保障对策。依靠合理的框架结构设计技术保障,确保建筑物质量的提高及工期的缩短,这样建筑工程取得经济收益的工程建设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对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主楼框架结构设计在全部建筑物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及有效的管理办法,把主楼框架结构设计上升到建筑工程的重点位置。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主楼框架结构作为主体备份,是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运用重点所在。所以,必须把主楼框架结构设计视为重要环节,同时加强主楼框架结构设计的科技应用与技术含量。 2、中心线要符合规定 框架梁与柱的中心线应该符合相关规定,也就是框架梁、柱中心应该尽量重合,如果中心线存在偏移现象时,需要全面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梁上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如果偏心距大于该方向上柱宽度的1/4 时,可以考虑采用增加梁水平方向加腋等措施。而当梁、柱偏心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 时,可采用梁水平腋的措施。加腋后的梁在验算梁的剪压比和受弯承载力时,通常不会计算加腋部分截面的有利影响。 3、防止砌体墙的出现 在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当中,通常不可以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通过对大量的震害分析来看,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要比仅按纯框架抗侧力刚度时要大很多,尤其是有砌体墙存在的时候,在地震的作用下,砌体结构会最先受到破坏。这种情况下框架结构对于内力和配筋并没有按照实际刚度来确定,这就会使得结构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受到地震波的破坏,因此,这种建筑设计会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大量震害建筑的分析来看,框架结构中的承重砌体均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开裂和破坏问题,一些出层顶的楼、电梯间会因为砌体承重墙的原因出现破坏现象。所以,在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中,应该避免砌体承重墙的出现。 4、加强框架结构设计技术管理 在框架结构设计管理里,也不可忽视设计技术的管理问题,其同时也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与进度的重点保证。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框架结构技术管理不是一味照搬或者照抄国内外技术管理经验,它是基于原有的技术管理经验,实施重新改进及整合,进而渐渐形成符合国内现代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管理理论。其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管理牵涉许多方面,而且相对多样且复杂,同时还很难进行具体操作。因此,只有进行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管理的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的技术要求才能得到合理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人员在进行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要熟练理解掌握设计规范,同时根据自己工作中的经验,选择出合理的结构体系。笔者上述为自身在进行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体会,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助于设计出更加合理安全的框架结构房屋。 多层建筑论文:多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城市进程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土地日益紧张,人口居住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城市土地使用率的极大地提高,尽可能地减少土地用地,多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趋势。桩基工程是影响多层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故此,必须加强对桩基础质量的有效控制,以确保多层建筑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多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 一、前言 桩基自身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特点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突发情况,应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在满足结构规范与功能性的使用要求下方可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 桩基的施工技术要点 1. 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1)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施工的设备主要包括桩管、桩锤、桩架、卷扬机滑轮组以及行走机构,主要适用于粘土、淤泥、砂土等软土质的施工场地。对于砂砾石、岩层等密实坚硬的土质则不能使用。首先要埋设一些混凝土的预制标杆,然后对桩机进行精确的定位。在所有设备调试完毕之后,就可以进行锤击沉管打孔工作。灌注混凝土之后,就可以成桩了。在施工时,用桩架起吊钢制桩管对准混凝土预制标杆,并且将麻绳垫在桩管和桩尖处防止有地下水渗入。在桩管上方要套上桩帽,缓慢的将桩管和桩尖压入土中。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桩管的垂直度偏差在 5%以内,并且桩管和桩锤一定要在同一直线上。开始锤击一定要轻,以防过重造成不垂直。当轻击到标准程度并且没有偏移出现,再用正常力进行敲打。深度达到标桩高度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桩管内是否进水或者泥浆。检查完毕之后,再灌注混凝土。 在拔管的过程中,一般的土质每分钟拔出 1 m左右,在软硬土质交界处速度要尽量慢一些。因为在这些部位容易出现塌方,速度控制在每分钟0.3~0.8m。有时候会采用倒打拔管,如果采用单动气锤,每分钟不能少于 50 次;若采用自由落锤,每分钟不能少于 40 次。中心距大于 3.5 倍桩径的桩属于稀疏类型,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连打的方法。如果两个桩的中心距小于 3.5 倍桩径的情况,适合采用跳跃打桩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断桩现象的出现。如果土质比较差,并且淤泥较多,应该采用控制时间的连打方法。在相邻桩的混凝土凝固之前,把在影响范围内的桩全施工完毕。 (2)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与锤击沉管灌注桩不同,振动和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更适合稍密和中密的砂土土质中。这两种施工中分别采用振动桩锤和振动冲击锤,施工工艺完全相同。都是先将桩管先沉入土中,然后再灌注混凝土。 施工时同样先安装好桩机,将桩管下的活动桩尖先合起来。再把桩位对准,保证桩管的垂直度,然后慢慢的放下桩管,压入土中。启动激振器,直到桩管达到设计标高后停止振动。随后将准备好的钢筋笼放入到桩管内,再把混凝土灌入,再次开动激振器。一边将钢管拔出,同时还能将混凝土振实。一般施工中比较常用单打法的施工方法。在桩管达到要求的深度后,一边灌注混凝土一边拔桩,同时振实混凝土。但是在含水量比较少的土质层,比较适合使用预制标杆,一般土质适合用活瓣式桩尖。在灌入混凝土之后,保证激振器先振动 5~10s,然后再边振边拔。在每拔 0.5~1.0 m 时,振动 5~10 s 然后再继续拔。如此这样反复进行,直到桩管全部拔出。如果采用活瓣式桩尖,拔出的速度不宜过快。在一般的土质中,1.2~1.5 m/min 为宜;在软土层中,0.6~0.8 m/min 为宜。 2. 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1)预制桩的施工准备 首先要清理打桩的施工场地,保证打桩的部位地下管路不会受到损坏,或者存在阻碍打桩的硬基础设施。在地面上,场地要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影响桩机的移动和平稳性。基础桩最好是选用具有知名度的厂家生产的,并且带有详细的技术资料和质量保证文件。对于运送到场地的桩,要对其强度和表面平整度进行仔细检查,配备型号相符的桩机。工程技术人员最好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既保证了团队有新鲜的成员,又不失团队的经验性。员工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施工技术、图纸的阅读、工艺流程的掌握,尤其是施工安全方面的知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预制桩施工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打入式预制桩的施工方案。 1)抄平放线及定桩位 在施工现场不影响打桩的位置,设置不少于两个水准点。目的是时刻检查预制桩的入土深度,同时也能起到抄平场地的作用。控制桩的轴线,保证桩的位置的准确度,偏差不能超过 20 mm。 2)土方开挖和回填夯实 在土方开挖时一般采用工程机械,一般选用一辆挖掘机和装载机,留够回填用土。基础回填一般按顺序从下到上的分层铺筑,每层铺筑 30cm 左右。然后夯实 3~4 遍,并且在周围 50cm 需要用人工进行夯实。对回填的土一定要严格审查,有机含量不能过高,不能有垃圾掺杂。 3)桩承台及承台梁的施工 桩基施工完毕之后还有承台和承台梁的施工项目,但是施工的前提必须是桩基验收合格。首先要准确测量出承台梁的位置,然后进行土方的开挖工作。地基的检查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全面的施工。 4)打桩的注意事项 开始打桩时,落距一定要短而且力度要轻。当桩入土达到 12m 时,用全落距击打。记录桩每下降1m 所用的时间,便于观察记录桩的下降速度,并且保证下降均匀。还要注意,每次锤击的间歇时间不能过长,并且防止锤子的偏心造成桩的损坏或者偏心。经常检查桩机的工作状态,如绳索是否牢固、桩机是否水平。最后为了保证设计的标高,需要将桩头按要求截掉。 三、 桩基的施工质量管理 1. 审核边缘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由于工程中原因的不确定性,沉桩施工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偏差,尤其是锤击桩特别容易出现偏差。承台的边缘尺寸一定要满足规定的要求,不然很容易出现桩位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但是桩身已经超出了承台梁的边缘的情况。 2. 审核桩顶标高正确性 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质量上的通病。在设计中,施工图的桩标高经常会定的比较低,这会给施工带来诸多问题。大部分原因可能是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经验不足,在确定沉桩的桩顶标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锚筋焊接长度、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嵌入承台的长度。 3. 规范破桩工作 在桩基开挖之后,有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那就是破桩头。破桩头需要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去管理这项工作,并进行方案的制定和技术的交底工作。 破桩工作的顺序:去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凿出四角主筋剔除凿出钢筋网片松散混凝土块,注意嵌入承台的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4. 统一桩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施工质量的控制最后主要取决于质量验收的标准和规范。由于技术规范的不断更新,很容易造成许多旧的规范没有及时更新,造成规范的执行出现混乱。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必须严格规范统一规范标准,按照新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 四、 结语 桩基工程是整个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各个环节,严格履行规范要求,并且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只有保证桩基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 多层建筑论文:考虑地震扭转分量对多层建筑转换层的有限元内力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多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并进行单向、双向、双向及扭转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分析比较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 关键词:地震扭转作用; 多层建筑;ANSYS模型;内力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多功能分区的转换层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这些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转换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颇多,但是对于考虑地震动扭转分量的结构的地震反应研究依然很少。近些年的地震灾害证实,考虑地震动扭转分量对转换层结构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本文是在过去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多层建筑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此来分析地震动扭转分量对多层建筑转换层的地震响应。 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结构为十层框架,底部三层层高4.5m,楼板厚200mm,其余层高3.0m,楼板厚120mm,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HRB400级钢筋。转换层结构中:首层与二层非转换梁截面尺寸400×800mm2,三层转换梁截面尺寸600×1500 mm2,三层及以上的梁截面尺寸300×600mm2。落地柱截面尺寸800×800 mm2,不落地柱截面尺寸700×700 mm2。梁式转换层结构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结构平面布置 2.计算结果力矩分析 建立模型后,对其施加多维地震波加速度下的荷载,采用Block Lanczos法对所建立的框架结构进行模态求解并进行力矩分析。图分别列出了10层框架结构在EI地震波作用下柱的轴力、剪力、扭矩和弯矩的最值。 EI波作用下各柱的轴力最值(kN) EI波作用下各柱的剪力最值(kN) EI波作用下各柱的弯矩最值(kN.m) (1)对轴力而言,中柱的轴力最大,增大率最大的出现在角柱,从而得知地震波对角柱的影响最大。 (2)对剪力而言,各柱在多维地震下都有所增大,其中角柱增大最多,中柱增大的最少。 (3)对于弯矩而言,边柱弯矩最大,转换层结构的中柱增大率最小,而普通框架增大率最小的是边柱。 3. 结论 本文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10层框架结构模型,分析对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轴力、剪力、扭矩和弯矩后可以看出,结构的内力随着层高的增大而逐渐地减小。双向加扭转地震对结构的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双向地震,最后是单向地震,经过分析地震扭转分量对结构扭矩的影响最为显著。所以抗震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结构底部的加强。 经过分析得出,结构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值出现在边柱,扭矩的最大值则出现在角柱,其次是边柱,中柱最小。而在多维地震作用下,轴力对结构的角柱影响较大,剪力和弯矩对边柱的影响较大。所以,以后在结构设计中应该着重注意对相应柱子的考虑,加强对相关部位的加强,并且结构设计时还应注意结构的扭转效应问题。 多层建筑论文:现代多层建筑的纠偏加固技术及应用问题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现代建筑技术的推广,为保障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安全,针对建筑物倾斜现象,加强对建筑纠偏加固技术的推广、应用尤为必要。文章分析了导致建筑物倾斜的原因,并介绍了纠偏加固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加固;纠偏;原因分析 1 导致建筑物倾斜的原因 1.1 地基土的较软,不符合施工标准:地基土的厚薄不均,软硬程度也不同,这就使得对地基土的处理的要求不同,地基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施工中对地基土的处理方法不得当,特别是在离心超重负荷的作用下,较软的地基土最容易发生沉降的现象,从而间接致使建筑物发生倾斜。 1.2 两建筑物的距离过短,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两建筑物的地基的附加应力出现重叠的现象,无形中加大了建筑物地基的负载,这也会导致地基沉降量增加,导致两建筑物(或相邻单元)相互倾斜。 1.3 已建好的建筑物附近出现别的施工作业,或者是建筑物的低下水位下降,这也是建筑地基下沉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勘察过程中的疏忽或者是对地基土承载力的错误判断,导致基底应力比预想的要高,也会引起地基失稳。 1.5 建筑物重心与基底形心相偏离,从设计的角度来说,一般住宅的厨房、楼梯间、卫生间多被集中布置在一起,这就造成建筑一边的隔墙、设备都比较多,负载失衡等现象就会出现,这些都是引起建筑物的倾斜的重要原因。 1.6 在建筑物内堆载的东西较多,使地基所受到的附加压力在无形中增加,这就会使得基础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发生倾斜现象。 1.7 在淤泥或饱和软粘土地区,一些比较旧的建筑物被拆除,这就会引起原本平衡稳定的地基因为局部负载的减小而出现出不平衡,同时在周围建筑物地基的侧向挤压的作用下发生隆起,导致相邻建筑物的发生倾斜。 2 纠偏的主要原则 2.1 制定完善地纠偏方案,制定相关的方案时首先要对倾斜建筑物的倾斜、沉降、结构、周围、地基基础等情况进行仔细地调查,以这些具体的情况作为制定纠偏方案的重要依据。 2.2 结合建筑工程的原始资料,通过运用补查、补勘、补测等方法了解地基的整个结构及其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建筑物倾斜的具体原因。 2.3 拟定的纠偏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恰到好处。如果刚度达不到纠偏的具体标准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加固的关键点应该要放在建筑物的底部,加固的方法主要有:砌筑横墙、增设拉杆、以及增设圈梁、砌实门窗洞口,构造柱等。 2.4 注意做好观测工作。观测是做好纠偏工作的重要步骤之一。提高观测准确度的方法主要就是要在建筑物上多设一些观测点,可以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经纬仪、垂球、倾角仪、水准仪等,另外,还必须要及时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处理。 2.5 如果地基土的稳定程度还是达不到要求,那么在实施施工的部位的另一侧则也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树根桩、锚杆静压桩、旋喷等方法,以使得建筑物的地基与周围的保持平衡;桩与基础之间可采用铰连接或固结连接,连接的次序分纠偏前和纠偏后两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2.6 在纠偏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基土的有可能存在的剩余变形力。 3 纠偏加固的原理及方法 3.1 纠偏加固的工作原理 (1)改变地基土受力状态,使应力得到充分地转移或者是释放;(2)扰动或者是破坏地基土体的整个结构,使土体在上部荷载作用下重新固结沉降达到纠偏目的。 3.2 主要的一些纠偏方法 3.2.1 钻孔排土法。软土地基上的房屋矫正方法,其步骤为:综合分析房屋发生倾斜的一些可能性原因,测定建筑的倾斜角度,然后准确计算排土量;在房屋沉降量大的一侧设置加固桩,加固桩的设置必须要沿着基础翼缘部位,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要在房屋沉降量较小的其它侧面设置相应的加固桩,需要注意的是,沉降量的面应该设置的加固桩的密度要稍微大一些;在房屋沉降量小的其它侧面的沿基础边缘,按排土量的多少钻深浅不一的纠偏井点,纠偏井点的密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即必须要能够使持力层发生剪切变形,并且必须要能够使深层软土发生改变,从纠偏井点中直接取土排出。强制房屋沉降量小的各侧基础连同持力层向倾斜的反向转动,同时多点测纠偏值,通过调整各纠偏点的排土量防止房屋扭曲变形;当矫正的大小达到一定的值时,必须要立即结束钻孔排土,并迅速向各纠偏井点填充物质,使偏井点尽可能地充实,防止由于软土的流动引起地基失稳,当矫正程度符合了相关的标准时,必须要注意把周围的加固桩稳定。 3.2.2 降水法。在建筑物沉降量比较小的一侧打井进行抽水作业,以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所获得的效果并不大,使用降水法具体做法为:首先应该在沉降比较小的一些设置双排井点或双排沉井,然后从从井中抽取地下水,抽取低下水的速度必须要有所控制,步骤要缓慢,这样才能够慢慢纠正地基的沉降,而不引起其他的问题。地基中的地下水位有所下降之后,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就会因为浮力作用的消失而变大,紧接着,沉降较少的地基就会加大沉降量然后发生固结。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防止对邻近的建筑物的产生影响而设置相应的回灌井点。 3.2.3 高压旋喷法。就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注浆管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或水成为压力为2.0MPa左右的高压流从喷嘴射出来,冲击土体土粒从土体剥落下来与浆液搅拌结合,使在土体中形成固体,加固土地基,提高地基的抗剪能力,改善土的变形性质,使其在上部结构荷载的直接作用下不产生破坏或过大的变形,此方法用的注浆材料主要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施工如果是在冬季,必须要在使用的水泥浆内加入一些早强剂,而在已经发生已沉降侧的浆液里加入的应该是膨胀剂,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使得土体与浆液尽可能快地凝固,减小膨胀,旋喷注浆的好处在于:不仅不会对建筑物的上层结构发生影响,同时也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比较软的地基土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地加固,达到加稳的效果。 3.2.4 安置静压桩的方法。静压桩的方法就是在沉降大的地方的地基下放置锚固静压桩或者是坑式静压桩,而接桩主要采用的则是硫磺胶泥,以建筑物自重为压重,用千斤顶将一节节预制桩压人土中,直到压桩力超过基础传下的压重。与此同时,必须将桩与基础锚绑定在一起,使其作为整个结构的支承点,从而减少建筑基础底面地基上的负荷力,达到防止建筑物再次下沉的目的,使得建筑物的沉降力达到极致,很难再沉降。 3.2.5 现代信息施工法。现代信息法施工利用的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传感器来及时监测对建筑物结构以及软土层的的实际情况,比如位移程度、应力大小等情况。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可视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动态的监测,这样就可以使得施工人员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以便采取一些正确的纠偏方法,提高纠偏效率。另外,在纠偏实施之前,施工人员应该要尽可能地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应对准备,比如进行实时的施工模拟、设置全方位的监控点,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 4 结束语 纠偏加固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实践,它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同时必须强调社会效益。由于目前纠偏理论还难以达到精确量化的程度,这就给设计方案的优选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在实践过程中,只要遵循文章列举的几个原则,那么,一个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纠偏方案就会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纠偏施工应注意测量信息的指导作用,因为通过看得见的变形来分析、控制看不见的内力,不失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多层建筑论文:特大型多层建筑防火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商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大型购物中心的出现,室内大空间的设计需求越来越强烈,而现有的规范并不能涵盖设计的多样化,对于面积超过规范限定而设计目的趋向整体开敞的商业空间的防火设计就需要专门的防火性能化设计。其在规范制定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防火措施使超限建筑达到满足疏散及防火的要求。本文通过所参与的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的防火设计进行详细论述,在多层大型购物中心设计中如何对于超出疏散距离,超出防火分区的中庭空间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处理,并通过相应的防火实验研究,疏散模拟软件来进行计算并反馈到建筑设计中,以满足方案设计的对流动的连通大空间的诉求,通过对项目相关设计的总结,以此来对相关的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商业,大型购物中心,室内大空间,超限,防火性能化 一、项目概况 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大兴项目由瑞典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开发建设,一期为宜家家居,二期为购物中心。两期分期建设,各自管理运营,但是空间上各层连通。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京九铁路以东,北邻西红门东西街,东邻兴华大街,西邻西红门西区二号路,南邻西红门南二街的建设地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5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25万平米。地上建筑主体为3层,局部4层,建筑高度23.95米,地下建筑为3 层。本项目为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为多层公共建筑,其耐火等级为一级。 项目定位为区域型大型购物中心,其建筑设计理念秉承英特宜家集团的“为家庭而设计,为商业而建立”的商业理念,开发模式上具有欧洲商业购物中心的特征:一是大:占地面积大、绿地大、停车场大、建筑规模大;二是多:行业多、店铺多、功能多(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三是高,购物环境要求高,档次高,顾客群购买力高。汇集了主题商店,大型超市,百货公司为主力店,辅之以精品店、专卖店、美食广场、咖啡厅、多功能国际影视城等于一体,店与店之间要有良好的连通性与互补性,并通过统一管理发挥整体效应。 项目由7 栋地上建筑物组成,建筑物编号为1号~7号楼。沿四周布有五栋建筑,分别为1号,2号,3号,6号,7号楼,中间为两个岛型建筑,分别为4号,5号楼。建筑的北侧,东侧,和南侧设有主入口,北侧主入口与地铁二层和三层连通,东侧主入口约有50米 的高大中庭空间,南侧主入口将有室外架空步行连桥系统与用地南侧的兴创和春光地块相连接,为行人创造通畅的立体步行系统。环形的室内商业街贯穿建筑物的南北和东西向,其首层及二、三层连桥将7个建筑物和主入口联系起来,商业街顶部为玻璃采光顶屋面。 地下为三层大型汽车库,可提供4750 辆停车位。地下一层为汽车库,设备机房,变配电室,消防控制室,锅炉房及大型卸货区,锅炉房位于地上建筑的投影范围外;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地下三层为汽车库,六级人防物资库,主要设备机房,如:制冷站,给排水机房,中水机房等。 建筑层高:地上各层为5.58米,地下一层为5.58米,地下二层为4.34米,地下三层为4.65米。建筑净高:地上各层为5.36米。 二、主要面临的防火疏散问题 由于建筑物南北向约500米,东西向约200米,体量庞大,占地面积大,空间相互贯通,业态功能多样等特点,其防火设计难以完全依据现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其面临的主要消防设计难题和问题如下: 1、人员疏散问题:部分楼梯间在首层不能直接对外,且其出口距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大于15米,最远距离达到120米。 2、各层均有距安全出口直线距离超出37.5米的问题。 3、购物中心与宜家家居及地铁空间贴邻,难以接受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 4、建筑长边为490米,难以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5、防火分区问题:购物中心内步行街区域(即中庭及回廊组成的交通空间)总面积约为42000平米,难以按照规范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三、防火问题解决方案概述 常规的防火设计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如要实现空间相互贯通,业态功能的多样化,需要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并进行火灾模拟设计和人员疏散分析。 根据建筑设计方案,中庭及步行街部分在整个建筑中穿插并直通室外,因此把中庭及步行街部分通过采取防火措施做为疏散准安全区,人员疏散至此即视为安全,通过此区域再进一步疏散到室外,类似于防火规范所提到的扩大前室的概念。步行街采用不燃装修材料装修,严格控制固定可燃荷载设置,并合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大空间自动灭火系统及防排烟系统,顶部结构采用一定耐火等级的防火构件和安全玻璃,确保该区域火灾时的安全。 (2)设置疏散安全走道作为疏散过渡空间 距直接对外出口较远的人员可通过安全走道疏散至步行街,然后向室外疏散;步行街作为准安全区域,人员疏散到步行街即视为相对安全。 (3)步行街划分联动控制分区分阶段引导人员疏散。 在距离室外较远的楼梯外设置疏散走道通向安全区,走道两侧墙体的耐火极限可按2.0小时 确定,其吊顶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小时 的实心吊顶。疏散走道作为安全走道处理,并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四、防火问题解决方案详述 经过了相关的研究,解决方案如下: 1、针对购物中心与其它功能区域界面处理问题。 1)与宜家家居的界面 (1)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小时 的防火墙、特级防火卷帘及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 (2)分隔处特级防火卷帘两侧消防控制中心均可对其实施控制; (3)本项目购物中心与宜家家居2 个消防控制中心火灾报警信息实现共享。 (4)宜家家居入口中庭与购物中心中庭相连通,划分逻辑防烟分区。 (5)在本项目施工期间,应采取在靠近宜家家居工地增设室外消火栓、保证界面区域的道路畅通等可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消防车可快速到达宜家家居(一期)四周,以保证宜家家居(一期)在本项目购物中心施工期间的消防安全。 2)与地铁空间的界面处理 (1)首层为开敞空间,可不进行防火分隔处理,购物中心二、三层应采用特级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与连通地铁空间的连桥进行分隔,此连桥不得作为经营活动场所; (2)地铁空间与连桥间采用特级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 (3)本项目购物中心与地铁空间实现火灾报警信息共享。 2、针对消防车道设置问题的应对策略 (1)外部(包含一期和二期)消防车道应形成环形,实现快速到达各建筑区域; (2)购物中心四周均应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且应符合下要求: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至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米;每块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米 和8米;操作场地及其下面的地下室、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3)在四周适当位置设置扑救窗口,窗口的净尺寸不得小于0.8米×1.0米,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米,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4)设置可进入建筑内部空间的消防车道。 3、针对防火分区及人员疏散问题的应对策略 将具有独立疏散条件的区域如迪卡侬、电器卖场、超市及电影院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并采用3.0小时防火墙、3.0小时防火卷帘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进行防火分区分隔。本项目步行街及相关区域应对策略如下: 1)步行街区域 (1)步行街区域首层、二层及三层建筑面积共约42000平米,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内禁止放置任何固定可燃荷载,如确有需要,可设置一些主体材料为不燃的家俱,但不应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 (2)步行街区域应允许消防车进入(保证首层4米净高的消防通道),进而实施灭火救援。顶部结构采用一定耐火等级的防火构件和安全玻璃,确保该区域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及消防救援的安全。 (3)步行街区域应设置消防水炮或大空间智能灭火装置。 (4)步行街区域应设置适用于大空间的火灾探测系统。 (5)步行街区域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6)步行街区域消防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分钟,且保证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小于5.0勒克斯; (7)步行街区域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疏散指示应采用具有火灾时能优化疏散路径功能的集中控制型疏散指示系统。 (8)应根据区域功能特点、防火分隔条件等因素对步行街区域合理划分火灾联动控制分区。 2)步行街以外区域 首层商业(含零星布局餐饮)按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0平米进行防火分区划分,二、三层商业与餐饮按建筑面积不大于5000平米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步行街两侧商铺建筑面积不大于750 平米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的固定分隔物将商铺与周围区域进行防火分隔,商铺与步行街区域之间分隔可采用2.0小时实体防火墙(图1)。 (2)当商铺建筑面积大于750平米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小时的防火墙(局部开口可采用3.0小时防火卷帘)与周围区域进行防火分隔,且至少设置2个安全出口。 (3)对于餐饮类商铺及美食广场热加工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的墙体和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座椅区、冷加工区及配餐区可以开敞布置,但其主体家具应为不燃材料。 (4)所有疏散走道两侧墙体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2.0小时,吊顶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1.0小时。首层“岛”区域的疏散走道还应增设加压送风系统,其加压送风量按风速法计算确定。 (5)疏散楼梯可采用剪刀楼梯,但应满足以下条件: 1、楼梯间为防烟楼梯间; 2、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小时 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3、应分别设置前室,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五、各层防火问题解决方案 (一)首层防火设计: 本层主要由精品店、主力店(含超市)及室内步行街组成,本层迪卡侬及超市部分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并采用3.0小时防火墙、3.0小时防火卷帘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进行防火分区分隔(图2)。其他区域分隔如下: 1、本层步行街区域与二、三层步行街区域(含三层集中餐饮的座椅区、冷加工区及配餐区)形成一个防火分区。 2、本层步行街以外区域按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0平米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并应满足第四部分关于步行街以外区域的相关要求。 本层除迪卡侬、超市部分外区域计算所需疏散宽度为150米,现该区域对外出口总宽度为166米,满足疏散宽度要求。 1)将步行街作为疏散准安全区 步行街采用不燃装修材料装修,严格控制固定可燃荷载设置,并合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大空间自动灭火系统及防排烟系统,顶部结构采用一定耐火等级的防火构件和安全玻璃,确保该区域火灾时的安全。 2)设置疏散安全走道作为疏散过渡空间 距直接对外出口较远的人员可通过安全走道疏散至步行街,然后向室外疏散;步行街作为准安全区域,人员疏散到步行街即视为相对安全。 (3)步行街划分联动控制分区分阶段引导人员疏散。 (二)二层防火设计: 该层主要由精品店、主力店及步行街区域组成,本层迪卡侬及超市部分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并采用3.0小时防火墙、3.0小时防火卷帘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进行防火分区分隔。其他区域分隔如下: 1)本层步行街区域与首层、三层步行街区域(含三层集中餐饮的座椅区、冷加工区及配餐区)形成一个防火分区。 2)本层步行街以外区域按建筑面积不大于5000平米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本层除迪卡侬、超市部分外区域计算所需宽度为120米,现该区域对外出口总宽度为119米,基本满足疏散宽度要求。并应满足第四部分关于步行街以外区域的相关要求。 本层人员可通过楼梯间疏散至首层,然后向室外疏散;疏散至首层的部分人员需借助安全通道和步行街疏散至室外,步行街作为临时安全区域,人员疏散到步行街即视为相对安全。 (三)三层防火设计: 三层主要由精品店、餐饮区、亚洲精品区、电影院及步行街区域等组成,本层电器卖场及电影院部分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并采用 3.0小时 防火墙、3.0小时 防火卷帘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进行防火分区分隔。其他 区域分隔如下: 1)步行街区域(中庭)本层步行街区域(含三层集中餐饮的座椅区、冷加工区及配餐区)与首层、二层的步行街区域划为一个防火分区。本层集中餐饮的座椅区应采用宽度不小于6米 的隔离带进行划分,防火隔离带上应划明显标识,且不得设置固定可燃荷载。 2)步行街以外商业区域 本层步行街以外商业区域按建筑面积不大于5000平米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并应满足第四部分关于步行街以外区域的相关要求。 (2)对于餐饮类商铺及美食广场热加工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的墙体和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座椅区、冷加工区及配餐区可以开敞布置,但其家具主体应为不燃。 (3)所有疏散走道两侧墙体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2.0小时,吊顶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1.0小时。本层除迪卡侬、超市部分外区域计算所需宽度为124米,现该区域对外出 口总宽度为115米。 本层人员可通过楼梯间疏散至首层,然后向室外疏散;疏散至首层的部分人员需借助安全通道和步行街疏散至室外,步行街作为临时安全区域,人员疏散到步行街即视为相对安全。 六、综述 经过以上的防火性能化设计,不仅能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遇到火灾情况可以解决疏散问题,也同时保证的大空间大流线的设计理念。利用不同的耐火极限隔墙把建筑分区,使空间统一的建筑内部空间通过材料,机电的防火设计成若干防火独立单元,避免的生硬的防火墙的处理,同时解决了大规模中庭空间的防火问题,并使之成为疏散的借用对象,完成了建筑方案的理念实现。 多层建筑论文: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技术问题探讨 【摘要】文章主要就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常见问题及质量技术控制方面进行了探讨,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问题;质量控制 前言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提高多层建筑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当前许多施工单位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当中不注意施工方法和质量,极容易产生各种施工缺陷问题:如构造柱上下层错位、钢筋主筋扭曲、搭接长短不一、箍筋加密区数量不够或间距不准确及砼振捣不密实等现象,造成施工质量隐患问题,不但不能起到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增强墙体抗震能力的作用目的,还将破坏到建筑物的整体性,给建筑物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重视构造柱的施工方法,控制质量通病,消除隐患,确保施工质量。 一、构造柱的性能和作用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按照构造要求设置的提高建筑物结构性能的建筑部件,它在建筑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构造柱可以提高砖混结构建筑物砖墙的延性,从而提高楼房的搞震能力;第二,构造柱可以与砖墙及圈梁形成类似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箍框,箍住开裂的墙体,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或进一步发展,限制开裂的墙体的错位,从而防止墙体倒塌;第三,对于高宽比较大的房屋墙体,构造柱能提高墙体的抗倾覆能力,防止砖墙的整体弯曲破坏;第四,构造柱的设置可以提高整个墙体的抗压或局部抗压承载能力,构造柱是砖混结构建筑中重要的砼构件。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混凝土构造柱是从建筑构造的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的墙体中部,并与每层圈梁有可靠连接。实验证明,在多层砖混房屋结构中设置混凝土构造柱,一般情况下墙体抵抗水平外力的强度最大可提高20%以上,墙体延性可增大3倍以上。根据构造柱的结构特性,即使地震后的墙体发生滑移、变形、开裂,仍可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整体性明显加强,从而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坏。 二、构造柱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成因分析 1.构造柱主筋位置错位、骨架扭曲变形。 构造柱施工是在砖墙砌筑完后,分楼层浇灌的,由于构造柱钢筋是在砼浇灌时预插,混凝土浇灌时,由于振捣极易发生位置偏移,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不认真调整钢筋骨架,确定好轴线,就会造成钢筋主筋位置偏移,从而造成了上、下楼层构造柱无法贯通,轴线错位的现象。另构造柱钢筋骨架是分楼层整体绑扎、就位搭接的。极易造成绑扎好的构造柱在搬运过程中因箍筋松动而使钢筋骨架变形,影响钢筋骨架整体性。 2.构造柱接茬烂根现象 构造柱烂根现象,经常出现在基础上部及楼板顶部。因构造柱混凝土是浇注到圈梁标高一致,在施工完楼板,由于构造柱“柱腔”经历了整个一层的砌筑时间,其根部位置会落下很多砌砖过程中砂浆、砖渣等杂物,在砌筑完墙体后,在构造柱根部的杂物很难清除干净,构造柱浇注混凝土后便在此处形成“烂根”现象,造成构造柱接茬处混凝土不密实。原因是此部位在砌砖过程中最易积存砂浆、砖渣,且不易清理,造成混凝土接茬出现质量问题。 3.混凝土露筋、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和强度不足。 构造柱混凝土拆模后,出现表面露筋,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振捣不密实现象,造成原因主要是钢筋绑扎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同时,有的钢筋位置不准,也会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捣前,模板和马牙搓砖墙未作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砼石子粒径过大,墙体拉筋阻隔,振捣不到位,模板不密实与墙体接触缝隙过大,出现跑浆现象;将造成混凝土的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现象发生和导致混凝土强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4.构造柱和墙体连接整体性差。 墙体砌砖时,未按设计要求,漏掉摆放与构造柱的拉结筋或错放、长度不准确问题造成。 5.构造柱与圈梁部位浇筑整体性差。 钢筋拉结筋位置放置不正确,混凝土接茬不好造成的构造柱与圈梁部位浇筑整体连接性差。 三、保证构造柱的技术和质量控制 针对建筑构造柱施工的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必须提高相关施工人员对增设构造柱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制定保证构造柱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并做好“三检”制,责任落实到人。 1. 保证构造柱的钢筋主筋的位置正确性,在混凝土浇灌前固定好其位置,混凝土浇灌后,混凝土未终前对位置进行校核,做好砌砖时定位轴线工作,保证构造柱的位置准确。构造柱钢筋绑扎,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主筋采用搭接方式以及在马牙槎内现套箍筋的做法,避免不良施工方法可以防止构造柱主筋产生位移、骨架扭曲变形。 2.对于构造柱接茬烂根现象,加强构造柱“柱腔”垃圾清理工作,封模前清理干净砌砖遗留下的砂浆、砖渣等,剔除原有砼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石子等,支模时预留清扫孔,浇灌混凝土前,用清水再次冲洗,浇灌混凝土时,配置同标号水泥砂浆,浇灌在原有混凝土表面上,厚度为1~2cm为宜,确保新旧混凝土结合的可靠性。 3.针对混凝土露筋、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问题,施工时钢筋绑扎时要保证主筋位置正确,整体绑扎的钢筋可用电焊局部焊牢箍筋,避免搬运过程中变形,利用墙体拉筋做好主筋位置固定工作,固定好钢筋保护层垫块的设置位置、数量,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灌前常温时,需将砖砌体及模板提前浇水湿润,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被砖砌体和模板吸收,造成砼脱水,但不得有积水,影响混凝土水灰比,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坍落度宜控制在5-7厘米,骨料粒径宜为2厘米。构造柱混凝土通常分段浇灌的,一定要在适当位置预留混凝土浇捣口,保证混凝土充分振捣到位,使混凝土分层浇捣密实,浇捣时避免碰撞砌体和钢筋,避免墙体松动拉结筋脱开和钢筋骨架移位,从而造成质量隐患现象出现。 4.正确理解设计意图,按照设计要求,对墙体拉结筋和构造柱钢筋避免拉结筋漏放、错放、长度不准确要按图施工,不得认为不重要而要用边角余料,偷工减料应付了事,避免拉结筋漏放、错放、长度不准确,要保证拉结筋在砖墙中的稳固性,继而保证构造柱和墙体良好连接整体。 5.为避免构造柱与圈梁部位浇筑整体性差问题,钢筋绑扎时在圈梁和构造柱钢筋交接处,圈梁钢筋要放在构造柱内侧,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灌混凝土时,构造柱在每层圈梁顶面与新浇筑砼柱接茬时,衔接处的原有砼表面必须进行清理,剔除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并配置同标号水泥砂浆,浇灌在原有混凝土表面上,保证新旧砼结合有可靠的接触。 四.小结 正确施工建筑物中构造柱,是改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它与圈梁共同作用约束了砖砌体的开裂,使裂缝不致进一步扩展,既使开裂也不致于倒塌,提高建筑物由很脆的材料组成的结构获得可观的抗变形能力。尤其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大多采用砖混多层建筑,正确施工构造柱,保证施工质量,杜绝施工质量隐患,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凡的意义。 多层建筑论文:浅析桩基施工技术在多层建筑施工中的创新应用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速发展,城市建筑用地逐渐呈现出紧张的局面,为缓解土地资源利用紧张,多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发展的主要类型。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灌注桩的施工作为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如何完善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灌注桩;桩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一、前言 桩基自身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特点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突发情况,应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在满足结构规范与功能性的使用要求下方可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桩基的施工技术要点 1. 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1)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施工的设备主要包括桩管、桩锤、桩架、卷扬机滑轮组以及行走机构,主要适用于粘土、淤泥、砂土等软土质的施工场地。对于砂砾石、岩层等密实坚硬的土质则不能使用。首先要埋设一些混凝土的预制标杆,然后对桩机进行精确的定位。在所有设备调试完毕之后,就可以进行锤击沉管打孔工作。灌注混凝土之后,就可以成桩了。在施工时,用桩架起吊钢制桩管对准混凝土预制标杆,并且将麻绳垫在桩管和桩尖处防止有地下水渗入。在桩管上方要套上桩帽,缓慢的将桩管和桩尖压入土中。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桩管的垂直度偏差在5%以内,并且桩管和桩锤一定要在同一直线上。开始锤击一定要轻,以防过重造成不垂直。当轻击到标准程度并且没有偏移出现,再用正常力进行敲打。深度达到标桩高度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桩管内是否进水或者泥浆。检查完毕之后,再灌注混凝土。 在拔管的过程中,一般的土质每分钟拔出1m左右,在软硬土质交界处速度要尽量慢一些。因为在这些部位容易出现塌方,速度控制在每分钟0.3 ~ 0.8m。有时候会采用倒打拔管,如果采用单动气锤,每分钟不能少于50次;若采用自由落锤,每分钟不能少于40次。中心距大于3.5倍桩径的桩属于稀疏类型,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连打的方法。如果两个桩的中心距小于3.5倍桩径的情况,适合采用跳跃打桩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断桩现象的出现。如果土质比较差,并且淤泥较多,应该采用控制时间的连打方法。在相邻桩的混凝土凝固之前,把在影响范围内的桩全施工完毕。 (2)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与锤击沉管灌注桩不同,振动和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更适合稍密和中密的砂土土质中。这两种施工中分别采用振动桩锤和振动冲击锤,施工工艺完全相同。都是先将桩管先沉入土中,然后再灌注混凝土。 施工时同样先安装好桩机,将桩管下的活动桩尖先合起来。再把桩位对准,保证桩管的垂直度,然后慢慢的放下桩管,压入土中。启动激振器,直到桩管达到设计标高后停止振动。随后将准备好的钢筋笼放入到桩管内,再把混凝土灌入,再次开动激振器。一边将钢管拔出,同时还能将混凝土振实。一般施工中比较常用单打法的施工方法。在桩管达到要求的深度后,一边灌注混凝土一边拔桩,同时振实混凝土。但是在含水量比较少的土质层,比较适合使用预制标杆,一般土质适合用活瓣式桩尖。在灌入混凝土之后,保证激振器先振动5 ~ 10s,然后再边振边拔。在每拔0.5 ~ 1.0m 时,振动5 ~ 10s然后再继续拔。如此这样反复进行,直到桩管全部拔出。如果采用活瓣式桩尖,拔出的速度不宜过快。在一般的土质中,1.2 ~ 1.5m/min 为宜;在软土层中,0.6 ~ 0.8m/min 为宜。 2. 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1)预制桩的施工准备 首先要清理打桩的施工场地,保证打桩的部位地下管路不会受到损坏,或者存在阻碍打桩的硬基础设施。在地面上,场地要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影响桩机的移动和平稳性。基础桩最好是选用具有知名度的厂家生产的,并且带有详细的技术资料和质量保证文件。对于运送到场地的桩,要对其强度和表面平整度进行仔细检查,配备型号相符的桩机。工程技术人员最好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既保证了团队有新鲜的成员,又不失团队的经验性。员工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施工技术、图纸的阅读、工艺流程的掌握,尤其是施工安全方面的知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预制桩施工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打入式预制桩的施工方案。 1)抄平放线及定桩位 在施工现场不影响打桩的位置,设置不少于两个水准点。目的是时刻检查预制桩的入土深度,同时也能起到抄平场地的作用。控制桩的轴线,保证桩的位置的准确度,偏差不能超过20mm。 2)土方开挖和回填夯实 在土方开挖时一般采用工程机械,一般选用一辆挖掘机和装载机,留够回填用土。基础回填一般按顺序从下到上的分层铺筑,每层铺筑30cm左右。然后夯实3 ~ 4遍,并且在周围50cm需要用人工进行夯实。对回填的土一定要严格审查,有机含量不能过高,不能有垃圾掺杂。 3)桩承台及承台梁的施工 桩基施工完毕之后还有承台和承台梁的施工项目,但是施工的前提必须是桩基验收合格。首先要准确测量出承台梁的位置,然后进行土方的开挖工作。地基的检查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全面的施工。 4)打桩的注意事项 开始打桩时,落距一定要短而且力度要轻。当桩入土达到12m时,用全落距击打。记录桩每下降1m所用的时间,便于观察记录桩的下降速度,并且保证下降均匀。还要注意,每次锤击的间歇时间不能过长,并且防止锤子的偏心造成桩的损坏或者偏心。经常检查桩机的工作状态,如绳索是否牢固、桩机是否水平。最后为了保证设计的标高,需要将桩头按要求截掉。 三、桩基的施工质量管理 1. 审核边缘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由于工程中原因的不确定性,沉桩施工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偏差,尤其是锤击桩特别容易出现偏差。承台的边缘尺寸一定要满足规定的要求,不然很容易出现桩位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但是桩身已经超出了承台梁的边缘的情况。 2. 审核桩顶标高正确性 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质量上的通病。在设计中,施工图的桩标高经常会定的比较低,这会给施工带来诸多问题。大部分原因可能是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经验不足,在确定沉桩的桩顶标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锚筋焊接长度、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嵌入承台的长度。 3. 规范破桩工作 在桩基开挖之后,有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那就是破桩头。破桩头需要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去管理这项工作,并进行方案的制定和技术的交底工作。破桩工作的顺序:去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凿出四角主筋剔除凿出钢筋网片松散混凝土块,注意嵌入承台的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4. 统一桩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施工质量的控制最后主要取决于质量验收的标准和规范。由于技术规范的不断更新,很容易造成许多旧的规范没有及时更新,造成规范的执行出现混乱。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必须严格规范统一规范标准,按照新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 四、结语 桩基工程是整个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各个环节,严格履行规范要求,并且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只有保证桩基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 多层建筑论文: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不断在城市和乡镇的大街小巷耸立。但是高层建筑的基础部分却也是其最薄弱的地方,那就是高层建筑的地基建造,尤其是建筑建造过程中隔震技术的应用。假如社会一旦出现地震,那么高层建筑的地基稳固就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地震发生可能会动摇到该高层建筑的根基,对建筑的安全性带来很大危害。下面本文就一般高层建筑隔震技术在我国多层建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对在工程建造的全过程中准确对事前、事中、事后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正确的预防地震发生,保证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隔震技术;多层建筑;应用探究 我国属于地震发生较多的国家,尤其是在大城市中,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且人口多,居住密集,如果发生地震,那么建筑物倒塌可能引起周围大面积的损失,因此隔震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势在必行,也是建筑建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施工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建造过程中的隔震技术不断增强,同时也不断地应用于多层建筑建造过程中,因此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采用更安全的建造方法和建造过程,形成一种更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结构体系。因此对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础隔震结构模型建造 1.1隔震原理 隔震原理设计中橡胶垫子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一种应用,隔震组件形成的隔震层的设计的水平高度和上面的连接刚性结构的设计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小的,因此隔震技术在隔震层的设计中拥有大于一般建筑结构的周期,因此不会形成共振现象,在隔震层中除了防止共振效应外,还有设置缓冲装置也就是阻尼器,这样通过阻尼器的使用减少隔震层的移动,能够实现有效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害,从而能够尽量减小地震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1.2基础隔震结构模型的建造计算 1.2.1单质点的模型 单质点模型的设计,只要是以建筑物的结构为刚性结构为前提,以隔震层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这样的假设来估算地震时地震对隔震层造成的反应。 1.2.2多质点的模型 多质点模型的设计,不是以建筑物的结构为刚性结构为前提,以隔震层作为一个整体,而是将隔震层作为建筑一体的第一层,然后上面结构分层次,通过这样的假设来估算地震时地震对隔震层以及分出的各层造成的反应来设计的模型。通过使用时程分析法等方法,对多质点模型进行分层次计算,对于地震过程中形成的各层次之间重叠,都作为各层次间的错动,通过这样的模型设计来进行基础隔震结构模型建造和基础隔震结构模型的建造计算。 2.多层建筑工程分析 2.1多层建筑工程概括 假设多层建筑为11层建筑物,建筑场地属于三类场地,地面以上是10层,再加上一层地下室,建筑物高度为34层,首层是4米,其他各层是3米,混凝土的强度为C25。 2.2隔震层的设计过程 2.2.1确定隔震层的位置 首选隔震位置是在建筑物的最底部,根基以下部分,隔震层的刚度中心必须与建筑物的结构中心底部相吻合。 2.2.2隔震层设计中隔震垫子的数量、大小以及位置 第一,隔震层应该设计在建筑物底部的根基基础下部,也就是承受力比较重的地方,在安排放置时一定要在每个地基的脊柱下面放置橡胶隔震垫,当地基上部基础结构比较跨度大时,可以设计放置多个橡胶隔震装置;第二,充分保证隔震垫可以达到对建筑物水平位移以及极限承载能力的要求;第三,隔震层设计有足够的竖向刚度,能够保证竖向承载力足够大,保证竖向的位移可以被有效控制在范围内。 2.3隔震层的平面设置以及结果分析 第一,隔震层的位置位于建筑物地基底部,采用的是橡胶叠加的隔震支架结构,因此根据以上隔震层的平面设置,选取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隔震层布置的合理性。 第二,利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确保隔震结构能够有效地将地震影响集中到隔震层里;同时隔震层在地震发生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都要保证在既定的范围内;通过上面多质点方法的分析,可以确定隔震层各层承受的压力大小以及控制压力在非隔震装置结构的30%以下;同时也要保证隔震装置中各隔震层的加速度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剪力分别降到既定的范围之内。通过这样的方法计算和数据结果分析,有利于做好多层建筑在隔震层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建筑物的本体和基础地下如果被检测到含有地下水层时,一定要对建筑物基层建造时,可能出现的地下水喷射造成建筑物基层的损坏等后果进行数据计算,切实做好控制工作以及数据解释的合理性。比如可以在低于地下水水位的位置开挖基坑,应该要先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且要对由人工降水可能引起的土体沉降和边坡失稳,从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概率进行客观的评价。只有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假设和数据分析,才能够真正的做好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确保隔震设置能够达到应有的隔震效果。 总之,在我国,建筑隔震技术不断应有于建造市场中,并且广泛受到市场和人民的肯定,这是时展进步的产物。尽管建筑物建造属于常规建设,但是其隔震技术的完成过程却是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阻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掌握好的建筑隔震技术是建筑物建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其建造过程中离不开隔震技术的支持。只有做好隔震技术以及隔震结构的设计,才能够保证建筑物在遇到地震情况下的安全稳定,才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完整,因此必须严格把控对建筑隔震技术的管理。 3.隔震层的建造措施探讨 建筑物建造工程项目在我国尤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建造项目非常之多,,且隔震技术要求水平很高,隔震层设计的的优劣关系着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施工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也对此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做好隔震层设计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安全措施等问题都成为建筑物建造工程项目建设中隔震层设计的突出问题。 3.1对于同一栋建筑物建造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建造位置采用不同型号的隔震垫子。 隔震层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地震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以建筑物的稳固存在为目的建造。 3.2可以应用钢筋作为避雷线。 通过导线连接进入隔震层,降低地震时产生的强大电力对隔震层以及建筑物主体造成的伤害。 3.3.切实执行好橡胶隔震垫子的安装程序 只有真正地切实做好橡胶隔震垫子的安装过程,才能够保证隔震技术以及隔震效果的实现,在隔震工序施工结束后,一定要对隔震层上部结构和水平、竖直方向的障碍物距离做好检查工作。 3.4加强隔震装置施工运行管理 在建筑物隔震装置施工运行中,一定要做好其管理工作,保证运行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于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施工人员等都要做好管理,对于一些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比如设备故障、施工人员马虎做事等一定要认真管理。对于隔震装置施工运行的资料数据的收集和保管、工人的操作、技术问题等都要认真对待,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4.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相应地房地产建造项目也不断增加。提高我国房地产建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施工技术非常必要,高层建筑隔震技术以及隔震装置安装等是目前多层建筑建造过程存在的很大问题,因此在建筑物建造时一定要做好隔震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从选材、施工到维护一定要选用严格检测技术来检验,严格做好隔震层的设计和安装,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固和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多层建筑论文:土建项目中的多层建筑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就高层的建筑施工技术作了分析和阐述,分别讲述了深基坑施工,地上结构施工,绿色施工。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控制技术;安全防护技术;混凝土回收 1 多层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多层建筑施工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老城区的新规划,建设部门兴建高楼,致得城区内的建筑空间越来越小,多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致使土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主要表面为以下两点: 一是多层建筑由单纯追求高度方面的发展,到同时追求形体的特异和立面的丰富多彩,在结构功能得到提升、造型优美新颖的同时,也使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如模板体系,施工机械设备等。 二是从多层建筑一次建成交付使用,到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而采用分阶段建设交付使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也必然面临部分施工、部分开业或者上部施工、下部开业的情况,这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场地利用和确保购物环境舒适等绿色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1 深基坑施工的控制技术 多层建筑深基坑的施工时,对周边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影响。 主要原因是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是土体卸载过程,会造成周边建筑、管线或地下结构产生一定量的沉降和偏移,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紧邻“生命线”工程的多层建筑的施工,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的良好与否,事关“生命线”工程和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证明,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目前工程控制方法与系统主要有三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其中开环控制属经典工程控制方法,非常成熟,但由于不存在反馈系统,开环控制不能根据施工过程情况调整控制措施,控制精度比较低。闭环控制属现代工程控制方法,由于包含反馈系统,能够根据结构状态监测结果不断调整控制措施,适合结构复杂的工程,控制精度比较高。自适应控制属最新的工程控制方法,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目前,闭环控制方法是深基坑施工过程控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和研究,特殊环境下深基坑施工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以现代工程控制理论为指导,以结构-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为手段,通过施工方案的优化达到施工过程环境受控的目的。 2.2 地上结构施工技术 2.2.1 斜爬模体系的设计和应用 在以往多层建筑建造过程中,电动脚手及模板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在多层建筑结构立面垂直时此类体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当结构立面为斜面或者曲面的时候,这类体系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在闹市区的多层建筑施工时,通常均面临场地狭小,距离地面交通较近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采用安全可靠的脚手和模板体系,这样才能既可以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又可以兼顾周边闹市区的安全。针对这个问题,经过研究开发,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可分离的斜爬模体系,可以充分适应高层建筑各种特殊外立面的要求。 2.2.2 可收分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 整体提升钢平台具有整体性好、安全性高、施工操作面大等优点,因此在多层建筑核芯筒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核芯筒形状上下变化较大,则整体提升钢平台也就面临收分处理的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开发了可收分的整体提升钢平台体系。 其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在建筑结构核芯筒剪力墙上设置格构柱,用钢梁和钢板搭设平台,将内外脚手悬挂于钢平台下,再采用提升设备将整个钢平台随楼层施工进行提升。如施工中要经历拆除部分内脚手和拆除部分钢梁的过程时,则在剪力墙增设悬锚脚手或钢桁架进行过渡,并随楼层上升逐层补缺,以满足施工操作。 2.2.3 超高空的钢结构塔桅安装技术 多层建筑由于建筑造型或功能的需要,通常在结构顶部设置钢结构塔桅。目前顶部塔桅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采用塔吊散装,二是采用整体提升,三是采用直升飞机吊装。第一二种方法依赖于顶部的施工作业面和结构形式,第三种则风险很大。因此在顶部施工作业面有限,且塔桅高度高、重量重的情况下,其施工必然面临很大的困难,采用攀升吊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上困难。 2.3 绿色施工技术 在施工场地狭小的闹市区,进行多层建筑的建造,带来了许多以安全防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新问题和超常规垂直运输、交通组织以及营造购物环境舒适度等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难题。 2.3.1 安全防护技术 多层建筑续建工程中,如果建筑部分已投入商业运营,通常商场内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设施齐全,顾客会络绎不绝,且由于地处闹市区,周边道路也通常是交通要道,人流、车流量极高,所以,安全防护的重点是防止发生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高空坠落对地面物品、人流和车流产生危害。针对此项问题,具体技术方案是:通过安全防护分析,确定需要实施防护的区域、需求和防护内容;确立不同阶段施工防护的特点和重点;考虑施工防护体系对行人、顾客和交通的影响,同时综合防护体系本身的强度要求、防火要求、维护方式、综合利用等因素。 2.3.2 环境保护技术 建筑施工尤其是多层建筑的续建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光的污染。因此,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声、光对环境的影响、强化废弃物的合理处置是多层建筑续建施工中又一大难题。针对这种特殊条件下施工的噪音、光、施工污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其解决方案还是采用专门的措施,防止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对混凝土浇捣等可能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项目,通过设置隔离棚,将泵车产生的噪音隔离;在临近居民区的地方设置施工层隔音壁,来隔离噪音;设立特殊的施工污水汇集系统,将施工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采用“立体场布”的思路,将场地设置在已建好的建筑结构上,设置空中材料周转场地,建立立体的材料堆放、接力运输的体系。为适应“立体场布”的需求,在垂直运输机械布置上,我们采取“高空接力安装技术”、特殊基础加固技术、电梯接力和超长扶墙等专门措施,解决续建工程带来的特殊难题。 2.3.3 混凝土回收利用技术 由于在混凝土输送方面经常会遇到“如何穿越人行道和在营业中的楼层布置混凝土泵送以及结束时泵管中余下混凝土的处理”等问题,对此,我们设计了门架式泵管支架和配套的回收利用截止阀,解决了特殊的泵管布置和管中余料的回收问题。在地面上,通过交通组织,使人行道的一部分临时改成非机动车道,而将非机动车道利用来布置泵车,地面泵管利用门架式泵管架跨越人行道,这样可避免对交通产生影响;另外通过专门泵管支架系统的保护,可解决复杂路径泵管的布设问题。 3 结语 随着多层建筑的发展,不同的建筑施工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这都需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携起手来,坚持技术创新,共同攻克难关,再攀新的高峰。 多层建筑论文:多层建筑项目的施工技术 摘要:在如今的多层建筑实际的工程应用当中,下部结构必须要承受上部施工的重力,故而对下部承受力是巨大的考验。下面将分析在多层建筑项目中施工应注意的技术要点,包括对钢筋的合理应用、如何保证施工的绿色环保、深基坑施工的控制技术以及地上结构施工等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下部结构;钢筋;技术要点;深基坑;地上结构;绿色环保 1 多层建筑结构要求 多层建筑在建筑使用功能上通常要求上部小空间轴线布置,其下部就要求大空间轴线布置。这样的要求就跟自然布置、结构合理正好不同。在多层建筑的结构下部会承受楼层很大的压力,而上部的受力则较小,通常在布置的时候就该是下部的墙多、刚度大、柱网密集,到了上部就逐渐减少墙、柱数量,以扩大轴线的间距。这样一来结构的自然布置和建筑的功能之间就会产生矛盾。 为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结构的布置就必须以与常规的相反方式布置。在下部以大空间布置,并且在下部布置框架柱时要选择刚度小的进行布置;在上部以小空间布置,并且在上部布置剪力墙时要选择刚度大的进行布置。为了实现这一结构布置要求,则必须在须要进行结构转换时的楼层设置出转换层。 下部结构必须要承受上部施工的重力,故而对下部承受力是巨大的考验,在结构转换层中包括梁式转换层与厚板转换层与高位转换层与巨型框架转换层和合柱转换层等,由于梁式转换层具有设计与施工简单、受力明确的特点,所以其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 2 对钢筋工程的要求 对于钢筋工程的要求。转换层的梁板钢筋通常都是由大量的直径大的钢筋组成,使得施工有一定的困难,要保证其钢筋的质量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 在进行转换层施工的时候,当木工将大梁底模安装完成之后,侧模的安装要跟大梁的下层钢筋绑完以后的模板一起进行安装。 2 用短钢管在大梁的中间和两端做成一个用以固定大梁钢筋的钢管架,防止偏位。 3 在绑扎梁筋的时候要用钢管在梁的两侧且是每隔1.5m的距离搭好用以支撑钢筋的支架,并且要从梁的最深处开始绑扎梁筋。 4 转换梁的内纵筋最好是通长,若是有接头的则使用直螺纹进行连接。 5 转换梁的内箍筋通长并加密,腰筋亦通长,端部要锚入支座。 6 转换梁内严禁凿洞、流洞。 3 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3.1 深基坑施工控制 多层建筑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附近的环境多少都将受到影响。是因为深基坑土方的开挖过程和土体的卸载过程中,将对周边的建筑与管线和地下结构造成一定的沉降或偏移,所以,深基坑的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控制尤为重要。尤其是紧邻重大工程项目的多层建筑施工,深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变形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多层施工的质量和周边重大工程的安全。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采用现代的控制理论对于深基坑的施工过程的控制,能够有效解决变形的难题。现今工程控制的系统和方法一般有三类:自适应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其中自适应控制是属于最新工程控制方式,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其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而开环控制是属于典型的工程控制方式,是相当成熟的,其缺点是没有反馈系统,则不能依照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控制的措施,所以控制的精度是比较低的。闭环控制是属于现代工程的控制方法,其拥有了反馈系统,所以可以依照对结构状态监测的结果进行不断的调整的控制措施,对于结构相对复杂的工程而言相当适合,其控制精度也是比较高的。就现今而言,闭环控制法是深基坑的施工过程控制中最有效的方法。 3.2 地上结构施工技术 斜爬模体系设计与应用是在以往的多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系统和电动脚手架具有广泛的应用。当多层建筑的结构立面在垂直的时候,这类体系的适应性是很强的,不过在结构立面变成斜面或是曲面时,此类体系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闹市区进行的多层建筑的施工,其施工场地一般都是很狭小的,施工范围具有局限性,且距离地面的交通较近,则必须采取可靠且安全的模板体系与脚手架,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顺利开展并兼顾周边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要能高度适应多层建筑的各类特殊的外立面的要求的斜爬模体系就应运而生地被设计了出来。 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整体性好、施工操作面大的优点,故而在多层建筑的核芯筒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不过核芯筒的形状上下若是变化较大,整体提升钢平台则面临收分处理的尴尬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就研究开发出了可收分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其工作原理与构成如下:在建筑结构的核芯筒剪力墙上设出格构柱,采用钢板和钢梁来进行平台的搭设,把内外脚手架悬挂在钢平台下,然后用提升设备把整个钢平台随着楼层施工的进行而提升。 超高空钢结构的塔桅安装技术,处于对多层建筑的建筑功能或造型需要的考虑,一般会在结构的顶部设置出钢结构的塔桅。现今的顶部塔桅常用的施工方法有三种,直升机吊装、整体提升、塔吊散装。直升机吊装的风险较大,后两种方法依靠顶部施工作业跟结构形式。由于顶部施工的作业面本身就有限,加之塔桅的高度大且重量大,施工起来就有相当大的困难,若是采取攀升吊技术则可以将此问题解决。 3.3绿色施工技术 在闹市区进行多层建筑施工时,由于其施工场地的狭小等因素,将造成安全隐患和噪音污染,此时绿色施工技术就起到了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并且致力于解决超常规的垂直运输和交通组织方便和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等等绿色施工技术性问题。 多层建筑在续建工程时出于对安全防护的考虑,需要运用到安全防护技术,建筑有的部分若已经投入了商业运营,一般商场内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配套设施齐备,处于闹市区,其顾客络绎不绝,周围的道路也是交通要道,车流、人流量极大,因此,安全防护重点工作是防止在超高层施工的过程中发生高空坠落现象,坠落物对车流、人流或是地面物品造成危害。对此的安全防护技术方案如下:经过综合的分析,将需要进行安全防护的区域确定下来,并同时将防护内容与需求一并确定;对不同的施工阶段的安全防护的重点与特点进行确定;要综合施工时的安全防护系统对顾客与交通与行人造成的影响进行考虑,并且要综合安全防护系统其本身的维护方式、防火要求、强度要求、综合利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 建筑施工又尤其是多层建筑施工将对周围环境造成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因此环境保护技术作为多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之一,所起的作用就包括了防止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声、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将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置,防止施工污水和生活污水等对环境的污染。必须采取具体的专门措施,以防止施工所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泵车产生的噪音可通过隔离棚将噪音隔离;在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地方设置起施工层的隔音壁,以此将噪音隔离;为了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的处理后排放,应设置一个施工的污水汇集体系;把场地设立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结构之上,设立空中的材料周转地,设置立体的接力运输和材料堆放体系。为适应需求,垂直运输的机械布置,采取电梯接力、超长扶墙、特殊基础的加固与高空接力安装技术等专门措施,以解决多层建筑工程所具有的难题。 混凝土的回收利用,设计出门架式的泵管支架与配套回收利用的截止阀,以此解决了管中余料与特殊泵管布置的混凝土回收问题。在泵车运输混凝土时,经交通组织,把一部分人行道临时改为非机动车道,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4 结束语 现今城市化的进程加大,建筑项目的施工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将得到提高和改善,这当中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对多层建筑施工技术也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有了前进方向和大家的创新进取精神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多层建筑论文:多层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节点承受由梁端和柱端传递来的各种荷载的共同作用且受力复杂。因此,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整个结构体系的安全可靠。本文针对框架节点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在施工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对促进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进度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框架节点;理论;施工技术;高层建筑 1 框架节点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受力机理指通过合理的计算假定模式,描述由梁、板、柱传来的内力(M,N,V,T)在框架节点核心区的传递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破坏形式。 从节点混凝土强度方面看,混凝土强度直接影响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对于承受一定荷载的框架节点,混凝土强度越高,则梁、柱的截面尺寸越小,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承剪截面也相应减小,在一定配箍率下,对其抗震性能反而不利。从节点配筋角度看,在框架节点内配置水平封闭箍筋,一方面对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产生有利约束,增强传递轴向荷载的能力;另一方面承担部分水平剪力,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核心混凝土出现交叉斜裂缝后,剪力的传递由斜压杆作用过渡到水平箍筋承担水平分力、柱纵向钢筋承担竖向分力以及平行于斜裂缝的混凝土骨料咬合力所构成的桁架抗剪机制,设置竖向箍筋可承担框架节点剪力的竖向分量,减少混凝土的负担,从而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但施工不便。柱纵向钢筋通常按抗弯要求设置,沿柱截面的高度方向,按构造规定也相应配置一定数量的纵向钢筋。这些纵筋与水平箍筋联合对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形成双向约束。 2 框架节点处理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2.1 梁柱节点随柱、梁、板统一浇捣的施工不管柱顶留或不留施工缝,均应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故宜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 2.2 梁柱节点只随同楼面统一浇捣的施工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分别浇捣的施工方法,给施工带来不便,且容易形成邻接面的冷缝,故当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二级时(10N/mm2),可考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捣。但应当指出:此时,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如果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所以一般不应采用。 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的模板支设也是施工中的一个重点。梁柱节点模板若在现场散支散拼,易出现尺寸偏差大、拼缝不严、表面平整度差等问题,要拆除再重装往往十分麻烦,不便于进行节点内的杂物清理和节点箍筋的调整处理。所以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框架梁端头梁底以下的节点模板作为梁底模的支承在装梁底模时已一起安装)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其具体要点如下: (1)在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后,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 (2)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确定节点模板的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模板下部与柱的搭接长度取40cm便于固定。结合节点模皈的组合方式确定每片模板的具体尺寸并编号后,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 (3)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8mm厚的优质夹板制作,用40mm×50mm(柱截面大于lO00mm 时可用50mm×l00mm)木枋做背楞,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圆形柱采用扁铁圆箍夹具,紧固对拉螺栓采用12圆钢。 (4)随施工进度,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检查安装杯高及垂直度,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再复杏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节点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O次左右,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加快进度;工具式定制模板尺寸准确、接驳垂直、拼缝严密、不易变形,质量比较有保障,可减少或杜绝节点装模的通病;而且,模板装拆比较灵活简便配合了节点箍筋的绑扎。 当梁板比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20MPa 及20MPa 以上时,再靠增设节点区竖向短筋来提高其抗压强度是不可行的,其原因一是无法布筋,二是短筋数量太大。此时节点区需采用与柱同等级混凝土单独浇筑,虽然有一定的施工难度且需有较严密的施工组织措施,但所占的分量不是很大,仍可以接受。 偏心受压计算公式中没有体现节点区各方向水平梁对其提高强度的影响,事实上该影响是存在且有效的,尤其中柱节点通常有两向梁对其约束产生的效果较为显著。 3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钢筋制作方面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的箍筋及受力主筋在节点内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内的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箍筋间距越小,节点抗剪强度即受剪承载力也越高。节点区内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在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但是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有些施工人员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钢筋,以保证构件钢筋的安装质量,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在边柱节点上,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设计人员往往只较重视其最小锚固长度在图纸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忽视了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设计人员应该审视节点细部构造的详图设汁,明确节点处的钢筋布置,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3.2 节点箍筋加密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规范明确规定: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量,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这可以提高柱子的承载力。避免主筋受剪切弯曲破坏。可是有些设计、施工人员对节点箍筋加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设计人员未考虑节点内力分析。在节点核心区也无明确标注;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节点区纵横交叉的钢筋本来就很密集,按正常绑扎钢筋已感困难,要求加密难度更大,在施工图无明确标注的情况下,也就很难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箍筋安装绑扎。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此施工技术,对梁柱节点区的处理,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浇筑的不便,既做到抗震结构“三强”,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准则,又使施工简便,不但保证工程质量,而且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多层建筑论文:探究土建工程中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多层建筑施工技术作了分析和阐述,分别讲述了深基坑施工,地上结构施工,绿色施工。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多层建筑施工技术 1.多层建筑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多层建筑施工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老城区的新规划,建设部门兴建高楼,致得城区内的建筑空间越来越小,多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致使土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主要表面为以下两点: 一是多层建筑由单纯追求高度方面的发展,到同时追求形体的特异和立面的丰富多彩,在结构功能得到提升、造型优美新颖的同时,也使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如模板体系,施工机械设备等。 二是从多层建筑一次建成交付使用,到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而采用分阶段建设交付使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也必然面临部分施工、部分开业或者上部施工、下部开业的情况,这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场地利用和确保购物环境舒适等绿色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多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 深基坑施工的控制技术 多层建筑深基坑的施工时,对周边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是土体卸载过程,会造成周边建筑、管线或地下结构产生一定量的沉降和偏移,因此,在深基坑施丁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紧邻“生命线”工程的多层建筑的施工,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的良好与否,事关“生命线”工程和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证明,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目前工程控制方法与系统主要有三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其中开环控制属经典工程控制方法,非常成熟,但由于不存在反馈系统,开环控制不能根据施工过程情况调整控制措施,控制精度比较低。闭环控制属现代工程控制方法,由于包含反馈系统,能够根据结构状态监测结果不断调整控制措施,适合结构复杂的工程,控制精度比较高。自适应控制属最新的工程控制方法,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目前,闭环控制方法是深基坑施工过程控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和研究,特殊环境下深基坑施工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以现代工程控制理论为指导,以结构一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为手段,通过施工方案的优化达到施工过程环境受控的目的, 2.2 地上结构施工技术 2.2.1 斜爬模体系的设计和应用 在以往多层建筑建造过程中,电动脚手及模板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在多层建筑结构立面垂直时此类体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当结构立面为斜面或者曲面的时候,这类体系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在闹市区的多层建筑施工时,通常均面临场地狭小,距离地面交通较近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采用安全可靠的脚手和模板体系,这样才能既可以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又可以兼顾周边闹市区的安全。针对这个问题,经过研究开发,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可分离的斜爬模体系,可以充分适应高层建筑各种特殊外立面的要求。 2.2.2 可收分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 整体提升钢平台具有整体性好、安全性高、施工操作面大等优点,因此在多层建筑核芯筒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核芯筒形状上下变化较大,则整体提升钢平台也就面临收分处理的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开发了可收分的整体提升钢平台体系。其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在建筑结构核芯筒剪力墙上设置格构柱,用钢梁和钢板搭设平台,将内外脚手悬挂于钢平台下,再采用提升设备将整个钢平台随楼层施工进行提升。如施工中要经历拆除部分内脚手和拆除部分钢梁的过程时,则在剪力墙增设悬锚脚手或钢桁架进行过渡,并随楼层上升逐层补缺,以满足施工操作。 2.2.3 超高空的钢结构塔桅安装技术 多层建筑由于建筑造型或功能的需要,通常在结构顶部设置钢结构塔桅。目前顶部塔桅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采用塔吊散装,二是采用整体提升,三是采用直升飞机吊装。第一二种方法依赖于顶部的施工作业面和结构形式,第三种则风险很大。因此在顶部施工作业面有限,且塔桅高度高、重量重的情况下,其施工必然面临很大的困难,采用攀升吊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上困难。 2.3 绿色施工技术 在施工场地狭小的闹市区,进行多层建筑的建造,带来了许多以安全防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新问题和超常规垂直运输、交通组织以及营造购物环境舒适度等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难题。 2.3.1 安全防护技术 多层建筑续建工程中,如果建筑部分已投入商业运营,通常商场内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设施齐全,顾客会络绎不绝,且由于地处闹市区,周边道路也通常是交通要道,人流、车流量极高,所以,安全防护的重点是防止发生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高空坠落对地面物品、人流和车流产生危害。针对此项问题,具体技术方案是:通过安全防护分析,确定需要实施防护的区域、需求和防护内容;确立不同阶段施工防护的特点和重点;考虑施工防护体系对行人、顾客和交通的影响,同时综合防护体系本身的强度要求、防火要求、维护方式、综合利用等因素。 2.3.2 环境保护技术 建筑施工尤其是多层建筑的续建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光的污染。因此,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声、光对环境的影响、强化废弃物的合理处置是多层建筑续建施工中又一大难题。针对这种特殊条件下施工的噪音、光、施工污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其解决方案还是采用专门的措施,防止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对混凝土浇捣等可能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项目,通过设置隔离棚,将泵车产生的噪音隔离;在临近居民区的地方设置施工层隔音壁,来隔离噪音;设立特殊的施工污水汇集系统,将施工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采用“立体场布”的思路,将场地设置在已建好的建筑结构上,设置空中材料周转场地,建立立体的材料堆放、接力运输的体系。为适应“立体场布”的需求,在垂直运输机械布置上,我们采取“高空接力安装技术”、特殊基础加固技术、电梯接力和超长扶墙等专门措施,解决续建工程带来的特殊难题。 2.3.3 混凝土回收利用技术 由于在混凝土输送方面经常会遇到“如何穿越人行道和在营业中的楼层布置混凝土泵送以及结束时泵管中余下混凝土的处理”等问题,对此,我们设计了门架式泵管支架和配套的回收利用截止阀,解决了特殊的泵管布置和管中余料的回收问题。在地面上,通过交通组织,使人行道的一部分临时改成非机动车道,而将非机动车道利用来布置泵车,地面泵管利用门架式泵管架跨越人行道,这样可避免对交通产生影响;另外通过专门泵管支架系统的保护,可解决复杂路径泵管的布设问题。 3.结语 随着多层建筑的发展,不同的建筑施工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这都需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携起手来,坚持技术创新,共同攻克难关,再攀新的高峰。 多层建筑论文:多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分析 多层建筑物的给排水设计水平是体现建筑物建设质量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技术水平及先进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人们的生活、卫生、环境安全等息息相关。本文就通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两个方面的设计对多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建筑给水系统设计 完善的建筑给水系统是能够以充足的水量、合格的水质和适当的水压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或工业企业建筑等各类建筑内部的生活、生产以及消防用水设施供水的一整套构筑物、设备、管路系统及其附件的总称。在进行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时,为保证工程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内容。 (一)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建筑给水系统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水消防系统。其中生活给水系统需要满足用水设施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处,还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水质标准;生产给水系统由于采用的工艺流程不同,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对水量、水压、水质的要求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水消防系统包括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给水用途建筑,应根据用水对象对水质、水量、水压的具体要求,通过在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确定采用独立设置的给水系统或共用给水系统。 (二)建筑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 给水方式必须依据用户对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结合室外管网所能提供的水质、水量和水压的情况、卫生器具及消防设备在建筑物内的分布、用户对供水安全可靠性的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或经综合评判来确定。 1.直接给水方式。由于建筑物内部只设有给水管道系统,室内给水管道系统与室外供水管网直接相连,利用室外管网压力直接向室内给水系统供水,因此这是最为简单、经济的给水方式,它适用于室外室外管网水量不水压充足,能够全天保证室内用户用水要求的地区。 2.单设水箱给水方式。这种给水方式是建筑物内部设有管道系统和屋顶水箱,且室内给水系统与室外给水管网直接相连。当室外管网压力能够满足室内用水需要时,则由室外管网直接向室内管网供水,并向水箱充水,以贮备一定水量。当用水高峰时,室外管网压力不足,由水箱向室内系统补充供水,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回流至室外管网,在引入管上要设置止回阀。 3.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这种给水方式由水泵和水箱联合工作,水泵及时向水箱充水,可以减小水箱容积。同时,在水箱的调节下,水泵能稳定在高效点工作,节省电耗,在高位水箱上采用水位继电器控制水泵启动,易于实现管理自动化。贮水池和水箱能够贮备一定水量,增强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三)给水管道的布置 建筑物给水管道的布置,需要考虑用水要求、建筑结构、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管道布置的设计时,需要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1.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保证供水安全。管道布置时应力求长度最短,尽可能呈直线走向,并与墙、梁、柱平行敷设。给水干管应尽量靠近用水量最大设备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用水处,以保证供水可靠,并减少管道转输流量,使大口径管道长度最短。当建筑物不允许间断供水时,引入管要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并应由城市管网的不同侧引入,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状双向供水。 2.在管道安全的前提下应方便安装维修。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同时给水管道不宜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 二、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一)多层建筑排水系统组成 多层建筑物内的排水系统设计水平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设计质量。污水能够顺利、迅速地排出去,能够有效地防止污水管中的有毒气体进入室内等,是体现设计质量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筑物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要求。 1.卫生器具。卫生器具是多层建筑物内部排水系统的起点,是用来满足日常生活中各种卫生要求、收集和排除生活污水的设备。各种卫生器具的结构、形式等各不相同,选用时应注意各种卫生器具的结构特点、与管道系统的配套、安装尺寸等。 2.排水管道系统。排水管道系统包括器具排水管、存水弯、横支管、立管、埋地横干管、排出管等组成部分。在排水系统中,在每一个卫生器具的排水口的下方或在与卫生器具连接的器具排水管上,必须设置存水弯,以防止管道内的有害气体、虫类等通过管道进入室内,危害人们的健康。 3.通气管系统。由于多层建筑的室内排水管道中是气水两相流,当排水系统中突然大量排水时,可能导致系统中的气压波动,造成水封破坏,使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室内。为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需要在室内排水系统中设置通气管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室内排水管道中的臭气排到大气中并向排水管道补充空气,可以减少污水和有害气体对管道的腐蚀,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二)提高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的措施 在多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设计中,在保证水封不被破坏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排水立管的通水能力、即达到了经济和安全的目的。而防止水封破坏和尽量提高排水立管的通水能力都与立管内压力变化有关,因此为提高排水立管道的通水能力就应该稳定管道内的压力。 以上对多层建筑物中的给排水设计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给水系统及排水系统组成及设计的分析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设计的标准。 多层建筑论文: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施工的广泛开展,在斜山坡上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不可避免。在斜山坡这种复杂场地上建造多层建筑时,在上部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形成多层次的空间稳定结构体系;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与措施对在斜山坡地基上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本文研究了在上部结构设计过程中,为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提出场地、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协调设计方法。 关键词: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处理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在不断前进,但是前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题,比如土地紧缺問题,而在斜山坡上建造多(高)层建筑是缓解用地紧张、塑造良好建筑环境的有益尝试。在这种场地上建造房屋,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往往很复杂,既有利于设计出独特风格的建筑作品,也容易因结构设计不当而酿成事故,也容易因结构设计不当而造成安全隐患。 1.场地的稳定性分析及处理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不良的工程地质会影响场地的稳定性。 1.1整体稳定性 建筑场地范围内斜坡土体下为层片状基岩(产状为∠30-32°),若破坏原有的稳定平衡状态,可导致土体滑坡。 1.2局部稳定性 局部稳定性問题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挖、填土形成的多级临空台阶,破坏了原有的稳定状态;堆填土在雨水渗入软化时会沿原坡面滑塌。 1.3基础的稳定性 基础的稳定性即地基承载力可靠,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1.4处理方法 为不破坏地基原有稳定性,在确定楼、地面的标高及台阶时应考虑到既要依地形顺坡设计,确保整体稳定。也做好地面排水设计,避免加剧地基差异风化及溶蚀作用。 2.结构设计 (1)挡土墙设计坡地建筑中,设计好挡土墙的意义重大,挡土墙是影响到上部结构设计的关键。挡土墙的设计及施工中都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从实际场地出发,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使用要求,因地制宜,以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千变万化,每个工程都有其特殊性。工程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力求达到挡土墙建筑物的完美组合,通常坡地建筑挡土墙设计做法有两种:考虑挡土墙与主体结构分开;结合主体结构布置挡土墙。挡土墙要有足够刚度,使墙身在土压力作用下不发生移动或转动。挡土墙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挡土墙强度计算:在静止土压力及水压力作用下,挡土墙计算模型按1m板带宽度,上端简支,下端固定的单向板进行计算,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取值,K取0.5。结构刚度要求:在挡土墙高度范围内框架柱截面高度取挡土墙厚的两倍。由于挡土墙内侧为地下室,不能直接设置泄水孔,因此在挡土墙背面底部及中部设置排水盲沟,沿挡土墙顺坡导入地下室外侧边沟。 (2)上部结构设计。山区建筑主要震害表现为:由于架空层太高形成柔弱底层而使结构严重破坏;采用长短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年版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由于挡土墙与主体结构是整体设计的主体计算时应考虑侧向土压力的影响,根据理正软件取1m板带宽度挡土墙按上端简支下端固定模型计算出上端的支座反力,再乘以框架柱的水平受荷宽度,得出集中力。在进行上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尽量避开不稳定的边坡;由于山地建筑竖向刚度不规则,扭转效应明显,设计时底部应加强,从概念设计上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避免出现短柱和上刚下柔的情况;设置防震缝,在建筑高差变化较大处设置防震缝,在底层连廊与主体结构問设置防震缝,均可有效地减少地震作用、温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强上部与基础的协调,采用墩基础的形式可减少建筑不均匀沉降的程度,在建筑底层人工挖孔墩的承台問设连系梁,将各墩、柱相互牵制连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可有效传递水平力,避免因个别墩失稳或失效而引起建筑整体破坏;变形观测,加强监测地基在建筑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因加载的变化引起地基的变形,沉降、滑移情况,检查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时发现隐患,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3.基础处理 3.1基础方案选择 基础方案主要包括:柱下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经承载力计算,基础的地基反力都远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但前两种基础型式显然因有地下室难以满足防水要求,而梁板式筏形基础型式还合适。经变形计算,如果仅从变形值结果看,应该没有問题,但即使在地形平坦和地质非常均匀土层的场地上进行理论变形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都有较大误差,更何况在该持力层厚度和坡度变化较大的场地上计算变形值与实际有多大的偏差就更难以估计。最常用的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有:圆弧滑动法、平面滑动法、折线滑动法、赤平极射投影法、实体比例投影法、数值分析法。根据地基土的物理特性,桩基础方案应根据场地岩土条件进行选择,如表1:⑨-1层混合土相对松散,局部含滚石,均匀性较差;⑨-2层含砾粉质粘土强度尚可,但其埋深变化较大;⑩-1层全风化花岗岩强度较高,但其埋深变化较大;⑩-2层强风化花岗岩强度较高,但其厚度变化较大;⑩-3层中风化花岗岩层强度高,分布尚稳定。因此,上述各岩土层均不宜选作为桩基础持力层,对于钻孔灌注桩,由于⑨-1层相对松散、护壁较为困难,普遍含有滚石、施工相对困难,因此不宜使用,故最合适的是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3.2人工挖孔灌注桩计算和施工 3.2.1成桩可能性分析 由于⑨-1层混合土含水丰富,适合用人工挖孔桩方案应采用混凝土护壁。由于持力层层面变化较大,桩基础施工时应按实际层位控制为准,以避免桩长不满足承载力要求。 3.2.2桩承载力计算 当滑坡推力的水平分力小于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就是安全的,在水平力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要让每个假定都符合实际困难较大,力求符合设计的计算模型和构造要求。 3.2.3施工要求 斜坡地上嵌岩桩的护壁材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护壁内配置一定数量的水平环向钢筋和竖向钢筋,护壁厚度和配筋应加大。编制爆破作业施工方案时必须采用爆破作业向下炸岩进行松动爆破和凿除处理时炸药爆破应合理布孔,以尽量减小冲击波对护壁的破坏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孔井口应采取能泄爆又能阻挡碎碴飞溅的有效措施,爆破时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炸药爆破后,爆破人员先下井检查,挖孔人员方可下井。在挖孔过程中遇到不良地质时必须处理:桩基成孔后,保证桩基底部持力范围内有完整的基岩层。当桩基处于竖向软弱裂隙带或深熔洞顶部,可在该桩侧补桩,加大桩截面及持力底面层。或者在该桩侧一定范围内补两根桩。穿越土洞的桩基,护壁外侧土洞应填实。对桩基穿越大溶洞时,可以采用喷浆加固溶洞、填砌毛石或砌块。对桩底局部的溶槽、溶沟、石牙等,对桩底,应根据具体情况放置钢筋予以加强。 4.结语 山坡地形情况非常复杂,怎样做好基础及上部结构的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尤其是控制建筑物的沉降量符合规范要求,沉降均匀,以确保工程质量、结构安全、节省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着的一个长期艰巨的课题。在山坡上建造大体量的多(高)层建筑时,需将建筑物跨越各级台阶顺坡建造,其建筑及结构设计具有特殊性,也容易因结构设计不当而酿成事故,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基础设计及处理問题。因此,研究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经济师论文:浅析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摘 要:进入21世纪,人力资源迎来了新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而现在企业最注重的是培养人才,本文就经济师人力资源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联系当今社会状况和需求,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 经济师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现状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这标志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大国,但是在发展的强大体系下,我国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不如它们丰富,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利用率较低,这就需要我国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相关策略。 我国的人力资源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是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需考虑的问题。现今我国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导致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人才的集中地,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开发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投入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和提高为企业的贡献率,不仅能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意识,也能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使其发挥所长,推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终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他们的自身素质问题很重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在企业中,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企业要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展员工个性,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培养员工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实用性人才,让员工具有参与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如何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员工,企业其他人员和新进员工三部分。首先关于员工方面,在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在保证员工工作顺利完成后保障员工的权利,是员工关心的问题,也是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应该履行与员工签订合同中所规定的条例,按照合同的签订内容给予员工应得的权利,我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方法无论在企业的员工人才选择上还是员工履行其义务上,都具有可实行性。对于企业其他人员方面,要提高其他职工的服务水平,培养职工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于新进员工方面,要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基础,培养新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新进员工对企业改革创新方法的参与热情,以便企业更好地对新进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三、如何加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1、培养竞争意识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把注意力转移到创造科技和财富的人身上,在大家广泛关注下,作为代表的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管理过程中,要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要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经济师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通过竞争来激励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根据企业的管理体制要求自己,树立发展新目标,企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投入企业的建设中,培养竞争意识能够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软件力量。 2、提高人才能力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能力是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管理者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比较稀缺的,一个企业的规模再强大,发展理念再先进,员工能力再强,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企业也是无法顺利发展的。提高人才的能力,培养人才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了解企业各部门的组成和职能,有先进的发展理念,能够规划出企业的发展前景,能适应企业和商业发展的需要,才能管理好企业内部成员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好整个企业。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好的人才如何让其最大限度地展现和服务,需要企业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合理地佣金制度,根据其贡献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回报;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明确企业发展目的和未来发展前景,能够让企业员工有一个对企业发展总体的认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在体系的规范下,有目的有规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发展的计划,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强大体系的支撑下以人才为填充,才能巩固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制定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战略计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步晚,人才利用率不高,所以更加要加快人才发展战略的部署,在企业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都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发展方向,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在人才利用上的准确。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总规划的实施。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对策探究 摘要: 人力资源“HR”是在2001年的上海成为了非常流行的一个名词,从而也反应出人力资源得到了我国很多企业的深刻认识与重视,随之在企业的内部由人事部也变为了人力资源部,这样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师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与对策 随着21世界的到来,并且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迅速发展,人力资源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然后面对这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劳动形态的转化,都将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发展,在此过程中,经济师人力资源将会面临众多的问题。本文就结合当今的社会情况,简单谈一下经济师人力资源现在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意识不强 在很多的中小企业内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上,由于部分划分不清,因而常常对于人力资源这个职务的认识不够彻底,从而使得作为管理者没有应有的意识,而仍然继续停留在企业还没有改革时的工作方法与水平层面,因此很容易造成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不匹配,而新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除了要做好之前的考核、招聘等工作,更多的应当要结合公司的发展情况,来激励员工的潜能与创造性,从而为企业增加效益与财富。如在东北的某个企业,在公司进行改革时,人力资源没有把内部的矛盾妥善的解决好,从而使得企业的领导之间瓦解,最后市场的工作也处于停顿的状态。 (二)水平低下 在我国普通存在着,企业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偏低,有时还会出现招人的素质比应聘者的还要低。 (三)资源短缺或资源浪费 曾经有有一则新闻,一位女大学生在当环卫工,或者是清华生在街头卖猪肉等,站在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当然,也有的企业招不到含金量高的人力资本,从而造成高级人才的断层。一个企业,不仅需要的是人才,而且还在在良好的环境下发挥其能力,为企业带来效益,而不单单是高薪所能解决的,另外,对于人力资源的浪费,大材小用,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于企业、个人都是不利的。 二、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体制 如果想要让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个企业内起到应有的作用与效果,首先应当有一个适合于企业发展的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能够在企业员工内可以落实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利于企业的宏观发展,又能够很好的激发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常见的佣金制度,可以根据员工对于企业的贡献多少来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在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时,需要结合公司的发展目的与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有目的的实施人才培养也发展,真正在企业内发挥出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二)培养竞争意识 对于知识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代表着财富,因而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应当清楚的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从而培训人才的竞争意识,而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所充当的角色,就是在参与到企业的规划中,然后通过竞争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要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与企业的发展同进步,并且对于企业的员工作定期的培训。如广州的一个物流公司,对于新员工的进入,为了使得新员工能够更快、更早的融入到企业,因此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会采取老员工与新员工开一个交流座谈会,从而加强了新老员工之间的互动,另外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还会带领新员工对于公司文化、规模的一个了解,而对于业务方面,则会邀请专人代表为新员工进行介绍授课,从公司的业务、功能以及案例等方面。最后则是由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来带领新员工是进行实地参观、了解,从而帮助新员工快速的融入到企业当中,非常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水平 人才是每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如何培养人才的能力,却是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所应当关注的问题,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特殊的管理者,而一个企业无论怎样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者。因此如果想要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并且参与规划公司的发展,就需要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有很高的管理水平,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才有保障。而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的工作思想怀方法,要进行彻底改革,并且在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且积累丰富的经验,努力把所学的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从而协调好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问题,不断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果。如水星家纺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则对于员工的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发展现状等进行培训,并且对于职场的礼仪、产品的知识等涵盖了很多的方面,不仅由公司的董事长、人力资源等组成的内部讲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现场的讲授,并且现场解答了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所存在的疑惑,其效果非常的明显。一个稳健、健康发展中的企业,必定有一定健全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并且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参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并且定期对于企业的人才作好培养与提升,而如何能够有一个健全、完善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很多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企业若要快速发展,完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且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就应当根据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找出问题,从问题的根源解决掉,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积累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从而不断的完善一企业内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 作者:于迅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综合要求也越来越高,行业想要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对自身人才进行培养。经济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改善经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方式是当今事业单位的重点任务。本文对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进行说明,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经济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法 我国现代社会处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单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同时也需要有效的实施措施。事业单位需要不断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培养促进单位发展的各类人才,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员工从事不同职业的各项体力、脑力劳动进行有效分配的过程,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为了高效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并促进单位发展,单位内部的所有员工但在单位的结构体系当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分别执行单位经营过程中的不同任务,而要想使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就需要对单位内部人力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和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便发挥了其作用。经济师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起到了创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会培养单位后备人才的作用,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改善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正常开展的前提,但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人才管理的依据,与此同时,现今许多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管理仍然采用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未能意识到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管理体系的缺乏造成单位运营效能的降低。 (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不合理 当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由于没有意识到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进行单位内人力资源管理时,也没有制定相应的人才管理规划方案,使得单位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经济评估失效,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方法 (一)完善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确保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正常开展的重要内容,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得单位内部人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促使人才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针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的管理缺乏依据的问题,事业单位首先应当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制度,由于不同事业单位发展的方向、目标都存在着差异,单位运营规划也各不相同,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内部运营的特点,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单位发展一致,与时代特征相同步。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起单位内部人才培养的方案,并出台一些能够发挥员工职能潜力的政策,不断地培养和发展技术型人才,从而使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合理规划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机构的改革不断加强,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的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给事业单位内部不同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为了做到这一点,事业单位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人才的管理: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对当前单位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于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想,并根据这些单位内外的环境特点,制定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措施,从而使得单位的运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升。事业单位应当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还应当以提升经济师人才管理能力为重点,通过设立有效的人才考核制度以及人才奖励和惩罚制度,来选拔综合素质能力强的经济师人才管理人员。通过上述方式,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提升事业单位未来经济发展评估的准确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全面的发展。 (三)提升事业单位职员的竞争意识和技术水平 提升单位员工的竞争意识以及专业技术水平是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竞争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方式来实现。单位对于人才的培训首先需要确定培训的内容,这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座谈会,对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培训需求做出充分的调研,确保人力资源培训的有效和合理。其次,对于人员的培训除了需要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还应当促进员工职业道德的提升,使得员工的思想素质能够和事业单位岗位要求相匹配。再次,事业单位应当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并不断地提升人才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够与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相一致。让员工能够在完成岗位职责的同时,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特长,激发内在的潜能,使得事业单位能够快速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对于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也会相应的提升,加强事业单位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十分重要。针对目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规划不合理以及奖惩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今后的事业单位人才管理当中,应当完善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合理规划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并提升事业单位职员的竞争意识和技术水平,使经济师能够重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科学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管理体系和制度得到完善,促进单位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和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作者:郭雅丽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中目标管理履行工作的职责探析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正在面临着改革,在目标管理相关工作当中对经济师职位的设置已经成为了目前各大企业发展的切实需要。作为一名经济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进而完成自己的职责,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目标管理的特征以及方法,继而探讨了经济师的作用和特点,最后总结了经济师怎样在目标管理当中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加以履行。 关键词:经济师;目标管理;工作职责 目标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将呈现的效果作为标准,将目标作为导向,将人作为中心,继而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让个人和组织都能够获得非常优秀的业绩。需要把目标管理当作计划手段,或者是让员工工作绩效提升的工具,继而让目标管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结合经济师所发挥的专业化作用,推动企业实现更为高效的管理以及全面的发展。 1目标管理的特征和方法 1.1特征 ①在企业当中的领导层跟下属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就自身出发来设定个人目标,继而采取自我管理的方法,切实发挥出自己所具备的优势,有效提升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②企业从每一个员工目标的实现逐渐升华为企业发展整体目标的达成,继而制定出共同的目标,从而让目标管理实现最大化。③结合每一个员工所需要承担的职责、个人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当作评价个人给企业做出贡献多少的标准,继而更为高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2方法 ①目标的确定。积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设置一个具有较好整体性的经营目标,继而针对整体目标做出分解,确定企业每一个生产经营和发展阶段的子目标,继而实现各自之间的衔接和统一,构成一个良好的目标体系。②目标的实施。在总体目标统一的前提之下,结合每个子目标所呈现的需要,适当给予员工一定的管理权力,使大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继而完成相应的子目标。③成果的评价。结合每一个子目标完成的具体情况,评价员工对于企业贡献的程度。不断总结在实现目标的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继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成绩,提升目标管理水平,给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经济师的作用和特点 2.1经济师的作用 经济师在一个企业当中主要充当着设计统领者的角色,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活动运作,其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针对各种企业活动实施规划、分析以及风险评估等。经济师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上级领导所做出的工作安排加以直接的执行,结合领导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对组织活动进行规划,同时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经济师需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组织目标管理当中,尽到管理职责,提升企业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师在企业当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主要利用专业性的计划、评估以及分析,协助企业更加有条理的运作。而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人员,需要时刻掌握好企业运作的走向,这就需要经济师对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加以不断地完善,对国家相关政策信息以及专业类科学知识加以不断的学习,从而在目标管理工作当中做出更好的应用。就专业层面来说,经济师需要针对企业的目标管理形成良好的研究以及计划,设置健全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 2.2经济师的特点 经济师是企业最高层领导跟广大员工之间的一个桥梁,所以经常会跟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之间进行沟通,所以只有经济师跟企业领导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综合双方的意见进行决策,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经济师具备良好的全局意识,可以时刻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管理方案加以制定。在工作实践当中要积极为企业设置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案和计划,这也就更加要求经济师具备大局观,不能只是在一些小事上纠结而影响到计划的合理性。经济师作为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针对领导所做出的各种决策做出全面性的分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掌控。不过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呈现一些制度落实困难的问题,致使一些管理和决策无法落实到位,经济师所具备的职能和特点也就是站在管理层的高度对工作加以把关,继而更为有效的规避风险。这也就需要经济师具备良好的超前意识,对各种问题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估,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容面对。 3经济师怎样在目标管理当中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加以履行 经济师最为基本的职责就在于对企业内部、企业和社会、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做出良好而协调,继而提升企业目标管理的水平,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探讨其履行工作职责的对策。 3.1供应系统的完善 企业当中的生产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是一定要确保生产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及时供应,所以要求经济师在以往供应模式的基础之上加以完善,利用新颖的目标管理模式做出具体的补充。为保证企业所产出产品的质量,需要对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继而有效的提高产品所具备的综合指数。不过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说,整体状态较为复杂,企业以往的供应系统当中会呈现出一些漏洞,需要经济师利用考察和研究等方式,继而结合目标管理模式,构建一套能够符合目前市场状况的供应系统,推动供应部门应用更为科学的发展方案。 3.2生产系统的健全 为了有效提升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为重要的是对生产系统的管理模式加以完善,要求经济师设置完善的目标管理生产体系。为使企业更为顺利的对目标管理模式加以执行,促进全体员工之间合理的分工,对所有资源做出合理的分配。作为经济师,需要亲自进行指导,结合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以及判断,对实际的生产情况做出良好的掌握,设置切实符合生产实际的管理方案。同时积极引进更为高新的目标管理体系,针对生产系统对更为合理的管理手段进行选择,使管理模式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3.3服务系统的构建 企业发展最为主要的目的在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利润则是通过产品的销售以及服务当中获得的,因此对一套更为完善的销售服务系统加以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使销售部门能够更好跟服务部门相互合作。在销售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经济师跟会计师之间做出良好的沟通,继而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案。在目标管理当中,对销售结构以及数量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师需要给经济师供给出报价等信息,继而让经济师做出全面的考量,结合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构建出几套可行性方案供领导做出决策。 结束语 经济师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其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呈现出更为良好的工作效果,为企业呈现出更好的生产经营成果。这就需要经济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出不断的强化,继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对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加以借鉴,与我国各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继而创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目标管理体系,为我国各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我国国民经济长期保持健康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 孙洪斌 单位:临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经济师论文:新常态下经济师的职业定位及价值 【摘要】中国经济正在转型期间,企业必须紧跟形势,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创新发展。新的时期,企业对经济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经济潮流中,经济师必须重新进行职业定位,以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效的管理决策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经济师;职业定位;职业价值 1当前我国新型经济的背景和特点 经济师的职业定位与职业价值是以“经济”或“效益”为中心的,经济师的作用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上至研究制定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下至企业的具体财务管理等等,一切和经济相关的活动都是经济师的职责范围。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所以经济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更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型的经济体和销售模式不断涌现,这对经济师提出的新的挑战。经济师必须更新知识、创新思维,才能跟得上新的经济环境的步伐。面对国家和企业新的经济环境,经济师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对于企业制定新的战略目标,有着承上启下、军事参谋的重要作用。 2经济新形势下经济师的职业定位 2.1企业经营活动的改革军师 在当前国家深化改革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也要紧跟国家形势,做出经营活动的战略调整。经济师应该具有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超前的发展意识、极佳的创新思维、极强的把关能力,主要负责整个企业战略方向的把控、内部优化,结构调整等重大改革创新工作。制定企业科学、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减少企业经济、科技、经营活动中的策略问题,敢于创新,站在改革、改制的最前沿,挑起企业发展的重任,处处为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着想,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2.2企业经营管理的总工程师 经济师是企业运营发展的总策划者,既负责企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又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中每个环节的健康运营,既要把握全局,又要照顾细节。在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既要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又要控制企业的成本。既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照顾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师在企业的运营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企业高级管理层的决策者,另一方面又是企业运营的执行者。经济师从企业的全局考虑,从企业的根本利益考虑,从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考虑,包括企业的发展方向策划、技术改造、生产过程控制、劳动人事调整、工资分配、物质供应等等一系列环节。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心,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征求各方专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方案和制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另外,经济师还需掌握国内外同行的发展趋向和动态,结合国家的形势,保证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稳定的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企业经营管理的先行者 企业的根本是经济效益,利润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经济师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先行者地位。无论是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还是企业现行的各种措施和制度,都是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济师的职业特点正好符合企业的这个中心,也就使其在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有着无可取代的特点。经济师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定方向和部署整体发展战略的作用。经济师在制定企业发展方向时,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国家的经济大方向,国内外同行的发展水平及趋势,该行业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趋势等等。企业发展方向对了,企业在今后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就会顺势而为,良好发展。另外,在企业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经济师也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研究企业,使企业的经济整体布局更合理、更优化;企业供给、生产、销售配比最佳化。在企业市场占领过程中,也需要经济师从内部协调,外部适应,调整企业结构,实现企业的快速运转。同时,经济师通过分析市场,审时度势,适应潮流,以确立企业的市场地位。所以说,一名优秀的经济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先行者。 3经济新形势下经济师的职业价值 3.1把控全局 基于经济师的职业特点,其作用贯穿于整个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从策略制定到各个环节运营措施、制度的制定以及策略、措施、制度的执行,都离不开经济师。一个优秀的经济师具有把控企业全局的作用。企业经营的信息收集、策略制定、经营规划、市场预测、实际运营、优化组合等等,经济师都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所以,经济师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能够协助总经理把控全局,指导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经济师作为各个运营环节措施、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掌握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及相关专家的意见,监控企业的运营,避免问题的出现或及时解决问题,使企业顺利运营,避免企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经济师为企业做经济策划、风险预测,是各类经济活动的统领者。一个优秀的经济师可以提前发现企业运营方案策略上的重大失误,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企业创新 经济师作为企业策略、措施的执行者,立足高远,更能深层次的了解企业。在当前国家经济不断变革的新形势下,顺应大形势,及时收集相关信息,企业做出及时合理的调整创新,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使企业在日益加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运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特别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优秀的经济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学习与企业运营相关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紧跟当前科学技术的步伐,掌握国内外同行的发展现状,更新产品,创新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及时改革、调整过时的运营模式,适应新潮流,将企业运营管理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3.3统筹兼顾,照顾重点 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经济师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广。不仅有企业战略规划,还有人、财、物的管理以及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等工作。作为一名经济师,受到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所以每名经济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长处,在统筹兼顾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将自身的能力最大化发挥。另外,在了解企业发展各个环节、各项内容的同时,还应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点进行重点布防和管理,对于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逐一突破,制定措施,监控其落实,才能使经济师的职业价值发挥的更好。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师在企业整个运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转及创新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经济师要认清自己的职业定位,提高自己的职业价值。在经济新常态下,紧跟形势,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在企业发展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保持清醒认识,逻辑思维,避免主观意识,为企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同时做好经济师的把关作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现企业与经济师自身的共赢。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结论写作分析 一、经济论文结论的主要内容 结论是经济论文的收束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提出论证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对全篇文章论证的问题及论证内容作一个综合归纳、概括,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总结性意见,得出论证的结果。这里课题解决的答案,是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这一方面内容与绪论相关,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论,是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全文中心论点的强调,但不是文字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论文的要旨作简明扼要的概括。 2、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由于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在该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及遗留问题,指明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值得人们继续研究,以及解决的途径等。通过对课题研究前景的展望,可以为他人的科研选题提供一些线索,同时这也是对课题研究的一种总结。 3、表明对某一问题的建议和设想。如果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作者可以在最后写明对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的期望,或对此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设想。 4、展示成果的意义和影响。如果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是带有一定的突破性的,或其意义及影响是不易为读者所了解的,则有必要在结论部分对取得这一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一个实事求是的说明和估测。 5、谢辞。在结论部分的最后,也可写上几句话,向在本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谢辞要写得诚恳、得体,而不能混同于一般的客套话,更不能变成庸俗的溢美之词。 上面几项内容是常见于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的,其中,“提出论证结果”通常是结论部分的基本内容。一篇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既可以同时具备上述几项内容,也可以只写论证结果,或把课题的展望作为主要内容。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在这一部分中写入其他内容。但须注意,结论是全篇论文内容的归结,是文章自然展开的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一般不宜再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材料。 二、经济论文结尾的主要方法 经济论文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画龙点睛”法。此法也称作“卒意显志”法,古文论中还称作“结末推原”法。所谓“画龙”指制作全篇,“点睛”是于篇末点明主指。这是使全篇皆活的一种结尾方法,多见于开篇提出问题,本论展开论述,在结论中归结论点的论文。如笔者的《晓南矿综采现场管理经验》(《能源基地建设》1995年第3期)一文,绪论部分深刻阐明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煤矿综采现场管理这一论题,本论部分介绍了晓南矿的综采现场管理工长制,“双九一六”作业制、设备管理包机制、正规循环作业制、安全质量标准化等五点经验,最后在结论中写道:以上综述了晓南矿综采现场管理路数,也是晓南矿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正是这些出色的现场管理形成了晓南矿自身的企业管理特色,使它从投产至今的十多年间,年产量平均递增23%,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并在煤炭全行业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从1989年起由亏损转为盈利,1992年开始了“双高”矿井建设试点,成为我国煤海中的一颗明珠。“点睛”要“准”,要“亮”。 2、“括应全篇”法。这是一种总结全文大意、回应前文的写法,即全文各层的意思在此做出总结和回应,也称“结末括应”法。这是经济论文写作最常用的结尾方法,如本文前两例《股份制是企业集团构造的最佳方式》的结尾等。括应要求语言的高度概括,既是归纳,又是引伸,是一种凝聚着全篇思想内容的深化。 3、“号召鼓舞”法。这是在基本论题论证清楚之后,最后写出号召性的文字,以鼓舞读者前进,或向更深层次上研究。这种结尾方法多见于政论性经济论文之中。如乌兰夫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和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其结尾写道:所以我希望各条战线的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异优绩,为四化大厦增砖加瓦。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经济论文结尾方法,学习者既要很好地学,又不可机械地模仿,而应依据论文论点表现的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经济论文结尾的要求 结尾并没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定中也有定,那就是要符合经济论文结尾的一般要求,主要是: 1、当止则止。宋朝人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即当止则止。若该“止”不止,就必然导致拖沓、累赘。但“在该结束的地方结束,这是一种伟大的艺术。”(见前苏联《爱森斯坦论文选集》),作者需在写作中仔细琢磨。 2、合情合理。结尾应是水到渠战,尽在情理之中。经济论文的结论必须是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最忌讳的是,论证得并不充分而牵强附会,妄下结论,使结果缺乏合理性,要首尾一贯,成为一个严谨、完善的逻辑构成。 3、粗壮有力。元人陶宗仪把结尾喻作“豹尾”;宋人姜夔认为:“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这都说明结尾的“力”度要强。这种“力”度,有时表现在论点的深刻上,有时表现在情感的诚挚上。 4、首尾圆合。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说:“首尾相援”;倪士毅《作文要诀》说:“首尾当照应”,这讲的都是开头与结尾的关系。经济论文的首尾圆合主要表现在,开篇提出的问题,结束时得到了全面的回答。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绝笔之言,追溯前句之旨。”即收束要追溯前面文字的旨意,使其强化、扩大和延伸,最终完成写作目的。 5、简洁自然。结尾既然是“尾”,就要相对地短促,不可过于冗长。应当是语短而意深,干脆、利落、简要、具体,使读者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同时还要自然,非此不可,而不是生硬地加上什么标签。 6、言收意远。结论是论文中思想容量最大的地方,它既要给人以收束感,让读者知道论文到此结束了,又要留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咀嚼、回味、生发的余地。好的结尾,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更见神彩,以至令人把卷留连,不忍释去,起到感召读者、奋发研究的作用。 总之,结尾既不能草率收篇,更不可画蛇添足,虎头蛇尾,首尾不圆,生搬硬套。要使这一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资料收集 一、论文资料的系统收集 论文资料的收集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工作,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详尽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选集》第3卷第801页)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主张“竭泽而渔”,即搞一个研究课题,应把这个课题的有关资料全部搞到手,要“一网打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有关参考书就看了700多种。姚雪垠写《李自成》,从有关史书中摘抄了10000多张资料卡片。这些事例和看法,充分说明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如果论文选题好,作者水平高,若没有资料仍是很难写出论文的或写不好的。论文作者的新见解,也是建立在大量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资料是我们先辈或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论文资料从何而来呢?一是从图书、期刊、档案资料中去搜集;二是从国内外已有的数据库、信息网络上去搜集,如因特网等;三是从社会和专业实践中去搜集,搜集有关数据、实例、典型经验等;四是通过科学实验搜集,搜集实验的数据、方法、步骤、结果等;五是从有关专业与学术会议上去搜集,搜集最新观点、最新材料、最新研究成果等。怎样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收集与占有资料呢?一是围绕主题全面收集。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就应根据题目的范围收集资料,对范围内的资料应尽量进行收集。为了掌握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应对这一问题的历史、现状、去向的资料进行系统收集。二是按资料的主次分层收集。为了不漏掉重要资料,应根据主题把资料分为主要的、次要的。主要的就是核心层资料,应全面系统地进行重点收集;次要的就是非核心层资料,或称外围资料,要尽量收集。三是按资料品种收集。不仅搜集图书、期刊,还要搜集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网上资料、电子出版物。四是按论文内容收集。不仅收集观点,还要收集数据、典型事例、图像、图表。五是按第一手、第二手资料收集。要注意第一手资料。论文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一是通过书目、索引、文摘查找有关资料;二是通过与信息网连接的计算机,查找国内外有关数据库、信息网络上的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比较新,速度最快;三是复印、照像、剪贴书刊中有关资料;四是通过阅读直接摘录书刊中有用资料;五是通过有关会议直接记录有关资料,如座谈会、调查会、研讨会等。收集资料与分析研究资料两者不可截然分开。一般来说,收集资料在先,分析研究资料在后。然而,收集之中必有分析研究,分析研究之后要继续收集和补充资料。收集资料,对一些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来说,主要是靠平时收集积累,不是临时集中去搞。他们一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随时把有关资料积累下来,并按问题分类、整理,当资料积累到一定时,思索也比较成熟,就可动手写论文了,此时只是作些资料补充。一般学者或研究者都有个人的小资料库。 二、论文资料的阅读研究与选择 当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转入阅读、分析研究、选择资料。因为前一段所收集到的资料,还是比较原始的、粗放型的,如果要变为有用的资料,还需要通过大脑的思索与加工。阅读、分析研究、选择资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阅读的过程就包含有分析研究、思考联想、资料取舍。论文写作属于专题性阅读,主要阅读与专题有关的资料,最突出的特点是选择性。它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而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我们所接触的资料中,可能只取其中很少一部分。因此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选出论文需要的材料。有时一本厚厚的书,可能与论文有关的资料不多。由于阅读目的明确,因此每当阅读启动时,大脑就会自然地思考、分析研究、筛选资料,记下那些必要的信息与资料。阅读是论文写作思考问题的起点。阅读是通过视线的扫描,获取相关信息,并且与人的大脑中所储存的固有的思想材料相结合,引起思维活动的过程。专题阅读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除了精力集中,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一般还应具有以下能力:提要和归纳原作者思想的能力;从总体把握原作内在联系的能力;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作出判断、评价的能力;有快速选择、获取原作中论文所需资料的能力;有善于联想、比较、鉴别的能力。专题阅读的基本目的是选取资料,因此在阅读中应注意以下问题:注意所取资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及时地归纳、整理,选出有用材料,舍弃不用材料,把有用而又分散、重复交叉的材料,通过分析、归纳、合并、提炼等方式形成一些比较系统的认识。随时随地注意阅读和思考过程中大脑爆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要抓住新思想、新见解不放,及时地记录备忘。要加强资料搜集的目的性,不浪费时间,不走弯路,不搜集一大堆无用资料。要注意例外情况,有时我们刻意寻找的资料寻而不见,无意中读到的资料有时反倒证明是极其重要的。注意阅读重点的转移。阅读开始时,一般注重作者的观点,等我们的论文思路轮廊初现时,注意力就会转向符合自己看法的有力论据。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初读时遇到的资料没有及时记录,事后觉得有用,但印象已经模糊,再去查时十分费力,浪费不少时间,因此阅读时勤动手非常重要。注意占有可比性资料。资料越多,参照系数越大,对比度就越精确。资料太少,很难比较,得出的结论也势必粗疏难信。“论点来自资料”,准确地说,“论点来自资料的收集、积累、选择”。专题性阅读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多种文献相互参照的综合性阅读。由于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通读整本整本的著作。但往往需要把不同著作中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和判断。专题性阅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重点阅读和跳读两种。重点阅读就是对一些基本资料必须重点地系统地阅读,有的要多遍阅读。跳读就是对非核心层资料,“选其所需,摘其所要”,撇去不需要的内容,而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阅读所需要的部分。由于专题性阅读是一种有明确阅读范围和实用目的的阅读方式,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越过与论文无关的内容而重点地翻阅那些与专题有关的部分。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必须全神贯注,紧张地捕捉一切对论文写作有用的资料。 三、论文资料的摘录与整理 资料摘录与整理,同阅读、分析研究、选择资料产生于同一过程,是阅读、分析研究、选择的末尾。通过阅读、分析研究、选择等过程之后,凡是论文写作需要或有参考价值的资料,都要及时加以摘录与整理。摘录与整理的主要方法:一是复印,在复印件上对要具体摘录的资料用铅笔或红笔作上标识;二是作文摘卡片,把需要或有用的资料摘录于卡片上;三是把需要摘录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存储;四是按问题对摘录的资料进行分类排列。资料搜集是论文写作的重要条件,然而无论搜集多少资料,资料本身不等于论文,也不构成论文。搜集资料贯穿于论文写作全过程;如为了提出某种思想,需要一定的资料;为了发展这一思想,又需要另一些资料;为了论证这一思想,又要第三批资料。搜集资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解决有价值问题的手段。因此,只有当它说明问题的时候,这些资料才有意义。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语言连贯性分析 一、加强语气的前后呼应,使上下文衔接 句子之间,除了内容的连贯以外,还要注意语气的呼应。语句之间缺乏条理性,主要是思维逻辑方面的问题,语气的前后呼应,则主要在于语言技巧。在经济论文写作中,加强语气的呼应,使上下文衔接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恰当运用衔接性的语言。衔接性的语言,以连词为主,还包括某些代词(这里、这样、那样等)、副词(显然、诚然、其实、同时等)和某些固定词组(实践证明、显而易见、由此看来、总而言之等),此外,还有一些承接性的习惯用语,如“在这里”、“所谓……是指……”、“这就是说”之类。这些词语许多就是复句中所用的关联词语,也有一些是只用在句群之间的。衔接性语言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是表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二是使语句前后衔接。因此,缺少了必要的衔接性语言,语气就不连贯。例如下面这段话:“作为经营和运用货币信用杠杆的职能机构,①要适应市场经济对信用高度集中的要求。②要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灵活运用信用,人民银行应在这两方面发挥其调节作用和纽带作用。③不论社会制度如何,货币信用的高度统一集中,已成为当代一切国家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信用活动都已为该国中央银行加以有效的驾驭。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当然更应如此。”这段话的意思是清楚的,句子的排列顺序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读起来却不大通畅,总觉得疙里疙瘩。如果我们在①、②和③处分别添上“既”、“又”和“事实上”,读起来就通畅多了。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并不一定都要用关联词语来体现,不用关联词语而让读者去体会这种关系的叫做“意合”。在口头表达中,意合的现象比较多,书面表达就比较少,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可以用意合方式的却过多地使用了关联词,也会影响语气的通畅。第二,利用代词称呼。为了在语气上呼应,除了运用衔接性词语外,还可以利用代词作呼应。因为代词和它先前所代的词语有一种自然呼应的关系,所以当我们读到代词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把它和前面的所称代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文气衔接,上下贯通。请看下面这段话:“在银根放松时,由于贷款利率偏低,加之软约束又没有得到硬化,企业进入资金市场的热情往往并不高,它们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常常能得到贷款。这显然不利于资金市场的发展。”这段话里用了“它们”、“这”等代词。通过这些代词的前后呼应,使我们读起来觉得既流畅又简捷,连贯感也非常强。如果把这些代词统统换成它们所指代的词语,行文会显得口罗嗦,自然语气的连贯就更谈不上了。代词除了称代的作用外,还起着关联词语的作用。在所有的代词中,“那么”、“这样”的衔接作用更为明显,写作的时候,它们往往是我们行文的助手。 二、应避免语言穿插过多,回复过大的现象 要想经济论文的语言通畅,就要使论述的各要点之间保持连续性。有的人喜欢说绕圈子话,从一点扯开,说了半天才回到本题上来,这样的语言当然是不会连贯的。例如下面一段话:“所谓‘另一种汇价出现’的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从非贸易收汇来看,一些人主要认为,非贸易收入外汇后,一部分换成人民币,另一部分换成外汇券,而这些外汇券在黑市上兑换人民币,黑市交易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够完全取缔,但是国家曾明文规定,外汇券兑换外币必须凭外币兑换外汇券的‘兑换证明’,与国家规定的汇价不一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且不谈黑市交易的法律性质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外汇券的购买力高于同等额度的人民币的购买力,使用外汇券能够买到较为便宜的商品和劳务。”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却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子,这样当然令读者感到吃力。在论证中,先“退一步说”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是穿插过多,回复太大,阐述同一论题的语句之间的间隔过远,就会造成上下文的脱节。上段话中前一部分画横线的语句应该移到下文适当的地方,后边画横线的可以删去,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只有这样,文章的脉络才清楚,语言才连贯。经济论文的上下文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如若受到破坏,语言的连贯性也随之受到破坏。上面那段话多少反映了口头表达时即兴思维的特点。口头表达时对语言衔接的要求比较低,而且带有即兴的性质,说话人往往爱从一点生发开去,绕了一大圈才回到本题。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自己说话的习惯来写作,就很容易出现这类毛病。 三、不能缺少必要的推理过程和铺垫语言 在动笔的时候,我们头脑中印象鲜明的只是思路中的几个要点,而这些要点之间缺少必要的中心环节,行文中如果急于捕捉这些闪动着的思想,表达时就容易留下空白。所以要特别留意,不能缺少必要的推理过程和铺垫性语言。例如下面一段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阐述过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积累可以通过积聚和集中两种方式来实现的原理。马克思认为,资本的集中虽然从全社会来看没有增加剩余价值的总量,但可以扩大个别资本的投资数量,而信用则是实现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根据这些原理)为了实现一定的积累率,以确保国民经济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要求我们在安排消费和积累比例时,除了保证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还须千方百计争取有较高的积累率,不如此,建设的速度要受影响。但是,由于每年的国民收入的增长总是有限的(而保证人民有饭吃、有衣穿,尽可能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又是首要的)。因此,通过国家财政所积累的用来搞经济建设的资金就不可能太多。”这段话中括号里的话是笔者添加上的(前者属铺垫性的语言,后者是必要的推理过程),如果没有这些话,上下文之间就失掉了联系,使人感到作者突然从一个话题转到了另一个话题。其实,从内容看,作者的思路是清楚的,只是缺少了必要的过渡性的语言,好象文气就不贯通了。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选题分析 一、必须十分重视经济论文的选题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论文,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所谓选题就是指选择研究的课题,也就是明确论文写什么或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有了好的选题之后,文章似乎也就完成了一半,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题好一半文”。选题在经济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可以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尤其是在经济研究领域中,发现和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甚至突破性的问题,不仅对本领域的实际工作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正向的推动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是衡量一篇经济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经济论文写作过程的起点的选题工作,就成为写好经济论文的首要环节。能否恰当地选择研究题目,也是能否独立地进行学术研究、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 二、经济论文选题的原则 象做任何事情一样,经济论文的选题也要本着把客观需要与主观可能结合起来的总原则进行,只有既是客观需要,个人又有能力和兴趣去努力的选题,才有完成的可能,也容易出成果。具体说来,经济论文写作的选题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考虑写作者自身的条件 经济论文写作者的自身条件包括对研究课题的兴趣、专长程度、占有资料的深度和广度、驾驭资料能力的强弱等等,如果是集体研究项目,还要考虑参加者的数量与知识结构的搭配是否合理等因素。在这些条件中,尤其重要的一是兴趣爱好程度,这是选择研究课题的一个前提。如果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拥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即使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在所不辞,而具有这样的精神,正是搞好科研工作的最大优势。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选题时对这一点应当充分重视。二是在选题时应当考虑个人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既指知识水平,也指专业特长,它是进行研究的基础。考虑个人能力就是说要从个人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选择自己能够驾驭、并能扎扎实实地研究进去的课题,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跳一跳,够得着”的选题最好。 (二)选题时要了解本学科、本课题领域发展的状况和需要 这一点是与经济论文写作较强的社会功利性有极大的关系。作为应用写作大家族的一员,经济论文的写作目的,不是为“放诸名山,传诸后世”或者成为私人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对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要在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经受检验,换言之,只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领域,或者说对相应层次的决策者产生一定影响的经济论文才是有价值的,这也是经济论文写作者所追求的目标。正因如此,经济论文写作者应当拿出相当多的时间来做“情报工作”,包括了解本学科、本课题目前的研究动向;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其中所占据的地位;前人或别人是否研究过、已经达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研究或需要补充;解决自己所选择的课题的迫切性等等。这些工作当然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绝不是“无用功”,它不仅对开扩和启迪思路有好处,而且还可以避免咀嚼别人的思想,使自己的研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就写作过程来说,前期的充分的资料准备也是下一步顺利进入写作状态的基础,就是说没有“知己知彼”“袖手于前”的从容,也就不会有“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潇洒,这一点,相信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 (三)要考虑课题的现实性 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一个课题是否有价值首先要看社会是不是需要,“合于世者,百篇无害”,否则,“一篇无益”,就是在强调文章写作的社会价值。经济论文写作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选题时更应当把现实的需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予以关注。当然,伴随课题的较强的现实迫切性而来的,往往是由于我们自身眼界的限制、对课题把握能力的限制,使我们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容易出现一些疏漏甚至错误,不能够自圆其说。这一方面需要学术界有相对宽松的研究环境,对探索者给予充分的理解而不是求全责备,另一方面,也需要作者有足够的理论勇气面对缺欠、承认不足,允许商榷与争论。而积极的健康的学术争论,正是推动科学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途径。 (四)选题宜小不宜大 撰写经济论文,特别是初写论文的作者,在选题时切忌贪大,最好不要追求撰写全面论述、长篇大论式的文章。这是因为,从作文法的角度而言,题目太大,涉及的范围广,做成短文章,则在有限的篇幅内势必面面俱到,这样作者的思想就很难深入展开。另一方面,题目大,则搜集资料、研究分析资料的工作量就很大,费时费力,不好把握,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天长日久,思路时断时续,不容易出成果,有时就只好放弃。题目定得小一些,作者就可以从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入手,选择一个有新意的研究或论述角度,从容地展开自己的思想,更容易作出好文章。题目小,还意味着立意的集中、单纯。但万事都有一个“度”,选题也如此,题目太小,对锻炼自己的研究和写作能力不利,文章本身的价值也会受到影响。一般地说,选择那些本研究领域的某一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问题的焦点,这样的小题目才是恰当的。 三、经济论文选题的类型 应当说,由于经济论文写作的目的的差异,所面对的读者对象的差异,以及研究者的能力、兴趣的不同,经济论文的写作在选题上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很难简单地把它们划分成几个类型。但在我们的实际写作中,经常见到和使用频率较高的选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专题式的选题。这类选题主要侧重于对经济领域中某一学术现象、学术思想或经济规律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思考。这类文章理论色彩、个性都比较浓厚,因而对作者各方面功底要求也很高,要写好这类文章,需要有长期而充分的理论与实践准备。第二种是评析式的选题。这类选题主要是对某一学术流派、某一部专著、某一篇文章作者的代表性观点或某一特定作者(一般是指学术界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的思想进行评论和分析。这类文章要求作者对所要评论和分析的对象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评析应尽可能客观公允,不能断章取义。第三种是商榷、探讨式的选题。这类选题的目的主要是对各种代表性的不同学术思潮、倾向、观点等进行讨论。在写法上商榷类文章侧重于反驳对方的观点,探讨类的文章则侧重于提出新的见解或观点。第四种是综合式的选题。这类选题往往具备上面几种选题的特点,它适合于做较长的文章,或做集体研究项目。这类选题既要求对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历史发展过程有较深入而全面的了解,能够在文章中进行相应的描述和评价,又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观点,以影响和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总之,对我们来说,要进入经济论文的写作阶段,选好一个课题是基础性的准备工作,也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但选题毕竟不是写作或研究过程的完结,而仅仅是个开始,要真正实现经济论文的写作目的,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如何体现科学精神理念 摘 要:从经济师从事的工作岗位来看,经济师的工作既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需要严谨科学的精神理念,只有具备了这两点,才能保证经济师工作富有成效。结合经济师的现实工作,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是保证经济师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在经济师工作中,充分认识到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的作用,并根据经济师的工作需要,使科学精神理念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推动经济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保证经济师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关键词:经济师;科学精神理念;实际工作 一、前言 考虑到经济师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经济师工作对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理念的要求,经济师只有认识到科学精神理念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出科学精神理念,才能达到提高工作效果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科学精神理念是经济师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对经济师的实际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有更好地把握经济师工作原则,并更多的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才能使经济师在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上有较大提高。由此可见,在经济师工作更多的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重要影响 从经济师工作特点来看,只有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才能保证经济师工作取得实效。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经济师工作的特点,以及工作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具体影响。结合当前经济师工作实际,科学精神理念无疑对经济师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精神理念为经济师提供了基本的工作理念。在经济师工作中,工作理念不但对经济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关系到经济师工作的实效性。从这一点来看。科学精神理念的提出,为经济师提供了基本的工作理念,并改变了经济师的工作规则,使经济师工作能够在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有较大提高,最终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产生了具体的影响。 (2)科学精神理念促进了经济师工作的不断发展。科学精神理念的提出,使经济师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并使经济师工作在整体性和实效性上有所提高,保证了经济师工作得到正常开展。从这一点来看,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只有认识到经济师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精神理念的重要促进作用,才能保证经济师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为此,正确理解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促进作用十分重要。 (3)科学精神理念推动了经济师工作理念的变革。考虑到经济师工作的现实特点以及经济师工作理念变革的必要性,科学精神理念的提出,对推动经济师工作理念变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只有重视科学精神理念的内容,并对其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保证科学精神理念得到良好的贯彻和实施,并最终成为推动经济师工作理念变革的动力。所以,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理念变革的影响较大。 三、经济师工作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的必要性 从经济师工作的现实情况来看,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但推动了经济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经济师工作的整体水平。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师工作中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经济师工作的现实需要。从经济师目前的工作岗位来看,要想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就要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使科学精神理念成为经济师工作的重要指导,为经济师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师工作中,应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确保科学精神理念成为经济师工作的重要指导。所以,经济师工作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2)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促进经济师工作发展的必要手段。经济师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工作的现实难度和基本需求,只有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并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推动工作发展的有效动力,才能保证经济师工作取得积极效果。从这一点来看,更多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促进经济师工作发展的必要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促进。 (3)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对推动经济师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经济师的实际工作来看,只有在工作中更多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才能保证经济师工作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经济师工作应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并为科学精神理念地融入提供有力的契机,保证科学精神理念成为经济师工作的重要指导和推动力量,促进经济师工作全面有效开展。由此可见,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对推动经济师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四、经济师工作中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的具体措施 鉴于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更好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就要在经济师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经济师工作中正确分析科学精神理念的内涵。通过了解发现,要想在经济师工作中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就要先弄清楚科学精神理念的内涵,并把握科学精神理念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科学精神理念的了解,做到根据经济师工作需要,掌握必要的科学精神理念,强化科学精神理念的影响力,使科学精神理念在经济师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这一认识,经济师工作中要想有效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就要正确分析科学精神理念的内涵。 (2)在经济师工作中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重要的工作指导。经济师的实际工作需要有力的指导,结合科学精神理念的优点,及其对经济师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经济师的工作指导,对提高经济师工作水平,满足经济师工作需要,促进经济师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在经济师工作中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重要的工作指导,是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学会利用该手段。 (3)在经济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精神理念。从当前经济师的实际工作来看,贯彻落实科学精神理念,既是保证经济师工作得到全面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经济师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措施。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师工作中,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精神理念,并在经济师工作中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使科学精神理念能够成为经济师工作的有力指导,为经济师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经济师工作中,要想更多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就要从正确分析科学精神理念的内涵、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重要的工作指导和贯彻落实科学精神理念等方面入手,并充分认识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的必要性,使科学精神理念能够得到更多体现。 经济师论文:论经济师营销创新的重要性 营销观念强调认为,尊重别人是重要的。但营销观念提醒我们必须下功夫搞清楚:别人观念中的“尊重”所包含的意思可能有很大差异。别人的观念可能因为他们文化背景及消费层次的不同而不同。说营销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它包含的重要意思是根据消费者的文化与消费标准满足他们。 一、确立市场经济下营销“黄金原则” 现代营销的观点认为,传统黄金原则违背营销观念,因为传统黄金原则做了一个假定: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这是从感情方面来讲的,恰如“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个道理那样。而根据营销的观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消费结构的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观念、需求、价值观。所以,市场经济下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以满足别人所希望、所需求为原则。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沿袭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与短缺供给在人们头脑中牢固形成的买卖原则是很难退位的。其根本是消费者只能被动地适应生产者。正如西方那一个古老的黄金原则:“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这个黄金原则是几千年来西方人的行为准则,它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相似。就如何做人来讲,上述原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营销观念恰恰与这个传统黄金原则不同。国外有的营销专家把营销原则比作新的黄金原则。这个新的黄金原则是:“你要像别人所希望的那样对待他们”。用我们习惯了的话说白了,就是要满足用户需要,为用户(消费者)服务,把消费者当作“上帝”。 营销观念认为,消费者需求并不是根据销售者的观点就能简单推测出来的,况且,消费者需求往往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市场经济中的销售者需要深入反复地调查研究消费者需求,发现消费者需求。并不是我们不愿意要的消费者也不愿意要,我们想要的消费者也想要,更不是我们生产什么消费者就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服务消费者就接受什么服务。现代消费已经不再遵守著名的“4P”营销原则(即价格、商场、产品和促销)了,而是变成了新的“6C”,即成本、渠道、便利、公关、顾客和消费者。这种结构转变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消费者也当作销售动力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对人类以及人类在广告和营销刺激下的行为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网上消费超级市场的兴起,为消费者展示了十分广阔的选择余地。作为企业生产者,我们所面对的消费者需求是不能简单推测的,是复杂的。对我们生产和销售者来说,它往往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生产和销售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去发现消费者需求;要像消费者所希望、所需求的那样对待他们。 二、探索营销创新的“三条线管理”原则 营销观念变革的产物是营销创新。因为营销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否抓住商机持久发展的重要环节。一切产品都必须通过市场营销获得效益,围绕市场实施经营战略调整。“三条线管理”是当前企业推进营销创新的有效做法。所谓三条线管理,即在营销系统全面实行“物流一条线,财务一条线,营销一条线”。物流一条线:就是配送中心建立在市场和生产之间,并保证合理的存货,真正以市场为龙头,以销定产。一改过去生产计划凭感觉,市场信息滞后,造成产品积压的状况。配送中心也不再仅仅是“保管员”,它已经成为市场产品的信息流,能加强物资监控,有利于市场开发。财务一条线:就是财务系统直接进入市场前沿,及时掌握产品流向和资金动向,在更多的范围内变结算为预算,让财务管理管出效益。应向区域或分公司派出会计经理和财务人员,所有财务人员统一由总公司财务部直管,从而保障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效益。销售一条线:就是营销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下达营销硬性指标,把应收帐款不断地减下来,把库存产品不断地降下来,限定最大库存量不能超过上月销量的二分之一(或适当比例)。 销售一条线还必须包括优质售后服务。以目前家电企业中荣事达集团推出的“红地毯”服务模式为例。“红地毯”服务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它有别于一般的服务模式,把以人为本,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目标是以消费者为服务对象,让消费者满意。在荣事达集团收到消费者众多表扬信件中,有一封上海用户来信说:“作荣事达用户,心情很好”。这封信告诉我们企业为用户服务不仅要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还要让用户心情很好,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红地毯”服务模式的主旨所在。始于荣事达集团上门服务铺开红地毯的服务行为意义深远。这不仅强化了“红地毯”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而且呼唤起消费者的“主权”意识。我们看到迎接国外贵宾时,往往铺着红地毯。它寓意尊贵,象征热情。企业实行“红地毯”服务就体现“尊用户为上帝,视用户为贵宾”的服务宗旨。 三、实施客户资信管理原则 我们很多企业对于一句商业格言都有同感:“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最大的风险来源”。所以,要搞好企业营销,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利息损失,首先就是要对客户进行严格的资信管理,使客户真正变成财富的来源,而不是灾难的来源。进行客户的资信管理,必须重点抓好两个要害环节。一是抓好客户管理的基础工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客户信息管理工作都无法满足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的需要,许多企业还停留在各个业务部门或业务员单独管理客户资料的阶段。 这种状况也使一些企业宝贵的客户资源变成了某些业务人员个人的资本,一旦发生营销业务员跳槽或与企业出现利益纠纷,轻则带走客户关系,重则与客户内外勾结,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有的企业就由于某个重要的销售人员将自己掌握的几十个重要客户的资料和关系带到了另一个竞争对手那里,结果造成该企业销售额大幅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防止由于营销业务员带走合同和发货单据,而造成客户拖欠的账款变成了坏账,而无法追回的问题。二是抓好对客户信用评估。尤其是重点抓好对有赊销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严格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这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必须由企业内部专门设立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完成。规范的资信调查可以由企业自己完成,也可以委托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完成。然而现在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宁肯花几千元请客户吃一顿饭,也不愿意花几百元对其进行一次必要的资信调查,照此下去一旦真正出现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就十分严重了。 经济师论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经济师 当今,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勃勃生机和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尤其是新形势下水利行业从事经营性质职工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震荡和冲击。对此我们一方面理应对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职工思想状况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同时也要注重做好水利行业改革后从事经营的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和提高新形势下水利行业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以及水利行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当今我们所处的世界,已是信息、知识更新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中,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直至一个单位是否能够融入社会生存和蓬勃健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是否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及先进的科学管理经营。而能否创新发展,说到底取决于单位或部门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队伍状况如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行业、单位之间的竞争实质上也就是科技、人才等方面的竞争,这早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共识。对我们水利行业来说同样如此,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教育,特别是加强技水利行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在当今社会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是当今时代的需要 水利事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治水思路有了战略性的调整和转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依赖状况等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即:要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持续利用来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利的发展以维护自然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为首要前提,继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说的实现治水思路的不断更新转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以及水利专家们决策理念的转变,离不开广大水利行业技术工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化和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治水思路的转变和达到理想的目标,最终还是要通过我们广大的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用双手才能变为现实。因此,我们要注重加强水利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开发工作,不断加强他们的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从而使其能够具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把新的观念、新的治水理念、新的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 (二)、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是提高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我们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类设备器材外,还要依靠一大批具备、掌握一定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在从事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可以从国外进口或国内自我研制为我所用,但使用操作这些先进设备仪器的技术工人做不到全部从国外招来引进,担当主力军的技术工人队伍仍是要靠我们自己来培训。显而易见,仅单靠先进的机械设备,完全依赖国外的专家顾问,没有我们自己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就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先进设备仪器应有的效能作用,也就难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提高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平时我们也时有看到,有些水利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工程质量、功能效率不高,这里除了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外,与建设工程的技术工人的能力和水平高低也无不有很大的关系。 (三)、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加快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步伐,这不仅是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求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转变了人们多年来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习惯思维。 这就要求我们在扎实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确保好防洪工程安全的同时,也要逐步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对市场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加大科学管理,认真搞好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积极投身和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我们水利行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前进,努力为本行业、单位和部门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虽说我们水利行业中的许多单位建立起了经营公司或经济实体,有的单位发展势头、经济效益较好,但有的则勉强维持或濒临关门倒闭之境地。究其原因,我们暂且不谈经营管理水平、规模大小、机械设备等方面如何,单从从事生产经营的技术工人素质的高低来说,不能不说是占据着其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和作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行业或单位,往往十分注重研究市场发展的规律、重视科技创新、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开发尤其职工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创优质管理、优质团队、创优质产品、创优质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继而得以不断的发展壮大以致形成良性循环。反之,效益差的单位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方面往往重视不够,缺乏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战略眼光,只顾眼前或短期利益,没有强劲的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和能力,因而就很难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更难以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站稳发展。只有通过我们多方不懈的努力和经营,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像,加强技术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和质量管理的提高,不断增强我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给我们的行业自身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转变开发用人观念,在人才培训上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加大投资,尽快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尽快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觉悟高、整体技能强的水利行业技术人才队伍,不仅能迎接同业人才的挑战,还要在整个社会大市场的人才角逐中,在知识、技能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济师论文:试论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 要】进入21世纪,人力资源迎来了新时代。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理念和正式运营中展现出来的一个重要体现,而现在企业最注重的是培养人才,其中以经济师资源管理为第一生产要素,企业不光要做到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同时要不断完善更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引进力度和不定期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而现在企业最注重的是培养人才,本文就经济师人力资源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联系当今社会状况和需求,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在知识时代和经济时展的今天,人力资源也迎来了它崭新的时代。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理念和正式运营中展现出来的一个重要体现,而现在企业最注重的是培养人才,其中以经济师资源管理为第一生产要素,企业不光要做到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同时要不断完善更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引进力度和不定期投资。 一、我国人力资源现状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这标志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大国,但是在发展的强大体系下,我国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不如它们丰富,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利用率较低,这就需要我国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相关策略。 我国的人力资源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是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需考虑的问题。现今我国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导致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人才的集中地,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开发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投入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和提高为企业的贡献率,不仅能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意识,也能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使其发挥所长,推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终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他们的自身素质问题很重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在企业中,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企业要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展员工个性,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培养员工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实用性人才,让员工具有参与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如何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员工,企业其他人员和新进员工三部分。首先关于员工方面,在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在保证员工工作顺利完成后保障员工的权利,是员工关心的问题,也是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应该履行与员工签订合同中所规定的条例,按照合同的签订内容给予员工应得的权利,我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方法无论在企业的员工人才选择上还是员工履行其义务上,都具有可实行性。对于企业其他人员方面,要提高其他职工的服务水平,培养职工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于新进员工方面,要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基础,培养新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新进员工对企业改革创新方法的参与热情,以便企业更好地对新进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三、如何加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1、培养竞争意识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把注意力转移到创造科技和财富的人身上,在大家广泛关注下,作为代表的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管理过程中,要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要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经济师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通过竞争来激励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根据企业的管理体制要求自己,树立发展新目标,企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投入企业的建设中,培养竞争意识能够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软件力量。 2、提高人才能力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能力是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管理者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比较稀缺的,一个企业的规模再强大,发展理念再先进,员工能力再强,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企业也是无法顺利发展的。提高人才的能力,培养人才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了解企业各部门的组成和职能,有先进的发展理念,能够规划出企业的发展前景,能适应企业和商业发展的需要,才能管理好企业内部成员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好整个企业。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好的人才如何让其最大限度地展现和服务,需要企业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合理地佣金制度,根据其贡献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回报;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明确企业发展目的和未来发展前景,能够让企业员工有一个对企业发展总体的认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在体系的规范下,有目的有规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发展的计划,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强大体系的支撑下以人才为填充,才能巩固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制定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战略计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步晚,人才利用率不高,所以更加要加快人才发展战略的部署,在企业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都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发展方向,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在人才利用上的准确。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总规划的实施。 经济师论文:中职学校经济师教育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经济师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经济师或者经济师这一职业,各大高校也逐渐注重经济师的培养工作,许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经济师专业类的课程,以此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经济师 教育教学 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于经济专业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尤其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一人才需求变得更加明显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状况,许多的高校逐步开始注重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开设了关于培养经济师的专业。在培养经济师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许多高等院校讨论的热点。在取得了经济师的资格之后,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工作锻炼,才能报考高级经济师。笔者认为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高等学院学习的阶段,另一个是在岗位实践学习的阶段,本文重点谈论了在高等学院学习的过程,对其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 经济师存在的意义 经济师对于任何企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能够保证企业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笔者在此将高等院校开展经济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简单地分为了以下两点。 1.1 开展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来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学院培养高级经济师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学院应该也必须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进行了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缓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才能保证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1.2 开展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任何的企业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师的指导与监督,尤其是经济师对于经济状况的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经济师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院开始培养经济师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师的培养结束之后,学生走进社会之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更够实际的运用在工作之中,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培养高级经济师的意义之一。除此之外,经济师的教育工作还有着许多的作用与意义,高等学校应该意识到这种重要性,切实做好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2 现阶段经济师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许多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了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可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状态,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些缺点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本文笔者将目前经济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分为了以下几点。 2.1 没有实际重视经济师的作用与意义[3] 从根本上来看,现阶段经济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不重视经济师的作用与意义而引起的。例如,学校不重视经济师的培养工作就会导致缺少教学设备、安排的教学时间不合理、很多的经济师的课程都开设在晚上等等。再比如说教师不重视经济师的教学工作,没有做好课前准备,甚至出现了没有讲义的现象等等。最终学校与教师的不重视就会导致学生的不重视,就会出现缺少学习热情、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所以,要想做好经济师的教育工作就必须解决这一问题,要想成为经济师首先就必须重视经济师的作用与意义。 2.2 教学质量不高 许多的因素都制约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例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等等,成为经济师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除了掌握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之外,英语、电脑等等其他的知识也应该相应的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是现阶段的许多经济师没有做到这一点,无法成为高级经济师,笔者认为教学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对经济类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许多的学生在高等学院学习的时候没有打好经济专业知识的基础,没有切实的掌握专业性的知识。例如没有切实了解相关经济的法律法规、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等等,这些知识应该是成为经济师必须掌握的,可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很多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没有认真学习,学习的质量不够高,在未来成为经济师的过程中必定会受到阻碍。 2.2.2 其他必备知识掌握得不够好[4] 前面提到了要成为经济师除了掌握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之外,还要掌握许多其他的知识,例如电脑操作能力、英语水平等等,经济师的要求相对较高,需求全面型的人才,可是很多学生在高等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只重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其他知识的学习,这是不符合成为高级经济师的标准的,所以最终就会导致学习质量不高的现象。以上几点都是目前高级经济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做好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3 做好经济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措施 经济师的要求比较高,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经济师的,做好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笔者根据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的经验将做好经济师教育工作的措施分为了以下几点。 3.1 全面重视经济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这是做好经济师培养工作的第一步,只有拥有重视经济师教育的态度,才能做好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高等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经济师重要性的讲座,要求所有人参加,切实了解经济师的重要性。其次加大对于经济师教育的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科学的授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最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切实了解经济师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这样全面重视经济师之后,才能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3.2 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掌握的力度[5] 经济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不可能迅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系统地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可以采取换位学习的方法,组成不同的经济学小组,划分不同的课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研究不同的经济现象。教师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高质量的授课,必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许多的因素都制约着学生成为经济师,学生应该要做的就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成为经济师做好准备。学生可以积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电脑操作能力等等。成为经济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在毕业离开校园之后,切实做好岗位实习工作,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快速实现成为经济师的梦想。 4 结语 虽然许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有关经济学的课程,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可是面对社会飞速的发展我国还是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切实做好高等院校的经济师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经济师不是短期内就能培养成功的,它需求学生经过大量的专业知识学习与系统专业实践。本文笔者认为,只有认识到了经济师的作用与意义,在教育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以上提到的几个问题,切实做好以上提出的几点措施,才能真正做好经济师的教育工作,才能为社会提供真实有用的人才。 经济师论文:关于房地产业经济师的设置问题及相关建议 【摘要】随着房地产产业对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增强了其产业对经济师的要求,经济师这个职业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房地产经济师的主要任务,分析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师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师、设置问题、建议 一、前言 随着房地产产业对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增强了其产业对经济师的要求,经济师这个职业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中型房地产企业中,工程师、会计师等职位的设置较为普遍,而经济师的设置却相对较少。在一些房地产企业中,对工程会计等职位的开放程度较为普遍,唯独对经济师职位开放程度相对较少。从而反应出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也间接的说明了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房地产经济师的主要任务 进入新世纪,着重抓技术而放松管理,着重生产而轻视经济,这是房地产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严重的影响到地产企业的发展改革创新,妨碍发展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不利于提高房地产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目前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对房地产经纪师的设置问题做了相关的论述。它的职责主要就是在企业管理者的领导下,全面性的负责企业的经济方面的运营管理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经营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违反相关制度造成经济损失的经营事务行为给予有效的制止和纠正。为企业制定适合其本身运作的经营决策,通过组织市场调研对市场做出正确的预测,并且根据相关的资料制定出初步的运营方案。 2、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施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 3、协助企业的管理者制定企业长期的运营计划,并组织实施企业的长期运营计划。 4、研究企业以及下属子公司的运作状况,评价和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状况,提出一系列的增产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并在获得批准后组织实施。 5、负责策划企业举办的大型经济活动以及业务延伸。 6、负责企业项目的投资,提出所有可行性报告,进行经济风险评估,形式一定的经济监督权,杜绝一些无经济效益的投资活动和计划。 7、负责制定建设项目工程的承包方案,以及与工程预算相关的管理工作,制定项目工程的经营成本控制程序,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8、负责主持企业评审项目年度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在没有达到企业制定的指标时,指导有关单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成各项经营生产。 二、房地产经济师的设置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企业也日益繁荣起来,但它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由于进入房地产企业的门槛比较低,再加上行业发展历史比较短暂,经纪机构之间各自为政,且缺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这一现象促使了房地产经纪师这个职业的诞生。 1、领导者没有认识到经济师的重要性 2、房地产企业内部组织一直不完善 很多的房地产机构人员较少,在机构中又会出现一个人兼职很多职位的状况发生,如:某人即是业务员又是会计,甚至是还兼管着出纳的工作。这样的不完整体系,造成了业务流程的混乱,不能及时有效的对一个项目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同时房地产经济师的设置问题与建议分析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重视。 3、从业人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房地产经济师必须要精通建筑,物业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经验,还要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满足这一条件的经济师并不多见,我国在早些年就开展了经济师资格考试制度,但能弄过经济师考试的人凤毛麟角,在两千零三千年,通过经济师资格认证的人数仅在四千。再加上较多的房地产企业大量的聘用房地产经纪人,极少的去招聘房地产经纪师,这造成了房地产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差的难题。 4、岗位分工不明确 管理工作特别强调的就是职责权限分明,但在开放经济师岗位的企业中,经济师职责不明确,权限失去平衡,有的经济师权限仅在几项业务上,有的是负责房产企业的经济工作,最终也会出现经济师有名无实的现象。 5、缺少利益对碰 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觉得经济师带给公司的利益不大,且分管的权限又有些尴尬,位置仅次于总经理,在进修,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又远远不如会计师和工程师,这也较大了挫伤了经济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房地产经济师的相关建议 1、房地产企业的领导层重视经济师设置 经济师不光要向企业提供变幻万千的市场动态,还要提供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管理的政策变动情况。同时还要通过实践去证明市场动态的准确度和实用性,这些都是非专业人士不能解决的问题。房地产企业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师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经济师不仅要向领导提供房地产市场的各种动态、政策变动情况、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等相关决策信息,同时还要通过实践去反复证明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与实用性,这是非专业人员通常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针对具体的相关工作,及时做好总体设想,认真部署,严格检查监督,并予以全面落实。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体系 充分的发挥经济师在企业内的功效,加强经济师与经济师之间的协调联系。所以时刻要充实经济师的力量,如:组织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外出进行学术研究及探讨,使经济师时刻都能跟上企业经济发展的形式与脚步。 3、经济师的个人能力有待加强 经济师所担负的大部分工作通常是涉及面相对比较广,并且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复杂性工作。所以要充实经济师的力量,适当增加专业人员予以辅助,并定期给经济师予以培训、学习及外出从事学术交流及研讨的机会,使其能跟上企业经济形势的发展。 4、经济师的具体定位与科学性搭配分工 经济师发挥的是助手参谋的最用,它是房地产企业战略运营的住谋划着,同时又是决策的直接实施者,任务重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必须要进行一种科学性的搭配经济师和企业人员之间的运作情况。 5、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制度 房地产产业的前期开发项目,是经济师工作的重要对象,同时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方向也是由经济师协调策划的,所以激励制度能有效的调动经济师的积极性,做好多方位的准备,以确保经济项目的责任落实。 6、加强经济师对项目的管理。房地产前期开发项目,是经济师工作管理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每年工作扩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该项目的管理工作,同时房地产开发可变性大,这就要求经济师们做好多项、多方位的准备,建立起相应的项目库,如遇突发情况,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地产产业逐渐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主要以经营、生产、分配为主,经济师在以上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应对提高对经济师的重视程度.
工程估价论文:从招标人角度谈工程招标中设置暂估价的利与弊 摘要: 文中阐述了暂估价的基本含义以及与暂列金额的区别,从招标人角度详细分析了在工程招标中设置暂估价的利与弊,给出了招标人在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建议。 关键词: 招投标;暂估价;利与弊 0 引言 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推行以来,招标人可在工程招标中设置暂估价项目以便投标人进行投标组价。这种计价形式的运用,为选择较好的施工单位提供了平台。但是也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些隐患,因此应分析利弊以便招标人规范运用。 1 暂估价的基本含义 目前,正在施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以下简称13版《计价规范》)对暂估价的概念、价格确认等都作出了较为明确的阐述。13版《计价规范》中对暂估价的解释是“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但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工程设备的单价以及专业工程的金额”。 2 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利与弊分析 2.1 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利处 2.1.1 有利于招标人对暂估价项目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实践中,一些项目在招标过程中不得不先给定暂估价让投标人暂时计入报价中,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再确定其深度、标准、样式和价格等内容,结算时再按照其实际价格进行调整。这种深度、标准、样式和价格的再确认往往都有招标人的参与,因此,它对招标人的质量控制非常有利。 2.1.2 有利于防止投标人恶意低价竞标 工程投标中,一些材料因很难确定具体规格和要求时,如装修材料,同种品牌中的价格也相差好几倍,其中的差别不仅招标人、评委搞不清楚,就连投标人有时都很难搞清楚,此时投标人在报价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业主很难满意的且价格较低的材料先进行报价,或者会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调低价格,以期在中标后因约定不明而变更进行调增合同价款,而这种恶意低价竞标为以后的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1.3 有利于招标人选择到合理的投标报价 在招标中对暂时不易确定的材料、设备或是专业工程设置成暂估价,可以使投标人对该部分的报价起点一致,而对确定的材料、设备或是专业工程进行充分竞争,由此更能反映出投标人的实际综合水平,从而有利于招标人选择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投标报价。 2.2 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弊端 2.2.1 增加了招标人的工程项目廉政风险 当前,在招标中设置成暂估价的有些项目在具体定价的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如在13版《计价规范》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13-0201)中,对于暂估价定价的确定原则虽有具体说明,但在有些方面,如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项目,对招标人来说还有可操作的空间。因此,暂估价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滋生规避招标、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 2.2.2 增加了招标人对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设置成暂估价的项目一般都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具体确认并按此进行调整,而大多招投标项目都提倡风险的合理分担,如在招标文件中约定承包人承担某一比例范围内的风险,而招标人将某些项目设置成暂估价的形式,无疑将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全部被自己承担了,并且此种风险随着暂估价项目在工程总价中比重越大而越大。 2.2.3 不利于招标人选择到具有竞争性的价格 在工程投标报价中,对于暂估价项目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人给定的价格进行投标报价而不能随意自行变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再通过其它方法进行确认,否则在评标的过程中会按照废标来进行处理。这种再通过其它方法的价格确认很难达到投标时的竞争水平,因此,暂估价项目价格的形成容易缺少竞争性。 3 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建议 3.1 加强暂估价项目的调研和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暂估价项目造价的合理控制,招标人应在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方式确定暂估价项目的标准、档次和价格等内容,否则容易导致暂估价项目的价格偏差过大,甚至导致工程投资失控。同时,招标人应加强全过程控制,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止规避招标、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暂估价项目的规范管理。 3.2 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应与实际水平持平 对于暂估价项目的结算调整方法,通常在招标文件或者合同中约定仅调整其价差和相应税金来进行,此时,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水平的高低对工程价款的结算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比最终确认的价格高,由于事先约定暂估价项目仅调整价差和相应税金,那么差价部分在报价时已经计取了部分措施项目费、规费等方面的费用,这无疑将导致招标人在工程投资上多支出。相反,如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得比最终确认的价格低,那么招标人将会获得额外收益。因此,为了体现风险的合理分担,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应与实际水平持平。 3.3 尽量少设暂估价项目 为了尽可能发挥招投标的竞争优势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过程中,招标人应尽量少设暂估价项目,如此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会更具竞争性和合理性。目前,有些地区对暂估价项目在招标控制价中的比重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也说明了招标人应尽量把暂估价项目的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 结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招标人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越来越细以及专业分工越来越明确,招标人在招投标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多采用一些暂估价的形式。但是,如果与此相关的管理跟不上,势必会在以后的过程中带来众多隐患。因此,招标人应在工程管理全过程中都应强化规范管理,从而真正发挥暂估价形式的长处。 工程估价论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 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前提,在工程估价课程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导入法”,该方法是把实际的工程案例贯穿整个工程估价理论教学过程,以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步骤引出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最终完成一份完整的施工图预算。本文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并总结了实施该方法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项目导入法;工程估价;教学模式 0 引言 工程估价是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工程估价课程,但是该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教学难度大,相关专业教师也不断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创新,增加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大量的习题,但是许多学校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1],多数学生学习了该课程之后还是不会独立编制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很繁杂,太零散,学生对做造价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不知道从何下手,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该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是介绍工程估价基础知识(阐述工程造价组成、建筑工程定额原理、建筑工程计量规则、建筑工程计价方法等),实践教学包括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和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 应用型人才是指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任务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是以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因此,它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相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知识的适用性和运用技术的能力[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寻找一种以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会求知、会实践、会发展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一套教学组织方式[3]。 1 引入“项目导入法”教学的重要性 “工程估价”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较多,特别是建筑工程定额原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部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师按教材讲授定额的编制原理和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在其中穿插讲解几个小型工程案例。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际操作能力,造成与岗位工作需求的职业能力相脱节,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4][5]。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可引入“项目导入法”,它以“项目导入”为主要教学方法,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引入,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和协助学生完成项目并作出评价[4][6]。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学生对做一个项目的造价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思路,知道该从何下手,如何一步一步地完成。笔者已经在工程估价课程上采用了该种方法,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有待进一步 加强。 2 实施“项目导入法”教学的步骤 2.1 项目选择 考虑学生的水平、课时等因素,选择一套合适的图纸是关键。比如笔者向学生提供的是一套完整工程建筑面积450m2,结构形式为框架加砖混,层数3层,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加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图纸。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施工图预算。 2.2 造价文件编制的任务分解及对应的知识模块 2.2.1 知识模块一——工程造价的构成 学生拿着图纸后,很容易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由哪些项目构成?”。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第一部分“工程造价的构成”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听课也比较专心,积极性很高。 2.2.2 知识模块二——工程造价计价方法 学习完工程造价的构成之后,学生又迷茫了,“下一步又该干什么呢?”,笔者通过给学生讲解工程造价计价的两种方式之后,学生清楚了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在定额计价模式下,需要计算工程量和套价两个主要的工作任务;在清单计价模式下,主要是要完成清单综合单价的组价这一工作任务。教师非常轻松的完成了计价方法等知识点的讲解,并且学生也明确了接下来的工作任务,教师也很自然的过度到下一知识环节。 2.2.3 知识模块三——工程量计算规则 工程量计算包括建筑面积的计算、建筑分部分项工程计算(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及其它一些零星项目)和装饰分部分项工程预算(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天棚工程、门窗工程及其他一些零星项目)。每一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的教学内容均涵盖了识图读图、建筑构造相关知识、分部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比较。每讲解一分部工程,学生便完成所给图纸所对应的分部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并填制工程量计算表。最终汇总所有的分部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完成好工程量计算表的编制。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任务过程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己根据任务提出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必要时,学生还需查找相关资料,如平法设计标准图集,建筑工程定额等。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以技能训练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形成岗位技能。并且学生在整个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初步体验到成就感,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 2.2.4 知识模块四——定额套价 在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量计算完之后就是套定额单价,这很自然的引入了工程定额这一知识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定额的原理是一个难点,而有限的课时内很难让学生掌握定额的编制方法。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条件编制企业定额和预算定额,因此这部分知识在目前学生的职业角色能力中基本没有必要,如果将来形势发展确属需要,也应单列课程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这一知识模块的教学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定额的应用,即进行定额的直接套用和定额的换算套用。经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学生也能很快接受,并且完成所给图纸的分部分项工程定额单价的套用,完成预算表的编制。经过这一环节的应用,学生的成就感又增强了。 2.2.5 知识模块五——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的组价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主要的任务是完成清单综合单价的组价。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该知识模块,使学生掌握清单综合单价是怎样组合形成的。 2.2.6 知识模块六——施工图预算文件的形成 经过计算工程量和定额套价便能形成直接工程费,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完成措施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的计算,形成完整的预算造价。最终完成封面、编制说明及装订等工作,形成一份完整的施工图预算文件。 2.2.7 知识模块七——其他相关知识的介绍 由于课时有限,本门课程主要是完成施工图预算文件的编制,对于工程估算、概算、结算、决算等内容进行简单地介绍 即可。 2.3 考核评价 通过上述的任务分解,学生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及业余时间能够完成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最终上交个人成果。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先自评、互评,再由教师对学生算量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套价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并进行总结。 3 更好地实施“项目导入法”教学的措施 3.1 构建一支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项目导入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操作经验,良好的教学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的能力,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深入企业,具备在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及在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从业经历[7]。因此,必须构建一支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2 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是实施“项目导入法”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项目的选择上,要考虑到项目的典型性、难易程度、学生水平、课时安排等因素,选择一个适合的工程项目,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为以后从事造价相关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3 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 “项目导入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好课堂的教学秩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任务中来,可以组织 “以成绩好的带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或者小组讨论的方法。 4 结束语 “项目导入法”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导入——任务分解——考核评价”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的编制一套完整的造价文件。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的能力递进,最终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项目导入法”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工程估价论文:浅议估价条款在菲迪克合同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异同 【摘要】本文围绕估价这一重要条款,分析其在菲迪克1999年《施工合同条件》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描述的异同,以更好的指导估价原则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菲迪克、清单计价规范、估价、综合单价 在施工合同中,估价条款总是最重要的条款之一。因此,无论在菲迪克1999年《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称《施工合同条件》),还是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以下简称《清单计价规范》)中,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以下简要描述估价条款在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估价条款在菲迪克合同与《清单计价规范》中的相同点 在《施工合同条件》中有如此描述,每项工作适用的单价或价格应依据合同中的规定,如果合同没有明文规定,可采用合适的类似工作的单价。在《清单计价规范》合同价款调整中对综合单价也有类似描述:“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变更,造成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对应的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1)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2)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3)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由上可看出,对于估价的调整,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首先要依据合同的约定,合同约定可调或如何调整的,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的,则根据各自的规则,另行进行估价的调整。 二、估价条款在菲迪克合同与《清单计价规范》中的不同点 除人工、材料以及机械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单价变化外,估价的变化总是和工程量的变化有一定联系,以下仅讨论对由于工程量变化,两者在估价调整上的不同之处: 在《施工合同条件》中,如果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即:1、一项工作的数量变动超过工程量表或其他明细表中列明的10%以上;2、并且变化数量乘以单价已经超过了中标合同款额的0.01%;3、而且数量变化对单位工作量费用的直接影响超过1%;4、以及该项工作并没有在合同中被标明为“固定单价项”。则对该项工作估价时,应再确定新的适宜单价或价格。 而在《清单计价规范》合同价款调整中规定,因工程变更引起已标价工程量清单项目或其工程数量发生变化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调整:“(1)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有适用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应采用该项目的单价;但当工程变更导致该清单项目的工程数量发生变化,且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该项目单价可进行调整。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2)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但有类似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可在合理范围内参照类似项目的单价。(3)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也没有类似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应由承包人根据变更工程资料、计量规则和计价办法、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信息价格和承包人报价浮动率提出变更工程项目的单价,并应报发包人确认后调整。(4)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也没有类似于变更工程项目的,且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信息价格缺价的,应由承包人根据变更工程资料、计量规则、计价办法和通过市场调查等取得有合法依据的市场价格提出变更工程项目的单价,并应报发包人确认后调整。” 由此可以看出,在《施工合同条件》中,估价的调整约束条件除考虑在单位工作量费用中的比重外,还要考虑其整个项目中的价值比重。估价的调整变化不仅仅依赖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还要考虑该项变化在工程价款上的影响,调整后的估价适用于该项目的全部工程量,从而,在估价调整项目的甄选上较为复杂,易引起工程师与承包方的争议;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综合单价的调整仅考虑了工程量的变化以及报价浮动率,调整后的估价仅适用于该项目的原工程量变化15%以外的工程量,缺点是没有考虑由此引起的工程价款的变化,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工作量浪费,优点是综合单价调整项目的选择简单。 对于新增估价的确定,在《施工合同条件》中约定,如果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即:1、该项工作是按第13条[变更与调整]指示承包商实施的;2、在合同中没有为此变更工作项规定单价或价格;3、由于该项工作的性质不同或者实施的条件不同,合同中没有适合的单价或价格。此时,也应使用新的单价来对该项工作进行估算。如果没有可参照的相关单价或价格,新单价或价格应依据合理的工作费用,加上合理的利润,同时考虑相关情况予以确定;在最终确定一个新单价或价格之前,为了支付进度款,工程师可以临时确定一个单价或价格。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有如下规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工程项目综合单价的,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以及“如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与设计不符的,发、承包双方应按新的项目特征确定其综合单价。”由此可以看出,新价格的提出在《施工合同条件》中由工程师提出后,经过发包方协商认可后执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新价格由承包方提出,经发包方确认后执行。 对于删减了某项工作,承包商会产生一些的影响,在《施工合同条件》中规定:如果删减的任何工作构成了变更的一部分,而且双方对该删减的工作价值在删减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时,在符合三项条件情况下,承包商可发出通知,同时附证明材料,要求对因删减该工作而造成的影响予以费用补偿。1、如果不发生删减的情况,承包商的某笔费用本可以从中标合同款额中的部分的工程款中分摊掉;2、由于删减了该工作,使得承包商的该笔费用无法在合同价格中消化掉;3、在对任何替代工作估价时,也没有含该笔费用;工程师收到通知后应按第3.5款[决定]去商定该费用补偿,并加到合同价格上。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并没有对上述影响作进一步说明。 由上可知,仅从估价条款上看,《施工合同条件》中,原则更加严谨清楚,同时关注了量的变化和价值的影响;在《清单计价规范》中,原则与《施工合同条件》基本相同,虽然缺少了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关注,却更加便于实际操作。 工程估价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是“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在真实的案例中切实感受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对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从而获得专业职业能力。本文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类课程开发思路。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工程估价; 课程教学; 改革 1 引 言 截至2010年末,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219 180人,其中注册造价工程师52 267人,占全部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3.8%,造价员65 662人,占全部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的29.9% 。另一方面,对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近几年毕业生工作后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这表明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工程估价类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估价、安装工程估价、市政工程估价、园林工程估价。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大纲内总计152学时,9.5学分。其中建筑工程估价和安装工程估价为必修课,合计学分5.5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40%。同时,该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也设置工程估价(一)、工程估价(二),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以及其他专业也涉及相应估价类课程。 工程造价人员是工程和经济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其任务是以土木工程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知识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价格确定和分析。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迅速在工程造价领域独立工作的工程师,而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再培养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种要求。从国内这一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例如教学内容多集中在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讲述,学生会觉得枯燥、难学,教师会觉得难教。因此,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课程开发逐步得到了重视,德国不莱梅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它是目前世界职业教育较为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之一。在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工程造价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工作过程怎么做,从事这一工作需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工程估价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借鉴这种模式进行课程开发设计。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课程开发,是对原有的课程解构与新的课程体系重构的过程。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出台之后,出现了两种计算规则: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和传统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并且根据河南省《08综合单价》的综合解释,“使用《08综合单价》编制招标控制价时,人工、材料和机械的定额消耗量不能调整(定额规定允许调整的除外)。参加投标的施工企业可以自主确定投标报价,在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量可参考定额执行,也可以在定额消耗量的基础上适当浮动”。并且在“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量的风险由招标人承担,综合单价风险由投标人承担。因此可以看出,新的计价模式需要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我们围绕工程估价的工作过程,对原有课程进行序化,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们将学生毕业之后所能服务的单位,根据单位的性质分为两类:一是招标人,或者叫业主、发包人、甲方等;二是投标人,或者叫做施工单位、乙方。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实施后,工程造价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工作中必须考虑如何将工程量清单及规范中的计价要点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招标人公布招标控制价,投标人根据工程量清单投标,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根据项目实际办理签证,签证的单价怎么处理,如何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进行工程价款的支付等。因此,在教学中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真实流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实践教学项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的计价流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自主策划,任务分解,将“教、学、做”有机结合。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投标—签证办理—工程价款支付—结算”这一实际的工作流程,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接轨,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课程开发步骤 3.1 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能力分析 由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综合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来实现的,因此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进行分析时,充分考虑甲方与乙方对于造价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通过深入调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对工程估价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归纳,见表1。 3.2 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内容的整合见表2。 3.3 课程教学的实践 3.3.1 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估价课程教学中,已经证实案例教学是较好的教学方式,建筑面积在3 000~5 000 m2的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住宅楼、宾馆等都是较好的选择。我们在教学中选择校内一幢教学楼,学生备感亲切,同时能够结合建筑物更好地读图。任课教师拟订相应的招标文件,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特别是合同条款部分,把相应的结算方法、综合单价调整办法、付款方式在合同条款中予以明示。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招标人,一组为投标单位(施工单位,即该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同时会再模拟几个情况,组织学生办理变更、签证,同时结合变更、签证的综合单价处理方式,计算新的综合单价,最终还要求学生进行结算的编制以及审核。 3.3.2 课程教学的组织 按照工程进展阶段进行分解,将工程全过程分解为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结算审核阶段。 (1) 招标投标阶段。该教学班总共58名学生,将学生分解为两个组,分别为招标人和投标人。采用的清单规范为GB50500-2008,配套定额选择《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2008)》。该定额的综合解释中规定:依据《08综合单价》编制招标控制价时,人工、材料和机械的定额消耗量不能调整,参加投标的施工企业可以自主确定投标价格,在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量可参考定额执行,也可在定额消耗量的基础上适当浮动。因此,给予招标组的要求是,进行综合单价计算时,执行定额中相应的规定,并且选用2012年二季度的郑州市材料价格;投标组在投标时给予适当的假设,同时要求各项费用按照要求算出来之后乘以85%。以土石方工程为例,该项目为条形基础,室外地坪为-0.3米,垫层底面标高为-2.3米,因此挖土深度为2米。根据基础平面图以及相应的基础断面1-1,结合清单规范的要求,选择编码为010101003001,根据规范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出来需要的挖土方量为1 124.8 m3。课程讲解时,对于招标组编制招标控制价时采取的施工方案为: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土方全部运出,运距为3 km,人工配合土方部分采用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根据图纸的情况,《河南省08综合单价》A(上册)P16以及P17的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宽度计算表和放坡系数表分析得出,该项目需要的工作面宽为0.3米,放坡系数为0.71,招标组计算出来的挖土方量为1 638.8 m3,结合清单中的特征描述以及计价的整体要求,计算出来的综合单价为58.92元/m3。投标组采取的施工方案为:放坡开挖,坡度系数为0.20,自垫层上表面底板上面开始放坡,加宽工作面为0.10 m。土方开挖采用一台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全部运出场外,运距3 km。人工配合挖土方量为总土方量的5%,采用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组价单价按《河南省08综合单价》的有关规定计算的85%计取。根据上述相应条件,投标组计算出来的综合单价为42.13元/m3。通过这样的假设,所有同学理解了招标控制价是一个最高限价,作为投标人想中标应该采取的措施等。同理,在讲到其他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计量与计价时,给同学们相应的条件,同学们分组进行计价。 (2)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变更签证管理也是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2008《计价规范》中规定,对于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定后执行。因此对于施工过程的签证单产生新的工程量清单,甲乙双方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罗列出5张变更签证,按照上述原则分别交给招标组和投标组进行处理。 (3) 结算阶段。根据所给的施工合同中可以调整价格的条款:人工、钢筋、水泥的价格在施工期间上涨10% 或者下降10% 均不予调整(以招标文件中规定的2012年第二季度信息价为准),超过部分按照河南省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合同也规定措施费不予调整的条款。授课教师给出项目的施工时间节点,由投标组根据相应节点,算出需要调整的工日量以及材料量,并且进行结算的编制。招标组在投标组的基础上进行结算的审核,最终审减金额为23万元。 4 课程教学的评价 经过这样的授课,能够激发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整个教学的互动,避免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同时,学生对于课程的更好操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发现,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同学们分成4组以上,一组为招标组,其余为投标组,给出不同的施工方案或者学生自己拟订施工方案,待课程讲解结束后,根据所有投标组学生计算出来的投标报价,进行评标,看哪组学生能够中标。这样,学生既能很好地学习工程估价相关技能,也能更好地理解招投标的相关知识。 工程估价论文:“工程估价”课程的特色教学创新与探索 摘要:“工程估价”课程内容广、实践性强、政策性强。针对国内许多高校“工程估价”课程教与学环节均十分薄弱的现状,提出特色教学,综合应用“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的案例教学法,引入信息电算化和“任务驱动+实践”的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特色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上都有良好的改革和创新,能够广泛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工程估价;案例教学法;信息电算化;任务驱动;实践 “工程估价”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技能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建筑工程等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对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的主要业务工作有着重大影响,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工程估价”课程内容广泛、实践性强、政策强等特点[1],导致过去很长时间里国内许多高校“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情况不尽如人意。课程建设落后,影响着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教材陈旧、内容滞后且脱离社会实际,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等。这些问题一直是制约“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瓶颈。 针对国内许多高校“工程估价”课程教与学环节均十分薄弱的现状,一些学者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研究方案。例如,刘谨把教学分为工程识图、算量软件互动学习、套价软件互动学习三个模块,增强了学生的自学和互动。[2]王爱领等人[3]和高云莉等人[4]探讨了实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邓雪莉[5]则强调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特色教学”的教学改革,综合应用“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的案例教学法,引入信息电算化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并应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一、特色教学改革方案 实行“工程估价”特色教学,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枯燥的知识内容理解性记忆;引入信息电算化之后,学生通过软件操作加强学习;而“任务驱动+实践”的过程则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所学”与“所用”的无缝对接与零距离就业。改革方案如图1所示。 1.“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为一体的案例教学法 在“工程估价”理论教学中,选取内容真实、材料典型的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实践具有独立进行工程估价的初步能力。理论教学过程突出工程量计算这一重点;在每一分部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的理论教学完成后布置作业,通过案例计算相应工程的工程量;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和分析重点、难点,使课堂案例讲评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这部分教学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工程估价”课程的案例内容必须真实,材料应当典型和具有综合性,教学过程中如何选准满足这些条件的案例?二是相关资料的收集。“工程估价”的资料包括施工现场资料、工具书、参考资料等,教师如何掌握完备的资料?三是识图的问题。看懂施工图纸是正确计算工程量的前提条件。教师如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看懂图纸? 2.多模块的信息电算化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新的教学流程,通过回馈调查持续改进教学。把教学分为三个模块:算量软件互动学习模块、套价软件互动学习模块和工程识图模块。算量软件互动学习模块主要解决工程量计算问题,结合软件直观的三维视图将枯燥的规则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套价软件互动学习模块则能够将询价体系和定额讲解结合,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建设工程定额估价法和工程量清单估价法并存的“双轨制”估价方法有更深的了解;工程识图模块则反映了教学的连贯性,将投资估算(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总概算(初步设计阶段)、修正总概算(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施工图设计阶段)、合同价(招投标阶段)、结算价(工程实施阶段)、竣工决算(竣工验收阶段)等多次性计价、全过程工程估价内容融为一体。 这部分教学对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的要求较高,倘若教学单位没有开设前期课程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另外,为了有效发挥信息化和电算化的特点,还需要得到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师教学经验的更新,课程内容和深度的调整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配合。 3.“任务驱动+实践”的教学方法 “工程估价”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确定、控制和管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经济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通过工作后的实践经验能够成为造价管理人员。可分为一般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一般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深注册造价工程师三个层次。在“工程估价”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设计职业知识测试与职业技能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真正做到“所学”与“所用”的无缝对接与零距离就业。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同时,如何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条件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是实践教学面临的重大难题。 二、特色教学主要特色 推广“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的案例教学法后,可以让课堂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让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让师生之间由单向教导变为双向交流,即实现“枯燥乏味生动活泼”、“注重知识注重能力”、“单向教导双向交流”的转化。 “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定额量计算规则,十分繁杂枯燥,给教与学都增加了难度。案例教学打破了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营造了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氛围。而且,学生在案例作业的过程中不再是一味地依赖书本,学习死知识。而是主动学习,同时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增强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另外,通过案例课堂讲评,学生可以随时请求教师指导,一方面加深了学生自身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促进了师生的双向交流。 引入信息电算化,改革和创新了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具有时代感。特色教学增加了工程估价算量软件、套价软件和工程识图软件的学习,通过网络应用的新鲜元素将工程量规则的讲解和软件学习结合,使教学流程新颖而富有变化。 传统的“工程估价”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式的讲授为主要方法。主要教学内容是工程量计算规则。学生手工计算工程量、套用《建筑工程定额》。大量枯燥的规则和繁重的手工计算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或厌学情绪。 引入信息电算化之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整合新的教学流程,通过回馈调查持续改进教学成了课程教学评价的创新内容。整个教学流程能够整合校内外的众多资源,为学生搭建了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良好平台。 “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工程估价”课程中通过设计任务、学生讨论分析、教师讲授、评价等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做到“所学”与“所用”的无缝对接与零距离就业。 在“工程估价”课程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不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任务驱动”通过一个个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实践”则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效果 本课题旨在综合应用“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的案例教学法、引入信息电算化和“任务驱动+实践”的教学方法,形成“工程估价”课程的特色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只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实行“案例教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入信息电算化,将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识图、工程询报价等专业知识和信息计算融为一体,提高“工程估价”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由社会需求、职业蓝图、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学习,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只讲课本知识、课后做习题的教学定式。首先,在搜集大量工程量计算案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讲授课程内容。其次,网络信息化和软件教学增强了学生工程量计算和工程识图的能力。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法则让学生更贴近社会生活实践,增强了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教学效果上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后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案例资料,通过案例的分析、思考与操作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工程估价论文:浅析建筑工程估价方法 摘要:本文先明确了投资估算的定义,简单分析了投资估算的组成、阶段性划分以及精度要求、依据要求和步骤作用。一般的建设项目投资估算都是分三部分进行,即建设投资估算、建设期利息估算以及流动资金的估算。本文对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方法只是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估算;投资 1.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定义 投资估算就是指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建筑工程投资者现有的资料和特定的方法,对建设工程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算。是对工程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工程进度计划等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的基础上,估算出工程投入总资金的过程。它是工程建设前期编制工程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估结果,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估算和施工图预算的设定,对于建设工程资金筹措的方案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全面准确地估算建设的工程造价,是可行性研究乃至整个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2.建筑工程投资的范围和组成 2.1 建筑工程总投资的组成 建筑工程总投资,就是指投资工程从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到工程全部造成投产为止,所产生的全部投资费用。新的建筑工程的总投资由建设期和筹建期投入的建设投资和工程建成投产后所需的流动资金两大部分组成。建设期工程借款利息应计入总投资中,所以总投资包括建设工程投资、建设期工程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 2.2 建筑工程总投资估算的情况 建设工程投资的估算包括工程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工程无形资产投资估算及工程其他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这几部分。 2.3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依据和标准 2.3.1建筑工程投资估算依据 (1)建筑工程建议书; (2)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及方案; (3)建筑工程项目、辅助工程一览表; (4)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图纸、主要设备和材料表; (5)建筑工程设备价格、运杂费率和当地材料预算价格; (6)建筑工程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投资资料; (7)有关规定,如对项目建设投资的标准、银行贷款利息率等。 2.3.2建筑工程投资的估算标准 (1)工程内容和费用组成完备,计算合理,无重复计算,不提高或者降低估 算标准,没有漏项、没有少核算; (2)选择的标准与具体工程之间存在差异时,应进行换算或者调整; (3)工程投资估算精度要能满足控制设计概算的标准。 3.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作用 投资估算在工程开发建设中的作用: (1)工程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工程主管部门审批工程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工程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 (2)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工程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工程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当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之后,其投资估算额就是作为设计任务书中下达的投资限额,即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3)工程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到控制作用,设计概算不能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额,并应控制在投资估算额以内; (4)工程投资估算可作为工程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建设单位可根据批准的工程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筹措和向银行申请贷款; (5)工程投资估算是核算建设工程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4.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方法 正如前面所说,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工程投资、建设期工程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下面浅显的分析了各种投资的组成和估算方法。 4.1建设工程投资的组成和估算 4.1.1 建设工程投资的组成 建设工程投资是指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期与筹建期间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建设投资是工程费用的重要组成,是工程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可根据工程前期研究的不同阶段、对投资估算精度的标准和相关规定选用估算方法。根据现行项目投资管理规定,建设投资由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 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构成。 (1)工程费用,是指直接构成固定资产实体的各种费用。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从工程筹建起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 除了上述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设备与工器具购置费以外的费用。 (3)预备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避免在难以预料的情况下造成投资不足 而需要预先安排的一笔费用。 4.1.2 建设工程投资的估算 (1)建设工程投资估算,首先,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所需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次,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然后,估算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最后,求得建设投资总额。 (2)建筑工程费的估算建筑工程费是指为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要的费用,建筑工程费估算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就是以单位建筑工程所需的投资乘以建筑工程总量计算的。 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就是以单位实物工程量的投资乘以实物工程总量计算的。 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在没有上述估算指标且建筑工程费占总投资比例较大的项目,可采用概算指标估算法。采用这种估算法,要拥有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了解详细的建筑材料价格标准和工程费用指标,所需投入的时间和工作量较大。 (3)设备和工具购置费的估算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包括设备的购置费、工具及办公家具购置费。在工程建设中,设备及工具购置费占建设投资比重增大意味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设备购置费是指为投资项目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国产或进口设备、工具、器具的费用,应根据主要设备表及价格、费用资料编制。 工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是指投资项目按初步设计规定,保证 生产初期正常生产所必需购置的、没有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的设备、仪器、模具、器具、生产家具和备品备件等的购置费用。 (4)安装工程费估算 安装工程费通常按行业主管部门或专门机构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和指标估算。 (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是按各项费用科目的费率或实际取费标准估算的。 (6)预备费的估算 基本预备费估算,主要是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 涨价预备费估算,以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为计算基数。 建设工程投资流动资金估算的方法 5.1分项详细估算法 对存货、现金、应收账款这三项流动资产和应付账款这项流动负债进行估算 5.2扩大指标估算法 按建设投资的一定比例估算。 按经营成本的一定比例估算。 按年销售收人的一定比例估算。 按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 6.结束语 本文我们知道整个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全过程,知道通过自身现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再结合同类工程的估算数据,然后通过建设投资估算、建设期利息估算以及流动资金的估算这三方面,估算出整个工程的资金总额,从而投资者通过估算的总额来进行工程投资的决策依据。 工程估价论文:建设工程中暂估价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摘要:当前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践中,暂估价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采用,而且占总造价的比重逐年加大。然而,暂估价设置不科学,定价不规范,又让业主面临工程造价控制的风险。如何对工程量清单中暂估价的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控制,是建设单位必须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暂估价;风险;控制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中规定,工程量清单中的暂估价,是指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但暂时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的单价以及专业工程的金额。 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暂估价项目的设置解决了工程造价中一些暂时缺少设计深度或二次设计未到位的问题,也解决了一些材料暂时尚未明确规格、型号、品牌和档次问题。暂估价的设置在工作中解决了工程招标的完整性,从而使招投标周期缩短,减低了招投标难度,所以暂估价的形式较受招标人欢迎,目前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也采用得越来越多,所占的资金比例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暂估价设置与认价还缺少规范统一的实施办法,也在随后的工程建设与工程结算中埋下了诸多隐患,使工程造价突破招标人的预算投资规模,无形当中给招标人造价控制增加了很多风险。在这里,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工程量清单中暂估价存在的一些风险及控制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些参考。 一、目前暂估价的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暂估价项目设置存在风险。业主在材料暂估价和专业工程暂估价设置时往往界定不清,或者将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也列入暂估价中,或者将专业工程暂估价列入材料暂估价项目甚至分部分项工程中,或者将设备价格也列入暂估价项目。暂估价项目设置的混乱,会导致工程结算时,相关措施费用、总承包管理服务费用、规费、税金等的计取同样陷入混乱。 2.暂估价项目定价存在风险。招标人在暂估价价格时往往过于笼统,对其价格的组成明细缺少说明,如材料暂估价的组成,是否包含采购管理费及现场保管费,专业工程暂估价的组成是否包含相应的措施费用及规费等,暂估价价格时缺少内容界定,因此在随后确定的分包价款及材料价格无法与之对应,也会在结算时导致重重争议。 3.暂估价项目占工程总造价的资金比重过大,存在造价控制风险。由于暂估价在结算阶段是按实调整的,暂估价项目设置过多,在结算阶段就有可能会突破招标人的预算投资规模,使最终的工程结算造价失去控制,再加上工程建设阶段暂估价项目管理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无形当中给招标人自身增加了很多风险。 4.暂估价项目的认价存在风险。暂估价项目的内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合理的专业工程分包合同,导致暂估价定价过程中存在规避招标及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总包单位有时会和供应商或分包单位串通一气,故意抬高价格,造成暂估价的认价比正常价格偏高,使得建设单位承受工程造价增加的风险。 如某建筑面积为45000㎡的综合楼,工程合同总价为7800万元,在招标清单中设置了门窗,夹胶玻璃雨棚,玻璃幕墙,墙地砖,花岗岩等多达20余项暂估价,总额达2200万,实际暂估确认价比正常市场价高出约6%,建设单位将要多支出132万元。 二、对暂估价管理风险控制的几种方法: 合理设置暂估价。 (1)应尽量减少暂估价的列项数量,应尽可能减少暂估价项目,这既有利于质量与成本控制,又有利于建设项目管理。一般情况下,在招标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编审中,暂估价与招标控制价占比不得超过下表的百分比。 (2)发包人拟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不应作为专业工程暂估价的形式进行。在暂估价设置时,部分招标人出于规避招标市场等目的,在工程招投标阶段把拟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也列入专业工程暂估价,并计入工程总造价,而在工程建设阶段时,重新将这部分工程从总造价中扣除,另行招投标,此种形式往往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同时又涉及到原合同价款的结算调整问题、专业工程的合同签订主体问题以及总承包服务费的计取和支付问题,最终在工程结算阶段形成一片混乱。因此发包人拟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不得以分部分项工程或暂估价的形式列入主体工程招标文件的分部分项或其他项目工程量清单中,发包人应与专业工程承包人另行签订施工合同。 (3)对于发包人拟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可以将总包配合内容列入,要求投标单位在投标书中包含总包服务费。在分包合同签定时建设单位协调总包单位配合内容,分包合同不再考虑总包服务费,这种方法可以提早明确总包、分包的职责,避免施工时发生没有必要的纠纷,以至于影响施工进度,同时也可防止总包方漫天要价。 (4)建设单位应加强管理,尽量缩小暂估价的范围。对于有些材料设备可以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品牌、规格,利用工程招标阶段竟争机制,降低造价。 2. 对暂估价进行合理定价 建设单位在确定暂估价时,应事先考虑好涨价因素。对于签订固定单价承包合同的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要求考虑风险投标。而暂估价是据实调整结算的,实质上无形中使施工单位的风险转向建设单位,并且暂估价占总价比重越大风险转移越多。所以,建设单位在确定暂估价时应事先考虑好涨价因素,以防严重突破投资规模,造成投资失控的尴尬局面。 3. 严格暂估价的认价程序。 (1)暂估价采购中建设单位需成立采购小组,抽出时间作好市场调查,考察厂家,组织招投标等,这就要求甲方应具备或依托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否则难以完成。以往的工程实际情况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出现诸多矛盾。有的甲方认为暂估价不需要管理或无时间、无精力管理,造成结算时不能提供暂估价实际签认价格,由于甲方管理出现漏洞,因此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要求建设单位对于实行招标管理的暂估价项目,其招标采购严格按照程序来:①建设单位筹备成立采购招标小组,制定详密的工作计划;②确定暂估价项目具体规格、型号、技术标准;③建设单位专业人员、监理人员、总包单位专业人员均应做好市场调查;④编制适合业主需求的招标文件;⑤招标公告或向有资质的厂商发出投标邀请函;⑥招标答疑;⑦开标、评标、定标;⑧整理招标投标资料,写出评标报告。 一是要求业主加强管理;二是尽量缩小暂估价的范围。对于有些材料设备可以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品牌、规格,利用工程招标阶段竟争机制,降低造价。 (2)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时,应明确暂估价价款支付方式、结算价款调整办法;对于实施招标采购的暂估价,总承包合同中应明确招标的组织形式、流程、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还要明确跟踪审计对暂估价采购有审计实施方案。在审核总承包合同条款时,应避免因合因条款不规范给以后暂估价管理带来扯皮,杜绝各种关于暂估价条款不全、不真实、不严谨的合同生效,从而有效地减少暂估价纠纷,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4.严格竣工结算阶段暂估价的造价管理 针对由总承包方支付采购价款的暂估价,工程竣工结算时通常根据实际签认价格与暂估价之差,按工程实际数量算出总差额再计取费用后列入竣工结算总价中。竣工结算时,调整暂估价价款应注意如下:一是暂估价差价是否计取除税金外的其它工程费用应在总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没有明确规定。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二是应勘察现场了解工程实际发生情况,签证记录签字是否齐全。暂估价工程量的确定,如果该项没有发生变更,则按竣工图算出相应工程量乘相应实际价格进行调整;三是对于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的或以次充好的暂估价解决方法,应在总合同中明确规定。 总之,暂估价项目的设置虽然解决了工程招投标初期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其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建设单位应该从暂估价的、设置、定价、认价等方面着手,一步步把工作做好,为工程竣工结算做好准备,以控制造价风险。 工程估价论文:构建工程估价理论框架体系的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通过分析工程估价课程现状,指出以理论框架的构建为主旨的工程估价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进而提出实现学生掌握工程估价理论框架的措施,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讲授顺序,以思维训练为学习重点,实验环节为辅助。 关键词:框架体系;思维训练;工程估价 工程估价这门课程比较特殊,其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学生的质量。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成为工程估价专业教师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工程估价课程的特点 1.工程估价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工程估价是一门知识面广、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这样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大量的先期知识储备,如建筑施工、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投资学、工程制图与识图、施工组织、概论与统计、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等等。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其他专业知识是否储备充足,可以充分显示出来。 2.课程内容多,教学课时不足。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估价专业学时数日益减少,教育部咨询专家提出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2009年3月重庆会议)中,工程估价的课时数被压缩到32个学时,但是知识内容丝毫没有减少。在这么少的课时下,要把工程估价基本理论、建安费用构成、定额原理、工程量计量(包括清单量和预算量)、工程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与合同价、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等内容讲完,并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教学内容受政策影响大。工程估价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就是直接工程费的测算,其中既包括定额单价也包括工程量计量。我国2003年7月1日起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改变了以前以“量”、“价”、“费”为主导的定额计价模式,变成现在以“控制量”、“竞争费”为主导的清单计价模式。2008年又出台《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厘清了建筑合同履行中“扯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但是,建筑市场的问题不会一成不变,新的政策、法律法规会不断出台,教学内容也需不断做出调整。 4.工程估价课程实践性强。工程估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工作步骤,没有实践很难体会并理解考虑问题的重点。尽管有些老师提出案例教学法,但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过程是不能等同的,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自身的实践。同时,课程的内容与工程施工、施工组织等实践工作是紧密结合的,缺乏这一点,也造成教学的困难。 二、构建理论框架体系的教学模式 从上可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以下几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1)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够学会做施工图预算、工程估算、设计概算等等实际工作,只能讲述方法,但这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工作;(2)学生其他课程的不足在这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但是没有时间将之补充完全;(3)工程估价课程受到政策影响,需要不断做出调整,故死扣知识本身不利于学生面对未来多变的市场与政策;(4)只能针对一种工程类型教学,而学生未来却面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因此,为达到教育部所要求的“宽口径、深基础”、适应能力强的要求,仅仅强调知识点的讲解是不合适的,需要给学生构架一套工程估价的完整理论体系,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灵活地应对可能面对的问题,如同现在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构建是关键环节,它决定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何搭建这样的理论体系呢?笔者认为,不强调知识本身,而强调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一整套思维体系是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应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具体可以这样做: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讲授顺序 万丈高楼平地起,既然要建立框架体系,就需要从基础理论说起。工程估价的理论知识主要是介绍工程造价的构成及如何在不同的已知条件下使用何种方法进行估价。由于工程项目参与方不同,就意味着造价的构成不同。我们需要学生明确各参与方从哪个建设阶段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何时结束工作内容,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各方的费用构成为何有不同,从而其计量和控制的内容就有不同。 其次,通过上述工程造价构成的分析,可知公式:工程直接费=∑(定额单价×工程量),是形成施工图预算和其他部分造价测算的基础。通过工程结构的层层分解,逐步讲解与分析,明确其他费用测算的基础为工程直接费,或者其他费用是在工程直接费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基础之上计算。由此,可以让学生明确估价的重心是估算工程直接费。因此,学习定额原理,了解定额的编制,目的是明确定额单价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工程量计量,包括清单量和预算量,理顺二者之间的差异,明确如何算出清单单价和预算价。通过理顺上述关系,使学生明白“量”与“价”是对应的,或者说,什么样的“量”就应该对应什么样的“价”。 第三,不同时期进行工程估价,由于对于工程的了解深度不同,造成我们可以使用的估价的方法有根本差异。如:在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设计图纸没有出来,具体的工程量无法测算。因此,不得不使用已建的类似工程数据资料通过市场调整来获得工程的估算价格(可以称之为市场比较法)。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及以后阶段,由于具体的图纸已经设计出来,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可以明确,因此可以详细测算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通过逐步汇总的形式得到工程造价(可以称之为成本法)。通过前期工程直接费的求取,我们进一步扩展为不同阶段的造价求取。此时,有了基础理论和定额理论及工程量计量的知识,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将会容易得多。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知识体系按这样的顺序构架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构架: 2.思维训练是学习重点,知识点的学习是辅助工具 思维训练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认知,这点往往在教学中被淡化,而教师的讲解越来越受重视。但生僻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而言是枯燥的,只有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体验,才能实现工程估价思维模式深刻地印入脑中。建立一整套工程估价的思维模式可以按这样的顺序来完成: (1)基本知识体系的认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讲解顺序,我们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其次,是要建立学生对基础体系的根本认识,建立工程估价的常识。现在使用的计价方式有: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这两种模式要区分,也要建立联系,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面临政策的不断变动。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的区别:首先是,清单量不考虑工程施工中所采取的措施,只考虑工程量净量,定额量则需要考虑工程施工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并单独列项;其次,清单定额单价是不完全费用单价,包括了人工、材料、机械、企业管理费、利润和适当的风险。定额单价仅考虑了人工、材料、机械的费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体的造价会发生变化,而是说,计价方式不同而已。 (2)强调思维养成,减少思维重复。工程估价中有许多需要明确的知识点,如果每一点都详细讲解,则教学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太多的思维过程重复,比如,工程量计量部分,步骤是熟悉工程量计量规则—熟悉图纸—算量(计算基本工程量,考虑增加或扣减部分),分部分项工程十余个,如果都讲,则重复的过程必将使学生兴趣大减。所以,在讲解的时候,应当更强调的是思维的培养,例如,工程量计量部分,并不需要讲解所有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点讲思维过程,而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则成为培养这样的思维过程的载体,通过几个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计量的讲解,足以使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量工作。 (3)强调灵活运用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要学习的估价方法有很多,比如,投资估算中,就有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专用工程系数估算法、设备系数法、朗格系数法,等等,这么多的方法如何记得住?面临真实的情况,又如何选择?通过将估价方法分为成本法和比较法,在施工图纸设计出来,能够详细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此时使用成本法;反之,则只能使用比较法,使用市场中的类似工程资料,经调整后得到拟建项目工程造价。此时使用何种方法,要考虑我们的已知信息,信息充分多时,选用估算精度高的方法,信息少,就只能选用精度不是很高的估算方法。 3.实验课程辅助 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学生在应用时会有许多细节性的问题出现。例如,上课所讲的例题,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的时候,会觉得很简单,但是自己再学习时,会觉得又有许多问题产生。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讲清楚之后,学生就不会再有任何问题,实则不然,将讲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实,这也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才能成为经久耐用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再学习,必然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得到答案”的过程,或许比教师的讲授更重要。因此,工程估价课程教学必须有“概预算实验”、“工程造价实验”或“工程量清单实验”等实验课程辅助,以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一位思维转换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可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讲授顺序,重复的思维训练,实验环节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程估价这门课程当前面临的困境,也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工程估价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且能应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工程估价论文:浅议国有资金项目暂估价材料及专业工程招标 【摘 要】本文就目前国有资金项目暂估价材料及专业工程在招投标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规范其发包行为。 【关键词】国有资金;暂估价;招标 1、引言 在国有投资项目施工招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部分材料和专业工程暂时无法确定价格,对于这种情况,设置暂估价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操作性的解决办法。但目前在暂估价项目发包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给工程建设项目依法顺利实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何进一步规范暂估价项目发包行为,有效节约国有资金,对建设项目业主及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来说,均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2、目前现状 暂估价是指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但暂时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单价以及专业工程的金额,包括材料暂估单价和专业工程暂估价。目前在暂估价项目发包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项目设置随意。部分项目暂估价设置比重过大,或将标准明确的材料设置为暂估价项目,造成后期变更数量过多、金额过大,影响到后期合同管理和工程结算审计,也增加了发包人的风险。个别项目存在以设置暂估价为名肢解工程、规避招标、暗箱操作行为,极易滋生工程建设贪污腐败现象。 二是执行标准不一。目前对于如何进行共同招标、总承包人为民营企业的暂估价项目到底应采用何招标方式缺乏统一认识和规定,部分暂估价材料品种繁杂,招标人对后期频繁招标存在抵触心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个别项目打擦边球规避招标或虚假招标,给招投标日常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是合同管理混乱。在总承包项目招标过程中,对所涉及的暂估价项目后期发包、采购、结算方式,特别是业主、总包方在暂估价招标、采购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约定不明确或不合法、不合理,导致暂估价项目在采购、结算过程中存在争议,使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四是后期监管缺失。对总承包招标中涉及的暂估价项目在后期的实际采购方式缺少有效监管体系,个别项目业主利用标后监管缺失,将应依法招标的暂估价材料直接指定供应商,容易导致国有资金的流失和滋生腐败行为,也可能给工程质量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 3、对策研究 (一)尽快出台暂估价招标细则,规范暂估价项目发包行为 作为08计价规范出台后的新增术语,暂估价目前对于项目设置、招标主体、招标方式等无统一规范,这是造成招投标混乱和监管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是应明确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部分业主提出由于暂估价款项由总承包人向分包商支付,因此当总承包人为民营企业时,虽然项目为国有,但暂估价项目可以采用邀请招标。这种说法看似说得通,但忽视了国有资金项目总承包人支付款项的最终来源为国有性质这一事实,就其项目资金来源来说仍为国有性质;另一方面,由于暂估价格仅为暂定,而“保护国家利益、提高经济效益”是招标法制定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才能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接受监督和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而避免造成将设置暂估价作为规避招标、逃避监督的一种手段,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约国有资金。 二是应提倡总承包人作为招标人。七部委27号令规定暂估价应由项目发包人与总承包人“共同依法组织招标”,实践中很容易被理解为双方共同作为招标人。尽管也具备可操作性并得到一些认同,但这与现行提倡的责任主体一元化的施工总承包理念不相吻合,也不便于合同履行。恰当的做法应是仍由总承包中标人作为招标人,其原因一是总承包范围的暂估价材料及专业工程的采购主体为总承包人;二是其质量、安全和工期责任均归于总承包人,采购合同应当由总承包人签订,而根据合同法要约承诺机理,如果招标人作为招标主体一方发出要约邀请,势必要作为合同的主体与中标人签约。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两方作为共同招标人、一方作为合同主体的法律难题,招标主体仍应是施工总承包人,建设项目招标人参与的所谓共同招标可以通过恰当的途径体现建设项目招标人对这类招标组织的参与、决策和控制。 住建部的2010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专用合同条款”第15.8.1款中,将“按合同约定应当由发包人和承包人采用招标方式选择专项供应商或专业分包人的,应当由承包人作为招标人”这一要求作为固化条款,并按照08计价规范提出的做法制定了项目业主如何参与总承包招标的详细流程,也是对上述做法的充分肯定。 三是应限制暂估价的内容和比例。为了真正实现总承包项目招投标的竞争和优选功能,应对暂估价项目的设置进行规范。暂估价项目应为设计图纸暂不能明确的材料设备如电梯、同类型产品在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的材料如高档石材、总承包单位无法完成,需要专业分包的工程如幕墙等,图纸设计达到深度的或常规项目、市场价格透明或波动不大的材料设备,以及工程主要材料等不得列入暂估价,对暂估价超过一定比例的,应视为图纸设计深度不足,不具备招标条件。 (二)完善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避免暂估价项目采购争议 明确应由总承包中标人作为暂估价项目招标人后,项目业主应在总承包项目招标时,在招标文件中约定其对后期的暂估价项目招标如何进行参与、决策和控制并最终与总承包中标人签订合同,这也是在实践中能够约束总承包人的最佳途径。具体约定应体现下列原则:一是项目业主的参与主要体现在对暂估价项目招标文件、评标标准和方法等能够体现招标目的和招标要求的文件进行审批,未经审批不得发出招标文件,甚至可以在总承包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相关暂估价后期招标项目的招标文件只有经过建设项目招标人审批并加盖其法人印章后才能生效;二是评标时建设项目招标人可以可以派代表进入评标委员会参与评标,否则,中标结果对建设项目招标人没有约束力,并且,建设项目招标人有权拒绝对相应项目拨付工程款,对相关工程拒绝验收。 (三)开展工程项目标后管理,填补后期监管漏洞 各级招投标行政监督部门要及时改变只负责上门项目,对逃避监管行为不出问题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想法,提高监管主动性。可在统计招投标项目数据时,增设暂估价项目栏,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标后巡查,对暂估价项目规避招标或违规招标的工程项目予以查处,有效填补暂估价项目监管盲区。 工程估价论文:独立学院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工程估价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文章提出“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该模式以完成实际工程造价为驱动,由案例逐步引出工程估价基本理论,最后通过课程设计再完成理论到实践的飞越。实践证明,“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估价;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工程估价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该课程具有涵盖内容广泛,综合性强;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所占比重高①;政策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的显著特点。为了能让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懂、学好工程估价,毕业之后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本文认为独立学院不能简单的采用“拿来主义”——即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而应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模式。 一、工程估价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即由教师按照指定的教科书,逐章节 “满灌式”地进行课堂讲授,内容抽象枯燥,课堂气氛沉闷,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二)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 工程估价课程特点之一是课程中事实性知识所占比重高,因此很多教师往往陷入这样的误区: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结果是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 (三)理论教学、上机实训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分开进行 原有的工程估价教学过程为:先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然后进行造价软件学习,最后进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分散进行,虽然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不清楚这部分内容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所以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往往被动接受,学习主动性差。在上机实训阶段和课程设计阶段,由于前期理论基础不扎实,且与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脱节,最终学生完成的作业成果不佳。 二、独立学院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新模式 针对工程估价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改革应着重突破两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性;(2)教学的实用性,为此提出“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此法区别于“理论——案例——理论”的传统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②。由于工程估价课程本身的鲜明特点,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其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要求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案例分析,而实践中教师往往在讲授完理论知识之后,已基本没有课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另一方面,即便理论讲解中有时间进行案例分析,但所选取的案例往往涉及的知识面有限,案例之间不系统、不连贯,不利于学生通过案例掌握工程计价的方法,学生学完之后仍旧不能独立上手操作。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创新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是“案例——理论——案例”模式,而非传统的“理论-案例-理论”模式。 (一)“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是先引入一个典型案例,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该实际工程的算量和报价,在实际模仿操练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最后在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独立完成另外一个实际工程的算量和报价。整个模式以实际案例为驱动,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实施 1.选择典型案例 综合、完整、真实、典型的案例是实施“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的前提。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前期课程的掌握情况,认为建筑面积在1500~3500m2的多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住宅楼、宾馆都是较好的选择。笔者在实施过程中选择了建筑面积3216 m2、建筑层数5层、框架结构、桩基础的住宅楼。 2.案例操练和理论讲解交叉进行 教学过程分为案例操练、理论讲解和课后练习三大块,三大块内容交叉进行。 整个教学过程以案例操练为核心,理论讲解为基础,课后练习为补充。采用新模式授课后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愿意参与到案例操练中,课程设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模式实施中对于理论讲解部分,应注意选取典型构件讲解。如在混凝土项目中,可以只详细讲解梁板柱构件,其余构件通过课后练习来进行巩固,从而节省学时占用。另外,课后练习是课堂讲解的补充和深化,必须采取有效的考核措施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以保证整个教学效果。 三、结语 本文从改革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模式入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包括着许多具体的内容,如教学大纲的建设、教材的建设、教师素质的培养等,需要独立学院广大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估价论文:《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清单工程量计价和平法标注的引入对《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远程教育学生突出的工学矛盾是影响教学效果重要因素。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教学改革;工程量清单;工程估价 《建筑工程估价》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是学生掌握工程造价员岗位的主要技能课程。由于教学内容繁多、覆盖面广,加之我国计价模式的改革、开放教育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及工学矛盾的突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全面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是摆在相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重大课题。 一、工学矛盾突出——开设网络教学平台 (1)开放教育主要面对在职学生,学生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特别是建筑行业不实行8小时工作制,没有双休日,学生工学矛盾尤其突出,学习时间无法保障,很少有学生可以一堂不漏地参加面授辅导。(2)本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相对较少。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在职学生对《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要求。 鉴于以上情况,根据开放教育的特点,在面授辅导的基础上,网络课程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课程与实际面授辅导同步进行,以此来实现未能参加面授辅导的学生自学及其他学生课堂的补充和复习。教师通过教师平台将教学资料传入系统,学生在课后进入学生学习平台观看视频课件、下载学习相关复习资料。网络课程的建设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复习和补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的学习时间很好地解决了大多数学生工学矛盾的问题。 如何使学生保证自主学习时间是提高网络建设效果的后续保障,我们在网上平台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还要做好网络学习的督学工作:(1)通过学生浏览教学课件的时长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分,从而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2)通过网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网上学习的成果反映到期末的考核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学生可以在课程论坛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在线解答。网上学习的督学功能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以便在面授时更有针对性,提高面授时的效果;对学生来说也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侧重点,以便更有效地学习。 二、课程教材相对滞后——教学内容调整 《建筑工程估价》课本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写的教材。教材虽已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但其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单复制,并且教材定额采用的是江苏省的计价表,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时效性来反映国家的技术政策以及建筑市场的变化,因此教材无法直接应用于课程教学上。 本课程的目标岗位为工程造价员、造价师,工程造价工作既有政策层面的指导,又有技术层面的更新;课程的知识在全国造价员,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注册建造师等一系列建筑类资格考试中都有所涉及。鉴于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与市场岗位同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建筑市场接轨。如在参考资料的选取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从2003版更新至2008版,定额采用本省最新定额《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在教学中随时将行业最新的规范文本、建设文件、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补充到课堂上;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将浙江省造价员培训教材《建设工程计价》作为课程的主要补充教材,并结合造价工程师考试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造价知识的同时能尽量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使学生在校所学与工作岗位所用具有一致性。 三、清单计价规范和定额规则教学内容并存——对比教学 200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实施以来,在教学上根据工程建设招投标流程讲解从而区分工程量清单与建设工程定额。首先引导学生熟悉招投标流程,在此基础上讲解清单的计算规则,从而编制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然后从投标人角度讲解定额工程量的计算股则,进而完成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计价。例:如挖基础土方工程:(1)更具基础的类型讲解套型基础和独立基础的清单计算规则,强调清单工程量计算是以设计图示尺寸计算,挖土深度按基础垫层底表面标高至交付施工场地标高确定;(2)进行清单项目特征描述;(3)根据设计内容确定所包含的工程内容:人工挖干土、人工挖湿土、装土、运土;(4)参照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分别计算上述四项工作内容的工程量,强调计算土方工程量时要更具施工方案确定的放坡、工作面等增加施工工程量,在确定标高时,挖土深度按设计室外地坪标高确定;(5)套用相适应的定额,并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换算;(6)得出综合单价。从总的实施效果看,采用对比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清单计价模式的理解和掌握。 四、钢筋算量未得到重视——软件教学 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工作量在整个造价工作中占很大比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箍筋、直筋,弯起钢筋的长度计算。平法的引入,使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改革,钢筋的算量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使教学紧跟工程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平法识图已经刻不容缓。尽量在较短的时限内让学生看懂平法识图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筋的计算是任课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03G101-1作为主要的参考书,软件选用市场使用率较高的广联达算量软件。具体教学流程:(1)平法识图基本原理讲解:此过程力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2)软件操作讲解:通过软件以二维的形式辨识出每根钢筋的位置、形状,锚固、搭接长度,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然,通过软件直观的了解各构件钢筋的分布,学习软件的同时加深了平法识图的认识。(3)软件操作训练:读取结构施工图中的钢筋信息,在软件对应构件位置准确输入钢筋信息,进而得出钢筋工程量。此过程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手算练习:通过图纸信息,从总体上把握应该计算哪些钢筋,分类计算钢筋工程量,最后将计算结果和软件计算的结果比较,对比计算过程,查看自己在算量过程中有否缺漏。 五、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强——课程设计 工程估价课程理论内容并不复杂,在《建筑工程估价》教材中,往往只有简单例题,虽然例题的针对性较好,但往往与工程实际差别较大,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相应的课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设计的指导步骤如下:(1)模块化。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先对整个建筑物做一个解剖,将建筑物分为六大块:维护结构、顶部结构、室内结构、室外结构、室内装修、室外装修等,按模块来计算工程量。(2)熟悉图纸和相应的造价资料。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看懂建筑图和结构图,熟悉工程量清单以及本地区的定额和计价依据。(3)列项。培养学生列项的习惯,以免出现漏算,错算的情况。(4)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在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课堂上主要讲述土方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几个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对于其他的一些内容,则是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5)运用算量软件得出工程量,与手算对比。造价软件在造价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增加工程造价人员的职业技能,还能帮助造价初学者加深对工程计价规则的理解。(6)运用计价软件进行套价取费,形成报表。用计价软件形成报表清晰,方便换算修改,减少了大量的机械运算工作。 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通过和在校学生及造价用人单位的交流,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所写。课程的改革提高了学生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程估价论文:《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设计刍议 摘 要:《土建工程估价》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平时的知识积累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形成岗位工作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土建工程估价》是以地方现行各类计价依据及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为主要授课内容,围绕典型房屋及工程实例展开教学活动;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典型房屋及工程实例为主要考核内容,开展多阶段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活动,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同步可视化; 倒逼机制; 实例教学法 土建,本意应为土木建筑,意指土木设施修建。土建工程应指土木设施修建工作,即按设计的规格和要求,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所从事的土木设施修建工作的总称。广义的土建工程估价,应指对各类土木设施按设计的规格和要求修建花费的钱数的估算;狭义的土建工程估价,主要针对房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屋面工程等修建工作进行估价。《土建工程估价》课程内容趋向于狭义的土建工程估价内涵。 土建工程估价,以《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工程定额与管理》《土建工程估价》等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为前提,以各类房屋的土建工程为估价对象,以考察设计的经济合理性为主要目的,在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各阶段对土建工程的预期花费进行估算,是土建工程费用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由于该估价活动必须依“图”进行,可提高施工图的识读水平,对其他业务能力的培养具有反哺作用。因此,《土建工程估价》课程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方面,《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逐步总结出一套与《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相适应的“教法”与“学法”,即围绕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而展开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点、面实例教学法”。 在教学手段方面,《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为解决师生看图不同步,学生对工程术语缺乏感性认识等问题,多年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同步可视化”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一、《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秉承辽东学院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内容紧扣辽宁省现行各类工程估价规范,授课中充分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辅以“同步可视”的典型房屋的施工图、标准图集、计价软件等各种辅助教学资料,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学设计方面,《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相对合理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对其的组织与实施,最终引领学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为: 以地方现行各类计价依据及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为主要授课内容,围绕典型房屋及工程实例展开教学活动;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典型房屋及工程实例为主要考核内容,开展多阶段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活动,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逐步总结出一套与《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相适应的“教法”与“学法”,即围绕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而展开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点、面实例教学法”。通过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并达到了教与学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效果,最终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教法”上,《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围绕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采取融入“同步可视化”(“师生看图同步,概念可视化”)教学手段的讲授法、演示法等,传授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点”的教学任务。 在“学法”上,为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组采用了以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为主要考核内容的五阶段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方式,以此为着力点,“撬动”学生围绕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开展全面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完成“面”的学习任务。 三、《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手段探索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施工图是独特的工程技术语言,也是《土建工程估价》课程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传统授课模式下,一般仅将图纸发给学生,教师埋头讲,学生低头看,很难形成同步“审图”效应,给师生交流带来了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授课效率。 此外,大多数学生对工程内容的认知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以至对《土建工程估价》课程中十分关键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理解不十分充分,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近些年来,《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步可视化”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所谓“同步可视化”教学手段是指“师生看图同步,概念可视化”的教学手段。“师生看图同步”采取的具体举措为:将施工图转换成图片格式,在多媒体教室中,用 ACDSee 等软件演示,师生共“研”图纸,以产生同步“审图”效应;“概念可视化”采取的具体方法为:将学生较为生疏的工程内容,尽量以图形、图片、动画、视频、流程图等可视化手段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最终很好地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工程估价论文:《工程估价学》实践教学法初探 《工程估价学》是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最终成为懂技术、懂经济、懂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工程估价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改革。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管理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从国外 引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哈佛大学已沿用70多年,被广泛应用于其法律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现在案例教学法已被多种应用学科的教学所采用,除了法律以外,医学、经济管理等教学上也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一种适合《工程估价学》课程教学的案例教学法――“一例通”案例教学法。将就“一例通”案例教学法在笔者所讲授的《工程估价学》课程中的运用进行实例说明。 一、准备案例 1 选择案例。案例的英语原词是case,也可译为事例、实例,但案例源于实例又不同于一般的实例,案例要从现实的事例中去粗取精甄选出来。各学科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案例的要求不同,作为《工程估价学》案例,应具有内容的真实性、材料的典型性、综合性等特点,使学生通过案例实践,具有独立进行工程估价的初步能力。案例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与一个或数个理论点对应,应包括最基本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所用者需经过深入讨论才能得到答案,其次,数据应丰富真实,有完整的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系列资料,具有可模拟性;再次,案例要有时效性、典型性,能起到范例作用,能推而广之。教学实践中,笔者选用了山东工商学院内的一幢学生公寓作为案例,此案例除桩基工程等少数分部工程外,涵盖了《工程估价学》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分部工程内容,工程建筑面积在4500m2左右,框架结构,无特殊施工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此案例典型性强,大小、难易适中,学生还可以随时深入现场,真实具体,实用性强。 2 收集相关资料。在选准案例的基础上,还应占有大量相关资料,充分、详实的资料是“一例通”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的保证条件。相关资料可分为以下几类:施工现场资料,如施工现场勘察资料、施工组织设计资料、施工会审记录等,工具书,如相应的文件、消耗量定额、价目表、各类标准图集、预算手册等;参考资料,如各类参考书、参考资料等。其中,有些资料(如定额)至少应做到2~3人一套,便于学生查阅。 3 识图。看懂施工图纸,是正确计算工程量的前提条件。学生基本素质、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实践参与度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由此,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准备。这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我们主要采取学生作业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应向学生布置作业――识图,并且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案例教学 1 理论教学。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内容,按分部工程顺序,进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应突出工程量计算这一重点,同时用例题作为示范,明确工程量计算的具体方法。 2 案例作业。某一分部工程理论教学完成后,应马上加以应用,即布置作业,计算案例相应分部工程的工程量。例如,“砌筑工程”的理论教学完成后,本章的案例作业就是计算案例的“砌筑工程”的全部工程量及工料消耗,并套取相应定额。案例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障碍,如,公式的具体运用、工程结构、施工方法等问题。如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我们的经验是采取分散实习的方法,由学生去案例现场或实习基地,就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这样有助于问题解决,也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了实践能力。 3 课堂案例讲评。在了解学生作业的总体情况、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基础上,对案例进行课堂讲评。首先教师应对整个分部工程作业给出确切答案,然后应对重点、难点加以分析、归纳,使课堂案例讲评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考核 为使“一例通”案例教学法更好地发挥作用,还应把作业纳入考核范围,作为平时或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总分。同时,还应建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就案例质量、教师评点、学生准备、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运用“一例通”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 案例实施前,除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教学外,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应以小例题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以便案例作业顺利完成。 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非常重要。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步,因此应注意实施方法。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要过早地给出答案,应鼓励学生通过深入现场寻找答案,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于出现分歧,教师应组织同学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 教学与教育应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教学中,渗透管理思想。如,定额工程量计算完成后,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投标报价表时,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等,正确理解“综合单价”的涵义,并以“综合单价”为突破口,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不仅如此,还引导学生思考“综合单价”在工程招投标等管理实践中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改革――工程计价依据市场变化的动态管理模式。学生对于工程估价知识的掌握会逐渐上升到更深的层次,最终会出现质的飞跃,达到双赢的效果。 4 总结、讲评案例十分重要。不能对案例不了了之,应该让学生从案例的每一分部工程中都有所收获。 5 案例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在于案例选择恰当、理论教学的严密及应用的实现等,各环节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总之,通过“一例通”案例教学,学生对《工程估价学》课程的认识和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为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一例通”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工程估价学》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具备了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 工程估价论文:BP神经网络在工程估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招投标机制的推行,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主要课题是改革工程预算管理办法,快速提出工程报价,因此我们对建筑工程估价的速度和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神经网络可直接使用样本数据实现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因此不需要建立精确的计算方程或规则,非常适用于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但易于收集学习样本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工程估价模型,并借助某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办公室的大量历史资料,采集近年来该地区住宅楼工程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工程估价;多层网络 一、BP神经网络概述 1986年,Rumelhart和McClelland领导的科学家小组在《并行分布处理》一书中,对具有非线性转移函数的多层前馈网络的权重进行调整,提出了误差反传播的算法(Error Back Propagation,简称BP),从而实现Minsky关于多层网络的设想。人们也常把按误差反传递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直接称为BP网络。 BP神经网络的运算能力很强,可以完成许多学习任务,解决许多具体问题。迄今为止,BP网络仍是使用最广泛的网络之一。 BP网络是神经网络中一种反向传递并能修正误差的多层映射网络,其网络模型结构见图1,通常由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构成,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采用全互连的模式,通过相应的网络权系数相互联系,每层内的神经元没有连接。当参数适当时,此网络能收敛到较小的均方差。 BP算法通过误差函数最小化来完成输入到输出的一种高度非线性映射,映射中保持拓扑不变性,训练过程可分为两个过程: (1)输入的信息流从输入层,经隐含层到输出层逐层处理并计算出各神经元节点的实际输出值,这一过程称为信息流的正向传递过程。在正向传播过程中样本信号经过Sigmoid函数作用逐层向前传播,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到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 (2)计算网络的实际输出与训练样本期望值的误差,若该误差未达到允许值,根据此误差确定权重的调整量,从后往前逐层修改各层神经元节点的连接权重,这一过程称为误差的逆向修改过程。 两个过程完成了一次学习迭代。这种信息的正向传递与根据误差的逆向修改网络权重的过程,是在不断迭代中重复进行的,直到网络的输出误差逐渐减小到允许的精度,或达到预定的学习次数。同时需要确定的参数有期望误差(err-goal)、最大循环次数(max-epoch)、学习速率η、网络的层数、各层的神经元数以及其相应的激活函数等。 二、BP神经网络在工程估价中的应用 从对BP神经网络的分析中可以看到BP神经网络具有许多的特性,善于解决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而工程造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正是这种复杂问题。通常一个有丰富经验的造价师,根据工程类型、特征及其相关情况,参照以往经验和工程数据资料,就能大致估算出其造价,而无需进行大量繁杂计算,而且经验越丰富,资料积累越多,估算造价的准确性就越高。而模仿这种大脑思维模式,正是BP神经网络所专长的。 (1)工程特征量的选取及数据处理。由于BP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多选择为单极性Sigmoid函数,这就要求网络的输入输出量均应在[0-1]之间。对于连续值变量,我们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 而归一化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选取较为简单易行的最大值归一化法,在同期历史数据中确定最大值,并以此为基数将所有连续值变量数据转换到[0-1]之间。对于定性变量,根据专家的意见,按费用越高对应[0-1]之间值越大的原则确定,重要的是该小数与工程特征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不是这个小数的具体取值。 (2)BP神经网络估价模型的建立。本文采用三层的BP神经网络,即单隐层BP神经网络。根据分析结果,输入层为11个神经元,分别代表11个工程特征量,输出层为1个神经元即工程单方造价。隐层神经元个数根据柯尔莫哥洛夫定理设为2m+1(m为输入层单元数),即23个。学习速率系数取为0.01。 (3)模型检测结果分析。在网络训练完成收敛后,利用最后5组测试数据,对网络的训练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可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误差较小,已经基本满足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需要,而且也满足了我国工程概算造价的误差范围,说明模型的范化能力较好,模型比较成功。但仍然存在误差较大的工程,分析原因主要有,工程特征量的选取还存在不足,目前较多靠经验,而工程特征量的选取是决定最终模型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提高它的选取质量至关重要。 此外训练样本的选取也不完善,同时样本的数量太少,使网络对于一些特征的学习不够,因而个别工程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结论: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可以看到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式存贮和并行计算学习以及自适应性、容错性等特性,较之现有的工程估价模型更能适应工程造价的动态变化。特别是BP神经网络模型对建筑工程估价有很好的适应性,应用的结果也显示了其估算精度能达到预期要求,并且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因此,应该说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工程估价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在提高工程估价的速度和精度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单位:李杨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刘庭军 宁夏电力公司中卫供电局 工程估价论文:估价入账工程折旧费税务处理 实际投入使用但没有取得发票的固定资产,会计上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在成本费用列支的折旧额是否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实务中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未取得发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不可以在税前扣除,其依据是不符合申报扣除的“真实性”要求;另一种认为按照权责发生制和税法规定投人使用的次月计提折旧的规定,可以按会计制度的处理进行税收处理,即不必作税收调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以下简称79号文件)规定“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人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税法虽然允许企业的资产在投入使用的次月计提折旧,但应在随后的12个月之内及时取得真实合法的结算发票,按实际金额调整。 一、估价资产折旧相关规定解析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财企[2002]310号第三十三条规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本制度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前款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第五十八条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由于固定资产在构建过程中,建设周期长,经常会出现虽然工程已完工,固定资产已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且固定资产实际已经使用,并取得收益,但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而未取得全额发票不能及时人账、计提折旧,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成本费用的情况,对此税法一直没有明确规定。税法上,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税法上对其计税基础的把握是以工程的竣工结算为标志。这一规定与会计规定是有差异的,因为会计上规定的标准是预定可使用状态,预定可使用状态不等同于工程的竣工结算,事实上有可能存在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并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固定资产。国税函[2010]79号文就是为了解决税会差异和统一各地执行口径:(1)明确了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必须有合法的扣税凭证,即以发票作为支撑。没有发票不允许税前扣除。(2)在实际投入使用时,没有全额发票的,可以先按照合同规定金额入账计提折旧,但是缓冲期只有12个月,并且发票取得后还要进行纳税调整。(3)本项规定同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同,会计准则规定,按照暂估价格计提折旧,将来如果同暂估价格有出入的,不再进行追溯调整。而税法要求调整。 二、估价资产折旧处理会税差异 会计对此事项的处理,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企业会计准则均是规定应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只是在以后调整上有差异,会计制度上规定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而会计准则规定,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税法上可以先按照合同规定金额入账计提折旧,但是缓冲期只有12个月,并且发票取得后还要进行纳税调整。会计按照暂估价格计提折旧,将来如果同暂估价格有出入的,不再进行追溯调整,而税法要求调整。 三、工程与发票管理要求 根据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应当在一个年度内办理竣工决算。”因此企业应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并取得发票,国税函[2010]79号文件规定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人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与财务通则的时间规定相符。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工程项目》第十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价款结算的管理,明确价款结算的条件、方式和金额等内容,确保工程款项按合同约定或工程进度及时、准确支付”。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决算审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关注项目投资额、概预算执行、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等内容。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财产清单,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且有义务督促对方单位依法及时开具发票,避免违反《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受到处罚,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的,属于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九条规定,应取得而未取得发票的,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同时还规定:违反发票管理法规,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由税务机关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护理管理论文: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的风险管理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儿科上报的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和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用药安全隐患共32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常见原因为执行医嘱错误(34.4%)、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25.0%)、操作不规范(18.8%)、护理人员因素(12.5%)、实习带教不严格(6.3%)和药品过期(3.1%)。医院应加强儿科临床医嘱制度、查对制度、用药操作规范、护士职业素质管理制度、实习带教制度、病房药品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的贯彻执行力度。结论:在儿科临床用药护理中,严格落实执行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遵守用药操作规范,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加强实习生带教和病房药品管理,是降低用药护理风险、保障患儿用药安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儿科临床用药;风险管理;安全护理 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儿科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在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要兼具安全性、合理性,这与患儿的健康息息相关。绝大部分患儿病情轻微,只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因此,药物治疗是儿科常见治疗办法,正确用药可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药物安全是保证患儿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若临床用药不当将会给患儿的健康造成伤害。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治病救人,不合理使用药物则会致病害人。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临床用药的各个细节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谨慎处理,严格把关。护理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患儿的药物治疗的效果,护士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 一、资料和方法 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儿科上报的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和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用药安全隐患共32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二、结果 32例儿科护理用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执行医嘱错误11例(34.4%),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8例(25.0%),操作不规范6例(18.8%),护士职业素质因素4例(12.5%),实习带教不严格2例(6.3%),药品过期1例(3.1%)。 三、讨论 1、原因分析 1.1执行医嘱错误 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待来访者、接听电话、处理呼叫器等),将医嘱转抄到执行单和输液卡时,易误抄漏抄; 儿科医嘱复杂、变化多,特别是临时医嘱多时医护疏于沟通,导致医嘱处理不及时或护士执行错误; 责任护士正忙时,有临时医嘱需其执行的,主班护士未交待清楚; 个别护士违规执行口头医嘱。此外,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也是医嘱执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未能做到每班认真查对医嘱,或查对时未做到医嘱单、电脑、执行单、输液卡或口服药卡的四核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 配制药物时未认真查对,导致药品拿错、配错; 在给药前、中、后未认真查对药品和患儿身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等。 1.3操作不规范 儿科输液分组多,有的护士常简化操作程序,一次配制多组液体,导致配制好的药物放置时间长,增加输液反应风险;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复杂,容易计算错误而致剂量不准确;使用双头输液器时,同时开放两组液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果糖二磷酸钠与10%葡萄糖酸钙同时输入会出现混浊、变色现象。 1.4病房药品管理因素 科室药品未按要求进行管理,备用药品未进行不定期清点、检查,导致药品过期; 应该冷藏的药品未放入冰箱保存,需避光的未避光保存,使药品失效; 急救药品未按“四定”管理,班班交接,影响急救用药; 高浓度药品未单独分类保管,药物未入原装盒或多种药混放一起,容易出错; 毒性、麻醉药品未专柜、专锁管理,存在隐患。 2、管理对策 2.1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知识普及 总结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在病房合适位置张贴小海报,内容主要包括儿科常用药物、相关用药常识、忌食食物、用法用量等,由于是儿科患者,海报上可以适当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经典卡通人物。每天的责任护士一定要对患者认真负责,每次给药前要做到向患儿及家属细心讲解药品基本信息,要做到简单、直接、通俗、易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按照疾病的不同,将患儿及其家属分成不同群体,进行集中讲解,做到短时多效,使患者和家属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护士在给药时应当强调服药时间,叮嘱患者严格按时服药,因为调查发现,多数家长认为给药时间越长越好,正确的给药方法并非如此。用药时间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并非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2.2加强学习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能否做到对患儿进行安全用药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要使护士加强药学方面的学习,对各种药物的适应证有着必要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儿科临床用药品种的不断增多,用法用量不仅要以说明书为准,同时也要遵医嘱。此外,儿科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用药往往比较复杂,种类繁多,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要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积极掌握新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药学知识,才能保证儿科用药安全。护士如果对某些药物的用法存在疑问,在执行前一定要查清楚,含糊不清的用药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2.3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务必提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护士在执业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既可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同时又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出现因药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根据近几年来的案例分析和临床总结,如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多数由于相关护士的责任心不强,与技术和业务水平关系不大。由此可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认真负责,规范护理,方可做到对患儿安全用药。 2.4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加强责任意识 病区药品采取责任制管理,分开放置疗效不同、外观类似药物,对特殊药品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张贴醒目标识。为了避免药品过期,造成浪费药物,取药时应先用早期药物。保存药品时,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对于急救药物应该每天定时 统计,及时补充;对于高危药品要严格保管,做好交接班工作,所有人员加强工作的责任心。 2.5严格遵守给药时间,特殊药物重点对待 不同的药物半衰期(T1/2)不同,而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通常与之近似。护理人员要使患儿及家属提高这方面认识,因为给药间隔时间不当,会影响药效,影响治疗效果。对于需要输液的药物,护士要注明输注时间,交接时重点登记特殊药物。 2.6注意药物合理配置,不断更新相关知识 合理配置药物能够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儿科患者通常给药次数,以及不同患者的注意事项均较多,要特别注意配伍禁忌。全面了解配伍药物的特点,选择最适宜溶媒。静脉滴注多种药物时,如果必要,药物之间需用生理盐水冲管。 2.7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 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具体措施:(1)重新优化医嘱核对及处理流程,各班护士认真落实执行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2)进一步明确主班护士工作职责,对重整医嘱、新医嘱、特殊用药及在转抄执行单和输液卡时实行双人核对;(3)加强医护沟通,在执行医嘱时遇到疑问必须询问清楚,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必需执行口头医嘱时,要求复述两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能执行。 护理管理论文: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组成之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各类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再是仅为患者打针、发药,更是一种服务,而“以人为本”是现代服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因此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是必然之事。我院自 2010年在全院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但降低了护理差错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显着改善了患者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共有床位1600张,护士737名,年龄23~49岁,平均(29.5±3.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98名,中专学历439名;主任护师5 名,副主任护师32名,主管护师163名,护师154名,护士383名;工龄11年183名。我院2009年住院患者有3567例(对照组),其中男 1801例,女1766例,年龄1~89岁,平均(32.5±4.6)岁;2010年的住院患者共3643例(护理组),其中男1841例,女1802 例,年龄1~91岁,平均(34.1±5.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009年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010年的护理组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记录差错、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另外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自主填写,全数收回后评分,并实施统计。 1.3人性化护理管理1.3.1转变管理理念,建立严格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制度时,应注重管理理念的转变,以“人性化”为理念核心;为各项护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定护理人员实施准则及各项奖惩措施,以精神和物质鼓励带动其工作积极性;杜绝徇私舞弊,一旦发现差错风险事件,及时指出并纠正,但注意尊重护理人员的人格和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批评;制订处理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的急救程序,要求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以提高处理意外事件的信心和能力。 1.3.2科学实施管理,重视人性化教学管理的实施应注意科学性,首要排班合理,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强弱搭配、老带新、互帮互学等原则制定排班制度;工作中多予以护理人员关心、理解,为其提供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如定期开展各项护理考核或竞赛,让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和提升;选择合适的临床带教老师,实施人性化教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带教老师应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热爱护理和教育事业,教学方式应以护生为中,,鼓励护生多观察、思考、发言和讨论,充分尊重其想法和人格,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带教老师要主动了解、掌握护生的性格、思想活动及兴趣等,因人施教,并通过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和谐关系。 1.3.3创造人性化环境,营造和谐气氛作为护理团队的核心,护理管理者应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助于营造和谐气氛;多与护理人员交谈沟通,仔细观察其情绪、心理、言谈举止等变化,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情感激励和心理支持,以帮助调整其状态,提高工作积极性;一旦事故发生,护理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勇于承担应付责任,同时公正分析各相关人员的责任,调解由此产生的矛盾,强调团队整体性和协作的重要性,以助于人性化环境的创造。 1.3.4尊重病患,提供人性化服务护理意识应由“关心病”转为“关心病人”,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和服务,如在大厅、走廊过道等地墙壁挂上书法或各式画作,以助于改善患者心情;在每个路口设置连续、醒目的路标,为等候患者及家属提供专门的休息室等;重视与患者交流,语言亲切,态度温和,服务周到,举止得体,要视患者为亲人,充分满足其身心需求,家里良好的护患关系。 2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 3结果 较之对照组,护理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风险事件、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4讨论 “以人为本”是临床护理管理的基本原理,无论是传统的护理管理制度还是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都是以调动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区别在于传统管理更注重工作和结果,而人性化管理更注重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人性化管理,仍需要严格管理制度的支撑,实施过程应重视科学化、人性化,尊重护理人员和病患的想法和人格,提供人性化服务,同时工作教学也要以护生为中心,以充分发挥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才能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院社会地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本组研究发现,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医院风险事件、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护理管理论文: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根据护理人员的心理特点,简要阐述了将心理护理的理论运用到护理管理中的目的和方法,使护理人员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心理;护理;管理 护理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以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修养为研究重点。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能够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护士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医疗服务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门诊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搞好护理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实施分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从社会、家庭环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医院应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将心理护理、护理管理中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激励护理人员树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每天给患者打针、发药、三班轮转、工作单调乏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导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须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质、精神、信息等动力,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励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内心要争取实现较好条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产生的一种动力。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运用的最重要的心理护理理论就是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就是运用这种内心状态及职工心理需求,激发职工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化管理原则。目前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及公平理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如会议、演讲、巡回医疗、观看录像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职工家属对搞好护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1.2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大力宣传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先进人物、事迹,用白求恩、赵雪芳精神激励同行,同时树立本院护理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真正价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现象出现,教育护士长和护理人员,时刻树立“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其岗要负其责”“、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使全体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普遍增加。 1.4讲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对待自己的下属,防止用简单、粗暴、训斥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在开展批评或指出对方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肯定其成绩,赞扬其长处,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对批评的改进意见容易接受,不易产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逐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消除侥幸心理护理规章制度是构筑护理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护理人员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以规则和制度的形式,对某一文化加以肯定或否定,明确禁则和允则,它是全体护理人员共同遵守的办事准则和行为规则,是关系到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性文化和支柱性文化。因此医院要完善护理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护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医院护理部可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标准,并不断修订、补充,量化后逐月进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组织晨间护理检查和夜间查房;充分发挥院护理质量委员会的作用,每季度对全院的护理质量进行一次大检查,检查结果通报全院并和科室资金挂钩。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集体荣誉感,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侥幸的不执行标准影响科室,从而消除了侥幸心理。 3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促进求知好学心理鼓励科室护理人员积极继续医学教育,定期举行科内护理知识考试、技术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者给予批评和再培训。 护理管理论文:骨科护理管理分析 骨科患者病种多、病情急,多伴有开放性损伤,因此,急诊多、各种手术多,护理人员相对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应在思想上重视护理现代化,在实践中注重反馈和调整,才能做好护理管理。现将我科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体会介绍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排班时,充分考虑每位护理人员的特点,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技术和经验优势,由其担任责任护士l低年资护士电脑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责任心较强,可担任治疗室,办公室工作。实行“听班”制度,如遇到突发、重大、抢救事件时,听班护士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这样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满足了护士的休假要求。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既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又能圆满完成护理任务,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增强了科室凝聚力。 2物品管理 严格按照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物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病房用物及各种药物均定点放置、定量保存、定人保管,每日清点、交接。物品及药品柜外张贴明显的标签,便于取用和存放,护士长起监控作用,及时督导。 3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体系 坚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结合本院开展的阳光服务活动,为患者提供一系列人性化服务。摒弃传统的称呼床号的方式,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采用人性化称谓;发放阳光服务手册;每天提供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实行“首迎负责制”、“首问负责制”t实行陪检制度、出入院迎送制度。提供科普读物;发放出院复诊联系卡,出院后随访工作。护士长利用展会时间加强护士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的教育,积极调整心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各种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个性化。 4加强医护合作 每天由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全面了解患者病情,避免医护纠纷、护患纠纷的发生。如部分患者在面对医生和护士时所说的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患者。重医轻护“,会把产生的矛盾转移给护士,一起查房可以有效避免这类问题,也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理管理论文: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 细节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管理是作为相对于全盘管理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的过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促使医疗机构尽快采取措施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风险 。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成为护理管理的核心部分。管理工作中想要做到“护理质量零差错、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要把平凡的貌似简单的护理工作做好做完美就要关注细节。我院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护理管理,注重细节管理,抓好科室护理质量控制,避免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使得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护理质量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现就我院在狠抓护理细节管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具体措施: 1强化细节服务理念。牢固树立安全服务意识我院在狠抓护理质量的同时,注重对护士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科室每月组织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学习,专科技能操作练习,总结上一月工作,并对上一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提出具体防范措施。科室新进护士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学习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细节服务理念,提高护士的安全服务的警惕性,让护士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关乎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工作细节的一时疏忽,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医学实习生进行人科培训,并在带教老师的看护下方能进行护理工作。教育护士工作中要一丝不苟,要热心、耐心、细心,具备“医者父母心”。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使护士自觉把细节服务贯穿于护理工作中,从而杜绝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 建立健全细节管理机制,严格操作规范2.1建立质控网络,制定细节管理标准我院建立护理质量监控组,各科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科室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护理过程的细节管理,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使基层护理人员直接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从被动受检到主动参与,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环境,有力地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制定了质量检查标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殊用药、检查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安全输液、输血制度等,要求严格按标准实施,要求每个人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工作局面,从而使得护理质量大大提升。 2.2严抓高危因素,确保细节管理的落实确定护理风险高危人群、高危环节、高危时段等高危因素,并做好监控。包括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管理、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管理、加强科室毒麻、限制药品的三级管理等。对节假日,晚夜间及午休时间段加强检查及督导。对年轻的低年资护士加强教育与培训,科室排班注意高低搭配,强弱互补。对危重患者、手术病人、老年患者、婴幼儿、有心理障碍、精神异常患者等,做好风险评估,实行床边交接,主动沟通和交流,及时救治与护理,保证安全,把工作做细、做到位。对科室毒麻、限制药品每班交接,专人负责管理,并且做到定点安置,专柜上锁。对急救仪器和器械随时保持备用状态,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2.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细节管理的重点部分,也是科室质控小组督导的主要内容。护理操作中,要严格查对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严格执行2种以上的身份识别制度和查对制度,意识清醒的患者实、 行反向查对。在护理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预防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 3 加强基础护理,认真做好分级护理病室床单位要保持清洁、整齐。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污渍,无异味。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必要时消毒。协助患者做到“三短九洁”,卧位舒适,各种管道通畅、固定良好,床头牌符合分级护理等级要求;护士要做到掌握病情“七知道”,并按照护理级别要求巡视病房,发现问题“三及时”,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防范,并有安全防范措施。认真执行特护和一、二、三级护理常规,做好生活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管道护理等。对危重患者的特护要不间断地严观病情,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熟练掌握和使用急救药品器材;对重症需绝对卧床者行一级护理,要每30 min巡视1次,仔细观察病情,精心照料患者的饮食和大小便,定时翻身按摩,防止发生压疮;对不能下床活动者行二级护理,每2~4 h巡视1次,对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饮食护理;对病情轻或待出院者行三级护理,要每天巡视3~4次,关心其生活起居和执行必要的医嘱治疗,并做好出院指导,健康教育。 4 提供人文关怀,提倡文明礼貌服务我院自2010年起,在全院普及礼仪知识,推行文明礼貌服务,营造温馨氛围,实行人文关怀,使护患关系得到了显着的改善,降低了患者投诉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整体上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教育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理解患者、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交流注重满足患者的期望,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为患者减轻肉体痛苦。同时,还应从思想和情感上进行人文关怀,及时发现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 重视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加强对护理业务能力低,责任心不强,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及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聘用护士等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并每年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系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指导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培训、考核,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病区护士长讲评、研讨、修改标准。把问题反馈给各科室护士长。通过不断学习和指导,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文件 具有法律效应的重要性,从而使护士书写护理文件时更加认真、及时、准确和客观。 6 科学管理病房,建立激励机制根据病房工作的客观规律,实行科学管理,要求做到病房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病区秩序良好,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使患者有安全感、舒适感和信赖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个人综合能力量化考评制度,每月测评考核1次,每月评审1次,实行末位淘汰制,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加强细节管理后,护理人员增强了服务理念,更加注重细节服务,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更加科学、规范,降低了护理投诉的发生率,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护理质量。我院自2010年以来,从以上各环节人手,加强了护理工作的细节管理,没有发生严重的护理差错,无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全院无护理并发症、无坠床、无褥疮、无差错事故发生,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了抢救技术,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赞扬,护理质量有了综合性的提高,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论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浅谈 【关键词】手术室;质量管理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担负抢救任务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好坏将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危。因此,手术室必须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手术任务。我院手术室是一个综合性手术科,每日除完成各科择期手术外,还要应付各种类型的急诊手术,参加手术人员,实习、进修、参观人员多,手术器械繁杂。 怎样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把好管理关,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管理。 1 无菌技术管理无菌技术管理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关键,关系到手术切口的感染和病人术后愈合的情况,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洁净度、空气和手消毒及细菌培养监测、污染性手术后处理),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术中配合的无菌技术操作。 1.1 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控感护士每月必须完成空气培养,手培养以及物品培养,并且记录培养结果,每季度做一次紫外线监测。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性手术后手术间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污染器械、物品后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伤寒、结核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手术间门、窗、桌、床踏凳等,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pu /m3,定期对各种消毒(灭菌)后物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如化学消毒剂、高压消毒物品、护长可根据监测所提供的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1.2 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的管理: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清整一次,过期器械、敷料应重新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由器械班每日检查、添加更换、订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 1.3 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每一举动,即从入手术室至手消毒到手术台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而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依靠全体医生、护士共同完成。 2 器械保管及维护情况一般器械由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精密仪器定位、定人专管,采用登记本,由使用者签名,消耗性敷料定人负责,及时制作补充。 3 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配合器械班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建立各类手术器械准备用物本以确保手术用物齐全、适用、合符要求。要求手术室护士术前了解病情、手术方案、方式和体位,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做到技术熟练、准备、主动、工作细致。 4 差错事故的防范手术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较多,如接送患者、手术部位、器械的准备、术中用药和输血、标本的送检、异物遗留体腔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4.1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人在岗位在,谁在岗谁负责,健全规章制度使之成为习惯。 4.2 积极组织专业知识学习,以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做好以老带新,新老搭配排班,发现隐患及时解决,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4.3 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借鉴其教训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5 提高护士长的自身素质手术室护士长要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才干,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组织能力领导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增强科室凝聚力,以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6 做好临床科室的配合护士长除了在纵的方面领导全体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外,还要注意与各手术科室保持联系,定期向临床手术科室征求意见,以不断的改进和协调手术配合的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科室之间的矛盾,应本着一切从工作和患者的利益出发,互换意见,互相支持,以保证工作协调、手术室护士态度要谦虚、诚恳,切忌互相指责,甚至争吵,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7 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全面知识技能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以适应配合手术的需要,护士长可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出全年业务学习计划,每月指定人员讲课,内容为手术室的专业理论要求既强调专业性也强调相关的理论学科,结合临床实际,示范操作,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手术配合如新手术的开展,使用新设备、新仪器请专人讲课,参加术前讨论及动物实验等,以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使用和配合上则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护理管理论文: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管理 摘要:介绍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和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并提出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为护理教育者及教育管删者提供参考关键词:护理教育:管理;研究生自1992年没第一个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我目的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正足在这一背景下,怎样对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进行科学管理成了护理教育管理研究巾的热点。为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然后总结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管理13年来的经验,并提出日前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1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学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获得学位条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规范课程学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 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1)修满规定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4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 4.1护理学科定位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护理学与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药学一样为一级学科。而在我国,护理学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这样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应重视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工作范畴的变化和发展,护理将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护理均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已发展为独立的专业;三是护理研究生授予医学学位存在不合理性,决定护理的方向、学位课程没脱离生物医学领域。护理同仁应申请成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组,努力争取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确定护理学二级学科的专业设置。 42培养临床护理专家问题国外护理界培养的护理研究生大部分为专业型人员,而中国现在培养的护理研究生基本为科研型人员,其临床能力相对薄弱,从而造成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的矛盾,造成培养与使用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建议开拓渠道,与国外成熟单位合作,研究专业型护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培养过程、考核方法等内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早开展临床型护理硕士的培养工作,以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 护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质量,而研究生的质量则会影响整个护理学科的进步。护理教育管理者应及时总结经验,共同探讨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护理学研究生的质量,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护理管理论文:新形势下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初探 新形势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客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机遇和挑战中跟上时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坚持以病人的权利为中心,努力提高自身全方位素质开展工作,使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逐步增加,护理工作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抓好护士长培训、发挥护理带头人的作用文秘站版权所有 护士长即是医院的最基层管理者,又是护理单元的最高管理者,培养和提高她们的工作能力,是保证护理管理有效基础,因此,对护理部来说,每位护士长都是重要的。为了在新形势下更新管理现状及方式,组织她们系统地学习现代护理管理知识,护理质控评价指标,全面熟悉责任管理的各项指针,抓好技术熟练能力、计划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室管理能力培训。一是对护士长进行角色素质教育,明确从护士到护士长,多的是一份责任、一份压力,增强其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针对护士长成份新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每月定期召开护士长会,定期的互相查房,定期的质量讲评,外出参观,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进修学习回来的经验交流会,定期护理小结会等,彼此取长补短,使新护士长及在工作中点子少、处理问题技巧欠缺、管理能力差的护士长从中受到启发。 对科室管理好的在每月护士长会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不够的给予批评与帮助。并制订护士长工作实绩考核表,强化责任意识,每月对护士长的工作手册中的内容进行检查落实和讲评。并要求护士长在夜查房对各病区护理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小结。通过抓护士长管理能力,解决了我院护理队伍中两多一少带来的不足,即低年资护士多,聘用护士多,有临床经验的护理骨干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2、抓好以人为本管理、重视提高护理人员内在素质 我们说人才的质量决定着她们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没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临床护理,而人的素质是决定人才质量的根本因素。我们从素质工程建设入手,通过把好人员流入关,教育培训关,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关,开展了创建让患者满意工程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一是请专职礼仪老师上课,新护士的岗前培训的素质教育,护士的职业形象教育。二是以服务文明规范录像片为蓝本,规范服务礼仪。从门诊入院住院到出院制定了一整套护理文明规范服务模式,并在各科室护士之间进行演示后服务于临床。三是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和周到的生活护理。文秘站版权所有 3、抓好满意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在抓好满意服务的过程中,重点加强服务质量教育,开展以“五个一”(一张热情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一颗温暖爱心、一份精心护理、一身过硬的技术)争当星级护士标兵活动为主题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护理人员深入病房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把病人是否得到方便、快捷、舒适、安全满意的服务,作为评选先进护理组和优秀护士的标准。在5.12国际护士节举办“天使风采”颁奖晚会,为优秀护士和星级护士颁发了奖状和奖品,调动了全院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抓好质量管理、增强护理人员质量意识, 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质量,切实贯彻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在强化规章制度落实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科室综合学分考评实施细则,并将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具体化。在实行质量考评中,通过定期评价科室的护理质量,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针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补充规定了环节质量考评标准,危重病人制定标准护理计划等质量评价指标。在质量检控中,我们把指导放在首位,做到先指导后检控,并通过二级查房的监控手段,对质控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更改质控标准进行检查。每个月召开护士长会,根据护理查房的情况进行护理质量讲评。把质量控制深入到科室的每个班次,每个护士的岗位,使每个护理人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都非常清楚,使问题经指出能及时认识和纠正。并建立了奖惩措施,确保了质量管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真正使护理质量落实到实处。 5、抓好院内感染管理、防止院感发生 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医院感染管理构成了医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率的高低,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医院护理部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护理部作为兼管这项工作在平时要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1、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知识的在职教育。如新聘用护士上岗前教育,全院护士院感染专题讲座并年终进行理论考试等,从而达到全面教育,普及提高的目的。2、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及建立相应的监测管理体系。3、制定院感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并进行质量控制与奖金挂钩。4、加强对科室和重点部门的监测管理,每月到各科室随机抽检有关监控项目,进行管理效果的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6、抓好聘用人员管理、发挥护理主力军作用 随着医院的发展,聘用人员的增多,我院加强了对新聘用护士严格标准。从正规护校招收,进行面试及业务素质考核。试用期间按要求进行岗前培训。如军事训练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规章制度、院内感染知识、常用技术操作等并结合专科情况进行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以保证用人质量。另外,对聘用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专人负责,统一着装,进行队列训练,建立晚点名、出早操、夜查房制度、内务条令制度。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并根据近年来护理队伍不稳定,无序流动等情况。为全院有执业证书,工作满三年的聘用人员办理了失业 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聘用护士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提高。7、抓护理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实施继续护理学教育,加强岗位规范化培训已成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护理专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快速、实用的人才培养途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每月安排全院护理人员上大课两次,派出去学习的护士回来后向全院护士交流学习情况和体会,一人学家受益。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查房效果,采取了一个科室查房各科护士长评分的方法,提高教学查房的质量。由于新护士多,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三基理论和护理操作考试人人成绩必须达到80分以上。对全院参加执业考试护士举办了考前辅导班,取得了明显效果。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护理自学和函授学习,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8、抓好规范化带教,提高实习质量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医院的第一步,大多数护生第一次接触病人,其生疏、胆怯、害怕心理显而易见,这给临床带教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一是加强了护生专人管理,并发挥实习队长带头作用,让护生自己管好自己。二是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护生意见和建议。三是专人带教,出科时进行理论操作考试。护理部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了解计划进度及其可行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调整,保证了实习计划的正常运行,使实习学员较快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几年来,面对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对中小医院的冲击,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护理管理,狠抓护理质量,使全院的护理工作越上了一个新台阶。 护理管理论文:谈骨科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在骨科尤为重要。由于骨科治疗透明度高,病人卧床时间长。易并发功能障碍及各种合并症:且车祸、工伤、伤害等易涉及法律问题。所以骨科成为医疗纠纷率较高发科室,作为护理管理者,护理安全管理足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工作琐碎而平凡,体现在各个细节中。在抓质量的每一环节中,要牢牢地把握细节。 1 树立安全及法制观念,依法执业 护理管理者必须牢固树伊“依法行医”的观念。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护十严格凭执业证卜岗。组织护上经常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护士条例》等有关文件,用反面事例作为警示,让护士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2 狠抓制度落实,确保护理安全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伞的保证,尤其是对于医院的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要经常检查、随时提问、反复强化,让护士时刻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已,主动自觉地把规章制度落实在实践中。 3 细节管理应该渗透在每一质量标准中 3.1 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成立以护士长为首的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日按质量标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总结,接受每月的院护理质量检查小组的不定期检查。重视检查结果。护士长经常深人病房,跟班检查,对一系列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护理缺陷、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2 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特殊病人的管理 重点时段是指交接班时间、午班、夜班、休息日、节假日,这些时段上作人员少。护上易出错。患者易产生不满情绪。重点环节足术前、术后、危重、抢救等较繁忙、处置较多环节。霞点人员是指危晕病人、手术病人、病情有特殊变化病人,还有新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常出现差错护士;特殊病人是指转科和转院的病人、有医疗纠纷或有意见的病人、领导关照的病人、本院职工认识的病人等。实践证明,这些人员身上往往存在小安全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护士长要加强跟踪检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3.3 重视急诊急救及突发事件的培训 制订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及符种应急预案,提高护土应急反应能力。培训提高护上急救技能。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急救程序、心肺复苏、急救约物知识、急救仪器使用培训等。抢救仪器、药品、应急设备要每人负责、每日检查、及时维修,保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3.4 品牌隐藏在细节之中 每一项工作都是由每一个细节组成的,如果处处注意了,品牌就会慢慢创立。临床上因护患沟通不够,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甚至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护理管理者耍加强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从病人人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要注重护患沟通的契机,技巧,才能有效地避免护患矛盾例。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系统,护理管理者必须把护理安伞管理作为一亡作重点,树立强烈的安全责任感,加强护十安伞意识的培养和应急能力培训,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工作从细节抓起,善于捕捉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以保证护理丁作的安全稳定。有了护理安全,护理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才能优良运转。护理细节管理足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剑护理的各个方面,在构建护理流程的同时,要加强细节管理,树谚持续质量改进的观念,才能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 护理管理论文:强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法律意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逐渐普及,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上升。急诊科是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是生命的绿色通道,危重病人多,工作节奏快,病人及家属大多心情急躁,易产生矛盾。因此,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具有法律意识,才能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1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 1.1 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 护理文件既是抢救处理过程的真实写照,又是处理纠纷事故的法律依据,对病人到院时间、接诊时间、生命体征记录应写明具体数据,不能含糊其辞,因为入院的时间常常反映入院时病人状况与医务人员抢救是否及时,是医疗纠纷的焦点。对各种医嘱、病情记录、会诊、病人离院或死亡时间也应准确记录,保持与医疗文件的同步一致性。如抢救时来不及记录,允许补记,但补记内容必须真实,并在6 h内完成。 1.2 护理管理制度欠缺引起的潜在性问题①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意识不够O常由于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急救经验,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对危重病人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设备,救护技术不娴熟,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 ② 口头医嘱多: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没有复述或没有听清就执行,有时因听不清而用错药或重复用药。③抢救仪器发生故障。由于平时疏于检查维护,抢救时出现仪器故障,如中心吸引无吸力,监护仪出现黑屏,测不出生命体征等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④意外事件,如意识不清者如疏于防范易发生坠床、撞伤,呕吐、咯血可导致窒息,急危重病人在运送途中可能发生心跳骤停。⑤语言沟通不足。未能急病人所急,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未能做好认真、细致的解释工作,也有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护理纠纷。⑥ 物品的保管。病人死亡后若无家属,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清点病人的财产,对贵重物品要列出清单,交给护士长保管,不能一人去整理病人的遗物,单独值班时请医生见证,以免事后发生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大普法力度增强法律意识的前提是知法、懂法,护理部要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把普法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2.2 加大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的研究力度从法律角度审视日常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心,强调时间观念,保持急诊器械设备的完好率,急救药品配备数量、质量符合要求,重视技术培训,做好语言沟通。护理管理者还应重视引起差错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如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应及时采取增加人员、合理排班等措施加以改进。 2.3 运用法律知识正当当正常的医疗护理不被病人及家属所理解时,当护士的人身安全和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干扰时,应立即拨打“110”解决,发生纠纷时要保持冷静,语言要谨慎。 通过普法教育,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使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避免了差错事故,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维护了病人和护士的权益。 护理管理论文:安全管理在急救护理中的实用性 1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出诊不及时,出诊信息资料识别核实有误,出诊速度慢(超过规定的4min),护士出诊后电话核实地址时不够仔细认真,加之病人家属因紧张着急将出车地址向120指挥台错报,致使救护车跑错地点,未及时到达现场延误病人抢救治疗。②院前急救中对病人身份识别工作不够及时,护士将近到达现场时接车人未到,看见其他病人及家属拦车,情急之下将病人转入车内,后才进行身份识别发现接诊出错,又将病人劝出车外,报告120请求另派车,延误出车时间,引起病人不满。③出诊前物品或药品准备工作有误,护士将仪器搬至抢救室进行充电,出车后忘记携带,护士未及时检查补充物品、仪器,护士对病情评估不够充分、护士将物品遗忘在病人家中,致使到现场后才发现物品药品缺失或不齐,影响了院前急救的抢救工作,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和事故。④护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护士业务素质欠佳,操作技能不够娴熟,应急抢救配合能力较差。部分护士平时工作中操作技术好,具有过硬的急救技能,但在现场急救时由于周围环境嘈杂恶劣、众目睽睽下执行操作,心理素质不过关,出现紧张慌乱,导致穿刺不成功,操作不规范,降低了抢救成功率。部分护士工作思维比较单一被动,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较差,处理问题不够准确有效,如出诊胸痛病人,护士测血压后无进一步护理措施,既未给病人用氧,也未给病人进行心电监护,对病人未进行详细病情评估及途中的监测观察,无一定风险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⑤院前急救记录不规范。院前急救中因忙于抢救病人生命,无法立即书写抢救记录,补记后往往有漏记、错记或记录不全的问题,如抢救一院前死亡病人,院前急救记录首次生命体征漏记,抢救过程记录不够详细,没有体现出持续动态的生命体征监测与观察。⑥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院前急救危重病人转运途中风险大,意外多,尤其是路途较远的转运,护士未协助医生做好转运风险告知同意书签字制度。抢救中执行药物口头医嘱时护士没有与医生进行核对、复述,抢救药品安瓿遗失现场。护士言语不得当、记录不规范、针头玻璃锐器保存不当遭受职业暴露。 2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2.1通过对近1年院前急救资料、目前本科室环境及人力资源的分析设立了以下总目标①提高院前急救出诊的准确性和快速性,4min内出车。②保证院前急救物品和药品完好率达100%。③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综合素质。④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记录的质量。⑤提高院前急救安全转运水平。⑥提高院前急救用药的安全性。⑦提高院前急救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2.2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到每个护士,设立了个人目标①4min内出车,不接错病人,不漏接一人。②本班院前急救物品和药品完好率100%。③急救护理理论、技术操作考核≥90分。④急救仪器操作使用考核≥90分。⑤院前急救护理文书质量考核≥90分。⑥院前急救转运意外发生为0。⑦院前急救工作差错事故0为。⑧每周完成一篇院前病例护理体会。⑨每半年在科内分享主持一次特殊院前急救病例讨论分析。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知晓率100%。 3具体措施 120救护车定点停放于急诊大门处,不得擅自移位,出车人员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将出车司机工人休息室安排距大门五米处。设计制定《当日值班表》,分诊护士将当日出车的医生护士司机工人名单和电话在表中列出,将当日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在电话机上设置快捷键,一键拨通,出车人员全部配备对讲机一部,分诊护士固定在护士台接听120电话,不得擅自离岗,接听后快速通知出车相关人员及时到位。出诊护士上车后立即电话联系呼车人,再次复述核实出车地址和信息,了解评估病情,预先准备安排需携带的物品和药品,并安慰病人或家属,解除其紧张心理。出诊途中不断与呼车人联系沟通,确保准确快速到达现场,不断评估病人病情,了解病情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到达现场后出车护士根据出车单再次核实出车信息,两种方法识别病人身份,使用佩戴手腕带,确保万无一失。制定完善的院前急救物品和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按照120急救中心要求配备救护车物品和药品。救护车物品及药品管理做到“四定两及时”:定人负责,建立《出车物品登记本》和《出车班交接本》,所有急救物品纳入登记本内,出诊物品专项使用,不得外借。规定护士每班交班前将所有的物品收拾整理好,为交班做好准备。接班时对登记本逐项认真清点,查看交接本,对缺项漏项的物品及时追查,补充完整。每次出诊前将救护车快速察看一遍,仪器拿下车充电应将备用仪器补充上车,每次离开现场时应清点所携带的物品无误后方可回院,每次出诊后立即对物品药品进行补充,将特殊事件情况记录在交接本内并交接班。定位放置,所有物品固定位置放置,贴上标签,摆放整齐。定额定数量,救护车内配备物品登记本,出诊箱内放置物品一览卡,将物品种类名称列出,急救药品放入袋内,按作用分类放置,外贴标签,交接班时逐条清点。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每天对仪器进行开机检查,每周对药品、物品的质量和有效期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换。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有清晰明了的使用流程标示牌,操作者能掌握并熟练使用,熟知性能及保养方法。严格执行院前急救护士的准入上岗制度,由取得执业资格、从事急诊护理工作3年以上、经过急诊专业化培训或具备N2级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护士担任院前急救工作。每周组织护士进行护理业务学习,每月进行急救护理理论、急救技能考核,每月组织一次院前急救护理病例查房或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实行导师负责制,一对一带教,导师对学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教学,督促批阅学员每周一篇的护理病例体会。制定院前急救用药制度,规定凡抢救用药口头医嘱护士需大声复述,注射前需与院前急救医生共同核对,所有药瓶或安瓿必须保留带回与其他护士再次核对无误方可弃去。组织护士学习院前急救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进行考核。定期抽查每位护士书写的院前急救护理记录,进行质量评分,不合格者责令改正,将所有不合格文书拿出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指导护士正确书写。建立院前急救转运安全制度,实行转运前告知签名制度,凡危重病人转运签署转运同意书,设制转运前的转运能力评分表及护理评估表、转运中的病情评估表、转运后的病人转运情况登记表,通过病情评估、风险评估、事先告知保证院前急救转运安全质量。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制订应急预案演练 计划,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并有详细的评价改正措施。 4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标准 成立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质量控制组,护士长为组长,下属两名护理组长为质控员,定期检查,进行评分,对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下一步改进措施。 5小结 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我科院前急救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无一例院前转运意外发生,全体护士工作积极性目标性得到提高,形成了你争我赶,相互帮助扶持的良好学习工作氛围,保证院前急救工作安全,为周边社区居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护理管理论文:门急诊护理服务态度零缺陷管理的探析 门急诊是医院与社会联络的窗口,是医院形象的展示科室,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声誉,是医院能否赢得医疗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本院急诊科从2000年以来推行服务态度以零缺陷为标准,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 实施方法 1.1 明确提出服务态度以零缺陷为标准,改变服务观念。 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护理人员确立“做病人需要我们做的事,解决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服务观念。 并以服务态度零缺陷为标准,使每位护理人员有检测自己服务行为的准则,不断持续改进,完善自己的服务行为。 1.2 合理安排人员。根据中、青年护士工作、处事作风和性格特点,适当地调配,使她们在工作中相互协调,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类发生的问题,使新上岗的护士能在工作经验丰富、处理护患关系有技巧的老同志那里得到言传身教的薰陶。 1.3 对在日常工作中,因服务态度出现的缺陷、纠纷苗头进行登记,利用科室会议每月进行集中讨论。明确提出出现问题的环节,改进的方法和时间,并对改进的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实行持续质量改进。能对出现纠纷苗头主动进行调解、平息矛盾的同志,给予物质上,精神方面的奖赏。 2 讨论 2.1 确立服务态度零缺陷标准。建立一套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质量改进体系。护患关系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护理人员通过观念的转变使一些如扶病人上厕所,对抚助病人生活照顾,为病人冲热水袋等琐事,看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通过两年的实施,病人满意率从原来的89%上升到99% ,护理人员因服务态度的投拆仅为1例,并收到了9条表扬意见,改变了历年来门急诊护理人员从未收到表扬意见的状况,使护理人员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得到了提高和美化。 2.2 提高了学习意识,拓宽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护理人员意识到医学理论知识的重要,促进了学习理论业务知识的热情。为了给腹腔置化疗泵的病人应用化疗药物提供方便,护理人员经过认真查找资料和学习,开展了腹腔化疗泵注射的新业务,从而拓宽了护理业务,提高了业务水平。 2.3 安全护理得到了保障。通过对护理服务态度、纠纷苗头的控制,护理人员在护理措施落实的服务过程中,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使病人了解需要落实的措施,并取得其配合,从而使各类护理纠纷大幅度下降,并对其它相关科室工作中失误造成的小差错都及时给予发现、纠正,使安全护理得到了保障。 护理管理论文:护理管理者应对危机的体会 作者:陈晓兰,陈明仁,杨孝钦 【关键词】 护理管理者;应对;危机 [摘要] 总结了护理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机的体会。任何医院都会遇到护理投诉、护患纠纷等医疗事件。如处理不当不仅破坏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而且还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进而失去病源。 护理管理者应对危机是指在日常护理工作和管理过程中出现具有重大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时采取的应急管理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应急管理的手段使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突出重围,走出危机。 1 护理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危机 目前医院正处于改革的转型期,“看病难、看病贵”的棍子打在医院身上,可以说处于危机的重重包围之中。来自外部的危机: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服务对象自身维权意识增强,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医疗收费等均是患者投诉的热点,由此导致的诉讼和媒体负面报道均会给医院带来较大冲击。来自内部危机:医护人员受教育程度差距的拉大;医院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技术骨干的跳槽,资深护士的调离、解职,可能造成护理结构的断层等使医生与患者产生对护士的信任危机等等。 2 危机发生前的准备工作 应对危机被喻为“救火”,做好危机发生前的准备工作能为迅速处理危机赢得时间,进而使医院能成功面对危机,转危为安,将医院的损失降至最低点。(1)制定应对危机的计划,建立一个护理危机预测和应对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个计划中充分设想护理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危机,做到心中有数,当危机发生时才不至手足无措,无从应对,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比如人才的离职、护理差错事故、诉讼、媒体负面报道等都分门别类设计好计划,工作流程和替补方案等,一旦出现问题会迅速采取办法解决。虽然护理管理者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但制定一个计划流程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有条不紊地拿出应对之策。(2)建立危机应对组织。由于护理危机不仅涉及护理部门,也涉及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需要医院领导解决,还需要诸多职能部门的参与,建立危机应对组织可使危机发生时各司其职,避免将所有问题上交。 3 危机的处理 危机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根据准备期制定的预案启动处理小组,有步骤地实施危机处理策略。(1)认清危机的实质,有的放矢地处理当前护理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三大类:一是护理工作确实存在问题,导致危机事件的出现。如责任心问题、服务态度问题、技术水平问题、制度问题等导致危机出现;二是护理工作不存在问题,是由于新闻媒体的误导,将不符合实际的事件予以报道,导致医院陷入危机;三是既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有媒体或公众不实误导导致危机事件发生,应该说这种原因是导致护理危机事件出现的最为常见原因。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护理管理者应临危不乱,在掌握危机事件的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找出危机事件的主要问题,善于透过危机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有效地应对统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否则会弄巧成拙。这需要医院护理管理者在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处乱不惊,准备选择处理策略,迅速实施处理方案,争取短时间内控制局面。(2)快捷反应,缩小负面影响危机具有危害性,甚至灾害性,危机事件处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行动迅速。因为危机事件往往在短时间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一起严重的护理差错发生后护理部门应以最快的速度查明事件的起因,确认造成不良后果的性质和程度,首先做好挽救或补救工作,将对患者的健康损伤降到最低,安抚患者和家属,主动邀请管床医生参与处理,对实质性的问题,态度明确,口径一致,同时争取患者亲属及单位支持,对患者不合理的要求,正确对待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控制事态发展方向。我院曾有1例收费时将护理级别记错的事件,由于护患间的矛盾使事态扩大,导致病区的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危机,护士所记录费用患者不相信怀疑是乱收费,这一教训值得借鉴。(3)以诚相待,沟通协调,有人说:危机就是围在脖子上的围巾,有的被这个围巾勒伤、甚至勒死,但是也有的将它作为服饰的点缀或者用来取暖。应对危机的最高境界无疑是行云流水、任意所至。但是挥洒自如的背后要以真诚作为应对的前提,沟通是应对危机的基本功。巧妙地运用了沟通,你的管理活动就必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发生差错必须积极与患方沟通,不论是何种差错,必须承认自己的错误,过失后的诚实显示了你的真诚和对患者的关心,如对出现的显性差错隐瞒,患方如从别的途径发现,则不可避免地发生纠纷,使事态扩大。在特定对象事件上还应上门去慰问道歉。 4 体会 4.1 恢复信誉与形象,重新取得患者与社会的信任 危机如处理得当,不但可以扭转局势,而且个人可因经历此次特殊事件而学习到处理事件的技巧,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成长。护理管理者今后可通过制定有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整改,危机可以转变为契机。我院有1例孕妇羊水早破入院生产,急产护士保护会阴不当,造成会阴Ⅱ度损伤,患者家属及朋友在医院里大吵大闹,即打砸物资又打骂医护人员,经司法部门介入后纠纷方才平息,给医院带来极坏的影响,针对此事护理部查找原因,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很快重新赢得社会的信任,每年接受外单位护士进修数人,接受护理会诊多次。如何应对危机使其反败为胜。 4.2 总结经验,注重后效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危机后要对问题进行总结,防止同样或同类事件的再度发生;对于非本院发生的危机事件也要注意从中吸取教训,及时发现危机的隐患,及时纠正偏差,防患于未然。如何面对危机不能只着眼于当前危机事件本身的解决,还要立足于医院形象的塑造和宣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标本兼治、注重后效才是处理危机的目标。 4.3 重视环节管理 明智的护理管理者并不是危机出现才被动地进行危机处理,而是应从日常工作做起,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监督机制与协调机制和质量可追溯机制,强化内部管理,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的培训,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这才是真正清源之策。否则危机管理纵有回天之术,也不能将一个管理混乱,危机四伏的部门救活。 护理管理论文: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沟通技巧 【摘 要】护理管理者若能巧妙的运用沟通技巧,则不仅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获得下属的支持,上级的信任,患者的赞誉,达到预定的目标,更是提高良好的护理品质的保证。因此,建设性的沟通技巧是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必要沟通条件。 【关键词】护理管理者 护理 沟通 在系统化整体护理广泛开展的今天,护理管理已走上强调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护理管理者若能巧妙的运用沟通技巧,则不仅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获得下属的支持,上级的信任,患者的赞誉,达到预定的目标,更是提高良好的护理品质的保证。因此,建设性的沟通技巧是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必要沟通条件 1 管理者应有良好的倾听技巧 1.1 尝试了解上级、下属的谈话内容,必须听完谈话内容,切勿草率下论断,并深入了解谈话背景及隐藏之实,了解对方真正谈话的意图,以对方的立场来探讨谈话的内容。如管理者在与下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解对方的工作能力、技术专长、理想追求、思想情绪、性格特点、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与苦衷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下属的意图,处处从对方的立场出发看待问题。 1.2 面对面正视谈话的对方,表示乐意倾听,并辅以面部表情,以点头、微笑、嗯、哼声等表示赞同、支持、激励,不可任意中断或显示出不耐烦,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这也体现出对上级、下属的尊重 2 应学会适时回应的技巧 2.1 适时回应是指对谈话内容的反应、感觉。管理者以真诚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谈话内容做出适时的回应,这既让对方感受到真正被了解、被接纳,更能体现出对对方的关心、体贴。尤其是管理者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恰当运用这一技巧,定能使身心痛苦迫切需要安全、爱与归属需要的患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除了口头回应外,从举止行动更能显示关爱、重视。如身体向前倾斜,态度温和,微笑的面容,会意的眼神,恰当的手势等非语言沟通方式将起到语言沟通所达不到的作用,使沟通更易进行、有效 3 应具备将问题迅速理清的技巧 3.1 管理者要综合谈话内容,澄清疑难问题,印证彼此看法。可用重复、意译等方法将一些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够完整的陈述澄清。同时,要善于从许多复杂问题中理出头绪,抓住问题的症结印证彼此的看法,从而保证沟通的一致性、有效性。 3.2 在双方意见或看法不一致的情况下,不可争辩,切忌质问对方,教训部署,如发生不快时,应冷静,不可激怒,否则将使沟通成为上级权威式的传送信息,下属沉默式的回应信息,使沟通变为单向传递,失去沟通的意义。但对于超出原则的不合理的要求,管理者要做到态度明朗,不可模棱两可 4 应掌握沟通过程的技巧 4.1 应学会有条不紊的说话技巧,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易懂。参与讲话内容时要集中注意力思考沟通主题,并善于抓住主题讲话,不可讲与主题无关的话。 4.2 在沟通过程中,善用沉默,多听、多观察,会更容易掌握过程。 4.3 接受对方,减少抗拒心理,要了解人之长,不能只见其短。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尊重下属人格,是管理者应具有的起码修养。同时接受对方,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也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5 应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形式达到良好的沟通 5.1 护理管理者由于其特定的角色模式决定了她所接触的人较多,尤其在与其他部门、患者、家属等接触时完全依赖沟通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故护理管理者要学会针对沟通对象,尽量利用各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形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5.2 沟通的方式 护理管理者常以两种方式进行组织中的沟通,即口语沟通和文字沟通。口语沟通应用较广泛,如面对面、电话沟通、晨会交班、口头报告等。管理者要正确应用口语沟通,不可忽视其他各种影响因素,也就是要学会运用语言沟通的巧妙结合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书面沟通,要言词顺畅达意,字体工整,尽量减少沟通障碍。 5.3 沟通的形式 分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较具约束力,效果较好,但其多半是上对下沟通,下属是被动接受。如全体护士会,护理部决策公布等。非正式沟通较没有压力而又直接,有助于正式沟通更顺畅的完成,如护士联欢会、座谈会等。 例如护理部要在全院开展整体护理,建立模式病房,首先将有关理论、表格印发给每位护士,然后组织召开全体护士会进行学习,并每周定时下科室与护士们面对面交谈实施体会,以及理论运用情况和患者的反馈等,同时督导护士长观察护士对着一决定的反应,以口头报告或书面建议来组织修改或促进推行,这就充分运用了口头沟通、文字沟通、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等沟通的方式和形式。 总之,护理管理者只有具备了以上沟通技巧并熟练运用之,方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品质,进而使系统化整体护理中的病人得到最大的实惠。 护理管理论文:自愿戒毒病房护理管理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护理管理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护理管理 海洛因依赖危害极大,依赖者药物滥用更为严重。由于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与正常人有极大的差异性,使自愿戒毒病房难以管理。为此我们针对自愿戒毒者自制力差、易冲动,对有强烈的心理渴求,依从性差等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戒毒病房护理管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 护理管理措施 1.1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杜绝来源是自愿戒毒病房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戒毒者一方面想戒除毒瘾,一方面又无法忍受强烈渴求的精神煎熬,使他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夹带,或叫人送入病房,因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病人的行为,切断与外界毒友的联系,以保证脱毒治疗的顺利进行。 1.1.1 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入院戒毒者详细说明自愿戒毒病员知情同意书的内容、目的,取得自愿戒毒者的认可与合作。主要内容包括:在戒毒期间应遵守病房管理制度,接受封闭式管理;遵医嘱服药,不私自服药,不藏药;住院期间随时允许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严禁携带、私藏,一经发现立即销毁,经教育不听劝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住院期间传递、唆使他人吸食、注射、提供用具、贩卖者,交公安辑毒处处理。戒毒期间不准探视接见,不准对外打电话及接电话,不准携带水果、烟、饮料、食品等。入院者如能接受以上条款,服从管理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办理入院手续,否则劝其到公安强制戒毒所,避免患者入院后因违反规定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1.1.2 入院前的安全检查。检查由两名工作人员进行,仔细检查自愿戒毒者随身携带的物品,严把入院关,防止的夹带。自愿戒毒者所带现金及贵重物品全部由工作人员代为保管,建立现金使用帐本,不允许相互转帐,杜绝自愿戒毒者之间的交易。 1.1.3 严格病区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病区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每周定期对病区的环境、物品及病员进行安全检查,对病房内出现的可疑现象,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1.2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2.1 注重服务意识的转变。自愿戒毒者属特殊人群,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既是行为越轨者又是药物依赖者, 他们也能切实体会到吸毒的危害,而主动要求戒毒。如果对吸毒者的吸毒经过作一个客观的、全程的、细致的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吸毒者是受害者,并且是年轻的受害者。他们因各种原因误入歧途,成为“瘾君子”。我们不应将吸毒者看成染有陋习的坏人,而应把他们当成病人来看待,以诚恳、宽容、克制的态度关心他们,不冷淡、不歧视,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痛苦,从思想情感上接纳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人性化浓厚的戒毒环境。 1.2.2 密切观察病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正确识别戒断症状,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置,对病人的讨药行为要认真分析并作好相应处理,必要时使用安慰剂。静脉穿刺时力求一次成功,赢得病人的信任。 1.2.3 加强营养护理管理。长期吸毒者饮食无规律,食欲下降,胃口差。为此营养食堂专为戒毒者增开了小灶,满足不同的需求。特别注重饭菜、营养的合理搭配,并送餐到床边。对不能正常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并指导他们饮用营养丰富的流汁饮食如牛奶、麦片等。 1.2.4 加强健康教育。我们在病区走廊墙壁上粘贴了各种宣传板块,内容有国家的禁毒法律法规、的危害、如何脱毒、警示语等,形成一种戒毒的氛围,同时也美化了病区的环境。在活动室内建立了健康园地,宣传戒毒知识,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工作人员经常主动与病人聊天、谈心,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在闲聊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有关吸毒的危害等知识,强化吸毒对躯体的损害和成功脱毒的事例与成功经验,帮助吸毒者树立起戒除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对出院病人,规劝他们远离,回避毒友,每人赠送一张连心卡,以方便病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同时我们也定期与他们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现状,指导解决病人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 结束语 一般情况下,戒毒病人均能切实体会到吸毒的危害而主动要求戒毒,但他们对的心理需求太大,常常无法遏制自己的求药行为。因此理解、宽容的接纳,严格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以及良好的诫断治疗是矫正患者的行为、改变吸毒者人生观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打开戒毒者主动配合治疗局面的一剂良药。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析 本篇文章以笔者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为研究方向,剖析毕业设计课程水平降低的缘由,归纳了毕业设计教育实施阶段的履历,对课程范围的制定、评估方式和监管体系的创建等部分展开了讨论。本文结合对提升毕业设计水平的探索,研究适合于技能型高校人才培育目的的办法,力求找到符合现实需要的毕业设计教育理念及管理方式。为加深执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每所大学把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摆在了首要位置。毕业设计是大学整个教育阶段中最后一个关键的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的教育阶段,对于看重实践的技能型高校显得特别关键。毕业设计是对同学们所学到的理论常识与技术的查验与综合应用过程,是提升学生革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迈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在专业人才培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连艺术学院是一所以艺术文化为主的多种学科协同发展的艺术类大学,通过长时间以来的教育实践,不停的研究怎样提升毕业设计教育水平、为创建毕业设计管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主动的钻研和分析,获得了很好的成效。本人也依据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诸多年的教导履历归纳出怎样提升毕业设计水平的肤浅意见。 1.毕业设计水平降低的缘由 最近几年技能型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走势,缘由通常情况下有四个方面:首先,伴随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教师水平程度单薄。一些刚步入教师行业的老师没有充足的履历辅导毕业设计。其次,一些学生不看重毕业设计,受应聘、考研等的影响,不能够全身心的渗透到毕业设计当中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再次,毕业设计流程监管不够苛刻。因为毕业设计时间长,很难监管毕业设计流程;最后,毕业设计条件,评估方式标准有待提高。一些大学没有制定一个具体的条件、评估方式和毕业设计样板。这样就造成学生们没有可以依照的标准,毕业设计格式五花八门。 2.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水平举措 (1)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增强传播毕业设计的关键性,使教师与学生的认识得到提升。依靠开会和专门技术人才报告方式进行毕业设计课程的初期动员。着重提出毕业设计的关键性,使学生弄清毕业设计的宗旨和道理。让学生在开展毕业设计之前明确弄清毕业设计时间计划、详细工作、格式、标准。联系到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需求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的特征,动员学生的主动性和关心程度。大连艺术学院毕业设计和学生是否可以顺顺当当的完成学业密切相关,是提高学生毕业设计水平的有效路径。增强毕业设计辅导老师的队伍创建,提升导师专业技能。大连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向就特别看重辅导老师的构成,经过对辅导老师的业务水平的和自觉性的提高来使毕业设计水平提升。遵守准则为以聘请外面大学的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为主,经过对年青老师的培育、勉励年青老师到外校去学习深造、去工厂实习、主动参加研发项目等方式培育自己的辅导老师团队。2015年应届毕业生共有70人,参加辅导的老师有11人,不算本校的2名讲师外,别的全部具有副高级以上称号。 (2)创建管理体制,看重流程监管 确定选题界限,拟定选题联合比赛和实际活动进行,彻底制止学生无目的的选题,严格控制选题范围。学生决定的选题要通过学校毕业设计辅导小组的严苛审阅,通过后才能接着进行。中间阶段查验需要学生必须都回到学校,严苛审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度状况,展开中间阶段的评判。需要学生完结毕业设计日志,仔细记载每天的完成状况。学生找辅导老师教导的次数、看待毕业设计的看重程度和仔细程度等当做学生日常成绩的主要指标。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答辩关。在答辩前要求学生遵照有关资料准备文字资料、设计成就和展板内容。答辩是评定毕业设计水平与学生培育水平的主要路径。设立答辩小组,遵循学校拟定的相关文件精神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展开评价。对学生苛刻的流程监管是提升毕业设计水平的条件。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的辅导关。对老师辅导流程的管理是提升毕业设计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辅导老师的选用上,挑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职称老师,对年青老师进行培养训练后在辅导。依靠限制每名老师辅导数量保障辅导老师有充沛的精力来辅导学生。规定导师每星期必须和学生见面辅导毕业设计一回。指引学校环境艺术专业对学生进行全程监管。注重学生选题记载是不是用心、辅导成效好坏将当做导师是不是可以接着承担下届毕业设计辅导老师的根据。创建管理体制,设立毕业设计监管领导小组,拟定进度表和量化表,拟定各类监管体系,固定时间对毕业设计完成状况实施检查,实施管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制定标准的毕业设计文件 拟定适合于艺术类并且科学可行的毕业设计管理规章体系及教学资料。大连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拟定了多种相关文件来规范毕业设计,从选题、辅导、答辩到写作要求等实施标准化,毕业设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大连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近几年着重毕业设计教育流程控制与质量关联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有效的成果。依靠严格标准化的监管与管理体制的创建,毕业设计水平显著得到了提升。 作者:赵亮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经过科学家的分析宇宙里存在的大约有1900万种颜色,一个正常人可以辨别大约680种的色彩,能感受到的主要是环境色彩和固有色。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是第一个发现太阳的七色光谱,从而是人类科学的认识地认识了色彩。在室内装饰中每一个地方和物体都是有他的色彩的,主要包括吊顶,墙地面,家具,织物色彩等。随着时间,文化,区域,制度,科技等等的发展和变化使人们对建筑的功能和要求也有不同的追求,从而出现了很多的流派和风格。 在我看来色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离不开的,色彩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非常重要的。对于建筑室内装饰也是一样,从人类认识色彩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每一种色彩的认识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随时间的发展和各个区域对人类对每种色彩的不同爱好,在加上每个民族区域的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是每一个区域的建筑也有很大的区别,从而使每一个不同的建筑风格有他相对统一的色彩。 室内的色彩包括吊顶,墙地面,家具织物色彩的设计和选择。科学的用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除了视觉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的情趣和心理,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多种变化,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要能获得更美的效果,室内空间不论的吊顶的处理还是家具的款式,大小,形状和色彩等,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实体空间环境,色彩和形态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色彩比形态更重要。 室内装饰风格流派的色彩体现 1.色彩的搭配的价值和重要性 (1)论述色彩的属性 谈到色彩我们都知道它有三大属性:明度、色相、饱和度 所谓明度就是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 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为纯色。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彩度。 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纯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的。 (2)论述如何更好的搭配色彩 在室内的装修中色彩的搭配是有很重要的讲究的,如何能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更好的居住空间,要从自己对色彩的喜爱程度,色彩对个人的心理属性以及自己对空间的心理需求来确定的。不同的颜色进入人的视野,刺激了大脑,使人产生冷,热,深,浅,明,暗的感觉,也产生了安静,兴奋,紧张,轻松的情绪效应。一般小型化结构的住宅以单色为宜,采用较明亮的色彩,如浅黄、奶黄,以增加住宅的开阔感,利用住宅色彩衬托您的家具使住宅或显朴素大方或显庄重高雅。一般来说每种风格居住空间的色彩搭配都有他自己的原则。具有‘阳光味’的黄色调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暖意;如果不想要统一的色调在整体中带点新的变化,采用活泼的色彩组成,粉红色配玫瑰白,搭配同样色系组成的沙发,窗帘,靠垫委婉而多情;冷灰色常给人粗糙,生硬的印象。但在宽敞的明亮的空间,大胆选用淡灰色,反而使你的白色床具和窗棱更为肃静高雅。不过也要穿插一些讨自己喜欢的鲜艳色彩;蓝色有镇定情绪的作用,非常适合有理智感的选择。 2.各种装饰风格的色彩搭配体现和分析 (1)古典欧式风格 欧式风格的底色大多采用白色、淡色为主,家具则是白色或深色都可以,但是要成系列,风格统一为上。在古典欧式风格只能中主要分为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类型。起主要构成手法有三种,第一类的室内构件要素,如柱式和楼梯等;第二类是家具要素,如床,桌椅和几柜等,常以兽腿,花及螺钿雕刻来装饰;第三类是装饰要素,如墙纸,窗帘,地毯,灯具和壁画等 巴洛克式,产生于公元17世纪,它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型上以椭圆形,曲线和曲面为主要形式,强调变化和动感;将建筑空间设计与绘画和雕塑结合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室内效果;室内色彩以红,黄等纯色为主,并大量饰以金箔,宝石和青铜等材料进行装饰,表现奢华的效果。室内和家具的豪华,富丽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动感效果。 洛可可式产生与公元17-18世纪,他在设计上追求华丽,精致和繁复的艺术效果,主要特点是室内装饰呈平面化,注重曲线的使用,室内色彩以鲜艳的颜色为主,比较明快,如靛蓝,嫩绿和玫瑰红等;线脚多用金色,还采用大量中国式装饰和陈设,喜欢闪烁的光泽,大量镶嵌镜子,悬挂晶体玻璃的吊灯,墙面多用磨光大大理石,喜欢在镜前安装烛台,造成摇摆的迷离的效果。 (2)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它是比较流行的风格,追求时尚和潮流,以造型简洁新颖,实用为目的,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合理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没有过多的复杂造型和装饰,也不追求豪华,高档和绝对的个性,重视家居的选用及色彩的搭配,追求‘少就是多’的观点。现代设计派大师赖特提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一致,不仅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而且强调艺术性,具有当今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如一间现代风格的居室,利用不规则墙面形成壁面家具,同时这一墙面也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地面、天花板均朴素、淡雅,无一多余饰物,显得简洁、舒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3)后现代风格 它是由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而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反对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点,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室内设计繁多复杂。 ①强调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提倡多样化与多元化。它通过传统建筑原件以新的手法加以组合来实现。 ②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叠,二元并列等装饰主义的设计手法,在表现上具有刺激性,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4)混合形式风格 混合形式风格是指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统一时代不同风格和不同民族,各不相同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把同一民族和新旧各不相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元素结合在一个室内空间里,呈现多元化的风格特征。 用非传统的元素结合传统构件,给人以现代传统室内装饰的种种联想。但并不是将各种形式任意拼凑,互不协调,缺乏整体感,而是把传统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相结合,是多样丰富的设计语言。例如贝聿铭先生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以中国的影壁,牌楼,粉墙,灰砖,天井,方圆母题,民间磨砖对缝的工艺,以及云南的石头,东北和山东的卵石作为传统的设计元素。 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反映时代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传统,民族,地域或自然等元素并加以简化,提炼,在用新的手法组织这些简练了形式,构成具有新意义的形式。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收传统的象征,融古今中西与一体。 (5)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和室内的主流风格之一,是一种符合审美规律的艺术简化,追求的是由发杂趋于简单的视觉效果。装饰要素有金属灯罩、玻璃灯,高纯度色彩,线条简洁的家具。它主张设计中突出功能,强调自然,形式简洁,在设计时奉行删繁就简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色彩的凝练和造型的力度也是“少就是多”更高层的体现。简洁要克服现代主义的单调乏味,缺少人情味的缺点,追求丰富,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表现,但丰富的表现并不是无意义的堆砌,而是经过提炼后符合时代精神的简洁形象。简洁与丰富是并存的,简洁的设计形式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具有丰富的包含性,丰富的词汇融合在简洁之中。在简约室内设计中空间简约了色彩就要跳跃出来。苹果绿、深蓝、大红、纯黄等高纯度色彩要大量运用,大胆而灵活,不单是对简约风格的遵循,也是个性的展示。(6)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中国室内设计的传统风格比较讲究端庄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家具的陈列到陈列品的布置,常采用对称的手法来达到稳健,庄重的效果。装饰要素有红木灯、羊皮灯+咖啡色、适当的金色+中式家具,在色彩方面很多人都感觉中式的室内色彩略显呆板,其实只要是搭配好都很漂亮,中式家具或配饰一般颜色较深,而适当的金色则会让中式更有味道。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金色的小面积点缀和运用,可以与深色家具形成鲜明对比,使色彩变化更丰富。主要用色有红,黄,紫色,金色等,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新中式家具偏重暖色调,表面大都作亚光处理。避免繁复的“雕梁画栋”造型,简简单单更能体现典雅大方。 (7)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风格地中海周边国家众多,民风也各有不同,但独特的气候特征还是让他们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特点,他们的设计元素主要是白灰泥墙,连续的拱廊与拱门,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这种风格的灵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他的主要色彩搭配有蓝与白,这是比较典型的地中海颜色搭配,希腊的白色村庄与沙滩和碧海,蓝天连成一片,甚至门框,窗户,椅面都是蓝与白的配色,加上混着贝壳,细沙的墙面,小鹅卵石石地,拼贴马赛克,将蓝与白不同程度的对比与组合发挥到机制。 黄,蓝紫和绿,南意大利的向日葵,南法的薰衣草花田,金黄与蓝紫的花卉与绿叶相映,形成一种别有情调的色彩组合,十分具有自然的美感。 土黄及红褐,这是北非特有的沙漠,岩石,泥,沙等天然景观颜色,再辅以北非土生植物的深红,靛蓝,在加上黄铜,带来一种大地般的浩瀚感觉。 3.案例分析 案例来自成都一个普通白领阶层的装修方案,由于是年轻人,不喜欢太过复杂的装饰,采用了现代的装饰风格。住宅是一个100平方左右的住房,主人暂时没有孩子,把原有的老人房改为书房。 主人在色彩方面喜欢大面积的暖色,特别是乳黄色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客厅和餐厅的背景墙上实用了大面积的淡淡乳黄色,看上去比白色稍黄一点,即达到了主人的意思,也更好的使空间不完全被同一种色所包括。电视墙是用黄色的硅藻泥材料做成,使主人刚刚进门的感觉给人一种温馨家庭的感觉,同时在家居方面特别是沙发点缀了一点是冷颜色,因为如果在大面积的黄色背景下没有一点冷色,会使人的心情变的急躁,长时间会有抑郁的趋向,所以在家居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的了冷一点色彩。在地面的色彩选用上,地砖还是采用了淡黄色的地砖,但是在客厅的中沙发的地毯我们选用了黑色的地毯,一方面是考虑在整个空间里没有重颜色的沉稳,还有就是搭配一点黑色能使空间看着更加的舒服。再在空间配置一点绿色的植物,使主人进门的感觉即温暖又清新。 总结 我对室内装饰风格色彩体现的主要认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精神,物质等诸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室内装修色彩的方面也同样如此,很多的现代人把原来固定风格的装饰色彩给打破,注入新的血液。在我看来不管是原来某种风格内的主要传统用色还是现在的新色彩都能接受,因为色彩搭配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或者是底线就是色彩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区别。所以在室内装饰色彩的搭配上,利用每种风格的传统用色和客户自己的喜爱色彩,最后在根据设计师的统一调和处理。总之不管怎么搭配都是为了室内色彩的效果更好的体现出来。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一、毕业设计选题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选题必须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只有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课题才能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同时课题要满足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的综合训练。选题应尽可能地结合生产、科研、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力求通过毕业设计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也可以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模拟题目。选题要难度适中,任务量要饱满,以保证学生经过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宜。从2003年开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自主选题,以学生选题为主导。即由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专业特长和兴趣提出选题,或者学生结合自己所在的实习单位中正在运行的项目,把该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等,最终学生需要与导师沟通、探讨,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开题。第二阶段,学生自主选题,以辅导教师选题为主导。这个阶段除了沿用第一阶段的方式以外,还增加了来自指导教师的选题。即根据指导教师主攻的科研课题或科研方向,由指导教师列出选题,然后向学生公布,再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题目,最终得到指导教师的同意后方可开题。第三阶段,辅导教师命题为主导。在经过第一、二阶段的实践后,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的确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创作,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且他们的潜能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设计作品也不能显示出其三年来的最高设计水平。同时出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即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家装类型的选题,而不愿意选择工装类型的选题。另外,部分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往往选题趋于简单,抱着能毕业就行的心态,对自己要求不高。所以在第三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了改革。选题全部来自校企合作的单位和企业,由指导教师小组共同探讨研究,根据本届学生的整体情况,在其中选择几个适合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项目。同时,又可保证选题涵盖的合理性。再由指导教师将选题分派给每位学生,即指定选题。当然,前提是基于指导教师对于每位学生的能力都了如指掌,能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对应的选题指定。事实证明,经过第三阶段的改革,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水平有了很明显的改善。经过以上三个阶段后,毕业设计指导小组达成共识,选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体现选题的多样性,避免出现选题分化的现象;第二,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能让学生发挥出良好的设计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强化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尽量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第四,做到因材施教,能根据学生水平制订合理的选题与要求。 二、毕业设计辅导 毕业设计辅导过程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毕业设计管理的关键步骤。一直以来,我们主要采用当面辅导和网络的形式进行辅导。定期组织学生当面进行探讨,在面谈过程中,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在组织管理上,每次的面谈辅导中,学生所提交的阶段成品的质量都会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教师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辅导:第一,设计构思的生成以及表达;第二,设计理念的提炼;第三,如何利用草图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第四,设计效果的表达;第五,施工图的规范绘制;第六,作品手册与展板的版面设计;第七,陈述ppt的制作与答辩思路的设计。同时,以网络的形式加以辅助。从2010届开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OA系统开始启用毕业设计系统,该系统有效纪录每次的毕业设计辅导,从开始开题报告的撰写到中期的检查,再到最后答辩记录以及作品的提交,都能够通过该系统记录,并且是双向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填写问题,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审阅与回复。此外,指导教师也由以前的校内导师改革为当前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相结合。 三、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一项庄重而严肃的教学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述和理解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生知识面的宽窄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可从中了解。毕业答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方案陈述过程、评委点评与提问、学生回答中获得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设计师风采的好机会。当然有些学生也会因为紧张、没有把握而胆怯、缺乏自信。为了使学生有更好的机会不断学习,我们也一直不断改革答辩的组织形式。在2010届之前,我们采用的是各小组同步答辩的形式,每个小组的评委分别是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和校内指导教师。采用这种答辩的形式,因为各小组的整体水平有高低之分,即有某些小组里学生的设计作品水平较高,但有些小组里学生的设计作品水平相对较弱,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示范性的效果不太明显。故从2010届开始,我们又进行了改革,采用优秀答辩的形式,在各小组中按一定比例选择水平较高的作品进行答辩,形成具有良好示范性的公开答辩形式。答辩评委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兄弟院校的教师以及指导教师,评委的阵容扩大了,在优秀答辩的会场上,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而其余学生则按小组进行答辩。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此种方式的确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往往会更加努力,学生之间形成无形的竞争,最终学生都可以较高的水平完成自己的选题。不过同时也衍生出另外一种负面现象,个别学生只求在小组里进行答辩,所以在毕业设计中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也在寻求更好的答辩形式。 四、成果与展望 经过师生的不断努力,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获得了一些收获,每年我们都在每届的设计作品中选送10件作品参赛,先后获得了喜人的成绩。我们要在循序渐进的改革中继续前行,进一步实现服务社会的目标,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实实在在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 作者:陈婕娴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目的 前些年专家们把设计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或叫二次元、三次元和四次元的设计。也有将设计分成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商业设计三大类。还有将设计归纳为视觉、产品、空间、时间和时装设计等五个领域,把建筑、城市规划、室内装饰、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服装、电影电视、包装、陈列展示、室外装潢等许多设计领域系统地划分在不同的五个领域之中。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倾向于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业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区别于产品设计的是:环境设计创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协调“人-建筑-环境”(“人-建筑-环境”是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四届会议主题。这里指的建筑与环境可以分别理解为人造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环境设计的类型分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安全、健康、便利、舒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城市环境的四个评价标准。环境艺术设计不是阳春白雪、茶余饭后享受的东西,而是一种社会生活需求,所以毕业设计教育不能光是上课听课,学生必须亲自从事设计,在实践课题中训练自己,通过四年时间学会扩展运用知识的能力。环境艺术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对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毕业前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训练。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要认真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二、目前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以来作者所在学校启动了“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根据艺术类专业特征,制定了凡事学生在市级以上展出独立完成的优秀作品;被企业、政府、机构等采用、收藏的艺术(设计、绘画)作品,并取得相关采用、收藏证明可以进行艺术毕业设计的多样化改革,根据作者长年的环艺毕业设计教学经验归纳仍有如下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学生迫于就业、考研、公务员考试或其它就业考试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不够; (二)环艺毕业设计的选题面窄,设计类型单一,很多选择室内设计中的家装设计,毕业生选择意愿不强; (三)对设计市场的调查研究依赖于网络,缺乏真实市场的考察研究,指导教师则缺乏“双师型”教师; (四)因缺乏对市场的熟悉所做施工图没有市场实用性与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离,大部分设计作品都是“虚拟”设计; (五)毕业设计的检查、评分制度走形式、不客观、不规范,因有毕业设计没过的学生跳楼自杀(如2015年5月18日中南大学学生跳楼事件)而降低毕业设计严肃性,出现有的学生放松毕业设计要求依赖别人或网络代做毕业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以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加强管理,规范流程制度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组织与管理工作直接在主管院长领导下,一般为校、系、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校系对毕业设计的管理主要为宏观组织与管理,如制订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组织毕业设计检查、评估、考核和经验交流活动。毕业设计主要工作为系部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部署,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拟订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安排毕业设计教学任务,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直接管理与教学者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要结合自身专业特征进行毕业设计课题公布,检查和督促毕业设计质量和工作进度。 (二)完善毕业设计课程指导体系 环艺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涵盖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所有基础与专业课程。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指导教师更有职责带领学生走进市场,结合实践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在市场调查研究中开题,避免学生毕业设计开题的盲目性、随意性,在阅览丰富后充分设计撰写好开题报告,参考优秀经典设计作品去分析观察挖掘环艺设计的特性,在开题报告中可以自定题目,也可以参考优秀经典作品题目,更可以根据市场考察后自己确定开题。指导教师审核学生的开题是否有市场前景、创新性,选题是否切入性强,初步设计思路是否明晰,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施工图、效果图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方案的构思是关键环节,根据方案最后效果的表达是否优化了空间结构与外部形态,在材质、色调、尺度方面搭配是否合理、材质运用是否得当,施工图的图层、线型、界面、节点等等是否规范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一对一的辅导,有条件的采取“双师型”辅导,在成绩评定中客观、真实公平。我们采取了指导教师评、阅卷教师、答辩教师、教研室集体这几个步骤平分。科学严谨实用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体系是教学保障,如毕业设计的图纸规范化,设计方案系统完整、艺术表达效果、设计的原创真实、设计元素、设计文化内涵都需要有一整套的体系。 (三)环境艺术毕业设计的应用型发挥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就业竞争压力膨胀的年代,人们都希望学技找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型高校的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展示与总结,是探求科学研究的基本实践,是将艺术、技术融入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毕业设计开题之际指导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开题需要的详细现状信息,按照环境艺术设计的国家与地方标准进行设计,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与工艺,开题报告要对选题进行详细的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进行阐述,要根据自己现有的专业基础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做好规划。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开题报告的可行性、程序计划做全面的审查评价。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利用电脑辅助手段绘制施工图(不少于二十张)、效果图不少于六张并进行设计说明的撰写,设计方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包括设计的功能区的平面布置图设计、设计元素的利用、设计审美造型效果、材料色彩搭配等等细节做深入工作。 四、环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效 通过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教改,面向市场改掉了缺陷,规范了毕业设计程序,探索了一系列可行措施,不少同学的毕业设计具有创新性与市场性,如我校艺术设计专业08届毕业的三十多名学生毕业,在北京就业的有十名学生,许多学生在装饰公司任设计总监,年薪突破十万元。还有些学生自主创业,成立至今的装饰公司。08届学生参加邵阳市室内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一名。不少学生的设计作品获得参加全国规模最大、最专业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资格;2011届学生赵树凯参加第八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获得专业组铜奖。2013年7月学生参加大广赛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三等奖、优秀奖有二十多人,因成绩突出,湖南省教育厅决定2015年全省大学生大广赛在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举行。2011届环艺毕业学生杨鸿丽现为中国建筑装饰(ICDA)高级室内设计师,她的室内设计作品在中央电视台2015年5月30日的《交换空间》栏目播出。我们在环境艺术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紧随时代,坚持把知识与能力融入社会实用之中,探索富有创新特色的毕业设计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全新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艺术设计创造能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能凭自己的技能素质找到专业对口工作,通过教改,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和独立判断能力增强,艺术设计的自立创新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训练也懂得了设计的多元化行业特征,以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关怀现实,注重社会伦理道德,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中更多的人。做“无害”设计,考虑长远的利益,平衡人、环境、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倡导持续创新、合作无间的团队创造好作品,理解和实现有社会价值的设计,实现“为人类的利益设计”,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而设计。 作者:聂世忠 单位:邵阳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环境艺术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 1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创作的课室需求 普通课程的课室需求相对简单,可集中授课,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创作大部分需要用到电脑,而且是配置高的电脑,同时每个学生创作方向不同,很难像普通课程那样统一教学。设计创作所需的设计软件也比较特殊,如常用的3DMAX效果图绘制软件,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兼容问题,每个学生所用版本也会不同,而学校机房则为一体化软件版本,由此便给统一教学带来难度。它的运行数据比较复杂,工作时所产生的数据会保留电脑的各个路径,如果统一到指定课室授课,学生则需要把未完成的创作文件归档拷贝过去再重新打开,这样经常会造成丢失数据或损坏文件,导致前功尽弃。综合以上问题,普通课室的安排无法满足授课需求。 2自由化工作室制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指导模式 就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目的而言,学生是主体,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老师扮演引导辅助的角色,整个课程周期长,将思维转化为设计图纸,需学生不间断地分析、归纳、完善方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约40人/班,定时定量的教学方式无法最大限度地兼顾到每位同学,因此,可借鉴工作室将上课学生分组教学,以办公类空间、家居别墅空间、商业酒店空间等为主干,将学生细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辅导,并且可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竞争意识,达到市场分工细致的结果。设计类公司招商投标模式的浅层次尝试,使得毕业设计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创新竞争意识。其次,以工作室制指导形式带动学生外出考察景点设计实例,从中搜寻设计元素与设计手法,正视学生对毕业设计与市场化需求的对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使设计落到实处,这便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所在。 3毕业设计成果答辩与展示 3.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答辩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毕业设计课程学分的修读可借助校内毕业设计与校外毕业实选一的模式开展,实习期间设计案例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记入该门课程学分修读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致使毕业设计课程修读后期对毕业设计答辩流程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学校缺失该过程。而校外实习学生工作情况记录方面,由于从事设计类工作职位多为制图类岗位,接触客户机会有限,缺乏对自我设计作品的表述机会,就高职院校设计类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形式而言,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已逐步重视市场对设计类学生口才表述能力的要求,销售自我设计产品转变为设计师自我修养的一种能力,例如对于尚品宅配这样的驻店设计师而言,直接面对客户谈单成为设计师的主要业务收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自我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对毕业设计成果答辩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其中学校部分可通过答辩内容、答辩场地、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设定,加强对该过程的重视,以此给予答辩学生一定的压力,从而锻炼其表达能力。 3.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展示 观察广东地区各大高校艺术类毕业设计的展示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借助学校自身的展厅等硬件设施,以校内展示为主,借助于校企合作等平台,邀请兄弟院校领导与校企合作企业领导到校内观摩毕业生作品成果,其中美术学院的此种展示成果最为有效,借助院校自身能力发展壮大。第二,以校内展示与校外展示相结合,选定校外一公共场地,由老师带队,学生干部负责的形式将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送出,以此锻炼学生策划、布展、宣传能力,向社会公开化地展示学生作品,也可起到宣传学校教学成果的目的。第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网络展示的形式展出学生优秀作品。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经历市场人群的检验,以便搜集意见,提高设计能力。 4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成果的一场集中展示,既是学生专业学习成果的总结,亦是师资能力的集中体现,它的特殊性赋予了它市场化宣传的天然条件,由此,对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要求教师不断着眼于市场,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以接轨市场需求为己任。 作者:周泽文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的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目前来看,在毕业设计的选题过程中,学生对该如何选题把握不够,并且存在一定的跟风意识,盲目并缺乏主见,不从自己擅长的项目入手或者不善于挑战自己最弱的项目,往往跟随大流,从根本上说,其实也是对毕业设计不重视的一种体现。这些跟风意识又造成在后续的内容确定中对风格把握的不确定性。 1.2缺乏实地(市场)调研及收集资料综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来说,缺乏实地(市场)调研是目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学生所提供的实地调研资料很多都只有零星的几张现场照片,无细节,无分析,甚至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内容。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对网络的依赖性过大,书籍资料不查阅。所以,在后续的设计中,对内容及设计的理解偏差颇大,以致经常会有无法进一步深入设计的情况出现。 1.3设计内容或风格的不确定选题确定后,对设计内容及风格的不确定又耗去了较长的时间。通常常见的情况包括:对自己所选风格的认知程度不够,一知半解,左右为难。通俗地讲,就是以好看不好看来判断一个项目的风格设计。设计的内容大多是以常规的必需的来进行,极度缺乏创新意识。 1.4设计过程及设计草图表现不够一个项目的设计是需要反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草图表现,其实它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优化完善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正是因为前面几个问题的累积,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无法支撑项目的实际内容,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后呈现的设计效果往往也是不尽人意的。 1.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缺陷从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来讲,大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有很多不明确的因素,前期设计任务下达的不明确,中期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后期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把关不严等等。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 2.1正确引导,提出重视专业及教师对毕业设计的严肃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本专业应该制定严肃的考核制度,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毕业汇报进行考核打分。再者,指导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组织学生进行每一阶段的指导。 2.2以市场为导向,设定选题范围,先做后选所谓先做后选,是指在设定了选题范围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做出预案设计,再由指导教师根据预先分配的大体范围挑选学生。这样的改变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令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2.3重视市场(实地)调研强调市场(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及其步骤,要求学生做好采集,记录,摄像,摄影,采访等一系列调研工作,提前做好调研计划。在与指导教师沟通时,要形成一定的电子资料结合口述完成汇报。 2.4增加教学成本投入,完善专业用书的采购及电子书库的建设图书杂志,专业期刊,电子书籍及网络课程等对学生的知识量的填充都起到较大的作用。硬件配置在专业建设中已属标准配置,在互联网发达的年代,电子书籍的购买应用也非常方便快捷,只需要适当的管理,就能为专业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查阅,运用先进的理念来完善专业建设也不乏是一个好的想法。 2.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一般时间跨度较长,但应该适当控制这个时间跨度。历时较长,往往指导教师及学生都觉得疲惫生厌;历时较短,又不足以完成整个项目设计,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因由专业组织研讨调整确定毕业设计的合理用时,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成立毕业设计领导督查小组,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定时定期的检查,规范毕业设计前中后三个时期的进度安排,明确指导教师及学生各自的责任。在毕业答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毕业答辩总结、示范、交流的作用,严肃答辩会场的气氛,在答辩教师小组中加入企业兼职教师,并进行组别与组别,指导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错调整,从而杜绝学生松懈的态度及能轻松过关的想法。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需要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通过该环节的不断实践和研究,做出更深一步的调整。毕业设计的环节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环节更加符合课程需求的同时,更要与市场人才的需求相结合。通过新一轮的改革与组织,才能进一步构建起符合市场及社会需求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一直将培养该类型的人才作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环境的探讨研究还将一直继续。 作者:程燕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性研究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脱胎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最初设定的工艺美术范畴的室内装饰专业,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和市场化的进程,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各方面日趋发展,室内装饰专业逐渐融入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人机工学及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成为一门内涵深广边缘综合的新型学科。目前,国内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艺术类招生的热门专业,就业形势也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渐扩大而显得异常火热,但是在这种大的背景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局面,归根结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够深入和缺乏实践训练,这最终导致毕业生在进入行业后,面临真实的设计项目时缺乏经验,而不知所措。据了解,目前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中,大多数的实践平台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只能使项目设计停留在方案阶段,使其不能客观地指导设计工作。而概念创意设计教学着重强化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通过概念创意的创新设计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设计思维与工作方法,其结果未必能够实现,但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感性思考和理性策划的能力,为其留有进入专业领域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必须立足当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内涵深广边缘综合、实践性强”的专业特性,来寻求学科发展的方向与需求。 二、结合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教学课题研究 (一)课题概述。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专业训练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和技能并针对性地补充和学习实际项目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项目设计的过程和要求。湖北文理学院作为保康县歇马镇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的援助单位,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接受了歇马镇政府的邀请,承担了所在镇的21个村庄进行规划设计,课题组团队成员由带2011届毕业班的专业辅导教师组成,团队结合本次课题纳入了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毕业考察和毕业设计进行展开,学生通过这一毕业课题的学习和训练,了解和掌握项目设计的基本运作,并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原则、现行政策法规以及新农村规划设计相关政策和方法规范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树立对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价值观,有利于今后参与同类项目实践,提高专业设计素养和实战水平。 (二)课题的目标与要求。每年毕业设计课题都因项目而有所不同,往年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大都以虚拟训练课题为主,设计目标和对象比较模糊,设计要求也不太明确,本次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真实项目进行开展,目标明确,并要负担责任,因此对课题设计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对较高。 1.课题项目背景分析。本课题名称为“保康县歇马镇新农村规划设计”,歇马镇地处保康南部,驻足沮水河畔,背依荆山腹地,大小山头418个,其中标名大山头37座,山峦重迭,沟河纵横。东与两峪乡的大岭交界,南与兴山榛子乡的黄家垭接壤,西与马桥镇的高桥河相连,北与后坪镇大石脑毗邻。属山区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差异较大,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歇马镇地域较广,地形条件复杂,海拔较高,其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目前以烟叶为主,以后着力发展以九路寨为中心的旅游产业,但是21个村庄的规划各有特色。 2.设计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以设计村庄的自身产业特色和村庄形态特色为入手点,对所在村庄的地块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对地质地貌、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条件、民居建筑的历史、形制、风格、使用状况及周边环境作进一步现场调查和资料查证,并参考国内外相关实例的成功经验,完成调研报告。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保康县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年)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歇马镇提供的规划资料及有关建设意见,提出对所规划村庄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如下内容:村庄产业、基础设施、居民点等规划设计方案;居民点详细规划设计方案;风景区沿线的景点规划设计;近期环境改造方案(包括环境和旧建筑的改造);新建居民点的户型和效果图方案;规划编制说明。第三,以本课题为基础,挖掘和整理农村民居建筑的历史人文价值和风格特点,以探索如何通过改造使新旧结合,重新彰显出其历史风采和地域特色为命题,完成毕业论文的创作,并结题。 三、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法的创新与特色 毕业设计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前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因此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及深入现场的教学方法是把握这门课程的两个关键要素,也是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的特色所在。 (一)创新特色一: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解决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选题常常困扰着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自2003年课题组申报了鄂西北新农村民居建筑模块设计的省级科研课题,课题组成员一直关注新农村建设和规划设计,自2007年开始课题组就将每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结合,课题逐步由虚拟性转向真实性,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2009年课题组参与第一个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针对保康县城关镇的9个村庄进行设计实践,并关注农村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再生话题,与湖北襄阳所处的鄂西北大环境发展的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起来。2007~2010年历年毕业设计选题都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确保课题的时效性和挑战性。一是教学的介入必须在项目进行前,使学生能了解村庄现状的真实情况:课题组成员的教师带领毕业班学生进入保康项目所在地,并驻扎在所在村庄,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现状、村居建筑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并形成调研报告;二是选择历史价值深厚或有突破性利用的区域和乡镇为课题对象,对所在项目区域的地域特色、民俗民风、民居特色等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有所重点地进行研究,特别是景区村庄形成的历史风貌,人文特点等作了更为详实的考证,使课题的深度和高度有所加强。三是村庄及其环境规模宜小巧适中,以便学生能集中精力深化设计,在实践过程中,选择难度较小、特色相对不明显的村庄让学生全程参与并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实践,鼓励学生组成课题小团队独立完成项目。 (二)创新特色二:深入现场的教学方法。项目进行前或早期是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的最好时机,这样学生可以针对村庄的基本现状做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到现场了解许多真实的村庄现状以及实施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并且联系县镇的政府代表、规划局、旅游局和相关技术负责人等在现场或其他同类项目带领参观和技术讲解,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印象深刻,对他们日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以上谨慎的选题和现场的指导,使学生在乡镇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建筑保护利用等方面逐步建立起批判性视野,启发他们去思考新旧对话与共生问题。通过产学研的互动,不断建立一个将历史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三)毕业设计实践性课题研究的体会。一是通过对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性教学实践的比较分析,围绕教学中针对设计创意、设计逻辑等问题展开研究,注重拓展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二是利用专题性、实践性较强的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以跨学科为启发点、依托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密切的综合课题,引导学生作出基于对建筑造型艺术、技术、文化、生活经验等多维因素综合思考的创新设计结果。四是通过本项目,组建一批观念活泼、创造力旺盛的教研团队,以教师为表率迸发出设计原创爆发力来影响学生。利用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针对同一课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全面系统地满足专业教学。 四、结语 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实践性教学展开创新型教学研究,通过开放型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型的、师生平等的、讨论式的互动过程。注重强调学生创造力的释放和开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突出跨学科(专业)的课题设计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在多角度、系统化、开放型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比如,采用工作室“主题讲授+公开讨论+设计研究+成果展示”的教学与实践模式,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型的教学环境,从而能更广泛地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及评判能力。真正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执行者。一个良好的教研团队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到设计实践的第一线,不断积累第一手资料以拓展视阈、更新知识,从而丰富专业教学,为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打下基础。 作者:尚晓明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一、毕业设计选题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选题必须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只有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课题才能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同时课题要满足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的综合训练。选题应尽可能地结合生产、科研、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力求通过毕业设计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也可以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模拟题目。选题要难度适中,任务量要饱满,以保证学生经过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宜。从2003年开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自主选题,以学生选题为主导。即由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专业特长和兴趣提出选题,或者学生结合自己所在的实习单位中正在运行的项目,把该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等,最终学生需要与导师沟通、探讨,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开题。第二阶段,学生自主选题,以辅导教师选题为主导。这个阶段除了沿用第一阶段的方式以外,还增加了来自指导教师的选题。即根据指导教师主攻的科研课题或科研方向,由指导教师列出选题,然后向学生公布,再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题目,最终得到指导教师的同意后方可开题。第三阶段,辅导教师命题为主导。在经过第一、二阶段的实践后,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的确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创作,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且他们的潜能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设计作品也不能显示出其三年来的最高设计水平。同时出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即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家装类型的选题,而不愿意选择工装类型的选题。另外,部分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往往选题趋于简单,抱着能毕业就行的心态,对自己要求不高。所以在第三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了改革。选题全部来自校企合作的单位和企业,由指导教师小组共同探讨研究,根据本届学生的整体情况,在其中选择几个适合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项目。同时,又可保证选题涵盖的合理性。再由指导教师将选题分派给每位学生,即指定选题。当然,前提是基于指导教师对于每位学生的能力都了如指掌,能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对应的选题指定。事实证明,经过第三阶段的改革,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水平有了很明显的改善。经过以上三个阶段后,毕业设计指导小组达成共识,选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体现选题的多样性,避免出现选题分化的现象;第二,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能让学生发挥出良好的设计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强化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尽量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第四,做到因材施教,能根据学生水平制订合理的选题与要求。 二、毕业设计辅导 毕业设计辅导过程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毕业设计管理的关键步骤。一直以来,我们主要采用当面辅导和网络的形式进行辅导。定期组织学生当面进行探讨,在面谈过程中,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在组织管理上,每次的面谈辅导中,学生所提交的阶段成品的质量都会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教师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辅导:第一,设计构思的生成以及表达;第二,设计理念的提炼;第三,如何利用草图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第四,设计效果的表达;第五,施工图的规范绘制;第六,作品手册与展板的版面设计;第七,陈述ppt的制作与答辩思路的设计。同时,以网络的形式加以辅助。从2010届开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OA系统开始启用毕业设计系统,该系统有效纪录每次的毕业设计辅导,从开始开题报告的撰写到中期的检查,再到最后答辩记录以及作品的提交,都能够通过该系统记录,并且是双向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填写问题,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审阅与回复。此外,指导教师也由以前的校内导师改革为当前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相结合。 三、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一项庄重而严肃的教学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述和理解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生知识面的宽窄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可从中了解。毕业答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方案陈述过程、评委点评与提问、学生回答中获得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设计师风采的好机会。当然有些学生也会因为紧张、没有把握而胆怯、缺乏自信。为了使学生有更好的机会不断学习,我们也一直不断改革答辩的组织形式。在2010届之前,我们采用的是各小组同步答辩的形式,每个小组的评委分别是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和校内指导教师。采用这种答辩的形式,因为各小组的整体水平有高低之分,即有某些小组里学生的设计作品水平较高,但有些小组里学生的设计作品水平相对较弱,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示范性的效果不太明显。故从2010届开始,我们又进行了改革,采用优秀答辩的形式,在各小组中按一定比例选择水平较高的作品进行答辩,形成具有良好示范性的公开答辩形式。答辩评委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兄弟院校的教师以及指导教师,评委的阵容扩大了,在优秀答辩的会场上,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而其余学生则按小组进行答辩。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此种方式的确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往往会更加努力,学生之间形成无形的竞争,最终学生都可以较高的水平完成自己的选题。不过同时也衍生出另外一种负面现象,个别学生只求在小组里进行答辩,所以在毕业设计中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也在寻求更好的答辩形式。 四、成果与展望 经过师生的不断努力,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获得了一些收获,每年我们都在每届的设计作品中选送10件作品参赛,先后获得了喜人的成绩。我们要在循序渐进的改革中继续前行,进一步实现服务社会的目标,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实实在在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 作者:陈婕娴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跨专业角度下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布展实践课程中作品选题和展示的探讨 摘要:以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专业中毕业设计布展和选题的发展为依托,探讨毕业设计作品的选题跨专业结合的可能性。分别从室内设计家装设计、景观设计、雕塑、室内设计空间搭建几方面阐述与平面和产品、美学结合的可能与可实施性。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选题 毕业设计展 一、石河子大学的毕业设计展出课程发展介绍 石河子大学地处我国西部,而除石河子大学外,在新疆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的院校有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美术系还和重庆大学、江南大学建立对口关系,所招收的学生分别来自山东、河北、甘肃、新疆,早在五年前还招过湖南地区的学生。几年来,石河子大学建有文学艺术学院人文基地非遗基地,依托非遗平台做了很多民间美术和民俗方面的课题与田野调查,在和当地企业谈落地项目的时候,发现一个项目最终的完成需要不同专业的支持。 现在企业招收毕业生时,也对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从环境艺术方面的就业来看,发展了很多软装的,还有展览空间,都是复合人才和跨专业的体现。这样就要求石河子大学美术系对毕业设计作品的选题进行细化,并对展出方式作出新的调整。 石河子大学近五年的毕业设计都是对外公开展出。2008-2012年,在对外公开展出的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和平面设计专业分别展出。而在2012年,石河子大学对毕业设计进行了调整,提出新的方案,出现了毕业设计的个人展,意味着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专心地只做毕业设计,不必写论文。在经历了三年的毕业设计实践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有一部分作品留在了学校,还有很多作品陈设和家具类直接进行了出售。而在2015年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石河子大学美术系开设了毕业设计布展这样一门课。这门课的执教人员要求最好是班主任和一位教师合作担任,其中一位教师相当于策展人的身份,毕业设计的主题设定、宣传、展出方式都由两位教师商定。 二、毕业设计布展课程环节及内容 毕业设计布展的调度一向是一个较难开展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执教的两位教师会要求各专业教师集中进行评估。虽然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开题,但是参与审查的教师来自各个专业,有理论方向的教师,有平面方向的教师,还有校外请来的专家。 在这样一个跨专业的教师合作评审下,保证了作品的跨专业的整合性。这样有成组的学生可和平面专业的学生一起做毕业设计,当然也不排除和美术学方向专业的学生一起做一个主题的毕业设计作品展。 进行了第一轮的定稿后,两位专业教师会在中期再进行一轮检查,对进度落后或进行不下去的设计进行调整。这就是新开的毕业设计布展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石河子大学环境艺术毕业设计选题 (一)室内设计方案方向 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多为CAD、3D、室内设计基础、商业环境、办公环境,学生在四年学习中经历了设计方案的统合设计和设计思维的确立。而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展示学生对方案完整性的一个把控,也可以从各种角度考查学生四年所学的文化知识与技能知识。 1.选题方向 不可为室内设计家装方案,可为室内设计中商业环境空间、办公空间、展示空间。设计立意方向从中国元素出发,或从地域性文化出发,或室内设计如何与当下的设计热点问题相结合。在做方案设计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为概念化设计,也可以对现实中已有方案进行的再设计与改造。 2.设计过程要求 (1)资料收集:每个室内设计的方案都有设计背景、设计说明、区位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立意材料,学生在做方案时做好前期方案成立与设计立意相关的图文资料。 (2)前期立意O计主题资料收集:相关室内方案资料图,阐述清楚项目位置、设计立意。 (3)前期立意设计元素草图:设计元素1张,设计元素提取2张,设计元素运用1张。设计方案整体表述草图2张。 方案初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平面图1张,室内设计方案效果图3张。方案中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效果图与施工图表达图与建筑视频动画制作初稿。方案终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展板排版与部分施工图表达,建筑模型与建筑动画。 详细要求:将室内设计方案制作展板,数量不少于3件;尺寸要求单幅1.2M×2M;设计最终以实物展示为主,展板要有形式感,可用木框石材进行形式结合,不可只为;模型体现主题性与制作性,做工精美,最小尺寸为40MM×50MM;建筑动画设计必须原创,展示内容为空间内外和设计过程说明,视频5分钟;展板展示包括设计说明文字、设计分析过程图,各层功能流线图、精彩空间节点效果图。 (二)雕塑及壁画方向 雕塑专业方向的学生本科四年学习了装饰画、设计素描等课程。雕塑专业在大多高校都放在美学方向,也有放在环境艺术专业下,所以在毕业设计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雕塑及壁画都可以做这个方向的作品。 1.雕塑选题方向 雕塑设计,真材雕塑,玻璃钢及名人像雕塑。学生在题材上三选二,雕塑设计必选,真材雕塑,玻璃钢名人像雕塑二选一。 详细要求:将雕塑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尺寸要求单副0.6 M ×0.4M;设计雕塑可以为各种材质,可写实,可抽象,可为一个场景;一组尺寸最少为3个,体积根据设计稿由指导导师定,不低于80MM,如低于80MM,数量最少为5个;真材雕塑包括装置等,一组尺寸最少为3个,体积根据设计稿由指导导师定,不低于80MM。如低于80MM,数量最少为5个;玻璃钢名人像雕塑,数量为1个,尺寸为1.8M×2M。 2.壁画选题方向: 壁画制作与壁画设计。两个方向都为必选。 详细要求:壁画设计为小尺寸,壁画制作为大尺寸;壁画制作尺寸单幅尺寸最少为2M×2.4M最少为两幅;壁画设计最少为两幅;尺寸由指导教师自定。 (三)家具陈设类 家具陈设是最新加入环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大多倾向将其归为产品设计,但在本文中我们更多地认为它可以是环境艺术的一个内容,这个作品的完成也需要人体工程学、材料与工艺相关知识。选题方向包括组合家具设计,家居空间实体搭建。 1.组合家具设计 可做各种空间所需要的家具。 详细要求:将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尺寸要求单副0.6M×0.4M;家具设计的要求必须功能与形式给合,不能实用功能不强;家具设计的个数最少为4个,尺寸由正常家具尺寸为基础。 2.家居空间实体搭建 实体搭建建筑与家居内部空间,可包括各种功能空间的空间墙体与家具。 详细要求:将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 尺寸要求单副0.6M×0.4M;空间实体搭建设计的要求必须功能与形式给合,不能实用功能不强;家具设计的个数最少为5平方米,尺寸以正常家具尺寸为基础。 (四)景观设计方案方向 景观选题的学生四年系统学习了植物配置、城市规划、建筑形态空间、公共空间等课程,景观设计从改变人类居住方式,推行绿色城镇化建设方面出发提出专业的方案。 1.选题方向 不可为小区规划方案,可为城市公共空间、展示空间。在设计立意方向从中国元素出发,或从地域性文化出发,或设计如何与当下的设计热点问题相结合。在做方案设计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为概念化设计,也可以对现实中已有方案进行再设计与改造。 2.设计要求及详细要求 (1)资料收集:每个景观设计的方案都有设计背景、设计说明、区位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立意材料,学生在做方案时做好前期方案成立与设计立意相关的图文资料。 (2)前期立意设计主题资料收集:相关方案资料图资料,做到阐述清楚项目位置,设计立意。 (3)前期立意设计元素草图:设计元素1张,设计元素提取2张,设计元素运用1张。设计方案整体表述草图2张。 方案初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平面图1张,景观设计方案效果图3张。方案中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效果图与施工图表达图与景观视频动画制作初稿。方案终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展板排版与部分施工图表达,景观模型与景观动画。 详细要求:将景观设计方案制作展板,数量不少于3件;尺寸要求单副1.2M×2M;设计最终以实物展示为主,展板要有形式感,可用木框石材进行形式结合,不可只为;模型体现出主题性与制作性 ,做工精美,最小尺寸为40MM×50MM;景观动画设计必须原创,展示内容为空间内外和设计过程说明,视频5分钟;展板展示包括设计说明文字、设计分析过程图、精彩空间节点效果图。 四、毕业设计选题和过程中的问题 从毕业设计的形式上来看,有视频和模型,而展板的形式也是由二维走到三维,与多种装置给合。这和我们跨专业的视域和多种技能是分不开的。教师应在不同的形式和学科发展背景下提出更多毕业设计的可能性。 毕业设计就像是一个深化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是毕业生最后一次的专业展示。我们的陈设设计和平面设计做的LOGO及VI设计形成一体,做成一整套的毕业设计。这是一个陈设设计和平面设计作品整合的案例。 在家装设计中,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和平面设计中的版式设计与家居中的图册进行平面的接合。在家装设计中最后的展示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网页中的360°旋转的全景页面。 而在雕塑设计中,不仅要展示作品,更要让作品周围的环境与雕作品有机融合。有时,一个雕塑作品需要与大量的背景板和软装进行结合,有时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创新。 而景观设计中的展板,有时一个展板可能是一堵砖墙,有时可能是很多不规则盒子的组合。 五、结语 石河子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这T课程虽然还是一门新课,学时也较少,但是从毕业设计抽离出来,还有一定的程序。而学生的选题和学生毕业作品跨专业的结合,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体现作品的连续性,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上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完整和符合市场的需要。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浅析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摘要】在专业教学计划当中,毕业设计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是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性环节,同时还是评定学校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文章将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对毕业设计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 毕业设计 改革 一、前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最后一门学习课程就是毕业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包含选取课题、课题调研、资料查找、构思草图、设计制作以及统一展览等,整个过程需要历时10周以上,由此可见,毕业设计课程的重要性,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或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各项信息资源获得了较好的利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从毕业设计质量来讲却不是很好,学生的设计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情况与教学过程、学生本身有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 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1.教学模式开放性与灵活性不足 当前,大部分学校所使用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依然延续传统的方式,在人才培养的计划中,通常是将毕业实习、设计以及答辩等环节安排在同一个学期,教学模式相对而言较为封闭。很多学校将这些环节与教学课时相联系,尤其是毕业实习期,一些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单位实习,一些学生在找实习单位时花了过多的时间,进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行,所以,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人性化设计[1]。 2.毕业设计选题存在较大的局限 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一些题目延续使用了很多年,与实际情况相脱离,没有实用的价值,而创新性与个性化就更加无从谈起。在选题的难易程度方面,一些题目较为简单,与平日的实训与课程设计的水平差不多,工作量较少,还有一些题目较难,远远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设计方法上来讲,采取老旧的方式,过于看重验证,极少使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技术与方法。由于毕业设计与实际相脱离,最终将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并且出现抄袭、雷同等现象。 3.毕业展示缺乏新意 完成毕业设计之后,必须对毕业设计进行最后的展览。而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毕业设计展示所采取的方式是传统的展示方式,即打印展板的方式,这种方式极为刻板,无法将毕业设计的闪光点充分展现出来,进而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认识 毕业设计是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是开展设计科学教育、加强工程思想意识、强化实践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渠道。另外,毕业设计的成果将服务于社会经济,具有社会功能,因此,有关教育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等人,应当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加强对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从而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2.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优化课题的选择 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完成,必须融合诸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联合其他学科的成员,其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2]。所以,在展开环境艺术设计时,应当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融合与交叉。跨专业、跨学科展开联合毕业设计教学,这是我们未来毕业设计教学的发展方向。比如,在毕业设计中,将展示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和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室内空间展示设计对位,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如何将三维形体空间的美学表现出来,怎样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美学空间。而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对会展和商务营销、展示和信息传播以及展示和策划等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全面的认识与了解。采取这种方式来进行毕业设计,有助于实现不同知识的融合与交叉运用,使毕业生的就业面得到有效的拓展。此外,来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同样可以作为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主题,通过不断地努力得到企业的设计项目,从而实现企业设计项目和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接轨,同步实行,最终达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相匹配的,促使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获得本质上的提升。 3.强化毕业设计的展示 毕业设计不仅要注重选题、构思、设计、制作等程序,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展览也是极为关键的[3]。毕业设计展示的好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展示不好,那么设计作品中的亮点就难以被发现。因此,学校在展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设计作品时,应当打破传统的展示方式,选择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例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另外,还可以融入装置艺术、装潢设计、现代艺术等展览方式,以便有效提升毕业设计展示的效果。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对教学效果的概括与总结,同时也是对专业课程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查,必须教师与学生一同努力,并且要联合校内外的各项要素,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学校不断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进行创新与变革,采取各种有效促使,以便有效的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考察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分析了其中的考察法的定义及内容,以及考察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总结了考察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过程及成果,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笔者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考察法;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设计 1背景资料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笔者参加了由珠海市教育局主办,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协办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师资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有3名资深德国专家授课,其中舒尔茨教授主要讲授微观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史侯德先生讲授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劳伦斯先生讲授考察法和媒体辅助教学法。 笔者所在的班级第一位教师是劳伦斯先生,他讲授的考察法使笔者受益良多,对笔者正在同步进行教学的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现将笔者本人的学习经验以及应用的成果总结如下,期待与同行进行交流。 2考察法的定义及内容 考察法是指在实践中对事实、经验及行为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现场考察的方法。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考察法在执行过程中一般分六个步骤:准备――计划――实施――评估――展示――反馈。 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首先注意如何用考察法来实现本专业教学目标;其次是确定考察地点与主题;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第四是考虑如何到达考察地点、往返要多长时间、必要的设备和工具等问题;第五是要明确哪些知识必须在考察临行前教给学生;第六是注意考勤信息。 学生方面,在准备阶段要落实考察中需要弄明白教学内容、激发考察兴趣;其次是思考考察对象、内容及预期结果;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这个阶段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教师只提供引导和建议;第四是准备考察时的提问技巧、采访技巧、书写技巧、结构化技巧。 在制定考察计划时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全班共同讨论并确立考察任务,学生制定考察任务及标准,教师应确保考察目标与培训目标一致;第二是构建不同任务的工作组,也可以安排多个工作组相同的考察任务,通常3至5人为一个工作组。第三是获得考察地点的第一手资料,从企业官方网站或企业宣传册或询问相关人员。 在实施考察计划时,要确定考察组内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如询问、记录、观察、评估、测量、拍照等。工作组准备必要的考察材料,如采访清单、调查问卷、考察记录等。其次是确定由谁来购置考察中所需要的辅助技术设备(相机、摄像机、麦克风)。在计划阶段结束时,各小组须在班内展示考察方案,并在讨论中对原方案进行优化。 最后就是考察反馈,包括评估、展示和反馈三个步骤。评估可以由教师做出标准,如按百分制打分,或者给予一段比较中肯的评语,也可以由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估。展示方面,可以采用作品展、成果汇报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制作ppt.或者视频等方式给予展示。反馈阶段主要是针对本次考察的结果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方便教师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下次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 3考察法在高职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考察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是非常适合使用的,如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餐饮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都适合使用考察法。 笔者在培训期间恰好正在上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该课程安排了2个选题:一是中山菌香园的主题餐厅设计,二是珠海金湾区三灶镇富都小区景观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结合本次培训的学习心得,笔者安排学生首先进行设计选题的确定,然后再根据选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调研(考察),并要求一周内以ppt.的形式提交考察报告。 学生大多数选择主题餐厅设计课题,从最后提交的ppt.情况来看,各小组均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也能够较好地理解并应用“考察法”。其中有一个小组所做的调研报告ppt.内容详实,也比较完整,成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典型案例,现摘录如下: 该小组以“咖啡时间”西餐厅及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两个典型的主题餐厅为考察对象,从餐厅的设计定位及立意、空间布局、风格形式,以及在色彩、材质、灯光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进而从流线组织、功能分布、室内装饰(包括设计定位、空间组织、风格形式、色彩、材质、灯光、陈设)等方面比较两个主题餐厅室内设计的优劣,最后对本组毕业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想。 首先,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咖啡时间”西餐厅的设计定位是以“咖啡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整个空间以怀旧色彩为基调,通过木质的餐桌,藤编的座椅,木质的隔断窗格等等,这些装饰元素来营造“咖啡文化”的主题。整个餐厅给人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其次,餐厅的空间布局多以半封闭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整个空间在色彩上运用了大量的黑白色的对比,空间以重色为主调;材质方面,运用上用了大量的木材和藤编等自然生态的材质;灯光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使得空间显得温馨惬意。最后,通过绘制简单的功能泡泡图,分析了该餐厅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组织。 第二个考察对象为康师傅牛肉面馆,因为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的主要菜色以中国传统的“面食”为主要菜系,因此在设计上应用了一些“中国元素”。 餐厅的整体设计以中式餐厅的形式进行设计。空间布局以中轴对称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中式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运用了红黑色的对比,空间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木制“花”形图案的设计元素是整个餐厅设计的亮点,它贯穿着整个餐厅的主体空间;灯光方面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 通过以上两次考察并对比分析后,该小组决定综合两个考察对象的优点,立足本土文化,创作简约、温馨的主题餐厅设计方案。他们的毕业设计选题最终确定为“潮州菜馆”主题餐厅设计,并拟将潮州方言、潮剧、潮州工艺、潮汕民居建筑、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大锣鼓等潮州文化融入设计方案。 “考察法”帮助该小组迅速、顺利地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及设计方向,可见,考察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具有非常切合实际的用途。 4结语 考察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由来已久,在以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也已有使用,只不过以往称为设计调研,而且其内容比不上德国专家讲授的考察法这么具体,在执行过程中也缺乏贯彻的力度,有时甚至只是象征性地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而已。此次劳伦斯先生所讲授的考察法给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考察法”从概念到执行过程都相当完备,理论详实而具体。劳伦斯先生在介绍主要理论内容时不厌其烦,哪怕是看似人皆共知的常识内容也逐一详细讲解,展示了德国专家特有的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 二是对实践过程的严格掌控。在理论讲授结束之后,劳伦斯先生便提供了六个选题让各小组成员选择,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察法”的实践训练。这些实践过程都有规定的时间限定,并在他的课件中以读秒的方式计时,时间一到便要求提交(当然这也与德国专家来校讲学的行程时间有关)。比如小组讨论确定选题和小组成员分工,给定的时间是三十分钟,时间一到便提交确认。这种方法虽然给各小组成员造成一定的紧迫感,而且由于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后期制作上也难免仓促,但却有效地避免推托、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这点恰是以往我们在教学中的弱点――学生经常拖延时间,影响设计进程。比如这次笔者布置给学生的调研任务,完成时间是一周,而劳伦斯先生给定的时间只是一个下午。最后的成果证明,这一个下午和一周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差不多,虽然一个下午做出的报告内容难免粗糙,但由于不假思索,执行力度强,反而容易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三是考核讲评,劳伦斯先生让各小组学员之间互相提问题并评分,充分调动了学员的课堂积极性,并且在互相讲评中产生新的收获,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劳伦斯先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展示了德国人严谨、严肃的一面,也展示了他风趣幽默的一面,比如对迟到的学员处罚唱歌,或是黄牌警告。在他讲课过程中会忽然对不专心听讲的学员提问,这些提问的问题相当简单,有时只是让人猜猜他的课件中下一个笑脸图案是什么颜色的,对于答对者给予一块巧克力等小奖赏,答错者也没什么处罚。只不过即便没有惩罚,也足以有效的制止学员不专心听讲的行为,并且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不那么枯燥。这些方法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都值得我们中国教师学习。 短短一周的学习时间虽然很快过去了,但德国专家的治学精神和教学态度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所讲授的教学方法,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逐一实践,这或许会给我校乃至全省的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面貌。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前最重要的课程,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检阅和展示,毕业设计的效果直接反映着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从近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探讨了该课程在教学改革上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前的最后一门必修实践课程,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从课题选择、调研、资料搜集、草图构思、设计制作、集中展览历经时间超过十周,很少有专业课程可以达到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师生不断增加,网络、图书、期刊等信息资源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但是从毕业设计的质量上来说形式却不容乐观,在学生作品中出现了许多错误的倾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学过程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一、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前的重要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阅。毕业设计中会综合运用课题选择、市场调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造价与预算、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印刷工艺、中外设计史、设计学概论、三大构成、外语等各学科知识。 (二)毕业设计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毕业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对于项目调研、个人科研、项目实施等各方面实践能力的锻炼具有重要作用。 (三)毕业设计是学生独立科研及创造性培养的关键课程。 毕业设计中学生对课题的选择和分析和制作过程都需要亲身实践与创新,都是对自身科研能力的锻炼,对于以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作用巨大。 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降低,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要求不够严格,毕业设计成绩是由教师主观打分,几乎是全部都能通过,而毕业设计成绩的高低与评优评奖的关系又不大,这就给了学生应付了事的借口;其次,学生在毕业之前已经找好工作,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放到毕业设计中;再次,不重视与实际项目的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往往与实际项目的结合度过低,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二)选题不当。根据近两年的毕业设计来看,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上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与跟风性。盲目性主要体现在学生选题的随意,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要么就是高谈阔论的要设计一个“城市”,要么就是缺乏新意的要再造一座“拙政园”。跟风性主要体现在选题的相似性,缺乏设计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往往涉及的层面较窄,要么是清一色的商业空间,要么是清一色的居住空间。 (三)缺乏调研。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调研持有无皆可的态度,课题调研流于形式。仅仅依靠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对于课题的调研不够全面深入,导致对设计课题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误解,表现深度不够,随后的设计效果可想而知。 (四)草图潦草制作粗糙。草图阶段是毕业设计过程中调研完成后学生根据调研情况和个人思维的第一个阶段,一个准确、完整、有意味形式的草图对于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这个阶段往往出现两个问题:第一,设计方案的创新性有待提高。学生群体相对视野狭窄,缺乏深厚的理论支撑,容易受到现有设计的限制而难以完全发散自己的设计思维,往往是“照猫画虎”;第二,方案缺乏文化性,学生做的方案90%以上为“方盒子式”的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样式,从中很难找到文化内涵的融入,这对于新世纪文化竞争下的设计发展是不利的;再次,在草图阶段,往往草草了之,没有对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具体的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质、灯光等没有细致推敲就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最后阶段的设计制作上,模型制作技术、软件操作、手绘表现等熟练程度和制作水平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设计思路与设计制作上出现脱节,因表现手法或表现方式的不完善而没有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提出如下改革措施供各高校和业内人士探讨: (一)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教师做到严格要求,积极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前的学习,挖掘教师自身的潜力。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聘请校外设计院或企业的一线高级设计师或策划师担任导师,对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进行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对于毕业设计明显应付了事的学生一律不能给与相应的学分,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其次针对学生已经工作的情况,可以要求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设计或利用下班时间主动找导师交流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毕业设计导师要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每个过程。 (二)毕业设计课题选择阶段。首先,提前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宣传动员,让学生提前将毕业设计选题落实到某一点上,而不是某个面上,同时结合毕业论文会更增加毕业设计的分量,让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不会仓促和盲目;其次,学生在课题选择的时候参考导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的与导师沟通交流,同时尽量避免和同学之间出现雷同选题的情况,以“独一无二”为选题标准,;再次,课题的选择可与各类环境艺术设计大赛接轨,既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来做,又可以作为作品参赛,或者选题结合实际项目也是很好的选择。 (三)毕业设计调研阶段。让学生主动进行课题调研,详细讲授调研的程序,特别强调对课题调研过程要进行人员分配、数据收集、采访、抄录、录音、拍摄等详细程序,提前规划好调研的线路及时间,准备好采访、抄录、拍摄的内容,如果多人合作一个课题可细化调研人员调研分工,具体到某个人担负什么调研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成员调研完毕后需将不同的调研内容撰写调研日志并统一归档。待全部人员调研工作完成以后,结合调研日志撰写课题调研报告,从所选课题的背景、课题现状、可行性、课题拟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重难点、初步设计思路等多方面阐述所选课题。 (四)草图阶段和设计制作阶段。前期草图阶段要让学生从课题的空间造型、色彩、材质、灯光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详细的画出该课题的平、立、剖面图,并着重推敲空间造型的比例、尺度及创新性与文化性。让学生主动联系老师指导草图,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形式的创新和文化元素的导入。 (五)增加教学投入。首先图书、期刊杂志、网络课程、电子图书、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对于拓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野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毕业设计阶段,增加图书、期刊杂志、网络课程、电子图书、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多方面设计资源及材料的搜集整理及参考对于设计创意的形成阶段、制作阶段具有关键作用。其次是拓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投入,针对学生毕业设计与实际项目结合度低的情况,健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学院或教研室要与实际项目做好调研、实习等的沟通并与项目实施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条件的学院或教研室可成立专门的实训基地或工作室,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更好的结合实际项目,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做到课题的设计与施工一体,从项目实践中获得准确的数据,从实践中获得设计经验和心得体会,将所见所学应用到毕业设计中去,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专业基础。 (六)实现规范的过程管理,严格毕业设计评审。要制定好毕业设计的初期选题、中期检查、进度计划等一系列教学计划。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制定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按期检查,实现进度汇总,并严格按教学计划组织毕业设计进程。定期走访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弹性的调整,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设计。制定规范的毕业设计评审标准,从选题、草图、调研、设计制作等多方面综合评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专家、教授和具有丰富项目经验或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师等参加毕业设计的评审,实现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设计成果的综合评价。同时对教师创新意识、指导方法、科研水平进行集中检阅。对于不能达到毕业设计要求的学生,责令限期重新制作,或成绩评定为不合格,不给于学生毕业设计相应的学分。对于在毕业设计中不尽职尽责或其所指导的学生整体毕业设计较差的指导教师,在教师年度或学期考核中给与不合格并取消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创新与实践 摘 要 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毕业设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根据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从项目设计流程构建基于环艺项目设计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块,并从合作企业引进真实完整的项目,学生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完整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效果良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项目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新兴专业,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跳出了本科“压缩饼干”的模式,构建了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究竟应如何进行改革,这始终是一个困扰着我们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探讨和研究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既是毕业设计现状的急迫要求,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题。 1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理念 1.1 高职教育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部针对目前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出现了滑坡现象,重申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①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的毕业设计是本科模式的缩水版还是按照高职教育特征进行教学改革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整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培养方案、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③许多高职院校的设计类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纸上谈兵、脱离实践的“图纸设计方案”或“模拟设计项目”的状态之中,不利于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学制较短、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也显著不同,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如何保证并提高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是我们苦苦思索并寻求突围的课题。 1.2 德国职业教育真实完整的项目工作的启示 近年来,我们一直学习和分享世界职业教育的经验。其中,德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常常给我们以启示。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百废待兴。德国人以“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培养大批各种职业专门人才, 它是战后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德国职业教育中有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形式上类似我们的毕业设计,即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以一项真实完整的项目工作来系统训练学生,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训练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德国职业教育真实完整的项目工作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3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理念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 因此,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时,应解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以绿色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建构适和高职特征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即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从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出发,从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际出发, 选择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在具体的设计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而言,高职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成果不是论文形式而应当是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即实现毕业设计的项目化。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也不同于本科生,轻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要求,注重对设计作品的技能性和实用性的考察。 2 基于项目课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所谓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 项目课程起源于职业教育,却并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而成为一种有着深厚理论基础的课程模式,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种类型的教育中,如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高等教育。当然,在不同类型教育中,其具体表现形态是一样的,如职业教育中体现为产品制作或服务提供,而幼儿教育中体现为主题活动,高等教育中体现为课题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我们以项目课程来选择、组织毕业设计的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具体而言,即以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毕业设计课程内容,并以完成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工作任务。 2.1 依据项目设计流程构建基于环艺项目设计课程模块,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 环境艺术设计一般需要经过“立项资讯决策实作研究完成规范化方案自我评估交付检验”等工作流程,在这个工作流程中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见表1):即概念方案计划、模型方案设计、方案线图绘制、效果图制作、文本制作、施工工艺流程与预算。依据项目设计流程和工作任务,环艺专业的毕业设计项目课程选择组织的课程内容如下:即《项目方案设计与汇报》、《模型设计与制作》、《CAD完整施工图制作》、《3DMAX效果图制作》、《图文呈现方式后期制作》、《施工工艺流程与投标报价》等。 图1 环艺毕业设计项目课程模块图 按职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环艺专业设定了“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家居空间设计”三个职业方向,并根据这三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学习领域,并集合为毕业设计项目课程的学习领域,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如图1所示)主要体现在:其一,项目课程开发以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的工作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这是“重构”意义上的模块化。其二,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设计工作项目(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每一个项目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且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系统。这是“综合”意义上的模块化。其三,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置上,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定向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景观设计” 、“家居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这即是“自主”意义上的模块化。 2.2 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毕业设计项目课程的载体,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项目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实现“综合”的关键是课程载体的具体化。课程载体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具体设计工作内容。我们坚持实用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原则,从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中,选取市场需要的、适合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真实设计项目,如“松潘古城景观规划”、“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合川校区校园景观设计”、“画家之家――废旧工厂改建工程”,根据设计项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小,学生一组一题,少数家居空间设计项目为一人一题。所有的学生都承担了真实的设计项目,这就使课程载体由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设计工作任务,并且融理论、实践一体,融技能、态度和情感一体。因此,这样的载体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还是教学实施的载体。学生在真实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学习以设计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训练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以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贯穿整个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任务。这就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对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有积极的作用。 2.3 融“教、学、做”为一体,项目课程实施一体化 在毕业设计项目课程的实施中,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发生变化。 就教学实施主体而言,我们组成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团队中专职教师是融教师、“设计师”(或工程师)为一体双师型教师,还有来自企业的设计师、工程师。毕业设计项目课程若干模块,由相关专业特长的教师带领完成。每个“子模块”设置一位老师担任负责人,由该负责教师召集相关老师,具体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办法;教师团队的带头人统一考虑课程安排、实施、保证课程连续性、完整性。 就教学过程而言,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与设计工作过程的结合,学生经历了惶惑、焦虑,认知,知觉、感觉、想象,知识转换成能力;视知觉整体性,任务的整合及能力迁移,注意与设计,认同感等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与最初方向选择、方案设计到设计的最后完成的行动过程融为一体,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 就教学场所而言,传统教室、专业实训室、工作室、企业工场的三者结合。毕业设计项目课程的教学场所除了传统教室外,更多地在专业的实训室、工作室、企业工场开展教学。 2.4 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上,践行多元开放的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后盾和手段,为此,毕业设计项目课程践行多元开放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三方面:第一,评价标准立足社会需求,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第二,评价主体不仅是学校和教师,还有学生、企业、行业协会。第三,评价评价过程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要着重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首先,根据评价指标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评定小组成绩;以小组成绩为基础,经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确定个人成绩。此外,还要接受社会的评价。采用“作品展示、企业招聘、行业评价、作品参赛”的评价方法。每年组织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年展、并将毕业设计作品展与人才招聘会有机结合,邀请企业领导、行业协会专家共同参与毕业设计展。这些社会评价是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重要的考核和检验。 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从2005年到2011年,我们连续进行七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各方面的认同和赞扬。同时还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有创新之路,较好的解决“纸上谈兵”式毕业设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的设计由过去的“从资料中来,到资料中去”变成了“从企业中来,到设计中去”,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1 总体情况 毕业设计项目课程体系紧贴岗位要求,从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出发,按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实现学校、企业“零距离”培养,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强化训练。 3.2 学生就业、创业情况 实现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来,我校环艺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8.3%,签约率93.82%,专业对口率从原来的56%上升到84%。 3.3 培育了学生创新成果 产生了一批学生创新成果,如重钢旧址公园改造方案、重庆永川松溉古镇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设计作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在参加各种全国性(本专科)作品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5年来在全国的各大赛事中共取得了金奖8个,银奖11个,铜奖8 个,优秀奖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其中包括在全国有影响力毕业设计作品竞赛: 2008-2011年,连续四届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金、银、铜奖;2009-2011年,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两个金奖和三个银奖。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在全国取得良好的声誉。
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篇1 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体现出投入资金数量多、周转时间长的特点。针对房地产公司,资金是其最重要的一部分资产,因此对房地产公司财务方面进行管理,就需要对房地产公司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实际中,房地产公司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计划的建立和执行、确定资金的用途以及实施管理责任等方面。在房地产企业中对其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主要是为了确定资金的供应链能够有效地连接,防止房地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资金链断链,从而有效地提高资金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房地产企业节省成本。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风险管控问题 房地产企业中资金管理最大的一部分问题就是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风险控制。在房地产企业中,实现其风险的有效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投资决策,投资决策主要是由于房地产相关管理部门对于企业所处的市场中相关的经济政策方面缺乏有效的了解。其次,由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受到户型、面积、绿化、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销售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导致房地产公司的资金无法及时收回,资金链存在一定的断裂风险。其究其原因,是由于房地产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及时监督以及管理,当房地产行业整体市场中发生较大的变化时不能及时拿出相关解决手段。 (二)未按照开发阶段进行资金管理 从确认土地使用到工程建设、发售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到资金的使用。以融资节点为例,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银行一般要求贷款金额不超过总投资的50%。因此,项目设立时要根据贷款需求计划总投资。获得土地使用证和建设用地许可证就可以得到贷款申报批准,获得建设工程许可规划许可证后可以得到贷款信用批准。在以上条件齐全后就可以正式拿到银行贷款。 (三)资金账户过多导致管理不善 当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预算和实际资金支出相差情况不太合理时,对于资金的平衡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房地产公司一般有很多账户,可用资金账户太多时,要进行资金的集中就会遇到一定困难。账户太少时,又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保证金账户、监管账户大量资金闲置,无法运用到实际经营中,闲置的资金成本会增加。如此,当房地产企业发生问题时,如果资金方面缺乏良好的应对经验以及足量的资金,可能会对企业的顺利发展产生阻碍。(四)财务部门和管理层沟通不善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可能会存在财务人员不善于沟通的性格特点,导致财务部门和房地产企业其他部门沟通过程中产生较大的问题:难以充分、高效地和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其实际需求,也就难以为企业提供重要的资金使用建议。 二、解决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对资金进行风险管控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是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全程都需要重视的任务,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其资金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保障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安全,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因此从房地产项目开发前的调查中,就能看出资金使用和投资决定的正确性,项目的成败和资金的财务风险控制也很大程度决定于此。一方面企业不能盲目投资,造成资金链中断的危险,要用稳健的战略平衡资产负债风险。在经营过程中也要做好财务规划设计,提高房地产的科学发展水平。 (二)做好资金管理的阶段性管控 土地交易达成后,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签订转让合同,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缴纳转让价格的50%,其余按合同定时缴纳。不能按时缴纳出让土地款项的人将受到罚款。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落实好财务资金的筹集工作,确保土地出让金能被按时支付。开工建设后要注意项目成本控制,开发量大的时候要先预测销售量,房地产企业中建筑资金占有量大,公司要制定好建设标准,不能超额建设,增加建设资金成本。要合理估计最佳开工量,减少资金成本的浪费。针对房地产企业在销售期间的资金周转,除了要保证其使用率,还需要保证房地产企业能够抵御可能存在一些财务风险。当房地产企业行业市场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时,实现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能够更快地实现房地产企业资金的回笼。 (三)平衡资金预算 第一,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要服从于总资金投资预算,根据预算和实际状况,提前思考好资金渠道和筹集方式,确保资金充足且正常发挥作用。第二,资金计划作为房地产企业管理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需要在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确认之后在每月初确认季度的资金平衡计划。通过对资金计划的有效实施以及管控,来对房地产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一些资金流入情况进行有效的管控,从而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运行,防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对公司造成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重点需要财务部门来编制年度的资金计划,并由其他的相关部门来积极协助执行公司所制定出的资金计划,严格参照相关的责任人意见来进行批复和执行。每个月,房地产企业中各部门的都需要结合财务部门的要求来执行房地产的回款预计和实际的资金情况的总结,对其进行报告,并由财务部门来对这部分资金计划进行分析,定期编制月度的资金计划,由相关部门对其批准后进行严格地执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财务部门审核资金的情况,保证资金的计划相对合理并能够被有效地执行。同时应当注意,在如果遇到房地产企业发生特殊情况时,需要对其资金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要定期向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报告各个部门的资金具体收支情况,严格审查超过预算部分的资金支出,查看其是否符合企业的合理支出标准。对此,要求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和银行之间的互动程度加强,掌握银行的一些动态,尽量争取银行的最大限额。针对财务部门制定出的任务,需要分季度分月份来进行,使财务部门制定出的资金收支报表都能够在实际中合理、有效地实现,从而实现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的有效控制。另外,针对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费用,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开展进度以及合同的支付节点来进行有效的落实,保证支付节点支付的严格性,并尽最大能力将工程费用的支出节点延后。总体来说,需要将资金计划真正划分并落实到各个部门,通过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经营和管理过程当中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来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对此,要求银行按类别进行管理,保证房地产企业保证金账户中的资金流出。其次,需要相关的经济公司协助并督促客户办理相关的房产证,尽量释放房地产其他的保证金,使其用于房地产企业后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开发和发展。房地产企业中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督指的就是房地产的行政主管部门结合银行来对企业的商品房预售资金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具体的流程为,企业将预售资金存入银行的专用账户,并保证本部分资金只能够用于该房地产企业的这个项目建设。对这部分资金的提取需要结合工程的进度准备相关的资料,让管理人员同意并批准之后方可进行提取。要注意也可以提前向银行申请,要求释放一些非重点提取资金,加快房地产企业资金的流动速度,保证企业的资金链正常,对企业的财务资金负担进行减少。房地产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合同数量繁多、内容复杂的特点,因此可以考虑和法院交换他们所需要出售的一些住宅或资产,来减少房地产企业被银行存款的冻结额度。当发生一些合同纠纷事件时,应当书面出具报告封存的一些账户余额,并说明该余额的一些具体用途,合理地分配这部分资金。分析房地产企业所属的账户的进口渠道,并切断其资金往来,保证被冻结的这部分账户资金余额不再增加。具体措施是:开设新账户,用于客户贷款。贷款正在与客户协商变更贷款合同,贷款到新账户。另外,企业为了现场回收,可以申请新的账户POS机器。除此之外,还要让客户知晓不要将房贷打到无效账户中,了解新账户银行的合作抵押情况和形式,并安排专门负责现场跟踪实施的人员,防止影响到公司的征信信息以及融资进度和效率。 三、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行业,一般税收占收入的17%至25%,财政部门应结合具体的房地产项目开发节点来更新其财政方面的一些数据,当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情况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财务部门人员要及时通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做好报告,管控风险。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政策导向住房平民化,整体金融环境也在压迫和收紧房地产的生存空间,房地产企业要合理控制资金方面的财务风险,就需要在日常经营及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财务制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地落实,从而促进资金计划的顺利实行。同时,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促进房地产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刘岩 单位: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公司 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篇2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的迅猛,这就使得居民投资房产的意向开始不断升高,在这种炒房热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房屋设施的价格逐渐走向高峰,人们的买房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会影响到国家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我国政府开始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房地产企业的管控措施,受到相关政策的推行及影响,房地产企业收入的空间变小,如果房地产企业不能及时的改变并创新资金管理模式,仍旧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资金监管,那么就会产生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甚至还会造成企业破产。所以,必须就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进行处理,优化问题的解决对策,同时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特征及重要性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特征 1.资金投入风险大。房地产企业在开展各项生产运营活动时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大,并且投资的周期时间也会较长,在这两类特征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需要依据国家所设定的规范标准,使用借入及预售等形式得到相应的资金。但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开发自有资金是总投资的十分之三,并且大部分的企业都会属于一种负债经营的状态,其受到自然环境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如果在项目开发及运营时期出现决策失误的问题,那么就会对其项目最终的销售形成不必要的影响,会极大程度的增加企业的房屋积压率,实际的销售收入也无法达到最初所设定的数额目标,给企业形成资金周转的风险,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导致其形成工程烂尾等的破产危机。 2.投资规模大。房地产企业主营任务是开发房地产,这类业务所涉及的层面十分广泛,不但会影响到土地及房屋的开发状态,同时还会和各项基础设施的构建有着较为紧密的连接关系,业务范围涵盖面较大,会包含地质勘测以及房地产销售服务等多个层面,并且房地产企业的经济往来对象也比较复杂,整体项目业务运营内容量较多。因此,企业在前期项目建设时,往往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及物资,整体投资规模较大。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房地产是一类风险性较高,且投资金额较大的企业。若房地产企业的总体经营发展态势较好,并且人们对于房地产项目的消费倾向会比较明显,那么企业最初投入的资金可以快速回笼。在该经济上行的时代背景下,银行放贷较为松懈,这样就会让房地产企业较为轻松的得到相应的贷款资金,从而满足项目构建时期资金方面的需求。但是若房地产企业处于经济下滑的阶段,那么房地产企业投入的资金回笼速度就会变得尤为缓慢,银行放贷也会变得更加严苛,企业资金会出现紧张的运营状况。所以,怎样能提高资金利用率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关键,可以利用资金管理工作来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率,防止企业在开发房地产项目等时期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同时减小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系数,同时还可以起到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让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化[1]。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管理模式不确定 首先,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都会缺乏统一性,这就导致这些企业集团及下属子公司会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运营状态,资金管理制度不够统一,尤其是在资金管理执行方面,其所使用的执行方式会有所差异,集团及子公司之间无法达到一种相互牵制的状态,管理方式的完整性也较差,这就会抑制企业战斗力的提升,同时还会出现消散集团凝聚力等现象。其次,企业资金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对一些资金管理工作出现失误的人员或者子公司等进行惩处,这就会呈现出一种令行不止的现象,资金管理部门的威信度也会较差。最后,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管理观念会较为薄弱,这部分工作人员常常会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进行资金监管,会引发部门协调性的问题,销售部、投资部等各部门无法保持一致的发展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相互推诿责任。 (二)资金投资效率偏低 首先,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无法切实保障其投资的有效性,这是由于资金管理的效能偏低,资金周转状态灵活度较差,投资部门在经过一系列的辛苦调研以及测算等工作后,会因为没有资金的支持而泡汤这项投资项目的计划。其次,投资部门以及资金管理部门之间无法构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实际工作时期,资金管理部门以及投资部门会各顾各的工作,完全凭借自己部门的意向去做相应的投资以及资金的管理工作,二者部门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及交流,这就使得企业所得到的经济效益会随之受到不良的影响。最后,在投资时没有达到资金利用最大化的目的,一些项目公司只会对自身的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考量,并不会去归集资金,这就无法确保集团资金投入的使用状态[2]。 (三)资金管理不能促进融资 融资工作的开展会进一步提升资金管理工作的难度,这项工作的精细度会比较强,在进行融资工作前,需要做好一系列充足的准备工作,提前备好相关调研资料。在融资之后,相应的资金管理部门需要实行专项化的资金管理,精确的计算利息,并定期进行支付,完成抵押物的管理等各项任务,和资金方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使得资金管理工作的任务量变得越来越繁重,并且融资利率的水平会持续性的升高。若企业无法合理的使用资金管理部门所供给的数据进行决策以及分析,那么就会让整体项目的融资成本数值变高,在融资到期之后不能及时的归还资金,会对企业资金链形成影响,完全失去了融资的意义。 三、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首先,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出更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模式,同时创新资金管理工作的内容及目标,让资金管理工作可以朝向精细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选择精细化的资金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管理好各项资金,同时还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其次,集团需要做好资金管理的带头工作,发挥出自身企业的示范作用。这是因为集团模式中所运用的资金管理模式带有较强的特殊性质,其会以统一的制度为主导,引领其他子公司进行资金的管理。所以,集团不但是资金管理机制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制度的编制者,必须严苛的执行其所设定的资金管理制度,发挥出集团公司的带头效应,严苛的要求下属各项公司,让其资金管理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来。最后,在进行资金管理时,需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连接关系,要让各个部门都可以积极自主的参与到这项管理工作之中,构建出更为完整且运行稳定的资金链,把总体企业的资金全部都放置到资金链中,对资金的运营进行审批及监管,统一化的调配资金[3]。 (二)衔接资金管理及投资 开展投资工作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使用这部分资金,企业要选择一个较为优异的投资项目,在开展新型的投资项目过程中,投资部门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度的调查及分析,同时反复地进行调研,编制出该项目最为适宜的决策及投资方案,尽可能的规避风险,让其风险处于企业发展的管控范围当中,抓住投资发展的契机,精心化的挑选项目的最佳方案,使得这类投资项目可以给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收益,发挥出资金运行的作用及价值,并且在管理资金时,还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投资利润率的考核指标,要对比最开始的测算效益以及结束的效益,利用这种比对的方式来看这项投资项目对集团所形成的影响,从而明确其考核的结果效能,给投资利润率打分,其是资金管理当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把资金管理和投资相融合,保持二者良好的衔接状态[4]。 (三)让资金管理促进融资 首先,需要专项化的管理融资资金,以融资渠道进入企业的资金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但是这种融资进来的资金也会在无形之中加大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所以,在融资时,企业需要和银行以及其他资金方进行沟通以及对接,核对好利息,完成资金进出的审批工作任务,要指派专人,同时设立相对应的台账。只有进行专项管理,才可以较好地规避风险,防止其影响资金管理的成效。其次,需要不断地拓宽企业资金的融资渠道,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需求量会比较大。所以,会产生出更为新型的融资方式,企业要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选择和自身企业相符合的融资形式,给企业供给资金保障。最后,需要调控好融资利率的水平,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自身的信誉以及业绩都会比较好,大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都会较为青睐这部分企业,所以可以较好的控制融资利率,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房地产企业来说,融资这项工作开展的难度会比较大,融资系数的不可控性也会增加,因此在进行资金管理时,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现状去控制利率,要确保收益最大化,让融资利率可以处于合理的水平范围内。 四、总结 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资金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当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若房地产企业仍旧使用传统的粗放式资金管理模式,那么其会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恶劣的影响,其所造成的后果也无法估量。所以,必须解决企业在资产管理时所存在的多类问题,编制出更为详尽且科学性的资金管理机制,协调好企业的各个部门,让企业内部部门可以保持良好的协作状态,不断地吸收较为先进且适宜的管理经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内容,注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搭创更具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加大资金风险管理思想建设工作开展的力度,要以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为前提条件,优化现行的资金管理形式,让房地产企业可以更为稳固化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站稳脚跟。 作者:钮海燕 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篇3 为解决我国城市人们住房难这一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对于天价房价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控,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相应的,房地产企业在资金回笼方面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些企业甚至在资金周转方面困难的局面,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参与下房地产企业怎样才能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呢,笔者认为,在房地产开发前期做好资金预算工作尤为重要。但是,现阶段,纵观我国各大房地产企业,对于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并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认为其主要体现在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融资形式、管理意识以及激励机制落后等四各方面。 (一)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盲目投资 对于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投资行为盲目这一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而言,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仅仅注重后期资金回笼状况,而对于前期资金的控制方面不加以重视,没有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在工程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度的制约,对于资金的花销方面没有多或者少的概念,致使费用超出原有的预算成本。一般而言,房地产企业在建造工程之前,应对房地产行业经济市场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趋势,进而投资工程,最大限度的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企业在投资工程前并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就进行投资,对消费趋势不能很好的把握,致使出现房地产销售停滞,资金回报率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有的企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公司效益最大化,也制定的相关的政策,但是大都流于形式,有关的管理人员对其的重视力度不够,有的企业为节约资金,没有成立相关的部门或者资金管理部门的要职也是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代理,一方面,工作人员在时间分配上更着重于其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其对资金管理工作的了解仅仅是皮毛,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还可以,但是要遇到更为深层的问题是就不知所措了。 (二)融资形式单调 和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方式相比较,债务或者股票集资占很大的优势。但是,利用股票或债券集资的前提是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纵观我国各地房地产企业,由于受到房地产企业规模的限制,当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大都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用这种方式获得资金,不仅要承担巨大的融资风险。而且在贷款时还承担着巨大的偿债压力。简而言之,融资形式相对单调。 (三)资金管理意识淡薄,资金管理模式落后 在上文我们也有提到,一部分企业为顺应经济市场的发展,也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但是仅仅是制定,并没有真正将其落实。企业在对各个部门播放预算资金是按照相关的制度,各个部门在对于资金花销方面,并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实施,进而在工程没有完工的情况下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不仅使工程的施工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使企业信用度降低,市场竞争力下降。另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为方便管理,除了总公司之外,企业还在不同的城市设立分公司,对于资金方面,分公司则是独立的账户,总公司对分公司资金回笼状况并不了解,进而导致资金过度分散。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对于资金管理的模式相对落后。 (四)缺乏资金使用监督激励机制 严格意义上来讲,为使预算资金最大限度的应用到工程,有关工作人员应对每一资金的使用去向做详细的记录,并定期对资金使用效果做详细检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其工作人员既没有对资金使用状况做详细的记录,也没有进行详细的检查,对于入库资金和支出资金都很模糊,另外,监督激励机制的建立也不全面。例如当有关部门的花销超出预算范围时,仅仅是口头批评,相反,有关部门地预算资金的花销能很好的控制时,也仅仅是口头表扬,没有实质的惩罚或者奖励措施,进而在各个部门出现恶性循环。轻则是公司效益下降,重则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 二、解决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要想使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要想使流动资金周转良性循环,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资金预算工作,而实施资金预算工作的前提是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度上的完善,不仅可以使资金的使用率大大的提升,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时,不能将书上的理论知识生搬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样,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增收,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会效益大大降低,与之相反,其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制定,因为企业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效益最大化的提升。对于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式,笔者就以一个例子进行阐述:企业可以建立预算管理小组,将各个职责分配到人,各个工作人员对相应的部门进行都能深入的了解,进而使预算工作的效率大大升高。 (二)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创新销售模式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大部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房屋销售时,还都采用传统的销售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时,也可边用传统销售边借助互联网通道,这样双管齐下,对于资金的回笼也是极为有利的,随着社会对房屋需求量的逐渐饱,人们对于房子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而不仅要对销售渠道进行创新,在房地产前期的设计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要创新。对于融资渠道不能仅靠银行贷款,还可在工程建立的过程夹带附属产品,吸引参与者,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招商引资。 (三)加强全员资金管理意识,强化内部资金管理 要想使全员资金管理意识得到增强,不能单纯的只靠员工,除此之外,还要靠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其重视力度,将资金管理提升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并在企业内进行宣传。对于基层员工,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对于预算工作应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另外,在工作的过程中,应时刻谨记资金预算,做到资金预算人人参与,使预算工作彻底落实。对于内部资金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而是将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细节。除了以上三种措施之外,企业还有必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监控。例如企业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对预算资金的用处做详细的记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预算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本文,笔者从四个方面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期为读者,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郑军.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研究——基于广西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视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5) [2]冯志艳,鲁忠军.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25) [3]王晔.锦州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3) [4]昌琦.浅析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机制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5]赵金虎.对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风险可行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 作者:高峰 单位:曲阜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服务中心
浅谈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融合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德育教育新模式 【摘 要】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主要工作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及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进程的推进,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德育教育 一、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异同 (一)理论基础和背景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理论体系包括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绝大部分属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咨询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以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诊断与心理测量学、心理治疗学等组成其理论体系。由此可见,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及着力点有着明显的差别。 (二)服务对象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所有在校大学生,而心理咨询的对象是那些在工作、生活和中学习过程中出现不适应或出现心理冲突的同学,他们想要改变现状并积极寻求帮助,在心理咨询中被称为来访者。 (三)工作内容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并结合系统教育,使大学生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能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并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包括政治教育:主要用来解决大学生的政治方向、信仰、态度和立场等;思想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人的品德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行为等。但是心理咨询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帮助调适和治疗各种心理问题的来访大学生,消除各种挫折心理和心理障碍以及治疗部分心理疾病的,如认知失调的纠正、情绪的调整、情感改善、人际关系的改变、学习效率的提升等。 (四)工作角度和方法不同。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被教育者学生之间是特定的师生关系,是带有任务性的思想教育,还带有动员性和指示性,是上对下的不对等关系,在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是灌输法、教育引导法、榜样示范法等。而心理咨询却不同,心理咨询师与来访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自觉、自愿、对等的,正是这种咨询关系所具有的时间性、隐蔽性和保密性,使来访大学生易于向咨询师敞开心扉。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扮演的角色常常是一个倾听者、陪伴着、引导者,采用中立立场,不做道德评判,所运用的是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会谈技术、倾听技术、沟通技术、意象对话技术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技术。 (五)工作的目的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目的性。特别是在大学生产生明显道德是非迷糊时,辅导员必须直接明了的给予答案指明正确方向,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但是心理咨询则是通过“助人自助”的方式,让来访者更清楚地认识他自己及所面临的问题,增强来访者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二、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的途径,创新德育新模式 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一名合格的辅导员,既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提高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宗旨。在实践中,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借鉴运用心理咨询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将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达成育人目标,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 (一)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提高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心理咨询要求对来访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遵循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共情的原则,运用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解决来访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运用这些技术,获得大学生的认可,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化解心理问题,奠定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辅导员作为兼职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与来访者建立更深入的信任关系,更多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心理咨询工程中,辅导员可以针对大来访大学生所遭遇的困难或挫折,针对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全面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化解心理危机,进而帮助他们保持和提升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为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提高心理健康和思想意识水平。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咨询形式,主要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感受、认识、学习、训练过程中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采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来促进团体成员的适应性,有效解决所面临的心理、思想问题,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将团体心理咨询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使他们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可见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咨询工作更多着眼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日常教育,体现基础性,而基础性的日常教育是开展更高一层次的有关价值、理想与信仰的教育的前提和保障,由此可见,探索融合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德育教育新模式非常必要。 浅谈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 摘要: 高校心理咨询主要解决心理问题,德育偏重于思想问题。但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心理咨询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要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关键词: 心理咨询;德育;关系 0引言 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我们逐渐体会到,德育要与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研究了心理咨询在德育中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正像“心理学”不同于“德育学”一样.心理咨询毕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认识上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能否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在德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上至少存在着两个误区,即心理问题德育化和德育问题心理化。 1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区别 1.1 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咨询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及认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德育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 1.2 具体任务不同德育主要是解决政治观念.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及法律意识等问题。心理咨询则强调个性和谐,使对象摆脱消极情绪,确认内在价值,了解自身需求,洞悉自身心理特点,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目标,建立“社会--个人”协调的生活模式。 1.3 两者的内容不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而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智力发展、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等。 1.4 两者采用的方法不同德育主要采用说服、集体教育、环境熏陶、实践锻炼等方法。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等特点。心理咨询则注重渲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转换等方法。具有个别性、保密性、教育者倾听等特点。 1.5 运作机制不同德育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予以公开性肯定、奖励。“不符合”就予以公开性否定、批评、惩处。而心理咨询虽然也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健康心理的模式让学生参照,但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建构其心理世界。在心理咨询中教师一般没有对学生的否定权。 2心理咨询与德育的联系 2.1 心理咨询对高校德育的作用心理咨询更新了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扩充和完善了高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并以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德育的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步增多,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难题前所未有,许多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能够解决的。而心理咨询以其自己的特有内涵,使德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德育目标,补充了德育内容。 2.2 高校德育对心理咨询的反作用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参与推动了心理咨询活动。我国高校有一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的队伍,他们在进行德育工作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客观上担当起了开创与发展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事业的重任。同时,高校德育为心理咨询引导方向并拓展途径。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德育色彩,心理咨询过程中除了注重咨询工作的独立性、特殊性之外,也多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想方法”,主动地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后劲。 3德育与心理咨询的角色冲突与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德育工作者还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常常会产生多种角色的冲突。 首先是工作依据上的冲突。作为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工作的依据是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等。常常使用它们来教育学生掌握其内涵并以此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让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并通过强化途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常常会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其次是工作重心上的冲突。德育的着眼点在于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强调社会的政治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心理咨询是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强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本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达到独立自主,自控实现,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由此,在工作中,常出现是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体利益为重”的矛盾与冲突。再次是工作原则上的冲突。工作原则是工作指导思想的保证,德育要求教育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心理咨询却正相反,“保密性”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怀着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信任,倾诉自己内心的隐秘,期望得到同情和帮助。为来访的学生保密是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咨询取得学生信任、取得成效和提高声誉的重要保证。因此,工作中把有“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 因为从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可以看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其认知观念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找们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真正的内心感受,从德育的角度来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弄清楚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以及思想认识上出现的误区,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和掌握心理学规律,有效的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两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究,从而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德育工作,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浅谈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心理咨询方式与高校德育途径的改进 摘 要:文章分析了心理咨询途径及其特点,剖析新时期高校德育途径存在的不足,同时就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改进高校德育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心理咨询;途径;高校德育改进 心理咨询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的保密性途径。现行高校德育途径的重集体、轻个体,公开有余、保密不足,已日益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特点。此外,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上过于“批量化生产”的状况,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心理咨询途径及其特点 (一)心理咨询途径 心理咨询按途径或方式可分为晤谈式咨询、通信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专栏)宣传咨询以及近年来才出现的网上咨询。其中现场咨询和专栏咨询多是有关心理咨询或心理卫生常识的普及,一般不会涉及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这里主要分析晤谈式咨询。 晤谈式咨询、门诊咨询、面谈咨询等是心理咨询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咨询形式。心理咨询的主要特征在这个途径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它的好处在于针对性强,咨询员能就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1.来访者可进行充分详尽地倾诉。将自己的烦恼、焦虑、不安或困惑直接告诉咨询员。咨询员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可以与来访者进行面对面的磋商、讨论、分析。和其他咨询相比,更为自然、直接,来访者更易于感受到咨询员的热情、温暖和关怀。 2.可以使咨询员对来访者进行直接的观察,有助于了解来访者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当时的心态。 3.个别进行,易于保密。在这种情境中,来访者易于消除顾虑,容易谈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二)心理咨询途径的特点 除了晤谈式咨询外,心理咨询的其他途径,有时还包括团体咨询,也都非常注重以下几点。 1.个体化。正如有人指出那样,咨询教育的特点――“解决具体的个别性问题、重视个性的千差万别”。①在个体咨询的各种途径中,一般都是在一个咨询员和一个来访者之间进行的。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途径中,咨访之间信息传播的媒介不同而已。信函咨询中的传播媒介是文字,电话咨询中的传播媒介是声音,网上资讯的传播媒介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还可以图文并茂。而常见的晤谈式咨询则可以借助各种传播媒介。无论是针对来访者障碍性问题的消除,还是发展性问题的辅导,基本上是通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对一的个别化的形式,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2.保密性。对来访者叙述的资料,在不危及别人和当事人生命与安全,以防产生意外事件的情况下(如发现来访者已患有精神病,应及时告知其家人或单位严加防范),严格保守保密。这不仅是心理咨询工作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的特色。所以各国心理咨询专家在总结心理咨询原则时,都无一例外地把“保密性原则”列在诸原则之中,国内如张人骏、张小乔、马建青等。国外把它列为咨询职业道德标准和咨询员必备的素质(或条件)之一。如美国咨询发展协会(AACD)关于咨询者伦理与义务的规定以及美国学校心理学协会(NASP)制定的职业道德守则中,都有关于对来访者保密的规定。其中AACD关于咨询者伦理与义务的规定,第二部分“咨询关系”中“对咨询关系和咨询交往中的情报要保守秘密,而这和协会成员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的职责相一致。在团体咨询中,咨询者必须针对所有的团体成员的泄密,制定一个保密标准”;NASP制定的职业道德守则中“专业能力”部分“c……意识到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秘密所应持续的遵守的职责”。②甚至在有些西方国家中,在心理咨询中,为来访者提供保密已有法律保障。 心理咨询的保密性之所以得到如此重视,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咨询工作的需要。更为主要的是它体现了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保护,尤其在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而人的主体性又显著高涨,隐私权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保密性所蕴涵的意义就更显得异乎寻常了。 二、高校德育途径及其不足 在通常意义上,途径与方法是相同的或至少接近的,都是指用来完成一定的任务、目的之手段。因此,人们已习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笔者认为,在德育学科中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德育途径是指通过什么渠道、方式来完成德育目标,而德育方法是指在确定了特定的渠道后,用什么办法来完成某一具体德育内容。显然,德育途径大于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决定德育方法。 对于高校德育途径。《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教政[1995]•11号)把它归纳为6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日常性的思想教育,党团和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刘献君③阐述德育途径时,除了列举《高校德育大纲》里提到的以外,还突出强调心理咨询――咨询教育。如果再加上把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混在一起使用,那德育途径更难以枚举了。 尽管人们对高校德育途径的罗列,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但这不妨碍笔者在此对高校德育途径共性的“抽象、概括”。认为高校德育途径具有以下特征: 1.以集体、群体化为主,个体、个性化欠缺,未能做到“因材而育”。现行高校德育的共性教育有余,而个性教育不足。这一状况不仅体现在德育目标的整齐划一, 即由《高校德育大纲》或类似的文件统一规定,而且还体现在德育途径上以集体、群体化为主 。往往是以班、年级甚至学科同时进行为主要特征。现实中,无论是“两课”教学,还是社会实践的组织,党团工作的开展。在途径上都是“批量”式进行的,个体、个别化的“师徒式”的途径严重不足。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大学生对与自己个性相符合的德育途径的需求,几乎还没有得到德育工作者应有重视。近年来,虽已开始注重德育目标与内容在纵向上宏观的“个别化”。如国家先后已颁发了《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大纲》。但对在特定阶段范围内,横向的微观上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与这种差异相一致的,在接受德育途径上的差别远远还没有得到德育工作者的重视。连因材施教尚在探索中,“因材而育”还未起步。 2.公开性有余,保密性严重不足。与上述特点紧密相连的是高校德育途径公开化有余,而保密性严重不足。在多数情况下,不仅老师传授德育是公开进行的(往往是几十人,几百人同时进行的),而且品德的测评也是公开进行的,甚至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奖励和处罚也是公开进行的。奖励以开大会,举行颁奖仪式或发喜报,并到处张贴,希望让越多的人知道越好。处罚也是以全校通报批评或文件,不仅要让学生所在班级的老师、同学知道,还要告知其父母。而作为体现对现代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爱护的保密意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充分关注。 3.现行高校德育途径难以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需求。现行高校德育途径的着重集体、共性教育,忽视个体、个性化教育。这种途径不仅不利于在新时期德育实现教育的目标。因为“实践证明,越是个别化的教育,对学生的理性和情感的介入,越是深刻。德育的影响力就越大”。④而且,以这种途径培养出来人才的也不符合时代的需要。因为以这种途径培养出来人才的最根本的弊端是“缺乏个性”,“大众化”“同一化”。随着知识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并将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主流需求。而“个性是创新的重要‘承重’桩基”。⑤因此,当代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创造、开拓能力,不仅关涉到他们自身的命运,也与该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之林息息相关。所以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到以知识经济和信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社会发展对人的主动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学校一定要从这一高度出发,把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思想,并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得到落实。”⑥ 三、心理咨询途径对高校德育途径变化的启迪 与高校德育途径相比,心理咨询途径就比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特点。据调查,大学生肯定心理咨询的首要价值,是它途径的保密性,选择率为62.1%、排在第一位。⑦因此,心理咨询对高校德育改进的启迪主要在于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保密意识;在继承集体途径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德育途径。 (一) 转变观念,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保密意识,更加重视个体化途径在德育途径中的地位 伴随大学生主体性的增强,他们对自己隐私权也就更加重视起来。他们不仅要求德育工作者平等地看待自己、给自己以更多理解,而且对德育途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德育工作者提高保密意识。 大学生们不希望自己很多方面让别人知道,尤其当涉及自己隐私或损害自尊心方面的事情如学习上补考、处分等情况时,更希望德育工作者不要将这些事张扬出去,尽可能缩小“知情面”。这样,一方面,可以不让自己的父母知道。原因是让父母知道可能会遭到他们的责备,还有只能引起无益处的负担;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不让其他同学知道,尤其不让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同学知道。由于同学之间人际疏远与复杂,多数大学生之间是“貌合神离”,知心朋友较少。所以,多数人不想把自己的不足或隐私暴露别人面前,否则,他们会觉得以后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可以说“每个人内心世界越丰富越好,而要让别人知道得越少越好”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当大学生面临困惑时,一方面是想急需找一个人倾诉或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却难以找到一个既能接受其倾诉,又能对倾诉的内容予以保密的对象,以免泄露出去。如上文所说,长期以来,由于德育工作者的保密意识淡薄,导致大学生在选择倾诉与帮助对象时,几乎把德育工作者排除在外。有调查显示:当问及遇到情感挫折怎么办时,选择“找朋友诉说”和“放在心理,自己解决”的都在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3以上,年级越高,选择后者的就越多,到大四已达50%以上;而选择“寻求教师和校方指导”实在是微乎其微,其中大一的也只有0.2%,⑧这不能不引起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由于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他们只好把这些困惑、苦闷压抑在心头。久而久之形成各种身心不适,甚至疾病。这也是导致在大学生中,具有压抑倾向或压抑性神经症人数的平均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的原因之一。而心理咨询则因其保密性满足了大学生这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倾诉渠道成为大学生们心灵的保护伞。 由于当代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特殊的上学、就业方式导致他们经受的困惑、不适就远远多于以往大学生,而他们对自身隐私权的重视程度又大大超过以前的大学生。因此,他们对具有保密性途径的教育与帮助之需求也就更加强烈。而高校德育工作者又是直接为他们提供这些教育与帮助的“主力军“。因此,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保密意识,取得大学生的信任,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快捷的帮助,显得尤为必要。 相应的,在新时期,我们应更加重视个体化途径在德育诸途径中的地位。首先是确立它的独立地位。目前,人们只是认识到个体化途径的重要性。在诸途径中,它只是附属品。如《德育大纲》中把它包含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写到“有针对性做好深入细致个别思想工作”。但还未确立它的独立地位,还没有做到把它与“两课教育”及其他的途径“等量齐观”。其次是提升它在整个德育途径中的序列。 (二) 重视大学生个性差异,增加个体化德育途径 当代大学生个性的千差万别,不仅对德育目标的制定,教材的编排提出挑战,而且对德育途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大学生对与自己个性相一致的德育途径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对和自己个性不符合的途径反对情绪也日趋强烈。有研究表明:“同样面对批评,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最反对的是公开的批评,而乐意接受的方式是一对一私下进行的、由浅入深有层次的渐进性批评”。⑨ 这也是德育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挥其作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了解个性类型的不同,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并针对不同的类型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可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的一般化”。 因此,我们应在继承集体途径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途径。因为“个性化的德育模式不仅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需要,也是提高德育效率,弥补集体性德育模式弱点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与以往集体途径结合在一起,各有侧重。“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的个性类型学生身上,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用作不同的评价,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可按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差别、能力差异等来对大学生进行分类,再结合个体具体情况,选择比较受他们欢迎的德育途径。
浅谈铁路通信电源施工技术:高速铁路通信电源施工技术 摘要:高速铁路通信电源是构成各种通信手段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高速铁路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对确保通信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是局部的,而通信电源的故障,影响面会更大。文章论述了高速铁路通信电源的特点,高速铁路通信电源对电源系统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速铁路通信;通信电源;施工技术;蓄电池组 高速铁路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是影响整个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电源系统的故障会从根本上导致整个通信系统的故障。电源系统可靠性指标过分降低,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因此铁路通信电源历来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铁道部先后制定了有关通信电源的技术要求和相关设计规范,并加强了技术管理;系统和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和提高,本文将围绕铁路通信电源系统的特点及铁路通信电源施工技术、蓄电池组的特点阐述了以下看法: 一、高速铁路通信电源的特点 通信电源是高速铁路专网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正常供电。一般专网通信都配备了较先进的电力电源供电系统,包括开关整流设备,免维护蓄电池,应急油机等。这些设备维护的好坏不仅影响电源系统设备的寿命和故障率,而且直接涉及铁路专用通信的平稳运行。 高速铁路通信电源是独立的供电系统,由外供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构成。其外供交流电源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从铁路地区变、配电所、铁路专用专盘专线电源、电力贯通线电源、自动闭塞电力线电源及地方电源接引的外供交流电源;其二是指自备发电电源。 在高速铁路沿线,每隔一般为40~60km设置的10kV配电所,用于为自动闭塞电力线路和电力贯通线供电。在高速铁路干线、运输较繁忙的支线无能建有电力贯通线路;在自动闭塞区段除建有电力贯通线外,还建有自动闭塞电力线路。自动闭塞电力线路是为铁路自动闭塞信号设备供电的专用电源,高速铁路中间站的通信设备也由此供电。 铁路专网通信电源除了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检修外,更要进行定期检查和定期集中检修。可以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集中,要形成制度化,设定检修项目,设计相应表格等。总之,只有重视电源系统的日常维护,才能使电源系统更稳定,可靠的运行,从而保障高速铁路专网的正常运行。 二、高速铁路通信电源对电源系统的新要求 (一)低压、大电流,多组供电电压需求 低压、大电流,多组供电电压需求,功率密度大幅度提升,供电方案和电源应用方案设计呈现出多样性。 (二)模块化:自由组合扩容互为备用 提高安全系数,模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功率器件的模块化,其二是指电源单元的模块化。实际上,由于频率的不断提高,致使引线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愈加严重,对器件造成更大的应力(表现为过电压、过电流毛刺)。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把相关的部分做成模块。把开关器件的驱动、保护电路也装到功率模块中去,构成了“智能化”功率模块(IPM),这既缩小了整机的体积,又方便了整机设计和制造。 (三)能实现集中监控 现代高速铁路通信运维体制要求动力机房的维护工作通过远程监测与控制来完成。这就要求电源自身具有监控功能,并配有标准接通讯接口,以便与后台计算机或与远程维护中心通过传输网络进行通信,交换数据,实现集中监控。从而提高维护的及时性,减小维护工作量和人力投入,提高维护工作的效率。 (四)自动化、智能化 要求电源能进行电池自动管理,故障自动诊断,故障自动报警等,自备发电机应能自动开启和自动关闭。 (五)小型化 现在通信设备的日益集成化、小型化,这就要求电源设备也相应的小型化,作为后备电源的蓄电池也应向免维护、全密封、小型化方向发展。 (六)新的供电方式 相应于电源小型化,供电方式应尽可能实行各机房分散供电,设备特别集中时才采用电力室集中供电,大型的高层通信大楼可采用分层供电(即分层集中供电)。 三、高速铁路通信电源施工技术和方法 (一)电力贯通线路为沿线各车站与行车有关的小容量负荷的主供电源,是自动闭塞线路供电的备用电源 1.铁路通信网分枢纽及以上通信设备均被列为一级负 荷;分枢纽以下电源室和中间站通信机械室为二级负荷。一级负荷的供电标准是:从两个不同的变电所各引一路或从不同的母线段引出两路供电。因此分枢纽及以上通信设备是由两路可靠交流电源供电的;分枢纽以下由一路可靠交流电源供电,当其附近有第二路交流电源时,采用两路交流电源供电。 2.铁路通信自备发电电源一般采用油机发电机组,对满足日照要求或风速要求的地区,采用太阳能或风力发展电源作为备用电源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其一次性投资较高。自备交流发电机组,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均采用具有自动投入,自动撤出,自动补给性能的设备,此外还必须具有标准化接口和通信协议,以完成其遥信、遥测和遥控功能,达到少人维护、无人值守的目的。 3.自备发电机组的设置是保证对通信设备不间断供电的唯一可靠措施,尤其是对灾害造成的故障,其中断时间很难确定。所以铁路通信站均要求配置自备发电机组;中间站通信机械室每2~4个站配置1台机动式发电机组,故障时,由通信工区携带至故障地点使用,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同地可减少蓄电池组的备用时间,从而降低蓄电池的容量。 4.自备交流发电机组的容量,按满足通信设备用交流功率、直流电源的浮充功率、蓄电池组的充电功率、通信站主机房内应提供保证的用电功率。保证照明一般接实际情况计算、无资料时,除主机房的照明予以保证外,其余房屋的照明功率可按其30%~50%估算。 5.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是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共同组成,研究资料表明,交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占系统总可靠性指标的65%,因此,提高交流供电可靠性最为重要。 6.铁路通信电源的直流供电系统由整流设备、直流配电设备及蓄电池组组成。其供电方式采用直流集中供电连续浮充充制,将整流设备与蓄电池组不分昼夜地并取浮充供给通信设备直流电源,同时供给蓄电池组自放电的补充充电电流。采用这种供电制度、蓄电池组效率高,寿命长,可靠性强,是首选的供电方式。铁路直流供电基础电压定-48V。其他种类电压:如-12V,-6V,-24V等或交流220V,当其负荷量较小时,可通过变换器或逆变器获得,特大通信枢纽(一般可按交换系统容量大于5万门)采用分散供电方式,具有减小电源线压降,减少故障影响面等优噗,随着铁路通信网走向市场、大容量的通信枢纽会有所增加,分散供电方式会得到更多的采用。 7.采用高频开关技术的整流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模块化结构,扩容方便,并且效率高、功率因数高,允许输入交流电压变动幅度大,稳压精度高、噪声低等优点,已经取代相控电源,在铁路通信电源系统业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阀控式密封蓄电池具有体积小,比能量大,污染少,使用维护简便,可卧置叠放,可与通信设备同置一室,节省工程投资等优点,已被定为应用于通信电源系统的首选电池。其中贫液式电池因其内阻小,产品一致性和均一性好,更具有优越性。 8.对蓄电池组采用低压恒压充电方式在国际、国内已得到普遍应用,其优点是可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供电质量,简化直电线路。铁道部业已推行低压恒压浮充制供电方式,其原理与维护基本上同“连续浮充制”。不同之处在于浮充电压从原来的(2.18±0.02)V,提高到2.3V,外供交流电源停电后,由蓄电池放电;交流恢复供电后,仍以每块蓄电池端电压2.3V进行“在线式”浮充,即带负荷充电。其优点是在保证蓄电池不亏电的情况下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具有简化操作、便于维护、提高供电质量等优点。 浅谈铁路通信电源施工技术:铁路通信电源与环境监控系统技术应用探讨 【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电源与环境监控系统技术的结构及功能,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铁路通信电源的具体应用,旨在为提高铁路通信效率与质量,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铁路 通信电源与环境监控系统 安全效益 通信电源与环境监控系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及通信传输技术对和通信动力设备及机房环境情况进行集中监控的系统,在铁路通信中应用广泛。环境监控系统能对空调运行、机房温湿度和环境照明等情况进行自动监控。借助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信息采集、分析和告警,辅助管理人员全面掌控机房内各类设备的运行环境信息,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铁路通信管理成本,提高铁路安全效益。 一、通信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结构与功能 1、通信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结构。通信电源及环境系统由远程监控单元(EMU)、采集程序和 Web 应用 3 层架构组成。Web 应用服务负责整合系统应用,供用户实时浏览与访问。采集程序负责对下层进行轮询数据和接收报警事件,对上层通知事件的报警与消警信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远程监控单元负责采集与监控指定设备的数据,同时负责与中间层采集程序的通信,接收与响应采集程序的轮询请求。 2、通信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功能。1.动力环境监控。1)基本监控子模块:通过智能空调的数据采集接口实时采集空调的运行状态和报警信息。采集的主要状态参数有:工作模式、送风温度、回风温度、压缩机状态、加热器状态、除湿器状态和加湿器状态。2)配电监控子模块:通过加装在配电柜上的智能电量仪实时采集输入输出的电能质量,主要采集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频率等参数。3)UPS监控子模块:全面监控智能UPS的电池状态、旁路状态、负载保护、在线模式和负载过载等状态;实时监控的工作参数主要包括: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入频率、负载电压、负载电源、负载频率、旁路电压、旁路电流等。4)空调监控子模块:通过传感器完成对机房任露取⑹度、漏水、门禁、烟感、蓄电池和玻璃破碎等信息的实时监控。2.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模块包含实时预览子模块、视频回放子模块和抓拍浏览子模块,完成对机房内视频图像的实时浏览、控制、视频回放和图像抓拍等功能。3.历史数据。历史数据模块包含报警事件和监控记录两个子模块,主要负责历史监控记录查询、报警事件查询、报表生成和报表导出等功能。4.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模块包含采集管理、用户管理、监控策略、存储策略和操作日志5个子模块,主要用于维护系统用户,管理存储信息,配置监控策略等。 二、铁路通信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技术应用 1、基于 RS232 接口的监控单元接入方式。系统中智能采集器的任务为采集电源监控单元、温湿度传感器、空调、电池组、红外传感器、烟感、水浸传感器等相关数据,并将其以特定协议RS232进行打包。调制解调器MODEM主要负责把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多串口卡则主要用于对计算机串口进行扩展,从而满足监控系统能够对多个电源设备及环境情况进行监控的需要;终端监控主要利用PC机。RS232通信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如下:每个车站的监控数据经由二线调制解调器传输至监控终端的PC机方面,PC机接收电源监控数据后,则对各个监控车站进行监控数据的检测以及预告,同时,对各类监控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在网络交换机的支持下,将所采集到的各类电源及环境设备的监控数据转发至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的协议处理机中,所产生的数据报文则由协议处理机中的Fep采集程序进行处理,而后,送到服务器端。由此,后台通信网监控客户端则可通过访问服务器进而对现场通信电源设备及机房环境的运行、告警和操作数据予以显示,将各类电源及环境设备的监控项目以图表的方式显示出来,为监控人员查询数据提供便利。 2、直接采集数据接入。直接采集数据接入方法的被监控电源设备类型大都为整流电源。监控点的电压模拟量经过交、直流电压变送器转换后,传输至EMU采集器中进行模拟量数据的采集,而后,将所采集到的模拟量数据进行打包,并通过RS232接口送至系统终端服务器方面。当终端服务器接收到模拟量数据包后,将其经由网络交换机送至中心站处的协议处理机中,并有协议处理机中的Fep采集程序处理模拟量数据包中的数据报文,而后,送至服务器。此时,后台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客户端则可通过对服务器进行访问,将通信现场电源设备的运行、告警以及操作数据全部显示出来。由此可知,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此种接入方式并不会对监控分站下的电源监控单元产生过度依赖,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结论:综上所述,铁路通信电源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是保证铁路沿线无人通信机房电源及机房环境安全的重要设备,通过远程集中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机房电源设备故障和环境安全问题,不但减轻了维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负担,更是解决了无人机房安全管理盲区,为铁路生产和运营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 RS232 接口的监控单元接入方式和直接采集数据接入两种监控系统在铁路中的应用,作者所在的邯济铁路采用的是直接接入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实践表明,其应用效果与效益都非常理想。 浅谈铁路通信电源施工技术:高速铁路通信电源的施工技术与方法 摘 要:本文将主要针对铁路通信电源的系统特点、铁路通信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铁路通信电源对电源系统的新要求和高速铁路通信电源的施工技术要点以及高速铁路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通信电源;施工技术 一、铁路通信电源的系统特点 关于通信电源,铁道部陆续颁布了技术要求,制定了严格的设计规范,一直非常注重于这方面的技术管理,随着技术的改进,通信电源系统不断完善,设备规格大有提高,通信电源系统成为铁路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供电系统,铁路通信电源独立于铁道部,由外供交流供电系统与直流供电系统组成,外供交流电源的来源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铁路内部的变电所配电所等专用电源,第二是内部发电电源。每隔六十公里,铁路局设置一座10KV配电所,自动闭塞电力线路和电力贯通线供电赖此供给。 在铁路干线、运输较繁忙的支线无能建有连结铁路沿线两相邻变、配电所,对沿线各车站行车电力负荷等供电的10kV~35kV的电力贯通线路;自动闭塞区段不仅仅设置了电力贯通线,还设有自动闭塞电力线路,后者为专用电源,专门为铁路自动闭塞信号设备供电。电力贯通线路属于备用电源。高速铁路有严格的要求,无论是任何情况,必须保证正常供电。专网通信系统都配备精良,准备充足,确保无虞。应急油机、开关整流设备、免维护蓄电池等电源供电系统应有尽有,把这些设备维护好了,它们的寿命又得到了延长,就会减少故障,就会保证铁路专用通信的状态良好。对这些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维护,定期检查和抽查交替,检查完毕制定检修项目表格,惟其如此还能够更可靠和稳定的让电源系统正常运转,从而保证高速铁路专网的良好运行。 二、铁路通信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铁路通信电源中阀控式密封蓄电池的使用频率较高,它是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电正常的情况下,它与铁路通信供电设备整流器并联运行,虽然在它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向铁路通信设备供电的作用,但它能够有效改善并提高供电设备整流器的供电质量,具有平滑滤波的作用。当市电出现异常或供电设备整流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蓄电池可以肩负起单独供电的任务,有效解决通信故障问题。虽然蓄电池有该有点,但其供电时间是十分有限的,不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在蓄电池内的电量完全放完以前,必须及时恢复供电,让供电设备整流器重新开机启动,输出质量高、稳定性强的直流电源为铁路通信设备供电,与此同时,还能向蓄电池进行安全均衡的充电。阀控式密封蓄电池的有点有很多,主要包括:电池体积小,污染少,能量大,对于出现故障的蓄电池维修渐变,可以节约占面积,将其与铁路通信设备同置一室,有效节约铁路通信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费用。因此,阀控制密封蓄电池在铁路通信设备中应用广泛。 三、高速铁路通信电源对电源系统的新要求 随着技术的提升,供电方案复杂多样,电源应用方案设计五彩纷呈。多组供电电压的一个最明显的的需求是低压、大电流。其次,模块化自由组合扩容互为备用,提高安全系数。模块化含义有二,第一个是功率器件,第二个是电源单元。频率一旦有所提高,引线寄生电感,对器件造成应力,就有了过电压、过电流毛刺的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集中监控和智能化、自动化。现代的信息发展一日千里,远程监测和控制已经运筹帷幄,这一切都能够在机房完成。更为精工的要求是,电源本身即可监控,并通过接口传输,立即直达远程维护中心,所有过程瞬息完成;这样,一切变异都在掌握之中,即时分析故障,维护及时,人力物力的投入达到最低化;工作效率得到最大的提高。智能化,就是电池能够进行全自动管理,自动检测,无需人员操作。出了故障,能够主动保护自身,自动报警、自动诊断与修复。另外,高速铁路通信电源对电源系统的新要求之一是小型化:经济、精良。蓄电池属于后备物品,十五年前就提出全密封免维护的概念产品,小型化的发展则灵活多变,经济适用。 四、高速铁路通信电源的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技术要点 铁路通信网分枢纽及以上通信设备均被列为一级负荷;分枢纽以下电源室和中间站通信机械室为二级负荷。一级负荷的供电标准是:从两个不同的变电所各引一路或从不同的母线段引出两路供电。因此分枢纽及以上通信设备是由两路可靠交流电源供电的;分枢纽以下由一路可靠交流电源供电,当其附近有第二路交流电源时,采用两路交流电源供电。 铁路通信自备发电电源一般采用油机发电机组,对满足日照要求或风速要求的地区,采用太阳能或风力发展电源作为备用电源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其一次性投资较高。自备交流发电机组,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均采用具有自动投入,自动撤出,自动补给性能的设备,此外还必须具有标准化接口和通信协议,以完成其遥信、遥测和遥控功能,达到少人维护、无人值守的目的。 自备发电机组的设置是保证对通信设备不间断供电的唯一可靠措施,尤其是对灾害造成的故障,其中断时间很难确定。所以铁路通信站均要求配置自备发电机组;中间站通信机械室每2-4个站配置1台机动式发电机组,故障时,由通信工区携带至故障地点使用,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同地可减少蓄电池组的备用时间,从而降低蓄电池的容量。 自备交流发电机组的容量,按满足通信设备用交流功率、直流电源的浮充功率、蓄电池组的充电功率、通信站主机房内应提供保证的用电功率。保证照明一般接实际情况计算、无资料时,除主机房的照明予以保证外,其余房屋的照明功率可按其30-50%估算。 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是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共同组成,研究资料表明,交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占系统总可靠性指标的65%,因此,提高交流供电可靠性最为重要。 2、电源系统维护 2.1防尘和定期除尘 大量的灰尘容易造成电源器件散热不好,特别在气候干燥的地区。通信电源系统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维护的日常工作量比较少,主要是安排人员定期防尘除尘。而且一季度要彻底地清洁一次,而且在人员除尘时主要检查各连接件和插接件是否有松动和接触不牢固的状况发生。 2.2电源周边环境要保持洁净、恒温、恒湿 湿度和温度是衡量生产环境因素的重要衡量标准对生产的环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体积的空气当中含有的水分越少,空气越干燥;反之成立。湿度就是空气的干湿程度。离开温度控制来谈湿度控制是无意义的。通信电源系统设备通常控制电子元件很多,电子元件本身对空间的温湿度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只有达到了恒温和恒湿,才能使电子设备保持良好的运作效率;而洁净的环境则是防止灰尘进入电源器件当中,造成不必要的器件故障。 五、高速铁路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忽如一夜春风来”,高速铁路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迅速,前景喜人,高效率高功率是大势所趋,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控管理的实现标志着监控管理全数字化控制时期的到来,高速铁路通信电源技术安全、可靠、良好、绿色,随着高速铁路通信行业的发展,用高频开关电源取代相控电源,用钒电池组代替防酸式蓄电池,用计算机远程监控代替人工控制,是目前高速铁路通信电源的发展潮流。随着高速铁路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通信电源系统从体制、规范、维护产品标准等方面不断纳入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为高速铁路通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通信产品方面,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的通信电源、UPS以及监控产品堪称业中翘楚,品质优良,运行稳定,足可信赖。 结束语 做好铁路通信电源的维修工作,保障其良好运行,才能有效保证电源的供电质量。铁路通信电源的维修管理人员应该兢兢业业,对于铁路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保障铁路通信电源正常工作,有效提高电源工作的可靠性。
谈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电子商务时代下现代企业管理新举措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不仅仅改变着人类信息传输和交流的方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的深刻变革。传统的产业经济模式正在动摇、重组和消失,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正在崛起。从而带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概念和电子商务时代对企业内部环境和运作模式的影响进行阐述,总结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举措。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举措 一、电子商务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买卖双方利用现代开放的互联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是随着Internet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1997 年开始,电子商务发生了质的飞跃,它真正超越大公司的应用范围而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必然会改变我们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无论电子商务将来的走向如何,至少它在管理上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由工业社会的产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键的手段和措施。它是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桥梁,是企业由传统经济跨入网络经济的必由之路,因而,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环境及企业管理的影响是直接、深刻和全方位的。 二、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面广而大,如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经营和销售管理等方面,但是综合分析来看,其主要的影响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生产经营 电子商务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首先,电子商务降低企业的促销成本。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利用因特网作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活动,结果是销售额增加10倍,而费用只是传统广告费用的1/10。其次,电子商务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企业可以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制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通用电器发言人说:自从采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后,公司的采购费用降了30%(人工成本降低了20%,原材料成本降低了20%)。 (2)减少企业库存。IBM个人系统集团从1996年开始应用电子商务高级计划系统。通过该系统,生产商可以准确地依据销售商的需求来生产,这样就提高了库存周转率,使库存总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从而把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3)缩短企业的生产周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快捷的方式。第一,开发者可以利用网络快速地调研市场,了解最新的需求;第二,开发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传播速度迅速收到产品的市场反馈,随时对开发中的产品再改良;第三,开发者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最新情况,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产品。 (4)增加企业交易机会。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电子商务不受时空的限制。企业必须连续不断地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不间断地运作给企业增添了许多交易机会。 2.销售管理 (1)传统经营模式通过各种媒体做广告,需要对复杂的销售渠道进行管理,并且目标市场受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种销售方处于主导地位的强势营销,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营销是一种主动方在于客户的软营销。 (2)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传统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是有限的,而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则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在网上展开的营销活动,面对的就是全球市场,能够针对全世界每一个客户,电子商务就成为企业最好的国际交易平台。全方位展示产品,促使顾客理性购买。从理论上说,顾客理性地购买,既能够提高自己的消费效用,又能够节约社会资源。网上销售可以利用网上多媒体的性能,全方位展示商品功能的内部结构,企业通过网络展示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及付款条件等,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完全地认识了商品及服务后,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再去购买它。传统的销售在店铺中虽然可以把真实的商品展示给顾客,但对商家而言,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如仓储设施、产品展示厅、销售店铺等,从而增加了销售成本,对一般顾客而言,一方面,顾客需要亲临现场,花费时间、精力等成本,另一方面,顾客对所购商品的认识往往是很肤浅的,也往往容易被商品的外观、包装等迷惑。 三、电子商务时代下现代企业管理对策 电子商务的确可以为企业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应正视扑面而来的电子商务浪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便在未来的电子商务领域占据有利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1.树立全新的电子商务意识 企业内部应从上到下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结合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电子商务知识等。通过培训,使全体员工对电子商务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全新的电子商务意识。 2.加强企业信息化的硬件建设 企业内部应在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拓展电子商务业务领域。同时要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规定, 在观念、组织、资金和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小规模地率先在标准化程度高、交易量大、批发次数多、顾客流量大的商品或服务领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全面开展。 3.根据电子商务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电子商务决不是一些网络设备的堆砌,也不是连线上网那么简单。 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之前,一定要对原有的业务流程重新分析,要打破原有不合理的业务流程模式。根据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优化控制及网络经济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建立新的商贸运行和管理模式。 4.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和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应增加技术支持部门和数据采集部门,减少某些中间信息传递环节以及某些销售渠道等,缩短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时间滞差,加快经济主体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组织结构变化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应做相应的变化。企业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实行科学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5.强化电子商务专业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需要高级、中级、初级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信息、技术 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应用人才,需要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既懂行业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复合性人才。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引进、与各院校或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电子商务技术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前景广阔。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如何推行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对众多企业家而言迫在眉睫。然而从中国企业现状看,有些企业内部信息化尚未实现,中国还缺乏庞大的、良好的、完整的网络运行环境。电脑病毒时有发作、黑客神出鬼没,信息流通的技术安全没有充分保证也阻碍了电子商务的推行和发展。首先,企业不仅要建立完整的内联网,还要在内部普及和使用。其次,需要I T 、工商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鼎立支持;再次,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知识经济的体现,这就需要整个网络用户素质的提高,需要广大国民对这一事物的认可和接纳。虽然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在推广和应用中存在一些困难,但我们应该欣喜地看到:电子商务在一些企业成功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有理由坚信:电子商务将会对我国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谈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 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仅降低现代企业的成本,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收益,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增强了竞争力;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而且对企业现代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技术;企业管理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影响了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仅降低现代企业的成本,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收益,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增强了竞争力。在当今世界贸易中,电子商务是速度最快、应用前景最广、内容不断创新的一个领域。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而且对企业现代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着企业资金筹措的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资金筹措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作为资金市场中介的商业银行,它也正在由于IT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而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对于出现的网络银行,完全改变了企业资金操作的手段,降低了操作的成本。企业财务管理的部分规则,不得不随之而有所变化。例如,在银行授信额度内,发出借款信息的时机选择,有关还款数量与时间的决策技术等,将会由于操作的手段的更新而改变,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二、降低了企业的采购和生产成本 公司要降低采购成本就得发展与主要原料供应厂商的关系,才能获得折扣,并更加紧密地融入加工过程。在应用电子商务后,公司在进货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通过网络降低劳动力及其他成本。自动化的进货程序可使负责进货的职员有更多的时间去为更划算的价格进行谈判。据专家估计,在进货成本方面,使用EDI 的公司一般能节省5%~10%的成本,而Internet可以使成本进一步降低。Internet使公司可以与新厂商进行电子贸易,也可以同以前使用传真和电话的中小型企业进行电子贸易。 三、有助于减少企业的库存产品 公司的库存量越大,经营成本就越高,利润就会减少。存货太多并不能保证更好的销售服务。正确管理存货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为公司降低经营成本,加快库存核查频率会减少存货相关的利息支出和存储成本。减少库存量意味着现有的生产加工能力可更有效地得到发挥。更有效的生产可以减少或消除企业和设备的额外投资。电子商务被运用于加工厂、市场营销部门和采购部门之间,使公司能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可以减少产品的库存量,一旦出现问题,也能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正在再造整个流通环节 传统的“厂家─批发─零售─消费者”的方式正在被打破,“厂家─(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方式正在形成,新的物配体系正在形成。从而新的物流体系正在形成。这是无情的“大浪淘沙”。其结果,是流通组织的再造:有的要消亡,有的要改进,有的流通组织则要新创。运输体系、运输的组织方式和相应的存储方式也会因电子商务而再造。 五、改变了企业竞争机制和营销方式 首先,改变了企业竞争方式。电子商务改变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成本结构,使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改变供销合同的机会成本提高,从而进一步密切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这不仅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销售市场的机会,而且也提供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场所,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其次,改变企业形象的竞争模式。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以全面展开其产品和服务的品种和数量的虚拟空间,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商业信誉。根据在线购物表明,网上公司可以为顾客提供品种齐全的商品、折扣以及灵活的条件、可靠的安全性和友好的界面,在线购物者在购物上不一定非购名牌不可。再次,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方式。一方面,改变厂商的广告方式,网上广告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平均费用大为降低。另一方面,改变品牌的塑造方式,因而品牌的市场优势的作用正在改变。不知名品牌进入市场的机遇之门正在洞开。 六、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贸易机会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日趋显著,国外许多大公司已明确宣布,谁不采用电子数据交换供货,就拒绝向谁订货。由此可见,电子数据的应用使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壁垒,不用电子数据就等于被排斥在这个壁垒之外。 七、改变了企业的销售方式 表面上,这是最寻常的改变。毫无“石破天惊”之感。然而,最不寻常的改变,正孕育在这最寻常的改变之中。传统的商务活动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推销员满天飞”“采购员遍地跑”,“说破了嘴、跑断了腿”;消费者在商场中筋疲力尽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新技术、新产品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全球客户和企业都在同一网络之中。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面对的客户将是业界各地上亿万的各具个性的网络消费者,并且可以了解市场信息,即时地完成网上交易结算,同时,网络消费者也会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全世界无数个企业和各种各样的产品中进行选择。 八、使企业的售后服务日趋完善 借助于电子商务,各个公司的售后服务途径变的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人工和电话渠道外,还包括网上客服:有条件退货、建立客户咨询系统、成立客户投诉中心、无条件退货等。从以上的网络服务内容可以看出,各个公司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完善售后服务,更好地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为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见,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电子商务中,交易者、交易方式、交易意向和交易标的 表达都虚拟化。交易者的知觉线索被部分剥夺,交易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网络黑客侵扰及经济犯罪的威胁存在,商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的信用风险,质量风险和技术风险都有所增加。 电子商务的实质是企业通过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到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显著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成为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幅度冲进客户满意度等目的,进而提高企业适应市场,满足市场和开创市场的能力。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已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论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摘要:电子商务是划时代的科技革命应用,为企业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节约成本,寻求无限市场空间提供了可能。本文从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在采购、制造、营销、研发和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所产生积极作用的分析,让更多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对市场经营的重要作用,并利用好这一工具,主动适应信息化革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电子商务 现代企业 生产经营 信息时代已经完全到来,影响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它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最主要方面是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为生存也好,为发展也好,电子商务是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电子商务通过对研发、采购、制造、营销产生的影响,涉及了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提高和市场占有等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浅析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以期能引起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重视,并为企业拓展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提供一些启示。 一、减少采购成本,建立快速反应的动态企业联盟 电子商务弥补了订货会、供需见面会等传统采购原材料传统方式占用一定人、财、物的不足,减少了企业采购成本支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实际占有资源的多少,转变为可控制运用资源的多寡。企业只有利用外部资源尤其要发挥好网络的作用,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做到信息资源实时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第一,实现了电子商务的企业,能够在自己的专用网络上通过edi直接与贸易伙伴进行谈判和交易,或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检索,以减少传统采购过程中人员差旅费、调研费的发生;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向全球供应商进行招标,由此也避免了经济学中所谓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损失。同时,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能及时了解本企业的库存动态信息,进行适时采购,避免因传统原材料短缺信息获取时间延迟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第二,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并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不但降低了采购费用,更重要的是能让采购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价格谈判和改善与供货商关系上,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企业发展联盟。统计资料显示,使用edi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费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自1999年把公司采购业务电子商务化后,其供货商不愿意冒着失去通用电气业务的风险,也都于2001年完成了电子商务化的工作。通用与供货商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在互连网上完成,为其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同时也与供应商建立起了良好的、紧密的、新型的动态企业联盟,达到双赢的目标,提高了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二、降低库存,实现柔性生产控制,产品研发快速科学 企业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产定销、库存控制、生产线过长、研发周期过长等诸多问题,限制了企业的灵活性,生产费用难以降低,生产决策难以跟进市场需求。电子商务能有效克服企业在传统的生产方式、研发、库存等方面的缺陷,适时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生产决策科学化水平,合理控制库存,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第一,减少企业库存,提高库存管理水平。产品生产周期越长,企业越需要较多的库存来保证履行供货合同,大量库存导致企业运转费用、租金成本、管理费用显著增加,效益降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的合作不断加强,mrpⅱ、erp、jit等先进生产方式的应用,为企业实现精确生产,零库存奠定了基础,从而节约大笔开支。例如,美国dell公司网络直销模式就实现了零库存。 第二,实现生产过程柔性控制。传统经营模式下的生产方式是大批量、规格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线生产,基本上是以某时间段的销量为参考来决定本期生产规模,生产决策存在比较大的盲目性;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涉及产品的每个零件都在本厂生产,外协加工工序较少,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企业规模化经营不利,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基于电子商务的生产方式是需求拉动型的生产,网络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据以组织生产,这样就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规格化的典型工业化生产向顾客需求拉动型生产转变,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柔性化管理。 第三,缩短了生产与研发的周期,产品定位更加准确。电子商务提高了信息和资金等的转移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另外,电子商务环境下,厂商总是用自己全新的技术和产品赢得市场,以在竞争中获得胜利。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要求高质、高速的个性化服务,企业即使花费巨额资金进行研发工作,若周期过长,也是昨日黄花。在互联网上,消费者可以以互动的方式进行订购,并协助企业设计出一套解决方案,使企业最大可能地理解顾客,理解消费者,从而使产品几乎以零开发周期的速度进入市场。 三、节约销售费用,市场空间大大拓展 第一,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广告宣传及市场调查,构筑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改变了市场准入及品牌定位等规则,建立起无中介的销售渠道,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既降低了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又加快了信息流动速度。同时,网络宣传可以大大降低促销成本。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利用因特网作为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活动使销售额增加10倍,而费用只是传统广告方式的1/10。 第二,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统经营模式通过各种媒体做广告,需要对复杂的销售渠道进行管理,并且目标市场受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种销售方处于主导地位的强势营销,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营销是一种主动方在于客户的软营销。 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传统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是有限的,而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则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在网上展开的营销活动,面对的就是全球市场,能够针对全世界每一个潜在客户,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最好的国际交易平台。 电子商务克服了时差带来的国际商务谈判的不便,为企业不间断交易提供了可能,交易时间理论上的无限延长必定会给传统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24小时网上在线销售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销售增加,企业的网址成为永久性的地址,可为全球的用户提供不间断的销售信息。 第三,全方位展示产品,促使顾客理性购买。从理论上说,顾客理性地购买,既能够提高自己的消费效用,又能够节约社会资源。网上销售可以利用网上多媒体的性能,全方位展示商品功能的内部结构,企业通过网络展示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及付款条件等,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完全地认识了商品及服务后,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再去购买它。相对于传统的店铺销售,商家免除了相应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如仓储设施、产品展示厅、销售店铺等,减少了销售成本;顾客不必亲临现场,就可以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不但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还节约了时间、精力等成本。 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电子商务以其互动性、灵活性、人性化等特点在客户拓展与维护方面有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第一,双向互动,个性化服务,实现准确市场定位。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通畅,客户是直接按照需求向企业提出要求,企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最大可能满足客户。企业通过对顾客需求的归纳,能够及时把握市场脉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准确定位目标市场,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针对性与科学性。 第二,密切与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电子商务互动式沟通,使消费者更易表达出自己对产品及服务的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使企业可以更深入了解用户的内在需求,及时了解市场动态,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企业的即时互动式沟通,可提高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了双方的密切关系。企业还可以建立客户智能管理系统,建立客户服务数据库,分析出客户的需求特征,这样服务人员就能马上响应客户的要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服务质量提高之后,客户感到了企业对他的尊重和关怀,并对企业产生了信任,企业将来拓展了产品线或服务范围,客户会首先感兴趣,从而理顺了企业资源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减少客户变节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促进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削减了经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决策水平,拓展了市场空间,稳定了客户关系。在我们所处的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企业生存与发展,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客观实际,只有以与时俱进,主动融入,才能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幼儿园民间音乐教学篇1 民间音乐是亿万中国人在长期的劳作、生产过程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凝聚了普罗大众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民间音乐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从幼儿阶段开始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教育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深埋在幼小的心田里。 一、幼儿园建立民间音乐教育体系的价值 (一)民间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音乐囊括了56个民族的民谣、民歌、民间乐器和民间舞蹈等,是亿万中国人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口耳相传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它反映了本民族的生活气息与精神面貌,也是研究各民族(特别是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文化生活的活化石。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如今留存下来的民间音乐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传统的音乐和乐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国优秀的民间音乐正在渐渐消失,传承和发展是当前紧要的任务;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幼儿园阶段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民间音乐,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也可以让中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幼儿园建立民间音乐教育体系可以促进音乐课程改革,探寻新的幼儿音乐教学模式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设置大多分为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等,而具体的内容大多是中外著名儿歌、近现代创作儿歌和童谣等组成,很少涉及民间音乐。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人们似乎意识到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民间音乐许多优秀的歌舞对幼儿的审美及身心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四川的川江号子、打盐号子等节奏律动性强,幼儿可跟着节奏律动,模范劳动人民劳动时的场景,除了能强健体魄,还能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美好生活;《蛤蟆歌》的旋律朗朗上口,而且可以通过改编和二度创作,将数字进行不断的变化,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和数学知识,一举两得。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优美动听,增强孩子的审美意识。 二、建立以民间音乐为主体的幼儿音乐教育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选取各民族适合幼儿音乐教育的优秀民间音乐,建立音乐教学资源库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民族音乐文化:手持白色哈达,围着圈跳锅庄的藏族;身着长裙,手持长鼓的朝鲜族;性格豪爽,具有“马背民族”之称的蒙古族;头戴花帽,身着艳丽服饰,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不同的地域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少数民族音乐大体分为五类: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剧音乐、歌舞音乐、乐器和器乐曲,民间音乐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但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各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如藏族的锅庄,其速度较快,节奏粗犷有力,旋律豪放,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律动,还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傣族的孔雀舞,时而缓慢舒展,时而灵动跳跃,通过音乐欣赏课和幼儿学习简单的孔雀舞姿势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多粗犷豪放,但其乐器马头琴拉出的旋律却韵味悠长;维吾尔族的音乐和舞蹈轻盈灵活,热情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伴奏乐器手鼓更是深受小朋友的喜欢;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具感染力。 (二)整理收集本地优秀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来源于生活,幼儿的生活体验是学习民间音乐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机会,依托社会,学校和家庭在生活中渗透本土民间音乐知识,让幼儿对于传统民间音乐产生的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与整理,建立以地域与音乐资源类型划分为基础的本土民间音乐教育资料库。例如从大的方向可划分为南北两个音乐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可细分到每个省市,如南方的采茶舞曲,花灯和花鼓戏,各类山歌和号子,四川的“川剧”等民间音乐;北方的秧歌音乐,山东的曲艺和快板,国粹京剧等民间音乐。教师要注意本地区民间音乐素材的选择,通过本地区民间音乐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培养幼儿地区认同感进而培养幼儿民族归属感。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幼儿园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赛龙舟比赛,感受激烈的比赛氛围,引导他们对比赛中的民间音乐进行欣赏和学习。还可以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参与包粽子、唱民歌等传统活动,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民间音乐的理解。 (三)根据各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发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 幼儿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教育性和趣味性。民间音乐是集音乐、诗词、歌曲、曲艺和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很多作品都有立德树人、陶冶高尚情操的教育功能。例如布依族民歌《迎客歌》《送客歌》等,幼儿不仅能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还能从中学到待人接物的礼节。歌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描写的是龙梅和玉蓉两姐妹为了保护国家的羊群同暴风雪抗战的英雄事迹,这样的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另外一个原则是趣味性,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变得游戏化。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建立幼儿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时一定要遵循趣味性这一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选择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的作品。作品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更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川剧变脸就很接近幼儿的生活,生活中人有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幼儿通过认识不同脸谱了解其代表的情绪和性格,从而提高孩子通过观察表情活动学会察言观色,提高对别人情绪的敏锐程度。 (四)从民间音乐与幼儿音乐的共性点出发去融合创新 民间音乐大多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的过程中,为了解除疲劳,组织劳动,用自由、高亢的歌声直抒胸臆,为劳动者提神解闷,提高劳动效率;还有部分民间音乐是在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演唱,如逢年过节,婚丧喜事,酒楼茶馆或消遣娱乐时演唱。而幼儿的音乐教学要求趣味性和创造性歌唱教学,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大多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而怎样去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一直是幼儿教师关注的问题。民间音乐中很多有趣的元素和歌曲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很好的借鉴。除此之外,民间音乐具有变异性、广泛适应性等特点,因为其在创作过程中为了适应不用地区,不同人群的喜爱,在创作时会有不同的形态,经过改编和加工又会形成新的歌曲。而幼儿音乐教学需要顺应幼儿自由探索、创造音乐的能力。通过观察发现:儿童会自发地重复某些歌曲中他们感兴趣的部分;或心血来潮地将某个突然萌发出来的古怪想法代替原有的歌词,唱到歌曲中去;或将歌曲填上新词,配上自己发明的身体动作以相互交流,相互取笑,甚至会反复玩弄这些自己的“发明创造”而自得其乐。[2]因此,民间音乐的许多题材都可以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改变和创作的基础。例如《什么节子高又高》《川江号子》《猜调》《对花》等。 作者:张晓燕 幼儿园民间音乐教学篇2 随着社会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民间音乐艺术正逐步丧失其原生态的生活、习惯与文化语境。当代儿童大多已经无法像祖辈那样,从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活动中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民间音乐,更多需要依赖学校进行专门的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然而口耳相传、习惯渗透等最适宜于民间音乐学习的形式在学校教育中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存与发展,片面重视知识技能已成为学校民间音乐教育中世界性的共同问题。正如文化人类学家保罗•鲍哈楠所言:“在习惯中,人类学会了他们不将其当作具体学习技能的文化方面。而在教育中,他们在接受传授……具体而言,被传授的是技能。”[1]随着整个中国社会对民间文化以及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幼儿教师的民间文化保护意识与文化责任感也越来越强[2],沉淀已久的民间音乐文化逐步走进幼儿园的教育视域。但由于文化生态的变化以及教育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片面重视,幼儿园的民间音乐教育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境。 一、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困境 “本能的缪斯”是指人类每一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3],这种力量在学前儿童身上体现的最为充分。但是,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传承为主的民间音乐教育导致了儿童本能缪斯的衰微。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困境从下列一组真实的教学镜头中可见一斑。镜头1:填鸭式的紧张学习在某园大班开展的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活动中,教师首先播放了当地节日民俗踩街中《拍胸舞》的现场录像,让幼儿初步感受该舞蹈动作的粗犷、欢快与热情,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该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其顺序。接着,教师开始示范表演,然后边示范边讲解边带领幼儿学习该舞蹈中的拍手、拍胸、拍肋、拍腿等动作,在图谱的支持与教师的示范带领下,幼儿终于基本掌握了该舞蹈的基本动作。最后,教师要求幼儿自己边听音乐边有节奏地表演拍胸舞。短短30分钟,幼儿既要反复观看录像、听教师的讲解以感受该舞蹈所表现的民俗风情与文化,还要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学习基本动作、配乐有节奏表演,最后还要独立听音乐完整表演整个舞蹈、玩踩街游戏等……整个活动一环赶一环,每一环节都匆匆带过,儿童最初的兴趣也在匆匆而紧张的学习中逐渐消逝,更多时候只是机械地跟着教师与音乐、看着图谱紧张地学习、记忆动作,对整个舞蹈丧失了应有的学习欲望与热情。镜头2:照相机式的简单复制端午节将至,教师在组织幼儿学唱福州童谣《扒龙船》活动中,采取了引导幼儿观看划龙舟录像、听福州方言演唱录音、教师边范唱边出示图谱、幼儿跟念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与学习歌曲及其方言。之后,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曲反复演唱,最后引导他们边演唱边伴随音乐节奏表演划龙舟。此次音乐活动内容较简单,前半部分幼儿还饶有兴趣,但到了一句一句跟念方言的环节时,幼儿的兴趣逐步下降,最后的演唱与表演也在被动应付。镜头3:立竿见影式的创造性表现在一次开展闽南高甲戏《老鼠嫁女》音乐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高甲戏表演VCD、了解闽南婚俗习惯、倾听感受音乐之后,开始教幼儿反复学说“迎新娘喽”、“送新娘上轿”、“新郎迎亲来喽”、“兄弟姐妹,快走!”等几句与剧情关系密切的闽南语。之后,邀请当地的梨园艺人来现场表演,让幼儿真切感受到高甲戏丑角的表演美与服饰美,幼儿分组向民间艺人学艺后,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唢呐手、女伴娘、小乐队、新娘、轿夫等角色,在民间艺人的带领下进行“老鼠嫁女”的表演。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把自己的动作、表情夸张地表现出来,并要求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编结束部分“快走”的造型动作与表情。绝大多数儿童很难完成教师的要求,教师只好在前面边启发边带领,幼儿则手忙脚乱地跟随。在上述教师精心组织的民间音乐活动中,儿童真正获得了什么?这样的民间音乐教育是否适合儿童、对儿童的成长是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毕生发展观的视角出发,发展不仅意味着功能的增加,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4]。回顾过去,不少成年人被幼年时“填鸭”式的教育弄伤了胃口,早期的不适当教育不仅未让他们获得应有的陶冶与发展,反而造成了心灵上的伤痕甚至残缺。当前,在许多民间音乐教育活动中(其他活动也有类似现象),儿童学习的动力常非源于内在的需求,他们的审美期待、审美经验都未得到合理的积淀。在教师为幼儿精心准备的“民间音乐与文化的盛宴”中,由于缺乏对幼儿生命存在与学习天性的关注与尊重,幼儿并未得到预期的教育影响。不适宜的民间音乐教育不仅对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发展不利,还有可能压抑他们的缪斯天性,致使儿童对本土民间音乐及其文化产生不适应、不接受甚至逆反态度,从而丧失对本土音乐及其文化的自觉性。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幼儿教师认为民间音乐文化是一种“神圣的历史文化遗产”,只能学习与传承,是不能随便改变的;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某次教学活动的完美结果,安排了大量的学习内容与过于丰富的教学形式;有的教师事先没有对幼儿进行必要的经验铺垫,导致幼儿对活动中的背景知识一无所知,只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紧张的学习与单调的重复练习;还有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自己就对民间音乐及其文化缺乏了解,教学中只能依样画葫芦,教授一些自己刚刚学会的内容,难以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自如发挥。 二、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活动的突围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民间音乐教育教学方式?怎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激发儿童的缪斯本能,让幼儿在喜欢参与、乐于表达的民间音乐艺术教育活动中获得应有的发展,使得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种子能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播种、生根、成长?关注与尊重儿童的生命存在与学习天性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的着眼点。只有以儿童为本,以发展、开放的思想对待民间音乐,克服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取向,合理把握幼儿园民间音乐活动的价值追求,才能真正激发儿童的缪斯天性,实现民间音乐与儿童间的“缪斯性对话”。 (一)为儿童亲近原生态民间音乐文化创设机会 民间音乐大多具有淳朴、生动、清新、率真、通俗易懂、活泼有趣等特点,是最直接的来自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很高的艺术美感与很强的愉悦功能,能给予儿童丰富的艺术营养,带给儿童快乐、智慧与灵感。儿童对民间音乐的感知不是被动的、照相机式的复制,而是积极主动的反映。在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中,教师不仅是民间音乐文化的载负者与传递者,更应成为儿童感受与体验民间音乐文化的引路人,引领儿童走进民间音乐、走进民间艺术的文化圣殿。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各种场合,对儿童进行本土音乐及其文化的渗透与经验积累,引导儿童走进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及其文化滋生的生活土壤。如在端午节,孩子们观看了龙舟竞渡、奋勇争先的情景,感受到锣鼓铿锵、节奏有力的韵律,之后,又在父母的陪伴下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划龙舟竞技游戏、包粽子比赛、制作端午香囊、观看社区书画爱好者挥毫“午时书”等。在丰富而生动的生活、文化与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品尝了传统乡土浓厚的文化意蕴。 (二)引导儿童与民间音乐进行缪斯性的对话 现代音乐学认为,民间音乐艺术也具有开放性。民间音乐艺术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应是多元的。同一民间音乐艺术内容,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不同欣赏者的心中,都可以显现出新的意义。故而民间音乐教育也应提倡对话式的教学方式。与民间音乐进行缪斯性的对话是指让儿童直接面对优秀的本土民间音乐及其文化,打开感官与心灵,真切感受和体验其中传递出的多元信息,并尝试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对话的过程应是儿童运用自己的感官、经验、思维积极探究的过程,而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学习。实践表明,幼儿对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有极大的兴趣与非凡的感悟能力,他们在面对民间音乐作品与表演中常常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独特感觉,好奇的大脑里充满着问号,他们想知道、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幼儿在观看闽南高甲戏表演《群丑献艺》中,在跟着哈哈大笑时许多幼儿脸上表现出困惑与不解,教师及时捕捉这一信息,问:“你为什么皱眉头,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快跟大家说说。”结果,孩子们的问题匣子一下打开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问题:“他的脸长得好奇怪呀?”“为什么那个阿姨要把黑点贴在自己的脸上?”“他们为什么走路时脚是半蹲着走?”“他们为什么动作这么可笑?”在激烈的争论与探究后,孩子们到处找资料、向教师、民间艺人以及周围的人学习,在不断的探究中初步明白了高甲戏这一民间艺术以丑为美、夸张搞笑、幽默风趣等各种艺术表现特点,之后又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形成了更多的探究兴奋点。 (三)以游戏与逗乐等方式焕发儿童的缪斯本性 1.善于发掘儿童的兴趣点。对学前儿童而言,审美冲动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高级需要,更需要依赖初级的生理上的愉快感受。我们看到,当学前儿童初步接触到福建本土民间音乐时,会不假思索地对其中怪异的服饰打扮、乐音的音色、幽默的动作、可笑的逗乐等个别因素获得某种愉快的感受,这些愉悦感会驱动他们进一步了解、学习与探索,玛克思•德索称之为“审美反射”。教师应适时把握民间音乐教育内容中的这些要素,积极营造激发儿童审美冲动的环境氛围,引发儿童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愿望。如,针对儿童对高甲戏《群丑献艺》、《老鼠嫁女》等男女丑角的服饰特点与装饰打扮的审美冲动,组织儿童收集各种戏曲的服饰与脸谱的图片并布置在相应的墙角,对比了解闽南高甲戏服饰打扮方面的独特之处;教师还提供了高甲戏以及京剧等戏曲的装扮道具放置在表演角,供儿童自由观赏、化妆、表演,自主体验高甲戏艺术的幽默、逗趣。 2.在“好玩”的逗乐中实现民间文化与儿童文化的有机融合。“我们玩音乐,是因为它好玩!”[5],这是人类更是儿童追求音乐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共同心声。的确,“只有儿童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要,并且被儿童所接纳”[6]。在幼儿感兴趣的民间音乐活动中,幼儿不是在单纯地对民间音乐进行模仿与复制,他们穿着有趣可爱的民间服饰,相互逗乐、游戏、学习与创造,到处都洋溢着儿童的活力,这就是儿童文化的真正内涵。民间音乐文化塑造影响着儿童,儿童也改造与创造着民间音乐文化,二者构成动态的生态系统。在儿童与民间音乐共同玩乐中显示了他们关于游戏规则的秘密语码,看到了儿童在其中的“缪斯本能”。在一次以福州民间歌谣为题材开展的“双簧”游戏中,一幼儿扮演“后脸”,躲在屏风后面唱《扒龙船》等福州童谣,另一幼儿扮演“前脸”,在前面用口型、动作配合“后脸”的歌声进行大胆表现。两幼儿不断地反复练习与磨合,尽可能使“前脸”的动作、表情、口型、节奏和“后脸”的语言、语音、语调、节奏合二为一,不露破绽。在表演结束前,教师允许幼儿自己设计一个高潮:“后脸”给“前脸”出难题,让“前脸”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儿童不是故作夸张、强作认真地完成教师的任务,而是通过“本能的缪斯”种种富有韵律、节奏和运动的外化形式自然而然地从事这一切的。这种相互配合游戏与相互逗乐,特别使幼儿感到好玩、有趣,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与表演民间音乐的欲望。此外,儿童还特别喜欢模仿大的儿童,所以,在以大带小的民间音乐游戏中,大的儿童带动小的儿童一起玩,小年龄的儿童总是不断地观察并试图模仿大一些的孩子,在观察与模仿中被自觉带入民间音乐文化的迷宫。 (四)倡导并支持儿童对民间音乐多样化的艺术表现与游戏性的即兴创造 民间音乐是十分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艺术,最为原生态的音乐常常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构成的,允许表演者个性化地进行改造与创编,从而达到表演者的自娱自乐。因此,在帮助幼儿感受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后,宜引导幼儿依据审美原理与自己的个性喜好,对民间音乐进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这是符合儿童创造天性与表现欲望的可行方式。如依据“变调”这一审美原理,进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变调”是一音乐俗语,但在视知觉中也可明显见到,“变调”现象大都发生在审美知觉中,是艺术再现时依据的主要原理。因此,艺术再现并不需要照搬现实,只要摸清知觉活动的规律,将现实中的存在的各种知觉梯度加以“变调”处理,就能产生出满意且生动多样的艺术再现效果。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与“游戏者”,他们对民间音乐艺术的表现绝非满足于简单复制,只要基本理解了民间音乐的主要特征,就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变调”处理。所以儿童在民间音乐活动中的艺术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将生活经验稍加整理的原始艺术表现,有以游戏为主的快乐表现,有直抒自我之瞬间感情体验的自我表现,有通过模仿再现进行的学习与表现,还有以抽象的线条、色彩与形式等达到的表现,等等,它们各自都为儿童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某种内在情感找到了自认为合适的表现形式。所有儿童都喜欢游戏式的学习与表现,“游戏是点燃儿童求知欲和钻研精神的火种”[7]。他们与生俱来的游戏与创造天性在接受、模仿与学习中又产生了新的需要来打破旧的一套,来更改传统的内容、形式与规则,在“缪斯式反叛”中实现了新的突破,而儿童这种“缪斯式突破”就典型地发生在游戏中。如在闽南民间舞蹈《车鼓弄》中,幼儿在了解车鼓公、车鼓婆的主要特征后,喜欢相互扮演角色游戏性地表现车鼓公逗乐车鼓婆的动作与神态,沉醉在“缪斯式”即兴表现的快感中。幼儿在民间音乐游戏《偶趣》中学习木偶动作、与木偶一起游戏的开心笑声中表达他们本能的快乐,自由遨游在游戏性的创造性表达中,超越了理性的技术与传统的藩篱。 作者:程英 单位: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幼儿园民间音乐教学篇3 民间音乐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几千年来,那些勤劳、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说唱、戏曲音乐、民间器乐及综合性乐种等大量的形式各异、体裁纷呈的民间音乐作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这里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欣赏是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早在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学者詹姆斯.姆塞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心理学名著《学校音乐教学的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视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在这里,欣赏即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事件过程。音乐欣赏可以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的欣赏经验,发展音乐才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只有从感受、体会音乐本身的审美特征入手,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才能使幼儿在艺术之美的感染、熏陶中成长和发展.组织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感知力;注重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注重在发展幼儿的审美感知和记忆的基础上,凭借表象经过加工重新组合出的一种新的形象.通过音乐欣赏,能扩大幼儿的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想象力,使幼儿在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受到美的教育。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和难点部分。因此,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音乐的探究热情,让民间音乐继续传承下去;如何培养幼儿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并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具有表现音乐内涵的能力,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急待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在班级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开展了民间音乐的欣赏活动,在平时教学中,我不断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和积累,以下谈谈我在幼儿民间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采用的一些策略: 一、丰富生活经验,了解民族特色、民间文化 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自己音乐文化,有着自己本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各民族的音乐都有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要想真正的去理解各民族的音乐内涵,就必须走近这个民族,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民族特色。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会引导幼儿去发现我们周围的民族,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收集一些各民族的图片、音像资料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共同交流分享。并利用假日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去了解一些云南的少数民族。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认识了傣族、彝族、佤族、藏族、白族等生活在我们云南的少数民族,并了解了他们生活的环境、他们的生活习俗以及特有的民族特色。并初步了解了一些具有云南民间特色的小调、山歌、花灯歌舞等。为我们开展民间音乐欣赏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经验。 二、借助故事、直观视觉,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景,感受音乐形象 心理学的感知觉研究指出:人在感知一个特定事物时,开放的感知觉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另外,近百年来,音乐感知心理、音乐教学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因此,教学应到努力尽一切可能来帮助幼儿,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探究,而不是机械的受制于倾听欣赏。根据幼儿的身心与思维发展特征,把语言和直观视觉有机结合起来,是帮助幼儿运用联想来创设情景达到欣赏音乐的较好方法。(1)借助故事,创设情景音乐欣赏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能激发起幼儿欣赏乐曲的欲望,并打好与乐曲情绪产生共鸣的感情基础,讲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种,将歌曲的题材内容编成形象的,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形式导入,揭示歌曲的形象和思想内容,既创设了情景,又可大大增强欣赏的愿望。(2)采用提问,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加深对乐曲的理解音乐语言,是一整套表达情感的音乐体系。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对幼儿来讲要从音乐形象入手,借助音乐形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欣赏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导他们进入作品描绘的意境之中,启发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产生各自的想象与感受,引起情绪上的共鸣。例如:在欣赏《森吉德玛》时,幼儿充分的感知了音乐之后,我提问:你从音乐中听到草原上都发生了什么事?一曲终了,幼儿纷纷举手谈联想,个个表达了对作品的理解,大大加深了对乐曲内涵的理解和对作品的情感体验。(3)借助幻灯片、动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理解音乐语言幼儿善于形象思维。因此,在欣赏课中对于音乐语言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常离不开直观视觉的辅助。在欣赏教学中,要使儿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这种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是提高欣赏水平的关键。要培养这种体验和交流能力仅仅靠听觉的感知是不够的,在欣赏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理解乐曲的含义。幻灯片、动画课件等表现手段生动、形象、感染力恰强,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从而唤起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欣赏音乐《梁祝》,我剪切了动画、配以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制作了画面精美的课件,幼儿对课件动画非常感兴趣,运用视听有机结合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幼儿从中自发感知音乐,初步获得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受。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一段音乐幼儿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尤其是一些民族音乐,幼儿平时生活接触较少,对于这样的音乐,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其内容形象生动展示在幼儿面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将会容易得多。例如:例如: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我播放了乐曲《森吉德玛》,幼儿很快地进入乐曲意境,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我为幼儿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分别用不同的图片表现了放牧时草原上安静的场景和赛马时草原上热闹的场面。两段不同情绪的图片我用了不懂颜色得字体来描述,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表演,幼儿感受到了两段音乐的明显不同,并在后面的环节中积极地参与表现,幼儿情绪激动,气氛较好,特别是在赛马时,幼儿显得非常兴奋,学习兴趣很高。创设了良好的音乐氛围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又如:在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时,我加入了一段描述青藏高原美丽景色的录像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歌曲所描述的青藏高原的雄伟高大,并对歌曲广阔、高亢的风格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三、设计参与性较强的活动,表现音乐内涵 近代音乐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认为:成人,特别是音乐修养水平比较高的人,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幼小,只能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欣赏主题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在欣赏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幼儿对乐曲情感的体验,从而产生欣赏热情,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我积极设计和组织幼儿开展参与性活动,指导幼儿把听音乐想象出来的东西,用形象生动的动作表现出来。可以结合律动或即兴表演,表现音乐内涵,加深对乐曲内涵的理解。活泼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利用这个特点,我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分段赏析和熟悉主题后,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游戏和音乐表演。如欣赏《细说脸谱》这段京剧表演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脸谱进行京剧表演,一方面让幼儿的表现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另一方面幼儿通过京剧表演,对京剧这种国粹艺术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又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活动中,请幼儿在完整欣赏乐曲之后,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要求,变换各种骑马动作,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时而如你追我赶的比赛或像得了冠军似的欢呼雀跃,一会儿又随着音乐跳起摔跤舞,实践证明:设计优美而又能确切表达歌曲的舞蹈动作,可大大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乐曲内涵的理解。总之,我们在民间音乐欣赏教学中,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听、想、看、说、动、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幼儿欣赏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我们的欣赏活动就能开展得既“活”又“实”,让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享受参与音乐进行过程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民间音乐的探究热情。让民间音乐继续传承下去,让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这块瑰宝永远璀璨绚丽。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欣赏活动》.许卓娅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3.《幼儿音乐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4.《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姚艺君编著.吉林音像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5.《ART音乐艺术教育》齐易、张文川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6.《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杜亚雄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作者:杨玲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试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与企业聘不到高级技能型人才矛盾的关键。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际,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看法。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革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内容、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是建立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参照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修订而成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设计的项目少、且往往以理论设计为主,毕业实习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设计制作为辅,应用性不强。 (二)安排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编排在某些课程的实验中,且课时量严重不足,实训场所、师资力量缺乏,一个教师需要同时指导几十名学生实验、实训,教师讲解、演示几乎占用了一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学生只能模拟教师重新验证一遍。 (三)重视程度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具体表现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随意性。多数实践项目的考核,都是与相关的课程一起综合评定完成的,实验、实训成绩比例通常不足课程成绩的一半。因实践场地受限、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对实践课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学生有没有操作、操作过程和结论有没有错误,教师难以辨别,只要学生上了实验课,实践考核就算通过。实践考核成为学生最容易通过的项目。 二、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确立了“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测试技术,电路设计与pcb技术的制作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维护技术”等三项专业核心技能。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以核心技能课程为主线,设置专门的实践技能课程,设立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训、电子测量与技能训练、现代电子设备维修、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autocad、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实践技能课程。 在实践技能内容的安排上,将实践内容分配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等几个层次,建立一个与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从基础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 改善、更新原有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实验室,增加电子仪器设备的品种;新建电子工艺设计制作实训室、电子综合实训室、创新实验室;开发仿真实验室,优化校内实践教学的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场所。 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步步高、广州瑞通千里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电子类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以缩小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加快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进程。 (三)实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改革 1.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将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设计实训转化,如将“串并联电路分流、分压关系的验证”改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日关灯电路的测试”改为“日光灯的安装与测试”等;大幅度增加实训项目内容,如“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印制板的设计与制作”、“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等。这些实训项目的改革,强化的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 2.改革实训主导地位。从“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动手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变革为“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以专业知识的转化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为目的,鼓励学生实训过程的多样化、实训结果的规定性和独创性结合。如:在“稳压电源电路设计、制作”的实训中,只给出“将220v/50hz交流电压变换为输出6v稳定直流电压”要求,由学生自我完成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制作。学生可以采用分立元件设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设计;可以是固定的6v直流电压输出、也可以是包括了6v的可调直流电压输出;可以是先仿真再进行实物制作,也可以直接进行实物制作;可以采用万能板安装制作,也可以自制印制电路板后、再进行安装制作。不拘一格的实训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的结合。对于较复杂的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本领;即复杂的实训设计制作项目,先运用protel、autocad、multisim7等软件进行设计仿真,得出最佳结果时再进行实际制作。通过“电脑设计-仿真-改进设计-制作-完善-创新”这种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缩短设计制作的时间,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提高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制定好各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40%总课时),加大设立实训项目,合理安排实验、实训项目,使实践教学内容来自于课程理论,但又有所突破。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完成实训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采用开放实训场所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场所,完成自己设想的项目或需要巩固的技能知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电子竞赛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电子竞赛,使学生在竞赛前的培训和竞赛过程中,巩固和升华电子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社会团体-电子协会为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电子知识讲座、电子作品小制作、电子产品维修、学生优秀电子作品展、获电子竞赛奖励学生的经验交流等活动;不定期地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行阶段性讲课、讲座或实训指导,注重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利用假期让学生去校外电子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辅导,学生在电子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大大缩小了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实际的衔接、扩展。 多方位、多渠道的实践教学,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进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毕业之后的就业率。 (四)实践成绩评定的改革 采取实践教学单独考核、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竞赛成绩列入考核(创新考核)、实践项目和实训报告综合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使之对实践课教师和参加实践课程的学生都起到促进、提升的作用。 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实训项目的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逐个现场操作测试评分。实训报告考核的主要内容:条理是否清楚,实训的内容、测试方法、实训结论、改进创新方法等是否齐全。创新考核是指根据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电子竞赛的情况(完成情况、获奖名次等),进行不同的加分。 三、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一)教师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践性课程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近年来,我院教师编写出版的实践性教材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ultisim7.0仿真设计、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等;其中,由我院教师主编的实践性教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入选为国家级“十一”规划教材,并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获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全国电子信息类高职高专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和江西省的各类电子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得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学生参加江西省及国家级各种电子竞赛获得多项奖励:其中12人获得一等奖、25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2次获团体三等奖,1次获团体第3名。 (三)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由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好、专业素质高,使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结束语 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实。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机械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根据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机械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机械工人的要求也从机械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非电类机械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改革。 1 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2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 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机械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比如,针对数控类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数控机床的定位系统,讲解数字电路中数模、模数的转换;针对汽车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汽车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器的功能。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片、投影,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校园网络上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精品试卷、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引入eda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使理论分析得以验证。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以阐述和验证。在课堂讲解内容涉及需要实验演示电路时,调用事先建立的eda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得到,借助eda技术,可以方便观察;二是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机械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具体是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在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按照abcd级制度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3 结语 机械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是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械类专业 电工与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太适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论述了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阐明了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大学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由理论知识走向实践应用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性质的课程[1],同时它是一门与机械设备控制紧密相关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大学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典型数字电路及应用等内容[2][3],基本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畏难情绪,普遍认为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学懂[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现今该门课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应用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对其知识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 1.教学改革意义 1.1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各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护,以及其它与机械产品相关的工作。从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要求方面考虑,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意义突出。 1.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5年,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对于在就业岗位上很难用到或根本用不到的知识点应该有所删减,这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中在工作需经常用到的重点内容。 1.3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单元划分成学生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4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也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理论基础决定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减少以及高考招生比率的逐年升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高中阶段理论课程基础越来越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整体下降,让他们学习理论性过强的、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用到的知识,是对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不负责任。 2.教学改革目标 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熟悉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界限,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与提高,达到基本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完备,同时突出机械设备中电动机控制和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2.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达到以知识应用为目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碰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 2.2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喜爱学习,如此方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抛砖引玉,从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现有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出发,讲解了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重点讲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当然,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共同努力。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1、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微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相应领域的技术革命。电力电子技术是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电路图和波形图较多,实践性强。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开创出一条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1]下面就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本人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2、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制作有特色的课件 多媒体课件不能将课本的内容用ppt直接投到屏幕上,采用这种课件对教学是无益的。要将、文、声、像以及视频等融合为一体,在备课时充分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把自己课程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总结等写入ppt,插入必要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原理的flash动画演示,精心设计每一张多媒体课件的页面,制作有自己特色的多媒体课件[2]。让学生在听课的中对教材中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在讲授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时,该电路结构相对较复杂,利用多媒体将电路图和工作波形图同时分解为几部分,将每一部分的电路图和相应的工作波形图放在一张图片中,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进行处理,在讲授时,电路图中的电压电流路径用醒目的箭头象形地表示出来,同时工作波形中的该物理量的波形也进行动作,并将该知识点的重点用文字写在图开的边上。通过教师的控制,分节演示,使图中的路径动画和波形动作同步,从而给学生以感官上的综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合刺激,同时可以节省板书与绘图的时间,扩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能生动地展示各种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力电子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是培养理论联系实、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实实践教学改革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一重要环节。学生要认真完成基本实验,巩固实验基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安排,学生必须完成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如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研究、基本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验证等基本实验。通过这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熟悉整流、斩波、变频和逆变的相关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校现在已淘汰传统的分立元件实控制柜,采用浙江天煌教学仪器公司的“电力子与电力传动实验台”。我们采取的措施有:将实装置介绍及实验要求挂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站,提供基本操作示范录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同时鼓励学生参教师的科研活动和实验室建设。实验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①要求实验内容全,包含各类半控、全控型功率开关器件和pwm控实验;②融合相关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拖、计算机控制)的综合实验;③分层次设置实验,使生可自行搭接和组合设计,以便将其扩展成新实;④学生的实验活动建立在自主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提高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3]。毕业设计的题目不求过大过难,但要使学生能真正明白其工作原理并能亲自动手制作出可行的实际电路。如以布置一个利用单片开关集成调整器芯片设计一个简单电源的题目。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的芯片资料及典型应用电路,用protel画出原理图并仿真,仿真结果正确后再要求学生排版生成pcb电路,然后再利用刻板机或自己刷板子制作出实际的线路板,把所需元件焊接完成后再进行测试,直至输入输出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毕业设计论文通常涉及元器件购买、电路板加工与制作、测试分析等费用开支,没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及实验条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应讲好绪论课并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双语教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意识,讲好绪论这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丰富的图片、录像等感性材料来说明电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使学生明白他们在课堂上将要学的看似“枯燥”的电路图,波形图及公式推导在工程实践中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由于电力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半导体器件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每隔不久便有一个新飞跃,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站在全系统的高度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把知识点分得过细、缺乏联系转变为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应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本科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部提出的在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是全球经济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双语教学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将双语教学运用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传授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应用英语学习的机会。双语教学施行之初,学生往往会不适应,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和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初学者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5、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措施应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我校对开设该课程相关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中要及时更新和补充目前工程应用中真正用得到的主流技术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该课程的相关科研实践中来,科研与教学共同进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应用的广泛和深入,该课程的改革也一样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各种各样的探讨和方法也会不断涌现。因此,围绕学生,追寻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前沿,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激发其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浅析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教育系统工程 空中乘务专业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本文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经过岗位分析,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之后论述了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引言 教职成[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所以建设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我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建设行业发展需求为己任,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人才市场需求,铸造建筑特色的专业品牌。作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值连年提高,其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对楼宇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维修、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面向行业就业,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配备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从而构建适合建筑行业需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出发,根据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好准备。 1.专业定位。在建筑行业,一方面智能家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的技术性能尚处于开发改良阶段,调研表明毕业生主要去向在电子产品设计、样机制作、调试维修、生产线产品制程技术指导、质量成本控制等岗位。依据“工学结合”关于职业教育能力目标培养的理念,针对这些专业工作岗位,将其工作过程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产品方案选择、电路原理设计、控制编程、电子线路制作、调试、测试、文件编写等。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要面向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应用第一线,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维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具有扎实的电子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具有电子线路设计与产品制作工艺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建筑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作为建筑行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采用“411”模式,即第1~4学期完成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各专项技能的训练,第5学期通过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证训练等综合课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养的全面形成。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视理论前沿新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拓展,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构建虚拟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通过真实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维修、技术服务等能力逐步形成。 三、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我们重点从改革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专业设置,结合往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反馈信息,以及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竞赛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加强pcb制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smt技术工艺,因此结合专业定位和企业岗位实际调研制订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在专业课程中设置针对电路分析、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编程与调试、测试测量等技能的教学,以及积累电子产品工艺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如电子产品表面贴装(smt)工艺、pcb制板等内容。针对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软硬件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测试,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课程,共26门专业课程,其中4门集中实训课,占总学时60%以上。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电子cad、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单片机应用设计、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试训练、顶岗实习等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在专业知识技能拓展方面开设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集成电路应用、高频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vb程序设计、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等课程。在课程的微观教学设计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形成能力,掌握知识。例如在《单片机应用设计》课程中从开发仿真到模仿真实产品项目开发,在电子产品开发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单片机开发、测试工具设备、加工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开发的组织形式将学生分组,为学生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实践教学环境构建。为满足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配置专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和电子材料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主要承担表面贴装(smt)加工工艺实训、pcb线路板制作工艺实训和电子线路应用实训。配备的设备有:数控电路板雕刻机、热转印线路板制作机、腐蚀机、沉铜器、手动焊锡膏丝印机、真空吸笔、再流焊机、放大镜和热风拆焊台等加工与返修设备。通过实践培养pcb板制作、smt贴装等工艺技能,另外可满足教科研和学生课外兴趣制作项目中的电路板加工。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主要承担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配备有计算机、单片机和fpga实验箱、仿真软件(proteus),可使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测控应用电路设计和编程在计算机仿真软件环境中得以验证,从而加速产品开发和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可支撑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电子cad、单片机应用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等课程。另外该实训室是教学科研项目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课外兴趣制作的主要平台。电子材料室主要支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储备电子元件材料,库存系列阻值的电阻、电容、二三极管、ic芯片、及各种接插件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特色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以专业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设计管理经验的积累为目的,为教学提供实践环境,注重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角色的转变,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搭建通向企业职场的桥梁。 3.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保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模式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素质的养成。因而我们注重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工程项目实践以及教科研等方面的进修、培训、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的调研和专业定位,合理地选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构建了适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从岗位工作过程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各类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通过率达到96.61%,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2010、2011两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论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信息 电子 技术在汽车中的大规模应用,研究了汽车维修行业应加强维修技术人员对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关键词:汽车维修 信息电子技术 技工 0 引言 随着汽车 工业 的飞速 发展 ,汽车维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维修从机械与电器的简单维修发展到电、机、光、液一体化的复杂高科技维修,而这些都是基于信息电子技术之上的;二是从过去的国有汽修 企业 单一经营到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 经济 成分的 现代 汽修企业经营;三是在用工与报酬上已经改为择优招聘、多劳多得的方式。面对以上变化,汽修技工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汽修行业的维修技术需求与发展水平,找出关键——强化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维修领域的应用——解决汽修实际问题,成为自己的专长;企业择优录用,实现顾客、企业、员工的三赢。因此,在汽车修理行业应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1 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目前,汽车信息电子技术化已经被公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信息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信息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8年,平均每辆车上信息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 计算 机的数量已经达到53个甚至更多,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中来。 汽车信息电子产品可为两大类:①汽车信息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总成控制、底盘和车身电子控制、舒适和防盗系统;②车载汽车信息电子装置,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 网络 等。具体汽车电子各分系统的构成如下示意图。 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电子技术尤其是总线结构的发展。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以上事实分析可知,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已经大量使用,作为新时代的汽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新兴的信息电子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汽车维修领域发挥更大力量。 2 对汽修技工进行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汽修技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同车型故障不同;同一车型不同时期的故障不同;同一故障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反映不同。要诊断和排除故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汽车的设计,制造是经过很多专家共同研究试制改进到定型制造出厂的,是集体指挥的结晶;而维修时则是一个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行为。加上维修单位,没有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要在简陋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相当过硬。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就成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现在就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进行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可行性的讨论。 首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电控汽车是汽车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因此,汽修技工必须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会用电子计算机查找维修资料、检测故障代码、寻找故障排除的手段、网上技术咨询和网上修车等。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新兴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尤其是结合修车查找资料等网上作业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这样迅速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实际维修效果。比如下载某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可见,对汽修技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要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些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培训。 ecu是 英文 单词组合缩写,意为“电子控制单元”,简要的说就是车载电脑。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大都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就叫“ecu”,简单地说,ecu由微机和外围电路组成。而微机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元。所以ecu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把各种检测器或者传感器采集来的各种信号(比如进气量,项位角等)进行相应的模拟/数字技术处理通过总线传送到单片机(或ecu)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程序控制与数据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指定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加大节气门开度)。 现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发动机上应用ecu,在其它许多设备上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模式转换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调节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模块对其进行控制。运用修车的现场实例加以指导与讲解,经过事实检验,学习效果相当好。 再次要具有对故障的综合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汽车电控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 电子 控制系统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模块。它能够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下来,同时起动相应故障运行模块功能,使有故障的汽车能够被驾驶到修理厂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调出故障码,快速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因此,从安全性和维修便利的角度来看,汽车电控系统都应配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依据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合相应的解码器,方便的查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而不在单单依赖原始经验积累。因此,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经由邯郸北方汽车维修总校教具模型开发部提供自主研发的bf8系列智能电控汽车模型40套(涵盖欧、美、日各大主流车系),又有完好的汽车整车30余台供学生实践所用,学员的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大大提高。 3 追踪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以汽车安全系统电子技术改进汽车安全性能的 发展 为例,看看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年平均增幅达到25%以上。杜邦汽车最新调查表明,大部分用户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安全气囊和abs有望成为标准配置。visteon的研究也表明: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renesas对中档轿车的研究揭示:国外1996年就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置,从2002年起国际上已经将两个乘客测知座椅、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到2006年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将增加到4个,传感器系统更是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冲撞检测能力并提高乘车的稳定性,从而有可能构成统一的安全气囊 网络 。 由此可见,以信息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已经甚至更快的步伐在改变着传统的汽车行业,已经大大提升了汽车的各个方面的性能。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电子技术目前已经在汽车领域大面积推广使用,未来会发展更快,针对汽车维修人员技术含量不高的现实,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以追踪高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了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维修 企业 的整体实力,为了实现更好的个人理想,努力实现顾客、企业、人员的三赢局面都依赖于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因此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方法新探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客观分析传统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阐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在电子技术专业课中的应用实践,并进一步表明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中所占的优势。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高中阶段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差异性越来越大,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然而,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仍分成三大模块,即文化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实训课模块。很明显,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划分明确,内容相对独立,有利于学校统一安排课程及教学管理,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人为地割裂开来,具体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分裂。即一般情况下,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际操作,而且理论学习在教室进行,实训操作在实训基地进行。有时甚至授课者也被分离开来,理论由一部分教师承担,实训由另一部分教师承担。教学实践证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否则,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多年的电子专业课教学中不断探索,发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学习专业课的最佳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任务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它引入现代培训理论,强调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加强了学生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克服了课堂教学的抽象枯燥的缺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过程。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文化课基础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而定性的理解能力和模拟能力较强,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很容易接受。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 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简单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检测、扩音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制作、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等不同教学项目,在各项目中又分为若干任务。每一个任务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其中,扩音机电路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 制作与调试涉及各种放大电路的内容,知识点多,难理解,实践性强,是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项目。下面我以扩音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中的任务一:共射放大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为例,谈谈“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电路的特点,能熟悉掌握电路的组成,整个任务安排在电子实训室进行,所有的理论和实践均围绕制作与测试这个任务展开。 具体实施步骤: 1.分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6人1组,焊接电路,小组成员由教师按能力和水平搭配,并选出一位学习能力强并善于组织的学生为组长。 2.分析、焊接共射放大电路 首先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分析出电路工作原理,老师总结并作补充。接着老师进行规范的符合工艺的示范操作,然后强调电路手工焊接的顺序及注意事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规范操作,完成对共射放大电路的焊接,使学生对于共射放大电路各部分都有了一个完整的熟悉。 3.测试共射放大电路 老师在学生中间,从学生操作中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理论知识的缺陷,及时纠正学生在电路性能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学生在测试过程时碰到问题要及时解答,以避免因问题的堆积而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现象。 4.分组竞赛 组内成员先单独思考,再讨论交流,为充分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增强荣誉感,让各小组之间产生竞争,评出优胜小组,同时测试的过程也是考核学生的过程,教师组织测试的计时赛,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总结提高 学生写一篇共射放大电路制作与调试过程的实习报告。 6.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内容包括时间安排、活动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成果的创新和不足等。 四、“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1.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动手教学,可以促使老师编写校本教材,将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或选用理论与实践配套教材,以满足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要求。 2.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实训教学,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更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所必备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它将激发教师不断学习新论文联盟//知识,使自己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实践证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重在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如何在理论教学时精讲、如何在示范操作时精讲、如何在反馈纠正时精讲、如何在理论教学时渗透实践操作的要点、如何在实践操作教学时强调理论知识等,都值得我们不断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转贴于论文联盟 //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探析 摘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大部分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正确测量电子元器件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能,所以本文以万用表测量电子元器件为例,来探讨怎样上好专业课,从而掌握实践课的操作技巧。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践操作;创造价值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要以实践为主,让学生不断总结操作经验,从而掌握实践操作技巧。 一、掌握基本专业理论来指导实践 专业课教学离不开实践,而实践要靠专业基础理论来支撑,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有较新的教学理念、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电子技术内容。在平时的备课时要把先进教学理论、实用的技能及采用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自己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握住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不是长篇大论,做到精讲精练。中职学校要加强基础课的教学,课程教学必须服从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为依据。改变教学方式,以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教授学生知识,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如:在电子技术学科当中有用仪表测量电子元器件的内容,在讲解该内容时,教师要把电子元件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讲精、讲透。同时,有必要讲解一些仪表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如电压表、晶体管测试仪等仪器的正确使用,然后指导学生可以自己先寻找一些有关电子元件测试及相关仪器使用的资料。这样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师此时再向学生授课并进行实践操作,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会比较快,而且其掌握的知识也比较牢固。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专心、细心、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坚持刻苦练习,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自己动手创造能力,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系统学习”是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了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好这门学科。当然,理论的讲解要由浅入深,知识要一点一点地积累,因为他们毕竟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比如:在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时,可以先把构成放大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元件的作用向学生讲解清楚,再向学生讲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该知识点。比较系统地学习一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在专业理论的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有了一定的、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往往会举一反三,发挥他们的自身特点及创造能力。在学校如果学生的理论基本功掌握扎实,那么他的实践能力就会非常强,他们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在学习中以及在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及求知的欲望,激发他们去探索新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中职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而电子专业课特点是操作动手能力要强,所以正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就以这个作为切入点,多多以实践为主。一方面中职生往往不重视对理论学习,教师可以把相关操作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做成动画形式或一种游戏形式进行直观教学。比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时,可以把输入的交流信号和输出的被放大的交流信号以动画的形式,通过PPT演示出来。测量电子元件时,可以把测量的步骤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动画资源在网络上可以找到,教师也自己动手亲自做,教学效果更突出、更直观。电子元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器设备性能的好坏,对其进行检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测量时要经过几次循环的重复操作才能正确判断出元器件的好坏。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操作意识和意志,经过反复磨炼才能在操作中摸索出事物的规律,从而找出测量的技巧,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实践操作时必须遵守操作规范,培养其养成勤劳、认真、一丝不苟的操作精神,实践来不得半点虚假,而且必须有耐心。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教学注重的是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也是以实践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也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才能抓住操作的关键,总结经验从而掌握实践操作技巧。 三、加大专业课在实训室操作强度 电子技术这门学科在不断发展,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其发展。我们中职学校在这门学科上的教师要时时关注其发展水平,并跟上其发展速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穿插一些最新的电子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至于一走出校门就是落后的技术。所以学校的实训设施要基本保证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因为企业是生产的前沿,其技术水平也是最前沿的技术。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学生在实训基地的操作力度,使其掌握相应操作技巧,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的需要。教师教学的一切出发点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掌握一定技能的一线劳动者。这就要求教师也应该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比如笔者学校在讲解电子技术课时,基本都是在实训室进行,尽量模拟企业真实的环境,所有的实训项目都与企业的真实产品相对接,使学生在实训时就有如在企业现场操作一样的感觉。为加强技能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和理论知识有关的小制作,如:手机电源充电器,小电风扇、小扩音机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实际的电路相结合,从而更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当然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教材的选用也非常关键,在选用专业教材时,教师尽量选用最新、实用的教材。在实训方面争取做到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及编写实训指导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更符合企业的要求,更具有实用性,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和企业技术人员把它编写成项目式教学内容,把全书的知识点分成几个项目,每个项目要尽量和企业相关的产品相对接,使学生既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又掌握了该知识在实际当中的具体应用。这样,既充实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相关技能。 四、通过企业实践增强技能 中职学生面对的主要是一线岗位,而电子技术专业从事的是电子电器类工作,其相关的技能熟练程度,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过硬的技能是将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身价值必备的“能量”。而电子技术专业特点需要的就是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去实际操作,那么,在电子行业都离不开电子元件,通过企业实践掌握其应用及具体的操作过程。同时为了上好专业课,教师可以聘请一些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为专业课的顾问,通过他们来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来如何掌握测量电子元件的技术,从而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能接近企业的需求,更能掌握最新的专业发展及电子测量技术。比如:最新SMT技术、最新电子元件、最新焊接技术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要掌握新知识。教师与专家、技术人员要根据学校的情况及专业的具体特点,不断研究实践,及时增减教学内容,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把最新的教学内容尤其实践操作技巧补充进来,并及时开发出适合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实训课的课时,增加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机会,每个学校可以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增加专业选修内容。比如笔者学校把电器维修、机床电气维修等教学内容作为选修内容,拓宽中职学校专业方向和学生就业方向。专业课教学尤其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要从课堂讲授型向实验实训型转变、向企业实践转变,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从被动接受理论方式向项目型和任务型转变,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深入企业。比如:学生到电子企业去实践时,亲自感受企业是怎样用仪器去检测电子元器件,工人师傅有什么样的技巧,有什么快捷简便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电子专业的学习兴趣。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也飞速发展,以前老式的电子制作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及学生要定时深入企业,了解最先进的专业测量与制造技术。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既可以使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有更大的提高,也可以使学生的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同时也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中职学校是为他们输送合格的操作劳动者。中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校企两者的利益是共同的,这样,企业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企业实践。教师通过与企业接触,知晓了哪些教学内容是教师必须交给学生的,哪些是最新的电子制作工艺,哪些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及学生培养的针对性。总之,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培养其专业特长。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要相互配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到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孙广江 单位:辽宁辽阳市第一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 摘要: 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关于中高职衔接的政策背景出发,利用文献检索分析法对中高职衔接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从安徽省实际出发,探讨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 一中高职衔接发展的政策背景 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设置的大批中等专业学校是构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开始,职业教育开始兴起,中央就对中高职衔接工作从政策层面进行了引导与布置,制定了相应的文件与法律法规。主要纲领性的文件有: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对优先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第一次提出从中等职业学生中招收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开创新文件。1994年7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领》实施意见第一次提出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要相互衔接,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提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199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势明确了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指出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和其他教育沟通、协调发展,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工作。1999年10月,《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由省招办统一择优录取。对招收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其文化课和职业技能水平应由省级招生部门单独组织考试,并确定具体的录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畅通了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学习的上升渠道。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就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 二中高职衔接研究基本情况 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对中高职衔接研究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中高职贯通”、“中高职一体化”、“中高职教育”、“中高职教课程衔接”、“中高职协调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字段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中高职衔接研究第1篇文献是2000年8月,上海职业教育研究所许英发表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探索》。此后10年间关于中高职衔接研究处于低潮阶段,每年的教学研究文献趋于零,自2011年开始,中高职衔接的文献逐渐增加,这点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密切相关,即《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的颁布,中高职衔接实施进入活跃期。图1是2000-2015年中高职衔接研究文献分布基本情况。从相关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尽管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发展很迅速,职业教育的在校生的规模很大,但是实际情况是中高职衔接还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从中职升高职的比例一般都处于5%以下,这个数据与职业教育的规模是不适应的,中高职衔接研究涉及的主题包括:(1)衔接模式:对口高考模式、5年一贯模式、“分段贯通(3+2、3+3等)”衔接模式;(2)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衔接、中职与高职学历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职业前教育与职业后教育衔接、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学历教育衔接;(3)专业名称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教育部2010版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高职教育专业名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04版)、应用型本科专业名称(教育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4)课程体系衔接: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衔接、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实践课程体系衔接、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衔接;(5)教学与考试评价衔接:课程标准的研究衔接、中高职教学评价一体化、职业资格标准体系;(6)人才规格的衔接:中低端技能型人才与高端技能型人才定位培养规格衔接; 三安徽省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衔接实际 (一)安徽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设置基本情况 根据统计资料,我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74所,其中,政府举办的28所,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23所,企业举办的7所,民办的16所。另外,有23所本科院校举办高职高专教育。[1]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工业、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材料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及煤化工业及生物技术工业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之一,是支撑安徽省电子信息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点。我省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90202)实际布点44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校生规模55430人。根据目前高等职业学院招生的主要通道:第一是自主招生(约占招生数字的40%),第二是高考招生(约占55%),第三是对口招生以及技能优胜晋升(约占5%)。根据中国教育报最新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中等职业学生的升学比例由2010年的9.19%上升到2014年的15.32%。根据调研,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招收的中职毕业生的比例大致在5%左右。而中职毕业生通过高职教育继续上升到本科的几率更低。 (二)安徽省电子技术专业应用专业中职设置基本情况 我省现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091300)中等职业教育资格的学校共87所。安徽省布点分布如图2所示,合肥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办学专业设置数量大市。[2]由于存在接受与信任危机、吸引力危机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招生危机是存在的,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成为专业发展的重要考虑的问题。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 安徽省中职生上升渠道不畅,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招收到的中职毕业生比例在生源的10%左右。即使这样,通过高职两年的培养,来源于中职生通过专升本继续发展的几率很低,几乎接近零。整体在规模上可以说是高职教育的点缀,影响面小,中职生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不理想。目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1)相对于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生,中职生在精神面貌、纪律性、基础知识面、基本技能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偏低;(2)中职课程体系中的文化素质课程的设置(学时比例、课程内容的扎实性)难以满足高职对数学、外语的基本要求,学生的文化基础偏弱,高职学习的适应性降低;(3)长期以来中高职的管理模式的差异,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成体系,中职与高职割裂,缺乏交流;(4)专业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断层,课程内容的层次性、深度、广度缺乏合理设置;(5)中高职课程标准不统一、课程评价缺少区分度与层次性;(6)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不成熟,平台+模块+创新创造的结构不完善,课程的一体化体系尚未研究与探索;(7)中高职各自专业办学都有自己的方向和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各有各的特点,定位差异性较大,衔接的裂隙较大;(8)中职专业人文素质平台教育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需求;(9)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行业企业类型复杂,不同类型的企业岗位特点各异,具体岗位工作任务差异化明显。各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与合作或面向企业的性质、产品与设备相关。(10)教材问题,由于中高职分属不同学历阶段的专业人才培养,各自具有自己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重合度、层次性、深度以及知识大广度上没有进行科学的衔接,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课程教学都存在一定的不协调;(11)中高职现有的课程体系一般是基于公共课-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模块构建的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不明晰。 作者:李双喜 游平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电子工程学校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调研、探讨,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的实施从师资队伍配置、实验实训条件、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设计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0引言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使命,在党和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以娄底职院骨干校建设为契机,我们组织团队研发了一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制订了相关保障措施。 1课程体系构建 1.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及流程 通过分析企事业单位电子技术类专业岗位群和实际工作任务,根据技术技能复杂程度,整合三大核心技能模块,构建基础课程通用化,专业技能模块化,核心课程项目化,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职业资格取证替代课程考核结果的“项目导向、课证融通”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按照“分层次、项目式、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的课程。 1.2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务转化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所设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成图如图1所示。遵循“识岗—协岗—顶岗”的职业技能递进培养路径构建实践教学系统。统筹考虑、系统设计课内实践、集中实践、独立实践课程,按照由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习得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有机衔接,构建清晰的课证相融、训赛相通、产学相长的实践教学体系。 2课程体系实施的条件 2.1教学团队结构及配置要求 总体要求:教师配备标准:生师比应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18:1。专业负责人不仅要有企业工作经历,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很强的课程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主讲教师及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专业对口,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应达到30%以上,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应达到2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到90%。兼职教师要求:聘请3名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专业背景应与本专业相适应,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30%以上;逐步提高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的比例;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达50%。 2.2实践教学条件 与相关企业合作,基于理、实一体,便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学院组建了一个既可用于平常实验实训,又可用于生产性实验与实习的电子实训中心,包括PCB设计与制作、单片机与EDA实训等共15个专业实训室,同时还在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联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3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3.1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据课程特点,分别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的课程资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锻炼学生的技术技能,为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3.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突出技能主体地位,企业参与,多方联动,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考核评价制度与方案,形成以“四度”为核心的学校、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参与的多元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作者:刘理云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调研、探讨,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的实施从师资队伍配置、实验实训条件、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设计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0引言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使命,在党和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以娄底职院骨干校建设为契机,我们组织团队研发了一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制订了相关保障措施。 1课程体系构建 1.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及流程 通过分析企事业单位电子技术类专业岗位群和实际工作任务,根据技术技能复杂程度,整合三大核心技能模块,构建基础课程通用化,专业技能模块化,核心课程项目化,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职业资格取证替代课程考核结果的“项目导向、课证融通”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按照“分层次、项目式、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的课程。 1.2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务转化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所设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成图如图1所示。遵循“识岗—协岗—顶岗”的职业技能递进培养路径构建实践教学系统。统筹考虑、系统设计课内实践、集中实践、独立实践课程,按照由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习得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有机衔接,构建清晰的课证相融、训赛相通、产学相长的实践教学体系。 2课程体系实施的条件 2.1教学团队结构及配置要求 总体要求:教师配备标准:生师比应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18:1。专业负责人不仅要有企业工作经历,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很强的课程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主讲教师及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专业对口,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应达到30%以上,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应达到2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到90%。兼职教师要求:聘请3名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专业背景应与本专业相适应,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30%以上;逐步提高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的比例;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达50%。 2.2实践教学条件 与相关企业合作,基于理、实一体,便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学院组建了一个既可用于平常实验实训,又可用于生产性实验与实习的电子实训中心,包括PCB设计与制作、单片机与EDA实训等共15个专业实训室,同时还在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联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3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3.1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据课程特点,分别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的课程资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锻炼学生的技术技能,为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3.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 突出技能主体地位,企业参与,多方联动,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考核评价制度与方案,形成以“四度”为核心的学校、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参与的多元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作者:刘理云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实践 【摘要】 在这个科技时代里,电子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而人才作为电子行业发展的保障,加大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要想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的电子化技术人才,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就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创新及实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 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要想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就必须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的意义 中职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好坏关系到了人才培养效果。就目前来看,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没有结合电子技术专业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忽视实践,进而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脱节。电子技术专业是一门研究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在电子技术专业中一味的强化理论教育是很难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此,要想培养出专业的电子化技术人才,就必须对教学进行创新,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强化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及实践策略 2.1教学观念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很显然,这种观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1]。 2.2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探索知识,主动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如,在学习电压、电流的测量的时候,我将班上的48名学生分成8组,给每组学生发一块MF—47型万用表,让学生进行电流、电压的测量,我先将相关要注意的事项向说声说明,然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学生测量完成后,我将万用表进行拆卸,让学生观察万用表的内部结构,在学生了解之后,再进行组装。为了更好地方便学生掌握万用表的拆卸与组装,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万用表的拆卸与组装演示;在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进行操作,我则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给与指导,为学生解疑答惑。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图文并茂,声色兼备的效果,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的知识,让学生感受电工电子专业知识的好处。 2.3开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学生的理论知识来更好地指导企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学校就应当重视校企合作。学校要根据电子技术专业来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企业,与企业建立联盟的关系,让企业去企业中实践学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让学生熟练的操作电子设备。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在学校选取优秀的人才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实现双向发展[3]。 2.4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尽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的重要。专业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能力。故此,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首先,对现有教师必须进行专业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能力,强化教师的教学责任,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次,要对象引进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保障。另外,学校还可以向企业聘请那些专家向教师进行专业教育,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拓展教师的眼界,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作为教师自身,更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解答,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有助于培养专业的电子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而人才培养效果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联。故此,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必须加大教学改革,重视实践,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要积极地开展校企合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李春来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增高,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轨道,应用电子技术产业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经济增长。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创新一个新方向会让行业焕然一新,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我国应用电子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产业发展中应用的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 创新;电子产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用 应用电子技术是支撑电子产业的主要技术,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创新在各行各业都是被推崇的,创新同样是电子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我们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电子产业包括了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等各种行业。创新使应用电子技术提升,带动电子行业日益发展,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所以,研究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对于电子产业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此,我们做出了初步的研究。 1电子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电子产业规模很大,经济效益不错,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新的特点,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产业优势不明显 在电子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应用电子技术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产业就像阶梯一样的特点。但是在我国,电子行业却还是不够专业化,没有特色,都是贴别人的标签。在这种消极的情况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越来越不受重视,没有量化的生产导致生产要素和人力成本不断提高,根本无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状态,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断降低,只能以求薄利多销,却还是日渐减少获取盈利。另外,基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原材料供应和生产商也让我国的电子行业收到了极大的冲击,约束了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1.2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在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过于依赖政府,政府对科研的投入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的不足,电子产业不像别的行业容易有赞助商,大部分的资金还是依赖政府支持,可是政府拨出的经费并不足以维持应用电子技术的不断研究,核心技术相对缺失,所以容易止步不前,在这种状态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二是,在科研人员方面,虽然在电子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但科研人员却有所减少,中国的高学历科研人员稀缺,有一些专业的还会选择出国,导致中国在应用电子技术高科技技术研究开发区域还不完善。 1.3改造升级力量不够 电子行业属于高、新、尖技术的行业,虽然在世界的电子产业中,中国生产规模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并没有去深入的研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缺少创新的意识,想通过快节奏获取成效,直接套用别人的模型,又因应用电子技术关键元器件发展相对落后,我国几乎不能创新出可以与世界顶尖设计相媲美的产品。加之电子产业的主流技术不断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给中国的科研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不可否定,要去加快研究的进程,加快升级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1.4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水平跟不上,自主创新意识不够,严重影响电子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以前大不相同,生产日趋规模化,产品日渐具有个性化。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拥有自身的技术和过硬的品牌。但就目前看来,我国在电子产业的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开发上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企业普遍引进国外的技术,换个方式就推出市场,换汤不换药,根本没有自己的创新成果,导致国人越来越对自己的产品失望。中国电子产业应当意识到这个问题,要去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并自主创新。 2创新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应用的策略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是电子产业发展的动力,为了克服我国电子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困难,推动我国电子产业发展和不断提高,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2.1提高领导的重视 为了促进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努力。在努力创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过程中,领导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只有领导重视了这个问题,某些方案和决策才可以更快速的实施。所以,领导自己也要具有创新意识,深入其中,鼓励和支持创新。一般这类领导,指的是教育类和政府类的领导,领导支持了,所开展的研究项目和实施项目才会得到重视。领导除了在思想上支持外,行动上也应该支持。如果领导能够多投入一些科研基金,研究工作就会得到更好地进行。 2.2推动人才队伍的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俗话说:无米难为炊,光有理论不能让从业人员全面发展,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一些创新的课程,使从业人员掌握更多的能力,积累自己的知识。在真正从事这个行业时,便会得心应手,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要领。天才始于勤奋,努力才会有回报。 3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项目各阶段的应用 创新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技巧,谋划电子产业项目来源于市场需求,实现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 3.1项目起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掌握了应用电子技术常用的专业知识并熟练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项目做出专业的方案,才能做出专业的项目设计。 3.2项目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是进行系统的强化工作。用实际的方法展现专业的创新知识。通过这阶段的工作,对专业的固有思维会改变,实现项目的成果可以使用创新的方法,学会处理突发状况,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3.3项目完成阶段 这是项目的最后评价阶段,创新不可或缺。创新的在专业知识上突破,汲取他人意见,取其精华,提高项目成果的市场需求、时效性和规模经济效益。 4结语 总之,应用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有些问题存在,可这正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时候,不要害怕挑战,要积极的面对,找出市场获利的关键。只有不断调查市场,把握关键,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推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步,是电子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高忠杰 单位:滁州市自来水公司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初探 摘要: 中职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转型,对于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笔者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谈谈如何做好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 关键词: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现状;措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核心是与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就现在来看与其相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无论是生产或者是生活,包括教育、交流、商业处处都在呈现着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这样的社会现实无疑对掌握一定的电子专业技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无疑给能够培养此类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带来发展的机遇。中等职业学校是能够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中等学校,它能够满足那些在中考中成绩不理想、想继续学习或者获得一技之长的学生的需求。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整个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很多人又重新把目光瞄准了职业教育,尤其是热门专业备受关注和追捧,电子技术专业作为热门专业之一也是如此,下面笔者就这一专业的发展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电子技术专业现在在有些中职学校被发展成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这给电子技术专业赋予了更广泛的学习内容。就目前来看,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依然保留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子设计与装配、单片机原理与维护等基本课程,还增加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维护、网络技术等新课程。目的是培养能够掌握一定的电子技术技能的从事生产或者维护的一线工人。当前中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既反映了传统学科课程的特色,也在顺应时展的潮流与需求,体现了学科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而从学生学习状况来看,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导致到毕业时间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部分学科知识难度太大,这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相对困难;有些学科专业知识陈旧,导致使用效果大大降低;学生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保证,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在就业问题上。所以,针对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二、应该采取的方法和举措 学生是衡量学校专业教学最好的标尺,就业是中职学校吸引学生最好的依据。据此,作为中职学校来说,针对当前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的状况,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来不断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足于时代潮流,办出特色和水平 当前中职学校的发展环境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之间的竞争依然很激烈,生存和发展问题依然是每所学校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句话反映了中职学校办好专业教学的努力方向。作为每一所中职学校来说,时代的发展已经赋予电子技术专业更丰富的内涵,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正在把我们的社会带入一个新的高度,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产业越来越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专业要立足于现实需求,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二)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 教育本身应该是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既需要教师的教也需要学生的学。作为电子技术专业来说,其中有大量的知识是涉及物理学科的,知识抽象且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从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中考中没有达到普高建档线的学生,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基础较差,且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尤其是主动学习的意识是比较欠缺的。针对这样的学生情况,教师要结合专业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一定的调整,尤其是要做好知识之间的衔接,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足必要的铺垫,这样学生的畏难心理才可能减弱。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调节课堂教学流程,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容易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用心了,教师教起来才可能更省心 (三)重视知识之间的整合 电子技术专业现在所用的教材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有些内容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教师要有潮流意识,紧跟时代前沿,及时把一些新知识和新理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保证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要立足于学生扎实掌握基本技能这一现实需求,对于有些知识要进行大胆的整合,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同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四)以就业为导向,打造“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并以此确定办学目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新型人才。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教育教学理念,电子专业可以围绕电子技术操作技能、制作技术和电子产品维护技能等方面组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及实训活动,并且要制订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改革方案,还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这样有利于中职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实践应用,更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还要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有效合作,增加实践教材科技含量,不断优化课程,打造“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需要。 (五)多种途径改善实践环节 中职教育的最终发展方向是要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电机技术专业也是如才。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据此,中职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环境,尤其是学生的实践教学条件,及时更新设备,满足学生现实发展需求。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努力拓宽学生的实践环境,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总之,时代的发展赋予了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更高的发展使命,电子技术专业要立足于学科特点,密切结合当前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保持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不断地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从师资建设、课程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作者:李昭阁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职教中心 电子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生特点,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本文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生专业和职业能力需求,根据高职生特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浅谈其教学改革。 1存在问题 1.1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且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了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目的和意义,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1.2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方法,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导致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1.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生学习特点。 2改进措施 2.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简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职业岗位需要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将课程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内容。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然而在实践中,只有专门从事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对于高职生而言,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而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应予以删减。 2.2加强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电工电子技术是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对专业还不够了解,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同后续课程的联系。教学内容应满足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2.3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高职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讲解,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务必使学生掌握。 2.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容的充放电等,若合理巧妙地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实物模型、幻灯片、投影以及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学改革形势,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理论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使理论得以验证。比如,对于一些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概念需要通过实验阐述和验证。在讲授需要实验演示的电路时,可利用事先建立的仿真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具有3个优点:(1)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到,借助仿真技术可以方便观察;(2)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再到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3)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 2.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但是,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无法了解具体工作流程。为此,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首先,教师提出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自己动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训练相关技能。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互,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相关,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实践教学场所应按照职业环境来布置,突出职业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促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2.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强调学生能力考核,实现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与之相对应的考核也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考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闭卷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方式,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不同内容采用不同考核形式,如基本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实训技能考核采用项目任务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操作情况,综合评定实验实训成绩;平时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使学生全程参与,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上来,可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比例,具体为: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改革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部分考核可按照A、B、C、D级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考核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教师调整教学方式。 3结语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以后的改革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袁凤男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技学院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高职高专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初探 【摘 要】本文主要从设计选题、学生分组、教师指导、成果要求等方面对高职高专公路造价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公路造价 毕业设计 一、设计方向、选题与工程项目确定 1.设计方向确定 现如今,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适应造价员岗位群工作,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包括公路建设各阶段的造价编制以及管理、工程测量、工程计量、工程识图等,而这些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是公路工程各阶段的造价编制能力。作为毕业设计应能够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同时对锻炼学生其他专业能力也要有所帮助。我们确定造价编制作为公路造价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方向,因为造价编制本身就是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同时学生通过造价编制设计,还能进一步锻炼工程识图能力,加深对工程测量数据的理解和提高工程计量能力。 2.设计选题 根据工程造价行业的实际情况,高职高专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普遍把“公路工程施工图预算”作为设计题目之一。另施工招标阶段的标底编制、投标阶段的投标报价以及湖南公路建设中现阶段采用的合理定价、合同实施阶段的工程结算等,但都是采用清单计价模式,学生掌握公路工程清单计价文件的编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把“公路工程量清单预算”作为另一个设计题目。对于大多数学生,我们要求两个题目都做,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做一个。 3.工程项目选择 题目选定后,工程项目的选择一般有三种:(1)任务型的真实项目,即接受委托,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完成项目任务。由于任务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使得从事设计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都会认真对待,不会有丝毫的马虎,这样做的效果当然是最好的,但这种机会不多。(2)用以往的真实项目、真实图纸,按工程要求完成设计。这种设计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能把它当成真实的任务去做,效果就会相当的好,反之则效果就不理想。(3)模拟项目。这种设计,通常规模较小,较简单,仿真度不够,因此设计效果也较差。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最近几届学生毕业设计都采用的是第二种类型的项目。如公路造价11级毕业设计,我们选的是洞新高速项目,共十五个标,项目大且复杂,目前看效果还不错。 二、学生分组与指导教师配备 1.学生分组 分组数量和小组成员数量可根据工程项目标段数量和班级人数确定。比如公路造价1101班共52人,有15个标段的图纸,将学生分为15个组,其中3人小组8个,4人小组8个。再根据学习能力情况搭配每组成员,使每组至少有一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这样每个标段都有人做,有人会做,且因每组人员不多,大面积抄袭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减小。如果每个小组成员在两个设计题目中只选做一个的话,互相抄袭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2.指导教师配备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指导教师的配备很重要。一般可按小组配备指导师,亦可按工程内容配备指导教师。如按小组配备指导教师,每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宜过多,在10至15名为宜,如3-4个小组配备一名教师,我院一般按此方式配备指导教师;如按工程内容配备指导教师,可按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安、绿化等内容,每个内容分别配备不同的指导教师,这样专业性更强,效果更理想,但教师配备较困难。 三、设计指导书和指导方式 1.设计指导书 设计指导书可以是很简略的,也可以是很详细的。简略的只需写明设计要求、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即可。这种指导书看似简单,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详细的指导书,虽然使学生在设计开始时更容易上手,学生在设计中走的弯路也少了,但极易束缚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惰性。因此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一般指导书应尽量的简明,不宜过分详细。 2.指导方式 教师指导一般可采用如下两种模式:(1)随堂指导模式:教师随时在学生设计现场,及时解决学生设计中的疑难问题,这种模式学生设计效率高了,但学生易滋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本来自己能解决的一些小问题,往往也要求助于指导教师。(2)定时答疑的模式:每周固定时间,由指导教师解答学生一周来在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种模式由于设计进度的要求,学生不可能所有问题都等着教师来解决,这就逼着他们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只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在答疑时求教于指导教师,因此这种指导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成果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产物,是学生智慧的结晶、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和展示,应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作为高职高专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要按公路造价的行业规范来要求,不仅文件的设计内容要合理,文件的格式和装订也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要让学生做出来的设计文件,与公路造价咨询单位做出的文件没有分别。 五、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生产岗位的桥梁性课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设计方向、选题、分组、教师配备、指导方式、成果要求等多方面加以研究,以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结业方式探讨 摘要: 本文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着手,提出采用系统性的毕业设计方式对中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进行结业训练考核,以求有效提高其在进入相关岗位之前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保证对口就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工程造价管理 职业能力 毕业设计 0引言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中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否实现顺利对口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满足相关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毕业结业环节作为中职教育环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结业考核有效的衔接,采用有针对性的结业考核方式,模拟实际岗位工作过程,让学生在结合考核过程中增强职业体验,实现与实际工程造价工作的零距离接触,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值得我们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本文拟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员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谈一谈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结业考核采用毕业设计方式的计划、实施及考评方式。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我校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建筑类职业教育中等专科院校,所开设的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主打专业多年来为河北省各地市及京津唐地区建筑业输送了大批专业造价管理人员,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我校专业教师对本行业做了相关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各用人单位意见,总结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的从业者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职业能力要求: 1.1 专业能力 1.1.1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知识要求①掌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基础知识;②掌握《房屋建筑构造》基础知识;③掌握《建筑结构》结构构造、混凝土结构平法基础知识;④熟悉《建筑材料》基础知识;⑤熟悉《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基础知识;⑥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基础知识。 1.1.2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技能要求①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要求。掌握地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有关定额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并能结合实际工程图学会定额项目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关建筑工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并能结合实际工程施工图学会清单工程量计算方法。②建筑工程计价专业技能。能根据地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有关定额消耗量标准,并结合当时当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市场价格信息,计算定额项目工料单价;能根据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清单项目所综合的定额项目,并结合企业管理费率、利率标准计算清单项目综合单价;能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关计价规定,并结合地区《建设工程费用定额》、政策法规及招标文件或合同要求,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及税金,最终确定整个单位工程造价。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操作技能。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工作中,基本上电算已经代替了手工计算,预算软件应用越来越普遍,从大量的人才招聘信息来看,很多用人单位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明确要求,能熟练操作相关预算软件。因此,在扎实掌握上述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计量与计价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必须学习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软件操作技能,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2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个人在职业和公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解释、思考和评价,特别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在造价教学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及新的政策法规随时更新出台,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授之以渔”更重于“授之以鱼”,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能力。 1.3 公共能力公共能力是指处理社会关系及与他人负责任的相处和相互理解的能力,包括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处理、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等,社会能力是完美实现个体职业人和社会人双重角色的能力。在实际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中,编制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文件,常常是一个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就必须具有良好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协调、群体意识等方面的社会能力。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考核 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其能力包含专业能力、自学能力和公共能力,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以上综合职业能力,这三者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2.1 毕业设计实施计划 2.1.1 时间安排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其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技能,也就是在完成所有相关的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因此,毕业设计的时间宜安排在总学期的最后一学期。 2.1.2 学时计划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计量(手工计算)、建筑工程计价(手工计算)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操作三方面。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及实施的经验,教学学时集中安排约8周时间,具体程序及时间分配:①建筑工程计量(手工计算)90学时约3周时间;②建筑工程计价(手工计算)60学时约2周时间;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操作约90学时3周时间。 2.2 毕业设计具体实施过程 2.2.1 确定毕业设计任务指导教师根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际工程施工图,要求学生根据施工图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量清单,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和税金,最后完成整个单位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工作。具体项目任务的布置由教师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发放给每位学生。 2.2.2 学生合理分组在毕业设计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项目任务,同时也更接近于实际工作过程情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分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各小组组长通常由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 2.2.3 项目任务实施①资料准备。各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收集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地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及当时当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市场价格信息等。②拟定施工方案。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并听取教师意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图拟定合理施工方案,如土方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与支撑工程、垂直运输工程技术措施,现场施工机械使用计划等。③计算工程量。各小组内、小组间充分讨论交流,并咨询教师意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图、施工方案列出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并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措施项目工程量。④编制工程造价文件。各小组内、小组间充分讨论交流,并听取教师意见,根据计算出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措施项目工程量,结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当时当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市场价格信息,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并汇总确定整个单位工程造价,编制说明、填写封面、装订完成整个单位工程造价文件编制工作。⑤成果提交。每位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按时向教师提交阶段成果,比如建筑工程计量阶段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工程量计算书,建筑工程计价阶段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建筑工程计价文件(其封面形式可以是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等)。 2.3 毕业设计考核评价 2.3.1 组内自评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经充分讨论交流,各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有关项目任务,再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找出差异、分析原因、相互改进。 2.3.2 组间互评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每完成一阶段任务,小组间相互检查评价、找出差异、相互改进。 2.3.3 教师评价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留意各小组任务的进展情况,并给以必要的指导,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每小组阶段成果进行及时评价,既肯定其成功方面,也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从而保证整个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2.3.4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方式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应具有正面导向作用,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这一原则,我们制定了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式见下表: 3结束语 经过我校的实践表明,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设计,采用基于项目导向教学理论,模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准岗位工作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了相关职业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探究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新模式 摘要: 根据工程造价毕业实践的特点,采用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和仿真的多媒体教学情景,实现远程有效监控,毕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毕业实践 管理 网络平台 0引言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就业和毕业实践环节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岗位实践是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岗位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1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实践环节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 毕业实践地点和课题的分散性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实践都是在建设行业,由于建设项目的不可复制性这一特点,学校要求毕业生一人一题,再加上毕业生所在的实践单位很分散,尤其是在项目部的同学省内外都有,不便于校内指导老师管理。 1.2 就业与毕业实践的时间的矛盾,毕业成果不到位毕业实践环节分为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部分,毕业设计环节的安排时间仅仅8周,恰好这个时间段是学生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的期间,学生忙于就业,毕业设计任务完成不够充分。 1.3 毕业实践的监管力度和监控手段不够强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效果不能有效跟踪,实习效果不能马上体现,同时实习师傅和校内指导老师沟通共同培养的方案和检验效果没有。最后只有在毕业答辩时间才能检测出学生的毕业实践效果,已是事后监控,如何做到主动控制,实时监控确保学生毕业实践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课题。 2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平台及功能实现 2.1 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平台的建立 2.1.1 制度健全制度严明毕业实践的检查监控体制,制度要求学生清楚,对于蒙混过关的学生要多次家访,谈心,以端正其态度。首先要坚持从制度上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2.1.2 资源共享建立网站,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B/S系统,实现网上分组答疑,教师可以将最新的培训录像,比如钢筋算量,需要学生自学的部分可以通过录像自学。 建立一个集基于VOIP语音交流系统、高品质语音压缩系统、FTP协议提交系统、开放式在线答疑系统以及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库在内的多媒体交流平台软件系统,能为学生提供仿真情景,要求学生定时定期进行语音汇报,在线答疑,对学生学校外毕业实践进行时时监控。 通过信息化管理,实行全程监控,学生通过网络答疑网络周汇报,将每周的实习任务汇报给指导老师。同时教务处和系检查小组也可以在网络上对师生的监控,还方便系部、教师通知,提出对毕业实践的要求,学生能够随时查询系部通知、指导教师的通知。 2.1.3 建立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指导老师事先把课题分组,3-4个学生一组,也可以在同一个项目上,把课题分出若干个小课题,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团队创新意识,相互的协同帮助,实行导生制的管理模式,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比起指导老师和师傅效果更好些。 2.2 网络管理平台信息化交互式管理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毕业综合实践网上交流平台以毕业设计课题为依据对交流内容进行分组,用户包括学生、教师与系统管理员。系统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浏览讨论帖与通知公告;论坛与回复;通知公告包括新闻动态等;毕业实践成果展示和成绩管理;以视屏教学为主的教学资源的自助服务及案例展厅。 由于涉及的数据量较少,所以系统选择Microsoft Access作为数据库支持平台。系统数据库中包含课题情况、学生名单、主帖、回帖和通知等数据表。该系统采用B/S结构,ASP技术设计。文章内容的处理包括主帖、回帖与通知公告。用户权限控制,用户类型分为学生、教师与管理员三种。所有用户均可浏览主帖、回帖等信息。登录用户可以修改个人信息、发表主帖、回帖。 建立语音集宽带语音交流系统、高品质语音压缩系统、FTP协议提交系统、开放式在线答疑系统以及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库在内的多媒体交流平台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仿真情景,要求学生定时定期进行语音汇报,在线答疑,实现现代化教学建立远程视频教学共享系统,提供流媒体形式的在线播放,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时传输和非实时传输功能,并实现两者之间的充分融合,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有效的教学应用平台共享教学成果。 3实施的效果 通过建立毕业实践管理网站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测试,每周有四百多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毕业实践交流,已经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3.1 真正做到校内校外共同指导大大提高监管力度给校外指导师傅权限,出勤和打业绩分,定期评语;校内指导教师定期与校外师傅电话回访并现场座谈交流,共同修订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在实习单位真正有人带、有考核、有目标、有业绩、也有动力。每个学生有个通道,每天记录实习日志,学生定期上传实践成果佐证材料便于校内指导老师定期网上评析,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的效率,也方便学生分组进行提问、讨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毕业实践认真的态度,能够做到实时监控。 3.2 答疑解惑及时,得到用人单位和学校一致认可师生在线互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毕业管理实践网络平台避免了学生提问、教师指导的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还将学生中的共性的问题出来,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大量的有效信息。同时同学们在此交流,促进毕业实践的效果。 4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就业单位对学生的顶岗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而这些能力又体现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中,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不断进行与实际相结合创新和持续改进,制度上通过建立毕业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制度。在今后学生毕业实践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平台功能、提高师生对该平台利用率,提高毕业综合实践指导与管理的工作效率。这是一项复杂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动态管理监控过程,也是信息反馈与决策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环节考核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环节考核改革,提出了将企业实践考核与校内综合毕业设计考核相结合的思路,详细阐述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毕业考核改革;企业考核;毕业设计 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以毕业论文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形式单一、过程简单、选题陈旧、学生应付心理过重,无法真正地评价学生过去的学习成果,更无法从企业的角度获知学校人才培养是否合格。 鉴于此,本文从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出发,提出将企业考核纳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范围的思路,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三年学习成果,为高职毕业环节考核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改革新思路 将企业考核纳入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范围要求毕业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顶岗实习,并且在此期间完成在校导师指导的综合毕业设计,因此必须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紧密安排在校学习时间从而增加顶岗实习时间;顶岗实习不再是毕业之前的一个简单环节,而是毕业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的实习导师并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跟踪;实习成果不再是顶岗实习报告,而是企业根据岗位要求对毕业生的进行的全面、客观考核,最终形成企业考核成绩;毕业生毕业考核不再是单一的论文成绩,而是由企业考核成绩及综合毕业设计两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加总求和得到的总成绩。 总体改革思路如下: 二、企业考核成绩确定 基于顶岗实习实际工作过程,用贴近岗位工作实际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围绕企业接受学生就业的要求和标准,采取校内综合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企业实习内容必须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以学生过去四个学期的理论学习为基础,认真参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在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商定。以工程预算员岗位为例,其实习内容主要包括识图、工程量计算、询价、项目组价、软件应用、审核标书、编制标书等,除此之外,还包括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写作能力、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创新能力等。这些实习内容贯穿于预算员顶岗实习全过程,也为企业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提供了参考。 企业考核标准是对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综合评定,也是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走上工作岗位的客观评价,它它实习内容为基础,由企业导师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各项打分,最后综合计算总分,以预算员岗位为例,考核总分计算表格如下: 各项评分分为四个层次:优(90分以上含90分)、良(70~90分含70分)、中(60~70分含60分)、差(60分以下),各项评分计算出来后,根据各自己百分比算出各项综合得分,再根据各大项所占比重,计算出总分。 三、学校综合毕业设计成绩确定 综合毕业设计在进行过程中对知识的应用必须覆盖大部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制图与识图、工程量的计算、定额的套用、制作标书、软件的应用、招标组织与管理、工程A决算、索赔与控制等。以模拟招投标为例,将所有毕业生分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一个招标组和三个以上投标组,每个在校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小组。由学校统一向每个单元分配不同的图纸,由招标组负责招标事宜,包括选择小组领导、人员分工、招标公告、工程量清单编制、制作标书、组织开标、签订合同等,由各投标小组针对招标公告购买标书、答疑、编制报价、投标书、参加开标、最后签订合同等。评标委员会成员由本系领导及专业教师组成,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该成绩作为本小组成员的综合毕业设计考核成绩。 综合毕业设计考核成绩在整个毕业环节考核中所占比重,可以按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占总学制时间的比例来确定,定为7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降低。 综合毕业设计的图纸每年都必须变化,五年为一个周期,以防学生出现抄袭应付现象。 该方式不仅避免了传统毕业论文考核模式下学生严重的应付心理,而且与高职院校培养适用型、操作型技能人才的目标相契合,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协作性,将原本压抑枯燥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变得轻松而有意义。 四、改革措施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环节考核模式改革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可逐渐由毕业论文或简单毕业设计向综合毕业设计考核过渡,再由综合毕业设计考核向综合毕业设计+企业考核双轨制创新模式过渡。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转变企业观念,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双轨制创新模式要求每一位毕业生均能在本专业岗位进行实习,故而产生了庞大的实习岗位需求量,这就要求企业转变观念,将实习与就业区分开来,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岗位,但不一定是工作岗位,减轻企业对毕业生就业的消化压力。另一方面,继续深化校企业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使传统的校企业合作得到延伸。高校可以无偿向企业提供自己的教学设施、教学人才、活动场地、人才培训、试验设备、研究成果,为实习导师提供丰厚的报酬和职称评定机会,双方互利互惠。 2.继续培养双师型教师 综合毕业设计考核是对过去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不仅对学生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不具备长期的现场工作经验。因此,高校必须继续下大力气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或是定期企业挂职锻炼,或是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这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改革的必经之路。 3.注重实训环节,增加实训课时 新的改革模式要求将理论知识的学习紧密安排在前四个学期,之后便进入顶岗实习阶段。课程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加大实践课时数,不光为毕业环节考核做准备,更是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实训教材、足够的教学图纸,增加实训室的投入,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学习、实践、考核、就业循序渐进,为实现工学结合、实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翟雪莲(198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教学工作。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环节考核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环节考核改革,提出了将企业实践考核与校内综合毕业设计考核相结合的思路,细阐述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毕业考核改革;企业考核;毕业设计 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以毕业论文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形式单一、过程简单、选题陈旧、学生应付心理过重,无法真正地评价学生过去的学习成果,更无法从企业的角度获知学校人才培养是否合格。 鉴于此,本文从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出发,提出将企业考核纳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范围的思路,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三年学习成果,为高职毕业环节考核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改革新思路 将企业考核纳入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范围要求毕业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顶岗实习,并且在此期间完成在校导师指导的综合毕业设计,因此必须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紧密安排在校学习时间从而增加顶岗实习时间;顶岗实习不再是毕业之前的一个简单环节,而是毕业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的实习导师并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跟踪;实习成果不再是顶岗实习报告,而是企业根据岗位要求对毕业生的进行的全面、客观考核,最终形成企业考核成绩;毕业生毕业考核不再是单一的论文成绩,而是由企业考核成绩及综合毕业设计两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加总求和得到的总成绩。 二、企业考核成绩确定 基于顶岗实习实际工作过程,用贴近岗位工作实际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围绕企业接受学生就业的要求和标准,采取校内综合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企业实习内容必须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以学生过去四个学期的理论学习为基础,认真参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在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商定。以工程预算员岗位为例,其实习内容主要包括识图、工程量计算、询价、项目组价、软件应用、审核标书、编制标书等,除此之外,还包括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写作能力、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创新能力等。这些实习内容贯穿于预算员顶岗实习全过程,也为企业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提供了参考。 企业考核标准是对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综合评定,也是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走上工作岗位的客观评价,它它实习内容为基础,由企业导师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各项打分,最后综合计算总分,以预算员岗位为例,考核总分计算表格如下: 各项评分分为四个层次:优(90分以上含90分)、良(70~90分含70分)、中(60~70分含60分)、差(60分以下),各项评分计算出来后,根据各自己百分比算出各项综合得分,再根据各大项所占比重,计算出总分。 三、学校综合毕业设计成绩确定 综合毕业设计在进行过程中对知识的应用必须覆盖大部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制图与识图、工程量的计算、定额的套用、制作标书、软件的应用、招标组织与管理、工程预决算、索赔与控制等。以模拟招投标为例,将所有毕业生分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一个招标组和三个以上投标组,每个在校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小组。由学校统一向每个单元分配不同的图纸,由招标组负责招标事宜,包括选择小组领导、人员分工、招标公告、工程量清单编制、制作标书、组织开标、签订合同等,由各投标小组针对招标公告购买标书、答疑、编制报价、投标书、参加开标、最后签订合同等。评标委员会成员由本系领导及专业教师组成,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该成绩作为本小组成员的综合毕业设计考核成绩。 综合毕业设计考核成绩在整个毕业环节考核中所占比重,可以按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占总学制时间的比例来确定,定为7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降低。 综合毕业设计的图纸每年都必须变化,五年为一个周期,以防学生出现抄袭应付现象。 该方式不仅避免了传统毕业论文考核模式下学生严重的应付心理,而且与高职院校培养适用型、操作型技能人才的目标相契合,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协作性,将原本压抑枯燥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变得轻松而有意义。 四、改革措施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环节考核模式改革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可逐渐由毕业论文或简单毕业设计向综合毕业设计考核过渡,再由综合毕业设计考核向综合毕业设计+企业考核双轨制创新模式过渡。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转变企业观念,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双轨制创新模式要求每一位毕业生均能在本专业岗位进行实习,故而产生了庞大的实习岗位需求量,这就要求企业转变观念,将实习与就业区分开来,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岗位,但不一定是工作岗位,减轻企业对毕业生就业的消化压力。另一方面,继续深化校企业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使传统的校企业合作得到延伸。高校可以无偿向企业提供自己的教学设施、教学人才、活动场地、人才培训、试验设备、研究成果,为实习导师提供丰厚的报酬和职称评定机会,双方互利互惠。 2.继续培养双师型教师 综合毕业设计考核是对过去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不仅对学生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不具备长期的现场工作经验。因此,高校必须继续下大力气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或是定期企业挂职锻炼,或是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这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考核改革的必经之路。 3.注重实训环节,增加实训课时 新的改革模式要求将理论知识的学习紧密安排在前四个学期,之后便进入顶岗实习阶段。课程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加大实践课时数,不光为毕业环节考核做准备,更是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实训教材、足够的教学图纸,增加实训室的投入,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学习、实践、考核、就业循序渐进,为实现工学结合、实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翟雪莲(198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教学工作。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工程造价与投资控制探讨毕业论文 工程项目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项目目标。从客观意义上讲,投资目标的实现才是业主经济效益的真正体现;而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投资的有效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建设管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怎样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这是当前投资和造价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造价和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和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但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从目的来看,搞好投资是为了使投下去的一定量的货币能保证回流,并实现增值;而搞好造价是为了使投资项目的工程价格水平控制在目标额度之内;从行为过程来看,投资的行为过程是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项目控制+资金回收,造价的行为过程是造价确定(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过程控制+竣工决算。投资的行为过程比造价的行为过程更长。同是资金运作过程,造价是使货币资金转化为实现目标额度内的资产,而投资是使货币资金转化为资产,并通过资产的使用又使货币资金回流。 造价是投资的一个关键部分和主要内容,它包括建设工程从建设筹备到竣工验收所需费用的总和,它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铺底流动资金等项组成。价格机制是造价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投资宏观决策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一个核心问题。要加强造价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形成一个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形成造价为主的价格机制。 传统的预算定额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现行预算定额制度与之越来越不相适应:定额中“量”和“价”没有分开,形成了“活市场”和“死单价”的矛盾,不能在市场中真实地、及时地、准确地反映建筑产品的造价;现行预算定额中综合程度较大,施工手段消耗部分统得较死,构成工程实体消耗部分是由设计决定的,而施工消耗部分,如脚手方案、垂直运输等内容应由施工企业在确保全面履行合同的前提下自行决定,现行定额中,把本应属于竞争的内容凝固化了,不利于施工企业发挥优势,竞争取胜;现行预算定额带有法定性质和强制性质,对预算定额直接费的取费标准,开发商和承包商都不得随意改变,还是计划定价为主;现行预算定额计价主要由直接费、间接费、独立费、利润和税金构成,除直接费外其余各项都以取费率的形式出现,取费固定化,不利于直观地反映各项工程内容的价格,并与国际报价方式差距也较大。 为了有利于投资宏观决策和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必须把计划形成工程造价的价格机制,改为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形成工程造价为主的价格机制,也就是要在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社会平均实物消耗量定额的基础上,遵循商品经济价格规律,建立以市场形成造价为主的价格机制:一是全面实现“量价分离”。把政府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制度,改为政府工程消耗量定额,单价随行就市,变目前指导价要大家执行改为市场信息价进行指导,从而使不断变化的价格同相对稳定的实物消耗量相分离;二是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要逐步按照国际习惯,统一工程量名称、计量单位、计算规则、项目编号等,既有利于指导市场,又有利于同国际接轨;三是将工程实体消耗和非实体消耗(施工措施性消耗)相对分开。这有利于承包商发挥各自优势,竞争取胜;四是简化繁琐取费。现行定额中各子目的造价不能直接反映,必须重新计算取费后才能明了,各子目、各分项工程的造价与总价的关系模糊,简化取费后,各分项及子目的造价与总价的关系变得清晰,有利于投资控制活动和分包及设计变更部分的计价;五是保留政府对重要生产要素价格进行干预的权力。如对市场某种资源紧缺时实行最高限价,规定最低日工资水平和部分工种最高日工资限价等。 造价确定与投资控制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而对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设计阶段。在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项目的初步设计基本上决定了建设项目的规模、结构形式、建筑标准和使用功能,形成了设计概算,确定了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编制出施工图预算,准确地计算出建设工程造价。因此,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阶段。公务员之家 长期以来,我们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普遍忽视设计阶段项目的投资控制,而往往把控制项目投资和工程造价的重点放在实施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审查或计算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很少考虑如何才能达到投入合理的资金,获得美观大方、功能齐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建筑产品。根据国内外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数额幅度的可能性为70—90%,在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30—75%;在施工阶段(实施阶段)的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5%—25%。或者具体地说,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80%,而实施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充其量不会超过20%,即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成本最大限度不外乎为20%以下。一般情况下设计图纸一旦完成,“按图施工”就是施工企业必须履行的原则,施工企业无权随意变动图纸,也没有时间、精力及承担风险地去考虑优化设计。而我国普遍存在着设计部门比较保守,有的设计只图方便、凭经验而不作方案对比,甚至盲目追求安全度和设计收费,而至关重要的概预算控制则与设计院利益无关甚至违反,因此无从控制。 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本来应该是统一整体的相互配合、配合促进的两项工作,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却如不同道路上奔驰的两辆汽车,各行其道,互不关联。设计部门只管设计质量,一般不管工程造价的高低,给国家的建设资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要改变这种不良局面,在设计阶段,必须加强工程造价和设计之间的横向联合,推行限额设计,逐步实行以“价”定“量”的设计方法,在项目的投资范围内,按照“安全”“经济”“适用”“节俭”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促使设计人员精打细算,精心设计,达到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要优化设计方案,其目的就是论证拟采用的设计方案技术上是否可行、功能上能否满足需要、经济上是否合理、使用上是否安全可靠。尤其是在经济上,设计的优化是很重要的控制手段,新工艺的使用、新材料的投入、一些局部设计的改变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使工程造价大幅度增减。据研究资料显示,建设项目的建筑系灵敏、空间平面、层数和层高、结构和材料的选择、设计的选型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所以,要想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就一定要做好设计的优选工作,在设计阶段进行设计招投标和设计方案的竞选,并运用价值工程等手段对备选方案进行优化,还要进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真正达到以最优的设计、最经济的投资,建造最好的工程项目的目的。 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它贯穿于决策评估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承发包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项目建设全过程。科学周密而有计划地分阶段设置投资控制目标,可以通过目标控制,在项目投资决策、设计、发包和实施阶段,把投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并随时纠编,确保投资目标顺利实现,使投资估算、工程概算、设计预算、承包合同价更趋合理准确,真实而客观反映项目实际进程发生额,有效防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竣工结算超预算这一“三超”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探讨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工程造价的基础知识,熟悉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经过严格的实践技能训练,以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编制与控制为重点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安装、市政等施工阶段工程预算及工程结算与决算,工程审计与估价,定额编制与管理;还可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组织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及项目管理等。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1工程造价专业优势 1.1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工程造价具有行业发展优势 (1)建筑业的大发展,建筑领域内的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大大增加,为建筑市场服务的造价专业人才需求也是增加的。(2)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紧迫。①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工程造价基本上由财会人员和建筑工程人员协商确定和控制,相应的专业为工程经济管理,没有专门的造价专业和人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实行工程监理制和项目经理制后,工程造价就更加突显其重要性,受到业内上下和建设方的高度重视。为了适应大规模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和招标与投标制度的施行,我国在九八年才开始推行造价工程师资格制度。②工程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在90年代中期以后才在本科院校逐渐增多,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层次的人才在2000年后才在高职院校逐渐开设。目前该专业的人才是供不应求。③从事工程造价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不是像建筑业的其它专业,随便找几个农民工就能完成工作的。(3)工程造价专业的市场前景看好。中国加入WTO,急需一大批适应国际建筑市场需要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加入WTO后,建筑业面临着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竞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拥有一大批懂国际工程承包的项目管理人才,懂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懂技术又善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从事工程造价的人员应该具有这种能力,且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 1.2“双证书”教育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方案引入职业资格恰当、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有效实施教育。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除了获得专业毕业证书以外,还可以参加国家注册的全国工程造价员执业资格考试。 1.3行业支持 工程造价专业有国家规范的教学文件等资料。我们在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突出职业岗位要求,努力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成绩,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发展优势。 2专业建设困难 2.1师资匮乏是制约本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1)教师总量不足和质量相对不高,教师教学任务负担过重;(2)不同课程之间的师资力量还不平衡;(3)教师的学历结构还不够合理;(4)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还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2.2院内外实验实训条件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企业介入教育全过程的能动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尚不畅通。校外实训基地还没有建设。 2.3管理需要理顺加强 专业管理存在一些的问题,如教学管理,教研计划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具体微观的管理需要理顺加强。本专业属于实践应用型专业,所以还需要加强实训环节的规范管理工作。 2.4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虽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但并非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尤其本专业属于单个用人单位需求量不高的造价专业,需要将毕业生放到多家单位就业,故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如果现在不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毕业生的就业将会困难,影响招生,也会影响专业建设和发展。 3专业人才培养 主动适应行业、社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途径 3.1结构调整与规模扩大的关系 本专业的设置是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虽然建筑业是第二产业,是传统产业,但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它,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不可能削弱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也是老百姓永远的话题,因此,建筑业也将是一棵长青树,茂盛发展。工程造价专业是建筑业这棵长青树的小分枝,也将不会枯萎。由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需要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这为我校造价专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从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要,省内高职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的招生与就业的形势来看,可以预测,工程造价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今后五至一十年内都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只要学生质量好,具有拿手的专业技能,就业是不成问题的。 3.2教学质量与提升层次关系 (1)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提升层次的关键。其目标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大量引进人才,整合学院的师资,培养一支产学研结合、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现有课程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升,主要通过高校进修和自学,拓展教师知识面,掌握工程造价新技术、新规定、新标准,增强技术转化与生产应用的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得依靠企业,在工程实际中锻炼成长。(2)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提升层次的又一个关键因素。我们的目标是既要建设院内的实训基地,又要建设院外稳定的实训基地,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成为熟材,能够顶岗工作。故至少需要再增加一个工程造价实训教室。包括电脑,造价软件、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加强校外基地建设,广泛和深层次的开展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专业特色建设,调研、制定并执行装饰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创造条件使学生在企业连续顶岗实训;积极进行具有实际价值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消除走马观花不能顶岗工作的“实看基地”现象。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岗位性质主要有两类:一是施工企业,从业人数少,比较分散;二是咨询公司,从业人数相对多些,但一次也容不下很多学生。因此,若要建立稳定的院外实训基地,最好与咨询公司合作。当然建立院外实训实习基地也是需要投入的,或者给予合作者其它好处。一般情况下,一个院外的实训基地一次接纳5-10个学生,按招生人数150人/年的规模,需要建立5-15个稳定的院外实训基地。 3.3教学与教研、科研关系 教学与科研、教改这三者当然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这是大家的共识。工程造价是新开设的专业,教学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是在教学中不断被克服,二是向省内外兄弟院校学习借鉴,三是靠教研与科研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列为我们的科研课题,组织院内外的力量研究解决,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作为科研课题来研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案例。在教研方面,紧跟建筑市场的发展动态,以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修定人才培养方案,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产学结合方面深化、完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将实验实训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有机结合,建设和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各种实训实习的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 3.4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关系 本专业社会适应性较好。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监理单位、设计院、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事业单位等单位和部门都需要。如果工程造价专业师资力量强、有人才优势,完全可以开办一个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为社会提供工程造价和预决算服务,既可以锻练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条件,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又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 作者:廖炜 吴俊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 摘要: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最后一门课程,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一次系统检验,也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对国内大多数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现状调研,归纳、总结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突破单纯的造价管理,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当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一、毕业设计的作用与目的 工程造价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调研显示,大多数高校本科培养计划主要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模拟仿真训练的机会并不多。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是以学好《建筑制图》、《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为前提,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专业素养的一种方式。同时,作为学校与市场的过渡,也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现行毕业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盲目,对毕业设计内容认识不足通过对多地高校调研发现,目前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在内的诸多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是由指导教师给出,经教研室审核通过后公布,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方向进行选题。[1]这种模式虽然能保证毕业设计按部就班的推进,但也有其弊端。首先,教师出题,很难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思考设计的内容,在选题之初仅靠一时兴趣或对某位指导老师的偏爱进行盲目选题,到后期发现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再临时调整题目,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周期被大打折扣。其次,每一年均需提供至少十个不同的题目及相配套的设计图纸,并保证项目规模、设计深度相当,这对于老师而言也是有难度的。最后,老师出题,学生大多对工程实际情况不甚了解,无法跟进项目,因此缺少实战演练的机会。 (二)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于管理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是大四第一个学期进行选题、开题,第二个学期全面开展设计工作并进行答辩。对于大多数选择就业的同学而言,这期间正是实习和找工作的关键时刻,因此常常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2]另一方面,老师经常在学校无法联系上学生,更谈不上针对毕业设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毕业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四川师范大学设计了一套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初衷本是想有效地控制学生按时、按量、保质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但运行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重视程度并未因此提高,反而是老师成了被督促和监督的对象。与此同时,利用这个网络平台,老师更难见到学生,无法掌握其真实进度及成果的真伪性。 (三)学生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从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一直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老师灌输为主,而进入大学后,则更加提倡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多领域、多方向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许是惯性思维,也可能是目前高校毕业率的控制范围小,毕业很容易,所以无论老师如何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学生依然置之不理。这种现象直到四年级依然十分突出。作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初稿中工程量计算出现偏差,作者指出问题所在,学生竟让其明示是偏大还是偏小,以及偏差的百分比。目前,在各高校、各专业中这类学生并不少见,当然,这与我国高校“严进宽出”的培养体制密不可分。 (四)学生动手能力差在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很难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毕业设计上,常常是拿到设计题目无从入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设计任务认识不足。第二,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软件,只知道如何将图导入计量软件汇出成果,却不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因此出现漏项或者结论偏差较大时,也不清楚是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手算能力极差。 (五)指导教师责任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学生不认真对待外,部分老师也是存在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而其他组老师若是严格把关,学生便会进行横向对比,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自己的导师过于严格,别组老师如何宽松,而最终认真与不认真、刻苦与不刻苦都会顺利毕业,甚至毕业成绩相当。这种现状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会让尽职的老师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质疑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的评价标准。如果教师中产生了大量的价值观的自我否定,那么专业发展必然无法有序、良性的运行。 三、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一)选题应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在选题上,除了老师命题的方式外,也可以提倡学生自主命题,让学生利用在外实习的机会,结合自身实践,选择自己可跟踪项目,将实际工程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其仿真性更高。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命题,可有效减少毕业设计的盲从性,在思考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也架构出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与大致内容,使得设计任务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当然,在学生自主命题的过程中,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需要对题目所涉及的项目规模、类型等给出学生合理的建议,并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毕业设计的可行性。 (二)毕业设计模式可多样化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多是以编制工程量清单及计价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模式的探讨。一方面,可鼓励学生采用论文的形式,抓住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造价领域某些方面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针对即将进一步深造的同学而言,理论水平的提高与升华也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可构建系统化的毕业设计程序,学生从二年级的《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开始,自己设计建筑方案,并进行结构配型,最终以该设计方案作为毕业选题完成计量计价的设计任务。这种模式虽然周期较长,却能在各个环节得到相关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整个过程中,毕业设计与课程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而非为了设计而设计。 (三)规范过程管理,提高学生重视程度许多学生对于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如果只根据最后的成果和答辩表现进行评分,而忽略过程管理,则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因此,对于毕业设计的成绩应进行综合评定,由平时成绩、设计成果、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老师通过指导日志,做好平时指导记录,给出合理的平时成绩,做记录可有效反映学生的实际工作量及进度。同时,在开题之初,指导教师应配合学生制定严格的进度计划安排表,其中包括提交初稿、修改稿、定稿的期限,以及每个环节设计成果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各阶段任务。此外,设计过程中可增加一些监督环节,如中期答辩、预答辩等,通过这样一种监控手段既可以严格控制学生进度,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提问的机会。但是,这样的监控不能只成为一种形式,答辩后需要给出一个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让部分同学推迟毕业答辩,从而引起重视。当然,答辩的方式可灵活多样,比如采用模拟招投标现场的形式,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报价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的核心,同时也是对学生一次比较系统的检验。[3] (四)突破一对一的固定模式,实现导师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多方面专业问题,而所谓术业有专攻,老师也是专业领域各有所长。因此,突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以导师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组成员专业涵盖多方向,以组长牵头,进行系统的指导。这种模式中,为了核定工作量,学生应有一位主要负责导师,其他老师均为其副导师。设计过程中的每次讨论、答辩,其他老师均可给出分数,避免了一位老师给成绩而造成的武断。另一方面,导师组也是对指导老师的一种监督,组长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老师工作量的真实性进行评价,而以往的模式中,各个指导小组自成一体,小组间没有横向联系,指导老师谁也不清楚谁究竟真正的完成了多少工作,没有量化的评价指标。同时,历年对于指导教师的鉴定和考核,只评价了优秀的、有突出贡献的工作者,却没有建立一整套制度去约束消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导师组是一项双赢的策略。 (五)设计过程强调手算与电算结合盲目依赖计算机进行设计,使得大多数同学未能真正掌握造价专业的核心理论依据,甚至连结论的准确性都无法评判。面对偏差较大的结论,却不知错在何处、漏在何处。因此,在选题规模上,不鼓励选择规模过大或层数过多的建筑类型,宜选择一些规模、复杂程度适中的建筑,先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再结合手算进行验证,判断结论的合理性。这种方式,既不脱离市场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又巩固了学生自身理论水平及专业修养,同时手算稿还可作为老师评判成绩的参考依据,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毕业生走出校门的最后一道“深加工工序”,[4]进行毕业设计模式的思考与改革,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毕业前再接受一次系统的、全面的训练,是我们教育者应经常反思的问题。 作者:王乾蕴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工学院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实践 摘要:以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的特点与选题,从组织方式、设计内容与过程、主要成果、成绩评定等方面介绍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实践,总结体会和感悟,为教学改革、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BIM;毕业设计;三维建模;工程造价 1引言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施独立工作和创新研究的演练过程。它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检查,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土木工程专业目前主要就业去向是设计公司、施工企业、咨询单位和建设单位,这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与工程造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高校进行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巩固专业知识,加强工程造价的综合训练和利用经济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尤为必要。BIM是以三维数字为基础,以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为主线,将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移交、运营等各个环节并联起来,集合成建设工程整个寿命期的相关信息数据模型,具有直观、快捷,便于管理等特点,可应用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为例,介绍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内容、成果类型、成绩评定以及设计过程如何组织等,供同行借鉴与交流。 2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的特点 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是结合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主要采用手工和少量应用相关软件计算工程量,计算钢筋用量和工料分析等,而BIM技术主要采用软件计算,其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1)设计选题均为综合性选题,团队合作、任务分解、分工协作、交流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2)主要采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计算和绘图,选题广泛,便于修改,也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成果形式丰富多样,便于沟通和理解,分工协作关联成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4)毕业答辩体现集体答辩与个人答辩相结合,集体成果与个人成果相结合,突出个人在团队中的合作和贡献等。 3基于BIM技术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主要选题 土木工程专业除基础课和相关的结构课程外,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等,基于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的选题,主要考虑与工程造价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施工方案、土建造价、安装造价、招投标文件、竣工结算所需资料等。 4基于BIM技术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实践 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量大,各内容间关联性大。安徽建筑大学的做法是在第7学期结束前1个月,教师网上公布毕业设计选题后,全体师生见面,教师介绍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师生网上互选,确定人员后召开第一次毕业设计团队会议,布置利用寒假学习软件和复习相关知识。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每星期在群上汇报学习进程,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督促,教师也能全面掌握学生情况。 4.1毕业设计进程安排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第8学期整个学期进行,持续时间16周(不含毕业实习2周,毕业答辩1周)。 4.2毕业设计过程督促与检查 毕业设计是个较长的过程,一环紧扣一环,前面的任务就是后续任务的基础,某一环节耽搁时间或疑难点没有解决,就影响下一个环节。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尤为明显。例如:识读图纸是造价建模与软件计算工程量的基础;施工措施的确定是计算措施费的前提;工程量计算完毕才能组价和取费等。因此,必须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督促、检查与指导教师的引领。期初答辩:开学后的第一周,即毕业设计开始的第一周,答辩组织者和成员是指导教师,目的是检查学生寒假期间的准备和软件学习情况。中期答辩:大约在第十周(含2周毕业实习),答辩组织者是指导教师,成员是指导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目的是检查进度情况、基本概念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等。模拟毕业答辩:大约在第十七周(含2周毕业实习),答辩组织者是指导教师,成员是指导教师、相关专业教师和相关工程单位的工程师,目的是检查成果情况、基本概念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等,同时也是为毕业答辩做准备。毕业答辩:在第十九周,答辩组织者是土木学院,答辩成员是本院和其他院系相关专业教师和相关工程单位的工程师,目的是检查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基本概念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集体成果与个人成果等。 4.3基于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成果 毕业设计成果有集体成果和个人成果。集体成果:每人都要完成和掌握。主要有单位工程三维实体模型;进度计划(横道图、时标网络图、单代号网络图);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等工程量清单;钢筋翻样、土建工程组价和成果集成等。个人成果:根据任务分工,每人必须完成的内容。主要有水卫安装工程造价;电气安装工程造价;招标文件与投标书编制;工程结算编制;单位工程竣工资料等。 4.4毕业答辩方式与成绩评定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是团队力量与个人贡献的融合,团队成果与个人成果的展示,毕业答辩如何体现团队合作、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是个难点。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采取的办法是集体答辩与个人答辩相结合。首先在每组随机抽一人汇报整体设计情况,对共性部分答辩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抽学生回答,对专题设计部分由设计学生汇报情况,答辩教师提出问题由该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来或回答不正确,其他学生可以回答,因为有的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内容外还学了其他专题,为鼓励和激励,回答正确的加分,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共性设计部分,同时突出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成绩评定按照平时成绩40%,由指导教师给出;中期答辩10%,由答辩组给出;其他教师评阅10%,由评阅教师给出;毕业答辩40%,由答辩组给出。 5基于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体会和感悟 5.1培养学生能力与学习热情 5.1.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每完成一步都能实现可视化,因此,成功的喜悦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就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而言,部分内容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深度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但由于有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每人都完成了2个以上的模块。 5.1.2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BIM技术是团队力量集成的成果,因此,需要成员间不断沟通和交流,这是课本知识所学不到的,也正是需要培养的。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做法是经常组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5.1.3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需掌握的软件较多,仅共性部分就涉及4个,专题部分每人至少要掌握1个软件,同时理论知识点要能正确应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小组集体讨论、网络咨询、软件开发商指导等方法解决。其中小组集体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法是由组长牵头召集小组成员,每周不少于2次,学生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每人必须带着问题和体会集体学习。 5.2教师引导 5.2.1指导教师贯通讲解,加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由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极易导致学生重软件操作轻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成果重观感轻质量的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指导教师的指导思想、指导方式方法和内容安排十分重要。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教师每周不少于3次贯通讲解学生即将要进行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造价计算程序、依据,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钢筋在图纸中的放置形状,钢筋下料的原理与方法;水电安装工程识图,水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造价计算的异同点等。虽然教师的指导量非常大,但通过系统性串通讲解,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2.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由于知识点多,实践性与应用性强,指导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更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选题广,涉及面宽,教师指导量非常大。师资力量不具备时可聘请校外工程单位工程师兼职指导,同时对一些涉及工程实践方面的问题,设计组集体到工地现场指导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5.3校方配合 5.3.1如何解决设计过程需要的软件和硬件问题 基于BIM技术毕业设计需要很多软件,可以采取学校购买的办法,但必须是购买网络版,这样可以多个学生同时学习;也可结合一些BIM设计比赛,利用一些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试用版;也可利用学生交叉学习时间解决等。硬件方面主要是计算机配置,可利用学生的个人电脑、借用他人电脑和学校的公共机房等。 5.3.2如何处理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 毕业设计阶段也是学生就业阶段,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安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就业面试的时间,调整集体学习和指导时间及内容,早晨、中午、晚上、周六或周日等都可以,同时尽可能利用互联网进行文件传输、问题解答和视频辅导等。 5.3.3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学改革和实践 基于BIM技术毕业设计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要分期分批组织对教师进行BIM技术培训,送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性锻炼,积极引进BIM人才,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要有所倾斜,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配置相关硬件与软件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得以很好的实现。 作者:何夕平;张辉;陈燕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创新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最后一门课程,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一次系统检验,也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对国内大多数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现状调研,归纳、总结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突破单纯的造价管理,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当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一、毕业设计的作用与目的 工程造价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调研显示,大多数高校本科培养计划主要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模拟仿真训练的机会并不多。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是以学好《建筑制图》、《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为前提,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专业素养的一种方式。同时,作为学校与市场的过渡,也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现行毕业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盲目,对毕业设计内容认识不足 通过对多地高校调研发现,目前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在内的诸多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是由指导教师给出,经教研室审核通过后公布,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方向进行选题。[1]这种模式虽然能保证毕业设计按部就班的推进,但也有其弊端。首先,教师出题,很难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思考设计的内容,在选题之初仅靠一时兴趣或对某位指导老师的偏爱进行盲目选题,到后期发现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再临时调整题目,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周期被大打折扣。其次,每一年均需提供至少十个不同的题目及相配套的设计图纸,并保证项目规模、设计深度相当,这对于老师而言也是有难度的。最后,老师出题,学生大多对工程实际情况不甚了解,无法跟进项目,因此缺少实战演练的机会。 (二)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于管理 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是大四第一个学期进行选题、开题,第二个学期全面开展设计工作并进行答辩。对于大多数选择就业的同学而言,这期间正是实习和找工作的关键时刻,因此常常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2]另一方面,老师经常在学校无法联系上学生,更谈不上针对毕业设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毕业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四川师范大学设计了一套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初衷本是想有效地控制学生按时、按量、保质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但运行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重视程度并未因此提高,反而是老师成了被督促和监督的对象。与此同时,利用这个网络平台,老师更难见到学生,无法掌握其真实进度及成果的真伪性。 (三)学生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从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一直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老师灌输为主,而进入大学后,则更加提倡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多领域、多方向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许是惯性思维,也可能是目前高校毕业率的控制范围小,毕业很容易,所以无论老师如何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学生依然置之不理。这种现象直到四年级依然十分突出。作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初稿中工程量计算出现偏差,作者指出问题所在,学生竟让其明示是偏大还是偏小,以及偏差的百分比。目前,在各高校、各专业中这类学生并不少见,当然,这与我国高校“严进宽出”的培养体制密不可分。 (四)学生动手能力差 在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很难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毕业设计上,常常是拿到设计题目无从入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设计任务认识不足。第二,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软件,只知道如何将图导入计量软件汇出成果,却不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因此出现漏项或者结论偏差较大时,也不清楚是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手算能力极差。 (五)指导教师责任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学生不认真对待外,部分老师也是存在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而其他组老师若是严格把关,学生便会进行横向对比,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自己的导师过于严格,别组老师如何宽松,而最终认真与不认真、刻苦与不刻苦都会顺利毕业,甚至毕业成绩相当。这种现状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会让尽职的老师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质疑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的评价标准。如果教师中产生了大量的价值观的自我否定,那么专业发展必然无法有序、良性的运行。 三、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一)选题应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选题上,除了老师命题的方式外,也可以提倡学生自主命题,让学生利用在外实习的机会,结合自身实践,选择自己可跟踪项目,将实际工程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其仿真性更高。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命题,可有效减少毕业设计的盲从性,在思考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也架构出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与大致内容,使得设计任务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当然,在学生自主命题的过程中,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需要对题目所涉及的项目规模、类型等给出学生合理的建议,并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毕业设计的可行性。 (二)毕业设计模式可多样化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多是以编制工程量清单及计价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模式的探讨。一方面,可鼓励学生采用论文的形式,抓住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造价领域某些方面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针对即将进一步深造的同学而言,理论水平的提高与升华也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可构建系统化的毕业设计程序,学生从二年级的《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开始,自己设计建筑方案,并进行结构配型,最终以该设计方案作为毕业选题完成计量计价的设计任务。这种模式虽然周期较长,却能在各个环节得到相关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整个过程中,毕业设计与课程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而非为了设计而设计。 (三)规范过程管理,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许多学生对于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如果只根据最后的成果和答辩表现进行评分,而忽略过程管理,则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因此,对于毕业设计的成绩应进行综合评定,由平时成绩、设计成果、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老师通过指导日志,做好平时指导记录,给出合理的平时成绩,做记录可有效反映学生的实际工作量及进度。同时,在开题之初,指导教师应配合学生制定严格的进度计划安排表,其中包括提交初稿、修改稿、定稿的期限,以及每个环节设计成果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各阶段任务。此外,设计过程中可增加一些监督环节,如中期答辩、预答辩等,通过这样一种监控手段既可以严格控制学生进度,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提问的机会。但是,这样的监控不能只成为一种形式,答辩后需要给出一个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让部分同学推迟毕业答辩,从而引起重视。当然,答辩的方式可灵活多样,比如采用模拟招投标现场的形式,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报价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的核心,同时也是对学生一次比较系统的检验。[3] (四)突破一对一的固定模式,实现导师组 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多方面专业问题,而所谓术业有专攻,老师也是专业领域各有所长。因此,突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以导师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组成员专业涵盖多方向,以组长牵头,进行系统的指导。这种模式中,为了核定工作量,学生应有一位主要负责导师,其他老师均为其副导师。设计过程中的每次讨论、答辩,其他老师均可给出分数,避免了一位老师给成绩而造成的武断。另一方面,导师组也是对指导老师的一种监督,组长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老师工作量的真实性进行评价,而以往的模式中,各个指导小组自成一体,小组间没有横向联系,指导老师谁也不清楚谁究竟真正的完成了多少工作,没有量化的评价指标。同时,历年对于指导教师的鉴定和考核,只评价了优秀的、有突出贡献的工作者,却没有建立一整套制度去约束消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导师组是一项双赢的策略。 (五)设计过程强调手算与电算结合 盲目依赖计算机进行设计,使得大多数同学未能真正掌握造价专业的核心理论依据,甚至连结论的准确性都无法评判。面对偏差较大的结论,却不知错在何处、漏在何处。因此,在选题规模上,不鼓励选择规模过大或层数过多的建筑类型,宜选择一些规模、复杂程度适中的建筑,先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再结合手算进行验证,判断结论的合理性。这种方式,既不脱离市场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又巩固了学生自身理论水平及专业修养,同时手算稿还可作为老师评判成绩的参考依据,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毕业生走出校门的最后一道“深加工工序”,[4]进行毕业设计模式的思考与改革,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毕业前再接受一次系统的、全面的训练,是我们教育者应经常反思的问题。 作者:王乾蕴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智慧交通论文: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打造大庆宜居城市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庆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端化,大庆人对购车的刚性需求越来越旺盛私家,车增长速度逐年增加,需求增长的同时也激发了交通发展、市民、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车辆增加的同时导致交通违法违章现象层出不穷,车辆违停、喇叭乱鸣、事故频发、道路堵塞、群众怨声四起。为缓解这些现象,大庆市政府与中央保持一致推行智慧交通建设,通过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交通的发展路径,善用信息手段提高大庆交通管理水平,完善路网建设与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等手段,推进大庆交通建设,以此提升城市的品位。 [关键词] 大庆市;智慧交通建设;大数据;信息平台;措施 在城市化发展高速的时代,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还不高,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导致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转换思维方式,提出运用“智慧”理念来寻求解决方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购车的刚性需求越来越旺盛,大庆平均每天上路137台私家车,车辆不断增加的同时造成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大庆人的幸福指数,建设智慧交通提升大庆人幸福指数已是当务之急。 一、智慧交通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截止到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72亿量。城市拥堵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智慧城市,为我们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思维和创新的方向。 (一)智慧交通提升公众对环境满意度 智慧交通的根本是让交通具有人一样的、甚至超人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用“智慧”理念打造的交通体系,不仅通过交通信息平台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资料情况,及时进行信息,让出行的人们及时掌握道路情况,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对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对道路、公交车、私家车进行合理的调配,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智慧交通的建设可以提高市民对交通环境的满意度,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及时道路情况,市民可以根据道路情况选择出行线路,避免造成交通拥堵,浪费出行时间。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要以减少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空气中的污染指数,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营造健康、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 (二)智慧交通促进管理部门流程再造 传统管理模式各部门仅负责本部门流程的信息,其他部门的信息流程不清楚,形成一个个孤立的流程。这种流程影响对公众的服务质量,导致公众对交通部门的期望逐年下降。用智慧+大数据+交通的创新模式,可以使交通工作流程做到多渠道、跨部门、无缝隙、全方位的整合,实现业务流程不重复,交通管理一体化的全新工作流程。全新的交通管理体系,不仅解决管理脱节的问题,同时通过资源整合与各部门信息资源对接后,加以分析还可以推算出交通拥堵时段,比如,南方交通部门可以根据供水公司提供的早晨用水量加一个数值,就可以推算出交通早高峰时间,交通部门可以依据数据及时疏导交通,避免道路拥堵。 (三)智慧交通驱动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 经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交通的薄弱直接导致城市的经济发展。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增多、空气环境污染,单纯的扩大路网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政府开始寻求解决方案。智慧交通的提出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推动城市更加绿色更加智慧的发展。在新常态下建立交通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公布拥堵路段的信息,微信城市服务一栏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建立信息平台,市民可以根据平台选择路段,最大限度提高出行率;交通信息平台还可以对公交及运营车辆进行合理调配,提高经济效益。 二、大庆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庆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端化,私家车增长速度逐年增加,需求增长的同时也激发了交通发展、市民、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 (一)交通发展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 大庆交通建设有着独特的优势,交通规划相对比较合理。但是,近年来交通发展明显跟不上私家车增长的速度。截至到2015年私家车已超过40万台,私家车的增加造成道路的压力,多处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不能及时修补道路,影响城市的美观,造成市民出行困扰;同时,私家车的增加引发交通的拥堵,尤其早晚高峰时段,汽车造成了中三路、世纪大道等多条主干线的拥堵。日前私家车的保有量还在持续的增长。 (二)交通硬件设施和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大庆交通相对其他城市硬件设施水平要高,主干道路宽、路面平整,后建的商业区如万达、大润发等都规划建设有自己的停车场,后建的居民区也都建有停车场。但是,老区的交通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像萨尔图区百货大楼周围的设施就比较落后,节假日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由于地下排水管道的老化,大雨、急雨淹车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商业区经济下滑。车辆的增加对交通管理部门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由于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没能及时跟上信息时代步伐,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交通数据,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现代城市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在驾车行驶中“路怒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也说明了市民对行车安全意识淡薄。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过路不走斑马线,不看红绿灯、横跨隔离栏发生的交通意外时有发生。第二,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像车行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常出现,随意行驶,任意穿插,闯红灯,甚至有时会出现在行车道上逆向行驶的现象。第三,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少数营运出租车素质不高,随意停车载客、压线超车抢道;少数私家车同样存在压线超车抢道、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问题,这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以智慧理念推进大庆交通建设 (一)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交通的发展路径 交通建设的思维方式不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突破。首先,要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为创新提供思考方向。哲学是各领域发展的思维基石,用哲学智慧对当前大庆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是寻找解决方案的途径之一。其次,要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掌握交通发展趋势。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打开了新思路。[2]传统的数据仅是从样本推算全部数据,精准度不高,大数据是以采集全部数据模式来进行推算,精准度高,为时时掌握交通信息,改善交通环境,提供了解决需求的思路。 (二)善用信息手段提高大庆交通管理水平 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完善了交通发展的信息系统平台,国内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信息平台也都已成熟。大庆的交通系统平台虽然已经建立,但应用上还有所欠缺,优化和整合各信息平台是完善交通监管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交通信号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等平台的整合,实时采集的交通信息同历史交通数据进行的分析,就可以对交通流量数值进行预测,准确率可达90%以上。信息平台的优化可以使交通监管部门准确掌握实时路面情况,对拥堵道路可以及时进行疏导,对肇事车辆可以提供证据进行责任划分。信息平台的整合可以有效的治理二手车辆交易市场混乱现象,打击不法车辆中介,改善车辆交易环境,保护市民财产安全,提升交通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完善路网建设与交通设施建设 路网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缓解交通压力、合理安排道路布局的重要途径。交通部门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并要提前介入到新建道路或改造路段规划中去。交通部门可以提前对交叉路口、停车场、道路宽度等方案进行评估,对不合理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使大庆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度。交通是关乎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交通的发达代表着城市经济的水平,所以重视交通建设是推动大庆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加强非机动车道建设。大庆交通道路缺少非机动车道,是导致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的重要原因。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可以实现车流各行其道,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市民的通行能力。 (四)加强宣传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识 首先,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当前交通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像对行人的法规没有完善,行人不走斑马线、闯红灯等现象没有硬性规定其事故责任的划分。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导致事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法律法规的实施需要积极营造执法环境。执法必须要严,坚决取缔影响交通安全与畅通的违法行为。早晚上峰时段必须保证主干路、易拥堵路段警力充足,避免交通大拥堵。其次,加强心理咨询力度。“路怒症”、开快车等是驾驶员心理问题导致的。要加强心理咨询力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考取驾驶执照要增加心理测试科目,对有燥狂症、抑郁症等心理病人员不予考取驾照。第二方面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让驾驶员保持愉快的心情开车。最后,普及安全和文明意识。开展形式多样新颖的交通文明活动,强化市民文明、安全意识。同时信息平台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逐渐形成相互礼让、文明出行的良好交通氛围。 智慧交通论文:互联网+时代的智慧交通支付 目前交通支付领域的金融产品创新已呈现方兴未艾的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各地正在推进的金融IC卡智能交通应用工程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15年9月国内首款智慧交通支付的可穿戴产品“嘀嘀”手环面世,它相当于一个腕间的交通IC卡,可在挥手之间轻松完成诸多交通支付功能。该产品的普及应用预示着一轮智慧交通支付领域的金融创新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智慧交通支付的发展 目前交通支付领域的金融产品创新已呈现方兴未艾的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各地正在推进的金融IC卡智能交通应用工程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和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增进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方便市民出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交通支付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优化,挥卡出行将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停车时对着闸机挥一下银联IC卡就可完成计时和缴费;计程车收费时挥一下银联IC卡就可完成支付;乘坐地铁时挥一下银联IC卡即可通过检票口闸机进站。这些快捷支付的场景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已成为现实。 在很多城市的公交车上,市民只要办理了金融交通IC卡即可非接触刷卡完成购票,整个过程仅需一秒钟时间,比插入式IC卡和磁条卡(约3秒)及投币(约5秒)的支付速度快数倍。由于收费速度提高,车辆运行时间缩短,就等于节省了市民的乘车时间,真正体现了“一卡在手,出行无忧”。同时也为各发卡银行与公交公司、其它商业组织间的进一步跨界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很多人口密集城市都深受交通不畅的困扰,“堵城”一度成为这些城市的戏称。通过发放苏通卡等高速公路专用金融IC卡,并采用车载电子标签(OBU)+IC卡的过路收费模式,只需在高速收费站ETC车道上进行微波短程通讯,即可完成车辆的自动识别和收费,所有的交易数据均在银行后台系统实时结算处理,基本实现了不停车自动收费,从而有效减轻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 此外,随着汽车数量持续增长,城市“停车难”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的人工收费停车管理模式已逐渐落伍,多个城市已推广新型停车场自动收费系统,办理了金融交通IC卡的市民,只需在停车场入口处直接“挥卡”即可自由出入,无须等待取票,停车场收费系统会自动计算停车时间和资费,并从车主的金融IC卡中扣款。此外,车主无需担心卡密码泄露,非常安全快捷。 智慧交通支付的创新 目前通过政府、企业、银行间的多方协作,上述的交通支付结算模式已产生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的进步给智慧交通支付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尤其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不断催生出诸多智慧交通领域的支付结算新品。 在车联网的公交智能支付领域,当前淘宝众筹正在预售一款可刷交通卡的穿戴式产品――“刷刷”智能手环,与“嘀嘀”手环相比,“刷刷”手环支持的地区更多,功能更强,不仅可在公交、出租、地铁和轮渡上非接触刷环,还开通了空中充值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使用自助充值、余额查询、消费记录查看等功能。 与此同步,腾讯通过研发“滴滴打车”软件,阿里巴巴通过投资“快的打车”App,百度通过投资“优步”预约叫车App,共同抢夺交通移动支付市场。这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将在智慧交通支付领域引发一场新的变革。 此外,在水上智慧交通支付领域的金融创新也层出不穷,航道部门开始通过研发船舶自动身份识别系统,构建水上自动收费处理平台和ETC结算系统,并开立船只过闸专用电子账户。船民安装“水上ETC”软件后,只需在智能手机上按提示填好相关信息,经过识别、调度、过闸三个步骤即可办理缴费、充值、查询、退款、票据远程打印等过闸手续,航道部门则可通过ETC系统对船舶身份自动识别,对过闸费用进行实时管理。 相比以往过闸的繁琐流程,使用“水上ETC”系统,船民过闸只需5分钟。不仅提升了船闸运行效率,也节约了成本,有效解决了船闸通航效率低下、现场工作人员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移动通讯打造智能“水上ETC” 当前,“水上ETC”系统主要通过手机移动通讯技术,将内河船舶的过闸申报、船闸视频登记确认,以及费用在线缴纳等功能融为一体。该系统不仅有效避免了船民过闸时必须上岸申报和缴费等诸多不便,还提升了船只过闸效率,增强客户体验。 “水上ETC”系统推出的离岸在线电子登记及支付解决方案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业务功能: 一是电子申报功能,船只到达视频报到区后,即可通过手机APP进行电子申报; 二是信息推送功能,业务平台即时将船只的电子申报信息推送给船闸的工作人员; 三是信息审核功能,船闸工作人员在业务平台中对申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可通过监控确认船只是否到达); 四是自动登记功能,审核成功后,“水上ETC”系统即自动生成船只登记信息。 五是生成订单功能,登记成功后,即在综合支付平台中,生成一个待支付的过闸费订单; 六是订单推送和缴费功能,“水上ETC”将该订单推送至船民APP,船民在手机APP上按订单要求完成缴费支付后即可过闸。 该系统通过手机掌上银行、K码、微信等进行电子申报与电子支付,创新性地缓解了船民上岸缴费的诸多不便,提升了船只过闸效率及客户体验。藉此可将银行移动支付结算产品与船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及时向客户缴费的手机推送理财、基金等信息,同时还可对船民的水上加油、生活服务、物流协调、水运收支等支付需求展开全方位的远程金融服务。此外为控制金融性风险,系统还采用如下系列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通过对船民的走访和宣传,提示客户切实管理好自己的证书;其次考虑到每天的过闸船只数(交易笔数)相对固定,且每笔交易金额一般在100元至300元之间,故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向客户重点推荐了快捷方便且安全性可控的掌上K码(优选)或K令支付;最后,该系统面对的客户群体相对固定,且支付服务及对账接口安全可靠,在客户维护及交易意外风险的把控上主要通过远程加密监控技术予以支持。 总的来说,通过对传感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高效集成,以及智慧交通支付的金融创新,将有效推进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交通领域的跨界融合。 智慧交通论文:安全、快速、舒适,是智慧交通的追求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飞速,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功能布局失衡等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成为城市运行保障和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让智能交通承载起人们改善城市交通的期许,也成为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及时、准确地获取交通数据并构建数据平台是建设智能交通的前提。作为我国最大的都市型高速公路交通企业,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发集团)会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近日,《经济》记者专访了首发集团副总经理杨华森,让他为我们一一解答。 《经济》:请您谈谈现阶段首发集团在智慧交通领域从事哪些业务?发展状况如何? 杨华森: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首发集团履行“替政府融资、为人民修路”使命,努力建设“人文高速、科技高速、绿色高速”,经历了两个快速发展期,1999年集团成立初期,是首都高速公路第一个建设高峰期,主要在原有约200公里路网的基础上,加快路网拓展建设;第二阶段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加快路网建设阶段,基本形成两环、多射线的路网。去年以来,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正进入第三个建设发展高峰期,打通区域间断头路,完善路网布局,以三地交通一体化,支撑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首都核心功能保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智慧交通体系对高速公路而言,主要是以高速公路信息为基础,实现人、车、路、环境和交通管理的智慧运营,包括道路设施及环境信息、车辆运行动态信息、车主实名信息、交通流量信息、交通事件信息、交通法律政策信息等信息,从信息数据的全程感知、采集、传输、存储和挖掘、应用,实现人、车、路、城的智慧协同。 《经济》:在您看来,互联网技术、思维为解决我国交通问题带来了什么样的帮助? 杨华森:首先,互联网思维为解决交通问题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新路径。以互联网思维来思考,就要强调交通参与者的用户体验,需求多元化,管理去中心化,信息架构资源,信息打通供需,用户至上,社交互动。正在风口浪尖上的O2O出租车新模式,就是最有力的实践证明。其次,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交通行业创新、相关产业创新提供了强大、便捷、低成本的引擎。交通是参与者最活跃的体系,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人与人通信、人与车通信、车与路通信、车与车通信,都有了实现可能。通过不可无损坏拆移的固定电子标签,对车辆唯一法定身份的确认,绑定车主、驾者的身份和信用,通过道路电子围栏、电子出入道口、城市路侧和专用停车场等自由流识别,实现驾车通行、交通管理、费用支付等全程电子化、无线化,极大释放交通能力,提高交通体系的效率,为全体交通参与者创造新增价值。第三,“互联网+交通”,可为专业化交通提升专业化水平,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解决交通难题。以高速公路交通为例,基于“互联网+”,打造高速公路智慧交通模式,实现服务创新。推动RFID汽车电子标识和APP设备面向客户、面向社会,由原来人工收费转化成电子收费,通过物流网打通主体运营通路,建立信息平台,深度服务客运和货运,形成透明化、可视化的路网运营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第四,可以破除体制壁垒,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为社会化的货运物流和客运旅行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活力与效率。 《经济》:我们都知道,把握交通数据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请问贵公司是如何进行这方面数据收集的? 杨华森:首发集团基于1000公里的环射高速公路路网,建立“感知、采集、传输、存储、挖掘、建模、应用”的闭环模式,积极探索在管内道路上交通数据流的海量采集和增值应用。一是通过出入站口的收费设备、按公里设置的高清视频仪、流量监测仪、气象监测仪等外场的固定设施设备,感知采集车辆通行、道路车流量、当地气象等视频和数据。二是通过定期不定期的道路桥梁检测车、养护车、全天候不间断的路产巡视车等移动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的观察活动,采集道路运行的全面动态信息。三是通过机动车辆本身,采集行车路径轨迹。四是通过移动APP,感知车主、车辆与道路使用的交互信息。 海量的信息采集后,再分级传输和存储,汇总到集团信息中心处理和存储。一方面,通过信息的交换、沟通,既维持管内路网的正常运行,又参与区域路网和全国路网的运行协同。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建立相关应用模型,向车主和社会提供“乐高速”、“乐速通”等信息服务,也为交通运营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经济》:北京和上海,同样是一线城市,两地轨道交通也差不多,为什么上海的交通状况就比北京好很多? 杨华森:每个城市的规模不同,功能也不同,改善城市交通思路和方法也不同。与上海相比,北京拥堵现象的原因更加复杂,涉及到城市功能定位、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布局、交通运营管理、交通参与者行为规范和政策法规环境等多方面。在环射路网格局下,要改善北京交通,首要的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从“四个中心”新的城市定位出发,疏解非首都功能,强化首都核心功能,在京津冀区域内规划、建设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二是以互联网思维解放思想,大力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交通的智慧交通运营管理。面向货运,发展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提高大首都的城市供应效率,面向客运,大力发展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技术,从高速公路到市政路,到停车场,实施全程电子识别,自然车速通行,原生态交通管理,用“智慧”改善交通。三是发展综合交通,整合高速公路、公共交通、地铁等多方面资源,共同打造立体交通服务网络体系。 《经济》:在您看来,智慧城市在中国最应该寻找的契合点在哪里?今天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否偏离了最初的意愿? 杨华森:建设智慧城市,最终目的是给市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智能的宜居之城。对智慧交通来讲,从信息化的角度,向市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道路环境,也是我们智慧交通建设的切入点。从现阶段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几个关键是观念共识、系统规划、顶层设计和重点项目落地。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跨行业、跨专业和多领域的市场化手段,用政府手段进行有效规划,在企业与政府、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形成城市联盟、技术联盟,推进新理念,最终由政府来敲定合适政策。目前国家倡导的PPP模式,是适合智慧城市发展的,也是智慧城市可以快速推动的有效手段,鉴于此,首发集团也在这方面成立了投资公司和资本公司。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普遍存在模式路径不清晰、顶层规划缺失、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比如数据标准缺失的问题,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以我们最擅长的领域――智慧高速为例,作为新一代的信息化系统,我们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以及未来的大数据分析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可能会导致在智慧高速领域大家各自为政,最终很难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链。各个地区的数据无法统一,也就无法实现数据关联价值的挖掘与分析,不易形成大数据智慧平台。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意识到标准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云星宇公司已经开始智慧高速标准方面的研究工作,用APP收集整合数据并做出模型,用模型进行调控。同时,首发集团相关企业还参与了智慧交通方面标准的起草、应用型科研课题的研发等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只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政府的责任,我们都是智慧城市的建造者,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的受益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智慧交通的有序发展,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驶向光明的更高点。 智慧交通论文:水上交通安全开启“智慧时代” 6月7日,全国海事系统智慧海事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广东中山海事局举行,来自全国各省海事部门参观考察广东智慧海事建设情况,提出在全国海事系统推行智能化海事监管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全国海事部门发挥科技信息化的引领作用,构建“智慧海事”有力地服务水上交通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局长许如清表示,海事是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持保障系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智慧海事是智慧交通的重要一环,充分运用“互联网+海事监管与服务”的思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与传统水运业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更好的发挥水运在大宗货运中的比较优势,更好地满足公众便捷出行、加快推进水路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海事局自主研发了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并以此为载体全面建设智慧海事,推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模式从事前管理向事中、事后管理转变,从人工“签证+巡航”向“智能化监管+精确执法服务”转变。 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拆除“监管”与“服务”的壁垒,给水上安全监管服务装上“最强大脑”,与社会公众互联互通,共享海事公共服务,在广东省特别是中山、佛山、珠海、广州等地取得明显成效,在水上安全、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等方面,大大提高了效率,为航运企业、船舶营运降低了成本,让船公司、船员、群众以及社会公众共享“畅通、精准、便捷、阳光”的多元海事服务。 “十二五”期,广东辖区船舶进出港累计1855万艘次,比“十一五”期增长27.6%,港口货物淄铝95.5亿吨,增长82.2%。在监管任务持续加重的情况下,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在“平台”的助力下,广东海事局大力推进简政放权,2013年以来分6批取消下放18项海事行政许可,推行“一站式服务”,减少中间流转环节,业务平均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60%以上,部分业务更是缩短80%以上。针对航运业不景气的实际困难,近两年来该局取消或免征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为行政相对人减免近6亿元。 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告诉记者,互联网时代,打通数据链,不断满足公共服务需求才是王道,广东智慧海事功在监管,利在服务,广东海事工作要不断地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广东海事部门利用在平台上的自定义功能,目前广东辖区自主编制了4057个重点水域或管控区自动预警功能,相当于4057名“智能人”在重点水域全天候、不间断安全警戒;自定义4548艘船舶,实施重点管理和服务;针对台风、雷雨大风、雾季、节假日等特殊环境,部署了337个特殊规则模块管控船舶;集成辖区海事应急资源、搜救力量等要素,以及各类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实时查询、实时指挥调度。 记者发现,过去,海事部门接到险情,协调时间长而错失及时施救。现在,鼠标在“平台”屏幕遇险点周围划定一个范围,就立即显现附近船舶和救援资源的分布情况,快速调动力量施救。2015年,广东海事局利用“平台”辅助应急处置事故险情200余宗,3100多名遇险人员获救。 在澳门――中山游艇自由行航路中山航段处,记者看到中山海事局建立“电子全景航道”,为粤澳往来游艇提供高效便捷的海事服务。借力智慧海事平台划定的游艇进港报告线,游艇一旦过线,对游艇进出游艇码头的全程、连续实时监控,提供全程“可视化”海事指引服务。该局还依托平台开发了“桥卫士”系统,船舶进入桥区水域航行时,一旦偏航和超高就会报警,借助海事部门上下联动,可以有效防止船舶触碰桥梁。55公里的沙田海事处辖区,传统巡航需要4人、5小时,现在通过“一键巡航”只需1人58秒钟即可完成。开发的船舶航行APP,让船员也可以通过手机享受到便捷的水上导航服务。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建设了自贸区智能海上管控中心,开辟了南沙自贸区海上航行高速路。 据了解,在本次的智慧海事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局长许如清指出,按照中央简政放权的要求,全国海事系统大幅度削减行政许可项目,“十二五”以来,海事积极转变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已经取消和下放了19项行政审批项目,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如何提高放权的“含金量”,增强监管有效性,突出服务主动性,实现由“管的更多”变为“管的更好”,必须依赖智慧海事建设。 许如清强调,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海事监管与服务”的思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与传统水运业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更好的发挥水运在大宗货运中的比较优势,更好的满足公众便捷出行、加快推进水路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河北、山东海事局以及长江海事局以进一步深化“放权、管理、服务”有机结合为导向,率先在智慧海事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维护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特别是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具有借鉴与推广的重要意义。不仅让监管升级,还让服务更优,让船东、船员享受更便捷、多元化的服务,也为应急救援提供了更为快速的辅助决策服务。 许如清要求,各单位要积极转变观念,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在管理方式上转型升级。全国海事系统要以智慧海事建设为载体,不断提升海事安全治理能力、依法行政的水平、服务保障能力和内部管理效能,不断提供优质海事服务,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中国海事。 链接: 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将二级云中心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一级云中心联通,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技术支撑,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通过集成船舶、船员、船检、安检、船公司等各类海事数据对船舶的‘三种状态、五种水域、八种环境’下的各种监管场景进行程序开发管控,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辖区水域船舶情况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预判报警功能,从而实现了对船舶的‘全面感知’及现场监管业务的高度协同,全面提高海事监管服务和海上应急的智能化水平,开创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服务新模式。还可以关联各种海事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港口码头、桥梁、水文等数据,实现水上交通实况即时显示,辖区水上安全各种元素的静态和动态信息一目了然。平台上可自定义设定水上电子斑马线、警戒线、禁航区、禁止锚泊、禁止调头、限速、限高等预警功能规则,进入区域的船舶如违反相关规则,平台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从而实时有效监管。目前广东辖区自主编制4057个重点水域或管控区自动预警功能。相当于4057名“智能人”在重点水域全天候、不间断执行安全警戒任务;系统对进入特定区域内的船舶即时自动识别,进行安全提醒和自动进行筛选关注并电子跟踪。目前广东水域自定义4548艘船舶,实施重点管理和服务;针对台风、雷雨大风、雾季、洪水、枯水、节假日等特殊环境,部署了337个特殊规则模块管控船舶。船舶如有违规锚泊、走锚等行为,平台将即时报警,海事值班人员及时指挥船舶避险;集成辖区海事应急资源、搜救力量等要素,以及各类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实时查询、实时指挥调度、实时存档;还设置了“一键巡航”功能,自动查找指定区域内安检目标船舶、重点跟踪船舶、船检证书过期船舶等异常船舶,自动显示辖区船舶情况,自动生成电子巡航记录和工作台账。 智慧交通论文:DT时代 智慧交通新挑战 毛光烈表示,DT时代要利用网络新技术,找准智能交通完善升级的突破方向,补上基础性的“短板”,从而打造智慧交通升级版。 “治堵”,已成为公众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全世界都希望通过网络新技术,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的智慧运行,以解决面临的挑战。虽然,近几年智慧交通的应用已经给民众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是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智慧交通来予以破解。浙江信息化百人会顾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光烈表示,要利用网络新技术,找准智能交通完善升级的突破方向,补上基础性的“短板”,从而打造智慧交通升级版。 智能交通升级突破口 毛光烈称,智慧交通包括智慧城市交通、智慧城际交通、智能装备交通、综合型智能交通等多种语义,对这些不同语义内涵的“智慧交通”加以细心区别、正确理解,可以便于找到痛点,并完善、升级智慧交通。他认为,当前完善、升级智慧交通的主攻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打造智慧城市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城镇化的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有的地区已达60%以上,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已成为突出矛盾。从“人、车、路、场、客”这五要素的信息化来看,目前城市里大多数智慧交通建设提供的服务还都很“初级”,系统间的整合并未完成,碎片化严重;城市交通资源的调度使用与监管的信息化有进展,但基本上停留在IT时代,尚未进入DT时代;城市交通的大数据库建设尚未起步。所以,打造能为交通提供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用模式、创新的监管体制等都迫在眉睫。民众出行的难点、痛点,就是智慧城市交通完善与升级版应解决的难点、痛点与重点。推动智慧城市交通的完善与升级,既有扩大现实供给的重大价值,又有长远发展的巨大空间。 第二,打造智慧城际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迅速扩大,带给交通领域最大的变化,是“有车族”的扩张。据浙江省公安部门统计,全省汽车拥有量已从2010年的543.57万辆,增加到2015年的1121.63万辆。一方面是车辆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公路通行供给做不到同步增长。因此,就出现了城际之间交通拥堵的加剧。 据统计,2010年全省高速拥堵路段为6处。尽管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投入了1277.8亿元,仍然跟不上车辆通行的增速。尤其是周末、清明、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的拥堵路段更是在持续的跃升。毛光烈举例说:“过去经济发达程度相对低、人口密集程度低、一直不拥堵的衢州段,自龙泉至龙游高速开通后,从2013年春节起开始了拥堵,最长的拥堵时间达24小时。全省最拥堵点是G60沪昆高速新岭隧道,2015年拥堵300余次,最长拥堵时间长达20小时。” 那么,解决全省城际交通的出路是什么呢?毛光烈说,既要抓建设,又要抓挖潜,要在挖掘交通道路的效率上下功夫。重点是要改变“城际出行只靠高速公路”的状况,通过“智慧(城际)交通”的升级,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作为“城际交通的大路网”来整体开发。 开发“城际交通大路网”,可以在高速拥堵路段,先把国道、省道、县道相关路段组合利用起来,对于破解“周末、小长假出行难”,有很大潜力。目前,浙江省已建高速公路3917公里,有国道4356公里、省道6382公里、县道29413公里,三者总里程达40151公里,相当于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0.25倍。同时,由于国道、省道、县道有专门的养护资金,养护队伍、养护体制比较健全,近几年的道路改造及路面硬化成绩斐然,道路的通行质量亦比过去大为改观。因此,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干、域内国道、省道、县道为一体的智慧(城际)交通,打造智慧交通升级版,大有可为。 毛光烈分析说,开发“城际交通大路网”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以县(市、区)为单位,从化解周末与小长假拥堵路段入手。其次,在利用国道、省道及县道化解高速时段性拥堵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设区市、省级优化利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的整齐方案,并以4G或5G宽带为主要通信网,完善道路数据采集与数据服务、数据监管设施,建设大路网的大数据智慧交通服务与监管体系和平台,使高速路网与国道、省道、县道路网集成为一体,得到更高水平的开发利用。 第三,打造以智慧城市为龙头的交通与城际交通无缝链接形成的智慧综合交通升级版。毛光烈认为,要解决城市中各类交通方式互相干扰的问题,出路只有开发集各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统一管理平台,实行大数据的交通服务,形成智慧城区综合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 开发智慧城市综合交通的升级版,重点是建设城市交通大数据库、综合交通云平台,把汽车、地铁、飞机、高铁、航运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数据采集贯通起来,把大数据的交通服务与监管综合集成起来。通过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数据服务,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减少相互不合理的影响与干扰,着力化解现有拥堵点与路段,疏导并防范新的拥堵点、段的形成,提高城市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的保障服务水平。 补基础“短板” 毛光烈指出,任何工作要做好,基础工作必须做扎实,智慧交通亦然。大数据的实时路况服务,尤其是车流量服务,是智慧高速的基础工作与基本建设,这一“短板”必须补上,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第一,要集成开发道路断面的智能化车流量计量技术。毛光烈说:“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车辆流量计量,在非收费站的道路断面上,车流的大数据计量服务,尤其是城区道路断面的车流计量服务,基本仍处于空白状态。”所以,要开发智能化道路断面车辆自动计量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自动传输、利用、质控与运维。要集成利用各种方式的现代检测计量技术,以保障计量方式的创新性、精准性、实时性与有效性;并保证道路断面车流计量检测活动不影响道路的通行。要充分集成并利用智能的检测仪器、文字与视频大数据的检测方式与计量技术、采取不停车的检测方法。 第二,要开发“精准的在线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服务模式”。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在提供“全程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的同时,根据行车的速度与需要,智慧交通的云平台还可以不断推送“前方路段的分路段车流量(可视化)截图”。 第三,要开发“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模式”。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应进行多断面检测,并以多断面检测数据来进行校核才能确定。其计量检测方式、校核方式应按规定的标准与程序进行。要参考城际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的模式,根据城市的出行要求,开发城市出行“精准推送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 第四,要开发“城区潮涌路段智能调控使用新模式”。在上下班高峰时,某些城区道路路段会出现车流潮涌状况。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道路资源,城市管理者往往会将平常“双向各用两车道”使用改为“潮涌侧使用3车道、非潮涌侧使用1车道”的配置。现在,在车道灵活配置时,许多城市都采用了人工移动隔离桩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效率低、不安全。因此,宜采用智能的方法,例如可以在路面采用自动调动灯光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智能电子屏幕的方法等。 此外,毛光烈还强调,发展“综合交通的大数据服务”,要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与原有体制等障碍,建成管用的综合交通的大数据库。其中的数据资源,要从政府的公安、交通、铁路、城管及电信三大运营商中来,企业也要注重自我开发数据。 智慧交通论文: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智慧交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其发展带来了重大变革。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打开了智慧交通系统的新思路,产生了新的智慧交通模式和理念,为智慧交通系统带来了新的科技内涵。但是同时,智慧交通中大数据的搜集、存储、使用等环节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大数据在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作为前沿技术,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应对措施。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智慧交通更加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交通;大数据;信息安全 0 引 言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交通系统和相关资源日趋紧张;人口不断的增长和越来越大的移动需求,更加增大了交通系统的压力。扩建道路、增加公共交通等传统的解决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交通系统面临的问题。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大力发展为解决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智慧交通的概念由此提出。我们应该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依托高新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智慧交通建设,发挥已有能力,释放交通压力,促使交通出行安全[1]。此外,智慧交通可以直接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手段和必要举措。大数据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发现从单一的交通数据中无法获取的信息,通过大量数据汇集融合,得到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以及在拥堵情况下的交通出行规律,围绕以人为基本核心,实现生活与交通的平衡,并为交通系统的管理与规划提供综合性决策[2]。 智慧交通中大数据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服务、交通引导、物流调度优化等方面,通过数据资源整合,依托云计算服务平台并应用大数据技术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3]。如今,国内交通部门都在积极研究大数据技术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如杭州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数据分析,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与百度展开深度合作,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国外交通部门同样以公众便捷出行为宗旨,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交通效率[4],如美国商用铁路就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构提高运输的及时性。然而在智慧交通系统的实际建设中,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安全挑战却不容忽视。 1 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 随着智慧交通的建设,大数据已经成为交通数据平台的重要载体,作为生产要素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快速处理技术和分析提取技术的发展,可以迅速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对系统的辅助决策提供帮助。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可以突破各行政区域间的限制,进而共享数据信息。另外,大数据的组合效率和信息集成优势有利于综合性立体的交通信息体系的构建[5];另外在交通资源配置、车辆安全方面利用大数据的快速性和可预测性提升交通预测水平都有极大帮助。然而,智慧交通中大数据掀起新的生产率提高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同时,随着而来的是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带来的挑战。 1.1 行业标准不统一 国内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实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时,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造成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相对独立,衔接和配合度不强[6]。在智慧交通中大数据的应用需要依靠前端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由于铺设的前端传感器来自于不同的生产企业,这些行业并没有统一的接口标准,这就造成即使同一个城市的不同系统也很难进行衔接和配合。在智慧交通的大数据应用中,数据采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不统一的标准会严重加大交通数据获取难度,从而妨碍交通流的分析与预测。 1.2 难以确保智慧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智慧交通系统的整合度和复杂度越来越高,然而其健壮性却没有随之提高,因此系统整体的信息安全风险随之增大。智慧交通系统往往需要大量的服务器和前端设备,包括信号控制、交通流量采集、交通诱导、电子警察、卡口等子系统,数据要和上级交通管理平台、下级交通管理子平台、公安业务集成平台等系统相连。系统具有流程复杂、业务系统众多、客户端分散等一系列特点。数据中心需要竭尽全力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随着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前端设备点位增加,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管理人员必须保证这些设备正常运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智慧交通系统中硬件设备因功能滞后或老化而导致传输速率下降以及网络延迟,这些都可能引起数据泄露以及丢失,严重影响大数据安全。 1.3 难以确保数据源的质量 数据的质量主要是指数据的真实性或可信度,具体可以分为数据出处和数据失真两个层面。智慧交通应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系统中的传感器和监控等设备收集的数据,大数据中心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源,而目前设备长时间运行的性能得不到保证,数据质量不高限制了智慧交通业务高水平的扩展应用。现代化的交通诱导和交通信号控制需要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数据以供进行交通状态判断以及短时交通预测使用。而由于目前系统健壮性不足,难以自行判断数据质量,从而使得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用,最后影响了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 1.4 增加隐私泄露风险 巨量的交通数据包含了个人的一些敏感信息。这些数据集中的存储增加了泄露的风险。一旦遭到非法使用,这将引起重大后果。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来看,都将对许多牵涉的用户造成影响。另外,由于数据量较大,对敏感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没有界定的明确标准,许多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并未考虑其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 1.5 增加信息安全风险 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应用是利用道路和车辆等配置的前端设备进行交通数据采集,并从超大量数据中分析出价值信息的过程。智慧交通中大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分析过程都是依靠云计算平台和互联网传输进行的,而这个过程便增加了信息安全的风险。一方面,大数据所包含的复杂、敏感数据会引起更多潜在的攻击。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数据汇集在一起,一旦黑客成功攻击就会引起大量敏感数据的泄露,造成巨大损失,增加风险率。而且由于黑客一次性可以得到更多数据,这相当于降低了黑客攻击的成本。此外,智慧交通中许多数据传输本身就是借助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采集和传输,如果这些设备感染具有监控和数据收集功能的病毒,这些敏感信息一旦被利用,不法组织便可能追踪到个人的实时位置以及监控个人的行为习惯等其他机密,这将增加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提高安全事故风险等级。 1.6 威胁现有的存储和安防措施 智慧交通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必然造成大量数据的汇集。如此巨量复杂的数据需要存储在更高安全管理标准的数据中心。由于原有交通系统中的数据存储中心很有可能并不符合规定,这便对现有的存储环境产生了威胁。另外,巨量的数据也会增加防护难度,影响现有安全防护措施的运行。安全防护手段更新升级的速度必须与数据增长的速度相匹配,一旦安全防护措施跟不上数据增长的速度,便会引起大数据安全防护漏洞。另外智慧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大数据应用需要各个子系统的衔接和配合。这必然需要许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由于大数据包含许多非结构化数据,若使每位用户对应访问特定的信息子集,确保敏感信息的隔离,这便意味着需要保护数据的加密方案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数据的访问控制需要更谨慎,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授权其访问的数据。 2 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应用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对于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带来的各种挑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综合地加以解决。 2.1 加强交通平台资源整合,推进数据标准化 交通系统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且覆盖范围非常广,各个交通平台衔接度不够。为了解决大数据应用在智慧交通中的行业不统一问题,首先国家应该推出交通平台的标准化措施,规范每个交通平台的统一化布局,包括交通系统物理层的每一个硬件设施的标准化接口以及交通系统软件层的每一个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接口,实现各个平台从硬件到软件的互联性和兼容性,进一步推动交通信息化体系综合化和立体化。这样才可以为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应用提供资源共享综合平台。此外,在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交通互联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规范交通系统的数据标准化,构建数据标准化体系,实现综合交通平台的数据存储。 2.2 加强交通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对交通大数据的信息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基础设施作为智慧交通系统的物理层结构基础,一旦发生损坏或者出现问题,将很容易增加信息泄露或丢失的风险。因此,智慧交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应该加强交通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建设[7]。加强交通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及时对前端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应对智慧交通系统中的传输信息的网络线路以及传感器和监控等硬件设备进行定期的查验、维护和更新,严防因为基础设施的损坏或者老化等问题而造成信息数据的泄露或丢失;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智慧交通系统应该制定相对应的应急措施,以便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智慧交通系统能够保证继续安全和运行,从而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有效。 2.3 严格控制智慧交通中的数据真实度 大数据技术上有一个普遍观点认为数据可以说明一切,数据自身就是事实。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提炼价值信息并提供预测以及决策。大数据应用价值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上的,一旦系统采集的数据本身存在错误,那么经过分析挖掘的预测以及决策非但不存在价值,而且会因为错误的决策进而造成损失与危害。因此,智慧交通系统数据采集时,必须通过严格的监控措施以及测试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数据源头开始把关,一旦发现虚假或恶意数据便及时剔除,同时可以利用稳健统计以及对抗式机器学习等方法减轻数据恶意插入的后果。此外,在智慧交通系统的数据采集过程中,为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不失真,应该尽可能减少人为影响和干预。 2.4 加强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大数据管理 智慧交通系统中,除了在技术上保护大数据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制度也非常关键,它是确保智慧交通数据平台中的大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只有使用科学的大数据管理方法,才可以从海量的交通数据中获得真正价值,提升智慧交通系统的效率,降低各种安全风险。加强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大数据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2.4.1 完善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资产管理 大数据作为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应用的核心资产,许多安全问题都是在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因此,在对其资产管理时,必须清楚定义数据元素,包含别名、格式以及其他特征标识;在对其进行描述时,必须列清该数据元素的信息来源和相关数据元素的其他信息;在对其使用信息的记录时,必须说明数据元素的产生和修改信息、访问历史记录、安全与访问控制信息等。 2.4.2 建立数据的安全系统 智慧交通数据中心的防护系统需要设立全面的安全防护,包括设立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防火墙、抵抗拒绝服务攻击、网络防病毒系统、流量整形和控制等措施。此外,智慧交通的数据中心还应该通过使用识别管理技术,加密技术并结合其他主动安全管理技术进行监测和控制交通数据从使用到迁移、停用的整个过程。 2.4.3 做好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智慧交通系统中的数据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数据都有相对应的风险等级。作为智慧交通的大数据中心应该将其进行分类,划分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强安全防范,更加明确安全风险治理目标,降低智慧交通数据泄露风险。 2.4.4 提高智慧交通系统的职员信息安全意识 智慧交通系统的运行,除了大数据平台以及相关硬件设施之外还需要各个部门职员的配合,他们在智慧交通系统的数据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作为大数据中心平台管理的职员更应该提高对数据安全威胁的辨别能力,知晓其所管理的数据的重要价值。同时,智慧交通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对职员进行相关数据安全培训,提高职员在数据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方法战略认识。 综上所述,面对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的挑战,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应对:完善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资产管理,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严格控制数据真实度,加强大数据管理。 3 结束语 大数据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从根本上缓解交通系统面临的压力问题的同时,也为智慧交通带来了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各方面的综合作用,以加强交通平台资源整合,推进数据标准化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严格控制数据真实度,加强智慧交通系统中大数据管理。只有这样,智慧交通才可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更加安全的条件。 智慧交通论文: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发展浅析 [摘 要]智慧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服务大众出行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部分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的途径,指出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可鉴之处,为我国其他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提供合理科学的建设依据。 [关键词]智慧交通;建设;物联网技术 0 引 言 根据IBM的《全球交通痛苦指数报告》,北京以99分的高分成为全球出行最痛苦的城市;美国每年在交通拥堵上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车辆正常行驶时的尾气排放量仅为堵车时不熄火的1/20;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全球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届时交通压力将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上述现象都是传统交通无法避免且亟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交通”的思维将是解决传统交通弊端的突破口。国内智慧交通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技术层面、体制层面都有待突破,寻求一种有效合理并符合我国交通现状的智慧交通建设发展模式,是我国建设发展智慧交通成败的关键。 1 智慧交通的内涵 智慧交通在处理交通数据,作出决策方面则是更少的或者无人工参与。从智能到智慧,交通系统正逐步走向像人一样思考、分析的过程。这里所指的像人一样思考,不仅包含着交通系统对已有资源的感知、融合、分析、集成、表达和创新,也包含着由交通系统与其使用者之间的交互沟通所带来的新思考和新发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为现代交通系统从智能化逐步向智慧化转变提供了保障。 物联网技术将交通基本要素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通讯、汇聚和,实现了对交通要素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智慧交通可定义为:基于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对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要素(包括人、车、路、环境)的全面感知、协同运行、高效服务和可持续发展,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技术等实现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更加高效和敏捷的交通运输系统。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在将来有极大的可能性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实现。 2 国内智慧交通建设现状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处在感知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要素的初级阶段,且大部分是通过视频摄像头实现对交通信息的采集,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应用较少,在交通信息共享、信息处理,反馈决策等方面还是短板,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系统运营更是少见。 我国智能交通在信息采集、交通设施控制、行车管理和停车管理等方面均已建成了相应系统。贵阳市通过建设、安装大量视频摄像头、卡口及电警交通数据管理与分析设备,提高道路的交通管理水平、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及道路交通管理。截至2013年8月7日,大连市在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路段处设立交通信息显示屏,通过文字、路线图指明前方道路信息状态,驾驶员可据此及时调整路线,避开车流拥挤的路段,更顺畅地出行。江西省上饶市在2015年启用智能化电子公交站牌,乘客通过智能化电子公交站牌可以随时掌握公交车辆运行动态信息。温州市则通过整合、提升与改造原有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可用网站、手机及其二维码查询路况信息。江苏省南通市在采用监控的基础上还对车辆进行GPS信息定位,并将南通市的交通资源信息汇集成统一的GIS地图。在此基础上,面向公众出行需求,市交通局开发了“出行管家”“畅行南通”等手机APP软件,为市民提供交通信息实时查询、实时节点视频、出行计划、线上订票和旅游信息查询等服务。 上述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现状是我国建设智慧交通的一个缩影,实现了交通状况的信息化、可视化,有的也引入“互联网+”概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车辆数量逐年增加,智能交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交通带来的问题,而智慧交通是解决传统交通弊端的有效途径。智慧交通的核心是交通,交通的核心是出行,各城市建设智能交通各自为政,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对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具有局限性,确定统一的建设模式是我国建立智慧交通系统的当务之急。 3 加快我国智慧交通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在技术层面突破,减少人工参与 我国想要建设成熟的智慧交通系统,就要在交通数据处理和决策反馈环节的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智慧交通系统最终要实现动态决策来满足人们的出行便利需求。交通变化莫测,将海量交通信息数据交给人工智能处理,并及时反馈,这可以弥补智能交通人工参与决策的不足。此外,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时间间隔也可根据路况信息数据的处理结果实现动态控制。 3.2 在体制层面突破 智慧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缺乏顶层规划、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智慧交通建设涉及交通部门以外的多个部门,各部门间达成协同是日后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发展的关键。 3.3 政府助力,推进智慧交通产业发展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建立起的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智慧交通建设涉及多个专业和领域,用政府手段进行有效规划,在企业与政府、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形成城市联盟、技术联盟,推进新理念,最终由政府来敲定合适政策。目前国家倡导的PPP模式,是适合智慧交通发展的,也是推动智慧交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 智慧交通论文:“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再社会各领域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以其完善的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切实提高了各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对“互联网+”这一新业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智慧交通大数据这一领域着手,探讨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创新,以此来为智慧交通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交通;大数据 自从“互联网+”这一新业态产生以来,很多行业都因此得到了改造与影响,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互联网+”的新生产因素,大数据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的加工和处理能力,给智慧交通产业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必然会越来越广泛,需要相关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一、智慧交通大数据采集创新 就目前智慧交通系统运行的现状来看,可供使用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很多,但效率最高、应用最为广泛的则要属视频图像采集方法。近年来,随着智慧交通系统的持续完善,视频图像采集方法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比如说,电子警察、违法停车监测、交通事件视频监测系统以及公交专用车道违法监测等。可以说,在未来的时间里,视频化采集必将成为了智慧交通大数据采集的一大趋势,采集质量也会逐步提升。但是,就目前视频图像采集的应用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受到早期硬件设备的限制,从而导致数据准确率不高、信息种类少、数据利用率低,无法将数据本身蕴藏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在未来对智慧交通大数据进行创新的时候,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发生,首先要确保视频图像的清晰度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要进一步拓宽设备功能,使其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设备发展。其次,要根据智慧交通系统的需求,实现碎片化数据的聚合,并将其作为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有效连接和共享,这也是智慧交通大数据采集创新的核心内容。 二、智慧交通大数据共享创新 就目前智慧交通大数据的结构来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交通基础数据、交通图像数据和交通流量数据等。在交通大数据时代下,公众、企业和政府对大数据的使用效率给予了高度重视。基于此,做好智慧交通大数据共享创新至关重要。目前,交通大数据的表现形式正朝着图片、视频、音频等多个方面发展,在这种形式下,传统数据管理模式呈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提高数据利用价值成为了大数据共享创新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对交通指挥大数据的具体需求来看,对于大数据共享的创新,我们可以采用自动化采集手段、基础数据库实现对各类数据的有效汇总,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类数据的处理工作,满足社会各方面的根本需求。 比如说以Hadoop基础平台为基础的大数据平台,不仅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而且还具有高性能和高容错性,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交通情况的综合监测、统筹、协调联动与信息服务。 三、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 尽管当前智慧交通大数据系统得到了持续优化与完善,但交通大数据的自身价值却并没有完全被开发,仍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地方。如果想要使交通大数据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首要任务就是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应用创新。在过去的时间里,由于政府部门在智慧交通应用项目中起主导作用,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应用虽然有明显的定制化和时效化特征,但自增长性和耦合性却较差,导致应用适用期短且拓展性差。此外,由于整个智慧交通系统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致使信息之后得不到公众的信息反馈,无法形成信息的闭环。这些问题都是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实际情况来看,相关部门若想实现智慧交通系统的应用创新,首要任务就是将系统与互联网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开放的数据服务平台,并将其应用到各类交通服务系统中,以此来构建一个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的智慧交通系统,实现应用创新。 四、智慧交通大数据服务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交通大数据若想实现进一步优化与完善,除了上述创新内容之外,还应做好服务模式方面的创新工作。在过去的时间里,智慧交通大数据系统的运营模式主要以政府管理为主,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该服务模式应转变为人人治理,让公众、企业和政府三者可以联动起来,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实现科学化管理。实践证明,创新服务模式之后,不仅可以进一步实现数据资源的传递与共享,提高数据资源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避免重复管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增加了业务的灵活性。除此之外,服务模式的创新还实现了管理内容模块化,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方便、快速的获取到所需的服务信息。这种服务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智慧交通设备和平台的作用,实现数据汇聚并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可以大幅度提高全社会智慧交通的管理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交通大数据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多方面创新目标的实现使得智慧交通大数据的整体构架更加完善、更加系统,从根本上实现了政府、企业、公众联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智慧交通管理效率。 智慧交通论文:智能交通安防集成在智慧城市中的创新应用 摘 要:总的来说交通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尤其在最近几年,交通的大规模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交通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道路方面出现了拥挤的情况,针对于此就需要对现行的交通和道路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与创新,形成一种只能交通安防集成的机构,进一步使得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交通安防集成;智慧城市;创新应用 由于近几年来交通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道路拥挤的问题变得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相应的阻碍,因此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这种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在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道路拥挤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进一步实现交通行业更加智能的发展。 1 智能交通集成现状特点 1.1 智能的信息感知 1.1.1 卡口智能抓拍:卡口摄像机前端高清抓拍机集视频采集、视频处理、车辆信息识别等核心功能于一体。 1.1.2 违章自动检测:电警摄像机内置具有车辆违法检测、识别可对多种违法行为进行检测和记录,同时具备通行车辆抓拍和记录、全天视频监控录像、交通参数采集等多种复合功能。 1.1.3 人脸抓拍比对:高清人脸抓拍服务器内嵌人脸抓拍算法,可对图像中的人脸进行自动抓拍和上传,建立人脸信息数据库,提供黑名单预警、人员布控、人脸检索、大库比对等智能化应用。 1.1.4 智能分析处理:智能运动跟踪、高清视频拼接、视频智能分析等多项智能应用技术,变被动式监控为主动型防范,大幅提高视频使用效率。 1.2 强大的实战应用 1.2.1 可视化图上作战:依托公安PGIS系统,实现人、车、物的轨迹刻画和案件线索分析,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同时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 1.2.2 实战化视频应用:融合视频标注、视频摘要、智能排查、浓缩播放、图像增强、图像编辑、万能播放器等多样化的智能工具.提高视频侦查的工作效率,缩短反应时间、减少人力耗费。 1.3 指挥调度 1.3.1 线上线下“双巡防”模式:建设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出城有卡口、城中有岗亭的指挥巡防模式,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大幅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1.3.2 “可视化”贯穿指挥全过程:以PGIS地图为载体,将时间、空间有机结合,实现报警定位为可视化、街面警力分布可视化、警力现场处置可视化、处警过程可视化。 1.3.3 “一键三能”缩短响应时间:支持快捷操作工具,一键快速布控警力,一键图上点击通话、一键警情同步,实现了指挥的扁平化,大大缩短了指挥调度响应时间。 2 智能交通集成在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 在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只会城市中就需要相应的智能交通的参与,这种智能交通的参与会使得城市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而且在现在智慧城市的扩大过程中,相应的监控系统和高科技技术的增长仅仅只依靠人力管理是根本不行的,因此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智能交通。通过高科技的手法对交通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智慧城市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且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技术向实用性的跨越,实现监控与相应卡口达到统一管理模式。对汽车的搜寻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号牌输入就可以找出该辆车的行驶记录,这种做法对公安机关追查相应的车辆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这种技术手段除了这一项作用之外还存在相应的特点,在这里笔者对这项技术手段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2.1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总的来说使用相应的智能交通的最大受益人就是进行侦查的公安机关,而且这项技术手段在进行相应的公关机关的侦查中除了有效的监督之外还可以对设备的异构、软件和数据进行相应的兼容,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小投入大收获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进行相应的多样化接口的输入会让输出,使得这项技术手段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功效。另外对兼容性的体现也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相关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对相应数据库的对接、异构平台的对接和不同厂家的硬件进行对接。在三个方面最根本的功能和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监控手段对相应的信息、第三方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接,另外对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设备还需要适当的方法建立一套统一、可扩展的体系,从而实现最大的兼容性。 2.2 具有开放的扩展性 前文中所说的与相应的异构平台进行相应的对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内部进行相应的集成处理。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在于进行相应的侦查工作时能够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特殊的要求特殊定制,从而进一步为公安交警部门实现优秀的实战平台。 2.3 数据深层信息研判 由于把我国拥有汽车的数量比较多,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系统需要进行研究的数据非常多,不仅如此还需要从众多的数据中找出相应的风险,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还需要为相应的侦查工作提供研判分析数据而且系统通常使用卡口和监督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使得为各个部门的侦查工作提供有力的线索。 2.4 GIS系统的应用 通过电子地图可实现对布控报警的迅速定位以及对特定车辆的轨迹分析。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管理,操作界面直观方便,能从广泛意义上来实现对前端设备的信息誉里、了解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又游旨定设备进行参数配置等一系列的功能,可操作性强,便于灵活地调度和跟踪,处理报警言息等。 2.5 贴近实战的管控业务 通过与三台合一系统集成对接,实现了接处警业务,并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查询定位警力,实现快速高效派警,实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可以控制事发地点的信号、诱导系统,已实现交通疏导。针对重大事件,平台提供特勤预案业务。制定特勤路线(区域),执行时会自动联动路线(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有效的监控周边情况,并实现交通的畅通。 2.6 交通诱导系统 诱导主要为交通指挥人员实时提供各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状况,例如:路段的拥堵状况、信号灯状态等。这些信息能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和处理预案,并通过由广播电视媒体和前方交通诱导显示屏及时信息,告知路面驾驶员和行人,进行有效的交通疏导。 结束语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相应的智能交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在很大一方面是由于现在交通设备的不断增多和相应的道路容易发生堵塞而设立的。而且在很大程度来说进行相应的只能交通能够使得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交通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而且还能在一定的角度上为现在社会上通过道路犯罪的案件进行破除,从而更好的促进相应的智慧城市更好的发展。 智慧交通论文: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发展的作用初探 【摘 要】城市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信息技术为智能交通发挥作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共同愿景进一步地促进了相互作用。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发展的作用从基础的的改善城市状况,进一步到提高城市和交通服务效率,再到市民关心的城市环境改善层面,最终促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交通 智慧城市 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智慧化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兴起,2011年起,部分主要城市在各省政府的带领下开始试点建设工作,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城市智能交通的作用不可或缺。 1 智能交通与与智慧城市概述 智能交通,简称ITS,即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建立起的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的子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监视系统、闯红灯违法监测系统、微波车辆检测系统、OD数据记录分析系统等。 智慧城市的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它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2 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事物之间发生作用需要可能性条件,城市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在诸多方面是相通的,这为智能交通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提供前提基础和可能性。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由交通、住宅、商业、能源、水资源等诸多系统构成,智慧城市由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医疗、智能银行、智能家居、电子政务等部分组成。可见,交通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 两者都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系统,需要把各种高新的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高科技使城市和交通充满智慧元素,它们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都以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为目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而智能交通作为百姓出行的载体,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实现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方面,是实现城市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3 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发展的作用表现 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既能为智慧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带来社会效益。从自低至高的层面来说,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智能交通对现代智慧城市中的交通安全、拥堵状况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通过对交通事故和拥堵情况快速反应,实行对交通运行情况的快速调整,同时能将交通信息反馈给交通部门,指导道路规划和设计、改造工作。智能交通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中的建设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侧重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主要目的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第二个阶段侧重电子警察、卡口、监控等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出行秩序;第三个阶段侧重智能信号、交通指挥调度等系统建设和整合,主要目的是减少拥堵、实现精细化管理。 其次,提高城市和交通服务效率。智能交通作为智慧城市感测市民生活的神经愈发敏锐,为市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环保的交通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是城市建设与交通管理的目标。目前,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开始推进交通管理科技深化应用,通过智能交通为市民提供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信息服务,结合城市功能,综合全面的城市交通信息,合理配置和调控城市中交通载体,例如大数据分析、交通诱导、交通情报显示、手机app等,以方便公众出行,适应市民日益增长的对交通的需求。 再次,优化城市环境。合理的交通,不仅体现在交通的快捷、顺畅、舒适、安全等特征上,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不断扩大,工业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资源特别交通资源矛盾越来越多,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成为市民的关注点,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交通运输业是能源资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城市交通低碳发展是实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方面大有可为。例如推广智能交通工具的使用,加快ETC系统的发展,完善智能交通信息化平台,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重置和浪费,响应低碳环保的要求。 最后,促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继大规模实体基础设施投资之后的又一次城市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有利影响包括:带动科技创新潮流、提供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推动智慧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促进智慧城市的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智慧交通论文:近五年国内智慧交通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通过对智慧交通的概念、体系构建、宏观决策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目前对智慧交通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的研究应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加强对智慧交通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扩大智慧交通研究视角、加强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智慧交通产业的研究。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涉及交通、安防、政务管理、安全应急、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系统。其中智慧交通既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政府有效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对智慧交通的研究也成为我国城市交通治理和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归纳近五年智慧交通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当前针对智慧交通研究的成果加以总结评价,指出其不足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智慧交通研究的发展和促进智慧交通建设的完善。 1 智慧交通的概念 智慧交通系统(Smatr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STS)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部分,是整合能源、环境、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曹小曙、杨文跃等,2015)。目前,我国对STS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未形成标准的定义。王庆滨提出,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信息监控数据导入地面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王庆滨、钟荣华,2015)。然而,陈琨提出,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智能交通是通过非常先进的通信和控制技术,以解决各种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对信息技术本身的运用,而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更高阶段(陈琨、杨建国,2014)。智慧交通与原来意义上的交通管理与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蔡翠,2013)。智慧交通更强调如何将交通系统全面融合到城市总体发展和建设中,不局限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现有功能,而是将海量交通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强调系统的实时性、人机交互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张盈盈、陈燕凌等,2014),强调以人为本、智能化决策分析(李础⑼跗缴等,2014),促进交通向更先进和谐的方向发展(张轮、杨文臣等,2014)。 从上述文献所反映的情况看,目前智慧交通的概念主要是从城市建设角度出发,包含所应用的技术、提供的服务和服务对象。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智慧交通所要运用的技术概念理解不清,将不同层次的技术归并在一起,理论知识体系较混乱;二是服务对象不全面,受益主体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智能化、智慧化无严格界定,客观上造成概念混淆。 2 智慧交通研究的重点领域 智慧交通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涉及:一是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执行层,如客货、交通基础设施、运载工具装备以及智能公路、车辆的运营管理等;二是政府的宏观决策层,如综合统计、规划与设计、建设、市场秩序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票务与支付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和安全应急等。 2.1 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业务 治理超限超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张新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科技治理超限超载的6大系统:监督考评监测系统、源头末端监测系统、重点路面监测系统、检测站监测系统、行政执法及电子监察系统、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张新,2014)。 陈向东、杨斌分析了智慧轨道交通中“更透彻的感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从“敏锐”“快捷”“可靠”“高效”“全面”和“智能”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智慧轨道交通行业运作和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中实现“更透彻的感知”(陈向东、杨斌,2012)。曾华觥⒅旎撤继岢隽恕爸腔酃斓澜煌ㄏ低臣芄埂保对智慧轨道交通系统理念、技术内涵及其构成进行了探索和概括(曾华觥⒅旎撤迹2012)。王健通过分析公共交通现状,对智慧巴士系统的运用和推广进行了介绍(王健,2012)。石文先提出了智慧空管系统总体框架,该系统主要由感知层、基础设施网络层、应用服务平台层、专业应用与决策支持层组成,并对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石文先、朱新平,2013)。杨静指出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地铁,在发挥地铁载客、聚客功能的同时,让乘客在运动中与城市各类信息交流、互动,为乘客呈现运动中的城市全景图,另外实现轨道交通媒体价值增值、转型,是轨道交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杨静,2015)。史晓平、李华光以上海为例,分析了港口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上海港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史晓平、李华光,2015)。 黄敏以深圳为例,提出要以大交通为依托,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大监管为主线,以大信息为核心,推动智慧型、效能型、服务型交通运输部门的建设(黄敏,2015)。陆荧洲等对道路监控系统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陆荧洲等,2015)。 2.2 政府宏观决策层面的研究 智慧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智慧交通顶层规划上,我国主要是独立建设模式和数据大集中模式两种(李吹龋2015)。赵俊钰等提出了一种可落地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建设思路(赵俊钰、刘芳玉等,2013)。 在智慧交通系统开发与设计上,徐蔓青、张滔、尹克坚、王雅琼等对智慧交通所依托的大数据平台的开发进行了研究,谭晓琳、顾慧、梁展凡等对智慧交通应用软件技术进行了研究,王峰、韩丽、徐波、马士玲等则从物联网角度对智慧交通系统设计进行了探究。 在公共信息服务上,信息安全应是智慧交通建设的前提(陈楠坪)。目前,我国智慧交通信息服务主要有四种模式:针对政府的交通管理系统平台,用户车联网(企业及个人),导航地图、打车软件等APP(企业及个人用户),智能汽车制造(个人及企业级用户)。但是,信息如何与业务实现深度融合才能发挥信息服务核心价值(阮晓东)。因此,孙斌提出了利用三维业务模型来促进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刘源设计出“智慧出行”系统架构,并可实现GPS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信息推送与语音播报、动态信息融合实时处理以及车辆协同交互优化,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提升城市智能交通的水平。张志宇、阮永华提出利用号牌识别技术、RFID电子车牌技术相结合的交通信息采集与服务系统方案,对城市交通信息采集点的布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在安全应急管理上,陈龙、樊博将物联网相关技术和管理学中相关理念相结合,提出了智慧城市交通安全监控管理的构架。 3 其他领域的研究 在其他方面,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广州、南宁、镇江、扬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实证研究,对二、三线城市如何推进智慧交通平台的搭建甚少,另外对国外智慧交通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或地区的研究也还不多。 另外,在对智慧交通人才培养方面,赵竹以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就专业如何对接智慧交通产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丰富了高职课程理论体系和智慧交通建设人才的培养方向。 4 评价和启示 综上所述,近五年,交通运输业界和学术界对智慧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技术的研发与设计领域:一是交通信息网络平台,如地址匹配技术、车联网技术、交通传感网;二是动态车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如车辆识别系统、行车引导系统、智能停车与诱导系统技术、智能公交系统、智能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三是静态车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如智能停车场、位置服务等。但对智慧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研究未形成鲜明的层次结构。总之,目前对智慧交通概念体系和应用价值体系的研究较少,缺乏全面、标准的理论体系。 另外,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目前对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公路、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关注较多,而对航空、海运交通智慧化管理研究较少;对政府宏观规划与建设、信息服务、交通秩序管理关注较密切,而对智慧交通大数据的综合统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秩序的管理、票务和支付服务、安全应急研究、人才培养研究不多。从人本管理角度,目前对技术应用研究较多,对居民的出行需求、法律环境等的研究甚少。 因此,未来对智慧交通的研究还可进一步开拓和深化:一是强化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对智慧交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做更深入的探讨,为智慧交通实践提供有效指导;二是加强对智慧交通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进一步探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三是扩大智慧交通研究视角,关注居民出行需求;四是加强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智慧交通产业的研究,重视跨学科人才教育。 智慧交通论文:智能交通助力智慧出行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先行者,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一直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政府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管理城市,从而实现城市级别的智慧管理。 早在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之前,我们就开始了智能交通领域的尝试。在2002年前后,我们与广州市政府成立了类似于PPP模式的合作体,由合资公司进行投融资,建设运营整个广州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接口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搭建了一个城市级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与智慧城市需要的大数据平台非常类似,如果再搭载其他领域的信息,它就能够成为整个城市的运行平台。这个平台上可以将所有与交通有关的,包括居民出行、政府交通管理的数据都放入进去。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向政府提供交通管理服务,向出行者提供完整的交通出行服务。基于这个平台,我们与广州的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和电信,分别做了手机APP产品,目前已有400万的注册用户,日活跃用户有50多万,这是城市级的应用中比较少见的成功案例。接下来,我们将这项产品推广到了西安、南京、哈尔滨和西宁等城市,陆续取得了成功。 除了上文提到的智能交通运输方面,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我们也有非常成功的尝试。在2008年前后,我们为天津交管局做了交通管理集成管控平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交通管理方案,包括非现场执法涉及的电子警察,交通治安卡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20和110的接出警,警员定位、警车定位和交通态势流量的分析等交通管理的子系统。在集成管理控制平台,我们能够将所有的业务系统连在一起,实现业务联动和应急指挥。经验丰富的老交警可以通过上述系统,将经验很快地传给年轻交警。 目前就交通领域而言,各部门、各业务系统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孤岛”效应,不同建设时间、不同技术、不同建设商建造的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互联互通,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大数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积极进行创新与探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研究交通大数据,致力于提供更多的增值信息、增值应用和增值服务,完成公司的整体转型。 智慧交通论文:IBM携手北京交通大学助力智慧成长 “在目前国内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专业学科中,人才培养模式往往缺乏系统的体系。在师资、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很难输送直接符合企业心意的人才。”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卢苇对高校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的痛点深有体会,“计算相关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甚至老师的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一直存在差距。如何弥补这种鸿沟,是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培养新型信息管理人才 校企合作在高校教学、科研的创新实践中并不鲜见,“企业+高校”联合创新的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人才作为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越来越受到整个行业的重视。IBM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与高校的协作创新,关注领域内的人才培养。 9月3日,IBM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共同信息管理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双方将共同开发信息管理方向课程,培养面向“大数据”时代的高端信息管理人才。 在大数据时代,单一型的数据库管理人才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管理的需求。“当前,信息管理的概念远不仅仅包含存好数据,存储和调用数据只是信息管理中的一个现象,其价值体现在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中。数据日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掘其价值,促进业务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议题。”IBM中国开发中心信息管理总经理朱辉表示,“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呼唤高端信息管理人才。这也是此次联合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考虑和初衷。” “IBM与中国高校的合作由来已久,而且越来越深入。”IBM大中华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王浩表示,“此次开展的信息管理课程大学合作项目针对的就是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将覆盖师资培养、精品课程等多个维度。” 当前,商业计算模式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以前的以流程效率为中心转向以信息、数据为中心。企业越来越关注如何从大量异构的数据中获取价值和洞察力,而信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支撑技术。 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在课程设置上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实践是检验教学理论成果最好的试金石。卢苇表示,两年的学习过程将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将有一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在企业单位实习,从而更紧密地将课程和实践相结合,培养满足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 据了解,此次双方合作的共建课程均已经过IBM专业课程认证,将涉及信息集成、数据仓库、商务智能等信息管理相关内容。来自IBM的高级工程师将兼任北京交通大学高级教师,负责部分的课程教学以及教师培训工作。IBM将为相关课程提供远程教学课件,开放红皮书、白皮书等技术资料。同时,IBM会将业界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商业洞察带进校园,开展信息管理大师讲坛、实验室开放日、工程师体验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激发创新热情。 一线企业对人才供需的体会最为直接。“以银行为例,科技驱动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已经是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信息管理是企业发掘数据宝藏的基石,企业迫切需要经过体系化、系统化课程学习,从而全面掌握信息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中国民生银行总行科技部副总经理牛新庄表示,“联合培养的模式实现了课程的创新,能有效解决市场中人才稀缺的问题,对企业来说是个福音。” 共建课程和联合培养的模式将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内容和形式都较以往更深。卢苇认为,此次与IBM共建的联合人才培养项目不仅能为企业输送高端信息管理人才,对于高校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非常有益的。北京交通大学的教师将与IBM的工程师一道,实地参与项目课程的设计和实践,学习行业知识并交流教学经验。这种模式将帮助软件学院进一步探索符合当前最新的、主流的技术状态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力。王浩表示,未来IBM将围绕协作创新、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与高校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复制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智慧交通论文:治堵有方武汉借城市自由流构建智慧交通 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城市交通成为当今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很多城市都在想方设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桥梁数量众多的武汉更是如此。 正因为如此,武汉成为我国首个成功采用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的城市。 来自中创软件的资料称,目前全球只有新加坡、伦敦和武汉三个城市应用了城市自由流,而采用中创Loong智慧平台进行建设的武汉自由流工程在部署复杂度、信息处理广度上都难于新加坡和伦敦。 作别交通拥堵 “就个人生活而言,我最关心智能交通,因为我每天要去很多地方,事先知道哪个地方交通顺畅是最重要的。”湖北省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曾经在一个智慧城市论坛上这么说。可见交通在智慧城市中的重要性。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之地,桥梁、隧道给武汉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最近几年随着车辆数量的激增,和其他城市一样,武汉交通压力变得非常大。再加上市内六桥一隧一路需要车辆停车收费,更是使得堵车成为武汉城市交通的常态。 武汉的交通管理问题,除了停车收费加剧了交通拥堵以外,现行路桥通行收费制度也存在着合理性方面的争议。 为缓解路桥资源紧张、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问题,武汉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市交通改革,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在全市范围内主要过江桥梁及隧道建设自由流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将路桥收费模式从原有的年票制改为计次电子收费,同时采用经济杠杆来治堵。 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的试点城市,武汉市借鉴了新加坡、伦敦等城市交通建设的先进经验,启动了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并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以及经济杠杆来缓解交通拥堵的新途径。 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项目需要集成上千种标准和种类不同的外围设备,实现多种接口统一接入,将设备通信、电子渠道、外部接口等功能全部纳入支撑平台,从而有效解决系统实施过程中大量异构平台之间的交互问题。可见,该项目要求支撑系统架构必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经过严格的招标程序,中创软件凭借其多年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平台优势中标成为项目软件开发商。 Loong平台快速构建 武汉市计划采用的全自由流模式在全国属首创,无成功案例可借鉴,系统需求和设计更不可能一次性考虑得面面俱到,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变更需求。项目的复杂度可想而知。 曾有跨国IT公司的工程师打电话给中创软件的工程师说:“你们疯了,这么复杂的项目你们也敢接。” 中创软件董事长兼CEO景新海却对该项目信息满满。他的信心,源自中创软件基于“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国产中间件参考实现及平台”课题成果Loong平台形成的中创Loong智慧平台。 中创软件在武汉城市自由流系统建设中采用了Loong智慧平台,借助其柔性可靠的体系架构,将国内无先例、业务不断变化的复杂系统拆分为相对简单、松耦合的服务,开发并整合了DSRC(智能运输系统)、车牌自动识别、车辆匹配、误识辨别等功能,实现了随需而变的系统快速构建。 据了解,武汉城市自由流项目于2010年4月正式开工,于2010年11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到2011年7月1日,系统已经正式开通运行。中创软件交通事业部总监卢海涛介绍,尽管项目共历时15个月,实际上真正部署实施时间只有6个月。 启动智慧之旅 2011年7月1日,随着武汉市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上线,武汉市所有途经原来七桥一隧收费口的车辆不再需要停车收费。借助物流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车辆驶过收费路段,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将自动采集信息并进行计费。 在中创Loong智慧平台支撑下,系统能够精确无误地抓拍、监控、识别、采集每一辆行驶车辆信息,解决了市区内多车道自由流计次收费的问题,同时缓解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也下降了10%~15%。 系统实现了对武汉市所有车辆的准确感知,能够形成一张完整的城市车联网。系统对武汉市区每天通行的超过百万辆车辆的超过160GB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与管理,为武汉市政府对城市长远发展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支持。 不仅如此,系统还使得武汉市借助价格杠杆来引导市民选择出行方式和路线,有效缓解桥梁、隧道的拥堵情况成为可能。该系统可以对交通信息的收集分析,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不同路段、不同时段的费率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智能交通诱导,引导市民在出行时做出更合理的道路选择。同时,武汉市交通部门借助系统实现了计次收费,提高了收费的合理性。 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天感测、分析整合车流量100多万次,实现过路过桥车辆费用的即时结算,并实现了与全市1000多个服务网点无缝对接。此外,系统还连通了包括银行、电信、高速公路、公安、交管、财政等多家单位,使信息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说,该系统提供的准确、实时的数据,已多次协助公安部门获取案件线索,推动了平安城市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城市自由流项目的建设并非到此为止,系统将借助中创Loong智慧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改造,以及实现与更多其他部门的信息互通。 此外,记者还在采访了解到,中创软件希望能够将武汉城市自由流的实践经验在全国推广开来。 智慧交通论文:往届世博的智慧交通 世博会期间有大量游客,怎样保证交通安全、方便?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期间,参观游客总数超过4180万人次,平均每天的参观人数约为24万人次,最高峰的游客数量达到了63万人次。 世博会场的各个方向都设置了出入口,但以西侧出入口为主,配置了高速铁路车站和大片停车场。世博会场内交通的主要方式是单向环行的巴士车队,交通线路全长约为5000米,环绕各个展区,连接各个出入口。据统计,超过1700万人次(约占游客总数的40%)使用了这一交通方式。场内交通的辅助方式包括单轨电车和空中缆车。 空中缆车跨越瓜达尔基维尔河,是进入世博会的又一通道,然后沿着发现者大道贯穿南北,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世博会的盛况可以尽收眼底,最高日人流量达到近7万。单轨电车环绕西班牙展区和国际展区,也是兼具交通和观光功能,最高日的客流量为4.3万人次。 除了固定的巴士线路,游客还可以租用电瓶车,有效地增强了场内交通的自主性。世博会还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充足的轮椅。 作为专题类的世博会,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参观游客总数超过1200万人次,是专题类世博会中规模最大的。 世博会场址位于里斯本东部边缘的Tagus河畔。这里原本分布着各类污染和危险设施,包括炼油场和储油灌、废弃集装箱、军火、垃圾的堆场。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始终处于废弃和衰败之中,政府决定以世博会为动力,使这一地区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环境品质实现根本性改善,达到欧洲其他首都城市的相同水准。 世博会的场址规划采取了方向明确的方格路网,50%以上的世博会参观游客使用公共交通方式抵达交通转换枢纽和主要入口。 世博会场内交通的主要方式是巴士。调查表明,场内巴士的日均客流量为13.5万人次,游客人均使用巴士1.5次,60%的游客使用过场内巴士。场内交通的辅助方式包括电瓶车和兼有观光功能的空中缆车(游客人数超过300万人次)。世博会还为残障人士提供了80辆轮椅。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参观汉诺威世博会的预期游客数量为4000万人次,实际游客数量仅为1870万人次,平均每天参观人数约为11.8万人次,最高峰日的游客数量达到27.64万人次。 调查数据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游客是多次参观世博会。这既表明游客对于世博会的满意程度,也说明相当数量的游客每次只是参观部分展馆或演艺活动。晚间优惠门票和晚间演艺活动有效地增加晚间游客数量,汉诺威世博会使用晚间门票的游客数量约占20%,有助于调节参观游客数量的时间分布,从而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 在世博会参观游客的交通方式构成中,轨道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51%,私人汽车为32%,专线客车为16%,其他交通方式为1%。 世博会园区内的交通以步行方式为主,为此设置了渗透世博会园区的连续带状开放空间,提供舒适愉悦的步行环境。世博会园区位于主要道路的两侧,东西区域之间的唯一连接部位是场内交通的“瓶颈”,为此设置了30米宽的欧洲最大步行天桥。
教师教研论文:教师学习网络教研总结 最近一段时间,我校组织学校教师学习网络教研的相关知识。我在不断学习网络有关的知识的过程中,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知道得太少,有许多知识不会。越是这样就有一种急迫感,一种压力,驱使自己更加自觉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乐趣,内心得到一种满足。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经过了近几次的网络教研培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师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自主参与其中,就自觉地融入了团体之中。与团体同呼吸,共进步。既完善自我,又相互帮助。网络教研为教师学习制定了共同的内容和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好展示自己的多种舞台。在学习内容和实践层次上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在学校圈子论坛上它聚集了大量教育教学的可视个案。教师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教学事件进行完整的描述、解释、总结、理解、反思,这些具体的教学个案,有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根据个案的类通性,作出创造性的教学决策。所学的东西不断用于教学实践中,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又不断地交流升华,教师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信心,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我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型教研组的创建,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和工作观念,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集体创造力,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创建活动使学校得益,教师得益,这也恰恰体现出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双赢”理念。 我校在网站上相继开通互动性栏目——校园论坛,精化博文等栏目,可以让我们广大教师网络中抒发自己在教学中的各种心得体会及交流教学经验了。我也经常上网浏览这些内容,觉得对自己受益匪浅。以前上网一向给人的印象就是聊天、游戏,偶尔是在需要时上网查找些资料,拼凑点东西。而现在通过学校网络教研的学习后,我发现好的教育论坛却不是这样,它是一个现代化的、跨跃时空、地域界限、多层面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在那里可以和本校仍至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育专家学习、交流、探讨。在那里可以遇到好多的名师、专家,可谓人才济济。在那里可以和这些名师、校长、专家们“亲密接触”,也常能获得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和成果。在感受着这些名师、专家们的精彩的同时,我也会被一些不知名的一线教师们的真实、鲜活的反思案例所感动,课程改革的酸甜苦辣在那里都可以品尝到。应该说在网络中学习,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实践,是在体验着别人的实践,感受着别人的内心思考。这些素材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财富,这样与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互动也是我做教研员以来所梦寐以求的。我意识到,这种网络资源是应该好好利用的。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在浏览这些内容的时候,看到了学校老师写的对于《美丽的小路》这节课的教学心得,里面详细的介绍了讲课的内容,教学难点等,恰巧我也正在准备教授这篇课文,这位老师所说的教学难点我在考虑如何给学生讲解清楚的内容,这位老师的文章给了我很好的思路,我马上按照她提出的方法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对我的教学的最大帮助,从此以后我更加详细的阅读各位教师在这个栏目里面发表的各种文章,以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的体会到网络对于教学的促进的巨大优势,网络开阔了我的眼界,我也从各位优秀教师的教学心得中不断吸取经验,并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充实自己,对自己的教学提供起了很大的帮助。 但在网络学习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包括身边的一些老教师出现了许多困难和疑惑,甚至有了畏难情绪,从我自己的学习经历看,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这些困难也就会迎韧而解的。 一、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用实际行动去感知网络教研的意义及作用。 网络教研他是一种高科技的教学工具,而不是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它和专家及同行进行交流,避免面对面交流的拘束,通过和同行交流,接受专家的指导,不断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要勤上网,勤动手,勤动脑,拓宽视野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教研把自己心中的苦闷及教学的困惑和大家交流,让大家为你解忧,帮助你。 三、 要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在本组内自发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通过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由浅入深,调动教师自发提高,本组教师互相交流讲课思路,逐步使本组教师迈入网络教研并使用网络教研这一工具 网络教研是一件非常好的促进交流,提高教学的途径,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更加充分的利用这个平台和环境,共同提高,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质量。 教师教研论文:小学教师教研工作总结 春来春去又一期,一期来,我们在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本着科研先导,以研促教,教为学服务的研究宗旨,坚持不懈地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带领全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研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教育教研工作,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为了做好本期的教研工作,推动本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的放矢,我们开学伊始,计划先行。我们根据我镇的教育教学现状,认认真真地权衡利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二 、狠抓有效课堂教学更多教师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根据县教研室的要求和我镇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有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特邀教研室陈林青副主任到我镇作了效课堂教学的讲学,同时为我镇的全体小学教师送了两节课。这两节课生动具体,有效可行,教师易学易仿。听了讲学和课后,教师们感触很深,纷纷跃跃欲试,每个村校都进行了一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并邀请我们听课指导。为此,我们还特地写了《如何让课堂有效》和《新课改课堂需要我们做些什么》两篇论文与各校教师一起学习。其次,我们还分别进行了备课、听课的指导。指导教师领会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教材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都能做到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高标准地完成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及时对全册教材进行集体教研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明确教学思路。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观摩学习,及时进行了教研探讨,并把学习到的教育新理念运用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本校互听、校际交流、外出观摩,每个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三 开展活动促教学 为了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所发展,我们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研活动。本期开展的教育教研活动主要有:校际教研交流活动、电化教学公开课、作文改革公开课、复习研讨课、语文青年教师比武课、有效课堂送下村、还举行了五年级学生语数知识综合竞赛、小学生读书活动演讲、征文比赛、小学数学一、二、三年级口算竞赛 等活动,从多方面开展素质教育。 四、抓常规保质量 为尽可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从教学计划到备课到上课到课后反思、批改作业、校本培训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段考后督促各校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6月23至30日,组织检查组进行了一次教学常规大检查,表扬奖励了一批教学常规先进教师,对一些教学常规优秀典范的做法进行推广学习。 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学无止境,为自己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展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我们常常教导自己和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平时多读书看报,有机会多学习取经,鼓励教师多写心得体会、教学所见所感、教育教学论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教研论文:幼儿园教师教研记录 全国教研员参观――教研活动 李建丽:各位老师,刚才我们都参观了,也都休息了一下,现在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就是我们的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是由我们棉花胡同幼儿园副园长张立老师主持。(立:大家好!)好,张老师情。 张立:各位专家、幼教同人,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全体教师欢迎大家到棉幼做客。首先我先介绍一些我们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发挥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让教师在研究自己、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选择教育构成,以及贯彻《纲要》的全过程,我们经过“十五”课题――《创设丰富可选的环境,促进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师已经知道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必须创建丰富可选的环境,而且在实践中也尝试去做。大家可能刚才也看到了,我们有许多丰富的活动,比如说《参观小吃店》,然后再回到班上开小吃,“小吃馆”;还有是亲子郊游活动;还有给孩子筹备一些艺术展;让孩子自己设计小舞台;等等。还创设有个性化的区域供孩子游戏。但是活动是否真的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师幼互动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真正尊重了幼儿个体差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为什么教师知道怎么做,在实践中又往往做不到呢?通过观察及不断地与教师沟通,我们发现教师对《纲要》条文非常熟悉,但是理解不够,而且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操作,有时会回到以前的做法。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个是忽视幼儿原有经验,第二个是对玩教具的研究不够,第三个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有待提高。针对教师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建议研究的问题是:区域活动如何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由于教师对玩教具是比较关心的,所以我们决定将研究玩教具作为一个切入口,引导教师反思玩教具和互动,是否真的有效的支持幼儿,反过头再调整教师自己的行为。教师的学习特点其实就是具体可操作的,于是我们就在日常教研中引导教师步步深入,我们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些台阶,比如说操作式体验,环境和行为的设计不应该是老师凭空想象的,必须是源自孩子的,在设计活动和玩教具投放过程中,教师先亲身操作,通过教师这种亲身操作能够提前预知和把握教育目标的价值,以及幼儿可能遇到的难点,使教师的支持有准备;第二个是再现事实的方法,“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做不到位,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机会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想要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去了解孩子,再现事实的方式可以不断调化教师关注孩子的行为,非常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并引发我们因人施教的思考。第三种方法是追问和质疑,每个人都有思维的局限性,通过质疑可以帮助教师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平时很平常、顺理成章的观点和行为,可以引发教师的思考,这个方法对教师学会反思非常有帮助;第四个是对比分析,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也感到对比分析特别好,为什么呢?单独看有时看不出问题,但是在对比分析中能够凸现问题,引导教师注意和思考。我们的具体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就是像我们照片上所呈现的,我们在交流自制玩教具,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就是玩教具本身的问题,想知道教师对提供玩教具有哪些困惑,她们是如何理解玩教具要贴近幼儿生活的。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是物化目标,物化什么目标? 第二步呢,就是我们通过大班看实践活动,分析去看孩子具体表现,通过这种多层的教研活动,解决教师观察孩子的问题,引导教师发现孩子的不同表现,思考怎么主动的、有目的的去观察孩子的表现。 第三步活动就是以大班搭砖房的活动为切入口,组织教师亲身体验搭砖房的这个游戏。然后就是今天我们组织的这个教研活动,通过录像研讨的方式,引导教师思考,区域活动在观察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拓展、丰富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 老师们,昨天我们都亲自玩了搭砖房的玩具,你们能不能回答上次我提出的思考问题?我上次提的问题是什么还记得吗?(教师众口纷纭)还有就是说这个玩教具能够发展孩子什么,它的价值是什么?好,咱们顺着说,咱们先说这个玩教具能发展孩子什么?你们觉得呢 (T1:我来吧。) 王培:通过和老师昨天玩这个玩具,我觉得发展最大的可能是孩子之间的合作、交往问题,因为它提供的这些东西比较多,如果一个人搭建肯定是困难,这时就需要同伴的加入,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玩具能发展孩子的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 张立:好,还有吗? 张晓艳:因为我们昨天在玩时,一开始没搭成,后来又一个老师就问“唉,有图吗?”所以,我觉得这个材料可能能发展孩子的识图本领。 蒋小燕:我觉得可以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因为积木比较轻,所以孩子需要手眼协调比较好才能往上堆。 李宏东:我认为可以发展孩子观察能力,他必须要仔细地去观察。(立:观察什么?)观察比如说样图,它是有样图的,所以你必须要不断地去仔细观察;还有一个我觉得可以发展他的空间知觉。 刘凤阁:嗯,我觉得它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还有孩子原有经验,对已经知道的房子的记忆,进行提取。而且孩子在看图的情况下,不一定非与图搭得一样,可以与图不同,这就发展了孩子的创造力。 张立:嗯,还有吗?刚才大家说得很多,有社会性方面的合作,有认知方面的识图;还有空间知觉、观察、创造性;等等等等。那好,在你玩完后,如果你是大班教师,你预设孩子有什么困难?因为你们也遇到困难,所以你们预设一下孩子在玩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张晓艳:我觉得在搭的过程中吧,就是有那个,他可能有搭高的经验,但是在搭砖房的过程中的第一排、第二排的错位搭的经验,有的孩子会有,可以这样搭,但有的孩子只用搭高的经验,会搭得不稳。 胡素华:我认为孩子还会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门和窗子的区别。虽然它们大小有些差异,但对孩子来说哪个当门、哪个当窗户,我觉得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窗户与门的结构是一样的,而且是一样开的,所以我觉得孩子会遇上此问题。 刘凤阁:还有一个我认为是孩子在搭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是对着的,就是一个对着一个的。(立:就像刚才那样。)唉,对,也有可能是错着的。(立:这样。)对。(立:是吗,孩子可能是这样?)还有错位的这样搭。(立:这样吗?)唉,对。他有时还可能用那种小的,就是单的那种的。(立:这样呀?)对,这种错位搭。就是错位在那个拐角处,他可能用这个小的去搭。 张立:孩子还会有什么困难? 蒋小燕:那个房顶,我认为是比较难搭的,因为房顶有一个层次,要搭出个层次再往上安。而且房顶是两边各有一个孔,中间没有,所以它要对上去也是比较困难的。(立:等于是这个地方。)对对对。而且它有层次上去,才能搭出那种尖尖的感觉。 张立:房顶比较难搭。还有吗? 李宏东:我认为材料比较多,把房子建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有没有坚持性,他能否坚持把这个房子盖好。 张立:孩子搭建时需要时间比较长,还有吗? 栗育红:我觉得还有就是他在什么时候才可以搭那个房顶,对他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有的孩子可能就是想搭墙,他会搭搭搭,当他想搭房子时,会发现,因为还有个维度问题,这点对他来说应该挺难的。还有一个窗户的问题,窗户在中间,它两边还要有墙,还要去砌,这也是挺难的。 张立:嗯,还有吗? 张晓艳:我觉得还有一个就不是这种技能方面的,还有就是像刚才王老师说的,这里有一个合作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像昨天在上面我们玩时,老师搭时特着急,搭错了就拆了,另一个老师就跟孩子一样会说,“哎呀,这块根本不用拆的。”所以我觉得孩子这种合作在这个游戏中会体现得比较多,应该孩子会遇到比较多这种问题。 张立:好,刚才都预设了很多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那现在咱们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放PPT)看到吗,孩子在干什么?(T:搭迷宫。)小姑娘在干什么?这个小姑娘在炒菜。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什么? 张晓艳:我觉得可能是他不知道这是做什么使的,因为他没有楼这个概念在他脑海里,她只是对这个材料觉得在那扒拉扒拉挺好玩的,可以当作炒菜来用。 张立:还有其他想法吗?孩子为什么这么玩? 张晓艳:因为孩子有他原有经验,她会像玩娃娃家那样把棍当炒勺。 张立:孩子的需要是什么?这个是大二班的孩子,是吧? 单银雪:我想先问一下张老师(即,张晓艳),刚才看到这张图,说孩子原有经验是玩娃娃家,是吧?!如果是你,你觉得孩子这样玩可以吗? 张晓艳:我觉得应该是暂时的可以的。(张立:为什么?)因为看她我觉得她的表情是很专注的,无论老师认为这个材料、游戏是什么、要发展什么,她是在很认真地操作,所以我认为老师没必要打断她,可以观察或参与她的炒菜过程,在参与中引导她观察这些材料构造,问她“我们可以做什么?”那她可能就会通过这个游戏引发到别的游戏,或者是教师根据材料预设她的发展点。 单银雪:我还想接着再问,就是说你认为孩子是暂时可以这样玩的?(张晓艳:恩。)你大概预设一下时间能有多久。 张晓艳:我觉得这个孩子不会玩太久,这个时间我认为可以在孩子这个互动的情况下去把握这个时间。 张立:这样啊,这个是大二班的孩子,大二班的哪个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你看到这个照片以后。 袁滢:我们孩子这个原有经验是我们班原来有这个迷宫游戏,欧文拿到这个小积木后也就搭成迷宫,而那个在炒菜的小朋友,她也属于那种对娃娃家游戏很感兴趣,我觉得,反正当时看到这点后还是让他们继续,还是在玩这些东西。 张立:嗯,因为你也跟我提到,你们班男孩子多,女孩子少。 袁滢:嗯,对。我们班情况比较特殊吧,男孩子有20多个,女孩子只有7个,所以,一开始我也没觉得这个特别大的差异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后来我感到,尤其是通过这次看孩子玩的情况吧,我忽然感觉到我们班女孩子的这种需求在班里得到满足的特别少,因为男孩子多嘛,所以会更多地关注男孩子他们的活动嘛,女孩子可能是被我们稍微忽视了,所以通过这次活动,看这个游戏嘛,应该更多关注女孩子,让这些女孩子她们的兴趣点、她们的活动多一些,所以呢,等于在后面,因为我们大班也做那个排练场的搭建嘛,所以我们也制作一些小头花或一些头绳,因为女孩子比较爱漂亮,所以在班里给这些女孩子一些任务,让她去做,一是满足她们的需要,能够给自己打扮或更漂亮。(立:有点像王培她们班那个芭比娃娃个性区。)嗯,对,当时我去她们班看,觉得我们班那些女孩子挺需要这些女性化的东西的。 张立:看到孩子这些表现你可能会想到孩子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她现在可能不需要搭房子,她需要一种情感的满足,所以像王培她们班为女孩子提供一个个性化区域,女孩子可以去那满足自己情感的需要,也可能像大二班那样,给她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女孩子找些她们想做的事,让她去做。非常好。那现在我们回过头再说,刚才大家说过这个玩教具有很多教育价值,回过头再看这些玩教具,你怎么实现它的价值呢?你怎么让孩子实现这个玩教具所要感受的价值呢?要是你,你怎么做?像刚才大家提到,引发孩子兴趣,和孩子一起玩,有的可能是提供一些参考图或者有一些介绍,你打算怎么做? 李宏东:中间那个图是迷宫的。我觉得这个孩子可能对迷宫感兴趣,我们可以继续引导他,比如提取他原有经验,以此为基础,让他继续搭迷宫。我可以是高墙的,在找一些小玩具让他走一走,让孩子体验这个玩具的多种价值,可以堆高等等。然后呢,再给他提供些相应的图,还可以引导他跟他一起玩,还可以问她这个玩具还可以搭什么,就这样去引导他。 张立:大一班,你们会怎么做,你们也有这个玩具。 李莎:这个玩具的名字叫做搭砖房,顾名思义,开发这种玩具就是为了让孩子读图,然后让他搭这种房子,当然就是看老师你想让它达到什么目的。如果想发展创造性呢,你就可以让他自己去搭,如搭城墙;如果你想让他体会娃娃家那类的,你可以让他搭小床什么的;如果你想发展他的读图能力呢,或者是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就可以把图示出示给他看,让他根据图示搭。主要是你想发展什么,然后根据孩子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指导和材料。 单银雪:我想问一下老师,因为这个玩具对投放在大班的,你认为大班的孩子应该发展什么? 李莎:我觉得大班可以发展他的读图能力,在小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那些能力。 单银雪:今天我们就是针对这个玩具在大班的投放去研讨,这个玩具的价值和孩子的表现,所以老师刚才说像迷宫呀什么的,那是中班的,我主要是针对大班孩子来研讨。 孙艳:我觉得大班孩子的自主性要比中、小班孩子强一些,他们可能更愿意有目的地去搭建,更愿意克服困难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张立:好。让我们先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好不好?(放录像)孩子怎么做的?(T:放弃了。)为什么放弃?刚才咱们预想过,当他玩不下去或不会玩时我给他一个图,就是盒子上的图,刚才看见旁边有个盒子,就是这样的图,不过给他这个图后,他跟旁边的小女孩说,“你搭的是这个房子,我搭的是那个房子”,可他问什么还要放弃呢? 孙艳:他没有搭的那个经验,虽然你给他图了,他还是不会去搭,就是说他还是不会去搭那个城墙,所以,你看他搭那个门的时候,他只会在那个门的上面搭,因为它那又小揪揪嘛,他就跟那搭,可他搭了两、三层后就倒了,门就倒了,所以他不知道要怎么固定门,所以它经常这么倒的话,孩子就会放弃,因为他不会搭,他不知道那个房子怎么样才能搭起来。 张晓艳:我觉得那个图虽然很清楚,但放旁边孩子也没有看,我觉得这个最后就是说效果的问题。要达到这个效果,这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做的。如果孩子没有这个经验和技能的话,他不知道怎么样最后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所以他最后会选择放弃。(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你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图?)就可能是那种分解的吧。(立:步骤图。)或者是那种预设的难点的地方,就像刚才说的那种双层的时候是错开的那种的图,哪部分是难点的话提供分解的吧。 张立:这个玩具中本身有这么个图,一个步骤图。盒中有这么个图,但是小燕说可能想给各部分图,别是成品图,可能他就能够搭。还有别的意见吗?你还会怎么支持他? 栗育红:我觉得孩子在这儿搭着,但他没有个整体意识,意识到玩具应该是整个在一起,最后合成个房子,他们只不过是自己在那随意的搭,他们没有这么一个明确的目标。(立:那你怎么让他建立这个目标?)我也在想。(立:是直接提问吗?还是直接告诉他?)我也在琢磨,如果这个玩具在我们班,我可能刚开始就是让孩子随意的搭,然后我会给他个指示或任务,让他只要能搭成房子就可以了,到最后他要搭在这个板上,这对孩子来说就很难了,有一个限度问题。最后,我在出示这个要求,然后再一步一步读图,就像刚才张老师说的一个分解图。但是我觉得孩子缺一个什么呢,是一个他搭建的分解图,对他来说是很有益的指导,很有效的。 胡素华:我说一下吧。孩子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为什么那个房子他老弄门那块?就我看到的这个孩子,我认为他对房子的结构了解需要教师去指导,就是房子除了有人之外,有墙体,对吧,有窗户,那么如果你这样引导他,他就明白了,“我这门这块失败了,我可以还有别的线索可以走”,这是第一我要指导的地方。第二我要指导的地方是什么呢?我嘛,就是迁移,就是培养孩子那种迁移能力,咱们是大班的孩子,他有建构的能力,对吧,搭高这些技能他都有,我觉得,你看咱们大班也有积木区,我不相信孩子不知道如何往上搭。错位呢,因为大班前一段也搭过奥体场馆之类的,就牵涉到错位搭的问题,那么我就像一定要调动他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老师就是说必须要把握住这一点。这是我第二个要做的。第三个要做的呢,就是说,如果这个孩子这方面的经验呀,比如说,赶上个别孩子他搭时就是一片不是错位搭,那这时怎么办,我想我可能就提供一个小的图,那个图就是错位搭。我就想呢,咱们老师不管提供什么支持,一定要建立在你对这个孩子了解的基础上,他到底原有经验是什么,然后给予他适当帮助,不同的方式呀。 张立:刚才那个胡老师说了,要调动他原有经验,而且在他困难时给他交错搭的一个图,是吧?!咱们可以在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好吗?咱们再换一个孩子啊,这个孩子是一开始就提供图的,提供成品图的。(放录像)大家看到孩子是怎们看的、怎么用的这个图,他玩得怎么样?(T:拐角处看不清楚吧?)就是看图上的那个拐角处是否能看得清楚。能吧,能看清楚。就是这个于天他读图怎么样读的?(T:不错。)怎么能看出他好?(T:看着搭。)对,他一边看图一边搭,然后不会搭再去看图,然后他刚才那四个孔是干吗用的?(T:窗户。)对,他告诉别的孩子这不能搭东西,然后用手比划四个以后才能再搭墙,这是留给窗户的,所以图上是一个正面和稍微侧面的一个图,所以他完全是按着读图这样做的,是不是?他遇到什么困难?(T:拐角。)拐角什么困难?(T:连接。)就是墙体和墙体之间没有那个。(T:连接。)对,连接上。他为什么遇到这个困难?他开始打挺好的,就那个角没问题,他前面看图时那个角没问题,为什么这个角会出现问题?(T:因为这个角没在图上,图上没有。)那你给图解决没解决他墙体之间应该如何连接的问题? 栗育红:因为这个图它应该是个立体的。这个孩子只是他看到这面了,他照着去搭,他没看到的面,他就没有想到,他没有想到是一样的,他要迁移过去,他没有迁移过去,而且他在搭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他那个不是倒了吗,拆了,拆完了以后他没想到要两面一起拆,他只是拆一面,拆完以后他又搭回去了,他又拆另一面,之后又搭回去了,当时有一个女孩,在第三层搭了一块,是迁过去了,但好像于天又给拿过来了。就是这样,等于现在还是没有很好的能照顾到他不能看到的那面搭出来。(张立:就是你的意思是,他能看到的他能搭出来,他看不到的就不能。)唉,对。(张立:这要是你,你怎么办?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看了他就能搭,看不见就不能,他立体的那种空间的东西还没有发展好。 教师教研论文:园本教研——教师成长的沃土 【摘要】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模式基本延续着一种自上而下的计划式传统教学研究体制,教研活动中往往是领导者唱主角,教师习惯于被动接受。园长制定教研计划,各教研组照章办事。虽然也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但因为缺少了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问题的焦点是大部分教师在接受培训后仍然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工作起来没有激情,学习氛围淡化,教学缺少反思,同事间缺少合作,教学研究成为一种摆设。为了更好的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智慧不断增长,我园在保留传统教育模式优点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多元的教研新模式探究。如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改变教师的教研态度,增强同事间的合作等。 【关键词】 改变 增强 评价方式 教研态度 探究方法 一、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 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各种评价考核,每一次评价考核后,并没有对教师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遭到好多人的厌恶。但如果没有评价考核活动,大家做工作很难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教研会上,我提出了我的困惑,请老师们出主意。有的教师提出,考核评价的目标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要总与金钱挂钩,动不动就要罚钱,总说让教师尊重幼儿,在幼儿园也应该尊重教师。有的教师认为,考核评价的第一名只有一个,只有少数人能感到成功,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总达不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那如何让老师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呢?有的老师提出,能不能将考核改成考察?每次考察后,让教师充分讨论考察中所发现的自己、他人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心理负担,同时又对教师综合素质是一种锻炼,也达到了共同促进的目的。这种方法得到了老师们的集体认可,经过实践,最后把定量考核改成对各项活动的开放性考评,评语中包括优势与需要改进的建议。这种开放式的考评大大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由被动的参与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 二、改变教师的教研态度 我们总是说要转变观念,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往往出现观念与行为的偏差,在参与式培训中,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这种主动学习是通过教师对培训的主动参与来体现的。教师开始主动去观察幼儿的兴趣点,由“要我去做”到“我要去做”。 过去的教研活动总是我提出问题教师在会上讨论,现在教师们开始把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提到教研活动中,求得大家的帮助。例如:在开展“发出声音的纸”这一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时,中班教师在是否能让中班幼儿进行统计记录上产生了困惑。她将这一困惑带到了教研活动中,问题提出后就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一部分教师认为,中班幼儿已具备了绘画的能力,可以进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中班幼儿还不具备统计能力,用符号去统计就更难了。我说:“各有各的道理,那怎么办呢?”中班教师提出,那我就做一节观摩活动,请大家帮我看一看。在观摩课上,当教师让幼儿把纸发出的声音所用的方法记录下来时,在教研会上争论的焦点一下凸显出来。有的幼儿说:“老师怎么画呀?你帮我画吧,我不会画。”老师讲解了一番,效果不是很明显。针对这些问题观摩活动结束后,大家又进行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1、记录的适宜方式要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紧密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为幼儿积累记录的方式和经验,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统计记录,统计的方法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而定。 通过这样的教研多动的开展,教师感到收获很大,教师们都能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参加教研活动,有了困惑都会主动求得大家的帮助;有了收获便会和大家一同分享,教研氛围和谐,教师的教研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三、探究教研的方法 我们的老师备课,多是对着书本,对教材中的幼儿学习的重难点时常把握不好,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更缺乏仔细的思考和研究。所以,活动中常常出现对幼儿原有经验认识不足、备课难点找不准等现象,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对幼儿的了解和研究、对学科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设计了让我们感受和体验的学习情景,同时强调每位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也要亲身感受和体验所要教的学习内容,在体验中找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关键经验,以此为基础再来研究教法。如在进行体育活动研究前,我们首先找到冬天锻炼达标标准,大家还找到有关书籍做参考,然后分析各项目中不同工作的基本要领,对大家在讨论时有争议的动作,我们就亲身实践做一做。比如双脚连续跳,到底是前脚掌先着地还是后脚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助跑跨跳的基本要领有呢些,其中有没有腾空的动作?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找不准,于是,我们就上操场上实践,大家边看边研讨。结果,教师不仅找到了答案,而且引发了对以往组织这类活动经验的回忆,并进一步思考了材料上提供的注意事项和前期应做的动作练习等,为科学的设计出适宜幼儿学习的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支持。 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将有力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向课程实施的转化,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以教师为本,以激发教师积极性,调动教师主动参与,以集体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教育教学实践为核心,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使教研活动成为以幼儿园为基础的,以每个教师为中心的,以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有效活动。 教师教研论文:中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和阻力 【摘 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关键词】:中学 校本教研 困难 中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和阻力是什么呢?本人走访了不同中学的一些教师,下面五点是对他们访谈结果的总结。 一、没必要研 校本教研的理论宣传并没有引起教师内心的共鸣,a教师说“校长曾多次给我们宣传过校本教研精神,但在具体执行时,也是走走形式,没怎么当回事。我们也是应付把任务完成,一月交一篇反思笔记,一学期交一篇论文,糊里糊涂就算过去了。”b教师是重点中学的一名老师,他说“在我们学校,校本教研是校长、教研员和教研组长为首的骨干教师的事,我们普通教师只是等、靠、要。等校长把实验区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拿过来,靠教研员把他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或向骨干教师把优秀教案要过来,自己只管上好课,批好作业就大事告成了。”c教师说“校本教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嘛!如果把写反思、准备优质课的时间拿来分析教材,研究考试方向上,让学生多做题,那学生的成绩不就提高了嘛。现在大张旗鼓的搞教研,没啥起色,反而弄的老师一身疲惫。”这几位教师从领导的角度,从教研责任人的角度,从提高教学成绩的角度认为校本教研的价值不大。 二、没条件研 教研过程中,不同的学校遇到不同的教研条件障碍。条件差点的普通学校最起码的图书资料都配备不齐全,条件好点的学校软硬件设备齐全了,但时间精力又上不去。d教师说“现在实行新课程,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搞校本教研的理论和方法是什么?我们很需要这方面的资料,可我们学校有很多年未购置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图书了。”e教师说“我们学校效益不错,校长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投入,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像教学光盘、电子图书、专家报告录音、录像等都有。图书资料更不用说,除了购买大量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外,还定了大量的报刊和杂志。关键是我们没时间看,没精力看。每天从早到晚备课、上课、上自习、辅导、批作业就让人很累了。” 三、没能力研 校本教研是伴随新课改而强调的新生事物,教师现在的能力还远不能满足校本教研的质量要求。 学校聘请高校专家到学校指导的机会少;教研员教研水平低,不能胜任教研任务;学校骨干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诸多的原因导致教师教研能力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从而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展开。f教师从普通学校的角度谈教师对专业引领的渴求。“校本教研与传统的教研不一样,可不是说搞就能搞的,得有一定的教研专业能力和水平。教研员是专业引领任务的承担者,但现在的教研员呀,都是多年不上讲台的老教师,或是厌倦了一线艰苦工作而通过走关系走到教研后台的。 他们每学期到校来检查一下教学工作,了解一下教学进度;或是过一段时间组织一次研讨课,我们根本上就得不到真正专家面对面的指导,也就不知道怎么去搞教研。”g教师从比较高的角度谈了她对专业引领的看法。“我们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比较高,我们不指望从教研员那里提高我们的教研水平,每次活动后听听教研员宏观上的指导和点评倒是可以。毕竟人家是专门关注这一行的嘛,有些地方就是站得高,望得远。不过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学校经常教师出去学习培训,但这些教师回来后很少作汇报。学习也定期请高校专家来学习作讲座,确实让我们开眼不少,但专家到课堂听课,评课很少,面对面倾听我们每个人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回答的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能力的提高。 四、研而无获 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聚在一起,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一起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即“教学相长”。但真正的校本教研并没有给教师带来应有的收获。这也是影响教师教研积极性的主要原因。h教师是一名普通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她说“我也想把教研活动搞出点名堂,但每次教研,大家拖拖拉拉,好不容易开始了,也是说话的说话,改作业的改作业,没几个人把教研当回事,遇到讨论的问题,也是七嘴八舌难有结果。这样的教研搞前搞后没两样,教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没有任何收获,谁还能提起兴趣?我们组长也知道这个理,就是没办法。”i教师是重点学校的一名年轻老师,他认为“很大程度上还带着传统方式的教研,不适合我们年轻人的特点。我们不会在固定的空间、以单调的方式去实现我们所追求的,更不会在这种条件下追求无为的结果。我们希望每分钟都用在有益于快乐、健康、享受、有收获的活动中。” 五、获而无用 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教研,不仅考虑教研成果能不能提高教学,还要看对自己是不是有用。然而考核上的不合理,使校本教研的价值大打折扣。j教师是一名年长教师,她认为教研是年轻教师的事,对年长教师尤其是快退休的教师来说,教研没有任何意义。而k教师这样认为“校本教研从本质上来讲是有用的,而且是非常有用的。我们说它没用,那是人为化的说法,是我们的考核不合理,领导不重视所致。从我们学校来讲,有搞好教研的相对比较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教研也颇有成效。对教研绩效,我校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但相对于高考奖励,那就太不起眼了。所以教师谁还会跟教研过不去?” 总之,尽管学校情况不同,教师情况各异,但他们在教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是一样的。即思想上的没必要,条件上的不充分,能力上的不到位,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展开;校本教研的无成效和校本教研无用论直接抑制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校本教研的恶性循环。 教师教研论文:关于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传统教研范式申的问题,主张以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视教师为独立自主发展的人,赋权于教师,尊重教师话语,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实?的价值与意义。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新教研范式在教研目标、组织管理和学科教研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为学科教研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教研员;自主发展;人本主义 一、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理论基础 按照库恩的解释,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体系。库恩认为,“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他们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即一种“世界图式”或世界观。“范式一词通常被理解为人们看待与处理特定领域内的一种现象或一系列问题的基本原理”。本文中的范式指教研员与教师组成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英语学科人本主义教研范式指团体中英语教研员与教师围绕共有的英语学科教研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英语教学实践中问题时的基本理论、视角和话语。 最早提出人本主义范式的是泽兹纳(zeichner),“人本主义范式强调教师教育将教师培养成为完整的‘人’,促进教师心智、品格的全面成长,重视对专业知能中各种知识、能力、信念和态度的反思与经验重建”。人本主义教研范式是指教研员应将教师看做独立自主发展的人,促进教师心智、品格的全面成长,引领教师反思英语教学实践,重视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传统教研范式以客观主义为基础。客观主义教研范式体现旧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即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性格、规则、自律、服从以及勤劳的习惯,培养一种专门的职业技能。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教研范式主张教学存在规律,它是一种稳定的结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制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研的内容为教研员指导教师教学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并将规律输入到教师内部。教学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着教学中隐含的因果规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且价值中立,这些客观存在的真理支配并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教师服从于规律,处于被动的地位。教研员在研训中传播客观的教学规律,带领教师追求普遍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研的方式必然以教研员为中心,教研员控制教研内容以及教研的活,动方式。教师成为教研员知识的接纳容器,教研员的主张在教研中起重要作用。教研员在研训中强调统一和标准,认为统一的标准能预测教学后果并提高区域教研质量。 (二)新教研范式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张奎明博士则认为:“建立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以及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传统教师教育范式正在被解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主张教研的本体教学实践的规律是教师群体创建的集合体,它的存在取决于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方式解释教学中的各种教学现象。英语学科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认知离不开教师的个人语言教学实践经验,需要教师自身参与探究、反思、建构等活动,最终建立起教师个人对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解。理查德·亨利·托尼(r.h.tawncy)曾经说过“:只有当人进行思想,有自己的意志并且行动时,他才是真正的自己。”语言教学研究是基于个人教学环境的创造过程,每位教师在创造中积累对语言和语言教学的理解,教师的教学知识是独特而多元的。每位教师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教学知识。由于每位教师具有不同的经验,因而构建出的知识具有差异性和多元性。教研活动的内容是多元知识的汇集,教研员提供交往和互动的平台供教师理解与反思。教研活动的方式是开放的,不限定于具体统一的模式和方法,重视教师个别差异,教师在自我判断、自由选择中自主地成长。艾·伯林(i.berlin)认为:“那些曾经为了自由本身的缘故而尊重自由的人认为,应该自由地进行选择,而不是要别人代为选择,这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的教研范式体现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新的教研范式赋权于教师,尊重教师的话语,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实践的价值与意义,教研员与教师共同选择与参与者相关的教研内容,以教师自身的实践理性和反思理性为基础,引领教师形成个人独立的立场和观点,探求与自己相关的学习经验,构建独立的自我,在平等、交往和互动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中筛选各种信息,并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成长。教研员在新的教研范式中起支撑作用,以引导者、咨询者和对话者的身份,创造情境供教师在经验中构建实践性知识,搭建教师对话的平台。 二、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结构特征 (一)教研目标:引领教研主体一教师为“独特的专业自我”。传统英语学科教研范式以教研员训练和发展英语教师的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为价值取向,其目标定位为掌握熟练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英语教学知识和策略,教师将教研中接受的普遍教学规律运用于课堂教学。“传统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是技术效能。为教师教育确定了一个以具体的、外显的、可操作的行为指标为主体内容的目标体系”。控制与规约成为传统教研范式的一大特点,专业标准化的英语教学行为规范由教研员决定,并自上而下地严格执行,普通教师及学生对研训的内容影响甚少。 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以教研员引领和发展教师实践理性和反思理性为价值取向,教研的目标定位为教师自主诠释教学,建构其意义与理解,教研员引领教师成为独特的专业自我。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强调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实现知识现、教学观的转变。关注的焦点不是用专业的标准规约教师的行为,规约教师的行为并不能实现教师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改变,机械地限制和规定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在教研中获得的知识只会成为僵化、不实用的教条,影响研训的效能。真正让教师实现成长势必以教师为主体,建立在教师的实践基础上,教研员引领教师积极地体验教学,诠释和反思教师的主观体验,领悟英语和英语教学中蕴藏的价值观和意义,构建教师个人独特的专业信仰和专业认同,构建个人的教学知识。改变教师的知识观和价值观,从而使教师成为独立的专业自我才是教研的真正目的。教师的专业自我影响教师在具体语境中的个人语言及行为选择,帮助个人根据教学情境自由选择适合的学生语言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理论转化为实践。 (二)教研组织管理:以平等、合作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载体。“当前,教研室、教研员依靠其部分行政职能拥有大部分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分配权,享有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法摆脱的结构性依赖的优势地位”。由此可见,学科教研员掌握一定的教育资源,享有检查、监督、评价学科教师教学的权利,受我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室呈省、市、县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如果教研员欠缺专业道德、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则难以避免工作中的武断与专制。“教师教育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一个方向是延续武断的、专制的官僚组织体制;另一个方向则是转向参与、合作、分享权力与责任、扎根共同体的专业发展方式”。因而教研组织需要成为平等、合作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成为新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的载体。 在教研员和教师组成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平等地分享、思考、内化知识,在自身理解基础上构建个人的知识,形成个人独立的观点。教研过程中,教师主动根据个人需要选择知识并表达个人的声音,知识呈多元性、平等性和情境性。而非传统范式下不顾个人的需要统一被动接受教研员教授的知识,教师的个人观点无法得以展示,传统教研范式下的知识呈单一性、权威性和去情境性。因而,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平等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教研员与教师组成的英语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主要工作模式为立足教育现场的情景式协作模式,英语学科教研员为区域教学专家,熟悉当地教育设施及教师的实际语言专业水平及教师的实际需求,区域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特征、教材及英语教学资源、家长整体素质、英语教学问题等当地英语教学场景特征,同时掌握一定的教育资源,教研员能为理论转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能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英语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弥补理论与实践的代沟。因此,教研员引领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应立足当地的教育情境开展现场教研,全面地诊断当地的学科教学状况,为改进学科教学和管理提供咨询,同时发现学科教师中的有效经验和优秀典型,在区域内推广传播。否则将沦为游荡在理论与实践断层中的行者。“教研员角色定位:行走在理论与实践断层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起中介作用。在课程与课堂、研究与实践、行动与反思中发挥中介作用”。 (三)英语学科教研的目的:为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自主地形成专业信念、观点和看法,最终的落脚点在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因而教研关注教师的语言观、语言教育理念及师生观,这些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思想、经验及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教师的观念是教师专业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观念与教师的专业行为是相互关联的”。教师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对自身教学情境的诠释与理解,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选择。教师所决定的教学行为产生的后果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反思、更新其教学观。因而教研的重点在于构建教师观念。教师的教学理念被认为是教师专业“设备”的关键部分。帮助教师形成个人实践性教学理论是教研员的重要任务,实践性理论是个性化、情景化、动态、不断变化的,决定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下的具体教学行为。教研是重新建构教学观念的专业场所,一方面,教研员挖掘教学中“隐性理论知识”并使其显性化,引导教师具备系统的教学理论系统;另一方面,教研员根据区域的教学情况补充、更新教师原有的主观性理论,促使教师个体形成“实践性理论”。 教研需要关注教师的知识观,尤其是学科知识观。传统客观主义教研范式中英语学科教研更多关注学科本体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英语学科教研应强化教师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教师离校后专业知识与能力退化的问题,熟练掌握交际工具。但语言不能仅仅为表达意义的符号、人类交流信息的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中教研员同时也关注教师的精神状况,鼓励教师在语言中领悟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思考存在的价值,以语言为载体引导教师获取多元信息,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观点,教师在语言中得以成长。教师语言观的改变能帮助改变学生功利性语言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思想蕴意,在语言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成长。 学科教研的过程由传统的传递式改为批判式建构。由于知识社会中知识快速递增,语言的形式和功能随之不断加载新的内涵。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价值观转变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这些因素导致语言教育环境异常复杂。独立、创新、批判的思维为教师解决复杂教育环境中的新教学问题提供自信,而教师的批判思维无法通过传统的传递式教研形成,互动、批判式建构才能帮助教师独立批判思考的能力。英语学科教研需以英语教学问题为中心,教研员引导教师基于专业知识和专业体验上互动并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研员系统地引导出教师的经验、观点和概念,将教师置于不完整、相互冲突、多种多样的观点中,为教师搭起脚手架供教师主动建构。与传统客观主义教研范式从量上关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相比,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从质上关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强调教研的过程,教研中学科教师的主动生成,形成独立的专业自我。 三、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的意义 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学科教研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传统客观主义教研范式向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的转移体现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价值取向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转移,深层次关心教师的内心世界,由规约教师的行为转变为教师的自由发展。长期以来,学科教研重点放在技术层面,引导教师改进学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忽略教研员与教师互动对教师及教学的影响,忽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与解释。传统的客观主义教研范式偏重于教研员、专家的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忽视教师本身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忽略教师对教学合理的怀疑与批判、思考与解释,教师被屈从于权威。教师基于日常教学实践的知识被淹没在专家的话语中,无法得以彰显,而事实上教师也是知识的诠释者、建构者和创造者。人本主义范式为教师提供表达观点和思想的平台,体现平等、合作、交往的教师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构建专业信仰和专业认同、塑造专业自我,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范式的不可通约性只是说明二者在基本理念方面缺少共同的交集,但并不意味着两种范式之间是对立的‘非此即彼’(either—or)关系,在现实中两种范式完全可以以‘既有又有’(both—and)的形式共存”。两种教研范式无所谓正误和优劣,范式发挥的作用需视情境而定。客观主义教研范式曾在我国师资严重不足、教育条件落后的历史时期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客观主义教育范式仍旧有其存在的空间,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基本和前沿的教育理念,加强薄弱地区教师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熟悉最新发展动态,跨区域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在经济落后、师资薄弱地区用最少的财力惠及最大面。因而两种教研范式都具有其适用范围,新人本主义教研范式鼓励专业团体中教研员与教师开展苏格拉底式讨论扩大教师对教学中所涉及概念和价值的理解,为教师专业发展多提供一种选择和路径。而教研员的任务则是科学地分析两种教研范式的使用范畴,使两种教研范式共同发挥其最大作用。 教师教研论文:论析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校本教研;体育教学;体育教师;途径 [摘要]校本教研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高校应从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人手,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促使其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随着校本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校本教研逐渐成为了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作为推动大学生各项素质提高的重要力量,已经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校本教研也逐步深人到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中。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内涵和实质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以解决学校教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要求学校确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人本”管理思想,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以期充分调动教师个人、集体以及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要求各种改革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在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以教学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实质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强化教研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求院系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比武、体育教学研讨会等,调动体育教师自身参与;三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拓宽渠道,鼓励体育教师多进行专业研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这既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措施。 二、校本教研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 1.自我反思是开展体育教学校本教研的前提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z7。反思是每个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推动校本教研的前提。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自我反思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自觉性,即体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人到更优化的高校体育教学状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达到身心发展的和谐统一。其次是自我批判性,即实现“存在问题—整改,发现问题—深思,找到经验—升华”的三步曲。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第三是个性化,即以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形成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如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的热情度来评判教学的过程,或者采用教学设计、备课、执教、听评语以及观看课堂录像等措施,加强对教学的自我反思,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校本教研改革的对象。体育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实施者,进行自我反思时必须时刻以学生为对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团结协作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教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调加强体育教师之间在体育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和共同分享经验川。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学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校本教研可以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性和协作性,也能充分发扬个性和特色,扬长避短。因此,体育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高校体育的校本教研主要表现为:以教研室为互助载体,开展集体备课和讨论,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采取听、说、评课和教学比武等方式,加强体育教师间专业能力的切磋,通过实际比赛,让体育教师素养得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育,意志得到锻炼,素质得以提升。通过校本教研,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可实现由单一的体育教师的技能教学过渡到情意教学,集体的教研活动使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增加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激情,从而达到锤炼个人人格魅力的目标。 3.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提升的关键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与问题而展开的,但它又不完全囿于本校的范围,这就要求学校要确立专业引领的思路。一方面,本校优秀体育教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校应注重体育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注重调动骨干体育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注重在学校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共进的教研氛围,使他们能在宽松的教研环境中提升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本专业知名专家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学校应创造条件,聘请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领域中杰出的人才引领课程改革,通过开展专业研讨会、报告式引领、观摩式引领等不同的途径,促进本校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专业引领过程中,学校要多为体育教师提供“新理念、新课程、新视点”的开放式教学活动,通过组织课前钻研教材、教研组研讨、相互学习、公开教学、教学观摩、课后说课、评议、反思等系列活动围,使全校体育教师得到学习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机会。 三、高校体育教师完善校本教研的途径 1。学校层面 (1)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 民主决策过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叫。 目前,体育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基础教育,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将更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树立起“以校为本”的理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促使体育教学由浅人深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组织一批长期在体育教学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并加以推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高校要把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研、用”作为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列人日常检查和教师达标考核活动之中,使校本课程逐步深人人心。 (2)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活动在高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在由单一的教学实践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因此,如何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显得非常重要。 校本教研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养成自觉的研究态度和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并乐意为之的行为。因此,体育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主观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真正进人到研究的状态,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增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出现,已经为校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报、广播和电视台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在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及典型事例,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介绍、评优活动等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在教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品尝到研究本身的成功和喜悦,是推进高校体育校本教研的关键。 (3)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 校本教研能更好地突出学校办学的特色,是推动高校教学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深人,营造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促使体育教师乐于将校本课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校本教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应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是营造和创建和谐宽松的学校环境的基础。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随着国家校本教研相关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将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各学校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将学校自身制定的综合考评与体育教师教学评估相结合,已成为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第三,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在学校制度方面,应确保教师拥有校本教研的时间和空间,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力,如让教师拥有随时借阅一定的教育教学类图书、教育期刊的权利,拥有自己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教研团队的权利等。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积极的、探究的文化氛围,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建立制度上的保障。 2.教师层面 (1)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评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要有计划地参加跨区域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抓住机会向专家学习;要养成反思交流、团结协作的研究习惯。在学习方法上,应注重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的交流和梳理,让自己养成积累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良好习惯,并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将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训练学以及专业理论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体育教育前沿理论指导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 (2)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时,应把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所授班级,对照先进体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研究优化课堂体育教学的方案,用辩证的观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扬弃,创造性地开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形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学生的特点这五个体育教学的重点环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教学之余,应坚持有计划地参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参加多层次的体育专业领域的改革探讨,注重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3)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校本教研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长期在一线教学的体育教师大多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体育教学实践充满热情。如何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来,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学校应在充分保护他们的教学积极性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既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又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个性特色,使教师在互补合作中促进其专业发展。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都是很有利的。 总之,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进修三者融合在一起。教师经历一个主动行动、不断反思、合作互助、交流分享的过程,并在这一持续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教学,完善自我。可以说,校本教研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研论文:提高小学教师教学教研高效性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教师的教研质量的基础 1.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 优秀的传统文化给小学教师的影响是全面的,也是积极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合传统文化,对小学教师进行引导,使其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同时,高校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提升和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的作用,从而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道德的阶梯上,不断攀升。 2.将教师优秀的人格塑造起来 要想将教师健全的人格塑造起来,就要让教师妥善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断使其完善自身,从而慢慢的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个体修养以及强调理想人格,毋庸置疑,这对完善小学教师的人格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可以说,在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更利于其将健全、优秀的人格塑造起来,更好地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 3.利于小学教师将正确的三观形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小学教师在价值判断以及人生态度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频繁的出现了个人主义和反文化以及拜金主义的现象,为了能够让小学教师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使其发挥出指导作用。 4.对和的思想进行传承 在传统文化当中,和的思想占据的位置极为重要。几千年前,我国就极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而这种观念也慢慢地对现今中国的发展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结合小学教师与其他教师教研的交流,能够让教师更大范围的吸收最新教研思想,并把优秀的教研方法进行传承。 5.传承爱国情怀 在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的爱国主义精神蕴含其中。可以这么说,正是这样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才支撑了民族的发展,才让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也才培养了一批一批有着爱国情结的民族英雄,赋予每个时代新鲜的活力。这种爱国情怀,每位中华儿女都应学习,且要具备这样的品格,更应传承。而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融入,更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小学教师教研方法创新的关键 (一)打造强大的师资队伍 要想更好地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够传道授业以及为学生解惑。而作为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还要不断地将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修养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榜样作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某种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心智正在成熟阶段,对外界的事物也有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注重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提高认可度。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传授,其自身也应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才能够更有效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师理念,不仅要对新事物进行学习,还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二)在教学内容中融合传统文化 要想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对针对性的教材进行编写,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体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所选的文化知识要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一些传统文化的资源进行开发。另外,学校应将小学教学新教研方法的相关内容增加到教师培训当中去,使其在各个学科当中得以渗透,并为各个学科的融合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科技不断在发展,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而学校的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应对媒体技术进行利用,这样不仅便于实施政治教学,还能够更利于渗透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要强化建设校园网络,并在小学的网站界面上对专属于传统文化的界面进行设置,以声音和视频、图像和文字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呈现出来,这样能够让小学教师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也能够让其充分感受文化当中的无穷魅力,从而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 (四)组织传统文化的活动 小学教育不能只重视文化理论,这样非常不利学生吸收优秀的文化,所以,小学教师要基于理论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活动进行创建和组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乐趣,还能够以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在组织传统文化活动的时候,可应用多样的丰富形式,比如,小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可展开学习交流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举办古典名著演讲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国的各大节日期间,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把优秀文化展现出来;开展一些小学教师的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国家的纪念馆和文人历史古迹以及博物馆,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另外,高校也可组织一些同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比如礼仪社和相声社、戏曲社和文学社、书法社和话剧社,通过这些社团,更利于组织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活动。还有,可组织一些比赛,比如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以及相声比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学教师教学过程的教研方法,要注重教师对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产生一种认同感。同时,也要有效地将小学教师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助于其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将健全的人格塑造起来,从而实现以自身为模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者:刘顺民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柳沟店小学 教师教研论文:新课改中学语文教师教研改革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一些促进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研模式的改革方法,使得教研模式更加具有操作性,同时也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思想的一种更新,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加有利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师;教研模式改革 一、前言 自新课改提出后,国家教育部越来越严格要求教师的教育工作,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新课改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研模式的改革为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目前众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是积极探索如何来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快速成长。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学校组织开展了通过将课堂教学作为载体的教研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课堂作为一个共同的整体来提高其专业化。 二、学生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研究探索者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只是扮演者一个教书者的角色,他们的工具也只有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足矣,完成教材指定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师主要的工作任务[1]。然而所谓的研究者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具有研究某种东西的权利与义务。但是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却没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权利与义务,充其量也只是一名参与者。而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作为一名教学的研究者,积极主动研究与反思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难题;对于课程、教学以及教材等进行积极主动的研究与探索,在新课程改革下,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属于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三、积极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教师成为知识的培养者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阅读的主体。新课改下,要积极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其兴趣,要采取奖励等有效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并给予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博览群书,慢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辩论赛、课外知识阅读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为其提供广阔自由的阅读空间[2]。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自愿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从而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使用多种阅读方法,慢慢找到适合自身的合理的阅读方法。在学生进行浏览阅读时,只有掌握了合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时,要督促学生培养边读边标注与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采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相结合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四、增加课外活动的开放 新课改体制下,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外活动的开放。学生适当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与老师的感情,增加与老师之间的亲和力,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实行新课改体制后,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增加课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教师教学的真正目标所在。通过对课外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积极思考,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打破单一备课模式,进行集体备课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独自一人完成备课的,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比较匮乏的。在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应该提倡合作精神,互相支持帮助,分享各自的经验,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切磋与探讨,共同学习与成长。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不仅是校本教研的标志,也是其灵魂所在。所以,新课改体制下,应该积极开展开放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即根据年级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经过年级组商量后,由每位教师来选择教材中的不同内容给予授课。在教师主讲过程中,一定要清楚新课程的标准,新课程的新改变以及学生的领悟能力,并且一定要讲明白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设计思路以及对于教学方法和作业是如何设计的。并且,要规定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必须有一位教师对全校进行公开授课,鼓励其他各科各年级的教师积极进行听课,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个公开交流的平台。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使得每位教师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及时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与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打开教师之间交流的大门,减少封闭现象的存在,充分调动其教学的积极性,通过中学语文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与教研文化环境。 六、结语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新课改体制的实行不断使这些问题得以发现并得到不断优化与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不断创新,使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中学生真正的课堂魅力。然而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应用到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去,从而为我国的教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刘纯 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教研论文: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下的教师培训论文 一、问题与设想 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以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工作室指导教师刘永东的“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嵌入到工作室开展的培训活动中,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等培训活动,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构建出一种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和工作室团队成员达成相互学习、交流和相互促进彼此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目的。 二、模式建构与实施案例 1.理论基础。 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成人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学习特征。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马克姆•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已有的生活经验、以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学习动机多样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和独立性取代了对老师的依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更希望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在成人培训中,不应把知识灌输给成年人,而应视其为学习伙伴,采用相互探讨、交流的培训方式。成人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供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通过共同探索,能丰富集体的认识。另外,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很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因此做好培训分析,了解成人学习的需要是开展培训的基础。而“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运作正好与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相吻合,它本是教研组教研运作的一种活动模式,是指三所学校联盟或者同一学校的三个年级集备组,按照固定的教研模式,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活动。由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又与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相呼应,因此,工作室团队尝试利用该模式进行开展培训,并对模式进行完善和发展。 2.模式建构。 在模式建构之前,对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需求分析与目标内容的确定。学员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是培训的基础。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培训对象的起点水平、学习动机、工作中的需求等。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因此还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与培训对象建立联系,对培训需求进行沟通,明确培训者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创设学习、交流、共享的环境。其次是实施过程与评价总结。根据既定培训计划实施,把培训实施流程设计为五个环节: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五个环节的实施顺序将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并对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培训的改进建议。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的“广东省2012年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培训活动,对“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研究,在教师培训中通过构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系统地、有效地设计培训过程与实施培训方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模式。 三、实施案例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对象是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间长达20天。培训前,工作室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龄在十年以上的达100%;在教学业务上获省市级奖励的达88%;参加各类培训的频率较大,其中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占25%。由此可见,参加跟岗活动的学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显然,单一地请专家开设讲座或听课实践学习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次的培训活动计划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既要学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促进理念的提升,也要懂得把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设计培训内容。 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培训内容为:借助专题讲座,开展课题研究理论和新教学理念的学习;运用“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课例研发;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论文,促进自身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以这三个模块达到培训目标:以指导专家、导师和辅导团队为引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为载体,通过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的实践过程,汇集群体智慧,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相互促进彼此的专业持续发展。 3.创建培训环境。 首先是创建交流平台、组建研修团队。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在培训开展之前工作室团队创建了教师工作室QQ群,组建了“三人行”研修团队、专家指导团队和辅导团队。其次,确定研修内容,开展自我研修。培训全过程需要受训教师先进性自我研修,学习和了解“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相关理论知识。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的教研交流活动,强调的是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开展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为了让受训教师在培训中更好地形成互动,激发他们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在培训开展前,工作室确定了课例研究的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最后是确定培训形式,拟定培训大纲。根据前期的预设的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活动的形式,培训活动计划分为三个并行的模块。 4.开展实施过程。 培训一开始,进行开班仪式。内容包括:培训团队成员的相互介绍,工作室主持人介绍本次培训的整体计划和安排等,目的在于让受训教师明确培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根据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把培训活动分为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总结反思三个并行模块。第一模块:理论学习为提高培训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提升学员理论学习的效益和实践效益,基于学员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也已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工作室在开展本模块学习活动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例如:在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室组织“跟岗培训开题报告会”。会前,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有关资料,联系已有的教学经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初稿,并通过三人行研修小组进行组内交流,修改形成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稿。会中,先由学员向全体研修团队阐述各自的开题报告,然后由指导专家对学员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进行现场的专业点评,最后再由指导专家以《怎样进行科研材料的整理与撰写》为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现场点评和讲座的示范引领,会后学员们开展进一步的组间交流,研究反思,再次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培训后的课题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模块:课例研发前期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培训的学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基于马克姆•诺尔斯提出的成人学习特征和“科组三人行”的活动模式,工作室在开展本课例研发的活动中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目的是希望学员和辅助团队成员能把彼此的教学经验作为学习的宝贵资源,在课例研发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共享。本次研发的课例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为了让学员和辅导团队成员在课例研发过程中更好地形成互动,在培训开展前,以安排课例的自主研修。学员们自主本课题进行教材、课标的研读,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教学设计。在培训期间,先以三人行研修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完成个人设计的自我修改;借助组内协商,形成小组的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组间研讨,形成课例实施设计初稿,并尝试课堂实践。在进行课堂实践尝试的过程中,工作室邀请指导团队专家进行随堂听课,并在课后进行设计点评,并以《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概论》为题开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加强理论指导。最后,研修团队对课例实施设计作进一步修稿,并通过撰写学习心得或反思论文进行自我的总结和提升。第三模块:自主体验本模块的学习活动是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中,通过自主研修、与他人的学习交流、撰写跟岗日志、学习心得、反思论文等活动,达到自我体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目的。 5.培训评价。 培训的评价,主要是以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分为受训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工作室评价三个方面。在跟岗培训结束后,工作室对本次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进行了简单的评估。主要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结果,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非常满意,认为符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培训基本模型独特新颖,通过观摩、学习、实践该模式下的备课、授课、评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培训的改进建议 1.完善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可以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便于培训后的继续学习。在网络学习平台中除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以外,还应该有专家在线辅导,以便及时解答教师在时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在网络平台中进行研讨,将他们的实时工作实践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 2.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 由于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是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通过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等形式,以实现相互促进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模式。因此,在设计培训评价时,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又因为形成性评价可以为培训者和受训教师提供改善学习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设计培训评价时应更强调形成性评价,以便进一步促进与改善培训的效益。 作者:全文骊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中学 教师教研论文:幼儿教师区域教研论文 一、学科教学知识PCK对优化区域教研的启示 1.学前教育学科知识学前教育学科知识是PCK结构的核心成分。PCK由学科知识转化而来,幼儿教师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制约着PCK的水平,因而学前教育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必然要以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前提。对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因此在区域教研中,应该帮助教师厘清学科知识,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活动内容?活动中的关键经验是什么?内容与课程的关系是什么?各领域的核心经验应该如何呈现等问题。 2.关于幼儿发展知识关于幼儿发展知识涉及多个方面,《专业标准》中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了解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等。PCK的核心内涵在于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因此在区域教研中,应引导教师关注幼儿,比如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活动中幼儿是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学习品质。 3.关于教学实践知识艾尔贝兹提出,教师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实践知识”。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是由一定的实践情景塑造的,也为这一实践情景服务。教师实践知识是一种动态的,是随教育教学实施环境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对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有完整的理解,就难以建构内在的知识基础和信念。因此,在区域教研中需要引领教师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关注环境创设,落实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研究教师教育教学策略运用中的实践智慧。教师求知的动机来自于实践,是由实践所推动的,教师求知的目的是回到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笔者基于对PCK概念的理解,尝试在实践中通过区级教研活动的四个转变,来推动幼儿教师PCK的发展。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引发区域教研方式的变革 1.由关注教学内容向关注内容与课程关系转变据调查,幼儿园一线教师最喜欢的教研方式是集体教学实践观摩,每次实践观摩现场都是济济一堂,学习热情非常高。有的用相机拍,有的用录像机录,但往往拍的是内容,录的是形式。所以常听到他们抱怨:怎么相同的教学设计回到本园实施时就失败。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关注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此内容与该园课程的关系。换言之,观的是浮萍而无根,教师回去无法模仿,更做不到举一反三。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区级教研环节设置上进行了两个前置。环境参观前置。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先参观幼儿园外环境及班级内环境,通过幼儿园外环境了解该园的办园理念,课程特色;通过参观班级内环境,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根据班级主题墙中呈现的幼儿经验发展轨迹,思考:执教教师为何选择此内容作为集体教学活动,该活动内容的核心经验是什么?该活动与课程的关系是什么?此环节前置,利于促进教师自觉地学习,自主构建,有利于教师批判性地审视教学活动。园本课程介绍前置。参观完环境后集中,由该园园长或业务园长介绍其课程建构理念、课程框架结构、课程实施策略及课程评价方法。这样的课程建构经验分享,有利于教师不仅看到“树木”也能见到“森林”,了解了“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了解了本次活动的核心经验与课程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仅了解儿童经验的横向联系,还关注到儿童经验的纵向发展轨迹。如此,才能透过幼儿园环境创设和课程设置洞悉其背后的理念,这种互动方式能更有效地引导教师关注学科内容知识,儿童发展经验和教师实践策略的融合,推动教师发展教学实践性知识。 2.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教与学关系转变教研观摩活动中,参加教研的教师摄像头大多数都是对着执教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录在其中,用于回去模仿。有的教研示范课,为了追求“漂亮”“顺畅”,教师像个演员,形式方法多样,内容综合成大拼盘,场面热热闹闹,活动顺顺利利,而幼儿的经验却在原地不动。忽略了教学手段与方法是为提升幼儿经验服务这一主旨。究其原因:其一,幼儿教师的领域专门性知识被简单化地与学科专门化等同起来,而真正有效的整合式课程实施以及对幼儿学习的支持,恰恰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领域教学知识。为改变这一现象,在区级教研活动中,由执教后说课改为执教前说课。说课说什么?一说本次活动核心经验。无论用何种形式的课程,作为幼儿集体经验提升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它的领域核心经验应该是明确的,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就呈现了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内容。二说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经验是不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三说运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为幼儿学习搭建的“鹰架结构”,即为达成活动目标,应该如何合理运用方法的问题。实际上,说课就是执教教师把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参加教研的教师要观察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已有经验在活动过程中的提升过程,当然,不同的幼儿表现是不相同的,有的是经验重复后的一小步,有的是经验重组提升一大步。教研活动就要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有意义的知识,从而支持和帮助幼儿形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3.由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向关注游戏转变传统的区级教研活动重集体教学活动轻游戏,一般安排2~3个集体教学活动观摩研讨,很少观摩研讨游戏活动。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更能呈现和提高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的融合渗透水平,即PCK水平。因此,我们在区级教研活动的内容安排上,增加了游戏观摩活动这一内容,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观摩两种幼儿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以集体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活动和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主的区域性游戏活动。游戏看什么?一看游戏的环境创设空间是否合理,区域间有无干扰,如扮演区和益智区活动空间分隔要大些,避免相互影响,空间安排要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二看游戏材料是否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开放性材料要多于封闭性材料,低结构材料要多于高结构材料;三看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专注程度,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及游戏水平;四看教师在游戏中对儿童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否适度和及时。游戏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再现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游戏由于重过程轻结果,幼儿在不断重复中巩固发展,同时教师支持水平也得到巩固和提高;游戏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观摩游戏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提高PCK水平。 4.由关注教师行为向关注行为背后的理念转变以往观摩后的研讨更多关注的是教师行为,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操作材料提供的适宜性,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及教态等,忽略了对教师行为背后理念的透视。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增加了教师执教后的反思环节,听完执教教师的“有心”行为后再议。反思说什么?有的执教后反思就好像是为别人的评课作开场白,没有说出所以然;有的说课从目标到选材再到环节设计泛泛而谈,只是作了一个自我评课。活动后反思,它与评课不同。执教教师的反思要把握的重点是活动过程与预期的关系,主要分析活动的非预期效应(包括正向和负向两方面),分析非预期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性质(是预设不周还是期待生成),分析预设活动中生成的教育行为。执教教师的现场反思具有他人评课无法取代的特殊意义,因为执教者最清楚自己的预期以及预期外的效应,而评课者依据的只是写在教案上的目标。当教师能尝试对自己预期内和预期外的效应进行原因假设和分析时,活动就能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研讨围绕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展开,如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行为是否站在育人的高度,关注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等。这样的研讨是在行动中反思,利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教师PCK的形成具有经验性和现场性。它必须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现场,是教师经过实践对教育理论反思后形成的个人知识。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把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不断教学实践、反思与调整,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为符合教育情境的教育技能与技巧,这一过程就是PCK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作者:李静文 单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教研论文:园本教研幼儿教师论文 一、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的相对应发展策略 1.新手型教师———模仿新手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直接指向于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在渗透中学习。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具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具有创新的动力,但是新手型教师往往会流于表面,对于深刻的教育规律把握和教育章法把握不够,导致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的牵引与指导。教育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章法的。新手型教师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习得教育的基本步骤,模仿已经成熟的经验,逐步掌握幼儿教师中需要学习的,诸如师幼互动、家园联系、经验提炼、活动设计等方面内容。同时,每个新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个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幼儿园可先进行职前培训,内容包括园所发展历史、规章制度、实例剖析、工作解析等,帮助其了解工作特点,萌发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之情。因此,对于新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新手型教师提供一对一帮扶平台,需要提供优秀的教师保教活动,为新手型教师入职打好基础。 2.能手型教师———反思与创新能手型 教师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不仅能够胜任常规的保教活动,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园本教研需要逐步指向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发挥教师的内驱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积累总结的过程,教学的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素养的有效方法。在自我评价中“回顾得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是重要的反思方法之一。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会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在矫正的过程中引导出创新的动力,这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是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的。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其教师提供较为有效的反思平台,让其在反思中寻找自身不足,引导出正确的创新能力。 3.骨干型教师———科研骨干教师 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有效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运用自身的优势去指导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因此骨干教师在幼儿园的地位是直接而且突出的,必须发挥骨干教师的中流砥柱作用。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指导作用,而且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定的有效培训,但是,骨干教师必须逐步地走向科研平台,将自身丰富经验转化为可以研究的一般幼教规律,才能突破教育瓶颈,推动自身深入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园本教研平台需要积极为骨干教师创造科研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补充,思想上倡导“走出去,引进来”,为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创造机会;行动上倡导“先进理念本土化”,为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教学计划,参与课题研究,为骨干教师的跨越发展,创造坚实基础。 4.专家型教师———引领专家型教师 在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在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老师。专家型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师德和职业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业务知名度,能够在一定范围产生积极影响的公众人物。专家型教师在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中属于精神核心,对于幼儿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专家型教师,幼儿园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教科研交流平台,促进专家型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优质的外出学习机会,推动专家型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反思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发展策略 园本教研,除了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外,还要为教师的共同学习创造机会,让教师能在共性活动中,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推动自身专业发展。 1.观摩与技能 培训观摩与技能培训是较为直接和有效的,教师通过观摩和技能学习,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技巧,可以较为直接的加快自身学习速度。首先,从园本教研实际来说,观摩可以包括优质教学课堂,也包括了入园参观等学习模式。观摩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尤其是新手型教师而言,可以给予其较为直接的感性经验,对于幼儿保教活动可以有较为直接的认识;对于能手型教师可以寻找更多的创新点;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在研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反思能力;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可以提供较为鲜活的案例便于研讨。其次,由于幼儿园教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其对于幼儿教师弹跳画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职业要求。因此,在美术、音乐、舞蹈、片段教学(说课)、备课、教学等方面都可以在专家引领、骨干制定培训计划、能手教师实践、新手教师学习的模式中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2.专题研讨模式专题研讨 其根据是园本活动中出现的某一个较为突出的保教活动问题,通过集中交流、探讨、梳理,总结出规律的有效模式。这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点的有效性来促进面的普及型过程。第一,专题反思。专题反思是具有专门针对性的反思行为。大家互通成功之道,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说出,共同分析解决。在专题反思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反思活动中,习得大量有益经验和鲜活案例,为应对相似情景问题,提供了有效依据。例如,年轻教师可以在针对如何做好班级离园时间段的幼儿组织问题中向有经验教师学习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第二,主题读书交流。对于教师而言,其必须从内心对于知识的获取抱有兴趣,而主题读书交流活动,为教师的主题研讨提供理论高度,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教师提供针对性、专门性的知识。例如,关于如何做好观察记录,推荐《观察儿童》、《计划、记录与幼儿发展》、《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相关书籍,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专家入园指导。专家入园,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走向正轨,同时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上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专家入园,不同阶段的教师可以获得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育专业理念,这从整体上推动了新教师的专业觉醒、能手教师的反思深度、骨干教师的研究能力乃至专家教师的思维碰撞。 3.优化教师管理 关注教师需求首先,幼儿园的管理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关键。幼儿园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重教师的感受,对工作中的问题要予以积极暗示,避免消极命令。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管理者要不断学习管理经验,通过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让教师体会到自身价值,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次,园本教研活动,要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良好的整体组织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发展。幼儿园工作是一个琐碎复杂的工作,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压力过重情况,所以,幼儿园要学会关注教师的心理发展,引导教师发现工作乐趣,帮助每个教师获得职业成就感,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关系,促进幼儿园情感环境的纯净。最后,要通过一定的奖励手段激发教热情。幼儿园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教师工作热情,对于表现突出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进修和学习机会。如带薪学习、外出考察等,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的进修行为,例如学历进修,进而创造出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幼儿园发展和保教质量的深刻课题,幼儿园要在园本教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实际,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同时,确定多种教师培养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作者:郭阿苏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教师教研论文: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振兴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大力培养名优教师,突出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确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工作理念,提升教研水平,强化教师培训,扎实有效的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有一个新的提升。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教研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指导实践能力 教研员要通过自学与外出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与教研水平。组织好全县优质课评选活动。多渠道收集信息,邀请市教科所、桥西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教研室、九中、下东营等学校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协助学校搞好中小考备考工作。 (二)大力倡导集体备课,真正实施高效课堂 各学校在开学初制定出集体备课方案,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并认真组织落实,杜绝形式主义、低效或无效的集体备课。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组织好全县优质高效课堂的评选,以高效课堂打造名优教师,以名优教师引领高效课堂。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常规教学的视导、评估工作 教研室分中小教两个组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评估和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检查作业教案、座谈等形式,对全县五所中学、21所小学进行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看教学常规的落实,比教学成绩的提高,并以此结果作为对优胜单位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 (四)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拓展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县进校要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分类指导,严格考核,保证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 (五)实施中小学名师工程,加强名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县级名师专家库,培养名优教师,发挥其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支专家型、引领型的名师队伍,要完善专家队伍的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六)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加大专项培训力度 要转变培训理念,研究新的培训模式,努力打造县骨干教师、新教师、幼儿教师培训的精品。要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新课标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 (七)坚持“师德与业务两手抓”,切实抓好师德建设 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开展“师德活动月”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要健全完善师德考评及奖惩制度,搞好师德培训,加强“以校为本”的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定期注册、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教师教研论文:中学教师教研体会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谈及新学期的教科研设想,我们会坚持自己的做法,那就是:以研导教,以教促研。 在x中学,老师们对教科研不再陌生,因为x中学的教科研就是解决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学期伊始,展望前面的教科研之路,老师们对自己,对学校都充满了信心。作为学校教科室成员,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前提下,为实现“培名师,育优生,出高质,创名校”战略,我们将落实“以研导教,以教促研”,具体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我们知道,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样的道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学校的生命。因此,学校的教科研,必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科研,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将进一步作如下努力。 首先,教科研课题的选择要体现教育教学。新学期第1——2周的时间,可以让老师们提出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由学校科教室将老师们的困惑和问题汇总,并结合区教科室规划的教科研选题拟好科研专题,交学校各教研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探究专题,来明确新学期学校各教研组的教科研任务。这样教科研课题的选择更切近教育教学实际,且课题是由教师们自己选择的,那老师们对教科研课题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其次,是课题研究过程不脱离教育教学。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出来的成果,才会对教育教学有真正的指导价值。否则,会误人子弟。事实上,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哪怕是对同一课题的研究,不同的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将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并推广,就可以使各学科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以研导教吧。 “两个基本点”,是指课堂观察和案例研究。 教科研要深入学生,深入课堂。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我们的教科研将是纸上谈兵,没有多大的价值。课堂观察在我们学校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学期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课堂观察的落实。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我们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方法与行动的结合,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参与课堂观察要经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环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而课堂观察的意义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像这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教科研才更有生命力。 案例研究是教师记录耳闻目睹的教育教学个案,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再是个人行为,应有同伴的参与。这样分析更透彻,研究更深入。老师们从分析研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能有所感悟。用这些感悟再去指导教育教学,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老师们从自己的亲身感悟中学习,比从其它任何方面学习都要来得快,来得真切,且更具有实效。 教研过程实际上是教育教学的设想与尝试,在这些设想与尝试的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总会有这样与那样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调整预设,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出高质的目标,这是我们应作的努力。 除此之外,教科研对常规工作也不能放松。常规常抓,常抓常新,那么我们就离工作目标不远了。 具体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九月份: 1、各教研组召开教师会,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拟定教科研课题。 3、课题交学校审核后,反馈到各教研组,并告知全体教师。 4、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教科研讲座。 十月份: 1、配合学校的各级各类竞赛,再竞赛中推动教科研进一步发展。 2、收集教师课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3、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参加会议,共同分析研究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4、会后要求教科研成员上交一篇感悟材料。 十一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探讨老师们上交的感悟材料。 2、课题专题研讨。邀请专家作材料写作培训讲座 3、对材料作修改、补充、完善。 十二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对教科研专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审查修改后的材料。 年元月份: 1、整理教科室各类课题材料,对课题研究研究进展情况分类汇总。 2、教师在全校交流一学期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3.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浅析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加强农业信息 技术培训 农业现代化 农广校键 论文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宝应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宝应县农广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宝应县农广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宝应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学员祁国银入学前种粮为主,零星张了5亩田藕,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观念,藕难卖。通过两年培训学习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了200亩藕田,而且带领全村发展荷藕产业,兴办了荷藕加工厂,系列藕制品出口国外。带动全村经济大幅上升。学员陆书咏,经营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有很多年,通过培训后种植面积达150亩。一家日本公司为辣蓼的生产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陆书咏在网上看到这信息,立即和对方取得联系,经过多方的交流,双方就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目前,日方对宝应进行现场调研后,决定与陆书咏就辣蓼项目进行长期的合作,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实施规模达300亩。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摘 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新技术,创建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建立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网站、农业信息短信、农业手机报、农业电子信箱、农业呼叫中心、农业电子显示屏、农业电子触摸屏、农业电视节目专栏、农业网络视频、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等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有利于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更好的为政府农业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包括城镇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现代农业;网络新媒体;信息服务。 2010年8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强调,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是实现其它三化的基础,也是建设“两型”的保证。2010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将我省长株潭确定为首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单位,这必将催生一个新的ict(信息、通讯、技术)产业。2005年,国家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设以12316为主要载体的“三电合一”平台,这必将促使我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跃上一个新台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技术、创新服务新模式,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1 湖南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1.1 湖南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从1998年起,湖南省农业厅在互联网上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开网站“湖南农业信息网” )及28个专业网站。全省14个市州农业局,100多个县(市、区)农业局自行或与本级政府配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长沙马王堆、岳阳花板桥、常德甘露寺等20多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网站当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内容。 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到2009年底,湖南已有株洲等3个市、浏阳市等18个县(市、区)建立了“三电合一”服务平台。 2006年,湖南省农业厅与湖南移动签订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战略协议,2007年开始开发以“农信通”为载体的农业短信服务。 1.2 湖南农业电子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发展。 2000年5月,省委省政府两办发出《关于在全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相继成立了“湖南省农业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求凡能公开办理的事情都要通过“湖南农业信息网”公开。 2008年,省农业厅开发建成了农业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40个行政审批项目都可以在网上申请、审核和审批。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和相关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外网)上公开和,行政审批人员在内网上进行审批,并有相应的监督程序对每一步办事过程进行跟踪。 2009年,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内网开通并投入应用。内网沟通了农业厅与省委省政府的办公系统,实现了会议通知、文件收发和内部信息交互等功能。 1.3 湖南农产品网上促销体系逐步成长湖南农业信息网的“网上展厅”是推介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的专栏。在前五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累计有1000多家企业参与展示和营销。“一站通”是全国农业企业注册的农产品购销信息服务平台,到2009年底,我省有1400多家注册用户。 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是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雏形。 从2000年以来,我省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逐步壮大,浏阳的花卉、石门的柑橘、隆回的金银花等都通过网上营销走红国内外市场。 2 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 近几年,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飞速发展,ipv6、云计算、数字地球、物联网和框计算等也先后走入实际应用,利用互联网、电话、电视等网络新媒体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技术和模式多种多样。这里将目前综合应用较多的几种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和模式简介如下。 2.1 农业信息网站。 网站用于农业信息服务是目前最多的一种形式。据农业部统计,到2009年10月,全国农业网站达到31108个,农村网民达到9565万人,有24.3%的农民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我省涉农网站也达到了500多个。 农业网站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公开信息与农业新闻、农业市场信息与农业科技信息、政府网上办事、农业电子商务和网上互动。网站运营模式既有经营性网站,也有非经营性网站。营利性网站的赢利模式主要有:在线广告、电子商务佣金、会员收费、电信运营增值服务等。 2.2 农业信息短信。 短信因其方便快捷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据湖南省信息协会编辑的《2009年湖南信息年鉴》,我省移动电话用户从2004年的1036万增加到2008年的2260万。据中国移动湖南省分公司统计,我省拥有移动手机的农村用户有1000多万。从2003年以来,我省不少县、市农业部门逐步利用农业短信开展信息服务。省农业信息中心从2006年开始与湖南移动公司签订了战略协议,利用农信通开展农业短信服务。农业信息短信服务的内容包括当前农作物(动物)生产(长)所急需的技术、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市场、产地市场)价格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手机用户可通过短信免费接收公益类信息和有偿订阅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类服务信息。 2.3 农业手机报。 农业手机报是农业短信的扩展和升级。由于每条短信的字数有限(中文不能超过70个字),对于字数较多的农业信息不能一次发送,只能分拆成多条。同时,短信不能发送图片,不利于用户直观理解信息。农业手机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适用于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的高端用户。 2.4 农业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有两类,一类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内容为文字表述的信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信箱;另一类是以电信线路为载体,内容为语音表述的信息,也被称为语音信箱。浙江省农业厅利用前一种方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农产品种养加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等,注册用户达到了150多万个。后一种方式有其特点,如信息量较大、用户不需掌握汉字输入法等。目前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 2.5 农业呼叫中心。 农业呼叫中心是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中的一个主要工具。呼叫中心依靠客服坐席(包括接线人员和配套专家队伍)、农业技术数据库和自动应答系统,开展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从我省已建成的县、市级农业呼叫中心来看,总的效果还可以,但发展后劲不足。通过对辽宁省“12316三农热线”(农业呼叫中心)的考察,在进一步改革信息来源、及时更新贴近当前生产实际数据库、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三农热线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上线半年就接受了130多万人次的电话咨询。 2.6 农业电子显示屏。 电子显示屏适用于流动人员多、场地宽敞的公众场所,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市、展示大厅等。电子显示屏建造简单、信息更新便捷、公众观看方便,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是传统宣传栏、信息墙的替代工具。 在农业信息服务过程中,非常适合于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员多而计算机网络还不够普及的地方。 2.7 农业电子触摸屏。 电子触摸屏主要用于政务大厅、政务中心等公众办事场所。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将信息更新,查询人通过手指触碰相关条目,逐层查找,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农业电子触摸屏目前应用还不多,主要用在省市县级农业部门政务办事大厅,但其方便、快捷、自助的操作方式非常适合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2.8 农业电视节目专栏。 农业电视专栏应用时间较长,[天下论文]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都有相应的窗口,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尚不普及的时代,是农民接收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因为互动性能不够,电视节目缺少广告支持等原因,财力有限的电视台播放的农业类节目较少。数字电视节目播出后,虽然增加了节目互动能力,但相对于艺术、财经、影视类等栏目,农业电视栏目及播出时间仍然非常少。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路带宽的增加和网站质量的提升,电视专栏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地位可能会下降。 2.9 农业网络视频。 最近几年,网络视频发展迅速,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网络视频技术必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在计算机普及率提高、网络带宽增加的大环境下,农业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提供的免费类农业专业视频快速增加,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主动的搜索所需要的视频信息和技术。这种融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于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集中了方便、快捷、主动和直观等诸多优点,是今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2.10 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 专用信息接收机已出现多年,不少信息类技术服务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都提供了产品,为用于农业信息服务,还开发了相应的接收芯片,集成了农业技术数据。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农务通系列产品ahpc/apda”集成了多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实用技术咨询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可在生产现场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信息、价格行情和病虫害诊断等服务。 3 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利用信息服务新技术和新模式,努力开展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是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建设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3.1 做好面向政府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政府要先行,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农业部门管理业务类型多、服务环节链条长、机构人员数量大,在日常工作中,公文制作、文件传输、会议通知、资料统计等都需要办公系统的支持;二是农业政务信息公开。农业部门所具有的政务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都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对外公布,行政许可、办事流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都需要对外公开;三是农业视频会议。为了节省会议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需要建立农业部门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四是农业数字化指挥调度。为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农业抗灾防灾和救灾、农业生产应急指挥,需要建立反应灵敏、现场清晰、数据可靠的数字化指挥系统;五是农业生产预警。能及时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国际国内各市场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开展农业生产预警。 3.2 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 农业是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和改造传统产业,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农业企业的信息化提升。农业企业在开展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工艺,开展信息化管理,开辟互联网销售市场和逐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小而散,产品没有统一规格和标准,难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和营销。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经销、农产品生产技术实施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监控,在统一环境要求、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质量和统一加工流程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农产品溯源。 3.3 做好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的信息服务。 农民和城镇居民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一日千里的时代,农业信息服务显得日益重要。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传统农业推广技术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推介等方面显得效率低,一方面使很多科研院所的成果难于形成生产力,另一方面又使需要新技术的农民难于及时获得新技术。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缺少农业生产技能,不熟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要求,不熟悉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生理需求和防病治虫的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农业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农产品市场行情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农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很大,世界的农产品市场更大,但传统农业的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辐射范围小、流通半径短,好的产品不能卖出好价。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开辟更大的市场,可了解最新的国内外行情,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掌握或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对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十分有益。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预警。农业生产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要避免这两种风险,信息化技术可发挥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气象预报,包括卫星云图、地理遥感、数值预报模型、短中长期气象预报和农作物气象估产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在农业防灾救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农情数据采集系统和涉及国内数百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的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国外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海关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使农业生产者对当前农产品播种面积、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零售市场有一个基本预期,从而避免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服务。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性教学思考 [摘要] 本文探索了“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模式和要求。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掌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课程所涉及的众多不同专业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拥有驾驭众多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确保研究性教学获得显著效果;要求学生以“主角”的心理定位,主动、独立地完成研究,积极、自信地进行公开展示和辩论。 [关键词] 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教学 一、前言 人类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的时代。农业信息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有机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生产的典型案例。我国农业生产正面临着耕地面积逐年下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短缺等诸多挑战。应对这些严峻挑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由以定性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定量为主的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方向转变。农业信息技术为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1]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目前,仅有扬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个别高校在农学、植物保护等专业开设了农业信息技术方向。[2-3]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既精通农业科学,又擅长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严重缺乏。[3-4]如何快速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性教学摈弃了教师的强灌性传授,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6]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或引导,在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发现。目前,全国高校已经在一些学科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逐步认识到研究性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7]然而,“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却鲜见报道。 二、“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模式 研究性教学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实施模式。作为农业科学课程的一种,“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施模式可以参考相关农业科学课程。例如,朱新开等[8]提出了实施“作物栽培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三种模式:(1)自主设计型,即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开拓性问题,课后自行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和归纳实验结果,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从而使得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2)课堂实践型,即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科学假设,在课堂上通过小型实验来验证或否定该假设,并通过交流讨论来提升教学效果;(3)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型,即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科学理论,通过在课外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搜集必需的资料,分析和探讨该理论的正确性,然后通过自行设计和实施的实验的结果,对该理论进行具体的检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朱新开等提出的这三种模式也适用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但我们认为,按照从课堂实践型到自主设计型,再到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型的顺序实施该三种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利于学生创造性掌握教学内容。必须强调的是,相对于其他农学课程,“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具体来说,是农业科学与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模拟模型、虚拟技术、机器视觉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交叉学科,涉及到众多很不相同的专业。而且,由于课程体系安排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在尚未学习相关专业的课程的情况下学习“农业信息技术”课程,这对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都是巨大挑战。教师在进行研究性教学时,必须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搜集和分析大量相关信息,发现和理解这些众多不同专业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地探索和掌握如何利用这些众多不同专业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农业信息技术”还是一门以实际应用或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专业理论的学习,还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应通过设定具体的实例(最好是教师在自身科学研究中解决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动手解决。教师还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由学生在课堂外解决。教师在创设科学研究情境时,可将开拓性的问题划分为具有内在连续性的多个子问题,使得学生能够以这些子问题作为“跳板”,跨过更宽的“河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要求 农业信息技术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其研究性教学对“教”与“学”双方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新兴学科,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性教学缺乏前人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教师必须依靠自己对这个学科的认识、研究经验、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理解去设计和组织、实施好“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并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完善。特别是,“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学与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教师必须拥有驾驭农业科学、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模拟模型、虚拟技术、机器视觉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力,并能够及时、全面地把握众多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否则,就无法提出能够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而提出最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正是成功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基础。[7]教师还必须在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得以保持。教师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以便能够及时地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研究结果公开展示和辩论。参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生必须克服依赖心理、懒惰心理和恐惧感、无助感,以“主角”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教学。一方面,在必要时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指点和帮助;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尽可能独立地完成相关研究,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提升进行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提升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提升将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以最终构建能够独立、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研究性教学模式着眼于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索和解决科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利用农业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农业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非对学生放任不管。相反,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研究性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对学生而言,研究性教学并非自学,并非“轻松”了,而是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彻底摒弃“惰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并积极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作者:王建军 李媛媛 周桂生 高辉 孙成明 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 一、涉农高校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 农业信息学是用系统分析的原理研究农业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产生、存储、加工、输出和综合运用。农业信息化是国际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的经验性、粗放性、局限性和低效率等落后现状,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定量化、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和科学化,有重大意义。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已经陆续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在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石河子大学是诞生于新疆兵团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农学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规模化集约生产条件下,始终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兵团六大精准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国节水示范基地的建设等一系列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新疆兵团大规模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兵团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需求,急需为兵团培养大批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围绕我校加强基础、拓宽面向、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方针,学校面向农学、植保、园艺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开设了《农业信息技术》专业选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农业信息采集、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数据分析、农业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精确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网络等技术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因此在石河子大学开设《农业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能力,满足兵团和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 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农学、园艺、农业机械工程和信息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少、精、宽、新”的方式阐述绪论、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GPS系统原理和应用、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的应用。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曹卫星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学》,教学参考书为李军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技术》,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由于这门课教学章节多,教学内容广泛,知识点众多,相关专业知识更新快,要求教师授课注重基本原理和新技术应用,体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鼓励、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究,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分析、总结,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求知、自我发展的能力。另外,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条件与资源,制作内容丰富、效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形象展示基本原理,信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使得课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求知欲。在实验课中,需要结合理论和案例的应用,使学生能够上机实践,会使用硬件仪器进行数据测量及数据下载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信息农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第一,要加强课程组建设。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多,专业知识点更新快,需要课程组教师知识面广,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新进展,更新教学案例,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案中,做到以科研促教学。加强课程建设要设立课程负责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人员要不断学习内地同行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与同行多交流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学习借鉴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第二,要强化课程教材建设。《农业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国家统编教材,虽然这门课以曹卫星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学》和李军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技术》为主要教材,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还要参考众多辅助教材,这就造成课程内容繁杂,需要精简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以“少、精、宽、新”的方式突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农业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形成统一教材。第三,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实验教材的建设,购置相关的教学软件系统,增配数据测量、采集设备,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田间实践实习场所,使学生真正能体验到信息农业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国度转型期,为适应我国对现代农业人才的需求,面向涉农高等院校本科生开设《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从石河子大学几年教学实践看,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就业也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作为专业选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及实验大纲,编写新的基础教材,进一步综合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刁明 蒋桂英 王江丽 单位: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而农业信息也是由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所得到的,在我国,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农业领域也是足足有30多年的历史了,通过不断的探索、完善、创新、研究、实践,最终一批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实力的农业信息技术产品也被开发出来,它包括了农业所有的数据库系统,也包括了农业管理信息的数据系统等。本文立足于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使用;分析 通过相关的历史数据资料显示,我国30多年来,在农业领域中出现的重大创新突破,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而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发展农业领域中的重要部分,在面对这个二十一世纪的高信息化的时代,而智能化农业的信息技术也被作为当前信息化时代的主要载体之一,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进度。而当前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就一定要加强对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视度。 1农业信息技术的含义概括 十八世纪末,人类社会已经正式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性社会,而就从十八世纪末到至今的二十一世纪中,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前前后后已经经历多次的产业革命,分别是:蒸汽;电气;电子时代等,而通过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即将进入第四个产业革命那就是:“信息时代”而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里,信息被作为一种主要的资源并在整个社会生产的过程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类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物质资源的直接接触,增加了与信息资源接触。农业信息化指的就是充分有效的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并对农业领域中的生产、管理、加工等进行相互的融合利用,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结构,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并以此促进了农业未来发展中的持续稳定性。而农业信息也是实现农业领域中各种信息的搜取、处理、传播等重要的科学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农业实现自动化的生产与环境灾害的检测,还能很好的提升农业的整体经济水平。 2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应当加大对智能化农业技术的应用的推广力度,在对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可以以主要负责人建立一个实施与监管的技术小组,并有专业的人对其进行管理,做到任务指标层层落实,并设立行政的管理与技术的责任人,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项信息技术都能真正的落实到人、户、地上。根据有关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实际的应用的数据资料来看,在我国2001年~2002年,在推广智能化信息技术上的农场面积就已经多达5.1万hm2,其中玉米产4.3万hm2,平均产量大约在9.1kg/hm2左右,照往年的产量明显的增加20%,不光在玉米产量上,很多农作物的产量上都有着明显的提升,而在2001年~2002年中这一年中,就增加总产值400万kg左右,而纯利润更是增加了430万元左右。通过这一数据资料的显示分析,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农业的产值,并且在减少投入资金的基础之上,为农务物增产,也更好的减少了因为肥料的比例不科学的因素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浪费,从而也在很大限度上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而随着农业信息化网络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应当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意识的重视度,并根据多个层面的信息技术设计,与智能化系统相互融合,不断的完善创新,才能真正使我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更好的效率。此外,智能化的农业技术的使用也必定会在我国当今农业生产领域当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实际运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作者:刘德澳;郭加;崔馨月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思索 1农业信息技术的内涵 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对有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摇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远程通讯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中的代表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的任务是:高精度、高效率、最可靠性地采集各种形式的农业信息。通讯技术的任务是:高质量、准确、及时、安全可靠地传递各种信息。计算机的任务是:通过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数值和逻辑运算,给出指导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有用信息,为农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支持。 2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2.1农业信息及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农业信息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信息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能否提高其主要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因而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离不开农业信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热点及未来趋势,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要做到这些必须有充分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保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农业信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社会需求、当地优势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服务工作的配合。农业产业化需要农业信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区分工协作的横向联合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纵向联合。只有通过信息传递,才能把各自的经济活动统一协调起来,共同实现整体的联合目标。农科教结合需要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服务工作能够对农业科研、技术开发推广、人才教育培训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及需求等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递。农业信息技术能对农业决策起到辅助作用。农业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随机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是结构化决策问题。农业信息的应用为生产、管理者能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决策提供帮助和支持。 2.2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目前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的普遍认识,是物质装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资源环境现代化、农民素质现代化。这些现代化的实现要以农业信息化及农业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 3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进程的加快,青海省农业信息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到目前全省农业行业部门都成立了信息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农业信息工作开始走上正常渠道。但也存在总体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科研、管理的需要;软件开发研究工作薄弱,信息与农业生产联系不够紧密,信息意识淡薄,信息化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 4几点思考 4.1建立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抓住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时机,加大对农业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建立起符合青海高原特色农业社会市场经济和科技规律的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体系。省级农业信息技术创新技术的建立将有利于促进与创新活动有关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联合和合作,实现农业信息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农业科技知识创新、扩散和应用的基石。在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中,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学研究投入的力度,成为农业信息技术知识创新的主体。 4.2加大农业信息技术制度创新。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进行一系列制度的创新。一要形成一种有效的农业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作出更多的发明,创新扩大农业新科技的供给。二要建立技术、信息、保险等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农户采用农业新信息技术的风险和成本,刺激农户对信息新技术的需求。三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农业信息技术推广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机构、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 4.3进行农业信息技术组织的创新,推动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向产业化方面发展。加强企业同科研实体的合作,实现需求终端同技术源头的对接。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和中介服务体系,克服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现象。 4.4加强全民的信息意识。目前青海省农民、基层科技人员的信息意识仍较淡薄,使本来就稀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对青海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极为不利。因此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 4.5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共享性。翔实、丰富、共享的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关键。青海省已建成了一大批信息资源,但其质量与数量还不足以形成信息产业,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需要,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不断扩大现有数据库数量的同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全覆盖、全社会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并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的大型综合农业数据库,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 4.6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研究。青海省今后农业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过程的统一规划与合作。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生物性、地域性、季节性和持续性决定了农业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的复杂性。对这些软件的开发,应采取专家咨询、统一设计、分工协作、重点突破的方针,应通过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以及与农业、经营管理专家的协同攻关,确保软件的结构、功能、界面、程序规范化,提高软件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应性。二是农业知识工程的研究。把知识工程的思想、方针和技术与我省农业领域中的大量实际问题相结合,从中产生出适合青海实际的新技术、新方法,是农业知识工程的首要任务。三是技术集成和信息的综合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日趋迫切,单项信息技术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多种信息的结合与集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剖析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新技术,创建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建立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网站、农业信息短信、农业手机报、农业电子信箱、农业呼叫中心、农业电子显示屏、农业电子触摸屏、农业电视节目专栏、农业网络视频、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等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有利于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更好的为政府农业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包括城镇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现代农业;网络新媒体;信息服务。 2010年8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强调,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是实现其它三化的基础,也是建设“两型”的保证。2010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将我省长株潭确定为首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单位,这必将催生一个新的ICT(信息、通讯、技术)产业。2005年,国家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设以12316为主要载体的“三电合一”平台,这必将促使我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跃上一个新台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技术、创新服务新模式,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1湖南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1.1湖南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从1998年起,湖南省农业厅在互联网上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开网站“湖南农业信息网”及28个专业网站。全省14个市州农业局,100多个县(市、区)农业局自行或与本级政府配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长沙马王堆、岳阳花板桥、常德甘露寺等20多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网站当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内容。 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到2009年底,湖南已有株洲等3个市、浏阳市等18个县(市、区)建立了“三电合一”服务平台。 2006年,湖南省农业厅与湖南移动签订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战略协议,2007年开始开发以“农信通”为载体的农业短信服务。 1.2湖南农业电子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发展。 2000年5月,省委省政府两办发出《关于在全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相继成立了“湖南省农业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求凡能公开办理的事情都要通过“湖南农业信息网”公开。 2008年,省农业厅开发建成了农业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40个行政审批项目都可以在网上申请、审核和审批。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和相关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外网)上公开和,行政审批人员在内网上进行审批,并有相应的监督程序对每一步办事过程进行跟踪。 2009年,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内网开通并投入应用。内网沟通了农业厅与省委省政府的办公系统,实现了会议通知、文件收发和内部信息交互等功能。 1.3湖南农产品网上促销体系逐步成长湖南农业信息网的“网上展厅”是推介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的专栏。在前五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累计有1000多家企业参与展示和营销。“一站通”是全国农业企业注册的农产品购销信息服务平台,到2009年底,我省有1400多家注册用户。 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是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雏形。 从2000年以来,我省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逐步壮大,浏阳的花卉、石门的柑橘、隆回的金银花等都通过网上营销走红国内外市场。 2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 近几年,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飞速发展,IPV6、云计算、数字地球、物联网和框计算等也先后走入实际应用,利用互联网、电话、电视等网络新媒体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技术和模式多种多样。这里将目前综合应用较多的几种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和模式简介如下。 2.1农业信息网站。 网站用于农业信息服务是目前最多的一种形式。据农业部统计,到2009年10月,全国农业网站达到31108个,农村网民达到9565万人,有24.3%的农民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我省涉农网站也达到了500多个。 农业网站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公开信息与农业新闻、农业市场信息与农业科技信息、政府网上办事、农业电子商务和网上互动。网站运营模式既有经营性网站,也有非经营性网站。营利性网站的赢利模式主要有:在线广告、电子商务佣金、会员收费、电信运营增值服务等。 2.2农业信息短信。 短信因其方便快捷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据湖南省信息协会编辑的《2009年湖南信息年鉴》,我省移动电话用户从2004年的1036万增加到2008年的2260万。据中国移动湖南省分公司统计,我省拥有移动手机的农村用户有1000多万。从2003年以来,我省不少县、市农业部门逐步利用农业短信开展信息服务。省农业信息中心从2006年开始与湖南移动公司签订了战略协议,利用农信通开展农业短信服务。农业信息短信服务的内容包括当前农作物(动物)生产(长)所急需的技术、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市场、产地市场)价格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手机用户可通过短信免费接收公益类信息和有偿订阅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类服务信息。 2.3农业手机报。 农业手机报是农业短信的扩展和升级。由于每条短信的字数有限(中文不能超过70个字),对于字数较多的农业信息不能一次发送,只能分拆成多条。同时,短信不能发送图片,不利于用户直观理解信息。农业手机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适用于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的高端用户。 2.4农业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有两类,一类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内容为文字表述的信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信箱;另一类是以电信线路为载体,内容为语音表述的信息,也被称为语音信箱。浙江省农业厅利用前一种方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农产品种养加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等,注册用户达到了150多万个。后一种方式有其特点,如信息量较大、用户不需掌握汉字输入法等。目前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 2.5农业呼叫中心。 农业呼叫中心是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中的一个主要工具。呼叫中心依靠客服坐席(包括接线人员和配套专家队伍)、农业技术数据库和自动应答系统,开展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从我省已建成的县、市级农业呼叫中心来看,总的效果还可以,但发展后劲不足。通过对辽宁省“12316三农热线”(农业呼叫中心)的考察,在进一步改革信息来源、及时更新贴近当前生产实际数据库、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三农热线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上线半年就接受了130多万人次的电话咨询。 2.6农业电子显示屏。 电子显示屏适用于流动人员多、场地宽敞的公众场所,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市、展示大厅等。电子显示屏建造简单、信息更新便捷、公众观看方便,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是传统宣传栏、信息墙的替代工具。 在农业信息服务过程中,非常适合于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员多而计算机网络还不够普及的地方。 2.7农业电子触摸屏。 电子触摸屏主要用于政务大厅、政务中心等公众办事场所。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将信息更新,查询人通过手指触碰相关条目,逐层查找,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农业电子触摸屏目前应用还不多,主要用在省市县级农业部门政务办事大厅,但其方便、快捷、自助的操作方式非常适合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2.8农业电视节目专栏。 农业电视专栏应用时间较长,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都有相应的窗口,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尚不普及的时代,是农民接收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因为互动性能不够,电视节目缺少广告支持等原因,财力有限的电视台播放的农业类节目较少。数字电视节目播出后,虽然增加了节目互动能力,但相对于艺术、财经、影视类等栏目,农业电视栏目及播出时间仍然非常少。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路带宽的增加和网站质量的提升,电视专栏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地位可能会下降。 2.9农业网络视频。 最近几年,网络视频发展迅速,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网络视频技术必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在计算机普及率提高、网络带宽增加的大环境下,农业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提供的免费类农业专业视频快速增加,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主动的搜索所需要的视频信息和技术。这种融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于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集中了方便、快捷、主动和直观等诸多优点,是今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2.10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 专用信息接收机已出现多年,不少信息类技术服务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都提供了产品,为用于农业信息服务,还开发了相应的接收芯片,集成了农业技术数据。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农务通系列产品AHPC/APDA”集成了多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实用技术咨询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可在生产现场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信息、价格行情和病虫害诊断等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利用信息服务新技术和新模式,努力开展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是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建设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3.1做好面向政府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政府要先行,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农业部门管理业务类型多、服务环节链条长、机构人员数量大,在日常工作中,公文制作、文件传输、会议通知、资料统计等都需要办公系统的支持;二是农业政务信息公开。农业部门所具有的政务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都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对外公布,行政许可、办事流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都需要对外公开;三是农业视频会议。为了节省会议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需要建立农业部门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四是农业数字化指挥调度。为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农业抗灾防灾和救灾、农业生产应急指挥,需要建立反应灵敏、现场清晰、数据可靠的数字化指挥系统;五是农业生产预警。能及时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国际国内各市场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开展农业生产预警。 3.2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 农业是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和改造传统产业,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农业企业的信息化提升。农业企业在开展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工艺,开展信息化管理,开辟互联网销售市场和逐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小而散,产品没有统一规格和标准,难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和营销。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经销、农产品生产技术实施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监控,在统一环境要求、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质量和统一加工流程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农产品溯源。 3.3做好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的信息服务。 农民和城镇居民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一日千里的时代,农业信息服务显得日益重要。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传统农业推广技术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推介等方面显得效率低,一方面使很多科研院所的成果难于形成生产力,另一方面又使需要新技术的农民难于及时获得新技术。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缺少农业生产技能,不熟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要求,不熟悉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生理需求和防病治虫的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农业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农产品市场行情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农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很大,世界的农产品市场更大,但传统农业的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辐射范围小、流通半径短,好的产品不能卖出好价。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开辟更大的市场,可了解最新的国内外行情,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掌握或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对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十分有益。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预警。农业生产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要避免这两种风险,信息化技术可发挥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气象预报,包括卫星云图、地理遥感、数值预报模型、短中长期气象预报和农作物气象估产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在农业防灾救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农情数据采集系统和涉及国内数百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的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国外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海关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使农业生产者对当前农产品播种面积、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零售市场有一个基本预期,从而避免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服务。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简介 摘要: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简介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农业信息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采集、保存、分析、处理农业生产生产、管理等信息的技术,其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以促进农业发展。 一、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美、法、德三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上成效突出,为农业生产力提升提供支持。下面对这三个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美国的农业属于现代化、一体化农业,集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遥感遥测等新近技术,其在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与经验上受到多数国家认可和借鉴。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从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已经着手建立农业技术数据库,而后又产生一系列相关数据库,为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在农作物生长自动化管理、预测与诊断病虫害、保护农业资源等方面应用广泛。现阶段,美国农业部已经建设形成健全、完整的信息制度与体系,全球化的信息网络。 第二,法国农业信息技术。在欧盟中,法国是第一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相当先进,可以收集、、处理农业信息,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复合化,形式多样化,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均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农业部是农业信息下达的主要部门,而信息的收集与总结是由大区农业部门担任,省级农业部门负责配合、协助大区农业部门工作。在法国,农业信息具有较为广泛的收集面,不仅包括种植业、渔业以及畜牧业,还包括食品生产、林业以及农产品流通等。通过各个部门将经营者与生产者的信息需求串联在一起,进而出现多个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 第三,德国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技术上,德国已经进入电子计算机网络应用阶段,连通于北美、欧洲等国,其农业信息技术的实施主要应用以下三种计算机网络:首先是电子数据管理系统,由各州农业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把电视机或计算机用电话线和该系统联机,再交纳费用即可使用,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态、预防病虫害、获取防治技术、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等。其次是电视文本显示服务系统,由邮电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购置该系统的主机以及键盘,再与电话、电视相连接,就可以利用邮电局网络,实时获取农业技术相关信息。最后是植保数据库系统,由农业生物研究中心研发并运营,其宿主机为大型计算机,用户仅需与宿主机联网,联机之后便可检索出农业信息相关的信息。 二、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与建议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起步比较晚、分布不均,在1994年才与国际互联网正式链接,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另外,在网上资源与利用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均有一定差距。在1990年,我国物价局从35个城市收集了28类农副产品价格,研制出农产品价格数据库,具备检索、查询、报价以及对比分析等多种功能。现阶段,我国已经建设了多种类型数据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农业信息技术中,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人机会话,对决策者的决策给予支持,使决策有效性提升,区别于管理信息技术的数据,重点在于模型驱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了第一个农业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用于平衡中国食物的供需,该系统为我国食物战略发展提供方向,通过模型库、数据库以及方法库运算、处理大量的数据及其复杂关系,使得整体研究效率得到提升。 针对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因我国信息化设施处于落后状态,使得先进科研成果无法发挥,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用户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强化硬件基础建设,并增加教育投资,使软、硬环境均得到发展。第二,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国情相结合,即便是国外最新研制的信息技术,也应以跟踪、学习为主,而对于经过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技术,按照我国农业发展需求,可视为重点研究与应用技术。第三,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国家为主、从上至下的信息传播渠道,使信息化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完善、合理的信息制度能提升技术与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应积极学习与借鉴其先进模式。 结语: 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相比于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存在一定差,但随着我国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其朝着专业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不仅重要,而且种类繁多,包括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VPN技术等,其广泛普及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本文介绍了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生产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这是因为农业需要依靠很多因素来维持其生存,其中主要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这些因素会给其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传统的农业管理办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了农业领域的发展,在不断促进着农业的技术改革,使其取得更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必然的结果,同时依照不同的农业类型和农耕方式来分析,要很多相关的技术支持,例如农业遥感技术、计算机互联通信技术以及关于地理位置定位方面的技术。 1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种能够模仿专家的思维方式进行推理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其他数据,通过分析来解决用户的一些农业知识问题。专家系统具有不受时间限制,操作成本低及易于传播复制等优势。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化学、物理、农业、气象和制造等,有些系统甚至超过了人类专家的水平。在农业中,施肥、品种选育、水土保持、病虫防治等都用到了专家系统,甚至在财务管理和市场管理方面也有专家系统的介入,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些系统已经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农业专家系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在农业方面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形式是利用相关的技术,来对目标对象进行编辑和传输,通过形象的形式来展现给大众人群,并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一项技术。在农业中,为了存储和传播,通常将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转换成全电视信号和录音信号,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多种媒体结合为一体,还具有交互性、数字化等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物。一些国家在很摘要:信息技术不仅重要,而且种类繁多,包括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VPN技术等,其广泛普及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本文介绍了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4.004早之前就已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当中,我国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例如很多科研所以及农业研究基地等,将相关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传播给农户,使其可以在电脑上播放。另外,利用这种形式能够对农业种植过程中的一些数值进行记录和分析,研究出一系列多媒体应用系统,可以用于农业知识的培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远程服务也逐步实现。以便进行远程培训、远程虚拟诊断等服务。目前,已经研发出了许多教学和咨询软件,具有图、声、文并茂的优点,更易于农民接受。 3农业智能化技术 农业智能化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整个系统中的一些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如果有信息显示发生了故障,系统会自动进行解决,进而保障整个农业过程的智能化。近些年,很多智能化的设备已经运用到很多农业种植过程中,对于相关的很多环节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在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以从事一些危险、繁重工作的机器人。例如传统的温室多数是塑料大棚,但在现代化温室中,则是用计算机网络控制的。其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来进行相关的数据模型建立,通过模型来观察和分析整个种植过程中的变化,其中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输入部分,前向输入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来控制含水量以及温度的变化,同时很多转换器以及按键也在这个部分;二是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主要是由主板构成,其中组成单位主要是显示模块、储存模块以及预警模块等;三是后向输入控制部分,该部分的主要部件是打印C、电路控制、电管系统等,所以依据该系统能够有效保障整个环境的温度以及土壤含水量。 4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精细准确的获取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一方面,在农作物播种面积检测和估算中,运用遥感技术及时记录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便于对其进行分类。另一方面,还可以检测作物长势并估算作物产量。在观测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通过获取的信息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土壤侵蚀面积、盐碱化面积及分布区域进行检测,这些信息有助于进行田间管理。当出现自然灾害时,遥感技术也可以检测出受灾程度,对损失的农作物量进行评估,然后针对这些信息,采取补救措施。 5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农业信息化是全球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提供的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资源,能够帮助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保障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比较匮乏,导致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受到了牵制。所以要针对相关的问题,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及资金的投入,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新时期的农业人才,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将农业发展推向新高度。 作者简介:庞嘉楠,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发展。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摘要 介绍了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化的概念,阐述了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并以电子竞价系统为例指出了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农业信息技术;概念;发展现状;电子竞价系统;农产品流通;应用 作为现代科技体系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信息技术在农业部门的应用落后于其他产业部门。我国农业信息化工程的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这远不能满足国家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农业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创新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1 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化 1.1 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 农业信息技术是以现代信息系统科学、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微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引入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进行创新,重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加速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2 农业信息的特点 一是农业信源、信宿的分散性。所谓信源,即产生信息或信息序列的来源,主要是指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生产面。信宿就是信息的接受者,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科技和消费等相关人员。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是信源分散的主要原因,另外,信息源的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1-2]。二是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和滞后性。农业信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目前的问题是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到的大量农业信息往往滞后,如土壤肥点周围的土壤和作物体内营养元素浓度的变化、退化,农产品市场价格浮动等经常是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才被发现。滞后性是农业信息的一个比较隐蔽的性质。三是农业信息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流程不仅可调性小,而且流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加上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的匮乏,农民无法掌握复杂系统的运行和变化。四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农业生物的地域分异规律,使山顶、山坡、山脚、山谷、向阳坡、背阳坡等的生物群落,以及不同纬度、不同地形地貌等的生物群落各不相同。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这要求人们按照农业生物适地适生的信息,做到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3-4]。 1.3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就是指为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针对农业信息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领域的过程。 2 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2.1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是从高校、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的。在1960年左右,美国的经济学家就应用计算机处理数学规划模型等问题。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普及和应用与农业改造的步伐基本一致,这种农业生产方式被称为“信息农业”。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网络化。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用户迅速增长。如美国40%的农民到1995年都有了微机,有12%的人使用电子邮件联系。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设农业信息网络。二是综合化。农业信息技术中除了各种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包括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特别是与农业科技的结合,这有助于改进农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三是规范化。在统一、长远规划的指导下明确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向,提供的农业信息服务具有连续性和规范化,使农业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及时、灵活,信息内容更为丰富,信息服务也更加到位。 2.2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升级,国内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利用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农产品产量估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病虫害诊治、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等领域进行了成功应用。先后建立了100余个农业智能应用系统、4 300余家农业网站,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及农业物料流通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GIS技术和GPS技术己经被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形成了以市属农业科研院所和农口局总公司为主体、以郊区县乡镇各个公司企业为补充的农业综合信息现代化网络服务体系。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也逐步实现了将GIS技术和GPS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和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 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农产品流通是联结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新问题出现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电子集合竞价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高效、便捷、通畅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合理确定农产品价格,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及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3.1 电子竞价系统应用原理 以计算机软硬件建设为主体,软硬件系统组成应包括多媒体竞价主屏显示系统、理货信息输入系统、竞价过程控制系统、竞价器、查询结算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视频全程监控系统等部分。至少应包括以下模块:人员管理模块、智能信息管理模块、竞价器管理模块、农产品信息管理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等。根据交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交易流程,整个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一是操作上的通用性,即应支持现场无线移动竞价、会场内固定席位竞价2种方式,还应具有支持网上公告、标的展示、表格下载等功能。二是对交易产品应具有通用性,即可以支持各类农产品(包括作物、水产品、畜牧产品、经过加工的农产品等)的分别集合竞价和同时集合竞价功能,实现价格发现功能,确定农产品的合理市场价格。 3.2 电子竞价系统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农产品电子竞价系统能够实现农副产品受理、理货、质检、集合竞价、结算、物流管理、成交信息统计等方面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适合各种规模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采用电子竞价系统交易,能够消除交易人为因素,实现竞买人之间的合理竞争,最大限度发掘农产品价格,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行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 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引入电子竞价系统,是受荷兰鲜花拍卖市场的启发而形成的思路。目前,我国昆明花卉市场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试想,如果将该交易机制全面引入我国的农产品交易领域,那么将对我国农产品交易机制实现巨大的创新,也是实现农产品交易现代化、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 4 结语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技术,信息化作为新的生产力,把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对推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引进合理的农业信息技术,将其应用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可弱化农产品流通环节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处于薄弱地位的劣势,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把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领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基于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摘 要】本文依据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提出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整合、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提出在课程设计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农业向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就要求从事现代农业的技术型人才要具备农业信息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对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掌握,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在掌握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及编程语言的基础上,将上述知识应用到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中,体现了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特征,实现了“农非贯通”的专业形态的形成,以及对农业信息化复合型特色人才的培养。 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的思路 数字图像处理是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多、跨度大、覆盖面广,本课程以培养能力和拓展专业素养为课程内容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以专业知识拓展为依托,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典型方法,掌握一定的编程实践技能。结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模式的设计,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企业调研等形式总结归纳现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实际案例,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修养。多元化学生的考核方式,形成一个全面的考核标准。 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的实施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以“农非贯通”的专业形态为出发点,采用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此项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六个项目。 项目一:图像的预处理,包括图像平滑、图像锐化、图像复原等知识点。 项目二:单目标果实识别,以机器人采摘苹果中单个苹果目标识别模块为例,根据单个目标识别的分析思路,将颜色特征的分析及提取、阈值分割方法、去噪处理、果实的形状特征提取等知识点划分成多个小任务,每个任务之间相互承接,逐一完成才能实现单个苹果的目标识别。 项目三:多目标果实识别,承接项目二,不同的是以多个苹果果实为识别目标,增加了hough变换、边缘检测、分水岭算法等知识点,此项目是对项目二的补充。 以上三个项目使学生能在完成具体任务的同时,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 项目四:纹理特征识别,以黄瓜识别为例,项目二和项目三中的目标识别都是基于目标与背景色差大的原理进行分析实施,对于目标与背景颜色相近的情况并不适用,因此,关于纹理特征的知识点,将在此项目中补充。 项目五:综合实训,此项目的设计是对以上内容掌握程度进行整合并测试,给出两个选题:柑橘、棉花的自动识别技术及特征提取,农间杂草识别。两个选题分析思路与前面项目的分析思路方法相似,但是操作对象不同,需要做一些调整,因此,此项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又能测试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项目六:专业知识拓展,数字图像处理应用广泛,在此模块中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现代农业及其他行业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2.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 本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际应用性较弱的特点,结合该特点将本门课程划分为三大主要模块,分别为理论基础、综合实训、知识拓展。根据这三个模块的不同特点,本门课将结合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角色体验法、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算法,采用“小任务为引导,大项目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将每个知识点作为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之间能承接并结合成大项目,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综合实训是考验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此模块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团队合作选择合适的算法实现最终目标,并以答辩的方式汇报。 知识拓展是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向学生拓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案例,这需要大量地收集资料和文献整理,但是专业性较弱,因此本模块可采用角色体验、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考核方式 考核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根据本门课程的内容设置,考核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过程考核、能力素质考核、汇报考核。具体见下图:考核方式及所占比重 三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创新能力和师德风貌直接决定着课程的质量和水平,要培养出高科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根据课程改革和建设要求,有目的,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加强教材建设 围绕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由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并保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3.重视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解决时间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径。企业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广泛征 询及适当采纳相关业内专家的意见;另外增加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拓展的学习机会,使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为课程设计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平台。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可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四 结束语 课程设计是一项涉及师资、学生、教材、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综合系统工程,建设工程中要明确目标、遵守课程内在的逻辑与规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高职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 要】先进而又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着力于学生的眼前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构建具备操作性、实践性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可为广大高职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课程提供理论指导,促进该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此外,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可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高职学校 课程体系 农业信息技术 能力模块 随着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面广度将有更高要求。农业信息化人才将转向专业化,具有一定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市场需求热点,其中职业能力较强、与工作岗位对口的职业教育人才,由于实际针对性更强,也将成为农业信息人才的需求重点。与逐步完善的农业信息硬件设施相比,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相对短缺。一般来说,搞农业的专家和学者对计算机技术掌握较好的不多,而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农业科学又比较陌生,这样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结合点上就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因此,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研究和探索农业信息人才培养的对策与措施,尽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农业信息化人才,已成为农林院校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 模块化课程体系概述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按专业设置相应的专业技能模块和职业定向模块,并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各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的课程体系结构。首先制定通识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然后面向相关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共同知识与技能,设立专业平台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就业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最后根据动态的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并进行与就业岗位相对应的顶岗实习。 二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为了构建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构建思路如下: 1.开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能力需求调研 依托上海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走访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研究论证、确定面向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职业岗位。 2.分析基于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 面向农业信息技术职业岗位引入职业标准,与企业行业专家一起研究剖析各职业岗位对应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归纳整合形成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所需的工作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 3.构建“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 构建“校企共建,理实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体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4.制定各课程模块教学要求标准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通过职业能力分解优化教学内容。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开发标准化课程。 三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 通过企业走访、专家座谈、问卷调查、毕业生访谈、网络资料收集等手段,就相关行业企业对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相关企业对应用型农业信息技 术人才的需求量还相当大,且涉及农业的各个领域,面向应用型层面的主要有如下四类人才需求:(1)农业信息管理人才。主要从事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包括农业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农业数据库管理等工作。(2)农业应用系统开发人才。主要从事涉农软件项目的开发规划、设计、测试、维护等工作。(3)现代农业设施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才。主要从事农业物联网工程项目实施、农业物联网系统运行与维护、农业生产自动化设施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工作。(4)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推广(销售)人才。主要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开展农业信息技术或产品的开发、推广,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特别是围绕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从事一些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农业信息技术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序号 工作 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专业能力 支撑课程 1 农业信息管理 农业信息 采集与处理 田间试验统计与分析;田间数据采集与档案建立;条码数据采集与处理;农作物数字图像信息采集与处理 农业信息技术;田间试验统计;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农业数据库应用 农业信息管理 农业信息与检索;农业信息数据库建立与管理;农业专家数据库的应用 2 农业应用系统 开发 软件项目开发规划 与客户沟通,进行需求分析;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进度计划;确定设计方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农业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农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软件项目开发设计 需求分析;项目的概要设计;确定功能模块和界面;和用户再次确定需求;编写概要设计文档 软件项目开发实施 分配工作任务;数据库的实现;编写和调试项目程序代码;编写技术文档 软件项目开发测试 制定测试计划;配置测试环境;设计测试案例;编写测试代码;实施测试;编写测试文档 软件项目应用维护 软件的安装;软件的性能分析;软件常见故障的症状分析;软件的故障排除;数据库的维护 3 现代农业设施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农业物联网工程项目实施 物联网设备安装;物联网现场应用;物联网施工工程督导/监理 农业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嵌入式技术及应用;农业自动化控制;电气控制与PLC;农业机械与设施 农业物联网系统运行与维护 物联网系统设备调试;物联网系统设备维护;物联网技术支持;物联网系统管理 农业生产 自动化设 施设备的 操作与维护 自动化设施设备的操作;自动化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自动化设施设备的故障检测与排除 4 农业信息技术 (产品)推广 (销售) 农业信息技术(产品); 推广(销售) 与客户沟通,进行营销推广;进行产品的部署调试;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售后技术支持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农产品市场营销;现代物流技术;农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农产品 营销及 电子商务 营销方案的设计与撰写;运用营销技巧开展营销活动;电子商务基本操作;农产品网络营销 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方法。根据工作过程设置结构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都需要的若干种专业能力,从而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核心课程。我们对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中提到的四类工作领域,分析工作过程得出典型工作 任务,并对每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见上表。 3.课程体系设计 经过进一步的归纳与选择,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的原则,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研讨,重构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最终构建“校企共建,理实一体”模块化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下图)。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纵向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能力实践培养(顶岗实习)四个模块组成。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以单项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综合能力实践培养则以校内综合项目或企业项目为载体,将所学过的单项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横向由农业信息管理、农业应用系统开发、农业自动化管理三个方向构成,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需要。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 总结 该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原则,面向职业岗位群,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缩小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该体系的实施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该体系的实施要求专业课教师充分了解行业需求,具备模块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教师参与行业联系、技能提高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浅析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摘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泌阳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羊册的白菜,春水的葱,张湾萝卜脆凌凌。”近几年,通过狠抓园区示范带动、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种子生产研发等一系列强力措施,先后建成了赊湾镇闫庄无公害萝卜生产基地、马谷田镇无公害蔬菜生态示范园、郭集乡李奎农业生态园、羊册镇绿源菊花心白菜生产基地等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带动了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泌阳菜子”俏销全国,成为长江以南十多个省的主要蔬菜种子供应基地。 2.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近几年来,泌阳县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切入点,烟、棉、蔬菜、花生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粮种、菜种繁育基地,以大豆、绿豆、芝麻、花生、油菜为主的粮食油料种子和以白菜、萝卜、为主的蔬菜种子畅销全国各地。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泌阳县近年来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份额不断加大,农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畜牧、林果、烟叶、油料、蔬菜、茶叶等七大特色产业正在形成和壮大。县域综合实力排序在“十一五”期间由全省第100位上升到第75位。国家农业部近日发出农计发(2012)1号通知,确定泌阳县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这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泌阳经济核心增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摘 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方案并进行实施,项目化教材的开发也更加适合校企合作教学,通过笔者的亲身教学实践论证了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开发 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1]。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工程系于2011年在软件技术专业的农业信息技术及应用方向中开设了《农业信息技术》课程并获得学院项目化教材项目立项,目前该项目已经结题。该课程和教材的开发是在和上海市农业信息公司合作模式下来进行的,《农业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材也作为学院和系部重点开发的课程和教材项目。本文分析该课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教学改革方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1.校企合作教学现状 1.1 国内外校企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很多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经验,但就校企合作教学而言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还需要总结与改进。截至2011年9月,中国知网文献总库显示的与“校企合作”相关的论文近21066篇,其中研究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问题的占95%以上,研究合作模式的占近1/5。从各国的模式看,主要有德国的企业为主模式(“双元制”)、美国的学校为主模式(“合作教育”)和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模式(“技术与继续教育”)。[2]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取了多种形式,主要包括:①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比如: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工程系与上海金道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订单班,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参观或顶岗实习。高校与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制订专门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行弹性学制,安排学生参观企业现场或顶岗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习引导理论学习。这种形式在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中都有应用。[3]③参股加盟模式。1992年10月,为了适应扩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华南农大应邀加盟温氏集团,开创了农业产业化领域校企合作的先河,首创了高等院校持股加盟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形式以股份为纽带,将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该形式主要应用于合作技术研发领域。[4]④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讲课。这种方式操作容易,教学成本低。上述校企合作形式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均得到相应的益处,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校企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5] 1.2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校企合作教学过程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多次深入上海市农业信息公司进行调研,与农业信息专家座谈,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图 1 校企合作示意图 通过校企合作对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五个方面的共同制定,使企业和学校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部分解决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教学目标共同制定使学生将来更能适应工作岗位;教学内容从原先的按部就班变为了实际的学习情境;《农业信息技术》项目化教材的立项和应用为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量身定做了适合学生的教材;项目化教学的进行为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建立了双方都认可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从传统的学生考试模式变为了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从多个方面共同考核模式;师资队伍从象牙塔的教书先生变为了更企业化、工程化的教师和工程师。 2.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由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采用项目化教学,因此任课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设计了三个项目工程,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讲到信息采集与处理知识模块,可以让学生做三个项目工程:1、蔬菜市场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2、农田生物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3、农产品物流仓储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如图2所示。这里面第一个项目由学校教师担任教师,第二和第三个项目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一起担任教师,学生通过三个项目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基本上掌握了农产品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过程。 项目化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很适合的教学方法,但是该教学方法的开展难度比较大,需要学校的大力度支持和合作企业的支持,教学场地和优秀的企业工程师也是今后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项目化教材设计与开发 本课程编写教材时,我们对信息采集与处理的三个项目进行了分解,使每一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如表1所示。比如蔬菜市场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可以分解为:蔬菜类食品信息采集与处理、肉类食品信息采集与处理、蛋类食品信息采集与处理、海鲜类食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等四个项目。整个教材都是由具体的可操作项目来构成,《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是由若干个具体项目着手来开展的。 《农业信息技术》项目化教材的编写为校企合作教学开发了一个很好的课本,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都可以使用该教材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使计算机系涉农专业的学生把计算机工具应用到农业领域当中,为将来服务“三农”做好充分的准备。 4.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一般是由任课教师进行期末考试命题,然后根据试卷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比例得出最后学生的期末成绩。这种课程评价体系主体很单一,而且成绩的评定太过依赖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评价不够客观。经过与企业专家的共同商定,改革了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设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根据学习情景按比例分配,其中情境1占30%,情境2占30%,情境3 占40%,按学生的分工完成质量及工作态度考勤等评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打分;期末成绩占40%,学生学期结束做一个完整实验项目,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给出成绩;最后,学生总评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这样一来比较客观的评价了高职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将来也更有助于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5.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验证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性,分别对农业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09级(整改前教学方案)和10、11 级(整改后教学方案)的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所用试卷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所占比例分别是:基础知识部分40%、程序设计部分10%、系统调试部分40%和新技术部分10%,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各知识项实际掌握程度如表2所示,其所对应的各知识项得分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方法改革前后效果对比(%) 图2 知识项得分对比 从表1和图2中可以得出结论教学改革后学生各知识项掌握程度有所提高,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及所发的对应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有比较重要的帮助作用。 6.结束语 本文通过笔者对大量参考文献的阅读和亲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了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模式并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工程系农业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发现实训场地和企业优秀工程的合作是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任课教师的努力和系部领导的帮助下,经过多方联系和上海市农业信息公司、五厍基地、崇明现代化农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了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模式的正常开展,但是合作的深度和教学资源的积累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提高。高职院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基本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改革。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的作用和途径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村文化生活等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1. 山东省安丘市官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 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地质构造论文:针对地质构造及矿床形成的研究 摘要 随着地球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矿业技术已逐步成熟,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有关地质构造方面的问题,为使人们更加清晰地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本文分析探讨了一些区域地质构造成矿的问题,并对影响成矿系统的发生和有关保存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都够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地质构造;矿床;研究 在地质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构造,构造可以控制矿床的形成,并且在矿床存在的时候,构造有时候还会影响矿床的保护和破坏。地质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分类,将它的层次和级别进行划分,最小的地质构造可以称之为显微构造,大的可以达到全球构造,成矿的范围也受到它们的控制,研究价值也各不相同。 1.构造成矿研究简史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了解到矿体和构造有关,在一些文献的记载中,各个国家古代的一些采矿大多是有迹可循的,它们的轨迹一般是沿着断层和一些缝隙。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在矿业的不断发展下,地质构造中单个形态的几何学描述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采矿,人们越来越喜欢研究地质构造的全方位特点,研究方向延伸到各个层次、各个尺度、各个方位等等,这样的研究使得人们对构造以及矿床形成有了更深的理解。 2.矿床地质研究的进展 1)全球构造与成矿作用。科学界对成矿的研究只要集中在构造上,因此,全球构造和构造的演化也成了研究的重点问题,它对于成矿作用和矿床形成具有很高的要求和控制,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进行矿床的定位,在之前的理论研究中,板块偏移理论对全球的构造学研究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是目前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在有关地学的领域中流传甚广,尤其这个理论在矿床地质学领域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在这种理论提出之后,矿床研究的重点方向就是板块构造和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超大陆板块裂解和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在各种构造背景的研究下,人们对地质构造的了解正在不断深入,裂谷带、碰撞带、转换带等地质构造也让人们的眼界大开,最终也是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如:金属矿床的产生大多都要伴随着这些地形,在大陆边缘这种现象尤其明显,这是因为有钙碱性岩浆的训在,使得热流体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金属矿床产生在这种环境下。 现代矿床地质的另一个研究,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研究,研究者将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演并根据这个研究矿床的形成所需要的环境,将矿床地质研究融入到全球地质构造的变化中去,这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和进步点。在最近的研究中,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单个的矿床构造,矿物学家将矿床的研究模式应用到地壳剖面上,将矿床在地壳剖面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筹和分析,研究和分析范围比以前要大了不少,与此同时研究难度也相对来讲变得大了。如:在进行太古宙晚期岩浆时,将演化历史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金的成矿也是一种演化的表现形式――岩浆和热在地壳中的变化。 2)超大型矿床研究。在对矿床的一些研究中可以发现,地球上的矿床基本以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存在,如果从数值上看,大约占到了70%~90%,这是非常庞大的比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大型和超大型的矿床才能有机会成为国家级的,成为稳定的金属生产基地,因此,大型和超大型的矿床就成为了研究和发掘的重点,大型和超大型的矿床的寻找也成为了目前研究的意义所在。我们都知道,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是大量金属物和成矿物质的堆积,并且满足一定的条件。因此,这种条件和矿床的形成背景是目前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来,人们对与岩浆有关的成矿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提高,在最近的陆松年的理论中,对成矿作用提出了新的想法,认为下层变质结晶基底本身特点和演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才使得金矿床击在那三个地区形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下层变质基底中初始地壳金丰度会制约金矿的形成,在金矿密集的区域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因此,在矿床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些必然的因素必须要满足,比如大地构造要对矿床的形成有利、区域的背景要符合要求、周围的岩石和物理化学环境要适合矿床产生、地质地壳的移动叠加等等,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大型和超大型金属矿床才会产生。 3)研究成矿作用的新思想。在国内外的矿床学研究领域中,地质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研究成矿模式,而其中研究最为广的当属剪切带成矿模式,国内外很多地质学家都一致认为,剪切带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全球各类金矿床的定位,并且其本身也是金属矿床形成、发展和富集的整体,矿床的韧性到脆性的演化也包含在剪切带里,剪切带构造不仅仅是影响控矿的一种因素,还是一种机制,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因此,剪切带的成矿模式方面的研究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另外,一种新概念的产生和推广,即含金剪切带成矿机制,对我国的剪切带金属矿床的寻找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不只是理论研究上,近些年来,我国的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剪切带有关的矿床,并且大多是中型和大型的,这些发现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剪切带成矿模式的研究是有重大的实际意义的,更是一种应用型的成矿理论。 矿床成矿系列是一种自然组合,由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的各个矿床组合起来的,所谓的矿床成矿系列,概念核心就是把所有的矿床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整个历史背景和流程穿起来,以便探索不同的阶段矿床的形成规律,来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这种情况下,根据联系和规律,在今后的矿床发现和研究中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并使得研究问题变得简单和有迹可循。 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我国地学工作者经过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理论研究,在成矿系统分析和成矿动力学方面有了一些进展,认为矿床在一定程度上讲,可以当作是一种成矿系统,当然,这种成矿系统是非常复杂且庞大的。成矿系统分析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它使得地质学家对成矿作用的认知更加清晰,并且引导人们从整体考虑。而成矿动力学方面,主要认为成矿是一种动力学问题,因此将成矿问题延伸到了动力学问题上面,这种地质构造的研究方法是全新的,对于地质学家来说这种研究领域也是全新的,将多学科融合和深入,将会对地质构造和从矿床形成的研究下产生深远的影响。 3.问题与展望 有关矿床成因的问题。矿床,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地质体,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而成矿的过程更是复杂的,因此,我们对于成矿的过程、成矿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都是不多的,并且对于已发现的一些矿床,地质学家们也在争论它们的物质来源以及形成机理等方面,尤其是对一些典型的矿床,地质学家们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和讨论,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如:对于著名的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型金矿,其内部存在的黄金储量不断的在扩大,因此对其的研究也是颇多,但至今对其成因仍存在三种意见。又如:我国内蒙的一处超大型铁稀土矿床,地质学家们对其成瘾也是争论不休,而最近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该矿是地幔流体交代矿床,相信未来会有一个确切的结果。 4.结论 在地质构造和矿床形成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迅速的进展,尤其在最近的20年,地质学家们在地质构造的研究道路上已经走的越来越远,我们相信,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在不久的将来,地质构造和矿床形成方面的研究必将有更大的突破,也必将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极大的贡献。 地质构造论文:中国自然美景:多样地质构造的杰作 中国地处太平洋、欧亚、印度三大地质板块汇聚之处,又是世界上纬度跨越最大、海拔高度跨越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具备了极其多样的地质地貌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把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放到地质地貌的大背景下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中国自然景观的丰富性。 地质遗迹是生物圈之母 也是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9种类型:森林生态、草原草甸、内陆湿地、荒漠生态、海洋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古生物遗迹、地质遗迹。实际上,野生动植物都依存于前5类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中,野生动植物作为一些保护区的分类类型,只是为了强调保护某些旗舰物种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古生物遗迹其实是地质遗迹的一种,从分类上它可归于地质遗迹之中。 地质遗迹作为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自然遗存,它既是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例如高山、大川、平原、海洋,也是地球表面生物圈赖以存在的基础,它还是人们得以认识地球演化过程的珍贵历史记录。因此,地质遗迹本身,也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类型和保护对象,它们包括了以下种类和案例。 典型地质剖面:天津蓟县的中上元界地层剖面,河北抚宁县柳江盆地的元古界-新生界的标准地层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河北蔚县-阳原县泥河湾的新生界地层剖面,浙江长兴县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以及长兴阶层型剖面。古生物遗迹:内蒙古鄂托克恐龙足迹化石,辽宁北票中生代晚期鸟化石等古生物化石群,福建晋江的海底古森林遗迹和古牡蛎海滩岩,山东即墨市马山的硅化木,山东临朐县山旺的古生物化石,河南南阳的恐龙蛋化石群,湖北郧县青龙山的恐龙蛋化石群。火山地貌:吉林省四平、伊通、辉南、靖宇、长白山等地的火山地貌,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辽宁大连金州成山头海滨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的丹霞地貌,宁夏西吉县火石寨的丹霞地貌。 除了这些地质遗迹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实际上也包含了诸如火山、喀斯特、花岗岩、丹霞、砂岩峰林、冰川、古生物化石等许多典型的地质遗迹与景观。 纵横南北的浩瀚山脉,呈现变幻多姿的森林面貌 森林生态类型是中国数量最多的一种自然保护区类型。目前,中国已建立的44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森林生态类有206处,如果加上64处依存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野生动物类、野生植物类保护区,那么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关的保护区共有270处,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的61%。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关的保护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与中国众多的山脉唇齿相依。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缘,它受到来自东边的太平洋板块以及来自南边的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在一二百万年以来的晚近新构造运动时期,便逐渐形成了现今中国地貌的基本格局。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西部青藏高原的隆起,东部平原低地的沉陷,以及由西向东渐次降低的三级地形阶梯,而大致平行经向(南北走向)和纬向(东西走向)的诸多山脉,便构成了中国地形的基本骨架与脉络,也是森林植被的“基体”。其中不少山脉有古老的历史,但在新构造时期都产生了新的活动与抬升。 一些山脉尤其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常常构成中国地形大阶梯的“阶坎”。例如,一级地形阶梯青藏高原向二级地形阶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的横断山脉东部;二级地形阶梯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向三级地形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等等。因此,森林植被的变化,既可以因这些山脉穿过不同的气候带而产生,也可以因山脉的巨大高差而在垂直方向呈现。例如,作为内蒙古高原东缘界山的大兴安岭,其北段分布有中最北端的寒温带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向中南段过渡为中温带的以红松、东北红豆杉、蒙古栎林、黑桦林、紫椴林为特征的针阔叶混交林。 山体垂直方向上的森林植被变化,则以横断山区的岷山、邛崃山、大雪山、云岭、高黎贡山,以及喜马拉雅山东段最为典型,这些高山、极高山不仅海拔极高,而且由于青藏高原边缘的断裂活动,地形切割也极大,高山深峡相伴,成为地球上地形高差最大的区域,可以见到由亚热带至寒带的完美自然垂直分带,在短距离内,即可出现极为丰富的森林植被群落的变化。 由于地球上的气候分区主要是按纬度变化划分的,因此,中国近东西走向的山脉,也常常成为中国南北地理与气候区域的分界。这种地理的区划界线,在自然界中并不是一条线,而往往是沿着山脉走向的一个过渡带,这就使南北两侧不同的生物物种交叉混生,在森林群落上,表现出另一种多样性和特殊性。例如,燕山以及太行山北段作为中温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秦岭-伏牛山作为中温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米仓山-大巴山作为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南岭作为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分界,等等。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相似的岩石构成,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山地地貌形态,山岳与森林景观的美学特征也呈现出多样化。例如,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主要由古生代至中生代的花岗岩、中-新生代的火山岩构成,在中温带以冰雪融冻为主的物理风化作用下,形成以花岗岩石峰、石穹,火山堰塞湖及火山口湖,熔岩台丘等为主要特色的地貌景观,与中温带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相映衬,自有一种苍凉、冷峻的意境。 在中国南方的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罗霄山、括苍山-雁荡山-戴云山,以及南岭诸山,不少山体也由花岗岩以及火山岩构成,在亚热带湿热风化及流水侵蚀为主的作用下,形成许多峭壁千仞、奇峰兀立的峰丛、峰林、石柱景观,与亚热带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相得益彰。 到了边缘热带的海南岛,由于更为强烈的湿热风化作用以及热带雨林的覆盖,以花岗岩为主体的五指山、黎母岭、雅加大岭,多呈现出峰岭虽陡峭,但山石藏而不露,植被郁闭度很高的山岳景观特征。 此外,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由于不同山脉的岩石构成差异,也会呈现山地地貌形态以及景观美学的差异。例如,中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山岳景观当属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它们在地貌景观组合与美学特征上都独树一帜。例如,丹霞地貌的赤壁丹崖、峰丛石柱、瓮谷悬瀑;喀斯特地貌的峰丛石林、峡谷地缝、溶洞天坑,等等。 另一方面,不同的岩石对于地形和土壤的影响、地质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貌,也会给森林的物种、群落结构、林相烙上不同的印记。例如,武夷山、南岭丹霞地貌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大娄山北坡川南、黔北、渝西南一带“赤水型”丹霞地貌区以竹林、桫逦特色的森林植被;在黔南及广西境内的苗岭、凤凰山-九万大山-大瑶山、六诏山等地,常见有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的喀斯特森林,或称石灰岩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季雨林等,白头叶猴、黑叶猴是这类森林中的标志性物种。 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或者喀斯特溶蚀塌陷作用形成的天坑,会造就环状封闭的巨型凹坑。在中国,这些凹坑直径最大可达千米左右,最深可达600多米,因坑内气候温和湿润,蒸发量小,树木生长旺盛,且不易受人类干扰,常常繁衍出壮观的“地下森林”,生物多样性比地面的森林群落更为丰富。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大石围天坑为例,天坑内的森林郁闭度远高于坑外,保持了原始森林的特性,植物与洞穴动物的种类极为丰富,有许多中国乃至东亚特有种。在趋光作用影响下,凹坑内树木的高生长也尤为突出,在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中,一般树高达50米以上,最高超过100米,远高于坑外地面上的树木。 从平原到高原,浩渺缤纷的湿地大观 湿地是中国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类型。被定为“内陆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3处,如果加上36处包括在野生动物、海洋海岸、草原草甸、森林生态、荒漠生态、地质遗迹等类型中的湿地类保护区,含湿地保护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共有89处,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的20%。 由于不同的地质地理成因与背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也呈现十分多样化的类型,笔者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寒温带-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流湖泊湿地;中温带的内蒙古高原东部湖泊湿地;中温带的阿尔泰山、天山山地湖沼湿地;中温带的西北干旱区荒漠-绿洲湿地;暖温带的华北平原河流湖泊湿地;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湖泊湿地;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海岸滩涂及河口湿地;南亚热带-边缘热带的红树林海岸湿地;高原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云贵高原湖泊湿地;高原温带-高原亚温带-高原亚寒带的青藏高原高寒湖沼湿地。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欧亚板块东缘因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一个大的沉降带。东北平原三面被山地围绕,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上气温低、蒸发量小,以及冻土层的隔水作用,所以在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黑龙江、辽河沿岸形成大面积湖沼,当地人称之为“泡子”。而新生代以来因板块碰撞发生的广泛火山喷发,常常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群,这也是东北平原大范围积水成沼的重要原因。在东北平原,这类湿地保护区达到29处,是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华北平原以前是渤海和黄海的一部分,由于黄河以及由太行山而出的漳河、滹沱河、唐河、拒马河、永定河、白河等带来的泥沙淤积,才成为今日之平原。其中黄河居功至伟,它造就了以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顶点的地球上最大的陆上三角洲。虽然在填海造陆的过程,潴积的不少湖淀现已干涸,但海河河口、黄河河口、海河水系的衡水湖以及河南境内的黄河沿岸,仍是目前华北平原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所在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历史上曾经被浩渺如海的“云梦大泽”那样的许多湖泊所占据,后虽因泥沙堆积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湖泊缩小分离,但这里仍保留了中国东部最大的淡水湖群,如今在洞庭湖、洪湖、龙感湖、鄱阳湖、洪泽湖以及长江口的九段沙,均建有湿地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晚近地质时期对地球气候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最重要的地质事件。由于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也被称作亚洲“水塔”,而保障“水塔”供水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便是青藏高原独具魅力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一方面是因为原来经剥蚀形成的低海拔平原被快速大幅抬升,保留了平缓的地形面,加上构造断陷,容易积水成湖;另一方面,大面积冻土表层的融冻作用,也极易形成积水洼地并沼泽化,进而扩展连接成大片湖沼湿地。四川、甘肃、青海、西藏境内的若尔盖、尕海、黄河首曲、隆宝滩、三江源、色林措等地,便是这类湿地及其保护区的典型。 比青藏高原外缘低一个“台阶”的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也有许多高原湖泊湿地。在云南高原,它常常是沿着南北向断裂带发育的长条状深水湖;在贵州高原,往往是伴随着喀斯特及构造作用的溶蚀断陷湖;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常见为构造拗陷低地的汇水湖盆。云南的苍山洱海、贵州的威宁草海、内蒙古的达赉湖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可分别视为这些高原湖泊的代表。 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还有中国西北干旱区的荒漠-绿洲湿地,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宁夏河套、甘肃河西走廊,以及新疆的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在高山夹峙的这些干旱区断陷低地,虽然戈壁沙漠广布,但依赖于高山的冰雪融水,在山前的冲积扇上及沿河两岸形成了绿洲湿地,它是荒漠地带最富有生机的生态 “绿岛”。例如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内蒙古额济纳、甘肃的张掖黑河、敦煌阳关,新疆的艾比湖等。 气候与地貌条件纷呈多样的湿地,也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与动物种群。例如,青海三江源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以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成为它们的大种群集中分布区,同时还为高原上的雪豹、狼等肉食动物种群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来源。当然,最重要的也许是,湿地为众多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且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可作为同一类候鸟的夏季繁殖地与越冬地。例如,黑颈鹤在四川若尔盖、青海隆宝滩、青海湖的夏季繁殖地,在贵州威宁草海,云南昭通大山包、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越冬地;丹顶鹤在黑龙江扎龙的夏季繁殖地,在江苏盐城的越冬地,等等。 从温带到热带,漫长的海岸线展示丰富多彩的海洋生态 中国大陆的海岸线长约1840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约16900公里,二者相加约35300公里,而且中国的海岸线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多个气候区,因此海洋海岸的自然特征也极为丰富多彩。 上文提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都有由海变陆、由湖变陆的演化历史。在天津海河口的古海岸与湿地、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山东黄河口的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福建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等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反映海陆变化的古海岸遗迹,都被记录在一道道古贝壳堤、古沙堤,或古牡蛎海滩岩中,它可以帮助人们阅读这种自然变化的历史书页。 需要着重提到的,是位于南亚热带-边缘热带的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它们皆在北回归线以南,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大陆及岛屿海岸。在这里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海岸有福建的漳江口,广东的湛江,广西的合浦山口、防城北仑河口,海南的东寨港;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珊瑚礁海岸有广东的徐闻,海南的三亚、文昌铜鼓岭。 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都被称为生物海岸,但其成因却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红树林海岸主要是受地质断陷作用影响,海岸下沉,形成喇叭形海湾,又被称为溺谷。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低缓的滩涂,利于红树林生长。而珊瑚礁海岸是在相对抬升的岩石海岸上,因波浪侵蚀形成浅水平台,给珊瑚礁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都是生物多样性最突出的海岸段,而且它保护了海岸的稳定,也使海岸地貌呈现多样化。 海南岛由于全岛处于热带,加上有利的海岸地貌条件,因此成为中国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发育最好的地方,其红树林、珊瑚礁的规模与物种种类都远远超过大陆东南沿海和台湾岛。而且,琼北后水湾的邻昌礁、琼西洋浦湾的大铲礁,还是中国海域内仅有的两处堡礁。 地质构造论文:论地质构造对矿山煤层顶板事故的影响 [摘 要]造成矿山煤层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地质构造不清而引起的,所以准确掌握矿山开采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对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单阐述地质构造对煤层顶板的一些影响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希望对同业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一些启发。 [关键词]地质构造;顶板;事故 1.造成顶板事故的因素 1.1 构造 地层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在较大断层附近一般都会伴生着一些较小的断层及裂隙,其断层性质基本与大断层相同,这N情况在顶底板都是厚砂岩层时最为常见。这些小断层及裂隙虽然落差小,不能影响煤矿工作面的正常开采,但是它将使煤层的顶底板产生破碎,如果这些小断层及裂隙较多,将对煤层工作面的顶板产生更大的危害,容易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1.2 褶皱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是发生了褶皱变形的岩层中的一个弯曲,通常在地层受水平挤压力或者受水平挤压剪切力时产生。煤矿开采的煤层在受各种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裂隙、节理等煤层内小构造。尤其在褶曲的轴部,这种地质表现尤为明显,煤岩层的破坏程度也更大,当煤层在开采、掘进等生产过程中被揭漏就会更易产生脱落现象,甚至是发生片帮和冒顶等事故。 1.3 断裂 在断层的作用下,将煤岩层分割开,两盘发生相对位移,使煤岩层不再具有岩层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断层产生于各种不同构造中,在构造环境较复杂的煤矿矿区,伴随断层所产生的破碎带及其对顶板的破坏程度都较构造环境简单的矿区严重,因为破碎带的大小与破碎程度是煤矿顶板事故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这类矿区更易发生顶板事故。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断层两盘容易出现牵引褶曲、破碎、挤压和揉皱等地质现象,且会改变煤层厚度,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这些煤层在揭露后经常是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另外有些顶板断裂而底板不断裂或者底板断裂而顶板不断裂的构造部位,因为构造应力的影响,顶板容易发生冒落,一般冒落范围都较大,且都不发生明显先兆,这也是容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原因。 1.4 煤岩组合 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强度、厚度及其存在的构造是煤矿生产过程中选择支护方式和处理采空区方式的根据,也是顶板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由于煤层顶底板因为地层应力和构造影响,地层产生形变,导致顶板破碎,煤层变形。在实际煤矿生产中也证实,一般容易引起顶板事故的煤岩组合情况为:①煤层伪顶不连续,强度不够,如果支护不及时,或者支护方式支护手段不能适应顶板变化,也容易发生顶板事故。②煤岩组合复杂的煤层中通常具有较多夹矸层,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分层砸落伤人;③主要成分是沼泽泥和泥炭沼泽泥的煤岩组合,在原始沉积时部分沉积物的表层可能发生风化,高岭土化作用显著,容易发生顶板事故;④顶板节理和劈理发育地段,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顶板事故,在顶板上方存在积水情况下,积水沿构造导入,使顶板事故的发生几率增大;⑤煤层厚度急剧变化地段造成顶板稳定性差,容易产生顶板事故;⑥如果煤层倾角较大,当某处发生顶板冒落时,将使煤层顶板沿倾角下移,有可能顶板冒顶事故的面积变大。 1.5 岩浆侵入 岩浆侵人会分割煤层,破坏煤层的完整与连续。一般情况下,岩浆岩体形状都不规则,岩浆岩体与煤岩体接触部分常常伴随特殊褶皱及旋窝状褶曲等小构造。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地质情况不易掌握,且不易支护,是容易发生顶板事故的一个因素。 2.预防顶板事故的相关措施 2.1 加强煤层观测工作 为更好的了解矿区地质状况,就要充分了解所采煤层的各相关特性,以保证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发生顶板事故的可能性。观测内容:①结构:要查明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矸层,观测夹矸层的层数、厚度、岩性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②煤厚:实际测量煤层的分层厚度及其总厚度,观察分析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③围岩:观测围岩的岩性及其与煤层如何相接处,围岩构造的发育及其稳定性等。④煤质:观察所采煤层的物理性质、煤层结构及内在构造等特性;若因实际情况需要,可以对煤进行取样化验,以测定煤的灰份、挥发分等化学性质。⑤含水性及导水性: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观察,掌握所采煤层的含水性及其导水性。⑥产状:煤层的产状包括煤层倾角、倾向及走向。这些都需要在煤层揭露后由技术人员进行观察测量。 2.2 加强地质工作 必须提高对煤矿地质的认识、加强地质勘探和地质队伍建设、推广引用地质勘探新技术、认真落实地质工作,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我国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通过打钻以及图纸分析等方法探查矿区范围内地质构造情况。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做到在生产前掌握地质构造和顶底板特征,做好地质工作。同时,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物理探测方法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结合传统的技术手段,把顶板事故的发生可能性通过加强地质工作来降低。 2.3 合理布置巷道 在煤矿巷道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断层、节理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布置巷道。顶板的次生应力与原岩应力和侧压系数有关,要把巷道的位置布置在顶板压力不太集中、顶板稳定性较好的地点。 2.4 加强现场管理与技术管理工作 现场管理人员要经常性的对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对预防顶板事故来说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而技术人员要通过观察已揭露煤岩层的活动规律,分析推测出本矿区内其它位置煤岩层的大概活动规律。详细地了解顶板情况,编制出适合本矿井或本区域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也要注重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一线工作人员对顶板管理有一个的科学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危及他们生命安全的顶板事故问题。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整改,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的保证将整改落实到实处。整改后,要进行严格验收,保证合格,否则不可继续进行生产活动。 2.5 细致编写作业规程 在编制作业规程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编写尽可能详尽的顶板支护措施及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所编写的规程,以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编制补充措施,以适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地质构造变化情况。 2.6 重视防治水工作 由于煤矿的采煤工作面往往在其上段存在采空区,采空区内积水可以通过采动裂隙及断层等构造导入煤层的顶板,使其更容易发生顶板事故。所以,要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尽量使采空区内的积水不能对煤层顶板产生影响,以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3.结语 地质条件的不清晰是诱发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中要对矿区的地质情况和顶板地质特点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掌握其与顶板事故的相关性,最后使用与矿区实际情况相适合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有效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对顶板事故的防治工作是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必须认真对待,充分了解其发生的各种诱因,才能做好矿山安全工作。 作者简介 高志广,男,1967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鹤岗矿业职业学院学校采矿专业,助理工程师,现工作于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矿业公司新陆煤矿地测大队,主要从事地质工作。 地质构造论文:铁矿中伴生白云岩矿的地质构造特征 摘 要:河北聪鼐衬诘乃炯矣北区铁矿是近年来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场,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矿区范围内大洪峪组白云岩与铁矿床伴生,岩体主要呈似层状,上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位于太古界单塔子群变质岩地层之上,岩体与铁矿床产状一致,受矿区内震旦纪之后的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为主的断裂构造控制,其形态呈舒缓波状展布。 关键词:白云岩;矿床;构造;地质特征 0前言 河北省滦县境内司家营北区露天铁矿位于响R-李兴庄-滦南县乐营成矿带上,是冀东地区重要的露天铁矿集中区。该区的白云岩矿产资源储量也相当丰富,研究对象为司家营铁矿北区N6~N34线间,设计终了开采境界线以上的保有建筑用白云岩矿体,非金属矿物包括石英,长石、碳酸盐、绿泥石、黑云母和角闪石,其中石英含量较高。 1区域地质背景 司家营北区地处滦县响R镇境内,位于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麓,滦河西畔,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唐的腹地。该区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多达20多种,包括有铁矿石23亿吨,石灰石约2亿吨,白云岩约1500万吨。司家营北区铁矿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位于新河复式背斜西翼,主要呈单斜构造,片理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40-50度,从上世纪50年代,在经过几次比较大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共探明B+C+D级矿石储量超过17.7亿吨,平均品位为TFe29.17%。司家营矿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电力设施、熔剂矿资源和煤炭资源,使钢铁工业具有资源与设施方面的优势。 2矿床地质特征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山海关隆起之昌黎凸起的西南边缘地带、司马长复式向斜的次一级褶皱构造司家营复式向斜东翼新河复式背斜西翼。 2.1地层 矿区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基岩地层以太古界单塔子群黑云变粒岩和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砂岩、白云岩为主,沉积岩大洪峪组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单塔子群变质岩地层之上。 2.1.1太古界单塔子群 矿区出露变质岩地层为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三段,在矿区内广泛分布。主要由一套变质程度比较浅,粒度比较细,岩性比较简单的变粒岩类、片岩类和石英岩类等组成。混合岩化弱而普遍。该套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40°~50°。 2.1.2中元古界长城系 矿区长城系地层为大洪峪组,岩性为石英砂岩、白云岩及含砂白云岩。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倾角10°~25°,以角度不整合直接覆于太古界单塔子群变质岩之上。由于区内第四系大面积覆盖,长城系地层零星出露。矿体赋存于该层位中。 2.1.3第四系 分布广泛,占矿区面积的70%以上。地表出露的以亚砂土为主,其次为坡残积物。个别钻孔中可见到粘土。第四系厚20~30m,最厚70m,一般是东薄西厚。 2.2构造 区内构造简单,仅一条北北东向F4断层:主要是在N6~N30线间的钻孔中见到,全长约2700余米,向南、北端可能还有一定的延伸,为矿区内规模较大的断层。其走向15°~20°,倾向北西西,倾角40°~55°。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为一压扭性走向逆断层。该断层在N8线将建筑用白云岩矿体断开,导致长城系地层重复。水平断距50~80m,倾斜断距70~80m。断层虽从矿体中通过,但因断距较小,影响不大。 2.3岩浆岩 区内目前尚未发现岩浆的大规模侵入现象,只在极少数的钻孔中出现了厚度较大,产状不明的黑云霓辉正长岩。另外,伴生的还有一些中基性的脉岩,如变质辉长岩脉、橄榄灰绿玢岩脉、伟晶岩脉等。 2.3.1黑云霓辉正长岩 主要呈黑绿色,岩石几乎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具有不等的它形粒状结构且表现为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辉石为主,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辉石呈现出带状结构的特征,透辉石在中心地带,边缘为绿色的霓辉石。微斜长石表面较脏,有的光性异常,为交代别的矿物而来。 2.3.2变质辉长岩脉 颜色主要呈黑绿色,以辉石、基性斜长石为主要成分,具变余辉长或纤状变晶结构。岩脉中的辉石已经变质作用变为角闪石或阳起石。并伴有磁铁矿、钛铁矿及磷灰石等副矿物的生成。在N18-N32线间分布有区内最大的变质辉长岩脉带,斜切矿体,呈北西西走向 厚度为10-20米,长度约为1500米,倾角较陡。 2.3.3橄榄灰绿玢岩脉 灰黑色,具斑状结构。斑晶常聚斑出现,主要成分为基性中长石;辉石、橄榄石的含量较少。基质中分布有杂乱无序的细小半自形条柱状斜长石,辉石呈半自形或它形和细小铁矿物一起分布在斜长石间隙,构成似辉绿结构。在N6线ZK238孔、N12线ZK200孔见此岩脉侵入于震旦系地层之中。 2.3.4伟晶岩脉 灰白色或肉红色,具伟晶结构。岩脉的主要组分为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并含有少量的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和磁铁矿。分布较广,多以透镜状顺层贯入于变粒岩和矿层之中。 3.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赋存于长城系大洪峪组地层中,矿体呈层状产出,矿体在矿区内主要分布于N6~N34线之间,赋存标高-200m~+40m,矿体平均厚度约80m,矿体走向15°~20°,倾向北西西,倾角40°~55°。矿石为厚层白云岩及含砂白云岩。 3.1矿石质量 3.1.1矿石的矿物成分 白云岩又称苦灰石,白云岩是以白云石为主要组成的碳酸盐岩,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复盐。矿物成分以白云石为主,少量方解石、石英、粘土矿物及陆源碎屑(石英、长石和云母),有时也有少量的石膏、硬石膏、天青石、重晶石、黄铁矿、有机质等。矿石主要自然类型为白云岩及含砂白云岩。 3.1.2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O、MgO,少量SiO2,其它组份微量。 3.2矿体围岩及夹石 矿体顶底板为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及燧石岩,地层为长城系大洪峪组。围岩与矿体产状一致,接触面比较规则。 夹石:矿体内偶见砂岩夹石,砂岩夹石厚度较小达不到剔除厚度时,本次估算未剔除。 3.3白云石的矿物特征 纯白云石的化学分子式为CaMg(CO3),理论含量CaO:30.41%,MgO:21.86%,CO2:47.73%,其晶体结构为三方晶系,晶形为菱面体形态。颜色为灰白色,有时为浅黄、浅褐、浅绿、肉红色。光泽为勃利光泽,解离完全。莫氏硬度3-4,密度2.8-2.9g/cm3。滴入盐酸后不发泡,只受侵蚀。 地质构造论文:瓦斯赋存与地质构造关系之我见 摘要: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井下瓦斯赋存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对于瓦斯赋存状态在多数情况下不仅受到一个区域地质构造型式的影响,还会受到局部地质构造型式的影响。可以说,地质构造型式对瓦斯赋存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评估该地区的煤田瓦斯状况。本文结合对地质构造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地质构造型式对瓦斯赋存状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地质构造型式;瓦斯赋存状态;影响作用;分析 一、前言 瓦斯是煤在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气体地质体,影响瓦斯涌出量大小和煤层瓦斯赋存状态的地质条件是含煤层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演化的结果。瓦斯赋存和运移与地质构造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从地质角度来分析矿井瓦斯赋存规律,对于瓦斯抽放利用及防治矿井瓦斯灾害有重大意义。 目前,随着将瓦斯与地质构型相结合研究工作的开展,在对地质构型与瓦斯生产、转移等关系之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现如今,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支撑下,必须要善于利用这些技术并加大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全面提升相关研究水平,最终为煤和瓦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从而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大力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采取地质划分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二、地质构造特征介绍 (一)断裂构造介绍 地壳的形变,一般都是从褶皱到断裂,断裂又可分为断层和节理;但一旦发生断裂,它便作为地块的边界条件,从而对以后的变形起决定性影响。虽说每个采煤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各有不同,其断裂构造形态也不尽相同。但经过研究,可以看出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相同的规律性可循。对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因素而言,在统一的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在具体统一的地质构型下,其产生的构造形迹并不是随机无序的,尽管这些结构要素可能具有不同形态、不同级别、不同性质、不同方向和不同序次,但仍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循。断层的封闭性和透气性将对瓦斯的积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褶皱构造介绍 每一个采煤矿区的地质构型都各不相同,除了上面提到的断裂构造外,还存在着一种褶皱构造。当煤层受到褶皱的充分影响作用后,在褶皱区域的不同部位对于瓦斯的赋存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在复式向、背斜轴部转折端,瓦斯极易聚集,而在褶曲两翼,则瓦斯不易于积聚。 (三)地质动力的区分? 地质动力区分是结合了现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地质形态的基本常识与常见的地质外形为依据,来正确地预测出该地区的地质形态。在这其中,必须有对该地区地质形态最专业和权威的分析研究,还必须要能够分析出该地区地质断裂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历史的发展变化情况,再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应力测量仪等来找出应力集中的地域或方位。这种办法现在已经在中国很多矿区加以实际推广应用,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为煤田的顺利开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与丰富手段,也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三、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状态的影响分析 (一)地质构造与瓦斯赋存的关系分析 地质构造形迹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造成了瓦斯分布的不均衡,另一方面是形成了有利于瓦斯赋存或排放的条件。受到地质构造应力的作用和应力场复杂性的影响,在同一构造形迹内会出现有应力集中程度不同的块段,从而形成了相对的高压和相对的低压区域,压力差驱动了瓦斯的运移,形成了瓦斯的相对聚积,这也是造成瓦斯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如果煤田所处断层较少,瓦斯赋存就主要受到区域褶皱的控制。由于褶皱运动,会造成褶皱产状发生较大变化,而煤层作槌粱岩中最软弱的成分之一,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或重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形变,甚至产生塑性流变,从而形成复杂的褶皱和厚煤包。岩层经过褶皱作用后,在褶皱不同部位围岩封闭瓦斯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别,在背斜轴部节理以张性为主,其封闭瓦斯的能力明显较弱。而在向斜轴部,节理以压性或压扭性为主,因此,围岩封闭瓦斯的能力会介于背斜轴部和向斜轴部之间。此外,背斜倾伏端埋深相对大,封闭瓦斯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而向斜仰起端埋深相对减少,则封闭瓦斯的能力也相对减弱。 (二)煤层埋藏深度及围岩与瓦斯赋存的关系 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大,煤层埋深越大,煤层中的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就越长,就越容易保存下来。此外,深度的增加致使压力增大,煤层及围岩被压实,降低了透气性,有利于保存瓦斯,正常情况下,煤层的瓦斯含量与埋深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由于压力的作用,煤层瓦斯会不断运移和排放,围岩和煤层的渗透性决定了瓦斯运移和排放的速度。如果煤层顶底板为致密较完整透气性差的岩层,如泥岩、裂隙不甚发育的灰岩,瓦斯不易渗出,瓦斯在煤层中就容易保存下来,致使煤层瓦斯含量过高,瓦斯压力过大。相反,如果煤层顶底板由胶结较差的中粗砂岩、砾岩组成,则煤层瓦斯含量低,瓦斯压力小。 (三)地质构造对瓦斯含量及压力预测的影响 对于一个采煤区的瓦斯含量及其压力等方面的测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目前先进发达的仪器设备来进行具体测试。首先,需要对具体煤矿的井下瓦斯原始值进行测量,并且要做好多组数值的历史记录;其次,要能够正确灵活地使用多场耦合分析模拟系统,正确计算出最后的数值;最后,需要结合记录下来的数值,在适合的软件里面做出曲线图。经过对这些测试、分析以及总结的经验中,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地质形态对于瓦斯和压力值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四)区域构造对于瓦斯赋存的影响 大型构造体系决定了煤田盆地的形成。如含煤岩系一般保存于山字型的马蹄形盾地和两翼负向构造单元内,盾地部位可以是构造简单的含煤盆地,也可以是一系列含煤向斜构造,两翼的含煤向斜构造则呈雁列展布。煤田中常见一些中、小型直扭型构造型式,如中、小型多字型构造和中、小型入字型构造等。在多字型构造中,保存含煤岩系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具有等距、雁列展布特征,一般以长条状、短轴状褶曲为主,两翼不对称,陡翼常伴生走向逆冲断层。入字型构造其主干断层一般长数十公里,张扭性分支断裂与主干断层所夹锐角指向所在盘相对运动方向,含煤岩系一般保存于分支断层下降盘或拖曳向斜构造内,等距、雁列于主干断层旁侧。在构造型式的控制下,煤区周围出现一定的应力集中区,从而导致瓦斯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使得这个地区的瓦斯量比较高。这种对地质形态的预测为进一步评估一个地区的瓦斯赋存具体状态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其煤层的透气性能以及断层的情况对瓦斯的赋存状态同样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行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瓦斯赋存状态的研究一直都是业内人士非常关注课题,经过不断地研究分析发现,地质构造型式对其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的煤矿运营中,技术人员应该在大量理论知识的支撑下,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提升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地质构造论文: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 摘 要 煤矿行业作为国家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与生产两者密不可分,要想搞好生产,实现矿井的高效高产,第一要务就是抓好安全。随着煤矿开采的矿井越来越深,井下地质构造更加复杂、煤层厚度所呈现出的不稳定及不规则形态,会对煤层开采及井巷掘进造成严重影响,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煤矿 安全生产 影响 0前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中,有超过60%为瓦斯、顶板及突水等恶性事故,而这些类型的事故的发生基本都与煤矿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联。 1煤矿地质构造与瓦斯事故的关系 1.1煤与瓦斯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煤矿井下采掘过程中,在煤和地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极短的时间从煤岩体内喷出大量煤岩与瓦斯的动力现象。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内,如褶曲、断层或火成岩侵入区附近,可能造成设施破坏或人员伤亡事故。 1.2对瓦斯风化带的影响 煤田形成后,煤变质生成的瓦斯经煤层、围岩裂隙和断层向地表运动;地表的空气、生物化学及化学作用生成的气体由地表向深部运动。由此形成了煤层中各种气体成分由浅到深有规律的逐渐变化,即煤层内的瓦斯呈现出垂直分带特征。一般将煤层由露头自上向下分为四个瓦斯带:CO2-N2带、N2带、N2-CH4带、CH4带。前三个带总称为瓦斯风化带。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的煤层结构被破坏时,即可能影响瓦斯风化带的发育程度。如采掘工程在瓦斯风化带内,当通风不良或停风时,不但会存在CO2引起窒息的危险,还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危险。 2煤矿地质构造与顶板事故的关系 2.1断裂构造与顶板事故 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在地壳内的动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断裂构造包括断层和节理,其中断层使岩(煤)层两侧发生明显位移。断层在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发育广泛,特别是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区,断层的规模不等、大小不一,小的不足一米,大的则达数十、上百米,其断距、破碎带大小不一,对围岩的破坏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在破碎带极易产生顶板事故;另外,在断层的两侧还可能出现牵引揉皱、褶曲、挤压和破碎等现象,造成煤层和顶、底板岩层中裂隙也显著增加,同时可能导致煤层厚度突增或压薄,在采掘过程中该处煤(岩)层暴露后极易产生冒顶事故;还有一些断顶不断底或断底不断顶的小断层以及层间滑动构造部位,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围岩易脱落,且脱落面积较大,没有预兆,造成采掘时也易发生顶板事故。 2.2褶皱构造与顶板事故 褶皱构造是岩(煤)层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发生形变,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从褶皱成因分析,褶皱一般是由横弯褶皱作用、纵弯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形成。其中岩层受到与岩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的过程称为横弯褶皱作用;受顺层挤压应力作用导致岩层弯曲而形成褶皱的作用称纵弯褶皱作用;由于切层或顺层剪切而导致褶皱形成的作用为剪切褶皱作用。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煤)层要发生塑性流动或滑动,使得不同部位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在褶曲的核部裂隙、节理加速发育,岩造成层极易破碎,易冒落,岩(煤)层轴部结构急剧变化,煤层厚度发生急剧挤厚或压薄现象,导致采掘过程中不易支护,一旦支护不到位,很容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给顶板的管理带来困难。 2.3煤岩组合与顶板事故 由于煤系地层受到地质应力及后期构造运动影响,煤岩层均已产生形变,导致围岩破碎,顶板多变不平整,煤层形态多变。经生产实践证实,在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如果支护不到位,或支护手段、方式没有适应煤层顶板变化;另外在煤岩结构复杂的煤层中又常含有多层夹矸层,开采过程中发生夹矸至上分层脱落的煤岩组合情况下,极易产生顶板滑移甚至冒顶事故。 3煤矿地质构造与突水事故的关系 矿井突水是指在采掘过程中巷道揭穿富水溶洞、导水通道、积水老窿时,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内的现象。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巷道,给矿井生产带来极大危害,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复杂的地质构造都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V井突水都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水源、水量和导水通道。因此,在煤炭采掘过程中地质构造可能引起井下突水事故的发生,不但给煤矿造成生产上的被动和损失,更给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3.1断裂构造对煤矿突水的影响 井下隔水层对突水起阻挡作用,其阻水能力由其厚度、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决定。当采掘遇到断层时,上下两盘岩(煤)层可能发生错动,缩短了煤层与底板含水层间的距离,造成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减少,甚至造成断层一盘的煤层与另一盘的含水层直接接触,造成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消失,将极大的增加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另外,随着断裂带内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强度降低,不仅给承压水的导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裂隙带可能成为充水带,使水文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给突水创造了条件,从而造成采掘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水事故。 3.2陷落柱对煤矿突水的影响 岩溶陷落柱是指埋藏型岩溶的地下溶洞的顶部岩层和覆盖层,在荷载或其他动力作用下,失去支撑发生坍塌或剥落后形成的上小下大的锥状塌陷体。陷落柱突水灾害是矿井岩溶突水灾害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突水性强,规模大,破坏损失严重。因岩溶陷落柱除自身常储聚大量地下水外,还常成为沟通其他水源的导水通道,所以陷落柱突水时极易造成严重的淹井事故。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不能就安全抓安全,探明地质构造的类型和规模才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并且应时刻关注地质构造的变化,认真研究分析这些地质因素,总结规律,制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 地质构造论文:汶川地质构造解读 所有的地理学家都没能料到龙门山构造带会发生如此剧烈的震动,以至于摇晃了半个亚洲。 “龙门山构造带的确是活动的,但我没想到这里会有如此大的地震。”自80年代末开始即在四川西部地区开展地质研究工作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美国地质学会前主席伯奇费尔先生对这次发生在汶川的8.0级地震表示非常出乎意料。 一般来讲,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例如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而这次龙门山地震是发生在大陆内部的一次“非典型”陆内变形。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假说的提出为地质学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似乎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分布之谜一下子就解开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当板块构造假说在海洋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那里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许多大地构造地质学家对板块构造假说提出了质疑,因其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变形(例如位于大陆内部的火山、地震)。因此,对该假说的怀疑和如何“登陆”也被提出来了。 中国的青藏高原是研究大陆变形的天然实验室,在我国青藏高原内部和边界发生着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例如2001年发生在昆仑山的8.1级地震和横断山脉频繁的地质活动。这次发生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就是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平原转换的边界上,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陆内变形的关键地区。根据美国地震局发表的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释,加拿大蒙特利尔工学院嵇少丞教授表示:引发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震源深度为10~20公里,断层走向平行于龙门山走向(向北西倾),在垂直剖面上呈铲形,近地表倾角最大达65度。地震发生时,在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内,地壳岩石中就形成了一条长约250公里、深近20公里的大断裂,顺着这条断裂,西边的松潘――甘孜地块向东边的四川盆地狠狠地挺进了一大步,这一步在有的地方竟然迈了9米之远!这些特征必然造成地震的最大烈度带从震中向北东方向强烈展布。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的地质背景是极其复杂的。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中国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关键地区,它被围限在华北、扬子和羌塘三大陆块的拼贴构造之间。三叠纪晚期华北陆块、羌塘陆块与扬子陆块碰撞拼贴不仅直接使秦岭山脉崛起,在龙门山地区也造成了强烈的褶皱――逆冲构造作用,地壳缩短变形并形成了古龙门山。在约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和欧亚板块碰撞拼贴,雄伟广阔的青藏高原在这个时候开始崛起,古龙门山构造带也重新复活,在中新世――更新世经历了类似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祁连山的逆冲缩短作用,川西的贡嘎山即是因为部分吸收了晚新生代沿鲜水河断裂的左旋走滑位移而隆升逾7000余米,龙门山――岷山构成了中国东西部地形地貌的重要边界,部分地方的海拔可以在50公里内由四川盆地的几百米上升至龙门山的5000米左右,成为和喜马拉雅并列的世上最陡峭的地形边界。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之前,现今的观测资料表明龙门山地质活动并不特别强。这一地区最大历史地震为7.5级,近年来较大的地震为1976年松潘、平武两次7.2级地震,但是这些7级以上地震都是发生在岷山构造带上而非龙门山,龙门山地震活动主要以中小地震居多,历史上只发生过4次6级地震,没有7级以上地震的纪录,近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99年绵竹地区的两次5级地震,北川以北历史上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并且GPS测量并不支持龙门山现代存在显著的地壳缩短量。因此,可以说这次汶川大地震完全出乎中外地质学家的意料。 然而,必须认识到,人类出现在约300万年前,同5000万年的青藏高原演化史相比时间太过短暂。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龙门山相对平静的地震历史也许仅相当于大自然打了一个盹。从科研角度来讲,汶川大地震必将带来对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活动的全新审视,从而加深大地构造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对陆内变形的认识,为解决陆内地震发生的机理提供宝贵的资料。2008年5月12日,我们为汶川大地震付出的代价是血,而人类必将在隐忍含吞中进步,了解自然,敬畏自然。 地质构造论文:浅谈过地质构造时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 摘 要:在地质构造不同的条件下,顶板岩层的状态和性质对开采煤矿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遇到陷落柱、节理和遇断层等复杂地质构造时,加强工作面的顶板支护,对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和地质构造的现状加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保障工作面顶板支护安全。 关键词:顶板支护;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过断层 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冒顶事故,该事故对采煤工作面的影响较大,是安全生产的极大隐患。随着采煤工作面的不断变化(向前、移动、加深)情况,顶板条件和压力也会随着地质结构的变化发生变化,工作面的状态一直是动态循环状态,在遇到陷落柱、节理、遇断层等复杂构造时,顶板发生的变化更为剧烈,所以,在采煤过程中,顶板的支护尤为重要。顶板的支护不仅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还能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的变动,最大程度地保障开采工作安全,提高开采效率。 一、遇过断层情况 遇到过断层之前,煤层表面通常会出现一些前兆。例如工作面倾斜、煤层节理面增多及煤层走向改变等。这些现象对工作面上下板棚会产生破坏性影响。使煤层煤量减少、煤质变软,煤层层理不清,光泽变暗,还会发生瓦斯流出等严重情况。 1.过断层:(1) 绕过断层方法。绕过断层方法通常在断层过大的工作面中较为常用。因其断层落差大,影响范围也随之变大,所以必须明确断层范围及区域,绕过断层区域挖掘新的采煤切口。采煤过程中遇到断层区域,应立即停止采煤操作,重新寻找采煤切口再进行开采,确保安全施工,同时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2)硬过断层方法。硬过断层方法通常在断层较小的工作面中较为常用。断层工作面处的煤质通常较松软,再加上大量浇水等原因,极易发生冒顶事故。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我们通常会采用硬过断层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冒顶事故,保证采煤施工安全性。 2.单体支柱工作面遇硬过断层方法。单体支柱工作面遇过断层时,应确定采煤面与断层角度。当断层与工作面煤壁角度较小时,破碎范围就越广,对顶棚维护的难度越大。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对煤采煤面与断层角度进行适当调整。顶棚稳定时,应保持在25°~35°范围内,顶棚不稳定时,应保持在35°~45°范围内。缩短工作面断层距离,在过断层之后,再对切口进行填平复原。在顶板支护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断层位置较低时,不需要对过断层采取特殊措施。在采煤过程中,会存在倾斜开采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调整断层来设置开采高度。硬过断层时,断层工作面处的煤质通常较松软,导致机器设备难以输送进去。这时应增加顶板厚度及支撑力,进行挑顶处理,保证顶板坡度可以缓慢变化,从而确保安全性。 断层较小时,顶板支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带帽点柱。带帽点柱通常用在断层落差较小、顶板及断层面较为平整的采煤工作面。(2)木垛。木垛较适用于断层区域岩石破碎较为严重及顶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木垛通常会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两侧及断层暴露较多的区域。(3)横板棚。工作面顶板较为破碎的情况下,可采用横板棚进行支护。横板棚间的距离应保持一定间距,在顶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横板棚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可以安全支护。卧底过断层如顶煤煤质比较松软,可以先打前拖梁,再以从下向上的方式钉木垛。遇过断层时,打孔应尽量不要太深,并在周围设置小炮,在断层周围区域禁止置防大炮。在置顶时合理计算距离,尽量一次性全部收回支架。 二、过陷落柱 由于岩石坍塌形成的细小碎石称之为陷落柱。采煤过程遇陷落柱情况时,工作面煤质会被细小碎石覆盖,这种情况又叫无煤柱现象。由于陷落柱周围顶板破碎程度相对较大,这种情况下极易引发冒顶事故。 过陷落柱与过断层的前兆及现象反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陷落柱呈锯齿形状,相对于过断层,陷落柱边缘较为凹凸不平,其物质主要是各种碎石,断层附近则基本都是岩石物质。陷落柱范围^大时,应采用探巷法对范围进行探测,另外开采切口,避开陷落柱区域。陷落柱范围较小时,应明确破碎具体区域,根据岩石破碎严重程度,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陷落柱岩石破碎较为严重时,可采取横板棚支护方式,棚距控制在0.5m以下的范围,避免造成顶板暴露的现象。在过陷落柱时,岩石和陷落柱的边缘应架置木垛来配合支撑。过陷落柱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提前进行大眼放炮,做好准备工作推进工作进度,防止破坏支撑柱梁,使开采工作能正常运行。 三、采煤工作面过冲刷带 在开采煤矿时,覆盖元煤层的物质被水质冲刷掉,经过长时间累积沉淀,在煤层表面会形成一层新棚,即为冲刷带。在遇到冲刷带之前通常会有明显的预兆,例如煤层厚度大面积变薄或变松软,冲刷带附近区域煤层受水侵蚀发生岩石风化,煤层疏松变薄变脆,孔隙扩大。在采煤工作面中遇到冲刷带的范围较大。由于冲刷带煤层变薄、变脆或直接破碎,离层后容易产生离层垮塌的现象。因此对顶板需采取必要的支撑措施才能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工作面在遇到冲刷带时,必须对顶板实施大面积支撑置架。防止顶板垮塌和冒顶事故。对冲刷带周围区域,应加大保护措施并增加保护装置,进一步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 过冲刷带时,应调整冲刷带顶棚距离,缩小至最短距离,并及时维护冲刷带区域的支架及顶棚。增加木垛和支架的架置数量,在采高较大的情况下,应打戗柱或架设戗棚。 四、采煤工作面过节理 节理是指断裂面两侧岩石断裂的构造,又称裂隙。其结构形式较为规律,在开采岩石中,通常会以节理地质构造优先进行开采。 五、顶板分类 由于顶板事故的频发,会经常出现岩石脱落现象,再加上开采人员的工作疏忽,甚至会使采煤工作面大范围冒顶。该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为煤层上有很多不同压力不同性质的岩石,也就是煤层顶板。从上至下分为(老顶-直接顶-伪顶,见表1)。老顶由坚硬岩石所组成,直接顶由砂质泥岩所组成,两者都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在遇到节理、断层等地质构造时,顶板支护实施最佳的支护方式,顶板支护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事故的发生概率和频率。伪顶则是由松软的岩石所组成,其岩层非常薄,会随着开采而脱落,影响采煤质量。 六、顶板支护的类型 在开采过程中,常遇到倾向和走向出现变化的情况,煤层松软失去光泽,并时常出现岩溶和崩塌作用形成的岩石堆积体等等现象。对顶板进行适当支护才能确保煤层开采安全施工。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支护的方式也相应不同。支架和支柱的建立和使用,都是在开采实践中,通过对岩层压力计算得来。 1.端头顶板支护。在基础支护上,多人配合将机头机尾支架拉移,工作面与端头支柱的推进保持一致,木柱帽方向与巷道方向保持垂直。 2.侧顶板支护。侧顶板支护通常采用双排支柱的方式,在配合后排支柱的同时,使支架水平方向与支架高度保持一致。在回撤支柱时,操作人员必须保持安全距离进行回撤,按照先支后回的原则,用专业工具将侧面支柱取出,然后把回撤支柱按标准支好,为了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应先把支柱移出再进行移架。 结语 在全面提倡安全施工的今天,煤矿开采属于危险系数极高的行业,应更加注意开采工作的安全问题。顶板支护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开采工作中重视顶板支护技术,重点发展顶板支护技术,坚持安全生产原则,能更好地促进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构造论文:挑战者深渊地质构造的戏剧性演变 玛丽安娜海沟中的挑战者深渊是世界大洋的最深地点,它纵深海面下达10900米。这个裂缝据悉是由2个海洋板块垂直错动形成的,不过研究人员现已掌握的事实更具有戏剧色彩。迹象显示一个板块正被推向另一板块下,挤压作用力正把下沉板块劈成两半。 挑战者深渊的陷落沟渠地区坐落西太平洋,是卡罗琳板块和玛丽安娜小板块之间的界标。地震记录表明这里沟渠中的大多数地震显然震源都靠近地表,因此地震学家认为两个板块一定正在垂直相互错动。遂后夏威夷地球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所由帕特里夏・弗赖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最新地震学资料进行了一项更为精确的勘测,他们发现大多数地震实际上发生在地球深处。 这一发现说明卡罗琳板块正遭受挤压,深邃地嵌入玛丽安娜板块下。弗赖尔指出:“有些地震震源深达300公里地表下,那只能用一个板块正大力挤压另一个板块来解释。” 由于地震出现在靠近板块交界处,因此定位地震就有可能发现两个板块的边缘。利用这种解释方法,科学家就能查明在挑战者深渊周围的卡罗琳板块已经极其倾斜地潜入下面的地幔中。弗赖尔认为这么剧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最现实的解释是卡罗琳板块被肢解。这种地质构造活动促使部分板块分离并且迅速下沉,从而形成一个更为深邃的海沟。 弗赖尔研究小组对该地区所作的侧扫描声纳勘测也支持板块肢解的设想。侧扫描声纳勘测是地震波从海底以不同角度反弹回来呈现一个地表三维图像。研究小组在挑战者深渊以北发现那里海床上覆盖着地层碎片――迹象表明卡罗琳板块正被剧烈地拉伸,这可能正是板块之间碰撞撕裂的痕迹。 声纳勘测资料还揭示一个以前从未发现的海底地层区域,这一地域几乎和挑战者深渊一样深。弗赖尔为首的研究小组已正式将这个地区以他们的研究小组命名为夏威夷则绘研究小组深渊并且估测该深渊为海平面下10732米。它距离挑战者深渊约250公里,而且也是由下潜板块的地质构造肢解活动造成的。 认识玛丽安娜板块正怎样应对这类地质构造肢解活动,有望查明地震给该地区带来的危害,包括关岛。弗赖尔指出:“测绘板块断裂形态正在帮助我们解释波及关岛及其周边岛屿主要的地震类型和分布,这个地区可能会出现比以往确认更高能级的地震。” 地质构造论文: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及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构造特点。地层赋存特点与构造的主要形式分为地层单位、岩层产状、地质构造主要形式。原岩应力在矿山工程中的地位和对矿山工程的影响主要有原岩应力在矿山工程中的地位和地质构造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构造;形式;矿山工程;影响 1 岩石的生成分类与构造特点。 岩石的生成一般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类。 1.1 沉积岩 沉积一般以层状形式分布,呈现明显的层理性。按照沉积条件和成分不同可分为砾岩各种砂岩及钻土岩、各种碳酸岩,包括石灰岩、灰岩等。 机械性沉积岩的组成包括颗粒成分与胶结成分。粗颗粒沉积岩性质主要取决于胶结成分。胶结成分包括硅质、铁质、钙质及泥质等,硅质和铁质胶结的岩石较坚固,钙质胶结易于溶解,泥质胶结岩石遇水后会软化。 细颗粒沉积岩的性质与颗粒的矿物成分关系较大,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成分等,这类岩石孔隙率小、渗透性差,遇水后易于泥化、有塑性变形,吸水膨胀。中、细粒砂岩的强度、渗透性以及抗风化性视颗粒组成与胶结成分不同而异。化学沉积岩石有不同的溶解性。 1.2 岩浆岩 依据成因一般分为火山岩和侵入岩。它的矿物组成与结构非常复杂。深成的侵入性岩浆岩形体大、结晶较均匀,喷出性火山岩一般含有不同的凝灰成分,并有间层等不规则结构。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之间的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从高到低排列。 岩浆岩通常被视为均质、各向同性体,物理力学指标比较高。 1.3 变质岩 它随变质环境(母岩种类、温度、压力)的不同,有石英岩、片麻岩、板岩、大理岩等。通常具有结晶和定向排列结构;但其成分不同,变质程度也有深浅区别,所以,岩性差别较大。变质岩的母岩如是沉积岩,变质会改善其力学性质,变质程度越深岩性越好。 2 地层赋存特点与构造的主要形式 2.1 地层单位 在地质时代漫长不同发展阶段,地壳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矿产资源。为便于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要对各地的地层建立统一的名称和地质年代。国际通用的地层划分单位分界、系、统三级。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为代、纪、世三级。 2.2 岩层产状 地层产状指岩层的空间几何关系。其主要参数有:走向倾斜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构成岩层走向线方向;倾向通常指岩层倾斜向下且与走向正交的方向,用其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表示;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2.3 地质构造主要形式 ①地质构造形式。单斜构造在相应范围内岩层或矿体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褶皱构造岩层或矿体受水平挤压后弯曲,而仍保持连续性的构造形态。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是岩层的一个弯曲。摺皱构造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是岩层层面凸起的弯曲构造。向斜是岩层层面凹下的弯曲构造;断裂构造岩层或矿体受力后产生断裂,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断裂面两侧岩层或矿体没有明显位移的就是裂隙,断裂面两侧岩层或矿体发生明显位移的就是断层。②断层基本知识。断层的要素。断层面和断层线断层面指岩层沿之断裂的面,断层线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交面线指断层面与矿体或煤层的交线;断盘指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体,断层面上面的断盘叫上盘,断层面下面的断盘叫下盘;断距和落差断距是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落差指垂直断距;断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即是断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断层的分类。根据断层上下盘相对移动的方向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推断层:两盘沿近直立的断层面作水平移动的断层。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可分为: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的断层;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的断层;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3 原岩应力在矿山工程中的地位和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3.1 原岩应力在矿山工程中的地位 构造应力通常以水平应力为主;因有构造应力存在,原岩应力的水平侧应力系数又经常变得大于1。构造应力虽然分布是局域性的,而由于它作用大,一般造成岩层和矿山井巷工程的破坏。 原岩应力是矿山井巷工程开挖前,地下未受扰动的应力分布状态。原岩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构造应力一般指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在地壳岩石内的应力或者是其残余应力。目前还不能用计算方法确定。 原岩应力是引起地下结构荷载的主要因素。在地下工程中施筑支护后,支护限制围岩的变形或支撑破坏的岩石重量,同时也承受岩石的作用,这是围岩对支护的荷载(地压),支护荷载的能力直接与原岩应力有关。 3.2 地质构造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①构造应力的分析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形态与地质作用的关系能确定构造应力的主作用方向。这些关系是:褶曲的主作用方向和褶曲轴垂直,褶皱受扭剪作用而呈斜列式排列时,褶曲轴与剪作用斜交;断层通过断层性质和滑动方向,能判断最大构造应力的主方向;节理:岩层内X状节理的最大主作用方向平分X的夹角,并与一个节理面成45°-4/2;主作用方向和纵张节理平行,和横张节理垂直。②地质构造对采矿系统及巷道布置的影响。断层的影响:断层把原完整的矿床、矿体或煤田、煤层分为若干断块,给矿井掘进、运输、巷道维护及开采带来一些困难。断层附近岩石通常较破碎,支护困难;含水层水和地表水容易通过断层涌入井下,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大和突水。 井田内存在大断层,会增加岩石巷道的工程量;一些矿井一般以大断层为井田边界;中小型断层也经常限制采区或盘区的划分,影响巷道布置,增加巷道掘进工程量,影响机械化设备的发挥作用和高产高效开采;断层两侧一般要保留矿柱,增加了矿体损失。 褶曲的影响:褶曲轴部顶板压力一般出现增大现象,巷道变形,不易维护,开采要加强支护;煤矿向斜轴部是煤矿瓦斯突出的危险区域;通常井田内阶段或水平运输大巷、总回风巷沿走向布置。褶曲使沿层布置的巷道出现弯曲。 地质构造论文:新疆艾维尔沟矿区厚煤层地质构造防突浅析 摘要:艾维尔沟矿区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位于新疆天山山脉中。根据艾维尔沟矿区的厚煤层地质构造的规律,分析厚煤层地质构造的主控因素等。在石门揭穿缓倾斜特厚突出煤层时,穿煤段距离一般长达几十米,抽排钻孔施工时,喷孔、卡钻严重,施工困难,无法一次性穿透煤层全厚,传统上只能采取分段防突措施,揭穿煤层。但分段实施防突措施,危险性大,揭煤时间长。为此,提出了复杂条件下的石门揭煤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对矿井在未采区域生产过程中防突措施设计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艾维尔沟煤矿 厚煤层地质构造 防突措施 新疆艾维尔沟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的炼焦煤生产基地,该矿区位于新疆天山山脉,坐落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西翼,交通便利,距乌鲁木齐市130公里,距托克逊县120公里,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管辖。 1 矿区厚煤层地质构造 1.1 构造特点。新疆艾维尔沟矿区内出露地层比较复杂,主要有古生界的石炭系、二叠系以及中生界的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其中石炭系地层和侏罗系地层为断层接触,三叠系地层与侏罗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矿区受冰达坂-夏热嘎断裂和红五月桥断裂控制的影响和制约,其次一级逆断层发育[1],严重破坏煤层。古生代地层受西南翼断层切割的影响,向北逆冲在中生代侏罗系地层之上,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叠瓦状推覆构造。岩层和煤层倾角为9-25度,受断层破坏影响个别露头局部变化比较大,与东西两端相比较,矿区中部岩层和煤层倾角比较平缓,并且深部倾角逐渐变陡。矿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主要是高山积雪融水,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破碎带裂隙承压水等含水类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煤层气运移。 1.2 煤层及煤质。在整个矿区内,煤层的平均厚度为9米,并且中间润藏着干燥粉状的软煤层,纯煤总厚度最大为75.63米,最小为1.03米,平均32.20米。煤层比较稳定,并且多含夹矸;也有一些煤层属于不可采煤层。在物理性质方面,矿区内各煤层基本相同,煤岩组分主要是镜质,其平均含量高达83.71%,丝炭组分、黏土类平均含量为3.72%和12.1%。煤质以肥煤为主的气、肥、焦、瘦混合煤种,该种煤低灰及中灰、有害元素低、含油、热值高。由西向东煤类分布次为气煤、肥煤、焦煤、瘦煤[1]。 2 重要因素分析 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其结果是煤与瓦斯突出,对于突出来说,地应力、瓦斯压力、煤体结构及地质构造等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1 地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激发作用。通常情况下,地应力主要包括原岩垂直应力、构造应力两种。其中原岩垂直应力受开采深度的影响和制约,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井巷掘进时显现地应力[2]。构造运动及形迹影响制约着构造应力。根据地应力实测结果显示,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分别是金尼克理论值的1.05~1.78倍和2.69~4.76倍,并且分布不均匀。同时较大的剪应力存在于一些井田煤系地层内[3]。受残余构造应力的影响,进一步对突出起到激发的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地应力还通过采掘活动形成的支承应力或集中应力激发突出,很容易造成事故。 2.2 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地质构造、煤层埋深、煤质与厚煤层中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瓦斯压力、瓦斯含量随着地质构造的复杂化,以及埋深的增加、煤体破坏严重等进一步增大。在采煤过程中,与突出临界值相比,由于工作面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比较高。因此,在采掘活动中,瓦斯放散初速度、煤强度等是诱发突出的关键因素。另外,在采掘过程中,瓦斯的放散速度决定于构造煤的发育程度。受采掘集中应力的影响,厚煤层出现卸压、破坏、变形等,吸附的瓦斯被快速的解吸,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游离瓦斯,该游离瓦斯拥有巨大的膨胀能,受集中应力的激发,进而促进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发展。 3 矿区厚煤层地质构造防突措施的建议 由于艾维尔沟矿区坐落在天山山脉,受各期区域构造运动影响,矿区内构造较复杂,断裂较发育。在施工防突钻孔时瓦斯大、地应力大、打钻喷孔严重、卡钻、夹钻、高压水施工钻孔时遇见干燥粉状煤层不返水,在厚9米煤层中间分别在底板进入煤层2米中见第一层1米的干燥软煤层,进入5米煤层的时候见第二层2米厚干燥粉状煤层。对于矿区煤层来说,其构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变质程度的发挥,同时断层可以切割煤层,进而煤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进一步影响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并且断层带附近也是瓦斯富集区,当瓦斯含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容易造成煤与瓦斯突出,很难处理瓦斯与地应力,因此要做好以下防突措施。 3.1 迎头综合防突措施。①排放钻孔。由于煤层较厚,对于巷道迎头,通常采用排放钻孔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煤层能够被排放钻孔穿透,并且终孔间距控制在2米,那么钻孔往往要达到好几百个,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钻孔的工程量,并且由于钻孔较长,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在前期的迎头上设计的钻孔数量超过一百个,同时采取措施确保穿煤钻孔的终孔间距为2米。但是,在施工最后10个钻孔过程中,依然出现喷孔、卡钻现象。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巷道轮廓线两侧的控制范围扩大到15米,在迎头两侧分别建造1个巷帮钻场,在钻孔数量方面,钻场内设计补打钻孔共计83个,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前后施工的钻孔数量总共268个。②水力冲孔。由于煤层比较厚,坚固性系数较小,而对应的瓦斯压力比较大,在对迎头排放钻孔进行施工时,引发严重的喷孔、卡钻、顶钻、埋钻等现象。在进行钻孔施工时,由于施工难度比较大,因此穿透煤层的下向孔只是少数。在提钻作业完成后,在部分钻孔中依然存在严重的喷孔现象。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钻头旋转破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粉量,由于水压不足,导致煤粉难以带出;随着钻杆的不断深入,煤粉与水之间逐渐混合成黏糊状,钻杆的旋转进一步受到制约,随着煤粉的不断积累,排水的难度逐渐增加,影响排水的通畅性。在这种情况下,当煤粉积累到一定程度,整个钻杆就会面临被卡住的危险,甚至出现卡钻现象。 3.2 石门顶板岩巷防突措施。受煤层厚度的影响和制约,在对迎头排放钻孔进行施工时,钻孔施工的难度进一步增大,迎头施工通常情况下只能深入煤层20-28米,对于整个揭煤区来说,难以对排放钻孔实施一次性保护。因此,对迎头排放钻孔进行施工时,需要沿煤层倾向,将1条顶板岩巷修建在迎头后部拐点处,在风井东翼回风巷的水平方向上,顶板岩巷的投影为15米,与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米;同时在岩巷中布置2个钻场,在钻场中对钻孔进行施工,对迎头钻孔未保护的区域实施控制,进而对整个揭煤区进行一次性保护,实现治理工作面区域性瓦斯的目的。 3.3 顺层孔金属骨架及煤体固化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煤层较厚,并且穿煤段区域比较长,整个穿煤段的突出危险性难以通过迎头测定的残余瓦斯压力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采用了探煤、施工顺层排放孔、掘进、探煤的循环进尺等方式对石门穿煤进行施工。在开展探煤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每个循环来说,探煤距离通常情况下需要控制在30米,对前方煤层的赋存状况进行准确的探明。在超前保护距离方面,对于巷道来说,其循环掘进需要控制在5米;顺层排放钻孔施工完毕排放一段时间后,开展效果检验工作。 3.4 防突管理保障措施。①明确防护重点,落实防突责任制,确保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防突措施施工通常情况下由跟班队干部或班组长到现场实施跟班负责。由专业人员、区队正职对于严重突出区或构造带等实施现场跟班作业,对于现场的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同时迅速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对现场进行指导。②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防突措施,以及严格执行钻孔施工、效果检验联合验收签字确认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防突措施工程落实到位。③在瓦斯管理过程中,遵守“超前防范、及时应对”原则,全面执行瓦斯浓度超过0.7%的断电制度;对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的捕捉,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异常信息尽心管理,超前防范。④工作面煤层赋存、瓦斯涌出、措施施工等安全信息,通常情况下由区队技术员负责收集,同时对其进行及时的分析,并且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⑤全面落实科室、区队领导负责制,对于防突奖罚激励机制,奖罚等制度要严格落实,每季度兑现1次,不断激发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地质构造论文:浅析吾祠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煤层的影响 摘 要:吾祠煤矿构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些,一般都是断裂发育,严重的阻碍了煤田勘察和开发,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相关地质内容和煤田勘察资料做简单的分析,并且对吾祠煤矿构造特征及对煤系地层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吾祠煤矿构造相对比较复杂一些,由于断层之间的相互切割效果,导致含煤地层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平面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断块出现,在剖面上主要是以阶梯状抬斜断块等形式为主,这导致煤层面连续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有时煤层面的经常出现是由于缓倾角断裂现象导致的,这导致存量相对比较集中一些,煤的密度也会大大增高,由于断层面经常切割,使得煤系地层出现了变薄的现象,这样一来煤层就会提升一定高度,岩浆和断裂活动也会快速侵入当中,最后让我们煤的变质程度出现了南北极分化的特点,由于从南向北地质变化的程度会逐渐变大,这导致在断裂带附近地质变质程度较大。 关键词:煤矿地质构造;煤层;影响 1 吾祠矿区的地质概况 吾祠煤矿井口是福建省漳平市灵地乡,该矿区内部地形比较复杂一些,地处于低山地区,地势相差比较大一些,沟谷的切割程度也会比较深一些,这对降水或者排泄脏污有一定的帮助,也不会污染自然环境。本区地层有石炭系的林地组,二叠系中统的栖霞组、文笔山组和童子岩组,当中我们经常提到的童子岩组被称为煤系地层。吾祠煤矿的北面有一条江,这条江北称为晋江,这条江是受到大断裂的影响导致附近的地形十分复杂,并且煤系地层在最近这几年受到大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缓倾角断层发育,煤系地层受到严重的破坏。 1.1 地 层 吾祠矿区内部主要地层包括以下:统林地组、中上元古界麻源群、统栖霞组、童子岩组。其中童子岩组相对比较重要,这含煤地层相对比较多一些。在受到外力的影响之后,地质出现了断裂的影响,很多地层都无法保护完全,甚至有一些地层经常会出现倒置的现象。 1.2 构 造 ①褶皱。在矿区当中,一般1级褶皱发育地方大部分都是广平倒转向斜,童子岩组是其核心的部分,文笔山组、栖霞组作为童子岩组的两翼。而2级褶皱的构造方向正好位于1组宽缓背的方向进行构造,背斜轴附近会有非常密集而呈现摄像环状的断层,断层表面就好比是大树的年轮,横过褶皱核部,应该注意岩层分布的情况,老岩层的两次排列着比较新的岩层,这被称为背斜,如图1所示。 因为地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会导致我们的地质形成一种形态不一的褶皱,而且协调性也不是很好,一旦地质出现了断层,那么上盘地层就会从西面往东移动,并且轴部位也会从东南部位专向西南部位,在断层面的附近S形褶皱是经常出现,下盘S形褶皱相对不够稳定,呈现不规则的S形褶皱比较多一些。褶皱轴总体方向是从东北转向西北的方向,倾角比较陡一些,角度一般在15~30 °之间。如图2所示。 ②断层。在吾祠煤矿断层主要包括以下:缓倾角断层:一共有五条,分别是F0、F1、F2、F3、F101,另外还有SEE走向逆断层和SEE走向正断层,其中正断层包括四条,分别是:F4、F6、F102、F104。而逆断层主要是F103。断层面附近断裂的情况具有压抑的特征,挤压稍微紧密一些,有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小型破碎揉皱中还带一点石英脉。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缓倾角破裂的缝隙比较小一些,并且宽度,不超过5 m,断层附近的扭曲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经常会看到破碎现象。在断层形态中,我们发现F0、F1、F2、F3、F101断层基本是保持一致形态。正断层断层带的宽度一般不高于10 m,并且断层角一般都是砾岩,硅质胶结。在童子岩组地层当中,正断层面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主要包括F4、F6、F102、F104断层面。一般破碎带的宽度在0~10 m之间,见表1。 2 构造对煤系地层的影响 2.1 褶皱构造对煤层构造形态的控制 由于受到各种地理问题的影响,导致地貌很容易受到地壳运行的影响最后出现变形,而且地形外貌相对比较弯曲。并且煤资源的地貌本身就是比较宽松,一旦地壳开始运动,那么整体结构很容易出现变形,例如我们会看到煤层较厚的地方和较薄的地方都比较多一些,相对比例比较均匀。这对褶皱的构造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煤层有压力大的区域向压力小的区域流动,使得煤层出现中间厚,两边薄的现象。如果一旦出现了地壳运动,在垂直压力下,可能会造成煤层中间比较薄,两边越来越厚。 2.2 断裂构造的影响 缓倾角断裂对童子岩组煤层造成严重破坏,但也形成一些有利的因素,如因断裂使煤层重复,造成储量相对集中,含煤密度提高;或因断层切割,造成煤系盖层断失变薄,使主要煤层的埋深抬高而易于勘探等。 由于本矿井童子岩组一段地层的底部和顶部受限于F1和F3滑覆断层之间,而F1和F3滑覆断层又呈波状起伏状态,童子岩组一段地层保存的厚度与缓断裂的形态紧密相关。而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均赋存于童子岩组一段地层中,当F1断层呈向斜出现时,保留童子岩组一段底部地层较完整,童子岩组一段底部地层的煤层就有可能被保留下来;当呈背斜出现时,底部地层保留较不完整,以下煤层常被断失。而F3断层却相反,呈向斜出现时,童子岩组一段上部地层被断失,煤层易被断失;呈背斜出现时,保留的地层较厚,主要可采煤层均有保存。由于煤层厚度原因,层间滑动构造的影响最后导致煤层之间出现了塑性流变产生厚薄不均等现象。地貌断裂造成的煤层结构的变化相对于褶皱构造来说没有特别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断裂部位出现煤层加厚或者变薄现象,一些正断层由于引张拖拽作用,可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如图3所示。 地质构造论文:浅谈煤矿地质构造对顶板事故的影响 [摘 要]我国大多数矿井地质构造复杂,顶板较破碎,其中一些矿井顶板坚硬很容易在掘进和采煤过程中冒落,造成顶板事故,大多数顶板事故都是由于地质资构造不清造成的,因此查清地质构造对减少顶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构造 顶板事故 1.引言: 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以地质量化预测为先导,以物探、钻探等综合技术为手段,并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来查清煤矿地质构造,它对矿井设计、采区布置、生产准备、采面布置到回采等各个层次或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减少矿井顶板事故。 2.煤矿地质构造与顶板事故的关系 2.1 地质构造导致顶板事故 在大断层两侧,往往伴生中、小断层和裂隙,其形状大致与主断层相近,在顶底板为厚层砂岩的工作面最常见。尽管断层落差小,不影响工作面的布置和开采,但在顶底板岩层中产生了薄弱面,特别是小断层密集区段,两条不同倾向的小断层可产生离层三角岩块,对顶板管理危害极大。断层倾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对顶板控制和冒顶事故也有影响,当工作面推进方向与断层倾向相同时,顶板较难控制,岩块易离层下落砸人或推垮工作面,造成冒顶事故。 2.2 褶皱构造与顶板事故 褶皱构造是岩(煤)层在地质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变形而形成波状弯曲且未失去连续性的构造形态。从地质力学分析,褶曲一般是水平挤压力或水平挤压剪切力作用形成,煤层要发生塑性流动或滑动,岩层受构造应力的作用,不同部位会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特别是在褶曲轴部往往烈隙、节理更发育,岩层破碎,煤层暴露后吸水脱落,同时其轴部产状变化急剧,煤厚发生急剧挤厚压薄现象,回采中不易支护,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其次褶曲轴部煤厚度易突变(变厚或变薄),小眼掘进时易发生煤层垮落事故。 2.2 断裂构造与顶板事故 由于断层的存在,使煤、岩层断开,两侧岩块相对位移,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断层广泛发育于不同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特别是构造复杂的矿区,其断距、破碎带大小不一,对围岩破坏程度也不同,破碎带是产生顶板事故的主要部位;另外,常在断层两侧出现牵引褶曲、揉皱、挤压和破碎等现象,煤层和顶、底板中裂隙也显著增加,且常导致煤层厚度突增或压薄,生产中该部位煤(岩)层暴露后容易产生冒顶事故;还有一些顶断底不断或底断顶不断的小断层及层间滑动构造部位,由于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围岩易脱落,且脱落面积较大,没有预兆,也易发生顶板事故。 2.3 岩浆侵入与顶板事故 岩浆侵入不但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岩浆侵入煤层所形成的岩体,其边缘极不规则,在侵入体前缘的煤(岩)层中往往出现特殊的揉皱现象,煤理紊乱,具有旋窝状褶曲等小构造。如果没有掌握岩浆侵入体分布的特征和接触变质的规律,如果支护不当,容易发生局部冒顶现象。 2.4 煤岩组合与顶板事故 煤层的顶、底板岩层的岩石性质、厚度、结构构造、岩石强度、含水性是煤矿生产中确定支护方式和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它们是引发顶板事故的重要地质因素。由于煤系地层受到地质应力及后期构造变动影响,煤岩层均已产生形变,导致围岩破碎,顶板多变不平整,煤层形态多变。经实践证实,通常易引发顶板事故的煤岩组合情况有:①围岩节理和劈理发育地段,易产生煤岩层脱落伤人,尤其是雨季期间,水沿裂隙渗入,更易造成冒顶及垮帮事;②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如果支护没有及时跟上,或支护手段、方式没有适应煤层顶板变化,也极易产生顶板事故;③岩层胶结物以泥质、粘土质为主的,容易产生顶板滑移和冒顶事故:④煤层厚度急剧变化地段造成顶板稳定性差,容易产生顶板事;⑤急倾斜煤层一旦发生局部冒顶时,由于顶板向下滑移,可能扩大成为大面积的冒顶;⑥以沼泽相、泥炭沼泽相为主的煤岩组合,在原始沉积时部分沉积物的表层可能发生风化,形成土壤层,高岭土化作用显著,这些地段容易发生冒顶;⑦煤岩结构复杂的煤层中往往含有多层夹矸层,开采中易发生夹矸至上分层脱落伤人事故。 3 防治煤矿顶板事故对策 3.1 加强地质预报工作 对目前正在生产的矿井通过收集资料、打钻、电测等手段查明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变化趋势、陷落柱分布范围、断层的延展性等,做到工作面施工前掌握地质构造和顶底板特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3.2 认真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工作面的具体地质条件,制定详细的地质说明书和顶板管理措施,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并制定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修改和补充措施,遇到地质条件特殊地段,如断层、褶曲、挤压带和顶板特别破碎地点,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支护方式。施工前必须实行地质灾害评估制度,对于可能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地点保证相应的配套智力措施。 3.3 科学合理地设计、布置巷道 在充分查清矿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井巷工程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在地质构造线附近布置巷道,因为垂直于地质构造线方向的压应力最大,是岩体产生变化和破裂的主要因素。要避免在断层、节理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布置巷道。围岩的次生应力与原岩应力和侧压系数有关,应将巷道布置在顶板压力不会太集中、顶板稳定性较好的部位。 3.4 强化现场管理及生产技术管理 对顶板的检查与处理,是一项经常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技术人员要观测摸索本矿区不同岩石岩移的规律。科学地掌握顶板情况,在构造带附近的井巷工程、掘进面迎头、采煤面上下出口、切眼口,顺槽三角区等地点,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有效防范措施,加强支护。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明确职责,及时发现、解决顶板问题。矿井要建立群查、群防、群治的顶板管理制度,使一线作业人员及时处理顶板问题。对排查的安全隐患,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定项目,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及时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由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并在隐患处理单上签字。 3.5 避开地质异常区 掘进过程中不可能避开地质异常区,就应采取妥善的支护措施;搞好班组建设,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煤矿顶板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井下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使他们在生产一线出现安全隐患时,能够正确判断,及时果断处理,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查清地质构造,完善的技术措施,严密的现场管理,职工的安全意识,这几个环节链式配合,方能有效进行煤矿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作者简介: 梁金波,1978年3月出生,男,工程师,专科,2003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工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现工作于新疆龙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地质测量部,主要从事矿井地质工作。 地质构造论文: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存在的有关问题 摘要:通过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最新划分方案的研究,对部分一、二级构造单元的界线(如索伦――西拉木伦河结合带)和几个二、三级构造单元的划分提出了质疑,并且依据大量实际资料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意见,供内蒙古广大地质工作者参考和合理的利用。 关键词: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有关问题 一、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不少学者在进行全国地质构造单元划分的同时,对内蒙古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过不同的划分。如(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1977)在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的研究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李春昱,1981)对中国板块构造轮廓研究和划分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其中较为系统的划分始于1983年,开始编制的第一代内蒙古区域地质志,于1991年出版。当时依据的是槽台学术观点,将内蒙古划分为华北地台、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兴安地槽褶皱系、天山地槽褶皱系、祁连地槽褶皱系等5个一级构造单元,并且进一步划分了17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0个三级构造单元。(邵积东1998)将内蒙古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等.2009)将内蒙古也划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邵积东2010)将内蒙古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内蒙古基础地质背景研究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全新的思维,将内蒙古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划分。但由于不同承担单位在认识上存在差异,所以在划分上仍有所不同。具体划分情况见图。 二、新的划分方案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 1. 索伦山――林西(西拉木伦河)结合带 索伦山――林西(西拉木伦河)结合带被划为Ⅱ级构造单元,在Ⅱ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了达青牧场――扎赉特旗俯冲增生杂岩带、林西残余盆地、西拉木伦俯冲增生杂岩带、索伦山蛇绿混杂岩带、查干乌拉俯冲增生杂岩带、苏尼特右旗坳陷盆地、桑根达来断陷盆地7个Ⅲ级构造单元。 在上述划分的讨论中,认为索伦山与西拉木伦河都有早二叠世的蛇绿岩,应为同一个构造带,并将其作为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这显然是错误的。 在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南北两侧,确实为明显不同的两套地层系统,北部为晚石炭世本巴图组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组合,含蜓化石Profusulinella -Pseudostaffella带和Fusulina-Fusulinella带;阿木山组海相碳酸岩、碎屑岩组合,含蜓化石Triticites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早、中二叠世有寿山沟组海相碎屑岩组合,大石寨组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组合,含海相动物化石,哲斯组海相碳酸岩及碎屑岩组合,含蜓化石Monodiexodina带,腕足化石Spiriferella-Kochiproductus-Yakovlevia带,珊瑚化石Plerophyllum crassoseptatum-Tachylasma zhesiensi-T.variabila带;晚二叠世为林西组黑色砂板岩的陆相地层,含植物化石Callipteris-Noeggerathiopsis带。南部对应的晚石炭世则为酒局子组碎屑岩夹煤层的陆相地层,含植物化石Neuropteris-Lepidodendron带;早、中二叠世则为三面井组海相碎屑岩、碳酸岩组合,含蜓化石Misellina ovalis-Parafusulina splendens带,额里图组陆相火山岩及碎屑岩地层,含Pecopteris tenuicostata, Emplectopteris minima,Danaeites mirabilis, Taeniopteris norinii,Annularia gracilescens等植物化石,于家北沟组海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含海相动物化石;晚二叠世为铁营子组,以砂砾岩为主的陆相地层,含植物化石。建造类型明显不同,生物特征北部为冷水型动物群和安格拉植物群,南部则为暖水型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也均明显不同。构造分区特点明显,断裂带构造特征清楚,并见有早二叠世的蛇绿岩。这确实是一条重要的构造带。 但在索伦山构造带南部则为晚石炭世本巴图组、阿木山组、早、中二叠世大石寨组、哲斯组,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以北的地层系统,并非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南部的晚石炭世酒局子组、早中二叠世三面井组、额里图组、于家北沟组这套地层系统。那么,将索伦山构造带与西拉木伦河构造带相连,就是在同一套地层系统中,也就是在同一构造块体中划一条线,作为大构造单元分化性构造边界,显然不妥。 实际上,西拉木伦河断裂向西应从桑根达来――朱日和东南――白乃庙南与华北陆块边缘断裂相连接。主要依据:①这一线两侧分别为上述南北两套地层系统;②在朱日和东南通过近年区调填图,确认在北部为含Triticites的阿木山组与南部含Neuropteris植物化石的酒局子组之间为一断裂构造特征明显的大型断裂带,航磁异常图上为一明显的正负异常梯度带。根据这一可靠的资料依据,认为该断裂带就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西延部分,对西拉木伦河断裂的延伸有了准确的认识。至于索伦山断裂带向东如何延伸,尚需进一步研究。 2. 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 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为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朝阳地――翁牛特旗弧――陆碰撞带、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宝音图岩浆弧3个Ⅲ级构造单元。 朝阳地――翁牛特旗弧-陆碰撞带的划分,仅根据山湾子陆源火山弧(O-S1)和青龙山镇晚石炭世俯冲火山岩,推测其至少在寒武纪末期和早石炭世末期发生过俯冲活动;而在朝阳地出露的超基性岩长轴方向与围岩新太古代建平群片麻理产状一致,就反映出新太古代之后的俯冲挤压特征,显然是缺乏依据。 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主要指的是温都尔庙群,这种划分存在有一定的错误。原1∶20区调在温都尔庙群底部划出了玄武岩,并见有超基性岩。在胡尔嘎庙等3幅1∶5万区调中,经野外实地调查,发现有玄武岩,与超基性岩、辉绿岩岩石面貌特征相似,变质变形不强。而与真正划入温都尔庙群的绢云石英片岩、石英片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夹大理岩及绿片岩等含铁建造明显不同,其分布特点也不尽协调。当时分析超基性岩和辉绿岩为基性脉岩或岩墙群,变玄武岩为包尔汉图群。 近年区调工作,周志广在西乌旗达青牧场西南发现了大量变质玄武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21±2Ma;葛梦春在锡林浩特以东一带玄武岩安山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11±59Ma,时代为奥陶纪,将其划归包尔汉图群。李承东等在温都尔庙一带于变玄武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70Ma,于变质砂岩中获得相当于中志留世的碎屑锆石年龄。以此年龄将温都尔庙群的时代确定为寒武纪――中志留世。初航于变玄武岩中获得245-357 Ma,以此年龄将温都尔庙群置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变玄武岩、安山岩并非温都尔庙群的内容,它不能够代表温都尔庙群含铁建造的形成时代。 另外,在构造单元划分讨论中认为,中、晚元古代大洋板块向南俯冲形成温都尔庙群俯冲增生楔,由温都尔庙群蛇绿岩、洋内弧和远洋沉积物堆积而成,并有高压变质带存在。 其中蛇绿岩指的是白音查干一带的碳酸盐化、滑石化蛇纹岩、绿帘绿泥石英片岩、绿泥片岩等枕状熔岩和蚀变辉长岩,温都尔庙地区的蛇纹石化橄榄岩、斜长角闪岩、斜长花岗岩。据1∶5万区调(1995)获得图林凯超基性岩Sm-Nd同位素年龄为1642±224Ma;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974.6Na;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906.0Ma。 洋内弧指的是温都尔庙群桑达来呼都格组钠长绿帘绿泥片岩、绿泥石英片岩、透闪石阳起片岩、硅质岩、磁铁化安山岩、大理岩等岩石组合,原岩为枕状拉斑玄武岩、安山岩、铁硅质岩。在绿帘绿泥片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799.9Ma(1∶5万区调)。 远洋沉积指的是哈尔哈达组深海相二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绿帘绿泥片岩、硅质岩、磁铁石英岩岩石组合。 高压变质带兰闪石片岩产在哈尔哈达组绿泥石英片岩中。据颜竹筠、唐克东等研究,兰闪片岩中有兰闪石、硬柱石、文石、多硅白云母、迪尔石、铁滑石等矿物出现,说明兰闪片岩属典型的高压相系。 上述认识存在明显的不妥或错误:①斜长角闪岩同位素年龄为1974.6Na,斜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1906.0Ma,这显然不是中新元古代,同时也不是蛇绿岩组合;②温都尔庙群中没有硅质岩和磁铁安山岩,而是有石英岩、磁铁石英岩;③二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绿帘绿泥片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大理岩作为洋内弧和远洋沉积显然是错误的;④兰闪石片岩产在哈尔哈达组绿泥石英片岩中,说法不妥。不能将超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硅质岩、兰闪石片岩等蛇绿岩组合,甚至包括安山岩强加于温都尔庙群中,这是错误的。 在温都尔庙一带确实存在有蛇绿岩组合(硅质岩、枕状玄武岩、超基性岩、兰闪片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实际上是叠置于温都尔庙群之上的加里东期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与温都尔庙群不是同一套变质建造,不能将其并入温都尔庙群,温都尔庙群更不是俯冲增生杂岩。还需进一步研究,予以合理的划分。 3. 宝音图岩浆弧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将其划归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而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将其划归了哈日博日格弧盆系巴彦毛道岩浆弧中,这种划分不尽合理。宝音图隆起呈北北东向分布,是分割内蒙古东西构造格局的一条重要构造带,应当单独划分。即使归并,也要考虑构造活动演化的相关性。 4. 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将其划为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将其划为恩格尔乌苏俯冲增生杂岩带。是一个被认为是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恩格尔乌苏洋封闭,碰撞对接带上的蛇绿混杂岩带。据王廷印等(1986)研究,带内具有层序较全的蛇绿岩组合。底部为变质橄榄岩(地幔岩),向上依次为堆晶岩、基性岩墙群、枕状熔岩和远洋沉积变质硅质岩,其次为块状海绵状硅质碳酸盐岩岩石等硅化型风化壳;堆晶岩由细粒角闪辉长岩组成,顶部见有斜长花岗岩;基性岩墙群为次玄武岩、辉绿岩、辉绿玢岩;枕状熔岩为拉斑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远洋沉积为硅质岩、硅质碧玉岩、细碧角斑岩、锰结核等。它们以构造岩片侵位于上石炭统以本巴图组为基质的沉积地层中。带内发育有二叠纪俯冲岩浆杂岩(TTG)岩石构造组合。 作为蛇绿混杂岩带讨论是可以的,但作为俯冲增生杂岩带讨论,将其南部晚石炭世阿木山组以及石炭纪――二叠纪花岗岩出露区全部划为俯冲增生杂岩,可能不妥。从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看,为早二叠世末期――中二叠世,那么,俯冲增生作用一定要晚于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由此可以说明,阿木山组以及石炭纪花岗岩不能是俯冲增生杂岩。所以,应考虑修订划分方案。 5. 敦煌陆块 划分方案中谈到,北山地区出露的变质基底岩系为中、新太古代高级变质的表壳岩、变质深成体和古元古代北山岩群云母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下转150页)(上接87页)组合。中元古界古洞井群、新元古界园藻山群、震旦系洗肠井群,古洞井群、园藻山群为典型的盖层沉积,洗肠井群为冰积沉积。 上述划分方案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在内蒙古的北山地区不存在中、新太古代高级变质岩系;②北山岩群在黑鹰山-蓬勃山以南一带广泛出露,构成近东西向分布的古陆块,在其南侧与敦煌陆块之间为一浩瀚的古生代大洋,因此将其归属于敦煌陆块不尽合理;③中新元古界盖层沉积及震旦系冰积沉积,归属敦煌陆块,值得进一步讨论。 6. 大兴安岭弧盆系 划分了漠河前陆盆地、额尔古纳岛弧、哈达图――新林俯冲增生杂岩带、海拉尔――呼玛弧后盆地、红花尔基――李增碰山兰片岩构造混杂带、东乌旗――多宝山岛弧、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岩带、锡林浩特岩浆弧八个三级构造单元。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①中新元古界佳疙瘩组为一套绢云片岩、二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片岩、千枚岩组合,将其作为岛弧环境值得进一步讨论。另外将佳疙瘩组界定为南华系、将额尔古纳河组界定为震旦系缺乏依据;②新划分的哈达图――新林俯冲增生杂岩带缺少物质组成的论述,划分依据不明确;③锡林浩特岩浆弧,在文字讨论中认为是从华北陆块分离出去的古陆块,将其又划归于大兴安岭弧盆系二级构造单元,不尽合理;将达青牧场俯冲增生杂岩带划归于索伦――扎鲁特旗结合带二级构造单元,亦可不妥。锡林浩特岩浆弧与达青牧场俯冲增生杂岩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之间无明显的大的构造界线,这样划分显然不尽合理。 7. 地层区划 由于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不合理,导致了地层区划的混乱。如晚石炭世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中二叠世哲斯组在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和三个三级构造单元中同时出现;乌宾敖包组在额尔古纳岛弧中出现,说明地质构造单元和地层区划的划分是错误的。同一套地层建造、相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应当是在同一沉积构造环境中形成,不应将其划归不同的构造单元或不同的地层区。 本人通过详细研究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案,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和错误,本次仅对上述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提出不同的意见,供在内蒙古工作的地质工作者参考和合理利用。 地质构造论文:不同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摘 要:为了满足煤矿工作的需要,进行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的结合分析是必要的。在工程实践中,影响煤矿正常开展的因素诸多,我们需要科学辩证、认真分析,做好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关系的分析,从而满足现阶段煤炭勘探工作的要求,如果不能进行这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就难以得到影响煤层厚度的有效结论,这就不利于实现工程成本的控制,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该文就煤层的断层构造状况、褶皱构造状况、岩浆入侵状况进行分析,旨在解析地质构造与煤层厚度的具体关系,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地质构造;煤炭资源褶皱;挖掘工作;断层;岩浆侵入;煤层厚度 前言 为了有效提升煤炭开采工作的质量,必须要落实好煤层的勘察工作,在这个模块中,煤层厚度计算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这个环节的优化,可以获得良好的煤层厚度计算结果,从而做好煤层厚度测算的相关工作,满足现阶段煤炭工作的要求,实现对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的深入分析,进行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的有效预测。 1 关于褶皱构造影响状况的分析 (1)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地表以下的岩层会产生一系列的塑性变化状况,我们把这种构造形态称之为波状弯曲状态,这种褶皱构造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比较大。煤层自身也比较松软,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塑性流动状况,从而出现局部煤层的厚度变化状况。 在地表的垂直压力影响下,褶皱构造的变动导致褶曲轴部的压力增大,导致其两翼煤层的加厚,在这种状况下,背斜的轴部煤层厚度变薄。受到水平挤压力的影响,褶曲的两翼受力比较大。煤层形成褶皱的过程中,煤层内部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差异,这种压力差异会产生一系列的塑性流动状况,从而导致两翼煤层的稀薄。一般来说,一些剧烈褶皱的煤田会出现较大的煤层厚度构造变化状况,出现一系列的不协调、不对称等褶皱状况,从而不利于煤层工作的有效开展。 受到纵弯褶皱应力的影响,向斜内部的煤层厚度不断增加,其两翼的煤层会逐渐的稀薄。受到横弯褶皱应力的影响,向斜槽部的煤层厚度不断增加,背斜顶部的煤层厚度不断降低。 (2)受到地质构造褶皱的影响,煤层会出现一系列的塑性流动状况,比如镜面滑动状况、搓碎状况等,这些情况都导致煤层厚度的分布不均匀,在其剖面图上会出现弯曲状况,其走向上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规则变化,构造轴部的煤层厚度增加,其两翼煤层厚度变小,不利于煤层开采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关于断裂构造影响状况的分析 (1)一般来说,断裂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比较小,褶皱构造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比较大。断裂构造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断层的形态状况、分布规模、特点性质等都会影响到煤层的厚度变化状况。 断裂构造状况的出现会导致煤层出现断层状况,这就导致煤层开采难度的提升,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工程成本进行开采工作的开展,难以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 客观上来说,断裂构造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比较小,断裂构造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断层状态、断层性质、断层分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变化会影响到煤层深度的变化状况、煤层内部的空间分布状况。断裂构造让煤层的分布更具复杂性,不能实现煤炭开采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工程开采过程中,煤层的断裂区域存在诸多面积的煤炭资源,存在不同形式的煤层,这些煤层厚度不一、规模各异。如果存在较多的薄煤层,必然不利于煤炭开采工作的开展,褶曲构造的煤炭断层,不利于煤层开采工作的有效开展。 (2)如果其构造状况为背斜,那么扩张性裂缝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这些裂缝的存在不利于煤层开采工作的开展,这些较大裂隙的破碎带,内部含水率比较高,受到拉应力状况的影响,煤层容易出现顶部破坏情况。如果其构造状况为向斜,就存在闭合性的裂缝,这些闭合性的裂缝面积比较小,具备良好的胶结性,含水量也比较小,对于煤层顶板的影响比较小。逆断层构造比较容易识别,在应力作用下,相对应的煤层区域的厚度会逐渐变薄。 (3)煤层厚度与层间滑动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煤层受到不同方向的挤压力后,它的软岩层会产生流动状况,我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层间滑动。这种形态会导致煤层发生不断的变化,煤层的滑动过程中,其完整性会受到破坏,煤层内部的断裂性得到提升。 (4)在实践过程中,煤层厚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状况。剪切压薄型根源于煤层顶板的滑动状况,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剪切应力,这会出现一系列的剪裂面状况,这些剪裂面与滑面相互交错,导致煤层结构形态的变化,导致其煤层厚度发生变化。断层内部的层间滑动状况,也会导致切蚀煤层的出现,导致其逐渐的变薄。滑动切蚀型存在于煤层的顺层状态中,受到层间滑动状况,其构造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煤层不断的变薄。 3 关于岩浆侵入影响状况的分析 (1)目前来说,我国的一些含煤层都出现了岩浆侵入状况,这种状况不利于煤层的连续性及其完整性的保持,导致其出现煤炭开采量的降低。这些岩浆接触到煤层后,会导致煤层出现燃烧状况,煤层就被破坏,它的粘性就被降低,这就难以保持器经济价值。岩浆的侵入不利于煤层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不利于煤层资源的保持,容易让煤炭质量变劣,从而不利于煤炭开采工作的正常开展。 岩浆侵入是影响煤矿建设生产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煤层受到岩浆的侵入作用影响,煤炭在热变质作用的影响下,会出现煤层内部结构、煤层形态、煤层厚度等的变化状况。也可能增加煤炭的品种,有些煤炭成为了炼焦煤,这些煤种具备良好的经济价值。如果岩浆侵入过于强烈,就会导致较大的煤质破坏状况,甚至导致整个煤层成为天然煤炭,严重影响到煤炭开采工作的开展。根据岩浆入侵煤层的部位,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表现类型。 (2)岩浆侵入的状况与煤层的破坏状况密切相关,受到岩浆侵入的状况不同,它的煤层破坏程度也不同,如果岩浆存在过分侵入状况,煤层内部就会被岩浆过分侵入,就会导致煤层厚度的变小。受到不同岩浆侵入的影响,煤炭区域会出现不同的煤层状况,如果侵入严重,就不利于煤层结构的控制,很容易出现一些复杂性的煤层,这些煤层具备不规律性。煤层焦化现象主要存在于岩浆侵入与煤层的交接处,交接处的煤炭质量较差,质地坚硬。总的来说,相比于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岩浆侵入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最大,我们需要认真进行岩浆侵入影响的分析,满足现阶段煤层勘探工作的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对不同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影响状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行煤炭工程勘探工作的开展,这需要我们针对具体的影响状况,展开具体分析,做好地质构造与煤层厚度影响关系的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创建一流品牌 高山有了流水才有灵气,有了茫茫林海和鸟语花香才有了生机。 人有了筋骨才是铮铮铁汉顶天立地,有了血脉才能龙腾虎跃、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企业文化于企业是根基、筋骨、血脉,是高山之流水。 企业文化建设的厚重是决定企业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厚重的企业文化底蕴能形成强力的磁场,“厚德载物,积贤为道”是企业品牌建设的根基。蓝鲸大厦经过三年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已基本完善,底蕴也已较为厚重,但完善的企业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尽善尽美,厚重的文化底蕴需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点积,对企业文化底蕴的积累企业应施以大爱,不宜厚此薄彼。晚报进房间,让住在蓝鲸的客人在闲余之时看看张家口的民生新闻,了解一下张家口城市的变化及政策。鲜花敬住客,每一位进驻客房的客人都能见到床铺上的鲜花与巧克力,这种细微的安排体现了蓝鲸企业的人本、和谐,展现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底蕴。发展、人本、卓越、和谐为企业哲学,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卓越的根基,是企业的筋骨和血脉。蓝鲸企业是发展中的企业,发展中的企业应有自己的载体,用来宣传自我、展示企业人文、激励员工奋进。企业内部刊物是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发展中的蓝鲸可以创办一本月刊杂志展示企业文化,发表各部门动态,刊登企业所发生的好人好事、员工的征文作品及广告,将它办成一本图文并茂的高档彩色杂志刊物。 企业内刊是由企业内部员工策划、组稿、进行版面设计等完成,而这不光是给内部的同事欣赏,更重要的也是对外很好的宣传窗口。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内刊是发挥员工才干,倾听员工心声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一个好的完整的内部期刊启动计划包括每期的重点宣传内容,所宣传知识积极向上、正确,能引导员工朝着进步的方向走。除重点宣传内容外,其他版本同样需要做好规划,拟订每个版块所应反映的主题,比如晨钟暮鼓、员工心曲等(这些可以根据所需而制订,也可借鉴社会上办得较好的杂志)。内刊制订前需要了解公司高层的意图,需要鼓励内部员工多投稿,多写建设性的建议,同步实施一些奖励性措施;可以每个部门设立一名通讯员,进行组稿与撰稿;可以定期讨论一下有关议题是否合适;可以安排一至两名员工在工作之余做新闻调查,及时将公司各类动态形成文字等等。 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企业领导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审时度势,同样员工也需要清楚公司高层领导的意图,竭力配合企业不同时期所制定的发展战略政策。企业内部杂志,就是企业在高层领导与员工之间搭起了一个相互了解、互相配合、共同发展的平台,使领导与员工同心同德,为企业发展形成百舸争流之势。同时,宾客看到此杂志也能感到这是一个发展、人本、卓越、和谐的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以人为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是否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能否适应包括内部员工和外界顾客在内的所有与企业发生各类关系人群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问题,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地建立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每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企业基础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文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品牌形象、服务理念、经营目标、行为准则等等有关的方面,都融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体现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使员工感到宽松和谐的、有一定的压力也有更多的动力,能够不时取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愉悦的工作氛围。也应该是使顾客、潜在用户、周边人群等与企业接触和发生关系的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优质服务、细微服务和温馨服务的氛围。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既要通过有形的品牌、产品、司容、司貌、司徽、服装等予以展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员工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组织纪律性、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宽松和谐的氛围等各个无形的方面得到体现。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人的工作”的范畴,因而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的需求来建立,并根据人群需求的增长而不断予以完善和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企业规章制度,是优秀企业文化赖以建立、保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条件培养和打 ,! 但是,企业规章制度实施的对象是员工,推行的效果如何,也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员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因此,就必须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予以落实,才能更有效地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推行来予以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和不断予以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既是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又是优秀企业文化得以维护、延续、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证。因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和员工的各种行为活动、内部和外部等各个方面相互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优良的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要建立、保持和不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重视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全体员工吸引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因为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的各项活动要靠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是非标准、日常行为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必然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 倡导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员工主人翁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协作奋斗的团队精神,使广大员工普遍增强“司兴我荣、司衰我耻”的思想意识,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同时从提升服务品位入手,大力提倡亲情介入和换位思考,组织全行开展大讨论,弘扬诚信、合规、尽职等职业价值理念,切实提高文明规范服务水平。 最大限度地吸引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还能够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达到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推进企业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生存是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企业的期盼,它必须满足多种因素。在这众多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中,惟有人的因素最重要位居第一位。因为其它因素最终都要通过人这个载体去实现去完成,没有人因素的存在,其余因素的价值将无法得到体现。因而,在一个企业内,人的智慧、力量得到了有力发挥,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作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好人的资源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人的资源优势呢?又如何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呢? 我认为:首先,强化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开阔视野。 在我们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作法,或从优秀的企业中邀请某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帮助提高,从而达到推动全体员工业务技能的目的;或将少数员工送出去到别的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学习他人先进技能的同时,切身感受他们的治企管企方略,不断开阔思维,从而发现本企业的治企管企不足,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及时“调频”,让员工与企业产生共振效应。 随着劳动用工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似过去那样无论企业条件好坏与否,经济效益高低与否死抱一个单位不松手。现在的人们思想活跃,“跳槽”的念头在大脑中频现。如果企业效益暂时低迷,员 工会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会以满腔的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共同实现双赢。 第三,相互沟通,让员工时时刻刻融入到家的亲情中。 每当企业有较大举动时,往往是企业高层领导有参与决定权,而占绝大多数的员工就要享受到这种献言献策的权利。但是在现在员工们眼里,企业中的大事都是领导们说了算,认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应该是为数不多的领导层。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作为企业员工只有埋头苦干的份,丧失了为企业大家庭建言献策的机会。长此以往员工们虽有微词却无人理会,大伤其感情,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感情貌合神离,影响着企业的精神状态。为此,要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就不能使员工只满足于作为各项活动的被动参与者,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主动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和缔造者。只有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建设的东西,才更能够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才更能够被广大员工所接受,才更具有可行性和约束性,才更能够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实现良性沟通,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群体性的舆论氛围。 总之,企业的发展就是人的优势竞争,人的智慧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与否决定着企业发展壮大的势头。从中外优秀的企业管理方法中可以看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方能缔造出优秀的企业,建设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小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两门科学,有其各自的侧重、特点和目的追求,按其各自的方向发展,不能混为一谈,人为地捏到一起。 1、从性质上看,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行有组织、有意识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本质上属于政治工作范畴。企业文化是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通过培育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 2、从内涵上看,思想政治工作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施加影响,以便调动积极性,服务于生产建设。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主要是理性文化概念。 3、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及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同时,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解决。从方式上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其运行方式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主要是进行系统教育、正面灌输,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4、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是由企业领导人倡导,员工参与,靠全体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为改革和发展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如此,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否则流于形式,收效不大。把- 1 -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得紧密的企业,职工思想稳定,凝聚力强,改革稳步推进;反之,脱离生产经营,或者服务生产经营不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则往往流于空洞的说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每个企业都非常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来开展,并不断地实践着这种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科学发展"的企业精神,"信誉为本、竭诚服务、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 "以人为本、以质创优、管理增效、服务至周"的质量方针,"诚信铸就品牌、创新促进发展"的经营理念,激发职工参与企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作为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和载体。立足企业,面向员工,沟通信息,加强交流,展示形象,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企业文化论文: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和原则, 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日益显着。在对此有个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我国企业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作用,建立以人为本和适应企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企业文化,在借鉴发掘整合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发展 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 过去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人们往往只看业绩,但现在开始关注一个企业的文化。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产生持续性竞争力和凝聚力,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它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资料显示,在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企业为13年,而中国企业只有 5~8 年。1亿元门槛往往成为我国民营企业不可逾越的一条死亡线。而回顾20世纪70 年代《财富》杂志所排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可以发现大约1/3的公司已经销声匿迹。究其原因,无不是不健康或不健全的企业文化造成这些企业无法不断更新自身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正如香港经盛国际执行董事叶生所说:“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一、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它能够使企业具备自我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员工产生归属感,对价值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吸引、留住人才,提高了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企业,健康的企业文化也能够降低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从而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成功的企业文化融合了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公平、信任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的每个成员都会主动地为公司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企业员工也能实现自身最大价值。优秀的企业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员工地整体素质,有利于企业更快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第三,企业文化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事实证明,在现代的企业建设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利于创造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关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就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主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它运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所有这一切,对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很现实的作用。 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在实践上成功,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所属行业特性,创建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思想意识,个人品行与道德准则、思维方式与习惯,价值观与经营哲学,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走向和实质内容。可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优秀企业文化虽是企业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更凝聚了企业领导的智慧与心血。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多层次、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只有企业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支持,才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时,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龙头,领导的言行举止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企业领导只有自觉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才会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入。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和管理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必须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塑造人”企业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使企业成为全体员工都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共同体。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走势把企业文化建设溶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汲取企业文化所带来的营养,为构筑一流的企业,雕塑凝聚力极强的战斗群。企业要做到惟才是举,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一个人才成长的平台。积极创新人才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人才,公正、公道地对待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使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 务。 3.调整不同阶段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成长要经历创立、成长、成熟三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处在创业期的企业,其核心目的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应着重体现对员工的关怀,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充满信心。当企业进入成长阶段,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内部环境,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合理调整。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在激励机制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绩效机制,对员工的奖罚要分明,分工要明确,用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维持企业的良性发展。在企业步入成熟阶段后,企业往往集团化,企业的运行相对平稳。这个时候企业往往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责任感下降。如何保持企业的活力,激发创新意识,推动企业改革,是这类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强调危机意识和培养开发人才上下功夫。另外, 在企业处于并购阶段时, 要注重融合各个企业的子文化,形成包容并购企业的独特文化但又有共性的大企业文化。 4.在借鉴发掘整合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处在经济结构、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的激烈冲撞与重组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我们企业首先要理智、辩证地对西方企业文化加以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劣,从而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不假思索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掘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从现代经营管理的角度去诠解,我们就会发现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仁义礼智信”的统一体。通过吸取儒家伦理思想之精华而建立的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提高其自身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市场上赢得公众的信赖和赞誉。此外,我们要建立高度整合的现代企业文化,摒弃传统经济中的粗放型文化,结合自身特点,吸收西方企业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整合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联想的领导人柳传志有个着名的比喻“房屋图”。他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地基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屋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他认为国内更多关注的是屋体和屋顶,对地基这个部分说不清,而中国企业的问题更多地是出在地基部分。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正如同GE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所阐述的,如果你想让列车时速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浅议推进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出路及对策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天地人),人居其一”,这是人贵思想的最早诠释。美国学者德鲁克认为:“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另一位学者托斯.沃森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励员工的力量和才能”。古今中外志士仁人莫不达成共识:在所有的企业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坚持人本主义文化理念,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之所在。 邮政独立运行以来,市场竞争激烈,邮政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不参与市场竞争,邮政企业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邮政企业在观念上虽有所转变,但其整体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停留于原有的基础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邮政市场的开拓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所以,建设新的邮政企业文化,更好地为邮政经营服务,应成为邮政企业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邮政企业文化的内涵。 邮政企业文化就是邮政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范企业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不成文的综合规则体系。是内在地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企业文化的内容可用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来涵概。企业精神是企业宗旨、经营理念、工作目标和具体行为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邮政企业的企业精神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普遍服务意识。邮政企业属于社会基础设施,是社会公用性行业,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普遍服务应是邮政企业文化着重强调的理念。作为邮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应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用户就是上帝”、“用户就是衣食父母”的观念,真诚而高效地为用户服务,赢得邮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高。 2、质量保证意识。“质量是第一生命线”。邮政企业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业务操作技能。这就要求邮政企业文化应积极倡导质量意识,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邮政服务,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促进邮政业务发展。 3、市场第一意识。“用户需求什么,邮政就要提供什么”。买方市场的形成,把邮政全面推向市场,邮政企业要从过去的用户围着邮政转改变为邮政企业跟着用户跑。当前,传统邮政市场的不断萎缩和新型业务的激烈竞争,要求邮政企业不仅要适应市场,而且要不断提高竞争力,积极参与市场调研,开发邮政新业务,开拓邮政新领域,以市场为龙头,以用户为中心,推进企业的发展。 4、全面效益观念。邮政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必须实行集约型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切实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所以,邮政企业文化应突出成本和效益观念,倡导提高资本盈利率,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改革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天地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善于改革创新,谁顺应时展潮流,谁就拥有竞争主动权。在当今传统邮政业务疲软、新型业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邮政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鹤立鸡群,邮政企业文化就必须倡导企业员工敢于在经营业务、经营理念、制度、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企业应变力。 6、民主团队精神。邮政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其运作过程需要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应着力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要引导员工树立局兴我荣,局衰我耻,一利皆利、一损俱损的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和企业的发展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把企业建设好。邮政企业文化必须倡导民主管理,倡导团队精神。企业领导层在决策时,应该广泛征求企业员工意见,并要加强与员工间的沟通,建立起融洽的气氛,达到群策群力的效应。 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与评价,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树立起来的知名度,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邮政企业塑造的企业形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塑造邮政产品形象。邮政产品即是邮政为用户提供的各方面业务服务。邮政经营的六大业务及其他各项延伸业务和增值业务,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邮政要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来塑造邮政业务的形象。 2、塑造服务形象。优质服务既是用户的需求,也是邮政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通过“树创”活动和行风建设,坚决杜绝“冷、硬、顶”现象,本着“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原则尽量为用户提供方便,真诚而高效地为用户服务,树立优良的行业风气。 3、塑造员工队伍形象。培养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经营队伍、技术队伍和营销队伍,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能拉得出去,打得响。 4、塑造企业环境形象。优化邮政经营生产场所,为用户创造一个舒适、宽敞的用邮环境。 5、塑造公共关系形象。强化企业宣传,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争取社会对邮政的认同感,扩大邮政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6、塑造企业标识形象。在邮政生产经营场所,要突出“中国邮政”企业标识宣传,使“中国邮政”这个品牌深入人心。 二、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以弘扬企业精神为中心。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概括,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员工的精神原动力。每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企业精神。所以,全面推进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牢牢地抓住企业精神这个中心。 2、以员工队伍建设为基础。现代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一切工作都需要通过员工来实现,其基础在于员工。所以,必须把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措施,以提高人员素质为龙头,拉动企业文化建设。 3、以服务企业经营为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所以,当前的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扭亏增效”这个中心工作开展,为企业经营服务,达到企业经营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紧密联系实际,选准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指的是在规划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联系本企业的实际,选择最有代表的、最有影响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打开局面,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选择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主要的做法有:一是把企业目前比较突出的矛盾作为突破口。比如当前国家对邮政储蓄政策进行了调整,一些职工对这种政策的调整很不理解,有的人甚至认为邮政储蓄这个“金饭碗”丢了,邮政就再也没有前途,对企业发展丧失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当把开展“爱局为家”和“我为企业作贡献”等活动作为突破口,广泛开展企业文化活动,鼓励职工提出企业发展和新业务开发的合理化建议,运用各种手段强化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一种人人爱 企业、人人为企业谋效益的文化氛围。 二是选择一些亟需解决而又见效快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以我局为例,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通信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日益提高。根据这一新情况,我局在全局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通信服务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文化活动,如开展“我为企业作贡献”主题演讲活动,举办邮政职工礼仪培训班,开展“服务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企业管理和通信服务水平都跃上新台阶,进一步增强了我局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指的是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对企业的安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凝聚力的较量。因此,要使职工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把企业的兴衰与个人的前途联系起来。 增强企业凝聚力,关键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要使职工爱厂如家,企业首先要象个“家”,使职工真正爱得起来。只有使职工在这个“家”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味,具有安全感、信任感和优越感,才能心悦诚服地为这个“家”的存在和发展而拼搏。所谓“士为知已者死”、“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讲的就是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亏损企业更加需要。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增强企业凝聚力,目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一是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发挥人格作用,取信于职工群众;二是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创造一个使企业成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三是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模范人物,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作用;四是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职工的民主和参与意识,满足职工的“参与感”;五是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六是塑造富有魅力的企业形象,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石化加油企业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加油站是中国石油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部分,是展示中国石油品牌和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阵地。加油站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几项工作: 1.用统一文化塑造人。 加油站员工绝大多数是市场化用工,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加油站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盈利能力。加油站的文化建设应注重团结人、凝聚人,用优秀文化塑造人,使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入耳入脑、深入人心,并逐步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成才环境,为立志成才的员工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营造“人适其事,事适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使每位员工都能发挥最大潜能,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和谐发展。 2.用制度管理约束人。 加油站是个小企业,加油站管理规范是加油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油站的文化建设,应注重制度文化的建设。加强加油站文化建设,首先就要严格贯彻落实《规范》,按照“加油十三步曲”和“收银六步曲”的要求,规范经营行为,提高业务技能。其次,应强化“管理创造效益、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从细微处做起,从小事入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细中出精,小中见大。特别是站容站貌、前庭、便利店、厕所、生活区等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各个环节要重点关注,要细中求细,细致入微,细中出文化。 3.用真诚服务留住人。 加油站是服务窗口,尤其是在服务成为商品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建设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应该成为加油站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经营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关注细节、用心去做”的服务理念,把客户满意视为永远的追求,坚持一切为客户着想,创造性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以自己的企业文化,引导消费,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做到一次服务留住顾客。 4、以良好形象吸引人。 加油站是企业的形象窗口,所以应该注重形象建设。站容站貌要整洁有序,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各种商品定置摆放,站内设备整洁有序。员工的仪容仪表要整洁、精神、干练。应注意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反映企业和员工搏击市场、开拓领域、创新思维、打造品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提升企业形象。也可根据自身市场的实际需要,开展大型推广活动、文化营销、专项促销、媒体广告和赞助公益活动等多种宣传和促销活动。 5、以本质安全保护人。 加油站一般处于闹市区、集镇和交通要道,人员比较密集,经营的油品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因此,加油站文化建设还应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关注员工健康从健康时开始,注重职业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加油站建设,从设计到施工、运行,确保工艺科学,设备完好,没有隐患;引导员工树立“一切事故均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理念,教育员工严肃劳动纪律,严格操作规程,严守岗位纪律,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失误。 通过几年来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工作。 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内化与固化相结合,文化与管理溶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合,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企业文化建设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搞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离开了针对性,就可能无的放矢,影响效果;缺乏可操作性,就可能成为纸上谈兵,无法落实。只有同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才能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文化竞争力”。 3、建设企业文化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既要注意继承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学习借鉴社会发展和管理进步的新成果,才能形成富有文化底蕴、时代特征、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 4、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完善管理制度和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要着眼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更要着眼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制度既有约束力,又有向心力,从而使企业上下形成了蓬勃向上、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良好局面。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小议如何进行石油石化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石油石化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培育起来,并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从广义来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件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精神文化比物质文化更重要一些。从狭义来看,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也就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合。企业的精神文化不是虚幻而空洞的口号,虽然它常常是通过某种口号表达出来的;如果说作为硬件的物质文化容易在短时期内形成,那么,企业的精神文化则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形成;而一旦企业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文化,就是为企业造就了强大的助推力;相对于企业的物质财富来说,企业的精神财富更为宝贵。企业的这种精神也可以说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当这种价值观形成一种精神的动力,就会为企业创造越来越多的利润。 一、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的传统精神特点: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企业精神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文化特征。每个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石油行业之所以在当时以大庆精神为代表,主要就是因为大庆精神代表了整个石油行业的发展步伐。 ㈠、以大庆油田精神为代表的普遍性 自中国建国以后,提出要甩掉贫油的帽子,于是大庆精神就在中国工业中大放光彩。“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这种石油企业特色精神所体现出来的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的法宝,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精神口号适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精神就在石油行业中就大放光彩。长期以来,这种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业企业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培育和倡导。九十年代时期,总书记曾指出:“在实现四化的过程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要发扬大庆精神。”从大庆的这种精神我们可以看到,大庆的优秀企业文化精神从可去到现在可以说是我国工业企业的一面旗帜。 ㈡、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奉献精神 以人为对象,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重在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在当时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劳动主要是由企业的政工干部负责,主要是把当时先进的思想、理论、观点灌输到职工头脑之中,转变他们的观念,变革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思想觉悟,激发他们投身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热情及向上精神。这种觉悟和积极性是早期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的结果,也可称为精神产品。精神产品这种“虚”的东西是不是没有价值呢?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和物质是辩证统一的,意识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当物质被意识反映时,物质变精神;当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时,精神变物质,以大庆油田为例,由于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大庆油田已经连续五十年保持高产温产纪录。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这种铁人的奉献精神无疑对我们石油工作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把我国石油工业的生产建设与企业精神文化工作建设推向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并且一直在延续,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石油行业企业文化工作领域里的优秀精神食粮,又是企业文化中英模人物的杰出代表。正如列宁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企业文化工作是把先进的思想意识通过铁人的奉献精神传给了每一个职工,成为石油领域职工奉献精神的代表,于是群众就要以极大的热情按照先进思想指引航向去,这一途径就是实践。也正是通过这种实践,石油工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得以极大的开发利用,精神变成了物质,“虚”转化为“实”。 在当时以铁人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工作的奉献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和陶冶石油行业职工的情操,间接地创造财富,创造价值。无疑,在物质生产的价值中,包含着企业文化工作的价值因素。务虚和务实辩证统一是企业文化工作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企业文化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表明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 ㈢、“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为代表的组织纪律精神与“三个面向、五到现场,三条要求、五个原则”为基准的严格管理精神 “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在当时,我们党通过在对铁人奉献精神的提炼之后,通过加强对企业文化工作的这种转换,转换到了企业生产与管理中。“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四个一样”于1963年由李天照井组首创,得到的高度赞扬,并与“三老四严”一同写入当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工作条例(草例)》,作为工作作风的主要内容颁发。“四个一样”是党的优良作风和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油田会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石油广大职工自觉坚持标准、严细成风的真实写照。 三个面向是指,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五到现场是指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实行五到现场,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避免瞎指挥;能更多的倾听群众呼声,理解群众疾苦,及时的解决问题,激发工人群众的积极性;更好的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干部为群众、基层服务,在推进公司各项工作建设的过程中,提倡这一传统作风仍具有现实意义。 “三条要求,五个原则”所积淀的文化精神是: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安全、文明生产观念等。这些观念体现了当时以大庆石油人科学求实的精神,符合油田生产建设的客观要求。 这种在当时通过我党的领导干部以言传达身教来形成一种独特的传统优良的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的特性 ,直到今天我们仍旧能够寻到它的身影。这是作法是石油工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与科学管理求实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致高的提升点,通过这种无私的精神与原则要求,将中国石油的这种企业文化融汇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去,它是在当企业文化工作中最基本、最典型、最生动的概括和总结。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们的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精神。 二、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问题 ㈠石油企业文化教育与时展缺少共融 研究和把握企业文化工作的性质、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巩固已有建设成果,开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国工业的支柱产业石油工业自然也不例外,然而,面对当今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和相互激荡的各种文化思潮,石油行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整体上却明显落伍了。反思企业文化工作的现状,我们会发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布置、轻落实,以不变应万变。一说学习,无非是开会念报读文章;一说宣传,无非是贴标语造声势;一说关心职工生活,无非是看病号送温暖,无非是多搞几场文娱活动……这些套路不是没用,而是几十年下来成了老生常谈,就慢慢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结果造成了今天石油企业大量优秀员工的流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企业组织行为感召力的丧失,同时,石油企业一直沉浸于这种传统的企业文化工作精神,缺乏对新的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的认识,缺乏对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更缺乏的是企业企业的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在社会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的情况下,石油企业企业文化工作的这种优势已风光不在。 ㈡、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离现代高科技太远。 以钻井、采油企业单位为例,大部分中老职工都在生产一线,常年地处荒郊野外,很难能够与现化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一方面,石油企业队伍人员老化,素质偏低,对石油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缺乏了解,和科技人员很少联系。由于观念偏重传统,方法偏重经验,已经对许多变化不适应,对许多现象不理解,对许多事物看不惯,对许多活动插不上手了;而另一方面,现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多由企业的政工部门提出,职工对一般的政治教育不感兴趣,却对一些品位高、信息量大的报告会十分欢迎;对光会讲大话、空话的政工干部不屑一顾,却对具有丰富知识的“学者型”领导敬佩有加,说明了新时期职工对企业文化工作科学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追求。离当代青年人也太远。还有一部分新参加工作的年轻职工,他们在网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主页,发表自己的见解,随心所欲地阅读、鉴赏、交流,他们的知识积累更新及思想成熟的过程,比其他各类人群都快得多。与这些从小受着中西方文化熏陶和各种观念影响的青年人相比,许多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政工干部的知识水平不如他们高,思想观念不如他们现代,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不如他们敏感和迅速……这些现代年轻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为企业文化传统的思想工作所指导所左右了。 我们通过对钻井、采油基层的职工通过走访与观察得出,高科技的差距通常在生产一线,这种与人的沟通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 三、改变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如果依然墨守陈规,依然让那些形式主义和华而不实的东西耗费我们的精力和声誉,就很难适应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实践表明,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的现代化势在必行,而且,不少石油企业已开始踏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总体来说,离“真正形成科学创新的机制、真正站在高新科技的前沿、真正吸引广大青年”的“现代化”要求尚有一段距离。 ㈠、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与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精神的发展结合起来 以上我们所说铁人精神、组织纪律精神等等这种独特的优良传统,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传扬下去。通过关心每一个职工的利益,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我们石油职工的物质利益,尤其是根本利益问题,才能调动广大石油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奉献精神。 利益是企业文化工作的起点和归宿。我们不能只说奉献不回报,只说工作不休息。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企业文化工作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反映和维护一定的利益关系,企业文化工作是无法回避利益的,因为市场经济已把人们的利益动机和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了,不讲利益,不参与市场的交换与竞争是无法生存的,如果企业文化工作仍沿袭过去空对空的模式,不仅难以奏效,还会使人反感和厌恶。所以近年来,一些石油企业越来越重视职工的正当利益,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他们的权益,解决他们的困难。以大港油田公司为例,在职工正常工作休息的前提下,已经连续四五年建立起了有薪年假机制,这种机制就是让在生产一线的单位职工在付出自己青春与年花的同时,作为石油企业也想到他们的这种回报,让他们能够真正体现企业的这种企业文化工作并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而确实让职工的个人利益与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只有如此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企业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 石油企业文化工作要体现“石油的和谐与发展”,就要紧密结合时展的新特点,积极寻求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样性文化和物质需求的新方式;就要紧密结合人们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认真探索运用互联网拓展企业文化工作的新手段;就要紧密结合石油企业改革、稳定与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形成企业文化工作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新机制。 ㈡、让“服务石油职工”成为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的主旋律 虽然时下对石油企业金字塔尖的精英十分看好,但作为塔的基础--最广大职工对石油企业的贡献却不容低估。“群众利益无小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就应该把“为职工服务”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接受职工需要不需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这个“市场”的检验。过去人们总认为企业文化工作就是说教,就是居高临下地教导人、管住人和限制人的,而对人的需求和利益却往往关注不够。殊不知,新时期最有活力、最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工作就是为群众服务最积极、最到位的企业文化工作。如果只一味地强调石油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否定或取代群众的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和眼前利益,就会让群众感到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动员他们“奉献”和“吃亏”的,是让他们“放弃”和“牺牲”利益的,久而久之,群众必然会对企业文化工作产生排斥心理。特别是在当前石油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观念不断碰撞,石油企业职工的思想情绪容易波动和浮躁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工作只有真正搞清楚职工在想什么、要什么,烦什么,多做到疼人心、暖心人、稳人心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工作沟通心灵的调节功能、解疑释惑的疏导功能、稳定人心的凝聚功能、团结鼓劲的激励功能和雪中送炭的服务功能。 ㈢、借助先进的网络媒体与先进的科学管理让石油企业文化工作踏上发展快车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广泛运用,也给我们石油行业的企业文化工作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畅游于网络之间,浏览最新的国内外新闻,在论坛上发表观点,去聊天室交流情感,相对于坐在会议室听报告、学文件,自然更具魅力。现在许多石油企业已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企业文化工作网站,利用网站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宣传先进典型、政策法规、调查研究,开办电子报刊等,使事 与理、情与法、形与声等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如建立《厂务公开》网页,设立“经理信箱”、“书记信箱”、留言簿,开设“职工论坛”、聊天室等栏目,将职工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全部在网上公开,让职工自由发表各种观点、言论,随时随地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答复或解释职工提出的问题,使各种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化解。网站使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大,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速度更为快捷,功能更加扩展,是企业文化工作现代化的理想的宣传工具。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把石油企业文化工作融入管理之中,纳入一种量化的考核。企业文化工作机制的现代化标准,就是精干高效。要改变企业文化工作在低层次上循环、低水平上重复、自叹声中弱化的现状,就必须与现代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相适应,必须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管人、管生产与管思想的有机结合。其实,企业文化工作原本就是石油企业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石油企业管理离不开对人的管理,职工的思想状况也正是在管理过程中才表现得最真实、最充分,而企业文化工作恰好是最善于做人的工作的,两者“软”“硬”融合,可以使企业管理职责行使到哪里,企业文化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企业文化工作与石油企业管理工作形影相随,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形成良性的互动互补。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企业文化建设和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及其表现形成的总和,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不断继承发展和对外来文化的不断消化吸收,经过不断创新形成的企业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 一、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的战略选择 国有企业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国有企业既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济基础。先进的国有企业文化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才能正确地反映职工的利益和要求,从而促进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和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愿望的实现。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国有企业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无论是拓展文化对品牌的影响力和扩张力,从而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还是获取市场经济竞争的主动权、制胜力和做强做优的先机,都必须要以拥有和掌握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前提。“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生动地说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也指明了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国企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国有企业的管理虽然不是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但它是形成管理方法的重要依托。一个国有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到持久的繁荣,必须要依托于高起点、高层次的企业文化,并把企业管理方法的核心从制度上转换到文化上来。由此可见,先进的企业文不仅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还可以塑造国有企业自身的形象,打造国有企业的文化品牌,从而实现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使先进的国有企业文化符合国有企业发展的规律,通过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断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逐渐深入到职工的思想行为之中,渗透到国有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融入到国有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国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国企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同时,国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动力,对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一)塑造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一是塑造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要做到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CS)为宗旨。所谓以顾客满意为宗旨,就是要从顾客的立场出发来思考问题,从顾客的角度分析市场需求,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真正做到“一切为顾客着想”,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体贴和关怀客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顾客既是上帝”的理念。国有企业在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理念的陈旧。我国世贸组织的加入,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把这种挑战转化为机遇,国有企业应该组建一套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契约+精神”的工作氛围,使全体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国有企业氛围 对于传统的员工的管理方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有强化制度管理的力度,又要讲求柔性管理的策略,在管理中为员工创造一定得晋升空间,建立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一是构建人才培养、生成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凝聚力。国有企业要积极引进人才和有志之士,并为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氛围,要善于聚才、用才和留住人才为我所用。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为员工营造施展才能与智慧的舞台,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不断探索国有企业文化、管理、技术、服务、营销的演变方向,并同步实现创新就是国有企业领导者的职责。 (三)创建优秀学习型组织国有企业 只有比强大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和更好,才能持久的保持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得力的组织措施、恰当的切入点和强有力的国有企业文化的支持。一是树立学习型价值观。国有企业要想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首先要使全体员工达成学习的共识,使学习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树立把国有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价值追求。 三、结束语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企业文化建设中传统思想的应用 我国传统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思想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传统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 一、以德治企,彰显“德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偏重软管理,主要对员工进行“心的建设”。《论语为政》篇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光靠行政手段来管理,百姓只求无罪罚,而不以违法为耻;用德和礼来管理,则能使百姓明辨是非,知荣避辱。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在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员工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往更高层次发展,以实现个人行为由他律转向自律。这反映了构建“德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彰显好“德文化”,就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1、彰显“德文化”,要以德为先。把“立德”作为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好的品德是为政、做人、办事的根本。德之于个人,是个人品德;之于家庭,是家庭美德;之于职业,是职业道德;之于社会,是社会公德。我们要把以德治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培养员工良好的德行,促使企业员工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反之,企业就会人心涣散,效益下降,好企业也会被搞垮。 2、彰显“德文化”,要以心治心。企业要带着浓厚的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感情上与员工融为一体;要经常深入员工,听民声、察民意、切民情、悉民心,把解决思想问题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把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同时,深入开展道德教育,以增强广大员工的道德感、责任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感,自觉接受文化洗礼,主动按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3、彰显“德文化”,要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法治阶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是德治的基础和保障;德治阶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是法治的最终目的。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法治企的同时开展以德治企,以调节企业人际关系,稳定生产秩序。企业不能简单地靠扣发奖金、停发工资、下岗辞退之类的办法来约束员工;不能简单地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我们要尊重人的感情,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和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企业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正确的行为规范,变成赤裸裸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企业”的客观性、真实性,让“德文化”在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中彰显无限魅力。 二、以和融企,倡导“和文化” 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儒家学说“礼之用,和为贵”、“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群体和谐为宗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自觉把个人融入群体,以保持整体和谐、稳定。这充分说明了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在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的目的无外乎谋求内外团结,让员工自觉参加企业活动并承担责任,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荣誉。这是“和文化”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要达到这个目的,倡导好“和文化”,就必须通过以培育“和为贵”价值观为主的各种有效举措来打造企业团队精神,强化企业向心力、凝聚力。 1、倡导“和文化”,培养员工团队协作精神。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把员工的利益期望与资本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倡导集和谐、融洽、共识于一体的劳动关系或者“和文化”。在浓厚的和谐融洽、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员工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事业心。 2、倡导“和文化”,鼓励员工全心全意工作。号召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企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培养员工树立以企为家的“和文化”,家和万事兴,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认识到自己努力工作就会有好回报,进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使之全心全意工作。 3、倡导“和文化”,赋予员工民主管理地位。依靠员工共同办好企业,让员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使他们想主人事、操主人心、干主人活,真正把自己和企业融为一体,形成“和文化”大环境、大氛围、大格局。同时,要不断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赋予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人翁地位,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对于重大决策,企业要广泛听取和征求员工的意见;鼓励员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企业上下和睦,左右协调,相敬相亲相融。 三、以人兴企,建设“人文化”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人文化”的本质是人才建设,只有突出人才建设,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储备人才,让人才价值最大化,“人文化”才能建设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即“为政在人”。儒家“仁”的主张,其实也是“人文化”。只有实践“以人兴企”的人本管理思想,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因此,企业务必要按照“人文化”思想开展各项工作。 1、建设“人文化”,要“识才”。“识才”是建设“人文化”的重要前提,表现为寻求人才,在于发掘人才。要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地发现人才,特别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挖掘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把“人文化”推向新境界。这正如德国学者马克所说:“发掘人才将是企业迈入21世纪工作的重心。工厂设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发掘出优秀的人才,并激发他们的才能。”此言充分表明发掘人才对建设“人文化”的重要性。 2、建设“人文化”,要“重才”。“重才”是建设“人文化”的贯彻落实,表现为重视人才, 在于开发人才。尊重、重视人才,调动、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每一个细节,如:关注员工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在做出决策前,企业能听取和征求员工的意见;遇到困难或者意见不一致发生争议时,能耐心地听人把话讲完,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等。这就是“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用”的人文环境。只有充分尊重、重视人才,人才才能为你所用;只有人才为你所用,“人文化”才能繁荣,企业才能昌盛。 3、建设“人文化”,要“用才”。“用才”是建设“人文化”的深入推进,表现为善用人才,在于优化人才。以人为本,让每个员工的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遇才而不识才是无才,有才而不用才也是无才。用才、用好才是“人文化”人才建设一个事关成败的方面。要坚持用人所长,鼓励人才竞争,提倡人才优化。 4、奉公克己、身体力行、廉洁勤政,加强“人文化”中的领导人建设。建设领导文化是架起通往卓越企业文化的桥梁,是繁荣“人文化”的先决条件;以廉生威是塑造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形象的关键,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在企业活动中处于中枢地位,直接代表企业文化标志性特征,其行为充分体现文化建设的内容,而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形象又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因此,有必要让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等传统美德成为企业“领导人”立身之本。古人云“轻财足以聚人,律人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人们说松、竹、梅——“岁寒三友”很可贵,“岁寒三友”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她们经得起风霜雪雨的考验,只有经得起风霜雪雨考验的人才能创大业、成大事,这就要求我们企业“领导人”做到: (1)、要端正官念:奉公克己。企业“领导人”要时刻牢记“位为民正,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欲为民行”的做官理念,切不可滥用权力,损公利已;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克服家长作风。 (2)、要率先示范:身体力行。企业各级“领导人”的威望,不是靠上级封出来的“官”威,也不是靠手上权力压出来的“权”威,而是靠自己的言行、人格、形象树出来的威望。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领导人”,不但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超的管理水平,而且要有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一身正气的人格魅力。如果自身不正,以权谋私,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造成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就不可能带领员工做好工作。 (3)、要严以律已:廉洁勤政。企业“领导人”要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受得住艰苦,顶得住诱惑;在工作上照章办事、不徇私情;在经济上克勤克俭、不占不贪;在生活作风上不断检点、不逾正轨;要“慎权、慎欲、慎微、慎独”,能经受住权力、金钱、地位、美色和人情的反复考验。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对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中,笔者以为: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存在双向的共生效应和互补效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同时,整体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反过来又能促进先进企业文化的建成。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 近几年来,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对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中,笔者以为: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存在双向的共生效应和互补效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同时,整体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反过来又能促进先进企业文化的建成。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在行为管理模式基础上产生的最新管理理论,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并成为企业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通过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良好的企业精神、高尚的伦理道德和明确的企业目标,以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它对内表现为企业精神,对外表现为企业形象,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和辐射力。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主要通过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得以体现。 在精神层面,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舞士气,营造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其强调的是员工的主观精神状态,表现形式为企业精神、企业风气和企业目标。 在制度层面,其强调企业实现目标的最高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它反映了企业的系统整合能力,在执行文化方面为员工提出了标准和规范,使员工能够按照企业既定的方向与目标同步发展,其表现形式为管理制度和企业风俗。 在物质层面,文化管理强调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如在企业标识、员工仪表、厂容厂貌、企业文化传播模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界定,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和企业整体形象都得到了强化。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其主要通过心理管理来优化员工的心智模式;在认知、行动、意志、情感、价值、目标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引导,深化员工的自我开发意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给员工带来团结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生活环境,能使员工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产生较高的期望目标和较大的动力,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向自己期望的目标努力奋进。 1.2企业文化可以深化员工的价值理念,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改造员工的道德人格,凝聚员工的心智思想,强化员工的奋斗精神。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学历层次、知识层次越来越高,企业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管理中,切实体现对员工永远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1.3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导向作用。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以企业文化为导向,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要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在制定招聘计划时要有专家的参与;在招聘面试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第二、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职工 教育培训之中,可以通过员工培训方式来推广企业文化;这种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培训,也包括非职业教育培训;尤其是非职业教育培训方面,要改变以往那种生搬硬套的模式,而采取一些较为灵活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动、非正式团体、管理游戏、管理竞赛等方式,将企业的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企业管理界人士普遍认为,丰田的成功经验是:积聚人才,善用能人,重视职工素质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公司内部形象。作为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丰田公司的员工教育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第三、企业文化的具体要求必须融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时下大部分企业在评价员工时,都是以业绩指标为主;有些企业也提出道德标准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解释,也缺乏具体量化的描述,未能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在考核体系内,要将企业价值观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对企业价值观的培养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来达到诠释企业价值观的目的。第四、企业文化观念的形成,要与企业的内外沟通机制相结合。只有达到上下沟通、步调一致的标准,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单要处理技术性细节,也不单单是人力资源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以形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合力,逐步形成在市场竞争中独有的竞争优势。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管理当局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 2.整体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能促进先进企业文化的形成 无论任何企业,不论它的规模大小或自动化程度高低,它的正常或者是高效运行的根本都是“人”。吸纳认同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拥有良好品行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群体,尊重员工、服务员工、培训员工,帮助员工拟定和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愿景相一致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提高企业的内在文明程度等,这些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提升的根本。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环境,它在无形之中引导着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在无形之中获得竞争的优势。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就是要塑造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员工群体,就是要把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是用以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规则体系;它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 3.要创造一种能使全体员工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重塑,是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它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系统工程。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其目标就是使每位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最大的利益空间,使企业达到最大的绩效目标,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的问题摆在管理者面前。现在大多数企业的状况是,能够招聘到优秀的员工;但如何留住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使员工工作达到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却无从做起,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特别严重。企业要想留住优秀的人才,并且要用好自己的员工,就要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亲和力和良好的工作软环境,即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人本管理之上的,它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互相推动、互相制约的关系,两方面的努力要齐头并进、双管齐下,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因此,在各项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非常注意积极促进企业文化观念的形成。 3.1企业在制订每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时候,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并坚持将这一观念贯穿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始终。企业及其管理者必须承认,员工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他们不仅值得信任,而且需要被尊重和被关照,他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发挥自身潜力的内在动力。 3.2努力贯彻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劳资政策。由于社会上不同的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企业在招募和挑选新员工时,要重视以企业价值观为标准选人选才。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劳资政策,并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 3.3为员工提供就业保障和相对公平合理的报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两个方面的制度落实作为基础的:一方面在并非员工个人出现问题的条件下,企业应尽量避免因外部原因随意解雇员工,从而为员工提供一种相对长期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包括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奖金和福利,以及一整套报酬方案,并且使员工有机会分享企业的利润。 3.4通过工作组织的调整和参与管理,在员工中创造一种团结向上、共同奋斗的价值观。它包括:建立企业与员工双向沟通的正式渠道和员工参与管理的办法,确保员工受到公平对待,并切实保障员工享有参与管理的机会,以真正达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坚定不移执行企业决议的目的。 3.5企业应广泛运用工作轮换、在岗学习、脱产培训、内部晋升、组织团队、绩效评价以及职业生涯设计等各种手段,来帮助员工进行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尽量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企业文化只有植根于企业才能决胜市场,只有落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采取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拓宽文化落地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 落地 途径 方法 所谓企业文化的落地,是指企业文化被职工接受并自觉执行。文化理念只有从深奥的哲理式文化走向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从书本中走进员工心里,得到广大员工高度认同和领悟,才能真正落地,进而才能生根、开花、结果。 企业文化是做大做强企业的战略问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一个企业内部,解决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首先在于理念的认同,实现职工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这种认同,不是简单的指全体人员对企业确定的核心理念在概念上的知晓,甚至是朗朗上口、倒背如流,也不仅仅是指职工对文化理念在涵义上的认可、同意,而是要求职工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完全、衷心地拥护,并在日常行为中自觉体现。 因此,企业文化的落地是个系统的工程,从狭义上说是文化理念的推广、渗透、考核与完善过程,但广义上看,是企业本身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动态演变的过程。她包括三层涵义或是三个环节:企业文化从企业最终确定的理念转化为全体职工认同的观点;从理念层面的口号转化为制度层面的规则;从纸上印的、墙上挂的理念口号和制度规定转化为大家的自觉行为。这三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要解决好落地问题,需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关键。 一、夯实企业文化落地的基础 首先要进行广泛动员,提高员工认知度。通过讲座、动员会,利用展板、板报、宣传栏、手册、广播、vcd、幻灯片等形式对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宣传。通过整齐规范的理念牌、标示牌,让全员对企业标志、理念形成初步认识,使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重要意义,在员工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和印象。 其次要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提高员工认同度。编写《员工手册》等企业文化宣传资料,下发到每个员工手中。利用分部门学习,召开专题会集中学习,分组座谈交流心得体会,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加深全员对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从深层次领悟和认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为切实推进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熟悉本公司是每个员工的必修课,因为只有熟悉本公司情况,才有可能把公司情况介绍给你的客户,反之,必会引起客户的怀疑。” 二、找准企业文化落地的切入点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切入点,着力培养全员主人翁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从细微处着手,强化人的品质。 “细节决定成败”是海尔集团信奉的格言,他们从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都始终如一,最终跻身于世界500强行列。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细节都是人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企业发展如何,最终取决于每个员工的品质。强调从认真佩戴工作牌做起,从准时上班、准时到会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做起,从强调每一个工作细节做起,教育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克服每一个缺点。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有实现卓越的可能。优秀的个人,凝聚的团队,必然能打造出卓越的企业。 2、提高执行力。 要重视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技能。要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技能水平,一方面在招聘过程中要挑选具备较强执行技能的员工,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职业化训练,主要是通过执行技能培训和对职业技能运用的考核来实现。要切实做好理论培训和实践锤炼,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人员提供培养锻炼条件,员工个人也要通过自学等形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不断学习和实践锻炼中逐步提高执行能力。 一把手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的执行者,没有领导者的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企业价值观,从源头上讲,就是企业家的价值观。只有领导者身体力行,坚持推进,使领导者的观念与职工的自觉践行上下结合,融为一体,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开展起来。 三、拓宽企业文化落地的途径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创新思维、不断进取,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拓宽文化落地途径。 1、丰富文化生活,体现人文关怀。 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丰富企 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为员工生活休闲提供方便,要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团结友爱、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积极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日本企业在80年代的突飞猛进,其中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在企业中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 2、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规范企业管理。 制度、办法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内容形成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是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人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要规范战略制定,明晰业务流程。在企业战略制定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地按照该方向执行下去。同时,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要找出几条主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中。 3、传播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理念向外界的传播,不仅是企业形象提升、品牌塑造的需要,也是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鼓舞和激励的需要。企业通过实践自己良好的社会责任承诺“做得好”,再通过文化理念和文化造势“说得好”,塑造出良好的社会形象,员工就会以身为中一员而自豪,从而充分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改善职工的心智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心智模式的核心是支配人们行为的理念。而现实中,不少人的上进心经常被一些错误的理念包裹着,妨碍了他们正确地认识事物,使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影响。”所以,让企业文化落地,不可缺少的一步是改善职工的心智模式,让先进的文化抵制、排除消极文化。对企业来说,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对工作态度好、效率高、业绩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进行重点宣传,让努力工作的员工获得更丰厚的物质回报,满足其更深层的精神需求,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要塑造有价值的愿景,为员工描绘出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远景,确立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让员工在企业中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忠诚与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供电局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对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的 探 讨这次去呼盟、兴安盟及山东的青岛、烟台等供电局学习、考察体会颇深,通过他们的经验介绍,查看资料以及和党群部门人员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感到每到一个局都能感受到他们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这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是长期以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积淀,它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思维、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能够看出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影响、激励着每一位员工,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去爱岗敬业、努力拼搏地工作。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位本,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在企业员工思想中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去做大量的工作。烟台市供电公司下属的蓬莱供电公司,他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在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他们的话说这是盖楼打底子,企业文化很多东西是在员工的工作、言行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教育 、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需要强调对人的管理,并把 强调“人”的重要性有机地融合到追求企业的目标中去。另一方面,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而且还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人、 理解人来凝聚人心,企业文化要通过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来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 。 二是通过打造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行业、地域、民族文化等特点的品牌,来营造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体现特色,建设比较充备的企业文化体系。烟台供电公司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们将本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突出个性的烟台电力文化。烟台电力公司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创新”两个字,比如,他们积极文秘杂烩网打造“魅力彩虹”服务品牌,作为烟台供电公司“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标志,强化“魅力彩虹、服务烟台”和“始于客户、终于客户满意”的新型服务理念,追求完美,制定了“服务作风零距离、服务质量零缺陷、服务纪律零违纪”的供电服务“创三零”目标,同时,提出把“以人为本,创新高效、服务社会”的烟台电力价值观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各个环节,铸成了“严谨、求实、高效、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为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营造一流的企业文化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是建设全方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烟台供电公司他们的物质文化建设底蕴很深,因为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显象文化,它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较为直观地表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所以,你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他们浓厚的、独特的文化氛围。他们把行为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体,行为文化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另一类是关于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他们重点培育、挖掘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形成了烟台电力独特的企业文化。烟台电力公司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他们把制度文化建设与管理科学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制度文化与管理科学息息相关,它体现了一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并影响着企业行为,又处延到外显文化中去。他们在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主动导入企业文化概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和落实;让每一位员工牢固树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意识,使企业文化与加强企业管理融会贯通,密不可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并且日益与国际管理接轨。他们进行专业化扁平化管理流程再造,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运作轨道,干部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修改和完善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并认真抓好落实;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考评机制,结合企业改革实际,完善和推行《岗位规范》,形成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以法治企、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烟台电力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注重对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管理信念、企业用人之道以及企业内部的主导标语口号和企业对外宣传用语的提炼和确定,并宣传贯彻落实,使之成为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信念和准则,形成了烟台电力特有的品牌文化,同时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延伸到党风廉政建设中,深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他们把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制度建设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制定了廉洁承诺责任制度,“廉洁平安帐号”管理制度,廉洁监督信息通报会议制度,廉洁考核奖惩制度,廉洁文化理论研讨制度等。他们的这种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分析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可分为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两类。选题的来源一般为教师自拟题目或科研项目中的某一部分,选题总体来说比较丰富,包括交通工程各领域,如交通设计、道路设计、道路桥梁结构分析等。总体上而言,我校交通工程专业选题范围较广,基本上涉及到了交通工程的各个方面,且与学生的就业方向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由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的限制,学生能力的限制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选题的自由度实际上不大。在设计类题目中,“交通设施设计”中采用的题目大多就有很强的工程背景或实际背景,如“建设一路公路改造设计”。此类题目由于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可以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资料,如实际的地形图、地勘报告等,学生参与的兴趣较高,而题目又涉及到实际工程中各方面问题,若师生之间能进行良好的互动,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交通设计”则主要针对道路交叉口或者一定区域内的道路网进行交通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交通优化设计,如“武汉市二环东段道路出入口控制设计”。此类题目一般以实际问题为依托,学生需要自己采集交通数据及道路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交通模拟分析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交通信息”则主要涉及到信息工程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如“基于Sketch-up的校园三维场景模型的构建”,此类选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软件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论文类题目中也可分为3个方面,分别为“结构与材料性能”、“交通策略”和“交通信息”。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相对而言较少,一般仅对某一门课程中一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其一方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论文在全部设计中占有的比例不宜过大,本专业要求一般不高于20%。 2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是一个较新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毕业设计要求及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在借鉴其他高校教学方法基础上,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进行必要调整。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条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投入不足,主要是由于毕业设计时间过于集中,而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学校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其次,部分教师本身缺乏一定的工程经验,因此很难解决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这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最后,学校在教学设备及教学经费上的投入非常有限,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实验设备及经费的缺乏造成很多实验项目及调研考察无法开展,毕业设计只能避实就虚,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2)毕业设计选题局限性很大。学校规定毕业设计选题由学生及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实际操作中一般各教师按照指导学生人数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再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选题方面的自由度很小。部分学校要求毕业设计题目的拟定以学生为主也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学生的专业水平有限,缺乏实际经验,很难拟定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另一方面,本专业作为工程学科,毕业设计中如果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显然不具备此条件。 (3)毕业生就业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作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考核目标,使得学校必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各种便利。而毕业设计时间上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基本上重合,这必然对毕业设计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4)学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力度不够。一般来说,学校对毕业设计都有较为严格的管理条例,但作为全校性的管理条例必然不可过于细致,同时学校在管理条例的执行上也不够严格规范。其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指导管理不够,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仅依靠责任心维持;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部分教师在业务水平方面的缺陷必然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对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标准有待完善。 (5)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标准不合理。目前我校对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要求主要以字数为准,其它要求过于松散。实际执行过程中以指导教师要求为准,这造成了毕业设计标准的不统一。部分教师要求较高,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很大,而另外一些教师要求较低则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很小。过高工作量使得学生毕业设计压力过大,而过低的工作量则不足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两者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几点建议 基于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本科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1)加强科研工作与毕业设计教学的结合。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中应尽量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科研项目,以横向科研项目为主,可由学生完成协助科研工作的某一部分,如交叉口的调查及交通控制的模拟。尽量将学生的工作纳入科研团队的工作之中,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作用。 (2)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及就业去向。为了保证学生选题的自由度,应改变原有的一对一的选题模式及有多少学生选择多少题目,一个学生面对一名指导教师的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总数应不少于2倍的学生数,同时每名毕业设计学生可安排;两名指导教师(包括一名指导教师以及一名专业辅导教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选题的自由度,可很好地解决教师的专业方向的局限。 (3)提前开题,合理优化毕业设计时间。由于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冲突,为了保障毕业设计的进度与质量,可适当延长毕业设计时间,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初。学生在第七学期中教学任务不重,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文献收集及阅读,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与工作的双重压力。此外,毕业设计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毕业设计水平的整体提高。 (4)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在毕业设计开始阶段,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表,具体工作应落实到每周。学生在每个阶段必须完成既定的工作,及时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度,保证按时按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4结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四年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独立完成实际工作的一个开始。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评价。笔者从本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校交通工程专业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强毕业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度,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并改善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作者:汤文 郭颖君 邹兰林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交通特色下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在交通特色背景下,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实现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与纵横项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的模式。对交通特色的传承和测绘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交通特色;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各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重要环节。测绘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从事教师的纵横向项目和企业生产。毕业设计质量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成了关键。许才军等利用转变培养模式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探讨;张小红等利用近五年的本科毕业设计对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进行分类调查与分析。鉴于此,本文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1.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华东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5年增设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前几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良好,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时间无法充分展开。第一,当前就业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和保证做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第二,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有2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要准备面试,缩短了毕业设计的时间,致使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无法保证。第三,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学生有两周的毕业实习,占据了毕业设计的时间。②选题和指导方式缺乏互动性。目前,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致使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较为被动,即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或方向列出几个题目,然后由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选取,最后由系部根据选题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第一,教师出题具有盲目性,题目的适合度和难易度不够,大多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题目。第二,学生选题的盲目性,由于系统的限制,先到先得,有一种抢先选题的心理,致使学生只能字面了解题目,无法深入了解。第三,没选定题目的学生由系部作统一调整,这种选题更具盲目性。 2.交通特色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我校出现的上述情况,本文对测绘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如下:①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计划,第七学期的14周全面结课,可以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②毕业设计与纵横项目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大二或大三就参与自己的纵横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和研究的能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所做的项目中拟定题目,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指导老师必须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题目分成难度适中、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③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下,毕业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可以选择企业的一名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协助指导,同时,学生可以与指导老师商讨毕业设计选题,这样保证了毕业选题的实践用性。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些用人单位在实践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且加深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④学校严格把控毕业设计和答辩质量。加强对毕业学生的管理,要实现严格的考核制度,指导老师要分阶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且进行中期抽查,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督促,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3.结论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质量,亟须进行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文针对我校测绘工程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从时间、师生互动和管理上采取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测绘工程毕业设计的质量。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下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模式改革初探 摘要: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针对目前国内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人一题,且侧重于研究性或工程设计性为主的现状,通过对本科毕业设计需求状况分析,开展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多模式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文章分析了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需求和兴趣,并就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新体系和培养机制、多元化的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企业学校“导师团队”制、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交通工程;多模式毕业设计;质量保障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有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高[1]。同济大学的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而卓越工程师则以具备综合素质为首要标准,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独立分析与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有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这就要求毕业设计必须进行适合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教学改革。 二、国内外现状 国内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类型分为企业工程设计、工程方案论证、工程技术研究和相关应用软件开发等,并对不同类型的课题提出了相应的成果提交形式,毕业设计的成果通常包括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设计图纸等三类[3]。其中,对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一般为: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真题真做和结合科研项目拟题真做两类,且要求一人一题。同时,毕业设计的考核形式以答辩为主,基于答辩情况给出五级制评分方法。美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在校期间都提供了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所谓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来作为本科教学的检验[3]。部分研究型大学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了体验课程,由教师提出课题后,学生通过对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予以解答,将毕业论文取代为各种小论文和小试验,此举强调了科研在本科生教育中的地位,使本科生科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而提升其本科生的学术水平。与之类似,英国的部分高校也已将课题研究作为毕业设计的形式,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见工程型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以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有必要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改革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设置。 三、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交通工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表明:各类地区、各级城市的交通系统均由单一系统走向综合交通系统,由规划和建设部门独自为政走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相互合作,由城市无序蔓延走向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4]。在此背景环境下,对交通工程学科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更多的反映出社会需求和交通工程行业的发展。然而目前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定为一人一题,且以研究性或某阶段工程设计性为主,无法培养学生建立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控制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思考方式,降低了学生跨专业、跨学科、交叉性的综合实践能力[5]。指导教师目前多为学校教师,缺乏真正的毕业设计环境。需要建立多样化的毕业设计模式,基于交通工程本科学生专业兴趣,依托于校企实践基地,提现社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导向。从选题内容、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方面对交通工程专业不同方向毕业设计的指导流程和标准进行改革和探索。 四、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需求和兴趣调查 为制订毕业设计改革方案,面向2013届即将毕业的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调研工作,从实际效果和学习期望两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实际需求和毕业设计潜在的薄弱环节,进而为确定毕业设计的知识点、形式、重点、难点等奠定基础。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去向是继续深造,但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设计类的内容。选择实习单位时,同样是更多的学生希望去设计部门,同时,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需求是希望实习更贴近自己的专业,与毕业设计有所联系,且希望能在实践环节中有所拓展。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有必要进行毕业设计多模式及多途径的改革探索。 五、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多模式毕业设计改革设想 1.利用校企实验基地,开展多模式毕业设计试点。校企联合培养有助于获取真实的社会需求,锻炼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基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39个与学院签署协议的校企实践基地,通过对基地能够提供的企业实习内容、基地指导教师的工作方式、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交通问题类型(设施设计类、交通改善类、交通规划管理类等)、适合的毕业设计小组规模等信息的深入调研和采集,建立毕业设计技术标准,形成各类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流程。建立开放性实验和专业课程设计延伸的交通工程学科毕业设计模式、校企实践基地的交通工程学科毕业设计模式、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打通的递进式毕业设计模式试点。 2.优化毕业设计内容,注重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结合交通工程行业发展动向和发展特点、学科建设的科研项目,对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匹配,以毕业设计课题能对本科生进行全过程的专业训练为原则,形成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设置和筛选的流程。开展国内外高校的交通系统、道路、机场、轨道、信息专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的内容、知识点、难度、考核评价方法的案例对照分析,确定毕业设计的研究对象范围、技术需求、内容深度、模型工具及成果要求等判别标准,从而确保毕业设计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及可实施性,形成毕业设计内容及工作深度控制方法。 3.将毕业设计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中,各门专业课程讲授中增加真题真做的实践环节。从学生毕业设计类型的需求分析数据发现,毕业设计应培养学生建立起综合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思考方式,选题应涵盖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控制等全过程的专业训练,仅利用14周的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无法完成,有必要在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各阶段的专项设计方法,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的专项设计方案。毕业设计的重点是整合各专项设计,训练学生掌握卓越工程师所要求的技术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递进式实践训练的毕业设计模式。 4.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改变以往单一教师指导的局限性。针对校企实践基地的交通工程毕业设计模式,由校企实践基地与学校联合建立指导委员会,确定毕业设计的内容框架、设计深度、设计范围,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及开题大纲,确保课题研究的上层标准。然后由企业、学校的专业团队教师进行分阶段指导。企业导师重在题目和问题设定,校内导师团队重在毕业设计内容控制。 5.加强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优化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多模式试点工作,建立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流程和标准。完善开题答辩、中期汇报、方案评阅等各环节的检查和考评措施,增加出勤率、进度检查、设计质量考核、效果跟踪后评价等过程考核。优化质量评价体系,成绩评定分为团队成绩、个人成绩、分阶段专业成绩等,既给学生压力,也给教师压力,同时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六、结语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依托校企实习基地进行多类型、多层次的交通工程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既可以应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又可以提高学生应用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通过交通工程综合毕业设计的训练,使学生成为能够胜任交通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等工作;具备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的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毕业设计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不仅是能够保证教学效果,也能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但目前这一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可知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在指导教师本身。首先分析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问题产生原因提出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一些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工程教育认证将“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重视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更多突出“培养质量”,故教育部自2006年起启动工程教育认证试点以来,其认同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认可[1]。目前很多高校的交通运输专业都在积极申请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以使专业办学质量得到提升。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标准为“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全部课程后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2,3]。这与工程教育认证所给出的标准相同,即实现了毕业设计的初衷也就能够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然而,近年来毕业设计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个人问题,又有管理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由于指导教师本身所造成。因为这个环节不同于理论授课,理论授课面对的经常是超过60个人的教学班级,教师很难做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动态无法及时掌握。但毕业设计不同,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经常是一对一沟通、交流,只要指导教师能够在每一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认真辅导,学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那么如何对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从而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使交通运输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对交通运输专业办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目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一、目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指导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教师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设计的现象。认为毕业设计就是给学生出个题目,完成过程就是在学校各种规章的要求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催促和检查,进入最后阶段重点要求学生一定要格式正确,至于内容和完成质量则不是非常重视。很多情况下由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原因出现毕业设计环节存在“前松后紧”现象。在开始阶段学生为了就业、考研或其他原因不能集中精力做毕业设计,且指导教师也未能及时地进行督促和检查;后期面临严峻的毕业形势学生才紧张起来赶任务,但由于时间紧,且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毕业设计草草收场,其质量很难不能保证。在答辩阶段,很多答辩小组的老师为了同事之间的面子或其他主观因素对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提出的问题也非常简单,没有深度。总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指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指导的学生给人情分等,表现不够不严肃。这些都是因为思想上重视不够所造成。 2.毕业设计选题本身存在问题。①毕业设计选题质量不高。现在很多选题都要考虑如何应对日后进行的各种检查和评估,为更简单地应对检查和评估,很多院校都对各种教学资料的格式进行了硬性规定,比如:试卷的内容按照统一格式、毕业设计按照统一格式等,很少考虑学科差别。就像每年毕业设计检查时注重检查论文的格式,而对毕业设计本身质量较少涉及。为应付各种检查,某些指导教师在选题时为方便只出一些东拼西凑就可完成的综述性题目。那些真正付出很多,进行认真撰写的毕业设计却仅仅因为一些格式的不正确而必须重新修改或装订,从而给指导教师和学生带来一种冷水泼头的感觉。其实,并不是说这些格式检查不应该,而是更应该在保证毕业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这些。那么如何要求内容呢?只有从评价指标中来要求指导教师尽可能做到。②毕业设计选题缺少新颖性和可行性。现在很多指导教师都会采取一些以前选题,尽管很多高校也允许选择一些非更新选题,其初衷是希望新一届的学生能够在以前的基础上将这个题目完成得更加合理和完善,比如我校每年就允许有40%的非更新选题出现。但学生的实际结果却是和往年的成果一般无二,鲜有创新;这样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毕业设计中的恶性循环,质量很难保证。还有一些指导教师在选题时题目过大,带来的好处是学生查找资料相当方便,因为很多资料都会与该选题相关;但是哪些是重点,该怎么写,作为本科生心理未必就清楚。所以让其良好地完成这些题目也就勉为其难。③毕业设计选题数量不够多。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一名指导教师指导10人以上学生做毕业设计并非新鲜事情。很多指导教师不能给出足够多的题目,只能出现多人共做一题的事情,加之指导教师不能在学生内容不雷同方面做出有效的规定和区分,从而导致学生毕业设计雷同的现象更是存在。上述现象在很多人看来有些言过其实,但必须承认,部分指导教师并未认识到毕业设计的严肃性与重要性。从思想上产生了麻痹、糊弄,答辩结束就算了事的认识。尤其是在扩招后,一名指导教师需要指导10个以上的学生时,上述现象就有了存在的借口。但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到来,指导教师必须正确面对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对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评价,我们根据自身指导毕业设计的亲身体会和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的认识,从选题、组织、撰写、答辩四个阶段共19个指标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由表1可知,对教师评价的重点在毕业设计的选题和组织阶段。只要指导教师在这两个阶段工作到位,剩下就是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学生在一个好的选题和进度合理、资料完备的基础上再加上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和良好沟通,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撰写就绝非难事,那么顺利通过答辩更是水到渠成。在选题阶段,很多高校都采取由该学科的专家或者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的选题评审委员会对选题进行审核或指导教师汇报、答辩的形式决定选题是否通过。在选题阶段的8个指标中,有些指标应该一票否决,比如不符合大纲要求;多人共做一题,而指导教师又不能保证内容不雷同;选题难度过大;选题工作量过小。有些指标要有一定制约措施才可通过。比如选题若为非更新题,则该选题学生的成果若和以前成果一般无二或区别不大,则学生的成绩最多为及格或者不及格,从而就要求指导教师在给出该选题时一定要在任务书中给学生的要求和以前有较大变化,而且在撰写过程中时刻加强对该学生的检查和督促;所以指导教师在决定是否采用以前的题目时也会认真考虑。若选题为综述题,则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一定要在结构或思路上有所创新,如果内容仅仅是多篇资料的东拼西凑,则在评定该生成绩时应着重考虑。这些制约措施的目的是使指导教师尽量少用非更新题和少出综述题,多出一些有一定创新性和与工程相结合的且工作量和难度适中的题目,这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最后环节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组织阶段给出的三个指标可以说是指标“指导教师对选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细化,也是在论文开始之前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再次进行一次保证。设计撰写阶段的五个指标主要是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进行的考核。这些指标应该由被指导的学生或者相关同学进行反馈。设计答辩阶段的三个指标主要是对答辩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应该有答辩委员会和参加答辩的学生共同掌握。 四、结论 交通运输专业为迎接工程教育认证,在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上提出了一些措施,较以前使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尽管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家之言,是建立在交通运输专业实际情况与毕业设计经验和教训基础之上,但本文的部分指标可以为其他高校或专业在评价毕业设计质量时提供参考。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 要 文章针对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毕业设计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合理优化毕业设计时间以及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等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0 前言 毕业设计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按照教学计划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的过程,是大学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总结与提炼。①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快速地适应日后具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②而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③本文将针对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讨,试图对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1 毕业设计选题分析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可分为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两类。选题的来源一般为教师自拟题目或科研项目中的某一部分,选题总体来说比较丰富,包括交通工程各领域,如交通设计、道路设计、道路桥梁结构分析等。总体上而言,我校交通工程专业选题范围较广,基本上涉及到了交通工程的各个方面,且与学生的就业方向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由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的限制,学生能力的限制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选题的自由度实际上不大。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最近2年毕业设计选题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情况表 在设计类题目中,“交通设施设计”中采用的题目大多就有很强的工程背景或实际背景,如“建设一路公路改造设计”。此类题目由于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可以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资料,如实际的地形图、地勘报告等,学生参与的兴趣较高,而题目又涉及到实际工程中各方面问题,若师生之间能进行良好的互动,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交通设计”则主要针对道路交叉口或者一定区域内的道路网进行交通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交通优化设计,如“武汉市二环东段道路出入口控制设计”。此类题目一般以实际问题为依托,学生需要自己采集交通数据及道路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交通模拟分析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交通信息”则主要涉及到信息工程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如“基于Sketch-up的校园三维场景模型的构建”,此类选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软件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论文类题目中也可分为3个方面,分别为“结构与材料性能”、“交通策略”和“交通信息”。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相对而言较少,一般仅对某一门课程中一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其一方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论文在全部设计中占有的比例不宜过大,本专业要求一般不高于20%。 2 毕业设计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是一个较新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毕业设计要求及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④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在借鉴其他高校教学方法基础上,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进行必要调整。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条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投入不足,主要是由于毕业设计时间过于集中,而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学校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其次,部分教师本身缺乏一定的工程经验,因此很难解决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这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最后,学校在教学设备及教学经费上的投入非常有限,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实验设备及经费的缺乏造成很多实验项目及调研考察无法开展,毕业设计只能避实就虚,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2)毕业设计选题局限性很大。学校规定毕业设计选题由学生及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实际操作中一般各教师按照指导学生人数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再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选题方面的自由度很小。部分学校要求毕业设计题目的拟定以学生为主也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学生的专业水平有限,缺乏实际经验,很难拟定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另一方面,本专业作为工程学科,毕业设计中如果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显然不具备此条件。 (3)毕业生就业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作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考核目标,使得学校必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各种便利。而毕业设计时间上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基本上重合,这必然对毕业设计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4)学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力度不够。一般来说,学校对毕业设计都有较为严格的管理条例,但作为全校性的管理条例必然不可过于细致,同时学校在管理条例的执行上也不够严格规范。其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指导管理不够,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仅依靠责任心维持;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部分教师在业务水平方面的缺陷必然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对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标准有待完善。 (5)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标准不合理。目前我校对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要求主要以字数为准,其它要求过于松散。实际执行过程中以指导教师要求为准,这造成了毕业设计标准的不统一。部分教师要求较高,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很大,而另外一些教师要求较低则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很小。过高工作量使得学生毕业设计压力过大,而过低的工作量则不足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两者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基于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本科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⑤ (1)加强科研工作与毕业设计教学的结合。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中应尽量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科研项目,以横向科研项目为主,可由学生完成协助科研工作的某一部分,如交叉口的调查及交通控制的模拟。尽量将学生的工作纳入科研团队的工作之中,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作用。 (2)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及就业去向。为了保证学生选题的自由度,应改变原有的一对一的选题模式及有多少学生选择多少题目,一个学生面对一名指导教师的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总数应不少于2倍的学生数,同时每名毕业设计学生可安排;两名指导教师(包括一名指导教师以及一名专业辅导教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选题的自由度,可很好地解决教师的专业方向的局限。 (3)提前开题,合理优化毕业设计时间。由于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冲突,为了保障毕业设计的进度与质量,可适当延长毕业设计时间,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初。⑥学生在第七学期中教学任务不重,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文献收集及阅读,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与工作的双重压力。此外,毕业设计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毕业设计水平的整体提高。 (4)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在毕业设计开始阶段,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表,具体工作应落实到每周。学生在每个阶段必须完成既定的工作,及时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度,保证按时按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四年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独立完成实际工作的一个开始。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评价。笔者从本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校交通工程专业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强毕业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度,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并改善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措施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各大高校教学计划的关键实践环节之一,是综合训练和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结合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办学条件,指出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问题,并从学生、教师及管理等三方面探寻质量下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农业院校;交通工程;毕业论文质量;改善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各大高校教学计划的关键实践环节之一,是高校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和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综合训练和全面考察。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一方面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写作技能锻炼,初步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院校的工科专业,与其他院校工科专业相比,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笔者在长期指导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该专业毕业论文逐年呈下滑趋势,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不切合实际 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包括指导老师,对选题这个环节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 1.选题过于宽泛,题目过大,内容空洞,论述肤浅; 2.选题过于狭窄,缺乏广度,无内容可写,激发不了学生的热情和欲望; 3.学生选题被动,由老师单方面给学生选题,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 4.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题目雷同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常用拍摄几张图片的方式来完成论文,缺少论证过程。 (二)论文整体缺乏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它主要包括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的科学性。科学的研究态度强调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可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给了指定的论文题目后,便开始从网上下载一些与此相关的参考文献,东拼西凑,缺少调查材料的分析,抄袭现象严重;且不能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思考问题,只是简单的罗列,实验方案及研究技术路线存在很大问题。 (三)论文整体缺乏理论性 理论性主要表现在作者思维、论点深度、论证严密等方面。面对海量材料与数据,作者必须运用概念、判断、分析、归纳与推理等思辨方法,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而多数学生毕业论文只是停留于罗列现象、就事论事,论证过程不严密,漏洞百出。 (四)论文选题缺乏创新性 学生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论文的内容过于陈旧,与别人已发表的论文近乎雷同,没有新意,只是别人固有知识的简单罗列或总结,没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内容结构进行简单的拼凑,数据没有进行整理和分析,没有做进一步提升;或者题目难,学生难以驾驭,从而无法创新或突破。 (五)论文书写不规范 交通工程专业的论文书写格式学校要求统一按照通用的毕业论文模式来书写。具体来说,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一般由封面、目录、中(外)文摘要、中(外)文关键词、文本主体、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等部分组成。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仍存在多方面问题,如撰写摘要不得要领、引文不合乎规范、文字不精练等,这些都造成论文质量全面下降,导致老师将过多精力放在了论文书写格式规范上,无暇顾及论文的内容。 二、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制约,主观能动性不够 1.毕业生对于论文写作的目的和用途不明确,无法意识到撰写论文的重要性,缺乏写作的动力,疲于应付,无法投入大量精力且准备工作欠缺。 2.当下许多学生受就业、实习、考研等一些社会压力,对撰写毕业论文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远远不够,再加之论文撰写时间与前者冲突,许多学生只是应付差事,网上下载,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 3.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好坏与就业、考研并无多大关系,只是走形式,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好坏都能通过。这种认识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 4.平时学生较少写规范性的学术论文,没有进行过系统训练,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认知受限,写作能力下降。 (二)师资方面的制约 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高低与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1.受学校专业师生比限制:师生比1:9,教师少,学生多,真正从事该专业的教师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的学生人数,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非专业教师也参与指导毕业论文,由于受专业领域知识所限,导致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存在很大差距,指导教师无法给学生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2.受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多少的影响:一些科研项目较多的教师,一方面要搞好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投入部分精力搞好科研,致使与学生见面次数减少,管理疏忽; 3.有些指导教师常年无科研项目,对该领域的前沿知识知之甚少,无法对学生论文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 4.受教师无为心态的制约,有些教师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不主动与学生练习,不关注论文质量[1]。 以上这些因素都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管理方面 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的完成除和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关外,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严格规范、执行力强的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的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是: 1.指导教师的监督和检查制度的执行力不强,无法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保证; 2教师的年终业绩考评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挂钩,导致指导教师无法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指导毕业论文积极性不高; 3.缺少有效的科研训练机制,一些高校缺乏对本科生小论文的训练,基本不开设相关撰写学术论文的课程,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薄弱。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措施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毕业论文质量提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将会愈来愈多。因此,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综合分析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措施。 (一)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毕业论文作为高等学府本科教育实践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起到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总结和学习成果综合检阅的作用,也是对学生在科研、查阅资料、独立工作等方面的一项考察,因此要求无论学生、教师还是管理者,都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作为大学高等教育本科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3]。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更好适应社会。学校、学院、系(室)做好学生毕业论文动员大会,让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 (二)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优化选题 1.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一致,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达到提高和锻炼专业素质目的。 2.选题不宜过大或过小,难度适中,且应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去发现热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关注交通现实问题意识。专家在审查选题过程中,若出现与教学培养目标和要求不相符,或论文选题不适宜、选题缺乏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情况,均应要求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3.新颖的论文选题可有效反映时代特征,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进行选题。对于通过审核的选题,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人爱好、自身能力以及实践的可行性进行自主选择,但要防止学生之间选题雷同的现象发生,并严格控制指导老师所带学生的数量。 (三)逐步加强学生科研写作能力和研究兴趣培养 1.应用文写作基础课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构思写作等能力,因此一般是在大学一二年级便需要对交通工程类本科生开设,为将来毕业论文选题、文献查阅奠定基础,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专题讲座[3],让学生认识到论文引用与抄袭的区别,从而杜绝抄袭。 2.对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应逐渐注重专业论文形式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学术规范能力。要求学生寒暑假期间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训练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目标和要求,进行问卷调查设计、访谈大纲及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以便将来为论文的调查研究提前做好准备。在此期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讨论会及专业讲座,为将来论文撰写打好基础。 3.对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可有意识地举办一些论文写作讲座,提醒学生多关注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形势,并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进行调整 鉴于学生毕业论文时间与考证、求职及考研发生冲突,可考虑将学生的选题时间和写作时间提前。例如学生的选题时间可在三年级末进行,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如学生可提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搜集整理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素材,或根据选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文献阅读、课程实习及社会调研,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另外将写作时间提前至大四第一学期,因为这一时期,可讲授课程少,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高效高质完成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五)严格指导教师资格 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支科研能力强、责任心强、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毕业论文除由本校老师担当指导教师外,还可聘请其他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担任技术指导,要求每位老师的指导学生数量不得超过5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本校有经验的助教担任指导老师,而那些没有科研能力和责任心不强的老师不得聘为指导教师。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实践工作经验,同时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青年教师申报或参与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 (六)严格管理和监控毕业论文工作 1.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从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组织管理、指导老师的职责、指导教师的选拔、毕业论文的选题、中期检查工作、论文书写要求、毕业答辩的程序、学生成绩的评定等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易于操作和实施,有章可循。 2.严格监控毕业论文写作工程。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各学院、系应严格检查论文的选题征集、论文的设计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记录,在写作的中期应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老师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见面,是否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对工作不力的指导教师及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应督促其改正。在论文后期阶段,学校教务处,各学院、系相关领导及专家组织论文的最后审查,包括论文正文、格式、相关表格及答辩,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论文质量。 3.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以奖扶优,以评促改,开展毕业论文工作评估;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估考核办法,对毕业生的论文工作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4]。 作者简介:朱兴琳(1971-),女,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从事交通工程专业方面教学科研研究。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实践环节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现状的描述,阐述了盐城工学院交通工程专业针对目前现状的应对策略以及实习方案,同时对毕业实习实践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实习 实践环节 改革 盐城工学院交通工程专业于2006年成立,隶属于材料工程学院。为主动适应当地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分析当代交通科学的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以及结合我校以及材料学院的特点和专业优势,确定了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即能够从事交通工程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交通工程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施工、监理、检测、设计、研究开发、管理、经营、教学等方面工作。 毕业实习是本校交通工程专业本科阶段除毕业设计论文外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它是将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学习提供一次试炼的机会。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校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打下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我们制定本科阶段交通工程毕业实习的内容提出了挑战。 1.毕业实习现实环境 1.1 现状 1)本校交通工程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科学研究能力强,但现场指导经验不足,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衔接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2)盐城市的城市规模较小,缺乏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道路类型也较为单一; 3)稳定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单位数量较少,单位规模较小; 4)交通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实习时间、地点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5)缺乏充足的实习经费; 6)毕业实习由于兼顾到软、硬交通的实习,实习内容较多,但时间有限,更多的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习效果差。 1.2 应对策略 盐城工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教研组针对目前毕业实习所面临的形势,结合其他专业的实习经验,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表现为四方面: 1)学院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与企业建立联系; 2)实习地点考虑盐城和南京两地,盐城市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等方面实习,南京市考虑城市交通、运输、规划等方面实习; 3)实习方式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盐城市集中实习,南京市分散实习; 4)交通工程施工存在长期性、季节性等方面因素,可联系多个施工现场以及施工阶段,组织学生按照施工顺序参观学习多个施工工地。 2.毕业实习方案 盐城工学院材料学院是学校的老牌强势学科,其包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等6个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属于其中之一。交通工程专业依托材料学院的优势,建立起与交通材料相关方向的专业特色。在制定毕业实习内容时,就需要考虑交通工程专业本身的基础内容以及交通工程材料的制备、成型、养护、检测等内容。具体实习方案从三方面展开。 2.1实习安排 1)时间安排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时间为4周,考虑到考研的影响,以及后续毕业设计论文的衔接,安排在本科阶段第八学期1-4周进行。 2)组织安排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相应的实习任务;另一类是校外指导教师,主要邀请工程所在地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等进行现场讲解。 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由专业系主任总负责,每班配备2位指导教师负责。 3)地点安排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考虑盐城和南京两地(包含两地往返途中实习)。 2.2实习内容及目标 1)了解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拌合站的生产过程,特别是其工艺过程,并对主要工序的生产方法、工艺制度、工艺参数、工艺规程及质量控制方法等; 2)了解道路、桥梁施工全过程,以及施工中主要设备、规格、型号、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及主要优缺点等; 3)了解道路、桥梁的设计过程,受力途径、内外业,熟悉施工图纸等; 4)了解城市立交、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点、设计要素、交通组织、信号配时以及适用条件等; 5)了解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类型、设置原则及设计要素等; 6)城市交通组织系统、交通管理、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等。 2.3 实习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包含两方面成绩:平时表现与提交成果。平时表现占50%,提交的成果占50%。 3.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 交通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就业趋向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在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方面做出了多项改革措施。 3.1 实习管理科学化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期间强调“安全第一,层层管理,责任到人,互相监督”的思想,由系主任、指导教师、班长、组长、成员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多项安全管理措施,对实习学生进行动态管理。 3.2 实习教师全面化 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交通工程专业实习教师由本校高中级职称教师和校外项目负责人、项目总工、企业负责人等人员联合组成。实习教师队伍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具备丰富的现场经验。 3.3 实习模式多样化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采用讲座、录像、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等多种学习手段组成。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将实习与理论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真正的掌握理论知识。 3.4 实习内容具体化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印制了《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实习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组成,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方法的学习实习内容,从而达到实习的目的。 3.5 实习报告规范化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印制了《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习内容、报告书的规范,每天撰写实习日记,并附有实习相关证据(如照片、车票、绘图等),最后并撰写实习心得总结。 4.结语 毕业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问题,单靠某一环节的加强或某一方面的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与理论教学配合以及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提高,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才能真正的提高毕业实习实践教学质量。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开放性实验和专业课程设计包延伸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毕业设计实施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交通工程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毕业设计综合性实践训练为目标,提出了开放性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包、综合毕业设计逐级延伸的模式,加强学生对应用型工程课程包中相关系统层次性、衔接性的整体分析能力。即以开放性实验数据为基础,开展课程设计训练,将课程设计的部分方案引入综合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毕业设计的输入条件,最终形成前后知识点衔接的递进式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按照逆向实施思路,设计逐级延伸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设计的流程,明确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各环节的控制要素。提出建立从“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到“综合毕业设计”的跟踪管理系统的构想,针对不同学生需求,对毕业设计考核方法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包;综合毕业设计;逐级延伸;流程;管理系统 一、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背景 毕业设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独立分析与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有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然而目前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定为一人一题,且以研究性或某阶段工程设计性为主,因此已有的毕业设计方式无法培养学生建立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控制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思考方式,进而降低了学生跨专业、跨学科、交叉性的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毕业设计还存在模式单一、选题有限、墨守成规、与学生的就业发展和深造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与校企实践基地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造成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交通信息方向、道路与机场工程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向本科毕业生选作毕业设计的比例相差较大。其中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交通信息方向的本科生多选做毕业论文,而选择毕业设计的学生比例偏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向、道路工程方向本科生选作毕业设计比例较高。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现象,实现毕业设计综合性实践训练的目的,急需研究以交通工程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本科生专业兴趣、依托校企实践基地的多种毕业设计模式。 二、关键概念 1.开放性实验。交通工程专业设置的开放性实验中有专业基础类实验、工程实践类实验(校企联合实验室)、自主创新类实验(大学生创新基地)等类型。 2.专业课程设计包。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在应用领域存在有机联系,《交通规划》侧重交通需求分析基础理论和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交通设计》侧重在交通规划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的交通系统、交通设施网络的设计方法与技术;《交通管理与控制》侧重于交通规划目标下城市道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将这三门课程的课程设计组成“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包,设置课程设计包的根本出发点是适应近年来交通学科不断强调“综合性”、“实践性”的发展需求,克服原有交通学科细分课程体系中日益突出的知识点“重叠”与“泛化”倾向,通过梳理课程的知识点和教学大纲,提高三门核心课程设计包之间的整体性、连贯性及课程设计效率。形成由基础实验、基础理论、深化实验、案例分析、课外实践题目组成的完整教学体系。取得课程设计包1+1+1 3的教学效果,对于优势专业实践教学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 3.逐级延伸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毕业设计。逐级延伸是针对本科生的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毕业设计相关内容的连贯性提出的概念。即为了加强学生对应用型工程课程包中相关系统层次性、衔接性的整体分析能力,提出以开放性实验数据为基础,开展课程设计训练,将课程设计的部分方案引入综合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毕业设计的输入条件,最终形成前后知识点衔接的递进式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三、国内外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1.国内各高校毕业设计类型、模式和存在问题。东南大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类型分为企业工程设计、工程方案论证、工程技术研究和相关应用软件开发等,并对不同类型的课题,提出了相应的成果提交形式,毕业设计的成果通常包括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设计图纸等三类。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类型与东南大学类似。本科生毕业设计实施流程分为毕业设计任务下达、选题、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完成论文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时间一般安排在第8个学期,时间跨度一般为14~16周左右。目前有三种毕业设计方式:真题真做,教师指导学生做企业的工程设计项目。课题研究,毕业论文所做的课题是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企业出题,学生参与设计,发挥主动性。交通工程专业对毕业论文的要求通常是选题应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或结合学校科研项目拟题,通常要求一人一题;毕业设计同样设定为一人一题,且以某阶段工程设计为主。由此可知,一人一题的工作方法对学生应对实际工程需要的实践能力锻炼并不深入,进而降低了学生跨专业、跨学科、交叉性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无法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生50%~65%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深造攻读研究生,其余本科生直接就业。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仍然要完成交通专业设计的工作,受限于时间和精力,往往专业设计质量不高,达不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由于毕业设计采取的考核方法是对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成果、答辩情况的笼统考核,缺乏对毕业设计各个阶段针对性考核,较难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设计水平,并且是集中一次考评,学生根本没有改过的机会;同时,也难以控制个别学生抄袭、蒙混过关的现象,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国内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为主,从多年执行情况来看,范自柱认为毕业设计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认识误区;传统的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选题不合理;轻实践重论文;其他原因,如缺少经费和激励措施、师生缺少沟通等。钟轶峰、张亮亮将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归纳为4个方面: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影响;选题单一,与学生的就业发展存在一定距离;设计内容多而不精,学生工作量偏大;毕业设计评价陈旧。周军认为我国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有:深度不够或无自己的特点;低水平重复过多,创新能力不足;内容不充实或整体工作量不足;外文能力欠缺,外文资料与设计内容相关性不强;毕业设计撰写不规范,并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把关不严。 2.国外高校做法。美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在校期间都提供了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的检验,甚至美国的硕士教育也大都没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许多研究型大学仅仅为大四学生开设“顶峰体验”课程,教师提出课题,希望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予以解答,但不要求写毕业论文。虽然没有本科生毕业论文,但美国的本科生接受着一以贯之的研究型教育,各种小论文、小试验等取代了大论文、大试验,很多学校甚至设立了科研学分。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创设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本科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科研学分是16分;耶鲁大学也为一年级的本科新生设立了“指导研究”项目。可见,本科生科研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的学术水平也逐步得到肯定。美国高校除了研究型教育,同样非常重视训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美国北卡州大,同时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设计是由3~5人一组完成的,历时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学生根据企业需要或自己积累的知识,提出课题方案和可行性分析,让老师和其他同学评判。第二学期,根据第一学期提出的方案,实施研究工作。等学期结束时,每一个组公开作一个报告,递交一篇论文。老师根据论文的质量和学生平时的表现来决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在研究中所需的费用,由企业或学校提供。这样,学生就有了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学生分组过程中,他们还特意将不同专业学生搭配在一个课题组里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如机械系的学生设计设备,计算机系的学生设计软件,纺织工程系的学生完成工艺流程的设计,商学院的学生完成产业化方案。 德国工程应用型大学通常以实践为导向,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其课程设置和内容多偏重于应用,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不开纯理论的课程。毕业时既可以获得所学的专业文凭,又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由于毕业生十分适应市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需求,很受企业及社会的欢迎。这类大学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主。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不为学生指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必须自己到企业寻找毕业设计课题,但允许从多种渠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提供相关经费和企业优惠的政策、制定法规,支持高校学生到企业去做毕业设计。英国高校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要求写毕业论文,有的是必修的,有的是选修的,而大部分是毕业论文以研究课题为主。 四、开放性实验和专业课程设计延伸的毕业设计实施模式分析 在开放性实验类型中选取能与交通专业课程设计包对应的内容,形成延伸教学的专业基础实验,将基础实验的数据结果保留,作为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包的基础输入数据,形成专业课程设计包的专项设计方案,在专项设计方案基础上鼓励本科生依托大学生创新基地和校企联合实验室继续开展自主创新类的毕业设计,形成递进式实践训练的毕业设计模式,以此训练本科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所需的践行技术创新并解决未来工程问题的能力。 1.理论、实践、创新逐级引导的知识传授模式,训练本科生主动思考融会贯通能力。课程包的教学大纲和知识点梳理与调整中,注重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协调整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系。通过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实验计算、案例分析、校外专家讲座(每年维持在12~15次/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校级交通科技大赛等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实践、创新逐级引导的知识传授模式,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使学生进入三年级就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工程问题。 2.逐级延伸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毕业设计模式实施流程设计。按照逆向实施思路,设计逐级延伸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设计的流程,明确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各环节的控制要素。首先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体系确定综合毕业设计的分类,据此对三年级的专业课程设计内容以及开放性实验提出要求。即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综合毕业设计所需的专业技术和分析方法;通过开放性实验或实践,使学生掌握综合毕业设计所需的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交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根据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毕业生需求,以及作者所在单位教学实际情况,将综合毕业设计分为两大类:城市片区综合交通改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与周边区域交通系统改善设计。为满足这两类毕业设计需求,对《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与控制》三门专业核心课程中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调整。《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交通需求分析预测方法和交通仿真软件使用方法。《交通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改善设计方法。《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交通信号和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以上课程设计,使学生基本具备了开展综合毕业设计的理论方法基础。在开放性实验方面,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先进教学设备,精心设计针对“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包的教学实验。例如,以下四类实验内容:实验一:交通规划通用软件建模与分析实验,加深学生对于交通规划模型的理解,培养学生使用主流的交通规划软件。实验二:平面交叉口不同控制方法比较分析实验。对单点交叉口定时控制进行信号配时方案设计,并根据配时方案进行相应的仿真实验。实验三:平面干线交叉通信号联动控制信号配时设计实验。针对干线的多个交叉口开展信号联动控制关键参数的调整对信号配时及干线交通流运行的影响程度的实验。实验四:基于驾驶模拟的交通设计方案分析实验。从驾驶员适应性分析这一对交通设计方案优化具有核心影响的内容入手,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方案比选的同时,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各方案的适应性分析实验数据。 3.逐级延伸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毕业设计模式实施保障措施和技术支持。开展逐级延伸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毕业设计后,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更强、工作方式更为灵活。以往按照统一时间节点进行突击检查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方式不能适应需要,有必要建立一套从“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到“综合毕业设计”的跟踪管理系统。学生从本科三年级进入开放性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之后,就应通过该管理系统将实验内容、数据成果以及各种设计资料录入系统,作为四年级开展综合毕业设计的准备资料和选题依据,学生之间通过系统可以对各种资料进行共享。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开放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工作内容,在系统中对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给出范围和建议。学生毕业设计执行过程中,需按周、按月在系统中录入工作进度,指导教师需及时在系统中审核学生进度,并给出具体建议。如果学生没有按时录入进度,系统能够予以自提示或警告。如果教师未按规定及时评估学生进度,或者提出的建议太简略,也不能通过系统审核。因此,跟踪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毕业设计选题交流平台和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更是对毕业设计学生和教师工作的监管平台,解决了以往重点突击考核学生而对指导教师考核力度不够的问题。目前作者所在单位已经建立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过程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在考核方面,综合毕业设计应转变以往统一时间节点考核的方式,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空间。在学校规定的毕业设计统一截止时间内,如果学生或小组的工作进度较快,可申请由指导教师和其他两名专业教师进行一次预评估。教师团队根据毕业设计跟踪管理系统中学生以往的工作积累和工作进度进行评估,如果认为学生提前并高质量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全部任务,学生即可提前获得毕业设计学分。对于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可在毕业设计之后继续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而直接工作的学生,可以利用毕业设计之后的时间参加工作实习。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非常有利,避免了以往毕业设计前期松懈后期紧张的低效率现象。 本文系统分析了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开放性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综合毕业设计逐级延伸的模式。按照逆向实施思路,设计逐级延伸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设计的流程,明确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各环节的控制要素。并提出交通工程专业方向综合毕业设计的类型、相应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及开放性实验内容协调建议。为了保障主机延伸的综合毕业设计实施效果,提出建立从“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到“综合毕业设计”的跟踪管理系统构想,既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资源平台,同时能够对学生和教师的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简介:吴娇蓉,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系副主任,教授。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 要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方式对人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从毕业设计选题、指导老师的配置及毕业设计实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实践,分析了此改革模式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实践证明该改革方式积极有效。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 改革 实践 1 土木工程(交通方向)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一般分为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两个大方向,通常由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开展毕业设计。道路工程或桥梁工程方向的选题又细分为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等多种不同的方面。 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一般是先确定选择道路工程或桥梁工程方向,再在选好的方向中选择设计、施工组织或造价等方面中的一个独立进行毕业设计,这就势必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仅能得到单一方面技能训练的机会(如选择道路工程设计的学生,一般仅能掌握道路设计的流程与方法,而对施工过程、施工技术、施工可行性、工程造价等却不能得到较系统的锻炼;而对于选择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的学生而言,对道路工程设计的内容了解甚少)。 就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而言,现有毕业设计选题模式所培养的学生虽然通过毕业设计得到了锻炼,但没有系统有效地将大学四年所学的各门课程串联起来形成解决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造价等一个完整工程项目所必需的知识结构体系。虽然各门课程在经历课堂教学、试验及课程设计等训练后,学生对该课程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但各专业的整个培养体系属于一个系统工程,系统中单个知识结构在没有形成有效联系时,系统的效能是极其低下的,专业课程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也只有形成了这一知识体系的学生才符合毕业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员工对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均有较全面的了解,且对其中某一方面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到实际工作中能马上着手工作并懂得如何与同一项目所涉及的其余方面的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协作。显然,当前的这种毕业设计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因而必须与时俱进,对毕业设计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专业教育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发展和更新也越来越快,虽然整个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但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所从事的工作发生调整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社会分工细化就要求人才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深厚的知识根基,并且随时要学习接受并运用新的创新成果。每一项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要求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视野以便与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合作或协调(如对从事桥梁设计的工程师而言,就必须在具备扎实的桥梁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甚至掌握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没有足够的专业视野就难以在同一项目的不同岗位之间协调与配合,最终就很难生产出令人满意的产品。因此,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使学生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使其尽可能获得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职业生涯中的工作和终生学习打下坚实而较全面的专业根基。 2毕业设计改革内容与思路 2.1毕业设计的选题改革 让学生以毕业设计小组的形式在桥梁工程与道路工程两大方向、桥梁或道路方向中的不同方面中均适当进行横向联系,使设计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对道路或桥梁方向以及同一方向的不同方面均获得锻炼和协作的机会,同时每一个成员又都选择一个方面作为自己的侧重点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以期获得最佳的毕业设计锻炼效果,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工作和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主要采用以下两种选题方式:(1)对立志于从事道桥设计工作的同学,由几位同学组成一个设计小组,对整个公路工程项目中的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开展设计工作,全部的设计主体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道路工程或桥梁工程中的细节部分则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设计均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又能使每一位组员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工程设计过程。(2)将道路或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及工程造价作为一个毕业选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合作完成,学生首先根据设计资料完成道路或桥梁设计内容,再对所设计的道路或桥梁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一个学生侧重设计,另一个学生侧重施工组织设计)。 2.2指导老师配置的改革 每个选题配置两个以上分别在道路或桥梁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有较丰富经验的指导老师,通过相互配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2.3毕业设计考核 (下转第59页)(上接第48页) 由一个设计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较系统的工程项目,参与毕业设计的小组成员成果考核变得相对较复杂。拟采用“成果权剩答辩权剩平时监控#权数-权数2)”的方式对小组内成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考核。对于小组毕业设计成果,可视整个项目完成质量给予一定的分数(项目分,百分制),同时对每一成员所负责的专题内容进行分项考核(分项分,百分制),每位同学的设计成果成绩=项目分系剩分项分#系数1)。在答辩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专业方面设计成果进行阐述,回答答辩小组老师的问题,根据阐述质量和答题质量,形成该学生的答辩成绩(百分制)。同时,指导教师在日常指导及考勤过程中要求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形成各自的平时成绩(百分制)。 3改革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对2013届交通土建方向的40名毕业生进行对比性试验,其中20名学生(选做道路设计和桥梁设计各10人)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10名学生按“道路设计+桥梁设计”组合的毕业设计改革实践,剩余的10名学生按“道路设计+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的组合进行改革试验。 通过对这些学生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的管理、观察与考核,情况大体如下: (1)按常规方法进行道路或桥梁设计的20名学生,在自己的设计领域对设计的内容、思路、方法及涉及的规范了解较全面,对知识有较高的提升,达到毕业设计任务的要求。但他们对自己设计的内容之外的东西涉及很少(如路线与桥位的关系、施工的方法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等都没有考虑)。这些学生基本在10周多或更短一点的时间内基本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初稿。 (2)对于参与实验改革的另外20名学生,他们对于自己负责的方向单元,对其中涉及的内容、方法、过程、相应规范方面也有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该方面知识的整理、归纳、应用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由于参与到另外的毕业设计内容的练习,所以在不是自己负责但参与的领域对其内容、方法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并且他们也会对公路设计中的道路设计与桥梁设计之间的相互协调有较到位的思考,对道路设计与道路施工也有较周全的思考,他们能较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能明确地编写实现设计意图的施工方法与施工方案。基本上达到了使“学生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使其尽可能获得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职业生涯中的工作和终生学习打下坚实而较全面的专业根基”这一设想的效果,从学生受益的角度来讲,这些学生比单纯从事某一方面的设计的受益要大得多。 但实施这样的改革方案,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比常规方法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按“道路设计+桥梁设计”组合的学生,大部分要在13周左右完成初稿,而“按道路设计+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组合的,因要先完成道路设计才能最后确定施工方案,个别小组用的时间还更长一些。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需要本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由于毕业班同学需在找就业单位或考研复习花费不少精力,所以在时间配合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如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对毕业设计态度的差异),都会对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若能解决以上问题,或想办法尽量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实施本文提出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对学生的学习、就业都是非常有益的。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新形势下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 针对目前交通工程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实纲执行困难、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以及考研学生激增的新形势,本着培养较强实践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高度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的原则,在毕业实习环节上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并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新形势 毕业实习 思考 对策 一、毕业实习面临的新形势 第一,由于交通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到现在才经历了5届毕业实习,相对属于较新专业。毕业实习的培养计划、大纲虽说也已健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完全具体实施起来; 第二,专业老师大都是近年毕业于交通类高等院校,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指导实习经验不足,造成在指导毕业实习以及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衔接上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第三,学校由泰安搬到青岛时间较短,有一个和地方融入的过程,与周围环境的适应也需要一定时间; 第四,对于一个新办专业,如何联系实习地点,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摆在系里年轻老师面前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第五,交通工程的施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而青岛甚至山东地区公路已较为发达,在建工程较少,而毕业实习时间固定,再加上实习经费的限制,很可能造成实习期间无地点可实习的局面; 第六,随着考研热的升温,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每年有近半数学生考上研究生,而他们考的方向又各种各样,许多学生都申请最好毕业实习和设计方向能和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有关。本着培养优秀、综合的新形势下的毕业生的原则,就必须做到针对性的实习教学,如何调整好继续深造学生和就业学生的实习内容,需要时间和经验,这也加大了实习安排的难度; 第七,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且由于实习时间短,施工和设计单位不愿接收不能为之带来效益的实习学生,并且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是实习单位和教师们的一个非常头疼的因素。 第八,目前采用的实习方式多以集中实习为主,由于学生多,现场条件有限,往往造成学生实习就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沟通能力得不到提高,实习效果比较差。 二、新形势下的实习对策 针对目前毕业实习存在的众多问题以及当前的新形势,结合以往有限的实习经验,交通工程系全体教师认真研究,群策群力,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利用一切关系扩大实习地点和范围 近几年引进的教师大都来自交通类的不同高校,为系里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蕴藏着非常大的关系网,他们的同学以及家人大都在相关交通类单位,且部分已经居于一定职位,通过他们的牵线搭桥是可以联系到一定的实习地点的。对此,系里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如报销相关联系经费以及出差费用等,鼓励年轻老师行动起来,为系里也为教师自己都带来了扩大交往的机会。 2.需要系里尤其是学院的大力支持 由于系里年轻教师多,虽然开展实习教学的积极性高,但阅历、资历都较浅,涉外交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鉴于此,交通系尤其学院的领导应大力支持,必要时在年轻教师的引荐下出面和实习单位建立联系,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前期准备。 3.建立固定和灵活的实习基地,备足实习地点 由于公路等交通工程自身的特点,再加上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加快,一个工程的开竣工时间越来越短,从而也造成了每年、每次的实习地点都可能会不同。而我们的毕业实习时间是固定的,为了防止实习时为联系实习地点的的忙乱,必须建立固定和灵活的实习基地。 具体原则是,附近有在建工程的,只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就可以作为临时实习基地,并且积极和其上级单位联系,通过上级单位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当然,建立过程会有一定难度,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同时在实习基地和学校之间开展多种多样的互助活动,如利用教师扎实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施工现场的部分技术问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学校给师生作报告,适当给一定报酬,等等。还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实习单位服务,博取实习单位的信任,为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实习地点不要局限在青岛乃至山东地区,要敢于走出去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加快速度进行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等)建设,鉴于交通工程条带状的特点和青岛乃至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一定不要局限于青岛周边及山东省内,应该走出去,把实习地点放眼于更大的范围,这样才能更好的接触更多的工程,更方便地开展实习教学。 而要做到这一点,的确并不容易,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费不足。针对目前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学校承担大部分,学生适当承担一小部分的办法来解决。经过2004级、2005级学生间的不记名调查统计,绝大多数学生一致认为,只要能学到真东西,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好处,他们非常愿意自己出路费去外地实习。 5.购买意外保险,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利益 由于交通工程自身的特点,再加上学生多,管理困难,实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利益,除了加强安全教育和严格管理外,还可以提倡学生购买意外保险。购买方法采取学校补一部分学生出一部分的方法,以自愿的方式进行,以便万一在意外发生的时候能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保障。 6.实习方式由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改变以往的全专业集中实习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分散到各个实习工地,实习工地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其余学生依旧采取集中实习。对于一些非常有特点工程,可以在认识实习或生产实习期间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这样每个工地只安排3~5名学生,实习单位也愿意接收,更便于加强安全管理,并且学生少了,可以由现场技术人员采取1带1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大大地提高实习效率。 分散实习就要求教师和实习单位一定要加强联系,共同制定相应的实习机制和考核办法,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书面考核,并作为主要成绩,其考核内容与施工单位共同决定。 7.充分考虑考研和就业,针对性地开展实习 针对目前有近半数学生毕业后并不就业,而是继续深造的特点,可以采取提前找学生了解情况,了解他们的考研方向以及自己的意愿,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尽可能的有针对性的安排实习,以培养新形势下的真正的合格的毕业生。 8.提前定下毕业设计方向,保障实习和设计质量 还有一点要明确的是,毕业实习不同于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是为毕业设计做准备的,是对大学三年半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一个最有效的结合和锻炼。鉴于目前毕业设计时间紧张,且因为学生考研复试和找工作等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全身心投入设计的特点,应该尽可能早地定下毕业设计题目和方向。具体可以在最后一学期之初,甚至前一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定下来,这样,学生可以有的放矢,搜集资料,提前准备,而毕业实习相对也就随之确定具体的实习方向和解决办法。 三、结束语 探索新形势下交通工程专业(土建方向)毕业实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新形势下交通工程专业所需要的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十分必要,同时对毕业设计的针对性学习与训练也大有帮助。这也要求指导教师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及时了解和把握交通工程领域的发展动向,把新科学、新技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提高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摘要】毕业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毕业后的就业以及学校的社会影响。本文根据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分析近几年本科生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本校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教学工作,是检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证明,毕业设计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际能力、毕业后的就业以及学校的社会影响。 1.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经过50多年办学经验积累,形成了鲜明的专业定位与办学特色。目前形成了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和交通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其中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专业方向办学历史悠久,基础积淀厚实,在全国有重要的影响。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场地的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设计运输系统设计和绿化美化设计,专业综合性强,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是我国唯一的总图运输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具有唯一性。交通工程方向于2003年开始招生,培养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与以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就业范围拓宽。总图运输专业方向的本科毕业生不再局限于工业设计院,近年来分配到民用设计院的学生比例不断增加,而工业与民用设计院的总图运输设计的侧重点有明显不同。②两个专业方向相互渗透。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搭建了许多平台课程,充分满足两个专业方向的学习。目前90%以上的交通工程专业方向本科毕业生在总图运输岗位就业,如何确保交通方向的毕业生能胜任总图运输设计工作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③过分依赖指导。大部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指导,毕业生独立工作能力较差,设计成果创新之处极少,这样不利于今后走向社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展科研和工程设计活动。 为了改变目前的现状,满足社会需求,急切需要研究如何提高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2.提高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2.1 科学选题。根据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在确定课题时强调专业性、实用性、代表性和综合性,严把选题关,力求使学生受到全面锻炼。 2.1.l 选题性质。选题尽可能做到与社会生产实践、科学研究项目和实验室建设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了解交通工程专业在国家基本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专业定位、择业观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由于交通工程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工程技术类专业,因此工程应用类型的选题占较大比例,目的在于强化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专业基本功。同时应增大科学研究类选题的比重。通过撰写毕业论文,一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选题内容。交通工程专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结合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各年度的选题内容广泛,覆盖的知识面较广,几乎涉及到各大个行业,如钢铁行业、化工行业、电力行业、建材行业等,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去向,还增设了民用方向。同时要保证选题难易程度适当,要根据每届学生的具体隋况,调整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在对2009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有22.8%的学生认为难或较难,61.4%的学生认为难易程度适中,15.8%的学生认为易或较易。 2.1.3 选题方式。选题先由指导教师提出,经教研室充分讨论和教研室主任审阅并签字后上报学院,经分管教学院长批准签字后,方可列入选题计划。指导教师根据批准的选题计划,编写任务书。选题计划和任务书确定后及时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申报选择意向。 2.2 注重指导。在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是整个毕业设计的组织者。从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任务布置到设计指导,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指导教师应结合自身具有的实际设计和研究工作的经验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其次,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毕业设计资料文献搜集和阅读及相关知识的储备,充分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共同制定设计主攻方向、研究路线和设计进度,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找到毕业设计的恰当切入点,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再者,注重指导的方式与方法,毕业设计应强调创新性,避免越俎代庖式具体的指导。在指导2009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中,要求学生记录工作日志,实行每周汇报制度,每位同学介绍自己一周的设计情况,并在每张图纸完成后,组内的学生互相评图,找出不足,并进行总结,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这种方式不仅及时督促了学生,而且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同时还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整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3严格管理。 2.3.1 保证出勤。考勤实行三级管理制度,一是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行考勤制度,保证学生出勤率;二是学院教学办及督导组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实行抽查,要求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次数不少于4次,指导实践每次不少于2小时;三是学校教务处和督导组实行中期检查,对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设计进度进行检查。 2.3.2 设计成果管理。在毕业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学校及学院的相关规定提交毕业设计教学资料,由专人负责建立教学档案,指导教师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自查,总结经验,同时教务处组织专家对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全面考核。 2.4 客观评价。为保证对学生成果评价的科学、客观、公正,首先,经教研室充分讨论,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例如设计深度、设计表达内容等;其次建立评价体系,毕业设计成果评价包含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委员会评分三个环节,各环节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独立评价。 3.结论。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毕业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风电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一个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从计划到施工到竣工的全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并提出有效预防和控制项目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大型风电工程;风险因素;合同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地球资源减少,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由于其在实际施工中受到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具有很大风险。我国对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而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刚刚兴起,人们对风险管理不甚了解。因此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为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正常开发和使用提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1风险管理概述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根据项目风险的类别,寻找影响项目正常安全施工及工程质量的风险因素,并依据这些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进行初步评估。(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影响后果分析和评估[1]。(3)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指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防范控制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因不确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危害和损失。(4)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指对项目工程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后,对该风险方案措施进行及时监控,保障该风险能够控制和管理,保障项目安全实施。 2我国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现状 (1)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较差。虽然我国在其他大型工程项目中已具备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但很多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缺乏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能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导致后期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2]。(2)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统一风险管理标准,一般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诸多单位参与,这些单位具有不同的职能和工作模式,对项目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不能明确对该风电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3)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不具备有效管理模式。自2006年来,我国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大规模建设。因风险管理经验不足,不同施工环境下的风电工程项目,风险因素也不相同,因此传统风险模式已不能满足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3风险管理与控制举措 3.1决策阶段 该阶段主要针对项目定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投资进行风险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建设单位要考察该大型风电场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出具文字报告,详细编制工程项目的确定、对资金进行融资和投入、项目的审批程序流程等内容;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施工目标,并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和概算,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良好依据;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需组织专业人员对该报告进行全方位分析和研究,并审查该可研报告的经济、技术和建设方面的可行性,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最后相关人员根据审查后的建设性意见进行修改,并上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决策。 3.2施工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施工图的设计变更、招投标管理及施工合同管理。其风险管理和控制应注意以下两点:(1)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进行招标,应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设计图纸,保证设计规范、科学、合理。同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防止设计出现变更,提前做好防范措施。(2)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施工单位进行招标时,要科学合理划分标段,避免后期施工阶段各分包单位的扯皮和相互干扰,选择符合招标条件和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设置投标控制价,避免出现投标最低价的单位中标。同时采用科学合理方法进行评标,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确定施工单位后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按照国家建筑范文规定拟定合同内容,明确双方施工责任和义务,保证合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严谨性,确保合同的正确实施。此外要加强合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合同实施,保证合同的正确与及时履行,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能源管理 3.3施工阶段 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主要阶段,该阶段风险因素包括施工进度风险、施工质量管理风险及周围环境影响的风险,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制定施工风险管理和控制机构(如图1所示),加强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还要注意施工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响应“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方针,在确保工程安全零事故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由于大型风电工程规模大,占地面积较广,因此会选择在空旷远离居民的地区修建,这就导致需要占用人民的耕地或林地。在与人民协商占地补偿时,许多人未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漫天要价,组织工程开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此过程中须及时与当地人民和政府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制定合理补偿条款,让政府有关部门对征地补偿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同时要注意各施工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施工人员的团结和责任心,为工程施工提供人力保障。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进度报告进行施工,把施工进度的总目标作为施工目标。在不影响总目标的前提下控制好各施工阶段进度,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保证合同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的严肃性。通过合同管理实现工程建设总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合同台账的全面、清晰、详细,将合同索赔事项控制在最低水平。提高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对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的监理单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检查其是否符合上岗资质要求及合同要求,进而提高监理单位的专业性和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对施工现场的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对现场的每一道施工程序进行监督,做好防范措施,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不仅保障我国风电工程项目的安全正常实施,还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促进经济进步和发展。 作者:马丰云 单位: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摘要: 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但是现阶段我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针对我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今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性作用,最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正文: 前言 项目管理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西方国家星期的一项管理技能,现阶段已经逐渐在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当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因公。因为通信工程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较为容易遇到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想要评估较为困难。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之下,各个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如果想要使得工程项目的风险抵抗能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话,需要不断的使得自身的项目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便于可以使得自身在市场中获得更加强劲的竞争力。风险管理是评判项目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与此同时在通信工程项目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也较为重要。 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呈现出来的特征 1.1投入资金额度比较大 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资金数量比较多,现阶段为了能够使得全面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与之相应投入的资金数量自然也就会比较多,特别是各个涉及到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国家问题的重大性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大的资金一般情况之下是交由政府有关部门、通信企业以及建设单位等多方供应。但是因为参与到通信工程项目当中的各个单位不同,并且各个部门当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横向管理组织单位,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责任推诿问题较为严重,在此基础之上想要对工作效率形成有效的控制也就会显得较为困难,从而也就会对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有效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风险性比较强 通信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数量比较多,因此在工程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较为容易受到来源于外界的各项因素的影响,从而也就会对工程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比方说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管理措施以及设备传输工作等等,假如说上文中提及到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的话,都是会对项目建设整体性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各种类型的影响性因素施行管理措施的过程中,需要站在整体的层面上,因此也就会使得管理工作的难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风险自然也就会显得比较大。 2.应对风险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风险回避措施,当针对风险施行有效性比较强的识别和评估工作之后,明确的将发生几率比较高并且会造成较为严重负面影响的风险找寻出来之后,但是却难以找寻到有效性比较强的风险应对措施的情况之下,应当主动的提前将这一项项目的建设工作规避掉,从而也就可以从本质的层面上规避风险了,最终也就可以对损失问题形成有效的控制。损失控制措施,风险对项目造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之下是经济瞬时、信誉损失以及关系损失等等,并且将时间作为依据可以将其划分为长期性损失、短期性损失以及直接损失等等。为了能够对各种类型风险引发的损失形成有效的控制,需要将风险的特征作为依据主动施行预防以及控制性措施,以便于可以将风险损失控制在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上,在对以往较为接近的项目管理经验展开分析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来对风险源形成有效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之上设置出来一道风险警戒线,从而也就可以更早的对各项风险形成一定的感知,进而施行有效性比较强的应对措施,来对项目损失问题形成有效的控制。风险转移指代的是将风险引发抑或是风险有可能引发的损失中的一部分抑或是全部转移到其他相关组织抑或是个人的身上,从而也就可以使得自身承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水平上 3.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各个投入建设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予以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风险性因素充分的重视,并应当将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之上,在项目建设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应当对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类型的风险因素充分的重视,将科学合理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作为依据,找寻出来有效性比较强的项目风险管理措施,针对通信工程项目施行有效性比较强的管理工作,以此为基础来使得通信工程行业中的各个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作者:刘敬敬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软件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浅析 摘要: 2012年6月,作为项目经理亲自负责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考核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其目的是建立一套全新的人事考核信息系统,在项目的需求范围、时间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都将遇到不少风险的挑战。根据整个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联系在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风险管理问题,比较全面论述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软件系统;风险管理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考核评价信息系统”项目,为了解决传统年度考核工作复杂繁琐的问题,以信息化促进机关办公”无纸化”水平,从而提高机关工作的效能。委考核评价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及软件技术,建立覆盖从科员到处长,从机关处室到委属单位,对人员和集体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的信息系统。涉及人员的管理、单位的管理、处室的管理、考核评价标准的管理,统计汇总管理,报表生成管理。系统6月份着手开发,要求12月31日正式运行,总投资50万元。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整个团队碰见不少的风险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项目得以顺利验收通过,委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1项目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需要结合项目进行的各个过程。识别项目的风险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的项目,全面深入地识别已经确认的和能够估计的风险,其中有风险根源的确定、风险发生条件的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环节的判断,风险具体特征说明。风险管理不可能一次就全部做完的,这是一项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在项目的开始阶段识别可能影响项目正常运行的风险因素,而且需要在项目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按时的进行风险识别。软件项目的风险种类主要涉及的方面:需求管理方面、计划制定方面、组织管理方面、人员配备方面,环境变化方面、客户沟通方面、产品设计方面、技术实现方面等。识别项目风险的手段包括:比对现有风险库中收集的历史项目风险信息;比对与目前实施项目情况相似的历史项目之前识别的风险和碰见的问题;根据信息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推测,分析将会延迟项目正常进度或增加项目预算的因素,确认相关风险因素。软件项目风险识别能够使用的技术工具有:头脑风暴法,由项目经理召集合适的人员,其中有需求客户、外聘领域专家、实施项目成员等,采用会议讨论的形式,能够在尽量大的范围内对风险来源进行识别,找出所有可能的风险。项目分解法,对即将开发的信息系统的具体工作逐层分解,分解成尽量小的任务包,有利于风险识别。另外还包括核对表、Delphi法和SWOT技术等。最终项目风险识别的输出为项目风险清单,其应该有项目风险来源、项目风险产生的要件、项目风险表现等全面内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特点,对成本、质量、进度的要求也不一样。经过前期较为充分地调研后,我组织项目组相关成员对可能会出现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一)是项目的时间约束具有强制性。由于省发改委要进行年终考核,已经决定使用网上考核系统,超过考核开始时限就意味着项目的失败。(二)是项目存在项目范围变更的风险。起因是省发改委领导想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将之前人工分发收集汇总考核表的形式改为网上打分自动汇总,但实行网上打分考核人员仅包括机关人员还是涉及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尚未最终确定,还有具体打分组成人员级别及权重依然需要上会讨论。对系统而言,不但存在需要求难把握的问题,而且存在范围重大变更的可能性。(三)需求风险,考虑到机关干部老同事较多,对信息化系统接受较慢,这将对考核信息系统的易用性提出更高要求,设计的界面要友好,功能简单易用,同时网上考核系统需要良好的浏览器访问兼容性,这方面项目组成员开发经验有所欠缺。 2项目风险分析 根据项目风险识别的输出结果,项目的风险分析对于风险识别列表中的每一项依照这项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逐个进行风险定量评估计算其风险值。制定项目风险应对方法,对这些风险因素根据风险值得大小采用优先级先后排列,风险值大的其对应优先级高,风险值大小相等,就需要根据其产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排列。因为对于风险的监测与应对必然增加额外的成本和资源,结合实际的成本和资源控制,把主要的人力资源用于数量较少的主要风险因素上,达到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全部风险有效控制。对于主要的项目风险将这些因素的风险评估数值和优先级确定以及应对方法,全部写入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在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根据风险管理计划需要对所有风险因素进行连续监测与评估,运用风险追踪深入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达到项目能够按照规定日期顺利竣工。项目风险分析有定性的分析、定量的分析两类。目前的项目本人分析得出最主要的风险存在于需求管理风险即需求分析不明确,需要对这个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 2.1风险性质 风险能够按照不一样的角度、采用不一样的标准进行归类,根据项目风险的具体起因划分成自然引起与人为造成两类风险;根据产生结果不一样划分成纯粹的风险和投机的风险两类;根据风险能不能被管理将其划分成可管理的和不可管理的风险两类;根据风险作用界限大小划分成局部和总体两类风险。目前实施的需求不明确引起的项目范围大小变化是一类可管理的纯粹风险,如果这个风险发生,不能进行回避,必须接受风险引起的需求变化。使用项目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凭借自身能够管理的性质,最大程度降低其消极影响,将纯粹风险逐渐变成投机风险。 2.2发生概率估算 电子政务信息化在机关推进虽然已经多年,但是机关干部年龄结构整体偏大,部分领导对计算机使用不是很熟练。在客观上就对考核信息系统的易用性提出高要求,页面设计需要美观大方,更要界面友好交互性好。整个页面设计及功能布局极有可能发生变化,经与省发改委人事处相关业务人员深入讨论分析,估计该情况发生可能性会大于60%。 2.3影响范围 逐层分解该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细化该系统的每一个功能模块单元,获取全面的工作分解结构目录,针对工作分解结构目录的每一项都做影响估计,通过评估受到影响的功能模块包括使用人员登录模块、考核打分模块、成绩汇总模块,整个变动大概为工作分解结构活动条目的30%。 3项目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许多步骤的有机结合,运用制定备用的策略,采用一些方法来增加项目成功的概率,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负面风险的应付措施有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三类。正面风险的应付措施有开拓风险、分享风险、强大风险三类。针对能够用于威胁与机会的风险策略,应付的策略财力为接受其产生,配备偶然事件的应急资源,有人力、成本及其他资源来应对已经发生的还有尚未发生的突然发生的风险。完成其风险的分析后,做出如下较详细的风险应对的措施和方法。 3.1针对风险的转移 对风险进行应对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引起成本增加,为尽量降低风险给项目收益带来的影响,运用管理的方式将纯粹的风险逐渐转为投机的风险。当与省发改委签订合同时,需求规格说明书经用户签字确定后不能更改,经过商定最终需求范围经双方同意后不可随便更改,如果需求发生变化,就应该根据变更引起的工作量大小追加投资。 3.2降低风险波及范围 风险的产生波及的范围小时,应对这些风险时需要的人力、时间成本会越小。尽量控制风险波及范围,经讨论决定考虑使用冗余设计的方式,也就是对于系统进行设计时,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划分用低耦合高内聚方式的思想,降低项目变更引起的范围变化,采用冗余设计的方式在系统的设计分析阶段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工作量。 3.3对项目网络图进行优化改进 对项目运用风险分析时,尽量对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功能模块进行标注。在满足时间等条件的要求下,将不会发生变化的功能模块安排到项目前一阶段进行。采用这样的方式时项目的风险发生在项目进行的前期阶段,能尽量避免影响。如果项目的变更产生在不会发生变化的功能模块完成之前,项目的研发并不需要回退,这样项目进度几乎不受影响。 3.4增强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即运用专业技术与行政的方法对系统的整个开发流程和系统生命周期采取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方法和环节。软件信息系统研发流程中的各种变更及其带来的返工将引起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假设在配置管理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管理,那必然导致项目的失败。配置管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严格对项目的变更进行控制管理,严格遵守变更流程将变更引起的成本增加、工期延长、质量不可控风险降到最低。。 4项目风险监控 经过风险识别分析阶段已经确定的风险,就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追踪,一方面追踪风险产生的条件,当风险发生后,立即按照风险应对计划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应对,另一方面针对已经制订风险提前应对方案的风险,跟踪对风险的管理计划实施情况,各种预防的方法执行是否有成效。2012年8月,省发改委通知我,项目要做部分调整,根据中省两级对公务员的最新考核要求,省发改委决定对机关所有公务员编制及委属参公事业单位进行考核,对于考核评价信息系统有新的要求,针对新的变化整个项目团队立即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主要方法有:1)对合同进行管理。包括与项目甲方进行商谈,达成项目合同的补充条款,其主要内容是项目范围发生变化,项目的投资增加,因为之前的合同中对项目范围发生变更进行规定,甲方也同意加大项目的投资。2)对项目基线进行管理。如果项目某个风险发生后,整个项目研发进程都已经超过确定的变更控制里程碑,将软件系统开发所需的配置都设置到变更控制里程碑。3)适当改变项目管理计划。将在变更控制里程碑后面的工程当做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开发,重新进行系统分析设计,马上推进项目继续进。 5总结 所有的软件工程,对于风险管理十分必要,仅仅是针对几个主要的风险因素进行相应的管理,将会对项目是否成功产生重要影响。风险识别、有效应对措施做出的越早,损失越小。在这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整个团队采取了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将纯粹风险逐渐转化为投机风险,软件项目按时竣工,获取了不错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实施最后阶段因为工期紧,系统测试部分做的不够完备,在系统上线运行时发现一些小问题,项目团队投入了一定人力进行测试,确保整个软件系统稳定运行。 作者:赵鹏 单位:陕西省信息中心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品质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将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将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影响因素、风险控制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风险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影响因素 1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场,人们不再执着于物质的充足,而是更多地着眼于产品质量和产品体验和产品体验,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日渐提高。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因此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需要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目质量需要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 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即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即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可控和不可控的风险因素而使得建筑工程实际结果与工程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风险本身就意味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性,因此这种项目偏差有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便是通过控制影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出现的可控因素的可控因素,预测影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出现的不可控因素,从而尽可能降低项目实施偏差出现的可能性或者避免这种偏差的出现差的出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施主要包括项目风险识别别、建筑工程项目可能的风险界定和建筑工程项目常见风险评价去认识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评价去认识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并根据以上科学的分析结果作为基础制定出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以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险出现的概率、采取相应的应对风险出现的措施和手段、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控制以及妥善处理目前已经出现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主要包括风险因素的存在性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主要包括风险因素的存在性、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发生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之间的联系三个主要因素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之间的联系三个主要因素。因此,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筑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又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又是可以控制的。即通过建筑项目工程建设经验的积累认识工程项目风险的内在规律筑项目工程建设经验的积累认识工程项目风险的内在规律,把握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发生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之间的联系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之间的联系,利用目前高度发达的技术水平和高度发展的生产水平来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合同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质量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环境风险风险。所谓合同风险是指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与其他相关单位之间签订的合同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要素之间签订的合同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要素,比如合同中遗漏项目目、合同语言歧义或者表达有误带来的合同纠纷等;管理风险则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单位自身的管理职能部门职责不明晰带来的纠纷带来的纠纷,或者施工单位职能部门与其他单位职能部门之间交流出现障碍而给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带来的风险间交流出现障碍而给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带来的风险;质量风险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带来的所有问题题,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环扣一环,一旦某一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进度甚至最终影响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响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技术风险即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任何技术原因导致的隐患任何技术原因导致的隐患,比如技术标准的变动可能会给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个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或者技术水平不到位可能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即主要指那些由自然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即主要指那些由自然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比如地震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的破坏个建筑工程带来的破坏、洪水、火灾、台风等自然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环境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因素分析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因素有很多有很多,即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因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因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造成的可控风险因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造成的可控风险因素、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资金使用造成的风险因素以及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出现失误所导致的风险因素中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出现失误所导致的风险因素。 3.1自然风险因素 自然风险因素自然风险因素,顾名思义即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及其进展的因素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及其进展的因素,主要是指各种不可抗力自然因素可抗力自然因素,比如地震、洪水、暴风雪以及各种可能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正常实施的地质情况变化建筑工程项目正常实施的地质情况变化。 3.2社会环境因素 所谓社会环境因素即指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上层建筑等宏观变化可能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观变化可能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调整会经济结构发生调整(目前的经济转型)、社会政策发生变化、建筑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筑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发生大的变动、社会经济疲软或者持续走低等特殊状况疲软或者持续走低等特殊状况。 3.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风险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除去以上所说的两类不可控因素之外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为导致的风险因素素之外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为导致的风险因素。比如建筑工程项目总策划中存在的计划风险筑工程项目总策划中存在的计划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风险的技术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操作失误风险,这类风险正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几率最高的风险因素正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几率最高的风险因素,而且技术不过关与施工操作失误导致的损害往往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坏性,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类人为风险因素。 3.4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资金使用造成的风险因素 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资金使用造成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其现场签证以及相关事宜变更问题所导致的变化其现场签证以及相关事宜变更问题所导致的变化,这类变化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进程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进程,导致延误工期,从而增加整个工程实施的费用从而增加整个工程实施的费用。其次,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延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会影响和延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比如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员下岗可能影响劳动力成本来的人员下岗可能影响劳动力成本、经济疲软带来的市场萧条也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展条也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展。 3.5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失误因素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失误因素主要就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出现失误所导致的风险因素素,既包括实施单位管理部门自身的失误,也包括其与其他单位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出现的失误位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出现的失误。这类失误所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影响项目工程实施与否或者整个推翻项目工程设计能会影响项目工程实施与否或者整个推翻项目工程设计,因此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此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应该尤其重视这类风险重视这类风险,通过有效合理的协调来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生的可能性。 4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项目风险识别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项目风险识别、建筑工程项目可能的风险界定和建筑工程项目常见风险评价去认识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并根据以上科学的分析结果作为基础制定出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以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率、采取相应的应对风险出现的措施和手段、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控制以及妥善处理目前已经出现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项目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则包括回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施则包括回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散已经出现的风险、转移已经出现的风险经出现的风险、应付处理小的风险。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措施制措施,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损失。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时期分类我们可以将管理措施分为前期施分为前期、招标期、施工期以及竣工期四个阶段。项目施工前期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审核相关资料以确保双方的资历合格格,调查分析项目实施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尽可能地减少经济、社会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进行项目实施可行性研究以减少人为风险因素的影响施可行性研究以减少人为风险因素的影响,通过认真审核建筑工程项目总设计图稿以及人员安排筑工程项目总设计图稿以及人员安排、财力部署等减少人员失误所导致的的项目风险失误所导致的的项目风险,此外在项目施工前期的风险控制中要格外注意潜藏的政治风险中要格外注意潜藏的政治风险;招标期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的关键以及核心就是趋利避险管理措施的关键以及核心就是趋利避险,通过对于业主以及工程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的调查、评估、审核等确定人员资质、确定队伍规模伍规模、协调人员安排等,尽可能避免日后的技术风险因素以及管理风险因素及管理风险因素,同时努力用最低的成本建设最强有力的队伍,达到趋利避险的效果;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资历审查资历审查、施工监督、定期检查以及制定合理的保险机制等。即通过审查即通过审查、监督、检查等措施保证施工质量,通过建立合理的保险机制以降低人员伤亡的保险机制以降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损害害;竣工期的风险控制是四个阶段中最为简单的控制,其主要措施就是确定施工队伍竣工资料的真实性措施就是确定施工队伍竣工资料的真实性、投资成本的合理性性、施工开销的透明性以及所涉及数据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工程验收流程的规范性中要格外注意工程验收流程的规范性,避免出现程序错误。 5小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趋利避险,通过对经济风险过对经济风险、管理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因素的管理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管理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建筑理论发展也逐渐趋于成熟筑理论发展也逐渐趋于成熟,但是相关的理论知识依旧不够扎实扎实,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深入探究。 作者:刘慧明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霍州煤电集团团柏煤矿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房地产事业在最近的几年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中的龙头项目,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房地产项目过快的发展,也为房地产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呈现出了较多的风险挑战。因此文章主要是基于房地产开发项目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论述,探求寻找恰当有效的解决办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 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的贡献率在最近几年是相当大的,并且处于较为明显的主导优势地位中。房地产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它的发展可以极大程度上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变化调整,促使房地产产业呈现出较大发展潜力。但在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中,房地产开发项目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挑战。 1房地产开发项目概述 1.1房地产开饭项目的含义 其简单的理解房地产开项目,主要是指以结合土地与房屋为主要内容的,相关综合性开发项目。是开发企业结合实际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在一定的建筑施工时间以内,投入相关的资金建设,能够满足城市经济发展与用户要求的建设住房,以及其与房屋建筑相关的其他配套设施建筑。之后在以出受或是租赁的方式收取建筑项目的投资回报。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整个周期是比较长的,主要包括项目投资的决策阶段,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施工阶段,项目建成之后的租售阶段一共四个主要的阶段。 1.2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主要特点 房地产开发项目与其他的项目之间存在较多的不同特点,主要的有其周期性比较长,需要投资的资金比较大,项目的涉及面比较广,项目开发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上种种因素都有可能产生对房地产开放项目的影响,这就造成了项目开发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增加其开发风险。 1.3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研究总结发现,我国的房地产产业从2004年开始就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相关投资的逐年增加,企业获的丰厚的投资回报,众多的企业都纷纷转型与房地产开发,致使投资过热造成的城市房价的过快增长,并且有些地区出现了非理性增长的趋势,房价高涨的背后,也就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房价泡沫,这也就警示着房地产开发的风险也呈日益增加的趋势发展。 2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 对于实际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因素的分析,按照可以是否进行有效的避免分将其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两大类别。一般是投资者对于进行市场投资不可避免的风险称之为系统风险;而通过投资者自身采取策略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的风险,我们称之为非系统风险。 2.1系统风险 房地产产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会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多项制约和监督,因此房地产产业中的系统风险的涉及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一般由于国家为了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合理的运行,会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出台一些有房地产发展相关的政策,政策的出台可以较大程度的实现该产业的发展的合理性。 2.2非系统风险 与系统风险相比,非系统风险可以借助人为因素的干预实现不利局面扭转,较为容易调控和进行下一步的整顿。例如可以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1)决策的风险。针对房地产产业的周期性与所需资金的庞大的特点,所以在投资前期的决策阶段,一定慎重,如果前期的决策有误,就会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风险,并且前期的决策风险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影响可能导致后期的工程停滞现象的发生,所以决策风险时存在风险指数较高的影响因素。(2)资金的风险。房地产开发需要较大的成本投资,有时会出现现有的资金难以支撑高额的开发成本要求,这就需投资者做好先前阶段的投资预算。有效的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资金风险。(3)销售的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终收益就是靠销售实现的,因此销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尽可能的避免滞销情况的出现。降低销售的风险。 3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管理 3.1风险识别评估 主要是指防地产企业需要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以及发展行情做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控,并且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投资能力以及建筑技术有熟悉的了解,总之简单而言,需要尽可能的掌握较多的相关信息。估量到可能遇到的系统风险或是非系统风险等,只有做好基础的风险评估工作,才会确保以后的展开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2风险应对与转化 风险应对主要是指在房地产项目施工中,尽可能的转移或者是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手段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结合实践研究发现,房地产开发项目遇到风险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风险发生以后,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应对转移风险,一般注意风险主要是借助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另一方面使其承担责任与赔偿,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参与保险,其次,是针对肯定遇到的风险采取回避的态度,进项项目的适当部分更改或是主动放弃。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3风险的处理与利用 一般而言对于风险的处理不会有一个较为快速,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我们在实际管理中,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可以采取及时恰当的解决措施。尽可能的在最短的时间以内,处理风险。对于利用风险来说,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具有较为渊博的管理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变能力,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在充分的统计出利用风险需要付出的实际代价之后,结合自己企业的承受能力,做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应对风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还具有很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面对那些不可预测的房地产风险,需要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推进房地产产业的稳步和谐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者:朱一明 张凤新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锦州宝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运营支撑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目前人类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基于数字技术等的互联网运营空前繁荣,为了满足大众的信息交流需求,我国的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为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和环境,各大运营商竞争激烈,而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运营支撑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各大运营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运营支撑系统改造中做好风险管理,本文将从项目风险识别出发,对有效控制风险的措施加以阐述,希望我国通信行业能够实现健康长足发展。 【关键词】 运营支撑系统;风险管理;改造项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通信行业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运营支撑系统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做好运营支撑系统的风险管理,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是运营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运营支撑系统风险识别 运营支撑系统(OSS),是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支持信息资源共享,集网络管理与客户服务等于一身,通过有机整合联系在一起,实现服务水平的完善提高。OSS实现了传统IP数据业务和移动增值业务的真正融合,是运营商服务的评价凭据,运营支撑系统改造是运营商优化服务的手段,对运营商来说是重大决策,因此,在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项目中,必须优先进行风险识别。所谓风险识别[1],就是识别出影响项目的风险因子,并对风险因子进行定级,判定风险影响程度,这要从三个要素判断,分别是风险发生概率、后果、时间。运营商会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找出对项目影响风险等级较高的因素,凭此进行风险应对和处理。 2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风险应对办法 2.1风险规避 这是从源头上出发,先发制人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应对策略之一。结合运营支撑系统风险识别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影响程度较大的风险因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改造过程的每一步骤中发现的问题都及时给予解决,步步为营,争取将风险因子扼杀在源头,最大程度上避免其发挥作用[2]。 2.2风险减轻 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子都可以在源头上消除,因此对于固有的无法消除的风险因子,我们就要通过提升技术,对该因子进行实时监控,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也可以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对风险因子的影响,另外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风险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2.3风险转移 这算是基于运营商的角度所实施的商业运作,指将风险将带来的伤害和影响,利用合同、协议等,转移到第三方身上,运营商不必再为此风险承受损失。这一手段成功的基础是做好风险识别,对风险做好评估,凭此制定对自己有益的条款。 2.4风险接受 运营商采取此种应对方式,通常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成本过高,处理之后综合会计之后,会产生负收益,此种情况下,运营商才会选择承受该风险。 3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风险管理措施 3.1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有备无患,这是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及时对风险的诱因、影响等进行预先分析,并提出相对的解决对策,还有助于发现潜在风险,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预案,这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3.2对风险进行跟踪监督 风险产生的影响会随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因此运营商应该对风险进行跟踪监督[3],可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主要是反馈信息的分析,对新衍生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并对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对风险定期评估。 3.3对相关负责人实施认责 专人负责专门的工作,是提高效率和保证秩序的有效手段,在风险管理项目中,就可以指定专人分别负责风险识别、风险负责,风险处理等不同阶段的工作,这样既明确了分工,有保证了每一项工作负责人的专业性,既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还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到专人第一时间应对。 4总结 随着时展的变迁,通信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人们对于通信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营支撑系统俨然成为各大运营商实行竞争的核心所在。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运营支撑系统改造也面临着这一处境,风险因子日益增多,且影响程度也随着通信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这无疑增大了运营商实施项目的难度。正是因为如此,运营商才更应该将风险管理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但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还要做好监督等后续工作。本文阐述的是风险管理中普遍运用到的有效手段,但是对风险的管理研究决不能止于此,还应在提高技术投入和提高人才素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手段,为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基。 作者:郭亚涛 单位: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科研经费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国家科研经费项目涉及的经费是由国民生产收入重新再分配而来,具有严肃性,因此如何管理在科研领域里的国家经费,是我们本文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传统的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复立项、立的项目需求性不强、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真空区、项目评审专家评审能力参差不齐、专家立场不中性、项目验收完成后科研设备长久闲置,最终只会报废处置,造成无效用的经费投入,致使国家经费损失巨大。本文初步探讨一种管理思路,希望引入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到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工作中。 关键词: 国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问题;风险管理;诚信管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提出规范化工作的改革发展方向,指出规范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成为与战略、规划、政策同样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曾对规范化治国明确提出,规范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涉及经济、技术、科学等管理范畴。科研项目管理是从近几十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各行业所采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各有差异,但其基本原则和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中国科研管理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很大。国家科研经费项目涉及的经费是由国民生产收入重新再分配而来,具有严肃性,因此如何管理在科研领域里的国家经费,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立规矩,就是建制度,是防范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规矩立好了,才有路可走,才能越行越远。 一、规范化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必然性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的研究范围、组织、进度、成本、质量和后勤保障等,科研项目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科研周期并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达到科研项目目标。科研项目管理也是一个风险管理、信用管理。规范化科研项目管理是通过一系列规范体系,贯穿从科研项目管理的原则方针、组织要求、科研全过程,从而控制技术、进度、经费等方面的风险,这些准确而可操作的全面的规定,有利于刚性地管理国家经费科研项目,不仅仅要达到科研项目目标,而且还要做到目标的具象化、真实性、可追溯性和科研经费的明晰化、责任化、可审计化、成果化。这需要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规范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它不是简单的部门行为,而是多个部门综合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传统国家经费科研项目管理风险简述 传统的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存在许多方面没有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重复立项、立的项目需求性不强、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真空区、项目评审专家评审能力参差不齐、专家立场不中性、项目验收完成后科研设备长久闲置,最终只会报废处置,造成无效用的经费投入,致国家经费损失巨大。第一,申报项目:项目负责人制定科研项目目标、计划、预算等;其风险是:项目负责人主观上存在风险,重复立项、立的项目需求性不强。第二,专家评审,筛选立项,其风险是:专家权威风险,无法保证立场的中性。第三,项目执行:科研项目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设备使用管理、中期形式报表,其风险是:经费使用风险。经费管理存在真空区。第四,项目验收:其风险是:验收专家评估风险。立场如何确保其中立性。项目完成后没有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致使研制出的设备长久闲置,成为垃圾,无人问津,多年后报废处置,造成国家经费无效使用。第二,传统的国家经费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的弊端是:个人主观因素过多,管理松散,工作衔接不严谨,科研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往往是对立的态度,两者因为关注的领域不同,沟通不畅,造成管理真空区,从而形成风险累积。没有明确的风险管理部门,更没有风险管理者事前、事后参与到科研管理中的可操作的机制,做不到事前、事后管理,而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中结算管理。缺失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 三、规范国家经费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一)在申报项目阶段 加入科研计划部门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报告。科技人员协助风险管理者做出经济和科技的两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规范的科研立项工作是立项时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统计经济数据,做出调研分析报告。科研计划部门要参与进来,科研技术人员协助风险管理者一同搜集相关数据,做出经济需求和技术需要分析报告,以往只是科研项目负责人做科研技术可行性报告。现代国家经费项目更加重视对国家的、民生的需求分析。为了杜绝盲目、非经济立项,需要科技战略部门和科研信息部门提出经济上的搜集要素,如:外界政治经济环境因素、技术的改变因素、新技术的产生因素、经费的变化因素,做好经济和科技两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要对各种相互有抵触的需要加以权衡。从而帮助决策者充分理解科研目标的需求,准确把握经费投放的靶位。 (二)评审立项阶段 在专家评审立项阶段,建立专家科研个人诚信机制,包括建立科研专家诚信机构、制度、推出守则及惩戒办法、建立科研诚信档案、专家诚信评级、投诉管理等制度。 (三)在项目科研阶段 第一,建立科研项目负责人个人科研诚信管理模式,同样包括: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机构、制度、推出守则、惩戒办法、建立项目负责人的科研诚信档案、科研人员的信用评级、投诉管理等制度。第二,经费统筹部门是事中参与到科研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部门。国家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科研项目人提供需求清单,由统筹部门按清单去市场询价,统筹部门统筹直付,统筹部门做出采购分析评估报告,以备事后审计。第三,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包括:立项申请、制定合同与计划及费用核算、质量控制、参加人员选择、外部内部沟通等有关项目科研风险控制等综合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保证科研技术可描述性文件归档,科研技术的可控性管理,科研成果可追溯性。第四,网络管理部门是简便并严谨的风险管理工具。还需要建立规范化管理电子网络,划定责任界限,协调相互间接口。在网络的每一级明确控制、评估和证明质量合格的目标。科研项目组织标准化:标准要形式化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参与者的职责、相互关系、权限等,协调参与者与现有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加强规范化全过程管理。总体上,规范化的国家经费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风险管理,细分可分为:规范化的财务风险管理、规范化的人员风险管理、规范化的设备使用风险管理、规范化信息/文件管理。第五,财务部门是记录成本和进度的风险管理部门:不仅仅是为保证人力、设施、材料和资金的最佳使用,提示科研项目负责人项目的可行性,及同类科研项目的可比较性。规范化成本管理,科学化、定量化。在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成本模型并严格成本控制,目前采用粗放型的成本估算,缺乏定量控制办法,科研项目缺乏预算定价依据。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和经济精算分析,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型,当务之急。 (四)项目验收阶段 项目验收阶段,同样需要建立验收评审专家诚信管理机制。保证专家中立性。确保公正评审。 (五)项目验收后,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市场验证,跟踪评估。 技术成果转化部门是事后参与科研成果价值评估风险管理部门,长期跟踪技术成果,做出技术成果转化情况分析报告,以此也可把它作为以后评估立项目时或验收时对评估专家的诚信评级加分还是减分的诚信数据采集的参数、同时也作为对项目负责人的诚信评级时的诚信数据采集的参数。 四、结束语 本文意在提出未来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涉及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模块包括:信息采集及管理系统、市场调查与分析、财务管理、诚信管理体系、信用和市场风险管理、征信数据库应用开发、诚信评估与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方面,以此框架建立严谨的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制度。只有当风险管理部门介入到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的管理里来,才能在事前、事中、事后对项目的风险做出测量并准确预警,同时提示决策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国家经费损失风险,让国家经费高效使用。 作者:李舸 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风电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风电项目的建设也逐渐加快了步伐。针对风电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必须加以合理分析,并且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以此推动我国风电项目的发展。通过对风电项目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风电项目;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前言 现阶段,我国能源问题日渐凸显,加强对风电项目投资的重视程度,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危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风力发电具有独特优势,随着近些年风电项目的大力开展,必须重视风电项目在建设以及运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并且基于这些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有效的风险管控,以此确保风电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 1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 1.1自然灾害风险 通常情况下,风电项目在建设阶段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雨雪、雷电等等。主要是风电设备建设于外界环境中,长时间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根据建设区域的不同,风电项目受到的自然灾害情况也具有差异性,如果风电项目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那么容易受到台风、海啸、或者盐雾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如果风电项目建设在北方地区,则常会遭受到风沙、洪水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尽管我国风电项目不管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建设施工方面,都不断提升重视程度,以此确保风电项目具有较强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但是由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因素,致使我国风险项目依旧频频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风电项目无法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1]。 1.2设备技术风险 随着国家对风电项目的大力扶持,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并且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对我国风电设备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时期的风电机组发展方向正在发生一定变化,有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进而对风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电工作原理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发展方向的变化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强化自身技能,并且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设备认证标准。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将会导致风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受到一定安全威胁。 1.3经营运行和建设安装风险 风电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故障问题。如果维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风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导致风电设备强制运行,那么将会导致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假如风电设备出现老化情况、或者部件出现受损情况,那么将会影响整个机组的正常使用。如果风电设备出现间歇运行状态,那么将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阶段我国使用的风电设备主要以国产为主,在风电设备的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运输风险,同时风险设备的组装较为复杂繁琐,程序较多,并且难度也较高,容易使风电设备在组装阶段出现一些问题。 1.4政策变化风险 风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使用危机,我国政府也对风电行业给与足够重视。当今时期,大力扶持风电行业,并且在政策上给予风电行业提供一些便利之处,比如说政府会提供风险企业相应的补助和补贴,或者为风电企业的贷款进行放宽,以此为风电行业的发展创建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国风电行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2]。但是,假使我国政策方面进行调整,将会使风电行业受到较大影响,风电企业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使其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 1.5工作人员风险 通常来讲,风电设备由多个组件构成,比如说轮毂、叶片、控制设备、塔筒等都是风电设备的关键组成,很多部件都需在高空中开展作业。如果风电设备发生故障,将会给维修人员带来一定难度,需要实施高空作业,以此保证风电设备能够正常投入使用,但是这也对维修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2管理风电项目中所存风险的对策 我国风电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风险的威胁,严重影响风电项目性能的发挥。因此,基于此种情况,风电项目负责人员需要给与充分认识,明确自身职责,能够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确保各种风险问题可以合理得到解决。现阶段的风电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内容进行探讨:首先,对于风电场加强内部管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风电项目受到的风险威胁;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风电项目经费管理,以此转移风电项目风险。 2.1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 对于自然灾害风险,风电场有必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组建专业的管理维护队伍,确保风电场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负责风电项目设备的预防工作和维护工作。自然灾害具有一定共性,维护人员可以对多年实践经验进行累积和总结,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保证风电设备能够降低发生自然灾害风险的概率。 2.2针对设备技术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对天气情况具有较高要求,所以在开展风电项目建设阶段,必须提高对选址、设备选型的重视程度。只有选择合适的地址,才能确保风能储量满足项目需求;避免选取风力不足、或者长期无风的地址。对于风电项目设备的选型,必须确保设备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设备符合技术认证标准;设备的选取,务必保证设备生产厂家已经获取资格认证,并且具有较大实力规模,保证此机型技术已经成熟[3]。 2.3针对建设安装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设备的安装,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生产厂家负责安装,也可以由专业施工单位实施安装。但是如果选用施工单位进行安装,那么必须对安装企业进行考察,确保其符合项目建设标准。总而言之,不管是设备生产厂家,还是专业施工企业,必须保证设备的安装满足设计标准,确保设备可以正常投入使用运行。如果风险项目在运行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保证上述单位进行全面负责。 2.4针对经营运行风险的对策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为风电项目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风电场还需要对风电设备重要配件加强管理,防止在风电设备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及时进行维护工作;此外还需要防止该配件出现停产的情况。风电项目的实际运行阶段,务必保证技术培训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保证风电专业人才能够解决风电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5针对工作人员风险的对策 由于风电项目的特殊性质,对于风险项目实施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牢固的技术能力,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教育,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其道德素质,保证工作人员能力得到整体提升。风电项目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影响,常会发生意外事件,风电场有必要对现场高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负责,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进行转移,进而全面保护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并且保证风电场的经济目标的达成。 2.6针对政策变化风险的对策 对于政策风险,无法将此风险进行转移,风电场需要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严格贯彻落实,并且明确自身态度,深入分析国家对风电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扶持补贴。保证风电项目不仅可以在国家扶持政策下顺利发展,也能够在扶持中断的情况下不受到影响,保持良好持续的发展趋势。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和研究风电项目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有利于风电项目在前期规划、建设阶段以及后期运行过程中可以全面掌握存在的风险,并且针对不同风险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风电项目可以持续稳定运行,为风电建设项目带来理想的收益。此外,还需要构建相关管理条例,加强对风电项目各方面的管理,确保风电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符合项目要求。 作者:周国辉 单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云南分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寻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投资数额比较大,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如何控制项目施工风险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在具体的施工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应对施工风险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制衡建筑业投资膨胀的现象,最重要的是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做好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项目风险管理的概述 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施工负责人对施工项目在未来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以此制定出有效应对风险的方法策略。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对风险进行预防、规避以及处理等,最终缩减风险对项目完成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因素。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具有不确定;二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可变性。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根据施工项目的进度安排进行调整,因此需要风险管理者针对各种因素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改变,以此实现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二、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基于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施工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他们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强调经济效益,将所有的施工管理紧紧围绕在获取经济效益上,而忽视风险管理,结果造成项目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设置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安排专职人员,结果造成施工风险管理一直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约束的问题。另外施工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不能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反映,造成巨大的损失。(3)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手段落后。风险评估手段是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施工企业处理风险的手段往往采取投保的方式,而且大部分采取的是事后补救的措施,这样导致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无法实现;同时我国对于风险评估主要是采取定性的分析方式,这样不能科学的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三、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1)增强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一是施工企业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施工管理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风险管理氛围。风险管理不仅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因此施工企业要以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二是强化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施工企业要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相融合;三是树立危机意识。施工项目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施工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认识到风险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一是明确风险管理职责,针对施工企业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或者人员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以此推动风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二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制度,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制定风险管理检查机制。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施工各个组成单位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形成日查、月查工作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并且召开专门的会议制定应对对策,对风险管理专职人员继续跟踪复查,以此保证问题得以解决。(3)丰富与创新风险管理评估手段。风险管理评价是针对风险危害的科学评价手段,传统单一的评估手段对于施工风险不能有效的进行反映,因此要不断丰富评估的方法:一是建立风险回避法;二是运用财务技术对风险进行控制。财务是企业施工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性技术处理置留一笔费用,以此作为应对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三是运用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改变以往静态的控制方法,而是采取动态的控制方法,及时根据施工项目的进度,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以此应对变化中的风险因素。 总之,在项目施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比较多,因此需要施工企业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完善的策略实现对施工质量风险、工期延期风险、施工成本风险以及施工安全环保风险的控制,以此提高施工质量,实现施工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白鲁波 单位: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分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可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甚至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降低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技术措施,希望能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 0引言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和追求。但一些施工单位对这些问题不重视,制约工程质量和效益提高,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1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技术 1.1风险识别的作用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识别出这些风险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可能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 1.2风险识别的内容 项目风险识别是一项贯穿于公路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识别包括识别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内在风险指公路工程项目工作组能加以控制和影响的风险,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计等。外在风险指超出公路项目工作组等控制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如市场转向或政府行为等。严格来说,任何能进行潜在问题识别的信息源都可用于风险识别。信息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的信息源包括工程文档、计划分析、需求分析、技术性能评价等;主观信息源是基于有经验的专家的经验判断[1]。例如,在一个公路工程项目中究竟存在着何种风险,是项目工期风险、项目成本风险,还是项目质量风险;在一项项目风险中,究竟是有预警信息风险还是无预警信息风险;项目风险的存在会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何种影响,比如项目范围、项目工期、项目成本、项目质量等方面。 1.3分析风险的造成因素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还应该识别和确认项目风险是何种因素造成的,是来自于项目内部因素还是来自于项目外部因素。通常来说,如果风险来自项目内部,项目组织或者项目团队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为了避免项目拖延时间,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可以通过项目成员的合理安排和项目资源的合理调配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项目组织和团队难以实现对项目外部因素所造成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组织和团队对风险控制的影响比较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但是,可以采取相应的规避方法和转移方法来实现对由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2]。比如,项目建设需要的资源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项目业主、项目客户或者是政府提出的项目变更计划都是属于外部因素,这种风险难以通过组织或者团队的努力去控制。 1.4了解风险给公路工程带来的威胁与机遇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包括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因此,在识别项目风险的时候,需要全面地认识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威胁与机遇。一般来说,项目风险带来的威胁是一种负面的影响,会对整个项目产生不利影响,而项目风险带来的机遇则是一种正面影响,会对整个项目带来收益。在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不仅要认识项目风险的威胁,还要认识项目风险的机遇,并对威胁与机遇转化的条件进行分析,在制定具体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时,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可能消除项目风险带来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利用项目风险带来的机遇。 2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技术 2.1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系统运行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风险识别。对相关的情况进行检测,对潜在的风险范围采取措施进行检测;②风险量化。对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确定,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效果;③风险影响评估和方案选择。对风险发生的后果进行定量的计算,并且为了预防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④风险处理计划。包括各种处理风险的方法,并制定具体的风险处理行动。对于上述这些步骤,在对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分析时,也可以以此为参考。众所周知,一般在风险分析中,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局限于任务风险的分析,这种方法对于项目风险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两种,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而定量分析法是建立在定性分析法基础之上的。下面简要介绍两种风险分析法。 2.1.1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就目的来看,定性风险分析法主要是为了确定风险的来源,初步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对风险有个基本了解。可以明显的知道,对风险进行初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而下面介绍的方法则用于定量的分析各种风险,知道风险源可能会对系统造成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判断系统风险的大小。 2.1.2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定量风险分析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首先给出各个风险源的风险量化指标及其发生概率,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它们合成,得出系统风险的量化值。定量风险分析是基于定性风险分析基础上的数学处理过程。从该方法诞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演变,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有PRA(概率风险评估),DPRA(动态风险概率评估)及仿真通用软件VERT(风险评审技术)等。PRA和DPRA都是在FTA分析基础上的量化,具有广泛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及运行系统风险分析领域内。如果对此稍作改造,便可将它在项目风险分析领域进行运用。分析的步骤为:①对项目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环节进行识别,并找出风险源;②考察不同的风险源在项目研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项目的风险源树;③对各风险源后果的大小进行识别,此外,还有必要识别风险概率;④对风险源进行组合,组合的方法有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组合之后得到系统风险的度量。如果是用DPRA进行评估,还需要对他们之间在时间上的关系进行考虑[3]。 2.2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技术 2.2.1VERT技术 VERT是一种通用仿真软件,该软件为项目研制构造过程网络,能够将各种复杂的逻辑关系,抽象为时间、费用、性能的三元组的变化。网络模型在决策的时候可以运用,能够对时间、费用、性能等风险的关键性参数进行统筹与处理,实现多目标的最优化问题。通过丰富的节点逻辑功能,对一定的时间流、费用流和性能流流向相应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每一次的仿真运行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这些参数流在网络中按概率随机流向不同的部分,其经历的活动不同,产生的变化不尽相同,最后到某一个状态终止。用户通过多次仿真之后,通过节点收集到的各参数,对整个系统的情况进行了解,然后辅助决策,如果具有合理的网络结构,良好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数学关系,并且数据真实可靠,在实践中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系统,对时间、费用、性能的分布进行很好的模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知道整个系统研制的风险。 2.2.2项目风险评价技术 项目风险评价是指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连续的辨识和分析,为有效地控制风险提供依据。风险评价通常也分为两个步骤:一是风险辨识;二是风险分析。项目风险评价是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前提,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 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技术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处理手段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三种类型。其中,项目风险控制是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规避项目风险、消除项目风险,或采取应急措施将已经发生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项目风险自留也是项目风险控制的处理手段之一,其前提在于通过对项目风险的评估,得出发生概率较小或者概率较大但风险损失较小或者概率与风险损失均较大但在预期范围或可接受的范围内[4]。与前两种措施相比,项目风险转移是更为有效的项目风险处理手段。比如,将项目转移给从事风险合并事务的专业保险公司或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这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且公平的转移手段。 4结语 整个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为有效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应该落实风险管理技术,严格按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作者:孔维恒 单位:故城县交通运输局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实践 摘要: 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与投资成本、施工技术、管理者素质等都有密切关系,但这些因素又不能明确衡量,在实际的运作中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即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工程负责人要重视这些不确定因素,加强管理。文章结合实践就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不确定因素,降低风险,提高工程建设效益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建筑市场都是先竞标确定价格,再开始施工,施工后验收,时间跨度大。这种确定成本、未来一段时候交房的模式决定了建筑行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同时,社会外部环境的不成熟也增加了该行业的风险,一是对于有关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具体,未能及时更新补充,监管部门出现多头领导,不能全面完整的监督,二是建设者的法律意识不强,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风险防控;三是随着市场化的展开,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钱权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使得没有资质的企业中标,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1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未来,可能会使效益减少。一是可能,就是说可能不会使效益减少,也可能会使效益减少,会不会减少主要是看人们怎么处理风险,但风险一般都会让效益减少;二是未来,就是说不是现在效益减少,是未来,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时间,是一种现在的理想和以后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因为一些想不到的情况出现,然后使工程项目建好后和以前的规划不一样。在设计工程规划的时候,都会设定一些合理的可能,在这些可能的基础上去研究。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这些假设条件并不是一直变化的,这些因素的改变导致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当初的设计规划出现不同现象,这些不能准确控制把握的因素就是风险。 2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特性 (1)风险一直存在,无法消灭。 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天气、地理位置等,这些因素从工程项目的设立就一直存在,风险也跟着一直存在,在工程建设周期里显得更加明显,这些是人类无法改变、无法消灭的,也就是说任何地方都有风险,任何时候都有风险。人们一直希望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大力研究风险发生的条件和化解方法,努力做到在风险未发生前去防范,在风险发生时及时补救。 (2)风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施工建设中,各种因素的改变和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处理能力不同,这些风险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好的可以变好,坏的也可以变坏,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风险点,管理者要运用科学技术,用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处理风险,控制新的风险点发生,化解现有风险。 (3)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工程建设的时间跨度大,一般都需要3到5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涉及的范围也广,涉及到项目设立、征地、材料采购等多个环节。因此在施工中出现风险的数量也越多,这些风险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往往存在相互的联系。 3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几种主要风险 (1)决策风险。 项目设立的决策,也就是开展什么样的项目,在哪里开展,怎么开展,是项目开始建设的第一步,也决定着项目计划能不能成功。一个好的项目决策方案是建筑工程项目成功的一半,在项目设立决策时,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在具体执行项目决策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需要人们考虑到方方面面,寻找最好的处理手段,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2)预测风险。 在项目设立时,施工单位都会做一个项目规划,包括施工规模、施工时间、经济成本、投资收益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的参考指标都会出现不同的计算结果,同时由于施工的时间跨度长,影响建筑项目施工的因素多,在实际中的效果往往和当初的预期有出入,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3)技术风险。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工程中因为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不能按当初设计的方案实行的风险。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在规划的时候,只求创新,忽视了当前的实际情况,也有可能是当初设计人员的大意,没能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当初选择施工单位的时候,没能严格审查他们的资格,让没有过硬技术的施工单位承接了工程项目。 (4)责任风险。 在建筑工程开建合同中,各方都在合同中签字确认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项目的各方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做任何事情都要受到合同条款的约束,要对合同的各方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施工安全,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有关单位也因此会承担重大责任。 4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1)多向国外学习,加强建筑法规的制定。 现在有关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整,很多地方还存在空白,容易让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同时,要加强监督力度,实现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提升法律的执行力。中国的法律完善力度还不够强大,与世界各国通行的法律无法对接,也无法学习外国先进的施工技术,当前要用开拓、发展的眼光学习外国的法律法规制定。 (2)企业要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①树立风险意识,建筑行业的风险随时随地的存在,而且这些风险难以控制和处理,我们要有风险意识,在想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通盘考虑,处处留意风险;②加强处理风险的能力,要设立特定的风险处理机构,这些专门的机构可以运用专业知识来提早发现风险,在风险来临时能镇静处理风险,降低损失。 (3)要正确认识工程保险,降低自身的风险。 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可以把本应该由自己独自承担的风险让保险公司来承担,在风险来临对企业照成损失时,保险可以为企业承担一部分风险,避免企业的损失。在其他国家,有大量的施工项目保险,有的是保证不出现“豆腐渣工程”的,有的是保证不出现“僵尸工程”,有的是保证工人上班安全的,还可以保证项目设立正确性的保险。在许多国家都鼓励企业购买这些保险,同时企业也情愿出这些钱,一是可以保证各个项目都能按计划运作,不会因为企业的原因让项目计划的流产,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质量不好的工程,也让保险行业更加有市场。在中国,这些保险制度还未实行,但依照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实行工程保险制度是必然的。 (4)加强自我维权意识,当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加强索赔。 加强维权意识是指当自己的权益因为其他人的过错而发生损失时,不能放任不管,或者自行承担损失,要指定专门的人员采取合法手段尽力挽回损失,这些损失包括付出的各项费用、人力物力成本和投资成本。一是要指定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负责索赔,在索赔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约定,不能采取非法手段;二是要及时采取措施,提前预见对方的违约风险,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时果断采取措施,减少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因为设计单位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设的时间延长,提高建设成本的,要及时向设计方提出赔偿,同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把索赔的具体情况提供给设计方;三是要注意整理有利于索赔的材料,这些材料不能在要索赔时才整理,在平时就要注意收集整理,这些材料包括合同、会议资料、施工牌、设计方案等,这样有利于我方的索赔,提高索赔的成功率和效率。 (5)提高单位的整体水平。 只有自身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和其他组织竞争,才能承受、处理好危机。一是要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更加认可企业,让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中;二是加强组织员工学习,人在任何时候都取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组织员工技术学习,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可以提升企业的文化、施工技术;三是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完成人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取代人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施工技术。 作者:范少晞 单位:福建新时代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党建信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快开放式党建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但是,当前多地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不仅是由于技术自身的问题,更关键的是管理方面的因素。本文重点以南宁市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为例,就其建设中的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加以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发挥党建信息平台系统作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南宁;项目风险管理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加强党建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其中,加快开放式的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党建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创新党建管理与服务的发展方向。 1党建信息平台系统与结构 2010年初,为了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逐步加快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步伐,南宁市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工作正式开启并成功构建了“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手机短信平台、先锋示范展示基地等一系列党建信息化建设成果。系统以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作为支持,以B/S结构作为基础,确保用户能够顺利借助于IE浏览器对系统进行使用。系统总体所采用的为多层式架构,因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日后功能扩展的需求,采用J2EE技术架构及JAVA、XML等主流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开发,采用负载均衡等技术满足了系统的扩容需求。党建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促进了南宁市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实现。(1)党建网络平台。该平台以南宁市电子政务外网等为基础,同全市机关、县(区)、企事业单位及基层党建信息平台相连。各级党组织可借助于电子政务外网对党建信息平台系统进行访问。(2)党建信息数据库。包括覆盖全市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信息的信息库。各单位通过在线更新,就党员、党组织等信息加以审核,可结合应用要求进行扩展。(3)党员管理及应用系统。为满足南宁市各级党组织党建信息化要求,构建满足应用需求的三大应用子系统:党员信息子系统、服务信息子系统、教育管理子系统。(4)党建门户网。构建统一的党建信息平台与互动交流平台,以门户网作为党建信息平台系统的服务窗口。(5)手机信息系统。为便于党组织、党员等相互间的沟通,还建立了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市党员间良好的信息互动,极大地推进了党建信息化进程。 2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中的项目风险管理 在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建设中,从管理方面看,项目风险主要包括需求风险、相关性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与财务风险五大类。针对五大类风险加以识别和分类,构建相应的风险清单,有助于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计划,即风险的减轻、转移、预防、接受、回避、储备等计划,并结合所制定的风险应对计划,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具体而言,包括如下方面: 2.1启动阶段 该阶段项目风险包括作息时间严格、沟通不顺畅、需求不详尽或不切实际等。要求项目组对作息时间进行商榷,制定弹性作息时间表。同时,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保障沟通顺利及信息的有效流动,并安排需求分析员制定准确、详细的需求,找出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安排有关人员研究替代方案。 2.2计划阶段 该阶段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开发标准更新、数据框架更新、员工变动等而引发风险。要求加强员工培训,对开发标准、数据框架进行重新审查,并安排技术员进行应用,制定完备的结果分析报告,员工工作变动时应做好交接工作,确保团队工作衔接良好,同时,应指定专人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负责。 2.3执行阶段 该阶段由于对需求分析、设计文档理解不当,测试不科学、产品偏离目标、方案设计不可信等引发风险。要求在该阶段应召开会议,使全体员工明确需求分析报告及设计文档的内容,测试中应严格依据测试案例进行功能测试,开发时应对需求进行细化,并构建科学地项目监督、考核机制,对项目反馈进行跟踪,并及时对方案加以完善。 2.4控制阶段 由于需求变更、经费超支而引发的风险,就需求变更而言,只允许小变更,大变更应向上级反映,待领导集体研究后作出决策。同时,应加强经费预算及跟踪反馈,及时向上级报告。 2.5收尾阶段 包括升级失败、系统适应性差、兼容性差等所引发的风险。应做好系统测试工作,同时加强培训,并制定系统切换及备用方案。 3结语 通过项目风险管理,该平台系统顺利建成。开通之后,日均访问量不断增加并超过了11000人。随着近几年的建设和进一步推广,“绿城党旗红”党建信息平台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面向社会”、“服务党员”、“功能完善”、“统一开放”的新载体。 作者:韦晓宁 冯志鹏 李欣 单位:广西大学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 【摘要】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漫长的,这过程中的决策、设计、现场施工,都是风险管理的项目,如果缺乏风险管理,考虑不周,对后期的规划和施工必定会带来不良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如何找准关键,及时将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只有有效合理的进行工程项目控制与预测,用科学的方法提出风险管理方案,才有能效提高管理质量,减少损失的发生。本文结合工程风险管理的步骤与方法,详细说明层次分析法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项目管理;风险分析 简单来说,层次分析法是将事物定量、定质的区分开来,把一些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成几个层级或几个要素,将同一层次中的各个部分分别比对,通过科学的计算和演练,推算出项目中几个不同风险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这些风险依据制定解决方案。每一项工程的风险分析,都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目标层,判断层,指标层和方案层,通过几个层级建造成风险标准,在根据风险排列情况制定出最佳的预防方案。 1工程风险管理的特点 每一个施工项目都存在风险,做好项目风险分析是控制项目风险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对整个项目事前、事中、时空的风险管理,有效减少了因风险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项目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风险不是一触即发,一眼就能发现的,它往往会隐藏一段时间,施工时只有通过预测和评估,还能得出可能或将要发生的风险,风险具有一定的时间性;②进行风险预测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也许预测到的风险不一定发生,可能实际发生的风险要比预测的严重,但是进行风险预测有利于未来的风险管理和预防,可以减弱未来风险出现带来的不利影响,它的价值通过时间体现出来;③项目的风险不会只出现在某一时某一刻,而是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推进而变化的,项目的时间、费用等约束发生变化时,都应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应用层次分析法就是针对项目中各类风险进行预测,并具有可信性意义[1]。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一般分为三层:目标层、风险因素层和措施层。 2.1目标层 主要指工程项目,就是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常见的有房地产项目。 2.2风险因素层 风险的规避是建设双方共同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效益最大化,业主可以实现有效的投资回报,而承包商则可以减少损失的出现。从承包商的角度出发,工程建设最突出的几个风险是:①技术风险。由于人们对建筑使用要求的增加,施工单位不得不优化生产方案、完善生产技术,使之能与市场需求契合,加上现代建设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既要满足客户需求,就要保障施工质量,不得不从科学的、个性化的方向出发,这无疑增加了工程量和施工技术难度。②方案风险。业主的需求多为客观的,除了现实依据和实际需求,很多时候业主都本着自身出发,提出各种需求,作为承包商,当实际需求和方案发生偏差,例如施工图设计不当,出现很大的错误,施工就会出现巨大变更,那如果是方案本身失败,整个项目风险就会立刻凸现出来[2]。③合同风险。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如果合同报价过低,或者合同存在的纰漏,双方对合同条款法误解,以及市场环境影响了供货和材料等,承包商按照合同规定,都要承担一定风向。④质量风险。建筑工程施工会受到外界环境、技术、资金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设质量出现问题。⑤工期风险。所有承包商和业主都希望工程能准时完工,但施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的推动,进程的变化都会导致施工出现各种问题,无法按时完工。⑥资金风险。如:业主不履行支付行为,报价时漏报而引起亏损,因工期因素而引起价格浮动,工程的变更或量的变化引起价格浮动,都有可能引发各种风险。⑦不可抗力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和政治及社会风险。 3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通过将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把各种风险因素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有一定关系的金字塔结构,再确定这些因素中哪一类是最为突出和重要的,风险分析专家会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各因素中出现风险的排序,那复杂的风险问题就变成了若干个已知的因素,将每一层的各个指标进行相互比较、计算、判断,从而得出风险的权重,并以此为基础对风险水平进行判断。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因素很多,也很明显,例如施工技术、设计、材料、市场变化、价格,自然因素、国家政策等,这些风险都是不确定的,但彼此间又互为关系,当对这些进行风险处理时,很容易当成一种整体风险去规划,但最后有可能是顾头不顾尾,所以,为了预防风险,减少施工事故,子啊风险发生之前预防,发生之时有科学的手段去处理,保证施工能安全稳定的进行,就必须采用分层法,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不是一刀切,通过对风险各因素的评估,减少风险预防成本,一针见血的处理问题,常见的风险分层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构建模型,分析问题后,将各种因素集合起来,建造一个模型,决策层为目标层,下一层则为准则层,最底层一般是备用方案,通过准则、子准则和决策目标这些备用方案进行关系的建立。②对构建可作为对比和判断的矩阵,这样一来,风险因素之间的轻重关系、隶属关系一目了然,从而建立可进行相互对比的矩阵。③得出各因素的重要性之后,要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这是对接下决策分析的重要基础,要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不仅要选择合理的方法[3],其方法还要有可行性,例如在处理对比矩阵时,要得到更好的结果,利用AHP,这种方法可以承认不一致的存在,随机对一致性进行检验,如果通过检验,那么权向童为特征向量,如果没能通过检验,那么对比矩阵则需要进行重新构建。④对风险因素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则可以得出该项目的风险具体处于各个级别的概率,在对风险的具体发生和产生的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⑤确定层次分析法的指标,具体的工程风险在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其各种存在的条件是不同的,由于客观条件的不相同,所以付于准则层构成影响的各个因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从而使得所构成的权重集也会有所不同。人们可以采取专家调查的方法来对权重的系数进行确定。对于在工程的具体实施环境中所蕴藏的风险因素,专家们有着较为准确的认识,可以通过判断直接给出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4]。 4总结 所谓风险,它代表着不确定性,代表着可变性,每一次风险的预防,都要有一个预防方案,而方案的制定需提前对风险进行分析,如果只是简单的分析整体存在的风险,当意外发生时,很可能重复处理问题或者有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现在,有效的使用分层法法,对工程风险中存在的各个因素进行风险控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分层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它不仅可以安全、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还能运用到各个施工项目中,具有广泛的运用性。层及分析法看似繁琐,但得出的因素越多,重点就越突出,层次分析法虽然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等的实践工程有着广泛地应用,但必进是新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向更加智能、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应用更加广泛地方向发展[5]。 作者:武宗磊 单位: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水利水电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1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性 风险的定义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影响项目进程和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对工程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大、技术复杂、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比其他的项目风险更大,所以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风险管理的定义指的是对信息的收集、研究、监管到问题落实和反馈的的系统性管理。风险管理能够系统全面的分析和判定组织面临的潜藏风险。由于风险管理的战略性、前瞻性,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战略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参考和建议作用。目前,我国在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特殊风险和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所以,要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识别意识,采取系统科学的办法,预测、控制和监控水利水电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风险,降低或避免风险损失,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的特点和类型 2.1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的类型 (1)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期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 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技术不足、设计缺陷。原材料不足、技术人员或工人违规操作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事故;自然风险:雷击、暴风雨、泥石流、洪涝灾害等自然不可抗力造成的事故;经济风险:外汇汇率变化、通货膨胀、保险和税收等国家政策变化而引起的增加投资,也包括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等意外财产的损失的风险;移民和环保风险、承包商的资质和信誉风险、商务风险。 (2)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时期的风险包括电价风险: 指一种电力市场风险,要求对电力价格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掌握,并且要进行评估;电量风险:指市场需求电量无法达到设计上网电量导致的经济风险;被迫弃水风险:是指由于电力过剩无需电站上网发电和防洪弃水,造成电站不得不开闸泄水所导致的风险;河流水文风险:缺乏发电用水所带来的风险。 2.2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的特点 客观普遍性:在水利水电如此规模宏大的项目里,风险的存在是客观和普遍的;随机偶然性: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大、技术复杂、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多方因素的影响下,风险发生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就会增多。多变多样性:因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存在着多方面不稳定因素和其特殊复杂性,造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3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风险评估 在对水利水电的风险种类进行识别之后,就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了,我们要结合与联系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存在着多方面不稳定因素和其特殊复杂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单项工程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对多项工程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对每种风险导致事故的概率进行分析判断;对总风险管理系统的损失期望值和标准差进行评估。 3.2回避风险 在评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风险值较大的工程,要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的回避,例如在决策时意识到某个方案的风险比较高,这时要及时的否定此方案,或者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工程分包和严格的招标程序把技术风险降到最低。 3.3对风险进行转移 可以通过对建筑工程投保的形式将不可预见的风险变成可控制可预见的费用,有利于风险承受力,在发生损失的时候得到费用的补偿。 3.4严格控制风险 对于一些不能回避也不能转移的风险,我们要采取措施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对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里,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预控方案,尽量的化解风险。 3.5实时监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 跟踪检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掌握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展,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突发的问题,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特殊风险和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所以,要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识别意识,采取系统科学的办法,预测、控制和监控水利水电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风险,降低或避免风险损失,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刘源泉 单位:江西华瑞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浅析 1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特性 受通信工程项目自身性质的影响,在工程项目的现实运行中出现许多不可避免的风险。更加困难的是,各种项目风险彼此互相作用,提高了整体项目的复杂性。掌握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特性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1.1风险客观存在 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一般并不能依照人的意志而改变。通信工程项目的规模一般较大,但是它的周转时间过长、投入大量资金的特点突出了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准确掌握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必然存在性使得风险管理工作员工作方向作出指导。 1.2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风险的存在是由偶然和必然一同决定的。从外表层次,项目风险变成为效益损失是随机的存在,实际情况是,经过对许多的风险缘由实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风险转变成危害的原因。所以,掌握风险的偶然和必然性两者的联系对于避免风险的产生和迅速寻找高效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1.3风险存在变化性 项目风险是变化多端的,这突出展现为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多种风险原因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项目开展的时间而快速改变。在工程项目深层开展的同时,努力执行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控制多风险因素处在可掌握范围中。为了避免新风险的产生,把已经出现在风险与将来快要发生的风险稳定在弄能够调控的范围之中,这样做才能促进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降低了风险。 1.4风险多层次、多样性 由于通信工程建设的项目周期阶段长、幅度大,项目内的风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在项目不断开展的周期中,风险会出现层次多变、类型众多的现象。通信工程项目内层联系多变繁杂,而外层关系的调整也同样与施工进度有关,所以多层次多样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2.1项目风险规划 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阶段是项目风险规划,是项目早期规划中的一部分。项目风险规划的主要内容即设计在工程项目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以达到合理回避项目风险的目标。项目风险规划对于后期的项目风险管理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2项目风险评估 采取多种管理技术方案对风险危害进行预算,于此同时预计风险能够产生的损失,是项目风险评估的中心内容。对风险的评估普遍采取的是层次研究法和主观预算法互相结合的方案,单一的主观预算法会使得研究者的主观感情突出结论单调,而选取层次研究法能够把风险原因通过分层次的次序分类,使得预算更加有序、更加清晰透彻。两种方案通过结合,不仅改善了研究者主观预测的缺点,而且也可以高效的降低层次研究法众多的结论,从而得到比较准确的数量联系,这对提高风险评估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3项目风险应对 在项目风险预计后选用相关的面对风险的方案就是项目风险应对,迅速使用项目风险应对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故产生,从而保障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展进度。 2.4项目风险监控 在对项目风险使用相对应的方案后还需要不断的实施监控,查看监控对剩下的风险迅速辨别,增加风险管理的警惕性,而且需要在风险应对结束后实行对风险管理措施的预计,为下面风险管理提供处理方案。 3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3.1回避项目风险 在实现项目风险的分析和评算后,假如工程项目中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较大且面对巨大的损失,而且无法寻找到相对应的管理方案时,风险管理者绝对要主动放弃这个项目来实现风险的避免。回避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虽然会产生一些经济上的损失,但相比于风险发生产生损失,放弃项目的进行才是最佳的抉择。 3.2控制项目风险损失 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有经济方面的损失,同时还有其它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比如信誉损失、市场损失和关系损失。这些损失可按时间分为长期损失与短期损失,也可以按性质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无论何种损失都会对通信工程项目的按时顺利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主动控制与预防这些损失能有效减少风险的危害量、杜绝风险来源且控制风险的危害性。 3.3转移项目风险 转移项目风险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危害转移到个人和其他组织中,通过这种手段将企业本身的风险降到最低。风险转移的手段在风险管理中非常常见,但这种手段的复杂性很高,也不利于管理人员操作,所以,尽量减少项目风险转移手段的使用对企业也有一定的益处。 4结语 随着社会通信业工程项目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风险管理在通信运营环节中显得特别重要。企业需要提升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力度,对通信工程项目中有几率产生的风险做一个整体客观的评估,这样才能降低风险的发生,有效的提高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配合科学性的项目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者灵活监控风险的发生才能将通信工程项目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作者:郁林 单位: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隐性分层教学模式下高职商务英语论文 一、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民汉合班班级教学现状分析 1.班级生源结构复杂。 笔者曾授课的商务1101班共43名学生,其中汉族学生22名、藏族学生15名、维吾尔族学生3名、回族学生2名、土家族学生1名,少数民族学生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复杂的生源结构、不同的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使得民汉合班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不强,缺乏团结一致、整体向上的学习氛围。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本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西藏、新疆等地区,相对落后的教育体制使得这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具体表现为英语语音语调不标准、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匮乏。受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影响,汉族学生体现出的学习差异性也较大,有的学生入校时就可以很自如地进行英语日常对话交流,而有的学生连简单的自我介绍都很困难。 3.教师备课不够精心。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人数不多,平行班级少,专业教师往往同时教授3~4门课程,教学任务极其繁重,无法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这也使得学生无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不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改善上述教学状况,本课题小组认真开展了民汉合班下的班级授课模式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寻求到了一种比较适合民汉合班的班级教学模式,即隐性分层教学。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含义 所谓“隐性分层教学”,即在不改变原有班级建制的情况下,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潜力等实际情况基础上,将学生暗中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层开展教学活动、分层评价,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结果只是教师自己心里有数,不向班级公布。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与传统的显性分层教学模式相比,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更为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它模糊了“标签效应”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消极影响,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被歧视感、遗弃感和失落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可以视作分层教学的前身。这项理论沿袭至今,已成为中国教育的精髓。隐性分层教学作为分层教学的一种,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2.布鲁姆(B.S.Bloom)的“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成绩优异与否关键不在于智慧的高低,而在于教师能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所倡导的个性化差异教学正体现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 3.克拉申(StephenD.Krashen)的“i+1”理论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i+1”理论为英语分层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他认为,学习者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代表语言学习者的目前水平,1代表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只有输入内容为i+1,才能使学习者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实行个性化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在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民汉合班班级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深入调研,合理分层 为确保科学合理地实施隐性分层,专业教师需通过与班级辅导员、班干部、学生本人交流及初步教学的调研方式综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潜力等特征,然后暗中将学生划分为A-优秀级、B-提高级、C-基础级3个不同的层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从整体上看,汉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优于少数民族学生,教师在分层时可将此作为分层的一个重要依据。但重要不代表惟一,教师不能凭此将所有少数民族学生归于较低层次。事实上,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大力扶持,一些来自于少数民族发达地区的新疆、西藏学生,他们的英语学习基础并不逊于汉族学生,有的甚至还是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的佼佼者,如来自新疆的夏米西丁同学曾代表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并以最佳表现获得特等奖。所以仅凭民族类别分层是不合理的,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 2.分层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合理分层后,教师即可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其次,教师根据上述3个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为方便课堂集中教学,教学内容可体现在同一份学习资料当中,即使用同一份信用证。但教师需暗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并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训任务。 3.分层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民汉合班的特殊班级教学模式,我们应分层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内容分层的具体情况,正确处理好集中讲授和分层教学的关系,分合有致,因材施教。以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为例,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确信用证的审核要点及修改方法,进行案例教学时需注意分解难点、突破重点,让各层次学生获取所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其次,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再次,开展课内实训时,教师可以布置同样的实训任务,但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训任务具体要求不一样。至于课外实训,学生可以登录教师的世界大学城空间,根据自身水平灵活选择空间课程实训库里的相关实训项目,课外实训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或微信的方式与教师沟通交流,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4.分层考核评价教学效果 鉴于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民汉学生学习效果的较大不同,我们尝试采用了分层考核评价模式。按此模式,教师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分层考核评价,即每个单元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民汉学生分层考核,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这种分阶段、分层次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高层次学生在难度较大的考核任务中不断挑战,超越自我,勇攀高峰。中低层次学生则在难度适中或较易的考核任务中缓解课程学习压力,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培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向更高层次转变。通过上述隐性分层措施的实施,我们发现分层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分层之前。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自2005年招收的14个民汉合班班级在学习完“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后参加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比对表。通过此表,我们发现自2008年在民汉合班班级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后,学生考证通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此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五、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隐性分层教学的同时,应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将不同层次、不同民族的学生按1∶2∶1的比例组合成学习小组,4个小组成员之间采用“一帮一”的学习模式。这种异质互助的小组合作形式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又有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阶段评价与动态分层相结合。 通过阶段性的分层评价,教师会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表现有所变化,中低层次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有可能向更高层次转变,高层次学生因为学习松懈也有可能向中低层次转变。若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适当调整分层,因材施教。 3.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教师应坚持课内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并以课外辅导为主。课外辅导可采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师生互动平台、QQ、电子邮件、微信等交流形式较为灵活、操作性较强的方式进行。在民汉合班的班级授课模式下开展隐性分层教学符合目前各民族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这一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民汉合班班级教学质量,为各民族输送更多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 作者:宗四元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我国语用学商务英语论文 一、语用学的定义和研究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运用想学问,对语用学的定义出现过很多种,其中索振羽的《语用学教程》中给予语用学的定义算是比较准确的,“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的表达和准确的理解寻找并确定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的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在这种定义中,语用超越了语言本身的运用能力。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交流和语言的运用的一种学问,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交流环境下,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学问。我国的语用学的研究和运用还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把语用学的运用到外语的教学中的研究更是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长期以来,国内的英语教学大多是用的“语法——翻译”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其重点放在了语法分析、难句理解和词义辨认者几块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语句的内部结构和其中出现的词组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但是这种方法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只能了解到语义,不能够了解语用意义,很容易在理解上形成偏差。二是语用学引入到国内的时间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教师都只能从报刊图书中知道这门学问,根本就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和研究,更谈不上将语用学应用到外语的教学中来。 二、语用学在商务英语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言的教学中,无论是何国的语言教学,阅读和写作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阅读的教育中翻译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在教学上,教师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词汇讲解——语法分析——译述大意或是进行逐句的翻译来上课。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讲,翻译法肯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用处,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课堂教学气氛单板,无法体会到词句的语用环境,学生不能够形成整体概念,这样的结果就是会顾此失彼。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就要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风俗传统和文化背景有着做出了解。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上面,而忽略了语境对商务英语学习起到的积极作用好效果。脱离上下文,来进行某个句子的分析,可能会出现好几种意思,因此对学生进行语用分析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篇叫WhenSLIMMINGISNOTENOUUGH的一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ButsomeAmericanfirmshavestartedtobehavelikecoporateanorexiecs,addictedtodownsinzingastheironlybusinessstrstegy.”在标题中的slimming的愿意本来是减肥,单证在这片文章中就是公司裁员的意思,而在段落中出现的anorexics、downsizing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在进行阅读教学当中,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定要注意到。例如中国人惯于使用螺旋思维(circularpattern),二西方人惯于使用线性思维(linearpattern)。这种来自思维上的差异,很容易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语用分析和语言表达方面出现误差。在商务英语的阅读教学当中,如果能适当的利用语言行为、合作、会话分析等几种语用原理,就能够减少很多在商务英语受用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提高理解和表达的准确率。因此教师在进行商务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要使用语用学的原理来进行指导,让学生逐步熟悉并适应英美式的思维方式。提高英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在进行商务英语的写作课的讲授中,教师一般都提醒嘘声主要语法的错误和安排文章结构等等写作技巧,却很少提醒学生要注意写作材料中的语用含义。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写作中很少出现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但是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在外国人看来就会出现很多的误解,达不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如果教师能够在进行写作技巧的讲授的同时,做好对学生话语的语用含义引导,注意指示语和前后关系的正确使用;在进行学生写作错误的分析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语用失误的语句的分析,才能写出地道得体的英文文章来。在商务英语中会涉及到很多心寒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有几个注意事项。Clear(清楚),concise(简洁),correct(正确),complete(完整),courteous(礼貌)。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在动笔前要仔细斟酌,利用简洁的居住和词语来进行一件事情的描述,同时还要注意句型长短的变化。在商务英语的写作中还要注意英美等国家的习俗。如不论是个人还是和他人一起受到宽带,都应该向东道主写信致谢。如果东道主是夫妇,并你只和其中一人有业务关系,信也该写给夫妇两人。 三、语用学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作用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才中折射出特有的文化内涵。翻译是交际中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存在一种三元关系,即原文作者、翻译者、和读者这三元关系。三者之间进行着思想和文化的传递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涉及到理解和重构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在原作中,语用用意的传达问题。例如在不同的语言中,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习惯和不同的词汇体系,这些体系中并非都是一一对应的[2]。如在汉语中有“三角债”这个概念,但是在商务英语中如果把这个词翻译成“Triangledebt”,在国外的客户就会不知所云,因为在英语中跟一般都用”chaindebt”来对这个词语进行表达。再如,在汉语中的“宣传”一词,如果不看语言环境,而进行直接的翻译就会翻译成“propaganda”,这样就造成了语用失误。因为在汉语的语境当中,“宣传”没有贬义的意思存在,而在英语中“propaganda”这个词却带了“欺骗”的含义在其中。这种汉、英文一一对照的翻译,就造成了语用失误。在我们初中就学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在对方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你就不能把汉语中的“没关系”、“不用谢”之类的词语进行直接翻译,然后用在英语的表达中,因为这不符合英语的在相同的社交环境中的表达习惯。另外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还会发生的语言使用方面的失误是因为无用英语的其他表达结构和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这就会造成表一不清,令国外客人根本不知所云。比如有一句话“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空前活跃。”如果翻译成“AttheturnofthecenturyChinasdiplomacyismostactive”,如果用汉语的语境来进行判断,这句话不存在任何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说很常见,但如果把这句话放到英语的语境中来看,中国味就太浓了,因为在英语的表达中active的主语必须是有生命的,在句中,把diplomacy和active进行搭配,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如果翻译成“TheturnofthecenturyfindsChinamostactiveonthediplomaticarena”,这样就能符合英语的语用规则了。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CBI教学模式下高校商务英语论文 一、CBI的理论基础及教学模式 (一)CBI的理论基础 CBI以内容为基础,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又称“内容本位教学”。近些年来,很多国家在EFL(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教学中都十分推崇CBI这种基于某种主题或某种学科来进行教学的模式,CBI开始被普遍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法之一。CBI以内容为依托,以语言学和认知学理论为基础,更倾向于“实用与真实”的教学效果,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取目标语的实际交往能力,是一种将专业主题与语言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CBI“提倡把语言作为学习内容的媒介,把内容作为学习语言的源泉,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内容,而不是单纯学习语言来获得语言能力”[2]。Krashen的二语习得假说(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为CBI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基础。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的语言环境很重要,“要类似于母语的习得环境”,语言的习得依靠“有意义、可理解性的输入”,二语习得应专注于“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习得是把可理解性语言当作学习内容的媒介而自然获得语言能力。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注意的是语言信息的交流,而不是语法规则,将有助于其对第二语言的掌握。CBI的另一理论基础来自于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应为首次学习某个概念或技能的学习者提供引导框架,等学习者熟练后再撤除该框架。学习者通过真实、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获得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不仅需要听、说、读、写、批判性思维等过程,还需要高水平的内容知识来对这些过程进行操作。而CBI强调将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全面结合起来,力图为第二外语学习者提供多种机会,使其在交际环境中进行真实的语境交流,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 (二)CBI的教学模式 在CBI教学模式中,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分割,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动强调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CBI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主题模式(theme-basedapproach)。主题模式围绕某个或某几个特定主题组织教学,主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题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主题模式适用于基础阶段的外语学习者,对学习者语言水平要求较低,旨在通过学习内容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水平。这种模式的授课过程围绕主题,通过结合各项语言技能以及论述有关主题内容展开综合训练,并逐步深入。该模式以主题为核心,因此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对新信息进行学习和评价,学生所接触到的材料符合他们将来的职业需求。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courses)。课程模式是用目标语讲授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该模式将语言视为专业学习的媒介,各类专业课程教学材料的难度符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及专业知识水平。学习者主要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语言能力的学生。该模式要求授课教师应精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并且可以熟练运用第二语言帮助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的输入,从而获得目标语言能力。辅助模式(adjunctcourses)。辅助模式是一种“专业课+语言课”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试图在同一门课程中通过辅助的语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并跟上专业课程的教学。学习者需要借用语言技能进一步掌握专业内容。专业课和语言课的教学大纲需要经过协商,语言课应围绕专业课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辅助模式主要针对各类高等院校学习者或预科学习者。专门用途模式(languageforspecialpurposes)。该模式的授课内容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是指“内容和目标由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教学过程既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也具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教学材料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或相关学科范围,专任教师引导学习者使用英语展开专题讨论和研究。学习者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或科研活动的形式,在学量学科内容的同时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语言技能。无论采取以上哪种模式,CBI的基本教学理念都始终贯穿其中,即课程的出发点或组织原则是围绕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本身,学习重点是通过目标语获得专业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言技能。 二、CBI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国内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都比较缺乏的问题,比如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强调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旨在通过语言素材学习语言和关于语言的知识,对材料的真实性、实用性和现实性要求不高,而以话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教学能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CBI将语言与专业融会贯通,使教学变得既有内容又有形式,同时兼顾“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两种需求,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的商务英语学习者除了商科生和少数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习者外,大部分都是在高校就读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语言能力,但是缺乏经济、管理等专业商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谈不上商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目前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围绕商务和英语两大核心,不仅开设了语言技能类和商务英语基础类课程,还专门设置了商务专业类课程。但是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商务专业课程和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脱节、商务英语课程专任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结合上述对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应具备很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课堂教学应该既是语言技能型教学,又是商务内容型教学,强化学生使用英语解决商务问题、提供商务服务的能力。从这一点上看,CBI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商务英语兼具商务专业性和英语语言性两种特点。CBI旨在通过学习和了解商务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专业内容缺失的问题。CBI主张将英语看作一种语言工具,从而实现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为了结合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CBI应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群体。一般来说,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主题模式应占主导地位。在这一阶段,与商务内容的学习相比,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才是重点。但是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仍需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商务领域的语言材料,为下一阶段学生掌握商务知识、培养商务能力打下基础。在较高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商务专业知识难度逐渐加深,特定的商务内容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成为主导,学生的语言技能不足以帮助他们获取相关专业知识。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课程模式,将商务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传授商务、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安排有效的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比如,以英语为媒介,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等特定专业知识。同时,商务专业教师可以与语言教师密切合作,采用辅助模式,帮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自由沟通,学习相关商务专业内容。另外,CBI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执行者,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求兼备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两项专长。教师担任的角色不是单纯传授专业技能,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专业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高效轻松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及时给予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也可以促进其自身从普通语言教师到复合型语言教师的转变。 三、结语 CBI越来越受到国内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商务英语教学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模式,实现了专业内容课程与语言基础课程的融合,是实现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教学模式。但是CBI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践中仍然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的局限性,开展双语教学的层次要求,学生寻找知识的途径缺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制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因此,商务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CBI的优势,真正实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马青 单位:长江大学一年级工作部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高职微情景教学商务英语论文 一、《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含义 何谓《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这是笔者在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对自己探索的教学模式所作的一个命名。所谓“微”,是指微课教学。传统社会以大为美,现在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微概念层出不穷,表明新媒体时代是以“微”为“妙”时代的到来,微课也应时而生。虽然目前关于微课教学的定义还存在争议,百度百科上解释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关于微课有一个共识,就是微课比传统课程时间少的一种课堂教学,其特点是短小精悍。所谓“短小”是指教师上课的时间短;所谓“精悍”是指微课短时间内学习的内容精炼,充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有大收获。所谓“情景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在模拟场景中扮演和体验不同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的参与、练习、思考、总结,从而熟悉商务操作的各个流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商务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情景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换言之,“微情景教学”是微课教学和情景教学两部分组成,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讲解商务英语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注意的问题,在情景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也是以学生为主导,时间和微课教学部分的时间基本相当,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微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微课。两者相互交融配合,完成一次课堂教学。在教育学原理上,“微情景教学”也是有其理论依据的。按照著名主智主义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所主张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强调教师的权威引领作用,主张以教师、教材和教室(课堂)为中心。按照著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的主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育情境,由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自由探索,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提升经验,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杜威看来“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他把教育看作是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是经验的不断增加过程,而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主智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直争论不休,实际上两者各有其适合学龄阶段和学习科目。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学课堂,不能完全以生活化的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它必须辅以间接经验的学习来掌握丰富的人类知识积累,以尽快形成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但是完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又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无法接受学不进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学的教学总是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课程教学之间寻求平衡。可以说,“微情景教学”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了,而且一改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知道要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理解课文,觉得课文枯燥乏味,离生活很远,没有兴趣读学,被动的等待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需要怎样进一步去学习。 二、《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过程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微课教学由教师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并根据转化后的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提炼浓缩,最后形成微课教学部分的内容,这是《商务英语》课程必要的知识结构,学生必需掌握。微课教学的时间每次在10-15分钟左右,限定在20分钟内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由教师主导,教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商务英语知识结构。二是情景教学由学生以活动将微课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可以PPT、商务活动情景、小品方式、拍成微视频等方式展示。每次情景教学部分,教师可根据教学体系内容的多少,确定情景展示的人数,展示组别的多少。情景教学部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引导指挥者和评点嘉宾。以《剑桥标准商务英语教程(初级)》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教学为例,以该教课书的CompanyProfiles内容部分包含的Theworkingday、Corporateculture、Companyhistory、Theinternet四个单元units的教学为例。任课教师备课前可以作一整体规划,比如将四个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教学目标是什么来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将每个单元分为4-5次课8-10个课时来完成,分别规划好每次课的基本任务。第一次课,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学习重点,需要掌握的技能、生词。并针对该单元的重点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要做的任务,这包括给学生分组来完成下几次情景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课下认真搜集和查找资料,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搜查方式,思路以及网址书籍等有益资料,帮助学生课下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第二次课,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教师微课导入阶段,任课教师微课导入本次课的内容,调动学生接下来做情景教学部分的氛围。在教师主导的微课结束后,进入第二阶段学生情景教学展示阶段,由学生做主角进行分组商务活动中的情景展示,将教师布置的任务演示完成。第三阶段是学生评价阶段,让选定组的同学对刚才其他商务活动情景展示组同学的情景进行评价。第四阶段是教师最后评价总结阶段,包括总结各组情景展示的优点和不足,当然在评价阶段,教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为了能保持学生参与情景展示积极性,教师的鼓励尽量具体化,如具体指出哪个句子,哪个词,哪个情景,哪个表演到位。第三次课,重复第二次的过程,但是,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所递进。第四次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看课文,并将本单元重点和技能总结出来,教师可以再次考察学生们是否已经完全掌握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这次课的主要目标是以知识的查缺补漏为主。接下来以《教材》中Theworkingday单元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微课的简单介绍说明。在第一次课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将单元的重点导入,并告诉学生本单元学生要学会的技能:能在商务活动中清晰有效的进行自我介绍以及介绍他人;能够在商务活动中得体妥善地接待客户;能够翻译并正确书写商务名片。二是学习生词。三是介绍工作日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场景,自己入职初期的遭遇,一些相关电影或电视可能具有的相应片断。四是布置下一次微情景教学课的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即将入职的新员工,第一天到公司上班,让他们想象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可能会被问到什么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并将学生分为几组,其中一组模拟作为一个微型小公司,组内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的职位。要求:学生模拟真实公司入职情景,找自己组内担任相应职务人员,介绍自己公司每个成员的职务及主要职责;另一组中的成员模拟新入职员。第二个场景是:并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作为一个微型公司,然后任意两组的公司进行互访,一个作为访问公司,另一个作为被访问公司,公司应做出怎样的接待等任务。通过使用这种模拟演示的方式,将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们自己来完成。学生可把这种模拟形式录制成短小的视频,拿到课堂上来演示,也可以直接在教室中演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第二次课上,首先是教师微课导入Theworkingday单元的一些知识及场景情况,调动学生进行微商务情景展示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分组依次进行微商务情景展示,课程内容主要是涉及自我介绍(Talkingaboutyourselfandintroductiontoothers)、welcomenewstafformembers和businesscards的正确书写等场景。学生情景展示可以多样化,如事先拍好的微视频、现场微商务情景演绎、PPT展示讲解等。接下来由另一些组的同学对这些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至少说出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在学生评价完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不仅评价情景展示组的展示情况和优缺点,也包括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评估。在第三次课上,重复第二次的进展阶段,内容由聊本人工作延伸至许多问题其他人的工作(Askingaboutotherpeople’sjobs)。第四次课,教师做出对比、评价阶段。教师引领同学再次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将课文与模拟演示作对比。利用简短时间点评学生本单元的情景演示,这样学生可以清楚自己所做的演示有哪些不足,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学习。也可在课堂任意抽查几位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并对其中的不足和需要补充之处做出解说。最后教师再给出本单元可能涉及到的基本商务英语情景、词汇、句型和语法进行回顾和学习。 三、《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成效 在现在这个言必称成效、绩效的年代,成效或绩效成了时髦词汇。坦率地讲,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期一学期的微情景教学的改革成效来说,成绩是有一些,但不是特别明显。最主要的成绩是学生微情景教学兴趣很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对真实商务情景有了更多了解。成绩不明显的原因值得分析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己的改革时间进行不算太长 虽说为期一学期,实际上除了掐头(开学)去尾(学期结束)和放假放掉几次课外,还有一个就是,每单元的四次课有一半是常规课堂教学,并不是每次课都是微情景教学,所以就算微有成效,也不尽能全部体现为微情景教学的功劳。 (二)缺乏相应的控制组和对照组 虽然本人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微情景教学改革,但严格来说,改革的成效要有对照组和控制组才能体现出来。本人这一学期所带班级仅为一个班级,缺乏相应比较对照的对象。 (三)教改经历不多 对这次的微情景教学改革是一个尝试。并不能说是很完善很周全的改革,虽然前面说得有板有眼的,但有的地方还不成熟,仍需要继续探索。 四、《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注意事项 微情景教学作为一个教学改革新尝试,做好微情景教学,需要课前多作准备,同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内容 教师应从课程教学目标、教材整体内容来确定如何转化,而不能一个活动或者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来转化。否则,没有整体观念的转化,重要内容或重要商务情景丢失,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 (二)微情景教学中师生角色与互动问题 微课教学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和情景教学部分以学生为主导,并不是说,微课教学部分不需要学生参与,情景教学部分不需要教师参与,而是两部分都需要师生的互动,只是两部分中,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不一。微课部分强调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情景教学部分学生是情景展示的主体,教师是情景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两者的互动能使教学活跃生动,同时教师也从互动中了解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内容的所长所短,减少学生所长部分内容的教学,增加学生所短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如何克服学生搭便车问题 在分组的情景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因为课前准备的麻烦而存在搭便车心理。为避免搭便车的发生,可将学生分组分派任务,如一组做评委,对参与模拟小组及内部每个成员的口语、语法以及演示效果进行纠错和评价这样即可防止搭便车,还可督促参与人员尽力做好,即提升了学生的听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另一些则要求他们对此演示做一总结,归纳出从微视频的演示中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找一组学生对其他人就此模拟演示提问,由另外的学生来回答。 作者:于秀珍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论文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英语的使用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其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商务背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据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具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通晓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基本流程,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从事外经贸行业中单证、跟单、业务、货代等工作。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一个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专业素质。 商务英语除了涵盖英语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商务管理技能和商务文化背景等核心内容。一位合格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娴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其次应具有系统的商务知识;再者是要具备相关的国际商务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及现场商务话语经验等具体的商务实践能力。 2.职业素质。 第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不仅必须熟知普通教育学、心理学、二语习得理论、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理论等,还应该了解高职教育理念,高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第二,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对外语工作者提出了希望:一个外语工作者不仅要能熟练地使用自己专长的语言,更要有十分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汉语水平。就商务英语教师而言,渊博的知识包括必备的专业知识,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与外经贸行业相关的外事、礼仪、金融、贸易、保险、法律、科技等相关学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第三,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课堂理论教学技能及实践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师的主要教学工作,他们应具备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能力、答疑解惑能力及教学测评能力。第四,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型网络课程及网络教学空间建设也要求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为迎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各项挑战,教师应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第一,教师要有知识更新能力。知识的更新是教师发展的前提,就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而言,必须及时地把握高职教育和商务英语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第二,教师要有科研能力。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学与科研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通过科学的态度、理论和方法,在研究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现象的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揭示其规律,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上,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商务英语教师应确立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科研能力。第三,教师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必备能力之一,具备创新教育的理论,并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有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 4.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 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应注重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责任感,批判性地吸收多元的世界文化。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健康的体魄是努力工作的前提。教师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Lange提出专业发展就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态度、专业素质及教学技能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获得提升的过程。从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差及实际操作能力低下等现状分析,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教育理念欠缺。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聘用的教授普通英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二是高职院校聘用教授国际贸易或工商管理的本科生、研究生;三是来自于企事业单位一线的兼职教师。从教师的来源分析,有的教师有丰富的英语语言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商务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具备商务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多数未经过高职教育的专门学习,没有深刻领会高职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偏重学科体系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认识模糊,从而难以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的要求来改革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2.对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从教授普通英语课程转型过来的老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英语教师和国际贸易或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不足之处在于知识老化、缺乏国际视野、创新性较差;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英语教师在校期间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英语学科知识,但其掌握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国际贸易或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职前未接受教育科学知识训练,岗前的短期培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弱。 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较少进行教学研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教师普遍缺乏科研经验;教学任务较重,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因此,在主观上,教师科研意识普遍不强;客观上由于缺乏科学研究经验积累及外部条件的支持,教师科研能力较弱,从而限制了教师自身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1.提高英语语言文化水平及应用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本质上是商务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其核心仍是英语语言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了解英美文化及英汉文化的差异,并使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显示,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及文化知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英语知识文化水平及应用能力。 2.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为工具进行专业课程讲授及指导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理想状态。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经常出现英语知识技能与商务知识技能讲授割裂开来的现象。而且大部分教师缺乏国际商贸实践操作经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以增强实践能力。 3.更新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 高等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学理念更新的基础。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体现互动式教学理念和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积极引导、积极实践、有效互动。高职商务英语学科是英语语言与商务的结合,是对传统语言教学的新突破,所以其教学思路、方法及手段也应做出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发展。 4.提高科研意识及水平。 加强商务英语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也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教师通过对商务英语学科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商务英语学科教学及商务英语学科发展方向及趋势等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 四、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受到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素质的影响,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并不断促进其专业发展是实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根据商务英语教师素质要求及专业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可以将加大培训力度、开展行动研究、进行专业实践和实施行业合作教学作为发展策略。 1.加大培训力度。 Freeman指出教师可以获取知识和技巧。对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来讲,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英语语言培训、商务知识培训、高职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培训、商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职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形式可以为参加国内专门教育机构举办的短期或长期的英语师资培训班、各种形式的会议和研讨会及国内外研修学习等,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还可以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2.开展行动研究。 目前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培训比较匮乏,同时商务英语培训又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就主要体现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自我发展。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是教师为改善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研究行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课堂观察、反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按“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反思及撰写研究报告”步骤开展行动研究。 3.进行专业实践。 合格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是能够胜任英语语言教授及研究的语言教师,另一方面又是精通外贸知识、能够独立处理外贸事务的外贸领域的专家。后者就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使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首先可以与各类外贸单位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切实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工作,通过教师在生产一线了解外贸企业的实际运作机制、外贸领域的实际业务操作,从而积累第一手的案例和资源,以便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其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促进教师向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转化。 4.实施合作教学。 对商务专业英语教学而言,面对的真正挑战不是缺乏专业知识或英语技能,而在于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DudleyEv⁃ans提出,以专业英语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习者三方最大程度合作为基础的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可以通过共同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及教学目标、共同研究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学材料、共同开展讲座和研讨会、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等形式展开。 五、结语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专业发展道路,通过不同发展策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学生需要,促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推动专业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淑慧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教研室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文体风格下商务英语论文 一、在写作商务英语信函中所体现出的语言环境 所谓的商务英语,是指商务专业人士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英语。鉴于其在商务活动中使用,因此它自然就会具有特定的交际环境、对象和主题,而且这些也必然会影响到使用商务英语的范围、风格与方式,而这在写作商务信函方面则反映出其具有与众不同的语言环境。第一,商务是商务英语信函话语的范围,关系到商务活动的各个场所和环节。商务活动涉及法律、保险、运输、金融等相关领域,可以说涉及面非常广泛,而且在各个环节的商务活动中,需要始终伴随着信函、电子邮件、备忘录传真等书面的商务英语交流形式。第二,在商务活动中,人们都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明白与人为善的有益之处,因此常常是珍惜时间就如同珍惜金钱,而且十分注意社交礼仪在贸易往来中的应用。上述心态、意识与行为准则决定了商务英语信函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即客气委婉、朴素简洁,也直接决定了商务英语信函的语式(话语方式)。 二、商务英语信函在语境制约下的文体风格与特征 (一)使用词汇方面 1.使用词汇正式、规范 尽管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与之相适应的商务信函也呈现出非正式化与口语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商务信函毕竟不是个人的私事和私下的活动,有关的商务活动是有组织的、有明确公关和经济目的的活动,而且是商务组织之间涉及公众利益的活动。因此,商务英文信函常常使用书面正式词汇,或者正式词汇与非正式词汇并用,但是较多情况下都是使用正式和中性词汇,从而体现出商务英语信函的正式规范、公事公办的特殊性质。例如:WearepleasedtoadviceyouthatyourorderNo.105hasbeendis-patchedinaccordancewithyourinstruction.(我高兴地通知你们:遵照你方指示,第105号订单货物已运出。)文中,以书面语advice代替口语tell。 2.意思表达准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在各个商务合作环节的商务信函中,涉及到合同、协议、单据等,因此有必要使用准确的词汇,从而体现出专业性。鉴于此,商务英语信函中更多地使用行业、专业术语,以及专业缩略词语。例如:trimmingcharges(平仓费)、pre-mium(保险费)、bid(递盘)、irrevocableletterofcredit(不可撤销信用证)、CIF(到岸价格)、C.B.D.(付现提货)等等。在商务活动各个环节使用的信函中,都较为频繁地出现上述词汇或缩略语。 3.使用语言朴素简练,一般不加修饰 进行信息传递和业务洽谈,促进交易达成是商务英语信函具有的主要功能。因此商务英语信函要求其使用的语言必须平易、朴实、易懂。这是因为现代国际商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有着日益加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往往追求的是高效率,所以商务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斟酌如何遣词造句,于是在写作商务英语信函时,更多的是使用朴素简单的常用词,通常不能使用华丽的词藻,绝对避免使用深奥、抽象、冷僻、花哨的词汇,而且尽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修饰语或修辞手法,其目的是直接进入主题,避免致使中心转移,从而便于交易双方都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和理解。例如:Accordingly,wewillexpectthefullpaymentof$5,403plus6.5%interestdueonJuly1,2000.Welookfor-wardtodoingbusinesswithSmithAdvertisinginthefuture.同时要注意,尽管感叹句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语言气势,但是商务英语信函讲究严谨、客观,所以商务英语信函中极少使用感叹句。 4.使用词语客气礼貌 因为商务英语信函与业务的得失成败直接相关,所以商务信函中频繁地使用礼貌用语,体现出措辞的客气,这不但反映出草拟人的素质,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进而营造出友好的业务合作氛围,建立融洽的业务合作关系。在英文信函中非常突出地表现出用词礼貌客气的特点。当收到对方的商务信函后,无论是接受与否,都一定要做到使用礼貌语言对此表示感谢;在传递使人高兴的信息时,要体现客气的措辞;当需要传递的信息可能会使对方不满意,或者表达对对方不满意时,更需要委婉客气地进行措辞;如果是向对方提出要求或者希望对方做什么,也应该要客气礼貌。 (二)使用语法方面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体,人们在贸易、商务往来这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商务英语信函,并且在长期的商务交流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写作规范。同时,拟定商务英语信函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商贸顺利运作并且实现盈利。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既讲究工作效率,又要注意社交礼仪的合理运用。这些要求充分体现在商务英语信函使用的语法方面。 1.较多地使用陈述句,而很少使用祈使句 在商务英语语言环境中,通过商务信函进行协商沟通的双方多数情况下是贸易伙伴,具有平等的地位。因此,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常常使用陈述句来表达己方的诉求,如此会保证信函具有委婉的语气,进而把己方良好的形象树立起来,更重要的是,这种委婉的语气常常能够促进贸易伙伴采取一定的行动。与此相反,祈使句的语气一般都是命令性的,容易使对方感到过于直接、盛气凌人,因而觉得不是很舒服,所以通常商务英语信函很少使用祈使句,但是如果能够在祈使句中加入礼貌用词“please”,则原本命令的语气就变为了请求语气,从而与陈述句相比语气上更加礼貌。 2.较多地使用肯定句,而很少使用否定句 为了表现出友好礼貌的语气,商务英语信函中不宜过多地使用否定。因为如果直接使用否定句,指出对方不能尽如人意之处,或己方无法做到的事情就会给人留下冒昧不敬的印象,有悖于礼貌原则,所以应尽量使用肯定句而非否定句,从而使语气委婉客气。 3.较多地使用复杂句,而且句式完整 商务英语信函是一种正式的文体,主要使用书面语进行草拟,因此多半都是较长的句式,也就是说以复杂句居多。之所以是如此的句式结构,是因为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进行外贸业务活动的各种条件、各种方式或者是预期的结果,从而确保业务往来或者签订的协议不会有任何的漏洞存在,以此为基础,在今后的贸易往来中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双方产生贸易争端,进而使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维护。例如:TheCreditcouldcover85%ofthelocalexpensesiftheyaremadeundertheresponsibilityoftheBritishContractorandwithinthelimitofthedownpaymentspaidontheContract,i.e.,15%asamaximum.(此项贷款可以用来支付85%的当地费用。但是此项费用英国承包商必须负责直接支付,并且必须在合同预付款的幅度之内,即最高不得超过15%的合同金额) 4.较多地使用套语 商务英语信函是公函的一种,因此其必然要带有公对公的性质,属于极为正式的一种文体,因此在长期的写作中自然地会保留下来一些较为固定的表达方式,一些特定的语句被固化下来,成为国际商务界认可的套语。例如:DearSirs:Thankyouforyourinterestinourfireworks.(敬启者:承蒙贵方对我们的烟花感兴趣,十分感谢)。 5.十分注重使用虚拟语气 商务信函是利用书面形式进行贸易交往的一种手段,因此这一文体十分注重体现委婉、礼貌和客气的语气。在草拟商务英语信函时,如果用陈述语气提出己方的要求或者建议,则会体现得过分的肯定,甚至令对方觉得过于自以为是,而这时如果使用虚拟语气,就能够使信函的语气显得很委婉客气,这时虚拟语气的句子的谓语多数都是should,could,would,might等情态动词加上动词原形。也就是说,如果己方需要向对方就商务问题提出某种要求,较为妥当的表达形式就是使用虚拟语气。 作者:郝秀婷 单位: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课堂教学中财经类大学商务英语论文 一、时展对新儒商精神的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发展所衍生的一些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带给我们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我们的日用品空前丰富,但也看到我们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等被曝光的食品安全案例层出不穷。虽然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楼歪歪”“桥垮垮”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报道也屡见报端。很多企业、商人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是财产安全来最大程度地获得利润。商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这些物质现象的背后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却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丢失了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支撑,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跟环境问题相比,精神支柱的缺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应该被我们所重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树立并弘扬新时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指引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西方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大行其道,但实践中,却遭遇到了中国文化和体制的巨大阻力,西方的经济思想和管理理念在中国已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我国企业和商人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文化的道路,以变得真正成熟和取得进步。新时期在呼唤着儒商精神的回归。源于并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商精神从上世纪末开始再次被商人和专家学者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东亚儒家文化经济圈见证了东亚地区经济的成功,证明了以儒家思想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为底蕴的企业家精神,即新儒商精神对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成熟,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将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二、儒商的渊源和新儒商的时代特征 “儒商”的概念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中国的儒商文化实际源于先秦。当时“儒”和“商”是两个独立的职业,“商”被称之为“贾”,人们根据商人的道德品质,把品德高尚、有智慧的商人称为“良商”“诚贾”和“廉贾”,而“良”“诚”和“廉”这些词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和“商”的初步结合,子贡就是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富贾,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以其雄厚的财力到处宣传孔子的思想。到了明朝中后期,受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人们冲破“重农抑商”的思想束缚,大批士大夫投身商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徽商、晋商等为代表的地域儒学特征鲜明的十大商帮群体。这些商人自觉地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和工商业结合起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念,使自己成为义利合一的“儒贾”。他们遵守“商名儒行”的行为准则,即商为厚利,儒为高名。这是明清社会和价值观念转型的思想反映,也是“儒”与“商”进一步结合。新儒商的概念源于上世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新儒商的“儒”不是狭义的儒家思想,而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信、道义、爱心、中庸等,既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而“新”则指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新儒商既要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儒商的时代特征可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文化传承性 新儒商不仅要吸收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和文化内核,还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拥有较高道德文化修养水平,既要平衡“利”“义”,对他人有仁爱之心,又要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与时俱进性 新儒商是新时代的产物。除了传承优秀文化,新儒商还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把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相结合,并不断开发新的内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吸收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成果,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了解市场规律,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 (三)中西融合性 新儒商不仅要改变传统儒商文化中地域性、宗法性和行会性的弊端,培养法律意识、合作意识,更要开阔胸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国际视野。既要大胆走出去,也要大胆拿进来,勇于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既要保持自己的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经验,完善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系统整合性 如今知识经济作用凸显,同时社会系统日益庞大复杂,而分工却日益细化,各行业、领域之间联系愈加紧密。新的形势对商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新儒商的培养既需要道德修养的提升,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在大的市场环境下的锤炼。新儒商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习、社会实践、行业历练等各个环节。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行需要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由政府、学校、商业等多方面参与,并坚持不懈,持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把新儒商精神发扬光大。 三、培养新儒商精神在财经类院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财经类院校培养新儒商精神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上文提到,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根源,除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外,商业道德的缺失也是主要的原因。“无商不奸”“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商业行为普遍存在,不仅给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灾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时代呼唤新儒商精神,要使新儒商精神深入人心进而成为中国商人的主流意识应该从教育抓起。高校是人才的摇篮,财经类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经类人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主要被输送到各种公司、商业单位以及经管、金融系统等工作岗位上,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商人和企业家,他们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儒商精神强调商业道德与超乎利益的精神追求,这正是当下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所必需的。在学校里不仅要教会学生们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诚信待人、为社会谋福利的新儒商精神,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观,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二)新儒商精神教育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在财经类院校倡导培育新儒商精神,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大学的精神所在,是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现在。一所大学要想成功并实现自己的责任,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观国内的财经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过于注重传授具体的技术与工具,缺乏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与伦理培养,即“重术”而不“重道”。我国很多财经类院校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完善的教学设备,却缺少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教育根植于既有的文化土壤,财经类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有开阔的眼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结晶,更要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汲取营养,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实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目的,兼顾促进个体发展和服务国家、社会的功能。新儒商教育旨在培养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企业家。因此,笔者认为新儒商精神的教育也许可以作为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四、把新儒商精神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自新儒商的概念提出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把新儒商教育和财经类院校的教学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但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后,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学校的层面展开,从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入新儒商精神的教育到如何利用新儒商精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等,鲜有文章论述如何把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笔者认为,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是学生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新儒商精神的培养应该从第一线的课堂教学开始。笔者结合所在的山东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想,就新儒商精神进课堂的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山东工商学院是山东半岛唯一一所财经类院校,学科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等六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上凸显财经知识培养。作为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大学外语教学部从2011年开始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旨在把英语语言学习和商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综合素质。笔者承担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并在课程设计中配合学校改革方向,有目的地引入新儒商精神的灌输和新儒商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育人理念,改变学生观念,注重新儒商精神灌输 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大学商务英语针对商务和财经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在分类课程选课时,很多学生选择商务英语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能够跟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英语能力,增加将来就业的优势,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在学完商务英语课程后,可以考取相关商务英语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BEC)和托业,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开课时,笔者提出商务英语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合将来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运用;二是学习基本的商务背景知识,特别是公司环境下的商务交流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商务理念和商务意识,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层面的学习,更是对商务道德和商务伦理方面的提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儒商精神的领会。 (二)选择西方原版教材,基于中西商务环境的区别,激发学生思考 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笔者选择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剑桥商务英语》,目的有二:一是这套教材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既涉及到公司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也包括了BEC考试的很多题型和练习,可以满足很多学生证书考试的需求;二是在教材中有很多英美国家的商务案例。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行为和商业行为更成熟、更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更健全。在进行相关主题讲解的时候,笔者会结合教材中和网上搜集到的西方公司的案例和我国的一些案例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更能够激发年轻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公司商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引导大家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这也是现代新儒商精神的重要特征。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注重新儒商人格的塑造与养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既通过中西比较激发学生思考,也注意在学生商业价值观的形成中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笔者发现很多财经类教材的内容和设计都是以欧美学科体系为基础编辑的,而中国的理论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简单涉猎。不可否认,西方的一些经济和商业理论相对更完善,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的财经和商务教育对象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青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西方培养人才,而是培养将来多数在中国工作的财经和商务人才。因此,我们的财经教学和商务教学应该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我们的先人已经留给我们足够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精髓介绍、传递给受教育的年轻人。新儒商精神是以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精神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升华,而新儒商人格,是儒与商的完美结合。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也涌现出很多成就卓越的具有新儒商精神和人格的成功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经典的商业经营管理案例,更何况我们还有源远流长的、两千多年的儒商文化。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我们的财经教育和教学,不妨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按照民族和社会心理,结合我国国情,在独特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下,走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中国的问题,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和智慧来解决。因此,笔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会针对相关专题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中国儒商的成功案例,并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智慧和启迪,并总结个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儒商精神。 (四)采用互助式教学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做到智商培养与情商培养并重,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斯腾伯格在《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实践智力的概念,并指出“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具备行内、行外的知识并对之有相当的了解,这些行内、行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是在工作中逐渐进行的,而非来自于学业上或其他工作中的事先准备”。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社会工作实践机会。为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助式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如在讲授面试主题和会议主题的时候,笔者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并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以后,对某些小组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肯定和推广,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虽然课堂模拟训练不能代替真实的工作环境,但也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反思总结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及时把语言学习、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此外,这种合作互助式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把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体现了新儒商精神中“德智兼勇”的素质内核。 (五)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还在于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修养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但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感染学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在知识讲解之外,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课文所涉主题和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解读,甚至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时刻自查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发挥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比如,在讲到工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时,除了在课堂上摆事实,讲道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最后走的时候把教室的灯熄灭,这样效果可能更直观、具体。再如,如果教师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业,学生更能体会到工作责任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影响,更多地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改变年轻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和未来的设想 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在笔者践行新儒商精神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浅见,希望随着将来教学改革的深入,能够进行解决,这不仅是对课堂新儒商教育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使新儒商教育做到持续化、常态化和立体化。 (一)师资问题 以大学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把英语和商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很多英语教师语言能力足够,但缺乏相关的商务背景和经历。很多商科的老师虽有丰富的商务专业知识,但语言又不过关。英语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六年的外贸和公司兼职经历使笔者自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门课程。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笔者感觉现在脱离了商务工作环境,很多商务知识的更新也慢慢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在开设这种跨学科的财经商务类课程时,应该选择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承担,否则,学生的一些理论和知识都是脱离实践的。而很多学校缺少这种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变得更加迫切。学校可以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建立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基地,既要把老师往重点大学送,更要把老师往企业送。 (二)第二课堂问题 第一课堂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第二课堂则更侧重知识的实践和技能的训练,是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以英语教学为例,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笔者所在单位举办了英语角、英语协会和各种英语赛事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练习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调查,笔者发现本校财经商务类课程中也开展了一些颇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会,“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使形式更加丰富化,建议采用定期举行报告会、模拟商务活动等形式,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德才兼备、具有新儒商精神的商界成功人士到学校做讲座,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再激发,也是对学生最真实的新儒商精神教育。 (三)实践实训问题 新儒商教育是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工程,它的平台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财经类院校不仅需要从意识方面着手培养,更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和运用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触新儒商文化、培养新儒商精神。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当地的社会知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把知识和真实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我校在这方面非常重视,一直采用了企业实习制,很多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但经笔者了解,很多企业实训只是流于形式,有的实训只有一天的时间,所谓实训也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笔者建议实训周期适当延长,让学生能真正的走进企业;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即学校方面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们的企业实训事宜,而企业方面能够指定专门人员为学生提供实训指导和交流,让学生能够确实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文化。此外,在实训结束后,还要结合实训经历,及时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心得体会进行分析和引导,吸收积极因素,同时还要看到问题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新儒商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正进入关键的转型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时俱进,弘扬新儒商精神,这不仅是提高企业家的思想道德水平,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武器。新儒商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财经类院校是为社会输送经济人才的主战场,对学生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不仅应该从学校的整体层面进行,更应该从课堂开始。同时,笔者也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到新儒商精神教育研究中来,这不仅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校服务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和水平的重要选择。 作者:李科 张杰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口译教学视域下高职商务英语论文 一、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现状 (一)缺少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口译教材 目前的口译教材,基本上是本科生所使用的教材。适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口译教材,主要有外研社的《商务现场口译》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世纪商务英语口译教程》。上述两种教材在内容上,虽然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与水平,但在有的方面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相距甚远,在“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缺乏实用性。 (二)口译课学时少,学生实践的机会欠缺 高职院校的学制短,有的学校安排将近一年的校外实习,实际在校上课时间只有两年。口译课有的学校只开设一学期,每学期16周课,一学期32学时。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在几十人一个班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在9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效果可想而知。而口译课程是需要大量实践来完成的,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学生自己课外不抓紧时间大量练习,口译教师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三)能够进行口译教学的教师缺乏 由于我国口译教学起步较晚,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学毕业直接登上讲台,缺少教学经验,更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师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口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况且班级学生多,上课学时数有限,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来实现口译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四)口译教学形式单调,方法单一 教师上口译课是给学生讲口译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口译实践。而许多口译课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说汉语,学生翻译成英语;或者教师播放汉语录音,学生翻译,最后教师点评的陈旧模式。课堂学生人数多、时间短,课堂上学生开口说话的时间就更少,记录正确答案反而是学生唯一的目标了。在信息化时代,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没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实践。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语言上的充分锻炼。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实行“项目驱动”下的合作式口译课程教学。也就是以项目为依托,把教学过程采用几个项目来完成,在方案设计上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然后让学生以合作方式的方式进行口译实践,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证。 二、以项目为依托,改进口译教学 (一)选择适合学生口译教学的内容,确定具体项目,自编教材讲义 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口译技能训练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英语基础,还要具备较高的汉英双语理解和表达能力。高职院校的口译课是一门高技能的实践课程,在选材上既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英语水平,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尽量避免太难、太深的内容。口译材料的准备要有背景知识介绍,并结合课堂所授技能和真实口译对学生进行课上口译训练。要“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内容从典型的工作任务出发,包括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同场景的口译训练。根据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模块,以一个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欢迎外宾、参观工厂及介绍产品、商务谈判、商务宴请、安排旅游、欢送外宾等。教学内容模块包括:模块一:欢迎外宾(接机、酒店入住、行程安排)模块二:参观工厂及介绍产品(参观并介绍产品性能、特点、功能等)模块三:商务谈判(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进行谈判并签订合同)模块四:商务宴请(致欢迎词及祝酒词)模块五:安排旅游(制订旅游行程及介绍地方特色)模块六:欢送外宾(表达进一步合作并赠送礼品)以第三模块———商务谈判项目模块为例,课堂教学设计如下:教学任务:模拟实践情景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地点:酒店咖啡厅人物:外贸业务经理、商务客户教学目标:①掌握商务谈判用语;②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商务谈判③在真实的情景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口译现场翻译能力。教学要求:①能够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②掌握外贸业务工作流程。教学内容及步骤:1.参观工厂,介绍公司,让外宾了解公司产品并介绍公司最新产品。2.进行商务谈判,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与外宾进行谈判,表达愿意与对方进行合作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组有三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进行对话,有汉语对话,英语对话,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口译员。训练之前,教师要安排好各自的角色、对话的内容及场景,这样学生由于事先了解一些所要进行口译的情景,做起口译来就会轻松自如。另外教师在进行口译训练中,还要进行角色互换,这样做对话的学生也有机会实践口译技能。在课堂训练中,扮演的角色都是熟悉的同学,完全没有紧张情绪,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口语训练。口译教学课堂应该选择多功能翻译实训室。因为该实训室采用了先进的同声传译训练系统,每位学生都戴耳机进行训练,对于学生对话内容,每位学生能够很清楚地听到,并对所听内容做好记录。另外,该训练系统还可以将训练的过程进行录音,使学生产生现场口译训练的感觉,还能进行查漏补缺,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二)教学方法 第一,授课前的准备。任课教师在进行每个教学模块教学前,首先把本模块能够用得到的常用的词汇,专业术语,及相关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英语知识,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了解该项目的内容,任课教师还要给出几篇与本项目有关的英语对话。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师有必要事先检查学生对已给的词汇,专业术语,及相关表达方式,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些内容,并引导学生就教学内容在课外收集该项目的材料,编写对话。第二,课上演练。课上演练是指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对话进行实践,同时要求另外一名同学就他们的对话进行现场口译。这样在有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商务现场口译,显然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的口译技能也得到提高。另外,操练过程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使学生体验到了现场真实感。 (三)教师归纳总结 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在认真观看聆听其他同学的表演,并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在纠错时加以改正。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提问,其目的是看其他同学是否认真听讲,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没有弄清楚,并给出自己的观点。使每次总结,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提升,并对学生口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再作一次强调,加深记忆。 三、结语 总之,“以工作为导向”的口译课,是以项目教学为核心,以案例教学为内容,在课堂组织教学上,学生可以用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以学生实践为核心完成教学目标。在真实的场景下,通过模拟情景练习,学生积极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张志华 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需求分析角度下的商务英语论文 一、国内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1.缺乏正确的市场需求导向 商务英语以英语为媒介,为商务活动服务,实用性是其核心。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前,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设置的课程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需要存在差距。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将来就业时的需求。 2.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有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商务”和“英语”脱节,两者缺乏切合点。有些高校专业课程开设过晚导致学生对专业商务知识接触过晚。还有些高校未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而是盲目照搬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 3.教学过程过于传统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只注重对学生单项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能动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自我学习能力。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而轻视了商务专业知识,导致课程设置中教学中教师沿袭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1.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范畴,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应使用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即使用需求分析理论来指导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需求分析理论认为,要提高ESP教学效率,首先要做需求分析。ESP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工作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由于在商务英语领域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比其它ESP分支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更难以预测,因此需求分析对于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2.以需求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课程就是把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结合到商务活动中,培养学生商务技能和英语技能的一门课程。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是真正判断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根本。需求分析是保证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对商务英语课程的大纲设计和课程安排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的需求与变化对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市场需求,尤其是企业需求作为教学方向。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成为运用英语在经贸、教育、外事等部门工作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另外,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特点,应该从实用性出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善于合作、讲究效率的素质,帮助学生逐渐具备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商科专业知识、商务操作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提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选取教材方面,应考虑到难度和实用性两个层面的需求内容。要使商务英语课程真正能提高学生商务英语能力,合理而科学的课程设置应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不断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将商务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各个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有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作者:马欣 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地方院校商务英语论文 一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强基础”而非“重专业”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要求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些都是“强基础”的要求,也是英语专业的培养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在专业上只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系统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也体现了“强基础”的特点:学科基础课虽然有21学分,占177个总学分比例的11.86%,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英语听力、英语语音等语言基础课,唯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商务英语学科概论)也只有一个学分,占总学科基础课的4.8%,占总学分的0.56%。专业必修课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这个部分课程数量有所增多,但英语语言课程数量的比例依然较大,占总的专业必修课学分的30%,除去二外的10个学分,商务英语课程占专业必修课的52.5%,约为一半。可见,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强基础”,不是强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而是强英语语言基础。 (二)重技巧,轻能力 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专业课程大多是传统的英语语言基础课,强调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巧,如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等。在专业必修课中,英语语言课程仍然占据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其中英语阅读和基础英语从I到IV,所修学分达到21个。专业必修课中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非常具有语言特色和技能培养特色,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等强调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巧的课程占商务英语专业必修总课程的87%,而强调商务能力的课程只有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商务谈判两门,占13%。 (三)选修课姓“英”不姓“商” 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对专业必修课程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但可供选择的课程大多姓“英”而不姓“商”,英语国家概况、中国文化概论、外事礼仪、英语语言与文化、西方文化概论偏重文化方面,虽然是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须的,但比例偏大,甚至出现内容重复。另外,英语语言学导论是纯英语语言课程,翻译技巧与实践也不能算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余下商务英语专业选修课占总选修课大约一半左右。 (四)实践课程设置无特色 该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性教学分为集中性实践22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2.43%。 另外,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12学分,占总学分比例6.78%。从表一看出,商务英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与传统的教育实习实践在时间、内容、方式上几乎没有区别,缺乏专业特色。 二 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衡阳师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点和可取之处是很明显的,比如在培养目标上,明确了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是“英语”而非“商务”。但其问题和不足之处也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如专业性不强,能力发展不够,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课程设置没有专业特色等等。如何对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升级和优化,是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计 “根据英国商务英语专家Nick Brieger的观点,商务英语应包括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交际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专业知识(profes-sional content)、管理技能(management skills)和文化背景(cultural awareness)”。“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充分的社会需求调查为基础,这样才能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并依此为标准进行课程设计以及指导实习实践教学”。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学习,却忽视了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因此,定期走访企业,回访毕业生,才能更好地明确市场需求。在课程设计上,除技能培养之外,更要强化专业特色。“应该突出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形成以商务英语基础课程为主、人文类课程为辅、语言类课程为支撑的选修课框架,三者的最佳比例为5:3:2,即商务英语核心课程占50%,人文类课程占30%,语言类课程占20%”;在高年级(五、六学期)强化职业实践和实训,增加物流、报关、国际单证操作等课程,为学生实习和毕业打下基础。 (二)加强校企及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建设 “地方院校要以地方为本,服务地方,充分发挥自身学术优势,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地方院校还要要根据本地特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各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地方院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院校要积极推进地方化,办学模式向地方开放,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的建设”。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可以遵循“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引进来”指的是引进企业资源,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以讲座、报告或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报关、单证操作、外贸流程、商务交往等实务教学,并积极与地方合作,开展对外服务,以项目方式驱动教学。“走出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国际。首先,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到商务英语专业办学时间长、富有经验的院校,包括对外经贸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学习进修或者攻读与商务有关的专业学位,也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公司第一线进行实践工作,获得第一手经验和资料,以便更好地充实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其次,学生也要走出课堂,走向第一线,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公司或企业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报考国际商务师、报关员等专业证书,以考带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突出英语工具性,实践教学体现商务特色 地方院校可以在校内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设备,比如现有的语音室、电脑机房等等开展各类商务英语实训活动。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在2013年引进了一套口译设备,可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练习口译使用。另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不一定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是商务实践报告,也可以是商务报表或者商务策划书。在实习时间上,打破原有的固定时间,可以与企业探讨,找出企业真正需求的最佳时间。由于大部分外贸企业的业务集中期为8、9、10三个月,因此,把寒暑假纳入实习范畴,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或者把实习实践与寒暑假时间结合,既有利于实习时间的延续,也能满足实习单位的实际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实习要改变原来指导教师全程服务的模式,既不能任由学生放任自流,又不能全由指导老师大包大揽。由于单个公司或企业无法容纳整个班的学生,可以以城市为单位派出实习指导老师,把城市分成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选出一名实习生担任组长,指导教师用巡视的方式来管理一个城市中分散的实习生。鼓励学生租住在同一个或相邻社区,以便于管理。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实习生会议,每星期召开一次实习小组长会议,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小组单位可以弥补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缺憾。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一定要以某个公司或者某个企业为单位,可以是一个工业园或者一个写字楼,这样不仅使公司乐于接收实习生,而且便于学校管理实习生。 (四)转变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关键在专业教学,专业教学的关键在师资。但在目前大多数院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多数由英语语言背景的教师担任,有语言学历又有商务背景的教师是少之又少。英语语言类教师虽然可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但他们缺少商务知识的培训,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英语语言方式,当然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特色也很明显,那就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因此可塑性极强,以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为例,商务英语专业35岁以下授课教师占到80%以上,这些教师继续学习积极性高,只要学校政策倾斜,积极鼓励,未来一定可以成为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 作者:谢彩虹 李九英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